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菁华5篇)

首页 / 说课稿 / | 说课稿,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一、 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

  (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

  (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

  (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 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 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出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和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电动玩具》是属于中班的科学活动,选自《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要求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培养其探索的兴趣,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四岁的孩子对理论知识较难明白,但如果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老师的讲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去了解电池的作用并学会正确使用电池。

  2、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利用语言向人表达。

  3、培养幼儿积极探索事物的奥妙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

  前面两顶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后面一项是本活动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活动的对象是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以情景式教学方法为主,努力给幼儿创造一个可以供探究的环境,如我要把场地布置成一个电动工厂,可以让幼儿在这一环境中自由去安装玩具,同时我还采用了参与法,讨论法,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了更好地达到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目标,我在这一活动中还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拆一拆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我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里我采用了谈话进入:以嘟嘟玩具城的总经理给老师打来电话,说他们的玩具城明天就要开张,可是玩具城里的玩具有的却还没安装好,所以他们想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帮忙,问小朋友是否愿意去帮忙,以这种形式进入可以让幼儿感觉亲切,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二部分: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的'所在,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这部分的设计,这里我也分了两小点:

  1、引导探索

  在这一部分,我请配班老师扮演经理,由经理请我班的幼儿进玩具生产工厂参观,但在参观前经理要先向幼儿提出要求:在参观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摸一摸,拆一拆,做一做这些玩具,但要找出这些玩具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并在参观完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和老师。这样的的组织可以让幼儿带着目的去参观的,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再次探索

  在幼儿初步了解电池作用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电池,这里就请幼儿开始去帮助安装还没完成的电动玩具,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再一次的操作去发现问题的:为什么有的孩子电池安装进去了玩具仍无法动起来?这时老师可以在旁边给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们去看看玩具会动的小朋友的,他们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由他们观察出来的结果引入到观察电池的外部特征,如请玩具不动的幼儿想一想:你用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你安装电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再请玩具会动的幼儿示范安装电池。

  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注意观察、别人,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的,培养他们的观察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里,我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负责安装电池,另一组幼儿负责检查的,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一个沟通讨论的机会。

  4、扩散经验

  在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总经理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过渡到让幼儿想一想电池还能使什么东西动起来?这一环节我打算:因为孩子帮经理解决了问题,所以经理要送他们每人一对电池,让他们尝试拿着电池去让我们身边的某些物体动起来。这样我可以让孩子学*环境从课堂转移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以达到让幼儿主动去观察周围事物的目标。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3

  无论学校领导、教研员还是普通教师,都经常需要听课评课,那么,在通过听课评课促进教师教学水*提高的过程中,评课者该把握哪些原则,不断提高自己的评课水*呢?

  一、常见评课误区浅析

  尽管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在评课中,评课者自身也很容易出现失误甚至错误,除了技术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外,属于评课方式的问题也有不少,就笔者所见,经常出现的大概有以下几种:

  第一,“哄”评:你好我好大家好,敷衍了事。这种“皆大欢喜”的评课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因为评课者准备不足或能力有限(比如听非自己专业的课),由于准备不足,所以就难以深入分析课堂教学的得失,而跨专业听课时,评课者有时对授课教师“讲了什么”都不甚了然,又如何有效评课呢?因此,评课者就不得不勉强应对、多夸少评,无论表扬还是批评、分析还是建议,都不免流于空泛笼统。另一种“哄”评则更等而下之,主要是出于人情面子和各种利益的考虑,“课未完,评已定”,这种“评课”其实基本已经不能视为教研活动了。对于“哄”评,有责任感和进取心的教师并不喜欢,尽管“面子”无虞,但难有真正的收获。

  第二,“套”评:用理论、理念、理想套教学。课堂教学实践当然需要理论层面的引导,但是指望一节课“全面、彻底”地体现理论、理念、理想的要求则未必实际,不用说日常课,就是精心包装的“公开课”也难以实现。有的评课者,对教学工作本身并不熟悉,对所听的课了解有限,于是乎只好在评课中祭出“理”字大帽,“套”上一番了事。有些评课者则是带有比较强的理想主义色彩,总以为一节课只有用课改理念和教育理想“武装到牙齿”才算好课,于是乎大套特套,被评教师在不得不赞同其理念、理想的同时,却又是一头雾水,大生“这课该如何教”之疑。

  第三,“替”评:用自己的教学设想来评课。不可否认的是,评课者在听课时,在做判断时,心中重要的参照系就是自己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但是,一些评课者喜欢越俎代庖,在评课时教教师如何授课,这就未必妥当了。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一些懂教学,也对所听的课比较了解的评课者身上。评课的目的其实与教学的目的很相似,在教学中,“告诉”学生怎么做的效果远不如帮助学生自己探索的效果;同理,评课者“代位设计”也并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退一步来看,在实际教学中,评课者的教学设想真的能“替代”授课教师的设计吗?笔者认为恐怕不能,且不说前者未必就比后者高明多少,更重要的是评课者一般都对学情了解有限,其设想也就容易“看上去很美”,实施起来很难。

  第四,“苛”评:评课中过重细节,求全责备。清朝道光皇帝有一条“驭下之术”,就是在大臣的奏折里面挑错别字,让大臣们觉得皇帝神目如电、无比圣明,因而战战兢兢。我们有些评课者也有类似的做法,在评课中,不重整体而偏好局部,不观大体而好抠细节(细节当然很重要),找到一点问题就大肆发挥、上纲上线。教学固然要精益求精,但教学又是“遗憾的艺术”,“有问题”是正常的,指出即可,没有必要抓住不放。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曾说:“一事之失,无妨全体之善,切不可效宋儒所云,一有差失,则余无可观耳。”他主张在批评中“去其一非,成其百是”(《答王西庄书》),我认为这也正是评课者在评课中应该有的态度。

  二、评课的几条原则

  关于评课的原则,我觉得很可以借鉴学术批评的要求,因为评课其实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学术批评,不能随意,也要尽量避免偏颇、疏漏。

  第一,转变态度、谦虚谨慎。*同志曾经要求去学校听课的人“要像下连队当兵一样,下去当‘学生’”(《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这句话颇值得我们深思。评课者不应抱着自己“比授课教师更高明”的态度走进课堂,评课者的主要工作是“建设性地批评”,但在批评之前必须先以一个谦虚的态度去倾听、去思考,在进行批评时,也要谦虚谨慎。著名学者齐世荣先生说:“批评者的意见即使正确,也只是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正确,而从总体水*上不见得就一定超过被批评者。”(《漫谈学风问题和学术批评问题》)这是非常正确的。

  比起被批评者来说,批评者处于相当有利的地位,著名学者余嘉锡先生所作的《四库提要辨证》纠正了清代学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许多错误,但是余先生却认为,纪昀需要为浩如烟海的典籍作提要,而自己却是只挑自己有兴趣、有心得的内容作批评,所以,“纪氏之为《提要》也难,而余之辨证也易”,余先生断言,如果把他和纪昀身份对换,“纪氏必优于作《辨证》,而余之不能为《提要》决也”。正因为如此,批评者就更应该谦虚谨慎,这并不仅仅是风范、风度的问题,谦虚谨慎也会让评课者少了许多犯错误、出问题的可能。

  第二,深度钻研,不说空话。评课者决不能“赤膊上阵”,而是要对教学内容研究深透。比起其他一些教研方式,评课是很“日常化”的,但是,“日常化”不等于“随意化”。有一些评课者存在一种想法,认为自己可以“熟悉内容就评内容,不熟悉内容就评教法”。殊不知,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那里,面貌可以千差万别,而所谓“教法”如果脱离了内容,就成了无源之水。如果对自己所听课内容不作研究,不从授课教师和中小学教学的角度实实在在地分析课的内容,评课就难以切中肯綮,甚至会闹出笑话。

  第三,设身处地,“了解之同情”。一节课(即使是刻意准备的课)不是孤立的,它与教师的整体教学延续性,学校、教研组的情况密切相关。一节课也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根植于这个班学生的种种状况。而这些往往都是评课者一无所知或不太了解的,而授课教师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调控,以及教学效果的达成,恰又与这些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在评课时需要充分了解情况(特别是学情),设身处地地评课。陈寅恪先生研究历史,特别重视“了解之同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充分考虑历史事件产生的各种条件、历史人物行为的环境背景,置身其中,设身处地地作研究,这种思想是我们评课时应当效仿的。

  顾泠沅教授指出,教育教学研究要“回到粗糙的地面”(《校本教研:从制度建设到聚焦课堂》),评课也是如此。课堂教学的“粗糙地面”非常复杂,存在于教师、学生、环境等许多方面中,而且带有非常强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忽略这无法回避的“粗糙地面”,评课就容易失去指向性和客观性,也就容易想当然,容易简单化、机械化、空泛化,难以评到点子上。

  第四,反复论难,力求严谨。很多著名学者,在进行学术批评的同时,也希望别人“入室操矛”,再来批评自己,以深化认识、推进研究。我们的一些评课者却自以为自己说的都有理,加上老师们往往因为地位、面子、利益的关系,不予反驳或讨论,也助长了一些人根本不准备接受辩难的态度。这对于评课,对于教学研究工作没有好处。

  我觉得,批评者应该随时准备被人批评,因此,评课者在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前,需要在心中反复掂量、仔细论难,力求“止于至当”。同时,随时准备被人挑刺、反驳。一句话,就是把评课当成完全开放而又非常严谨的“口头学术讨论”,而不是一言堂的“专家指导”或随便的“谈谈意见”。在当前的教研工作中,我们特别重视交流与对话,而形成有效对话起码得有这么两个条件:一是大家都有*等的发言机会,也都有开放的倾听态度;二是大家的发言都(尽量)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这样才能产生高质量的观点交锋,思想碰撞。

  评课,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形式,也是最基础的形式,其鲜活性、及时性、互动性和针对性都是其他教研方式难以替代的。我们有责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让它在教师的成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4

  磁铁是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青睐。特别是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小猫钓鱼的玩具和磁性教具幼儿们总是爱不释手,但是他们大都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新《纲要》科学领域提出了: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针对幼儿对磁铁的这种兴趣和此目标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试图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了解磁铁的特性和作用这也是此活动的知识目标。让幼儿尝试按一定标准(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类是这次活动的能力目标。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磁铁的特性和作用,难点是尝试按一定标准分类。

  活动前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了各种各样的磁铁以及各种试验材料:铃铛、木块、插塑、钉子、曲别针、硬币、钥匙、玻璃球、布条等

  除了探索区小猫钓鱼的玩具外教师又在活动室添放了大量的磁性玩具及铁制品。

  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1、 设置情景,引发兴趣。

  幼儿喜欢游戏,活动的开始幼儿以小猫的身份介入到小猫钓鱼的游戏中,幼儿很快就能进入角色,专心的投入游戏。

  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求知欲是幼儿的本能。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为什么有的鱼能吊到鱼竿上,有的鱼却吊不到。 ”幼儿初次探索磁铁的存在和奥秘(会吸铁)。“原来有的小鱼上有回形针,有的没有。”

  将情景游戏和科学有机知识结合,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探索和发现。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的是情景激趣法和问题设置法。

  2、 试分类,满足求知欲。

  通过前一环节的开展,幼儿已经对磁铁有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

  不错的幼儿继续探索磁铁的特性并尝试探索分类。“桌子上有很多物品,你去试一试那些能被磁铁吸起来那些不能 ”幼儿自由的尝试分类。最后得出结论:能吸起的是铁做的',不能吸起的不是铁做的。教师用问题设置的方法,边观察幼儿操作,边及时地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幼儿尝试操作的过程中提倡幼儿交流、合作。幼儿学*方法,主要是尝试法和操作法。

  3、 联系生活,感受乐趣。幼儿自由在活动室内“寻找”铁制品,并能够用语言来总结自己的活动过程。这次活动从探索熟悉的游戏,到探索身边的事物,做到了《大纲》中提出的“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幼儿用语言表示出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增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的是操作法。

  最后是活动延伸部分:

  活动结束后可以继续让幼儿玩玩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磁铁,发现磁铁同极相斥、异极详吸的现象。

  引导幼儿寻找、发现更多的利用磁铁吸铁的性质制做的物体。

  本次活动的内容源于生活,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在活动结束后,幼儿继续探索,将学到的技能进行运用,已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5

  一、说教材

  《电动玩具》是属于中班的科学活动,选自《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要求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培养其探索的兴趣,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四岁的孩子对理论知识较难明白,但如果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老师的讲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去了解电池的作用并学会正确使用电池。

  2、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利用语言向人表达。

  3、培养幼儿积极探索事物的奥妙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

  前面两顶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后面一项是本活动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活动的对象是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以情景式教学方法为主,努力给幼儿创造一个可以供探究的环境,如我要把场地布置成一个电动工厂,可以让幼儿在这一环境中自由去安装玩具,同时我还采用了参与法,讨论法,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了更好地达到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目标,我在这一活动中还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拆一拆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我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里我采用了谈话进入:以嘟嘟玩具城的总经理给老师打来电话,说他们的玩具城明天就要开张,可是玩具城里的玩具有的却还没安装好,所以他们想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帮忙,问小朋友是否愿意去帮忙,以这种形式进入可以让幼儿感觉亲切,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二部分: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的所在,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这部分的设计,这里我也分了两小点:

  1、引导探索

  在这一部分,我请配班老师扮演经理,由经理请我班的幼儿进玩具生产工厂参观,但在参观前经理要先向幼儿提出要求:在参观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摸一摸,拆一拆,做一做这些玩具,但要找出这些玩具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并在参观完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和老师。这样的的组织可以让幼儿带着目的去参观的,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再次探索

  在幼儿初步了解电池作用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电池,这里就请幼儿开始去帮助安装还没完成的电动玩具,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再一次的操作去发现问题的:为什么有的孩子电池安装进去了玩具仍无法动起来?这时老师可以在旁边给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们去看看玩具会动的小朋友的,他们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由他们观察出来的结果引入到观察电池的外部特征,如请玩具不动的幼儿想一想:你用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你安装电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再请玩具会动的幼儿示范安装电池。

  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注意观察、别人,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的,培养他们的观察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里,我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负责安装电池,另一组幼儿负责检查的,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一个沟通讨论的机会。

  (四)扩散经验

  在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总经理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过渡到让幼儿想一想电池还能使什么东西动起来?这一环节我打算:因为孩子帮经理解决了问题,所以经理要送他们每人一对电池,让他们尝试拿着电池去让我们身边的某些物体动起来。这样我可以让孩子学*环境从课堂转移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以达到让幼儿主动去观察周围事物的目标。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1)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菁华10篇)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一、 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

  (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

  (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

  (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 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 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出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和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2

  幼儿园舞蹈教学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纵观以往的舞蹈教学,我们发现,除了幼儿的即兴舞蹈之外,老师多数都是采用“老师教,幼儿学“这样一种单一的形式。

  一、说设计意图:

  我们知道,幼儿园舞蹈教学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纵观以往的舞蹈教学,我们发现,除了幼儿的即兴舞蹈之外,老师多数都是采用“老师教,幼儿学“这样一种单一的形式。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幼儿在舞蹈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所以在这个舞蹈教学活动中我们大胆地采用了“舞谱“这一独特的媒介,让幼儿在观察、模仿、自由探索中主动地去学*舞蹈。

  二、说活动目标:

  在对幼儿的发展现状进行足够的了解之后,我们制定出了活动的总目标:

  1、让幼儿在熟悉律动曲的基础上,看舞谱学*律动《快乐的小鸭》,并体会律动中快乐的情感。

  2、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和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3、提高幼儿的舞蹈表现能力,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

  由于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存在着个体差异,高、中、低水*幼儿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例如高水*的幼儿可以听着一首乐曲来进行即兴舞蹈,低水*的幼儿在学*比较复杂一些的动作时就会觉得挺吃力。针对于这种情况,为了让每位幼儿都能在自已的原有水*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制定出了活动的总目标之后,我们将幼儿按能力水*的不同进行了分组,并紧紧围绕活动总目标制定出了各小组活动层次目标:

  1、高水*幼儿活动层次目标:能够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变换动作,学*两人互相合作,能较准确地模仿出舞谱。

  2、中水*幼儿活动层次目标:主要学*手脚协商地跳舞,感受出律动曲的情绪。

  3、低水*幼儿活动层次目标:学*用手学做出鸭嘴状,并且学*蹦跳步。

  三、说教材选择与分析

  为了能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的目标,在制定出活动目标后,我们慎重地选择了“小鸭“这个教材。

  小鸭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动物形象之一,其特有的撅臀、摇摆等特点是幼儿乐于模仿的,再加上幼儿具有思维具体和爱好模仿等特点,所以本活动选择的舞蹈动作素材非常形象、生动,有:小鸭喝水、小鸭游泳、小鸭问好等动作。这些动作的选择是有目的性的,比如小鸭问好这个动作,充分地体现了目标中所提出的“培养幼儿互相合作和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这一点。

  在对教材进行分析之后,我们总结出了这个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幼儿学*看谱跳舞。为什么说看谱跳舞是本教材的重点呢?这是因为,幼儿在把静态的画面转化为动态的舞蹈动作的过程中,经过了一糸列的心理活动过程,如:幼儿先观察舞谱(包括观察舞谱的动作以及舞谱的记号),然后再进行模仿,就是用肢体再现出所看到的图象,模仿之后还要进行自我调整才能完成一整个动作的学*,所以说看谱学*跳舞是本教材的重点。

  那么这个活动的难点是什么呢?就是幼儿编排律动的顺序,这就要求,幼儿要在脑海中迅速地收集大量的动作信息,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音乐把所学到的动作合乎情理地串编起来。

  四、说活动准备

  整个活动的实施要求我们准备:

  1、磁性黑板三块,律动舞谱一套,大背景图一张。

  2、小鸭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录音带三盘。

  3、活动开始前可让幼儿适当地欣赏律动曲和进场曲若干遍。

  我们为幼儿准备的舞谱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为什么给幼儿准备这么多颜色的舞谱呢?这是因为,我们在设计舞谱时,将一组动作的舞谱设计为同一种颜色。在幼儿学*的过程中,希望通过舞谱颜色的变化来给幼儿一个感官上的刺激,暗示、引导幼儿能及时地根据乐句的变化来变换动作。

  五、教学方法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幼儿的学*心理特点,我在这个活动中主要采用了四种教学方法:引导法、对比法、分解组合法和示范法。这四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大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学*效率。例如对比法,在幼儿看舞谱学*跳舞的过程中,幼儿更多的只是注意到了自身动作的发展,当幼儿学*完整个律动之后,老师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表演,幼儿在观看别人表演的过程中,去观察自已的动作和别人的动作,观察自已的表情和别人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通过对比,来感受什么样才是美的舞蹈,在协调与自我修正当中得到了发展。

  六、说学法指导

  无论是在老师间接或直接控制的教育活动中,幼儿都是自身学*和发展的主体。在这个活动中,始终体现以幼儿为主体,老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探索、尝试,积极地去和周边环境进行互动,幼儿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教育环境中进行发现学*和接受学*。在学*过程中,幼儿的各种感官得到了运用,如:看、听、说、想、做等等。在老师的充分引导、启发下,幼儿的思维非常地活跃,乐于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对美的体验,其中,模仿、发现、对比是幼儿学*的主要方法。

  七、说说教学程序

  我们这个活动的教学程序的设计是以建构主义学*理论中“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为依据的,整个活动的程序一共分为五个环节来进行。

  1、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学*的兴趣。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学*理论当中的“情境“这个要素,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主要是创设舞蹈的意境,用背景图和语言感染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大自然当中,自已则成了一只可爱的小鸭子。

  2、分组学*

  这是最能体现出建构主义学*理论中的“协作、对话“这两个要素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要通过互相合作、协商、修正来完成动作的学*,幼儿之间不仅要对话,幼儿和教育环境之间也要进行“对话“。当然了,在幼儿的分组学*的时候,教师也要紧扣着小组活动层次目标来进行指导。

  3、编排律动顺序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得到了充分地参与,体检到了自我满足,幼儿对自已编排出来的、富有情节性的律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的动力,所以这个环节的设计为下一步的学*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4、欣赏示范、巩固引新

  这个环节是建构主义学*理论中“意义建构“这一要素的最佳体现。教师运用各种方法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律动,帮助幼儿掌握表现律动的正确方法。在幼儿学*完律动之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想象,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小鸭动作的特点,创编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照相“动作。在这一环节中,幼儿不仅巩固了所学过的动作,还发挥了想象力、创造性,提高了幼儿的舞蹈表现能力。

  5、活动结束

  教师说:“小鸭子们,天色不早了,让我们一起回家吧!“然后组织幼儿按照原来的路线做各种动作(游泳、唱歌等)出活动室。这个环节的设计起了一个很好的头尾呼应的作用,过渡自然,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活动。

  通过这个舞谱教学活动,幼儿体会到自身能力和探索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幼儿的各种素质。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3

  一、设计意图:

  幼儿的成长倾注了家人、老师、同伴以及社会大家庭大量的心血和爱。小朋友*时可能觉得得到爸爸妈妈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本次活动以“母爱”为支点,截取及格生活中常见的爱表达方式:爱是亲亲热热、爱是为了长大、爱是一起分享、爱是给予帮助。引导幼儿理解、感受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体验爱的美好境界!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理解爱的不同方式。

  2、体验被爱和爱别人都是一种幸福。

  三、活动准备:

  爱心卡,字卡,动物爱心图片,录音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爱心卡”,引出主题。

  师:这是什么?(爱心卡)

  幼:上面还有一个字。

  析:幼儿发现卡上有字,顺着孩子们的“发现”,我及时地把问题转到了卡上的字——“爱(love)”,接着自然地导入了我们的活动主题——爱(love)。

  师:对,这是一个爱字,下面的love是爱的英文字母。

  师:什么是爱?

  析:没有答案的问题,给孩子一个自由讲述的空间。让孩子可以把所自己认为的爱可以随意表达出来。

  (二)感受、理解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师:刚才小朋友讲了很多的爱,我这里也有一些爱的故事,请你们来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爱?他们的爱是怎样的爱?

  析: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图。

  2。提问,依次出示相应图片。

  师:谁来说说你在图片里看到了什么样的爱心故事?

  图一:猫妈妈和小猫的爱心故事。

  师:猫妈妈和小猫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抱在一起?

  析:这个提问给了孩子大胆想像,充分讲述的自由。

  师:谁知道“亲亲热热”表示什么意思?还有什么动作可以表示亲亲热热呢?

  幼儿模仿亲亲热热的动作,感受爱是亲亲热热。

  师:猫妈妈用“抱抱”来表达对小猫的爱;小猫觉得爱就是亲亲热热。(出示字卡——亲亲热热。)

  析:让幼儿运用肢体语言这种特殊的表现、交流方式来感受爱,不但增进了与同伴的友谊,而且帮助幼儿理解了爱的表达方式。

  图二:熊妈妈和小熊的爱心故事。

  师:哎呀,小熊怎么了?胸妈妈怎么背对着小熊,不去救它呀?

  析:小朋友不知道“小熊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游泳的”这一知识。在缺乏这种经验的时候,他们都以为是小熊掉到河里了。

  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小熊是被它的妈妈故意推下水的。

  师:你们觉得熊妈妈爱小熊吗?

  师生共同举手表决“爱”与“不爱”。

  帮助幼儿理解“爱是为了长大”。

  师:其实熊妈妈非常爱小熊,因为小熊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游泳这项本领。它把小熊推下水是为了帮助小熊早一点学会游泳。

  师:现在你们觉得熊妈妈爱小熊吗?熊妈妈的爱就是为了熊宝宝快快长大。(出示字卡——为了长大。)

  析:老师的引导给另外幼儿知识的点拨,孩子们了解到熊妈妈的这种爱其实是在锻炼小熊,他们对熊妈妈的态度便有了一致的改变____熊妈妈是爱熊宝宝的。

  图三:蜜蜂妈妈和小蜜蜂的爱心故事。

  师:蜜蜂妈妈是怎样爱她的孩子的呢?

  师:小蜜蜂们品尝着香香甜甜的花蜜,高兴地说:“爱是一起分享”。(出示字卡——一起分享)

  师:你有了好东西时和别人一起分享吗?

  幼儿互相交流分享的经验。

  析: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一起分享”的含义,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分享经验来说一说,为他们提供一个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爱心的*台。

  图四:蚂蚁妈妈和小蚂蚁的爱心故事。

  师:蚂蚁妈妈爱它的孩子吗?它有时怎样表达对孩子的爱的呢?

  师:蚂蚁妈妈在小蚂蚁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小蚂蚁帮助。小蚂蚁觉得爱就是给予他人帮助。(出示字卡——给予帮助。)

  师:除了妈妈给了小蚂蚁帮助,还有谁也帮助了小蚂蚁?(小树叶、小树枝)

  相互讨论:*时你帮助过别人吗?有没有得到别人的帮助?你帮助了别人心里觉得怎么样?

  析:再一次为幼儿提供相互讨论的机会,在又一次的经验交流中,使他们体验相互帮助带来的快乐。

  师:在生活中,小朋友得到了爸爸妈妈、大家对你的爱,你觉得很幸福,你爱大家吗?你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大家的爱?你给了别人你的爱,你觉得幸福吗?

  析:让幼儿在讨论中体会到、领悟到原来得到别人的爱和爱别人都是快乐的、幸福的。

  师小结:是呀,被别人爱和爱别人都是一种幸福。

  (三)延伸活动

  师:老师为大家都准备了一张爱心卡,小朋友可以把你得到的爱或者你对别人的爱画在上面,并和小朋友来交流交流。

  最后并把画好的爱心卡挂到爱心树上。带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析:最后运用绘画的形式,是想让小朋友通过这种方式对得到别人的爱和你对别人的爱有一个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落实。

  反思:整个活动下来,小朋友对这个活动的内容从他们的反映上来说,是落实下去了的。就是对四幅图进行讲述落实时,对“爱是亲亲热热”这个比较好理解的,落实得很多,而对后面“为了长大”“给予帮助”反而没有深入进去,简单过去。应对后面两个多点时间进行讲述分析。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一部分,《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情绪态度独特方式。”大班幼儿临*毕业,孩子们都依依不舍,互相交换礼物,每天都会和同伴开心在一起,感受着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带来乐趣,给孩子留下美好回忆,我们都是好朋友这个主题容易引起幼儿学*兴趣,将主题以美术活动方式表现出来让孩子通过创作画面而感受到好朋友在一起快乐。

  美术活动是幼儿细化活动之一,于是从大班幼儿喜欢画画这一特点入手,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在日常教学与幼儿进行谈话活动,帮助幼儿更好理解主题,设计与主题相关情节。比如:一起做游戏、一起看书、游戏等。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祈祷向导作用。

  因此,我从以下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讨论基础上,用绘画形式展现好朋友之间友谊,并合理地布置画面

  2、能够准确画出二至三个小朋友在一起活动

  3、体验好朋友即将离别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准备

  大班幼儿喜欢画画,在观察和讨论基础上,以绘画形式展现好朋友之间友谊,并能够合理地布置画面作为本节课重点来解决;根据幼儿个体差异和能力不同。引导幼儿画出和好朋友发生开心事以及好朋友相处情节作为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无限创造力。为了更好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一下准备:

  1、课前和幼儿进行谈话活动,在日常中引导幼儿发现和好朋友在一起开心愉快事情

  2、绘画纸若干、水彩笔、油画棒

  3、绘画范例若干(好朋友在一起看书、跳绳、游戏等)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恩能够更准确有效掌握学*对象。”

  根据幼儿现阶段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谈话法、观察法、示范法、讲述法等。整个活动我遵循了幼儿学*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要我学”为现在“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为此我运用了操作法、讨论法、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以谈话形式导入主题,从兴趣入手提问:“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在幼儿园我们都有好朋友。”能说一说和好朋友在一起快乐事吗?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游泳、看书帮助他们整理衣物等。帮助幼儿回顾已有经验,并为下面活动做好铺垫。

  环节二:教师出示范例图

  我们和好朋友有很多愉快事情,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几幅画,你们看看他们在和好朋友做什么?跳舞、做游戏、跳绳等。他们都和好朋友在什么地方开心在一起?

  环节三:幼儿绘画,并介绍自己作品

  我们也有好朋友,大家每天开心在一起,有许多开心事,请小朋友画画你和你好朋友吧?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介绍作品。

  环节四:教师小结

  我们毕业了上小学,会分开,但是我们还依然都是好朋友,我们可以和好朋友打电话,周末时候也可以约好朋友一起出来玩。

  六、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我通过提问和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绘画特点和不同发展水*进行及时评价。评价是以肯定、鼓励语言评价孩子作品,多角度来发现闪光点。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5

  一、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色彩缤纷的气球可以说从婴儿期就已经闯进了孩子们的世界,他们喜乐于气球的五颜六色、好奇着气球为什么会变大?为什么会爆?为什么可以飞起来?因此,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者和探索者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在探索与操作中进一步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在本次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了两个目标:

  1、尝试使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观察并说出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变化的关系。

  2、喜欢使用打气筒等充气小工具,体验给气球充气的乐趣。

  三、说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活动,为了使活动顺利展开,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在此次活动中,我做了如下准备:各种颜色的气球、气球托、安全并适合幼儿使用的不同类型的打气筒若干。

  四、说活动重难点

  利用有趣的科学操作活动,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科学启蒙的关键,它将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学*的热情。因此,我把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作为重点,引导幼儿通过探索操作实验,从中找到如何给气球快速充气的方法。幼儿受其原有知识经验和思维水*的影响,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大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因此我将探索气球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变化的关系作为此次活动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活动的主体。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等。

  2、学法:

  (1)感知体验法:在探索怎样给气球充气的操作活动中,我是幼儿的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这样,幼儿在活动中,更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大胆去探究学*、互助合作。他们在看、说、玩的过程中,体验到充气的快乐,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语言法:在竞赛活动中让幼儿听清老师用准确的语言说出比赛的规则,幼儿操作起来就会有秩序,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比赛,这样使得比赛才有秩序。

  (3)练*法: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

  (4)互助合作法:通过伙伴间的分工与合作,体验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5)竞赛法:因为竞赛是幼儿最喜爱的项目,竞赛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本次环节中我设计了竞赛活动,趣味性很强,幼儿乐于接受,在轻松、愉快的比赛中让幼儿掌握了充气球的很多技能。

  六、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一直本着以幼儿为主题的原则,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自主探索状态,我的活动流程为:环境烘托导入——启发提问——实验操作与探索——游戏竞赛

  (一)活动导入部分

  活动开始前,先用各种颜色的气球把活动室装饰的漂漂亮亮的,然后引导幼儿去观察和欣赏活动室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得此次活动能够更好的开展。

  (二)活动开展部分

  1、我首先采用了启发提问的方法,问小朋友们怎样使气球变大?

  2、幼儿自由探索想办法给气球充气,让气球鼓起来。

  3、幼儿合作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探索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4、幼儿再次尝试,探索气球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关系,并教幼儿学会使用气球托。

  5、游戏:充气比赛。通过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竞赛游戏,进一步体验为气球充气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幼儿交流讨论竞赛的结果并进行小组合影留念,最后带着自己充好气的气球去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体验比赛的成功与自信,感受成长的快乐和给他人带去快乐的自豪。

  七、说活动延伸

  为了深度激发幼儿的兴趣,我鼓励幼儿将剩下的气球进行添画或粘贴,变化出不同形象和造型的各种物品。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6

  一、说教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个中*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认知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二方面的目标,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三、说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四、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境界,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运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发现法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发展。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又有一定知识经验的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说一说中进行探索,从中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

  2、讨论法

  新《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能愉快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儿探索前后和探索过程中,我都引导幼儿积极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探讨问题,让幼儿的思维相互碰撞,在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动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发现和巩固。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

  五、说活动程序

  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在活动设计的开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幼儿,让幼儿自由地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找到以后和球体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然后玩一玩、说一说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有什么不同,并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看一看发现了什么。由于探索的目的明确,幼儿急于发现老师的问题,所以兴致勃勃。最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组织幼儿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到社会中去,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三)玩一玩、变一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充当"小小魔术师",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每个幼儿都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幼儿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以后,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孩子去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操作".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操作材料,并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正确、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在幼儿自由动手操作中,教师边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边验证:"你用了什么方法把它们变成圆柱体?把你变的圆柱体玩一玩。"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来变魔术。这样既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又培养了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纲要》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我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索。

  大班计算活动: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1、它们与球有什么不同?

  2、把圆柱体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

  3、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发现了什么?

  4、小结:上下两面都是圆形,这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侧面没有棱角,而且从上

  到下都是一样粗细,叫做圆柱体。

  二、组织幼儿讨论:你在社会中还见过哪些像圆柱体的物品。

  三、玩一玩、变一变。

  1、怎样把许多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怎样把长方形纸张变成圆柱体?

  3、怎样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

  四、活动延伸: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计算角:提供各种圆柱体实物,供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圆柱体的秘密。

  操作角: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继续变成圆柱体。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7

  一、说教材

  《电动玩具》是属于中班的科学活动,选自《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要求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培养其探索的兴趣,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四岁的孩子对理论知识较难明白,但如果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老师的讲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去了解电池的作用并学会正确使用电池。

  2、、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利用语言向人表达。

  3、、培养幼儿积极探索事物的奥妙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

  前面两顶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后面一项是本活动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活动的对象是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以情景式教学方法为主,努力给幼儿创造一个可以供探究的环境,如我要把场地布置成一个电动工厂,可以让幼儿在这一环境中自由去安装玩具,同时我还采用了参与法,讨论法,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了更好地达到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目标,我在这一活动中还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拆一拆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我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里我采用了谈话进入:以嘟嘟玩具城的总经理给老师打来电话,说他们的玩具城明天就要开张,可是玩具城里的玩具有的却还没安装好,所以他们想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帮忙,问小朋友是否愿意去帮忙,以这种形式进入可以让幼儿感觉亲切,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二部分: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的所在,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这部分的设计,这里我也分了两小点:

  1、、引导探索

  在这一部分,我请配班老师扮演经理,由经理请我班的幼儿进玩具生产工厂参观,但在参观前经理要先向幼儿提出要求:在参观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摸一摸,拆一拆,做一做这些玩具,但要找出这些玩具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并在参观完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和老师。这样的的组织可以让幼儿带着目的去参观的,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再次探索

  在幼儿初步了解电池作用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电池,这里就请幼儿开始去帮助安装还没完成的电动玩具,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再一次的操作去发现问题的:为什么有的孩子电池安装进去了玩具仍无法动起来?这时老师可以在旁边给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们去看看玩具会动的小朋友的,他们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由他们观察出来的结果引入到观察电池的外部特征,如请玩具不动的幼儿想一想:你用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你安装电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再请玩具会动的幼儿示范安装电池。

  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注意观察、别人,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的,培养他们的观察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里,我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负责安装电池,另一组幼儿负责检查的,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一个沟通讨论的机会。

  (四)扩散经验

  在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总经理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过渡到让幼儿想一想电池还能使什么东西动起来?这一环节我打算:因为孩子帮经理解决了问题,所以经理要送他们每人一对电池,让他们尝试拿着电池去让我们身边的某些物体动起来。这样我可以让孩子学*环境从课堂转移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以达到让幼儿主动去观察周围事物的目标。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8

  一、说教材

  《电动玩具》是属于中班的科学活动,选自《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要求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培养其探索的兴趣,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四岁的孩子对理论知识较难明白,但如果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老师的讲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去了解电池的作用并学会正确使用电池。

  2、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利用语言向人表达。

  3、培养幼儿积极探索事物的奥妙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

  前面两顶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后面一项是本活动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活动的对象是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以情景式教学方法为主,努力给幼儿创造一个可以供探究的环境,如我要把场地布置成一个电动工厂,可以让幼儿在这一环境中自由去安装玩具,同时我还采用了参与法,讨论法,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了更好地达到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目标,我在这一活动中还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拆一拆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我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里我采用了谈话进入:以嘟嘟玩具城的总经理给老师打来电话,说他们的玩具城明天就要开张,可是玩具城里的玩具有的却还没安装好,所以他们想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帮忙,问小朋友是否愿意去帮忙,以这种形式进入可以让幼儿感觉亲切,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二部分: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的所在,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这部分的设计,这里我也分了两小点:

  1、引导探索

  在这一部分,我请配班老师扮演经理,由经理请我班的幼儿进玩具生产工厂参观,但在参观前经理要先向幼儿提出要求:在参观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摸一摸,拆一拆,做一做这些玩具,但要找出这些玩具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并在参观完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和老师。这样的的组织可以让幼儿带着目的去参观的,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再次探索

  在幼儿初步了解电池作用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电池,这里就请幼儿开始去帮助安装还没完成的电动玩具,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再一次的操作去发现问题的:为什么有的孩子电池安装进去了玩具仍无法动起来?这时老师可以在旁边给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们去看看玩具会动的小朋友的,他们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由他们观察出来的结果引入到观察电池的外部特征,如请玩具不动的幼儿想一想:你用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你安装电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再请玩具会动的幼儿示范安装电池。

  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注意观察、别人,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的,培养他们的观察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里,我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负责安装电池,另一组幼儿负责检查的,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一个沟通讨论的机会。

  4、扩散经验

  在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总经理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过渡到让幼儿想一想电池还能使什么东西动起来?这一环节我打算:因为孩子帮经理解决了问题,所以经理要送他们每人一对电池,让他们尝试拿着电池去让我们身边的某些物体动起来。这样我可以让孩子学*环境从课堂转移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以达到让幼儿主动去观察周围事物的目标。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月亮姑娘做衣裳》是大班上册主题二《我是*人》次主题一《欢腾的节日》里的一节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本次活动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巧妙地引发幼儿的思考,让幼儿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这一自然现象,同时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且让幼儿初步地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本次活动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人物对话简洁鲜明,故事情节层层递进,能充分地激发大班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非常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因此我选择了本次活动。

  (2)目标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对大班幼儿提出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幼儿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同时告诉我们"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知道月亮是不停变化的。

  这是一个知识目标,幼儿通过倾听故事的内容,就能了解月亮会不停变胖这一自然现象。大班的幼儿喜欢听故事,所以我们要不断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惯。

  2、学*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学*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因此我设定了这一目标。

  (3)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月亮是不停变化的。

  教学难点:尝试用故事中的用词形式,描述一下月亮,尝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言语发展能力很快,模仿力强。词类范围扩大,词汇掌握不断增多,对词义理解加深,连贯性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此时的幼儿能用清楚的、连贯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和别人交谈时,用词较恰当,能够完整地复述较长的故事,能看图编故事,还能围绕一个主题编故事。此时的幼儿对于说话这件事情很感兴趣,也有很强的语言表达愿望,思维的逻辑性也不断的展现,因此在活动中和幼儿讨论有关月亮的变化,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话题,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5)活动准备

  活动前:请家长带领幼儿,有意识的观察夜晚的天空,并引导幼儿观察月亮。

  活动中:1、教学挂图2、表现也玩宁静的背景音乐3、课件4、月亮不同时期的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我运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的开头,我利用优美安静的音乐和夜晚星空的动画,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温馨的、真实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把幼儿顺利的带入了本次活动。

  2、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主要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在第一遍故事讲述完毕后,运用提问的教学方法,引领幼儿回顾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梳理了故事的情节和内容,对幼儿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三、说学法

  1、操作法:本次活动我运用和故事情节非常贴切的4幅图片,让幼儿亲自操作排序,更好的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图片形象直观,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能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

  2、自我纠正法:幼儿操作4幅图片后,通过老师的额再次讲述故事,自己判断,纠正4幅图片的排序,让幼儿变成自己的学*的主体,不依赖老师。

  3、模仿法: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幼儿通过学说故事中的比喻的手法,从而模仿,创编比喻的语句。幼儿正是通过模仿他人的语言而不短积累和进步的。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一节吸引幼儿的教学活动,好的开头往往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我选择了播放优美安静的音乐同时,出示夜空的动画,结合幼儿观察夜晚天空的经验,以一次轻松的谈话开始本次活动。我以温馨,甜美的语言这样对幼儿说:小朋友听说你们晚上跟爸爸妈妈一起观察了夜晚的星空,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月亮像什么?自然的导入本次活动的主题。

  二、基本部分

  教师运用挂图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为了更好的帮助幼儿梳理故事的条理,我在讲解故事后会提问幼儿这样几个问题。

  1、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

  2、裁缝给月亮姑娘做了几次衣裳?为什么3次都没有做成?

  3、月亮姑娘是怎样变得呢?请幼儿操作4幅图进行排序。

  三、教师利用图片再次讲述故事,幼儿看自己排的顺序是否正确。

  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帮助幼儿再次理解故事的内涵,体会月亮不同时期的变化。并且根据教师的再次讲解,判断4幅图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幼儿经过再次倾听故事,自己判断故事的顺序,而不是老师简单、直接的告诉幼儿,这样使幼儿在无意中觉得是自己完成的',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理解故事的内容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因此通过再次讲述故事和操作月亮变化的4幅图片,能帮助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做到重点突出。

  四、介绍故事中比喻的手法,引导幼儿描述故事中描述月亮变化的词语。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因而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这个故事中的比喻运用的也比较多,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弯弯的镰刀等。幼儿了解比喻的手法,对以后的写作、交流沟通都有很大的作用和好处。因此让幼儿学说故事中的比喻的用法,并且尝试用比喻来描述一下月亮,我把它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和提升。因此在课堂上我会提问:故事里说月亮弯弯的细细的像小姑娘的眉毛,请你也像故事里那样,说一说月亮吧。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此环节中幼儿可以畅所欲言,教师要给与及时的鼓励支持和肯定,相信当每个幼儿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储备,说出不同的比喻,一定会是本次活动的高潮。

  活动延伸:播放月亮变化的课件,让幼儿完整的了解月相的变化。

  五:说活动亮点

  本次活动流程设计思路清晰,对于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得当,把握准确,语言设计简练、易懂。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步。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一部分,《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情绪态度独特方式。”大班幼儿临*毕业,孩子们都依依不舍,互相交换礼物,每天都会和同伴开心在一起,感受着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带来乐趣,给孩子留下美好回忆,我们都是好朋友这个主题容易引起幼儿学*兴趣,将主题以美术活动方式表现出来让孩子通过创作画面而感受到好朋友在一起快乐。

  美术活动是幼儿细化活动之一,于是从大班幼儿喜欢画画这一特点入手,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在日常教学与幼儿进行谈话活动,帮助幼儿更好理解主题,设计与主题相关情节。比如:一起做游戏、一起看书、游戏等。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祈祷向导作用。因此,我从以下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讨论基础上,用绘画形式展现好朋友之间友谊,并合理地布置画面

  2、能够准确画出二至三个小朋友在一起活动

  3、体验好朋友即将离别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准备

  大班幼儿喜欢画画,在观察和讨论基础上,以绘画形式展现好朋友之间友谊,并能够合理地布置画面作为本节课重点来解决;根据幼儿个体差异和能力不同。引导幼儿画出和好朋友发生开心事以及好朋友相处情节作为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无限创造力。为了更好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一下准备:

  1、课前和幼儿进行谈话活动,在日常中引导幼儿发现和好朋友在一起开心愉快事情

  2、绘画纸若干、水彩笔、油画棒

  3、绘画范例若干(好朋友在一起看书、跳绳、游戏等)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恩能够更准确有效掌握学*对象。”

  根据幼儿现阶段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谈话法、观察法、示范法、讲述法等。整个活动我遵循了幼儿学*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要我学”为现在“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为此我运用了操作法、讨论法、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以谈话形式导入主题,从兴趣入手提问:“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在幼儿园我们都有好朋友。”能说一说和好朋友在一起快乐事吗?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游泳、看书帮助他们整理衣物等。帮助幼儿回顾已有经验,并为下面活动做好铺垫。

  环节二:教师出示范例图

  我们和好朋友有很多愉快事情,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几幅画,你们看看他们在和好朋友做什么?跳舞、做游戏、跳绳等。他们都和好朋友在什么地方开心在一起?

  环节三:幼儿绘画,并介绍自己作品

  我们也有好朋友,大家每天开心在一起,有许多开心事,请小朋友画画你和你好朋友吧?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介绍作品。

  环节四:教师小结

  我们毕业了上小学,会分开,但是我们还依然都是好朋友,我们可以和好朋友打电话,周末时候也可以约好朋友一起出来玩。

  六、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我通过提问和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绘画特点和不同发展水*进行及时评价。评价是以肯定、鼓励语言评价孩子作品,多角度来发现闪光点。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2)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菁华9篇)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来源

  书本、《指南》精神、相关政策规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满足幼儿兴趣与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二)活动对象

  分析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分析

  (三)活动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指南》的要求,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如下。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以上分析,我将活动的重点确立为:xxxxxx难点确立为xxxxxx对于突破重难点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引导幼儿轻松学*;对于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注重多观察,多实践,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事物的渐变过程。

  二、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所倡导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本次活动将采用(xxx情境教学法、游戏法、演示法、直观法、谈话法、操作法、视听唱法、赏识激励法、故事想象法、启发联想法、运动觉参与法xxx)等教法来激发学生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以实现预期活动目标。

  三、说学法

  根据本活动对象的年龄特征,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主要有(xxx游戏法、尝试法、多种感官参与法、交流讨论法、操作体验法xxx)等,以培养幼儿xxxxxx的能力。

  四、说活动流程

  (一)导入环节:

  (游戏导入、语言导入、故事导入、视频、音乐……)

  (五)活动延伸

  五、活动反思

  本活动聚焦于xxx(生活中常见的…幼儿感兴趣的…),从幼儿感兴趣的xxx引入,引起幼儿生活经验的共鸣,同时运用多媒体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辅之以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为幼儿创设了观察、想象的空间以及锻炼语言的机会,既有师幼互动,又有*互动,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有效突破重难点,完成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2

  一、说设计意图

  为了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大班教研组经过研讨围绕我园目前上音乐活动中能让小朋友熟记歌词,并有感情的演唱,设计了这节课。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目标为:

  1.通过演唱歌曲,能够感受歌曲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2.理解歌词内容,熟记歌词,并能有感情的演唱。

  3.用乐器来感知音乐中的节奏。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词内容,熟记歌词,并能有感情的演唱。活动难点:用乐器来感知音乐中的节奏。

  四、说活动准备

  图片、歌曲磁带、打击乐乐器。

  五、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玩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节活动教师除了以亲切、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在当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导入法情境、演示法、交流讨论法、启发联想法、情绪体验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做到寓教于乐。

  六、说学法

  我创设了一个学*的氛围,引导幼儿自主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引导幼儿去感受、体验乐曲,并根据乐曲作出他相应的反应,在“玩中学,学中玩”,尽量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幼儿乐学。

  七、说教学程序

  根据欣赏的一个过程以及每节活动的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几个环节:

  1、以故事导入,目的想吸引幼儿的兴趣。

  2、欣赏乐曲,在此环节中,我没让盲目的去听歌词,而是我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欣赏。

  3、在情境中记忆歌词。把歌词变成一幅图画,让孩子更好地去理解和记忆歌词。

  4、听音乐试着打节奏为用乐器做准备。

  5.最后进行乐器表演,从中感知节奏并体验快乐。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3

  一、设计意图:

  幼儿的成长倾注了家人、老师、同伴以及社会大家庭大量的心血和爱。小朋友*时可能觉得得到爸爸妈妈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本次活动以“母爱”为支点,截取及格生活中常见的爱表达方式:爱是亲亲热热、爱是为了长大、爱是一起分享、爱是给予帮助。引导幼儿理解、感受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体验爱的美好境界!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理解爱的不同方式。

  2、体验被爱和爱别人都是一种幸福。

  三、活动准备:

  爱心卡,字卡,动物爱心图片,录音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爱心卡”,引出主题。

  师:这是什么?(爱心卡)

  幼:上面还有一个字。

  析:幼儿发现卡上有字,顺着孩子们的“发现”,我及时地把问题转到了卡上的字——“爱(love)”,接着自然地导入了我们的活动主题——爱(love)。

  师:对,这是一个爱字,下面的love是爱的英文字母。

  师:什么是爱?

  析:没有答案的问题,给孩子一个自由讲述的空间。让孩子可以把所自己认为的爱可以随意表达出来。

  (二)感受、理解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师:刚才小朋友讲了很多的爱,我这里也有一些爱的故事,请你们来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爱?他们的爱是怎样的爱?

  析: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图。

  2。提问,依次出示相应图片。

  师:谁来说说你在图片里看到了什么样的爱心故事?

  图一:猫妈妈和小猫的爱心故事。

  师:猫妈妈和小猫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抱在一起?

  析:这个提问给了孩子大胆想像,充分讲述的自由。

  师:谁知道“亲亲热热”表示什么意思?还有什么动作可以表示亲亲热热呢?

  幼儿模仿亲亲热热的动作,感受爱是亲亲热热。

  师:猫妈妈用“抱抱”来表达对小猫的爱;小猫觉得爱就是亲亲热热。(出示字卡——亲亲热热。)

  析:让幼儿运用肢体语言这种特殊的表现、交流方式来感受爱,不但增进了与同伴的友谊,而且帮助幼儿理解了爱的表达方式。

  图二:熊妈妈和小熊的爱心故事。

  师:哎呀,小熊怎么了?胸妈妈怎么背对着小熊,不去救它呀?

  析:小朋友不知道“小熊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游泳的”这一知识。在缺乏这种经验的时候,他们都以为是小熊掉到河里了。

  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小熊是被它的妈妈故意推下水的。

  师:你们觉得熊妈妈爱小熊吗?

  师生共同举手表决“爱”与“不爱”。

  帮助幼儿理解“爱是为了长大”。

  师:其实熊妈妈非常爱小熊,因为小熊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游泳这项本领。它把小熊推下水是为了帮助小熊早一点学会游泳。

  师:现在你们觉得熊妈妈爱小熊吗?熊妈妈的爱就是为了熊宝宝快快长大。(出示字卡——为了长大。)

  析:老师的引导给另外幼儿知识的点拨,孩子们了解到熊妈妈的这种爱其实是在锻炼小熊,他们对熊妈妈的态度便有了一致的改变____熊妈妈是爱熊宝宝的。

  图三:蜜蜂妈妈和小蜜蜂的爱心故事。

  师:蜜蜂妈妈是怎样爱她的孩子的呢?

  师:小蜜蜂们品尝着香香甜甜的花蜜,高兴地说:“爱是一起分享”。(出示字卡——一起分享)

  师:你有了好东西时和别人一起分享吗?

  幼儿互相交流分享的经验。

  析: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一起分享”的含义,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分享经验来说一说,为他们提供一个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爱心的*台。

  图四:蚂蚁妈妈和小蚂蚁的爱心故事。

  师:蚂蚁妈妈爱它的孩子吗?它有时怎样表达对孩子的爱的呢?

  师:蚂蚁妈妈在小蚂蚁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小蚂蚁帮助。小蚂蚁觉得爱就是给予他人帮助。(出示字卡——给予帮助。)

  师:除了妈妈给了小蚂蚁帮助,还有谁也帮助了小蚂蚁?(小树叶、小树枝)

  相互讨论:*时你帮助过别人吗?有没有得到别人的帮助?你帮助了别人心里觉得怎么样?

  析:再一次为幼儿提供相互讨论的机会,在又一次的经验交流中,使他们体验相互帮助带来的快乐。

  师:在生活中,小朋友得到了爸爸妈妈、大家对你的爱,你觉得很幸福,你爱大家吗?你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大家的爱?你给了别人你的爱,你觉得幸福吗?

  析:让幼儿在讨论中体会到、领悟到原来得到别人的爱和爱别人都是快乐的、幸福的。

  师小结:是呀,被别人爱和爱别人都是一种幸福。

  (三)延伸活动

  师:老师为大家都准备了一张爱心卡,小朋友可以把你得到的爱或者你对别人的爱画在上面,并和小朋友来交流交流。

  最后并把画好的爱心卡挂到爱心树上。带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析:最后运用绘画的形式,是想让小朋友通过这种方式对得到别人的爱和你对别人的爱有一个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落实。

  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小朋友对这个活动的内容从他们的反映上来说,是落实下去了的。就是对四幅图进行讲述落实时,对“爱是亲亲热热”这个比较好理解的,落实得很多,而对后面“为了长大”“给予帮助”反而没有深入进去,简单过去。应对后面两个多点时间进行讲述分析。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综合活动教材《动物过冬》,这是幼儿园建构式课题教材《动物,我们的朋友》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动物们不怕冷吗?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在进行主题活动教材《动物,我们的朋友》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以“动物过冬”为切入吕,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欲望,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大班幼儿对动物的特征、生活*性等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大班幼儿发展水*和幼儿学*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过冬方式,理解动物的生活*性与季节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根据教材《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教育已有经验水*,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以及理解动物的生活*性与季节的关系”。

  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主动探究,从而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幼儿已有过冬的经验。

  2、和家长一起收集动物过冬的图书、资料。

  3、动物过冬的课件。

  4、操作卡四张,动物图片若干,自制拼图四份。

  二、说教法

  新教材《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电教法、讨论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等,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儿,调动幼儿学*积极性,让幼儿在快乐中*得经验,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乐于探索的*惯。

  三、说活动过程

  1、以音乐活动引题:小朋友们,冬天到了,天气真冷啊,让我们一起来做做运动,暖和暖和身体吧!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旨在营造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做运动等方式抵御寒冷,那么动物朋友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呢?

  2、出示课件,让幼儿自主学*,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问:里面介绍了哪些动物?幼儿回答后点出课件。提问: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幼儿根据课件内容回答并对其相应的过冬方式进行归类。

  如蚂蚁和蜜蜂一样是通过储存粮食躲藏在洞里过冬的。幼儿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形象,借助多媒体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了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激发了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从而也了解了动物的生活*性与季节的关系。

  3、幼儿再次通过课件加深对动物过冬方式的理解后,出示操作卡让幼儿说出其对应过冬方式的动物。正如新教材《纲要》所指出:“语言教育应该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本环节通过操作卡的出现,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而且加深对动物不同过冬方式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目标。

  四、游戏互动:我也来当小动物

  1、学一学:教师出示操作卡,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来表现其过冬的方式。

  2、幼儿手持动物图片,找到动物过冬方式相似的伙伴后,送他们到过冬的地方。

  这样的游戏,不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体现了幼儿合作的精神,而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活动延伸

  1、益智游戏教材《拼图》:幼儿自由结伴拼出动物图片后,送其到相应的过冬地方,通过这一环节拓展幼儿思维。

  2、在图书角投放动物过冬的图书,供幼儿查阅,提高幼儿教育的阅读能力。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5

  散文《落叶》它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动的童话语言描绘了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联想,显得具体而又形象。“小树叶由绿变黄,一个个好像穿着金黄色裙子的小姑娘,搀着大树妈妈在秋风中翩翩起舞”这都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对作品的体验。散文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儿的学*特点,可以很好地为幼儿所接受。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制定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儿对树叶从春天到秋天逐渐变黄,最后变成落叶的认识。

  3、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我将本次活动的难点定为第三个目标: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启发提问、动作表演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新词以突破难点。

  为了展示给幼儿,作品的优美意境,又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一)物质准备:

  1、图片若干张,实物投影仪

  2、大树妈妈头饰1个,小树叶头饰若干个

  3、录音机,一段舒缓的音乐磁带。

  (二)知识准备:

  了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同的季节特征。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以下两点:

  1、直观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幼儿熟悉散文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当老师在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时,逐段地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

  2、启发提问法:在幼儿欣赏了完整的作品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并学*新词。如老师提问:“小树叶在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夏天又怎么样了?秋天又怎么样?小树叶落不来时,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等等

  除以上教法外,我也将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学*此散文,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1、动作表演法:本活动中要求幼儿学*新词,为了避免让孩子枯燥地学*理解新词。我将引导孩子通过动作表演加深记忆和理解。如学*翩翩起舞一词时请孩子们用各种优美的舞姿来表现,而表现四面八方时则请孩子们四散站立。

  2、游戏法:活动中还要求幼儿能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我则采用游戏法,由老师扮演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在游戏中加深体验。

  说教学程序:

  1、幼儿交流导入活动:让幼儿俩俩结伴,根据已有的以经验春夏秋冬的树叶及特征。

  2、完整欣赏散文。

  介绍散文名称,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幼儿第一遍欣赏。

  第二遍幼儿边看图片边欣赏散文。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小树中落下来时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它们心里在想什么?最后小树叶又飘到哪?为什么?幼儿根据散文内容进行回答

  3、通过动作表演学*新词“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记、盼望”

  4、集体朗诵并表演一遍散文。

  教师扮演大树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体验小树叶快乐的情绪和爱妈妈的情感。在表演过程中着重引导幼儿用抱一抱、亲一亲、看一看等动作表现母子相亲相爱的情感。

  5、迁移作品情感。

  通过提问引出谈论的话题:小树叶是怎么爱妈妈的?你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你是怎么关心妈妈的?围绕这样的话题进行自由交谈或到集体面前谈。在幼儿交流时提醒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6、活动延伸

  请每个宝宝对妈妈说一句关心的话或做一件事。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6

  磁铁是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青睐。特别是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小猫钓鱼的玩具和磁性教具幼儿们总是爱不释手,但是他们大都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新《纲要》科学领域提出了: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针对幼儿对磁铁的这种兴趣和此目标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试图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了解磁铁的特性和作用这也是此活动的知识目标。让幼儿尝试按一定标准(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类是这次活动的能力目标。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磁铁的特性和作用,难点是尝试按一定标准分类。

  活动前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了各种各样的磁铁以及各种试验材料:铃铛、木块、插塑、钉子、曲别针、硬币、钥匙、玻璃球、布条等

  除了探索区小猫钓鱼的玩具外教师又在活动室添放了大量的磁性玩具及铁制品。

  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1、 设置情景,引发兴趣。

  幼儿喜欢游戏,活动的开始幼儿以小猫的身份介入到小猫钓鱼的游戏中,幼儿很快就能进入角色,专心的投入游戏。

  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求知欲是幼儿的本能。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为什么有的鱼能吊到鱼竿上,有的鱼却吊不到。 ”幼儿初次探索磁铁的存在和奥秘(会吸铁)。“原来有的小鱼上有回形针,有的没有。”

  将情景游戏和科学有机知识结合,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探索和发现。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的是情景激趣法和问题设置法。

  2、 试分类,满足求知欲。

  通过前一环节的开展,幼儿已经对磁铁有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

  不错的幼儿继续探索磁铁的特性并尝试探索分类。“桌子上有很多物品,你去试一试那些能被磁铁吸起来那些不能 ”幼儿自由的尝试分类。最后得出结论:能吸起的是铁做的,不能吸起的不是铁做的。教师用问题设置的方法,边观察幼儿操作,边及时地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幼儿尝试操作的过程中提倡幼儿交流、合作。幼儿学*方法,主要是尝试法和操作法。

  3、 联系生活,感受乐趣。

幼儿自由在活动室内“寻找”铁制品,并能够用语言来总结自己的活动过程。这次活动从探索熟悉的游戏,到探索身边的事物,做到了《大纲》中提出的“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幼儿用语言表示出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增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的是操作法。

  最后是活动延伸部分:

  活动结束后可以继续让幼儿玩玩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磁铁,发现磁铁同极相斥、异极详吸的现象。

  引导幼儿寻找、发现更多的利用磁铁吸铁的性质制做的物体。

  本次活动的内容源于生活,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在活动结束后,幼儿继续探索,将学到的技能进行运用,已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7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为大家提供的是大班珠心算活动《9以内数的直加— 1, 2, 3, 4》,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本次活动的初步构想:

  珠心算作为一门新兴的开发人的智慧的科学,正在全国蓬勃发展。目前,我园正在开展幼儿珠心算教学活动,教师们通过活动中的尝试与体验,已非常清楚的认识到:珠心算教学以算盘为媒体教学,把游戏和学*有机的联系起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练、学中玩、玩中会,不仅幼儿感兴趣,家长满意,更能启迪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收到“一科突出,多科受益”的效果,同时,《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在教育与发展间应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珠心算教学的出发点正是幼儿自我发展(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点:(1)幼儿通过玩中学、学中练,感受珠心算活动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快乐(2)动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及创造性思维。(3)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反映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 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力图体现珠心算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操作性、互动性、主体性和教学活动化的特点。

  一、突出了活动的趣味性

  《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为乐,注重活动过程”。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以游戏的口吻引入,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取盘、握笔、清盘、拨珠等常规活动融于儿歌里,如:在学*珠图这一环节时,我将大拇指比作上珠,其余四指比作下珠,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兴趣高涨;学画珠图时,请幼儿当摄影师,给珠图照相;在练*时,更是用上幼儿喜欢的“送信”“开火车”的游戏,调动了幼儿学*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做中玩,玩中练”,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得到有趣的收益。

  二、突出了幼儿学*的主体性

  我遵循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将幼儿摆在了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做到“教人以渔”。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拨珠动作。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大胆运用了操作法、演示法、探索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首先,在教学准备中对幼儿进行拨珠练*,让幼儿全盘拨入1,再拨入1??使幼儿熟悉拨珠动作,然后层层深入,让幼儿

  试拨“1 1”,启发他们说出拨珠动作;通过一拨二复三放这三步曲,利用幼儿好模仿的天性,发展其观察模仿力,教会幼儿正确的拨珠动作,并以此为切入点,由此及彼,大胆探索,寻求规律,从而举一反三的学会“ 2, 3, 4”的拨珠动作,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幼儿学的主体性。其次,采用游戏式、竞技式的练*,增强了幼儿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趣味性,为幼儿今后主动去学*、去发现、去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幼儿终身受益,较好的解决了“幼小衔接的”的问题。

  三、多种感官的参与,多元智能的发展

  苏联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珠心算教学是一门重过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表现在拨珠、画珠图、写数字等身体的操作上。

  其次,体现为多种方式的动,通过动耳、动口、动脑、动手、动眼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学*,同时作用,在看看、说说、听听、画画、想想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儿童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四、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针对幼儿学得快,忘的快、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自控能力差的年龄特点,开展“闪电读数”、“读、画珠图”等练*,开发幼儿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促进幼儿的记忆力、反应力、有意注意力的发展。针对幼儿喜欢被表扬、被肯定的情感特征,我设计了“记时拨珠”“拨珠接力”等环节,使幼儿能感受到自己一次一次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小红珠的发放更是贯穿与活动的始终,更让幼儿感受到了学*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以上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全部构想,请各位领导和同行们多多指正,给我提出宝贵意见。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8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文学活动《鹅大哥出门》,我将从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学法以及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设计思路《鹅大哥出门》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大白鹅为主要角色,讲述了一只大白鹅骄傲不懂礼貌的故事,特别是鹅大哥之前"红红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后的"一只大黑鹅"对比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比较以我为中心,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们现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纲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惯。二、说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在新《纲要》中,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 认知上: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复述故事 ,丰富词汇"神气、乐滋滋"2. 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体验骄傲自大带来的烦恼。

  根据目标,在活动中,我把在游戏情节中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不能骄傲不欺负弱小的道理设为教学重点,根据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设为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我给小朋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 大白鹅、小鸡、小鸭的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游戏角色当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2.知识的准备我让幼儿先认识鹅大哥,了解鹅的基本特征,练*鹅的走路姿势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模仿鹅的走路姿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知道鹅大哥的自傲,体验鹅大哥自高自大的后果,这种效果是与以前仅通过图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

  2、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激发孩子的复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游戏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4、提问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的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而采取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如:鹅大哥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我们能不能学他啊?为什么?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趣味游戏法 .

  1. 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惯。

  2. 趣味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语句,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五、说活动过程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诗歌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用诗歌《咏鹅》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大白鹅。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问一个问题,这首诗歌是说得谁啊?那谁又能说说大白鹅长什么样子?(请个别幼儿说说)说的同时,出示图片。

  那谁愿意表演一下鹅大哥走路的样子呢?(其余幼儿跟着学)让幼儿在看看、学学、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鹅大哥的了解,也为下面理解故事作铺垫。

  教师小结: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头上有顶红色的帽子。鹅走路,总是昂着头,挺着胸,仰着脖子,一摇一摆的,很高傲的样子(丰富词汇"神气")二、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幼儿理解故事:

  1、猜想有一只神气的白鹅,长得很漂亮,可是后来怎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猜想)2、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3、师问:小朋友们,我是鹅大哥,谁可以告诉我,我为什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请幼儿回答,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正如《纲要》中所说,语言学*具有个别化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

  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

  三、依次出示故事角色头饰,老师讲述故事(教师操纵角色头饰教幼儿学讲故事) 讲完后问:"我大步往前走 第一次遇见了谁?说了什么?" 鹅大哥看见自己的倒影心里怎么样?它是怎么说的?(理解乐滋滋)"后来我又遇见谁了?说了什么?" "我是怎样变成大黑鹅的?"用形象的头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跟着老师讲述角色的对话,锻炼幼儿的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四、分角色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学会复述故事,在情境中体验。

  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主动积极参与的活动后,记忆力比*时提高很多倍,因此,这个活动让孩子自己亲自参加,体验活动的乐趣。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五、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同时提问幼儿跟着课件画面复述故事,对复述好的幼儿给以肯定和表扬。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六、活动延伸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一部分,《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情绪态度独特方式。”大班幼儿临*毕业,孩子们都依依不舍,互相交换礼物,每天都会和同伴开心在一起,感受着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带来乐趣,给孩子留下美好回忆,我们都是好朋友这个主题容易引起幼儿学*兴趣,将主题以美术活动方式表现出来让孩子通过创作画面而感受到好朋友在一起快乐。

  美术活动是幼儿细化活动之一,于是从大班幼儿喜欢画画这一特点入手,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在日常教学与幼儿进行谈话活动,帮助幼儿更好理解主题,设计与主题相关情节。比如:一起做游戏、一起看书、游戏等。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祈祷向导作用。因此,我从以下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讨论基础上,用绘画形式展现好朋友之间友谊,并合理地布置画面

  2、能够准确画出二至三个小朋友在一起活动

  3、体验好朋友即将离别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准备

  大班幼儿喜欢画画,在观察和讨论基础上,以绘画形式展现好朋友之间友谊,并能够合理地布置画面作为本节课重点来解决;根据幼儿个体差异和能力不同。引导幼儿画出和好朋友发生开心事以及好朋友相处情节作为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无限创造力。为了更好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一下准备:

  1、课前和幼儿进行谈话活动,在日常中引导幼儿发现和好朋友在一起开心愉快事情

  2、绘画纸若干、水彩笔、油画棒

  3、绘画范例若干(好朋友在一起看书、跳绳、游戏等)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恩能够更准确有效掌握学*对象。”

  根据幼儿现阶段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谈话法、观察法、示范法、讲述法等。整个活动我遵循了幼儿学*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要我学”为现在“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为此我运用了操作法、讨论法、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以谈话形式导入主题,从兴趣入手提问:“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在幼儿园我们都有好朋友。”能说一说和好朋友在一起快乐事吗?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游泳、看书帮助他们整理衣物等。帮助幼儿回顾已有经验,并为下面活动做好铺垫。

  环节二:教师出示范例图

  我们和好朋友有很多愉快事情,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几幅画,你们看看他们在和好朋友做什么?跳舞、做游戏、跳绳等。他们都和好朋友在什么地方开心在一起?

  环节三:幼儿绘画,并介绍自己作品

  我们也有好朋友,大家每天开心在一起,有许多开心事,请小朋友画画你和你好朋友吧?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介绍作品。

  环节四:教师小结

  我们毕业了上小学,会分开,但是我们还依然都是好朋友,我们可以和好朋友打电话,周末时候也可以约好朋友一起出来玩。

  六、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我通过提问和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绘画特点和不同发展水*进行及时评价。评价是以肯定、鼓励语言评价孩子作品,多角度来发现闪光点。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3)

——幼儿教师说课稿 (菁华10篇)

幼儿教师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年到》是大班综合活动内容。这首诗歌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星星、月亮、太阳都拟人化,描写了共同欢度新年的快乐,同时通过自然的对话,幼儿知道了过新年自己长大了一岁,更加懂事了。幼儿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流露出了盼新年、过新年的喜悦心情。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基础知识,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

  2、目标定位

  根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任务,特制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1)感受新年欢乐气氛,增强大一岁的自豪感。

  (2)学*诗歌的语言,能创编诗歌。

  (3)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3、活动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朗诵。活动难点则是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使活动得到深化。

  4、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富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特做以下活动准备:

  (1)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课件以及幼儿运用的小图片。

  (2)关于《新年到》的歌曲磁带、背景音乐,创编诗歌用的小图片(如小狗、大树等)。

  (3)绘画用的纸、笔每人一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幼儿想说、敢说。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体的原则,采用了以下教法:

  1、游戏法: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因此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中。首先,在导入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做梦等动作,创设情境。在理解诗歌的内容时,设计了游戏“对话”。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对新年的认识。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一年过去了”。

  幼儿教师说课稿——新年到,标签:幼儿园说课,幼儿园说课稿模板,

  2、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听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述。包括自由接结伴讲、分组讲,这样可以更好的满足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视听讲结合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状态。

  3、分段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图片进行分段跟诵的方法。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四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诗歌的完整性,所以运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形象逼真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以及优美的音乐,使语言与艺术极和谐的融为一体。

  三、说学法

  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了给幼儿今后独立学*、独立思考奠定基础,本次活动运用的学法有:

  1、倾听表述法:首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教师声请并茂的朗诵,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并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探索仿编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是开放而*等的学*。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拓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同时,提供了各种小图片,以引起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学*,突破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程序

  (一)模仿动作,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在活动开始时,伴随Flash动画请幼儿听音乐“模仿动作”,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小朋友进入梦乡,做了一个甜甜的梦。”幼儿用动作表现出酣睡,并用语言说“我做了一个梦,我坐上飞船遨游。”教师将飞船的图片贴到梦的背景图上,这就使幼儿从艺术活动中产生兴趣,并为诗歌的学*打下基础。

  (二)师幼互动,共同探索。

  这一部分工共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语言游戏“梦见谁”。教师出示飞船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在遨游时碰到了谁呢?”“他们是怎样过新年的?”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述自己的想法,拓展了幼儿的思维。第二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诗歌里说了什么,感受新年的快乐,感受诗歌的美。第三环节分段跟诵。首先,幼儿自选太阳、星星、月亮的图片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动幼儿的情感共鸣,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然后,教师再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过度到第四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活动重点。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世小鸟、大树等图片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例小鸟们说“新年就是躲在窝里听鞭炮······”。通过这样的操作讨论,让幼儿学以致用,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及时指导和帮助。

  (三)游戏体验,表达情感。

  教师进行情感启发:“过新年,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小朋友,唱起歌,把舞跳,敲锣打鼓真热闹。”然后在音乐游戏“一年过去了”中让幼儿充分感受新年的快乐。

  (四)评价活动,培养自信。

  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情感、语言、动作等多方面的随机评价和阶段评价,并注意调整控制好活动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同时针对性的选择不同能力和水*的幼儿回答,一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五)说活动延伸

  请幼儿欣赏诗歌《新年到》,并组织美术活动,利用灵活的教育机机制,巩固了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方法,体现了各种教学的整合性。

幼儿教师说课稿2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散文诗是幼儿接触较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富有儿童情趣,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慧,还能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

  《炎热的夏天》是一篇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散文诗,是很好的阅读和积累语言的素材。本教材中童话般的意境给夏天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向幼儿展现了夏天的的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将散文优美的意境、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等语言美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本教材还具有可拓展的空间,孩子们可以迁移经验进行创编,把自己对夏天的理解用绘画、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此外,除了去挖掘其内在的文学内涵,让幼儿感受文学语言的美,还可以有机整合相关领域的内容,从而让幼儿多维度地去感受美、欣赏美、体会美与表现美。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所选内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之下,从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五个方面制定了一下三位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幼儿根据图片,欣赏并理解散文诗内容。(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通过教师配乐朗诵激发幼儿欣赏散文诗的兴趣;利用散文挂图的展示来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内容,可以加深幼儿印象。)

  2、能力目标:幼儿能够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表演并朗读散文诗。(难点)

  3、情感目标:感受夏天雷雨前后的不同情景,体验散文诗优美的意境,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三、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要不仅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来感染幼儿,还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所以我运用以下教法:

  1、多媒体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播放课件,使画面更直观更形象,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启发式提问法:通过设置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训练幼儿的开放性思维。

  3、情境表演法:让幼儿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之中,通过角色表演,增加幼儿的体验,强化幼儿对散文诗内容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更有效掌握学*内容。所以我运用以下学法:

  1、倾听表述法: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并通过语言激励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交流讨论法:引导幼儿针对问题主动探索,发现学*,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说一说的轻松氛围中掌握学*重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我遵循实效性、简约性、重复利用的理念,准备了夏天景象(ppt)、散文挂图、图谱。

  1.夏天景象ppt:是为了引题,通过ppt的展示让幼儿知道夏天的到来。

  2.散文挂图:是通过直观教学法让幼儿更加容易理解散文内容。

  3.图谱:利用图谱一一对应的方式帮助幼儿加深对散文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五、说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

  (一)出示ppt,激发幼儿学*兴趣。

  1.师:你们瞧,这是什么季节呢?(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通过观看ppt及教师简单的提问,幼儿都能够知道这是夏天的到来。)

  2.师:夏天到了,天气是什么样的?如果天气很热,小动物和植物们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散文诗《炎热的夏天》。(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散文诗,从而进入第二环节。)

  (二)欣赏散文诗,初步理解散文诗内容。

  1.教师配乐朗诵,幼儿欣赏散文诗。(让幼儿在乐声中体会散文诗的语言美,激发学*的兴趣。)

  2.请幼儿说说夏天到了,植物和动物们发生什么事了?雷雨过后又怎么样了?

  (这里的提问是让幼儿回忆散文诗内容,对散文诗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而且大班幼儿的倾听能力及理解能力已逐渐形成,相信多数幼儿都能够倾听出其中的内容,如:小草打了卷,花儿垂下了头……当幼儿回答之后教师引导用散文诗中的语言来表达,让幼儿了解句式结构。当然也会有个别幼儿倾听能力较弱,无法理解散文诗中的内容,这时我会结合挂图再次朗诵散文诗,这也是我的第三环节。)

  (三)结合挂图再次欣赏,进一步理解散文诗内容。

  1.出示挂图,再次朗诵散文诗。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利用挂图可以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散文诗内容。)

  2.结合图谱,加深记忆。

  (图谱是我为幼儿搭建学*的支架,让幼儿通过图谱来加深印象。从中我将幼儿的回答以图谱一一对应的形式展示,然后让幼儿结合散文中的语言进行朗诵。)

  (四)幼儿表演散文诗。

  幼儿自由结组,分别扮演散文诗中的动物和植物,边朗诵边表演。(爱表演,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边说边表演不仅加深了孩子们积极参加活动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散文内容的理解。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

  通过这样的设计,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幼儿一定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活动中我充分以幼儿为主体,而且从引入主题——欣赏散文诗——再次欣赏——情景表演四大环节来开展活动,其环节清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使整个活动有效的开展。

幼儿教师说课稿3

  听了顾老师的《最好吃的蛋糕》、时老师的《方格子老虎》、郑老师的《小红帽》这三堂课,颇有感想,原来绘本与音乐、绘本与美术、音乐与舞蹈整合的课,可以上得这么的精彩。

  课前,就一直看到顾老师在选音乐,一遍又一遍,顾老师的课形式新颖,选的曲子都是世界名曲,和故事中的动物很配。学*顾老师的认真,还有她语言方面的幽默、规范。时老师的课很适合小班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内容既简单又好玩,最后的作品展示效果好极了。学*时老师对小班孩子的耐心、细心,带领上学才一个学期的小班孩子完成一个好的作品,让幼儿在故事与绘画中体验快乐!郑老师的课,让我感受到了她过硬的舞蹈基本功,同时看到了短短一堂课中也能排练出一个适合幼儿的好看的舞蹈。学*郑老师借班上课的不慌不忙,还有她的过硬的舞蹈基本功。

  对三堂课的一点建议:

  顾老师的课带领幼儿的较多,教师是否放一点,让幼儿自由发挥的再多一些。

  时老师的课是否让幼儿自己动脑说出既不会得罪妈妈,也不得罪爸爸的方法(把横线和竖线都画上)。

  郑老师是借班上课,老师与孩子之间不太熟悉,最后的排对形能否该成一竖排一起。

  总之,这三位教研组长的课,给了我视觉上不同的感受。应该好好学*!

幼儿教师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未来的房子》是大班下学期主题活动中的一节美术教育活动,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纲要》中艺术领域目标提出 :"能初步的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以及要"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美术发展水*,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二、说活动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世界各地有趣的房子。

  2、通过欣赏各式建筑物,提高审美能力。

  3、根据已有经验想象设计未来的房子。

  本次活动重点为了解世界各地有趣的房子。 由于幼儿年龄小,本园是乡村幼儿园,幼儿接触的新鲜事物不多,特别是各地各种有趣的房子。所以重点就是让幼儿多了解各种各样的房子,在这方面我准备了课件,里面有大量的房子图片。而活动难点就是根据已有经验想象设计未来的房子。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三、说活动准备

  1、《房子大观》ppt课件

  2、绘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四、说教法、学法

  1、演示法:通过ppt出示各种房子的形象,使幼儿获得感知。

  2、讲解法:直观形象加上教师的语言指导,幼儿才会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如总结房子共同特征环节,教师必须借助浅显易懂的语言加深幼儿印象,以获得更深刻的认知。

  3、交流讨论法:幼儿在活动中能够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与发现表明他们真正融入了课程,才会发挥其积极主动性,也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学*的主体。

  4、赏识激励法:活动过程中我会积极运用赏识激励法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展开想象,创造独一无二的房子。

  四、说活动过程: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谈话进入——欣赏课件——畅想作品——设计作品——交流分享。

  1、谈话进入。出示老房子的图片。

  知道这是哪些地方的老房子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湘西的吊脚楼、安徽的老房子、福建的土楼、陕北的窑洞) 激发幼儿兴趣,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让幼儿更快的进入到主题之中。围绕着幼儿与教师的交流与对话,活动的开始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并创设情境"认一认",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吸引幼儿参与活动中来。

  2、继续欣赏课件:世界各地有趣的房子

  你看到了哪些形状的房子,它们像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房子吗?有趣在哪里? 你从哪里能看出它是房子?

  小结:虽然这些房子都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功能,但他们都有一个房子共同的特征:有屋顶、墙壁、门窗。

  在*时的积累中,孩子在艺术活动中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构图能力和技巧,但很多孩子在创作时还是会主题不鲜明,作品表现内容太零散。作为老师、作为引导者,我们应该在每一次活动中找到一个突破点,让幼儿的能力得到提升。根据已有的经验,这里面就是希望幼儿能根据大量的有趣房子,发散性的想象创造出更多的房子。思维一定要打开,要不然就会局限在一个个死胡同里面。让幼儿逐步看到各种各样的房子,大量的房子是为下面的环节打下基础,加强了幼儿对各种各样房子的了解,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枯燥讲解。

  3、畅想作品。

  看了这么多的房子,有老房子,有我们现代化的建筑,还有各种有趣的房子,那么未来的房子有可能是怎样的呢?

  幼儿畅想,自由发言。这里采用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以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纲要》中也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4、设计作品。

  提出要求:要考虑新颖、美观和它的作用是什么。但不管是什么房子,都要有房子的共同的特征:有屋顶、墙壁、门窗。

  幼儿设计房子。《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已有经验、学*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会过多地去说教,而是把学*的主动权放给孩子。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有个人特色的作品来,在肯定大部分幼儿创作的基础上,重点观察指导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允许他临摹范例上的有的内容,也可以允许他学*同伴的作品,更多地是教师用语言去帮助他开导思路,"你*时会画什么,今天想画什么样的房子""你想画什么?老师帮你看一看怎样能让房子变得更加漂亮。"这个环节,要善于观察操作过程中主题较鲜明创作内容典型的案例同全体幼儿分享,引导幼儿完成作品。到大班了,幼儿的绘画水*应该是能有目的的安排画面,表现一定的情节。这里的房子创作不是简单的绘画房子,同时也要幼儿加以一定的情节。同时也要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运用颜色,冷暖色的搭配等,这些也是需要老师现场指导的.。

  5、交流分享。

  你设计的是什么房子?它的作用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作品完成后,让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创作的意图,能增强幼儿总结的能力,强化幼儿在本次活动中技能技巧的掌握。《纲要》指出"幼儿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喜欢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别人给予的赞赏。"我们知道,作品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是幼儿表达情感的特殊语言,我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呢?"为孩子们搭建了彼此交流展示的*台,让幼儿在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整个活动,我遵循着让孩子"做得开心,做得自由"的理念为原则,以《纲要》精神为依据,以"来之幼儿,还之幼儿"为突破口,使幼儿的想象能力、创作能力、语言表达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我们不一定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创造家,但我们一定要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创造的精神,让我们人人都爱上创造。

幼儿教师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引导幼儿从优美的童话作品中,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是语言活动的目的之一。快乐是幼儿最常感受到的一种情绪体验,但快乐的涵义是广泛的。中班语言活动《兔宝宝找快乐》向幼儿展示了一个快乐、有趣的童话世界。它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兔宝宝找快乐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情节并不复杂,但充满了悬念,故事通过小猫咪给兔宝宝出主意,兔宝宝按小猫咪出的主意,在帮助别人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从而让幼儿体验帮助别人后的那种快乐,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兔宝宝情绪变化的原因和经过。

  2、激发幼儿帮助别人的情感,体验帮助别人后的那种快乐。

  3、积极参与活动,愿意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依据:

  一、是根据中班上期幼儿的认知水*和心理发展特点,4至5岁的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需要教师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清故事脉络,理解故事内容。

  二、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向幼儿进行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新《纲要》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根据这一要求,制定了第三个教学目标。

  (三)重难点分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兔宝宝情绪变化的原因和经过。中班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幼儿只有掌握了这个知识脉络,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激发积极地情感体验。

  中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往往一句话只说了半句或几个字就无法再说了,因此,我将本次活动的难点定为: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四)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了一定的关于快乐的情感体验。

  2、动物手偶(故事中出现的形象)、动物指偶若干、背景音乐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师幼互动。因此,活动中我除了挖掘教师自身的教育价值,以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还注意挖掘此活动中所隐藏的教育价值,采用的教法有:

  操作演示法:手偶形象逼真,深受幼儿的喜爱,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手偶的操作,让-

  故事中的人物一一呈现,故事情节一目了然。

  提问法:引导性的互动提问鼓励幼儿将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也是解决活动难点的有效方法。

  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指偶操作游戏和小记者采访活动中能大胆说话,充分地表现自我,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将运用下列学*方法。

  观察法:幼儿通过观看手偶表演,直接感知故事。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说话的好机会,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

  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幼儿自由操作指偶表演故事情节,以增加对故事的理解。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游戏练*法:幼儿在小记者采访游戏中练*对话,符合幼儿语言学*个别化的特点。

  四、活动程序

  一、质疑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基于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在活动一开始,我就把孩子引入主动发现、积极思考的氛围中。

  我先出示一个兔宝宝(烦恼的脸),说:“今天真开心,和中班的小朋友在一起。陈老师还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欢迎吗?你们看,兔宝宝怎么了?(引导幼儿从他的表情推测兔宝宝现在的心情)不知为什么,谁也没见他开心地笑过。聪明的小朋友快给出个主意吧,让他快乐起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能说出许多充满智慧的答案。)

  (悬念的讨论,不但给孩子提供一个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还能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既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为下面的故事打下伏笔,也是思维活动的开始。幼儿的想法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激发了参与活动的兴趣。)

  “有一天,他的好朋友小猫咪也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你们看,兔宝宝现在的表情(换上一张快乐的脸)。小猫咪出了一个什么好主意呢?他的主意和你们的一样吗?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手偶操作,理解重点片断段。

  (手偶的操作,能快速抓住幼儿眼球,集中幼儿注意力,使幼儿与故事中的形象*距离接触,更好地与故事人物对话,走进故事的情境中。同时,可根据幼儿情况,把握学*的节奏,也以最简单的方式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提问:

  (1)故事讲了小兔子和哪些小动物的故事?(幼儿回答,指导幼儿把话说完整。)

  (2)兔宝宝是怎么帮助他们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引导幼儿将理解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由对话。在幼儿表述遇到困难时,及时操作手偶,表演情节,在关键的时候推孩子一下,不仅增强幼儿自信心,还提高幼儿的语言讲述能力,使讲述更完整、连贯。也体现了手偶操作的灵活性。)

  (3)操作指偶,表演情节。

  这个故事有趣吗?你们想说一说他们的故事吗?

  师:请每个小朋友找到一个兔宝宝手偶,套在手指上,真有趣!再给兔宝宝找一个朋友,套在另一只手的手指上。想一想、说一说,兔宝宝是怎么帮助别人的,比一比,谁的故事最有趣。

  谁愿意为我们说一说他的有趣的故事?(请一位幼儿上前讲述。)

  (4)幼儿讨论:兔宝宝现在快乐吗?它的快乐是什么呢?

  教师讲述故事最后部分。

  (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或现成的答案,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幼儿不但要理解故事,还要将自己理解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幼儿却能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尝试完整的表达。)

  (通过设疑、猜想、提问、表演重点片段,幼儿操作、再讨论,内容一环扣一环,抓住故事情节线索,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它是解决活动重点、突破难点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同时完成了第一、第三个目标。)

  三、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师:“现在我们来完整听一遍故事,喜欢讲的小朋友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试着讲讲看。

  (帮助幼儿把获得的经验加以完整再现和总结,从而掌握故事内容,激**感体验。)

  四、小记者采访活动,加深对快乐涵义的理解。

  (一张纸头卷起来就是一只话筒(轻缓的背景音乐)

  兔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帮助别人,小朋友,你的快乐是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表达自己对快乐含义的理解)

  小朋友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那你们想不想知道陈老师的快乐是什么?后面听课老师的快乐是什么?其他小朋友的快乐是什么呢?做一个小记者,去采访一下吧。

  (幼儿的语言学*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流,对幼儿语言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小记者的采访活动给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个别交流的机会。幼儿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游戏,表达自己的意思,体验了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也实现活动的第二个目标。)

  五、放松活动

  小朋友,今天你们快乐吗?是啊,帮助了别人我们很快乐。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快乐地唱起来、跳起来吧!(我快乐,我快乐。我就拍拍手,我就拍拍手,啪啪………跺跺脚、扭扭腰等)

  (这即是一个放松活动,也是幼儿情绪的宣泄。)

  延伸活动:

  1、语言区

  在语言区域提供各种动物指偶,幼儿尝试表演故事。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同伴合作,创编新故事。

  2、美工区

  提供了纸、笔、积木和医疗用品等操作材料。所提供的材料激发了幼儿操作的欲望,给予幼儿一个暗示性的提问方式:你想怎么去帮助别人。幼儿的答案可能是非语言的,可能是一幅画,可能是一个鸟窝,但起到了比语言还要精确的答案效果。幼儿在操作中也获得更深的体会:帮助别人,我很快乐。

幼儿教师说课稿6

  一.说教材

  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童话故事《小花籽找快乐》。选自山东省幼儿园教材《语言》第22页。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小花籽找快乐》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花籽”寻找快乐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故事中生动、有趣的角色对话,使幼儿充分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懂得为大家服务才是真正的快乐,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好教材。

  (一)知识点分析:本故事所含的知识内容是:太阳、小鸟、蜜蜂、青蛙、风及小花籽的本领。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他们对几种事物的功能还没有全面系统地认识,而本作品重点就是以小花籽找快乐为线索描写出几种事物的特点、作用,幼儿只有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才能更好的使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懂得其中的道理。活动前带领幼儿到户外亲*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并在活动区里进行体现,让幼儿能够初步了解几种事物,进而掌握知识点,为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其中的道理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萌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情感,教育幼儿爱护有益事物,渗透环保意识。

  2.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节。丰富词汇:勤劳。

  依据:一是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和心理发展特点。4至5岁的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惯。尤其考虑到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向幼儿进行这样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二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及《纲要》、《规程》,幼儿课程目标旨在提高幼儿素质,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关注人类道德行为美。本故事通过使幼儿理解太阳、小鸟、蜜蜂等事物的美好“心灵”,来感染幼儿,美化幼儿的行为。《纲要》中提出语言学科主要就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惯,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中几种事物的不同本领。

  难点是引导幼儿理解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进而意识到真正的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中班幼儿理解水*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而本作品就是在理解各种事物的本领的基础上,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所以说将它定为本活动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讲述故事过程中。如:小花籽看见太阳问“太阳公公,请你告诉我,你快乐吗?”太阳公公笑呵呵回答“快乐、快乐!”然后请小朋友而共同讨论:为什么太阳公公快乐?

  3.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事物的对话,从而较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情。如:当讲述太阳公公的语言时,我采用低沉的、语重心长的口气,及和蔼可亲的表情来表现,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点,并能较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4.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如:小蜜蜂为什么要给大家采蜜啊?)、假设性提问(如:如果你是小花籽,你们会怎么做呢?)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活动中,我采用多媒体和录音机两种教具,来提高教学效果。如,当小花籽看见太阳时,就让“太阳”出现在屏幕上,当小花籽看见小鸟时,就让“小鸟”飞到老槐树上等。这样,幼儿既感到新鲜,调动起活动兴趣,又利于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三、说学法指导:通过本次活动,主要采用欣赏法、发现法、讲述法。

  1、欣赏法:引导幼儿学会理解作品内涵,鉴别作品的美及分析评价文学作品,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唤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培养爱与憎、美与丑的道德意识,提高鉴赏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引导幼儿来体验帮助别人的那种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

  2、发现法: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在活动中,请幼儿回忆、讨论故事中几种事物的本领,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发现为什么太阳要给大家带来阳光和温暖……,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讲述法:主要教会幼儿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在调动幼儿积极性和学*兴趣方面,我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采用启发幼儿想象的方法,给幼儿空间去自由发挥,并给予正面、肯定的评价。

  其次,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吸引幼儿注意力,引起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设计活动如下所示:

  a. 激发学*兴趣 b.理解故事内容 c. 迁移故事主题

  引出故事主题 掌握学*方法 渗透思品教育

  活动流程简单明了地概括了整个活动,使大家一目了然,明白设计意图,下面将其详细说明一下:

  (一)导入部分:激发学*兴趣,引出故事主题

  出示太阳、小鸟、蜜蜂的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它们有哪些本领,突出活动的教学重点,引起兴趣,引出主题。

  (二)展开部分: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方法。

  1、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据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为了避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问简单的问题:(1)故事的名称;(2)有那些角色;(3)小花籽去干什么?

  2、分段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教师分别提问:(1)小花籽先看到谁?问了什么?(2)太阳公公是怎样回答的?(3)小花籽碰到了谁?它们是怎样回答的`?(4)小花籽找到快乐了吗?它是怎样做的?在教学过程中,丰富词汇:勤劳。提问幼儿:是否也像小蜜蜂一样勤劳?怎样做才是勤劳的好孩子?

  3、完整欣赏课件,教育幼儿保护所有有益事物,渗透环保意识。

  (三)结束部分: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通过讨论,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服务的,可包括三个方面:(1)为爸爸妈妈;(2)为小朋友;(3)为老师。教育幼儿懂礼貌,做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教师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幼儿大班语言活动《太阳是什么颜色》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首先联想到散文教学《太阳是什么颜色》。这一内容的选择,遵照纲要有关条例,我认为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二、说教材

  《太阳是什么颜色》这篇散文主题单纯,语言朴实,内容浅显,是一篇优美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告诉了幼儿太阳带给我们的重要性,以及植物晒过太阳后颜色的变化。培养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给予了幼儿亲切的感觉。

  三、幼儿情况分析

  年龄在5岁左右的幼儿,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但是生活经验贫乏,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在集体发言时态度拘谨,语言表达不流畅。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四、说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散文的内容,学*用惊奇,疑问,兴奋的语气朗诵这篇散文。

  能力目标: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散文中相似的句子。

  情感目标:运用添画,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散文内容,培养幼儿欣赏散文的兴趣。能用惊奇,疑问,兴奋的语气朗读散文。

  2.活动难点: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句型,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活动准备

  我在活动前做了如下的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利用散步、谈话引导幼儿观察太阳和我们的关系。

  2、教具、学具的准备:与散文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 大小图片(比如:小花,小草), 蜡笔若干

  七、说教法

  新《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幼儿想说、敢说。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体的原则,采用了以下教法:

  1、趣味游戏法: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能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

  2、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教学方法。

  3、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进行跟诵的方法。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散文中的语句。

  4、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

  八、说学法

  1、倾听表述法:首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并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句型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探索仿编法: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我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拓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句型的同时,提供了各种图片,以引起幼儿的思考,突破活动的难点。

  九、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从"理解——感受——体验"三大块,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让孩子能真正理解散文内容、并学会仿编,我将活动设计成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幼儿通过直观的看、听、想,教师启发式的运用教具,理解散文的内容。

  第二部分:提供幼儿一定的参考,让孩子在添画的基础上,学*仿编句子。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环节: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灰暗色的背景和没有颜色的香蕉,苹果,小树,葡萄的图片。

  ——设计提问:这里怎么是灰灰的?香蕉,苹果,小树,葡萄它们怎么都没有穿衣服呀?

  分析:简单的提问,目的是让幼儿说出是没有太阳的关系,知道太阳对人类和自然界的作用。它将枯燥的内容巧妙地隐身其中。通过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讨,在唤起生活经验的同时,言简意赅的讲解帮助幼儿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审视目光激发了内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第二环节:欣赏配乐散文。

  分析:让幼儿对散文内容有一定了解,幼儿在优美的乐曲伴随下也听得入情入画。为以下的环节作好铺垫工作。

  第三环节:幼儿跟诵朗读,突破重点

  教师一边朗读散文,一边出示课件,让幼儿从视觉上直观地接触到散文的内容,以及香蕉,苹果,小树,葡萄的颜色的变化。同时幼儿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感受理解散文。

  ——设计提问:香蕉,苹果,小树,葡萄各自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分析:纲要中指出,让幼儿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这里我采用跟诵法,让幼儿不仅能读准字音,而且跟着老师的引导,能较好地把握散文安静,柔美的情调。读出兴奋,惊奇,疑问的语气。使幼儿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怀。

  第四环节:进行添画,仿编句子,突破难点。

  1、教师提供给幼儿背景画,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去给它们进行添画。

  ——设计提问:你们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是离不开太阳的照射的,请小朋友将它们画出来吧!

  2、待幼儿完成作品时,教师与幼儿进行趣味性互动游戏。在活动中,我请幼儿根据自己添画的作品去扮演各种形象,教师扮演太阳,手拿一根魔术棒,当这根魔术棒点到谁的时候,这位幼儿就说:太阳吻了一下XX,XX就变成了XX颜色,并做出生动形象的动作造型。

  分析: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让幼儿进行添画"这一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强烈地激发了幼儿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幼儿积极性很高,在游戏中,我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想,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

  十、活动延伸

  播放《种太阳》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中,随意起舞,进一步懂得太阳带给我们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让幼儿产生对太阳的喜爱之情。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评委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幼儿教师说课稿8

  今天,我们园领导让我们观看了应彩云老师的课堂视频《老鼠娶新娘》,从而让我想到了08年我第一年工作时幸运观摩到应老师的那堂《幸福的大桌子》,那时还未脱稚气的我刚踏上教师的岗位,只是被应老师的课堂给吸引了,那种感觉当时也不知道怎么表达,但现在的我有了更多的感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老师和孩子们的距离一直都是很*的,像是孩子们的大朋友。尤其是在上课的开始部分,与孩子们认识的过程中是很自然的。为了不让孩子分散精力,首先她先让孩子们认识一下自己与听课的这些老师们。认识后自然就不会在上课的过程中再分散精力了。这就是高人一等的做法,是很值得我们学*的。

  在教学过程中,她一直叫着“宝贝”,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别人叫他们宝贝,这样她就和孩子们的距离拉得特别*。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喜欢自己的人”。只有这样,孩子们才愿意跟着她的思路一直走下去。另外,她还抓住了幼儿的实际,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学起来特别的带劲。

  其次,课上应老师在语言活动中的环节设计、提问方式面向全体照顾个体等活动都十分的合理,实践操作性强。应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幼儿从不会说、不愿意说到想说、愿意说的过程。课堂中时时处处是无痕教学的轨迹,没有说教,有的只是谈心、交流、游戏、还有品尝,十分融洽、和谐。

  从她的课堂活动中,我看到了她与陌生孩子们之间的融洽、和谐、快乐,还有就是与活动相融合的教育意义。听、看应老师上课完全是一种享受,享受着教学魅力大放光彩。一直喜欢“教育无痕”,因为自己没法做到,所以更加喜欢。在应老师的课堂中时时处处是无痕教学的轨迹,没有说教,只是谈心、交流、游戏、还有品尝,在应老师的教学中可以说:教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应老师在孩子面前是幸福的,做应老师的孩子是幸福的,而我在听课的同时也是幸福的!幸福有时就是这么简单!

  通过学*应老师的这节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相信只要在日常活动中经常反思和琢磨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在教育活动中学*应老师,和孩子们的距离拉得再*一些,使自己能更好更快的成长起来!

幼儿教师说课稿9

  一、说活动教材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交往日益频繁。它要求社会成员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够适应语言传递技术现代化的要求,以迎接人机对话时代的到来。正如新《纲要》中说的“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诗歌欣赏还是有些陌生的。所以,我挑选了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天性的素材《秋天的画报》

  这首诗歌主题单纯、内容浅显、短小精练又生动活泼。它用多彩的颜色和好吃的水果来描述秋天,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秋天,又给人以视觉和味觉上的享受。我想,一首好的幼儿诗歌,不仅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而且还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目标应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的学*,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具体如下:

  (一)引导幼儿感知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幼儿对学*诗歌的兴趣。

  (二)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

  (三)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从目标来分析,目标(一)渗透了认知和情感内容,这是整个活动的主心骨,重在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对诗歌欣赏产生浓厚的学*兴趣,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作用。目标(二)是能力目标,这里突出的主要是再创造的思想,重在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开发想像力。目标(三)是情感目标,在学*诗歌的基础上,萌发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幼儿欣赏诗歌的兴趣。

  活动难点:在理解动词和重叠词的基础上根据诗歌的结构尝试诗歌创编。

  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制订的目标发展幼儿的想像力,所以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是发展幼儿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活动中利用图片、音乐和有趣的游戏开发幼儿的大脑思维,促进幼儿拓展词汇.从而突破活动的重、难点部分。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的活动目标服务的。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的。为使活动更加生动活泼,我做了以下准备:

  (一) 制作多媒体课件《秋天的果园》。

  因为小班幼儿对秋天的观察是粗浅的,感受和了解更是模糊的。借助课件可以拓宽幼儿的原由经验。

  (二) 多媒体背景图《秋天的画报》并伴有优美的音乐。

  诗歌欣赏对幼儿最大的'作用是美的熏陶,把音乐和美术相结合更能对小班幼儿产生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和享受。

  (三) 制做一棵秋天的树,树上有多种水果图片。

  为幼儿诗歌的创编提供可以操作的材料。起铺垫作用。

  五、说活动过程

  (一)伴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进活动室

  带着愉快的心情进活动室随意坐下,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

  (二)用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观察、学*的兴趣。

  生动形象的课件展示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秋天的果园,认识了各种各样水果,感受了秋天的丰收。为学*和创作诗歌埋下了伏笔。在这一环节,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直观性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使孩子在积极主动的姿态中参与活动。

  (三) 美的意境中欣赏学*诗歌。

  1、播放《秋日私语》和秋天的多媒体背景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提问巩固对秋天色彩的认识“秋天的梨/枣/苹果/葡萄是什么颜色的?

  3、学*诗句: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金灿灿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

  4、第二次欣赏诗歌: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并培养其有意注意“风娃娃在干什么呢?”

  5、学*动词:钻、翻 。请幼儿用动作做一做巩固对动词的理解。

  6、师生完整朗诵诗歌。

  7、表演诗歌巩固对诗歌的理解。

  (三)创编诗歌

  1、游戏:摘果子。教师为幼儿创设丰收的果园的情景,提供各种各样的水果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让幼儿建立表象经验。并在次基础上进行诗歌的仿编。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从外型香味等特征进行创编。

  2、集体创编。给幼儿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3、幼儿自由创编。请幼儿摘3个果子,并把他们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放手让幼儿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去创编。《纲要》指出:在宽松的环境中要让每个幼儿有机会参与尝试。

  六、说活动特色

  现代儿童观认为:幼儿是认识的主体,幼儿的发展是主动活动的结果。诗歌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只有让幼儿充分地去看、去想、去说、去体验、去发现、去创造,幼儿才会更快、更好地掌握诗歌内容,同时获得诗歌以外能力的发长,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次活动设计的特色是:

  (一)创设丰富、多元的语言环境氛围。

  幼儿的智力是多元的,语言也是如此。那么,为幼儿创设语言环境也应当提供各种得以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而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创新的意识更处于萌芽期,因此,本次语言活动中融入了音乐美术的元素,使得活动开展得很唯美,符合诗歌教学本身的需要。

  (二)环节设计始终体现了“趣味”。

  根据《纲要》的精神和语言领域的目标.本次活动的设计思想始终围绕着一个“趣”字。因为那是孩子的天性,教育应该无时无刻为孩子服务,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鲜艳的画面色彩,生动有趣的形象吸引孩子们的眼球。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提问让幼儿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三) 活动形式凸显游戏性。

  在本次活动中,各个环节采用了游戏法、欣赏法、情境法等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体现了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同时,也将为活动获得好的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 运用现代科技,充分发挥课件作用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制约,对秋天的特征了解不多,印象也不深。通过课件的展示可以让幼儿身临其景,加深对秋天的感受。不仅能让幼儿对秋天大自然的美丽产生深刻印象,还能激发其观察的兴趣。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础,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幼儿教师说课稿1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图形找家》,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说教法、活动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活动延伸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理念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会询问这是什么图形,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终身教育是我活动的两大特色,幼儿园是现代幼儿生活学*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活动开始我就让幼儿观察我的挂图,挂图中有不同颜色的不同图形,由不同图形拼成的一幅画,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了解各种图形分别由什么特点。活动中教师一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表达不清楚的或出现困难的地方加以纠正,耐心的指导,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参与活动中。

  二、教材分析

  《图形找家》出自贵州人民出版社,新编学前班教材数学上册27页。这一活动属于操作型活动,关于图形认识及图形分类活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机组织练*,图形教育多与实物相结合,促进幼儿具体技能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三、活动目标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的活动目标为: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认识常见的图形,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和含义。

  2.在认识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用不同的图形及不同的颜色拼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学会分类,分清各种不同的颜色和图形,把图形送回家。

  四、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以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老师带来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常见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物品若干件,家四个(家门分别为各种图形)。

  2.幼儿自带卡纸若干剪刀双面胶等。

  五、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巩固数字。

  2.出示挂图,让幼儿交流挂图中有什么(房子树卡车花)

  3.板书主题《图形找家》,教幼儿认识图形,说明图形的特点。

  4.出示物品,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的物品。

  5.指名幼儿来认识图形,或从众多的图片寻找老师需要的图形。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4)

——幼儿教师说课稿 (菁华10篇)

幼儿教师说课稿1

  一、 教材分析:

  《拍花箩》是一首极具特色的民间儿歌。虽然篇幅比较长,但内容很有趣也很简单,节奏顺口,不仅念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还能边念、边唱、边玩,一定会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儿歌《拍花箩》

  (引子)拍呀,拍呀,拍花箩呀,红草地呀,绿马车呀;

  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一只蜗牛上楼梯呀。

  你拍几呀?我拍二呀,两只蚂蚁抬着大花瓣呀。

  你拍几呀?我拍三呀,三条鲤鱼滚下山呀。

  你拍几呀?我拍四呀,四方的招牌没有字呀。

  你拍几呀?我拍五呀,五只大熊打花鼓呀。

  你拍几呀?我拍六呀,六个老头卖烤肉呀。

  你拍几呀?我拍七呀,七只野狼抱小鸡呀。

  你拍几呀?我拍八呀,八脚的章鱼坐沙发呀。

  你拍几呀?我拍九呀,九只老虎喝老酒呀。

  你拍几呀?我拍十呀,十只青蛙跳进荷花池呀。

  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

  二、 活动目标:

  正因为这首儿歌的趣味性很强,没有多么大的记忆负担,特别适合一边玩一边学,所以活动的目标定为

  1、 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并尝试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对诵。

  2、 感知儿歌内容的滑稽诙谐,同时复*1---10的数概念。

  3、 有兴趣进行儿歌表演,为游戏活动作准备。

  重点:在学说、表演儿歌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这首民间儿歌的趣味性。

  难点:儿歌内容的顺序和较难掌握的节奏(如抬着大花瓣儿呀)。

  三、活动准备:

  1、 丰富幼儿有关经验:招牌及其动作。

  2、 数字卡片1—10及相关的形象图片10张。

  四、活动设计:

  (一)首先请孩子们观看两位老师示范表演儿歌"拍花箩",激发起他们学儿歌的兴趣。

  这首儿歌的特点适合两个人合作边玩边说,而两个老师示范的拍手游戏正好把这个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拍呀,拍呀,拍花箩呀,红草地呀,绿马车呀。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一只蜗牛上楼梯呀……"一下子就调动起孩子们想学想说的兴趣,孩子们肯定会跃跃欲试。

  在老师示范表演后,鼓励孩子们讨论对儿歌的感受,"你喜欢哪一句呢"使孩子们在表达自己感受的同时回忆了儿歌的`内容。尤其是几个比较难掌握的节奏像"两只蚂蚁抬着大花瓣呀"也可以在孩子提出的同时注意引导孩子们掌握。难点自然地解决了。

  (二)借助图片和动作学*儿歌,引导孩子们充分体会儿歌的趣味性,理解并且掌握儿歌内容。

  首先学*引子:拍呀,拍呀,拍花箩呀,红草地呀,绿马车呀。儿歌中每一句的前半部分很简单"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你拍几呀,我拍二呀……"孩子们很容易理解、记忆。记忆的难点就在于后半句。但是借助图片和动作来记忆,这个难点就解决了。(加上动作说)

  一只蜗牛上楼梯呀。

  两只蚂蚁抬着大花瓣呀。

  三条鲤鱼滚下山呀。

  四方的招牌没有字呀。

  五只大熊打花鼓呀。

  六个老头卖烤肉呀。

  七只野狼抱小鸡呀。

  八脚的章鱼坐沙发呀。

  九只老虎喝老酒呀。

  十只青蛙跳进荷花池呀。

  拍手的动作最初是自拍的,速度可以由慢变快,后来熟悉后可以对拍,为后面两人的拍手游戏做好准备。

  在自拍和对拍的过程中,最初都是老师孩子一起说,熟悉儿歌内容。然后在练*当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说出后半句的内容,促进记忆难点的解决。

  在对儿歌的内容非常熟悉以后,开始指导孩子分组对诵练*。

  (三)引导孩子加上动作,体会儿歌表演的趣味性。

  在分组对诵后,接下来就是增强游戏的趣味性。首先把所有的孩子分成两组,采取轮流说的形式,一组说一组欣赏然后互换。这样,无形中又巩固了对儿歌内容的记忆,也可以使孩子们轮流休息同时注意倾听同伴是怎样说的。然后鼓励孩子们寻找自己喜欢的朋友,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其他小朋友结伴进行儿歌游戏。

  (四)小结与延伸

  这种经典的小歌谣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儿歌的趣味性。这一点在纲要中也有所体现。游戏法是活动中的主要方法。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边玩游戏边学儿歌,始终是积极投入的,充分体验出了游戏儿歌的趣味性、体验到了这种趣味歌谣的独特魅力!

幼儿教师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水墨画也叫*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是我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国画的内容一般反映了中华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国画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但是现在的孩子特别是我们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对这方面接触太少。这节水墨画螃蟹是大班上册的一节艺术活动,在《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绘画时,要培养孩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绘画,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初步感受*画笔墨的浓淡变化,所以我设计这节水墨画活动。

  分析孩子现状

  大班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逐渐将强,幼儿的绘画水*明显提高,能抓住并表现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

  二、说活动目标

  我设计的这节活动目标主要有三个:

  初步了解水墨画及作画时所需要的工具,

  能用正确执笔姿势画出螃蟹特征

  对水墨画产生兴趣,并能大胆作画。

  说活动重难点

  因为这节活动所涉及的毛笔是幼儿第一次接触,所以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让幼儿学会正确执笔姿势及基本的运笔方法。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用正确姿势通过不同的运笔及墨得浓淡表现螃蟹的特征。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水墨画,我准备了水墨画,蜡笔画的幻灯片,(旧报纸,墨汁,毛笔,国画颜料,调色盘,宣纸)人手一份,真螃蟹若干、小围裙。

  四、说教学法

  本节活动我所用的.教法有:引导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法,互动法。幼儿通过用:讨论交流法,观察法,实际操作法来学*本节活动。

  五、说活动过程

  为了幼儿更好的学*这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出示幻灯片图片,引出课题。

  为了引起孩子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画,咱们先来欣赏一下。先出示第一组蜡笔画的幻灯片,请小朋友说出图片上的内容,再出示国画的幻灯片,请幼儿说出图片的内容,然后把两组图片放在一起,请幼儿仔细观察。

  老师通过提问题引起幼儿思考

  这几幅画给人的感觉一样吗?什么不一样的?这几幅画是用什么画的?请幼儿分组进行讨论。

  请每组派一名幼儿说一说自己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这种画叫水墨画也叫*画,是用毛笔、墨汁画出的。

  第二个环节:出示并介绍国画材料

  出示国画工具幻灯片,让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工具,请几名幼儿说出观察的结果,并鼓励幼儿尝试着说一说这些工具的名称及用法。

  再找几个小朋友补充说明。

  老师介绍工具名称及用途(出示幻灯片)

  宣纸(纸薄,吸水性强)国画颜料(种类少,不易掉色)调色盘(将墨汁或颜料挤到里面,方便绘画)毛笔(介绍到毛笔时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认识它,可以让幼儿先观察毛笔的特征并鼓励幼儿尝试着说一说毛笔的用法,然后让幼儿观看图片)。墨汁,清水及水桶(涮笔)

  让幼儿摸一摸自己的绘画工具,尝试着练*毛笔的执笔姿势,老师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执笔姿势。

  第三个环节:出示螃蟹,教师范画

  为了更好的调动孩子学*国画的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

  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些绘画工具,现在老师来示范一下这些工具的用法,来为小朋友画一幅画,老师还请来了一个小伙伴呢。现在咱们先来认识一下咱们可爱的小伙伴吧。

  出示螃蟹,先让幼儿仔细观察螃蟹的特征,请几名幼儿来说一说螃蟹的特征,再找另外的小朋友来补充或纠正,最后老师进行小结:螃蟹有一个硬硬的壳,八只爪,两只螯,还有两只小眼睛。

  老师与幼儿模仿螃蟹的走路姿势,横着走。

  教师边讲解便范画。

  小朋友,咱们刚才认识了我们的小伙伴,螃蟹,现在老师来画一画。

  首先在桌子上铺一张旧报纸,把宣纸放在报纸上(防止墨汁渗透弄脏桌子)将少量墨汁倒入调色盘中(提醒幼儿要小心,不要将墨汁溅出),拿起毛笔,用笔尖蘸少量墨汁(提醒幼儿正确的执笔姿势,蘸墨汁时不要蘸太多,蘸完后再调色盘上抹一抹,防止墨太多,弄脏宣纸)然后在宣纸上画出螃蟹的身体(提醒幼儿注意把握螃蟹的特征及身体比例)。

  为了让孩子更明显的观察墨得浓淡变化,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老师已经画好了螃蟹的身体,现在要画螃蟹的大螯还有眼睛,可是老师觉得这墨太浓了画出来不好看,你们能不能帮老师像个办法,让墨变得淡一些?通过幼儿讨论说出使墨变淡的方法,并请幼儿实践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最后老师边总结边示范,将水滴入墨中。(提醒幼儿水要适量,仔细观察滴入水后墨的变化)再请几名幼儿试一试。调好淡墨后用淡墨画出螃蟹的螯,用浓墨画出螃蟹的眼睛和爪尖(提醒幼儿注意观察螃蟹画的浓、淡墨的变化)

  老师画好后,将画放在一边晾干(提醒幼儿要小心,墨汁还没有干,纸还很湿,一定要轻拿)

  第四个环节:幼儿自由作画

  小朋友,刚才看了老师作画,想不想自己试一试,你们肯定会比老师画的好

  1、请一名幼儿总结老师刚才作画的步骤及画画时注意的事项。

  2、先请一名幼儿进行试画,让其他幼儿注意观看这名幼儿在作画时存在什么问题并提醒自己画的时候也要注意。幼儿画完以后,老师就幼儿绘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3、让幼儿先在旧报纸上练练笔,体会墨的浓淡变化,笔尖,侧锋,中锋画出的效果

  4、幼儿在宣纸上自由作画,要提醒幼儿在作画前先仔细观察螃蟹的特征。在幼儿作画过程中,老师可巡回观看并给予孩子们知道。提醒幼儿应注意的事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笔锋和墨的浓淡来表现螃蟹的特征,对幼儿的作品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5、鼓励幼儿大胆创新的添画其它景物小朋友,咱们已经画好了螃蟹,可是刚才螃蟹和我说,他自己一个人很孤单而且他的家不漂亮,那咱们怎么来帮助他引导幼儿讨论螃蟹的生活环境及其好朋友,鼓励幼儿尝试用国画颜料来添画其它景物。

  6、幼儿作品完成后,先让幼儿讨论画完画后应该做些什么,然后指导幼儿将桌面收拾干净,把工具摆放整齐,将画小心的晾干。

  第五个环节:活动结束,欣赏交流

  1、将幼儿作品贴于展板,让幼儿互相欣赏,相互交流画完画后的感受,请几名幼儿讲评一下小朋友的作品。

  2、老师进行小结:今天小朋友表现得非常棒,咱们不仅了解了水墨画,知道了水墨画的绘画工具,而且还用这些工具画出了这么棒的一副螃蟹图,真是了不起,以后经过小朋友的练*,肯定会画的越来越好。

  六、活动延伸

  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让家长欣赏,并请家长帮忙搜集关于国画的其它资料和图片。

  我说课的内容就这些,我设计的这节大班水墨画螃蟹的活动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幼儿教师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年到》是大班综合活动内容.这首诗歌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星星、月亮、太阳都拟人化,描写了共同欢度新年的快乐,同时通过自然的对话,幼儿知道了过新年自己长大了一岁,更加懂事了。幼儿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流露出了盼新年、过新年的喜悦心情。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基础知识,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

  2、目标定位

  根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任务,特制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1)感受新年欢乐气氛,增强大一岁的自豪感。

  (2)学*诗歌的语言,能创编诗歌。

  (3)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3、活动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朗诵。活动难点则是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使活动得到深化。

  4、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富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特做以下活动准备:

  (1)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课件以及幼儿运用的小图片。

  (2)关于《新年到》的歌曲磁带、背景音乐,创编诗歌用的小图片(如小狗、大树等)。

  (3)绘画用的纸、笔每人一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幼儿想说、敢说。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体的原则,采用了以下教法:

  1、游戏法: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因此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中。首先,在导入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做梦等动作,创设情境。在理解诗歌的内容时,设计了游戏“对话”。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对新年的认识。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一年过去了”。

  2、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听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述。包括自由接结伴讲、分组讲,这样可以更好的满足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视听讲结合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状态。

  3、分段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图片进行分段跟诵的方法。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四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诗歌的完整性,所以运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形象逼真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以及优美的音乐,使语言与艺术极和谐的融为一体。

  三、说学法

  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了给幼儿今后独立学*、独立思考奠定基础,本次活动运用的学法有:

  1、倾听表述法:首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教师声请并茂的朗诵,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并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探索仿编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是开放而*等的学*。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拓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同时,提供了各种小图片,以引起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学*,突破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程序

  (一)模仿动作,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在活动开始时,伴随Flash动画请幼儿听音乐“模仿动作”,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小朋友进入梦乡,做了一个甜甜的梦。”幼儿用动作表现出酣睡,并用语言说“我做了一个梦,我坐上飞船遨游。”教师将飞船的图片贴到梦的背景图上,这就使幼儿从艺术活动中产生兴趣,并为诗歌的学*打下基础。

  (二)师幼互动,共同探索。

  这一部分工共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语言游戏“梦见谁”。教师出示飞船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在遨游时碰到了谁呢?”“他们是怎样过新年的?”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述自己的想法,拓展了幼儿的思维。第二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诗歌里说了什么,感受新年的快乐,感受诗歌的美。第三环节分段跟诵。首先,幼儿自选太阳、星星、月亮的图片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动幼儿的情感共鸣,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然后,教师再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过度到第四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活动重点。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世小鸟、大树等图片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例小鸟们说“新年就是躲在窝里听鞭炮······”。通过这样的操作讨论,让幼儿学以致用,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及时指导和帮助。

  (三)游戏体验,表达情感。

  教师进行情感启发:“过新年,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小朋友,唱起歌,把舞跳,敲锣打鼓真热闹。”然后在音乐游戏“一年过去了”中让幼儿充分感受新年的快乐。

  (四)评价活动,培养自信。

  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情感、语言、动作等多方面的随机评价和阶段评价,并注意调整控制好活动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同时针对性的选择不同能力和水*的幼儿回答,一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五)说活动延伸

  请幼儿欣赏诗歌《新年到》,并组织美术活动,利用灵活的教育机机制,巩固了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方法,体现了各种教学的整合性。

幼儿教师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童话故事《小花籽找快乐》。选自山东省幼儿园教材《语言》第22页。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小花籽找快乐》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花籽”寻找快乐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故事中生动、有趣的角色对话,使幼儿充分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懂得为大家服务才是真正的快乐,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好教材。

  (一)知识点分析:本故事所含的知识内容是:太阳、小鸟、蜜蜂、青蛙、风及小花籽的本领。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他们对几种事物的功能还没有全面系统地认识,而本作品重点就是以小花籽找快乐为线索描写出几种事物的特点、作用,幼儿只有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才能更好的使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懂得其中的道理。活动前带领幼儿到户外亲*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并在活动区里进行体现,让幼儿能够初步了解几种事物,进而掌握知识点,为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其中的道理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萌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情感,教育幼儿爱护有益事物,渗透环保意识。

  2.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节。丰富词汇:勤劳。

  依据:一是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和心理发展特点。4至5岁的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惯。尤其考虑到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向幼儿进行这样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二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及《纲要》、《规程》,幼儿课程目标旨在提高幼儿素质,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关注人类道德行为美。本故事通过使幼儿理解太阳、小鸟、蜜蜂等事物的美好“心灵”,来感染幼儿,美化幼儿的行为。《纲要》中提出语言学科主要就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惯,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中几种事物的不同本领。

  难点是引导幼儿理解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进而意识到真正的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中班幼儿理解水*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而本作品就是在理解各种事物的本领的基础上,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所以说将它定为本活动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讲述故事过程中。如:小花籽看见太阳问“太阳公公,请你告诉我,你快乐吗?”太阳公公笑呵呵回答“快乐、快乐!”然后请小朋友而共同讨论:为什么太阳公公快乐?

  3.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事物的对话,从而较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情。如:当讲述太阳公公的语言时,我采用低沉的、语重心长的口气,及和蔼可亲的表情来表现,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点,并能较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4.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如:小蜜蜂为什么要给大家采蜜啊?)、假设性提问(如:如果你是小花籽,你们会怎么做呢?)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活动中,我采用多媒体和录音机两种教具,来提高教学效果。如,当小花籽看见太阳时,就让“太阳”出现在屏幕上,当小花籽看见小鸟时,就让“小鸟”飞到老槐树上等。这样,幼儿既感到新鲜,调动起活动兴趣,又利于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三、说学法指导:通过本次活动,主要采用欣赏法、发现法、讲述法。

  1、欣赏法:引导幼儿学会理解作品内涵,鉴别作品的美及分析评价文学作品,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唤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培养爱与憎、美与丑的道德意识,提高鉴赏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引导幼儿来体验帮助别人的那种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

  2、发现法: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在活动中,请幼儿回忆、讨论故事中几种事物的本领,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发现为什么太阳要给大家带来阳光和温暖……,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讲述法:主要教会幼儿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在调动幼儿积极性和学*兴趣方面,我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采用启发幼儿想象的方法,给幼儿空间去自由发挥,并给予正面、肯定的评价。

  其次,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吸引幼儿注意力,引起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设计活动如下所示:

  a. 激发学*兴趣 b.理解故事内容 c. 迁移故事主题

  引出故事主题 掌握学*方法 渗透思品教育

  活动流程简单明了地概括了整个活动,使大家一目了然,明白设计意图,下面将其详细说明一下:

  (一)导入部分:激发学*兴趣,引出故事主题

  出示太阳、小鸟、蜜蜂的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它们有哪些本领,突出活动的教学重点,引起兴趣,引出主题。

  (二)展开部分: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方法。

  1、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据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为了避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问简单的问题:(1)故事的名称;(2)有那些角色;(3)小花籽去干什么?

  2、分段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教师分别提问:(1)小花籽先看到谁?问了什么?(2)太阳公公是怎样回答的?(3)小花籽碰到了谁?它们是怎样回答的`?(4)小花籽找到快乐了吗?它是怎样做的?在教学过程中,丰富词汇:勤劳。提问幼儿:是否也像小蜜蜂一样勤劳?怎样做才是勤劳的好孩子?

  3、完整欣赏课件,教育幼儿保护所有有益事物,渗透环保意识。

  (三)结束部分: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通过讨论,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服务的,可包括三个方面:(1)为爸爸妈妈;(2)为小朋友;(3)为老师。教育幼儿懂礼貌,做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教师说课稿5

  一、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诱发孩子们学*图形的兴趣。

  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二: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做出以下准备:

  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

  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儿学具:包含有梯形的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

  三。说教学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得主体。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动法,并设计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充分发挥幼儿学*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体验来学*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复*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1、通过寻找、涂色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让幼儿找出图中不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并涂上颜色。

  由于梯形的概念幼儿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动设计我就不从概念入手,而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

  (3)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幼儿认识梯形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梯形的多样性。幼儿认识的特点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所以活动开始时就要让幼儿接触各种梯形,每个环节中幼儿所看到的、制作的梯形都是各种各样的。

  3、通过再一次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说肚子饿了,想吃梯形饼干,小朋友能帮助他们吗?

  (2)先请小朋友们从各种形状的饼干中挑选出1块梯形饼干,举起来给老师检验。

  (3)再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教师在旁注意检验)

  此环节是我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的一个难点,给小客人喂梯形饼干幼儿得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这里必须选择不同的梯形饼干,对一部分幼儿来说,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让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跨越过去才能从中激发他们的学*兴趣,从心底里得到满足。

  4、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在整个指导过程中哦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观察(努力观察每位幼儿,避免笼统评价);最小的干预(教师角色进行退位,不干预替代);最多的鼓励(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

  另外,努力把握"玩数学"的度。不在游戏中刻意地"教",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泄情感,感受愉悦。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幼儿教师说课稿6

  今天,我们园领导让我们观看了应彩云老师的课堂视频《老鼠娶新娘》,从而让我想到了08年我第一年工作时幸运观摩到应老师的那堂《幸福的大桌子》,那时还未脱稚气的我刚踏上教师的岗位,只是被应老师的课堂给吸引了,那种感觉当时也不知道怎么表达,但现在的我有了更多的感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老师和孩子们的距离一直都是很*的,像是孩子们的大朋友。尤其是在上课的开始部分,与孩子们认识的过程中是很自然的。为了不让孩子分散精力,首先她先让孩子们认识一下自己与听课的这些老师们。认识后自然就不会在上课的过程中再分散精力了。这就是高人一等的做法,是很值得我们学*的。

  在教学过程中,她一直叫着“宝贝”,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别人叫他们宝贝,这样她就和孩子们的距离拉得特别*。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喜欢自己的人”。只有这样,孩子们才愿意跟着她的思路一直走下去。另外,她还抓住了幼儿的实际,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学起来特别的带劲。

  其次,课上应老师在语言活动中的环节设计、提问方式面向全体照顾个体等活动都十分的合理,实践操作性强。应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幼儿从不会说、不愿意说到想说、愿意说的过程。课堂中时时处处是无痕教学的轨迹,没有说教,有的只是谈心、交流、游戏、还有品尝,十分融洽、和谐。

  从她的课堂活动中,我看到了她与陌生孩子们之间的融洽、和谐、快乐,还有就是与活动相融合的教育意义。听、看应老师上课完全是一种享受,享受着教学魅力大放光彩。一直喜欢“教育无痕”,因为自己没法做到,所以更加喜欢。在应老师的课堂中时时处处是无痕教学的轨迹,没有说教,只是谈心、交流、游戏、还有品尝,在应老师的教学中可以说:教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应老师在孩子面前是幸福的,做应老师的孩子是幸福的,而我在听课的同时也是幸福的!幸福有时就是这么简单!

  通过学*应老师的这节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相信只要在日常活动中经常反思和琢磨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在教育活动中学*应老师,和孩子们的距离拉得再*一些,使自己能更好更快的成长起来!

幼儿教师说课稿7

  幼儿对于自己的身体,一直充满认识的兴趣,而心脏作为身体内隐的一个重要器官,对于幼儿来说更是一个未知的迷。于是创造必要的学*情景,将心脏以直观的方式巧妙地显现出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特设计本次主题活动,想通过幼儿的触摸,谈话,绘画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当幼儿亲身感受到心脏跳动之后,幼儿也能

  学会用语言,肢体动作等方式来表现心跳和心脏部位。

  在活动准备中我选取快、慢两种音乐及剪刀和笔纸若干,以配合本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活动过程中,我首先和幼儿一起做一个心跳舞蹈。此时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感受心脏快速剧烈的跳动。幼儿还可以两两结伴,把手放在同伴的胸口感受跳动。然后用谈话的形式来进行心跳咚咚咚的环节,引导幼儿用象声词咚咚咚,扑通扑通,及拍手,跺脚,用手拉动胸口的衣服等方式来表现心跳。最后用手工制作的方式来结束活动。

  在活动中我主要运用肢体的放松,和动手操作等方式来溶入语言、音乐、美术、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从而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目的。

幼儿教师说课稿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图形找家》,下面我将会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说教法、活动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活动延伸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理念

  幼儿们在生活中,他们会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会询问这是什么图形,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终身教育是我活动的两大特色,幼儿园是现代幼儿生活学*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活动开始我就让幼儿观察我的挂图,挂图中有不同颜色的不同图形,由不同图形拼成的一幅画,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了解各种图形分别由什么特点。活动中教师一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表达不清楚的或出现困难的地方加以纠正,耐心的指导,使每一个孩子都口音能充分自主的参与活动中。

  二、教材分析

  《图形找家》出自贵州人民出版社,新编学前班教材数学上册27页。这一活动属于操作型活动,关于图形认识及图形分类活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机组织练*,图形教育多与实物相结合,促进幼儿具体技能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三、活动目标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们的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的活动目标为:

  1、充分调动幼儿他们的积极性,认识常见的图形,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和含义。

  2、在认识的基础上,让他们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用不同的图形及不同的颜色拼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学会分类,分清各种不同的颜色和图形,把图形送回家。

  四、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以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老师带来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常见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物品若干件,家四个(家门分别为各种图形)。

  2、幼儿自带卡纸若干剪刀双面胶等。

  五、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巩固数字。

  2、出示挂图,让幼儿交流挂图中有什么(房子树卡车花)

  3、板书主题《图形找家》,教幼儿认识图形,说明图形的特点。

  4、出示物品,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的物品。

  5、指名幼儿来认识图形,或从众多的图片寻找老师需要的图形。

幼儿教师说课稿9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文学活动《鹅大哥出门》,我将从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学法以及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设计思路

  《鹅大哥出门》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大白鹅为主要角色,讲述了一只大白鹅骄傲不懂礼貌的故事,特别是鹅大哥之前"红红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后的"一只大黑鹅"对比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比较以我为中心,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们现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纲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惯。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在新《纲要》中,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复述故事 ,丰富词汇"神气、乐滋滋"。

  2、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体验骄傲自大带来的烦恼根据目标,在活动中,我把在游戏情节中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不能骄傲不欺负弱小的道理设为教学重点,根据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设为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我给小朋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 大白鹅、小鸡、小鸭的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游戏角色当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2.知识的准备我让幼儿先认识鹅大哥,了解鹅的基本特征,练*鹅的走路姿势。

  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模仿鹅的走路姿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知道鹅大哥的自傲,体验鹅大哥自高自大的后果,这种效果是与以前仅通过图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

  2、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激发孩子的复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游戏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4、提问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的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而采取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如:鹅大哥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我们能不能学他啊?为什么?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趣味游戏法 。

  1、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惯。

  2、趣味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语句,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五、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诗歌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用诗歌《咏鹅》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大白鹅。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问一个问题,这首诗歌是说得谁啊?那谁又能说说大白鹅长什么样子?(请个别幼儿说说)说的同时,出示图片。

  那谁愿意表演一下鹅大哥走路的样子呢?(其余幼儿跟着学)让幼儿在看看、学学、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鹅大哥的了解,也为下面理解故事作铺垫。

  教师小结: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头上有顶红色的帽子。鹅走路,总是昂着头,挺着胸,仰着脖子,一摇一摆的,很高傲的样子(丰富词汇"神气")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 ,幼儿理解故事:

  1.猜想有一只神气的白鹅,长得很漂亮,可是后来怎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猜想)

  2.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3.师问:小朋友们,我是鹅大哥,谁可以告诉我,我为什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请幼儿回答,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正如<<纲要>>中所说,语言学*具有个别化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

  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

  三、依次出示故事角色头饰,老师讲述故事(教师操纵角色头饰教幼儿学讲故事)讲完后问:

  "我大步往前走 第一次遇见了谁?说了什么?"鹅大哥看见自己的倒影心里怎么样?它是怎么说的?(理解乐滋滋)"后来我又遇见谁了?说了什么?""我是怎样变成大黑鹅的?"用形象的头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跟着老师讲述角色的对话,锻炼幼儿的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四、分角色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学会复述故事,在情境中体验。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主动积极参与的活动后,记忆力比*时提高很多倍,因此,这个活动让孩子自己亲自参加,体验活动的乐趣。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五、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同时提问幼儿跟着课件画面复述故事,对复述好的幼儿给以肯定和表扬。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幼儿教师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中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乐意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但他们认识的是物体粗浅的,表面的现象,还不善于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归类,本次教学活动《气球伙伴》正是基于这一点而设计的,由此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二、说教学目标:

  该活动的目的是:

  1、认识数字9,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能按气球的某一特征归类,训练快速辨认和判断的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

  各种颜色的气球、1——9数卡、图片、小铃。

  四、说教学过程:

  1、出示画有气球的卡片,幼儿点数,都是九个。可以用数字9来表示,数字9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2、寻“9”。出示寻“9”图,要求幼儿找找图上什么东西有9个,把数量为9的图案用笔圈出来。

  3、躲“9”。教师出示数卡成小铃,幼儿听到9下铃声或看到数字“9”,就躲起来。

  4、游戏:“找气球伙伴”。幼儿看看自己气球是什么颜色的,找到与相同颜色的气球结成好伙伴,数数一共有几个好伙伴。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5)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菁华6篇)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个中*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认知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二方面的目标,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三、说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四、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境界,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运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发现法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发展。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又有一定知识经验的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说一说中进行探索,从中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

  2、讨论法

  新《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能愉快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儿探索前后和探索过程中,我都引导幼儿积极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探讨问题,让幼儿的思维相互碰撞,在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动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发现和巩固。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

  五、说活动程序

  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在活动设计的开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幼儿,让幼儿自由地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找到以后和球体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然后玩一玩、说一说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有什么不同,并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看一看发现了什么。由于探索的目的明确,幼儿急于发现老师的问题,所以兴致勃勃。最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组织幼儿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到社会中去,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三)玩一玩、变一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充当"小小魔术师",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每个幼儿都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幼儿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以后,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孩子去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操作".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操作材料,并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正确、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在幼儿自由动手操作中,教师边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边验证:"你用了什么方法把它们变成圆柱体?把你变的圆柱体玩一玩。"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来变魔术。这样既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又培养了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纲要》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我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索。

  大班计算活动: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1、它们与球有什么不同?

  2、把圆柱体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

  3、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发现了什么?

  4、小结:上下两面都是圆形,这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侧面没有棱角,而且从上

  到下都是一样粗细,叫做圆柱体。

  二、组织幼儿讨论:你在社会中还见过哪些像圆柱体的物品。

  三、玩一玩、变一变。

  1、怎样把许多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怎样把长方形纸张变成圆柱体?

  3、怎样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

  四、活动延伸: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计算角:提供各种圆柱体实物,供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圆柱体的秘密。

  操作角: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继续变成圆柱体。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燕子 是季节性很强的候鸟,人们称它为"报春归来的春燕"、"翩然归来的报春燕"等.只要见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们:春天来了!古人曾有:"莺啼燕语报新年"之佳句.人们总是把燕子跟春天联系起来. 而燕子又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物之一,它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巢穴,最喜接*人类.它那标志性的形象——剪刀似的尾巴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燕子》这首儿歌正是抓住了这个特点,整首诗从燕子的尾巴入手, 把小燕子描写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整首儿歌始终围绕着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以一个"剪"字来贯穿,具有奇妙的想象.短小精悍的六句话对小燕子的形态、生活*性、场景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前两句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中间两句用"上天"和"下河"描写了燕子的飞行场景;最后两句运用联想的方法描写了燕子的住所"窝".

  大班的孩子对燕子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它的外形、典型的生活*性都是孩子们所关注的,这为他们的学*儿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居住在楼房里孩子对燕子又可以说是陌生的,他们很少能有机会*距离地观看燕子搭窝、觅食和喂哺的情景.因此教师就要为幼儿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使幼儿积累有关的经验,为幼儿的顺利学*打下基础.

  这首儿歌中蕴涵着许多领域的教育价值.科学领域:通过对儿歌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有关燕子的科学知识;社会领域:可以通过对燕子的了解、朗诵儿歌激发幼儿喜爱燕子,喜爱大自然的情感;艺术领域:儿歌的每一句话都可使孩子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产生有关的联想,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而教育价值最大的则是语言领域,儿歌中的语言比较压韵、节奏明快,而理解儿歌的内容又需要幼儿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把这个教材内容放在大班.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大班幼儿知识能力框架的结构特点,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订了我的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如下:

  1 、感受诗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学*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 、运用有关的生活经验创编儿歌的部分诗句.

  3 、萌发对燕子、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的重点是目标一:感受诗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 《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社会、认知是密切相关的.我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理解儿歌,在观察燕子的基础上描述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 我制订的重点从目标本身出发,因为是语言活动,又是以儿歌为主轴,所以理解儿歌所表达的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儿歌后四句的想象是本次活动的重心,所以我把重点定位在此.通过教师逐句的讲解和教具的演示,形成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新气象,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突破活动的重点部分.

  [page_break] 活动的难点则是仿编儿歌.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由于对燕子熟悉和了解的程度还相对较少,因此他们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创编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如果教师能做好幼儿前期的知识、情感的准备工作,让幼儿对燕子进行资料的查询,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教师提供必要的图片或课件,帮助幼儿形成鲜明的表象,我想仿编儿歌也就会有所突破,从而使幼儿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说活动的准备

  1 、前期知识准备:请幼儿搜集、观看有关燕子的书本、图片或视频,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

  2 、活动中的准备:

  ( 1 )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课件,内容分别为燕子的外形特写,燕子在空中飞行、在河面掠过点击河面后水波荡漾的画面、燕子衔茅草、衔泥巴搭窝的画面.

  ( 2 )在教师里张贴幼儿收集的关于燕子的图片.

  ( 3 )《小燕子》的歌曲磁带、背景音乐,创编诗歌用的.小图片(如).

  五、说活动流程:

  共分五个流程:引题——理解内容——朗诵、表演——仿编——延伸

  1 、引题部分:播放 《小燕子》的歌曲磁带,师生共同演唱,激发幼儿的情感,把幼儿带入到优美、抒情的意境中来.

  2 、理解儿歌:

  1 )通过提问:"你知道燕子吗?把你知道的有关燕子的事情告诉大家吧!"幼儿互相交流、分享燕子的外形、生活*性、飞行、搭窝、觅食、喂哺以及一些趣事.

  (这个环节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语言运用情景.《纲要》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鉴于此,教师就要注意激发幼儿的说话愿望,提供幼儿说话的机会,并保护他们说话的积极性.正由于幼儿有了前期的知识准备,使幼儿在活动中能"有话可说",从而体验到说话的乐趣和成功感.同时,此3环节也为以后的仿编儿歌打下了伏笔,为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2 )播放课件两遍,同时教师配以儿歌的朗诵.

  (课件的提供为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把儿歌所表达的内容直观、鲜明地呈现在幼儿的面前.从而来突破教学的重点.)

  3 )提问:为什么说燕子在空中飞行时是"上天剪云朵"? 河面上飞行时怎么会"剪水波"呢?最后两句说的是燕子的什么事?

  小燕子用尾巴剪了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小燕子真的剪了吗?那么儿歌中为什么要用"剪"这个词呢?

  (前一串提问是帮助幼儿逐句分析诗句所包含的含义,而后一串的提问则是让幼儿理解儿歌所运用的描写方法,通过比喻,把燕子外形的主要特征和它的生活情景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教师提问:你还有什么不懂或需要帮助的地方吗?

  (这个环节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一个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纲要》中指出:"孩子疑问和质疑类言语行动的不足,有可能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行动造成影响."因此,教师要增加儿童质疑提问的机会.)

  3 、朗诵、表演儿歌

  1 )采用整首跟读的形式让幼儿在背景音乐的播放中学*朗诵,激**感的共鸣.

  2 )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边朗诵边表演儿歌.(让幼儿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更有利于学*和儿歌的记忆,同时也使活动做到动静交替,使孩子更加轻松.)

  4 、仿编儿歌:

  提问:燕子还会在哪些地方飞行?(如湖面,田野、林间)在那些地方飞行时它会剪些什么呢?它在搭窝时还会用到哪些材料?(树枝、枯叶、稻草、小石子等)它会把这些材料当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小图片,,以帮助幼儿的仿编.)

  大班幼儿对儿歌的仿编已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会找出相关的字词来替换儿歌中原有的字词,从而创编出独特的儿歌来.考虑到在一个活动中让幼儿没有参照物进行创编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提供了小图片来帮助幼儿的仿编活动,从而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大多数的幼儿都能体会到仿编带来的新奇感受.当幼儿对儿歌的结构非常熟悉时,也可以让幼儿直接地进行创编.

  5 、延伸活动:根据幼儿对燕子的了解或儿歌所提供的内容,幼儿自愿选择有关的内容进行绘画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六、说教法

  多媒体教具的运用:针对幼儿的现有水*和生活经验,制作了形象、生动的课件.课件的运用让孩子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珍视幼儿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灵活地利用教具,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引领幼儿启迪联想……让幼儿自己对儿歌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幼儿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

  视听讲做结合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听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细致地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述,以满足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做就是让幼儿运用肢体进行表演.视听讲做结合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状态.

  七、说学法

  1 、倾听表述法:

  首先,让幼儿带着自己对燕子的了解,大家来分享、交流,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法,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并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 、探索仿编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是开放而*等的学*.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拓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同时,提供了各种小图片,以引起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学*,突破活动的难点.

  附:儿歌《小燕子》

  小燕子,真灵巧,

  身上带把小剪刀;

  上天剪云朵,

  下河剪水波;

  剪根茅草当枕头,

  剪块泥巴搭窝窝.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的艺术教学活动《天天锻炼身体好》。音乐是表现情感、情绪的方式。《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感受生活和艺术的美。而今天这首儿歌《天天锻炼身体好》正好行日常生活中入手的。文中字词优美,简单易懂再加上一些身体动作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更好更快的学会儿歌。

  二:说目标

  根据本次活动的设计了一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符合幼儿心理和生理的特点,理解歌词大意,并学会唱儿歌。

  (2)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三:说重、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突出音乐的中锻炼身体的重要性。难点:正确。

  唱出儿歌,理解儿歌。

  四:说准备

  锻炼身体的运动图片

  五:说教、学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力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活动方式。(1)情景教学法——(2)视听唱法——(3)多种感官体验参与法。

  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大意的内容。掌握儿歌有感情地唱出儿歌。鼓励幼儿创编动作,体验音乐的美好。整个过程都是以幼儿为主,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参与。体验到儿歌《天天锻炼身体好》的作用。并能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六:说过程

  创设环境、激发兴趣——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学唱歌曲——游戏表演

  (1)导入:拿出锻炼身体的运动图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今天老师手里面拿的是什么东西呢?有谁知道图片里出现了哪些画面呢?"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幼儿谈话。正如《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的语言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积极主动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就需要老师的多多提问。充分发挥幼儿的思维能力。更好的理解儿歌的重点《天天锻炼身体好》。

  (2)欣赏歌曲:欣赏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教师播放儿歌要求幼儿认真倾听。然后根据歌词提出相关的问题如"刚才我们一起听过了歌曲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里面有什么感兴趣的东西呢?他出现了哪些词语。

  (3)学唱歌曲:教师分段教学幼儿,一句一句的把歌词交给幼儿让他们理解大意。如"老师说"跳一跳""跑一跑"歌词就可以加以动作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更好的让幼儿理解。

  (4)游戏表演:通过分组进行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喜欢又易接受的一种方法,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每个活动都离不开游戏,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把活动推向高潮。

  七: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真棒!今天都学会了唱这首儿歌。那晚上回家的时候就唱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哦。我们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吧身体锻炼得棒棒的哟!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这篇故事短小精悍,它以简洁、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奇奇兔内心多么渴望朋友,同时也展现了它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纯真、美好的心灵。当前独生子女虽在家中倍受娇宠,*惯于接受别人的呵护,而不善于对别人付出关爱。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本次活动有意识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体验乐于助人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为他人做事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1、欣赏、学*文学作品的优美语言。

  2、懂得为他人做事是愉快的。

  三、说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在学*作品优美的语言时,指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学说故事里的话。

  因为大班幼儿对故事的学*,已由喜欢听逐渐倾向想讲,但由于缺乏表达的经验,在说故事中常是说了前句连不了后句,难以完整复述。所以,指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故事里的对话是教育中的重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1、了解有趣的复活节。

  2、奇奇兔、胡萝卜清洗机、彩蛋描绘机等图片各一。

  3、小猴受伤在医院图片一张。

  五、说教法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来刺激幼儿的听说能力。主要采用直观法、提问法、创设情景法。

  1、直观法是根据幼儿思维特点决定的,幼儿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利用图片,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能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的口语表达做充分的准备。

  2、提问中拓展幼儿思维。在提问的语言设计上,注重启发性,给予幼儿更多说的空间,不束缚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有话好说,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也是新纲要的体现: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逐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创设一定的情景,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六、说学法通过以上教法,分段讲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解决幼儿在学*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故事中的对话。

  七、说教学过程根据本次活动目标与内容,我分三个环节进行。

  激发兴趣→欣赏、理解作品→情感体验。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第二环节:欣赏文学作品,理解故事内容。第一步骤:运用直观法和提问法,分段讲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印象和帮助理解、记忆。这样幼儿就克服不良的只求听不求甚解的*惯。第二步骤:完整讲述故事,主要让幼儿有一个完整欣赏的效果。

  第三环节:情感体验。活动中渗透生活经验。让"互相帮助"这一现象在孩子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对故事的理解,拓展生活经验,并利用如何帮助小猴展开想象,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他们有话好说,从而体现活动价值。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乐于助人,懂得关爱他人,作为本次活动延伸。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个中*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认知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二方面的目标,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三、说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四、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境界,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运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发现法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发展。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又有一定知识经验的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说一说中进行探索,从中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

  2、讨论法

  新《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能愉快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儿探索前后和探索过程中,我都引导幼儿积极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探讨问题,让幼儿的思维相互碰撞,在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动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发现和巩固。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

  五、说活动程序

  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在活动设计的开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幼儿,让幼儿自由地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找到以后和球体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然后玩一玩、说一说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有什么不同,并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看一看发现了什么。由于探索的目的明确,幼儿急于发现老师的问题,所以兴致勃勃。最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组织幼儿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到社会中去,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三)玩一玩、变一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充当"小小魔术师",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每个幼儿都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幼儿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以后,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孩子去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操作".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操作材料,并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正确、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在幼儿自由动手操作中,教师边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边验证:"你用了什么方法把它们变成圆柱体?把你变的圆柱体玩一玩。"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来变魔术。这样既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又培养了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纲要》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我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索。

  大班计算活动: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1、它们与球有什么不同?

  2、把圆柱体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

  3、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发现了什么?

  4、小结:上下两面都是圆形,这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侧面没有棱角,而且从上

  到下都是一样粗细,叫做圆柱体。

  二、组织幼儿讨论:你在社会中还见过哪些像圆柱体的物品。

  三、玩一玩、变一变。

  1、怎样把许多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怎样把长方形纸张变成圆柱体?

  3、怎样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

  四、活动延伸: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计算角:提供各种圆柱体实物,供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圆柱体的秘密。

  操作角: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继续变成圆柱体。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一、 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

  (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

  (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

  (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 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 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出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和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6)

——幼儿教师说课稿 (菁华6篇)

幼儿教师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童话故事《小花籽找快乐》。选自山东省幼儿园教材《语言》第22页。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小花籽找快乐》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花籽”寻找快乐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故事中生动、有趣的角色对话,使幼儿充分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懂得为大家服务才是真正的快乐,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好教材。

  (一)知识点分析:本故事所含的知识内容是:太阳、小鸟、蜜蜂、青蛙、风及小花籽的本领。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他们对几种事物的功能还没有全面系统地认识,而本作品重点就是以小花籽找快乐为线索描写出几种事物的特点、作用,幼儿只有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才能更好的使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懂得其中的道理。活动前带领幼儿到户外亲*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并在活动区里进行体现,让幼儿能够初步了解几种事物,进而掌握知识点,为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其中的道理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萌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情感,教育幼儿爱护有益事物,渗透环保意识。

  2.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节。丰富词汇:勤劳。

  依据:一是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和心理发展特点。4至5岁的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惯。尤其考虑到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向幼儿进行这样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二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及《纲要》、《规程》,幼儿课程目标旨在提高幼儿素质,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关注人类道德行为美。本故事通过使幼儿理解太阳、小鸟、蜜蜂等事物的美好“心灵”,来感染幼儿,美化幼儿的行为。《纲要》中提出语言学科主要就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惯,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中几种事物的不同本领。

  难点是引导幼儿理解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进而意识到真正的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中班幼儿理解水*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而本作品就是在理解各种事物的本领的基础上,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所以说将它定为本活动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讲述故事过程中。如:小花籽看见太阳问“太阳公公,请你告诉我,你快乐吗?”太阳公公笑呵呵回答“快乐、快乐!”然后请小朋友而共同讨论:为什么太阳公公快乐?

  3.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事物的对话,从而较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情。如:当讲述太阳公公的语言时,我采用低沉的、语重心长的口气,及和蔼可亲的表情来表现,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点,并能较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4.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如:小蜜蜂为什么要给大家采蜜啊?)、假设性提问(如:如果你是小花籽,你们会怎么做呢?)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活动中,我采用多媒体和录音机两种教具,来提高教学效果。如,当小花籽看见太阳时,就让“太阳”出现在屏幕上,当小花籽看见小鸟时,就让“小鸟”飞到老槐树上等。这样,幼儿既感到新鲜,调动起活动兴趣,又利于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三、说学法指导:通过本次活动,主要采用欣赏法、发现法、讲述法。

  1、欣赏法:引导幼儿学会理解作品内涵,鉴别作品的美及分析评价文学作品,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唤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培养爱与憎、美与丑的道德意识,提高鉴赏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引导幼儿来体验帮助别人的那种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

  2、发现法: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在活动中,请幼儿回忆、讨论故事中几种事物的本领,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发现为什么太阳要给大家带来阳光和温暖……,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讲述法:主要教会幼儿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在调动幼儿积极性和学*兴趣方面,我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采用启发幼儿想象的方法,给幼儿空间去自由发挥,并给予正面、肯定的评价。

  其次,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吸引幼儿注意力,引起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设计活动如下所示:

  a. 激发学*兴趣 b.理解故事内容 c. 迁移故事主题

  引出故事主题 掌握学*方法 渗透思品教育

  活动流程简单明了地概括了整个活动,使大家一目了然,明白设计意图,下面将其详细说明一下:

  (一)导入部分:激发学*兴趣,引出故事主题

  出示太阳、小鸟、蜜蜂的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它们有哪些本领,突出活动的教学重点,引起兴趣,引出主题。

  (二)展开部分: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方法。

  1、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据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为了避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问简单的问题:(1)故事的名称;(2)有那些角色;(3)小花籽去干什么?

  2、分段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教师分别提问:(1)小花籽先看到谁?问了什么?(2)太阳公公是怎样回答的?(3)小花籽碰到了谁?它们是怎样回答的?(4)小花籽找到快乐了吗?它是怎样做的?在教学过程中,丰富词汇:勤劳。提问幼儿:是否也像小蜜蜂一样勤劳?怎样做才是勤劳的好孩子?

  3、完整欣赏课件,教育幼儿保护所有有益事物,渗透环保意识。

  (三)结束部分: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通过讨论,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服务的,可包括三个方面:(1)为爸爸妈妈;(2)为小朋友;(3)为老师。教育幼儿懂礼貌,做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教师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引导幼儿从优美的童话作品中,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是语言活动的目的之一。快乐是幼儿最常感受到的一种情绪体验,但快乐的涵义是广泛的。中班语言活动《兔宝宝找快乐》向幼儿展示了一个快乐、有趣的童话世界。它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兔宝宝找快乐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情节并不复杂,但充满了悬念,故事通过小猫咪给兔宝宝出主意,兔宝宝按小猫咪出的主意,在帮助别人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从而让幼儿体验帮助别人后的那种快乐,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兔宝宝情绪变化的原因和经过。

  2、激发幼儿帮助别人的情感,体验帮助别人后的那种快乐。

  3、积极参与活动,愿意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依据:

  一、是根据中班上期幼儿的认知水*和心理发展特点,4至5岁的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需要教师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清故事脉络,理解故事内容。

  二、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向幼儿进行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新《纲要》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根据这一要求,制定了第三个教学目标。

  (三)重难点分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兔宝宝情绪变化的原因和经过。中班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幼儿只有掌握了这个知识脉络,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激发积极地情感体验。

  中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往往一句话只说了半句或几个字就无法再说了,因此,我将本次活动的难点定为: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四)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了一定的关于快乐的情感体验。

  2、动物手偶(故事中出现的形象)、动物指偶若干、背景音乐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师幼互动。因此,活动中我除了挖掘教师自身的教育价值,以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还注意挖掘此活动中所隐藏的教育价值,采用的教法有:

  操作演示法:手偶形象逼真,深受幼儿的喜爱,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手偶的操作,让-

  故事中的人物一一呈现,故事情节一目了然。

  提问法:引导性的互动提问鼓励幼儿将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也是解决活动难点的有效方法。

  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指偶操作游戏和小记者采访活动中能大胆说话,充分地表现自我,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将运用下列学*方法。

  观察法:幼儿通过观看手偶表演,直接感知故事。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说话的好机会,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

  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幼儿自由操作指偶表演故事情节,以增加对故事的理解。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游戏练*法:幼儿在小记者采访游戏中练*对话,符合幼儿语言学*个别化的特点。

  四、活动程序

  一、质疑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基于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在活动一开始,我就把孩子引入主动发现、积极思考的氛围中。

  我先出示一个兔宝宝(烦恼的脸),说:“今天真开心,和中班的小朋友在一起。陈老师还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欢迎吗?你们看,兔宝宝怎么了?(引导幼儿从他的表情推测兔宝宝现在的心情)不知为什么,谁也没见他开心地笑过。聪明的小朋友快给出个主意吧,让他快乐起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能说出许多充满智慧的答案。)

  (悬念的讨论,不但给孩子提供一个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还能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既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为下面的故事打下伏笔,也是思维活动的开始。幼儿的想法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激发了参与活动的兴趣。)

  “有一天,他的好朋友小猫咪也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你们看,兔宝宝现在的表情(换上一张快乐的脸)。小猫咪出了一个什么好主意呢?他的主意和你们的一样吗?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手偶操作,理解重点片断段。

  (手偶的操作,能快速抓住幼儿眼球,集中幼儿注意力,使幼儿与故事中的形象*距离接触,更好地与故事人物对话,走进故事的情境中。同时,可根据幼儿情况,把握学*的节奏,也以最简单的方式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提问:

  (1)故事讲了小兔子和哪些小动物的故事?(幼儿回答,指导幼儿把话说完整。)

  (2)兔宝宝是怎么帮助他们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引导幼儿将理解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由对话。在幼儿表述遇到困难时,及时操作手偶,表演情节,在关键的时候推孩子一下,不仅增强幼儿自信心,还提高幼儿的语言讲述能力,使讲述更完整、连贯。也体现了手偶操作的灵活性。)

  (3)操作指偶,表演情节。

  这个故事有趣吗?你们想说一说他们的故事吗?

  师:请每个小朋友找到一个兔宝宝手偶,套在手指上,真有趣!再给兔宝宝找一个朋友,套在另一只手的手指上。想一想、说一说,兔宝宝是怎么帮助别人的,比一比,谁的故事最有趣。

  谁愿意为我们说一说他的有趣的故事?(请一位幼儿上前讲述。)

  (4)幼儿讨论:兔宝宝现在快乐吗?它的快乐是什么呢?

  教师讲述故事最后部分。

  (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或现成的答案,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幼儿不但要理解故事,还要将自己理解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幼儿却能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尝试完整的表达。)

  (通过设疑、猜想、提问、表演重点片段,幼儿操作、再讨论,内容一环扣一环,抓住故事情节线索,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它是解决活动重点、突破难点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同时完成了第一、第三个目标。)

  三、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师:“现在我们来完整听一遍故事,喜欢讲的小朋友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试着讲讲看。

  (帮助幼儿把获得的经验加以完整再现和总结,从而掌握故事内容,激**感体验。)

  四、小记者采访活动,加深对快乐涵义的理解。

  (一张纸头卷起来就是一只话筒(轻缓的背景音乐)

  兔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帮助别人,小朋友,你的快乐是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表达自己对快乐含义的理解)

  小朋友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那你们想不想知道陈老师的快乐是什么?后面听课老师的快乐是什么?其他小朋友的快乐是什么呢?做一个小记者,去采访一下吧。

  (幼儿的语言学*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流,对幼儿语言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小记者的采访活动给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个别交流的机会。幼儿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游戏,表达自己的意思,体验了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也实现活动的第二个目标。)

  五、放松活动

  小朋友,今天你们快乐吗?是啊,帮助了别人我们很快乐。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快乐地唱起来、跳起来吧!(我快乐,我快乐。我就拍拍手,我就拍拍手,啪啪………跺跺脚、扭扭腰等)

  (这即是一个放松活动,也是幼儿情绪的宣泄。)

  延伸活动:

  1、语言区

  在语言区域提供各种动物指偶,幼儿尝试表演故事。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同伴合作,创编新故事。

  2、美工区

  提供了纸、笔、积木和医疗用品等操作材料。所提供的材料激发了幼儿操作的欲望,给予幼儿一个暗示性的提问方式:你想怎么去帮助别人。幼儿的答案可能是非语言的,可能是一幅画,可能是一个鸟窝,但起到了比语言还要精确的答案效果。幼儿在操作中也获得更深的体会:帮助别人,我很快乐。

幼儿教师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班的一节数学课,对数量的感知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也使幼儿开始积累数学的感性经验首先遇到的.问题之一,幼儿掌握数概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是从计数开始的。因此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并计数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课通过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并学*按照数量对应摆设物体,体验 5以内的数序。进一步丰富计数和自然数列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为:

  1、 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手口一致的点数,说出总数。

  2、 学*按照数量对应摆设物体,体验 5以内的数序。

  3、 通过尝试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 小狗、小鸡、小免、小鸭、小猫的课件。

  2、 人手一份点卡活动物卡

  3、 磁带《找朋友》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教师通过引导让幼儿尝试自己对物体的点数,生动、形象、直观的感知5以内的数量和数序。小班幼儿好动且注意不集中,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时常提醒,帮助幼儿逐步抽象出数概念。这是活动的重点。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小班幼儿常常不能正确点数实物,教师通过各种感官和边出示实物边数的方法,学*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

  二、说教法

  陶行知认为应该让幼儿在做中学,学中做。因此我们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指导下,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试一试。使幼儿在尝试中学*,()在尝试中得到成功的乐趣。并采用多种游戏活动围绕教育目标进行直观有趣的教学。这样从小培养幼儿试一试的精神,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一种敢于探索的精神。

  三、说幼儿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吃的、玩的、用的等各种各样的物体,能从不同的物体中认出同类的物体,并积累了由同类的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初步概念 .小班幼儿刚开始学*点数时,往往乱点乱数,不是手快口慢,就是手慢口快,经常的漏数或重数,手口不一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由于幼儿不理解数词的实际含义,不知道点数实物时,必须把被数的物体与自然数列从里从一开始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二是由于按物数时,要求多种分析器协调活动,即眼睛依次注视着一个一个的物体,并监视手指的动作同时说出相应的数词,使两种信号系统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对于三岁幼儿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我们应有目的的教幼儿点数和感知数序。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尝试欲望,引导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 .

  1.出示课件,天气暖和了,都来到草地上玩。让幼儿观察,让幼儿说说每种小动物有几只?可以用几的点卡表示?动物家的标记是几个搜索点?

  2.尝试把小动物送回家。幼儿按照动物的数量送到有相同点子数的家,并拿相应数量动物爱吃的食物。如5只小猫就拿5条鱼,能力弱的幼儿,教师作适当的暗示 .

  (二)幼儿玩"动物唱歌"的游戏 让幼儿尝试练*有几只动物就学几声叫,感知5以内的数量 "动物开始唱歌比赛了,出示什么动物,小朋友分组学几下它的叫声,比赛后,给动物颁发奖品送红花,有几只动物就分别送几朵花。观察幼儿的尝试活动,对能力弱的孩子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游戏"找朋友" 分别发给幼儿点卡和小动物卡,听《找朋友》的音乐,拿相同数量的点卡和小动物卡 的幼儿拉起手来做游戏。

幼儿教师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引导幼儿从优美的童话作品中,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是语言活动的目的之一。快乐是幼儿最常感受到的一种情绪体验,但快乐的涵义是广泛的。中班语言活动《兔宝宝找快乐》向幼儿展示了一个快乐、有趣的童话世界。它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兔宝宝找快乐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情节并不复杂,但充满了悬念,故事通过小猫咪给兔宝宝出主意,兔宝宝按小猫咪出的主意,在帮助别人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从而让幼儿体验帮助别人后的那种快乐,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兔宝宝情绪变化的原因和经过。

  2、激发幼儿帮助别人的情感,体验帮助别人后的那种快乐。

  3、积极参与活动,愿意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依据:

  一、是根据中班上期幼儿的认知水*和心理发展特点,4至5岁的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需要教师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清故事脉络,理解故事内容。

  二、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向幼儿进行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新《纲要》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根据这一要求,制定了第三个教学目标。

  (三)重难点分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兔宝宝情绪变化的原因和经过。中班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幼儿只有掌握了这个知识脉络,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激发积极地情感体验。

  中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往往一句话只说了半句或几个字就无法再说了,因此,我将本次活动的难点定为: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四)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了一定的关于快乐的情感体验。

  2、动物手偶(故事中出现的形象)、动物指偶若干、背景音乐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师幼互动。因此,活动中我除了挖掘教师自身的教育价值,以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还注意挖掘此活动中所隐藏的教育价值,采用的教法有:

  操作演示法:手偶形象逼真,深受幼儿的喜爱,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手偶的操作,让-

  故事中的人物一一呈现,故事情节一目了然。

  提问法:引导性的互动提问鼓励幼儿将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也是解决活动难点的有效方法。

  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指偶操作游戏和小记者采访活动中能大胆说话,充分地表现自我,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将运用下列学*方法。

  观察法:幼儿通过观看手偶表演,直接感知故事。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说话的好机会,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

  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幼儿自由操作指偶表演故事情节,以增加对故事的理解。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游戏练*法:幼儿在小记者采访游戏中练*对话,符合幼儿语言学*个别化的特点。

  四、活动程序

  一、质疑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基于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在活动一开始,我就把孩子引入主动发现、积极思考的氛围中。

  我先出示一个兔宝宝(烦恼的脸),说:“今天真开心,和中班的小朋友在一起。陈老师还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欢迎吗?你们看,兔宝宝怎么了?(引导幼儿从他的表情推测兔宝宝现在的心情)不知为什么,谁也没见他开心地笑过。聪明的小朋友快给出个主意吧,让他快乐起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能说出许多充满智慧的答案。)

  (悬念的讨论,不但给孩子提供一个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还能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既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为下面的故事打下伏笔,也是思维活动的开始。幼儿的想法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激发了参与活动的兴趣。)

  “有一天,他的好朋友小猫咪也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你们看,兔宝宝现在的表情(换上一张快乐的脸)。小猫咪出了一个什么好主意呢?他的主意和你们的一样吗?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手偶操作,理解重点片断段。

  (手偶的操作,能快速抓住幼儿眼球,集中幼儿注意力,使幼儿与故事中的形象*距离接触,更好地与故事人物对话,走进故事的情境中。同时,可根据幼儿情况,把握学*的节奏,也以最简单的方式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提问:

  (1)故事讲了小兔子和哪些小动物的故事?(幼儿回答,指导幼儿把话说完整。)

  (2)兔宝宝是怎么帮助他们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引导幼儿将理解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由对话。在幼儿表述遇到困难时,及时操作手偶,表演情节,在关键的时候推孩子一下,不仅增强幼儿自信心,还提高幼儿的语言讲述能力,使讲述更完整、连贯。也体现了手偶操作的灵活性。)

  (3)操作指偶,表演情节。

  这个故事有趣吗?你们想说一说他们的故事吗?

  师:请每个小朋友找到一个兔宝宝手偶,套在手指上,真有趣!再给兔宝宝找一个朋友,套在另一只手的手指上。想一想、说一说,兔宝宝是怎么帮助别人的,比一比,谁的故事最有趣。

  谁愿意为我们说一说他的有趣的故事?(请一位幼儿上前讲述。)

  (4)幼儿讨论:兔宝宝现在快乐吗?它的快乐是什么呢?

  教师讲述故事最后部分。

  (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或现成的答案,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幼儿不但要理解故事,还要将自己理解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幼儿却能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尝试完整的表达。)

  (通过设疑、猜想、提问、表演重点片段,幼儿操作、再讨论,内容一环扣一环,抓住故事情节线索,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它是解决活动重点、突破难点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同时完成了第一、第三个目标。)

  三、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师:“现在我们来完整听一遍故事,喜欢讲的小朋友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试着讲讲看。

  (帮助幼儿把获得的经验加以完整再现和总结,从而掌握故事内容,激**感体验。)

  四、小记者采访活动,加深对快乐涵义的理解。

  (一张纸头卷起来就是一只话筒(轻缓的背景音乐)

  兔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帮助别人,小朋友,你的快乐是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表达自己对快乐含义的理解)

  小朋友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那你们想不想知道陈老师的快乐是什么?后面听课老师的快乐是什么?其他小朋友的快乐是什么呢?做一个小记者,去采访一下吧。

  (幼儿的语言学*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流,对幼儿语言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小记者的采访活动给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个别交流的机会。幼儿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游戏,表达自己的意思,体验了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也实现活动的第二个目标。)

  五、放松活动

  小朋友,今天你们快乐吗?是啊,帮助了别人我们很快乐。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快乐地唱起来、跳起来吧!(我快乐,我快乐。我就拍拍手,我就拍拍手,啪啪………跺跺脚、扭扭腰等)

  (这即是一个放松活动,也是幼儿情绪的宣泄。)

  延伸活动:

  1、语言区

  在语言区域提供各种动物指偶,幼儿尝试表演故事。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同伴合作,创编新故事。

  2、美工区

  提供了纸、笔、积木和医疗用品等操作材料。所提供的材料激发了幼儿操作的欲望,给予幼儿一个暗示性的提问方式:你想怎么去帮助别人。幼儿的答案可能是非语言的,可能是一幅画,可能是一个鸟窝,但起到了比语言还要精确的答案效果。幼儿在操作中也获得更深的体会:帮助别人,我很快乐。

幼儿教师说课稿5

  核心提示:一、设计意图:在当今独生子女家庭中,往往孩子们因为**的宠爱而养成了很多坏*惯。在与同伴、亲人的交往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只知道独占,不懂得谦让和友爱。这些坏*惯使孩子们经常发生这样那样的不愉快,使...

  一、设计意图:

  在当今独生子女家庭中,往往孩子们因为**的宠爱而养成了很多坏*惯。在与同伴、亲人的交往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只知道独占,不懂得谦让和友爱。这些坏*惯使孩子们经常发生这样那样的不愉快,使自己的心情变糟糕,生气、哭闹等现象屡现不鲜。可见,好的行为*惯能够带来积极的情绪影响,而坏行为和坏*惯,只会影响幼儿健康的心理发展。因此,我们在让幼儿养成好*惯的同时,也可以教给幼儿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提升他们对情绪的调控能力。因为这种能力能及时摆脱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境,从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惯的学*和培养。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幼儿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产生积极向上的品质,促进好*惯的发展。

  伴随我园教育科研课题《幼儿良好行为*惯之策略研究》的实施,我们发现:不良的行为*惯,产生不良的情绪;而良好行为*惯的培养,又必须配合积极的情绪,良好的心态,才能达到完美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从绘本中寻找教育的契机,通过绘本活动:《苏菲生气了》,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生气这个常态的情绪,了解苏菲为什么生气、生气的时候怎么样的、生气后会带来什么后果,并揭示出如何寻找不生气的办法,从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向上的人。此绘本内容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有教育价值,也契合了我们的研究课题。

  二、策略体现:

  本次教学活动中具体的策略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寓教育于绘本故事中

  教学活动通过讲述一个绘本故事《苏菲生气了》让孩子们渐渐明白:和同伴之间争抢玩具,不懂谦让友好,就会让自己的心情变糟,从而伴随着生气、发火的情绪。而生气会让我们皮肤变差,人变老;会让我们生各种各样的病,身体受到伤害;还会让我们周围的人也不高兴,从而失去好的伙伴。在画面的观察与阅读中,孩子们从画面中找到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感受苏菲的喜怒哀乐,并深刻地明白了故事要告诉我们的生活道理。

  2.寓教育于讨论式学*中

  讨论式学*是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和组织,让幼儿经过思考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本次教学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分段讲述故事的方法,让幼儿分段来理解故事内容,然后根据每段故事的重点进行提问。比如在出示“苏菲”的生气的脸时,请孩子观察,让他们感受生气的时候,面部表情的形态特征,知道生气的时候表情是非常可怕的,朋友会不喜欢你。“苏菲为什么生气了?那小朋友会为什么生气呢?”孩子们讨论后会总结出一些让自己生气的原因,从而孩子们在*时的生活中可以避免这些原因使自己不随便生气。孩子们通过回答每一个问题来巩固记忆,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生气好吗?为什么不好?”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生气有哪些危害,它会造成很多不好的结果,比如表情会变得难看;让自己变得不健康;让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等等。讨论之后,让幼儿知道了更多的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比如做运动、唱歌、看风景、大哭一场等等。知道只有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我们才能活得快乐,变得幸福。

  3.寓教育于社会情感中

  孩子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说:家长不给自己买东西,和同伴之间争抢玩具、图书,等等。这些情况下他们总是会发脾气,他们会表现出砸东西、跺脚、躺地上不起来、不肯吃饭等冲动的行为,弄得家长很头疼。绘本故事里的“苏菲”就像我们身边的孩子,通过“苏菲”的故事,孩子们感受到了生气对人造成的危害,和生气后家人对她的关心,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到虽然姐姐会跟“苏菲”抢玩具,但是其实姐姐还是爱着她的。从而联想到自己*时也会因为一些小事生气,大家都会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变得不快乐。但是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及时控制好自己情绪就会变成快乐的人,和家人和朋友的相处也会变得更加融洽。

  三、教学法体现:

  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有:

  1.多媒体演示法

  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将绘本画面一一展示给孩子们看,通过幼儿的观察和老师的叙述,将故事发展分步呈现。帮助幼儿了解了苏菲生气的原因:苏菲一个人和玩具大猩猩玩了很久,姐姐也想玩,就跟她抢大猩猩玩具,但是苏菲不愿意把大猩猩让给姐姐,所以就发生了争抢,最后苏菲摔倒在地。这样的画面,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或是*日家庭生活中,时常会发生。因为一件小事儿让自己生气,生气后又会让我们变成什么样?从课件的画面上可以观察到,苏菲的表情变得很凶,而且还大声的咆哮,嘴里喷出了红红的火,大家都躲得远远的。生了气的苏菲跑了出去,用了跑步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路上还哭了,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缓解情绪的方式,然后她爬上树去,看了远处的美丽景色,这才使得她心情完全恢复了。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幼儿对于苏菲为什么生气、生气后造成什么后果、最后苏菲用了什么方法使自己的心情*静的,这些环节非常清楚。对于故事的理解和认识更加透彻了。

  2.启发式提问与讨论法

  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分段讲述故事的方法,让幼儿分段来理解故事内容,然后根据每段故事的重点进行提问。比如在出示“苏菲”的生气的脸时,请孩子观察,让他们感受生气的时候,面部表情的形态特征,知道生气的时候表情是非常可怕的,朋友会不喜欢你。“苏菲为什么生气了?那小朋友会为什么生气呢?”孩子们讨论后会总结出一些让自己生气的原因,从而孩子们在*时的生活中可以避免这些原因使自己不随便生气。孩子们通过回答每一个问题来巩固记忆,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通过讨论:生气好吗?为什么不好?,让幼儿明白生气有哪些危害,比如表情会变得难看;身体会变得不健康;没有心情去做好任何事情。等等。讨论之后,让幼儿知道了更多的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比如做运动、唱歌、看风景等等。知道只有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我们才能活得快乐,变得幸福。

  3.经验迁移法。

  生活中我们小朋友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开心的事情,通过讲述故事内容,孩子们可以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为生气的苏菲寻找一个让自己不生气的好方法。通过简单的绘画,将自己的意见跃然纸上,对比出自己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情,让自己快乐的经验。讲故事和幼儿生活融入一起,更好的指导幼儿生气的时候怎样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4.情感迁移法

  因为在苏菲身上发生的事情,在孩子们身上也会时常发生,所以当幼儿阅读故事后,就会将苏菲的情感和行为和自己发生过的事情联想在一起。苏菲和姐姐之间争抢玩具的画面,就想孩子们自己在和别人争抢玩具;苏菲生气的样子,就好像自己曾经也这样发火生气的样子……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的情感与苏菲一起生气,*静,快乐,感动着,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四:活动综述

  “生气了该怎么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当今孩子由于受到过多的宠爱,任性、独占、争抢……造成了孩子们会经常发火、生气,脾气都不太好。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从一个生气的女孩——苏菲身上看到了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联想到自己有没有生过气?为什么生气?以及生气的危害:生气会让自己变得不讨人喜欢,会失去很多朋友。从而萌发出想要控制情绪的欲望。通过倾听故事和讨论,知道了了解了调节情绪的方法,友好地与朋友、家人相处,懂得谦让、合作,并珍惜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努力让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永远得到快乐!

幼儿教师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水墨画也叫*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是我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国画的内容一般反映了中华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国画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但是现在的孩子特别是我们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对这方面接触太少。这节水墨画螃蟹是大班上册的一节艺术活动,在《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绘画时,要培养孩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绘画,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初步感受*画笔墨的浓淡变化,所以我设计这节水墨画活动。

  分析孩子现状

  大班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逐渐将强,幼儿的绘画水*明显提高,能抓住并表现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

  二、说活动目标

  我设计的这节活动目标主要有三个:

  初步了解水墨画及作画时所需要的工具,

  能用正确执笔姿势画出螃蟹特征

  对水墨画产生兴趣,并能大胆作画。

  说活动重难点

  因为这节活动所涉及的毛笔是幼儿第一次接触,所以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让幼儿学会正确执笔姿势及基本的运笔方法。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用正确姿势通过不同的运笔及墨得浓淡表现螃蟹的特征。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水墨画,我准备了水墨画,蜡笔画的幻灯片,(旧报纸,墨汁,毛笔,国画颜料,调色盘,宣纸)人手一份,真螃蟹若干、小围裙。

  四、说教学法

  本节活动我所用的.教法有:引导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法,互动法。幼儿通过用:讨论交流法,观察法,实际操作法来学*本节活动。

  五、说活动过程

  为了幼儿更好的学*这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出示幻灯片图片,引出课题。

  为了引起孩子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画,咱们先来欣赏一下。先出示第一组蜡笔画的幻灯片,请小朋友说出图片上的内容,再出示国画的幻灯片,请幼儿说出图片的内容,然后把两组图片放在一起,请幼儿仔细观察。

  老师通过提问题引起幼儿思考

  这几幅画给人的感觉一样吗?什么不一样的?这几幅画是用什么画的?请幼儿分组进行讨论。

  请每组派一名幼儿说一说自己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这种画叫水墨画也叫*画,是用毛笔、墨汁画出的。

  第二个环节:出示并介绍国画材料

  出示国画工具幻灯片,让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工具,请几名幼儿说出观察的结果,并鼓励幼儿尝试着说一说这些工具的名称及用法。

  再找几个小朋友补充说明。

  老师介绍工具名称及用途(出示幻灯片)

  宣纸(纸薄,吸水性强)国画颜料(种类少,不易掉色)调色盘(将墨汁或颜料挤到里面,方便绘画)毛笔(介绍到毛笔时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认识它,可以让幼儿先观察毛笔的特征并鼓励幼儿尝试着说一说毛笔的用法,然后让幼儿观看图片)。墨汁,清水及水桶(涮笔)

  让幼儿摸一摸自己的绘画工具,尝试着练*毛笔的执笔姿势,老师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执笔姿势。

  第三个环节:出示螃蟹,教师范画

  为了更好的调动孩子学*国画的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

  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些绘画工具,现在老师来示范一下这些工具的用法,来为小朋友画一幅画,老师还请来了一个小伙伴呢。现在咱们先来认识一下咱们可爱的小伙伴吧。

  出示螃蟹,先让幼儿仔细观察螃蟹的特征,请几名幼儿来说一说螃蟹的特征,再找另外的小朋友来补充或纠正,最后老师进行小结:螃蟹有一个硬硬的壳,八只爪,两只螯,还有两只小眼睛。

  老师与幼儿模仿螃蟹的走路姿势,横着走。

  教师边讲解便范画。

  小朋友,咱们刚才认识了我们的小伙伴,螃蟹,现在老师来画一画。

  首先在桌子上铺一张旧报纸,把宣纸放在报纸上(防止墨汁渗透弄脏桌子)将少量墨汁倒入调色盘中(提醒幼儿要小心,不要将墨汁溅出),拿起毛笔,用笔尖蘸少量墨汁(提醒幼儿正确的执笔姿势,蘸墨汁时不要蘸太多,蘸完后再调色盘上抹一抹,防止墨太多,弄脏宣纸)然后在宣纸上画出螃蟹的身体(提醒幼儿注意把握螃蟹的特征及身体比例)。

  为了让孩子更明显的观察墨得浓淡变化,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老师已经画好了螃蟹的身体,现在要画螃蟹的大螯还有眼睛,可是老师觉得这墨太浓了画出来不好看,你们能不能帮老师像个办法,让墨变得淡一些?通过幼儿讨论说出使墨变淡的方法,并请幼儿实践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最后老师边总结边示范,将水滴入墨中。(提醒幼儿水要适量,仔细观察滴入水后墨的变化)再请几名幼儿试一试。调好淡墨后用淡墨画出螃蟹的螯,用浓墨画出螃蟹的眼睛和爪尖(提醒幼儿注意观察螃蟹画的浓、淡墨的变化)

  老师画好后,将画放在一边晾干(提醒幼儿要小心,墨汁还没有干,纸还很湿,一定要轻拿)

  第四个环节:幼儿自由作画

  小朋友,刚才看了老师作画,想不想自己试一试,你们肯定会比老师画的好

  1、请一名幼儿总结老师刚才作画的步骤及画画时注意的事项。

  2、先请一名幼儿进行试画,让其他幼儿注意观看这名幼儿在作画时存在什么问题并提醒自己画的时候也要注意。幼儿画完以后,老师就幼儿绘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3、让幼儿先在旧报纸上练练笔,体会墨的浓淡变化,笔尖,侧锋,中锋画出的效果

  4、幼儿在宣纸上自由作画,要提醒幼儿在作画前先仔细观察螃蟹的特征。在幼儿作画过程中,老师可巡回观看并给予孩子们知道。提醒幼儿应注意的事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笔锋和墨的浓淡来表现螃蟹的特征,对幼儿的作品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5、鼓励幼儿大胆创新的添画其它景物小朋友,咱们已经画好了螃蟹,可是刚才螃蟹和我说,他自己一个人很孤单而且他的家不漂亮,那咱们怎么来帮助他引导幼儿讨论螃蟹的生活环境及其好朋友,鼓励幼儿尝试用国画颜料来添画其它景物。

  6、幼儿作品完成后,先让幼儿讨论画完画后应该做些什么,然后指导幼儿将桌面收拾干净,把工具摆放整齐,将画小心的晾干。

  第五个环节:活动结束,欣赏交流

  1、将幼儿作品贴于展板,让幼儿互相欣赏,相互交流画完画后的感受,请几名幼儿讲评一下小朋友的作品。

  2、老师进行小结:今天小朋友表现得非常棒,咱们不仅了解了水墨画,知道了水墨画的绘画工具,而且还用这些工具画出了这么棒的一副螃蟹图,真是了不起,以后经过小朋友的练*,肯定会画的越来越好。

  六、活动延伸

  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让家长欣赏,并请家长帮忙搜集关于国画的其它资料和图片。

  我说课的内容就这些,我设计的这节大班水墨画螃蟹的活动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