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数学教案 / | 数学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角盘的`计算方法,对相邻区域小圆片(或数)进行相加,对给出的“结果数”进行分拆。

  过程、能力与方法: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的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

  相邻区域的数进行相加。

  教学难点:

  对给出的“结果数”进行分拆。

  教具学具:

  三角盘、小圆片、数卡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角数图

  1、简介三角数图

  (板书出示三角盘和小圆片,再出示11。)

  师:这是三角数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计算三角”

  (板书课题)。

  问:你发现这幅三角数图有什么秘密?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三角数图里的三部分,每部分都放有小圆片,相邻部分里的小圆片个数相加,其结果写在边上。

  2、反馈练*

  师:三角数图中的另2个空格怎么填?为什么?

  3、同桌合作玩“三角盘”

  (一人在三角盘上摆小圆片,另一人根据所摆小圆片摆数卡。)

  ?学生在“玩三角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三角数图的特点,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建议各位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多给学生“玩”的时间。?

  二、探究三角数图

  1、变式练*

  师:在这个三角数图中你先填哪部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审题,并在三角盘上动手摆一摆。 你有什么好方法?

  (5+?=11 11-5=?)

  2、数代替圆片

  在刚才题目基础上,把小圆片改成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练*,小组核对。

  小结:通过想加减法,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

  3、巩固练*

  独立完成书上的*题。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小圆片和三角盘动手操作辅助完成。

  三、拓展练*

  小组合作,三部分中分别填几?你们是怎样想的? ?

  如果学生在练*时有困难,教师可给予提示:

  (1)猜想三部分可以填的数。

  (2)把猜想的数放到三角数图,并验证。

  (3)如不符合可以进行适当地调整。?

  四、总结

  师: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本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7页0的认识,例1例3,8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2、通过小组合作学*,自主探索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主动探索的良好*惯。

  4、 正确书写0

  5、 能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教学 重难点:

  1`、0 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正确书写0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每当节日的时候,人们总会放飞许多美丽的气球,你们见过吗?(幻灯演示)

  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防飞前是几个?用数字几表示?放飞后小朋友没有气球了,用用什麽表示呢?

  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的新的数字0(板书)

  二、教学例1

  小朋友一个气球也没有了,佣0表示,0表示什麽?一个也没有用什麽表示?

  出示吃鱼图:(1)这图话的`谁?在赶什麽?

  (2)原来有几条鱼?现在呢?

  (4) 原来有3条鱼,用几表示?现在一条也没有,用几表示?

  三、教学例2

  1、 出示直尺图

  观察:直尺上有什麽?0在什麽地方?0 在直尺上表示什麽?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直尺上开始这一段叫起点,用0表示,也就在直尺上,0表示起点。

  四、教学例3

  1、 老师示范书写0

  2、 学生书空

  五、课堂活动

  1、 8页12

  2、 老师出示放大的方格图、引导学生认识方格,0在这里表示什麽?

  从左3往右数,你发现了什麽?

  还可以怎样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统计这一单元是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学*的有关的统计知识,而《买气球》又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它是前面内容的扩展,同时又是今后学*统计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统计意识、学*统计过程的重要阶段,因此本节课的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今后有关知识的学*。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意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统计意识。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继续学*收集与整理数据,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通过统计结果,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统计的过程及完成统计图。

  【教材处理】

  (一)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买气球》是《组织比赛》之后的一节课,不同的是它是横向统计图,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所以学生学起来难度会相对减少。但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会有重复或遗漏的现象,为了学生收集数据的过程能顺利进行,要向学生渗透有序思考及数学的科学性,严谨性。

  (二)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法。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愉快的学*情境,有效地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成为学*的主动者。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实用性

  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师要针对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取个别辅导、启发、引导、讲解等方法来调控课堂教学,达到教学方法灵活性和实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四种颜色的气球,不同颜色的磁铁,记录表,横向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前播放音乐:《蓝精灵》。)

  1. 谈话导入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每个班级的小朋友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都正积极准备着呢。你们喜欢用什么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呢?

  【方案一】

  2. 引出课题

  师:五颜六色的气球既经济又实惠,我们就去买一些气球来布置教室,那你们想买什么颜色的气球呢?(板书:买气球)

  (学生会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找寻方法

  师:同学们的意见都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提到统计,师适时导入)

  师:那我们就一起用统计的方法来看看同学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陈老师就能知道买哪种颜色的气球多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内部需求,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回答中使学生感到必须进行调查才能得出结果,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二、讲授新课,自主合作

  1.活动一:全班参与收集数据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有关“统计”的知识。陈老师想给大家买这四种颜色的气球,你瞧气球好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你最喜欢的颜色的磁铁贴在黑板的气球下面。

  (每个学生手中都有磁铁,把他最喜欢的颜色的磁铁贴在黑板上,分小组上讲台,全班参与,提高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2.活动二:自主探究记录方法

  师: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你能不能用你喜欢的记录方法记录上面这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呢?

  师:现在请你拿出我们的记录表,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上面的结果。

  (教师巡视,引导部分学生进行记录)

  师:请哪位小朋友上台展示他的记录方法?(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时,让学生评价记录方法是否简便)

  师(小结统计方法):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最喜欢的气球颜色,都很有创意,而陈老师发现画“√”,画“○”,还有用“正”字表示的,这几种方法都是比较简便,美观。

  师:如果再完成一张统计图,刚才画“√”和写字两种方法,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呢?

  (插入课堂休息环节:拍手游戏)

  3.活动三: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都表现很不一般,那陈老师有个问题,选择红色气球的人数有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书:每种气球下面写下人数)

  师:你们表现可真棒!为了能让大家更清楚看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的多少,我们可以画统计图。(在黑板展示统计图)

  师:每个格子就代表一个同学的意见,喜欢红色的同学有10个,我就在这个统计图上涂上10个格子。

  师:每个小组都有一张横向的统计图,请小组长组织小组内的组员先一起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出一张漂亮的统计图,然后在方格中涂一涂。哪个小组先完成统计图就贴到黑板上。

  师:请大家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统计图是长方形的直条,也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从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师问:(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XXXXXX名同学.

  (2)喜欢XXXXXX色的人数最多,喜欢XXXXXX色的人数最少.

  (3)布置教室,什么颜色的气球要买多些?

  师(小结):现在陈老师就知道该买什么颜色气球多一些,谢谢大家一起合作,这样的活动体现我们公*并关注多数人的愿望。你们是用什么知识来帮助陈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师:统计知识真了不起,帮助我们做了决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交流,获取更多的信息,听取不同的意见,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同,所以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想法、表现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压抑学生的思考,要注重个性思维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调查和记录。因为创新意识要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才可能产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展示其独特的想法与构思]

  三、感受本课,说说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用调查统计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正确进行决策,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进行统计呢?下课找一找。

  【方案二】

  2. 引出课题

  师:五颜六色的气球既经济又实惠,我们就去买一些气球来布置教室。(板书:买气球)

  师:售货员阿姨说只剩下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的气球,陈老师不知道要买哪种颜色的气球多一些,所以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来调查一下你们最喜欢哪种颜色。请你在纸上写下你最喜欢的颜色,每个同学只能选择一种颜色哦!

  二、讲授新课,自主合作

  1.小组长收集纸条,自主探究记录方法

  师:现在陈老师手中有你们写的答案。可是我不知道到底哪种颜色喜欢的人多一些。我来念,你们拿出记录纸,用你喜欢的方法帮陈老师统计一下。

  (教师边念边巡视,引导部分学生进行记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进一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

  1、指名回答: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说出十位是5的数。

  开火车答:说出27后面的5个数。

  说出各位是0的数。

  2、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指名回答:

  16〇19 8〇18 15〇15

  11〇12 10〇20 9〇6

  二、新授:

  1、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图,比较左右两边图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比较呢?

  (1)根据鸡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2)根据数的顺序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3)根据数的组成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2、用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

  39和45比较,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比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比较小,指名回答,说说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教师板书: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同理,所以用同样的方法,或用老师归纳出来的方法学*比较图。

  3、教师可多写几个数,让学生直接比较(不用计数器)。

  4、教师写出三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可先找出和最小的数,再决定中间数。

  5、教师再次总结比较数的一般方法。

  三、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一般方法: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理解0表示没有的这一实际意义、会读,会写0,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2、能正确的书写0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个小玩意,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生:想

  师:(拿出盒子)看!(摇一摇)你们知道里面放了什么吗?

  生:(摇摇头)不知道!

  师:那哪位小朋友敢上来把小手伸进这盒子里,摸摸,感受一下,这里面究竟放的是什么呢?

  生:(踊跃举手)

  师:你来!

  生1:(把手伸进去。)

  师:你摸到了什么?告诉大家是什么感觉?

  生1:好像有几根小棒!师:哦,你说有小棒。好的,你也摸摸,摸到了什么?

  生2:圆圆的东西!

  师:圆圆的东西它是什么呢?你猜猜,大家也来帮他想想!你也上来摸摸。(再请一位学生)

  生3:应该是棒棒糖!

  师:你说是棒棒糖,那你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是不是的呢?

  生3:(拿出一个)是的,老师,是棒棒糖!

  师:哇,这位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那老师就把这个棒棒糖奖给你!

  生3:谢谢老师。

  师:(摇摇盒子)同学们,里面还有棒棒糖么?

  生:有!

  师:现在呢,老师把这它拿出来,(又摇摇,无声)现在还有么?

  生:没有了。

  师:那么老师一共在盒子里面放了几个棒棒糖?用什么数字来表示?

  生:2个!

  师:那现在呢?盒子里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那谁知道没有了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

  生4:没有了用0来表示。

  师:真棒!

  这位小朋友肯定在家里的时候就已经把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预*了,大家要向他学*!老师现在把这棒棒糖给你,作为奖励!今天我们就是要跟0交朋友,大家愿意么?(板书:0的认识)

  生:愿意

  二、提升巩固

  师:好的!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知道了,没有了就用……(提示大家一起回答)

  生:0来表示。

  师:非常好!大家看,老师的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三支!

  师:是的,有三支铅笔。那我现在把这支借给这位小朋友,同学们再看,我手里,还有几支铅笔?

  生:两支!

  师:哦,两支。那如果老师把这两支铅笔都借给他了呢?那老师就没有铅笔了!那么……?(被打断)

  生:用0来表示!老师现在有0支铅笔

  三、0的写法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声音也很洪亮。那就是说,老师有……

  生:0支铅笔(一起回答)

  师:说了这么久,大家想知道,我们的好朋友0到底长什么样吗?

  生:想!

  师:(拿出卡片)这就是我们的好朋友0,大家仔细想想,你们见过它么?是不是很像鸡蛋?(提示)

  生:对,还像乒乓球、鸭蛋、鹅蛋……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现在拿出你们的小手来,跟着老师一起认真地学*写0。(老师边写边说)从上线中间起,碰左线腿着地,再转到右边,碰右线回到起点相交。我们再来写一遍,从上线中间起,碰左线腿着地,再转到右边,碰右线回到起点。同学们要注意了,0像鸡蛋圆溜溜,可不能把它写成了方形,也不能把它写成这样,有棱角(在黑板上作错误的示范),要把0写成椭圆形,圆溜溜的,这样,它就很漂亮了。大家都会了么?

  生:会了。

  四、动手练*,家庭作业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笔和纸,动动你的小手,试着自己写几个0,老师要看看,哪位小朋友能够写得又快又好!

  如果有同学不是很会写的话,请举手,老师来帮帮你。(学生写,老师下去走走,指导)看来同学们都写得不错!回家之后多练*几遍,给爸爸妈妈看看,下次课上,老师要请同学上讲台来展示!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3-2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有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惯。

  三、教学重点:

  激励每人学生说出计算4+1=5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有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五、教法、学法

  ⑴情景教学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化重组,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导入新课时,我先创设一个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动感画面,把学生的学*兴趣一下子提到了最高处。

  ⑵直观演示法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直观的画面。所以,我设计的练*都凭借直观的画面,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活泼氛围中积极思考,主动发展。

  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再巩固、内化的过程中创造一种师生*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

  六、教具准备:

  树林情景图、P24-做一做的图片(做成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先出示一个多媒体的动感画面;然后老师导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树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组的小伙伴说一说。最后交流汇报:①大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②我看到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起来就是5只,列式为:4+1=5(只)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4+1=5(只)。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老师导入:4加1等于5,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流程: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②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③全班交流,代表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的说法:

  第一种: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

  第二种:我是数手指头或小棒算出来的。

  第三种:我会心算。

  第四种: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了。

  第五种:原来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小鸟,合起来就是5只小鸟,4和1组成5,所以4+1=5。(给予高度的评价)

  (2)对学生的回答,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后提出质疑:一道题有很多的算法,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重点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3)最后小结:老师介绍自己喜欢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因为这样计算比较简便、比较快。

  (三)分层练*,辨析算理

  (1)第一层练*:教科书24页上做一做的第1题。把左、右两幅图制成电脑课件,直观展示猫的活动情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同桌互相说说图意再填上数,并说说计算方法最后,可将算式3+2=5 2+3=5 排列起来,如:{3+2=5。}让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4页第2题也是通过(看图说图意填数说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练*,最后把算式排列起来,加深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7页第4题的练*方式和前面两道题基本相同。

  (2)第二层练*: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如:①今天早上我吃了2个苹果,下午又吃了1个,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②今天妈妈买了3条金鱼回来,爸爸又买了2条,合起来有几条金鱼?

  (3)第三层练*:分组进行拼图比赛。要求:先算出图片上算式的得数,然后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图画拼得最美,最后由学生互相评选出优胜小组,奖励一面胜利红旗。

  (四)总结、归纳:

  先询问学生学会了什么?最后质疑。

  八、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5以内的加法是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册计算教学部分的突出特点是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这一理念和现代教学观念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以下的教学思路:1、利用多媒体的动感画面,导入新课。2、分小组互相交流,探究发现。3、结合教学内容分层练*,巩固深化,加深对加法的理解。4、总结、归纳,提出质疑。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造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学*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这一练*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让学生用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放飞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和发展的主体。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题

  [教材简析]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

  总结:原来有3人浇化,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2 提问:你怎么知道有5人的?

  提问: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板书:3+2=5)

  读算式:3加2等于5。

  提问:3表示什么意思?2呢?

  +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5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鸡妈妈一家),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 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2(小兔一家)、图3(青蛙一家),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画圆圈的方法计算呢!

  同桌学生合作,看算式,先画圆圈,再在书上填得数

  集体订正。纠正错误,对学生加以鼓励

  3、 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4+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画圆圈、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

  (1)出示图1。学生列加法算式,说含义

  (2)根据图2、图3的意思,学生在书上完成

  (3)集体订正

  2 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送信的游戏,大家看到书上的信筒么?上面都有哪些数?

  2+2这封信送到了4这个邮筒里,为什么?

  你能把其它的信也送一送么,用线连一连。

  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天)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该出来活动了,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课件显示情境图)

  谁能把这幅美丽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学生讲故事说图意)

  原来是小兔在请他的小伙伴们吃果子呢! 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评析教师与学生情感接触,以谈话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确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合作学*,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思考后,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一共有几盘果子?②一共有多少个果子?重点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的问题。

  (2)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好吗?学生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4)师: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会算的学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学生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师: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学生交流。)

  (评析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时,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能充分尊重这些差异,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较好地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学生说图意。)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好吗?

  (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引导帮助。)(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0=40或50-40=10。)

  (评析在学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由加法类推到减法,由此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学*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

  边说边板书如下:20+30=50 50-10=40

  加加和被减差

  数数减数

  (教师再次举例说明。)(评析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再次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练*,拓展延伸

  1.师:吃完了果子,小兔子还给同学们出了几道题呢!(课件显示下图)

  (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2.师: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玩得非常高兴,又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们做起了找朋友的游戏,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3.师:它们做完了游戏,高高兴兴地去参加森林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看!它们正在布置会场呢!(课件显示情境图)它们在说什么呢?

  (学生叙述图意,并解答。可能出现的算法有:80-30=50(张);30+(50)=80(张)。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师:开完了联欢会,小动物们也该回家了,你们看(课件显示)。

  师:这两辆车够坐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思考过程,只要说得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评析以故事的形式贯穿练*,生动、有趣、层次分明。这样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发展,特别是“乘车”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统计这一单元是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学*的有关的统计知识,而《买气球》又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它是前面内容的扩展,同时又是今后学*统计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统计意识、学*统计过程的重要阶段,因此本节课的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今后有关知识的学*。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意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统计意识。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继续学*收集与整理数据,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通过统计结果,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统计的过程及完成统计图。

  【教材处理】

  (一)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买气球》是《组织比赛》之后的一节课,不同的是它是横向统计图,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所以学生学起来难度会相对减少。但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会有重复或遗漏的现象,为了学生收集数据的过程能顺利进行,要向学生渗透有序思考及数学的科学性,严谨性。

  (二)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法。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愉快的学*情境,有效地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成为学*的主动者。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实用性

  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师要针对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取个别辅导、启发、引导、讲解等方法来调控课堂教学,达到教学方法灵活性和实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四种颜色的气球,不同颜色的磁铁,记录表,横向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前播放音乐:《蓝精灵》。)

  1. 谈话导入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每个班级的小朋友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都正积极准备着呢。你们喜欢用什么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呢?

  【方案一】

  2. 引出课题

  师:五颜六色的气球既经济又实惠,我们就去买一些气球来布置教室,那你们想买什么颜色的气球呢?(板书:买气球)

  (学生会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找寻方法

  师:同学们的意见都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提到统计,师适时导入)

  师:那我们就一起用统计的方法来看看同学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陈老师就能知道买哪种颜色的气球多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内部需求,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回答中使学生感到必须进行调查才能得出结果,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二、讲授新课,自主合作

  1.活动一:全班参与收集数据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有关“统计”的知识。陈老师想给大家买这四种颜色的气球,你瞧气球好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你最喜欢的颜色的磁铁贴在黑板的气球下面。

  (每个学生手中都有磁铁,把他最喜欢的颜色的磁铁贴在黑板上,分小组上讲台,全班参与,提高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2.活动二:自主探究记录方法

  师: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你能不能用你喜欢的记录方法记录上面这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呢?

  师:现在请你拿出我们的记录表,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上面的结果。

  (教师巡视,引导部分学生进行记录)

  师:请哪位小朋友上台展示他的记录方法?(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时,让学生评价记录方法是否简便)

  师(小结统计方法):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最喜欢的气球颜色,都很有创意,而陈老师发现画“√”,画“○”,还有用“正”字表示的,这几种方法都是比较简便,美观。

  师:如果再完成一张统计图,刚才画“√”和写字两种方法,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呢?

  (插入课堂休息环节:拍手游戏)

  3.活动三: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都表现很不一般,那陈老师有个问题,选择红色气球的人数有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书:每种气球下面写下人数)

  师:你们表现可真棒!为了能让大家更清楚看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的多少,我们可以画统计图。(在黑板展示统计图)

  师:每个格子就代表一个同学的意见,喜欢红色的同学有10个,我就在这个统计图上涂上10个格子。

  师:每个小组都有一张横向的统计图,请小组长组织小组内的组员先一起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出一张漂亮的统计图,然后在方格中涂一涂。哪个小组先完成统计图就贴到黑板上。

  师:请大家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统计图是长方形的直条,也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从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师问:(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XXXXXX名同学.

  (2)喜欢XXXXXX色的人数最多,喜欢XXXXXX色的人数最少.

  (3)布置教室,什么颜色的气球要买多些?

  师(小结):现在陈老师就知道该买什么颜色气球多一些,谢谢大家一起合作,这样的活动体现我们公*并关注多数人的愿望。你们是用什么知识来帮助陈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师:统计知识真了不起,帮助我们做了决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交流,获取更多的信息,听取不同的意见,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同,所以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想法、表现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压抑学生的思考,要注重个性思维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调查和记录。因为创新意识要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才可能产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展示其独特的想法与构思]

  三、感受本课,说说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用调查统计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正确进行决策,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进行统计呢?下课找一找。

  【方案二】

  2. 引出课题

  师:五颜六色的气球既经济又实惠,我们就去买一些气球来布置教室。(板书:买气球)

  师:售货员阿姨说只剩下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的气球,陈老师不知道要买哪种颜色的气球多一些,所以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来调查一下你们最喜欢哪种颜色。请你在纸上写下你最喜欢的颜色,每个同学只能选择一种颜色哦!

  二、讲授新课,自主合作

  1.小组长收集纸条,自主探究记录方法

  师:现在陈老师手中有你们写的答案。可是我不知道到底哪种颜色喜欢的人多一些。我来念,你们拿出记录纸,用你喜欢的方法帮陈老师统计一下。

  (教师边念边巡视,引导部分学生进行记录)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 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8分钟)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①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实用五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整节课的教学都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并能结合情境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每个学生潜在的热情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2.巧用迁移,积极探究。

  学生已经认识了加法,通过加法来迁移,增进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在探究新知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口、动手、动脑,利用旧知获取新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最直接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了减法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动手摆一摆,也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导入

  1.数一数5以内的数。

  (1)从1数到5。

  (2)从5数到1。

  2.引入:有几支彩笔?(5支)送给小朋友2支,还剩几支?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5以内的减法。

  设计意图:利用“送彩笔”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揭示内容。

  1.智慧爷爷看见大家很会计算,想请大家帮帮忙,他现在一共有几个智慧果?(教师戴上智慧爷爷的头饰,左手拿2个智慧果,右手拿1个智慧果)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智慧爷爷谢谢你!(把右手拿的1个智慧果送给回答问题的孩子)

  师:智慧爷爷送给小朋友1个智慧果,他还剩下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对你的同桌说说,也可以用学具摆摆看。

  2.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汇报:原来有3个智慧果,拿走1个,还剩2个。

  3.认识减法算式。

  师:像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1=2)中间这个运算符号“-”叫减号。(板书)这道算式是一道减法算式,读作:3减1等于2。(板书)

  (1)带领全班学生读两遍算式。

  师:减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减号后面的1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2表示什么?

  (2)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3)小结:减号前面的3表示原来有3个,减号后面的1表示拿走1个,等号后面的2表示还剩2个。以后我们遇到这种“去掉”或“减少”的情况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智慧爷爷送智慧果”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及减法算式的读写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教学图,动口、动手。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掌握8和9的组成。

  2、让学生通过看、数、摆、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8和9的基数,序数含义,8和9的书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地数数,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导入新课

  1.拍手游戏。出示卡片数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

  2.揭题《认识8和9》,理解基数的含义,数数

  师:你已经了解了关于8和9的哪些知识了?

  生:我知道8象葫芦,9象哨子(说出了他们的样子)

  生:我知道8要小,9要大(你怎么知道的?8表示什么?9呢?)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8和9(拍手,画画、摆学具。)

  反馈:数9以内的数(出示学生的作品多种方法数)

  3.给数字卡片排队,巩固9以内数的顺序

  师:可以怎么排?0―99----0

  师:读一读这些数。可以怎么读?(渗透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以及奇数、偶数的意识)

  4.比较数的大小

  8〈()9〉()

  二、主题图,巩固8和9的认识,引导有序、有效的数数

  三、找生活中的数

  四、关于序数(蝴蝶图)

  五、书写8和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进一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

  1、指名回答: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说出十位是5的数。

  开火车答:说出27后面的5个数。

  说出各位是0的数。

  2、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指名回答:

  16�198�1815�15

  11�1210�209�6

  二、新授:

  1、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图,比较左右两边图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比较呢?

  (1)根据鸡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2)根据数的顺序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3)根据数的组成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2、用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

  39和45比较,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比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比较小,指名回答,说说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教师板书: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同理,所以用同样的方法,或用老师归纳出来的方法学*比较图。

  3、教师可多写几个数,让学生直接比较(不用计数器)。

  4、教师写出三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可先找出和最小的数,再决定中间数。

  5、教师再次总结比较数的一般方法。

  三、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一般方法: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

  5第一单元:数一数(共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汇报。

  1.生按1、2、3……的顺序汇报,2.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垃圾箱、**护栏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高楼、

  个数是6的有……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小鸟、

  个数是8的有……小树

  个数是9的有……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数一数

  12345678910

  教后录: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上下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小小图书馆"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和统计表,然后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探索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先对"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进行讨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并列式:33-7=

  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33,减7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方法三:13-7=6,20+6=26。

  方法四:7-3=4,30-4=26。

  方法五:33-7=26

  竖式计算:(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3、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一、二两种方法,比较直观,需借助实物,所以三、四、五的计算方法较为可取。

  (三)、实际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试一试"第(1)题。

  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只要对就应给予肯定。

  2、"试一试"的第(2)题。

  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并汇报。

  3、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练一练"第1题。

  利用计数器,通过圈小棒的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与交流,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

  4、书59页的第2题。

  48-9=53-6=70-7=32-3=

  独立竖式计算。

  (四)、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结合算式,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小小图书馆

  33-7=2613-7=6337-3=4

  20+6=26-730-4=26

  (1)、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菁华6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材内容:

  本节课教学教科书第19的内容和20页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教材例3用一幅公园的情景图提供了许多数学信息,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最后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目的:

  1、知识与能力:初步会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能自己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观察、想像、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联想等学*方式,经历游戏过程,并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同伴的争议和评论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活动的积极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亲*数学,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已知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9分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捉迷藏游戏。通过观看情境图,倾听发布的信息,产生联想,并由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板书课题(用数学)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什么是用数学?

  (2)为什么要学*用数学?

  (3)学*用数学这节课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学*这节课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2、出示自探提示: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1)你能说一说图上都说了些什么?

  (2)怎样用数学语言来说呢?

  (3)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怎样来提问呢?

  (4)用加法计算怎样问呢?

  (5)用减法计算又该怎样提问呢?

  学生独立探究以上几个问题。

  二、 解疑合探(19分钟)

  1、再次看图并回答。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学生自愿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13-6=7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藏起来的人数的方法用总人数减捉住的人数。

  3、出示丢手拍游戏。通过观察、倾听,思考信息组合与问题的提出。组内交流各自的信息组合角度和提出的问题,评论各种组合的正确性,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一是求总数;二、三是求部分。

  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动。通过观察和倾听,初步学*收集背景资料中的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独立地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还差几人没有到?并完整地解决问题。

  5、小组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

  学生口头解答所提问题。

  6、反馈练*

  观察课本p20的热闹的小河边。根据提出的3个问题,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然后组内交流、评议,也可自主选择交流伙伴。重点在于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开展先知帮后知活动,既可让先学会的学生有展示的舞台,也可以使弱一点的学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里跑了9只,还剩几只?列式:15-9=6(只)

  老师请个别学生板演,其他在练*本上解答。巡视中注意进行个别辅导。

  如河里有13条小鱼,游走了7条,还剩几条鱼?

  13-7=6(条)

  三、质疑再探(3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怎样能正确解答用数学的题目?

  2、我们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才能提出数学问题?

  3、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问呢?

  4、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该怎样提问呢?

  5、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提出多种问题?

  四、运用拓展(9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猜一猜,算一算。(练*四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说一说单位名称是什么?

  每人写15个大字,乐乐还要写6个字,猜猜她写了几个?

  每人写15个大字,明明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字?

  3、想一想,算一算。(练*四的第1题)

  老师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左边有7只兔,右边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导学生选择两个相关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后汇报、交流。

  4、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收获

  师: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人)

  答:女同学比男同学多2人。

  2、13个同学玩捉米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

  13-6=7(人)

  答:藏起来7人。

  3、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答:还有7人没来。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中经历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多种方法。

  2、归纳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3、能正确运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应用“>”“<”“=”。

  难点:理解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法与学法:引导与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5○720○1215○15(学生思考,交流)

  再大一些的数,会比较大小吗?这节课老师与大家一起学*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出示情景问题,比较十位数字不同的两位数。

  (1)大家当裁判:谁赢了?

  小红和小明跳跳绳,小红跳了42下,小明跳了37下。谁跳得多?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比较的方法。

  预设:

  ①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42在37的后面,所以42>37。

  ②42根小棒比37根小棒多,所以42>37

  ③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出示小棒图,一对一对应摆放,发现42够4个十,37够3个十,第4个十就不够了,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小结: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谁的十多谁就大。

  ④42够减37,所以42>37

  42>37,换个说法什么?(37<42)

  2、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

  如果老师把42改成32,32和37哪个数大?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预设:

  (1)32<37,因为2小,7大。所以32<37。

  为什么直接比较个位数字?

  (十位数字相同)

  小结:十位数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的,这个数就小。

  (2)按顺序,37排在32大后面,所以32<37。

  (3)用计数器,十位上珠子一样多,个位上珠子多的数就大。

  用计数器,怎样比较42和37?

  数学上规定:满十进一,42十位上有4颗珠子,37十位上只有3颗珠子,所以32<37。

  3、归纳比较的一般方法。

  同学们,刚才大家比较数位上的数是比较大小常用的方法。齐声朗读。

  比较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数字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数字小的,这个数就小。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

  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

  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x位数,100是x位数,82是x位数。

  (2)、28的8在x位上,表示x个x;2在x位上,表示x个x。

  (3)、36是由x个十和x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x;99里有x个十和x个一,它后面是x。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x、3769、70、x、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xx○9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x,的是x。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2□47="">□7100>3□58<5□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项目坐飞天轮的坐龙船的跳蹦蹦床的开电瓶车的

  人数2316156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23-1623+16+1523-16-423+16-1523-(16+4)

  16+1523-416+15+423-15-423+15-1623-(15+4)

  16+415-423+16+423+16-4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巩固练*,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朋友准备好计数器,听老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十位上的数字是4,个位上的数字是6,这个数是多少?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

  33○4998○6254○4587○9043○46-277○50+27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

  第一组:35+2442+3656+4357-4598-5684-53

  第二组:38+2546+5936+5754-3742-1951-27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3)坐龙船的同学是开始的,结束时是。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能发现:跳蹦蹦床的同学是最早开始玩的,坐飞天轮的同学结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学玩的时间最长……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第二册88页例题(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惯。⑵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顺序)

  8+4+313-4-562-209+5+716-8-458-30

  2、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

  28+34

  52-20

  二、导入新课,学*新知。

  我对大家刚才的表现非常满意,我国运动员们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情况让全国人民也非常满意,你们想知道他们得奖的情况吗?

  1、出示表格

  金牌银牌铜牌

  321714

  2、根据表格编一道两步试题。

  3、指名列式。32+17+14

  4、小组内讨论该怎样计算?

  5、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名说师板书。

  32+17+14=63

  师:这几位同学真聪明,说出自己的方法,你们喜欢用这种方法?好!现在你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比试一下,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6、完成

  35+26+24

  师:大家看一下,我们刚才在计算时用了几个竖式?谁能只用一个竖式就能算出来呢?

  你是怎样想的?师板书

  35+26+24=85

  师:真棒!现有我们把原来的两个竖式合成了一个竖式,比原来简便多了,这就叫“简便写法”。

  好!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连简便写法都能自己想出来。看来下面的这道题也难不住大家了。不过也说不定,你们中间会有个“小迷糊”,看看谁愿意当小迷糊!

  7、试一试:

  (1)对学生提出要求:先叙说题用两个竖式来写,然后再把两个竖式写成竖式的简便写法。

  (2)指名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62-15-17=30

  3、做一做

  98-28-35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做的黑板上的这几个题,就是今天我们学*的连加连减,师板书课题。在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的时候,我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用两个竖式来算,第二种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叫“简便写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生活,养成良好的*惯。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海底世界——数数

  1、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2、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3、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4、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2、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

  1、妈妈的小帮手——分类和比较

  2、我换牙了——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教材生活性强,生动有趣。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惯。

  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20以内加减法及应用。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难点: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创新的学**惯。

  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惯。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喜洋洋的贴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贴脸游戏,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瞧:

  (课件出示喜洋洋图片)

  2、出示喜洋洋图片1。

  问:你们觉得这两个喜洋洋有什么不同?

  3、学生讲,老师贴。

  4、学生观察,两者间有什么关系?

  5、引入课题,喜洋洋为了感谢大家帮它找回了鼻子和嘴巴,现在给我们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玩,在生活中去学*上下位置关系。板书:上下。

  二、理解上下,培养空间观念。(重点)

  出示主题图,这是我们学*的第一站,南京长江大桥,图中有什么交通工具呢?

  学生观察。

  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汽车和火车,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详细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火车和轮船,你能再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小结: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

  2、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难点)

  出示汽车、火车、轮船,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一会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又说火车在下面。对吗?

  同桌讨论。生回答。

  小结:对于三个物体来说,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例如:火车对汽车来说,火车在汽车的下面。火车对轮船来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

  现在,喜洋洋带我们来到第二站教室。

  将你的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上面,然后将你的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再从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铅笔放在文具盒的上面。

  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生操作,师巡视。

  (3)写一写。

  四、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游戏,喜洋洋做,学生跟着做。

  游戏儿歌:上上下下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向上爬,(双手握拳相互绕圈从下往上至头顶)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向下滑。(双手握拳相互绕圈从上往下至脚面)

  太阳出来了, (双手在头两侧伸直打开,手心向前)

  花儿也对我**笑。 (手腕靠拢在下巴处做花朵状微笑点头)

  上,下, (双手伸直上举,再弯曲至耳朵旁)

  上,下, (重复上面动作)

  休息一下。 (双手在脸侧做睡觉状)

  2、第三站,动物器材室。

  3、第四站,喜洋洋的房间。

  4、第五站,回到教室。

  联系生活,叫学生观察所处的教室,有哪些物体存在着上下位置关系。

  五、小结。

  今天,喜洋洋带我们游玩了这么多地方,你收获了什么?观察所处的教室,比如,讲台和黑板,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间存在哪些位置关系?这是我们后面几节课要学*的内容。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学*目标:

  1、学生依据问题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的探索活动中,利用数的认识说明比较的方法,发展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感受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在学*活动中体会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价值,获得学*成功的体验,发展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数学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学*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

  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和小朋友一样,每天都会背上小书包,去学校学*新的知识!小猪和小兔是好朋友,有一天,体育课刚下课,小猪就迫不及待的拿出跳绳,想和小兔子进行一场跳绳比赛!

  ppt显示:小猪跳了3个,小兔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

  指出:要知道谁赢了,只要比一比两个数的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5

  提问:为什么3小于5?

  指出:3在5的前面,所以3小于5。

  2、谈话:小猪输了比赛,决定回家练*之后再战,而小兔觉得自己赢了就不再需要练*。于是,第二场比拼有了结果。

  ppt显示:小猪跳了12个,小兔仍然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你是怎样比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5

  师总结:

  ①12在5的后面,所以12大于5。

  ②两位数比一位数大。

  3、谈话:小兔看到比赛结果就愣住了,心里十分难过,难过的不仅仅是输了比赛,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太骄傲了而没有努力。于是,小兔跟小猪商定,三天后再来一次正式的较量!

  4、ppt显示第三次比赛结果:小猪跳了38个,小兔跳了46个。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1)提问:38和46谁大呢?你是怎么比的,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可能的想法,只要回答合理都给予表扬和肯定。

  (2)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所以46大于38。

  (3)在百数表里,46在38的后面,所以46比38多。

  (4)46比40多,38不到40,所以46比38多。

  (5)46的十位上是4,38的十位上是3,4>3,所以46大于38.

  (6)师:借助计数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来比一比这两个数的大小。

  出示计数器,将这两个数都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出示图片)

  提问:我们刚才很多种比较大小的方法,其实比的都是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用红粉笔描出十位上的4和3)

  2、巩固

  (1)谈话:看见小猪和小兔在比赛,动物们也纷纷加入了进来,小猴子还自告奋勇的做了裁判。

  ①小马跳了24个,小牛跳了33个。

  ②小狗跳了45个,小鸡跳了76个。

  ③小羊跳了60个,小猫跳了80个。(①不动;②改成小狗跳了60多个,小鸡跳了70个;③改成下面的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这样形成三个递进的层次了)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比的。(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2)粗心的小猴子裁判在记录小鸭和小鹿成绩的时候没有记全,只知道:

  ①跳的个数都是两位数。

  ②小鸭跳的个数十位上是4,个位上不知道,小鹿跳的个数十位上是5,个位上也不知道。(①②改成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谁赢了?为什么?不要啰嗦)

  小猴子着急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聪明的小朋友有办法帮助小猴子吗?

  根据学生回答,再一次总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3、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谈话:小猴子非常开心,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接下来是老虎和狮子的较量了,小猴子想比较两位数,比十位就可以了,于是只将十位上的数字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个,狮子跳了5??个。

  提问:小猴子又被难住了,这下该怎么比呢?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1.这里直接出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然后要让学生讨论,再交流他们的比较方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最后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2.其次,再编故事,老虎跳了53,说小猴子写字比较潦草,只看得清狮子跳了50多个,那知道谁赢吗?狮子要跳几个才赢?你是怎知道的?3.最后,再深化,如果有两只动物都跳了80多个,你能比较他们谁赢谁输吗?这里分三个层次,就层层递进了,你的设计都不是递进,是倒退的。动物名称自己改)

  谈话:细心的小老鼠将成绩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

  提问:谁跳的多?(显示拨号数珠的计数器。)

  根据学的生回答,板书53<56,并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4、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

  谈话:经过比赛的选拔,狐狸和大象跳的最多。

  ppt显示:狐狸跳了100个,大象跳了98个。

  提问:谁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

  出示计数器,拨出100和98,问: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可能的想法:

  ①100里有10个十,98里有9个十,所以100比98大

  ②100在98的后面所以100比98大。

  ③100是三位数,98是两位数,三位数比两位数大。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0>98,指出:狐狸获得了冠军!

  追问:100和8呢?67和5呢?

  总结: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三位数>两位数>一位数)

  5、课堂小结

  全班齐读师生共同总结的三个规律。

  三、组织练*,深化提高

  谈话:小朋友们真厉害,很快就学会了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跳绳大赛圆满落下帷幕,狐狸最终成为了冠军。接下来,我们小朋友之间也要进行一场比拼啦,看一看谁能获得第一名!

  1、想想做做第1题。

  (1)请学生说说六十几的数有哪些。

  (2)将六十几的数分别与六十和七十比大小。

  (3)总结:六十几在六十和七十中间,所以六十几比六十大,比七十小。

  (4)追问: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2、想想做做第2题。

  请学生先根据计数器写出数字再比较大小,注意写数字的时候数位对齐。

  指名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比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直接填符号。

  (2)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4、游戏小猫钓鱼。

  46,78,99,14,58,33,85,62,100,55

  (1)小于50的数:

  (2)大于70的数:

  (3)大于50小于70的数:

  5、谁的反应快。

  (1)说出比60大,比80小的数。

  (2)说出个位是5的数。

  (3)说出十位是5的数。

  6、想想做做第4题。

  (1)每人按从小大大的顺序写出3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

  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每人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3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

  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写出大于77小于82的数

  (4)写出3个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多1的两位数

  7、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对数字是否有更深的认识?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知道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开始的,并能知道数位的顺序,知道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

  3、通过读数和写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4、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计数器、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10个一是(),10个十是()。

  2、6个十和3个一组成()。

  3、7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二、讲授新课

  ㈠教学例4

  1、师出示24根小棒,问: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生答有24根),那么2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指名回答)

  2、在计数器上表示24。

  师出示计数器,问:那么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24,应该怎样拨珠子呢?(指名说,并指名拨珠子,师适时引导)

  师:24里面有2个十,所以就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有4个一,所以就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

  3、24的写法。

  师:那么24这个数又该怎么写呢?(指名回答)

  师引导说出:十位上有2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个位上写4。

  4、24的读法。

  师:好了,这个数同学们会读吗?

  老师板书:读作:二十四

  学生齐读。

  5、师:2在什么数位上?那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4又在什么数位上?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㈡教学例5

  1、学*例5第1行3道题。

  ⑴师:好了,现在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34页,你们看到中间的例5,例5有6幅图,每幅图画的都是计数器。

  ⑵师:现在你们先看到第1横排的3幅图,你们先自己试着写出这3幅图所表示的数,你们试着写一下,写好了后再把你写的数读给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

  指名板演,订正。

  ⑶指名读前2个数,齐读第3个数,同时板书。

  2、学*例5第2行3道题。

  ⑴好了,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书上,你们看到例5的第2横排的3幅图。

  ⑵你们先看第2横排的第1幅图,第1幅图的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那么这个数又该怎么写呢?(指名回答)

  师强调:这幅图十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4,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写0,要用0去占位。所以就写作:40。

  师:那么这个数怎么读呢?(指名读,老师板书)

  ⑶师:好了,剩下的两幅图同学们自己在书上写一写,然后再把你写的数读一读。

  指名板演,订正。

  ⑷指名读第2个数,齐读第3个数,同时板书

  ⑸师强调:写数的时候,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没有珠子就要写0,要用0去占位,不能不写0。

  ㈢教学例6

  1、老师出示10捆小棒。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捆小棒,来我们数一数有多少捆。那么老师这里有多少个十呢?(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呢?(10个十就是100)那么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100,该怎么表示呢?(指名拨)

  2、师:好了,同学们你们会写100吗?(指名板演)

  老师强调:十位和个位上的0不能丢了。

  3、学生齐读100,师板书:读作:一百。

  4、师:好了,现在同学们观察老师的计数器,你们看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是什么位?(老师板书)

  5、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读这些数和写这些数的时候,我们是从哪边开始的呢?(学生自由讨论,指名汇报)对了,我们读数和写数都是从左边开始的,我们读数是先读的十位,再读的个位,是从高位读起的;我们写数也是先写的十位,再写的个位,也是从高位写起的。总之我们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三、巩固练*

  1、做一做第2题。

  2、读出下面各数。

  284063809872

  四、小结

  好了,今天我们学*了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都学到了些什么呢?(学生自由汇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 )=13 9+(4)=1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范本5份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1

原文地址: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7单元作者:飞燕 第七单元  认识11—20各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经历在观察、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比较20以内数大小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景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达到熟练的数11-20各数,然后进一步学*认数。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合作交流中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学*活动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惯,培养估计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鼓励个性化的做法,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经历在观察、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比较20以内数大小的过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   教学时间:3课时:   课  时  计 划 总第35课时 教学课题: 认识11—20各数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景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达到熟练的数11-20各数,然后进一步学*认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学*活动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惯,培养估计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动”的情景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达到熟练的数11-20各数,然后进一步学*认数。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画有各种水果的图片、每个学生准备一小把花生米。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都喜欢吃什么水果?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水果店看一看,好吗?(教师出示主题图片) 这么多水果,你们都认识他们吗?(学生自由站起来说出他们认识的水果的名字。) 二 学生自学 1 水果店有这么多水果,每种水果都有多少个呢?学生试着数每种水果。   2 教师提出游戏的要求。 抓一小把花生米。先估计大约有多少个。放桌子上数一数。 3 出示69页插图。学生数一数。 三 研究讨论 1 水果店有这么多水果,每种水果都有多少个呢? 在学生交流各有多少时,教师要关注一下学生是怎样数的。 学生试着数每种水果都有几个。 (1)自己数,把结果写书上。 (2)把数的结果与组内同学交流。 (3)指名把数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 小结;刚才同学们数得很好,水果的个数都数对了。下面我们做一个数花生米的游戏好吗? 教师提出游戏的要求。 (1)抓一小把花生米。 (2)先估计大约有多少个。 (3)放桌子上数一数。 指名做示范。 (1)一名学生抓一把花生米。 (2)全班猜出这把花生米可能有几个。(教师把学生猜的数字分别写在黑板上。) (3)这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数。 同桌或个人数。每人抓一把花生米,先估计有多少粒,再数一数。这样连续做两次。 3 出示69页第一幅图。 (1)学生自己数出有多少个鸡蛋。 (2)同桌互相说数的结果。 (3)观察11这个数是由哪两个数字组成的。说说在田字格中怎样写。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 4按上面的方法在组内学*其余数字。 实物投影上同时出现69页的其余插图。 学生先数出有多少个鸡蛋,然后指名说用什么数字表示,在说一说怎么写。 在田字格里和老师一起写12-20几个数字。 5 出式表示20的图片。 6学生按顺序齐读11—20几个数字。提要求:从7数到20。 7学生在组内数。指名提出数数的要求,同桌互相数 四 练* 完成练一练第一题。教师巡视指导。组内同学互相读直尺上的数。 完成练一练第二题。组内同学先正着数,倒这数,然后指名数。 完成练一练第三题。仔细观察情境图后,在小组内让每个同学都说说发现了什么。 六 小结 1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2结合“身边的数学”,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那些身边的数。     课  时  计 划 总第36课时 教学课题:  认识10—20各数 第2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合作交流中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鼓励个性化的做法,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小棒、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谁能从11数到20?谁能倒着数? 齐数、指名数 二 学生自学 1 蓝灵鼠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数出(  )根小棒,摆在桌子上。 2 学生用橡皮筋把10根小棒捆起来。 3先摆一捆,再摆上一根。这是多少根小棒?用数字几来表示?是几个十几个一? 反过来: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你还能摆出一个十和几个一?用哪个数来表示?同桌两人一边摆一边交流。 5.两捆小棒图。问:这是几个十?用几表示?   三 研究讨论 1 谈话:可爱的蓝灵鼠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数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 学生动手按自己的想法摆小棒,摆完的同学同桌互相数一数,看是不是13根。 请两位学生演示摆的过程,教师及时评价,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摆法。   2 谈话: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怎样做能够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13根,不用数,一看就明白。自己试着做一做。 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做法。引导学生用橡皮筋把10根小棒捆起来。 问:“这一捆小棒是多少根?是几个一?”板书:10个一 问:“这一捆是几个十?”板书:1个十 让学生动手把小棒10个10个地捆成1捆。   3 教师小结:10个一根捆成了一捆,就变成了一个十根,我们就说“10个一是一十” 师生游戏;我说你摆。看谁动作又轻又快。 自己动手用橡皮筋捆小棒。捆好后举起给老师看。   1.先摆一捆,再摆上一根。这是多少根小棒?用数字几来表示?是几个十几个一? 反过来问: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学生齐读:10个一是一十 2.你还能摆出一个十和几个一?用哪个数来表示?同桌两人一边摆一边交流。 汇报小组活动情况,一边摆一边说。 3示两捆小棒图。问:这是几个十?用几表示?教师板书:20  2个十 学生动手操作,回答问题。 同桌合作活动,边摆边说。学生动手摆出2捆小棒。 四  练*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数一数。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自己数一数。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数的。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数法,及时评价。 看书中的图画自己数一数,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2.游戏活动:摘苹果,排顺序。出示苹果树(每个苹果卡片背面都写有数字13~20各数)提出游戏要求。 学生摘下苹果,读出数字,并说出数字的组成。其余同学用手势判断对错。自己找朋友,排顺序。大家齐读排好顺序的数字。 3.完成练一练第2题。教师读题。 学生独立完成书中的填空。 五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课  时  计 划 总第37课时 教学课题: 认识10—20各数  第3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经历在观察、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比较20以内数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20根小棒,40块糖(或用其它易找到的东西代替)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做一个猜小棒的游戏,你们高兴吗?” (出示课件或用投影)出示兔博士和教材73页覆盖部分小棒的图。 兔博士神秘的说:“同学们,在这张纸的下面盖住了一些小棒,而所有的小棒和在一起表示11~20之间的数,你能猜出,纸片盖住的小棒可能是几? 二 学生自学 1、猜纸的下面可能盖着几根小棒。把数字写下来。 2、比一比 谁分得的糖多了,你想怎么帮他们呢? 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你能用算式来表式吗?怎样表示?   三 研究讨论 1、猜纸的下面可能盖着几根小棒。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主要引导学生说清自己是怎样想的。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他们猜的根数,和猜的理由,然后教师揭开迷底。并让猜对的学生举手,向他们表示祝贺。请猜的不对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猜多了还是猜少了。 接着做3~4次这样的游戏。 2、比一比 师 :“刚才猜小棒的游戏中,同学们表现的特别棒,所以现在兔博士还想请你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 出示两堆糖,并叙述:“红红和聪聪每人分得一堆糖,他们俩儿吵起来了,都说自己分得的糖多了,你们能不能和兔博士来帮帮他们俩儿呀?” 你想怎么帮他们呢?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先数一数他们每人分得了几块糖,再比一比就知道谁分得的糖多谁分得的糖少了。   请两名学生到前面来数糖块。   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你能用算式来表式吗?   学生数糖块。 红红有1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2

原文地址: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6单元作者:飞燕 第六单元  分  类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经历分类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个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摆放日常用品的*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善于观察的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时间:2课时。   课  时  计 划 总第33课时 教学课题:  整理玩具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经历分类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个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摆放日常用品的*惯。   教学重点: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都认识他,你们看他是谁呀?(教科书中的同伴“亮亮”) 亮亮这几天特别高兴,因为他家搬进了新楼房,你们想不想看看亮亮自己的卧室呢 二 学生自学 师:这就是亮亮的卧室。(出示65页2题图)。 1 你们觉得聪聪的卧室怎么样? (乱七八糟) 2 怎样收拾才使亮亮房间变得这么整洁? 3 说说亮亮是怎样摆放自己的玩具的呢?   三 研究讨论 师:这就是亮亮的卧室。(用CAI出示65页“2整理小卧室”图)。 1 你们觉得亮亮的卧室怎么样? (乱七八糟) 2 谁能帮他整理一下? (指名多个学生口述整理方法。按学生口述教师演示整理的结果) 3 我们怎样收拾才使亮亮房间变得这么整洁? 师小结:生活中像这样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分类) 4自从大家帮亮亮整理房间后,亮亮每天把自己的卧室收拾得干干净净,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你们看,他把自己的玩具摆放得多有条理呀!(出示教材64页例1图) 5 谁说说聪聪是怎样摆放自己的玩具的'呢? 6 亮亮学会整理房间、摆放玩具后,他想出2 个小题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分对。(呈现教材64页情景图,让学生观察)问:亮亮让我们分得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呀!这些东西都是干什么用的? 7这些物品按用途怎样分? 下面大家打开书64页,看看书中图,在学*用品下打“∨”,在食品下面画“○”,把我们穿的、戴的用线圈在一起。 四 练* 我们看看亮亮考我们的第二题(出示65页练一练1题),聪聪让我们按腿数给这些小动物分类。 除了按动物的腿数分以外,还可以怎样分?   小结:刚才大家用分类的知识对小动物进行了不同分类,如果你们再仔细看看,还会发现很多分类的方法。   六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课  时  计 划 总第34课时 教学课题: 分类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1.  知识与技能:会按不同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对立体图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善于观察的品质。 教学重点: 会按不同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善于观察的品质。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积木、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玩积木好吗?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套积木,谁能说说你的积木是什么样子的?   二 学生自学 1、  分一分。引导学生发现各种立体图形的数量、颜色、大小等,在让学生自己确定标准进行分类。 2、  说一说。 3: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组内学生述说理由。   三 研究讨论 学生通过观察汇报。 生1:我的积木有正方体、长方体、球体。 生2:我的积木有大的、有小的。 生3:我的积木有蓝颜色的、有绿颜色和红颜色的。 (学生充分说自己的发现)   1、  分一分。 引导学生发现各种立体图形的数量、颜色、大小等,在让学生自己确定标准进行分类。 2、  说一说。 生1:我按颜色分,把相同颜色的积木放在一起。 生2:我按大小分,把大的积木放在一起,把小的放在一起。 生3:我按形状分,把相同形状的积木放在一起。   (如果学生还有其他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就应该给予肯定)   3: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组织学生述说理由。   四 试做 1、  实物图片投影显示各种蔬菜、水果。(可打乱顺序) 2、  请同学汇报看到了什么,不清楚的,教师说明。 3、  请学生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分类。   生1:我按蔬菜分有:胡萝卜、西红柿、黄瓜…… 生2:我按水果分有:梨、桃、香蕉…… 生3:我按颜色分…… 4、  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标准是否符合常理。   五 练* 1、  实物图片显示课后2题的各种图形。 2、  请同学汇报各种动物图片的名称。 3、  请学生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生1:我把会飞的放在一起:蝙蝠、蜻蜓…… 生2:我把会跑的放在一起:兔子、牛、羊…… 生3:我把会游的放在一起:鱼、螃蟹……   4、  对学生的不同的分类方法,教师应给予鼓励。 5、  实物图片展示课后备干部3题(注意一组一组的展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学生自己观察,然后说明理由。 6、注意说明第4组中的小刀不是玩具。   六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3

原文地址: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5单元作者:飞燕 第五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向为加法运算的过程。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认识“+、-”,会读加减法算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境图提出简单的问题,能把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加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计算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学*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数一数,提一提,算一算等形式经历观察情境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减法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形式发现减法表中的简单规律。让学生经理独立思考、比较、自主编题的过程,同学间相互评价,互动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体验与同伴合作学*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培养自主发展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独立思考、比较、自主编题 教学时间:11课时。   课  时  计 划 总第22课时 教学课题:  5以内的加法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向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向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教学难点: 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 教师谈话引入,创设一个三个小朋友做纸花的情境:3个小朋友看见老师奖励同学们用的纸花不多了。就主动给老师帮忙做纸花。(出时情境图 二 学生自学 1、  你从这幅图看见了什么?一共做了几朵花? 2、  学生动手摆一摆。 3、  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同学们算式是什么?(3  +  2  =  5 )加号 读作:(3加2等于5)   三 研究讨论 1  教师提问:你从这幅图看见了什么?一共做了几朵花? 学生仔细观察图。     2指导学生动手摆一摆。 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小花片亲自动手摆一下。   +   一共5朵   3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小组内订的试着说一说加号和加法算式。 根据同学们说得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3+  2  =  5 加号 读作:3加2等于5。 四 试做 算一算,要求学生看图说出其中的数字信息。 学生观察图画,独立思考,再列算式。   五 练* 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先摆在动笔再方框里填数。再读出算式。 第2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自己画,最后在方框里填数。 数学活动,身边的数学。 各组把老师奖励的小纸花拿出来,算一算共几多? 哪一组得的最多?   六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课  时  计 划 总第23课时 教学课题:  5以内的加减法 第2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分别有多少?他们都是什么颜色的? 大小相同吗学生观察图画,小组之内交流后分别汇报。 二 学生自学 1、看完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汇报。 2 还有别的算法吗? 3与兔子有关的问题你还能提出来吗?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 研究讨论 1 教师提问:看完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汇报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并板书:2+3=5 3还有别的算法吗?板书:3+2=5 4与兔子有关的问题你还能提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4只灰兔和一只白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 板书:4+1=5或1+4=5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⒊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 试做 出示练一练的第1题,指导学生认识集合圈。 师:你知道这种图形是什么意思吗? 师:你们真聪明。下面我们就算一算,把空填上。   五 练* ⒉完成练一练中的2、3、4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练*) 第3题,教师可做一些口算卡片让学生练*。 第4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长颈鹿的只数和大树的棵数提出不同的加法问题,并算一算。(可以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看哪组说得多,本组同学完成算式)   六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课  时  计 划 总第24课时 教学课题:  5以内的加减法 第3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情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   教学重点: 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情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卡片、小花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指名学生表演,一生拿5张卡片上场,让两名学生表演送卡片。 师:根据刚才的表演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表演,提出自己想到的问题。   二 学生自学 1 学生同桌合作用花片摆一摆刚才的表演情境. 2 你是怎么摆花片的? 3用画图的方法表示。 4 怎样写算式? 5减号是什么样的? 6这个算式怎样读?   三 研究讨论 1 出示兔博士的话,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花片摆一摆刚才的表演情境。 学生同桌合作用花片摆。 2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摆花片的? 学生交流摆花片的方法。 3 师:我们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表示。 学生动手操作画图,用斜线画去拿走的部分。师介绍画图的方法。 4 师:从5个里面拿走2个,还剩3个,可以用算式表示。 你知道怎么表示吗?学生尝试交流如何列式。学生回答。学生小组之内读减法算式。 5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并板书:5-2=3师: 6 认识“-”吗?这个算式怎样读? 教师强调认识“-”,并指导学生读减法算式   四 试做 出示算一算的题。让学生逐题说图意,指导学生边演示边说。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订正。 学生了解图意后,第1题小组合作计算填空,第2题同桌合作填空,第3、4题自己完成。 五 练*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 教师指导学生摆花片。 师:摆出4个花片,去掉2个,还剩几个?剩下2道题学生在小组内叙述。 学生写算式。学生叙述并写出算式,交流订正 六数学游戏;教师发给每组卡片并强调游戏规则。一位学生翻卡片,大家轮流说出与这个数有关的许多算式。然后另一个同学翻卡片,依次类推。 先由一组同学演示然后其他组活动。   七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课  时  计 划 总第25课时 教学课题: 5以内的加减法  第4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在童话故事的情境中,学*有关0的加减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   教学重点: 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学*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卡片、小花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出示课件,播放音乐,教师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使学生明白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钓到?   二 学生自学 1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几条鱼? 2 小猫等妈妈等得着急了,自己把3条鱼全吃光了。 3讨论:一共有3条鱼,小猫吃了三条鱼,还剩几条鱼? 4怎样列式? 5小猫这样做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三 研究讨论 1出示兔博士,引出问题: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几条鱼? 2教师引导写出加法算式并板书:0+3=3 3继续讲故事:小猫等妈妈等得着急了,自己把3条鱼全吃光了。 4引导学生讨论:一共有3条鱼,小猫吃了三条鱼,还剩几条鱼? 5怎样列式?学生汇报列式并解释, 教师板书: 3-3=0 6讨论:小猫这样做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四 练* 1 演示: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2 指导学生依据课件讲故事并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学生可能写出不同的算式,只要合理就应肯定。)学生看课件讲故事,相应在小组之内提出问题后全班交流,学生依据问题列式计算,算完后全班交流。 3学生看书第2题。用线把小动物和他应该坐的椅子连起来,再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连线。 4指导学生做第3题,要求学生尽量口算。 教师巡视指导,给每一个学生口算的机会。 五 数学游戏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4

原文地址: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8单元作者:飞燕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时间的过程。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了解钟面上表示的大约是几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惯,使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教学难点: 会看整时、半时。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钟表若干个,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钟表。   教学时间:2课时。                       课  时  计 划 总第38课时 教学课题: 认识钟表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时间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惯,使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教学重点: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 教学难点: 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钟表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   谈话引入:老师为了准备这节课,今天早上6点就起床了,(师在钟表上拨6点,挂在黑板上。)你们是几点起床的? 指名说自己起床的时间   师:你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学生回忆自己知道时间的过程 二 探究与体验 1 师:有的小朋友是爸爸妈妈看了钟表告诉你时间的,有的小朋友是自己看钟表知道时间的,看钟表能知道时间,你能把你起床的时间拨在你带来的表上吗? 学生活动,拨时间。   2老师把典型的整时、半时的钟表挂在黑板上。 师:你们都认识这些时间吗? 学生纷纷说出6点…… (师在学生发言过程中,相机点出6点也叫6时,然后把几块表的时间都写在表的下面) 师:(指着拨有几时的钟表) 像6时、7时、8时……这些整时,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可能说到大针指着12、小针指着6,就是6时   3 师指出长针、短针分别叫分针、时针。师问:我们怎么区分时针和分针呢? 指名回答。其中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找出其它表的时针、分针。 4 在学生回答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整时、半时的时候分针、时针的特点。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半时。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每个人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让小组内其他同学猜一猜,开始。 学生小组内活动。   三 实践与应用 1.  找朋友 师:刚才,同学们小组活动的很好。在日常生活中,几时我们还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6:00、7:30……这样的表示方法,你在哪里还见过?   师:看来,同学们都特别棒,大家非常棒,而且都是生活的有心人,*时对自己身边的事物特别关心,观察得也特别细致。如果教师把这些钟表的顺序打乱,你还能找到每个钟表所对应的时间吗?(把相同的时间用线连起来) 指名到黑板上连线,并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  画时针 师:我们说得正高兴,我们的老朋友聪聪也急急忙忙地来了,他一个人抱了三个钟表。由于一着急,摔了一跤,把每个钟面上的一根针都摔掉了,瞧,聪聪多伤心呀!(出示一小哭脸) 你能帮他把表针修好吗?   (完成练一练第2题)掉的表针画上去。     师注意看时针画的是不是短短的粗粗的。 师:我们帮聪聪把表修好了,你瞧他多开心呀 3.  聪聪的星期天 师:聪聪告诉我,他急急忙忙赶来,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他昨天的星期天是怎么过的。那他是怎样过的呢?(投影出示图片或看书76页“聪聪的星期天)   学生把“聪聪的星期天“用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   (师注意多找几个同学说,着重看每项活动的时间说的对不对) 思考:为什么有两个9时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一天有早上的9时和晚上的9时,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 师:聪聪的星期天安排的多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总第39课时 教学课题: 认识钟表 第2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了解钟面上表示的大约是几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教学难点: 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教学方法:观察、操作、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 师:老师今天来给小朋友上课,所以老师今天早上快6时就起床了,你们是几时起床的?又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学生汇报自己起床的时间并说出看钟表时间的理由 。 如:老师我起床时分针指着11不是12,时针接*6;老师我起床时分针在12和1之间 师: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所用的时间不正好是整时或半时,这样的时间怎么看呢,大约几时呢?二 学生自学 二 探究与体验 1.  看一看 出示教科书中“看图说话”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画面: (1)  看到这两幅图你想说什么? 先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说的时候要指导说出:他们在什么,什么时间干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要多找一些学生说: ①“3时刚过”或 “3时多一点”或“大约3时” ,同学们正在教室上课 ②“快5时啦”“马上5时”“5时不到”“大约5时”,红红在收拾书包。   (2)“大约3时”“大约5时”分针和时针指向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得出: ①  分针刚刚走过12,时针接*几就是“几时刚过”可以说成“大约几时” ②  分针没有走过12还差一点点时钟接*几就是“快几时啦”也可以说成“大约几时” (3)  你们从这两幅图中还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①  我会看钟表上的“几时刚过”和“快几时啦” ②  我知道什么是“大约几时 ” ③  我要向红红和亮亮学*上课认真听讲完成好作业学会整理好书包,不乱放书和本。 教师评价学生的发言 2.比一比 屏幕出示:一行三面钟时间分别是:7时57分、8时2分和8时整比较,你发现分针指向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比较,小组讨论发言   3.拨一拨 让学生拨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大约时刻,并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干什么? 教师从中选取几个钟面学生演示,请他们在全班汇报   4.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回家后大家注意这样几个时间: 你大概什么时间起床的? 你大概什么时间吃饭的? 大概几时睡觉? 你还能自己提出几个大概的时间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先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在全班交流   三 实践与应用 1、  小动物找家。 同学们今天表现真不错,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好不好?教师拿出不同时刻动物头饰的钟面,和它对应的时刻数字小房子卡片,分给各组,动物找到和自己对应时刻的小房子,说明找到家了。 完成练一练2题。 学生开始游戏,在小组内活动,找不到家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学生在书上连一连,组长负责订正。   2、  练一练1题, 小朋友们,你们是几时放学?几时吃晚饭?几时看新闻联播?几时睡觉?…… 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自由表达。   3、  身边的数学 出示“太阳刚刚升起”和“太阳快落山”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时我们看到这些情景时大约分别是几时。 学生畅所欲言。     教学后记: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5

原文地址: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7单元作者:飞燕 第七单元  认识11—20各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经历在观察、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比较20以内数大小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景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达到熟练的数11-20各数,然后进一步学*认数。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合作交流中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学*活动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惯,培养估计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鼓励个性化的做法,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经历在观察、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比较20以内数大小的过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   教学时间:3课时:   课  时  计 划 总第35课时 教学课题: 认识11—20各数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景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达到熟练的数11-20各数,然后进一步学*认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学*活动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惯,培养估计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动”的情景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达到熟练的数11-20各数,然后进一步学*认数。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画有各种水果的图片、每个学生准备一小把花生米。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都喜欢吃什么水果?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水果店看一看,好吗?(教师出示主题图片) 这么多水果,你们都认识他们吗?(学生自由站起来说出他们认识的水果的名字。) 二 学生自学 1 水果店有这么多水果,每种水果都有多少个呢?学生试着数每种水果。   2 教师提出游戏的要求。 抓一小把花生米。先估计大约有多少个。放桌子上数一数。 3 出示69页插图。学生数一数。 三 研究讨论 1 水果店有这么多水果,每种水果都有多少个呢? 在学生交流各有多少时,教师要关注一下学生是怎样数的。 学生试着数每种水果都有几个。 (1)自己数,把结果写书上。 (2)把数的结果与组内同学交流。 (3)指名把数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 小结;刚才同学们数得很好,水果的个数都数对了。下面我们做一个数花生米的游戏好吗? 教师提出游戏的要求。 (1)抓一小把花生米。 (2)先估计大约有多少个。 (3)放桌子上数一数。 指名做示范。 (1)一名学生抓一把花生米。 (2)全班猜出这把花生米可能有几个。(教师把学生猜的数字分别写在黑板上。) (3)这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数。 同桌或个人数。每人抓一把花生米,先估计有多少粒,再数一数。这样连续做两次。 3 出示69页第一幅图。 (1)学生自己数出有多少个鸡蛋。 (2)同桌互相说数的结果。 (3)观察11这个数是由哪两个数字组成的。说说在田字格中怎样写。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 4按上面的方法在组内学*其余数字。 实物投影上同时出现69页的其余插图。 学生先数出有多少个鸡蛋,然后指名说用什么数字表示,在说一说怎么写。 在田字格里和老师一起写12-20几个数字。 5 出式表示20的图片。 6学生按顺序齐读11—20几个数字。提要求:从7数到20。 7学生在组内数。指名提出数数的要求,同桌互相数 四 练* 完成练一练第一题。教师巡视指导。组内同学互相读直尺上的数。 完成练一练第二题。组内同学先正着数,倒这数,然后指名数。 完成练一练第三题。仔细观察情境图后,在小组内让每个同学都说说发现了什么。 六 小结 1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2结合“身边的数学”,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那些身边的数。     课  时  计 划 总第36课时 教学课题:  认识10—20各数 第2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合作交流中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鼓励个性化的做法,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小棒、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谁能从11数到20?谁能倒着数? 齐数、指名数 二 学生自学 1 蓝灵鼠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数出(  )根小棒,摆在桌子上。 2 学生用橡皮筋把10根小棒捆起来。 3先摆一捆,再摆上一根。这是多少根小棒?用数字几来表示?是几个十几个一? 反过来: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你还能摆出一个十和几个一?用哪个数来表示?同桌两人一边摆一边交流。 5.两捆小棒图。问:这是几个十?用几表示?   三 研究讨论 1 谈话:可爱的蓝灵鼠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数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 学生动手按自己的想法摆小棒,摆完的同学同桌互相数一数,看是不是13根。 请两位学生演示摆的过程,教师及时评价,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摆法。   2 谈话: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怎样做能够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13根,不用数,一看就明白。自己试着做一做。 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做法。引导学生用橡皮筋把10根小棒捆起来。 问:“这一捆小棒是多少根?是几个一?”板书:10个一 问:“这一捆是几个十?”板书:1个十 让学生动手把小棒10个10个地捆成1捆。   3 教师小结:10个一根捆成了一捆,就变成了一个十根,我们就说“10个一是一十” 师生游戏;我说你摆。看谁动作又轻又快。 自己动手用橡皮筋捆小棒。捆好后举起给老师看。   1.先摆一捆,再摆上一根。这是多少根小棒?用数字几来表示?是几个十几个一? 反过来问: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学生齐读:10个一是一十 2.你还能摆出一个十和几个一?用哪个数来表示?同桌两人一边摆一边交流。 汇报小组活动情况,一边摆一边说。 3示两捆小棒图。问:这是几个十?用几表示?教师板书:20  2个十 学生动手操作,回答问题。 同桌合作活动,边摆边说。学生动手摆出2捆小棒。 四  练*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数一数。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自己数一数。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数的。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数法,及时评价。 看书中的'图画自己数一数,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2.游戏活动:摘苹果,排顺序。出示苹果树(每个苹果卡片背面都写有数字13~20各数)提出游戏要求。 学生摘下苹果,读出数字,并说出数字的组成。其余同学用手势判断对错。自己找朋友,排顺序。大家齐读排好顺序的数字。 3.完成练一练第2题。教师读题。 学生独立完成书中的填空。 五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课  时  计 划 总第37课时 教学课题: 认识10—20各数  第3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经历在观察、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比较20以内数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20根小棒,40块糖(或用其它易找到的东西代替)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做一个猜小棒的游戏,你们高兴吗?” (出示课件或用投影)出示兔博士和教材73页覆盖部分小棒的图。 兔博士神秘的说:“同学们,在这张纸的下面盖住了一些小棒,而所有的小棒和在一起表示11~20之间的数,你能猜出,纸片盖住的小棒可能是几? 二 学生自学 1、猜纸的下面可能盖着几根小棒。把数字写下来。 2、比一比 谁分得的糖多了,你想怎么帮他们呢? 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你能用算式来表式吗?怎样表示?   三 研究讨论 1、猜纸的下面可能盖着几根小棒。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主要引导学生说清自己是怎样想的。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他们猜的根数,和猜的理由,然后教师揭开迷底。并让猜对的学生举手,向他们表示祝贺。请猜的不对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猜多了还是猜少了。 接着做3~4次这样的游戏。 2、比一比 师 :“刚才猜小棒的游戏中,同学们表现的特别棒,所以现在兔博士还想请你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 出示两堆糖,并叙述:“红红和聪聪每人分得一堆糖,他们俩儿吵起来了,都说自己分得的糖多了,你们能不能和兔博士来帮帮他们俩儿呀?” 你想怎么帮他们呢?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先数一数他们每人分得了几块糖,再比一比就知道谁分得的糖多谁分得的糖少了。   请两名学生到前面来数糖块。   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你能用算式来表式吗?   学生数糖块。 红红有1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