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三年级数学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数学教案 / | 2022-11-07 00:00:00 数学教案

可能性三年级数学教案1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知,即确定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选取了“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内容。通过主题图及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设计思路:

  1.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生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义,能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3.学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难点: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元旦节快到了,东方超市为了吸引顾客,准备举行一次摸奖活动。摸奖的规则是:在一个盒子里放一些球,凡是一次购物满50元的顾客,都有一次摸奖机会。摸到红球有奖,摸到白球没有奖。如果请你设计,你能想出几种放球的方案?

  板书学生的方案:全放红球全放白球既放红球又放白球

  [设计意图]把教材中呈现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情境改变为更贴*学生、学生更熟悉、更现实的摸奖的情境,为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第一次摸球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㈠学生小组合作摸球,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提问:根据你们的方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小组合作,用老师提供的学*材料(摸球用的盒子、5个红球、5个白球、试验结果记录单)依次进行摸球试验,并把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组织,确定记录人和汇报人;2.摸前搅和一下,摸时不能看,按一定顺序来摸,次数不定;3.每摸一次,就把结果记录下来;4.摸完后,观察记录单,能发现什么。

  试验结果记录单:

  ⑴全放红球

  摸球次数

  球的颜色

  ⑵全放白球

  摸球次数

  球的颜色

  ⑶既放红球又放白球

  摸球次数

  球的颜色

  ㈡组织学生交流,认识“一定”、“不可能”、“可能”。

  学生汇报试验结论,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验的。如,汇报全放红球试验时,说一说放了几个红球,摸了几次,每次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板书:

  可能性

  一定

  结果确定{

  不可能

  结果不一定─可能

  ㈢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学*空间,学生没有老师的限制,只有根据学*目标的自主学*活动,盒子里放多少个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学生做主。教师的作用发挥在汇报过程中的引导学生反思上,让学生通过第一次摸球活动,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里放几个球,也不管摸几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红球,就一定只能摸到红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如果既放红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红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三、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不仅可以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还可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出示P105图,想一想,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不可能”,还是“可能”?

  组织汇报,说说判断的理由。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的结果是确定的,哪些现象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设计意图]借助现实世界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和列举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描述、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

  四、第二次摸球,进一步认识可能性,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㈠认识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影响后一次摸球。

  出示摸球的盒子,放入2个红球和2个白球,说一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能确定吗?为什么?

  学生猜一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请猜的同学摸一摸

  再猜一猜,摸一摸……当学生前一次摸到红球后,下一次可能猜会摸到白球,这时让学生亲自摸一摸,想一想为什么不能如人所愿,感悟到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影响后一次摸球;

  ㈡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继续猜一猜,摸一摸,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并摸一摸;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又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再摸一摸……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设计意图]可能性作为一种随机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观愿望控制的。但许多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即第一次摸到红球,第二次就该摸到白球。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我设计了第二次摸球活动,让学生先猜再摸,暴露学生的认识,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对于某一次摸球来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事先是无法确定的,并且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会对后一次摸球产生影响。通过逐步拿出球,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五、学*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六、组织练*,深化对确定和可能性的认识

  ㈠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

  ㈡根据结果设计放球方案,,说一说怎么想的,并摸一摸。

  1.一定能摸到红球;

  2.可能会摸到红球;

  3.不可能摸到红球。

  ㈢猜一猜:东方超市的老板会怎样放球?为什么?每种颜色的球放多少?

  [设计意图]设计第三次摸球和猜一猜的练*,让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又有新的认识,学生的思维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并且为下一节课学*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可能性三年级数学教案2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知,即确定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选取了“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内容。通过主题图及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设计思路:

  1.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生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义,能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3.学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难点: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元旦节快到了,东方超市为了吸引顾客,准备举行一次摸奖活动。摸奖的规则是:在一个盒子里放一些球,凡是一次购物满50元的顾客,都有一次摸奖机会。摸到红球有奖,摸到白球没有奖。如果请你设计,你能想出几种放球的方案?

  板书学生的方案:全放红球全放白球既放红球又放白球

  [设计意图]把教材中呈现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情境改变为更贴*学生、学生更熟悉、更现实的摸奖的情境,为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第一次摸球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㈠学生小组合作摸球,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提问:根据你们的方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小组合作,用老师提供的学*材料(摸球用的盒子、5个红球、5个白球、试验结果记录单)依次进行摸球试验,并把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组织,确定记录人和汇报人;2.摸前搅和一下,摸时不能看,按一定顺序来摸,次数不定;3.每摸一次,就把结果记录下来;4.摸完后,观察记录单,能发现什么。

  试验结果记录单:

  ⑴全放红球

  摸球次数

  球的颜色

  ⑵全放白球

  摸球次数

  球的颜色

  ⑶既放红球又放白球

  摸球次数

  球的颜色

  ㈡组织学生交流,认识“一定”、“不可能”、“可能”。

  学生汇报试验结论,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验的。如,汇报全放红球试验时,说一说放了几个红球,摸了几次,每次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板书:

  可能性

  一定

  结果确定{

  不可能

  结果不一定─可能

  ㈢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学*空间,学生没有老师的限制,只有根据学*目标的自主学*活动,盒子里放多少个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学生做主。教师的作用发挥在汇报过程中的引导学生反思上,让学生通过第一次摸球活动,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里放几个球,也不管摸几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红球,就一定只能摸到红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如果既放红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红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三、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不仅可以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还可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出示P105图,想一想,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不可能”,还是“可能”?

  组织汇报,说说判断的理由。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的结果是确定的,哪些现象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设计意图]借助现实世界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和列举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描述、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

  四、第二次摸球,进一步认识可能性,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㈠认识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影响后一次摸球。

  出示摸球的盒子,放入2个红球和2个白球,说一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能确定吗?为什么?

  学生猜一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请猜的同学摸一摸

  再猜一猜,摸一摸……当学生前一次摸到红球后,下一次可能猜会摸到白球,这时让学生亲自摸一摸,想一想为什么不能如人所愿,感悟到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影响后一次摸球;

  ㈡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继续猜一猜,摸一摸,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并摸一摸;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又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再摸一摸……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设计意图]可能性作为一种随机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观愿望控制的。但许多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即第一次摸到红球,第二次就该摸到白球。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我设计了第二次摸球活动,让学生先猜再摸,暴露学生的认识,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对于某一次摸球来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事先是无法确定的,并且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会对后一次摸球产生影响。通过逐步拿出球,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五、学*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六、组织练*,深化对确定和可能性的认识

  ㈠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

  ㈡根据结果设计放球方案,,说一说怎么想的,并摸一摸。

  1.一定能摸到红球;

  2.可能会摸到红球;

  3.不可能摸到红球。

  ㈢猜一猜:东方超市的老板会怎样放球?为什么?每种颜色的球放多少?

  [设计意图]设计第三次摸球和猜一猜的练*,让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又有新的认识,学生的思维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并且为下一节课学*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可能性三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P92-9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的*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

  教学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认识。

  教学理念:

  放手让学生做实验的主人。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们,我们来开展一次摸球比赛,好不好?每人轮流摸一次球,哪个队摸到的白球次数多就取胜。

  请出8名男同学和8名女同学分别组成男生队和女生队,我们来进行男女生对抗赛。(每次摸之前把球先搅动几下。)

  2、每队拿一个袋子,袋子里装着白球和黄球。

  (男生队的袋子里3白1黄,女生队的袋子里34黄1白)

  3.(比赛结束后)哪个队获胜?

  4.(取出内袋)女生队,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男生队为什么会赢?

  师:因为袋里的白球和黄球的个数不同时,摸到的可能性就有大有小了。

  让学生先估计。

  学生实践。

  让学生结果进行讨论。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二、实践探索,初步体验

  三、做做想想,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就要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统计与可能性)

  1.师生互动: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摸球?

  刚才在摸球比赛时大家是通过数的方法来得到他们摸球的结果,这次我们要用涂方格的方法来统计摸球的情况。

  (2)请两名同学上来摸球,老师进行统计。

  2、学生小组操作(出示要求):

  (1)在还没摸之前,请大家猜一猜,白球会摸到几次?黄球会摸到几次?

  (2)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组长负责记录,其他组员轮流摸球,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3)完成后观察统计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

  (一)抛正方体

  1、做完了摸球游戏,下面我们要来玩抛正方体。

  (1)请大家猜一猜,会出现什么结果?

  (2)出示统计表,师简要说明。

  (3)分组活动,师巡视。

  (4)展示交流,指着统计图说说你们的结果,算出四个组的合计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5)如果要让“1”出现的'次数更多,怎么办?

  学生看桌上的袋子里面装了哪些球?

  学生估计谁是胜者。

  学生分组活动,师巡视。

  学生展示统计结果,并进行小结。

  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如有必要安排实验。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二)连一连

  1、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摸球,抛正方体,知道了当条件不同时,所产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下面请大家看一看,这些结果是怎样产生的?

  3、连一连,并说说为什么?

  安排运动会:

  (1)我们学校的喜事接连不断,在前不久举办的江都市小学生田径比赛重,我校的田径队获得了全市第一名。这一切都离不开田径队*时的艰苦训练。再过几天,10月份我们学校举办学校田径运动会,具体日子还没定下来,你们认为选什么样的日子比较好呢?

  (2)在我们每组的桌上都有一份1994年到20xx年三月份的天气情况,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哪一天?为什么?

  (3)交流

  (4)小结:大家的选择都很有道理,我会把它转告给篮球比赛的负责人,我相信一定会采纳大家的意见的!

  学生活动

  (1)在小正方体的2个面上写“1”,2个面上写“2”,2个面上写“3”。

  (2)把小正方体抛30次,用涂方格的方法记录“1”、“2”、“3”朝上的次数。

  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出示P93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小组合作,先进行讨论选择什么天气的日期。

  分工合作在已有的就日历中寻找理想的日期。

  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学生汇报结果。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它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过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根据一些条件,来预测可能性的大小

  学生举手发言,汇报本课的收获。

  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内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引导学生积累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经验。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放手让学生做实验的主人,通过实验这一教学途径来达成教学目的的。

  2.突出了让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清晰体验。

  3.不能满足于引导学生经历实验的过程,在经历过程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对其中的数学思想和知识有所体验和感受,并能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可能性三年级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可能性三年级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范本十份

  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苏教版数学第七册p90—91。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经历试验的具体过程,能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试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理解任意摸一次球,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设计理念:课堂中重视学生学*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学*“猜测—验证—结论”这一学*方法。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在参与、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得出可能性相等的概念,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故事导入,复*旧知1、教师讲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在地主巴依老爷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小气的巴依不想付工资给阿凡提,于是想了个歪主意。对阿凡提说:“阿凡提,我这儿这两张纸条让你抽,分别写着“付工资”和“不付工资”,如果你抽到哪一张,我们就按哪一张上写的办,你还是有一半机会的哦”。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怎样想?(引出“可能”)

  2、复*“一定”“可能。”

  (1)出示装有3个红球的袋子,提问:如果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球的结果怎样?(一定摸出是红球)

  (2)往口袋加入3个黄球,提问:如果从这样的口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球的结果怎样?

  3、揭题: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不一定会发生,只能说具有可能性,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学生说想法。(引出“可能”)学生回答。(一定摸出是红球。可能摸出是红球,可能摸出是黄球)二、活动体验,感受过程1、摸球游戏

  2、小结并揭示学法

  1、摸球游戏

  (1)猜测出示透明袋子:袋子里加入3个黄球,提问:如果遮住眼睛从这个口袋中每次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以后再把球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猜一猜,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多少次?学生自由猜测。

  (2)验证: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自己猜测的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

  游戏规则:

  1、摸前先把袋中球搅一搅,然后转过脸去从中任意摸一个,摸出后回头看一看,给大家看自己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把球再放入口袋中,按这样,大家轮流摸,一共40次。

  2、组长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

  3、摸完后,组长填写统计表,其他同学负责校对。

  4、请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

  怎样用画“正”的方法来记录,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教师在黑板演示一下。

  活动体验:

  (3)归纳小组汇报统计结果,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填写。红球黄球合计红球黄球次数提问:统计的结果和我们的猜测差不多吗?我们将各小组结果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如果继续摸下去,摸到红球的'次数和黄球的次数会怎样?

  2、小结:说明从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可能性是相等的。

  提问:

  (1)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摸球的结果的?你觉得用画“正”字的方法好不好?

  (2)记录之后我们又对数据作了怎样的处理?可见我们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3)通过试验和统计得到什么结论?用的是什么方法?小结:猜测————验证————结论过渡:想不想用我们刚才的方法做第二个游戏?二、抛小正方体教师出示两个面上都有1、2、3的小正方体。

  游戏规则:

  1、上抛小正方形,不宜太高,看落下时“1”“2”“3”朝上的次数,大家轮流抛,一共30次。

  2、组长派一人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

  3、抛完后,派一人填写记录表和统计表,其他同学负责校对。

  各组汇报,学生上台填入数字提问:仔细观察统计表,统计的结果和你估计的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在每个数字个数相同的情况下,抛的次数越多,数字123朝上的次数越接*。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学生自由猜测。教师把学生的猜想板书出来)学生回答(摸一摸验证)

  活动体验:

  学生分组试验,填写统计表,

  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2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可能性的事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语言做出判断性的表述,并能简单说明理由。

  3 、培养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对一些事情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并恰当的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转硬币

  1、 印有一元的这面是正面,印有**的.这面是反面。(转硬币) 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2、 先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再转硬币。

  总结:也就是说在硬币转动之前,我们只能猜测,转动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一种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 摸棋

  1、 把红棋全部放入一个盒中。请问在这个盒子中会摸出什么颜色的棋?

  2、 那如果再请同学摸会是什么颜色的?

  3、 把三种颜色的棋放到盒中,这次还一定会摸出红棋吗?猜在这个盒子中会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学生实际摸摸看。

  4、 总结:在这个盒子中装有三种颜色的棋。摸的时候,可能摸出一个红棋,可能摸出一个黄棋,也可能摸出一个绿棋。我们只能用可能描述这件事情。

  5、 请问在这个盒子中摸到紫棋吗?(因为没有紫色的棋,所以不可能摸到紫色的棋)。

  6、 小精灵带来三个杯子。提出三个问题。

  三、 书上例2。

  要求:如果认为某件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勾,可能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圆圈,认为不可能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叉。

  四、 巩固练*。

  书后练*题,小卷,游戏。

  教学反思: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明化,将“可能性”这种深奥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符合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的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探索,并通过参与具有教育价值的数学活动,初步领会到深奥的“可能性”问题的意义。

  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3

  教学目标:

  1、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

  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棋子若干、转盘、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一定、不可能、可能”

  (师出示两盒棋子,1号盒有6个蓝棋子,2号盒有1个蓝棋子,5个红棋子。)

  师: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蓝棋子?

  生:1号盒一定能摸出蓝棋子。

  师:哪个盒子不可能摸出红棋子?

  生:1号盒不可能摸出红棋子。

  师:哪个盒子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生:2号盒子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2、导入

  师:现在老师如果从2号盒内摸一个棋子,同学们猜一下会是什么颜色?(生大部分猜红棋子)

  师:为什么猜红棋子的多,猜蓝棋子的少呢?真是这样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可能性(二)(板书课题:可能性二)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复*了旧知,而且还生成了新的数学问题,从而自然的过渡到新知的学*中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3

  (课件出示例3第一幅图)

  师:下面请各小组拿出已准备好的学具,让我们通过摸棋子游戏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测吧。(盒里装着5红1蓝6个棋子)

  (生跃跃欲试)

  1、小组合作验证猜测结果

  师:请同学们先认真看一下活动要求

  (1)出示活动要求:

  A:组长分好工有摸棋子的,有记录的,组员按顺序轮流摸棋子。

  B:每次摸棋子前先将棋子摇匀,摸棋子时不能偷看。

  C: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好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D:在摸棋子的过程中想一想:你们组摸到棋子的情况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设计意图:将活动要求展示出来加以强调,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养成。)

  (2)小组活动

  A:学生摸棋子并记录结果。(师巡视,随机指导)

  B:组内交流

  师:现在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组内交流,师巡视,随机参与讨论)

  (讨论中让学生明确:每次摸棋子的时候,每个棋子都有被摸出的可能;每次摸到棋子的颜色是不确定的',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3)集体汇报交流

  A:小组汇报

  师:你愿意把你们组交流的情况展示给大家吗?(生:愿意)

  师:你是第一个上来的,真勇敢!

  生1:我们摸到的棋子,有红色的也有蓝色的,因为盒内既有红棋子也有蓝棋子。

  师:其他小组有补充吗?

  生2:我发现我们组有时摸出红棋子有时摸出蓝棋子,但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因为盒内的红棋子比蓝棋子多。

  师:说得不错!谁还想说?

  生3:我发现我们组摸出的棋子既有红色的也有蓝色的,红棋子多所以摸到红棋子的机会大。

  生……

  师:说得真不错!其他小组也是这种结果吗?(生:是)

  B: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师:通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思考)

  生1:虽然各小组摸到红棋子与白棋子的次数不一定相同,但都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摸出蓝棋子的次数少。

  师:说得好!

  生2:每个小组都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比摸出蓝棋子的次数多,摸出蓝棋子的次数比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少。

  师:说的很详细!还有要说的吗?

  生3:各小组摸棋子的情况都说明,红棋子多所以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

  师:嗯,简单明了。

  生……

  师强调:同学们说的“摸出红棋子次数多摸出蓝棋子次数少”,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可能性大小”(板书:可能性大小)

  师小结:每一个棋子被摸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红棋子和蓝棋子的数量不一样,所以摸出红棋子的可能性与摸出蓝棋子的可能性大小就不一样。多次试验证明红棋子的数量多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大;相反,蓝棋子的数量少摸到蓝棋子的可能性就小。(随机板书)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设计意图: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2、根据结论推测

  师:如果现在让你再摸一次,你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吗?

  生:不一定。

  师:下面请同学们实际摸摸看(生每人摸一次)

  (可能既有摸到红棋子的,也有摸到蓝棋子的)

  师:虽然我们知道了摸出红棋子的可能性大,但在单次试验中我们并不能确定会摸出红棋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摸一次,引起认知冲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体会概率虽然能帮我们了解不确定现象的规律,但并不能提供准确无误的结论。)

  3、应用

  师:下面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了?

  A:(课件出示p106做一做左题)

  师:你知道每种颜色占整个圆的几分之几吗?生答

  师:那么指针停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大呢?生答

  B:独立解决右题,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既让学生明确数量多少与可能性大小的联系,也为以后学*可能性的精确值作铺垫。)

  (二)教学例4

  (课件出示例4插图)

  师:请同学们看例4,刚才我们解决了两种颜色的问题,现在是三种颜色的了,你敢挑战吗?(生:敢)

  师:很好!如果让你只摸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生交流)

  指名汇报:如果只摸一个棋子可能是红色的,可能是蓝色的,也可能是绿色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苏教版数学第七册p90—91。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经历试验的具体过程,能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试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理解任意摸一次球,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设计理念:课堂中重视学生学*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学*“猜测—验证—结论”这一学*方法。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在参与、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得出可能性相等的概念,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故事导入,复*旧知1、教师讲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在地主巴依老爷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小气的巴依不想付工资给阿凡提,于是想了个歪主意。对阿凡提说:“阿凡提,我这儿这两张纸条让你抽,分别写着“付工资”和“不付工资”,如果你抽到哪一张,我们就按哪一张上写的办,你还是有一半机会的哦”。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怎样想?(引出“可能”)

  2、复*“一定”“可能。”

  (1)出示装有3个红球的袋子,提问:如果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球的结果怎样?(一定摸出是红球)

  (2)往口袋加入3个黄球,提问:如果从这样的口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球的结果怎样?

  3、揭题: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不一定会发生,只能说具有可能性,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学生说想法。(引出“可能”)学生回答。(一定摸出是红球。可能摸出是红球,可能摸出是黄球)二、活动体验,感受过程1、摸球游戏

  2、小结并揭示学法

  1、摸球游戏

  (1)猜测出示透明袋子:袋子里加入3个黄球,提问:如果遮住眼睛从这个口袋中每次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以后再把球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猜一猜,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多少次?学生自由猜测。

  (2)验证: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自己猜测的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

  游戏规则:

  1、摸前先把袋中球搅一搅,然后转过脸去从中任意摸一个,摸出后回头看一看,给大家看自己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把球再放入口袋中,按这样,大家轮流摸,一共40次。

  2、组长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

  3、摸完后,组长填写统计表,其他同学负责校对。

  4、请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

  怎样用画“正”的方法来记录,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教师在黑板演示一下。

  活动体验:

  (3)归纳小组汇报统计结果,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填写。红球黄球合计红球黄球次数提问:统计的结果和我们的猜测差不多吗?我们将各小组结果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如果继续摸下去,摸到红球的次数和黄球的次数会怎样?

  2、小结:说明从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可能性是相等的。

  提问:

  (1)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摸球的结果的?你觉得用画“正”字的方法好不好?

  (2)记录之后我们又对数据作了怎样的处理?可见我们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3)通过试验和统计得到什么结论?用的是什么方法?小结:猜测————验证————结论过渡:想不想用我们刚才的方法做第二个游戏?二、抛小正方体教师出示两个面上都有1、2、3的小正方体。

  游戏规则:

  1、上抛小正方形,不宜太高,看落下时“1”“2”“3”朝上的次数,大家轮流抛,一共30次。

  2、组长派一人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

  3、抛完后,派一人填写记录表和统计表,其他同学负责校对。

  各组汇报,学生上台填入数字提问:仔细观察统计表,统计的结果和你估计的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在每个数字个数相同的情况下,抛的次数越多,数字123朝上的次数越接*。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学生自由猜测。教师把学生的猜想板书出来)学生回答(摸一摸验证)

  活动体验:

  学生分组试验,填写统计表,

  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5

  教学目的:

  4、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记录次数

  黄

  红

  活动汇报、小结

  (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

  小组内说一说

  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

  (3)开袋子验证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2、练*

  P107做一做

  3、小结

  三、巩固练*

  P1096

  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实践、记录、统计

  [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

  [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可能发生的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并正确使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与同学进行交流。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对“等可能性”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每组用的同型不同色的小球;转盘原材料;记录表等。

  教学实录:

  一、复*导入

  介绍两种颜色的乒乓球。

  师:你喜欢什么颜色的球?如果我把一只黄球与一只白球放在这个口袋里,让你来摸一摸,你能摸到你喜欢的颜色吗?

  生:大概,可能摸到。

  二、初步认识可能性大小

  1、猜一猜。

  师:老师带来的口袋里放了放5个黄球和1个白球,如果让你来摸一摸,你估计情况会怎么样呢?

  生1:很容易摸到黄球。

  生2:也可能摸到白球。

  生3:我认为摸到黄球的次数会多一些。

  师:情况真是这样的吗?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

  生:动手摸一下就知道了。

  2、试一试。

  师:那我们就来亲自动手试一试吧。

  教师呈现活动要求:“每人每次任意摸出1个球,记录员记录摸得的结果,把球放回口袋摇一摇,换下一位继续摸。每组一共摸20次。”

  师:按照要求,摸球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不能抢。

  生2:不能偷看。

  生3:是任意摸、随便摸的意思。

  ……

  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说一说。

  师:请按小组汇报一下,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统计的。

  生1:我们是用打勾的方法统计的;

  生2:我们是用画横线的方法统计的;

  生3:我们是数正字的;

  师:能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是如何用数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的吗?

  学生介绍方法。

  师:你们觉得数正字的方法怎么样?

  生1:简洁,一目了然。

  生2:一个正字五画,数起来很方便。

  师生根据统计表共同分析结果。

  4、议一议。

  师:通过摸球活动,你觉得能验证你刚才的猜想吗?

  生:能。

  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生: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黄球多比白球多,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就比白球的可能性大。

  师:也可以怎么说?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小。

  教师板书:可能性大小

  三、理解等可能性

  1、变式思考,明晰概念。

  教师出示图并提问:口袋里装着5个黄球和一个白球,任意摸,情况会怎样呢?

  生:摸到白球

  师:一定是白球吗?

  生:不一定,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师: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会怎么样呢?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大。

  2、实验比较,加深感悟。

  教师出示图并提问:如果把口袋里的球换成4个白球、2个黄球呢?

  生1: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大一些。

  生2:黄球摸到的次数可能比白球少。

  师:让我们来继续通过试验验证我们的想法吧。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针对各小组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予指导。

  统计各小组摸到不同颜色球的情况,记录并分析。

  师:同样是可能性有大有小,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1:摸到黄球和摸到白球的次数相差没那么大了;

  生2:因为白球和黄球相差没那么多了,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也就没那么大了。

  3、促进迁移,深化理解。

  教师出示图并提问:如果是3个黄球和3个白球,任意摸球,又会怎么样呢?

  生:可能摸到白球,也可以摸到黄球。

  师:现在摸到这两种球的可能性是……?

  生:一样的,相等的。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们的个数一样的。

  生2:球的个数相等,被摸到的可能性相同。

  ……

  教师板书:相等

  4、引发探究,鼓励创新。

  教师出示口袋,里面放着5个白球。

  师: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大一些,怎么放黄球?

  生1:摆6个。

  生2:摆6-9个。

  师:这几种摆法中,哪一种只多那么一点点?

  生:应该摆6个。

  师: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大得多,怎么放呢?

  生:摆1个,2个,3个都可以。

  师:你们也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生:摸到的黄球的可能性和摸到的白球的可能性差不多。

  生1:6-7个。

  生2:摸4-5个也行。

  生3: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相等,要摆几个黄球?

  生4:5个。

  四、体会等可能性的公*性

  1、感受等可能性在实际生活的运用

  播放录像:足球比赛抛硬币选择场地的情境。

  师:谁知道裁判在干什么?

  生:用抛硬币的方法选场地,还可以确定谁先发球。

  师:你觉得用抛硬币的办法决定场地和谁先发球,是不是公*合理呢?

  生1:因为硬币有两个面,只要两个队长选择一个面就可以了,很方便。

  生2:抛到正面与反面的可能性一样的,就比较公*。

  师:类似于这样的公*竞争的方法还有哪些呢?

  生1:铁锤、剪刀、布。

  生2:掷骰子。

  ……

  2、设计等可能性。

  多媒体播放两学生下棋场景,两小朋友正用掷骰子的方法决定谁先走棋。

  画外音:“掷到六点朝上就你走,掷不到六点就我走。”

  师:如果是你,你愿意按这个规则与他下棋吗?

  生1:不愿意。因为六点只有一面,甩不到六的有好几面,不公*。

  生2:六点很难抛到,1、2、3、4、5很容易抛到。

  师:如果你来下棋,同样用掷骰子的方法,你能设计一个公*的规则吗?

  生1:如果掷到单数就你走,扔到双数就我走。

  生2:如果掷的点数大,你大你就走。

  生3:如果掷到1,2,3面,你走,如果掷到4,5,6我走。

  生4:如果掷到单数,或是双数也可以的。

  师:为什么这些规则你愿意接受呢?

  生:因为它们的可能性相等。

  五、综合应用可能性大小的知识。

  师:老师前两天我去逛商场,看到商场里正用转盘搞一场“转、转、转,转出幸运星”的有奖促销活动,我们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转盘

  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转盘,并说一说转动这个转盘,结果有几种可能。

  师: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你会制定怎样的中奖规则?

  生1:绿色没有奖,红色一等奖。

  生2:绿色三等奖,紫色二等奖,红色一等奖……

  师:我注意到,你们都是把红色定为一等奖,为什么呢?

  生1:因为转到红色的可能性比较少。

  生2:一等奖奖品贵,应该由少数人得,不然老板就亏了。

  ……

  师:其它几个商场的老板看到这个转盘,也都想用转盘搞一场有奖促销的活动,不过每个商场老板的想法不太相同。你能不能根据老总的要求来设计一个转盘?

  分小组按要求制作转盘。

  交流各组制作的转盘。

  师:如果你是消费者,你最希望去转哪个转盘?为什么?

  生1:我最希望转我们自己的转盘。

  生2:我最希望转这个,因为获奖的可能性很大。

  生3:是,要求中奖的可能性很大,不中奖的可能性很小。

  师:如果你是老板,你希望设计哪个转盘?

  生:当然希望是得大奖的人数少的了。

  师:想想这几个转盘都是按哪个要求制作的?

  生:中奖和不中奖的可能性相等。

  师:在生活中,象这样的事例是随处可见,关键是要靠我们用明亮的双眼去寻找、去发现,用你智慧的大脑去分析、去判断。

  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可能发生的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并正确使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与同学进行交流。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对“等可能性”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每组用的同型不同色的小球;转盘原材料;记录表等。

  教学实录:

  一、复*导入

  介绍两种颜色的乒乓球。

  师:你喜欢什么颜色的球?如果我把一只黄球与一只白球放在这个口袋里,让你来摸一摸,你能摸到你喜欢的颜色吗?

  生:大概,可能摸到。

  二、初步认识可能性大小

  1、猜一猜。

  师:老师带来的口袋里放了放5个黄球和1个白球,如果让你来摸一摸,你估计情况会怎么样呢?

  生1:很容易摸到黄球。

  生2:也可能摸到白球。

  生3:我认为摸到黄球的次数会多一些。

  师:情况真是这样的吗?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

  生:动手摸一下就知道了。

  2、试一试。

  师:那我们就来亲自动手试一试吧。

  教师呈现活动要求:“每人每次任意摸出1个球,记录员记录摸得的结果,把球放回口袋摇一摇,换下一位继续摸。每组一共摸20次。”

  师:按照要求,摸球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不能抢。

  生2:不能偷看。

  生3:是任意摸、随便摸的意思。

  ……

  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说一说。

  师:请按小组汇报一下,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统计的。

  生1:我们是用打勾的方法统计的;

  生2:我们是用画横线的方法统计的;

  生3:我们是数正字的;

  师:能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是如何用数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的吗?

  学生介绍方法。

  师:你们觉得数正字的方法怎么样?

  生1:简洁,一目了然。

  生2:一个正字五画,数起来很方便。

  师生根据统计表共同分析结果。

  4、议一议。

  师:通过摸球活动,你觉得能验证你刚才的猜想吗?

  生:能。

  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生: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黄球多比白球多,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就比白球的可能性大。

  师:也可以怎么说?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小。

  教师板书:可能性大小

  三、理解等可能性

  1、变式思考,明晰概念。

  教师出示图并提问:口袋里装着5个黄球和一个白球,任意摸,情况会怎样呢?

  生:摸到白球

  师:一定是白球吗?

  生:不一定,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师: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会怎么样呢?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大。

  2、实验比较,加深感悟。

  教师出示图并提问:如果把口袋里的球换成4个白球、2个黄球呢?

  生1: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大一些。

  生2:黄球摸到的次数可能比白球少。

  师:让我们来继续通过试验验证我们的想法吧。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针对各小组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予指导。

  统计各小组摸到不同颜色球的情况,记录并分析。

  师:同样是可能性有大有小,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1:摸到黄球和摸到白球的次数相差没那么大了;

  生2:因为白球和黄球相差没那么多了,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也就没那么大了。

  3、促进迁移,深化理解。

  教师出示图并提问:如果是3个黄球和3个白球,任意摸球,又会怎么样呢?

  生:可能摸到白球,也可以摸到黄球。

  师:现在摸到这两种球的可能性是……?

  生:一样的,相等的。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们的个数一样的。

  生2:球的个数相等,被摸到的可能性相同。

  ……

  教师板书:相等

  4、引发探究,鼓励创新。

  教师出示口袋,里面放着5个白球。

  师: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大一些,怎么放黄球?

  生1:摆6个。

  生2:摆6-9个。

  师:这几种摆法中,哪一种只多那么一点点?

  生:应该摆6个。

  师: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大得多,怎么放呢?

  生:摆1个,2个,3个都可以。

  师:你们也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生:摸到的黄球的可能性和摸到的白球的可能性差不多。

  生1:6-7个。

  生2:摸4-5个也行。

  生3: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相等,要摆几个黄球?

  生4:5个。

  四、体会等可能性的公*性

  1、感受等可能性在实际生活的运用

  播放录像:足球比赛抛硬币选择场地的情境。

  师:谁知道裁判在干什么?

  生:用抛硬币的方法选场地,还可以确定谁先发球。

  师:你觉得用抛硬币的办法决定场地和谁先发球,是不是公*合理呢?

  生1:因为硬币有两个面,只要两个队长选择一个面就可以了,很方便。

  生2:抛到正面与反面的可能性一样的,就比较公*。

  师:类似于这样的公*竞争的方法还有哪些呢?

  生1:铁锤、剪刀、布。

  生2:掷骰子。

  ……

  2、设计等可能性。

  多媒体播放两学生下棋场景,两小朋友正用掷骰子的方法决定谁先走棋。

  画外音:“掷到六点朝上就你走,掷不到六点就我走。”

  师:如果是你,你愿意按这个规则与他下棋吗?

  生1:不愿意。因为六点只有一面,甩不到六的有好几面,不公*。

  生2:六点很难抛到,1、2、3、4、5很容易抛到。

  师:如果你来下棋,同样用掷骰子的方法,你能设计一个公*的规则吗?

  生1:如果掷到单数就你走,扔到双数就我走。

  生2:如果掷的点数大,你大你就走。

  生3:如果掷到1,2,3面,你走,如果掷到4,5,6我走。

  生4:如果掷到单数,或是双数也可以的。

  师:为什么这些规则你愿意接受呢?

  生:因为它们的可能性相等。

  五、综合应用可能性大小的知识。

  师:老师前两天我去逛商场,看到商场里正用转盘搞一场“转、转、转,转出幸运星”的有奖促销活动,我们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转盘

  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转盘,并说一说转动这个转盘,结果有几种可能。

  师: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你会制定怎样的中奖规则?

  生1:绿色没有奖,红色一等奖。

  生2:绿色三等奖,紫色二等奖,红色一等奖……

  师:我注意到,你们都是把红色定为一等奖,为什么呢?

  生1:因为转到红色的可能性比较少。

  生2:一等奖奖品贵,应该由少数人得,不然老板就亏了。

  ……

  师:其它几个商场的老板看到这个转盘,也都想用转盘搞一场有奖促销的活动,不过每个商场老板的想法不太相同。你能不能根据老总的要求来设计一个转盘?

  分小组按要求制作转盘。

  交流各组制作的转盘。

  师:如果你是消费者,你最希望去转哪个转盘?为什么?

  生1:我最希望转我们自己的转盘。

  生2:我最希望转这个,因为获奖的可能性很大。

  生3:是,要求中奖的可能性很大,不中奖的可能性很小。

  师:如果你是老板,你希望设计哪个转盘?

  生:当然希望是得大奖的人数少的了。

  师:想想这几个转盘都是按哪个要求制作的?

  生:中奖和不中奖的可能性相等。

  师:在生活中,象这样的事例是随处可见,关键是要靠我们用明亮的双眼去寻找、去发现,用你智慧的大脑去分析、去判断。

  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可能发生的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并正确使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与同学进行交流。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对“等可能性”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每组用的同型不同色的小球;转盘原材料;记录表等。

  教学实录:

  一、复*导入

  介绍两种颜色的乒乓球。

  师:你喜欢什么颜色的球?如果我把一只黄球与一只白球放在这个口袋里,让你来摸一摸,你能摸到你喜欢的颜色吗?

  生:大概,可能摸到。

  二、初步认识可能性大小

  1、猜一猜。

  师:老师带来的口袋里放了放5个黄球和1个白球,如果让你来摸一摸,你估计情况会怎么样呢?

  生1:很容易摸到黄球。

  生2:也可能摸到白球。

  生3:我认为摸到黄球的次数会多一些。

  师:情况真是这样的吗?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

  生:动手摸一下就知道了。

  2、试一试。

  师:那我们就来亲自动手试一试吧。

  教师呈现活动要求:“每人每次任意摸出1个球,记录员记录摸得的结果,把球放回口袋摇一摇,换下一位继续摸。每组一共摸20次。”

  师:按照要求,摸球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不能抢。

  生2:不能偷看。

  生3:是任意摸、随便摸的意思。

  ……

  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说一说。

  师:请按小组汇报一下,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统计的`。

  生1:我们是用打勾的方法统计的;

  生2:我们是用画横线的方法统计的;

  生3:我们是数正字的;

  师:能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是如何用数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的吗?

  学生介绍方法。

  师:你们觉得数正字的方法怎么样?

  生1:简洁,一目了然。

  生2:一个正字五画,数起来很方便。

  师生根据统计表共同分析结果。

  4、议一议。

  师:通过摸球活动,你觉得能验证你刚才的猜想吗?

  生:能。

  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生: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黄球多比白球多,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就比白球的可能性大。

  师:也可以怎么说?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小。

  教师板书:可能性大小

  三、理解等可能性

  1、变式思考,明晰概念。

  教师出示图并提问:口袋里装着5个黄球和一个白球,任意摸,情况会怎样呢?

  生:摸到白球

  师:一定是白球吗?

  生:不一定,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师: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会怎么样呢?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大。

  2、实验比较,加深感悟。

  教师出示图并提问:如果把口袋里的球换成4个白球、2个黄球呢?

  生1: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大一些。

  生2:黄球摸到的次数可能比白球少。

  师:让我们来继续通过试验验证我们的想法吧。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针对各小组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予指导。

  统计各小组摸到不同颜色球的情况,记录并分析。

  师:同样是可能性有大有小,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1:摸到黄球和摸到白球的次数相差没那么大了;

  生2:因为白球和黄球相差没那么多了,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也就没那么大了。

  3、促进迁移,深化理解。

  教师出示图并提问:如果是3个黄球和3个白球,任意摸球,又会怎么样呢?

  生:可能摸到白球,也可以摸到黄球。

  师:现在摸到这两种球的可能性是……?

  生:一样的,相等的。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们的个数一样的。

  生2:球的个数相等,被摸到的可能性相同。

  ……

  教师板书:相等

  4、引发探究,鼓励创新。

  教师出示口袋,里面放着5个白球。

  师: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大一些,怎么放黄球?

  生1:摆6个。

  生2:摆6-9个。

  师:这几种摆法中,哪一种只多那么一点点?

  生:应该摆6个。

  师: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大得多,怎么放呢?

  生:摆1个,2个,3个都可以。

  师:你们也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生:摸到的黄球的可能性和摸到的白球的可能性差不多。

  生1:6-7个。

  生2:摸4-5个也行。

  生3: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相等,要摆几个黄球?

  生4:5个。

  四、体会等可能性的公*性

  1、感受等可能性在实际生活的运用

  播放录像:足球比赛抛硬币选择场地的情境。

  师:谁知道裁判在干什么?

  生:用抛硬币的方法选场地,还可以确定谁先发球。

  师:你觉得用抛硬币的办法决定场地和谁先发球,是不是公*合理呢?

  生1:因为硬币有两个面,只要两个队长选择一个面就可以了,很方便。

  生2:抛到正面与反面的可能性一样的,就比较公*。

  师:类似于这样的公*竞争的方法还有哪些呢?

  生1:铁锤、剪刀、布。

  生2:掷骰子。

  ……

  2、设计等可能性。

  多媒体播放两学生下棋场景,两小朋友正用掷骰子的方法决定谁先走棋。

  画外音:“掷到六点朝上就你走,掷不到六点就我走。”

  师:如果是你,你愿意按这个规则与他下棋吗?

  生1:不愿意。因为六点只有一面,甩不到六的有好几面,不公*。

  生2:六点很难抛到,1、2、3、4、5很容易抛到。

  师:如果你来下棋,同样用掷骰子的方法,你能设计一个公*的规则吗?

  生1:如果掷到单数就你走,扔到双数就我走。

  生2:如果掷的点数大,你大你就走。

  生3:如果掷到1,2,3面,你走,如果掷到4,5,6我走。

  生4:如果掷到单数,或是双数也可以的。

  师:为什么这些规则你愿意接受呢?

  生:因为它们的可能性相等。

  五、综合应用可能性大小的知识。

  师:老师前两天我去逛商场,看到商场里正用转盘搞一场“转、转、转,转出幸运星”的有奖促销活动,我们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转盘

  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转盘,并说一说转动这个转盘,结果有几种可能。

  师: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你会制定怎样的中奖规则?

  生1:绿色没有奖,红色一等奖。

  生2:绿色三等奖,紫色二等奖,红色一等奖……

  师:我注意到,你们都是把红色定为一等奖,为什么呢?

  生1:因为转到红色的可能性比较少。

  生2:一等奖奖品贵,应该由少数人得,不然老板就亏了。

  ……

  师:其它几个商场的老板看到这个转盘,也都想用转盘搞一场有奖促销的活动,不过每个商场老板的想法不太相同。你能不能根据老总的要求来设计一个转盘?

  分小组按要求制作转盘。

  交流各组制作的转盘。

  师:如果你是消费者,你最希望去转哪个转盘?为什么?

  生1:我最希望转我们自己的转盘。

  生2:我最希望转这个,因为获奖的可能性很大。

  生3:是,要求中奖的可能性很大,不中奖的可能性很小。

  师:如果你是老板,你希望设计哪个转盘?

  生:当然希望是得大奖的人数少的了。

  师:想想这几个转盘都是按哪个要求制作的?

  生:中奖和不中奖的可能性相等。

  师:在生活中,象这样的事例是随处可见,关键是要靠我们用明亮的双眼去寻找、去发现,用你智慧的大脑去分析、去判断。

  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可能发生的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并正确使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与同学进行交流。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对“等可能性”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每组用的同型不同色的小球;转盘原材料;记录表等。

  教学实录:

  一、复*导入

  介绍两种颜色的乒乓球。

  师:你喜欢什么颜色的球?如果我把一只黄球与一只白球放在这个口袋里,让你来摸一摸,你能摸到你喜欢的颜色吗?

  生:大概,可能摸到。

  二、初步认识可能性大小

  1、猜一猜。

  师:老师带来的口袋里放了放5个黄球和1个白球,如果让你来摸一摸,你估计情况会怎么样呢?

  生1:很容易摸到黄球。

  生2:也可能摸到白球。

  生3:我认为摸到黄球的次数会多一些。

  师:情况真是这样的吗?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

  生:动手摸一下就知道了。

  2、试一试。

  师:那我们就来亲自动手试一试吧。

  教师呈现活动要求:“每人每次任意摸出1个球,记录员记录摸得的结果,把球放回口袋摇一摇,换下一位继续摸。每组一共摸20次。”

  师:按照要求,摸球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不能抢。

  生2:不能偷看。

  生3:是任意摸、随便摸的意思。

  ……

  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说一说。

  师:请按小组汇报一下,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统计的。

  生1:我们是用打勾的方法统计的;

  生2:我们是用画横线的方法统计的;

  生3:我们是数正字的;

  师:能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是如何用数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的吗?

  学生介绍方法。

  师:你们觉得数正字的方法怎么样?

  生1:简洁,一目了然。

  生2:一个正字五画,数起来很方便。

  师生根据统计表共同分析结果。

  4、议一议。

  师:通过摸球活动,你觉得能验证你刚才的猜想吗?

  生:能。

  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生: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黄球多比白球多,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就比白球的可能性大。

  师:也可以怎么说?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小。

  教师板书:可能性大小

  三、理解等可能性

  1、变式思考,明晰概念。

  教师出示图并提问:口袋里装着5个黄球和一个白球,任意摸,情况会怎样呢?

  生:摸到白球

  师:一定是白球吗?

  生:不一定,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师: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会怎么样呢?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大。

  2、实验比较,加深感悟。

  教师出示图并提问:如果把口袋里的球换成4个白球、2个黄球呢?

  生1: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大一些。

  生2:黄球摸到的次数可能比白球少。

  师:让我们来继续通过试验验证我们的想法吧。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针对各小组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予指导。

  统计各小组摸到不同颜色球的情况,记录并分析。

  师:同样是可能性有大有小,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1:摸到黄球和摸到白球的次数相差没那么大了;

  生2:因为白球和黄球相差没那么多了,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也就没那么大了。

  3、促进迁移,深化理解。

  教师出示图并提问:如果是3个黄球和3个白球,任意摸球,又会怎么样呢?

  生:可能摸到白球,也可以摸到黄球。

  师:现在摸到这两种球的可能性是……?

  生:一样的,相等的。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们的个数一样的。

  生2:球的个数相等,被摸到的可能性相同。

  ……

  教师板书:相等

  4、引发探究,鼓励创新。

  教师出示口袋,里面放着5个白球。

  师: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大一些,怎么放黄球?

  生1:摆6个。

  生2:摆6-9个。

  师:这几种摆法中,哪一种只多那么一点点?

  生:应该摆6个。

  师: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大得多,怎么放呢?

  生:摆1个,2个,3个都可以。

  师:你们也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生:摸到的黄球的可能性和摸到的白球的可能性差不多。

  生1:6-7个。

  生2:摸4-5个也行。

  生3: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相等,要摆几个黄球?

  生4:5个。

  四、体会等可能性的'公*性

  1、感受等可能性在实际生活的运用

  播放录像:足球比赛抛硬币选择场地的情境。

  师:谁知道裁判在干什么?

  生:用抛硬币的方法选场地,还可以确定谁先发球。

  师:你觉得用抛硬币的办法决定场地和谁先发球,是不是公*合理呢?

  生1:因为硬币有两个面,只要两个队长选择一个面就可以了,很方便。

  生2:抛到正面与反面的可能性一样的,就比较公*。

  师:类似于这样的公*竞争的方法还有哪些呢?

  生1:铁锤、剪刀、布。

  生2:掷骰子。

  ……

  2、设计等可能性。

  多媒体播放两学生下棋场景,两小朋友正用掷骰子的方法决定谁先走棋。

  画外音:“掷到六点朝上就你走,掷不到六点就我走。”

  师:如果是你,你愿意按这个规则与他下棋吗?

  生1:不愿意。因为六点只有一面,甩不到六的有好几面,不公*。

  生2:六点很难抛到,1、2、3、4、5很容易抛到。

  师:如果你来下棋,同样用掷骰子的方法,你能设计一个公*的规则吗?

  生1:如果掷到单数就你走,扔到双数就我走。

  生2:如果掷的点数大,你大你就走。

  生3:如果掷到1,2,3面,你走,如果掷到4,5,6我走。

  生4:如果掷到单数,或是双数也可以的。

  师:为什么这些规则你愿意接受呢?

  生:因为它们的可能性相等。

  五、综合应用可能性大小的知识。

  师:老师前两天我去逛商场,看到商场里正用转盘搞一场“转、转、转,转出幸运星”的有奖促销活动,我们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转盘

  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转盘,并说一说转动这个转盘,结果有几种可能。

  师: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你会制定怎样的中奖规则?

  生1:绿色没有奖,红色一等奖。

  生2:绿色三等奖,紫色二等奖,红色一等奖……

  师:我注意到,你们都是把红色定为一等奖,为什么呢?

  生1:因为转到红色的可能性比较少。

  生2:一等奖奖品贵,应该由少数人得,不然老板就亏了。

  ……

  师:其它几个商场的老板看到这个转盘,也都想用转盘搞一场有奖促销的活动,不过每个商场老板的想法不太相同。你能不能根据老总的要求来设计一个转盘?

  分小组按要求制作转盘。

  交流各组制作的转盘。

  师:如果你是消费者,你最希望去转哪个转盘?为什么?

  生1:我最希望转我们自己的转盘。

  生2:我最希望转这个,因为获奖的可能性很大。

  生3:是,要求中奖的可能性很大,不中奖的可能性很小。

  师:如果你是老板,你希望设计哪个转盘?

  生:当然希望是得大奖的人数少的了。

  师:想想这几个转盘都是按哪个要求制作的?

  生:中奖和不中奖的可能性相等。

  师:在生活中,象这样的事例是随处可见,关键是要靠我们用明亮的双眼去寻找、去发现,用你智慧的大脑去分析、去判断。

  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可能发生的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并正确使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与同学进行交流。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对“等可能性”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每组用的同型不同色的小球;转盘原材料;记录表等。

  教学实录:

  一、复*导入

  介绍两种颜色的乒乓球。

  师:你喜欢什么颜色的球?如果我把一只黄球与一只白球放在这个口袋里,让你来摸一摸,你能摸到你喜欢的颜色吗?

  生:大概,可能摸到。

  二、初步认识可能性大小

  1、猜一猜。

  师:老师带来的口袋里放了放5个黄球和1个白球,如果让你来摸一摸,你估计情况会怎么样呢?

  生1:很容易摸到黄球。

  生2:也可能摸到白球。

  生3:我认为摸到黄球的次数会多一些。

  师:情况真是这样的吗?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

  生:动手摸一下就知道了。

  2、试一试。

  师:那我们就来亲自动手试一试吧。

  教师呈现活动要求:“每人每次任意摸出1个球,记录员记录摸得的结果,把球放回口袋摇一摇,换下一位继续摸。每组一共摸20次。”

  师:按照要求,摸球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不能抢。

  生2:不能偷看。

  生3:是任意摸、随便摸的意思。

  ……

  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说一说。

  师:请按小组汇报一下,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统计的。

  生1:我们是用打勾的方法统计的;

  生2:我们是用画横线的方法统计的;

  生3:我们是数正字的;

  师:能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是如何用数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的吗?

  学生介绍方法。

  师:你们觉得数正字的方法怎么样?

  生1:简洁,一目了然。

  生2:一个正字五画,数起来很方便。

  师生根据统计表共同分析结果。

  4、议一议。

  师:通过摸球活动,你觉得能验证你刚才的猜想吗?

  生:能。

  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生: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黄球多比白球多,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就比白球的可能性大。

  师:也可以怎么说?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小。

  教师板书:可能性大小

  三、理解等可能性

  1、变式思考,明晰概念。

  教师出示图并提问:口袋里装着5个黄球和一个白球,任意摸,情况会怎样呢?

  生:摸到白球

  师:一定是白球吗?

  生:不一定,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师: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会怎么样呢?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大。

  2、实验比较,加深感悟。

  教师出示图并提问:如果把口袋里的球换成4个白球、2个黄球呢?

  生1: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大一些。

  生2:黄球摸到的次数可能比白球少。

  师:让我们来继续通过试验验证我们的想法吧。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针对各小组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予指导。

  统计各小组摸到不同颜色球的情况,记录并分析。

  师:同样是可能性有大有小,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1:摸到黄球和摸到白球的次数相差没那么大了;

  生2:因为白球和黄球相差没那么多了,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也就没那么大了。

  3、促进迁移,深化理解。

  教师出示图并提问:如果是3个黄球和3个白球,任意摸球,又会怎么样呢?

  生:可能摸到白球,也可以摸到黄球。

  师:现在摸到这两种球的可能性是……?

  生:一样的,相等的。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们的个数一样的。

  生2:球的个数相等,被摸到的可能性相同。

  ……

  教师板书:相等

  4、引发探究,鼓励创新。

  教师出示口袋,里面放着5个白球。

  师: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大一些,怎么放黄球?

  生1:摆6个。

  生2:摆6-9个。

  师:这几种摆法中,哪一种只多那么一点点?

  生:应该摆6个。

  师: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大得多,怎么放呢?

  生:摆1个,2个,3个都可以。

  师:你们也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生:摸到的黄球的可能性和摸到的白球的可能性差不多。

  生1:6-7个。

  生2:摸4-5个也行。

  生3: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相等,要摆几个黄球?

  生4:5个。

  四、体会等可能性的公*性

  1、感受等可能性在实际生活的运用

  播放录像:足球比赛抛硬币选择场地的情境。

  师:谁知道裁判在干什么?

  生:用抛硬币的方法选场地,还可以确定谁先发球。

  师:你觉得用抛硬币的办法决定场地和谁先发球,是不是公*合理呢?

  生1:因为硬币有两个面,只要两个队长选择一个面就可以了,很方便。

  生2:抛到正面与反面的可能性一样的,就比较公*。

  师:类似于这样的公*竞争的方法还有哪些呢?

  生1:铁锤、剪刀、布。

  生2:掷骰子。

  ……

  2、设计等可能性。

  多媒体播放两学生下棋场景,两小朋友正用掷骰子的方法决定谁先走棋。

  画外音:“掷到六点朝上就你走,掷不到六点就我走。”

  师:如果是你,你愿意按这个规则与他下棋吗?

  生1:不愿意。因为六点只有一面,甩不到六的有好几面,不公*。

  生2:六点很难抛到,1、2、3、4、5很容易抛到。

  师:如果你来下棋,同样用掷骰子的方法,你能设计一个公*的规则吗?

  生1:如果掷到单数就你走,扔到双数就我走。

  生2:如果掷的点数大,你大你就走。

  生3:如果掷到1,2,3面,你走,如果掷到4,5,6我走。

  生4:如果掷到单数,或是双数也可以的。

  师:为什么这些规则你愿意接受呢?

  生:因为它们的可能性相等。

  五、综合应用可能性大小的知识。

  师:老师前两天我去逛商场,看到商场里正用转盘搞一场“转、转、转,转出幸运星”的有奖促销活动,我们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转盘

  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转盘,并说一说转动这个转盘,结果有几种可能。

  师: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你会制定怎样的中奖规则?

  生1:绿色没有奖,红色一等奖。

  生2:绿色三等奖,紫色二等奖,红色一等奖……

  师:我注意到,你们都是把红色定为一等奖,为什么呢?

  生1:因为转到红色的可能性比较少。

  生2:一等奖奖品贵,应该由少数人得,不然老板就亏了。

  ……

  师:其它几个商场的老板看到这个转盘,也都想用转盘搞一场有奖促销的活动,不过每个商场老板的想法不太相同。你能不能根据老总的要求来设计一个转盘?

  分小组按要求制作转盘。

  交流各组制作的转盘。

  师:如果你是消费者,你最希望去转哪个转盘?为什么?

  生1:我最希望转我们自己的转盘。

  生2:我最希望转这个,因为获奖的可能性很大。

  生3:是,要求中奖的可能性很大,不中奖的可能性很小。

  师:如果你是老板,你希望设计哪个转盘?

  生:当然希望是得大奖的人数少的了。

  师:想想这几个转盘都是按哪个要求制作的?

  生:中奖和不中奖的可能性相等。

  师:在生活中,象这样的事例是随处可见,关键是要靠我们用明亮的双眼去寻找、去发现,用你智慧的大脑去分析、去判断。


可能性三年级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汇总5篇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04页“可能性”。

  二、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一个装着黄球的盒子,一个贴着红、绿贴纸的骰子,若干投影片投影仪。

  学具准备:六个装有红、黄、白三种颜色小球的盒子,六个骰子,若干红、绿贴纸,水彩笔若干。

  全班分6个学*小组,每组6人。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可能性”是新教材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也接触过,但作为数学中的概率知识来学*还是第一次,对他们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重组教材,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经历猜测和简单的试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⑵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概括其结果。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⑶情感目标:在游戏中学*数学,感受数学学*带来的快乐,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和伙伴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⑷教材的重点难点:有关概率知识对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尤为重要,所以我把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为教学重点。通过实验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为本节课的难点。

  2、教学策略选择:

  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和教材实际,本节课选择了演示、观察、操作、启发、和情境性等教学策略,改变以往的学*方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自主学*、重视体验等多种学*策略,力求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态度。整堂课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学*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与“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学生学的积极主动,老师教得轻松自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的高效伙伴或合作者。学生在“猜球”、“摸球”、“涂色”、“小小裁判”、“选词填空”、“设计骰子”等充满情趣的情境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第一次到你们班上课,我想知道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好,这节课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做游戏。老师带来了几种不同颜色的球,悄悄装在盒子里。每小组的同学轮流来摸球,猜猜看你摸到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二、展开

  (一)认识“可能”、“一定”、“不可能”

  1、初步感知(猜球)

  学生们轮流摸球,前几个小朋友摸了以后,下面开始有“黄球”、“红球”、“白球”的叫声。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们摸球的情况?

  学生各抒己见

  师:“大家说得很好?那谁能把这些情况用一句话既清楚又简单地表达出来呢?”

  引导学生说:在摸球的时候有可能摸到白球,有可能摸到黄球,也有可能摸到红球,摸到球的颜色不能肯定。

  小结:象这样当答案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可能”这个词来表达。(板书)

  师:如果继续摸的话,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用黑板上这个词来说一句话。

  2、再次感知(摸球)

  师:看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我也想玩,老师这也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的也是小球,看看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教师第一个摸出是黄球。接着走到学生中,学生参与摸球。

  随着每个学生摸出的都是黄球,学生喊“黄球”的声音越来越大。

  轮到最后一个学生摸球了,老师问:“你们能不能马上说出他摸的球的颜色?”

  如果学生猜测是黄球,说说为什么?(学生猜测里面全是黄球)

  师:一定吗?

  【备选】当学生回答不一定时,打开盒子验证一下。

  小结:当我们知道结果只有一种情况时,可以用“一定”这个词来表示。(板书一定)

  如果在这个装着黄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白球,你认为可能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可能)

  (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

  1、有什么办法在这个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呢?

  2、放几个可以容易摸到?

  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进行验证。小组合作,把数量比例不同的黄球、白球放到盒子里进行实验,验证结论对错。

  3、如果要求盒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白球该怎么办?

  4、概括

  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各抒己见

  师:一般事情都有“一定可能不可能三种情况”,当然,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有时候可能性也会发生变化。

  5、揭题(板书课题――“可能性”)

  (三)生活中的“可能性”

  1、小小裁判(出示书P105插图)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具有可能性,你看,这里有几件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事情,请你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这几件事进行判断。同意说法的打√,不同意的打×。

  ⑴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⑵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

  ⑶三天后下雨。

  ⑷世界上每天都有孩子出生。

  ⑸太阳从西边升起。

  ⑹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实物投影出示插图)学生进行判断。有争议的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2、选词填空

  同学们在语文课上我们都做过选词填空。今天数学课也要来做选词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人()会老。明天的数学测试小明()得满分。

  冬天()会下雪。在除法中,余数()比除数小。

  鱼离开水()会死。在地球上,石狮子()在天上飞。

  三、巩固

  1、涂一涂

  你看,这里有三个盒子。盒子里分别装着不同形状的物体,可是他们都忘了穿衣服,要同学们根据要求给他们涂上颜色,穿上衣服。

  根据要求涂

  ⑴○一定是黄色的

  ⑵☆可能是蓝色的

  ⑶△不可能是红色的

  2、造句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找个实例,选择“一定”、“可能”、“不可能”造一个句子。

  师示范:星期三过后一定是星期四。

  让学生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小组交流。

  “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

  “地震可能会发生。”

  “其它星球上可能有外星人。”

  “人一定会死的。”?

  “三十岁的爸爸妈妈不可能变成一岁的小宝宝。”

  ..........

  四、拓展

  设计骰子

  师:前几天老师到温州乐园玩,参加一个玩骰子的游戏,规则是骰子上面有两种颜色,甩到红色的一面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品。你们想玩吗?

  1、师出示一个一面是红色,其余五面都是绿色的骰子和学生一起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得奖可能性大小和骰子颜色设计有关。

  2、动手设计骰子,根据学生希望中奖率的高低来设计骰子。

  3、学生反馈,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总结

  这节课大家玩得开心吗?让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设计猜球游戏的情境引入,既直接又富有情趣,还贴*学生的生活实际。

  第一次小组合作“猜球”游戏让学生在良好的学*氛围里初步感知“可能性”。第二次师生互动“摸球”游戏,再次让学生在愉悦中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自然而然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

  这三个数学用语。

  先进行大胆猜想,再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根据结果验证猜想结论对错,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数量多少有密切关系,既丰富了感性经验,又有了实际依据。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通过判断和选词填空,使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现象,进一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的事件,体会概率知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相互倾听、汲取经验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第一个层次巩固了新知,第二个层次“设计骰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学以致用、大显身手,而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学会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片断实录:

  片断一: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

  在学生了解到盒子里装的都是黄色小球后展开:

  师:有什么办法在这个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呢?

  生1:这个简单,只要把盒子里的黄球全部换成白球就可以了。

  生2:错!这样摸到的就一定是白球了,“一定”知不知道?老师的问题是“可能”摸到白球。

  生3:把题目要改成“一定”摸到白球就对了。

  师:你们很善于倾听,也明白“一定”和“可能”的区别。那么应该怎么做才符合题意呢?

  生3:那就在这个盒子里放上一些白球就“可能”摸到白球了。

  师:放几个可以容易摸到?

  生1:多放一些白球容易摸到。

  生2:比如里面有10个球,放9个白球和一个黄球摸到白球的机会要比放2个白球8个黄球的机会大多了。

  生3:要想容易摸到白球,放的白球个数必须比黄球要多哦。

  生4: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不一定。

  师: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小组合作,把数量比例不同的黄球白球放到盒子里进行实验,验证上述结论对错。

  小组反馈:

  组1:我们组白球4个,黄球1个,摸到白球次数多。

  组2:我们和他们相反,1个白球,3个黄球,就不容易摸到白球。

  组3:老师,我们特地放了2个白球2个黄球,发现次数差不多诶!

  师:通过大家的猜想和验证,发现白球个数比黄球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可能性就小,看来,可能性的大小和物体所占总数的多少很有关系。

  片断二:设计骰子

  师:前几天老师到温州乐园玩,参加一个玩骰子的游戏,规则是骰子上面有两种颜色,甩一次,甩到到红色的一面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品。你们想玩吗?

  生:想玩!

  1、出示一个一面是红色,其余五面都是绿色的骰子和学生一起游戏。

  第一次甩的结果:绿色

  第二次甩的结果:绿色

  第三次甩的结果:绿色

  这时有学生按捺不住开始举手,一边说着:“老师,我知道原因了。”“下面可能还会是绿色。”

  老师继续甩,第四次甩的结果仍然是绿色。

  很多学生叫了起来:“骰子有问题”“红色的肯定很少!”“这样能拿到奖品的啊?”“得奖根本就是骗人的'!”“不公*啊!”

  师:我听到同学们的意见了,那么就来观察一下这个骰子吧!

  学生观察骰子后老师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1:骰子红色的只有一面,绿色的有五面,甩到绿色的可能性就大,红色可能性就小,得奖机会就少。

  师:得奖机会少是不是表示没有得奖的机会?

  生:不是,可能会得奖,但机会很小。

  师:那么接下去甩,可能会甩到红色的吗?

  生:是的,可能会甩到红色。但大部分人还是没有得奖的,都是陪衬,浪费钱!

  生:以后遇到这样的游戏就不去玩,得奖机会太少了。

  2、师:那么如果你们是这个游戏的设计者,请每个小组统一意见后根据你们希望中奖率的高低来设计一个骰子。

  ⑴、学生小组活动,用红、绿贴纸设计骰子。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

  ⑵、学生反馈,展示自己的作品。

  组1:我们觉得只有一面是红的容易让人说我们小气,一眼就看出不诚心让人得奖,所以就贴了两面红色的,这样得奖的可能性增加了,但比起来还是没得奖的可能性还是大些,不会亏本。

  组2:我们想游客来活动就是图个高兴,奖品档次低些,但得奖机会大,大家玩得就开心啊!所以我们设计的骰子有4面是红的,2面是绿的。

  组3:我们觉得还是公*点好,所以设计了3面红3面绿,得奖和不得奖的可能性大小差不多,完全凭运气,又不会亏。也不狠赚,这样最好。

  师:每组都有自己的想法,讲的都有道理。通过设计骰子,大家不仅学会知识还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深入思考问题,是最大的进步。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生活经验,我在教学中重组教材,选择与学生现实中已有的经验相耦合的信息材料,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我从大家感兴趣的“猜球”游戏引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学*的兴致。整堂课由各种联系生活、生动有趣又层次分明的活动贯穿其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实验、合作、交流、创造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掌握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二)、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节课在感知“可能”、“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性大小”时,我安排了这样几个层次的活动,第一次是“猜球”,使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第二次“摸球”,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第三个活动“动手实验”,老师先让学生试着猜想“怎样做才容易摸到白球?”再让学生实验操作进行验证。通过这样的三次活动,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在知识联系生活,运用生活的过程中,又设计了“小小裁判”、“选词填空”、“造句”“涂一涂”和“设计骰子”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只有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活动的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的空间,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

  (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中学*数学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我十分重视有意义的合作学*,并重视教给学生合作的策略、能及时对合作的好的学生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势,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和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我还十分重视学生的交流,而且形式多样,例如让学生找自己的同桌或好朋友说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是两个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一起游戏,在游戏中学*知识得出结论是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盒子里可能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讨论怎样设计骰子,这是小组内学生间的交流,再如学生代表小组演示汇报,这是全班进行了交流。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四)、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环境中学*数学

  整堂课的教学中采用班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尽量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机会。教师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敢于质疑、勇于尝试、乐于交流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评价,体现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获得的不仅是扎实的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学生在学*活动化中愿学、乐学,尝到成功的快乐,建立了自信心。

  本节课尚需改进的方面:

  初次体验“猜球”和再次体验中“摸球”这两环节因为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学生热情高涨导致活动时间过长,从而使整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头重脚轻,第一个环节小组合作意义不大可以和第二环节合并改为师生互动,作为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不是教学重难点,时间安排上可以紧凑些、把多些时间放在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探究“可能性”大小这两个环节更为科学合理。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苏教版数学第七册p90—91。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经历试验的具体过程,能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试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理解任意摸一次球,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设计理念:课堂中重视学生学*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学*“猜测—验证—结论”这一学*方法。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在参与、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得出可能性相等的概念,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故事导入,复*旧知1、教师讲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在地主巴依老爷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小气的巴依不想付工资给阿凡提,于是想了个歪主意。对阿凡提说:“阿凡提,我这儿这两张纸条让你抽,分别写着“付工资”和“不付工资”,如果你抽到哪一张,我们就按哪一张上写的.办,你还是有一半机会的哦”。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怎样想?(引出“可能”)

  2、复*“一定”“可能。”

  (1)出示装有3个红球的袋子,提问:如果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球的结果怎样?(一定摸出是红球)

  (2)往口袋加入3个黄球,提问:如果从这样的口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球的结果怎样?

  3、揭题: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不一定会发生,只能说具有可能性,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学生说想法。(引出“可能”)学生回答。(一定摸出是红球。可能摸出是红球,可能摸出是黄球)二、活动体验,感受过程1、摸球游戏

  2、小结并揭示学法

  1、摸球游戏

  (1)猜测出示透明袋子:袋子里加入3个黄球,提问:如果遮住眼睛从这个口袋中每次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以后再把球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猜一猜,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多少次?学生自由猜测。

  (2)验证: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自己猜测的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

  游戏规则:

  1、摸前先把袋中球搅一搅,然后转过脸去从中任意摸一个,摸出后回头看一看,给大家看自己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把球再放入口袋中,按这样,大家轮流摸,一共40次。

  2、组长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

  3、摸完后,组长填写统计表,其他同学负责校对。

  4、请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

  怎样用画“正”的方法来记录,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教师在黑板演示一下。

  活动体验:

  (3)归纳小组汇报统计结果,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填写。红球黄球合计红球黄球次数提问:统计的结果和我们的猜测差不多吗?我们将各小组结果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如果继续摸下去,摸到红球的次数和黄球的次数会怎样?

  2、小结:说明从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可能性是相等的。

  提问:

  (1)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摸球的结果的?你觉得用画“正”字的方法好不好?

  (2)记录之后我们又对数据作了怎样的处理?可见我们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3)通过试验和统计得到什么结论?用的是什么方法?小结:猜测————验证————结论过渡:想不想用我们刚才的方法做第二个游戏?二、抛小正方体教师出示两个面上都有1、2、3的小正方体。

  游戏规则:

  1、上抛小正方形,不宜太高,看落下时“1”“2”“3”朝上的次数,大家轮流抛,一共30次。

  2、组长派一人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

  3、抛完后,派一人填写记录表和统计表,其他同学负责校对。

  各组汇报,学生上台填入数字提问:仔细观察统计表,统计的结果和你估计的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在每个数字个数相同的情况下,抛的次数越多,数字123朝上的次数越接*。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学生自由猜测。教师把学生的猜想板书出来)学生回答(摸一摸验证)

  活动体验:

  学生分组试验,填写统计表,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3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104页主题图及第10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实验,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的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的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事物发生的可能性。

  教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盒子,黄色和白色的乒乓球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这里有一枚硬币,它就在我的拳头里,你们猜猜它会在哪只手里。[猜三次]硬币到底在哪只手里,我们只能靠猜测,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这就是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可能性。出示课题;《可能性》

  二、合作学*,探究新知

  1、摸球活动

  师:下面咱们再来玩一个游戏,老师这有一个盒子,盒子里装了一些球,下面请同学来摸看看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学生摸球]

  师:谁能根据这些同学摸球的结果来猜猜盒子中装的什么颜色的球?如果我们继续摸下去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摸的结果呢?[学生回答]当我们摸的只有一种情况时,我们可以用“一定”这个词来描述。板书:一定

  2、小组摸球

  师: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一个盒子,我们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来摸一次,大家记录结果这次的摸球又是怎样的情况呢?[摸完各小组汇报]

  师:那么根据我们摸球的出现的.情况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学生总结]反问:在老师的盒子里能摸到白色的球吗?为什么?

  有什么办法让它变成可能呢?[学生想办法]看来事情有时是在发生变化的,有时不可能的事情会变成可能。

  (评析:小组合作学*来探讨可能发生的情况。)

  3、六个例子

  师:我们刚才通过猜一猜,摸一摸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游戏中的情况,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老师这有生活中的六个例子,我们来判断一下[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三、动手操作

  师:看来我们都能解决不少的问题,不过我们只是说一说。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4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p104—111)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二、发展性目标:

  1、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够列举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难点:研究事件的不确定现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寻找规律。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分支。《新课标》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中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内容,还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活动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与现实的联系。

  教科书中还设计了有趣的摸棋子试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愉快的投入到数学学*活动中去。

  2、设计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

  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教学建议】

  1、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只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的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使用有关术语进行解释,也不必要求学生求出可能性的具体大小。

  3、本单元可用四课时进行教学。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材P107—109

  教学目标:

  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 他 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记录次数

  黄

  红

  活动汇报、小结

  (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

  小组内说一说

  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

  (3)开袋子验证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2、练*

  P107“做一做”

  3、小结

  三、巩固练*

  P109 6

  [1]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2]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3]实践、记录、统计

  [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

  [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P110 7


可能性三年级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精选五篇)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1

  教学目标

  1、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作出判断。

  2、通过小组活动并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作出判断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为了庆祝六一,老师决定在咱班举

  办六一儿童晚会,你想表演什么节目呢?

  生:唱歌、跳舞……

  师:如果老师给你规定三个节目:唱歌、跳舞、朗诵,那你想表演什么节目

  呢?

  生:唱歌、跳舞、朗诵……

  师:如果用抽签的方式来确定自己要表演的节目,你还能确定自己要表演的

  节目吗?

  生:不能。

  (二)探求新知,合作学*

  师:盒子里有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让我们来抽一抽吧!

  课件出示:

  师:首先,猜一猜你会抽到什么?

  生1:可能抽到唱歌

  生2:可能抽到跳舞(多找生说一说)

  生3:可能抽到朗诵

  师:这时我们都是可能抽到什么时候(板书:可能)

  师:好!现在我们就开始进行抽签。

  师拿着箱子,指名生去抽签,并读出自己签上写的节目。

  生:抽到唱歌

  师:唱歌让生(XX)抽走了,你还可能抽到唱歌吗?

  课件出示:

  生:不可能(板书:不可能)

  师:接下来你再抽,会抽到什么呢?

  生1:可能抽到跳舞

  生2:可能抽到朗诵(多找生说一说)

  师指名让生前去抽签,并读出自己签上写的节目

  生:抽到朗诵

  师:唱歌和朗诵都被抽走了,只剩下跳舞了

  课件出示:

  接下来你会抽到什么呢?不可能抽到什么?

  生:抽到跳舞,不可能抽到唱歌和朗诵

  师:是可能抽到跳舞,还是一定抽到跳舞

  生:一定(板书:一定)

  师:我们在什么地方用到过可能、不可能、一定这三个词语?

  生:在生活中

  师:那么,我们今天就认识了解一下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三)自主探究,巩固新知

  1摸球抽奖

  师:大家都抽过奖吗?

  生:抽过

  师: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抽奖箱

  师:这里面有三个球,三个球的颜色分别是红、黄、蓝,我们就真的来一次摸球抽奖。那么请同学们来摸球,摸到哪种颜色的球,就把球和相应的奖品送给你。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知识用数学语言说说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1:可能会摸到红色

  生2:可能会摸到黄色

  生3:可能会摸到蓝色

  生4:三个球都有可能摸到

  师指名生来摸

  生摸出来,集体说黄色

  师把黄球和黄色的奖品送给生

  师:谁来摸

  生:举手

  师:指名生并问,你会摸到什么球?

  生:可能摸到红色和蓝色的球

  师:你会摸到黄色的球吗?

  生:不可能

  生摸出

  师: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什么颜色的球

  生齐答蓝色

  师:把蓝球和奖品一起送给生

  生:谢谢老师

  师:不客气,真有礼貌

  师:指名生,这次让你摸,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我一定会摸到红球

  师:你还能摸到黄球和蓝球吗?

  生:不可能

  师:该生的奖品下课再给你

  2、师:我这里还有几个箱子,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生:一定是蓝色!

  师:请判断

  生:正确

  师:请坐

  师: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生:一定是黄色

  师:请判断

  生:正确

  师:请坐

  出示课件,指名生回答

  生: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蓝色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出示课件,指名生回答

  生:可能摸到蓝色、红色、黄色

  师:说的真好!

  今天我们把四个箱子都放在这里,摸哪一个更好呢?

  一定要摸出黄色球!

  生:2号箱

  师:一定要摸蓝色球!

  生:1号箱

  师:可能摸到红色球!

  生:3号和4号箱

  师:为什么?

  生:因为3号和4号箱里都有红色的球!

  师:不可能摸到红色球!

  生:1号和2号箱

  师:为什么?

  生:因1号和2号箱子里没有红色的球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

  3、(1)猜一猜,硬币在谁的手中

  师:我们做游戏放松一下,这里有一枚硬币,我再找两名同学跟老师一起做游戏

  指名两生

  师:在两名同学手中放有一枚硬币,猜一猜放谁手中了?

  师:谁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表述一下答案?

  生:可能在XX手中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现在我们就揭晓答案,让XX展开手(空的没有),谁能表述一下答案?

  生1:一定在XX手中

  生2:不可能在XX手中

  师:回答的真棒!请坐

  (2)装球游戏

  师:设计要求(每个游戏只能向袋子里放入6个球)

  1、2组设计出“一定”摸出蓝色球的游戏

  3、4组设计出“不可能”摸出红色球的游戏

  5、6组设计出“可能”摸出黄色球的游戏

  生:动手操作

  师:指名各组生代表上讲台进行作品展示,其他生运用数学语言说说如果摸球,会摸出什么球

  师:老师也设计了一个游戏,把不同颜色的跳棋放入了两个盒子里,让大家去摸

  出示课件

  生:回答

  4、小组讨论交流

  师:想一想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可能?

  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不可能?

  又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一定?

  生讨论交流

  指名生回答

  师:以上几位同学对所学内容理解的非常透彻

  师小结:有,不全部是,在不确定的这种情况下是可能;不存在,没有的事叫不可能;100%的事,一点含糊都没有的事是一定。并让生举例子说明

  (四)课堂练*,巩固新知

  1、闯关活动

  第一关说一说指针可能停在哪种颜色上?

  答:可能停在蓝色、粉色、绿色、黄色上

  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6。掷一次,可能掷出哪些数字?

  答:可能掷出1、2、3、4、5、6

  第二关

  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是什么?连一连

  第三关判断下列事件(一定的打√,不可能的打×,可能的打○)

  2、听故事,体验生活中的可能性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古老王国的监狱里关着一位犯人,这个犯人即将被行刑。这个国家有一条非常有趣的法律规定:在每个犯人被执行死刑之前给他一次机会,用抽签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在装签的盒子里有两张纸条,一张写着“生”,一张写着“死”。

  犯人摸到“生”就释放,摸到“死”就杀头,这两种可能性都有,但是很可惜,这个犯人有一个仇人,这个仇人想要他死掉,偷偷地把“生”这张纸条换成了“死”,结果两张纸条都是“死”,那么,犯人不管摸到哪一张,他的死是可能的还是一定的?临刑前,如果法官让他抽签,你们猜他抽到的是什么?

  这个犯人很聪明,当他从好朋友的口中知道了这件事后,想了一夜,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第二天,当他抽到了签,他没有把纸条打开,而是一下子把纸条吞进肚子里,因为剩下的这张纸条是死,法官不知道换纸条的事,根据剩下的是死,所以法官推断犯人吃下的纸条一定是生,现在犯人可能死吗?

  师:讲故事并随时问生

  生:听故事并回答问题

  3、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的数学

  (1)地球每天一定都在转动

  (2)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

  (3)花可能落在每个人手中

  (4)谁在撒谎?母鸡一定能下蛋,公鸡不可能下蛋

  (5)我上这辆公交车,会不会有座位呢?可能

  (五)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可能性

  可能不可能一定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2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P92-9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的*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

  教学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认识。

  教学理念:

  放手让学生做实验的主人。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们,我们来开展一次摸球比赛,好不好?每人轮流摸一次球,哪个队摸到的白球次数多就取胜。

  请出8名男同学和8名女同学分别组成男生队和女生队,我们来进行男女生对抗赛。(每次摸之前把球先搅动几下。)

  2、每队拿一个袋子,袋子里装着白球和黄球。

  (男生队的袋子里3白1黄,女生队的袋子里34黄1白)

  3.(比赛结束后)哪个队获胜?

  4.(取出内袋)女生队,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男生队为什么会赢?

  师:因为袋里的白球和黄球的个数不同时,摸到的可能性就有大有小了。

  让学生先估计。

  学生实践。

  让学生结果进行讨论。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二、实践探索,初步体验

  三、做做想想,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就要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统计与可能性)

  1.师生互动: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摸球?

  刚才在摸球比赛时大家是通过数的方法来得到他们摸球的结果,这次我们要用涂方格的方法来统计摸球的情况。

  (2)请两名同学上来摸球,老师进行统计。

  2、学生小组操作(出示要求):

  (1)在还没摸之前,请大家猜一猜,白球会摸到几次?黄球会摸到几次?

  (2)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组长负责记录,其他组员轮流摸球,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3)完成后观察统计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

  (一)抛正方体

  1、做完了摸球游戏,下面我们要来玩抛正方体。

  (1)请大家猜一猜,会出现什么结果?

  (2)出示统计表,师简要说明。

  (3)分组活动,师巡视。

  (4)展示交流,指着统计图说说你们的结果,算出四个组的合计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5)如果要让“1”出现的次数更多,怎么办?

  学生看桌上的袋子里面装了哪些球?

  学生估计谁是胜者。

  学生分组活动,师巡视。

  学生展示统计结果,并进行小结。

  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如有必要安排实验。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二)连一连

  1、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摸球,抛正方体,知道了当条件不同时,所产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下面请大家看一看,这些结果是怎样产生的?

  3、连一连,并说说为什么?

  安排运动会:

  (1)我们学校的喜事接连不断,在前不久举办的江都市小学生田径比赛重,我校的田径队获得了全市第一名。这一切都离不开田径队*时的艰苦训练。再过几天,10月份我们学校举办学校田径运动会,具体日子还没定下来,你们认为选什么样的日子比较好呢?

  (2)在我们每组的桌上都有一份1994年到2003年三月份的天气情况,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哪一天?为什么?

  (3)交流

  (4)小结:大家的选择都很有道理,我会把它转告给篮球比赛的负责人,我相信一定会采纳大家的意见的!

  学生活动

  (1)在小正方体的2个面上写“1”,2个面上写“2”,2个面上写“3”。

  (2)把小正方体抛30次,用涂方格的方法记录“1”、“2”、“3”朝上的次数。

  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出示P93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小组合作,先进行讨论选择什么天气的日期。

  分工合作在已有的就日历中寻找理想的日期。

  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学生汇报结果。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它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过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根据一些条件,来预测可能性的大小

  学生举手发言,汇报本课的收获。

  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内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引导学生积累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经验。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放手让学生做实验的主人,通过实验这一教学途径来达成教学目的的。

  2.突出了让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清晰体验。

  3.不能满足于引导学生经历实验的过程,在经历过程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对其中的数学思想和知识有所体验和感受,并能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3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4页情境图,第105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结合已有的经验,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做出判断,并能简单地说明原因。

  2、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考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观察,乐于倾听、善于合作的良好学**惯。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用具:

  杯子4个、盒子6个、袋子8个、彩色球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你们*常都玩些什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石头、剪子、布,谁来和老师玩呢?在玩之前,大家先猜一猜我们两个可能是谁赢?我们两个再玩?这回你猜谁可能赢?(应该有学生一会儿猜我赢,一会猜学生赢。)刚才猜我赢的同学,你这回为什么不猜我了?(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不可能你每回都赢。)

  师:在结果出来之前,我们会对结果有一个猜测,有可能我会赢,也有可能他会赢,这就是一种可能性。(揭示课题,板书《可能性》)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活动一:摸球,体验“可能”(盒里装3个黄3个红)

  规则:小组1人摸一次球,记住自己摸的球的颜色,再放回盒子。把盒子摇一摇,再请另一个同学摸。

  2、活动二:有奖摸球,体验“一定”“不可能”(盒内装6个黄球)

  师:刚才同学们摸球了,有趣吗?

  师:现在还想摸吗?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盒子)玩具商店的老板正举行摸球有奖活动。如果你摸出的是红球,将会得到这个奖品(出示奖品)。谁来摸呢?

  (指名一男生到讲台前来摸球,他的手刚要从盒子里拿出来却被老师按住。)

  师:他摸的是什么球?(让学生猜测)

  师:他用上了“可能”这个词,真好!请你拿出来吧。

  (男生将球拿出,是黄球,孩子们发出一片惋惜声。再指名一女生,又摸出了一个黄球,孩子们又是一片惋惜声。这时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

  师:(再指名一女生)这一次摸到红球了吗?(停顿,让孩子们在脑子里猜测)好,请拿出来。

  师:(再指名一男生)他能得到这个奖品吗?(他摸到的还是黄球。孩子们有些骚动。)

  师:还想摸吗?(还是会有不少孩子举起了手。)

  师:有没有人有意见?有没有想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盒子里都是黄球)

  师:真的吗?你想知道真正是怎样的吗?

  (教师打开盒子,让学生看到了六个黄球,众生哗然。教师将球一个一个拿出来,最后将盒子倒扣过来,孩子们都笑了。也许有学生的声音:“上当了!”)

  师:上当了?是,这是玩具店老板搞促销的活动,为了吸引大家去商店购物。这个盒子里面装的都是黄球,可能摸出红球吗?

  师:(板书:不可能。)从这个盒子里面摸出一个球----(估计学生会说出一定是黄球)

  师:(板书:一定。)

  3、为什么大家从小组的盒子里能摸到红球,或黄球呢?(再次明白“可能”)

  师:你猜盒子里装有什么球? 再打开盒子验证。

  4、修改玩具店老板的摸奖盒中的球,再次摸奖游戏体验“可能”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1、师:不仅是摸球,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是可能会发生,也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课本第105页例2,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一下: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情一定发生就用√来表示;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就用×来表示,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情可能发生就用○来表示(师板书符号)。

  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名汇报,师生共同解决。

  (针对最后一题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同学会产生较大争议,出示资料:全世界每秒钟大约出生4.3人,每分钟大约出生259人,每小时大约出生15540人,每天大约出生36.5万人。引导学生对事情不能进行正确判断时,应多查资料再分析判断。)

  师:像一定和不可能发生的事都是确定只有一种结果的,我们称之为确定事件(板书:确定),而可能发生的就属于不可确定事件。(板书:不确定)

  2、说一说。

  同学们,你们也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说说发生在我们身边和周围的一些事情吗?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看哪个小组说得准,说得多。

  四、实践活动,活用新知

  1、 有选择地放球。(每小组有一杯球,内有红球、黄球和蓝球,有3个空袋子。)

  出示条件:(小组合作)

  (1) 1号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红球。

  (2) 2号袋中摸出的不可能是蓝球。

  (3) 3号袋中摸出来的可能是黄球。

  (4) 每个袋子里装5个球。

  师:现在请同学们动手装一装。注意:往口袋里放球,一个人把子口袋撑开,其他的小朋友往里面放球。

  (学生装好后)小组长站在前台,让同学们看到袋中的球。师:为什么要这样装?

  五、总结评价,深化新知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有疑问的地方?

  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像这样存在“可能性”的问题,是数学课里面的知识,它包含“一定”、“不可能”和“可能”三种情况,它跟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请同学们回去留意一下,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数学问题。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4

  教学目标:

  1、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

  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棋子若干、转盘、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一定、不可能、可能”

  (师出示两盒棋子,1号盒有6个蓝棋子,2号盒有1个蓝棋子,5个红棋子。)

  师: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蓝棋子?

  生:1号盒一定能摸出蓝棋子。

  师:哪个盒子不可能摸出红棋子?

  生:1号盒不可能摸出红棋子。

  师:哪个盒子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生:2号盒子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2、导入

  师:现在老师如果从2号盒内摸一个棋子,同学们猜一下会是什么颜色?(生大部分猜红棋子)

  师:为什么猜红棋子的多,猜蓝棋子的少呢?真是这样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可能性(二)(板书课题:可能性二)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复*了旧知,而且还生成了新的数学问题,从而自然的过渡到新知的学*中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3

  (课件出示例3第一幅图)

  师:下面请各小组拿出已准备好的学具,让我们通过摸棋子游戏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测吧。(盒里装着5红1蓝6个棋子)

  (生跃跃欲试)

  1、小组合作验证猜测结果

  师:请同学们先认真看一下活动要求

  (1)出示活动要求:

  A:组长分好工有摸棋子的,有记录的,组员按顺序轮流摸棋子。

  B:每次摸棋子前先将棋子摇匀,摸棋子时不能偷看。

  C: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好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D:在摸棋子的过程中想一想:你们组摸到棋子的情况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设计意图:将活动要求展示出来加以强调,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养成。)

  (2)小组活动

  A:学生摸棋子并记录结果。(师巡视,随机指导)

  B:组内交流

  师:现在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组内交流,师巡视,随机参与讨论)

  (讨论中让学生明确:每次摸棋子的时候,每个棋子都有被摸出的可能;每次摸到棋子的颜色是不确定的,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3)集体汇报交流

  A:小组汇报

  师:你愿意把你们组交流的情况展示给大家吗?(生:愿意)

  师:你是第一个上来的,真勇敢!

  生1:我们摸到的棋子,有红色的也有蓝色的,因为盒内既有红棋子也有蓝棋子。

  师:其他小组有补充吗?

  生2:我发现我们组有时摸出红棋子有时摸出蓝棋子,但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因为盒内的红棋子比蓝棋子多。

  师:说得不错!谁还想说?

  生3:我发现我们组摸出的棋子既有红色的也有蓝色的,红棋子多所以摸到红棋子的机会大。

  生……

  师:说得真不错!其他小组也是这种结果吗?(生:是)

  B: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师:通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思考)

  生1:虽然各小组摸到红棋子与白棋子的次数不一定相同,但都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摸出蓝棋子的次数少。

  师:说得好!

  生2:每个小组都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比摸出蓝棋子的次数多,摸出蓝棋子的次数比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少。

  师:说的很详细!还有要说的吗?

  生3:各小组摸棋子的情况都说明,红棋子多所以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

  师:嗯,简单明了。

  生……

  师强调:同学们说的“摸出红棋子次数多摸出蓝棋子次数少”,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可能性大小”(板书:可能性大小)

  师小结:每一个棋子被摸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红棋子和蓝棋子的数量不一样,所以摸出红棋子的可能性与摸出蓝棋子的可能性大小就不一样。多次试验证明红棋子的数量多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大;相反,蓝棋子的数量少摸到蓝棋子的可能性就小。(随机板书)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设计意图: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2、根据结论推测

  师:如果现在让你再摸一次,你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吗?

  生:不一定。

  师:下面请同学们实际摸摸看(生每人摸一次)

  (可能既有摸到红棋子的,也有摸到蓝棋子的)

  师:虽然我们知道了摸出红棋子的可能性大,但在单次试验中我们并不能确定会摸出红棋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摸一次,引起认知冲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体会概率虽然能帮我们了解不确定现象的规律,但并不能提供准确无误的结论。)

  3、应用

  师:下面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了?

  A:(课件出示p106做一做左题)

  师:你知道每种颜色占整个圆的几分之几吗?生答

  师:那么指针停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大呢?生答

  B:独立解决右题,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既让学生明确数量多少与可能性大小的联系,也为以后学*可能性的精确值作铺垫。)

  (二)教学例4

  (课件出示例4插图)

  师:请同学们看例4,刚才我们解决了两种颜色的问题,现在是三种颜色的了,你敢挑战吗?(生:敢)

  师:很好!如果让你只摸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生交流)

  指名汇报:如果只摸一个棋子可能是红色的,可能是蓝色的,也可能是绿色的。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04页“可能性”。

  二、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一个装着黄球的盒子,一个贴着红、绿贴纸的骰子,若干投影片投影仪。

  学具准备:六个装有红、黄、白三种颜色小球的盒子,六个骰子,若干红、绿贴纸,水彩笔若干。

  全班分6个学*小组,每组6人。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可能性”是新教材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也接触过,但作为数学中的概率知识来学*还是第一次,对他们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重组教材,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经历猜测和简单的试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⑵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概括其结果。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⑶情感目标:在游戏中学*数学,感受数学学*带来的快乐,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和伙伴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⑷教材的重点难点:有关概率知识对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尤为重要,所以我把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为教学重点。通过实验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为本节课的难点。

  2、教学策略选择:

  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和教材实际,本节课选择了演示、观察、操作、启发、和情境性等教学策略,改变以往的学*方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自主学*、重视体验等多种学*策略,力求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态度。整堂课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学*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与“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学生学的积极主动,老师教得轻松自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的高效伙伴或合作者。学生在“猜球”、“摸球”、“涂色”、“小小裁判”、“选词填空”、“设计骰子”等充满情趣的情境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引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第一次到你们班上课,我想知道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好,这节课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做游戏。老师带来了几种不同颜色的球,悄悄装在盒子里。每小组的同学轮流来摸球,猜猜看你摸到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二、展开

  (一)认识“可能”、“一定”、“不可能”

  1、初步感知(猜球)

  学生们轮流摸球,前几个小朋友摸了以后,下面开始有“黄球”、“红球”、“白球”的叫声。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们摸球的情况?

  学生各抒己见

  师:“大家说得很好?那谁能把这些情况用一句话既清楚又简单地表达出来呢?”

  引导学生说:在摸球的时候有可能摸到白球,有可能摸到黄球,也有可能摸到红球,摸到球的颜色不能肯定。

  小结:象这样当答案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可能”这个词来表达。(板书)

  师:如果继续摸的话,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用黑板上这个词来说一句话。

  2、再次感知(摸球)

  师:看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我也想玩,老师这也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的也是小球,看看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教师第一个摸出是黄球。接着走到学生中,学生参与摸球。

  随着每个学生摸出的都是黄球,学生喊“黄球”的声音越来越大。

  轮到最后一个学生摸球了,老师问:“你们能不能马上说出他摸的球的颜色?”

  如果学生猜测是黄球,说说为什么?(学生猜测里面全是黄球)

  师:一定吗?

  【备选】当学生回答不一定时,打开盒子验证一下。

  小结:当我们知道结果只有一种情况时,可以用“一定”这个词来表示。(板书一定)

  如果在这个装着黄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白球,你认为可能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可能)

  (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

  1、有什么办法在这个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呢?

  2、放几个可以容易摸到?

  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进行验证。小组合作,把数量比例不同的黄球、白球放到盒子里进行实验,验证结论对错。

  3、如果要求盒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白球该怎么办?

  4、概括

  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各抒己见

  师:一般事情都有“一定可能不可能三种情况”,当然,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有时候可能性也会发生变化。

  5、揭题(板书课题――“可能性”)

  (三)生活中的“可能性”

  1、小小裁判(出示书P105插图)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具有可能性,你看,这里有几件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事情,请你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这几件事进行判断。同意说法的打√,不同意的打×。

  ⑴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⑵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

  ⑶三天后下雨。

  ⑷世界上每天都有孩子出生。

  ⑸太阳从西边升起。

  ⑹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实物投影出示插图)学生进行判断。有争议的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2、选词填空

  同学们在语文课上我们都做过选词填空。今天数学课也要来做选词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人()会老。明天的数学测试小明()得满分。

  冬天()会下雪。在除法中,余数()比除数小。

  鱼离开水()会死。在地球上,石狮子()在天上飞。

  三、巩固

  1、涂一涂

  你看,这里有三个盒子。盒子里分别装着不同形状的物体,可是他们都忘了穿衣服,要同学们根据要求给他们涂上颜色,穿上衣服。

  根据要求涂

  ⑴○一定是黄色的

  ⑵☆可能是蓝色的

  ⑶△不可能是红色的

  2、造句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找个实例,选择“一定”、“可能”、“不可能”造一个句子。

  师示范:星期三过后一定是星期四。

  让学生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小组交流。

  “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

  “地震可能会发生。”

  “其它星球上可能有外星人。”

  “人一定会死的。”

  “三十岁的爸爸妈妈不可能变成一岁的小宝宝。”

  四、拓展

  设计骰子

  师:前几天老师到温州乐园玩,参加一个玩骰子的游戏,规则是骰子上面有两种颜色,甩到红色的一面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品。你们想玩吗?

  1、师出示一个一面是红色,其余五面都是绿色的骰子和学生一起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得奖可能性大小和骰子颜色设计有关。

  2、动手设计骰子,根据学生希望中奖率的高低来设计骰子。

  3、学生反馈,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总结

  这节课大家玩得开心吗?让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设计猜球游戏的情境引入,既直接又富有情趣,还贴*学生的生活实际。

  第一次小组合作“猜球”游戏让学生在良好的学*氛围里初步感知“可能性”。第二次师生互动“摸球”游戏,再次让学生在愉悦中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自然而然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

  这三个数学用语。

  先进行大胆猜想,再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根据结果验证猜想结论对错,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数量多少有密切关系,既丰富了感性经验,又有了实际依据。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通过判断和选词填空,使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现象,进一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的事件,体会概率知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相互倾听、汲取经验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第一个层次巩固了新知,第二个层次“设计骰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学以致用、大显身手,而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学会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片断实录:

  片断一: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

  在学生了解到盒子里装的都是黄色小球后展开:

  师:有什么办法在这个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呢?

  生1:这个简单,只要把盒子里的黄球全部换成白球就可以了。

  生2:错!这样摸到的就一定是白球了,“一定”知不知道?老师的问题是“可能”摸到白球。

  生3:把题目要改成“一定”摸到白球就对了。

  师:你们很善于倾听,也明白“一定”和“可能”的区别。那么应该怎么做才符合题意呢?

  生3:那就在这个盒子里放上一些白球就“可能”摸到白球了。

  师:放几个可以容易摸到?

  生1:多放一些白球容易摸到。

  生2:比如里面有10个球,放9个白球和一个黄球摸到白球的机会要比放2个白球8个黄球的机会大多了。

  生3:要想容易摸到白球,放的白球个数必须比黄球要多哦。

  生4: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不一定。

  师: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小组合作,把数量比例不同的黄球白球放到盒子里进行实验,验证上述结论对错。

  小组反馈:

  组1:我们组白球4个,黄球1个,摸到白球次数多。

  组2:我们和他们相反,1个白球,3个黄球,就不容易摸到白球。

  组3:老师,我们特地放了2个白球2个黄球,发现次数差不多诶!

  师:通过大家的猜想和验证,发现白球个数比黄球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可能性就小,看来,可能性的大小和物体所占总数的多少很有关系。

  片断二:设计骰子

  师:前几天老师到温州乐园玩,参加一个玩骰子的游戏,规则是骰子上面有两种颜色,甩一次,甩到到红色的一面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品。你们想玩吗?

  生:想玩!

  1、出示一个一面是红色,其余五面都是绿色的骰子和学生一起游戏。

  第一次甩的结果:绿色

  第二次甩的结果:绿色

  第三次甩的结果:绿色

  这时有学生按捺不住开始举手,一边说着:“老师,我知道原因了。”“下面可能还会是绿色。”

  老师继续甩,第四次甩的结果仍然是绿色。

  很多学生叫了起来:“骰子有问题”“红色的肯定很少!”“这样能拿到奖品的啊?”“得奖根本就是骗人的!”“不公*啊!”

  师:我听到同学们的意见了,那么就来观察一下这个骰子吧!

  学生观察骰子后老师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1:骰子红色的只有一面,绿色的有五面,甩到绿色的可能性就大,红色可能性就小,得奖机会就少。

  师:得奖机会少是不是表示没有得奖的机会?

  生:不是,可能会得奖,但机会很小。

  师:那么接下去甩,可能会甩到红色的吗?

  生:是的,可能会甩到红色。但大部分人还是没有得奖的,都是陪衬,浪费钱!

  生:以后遇到这样的游戏就不去玩,得奖机会太少了。

  2、师:那么如果你们是这个游戏的设计者,请每个小组统一意见后根据你们希望中奖率的高低来设计一个骰子。

  ⑴、学生小组活动,用红、绿贴纸设计骰子。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

  ⑵、学生反馈,展示自己的作品。

  组1:我们觉得只有一面是红的容易让人说我们小气,一眼就看出不诚心让人得奖,所以就贴了两面红色的,这样得奖的可能性增加了,但比起来还是没得奖的可能性还是大些,不会亏本。

  组2:我们想游客来活动就是图个高兴,奖品档次低些,但得奖机会大,大家玩得就开心啊!所以我们设计的骰子有4面是红的,2面是绿的。

  组3:我们觉得还是公*点好,所以设计了3面红3面绿,得奖和不得奖的可能性大小差不多,完全凭运气,又不会亏。也不狠赚,这样最好。

  师:每组都有自己的想法,讲的都有道理。通过设计骰子,大家不仅学会知识还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深入思考问题,是最大的进步。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生活经验,我在教学中重组教材,选择与学生现实中已有的经验相耦合的信息材料,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我从大家感兴趣的“猜球”游戏引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学*的兴致。整堂课由各种联系生活、生动有趣又层次分明的活动贯穿其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实验、合作、交流、创造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掌握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二)、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节课在感知“可能”、“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性大小”时,我安排了这样几个层次的活动,第一次是“猜球”,使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第二次“摸球”,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第三个活动“动手实验”,老师先让学生试着猜想“怎样做才容易摸到白球?”再让学生实验操作进行验证。通过这样的三次活动,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在知识联系生活,运用生活的过程中,又设计了“小小裁判”、“选词填空”、“造句”“涂一涂”和“设计骰子”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只有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活动的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的空间,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

  (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中学*数学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我十分重视有意义的合作学*,并重视教给学生合作的策略、能及时对合作的好的.学生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势,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和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我还十分重视学生的交流,而且形式多样,例如让学生找自己的同桌或好朋友说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是两个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一起游戏,在游戏中学*知识得出结论是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盒子里可能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讨论怎样设计骰子,这是小组内学生间的交流,再如学生代表小组演示汇报,这是全班进行了交流。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四)、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环境中学*数学

  整堂课的教学中采用班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尽量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机会。教师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敢于质疑、勇于尝试、乐于交流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评价,体现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获得的不仅是扎实的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学生在学*活动化中愿学、乐学,尝到成功的快乐,建立了自信心。

  本节课尚需改进的方面:

  初次体验“猜球”和再次体验中“摸球”这两环节因为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学生热情高涨导致活动时间过长,从而使整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头重脚轻,第一个环节小组合作意义不大可以和第二环节合并改为师生互动,作为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不是教学重难点,时间安排上可以紧凑些、把多些时间放在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探究“可能性”大小这两个环节更为科学合理。


可能性三年级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菁华9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巩固与提高。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进一步学*万以内数与计算起来铺垫的作用。本单元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数学,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之间的练*,体会数学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面

  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数学思考方面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解决问题方面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调动学生的学*热情,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安排

  两位数加两位数………………………………… 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加、减法的估算…………………………………2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课前三分钟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8 35 63

  20 3()()()()()()

  72 31 75 29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13+29=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

  组织学生分组练*,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布置作业

  完成练*二第1、2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35+34=69

  (1)35+30=65 65+4=69

  (2)30+30=60 5+4=9 60+9=69

  (3)30+34=64 64+5=69

  课后反思

  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可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由于学生脑海中对笔算的思路比较熟悉,所以本课首先要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的那根弦,打开口算的思路便成为上好本课的关键之一。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方法和积极的学*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们说一说:(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2)12×3表示什么意思?(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例如画出如下的图:

  3.连加法。

  12+12+12=36 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

  2×3=6

  30+6=36 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

  或7×3=21

  或6×3=18 4×3=12

  5×3=15

  18+18=36 24+12=36

  21+15=36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6=9×6+8×6+5×6+3×6等。

  四、介绍竖式

  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

  学生完成练*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笔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想一想、指一指等活动感知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给予学生探索求周长的策略。

  2、经历数学学*的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并通过探索求周长的策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操作活动,能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重难点

  理解周长的定义,掌握求图形周长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新课

  师: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在一个农庄里住着一位王老伯,他种了许多的蔬菜,还养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可是,这群淘气的小动物经常跑到菜地里偷吃庄稼,看着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庄稼被小动物们糟蹋了,王老伯非常着急。为了保护这些蔬菜,王老伯想了一个办法,他打算用篱笆将菜地围起来,怎么围呢?唐老鸭帮忙设计了两种方案,仔细观察一下,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呢?(第一种封闭,第二种没有围完,不封闭,学生交流后认识到第一种最好。)

  师:经过同学们的认真分析,王老伯也选择了第一种方案。在菜地的一周围上了篱笆,保护了蔬菜。菜地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菜地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学*周长的认识(板书——周长的认识)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菜地的周长,现在你能找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谁来试一试。

  1、(重点引导学生画出树叶的周长,指出**的周长、数学书、钟面的周长。)

  师:不管从哪里开始,只要沿着图形的边线画满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2、描周长

  师:刚才我们指出了图形的周长,你能用笔描出图形的周长吗?

  请用红线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看谁描的最漂亮。(老师巡视)

  师:现在我们看看唐老鸭又是怎样把周长描下来的。(课件演示)

  3、初步概括周长定义。

  师:现在,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周长,你觉得该怎么说?

  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教师同时板书)。

  4、完善周长概念。

  师:米老鼠看到唐老鸭把图形的周长描得这样好,也不甘落后,找来了4个图形,我们一起看看:下面那些图形能找出他们的周长,哪些不能找出它们的周长?(课件出示)

  师:像第二、第四这样没有围拢,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做不封闭图形,它们没有周长。第一、第三这样首尾相连,围拢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他们才有周长。

  师:现在你觉得“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这句话完整吗?如果不完整,还应该加上什么词语才准确。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适当板书封闭图形,完善周长概念,然后读一读,要求读出里面的重要词语)

  三、实践交流、突破重难点

  1、师:现在我们认识了周长,现在能不能利用周长帮王老伯算一算,到底要准备多长的篱笆才能把菜地围好呢?

  (引导学生计算三角形的周长)

  2、小组合作完成正方形、五角星、圆的周长。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帮王老伯解决了难题,现在老师还有一个难题:下面3个图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呢?

  四、回顾小结,鼓励发现

  师: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周长,其实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希望大家能多把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知识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2及练*一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教学方法:观察法、合作学*法、练*法。

  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新知出示第4页彩图。

  1.这些小朋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情况你能说出绘制校园示意图时要画上哪些内容吗?

  2.生绘制校园示意图。

  3.小组交流展示。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三、巩固练*

  1.出示第6页第2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面示意图。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3.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单的*面示意图。课后请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园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略)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练*十六第5~8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3×30 40×30 60×700 32×40

  80×70 90×42 65×100 700×2

  60×72 48×20 37×20 87×30

  二、计算

  完成教科书第76页练*十六的第5题。

  让学生用竖式的方法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讲讲时要提醒学生哪一位上满几十要想前一位进几。

  三、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第67页练*十六的第7、8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讲评时要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计算的'过程。

  提醒:第8题,求的是56套明信片共卖多少钱?和每套明信片有12张,有没有联系?要让学生分析出每套12张是一个多余的条件。

  四、游戏活动

  完成教科书第67页练*第6题。

  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可多增加一些题目,有几道算式的结果要相同,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拿到一道算是二。算式的结果与蜜蜂身上的数相同的就可认为蜜蜂停在这朵花上。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

  2、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

  1、线段图的画法

  2、检验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学*例3

  (1)出示图片(画有5个书架,下面有一个问号),教师说:“学校想买5个书架,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钱吗?想一想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产生疑问或说出需要先知道每个书架多少钱。)

  (2)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画有3 个书架,标出一共75元),教师说:“我告诉你买3个书架一共用了75元钱。现在你能解决了吗?”

  (3)个人试做,小组交流并汇报小组的想法。

  思路:要想求5个书架多少钱?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再求5个一共多少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点拨,并做主要的板书。)

  (4)练*:教科书第107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学*例4

  (1)出示例4: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2)小组先讨论研究,再试着把它完成。

  (3)小组间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4)“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分析题目,并解答完成。

  3、比较例3和例4,你觉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各抒已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小结:“遇到应用题,一定要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图片(练*二十四的第1、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老师用IC卡给家里打电话,时间用了4分,正好花了2元8角钱。想一想,如果打电话时间用了6分,又会用去多少钱呢?(学生独立思考)

  “老师的IC卡里现在只有3元5角钱了,我必须在几分内把话讲完呢?

  板书设计:

  两步应用题

  (1)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 (2)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

  75÷3=25(元) 75÷3=25(元)

  5个书架多少钱? 200元能买几个书架?

  25×5=125(元) 200÷25=8(个)

  答:买5个要用不着125元。 答:200元可以买8个书架。

  归总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页的例5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二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够正确地解答这种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学*例5(为了贴*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计算,将例题进行了改编)。

  (1)教师说:“小华读一本书,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学生各抒已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告诉他们:“知道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3)小组展开讨论,并独立列式试做。(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

  (4)小组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点拨,小组间相互质疑问难。

  (5)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情况,边小结边进行必要的板书:

  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12×6=72(页)

  再求几天能读完? 72÷9=8(天)

  (6)让学生根据分步算式,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2、改编例题,引出题目:(如果小华8天读完,他每天读几页?)

  (1)学生独立思考,并试着列式解答出来。

  (2)请一名学生汇报。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问难,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小结:要求每天读几页?首先知道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遇到问题,一定要分析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3、比较例题和改编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相同点:都是先求这本书的总页数。不同点:例题是求几天读完,改编后的问题是求每天读几页。

  4、教科书第112页“做一做‘的第2题和例5,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做练*二十五的第1题。

  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完成,并找出两个小题的异同点。

  2、教师:小林从家往学校走,每分走100米,需要用8分走到学校。如果每分走80米,你知道需要用几分走到吗?

  让学生说一说想法,然后独立列式解答。

  3、做练*二十五的第3、4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通过师生交流,突出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两步应用题

  (1)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2)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12×6=72(页) 12×6=72(页)

  再求几天能读完? 再求每天读几页?

  72÷9=8(天) 72÷8=9(页)

  答:8天可以读完。 答:每天读9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7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室,回顾刚才学*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本上完成。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2、学*教材第30页例9.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能装下多少个菠萝。因为18接*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菠萝的总数为182,接*180,180除以8得数大于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

  指名学生板书。

  方法一:18≈20

  20×8=160(个)

  方法二:182≈180

  182÷8>20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16千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1)出示题。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

  (2)估算一下,把530*均分成5份或*均分成4份,每份大约是多少。

  (3)精确计算。

  (4)交流计算结果。

  3、现有643盆花摆进花坛,*均放进5个花坛中,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多少盆?

  (1)出示题。

  (2)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独立列式解答。

  (5)提问:怎样理解还剩多少盆?(余数就是还剩多少盆)

  4、3位教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已知**票价10元,学生票价5元,10人以上的团体票价为6元,怎样买票合算?

  (1)创设情景。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关信息。

  (2)营造解题氛围。

  (3)分组合作,尝试多种解答方法。

  (4)比一比,哪小组既解答合理又方法多样。

  (5)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开购票是合算的?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团体票合算?

  (6)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和空间。

  四、思维训练

  如果同一节目每月播出的时间相同,每个节目每月各播出多长时间?

  (1)出示题,讲述题意。

  (2)解读图意。

  (3)理解题目中所提的问题。

  (4)直观看图,正确解答。

  (5)交流解题思路。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木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不条、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学交警指挥交通车时的各种动作姿势。

  2.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刚才所观察交警的手与手、手与身躯构成的角。

  3.指名学生将角的两边上取两点,再将两点连接起来得到第三条线段,并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后,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板书:意义、特征、特性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学生用小棒任意摆出一个三角形。

  教师出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图形:

  (1)(2)(3)

  学生讨论三个图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为什么?

  刚才大家在判断上述三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时,都注意到三条线段,围成等这些重要条件(板书:三条段、围成),谁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练*

  (1)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判断下列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2)(3)(4)(5)

  (二)探索三角形的特征

  (1)虽然三角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谁能说说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分组讨论)

  (2)小组指定代表说说讨论的结果。

  板书: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三角形的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三角形,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4)学生指出三角板上的边、角、顶点。

  (三)探索三角形的特性

  多媒体出示电线杆、自行车、货柜架等实物图,让学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分组讨论后,指定学生回答)

  学生操作:用木条钉成*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用力拉、推,让学生观察,大家会发现什么?

  这说明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稳定性)

  举出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哪些部位是做成三角形的。

  三、练*。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2.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三角形。

  3.折一折:把一张纸对角对折,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再对角对折,又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呢?

  4.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特性?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探讨了三角形的哪些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意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特征: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特性:稳定性。


可能性三年级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可能性教学反思_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选【5】份

  可能性教学反思_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1

  四则运算这个单元我用了7课时教学,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教学内容。因为有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学*接受能力不强的特点,书本上的*题基本上要集体反馈一次,所以四则运算的变式充分展开。如根据分布算式列综合算式练*未能落实到点,三步及以上四则运算的读法及文字题来不及展开,注重运算顺序而口算和笔算训练得不到强化。

  曾经在第4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认识了小括号,也出现一个递等式。当 时 老师们就议论要不要教学脱式计算。由于教材后面没有再涉及,所以并没有正式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而且综合算式也没要求用脱式计算。然而本册教材对递等式计算书写格式依然没有正式提出教学,但是规范书写格式是教师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例1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列式计算都很简单,几乎全部的学生都能完成。所以重点指导学生用递等式计算。学生对综合算式不陌生,但是对脱式计算却很陌生。要求划出第一步先算什么,再用递等式计算(注意等号的书写位置)例2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也能独立解决(2种算法都会出现,第7册就接触过)。教材把四则运算顺序的教学编排在富有现实意义的情境中,沟通枯燥的四则运算顺序和生动的解决问题,赋予四则运算以生命。

  列综合算式时学生往往会按自己的计算顺序改变书写顺序如:7×8=56208+56 =264 改写 7*8+256虽然意义相同,但是用了加法交换率。是否要求按顺序依次书写成 256+7*8?

  第四课时 例4在理解题意后,学生求两商的差的第一种解决方案很容易出现,复*例3,第2种先求差再求商,就有部分学生理解有难度。所以本课的第一重点就是让学生体会括号内算式的意义及使用小括号解决问题是问题更加简便的作用,了解小括号的性能。有小括号例5的读法依然要让学生在认识意义的基础上去读。

  第五课时 例4和例5排在一起内容比较紧凑,练*不够,而小括号的出现使四则运算的难度增加了一星。所以认为必须及时巩固。

  第六课时课时内容比较简单:有关0的运算 通过整理分类,概括出有关0的运算特点,着重理解0不能作除数。通过抢答有0的混合得数,体会0的特殊性和趣味性。

  课堂教学*惯小结先“乘除”后“加减”就有学生固定思维一定先乘后除,先加后减,反而把同级运算顺序给丢了。

  可能性教学反思_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2

  “轻重”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二单元的第三节课,我在设计此课时,考虑要达到以下目的: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轻重”的比较方法,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教学后,我有如下的体会。

  1、多媒体教学,发挥最佳效果

  传统的教学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在学*中会感到单调、枯燥。多媒体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学*兴趣,这是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在教学中,我设计的活动画面配上悦耳的音乐,牢牢地吸住学生的注意力,把比较过程形象地展现出来,教会了学生观察比较。

  2、难易结合,突出重点

  在教学中,对学生能直接比较的,我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比较,而将大量的时间放在练*不能直接比较的事物上,对于不能直接比较的,我只是引导学生寻找合理的方法,并不直接比较,而且都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寻找方法。

  3、精心设计,练*形成多样

  课程标准指出:“练*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练*,强化训练,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及时补救,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我把练*分成三种形式:独立完成的练*、游戏、讨论合作练*。通过三中练*形式,练*不同层次的题,难易结合,练*形式生动有趣,学生学*的积极性很高。同时,一些比较困难的题目,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也顺利完成,达到教学目的。

  4、奖励激励,提高学*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执教中,我采用奖励激励法,设计了絮叨激励性的语言:正确!对!很好!真聪明!最肯动脑筋!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起学生学*的情感,竞争的心理。为了获得奖励,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课堂气愤异常活跃,掀起了阵阵高潮。

  波利亚曾说,学*任何知识的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只有这样理解才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这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教学素质,这是充分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此外,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的意识不够强。学生分小组活动时,有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够,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可能性教学反思_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3

 本单元以富饶的大海为主要情境,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和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学*连乘和代小括号乘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通过操作学具加深对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本节课我从解决问题入手,引入计算。重点研究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我组织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明白口算的道理,并找到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应该说这节课的内容是很容易的,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而且积极性非常高。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生动活泼地发展,使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创新思维活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主学*的成功乐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整个过程注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的培养。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课堂上我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惯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实现问题解决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同步发展。在课堂气氛方面,我感觉我们现在很多数学课,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不可谓不丰富,气氛不可谓不活跃,媒体不可谓不多样,应该说该用的都用上了,该做得都做了,唯独教师在教学整个过程中眼中没有学生,思路以教案为中心,教学内容以教材为核心,方法以自我为中心。其结果,不论什么学生,他都从一个自认为的`知识起点来展开教学。所上的这节课没有给学生带更多的惊喜与关注,学生的学*情绪往往是外热而内冷。我想今后的教学要注意课堂教学应根植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

  可能性教学反思_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4

  一、 温故知新

  本节课是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发展,因此,严老师以复*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导入,填写算式“()÷()=6”,在学生自己写出的诸多算式中引出商不变规律。而商不变规律正是联系旧知与新知的桥梁,也是新知的最佳生长点。严老师复*了商不变的规律后,取出学生说的一个新算式“4.2÷0.7”(除数是小数的算式),反问“为什么觉得商也是6?”以此进入新课学*。

  二、 抓住本质,化解难点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就是运用商不变规律。严老师抓住这一本质,展开新知教学。首先出示0.12÷0.3=()÷3让学生填空,由于受以往整数除法的定势思维影响,学生常会误认为填12。这时候严老师没有轻易答复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考证。运用商不变规律,学生很快发现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的倍数不同,不符合规律,等式也就不成立,推翻了原先的想法。接着出示几道算式,每坐一道算式都让学生说清楚“除数…变成了…,扩大了()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扩大()倍,是()”,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化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在这过程中,老师还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理解其中算理。把原本是小数的除数运用商不变规律转化成整数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出商,抓住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本质,降低学生学*的难度,使学生学得更轻松。而且,严老师还通过3个算式的对比,让学生明白把除数化成位数小的整数算起来比较简便,优化了算法。

  三、 细致讲解,突出算法

  竖式计算的教学严老师讲解的很细致、到位。计算步骤,怎样划小数点,小数点移动几位。这是学生很容易搞错的。因此,接着严老师又出示3到练*,让学生划移小数点。学生在展示、反馈中,针对有错地方,老师把问题抛给大家,让学生自己来发现、解决问题。3到练*题由易到难,都是典型性题目。在练*中,让学生规范格式,再次强化计算法则,让学生注意别移错被除数的小数点。后面的练*还让学生先估算再计算。这也是针对学生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很容易弄错商的小数点设计的题目。先估算商比1大还小,有个*似数,再列式计算,有助于学生在计算时避免弄错小数点的位置,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也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来检验计算结果。

  可能性教学反思_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5

  三下《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后,再来学*东、南、西、北等八个方位的。在这个单元,学生要知道生活中的方向和地图上的方向,还要会看路线图,根据方向来指路。对空间观念差的孩子来说,这个单元的学*简直是在云里雾里走,分不清方向。

  为了帮助孩子们认识这么多方位,会辨认方向并指路,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生活常识的基础上认识方向

  学生对太阳东升西落、北极星、指南针、夏天南风、冬天北风等现象都有一定的认识,上课时把他们的已知经验引发出来进行复*,自然联系到四个方向的认识上。然后通过变换位置指认方向,学生明白了位置的改变使我们面对的方向不一样,画下的方位图也不一样,为了方便看图,统一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画图方法。

  2.利用各种途径来记忆方向

  学生即使知道了方向,但指认起来依然困难重重,极易混淆东西、南北,更不用说八个方位一起记了。我首先让学生在每一幅图中标明方向再来辨认,减低难度。然后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用固定的手势来表示固定的方向,如指右上为东北,右下为东南等。再通过游戏练*来巩固记忆,在练*中不断地指认多次巩固。

  为了和抽象的题目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我又想出了箭头记忆法帮助学生来记方向,把手势化为纸上的箭头,来记忆八个方向。在做题时可以直接用箭头来帮忙,从哪儿到哪儿,画箭头,然后认箭头方向就比较容易了。

  3.同桌合作,多说多练多运用

  学生总以为自己方向都认识,觉得这个单元根本不用老师教,自己完全可以解决,所以上课时注意力不太集中,老喜欢做后面的题目。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好上课的时间,我在一个内容的学*后都会让他们及时巩固,特别注意让他们互相说说,考考,指指。有时在学*之前就让他们自己先表现下自己会的。这样做,使他们上课时更投入,而且互相之间互相考察,也可以让会的教不会的。常常用游戏的形式,也让他们愿意主动听清规则和要求。


可能性三年级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精选五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1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过程。

  2、能判断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用分数表示。

  3、在判断、讨论可能性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来表述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生谈话提出:袋子里有一白一黑两个棋子,任意摸出一个,有几种可能?让全班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话题引入,让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进入学*中。)

  二、求可能性

  1、教师用激励性启发性的谈话,提出“摸到白子和黑子各占所有可能性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回答,最后教师进行概述。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初步懂得事件发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感受有些实际问题可借助数学表述。)

  2、提出问题(2),让学生讨论有几种可能,都是什么。列举出来。(设计意图:讨论有几种可能,为用分数表示可能性作准备。)

  3、教师启发性提出“每一种可能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得出:每种可能都可以用1/3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用分数表示可能性,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体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用数学语言表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尝试练*

  1、教师谈话并拿出骰子,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观察骰子特征,为后面用分数表示每个面朝上的可能性作铺垫。)

  2、提出“议一议”中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知道每个面朝上的可能性用1/6表示。

  (设计意图:结合掷骰子事情,给学生自主发展、有条理思考、表达问题的机会。形成用分数表示事件的等可能性的思维过程。)

  四、设计游戏

  1、教师提出用扑克牌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游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并试做。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动手试做的空间,考查学生能否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中去。)

  2、交流学生设计的,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体验学*的快乐。)

  五、课堂练*

  学生独立完成练*。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2

  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目的:

  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圆柱形水杯。

  (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2)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创设问题情景。(课件显示)

  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二、新课教学:

  设疑揭题: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1.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于长方体。C、依次解决上面三个问题。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

  讨论并得出结果。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似的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板书:V=Sh)(设计意图:在新课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复*旧知识,在观察中理解,在比较中归纳,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学生切实经历圆柱体积公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领悟了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填表:请同学看屏幕回答下面问题:

  底面积(㎡)高(m)圆柱体积(m3)

  6 3

  0.5  8

  5 2

  (设计意图:设计练*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训练学生的技能。这是第一层基本练*,通过这道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重点,夯实基础知)

  例: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内直径是6分米,高是7分米。它的容积约是多少立方分米?(得数保留整立方分米)

  解:d=6dm,h=7dm.r=3dm

  S底=πr2=3.14×32 =3.14×9 =28.26(dm2)

  V =S底h =28.26×7 =197.82198dm3答:油桶的容积约是198立方分

  (设计意图:使学生注意解题格式,注意体积的单位为三次方)

  三、巩固反馈

  1.求下面圆柱体的体积。(单位:厘米)

  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做。板演的同学讲解自己的解题方法题,教师归纳学生所用的解题方法,强调在解题的过程中格式。(设计意图:这是第二层变式练*。是让学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础上理解公式,学会灵活运用公式的训练题。通过对公式的拓展性理解,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练*:(回到想一想中)圆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径是10cm,高是15cm.已知水杯中水的体积是整个水杯体积的2/3计算水杯中水的体积?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3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自主学*中得到发展”的思想,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观察、试验、合作的能力。

  1、注重逆向思维的启蒙训练。

  本节教案侧重于逆向思维题目的设计与训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资源,巧妙地引导学生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推断物体数量的多少。学生的思维在自然的过渡中顺势转换,使逆向思维能力得到初步的训练和提高。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节课在设计中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给予肯定和赞扬,保护学生幼小的创新思维萌芽。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10张扑克(其中梅花1张、方块3张、红桃6张)

  学生准备

  1个纸盒、10个红球、3个黄球

  教学过程

  ⊙游戏活动,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吗?(师举起扑克牌)

  预设

  生:扑克牌。

  师:现在老师想利用手中的10张扑克牌和大家玩一个小游戏,谁愿意参加?

  师指出21名同学参加,其中一名同学在统计表中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其余20名同学每人依次抽取一张扑克牌,记录后再放回去。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扑克牌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交流实践,探索发现

  1、讨论交流,体会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间的关系。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得到了一张简单的统计表,这张统计表显示了每种花色的扑克牌被抽出的次数,同学们能从这张统计表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生:从这张统计表中可以看出红桃被抽出的次数最多,梅花被抽出的次数最少。

  师:能用我们学的可能性的知识说一说吗?

  (红桃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大,梅花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小)

  师:说得很准确,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一种事物对应总数中的数量越多,它被摸出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可能性越小。那同学们能不能根据统计表上的结果,猜一猜老师手中的扑克牌,哪种花色的多?哪种花色的少?

  预设生:因为红桃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大,梅花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小,所以一定是红桃最多,梅花最少。

  (师把手中的扑克牌举起,让学生看清楚每种花色的扑克牌的数量)

  师:同学们真聪明!红桃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大,所以数量最多;梅花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小,所以数量最少。这又一次证明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的多少有关。

  2、实践操作,深入探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规律性。

  (师出示教材46页例3情境图)

  (1)小组活动:盒子里装有红、黄两种颜色的球,每个小组的盒子里装的球都是一样的。从中摸出一个球后再放回去摇匀,重复20次并记录下球的颜色。

  (2)分8组完成汇报,教师出示表格并进行填写。

  (3)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猜测一下,盒子里是红球多还是黄球多?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能在方格纸上准确建立一个点和一个数对得对应。理解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过程和方法: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展示等活动,体会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研究图形的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感受学*比例尺的必要性。欣赏图形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照片:集体照

  师:谢老师想把咱们班的集体照放进想框里,怎样把它放进去呢?(复制粘贴)

  师:看着这张照片,有什么感觉?

  师:是的,生活中有很多缩小和放大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投影出示课题:图形的放缩)!

  二、笑脸图大变身

  1、初步感受图形的放缩

  师:(出示1张贺卡图片)这是一张贺卡,(边说,边操作,得到的三张贺卡)与原来的贺卡相比,怎么样?

  生:一样(不一样)。

  师:看完之后,你想说点儿什么?你认为哪一张跟原图最像?为什么?(记住和原图比:都是长方形的,是长变了还是宽变了?)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2、深入探究图形的放缩

  师:为什么同样的贺卡,在进行了变化之后,有的与原图相像,有的不像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其中的奥秘。(教师出示将方格图照贺卡图片。)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并结合相关数据思考并分析:谁画得像?为什么?

  请代表把你们刚才交流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代表发言,集体指正。

  师:看来只有长和宽都按照相同的比来画,才能画得和原图相像。

  (说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的板书写出比。)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研究所画图的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体会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它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领悟图形放缩的规律和奥秘。

  三、画一画

  师:有了图形放缩的经验,接下来我们要画一画。拿出自己的作业纸,自由设计图案,并将图形进行一次放大或缩小,画完后,在四人小组里面把你自己画的情况、画的方法向组内同学介绍一下,同时告诉大家你所画的这个图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开始吧。(作业纸上分别有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展示、反馈。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过程,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学生在思考中去操作,在操作后再思考,不但形成了技能,而且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四、生活中的应用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了图形的放缩,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应用到图形放缩的知识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在生活中,把物体放大或缩小的现象是经常遇到的,学*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可以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五、神奇的小猫

  师:看来同学们是非常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现在,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到游戏中去体会图形的放缩。(出示探究活动)

  师:这是一只名叫乐乐的小猫。根据我们学过的数对的知识,你能将表示小猫乐乐轮廓的点的数对正确的填写出来么?(可尝试标出相应的坐标图,便于找出具体的位置)

  教师指名补充表示小猫乐乐轮廓的点的数对。

  师:小猫家族中还有三只小猫:天天、晶晶和欢欢,(表格中呈现名称)请你根据具体的要求讲表示它们轮廓的点填写在表格中,并观察数对的规律,猜一猜:哪只小猫最像乐乐?之后通过在方格纸上描点、连线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学生活动、探索。

  汇报展示(说一说你的猜测、依据以及验证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贴*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神奇的小猫”的探究活动,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小猫图,以及讨论哪只小猫长得更像乐乐,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比例尺的广泛应用。

  六、小结

  今天我们在活动和游戏中体验了图形的放缩,下课后就请同学们到生活中继续去体验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图的方法,探索长方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经历探索活动,了解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

  教学重点:

  探究长方形面积不变时,长与宽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表示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么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正比例的图像呢?

  2、你还记得表示积一定,两个乘数之间的关系图吗?把积是12的方格圈起来,可以连成什么线?

  3、说一说。

  (1)两个乘数的变化情况。

  (2)两个乘数成什么关系?

  (3)你有什么猜想?

  二、探索新知。

  用X、Y表示面积为24*方厘米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他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x/cm 1 2 3 4 6 8 12 24

  y/cm 24 12 8 6 4 3 2 1

  1、说一说长与宽的变化情况。(小组交流)

  2、这里哪个量一定?

  3、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板书: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

  4、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8个长方形。(每格代表1 cm2)

  过程要求

  (1)出示方格纸,并标明X、Y轴上的数字。

  (2)教师边讲解,边画长方形。

  (3)学生接着画。(直接在课本上完成)

  5、连接图中的点A,B,C,D……

  (1)猜一猜:图中的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吗?

  (2)师生一起连线,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和反比例关系的关系式和图像的区别。

  四、巩固练*

  面包的总个数不变,每袋装的个数与袋数如下表。

  每袋个数2 3 4 6 8 12 24

  袋数12 8 6 4 3 2 1

  (1)每袋个数与袋数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2)把上面的数据制成图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