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云雾》说课稿优选【5】份

首页 / 说课稿 / |

  《庐山云雾》说课稿 1

  一、 说教材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优美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分别采用总分的够段方式,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二自然段按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飘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第三自然段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强调庐山云雾的变换之快。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

  全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根据本课文的特点和三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本班学生多数来源于农村极少到外旅游,*日里很少用普通话交谈,多数说海南话。文中的个别词语、成语他们难以理解)。于是,我制定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与认识9个二类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其中,学会本课生字及理解词语是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一)、情境教学法

  我们常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本课的教法我以情境教学法为主。

  教学时,我将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多彩的画面,以及美妙的乐曲。这样的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欢松、和谐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达到与本课情感共融的目的。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二)以读代讲法

  课标指出:教学语言规律要和语感的培养相结合。因为,在小学生面前枯燥的讲解只会使他们失去学*的兴趣。而以读代讲就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如:轻声读、美读、品读、评读等。不但可以培养语感,还可以帮助理解、增强语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三、说学法

  (一)、自学尝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的,让学生学会学*是语文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所以教学本课时,我将大胆放手,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自主尝试,如:自读、互评等。让他们从小就学会思维,学会读书,学会表达,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二)、合作学*

  我们都知道,勇于创新、善于合作是新世纪优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将给学生创设较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合作学*。比如:让同桌之间交流识记生字、让他们合作完成作业等。目的就是提高他们的学*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

  确定的目标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体现教学思路与达成目标呢?下面我就说说本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结合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庐山去看庐山的云雾是怎样的?”投影幻灯出示庐山云雾彩图,配乐。带领学生欣赏,瞧!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感觉如何?这样导入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一开始就直观感受到云雾的奇幻美丽,这就是庐山的云雾板出课题。这样就为学*课文创设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给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并给他们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我这样做的理由是教师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接着让学生自主尝试,唯达乐者晓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首先我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主要是小老师来领读。接着,鼓励孩子们、鼓励同桌让他们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反馈他们的识记方法,以及让他们书空来加深印象。这时,我就可以把他们的方法作个小结,让学生讨论交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互动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合作精神。

  (四)、感情诵读,理解课文

  首先,我问学生,你们读了课文后,自己最喜欢哪一段?读给大家听听,好不好呢?然后指名学生指出读的段进行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都分别写了什么?在学生读完之后,学生就回答我的提问。生答,我就借机板书。

  我相信教师悦耳的启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提问则是检查孩子们读书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

  1、学*第一自然段

  我先让学生轻声读,并说说该段主要写什么。抓住词语:“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体会、感悟其内容。接着启发孩子们,你能读出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吗?让学生品读。由此可见,每一段是采用以扶为主,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文中的内容。从而体验情感和培养语感同时为第二、三、四段打下基础。

  2、学*第二、三段

  我先通过投影幻灯出示彩图画面,让学生看图想象,并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通过学生的回答,从而启发他们想象: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接着让学生读,通过想象把庐山云雾的景象画面练画出来。并进行简单的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最后,通过学生尽情发挥,然后再讨论。使他们在感悟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让孩子们听、想、画、议、读融艺术教育、语言训练、思维训练为一体。使他们的心情在愉快与美好中留连荡漾。从而达到与本文情感的目的。

  3、再读全文,回归整体

  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背读,接着由我来激情引背,最后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音乐中美读。那么,学生就可以把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尽情地读出来。对于读好的可以请他们到前面读。目的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既提高读的兴趣又培养语感和陶冶情感。

  4、小结:我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庐山的云雾》,感受到云雾的奇幻美丽、瞬息万变。我们应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

  简明的小结,以及深切的话语会给学生心头留下美妙感觉。

  五、说板书:

  3、庐山的云雾

  奇丽{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板书简洁精练、一目了然。这样板书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本课时教学从低年级到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运用现在教育技术。以情境教学法为主,通过以激情、诵读与提高的方式体现了低年级的学生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体验、感悟、积累内化的教学新理念。

  《庐山云雾》说课稿 2

  一、教材概说

  教材解读:《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共4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自然段总写庐云雾神奇美丽,接着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第四自然段再总写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与流连。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本文的每一句话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如果能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发现美、体验美,就能拨动学生情弦,从而使学生读出意境,读出美感,真正达到“入境、入情、动情、入心”的效果。

  学情预测:我班的学生喜欢朗读,不仅声音响亮,而且对于课文的感情基调也能初步把握。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但由于学生阅历不深,而且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有所欠缺,可能会想象不出如此赏心悦目的景色,更读不出庐山云雾各种姿态的美。所以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各种情境、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品味语言文字美的同时,引导学生能通过朗读,读出意境、读出美感。

  “感受美,读出美”: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能够激发美感,感受作品意境的美,诱发通感。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引人入胜,可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或范读,或引读,或议读,让学生多读,感受想象云雾之美,读出云雾之美,体会出作者所描绘的人间仙境。我以此为中心,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朗读的优势,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幽、览”等8个生字。会写“庐、瀑”等10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为第二课时,主要是达成目标2和3。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赏析,感受美,读出意境,读出美感。

  教学难点: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读出意境,读出美感,受到美的陶冶。

  “ 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着力强调的,所以朗读就是教学的重点,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与美丽。基于学生认识比较感性的原因,学生很难入境入情地朗读,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看图,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深入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体味课文的语言美,读出意境,读出美感。这是我希望达到的目标,随着学生理解的不断深入,我相信这个目标一定能迎刃而解。

  如何达成这些目标呢?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以生为本,为学生学*导向、导法、导读、导学、导练,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乐学、会学、爱学的境界。为此,针对教材的特点,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整体教学法,阅读指导法,点拨教学法,语感教学法,迁移教学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追求美。

  与我校倡导的“以生为本,有效生成”的教学理念相呼应,我将“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真正关注学生,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以学定教,因学而导,按照学生的学*起点,启动学生的学*需求,不断促进学生的学*向深入发展,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营造真实开放的课堂教学,并及时抓彩,随机应变,适时进行引领、点拨。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发挥我班学生的朗读优势,我将引导让他们走进文本,披文悟意,入情入境,与作者灵犀相通,产生情感共鸣;让他们在品中读,在读中赏,读出意境,读出美感,从而使“生成”更精彩!

  三、说教学流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却是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

  先看流程图:感知美——读出美——赞叹美

  具体是这样设计的:

  (一)情境导入,感知美

  1、一上课,我首先出示一幅幅风光绮丽、云雾飘渺的庐山图,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听,然后点出“在众多的景物中,数庐山的云雾最神奇了!”,从而引出课题。(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加上教师与动画同步的优美的范读,使学生学生获得更加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当学生沉浸在美好的境界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这个坏节的设计是为了开启情感动态生成的大门。)

  2、接着问“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多神奇呢?”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到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达到了整体感知的效果。(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阅读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找出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梳理了文章的内容,又为后面的教学环节打下基础。)

  (二)走进云雾,读出美

  (1)读出姿态美

  1、引领学生走进云雾,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我分五步进行教学:

  (1)找姿态。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描写出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的词句。(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从小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好*惯对以后的语文学*大有裨益。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边听边划,这不但促进了学生对庐山千姿百态的认识,训练了学生动手的能力。)

  (2)说姿态。引导学生说出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四种姿态的名字。

  (3)品姿态。老师范读后,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美的姿态品读课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评价语渗透朗读技巧,促进学生朗读。如有学生选择“白色绒帽”这种姿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白色绒帽在哪儿呀?你看白色绒帽戴在上顶上,多美啊!”;如选择了“一条条玉带”,就引导学生通过换词,感受玉带的美“请你们看图,为什么觉得玉带很美呢?这玉带是缠绕在山腰间的,为什么不用“笼罩”呢?通过换词,学生不仅体会到用词的准确,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玉带的飘逸;如选择“茫茫的大海”,教师问:“大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无边无际和壮观,几位学生读后,趁热打铁问“还有谁也想读出大海的壮观?”学生得到了朗读技巧的指导,从而读得更出色;如选择了“巨大的天幕”,教师就带着惊奇的语气说:“你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幕!”(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以及模仿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就提高得快,教师的正确领读,将无声的书面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学生在倾听中能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评价要有针对性,我是针对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个性特点而评价的,同时我还注重了评价的指导性,在评价中进行朗读技巧的渗透,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4)读出姿态美。为了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到诗情画意的情境中,我把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改写了诗歌的格式,以一首清新的小诗出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再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深情款款地朗读课文,读出意境,读出美感。(我把第二自然段改编成了一首诗歌,而且配上音乐,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具体可感地欣赏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提高了学生阅读、想象、鉴赏的能力。在以上两个环节中,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引导、评价语言,拨动了学生的“情”弦。以“情”为主线,牵引着每个学生的心。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忘记自我,快速地进入情境,与文本产生共鸣,读出了味道,真正做到入情、入境、入心,达到“心入我书,我心入书”的效果。体现了情感的动态生成的高潮。)

  2、读出变化美

  (1)说变化。首先我引读第三自然段,然后问“庐山云雾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就会说感受到了庐山云雾变化的快。我就可以顺势而导,问:“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庐山云雾变化得非常快?请把这些词圈出来。”学生通过圈圈画画,找出了突出云雾变化快的词。还会有孩子回答:“我觉得庐山云雾变化的姿态很多。”那么我就可以顺势而问:“庐山云雾是怎么变化的呢?它由什么变成了什么?”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庐山云雾变化的多。

  (2)读变化。学生找出了这些重点词 “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让学生读出变化之快。学生能读出变化得快还不够,还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调,于是,我问“一缕轻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呢”通过对比,学生确定了朗读的语调要从轻柔到字字铿锵有力。经过一番指导,学生的朗读又有了质的提高,体现了朗读“生成”的有效。

  (3)拓展。抓住“瞬息万变”这个词,让学生了解庐山云雾的姿态还有很多很多,文中的两种姿态只是个例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说变化。(语文教学应该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的自信心和良好*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方法。而对语言文字的准确把握,和投入的情感朗读就是训练语文“双基”的根本方法之一。正如斯霞老师所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牢牢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在读好关键词的基础上,把关键词放进语言环境中,层层深入,从字面到含义,到想象意境,通过让学生读读、议议、品品,学生在品中感悟,从而积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并碰撞出了有效生成,推进了学生入文理解、融情入文、由文拓情。)

  3、学生对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已经有了深刻的感受,我就可以问:“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自然而然引导学生回到第一自然段,老师引发学生想象,创设一个云雾缭绕的情境,身临其境,有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再让学生读出飘飘的感觉。(在充分感受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后,再赏心悦目地朗读文本,使学生置身与文本之中,融入作者营造的情景之中,犹如身临其竟境,读出意境,读出真情实感。)

  (三)耐人回味,赞叹美

  1、欣赏庐山云雾的视频,让学生一睹庐山云雾的动态美。

  2、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配乐激情朗读全文,赞叹庐山云雾的美。

  (朗读是“动情、动心”的艺术。此环节通过播放视频,渲染了课堂气氛,学生惊叹于庐山云雾之美,使孩子在朗读中充分流露出发自内心的领悟与赞美。优美的乐声不断,美丽的景色相随,教师充满感情变化的语言引导,良好的朗读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成为“景中人,情中人”。开口即抒情,深切而自然。准确地把握了文字中情感的变化,融自己的理解于朗读,读出了真情实感。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验美,挖掘美,才能让他们有感而发。此时此刻,孩子的情感体验尽现在对课文的倾情朗读之中!)

  四、说板书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学重点,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整个板书我努力做到简洁明了,板书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把云雾四种姿态“白色绒帽 玉带 大海 天幕”写出来,既有层次,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课堂上的生成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把握住了“以生为本”这个基本理念,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全面预设学情,机智抓住学生动态的生成,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生本、生长、生成的课堂中,自身的主动性得以彰显,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庐山云雾》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全文层次分明,共4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自然段总写庐云雾神奇美丽,接着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第四自然段再总写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与流连.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所写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流连忘返”造句,能背诵课文.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学*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仿写一处景物.

  本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因此我把”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由于学生语言水*的限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掌握一种构段方式写出一处景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说”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在上一册课文中,学生已接触过”总分”这种构段方式,及”比喻”这种表现手法.

  本文教学要求学生勤动脑、动手、会与别人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学生普遍读书不注意感情朗读或掌握不够.也没养成与人交流探索的*惯.还有就是学生很少出远门,根本不知庐山云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要画出不同姿态的云雾也不容易.

  三、说教学方法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学*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

  四、说学法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本篇课文教学我让学生通过”读、思、画”感悟庐山美及文章的语言美.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讲读课文的要求,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本课.

  首先第一课时学生学会了本课生字,以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1。

  第二课重点分析课文.教学过程分为四步:

  (一).谈话导入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让我们细细品味.”接着板书课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理解全篇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精读第1自然段

  首先指名学生读这一自然段,可能学生读的时候

  ,感情把握不准,教师相应指导,接着提问:”在庐山众多景物

  中,作者最喜爱的是云雾,你从哪里读出这点来?”学生不难答出(更,神秘)教师提醒在朗读时应突出”更,神秘”两个词,同时板书:神秘的云雾.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领悟词语,进入文章的意境:

  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们看,在山上游览,似乎……漫步山道……此时,你们会感觉自己就像……“让学生做出伸手摸云雾、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样子.使学生充分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这时用导语过渡到下一自然段的学*:“庐山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请看第2自然段.”

  2、精读第2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阅读并不是被动地接爱,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思考问题: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画”______”.

  (2).文章哪个词说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这样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动口动笔的*惯.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千姿百态.接着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千姿百态的?请用笔画出来.”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像绒帽,像玉带,是大海,是天幕.

  然后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先总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接着具体描述如何”千次姿百态”,这种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绘画不同姿态的云雾,使他们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及文章语言的美.指名一两个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同学在下面画.通过直观画面使他们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词语.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着引入下一段的学*:“庐山的云雾还有一个特点,请看第3自然段.”

  3、精读第3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结构与第2自然段相同,我让学生自学为主.辅以引导,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并要求他们找出:

  (1) 中心句

  (2) 庐山云雾的特点.具体怎么写?

  (3) 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学生合作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学*第4自然段

  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读完后,教师小结:正因为庐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游客们舍不得回来了.(并板书:流连忘返)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你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吗?指名学生说说.至此,教学目标2已完成.

  (三)、总结

  总结贵在升华.我这样设计结束语:”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使学生充满向往,激起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完成了教学目标3。

  (四)、练*

  读写结合,寓写作指导于阅读教学之中,是许多教师认为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本册教材训练的重点.因此我布置了此道练*: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围绕”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写一段话.

  最后说板书: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学法重点,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整个板书我努力做到简洁明了,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附板书: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像绒帽,像玉带

  是大海.是天幕

  神秘的云雾 瞬息万变: 眼前的——刚刚是——转眼流连忘返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庐山云雾》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选自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一 篇写景的课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比喻和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 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二)、课时安排:全文共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文中的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划分段落。

  第二课时:导学第二、三段,体会庐山的特点,掌握运用“总——分”的 写作手法。

  (三)、教学目标:

  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的联系,所处的位和作用,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重点学*第二、三自然段的 写作方法,初步认识“总——分”的段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 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

  (五)、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二、说教法:

  1、这一部分内容分别描绘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都是运用形象的修辞手法,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来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所以,我采用了“导学——自主学*”的学法迁移,使学生不但从语言文字中得以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学*能力。

  2、直观教学法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易于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所以,我选用了幻灯机等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使学生入情入境,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又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3、为了体会课文中作者的 思想感情,“感情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段内容不但描绘得情境美,而且语言也美,运用入情入境的朗读,能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让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领会作者表达 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说学法:

  最终的教育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的方法,会“渔”比会“鱼”更来得重要。在新的`课改理念下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所以,得法的学*方法指导,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能力,还能使学生把掌握的学*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当中。

  根据课文分别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我运用了“读课文——找特点——说感受——感情朗读——写法指导——尝试背诵”的方法 导读“千姿百态”的内容,然后学法迁移,学*“瞬息万变”的内容。这样,学生有法可循,乐于去学,既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又学会了学*。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导入:

  1、通过了第一自然段的学*,你知道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说一说。

  庐山的景色,那里有,有,有,尤其是,更给它。

  2、总体概括了对庐山总的感受怎样?

   【通过学生的回答,反馈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信息,了解学生在学新知识前所具备的前提。 】

  (二)、诵读学文,体验感悟:

  1、导学第二自然段:

  ①、默读学文,这个自然段写出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

  ②、为了介绍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又是怎样从那些方位具体的来进行描写的呢?

  ③、此时的作者身在庐山之上,感受如何呢?说说你最喜欢此时庐山上那个方位上的景色?为什么?用自己的情感,读出你的喜爱来?(个别读,评比读,集体读。)

  ④、小组合作探究,引领学生领会作者描绘庐山云雾时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总——分”的段落结构,比喻、拟人的运用。)

  ⑤、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背诵。

  ⑥、师生共同 小结学*的方法:读课文——找特点——谈感受——感情朗读——写法指导——尝试背诵。

   【以上教学体现了教师的“导学”特点,使学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学生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又初步领会了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从中初步掌握了学*的方法。 】

  2、自主学*第三自然段:

  ①、运用学法迁移自主学*本自然段。

  ②、检查自学的情况,讨论交流,师生共同 总结补充。

  3、过渡学*最后一段: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我们置身其中感受了“美丽”吗?如果老师让你们马上离开!你们愿意吗?(教师相机引导体会“流连忘返”)

  4、为什么庐山的云雾能够让人流连忘返呢?(师生共同对全文“内容和 写作手法”进行 总结。)

  5、正因为庐山云雾的如此秀丽!所以,古往今来就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前去欣赏。诗人李白和苏轼就分别留下了《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的千古绝句。(师生共同欣赏)

  四、作业延伸:其实在咱们的祖国,像“庐山云雾”这样美丽的景色,就如同撒满夜空的星星一样多。说说你见到的美丽景色,并仿照“总——分”的构段方式写下来。

  五、说教学 评价 :在本课的教学中,课堂遵循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和表达为主线”的原则。既展开了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悟到了庐山云雾的美,又让学生展开了思维,学会了学*的方法。

  六、说板书设计:

   本文的板书层次明,结构清楚,主要讲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形态美和“瞬息万变”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庐山的云雾、对祖国壮丽河山深深的热爱之情。(附:板书)

  千姿百态

  3、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总分

  《庐山云雾》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全文层次分明,共4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自然段总写庐云雾神奇美丽,接着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第四自然段再总写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与流连。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所写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流连忘返”造句,能背诵课文。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学*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仿写一处景物。

  本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因此我把”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由于学生语言水*的限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掌握一种构段方式写出一处景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说”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在上一册课文中,学生已接触过”总分”这种构段方式,及”比喻”这种表现手法。

  本文教学要求学生勤动脑、动手、会与别人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学生普遍读书不注意感情朗读或掌握不够。也没养成与人交流探索的*惯。还有就是学生很少出远门,根本不知庐山云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要画出不同姿态的云雾也不容易。

  三、说教学方法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学*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

  四、说学法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本篇课文教学我让学生通过”读、思、画”感悟庐山美及文章的语言美。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讲读课文的要求,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本课。

  首先第一课时学生学会了本课生字,以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1。

  第二课重点分析课文。教学过程分为四步:

  (一)。谈话导入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让我们细细品味。”接着板书课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理解全篇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精读第1自然段

  首先指名学生读这一自然段,可能学生读的时候,感情把握不准,教师相应指导,接着提问:”在庐山众多景物中,作者最喜爱的是云雾,你从哪里读出这点来?”学生不难答出(更,神秘)教师提醒在朗读时应突出”更,神秘”两个词,同时板书:神秘的云雾。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领悟词语,进入文章的意境:

  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们看,在山上游览,似乎……漫步山道……此时,你们会感觉自己就像……“让学生做出伸手摸云雾、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样子。使学生充分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这时用导语过渡到下一自然段的学*:“庐山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请看第2自然段。”

  2、精读第2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阅读并不是被动地接爱,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思考问题: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画”______”。

  (2)。文章哪个词说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这样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动口动笔的*惯。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千姿百态。接着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千姿百态的?请用笔画出来。”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像绒帽,像玉带,是大海,是天幕。

  然后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先总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接着具体描述如何”千次姿百态”,这种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绘画不同姿态的云雾,使他们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及文章语言的美。指名一两个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同学在下面画。通过直观画面使他们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词语。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着引入下一段的学*:“庐山的云雾还有一个特点,请看第3自然段。”

  3、精读第3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结构与第2自然段相同,我让学生自学为主。辅以引导,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并要求他们找出:

  (1)中心句

  (2)庐山云雾的特点。具体怎么写?

  (3)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学生合作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学*第4自然段

  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读完后,教师小结:正因为庐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游客们舍不得回来了。(并板书:流连忘返)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你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吗?指名学生说说。至此,教学目标2已完成。

  (三)、总结

  总结贵在升华。我这样设计结束语:”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使学生充满向往,激起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完成了教学目标3。

  (四)、练*

  读写结合,寓写作指导于阅读教学之中,是许多教师认为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本册教材训练的重点。因此我布置了此道练*: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围绕”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写一段话。

  最后说板书: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学法重点,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整个板书我努力做到简洁明了,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庐山云雾》说课稿优选【5】份扩展阅读


《庐山云雾》说课稿优选【5】份(扩展1)

——《庐山云雾》说课稿 (菁华3篇)

《庐山云雾》说课稿1

  一、教材浅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六大段。其中写第二大段是重点,不仅占的篇幅最多,而且写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分体现了本单元教材的教学重点:过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应当作为本课文的教学重点。

  仔细品读全文,我们还能领会到课文具有以下的三个写作特点:一、言简意赅地引用古代名人言行稍加议论的办法,增强了赞美的感染力;二、段与段之间巧用过渡句,段意衔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气呵成之感;三、语言形象、生动、有气势,采用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写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读、思、议、品等,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庐山云雾的景色美,从而使他们的心中升腾起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二、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第二大段,会背诵第4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的第3、4、5、6题。

  三、本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会背诵第4自然段。

  2、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庐山的云雾》: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能找出第二大段中的过渡句,并体会其作用。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五、教学难点:

  对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感受。

  六、教学思路设计浅析: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情境的教学

  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适宜于进行情境教学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使庐山云雾的美景在学生的脑海中展现,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环节:

  ①以学生的说话训练导入课文,教师又施以启发性的小结、提问,诱发学生学*课文,想欣赏庐山云雾的好奇心。

  ②教师的配乐表情朗读,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入观察庐山云雾的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催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③投影片的及时展示。再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庐山之中,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得以进一步的升华。

  ④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

  ⑤教师以充满感情的课堂环节衔接语,激起学生心中感情的荡漾。

  (二)注重学法的指导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

  ①采用指导读第3小节——师生共读第4小节——独立自学第5小节的迁移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写景文章的“一找;二找;三体会;四朗读”的阅读方法。

  ②以读范句→补充完整语句→独立说句的层次训练,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使学生在有模可仿之中,学会举一反三。

  ③注意课堂上学法的及时梳理与小结,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学法的步骤。

  (三)注重读写结合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见缝插针”,在学生理解了课文表达方法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量的片断练*,实现读写的迁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多种手段让学生欣赏庐山云雾,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之后,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已油然而生,极想淋漓尽致地抒发一番。此时,我便不失时机地推出《家乡的晨雾》的写作训练,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世纪之声,也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针对本课的特点,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圈、划、删、改、读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欣赏能力。

  ①用上“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说一句比较通顺的话,进行说话及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

  ②按要求找、划出描写云雾的词句并进行赏析,是典型的语言文字训练形式。

  ③模仿例句,发挥想象进行造句练*,加深学生对文中关联词的理解,并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这一目的。

  ④“默读→有感情地读→表演读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课文语句的循序渐进的理解过程。“个人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的多种形式的替换变化,则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情绪,提高学*效率,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七、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初读课文,学*第一段:

  1、师出示诗句:“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峰”问:这是古人用来描述什么景物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庐山云雾)

  2、出示投影片: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请运用以上的词语围绕庐山云雾,说一句比较通顺的话。

  3、师小结。

  同学们,庐山云雾是充满神秘的,庐山云雾是令人心醉的。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观察这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好吗?

  (二)细读课文,品味精美

  1、师配乐表情朗读课文第二大段,要求学生认真听、潜心感受云雾的美,边欣赏,还要边想想:我们分别在哪几个地方观赏云雾?

  2、议:刚才,我们欣赏了庐山哪几个地方的云雾,请完成下列填空题。(回答)

  我们观赏了在()看到的浓雾,在()看到的雾气和在()等处看到的云海。(先在书上用“____”划出,再回答。)

  (引:这些地方的云雾各有什么特点?现在,我们再回过去细细地欣赏欣赏。)

  3、默默地欣赏课文的第3自然段,思考:这个地方的云雾有什么特点?(用“____”在文中划出一个能概括其特点的词。)

  4、理解“瞬息万变”,哪些词与它意思相*?

  5、要求学生围绕“瞬息万变”提问。

  6、师小结学生的问题,要求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三小节,思考:①哪些词句体现了庐山云雾的这一特点?(用“~~~~”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句)②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为什么?

  7、讨论以上问题中的第1个问题。

  8、讨论第2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语句:

  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

  9、有感情地齐读这一句:体会“刚刚……转眼间”在这句话中的作用。

  10、用“刚刚……转眼间”进行说话训练。

  A、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转眼间就()。

  B、火烧云的变化真快,刚刚看上去(),转眼间()。

  c、自己说一句话,用上“刚刚……转眼间”。

  11、出示语句

  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议:将以上的话改成下列这一段话,好吗?为什么?

  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12、指导并练*有表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指名朗读——指导——自由练读——男女分角色读。

  13、师小结:“瞬息万变”的浓雾真的是好美呀,读了作者的解说,我们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刚才我们经过了哪几个步骤才领略到这一番美景的?

  14、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学法。

  一找:找出能概括云雾特点的词。

  二划:划出能体现云雾这一特点的词句。

  三品:品味用词用句的准确、生动。

  四读: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

  15、生自学第4小节。

  16、汇报交流。在生汇报的同时,适时地出示投影片,领会“时而……时而……”的用法。

  ①小猫钓鱼真不专心,时而____,时而____。

  ②雨断断续续地下了两天了,时而____,时而____,时而____,真令人担心会不会发洪水。

  17、指导背诵。

  这段话共有____句话,第一句话先讲庐山云雾对山镇牯岭特别____,一年365天,有____天与它____。第二句讲庐山云雾时而____,时而____。第三句讲山镇牯岭一半____,一半____。

  18、试背。

  19、师小结:犹如仙境一般的山镇牯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出示云海的投影片)这就是云海的两幅照片,想去体会体会它的美吗?

  20、生按学*第3小节方法,自学第5小节。

  21、集体交流汇报。出示检测题:

  A、云海的特点是()。

  B、作者生动地描述了()和()两种情况下的云海。

  c、找出与以下结构相类似的词:波涛起伏()青峰秀岭()

  2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三)总结全文,找出过渡

  1、师根据板书,小结学*内容。

  庐山云雾是美的,但是作者的叙述更是天衣无缝,连贯而又自然。作者是靠哪些词句连接起课文的内容的呢?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二大段。

  3、师小结,并要求学生进行仿写:《家乡的晨雾》。要求写出晨雾的特点。

  (四)作业。

  1、片断练*:《家乡的晨雾》。

  2、补做完作业本上的第3、4、5、6题。

  附板书设计

  庐山云雾

  登山路上浓雾瞬息万变:刚刚……转眼间……

  雾来时……雾云时……

  雾浓时……雾稀时……

  山镇牯岭雾气朝夕相处,时而……时而……

  一半……一半……

  大天池等地云海壮观绚丽云海茫茫,波涛起伏

  云絮翻飞,色彩斑斓

  本课时采用这种对应式的板书:

  一、便于体现出庐山云雾的特点;

  二、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三、体现了文章的重点,使板书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庐山云雾》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绘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描绘、赞美我们伟大祖国壮丽河山的。

  本课我安排3个课时教学,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年段特点、课文的内容、特点以及课后思考与练*,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学*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分段式的写法。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披文入情,在读中赏,在品中读,直至熟读成诵。

  学法迁移。学法:一找、二品、三读。“找”:找中心句;“品”:描写云雾特点的词句; “读”:有感情地朗读以至背诵。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了第一自然段,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细细去欣赏那神奇美丽的庐山云雾。

  (二)品读感悟

  (一)学*第二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画出来。(板书:千姿百态)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要求学生边读边看课文插图,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的语句,)

  a、品读。

  b、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庐山云雾还像什么?(板书:像……像……像……像……)

  3、了解“总起分述”的写法。(第三课时练*仿写)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这千姿百态的云雾的喜爱之情;熟读背诵。

  5、总结学*这一自然段的方法:找、品、读。

  【以上教学,重点有意识地加强在读中感悟方法的指导,也就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导: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让学生细细品、慢慢嚼,学*作者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达思想感情的,紧扣“学*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

  (二)用以上学法学*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学后汇报交流:

  1、“找”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板书:瞬息万变。)。

  2、“品”云雾“瞬息万变”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瞬息万变” (由学生板书:变成……变成……)

  3、“读” 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这段教学给学生留下略读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运用学法自主探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为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每篇课文留下略读时间都是富有实效的选择。】

  (三)作业设计

  1、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词语,抄在“采集本”上。

  2、朗读、练*背诵。

  【目的在于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五、说板书设计

  庐 山 的 云 雾

  (总起) (分述)

  千姿百态 像……像……像……像……

  瞬息万变 变成…… 变成 ……

《庐山云雾》说课稿3

  一、教材浅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六大段。其中写第二大段是重点,不仅占的篇幅最多,而且写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分体现了本单元教材的教学重点:过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应当作为本课文的教学重点。

  仔细品读全文,我们还能领会到课文具有以下的三个写作特点:一、言简意赅地引用古代名人言行稍加议论的办法,增强了赞美的感染力;二、段与段之间巧用过渡句,段意衔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气呵成之感;三、语言形象、生动、有气势,采用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写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读、思、议、品等,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庐山云雾的景色美,从而使他们的心中升腾起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二、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第二大段,会背诵第4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的第3、4、5、6题。

  三、本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会背诵第4自然段。

  2、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庐山的云雾》: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能找出第二大段中的过渡句,并体会其作用。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五、教学难点:

  对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感受。

  六、教学思路设计浅析: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情境的教学

  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适宜于进行情境教学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使庐山云雾的美景在学生的脑海中展现,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环节:

  ①以学生的说话训练导入课文,教师又施以启发性的小结、提问,诱发学生学*课文,想欣赏庐山云雾的好奇心。

  ②教师的配乐表情朗读,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入观察庐山云雾的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催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③投影片的及时展示。再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庐山之中,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得以进一步的升华。

  ④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

  ⑤教师以充满感情的课堂环节衔接语,激起学生心中感情的荡漾。

  (二)注重学法的指导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

  ①采用指导读第3小节——师生共读第4小节——独立自学第5小节的迁移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写景文章的“一找;二找;三体会;四朗读”的阅读方法。

  ②以读范句→补充完整语句→独立说句的层次训练,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使学生在有模可仿之中,学会举一反三。

  ③注意课堂上学法的及时梳理与小结,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学法的步骤。

  (三)注重读写结合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见缝插针”,在学生理解了课文表达方法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量的片断练*,实现读写的迁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多种手段让学生欣赏庐山云雾,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之后,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已油然而生,极想淋漓尽致地抒发一番。此时,我便不失时机地推出《家乡的晨雾》的写作训练,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世纪之声,也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针对本课的特点,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圈、划、删、改、读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欣赏能力。

  ①用上“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说一句比较通顺的话,进行说话及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

  ②按要求找、划出描写云雾的词句并进行赏析,是典型的语言文字训练形式。

  ③模仿例句,发挥想象进行造句练*,加深学生对文中关联词的理解,并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这一目的。

  ④“默读→有感情地读→表演读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课文语句的循序渐进的理解过程。“个人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的多种形式的替换变化,则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情绪,提高学*效率,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七、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初读课文,学*第一段:

  1、师出示诗句:“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峰”问:这是古人用来描述什么景物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庐山云雾)

  2、出示投影片: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请运用以上的词语围绕庐山云雾,说一句比较通顺的话。

  3、师小结。

  同学们,庐山云雾是充满神秘的,庐山云雾是令人心醉的。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观察这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好吗?

  (二)细读课文,品味精美

  1、师配乐表情朗读课文第二大段,要求学生认真听、潜心感受云雾的美,边欣赏,还要边想想:我们分别在哪几个地方观赏云雾?

  2、议:刚才,我们欣赏了庐山哪几个地方的云雾,请完成下列填空题。(回答)

  我们观赏了在()看到的浓雾,在()看到的雾气和在()等处看到的云海。(先在书上用“____”划出,再回答。)

  (引:这些地方的云雾各有什么特点?现在,我们再回过去细细地欣赏欣赏。)

  3、默默地欣赏课文的第3自然段,思考:这个地方的云雾有什么特点?(用“____”在文中划出一个能概括其特点的词。)

  4、理解“瞬息万变”,哪些词与它意思相*?

  5、要求学生围绕“瞬息万变”提问。

  6、师小结学生的问题,要求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三小节,思考:①哪些词句体现了庐山云雾的这一特点?(用“~~~~”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句)②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为什么?

  7、讨论以上问题中的第1个问题。

  8、讨论第2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语句:

  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

  9、有感情地齐读这一句:体会“刚刚……转眼间”在这句话中的作用。

  10、用“刚刚……转眼间”进行说话训练。

  A、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转眼间就()。

  B、火烧云的变化真快,刚刚看上去(),转眼间()。

  c、自己说一句话,用上“刚刚……转眼间”。

  11、出示语句

  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议:将以上的话改成下列这一段话,好吗?为什么?

  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12、指导并练*有表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指名朗读——指导——自由练读——男女分角色读。

  13、师小结:“瞬息万变”的浓雾真的是好美呀,读了作者的解说,我们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刚才我们经过了哪几个步骤才领略到这一番美景的?

  14、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学法。

  一找:找出能概括云雾特点的词。

  二划:划出能体现云雾这一特点的词句。

  三品:品味用词用句的准确、生动。

  四读: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

  15、生自学第4小节。

  16、汇报交流。在生汇报的同时,适时地出示投影片,领会“时而……时而……”的用法。

  ①小猫钓鱼真不专心,时而____,时而____。

  ②雨断断续续地下了两天了,时而____,时而____,时而____,真令人担心会不会发洪水。

  17、指导背诵。

  这段话共有____句话,第一句话先讲庐山云雾对山镇牯岭特别____,一年365天,有____天与它____。第二句讲庐山云雾时而____,时而____。第三句讲山镇牯岭一半____,一半____。

  18、试背。

  19、师小结:犹如仙境一般的山镇牯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出示云海的投影片)这就是云海的两幅照片,想去体会体会它的`美吗?

  20、生按学*第3小节方法,自学第5小节。

  21、集体交流汇报。出示检测题:

  A、云海的特点是()。

  B、作者生动地描述了()和()两种情况下的云海。

  c、找出与以下结构相类似的词:波涛起伏()青峰秀岭()

  2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三)总结全文,找出过渡

  1、师根据板书,小结学*内容。

  庐山云雾是美的,但是作者的叙述更是天衣无缝,连贯而又自然。作者是靠哪些词句连接起课文的内容的呢?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二大段。

  3、师小结,并要求学生进行仿写:《家乡的晨雾》。要求写出晨雾的特点。

  (四)作业。

  1、片断练*:《家乡的晨雾》。

  2、补做完作业本上的第3、4、5、6题。

  附板书设计

  庐山云雾

  登山路上浓雾瞬息万变:刚刚……转眼间……

  雾来时……雾云时……

  雾浓时……雾稀时……

  山镇牯岭雾气朝夕相处,时而……时而……

  一半……一半……

  大天池等地云海壮观绚丽云海茫茫,波涛起伏

  云絮翻飞,色彩斑斓

  本课时采用这种对应式的板书:

  一、便于体现出庐山云雾的特点;

  二、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三、体现了文章的重点,使板书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庐山云雾》说课稿优选【5】份(扩展2)

——《庐山云雾》说课稿 (菁华3篇)

《庐山云雾》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选自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写景的课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比喻和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二)、课时安排:全文共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文中的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划分段落。

  第二课时:导学第二、三段,体会庐山的特点,掌握运用“总——分”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目标:

  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的联系,所处的位和作用,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重点学*第二、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初步认识“总——分”的段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

  (五)、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二、说教法:

  1、这一部分内容分别描绘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都是运用形象的修辞手法,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来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所以,我采用了“导学——自主学*”的学法迁移,使学生不但从语言文字中得以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学*能力。

  2、直观教学法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易于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所以,我选用了幻灯机等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使学生入情入境,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又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3、为了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段内容不但描绘得情境美,而且语言也美,运用入情入境的朗读,能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领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说学法:

  最终的教育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的方法,会“渔”比会“鱼”更来得重要。在新的`课改理念下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所以,得法的学*方法指导,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能力,还能使学生把掌握的学*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当中。

  根据课文分别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我运用了“读课文——找特点——说感受——感情朗读——写法指导——尝试背诵”的方法导读“千姿百态”的内容,然后学法迁移,学*“瞬息万变”的内容。这样,学生有法可循,乐于去学,既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又学会了学*。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导入:

  1、通过了第一自然段的学*,你知道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说一说。

  庐山的景色,那里有,有,有,尤其是,更给它。

  2、总体概括了对庐山总的感受怎样?

  【通过学生的回答,反馈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信息,了解学生在学新知识前所具备的前提。

  (二)、诵读学文,体验感悟:

  1、导学第二自然段:

  ①、默读学文,这个自然段写出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

  ②、为了介绍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又是怎样从那些方位具体的来进行描写的呢?

  ③、此时的作者身在庐山之上,感受如何呢?说说你最喜欢此时庐山上那个方位上的景色?为什么?用自己的情感,读出你的喜爱来?(个别读,评比读,集体读。)

  ④、小组合作探究,引领学生领会作者描绘庐山云雾时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总——分”的段落结构,比喻、拟人的运用。)

  ⑤、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背诵。

  ⑥、师生共同小结学*的方法:读课文——找特点——谈感受——感情朗读——写法指导——尝试背诵。

  【以上教学体现了教师的“导学”特点,使学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又初步领会了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从中初步掌握了学*的方法。

  2、自主学*第三自然段:

  ①、运用学法迁移自主学*本自然段。

  ②、检查自学的情况,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3、过渡学*最后一段: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我们置身其中感受了“美丽”吗?如果老师让你们马上离开!你们愿意吗?(教师相机引导体会“流连忘返”)

  4、为什么庐山的云雾能够让人流连忘返呢?(师生共同对全文“内容和写作手法”进行总结。)

  5、正因为庐山云雾的如此秀丽!所以,古往今来就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前去欣赏。诗人李白和苏轼就分别留下了《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的千古绝句。(师生共同欣赏)

  四、作业延伸:其实在咱们的祖国,像“庐山云雾”这样美丽的景色,就如同撒满夜空的星星一样多。说说你见到的美丽景色,并仿照“总——分”的构段方式写下来。

  五、说教学评价:在本课的教学中,课堂遵循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和表达为主线”的原则。既展开了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悟到了庐山云雾的美,又让学生展开了思维,学会了学*的方法。

  六、说板书设计:

  本文的板书层次明,结构清楚,主要讲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形态美和“瞬息万变”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庐山的云雾、对祖国壮丽河山深深的热爱之情。(附:板书)

  千姿百态

  3、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总分

《庐山云雾》说课稿2

  一、教材浅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六大段。其中写第二大段是重点,不仅占的篇幅最多,而且写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分体现了本单元教材的教学重点:过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应当作为本课文的教学重点。

  仔细品读全文,我们还能领会到课文具有以下的三个写作特点:一、言简意赅地引用古代名人言行稍加议论的办法,增强了赞美的感染力;二、段与段之间巧用过渡句,段意衔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气呵成之感;三、语言形象、生动、有气势,采用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写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读、思、议、品等,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庐山云雾的景色美,从而使他们的心中升腾起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二、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第二大段,会背诵第4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的第3、4、5、6题。

  三、本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会背诵第4自然段。

  2、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庐山的云雾》: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能找出第二大段中的过渡句,并体会其作用。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五、教学难点:

  对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感受。

  六、教学思路设计浅析: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情境的教学

  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适宜于进行情境教学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使庐山云雾的美景在学生的脑海中展现,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环节:

  ①以学生的说话训练导入课文,教师又施以启发性的小结、提问,诱发学生学*课文,想欣赏庐山云雾的好奇心。

  ②教师的配乐表情朗读,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入观察庐山云雾的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催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③投影片的及时展示。再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庐山之中,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得以进一步的升华。

  ④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

  ⑤教师以充满感情的课堂环节衔接语,激起学生心中感情的荡漾。

  (二)注重学法的指导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

  ①采用指导读第3小节——师生共读第4小节——独立自学第5小节的迁移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写景文章的“一找;二找;三体会;四朗读”的阅读方法。

  ②以读范句→补充完整语句→独立说句的层次训练,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使学生在有模可仿之中,学会举一反三。

  ③注意课堂上学法的及时梳理与小结,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学法的步骤。

  (三)注重读写结合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见缝插针”,在学生理解了课文表达方法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量的片断练*,实现读写的迁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多种手段让学生欣赏庐山云雾,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之后,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已油然而生,极想淋漓尽致地抒发一番。此时,我便不失时机地推出《家乡的晨雾》的写作训练,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世纪之声,也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针对本课的特点,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圈、划、删、改、读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欣赏能力。

  ①用上“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说一句比较通顺的话,进行说话及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

  ②按要求找、划出描写云雾的词句并进行赏析,是典型的语言文字训练形式。

  ③模仿例句,发挥想象进行造句练*,加深学生对文中关联词的理解,并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这一目的。

  ④“默读→有感情地读→表演读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课文语句的循序渐进的理解过程。“个人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的多种形式的替换变化,则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情绪,提高学*效率,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七、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初读课文,学*第一段:

  1、师出示诗句:“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峰”问:这是古人用来描述什么景物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庐山云雾)

  2、出示投影片: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请运用以上的词语围绕庐山云雾,说一句比较通顺的话。

  3、师小结。

  同学们,庐山云雾是充满神秘的,庐山云雾是令人心醉的。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观察这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好吗?

  (二)细读课文,品味精美

  1、师配乐表情朗读课文第二大段,要求学生认真听、潜心感受云雾的美,边欣赏,还要边想想:我们分别在哪几个地方观赏云雾?

  2、议:刚才,我们欣赏了庐山哪几个地方的云雾,请完成下列填空题。(回答)

  我们观赏了在()看到的浓雾,在()看到的雾气和在()等处看到的云海。(先在书上用“____”划出,再回答。)

  (引:这些地方的云雾各有什么特点?现在,我们再回过去细细地欣赏欣赏。)

  3、默默地欣赏课文的第3自然段,思考:这个地方的云雾有什么特点?(用“____”在文中划出一个能概括其特点的词。)

  4、理解“瞬息万变”,哪些词与它意思相*?

  5、要求学生围绕“瞬息万变”提问。

  6、师小结学生的问题,要求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三小节,思考:①哪些词句体现了庐山云雾的这一特点?(用“~~~~”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句)②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为什么?

  7、讨论以上问题中的第1个问题。

  8、讨论第2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语句:

  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

  9、有感情地齐读这一句:体会“刚刚……转眼间”在这句话中的作用。

  10、用“刚刚……转眼间”进行说话训练。

  A、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转眼间就()。

  B、火烧云的变化真快,刚刚看上去(),转眼间()。

  c、自己说一句话,用上“刚刚……转眼间”。

  11、出示语句

  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议:将以上的话改成下列这一段话,好吗?为什么?

  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12、指导并练*有表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指名朗读——指导——自由练读——男女分角色读。

  13、师小结:“瞬息万变”的浓雾真的是好美呀,读了作者的解说,我们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刚才我们经过了哪几个步骤才领略到这一番美景的?

  14、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学法。

  一找:找出能概括云雾特点的词。

  二划:划出能体现云雾这一特点的词句。

  三品:品味用词用句的准确、生动。

  四读: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

  15、生自学第4小节。

  16、汇报交流。在生汇报的同时,适时地出示投影片,领会“时而……时而……”的用法。

  ①小猫钓鱼真不专心,时而____,时而____。

  ②雨断断续续地下了两天了,时而____,时而____,时而____,真令人担心会不会发洪水。

  17、指导背诵。

  这段话共有____句话,第一句话先讲庐山云雾对山镇牯岭特别____,一年365天,有____天与它____。第二句讲庐山云雾时而____,时而____。第三句讲山镇牯岭一半____,一半____。

  18、试背。

  19、师小结:犹如仙境一般的山镇牯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出示云海的投影片)这就是云海的两幅照片,想去体会体会它的美吗?

  20、生按学*第3小节方法,自学第5小节。

  21、集体交流汇报。出示检测题:

  A、云海的特点是()。

  B、作者生动地描述了()和()两种情况下的云海。

  c、找出与以下结构相类似的词:波涛起伏()青峰秀岭()

  2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三)总结全文,找出过渡

  1、师根据板书,小结学*内容。

  庐山云雾是美的,但是作者的叙述更是天衣无缝,连贯而又自然。作者是靠哪些词句连接起课文的内容的呢?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二大段。

  3、师小结,并要求学生进行仿写:《家乡的晨雾》。要求写出晨雾的特点。

  (四)作业。

  1、片断练*:《家乡的晨雾》。

  2、补做完作业本上的第3、4、5、6题。

  附板书设计

  庐山云雾

  登山路上浓雾瞬息万变:刚刚……转眼间……

  雾来时……雾云时……

  雾浓时……雾稀时……

  山镇牯岭雾气朝夕相处,时而……时而……

  一半……一半……

  大天池等地云海壮观绚丽云海茫茫,波涛起伏

  云絮翻飞,色彩斑斓

  本课时采用这种对应式的板书:

  一、便于体现出庐山云雾的特点;

  二、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三、体现了文章的重点,使板书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庐山云雾》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绘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描绘、赞美我们伟大祖国壮丽河山的。

  本课我安排3个课时教学,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年段特点、课文的内容、特点以及课后思考与练*,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学*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分段式的写法。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披文入情,在读中赏,在品中读,直至熟读成诵。

  学法迁移。学法:一找、二品、三读。“找”:找中心句;“品”:描写云雾特点的词句; “读”:有感情地朗读以至背诵。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了第一自然段,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细细去欣赏那神奇美丽的庐山云雾。

  (二)品读感悟

  (一)学*第二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画出来。(板书:千姿百态)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要求学生边读边看课文插图,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的语句,)

  a、品读。

  b、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庐山云雾还像什么?(板书:像……像……像……像……)

  3、了解“总起分述”的写法。(第三课时练*仿写)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这千姿百态的云雾的喜爱之情;熟读背诵。

  5、总结学*这一自然段的方法:找、品、读。

  【以上教学,重点有意识地加强在读中感悟方法的指导,也就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导: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让学生细细品、慢慢嚼,学*作者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达思想感情的,紧扣“学*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

  (二)用以上学法学*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学后汇报交流:

  1、“找”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板书:瞬息万变。)。

  2、“品”云雾“瞬息万变”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瞬息万变” (由学生板书:变成……变成……)

  3、“读” 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这段教学给学生留下略读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运用学法自主探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为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每篇课文留下略读时间都是富有实效的选择。】

  (三)作业设计

  1、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词语,抄在“采集本”上。

  2、朗读、练*背诵。

  【目的在于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五、说板书设计

  庐 山 的 云 雾

  (总起) (分述)

  千姿百态 像……像……像……像……

  瞬息万变 变成…… 变成 ……


《庐山云雾》说课稿优选【5】份(扩展3)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10个生字,理解“瞬息万变”、“朝夕相处”、“绚丽动人”、“壮观”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教学过程:

  一、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1、欣赏庐山风景录象。这就是“庐山”板书“庐山”介绍庐山。

  2、庐山是座名山,风光秀丽,不少诗人作家都对其泼墨赞美。说说你学过的描写庐山的古诗;读读老师的古诗;

  3、在录象里你看到最多的是庐山的什么?“云雾”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半是仙境、一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庐山云雾的美。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把最能写出庐山云雾特点的'词圈出来,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词语。

  3、读后交流,学生可能圈的词语。

  瞬息万变 趣味无穷 朝夕相处 有感情 壮观 绚丽动人 斑斓

  指导难写的字“瞬”“斑斓”

  三、朗读课文,品悟美;

  1、自由读课文,把能体现庐山云雾特点的句子找出来,反复读一读体会体会,并读出庐山云雾的特点。

  2、读后交流:

  (1)瞬息万变 趣味无穷

  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a说说你的体会;抓住“刚刚……转眼间”,说明变化很快;“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说明趣味无穷。

  b比较:说说你觉得好在哪?

  ⑴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2)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c欣赏图片,朗读。

  师:怪不得老舍爷爷在观赏完庐山云雾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瞬息万变万万变,忽隐忽显,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让我们溶入这多变的云雾里,一起来享受这份无穷的趣味!

  (2)朝夕相处

  a庐山雾,对山镇牯岭特别有感情,一年365天,有197天与它朝夕相处。

  说说你的理解。(从两个数字上理解“有感情”)

  说起牯岭也有个故事:有位英国游客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庐山观赏云雾住在牯岭,清凉的雾气沁入心脾,老外连声说coll,coll,山民虽不知其意,但猜出肯定是赞美,于是就将这coll变为岵岭。这令老外也连声说“凉快”的庐山雾,能引起你哪些联想呢?认真读,你脑中一定会出现别具韵味的岵岭云雾图。(朗读句子)

  b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轱岭一半隐进仙境,一半留在人间。

  (3)壮观

  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a说说你的理解体会;

  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

  a说说你的理解体会;这幅图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绚丽动人 斑斓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学*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情况: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读生字,记生字。

  3、读词语

  三、学*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学*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学*第2、3自然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了课文《庐山的云雾》,谁来说一说,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此时你正漫步在山道上,眼前飘过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伸手摸摸,身边流淌着的还是——云雾。

  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庐山,一起来欣赏这庐山的云雾。 【简笔画:庐山】

  二、精读感悟,积累语言,学*写法。

  (一)学*第二自然段,感受云雾的千姿百态。

  1、请大家打开书63页,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这一段话写了云雾的几种姿态?(4种) 【课件出示提问】

  2、你最喜欢哪种姿态的云雾呢?请你默读课文,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3、生汇报、上台画云雾。

  (你喜欢哪种姿态的云雾呢?你能上台画一画这种云雾吗?

  其他同学根据课文想一想,他们画得对不对。)

  4、师指导朗读

  (1)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抓词品味:笼罩 白色绒帽

  (2)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抓词品味:缠绕 系在 一条条玉带

  (3)弥漫山谷的云雾

  抓词:弥漫 茫茫的大海

  (4)云雾遮挡山峰

  抓词:遮挡 巨大的天幕

  5、云雾仅仅只有这四种姿态吗?(不)从哪看出来的?(省略号)

  有说不完的姿态,怪不得作者说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6、找到有这个词语的句子了吗?在哪里?

  (第一句)把它划下来,这句话就像首领一样,统领全段,这就是中心句,也叫总起句。它既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这段话的意思,又告诉我们整段话运用了先总后分的写法。 【副板书:先总后分】

  7、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第三自然段,感悟云雾的瞬息万变

  1、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用这种先总后分的方式来写的?(第三段)

  2、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 生汇报 【随机板书:瞬息万变】

  3、理解“瞬息万变”:很短的时间,云雾变化既快又多。 【板书:快 多】

  4、这神奇的云雾,变化速度特别的快!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特点? 【课件出示第三段】

  5、生评议 指导朗读

  找出写出云雾变化快的词语: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又变成

  6、神奇的云雾变化不仅快,而且姿态多。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姿态?

  (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

  指导朗读,重点理解

  (1)“一缕轻烟” 【图片展示】

  (2)“一泻千里” 【图片展示】

  引诵古诗:

  《望庐山瀑布》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激发想象:这瞬息万变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呢?

  引说:

  【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转眼间就变成了————……】

  【课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8、在我们一眨眼、一喘息的时间里,就有了这么多的变化,怪不得大诗人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课件出示《题西林壁》】

  三、小结全文,回味云雾之美。

  1、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你们舍得离去吗?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马上回家吗?难怪来到庐山观赏云雾的人们,都会说——

  【课件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指导朗读

  【板书:流连忘返】

  2、欣赏庐山云雾风光 【播放视频】

  “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庐山的云雾构成一幅神奇的天然山水画,让我们好好地欣赏它的美。

  3、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作者运用先总后分的方法写出了她的特点,下一节课我们也学*这样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写我们美丽的家乡桂林,好吗?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云雾简笔画) 瞬息万变

  快 多

  流连忘返

  第三课时

  一、掌握第2、3自然段的写作方法,练*写《我的家乡——桂林》。

  二、完成该课练*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3

  一、导入

  1.上课前请同学读两段话(课件出示第一、二小节)

  2.那么庐山云雾底有什么魅力吸引了这无数学者,诗人的呢?

  (板书:庐山云雾)

  二、初步感知美

  1.现在同学们就开始欣赏这篇美文吧!特别对描写云雾见风姿的句段,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

  2.自由朗读课文

  3.浅谈感受、朗读了庐山云雾之美文,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呢?

  教师随机板书

  4.读课题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读一读课题

  三、品味美

  (一)教学第三自然段多么令人神往的庐山云雾啊!它的一大特点即是————

  (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1.就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是不是真得如此呢?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细细品味,看谁能真切感受其中的真味。

  3.出示黑板,指名读

  4.哪些地方体现了庐山云雾这一特点呢刚刚……转眼间

  ①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

  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将原文改成这一段话,你认为怎么样?

  (什么东西也飘飘悠悠的)

  5.指名读

  6.老师请大家欣赏云雾那迥异的风格,相信观后你会读得更好

  7.齐读:怪不得老舍爷爷在观赏完庐山云雾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瞬息万变万万变,忽隐忽显,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现在让我们溶入这多变的云雾里,一起来享受这份无穷的趣味!

  (二)感受云雾的多情

  1.过渡:这奇异的云雾,特别喜欢光临牯岭,一年365天,就有197天与它朝夕相处,说起牯岭也有个故事:有位英国游客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庐山观赏云雾住在牯岭,清凉的雾气沁入肌肤,老外连声说coll,coll,山民虽不知其意,但猜出可定是赞美,于是就将这coll变为岵岭。这令老外也连声说“凉快”的庐山雾,能引起你哪些丰富的联想吗?认真读,你脑中一定会出现别具韵味的岵岭云雾图。

  2.生自由读

  3.指名说联想(解决冉冉升起、团团相彻、浮游荡漾)

  4.导说

  是啊!这多情的云雾,怎能让住在岵岭的人感到单调呢?

  他时而————时而————时而————时而————(仿照第三自然段)

  5.齐读: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通过朗读将在场的所有老师带入这牯岭云雾之中?1`

  (三)欣赏云海的多彩10`

  犹如仙境的山镇古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瞧!这就是云海的两张画。

  1.出示图画(根据第五自然段内容所画的二幅画)2`

  你能从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与每幅画对应的内容吗?指名读

  第一幅每当雨过天晴……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第二幅特别是太阳……竞相开放

  2.你喜欢哪个景观,就选读那个片段,再看看老师的画你认为与课文内容比起来哪儿还不够美的。

  3.讨论交流

  重点体会“俯瞰、万顷白云、绚丽动人、银涛要浪、斑斓”等词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对比读两个片段

  四、深化美1`

  1.读了这么美的课文,老师忍不住写了一首小诗配乐读诗风起如涛静如纱,来去浓稀各不同。青峰秀岭云中裹,恍若身在仙境中。

  2.齐读

  3.导读课题

  这就是叫人神往的——————也令所有人着迷的——————


《庐山云雾》说课稿优选【5】份(扩展4)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10个生字,理解“瞬息万变”、“朝夕相处”、“绚丽动人”、“壮观”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教学过程:

  一、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1、欣赏庐山风景录象。这就是“庐山”板书“庐山”介绍庐山。

  2、庐山是座名山,风光秀丽,不少诗人作家都对其泼墨赞美。说说你学过的描写庐山的古诗;读读老师的古诗;

  3、在录象里你看到最多的是庐山的什么?“云雾”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半是仙境、一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庐山云雾的美。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把最能写出庐山云雾特点的词圈出来,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词语。

  3、读后交流,学生可能圈的词语。

  瞬息万变 趣味无穷 朝夕相处 有感情 壮观 绚丽动人 斑斓

  指导难写的字“瞬”“斑斓”

  三、朗读课文,品悟美;

  1、自由读课文,把能体现庐山云雾特点的句子找出来,反复读一读体会体会,并读出庐山云雾的特点。

  2、读后交流:

  (1)瞬息万变 趣味无穷

  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a说说你的体会;抓住“刚刚……转眼间”,说明变化很快;“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说明趣味无穷。

  b比较:说说你觉得好在哪?

  ⑴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2)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c欣赏图片,朗读。

  师:怪不得老舍爷爷在观赏完庐山云雾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瞬息万变万万变,忽隐忽显,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让我们溶入这多变的云雾里,一起来享受这份无穷的趣味!

  (2)朝夕相处

  a庐山雾,对山镇牯岭特别有感情,一年365天,有197天与它朝夕相处。

  说说你的理解。(从两个数字上理解“有感情”)

  说起牯岭也有个故事:有位英国游客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庐山观赏云雾住在牯岭,清凉的雾气沁入心脾,老外连声说coll,coll,山民虽不知其意,但猜出肯定是赞美,于是就将这coll变为岵岭。这令老外也连声说“凉快”的庐山雾,能引起你哪些联想呢?认真读,你脑中一定会出现别具韵味的岵岭云雾图。(朗读句子)

  b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轱岭一半隐进仙境,一半留在人间。

  (3)壮观

  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a说说你的理解体会;

  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

  a说说你的理解体会;这幅图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绚丽动人 斑斓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2

  研究要点:以读为本,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设计特色:

  1、 在赏读中悟境。课堂上,用课件演示课文情境,丰富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与课文零距离接触,对课文的魅力之处反复体味、玩赏,逐步把握形象、理解形象,最终对课文的语言文字作出正确的判断,深刻领悟课文的意境。

  2、 在写境中抒臆。在学生体验、感受云雾的形态美时,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庐山的云雾作进一步的诠释。最后仿照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体现读写结合的理念。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认识总分结构,学*第二、三段的写法。

  3、 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教学准备: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很神奇。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设疑,把学生引领到课堂上来。

  二、继续精读课文。

  1、 学*第二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各种姿态)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说你看到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可以用课文的哪些词句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学生自由说)

  学生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学生2:山顶的云雾像绒帽。

  学生3:山腰的云雾像玉带。

  学生4:山谷的云雾像大海。

  学生5:山峰上的云雾像天幕。

  学生6:我觉得庐山的云雾像仙女的面纱!

  (2)、庐山的云雾这么美,作者的语言也很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并用“——”画出来。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3)、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把你最喜欢那一句画出来。

  汇报:谁来说说你觉得哪一句最美?你最喜欢哪一句?

  学生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你能读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吗?

  用“千姿百态”来说一句话。

  学生2: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绒帽。

  师:“笼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句话美?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你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

  学生3:那些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师:“缠绕”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动作表示?

  学生4: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师:你怎么理解“弥漫”?把“茫茫的大海” 中“茫茫”换成别的词语行吗?为什么?

  学生5: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师:谁理解“遮挡”的意思?你能读出天幕的“巨大”来吗?

  (4)、这么美的云雾,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子里过电影。

  看着这些美丽的云雾,你也来展开想象,说说看,它还像什么?

  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真是(千姿百态)啊。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用简笔画画下来,拿回家让爸爸妈妈也欣赏欣赏呢?学生自由画。

  (5)、小结: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本段围绕中心句分别从四个方面具体地描绘了云雾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这是庐山的一种静态美。

  (6)、你想不想把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永远留在脑海里?

  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学生评议;看着课件画面,集体背诵。

  (7)、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画简笔画加深理解——练*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的全过程)。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为学生提供可感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中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再通过读、悟、感受语言的美,更感受庐山的美。最后让学生画简笔画,加深对庐山云雾的特点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也体现了语文与美术学科的整合,更体现了新课标的三个维度。

  2、运用以上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变化)

  3、 检查自学情况。

  (1)、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

  (2)、理解“瞬息万变”。

  (3)、哪一句让你感到最富于“瞬息万变?”你能通过诵读把它记在脑子里吗?自由背诵课文。

  (4)、指名背诵,学生评议。

  (5)、看着大屏幕,集体背诵。

  (6)、谁读懂后面的省略号?想想看,它还会变成什么?把你想到的用简笔画画出来,然后告诉大家。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云雾变化这么多、这么快,真是(瞬息万变)啊。

  (7)、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动态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这一段,感受云雾的瞬息万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内化文本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4、 学*最后一段。

  (1)、小朋友们,学到这儿,你想对庐山说些什么?

  (2)、作者也发出了感叹,谁来读一读这一节?

  (3)、问:“庐山的云雾虽然很美,但你必须离开庐山了,你愿意吗?”

  (4)、“流连忘返” 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段,看谁最舍不得离开庐山。

  (5)、想想什么地方也曾让你流连忘返?能用“流连往返”说说你的心情吗?

  设计意图:诱发学生诵读的欲望,让学生入情入境,忘却自我,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最后通过说话训练,让学生把规范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三、拓展练*:

  1、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

  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

  2、 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总分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在写之前先选择一处景物按照总分的方法说一说。

  (广场的灯光,天空中的云朵、晚霞,校园的操场上,小河,田野,树林)

  3、学生*作。

  (1)、学生练写,

  (2)、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自己的*作。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情真意切地写出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做到读写结合。

  四、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设计意图:板书言简意赅,突出课文重点,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庐山云雾的特点。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的生字,并学*掌握生字及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

  (一)导情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吗?

  2、简介庐山: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四季风景如画,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

  3、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景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我们就知道了。(板书:3、庐山的云雾)

  4、齐读课题。

  5、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你想知道些什么?

  6、梳理问题:

  (1)掌握哪些生字词?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可以分为几段?

  8、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些什么?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掉字。

  ②划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借用工具书,加以理解。

  二、互动学*

  (二)初读感知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引导分析记忆字形:幻、添

  3、理解词语:秀丽、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1、现在我们已扫除了文章障碍,要想知道课文主要讲什么,以往同学们是怎样做的呢?

  2、小组合作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明白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小组长分配好任务)

  3、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全班讨论,给课文分段。

  三、延展学*

  (四)小结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回想本节课自己学会了些什么?

  2、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会的知识编1—2题练*考考你的同学。

  3、组织交流,评价作业。

  4、同学们的练*编得很好,老师也编了题,请同学们作答。

  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变化速度非常快,没有规律。()

  (2)形容形状非常多。()

  5、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很好、很认真,都有了自己的收获,望保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二、三段,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

  (一)导情激趣,引入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来到了庐山游览,知道了庐山的云雾很神秘,那变幻无常的云雾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这篇课文。

  2、齐读课文,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3、梳理问题: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多,也很好,这节课我们重点完成:

  (1)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来描写庐山的云雾的?

  4、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想一想你能读懂什么,从哪些段中读懂,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


《庐山云雾》说课稿优选【5】份(扩展5)

——庐山云雾教案 (菁华3篇)

庐山云雾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课文二、三自然段,通过品读,感受作者文笔的优美。

  2、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读文字,感受作者的文笔,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庐山云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

  1、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美。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尽情地讴歌,尽情地抒写,千古佳句流传至今,你知道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这首诗(《题西林壁》)正是赞美了世界名山庐山的绮丽风景。你知道庐山吗?

  3、 是啊,这正是号称“匡庐秀甲天下”的庐山,由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天下奇观——庐山云雾(.课件显示课题)请读课题,再读,有云雾的感觉。

  正所谓瞬息万变万万变,胜似梦境之迷离。就让我们吟着大诗人苏轼的诗迈步于庐山的云雾里,做一回神仙吧。(欣赏庐山云雾的风光片)

  4、 说说你此刻的感觉吧!

  二、通读课文

  1、 想看看描写它们的文字吗?打开课本读读课文,喜欢它,就用心把它读通。

  2、 喜欢这篇课文吗?能读通它吗?

  3、 请你再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说说那些是你喜欢的段落。

  4、 把你喜欢的段落细细地反复地读读,把你的喜爱之情读进去。

  5、 读一段好文字能让人心情愉快,而快乐是需要传递的。你再来品读你喜欢的段落,然后想办法让你的伙伴也来喜欢它。

  三、(根据学生意见)学*第三段

  1指名学生说说喜欢的段落和理由。

  (1)写了来时去时浓时稀时的情景。作者的观察仔细,用词准确,一段美文浑然天成,让我们更加迷恋庐山的万种风情。(这个句子个别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看着录象配音读。)

  2、用了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富有韵味,读来口齿生香。

  3、音乐能让朗读更加灵动飘逸。(配乐读)

  4、庐山云雾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之下更加多姿多彩,的确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啊(读总起句)

  6、 连起来读这一段。

  四、学*第四段

  1、 雾多、时间长,总让人感觉如在人间仙境中。

  2、 时而……时而,变幻莫测的庐山,正如一位仙女,犹抱琵琶半遮面,读出这种感觉。作者仅用“时而”两个分句就已写尽它的神韵。山与雾浑然一体,难分彼此。

  3、 至此,我们忍不住还要感叹——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4、 我们把两段连起来读,配乐读。

  五、小结说幻想:

  作者的那支笔真神奇呀,庐山云雾真是千姿百态。还有待我们再去读去品,去欣赏,去融入其中。望着美丽的庐山云雾,你能说出心中的无限遐想吗?

  六、课外延伸

  多么浪漫美好的愿望啊,那么你可以点击这些网址(提供几个网址),神游庐山,一览祖国好风景。

庐山云雾教案2

  教学目标

  1. 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3.感知总分段结构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那你都去过哪里?

  生:我去过……

  2、 你觉得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美不胜收、风景如画、山清水秀)

  3、 说到旅游,谢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好地方。它就是(点击)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边的(庐山)板书(庐加拼音)。

  4、 指名读。(两名)。“庐”是我们要学*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广加一个户。

  师:庐半包围结构,广字旁的撇要写的长一点。(师描广字)。

  一、 初读课文,学*生字词语

  (一) 第一自然段

  1、 庐山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那它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读一读关于庐山的这段介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

  生自读。

  2、 师: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还有(云雾)。

  (1) 师:谁能来读准这些词语?指名读。评价:字音准确,声音响亮。谁再来试一试?

  (2) 瀑 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三点水加暴。

  师:从山壁或河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我们就叫瀑布,所以瀑是三点水旁,那它右边的暴,特别难写,谁来说一说暴怎样写?

  生:暴这样写:竖提、点、提、撇、点。

  师: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瀑。齐书空。

  (3) 师:在庐山的这些景物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云雾。

  师:(板书:的云雾)文中说这是怎样的云雾?(变幻无常)。

  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指名两名。

  师:幻 生字怎样记住它?

  生:幺部 加横折钩

  师:你能为幻找一找词语朋友么:

  生:幻想、梦幻

  师:这些云雾变化多,而且没有规律这就叫(生:变幻无常)

  师: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受。

  师:谁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指名两个,齐读。

  师:读准了这些词语,你会把这段话读得更通顺。自读。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

  庐山峰奇山秀,瀑布文明中外,但最神奇的还是(生:庐山的云雾)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这庐山的云雾,去感受她的神奇魅力。

  (二)

  1、请小朋友们轻轻拿起你的阅读文章,自己来读一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庐山的云雾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生自读2、3自然段。

  3、师:很多小朋友读好了书就坐端正了,学**惯可真好。通过读2、3段你还

  庐山的云雾有怎样的特点?

  4、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5、师:你是一个非常会读书而且会思考的小朋友(贴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谁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

  生读,两人。你读准了姿的*舌音。瞬的翘舌音可真准。

  1、 姿 是一个生字,它是上下结构女字底。你能为它找一找近义词么?(形态万千、形态各异)

  2、 一起来读准这两个词语。生齐读。

  (三)

  1、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能读通这一段吗?自己先来试一试?

  2、指名读。一生读。

  3、文中还有些动词你能读准么?(出示)

  笼罩 缠绕 系 弥漫 遮挡

  (1) 指名 你读准了罩 缠绕 遮的翘舌音。谁也能读准?指名。

  (2) 课前预*了你知道那个词语的意思?

  A: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就是笼罩。(图片)指名读2名。

  笼 罩 生字 师范写 四字扁扁在上面,日字略宽,主题横长又*。

  生描红。

  B:缠绕 动作

  C:系 多音字 系上 关系 联系 一起读一读。

  D:弥漫 充满、布满(烟雾、水汽)我们就叫弥漫。(图片)山谷里到处都是云雾,这就叫云雾(弥漫)山谷。

  E:遮挡 找 近义词 遮住 挡住 指读

  (3)齐读

  (4)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指名,女生齐读。

  (四)

  1、师:庐山的云雾不仅姿态多,而且变化快。(出示)谁来读通这段话?

  2、指名读。评价:真了不起,句子都读通顺了。

  这里有两个词语 飘荡 和 漂浮 一个是(风)字旁,一个是三点水,为什么?

  2、 谁再来读一读?指名。

  3、 男同学让我们一起来读通这句话。男生齐读。

  (五)

  1、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让人都舍不得离开了,真让人(流连忘返)啊。

  2、指读。返生字,反加一个走之底,返是回的意思,和它相反的就是往,往返是一对反义词。

  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流连忘返?

  3、造句

  三、词语

  1、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学*了文中的生字词语。你能读准么?

  2、出示

  变幻无常 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

  千姿百态 笼罩 缠绕 系 弥漫 遮挡

  瞬息万变 一缕 一泻千里 四蹄生风 漂浮

  流连忘返 云遮雾罩

  (1) 自读.(2)指名分行读。(3)齐读。

  3、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庐山,那里的云雾变幻无常给庐山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且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让人流连忘返。

  4、那好你的课文,请1、2、3组小朋友分别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然后齐读最后一段。

  准备好了么?景色秀丽的庐山起!

庐山云雾教案3

  学*目标

  1.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成因,培养学生了解和关注自然的兴趣。

  2.掌握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3.学*生动的描写和科学的解说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难点

  1.了解生动的描写和科学的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掌握文中运用的下定义、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学法指导

  一、教师导入

  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瀑布文明中外,然而最神奇的还要数庐山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你们想去看一看这神奇的景象吗?想去探寻云雾的成因吗?那么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现代作家江祖凡的《庐山云雾》。

  二、自主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鄱阳湖( ) 缭绕( ) 蜿蜒( )( )

  引qíng ( ) 挟持( ) 翡翠( )

  丙烷 ( ) 缥miǎo( ) 波光粼粼( )

  薄纱( ) 附着物( ) 心旷神怡( )

  tuǒ圆( ) 重峦叠zhàng( ) 掩bì( )

  2. 填空。

  《庐山云雾》的作者是______,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

  3. 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的行文思路是:庐山—( )—( )—( )—( )。

  4.本文在表达方式上采用生动的描写和科学的说明相结合,1—4自然段运用____ __,介绍了___ ___;5—11自然段运用__ ____,介绍了___ ___。

  三、合作探究

  1. 分析引用苏轼的赞美庐山的诗有何作用。

  2. 有感情朗读1—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庐山云雾特点的一个句子。

  3. 精读5—11自然段,概括一下庐山云雾的成因。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这座山是东北——西南走向,长大约二十五千米,宽约十千米,南北狭长,略成椭圆形。( )

  (2)按照气温不同,雾可以分成两种,气温高于零摄氏度的叫做暖雾,气温低于零摄氏度的叫做冷雾。另外,由冰晶组成的雾叫做冰雾。( )

  (3)在*原地区,尤其是在城市里,雾却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比如城市的工厂区也往往多雾。( )

  (4)有时候,一股云流顺着陡峭的山峰一泻千米,倾注到深谷中,好像一条瀑布,这就是庐山有名的“瀑布云”。( )

  5. 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1)这样,长江的水和鄱阳湖的水大量蒸发,再加上庐山上植被丰富,也不断蒸发出水分,这就是使庐山多雾的主要因素。

  (2)消除暖雾比较麻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经济、有效的方法。

  课堂检测

  1、下边词语书写错误的是( )

  A波光粼粼 翡翠 B重峦叠嶂 缭绕

  C变幻莫测 尘埃 D心旷神贻 挟持

  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只见,山峰如翡翠,屋顶似珊瑚,红绿相间,绚丽夺目。( )

  (2)山谷纵横交错,而云雾总是喜欢走入山谷的。( )

  (3)绿水青山历历在目,滚滚长江蜿蜒如带,鄱阳湖面渔帆点点,山下公路纵横,梯田层层。( )

  3、清晨,站在庐山上,如果是晴天,清秀的景色,历历在目。只见,山峰如翡翠,屋顶似珊瑚,红绿相间,绚丽夺目。可是,回头再看,山峰、屋顶全隐没于一片云海之中。一阵阵云雾飘荡起来,使你置身在云雾之间。浓云如烟雾,把一切都淹没了;淡云似的薄纱,飘然而过。有时候,一股云流顺着陡峭的山峰一泻千里,倾注到深谷之中,好像一条瀑布,这就是庐山有名的“瀑布云”。

  (1)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

  (2) 这段文字使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简要分析在说明文中使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3)这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5

  教师出示庐山的图片,请学生背诵交流与庐山有关的诗词。

  字音字形可要掌握准确哦。

  阅读中注意归纳每段的说明内容,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先独立思考,再集体合作,确定最佳答案。


《庐山云雾》说课稿优选【5】份(扩展6)

——庐山的云雾作文3000字菁选

庐山的云雾作文3000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庐山的云雾作文3000字,欢迎大家分享。

  来庐山的人最向往的就是它的云雾了,早就知道雾在这儿是主宰,是白色的虚无缥缈的物体,是恍恍惚惚无与伦比的天上云袖,是绝美的天际笔尖款款而飞。为了雾,我们悄悄得来了,我们带来风,带来了尘土,带来了恋情。为了雾,我们轻轻得来了,饱含着思念的目光,穿梭着渴望的思念,踏着日月之辉。来是来了,然而如果没有听庐山心语的心,感触庐山风之微凉的肌肤,嗅闻庐山翠微之涵养的鼻息,就凭着耳朵里的传说与眼睛里的文字是无法感觉到它的韵味的。

  于是借着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我们带着憧憬来了,为了的就是那份激动,是那份捕捉诗镜的性情,为了孩子们的好奇。激动是恋人之间的彼此之间的心跳的旋律,慌慌涟漪;性情是山水相依青染染,一片飞鸿;好奇是千棵松柏阵阵,万杆修竹依依。来了,我们不是飞来的,而是乘坐四个轮子来的,风尘仆仆而来,时间充足就不需要日夜兼程披星戴月了,还是好辛苦哦!在转过了三百九十六道弯,胃囊翻滚,耳朵与眼睛都相互指责,轰鸣和金星开战了,我们最后站立不稳地来到了庐山之巅观望云雾。

  庐山都是山,山连山连绵起伏,路接路蜿蜒曲折,树挨树高高低低,哪儿能找到云雾的踪迹呢?是不是传说里的云雾都虚的,文字们感到寂寞偷偷得溜进了书本里?我大大的疑惑不解。导游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情,随口道出了真谛:庐山云雾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看来这儿的雾还是很有性格的,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完全不顾及游客的感受的,自由散漫,藏匿魏晋刘玲的风范,滴滴碎酒醉心头,醉倒不知南北风,歪歪扭扭念诗魂。

  先不管雾的事儿,让它高兴来的时候再说。站在悬崖边,我们都陶醉在险峰垂树之间,高低落差很大,男孩子开闸欢呼,女孩子奔涌惊吓。他们发出了惊险的赞叹,间或是尖叫连连。雾,是个奇怪的家伙,在千呼万唤遮藏脸,无人问津闯出来。林谷中忽地一阵风似的吹来了白雾,袅袅蒸汽如炊烟,万家烟火爆发起,无一家香味在鼻尖。白雾是从山涧的某处而来,仿佛在哪儿蛰伏了许多时间似的,此刻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这样调皮的来了;也像雾婆婆的口袋紧闭着,波的一声开裂了,里面的雾如同脱缰的野马瞬间跑的无影无踪在山间山谷里弥漫着重重的颜色;还像是浓重的奶瓶子打破了,染白了一世界的水,再也看不清了,奶是那雾,水是那空气。这么浓重的样子,我们都动弹不得,仿佛一不小心就会摔进了万丈深渊,摔进豪情万丈的`诗里被久久困惑在白雾氤氲里面,再也醒不来。庐山的白雾没有任何界限,更没有浓重之分,就是那么飞快的,先是几千米开外都是明朗,转眼模糊到了*处。裸露的岩石本来是白的可爱,在悬崖间眺望,嬉闹,给游客美丽的景观,就这样忽然给蒙住了,重重叠叠的笼罩,连影子都捞不着了。

  哟!看不清了?游客的相机顿时哑掉了,沉浸在乳白色的粉末飞滴里发不出半点声音。不单单如此,游客的眼睛也是一时混沌了起来,彼此相互静默:我们为大自然的雾所折服,这儿如同天上仙境,暂时做一把神仙;我们为庐山的雾弄得哭笑不得,满地打滚的小孩子嘛说来了就来了,不用向谁打招呼;我们为庐山的雾鼓掌,它太自由了,浓重不一都随它自己的意愿,谁也管不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来去如风毫无定数。做人间的风,还不如做庐山的云雾。

  为何游客如此喜欢这儿的雾,或许也很想念这儿的自由吧!如果能自由不也是陶渊明第二么?那些诗句我们不是经常吟咏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自由?为了自由鲁迅也作诗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庐山的云雾是自由的,就连山连山,路接路,树挨树都无法阻止它来去如风。

  雾来了,游客可以将手浸入奶水里,感受清凉;可以将身体沉迷在氤氲中,感受清新;也可以将灵魂融入奶昔里,感受着那飞滴的诗魂。雾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它将最美的景象给予了大家,自己不会带走任何一草一木,就连天边的彩虹都依然留下。它来了,走了,都是脚步轻轻,仿佛会惊醒了大山里的每一颗精灵,那些闪动的光点就是精灵们的眼睛;他走了,来了,都是不一样的,来时给予了每一缕细胞微软的拥抱,走了还留下了一丝清凉;它来了,走了,不是很清凉么,摸摸脸颊和鼻尖就能惊喜得感觉渺小的清凉了。此刻游人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这些雾气都是诗歌流淌,岁月的静默,分不清时光的逆转顺溜了。

  白雾也有缓慢的时刻,当天气晴朗。脚步在广阔的地带,眼睛也会捕捉到那缓慢的美丽瞬间。先是阳光在得意的笑,在地面和车面上涂抹金黄,在房顶和树顶上穿梭温暖,在游客的脸颊和背包的缝隙里逗留调皮。不知不觉自由的雾来了,带来了一块极大的面纱给太阳披上了,太阳很不乐意反抗着,第二块和第三块面纱重新附上。太阳顿时气馁了,悄悄的安眠了。接着面纱更加重了,奶白色隐隐得下沉,贴着房屋嬉戏,将柔润的湿度摸了摸,洗了洗,不知疲倦和厌烦。此刻屋面就看不见了被温柔的感觉俘虏了去。最后,那些白雾点滴着万千水微沫儿,密集飞速下降,在人的头顶上呐喊,几秒钟舔湿了头发的所有,还深达大脑头皮上,令人微微发凉。不知不觉人们的脚步都在一片朦胧之中了,行不前。能见度太低了,那些灰色的,黑色的车子就只剩下一片轮廓了,如同废弃在浅河的沉船若影若线。

  我们的思绪也被俘虏了,感觉到了清凉的枷锁在困住了我们,这有何妨?我们愿意,就愿意这样当着俘虏,只要白雾能够一直温柔,就像美人的手。

  那是缓慢依依的时刻的雾,这里山边的雾是转眼即逝的,你看,当游客依然沉醉在浓郁的白色里,那白色在一抹间就飞走了,散的那么快。原本一声不吭的深涧边的大石头,崭露头角,抹去凹凸不*的感觉,它们再一次静静交谈了,谈论雾之深远,谈论镜头的长短,谈论飞鸟的去留,谈论着历史千年,全然不管雾的去留;那些绿色的草木也开始在镜头里频频闪现了,在卖弄着风姿,在感受着陌生的脸孔,在心花怒放,全然不管雾的去留。雾走了,雾还会再来的。仿佛吃饭一样,一日三餐到了时间就要开饭了。这儿的雾是每天必来,只是时间不是一日三餐那么准时,因为它们是自由的。山石树木也不会在乎雾来得早晚,饿一顿两顿的也不慌,下次可以补回来的饭量,不用担心,倒是那些鸟儿们是会担心的。

  鸟!说到鸟是没得说的。这儿的鸟真的绝了,竟然没有。茫茫大山,我们都没有发现一只鸟,开始总认为是眼睛出了差错,能力有限发现不了。可是转来转去,百来双眼睛都在注意,还是在山涧流水,林木杂草,空中飞云里发觉不了一根鸟羽,听不见一声婉转的鸟吟。没有鸟的森林着实是一种遗憾,略带荒凉。这遗憾来自哪儿?荒凉来自哪儿?谁也无法言明,或许要寻找那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没有鸟的山是这样的低调,发不出天然和谐的曲调来。或许在月亮初生时刻,诗人就很难体味到: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静谧了。鸟在何方?大人们都会疑问。用小孩子们玩笑回答:山太高,鸟儿飞不上来,只有望庐山兴叹了。大人也颇觉得有道理,也有不同的理解:山间温度低,鸟儿无法适应。立即遭到了反驳,意见匆匆流产。不过有一个言论倒是很能站得住脚跟的,这个言论与我们庐山可爱的雾逃脱不了干系。

  或许雾会一脸无辜的样子,为何是我?我是自由的。

  山间的雾气很重,能见度极低,鸟儿很容易迷失方向撞向树木和悬崖,多危险啊!鸟儿决定不飞上庐山了。山间的雾气很重,湿漉漉的,鸟儿的羽毛是淋湿的衣服,如何能高飞?山间的雾气很重,鸟儿只有望雾兴叹了,不再高飞。

  庐山顶上无鸟,我们都是猜测,因为我们逗留的时间极短,无法确认,只有猜测罢了。庐山不仅无鸟,而且无蚊子。睡在山顶上不用开空调,只要感受雾之甘霖,雾之风,就能安然入睡到天亮,今夜无蚊打扰,心情们都感觉到了满意。

  庐山之雾在庐山生活了千万年,它阅览了无数人和事物,却依然是一个调皮的孩子来去匆匆。庐山的游客千万,文人墨客颇多,对于瀑布大山都有吟咏,有多少人能知晓雾的心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