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菁华10篇)

首页 / 说课稿 / | 说课稿,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一、 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

  (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

  (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

  (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 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 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出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和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2

  幼儿园舞蹈教学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纵观以往的舞蹈教学,我们发现,除了幼儿的即兴舞蹈之外,老师多数都是采用“老师教,幼儿学“这样一种单一的形式。

  一、说设计意图:

  我们知道,幼儿园舞蹈教学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纵观以往的舞蹈教学,我们发现,除了幼儿的即兴舞蹈之外,老师多数都是采用“老师教,幼儿学“这样一种单一的形式。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幼儿在舞蹈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所以在这个舞蹈教学活动中我们大胆地采用了“舞谱“这一独特的媒介,让幼儿在观察、模仿、自由探索中主动地去学*舞蹈。

  二、说活动目标:

  在对幼儿的发展现状进行足够的了解之后,我们制定出了活动的总目标:

  1、让幼儿在熟悉律动曲的基础上,看舞谱学*律动《快乐的小鸭》,并体会律动中快乐的情感。

  2、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和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3、提高幼儿的舞蹈表现能力,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

  由于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存在着个体差异,高、中、低水*幼儿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例如高水*的幼儿可以听着一首乐曲来进行即兴舞蹈,低水*的幼儿在学*比较复杂一些的动作时就会觉得挺吃力。针对于这种情况,为了让每位幼儿都能在自已的原有水*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制定出了活动的总目标之后,我们将幼儿按能力水*的不同进行了分组,并紧紧围绕活动总目标制定出了各小组活动层次目标:

  1、高水*幼儿活动层次目标:能够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变换动作,学*两人互相合作,能较准确地模仿出舞谱。

  2、中水*幼儿活动层次目标:主要学*手脚协商地跳舞,感受出律动曲的情绪。

  3、低水*幼儿活动层次目标:学*用手学做出鸭嘴状,并且学*蹦跳步。

  三、说教材选择与分析

  为了能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的目标,在制定出活动目标后,我们慎重地选择了“小鸭“这个教材。

  小鸭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动物形象之一,其特有的撅臀、摇摆等特点是幼儿乐于模仿的,再加上幼儿具有思维具体和爱好模仿等特点,所以本活动选择的舞蹈动作素材非常形象、生动,有:小鸭喝水、小鸭游泳、小鸭问好等动作。这些动作的选择是有目的性的,比如小鸭问好这个动作,充分地体现了目标中所提出的“培养幼儿互相合作和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这一点。

  在对教材进行分析之后,我们总结出了这个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幼儿学*看谱跳舞。为什么说看谱跳舞是本教材的重点呢?这是因为,幼儿在把静态的画面转化为动态的舞蹈动作的过程中,经过了一糸列的心理活动过程,如:幼儿先观察舞谱(包括观察舞谱的动作以及舞谱的记号),然后再进行模仿,就是用肢体再现出所看到的图象,模仿之后还要进行自我调整才能完成一整个动作的学*,所以说看谱学*跳舞是本教材的重点。

  那么这个活动的难点是什么呢?就是幼儿编排律动的顺序,这就要求,幼儿要在脑海中迅速地收集大量的动作信息,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音乐把所学到的动作合乎情理地串编起来。

  四、说活动准备

  整个活动的实施要求我们准备:

  1、磁性黑板三块,律动舞谱一套,大背景图一张。

  2、小鸭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录音带三盘。

  3、活动开始前可让幼儿适当地欣赏律动曲和进场曲若干遍。

  我们为幼儿准备的舞谱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为什么给幼儿准备这么多颜色的舞谱呢?这是因为,我们在设计舞谱时,将一组动作的舞谱设计为同一种颜色。在幼儿学*的过程中,希望通过舞谱颜色的变化来给幼儿一个感官上的刺激,暗示、引导幼儿能及时地根据乐句的变化来变换动作。

  五、教学方法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幼儿的学*心理特点,我在这个活动中主要采用了四种教学方法:引导法、对比法、分解组合法和示范法。这四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大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学*效率。例如对比法,在幼儿看舞谱学*跳舞的过程中,幼儿更多的只是注意到了自身动作的发展,当幼儿学*完整个律动之后,老师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表演,幼儿在观看别人表演的过程中,去观察自已的动作和别人的动作,观察自已的表情和别人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通过对比,来感受什么样才是美的舞蹈,在协调与自我修正当中得到了发展。

  六、说学法指导

  无论是在老师间接或直接控制的教育活动中,幼儿都是自身学*和发展的主体。在这个活动中,始终体现以幼儿为主体,老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探索、尝试,积极地去和周边环境进行互动,幼儿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教育环境中进行发现学*和接受学*。在学*过程中,幼儿的各种感官得到了运用,如:看、听、说、想、做等等。在老师的充分引导、启发下,幼儿的思维非常地活跃,乐于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对美的体验,其中,模仿、发现、对比是幼儿学*的主要方法。

  七、说说教学程序

  我们这个活动的教学程序的设计是以建构主义学*理论中“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为依据的,整个活动的程序一共分为五个环节来进行。

  1、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学*的兴趣。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学*理论当中的“情境“这个要素,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主要是创设舞蹈的意境,用背景图和语言感染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大自然当中,自已则成了一只可爱的小鸭子。

  2、分组学*

  这是最能体现出建构主义学*理论中的“协作、对话“这两个要素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要通过互相合作、协商、修正来完成动作的学*,幼儿之间不仅要对话,幼儿和教育环境之间也要进行“对话“。当然了,在幼儿的分组学*的时候,教师也要紧扣着小组活动层次目标来进行指导。

  3、编排律动顺序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得到了充分地参与,体检到了自我满足,幼儿对自已编排出来的、富有情节性的律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的动力,所以这个环节的设计为下一步的学*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4、欣赏示范、巩固引新

  这个环节是建构主义学*理论中“意义建构“这一要素的最佳体现。教师运用各种方法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律动,帮助幼儿掌握表现律动的正确方法。在幼儿学*完律动之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想象,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小鸭动作的特点,创编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照相“动作。在这一环节中,幼儿不仅巩固了所学过的动作,还发挥了想象力、创造性,提高了幼儿的舞蹈表现能力。

  5、活动结束

  教师说:“小鸭子们,天色不早了,让我们一起回家吧!“然后组织幼儿按照原来的路线做各种动作(游泳、唱歌等)出活动室。这个环节的设计起了一个很好的头尾呼应的作用,过渡自然,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活动。

  通过这个舞谱教学活动,幼儿体会到自身能力和探索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幼儿的各种素质。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3

  一、设计意图:

  幼儿的成长倾注了家人、老师、同伴以及社会大家庭大量的心血和爱。小朋友*时可能觉得得到爸爸妈妈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本次活动以“母爱”为支点,截取及格生活中常见的爱表达方式:爱是亲亲热热、爱是为了长大、爱是一起分享、爱是给予帮助。引导幼儿理解、感受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体验爱的美好境界!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理解爱的不同方式。

  2、体验被爱和爱别人都是一种幸福。

  三、活动准备:

  爱心卡,字卡,动物爱心图片,录音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爱心卡”,引出主题。

  师:这是什么?(爱心卡)

  幼:上面还有一个字。

  析:幼儿发现卡上有字,顺着孩子们的“发现”,我及时地把问题转到了卡上的字——“爱(love)”,接着自然地导入了我们的活动主题——爱(love)。

  师:对,这是一个爱字,下面的love是爱的英文字母。

  师:什么是爱?

  析:没有答案的问题,给孩子一个自由讲述的空间。让孩子可以把所自己认为的爱可以随意表达出来。

  (二)感受、理解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师:刚才小朋友讲了很多的爱,我这里也有一些爱的故事,请你们来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爱?他们的爱是怎样的爱?

  析: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图。

  2。提问,依次出示相应图片。

  师:谁来说说你在图片里看到了什么样的爱心故事?

  图一:猫妈妈和小猫的爱心故事。

  师:猫妈妈和小猫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抱在一起?

  析:这个提问给了孩子大胆想像,充分讲述的自由。

  师:谁知道“亲亲热热”表示什么意思?还有什么动作可以表示亲亲热热呢?

  幼儿模仿亲亲热热的动作,感受爱是亲亲热热。

  师:猫妈妈用“抱抱”来表达对小猫的爱;小猫觉得爱就是亲亲热热。(出示字卡——亲亲热热。)

  析:让幼儿运用肢体语言这种特殊的表现、交流方式来感受爱,不但增进了与同伴的友谊,而且帮助幼儿理解了爱的表达方式。

  图二:熊妈妈和小熊的爱心故事。

  师:哎呀,小熊怎么了?胸妈妈怎么背对着小熊,不去救它呀?

  析:小朋友不知道“小熊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游泳的”这一知识。在缺乏这种经验的时候,他们都以为是小熊掉到河里了。

  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小熊是被它的妈妈故意推下水的。

  师:你们觉得熊妈妈爱小熊吗?

  师生共同举手表决“爱”与“不爱”。

  帮助幼儿理解“爱是为了长大”。

  师:其实熊妈妈非常爱小熊,因为小熊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游泳这项本领。它把小熊推下水是为了帮助小熊早一点学会游泳。

  师:现在你们觉得熊妈妈爱小熊吗?熊妈妈的爱就是为了熊宝宝快快长大。(出示字卡——为了长大。)

  析:老师的引导给另外幼儿知识的点拨,孩子们了解到熊妈妈的这种爱其实是在锻炼小熊,他们对熊妈妈的态度便有了一致的改变____熊妈妈是爱熊宝宝的。

  图三:蜜蜂妈妈和小蜜蜂的爱心故事。

  师:蜜蜂妈妈是怎样爱她的孩子的呢?

  师:小蜜蜂们品尝着香香甜甜的花蜜,高兴地说:“爱是一起分享”。(出示字卡——一起分享)

  师:你有了好东西时和别人一起分享吗?

  幼儿互相交流分享的经验。

  析: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一起分享”的含义,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分享经验来说一说,为他们提供一个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爱心的*台。

  图四:蚂蚁妈妈和小蚂蚁的爱心故事。

  师:蚂蚁妈妈爱它的孩子吗?它有时怎样表达对孩子的爱的呢?

  师:蚂蚁妈妈在小蚂蚁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小蚂蚁帮助。小蚂蚁觉得爱就是给予他人帮助。(出示字卡——给予帮助。)

  师:除了妈妈给了小蚂蚁帮助,还有谁也帮助了小蚂蚁?(小树叶、小树枝)

  相互讨论:*时你帮助过别人吗?有没有得到别人的帮助?你帮助了别人心里觉得怎么样?

  析:再一次为幼儿提供相互讨论的机会,在又一次的经验交流中,使他们体验相互帮助带来的快乐。

  师:在生活中,小朋友得到了爸爸妈妈、大家对你的爱,你觉得很幸福,你爱大家吗?你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大家的爱?你给了别人你的爱,你觉得幸福吗?

  析:让幼儿在讨论中体会到、领悟到原来得到别人的爱和爱别人都是快乐的、幸福的。

  师小结:是呀,被别人爱和爱别人都是一种幸福。

  (三)延伸活动

  师:老师为大家都准备了一张爱心卡,小朋友可以把你得到的爱或者你对别人的爱画在上面,并和小朋友来交流交流。

  最后并把画好的爱心卡挂到爱心树上。带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析:最后运用绘画的形式,是想让小朋友通过这种方式对得到别人的爱和你对别人的爱有一个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落实。

  反思:整个活动下来,小朋友对这个活动的内容从他们的反映上来说,是落实下去了的。就是对四幅图进行讲述落实时,对“爱是亲亲热热”这个比较好理解的,落实得很多,而对后面“为了长大”“给予帮助”反而没有深入进去,简单过去。应对后面两个多点时间进行讲述分析。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一部分,《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情绪态度独特方式。”大班幼儿临*毕业,孩子们都依依不舍,互相交换礼物,每天都会和同伴开心在一起,感受着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带来乐趣,给孩子留下美好回忆,我们都是好朋友这个主题容易引起幼儿学*兴趣,将主题以美术活动方式表现出来让孩子通过创作画面而感受到好朋友在一起快乐。

  美术活动是幼儿细化活动之一,于是从大班幼儿喜欢画画这一特点入手,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在日常教学与幼儿进行谈话活动,帮助幼儿更好理解主题,设计与主题相关情节。比如:一起做游戏、一起看书、游戏等。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祈祷向导作用。

  因此,我从以下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讨论基础上,用绘画形式展现好朋友之间友谊,并合理地布置画面

  2、能够准确画出二至三个小朋友在一起活动

  3、体验好朋友即将离别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准备

  大班幼儿喜欢画画,在观察和讨论基础上,以绘画形式展现好朋友之间友谊,并能够合理地布置画面作为本节课重点来解决;根据幼儿个体差异和能力不同。引导幼儿画出和好朋友发生开心事以及好朋友相处情节作为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无限创造力。为了更好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一下准备:

  1、课前和幼儿进行谈话活动,在日常中引导幼儿发现和好朋友在一起开心愉快事情

  2、绘画纸若干、水彩笔、油画棒

  3、绘画范例若干(好朋友在一起看书、跳绳、游戏等)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恩能够更准确有效掌握学*对象。”

  根据幼儿现阶段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谈话法、观察法、示范法、讲述法等。整个活动我遵循了幼儿学*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要我学”为现在“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为此我运用了操作法、讨论法、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以谈话形式导入主题,从兴趣入手提问:“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在幼儿园我们都有好朋友。”能说一说和好朋友在一起快乐事吗?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游泳、看书帮助他们整理衣物等。帮助幼儿回顾已有经验,并为下面活动做好铺垫。

  环节二:教师出示范例图

  我们和好朋友有很多愉快事情,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几幅画,你们看看他们在和好朋友做什么?跳舞、做游戏、跳绳等。他们都和好朋友在什么地方开心在一起?

  环节三:幼儿绘画,并介绍自己作品

  我们也有好朋友,大家每天开心在一起,有许多开心事,请小朋友画画你和你好朋友吧?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介绍作品。

  环节四:教师小结

  我们毕业了上小学,会分开,但是我们还依然都是好朋友,我们可以和好朋友打电话,周末时候也可以约好朋友一起出来玩。

  六、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我通过提问和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绘画特点和不同发展水*进行及时评价。评价是以肯定、鼓励语言评价孩子作品,多角度来发现闪光点。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5

  一、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色彩缤纷的气球可以说从婴儿期就已经闯进了孩子们的世界,他们喜乐于气球的五颜六色、好奇着气球为什么会变大?为什么会爆?为什么可以飞起来?因此,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者和探索者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在探索与操作中进一步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在本次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了两个目标:

  1、尝试使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观察并说出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变化的关系。

  2、喜欢使用打气筒等充气小工具,体验给气球充气的乐趣。

  三、说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活动,为了使活动顺利展开,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在此次活动中,我做了如下准备:各种颜色的气球、气球托、安全并适合幼儿使用的不同类型的打气筒若干。

  四、说活动重难点

  利用有趣的科学操作活动,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科学启蒙的关键,它将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学*的热情。因此,我把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作为重点,引导幼儿通过探索操作实验,从中找到如何给气球快速充气的方法。幼儿受其原有知识经验和思维水*的影响,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大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因此我将探索气球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变化的关系作为此次活动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活动的主体。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等。

  2、学法:

  (1)感知体验法:在探索怎样给气球充气的操作活动中,我是幼儿的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这样,幼儿在活动中,更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大胆去探究学*、互助合作。他们在看、说、玩的过程中,体验到充气的快乐,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语言法:在竞赛活动中让幼儿听清老师用准确的语言说出比赛的规则,幼儿操作起来就会有秩序,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比赛,这样使得比赛才有秩序。

  (3)练*法: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

  (4)互助合作法:通过伙伴间的分工与合作,体验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5)竞赛法:因为竞赛是幼儿最喜爱的项目,竞赛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本次环节中我设计了竞赛活动,趣味性很强,幼儿乐于接受,在轻松、愉快的比赛中让幼儿掌握了充气球的很多技能。

  六、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一直本着以幼儿为主题的原则,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自主探索状态,我的活动流程为:环境烘托导入——启发提问——实验操作与探索——游戏竞赛

  (一)活动导入部分

  活动开始前,先用各种颜色的气球把活动室装饰的漂漂亮亮的,然后引导幼儿去观察和欣赏活动室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得此次活动能够更好的开展。

  (二)活动开展部分

  1、我首先采用了启发提问的方法,问小朋友们怎样使气球变大?

  2、幼儿自由探索想办法给气球充气,让气球鼓起来。

  3、幼儿合作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探索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4、幼儿再次尝试,探索气球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关系,并教幼儿学会使用气球托。

  5、游戏:充气比赛。通过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竞赛游戏,进一步体验为气球充气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幼儿交流讨论竞赛的结果并进行小组合影留念,最后带着自己充好气的气球去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体验比赛的成功与自信,感受成长的快乐和给他人带去快乐的自豪。

  七、说活动延伸

  为了深度激发幼儿的兴趣,我鼓励幼儿将剩下的气球进行添画或粘贴,变化出不同形象和造型的各种物品。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6

  一、说教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个中*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认知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二方面的目标,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三、说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四、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境界,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运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发现法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发展。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又有一定知识经验的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说一说中进行探索,从中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

  2、讨论法

  新《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能愉快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儿探索前后和探索过程中,我都引导幼儿积极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探讨问题,让幼儿的思维相互碰撞,在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动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发现和巩固。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

  五、说活动程序

  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在活动设计的开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幼儿,让幼儿自由地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找到以后和球体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然后玩一玩、说一说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有什么不同,并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看一看发现了什么。由于探索的目的明确,幼儿急于发现老师的问题,所以兴致勃勃。最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组织幼儿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到社会中去,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三)玩一玩、变一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充当"小小魔术师",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每个幼儿都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幼儿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以后,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孩子去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操作".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操作材料,并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正确、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在幼儿自由动手操作中,教师边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边验证:"你用了什么方法把它们变成圆柱体?把你变的圆柱体玩一玩。"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来变魔术。这样既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又培养了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纲要》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我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索。

  大班计算活动: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1、它们与球有什么不同?

  2、把圆柱体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

  3、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发现了什么?

  4、小结:上下两面都是圆形,这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侧面没有棱角,而且从上

  到下都是一样粗细,叫做圆柱体。

  二、组织幼儿讨论:你在社会中还见过哪些像圆柱体的物品。

  三、玩一玩、变一变。

  1、怎样把许多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怎样把长方形纸张变成圆柱体?

  3、怎样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

  四、活动延伸: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计算角:提供各种圆柱体实物,供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圆柱体的秘密。

  操作角: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继续变成圆柱体。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7

  一、说教材

  《电动玩具》是属于中班的科学活动,选自《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要求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培养其探索的兴趣,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四岁的孩子对理论知识较难明白,但如果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老师的讲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去了解电池的作用并学会正确使用电池。

  2、、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利用语言向人表达。

  3、、培养幼儿积极探索事物的奥妙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

  前面两顶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后面一项是本活动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活动的对象是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以情景式教学方法为主,努力给幼儿创造一个可以供探究的环境,如我要把场地布置成一个电动工厂,可以让幼儿在这一环境中自由去安装玩具,同时我还采用了参与法,讨论法,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了更好地达到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目标,我在这一活动中还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拆一拆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我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里我采用了谈话进入:以嘟嘟玩具城的总经理给老师打来电话,说他们的玩具城明天就要开张,可是玩具城里的玩具有的却还没安装好,所以他们想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帮忙,问小朋友是否愿意去帮忙,以这种形式进入可以让幼儿感觉亲切,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二部分: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的所在,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这部分的设计,这里我也分了两小点:

  1、、引导探索

  在这一部分,我请配班老师扮演经理,由经理请我班的幼儿进玩具生产工厂参观,但在参观前经理要先向幼儿提出要求:在参观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摸一摸,拆一拆,做一做这些玩具,但要找出这些玩具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并在参观完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和老师。这样的的组织可以让幼儿带着目的去参观的,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再次探索

  在幼儿初步了解电池作用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电池,这里就请幼儿开始去帮助安装还没完成的电动玩具,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再一次的操作去发现问题的:为什么有的孩子电池安装进去了玩具仍无法动起来?这时老师可以在旁边给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们去看看玩具会动的小朋友的,他们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由他们观察出来的结果引入到观察电池的外部特征,如请玩具不动的幼儿想一想:你用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你安装电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再请玩具会动的幼儿示范安装电池。

  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注意观察、别人,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的,培养他们的观察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里,我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负责安装电池,另一组幼儿负责检查的,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一个沟通讨论的机会。

  (四)扩散经验

  在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总经理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过渡到让幼儿想一想电池还能使什么东西动起来?这一环节我打算:因为孩子帮经理解决了问题,所以经理要送他们每人一对电池,让他们尝试拿着电池去让我们身边的某些物体动起来。这样我可以让孩子学*环境从课堂转移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以达到让幼儿主动去观察周围事物的目标。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8

  一、说教材

  《电动玩具》是属于中班的科学活动,选自《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要求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培养其探索的兴趣,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四岁的孩子对理论知识较难明白,但如果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老师的讲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去了解电池的作用并学会正确使用电池。

  2、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利用语言向人表达。

  3、培养幼儿积极探索事物的奥妙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

  前面两顶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后面一项是本活动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活动的对象是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以情景式教学方法为主,努力给幼儿创造一个可以供探究的环境,如我要把场地布置成一个电动工厂,可以让幼儿在这一环境中自由去安装玩具,同时我还采用了参与法,讨论法,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了更好地达到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目标,我在这一活动中还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拆一拆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我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里我采用了谈话进入:以嘟嘟玩具城的总经理给老师打来电话,说他们的玩具城明天就要开张,可是玩具城里的玩具有的却还没安装好,所以他们想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帮忙,问小朋友是否愿意去帮忙,以这种形式进入可以让幼儿感觉亲切,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二部分: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的所在,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这部分的设计,这里我也分了两小点:

  1、引导探索

  在这一部分,我请配班老师扮演经理,由经理请我班的幼儿进玩具生产工厂参观,但在参观前经理要先向幼儿提出要求:在参观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摸一摸,拆一拆,做一做这些玩具,但要找出这些玩具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并在参观完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和老师。这样的的组织可以让幼儿带着目的去参观的,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再次探索

  在幼儿初步了解电池作用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电池,这里就请幼儿开始去帮助安装还没完成的电动玩具,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再一次的操作去发现问题的:为什么有的孩子电池安装进去了玩具仍无法动起来?这时老师可以在旁边给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们去看看玩具会动的小朋友的,他们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由他们观察出来的结果引入到观察电池的外部特征,如请玩具不动的幼儿想一想:你用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你安装电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再请玩具会动的幼儿示范安装电池。

  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注意观察、别人,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的,培养他们的观察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里,我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负责安装电池,另一组幼儿负责检查的,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一个沟通讨论的机会。

  4、扩散经验

  在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总经理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过渡到让幼儿想一想电池还能使什么东西动起来?这一环节我打算:因为孩子帮经理解决了问题,所以经理要送他们每人一对电池,让他们尝试拿着电池去让我们身边的某些物体动起来。这样我可以让孩子学*环境从课堂转移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以达到让幼儿主动去观察周围事物的目标。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月亮姑娘做衣裳》是大班上册主题二《我是*人》次主题一《欢腾的节日》里的一节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本次活动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巧妙地引发幼儿的思考,让幼儿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这一自然现象,同时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且让幼儿初步地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本次活动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人物对话简洁鲜明,故事情节层层递进,能充分地激发大班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非常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因此我选择了本次活动。

  (2)目标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对大班幼儿提出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幼儿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同时告诉我们"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知道月亮是不停变化的。

  这是一个知识目标,幼儿通过倾听故事的内容,就能了解月亮会不停变胖这一自然现象。大班的幼儿喜欢听故事,所以我们要不断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惯。

  2、学*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学*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因此我设定了这一目标。

  (3)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月亮是不停变化的。

  教学难点:尝试用故事中的用词形式,描述一下月亮,尝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言语发展能力很快,模仿力强。词类范围扩大,词汇掌握不断增多,对词义理解加深,连贯性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此时的幼儿能用清楚的、连贯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和别人交谈时,用词较恰当,能够完整地复述较长的故事,能看图编故事,还能围绕一个主题编故事。此时的幼儿对于说话这件事情很感兴趣,也有很强的语言表达愿望,思维的逻辑性也不断的展现,因此在活动中和幼儿讨论有关月亮的变化,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话题,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5)活动准备

  活动前:请家长带领幼儿,有意识的观察夜晚的天空,并引导幼儿观察月亮。

  活动中:1、教学挂图2、表现也玩宁静的背景音乐3、课件4、月亮不同时期的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我运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的开头,我利用优美安静的音乐和夜晚星空的动画,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温馨的、真实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把幼儿顺利的带入了本次活动。

  2、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主要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在第一遍故事讲述完毕后,运用提问的教学方法,引领幼儿回顾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梳理了故事的情节和内容,对幼儿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三、说学法

  1、操作法:本次活动我运用和故事情节非常贴切的4幅图片,让幼儿亲自操作排序,更好的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图片形象直观,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能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

  2、自我纠正法:幼儿操作4幅图片后,通过老师的额再次讲述故事,自己判断,纠正4幅图片的排序,让幼儿变成自己的学*的主体,不依赖老师。

  3、模仿法: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幼儿通过学说故事中的比喻的手法,从而模仿,创编比喻的语句。幼儿正是通过模仿他人的语言而不短积累和进步的。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一节吸引幼儿的教学活动,好的开头往往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我选择了播放优美安静的音乐同时,出示夜空的动画,结合幼儿观察夜晚天空的经验,以一次轻松的谈话开始本次活动。我以温馨,甜美的语言这样对幼儿说:小朋友听说你们晚上跟爸爸妈妈一起观察了夜晚的星空,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月亮像什么?自然的导入本次活动的主题。

  二、基本部分

  教师运用挂图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为了更好的帮助幼儿梳理故事的条理,我在讲解故事后会提问幼儿这样几个问题。

  1、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

  2、裁缝给月亮姑娘做了几次衣裳?为什么3次都没有做成?

  3、月亮姑娘是怎样变得呢?请幼儿操作4幅图进行排序。

  三、教师利用图片再次讲述故事,幼儿看自己排的顺序是否正确。

  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帮助幼儿再次理解故事的内涵,体会月亮不同时期的变化。并且根据教师的再次讲解,判断4幅图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幼儿经过再次倾听故事,自己判断故事的顺序,而不是老师简单、直接的告诉幼儿,这样使幼儿在无意中觉得是自己完成的',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理解故事的内容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因此通过再次讲述故事和操作月亮变化的4幅图片,能帮助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做到重点突出。

  四、介绍故事中比喻的手法,引导幼儿描述故事中描述月亮变化的词语。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因而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这个故事中的比喻运用的也比较多,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弯弯的镰刀等。幼儿了解比喻的手法,对以后的写作、交流沟通都有很大的作用和好处。因此让幼儿学说故事中的比喻的用法,并且尝试用比喻来描述一下月亮,我把它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和提升。因此在课堂上我会提问:故事里说月亮弯弯的细细的像小姑娘的眉毛,请你也像故事里那样,说一说月亮吧。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此环节中幼儿可以畅所欲言,教师要给与及时的鼓励支持和肯定,相信当每个幼儿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储备,说出不同的比喻,一定会是本次活动的高潮。

  活动延伸:播放月亮变化的课件,让幼儿完整的了解月相的变化。

  五:说活动亮点

  本次活动流程设计思路清晰,对于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得当,把握准确,语言设计简练、易懂。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步。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一部分,《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情绪态度独特方式。”大班幼儿临*毕业,孩子们都依依不舍,互相交换礼物,每天都会和同伴开心在一起,感受着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带来乐趣,给孩子留下美好回忆,我们都是好朋友这个主题容易引起幼儿学*兴趣,将主题以美术活动方式表现出来让孩子通过创作画面而感受到好朋友在一起快乐。

  美术活动是幼儿细化活动之一,于是从大班幼儿喜欢画画这一特点入手,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在日常教学与幼儿进行谈话活动,帮助幼儿更好理解主题,设计与主题相关情节。比如:一起做游戏、一起看书、游戏等。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祈祷向导作用。因此,我从以下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讨论基础上,用绘画形式展现好朋友之间友谊,并合理地布置画面

  2、能够准确画出二至三个小朋友在一起活动

  3、体验好朋友即将离别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准备

  大班幼儿喜欢画画,在观察和讨论基础上,以绘画形式展现好朋友之间友谊,并能够合理地布置画面作为本节课重点来解决;根据幼儿个体差异和能力不同。引导幼儿画出和好朋友发生开心事以及好朋友相处情节作为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无限创造力。为了更好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一下准备:

  1、课前和幼儿进行谈话活动,在日常中引导幼儿发现和好朋友在一起开心愉快事情

  2、绘画纸若干、水彩笔、油画棒

  3、绘画范例若干(好朋友在一起看书、跳绳、游戏等)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恩能够更准确有效掌握学*对象。”

  根据幼儿现阶段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谈话法、观察法、示范法、讲述法等。整个活动我遵循了幼儿学*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要我学”为现在“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为此我运用了操作法、讨论法、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以谈话形式导入主题,从兴趣入手提问:“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在幼儿园我们都有好朋友。”能说一说和好朋友在一起快乐事吗?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游泳、看书帮助他们整理衣物等。帮助幼儿回顾已有经验,并为下面活动做好铺垫。

  环节二:教师出示范例图

  我们和好朋友有很多愉快事情,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几幅画,你们看看他们在和好朋友做什么?跳舞、做游戏、跳绳等。他们都和好朋友在什么地方开心在一起?

  环节三:幼儿绘画,并介绍自己作品

  我们也有好朋友,大家每天开心在一起,有许多开心事,请小朋友画画你和你好朋友吧?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介绍作品。

  环节四:教师小结

  我们毕业了上小学,会分开,但是我们还依然都是好朋友,我们可以和好朋友打电话,周末时候也可以约好朋友一起出来玩。

  六、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我通过提问和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绘画特点和不同发展水*进行及时评价。评价是以肯定、鼓励语言评价孩子作品,多角度来发现闪光点。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菁华10篇)扩展阅读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菁华10篇)(扩展1)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菁华10篇)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来源

  书本、《指南》精神、相关政策规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满足幼儿兴趣与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二)活动对象

  分析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分析

  (三)活动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指南》的要求,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如下。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以上分析,我将活动的重点确立为:******难点确立为******对于突破重难点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引导幼儿轻松学*;对于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注重多观察,多实践,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事物的渐变过程。

  二、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所倡导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本次活动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法、演示法、直观法、谈话法、操作法、视听唱法、赏识激励法、故事想象法、启发联想法、运动觉参与***)等教法来激发学生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以实现预期活动目标。

  三、说学法

  根据本活动对象的年龄特征,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主要有(***游戏法、尝试法、多种感官参与法、交流讨论法、操作体验***)等,以培养幼儿******的能力。

  四、说活动流程

  (一)导入环节:

  (游戏导入、语言导入、故事导入、视频、音乐……)

  (二)

  (三)

  (四)

  (五)活动延伸

  五、活动反思

  本活动聚焦于***(生活中常见的…幼儿感兴趣的…),从幼儿感兴趣的***引入,引起幼儿生活经验的共鸣,同时运用多媒体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辅之以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为幼儿创设了观察、想象的空间以及锻炼语言的机会,既有师幼互动,又有*互动,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有效突破重难点,完成活动目标。

  (此次活动内容体现了直接兴趣性,根基性,活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活动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的原理,既有*互动,又有师幼互动,还有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始终以动静结合融入的形式展开,符合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实践中接受。)不足之处:幼儿可能在***存在困难,不能***,需要教师在观察时进行适当帮助和支持,促使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再者,***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幼儿的成长和生活经验的丰富,需要不断的拓展和深化。

  扩展阅读

  怎样写好一篇说课稿呢?所谓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就是*常我们所讲的找理论依据。理论依据从哪里找?一是《大纲》中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二是《教参》中的编排说明、具体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把握教材前后联系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理论依据;三是《教育学》、《心理学》中许多教学原则、原理、要求和方法等,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确定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四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切合实际的考虑。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2

  【说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种瓶子,以废旧的瓶子作为活动器材开展户外活动,既能发展幼儿走、跑、跳的基本动作又可以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还能满足幼儿对各种事物的探究欲望,提高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幼儿在自主的思考、探索、参与中,培养起竞争与合作的意识。

  【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但是只有教师灵活掌握纲要提出的总目标和幼儿的年龄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根据大班的身体发展水*,幼儿已经掌握了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所以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幼儿的走、跑、跳的能力,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为:发展幼儿*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基本动作。

  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去创造、尝试、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动作技能,又增强幼儿的体质,并使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新、新的提高,其创造性培养就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所以为了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一定的品质教育,所以我制定本次活动的情感目标是:

  1.激发幼儿探索瓶子多种玩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协同能力。

  【说活动准备】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让材料促使幼儿动起来,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连贯性,达到活动目标。在考虑到幼儿已具备的关于瓶子的生活经验和动作能力的基础上。我做了以下的材料准备:

  1.经过装饰的瓶子若干,兔妈妈头饰一个,小白兔、小黑兔头饰若干,录音机一台;

  2.幼儿已经会做瓶子操;

  3.用粉笔画出顶瓶走,绕瓶跑,夹瓶跳所在的区域。这能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活动的趣味性,快速地融入到活动中去。

  【说活动重难点】

  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动作训练,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幼儿体质,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带着兴趣完成所要求的体育练*,要求幼儿在游戏的竞争氛围里,灵活的、协调的掌握新的动作要求。所以,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掌握*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基本动作要点大班幼儿正处于培养自制力、坚持性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制约自己、劝阻他人的能力,但是在进行规则游戏时,大班幼儿集体荣誉感增强,追求比赛结果,难免会出现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规则意识的建立不是靠说教和硬性规定就可以做到,重要的是培养,需要我们在活动中的坚持、提醒。所以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幼儿在比赛中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

  【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是幼儿的支持者、活动者、引导者。所以此次体育活动中,我克服了传统的教授形式,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自主表达,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根据各个环节的要求和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教法:

  1.讲解示范法:对于体育活动来说,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既有利于幼儿较快的掌握动作要领,游戏玩法。又可以避免幼儿因使用器械不当造成的身体损伤等意外发生。但是,对于这一教法,我只是在开展游戏的环节适当的采用,因为我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让孩子自主的探索。

  2.语言提示法: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某些具体动作要点、规则的不能完全领会。所以,我采用语言提示法在本次活动中简洁、明确的提示、指导幼儿进行活动。

  3.情感渗透法:情感渗透对幼儿活动中实现的情感目标的重要形式。在活动中,我会及时给予幼儿激励和表扬,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探索,玩出不同的玩法,注重与同伴的交流合作,在幼儿获得鼓励的同时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帮助其达到动作协调、灵活的目标,使他们感受体育活动的过程,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练*法:幼儿对动作的练*有利于幼儿较好的掌握动作。所以在幼儿自主探索后,教师进行个别示范,再提供机会给幼儿自由分散练*也有利于后面游戏环节的开展。

  2.游戏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法是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此方法是激发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身心需要。

  3.比赛法:比赛中幼儿争取胜利的强烈愿望,有利于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和参与与身体锻炼的积极性。

  【说活动过程】

  结合教育活动的有序性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按照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我把活动过程分为三个大环节:

  1.准备部分。

  2.基本部分。

  3.结束部分。

  第一大环节:准备部分根据幼儿生理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准备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在此环节中,首先我会利用音乐的辅助,带领幼儿出场并随着音乐节奏做出一些基本的动作。在提高幼儿身体机能活动能力的同时,帮助幼儿树立瓶子具有多种玩法的意识。随后,我会组织幼儿做瓶子操,进行全身性的活动,为第二大环节的开展充分的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

  第二大环节:基本部分经过上一环节的热身,在这一阶段幼儿的活动能力已经逐步达到较高水*,所以在此环节,我设置了三个部分的内容:

  (1)自主探索-达成目标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中就有“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自主、合作、勇敢、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以及“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进行身体活动,主动探索多种运动器材的多种玩法。”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促使我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首先我会用适当的教师语言和隐性示范,引导幼儿积极动脑,合作探索。然后进行归纳小结,并示范个别玩法,扩大幼儿思维,也为下一部分的游戏环节打下基础。最后让幼儿自由结伴,分散练*,巩固基本动作,鼓励幼儿,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整个自主探索过程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中发展自主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开展游戏-达成目标2、3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练*兴趣,让幼儿在体验游戏娱乐性的同时,练*和巩固基本动作,达到增强体制的效果。所以我在此部分设置了三个竞赛性的小游戏,分别发展幼儿*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能力。使整个体育教学活动急缓结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首先我会利用道具设置情境,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自主选择分组,增加趣味性。再用教师语言激发两组幼儿进行竞争,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和参与积极性。层层递进,引出竞赛游戏。

  在游戏开始前,我会用讲解示范法,清晰、准确、生动的讲解示范游戏规则,对幼儿提出要求,再组织幼儿有序的开展游戏。因为幼儿的自制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所以我会以裁判员的身份参与游戏,在游戏开展中,时刻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并利用幼儿的角色扮演,提醒幼儿互相监督,遵守游戏规则和进行团结合作。

  在第二个小游戏中,我没有预先摆放好小瓶子,而是让幼儿根据预先的定位来摆放,是为幼儿创造共同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提高幼儿积极性。

  (3)总结评价游戏结束后,我会先引导幼儿进行自评,互评,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幼儿,再进行总结评价。注意抓住一个点分别对两队幼儿进行表扬,语言中进行运动、合作快乐、健康重要的情感渗透。

  第三大环节:结束部分幼儿经过激烈的比赛之后,身体机能活动能力逐渐下降,所以在这一环节就是我会带领幼儿手持瓶子在音乐声做一些放松的基本动作,帮助幼儿*稳情绪,放松身体。然后列队走*室,完成整个体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3

  散文《落叶》它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动的童话语言描绘了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联想,显得具体而又形象。“小树叶由绿变黄,一个个好像穿着金黄色裙子的小姑娘,搀着大树妈妈在秋风中翩翩起舞”这都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对作品的体验。散文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儿的学*特点,可以很好地为幼儿所接受。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制定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儿对树叶从春天到秋天逐渐变黄,最后变成落叶的认识。

  3、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我将本次活动的难点定为第三个目标: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启发提问、动作表演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新词以突破难点。

  为了展示给幼儿,作品的优美意境,又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一)物质准备:

  1、图片若干张,实物投影仪

  2、大树妈妈头饰1个,小树叶头饰若干个

  3、录音机,一段舒缓的音乐磁带。

  (二)知识准备:

  了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同的季节特征。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以下两点:

  1、直观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幼儿熟悉散文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当老师在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时,逐段地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

  2、启发提问法:在幼儿欣赏了完整的作品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并学*新词。如老师提问:“小树叶在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夏天又怎么样了?秋天又怎么样?小树叶落不来时,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等等

  除以上教法外,我也将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学*此散文,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1、动作表演法:本活动中要求幼儿学*新词,为了避免让孩子枯燥地学*理解新词。我将引导孩子通过动作表演加深记忆和理解。如学*翩翩起舞一词时请孩子们用各种优美的舞姿来表现,而表现四面八方时则请孩子们四散站立。

  2、游戏法:活动中还要求幼儿能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我则采用游戏法,由老师扮演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在游戏中加深体验。

  说教学程序:

  1、幼儿交流导入活动:让幼儿俩俩结伴,根据已有的以经验春夏秋冬的树叶及特征。

  2、完整欣赏散文。

  介绍散文名称,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幼儿第一遍欣赏。

  第二遍幼儿边看图片边欣赏散文。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小树中落下来时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它们心里在想什么?最后小树叶又飘到哪?为什么?幼儿根据散文内容进行回答

  3、通过动作表演学*新词“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记、盼望”

  4、集体朗诵并表演一遍散文。

  教师扮演大树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体验小树叶快乐的情绪和爱妈妈的情感。在表演过程中着重引导幼儿用抱一抱、亲一亲、看一看等动作表现母子相亲相爱的情感。

  5、迁移作品情感。

  通过提问引出谈论的话题:小树叶是怎么爱妈妈的?你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你是怎么关心妈妈的?围绕这样的话题进行自由交谈或到集体面前谈。在幼儿交流时提醒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6、活动延伸

  请每个宝宝对妈妈说一句关心的话或做一件事。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的艺术教学活动《天天锻炼身体好》。音乐是表现情感、情绪的方式。《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感受生活和艺术的美。而今天这首儿歌《天天锻炼身体好》正好行日常生活中入手的。文中字词优美,简单易懂再加上一些身体动作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更好更快的学会儿歌。

  二:说目标

  根据本次活动的设计了一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符合幼儿心理和生理的特点,理解歌词大意,并学会唱儿歌。

  (2)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三:说重、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突出音乐的中锻炼身体的重要性。难点:正确。

  唱出儿歌,理解儿歌。

  四:说准备

  锻炼身体的运动图片

  五:说教、学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力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活动方式。(1)情景教学法——(2)视听唱法——(3)多种感官体验参与法。

  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大意的内容。掌握儿歌有感情地唱出儿歌。鼓励幼儿创编动作,体验音乐的美好。整个过程都是以幼儿为主,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参与。体验到儿歌《天天锻炼身体好》的作用。并能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六:说过程

  创设环境、激发兴趣——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学唱歌曲——游戏表演

  (1)导入:拿出锻炼身体的运动图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今天老师手里面拿的是什么东西呢?有谁知道图片里出现了哪些画面呢?"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幼儿谈话。正如《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的语言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积极主动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就需要老师的多多提问。充分发挥幼儿的思维能力。更好的理解儿歌的重点《天天锻炼身体好》。

  (2)欣赏歌曲:欣赏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教师播放儿歌要求幼儿认真倾听。然后根据歌词提出相关的问题如"刚才我们一起听过了歌曲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里面有什么感兴趣的东西呢?他出现了哪些词语。

  (3)学唱歌曲:教师分段教学幼儿,一句一句的把歌词交给幼儿让他们理解大意。如"老师说"跳一跳""跑一跑"歌词就可以加以动作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更好的让幼儿理解。

  (4)游戏表演:通过分组进行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喜欢又易接受的一种方法,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每个活动都离不开游戏,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把活动推向高潮。

  七: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真棒!今天都学会了唱这首儿歌。那晚上回家的时候就唱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哦。我们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吧身体锻炼得棒棒的哟!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5

  【说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种瓶子,以废旧的瓶子作为活动器材开展户外活动,既能发展幼儿走、跑、跳的基本动作又可以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还能满足幼儿对各种事物的探究欲望,提高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幼儿在自主的思考、探索、参与中,培养起竞争与合作的意识。

  【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但是只有教师灵活掌握纲要提出的总目标和幼儿的年龄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根据大班的身体发展水*,幼儿已经掌握了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所以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幼儿的走、跑、跳的能力,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为:发展幼儿*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基本动作。

  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去创造、尝试、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动作技能,又增强幼儿的体质,并使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新、新的提高,其创造性培养就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所以为了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一定的品质教育,所以我制定本次活动的情感目标是:

  1.激发幼儿探索瓶子多种玩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协同能力。

  【说活动准备】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让材料促使幼儿动起来,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连贯性,达到活动目标。在考虑到幼儿已具备的关于瓶子的生活经验和动作能力的基础上。我做了以下的材料准备:

  1.经过装饰的瓶子若干,兔妈妈头饰一个,小白兔、小黑兔头饰若干,录音机一台;

  2.幼儿已经会做瓶子操;

  3.用粉笔画出顶瓶走,绕瓶跑,夹瓶跳所在的区域。这能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活动的趣味性,快速地融入到活动中去。

  【说活动重难点】

  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动作训练,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幼儿体质,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带着兴趣完成所要求的体育练*,要求幼儿在游戏的竞争氛围里,灵活的、协调的掌握新的动作要求。所以,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掌握*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基本动作要点大班幼儿正处于培养自制力、坚持性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制约自己、劝阻他人的能力,但是在进行规则游戏时,大班幼儿集体荣誉感增强,追求比赛结果,难免会出现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规则意识的建立不是靠说教和硬性规定就可以做到,重要的是培养,需要我们在活动中的坚持、提醒。所以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幼儿在比赛中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

  【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是幼儿的支持者、活动者、引导者。所以此次体育活动中,我克服了传统的教授形式,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自主表达,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根据各个环节的要求和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教法:

  1.讲解示范法:对于体育活动来说,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既有利于幼儿较快的掌握动作要领,游戏玩法。又可以避免幼儿因使用器械不当造成的身体损伤等意外发生。但是,对于这一教法,我只是在开展游戏的环节适当的采用,因为我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让孩子自主的探索。

  2.语言提示法: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某些具体动作要点、规则的不能完全领会。所以,我采用语言提示法在本次活动中简洁、明确的提示、指导幼儿进行活动。

  3.情感渗透法:情感渗透对幼儿活动中实现的情感目标的重要形式。在活动中,我会及时给予幼儿激励和表扬,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探索,玩出不同的玩法,注重与同伴的交流合作,在幼儿获得鼓励的同时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帮助其达到动作协调、灵活的目标,使他们感受体育活动的过程,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练*法:幼儿对动作的练*有利于幼儿较好的掌握动作。所以在幼儿自主探索后,教师进行个别示范,再提供机会给幼儿自由分散练*也有利于后面游戏环节的开展。

  2.游戏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法是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此方法是激发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身心需要。

  3.比赛法:比赛中幼儿争取胜利的强烈愿望,有利于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和参与与身体锻炼的积极性。

  【说活动过程】

  结合教育活动的有序性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按照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我把活动过程分为三个大环节:

  1.准备部分。

  2.基本部分。

  3.结束部分。

  第一大环节:准备部分根据幼儿生理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准备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在此环节中,首先我会利用音乐的辅助,带领幼儿出场并随着音乐节奏做出一些基本的动作。在提高幼儿身体机能活动能力的同时,帮助幼儿树立瓶子具有多种玩法的意识。随后,我会组织幼儿做瓶子操,进行全身性的活动,为第二大环节的开展充分的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

  第二大环节:基本部分经过上一环节的热身,在这一阶段幼儿的活动能力已经逐步达到较高水*,所以在此环节,我设置了三个部分的内容:

  (1)自主探索-达成目标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中就有“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自主、合作、勇敢、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以及“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进行身体活动,主动探索多种运动器材的多种玩法。”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促使我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首先我会用适当的教师语言和隐性示范,引导幼儿积极动脑,合作探索。然后进行归纳小结,并示范个别玩法,扩大幼儿思维,也为下一部分的游戏环节打下基础。最后让幼儿自由结伴,分散练*,巩固基本动作,鼓励幼儿,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整个自主探索过程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中发展自主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开展游戏-达成目标2、3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练*兴趣,让幼儿在体验游戏娱乐性的同时,练*和巩固基本动作,达到增强体制的效果。所以我在此部分设置了三个竞赛性的小游戏,分别发展幼儿*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能力。使整个体育教学活动急缓结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首先我会利用道具设置情境,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自主选择分组,增加趣味性。再用教师语言激发两组幼儿进行竞争,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和参与积极性。层层递进,引出竞赛游戏。

  在游戏开始前,我会用讲解示范法,清晰、准确、生动的讲解示范游戏规则,对幼儿提出要求,再组织幼儿有序的开展游戏。因为幼儿的自制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所以我会以裁判员的身份参与游戏,在游戏开展中,时刻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并利用幼儿的角色扮演,提醒幼儿互相监督,遵守游戏规则和进行团结合作。

  在第二个小游戏中,我没有预先摆放好小瓶子,而是让幼儿根据预先的定位来摆放,是为幼儿创造共同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提高幼儿积极性。

  (3)总结评价游戏结束后,我会先引导幼儿进行自评,互评,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幼儿,再进行总结评价。注意抓住一个点分别对两队幼儿进行表扬,语言中进行运动、合作快乐、健康重要的情感渗透。

  第三大环节:结束部分幼儿经过激烈的比赛之后,身体机能活动能力逐渐下降,所以在这一环节就是我会带领幼儿手持瓶子在音乐声做一些放松的基本动作,帮助幼儿*稳情绪,放松身体。然后列队走*室,完成整个体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6

  幼儿园舞蹈教学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纵观以往的舞蹈教学,我们发现,除了幼儿的即兴舞蹈之外,老师多数都是采用“老师教,幼儿学“这样一种单一的形式。

  一、说设计意图:

  我们知道,幼儿园舞蹈教学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纵观以往的舞蹈教学,我们发现,除了幼儿的即兴舞蹈之外,老师多数都是采用“老师教,幼儿学“这样一种单一的形式。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幼儿在舞蹈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所以在这个舞蹈教学活动中我们大胆地采用了“舞谱“这一独特的媒介,让幼儿在观察、模仿、自由探索中主动地去学*舞蹈。

  二、说活动目标:

  在对幼儿的发展现状进行足够的了解之后,我们制定出了活动的总目标:

  1、让幼儿在熟悉律动曲的基础上,看舞谱学*律动《快乐的小鸭》,并体会律动中快乐的情感。

  2、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和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3、提高幼儿的舞蹈表现能力,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

  由于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存在着个体差异,高、中、低水*幼儿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例如高水*的幼儿可以听着一首乐曲来进行即兴舞蹈,低水*的幼儿在学*比较复杂一些的动作时就会觉得挺吃力。针对于这种情况,为了让每位幼儿都能在自已的原有水*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制定出了活动的总目标之后,我们将幼儿按能力水*的不同进行了分组,并紧紧围绕活动总目标制定出了各小组活动层次目标:

  1、高水*幼儿活动层次目标:能够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变换动作,学*两人互相合作,能较准确地模仿出舞谱。

  2、中水*幼儿活动层次目标:主要学*手脚协商地跳舞,感受出律动曲的情绪。

  3、低水*幼儿活动层次目标:学*用手学做出鸭嘴状,并且学*蹦跳步。

  三、说教材选择与分析:

  为了能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的目标,在制定出活动目标后,我们慎重地选择了“小鸭“这个教材。

  小鸭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动物形象之一,其特有的撅臀、摇摆等特点是幼儿乐于模仿的,再加上幼儿具有思维具体和爱好模仿等特点,所以本活动选择的舞蹈动作素材非常形象、生动,有:小鸭喝水、小鸭游泳、小鸭问好等动作。这些动作的选择是有目的性的,比如小鸭问好这个动作,充分地体现了目标中所提出的“培养幼儿互相合作和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这一点。

  在对教材进行分析之后,我们总结出了这个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幼儿学*看谱跳舞。为什么说看谱跳舞是本教材的重点呢?这是因为,幼儿在把静态的画面转化为动态的舞蹈动作的过程中,经过了一糸列的心理活动过程,如:幼儿先观察舞谱(包括观察舞谱的动作以及舞谱的记号),然后再进行模仿,就是用肢体再现出所看到的图象,模仿之后还要进行自我调整才能完成一整个动作的学*,所以说看谱学*跳舞是本教材的重点。

  那么这个活动的难点是什么呢?就是幼儿编排律动的顺序,这就要求,幼儿要在脑海中迅速地收集大量的动作信息,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音乐把所学到的动作合乎情理地串编起来。

  四、说活动准备:

  整个活动的实施要求我们准备:

  1、磁性黑板三块,律动舞谱一套,大背景图一张。

  2、小鸭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录音带三盘。

  3、活动开始前可让幼儿适当地欣赏律动曲和进场曲若干遍。

  我们为幼儿准备的舞谱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为什么给幼儿准备这么多颜色的舞谱呢?这是因为,我们在设计舞谱时,将一组动作的舞谱设计为同一种颜色。在幼儿学*的过程中,希望通过舞谱颜色的变化来给幼儿一个感官上的刺激,暗示、引导幼儿能及时地根据乐句的变化来变换动作。

  五、教学方法: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幼儿的学*心理特点,我在这个活动中主要采用了四种教学方法:引导法、对比法、分解组合法和示范法。这四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大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学*效率。例如对比法,在幼儿看舞谱学*跳舞的过程中,幼儿更多的只是注意到了自身动作的发展,当幼儿学*完整个律动之后,老师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表演,幼儿在观看别人表演的过程中,去观察自已的动作和别人的动作,观察自已的表情和别人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通过对比,来感受什么样才是美的舞蹈,在协调与自我修正当中得到了发展。

  六、说学法指导:

  无论是在老师间接或直接控制的教育活动中,幼儿都是自身学*和发展的主体。在这个活动中,始终体现以幼儿为主体,老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探索、尝试,积极地去和周边环境进行互动,幼儿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教育环境中进行发现学*和接受学*。在学*过程中,幼儿的各种感官得到了运用,如:看、听、说、想、做等等。在老师的充分引导、启发下,幼儿的思维非常地活跃,乐于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对美的体验,其中,模仿、发现、对比是幼儿学*的主要方法。

  七、说说教学程序:

  我们这个活动的教学程序的设计是以建构主义学*理论中“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为依据的,整个活动的程序一共分为五个环节来进行。

  1、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学*的兴趣。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学*理论当中的“情境“这个要素,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主要是创设舞蹈的意境,用背景图和语言感染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大自然当中,自已则成了一只可爱的小鸭子。

  2、分组学*

  这是最能体现出建构主义学*理论中的“协作、对话“这两个要素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要通过互相合作、协商、修正来完成动作的学*,幼儿之间不仅要对话,幼儿和教育环境之间也要进行“对话“。当然了,在幼儿的分组学*的时候,教师也要紧扣着小组活动层次目标来进行指导。

  3、编排律动顺序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得到了充分地参与,体检到了自我满足,幼儿对自已编排出来的、富有情节性的律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的动力,所以这个环节的设计为下一步的学*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4、欣赏示范、巩固引新

  这个环节是建构主义学*理论中“意义建构“这一要素的最佳体现。教师运用各种方法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律动,帮助幼儿掌握表现律动的正确方法。在幼儿学*完律动之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想象,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小鸭动作的特点,创编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照相“动作。在这一环节中,幼儿不仅巩固了所学过的动作,还发挥了想象力、创造性,提高了幼儿的舞蹈表现能力。

  5、活动结束

  教师说:“小鸭子们,天色不早了,让我们一起回家吧!“然后组织幼儿按照原来的路线做各种动作(游泳、唱歌等)出活动室。这个环节的设计起了一个很好的头尾呼应的作用,过渡自然,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活动。

  通过这个舞谱教学活动,幼儿体会到自身能力和探索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幼儿的各种素质。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7

  说选材

  蒙氏研究中认为:儿童自两岁起就能凭直觉知道哪个多,哪个少。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如果只干燥地告诉幼儿“1”和“许多”的关系是比较抽象,枯燥的。但伴随着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小兔拔萝卜”作为小班幼儿学*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并帮助幼儿初步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在设计中“小兔子”也是幼儿们熟悉的,活动设计简单,形象直观,满足幼儿具体思维形象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步的数概念

  说目标:

  3岁左右的幼儿对“1”和“许多”的理解,总是同实践和物体的认知紧密相连的,所以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亲身体验,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1”和“许多”,特制定以下两条目标

  (1) 在游戏中让幼儿初步感知“1”和“许多”,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活动重难点: 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活动的重难点定在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上,因为在学*数的基础上,我们应当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的规律,在认识的基础进行感知,让幼儿知道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幼儿有的经验:拔萝卜经验 “小兔子和大灰狼游戏”经验兔宝宝和大灰狼的头饰,萝卜若干

  场地准备,为幼儿提供宽敞的活动空间

  筐子每人一个

  说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下开始游戏

  兔宝宝,今天妈妈带你们去拔萝卜怎么样?

  这种情景开题的方法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目的就是提高幼儿的学*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促进幼儿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二、提出问题,尝试活动,初步感知“1”和“许多”

  我们家有几个兔妈妈“1个”,有多少兔宝宝。“许多”,今天我们要带上筐子去采蘑菇,这儿有多少筐子啊?(许多)现在请兔宝宝每人拿一只筐子,拿好筐子我们出发了。

  第二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进行初步感知,通过拿筐子,在拿和说的过程中,了解1和许多,让幼儿清楚自己手中的1 个筐子是刚才许多筐子中分出来的。

  三、进一步感知,并初步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1、 我们来到萝卜地里了,你们看地里有多少萝卜呀?(许多)现在妈妈给你们一个任务,每个小兔子去一个萝卜放在自己筐子里,然后回到妈妈身边2、 我们宝宝真能干,快来告诉妈妈,你们拔了几个萝卜,要求幼儿对妈妈说我们拔了1个萝卜。请把1个1个的萝卜放在妈妈的筐子里,请看1个1个的萝卜放在一起又变成了几个呢?(许多)

  本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全部参与到角色游戏中,让幼儿们进一步感知了1和许多的关系,知道1个1个合起来会变成许多,从而突破了重难点,达到师生互动,

  四、结尾部分

  游戏“宝宝们快看谁来了几只(大灰狼)啊,一只,那我们有多少只?(许多)让我们一起把大灰狼赶跑吧!

  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让我们一起去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1个,那些是许多个让幼儿通过分点心盘,分点心,分水杯,分毛巾,进一步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感知“1”和“许多”加强理解“1”“许多”之间的关系,从中培养幼儿们的观察力。

  说活动特色

  ① 活动情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培养幼儿对数的探索和兴趣。

  ② 学*游戏化,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影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整个活动以角色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幼儿们通过当兔宝宝与妈妈一起拔萝卜,赶走大灰狼的游戏情景中轻松愉快地学*,达到了教育目标。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8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综合活动教材《动物过冬》,这是幼儿园建构式课题教材《动物,我们的朋友》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

  一、 说教材

  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动物们不怕冷吗?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在进行主题活动教材《动物,我们的朋友》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以“动物过冬”为切入吕,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欲望,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大班幼儿对动物的特征、生活*性等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大班幼儿发展水*和幼儿学*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过冬方式,理解动物的生活*性与季节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根据教材《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教育已有经验水*,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以及理解动物的生活*性与季节的关系”。

  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主动探究,从而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

  幼儿已有过冬的经验。

  2、和家长一起收集动物过冬的图书、资料。

  3、动物过冬的课件。

  4、操作卡四张,动物图片若干,自制拼图四份。

  二、 说教法

  新教材《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电教法、讨论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等,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儿,调动幼儿学*积极性,让幼儿在快乐中*得经验,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乐于探索的*惯。

  三、 说活动过程

  1、以音乐活动引题:小朋友们,冬天到了,天气真冷啊,让我们一起来做做运动,暖和暖和身体吧!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旨在营造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做运动等方式抵御寒冷,那么动物朋友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呢?

  2、出示课件,让幼儿自主学*,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问:里面介绍了哪些动物?幼儿回答后点出课件。提问: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幼儿根据课件内容回答并对其相应的过冬方式进行归类

  。如蚂蚁和蜜蜂一样是通过储存粮食躲藏在洞里过冬的。幼儿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形象,借助多媒体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了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激发了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从而也了解了动物的生活*性与季节的关系。

  3、幼儿再次通过课件加深对动物过冬方式的理解后,出示操作卡让幼儿说出其对应过冬方式的动物。正如新教材《纲要》所指出:“语言教育应该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本环节通过操作卡的出现,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而且加深对动物不同过冬方式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目标。

  四、 游戏互动:我也来当小动物

  1、学一学:教师出示操作卡,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来表现其过冬的方式。

  2、幼儿手持动物图片,找到动物过冬方式相似的伙伴后,送他们到过冬的地方。

  这样的游戏,不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体现了幼儿合作的精神,而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 活动延伸

  1、益智游戏教材《拼图》:幼儿自由结伴拼出动物图片后,送其到相应的过冬地方,通过这一环节拓展幼儿思维。

  2、在图书角投放动物过冬的图书,供幼儿查阅,提高幼儿教育的阅读能力。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9

  散文《落叶》它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动的童话语言描绘了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联想,显得具体而又形象。“小树叶由绿变黄,一个个好像穿着金黄色裙子的小姑娘,搀着大树妈妈在秋风中翩翩起舞”这都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对作品的体验。散文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儿的学*特点,可以很好地为幼儿所接受。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制定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儿对树叶从春天到秋天逐渐变黄,最后变成落叶的认识。

  3、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我将本次活动的难点定为第三个目标: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启发提问、动作表演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新词以突破难点。

  为了展示给幼儿,作品的优美意境,又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一)物质准备

  1、图片若干张,实物投影仪

  2、大树妈妈头饰1个,小树叶头饰若干个

  3、录音机,一段舒缓的音乐磁带。

  (二)知识准备:了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同的季节特征。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以下两点:

  1、直观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幼儿熟悉散文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当老师在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时,逐段地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

  2、启发提问法:在幼儿欣赏了完整的作品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并学*新词。如老师提问:“小树叶在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夏天又怎么样了?秋天又怎么样?小树叶落不来时,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等等

  除以上教法外,我也将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学*此散文,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1、动作表演法:本活动中要求幼儿学*新词,为了避免让孩子枯燥地学*理解新词。我将引导孩子通过动作表演加深记忆和理解。如学*翩翩起舞一词时请孩子们用各种优美的舞姿来表现,而表现四面八方时则请孩子们四散站立。

  2、游戏法:活动中还要求幼儿能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我则采用游戏法,由老师扮演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在游戏中加深体验。

  说教学程序:

  1、幼儿交流导入活动:让幼儿俩俩结伴,根据已有的以经验春夏秋冬的树叶及特征。

  2、完整欣赏散文。

  介绍散文名称,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幼儿第一遍欣赏。

  第二遍幼儿边看图片边欣赏散文。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小树中落下来时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它们心里在想什么?最后小树叶又飘到哪?为什么?幼儿根据散文内容进行回答

  3、通过动作表演学*新词“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记、盼望”

  4、集体朗诵并表演一遍散文。

  教师扮演大树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体验小树叶快乐的情绪和爱妈妈的情感。在表演过程中着重引导幼儿用抱一抱、亲一亲、看一看等动作表现母子相亲相爱的情感。

  5、迁移作品情感。

  通过提问引出谈论的话题:小树叶是怎么爱妈妈的?你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你是怎么关心妈妈的?围绕这样的话题进行自由交谈或到集体面前谈。在幼儿交流时提醒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6、活动延伸

  请每个宝宝对妈妈说一句关心的话或做一件事。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一部分,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使之得以全面发展重要手段。它与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语文活动共同构成“五指活动”,互相连接成一个整体。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有目、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学*和掌握简单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基本目标。掌握一定美术知识、技能只是一种促进幼儿发展手段或工具,只有把美术作为幼儿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看法有效工具,才能有可能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发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重要性,表现最为突出一点,便是创造性地发展幼儿智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美术发展实际水*、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章总目标,确定本课题目标为:

  知识目标:通过了解幼儿美术活动特点,掌握幼儿美术教育方法,初步尝试不同美术工具和材料操作,并用自己喜欢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针对实践教学可以灵活运用。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欣赏美术作品能力,发展幼儿细致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并喜爱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形式美和内容美。

  情感目标: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体验美术创造乐趣;

  三、教学重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幼儿绘画中特殊表现。

  制定重点依据是:学生对幼儿年龄特点,心理认知特点理解有限,所以只有了解幼儿绘画年龄特点及特殊表现,才能进行美术指导。

  四、教学难点

  本节教学难点是: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常用方法;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彼此联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制定难点依据是:我认为美术教学目不是单纯为了美术技能技巧提高,而更多是幼儿对美好事物感受、理解、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对美创造。所以如何巧妙把情感教育与单调技能技巧相融合是美术教育一个难题。

  五、教学准备

  根据选材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活动准备主要有两个方面。

  1、生活经验准备:让学生观察3~6岁幼儿如何进行绘画

  2、教材教具准备:两组美术作品

  有关3~6岁幼儿绘画作品

  绘画工具和材料

  六、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活动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加深对文化和历史认识,加深对艺术社会作用认识。在美术学*方法中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见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表现方法。

  学生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学生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操作法”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七、教学程序

  (一)以绘画作品导入课题,引导学生细致观察

  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展示出两组作品,请学生仔细观察,一幅是梵高《向日葵》,一幅是西班牙画家米罗作品 《人投鸟一石子》。我先简单介绍画家情况后,请学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有意识地将有关颜色和线条等造型元素探讨引入学生视线,让他们说说对画中一些颜色 和线条感受。这时,我启发学生了解画家运用是一种夸张、变形艺术手法,并请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对这两幅画整体感受,同时引出美术相关基础知识。

  (二)展示3~6岁幼儿绘画作品,分析掌握幼儿绘画中特殊表现

  这个环节为本节重点,我采取突破策略是:

  通过学生收集3~6岁幼儿绘画作品,先作出比较,得出最初结果。作品所展现出来是在用色,笔调方面比较凌乱、抽象;把从外面看不到而里面有东西也画出来;有画桌子把四条腿都画上而且一样长;给花画上眼睛;人胳膊会很长很长等等。学生往往嘲笑幼儿涂鸦作品。老师再展示相关图片,与学生一起再进行综合探讨分析,幼儿由于年龄、心理、情感、经验原因其绘画一般都非常简单、抽象,带有强烈主观倾向性。随着年龄增长、知识丰富、技能提高,幼儿绘画上抽象性会逐渐减弱,他们会画愈来愈具体、生动、形象。探讨中不仅要开阔他们思维,还要帮助他们归纳找出最主要、最贴*主题内容。

  在探讨中主要通过启发性提问归纳结论:

  3~6岁幼儿年龄、心理发育都要什么样特点?

  作品都有怎样特征?

  每个年龄段都有怎样变化?

  总之,逐步加深学生对幼儿绘画特点理解。

  (三)通过讲述法对绘画所需材料、形式及种类这些基本常识进行讲解。

  结合绘画工具和使用材料讲述正确使用方法,对绘画形式和种类进行简单了解。

  (四)幼儿美术教育常用方法

  这个环节为本节难点,我采取突破策略是:

  采用示范讲解法对每一种方法基本要点展开说明,然后鼓励学生自己体验,这样每个学生可以发挥自己长处,展开想象,表达自己感受与体验,老师作为引导者,如果学生发生困难,有作不下去情况,可根据作品稍加启发与提示。在学*绘画方法中老师除了鼓励幼儿大胆与作品、老师、同伴之间互相对话,表述对作品理解,同时运用对比方法,感受实物、绘画作品不同。

  如,学*观察法,我引导学生对范画色彩、线条、造型、大小进行深入有意识观察。让学生学会从无目,无顺序,片面观察到有目,有序,全面多角度观察。绘画手段也采取开放式:可以采用动物羽毛,贝壳,植物叶和果实,废弃物等等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操作中学生可以选择身边材料:同学,窗外景物,最熟悉事物等,进行先观察——绘画——再观察——再绘画。

  另外,如何使单调学*方法被幼儿接受呢?我们可根据幼儿好玩好动特点,力求绘画活动游戏化。

  如,吹画游戏,吹画即把颜色滴到纸面上,让幼儿用嘴把水滴吹散或流淌,根据偶然效果,产生奇特图案,然后再让幼儿添画。这样,每个幼儿作品就各具特色,极富创造性。再如,实物拓印,许多物品剖面都有有趣形状,用这些物品蘸颜色压印在纸面上,别有一番意味,如玩具小车齿轮,可以滚印出各种图案,也可以用海绵、瓶盖、玻璃球、树叶蘸颜色拓印在纸面上,这些材料可以展示丰富多彩图案世界。

  (五)教学延伸

  将学生作品贴于展板,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交流画完画后感受,同时利用这些作品回顾复*所学知识。

  请同学们感受周围艺术、文化气氛,参观博物馆、参观大自然美好景色、现代建筑、家乡风貌等,在生活中学会用美眼光欣赏一切,感受生活和劳动传达出来强烈、炙热感情。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菁华10篇)(扩展2)

——幼儿园说课稿 (菁华10篇)

幼儿园说课稿1

  【活动意图】

  随着小班幼儿对环境的熟悉,我们对孩子早晨的入园和放学后的离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家长手拉手自己走。这样既锻炼身体,又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同时也很安全。但在利用晨间谈话、*时的个别教育、以及语言故事、儿歌的多种教育形式后,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早晨依旧看到年老精瘦的奶奶背着白白胖胖的孙子从门口摇摇晃晃地往教室门口走;放学后,背上趴着,肩膀上扛着,手上抱着,姿态各异。更有一些孩子撒腿在前面跑,奶奶在人群中边喊边追;有时还会出现孩子走散,家长到处找的局面。

  看到以上这些发人深省的场面,我们找到了灵感:何不利用我园的现代多媒体手段,把这些具体的,来自孩子身边的场景拍下来,让他们自己来分析,评价呢?使他们真正地从知识、情感上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呢? 于是,我们就设计了情感活动《我会自己走》。

  【活动目标】

  1.知道放学回家时应小手拉着大手,跟着家人有序地走出园门,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

  2.掌握自己与家人走散后的最基本的解决方法。

  3.知道自己长大了,要自己走;激发自己走的荣誉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学过儿歌《我要自己走》

  2.物质准备:录像镜头

  A.家长蜂拥着从园门口走来。

  B.幼儿离园时要家人抱着、扛着、背着走。

  C.幼儿跟着家人手拉手,一起走,随着人群有序地走出园门。

  D.放学时幼儿离开家人,跑得远远,家人追也追不上。

  E.在幼儿园走散了,*室找老师帮忙。

  3.动画课件: 儿歌《回家啦》

  【教学过程】

  1.看录像导入,激发交流的兴趣。

  (放录像片段A.家长蜂拥着从园门口走来)

  提问:小朋友看到这是什么地方,有谁?他们是来干什么的吗?(幼儿园放学的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接小朋友的)。放学后,家长们来接我们小朋友了,离开教室后,你是怎样到幼儿园门口的?

  2.看录像分析讨论,与同伴互相学*。

  导语:老师把*时小朋友和家人一起到幼儿园门口的镜头拍了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1)幼儿看制成ppt课件的录像片段:(录像片段B)幼儿离园时要家人抱着、扛着、背着走。(录像片段C)幼儿跟着家人手拉手,一起走,随着人群有序地走出园门。最后定格在场景总图上。

  提问:

  你认为他们中谁做的最棒?

  我们一起为她鼓鼓掌。

  为什么你觉的他做得不太好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我们一起对他说一说。

  小结:我们小朋友已经长大,变重了,家长抱不动我们了,同时我们已经上幼儿园了,变得能干啦,要自己走。

  (2)播放儿歌,幼儿跟着一起朗诵复*儿歌《我要自己走》。

  导语:你们看,不但我们小朋友很能干,连小鸟、小兔,小动物们也很能干,它们也不要爸爸、妈妈抱呢。

  播放儿歌:妈妈、妈妈,你快撒手,我要自己走。你看小鸟自己飞,小兔自己跳,小狗自己跑,小鱼自己游,我为什么不能自己走?妈妈、妈妈,()你快撒手,我要自己走。

  (3)幼儿看录像片段D:离开教室后,幼儿离开家人,跑得远远,家人追也追不上。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离开家人自己一个人跑得很远。你觉得这个小朋友的表现怎样呢? 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4)看录像片段E:在幼儿园和家人走散了,*室找老师帮忙

  提问:发生了什么事啦?他是怎么做的?

  小结:如果在幼儿园里找不到家人,我们要回到教室里请老师帮忙,等家长来接你。

  提问:老师是怎么说的?这次他是怎么和家人一起回家的?(和家人手拉手回家的。)

  3.学*儿歌,在文学艺术美中提炼行为要求。(看动画课件)

  导语:老师把小朋友正确的回家方式编成一首儿歌。

  儿歌:放学啦!回家啦!

  爸爸妈妈来接我!

  我和他们手拉手,

  快快乐乐走呀走。

  我不跑,也不抱,

  早早离园回家啦。

  幼儿先听一遍儿歌。

  边看录像,边听儿歌。

  和老师一起表演儿歌。

  4.回家游戏,在游戏情景中进行行为练*。

  老师扮演家长来接小朋友回家,故意抱起孩子或背起孩子走,引导孩子自己说:我长大了,我要自己走。

  【教学反思】

  生活琐事是存在与生活中的细小而繁杂的事,经常会被我们的传统教学拒之门外,但是这些琐事却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碰到的。在这些不起眼的事情背后,却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本次活动的选材,教师注重了对生活地观察,抓住了生活中"下午放学后幼儿离开教室"的这一段时间中所蕴含的教育素材,运用录像让孩子们*时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展示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有话可说。

  本次活动中,借助多媒体,教师在自然状态下采集了孩子们放学离开教室后的情景,让孩子看看——大家在离开教室后的`不同表现;评评——他们谁对谁错,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听听——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做做——我们一起来跟着儿歌学学该怎么做呢,营造出生活化的学*情景,使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得到提升。

  建议:孩子的一些不良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错误的教育方式而造成的。本次活动中的录像短片,可以在家长会上播放,和家长们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地育儿,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说课稿2

  一.活动教材

  1.设计意图

  2--3岁的幼儿由于大脑神经发育得还不完全,手脚协调能力较差,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对幼儿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经观察,我发现我班幼儿对爬比较感兴趣,在*时的活动中,他们也很喜欢爬。根据幼儿的这些年龄特点,运用蚂蚁爬着行走的特点,让幼儿学*蚂蚁爬的动作,我选用了“蚂蚁搬豆”的游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动作,激发幼儿积极尝试活动的兴趣,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2.根据设计意图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A.发展幼儿双手,双膝着地爬的能力。

  B.激发幼儿积极尝试活动的兴趣。

  3.本次活动的重点

  练*幼儿双手,双膝着地爬的能力。

  4.活动准备

  A.蚂蚁的头饰教师的教具应能激发幼儿尝试活动的欲望.幼儿一戴上胸饰,就能很快展开想象,投入到蚂蚁宝宝的角色当中。

  B.豆豆的卡片来当做幼儿爬行的目的。

  二.活动流程

  首先让幼儿认识蚂蚁,通过认识蚂蚁进入主题,知道蚂蚁是爬行昆虫,出示蚂蚁头饰,教师扮演蚂蚁带上头饰,告诉幼儿蚂蚁肚子饿了,要去找食物吃,为下面的活动作下了铺垫工作。

  其次教师先讲解示范了一次找食物,告诉他们是要用双手双膝着地爬着去找的,在示范爬到豆地里,告诉幼儿我在这找到了许多豆豆,引起他们的兴趣。告诉幼儿搬不回这么多的豆豆,去找小蚂蚁帮忙。然后请6名幼儿示范,看他们学的怎么样了,最后请全体幼儿一起学*蚂蚁搬豆的样子,让他们多次练*爬的动作。

  最后告诉幼儿豆豆搬完了,蚂蚁要回家了,请幼儿和蚂蚁说再见。

  三.活动设计亮点

  1.根据幼儿的学*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法是因为小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以看老师示范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的兴趣。而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学技能。

  2.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观看教师示范直接获得印象。让幼儿在游戏中,练*双手,双膝着地爬和跨的技能,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幼儿园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内容选择的依据

  中华民族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孩子是传承民族文化桥梁,在幼儿阶段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接受民间文化熏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有关十二生肖的话题,也看过有关十二生肖影视片,特别是十二生肖中的许多动物都是幼儿熟悉的,喜欢的,《纲要》中也要求我们:一个活动的选择既要贴*幼儿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选择十二生肖这个课题,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也具有可接受性。

  (二)设计思路

  根据社会教育的目标要求,十二生肖社会活动的内容,不仅要让幼儿知道十二生肖的名称和形象,同时还要了解十二生肖的顺序和轮回问题。我的活动思路为:熟悉动物;感知顺序;理解含义;了解轮回规律;游戏巩固认知。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精神和设计思路,努力体现以幼儿为本现代化教育理念。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活动目标:

  1、熟悉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

  2、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对不同生肖的年龄进行简单的判断。

  3、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学*兴趣和热爱情感。

  (二)活动重点、难点

  以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是《纲要》的基本点,对大班幼儿学生来说,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掌握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由于十二生肖的轮回具有抽象性,幼儿理解水*有限,所以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说教法

  十二生肖社会活动内容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为了有效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1、通过故事、课件与游戏手段。

  我通过讲述十二生肖来历的故事,再结合课件充分利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确十二生肖的动物名称和排列顺序;游戏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聚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为一体的特点。本次活动的中,我就引导幼儿用游戏的形式记住十二生肖的顺序,感受十二生肖的轮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活动氛围中掌握重点。

  2、借助钟表。

  由于学生已有了如何看钟表的知识基础,知道钟表上的12个数字,知道12个数字的轮回是怎么回事。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将幼儿对钟表的知识迁移到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上,符合教育规律,同时钟表的周期具有直观性,这样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是突破知识难点的有效手段。

  3、双主体互动模式。

  师幼互动、*互动是本次活动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问题的学*者和探索者,幼儿带着对十二生肖动物的好奇参与学*,探索问题,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的引导着、组织者、促进者,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幼儿学*探索的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将在说说、看看、想想、听听、演演、唱唱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

  五、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教具的准备:十二生肖动物课件、根据本班学生属性准备属相饰物若干。十二生肖的故事、十二生肖图片一套、十二生肖的儿歌。

  2、知识经验准备:通过布置家庭作业使幼儿事先知道自己的属相,知道父母的属相,父母的年龄,了解十二生肖中部分动物。认识钟表。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学*经验和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的动力,有了兴趣幼儿会集中注意力,并乐此不疲。为了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教师运用激励机制,将事先准备好的属相小礼物奖给回答问题的学生。

  在这个环节,老师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们,我这里有很多礼物,现在我要奖励给回答问题积极,答题又好的小朋友,你们看好不好”。根据学生属相在回答完问题后奖一个属相饰物。问题如:

  1、你知道自己的属相吗?属啥的?

  2、你知道父母的属相吗?你妈妈多大了?

  3、你知道都有哪些属相?

  本环节老师通过提问导入,奖励机制,激活幼儿原有知识,目的是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回忆对属相的认识,为全面学*十二生肖有关问题做准备。此时学生的主体精神得以充分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幼儿学*兴趣。

  二、基本部分:

  过渡:刚才小朋友回答的问题很好,可是人的属相不仅有我们以上所说几种,实际上人的属相有12种,它们都是什么动物呢?好,今天我把它们请来了,大家认真看,它们都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环节:播放十二生肖视频课件,在动作、形象、声音等方面突出每个动物的特征,强化幼儿的认知。

  本活动环节,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十二属相动物做成视频图片,依次给学生播放。这个环节老师采用问题导学法、直观视频教学法。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前提出问题,幼儿带着问题观看,同时通过形象生动视频,使观看具有目的性、直观性;幼儿处在看看、想想、模仿的学*过程中,这个环节有利于加强幼儿的认知和记忆,实现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环节:通过猜猜看活动、进一步认识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变形图案。

  在观看视频之后,学生对十二生肖动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十二生肖的变形图案很多,为进一步增强认知,教师通过图片匹配、让幼儿猜动物名称,进一步深化幼儿的认知。

  本环节采用双主体互动模式,通过师幼互动,*互动,教师、幼儿在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的机制。本环节有利于完成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

  第三个环节:讲故事,在钟表图案上贴图片,让幼儿认识十二生肖顺序。

  过渡:十二生肖中老鼠排在第一位,小朋友们你知道为什么吗?这里有个传说故事。

  教师结合课件,绘声绘色讲关于十二生肖动物通过比赛来排序的传说故事,在讲故事的同时依序将对应的动物图片贴到事先准备好的大钟表上。从1——12。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爱听故事是多数幼儿的特点,也是最能吸引幼儿的教学手段之一。本环节利用故事与课件相匹配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幼儿的听觉和视觉,幼儿在听听、看看的学*过程中明确了十二生肖的顺序。本环节设计有利于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达成。

  第四个环节:结合钟表图,联系幼儿的属相,用问题引导幼儿了解生肖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轮回。

  过渡:小朋友们,在我们这个神奇的钟表中,各种动物依序排列,一个数字代表一年,一年一个属相。下面老师问几个问题,谁第一个回答,谁就先得到老鼠的头饰。

  教师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将难点分解,随着学生回答,依次发出十二生肖头饰。

  老师的问题如下:

  1、今年是牛年,今年出生的孩子属啥的?

  2、今年是牛年,明年是什么年?

  3、明明小朋友属马的,明明今年几岁?

  4、12年后是什么年?

  在本环节中,老师采用难点分解法,通过给学生提出由易到难,由具体道抽象的问题,将十二生肖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轮回活动难点,一一化解,学生则运用想想,说说的学*方法,从而突破难点,达成本次活动的第二个目标。本环节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第四个环节:通过游戏、唱歌,巩固加深学*成果,烘托课堂气氛,达到本次活动的高潮。

  三、结束部分。

  通过关于十二生肖动物儿歌和童谣联唱,激发幼儿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让幼儿在意犹未尽中结束本次活动。

幼儿园说课稿4

  一、 说教材

  抽到这个活动内容,我想起了前些日子发生在我们班里的一件事情,我让幼儿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布置我们的自然角,幼儿兴致特别高,第二天纷纷收集玉米、大豆、高粱、花生、绿豆等投放在自然角,午饭的时候,小朋友吃豆芽熬肉,大家都在安静的吃饭,东北角上的几个小朋友却在争论不休,我走过去询问才知道,他们在争论一个问题:豆芽是不是豆子变来的?如果是,那么硬梆梆的豆子怎么能长出牙来呢?当时吃完饭后,幼儿也曾就这个问题讨论过,而且还争得面红耳赤。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他们不仅仅满足老师所告诉的,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目前,我们班幼儿有植物种子发芽的经验,我打算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豆芽作为探索的对象,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通过开展活动“生豆芽”,让幼儿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豆子如何生根发芽,他们的生长与水、阳光存在什么关系,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

  根据新《纲要》精神,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我确定这次活动的目标为:

  1、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

  2、帮助幼儿学*简单的植物实验的方法和技能。

  3、启发幼儿探索豆子生根发芽与水、阳光的关系。

  这三个目标中蕴含了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X,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打算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上,于是,在活动开始前,我要为每个幼儿准备好实验用的杯子,豆子,水等,指导幼儿泡豆子,让幼儿亲自参加探究活动,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发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欲X。而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自己观察豆子发芽的情况,并做好记录,然后我和幼儿一起分享豆芽的生根发芽情况,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使活动重点、难点得以有效突破。本活动的难点是:启发幼儿探索豆子生根、发芽与水和阳光的关系,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对比试验:两个杯子里分别放几粒豆子,其中一个杯子放水没过豆子,另一个杯子不放水,2天后请幼儿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豆子生根发芽需要水。

  2、对比实验:两个杯子里分别放上豆芽,其中一个杯子在黑洞洞的纸盒里,另一个杯子放在阳台上,1天后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豆子生根发芽后继续生长需要阳光。

  为了完成以上教育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一)、环境创设,与区域相结合

  为了让幼儿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我整合区域活动,根据教育目标,有机渗透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在区域中准备:科学区:投放杯子,豆子,水盆,海绵等,图书区:投放有关生豆芽的图书和图片。

  (二)、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种子发芽的知识经验

  (三)、物质准备:

  1、黄豆,绿豆,香豆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杯子,纱布和海绵 ,纸箱子,两个大盆。

  2、提前2天与幼儿一起泡豆子,并做观察记录。

  3、将两盆豆芽提前2天分别放在黑纸盒和阳台上,

  4、关于生豆芽的课件。

  这些准备活动,一是为幼儿创设探究活动环境,提供可操作材料,让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二是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和重点,完成活动目标。

  二、说教法

  整个活动中始终体现纲要: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原则,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实验法: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试验,体验探究的乐趣。

  2、课件演示法:将泡豆子,豆子生根发芽,豆芽变绿等过程制成课件,让幼儿直观、生动、系统、全面的了解生豆芽的全过程。

  3、观察法:在实验中,引导幼儿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这些方法的运用,将克服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让幼儿通过试验,观察,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在快乐中*得知识,获得经验。

  本次活动采用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关注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乐于探究的科学*惯。

  三、说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结合本次活动的特点,我采用:1、实验探究法: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

  2、观察法: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幼儿亲自护理自己的豆芽,随时观察豆子生根发芽的情况,并用绘画或符号作记录。

  3、归纳法:幼儿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试验得出的结论

  这些方法的运用,幼儿能够用眼睛看,用嘴巴交流,用耳朵听,用大脑思考,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完成活动目标。

  四、说活动程序

  (一)、观察泡过的豆子 (6分钟)

  问题:1、这两盆豆子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结论:有水的那盆豆子发芽,豆子发芽需要水

  这一环节,幼儿在活动前就参与实验,有些幼儿有这方面的经验储备,可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二)、观察放在黑纸盒和阳台上的豆芽 (6分钟)

  问题:1、纸盒的豆芽长的怎么样?为什么?

  2、阳台上的豆芽长得怎么样?为什么?

  3、这两盆豆芽为什么长得不一样?

  结论: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三)、带幼儿一起分析豆芽的生根发芽情况 (5分钟)

  问题:1、豆子先生根还是先发芽?

  2、豆芽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观看课件:生豆芽 (8分钟)

  问题:豆子生根发芽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这一环节,生动形象的课件让幼儿系统的了解了豆子生根发芽的全过程,对这一科学知识有个全面感性了解,幼儿再结合自己动手泡豆子,观察豆子生根发芽的情况,还能直观形象的掌握这一抽象的科学知识。

  五、说活动延伸

  1、幼儿把自己泡的豆芽放在阳光下,继续观察,会发现豆芽变绿,了解阳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把豆芽置于真空中,继续观察,发现豆芽枯萎致死,了解植物生长与空气的关系。

  活动结束了,但活动内容并未结束。幼儿会进一步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会越来越浓。

幼儿园说课稿5

  一、说课题名称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小红帽》。

  接下来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二、说设计意图

  音乐是表达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可以选取由幼儿熟知的故事改编的歌曲,《小红帽》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幼儿在此之前已经在语言活动中对故事有所了解,很容易对歌曲产生兴趣。并且这首儿歌简单易懂,同时儿歌中有不同情绪之间的转变,可以使孩子们在学*歌曲的同时体会感情的转变。

  众所周知,中班幼儿在初期虽然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是他们已经展现出活泼好动、主动积极的特性,思维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歌曲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完成《纲要》中“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所以,此音乐活动很适合在中班进行开展。

  三、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和基本动作的发展情况以及《纲要》中制定的目标“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情感目标:体会儿歌中感情的转变,感知音乐的美。

  2.认知目标:学会唱此儿歌,并且能够有大胆的在众人面前进行表现。

  3.动作技能目标:根据儿歌情境设计动作,并表演。

  四、说活动重难点

  在活动目标的指引下,结合本次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将此活动的重点定位为:学会唱此儿歌,根据儿歌情境设计动作并表演,并且能够有大胆的在众人面前进行表现。需要突破的难点为:体会乐曲中感情的转变,感知音乐的美。

  五、说教法、学法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纳曾经说过,:“要给幼儿适合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选择了以下教学法:

  教师注重轻松的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以下教法:

  ①提问法: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②示范法:教师亲身示范儿歌唱法,便于幼儿进行模仿。

  ③视听唱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形象生动的图片,充分的刺激幼儿的视觉,引导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和音乐的动人熏陶。唱就是指幼儿歌唱掌握正确地唱歌方式,在体验音乐不同变化的同时,能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幼儿注重自由地学――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采用以下学法:

  ①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学一学、听一听、学一学,使活动变得丰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②师幼合作法: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为了让幼儿对儿歌有更深一步的熟悉,我采用了教师和幼儿合作接唱的方法,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对答教师的活动中,理解并学*了儿歌的歌词曲调,感受儿歌中感情的转变。

  这些教法学法都能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引导幼儿主动、积极的去参与到活动中,极大的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有效的实现目标提供了依据。

  六、说活动准备

  为了能让幼儿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的,活动前做了如下物质准备:

  ①物质准备:儿歌画册四幅。

  ②经验准备:已熟知童话故事《小红帽》。

  七、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是为了实现活动目标而设计的,为了能让幼儿在快乐中学,在本次活动中采用的是一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五个环节:

  激发兴趣---教师范唱---理解歌词---练*活动---创编动作

活动环节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

1.激发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还记得小红帽的故事么?

采用提问法用幼儿已熟知的童话故事作为导入,调动了幼儿积极性,引起幼儿的兴趣以及表演欲,使幼儿多方位的进行参与,培养他们动脑思考、张口讲话的能力,符合《纲要》中关于这一年龄阶段幼儿的培养要求。

2.教师范唱

提问:小红帽回家写了一个好听的儿歌,小朋友们想不想听啊?

教师进行范唱。

教师采用示范法,将儿歌展现给幼儿,引起幼儿的求知欲。

3.理解歌词

教师逐一展示儿歌画册,并对幼儿提问引出歌词

提问:小红帽去做什么了?

外婆的家在哪儿?

故事最后发生了什么?

采用师幼互动法,让幼儿把以及获得的知识转为新知识,一问一答中自然引出歌词,加深对歌词的认识,为下一步学*歌曲打下基础。

4.练*活动

①教师领唱

②幼儿接唱

此环节在教师的示范幼儿模仿下,学会儿歌曲调,并且体会到儿歌中感情的转变,解决重难点。

幼儿进行接唱,能够给幼儿提供想唱、敢唱、喜欢唱、有机会唱的环境,尽快熟知歌词以及体会儿歌中情感。

5.创编动作

启发幼儿创编动作,边唱边跳。

创编动作可以开拓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八、说活动延伸

  根据纲要要求,教育应该与生活相结合,所以此次活动延伸教师给幼儿布置任务,回家边唱边跳给父母看。

幼儿园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音乐游戏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情节,而且充满了趣味性,并且给了孩子音乐的享受。《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与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了解和友谊。

  这个音乐游戏的由来是这样的:我班幼儿很喜欢听故事,经常要老师讲故事给他们听。有一次在讲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后,他们对故事中出现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尤其喜欢,第二天就有好多小朋友还缠着我说:“老师,你再讲一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于是,我就又讲了一边。过后的几天里只要是课间一有空,孩子们就要听这个故事,我就在想他们这么喜欢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不如把这两个人物形象放进游戏中,他们肯定会很喜欢。因此就有了音乐游戏《高个子和矮个子》,在这个音乐游戏中,我让幼儿先是观察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身高,得出高个子和矮个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出现游戏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2、说目标:

  (1) 能感知明显的高音和低音,初步培养幼儿听觉能力与动作反应能力。

  音乐心理学告诉我们:多种感知通道参与,特别是大肌肉运动的参与,能有效地提高儿童的感知兴趣和感知音乐的效果。

  (2)在玩的过程中遵守游戏规则。

  (3)进行创编游戏:增强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与能力。

  皮亚杰指出:在幼儿时期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让幼儿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

  3、说准备:

  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以及帮助他们对游戏内容的.理解,加强游戏的趣味性,我适当地使用了能活动的教具,本次活动我作了以下准备:

  (1)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图片各一张。

  (2)用纸做高高的帽子和*顶的帽子,每样都是人数的一半,达到幼儿人手一份。

  (3)乐器:沙球和木鱼各一个。

  (4)大小标记各一个。

  4、说重点和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让幼儿会听音乐进行高个子和矮个子走路。通过观察比较、参与体验、分组游戏、师生交流等,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自始至终能保持愉快的情绪。

  活动的难点是遵守游戏规则,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高个子走路,什么时候矮个子走路,并进行创编游戏,这时我就利用上数学活动时学过的大小标记,引导幼儿大胆尝试,从而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二、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以示范讲解法、游戏法,让幼儿学会并掌握正确的玩游戏方法;在游戏过程中用引导法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从而获得游戏带来的快乐。我还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实践体验、大胆探索等学法,在玩中学,学中玩。让教法与学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目标能得以落实。

  三、说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并进行创编高个子和矮个子。

  出示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问:

  (1)这是谁呀?(白雪公主和小矮人)

  (2)你们看看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一样高吗?(不一样)谁高?谁矮呢?(白雪公主高,小矮人矮)

  师:我们把比较高的呢叫高个子,比较矮的叫矮个子。

  (3)接着问:谁来学一学高个子、矮个子呢?提醒幼儿学高个子时应尽量地踮起脚尖、双手往上伸;学矮个子时尽可能地往下蹲。最后集体模仿高个子、矮个子。

  这一开始部分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启发想象来进行创编模仿高个子和矮个子,为后面要进行的游戏做好铺垫。

  2、学做游戏《高个子和矮个子》。

  (1) 刚才我们学做了高个子和矮个子,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高个子和矮个子》的游戏,师出示两顶帽子,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这两顶帽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一顶高高的,一顶**的)

  (2)猜猜看,这两顶帽子给谁戴的呢?

  (幼儿自由猜测)师:高帽子给高个子戴,**的帽子给矮个子戴。

  (3)介绍游戏规则:高个子和矮个子不是一起走路的,要听钢琴的“命令”——高个子听到高音走路(教师可在钢琴的高音区奏和弦),这时矮个子不能走;当矮个子听到低音时才能走路(教师可在钢琴的低音区奏和弦),这时高个子不能走。请幼儿仔细听两段音高完全不同的和弦,清楚高音时高个子走,低音时矮个子走。(教师可弹奏两遍音乐)

  (4)请两名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表演:分别戴上高帽子和*顶帽子,扮演高个子和矮个子听音乐走路,让全体幼儿进一步熟悉明白游戏的玩法。

  (5)全体幼儿分两组游戏:一半戴上高帽子做高个子,另一半戴上*顶帽子做矮个子。再次强调游戏规则:应按规定的音乐做高个子,矮个子听音乐走路。

  (6)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7)小弟弟戴上高帽子做高个子,小妹妹戴上*顶帽子做矮个子,进行听音乐走路游戏。

  (8)交换角色,再玩一遍游戏。

  3、运用乐器游戏:

  (1)出示沙球和木鱼:

  刚才我们的高个子和矮个子听着钢琴的命令进行游戏,接下来我们要听沙球和木鱼的命令来做游戏。介绍游戏规则:沙球声——高个子走路,木鱼声——矮个子走路。幼儿分两组进行游戏。

  (2)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4、引导幼儿创编游戏:

  (1)小朋友刚才的游戏真好玩,看有两个标记朋友也想来和我们一起玩。(出示大小标记)你们高兴吗?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个别幼儿上来示范表演,全体幼儿做一遍动作)。

  (2)大标记做高个子,小标记做矮个子,等一会听到高音时大标记走路;听到低音时小标记走路。(先请两个幼儿上来进行表演)

  (3)全体幼儿分两组进行游戏:一半做大标记听高音走路,这时做小标记的不能走路;另一半做小标记的听到低音走路,做大标记的就不能走路。

  (4)交换角色再玩一次游戏。

  5、结束部分:

  我们班还有好多小朋友呢,他们可都喜欢你们今天做的这个游戏,我们邀请他们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幼儿园说课稿7

  大家好!我是陈励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语言活动《其实我很喜欢你》。

  一、 教学对象分析

  大班多数幼儿性格活泼开朗,且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与同伴间的互动也多了,但由于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又有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孩子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往往在与人的交往中不懂得正确的交往方法。我们应该多引导幼儿听听别人的想法,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往往需要语言作为中介,语言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故事《其实我很喜欢你》讲述了小熊为了和狐狸做好朋友,用了很多方法来企图引起小狐狸的注意,最后,小熊想到了用写信的方式告诉小狐狸自己的真实想法,最终他们成为了好朋友。这个故事既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

  三、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确定本次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幼儿知道与同伴交往时要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2.能力目标:幼儿能够借助已知的信息与同伴讨论、探究小熊和狐狸交朋友的方法。

  3.情感目标:幼儿能够通过绘画和手工的方式来表达对朋友的喜欢之情,乐意与人交往。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知道与同伴交往时要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难点:幼儿能够借助已知信息与同伴讨论、探究小熊和狐狸交朋友的方法。

  五、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我做了以下准备:

  1.物质准备:故事图片、轻柔的背景音乐、绘画纸、卡纸、色纸、剪刀、胶水、蜡笔

  2.知识准备:(1)幼儿已有的交友经验。(2)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六、说教法

  1、提问法: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有了问题才能引起思维,才能进行探索,引导幼儿想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联系法:图片联系实际,让幼儿把已有经验与事物图片进行联系,这是对幼儿已有经验更好的体现。

  3、讨论法: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经验,()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达到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七、说学法

  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讲述法:幼儿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

  2、讨论法:幼儿在讨论中能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机会。

  八、说活动过程:

  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分配如下:

  (一)开始部分

  师:"孩子们,有好朋友真是一件很开心、很幸福的事情呢。故事中的小熊想要和小狐狸交朋友,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他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加深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看图片,和幼儿一起回忆故事内容,加深理解。

  师:"小熊做了哪些事情引起小狐狸的注意?它为什么要引起小狐狸注意呢"?

  (2)引导幼儿大胆讲述交友方式,拓展幼儿交友经验。

  师:"快帮帮小熊想想办法,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

  (3)小熊最终是用什么方式和小狐狸成为了好朋友的?

  (4)小狐狸看到信后是怎么样做的?小狐狸把海螺贴*小熊的耳朵,小熊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此环节通过采用提问法、图片联系法和讲述法来突破教学难点。

  2.幼儿分组讨论。

  (1)自己有否好朋友,你是用什么方法做好朋友的?6个人一组讨论,每组请1-2个幼儿讲述。

  (2)鼓励幼儿对自己喜欢的好朋友说句心里话。

  (3)除了对好朋友说,还可以对谁说?说什么?(其实我很喜欢你)

  (4)教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送礼物、和好朋友唱歌、跳舞、画画或者说句心里话"其实我很喜欢你"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喜欢。

  此环节通过采用讨论法、提问法、讲述法来突破教学重点

  3.播放背景音乐,开展延伸活动"其实我很喜欢你".

  (1)引导幼儿通过分组绘画,或做手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喜欢之情,并能够对好朋友说"其实我喜欢你".

  A组:绘画。幼儿画一幅画送给好朋友,并对好朋友说句:"其实我很喜欢你".

  B组:制作小卡片。幼儿在卡片上画或贴上图案送给好朋友;也可以写一句话或对好朋友说句心里话。

  C组:窗花贴画。幼儿用色纸剪出不同形状的窗花,贴在画纸上送给好朋友,并对好朋友说句心里话。

  (2)在语言区投放小熊和小狐狸的头饰,给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本环节是延伸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幼儿通过绘画和手工,能够大胆地向好朋友表达自己的想法。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达到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在生活中,小朋友要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好朋友,让好朋友知道你的想法和做法,这样才会成为真正的朋友哦。

  九、说教学反思:

  《纲要》中要求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幼儿积极的表达。

  1.在师生互动环节,幼儿也能够大胆勇敢举手发言,积极开动脑筋。

  2.在生生活动环节中,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大胆、主动与同伴交流讨论。

  3.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衔接自然、互相渗透。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深入拓展。整个活动气氛热烈,幼儿思维活跃。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方式,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孩子对故事理解还可以,语言积累也不错,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我的说课完毕,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大家!

幼儿园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教师先来把散文《雨中的森林》念一遍。见“附”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文章用诗一样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画面。文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雨中的森林拟人化,使植物和小动物都充满了人情味,且意境相当优美。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理解与认识,适合大班幼儿欣赏。

  选取这一教材是因为:

  1、散文内容简单有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的兴趣。

  2、散文语言优美、简单,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学*散文中优美的语句。

  3、游戏溶入教学活动过程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特点。

  二、说学情: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年龄在5岁左右,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本班幼儿在以往类似的语言活动中,大多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文学作品。但是在口语表达方面还是有点欠缺,在集体中发言时态度还是有点拘谨。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有时表现为用词不太恰当。因此本次活动我注意引导幼儿积累一些丰富的词汇,在活动中努力为每个幼儿提供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真正做到让孩子有话可说,有词可用。在口语表达方面有新的进步和突破。

  三、说活动目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散文的内容,培养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恰当运用各种词汇,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听、说、画,培养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游戏表演,大胆想象。

  四、教学重、难点:

  在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教师要培养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感知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述,恰当运用词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是创设一种积极的语言环境,利用环境和积极的教具(课件)让幼儿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想象,让幼儿在参与游戏表演的过程中来解决这个难点。

  五、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知识方面:

  1、幼儿对秋雨的了解和认识。

  2、幼儿事先找我和积累一些丰富的词汇。

  教具方面:

  1、课件……森林背景图(各种各样的树、芭蕉树),小动物有小青蛙、七星瓢虫、松鼠、小鸟、刺猬、小蛛蛛等

  2、动物头饰若干。

  3、教室布里添置一些森林背景,如大树等。

  六、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学*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我将在活动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模仿游戏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七、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游戏练*法等学*方法。这我也会在下面的活动的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八、活动程序:

  根据大班幼儿学*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环节:

  (一)导入活动。

  (二)基本活动。

  (三)创编活动。

  (四)游戏活动。

  教学反思:

  教完《雨中的树林》之后,我让学生们仿写,他们兴趣盎然,写了雨中的树林就像仙境,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有动听婉转的歌声。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树林。给树林增添了喜悦。树林中的百鸟之王——百灵鸟,准备开一次“快乐鸟声”的联欢会。

  众鸟们听到了这个消息,纷纷来报名参加这次活动。报名好的鸟都到后台去化妆了,乌鸦也听到了这个消息,心想:我的歌声这么动听美妙,一定能获奖。于是,乌鸦得意洋洋地报名去了,百灵鸟一件乌鸦这副模样,就对乌鸦不满地说:“就你这身打扮休想进去。”这时,乌鸦心里想:你们不让我进去,你们也休想完成这次“快乐鸟声”的联欢会。说干就干,乌鸦悄悄的走进了化妆间,他告诉孔雀:“布谷鸟在说你的坏话。”告诉凤凰鸟:“孔雀在说你的坏话。”乌鸦还告诉了很多其他的鸟,很快,化妆室就闹翻了天,大家都血淋淋的,伤痕累累,有的翅膀掉了许多羽毛,有的被啄伤了嗓子……

  天上的仙女知道了这个消息,立刻叫雨神下了一场大雨,大雨过后,受伤的鸟都恢复了健康,百灵鸟经过这次大雨后,明白了一个道理,它对大家说:“我们要记住,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大家听了都纷纷向对方道歉,向对方认错。

  在百灵鸟的支持下,比赛继续进行,最后大家都获得了成功,树林里又变得快乐起来。

幼儿园说课稿9

  活动目标

  观赏周边的宝塔,有兴趣了解它的历史和典故,知道它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建筑之一,愿用折纸的方式表现宝塔的魅力。

  活动设计

  第一时段:识别各种宝塔

  材料:幼儿较为熟知的各种宝塔照片、方形手工纸。

  玩法

  1.从龙华塔、方塔等上海现存的宝塔人手,识别几种幼儿熟悉的宝塔,说说它们建造在哪里,分辨他们不同的特点。

  2.学用手工纸折叠宝塔的基本方法,并将数个叠高成宝塔。

  第二时段:金陵塔

  材料:各色手工纸、供装饰的粘

  贴纸、金陵塔模型。

  玩法

  1.观察金陵塔、学唱上海说唱"金陵塔".

  2.模拟金陵塔,从任意装饰到区别塔门、屋檐和铃铛,有目的地为金陵塔装饰。

  3.对照金陵塔的塔层,发现颜色、装饰物规律排列,尝试将众多作品叠高成金陵塔。

  第三时段:我国的宝塔多美丽

  材科:各种宝塔照片、各种同色系大小不同的手工纸、装饰材料。

  玩法

  1.共同商讨选择折叠的宝塔。

  2.对照各种宝塔的颜色和楼层,商讨选择何种颜色和大小不同的色纸。

  3.分工折叠。

  4.统一装饰材料进行装饰。

  5.将各自折叠的部分合起来,做成宝塔。

  第三时段活动过程

  目标

  观赏周边的宝塔,有兴趣了解它的历史和典故,知道它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建筑之一,愿用折纸的方式表现宝塔的魅力。

  材料:各种宝塔照片和对应的背景纸、各种同色系大小不同的手工纸、装饰材料。

  过程

  一、观察讨论

  1.看看说说各种宝塔的名称。

  2.分别介绍每个小组的人数和任务

  师:你们小组有几个人,准备做什么宝塔,它有几层?

  3.观察材料,选择哪种颜色

  师:想一想选哪一种颜色,是有深有浅还是一样深浅,从下到上是一样大小,还是下面大上面小或者渐渐变小,各几层,用什么材料来做门、屋檐和铃铛?

  二、小组合作制作

  1.小组共同商定材料,选定后先选取手工纸,折叠以后再取装饰材料。

  2.边制作边对照同伴的作品,先做好的可以帮助同伴一起做、做得快争取多做几层,做到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3.将折叠宝塔固走在背景纸上。

  三、对照观赏

  1.对照宝塔,是否符合楼层。

  2.从选用颜色、大小和装饰分别观赏各自的创意。

  3.教师推荐合作好方法。

  活动解析

  我教幼儿学折纸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折纸就是这样一项深

  受孩子们喜欢的运用手指尖的手工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手脑并用的益智活动。

  一、折纸的意义

  折纸是我国传统手工艺术之一,是以自然形象和生活中的各种器物为基础,按照一定的

  规则和手法,通过动手对纸张的手工折叠等操作进行摹拟,折叠出不同形态的物体形象。

  折纸是千变万化的。一张薄薄的纸,经过折、叠、翻、拉等方法就可以绽出美丽的花朵,展现出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建造出一座座漂亮的房屋……所有看到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折纸来表现,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它造型优美、生动、夸张,朴实、热烈,具有一种简约美。

  学*折纸需要用眼睛看着步骤图,思考折叠的过程,在折的时候,要亲自动手,其间遇到问题,还要仔细去想刚才别人是怎么折的。这样就可以使孩子开动脑筋、活跃思维,还要按照步骤图一步步地折,不能跳跃也不能颠倒。通过遵守从前至后的折叠步骤,能培养儿童认真观察的*惯和做事的顺序性、条理性,从而达到手、眼、脑三位一体的综合协调。

  二、幼儿折纸的十大步骤

  经过反复实践尝试,我们选取了以下十个折纸步骤,按照不同年龄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手眼协调能力因势利导,逐步推进。

  ●小班

  先从对边折和对角折开始,使一张*面的纸折叠成立体房子、小动物等玩具。边对边,角对角,都要反复强调对整齐。对整齐之后还要注意折痕要非常明显,用指尖在折叠处来回用力划几次,折的边要像一把刀。反复强调这一点,养成*惯后,到中班、大班折任何东西都能比较*整,否则步骤越来越多之后,形也就失真了。例如,有的中班幼儿在我爱我家主题中制作的家具七倒八歪,桌子椅子的脚都站不稳,大都是在小班时折纸没有对齐的经验所致。

  ●中班

  在小班对边折的基础上尝试四角向中心折(桌椅),两边向中心折(钢琴、房子)、集中一角折(企鹅)等多种对齐折痕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尝试向里反折的方法(交通工具)。这些折叠方法都是在小班基础上的推进,通过多步骤的组合就可变化出许多幼儿熟悉的物体。在折叠时一般会有数个步骤,此时必须注意幼儿思维逻辑性较差的特点,要将步骤控制在5个左右。

  ●大班

  大班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折纸的重点就是取正方、双三角和双菱形等三

  个方法的变化,其中双菱形难度稍高一些。在幼儿掌握这些方法后,我们会引导幼儿以此为

  起点、接着往下折的方法来减少步骤。当然还有更为复杂的折纸,但有的步骤过多,有的折叠难度增大,例如折好以后还要拆开,重新再折等。在幼儿园阶段学*过于复杂的折叠,和孩子的能力水*有一定的距离,虽然反复练*也可掌握,但是只能模仿,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创造性表现。

  三、折纸与创造之间的关系

  任何艺术表现的魅力就在于创造。过去,我们误认为折纸有明确的步骤规定,给幼儿创

  造空间太少,所以减少了幼儿折纸活动。经过讨论和实践,发现折纸非但不会影响幼儿的创

  造,而且还有很多给幼儿创造变化的机会。

  1.折纸时刻不能离开生活情景

  我在给孩子折纸工的时候都会从生活情景人手。比如说"春天到了",有一句古诗中说

  道:"春江水暖鸭先知",便是动物对水温变化的体验发现春天来了。我们就教幼儿诵读古诗

  "咏鹅".启发孩子折叠大白鹅时,就设计了一个个情境,即将大白鹅放进春天小河的背景中,不断变化,组成生动的情景故事。又如"折宝塔"放置在"我是*人"主题中,是因为觉得*的名胜古迹中就有各种的塔,著名的龙华古塔、松江方塔就在上海,苏州虎丘塔,杭州的六和塔、雷峰塔。孩子们一接触宝塔就产生极大的兴趣。折的宝塔就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还比如同样是在有关春天的主题里有个折纸"小花坛",对于大班孩子来讲,花有很多不同的意义,所以在这个时候来给大班孩子折不同的花。生活情景与直接的生活经验和折纸建立了联系,幼儿的观察想象才能被激活。没有情景,折什么东西也没有意义。

  2.给幼儿留有创造的空间

  在折纸中,折纸的步骤是一样的,折出来的形态也是一样的,怎么来发挥出它的创造性 呢?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发挥创造性是有很多途径的。

  其一,排列不同的画面。比如"咏鹅",折的都是一样的鹅,但是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在排列的时候就可以千变万化。那么该活动创造的重点就放在画面安排和构成情景上。

  其二,进行不同的装饰组合。例如折叠宝塔,幼儿在折宝塔的过程中,可对照着看到的宝塔来考虑,它是几层?大小关系是怎么样的?然后几人合作如何装饰。再把它叠起来,装饰不同,折叠的层次不同,选择的色纸不同,宝塔的装饰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其三,折叠的变化。例如折叠花,都是双正方折,但是它在双正方以后可以折叠变化,先变康乃馨,又可变成郁金香,还可变成牵牛花和百合花,这是折叠方法上的创造。

  所以,在给孩子折纸前一定要考虑好给孩子创造的空间在哪里,如果只有一种方法固定不变的内容,那就宁可不做了。

  四、同一内容起点要低,由浅入深,逐步递进

  比如"折叠宝塔",我设定的目标为:观赏周边的宝塔,有兴趣了解它的历史和典故,知道它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建筑之一,愿用折纸的方式表现宝塔的魅力。这不是一个即时的刚性目标,可视幼儿把握的具体情况,分成以下三个步骤逐步达成。

  步骤一:初学折叠宝塔

  材料:幼儿较为熟知的各种宝塔照片、方形手工纸。

  过程:

  1.从龙华塔、方塔等上海现存的宝塔人手,识别几种幼儿熟悉的宝塔,说说它们建造在哪里,分辨它们不同的特点。

  2.学用手工纸折叠宝塔的基本方法。

  步骤二:装饰宝塔(金陵塔)

  材料:各色手工纸、供装饰的粘贴纸、金陵塔模型。

  过程:

  1.观察金陵塔、学唱上海说唱"金陵塔".

  2.模拟金陵塔,从任意装饰到区别塔门、屋檐和铃铛,有目的地为金陵塔装饰:

  3.对照金陵塔的塔层,发现颜色、装饰物规律排列,尝试将众多作品叠高成金陵塔。

  步骤三:合作折叠宝塔

  材料:各种宝塔照片、各种同色系大小不同的手工纸、装饰材料。

  过程:

  1.共同商讨选择所要折叠的宝塔。

  2.对照宝塔的颜色和楼层,商讨选择何种颜色和大小不同的色纸。

  3.分工折叠。

  4.统一材料进行装饰。

  5.将各自折叠的部分合起来,做成宝塔。

  我看到幼儿开始在折一个宝塔的时候,都热衷于折出宝塔后在上面贴各种闪亮的贴纸,

  当时虽然贴得很乱,但是我还是充分尊重他们的兴趣,而不是迫不及待地去规定装饰要求。

  在充分满足粘贴贴纸以后,再启发大家发现一层贴一种花样,或左右不对称,放在一起以后并不怎么好看,然后进一步对照真实的宝塔,发现每一个宝塔,不但左右装饰对称,而且每层都是一样的。又如:开始的时候,幼儿都是各自做宝塔,但是要由一个人来叠成一个宝塔的话,7层的宝塔就要折7个小宝塔来叠起来,一样的装饰还要重复7次,幼儿就有了大家合起来做的需要。他们会一起商量,由几个人来做比较好,互相协调选择彩纸的颜色、大心、怎样装饰,变教师的规定为幼儿自主安排,在过程中体会到和同伴协商、合作的重要性,至于几个人结伴,均可由幼儿来决定,可多可少。

  纸活动是幼儿手工活动中的一项,它微小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是活动区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折纸活动特有的性质开展活动,才能让幼儿喜欢折纸,在创造变化中体验折纸带来的欢乐。

幼儿园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小苹果的邻居》这个故事选自小班下学期,《相亲相爱》这一主题中。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的密集程度远远超出以前人们的想像,但匆忙的生活状态,闭塞的居住空间,却疏离了人际关系,邻居之间也不如四合院里来得融洽。可邻居,是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成员。俗话说“远亲不如*邻”,邻居之间友好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故事就表现了一个名叫“小苹果”的小朋友与周围邻居为准备跳蚤市场的热闹场面,非常愉快和温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虽然他们家附*也有邻居,也常常和邻居打招呼或者偶而游戏,但对“邻居”一词接触少,什么样的才算是邻居呢?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说学情

  《纲要》中指出小班幼儿这一阶段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词汇量迅速增多,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科学主题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因此此科学主题通过幼儿观察图画、讨论、归纳整合了语言和社会领域的学*。

  三、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科学主题的目标。

  1、认知上:通过图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理解“邻居”的含义。

  2、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内容的讨论,尝试讲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3、情感上:喜欢安静的倾听故事,感受邻居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四、说重、难点

  目标中提到:通过图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体验邻里间愉快相处的温馨和带来的快乐。因此,在科学主题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

  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或者能看图却不知如何表达。特别是对“邻居”一词接触较少,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科学主题的难点是:在理解“邻居”的含义的基础上,尝试讲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五、说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科学主题目标,使幼儿更自然的融入到这个故事的角色中,完成科学主题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物质上的准备

  (1)孩子生理和心理机能发展虽然还很稚嫩,生活经验少,但对周围的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喜爱有动感、有声音的情景画面,常常依赖于实物和情境在游戏中模仿学*和探索,从中获得经验。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还常常给认识的事物付于生命。以引发孩子的注意力,让幼儿在视觉、听觉双重作用下推进互动的频率和效率,使幼儿在听故事时能更加直观更喜欢听故事也更容易理解故事内容。

  (2)新《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教育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前阅读技能。所以给孩子们准备了幼儿用书。

  (3)音乐是为了进一步丰富故事场景。

  2、经验准备

  家长帮助幼儿认识自家附*的邻居。

  六、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对象。”根据幼儿的学*情况,本次科学主题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谈话法、提问法、课件演示法等。

  i.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ii.引导发现法:小班幼儿喜欢看书,但未形成良好的阅读规则意识,为了正确地认读图书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发现。

  iii、谈话法:《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语言学*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iiii.提问法:这是语言科学主题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七、说学法

  整个科学主题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轻松氛围中掌握科学主题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归纳联系法等学*方法。

  i.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说话的好机会。

  ii.归纳联系法:幼儿边观察生动图画边听故事中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八、科学主题过程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科学主题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情景导入,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展示课件)孤单的小兔要搬家,请小朋友帮忙,引出课题《小苹果的邻居》,激发幼儿讨论并认真听故事的兴趣。

  这个环节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幼儿讨论:

  1)小兔为什么想要搬家呢?(引发幼儿讨论)

  2)小朋友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呢?(展示课件)

  3)你有邻居吗?(这样的谈话促使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说说自己的邻居,从中体会邻居间相处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这一环节通过提问、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突破科学主题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2、完整倾听故事。(展示课件)

  我们反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学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听”“说”其中学会听是最重要的,因为幼儿首先要会认真地“听”别人怎样说,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知道别人是怎样表达的,然后才会自己运用。小班幼儿的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所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鲜明、具体生动的特点能够更好的满足幼儿个体需要或者能激起强烈情绪体验,更直观的让幼儿了解什么是“跳蚤市场”开拓孩子的眼界,也容易自然而然地让幼儿记住所听的内容,为下一个环节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3、理解并尝试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让幼儿通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边看图的方式讲述故事主要情节,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例如:小苹果楼上住了谁,在干什么?(展示课件)她的家对面住着谁?在干什么?(展示课件)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展示课件)你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吗?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通过谈话让幼儿懂得邻里间友好相处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

  4、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再次阅读图画故事。

  通过教师的导语:“小苹果”请小朋友向小兔介绍她,看小兔愿不愿意去她那做她的邻居。这个环节是与本次科学主题的第一个环节相呼应的。这样能激发幼儿再次认真阅读图画故事,并通过再次阅读激发幼儿的讲述科学主题。更加深感受邻居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九、延伸科学主题:

  本次科学主题可以延伸到语言角说说我和邻居的有趣的事、社会小实践《小小跳蚤市场》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首次学*自己制作ppt展示科学主题肯定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今后的教学实践得以进步成长!谢谢!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菁华10篇)(扩展3)

——幼儿教师说课稿 (菁华10篇)

幼儿教师说课稿1

  一、 教材分析:

  《拍花箩》是一首极具特色的民间儿歌。虽然篇幅比较长,但内容很有趣也很简单,节奏顺口,不仅念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还能边念、边唱、边玩,一定会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儿歌《拍花箩》

  (引子)拍呀,拍呀,拍花箩呀,红草地呀,绿马车呀;

  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一只蜗牛上楼梯呀。

  你拍几呀?我拍二呀,两只蚂蚁抬着大花瓣呀。

  你拍几呀?我拍三呀,三条鲤鱼滚下山呀。

  你拍几呀?我拍四呀,四方的招牌没有字呀。

  你拍几呀?我拍五呀,五只大熊打花鼓呀。

  你拍几呀?我拍六呀,六个老头卖烤肉呀。

  你拍几呀?我拍七呀,七只野狼抱小鸡呀。

  你拍几呀?我拍八呀,八脚的章鱼坐沙发呀。

  你拍几呀?我拍九呀,九只老虎喝老酒呀。

  你拍几呀?我拍十呀,十只青蛙跳进荷花池呀。

  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

  二、 活动目标:

  正因为这首儿歌的趣味性很强,没有多么大的记忆负担,特别适合一边玩一边学,所以活动的目标定为

  1、 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并尝试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对诵。

  2、 感知儿歌内容的滑稽诙谐,同时复*1---10的数概念。

  3、 有兴趣进行儿歌表演,为游戏活动作准备。

  重点:在学说、表演儿歌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这首民间儿歌的趣味性。

  难点:儿歌内容的顺序和较难掌握的节奏(如抬着大花瓣儿呀)。

  三、活动准备:

  1、 丰富幼儿有关经验:招牌及其动作。

  2、 数字卡片1—10及相关的形象图片10张。

  四、活动设计:

  (一)首先请孩子们观看两位老师示范表演儿歌"拍花箩",激发起他们学儿歌的兴趣。

  这首儿歌的特点适合两个人合作边玩边说,而两个老师示范的拍手游戏正好把这个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拍呀,拍呀,拍花箩呀,红草地呀,绿马车呀。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一只蜗牛上楼梯呀……"一下子就调动起孩子们想学想说的兴趣,孩子们肯定会跃跃欲试。

  在老师示范表演后,鼓励孩子们讨论对儿歌的感受,"你喜欢哪一句呢"使孩子们在表达自己感受的同时回忆了儿歌的`内容。尤其是几个比较难掌握的节奏像"两只蚂蚁抬着大花瓣呀"也可以在孩子提出的同时注意引导孩子们掌握。难点自然地解决了。

  (二)借助图片和动作学*儿歌,引导孩子们充分体会儿歌的趣味性,理解并且掌握儿歌内容。

  首先学*引子:拍呀,拍呀,拍花箩呀,红草地呀,绿马车呀。儿歌中每一句的前半部分很简单"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你拍几呀,我拍二呀……"孩子们很容易理解、记忆。记忆的难点就在于后半句。但是借助图片和动作来记忆,这个难点就解决了。(加上动作说)

  一只蜗牛上楼梯呀。

  两只蚂蚁抬着大花瓣呀。

  三条鲤鱼滚下山呀。

  四方的招牌没有字呀。

  五只大熊打花鼓呀。

  六个老头卖烤肉呀。

  七只野狼抱小鸡呀。

  八脚的章鱼坐沙发呀。

  九只老虎喝老酒呀。

  十只青蛙跳进荷花池呀。

  拍手的动作最初是自拍的,速度可以由慢变快,后来熟悉后可以对拍,为后面两人的拍手游戏做好准备。

  在自拍和对拍的过程中,最初都是老师孩子一起说,熟悉儿歌内容。然后在练*当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说出后半句的内容,促进记忆难点的解决。

  在对儿歌的内容非常熟悉以后,开始指导孩子分组对诵练*。

  (三)引导孩子加上动作,体会儿歌表演的趣味性。

  在分组对诵后,接下来就是增强游戏的趣味性。首先把所有的孩子分成两组,采取轮流说的形式,一组说一组欣赏然后互换。这样,无形中又巩固了对儿歌内容的记忆,也可以使孩子们轮流休息同时注意倾听同伴是怎样说的。然后鼓励孩子们寻找自己喜欢的朋友,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其他小朋友结伴进行儿歌游戏。

  (四)小结与延伸

  这种经典的小歌谣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儿歌的趣味性。这一点在纲要中也有所体现。游戏法是活动中的主要方法。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边玩游戏边学儿歌,始终是积极投入的,充分体验出了游戏儿歌的趣味性、体验到了这种趣味歌谣的独特魅力!

幼儿教师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水墨画也叫*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是我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国画的内容一般反映了中华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国画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但是现在的孩子特别是我们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对这方面接触太少。这节水墨画螃蟹是大班上册的一节艺术活动,在《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绘画时,要培养孩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绘画,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初步感受*画笔墨的浓淡变化,所以我设计这节水墨画活动。

  分析孩子现状

  大班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逐渐将强,幼儿的绘画水*明显提高,能抓住并表现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

  二、说活动目标

  我设计的这节活动目标主要有三个:

  初步了解水墨画及作画时所需要的工具,

  能用正确执笔姿势画出螃蟹特征

  对水墨画产生兴趣,并能大胆作画。

  说活动重难点

  因为这节活动所涉及的毛笔是幼儿第一次接触,所以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让幼儿学会正确执笔姿势及基本的运笔方法。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用正确姿势通过不同的运笔及墨得浓淡表现螃蟹的特征。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水墨画,我准备了水墨画,蜡笔画的幻灯片,(旧报纸,墨汁,毛笔,国画颜料,调色盘,宣纸)人手一份,真螃蟹若干、小围裙。

  四、说教学法

  本节活动我所用的.教法有:引导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法,互动法。幼儿通过用:讨论交流法,观察法,实际操作法来学*本节活动。

  五、说活动过程

  为了幼儿更好的学*这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出示幻灯片图片,引出课题。

  为了引起孩子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画,咱们先来欣赏一下。先出示第一组蜡笔画的幻灯片,请小朋友说出图片上的内容,再出示国画的幻灯片,请幼儿说出图片的内容,然后把两组图片放在一起,请幼儿仔细观察。

  老师通过提问题引起幼儿思考

  这几幅画给人的感觉一样吗?什么不一样的?这几幅画是用什么画的?请幼儿分组进行讨论。

  请每组派一名幼儿说一说自己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这种画叫水墨画也叫*画,是用毛笔、墨汁画出的。

  第二个环节:出示并介绍国画材料

  出示国画工具幻灯片,让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工具,请几名幼儿说出观察的结果,并鼓励幼儿尝试着说一说这些工具的名称及用法。

  再找几个小朋友补充说明。

  老师介绍工具名称及用途(出示幻灯片)

  宣纸(纸薄,吸水性强)国画颜料(种类少,不易掉色)调色盘(将墨汁或颜料挤到里面,方便绘画)毛笔(介绍到毛笔时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认识它,可以让幼儿先观察毛笔的特征并鼓励幼儿尝试着说一说毛笔的用法,然后让幼儿观看图片)。墨汁,清水及水桶(涮笔)

  让幼儿摸一摸自己的绘画工具,尝试着练*毛笔的执笔姿势,老师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执笔姿势。

  第三个环节:出示螃蟹,教师范画

  为了更好的调动孩子学*国画的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

  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些绘画工具,现在老师来示范一下这些工具的用法,来为小朋友画一幅画,老师还请来了一个小伙伴呢。现在咱们先来认识一下咱们可爱的小伙伴吧。

  出示螃蟹,先让幼儿仔细观察螃蟹的特征,请几名幼儿来说一说螃蟹的特征,再找另外的小朋友来补充或纠正,最后老师进行小结:螃蟹有一个硬硬的壳,八只爪,两只螯,还有两只小眼睛。

  老师与幼儿模仿螃蟹的走路姿势,横着走。

  教师边讲解便范画。

  小朋友,咱们刚才认识了我们的小伙伴,螃蟹,现在老师来画一画。

  首先在桌子上铺一张旧报纸,把宣纸放在报纸上(防止墨汁渗透弄脏桌子)将少量墨汁倒入调色盘中(提醒幼儿要小心,不要将墨汁溅出),拿起毛笔,用笔尖蘸少量墨汁(提醒幼儿正确的执笔姿势,蘸墨汁时不要蘸太多,蘸完后再调色盘上抹一抹,防止墨太多,弄脏宣纸)然后在宣纸上画出螃蟹的身体(提醒幼儿注意把握螃蟹的特征及身体比例)。

  为了让孩子更明显的观察墨得浓淡变化,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老师已经画好了螃蟹的身体,现在要画螃蟹的大螯还有眼睛,可是老师觉得这墨太浓了画出来不好看,你们能不能帮老师像个办法,让墨变得淡一些?通过幼儿讨论说出使墨变淡的方法,并请幼儿实践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最后老师边总结边示范,将水滴入墨中。(提醒幼儿水要适量,仔细观察滴入水后墨的变化)再请几名幼儿试一试。调好淡墨后用淡墨画出螃蟹的螯,用浓墨画出螃蟹的眼睛和爪尖(提醒幼儿注意观察螃蟹画的浓、淡墨的变化)

  老师画好后,将画放在一边晾干(提醒幼儿要小心,墨汁还没有干,纸还很湿,一定要轻拿)

  第四个环节:幼儿自由作画

  小朋友,刚才看了老师作画,想不想自己试一试,你们肯定会比老师画的好

  1、请一名幼儿总结老师刚才作画的步骤及画画时注意的事项。

  2、先请一名幼儿进行试画,让其他幼儿注意观看这名幼儿在作画时存在什么问题并提醒自己画的时候也要注意。幼儿画完以后,老师就幼儿绘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3、让幼儿先在旧报纸上练练笔,体会墨的浓淡变化,笔尖,侧锋,中锋画出的效果

  4、幼儿在宣纸上自由作画,要提醒幼儿在作画前先仔细观察螃蟹的特征。在幼儿作画过程中,老师可巡回观看并给予孩子们知道。提醒幼儿应注意的事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笔锋和墨的浓淡来表现螃蟹的特征,对幼儿的作品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5、鼓励幼儿大胆创新的添画其它景物小朋友,咱们已经画好了螃蟹,可是刚才螃蟹和我说,他自己一个人很孤单而且他的家不漂亮,那咱们怎么来帮助他引导幼儿讨论螃蟹的生活环境及其好朋友,鼓励幼儿尝试用国画颜料来添画其它景物。

  6、幼儿作品完成后,先让幼儿讨论画完画后应该做些什么,然后指导幼儿将桌面收拾干净,把工具摆放整齐,将画小心的晾干。

  第五个环节:活动结束,欣赏交流

  1、将幼儿作品贴于展板,让幼儿互相欣赏,相互交流画完画后的感受,请几名幼儿讲评一下小朋友的作品。

  2、老师进行小结:今天小朋友表现得非常棒,咱们不仅了解了水墨画,知道了水墨画的绘画工具,而且还用这些工具画出了这么棒的一副螃蟹图,真是了不起,以后经过小朋友的练*,肯定会画的越来越好。

  六、活动延伸

  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让家长欣赏,并请家长帮忙搜集关于国画的其它资料和图片。

  我说课的内容就这些,我设计的这节大班水墨画螃蟹的活动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幼儿教师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年到》是大班综合活动内容.这首诗歌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星星、月亮、太阳都拟人化,描写了共同欢度新年的快乐,同时通过自然的对话,幼儿知道了过新年自己长大了一岁,更加懂事了。幼儿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流露出了盼新年、过新年的喜悦心情。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基础知识,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

  2、目标定位

  根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任务,特制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1)感受新年欢乐气氛,增强大一岁的自豪感。

  (2)学*诗歌的语言,能创编诗歌。

  (3)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3、活动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朗诵。活动难点则是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使活动得到深化。

  4、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富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特做以下活动准备:

  (1)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课件以及幼儿运用的小图片。

  (2)关于《新年到》的歌曲磁带、背景音乐,创编诗歌用的小图片(如小狗、大树等)。

  (3)绘画用的纸、笔每人一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幼儿想说、敢说。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体的原则,采用了以下教法:

  1、游戏法: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因此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中。首先,在导入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做梦等动作,创设情境。在理解诗歌的内容时,设计了游戏“对话”。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对新年的认识。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一年过去了”。

  2、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听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述。包括自由接结伴讲、分组讲,这样可以更好的满足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视听讲结合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状态。

  3、分段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图片进行分段跟诵的方法。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四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诗歌的完整性,所以运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形象逼真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以及优美的音乐,使语言与艺术极和谐的融为一体。

  三、说学法

  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了给幼儿今后独立学*、独立思考奠定基础,本次活动运用的学法有:

  1、倾听表述法:首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教师声请并茂的朗诵,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并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探索仿编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是开放而*等的学*。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拓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同时,提供了各种小图片,以引起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学*,突破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程序

  (一)模仿动作,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在活动开始时,伴随Flash动画请幼儿听音乐“模仿动作”,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小朋友进入梦乡,做了一个甜甜的梦。”幼儿用动作表现出酣睡,并用语言说“我做了一个梦,我坐上飞船遨游。”教师将飞船的图片贴到梦的背景图上,这就使幼儿从艺术活动中产生兴趣,并为诗歌的学*打下基础。

  (二)师幼互动,共同探索。

  这一部分工共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语言游戏“梦见谁”。教师出示飞船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在遨游时碰到了谁呢?”“他们是怎样过新年的?”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述自己的想法,拓展了幼儿的思维。第二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诗歌里说了什么,感受新年的快乐,感受诗歌的美。第三环节分段跟诵。首先,幼儿自选太阳、星星、月亮的图片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动幼儿的情感共鸣,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然后,教师再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过度到第四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活动重点。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世小鸟、大树等图片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例小鸟们说“新年就是躲在窝里听鞭炮······”。通过这样的操作讨论,让幼儿学以致用,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及时指导和帮助。

  (三)游戏体验,表达情感。

  教师进行情感启发:“过新年,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小朋友,唱起歌,把舞跳,敲锣打鼓真热闹。”然后在音乐游戏“一年过去了”中让幼儿充分感受新年的快乐。

  (四)评价活动,培养自信。

  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情感、语言、动作等多方面的随机评价和阶段评价,并注意调整控制好活动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同时针对性的选择不同能力和水*的幼儿回答,一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五)说活动延伸

  请幼儿欣赏诗歌《新年到》,并组织美术活动,利用灵活的教育机机制,巩固了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方法,体现了各种教学的整合性。

幼儿教师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童话故事《小花籽找快乐》。选自山东省幼儿园教材《语言》第22页。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小花籽找快乐》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花籽”寻找快乐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故事中生动、有趣的角色对话,使幼儿充分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懂得为大家服务才是真正的快乐,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好教材。

  (一)知识点分析:本故事所含的知识内容是:太阳、小鸟、蜜蜂、青蛙、风及小花籽的本领。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他们对几种事物的功能还没有全面系统地认识,而本作品重点就是以小花籽找快乐为线索描写出几种事物的特点、作用,幼儿只有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才能更好的使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懂得其中的道理。活动前带领幼儿到户外亲*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并在活动区里进行体现,让幼儿能够初步了解几种事物,进而掌握知识点,为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其中的道理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萌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情感,教育幼儿爱护有益事物,渗透环保意识。

  2.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节。丰富词汇:勤劳。

  依据:一是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和心理发展特点。4至5岁的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惯。尤其考虑到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向幼儿进行这样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二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及《纲要》、《规程》,幼儿课程目标旨在提高幼儿素质,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关注人类道德行为美。本故事通过使幼儿理解太阳、小鸟、蜜蜂等事物的美好“心灵”,来感染幼儿,美化幼儿的行为。《纲要》中提出语言学科主要就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惯,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中几种事物的不同本领。

  难点是引导幼儿理解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进而意识到真正的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中班幼儿理解水*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而本作品就是在理解各种事物的本领的基础上,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所以说将它定为本活动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讲述故事过程中。如:小花籽看见太阳问“太阳公公,请你告诉我,你快乐吗?”太阳公公笑呵呵回答“快乐、快乐!”然后请小朋友而共同讨论:为什么太阳公公快乐?

  3.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事物的对话,从而较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情。如:当讲述太阳公公的语言时,我采用低沉的、语重心长的口气,及和蔼可亲的表情来表现,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点,并能较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4.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如:小蜜蜂为什么要给大家采蜜啊?)、假设性提问(如:如果你是小花籽,你们会怎么做呢?)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活动中,我采用多媒体和录音机两种教具,来提高教学效果。如,当小花籽看见太阳时,就让“太阳”出现在屏幕上,当小花籽看见小鸟时,就让“小鸟”飞到老槐树上等。这样,幼儿既感到新鲜,调动起活动兴趣,又利于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三、说学法指导:通过本次活动,主要采用欣赏法、发现法、讲述法。

  1、欣赏法:引导幼儿学会理解作品内涵,鉴别作品的美及分析评价文学作品,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唤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培养爱与憎、美与丑的道德意识,提高鉴赏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引导幼儿来体验帮助别人的那种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

  2、发现法: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在活动中,请幼儿回忆、讨论故事中几种事物的本领,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发现为什么太阳要给大家带来阳光和温暖……,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讲述法:主要教会幼儿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在调动幼儿积极性和学*兴趣方面,我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采用启发幼儿想象的方法,给幼儿空间去自由发挥,并给予正面、肯定的评价。

  其次,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吸引幼儿注意力,引起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设计活动如下所示:

  a. 激发学*兴趣 b.理解故事内容 c. 迁移故事主题

  引出故事主题 掌握学*方法 渗透思品教育

  活动流程简单明了地概括了整个活动,使大家一目了然,明白设计意图,下面将其详细说明一下:

  (一)导入部分:激发学*兴趣,引出故事主题

  出示太阳、小鸟、蜜蜂的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它们有哪些本领,突出活动的教学重点,引起兴趣,引出主题。

  (二)展开部分: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方法。

  1、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据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为了避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问简单的问题:(1)故事的名称;(2)有那些角色;(3)小花籽去干什么?

  2、分段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教师分别提问:(1)小花籽先看到谁?问了什么?(2)太阳公公是怎样回答的?(3)小花籽碰到了谁?它们是怎样回答的`?(4)小花籽找到快乐了吗?它是怎样做的?在教学过程中,丰富词汇:勤劳。提问幼儿:是否也像小蜜蜂一样勤劳?怎样做才是勤劳的好孩子?

  3、完整欣赏课件,教育幼儿保护所有有益事物,渗透环保意识。

  (三)结束部分: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通过讨论,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服务的,可包括三个方面:(1)为爸爸妈妈;(2)为小朋友;(3)为老师。教育幼儿懂礼貌,做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教师说课稿5

  一、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诱发孩子们学*图形的兴趣。

  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二: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做出以下准备:

  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

  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儿学具:包含有梯形的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

  三。说教学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得主体。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动法,并设计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充分发挥幼儿学*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体验来学*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复*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1、通过寻找、涂色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让幼儿找出图中不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并涂上颜色。

  由于梯形的概念幼儿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动设计我就不从概念入手,而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

  (3)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幼儿认识梯形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梯形的多样性。幼儿认识的特点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所以活动开始时就要让幼儿接触各种梯形,每个环节中幼儿所看到的、制作的梯形都是各种各样的。

  3、通过再一次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说肚子饿了,想吃梯形饼干,小朋友能帮助他们吗?

  (2)先请小朋友们从各种形状的饼干中挑选出1块梯形饼干,举起来给老师检验。

  (3)再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教师在旁注意检验)

  此环节是我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的一个难点,给小客人喂梯形饼干幼儿得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这里必须选择不同的梯形饼干,对一部分幼儿来说,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让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跨越过去才能从中激发他们的学*兴趣,从心底里得到满足。

  4、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在整个指导过程中哦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观察(努力观察每位幼儿,避免笼统评价);最小的干预(教师角色进行退位,不干预替代);最多的鼓励(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

  另外,努力把握"玩数学"的度。不在游戏中刻意地"教",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泄情感,感受愉悦。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幼儿教师说课稿6

  今天,我们园领导让我们观看了应彩云老师的课堂视频《老鼠娶新娘》,从而让我想到了08年我第一年工作时幸运观摩到应老师的那堂《幸福的大桌子》,那时还未脱稚气的我刚踏上教师的岗位,只是被应老师的课堂给吸引了,那种感觉当时也不知道怎么表达,但现在的我有了更多的感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老师和孩子们的距离一直都是很*的,像是孩子们的大朋友。尤其是在上课的开始部分,与孩子们认识的过程中是很自然的。为了不让孩子分散精力,首先她先让孩子们认识一下自己与听课的这些老师们。认识后自然就不会在上课的过程中再分散精力了。这就是高人一等的做法,是很值得我们学*的。

  在教学过程中,她一直叫着“宝贝”,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别人叫他们宝贝,这样她就和孩子们的距离拉得特别*。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喜欢自己的人”。只有这样,孩子们才愿意跟着她的思路一直走下去。另外,她还抓住了幼儿的实际,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学起来特别的带劲。

  其次,课上应老师在语言活动中的环节设计、提问方式面向全体照顾个体等活动都十分的合理,实践操作性强。应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幼儿从不会说、不愿意说到想说、愿意说的过程。课堂中时时处处是无痕教学的轨迹,没有说教,有的只是谈心、交流、游戏、还有品尝,十分融洽、和谐。

  从她的课堂活动中,我看到了她与陌生孩子们之间的融洽、和谐、快乐,还有就是与活动相融合的教育意义。听、看应老师上课完全是一种享受,享受着教学魅力大放光彩。一直喜欢“教育无痕”,因为自己没法做到,所以更加喜欢。在应老师的课堂中时时处处是无痕教学的轨迹,没有说教,只是谈心、交流、游戏、还有品尝,在应老师的教学中可以说:教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应老师在孩子面前是幸福的,做应老师的孩子是幸福的,而我在听课的同时也是幸福的!幸福有时就是这么简单!

  通过学*应老师的这节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相信只要在日常活动中经常反思和琢磨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在教育活动中学*应老师,和孩子们的距离拉得再*一些,使自己能更好更快的成长起来!

幼儿教师说课稿7

  幼儿对于自己的身体,一直充满认识的兴趣,而心脏作为身体内隐的一个重要器官,对于幼儿来说更是一个未知的迷。于是创造必要的学*情景,将心脏以直观的方式巧妙地显现出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特设计本次主题活动,想通过幼儿的触摸,谈话,绘画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当幼儿亲身感受到心脏跳动之后,幼儿也能

  学会用语言,肢体动作等方式来表现心跳和心脏部位。

  在活动准备中我选取快、慢两种音乐及剪刀和笔纸若干,以配合本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活动过程中,我首先和幼儿一起做一个心跳舞蹈。此时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感受心脏快速剧烈的跳动。幼儿还可以两两结伴,把手放在同伴的胸口感受跳动。然后用谈话的形式来进行心跳咚咚咚的环节,引导幼儿用象声词咚咚咚,扑通扑通,及拍手,跺脚,用手拉动胸口的衣服等方式来表现心跳。最后用手工制作的方式来结束活动。

  在活动中我主要运用肢体的放松,和动手操作等方式来溶入语言、音乐、美术、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从而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目的。

幼儿教师说课稿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图形找家》,下面我将会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说教法、活动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活动延伸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理念

  幼儿们在生活中,他们会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会询问这是什么图形,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终身教育是我活动的两大特色,幼儿园是现代幼儿生活学*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活动开始我就让幼儿观察我的挂图,挂图中有不同颜色的不同图形,由不同图形拼成的一幅画,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了解各种图形分别由什么特点。活动中教师一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表达不清楚的或出现困难的地方加以纠正,耐心的指导,使每一个孩子都口音能充分自主的参与活动中。

  二、教材分析

  《图形找家》出自贵州人民出版社,新编学前班教材数学上册27页。这一活动属于操作型活动,关于图形认识及图形分类活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机组织练*,图形教育多与实物相结合,促进幼儿具体技能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三、活动目标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们的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的活动目标为:

  1、充分调动幼儿他们的积极性,认识常见的图形,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和含义。

  2、在认识的基础上,让他们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用不同的图形及不同的颜色拼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学会分类,分清各种不同的颜色和图形,把图形送回家。

  四、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以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老师带来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常见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物品若干件,家四个(家门分别为各种图形)。

  2、幼儿自带卡纸若干剪刀双面胶等。

  五、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巩固数字。

  2、出示挂图,让幼儿交流挂图中有什么(房子树卡车花)

  3、板书主题《图形找家》,教幼儿认识图形,说明图形的特点。

  4、出示物品,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的物品。

  5、指名幼儿来认识图形,或从众多的图片寻找老师需要的图形。

幼儿教师说课稿9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文学活动《鹅大哥出门》,我将从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学法以及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设计思路

  《鹅大哥出门》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大白鹅为主要角色,讲述了一只大白鹅骄傲不懂礼貌的故事,特别是鹅大哥之前"红红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后的"一只大黑鹅"对比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比较以我为中心,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们现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纲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惯。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在新《纲要》中,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复述故事 ,丰富词汇"神气、乐滋滋"。

  2、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体验骄傲自大带来的烦恼根据目标,在活动中,我把在游戏情节中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不能骄傲不欺负弱小的道理设为教学重点,根据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设为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我给小朋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 大白鹅、小鸡、小鸭的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游戏角色当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2.知识的准备我让幼儿先认识鹅大哥,了解鹅的基本特征,练*鹅的走路姿势。

  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模仿鹅的走路姿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知道鹅大哥的自傲,体验鹅大哥自高自大的后果,这种效果是与以前仅通过图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

  2、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激发孩子的复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游戏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4、提问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的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而采取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如:鹅大哥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我们能不能学他啊?为什么?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趣味游戏法 。

  1、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惯。

  2、趣味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语句,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五、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诗歌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用诗歌《咏鹅》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大白鹅。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问一个问题,这首诗歌是说得谁啊?那谁又能说说大白鹅长什么样子?(请个别幼儿说说)说的同时,出示图片。

  那谁愿意表演一下鹅大哥走路的样子呢?(其余幼儿跟着学)让幼儿在看看、学学、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鹅大哥的了解,也为下面理解故事作铺垫。

  教师小结: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头上有顶红色的帽子。鹅走路,总是昂着头,挺着胸,仰着脖子,一摇一摆的,很高傲的样子(丰富词汇"神气")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 ,幼儿理解故事:

  1.猜想有一只神气的白鹅,长得很漂亮,可是后来怎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猜想)

  2.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3.师问:小朋友们,我是鹅大哥,谁可以告诉我,我为什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请幼儿回答,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正如<<纲要>>中所说,语言学*具有个别化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

  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

  三、依次出示故事角色头饰,老师讲述故事(教师操纵角色头饰教幼儿学讲故事)讲完后问:

  "我大步往前走 第一次遇见了谁?说了什么?"鹅大哥看见自己的倒影心里怎么样?它是怎么说的?(理解乐滋滋)"后来我又遇见谁了?说了什么?""我是怎样变成大黑鹅的?"用形象的头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跟着老师讲述角色的对话,锻炼幼儿的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四、分角色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学会复述故事,在情境中体验。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主动积极参与的活动后,记忆力比*时提高很多倍,因此,这个活动让孩子自己亲自参加,体验活动的乐趣。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五、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同时提问幼儿跟着课件画面复述故事,对复述好的幼儿给以肯定和表扬。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幼儿教师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中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乐意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但他们认识的是物体粗浅的,表面的现象,还不善于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归类,本次教学活动《气球伙伴》正是基于这一点而设计的,由此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二、说教学目标:

  该活动的目的是:

  1、认识数字9,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能按气球的某一特征归类,训练快速辨认和判断的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

  各种颜色的气球、1——9数卡、图片、小铃。

  四、说教学过程:

  1、出示画有气球的卡片,幼儿点数,都是九个。可以用数字9来表示,数字9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2、寻“9”。出示寻“9”图,要求幼儿找找图上什么东西有9个,把数量为9的图案用笔圈出来。

  3、躲“9”。教师出示数卡成小铃,幼儿听到9下铃声或看到数字“9”,就躲起来。

  4、游戏:“找气球伙伴”。幼儿看看自己气球是什么颜色的,找到与相同颜色的气球结成好伙伴,数数一共有几个好伙伴。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菁华10篇)(扩展4)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菁华6篇)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个中*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认知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二方面的目标,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三、说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四、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境界,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运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发现法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发展。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又有一定知识经验的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说一说中进行探索,从中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

  2、讨论法

  新《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能愉快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儿探索前后和探索过程中,我都引导幼儿积极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探讨问题,让幼儿的思维相互碰撞,在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动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发现和巩固。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

  五、说活动程序

  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在活动设计的开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幼儿,让幼儿自由地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找到以后和球体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然后玩一玩、说一说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有什么不同,并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看一看发现了什么。由于探索的目的明确,幼儿急于发现老师的问题,所以兴致勃勃。最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组织幼儿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到社会中去,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三)玩一玩、变一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充当"小小魔术师",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每个幼儿都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幼儿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以后,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孩子去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操作".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操作材料,并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正确、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在幼儿自由动手操作中,教师边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边验证:"你用了什么方法把它们变成圆柱体?把你变的圆柱体玩一玩。"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来变魔术。这样既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又培养了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纲要》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我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索。

  大班计算活动: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1、它们与球有什么不同?

  2、把圆柱体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

  3、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发现了什么?

  4、小结:上下两面都是圆形,这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侧面没有棱角,而且从上

  到下都是一样粗细,叫做圆柱体。

  二、组织幼儿讨论:你在社会中还见过哪些像圆柱体的物品。

  三、玩一玩、变一变。

  1、怎样把许多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怎样把长方形纸张变成圆柱体?

  3、怎样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

  四、活动延伸: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计算角:提供各种圆柱体实物,供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圆柱体的秘密。

  操作角: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继续变成圆柱体。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燕子 是季节性很强的候鸟,人们称它为"报春归来的春燕"、"翩然归来的报春燕"等.只要见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们:春天来了!古人曾有:"莺啼燕语报新年"之佳句.人们总是把燕子跟春天联系起来. 而燕子又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物之一,它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巢穴,最喜接*人类.它那标志性的形象——剪刀似的尾巴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燕子》这首儿歌正是抓住了这个特点,整首诗从燕子的尾巴入手, 把小燕子描写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整首儿歌始终围绕着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以一个"剪"字来贯穿,具有奇妙的想象.短小精悍的六句话对小燕子的形态、生活*性、场景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前两句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中间两句用"上天"和"下河"描写了燕子的飞行场景;最后两句运用联想的方法描写了燕子的住所"窝".

  大班的孩子对燕子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它的外形、典型的生活*性都是孩子们所关注的,这为他们的学*儿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居住在楼房里孩子对燕子又可以说是陌生的,他们很少能有机会*距离地观看燕子搭窝、觅食和喂哺的情景.因此教师就要为幼儿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使幼儿积累有关的经验,为幼儿的顺利学*打下基础.

  这首儿歌中蕴涵着许多领域的教育价值.科学领域:通过对儿歌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有关燕子的科学知识;社会领域:可以通过对燕子的了解、朗诵儿歌激发幼儿喜爱燕子,喜爱大自然的情感;艺术领域:儿歌的每一句话都可使孩子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产生有关的联想,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而教育价值最大的则是语言领域,儿歌中的语言比较压韵、节奏明快,而理解儿歌的内容又需要幼儿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把这个教材内容放在大班.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大班幼儿知识能力框架的结构特点,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订了我的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如下:

  1 、感受诗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学*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 、运用有关的生活经验创编儿歌的部分诗句.

  3 、萌发对燕子、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的重点是目标一:感受诗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 《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社会、认知是密切相关的.我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理解儿歌,在观察燕子的基础上描述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 我制订的重点从目标本身出发,因为是语言活动,又是以儿歌为主轴,所以理解儿歌所表达的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儿歌后四句的想象是本次活动的重心,所以我把重点定位在此.通过教师逐句的讲解和教具的演示,形成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新气象,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突破活动的重点部分.

  [page_break] 活动的难点则是仿编儿歌.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由于对燕子熟悉和了解的程度还相对较少,因此他们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创编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如果教师能做好幼儿前期的知识、情感的准备工作,让幼儿对燕子进行资料的查询,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教师提供必要的图片或课件,帮助幼儿形成鲜明的表象,我想仿编儿歌也就会有所突破,从而使幼儿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说活动的准备

  1 、前期知识准备:请幼儿搜集、观看有关燕子的书本、图片或视频,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

  2 、活动中的准备:

  ( 1 )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课件,内容分别为燕子的外形特写,燕子在空中飞行、在河面掠过点击河面后水波荡漾的画面、燕子衔茅草、衔泥巴搭窝的画面.

  ( 2 )在教师里张贴幼儿收集的关于燕子的图片.

  ( 3 )《小燕子》的歌曲磁带、背景音乐,创编诗歌用的.小图片(如).

  五、说活动流程:

  共分五个流程:引题——理解内容——朗诵、表演——仿编——延伸

  1 、引题部分:播放 《小燕子》的歌曲磁带,师生共同演唱,激发幼儿的情感,把幼儿带入到优美、抒情的意境中来.

  2 、理解儿歌:

  1 )通过提问:"你知道燕子吗?把你知道的有关燕子的事情告诉大家吧!"幼儿互相交流、分享燕子的外形、生活*性、飞行、搭窝、觅食、喂哺以及一些趣事.

  (这个环节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语言运用情景.《纲要》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鉴于此,教师就要注意激发幼儿的说话愿望,提供幼儿说话的机会,并保护他们说话的积极性.正由于幼儿有了前期的知识准备,使幼儿在活动中能"有话可说",从而体验到说话的乐趣和成功感.同时,此3环节也为以后的仿编儿歌打下了伏笔,为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2 )播放课件两遍,同时教师配以儿歌的朗诵.

  (课件的提供为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把儿歌所表达的内容直观、鲜明地呈现在幼儿的面前.从而来突破教学的重点.)

  3 )提问:为什么说燕子在空中飞行时是"上天剪云朵"? 河面上飞行时怎么会"剪水波"呢?最后两句说的是燕子的什么事?

  小燕子用尾巴剪了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小燕子真的剪了吗?那么儿歌中为什么要用"剪"这个词呢?

  (前一串提问是帮助幼儿逐句分析诗句所包含的含义,而后一串的提问则是让幼儿理解儿歌所运用的描写方法,通过比喻,把燕子外形的主要特征和它的生活情景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教师提问:你还有什么不懂或需要帮助的地方吗?

  (这个环节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一个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纲要》中指出:"孩子疑问和质疑类言语行动的不足,有可能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行动造成影响."因此,教师要增加儿童质疑提问的机会.)

  3 、朗诵、表演儿歌

  1 )采用整首跟读的形式让幼儿在背景音乐的播放中学*朗诵,激**感的共鸣.

  2 )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边朗诵边表演儿歌.(让幼儿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更有利于学*和儿歌的记忆,同时也使活动做到动静交替,使孩子更加轻松.)

  4 、仿编儿歌:

  提问:燕子还会在哪些地方飞行?(如湖面,田野、林间)在那些地方飞行时它会剪些什么呢?它在搭窝时还会用到哪些材料?(树枝、枯叶、稻草、小石子等)它会把这些材料当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小图片,,以帮助幼儿的仿编.)

  大班幼儿对儿歌的仿编已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会找出相关的字词来替换儿歌中原有的字词,从而创编出独特的儿歌来.考虑到在一个活动中让幼儿没有参照物进行创编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提供了小图片来帮助幼儿的仿编活动,从而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大多数的幼儿都能体会到仿编带来的新奇感受.当幼儿对儿歌的结构非常熟悉时,也可以让幼儿直接地进行创编.

  5 、延伸活动:根据幼儿对燕子的了解或儿歌所提供的内容,幼儿自愿选择有关的内容进行绘画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六、说教法

  多媒体教具的运用:针对幼儿的现有水*和生活经验,制作了形象、生动的课件.课件的运用让孩子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珍视幼儿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灵活地利用教具,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引领幼儿启迪联想……让幼儿自己对儿歌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幼儿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

  视听讲做结合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听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细致地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述,以满足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做就是让幼儿运用肢体进行表演.视听讲做结合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状态.

  七、说学法

  1 、倾听表述法:

  首先,让幼儿带着自己对燕子的了解,大家来分享、交流,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法,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并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 、探索仿编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是开放而*等的学*.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拓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同时,提供了各种小图片,以引起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学*,突破活动的难点.

  附:儿歌《小燕子》

  小燕子,真灵巧,

  身上带把小剪刀;

  上天剪云朵,

  下河剪水波;

  剪根茅草当枕头,

  剪块泥巴搭窝窝.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的艺术教学活动《天天锻炼身体好》。音乐是表现情感、情绪的方式。《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感受生活和艺术的美。而今天这首儿歌《天天锻炼身体好》正好行日常生活中入手的。文中字词优美,简单易懂再加上一些身体动作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更好更快的学会儿歌。

  二:说目标

  根据本次活动的设计了一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符合幼儿心理和生理的特点,理解歌词大意,并学会唱儿歌。

  (2)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三:说重、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突出音乐的中锻炼身体的重要性。难点:正确。

  唱出儿歌,理解儿歌。

  四:说准备

  锻炼身体的运动图片

  五:说教、学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力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活动方式。(1)情景教学法——(2)视听唱法——(3)多种感官体验参与法。

  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大意的内容。掌握儿歌有感情地唱出儿歌。鼓励幼儿创编动作,体验音乐的美好。整个过程都是以幼儿为主,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参与。体验到儿歌《天天锻炼身体好》的作用。并能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六:说过程

  创设环境、激发兴趣——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学唱歌曲——游戏表演

  (1)导入:拿出锻炼身体的运动图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今天老师手里面拿的是什么东西呢?有谁知道图片里出现了哪些画面呢?"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幼儿谈话。正如《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的语言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积极主动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就需要老师的多多提问。充分发挥幼儿的思维能力。更好的理解儿歌的重点《天天锻炼身体好》。

  (2)欣赏歌曲:欣赏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教师播放儿歌要求幼儿认真倾听。然后根据歌词提出相关的问题如"刚才我们一起听过了歌曲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里面有什么感兴趣的东西呢?他出现了哪些词语。

  (3)学唱歌曲:教师分段教学幼儿,一句一句的把歌词交给幼儿让他们理解大意。如"老师说"跳一跳""跑一跑"歌词就可以加以动作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更好的让幼儿理解。

  (4)游戏表演:通过分组进行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喜欢又易接受的一种方法,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每个活动都离不开游戏,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把活动推向高潮。

  七: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真棒!今天都学会了唱这首儿歌。那晚上回家的时候就唱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哦。我们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吧身体锻炼得棒棒的哟!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这篇故事短小精悍,它以简洁、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奇奇兔内心多么渴望朋友,同时也展现了它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纯真、美好的心灵。当前独生子女虽在家中倍受娇宠,*惯于接受别人的呵护,而不善于对别人付出关爱。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本次活动有意识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体验乐于助人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为他人做事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1、欣赏、学*文学作品的优美语言。

  2、懂得为他人做事是愉快的。

  三、说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在学*作品优美的语言时,指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学说故事里的话。

  因为大班幼儿对故事的学*,已由喜欢听逐渐倾向想讲,但由于缺乏表达的经验,在说故事中常是说了前句连不了后句,难以完整复述。所以,指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故事里的对话是教育中的重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1、了解有趣的复活节。

  2、奇奇兔、胡萝卜清洗机、彩蛋描绘机等图片各一。

  3、小猴受伤在医院图片一张。

  五、说教法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来刺激幼儿的听说能力。主要采用直观法、提问法、创设情景法。

  1、直观法是根据幼儿思维特点决定的,幼儿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利用图片,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能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的口语表达做充分的准备。

  2、提问中拓展幼儿思维。在提问的语言设计上,注重启发性,给予幼儿更多说的空间,不束缚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有话好说,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也是新纲要的体现: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逐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创设一定的情景,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六、说学法通过以上教法,分段讲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解决幼儿在学*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故事中的对话。

  七、说教学过程根据本次活动目标与内容,我分三个环节进行。

  激发兴趣→欣赏、理解作品→情感体验。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第二环节:欣赏文学作品,理解故事内容。第一步骤:运用直观法和提问法,分段讲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印象和帮助理解、记忆。这样幼儿就克服不良的只求听不求甚解的*惯。第二步骤:完整讲述故事,主要让幼儿有一个完整欣赏的效果。

  第三环节:情感体验。活动中渗透生活经验。让"互相帮助"这一现象在孩子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对故事的理解,拓展生活经验,并利用如何帮助小猴展开想象,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他们有话好说,从而体现活动价值。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乐于助人,懂得关爱他人,作为本次活动延伸。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个中*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认知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二方面的目标,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三、说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四、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境界,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运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发现法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发展。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又有一定知识经验的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说一说中进行探索,从中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

  2、讨论法

  新《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能愉快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儿探索前后和探索过程中,我都引导幼儿积极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探讨问题,让幼儿的思维相互碰撞,在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动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发现和巩固。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

  五、说活动程序

  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在活动设计的开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幼儿,让幼儿自由地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找到以后和球体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然后玩一玩、说一说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有什么不同,并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看一看发现了什么。由于探索的目的明确,幼儿急于发现老师的问题,所以兴致勃勃。最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组织幼儿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到社会中去,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三)玩一玩、变一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充当"小小魔术师",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每个幼儿都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幼儿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以后,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孩子去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操作".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操作材料,并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正确、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在幼儿自由动手操作中,教师边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边验证:"你用了什么方法把它们变成圆柱体?把你变的圆柱体玩一玩。"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来变魔术。这样既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又培养了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纲要》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我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索。

  大班计算活动: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1、它们与球有什么不同?

  2、把圆柱体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

  3、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发现了什么?

  4、小结:上下两面都是圆形,这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侧面没有棱角,而且从上

  到下都是一样粗细,叫做圆柱体。

  二、组织幼儿讨论:你在社会中还见过哪些像圆柱体的物品。

  三、玩一玩、变一变。

  1、怎样把许多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怎样把长方形纸张变成圆柱体?

  3、怎样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

  四、活动延伸: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计算角:提供各种圆柱体实物,供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圆柱体的秘密。

  操作角: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继续变成圆柱体。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一、 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

  (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

  (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

  (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 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 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出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和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