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合集5篇

首页 / 说课稿 /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略读课文。这个单元围绕国际理解和友谊,侧重从各国人民之间的和*相处、友好帮助和深情厚谊入手,强调全球如家的意识。前两篇课文《一面***》、《卖木雕的少年》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加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相互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了解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情况和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救援情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收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知道各国人民之间要和*相处,友好帮助。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阿尔及利亚受灾人民的帮助。

  教学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

  1.资料搜集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相关材料,既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好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非常重要。本课,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探究热点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指导,逐步让学生学会阅读。

  3.多媒体辅助法

  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孩子。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本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凭借阅读提示,自读自悟,再重点探究学生关注的或不理解的问题。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做到自读为主,略而不简,教略而学丰。

  四、多元阅读说教学程序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去年5月12日中国四川遭受了8级强地震,伤亡很多,损失惨重,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派出了大量的人员进行抗震救害。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纷纷前来支援,再现了一幕幕的感人的场面。我国也有一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你还了解什么,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这支救援队也协助过其他国家地震抢险,他们表现出色,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赞扬。2003年5月,中国国际救援队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救任务,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一片赞誉。

  你知道媒体是怎样报道这件事的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让大家明白阅读要求。

  2.分小组读课文,相互评价指正,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请用跳读的方法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主要写了什么事。

  [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引导学生用跳读的方法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学*通讯的阅读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在不理解的地方做符号,尽量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把它弄明白。

  2.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请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简单的立即解决,然后归纳出普遍的问题。

  3.多媒体出示可能提出的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请四人小组,再读课文,并讨论。

  4.分组汇报,互相补充。可以从严重的灾情、艰难的救援、高超的救援技术等方面适当点拨。

  ①谈到严重的灾情时播放课件:地震后,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尸体发臭,在劫难中逃生的人无家可归。通过真实的画面和哀挽的音乐,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地震的无情,现实的残酷。然后课件出现写灾情的句子。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段话?指导用低沉、舒缓的语气朗读:

  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队员仍然坚持工作。请找出两个带有关联词“一……就……”的句子: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为了救灾,队员们分秒必争,速度快。)

  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你觉得哪些词应重读,请注上重点符号,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齐读,让学生从“高达34摄氏度”、“厚厚的”、“浸透了”等词语中领会队员不怕困难,不怕危险,坚持战斗。

  ③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交口称赞”、“闻名遐尔”的理解。从而了解是高超的救援技术使救援获得成功。

  5.学生可能还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要派人援助阿尔及利亚?在以上的学*之后,这里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看法。师适时板书。

  [学生是语文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是积极的引导者、组织者,在这个环节中,我努力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方式来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并根据问题深读课文,再以重点词句为突破口理解全文。]

  (四)激情朗读积累语言

  1.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高度赞扬,请你们也来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请大声地说出来。对说得好的,全班跟着诵读。

  2.孩子们,请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齐读课文。

  3.自主选择喜欢的词语句段,进行摘抄。

  [让学生由衷赞叹,既是思想感情的升华,也是能力的应用和拓展。第二学段目标明确规定,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我在*时的教学中时时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惯。]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让我们最后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在我国四川5.12大地震中,遇难:69229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但是面对灾难,我们不必害怕和恐慌,因为我们有着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因为我们有着这么一支优秀的国际救援队,我们的救援队以他们的顽强的毅力,高超的救援技术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世界人民的爱心是相通的,在汶川地震中,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很多国家都派来了他们国家的救援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出示课件,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同学们,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每一个感人的画面,我想此刻,同学们肯定有很多话要说,那就请拿起手中的笔,记下对他们的祝愿,送上你最真诚的祝福吧

  六,说板书

  本课板书设计力求体现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附:板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全世界人民是一家

  一速度快八

  方不怕危险方

  有救援技术高超支

  难援

  阿尔及利亚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略读课文。这个单元围绕国际理解和友谊,侧重从各国人民之间的和*相处、友好帮助和深情厚谊入手,强调全球如家的意识。前两篇课文《一面***》、《卖木雕的少年》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加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相互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了解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情况和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救援情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收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知道各国人民之间要和*相处,友好帮助。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阿尔及利亚受灾人民的帮助。

  教学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

  1.资料搜集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相关材料,既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好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非常重要。本课,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探究热点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指导,逐步让学生学会阅读。

  3.多媒体辅助法

  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孩子。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本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凭借阅读提示,自读自悟,再重点探究学生关注的或不理解的问题。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做到自读为主,略而不简,教略而学丰。

  四、多元阅读说教学程序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去年5月12日中国四川遭受了8级强地震,伤亡很多,损失惨重,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派出了大量的人员进行抗震救害。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纷纷前来支援,再现了一幕幕的感人的场面。我国也有一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你还了解什么,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这支救援队也协助过其他国家地震抢险,他们表现出色,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赞扬。2003年5月,中国国际救援队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救任务,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一片赞誉。

  你知道媒体是怎样报道这件事的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让大家明白阅读要求。

  2.分小组读课文,相互评价指正,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请用跳读的方法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主要写了什么事。

  [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引导学生用跳读的方法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学*通讯的阅读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在不理解的地方做符号,尽量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把它弄明白。

  2.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请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简单的立即解决,然后归纳出普遍的问题。

  3.多媒体出示可能提出的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请四人小组,再读课文,并讨论。

  4.分组汇报,互相补充。可以从严重的灾情、艰难的救援、高超的救援技术等方面适当点拨。

  ①谈到严重的灾情时播放课件:地震后,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尸体发臭,在劫难中逃生的人无家可归。通过真实的画面和哀挽的音乐,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地震的无情,现实的残酷。然后课件出现写灾情的句子。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段话?指导用低沉、舒缓的语气朗读:

  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队员仍然坚持工作。请找出两个带有关联词“一……就……”的句子: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为了救灾,队员们分秒必争,速度快。)

  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你觉得哪些词应重读,请注上重点符号,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齐读,让学生从“高达34摄氏度”、“厚厚的”、“浸透了”等词语中领会队员不怕困难,不怕危险,坚持战斗。

  ③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交口称赞”、“闻名遐尔”的理解。从而了解是高超的救援技术使救援获得成功。

  5.学生可能还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要派人援助阿尔及利亚?在以上的学*之后,这里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看法。师适时板书。

  [学生是语文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是积极的引导者、组织者,在这个环节中,我努力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方式来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并根据问题深读课文,再以重点词句为突破口理解全文。]

  (四)激情朗读积累语言

  1.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高度赞扬,请你们也来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请大声地说出来。对说得好的,全班跟着诵读。

  2.孩子们,请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齐读课文。

  3.自主选择喜欢的词语句段,进行摘抄。

  [让学生由衷赞叹,既是思想感情的升华,也是能力的应用和拓展。第二学段目标明确规定,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我在*时的教学中时时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惯。]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让我们最后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在我国四川5.12大地震中,遇难:69229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但是面对灾难,我们不必害怕和恐慌,因为我们有着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因为我们有着这么一支优秀的国际救援队,我们的救援队以他们的顽强的毅力,高超的救援技术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世界人民的爱心是相通的,在汶川地震中,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很多国家都派来了他们国家的救援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出示课件,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同学们,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每一个感人的画面,我想此刻,同学们肯定有很多话要说,那就请拿起手中的笔,记下对他们的祝愿,送上你最真诚的祝福吧

  六,说板书

  本课板书设计力求体现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附:板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全世界人民是一家

  一速度快八

  方不怕危险方

  有救援技术高超支

  难援

  阿尔及利亚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由一篇新闻通讯改写而成的。介绍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后,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文章先写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再回溯整个事件的过程。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也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

  1、本文的教学目标:

  ⑴ 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⑵ 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了解我国人民发扬的人道主义精神。

  2、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整个救援事件的过程,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

  二、说教法

  1、学生以前可能有一些地震方面的知识,但可能还比较肤浅,所以我要求学生课前预*课文、搜集有关地震的知识,了解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灾难;以及中国救援队方面的材料,为学*课文作下良好的铺垫。

  2、利用课件创建多媒体情景,帮助突破教学重难点。

  3、引导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说学法

  1、在阅读中,听、说、读、想贯穿全文始终。

  2、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和小组合作学*相结合。

  3、通过课外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学*以及探究学*的良好学**惯。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一、导入部分

  1、老师用课件出示有关介绍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学生阅读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导入新课。

  2、指导学生用骄傲的语气读课题,特别是“真棒”两个字。

  二、整体感知

  老师出示独立阅读的要求,学生按照阅读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

  包括以下几个要求: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觉得这样做表达了我们中国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评价中国国际救援队?

  三、讨论与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补充。其中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了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进行救援。

  (速度快,是救援队的第一个特点。)

  2、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抢救。

  (不怕危险,是救援队的第二个特点。)

  3、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

  (技术高超,是救援队的又一个特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地方。

  2、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地方,然后派代表展示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要求学生说出喜欢的原因。

  五、引导学生体会我国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

  (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就给学生指出来)

  六、拓展练*

  让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地震方面的资料以及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一些事情,如:这次的印度洋海啸等等,老师同时适当给学生讲解一些预防自然灾害的知识,如海啸和地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 4

  【教材理解】

  本课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主题为“国际理解和友好”,学*本组教材意在引导学生感悟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引导学生学*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的感情。《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学*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订的学*目标是: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

  3、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帮助和友谊。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与自己的阅读实践期待相结合,形成新的感知。

  2、在学法上,重视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利用教材中特有的语言现象进行相关的阅读链接,帮助学生储存写作范例。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的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说教学过程】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本课时共分4个板块:一、谈话揭题,交流资料。二、二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细读课文,了解原因。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第一板块——谈话揭题,交流资料。

  第一步,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和印度友好往来的资料,再系统地整理出跟课文有关的资料。接着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的“资料袋”帮助学生拉*跟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第二步,揭示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让学生知道今天学*的是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故事。板书并齐读课题。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将课文后的“资料袋”作为教学课文前的背景来阅读中,增加学生对这一组织的了解,并初步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影子。

  第二板块——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虽然是一篇通讯,但在教学时并没有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读文训练,在读中悟,在悟中思,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

  第一步,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然后出示部分难读的字,学生试读。

  第二步,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

  【读永远是语文课上的主旋律。在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阶梯式的读训练——一读扫除阅读障碍,二读读出主要内容,让学生每一次亲*文本都有所收获。而不同形式的读书,同时,这2次读书,也是教给学生一种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教材的方法,这在他们今后的课外阅读中是非常实用的。】

  第三版块,细读课文,了解原因

  第一步,,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了解中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我会引导学生抓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

  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全部答全,在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以便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及鉴赏能力。

  这一环节我注重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班级内组织交流。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研,再经过有感情朗读感悟。如:“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等通过指名读——学生理解分析——指导读——学生练读——齐读等。让学生在阅读中真切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感受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帮助。

  第二步,在学生阅读完文本后,我利用课下搜集到的有关这次地震的图片,并配以歌曲《爱的奉献》,制作了一组画面供学生欣赏。学生从文本走向直观的图片,被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所感动,在学生们一遍又一遍对课文题目的朗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地认识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

  第四版块——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为了让学生养成课外搜集材料的好*惯,给学生留下了一道课外作业,让他们去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包括搜索犬以外的四大秘密武器。这样,做到课内课外的统一,很好地把课堂的教学做了延伸,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

  【板书设计】

  动作迅速

  28中国国际救援队勇敢坚强真棒!

  技术高超

  这是一则穿插式板书,分步板写“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然后由“真棒!”追溯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内容写在中间。整个板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说效果】

  本课以教学目标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从导入新课到学生阅读理解后的总结板书,都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 5

  【教材理解】

  本课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主题为“国际理解和友好”,学*本组教材意在引导学生感悟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引导学生学*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的感情。《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学*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订的学*目标是: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

  3、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帮助和友谊。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与自己的阅读实践期待相结合,形成新的感知。

  2、在学法上,重视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利用教材中特有的语言现象进行相关的阅读链接,帮助学生储存写作范例。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的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说教学过程】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本课时共分4个板块:一、谈话揭题,交流资料。二、二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细读课文,了解原因。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第一板块——谈话揭题,交流资料。

  第一步,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和印度友好往来的资料,再系统地整理出跟课文有关的资料。接着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的“资料袋”帮助学生拉*跟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第二步,揭示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让学生知道今天学*的是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故事。板书并齐读课题。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将课文后的“资料袋”作为教学课文前的背景来阅读中,增加学生对这一组织的了解,并初步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影子。

  第二板块——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虽然是一篇通讯,但在教学时并没有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读文训练,在读中悟,在悟中思,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

  第一步,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然后出示部分难读的字,学生试读。

  第二步,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

  【读永远是语文课上的主旋律。在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阶梯式的读训练——一读扫除阅读障碍,二读读出主要内容,让学生每一次亲*文本都有所收获。而不同形式的读书,同时,这2次读书,也是教给学生一种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教材的方法,这在他们今后的课外阅读中是非常实用的。】

  第三版块,细读课文,了解原因

  第一步,,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了解中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我会引导学生抓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

  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全部答全,在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以便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及鉴赏能力。

  这一环节我注重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班级内组织交流。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研,再经过有感情朗读感悟。如:“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等通过指名读——学生理解分析——指导读——学生练读——齐读等。让学生在阅读中真切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感受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帮助。

  第二步,在学生阅读完文本后,我利用课下搜集到的有关这次地震的图片,并配以歌曲《爱的奉献》,制作了一组画面供学生欣赏。学生从文本走向直观的图片,被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所感动,在学生们一遍又一遍对课文题目的朗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地认识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

  第四版块——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为了让学生养成课外搜集材料的好*惯,给学生留下了一道课外作业,让他们去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包括搜索犬以外的四大秘密武器。这样,做到课内课外的统一,很好地把课堂的教学做了延伸,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

  【板书设计】

  动作迅速

  28中国国际救援队勇敢坚强真棒!

  技术高超

  这是一则穿插式板书,分步板写“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然后由“真棒!”追溯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内容写在中间。整个板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说效果】

  本课以教学目标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从导入新课到学生阅读理解后的总结板书,都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合集5篇扩展阅读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合集5篇(扩展1)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菁选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由一篇新闻通讯改写而成的。介绍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后,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文章先写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再回溯整个事件的过程。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也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

  1、本文的教学目标:

  ⑴ 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⑵ 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了解我国人民发扬的人道主义精神。

  2、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整个救援事件的过程,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

  二、说教法

  1、学生以前可能有一些地震方面的知识,但可能还比较肤浅,所以我要求学生课前预*课文、搜集有关地震的知识,了解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灾难;以及中国救援队方面的材料,为学*课文作下良好的铺垫。

  2、利用课件创建多媒体情景,帮助突破教学重难点。

  3、引导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说学法

  1、在阅读中,听、说、读、想贯穿全文始终。

  2、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和小组合作学*相结合。

  3、通过课外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学*以及探究学*的良好学**惯。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一、导入部分

  1、老师用课件出示有关介绍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学生阅读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导入新课。

  2、指导学生用骄傲的语气读课题,特别是“真棒”两个字。

  二、整体感知

  老师出示独立阅读的要求,学生按照阅读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

  包括以下几个要求: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觉得这样做表达了我们中国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评价中国国际救援队?

  三、讨论与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补充。其中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了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进行救援。

  (速度快,是救援队的第一个特点。)

  2、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抢救。

  (不怕危险,是救援队的第二个特点。)

  3、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

  (技术高超,是救援队的又一个特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地方。

  2、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地方,然后派代表展示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要求学生说出喜欢的原因。

  五、引导学生体会我国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

  (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就给学生指出来)

  六、拓展练*

  让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地震方面的资料以及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一些事情,如:这次的印度洋海啸等等,老师同时适当给学生讲解一些预防自然灾害的知识,如海啸和地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略读课文。这个单元围绕国际理解和友谊,侧重从各国人民之间的和*相处、友好帮助和深情厚谊入手,强调全球如家的意识。前两篇课文《一面***》、《卖木雕的少年》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加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相互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了解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情况和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救援情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收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知道各国人民之间要和*相处,友好帮助。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阿尔及利亚受灾人民的帮助。

  教学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

  1.资料搜集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相关材料,既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好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非常重要。本课,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探究热点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指导,逐步让学生学会阅读。

  3.多媒体辅助法

  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孩子。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本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凭借阅读提示,自读自悟,再重点探究学生关注的或不理解的问题。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做到自读为主,略而不简,教略而学丰。

  四、多元阅读说教学程序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去年5月12日中国四川遭受了8级强地震,伤亡很多,损失惨重,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派出了大量的人员进行抗震救害。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纷纷前来支援,再现了一幕幕的感人的场面。我国也有一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你还了解什么,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这支救援队也协助过其他国家地震抢险,他们表现出色,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赞扬。2003年5月,中国国际救援队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救任务,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一片赞誉。

  你知道媒体是怎样报道这件事的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让大家明白阅读要求。

  2.分小组读课文,相互评价指正,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请用跳读的方法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主要写了什么事。

  [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引导学生用跳读的方法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学*通讯的阅读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在不理解的地方做符号,尽量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把它弄明白。

  2.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请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简单的立即解决,然后归纳出普遍的问题。

  3.多媒体出示可能提出的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请四人小组,再读课文,并讨论。

  4.分组汇报,互相补充。可以从严重的灾情、艰难的救援、高超的救援技术等方面适当点拨。

  ①谈到严重的灾情时播放课件:地震后,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尸体发臭,在劫难中逃生的人无家可归。通过真实的画面和哀挽的音乐,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地震的无情,现实的残酷。然后课件出现写灾情的句子。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段话?指导用低沉、舒缓的语气朗读:

  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队员仍然坚持工作。请找出两个带有关联词“一……就……”的句子: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为了救灾,队员们分秒必争,速度快。)

  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你觉得哪些词应重读,请注上重点符号,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齐读,让学生从“高达34摄氏度”、“厚厚的”、“浸透了”等词语中领会队员不怕困难,不怕危险,坚持战斗。

  ③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交口称赞”、“闻名遐尔”的理解。从而了解是高超的救援技术使救援获得成功。

  5.学生可能还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要派人援助阿尔及利亚?在以上的学*之后,这里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看法。师适时板书。

  [学生是语文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是积极的引导者、组织者,在这个环节中,我努力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方式来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并根据问题深读课文,再以重点词句为突破口理解全文。]

  (四)激情朗读积累语言

  1.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高度赞扬,请你们也来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请大声地说出来。对说得好的,全班跟着诵读。

  2.孩子们,请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齐读课文。

  3.自主选择喜欢的词语句段,进行摘抄。

  [让学生由衷赞叹,既是思想感情的升华,也是能力的应用和拓展。第二学段目标明确规定,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我在*时的教学中时时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惯。]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让我们最后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在我国四川5.12大地震中,遇难:69229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但是面对灾难,我们不必害怕和恐慌,因为我们有着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因为我们有着这么一支优秀的国际救援队,我们的救援队以他们的顽强的毅力,高超的救援技术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世界人民的爱心是相通的,在汶川地震中,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很多国家都派来了他们国家的救援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出示课件,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同学们,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每一个感人的画面,我想此刻,同学们肯定有很多话要说,那就请拿起手中的笔,记下对他们的祝愿,送上你最真诚的祝福吧

  六,说板书

  本课板书设计力求体现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附:板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全世界人民是一家

  一速度快八

  方不怕危险方

  有救援技术高超支

  难援

  阿尔及利亚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3

  第七组课文是围绕着“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内容,感受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太阳是大家的》借世界各地儿童共有一个太阳来表达对和*的热爱;《一面***》和《卖木雕的少年》是反映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则是中国人民帮助外国人民的事,从而引导学生诠释“国际理解和友好”的内涵。由于前三篇课文学生还没有学*,所以对于“国际理解、国际帮助”的大概念比较模糊,本节课中试图通过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阿尔及利亚的无私帮助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中国人民对外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一、说教学设计

  我们设计这节课时遵循了略读课文的两大特点:一是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进行适时地点拨和帮助;二是“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教学中有所侧重,比如文章第3自然段的学*就作为一个重点学*的部分。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了文本的语言文字和写法,使学生的学*不仅仅停留在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更注重语文知识的*得,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

  二、说教学理念

  1.“学案导教”的理念。

  基于徐老师“学案导教”的理念,学生的学*不是零起点,我们的教学应基于学生的起点。字词教学中,我没有把所有生字全部出示,而是针对比较难读或容易读错的字词进行巩固朗读。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因为在本课的“阅读提示”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们默读下面的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在布置预*时,我就提醒学生关注“阅读提示”,课堂上,我也就直接让学生尝试概括,当然假如学生直接说有困难的话,也建议学生可翻开书本看一看再说。

  2.关注语言文字。

  “学语言,用语言。”语言的积累能帮助学生逐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了语言的*得:

  一是在词语教学中,重点了解了多音字“载”,知道读“zài”时,可组成“满载而归、装载、运载、超载、载重”等,一般作为动词使用,而在读“zǎi”时,可组成“下载、记载、转载、千载难逢”等,它的意思是“记在书报上”。

  二是在第3自然段的学*中,既关注关联词“有的……有的……”“一……就……”的使用,同时还关注作者的用词,如近义词“仔细、细心”“搜索、搜寻”,让学生知道当我们要表达相同的意思时,运用近义词可使语言变得更丰富。

  三是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适时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如:感激不尽、闻名遐迩、载誉。

  3.关注写法的引领。

  本文是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的,这是学生第一次遇到“通讯”这一体裁,教参上“教学建议”中是这样要求的:本课是一篇通讯,教师在教学时不必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但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针对这样的要求,我们是这样做的:课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这是一片通讯”;在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后,再告诉学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交代得清清楚楚,就是通讯的特点”;结合第1自然段的`学*,在了解为什么把结果置前时,再告诉学生“先介绍最重要的信息”也是通讯的特点。试图通过浅显的话语让学生对“通讯”这一体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在文本的学*中自始至终关注,利用教师的小结语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

  4.激发学生情感。

  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这篇课文从题目开始就带有浓浓的感情色彩——《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读就让人产生一种自豪感。那么,到底“棒”在哪里呢?在整个文本的感悟中,我们始终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和内容去感悟和体会,从而明白我们的救援队员不怕困难,不怕危险,不顾个人安危,高度的责任心……他们真的很棒!最后再通过一组画面,让学生了解不仅仅在阿尔及利亚,只要世界上哪里有地震或灾害,我们的救援队员就会出现在哪里,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感受我们的救援队员真的是太棒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融合了研究小组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学校何校长和王主任的指点,特别是教研室徐老师的倾心指导,让我受益匪浅。但由于自身水*的缘故,课堂演绎中还有着许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最后,感谢富亭小学给了我这样一个展示的*台和机会,谢谢!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学情分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自主地参与阅读实践。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让学生打造自我,做灵魂的游历者;披文入境,做情感的感悟者;揣度深思,做问题的探究者。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理念,让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神韵、读出情味。

  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层感悟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即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因此,“以读为本,张扬情感,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本设计追求的目标。在真情的激荡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朗读、品悟、表达等训练,并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洗礼和升华。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板书:“中国国际救援队”。我们预*了课文,能用一个词儿来评价一下这支队伍吗?(将课题补充完整“真棒”)

  2、地震是最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具有毁灭性的,请同学们看——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贵有疑。课堂教学伊始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二、(切入)环境险恶,感悟队员迎难而上之棒。

  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灾后环境的语句:“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多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1、指读。读得多动情,透过你的声音,我的脑子在演电影,看到了一些东西,听到了一些声音,闻到了一些味道。你们呢? 这样的场面找个什么词来形容?(景象悲惨)

  2、再读,读出悲惨的语气。听了你声情并茂地读,我好像就在现场。看看这句“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你感受到的仅仅是悲惨吗?(环境险恶)

  3、齐读。中国是个大国,我们怎能见死不救啊,在这种情况下,谁出现了?他们能够迎难而上,替灾区人民用“感谢”的`语气读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小结:你们也很棒,你们能调动身体的多种器官,去看,去听,去闻,还动脑去想,这就是学*语言文字的好方法啊!

  (据学生心理特点、认识规律,从直观、形象入手,为学生创设出和谐美好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动机、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能探究课文的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兴趣被充分调动,对课文才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的念头。因此,在此环节以情激趣,通过设计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 入胜的导读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三、(铺展)爱心行动,感悟队员人道主义之棒。

  1、(自主、合作)细细品读2——3自然段:抓住描写队员的句子,把你最受感动,最有感悟的句子划下来,句旁像老师批作文那样,写写批注。

  2、(交流)可能会有如下句子:

  “造成两千二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震后,***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此处可抓住2200,10000,30,对比,再结合词语“立即”,明确时间紧,任务重)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可比较两个句子,抓住“一……就……”这组关联词,明白救援速度之快,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此处课件出示)

  1)、抓住两个“有的”,感悟分工明确,训练有素,任务繁重。

  2)、找出表示动作性的词:“搜索、捕捉、剪断、搜寻……”谈感受。(人道与牺牲)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步感受人道主义与牺牲精神)

  ( )搜索( )捕捉( )剪断 ( )搜寻

  3、课件展示一组真实的救援图片

  (启发谈话:扣住人道主义与牺牲精神。延伸课文内容,感受救援队员对灾民无微不至的爱,已超越了种族,没有了国界。这就是人道与博爱。)

  4、整合文本,层层深入

  默读《海啸后的中国国际救援队》2——3节,深入感受救援队的英雄事迹。

  可结合语句谈新了解,新认识。如:处理遗体,传染病,吃饭,喝水。

  小结:肯牺牲自己,是由于心中有爱,爱能够战胜一切!替灾区人民用“感激”的语气读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语文课堂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教学当中的情感就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能在教师的点拨下“渐入佳境”。)

  三、(收关)交口称赞,感悟队员高超技术之棒。

  1、板书“交口称赞”请学生围绕词语提问,如:词义,称赞原因,称赞的内容

  2、结合语句,学生谈称赞原因,对“闻明遐迩”稍做了解。

  3、交流:人们交口称赞的仅仅是这条犬吗?

  4、小结:这条狗是队员们的搜索工具,只有这么优秀的队员才能训练出来这么优秀的狗。让我们体小男孩的亲人用“感恩”的语气三读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四、(提升)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超越了国界,也没有了种族,是爱抚*了伤痛,给了我们在艰难中继续活下去的勇气。中阿两国友谊的使者回来了!我们都在机场迎接他们,你们想跟他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写下来)

  五、搜集最*印度尼西亚地震有关资料,同学之间课间交流。

  (教学关注学生个体的精神生活,赋予教材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我们说注重人文渗透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人的教育。而这种关注,不仅仅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学生通过学*,是否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是否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经验和能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闪耀着人文 精神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5

  【教材理解】

  本课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主题为“国际理解和友好”,学*本组教材意在引导学生感悟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引导学生学*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的感情。《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学*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订的学*目标是: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

  3、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帮助和友谊。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与自己的阅读实践期待相结合,形成新的感知。

  2、在学法上,重视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利用教材中特有的语言现象进行相关的阅读链接,帮助学生储存写作范例。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的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说教学过程】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本课时共分4个板块:一、谈话揭题,交流资料。二、二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细读课文,了解原因。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第一板块——谈话揭题,交流资料。

  第一步,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和印度友好往来的资料,再系统地整理出跟课文有关的资料。接着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的“资料袋”帮助学生拉*跟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第二步,揭示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让学生知道今天学*的是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故事。板书并齐读课题。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将课文后的“资料袋”作为教学课文前的背景来阅读中,增加学生对这一组织的了解,并初步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影子。

  第二板块——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虽然是一篇通讯,但在教学时并没有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读文训练,在读中悟,在悟中思,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

  第一步,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然后出示部分难读的字,学生试读。

  第二步,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

  【读永远是语文课上的主旋律。在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阶梯式的读训练——一读扫除阅读障碍,二读读出主要内容,让学生每一次亲*文本都有所收获。而不同形式的读书,同时,这2次读书,也是教给学生一种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教材的方法,这在他们今后的课外阅读中是非常实用的。】

  第三版块,细读课文,了解原因

  第一步,,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了解中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我会引导学生抓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

  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全部答全,在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以便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及鉴赏能力。

  这一环节我注重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班级内组织交流。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研,再经过有感情朗读感悟。如:“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等通过指名读——学生理解分析——指导读——学生练读——齐读等。让学生在阅读中真切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感受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帮助。

  第二步,在学生阅读完文本后,我利用课下搜集到的有关这次地震的图片,并配以歌曲《爱的奉献》,制作了一组画面供学生欣赏。学生从文本走向直观的图片,被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所感动,在学生们一遍又一遍对课文题目的朗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地认识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

  第四版块——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为了让学生养成课外搜集材料的好*惯,给学生留下了一道课外作业,让他们去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包括搜索犬以外的四大秘密武器。这样,做到课内课外的统一,很好地把课堂的教学做了延伸,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

  【板书设计】

  动作迅速

  28中国国际救援队勇敢坚强真棒!

  技术高超

  这是一则穿插式板书,分步板写“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然后由“真棒!”追溯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内容写在中间。整个板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说效果】

  本课以教学目标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从导入新课到学生阅读理解后的总结板书,都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6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进行授课之前,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收集或上网查找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图片资料及国际友好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课教材“国际理解教育”这一鲜明的主题。通过交流资料, 学生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识,以及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灾难的事例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积极性.课文后的“资料袋”介绍的是中国国际救援队,也放在教学课文前作为新闻背景来阅读,以增加学生对这一组织的了解。

  开始讲课时由于本课是一篇通讯,在教学时没有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引导学生热爱课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读文训练,在读中悟,在悟中思。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这一次的阅读要求是“宜粗不宜细”,鼓励学生用跳着读的方法。随文识字,多种方式再现巩固生字;结合语境理解重要的词句。创设情趣,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教师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后,抓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全部答全,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那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到底棒在哪里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同研究。再经过朗读感悟。如:“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投影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有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指名读——学生练*读——小组集中精神诵读→学生理解分析→教师小结过渡引入图片→投影出示相关图片。同学们面对着此情此景,你难道不想说些什么吗?(学生畅所欲言)。这时候回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又如:“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前往救援。”

  学生理解分析。

  由教师点拨、启发学生进行想象。

  教师小结:因此,他们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在这时回顾前文、感悟文情,所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投影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齐)“‘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把学生的情绪引向高潮。最后图片赏析,结束全文:这就是我们的国际救援队,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学生看图片→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学生表述)这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呢?(学生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在清楚课文内容后,体会一下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使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学文中,领悟深刻的主题思想,激发起热爱和*感情。教师再引导学生体会一下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新闻的语言要求客观、准确、朴实、简洁,尽量让事件本身说话,作者的观点就在事件的叙述当中。这篇通讯虽然也有抒情、议论,但也是融合在事件的客观报道中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加以体会,并在*时阅读报纸时,增加获取信息的能力。

  本篇课文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创设情趣,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针对本册教材的具体情况,大纲要求教学中让学生继续学*默读课文,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学*分析自然段,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学*课文是怎样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针对大纲对本册教材的要求和课文自身的训练重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下的教学目标:思想教育方面: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教学中将其作为难点来处理。围绕重点,体会国际社会中的理解与帮助。

  在《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一书中曾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关系到培养读写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一种发展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是一种“双向”心理过程。首先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读一篇文章,先要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发展性阅读的“双向”过程是安排阅读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

  结合《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的具体情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这样安排的:在学*本课之前,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收集或上网查找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图片资料及国际友好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课教材“国际理解教育”这一鲜明的主题。通过交流资料,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过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内容初步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记叙的内容,按老师问题的提示,在揭示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意安排了揭示分析课题导入课文学*的环节。以几个浅显的小问题切入,有利于学生渐入佳境。

  板书是一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合集5篇(扩展2)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菁选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略读课文。这个单元围绕国际理解和友谊,侧重从各国人民之间的和*相处、友好帮助和深情厚谊入手,强调全球如家的意识。前两篇课文《一面***》、《卖木雕的少年》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加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相互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了解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情况和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救援情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收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知道各国人民之间要和*相处,友好帮助。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阿尔及利亚受灾人民的帮助。

  教学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

  1.资料搜集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相关材料,既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好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非常重要。本课,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探究热点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指导,逐步让学生学会阅读。

  3.多媒体辅助法

  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孩子。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本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凭借阅读提示,自读自悟,再重点探究学生关注的或不理解的问题。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做到自读为主,略而不简,教略而学丰。

  四、多元阅读说教学程序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去年5月12日中国四川遭受了8级强地震,伤亡很多,损失惨重,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派出了大量的人员进行抗震救害。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纷纷前来支援,再现了一幕幕的感人的场面。我国也有一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你还了解什么,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这支救援队也协助过其他国家地震抢险,他们表现出色,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赞扬。2003年5月,中国国际救援队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救任务,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一片赞誉。

  你知道媒体是怎样报道这件事的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让大家明白阅读要求。

  2.分小组读课文,相互评价指正,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请用跳读的方法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主要写了什么事。

  [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引导学生用跳读的方法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学*通讯的阅读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在不理解的地方做符号,尽量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把它弄明白。

  2.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请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简单的立即解决,然后归纳出普遍的问题。

  3.多媒体出示可能提出的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请四人小组,再读课文,并讨论。

  4.分组汇报,互相补充。可以从严重的灾情、艰难的救援、高超的救援技术等方面适当点拨。

  ①谈到严重的灾情时播放课件:地震后,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尸体发臭,在劫难中逃生的人无家可归。通过真实的画面和哀挽的音乐,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地震的无情,现实的残酷。然后课件出现写灾情的句子。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段话?指导用低沉、舒缓的语气朗读:

  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队员仍然坚持工作。请找出两个带有关联词“一……就……”的句子: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为了救灾,队员们分秒必争,速度快。)

  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你觉得哪些词应重读,请注上重点符号,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齐读,让学生从“高达34摄氏度”、“厚厚的”、“浸透了”等词语中领会队员不怕困难,不怕危险,坚持战斗。

  ③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交口称赞”、“闻名遐尔”的理解。从而了解是高超的救援技术使救援获得成功。

  5.学生可能还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要派人援助阿尔及利亚?在以上的学*之后,这里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看法。师适时板书。

  [学生是语文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是积极的引导者、组织者,在这个环节中,我努力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方式来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并根据问题深读课文,再以重点词句为突破口理解全文。]

  (四)激情朗读积累语言

  1.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高度赞扬,请你们也来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请大声地说出来。对说得好的,全班跟着诵读。

  2.孩子们,请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齐读课文。

  3.自主选择喜欢的词语句段,进行摘抄。

  [让学生由衷赞叹,既是思想感情的升华,也是能力的应用和拓展。第二学段目标明确规定,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我在*时的教学中时时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惯。]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让我们最后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在我国四川5.12大地震中,遇难:69229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但是面对灾难,我们不必害怕和恐慌,因为我们有着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因为我们有着这么一支优秀的国际救援队,我们的救援队以他们的顽强的毅力,高超的救援技术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世界人民的爱心是相通的,在汶川地震中,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很多国家都派来了他们国家的救援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出示课件,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同学们,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每一个感人的画面,我想此刻,同学们肯定有很多话要说,那就请拿起手中的笔,记下对他们的祝愿,送上你最真诚的祝福吧

  六,说板书

  本课板书设计力求体现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附:板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全世界人民是一家

  一速度快八

  方不怕危险方

  有救援技术高超支

  难援

  阿尔及利亚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2

  第七组课文是围绕着“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内容,感受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太阳是大家的》借世界各地儿童共有一个太阳来表达对和*的热爱;《一面***》和《卖木雕的少年》是反映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则是中国人民帮助外国人民的事,从而引导学生诠释“国际理解和友好”的内涵。由于前三篇课文学生还没有学*,所以对于“国际理解、国际帮助”的大概念比较模糊,本节课中试图通过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阿尔及利亚的无私帮助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中国人民对外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一、说教学设计

  我们设计这节课时遵循了略读课文的两大特点:一是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进行适时地点拨和帮助;二是“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教学中有所侧重,比如文章第3自然段的学*就作为一个重点学*的部分。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了文本的语言文字和写法,使学生的学*不仅仅停留在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更注重语文知识的*得,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

  二、说教学理念

  1.“学案导教”的理念。

  基于徐老师“学案导教”的理念,学生的学*不是零起点,我们的教学应基于学生的起点。字词教学中,我没有把所有生字全部出示,而是针对比较难读或容易读错的字词进行巩固朗读。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因为在本课的“阅读提示”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们默读下面的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在布置预*时,我就提醒学生关注“阅读提示”,课堂上,我也就直接让学生尝试概括,当然假如学生直接说有困难的话,也建议学生可翻开书本看一看再说。

  2.关注语言文字。

  “学语言,用语言。”语言的积累能帮助学生逐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了语言的*得:

  一是在词语教学中,重点了解了多音字“载”,知道读“zài”时,可组成“满载而归、装载、运载、超载、载重”等,一般作为动词使用,而在读“zǎi”时,可组成“下载、记载、转载、千载难逢”等,它的意思是“记在书报上”。

  二是在第3自然段的学*中,既关注关联词“有的……有的……”“一……就……”的使用,同时还关注作者的用词,如近义词“仔细、细心”“搜索、搜寻”,让学生知道当我们要表达相同的意思时,运用近义词可使语言变得更丰富。

  三是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适时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如:感激不尽、闻名遐迩、载誉。

  3.关注写法的引领。

  本文是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的,这是学生第一次遇到“通讯”这一体裁,教参上“教学建议”中是这样要求的:本课是一篇通讯,教师在教学时不必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但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针对这样的要求,我们是这样做的:课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这是一片通讯”;在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后,再告诉学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交代得清清楚楚,就是通讯的特点”;结合第1自然段的学*,在了解为什么把结果置前时,再告诉学生“先介绍最重要的信息”也是通讯的特点。试图通过浅显的话语让学生对“通讯”这一体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在文本的学*中自始至终关注,利用教师的小结语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

  4.激发学生情感。

  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这篇课文从题目开始就带有浓浓的感情色彩——《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读就让人产生一种自豪感。那么,到底“棒”在哪里呢?在整个文本的感悟中,我们始终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和内容去感悟和体会,从而明白我们的救援队员不怕困难,不怕危险,不顾个人安危,高度的责任心……他们真的很棒!最后再通过一组画面,让学生了解不仅仅在阿尔及利亚,只要世界上哪里有地震或灾害,我们的救援队员就会出现在哪里,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感受我们的救援队员真的是太棒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融合了研究小组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学校何校长和王主任的指点,特别是教研室徐老师的倾心指导,让我受益匪浅。但由于自身水*的缘故,课堂演绎中还有着许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最后,感谢富亭小学给了我这样一个展示的*台和机会,谢谢!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由一篇新闻通讯改写而成的。介绍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后,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文章先写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再回溯整个事件的过程。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也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

  1、本文的教学目标:

  ⑴ 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⑵ 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了解我国人民发扬的人道主义精神。

  2、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整个救援事件的过程,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

  二、说教法

  1、学生以前可能有一些地震方面的知识,但可能还比较肤浅,所以我要求学生课前预*课文、搜集有关地震的知识,了解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灾难;以及中国救援队方面的材料,为学*课文作下良好的铺垫。

  2、利用课件创建多媒体情景,帮助突破教学重难点。

  3、引导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说学法

  1、在阅读中,听、说、读、想贯穿全文始终。

  2、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和小组合作学*相结合。

  3、通过课外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学*以及探究学*的良好学**惯。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一、导入部分

  1、老师用课件出示有关介绍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学生阅读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导入新课。

  2、指导学生用骄傲的语气读课题,特别是“真棒”两个字。

  二、整体感知

  老师出示独立阅读的要求,学生按照阅读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

  包括以下几个要求: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觉得这样做表达了我们中国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评价中国国际救援队?

  三、讨论与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补充。其中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了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进行救援。

  (速度快,是救援队的第一个特点。)

  2、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抢救。

  (不怕危险,是救援队的第二个特点。)

  3、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

  (技术高超,是救援队的`又一个特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地方。

  2、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地方,然后派代表展示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要求学生说出喜欢的原因。

  五、引导学生体会我国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

  (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就给学生指出来)

  六、拓展练*

  让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地震方面的资料以及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一些事情,如:这次的印度洋海啸等等,老师同时适当给学生讲解一些预防自然灾害的知识,如海啸和地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4

  【教材理解】

  本课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主题为“国际理解和友好”,学*本组教材意在引导学生感悟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引导学生学*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的感情。《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学*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订的学*目标是: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

  3、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帮助和友谊。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与自己的阅读实践期待相结合,形成新的感知。

  2、在学法上,重视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利用教材中特有的语言现象进行相关的阅读链接,帮助学生储存写作范例。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的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说教学过程】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本课时共分4个板块:一、谈话揭题,交流资料。二、二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细读课文,了解原因。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第一板块——谈话揭题,交流资料。

  第一步,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和印度友好往来的资料,再系统地整理出跟课文有关的资料。接着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的“资料袋”帮助学生拉*跟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第二步,揭示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让学生知道今天学*的是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故事。板书并齐读课题。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将课文后的“资料袋”作为教学课文前的背景来阅读中,增加学生对这一组织的了解,并初步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影子。

  第二板块——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虽然是一篇通讯,但在教学时并没有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读文训练,在读中悟,在悟中思,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

  第一步,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然后出示部分难读的字,学生试读。

  第二步,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

  【读永远是语文课上的主旋律。在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阶梯式的读训练——一读扫除阅读障碍,二读读出主要内容,让学生每一次亲*文本都有所收获。而不同形式的读书,同时,这2次读书,也是教给学生一种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教材的方法,这在他们今后的课外阅读中是非常实用的。】

  第三版块,细读课文,了解原因

  第一步,,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了解中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我会引导学生抓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

  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全部答全,在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以便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及鉴赏能力。

  这一环节我注重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班级内组织交流。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研,再经过有感情朗读感悟。如:“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等通过指名读——学生理解分析——指导读——学生练读——齐读等。让学生在阅读中真切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感受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帮助。

  第二步,在学生阅读完文本后,我利用课下搜集到的有关这次地震的图片,并配以歌曲《爱的奉献》,制作了一组画面供学生欣赏。学生从文本走向直观的图片,被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所感动,在学生们一遍又一遍对课文题目的朗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地认识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

  第四版块——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为了让学生养成课外搜集材料的好*惯,给学生留下了一道课外作业,让他们去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包括搜索犬以外的四大秘密武器。这样,做到课内课外的统一,很好地把课堂的教学做了延伸,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

  【板书设计】

  动作迅速

  28中国国际救援队勇敢坚强真棒!

  技术高超

  这是一则穿插式板书,分步板写“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然后由“真棒!”追溯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内容写在中间。整个板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说效果】

  本课以教学目标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从导入新课到学生阅读理解后的总结板书,都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5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进行授课之前,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收集或上网查找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图片资料及国际友好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课教材“国际理解教育”这一鲜明的主题。通过交流资料, 学生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识,以及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灾难的事例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积极性.课文后的“资料袋”介绍的是中国国际救援队,也放在教学课文前作为新闻背景来阅读,以增加学生对这一组织的了解。

  开始讲课时由于本课是一篇通讯,在教学时没有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引导学生热爱课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读文训练,在读中悟,在悟中思。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这一次的阅读要求是“宜粗不宜细”,鼓励学生用跳着读的方法。随文识字,多种方式再现巩固生字;结合语境理解重要的词句。创设情趣,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教师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后,抓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全部答全,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那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到底棒在哪里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同研究。再经过朗读感悟。如:“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投影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有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指名读——学生练*读——小组集中精神诵读→学生理解分析→教师小结过渡引入图片→投影出示相关图片。同学们面对着此情此景,你难道不想说些什么吗?(学生畅所欲言)。这时候回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又如:“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前往救援。”

  学生理解分析。

  由教师点拨、启发学生进行想象。

  教师小结:因此,他们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在这时回顾前文、感悟文情,所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投影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齐)“‘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把学生的情绪引向高潮。最后图片赏析,结束全文:这就是我们的国际救援队,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学生看图片→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学生表述)这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呢?(学生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在清楚课文内容后,体会一下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使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学文中,领悟深刻的主题思想,激发起热爱和*感情。教师再引导学生体会一下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新闻的语言要求客观、准确、朴实、简洁,尽量让事件本身说话,作者的观点就在事件的叙述当中。这篇通讯虽然也有抒情、议论,但也是融合在事件的客观报道中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加以体会,并在*时阅读报纸时,增加获取信息的能力。

  本篇课文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创设情趣,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针对本册教材的具体情况,大纲要求教学中让学生继续学*默读课文,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学*分析自然段,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学*课文是怎样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针对大纲对本册教材的要求和课文自身的训练重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下的教学目标:思想教育方面: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教学中将其作为难点来处理。围绕重点,体会国际社会中的理解与帮助。

  在《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一书中曾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关系到培养读写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一种发展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是一种“双向”心理过程。首先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读一篇文章,先要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发展性阅读的“双向”过程是安排阅读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

  结合《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的具体情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这样安排的:在学*本课之前,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收集或上网查找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图片资料及国际友好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课教材“国际理解教育”这一鲜明的主题。通过交流资料,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过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内容初步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记叙的内容,按老师问题的提示,在揭示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意安排了揭示分析课题导入课文学*的环节。以几个浅显的小问题切入,有利于学生渐入佳境。

  板书是一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学情分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自主地参与阅读实践。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让学生打造自我,做灵魂的游历者;披文入境,做情感的感悟者;揣度深思,做问题的探究者。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理念,让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神韵、读出情味。

  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层感悟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即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因此,“以读为本,张扬情感,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本设计追求的目标。在真情的激荡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朗读、品悟、表达等训练,并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洗礼和升华。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板书:“中国国际救援队”。我们预*了课文,能用一个词儿来评价一下这支队伍吗?(将课题补充完整“真棒”)

  2、地震是最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具有毁灭性的,请同学们看——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贵有疑。课堂教学伊始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二、(切入)环境险恶,感悟队员迎难而上之棒。

  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灾后环境的语句:“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多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1、指读。读得多动情,透过你的声音,我的脑子在演电影,看到了一些东西,听到了一些声音,闻到了一些味道。你们呢? 这样的场面找个什么词来形容?(景象悲惨)

  2、再读,读出悲惨的语气。听了你声情并茂地读,我好像就在现场。看看这句“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你感受到的仅仅是悲惨吗?(环境险恶)

  3、齐读。中国是个大国,我们怎能见死不救啊,在这种情况下,谁出现了?他们能够迎难而上,替灾区人民用“感谢”的语气读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小结:你们也很棒,你们能调动身体的多种器官,去看,去听,去闻,还动脑去想,这就是学*语言文字的好方法啊!

  (据学生心理特点、认识规律,从直观、形象入手,为学生创设出和谐美好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动机、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能探究课文的.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兴趣被充分调动,对课文才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的念头。因此,在此环节以情激趣,通过设计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 入胜的导读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三、(铺展)爱心行动,感悟队员人道主义之棒。

  1、(自主、合作)细细品读2——3自然段:抓住描写队员的句子,把你最受感动,最有感悟的句子划下来,句旁像老师批作文那样,写写批注。

  2、(交流)可能会有如下句子:

  “造成两千二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震后,***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此处可抓住2200,10000,30,对比,再结合词语“立即”,明确时间紧,任务重)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可比较两个句子,抓住“一……就……”这组关联词,明白救援速度之快,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此处课件出示)

  1)、抓住两个“有的”,感悟分工明确,训练有素,任务繁重。

  2)、找出表示动作性的词:“搜索、捕捉、剪断、搜寻……”谈感受。(人道与牺牲)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步感受人道主义与牺牲精神)

  ( )搜索( )捕捉( )剪断 ( )搜寻

  3、课件展示一组真实的救援图片

  (启发谈话:扣住人道主义与牺牲精神。延伸课文内容,感受救援队员对灾民无微不至的爱,已超越了种族,没有了国界。这就是人道与博爱。)

  4、整合文本,层层深入

  默读《海啸后的中国国际救援队》2——3节,深入感受救援队的英雄事迹。

  可结合语句谈新了解,新认识。如:处理遗体,传染病,吃饭,喝水。

  小结:肯牺牲自己,是由于心中有爱,爱能够战胜一切!替灾区人民用“感激”的语气读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语文课堂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教学当中的情感就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能在教师的点拨下“渐入佳境”。)

  三、(收关)交口称赞,感悟队员高超技术之棒。

  1、板书“交口称赞”请学生围绕词语提问,如:词义,称赞原因,称赞的内容

  2、结合语句,学生谈称赞原因,对“闻明遐迩”稍做了解。

  3、交流:人们交口称赞的仅仅是这条犬吗?

  4、小结:这条狗是队员们的搜索工具,只有这么优秀的队员才能训练出来这么优秀的狗。让我们体小男孩的亲人用“感恩”的语气三读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四、(提升)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超越了国界,也没有了种族,是爱抚*了伤痛,给了我们在艰难中继续活下去的勇气。中阿两国友谊的使者回来了!我们都在机场迎接他们,你们想跟他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写下来)

  五、搜集最*印度尼西亚地震有关资料,同学之间课间交流。

  (教学关注学生个体的精神生活,赋予教材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我们说注重人文渗透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人的教育。而这种关注,不仅仅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学生通过学*,是否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是否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经验和能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闪耀着人文 精神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合集5篇(扩展3)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汇总五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由一篇新闻通讯改写而成的。介绍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后,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文章先写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再回溯整个事件的过程。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也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

  1、本文的教学目标:

  ⑴ 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⑵ 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了解我国人民发扬的人道主义精神。

  2、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整个救援事件的过程,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

  二、说教法

  1、学生以前可能有一些地震方面的知识,但可能还比较肤浅,所以我要求学生课前预*课文、搜集有关地震的知识,了解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灾难;以及中国救援队方面的材料,为学*课文作下良好的铺垫。

  2、利用课件创建多媒体情景,帮助突破教学重难点。

  3、引导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说学法

  1、在阅读中,听、说、读、想贯穿全文始终。

  2、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和小组合作学*相结合。

  3、通过课外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学*以及探究学*的良好学**惯。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一、导入部分

  1、老师用课件出示有关介绍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学生阅读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导入新课。

  2、指导学生用骄傲的语气读课题,特别是“真棒”两个字。

  二、整体感知

  老师出示独立阅读的要求,学生按照阅读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

  包括以下几个要求: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觉得这样做表达了我们中国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评价中国国际救援队?

  三、讨论与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补充。其中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了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进行救援。

  (速度快,是救援队的第一个特点。)

  2、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抢救。

  (不怕危险,是救援队的第二个特点。)

  3、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

  (技术高超,是救援队的又一个特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地方。

  2、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地方,然后派代表展示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要求学生说出喜欢的原因。

  五、引导学生体会我国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

  (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就给学生指出来)

  六、拓展练*

  让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地震方面的资料以及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一些事情,如:这次的印度洋海啸等等,老师同时适当给学生讲解一些预防自然灾害的知识,如海啸和地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略读课文。这个单元围绕国际理解和友谊,侧重从各国人民之间的和*相处、友好帮助和深情厚谊入手,强调全球如家的意识。前两篇课文《一面***》、《卖木雕的少年》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加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相互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了解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情况和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救援情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收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知道各国人民之间要和*相处,友好帮助。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阿尔及利亚受灾人民的帮助。

  教学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

  1.资料搜集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相关材料,既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好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非常重要。本课,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探究热点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指导,逐步让学生学会阅读。

  3.多媒体辅助法

  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孩子。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本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凭借阅读提示,自读自悟,再重点探究学生关注的或不理解的问题。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做到自读为主,略而不简,教略而学丰。

  四、多元阅读说教学程序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去年5月12日中国四川遭受了8级强地震,伤亡很多,损失惨重,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派出了大量的人员进行抗震救害。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纷纷前来支援,再现了一幕幕的感人的场面。我国也有一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你还了解什么,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这支救援队也协助过其他国家地震抢险,他们表现出色,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赞扬。2003年5月,中国国际救援队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救任务,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一片赞誉。

  你知道媒体是怎样报道这件事的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让大家明白阅读要求。

  2.分小组读课文,相互评价指正,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请用跳读的方法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主要写了什么事。

  [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引导学生用跳读的方法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学*通讯的阅读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在不理解的地方做符号,尽量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把它弄明白。

  2.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请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简单的立即解决,然后归纳出普遍的问题。

  3.多媒体出示可能提出的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请四人小组,再读课文,并讨论。

  4.分组汇报,互相补充。可以从严重的灾情、艰难的救援、高超的救援技术等方面适当点拨。

  ①谈到严重的灾情时播放课件:地震后,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尸体发臭,在劫难中逃生的人无家可归。通过真实的画面和哀挽的音乐,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地震的无情,现实的残酷。然后课件出现写灾情的句子。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段话?指导用低沉、舒缓的语气朗读:

  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队员仍然坚持工作。请找出两个带有关联词“一……就……”的句子: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为了救灾,队员们分秒必争,速度快。)

  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你觉得哪些词应重读,请注上重点符号,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齐读,让学生从“高达34摄氏度”、“厚厚的”、“浸透了”等词语中领会队员不怕困难,不怕危险,坚持战斗。

  ③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交口称赞”、“闻名遐尔”的理解。从而了解是高超的救援技术使救援获得成功。

  5.学生可能还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要派人援助阿尔及利亚?在以上的学*之后,这里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看法。师适时板书。

  [学生是语文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是积极的引导者、组织者,在这个环节中,我努力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方式来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并根据问题深读课文,再以重点词句为突破口理解全文。]

  (四)激情朗读积累语言

  1.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高度赞扬,请你们也来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请大声地说出来。对说得好的,全班跟着诵读。

  2.孩子们,请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齐读课文。

  3.自主选择喜欢的词语句段,进行摘抄。

  [让学生由衷赞叹,既是思想感情的升华,也是能力的应用和拓展。第二学段目标明确规定,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我在*时的教学中时时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惯。]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让我们最后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在我国四川5.12大地震中,遇难:69229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但是面对灾难,我们不必害怕和恐慌,因为我们有着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因为我们有着这么一支优秀的国际救援队,我们的救援队以他们的顽强的毅力,高超的救援技术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世界人民的爱心是相通的,在汶川地震中,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很多国家都派来了他们国家的救援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出示课件,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同学们,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每一个感人的画面,我想此刻,同学们肯定有很多话要说,那就请拿起手中的笔,记下对他们的祝愿,送上你最真诚的祝福吧

  六,说板书

  本课板书设计力求体现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附:板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全世界人民是一家

  一速度快八

  方不怕危险方

  有救援技术高超支

  难援

  阿尔及利亚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略读课文。这个单元围绕国际理解和友谊,侧重从各国人民之间的和*相处、友好帮助和深情厚谊入手,强调全球如家的意识。前两篇课文《一面***》、《卖木雕的少年》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加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相互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了解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情况和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救援情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收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知道各国人民之间要和*相处,友好帮助。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阿尔及利亚受灾人民的帮助。

  教学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

  1.资料搜集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相关材料,既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好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非常重要。本课,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探究热点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指导,逐步让学生学会阅读。

  3.多媒体辅助法

  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孩子。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本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凭借阅读提示,自读自悟,再重点探究学生关注的或不理解的问题。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做到自读为主,略而不简,教略而学丰。

  四、多元阅读说教学程序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去年5月12日中国四川遭受了8级强地震,伤亡很多,损失惨重,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派出了大量的人员进行抗震救害。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纷纷前来支援,再现了一幕幕的感人的场面。我国也有一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你还了解什么,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这支救援队也协助过其他国家地震抢险,他们表现出色,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赞扬。2003年5月,中国国际救援队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救任务,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一片赞誉。

  你知道媒体是怎样报道这件事的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让大家明白阅读要求。

  2.分小组读课文,相互评价指正,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请用跳读的方法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主要写了什么事。

  [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引导学生用跳读的方法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学*通讯的阅读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在不理解的地方做符号,尽量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把它弄明白。

  2.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请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简单的立即解决,然后归纳出普遍的问题。

  3.多媒体出示可能提出的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请四人小组,再读课文,并讨论。

  4.分组汇报,互相补充。可以从严重的灾情、艰难的救援、高超的救援技术等方面适当点拨。

  ①谈到严重的灾情时播放课件:地震后,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尸体发臭,在劫难中逃生的人无家可归。通过真实的画面和哀挽的音乐,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地震的无情,现实的残酷。然后课件出现写灾情的句子。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段话?指导用低沉、舒缓的语气朗读:

  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队员仍然坚持工作。请找出两个带有关联词“一……就……”的句子: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为了救灾,队员们分秒必争,速度快。)

  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你觉得哪些词应重读,请注上重点符号,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齐读,让学生从“高达34摄氏度”、“厚厚的”、“浸透了”等词语中领会队员不怕困难,不怕危险,坚持战斗。

  ③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交口称赞”、“闻名遐尔”的理解。从而了解是高超的救援技术使救援获得成功。

  5.学生可能还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要派人援助阿尔及利亚?在以上的学*之后,这里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看法。师适时板书。

  [学生是语文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是积极的引导者、组织者,在这个环节中,我努力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方式来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并根据问题深读课文,再以重点词句为突破口理解全文。]

  (四)激情朗读积累语言

  1.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高度赞扬,请你们也来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请大声地说出来。对说得好的,全班跟着诵读。

  2.孩子们,请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齐读课文。

  3.自主选择喜欢的词语句段,进行摘抄。

  [让学生由衷赞叹,既是思想感情的升华,也是能力的应用和拓展。第二学段目标明确规定,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我在*时的教学中时时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惯。]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让我们最后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在我国四川5.12大地震中,遇难:69229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但是面对灾难,我们不必害怕和恐慌,因为我们有着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因为我们有着这么一支优秀的国际救援队,我们的救援队以他们的顽强的毅力,高超的救援技术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世界人民的爱心是相通的,在汶川地震中,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很多国家都派来了他们国家的救援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出示课件,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同学们,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每一个感人的画面,我想此刻,同学们肯定有很多话要说,那就请拿起手中的笔,记下对他们的祝愿,送上你最真诚的祝福吧

  六,说板书

  本课板书设计力求体现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附:板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全世界人民是一家

  一速度快八

  方不怕危险方

  有救援技术高超支

  难援

  阿尔及利亚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 4

  第七组课文是围绕着“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内容,感受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太阳是大家的》借世界各地儿童共有一个太阳来表达对和*的热爱;《一面***》和《卖木雕的少年》是反映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则是中国人民帮助外国人民的事,从而引导学生诠释“国际理解和友好”的内涵。由于前三篇课文学生还没有学*,所以对于“国际理解、国际帮助”的大概念比较模糊,本节课中试图通过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阿尔及利亚的无私帮助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中国人民对外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一、说教学设计

  我们设计这节课时遵循了略读课文的两大特点:一是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进行适时地点拨和帮助;二是“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教学中有所侧重,比如文章第3自然段的学*就作为一个重点学*的部分。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了文本的语言文字和写法,使学生的学*不仅仅停留在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更注重语文知识的*得,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

  二、说教学理念

  1.“学案导教”的理念。

  基于徐老师“学案导教”的理念,学生的学*不是零起点,我们的教学应基于学生的起点。字词教学中,我没有把所有生字全部出示,而是针对比较难读或容易读错的字词进行巩固朗读。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因为在本课的“阅读提示”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们默读下面的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在布置预*时,我就提醒学生关注“阅读提示”,课堂上,我也就直接让学生尝试概括,当然假如学生直接说有困难的话,也建议学生可翻开书本看一看再说。

  2.关注语言文字。

  “学语言,用语言。”语言的积累能帮助学生逐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了语言的*得:

  一是在词语教学中,重点了解了多音字“载”,知道读“zài”时,可组成“满载而归、装载、运载、超载、载重”等,一般作为动词使用,而在读“zǎi”时,可组成“下载、记载、转载、千载难逢”等,它的意思是“记在书报上”。

  二是在第3自然段的学*中,既关注关联词“有的……有的……”“一……就……”的使用,同时还关注作者的用词,如近义词“仔细、细心”“搜索、搜寻”,让学生知道当我们要表达相同的意思时,运用近义词可使语言变得更丰富。

  三是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适时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如:感激不尽、闻名遐迩、载誉。

  3.关注写法的引领。

  本文是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的,这是学生第一次遇到“通讯”这一体裁,教参上“教学建议”中是这样要求的:本课是一篇通讯,教师在教学时不必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但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针对这样的要求,我们是这样做的:课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这是一片通讯”;在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后,再告诉学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交代得清清楚楚,就是通讯的特点”;结合第1自然段的学*,在了解为什么把结果置前时,再告诉学生“先介绍最重要的信息”也是通讯的特点。试图通过浅显的话语让学生对“通讯”这一体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在文本的学*中自始至终关注,利用教师的小结语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

  4.激发学生情感。

  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这篇课文从题目开始就带有浓浓的感情色彩——《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读就让人产生一种自豪感。那么,到底“棒”在哪里呢?在整个文本的感悟中,我们始终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和内容去感悟和体会,从而明白我们的救援队员不怕困难,不怕危险,不顾个人安危,高度的责任心……他们真的很棒!最后再通过一组画面,让学生了解不仅仅在阿尔及利亚,只要世界上哪里有地震或灾害,我们的救援队员就会出现在哪里,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感受我们的救援队员真的是太棒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融合了研究小组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学校何校长和王主任的指点,特别是教研室徐老师的倾心指导,让我受益匪浅。但由于自身水*的缘故,课堂演绎中还有着许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最后,感谢富亭小学给了我这样一个展示的*台和机会,谢谢!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 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学情分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自主地参与阅读实践。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让学生打造自我,做灵魂的游历者;披文入境,做情感的感悟者;揣度深思,做问题的探究者。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理念,让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神韵、读出情味。

  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层感悟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即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因此,“以读为本,张扬情感,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本设计追求的目标。在真情的激荡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朗读、品悟、表达等训练,并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洗礼和升华。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板书:“中国国际救援队”。我们预*了课文,能用一个词儿来评价一下这支队伍吗?(将课题补充完整“真棒”)

  2、地震是最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具有毁灭性的,请同学们看——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贵有疑。课堂教学伊始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二、(切入)环境险恶,感悟队员迎难而上之棒。

  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灾后环境的语句:“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多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1、指读。读得多动情,透过你的声音,我的脑子在演电影,看到了一些东西,听到了一些声音,闻到了一些味道。你们呢? 这样的场面找个什么词来形容?(景象悲惨)

  2、再读,读出悲惨的语气。听了你声情并茂地读,我好像就在现场。看看这句“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你感受到的仅仅是悲惨吗?(环境险恶)

  3、齐读。中国是个大国,我们怎能见死不救啊,在这种情况下,谁出现了?他们能够迎难而上,替灾区人民用“感谢”的语气读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小结:你们也很棒,你们能调动身体的多种器官,去看,去听,去闻,还动脑去想,这就是学*语言文字的好方法啊!

  (据学生心理特点、认识规律,从直观、形象入手,为学生创设出和谐美好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动机、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能探究课文的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兴趣被充分调动,对课文才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的念头。因此,在此环节以情激趣,通过设计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 入胜的导读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三、(铺展)爱心行动,感悟队员人道主义之棒。

  1、(自主、合作)细细品读2——3自然段:抓住描写队员的句子,把你最受感动,最有感悟的句子划下来,句旁像老师批作文那样,写写批注。

  2、(交流)可能会有如下句子:

  “造成两千二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震后,***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此处可抓住2200,10000,30,对比,再结合词语“立即”,明确时间紧,任务重)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可比较两个句子,抓住“一……就……”这组关联词,明白救援速度之快,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此处课件出示)

  1)、抓住两个“有的”,感悟分工明确,训练有素,任务繁重。

  2)、找出表示动作性的词:“搜索、捕捉、剪断、搜寻……”谈感受。(人道与牺牲)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步感受人道主义与牺牲精神)

  ( )搜索( )捕捉( )剪断 ( )搜寻

  3、课件展示一组真实的救援图片

  (启发谈话:扣住人道主义与牺牲精神。延伸课文内容,感受救援队员对灾民无微不至的爱,已超越了种族,没有了国界。这就是人道与博爱。)

  4、整合文本,层层深入

  默读《海啸后的中国国际救援队》2——3节,深入感受救援队的英雄事迹。

  可结合语句谈新了解,新认识。如:处理遗体,传染病,吃饭,喝水。

  小结:肯牺牲自己,是由于心中有爱,爱能够战胜一切!替灾区人民用“感激”的语气读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语文课堂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教学当中的情感就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能在教师的点拨下“渐入佳境”。)

  三、(收关)交口称赞,感悟队员高超技术之棒。

  1、板书“交口称赞”请学生围绕词语提问,如:词义,称赞原因,称赞的内容

  2、结合语句,学生谈称赞原因,对“闻明遐迩”稍做了解。

  3、交流:人们交口称赞的仅仅是这条犬吗?

  4、小结:这条狗是队员们的搜索工具,只有这么优秀的队员才能训练出来这么优秀的狗。让我们体小男孩的亲人用“感恩”的语气三读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四、(提升)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超越了国界,也没有了种族,是爱抚*了伤痛,给了我们在艰难中继续活下去的勇气。中阿两国友谊的使者回来了!我们都在机场迎接他们,你们想跟他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写下来)

  五、搜集最*印度尼西亚地震有关资料,同学之间课间交流。

  (教学关注学生个体的精神生活,赋予教材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我们说注重人文渗透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人的教育。而这种关注,不仅仅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学生通过学*,是否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是否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经验和能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闪耀着人文 精神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合集5篇(扩展4)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合集5篇(扩展5)

——《*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 (菁华3篇)

《*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1

  1、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识,以及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灾难的事例。

  2、本课是一篇通讯,教师在教学时不必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但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这一次的阅读要求是宜粗不宜细,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

  3、再次默读课文,教师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后,抓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首先,地震发生后*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全部答全,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4、在清楚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一下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新闻的语言要求客观、准确、朴实、简洁,尽量让事件本身说话,作者的观点就在事件的叙述当中。这篇通讯虽然也有抒情、议论,但也是融合在事件的客观报道中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加以体会,并在*时阅读报纸时,增加获取信息的能力。

  5、课文后的资料袋介绍的是*国际救援队,可以在教学课文前作为新闻背景来阅读,增加对这一组织的了解。

《*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国际救援队这一组织。

  2、学会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国际救援队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国际救援队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学会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本单元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二、学*新课。

  1、引导学生读“资料袋”,了解“*国际救援队”这一组织机构。

  2、引导学生读“自读提示”,明确自读本文的方法和要完成的问题。

  3、学生带着问题默读。

  在默读时要求学生勾画叙事要素的关键词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惯。

  4、全班交流第一个问题: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进行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文中找到事情的六个要素,简要概括事件的经过,串联起来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区别复述和概括的区别,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概括事件的经过。

  学生充分发言。

  5、全班交流第二个问题: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的感情就是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学生充分发言。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时候,抓住文中感情最为充分的段落来指导。一方面,引导学生内心要满载着和作者一样的感情来读;另一方面,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比如,抓住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词语重读。

  学生广泛试读。

  学生齐读。

  老师范读。

  学生齐读。

  7、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篇课文。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与人交往,建立友好情谊。

《*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3

  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重、难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前置作业: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然后同桌相互读一读下列词语,互教互助。

  倒塌 弥漫 腐烂 臭气 呈现 探测仪 废墟 液压钳 挣扎

  搜索犬 协助 属于 范围 狂吠不止 任务 载誉而归 闻名遐迩

  2、再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

  3、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画出相关语句,认真读一读,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展示地震图片,学生谈看后感受,老师介绍阿尔及利亚地震。

  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过渡:*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再次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国际救援队,真棒!

  阅读资料袋,了解*救援队的相关资料。

  二、出示前置作业,学生自主学*。

  三、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学*。

  四、班内交流回报:

  (一)、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完成作业1)

  1、读生字条中的生字,边读边组词。及时正音。

  2、认读前置作业1中的词语(自由读、领读、指明读、齐读)

  3、说说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二)、完成作业2

  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发生了什么事、谁干了什么、结果怎样的句式来回答,指名汇报,其余补充。)

  (三)、讨论:*救援队真棒!棒在哪里。 (划出句子,交流 感受,完成作业3)

  1、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当时气温高达 34 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 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 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 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

  *经过一番紧张的援救,在废墟中挣扎了三天的一名男孩终于被救了出 来。当地群众对*国际救援队感激不尽,搜索犬“超强”也因此在当地闻名遐迩。

  2、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3、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探讨:阿尔及利亚人民为什么感激*国际救援队?

  4、总结: “*万岁!“*国际救援队,真棒! ” ”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过渡: 是呀,爱是永恒的,爱可以超越国家,超越种族,不管我们的肤色如何,不管我们的语言是否相同,但是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让世界充满爱。

  五、拓展训练:

  老师搜集到这样一则资料:

  1、出示*国际救援队赶赴日本救援的纪实报道。

  2、图片赏析。 *国际救援队,不仅出现在阿尔及利亚,世界各地哪里出现了危险, 哪里就有*救援队的身影。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3、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我想对可敬的队员们说:

  4、教师小结:是啊,我们有很多话想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国际救援队,真棒! ”

  五、结束全文。 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学生齐呼:*国际救援队,真棒!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合集5篇(扩展6)

——《*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 (菁华5篇)

《*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1

  教学目标:

   1.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学情分析:

  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学*。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资料,提示课题。

  1.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出示课题:*国际求援队,真棒!(指导学生用骄傲的语气读出来。)

  3.师:你们想知道这篇通讯是怎样报道*派出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吗?就请继续阅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1)练*默读课文,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想想这篇课文里有哪些好词好句。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

  三、讨论与交流。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生汇报。

  2.重点讨论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首先,地震发生后*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

  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不最喜欢的地方。

  2.展示: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齐读课文。

  五、综合拓展。

  1.交流:

  与同学交流,你知道*救援队的其他事情吗?

  (1)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

  2教师小结。

  3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惯。

  作业: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国际救援队

  速度快

  不怕危险 真棒!

  援救技术高超

《*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2

  【设计理念】

  通过课前搜集*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教师引导同学抓住课文写救援队棒的词语、句子。再加上图片、课外维和部队的资料,让同学真切地感到中队外国无私的协助,最后水到渠成地使同学骄傲地喊出:*真棒!

  【教学目标】

  1、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了解俺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协助;从而受到教育。

  3、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同学的语文综合素养。

  【重点难点】

  1、重点:

  感受*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协助和友谊。

  2、难点:

  地震、如何救援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建议】

  课前,同学要搜集和了解*国际救援队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面两篇课文讲的是外国人协助俺们*人,那俺们*国际救援队又是怎样协助外国人的?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2、同学交流,教师引导同学用自身的话进行介绍。教师播放幻灯“武器”局部。

  3、*国际救援队于2003年5月第一次赴阿尔及利亚参与国际地震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国际救援队,真棒!”

  4、出示课题:

  *国际求援队,真棒!(指导同学用骄傲的语气读出来。)

  5、师:这篇课文是一篇通讯,你们想知道这篇通讯是怎样报道*派出救援队协助救灾的事吗?让俺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国际救援队的表示吧!

  导语的目的是让同学明白理解和协助是双方的。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前提,整体感知。

  三、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默读课文,看看俺们*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请划出有关语句。鼓励同学使用跳读的方法。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俺们*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同学互相补充。

  交流完,幻灯出示,齐读三大点:

  ⑴ 速度快:

  首先,地震发生后*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幻灯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有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同学练读──齐读。

  ⑵ 不怕危险:

  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时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

  ⑶ 援救技术高超:

  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协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

  4、在阿尔及利亚参与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国际救援队,真棒!”(生齐读)

  交流文章重点词语、句子,进而了解*国际救援队的高尚品质,理解俺国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

  交流板书:

  速度快 援救技术高超 不怕危险

  四、回顾前文、感悟文情

  师:所在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

  幻灯出示课文第一段:(同学齐)

  “‘*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回顾前文,整体感知。

  五、图片赏析,结束全文

  1、这就是俺们的国际救援队,不只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下面让俺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2、同学看图片。

  (幻灯出示“救援”图片。)

  3、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

  (同学表述)

  4、教师小结:

  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俺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同学齐:*国际救援队,真棒!)

  通过图片,让同学对国际救援队有更深刻地了解;再次引发同学对国际救援队队员发生一种敬佩之情,由此指导小朋友的学*、生活。

  随机板书:

  意志顽强 镇定乐观 临危不惧

  六、拓展阅读,感悟升华

  师:*作为一个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社会为应对国际和*与*安所受的威胁而采取的'行动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只在贸易和发展方面如此,在打击国际犯罪和*方面也同样如此。下面俺们用跳读的方法看两篇文章。

  1、用跳读的方法阅读:《给孩子的一封信》(维和日记)、《通讯:*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感受“*情”》

  2、谈读后感受:

  总结:

  引导同学感受到:*维和部队,真棒!*,真棒!

  通过维和部队的感人事迹,让同学感受到:*,真棒!

  七、板书设计

  28、*国际救援队,真棒!

  速度快 援救技术高超 不怕危险

  意志顽强 镇定乐观 临危不惧

《*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3

  【教材简析】

  本文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

  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人的故事,本课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

  【设计意图】

  注重语文教学的情性:

  本课的教学以情感为纽带。

  注重语文教学的感性:通过研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体验、读写结合等语文实践,推进对课文的体验与感悟。

  【预设目标】

  1、读准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悟重点段落、重点词句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地体会*国际救援队的“真棒”。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预设流程】

  一、导入,简介“*国际救援队”

  这支队伍成立于2002年初,是我国*根据地震救援的需要,而组建的一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二、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三、再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遇到长句子、生字词特别多的句子反复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2、汇报交流。

  3、课文读完了,你最想对“*国际救援队”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四、品析“悲惨”,了解“处境”

  1、出示“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臭气。”

  2、理解分析。

  3、朗读感悟。

  4、教师小结。

  五、自主探究,感悟“真棒”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是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救援队真棒,用笔划出来。

  2、学生汇报(预设)。

  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⑴ 学生品析。

  ⑵ 感情朗读。

  出示“有的队员用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

  ⑴ 学生口述。

  ⑵ 理解分析。

  ⑶ 展开想象,有的队员还在怎样地救援。

  ⑷ 教师拓展,投影出示相关图片。

  ⑸ 面对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吗?

  (学生畅所欲言)

  ⑹ 回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国际救援队,真棒!”

  “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前往救援。”

  ⑴ 学生理解分析。

  ⑵ 教师点拨、启发想象:

  当救援队发现并救出在废墟中挣扎了三天的男孩之后,当地群众会怎样表示感激。

  六、回顾开头,感悟文情

  所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

  投影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齐读。

  七、图文赏析,升华中心

  1、出示图文。

  2、激情写话。

  3、交流。

《*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国际救援队这一组织。

  2、学会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国际救援队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国际救援队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学会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本单元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二、学*新课。

  1、引导学生读“资料袋”,了解“*国际救援队”这一组织机构。

  2、引导学生读“自读提示”,明确自读本文的方法和要完成的问题。

  3、学生带着问题默读。

  在默读时要求学生勾画叙事要素的关键词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惯。

  4、全班交流第一个问题: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进行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文中找到事情的六个要素,简要概括事件的经过,串联起来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区别复述和概括的区别,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概括事件的经过。

  学生充分发言。

  5、全班交流第二个问题: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的感情就是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学生充分发言。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时候,抓住文中感情最为充分的段落来指导。一方面,引导学生内心要满载着和作者一样的感情来读;另一方面,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比如,抓住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词语重读。

  学生广泛试读。

  学生齐读。

  老师范读。

  学生齐读。

  7、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篇课文。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与人交往,建立友好情谊。

《*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5

  【设计理念】

  通过课前搜集*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教师引导同学抓住课文写救援队棒的词语、句子。再加上图片、课外维和部队的资料,让同学真切地感到中队外国无私的协助,最后水到渠成地使同学骄傲地喊出:*真棒!

  【教学目标】

  1、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了解俺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协助;从而受到教育。

  3、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同学的语文综合素养。

  【重点难点】

  1、重点:

  感受*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协助和友谊。

  2、难点:

  地震、如何救援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建议】

  课前,同学要搜集和了解*国际救援队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面两篇课文讲的是外国人协助俺们*人,那俺们*国际救援队又是怎样协助外国人的?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2、同学交流,教师引导同学用自身的话进行介绍。教师播放幻灯“武器”局部。

  3、*国际救援队于2003年5月第一次赴阿尔及利亚参与国际地震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国际救援队,真棒!”

  4、出示课题:

  *国际求援队,真棒!(指导同学用骄傲的语气读出来。)

  5、师:这篇课文是一篇通讯,你们想知道这篇通讯是怎样报道*派出救援队协助救灾的事吗?让俺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国际救援队的表示吧!

  导语的目的是让同学明白理解和协助是双方的。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前提,整体感知。

  三、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默读课文,看看俺们*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请划出有关语句。鼓励同学使用跳读的方法。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俺们*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同学互相补充。

  交流完,幻灯出示,齐读三大点:

  ⑴ 速度快:

  首先,地震发生后*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幻灯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有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同学练读──齐读。

  ⑵ 不怕危险:

  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时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

  ⑶ 援救技术高超:

  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协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

  4、在阿尔及利亚参与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国际救援队,真棒!”(生齐读)

  交流文章重点词语、句子,进而了解*国际救援队的高尚品质,理解俺国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

  交流板书:

  速度快 援救技术高超 不怕危险

  四、回顾前文、感悟文情

  师:所在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

  幻灯出示课文第一段:(同学齐)

  “‘*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回顾前文,整体感知。

  五、图片赏析,结束全文

  1、这就是俺们的国际救援队,不只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下面让俺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2、同学看图片。

  (幻灯出示“救援”图片。)

  3、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

  (同学表述)

  4、教师小结:

  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俺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同学齐:*国际救援队,真棒!)

  通过图片,让同学对国际救援队有更深刻地了解;再次引发同学对国际救援队队员发生一种敬佩之情,由此指导小朋友的学*、生活。

  随机板书:

  意志顽强 镇定乐观 临危不惧

  六、拓展阅读,感悟升华

  师:*作为一个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社会为应对国际和*与*安所受的威胁而采取的'行动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只在贸易和发展方面如此,在打击国际犯罪和*方面也同样如此。下面俺们用跳读的方法看两篇文章。

  1、用跳读的方法阅读:《给孩子的一封信》(维和日记)、《通讯:*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感受“*情”》

  2、谈读后感受:

  总结:

  引导同学感受到:*维和部队,真棒!*,真棒!

  通过维和部队的感人事迹,让同学感受到:*,真棒!

  七、板书设计

  28、*国际救援队,真棒!

  速度快 援救技术高超 不怕危险

  意志顽强 镇定乐观 临危不惧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合集5篇(扩展7)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合集十篇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1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来自 中学的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生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说课的标题就是《中国石拱桥》。我的说课有七个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育教学思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步骤、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评价。

  一、说教材

  《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智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

  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生学*语文的良好*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①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②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2、能力目标:①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章,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②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③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3、德育目标: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方法

  首先利用多媒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优势,调动最适宜的教学资源,能增大教学容量,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在学会学*的过程中达到自能会学。本节课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前提下,强调动口动脑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创新能力和发展智能,提高整体素质

  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五、说教学步骤

  导入。课前,让学生讨论见过哪些桥,视频演示赵州桥片段。

  作者介绍。首先向学生适当介绍作者是必要的,但是内容要精当,有所侧重,有利于增加学生文学常识。

  比较阅读。接着,教师分发资料,《荷情万种》、《荷花》,学生阅读后,并感知它们的区别,学生谈阅读感受,只要能谈到一两点就行。两文同样写荷花。但《荷情万种》这是一篇记叙文,兼有抒情、议论。记叙自己赏荷的经过,对荷的描写和体验极有层次,先写荷风,又写荷花。《荷花》这篇文章介绍了荷花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等。突出强调鲜藕、莲子,略写荷梗、荷花、莲蕊、莲须。全文语言*实,知识性强,是一篇说明文。教师简介说明文的文体特征。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朗读。朗读是学*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学生初步把握文意。教师用多媒体显示视频配乐朗读,再用多媒体显示需要积累的词语,然后让学生填写,既检查预*情况,又便于学生了解文意。

  了解说明对象。培养学生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是本文的能力目标。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问题。学生接受问题后,会急切的投入思考。这个环节,让各小组分组讨论,思考出答案,并抢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通过互相探讨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自我学*、自主解决问题,这是中学生学*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回答结束以后,给出标准答案,并给予图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技巧。这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说明文顺序的定义,初步了解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再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段,因为给课文分段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阅读能力,通过分段来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教师最后要明确,课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来分别介绍这两座桥的,所以是逻辑顺序。

  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这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朗读句子,思考、体会,同样是小组之间交流,组长整理讨论结果,并作出回答,教师进行引导,并给出答案,作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因此我们学*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准确”二字。再让学生找语言准确、严密的例子在班上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一定的评价,并指导和给予建议。及时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体验到主动学*中求知的满足感、成功的欢乐感和学*的愉悦感,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中积极主动,达到教学目标。

  简单介绍说明方法。本文是新课程改革以后,初中阶段的第一篇说明文,所以还不必向学生过多的讲解说明方法,只要向学生简单介绍,使他们有所认识就行。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和例句,

  合理安排课后练*,巩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以下两个活动设计一、写作活动设计。1、你一定热爱自己的家乡,选择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要求抓住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教师提示:要求写成说明文的文章,不要在有关建筑物的故事、对建筑物的感情抒发上多费笔墨,语言应准确、简明。2、请以“我家乡的桥”为题,写两篇不同体裁的文章:一篇写成记叙文,一篇写成说明文。二、实践活动设计1、设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先分组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位代表面向全班汇报。教师提示:对未来的设想是建立在对目前的桥存在不足与缺陷的认识基础上的,所以先讨论现在的各种类型、各种用途的桥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再畅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2、课外收集古今中外著名的桥资料,然后从不同角度(如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对它们进行分类,并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桥给它们建立小档案。教师提供一些本地出名建筑物的图片和资料,或者在课件网页里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便于学生课后查阅。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能否体现目标,都需要教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及时的进行课外拓展训练,可以很好的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效果。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四个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也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学生正确掌握了诗歌的思想内容,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并能适当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段进行文学创作,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创新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但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调整。

  总结一下,本课教学有一下特点:

  1、全新引入,调动积极性。

  2、师生互动,有效教与学。

  3、愉快教学,能力提高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2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你们好!

  我今天要说的是《中国石拱桥》这课。

  我的说课分为六个部分:说教材分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步骤、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有总述有分说的方法:先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功用;接着,用例证说明和特征说明的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分别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艺术水*;最后又综述**后我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新发展。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

  这篇说明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但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和列数字。根据需要,有时用确切的数字,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有时用约数,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石拱桥“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二、说学生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经历了小学六年和中学一年的莽撞之后,思想开始发展成熟,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成长。有些事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的满足,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就造成他们在性格上既有活跃的一面,也有内敛的一面。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着用一套较宽松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以饱满的热情全面参与到课堂学*之中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掌握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及本课基本的文学常识。

  ②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③难点:分析作者在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好处。

  2、德育目标: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方法

  1、授之以“渔”,排除学*障碍

  本篇文章作为初二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工作。因此在正式学*之前,应带领学生再熟悉有关说明文的一些知识。包括:①说明文的三要素(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②说明文的分类、(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科学小品文)③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周密)。④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摹状貌画图表引资料)等。重点强调了阅读和写作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我认为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就好像公式和定理一样,有了它们学生在预*课文整体感知的过程中就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在分析课文时重点以赵州桥为例,从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入手为学生做出范例;有关卢沟桥的部分让学生推选代表上台讲解。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公式”去分析问题。

  2、针对难点,分组竞赛,激发学*热情

  将全班同学分成2组,一组同学寻找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另一组同学寻找作者在说明卢沟桥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运用的妙处,看哪组同学能够找得全,说的好。

  这样做可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够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

  3、归类分析,误读比较,启发思考,突破重点

  针对本科的教学重点(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设计采用归类分析法和误读比较法进行分析:归类分析法就是将本课出现的一些带有表示估计、限制、程度词语的句子归纳起来,让学生通过归类分析明确只有用最准确的语言对说明对象作精确的说明,才能使读者对事物有明晰准确的印象(此环节的训练题可以用多媒体投影展示,以增强直观性)。

  误读比较法就是教师将选择的一段课文原文进行改编,让学生与原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说教学步骤

  导入。同学们,生活中你见过桥吗?他们是什么样子的?那位同学能到黑板上给我画下来你印象当中的桥?(生到黑板画桥,由此引入本课)

  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多媒体图片演示赵州桥。

  预*检查:根据教学目标检测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作家作品的认识。这一环节以学生自己讲授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适时点评,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一环节可用多媒体检测)

  课文导读:(多媒体投影导读目标,学生依照目标朗读课文,讨论作答)

  1、了解对象:说明了什么事物?

  2、抓住特征:说明的对象具有哪些特点?

  3、品味语言: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过朗读训练,结合导读目标,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初步领会说明文文体的特点。

  合作探究:

  1、中国石拱桥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石拱桥有很多,文章为什么只选取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重点说明的例子?作者分别从那些方面为我们这两座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举例子、列数字)

  打比方

  就是通过比喻进行说明。文中对石拱桥的比喻很多,集中起来,是比作两种事物:一是虹,二是弓。这两种事物既能表现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给人以美的感受,又便于对石拱桥在建筑上的特点给予形象的说明。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举事例

  就是举出典型事例来进行说明。如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就举了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长虹大桥这四个典型的例子。概括介绍旅人桥和长虹大桥,这是纵向说明,既说明我国石拱桥悠久的历史,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又说明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赞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文章着重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这是横向说明,赵州桥是单拱石桥,卢沟桥是联拱石桥。文章列举的四座桥很有代表性,有略写、有详写,详略得当,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全貌。运用举例说明,一定要注意例子的典型性、代表性,切不可用个别事实、偶然现象来代表一般,代表必然。

  列数字

  就是用准确的数字来进行说明。比如对赵州桥存在的时间、长度、宽度、拱圈的道数等都用了具体数字。有概数、有确数,能收到很好的说明效果,如说明石拱桥结构坚固,用了“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作比较

  就是用与同类的或相关的事物作比较的方法来进行说明。文中在说明卢沟桥的坚固时,讲到“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这就是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河堤作比较说明。

  引用

  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来进行说明。文中有“泛引”,如文章开头引用我国诗人比喻石拱桥的种种用语。“卧虹”“飞虹”等,这样反复比喻,既给人有关知识,又使人仿佛置身于神话之中,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加深人们对石拱桥形式优美的印象。又有“特引”,如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赞语“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是为了说明赵州桥构造的奇特;引用唐朝张(卓)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是为了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还引用意大利人马可渡罗的赞语“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的特点。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上述的说明方法学生都能找的差不多,但是“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找不到,在这里需要教师强调。

  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从本质上来区分,打比方是修辞本质上是比喻,强调相似点,有本体和喻体。摹状貌,不是修辞,虽然也强调相似,但更多的说明趋势,状态具有什么特征,无本体与喻体。

  本课设定强化训练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和列数字,针对这个重点设计了以下练*题进行巩固(投影展示)

  说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间略窄,宽九米”;

  (2)卢沟桥“桥长二百六十五米,由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一,(3)自十六米到二十一点六米。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4)“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5)万人大会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

  这里设计的题目比较简单,目的是让全体同学都掌握这两种说明方法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赵州桥的?

  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

  4、根据课文,概括赵州桥的四个特点。

  弓形独拱拱肩加拱拱圈拼成结构匀称

  5、画出赵州桥德*面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数据。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完成以上问题。讨论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师多媒体投影明确:

  石拱桥{形式优美}――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单拱)

  {结构坚固} {卢沟桥}(联拱)

  {历史悠久}

  自由探讨:

  1、根据分析赵州桥的方法小组互助分析作者是怎样介绍卢沟桥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卢沟桥的特点?作者还写到了**后的桥,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2、在介绍卢沟桥的时候能不能把这部分去掉换成课文后面陈寿儒写的《夜宿卢沟》为什么?

  通过自由探讨环节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说明对象,掌握说明方法,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区别说明文和描写性记叙文。

  3、《中国石拱桥》的语言特点还在于使用了一些语意模糊、不确定的词语进行说明,以使说明更切合实际。请从下面的练*中感悟这种模糊说明的艺术。

  投影展示练*题:

  体会下边几句话中加点词语的作用,把它们分别归类到后面的表格里。

  1.“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的卢沟桥。

  2.赵州桥修建于公元六零五年左右。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最长的石拱。

  5.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6.到**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

  7.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8.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9.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10.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表示估计表示限制表示程度

  大约二百来

  可算左右可能有些完全

  不完全几乎充分

  最

  十分

  学生完成表格,并小组讨论,分析体会

  “几乎、大约、可能、可算”是一组语意内含量大、模糊而不确切的词语,使用它们,似乎很难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而茅以升就是巧用它们,反映客观实际,避免了说明的武断。在中国,石拱桥分布确实广泛,但是否已广泛到自古到今无处不在的情况呢?很难断定,因为事实上不可能进行一次从古到今的全国各地的石拱桥的调查,用“几乎”这个表程度的副词,在强调石拱桥分布广泛的同时,避免了说明的绝对化,否则难以令人信服。同时由于时间久远,掌握的资料不可能齐全,对一千多年前的史实记载更不可能断言,于是作者恰当地选用了“大约、可能”这两个表示估计的词,以对历史情况作客观的反映。表估计的副词“可算”更是经作者再三推敲后而选用的。茅以升在关于《中国石拱桥》的一封信中说:“赵州桥大拱的长度,根据我个人掌握的资料,它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但个人的见闻毕竟有限,这是有所保留的提法。对于不能绝对肯定的东西,不敢率然下结论,于是使用‘可算’表示不作肯定的意思。”“几乎”、“可能”等不能表示明确肯定的词语,看似含糊,而一旦将它们从句中去掉,说明则可能与实际相悖。用这些模糊语言来说明,倒更切合实际。这些模糊语言的选用,不仅是作者求实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治学态度的表现,而且是作者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的显现。

  上述语言分析的归类训练,可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这项训练也是对学生学过的词类知识的复*巩固。

  4、《中国石拱桥》语言的准确性,不仅体现在使用了一些恰当的模糊语,而且体现在准确地运用一些动词、形容词等作简洁确切地说明。这些词既不是生字,也不是难词,你是否发现了这一点呢?通过下面的练*,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下文节选的是课文的第3节,教师朗读时,要求学生认真听,并记下老师读错的地方(文中黑体的词有意不读;需要故意读错的词,在该词后的括号内表明)

  投影展示: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长久)的历史。《水径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建造)于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骇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有名)的当推(是)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的卢沟桥。

  学生听完以后,对照课文再自读,小组分析讨论,派代表发言

  “悠悠”和“长久”,“建成”和“建造”,“著名”和“有名”,“惊人”和“骇人”;这些词的含义和区别均可让学生讨论发言,以领会课文用词的准确和简明。对于省略不读的词,也可放手让学生辨析,讲用与不用的差别及不用可能会引起的歧义。有意误读,会成功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发热烈的讨论,这既是一种语言听说活动,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语言思维训练,较形象深刻地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拓展延伸:(综合学*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自己设计制作一座桥梁,画出示意图,并写出简要的介绍。

  这一环节的安排不仅起到复*所学内容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训练了学生说明文的写作。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石拱桥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赵州桥}(单拱)

  中国石拱桥:{卢沟桥}(联拱)

  **后:{长虹大桥}飞跃发展

  {双曲大桥}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各位老师。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3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

  我的说课分为六个部分:说教材、说学生、说目标、说方法、说步骤、说板书。

  一、说教材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二、说学生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开始成熟,有些事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伙伴的合作去获得成功的满足。因此,在教学中,我用我县新推广的“四步探究”教学法,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以饱满的热情全面参与到课堂学*之中去。

  三、说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掌握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及本课基本的文学常识。

  ②掌握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2、方法目标: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方法

  1、授之以“渔”,排除学*障碍

  本篇文章作为初二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工作。因此在正式学*之前,应带领学生再熟悉有关说明文的一些知识。包括:①说明文的三要素、②说明文的分类、③说明文语言的特点、④说明的方法等。我认为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就好像公式和定理一样,有了它们学生在预*课文的过程中就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

  2、针对难点,分组竞赛,激发学*热情

  将全班同学分成2组,一组同学寻找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另一组同学寻找作者在说明卢沟桥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运用的妙处,看哪组同学能够找得全,说的好。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

  3、归类分析,启发思考,突破重点

  针对本科的教学重点,设计采用归类分析法进行分析:归类分析法就是将本课出现的一些带有表示估计、限制、程度词语的句子归纳起来,让学生通过归类分析明确只有用最准确的语言对说明对象作精确的说明,才能使读者对事物有明晰准确的印象。

  五、说步骤

  1、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用猜谜语突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的思维拉到课堂中来。

  2、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用多媒体播放课文,让学生边听边读、边思考,把不理解的内容以小纸条的方式提出来。这属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本前提,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才会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3、多边互动,合作探究

  多媒体投影出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和自己预设的问题,如:中国石拱桥的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单单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本文哪些地方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通过小组合作,老师引导、学生讲解、充等互动形式,逐一分析解决,形成系统的答案。

  4、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把体现本文目标、重点、难点的问题展示在多媒体上,争取让学困生回答有关字、音、词等容易的问题;中等生回答答案能在本文中找到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的问题;优等生回答需深入思考、归纳整理的问题。

  5、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片段作文以“家乡的小桥”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说明性文字,让学生即学即用,达到巩固知识和重构知识的目的。

  六、板书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赵州桥(独拱)

  中国石拱桥:

  卢沟桥(联拱)

  **后:长虹大桥飞跃发展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智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

  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生学*语文的良好*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①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②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2、能力目标:①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章,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②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③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3、德育目标: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方法

  首先利用多媒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优势,调动最适宜的教学资源,能增大教学容量,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在学会学*的过程中达到自能会学。本节课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前提下,强调动口动脑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创新能力和发展智能,提高整体素质

  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五、说教学步骤

  导入。课前,让学生讨论见过哪些桥,视频演示赵州桥片段。

  作者介绍。首先向学生适当介绍作者是必要的,但是内容要精当,有所侧重,有利于增加学生文学常识。

  比较阅读。接着,教师分发资料,《荷情万种》、《荷花》,学生阅读后,并感知它们的区别,学生谈阅读感受,只要能谈到一两点就行。两文同样写荷花。但《荷情万种》这是一篇记叙文,兼有抒情、议论。记叙自己赏荷的经过,对荷的描写和体验极有层次,先写荷风,又写荷花。《荷花》这篇文章介绍了荷花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等。突出强调鲜藕、莲子,略写荷梗、荷花、莲蕊、莲须。全文语言*实,知识性强,是一篇说明文。教师简介说明文的文体特征。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朗读。朗读是学*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学生初步把握文意。教师用多媒体显示视频配乐朗读,再用多媒体显示需要积累的词语,然后让学生填写,既检查预*情况,又便于学生了解文意。

  了解说明对象。培养学生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是本文的能力目标。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问题。学生接受问题后,会急切的投入思考。这个环节,让各小组分组讨论,思考出答案,并抢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通过互相探讨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自我学*、自主解决问题,这是中学生学*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回答结束以后,给出标准答案,并给予图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乃是千百万座中国桥梁中杰出代表之作。千百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建造着,它们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的历史见证,显示出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我国素有“多桥古国”之誉,这种史的观念和数量上的概念,以及有实物可按的直觉印象,都是为理解中国石拱桥所须涉及到的知识面。如果抽掉这些生动史实,不仅内涵空虚,一两座孤立的躯壳,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石孔桥结合现代的工程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取得了更大的发展。本文所介绍的两座桥,赵州桥已历时一千四百年,卢沟桥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经历了*七百年,它们都称得上雄伟坚固,迄今仍保持着初创风貌,可以通行重车,在中外石桥中是罕见的。赵州桥敞肩式的创造,早于西方七个世纪,它们之所以能够经久不坏,说明设计与施工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再如赵州桥的`浅基础、短桥台,不少现代工程师表示惊叹,因为经过多次地震洪水而屹立无恙,这决不是偶然的,唐朝张嘉贞的《安济桥铭》中所云:“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一评价,几乎和二十世纪工程界学者异口同声,技术高超,于此可见。本文在大量史实中,用“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来概括古代石拱桥技术上的成就,这是古今中外桥梁以及任何建筑物所一致追求的目标,在六世纪初,我国的能工巧匠发挥智力,大胆创新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是值得自豪的。

  同时,跨水架桥,意境之美,雕琢装饰,千姿百态,也是体现我国审美观的一种民族传统。建筑不论大小,工艺必须精益求精,如同一幅画图,不能有一处败笔。

  中国的石拱桥,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发展的前景,过去有用的东西,今天仍在起着作用,因此,它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显示着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我们在现代桥梁事业中,必然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也叫大石拱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清水河上。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也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桥。唐代文人赞美桥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这座桥建于隋朝公元6XX年至618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桥身长50.82米,宽9.60米,大拱的净跨度长37.37米,拱高7.23米。他考虑,为使桥面坡度小,将桥高与跨度呈1:5的比例,这样既便于行人来往,也便于车辆通行;拱顶高,又便于桥下行船。他又在大拱的两肩上,各做两个小拱,使得整个桥型显得格外均衡、对称,既便于雨季泄洪,又节省了建筑材料。其结构雄伟壮丽、奇巧多姿、布局合理,多为后人所效仿。李春设计的桥面坦直,共分三股,中间走车马,两旁走行人,不仅可使秩序井然,且又能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可见,在1300多年前,在技术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一个普通石匠李春有这样高超的技术,实为难能可贵。

  李春选用的石料和石料砌法技艺与众不同。他采用长方形石料,每块重约一吨,在1350多年前的隋朝,李春在没有起重机和吊车的情况下,运如此之重的大石头是何等的艰辛。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可见李春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和代价!

  李春带领其他工匠,将石料各面部凿有细密的斜纹,使石块相互咬合扣紧。全桥由28道独立的石拱纵向并列组成。他想,这样可以使每道石拱圈各自独立负荷载重,又便利于修缮。为了加强各拱圈的连接,他又采用9道铁梁贯于拱背之上,接着用腰铁嵌入拱石之间,使桥能“奇巧固护,用于天下”。

  最后,李春又组织能工巧匠,在桥面的两侧石栏杆上,刻有许多精美的古典雕刻艺术,图案细腻,刀法苍劲有力,雕刻灵变,各种鸟兽龙腾虎跃,欲飞若动,形象逼真,堪称隋唐时代雕刻艺术的佳作。这种拱上加拱“敞肩拱”的新式桥型,这样的布局,采用这样的巨形跨度,构成这样的优美的造型,是李春在世界上的首创。在欧洲,14世纪才出现法国泰克河上的赛雷桥,但是,比中国赵州桥晚了700多年,并且早已被洪水毁坏无存。所以,李春造的赵州桥是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唯一尚存的时间最长的一座,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是相当有价值的。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这座历史悠久、结构奇特、造型美观、居世榜首的赵州桥,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

  但是,关于李春的生*事迹却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就连隋朝之后的唐朝人,也只有"制造奇特赵州桥的人是隋匠李春"等数语记载。在赵州桥建成1XX年以后的唐朝开元XX年(公元726年)中书令张嘉贞在《安济桥铭》中简略提到:“赵州清水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这说明,在封建社会里,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不知有多少被埋没了。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赵州桥的基础非常坚固。1350年来,两边桥基下沉水*只差5厘米,这说明李春桥址选择科学合理。赵州桥桥基,是建筑在清水河河床的白粗沙层上,既没有打桩,也没有其他石料,桥台仅用五层石料砌成,桥基很牢,结构简单。在1350年前,李春就敢用这样天然地基来承担大桥的全部重量,可见李春对工程学、力学、建筑学、水文、地质等都有深刻的理解。李春有这么多科学知识,无疑是他从劳动实践中获得和积累的。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李春的名字也会在人们脑海里永垂不朽。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5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重庆市大足县弥陀中学的参赛选手陶秀中。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生曾经这样风趣地解释“桥”,我认为:桥更是友谊的桥梁,今天,“说课比赛”这座桥就把我们来自不同教育岗位的领导、评委、老师联系在了一起,“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真诚的祝愿我们能一起度过这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日子!我说课的题目就是《中国石拱桥》。我的说课分四个板块:说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和教学评价。(接下来,请允许我为大家一一介绍):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地位—本篇文章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智,它作为初二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

  特点—本文属科普说明文,形式规范,逻辑性强,语言准确周密而有不失生动。

  作用—能使初中生较容易的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结构与特点、阅读与写作,是初中生学*说明文的典范之作。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汇,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2)、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章,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营造良好的氛围,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资源共享,促进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惯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4、教育教学思想(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以及后面教学方法的选择,我都遵循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生学*语文的良好*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二、说教法

  都说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及素养的提高。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自觉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去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学生,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去研究教法,使教师的教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这是教师组织、参与课堂最有力的体现。为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教法,同时辅以其他教学方法,时而独立使用,时而融会贯通,尽最大可能的提高教学质量。

  1、激趣法——利用多媒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即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图片、范读和影象资料等。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优势,增大教学容量,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2、比较学*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阅读,能更好的让学生把握文体特征,感知文本内容。本课教学,有引导中学生进入对说明文进行学*的目的,因而在学*本文之前先进行比较阅读是必要的,而且文中也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故本教学法适宜于本文教学;

  3、朗读法——学生自读、多媒体范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在学会学*的过程中达到自能会学。本节课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前提下,强调动口动脑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发展智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4、合作探究法——自主讨论、合作学*和成果展示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自主设计心中的桥,使学生在学*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发展学生的智商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和情商。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选择了一种互动性较强的模式三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教师、学生、教材共同对话的一个*台,教师的组织、参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材自身的价值都在这一个*台上得以展现,它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而我设计了这样十个具体的小环节来落实文章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它们是(多媒体展示):

  1、导入 2、作者介绍 3、比较阅读

  4、朗读 5、了解说明对象

  6、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技巧

  7、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周密。

  8、介绍说明方法 9、板书设计

  10、合理安排课后练*,巩固教学内容

  接下来我就结合远教资源向大家介绍我的教学构想:

  1、导入。首先,我让学生讨论见过哪些桥,同时,网上冲浪(教师给同学们介绍几个网址——百度、SOHU——自己去浏览,并通过“联机讨论”的方式分享浏览成果;接下来,教师也通过“文件分发”形式展示桥的图片,形成资源共享,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导入新课——《中国石拱桥》。

  2、作者介绍。接下来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作者,并通过“网络影院”向学生播放有关作者简介的短片,向学生介绍作者,从而多层次、多角度的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

  3、比较阅读。(接下来先做一个对比阅读),对比阅读《辞海》中的卢沟桥与陈寿儒的《夜宿卢沟》(教材“研讨与练*”第三题),请同学们体会它们的区别,可以通过“联机讨论”形成学生的意见,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出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即: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并用“文件分发”把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初步了解阅读说明文的基本规律:

  1). 确定说明对象,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

  2). 根据说明内容的内部联系,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

  3). 分析根据说明对象不同的特色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方法略

  4).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等等。

  从而引出朗读环节。

  4、朗读。朗读是学*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学生初步把握文意。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完成词语积累,梳理文章脉络,再用“文件分发”显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1).给下面红色生字注音:

  弧( )形 拱( )桥 洨( )河 和谐( )

  饮涧( ) 匀( )称( )惟妙惟肖( ) 郦( )道元

  2).解释下列词语:

  悠久:年代远久。悠:长久。

  杰作:出色的、超过一般水*的作品。

  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巧妙绝伦:形容非常灵活,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

  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而协调。

  推崇:十分重视,并给以很高的评价,崇:尊重。

  就地取材:在当地找所需要的材料。

  千态万状:指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姿态。

  奇观:雄伟美丽而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有的事情。

  然后让学生填写,检查预*情况——抽点一两个同学的作业情况,以“学生演示”的方式供全班交流并给予点评;同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文章提纲:

  中国石拱桥提纲

  1—2段:总述石拱桥的特点

  3—9段: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状况

  4—5段:赵州桥

  6—8段:卢沟桥

  9 段:中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0 段:我国石拱桥当代的发展

  便于学生整体感知文意。

  5、了解说明对象。在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了解说明对象,培养学生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是本文的能力目标。首先我用“网络影院”范读中国石拱桥的片段,让学生结合文本“联机讨论”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然后要求学生以赵州桥为例,运用“电子抢答”、“语音对讲”的方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数据,再通过“学生演示”,供同学们相互交流。

  这个环节,让各小组分组讨论,积极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并通过互相探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学*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中学生学*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讨论结束以后,在通过“网络影院”播放有关赵州桥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

  其实,作者介绍卢沟桥和赵州桥的说明顺序基本相同,接下来我先通过“网络影院”请学生观看有关卢沟桥介绍的视频,然后请同学们具体说一说作者介绍卢沟桥的说明顺序。最后,我提供一段“七?七事变”的影视片段供学生欣赏,并说说:相对于赵州桥,卢沟桥有何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教育意义?让同学们通过“语音对讲”、“联机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在此,进行一个互动活动,让学生搭建心中的桥:让同学们通过语音对讲、联机讨论、图画板等在电脑上分组搭建心中的桥,看谁搭的又快有好,并通过“学生演示”展示学生搭建成果,同时,教师也展示自己心中的桥。这样师生互动、资源共享,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技巧。这是本文的重点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和难点。故在以上探究说明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以下问题来突破文章的重难点:

  (1)、对于桥,我们首先应该注重它的实际功能。课文中说到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样先说外观,再说功能,是不是主次颠倒?另外,“不但……而且……”是不是应该删去?

  (2)、文中介绍的赵州桥的第一、三个特点都是关于大拱的,第二个特点是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作者为什么不在介绍完成赵州桥的第一个特点后,紧接着介绍它的第三个特点,即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而在中间插入对小拱的介绍?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合作讨论与成果交流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一定的评价,并给予指导建议,最后结合全文的写作顺序阐明:课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主次关系的逻辑顺序来分别介绍这两座桥的。

  7、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我先让学生齐读文章,感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然后教师用“文件分发”展示问题:

  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想一想,如果把下边句子中蓝色字体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水经注》里提到“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37.4米 ,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

  学生朗读句子,思考、体会,同样是小组之间交流,组长整理讨论结果,并作出回答,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因此我们学*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准确”二字。再让学生找语言准确、严密的例子通过“联机讨论”在班上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8、介绍说明方法。本文是新课程改革以后,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说明文,所以还不必向学生过多的讲解说明方法,只要向学生简单介绍,使他们有所认识就行。教师利用“文件分发”向学生展示说明方法,并明确说明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也有生动与朴实之分。再向学生展示文章中的生动说明的句子: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象虹。”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声……”

  让学生体会揣摩。

  9、说板书设计

  最后,利用“文件分发”向学生展示在教学过程中的板书,简要而全面的总结教学内容和要点:

  10、(授课结束后)通过“文件分发”合理安排课后练*,巩固教学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活动成果及时发到校园网络中,达到资源共享、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1)、完成“研讨与练*”第三题。

  (2)、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以下两个活动设计(任选其一)

  写作活动设计:

  A、你一定热爱自己的家乡,选择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要求抓住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教师提示:要求写成说明文的文章,不要在有关建筑物的故事、对建筑物的感情抒发上多费笔墨,语言应准确、简明。

  B、请以“我家乡的桥”为题,写两篇不同体裁的文章:一篇写成记叙文,一篇写成说明文。

  实践活动设计:

  A、画你心中的桥:设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先分组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位代表面向全班汇报。教师提示:对未来的设想是建立在对目前的桥存在不足与缺陷的认识基础上的,所以先讨论现在的各种类型、各种用途的桥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再畅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

  B、课外收集古今中外著名的桥资料,然后从不同角度(如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对它们进行分类,并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桥给它们建立小档案。教师提供一些本地出名建筑物的图片和资料,或者在课件网页里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便于学生课后查阅。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能否体现目标,都需要教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及时的进行课外拓展训练,可以很好的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效果。

  以上所有的教学资源,我都将在课前放入我自制的校园网站内,形成一个虚拟的校园网络(网络教室)教学社区。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做出评价,学生之间可以任意交流,可以上传自己学*心得,提出疑问,以及帮助教师来解答其他学生提出的疑问。

  四、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指引着我的教学活动,也指引着学生的学*活动。总结一下,本课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全新引入,调动积极性;

  2、师生互动,有效教与学;

  3、愉快教学,能力提高;

  4、合作探究,资源共享。

  当然,任何教学过程的设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进行调整。

  我的说课就此结束。恳请各位领导、评委、老师指正!谢谢大家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6

  一、教材分析

  《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所以,在学*本单元课文时,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的,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学*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2、能力目标: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的顺序,培养学生理清说明顺序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三、学情分析

  对于有一点文学基础的'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他们说出抓住怎样的特征来介绍事物的不难,但是在前面没有系统地接触过说明文这种体裁,要他们理清说明顺序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有难度。

  四、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学*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的说明顺序。

  六、教学过程

  本课内容丰富,需2—3个课时才能完成。

  第一课时(40分钟)

  第一步:(10分钟)

  处理预*作业,出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图片,由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两座桥的共同特点:都是拱桥并且历史悠久。引出今天的新课《中国石拱桥》,来欣赏由桥梁专家为大家介绍的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15分钟)

  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处理文中的陌生字词。同时思考所提问题(作者抓住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些特点来描述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另外,作者使用哪两座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第三步:(15分钟)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相互讨论对以上的问题有了大体一致的结论,老师再对此做出评论。并同时介绍文中所出现的说明方法。找出文中的例句,由学生来朗读。

  第二课时(40分钟)

  第一步:(15分钟)

  通过对文章主体的把握,再来阅读3—8自然段,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由一般到特殊、有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的说明顺序。

  第二步:(15分钟)

  再对第9、10自然段进行阅读,分别概括出本段文字的内容。体会说明文结构安排的清晰与严密,同时学*语言的精炼。

  第三步:(10分钟)

  通过对全文的把握,由学生自行完成对这篇文章主旨的概括。

  七、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一)学生总结:说说自己的收获。

  (二)教师总结:提出要求,布置作业。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7

  一、说教材

  茅以升是中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对于《中国石拱桥》一文,他曾这样说道:“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形式之一。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它是一份可珍贵的遗产,显示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

  传统桥梁的三大基本形式是:梁桥、拱桥、吊桥,而拱桥尤为常见。

  写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中国石拱桥》一文从不同的角度说明石拱桥的特征。先采用概括说明“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从“久、美、坚”三个方面说明了中国石拱桥一般特点。然后又介绍了赵州桥、卢沟桥,采用具体说明方法来揭示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还着重说明两座桥的各自的特点。赵州桥是独拱石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拱上加拱”是赵州桥独有的特点,“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也是赵州桥最突出的特点。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它的自身独有特点是“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可谓“石狮百态”。

  《中国石拱桥》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说明的。先总说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共同特点,所举例子具备了被说明事物的共同特征,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然后分说了两桥梁各自独有的特点,最后总说我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时期不同石拱桥的发展。

  这篇说明文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举例子要有代表性,所谓代表性即要具备被说明事物的共同特点,第二要具备该事物的自身独有的特点,赵州桥和卢沟桥就具有非常突出的代表性。这篇说明文另一个重要说明方法是列数字,运用数字说明是准确说明事物的方法之一。根据需要,有时需要用确切的数字,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有时要用约数,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2019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石拱桥“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本篇文章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作为初二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课文特点和初二学生开始学*说明文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抓住事物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2.比较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异同,说明选材的代表性。

  3.举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运用已有的桥梁知识,通过想象设计未来的桥梁。

  教学重点: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选取代表性事例说明事物特点;圈画关键性语句说明事物特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给本文标题添加一些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即是什么什么样的中国石拱桥。这种以课本内容为依据的修饰的添加格式如下:《_的中国石拱桥》。学生可以填写“古老的”“世界著名的”“成就辉煌的”“造型奇特的”等等词语,并说出一定理由,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此外,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辩析赵州桥和卢沟桥特点上的异同,教师可认真组织问题进行教学,促进学生思考、讨论和归纳总结。

  《中国石拱桥》作为初二学生学*说明文的入门之篇,必须让学生初步掌握从“抓住特点”角度去分析说明性文字。让学生学会扣住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抓住关键性语句,筛选重要信息的方法。学*这篇文章,可以制定若干个教学目标,为了实施目标,需相应地采用演示、投影、讲解、谈话、讨论等诸方法,藉以引起和推动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四、说课前准备:

  1.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抄在小黑板上。

  2.准备赵州桥及该桥二十八道拱圈剖面图和卢沟桥的教学幻灯片。

  3.教师自制一个简易的桥梁演示模型。

  4.为每个学生印一份茅以升的《桥梁远景图》节录阅读材料。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是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

  (二)检查预*

  1.给加点的字注音:洨河 张 匀称

  2.解词:惟妙惟肖 绝伦 古朴 奇观

  (三)展示教学目标

  (四)阅读全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

  1.(教师板书题目,先写石拱桥然后在这三个字前再加上“中国”二字),提问:本文题目是:《中国石拱桥》,文章是从第几段写中国石拱桥的?它和前边的段落之间是怎样的说明顺序?

  明确:文章从第③自然段开始写中国石拱桥的。前两段写的是石拱桥,它们之间的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

  2.作者写石拱桥用了①、②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①自然段侧重写外形美观,第②自然段侧重写结构坚固。

  3.将桥的模型展示给学生,并分别放置100克砝码让学生体会上述两点。

  明确:桥梁呈弧形的叫拱桥;桥梁和河面几乎*行的叫梁桥。

  4.作者写中国石拱桥举了两个例子,它们和第③自然段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明确:概括──具体

  5.请将第③自然段分层次,并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明确:分四层意思。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

  6.看书,对照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说明,看介绍的大致顺序是否一样呢?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两座桥?

  (学生读书,教师打出幻灯:赵州桥、卢沟桥)

  明确:大致顺序一样。介绍两桥时都交待了地理位置,修建时间、桥的长、宽、结构、艺术价值及对桥的评价。从外观看,赵州桥是独拱,卢沟桥是联拱,只写一座不能反映出中国石拱桥的全部,选两桥,说明选材具有代表性。

  7.作者对这两座桥说明的侧重点不完全相同,各详写什么?

  明确:赵州桥详写了结构,卢沟桥详写了价值,即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8.作者写赵州桥结构时怎样安排顺序的?具体说说看。

  明确:“总──分”写法,作者先总写赵州桥的特点,然后分(一)、(二)、(三)、(四)作了具体介绍。学生解说:略。

  9.卢沟桥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艺术价值,石刻狮子。历史价值,抗日战争在这里爆发。

  10.教师总结:以上通过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进一步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11.下面进一步分析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明确:原因有三,着重说明三者顺序不能颠倒及原因。

  12.研读课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实准确,完成第三个教学目标。

  明确: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有些词语则表示一种估计。无论哪种,目的只有一个:说明准确;依据只有一个:符合实际。指导学生完成练*四。然后由学生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例证来说明之,以强化理解。指导学生完成练*五,明确:注意词句顺序,合理周密。

  13、学*本文的表达方式

  说明文主要采用说明的方式,但说明文里常常含有记叙成分;找出本文里的记叙成分,明确表达方式的作用。

  明确:表达方式的运用服务于写作目的。本文旨在给人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因此以说明为主。为叙述历史意义和发展情况,交叉运用记叙方式。说明为主,穿插记叙,就是本文的特点。

  14.完成教学目标四。让学生想象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的?(发阅读材料)

  15.总结、布置作业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8

老师:

  你好!

  我说课的标题是《中国石拱桥》。下面我想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等方面来汇报我是如何说课的。

  一、关于教材分析方面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石拱桥》是篇事物说明文,它是按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来说的。先总说石拱桥的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久、美、坚的共同特点,最后说我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本篇课文是八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说明文,因此要作好说明文的入门指导工作。

  2、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课文特点以及初二学生开始学*说明文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举典型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2)理清全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的说明顺序。

  (3)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学*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阅读,把握课文重点,理清思路,了解几种常用说明方法。

  (2)通过比较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其光辉成就。

  ②理解文章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难点:认清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尤其是说明和记叙的交叉现象。

  二、关于教法与学法方面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演示、投影、创设问题情景法、讨论法、归纳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质疑发问,主动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关于教学设计方面

  根据新课标新大纲的要求和“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并结合学生实际,我想制定以下教学流程

  A、整体感知: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教师出示一组桥的图片,让学生自由说出桥的名称,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种形式的桥从而进入本文学*。

  (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或听录音

  朗读要求:①明确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②带着以下三个问题听读课文,之后师生讨论明确。

  1、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3、本文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B、研读品味:

  本文先概括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又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做了具体说明。那么作为杰出代表,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介绍的呢?(自然过渡到赵州桥的学*)

  研读④⑤小节赵州桥部分。展示课件:赵州桥图

  创设问题情境:

  1、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赵州桥的四个特点)

  2、以上四个方面的特点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结合“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分析。

  3、这两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哪些说明方法?

  4、从内容、顺序及说明方法比较卢沟桥与赵州桥的异同点。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完成以上问题。讨论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归纳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绘制*面图,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享受成功的欢乐。对于第2问,学生讨论后可能一时还无法完全理解,此时我采用讲授法,就是通过教师的语言传授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知识,同时便于教师控制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C、课堂小结(根据板书进行)

  D、作业布置:1、课后练*第一题、第二题。2、介绍一件物品

  板书

  形式优美 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引用、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

  结构坚固 说明顺序:一般→特殊 概括→具体

  历史悠久

  两个典型例子:赵洲桥、卢沟桥

  辉煌成就原因 **后的发展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9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重庆市大足县弥陀中学的参赛选手陶秀中。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生曾经这样风趣地解释“桥”,我认为:桥更是友谊的桥梁,今天,“说课比赛”这座桥就把我们来自不同教育岗位的领导、评委、老师联系在了一起,“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真诚的祝愿我们能一起度过这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日子!我说课的题目就是《中国石拱桥》。我的说课分四个板块:说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和教学评价。(接下来,请允许我为大家一一介绍):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地位―本篇文章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智,它作为初二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

  特点―本文属科普说明文,形式规范,逻辑性强,语言准确周密而有不失生动。

  作用―能使初中生较容易的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结构与特点、阅读与写作,是初中生学*说明文的典范之作。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汇,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2)、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章,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营造良好的氛围,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资源共享,促进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惯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4、教育教学思想(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以及后面教学方法的选择,我都遵循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生学*语文的良好*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二、说教法

  都说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及素养的提高。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自觉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去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学生,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去研究教法,使教师的教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这是教师组织、参与课堂最有力的体现。为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教法,同时辅以其他教学方法,时而独立使用,时而融会贯通,尽最大可能的提高教学质量。

  1、激趣法――利用多媒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即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图片、范读和影象资料等。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优势,增大教学容量,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2、比较学*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阅读,能更好的让学生把握文体特征,感知文本内容。本课教学,有引导中学生进入对说明文进行学*的目的,因而在学*本文之前先进行比较阅读是必要的,而且文中也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故本教学法适宜于本文教学;

  3、朗读法――学生自读、多媒体范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在学会学*的过程中达到自能会学。本节课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前提下,强调动口动脑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发展智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4、合作探究法――自主讨论、合作学*和成果展示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自主设计心中的桥,使学生在学*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发展学生的智商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和情商。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选择了一种互动性较强的模式三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教师、学生、教材共同对话的一个*台,教师的组织、参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材自身的价值都在这一个*台上得以展现,它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而我设计了这样十个具体的小环节来落实文章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它们是(多媒体展示):

  1、导入 2、作者介绍 3、比较阅读

  4、朗读 5、了解说明对象

  6、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技巧

  7、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周密。

  8、介绍说明方法 9、板书设计

  10、合理安排课后练*,巩固教学内容

  接下来我就结合远教资源向大家介绍我的教学构想:

  1、导入。首先,我让学生讨论见过哪些桥,同时,网上冲浪(教师给同学们介绍几个网址――百度、SOHU――自己去浏览,并通过“联机讨论”的方式分享浏览成果;接下来,教师也通过“文件分发”形式展示桥的图片,形成资源共享,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导入新课――《中国石拱桥》。

  2、作者介绍。接下来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作者,并通过“网络影院”向学生播放有关作者简介的短片,向学生介绍作者,从而多层次、多角度的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

  3、比较阅读。(接下来先做一个对比阅读),对比阅读《辞海》中的卢沟桥与陈寿儒的《夜宿卢沟》(教材“研讨与练*”第三题),请同学们体会它们的区别,可以通过“联机讨论”形成学生的意见,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出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即: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并用“文件分发”把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初步了解阅读说明文的基本规律:

  1). 确定说明对象,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

  2). 根据说明内容的内部联系,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

  3). 分析根据说明对象不同的特色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方法略

  4).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等等。

  从而引出朗读环节。

  4、朗读。朗读是学*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学生初步把握文意。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完成词语积累,梳理文章脉络,再用“文件分发”显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1).给下面红色生字注音:

  弧( )形 拱( )桥 ��( )河 和谐( )

  饮涧( ) 匀( )称( )惟妙惟肖( ) 郦( )道元

  2).解释下列词语:

  悠久:年代远久。悠:长久。

  杰作:出色的、超过一般水*的作品。

  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巧妙绝伦:形容非常灵活,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

  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而协调。

  推崇:十分重视,并给以很高的评价,崇:尊重。

  就地取材:在当地找所需要的材料。

  千态万状:指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姿态。

  奇观:雄伟美丽而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有的事情。

  然后让学生填写,检查预*情况――抽点一两个同学的作业情况,以“学生演示”的方式供全班交流并给予点评;同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文章提纲:

  中国石拱桥提纲

  1―2段:总述石拱桥的特点

  3―9段: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状况

  4―5段:赵州桥

  6―8段:卢沟桥

  9 段:中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0 段:我国石拱桥当代的发展

  便于学生整体感知文意。

  5、了解说明对象。在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了解说明对象,培养学生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是本文的能力目标。首先我用“网络影院”范读中国石拱桥的片段,让学生结合文本“联机讨论”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然后要求学生以赵州桥为例,运用“电子抢答”、“语音对讲”的方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数据,再通过“学生演示”,供同学们相互交流。

  这个环节,让各小组分组讨论,积极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并通过互相探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学*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中学生学*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讨论结束以后,在通过“网络影院”播放有关赵州桥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

  其实,作者介绍卢沟桥和赵州桥的说明顺序基本相同,接下来我先通过“网络影院”请学生观看有关卢沟桥介绍的视频,然后请同学们具体说一说作者介绍卢沟桥的说明顺序。最后,我提供一段“七?七事变”的影视片段供学生欣赏,并说说:相对于赵州桥,卢沟桥有何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教育意义?让同学们通过“语音对讲”、“联机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在此,进行一个互动活动,让学生搭建心中的桥:让同学们通过语音对讲、联机讨论、图画板等在电脑上分组搭建心中的桥,看谁搭的又快有好,并通过“学生演示”展示学生搭建成果,同时,教师也展示自己心中的桥。这样师生互动、资源共享,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技巧。这是本文的重点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和难点。故在以上探究说明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以下问题来突破文章的重难点:

  (1)、对于桥,我们首先应该注重它的实际功能。课文中说到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样先说外观,再说功能,是不是主次颠倒?另外,“不但……而且……”是不是应该删去?

  (2)、文中介绍的赵州桥的第一、三个特点都是关于大拱的,第二个特点是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作者为什么不在介绍完成赵州桥的第一个特点后,紧接着介绍它的第三个特点,即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而在中间插入对小拱的介绍?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合作讨论与成果交流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一定的评价,并给予指导建议,最后结合全文的写作顺序阐明:课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主次关系的逻辑顺序来分别介绍这两座桥的。

  7、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我先让学生齐读文章,感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然后教师用“文件分发”展示问题:

  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想一想,如果把下边句子中蓝色字体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水经注》里提到“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37.4米 ,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

  学生朗读句子,思考、体会,同样是小组之间交流,组长整理讨论结果,并作出回答,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因此我们学*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准确”二字。再让学生找语言准确、严密的例子通过“联机讨论”在班上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8、介绍说明方法。本文是新课程改革以后,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说明文,所以还不必向学生过多的讲解说明方法,只要向学生简单介绍,使他们有所认识就行。教师利用“文件分发”向学生展示说明方法,并明确说明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也有生动与朴实之分。再向学生展示文章中的生动说明的句子: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象虹。”

  “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声……”

  让学生体会揣摩。

  9、说板书设计

  最后,利用“文件分发”向学生展示在教学过程中的板书,简要而全面的总结教学内容和要点:

  10、(授课结束后)通过“文件分发”合理安排课后练*,巩固教学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活动成果及时发到校园网络中,达到资源共享、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1)、完成“研讨与练*”第三题。

  (2)、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以下两个活动设计(任选其一)

  写作活动设计:

  A、你一定热爱自己的家乡,选择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要求抓住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教师提示:要求写成说明文的文章,不要在有关建筑物的故事、对建筑物的感情抒发上多费笔墨,语言应准确、简明。

  B、请以“我家乡的桥”为题,写两篇不同体裁的文章:一篇写成记叙文,一篇写成说明文。

  实践活动设计:

  A、画你心中的桥:设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先分组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位代表面向全班汇报。教师提示:对未来的设想是建立在对目前的桥存在不足与缺陷的认识基础上的,所以先讨论现在的各种类型、各种用途的桥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再畅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

  B、课外收集古今中外著名的桥资料,然后从不同角度(如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对它们进行分类,并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桥给它们建立小档案。教师提供一些本地出名建筑物的图片和资料,或者在课件网页里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便于学生课后查阅。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能否体现目标,都需要教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及时的进行课外拓展训练,可以很好的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效果。

  以上所有的教学资源,我都将在课前放入我自制的校园网站内,形成一个虚拟的校园网络(网络教室)教学社区。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做出评价,学生之间可以任意交流,可以上传自己学*心得,提出疑问,以及帮助教师来解答其他学生提出的疑问。

  四、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指引着我的教学活动,也指引着学生的学*活动。总结一下,本课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全新引入,调动积极性;

  2、师生互动,有效教与学;

  3、愉快教学,能力提高;

  4、合作探究,资源共享。

  当然,任何教学过程的设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进行调整。

  我的说课就此结束。恳请各位领导、评委、老师指正!谢谢大家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10

  一、说教材

  茅以升是中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对于《中国石拱桥》一文,他曾这样说道:“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形式之一。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它是一份可珍贵的遗产,显示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

  传统桥梁的三大基本形式是:梁桥、拱桥、吊桥,而拱桥尤为常见。

  写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中国石拱桥》一文从不同的角度说明石拱桥的特征。先采用概括说明“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从“久、美、坚”三个方面说明了中国石拱桥一般特点。然后又介绍了赵州桥、卢沟桥,采用具体说明方法来揭示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还着重说明两座桥的各自的特点。赵州桥是独拱石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拱上加拱”是赵州桥独有的特点,“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也是赵州桥最突出的特点。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它的自身独有特点是“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可谓“石狮百态”。

  《中国石拱桥》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说明的。先总说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共同特点,所举例子具备了被说明事物的共同特征,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然后分说了两桥梁各自独有的特点,最后总说我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时期不同石拱桥的发展。

  这篇说明文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举例子要有代表性,所谓代表性即要具备被说明事物的共同特点,第二要具备该事物的自身独有的特点,赵州桥和卢沟桥就具有非常突出的代表性。这篇说明文另一个重要说明方法是列数字,运用数字说明是准确说明事物的方法之一。根据需要,有时需要用确切的数字,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有时要用约数,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2019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石拱桥“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本篇文章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作为初二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课文特点和初二学生开始学*说明文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抓住事物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2.比较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异同,说明选材的代表性。

  3.举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运用已有的桥梁知识,通过想象设计未来的桥梁。

  教学重点: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选取代表性事例说明事物特点;圈画关键性语句说明事物特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给本文标题添加一些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即是什么什么样的中国石拱桥。这种以课本内容为依据的修饰的添加格式如下:《_的中国石拱桥》。学生可以填写“古老的”“世界著名的”“成就辉煌的”“造型奇特的'”等等词语,并说出一定理由,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此外,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辩析赵州桥和卢沟桥特点上的异同,教师可认真组织问题进行教学,促进学生思考、讨论和归纳总结。

  《中国石拱桥》作为初二学生学*说明文的入门之篇,必须让学生初步掌握从“抓住特点”角度去分析说明性文字。让学生学会扣住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抓住关键性语句,筛选重要信息的方法。学*这篇文章,可以制定若干个教学目标,为了实施目标,需相应地采用演示、投影、讲解、谈话、讨论等诸方法,藉以引起和推动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四、说课前准备:

  1.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抄在小黑板上。

  2.准备赵州桥及该桥二十八道拱圈剖面图和卢沟桥的教学幻灯片。

  3.教师自制一个简易的桥梁演示模型。

  4.为每个学生印一份茅以升的《桥梁远景图》节录阅读材料。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是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

  (二)检查预*

  1.给加点的字注音:洨河 张 匀称

  2.解词:惟妙惟肖 绝伦 古朴 奇观

  (三)展示教学目标

  (四)阅读全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

  1.(教师板书题目,先写石拱桥然后在这三个字前再加上“中国”二字),提问:本文题目是:《中国石拱桥》,文章是从第几段写中国石拱桥的?它和前边的段落之间是怎样的说明顺序?

  明确:文章从第③自然段开始写中国石拱桥的。前两段写的是石拱桥,它们之间的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

  2.作者写石拱桥用了①、②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①自然段侧重写外形美观,第②自然段侧重写结构坚固。

  3.将桥的模型展示给学生,并分别放置100克砝码让学生体会上述两点。

  明确:桥梁呈弧形的叫拱桥;桥梁和河面几乎*行的叫梁桥。

  4.作者写中国石拱桥举了两个例子,它们和第③自然段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明确:概括──具体

  5.请将第③自然段分层次,并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明确:分四层意思。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

  6.看书,对照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说明,看介绍的大致顺序是否一样呢?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两座桥?

  (学生读书,教师打出幻灯:赵州桥、卢沟桥)

  明确:大致顺序一样。介绍两桥时都交待了地理位置,修建时间、桥的长、宽、结构、艺术价值及对桥的评价。从外观看,赵州桥是独拱,卢沟桥是联拱,只写一座不能反映出中国石拱桥的全部,选两桥,说明选材具有代表性。

  7.作者对这两座桥说明的侧重点不完全相同,各详写什么?

  明确:赵州桥详写了结构,卢沟桥详写了价值,即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8.作者写赵州桥结构时怎样安排顺序的?具体说说看。

  明确:“总──分”写法,作者先总写赵州桥的特点,然后分(一)、(二)、(三)、(四)作了具体介绍。学生解说:略。

  9.卢沟桥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艺术价值,石刻狮子。历史价值,抗日战争在这里爆发。

  10.教师总结:以上通过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进一步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11.下面进一步分析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明确:原因有三,着重说明三者顺序不能颠倒及原因。

  12.研读课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实准确,完成第三个教学目标。

  明确: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有些词语则表示一种估计。无论哪种,目的只有一个:说明准确;依据只有一个:符合实际。指导学生完成练*四。然后由学生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例证来说明之,以强化理解。指导学生完成练*五,明确:注意词句顺序,合理周密。

  13、学*本文的表达方式

  说明文主要采用说明的方式,但说明文里常常含有记叙成分;找出本文里的记叙成分,明确表达方式的作用。

  明确:表达方式的运用服务于写作目的。本文旨在给人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因此以说明为主。为叙述历史意义和发展情况,交叉运用记叙方式。说明为主,穿插记叙,就是本文的特点。

  14.完成教学目标四。让学生想象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的?(发阅读材料)

  15.总结、布置作业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合集5篇(扩展8)

——地震救援行动方案合集5篇

  地震救援行动方案 1

  一、演练目的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学校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安全应对工作,提高全体师生防震减灾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应急疏散逃生的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地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原则

  全体动员,及时疏散,保护师生,减少损失。

  三、演练时间

  每学期开展一次“地震应急演练”。

  四、演练指挥机构和组织系统

  指挥长:

  成员:

  指挥部全面负责演练组织和现场指挥。下设行政秘书组、避险撤离、紧急救援、后勤保障四个专门工作小组

  (一)行政秘书组

  组长:

  成员:

  负责学校灾情险情汇总及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学校教职工到岗情况,与上级指挥部通讯联络,及时向县人民**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和县教育局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灾情,并视情请求援助。

  (二)避险撤离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负责指导紧急避险和紧急撤离,设计紧急撤离路线,确定临时避险场所,维持秩序,保护学生,并做好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帮扶工作。

  当班科任教师承担所在班级学生紧急避险的指导任务。

  教务处人员、当班课任教师、其他在校教师共同承担紧急撤离的指导任务。

  当班科任教师应该随当班学生一起撤离,并注意保护学生;撤离到安全地带后,班主任和当班科任教师要清点所在班级学生人数,统计人员伤害情况,并报告组长。其他人员迅速到撤离路线上的预定位置,检查并报告所负责指导撤离的路段是否存在险情。没有险情,坚守岗位,指导撤离,并断后随学生撤到操场、田径场等临时避难场所或者校外避难场所。如果发现险情应该立即报告,并视情改变撤离路线。无法撤离时,被困教职员工应当配合紧急救援组,展开自救互救。

  (三)紧急救援组

  组长:

  成员:

  负责险情和灾情检查和本校救援。在外援部队到达之前,主要负责救援被困的师生,临时处理师生创伤;外援部队到达后,协助开展救援和医疗。

  (四)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负责后勤服务,协助紧急救援组检查校舍灾情险情,向紧急救援组提供救援工具和设备。

  五、应急演练科目与预期目标

  (一)紧急避险

  1、教室内人员(重点):

  1)指挥部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笛笛笛?”三响短促哨声)。

  2)上课教师立即停止授课,转而成为教室演练负责人,立即告知学生“地震来了,不要慌”,并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边,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保护头部;最后一排同学面向墙,蹲在墙脚处。演练时间为1分钟。

  3)1分钟后,信号员发出“紧急撤离”信号(“笛笛,笛——”两急一缓)。学生复位,老师告知学生“地震已过,现在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

  2、教室外人员:

  在教室外的同学,立即跑到操场,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在操场上的同学,感觉地震来临时,要保持镇静站立在空旷地即可,不能乱跑,更不能再躲进建筑物里。

  3、教师要按预先的分工,迅速到各自岗位检查避震的情况,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4、学生应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齐行动,把桌椅挪放得有利于避震;与外墙和窗户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外墙倒塌或玻璃破碎时伤人;避开室内的悬挂物;留一定的通道,便于震时紧急撤离;把年小体弱或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离的地方,时机一到马上撤离。

  5、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应切断电源。

  (二)紧急撤离

  1、撤离路线:见附件1。

  2、各楼层负责人:

  一层()、二层()三楼()

  3、教室内学生疏散安排如下:每班靠门的学生立即把门打开,1、2组从前门,3、4组从后门按座次撤出教室在走廊排队,以班为单位有序撤出。学生由正在上课的老师 负责疏散,班主任如没课,应立即到班级所在楼层楼梯处疏导学生。在撤离途中,如出现拥挤摔倒,后面学生及楼梯口应立即大声喊“停”同时停止不动,各班老师招呼本班学生停下,等险情排除后,再招呼按顺序撤出。

  4、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按照出操的路线有序从楼梯向下撤离,并迅速到达站操的指定地点整队。如两班学生在楼梯口相遇,按先到先下的原则,后到的班级主动停让,不得强行抢先。

  5、学生到达操场后以班级为单位集队,双手抱头继续保持下蹲姿势。各班主任应立即点清人数,向年级组长报告,年级组长向撤离组组长报告,撤离组组长向指挥长报告。

  6、各年级向行政秘书组组长报告各年级教师撤离情况,行政秘书组组长向指挥长报告。

  7、 5分钟后,信号员发出“解除地震警报”信号(两声长哨“笛——,笛——”),结束演练,恢复出操队形。

  8、指挥长总结和评讲演练情况。列队**室。

  组织演练循序渐进。以后逐步增加难度,根据实际条件和需要,增设其他演练科目,如:

  1)被困救援;

  2)医疗救护;

  3)火灾扑灭;

  4)通讯联络?

  演练科目的用时长短和难易程度,根据实际条件和需要进行策划。

  六、演练行动方案

  (一)约定行动指令信号

  1、信号使用工具:广播发令。

  2、信号各类名称:

  (1)“笛笛笛?”急促的三连声,意为演练启动暨紧急避险;

  (2)“笛笛,笛——”两急一缓,意为紧急撤离;

  (3)“笛——笛——”舒缓的两连声,意为演练结束暨解除险情。以上演练行动指令也可以通过广播系统直接发送。

  (二)演练预备

  1、演练前一周,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集中宣传活动,并为全校参加演练的师生举办一场以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为主的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2、组织师生学*和研究学校地震应急演练方案,熟悉内容,掌握避险方法,明确避险场所和撤离路线以及避难场所。

  3、演练科目、紧急避险方式、紧急撤离路线及学生分流、临时避难场所及其分配和自救互救方案的设计等事宜,可以让参加演练的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后加以修改完善。演练启动时刻的设定只由指挥长掌握,必须保密,以增强演练的实战性。

  (三)演练要求

  1、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3、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4、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四)应急演练程序

  1、假定地震发生,指挥部发出启动演练暨紧急避险指令。

  2、师生就*紧急避险。

  3、假定第一波地震*静,指挥部发出紧急撤离指令。

  4、师生紧急撤离,疏散到操场。

  5、指挥部定点召集各组负责人:

  ①避险撤离组报告安全撤离师生人数、受伤人数和受伤情况以及可能被困人数;

  ②紧急救援组报告校舍受损和人员被困情况;

  ③行政秘书组报告教职员工到岗情况。

  6、指挥部视情发出指令:

  ①要求紧急救援组组织救援,救治伤员;

  ②要求行政秘书组与教育系统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联系。

  7、紧急救援组开展自救互救,后勤保障组向紧急救援组提供救援工具和设备。行政秘书组接通上级指挥部电话,演练指挥部指挥长向县教育局汇报灾情,并根据需要向**领导汇报灾情,请求支援。

  8、紧急救援组向指挥部报告救援工作和伤员救治情况。

  9、指挥部发出结束演练暨解除险情信号,宣布演练结束。

  七、演练总结

  指挥长总结和讲评演练情况。各班有顺序带回,各班班主任老师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学生应急避险演练的效果。

  附:

  安全避震童谣

  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

  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地震救援行动方案 2

  一、应急机构的组成

  1、领导小组我校防震减灾工作在局及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南坪辅导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由校长郭廷民同志为组长,各处负责同志及班主任为小组成员,校务办公室兼防震减灾办公室,校长室为指挥部,蔡庆勉同志任联络员。

  2、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备,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教材教具、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震减灾工作,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二、临震应急行动

  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抗震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震减灾任务。

  2、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大型活动。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大型锅炉、供电输电、机房机库等重要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防震减灾顺利进行。

  4、加强广大师生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学生家长思想稳定工作。

  5、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6、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三、震后应急行动

  1、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在本区范围或邻*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后,领导小组立即赶赴本级指挥所,各抢险救灾队伍必须在震后1小时内在本单位集结待命。

  2、领导小组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本级抢险救灾。

  (1)迅速发出紧急警报(连续的急促铃声和呼喊声),组织仍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上课(自修)时间:

  A、各班学生在上课(登班或值日)教师的组织下按下列顺序立即撤出教室到操场中央避震:教学楼一二楼同时进行,二楼按先中间后两边序有序撤出;

  B、所有校内其他人员立即撤到操场中央。

  就餐时间:

  A、在餐厅就餐的学生在值日教师及后勤人员的组织下按离出口*及远原则撤离,即按座位自左到右、自前到后撤离到操场中央;

  B、所有校内其他人员立即撤到操场中央。

  (2)迅速关闭、切断输电、燃气、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灾害。

  (3)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附*救护站抢救。

  (4)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品和历史文物的救护和保护,加强校园值班值勤和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3、积极协助当地党委、**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消除恐慌心理,稳定人心,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4、迅速了解和掌握本校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局办公室及当地党委**。

  四、其它

  1、进入防震紧急状态后,学校指挥部将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发布各种命令、指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将通过电话、口授等形式传达各种命令、指示。

  2、在抗震减灾应急行动中,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3、本预案从xx年x月x日起正式施行。

  地震救援行动方案 3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和《盐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加强我公司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地震应急能力,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在有关本地区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或涉及本地区的破坏性地震临震的预报发布后,我公司按照本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

  一、应急组织机构

  (一)成立公司防震减灾综合保障中队,下辖纺纱、针服、水电、生活治安四个区队和通信综合、医疗防疫两个组。

  中队长:XXX(总经理)

  教导员:XXX(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

  副中队长:XXX(办公室主任)

  XXX(安保部经理)

  副教导员:XXX(XX公司总经理)

  (二)防震减灾综合保障中队的主要职责:

  1、接受并且落实大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命令:

  2、在临震应急期间,组织、检查、落实临震应急;准备工作:

  3、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迅速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并且及时将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大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

  4、地震灾情严重时,请求人民**救援。

  (三)各区队、组的组成及主要职责:

  1、纺纱区队

  区队长:XXX(棉纺车间主任)

  副区队长: XXX XXX

  队员人数:20名

  主要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棉纺车间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并且接受公司中队的人员调派。

  2、针服区队

  区队长:XXX(XX公司总经理)

  副队长:XXX(服装车间主任)

  XXX(染整车间主任)

  队员人数:15名

  主要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针织、染笋、服装生产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并且接受公司中队的。人员调派。

  3、水电区队

  区队长:XXX

  队员人数:20名

  主要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 负责水电设施的保护和抢修工作,并且接受公司中队的人员调派。

  4、生活治安区队

  区队长:XXX(安保部经理)

  副区队长:XXX(供应部经理) XXX XXX

  队员人数:15名

  主要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 负责食堂、集体宿舍、卫生所、幼儿园、仓库的抗震救灾工作。 负责生活区和生产区的治安保卫工作,保障生活供给,管理和分配**救灾物资。

  5、通信综合组

  组长:XXX(办公室主任)

  组员人数:4名

  主要职责: 负责安排值班、上下联系、事件记载、对外报道和其它事务的处理,负责办公大楼内办公设施的避震防护。

  6、医疗防疫纽

  组长:XXX

  组员人数:5名

  主要职责: 负责对伤病员的抢救和医治,开展消毒防疫工作。

  二、临震应急方案

  我公司在接到大牛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布的破坏性地震临震警报后,公司应急组织机构迅速起动,进入临震紧急状态。

  (一)召开公司党政工领导参加的防震减灾综合保障中队会议,传达大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部署防震抢险救灾工作。

  (二)根据震情预报和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围工程设施情况,组织人员、设备仪器、货物的避震疏散。

  (三)根据震情预报和发展情况,适时通知车间停产,通知水电区队切断电源、水源,通知锅炉等压力容器使用部门停用卸压。

  (四)储备必要的抗震救灾物资。

  (五)综合管理部要认真检修对讲机和消防器材,确保完好。

  三、震后应急行动方案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公司应急组织机构迅速启动,立即分头行动。

  (一)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各区队及医疗防疫组根据中队命令,派出人员赶赴灾害现场扒救被埋压人员,进行工程抢险和消防灭火。

  (二)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 医疗防疫组迅速建立临时医疗点。抢救伤员;采取消毒和保证饮用水、食品卫生等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三)通信保障。办公室要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如果大丰通信设施遭破坏尚未正常工作、安保部要为中队领导和各区队长和组长配备对讲—机。办公室要建立中队临时办公地点(指挥所),安排人员24小时不间断值班,对大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本公司地域内的震情灾情即时上传下达。

  (四)职工生活和治安保卫。生活治安区队要组织生活服务队,为本公司地域的灾民提供食品、饮用水和必要的生活用品:保管和分配**提供的救灾物资;组织治安队,保护集体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堆扩治安秩序;组织队伍搭建临时帐棚。

  (五)水电抢修。水电区队尽快架设临时电路、管路,提供生活、抗震救灾所需电力和饮用水。

  (六)听从大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对非本公司地域内的重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

  地震救援行动方案 4

  为了有效地保证师生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紧急疏散原则:

  指挥得力、谨慎从事、全体动员、及时疏散、保护师生、减少损失。

  二、处置应急事故的组织:

  学校安全疏散领导小组:

  组长:沈汉力

  副组长:林清灿、李雪莲、柯双喜

  组员:全体教师

  三、地震临震应急反应:

  (一)紧急避震

  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教室。

  2、在教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窗口。

  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或床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枕头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同学,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的地点,就*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口边。

  6、在教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7、老师要按预先的分工,迅速到每个教室检查避震的情况,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二)紧急疏散:

  根据学校各年级所处位置及学生年龄特点,紧急疏散的具体要求是:

  1、拉响警报:学校办公室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拉响警报,听到警报(钟声)后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组织本班级学生立即蹲在桌子下面,如果在2分钟后没有大反应,学校再次拉响警报(哨声),各班级应马上按照学校规定的紧急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同时,柯双喜老师负责向120求救;沈汉力校长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

  2、组织疏散:

  (1)安全疏散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全校师生疏散逃生,班主任及当时上课的教师负责组织本班学生疏散逃生。

  (2)疏散路线说明:

  a、各班学生依次分两列纵队从教室前后门出,不拥挤,有序排好两列纵队。

  b、六(1)、五(1)班从教学楼过连廊往综合楼楼梯下楼直接到操场;

  四(1)、四(2)班从教学楼过连廊往宿舍楼楼梯下楼直接到操场;

  三(1)、三(2)班从教学楼左侧楼梯下楼直接到操场;

  二(1)、二(2)班顺教学楼右侧楼梯下楼直接到操场;

  一(1)、一(2)、一(3)班直接到操场。

  c、教室内学生疏散指挥人员安排:

  当时在教室上课的教师迅速组织学生排队,带领学生有次序下楼疏散;

  当时在办公室内办公的班主任、随班教师立即前往楼道口等待本班学生,遇到本班学生后立即协同任课教师带领本班学生到操场,按升旗仪式队伍位置安排集结队伍。

  上体育课的班级立即在操场集合,由上课的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到安全地带集结。

  3、救护摹拟演练:

  (1)救护人员安排

  由林清灿老师及时联系卫生所卫生员到校内处理伤病员。

  a、不担任教学任务及疏散任务的教师在操场待命,及时把伤情较重的师生送往医院。

  b、带领本班学生疏散到安全地带后,不担任班主任的男教师如当时没有带班任务,则立即到操场待命,参加救护组工作。

  (2)操作过程

  a、发现学生受伤,所在班科任老师应立即向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有关情况。

  b、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转移受伤学生至安全地带(操场)。

  c、先由卫生所卫生员进行急救,待120救护车到达后送湖头医院就医。

  四、疏散要求:

  1、听到学校发出的警报声后(钟声),教学楼全体师生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

  2、疏散集合地点:按**位置在操场集中,如情况需要,再听从指挥安排。

  3、在撤离时给学生讲清楚,地震时第一不能跳楼,第二不能一窝蜂似地往外挤,应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一齐行动,把桌椅摆放得有利于避震;与外墙和窗户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外墙倒塌或玻璃破碎时伤人;避开室内的悬挂物;留一定的通道,便于震时紧急撤离;把年小体弱或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离的地方。震后有秩序的撤离。

  五、注意事项:

  1、做到不惊慌、采取就*避险。

  2、必须按疏散线路疏散,下楼时各班成两路纵队下楼,以免碰撞、拥挤、踩伤。

  3、遇到灾情,千万不要跳楼。

  4、当堂教师负责指挥学生疏散,不得擅离岗位,有秩序将学生撤离到操场。

  5、疏散过程中,以双手护头或书包、书本护头,以防被砸。

  6、疏散过程中,要迅速,要排队有秩序前进,不要慌乱奔跑,不要争先恐后。

  7、疏散途中不能穿过建筑物,要尽量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8、各班学生到达集中地后,学生要蹲下,保护头部。等到演练结束后,以班为单位集队,各班应立即清点人数,并向校长报告。

  六、自救互救:

  疏散后,各工作小组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震后的自救工作。

  七、灾情速报:

  灾情速报对象:灾情内容向上级地震部门、中心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

  地震救援行动方案 5

  校园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给学生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并发生伤亡事件,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教育,提高我校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增强学生自救意识,学校决定开展应急逃生疏散演练。

  一、成立地震安全逃生演练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廖昌军

  副组长:宋元宝、王世杰

  成员:李国军、王康、辖区学校校长、班主任

  2、指挥小组:

  总指挥长:李国军

  各学校指挥长:王康、辖区学校校长

  3、逃生引导小组:

  组长:王世杰

  成员:陆新珍、谭明珍、李国梅、王兴祥

  4、楼梯纪律维持小组:

  组长:王康

  成员:贺敏、罗军、江明玉、张茹

  5、救生小组:

  组长:王康

  成员:孙晓燕、黄全美、关子君

  6、演*观评小组:

  组长:廖昌军

  成员:宋元宝、谢组荣、孙开勇

  二、教室地震学生逃生演练方案

  1、逃生演练总指挥为:王康。

  2、班主任具体负责本班逃生情况,负责逃生后疏散到操场上学生人数的清点工作及纪律的维持。班主任事先务必要将本班学生根据座位情况及其他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班级的详细逃生细则。全部学生均已安全从本楼撤离,同时确保无学生在楼内逗留时,所有班主任、教师方可撤离。逃生到操场上的学生,要立刻找到本班位置,并保持安静,班主任清点人数。清点完毕后在总指挥处报。总指挥做好逃生记录(详见逃生情况登记表)。

  3、地震安全逃生演练技术要领:第一次警报声响起后,全体学生迅速蹲在桌下,第二次警报响起后,安全起立,迅速疏散。负责把持前后门的同学要及时将两门打开,班主任及时将本班学生有秩序从前后两门疏散。疏散过程中要牢记自己的位置及一些其他细节(如逃生的方向、从座位上起来后凳子的摆放位置、摆放动作等),楼道中不要拥挤、推搡他人,人员众多情况下不要蹲下提鞋或系鞋带,提高警惕,预防踩踏。各班按前后顺序一分为二,前排从前门撤离,后排从后门撤离(撤离时,先把门固定住)。到楼梯口时保持安静,听从指挥,一排靠扶手、一排靠墙壁,以最快的速度,不挤不乱,撤离到指定场所。如若奔跑过程中个别学生摔倒,要及时抱头,缓移角落处,适时迅速站立起来,继续逃生。演练时各班每生自备防砸物品一个,如书包,疏散时用书包挡住头部直立按制定路线疏散。严禁推、拉、挤、冲。

  4、逃生路线

  (一)初中教学楼(1号楼)

  实际情况:共有4个教学班,分布在该楼1--2层,共有1个出口,1个楼梯。学生人数166人。

  具体逃生路线安排:

  一层:初一、初三班学生出教室出楼门往右拐到操场处逃生,初一学生靠栏杆成一排疏散,初三学生靠墙壁成一排疏散,楼门口不越中心线;逃生引导教师:陆新珍。楼门口纪律维持教师:贺敏

  二层:初二班学生过楼道、楼梯出中门、往东到操场逃生,初二(1)学生靠墙壁成一排疏散,初二(2)学生靠栏杆成一排疏散。楼门口不越中心线。逃生引导教师:谭明珍。楼门口纪律维持教师:罗军

  (注:学生逃离教学楼后,要及时赶到学校操场并在本班升旗处集合。本班班主任清点人数,及时将情况汇报。)

  (二)小学教学楼(2号楼)

  实际情况:为2层教学楼,共有6个教学班,学生人数111人,分布在该楼1--2层,共有2个出口(教学楼正门、东门),2个楼梯。

  具体逃生路线安排:

  一层: 1、4、6年级、学前班学生往正门处逃生。六年级学生从前后门出,成两队不越正门中心线疏散;一年级学生从前门出,过中门,经中心线,成一排疏散。四年级学生出教室沿墙壁成一排,不越中心线疏散。学前班学生出教室沿护栏成一排疏散。2年级学生从教室前后门经东门出成两排疏散,到操场处逃生;正门处纪律维持教师:江明玉。逃生引导教师:李国梅。

  二层:3年级学生从教室前后门出,成两排疏散,过楼道楼梯从东门出到操场处逃生。东门处纪律维持教师:张茹。逃生引导教师:王兴祥。

  注:学生逃离教学楼后,要及时赶到学校操场并在本班升旗处集合。本班班主任清点人数,及时将情况汇报。)

  5、逃生路线及逃生具体的方向学生要严格按照各年级、各班指定的细则进行。不要慌乱,在逃生演练开始前,学生一定要熟悉本班逃生细则。

  6、负责计时老师:赵润超。要求准确地记下教学楼班级逃出的详细时间。并填写表格。

  7、逃生到学校广场不要大声喧哗,尽可能的保持安静,方便班委及老师清点人数。同时,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出现什么情况、遗漏任何物品,一旦逃生到楼外的学生,严禁再次返**学楼。

  8、初中教学楼演练视察领导:宋元宝、谢组荣。小学教学楼楼演练视察领导:廖昌军、孙开勇。并填写表格。

  三、疏散步骤

  1、警报铃发出后,全校师生立即启动《逃生疏散演练实施方案》。

  2、班主任听到指令后,第一时间告知同学:现在可能发生紧急情况,请大家不要慌乱,立即按预定方案迅速撤离,撤离过程中听从各引导员老师的指挥。

  3、引导员、楼梯纪律维持教师听到警报或疏散指令后,第一时间前往指定岗位指挥撤离。反复提醒同学:保持安静,不要拥挤,听从指挥,注意安全。学生全部撤离后随队撤离危险区域。

  4、学生撤离顺序:一二层学生同时撤离。

  5、学生撤离楼梯后,班主任最后撤离。

  6、全校师生安全撤离到操场后,班主任立即进行人员的清点,向演练总指挥报告情况,报告内容:某班实际多少人,安全撤离多少人,某年级某班已安全撤离教室,报告完毕。班主任老师同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8、疏散结束后,由演练领导做演练点评,点评结束后各班按撤离路线返**室。

  四、摄像小组:夏长权、文朋成、彭研。

  五、指挥部布置:赵润超

  六、信息报道:邓江陵

  七、电源控制:张登高(切断电源后到指挥部报告情况,内容:电源已切断)

  八、奖励:

  对于安全逃生演练中做到又快又好的班级予以奖励,中学组两名,小学组两名。奖励标准;1、疏散时间考核,总分10分,疏散时间第一名10分,第二名9分,依此类推。2、班级人数,总分10分,差一人扣一分。3、纪律考核,总分10分,有大声喧哗,推拉等违纪现象,发现一次扣两分。由观评领导打分。4、逃生技术考核,总分20分,发现未带遮挡物遮挡头部疏散一人次扣一分,由观评领导打分。

  九、演练时间:

  演练领导小组决定

  十、其他事项

  1、*时加强学生地震自救自护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方法。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一次地震逃生知识的安全教育。

  2、政教处组织相关人员疏散演练方案的培训,明确岗位职责,熟悉疏散路线。

  3、学校召开教职大会进行动员。

  4、组建校园安全救援队,随时待命,实施紧急救护。

  5、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降低灾害恐慌心理。

  6、未尽事宜比照相关条款执行。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合集5篇(扩展9)

——消防救援队伍的工作总结范文五份

  消防救援队伍的工作总结 1

  20xx年工作即将结束。在部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始终坚持团结同事,融入团队,努力学*,不断提高业务水*。严格要求,注意工作程序,自觉服从部门工作安排,主动完成自己的工作,积极主动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一年来的工作、学*和思想状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年来,我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与公司各部门同事通力合作,团结一致,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按照上级消防部门的要求,完成了公司的防火工作,并进行了造气风机房、净化气鼓风机关键部位泄漏的消防演练。

  2.修改完善消防检查记录台账。

  3.完成社交活动的提交和录入“关键消防单位的电子网络。

  4.完成公司相关消防、应急救援演练计划的修订。

  5.带领专职消防队参加昌吉消防队组织的消防铁军体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

  6. xx年是第24个全国消防宣传日。为大力宣传消防、疏散、自救常识,不断提高公司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培养员工的自我保护和自救技能,公司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7.完成对室内外消火栓、消防炮、化学泡沫站等消防设备设施的检查,清理油泵房,及时整改隐患。

  8.完成公司月度消防专项检查。

  9.完成xx年全日制消防队暑期月度培训计划和周培训计划的编制。并根据培训计划组织专职消防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10.完成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检测。

  11.完成建设单位居住区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发现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并跟踪落实整改完成情况。

  12.根据上级消防部门的要求,公司组织各部门、办公室、车间60名员工参加消防培训考试并取证。

  13.今年更换灭火器813个,发放标签12个,灭火器记录表609个,室内消火栓记录表354个,空气呼吸器146个,动火作业和危险化学品消防车监控30多次。

  14.今年,共有56个报警电话、2个厂外报警电话、4个水泵、54个厂内报警电话和190个水泵。

  二、学*和思想状况

  1.在工作中,我能虚心坚持向其他同事、实践和社会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政治思想水*。能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及时学*。

  2.从事消防管理工作时,在虚心向领导和同事学*良好管理经验的同时,能够认真贯彻领导意图,提高专业知识。

  3.在学*其他同事良好管理的同时,为了提高对消防工作的认识,努力学*新的消防法规,做到管理与规范相结合,确保工作效率,提高技术水*。

  三、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能够更好地完成部门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这离不开部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是密切合作、共同协作的结果。但是,与领导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个必要的差距:主要是工作不耐烦,工作距离太远,不能及时调整。面对重大事件,我们不够冷静。二是管理水*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第三,理论学*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还需要学*更多的专业技术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第四,我们需要加强消防队的日常管理和培训。第五,要检查消防设施设备,及时整改消防安全隐患,当然我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在此,请各位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我将以开放的心态理解它,以便改进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克服缺点,发扬成绩,努力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消防救援队伍的工作总结 2

  县防火安全委员会:

  20XX年,XX县委办公室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县委机关及四机关院内的消防安全工作,有效预防了火灾危害,确保了县委机关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我办20XX年度消防安全工作总结

  一、日常消防工作的主要做法

  切实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消防责任制。县委办由分管后勤工作的副主任主抓县委机关的消防工作,对消防工作负总责,全面负责消防工作。各机关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消防工作。消防安全责任到人、管理到人,做到了层层抓落实。

  2、将消防安全纳入办公室日常管理,加大对消防经费的投入。按照国家规范配置消防器材,消防重点部位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人员能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将消防器材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干燥处,严禁曝晒或遮挡,严禁堆放物品,确保消防道路畅通。对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指定专人管理,专人负责检查、维修、保养、更换和添置,确保完好有效,任何人不得损坏或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

  3、认真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办公室充分利用各种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有利时机,加大干部职工对国家有关消防条例和消防法规以及消防业务知识的学*,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防火安全意识,自觉做好安全防火。

  4、定期组织保卫科人员和办公室值班人员在院内按规定认真仔细检查电路等设备,确保消防安全。年内县委机关及院内没有发生一起火灾事故。

  二、存在的安全隐患

  1、县委机关办公大楼电路最初设计时是铜芯线,但施工时改为铝芯线,加上年久老化和*年来机关大楼用电量的增加,致使机关大楼电路在夏天用电高峰负荷过高而经常跳闸,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县委机关职工住宿楼电路老化,布局混乱,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认真抓好日常消防工作,努力为县委机关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XX县委办公室

  二0XX年一月十日

  消防救援队伍的工作总结 3

  20XX年园区消防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区**《20XX年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要求,结合园区实际,制订了《仓山科技园区安全生产、消防工作目标责任制》,并与园区内企业进行签定。在全体园区人的共同努力下,使园区安全生产、消防工作顺利开展,并实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消防

  1、今年年初,召集园区企业召开关于20XX年安全生产、消防工作会议,征求企业领导意见,切实做好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园区领导安全责任制的分工工作,把消防安全纳入日常工作。并由消防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刘叶青(副总经理)具体负责这项工作。根据要求制定一些相关制度,如:“义务消防队”、“夏、冬防工作小组”、防火制度等机构,并由安办主任林祥官同志负责专项工作。

  2、一年来,园区根据上级部署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有的放矢。在对春节、五一、国庆、元旦等节日由领导亲自带队,组织有关人员对企业、工地进行消防、安全生产检查的同时,还开展了“安全生产月”、“XX9消防活动日”、“三合一检查”等主题明确的检查活动。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提出书面限期整改、反馈。对个别整改不合规定的企业,坚决停工整改。

  3、3月份,园区组织基层企业人员,邀请市消防支队专职人员来园区进行专题讲座,让企业员工认识消防的重要性,园区员工以“试卷”形式参加考试;9月份,利用消防器材药材即将过期的有利机会,主动请示领导,组织了有50多人参加的消防演*,通过现场演练、真材教学、大大提高了学员们对消防器材的使用能力和自救能力,受到企业业主们的好评。

  4、同时,对管委会机关大楼的消防安全工作也提到议事日程。虽大楼水、电线路当年都基本按市消防支队规定安装,但经过了5年多的使用,难免会出现问题。园区组织专业有关人员进行经常性地检查,以确保大楼的消火栓、水泵、器材等消防器材能够正常使用,以备万一之需。

  5、在下企业、工地检查,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检查时,发现的问题。凡有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并及时总结报有关部门,做到常抓不懈。

  二、安全生产

  1、组织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下企业进行安全消防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提出书面整改,对个别企业领导不够重视安全生产,诸如车间拥挤等,造成通道不符合消防安全,严重影响了消防通道的畅通,以及部分设施没能配置的等问题,园区多次主动与业主沟通,力促企业解决问题。

  2、国庆前夕,园区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集中开展排查整治和“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以拉网式到施工工地、企业进行全面安全生产、消防检查。在检查中,不走过场,认真检查,园区绝大部份企业都基本正常,有极个别的企业也存在安全隐患场所,立即书面提出整改。

  3、一年来,园区领导多次带领工程部有关人员进行对工地施工的安全检查,对临时拉的施工用电进行制止,使施工工地没有发生工伤事故。

  三、宣传业务

  1、以学*为先导,充分发挥宣传专刊阵地作用。共出消防安全知识专6期,打出有关安全生产、消防条幅6条。为了使园区大部份企业都了解灭火常识,园区还利用“安检”时,给企业送出有关消防器材如何使用的手册,不断提高了他们的灭火逃生的技能与自我防范意识。

  2、根据上级会议文件精神,制定了园区相关消防制度,如档案、消防宣传、培训、防火检查、义务消防队组织等制度,把制度落实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3、年初,按照园区与区签订的安全生产、消防工作责任书,园区领导与下属所有的企业都一一签署了责任书,保证了责任到人,落实到人。

  4、组织企业领导和相关人员的安全、消防工作会议,每月不定期组织园区有关人员进行安全工作会议。园区处于城乡交接处,犯罪嫌疑分子出入频繁,为了保一方*安,除加强24小时巡逻,特别是夜间巡逻,保安人员除正常巡逻外,还应该到各企业签到,园区保安与企业保安互相监督,并配合盖山派出所在园区主干道上安装了九个探头,严防犯罪分子在园区作案,确保区域的社会安全。

  总之,一年来,园区始终重视安全生产、消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区**制定的消防安全目标责任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项工作当警钟常鸣,常抓不懈,高度重视,防范未然。为此,新的一年里,园区将继续努力工作,扎实抓好每一项基础性工作,确保园区一方*安,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消防救援队伍的工作总结 4

  2013年,我公司深入贯彻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关于消防安全工作的各项文件、精神要求,切实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并对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检查、跟踪,真正达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 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我司还建立健全长效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紧紧围绕“防火墙”工程、消防安全“五大”活动及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清剿火患”战役,在公司范围内逐步形成良好的消防安全管理环境,提高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为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提供了有效的安全保障,下面就我司2013年消防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 年初工作目标

  2013年消防安全工作的目标是不断提升员工消防安全素质,加大消防宣传力度,普及消防知识,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力争做到全年消防安全无事故。

  二、 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为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的消防工作原则,进一步提高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公司把消防安全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专门成立了“四个能力建设”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亲自挂帅,督促“四个能力建设” 工程的落实。并将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分解,工作分工,专人负责,统一协调,建立责任奖惩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参与消防安全工作的热情,切实抓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为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消防安全工作专题会议,不断深化管理层对消防安全工作的认识,确保库区安全稳定,在会上专门研究开展消防宣传和消防演练方案,为推动各项消防活动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强化消防管理,切实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

  在消防安全管理中,公司坚持不断推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以防为主,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查漏补缺,消除人为因素带来的隐患。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以身作则,当好榜样。检查时要求机关安全检查人员必须先以身作则,熟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主动带头,落到实处。如到基层单位必须一律着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佩戴安全帽,给基层员工作出榜样,营造一种人人讲安全的氛围,促进公司员工和船员自觉遵守各项安全制度。二是落实制度,完善机制。建立了消防隐患检查机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继续强化修造公司及油库防火防爆、动火现场的监管力度,落实每日巡查制度。通过专人专管的方法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跟踪、整改,不达标准不动火,安全措施不到位不开工,有效避免出现老问题老不改,常查问题常在的现象发生;在此基础上,公司完善火灾隐患每月排查制度,通过定期、不定期对修造公司和油库动火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排摸火灾隐患,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加强火灾预控。同时公司定期组织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对

  *年来的各类火灾案例进行学*和总结,明确消防安全制度落实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增强工作人员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主动性,有效减少和避免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在2013年的工作中,我司严格落实《消防法》和市消防部门的各项规定。要求所有基层单位的消防安全专业管理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参加消防安全专业培训,并取得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坚决杜绝无证上岗。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明火作业审批员、看火员都必须经**消防监督机构专门培训, 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并按规定定期进行审验或复训。为此,公司不断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搭建*台,创造条件,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消防全培训,公司还同附*消防中队联系,邀请部队官兵到公司对管理人员专门培训,帮助他们早日取得消防管理资质。通过系列培训,各岗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业务技能得到明显提高,公司管理层消防安全软实力显著增强,为公司消防安全工作*稳有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加大投资,做好保障。“兵欲坚必先利其器”。为建设一支能攻善防的消防安全保障队伍,公司专门把消防安全保障经费列入预算,并把资金切实投入到消防实力建设中。公司结合最新法律、法规及相关主管部门的新规定、新要求,及时调整消防器材配备,为库区更新、增添一批具有科技含量、满足库区需要的先进防灭火设备、器材。有效增加作业现场、重点区域的安全深度。除此之外,我们还有针对性地组织员工开展消防技能训练,使员工都能正确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实现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员工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使防控点得到了进一步延伸,把各类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主动联系**部门,引进科学管理理念

  公司在消防安全管理中,拒绝“闭门造车”,提倡 “走出去、请进来”,主动联系上级领导、相关**部门,消防部门,业界专家。邀请他们到公司指导,传授最先进的消防安全理念,是我们管理水*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今年,开发区消防支队及上级公司领导多次到我司进行检查指导,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我司安全管理部门除每月一次对基层单位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外,特别加强了节假日专项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力度,并全部得到整改落实。 他们耐心而专业的指导、帮扶、服务,有效提升公司消防安全管理水*,帮助我们消除了诸多隐患,为我们攻克消防安全难题提供了专业意见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消防安全氛围

  公司结合上级领导和消防部门的要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建立起铺天盖地的消防安全宣传攻势,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公司面临的消防安全压力。公司紧紧抓住市消防局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大培训、大练兵”活动这个契机,打破以往消防宣传教育局限于拉几条横幅、贴几张标语的单调和表面化形式。我们在确保搞好以上活动的同时,不断丰富消防宣传形式和内容,采取以广大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大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利用报刊、宣传画等工具,加大消防安全宣传力度,使公司掀起一轮消防安全宣传风暴。以六月“安全月”、“119”消防宣传日等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图片、火灾纪实、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等的宣传。定期邀请消防专家前来公司讲授灭火器材

  使用、初期火灾扑救以及火场逃生等一系列安全知识,并举行二氧化碳、轻泡、干粉及支线水带两带一枪操等消防技能竞赛,提高员工实际应急操作能力,组织基层员工参加观摩。公司领导带头参加培训,亲自操作,各级员工积极参与,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意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几点体会

  (一)、消防安全工作的圆满完成关键在于消防安全制度的落实,和员工安全素质的提高。消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部分缺一不可,只有把每一项制度落到实处,每一名员工真正主动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有效避免各种意外事故发生,才能促进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二)、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是我们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动力。如果说工作靠自觉,那么领导的关心就是我们自觉工作的源泉。在今年的各项工作中,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无论是在消防隐患排查,还是在整改治理工作中,均得到了大力的帮助与支持,使我们的消防管理水*不断提升,为我们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提供了最大动力。

  (三)、各部门的配合,为我们消防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助力。

  安全工作制度多,要求高,程序繁。在制度落实过程中,往往影响其他部门工作效率,进而影响经济效率。其他部门讲大局、高姿态、重安全、以人为本,积极配合我们抓好安全工作,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助力。

  消防救援队伍的工作总结 5

  我市场消防安全工作在公司领导和业主的支持下,本着“安全一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期各地都不时有火灾发生,我市场在陈明总经理领导的指挥下,对消防安全严格把关,确保了市场安全运行。按照20xx季度消防安全工作计划有序地进行,并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消防安全及安全培训的工作。现将本季度消防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工作到位

  为了加强公司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市场消防安全工作按计划进行开展,组织成立了消防应急小组,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联合组成应急小组,明确职责切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做到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使本季度消防安全工作在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正常开展实施。

  1、成立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2、明确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对职工宣传消防安全知识,灭火器使用知识,以及遇到火灾逃生及救护知识等。

  2)负责市场消防管理检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整改。

  3)负责对职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定期组织职工进行消防演*、训练,不定期的对所有员工发送有关消防安全警示和消防安全知识的短信。

  4)发现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把灾害降低到最小程度,保障职工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二、树立教育为本、增强全员消防安全意识、安全知识、认识和观念。

  消防安全、生产安全事关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只有全员懂得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对消防、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只有集中力量抓消防、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使职工都牢牢树立起安全意识,真正警觉起来,才能真正保障我部生产、生活的安全运行。为了提高全员消防安全文化知识和消防安全防范技能,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制度的责任化理念,在对全体员工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基础上,把握消防安全生产活动创造的有利条件,举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消防安全演练活动。通过对消防安全理论学*和消防器材操作的培训活动,使全体员工既懂得消防安全、生产安全的重要性,又能做到在实际操作消防器材,能很好的运用所学知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了消防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开展各类消防安全活动

  1、由消防安全工作小组领导组织,小组相关成员配合每月进行了至少一次全面的的消防安全检查,并做到有检查、有结果、隐患整改有跟踪结案。

  2、20xx年项市场专项、综合消防安全检查共12次,并做到将检查到所存在的隐患通知及时下达到整改经营户,且做到有跟踪、有关闭,隐患整改率达100%以上。

  3、全年消防安全专项综合培训2次;组织考试1次;灭火器演练1次、消防安全应急演练1次。

  4、我部20xx年更换灭火器共10个,另外还对5个灭火器进行了加粉处理,每次检查后都合格的灭火器贴上标签,注明检查人和时间。

  5、以“119”消防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消防安全工作,期间,在市场悬挂宣传横幅4条,宣传标语、宣传图片10张、制作了1期消防安全板报,对各个部位重点防火单位和重点部位的检查,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通过“119”消防宣传周活动的开展,全面、生动的宣传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形成了人人参与消防,人人支持消防,人人宣传消防的良好局面,极大的促进了活动的开展。

  四、消防安全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端正消防演练的态度

  部分人员对消防安全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地重视,培训、演练时不能引起高度重视,抱着好玩的心态,也有个别职工在接到培训、演练通知不参加,演练时不投入。

  2、加大消防安全培训及演练力度

  一年来,虽然我们消防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些成绩只是阶段性的,与公司领导对消防安全工作的要求相差甚远,在20xx年的工作中,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消防安全理念,做到居安思危,消防安全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努力把消防安全工作做的更好。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合集5篇(扩展10)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汇总五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3.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情况,导入新课

  1、检查课前预*情况

  1)、认读词语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中国国际救援队”。

  3、小结过渡: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二、学*课文,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 阿尔及利亚的地震造成了怎样的后果?找出句子读一读

  2、这次我们中国的四川也发生了8级地震,你看到了什么?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3、中国国际救援队给予了他们怎样的帮助,让阿尔及利亚的人民如此感激?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4、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着……”

  ① 自由读,划出队员们怎么做的相关词语。

  ② 进入情境体会队员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在想什么?

  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在想 。

  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他在想 。

  当……的时候,他们在想 。

  ③ 联系当时环境再一次感受: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

  “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

  ④ 反复朗读体会:

  幻灯出示国际救援队救灾的有关图片。

  引:面对这样的国际救援队,你想说些什么吗?生自由发表感受。

  5、教师小结:因此,他们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三、回顾前文、感悟文情

  1、所在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

  “‘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四、拓展阅读,结束全文

  1、教师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2、在阿尔及利亚的这次地震中,一共36支救援队参加救援,只有2支救援队救出了幸存者,中国国际救援队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他们是依靠什么来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的呢?请大家阅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法宝”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四川汶川地震入题

  师:转眼间,又快到5月12日了。这个惨痛的日子,想来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曾忘记吧?让我们回首那惨痛的经历。(播放幻灯片)

  2、引入资料,揭题。

  但苍天无情人有情。在这危难的时刻,每一个中国人都挺身而出,与同胞们同患难。国际友人们也纷纷向我们伸出了援助的手。请同学们自由读资料(一),边读边勾画出我国得到了哪些国家的援助?可与同桌相互交流。(师指名)从这些援助中可以看出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就能找出答案。(板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生齐读)

  二、新授:

  一)初识中国国际救援队。

  师:中国国际救援队?这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哪些同学课前了搜集了他们的资料?(指名)

  1、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2、引读课题:这么棒的一支队伍,我们该怎么读出对他们的尊敬呢?齐读课题。

  二)走进中国国际救援队

  1、自由读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文章是一篇通讯。我们用一种好方法来读这篇通讯——跳读法。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就放慢节奏仔细读,不太重要的内容就快节奏或者跳过。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们的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找到相关的语句,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交流反馈。

  1)了解救援队的“处境”:

  出示:“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

  方法:自由读---谈感受---齐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个片段,说说队员们会遇到哪些困难?(指名)

  (此处发散学生思维,可能会遇到余震、病菌、食物不足)

  师:随时可能遇到余震,随时可能感染上病菌,甚至可能面临着吃不上饭的危险,他们害怕吗?他们身上具备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板书:不怕危险,不怕牺牲)

  想一想,要想读出感情,你会抓住哪些词语呢?(指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小结:这么恶劣的环境,我们的救援队有没有迟疑?(没有)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速度非常的快。(板书:速度快)这么一支优秀的队伍,我们会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2)体会救援队“真棒”

  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

  方法:自由读,画-----说------齐读

  ①自由读,划出队员们怎么做的相关词语。

  ②进入情境,体会队员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在想什么?

  (幻灯出示)

  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在想 ____________。

  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他在想 ____________ 。

  当____________,他们在想____________

  师:救援队用声波探测仪搜索缝隙,用液压钳剪断钢筋,充分显示出了他们救援技术(高超)。(引学生说,师板书:技术高超)我们为拥有这么高超救援技术的队员们而骄傲,我们会自豪的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让我们齐读这个段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骄傲与自豪。(齐读)

  ③联系当时环境再一次感受:

  出示:“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师:34摄氏度时,你在干什么呢?队员们又在干什么呢?他们在与什么做斗争?

  (此处可引导学生发发散思维“时间、灾难、生命、死神等等。)

  多么可敬的救援队,让我们再一次用朗读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吧。(读毕)了解了救援队这么了不起的品质,同学们,你想亲眼看一看他们在救灾现场的身影吗?(幻灯出示救灾图片)

  引:面对这样的救援队,你想说什么呢?(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受)

  师“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衷心话:——“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3)感受搜索犬的“超强”:

  过渡:真棒,不仅表现在这些普通队员的身上,连搜索犬──一个国际救援队的特殊队员“超强”,也表现得让人交口称赞。

  ①自由读读课文,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现。

  ②生默读课文第四段,划出相关句子。

  ③同桌练说故事大概。

  ④推荐代表说。

  三、资料链接: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优秀事迹

  师: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地震中,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在其他地方,其他国家,哪里需要他们,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还救助过哪些国家呢?(指名)

  3 开拓视界,深化主题

  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去年的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也得到了许多国家救援队的帮助呢。(放视频)。我国汶川地震能得到那么多国家和地区的久远,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呢?

  师: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可以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这样的理解帮助,就叫做国际理解、互助。我们优秀的中国救援队,表现出来的也是一种国际理解、互助。

  四、作业

  作业超市:

  1、课后搜集更多的关于国际救援队间互助互救的事迹。

  2、以三年级中队的名义给中国国际救援队写一封信。

  五、板书设计:

  ↗速度快

  中国国际救援队 →援救技术高超 真棒

  ↘不怕危险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方法: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昨天,老师请同学们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

  3、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03年5月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色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要求,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指正。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三、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认真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一读,简要写出读书收获,把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读书收获,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向他人请教。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总结收获,如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等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

  4、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请你们也来称赞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把你的赞誉之词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后诵读。

  四、朗读复述,积累语言。

  1、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课文。

  2、同桌练*讲述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的救援行动。

  3、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段抄写在读书笔记中。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3.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情况,导入新课

  1、检查课前预*情况

  1)、认读词语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中国国际救援队”。

  3、小结过渡: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二、学*课文,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 阿尔及利亚的地震造成了怎样的后果?找出句子读一读

  2、这次我们中国的四川也发生了8级地震,你看到了什么?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3、中国国际救援队给予了他们怎样的帮助,让阿尔及利亚的人民如此感激?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4、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着……”

  ① 自由读,划出队员们怎么做的相关词语。

  ② 进入情境体会队员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在想什么?

  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在想 。

  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他在想 。

  当……的时候,他们在想 。

  ③ 联系当时环境再一次感受: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

  “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

  ④ 反复朗读体会:

  幻灯出示国际救援队救灾的有关图片。

  引:面对这样的国际救援队,你想说些什么吗?生自由发表感受。

  5、教师小结:因此,他们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三、回顾前文、感悟文情

  1、所在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

  “‘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四、拓展阅读,结束全文

  1、教师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2、在阿尔及利亚的这次地震中,一共36支救援队参加救援,只有2支救援队救出了幸存者,中国国际救援队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他们是依靠什么来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的呢?请大家阅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法宝”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四川汶川地震入题

  师:转眼间,又快到5月12日了。这个惨痛的日子,想来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曾忘记吧?让我们回首那惨痛的经历。(播放幻灯片)

  2、引入资料,揭题。

  但苍天无情人有情。在这危难的时刻,每一个中国人都挺身而出,与同胞们同患难。国际友人们也纷纷向我们伸出了援助的`手。请同学们自由读资料(一),边读边勾画出我国得到了哪些国家的援助?可与同桌相互交流。(师指名)从这些援助中可以看出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就能找出答案。(板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生齐读)

  二、新授:

  一)初识中国国际救援队。

  师:中国国际救援队?这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哪些同学课前了搜集了他们的资料?(指名)

  1、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2、引读课题:这么棒的一支队伍,我们该怎么读出对他们的尊敬呢?齐读课题。

  二)走进中国国际救援队

  1、自由读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文章是一篇通讯。我们用一种好方法来读这篇通讯——跳读法。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就放慢节奏仔细读,不太重要的内容就快节奏或者跳过。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们的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找到相关的语句,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交流反馈。

  1)了解救援队的“处境”:

  出示:“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

  方法:自由读---谈感受---齐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个片段,说说队员们会遇到哪些困难?(指名)

  (此处发散学生思维,可能会遇到余震、病菌、食物不足)

  师:随时可能遇到余震,随时可能感染上病菌,甚至可能面临着吃不上饭的危险,他们害怕吗?他们身上具备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板书:不怕危险,不怕牺牲)

  想一想,要想读出感情,你会抓住哪些词语呢?(指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小结:这么恶劣的环境,我们的救援队有没有迟疑?(没有)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速度非常的快。(板书:速度快)这么一支优秀的队伍,我们会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2)体会救援队“真棒”

  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

  方法:自由读,画-----说------齐读

  ①自由读,划出队员们怎么做的相关词语。

  ②进入情境,体会队员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在想什么?

  (幻灯出示)

  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在想 ____________。

  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他在想 ____________ 。

  当____________,他们在想____________

  师:救援队用声波探测仪搜索缝隙,用液压钳剪断钢筋,充分显示出了他们救援技术(高超)。(引学生说,师板书:技术高超)我们为拥有这么高超救援技术的队员们而骄傲,我们会自豪的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让我们齐读这个段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骄傲与自豪。(齐读)

  ③联系当时环境再一次感受:

  出示:“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师:34摄氏度时,你在干什么呢?队员们又在干什么呢?他们在与什么做斗争?

  (此处可引导学生发发散思维“时间、灾难、生命、死神等等。)

  多么可敬的救援队,让我们再一次用朗读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吧。(读毕)了解了救援队这么了不起的品质,同学们,你想亲眼看一看他们在救灾现场的身影吗?(幻灯出示救灾图片)

  引:面对这样的救援队,你想说什么呢?(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受)

  师“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衷心话:——“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3)感受搜索犬的“超强”:

  过渡:真棒,不仅表现在这些普通队员的身上,连搜索犬──一个国际救援队的特殊队员“超强”,也表现得让人交口称赞。

  ①自由读读课文,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现。

  ②生默读课文第四段,划出相关句子。

  ③同桌练说故事大概。

  ④推荐代表说。

  三、资料链接: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优秀事迹

  师: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地震中,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在其他地方,其他国家,哪里需要他们,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还救助过哪些国家呢?(指名)

  3 开拓视界,深化主题

  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去年的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也得到了许多国家救援队的帮助呢。(放视频)。我国汶川地震能得到那么多国家和地区的久远,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呢?

  师: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可以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这样的理解帮助,就叫做国际理解、互助。我们优秀的中国救援队,表现出来的也是一种国际理解、互助。

  四、作业

  作业超市:

  1、课后搜集更多的关于国际救援队间互助互救的事迹。

  2、以三年级中队的名义给中国国际救援队写一封信。

  五、板书设计:

  ↗速度快

  中国国际救援队 →援救技术高超 真棒

  ↘不怕危险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