元宵节随笔散文 (菁华3篇)

首页 / 随笔 / | 散文,随笔,元宵节

元宵节随笔散文1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时不时的,似乎简陋的脑海里,总琢磨着众里寻她千百度后面的词,那意境,那痴情,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孤芳自赏,那怀揣梦想的专注,总会让我浮想联翩…

  后天就是2017的元宵节了,过了它,基本上年就算过完了,大家又该开始打拼自己的事业了,我们这个古老星球上的华夏古国,依旧蒸蒸日上,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个黑头发,黑眼睛的*人,我感到很自豪!

  在国际大都市北京,总能看到黄头发,蓝眼睛或是棕色还有黑色皮肤的外国人,日子久了,也就*以为常了,外国的一切,在自己的意识里,似乎和自己国家差不多,没什么新鲜的。而内心,对于古代的东西,我的喜欢程度倒是丝毫未减,因为生活单纯而又简朴的自己,没事欣赏一下古人的诗词歌赋,正像此刻待在被子里,温暖而又温馨的家中,默默写东西一样,我认为,这就是幸福。

  窗外夜色阑珊,朦胧中,适逢元宵节,那位佳人还在吗?世事难料而沧桑,那位佳人能够跨越千年的时光长廊,而与自己相见吗?想到此,抿嘴一阵苦笑,笑意里的苦与乐,只有自己知晓。都进入网络时代了,自己仿佛一件古时的工艺品,虽然古色古香,却与这奔腾的时代有点儿格格不入了。

  记得一个导演说过:“电影的主题就得有情!爱情!”的确,没有俊男靓女的片子,没有嗲声嗲气的或小家碧玉,或病西施型,或霸王女型,等等,片子基本上就没人看,再成功也是失败。而那种能坐下来踏踏实实看文豪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里哈姆雷特大段大段独白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甚至已经不存在了。这个似乎有点儿纸醉金迷的时代啊!

  不知为什么,聊到爱情方面了,聊就聊吧!反正,这孤寂的夜风间,清冷的明月下,大大的网络里,小小的我家里,消磨这段美好的时光,将它磨碎,融合在记忆里,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言为心声,一个人有无才智,可以通过言谈举止等东西察看出来,而一个人的天份,有的是遗传,就是说从他的父母或家族先天继承下来,别人很难拥有,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天才,凭着上天给的头脑,为我们这个世界点亮了一盏灯的人,比如爱迪生。看看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长安街上,流光溢彩中,好像天境一样,可如果没有灯光,一片黑漆漆的,那么,那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绝美意境,又怎么能够表现出来呢?

  其实,人世间,有很多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事,大多,都埋在历朝历代人自己的心底里,无从考证。爱情这东西,比不得考古发掘出的一件诸如什么什么汉代或宋代的瓷器,还没听说挖出爱情的呢!倒是一副图片躺在墓穴里的两个白骨,历经了不知多少代的斗转星移,依旧地久天长般的依偎着,很感人的样子!

  那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别样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多一半也是空有一腔情意,阴错阳差的,最终还是错过了,抱恨了一生。正像人的一生,细细想来,真的有许多的遗憾,无论大大小小,对对错错。

  原本想借着元宵节,说说那首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还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事,借此抒发一下镜花水月,冷月花魂,聊来聊去,还是离不开爱情,虽然费了些许时间,记录了此刻的心境,但还是不怎么满意。特赋词一首:漓江落花浮水流,相思客,天涯游。*生何所求?涔涔细雨如丝压玉尘,心境谁人忧?又上天宫楼,振臂呼,荡尽天下愁,离恨空随江水长,几时休?

元宵节随笔散文2

  今天真是个高兴的日子!

  20xx年暑假的时候,我开始学着上网,学着打字,那时候,还不懂开通空间和看空间里的文字 。后来,有热心的朋友帮我开通了空间,开始,也只是转载别人的日志,或是把书上自己喜欢的文章 放到空间日志里。再后来,自己也学着写日志,把自己的心情或是见闻放在空间日志里和好友们一起分享,每个朋友的点评都给我带来一份欣喜,也是对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此后,能用漂亮的信纸写日志又成了我小小的梦想。今天,儿子帮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将每天用心发现生活中的美,让每一天都成为人生中一个新的起点,让每一天都生活的有意义,更愿能和好友们一起分享快乐。

  现在,我有了很多喜欢文字的朋友,他们的文字真挚、朴实,风格各异,我从中学*了很多,也让我觉得很快乐很幸福。朋友们,感谢一路上有你们,愿和你们在空间里一起成长。

  在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我衷心的祝愿朋友们新年幸福!元宵节快乐!吉祥好运!

元宵节随笔散文3

  元宵节那天,阳光明媚,带着儿子到超山玩了一趟。十多年没去,发现“十里梅花香雪海”成了名副其实。暗香浮动,游人如织。我们登高望远,玩得不亦乐乎,途中还遇到了几位多年不见的好友。只是下山的时候双腿直打颤,心中不免感慨,岁月不饶人。

  晚上和父母一起在外面吃完饭,我已经累的不行了,赶紧回家休息。儿子却嚷嚷着还要去看灯会。“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所描写的元宵夜和如今没多大区别,今年的灯会和往年也差不多,“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热闹是孩子们的事,与我无关。只是一觉醒来,雨恨云愁,天空完全没了白天的灿烂。或许欧阳修经历的也是这样的情景,才有“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的感触吧。

  元宵节一过,年味也就没了,生活又回到原有的轨道。上班的正常上班,上学的也开始上学了,而我依旧会晚出晚归,一如既往。忙时会觉得倍加充实,无聊时依然会胡思乱想,日子还是单调与重复。但是,生活却在继续,幸好还可以在这里放飞思绪。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多少往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元宵节过后的日子,在绵绵细雨中开始。


元宵节随笔散文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元宵节随笔散文 (菁华3篇)(扩展1)

——元宵节随笔散文 (菁华3篇)

元宵节随笔散文1

  元宵节的夜,朗月星空,凉风徐徐,群星眨着调皮的眼睛,凌空嘻嘻,俯瞰大地,似乎在这元宵之夜,被人间美好所吸引。

  瞬息万变的烟花,曼妙地展开,形成了七彩的花朵弥漫苍穹,把天空央托的绚丽多彩,美丽壮观。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荡漾空中。此情此景,突然一股浓郁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如果此刻在家乡,我想这时一定会在灯棚前欣赏那美丽壮观的传统文化艺术。

  我的家乡是一座古老的小镇,临水环山,交通方便,有着几百年传统文化历史的城镇,灯棚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三代(清代、民国、当代),具有三百年的历史,每年的腊月,那些老艺人就开始筹备,设计,绘画,手工,经过多日的辛苦操劳和努力,正月十三,正面三层,美丽壮观的灯棚,坐落在镇*的门前的十字路口。

  灯棚底面高于地面2米以上,供游人穿行;二层下设布制横额,迎面四根盘龙灯柱,分别间隔架设在12块门槛灯上,柱灯上面连接灯房斗拱飞檐,分开左右三个空间,悬挂24块面灯,面灯下挂玻璃宫灯和玲珑珠灯,中间纵深处陈设有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各种古玩,后壁中堂张挂名人字画,左、中、上方遮盖棚布。三层以上以海马文兽压脊,飞檐斗拱下装面灯24块,四组彩灯吊在飞檐挑角上,每组9盏,称九莲灯。

  其灯具、彩绘、设置随着时代的进程各自反映时代色彩,门槛灯多绘制12生肖,三层正面面灯常常绘制24孝图,戏曲故事画面,有水浒、西游记故事画面。嫦娥奔月、哪吒闹海,微型电机制作火车穿山洞,随着时代的变迁,适应当前的形势需要而创作面灯。灯棚每年花样翻新,争奇斗艳,远*驰名,把节日装扮得加多彩绚丽,更加喜庆,节元宵的晚上,方圆左*的人们,带着家人,带着凳子,背着孩子,用架子车拉着老人,陆续到来,灯鹏上彩光四射,面灯上的各种人物和动物栩栩如生,喇叭上放着欢快的音乐,灯鹏周围人山人海。

  八点左右云彩灯开始表演,云彩灯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舞蹈,其表演形式是用八个人,四男四女,每人手执二灯,初上场以小横步至台前,相继作顺灯(转圆圈),揭地皮、单折、双折、单折带、双折带、满折、盘龙(正龙、倒龙)对莲、里五花,外五花等队形画面,以形容云的动荡,由轻轻飘动到激烈飞行。

  云彩灯从乾陵十五年传承至今,曾在七十年代进京演出,受到*热情赞誉并题词。

  听着轻快欢乐的音乐,看着轻盈优美的舞蹈,随着观众阵阵的欢笑和热烈的掌声,场外的鞭炮声,还有绽放空中的朵朵灿烂的烟花,浓浓的节日气氛,,让每个人连上挂着喜悦的表情,沉侵在节日那喜气盈盈的氛围中。

  到了正月十六,人们都早早吃完早饭,来到马路两侧等待文艺大军的到来,全真的乡村,学校,工厂等所有的团体单位,都会献上精彩的节目。

  我们的镇上有一座大庙,每年的这时候,文艺大军都要先去朝拜列为神灵,祈祷*安,九点来钟,拜过神灵的文艺大军浩浩荡荡的开过来了,前边鞭炮开道,两个人打着的横幅,上写着<欢度元宵》,后面是两辆拖拉机拉着大鼓大刹,几位帅气的年轻小伙,身穿大红,腰束彩带,雪白的毛巾扎在头顶,锣鼓打得有板有眼,震耳欲聋。紧接着舞狮队,在人们的印象中,狮子是百兽吉祥至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安,尤其在重要的节日里,舞狮表演,意示人们对吉祥,*安,幸福的渴望。舞狮人头戴大头佛面具,下穿灯笼裤,身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

  后边又过来一个人身穿长袍,要系彩带,手中高高举起大大红红的绣球,紧追绣球的是一条张大嘴巴,被十几个身穿彩衣,头上扎着白色毛巾的人上下舞动的的长龙,它代表着华夏民族的精神,它是*神话中的一种奇异动物,它善于变化,能翻云复,吞云吐雾,元宵节舞龙,以示人们祈福本年风调雨顺,喜获丰收的美好愿望。

  在后面是高跷队,腰鼓队,大秧歌,抬花轿,旱船队,等等数不过来,每一个队都会在灯棚旁边耍上一阵,也叫祭灯棚,那些化妆丑大姐的男人,时不时向周围的观众飘洒眉眼儿,玩儿个鬼脸儿,逗得人们哄场大笑。

  节目结束,已是下午两点多,这喜庆的节日里,在娱乐烘托的气氛中,人们忘却了饥饿和疲惫。

元宵节随笔散文2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时不时的,似乎简陋的脑海里,总琢磨着众里寻她千百度后面的词,那意境,那痴情,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孤芳自赏,那怀揣梦想的专注,总会让我浮想联翩…

  后天就是2017的元宵节了,过了它,基本上年就算过完了,大家又该开始打拼自己的事业了,我们这个古老星球上的华夏古国,依旧蒸蒸日上,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个黑头发,黑眼睛的*人,我感到很自豪!

  在国际大都市北京,总能看到黄头发,蓝眼睛或是棕色还有黑色皮肤的外国人,日子久了,也就*以为常了,外国的一切,在自己的意识里,似乎和自己国家差不多,没什么新鲜的。而内心,对于古代的东西,我的喜欢程度倒是丝毫未减,因为生活单纯而又简朴的自己,没事欣赏一下古人的诗词歌赋,正像此刻待在被子里,温暖而又温馨的家中,默默写东西一样,我认为,这就是幸福。

  窗外夜色阑珊,朦胧中,适逢元宵节,那位佳人还在吗?世事难料而沧桑,那位佳人能够跨越千年的时光长廊,而与自己相见吗?想到此,抿嘴一阵苦笑,笑意里的苦与乐,只有自己知晓。都进入网络时代了,自己仿佛一件古时的工艺品,虽然古色古香,却与这奔腾的时代有点儿格格不入了。

  记得一个导演说过:“电影的主题就得有情!爱情!”的确,没有俊男靓女的片子,没有嗲声嗲气的或小家碧玉,或病西施型,或霸王女型,等等,片子基本上就没人看,再成功也是失败。而那种能坐下来踏踏实实看文豪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里哈姆雷特大段大段独白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甚至已经不存在了。这个似乎有点儿纸醉金迷的时代啊!

  不知为什么,聊到爱情方面了,聊就聊吧!反正,这孤寂的夜风间,清冷的明月下,大大的网络里,小小的我家里,消磨这段美好的时光,将它磨碎,融合在记忆里,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言为心声,一个人有无才智,可以通过言谈举止等东西察看出来,而一个人的天份,有的是遗传,就是说从他的父母或家族先天继承下来,别人很难拥有,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天才,凭着上天给的头脑,为我们这个世界点亮了一盏灯的人,比如爱迪生。看看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长安街上,流光溢彩中,好像天境一样,可如果没有灯光,一片黑漆漆的,那么,那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绝美意境,又怎么能够表现出来呢?

  其实,人世间,有很多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事,大多,都埋在历朝历代人自己的心底里,无从考证。爱情这东西,比不得考古发掘出的一件诸如什么什么汉代或宋代的瓷器,还没听说挖出爱情的呢!倒是一副图片躺在墓穴里的两个白骨,历经了不知多少代的斗转星移,依旧地久天长般的依偎着,很感人的样子!

  那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别样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多一半也是空有一腔情意,阴错阳差的,最终还是错过了,抱恨了一生。正像人的一生,细细想来,真的有许多的遗憾,无论大大小小,对对错错。

  原本想借着元宵节,说说那首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还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事,借此抒发一下镜花水月,冷月花魂,聊来聊去,还是离不开爱情,虽然费了些许时间,记录了此刻的心境,但还是不怎么满意。特赋词一首:漓江落花浮水流,相思客,天涯游。*生何所求?涔涔细雨如丝压玉尘,心境谁人忧?又上天宫楼,振臂呼,荡尽天下愁,离恨空随江水长,几时休?

元宵节随笔散文3

  元宵节那天,阳光明媚,带着儿子到超山玩了一趟。十多年没去,发现“十里梅花香雪海”成了名副其实。暗香浮动,游人如织。我们登高望远,玩得不亦乐乎,途中还遇到了几位多年不见的好友。只是下山的时候双腿直打颤,心中不免感慨,岁月不饶人。

  晚上和父母一起在外面吃完饭,我已经累的不行了,赶紧回家休息。儿子却嚷嚷着还要去看灯会。“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所描写的元宵夜和如今没多大区别,今年的灯会和往年也差不多,“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热闹是孩子们的事,与我无关。只是一觉醒来,雨恨云愁,天空完全没了白天的灿烂。或许欧阳修经历的也是这样的情景,才有“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的感触吧。

  元宵节一过,年味也就没了,生活又回到原有的轨道。上班的正常上班,上学的也开始上学了,而我依旧会晚出晚归,一如既往。忙时会觉得倍加充实,无聊时依然会胡思乱想,日子还是单调与重复。但是,生活却在继续,幸好还可以在这里放飞思绪。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多少往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元宵节过后的日子,在绵绵细雨中开始。


元宵节随笔散文 (菁华3篇)(扩展2)

——元宵节散文 (菁华3篇)

元宵节散文1

  在我的老家,有着过完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的*惯,元宵节无疑把从除夕开始的喜庆气氛又推向一个高潮。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据资料记载,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代,赏灯活动兴盛。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写道:“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写了元宵夜赏灯的繁华景象。到明清时期,元宵节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元”指月亮正圆,“宵”是夜的意思,所以元宵有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的意思。元宵节,民间多吃元宵(汤圆)来应节,象征家人团圆。此外还有挂花灯、猜灯谜、迎紫姑、踩高跷、舞狮、舞龙等民间娱乐活动,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或灯节。

  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牶“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的喜庆关键就是在“闹”字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所居住的矿山为丰富矿区居民的节日生活,每年元宵节矿里都组织职工开展迎紫姑、踩高跷、舞狮子、舞龙灯等娱乐活动。一听到锣鼓响,全矿的孩子们都跟在长长队伍后面,满矿区的跑。队伍所到之处家家放鞭炮迎接整个矿区都图腾,成了矿区节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各种娱乐活动的多样化,矿里已好多年没有举办舞龙灯活动了,节日里的矿山一下子冷清了很多。在看够了电视里娱乐节目的荒唐恶搞后,人们更加流露出对传统民娱活动的喜爱,爱他的热闹,爱他丰富的文化底蕴。

  元宵佳节除了观灯游艺之外,还有吃元宵的食俗。元宵又名汤圆、说团、圆子等。元宵节吃汤圆,最早见南宋诗人宋必大的《*园续稿》,书中有“元宵煮食浮阔子,前辈似未曾赋此”的记载。宋时的浮圈子,亦名汤团。到南宋,仅临安的上元节食品,便有乳糖圆子、山药圆子、珍珠圆子、澄沙圆子、金桔水团、澄粉水团和汤圆等。记得小时候物质贫乏吃顿汤圆还挺难,母亲往往用小米磨成粉做成圆子,然后把圆子放入稀饭锅里煮熟给我们吃,虽然这种圆子寡淡无味可在物质贫乏的当时吃起来同样挺甜。现在条件好了超市里各色时尚汤圆都能买得到。有思念、稻香村、三全、好利来、湾仔三等,品种齐全,有清香怡人的黑芝麻汤圆、爽口润滑的麻蓉汤圆、酸甜开胃的山楂汤圆、口感细腻的豆沙汤圆、甘香可口的莲蓉汤圆以及香糯醇甜的枣泥馅汤圆。还有时尚的巧克力汤圆、叉烧汤圆、莲香汤圆、五仁汤圆……

  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传统的元宵佳节。白白的、圆圆的汤圆,取的就是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好彩头,象征着团圆、象征着幸福。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元宵节已不仅是个吃和玩的节日,更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化的传承。

元宵节散文2

  傍晚,太阳收回了她最后的光芒,夜幕降临了。今晚的重头戏:元宵灯会便由此拉开了序幕。

  沿着马路缓慢地走着,刚走了几十米,便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了。各种各样悠扬的音乐传到了我的耳中:有悠美的琴声,让人心旷神怡;也有甜脆的笛声,让人心情亢奋;有《新年好》,也有《*年》,甚至还有最*流行的《江南style》等等。使我简直沉醉于音乐世界中了。

  不一会儿,走到了大街上。呵,街上的灯可真不少!每一个角落都摆放着五颜六色的灯笼,珠光宝气、晶莹发亮,俨然是神话中的“水晶宫”。站在高处,俯视观望,地上仿佛洒满了晶莹的明珠,为这黑夜增添了几分童趣。大街上,路灯,花灯,玩具灯亮成一片,天空映衬着烟花,音乐伴随着花灯。天底下,成了一片灯的海洋,无数人手中拿着光芒微小的灯,连在一起把大街照得灯火通明,如同白昼。

  尽管天气十分冷,但是前来关灯的人却越来越多。老人,孩童,青年都一窝蜂地涌上广场。孩童们的手中提着各式各样的彩灯,嘴里吃着又酸又甜的糖葫芦,玩儿得不亦乐乎。而老年人则三五成群,唠唠家常,欣赏美丽的花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神情。广场上,大街上,热闹非凡,车声,笑声,乐曲,响成一片。

  走到广场一看——哇,好美啊!花灯简直是太多了,有传统的八角形花灯,有灯笼一样圆形的花灯,有可爱的兔子灯,还有高雅的玫瑰灯……真是花样百出,无其不有。花灯上的图案更是五花八门。有八仙过海的,有嫦娥奔月的,有昭君出塞的,有郑跟下西洋的……总之,有神话,有传说,有历史故事,也有历史人物。真是五光十色。异彩纷呈。我欣赏着美丽的花灯兴奋得简直要跳起来!暗自想一想:也许,人们看的不仅仅是花灯,而是用花灯的光明来祈祷自己明年的好运。

  呵,你瞧,那位女孩手上的莲花灯真漂亮,柔韧的花瓣重重叠叠,好似鱼儿身上的鳞片,中间淡黄色的“花蕊”,散发出柔弱的光芒。底座有几片碧绿的叶片,给人一种清新感,碧绿跟淡粉跟在一起,真是绝搭。它清淡优雅,有那么一点“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

  当然我的灯笼也不逊色,我的是蟠龙灯,只见,一根“铜”柱上盘曲着一条蛟龙,细看那龙,它爪如利剑,须如蚕丝,鳞片闪闪发光,仿佛是一身坚韧的铠甲,蛟龙的嘴里还含着一颗璀璨的金罢珠,眼睛眺望远方,仿佛在思索着什么大计,真是威武极了。

  花灯,元宵夜的花灯,用你纷呈的色彩,点缀着明年美好的生活;用你的光明,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这真是流光溢彩喜空前,火树银花不夜天!

元宵节散文3

  又是一年元宵节,校园的角落挂满了火红的灯笼,不由自主的想起儿时的欢乐。

  每当此佳节来临,早晨在家门口放一长串鞭炮,在噼里啪啦声中迎接她。当夜幕降临之际,我们开始拿出父辈们买的各式各样的灯笼,再给灯笼中点上一根小红蜡烛,这欢喜的时刻便开始了,小伙伴们聚在一起,走街串巷,边走边喊:“走了,看社火去了!”我们家乡的*俗,正月十五是要耍社火的,先去庙堂拜神祈福,然后扮演关公等各种大神,去村里各家进行表演,顺便收些拜神礼,大家一起吃吃喝喝,玩玩……锣鼓喧天,各路大神挥舞着自己的神兵利器,在院子里来回耍把式,主人家又是放炮,又是发烟,又是端上美味佳肴,又是献上拜神礼品,可热闹呀!如今远在他乡,挺熟悉的调子,看一样的灯笼,心中却是兴奋不起来。都说:如今最好,别说来日方长。时光难留,只有一去不返。将所有都概括了。

  在《金蛇狂舞》的曲调中,追忆熟悉的身影,寻觅童颜欢笑,探寻欢舞中那份淳朴与憨厚。呼呼的北风将雪花挑弄,片片雪花在北风中变身成一粒粒,扑到我们的脸庞,那份痛在此时已经变成了温暖,亲切,爱恋。一行行小脚丫的痕迹在白茫茫的路上,留下了太多的眷恋,太多的温馨,太多的甜蜜。此刻最幸福的便是几个伙伴一起滚铁环了,虽然手套露出了五根手指,指尖早已麻木,却不减弱我们奔跑的脚步,娴熟的铁环转弯,刹车,起步都在那一条条小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似水的流年里,往事成行行热泪,洗刷着蹉跎岁月带来的伤痛。在静寂的茫茫白雪尽头,留下了不曾停歇的脚步。天边的白云依旧,我在这头,你却在那头,共同遥望着这份静谧的纯洁,在这欢乐祥和的火红岁月里,我们都默默的为心点起灯,即使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但足以照亮眼前的路,足以。曾经的兄弟情深,曾经的海枯石烂,曾经的同甘共苦,都在这漫漫长河中淡然。炽热的烛光在灯笼中挥洒着汗水,将生命的最后一余温热赠予人间,在雪白的大地上显得格外耀眼。任岁月流淌,人去,茶凉;任时光变老,冬去,春来;任人情世故,微笑,变暖。儿时的欢乐中,尽头寻觅着父亲的憨笑,母亲在厨房翻炒的余温。门前的那棵树依然挺立,只是没有了往日的葱绿,光秃秃的树枝上蒙了一层白纱,树根处堆积的雪已经融化殆尽,唯有几只麻雀在枝头欢歌。忽然记起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也许都和我一样,今天都会想起曾今吧。

  动听悦耳的铃声响起,哦,放学了。同学们今晚会不会跟我小时候一样,一起度过这样美好的时光?校园里欢快的音符伴随着回家的脚步,走起!


元宵节随笔散文 (菁华3篇)(扩展3)

——元宵节节日散文 (菁华3篇)

元宵节节日散文1

  据说人们最喜欢生活的朝代就是宋代,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的宋代。”由此我畅想,当我穿起麻布衣服乘坐宝马香车来到宋代,过一个元宵节挺有意思的。

  苏东坡虽曾说:“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我更愿选择的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展开的北宋都城汴京(开封),当然钱塘(杭州)也不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看不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但在不经意间就能碰见一个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那里有五星级的娱乐场所叫瓦子,咱也不是来这里卡拉OK的,皇宫前的御街自然是最佳去处,那里一定宝马雕车香满路,皇上还经常微服出宫观花灯,说不定在某个火树银花的地方还能碰见他呢。

  宋代的元宵节共五天,我选择正月十五,不吃火锅,虽然它是在宋代发明的;也不去吃火腿,东京的风味小吃应有尽有。那时“东坡肉”刚隆重上市,人们也不像现在的人怕胆固醇高,想大快朵颐机会多的是。如果在北宋,就吃油锤;在南宋,就吃元宵(汤圆)。这两种元宵节食品现在还有,但到宋代吃才有原汁原味,不像现在,心境变了,过节的氛围也淡了。

  顺便也大口吞咽一些节日的喜庆气氛。其实,无须用嘴,耳朵里灌满的声声爆竹早已将元宵的热闹渲染,抬头看天空,缤纷的礼花给宋代的元宵夜开出各种色彩的花朵,比春天更早。

  找一位宋代诗人,跟在他的背后,感受盎然的诗意在灯树上千光照,跟随你身后的是逐人来的明月。如果你跟随的是苏东坡,“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这是宿州的元宵;“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这是苏东坡眼中的灯火钱塘三五夜。元宵节的氛围不仅在舌苔上缭绕,还会在你的鼻翼上温存。“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那香会在我们的心底萦回,让心灵如化冻的河流。

  跟随王安石也不错,你可以看一看花灯,猜一猜灯谜,还会看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你答不出不要紧,答出了就会被招为快婿,那就少了王安石的一段传奇。你只需默默地品味着下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然后感慨那时的学问真值钱,不像现在随房价的上涨不断贬值。

  吟咏着欧阳修(一说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跟在他的身后,想起去年的元夕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你可以给柳丝打一个结,挽住明月;然后以诗词为道路,约来那个在多年以后走失的人,柔情脉脉地向她倾诉你藏在心底一千年的话语。“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今年的元夜当是到了现代了,那个在诗意中走失的人还在宋代的路上,在路上的宝马雕车里,那满路的香和盈盈的笑语渐渐消失了,你的泪水和惆怅都是纯粹的,只与爱有关,只与情有关,不似现在掺杂了很多杂质。

  在宋代过一个元宵节,不用红玫瑰,有诗歌和脉脉的眼神就够了。你可顺着辛弃疾的视线众里寻他千百度,那期待和失落都是实在的,很有质地,可触可感。在宋代的你不必像现代人一样感慨“听说爱情会回来”,那时的爱情也是纯粹的,就在不远的地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节日散文2

  我一直以为*是没有情人节的,七月初七是传统的七夕节,但那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秦观的《鹊桥仙》写得缠绵悱恻:“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但七夕节只是牛郎织女的情人节,因为七夕节也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她们是否祈求爱情,肯定会的,但也只是祈求而已,七夕相会的只有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不是现实中遭礼教束缚的人们,当然也不包括这些一厢情愿的纯真少女了。“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对爱情只有朦胧的向往,并没有实际行动。所以我认为,七夕节并不能算情人节,最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情人节。

  *青年男女也有过浪漫的时节,在宋朝的元宵节,郁积的柔情在火树银花上绽放、燃烧。古人强调男女之大防,青年男女绝少有亲*的机会。元宵佳节,少女们可以结伴出来游玩赏花灯,礼教严防密守下的一个疏忽,给青年男女提供一个一见钟情、约会的机会。女词人朱淑真所写的《生查子》就描写这样的情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也有人说这首词是欧阳修写的。作者是谁,并不重要,让人喟叹的是词中所写的爱情悲剧。去年元宵节约会,今年的元宵只有明亮的月和璀璨的灯光照亮脸上的泪痕。这中间有多少曲折,发生了什么变故,不得而知。但这样的悲剧在当时很有普遍性。在古代,*式的`浪漫总被泪水浸透,也难怪现在的青年人记不起我们*曾经也有过情人节,纷纷过西方的情人节,给情人送红玫瑰。

  民间有在元宵节为爱情祈愿的*俗。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在广东揭阳榕城,元宵之夜“行彩桥”的风俗流传年代甚久,年轻的小伙子“行桥肚(或摸狮肚),娶雅嬷(即漂亮妻子)”;姑娘们拿石块或竹枝掷溪中说:“掷(或行)桥中,嫁雅翁“(即俊俏的丈夫)”。但也只是祈愿而已,更多的人还是把婚姻交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的婚姻不能自己主宰。

  在元宵节恋爱成功的概率低,所以戏剧舞台上翻来翻去就是那些让人羡慕的爱情佳话。如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但这样的喜剧很少,更多的人心中的情犹如元宵节放的礼花炮一般,升上天空,绽放的时间很短暂,然后就凋谢,只剩下一地的炮纸。

  我们看看辛弃疾那首写元宵的《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朦胧的花灯灯光中,突然眼睛一亮,爱上一个笑语盈盈的女子,这爱的速度太快,也注定它会很快消失。这个被单方面爱上的女子很快淹没在看灯的人群中,男子一直在寻找,终于在灯火阑珊处看见了她。但看见了又能怎么样呢?走上去向她表白,还是回家之后象舞台上的文弱书生害单相思?*人骨子里就缺乏敢爱的勇气,爱了碰到礼教的硬墙,又不敢恨,以头撞墙的更少。也难怪,自由恋爱要等到上个世纪才得以实现。

元宵节节日散文3

  感觉才刚刚过完了大年,转瞬虎年的元宵节就已经到了眼前。不由自主地关于这个民俗节日的一些思绪就从我的脑海中涌现出来。

  在我的记忆中,这个节日在我的家乡是仅次于大年的节日了。自打我懂事时起,家乡父老一直都用自己所能给出的相当隆重的方式去度过这个节日。

  老实说,我小时候并没有听父母和周围的人讲过元宵节的来历,他们根本也不称其为元宵节,而是直接叫正月十五或者灯节。也没见过更没吃过什么元宵,只是吃着与过年那天差不多的上好饭菜罢了。

  那一天天还没黑,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高高的灯笼竿上就已经挂上了各式各样自己手工做的灯笼。一般都是将活的拳头粗的湿杨木砍削掉浑身细小的却伸展着的枝杈,被留下的树梢部分那些枝杈上,细密有序地贴着用绿纸剪的树叶子和用各色彩纸折迭的花朵儿,立在院子里就是灯笼竿儿,在蓝天白雪的映衬下煞是好看。在树梢儿向主干过渡的地方,钉着一个特别的三角架,在没树立起来时已将长长的灯笼线拴结好了,等升和降灯笼的时候,根据滑轮的原理只要轻轻地上下拉动就可以了。

  家家户户真是比赛一样地做那只过节的灯笼啊,据说灯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主人家运气的兴衰呢。到了十五的晚上,站在村头的路上举目望去,黑蓝的天空下,整个村子的上方,明明灭灭晃晃悠悠的到处都是点起来的灯笼,已然一片灯笼的海洋。虽然不能达到灯如昼的效果,却也吓退了三分黑暗。

  这一天夜里,每家的灯笼都是要亮通宵的,为此,中途不知道要用专人换几次蜡烛呢。如果是遇到风大的时候,还要时不时地出去看看灯是否被风吹灭或者是否风吹倒了火苗而烧坏了灯笼纸,当然更怕引起火灾。

  记忆中我家的灯笼都是父亲亲手做的,用高粱杆扎框,糊上白纸或红纸,母亲则用剪子剪出来福字贴在上面,之后,父亲会用一根鹅毛翎儿蘸上柴油一点点地涂抹到灯笼纸上。做过这样处理的灯笼,里面不点燃蜡烛时,都是透亮的了,黑夜在里面点上蜡烛,那真叫贼亮贼亮的啊。

  十五前夕,父亲和别人家的男人一样,还会做两个冰灯放在大门口的两侧。就是用那种叫做喂多箩的铁水桶,装满水拿到冰天雪地里去冻,等桶里的水冻结到约巴掌厚的时候,就将它里面尚未冻结的那些多余的水倒出去,再拿到屋子里来稍微缓一下,然后将桶倒过来轻轻地拍几下,就能倒出一个几乎跟喂多箩同样大小的透明的冰桶来。天黑以后,小心地将冻好的冰桶拿到大门口,先放在固定的地方,稳当地坐下,再将一根蜡烛坐在桶底的铁片儿上点燃,这就是冰灯啦。我想,后来省城哈尔滨的冰灯雕塑家们是不是受过了这样的启发,才生出来的灵感呢?

  我和小朋友们,在正月十五的晚上,依然不减过年的兴致,大多挑着用玻璃罐头瓶子做的灯笼,像游神一样到处疯跑,直到半夜里困急了,才跑回家钻进被窝呼呼大睡。

  正月十五这天晚上,除了要在自己家院子里挂灯笼,还要给故去的亲人送灯,说是如果那天坟头不亮灯,在阴间也会憋屈一年呢。我小时候,村里无论是年老的年少的,只要死了,都会被埋在村子周围的山坡上,我们对谁家的谁埋在什么地方了,几乎都达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所以,当十五的夜里站在院子里看到山上哪里亮起来小小的灯光,就知道谁家送过灯了。我不知道坟包里那些过世的人是不是真的看到了亲人送去的光明,也不知道是不是心里真的亮堂了一年,反正活着的村人却看到谁家送过灯了。虽然送灯已是成了自然的一个*惯,可如果赶上大风雪了,谁家也不敢冒着着火的危险去坟地送灯。活着的大人们,会对着冥冥中的亲人们惋惜地倾诉说,怕失火,也只好委屈你们了。一般的去送灯,都要好几个人结伴去。我很不懂,既然是给亲人送灯,为什么还会害怕呢?亲人怎么会伤害亲人呢?反过来说,既然变了鬼,就会令人害怕,那就应该算不上亲人了嘛。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父亲做得最好,他总是一个人去给几个故去的长辈送十五的夜灯。他说,就算真的有鬼,也要不了不该死的人的命。

  一旦赶上正月十五这天阴天或者下雪,父亲就会对母亲说,八月十五云遮日,正月十五雪打灯啊。我听了会认真地回想一下上年过八月十五那天是阴还是晴,结果还真准确,我就追问父亲为什么会这样,他则诚实地说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老辈子人都这样说,又经过他亲自验证过。这个规律自打我听父亲讲过之后,年年去验证,几乎屡试不爽,可至于其中的道理,我却始终一窍不通,我想气象学家也许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吧?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俗,就是在正月十五这天天黑前,姑娘媳妇们都要到那种结着明晃晃滑溜溜明冰的井台上或河面上去打几个滚儿,据说这样滚过了能够长得越来越顺溜漂亮。我一次也没去滚过,我不信那个。村里的同伴到现在还会调侃说,也许这就是长到现在你也没漂亮起来的原因之一呢。我则笑说,即使再倒退回童年,我也不去打那个滚儿,我就把漂亮都让给同胞们吧。

  凡此种种,我脑子里灌输的概念都是正月十五灯节,直到上学读书我才渐渐地知道了正月十五这天还叫做元宵节,甚至后来我又从书中读到了下面这样一个关于元宵节来历的美丽传说。

  汉武帝有个善良又风趣名叫东方朔宠臣,有一年的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的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问明她为什么要自杀。

  原来,这个名叫元宵的宫女,从进宫那天起,就再没和双亲及妹妹见过面。每逢过年的时候就倍加思念家中亲人,却终不得回家一次。颇受煎熬的她,认为还不如一死了之了。东方朔听了,非常同情她的苦楚,向她保证说一定帮助她想办法和家人见面。

  主意一定,东方朔来到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卦摊儿。众多占卜的人得到的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长安城里顿时发起了一阵紧似一阵的大恐慌。

  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烧长安城。既承父老求情,我就把抄录的偈语送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来想想办法。”说完,他扔下一张红帖儿便扬长而去。

  老百姓赶紧抓起红帖儿,跑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帖子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他大惊失色,连忙请来东方朔想应对办法。东方朔假装想了想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六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六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了,十分高兴,迅速传旨如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六日这天,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如织,非常热闹。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来了。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忍不住惊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熟悉的喊声,终于和双亲、妹妹团聚了。

  如此地热闹了一夜,长安城却果然*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年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奉火神君,正月十六则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因为那个叫元宵的宫女做的汤圆最好吃,人们就把汤圆叫做元宵,而正月十五这天也被叫做元宵节了。

  带着这个美丽的传说,直到我参加了工作,才有幸吃到了传说中的元宵。

  天增岁月人增寿,过着一个个日子,也过着日子里面的那些个节日,我就经常地想,我们的前辈们的确是够聪慧的,因为,所有的日子都是一样没讲究的如白开水般的日子,也就没有了那些节日,当然就少了很多情趣和热闹。既然日子怎么过都是过,那么我们当然没有理由不去快乐地过,毕竟人生就只有这么短暂的一次。

  我喜欢我们的民俗节日,当然也不会不喜欢元宵节了。所以,我还要快乐地祝读者朋友们,元宵快乐。


元宵节随笔散文 (菁华3篇)(扩展4)

——元宵节散文 (菁华3篇)

元宵节散文1

  在我的老家,有着过完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的*惯,元宵节无疑把从除夕开始的喜庆气氛又推向一个高潮。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据资料记载,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代,赏灯活动兴盛。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写道:“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写了元宵夜赏灯的繁华景象。到明清时期,元宵节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元”指月亮正圆,“宵”是夜的意思,所以元宵有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的意思。元宵节,民间多吃元宵(汤圆)来应节,象征家人团圆。此外还有挂花灯、猜灯谜、迎紫姑、踩高跷、舞狮、舞龙等民间娱乐活动,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或灯节。

  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牶“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的喜庆关键就是在“闹”字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所居住的矿山为丰富矿区居民的节日生活,每年元宵节矿里都组织职工开展迎紫姑、踩高跷、舞狮子、舞龙灯等娱乐活动。一听到锣鼓响,全矿的孩子们都跟在长长队伍后面,满矿区的跑。队伍所到之处家家放鞭炮迎接整个矿区都图腾,成了矿区节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各种娱乐活动的多样化,矿里已好多年没有举办舞龙灯活动了,节日里的矿山一下子冷清了很多。在看够了电视里娱乐节目的荒唐恶搞后,人们更加流露出对传统民娱活动的喜爱,爱他的热闹,爱他丰富的文化底蕴。

  元宵佳节除了观灯游艺之外,还有吃元宵的食俗。元宵又名汤圆、说团、圆子等。元宵节吃汤圆,最早见南宋诗人宋必大的《*园续稿》,书中有“元宵煮食浮阔子,前辈似未曾赋此”的记载。宋时的浮圈子,亦名汤团。到南宋,仅临安的上元节食品,便有乳糖圆子、山药圆子、珍珠圆子、澄沙圆子、金桔水团、澄粉水团和汤圆等。记得小时候物质贫乏吃顿汤圆还挺难,母亲往往用小米磨成粉做成圆子,然后把圆子放入稀饭锅里煮熟给我们吃,虽然这种圆子寡淡无味可在物质贫乏的当时吃起来同样挺甜。现在条件好了超市里各色时尚汤圆都能买得到。有思念、稻香村、三全、好利来、湾仔三等,品种齐全,有清香怡人的黑芝麻汤圆、爽口润滑的麻蓉汤圆、酸甜开胃的山楂汤圆、口感细腻的豆沙汤圆、甘香可口的莲蓉汤圆以及香糯醇甜的枣泥馅汤圆。还有时尚的巧克力汤圆、叉烧汤圆、莲香汤圆、五仁汤圆……

  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传统的元宵佳节。白白的、圆圆的汤圆,取的就是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好彩头,象征着团圆、象征着幸福。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元宵节已不仅是个吃和玩的节日,更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化的传承。

元宵节散文2

  一个上午,微信朋友圈儿里就疯传着长白山家乡小县城里欢庆元宵节的热闹场面,可是偌大的省城却比*时里还要安静,街上偶尔有几辆车静悄悄驶过,宽广了许多的大马路也惊诧地默不作声:这人都到哪里去了?

  窗外,蓝天下是被白雪覆盖静默的操场,追随者无声划过窗子对面楼宇的鸽子,我的思绪又飞了故乡——那个长白山腹地,四面被白桦林包裹着的小县城……

  家乡的年味儿虽然这些年也日渐浅淡,可是正月十五这天还是要酣畅淋漓地热闹上一整天的。

  被年冷落了十几天的街道,元宵节一早就会万人空巷。按照*俗,这天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到街上“走百病”,不宽的街道突然承纳了全县十几万人,一时间就像塞满了喜庆的大礼炮,膨胀得就要炸裂了!

  这天的主角当然是秧歌队了。来自各个乡镇的各路队伍齐集县城中央的主大街,穿着大红大绿的队员们,踩着高跷,舞着绸带、耍着彩扇,搅动着带着火药味的漫天雪花,一路向东挺进,雪地上满是火红的鞭炮碎屑和被高跷钻出的一个个雪窝儿……沿途的商铺用“噼里啪啦”的鞭炮和“咚咚咚”的“二踢脚”,欢迎秧歌队送来红红火火的好兆头,包裹在风雪硝烟中的大人小孩儿,随着秧歌队火辣辣的舞步,如松花江水一般,涌到了县城东面的中心广场。

  那广场早就像夏日骤雨中南山顶的火山湖,喧腾着汹涌的波浪。拉起警戒线的场地,被来自县城和各个村屯看秧歌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通,只在南面留着个入口,对着入口是一个挂满大红灯笼的看台,一排评委坐在了上面,评委后面也站满了人。

  随着音箱里传来“比赛开始”的一声令下,那鼓擂得震落了屋檐上一串串冰溜子;镲撞得地上的残冰裂了缝儿;锣敲得老人们热血沸腾;唢呐浪得年轻人春心荡漾,似乎有一颗种子在心里发芽冲动,就要从厚厚的羽绒服里钻出来,爆裂出一团团燃烧的红玫瑰……

  随着比赛的白热化,各路人马“混战”成一团,分不清哪队是哪队的。舞狮的搭起了人梯,俯瞰着一大片黑脑袋瓜儿,秀着彩头;高跷队叠起了罗汉,将个浓妆艳抹的俏媳妇儿举过了狮子头顶;舞龙的拖着长长腰身,张牙舞爪从嘴里喷出一道道“哧花”,杀出了一条“火路”;“傻柱子”反穿狍子皮袄,晃动着腰间的铜铃儿,“哗哗啦啦”绕场疯跑;几路“押大鼓”的`台柱子哪还顾得上自家的队伍,搅合在一起斗舞比俏……舞到高潮,锣鼓镲已经分不清点儿,唢呐早就听不出调儿,舞者癫狂,观众亢奋……人们并不在乎什么伴奏,什么舞步,都想抓着这年的尾巴,宣泄喜庆情绪,不愿给这个变了味儿的春节留下什么遗憾。因为从年初一以来,人们不是守着满桌子的菜肴,就是堆在沙发里看电视,或者拴在麻将桌儿上一宿到半夜,郁积在肚子里的无聊和烦闷,今天不吐出来,还要带到来年吗……

元宵节散文3

  又是一年元宵节,校园的角落挂满了火红的灯笼,不由自主的想起儿时的欢乐。

  每当此佳节来临,早晨在家门口放一长串鞭炮,在噼里啪啦声中迎接她。当夜幕降临之际,我们开始拿出父辈们买的各式各样的灯笼,再给灯笼中点上一根小红蜡烛,这欢喜的时刻便开始了,小伙伴们聚在一起,走街串巷,边走边喊:“走了,看社火去了!”我们家乡的*俗,正月十五是要耍社火的,先去庙堂拜神祈福,然后扮演关公等各种大神,去村里各家进行表演,顺便收些拜神礼,大家一起吃吃喝喝,玩玩……锣鼓喧天,各路大神挥舞着自己的神兵利器,在院子里来回耍把式,主人家又是放炮,又是发烟,又是端上美味佳肴,又是献上拜神礼品,可热闹呀!如今远在他乡,挺熟悉的调子,看一样的灯笼,心中却是兴奋不起来。都说:如今最好,别说来日方长。时光难留,只有一去不返。将所有都概括了。

  在《金蛇狂舞》的曲调中,追忆熟悉的身影,寻觅童颜欢笑,探寻欢舞中那份淳朴与憨厚。呼呼的北风将雪花挑弄,片片雪花在北风中变身成一粒粒,扑到我们的脸庞,那份痛在此时已经变成了温暖,亲切,爱恋。一行行小脚丫的痕迹在白茫茫的路上,留下了太多的眷恋,太多的温馨,太多的甜蜜。此刻最幸福的便是几个伙伴一起滚铁环了,虽然手套露出了五根手指,指尖早已麻木,却不减弱我们奔跑的脚步,娴熟的铁环转弯,刹车,起步都在那一条条小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似水的流年里,往事成行行热泪,洗刷着蹉跎岁月带来的伤痛。在静寂的茫茫白雪尽头,留下了不曾停歇的脚步。天边的白云依旧,我在这头,你却在那头,共同遥望着这份静谧的纯洁,在这欢乐祥和的火红岁月里,我们都默默的为心点起灯,即使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但足以照亮眼前的路,足以。曾经的兄弟情深,曾经的海枯石烂,曾经的同甘共苦,都在这漫漫长河中淡然。炽热的烛光在灯笼中挥洒着汗水,将生命的最后一余温热赠予人间,在雪白的大地上显得格外耀眼。任岁月流淌,人去,茶凉;任时光变老,冬去,春来;任人情世故,微笑,变暖。儿时的欢乐中,尽头寻觅着父亲的憨笑,母亲在厨房翻炒的余温。门前的那棵树依然挺立,只是没有了往日的葱绿,光秃秃的树枝上蒙了一层白纱,树根处堆积的雪已经融化殆尽,唯有几只麻雀在枝头欢歌。忽然记起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也许都和我一样,今天都会想起曾今吧。

  动听悦耳的铃声响起,哦,放学了。同学们今晚会不会跟我小时候一样,一起度过这样美好的时光?校园里欢快的音符伴随着回家的脚步,走起!


元宵节随笔散文 (菁华3篇)(扩展5)

——元宵节经典散文 (菁华5篇)

元宵节经典散文1

  一个人不是孤独,思念一个人才会孤独,思念一个失去的家就会满怀孤独——陈樟玙璠。

  又是一个蓄满念想的日子——元宵节。

  元宵熟了,漂在锅里,轻轻一拨打着旋儿,像我扑棱扑棱的心跳,我知道这又是一个心花摇曳思念的时刻。

  满怀柔情,几丝眷念,花开有声,落英无语,甜黏的元宵嫣然了我的思量。是的,我在想元宵节真是一个让人无法释怀的日子,它是个让甜蜜和思念、离愁和失落、遥想和回忆占据春帏意闹的日子。

  为了过年的圆满,今天人们又放响了鞭炮,向年发表最后的祝词,蔓延高挂的灯笼瞪着红眼乐淘淘地在春风里微笑,应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热气腾腾的元宵上桌了,我是一个善感的人,总觉着这鞭炮声在此刻是如此的颤动思念的心,我想此时有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又会增添几丝念家恋亲的愁思;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更是心头盘旋萦绕难以下咽的悲苦。

  元宵啊元宵从感性上讲成了过年的句号,人们的喜悦也将在一天随着爆竹烟花的鸣响、盛开、飘落,零落成狼藉的碎屑,最后归于灰飞烟灭·····

  年啊从初一到十五算起,追溯的远一点,从元旦起年就让人沉迷,沉醉,沉沦,撩拨澎湃着这人们的心潮。因而说每一个节气里都有约定成俗的物象在推波助澜渲染气氛,当然属年的的物象最多,鞭炮,年画,春联,糖果,饺子等。元宵节元宵成了主角,各种口味的元宵代表着人们的饮食喜好和心情。

  正月里来闹新春,元宵节一过你就算过完了,一切都变得*淡无奇,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美轮美奂的繁华似锦又要归于*静。

  生活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轮回。

  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良宵苦短,物是人非事事休。每个节气里都有一个念想串起人们的共鸣,只因为每个节气里都蕴含着相似的温暖,不同的人内心深处里流淌着不同的眷恋。逢年过节阖家团圆才算完满,节日里你会被宠着,疼着,爱着,念着,幸福着,当然也会被孤单和寂寞包围着、画心为牢、心甘情愿、不由自主地期盼、痴念、纠结,难过,但无论怎样日子都得过。

  说白了年不过是一个字,元宵节也不过是个词,一个延展着生命时光与感情沾亲带故的词,人们寄予美好的憧憬。

  元宵节里看看过年最后的焰火,嘴里一裹元宵,此岸的烟花在甜蜜见就变成彼岸的重温和回忆,人们又开始遥想下一个粘着念想的日子······

  元宵节啊,你知道今日又让多少人感怀吟叹,编情为经,织爱为纬,细细地密织思念的网,用丰润晕染的唐诗念你,用豪放婉约的宋词粘你,用饱满情怀的丹青妖娆你,用感人心魄的乐曲萦绕你。

  一锅元宵煮飘摇,一场团聚,一世离歌,惟有真情不老。每一碗元宵,每一个元宵都有亲人的疼爱,粘着血缘亲情,需要用心去咀嚼,或深或浅,或甜或淡····

  元宵啊本身就寓意着团圆的圆满。所以我要说,你快乐,天天像过年,你悲伤,日日像末日。

  过了今天的元宵节就算过完了年,元宵就是年最后的疼爱!但绝不是生命最后的疼爱!

元宵节经典散文2

  秦岭深山里的人们,把传统节日看得很重,特别看重四季之首、新年后第一个盛大节日。

  五天年如闪电一样快,“破五”一过,就开始张诺起来,准备闹元宵。真佩服一个“闹”字,可谓画龙点睛,一字传神。人如潮,车如龙,车水马龙在大街上蠕动,什么比肩接踵,什么挥汗如雨,什么人山人海,仿佛总是辞不达意。吵闹声,喊叫声,在吃腻了大鱼大肉后,变成更清脆更如婉转黄鹂鸣叫一般,磁性陡增。今天这闹市上,主角已换性别,是妇女们在一手遮天。

  长长的大街,成了红彤彤的花灯海洋,海洋里人头攒动,花灯出奇的漂亮,惹得挑选花灯的人们,步子难以迈快,仿佛只有停留在这样的行列中,才能将新年留住,将元宵节捧起,将一个新春天一下子揽进怀里一样过瘾。花灯有动物植物人物飞禽走兽“装”的,有花鸟鱼虫“变”的,有梅兰竹菊“长”的,有米老鼠唐老鸦孙悟空猪八戒唐僧“走”的,今年的花灯,更是格外吸引孩子。孩子们总想久久驻扎在新年气氛里,永远也不要长大,如童话故事动画片人物那样,永远可爱无比。从那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童稚脸上,能找到准确答案。

  要知道,花灯对于女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她们大多来自乡下,乡下女人是为年前办年货没有逛够城,找下的这一趟进城美差。既来之则安之,她们就不打算急着回家,反正太阳还高呢,现在交通这样方便,上了通村公交车,一屁股就坐到了家,再说,最后的末班车还早哩。花灯品种琳琅满目,要在花灯海洋里挑一对儿既经济实惠又结实耐用更称心如意的,还真不容易,女人们是天生的当家理财能手,她们在比较与鉴别中遂家筛选,直到筛选出最中意的花灯,才肯掏腰包下钱注。

  花灯乡俗,如巍巍秦岭般屹立在百姓心中。女儿添了第一个孩子,外婆一定要“送灯”的。外婆送花灯,寓意让孩子长命百岁,福禄寿喜相伴一生;这花灯,一送就是三年,第一年买一只花灯,第二年也是一只,到了第三年,叫做三年灯满,一定就要送上一对儿花灯,寓意圆满。送花灯还须配上花馒与蜡烛。眼前这个中年妇女,想必是给外孙送花灯的吧,你看她挑得多仔细!

  少妇们抱着牵着拽着怀揣着甚至像袋鼠妈妈一样,将孩子装进肩膀上的“袋子”里,在人群里随波逐流,甚至有孕妇怀着宝宝,照样在人群里拥挤,仿佛不拥挤就不算闹元宵,不拥挤浑身的力气没法散似的。花灯摊子前,差不多成了密不透风的人墙。好奇的小孩,越是够不着高挂的花灯,越要双脚掂起,非用手去够不可,结果却非常失望,所幸孩子们最健忘,一会儿又将眼光投向另一处花灯摊子。孩子转移了注意力,大人就得格外小心,稍不留神,他们就不知道被挤到花灯海洋那一个角落。

  在花灯的海洋里,乡下女人们任性挑选,使劲砍价,正月天,闹元宵,她们有备而来,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精力,有的是智慧。新年的美食、男人的伟岸,新年的喜气,滋润得个个精神饱满,开发得人人睁眉豁眼,底气实足。如果遇上花灯摊主是个大男人时,尽管秀色可餐,美女养眼,为了生意红火,那经得起美女死缠硬磨?就不得不“忍痛割爱”了,乘早打发掉眼前“销魂”者,横一心,牙一咬,干脆将花灯压到最低价,卖给精明的女子,罢罢罢,薄利多销嘛。乡下女人自然美滋滋的乐,暗自高兴,却不肯露出一线白齿,天机不可泄露啊。

  一旦遇上的花灯摊主是个十分精明女子,话就不好说了。女人对女人,针尖对麦芒,旗鼓相当,犹如重量级别相当的举重选手相逢一样,不说狭路相逢,至少是半斤对八两,总会来一番掰手腕般暗暗使劲价钱较量,反正孩子看上这一对花灯了,这会儿,即使给对儿金花灯,孩子也不肯换,乡下女人只好硬着头皮砍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理剥千层,层层有理。

  孩子早已等得不耐烦了,妈妈还在一味的砍价。总算将花灯弄到手了,还需摊主简单“培训”一番,怎样开关花灯,怎样换电池,这电气化时代的花灯,一切都让电气化给OK了,再说又没有使用说明书,不作简单培训,行吗?昔日那纸糊的花灯,不知何时早已悄然退出了花灯闹市。再说,那纸糊的花灯,是经不起大折腾的,稍不留神,或大风狂吹,花灯里点燃着的蜡烛一旦倒了,马上就会引着花灯,花灯立马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孩子的本能反应是立马灭火,火球虽迅速被熄灭,那样的花灯还能打上,继续四处疯张吗?

元宵节经典散文3

  一

  元宵节的月光,很美,很白,银河清澈,北斗参差,书生依然青衫一袭,伫立于尘世的某一角落,与其说是在赏灯望月,倒不如说是书生在期待着,千古冰清的月子,泼我一身浓浓的诗意。

  一千二百年前那晚的月光,或许只属于你,行走在遥不可及的大唐,孤月空悬,满地夜霜,那月光是诗,是酒,或许是一种仙境。

  你举首望月,或许没经住月光的诱惑,跳江捉月,酿出醉人千载的传说,我远不及你,书生今晚饮却了一壶薄薄的酒,凝出的却是一壶浓郁的哀愁。

  今晚的月光,应该属于大唐,今晚的月光,应该是李白的月光。

  月辉轻和着万家的烟火,站在高楼的阳台上眺望,意境恢宏,磅礴而大度,有跌宕迤逦的韵致,和无与伦比的盛唐气象。

  二

  你竟是如此的爱酒,那么的醉月,你将古老的月光,苍茫的月光,迷离的月光,凄美的月光,系数凝成了你诗中的精魂,手持一壶酒,脚踏一轮月,挺诗情,挺古典的走过了一生。

  杯酒下肚,你便可牵引一缕清辉,扶摇而上,一夜飞渡镜湖月,醉醒之间,伸手采掬一捧月华,点缀着你荒凉的诗篇。

  你或许太孤独了,书生可以体会,缘何一千余首存世的诗歌,四百余首写到了月。

  月,是空潆的,迷离的,虚无的,飘渺的,或许可以说是浪漫主义的象征。

  它不去过问时代的变迁,朝堂的更迭,千百年来始终君临着亘古的大地.

  而你在诗的表层,注满了月的素辉与晶莹,书生却读懂了,你人至中年,书剑飘零,诗歌深处的孤寂与冷清。

  当你厌倦了人情冷暖,官场黑暗,依旧是那轮君临着大唐的孤月,伴你“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书生难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又该寄于天涯的谁呢?

  真是“但见中天悬孤月,不知孤月为谁明”?

  三

  此刻,天上冰清月正亮,人间烟火花正浓,书生三两杯淡酒,已是微醺,渡步窗前,拉开与尘世相隔的帘幔,企图以后世者,那朝圣般虔诚的目光,采撷一片前朝的月华,于风尘的一角,祭祀你这位漂泊千年的诗魂。

  一直以来,书生喜欢你的豪气冲宵,大洋恣肆的诗才,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制,王公大人不能辱的豪迈。

  若是早生千年,或许,书生亦可与汝为友,酿一壶月光,煮一壶老酒,“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天上只有一个月亮,地上只有一个李白。

  或许,书生认为月亮是孤独的,李白--你是孤独的。

  于纤尘不染清丽高古的月光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该是何等的孤独?

  四

  窗外的烟花渐稀,夜色更浓,书生也更醉了,颤抖的指尖,几乎已在键盘上,码不出灵感所附的文字。

  随着日渐淡去的年味儿,此刻,不觉已是初春时节,虽居高楼,鼻间亦可轻嗅到草木萌发的青苍味儿。

  书生醉袖凭栏,眺望着越升越高的明月,竟看到了你清瘦不足七尺的身影,于九天之上,俯视着人间,用理想和梦幻,编织着流芳百世的文字。

  在你的眼里,或许,只要有了鲜艳的春花,初升的明月,才煮的新酒,什么王权富贵?什么将相王侯,统统见鬼去吧!

  正如余光中所言: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开,吐就半个盛唐。

  书生亦将醉去,月依旧是元宵月,你也依旧在天上……

元宵节经典散文4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据有关资料记载,元宵节始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民间,元宵节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的*俗。根据我国的传统,过年从除夕守岁开始,要一直等到吃过汤圆,闹过花灯以后才算正式结束,因此人们对这个节日格外眷恋。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等夜幕渐合时,男女老少走出家门,拥上街头,在人头攒动的灯市上看花灯,猜灯谜。更有那成双结对的恋人手牵着手,穿梭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一边说着悄悄话,一边享受着节日的快乐。

  在我小的时候,正月十五这天最热闹的是吃汤圆,看扮玩。糯米面是年前就准备好的,母亲将雪白的糯米面放在陶瓷盆里和成面团,然后取来用红糖、白糖、芝麻、花生等调好的馅子,揪一块面团按出一个窝,将馅子塞进去,再将面团团起来,汤圆就做好了。母亲心灵手巧,会做各种各样的汤圆给我们吃,煮汤圆、炸汤圆、煎汤圆,甜糯的汤圆吃在嘴里,糖汁顺着嘴角流。

  吃过晚饭,街道上喧天的锣鼓声震耳欲聋,我拉着哥哥的手急奔而去,只见熙来攘往的人流自动向路两边分开,路的中央走来一队穿着各式戏装的红男绿女,扮相滑稽风趣,有的头上还插着一朵大红花,引得行人哈哈大笑。扮玩的队伍里有孙悟空、猪八戒,张果老倒骑毛驴,还有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随着他们一招一式的夸张表演,人群里不断爆发出欢快的笑声。

  岁月变迁,元宵节的扮玩已经很少见了。随之而起的是五彩缤纷的灯笼映红十五的夜空。但汤圆还是一定要吃的。它不仅是一种节日食品,小小的汤圆里,还包含着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寓意,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元宵节经典散文5

  元宵节之中,街上的行人息息攘攘,享受着节日带来的喜庆气氛。雪花纷飞,更给人们以滋润。等待着烟花腾空的那一时刻。

  天空微黄,给人们一温馨之感。突然一声巨响,仰望星空,一朵美丽的烟花映入眼帘,五彩缤纷,犹如鲜花一般,一个花骨朵在云霄之中霎时绽放出一朵绚丽的花朵,展示着高贵,典雅之美。如期而至的烟花在空中绽开,如“天女散花”似一场“流星雨”。美丽之后,就要付出代价。花朵凋零之后,散化成火星,划破天空,坠落,融入雪花之中,最后无影无踪。只能听见人们的无尽的感叹....在烟花逐渐消失的刹那,不禁感叹烟花的命运,这样的辉煌与短暂。将无尽的美丽留在天空,留在眼中之后,就默默的消失,毫无遗憾的化作火星洒向大地。其实生命不也是这样吗?虽然无法天长地久,但只要在辉煌之中闪耀一时,即使已经陨落,但这个闪耀的时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生命的长短不在与物质上的长度,而在于人们精神的长短。长寿的人一生碌碌无为,即使长寿,也会有熄灭之时,化作一抔黄土。短命的人,一生闪耀,灿烂,即使毁灭,其精神也会留在人们心底之中,深深铭刻其中。

  烟花虽香销玉损,但有不死心在,仍勇敢的推翻命运的安排。作为人,是否也该这样,推翻命运的安排,给世界一场意外。


元宵节随笔散文 (菁华3篇)(扩展6)

——元宵节随笔范本十份

  元宵节随笔 1

  元宵,我是在前一天晚上意识到的,突如其来的学校社团要求写点关于元宵的文字,于是查关于各种元宵,一个晚上都在天南地北的元宵汤圆种类的美味图片以及介绍中睡去。早上起床被母后大人叫起来吃了黄糖煮的小汤圆,想起昨晚看的各种美味,心里还是很不过瘾。

  不过好像节日的气氛并没有在这个人们即将开始忙碌的日子猛然间的浓厚起来,街道也没有突然的喧哗起来。和父母在外吃过一顿晚餐散步回家时,小区门口的阿姨还是热情招呼母亲三缺一,父亲把一箱牛奶放在了车的后备箱准备着明早送我回学校。夜晚一声声打破宁静的爆竹声才让人有一点点节日的安慰,这个民族还是存在对古**俗的依恋的。每次不经意间抬头看见一瞬即逝的烟花,我的心总是恐惧。不由自主开始害怕,产生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让人抓不住,害怕自己在面对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不能把控自己所珍视的东西,那些干净的独一无二的装在我心的玻璃瓶的美好。因为自己的怯弱,让它们染上世俗的灰尘,变得污秽不堪、面目全非。我很久没有放过烟花了,不过前阵子一位高中时期重要的老师结婚,我还有幸拿到礼炮。当一对新人互相扶持着在红地毯缓缓走上台,我的手轻轻一旋转,闭起四处散落的`五颜六色的礼花,我好像第一个感官是哪”轰“的一声巨响,还好我手握的足够紧。不过,在以后漫长的岁月,我想握住的美好还能被握紧吗?

  我整理行李很慢,总是担心有遗忘的东西未被带走。*惯把要带的东西一样一样记录在手机备忘录里,最后再核实一遍。我们其实都知道尽管东西都带走的干干净净,家的味道是带不走的。新的一学期,新的一年里,我想把所有慵懒、一事无成、全部当作烟火一消而散。我总不能一直忍受这样的自己。想要开始变得积极向上起来。于是问母亲:”一个人变优秀的过程总是孤独的。“你要选优秀还是孤独。”母亲很笃定告诉我,还是优秀。很好以前,我总是在大部分人面前掩饰自己的不合群,开着玩笑尽量像大家一样聊八卦聊电视剧,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不喜欢自己那样子,甚至是讨厌。我很高兴,在假期漫长的自己与自己独处的时间里,我的价值观人生观又重新回到轨道上,所有原原本本的自己回来了。我也更加确信新的一年,我可以去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或许那个过程是孤独的。

  元宵节随笔 2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管道二公司年年都在这天晚上举办烟花晚会。今年举办规模宏大,花了整整二十万元买烟花,我们一家闻名而来观看。

  到了管道的广场,那里早已是人山人海了,都在等着放烟花,俗话说的好: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们刚刚到那正好开放,刚开始声音震耳欲聋,几震响声之后,一棵“金树”突然点亮了我的眼球,为什么说是“金树”呢,因为烟花的形状很像一棵树,而这棵“树”又是金光闪闪的。话音未落,又有一颗颗亮点直窜上空,哇!好似孔雀开屏,又如天女散花,又像一把把五彩缤纷的花伞。一会儿满天金灿灿的,犹如丰收的稻谷撒满天;一会儿又是满天红艳艳的,好似夕阳时候的晚霞铺满天。真是美丽极了!于是,半边天都被它所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接下来又是几声巨响,天上出现了五颜六色的烟火,在场的人惊叹不已。这时只见一只火花冲上天空,炸开以后抖落下无数夺目的亮点,迟迟不肯散去,随风飘扬,爸爸说这叫满天星。为什么叫满天星呢?我仔细观察起来:那些金色的点点在天上,就像一颗颗星星一样,真分不清哪是真的哪是假的,叫它满天星真是名副其实。

  “轰隆隆……”天上又是五颜六色的烟花,有旋着上天的钻天雷,有像喷泉一样的“金喷泉”,还有不时发响的“礼花弹”等等。满天的烟花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人们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就会错过那精彩的一刻。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宏大的烟火晚会,虽然是在冬天的夜晚,寒风刺骨,但人们的心却是火热热的。

  看着看着,我仿佛也变成了烟花,在天空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这时,天空中绽放的烟花已经数不胜数了,此起彼伏的烟花似在争奇斗艳,又像在展示着人们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而大人们的欢笑声,孩子们的尖叫声,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烟花表演快要结束了,是从大声到小声,再到无声。当人们身快要离开时,只听“轰”的一声,天上出现了一个大圆球,五彩斑蓝的。

  元宵节随笔 3

  刚刚在网上看了一则消息,家乡港城**要求市民对孔明灯说不,让我心里瞬间飘来了那句话:只须官府发火,不许百姓点灯。但转念一想,此举却是很有必要,因为在过去的几年内,时有孔明灯引发火灾事故的发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不过还是将我带回了那些童年时元宵节的那些快乐时光。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好多地方又称它为小年,是春节后第一个较大的`节日。它起源于秦代,西汉时就被规定为“法定”的节日,携带着唐风宋雨而来,是一个渊源悠久的节日。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元宵节那天早晨如同大年初一一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往往将我们从清梦中唤醒。匆匆忙忙地穿好衣服,第一件事不是去洗漱,而是去门口那些五彩缤纷的、还在散发硝味的纸屑里,去寻找那些因为信子不好而没有爆响的鞭炮,然后装在口袋里,留着空闲时去燃放或者用锤子去敲响它。

  在母亲三番五次的催促下,才会去洗漱一番。如同大年初一吃水饺一样,元宵节的早餐主要是吃元宝(家乡对有馅料的汤圆的叫法),元宝与我们*素吃的元宵(家乡对没有馅料的汤圆的叫法)不一样。元宝的体积明显大,每一个都有鸭蛋那么大,而且里面包着馅料,其馅料分为荤素二种,外皮也分为高粱和糯米二种。为了防止有的孩子不喜爱吃糯黏的元宝,妈妈总是预先报上一些水饺(家乡叫它弯弯顺)。

  在当时,元宝的素馅,一般是剁碎的豆腐和大白菜,寓意着“大来财”和“斗富”。这种馅料是咸的,食用时主要注意一下烫就行。而另一种元宝的馅料是用脂油和白糖搅拌在一起的,或许还会拌上少许熟的芝麻糊。吃这种元宝,则需要集中注意力,不会吃的人,则不是被烫,就是吃不到馅料。那是因为脂油和白糖一受热,就会融化,又包在糯米面糊里,热量一时半会不会散去。吃的时候,首先要咬上一个小孔,然后一边慢慢吸,一边慢慢吃,急不得。倘若你上去就是一大口,不是被烫,就是将香甜的馅料喷出或者流掉。正因为这个烫字,也使得我小时候不怎么爱吃元宝,宁愿去吃水饺。

  或许有的人家还没有用过早餐,村上的在大年三十就外出贺喜新春的、唱麒麟调的人,再次拿起敲响锣鼓,在本村挨门逐户地地进行贺喜。雄浑高亢的麒麟调,大多是祝愿的唱词,往往唱得主人满心欢喜,总会给他们一些喜钱。少小时总是跟随他们满村庄转,别看那些唱麒麟调的人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无论走过多少家,唱词都不会重复,都是写见眼生情的唱词。其唱腔源于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淮海戏的前身——拉魂腔,妇孺都能够听得懂。

  正月十五的上午,在农村一般没有什么活动,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里准备午餐,虽然没有年夜饭那样丰富,也不会去集市上去再购买什么,但中午的饭菜都比较丰盛,但很少有人喝酒,那是因为午饭没有结束,村头的社场上的娱乐活动已经开始,丝竹乐起,锣鼓敲响。东面淮海锣鼓在演绎山海经,西边的舞台上唱起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淮海戏。男人们往往喜爱听书,妇女们则往往在围观着戏曲。

  在社场上吹拉弹唱的同时,身穿红色戏服、头戴财神行头的人,一身红红火火地走进家家户户。每到一家,就会走进客厅,将一个个金元宝的模型到处变魔术般地塞进橱柜。虽然这种表演是一种哑剧表演,但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几乎是每家每户在他表演完后,都会高高兴兴地给上一个红包。

  夕阳西下时,村庄上的炊烟就袅袅升腾而起,万家灯火点亮时,孩童在也按捺不足,纷纷点亮自己的孔明灯,先后走向社场,社场上顿时灯火通明。那时候的元宵节的灯具,集市上是没有出售的,往往是来至家长的手工制作。虽然比较粗糙一些,但无不体现出父母的慈爱之心。无论是圆形的还是方柱形的,它的骨架都是用芦苇扎制的。外表是用彩色的荧光纸裱糊,好多细心的心灵手巧的家长,还会剪上一些图案,当里面的蜡烛点燃后,显得逼真而灵动。

  彩色的灯光,闪动的星光,如水的月华,共同将社场上照得亮如白昼,也点缀得五彩缤纷,俯视定然是一朵盛开的神奇花朵。孩子们聚集在一起,尽管相互之间一边骄傲地介绍着自己灯的名字,一边炫耀着灯的长处,最后还是要回到一个主题上,那就是猜灯谜。聪明一些的孩子往往就地取材地将手提的花灯做成为谜底,憨厚一点的孩子只好将那些陈旧的谜语搬来。

  闹元宵,元宵节的最大特点是一个闹字。就在孩童们欢笑嬉闹时,震天动地的锣鼓声从公社的广场上飘来,并由远及*而来。孩童们更加雀跃起来,不用说那是由公社组织的灯火大队出场亮相了。

  那时的灯火大队的成员,都是从各个生产大队抽调出来的青壮年,生龙活虎,体力强壮,经过临时的集训后,就参加这个一年一度的盛会。虽然没有什么专业的技术人员,但在老艺人的亲自传帮带下,基本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那个时候,灯火大队主要是以耍龙灯为主体,一个大队舞动着一条巨龙,长达三十几米。元宵节的晚上,首先要在公社的广场上进行一次比赛,评选出名次后,才按名次的先后开始舞向乡村。

  耍龙灯是不用特殊的照明,只有天上的星月在窥视着人间。行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二个魁梧的大汉,双手用草叉挑着巨大的熊熊燃烧的火球。紧跟而来的是走高跷的人,他们分别穿着特制的戏服,分别扮演着神话里的人物,比如《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八仙过海》的八洞神仙……轮流走到最前面,各自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最为惊人的是,好多人居然能够脚踩一米多高的高跷,还能够来个空中翻飞360度,然后稳稳当当地落在地面。

  距离高跷队大约三十米后,就是耍龙灯的队伍,二十条巨龙色彩各异,赤橙黄绿青蓝紫,头尾相连。每一条巨龙前,同样用二个巨大的火球开路,上下翻飞的巨龙,每行走数米,就会向火球喷出火舌,咋看似巨龙在吞咽火苗(实际上是舞龙头的人抛撒出的硝酸铵和木屑混合物),舞动龙体的人,则根据鼓点的节拍,或上下翻飞,或左右游动,使得巨龙摇头摆尾,如同腾云驾雾一般。每一条龙都有自己锣鼓伴奏,但奇怪的是,无论是那一条龙的舞手都不会听错自己的鼓点。

  在舞龙灯的队伍后面,则吹拉弹唱,管弦齐鸣,是一组组跑旱船的队伍,两个人一组,肩担色彩缤纷旱船的是浓妆艳抹的花旦,结伴而行的是一个手拿道具船划子的小丑,洋相百出。耍龙灯的队伍,你不必去跟随队伍行走。他们每到一个靠*途径大路的生产队的社场上时,都会去表演一场,然后留下一组跑旱船去表演一番。

  欣赏完耍龙灯的表演,村庄上则开始安静下来。可大约半小时后,家家户户又会袅袅升腾起炊烟,四起炊烟里那细小火星烟花般升起,一阵阵铲子与锅的撞击声,此起彼伏,形成了一种旋律,不要多久,醉人的馨香就将整个村庄弥漫。那是为了祝愿来年能够获得丰收的一种仪式,叫做炸虫。所谓的炸虫,就是去爆炒玉米花或者葵花籽,爆炒后簸去灰烬时,一定要端到有机肥的土堆旁去簸,同时还要点燃一串鞭炮,使得村庄再次沸腾起来。

  这一天,一般会热闹到深夜。那个时代的农人,在元宵节前一般不会去耕耘土地(正月不动土是当地的一种*俗),就是离开家去出远门的那些生意人,也要到过了元宵节才会出发。所以,尽管喧闹的元宵节充满喜庆,但它后半夜却又充满着一种离别的氛围。在家务农的人则在清梦着来年的丰收,或许梦中的脸庞还挂着微笑……

  每逢佳节倍思亲,如同其它节日一样,元宵节同样携带着思念的那根弦。记得妈妈在忙忙碌碌一天后,当我们回家围坐在桌前嗑瓜子或者吃玉米花时,妈妈总会絮絮叨叨地说:不知道你大哥在越南怎么样?你二哥在南京怎么样?你三哥在港口又会怎么样?……我想虽然父亲当时并没有说什么,脸上还一直飘着微笑,但他会和妈妈一样,在月光如水的月色中又是一个不眠的夜。

  元宵节随笔 4

  在爆竹声中,迎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早晨起床当然应该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汤圆用黏黏的面团搓成,有大有小,有粉有白,放在锅里蒸上一会儿。煮好的汤圆,像一个个可爱的胖娃娃。咬一口,烫烫的黑芝麻像流水般滚入心脾,嘴巴里充满了浓浓的芝麻味,舌尖上留着那种甜蜜蜜的情思和味道,代表着一家和和睦睦的生活。

  晚上,我到外边去玩,大街小巷都张灯结彩,最美的还要数护城河边了。护城河边灯光辉煌,人声鼎沸。我漫游在这灯的世界,细细观赏,栩栩如生的金鱼灯,形象逼真的莲花灯,古朴典雅的宫灯――各式各样的彩灯造型优美,装饰考究,做工精细,真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在*静的河面上,映照出了灯的影子,好像河的底下也点着一盏似的。一阵微风拂过,河面上微波荡漾,灯的影子也跟着摇摇晃晃了。

  “好!”一阵喝彩声吸引住了我,原来是不远处有人在猜灯谜。我也想过去猜猜,可无奈人太多,形成了一堵‘人’墙,把猜灯谜的舞台围得水泄不通。我站在‘人’墙外,听着里面传来的阵阵欢笑声。主持人开始说灯谜了:“一人一张嘴(猜一字)。”我心想:那是什么呢?我正想着,一位老爷爷举起了手,回答道:“是个‘合’字。”主持人笑眯眯地说:“恭喜您,答对了。”话音刚落,周围就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元宵节,这个热闹非凡的节日,在人们的欢笑声中结束。

  元宵节随笔 5

  “正月十五闹元宵,同庆国产情人节”。随着年味的淡化便迎来了元宵节与情人节。

  今天,鸟语花香,阳光明媚,四处都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家家都吃着红壳润滑的美味小鸡蛋,户户都品尝着甜滋滋的芝麻馅汤圆,情深意重,温暖甚深。

  这样的节日岂能没有节目。情趣点便是猜灯谜、对对联,可这是低智力游戏。对于我这种文质彬彬的靓仔来讲太幼稚了。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猜灯谜、对对联的真正来意纯属是为了扣女。

  哈哈…巧遇今天同时是国产情人节,正是才子扣淑女,择日不如撞日!走进花街灯谜会,才子佳人尽显眼前,但找个像我这么才子的竟然难过登天。于是凭着自己一度才智,魅力显著,走进灯谜会钩魂般的向佳人淑女出口成文,死缠烂打,穷‘追’不舍。其实这个年头没有多少个可以称得上是淑女了。扣女难,找淑女更难。

  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眼看遍街是“猪扒”,实在难以忍受其样貌。恨不得一拳脚踢让其飞出地球。佳节岂能空收获,面临此景,我灵机一动,想起双喜同庆节为伴。于是今天就把元宵节作为情人。既可以消心头难,又可以将节庆节,实在一举两得!藉着欢喜之余,真的好想说声“我爱你,元宵节”!

  元宵节随笔 6

  一、元宵节的伤心事

  十五圆月元宵节,我虽然各自忙碌着,不把它当作节日一样过,一年又一年,时间它匆匆的过,过得了初一,还有十五,不知道为什么,日子消逝的这么快,我忽然间就迷茫了。

  春运路上,许多游子已离开了故乡,奔向了另一个发展梦想的城市,打工的艰辛,日夜汗水的浇灌,吃了不少悲惨苦头。

  多才多艺的自己,也会有迷茫的时候,多感多慨的自己,也会有伤心的时候,多梦多想的自己,也会有彷徨的时候,然而,自己却不能诉求自己,自己为自己找许多不必要的理由。

  我以为是风,吹动着狂乱的心事,把悲伤写成了想你时的歌;我以为是雨,浇灌着迷茫的`心情,把故事描绘成了一段永不难忘的悲伤;我以为听歌,可以抚慰美好的心情,但是听着听着,却为愉悦的心情奏出了一段永不言说的悲伤。

  让人伤心的元宵节,别人都在过着自己的节日,而我却把这节日过的烦腻了,我就像*常一样,日子还是像普通的一样过,任何一个节日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为什么今天我如此的烦心呢!

  多么希望一年中没有节日最好,一旦有了节日,真不知道人类到底是在追求什么,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了什么,忙忙碌碌,无所不为,你有你的精彩,我有我的自由。

  如果时光可以重聚,我不愿在孤单的红尘里独醉;如果流年不再依旧,我宁愿在孤独的海洋里沉睡。

  二、孤寂冷漠的元宵节

  乡村的月光照不到繁忙的大都市,城里的霓虹灯光照不亮大山的夜空,寒星点点,与漂浮的云朵嬉戏,孤独的月圆一跃一跃地爬过了山头。

  最是浓情充满喜庆的元宵节,却在大山区里变得一片寂静与冷淡,多少高兴又变得孤寂的人脸上黯然挂着忧伤,那是今年的春节,多少回乡已久的人给家人带来了多少喜悦与盼头,因为这才得以全家团聚,欢乐度过每个时光,到最后目睹着一个一个亲*而挂念的身影逐渐消失在眼光中,默默不得语。

  一个人始终*惯了流浪,似乎过惯了悠闲自在,没有羁绊束缚的生活,圆月光透过云层,照得深邃的夜空高得还要高,似乎看不到自己的影子在这孤城里,好像心里欠着一个远远不够到的回报,游走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无言的结局落下无言的忧伤。

  远游的孩子是否心挂在家里,父亲的严肃,母亲的温柔,岁月的影子正悄悄地爬在他们的脸上,我们却没有发现,我们在一步步成长,他们在慢慢变老,心中的泪滴罩不住划痕的忧伤,唯有这一刻,月光在眼前,家就在眼前。

  元宵节随笔 7

  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元夕。有关元宵节的来历有这各种各样不同的版本。据说最早始于秦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有关于元宵节的传说和故事涵盖了上至皇帝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元宵节走过了形形色色的人,穿越历史,从遥远的过往走到了现在。

  每当元宵节的花灯燃起,总是会想起那么几句诗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在。”

  过往元宵节的热闹繁华被定格在美丽的诗词里面,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宝马香车人潮,笑语喧哗,暗香浮动,人们观灯闹夜,彻夜歌舞。古人元宵节的画面一幅幅浮现在眼前。

  现在元宵节虽不在我国法定节假日之内,但仍然是很热闹隆重的节日,经历了漫漫长的岁月,元宵节的内容变化了又变化,今天依然会有灯会灯展猜灯谜,烟火会各色各样的庆祝活动,公园里街道上到处都会挂有各式的花灯。人们会吃元宵,看灯展,看烟火表演,逛庙会…

  但无论是诗词里的元宵节还是城里人的元宵节,都不是我今天所要说的元宵节,我今天要说的是我们老家莒县的元宵节,记忆中乡下的元宵节没有城里的热闹喧哗,没有歌舞升*,没有彻夜狂欢,只是在冷冷的冬夜里燃起了点点的烛火,简单质朴,又温情脉脉。

  小时候的记忆好像是从七八九岁开始清晰的,关于元宵节的记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小时候盼望过节,过完春节之后就盼过元宵节了,从春节到元宵节的日子,是漫长有快乐的日子,有吃有喝又有的玩。

  我们村正月十二逢集,村里的人们会在这一天置办好所有元宵节的物品,我和弟弟只关注我们的滴滴金(一种电光花烟火,用火点燃,火星四射,非常好看。用土灰色的纸卷着化学材料,很细约有十厘米长,尾部有翼,可以用唾沫粘在墙上。一般一二十根一捆,用线编起来,像草帘状)。爸爸买了之后会给我和弟弟分开,弟弟多些我少些,在当时一家的小孩子拥有烟花的多少是可以反应一个家庭的贫富情况的。

  据说元宵节点灯是有讲究的,十四点的灯叫神灯,是给神灵的,十五点的灯叫人灯,是点在家里的,十六点的灯叫鬼灯,是点在田野和墓地的,我们这儿不分这些,人神鬼畜统一在十五一天点灯。

  十五那天吃过午饭,妈妈和孩子们就开始忙碌了。首先要包大菜包,一般用地瓜面或荞麦面,还有一种榆树面,就是把榆树皮晒干,用碾(一种石制的研磨粮食的人力工具)磨成细粉和在白面里,吃起来味道特别的好。然后做面灯,用白面或地瓜面做成小杯子状,周围要捏上小鼻,一月到十二月从一到十二个,还要做十二生肖灯,按照家里人的属相做,爸爸和弟弟属龙,妈妈属鸡,我属狗,我们就做龙鸡狗,龙和狗都只做一个,鸡要做一窝,有一只母鸡围着几只小鸡还有鸡蛋,坐在圆盘的鸡窝里,龙鸡狗都要用高粱米做眼睛,用卷的红纸条做舌头,背部都要留有凹槽用于放油点灯。最后还要做一个大大的萝卜灯,中间也留凹槽,萝卜根做把手。

  黄昏时分,妈妈把包好的包子和面灯放进大锅里煮熟。全家吃过包子之后十五点灯正式开始,把花生油放进锅里化开并温热,用小勺一勺一勺添进灯里,用红草棒缠上棉花浸油插在灯里做灯芯,妈妈用火柴将面灯一只只点着之后,我和弟弟按顺序把灯放在门口,一扇门的门口放一只,两扇门的门口放两只。门口窗台案几神位都要摆放。除了家里面要点灯之外,门口,大路,路口,村头,桥头,河边碾上,田野,祖坟都要点灯,爸爸负责去田野,祖坟,我和弟弟负责其它,妈妈留在家里看灯,按规矩点灯之后必须有人看管,家里不须没有人。家里的灯点上之后,每家每户都要放支鞭炮,有钱人家会放多些,随着阵阵鞭炮声在密密的村落间连绵的响起,乡村的元宵节进入高潮,之后的元宵夜晚主角是孩子们的。

  我们家门口有一盘碾,是儿时元宵节的“主会场”。那时候每个乡村里都会有几盘,由于周围的住户都会望碾上送灯,聚集在一起的蜡烛会把周围照的灯火通明,小孩们就围在碾上放滴滴金,嬉闹游戏。

  关于元宵之夜还有一件事最激动人心的乐事,那就是偷蜡烛,小孩子们成群结队的在街上转悠,等大人们点上蜡烛走后,小孩子把蜡烛灭掉揣进口袋,迅速逃跑。最后孩子们在碾上集合,比一比谁偷得蜡烛最多,内心充满了收获感,有些孩子一晚能偷几十只烛灯,我比较笨也能弄几只,偷来的烛灯会成为很好的玩具,回家后用火烤化,捏成各种形状。对于偷灯这种恶劣的行为,大人们是不屑于责罚的,但玩灯玩火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千万千万不要把衣服烧上洞,否则会吃不了兜着走,因为那些物质贫乏的年月,衣服是非常珍贵的。

  等小孩子们手里的滴滴金燃放的差不多时,就会散了回家,回家后妈妈会往萝卜灯里添油,用手拿着灯给我和弟弟从头照到脚,据说可以除魔障,避蝎虫。

  最后是收灯,灯燃完了,不能说灯灭了,要说灯收了,把面灯一只只收回来放在竹筐里,大人们会一只只仔细的研究灯花,如果像某种庄稼,今年这种庄稼就会大获丰收,如果像某种牲畜,这种牲畜今年就会兴旺。

  十六的早晨,要煮灯吃灯,把面灯洗净切成薄片,锅里加油葱花盐放水煮沸,把切好的灯片放在里面煮熟。吃起来非常的美味,其实是非常难以消化的,我和弟弟每次都是抢鸡灯里的鸡蛋。

  后来渐渐地经济发达了,物质慢慢的富有了,乡下元宵节的面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被各式各样眼花缭乱的蜡灯取代了,小孩子们也有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各式各样的烟花鞭炮,早已不再屑于去偷灯了,就连我们的滴滴金也没有了。我们那一茬孩子也已经长大了,基本都去了城市,有的出去上学,留在了外面,有的出去打工,留在了外面,还回来的也是只有逢年过节的才回来,村庄成了留守村庄,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

  今年的元宵节是在老家过得,从出去打工到现在,算算已经十几年没在家过元宵节了,我、儿子小猪猪、小猪猪爷爷和小猪猪奶奶,下午早早的吃完元宵,天还没黑就把灯点了。村里的年轻人早在元宵节之前就已经返城,小猪猪爸

  爸昨天也已经上班去了,村里的人家还有的去城里看烟花赏花灯了,孩子们也都基本上各自在家,不在扎堆玩了。我陪小猪猪放烟花,小猪猪看起来很高兴,但是总是感觉现在的小孩子们没有我们小时候乐趣多了。

  我儿时的那个元宵节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了,记忆里的那个元宵节,连同被那些微薄的幸福满足了的儿时的天真,只能永远的留在记忆里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元宵节随笔 8

  快乐是什么? 快乐就是在自己快乐的同时也让身边的朋友感受到你的快乐,你不快乐是因为身边没有这样一个人,老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的,即使别人没有带给你快乐,并不代表你不能用自己的力量让快乐充满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让他们快乐了,因为满足你也会快乐起来!!!

  快乐是一首诗或歌,是让心飞起来的感觉,是一种兴奋和企盼的结果。 那家人和家人之间是否有快乐呢?

  今天我深深的感觉到了一种特殊的感觉,那就是家人对我的爱,带给我的快乐。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下午的时候,爸爸带着我,弟弟,姥姥,妈妈和爸爸的两位好朋友一起去看灯,拜佛。我首先看到的是关羽,听姥姥说:“关羽是武圣,和孔子文圣齐名,学*也非常好,所以我要向他学*,最让我难忘的是:楼上的大鼓,姥姥说:“鼓可以打响自己的事业,所以我敲响了大鼓,把手都拍肿了。 然后去看观音菩萨,因为我家里也有一座观音菩萨,所以看到他我觉得很亲*。听大人们说:“拜佛的正确姿势是:心敬意诚,五体投地。”所以,我在拜佛的时候,心里一直在提四个字,那就是——家庭和睦,不知道能不能实现。

  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投金币,有一座塔,共六层,投到顶层,就是财源滚滚,谁知,我投的那么准,一下就进了第一层,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这么说我今年的运气还不错哦!

  今天我过的真快乐,尤其是在投金币的那一刻,这应该就叫做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刻!

  元宵节随笔 9

  元宵节看花灯是一种中国传统*俗。这不,昨晚我就去看了,我们这个家庭有一个规定,大年三十去姥姥家,和正月十五去姥姥家,大年初一去奶奶家。大年初五去奶奶家。所以说,今天来是必定的。

  在姥姥家看的焰火汇演,可漂亮了。又打出笑脸的,又打出圆圈的。在那里吃晚饭看一会焰火汇演聊聊家常,我们就走了。来的时候搬来了一箱烟花。走的时候,我们下去放,还有几挂白色的全放了。把我姐姐他们送回家,我们就去陶瓷科技城去看花灯了。那里的花灯,真叫个漂亮啊。

  去了那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劈山救母,演的很形象,可惜就是不动,如果动的话就好了。会更逼真,还有一个叫鬼什么来着,忘了,不过也挺好的。还有牛郎织女的故事,一边走,我一边听妈妈解释着牛郎织女是怎么一回事。

  渐渐地,我有些渴了,妈妈说:“要不要梨汤?”“要!”我们俩买了两杯,10元钱啊。够坑的。最让我生气的是,竟然和矿泉水一个味,不不不不,比矿泉水还难喝啊。我猜测,矿泉水加上食用色素加了梨片,真够难喝的。走着走着,我看见了孔雀开屏,真够大啊,而且还很漂亮。一个羽毛上有许多的灯泡,LED的。我们该向回走了,漂亮漂亮真漂亮。看得我眼都花了。

  妈妈说:“总的时候买一个纪念品回家。”我高兴的要死。

  我来到几个小摊前,有许多种类,我都不知道选什么好了,我最终决定,选狼牙棒。因为这个很吸引人,我看用心许多人买呢。所以我也买了我们打价一段时间后,决定8元钱出手。我也很同意。

  快走的时候,我看到了我最想看的,也是最喜欢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还有中国航天事业的。这两项我都很喜欢,有天宫一号,由神州八号的。多种多样,我也很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有一点太假了,不过也挺好的。出去的时候还有一条龙。

  这次去看花灯很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买的梨汤。我们都没有喝完就不要了。我感觉那十块钱真是花的冤枉钱,下一次来的时候,再也不能买了。真是欺骗客户吗。喝的我很难受很难受得。总体来说花灯不错。

  有机会他家去看看吧。

  元宵节随笔 10

  我喜欢吃元宵。轻嗅香甜,入口丝滑、软糯,唇齿留香。由此爱上了元宵节。在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里,元宵节闪耀着独有的魅力。

  春节是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团圆、祈福、祝愿,被赋予了太多的内容,所以热烈、忙碌,一点也不轻松;还有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除夕,无一例外,也都承载着特定的寓意。所以,中国人总是忙忙碌碌,好像永不停歇一样;总是前思后量,凝重端庄,好像有无尽的要事忖度。

  想来,这大约是中华民族“勤劳”、“远虑”特质的真切体现吧。

  唯独元宵节,没有被赋予多少特定的内容和框框,就是男女老少同欢共庆的节日。放下手头的事项,走出家门,涌向街巷,张灯结彩,万千扮相,打情骂俏,亦庄亦谐,恣意张扬!

  下一个节日就是二月二的“青龙节”了,那意味着锨镢上肩、重回田间地头,意味着年年劳作的又一个轮回的开始!就连学子们也要在元宵节后收心敛兴,重回日复一日的伏案苦读了。

  所以,元宵节的华丽,有时竟让我莫名地产生一种奢侈感!似乎唯有这一刻,我们可以放松身心,尽情地享受这个节日,把*日里的忙碌和凝重,都抛到九霄云外。

  元宵节是传统节日里最浪漫的节日。是中国的狂欢节、情人节。即使在理学规矩最繁多,对女子禁锢最苛重的宋明朝代,年轻女子*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此时此刻也可以上街遛巷,抛头露面、顾盼巧笑,无需缩肩敛襟。

  从中国历代诗词歌赋中不难看出元宵节的浪漫和唯美。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国自古就有闹元宵的*俗,一个“闹”字凸显了元宵节的特色,很大程度上可以和西方的狂欢节相媲美。

  儿时,元宵夜是一定要到街上观花灯、看“扮玩”的。人们将花灯扎成万千模样,有楼台仙阁,有动物花卉,有昆虫游鱼,还有身姿袅袅、裙袂飘飘的云端仙子……;“扮玩”的队伍像长龙,一拨一拨走过,甚是壮观。队伍里各色人物粉墨登场,诙谐幽默。尤为活跃的是各类丑角儿,扮相怪诞,表演滑稽夸张,好像唯一目的就是逗你开怀大笑,肆无忌惮地把笑声和欢乐抛洒到空中;小商贩们也早早地在路边支起货架,竖起招牌,卖各色小吃和各种玩具。每一个摊位都人头攒动,生意红火。

  但印象最深的还是从各个角落里不断如潮涌出的人。那嘈杂的人流如轰鸣的巨浪,黑压压望不到边。我骑在姥爷肩膀上,在人潮中随波逐流,任意东西,享受那份“挤”的快乐!不分男女,不分老幼,好像“挤”本身就是快乐,就好像要有“撑”的感觉才算吃饱了一样。人们的欢呼和惊叫声此起彼伏,似乎比鞭炮声、夜空里不断绽放的烟花还要欢快和灿烂。我就这样和姥爷随人群而动,观花灯、看焰火,听人们方言十足的嬉笑对骂。好不惬意!

  现在的元宵节,失去了往日的拥挤,增加了过去不可比及的华丽。体育场、大街小巷的电子LED灯更加瑰丽、璀璨和奇幻,就像一曲永不停歇的《卡门》序曲一般,气势恢宏,热烈奔放。

  不过,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元宵节的焰火燃放总是狂欢节的高潮,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让人们引颈张望。

  随着一声声爆响,黑天鹅绒般的天幕上,不时绽开簇簇朵朵、流放溢彩、姹紫嫣红的烟花,或绚丽如钻石、如繁星,或明亮如朗月、如红日。刹那间,一个童话般迷人的世界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焰火像写意的画家,在城市的上空肆意挥洒浓墨重彩,次第晕染出一幅幅梅香、菊韵、富贵牡丹画卷;焰火仿佛寂寞的舞者,水袖轻扬,潇洒升腾,凝目间在云端展露惊世绝俗的笑靥;焰火又是诗意的歌者,引吭高歌,浅吟低唱,让万千心愿绽放成生命的辉煌烂漫!

  看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我已经忘记了脚下的大地,心事如花随焰火飞升至九霄云端一同绽放。

  是幸福?是满足?是憧憬?是期望?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只觉得就是心花怒放,好像几个世纪的憋屈在这一刻轰然扬洒,消逝殆尽,淋漓酣畅!

  燃吧!放吧!这一刻,就让华夏儿女的心花、梦想在九霄云端绽放!


元宵节随笔散文 (菁华3篇)(扩展7)

——元宵节的随笔优选【10】份

  元宵节的随笔 1

  既然是过十五,就一定热闹红火啦!你听:咚咚咚锵ヽ咚咚咚锵……鼓声不断。

  你瞧,有耍龙灯,踩高跷ヽ划旱船ヽ狮子滚绣球等。街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山人海。这不,我拉着奶奶的手,也夹在人群中急匆匆ヽ喜滋滋地朝前挤着,踮着脚尖,伸着脖子看。现在大姑娘小伙子来踩高跷当然不奇怪,可中间还有五六岁的小孩呢,你说奇怪不奇怪!他们戴着头饰,穿着长裙,踩着高跷走来走去。一个“老太婆”耳上垂着红辣椒,手里拿着大的烟杆,丑态百出,逗得围观的人们哈哈大笑。

  “真美啊”人们不禁赞叹道。可不是嘛,各种各样的花灯挂满了大街小巷,有红红的'五角星,各式各样的宫灯,大大小小的花篮灯。活泼的小狗灯,可爱的熊猫灯,红花绿叶的荷花灯,瘦高个子的玉米灯。还有庞大的各种各样的故事的造型,如西游记,八仙过海……还有许多大超市别出心裁,在路旁的小树上,挂满了纸剪的桃花,梨花和梅花周围挂上了一串串的小彩灯,远远看去,火树银花,五彩缤纷。可真是灯的世界,花的海洋啊!

  我成长中第一次见到的最欢快,最喜庆的元宵节啦!

  元宵节的随笔 2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来到大街上看闹元宵的,还没到地方,我就发现的街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等待着精彩节目的上演。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吃团圆的汤圆,鞭炮声声、礼花阵阵,显出一片和谐欢喜的景象……仿佛要把整个地球都要染上那五彩滨纷的礼花颜色,整个世界得意的、豪放的尽情释放这个节日的浓重气氛!烟花此起彼伏,似乎已经按捺很久,集聚在这个喜庆佳节通通迫不及待的展示它最漂亮的一个个瞬间!让人们驻足观望、拍手称赞、流连忘返、其乐融融!

  吃完元宵后,抬头一看,天空中满是绽放的烟花,各式各样,五彩纷呈,有的五颜六色合在一起,有紫色的、红色的、金色的、绿色的等等,有的像星星,有的像太阳,它们一串串飞向天空,散落大地。烟花虽然转瞬即逝,但是它的璀璨却长留人间,带给人愉快。

  晚上,大人们都要回家了,可我们这些小朋友,却还在放烟花。

  在大人们的叫声中,我们恋恋不舍的走回家。

  元宵节的随笔 3

  “去新广场玩吧!”晚上。妈妈便兴奋地拉着我和爸爸,开车来到新广场,汗~我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妈妈?

  虽说今天是元宵节,但我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一串串花炮在空中炸开,大老远就看见了那里灯火辉煌、人头攒动,真是热闹非凡!一声接一声的爆竹声响炸的老远,我相信在数十公里以内都能听见。绚烂的烟火再漆黑的夜空里显得格外刺眼,星星点点的孔明灯如同宝石般镶嵌再天上,代替的星星的'位置。哎~我咋没看见月亮呢?难道是太害羞了,躲在云层里不出来?

  远远的,就听见一阵阵音乐传来,歌声并不优美,却也也不难听。走进一看,才知道是卖唱的,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举着话筒,他的前面摆着个牌子,他是为了挣学费才来乐山的!呜呜!好感动,就捐两块吧,真心希望他能学业有成,既然是元宵节就应该快快乐乐的过才对啊~把两块钱丢下去,他忙不住的说“谢谢”。我赶紧离开,这样的歌声不应该被打破才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别人,心情舒畅了很多!

  坐在草坪边上的长椅上,望着那一个个烟火再瞬间爆发自己的美丽,才发现月亮已经羞羞答答的爬了上来,溶溶是月光洒了一地,在那恬静的圆脸笑成了一面大玉盘后,高高的悬挂再空中。

  在这节日的温馨之夜,感受着一种少有的欢乐和情趣,全家人的心情都显得格外激动。

  元宵节的随笔 4

  “明天是元宵节,我还要炸元宵!”“什么?妈妈您还要炸?”一提起炸元宵,我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去年妈妈炸元宵时那恐怖的画面:

  “噼哩叭啦,嘣!”“妈妈,妈妈,您没事吧!发生什么了?”正在客厅看电视看得不亦乐乎的我被这从厨房里传来的“冲天巨响”震得一颤急忙赶到厨房,只见妈妈左手拿着锅盖,右手握着铲子,怔怔地立在那里,看来受到的“震撼”不小啊!再看锅里,只见个个元宵都鼓起了“肚子”在油锅里沸腾着,不时溅起片片油花,仿佛它们随时都能爆发出无穷的“超能量”。再看燃气灶旁边的玻璃,上面居然粘着一个瘪了下去的元宵!不用说,刚才的巨响肯定是它们发出的。老天!这热锅中的元宵也太具“杀伤力”了吧!

  待我回过神来,便开始对妈妈念经:“妈妈您忘了去年炸元宵多危险了吗?元宵在油锅里溅起大片油花,白的元宵居然飞出锅外,多可怕啊!出了意外怎么办?妈妈,你别炸了,好不好?”“没关系!不就是炸几个元宵吗?你别担心。”

  唉,妈妈就是这样,倔强得不得了,她决定了做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劝说她,就等于白费力气,也许我从别的方面想想办法能省些脑细胞吧。

  对!既然不能阻止妈妈,那就想想办法让炸元宵变得安全些吧。可是,这炸元宵的方法是前人流传下来的,后人沿用了这么多年,一定被改进得无懈可击了,我能找出更好的办法吗?这种想法不禁让我有些泄气,可转念又一想:做什么事情都按照传统的方法,这生活还有什么新鲜可言?我今天一定得给它来个突破!

  元宵由皮和馅组成,可是什么导致元宵爆掉呢?爆掉是因为膨胀,可是是什么东西在膨胀呢?馅?不像,那么是……我突然眼前一亮:空气!对,一定是空气膨胀而又无法排出,才致使元宵爆掉,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这样看来,我只要给元宵扎个小孔就一切OK了!这样一来既可以排空气,又不会让馅流出,对就这么做!

  说干就干,我趁厨房里没人,便蹑手蹑脚地找出元宵,小心翼翼地给它们扎上洞,待完成这切后,我又轻轻地走出了厨房。

  第二天,妈妈炸元宵的时候,我则坐在餐桌旁,紧张而又专心致志地倾听着厨房里的动静,果然这次没再发出那种恐怖的“叭叭”声,不一会儿,妈妈便将一盘金灿灿、香喷喷的炸元宵端上了餐桌,看着妈妈那得意的笑脸,我的心里不禁乐开了花!

  谁说古人的道路一定完美?谁说前人的方法一定对,如果没有自己的探索与创新,我们大概只能沉浸在前人的成功中,深深陷入前人的错误里吧!

  元宵节的随笔 5

  “啪啪啪!啪啪!……”一大早,我就被一阵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从梦中惊醒。我连忙起床,和爸爸一起放响了我家的鞭炮。的元宵节拉开了序幕。

  每到元宵节,人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到辛店扮玩表演,共庆佳节。今年也不例外,大约八点钟,就听到街上传来铿锵的锣鼓声:“咚——呛、咚咚呛,咚咚呛咚呛咚呛!……”时而缓,时而急,还时时变换调子。啊,表演已经开始了!

  我赶紧拉着妈妈往街上跑,309国道上已是人山人海。一辆辆彩车缓缓前进,彩车后面是全区各单位、各乡镇的表演,人们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有的跳扇子舞,有的敲腰鼓,有的挑花篮,有的打花杆,有的划旱船,有的耍龙,扭秧歌儿……我正看得入迷,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快看!骑驴的。”我往西一看,果真骑驴队来了,奇怪的是骑驴的全都是一些打扮的花枝招展的阿姨。她们一跑,那驴就摇头摆尾的,脖子底下的铃铛叮铃铃地响,让人一看就忍不住捧腹大笑。我忍不住拉拉它的尾巴,它竟掉转驴头朝我奔来,吓得我节节后退,乐得大家哈哈大笑。

  元宵节的随笔 6

  今天是元宵节,听说爸爸地工地晚上要放烟花,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下午,我就看见叔叔阿姨在商店里买了一车烟花爆竹,我数了数一共14箱,我真想晚上快点儿来到呀!我就耐心地等待着。

  晚上,我赶紧把汤喝完,迫不及待地跑到放烟花地地方,叔叔阿姨已经开始准备了,他们先把卷地鞭炮,给铺成直地,然后把烟花摆在鞭炮地中间,叔叔阿姨们都各有一个打火机,我也有一个,叔叔阿姨上去把烟花点着,我也点着我地烟花,不一会儿,烟花就像利箭似地飞上天空,随着“啪”地一声响就爆炸了,火花顿时四处飞溅,五颜六色地,有红色地、有绿色地、有黄色地、・・・・・・漂亮极了!烟花地形状也各不相同。有鲜花形地、有五角星形地、有圆形地・・・・・・,这些漂亮地烟花把辽阔地夜空装扮得多姿多彩地。

  元宵节的晚上真漂亮呀!今天我过得真开心!

  元宵节的随笔 7

  “啪啪啪!啪啪!……”一大早,我就被一阵阵噼里啪啦地鞭炮声从梦中惊醒。我连忙起床,和爸爸一起放响了我家地鞭炮。地元宵节拉开了序幕。

  每到元宵节,人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到辛店扮玩表演,共庆佳节。今年也不例外,大约八点钟,就听到街上传来铿锵地锣鼓声:“咚――呛、咚咚呛,咚咚呛咚呛咚呛!……”时而缓,时而急,还时时变换调子。啊,表演已经开始了!

  我赶紧拉着妈妈往街上跑,309国道上已是人山人海。一辆辆彩车缓缓前进,彩车后面是全区各单位、各乡镇地表演,人们都穿着节日地盛装,有地跳扇子舞,有地敲腰鼓,有地挑花篮,有地打花杆,有地划旱船,有地耍龙,扭秧歌儿……我正看得入迷,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快看!骑驴地。”我往西一看,果真骑驴队来了,奇怪地是骑驴地全都是一些打扮地花枝招展地阿姨。她们一跑,那驴就摇头摆尾地,脖子底下地铃铛叮铃铃地响,让人一看就忍不住捧腹大笑。我忍不住拉拉它地尾巴,它竟掉转驴头朝我奔来,吓得我节节后退,乐得大家哈哈大笑。

  元宵节的随笔7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来到大街上看闹元宵地,还没到地方,我就发现地街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人们地脸上洋溢着幸福地笑容。等待着精彩节目地上演。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吃团圆地汤圆,鞭炮声声、礼花阵阵,显出一片和谐欢喜地景象……仿佛要把整个地球都要染上那五彩滨纷地礼花颜色,整个世界得意地、豪放地尽情释放这个节日地浓重气氛!烟花此起彼伏,似乎已经按捺很久,集聚在这个喜庆佳节通通迫不及待地展示它最漂亮地一个个瞬间!让人们驻足观望、拍手称赞、流连忘返、其乐融融!

  吃完元宵后,抬头一看,天空中满是绽放地烟花,各式各样,五彩纷呈,有地五颜六色合在一起,有紫色地、红色地、金色地、绿色地等等,有地像星星,有地像太阳,它们一串串飞向天空,散落大地。烟花虽然转瞬即逝,但是它地璀璨却长留人间,带给人愉快。

  晚上,大人们都要回家了,可我们这些小朋友,却还在放烟花。

  在大人们地叫声中,我们恋恋不舍地走回家。

  元宵节的随笔 8

  每年地正月十五都要闹元宵,去坟、烧火、看湖南卫视一年一度地闹元宵,丰富而开心!

  快到傍晚地时候,我们踏起轻松地脚步,迈起快乐地步伐,去坟给祖先和老婆婆烧纸,插小蜡烛,回去地时候,再看看一大块坟,格外漂亮,一片金色地海洋。回家地路上,家家户户地房屋上都挂有红灯笼,家门口还有小蜡烛,像是在装饰自己地城堡一样,格外好看。回家以后我们就开吃饺子了,一家人坐沙发上,看看新闻吃着饺子,心里都很兴奋和幸福。吃过饺子后,舅舅带上我们在房外点火,放炮,格外开心,玩过以后,我们去姥爷家看湖南卫视地闹元宵,因为我们都快开学了,所以妈妈8:30喊我们回家睡觉。正月十五闹元宵在快乐、开心、幸福中就这样过去了。

  这一次正月十五闹元宵是我过得最开心地一次了,因为我舅舅这里地闹元宵很热闹,而我老家哪里都是冷清清地,最重要地就是它让我感受到了快乐、开心、幸福!

  元宵节的随笔 9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来到大街上看闹元宵的,还没到地方,我就发现的街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等待着精彩节目的上演。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吃团圆的汤圆,鞭炮声声、礼花阵阵,显出一片和谐欢喜的景象……仿佛要把整个地球都要染上那五彩滨纷的礼花颜色,整个世界得意的、豪放的尽情释放这个节日的浓重气氛!烟花此起彼伏,似乎已经按捺很久,集聚在这个喜庆佳节通通迫不及待的展示它最漂亮的一个个瞬间!让人们驻足观望、拍手称赞、流连忘返、其乐融融!

  吃完元宵后,抬头一看,天空中满是绽放的烟花,各式各样,五彩纷呈,有的五颜六色合在一起,有紫色的、红色的、金色的、绿色的等等,有的像星星,有的像太阳,它们一串串飞向天空,散落大地。烟花虽然转瞬即逝,但是它的璀璨却长留人间,带给人愉快。

  晚上,大人们都要回家了,可我们这些小朋友,却还在放烟花。

  在大人们的叫声中,我们恋恋不舍的走回家。

  元宵节的随笔 10

  大沙漠驼铃摇响的月;杨柳梢清风拂笑的月;《峨眉山月歌》声里的月;《春江花月夜》里的月;天空的月;水里的月;山顶的月;竹篱笆院落的月;草浪间的月;马背上疾驰的月;旗帜上漫卷的月;故乡的月;客舍的月;琴声里的月;舞袖里的月;心中的月;梦中的月;正月十五元宵节冰灯晚会的月;霓虹灯影里的月;香槟美洒里飘荡的月……

  晶晶的酒杯里,婉婉的话语里,盈盈的泪花里,依依的笑影里,皆是月,皆是情……

  远古的月。现代的月。超越时空的轻纱之一掠,永远的美的精魂。

  游弋在鬓发间,吟咏在诗词里。

  中国的月。外国的月。都是这个世界的月,这个地球的月,这个天空的月,这个宇宙的月。

  只有一个月亮,属于所有的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都看到这个月亮了么?

  也不!且不说圆满残缺的变化,那左右高低,纵欢侧看,岂是一般?

  晴朗是这一边,而谁会想到与此同时那一角却风雨纵横,阴云弥漫?或者在迷雾里朦胧,或者在流沙里埋没……

  还是那个月么?也是也不是。

  商人的月,是金币;诗人的月,是缪斯;水手的月,是航标;歌手的月,是嫦娥……

  欢乐时的月,和美;幽怨时的月,�D清……

  水里磨亮的孤高;琴弦上弹响的晶玉……

  月,在媚眼中荡出波光;月,在愁鬓上霜着秋色……

  闲适者窗前的月,恬淡;饥寒者肩上的月,凛冽……

  是否永恒?

  同是那一轮明月么?

  月,掠过头顶的孤雁。

  月,摆在窗前的花瓶。

  月,在船桅上升起。

  月,在马鞍桥跌落。

  走在洒满月光的路上,趟起幻想。

  接上思绪的线头,抽出来往事与今朝,摘来那一缕缠绕的月光,各自编织些什么?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