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数学教案 / | 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第二册88页例题(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惯。⑵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顺序)

  8+4+313-4-562-209+5+716-8-458-30

  2、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

  28+34

  52-20

  二、导入新课,学*新知

  我对大家刚才的表现非常满意,我国运动员们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情况让全国人民也非常满意,你们想知道他们得奖的情况吗?

  1、出示表格

  金牌银牌铜牌

  32 17 14

  2、根据表格编一道两步试题。

  3、指名列式。32+17+14

  4、小组内讨论该怎样计算?

  5、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名说师板书。

  32+17+14=63

  师:这几位同学真聪明,说出自己的方法,你们喜欢用这种方法?好!现在你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比试一下,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6、完成

  35+26+24

  师:大家看一下,我们刚才在计算时用了几个竖式?谁能只用一个竖式就能算出来呢?

  你是怎样想的?师板书

  35+26+24=85

  师:真棒!现有我们把原来的两个竖式合成了一个竖式,比原来简便多了,这就叫“简便写法”。

  好!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连简便写法都能自己想出来。看来下面的这道题也难不住大家了。不过也说不定,你们中间会有个“小迷糊”,看看谁愿意当小迷糊!

  7、试一试:

  (1)对学生提出要求:先叙说题用两个竖式来写,然后再把两个竖式写成竖式的简便写法。

  (2)指名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62-15-17=30

  3、做一做

  98-28-35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做的黑板上的这几个题,就是今天我们学*的连加连减,师板书课题。在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的时候,我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用两个竖式来算,第二种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叫“简便写法”。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

  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

  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二、新授.

  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

  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

  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二.认识统计图.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统计开始.

  活动三:分析统计图.

  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

  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

  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

  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

  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

  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班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

  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为什么?

  6.寻求答案.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布置家庭作业.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x位数,100是x位数,82是x位数。

  (2)、28的8在x位上,表示x个x;2在x位上,表示x个x。

  (3)、36是由x个十和x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x;99里有x个十和x个一,它后面是x。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x、3769、70、x、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xx○9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x,的是x。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2□47="">□7100>3□58<5□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的迁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

  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

  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二、新授.

  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

  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

  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二.认识统计图.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统计开始.

  活动三:分析统计图.

  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

  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

  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

  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

  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

  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班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

  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为什么?

  6.寻求答案.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布置家庭作业.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菁华9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惯。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今天,钱老师想带一(1)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l0+8、10+9

  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

  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演示凑+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3=13。

  (板书:)

  我们的想法在思维图上一目了然。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往运动场上看一看,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先问问同桌,比一比谁提得多,老师有奖品。

  (指名提问题,并发给奖品)

  师:刚才小朋友提的问题真棒,我们来共同解决它。

  (单独出示踢毽组和赛跑组)问:踢毽组和赛跑组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6=)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绳组)问: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3=)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远组)问: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算式9+7=16)

  5、归纳算法特点。

  齐读算式。问: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

  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用箭头将算式和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6、动手操作。

  (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黄色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

  (指名列式)师:说说怎样想的?(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摆图片,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指名列式)说说怎样想的?

  师: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指名报答案)

  三、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游戏:摘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先小声说给同桌听)

  9+1=10、9+2=11、9+3=12

  9+4=13、9+5=14、9+6=15

  9+7=16、9+8=17、9+9=18

  小结:(1)结果都十几。(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1、数菠萝。

  (大屏展示9个再添5个)问: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菠萝?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2、数苹果。

  (大屏展示1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3、数鸡蛋。

  (大屏展示鸡蛋图)指导观察:一个鸡蛋箱可以装几个鸡蛋?现在已装有几个了?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又快又准地算?(展示移入一个鸡蛋的过程)

  4、数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图)师:一个箱可以装几个蛋糕?箱子里有几个蛋糕?外面呢?怎样算?(指名列式)(演示凑十过程)

  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

  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中还要经常用到。

  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的内容,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前所述的教学目标。

  由于一年级儿童认知结构里具体思维是主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即为什么用凑十法和如何用凑十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突破教学难点,把握教学重点,又能让学生多方面得到发展呢?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思维缺乏独立性,容易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所以我很注意让一切教学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模式,课堂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陈述,都应该接受课堂中其他人的提问、反诘和推敲,让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运用主题图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上学期让学生提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进行引导,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已知和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自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突出的地位。

  基于以上所述,我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探索学*,将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数的分解和10加几的知识,为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作铺垫。

  其次,仔细观察,积极探索。

  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举例,学生模仿的消极被动状况。以学生集体的自主观察讨论为主旋律,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数学问题,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报告自己或小组研究的结果,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数学交流。

  大屏幕显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观察到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小组,他们各有几位运动员。小组讨论可以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紧接着小组讨论,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列出9加几的算式,再在一起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运用动画操作,启发学生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凑十法计算。这样就抓住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智力的起点,在引导学生归结算理时,我先让学生摆小棒和圆片,再填写思维图。然后学生小结算法,齐读算式,发现共同点,教学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再次,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用一个摘苹果游戏,调节学生注意方式,巩固9加几的知识,按规律整理算式,排列算式,观察得数特点,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

  最后,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观察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数鸡蛋、蛋糕是运用凑十法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用途。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揭示出9加几的算理,融入转化的学*方法,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布局合理美观。

  总之,这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积极探索,学*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中经历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多种方法。

  2、归纳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3、能正确运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应用“>”“<”“=”。

  难点:理解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法与学法:引导与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5○720○1215○15(学生思考,交流)

  再大一些的数,会比较大小吗?这节课老师与大家一起学*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出示情景问题,比较十位数字不同的两位数。

  (1)大家当裁判:谁赢了?

  小红和小明跳跳绳,小红跳了42下,小明跳了37下。谁跳得多?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比较的方法。

  预设:

  ①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42在37的后面,所以42>37。

  ②42根小棒比37根小棒多,所以42>37

  ③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出示小棒图,一对一对应摆放,发现42够4个十,37够3个十,第4个十就不够了,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小结: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谁的十多谁就大。

  ④42够减37,所以42>37

  42>37,换个说法什么?(37<42)

  2、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

  如果老师把42改成32,32和37哪个数大?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预设:

  (1)32<37,因为2小,7大。所以32<37。

  为什么直接比较个位数字?

  (十位数字相同)

  小结:十位数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的,这个数就小。

  (2)按顺序,37排在32大后面,所以32<37。

  (3)用计数器,十位上珠子一样多,个位上珠子多的数就大。

  用计数器,怎样比较42和37?

  数学上规定:满十进一,42十位上有4颗珠子,37十位上只有3颗珠子,所以32<37。

  3、归纳比较的一般方法。

  同学们,刚才大家比较数位上的数是比较大小常用的方法。齐声朗读。

  比较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数字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数字小的,这个数就小。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

  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

  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

  1、复*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

  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材内容:

  本节课教学教科书第19的内容和20页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教材例3用一幅公园的情景图提供了许多数学信息,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最后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目的:

  1、知识与能力:初步会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能自己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观察、想像、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联想等学*方式,经历游戏过程,并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同伴的争议和评论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活动的积极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亲*数学,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已知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9分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捉迷藏游戏。通过观看情境图,倾听发布的信息,产生联想,并由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板书课题(用数学)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什么是用数学?

  (2)为什么要学*用数学?

  (3)学*用数学这节课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学*这节课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2、出示自探提示: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1)你能说一说图上都说了些什么?

  (2)怎样用数学语言来说呢?

  (3)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怎样来提问呢?

  (4)用加法计算怎样问呢?

  (5)用减法计算又该怎样提问呢?

  学生独立探究以上几个问题。

  二、解疑合探(19分钟)

  1、再次看图并回答。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学生自愿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13-6=7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藏起来的人数的方法用总人数减捉住的人数。

  3、出示丢手拍游戏。通过观察、倾听,思考信息组合与问题的提出。组内交流各自的信息组合角度和提出的问题,评论各种组合的正确性,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一是求总数;二、三是求部分。

  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动。通过观察和倾听,初步学*收集背景资料中的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独立地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还差几人没有到?并完整地解决问题。

  5、小组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

  学生口头解答所提问题。

  6、反馈练*

  观察课本p20的热闹的小河边。根据提出的3个问题,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然后组内交流、评议,也可自主选择交流伙伴。重点在于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开展先知帮后知活动,既可让先学会的学生有展示的舞台,也可以使弱一点的学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里跑了9只,还剩几只?列式:15-9=6(只)

  老师请个别学生板演,其他在练*本上解答。巡视中注意进行个别辅导。

  如河里有13条小鱼,游走了7条,还剩几条鱼?

  13-7=6(条)

  三、质疑再探(3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怎样能正确解答用数学的题目?

  2、我们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才能提出数学问题?

  3、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问呢?

  4、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该怎样提问呢?

  5、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提出多种问题?

  四、运用拓展(9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猜一猜,算一算。(练*四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说一说单位名称是什么?

  每人写15个大字,乐乐还要写6个字,猜猜她写了几个?

  每人写15个大字,明明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字?

  3、想一想,算一算。(练*四的第1题)

  老师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左边有7只兔,右边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导学生选择两个相关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后汇报、交流。

  4、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收获

  师: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人)

  答:女同学比男同学多2人。

  2、13个同学玩捉米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

  13-6=7(人)

  答:藏起来7人。

  3、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答:还有7人没来。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第二册88页例题(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惯。⑵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顺序)

  8+4+313-4-562-209+5+716-8-458-30

  2、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

  28+34

  52-20

  二、导入新课,学*新知。

  我对大家刚才的表现非常满意,我国运动员们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情况让全国人民也非常满意,你们想知道他们得奖的情况吗?

  1、出示表格

  金牌银牌铜牌

  321714

  2、根据表格编一道两步试题。

  3、指名列式。32+17+14

  4、小组内讨论该怎样计算?

  5、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名说师板书。

  32+17+14=63

  师:这几位同学真聪明,说出自己的方法,你们喜欢用这种方法?好!现在你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比试一下,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6、完成

  35+26+24

  师:大家看一下,我们刚才在计算时用了几个竖式?谁能只用一个竖式就能算出来呢?

  你是怎样想的?师板书

  35+26+24=85

  师:真棒!现有我们把原来的两个竖式合成了一个竖式,比原来简便多了,这就叫“简便写法”。

  好!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连简便写法都能自己想出来。看来下面的这道题也难不住大家了。不过也说不定,你们中间会有个“小迷糊”,看看谁愿意当小迷糊!

  7、试一试:

  (1)对学生提出要求:先叙说题用两个竖式来写,然后再把两个竖式写成竖式的简便写法。

  (2)指名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62-15-17=30

  3、做一做

  98-28-35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做的黑板上的这几个题,就是今天我们学*的连加连减,师板书课题。在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的时候,我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用两个竖式来算,第二种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叫“简便写法”。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

  1、复*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

  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

  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二、新授.

  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

  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

  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二.认识统计图.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统计开始.

  活动三:分析统计图.

  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

  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

  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

  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

  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

  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班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

  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为什么?

  6.寻求答案.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布置家庭作业.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学生自由发言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生活,养成良好的*惯。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海底世界——数数

  1、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2、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3、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4、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2、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

  1、妈妈的小帮手——分类和比较

  2、我换牙了——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教材生活性强,生动有趣。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惯。

  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20以内加减法及应用。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难点: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创新的学**惯。

  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惯。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喜洋洋的贴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贴脸游戏,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瞧:

  (课件出示喜洋洋图片)

  2、出示喜洋洋图片1。

  问:你们觉得这两个喜洋洋有什么不同?

  3、学生讲,老师贴。

  4、学生观察,两者间有什么关系?

  5、引入课题,喜洋洋为了感谢大家帮它找回了鼻子和嘴巴,现在给我们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玩,在生活中去学*上下位置关系。板书:上下。

  二、理解上下,培养空间观念。(重点)

  出示主题图,这是我们学*的第一站,南京长江大桥,图中有什么交通工具呢?

  学生观察。

  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汽车和火车,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详细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火车和轮船,你能再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小结: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

  2、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难点)

  出示汽车、火车、轮船,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一会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又说火车在下面。对吗?

  同桌讨论。生回答。

  小结:对于三个物体来说,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例如:火车对汽车来说,火车在汽车的下面。火车对轮船来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

  现在,喜洋洋带我们来到第二站教室。

  将你的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上面,然后将你的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再从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铅笔放在文具盒的上面。

  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生操作,师巡视。

  (3)写一写。

  四、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游戏,喜洋洋做,学生跟着做。

  游戏儿歌:上上下下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向上爬,(双手握拳相互绕圈从下往上至头顶)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向下滑。(双手握拳相互绕圈从上往下至脚面)

  太阳出来了, (双手在头两侧伸直打开,手心向前)

  花儿也对我**笑。 (手腕靠拢在下巴处做花朵状微笑点头)

  上,下, (双手伸直上举,再弯曲至耳朵旁)

  上,下, (重复上面动作)

  休息一下。 (双手在脸侧做睡觉状)

  2、第三站,动物器材室。

  3、第四站,喜洋洋的房间。

  4、第五站,回到教室。

  联系生活,叫学生观察所处的教室,有哪些物体存在着上下位置关系。

  五、小结。

  今天,喜洋洋带我们游玩了这么多地方,你收获了什么?观察所处的教室,比如,讲台和黑板,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间存在哪些位置关系?这是我们后面几节课要学*的内容。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学*目标:

  1、学生依据问题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的探索活动中,利用数的认识说明比较的方法,发展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感受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在学*活动中体会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价值,获得学*成功的体验,发展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数学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学*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

  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和小朋友一样,每天都会背上小书包,去学校学*新的知识!小猪和小兔是好朋友,有一天,体育课刚下课,小猪就迫不及待的拿出跳绳,想和小兔子进行一场跳绳比赛!

  ppt显示:小猪跳了3个,小兔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

  指出:要知道谁赢了,只要比一比两个数的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5

  提问:为什么3小于5?

  指出:3在5的前面,所以3小于5。

  2、谈话:小猪输了比赛,决定回家练*之后再战,而小兔觉得自己赢了就不再需要练*。于是,第二场比拼有了结果。

  ppt显示:小猪跳了12个,小兔仍然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你是怎样比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5

  师总结:

  ①12在5的后面,所以12大于5。

  ②两位数比一位数大。

  3、谈话:小兔看到比赛结果就愣住了,心里十分难过,难过的不仅仅是输了比赛,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太骄傲了而没有努力。于是,小兔跟小猪商定,三天后再来一次正式的较量!

  4、ppt显示第三次比赛结果:小猪跳了38个,小兔跳了46个。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1)提问:38和46谁大呢?你是怎么比的,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可能的想法,只要回答合理都给予表扬和肯定。

  (2)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所以46大于38。

  (3)在百数表里,46在38的后面,所以46比38多。

  (4)46比40多,38不到40,所以46比38多。

  (5)46的十位上是4,38的十位上是3,4>3,所以46大于38.

  (6)师:借助计数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来比一比这两个数的大小。

  出示计数器,将这两个数都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出示图片)

  提问:我们刚才很多种比较大小的方法,其实比的都是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用红粉笔描出十位上的4和3)

  2、巩固

  (1)谈话:看见小猪和小兔在比赛,动物们也纷纷加入了进来,小猴子还自告奋勇的做了裁判。

  ①小马跳了24个,小牛跳了33个。

  ②小狗跳了45个,小鸡跳了76个。

  ③小羊跳了60个,小猫跳了80个。(①不动;②改成小狗跳了60多个,小鸡跳了70个;③改成下面的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这样形成三个递进的层次了)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比的。(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2)粗心的小猴子裁判在记录小鸭和小鹿成绩的时候没有记全,只知道:

  ①跳的个数都是两位数。

  ②小鸭跳的个数十位上是4,个位上不知道,小鹿跳的个数十位上是5,个位上也不知道。(①②改成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谁赢了?为什么?不要啰嗦)

  小猴子着急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聪明的小朋友有办法帮助小猴子吗?

  根据学生回答,再一次总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3、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谈话:小猴子非常开心,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接下来是老虎和狮子的较量了,小猴子想比较两位数,比十位就可以了,于是只将十位上的数字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个,狮子跳了5??个。

  提问:小猴子又被难住了,这下该怎么比呢?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1.这里直接出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然后要让学生讨论,再交流他们的比较方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最后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2.其次,再编故事,老虎跳了53,说小猴子写字比较潦草,只看得清狮子跳了50多个,那知道谁赢吗?狮子要跳几个才赢?你是怎知道的?3.最后,再深化,如果有两只动物都跳了80多个,你能比较他们谁赢谁输吗?这里分三个层次,就层层递进了,你的设计都不是递进,是倒退的。动物名称自己改)

  谈话:细心的小老鼠将成绩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

  提问:谁跳的多?(显示拨号数珠的计数器。)

  根据学的生回答,板书53<56,并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4、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

  谈话:经过比赛的选拔,狐狸和大象跳的最多。

  ppt显示:狐狸跳了100个,大象跳了98个。

  提问:谁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

  出示计数器,拨出100和98,问: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可能的想法:

  ①100里有10个十,98里有9个十,所以100比98大

  ②100在98的后面所以100比98大。

  ③100是三位数,98是两位数,三位数比两位数大。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0>98,指出:狐狸获得了冠军!

  追问:100和8呢?67和5呢?

  总结: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三位数>两位数>一位数)

  5、课堂小结

  全班齐读师生共同总结的三个规律。

  三、组织练*,深化提高

  谈话:小朋友们真厉害,很快就学会了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跳绳大赛圆满落下帷幕,狐狸最终成为了冠军。接下来,我们小朋友之间也要进行一场比拼啦,看一看谁能获得第一名!

  1、想想做做第1题。

  (1)请学生说说六十几的数有哪些。

  (2)将六十几的数分别与六十和七十比大小。

  (3)总结:六十几在六十和七十中间,所以六十几比六十大,比七十小。

  (4)追问: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2、想想做做第2题。

  请学生先根据计数器写出数字再比较大小,注意写数字的时候数位对齐。

  指名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比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直接填符号。

  (2)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4、游戏小猫钓鱼。

  46,78,99,14,58,33,85,62,100,55

  (1)小于50的数:

  (2)大于70的数:

  (3)大于50小于70的数:

  5、谁的反应快。

  (1)说出比60大,比80小的数。

  (2)说出个位是5的数。

  (3)说出十位是5的数。

  6、想想做做第4题。

  (1)每人按从小大大的顺序写出3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

  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每人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3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

  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写出大于77小于82的数

  (4)写出3个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多1的两位数

  7、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对数字是否有更深的认识?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知道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开始的,并能知道数位的顺序,知道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

  3、通过读数和写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4、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计数器、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10个一是(),10个十是()。

  2、6个十和3个一组成()。

  3、7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二、讲授新课

  ㈠教学例4

  1、师出示24根小棒,问: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生答有24根),那么2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指名回答)

  2、在计数器上表示24。

  师出示计数器,问:那么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24,应该怎样拨珠子呢?(指名说,并指名拨珠子,师适时引导)

  师:24里面有2个十,所以就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有4个一,所以就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

  3、24的写法。

  师:那么24这个数又该怎么写呢?(指名回答)

  师引导说出:十位上有2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个位上写4。

  4、24的读法。

  师:好了,这个数同学们会读吗?

  老师板书:读作:二十四

  学生齐读。

  5、师:2在什么数位上?那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4又在什么数位上?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㈡教学例5

  1、学*例5第1行3道题。

  ⑴师:好了,现在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34页,你们看到中间的例5,例5有6幅图,每幅图画的都是计数器。

  ⑵师:现在你们先看到第1横排的3幅图,你们先自己试着写出这3幅图所表示的数,你们试着写一下,写好了后再把你写的数读给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

  指名板演,订正。

  ⑶指名读前2个数,齐读第3个数,同时板书。

  2、学*例5第2行3道题。

  ⑴好了,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书上,你们看到例5的第2横排的3幅图。

  ⑵你们先看第2横排的第1幅图,第1幅图的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那么这个数又该怎么写呢?(指名回答)

  师强调:这幅图十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4,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写0,要用0去占位。所以就写作:40。

  师:那么这个数怎么读呢?(指名读,老师板书)

  ⑶师:好了,剩下的两幅图同学们自己在书上写一写,然后再把你写的数读一读。

  指名板演,订正。

  ⑷指名读第2个数,齐读第3个数,同时板书

  ⑸师强调:写数的时候,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没有珠子就要写0,要用0去占位,不能不写0。

  ㈢教学例6

  1、老师出示10捆小棒。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捆小棒,来我们数一数有多少捆。那么老师这里有多少个十呢?(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呢?(10个十就是100)那么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100,该怎么表示呢?(指名拨)

  2、师:好了,同学们你们会写100吗?(指名板演)

  老师强调:十位和个位上的0不能丢了。

  3、学生齐读100,师板书:读作:一百。

  4、师:好了,现在同学们观察老师的计数器,你们看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是什么位?(老师板书)

  5、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读这些数和写这些数的时候,我们是从哪边开始的呢?(学生自由讨论,指名汇报)对了,我们读数和写数都是从左边开始的,我们读数是先读的十位,再读的个位,是从高位读起的;我们写数也是先写的十位,再写的个位,也是从高位写起的。总之我们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三、巩固练*

  1、做一做第2题。

  2、读出下面各数。

  284063809872

  四、小结

  好了,今天我们学*了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都学到了些什么呢?(学生自由汇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 )=13 9+(4)=13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菁华9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生活,养成良好的*惯。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海底世界——数数

  1、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2、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3、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4、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2、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

  1、妈妈的小帮手——分类和比较

  2、我换牙了——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教材生活性强,生动有趣。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惯。

  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20以内加减法及应用。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难点: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创新的学**惯。

  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学*目标:

  1、学生依据问题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的探索活动中,利用数的认识说明比较的方法,发展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感受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在学*活动中体会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价值,获得学*成功的体验,发展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数学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学*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

  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和小朋友一样,每天都会背上小书包,去学校学*新的知识!小猪和小兔是好朋友,有一天,体育课刚下课,小猪就迫不及待的拿出跳绳,想和小兔子进行一场跳绳比赛!

  ppt显示:小猪跳了3个,小兔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

  指出:要知道谁赢了,只要比一比两个数的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5

  提问:为什么3小于5?

  指出:3在5的前面,所以3小于5。

  2、谈话:小猪输了比赛,决定回家练*之后再战,而小兔觉得自己赢了就不再需要练*。于是,第二场比拼有了结果。

  ppt显示:小猪跳了12个,小兔仍然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你是怎样比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5

  师总结:

  ①12在5的后面,所以12大于5。

  ②两位数比一位数大。

  3、谈话:小兔看到比赛结果就愣住了,心里十分难过,难过的不仅仅是输了比赛,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太骄傲了而没有努力。于是,小兔跟小猪商定,三天后再来一次正式的较量!

  4、ppt显示第三次比赛结果:小猪跳了38个,小兔跳了46个。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1)提问:38和46谁大呢?你是怎么比的,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可能的想法,只要回答合理都给予表扬和肯定。

  (2)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所以46大于38。

  (3)在百数表里,46在38的后面,所以46比38多。

  (4)46比40多,38不到40,所以46比38多。

  (5)46的十位上是4,38的十位上是3,4>3,所以46大于38.

  (6)师:借助计数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来比一比这两个数的大小。

  出示计数器,将这两个数都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出示图片)

  提问:我们刚才很多种比较大小的方法,其实比的都是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用红粉笔描出十位上的4和3)

  2、巩固

  (1)谈话:看见小猪和小兔在比赛,动物们也纷纷加入了进来,小猴子还自告奋勇的做了裁判。

  ①小马跳了24个,小牛跳了33个。

  ②小狗跳了45个,小鸡跳了76个。

  ③小羊跳了60个,小猫跳了80个。(①不动;②改成小狗跳了60多个,小鸡跳了70个;③改成下面的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这样形成三个递进的层次了)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比的。(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2)粗心的小猴子裁判在记录小鸭和小鹿成绩的时候没有记全,只知道:

  ①跳的个数都是两位数。

  ②小鸭跳的个数十位上是4,个位上不知道,小鹿跳的个数十位上是5,个位上也不知道。(①②改成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谁赢了?为什么?不要啰嗦)

  小猴子着急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聪明的小朋友有办法帮助小猴子吗?

  根据学生回答,再一次总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3、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谈话:小猴子非常开心,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接下来是老虎和狮子的较量了,小猴子想比较两位数,比十位就可以了,于是只将十位上的数字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个,狮子跳了5??个。

  提问:小猴子又被难住了,这下该怎么比呢?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1.这里直接出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然后要让学生讨论,再交流他们的比较方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最后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2.其次,再编故事,老虎跳了53,说小猴子写字比较潦草,只看得清狮子跳了50多个,那知道谁赢吗?狮子要跳几个才赢?你是怎知道的?3.最后,再深化,如果有两只动物都跳了80多个,你能比较他们谁赢谁输吗?这里分三个层次,就层层递进了,你的设计都不是递进,是倒退的。动物名称自己改)

  谈话:细心的小老鼠将成绩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

  提问:谁跳的多?(显示拨号数珠的计数器。)

  根据学的生回答,板书53<56,并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4、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

  谈话:经过比赛的选拔,狐狸和大象跳的最多。

  ppt显示:狐狸跳了100个,大象跳了98个。

  提问:谁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

  出示计数器,拨出100和98,问: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可能的想法:

  ①100里有10个十,98里有9个十,所以100比98大

  ②100在98的后面所以100比98大。

  ③100是三位数,98是两位数,三位数比两位数大。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0>98,指出:狐狸获得了冠军!

  追问:100和8呢?67和5呢?

  总结: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三位数>两位数>一位数)

  5、课堂小结

  全班齐读师生共同总结的三个规律。

  三、组织练*,深化提高

  谈话:小朋友们真厉害,很快就学会了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跳绳大赛圆满落下帷幕,狐狸最终成为了冠军。接下来,我们小朋友之间也要进行一场比拼啦,看一看谁能获得第一名!

  1、想想做做第1题。

  (1)请学生说说六十几的数有哪些。

  (2)将六十几的数分别与六十和七十比大小。

  (3)总结:六十几在六十和七十中间,所以六十几比六十大,比七十小。

  (4)追问: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2、想想做做第2题。

  请学生先根据计数器写出数字再比较大小,注意写数字的时候数位对齐。

  指名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比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直接填符号。

  (2)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4、游戏小猫钓鱼。

  46,78,99,14,58,33,85,62,100,55

  (1)小于50的数:

  (2)大于70的数:

  (3)大于50小于70的数:

  5、谁的反应快。

  (1)说出比60大,比80小的数。

  (2)说出个位是5的数。

  (3)说出十位是5的数。

  6、想想做做第4题。

  (1)每人按从小大大的顺序写出3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

  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每人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3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

  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写出大于77小于82的数

  (4)写出3个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多1的两位数

  7、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对数字是否有更深的认识?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xx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xx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发现xx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由小精灵带来一张藏宝图引出“百数表”

  二、解构百数表,探索数的规律

  1、观察百数表,找规律。

  出示xx页百数表第一、二行所给的数,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按照这个顺序,你能填出它们之间的数吗?

  依次出示两支特殊的数队伍(两个斜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剩下的数你能填出来吗?(学生按一定顺序把百数表填完整)。

  2、涂色,找规律。

  (1)完成xx页例x(x)的涂色活动。并交流涂色中发现的规律。

  (2)你还发现哪些新的规律了吗?

  自己观察,想一想。

  和同桌或前后桌小朋友说一说。

  全班交流。

  3、课堂小结。

  三、依据规律,拓展提升

  1、给数找家:

  (1)34和56

  (2)78和45

  2、完成xx页“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板书设计:

  分类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

  按颜色来分一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分类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意识。

  2、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确定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每人若干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做好铺垫。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分类[板书:分类(二)]

  分类可以按什么来分?(板书:1、用途2、特征)

  分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对我们来说最*常不过的整理书包就要用到分类。

  二、整理书包——激发分类的兴趣

  1、让小朋友把书包里的书本倒在桌面上,动手分一分,与学生学*生活密切相连的整理书包激发了学生动手分类的学*兴趣。

  2、汇报

  可能有两种分法:

  (1)数学书与语文书放在一起;拼音本、写数本、生字本……放在一起。反馈,这样分的请举手。

  想一想,按什么来分?(书与本子不同用途)

  (2)数学书与算术本写数本放在一起;语文书与拼音本生字本等放在一起。反馈,这样分的请举手。

  想一想:按什么来分?(数学、语文学科特征)(板书、学科)

  (3)肯定学生的分类结果。

  三、练一练

  1、人物分类——体验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1)这儿有几个人(课件出示)想一想可以怎么分类,说给同桌听。

  (2)谁来说一说按什么来分的?板书:(男、女)几号是男的?几号是女的?(板书号数)

  按男女分就是按性别来分(板书)按性别分的请举手。

  (3)按大人小孩分,学法同上。

  (4)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有无戴眼镜,有无戴帽、头发颜色……)

  小朋友想到了很多种分类方法真棒!

  2、帽子分类——了解分类标准确定的多角度。

  瞧!这是我们生活中都离不开的帽子(课件出示)请小朋友拿出学具袋里的漂亮帽子分类整理。

  (1)谁愿意把结果拿上台展示。

  ①按什么标准来分?(颜色,板书)分成几类?(三类)说明分类不仅可以分成两类,还可以分成三类,甚至更多类。

  ②还有其它标准吗?(冬天戴的、夏天戴的)就是按不同用途来分。

  ③除了颜色、季节用途,想一想还有什么分类标准?(样式)

  (2)小结:遇到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对于分类标准的确定也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3、狐狸大叔考考你——多角度思考分类标准,动手实践分一分。

  (1)独立图形分类

  ①狐狸大叔听说小朋友学会了分类,带来4个图形(课件出示)想请小朋友帮忙分类。请小朋友拿出图形学具袋,想一想有几种分法都动手分一分。

  ②汇报:你想出的各种分法。

  ③展示不同分法提问: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板书:大小、形状……)

  (2)合作车子分类

  ①连精明的狐狸大叔都夸小朋友很聪明,它又拿出一组车子考考小朋友怎么分类,这回同桌合作分类,商量有几种分法,动手分一分。

  ②请几桌派代表上展示,并解释自己的分类情况。

  (可能出现的分类:按颜色、按机动车非机动车、按轮子个数、按用途……)

  小朋友能从不同角度思考确定分类标准真棒!

  四、小组游戏分铅笔——将知识技能延伸到课外,拓展思维。

  现在我们来玩个“比一比哪组分法多”的游戏。请给我们的好朋友铅笔分类,看哪一组的分法多。

  让几组上来展示,解释。

  (按笔蕊颜色〈用途〉、按外壳颜色、按粗细、按长短……)

  五、谈话——将知识技能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想一想*时生活中什么事用到分类,举个例子说一说。

  六、总结

  今天大家学*有什么收获?分类可以按什么标准进行?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连加

  教学目的:

  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

  2、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数感和主动探索积极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掌握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小鸡,这是什么?

  你小鸡吗?

  如果让你来养小鸡,你会怎样做?

  二、合作探究

  小明家也养了小鸡,咱们到他家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

  看图上画有什么?

  师:小明家是养鸡专业户,他们家养了很多鸡,他的父母靠知识和科技养鸡终于办起了这个大型养鸡场,小明今年才7岁,却已经懂得了帮父母的忙经常会帮着喂小鸡。你瞧,(课件出示5只小鸡,引导学生说出:小明喂了5只小鸡)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课件动画播放:又来了2只,现在呢?谁能说出图意?

  为了区别先走的我们通常都用线划掉来表示,师示范

  表示再次去掉可以用虚线框起来

  板书算式:8-2-2

  想一想:这题应该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后汇报解法。(若有生说先算2+2就把8-(2+2)的算式写出来以之对比。

  2、练*:P73页的做一做右图

  独立看图,说出图意

  三、练*

  第74页的第5至8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

  完成课后相应的*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童谣的音韵美;

  2、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知识要点:

  1、学*并朗读这首童谣。

  2、能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

  (三)学法和*惯:

  1、学*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汉字。

  教学重点:

  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通过朗读感受童谣的音韵美。

  教学难点:

  两、朋、友这三个字学生不常见,掌握起来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数学学数字了吗?(学了)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一首和数字有关的儿歌“数字歌”(老师板书)。

  二、讲授新课

  1、这首小儿歌非常有趣,里面藏着好多小动物呢!打开书第11页看看你能不能很快找出都有哪些小动物。(训练学生说完整话。)

  2、如果你们能数出这些动物朋友各有几只,他们就会从课本中跑出来和你们做游戏。请用数字标在图旁边。(老师把*数字贴在黑板上。)学生汇报动物的只数,(要训练学生说完整话。)

  学生每说出一种动物老师就在黑板上贴小动物的图片,并把它们贴到相对应的数字下面。

  3、自己小声地读一读,把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4、听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尤其要听清你不认识字的字音。在听录音时要用手指着每一个字,听到哪,指到哪。(培养学生指读*惯,渗透听读识字的方法。)

  5、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注意:边读边用手指着。读后,你有什么收获?

  6、自己再读儿歌,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你可以向同桌请教,也可以问老师。如果认识了,就把记号擦掉。

  7、你们学得真努力,课文里的字娃娃想看看你们是否真的认识它们了。瞧,他们偷偷的溜出了门。

  (从黑板上的课文中拿出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他和谁是朋友?(不按顺序出示,让学生把这些汉字与黑板上的数字一一对应贴。再单独拿每个汉字数字卡片让生读完返还到课文中。)

  8、孩子们,还有几个字在跟我们捉谜藏,来看一看(出示卡片“小朋友”“数字”)每个词两生读,再齐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面图形,为以后学*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

  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的,板书*,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

  1、连一连

  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面图形,为以后学*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这直接导致在讲解*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菁华6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 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8分钟)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①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5 第一单元:数一数 (共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汇报。

  1.生按1、2、3……的顺序汇报,2.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护栏 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 高楼、

  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 小鸟、

  个数是8的有…… 小树

  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 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后录: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上下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题。

  [教材简析]

  教材把求未知加数安排在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单设一个课时进行教学。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体会求未知加数的含义,启发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未知加数的问题。教材把求和是10的算式中的未知加数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为后面学*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打基础的。

  教学例题要先弄清图意,联系操作过程思考8个再放几个就放满10个,列出8+( )=10的算式,再引导讨论?( )?里填几。想想做做安排了信鸽送信、拔萝卜等练*形式,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反馈、巩固所学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求未知加数的不同方法,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2、初步体会数的分与合和求未知加数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

  3、发展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智慧爷爷奖给我们一个智慧盒,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边讲述边打开礼盒,指名看看,并说给大家听,里面装了8个大苹果,还空着两格。

  二、观察探索,积极思维

  1、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吗?可以怎样提出问题?想不想把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

  板书:8+( )=10。

  揭题:这个( ) 为什么没有数?(因为2个格子里没有苹果,是空着的。)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 )里的数填上。(板书课题:求未知加数)

  2、动手摆学具,独立思考,发现 ()里可填2。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 )里应填2?

  小组长组织讨论,然后向大家汇报讨论情况。

  板书:

  (1)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2)8和2合成10,所以8+(2)=10。

  (3)10-8=2,( )里填2。

  三、应用拓展

  1、独立完成6+( )=10。

  2、想想做做第1题信鸽送信。

  讲述:信鸽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飞翔,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愿不愿意?请用铅笔引路,把信和邮局用线连起来。

  在书上完成,小组学生互相检查。

  教师评价: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信鸽,它们把这件好事告诉给了小白兔。你们瞧,小白兔为了奖励大家,正背着篓子给大家拔萝卜呢!

  3、出示课件小白兔拔萝卜,

  让学生分两组进行拔萝卜比赛,初步体会□+□=10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8+□ 9+□

  6+□ 7+□

  4+□=10 5+□=10

  2+□ 3+□

  0+□ 1+□

  鼓励拔得慢的小组不要灰心,以后继续努力,不要互相责怪。

  4、找朋友。(方法:4个学生持得数卡片,4个学生持算式卡片,边唱边找,手拉手成好朋友)

  5、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是怎么比的?把想法告诉大家。

  四、总结点拨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整节课的教学都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并能结合情境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每个学生潜在的热情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2.巧用迁移,积极探究。

  学生已经认识了加法,通过加法来迁移,增进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在探究新知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口、动手、动脑,利用旧知获取新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最直接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了减法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动手摆一摆,也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导入

  1.数一数5以内的数。

  (1)从1数到5。

  (2)从5数到1。

  2.引入:有几支彩笔?(5支)送给小朋友2支,还剩几支?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5以内的减法。

  设计意图:利用“送彩笔”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揭示内容。

  1.智慧爷爷看见大家很会计算,想请大家帮帮忙,他现在一共有几个智慧果?(教师戴上智慧爷爷的头饰,左手拿2个智慧果,右手拿1个智慧果)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智慧爷爷谢谢你!(把右手拿的1个智慧果送给回答问题的孩子)

  师:智慧爷爷送给小朋友1个智慧果,他还剩下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对你的同桌说说,也可以用学具摆摆看。

  2.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汇报:原来有3个智慧果,拿走1个,还剩2个。

  3.认识减法算式。

  师:像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1=2)中间这个运算符号“-”叫减号。(板书)这道算式是一道减法算式,读作:3减1等于2。(板书)

  (1)带领全班学生读两遍算式。

  师:减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减号后面的1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2表示什么?

  (2)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3)小结:减号前面的3表示原来有3个,减号后面的1表示拿走1个,等号后面的2表示还剩2个。以后我们遇到这种“去掉”或“减少”的情况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智慧爷爷送智慧果”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及减法算式的读写法。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 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8分钟)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①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惯。]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图形教案优选【十】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图形教案 1

  教学目标:

  1、经历有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面图形源于相应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直观认识相应的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这几种图形。

  2、在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抽象过程,初步积累认识形体的一些经验,感受相关形体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3、在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

  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

  挂图,钉子板,水彩笔,适量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激趣

  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你能来介绍下它们吗?

  二、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

  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

  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

  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3、认识三角形。

  教师指着贴在三棱柱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

  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三角形)

  三、辨一辨,说一说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3、想想做做1

  (1)出示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和圆。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练*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再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

  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填空每种图形的个数,然后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这些图形有*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们都是什么形?

  (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学生自己用一个长方体画长方形和一个正方体画正方形。

  (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五、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

  说一说。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图形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面图形。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积木(长方体、正方体、*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

  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图形教案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

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图形教案 4

  教学目标:

  1、经历有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面图形源于相应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直观认识相应的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这几种图形。

  2、在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抽象过程,初步积累认识形体的一些经验,感受相关形体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3、在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

  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

  挂图,钉子板,水彩笔,适量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激趣

  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你能来介绍下它们吗?

  二、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

  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

  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

  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3、认识三角形。

  教师指着贴在三棱柱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

  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三角形)

  三、辨一辨,说一说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3、想想做做1

  (1)出示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和圆。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练*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再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

  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填空每种图形的个数,然后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这些图形有*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们都是什么形?

  (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学生自己用一个长方体画长方形和一个正方体画正方形。

  (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五、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

  说一说。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图形教案 5

  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面图形

  备课时间:2月 25日

  周节:1周 1 节

  授课时间:3月1 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面图形。(出示:*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

  2、动手操作,合作学*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的面表示成一个**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其实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你在教师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哪个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老师也找到了几个图形,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图形教案 6

  教学内容:

  *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

  情境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还有很多*面图形组成的千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屏幕(演示)。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刀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那么,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1)通过视频,我们可以做如下步骤: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2)问: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是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的.?动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风车。

  (3)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面造型可以拼摆出来。请看这辆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说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我们就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动手吧)(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展示。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这样的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你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幻灯展示答案)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

  (一)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二)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三)你能用老师给的四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 (太棒了,鼓励一下我们自己)

  四、剪一剪

  为了奖励大家的发现,我还想和大家再做一个魔术(你们会用圆剪出一个正方形吗?好,接下来神奇的魔术就要开始了。我们根据提示,就这样(对折→对折→剪下→成功)

  五、补一补

  朋友们都听说了我们的神奇魔力,米老鼠也来请我们帮忙了,你们愿意帮他把墙修补好吗?(同时请一名同学到台前来亲自动手粘一下)在我们的帮助下,米老鼠家缺了10块砖的墙就被修补好了

  六、拼图大比赛。

  1、师: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发挥你的想象,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那些同学拼得又好又快,又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七、欣赏品评,知识延伸

  师:同学们刚才拼的图形非常漂亮,老师很喜欢。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需要优美的图形的装饰,同学们也可以是一位小小设计师,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点生活,美化环境。(欣赏生活中的优秀装饰作品)师:通过刚才的欣赏,你有什么想法?师: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爱动手,勤思考,不断地学*,一定能设计出更加美妙的图案,用数学来美化生活。课后,也可以上网查一查,看一看,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八、总结

  好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图形宝宝们也要和我们说再见了。那从今天开始,就请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面图形来拼组出神奇的造型,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发挥你神奇的七巧板魔力,拼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最后,就让我们伴随着神奇的七巧板乐曲与各位老师说再见吧。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图形教案 7

  教学内容:

  *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

  情境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还有很多*面图形组成的千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屏幕(演示)。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刀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那么,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1)通过视频,我们可以做如下步骤: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2)问: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是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的?动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风车。

  (3)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面造型可以拼摆出来。请看这辆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说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我们就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动手吧)(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展示。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这样的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你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幻灯展示答案)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

  (一)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二)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三)你能用老师给的四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 (太棒了,鼓励一下我们自己)

  四、剪一剪

  为了奖励大家的发现,我还想和大家再做一个魔术(你们会用圆剪出一个正方形吗?好,接下来神奇的魔术就要开始了。我们根据提示,就这样(对折→对折→剪下→成功)

  五、补一补

  朋友们都听说了我们的神奇魔力,米老鼠也来请我们帮忙了,你们愿意帮他把墙修补好吗?(同时请一名同学到台前来亲自动手粘一下)在我们的帮助下,米老鼠家缺了10块砖的墙就被修补好了

  六、拼图大比赛。

  1、师: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发挥你的想象,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那些同学拼得又好又快,又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七、欣赏品评,知识延伸

  师:同学们刚才拼的图形非常漂亮,老师很喜欢。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需要优美的图形的装饰,同学们也可以是一位小小设计师,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点生活,美化环境。(欣赏生活中的优秀装饰作品)师:通过刚才的欣赏,你有什么想法?师: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爱动手,勤思考,不断地学*,一定能设计出更加美妙的图案,用数学来美化生活。课后,也可以上网查一查,看一看,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八、总结

  好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图形宝宝们也要和我们说再见了。那从今天开始,就请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面图形来拼组出神奇的造型,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发挥你神奇的七巧板魔力,拼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最后,就让我们伴随着神奇的七巧板乐曲与各位老师说再见吧。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图形教案 8

  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面图形

  备课时间:2月 25日

  周节:1周 1 节

  授课时间:3月1 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面图形。(出示:*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

  2、动手操作,合作学*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的面表示成一个**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其实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你在教师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哪个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老师也找到了几个图形,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图形教案 9

  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拼一拼、摆一摆等活动中,进一步了解*面图形的特征,了解*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上述目标,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将一组漂亮的由*面图形拼成的图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一边欣赏图案,一边找出图案中有哪些学过的*面图形。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先前学过的知识,又体会了图形世界的神奇和美妙,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活动中来。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用同样的*面图形进行拼组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自由拼组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尽情地创作。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若干胶水白纸板

  教学过程

  复*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用学过的、同样的*面图形拼组的各种图案,请学生说一说里面有哪些图形是自己认识的。

  师:这些图案漂亮吗?我们这节课就来练*拼一拼,看看用学过的、同样的*面图形还能拼出哪些图案。(板书:图形的拼组)

  设计意图:在各种拼组图案中找到自己认识的*面图形,不仅巩固了学过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初步领略到图形拼组后的神奇和美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把这两个长方形拼在一起,你能拼出什么图形呢?

  (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拼组)

  预设

  生1:我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出了一个更大的长方形。

  生2:我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出了一个正方形。

  师:拼一拼,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接下来大家小组合作,继续体验图形拼组的乐趣。

  2.小组合作,自选图形进行拼组。

  (1)在小组内,选择两个或几个同样的*面图形进行拼组,看看有哪些拼法,都拼出了什么图形?拼好以后粘在白纸板上。(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说出用了几个什么*面图形拼成了一个新的图形,新的图形是什么,是怎么拼出来的。

  预设

  生1:用2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2: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一些的正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3: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生4:用4个相同的小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一些的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3)展示各组的拼图成果。

  (4)观察拼成的新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用同样的*面图形可以拼成更大的`或者其他的*面图形;*面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可以互相转换。

  3.利用*面图形的特征自主拼图。

  师: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用手中的图形随意拼组,看看能拼成哪些漂亮的图案。

  学生任意选择*面图形,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拼组。

  预设

  生1:我用5个三角形拼出了一条小鱼。

  生2:我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拼成了一个小房子。

  师:我们的想象让*面图形有了生命,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中也能不断地发现和创新,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学生用同样的*面图形进行拼组并展示拼组的结果,再让学生进行自由拼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面图形的特征并体会*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巩固练*

  1.把下列图形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面图形。

  (学生自主完成后交流分割的方法)

  2.完成教材6页5题。

  (引导学生运用估一估、画一画、摆一摆等方法明确缺了几块砖)

  课堂总结

  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自己动手拼一幅漂亮的图案,带到班级来展示。

  *行四边形,小学数学,长方形,积极性,正方形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图形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经历有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面图形源于相应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直观认识相应的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这几种图形。

  2、在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抽象过程,初步积累认识形体的一些经验,感受相关形体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3、在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

  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

  挂图,钉子板,水彩笔,适量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激趣

  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你能来介绍下它们吗?

  二、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

  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

  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

  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3、认识三角形。

  教师指着贴在三棱柱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

  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三角形)

  三、辨一辨,说一说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3、想想做做1

  (1)出示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和圆。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练*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再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

  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填空每种图形的个数,然后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这些图形有*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们都是什么形?

  (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学生自己用一个长方体画长方形和一个正方体画正方形。

  (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五、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

  说一说。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6)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前后》教案汇总10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前后》教案 1

  教学目标:

  1.能在图中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2.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的路线。

  3.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在多次的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和小组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的路线。

  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

  能尽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6小组的示意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亚和小巧)

  今天他们是和我们一起来学本领的,你们愿意吗?

  看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看。(依次出示:前、后、左、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前后左右。(出示课题:前后左右)

  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掌握新知

  (一)看格子图说圆点的移动路径:

  1.首先我们一起来看格子图。看看图上的圆点它是怎么移动的?一起边看边想,跟着读读看。(出示图上的圆点移动路径)

  2.看懂了吗?看懂的同学试着自己来说说圆点移动的路径。(出示下一幅图的`圆点移动路径过程)

  向后两格,有圆点的这一格要算吗?为什么不要算?(因为有圆点的这一格是圆点本身所在的位置,没有移动过,所以不要算。)

  3.现在都看懂了吗?那这幅图上的圆点是怎样移动的,你们能把它的移动路径写出来吗?请大家分组合作,一起来完成练*1。

  4.核对练*1: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

  (二)学看教室里的前后左右

  1.图上的前后左右你们会看了,那你们知道教室里的前后左右在哪里吗?我们一起用手来指指看。(全班用手指前后左右)

  2.(出示小熊猫乐乐)你们看,谁来了?你们想不想和乐乐握握手啊?谁想来?(抽2生分别和小熊猫乐乐握手)

  3.谁来说说他是怎么走的?(向 走,向 走,说方向)

  (三)学*公园图

  1.根据路径找地点

  (1)刚才同学们学*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跟着小胖,小亚和小巧一起去公园玩玩,你们愿意吗?

  (2)出示公园图:图7):你们看,小胖,小亚和小巧在公园里玩的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他们三人决定分组自由活动。小胖想这样走(出示图8),小亚想这样走(出示图9),小巧想这样走(出示图10)。他们三人各自的走法都不同(出示图11中的三种走法),根据他们不同的走法,你们能知道他们是想去买花,划船,还是去玩滑梯吗?

  (3)完成练*2

  请每组同学拿出笔和尺,在你们这组的图上画画看。画的时候要从他们头上的圆点处出发哦。(头上的圆点闪动)得出结果以后,把他们去的地方在练*纸上圈出来。

  (4)学生分组练*,教师巡视指导。

  (5)核对: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胖到了哪里?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胖经过的路径,看看我们做对了没有?(出示图1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小亚和小巧(依次出示图13和图14)

  (三次核对依次以点头,举手和人坐正来表示)

  2.找最*的路

  (1)学找最*的路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了。你们觉得小巧的走法好吗?为什么不好?你能为小巧找一条更*的路吗?可以怎么走呢?(根据回答任意出示2种答案)

  进行德育渗透(保护环境)

  (出示小巧穿过草地斜行的路线)能这么走吗?为什么不行?

  师述:花草树木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去爱护它们,从而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得更美好。

  要知道这几种方法哪种最*?有什么好办法?(数格子)一起来数数看,看看最*的路是哪条?

  总结:因此,我们不但要能找到正确的路径,更要能找到一条最*的路来走。

  (2)练*(小胖玩滑梯)

  现在,小胖又想去玩滑梯了(出示图17),你们能为他找到一条最*的路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先在你们小组的图上画出路径,然后把路径写在练*纸上,开始。

  学生分组练*,教师巡视指导。

  核对: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找到的路径是怎样的?(根据回答任意出示图18或图19)

  你们觉得哪种走法比较好?为什么?(一样*,因为他们走的格数都是15格)

  三、练*反馈,巩固新知

  去养马场

  (1)现在小亚和小巧想一起到养马场去玩。但是他们两人分别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如果他们想去养马场,你们能分别为他们两人各找一条最*的路来走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同样的,先在图上画,再在练*纸上写出路径。

  (2)核对

  四、总结

  1.在今天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2.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学会找最*的路来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前后》教案 2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

  难点: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一、创设情境,体验前、后

  1、观察课室,感受前、后

  小朋友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2、说一说

  请同座位的'两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3、听口令,摆物体

  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

  二、引导探知,体验感悟

  1、看图讲故事

  课件出示《龟兔赛跑》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故事?

  2、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在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3、观察、讨论

  请4个小朋友站一列,互相说一说这4个同学的位置。学生互相交流:----的后面是----,----的前面是----。

  4、变换位置,加深理解

  (1)请全班同学站起来向后转,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以前后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摆一摆你们的文具,然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三、实践应用

  1、队列游戏: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站成一列(前后站)。你发现了什么?围成一个圈,这样站,你又发现了什么?

  2、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前、后的应用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前后》教案 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惯。

  4、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第1课时前后

  教学内容:

  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前后》教案 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惯。

  4、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第1课时前后

  教学内容:

  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前后》教案 5

  教学内容:

  前 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 观察讨论、学*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

  让学生看图答 三、 练*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

  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后

  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 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前后》教案 6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难点是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二、观察讨论、学*新知

  1、观察课本主题图、讨论并填空。

  2、老师出示:课本“做一做”第2题小动物赛跑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牛跑第几?你能把上面的问号位置填上吗?

  三、练*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前后》教案 7

  教学内容:

  前 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 观察讨论、学*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

  让学生看图答 三、 练*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

  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后

  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 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前后》教案 8

  教学目标:

  1.能在图中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2.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的路线。

  3.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在多次的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和小组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的路线。

  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

  能尽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6小组的示意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亚和小巧)

  今天他们是和我们一起来学本领的,你们愿意吗?

  看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看。(依次出示:前、后、左、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前后左右。(出示课题:前后左右)

  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掌握新知

  (一)看格子图说圆点的移动路径:

  1.首先我们一起来看格子图。看看图上的圆点它是怎么移动的?一起边看边想,跟着读读看。(出示图上的圆点移动路径)

  2.看懂了吗?看懂的同学试着自己来说说圆点移动的路径。(出示下一幅图的圆点移动路径过程)

  向后两格,有圆点的这一格要算吗?为什么不要算?(因为有圆点的这一格是圆点本身所在的位置,没有移动过,所以不要算。)

  3.现在都看懂了吗?那这幅图上的圆点是怎样移动的,你们能把它的移动路径写出来吗?请大家分组合作,一起来完成练*1。

  4.核对练*1: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

  (二)学看教室里的前后左右

  1.图上的前后左右你们会看了,那你们知道教室里的前后左右在哪里吗?我们一起用手来指指看。(全班用手指前后左右)

  2.(出示小熊猫乐乐)你们看,谁来了?你们想不想和乐乐握握手啊?谁想来?(抽2生分别和小熊猫乐乐握手)

  3.谁来说说他是怎么走的?(向 走,向 走,说方向)

  (三)学*公园图

  1.根据路径找地点

  (1)刚才同学们学*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跟着小胖,小亚和小巧一起去公园玩玩,你们愿意吗?

  (2)出示公园图:图7):你们看,小胖,小亚和小巧在公园里玩的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他们三人决定分组自由活动。小胖想这样走(出示图8),小亚想这样走(出示图9),小巧想这样走(出示图10)。他们三人各自的走法都不同(出示图11中的三种走法),根据他们不同的走法,你们能知道他们是想去买花,划船,还是去玩滑梯吗?

  (3)完成练*2

  请每组同学拿出笔和尺,在你们这组的图上画画看。画的`时候要从他们头上的圆点处出发哦。(头上的圆点闪动)得出结果以后,把他们去的地方在练*纸上圈出来。

  (4)学生分组练*,教师巡视指导。

  (5)核对: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胖到了哪里?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胖经过的路径,看看我们做对了没有?(出示图1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小亚和小巧(依次出示图13和图14)

  (三次核对依次以点头,举手和人坐正来表示)

  2.找最*的路

  (1)学找最*的路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了。你们觉得小巧的走法好吗?为什么不好?你能为小巧找一条更*的路吗?可以怎么走呢?(根据回答任意出示2种答案)

  进行德育渗透(保护环境)

  (出示小巧穿过草地斜行的路线)能这么走吗?为什么不行?

  师述:花草树木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去爱护它们,从而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得更美好。

  要知道这几种方法哪种最*?有什么好办法?(数格子)一起来数数看,看看最*的路是哪条?

  总结:因此,我们不但要能找到正确的路径,更要能找到一条最*的路来走。

  (2)练*(小胖玩滑梯)

  现在,小胖又想去玩滑梯了(出示图17),你们能为他找到一条最*的路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先在你们小组的图上画出路径,然后把路径写在练*纸上,开始。

  学生分组练*,教师巡视指导。

  核对: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找到的路径是怎样的?(根据回答任意出示图18或图19)

  你们觉得哪种走法比较好?为什么?(一样*,因为他们走的格数都是15格)

  三、练*反馈,巩固新知

  去养马场

  (1)现在小亚和小巧想一起到养马场去玩。但是他们两人分别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如果他们想去养马场,你们能分别为他们两人各找一条最*的路来走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同样的,先在图上画,再在练*纸上写出路径。

  (2)核对

  四、总结

  1.在今天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2.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学会找最*的路来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前后》教案 9

  教学目标:

  1. 认识*面图及*面上的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

  2. 认识*面的路径,并能通过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3. 尝试设计路径,知道从同一出发点到同一目的地有不同的路径,并能通过比较,从各种不同路径中选择较合理的路径。

  4. 在学*活动中,体验并获得*面图和客观空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表达等能力。

  5. 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根据路径寻找目的地。

  教学难点:

  正确的描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上的前、后、左、右。

  1. 创设情景,导入学*。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公园里去玩,进了公园后你们想到哪里去玩?这里有一张公园导游图,(出示导游图)你们看得懂吗?

  2. 认识*面上的前后左右。

  师:①从图上看,公园里有什么?引导得出:“某某在左面,某某在右面,某某在前面,某某在后面。” ②我想去亭子,应该怎么走?我想去某某,应该怎么走?

  3. 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师:①用双色片代替自己在*面图上走一走(一生演示,其余自练) ②把双色片放在大门位置,听口令:

  (1)向左X格、向右X格、向前X格、向后X格;

  (2)先向左X格,再向前X格;先向前X格,再向右X格。

  ③在这张图上,哪里是左?哪里是右?哪里是前?哪里是后?

  4. 学看*面图

  师:(出示图) ①在这张图上,这里是什么位置?

  (在图上标出前、后、左、右。)

  ②图上有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图上出示花圃、游船码头、儿童乐园、养马场的标记)

  二、认识、描述路径。

  师:小巧、小亚、小胖也在这儿玩,这些点代表他们所在的`位置。

  1. 根据路径,语言描述。

  (1)出示图题1。

  ①小亚录音:我想去花圃,我是这样走的:你们能不能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说说我是怎样走的?

  ②小亚请你们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来说说她走的路线,(板书:前后,左右)可以数一数、说一说;也可以用双色片走一走,再说一说。

  (2)生操练,师巡视。

  (3)反馈交流:根据反馈情况,引出“起点格不要数。”

  2. 根据描述,画路径,找目标。

  (1)出示题3/1。

  ①小亚录音:现在我把走的路线告诉你们,向右2格、向前4格、向右1格、向前2格。猜猜看,我去了花圃?游船码头?还是儿童乐园呢? ②学生讨论、猜测。 ③验证:画一画、走一走,圈出目的地。

  (2)根据小胖、小巧说的路线,找找他们去了哪里?

  ①出示题、学生练*题3/2、3。

  ②生操练,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

  三、设计、选择路径。

  1. 设计路径: ①小巧录音:我想去游船码头,可是我迷路了。小朋友们,能帮帮我吗? 把剩下的路线画出来,并记录下来。

  ②学生练*,教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对不同的路线加以肯定)

  ④如果你是小巧,你认为还可以怎么走?

  ⑤学生练*,完成练*纸第4题。(要求:画出路线并做好记录)

  ⑥反馈交流:还有其它设计吗?

  ⑦师小结: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各种各样设计都可以。

  2. 选择路径。

  ①师:老师从小朋友的设计中选了几种,画在一张图上,(出示)你想走哪一条?为什么?(同桌讨论)

  ②交流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最*的路线走。

  3. 巩固提高。

  ①小胖也想请你们帮他设计,他想到儿童乐园去。

  ②请你先设计一种路线,并记录下来。如果你还有其它路线就在下面的图中画出。

  ③生练*,师巡视。

  ④反馈交流:(展示学生作品)从这里出发到儿童乐园还有好多路可以走,课后大家还可以设计。

  四、总结归纳,完整课题

  师:今天玩的开心吗?在玩的时候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路)

  五、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 出示学校*面图。(师介绍)

  2. 某某在校门口,某某在教室前,某某在操场边。他们都想到歌唱室,该怎么走呢?大家来设计一些路线。 学生练*后展示、交流。

  3. 回家后自己出题,自己设计。 如:从校门→→→食堂、从操场→→→教室,可以怎么走?怎样走最*?明天我们来评一评,谁是设计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前后》教案 10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难点是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二、观察讨论、学*新知

  1、观察课本主题图、讨论并填空。

  2、老师出示:课本“做一做”第2题小动物赛跑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牛跑第几?你能把上面的问号位置填上吗?

  三、练*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