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 (菁华3篇)

首页 / 说课稿 / | 说课稿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二节,圆的周长这一节的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圆的认识的深化,是后面学*圆的面积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说目标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确立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圆周率意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发现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说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拟定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研究的教学重点应是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确定为对圆周率的认识和如何测量圆的周长。

  四、说教具和学具

  教具和学具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工具和桥梁,课前准备合适的教具也关系到了一节课的成败与否。因此,这节课,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好:课件、直尺、小皮尺、圆盒盖、圆纸片、圆形小镜等圆形物体、绳(系有口袋的绳)实验报告单等教具和学具。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本节课我运用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发现规律、推导应用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系列活动,去探究新知。让学生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使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数学技能。”

  六、说教学流程:

  依据教材内容和课件设计,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制作了符合本课教学导入所需的课件:两只米老鼠赛跑,营造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显示:有一天,米老鼠小蓝和小黄在草地上用同样的速度跑步,小黄是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蓝沿着圆形路线跑。正方形的边长是5米,圆的直也是5米。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它们跑步的路线,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米老鼠小黄是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的,实际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么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他们会这样回答:米老鼠小黄是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的,实际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4倍,也就是C=4a。

  (2)米老鼠小蓝呢?他是沿圆形路线跑的,实际就是求圆的周长,怎么求呢?这也是本节课要研究的教学内容

  (3)米老鼠小黄为什么跑的时间长些呢?各位同学,你们能帮帮他们吗?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好吗?利用问题设下认知障碍,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引导探索,探究新知

  心理学实验证明,“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掌握,理解的标志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因此,我设计了活动1:认识圆的周长。先让学生摸一摸手中圆片的周长,通过学生动手摸,初步感知领悟圆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再借助课件动态演示圆的周长,让学生直观理解,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这样,手眼的并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用语言叙述什么是圆周长,使学生的认知观念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设计了活动2:测量圆的周长。我先利用课件演示用滚动法、绳绕法来量出圆的周长,同时指导操作要点,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这两种方法量出圆盒盖、圆纸片的周长,在充分认识圆周长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当学生沉浸在获取知识的喜悦中时,我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在电视武打片中经常能看到流星锤,一舞动就会形成一个圆,如何求它的周长呢?很明显用刚才的线绕法、滚动法都无法测量,用“化曲为直”思想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产生了矛盾,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怎么办?巧妙地设置悬念,使学生重新意识到测量圆的周长还有其它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俗话说: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就在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时,设计了活动3: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利用课件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让学生猜一猜A、三个圆谁的周长长?B、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通过认真观察,学生不难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并且是直径越长,周长越长。为了探究“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分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单。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计算、汇报,总结发现“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同时,为了验证学生的发现是正确的,我利用课件演示10cm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比较数据,学生就会自主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倍感合作探究的乐趣。

  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我顺便升华本课的教学难点,介绍圆周率: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比值是个固定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同时介绍,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似值为3.14。从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师生共同讨论推导出:圆周长公式C=πd或C=2πr通过这一步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让学生获得“再创造”的成功体验。利用课件简介祖冲之的突出贡献和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此环节的创设意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积极性。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计算圆的周长也有了理论上的依据,C=πd或C=2πr。学生应用新知安排是这样的:

  1、课件出示判断题,通过判断,来强化圆周率概念,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解决问题2:“为什么米老鼠小黄跑的时间长些呢”?解决问题3:流星锤舞动形成的圆的周长是多少?(绳子长大约40cm,相等于圆的半径,锤子长忽略不计,以手为圆心)师生共同完成以上*题,这样巧妙设计,帮助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强化重难点。既是巩固运用,又是前有设问,后有解答,让学生体验自我成就感。

  2、自学例题。

  3、巩固练*,利用课件出示*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加深对圆的周长的认识与应用。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怎么样?引导学生做一次这样的归纳总结,会使学生对求圆的周长有明确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重点。

  同时,为了更好的拓展本课所学得知识: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了圆的周长计算,又多了一项解决问题的本领。下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思考,下节课我们再交流。课件出示:“神七飞天”的伟大壮举。师介绍:2008年9月25日是全国人民为之骄傲的日子,因为航天英雄翟志刚驾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5日晚在*西北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共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绕地球飞行45圈。你们能计算出神州七号绕地球行了多少千米?通过这一开放性的题目的创设,让学生的亲身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七、教学效果预测

  根据以上的教学设计,我预测教学效果如下:

  1、本课注重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并结合课件的应用,学生的学*积极性一定会高涨,教学目标会得到充分的落实。

  2、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可能会耽误时间,这要求教师注意把握节奏,加强个别指导。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圆的周长》,首先我对教材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二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我们又学*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记住*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取直观演示法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利用动手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接着运用自学辅导法,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培养“说”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启发诱导法”层层设疑,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逼着”学生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学*形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5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利用“课件”演示唐老鸭和米老鼠在公园里跑步的情景。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接着说明:他们刚刚跑完一圈,就争吵起来了,都说自己跑的路线长。那么,到底是谁跑的路程长呢?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样求?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并复*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提问: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实际就是求圆的什么呢?从而引入课题:圆的周长(板书)

  可是,圆的周长现在我们还没有学,无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这个问题设下了认知障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引导探索新知

  1、直观感知,认识圆周长。

  我让每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先摸一摸圆,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然后通过电脑屏幕上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再次感知了“圆的周长”后,我设计了2个问题:围成圆的这条线是一条什么线?学生回答“曲线”(板书)我又问: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学生回答“圆的周长”(板书),最后问学生: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吗?揭示圆的周长概念(并完善板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学生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揭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后,我以一个实物圆,问学生可以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引导学生说出用绳子绕圆一周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并演示“绳测法”让学生观察。接着又问:“你还有其他方法测量吗?”引出“滚测法”,并观看课件演示,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充分认识了圆的周长。

  2、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

  我利用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以及(演示)小球的运动轨迹甩出一个圆,显然,用刚才的“绳测法”、“滚测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3、操作实验。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分成3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观察猜想。

  (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得出: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

  第二层次:验证猜想。

  我让学生同桌合作,先测量,再填表:

  圆的周长(cm)

  圆的直径(cm)

  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cm)

  通过测量,指名学生汇报,并板书一组由学生测量、计算出的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比值”,并逐一把这些比值写在黑板上。3.18、3.17、3.15、3.14、3.19,(板书)让学生观察数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层次:演示课件

  对于学生的发现,我并不急于表态,而是演示用“滚测法”测量圆的周长的动画过程。进一步突出“3倍多一点。

  得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通过以上这3个层次的教学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4、介绍圆周率

  ①首先介绍“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并介绍π的读写法。

  ②其次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和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③最后指导看书P63页第一自然段,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5、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根据圆周长与它的直径关系,通过思考学生独立地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或C=2πr(板书)。这样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的方法。

  6、实践运用:

  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我们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如何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知识呢?我安排学生解决以下3个问题。

  ①第1个问题:你现在能求“摩天轮”的周长了吗?

  ②第2个问题:你会求这个“圆”(演示)的周长了吗?

  ③第3个问题:你能解决米老鼠和唐老鸭的争议问题吗?

  学生利用周长公式很快就解决了课前所无法解决的3个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体验成功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三)初步运用新知

  在学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乐时,我又安排了3道*题:进一步巩固新知,形成熟练技能。

  1、判断题。

  (通过判断,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2、看图题。

  3、求半圆的周长

  由于本课是“圆的周长”的第一课时,所以这3道题的安排以基础练*为主,适当补充了提高练*。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圆的周长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你都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知识,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重点。

  (五)课后作业

  布置了一道课后*题:过了一个星期,米老鼠和唐老鸭又在公园里见面了,这一次米老鼠沿着红色的大圈跑,唐老鸭沿着蓝色的两个小圈跑,这一次到底是谁跑的路线长呢?要求同学们课后去思考完成。

  围绕米老鼠和唐老鸭再次跑步问题,进行课后讨论,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首尾照应,并使整堂课在温馨的故事中开始,在故事中结束。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二节,圆的周长这一节的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圆的认识的深化,是后面学*圆的面积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说目标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确立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圆周率意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发现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说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拟定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研究的教学重点应是理解并掌握 圆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确定为对圆周率的认识和如何测量圆的周长。

  四、说教具和学具

  教具和学具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工具和桥梁,课前准备合适的教具也关系到了一节课的成败与否。因此,这节课,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好:课件、直尺、小皮尺、圆盒盖、圆纸片、圆形小镜等圆形物体、绳(系有口袋的绳)实验报告单等教具和学具。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本节课我运用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发现规律——推导应用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系列活动,去探究新知。让学生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使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数学技能。”

  六、说教学流程:

  依据教材内容和课件设计,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制作了符合本课教学导入所需的课件:两只米老鼠赛跑,营造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显示:有一天,米老鼠小蓝和小黄在草地上用同样的速度跑步,小黄是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蓝沿着圆形路线跑。正方形的边长是5米,圆的直也是5米。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它们跑步的路线,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⑴、米老鼠小黄是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的,实际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么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他们会这样回答:米老鼠小黄是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的,实际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4倍,也就是C=4a。 (2)、米老鼠小蓝呢?他是沿圆形路线跑的,实际就是求圆的周长,怎么求呢?这也是本节课要研究的教学内容(3)米老鼠小黄为什么跑的时间长些呢?各位同学,你们能帮帮他们吗?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好吗?利用问题设下认知障碍,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引导探索,探究新知

  心理学实验证明,“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掌握,理解的标志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因此,我设计了活动1:认识圆的周长。先让学生摸一摸手中圆片的周长,通过学生动手摸,初步感知领悟圆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再借助课件动态演示圆的周长,让学生直观理解,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这样,手眼的并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用语言叙述什么是圆周长,使学生的认知观念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设计了活动2:测量圆的周长。我先利用课件演示用滚动法、绳绕法来量出圆的周长,同时指导操作要点,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这两种方法量出圆盒盖、圆纸片的周长,在充分认识圆周长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当学生沉浸在获取知识的喜悦中时,我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在电视武打片中经常能看到流星锤,一舞动就会形成一个圆,如何求它的周长呢?很明显用刚才的线绕法、滚动法都无法测量,用“化曲为直”思想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产生了矛盾,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怎么办?巧妙地设置悬念,使学生重新意识到测量圆的周长还有其它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俗话说: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就在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时,设计了活动3: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利用课件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让学生猜一猜A。三个圆谁的周长长?B。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通过认真观察,学生不难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并且是直径越长,周长越长。为了探究“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分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单。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计算、汇报,总结发现“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同时,为了验证学生的发现是正确的,我利用课件演示10cm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比较数据,学生就会自主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倍感合作探究的乐趣。

  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我顺便升华本课的教学难点,介绍圆周率: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比值是个固定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同时介绍,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似值为3.14。从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师生共同讨论推导出:圆周长公式 C=πd 或 C=2πr通过这一步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让学生获得“再创造”的成功体验。利用课件简介祖冲之的突出贡献和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此环节的创设意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积极性。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计算圆的周长也有了理论上的依据,C=∏d或C=2∏r。学生应用新知安排是这样的:

  1、课件出示判断题,通过判断,来强化圆周率概念,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解决问题2:“为什么米老鼠小黄跑的时间长些呢”?解决问题3:流星锤舞动形成的圆的周长是多少?(绳子长大约40cm,相等于圆的半径,锤子长忽略不计,以手为圆心)师生共同完成以上*题,这样巧妙设计,帮助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强化重难点。既是巩固运用,又是前有设问,后有解答,让学生体验自我成就感。

  2、自学例题。

  3、巩固练*,利用课件出示*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加深对圆的周长的认识与应用。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怎么样?引导学生做一次这样的归纳总结,会使学生对求圆的周长有明确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重点。

  同时,为了更好的拓展本课所学得知识: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了圆的周长计算,又多了一项解决问题的本领。下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思考,下节课我们再交流。课件出示:“神七飞天”的伟大壮举。师介绍:2008年9月25日是全国人民为之骄傲的日子,因为航天英雄翟志刚驾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5日晚在*西北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共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绕地球飞行45圈。你们能计算出神州七号绕地球行了多少千米?通过这一开放性的题目的创设,让学生的亲身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七、教学效果预测

  根据以上的教学设计,我预测教学效果如下:

  1、本课注重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并结合课件的应用,学生的学*积极性一定会高涨,教学目标会得到充分的落实。

  2、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可能会耽误时间,这要求教师注意把握节奏,加强个别指导。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1)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 (菁华3篇)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圆的周长》,首先我对教材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二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我们又学*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记住*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取直观演示法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利用动手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接着运用自学辅导法,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培养“说”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启发诱导法”层层设疑,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逼着”学生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学*形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5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利用“课件”演示唐老鸭和米老鼠在公园里跑步的情景。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接着说明:他们刚刚跑完一圈,就争吵起来了,都说自己跑的路线长。那么,到底是谁跑的路程长呢?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样求?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并复*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提问: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实际就是求圆的什么呢?从而引入课题:圆的周长(板书)

  可是,圆的周长现在我们还没有学,无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这个问题设下了认知障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引导探索新知

  1、直观感知,认识圆周长。

  我让每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先摸一摸圆,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然后通过电脑屏幕上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再次感知了“圆的周长”后,我设计了2个问题:围成圆的这条线是一条什么线?学生回答“曲线”(板书)我又问: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学生回答“圆的周长”(板书),最后问学生: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吗?揭示圆的周长概念(并完善板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学生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揭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后,我以一个实物圆,问学生可以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引导学生说出用绳子绕圆一周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并演示“绳测法”让学生观察。接着又问:“你还有其他方法测量吗?”引出“滚测法”,并观看课件演示,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充分认识了圆的周长。

  2、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

  我利用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以及(演示)小球的运动轨迹甩出一个圆,显然,用刚才的“绳测法”、“滚测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3、操作实验。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分成3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观察猜想。

  (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得出: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

  第二层次:验证猜想。

  我让学生同桌合作,先测量,再填表:

  圆的周长(cm)

  圆的直径(cm)

  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cm)

  通过测量,指名学生汇报,并板书一组由学生测量、计算出的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比值”,并逐一把这些比值写在黑板上。3.18、3.17、3.15、3.14、3.19,(板书)让学生观察数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层次:演示课件

  对于学生的发现,我并不急于表态,而是演示用“滚测法”测量圆的周长的动画过程。进一步突出“3倍多一点。

  得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通过以上这3个层次的教学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4、介绍圆周率

  ①首先介绍“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并介绍π的读写法。

  ②其次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和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③最后指导看书P63页第一自然段,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5、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根据圆周长与它的直径关系,通过思考学生独立地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或C=2πr(板书)。这样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的方法。

  6、实践运用:

  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我们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如何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知识呢?我安排学生解决以下3个问题。

  ①第1个问题:你现在能求“摩天轮”的周长了吗?

  ②第2个问题:你会求这个“圆”(演示)的周长了吗?

  ③第3个问题:你能解决米老鼠和唐老鸭的争议问题吗?

  学生利用周长公式很快就解决了课前所无法解决的3个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体验成功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三)初步运用新知

  在学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乐时,我又安排了3道*题:进一步巩固新知,形成熟练技能。

  1、判断题。

  (通过判断,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2、看图题。

  3、求半圆的周长

  由于本课是“圆的周长”的第一课时,所以这3道题的安排以基础练*为主,适当补充了提高练*。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圆的周长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你都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知识,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重点。

  (五)课后作业

  布置了一道课后*题:过了一个星期,米老鼠和唐老鸭又在公园里见面了,这一次米老鼠沿着红色的大圈跑,唐老鸭沿着蓝色的两个小圈跑,这一次到底是谁跑的路线长呢?要求同学们课后去思考完成。

  围绕米老鼠和唐老鸭再次跑步问题,进行课后讨论,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首尾照应,并使整堂课在温馨的故事中开始,在故事中结束。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学生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和学*了圆的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圆的周长计算。学好这节课,既丰富了学生对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又为第二课时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反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课中所探究出的圆周率也是学*圆的面积的必需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不像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容易得出,为此,教材在编写上更加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作了一些灵活的调整,把周长不同圆形笑脸的贯穿整个课堂,既作为奖品,又作为学具供学生学*圆的周长。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率Л的*似值,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建立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互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状况,激励学生的学*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三、说教学重、难点

  圆的周长的计算,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及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因此,我大胆放手,采用设疑激趣法、操作发现法、引经据典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新知。

  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亿,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方法是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发现法。让学生在绕一绕、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看一看中自主得出新知。

  五、说教具和学具

  而几个周长不同的圆形笑脸,圆形纸板、尺子,软尺,丝带和计算器是本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六、说教学过程。

  (一)实物激趣,导入新课

  我会问: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笑脸!

  如果老师把它反过来,是我们学*过的一个*面图形,叫圆形!

  那孩子们,你都知道圆形的哪些知识?(同学们会说出圆形的一些基本知识)

  这时候我因势利导,这节课我们来学*“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请同学们各自指指自己的圆形纸板的周长在哪?并问学生:那到底什么叫圆的周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圆的周长。(并板书)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圆的周长,那圆的周长的长短和什么有关系呢?并用演示。验证圆的半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也就是圆的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

  (二)动手操作,探索比值

  1、操作阶段

  (1)给出工具测量。那如果老师给你一些工具,丝带、尺子、软尺,你能用这些工具想办法测量出你手中圆形纸板的周长吗?(我把探索的空间充分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在探索之后,让学生汇报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孩子们会说出多种方法。我及时点评:孩子们,你们的方法真有创意!老师奖励你们每组一个圆形笑脸。

  (设计意图:一是鼓励学生认真学*,积极参与学*活动,二是将圆形笑脸作为后面发现周长和直径关系的学具。)

  并说明刚才这些方法都是把曲线转化为直线。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叫“化曲为直”。(并板书)

  (2)、继续设疑。我接着提出问题:如果圆形较大时,怎样求周长?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让我们回忆一下,在学*正方形的周长时,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四倍,那圆的周长和直径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倍数关系呢?(板书: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也可以说成周长与直径的比值。c/d=)

  (3)、探究比值。请大家把老师给你们的笑脸反过来,用学具袋里的学具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出它的比值。并把结果填在记录单上。活动之前,我让学生认真看活动要求。

  (设计意图:真正实现小组合作的价值,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2、汇报比较阶段:在学生充分地探索后,我让邻*的小组先比较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一列,是接*还是相差很远。(因为我发给每组的圆形笑脸的周长不同,这样做是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到时圆的周长不同,直径也不同,但两者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

  然后让全班每一个小组都汇报,观察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这一列,都是哪两个整数之间。(再次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全班第一小组的圆的周长不同,圆的直径也不同,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

  3、延伸深化理解阶段

  介绍刘徽和祖冲之的伟大成就。

  (设计意图:使孩子们进一步掌握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又激发了民族自豪感。)。我们把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 (补充板书)圆周率

  接着出示现代计算机技术计算出来的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把用希腊字母∏表示. (补充板书)3.1415926535……并推导公式.(板书)

  这时候我着重强调:在计算中,虽然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它们不可能全部参与计算,所以我们只取两位小数3.14参与计算。(板书着重号标出3.14)

  (三)练*巩固 加深理解

  1、说一说。要计算出圆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分别用什么公式。

  2、判一判。

  3、算一算。

  (1)、给出黑板上圆的直径,算出圆的周长。

  (2)、圆形花坛的周长。

  (四)全课小结,自评互评。

  (出示评价表)

  设计意图:这张评价表既是对学生学*情况的了解,也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合作精神的评价。

  七、说板书

  板书设计力求简明实用,突出重点。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圆周率∏=c/d=3.1415926…….

  化曲为直 c= ∏ d和 c=2∏r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二节,圆的周长这一节的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圆的认识的深化,是后面学*圆的面积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说目标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确立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圆周率意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发现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说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拟定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研究的教学重点应是理解并掌握 圆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确定为对圆周率的认识和如何测量圆的周长。

  四、说教具和学具

  教具和学具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工具和桥梁,课前准备合适的教具也关系到了一节课的成败与否。因此,这节课,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好:课件、直尺、小皮尺、圆盒盖、圆纸片、圆形小镜等圆形物体、绳(系有口袋的绳)实验报告单等教具和学具。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本节课我运用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发现规律——推导应用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系列活动,去探究新知。让学生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使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数学技能。”

  六、说教学流程:

  依据教材内容和课件设计,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制作了符合本课教学导入所需的课件:两只米老鼠赛跑,营造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显示:有一天,米老鼠小蓝和小黄在草地上用同样的速度跑步,小黄是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蓝沿着圆形路线跑。正方形的边长是5米,圆的直也是5米。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它们跑步的路线,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⑴、米老鼠小黄是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的,实际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么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他们会这样回答:米老鼠小黄是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的,实际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4倍,也就是C=4a。 (2)、米老鼠小蓝呢?他是沿圆形路线跑的,实际就是求圆的周长,怎么求呢?这也是本节课要研究的教学内容(3)米老鼠小黄为什么跑的时间长些呢?各位同学,你们能帮帮他们吗?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好吗?利用问题设下认知障碍,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引导探索,探究新知

  心理学实验证明,“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掌握,理解的标志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因此,我设计了活动1:认识圆的周长。先让学生摸一摸手中圆片的周长,通过学生动手摸,初步感知领悟圆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再借助课件动态演示圆的周长,让学生直观理解,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这样,手眼的并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用语言叙述什么是圆周长,使学生的认知观念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设计了活动2:测量圆的周长。我先利用课件演示用滚动法、绳绕法来量出圆的周长,同时指导操作要点,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这两种方法量出圆盒盖、圆纸片的周长,在充分认识圆周长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当学生沉浸在获取知识的喜悦中时,我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在电视武打片中经常能看到流星锤,一舞动就会形成一个圆,如何求它的周长呢?很明显用刚才的线绕法、滚动法都无法测量,用“化曲为直”思想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产生了矛盾,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怎么办?巧妙地设置悬念,使学生重新意识到测量圆的周长还有其它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俗话说: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就在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时,设计了活动3: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利用课件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让学生猜一猜A。三个圆谁的周长长?B。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通过认真观察,学生不难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并且是直径越长,周长越长。为了探究“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分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单。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计算、汇报,总结发现“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同时,为了验证学生的发现是正确的,我利用课件演示10cm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比较数据,学生就会自主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倍感合作探究的乐趣。

  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我顺便升华本课的教学难点,介绍圆周率: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比值是个固定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同时介绍,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似值为3.14。从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师生共同讨论推导出:圆周长公式 C=πd 或 C=2πr通过这一步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让学生获得“再创造”的成功体验。利用课件简介祖冲之的突出贡献和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此环节的创设意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积极性。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计算圆的周长也有了理论上的依据,C=∏d或C=2∏r。学生应用新知安排是这样的:

  1、课件出示判断题,通过判断,来强化圆周率概念,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解决问题2:“为什么米老鼠小黄跑的时间长些呢”?解决问题3:流星锤舞动形成的圆的周长是多少?(绳子长大约40cm,相等于圆的半径,锤子长忽略不计,以手为圆心)师生共同完成以上*题,这样巧妙设计,帮助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强化重难点。既是巩固运用,又是前有设问,后有解答,让学生体验自我成就感。

  2、自学例题。

  3、巩固练*,利用课件出示*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加深对圆的周长的认识与应用。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怎么样?引导学生做一次这样的归纳总结,会使学生对求圆的周长有明确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重点。

  同时,为了更好的拓展本课所学得知识: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了圆的周长计算,又多了一项解决问题的本领。下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思考,下节课我们再交流。课件出示:“神七飞天”的伟大壮举。师介绍:2008年9月25日是全国人民为之骄傲的日子,因为航天英雄翟志刚驾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5日晚在*西北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共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绕地球飞行45圈。你们能计算出神州七号绕地球行了多少千米?通过这一开放性的题目的创设,让学生的亲身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七、教学效果预测

  根据以上的教学设计,我预测教学效果如下:

  1、本课注重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并结合课件的应用,学生的学*积极性一定会高涨,教学目标会得到充分的落实。

  2、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可能会耽误时间,这要求教师注意把握节奏,加强个别指导。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2)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想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

  多媒体课件三套、系绳的小球。

  学具准备:

  塑料圆片、正方形纸板、圆规、剪子、直尺、细绳。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复*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我们学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回想一下,它们的周长各指的是什么?

  2.揭示圆的周长。

  (1)同学们都有一张正方形纸板,请你们用圆规在这张正方形纸板上画一个最大的圆。然后用钢笔或圆珠笔描出圆的周长,并且沿着圆的周长将圆剪下来。

  (2)谁能指出这个圆的周长?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二、动手操作,引导探索

  1.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1)提问:你知道了什么是圆的周长,还想知道什么?

  我们先研究怎样测量圆的周长,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学生边回答边演示。

  (2)教师甩动绳子系的小球,形成一个圆。

  提问: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圆。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2.认识圆周率。

  (1)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用绳测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便又准确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研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首先考虑圆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请同学们看屏幕,认真观察比较一下,想一想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向前滚动一周,留下的线段长就是圆的周长。)

  提问: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圆周长跟直径有关系?

  ②学生测量圆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周长跟直径是不是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用你喜欢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生测量、计算、填表。在黑板上出示一组结果。

  请同学们看黑板,从这些测量的计算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③课件演示,证明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继续演示上面三个圆,直径与周长进行比较,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这些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那么屏幕上这三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三个圆的周长也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2)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通过以上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任何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那也就是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他为圆周率。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π表示。(指导读写π。)

  (3)了解让*人引以为自豪的圆周率的历史。

  关于圆周率还有一段历史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111页方框中的方字,想: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到底等于多少。后来数学家们逐渐发现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现在人们已经能用计算机算出它的小数点后面上亿位。π=3.141592653……

  3.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根据刚才的探索,你能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学生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c=πd;c=2πr。

  要求圆的周长,你必须知道什么?(直径或半径)

  4.运用公式计算。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只列式不计算。

  课件演示:由第一个圆逐渐变大,分别出示第二个、第三个,提问:怎样求这个圆的周长?(生答需测量出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师给出直径0.8分米,学生计算它的周长。)

  (2)出示例1。

  ①在学生读题后提问:求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实际上就是求什么?计算这道题应注意什么?

  ②学生尝试练*,反馈评价。

  ③提问:如果告诉你的不是这张圆桌面的直径而是半径,该怎样解答?不计算,谁知道结果是多少吗?

  (3)完成第112页“做一做”。

  (4)看书质疑。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下面的说法对吗?并说明理由。

  (1)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

  (2)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3)π=3.14()

  2.测量一圆形实物直径,计算它的周长。

  3.有一奶牛场准备用粗铁丝围成一个半径是12米的圆形牛栏(如图),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至少需要买多少铁丝才能把牛栏围3圈?(接头处忽略不计。)

  四、总结全课,储存新知。

  这节课你自己运用了哪些学*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思考题。

  课件演示:大圆的周长和两个小圆的周长之和同样长吗?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十一册第107~108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圆形纸片等实物,

  以及直尺、绸带,测量结果记录表,计算器,投影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一)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评析]播放的课件既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为后继学*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把两只小狗进行赛跑比赛的生活问题转化为比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可谓一举多得;而且,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的展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并通过结合实物动手指和利用正方形周长概念进行迁移,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圆周长的概念,为后继学*奠定了基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评析]正方形周长的复*,进一步强化了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为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研究圆周长作好了学*方法上的准备。

  (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4)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转化

  曲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物想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由不能用直尺直接测量到用“滚动法”、“缠绕法”,以及用“折叠”的方法测量圆形纸片,最后到大屏幕上的圆不能进行实际测量,既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又不断设置认知冲突,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五)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反扩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评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和讨论,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指导进行操作的被动局面,学生对后续的实际探究过程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一)分组合作测算

  1、明确要求:

  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

  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算之前考虑好怎样合理的分配任务。

  测量对象圆的周长(厘米)圆的直径(厘米)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二)发现规律,初步认识圆周率

  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3、刚才同学们已经对大小不同的圆进行了比较准确的测算,如果我们任选一个圆再进行测算,结果还会怎样?(课件进行验证)

  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三)介绍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1、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叫什么吗?

  3、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投影出示: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把圆的周长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数越多,正方形的周长就越接*圆的周长。最终通过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

  4、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5、解答开始的问题

  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小黄狗和小灰狗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四)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2、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C=2πr

  追问:那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半径的多少倍

  [评析]本环节选取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融小组合作、实验操作以及观察、归纳和概括为一体,引导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过程;在理解圆周率意义的过程当中,循序渐进,利用课件进行验证,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方法,还出示了较为详尽的资料,从而在深入理解新知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利用圆周率的意义准确解答开始的问题,前后呼应,使结构更加严谨,计算公式的总结水到渠成。

  三、引导质疑,深入领会(略)

  四、巩固练*,形成能力

  1、判断并说明理由:π=3。14()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是:()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3、实际问题:老师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五、课内小结,扎实掌握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练*设计目的明确,层次清楚,有效的对新知加以巩固;判断题和选择题很好的抓住新授内容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新知准确而清晰的把握;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观念。通过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收获,不仅明确的再现了教学的重点内容,而且再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六、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如果小黄狗沿着大圆跑,小灰狗沿着两个小圆

  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

  [总评]

  纵观本课,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断设置合理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猜想、验证,初步体现了“创设情境——大胆猜想——合作探索——反思归纳”的探索性教学模式,从而充分的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8~99页例4、例5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绕一绕、滚一滚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圆周率的含义,并能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求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结合圆周率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谈话引入,并指名说说怎样测量圆的直径。

  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个圆形物体(圆形铁环、一元硬币、塑料胶带或其他任意一个圆)。

  学生独立测量圆的直径,比一比谁量得最精确。

  组织交流。

  [思考:量直径是上一节课的内容。在教学新知之前进行复*,意图有两点:一是因为直径与周长的关系是本节课的主要研究内容,量直径能为研究圆周率和推导圆的周长公式服务;二是让学生练*比较精确地测量直径,为接下来比较精确地测量圆的周长做必要的准备。]

  二、揭示课题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三、自主探索

  1、出示圆形铁环。

  谈话:这是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谁上来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学生指出圆的周长)同桌讨论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引导学生概括圆的周长的含义)

  提问:你能量出这个铁丝围成的圆的周长吗?

  学生动手尝试测量。(可能会想到把铁丝剪开、拉直,再测量铁丝的长。)

  指名介绍方法,并上台进行测量演示。

  2、出示一元硬币。

  提问:你能测量这枚硬币的周长吗?

  指名说说方法,学生动手测量。

  3、猜测联系。

  提问:对于刚才这几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你有何评价?

  谈话: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

  引导:是啊,用绕线法和滚圆法测量圆的周长比较麻烦,测量的结果也不够准确,我们应该寻找更简便的计算圆周长的方法。那么,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与直径的长短有关)

  追问: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可能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提出各种猜想,也可能会提出圆的周长等于直径的3、14倍)

  谈话:大家能提出不同的猜想,这很好!不过猜想只是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与验证。

  4、研究验证。

  出示活动要求:

  (1)每个同学选择一个圆形物体,分别测量它的直径和周长,并计算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2)把你们小组测量与计算的结果整理在下面的表格里(表格略)。

  学生活动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汇报。

  提问: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其实,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而且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称为圆周率。一般情况下,人们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等于3.1415926……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取它的*似值3.14。(板书:圆周率π)

  谈话:关于圆周率还有一段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一读第120页下面的“你知道吗”。

  提问:读了这段介绍,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还想知道些什么?

  提问:为什么我们研究的结果和圆周率的实际值有一定的误差?

  [思考:量铁丝围成的圆、一元硬币、塑料胶带等圆形物体的周长,是看似简单、重复的操作,但实际上不断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第一次量铁丝围成的圆的周长,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想到将铁丝围成的圆剪开、拉直成一条线段再测量,在操作中充分感受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量一元硬币的周长,则不能直接剪开、拉直,而必须采用绕线法或滚圆法,这在引导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实际测量得到周长的方法并不方便,从而产生探究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组自由选择圆形物体测量周长,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积极性。]

  5、推导公式。

  提问:根据圆周率的意义,怎样求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提问: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怎样用字母表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呢?(板书:C=πd)

  谈话:你能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

  出示“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决后,组织反馈。

  四、练*巩固

  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圆周率等于3.14。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3)一个半圆形的周长是这个圆周长的一半。

  学生判断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

  样想的。

  2、一个圆形木桶的外直径是4.8分米,在它的外面加一道铁箍,这道铁箍长多少米?(接头处忽略不计)

  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独立解答。

  3、地球赤道的半径约是6278千米,绕赤道走一圈有多少千米?

  先让学生估计地球赤道的周长,再独立计算。

  五、课堂总结(略)。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3)

——《圆的周长》教案 (菁华3篇)

《圆的周长》教案1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教材从生活情境入手,通过让学生思考自行车绕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圆的周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自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在本节内容中,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在本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呈现形式上做了略微的改动。本设计从周长引入本课教学,这样可以加深圆的周长和其他以学图形周长在计算的联系和区别。用直的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求周长是几条直的线段长之和,而圆这个曲线围成的图形的计算方法是化曲为直。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在三年级上册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圆的周长计算。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让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似值。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3、通过探索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倒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圆的周长》教案2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对周长的认识,只是研究圆的周长需要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那么,对于圆的周长与直径的这个倍数关系,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是能发现的,然后再根据这一倍数关系推导出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关键是引导学生能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备注:

  创设情境,引起猜想:认识圆的周长

  (一)激发兴趣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4)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转化

  曲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五)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反馈。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倍?

  (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圆的周长》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初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圆周率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和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及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现在大家都说说,你们都知道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二)学*新课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我想问问同学,你们都带了哪些圆形实物?

  两人互相指指圆的周长在哪儿?

  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老师手里这个圆的周长。

  谁跟他指得不一佯?为什么这样指不行?

  老师这有一面镜子,我要给这面镜子镶一条不锈钢边框,怎么才能知道这个边框长多少厘米呢?

  老师这还有一个杯子,用它喝水有时烫手,我想编一个杯子套,怎么才能知道套口应该编多大?

  哪个小组愿意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每个组都带了一些圆形实物,我们要通过小组合作测出圆的周长,并填写实验报告。

  请你在实验报告上填出你测量的实物名称,周长是多少,直径是多少。

  (学生分小组测量手中圆形实物,并填写在实验报告上。能测量多少数据就测量多少数据。)

  请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同学们想了那么多种方法,看来你们真了不起。我们归纳起来,同学们都是用缠绕、滚动的方法把曲线变直的。(板书:绕、滚)

  (师出示黑板上画的圆)谁能用这两种方法来测量这个圆的周长。

  看来光靠绕、滚这种实践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是不行的,我们必须研究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

  想一想,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几何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呢?举个例子说明,是不是这样呢?请看屏幕。

  (用电脑演示三个滚动的圆,看出圆越大滚动的轨迹越长,圆越小滚动的轨迹越短。)

  我们得出了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

  这是我们大家一起发现的。科学家往往发现问题就要去研究,我们同学长大想不想当科学家?今天我们就先学着科学家来研究一个问题:用我们测量的数据,通过计算分析,来研究圆的周长到底和直径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分小组讨论。)

  通过同学们实验研究,我们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电脑演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这是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我们叫它圆周率。(板书:圆周率)

  谁能说说圆周率是怎么得来的?

  请同学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早在2000年前,我国古代数学经典《周髀算经》就指出:圆经一而周三,(用投影打出这句话。)当时,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至今人们常用它来估算圆的周长。刚才,老师就是用这种方法来估算同学们算得是否准确的。谁知道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准确到7位小数的是谁?(学生口答)他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

  (出现祖冲之的画像,同时放配乐录音,介绍祖冲之。)

  约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就已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比欧洲的数学家要早1000年左右。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环形山,就是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

  我们确实应该为前人的聪明、智慧感到自豪和骄傲。后来瑞士的数学家欧拉用希腊字母代表圆周率。(板书:)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如果用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参加计算是不方便的,故通常将取两位小数。(板书:3.14)

  既然是个固定的值了,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圆的周长?(直径。)

  现在我们能不能计算黑板上这个圆的周长?

  什么条件不知道?(直径。)

  谁来测直径,用分米作单位。(板书:分米)

  如果直径是2分米,半径就是几分米?

  用半径能不能求圆周长?

  现在我们试着用直径或半径来求黑板上圆的周长。

  谁用直径求出圆的周长?

  (板书:3.142=6.28(分米))

  为什么这样列式?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表示圆周率,字母公式怎么表示?

  (板书:C=d)

  谁能用半径求圆的周长?为什么这样做?

  如果用字母r表示半径,字母公式怎么表示?

  (板书:C=2r)

  (三)巩固反馈

  1.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单位:厘米)

  2.判断,你认为正确画,错误画。

  (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倍。()

  (2)圆的周长是6.28厘米,它的半径是2厘米。()

  (3)圆周长的一半与半个圆的周长相等。()

  3.选择: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举几号卡片。

  (1)车轮滚动一周,所行路程是求车轮的[]

  ①半径

  ②直径

  ③周长

  (2)圆形水池的直径是4米,绕池一周长[]

  ①25.12米

  ②12.56米

  ③12.56*方米

  (3)A圆的直径是6厘米,B圆的直径是2分米,圆周率[]

  ①A圆大

  ②B圆大

  ③一样大

  4.甲乙两人分别沿①、②两条路线从一端走到另一端,谁走的路线长?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圆周率的探求,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第一步先通过测量实物中圆的周长,研究测量圆周长的方法是通过绕、滚的方法来测量。接着出现画在小黑板上的圆,当学生发现测这个圆的周长不能用绕、滚的方法来测量,必须研究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

  第二步,推导计算圆周长的公式。先带领学生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周长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圆周长和谁有关系。

  第三步,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通过对圆周率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和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4)

——《圆的周长》说课稿 (菁华3篇)

《圆的周长》说课稿1

  今天,我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圆的周长》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学生是在三上册已经学*了正方形、长方形等直边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为下节圆的面积以及下册圆柱表面的学*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中受到启发受有教育。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通过五年的学*,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已达到一个高度,知识的累积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操作理解与归纳等方面的能力较强。但是思维深度不够,个性差异较大。所以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精心操作、细心观察、准确归纳、同时多关注个性化思维展示。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本节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在合作学*中认识圆周率,并通过测量与计算理解圆周率,最后讨论归纳,推导园的周长公式。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2、通过学*,给学生一个自由、充足的展示*台,提高学生合作、操作、观察等方面能力,从而体现教学课堂是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

  3、在合作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集体力量的伟大、个性魅力的独特,以及科学知识无穷的奥妙与吸引力。从而做到教学课堂育人的实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节教学是否成功的知识基础,就是要看是否突破难点,突出了重点。学*圆的周长,就要先让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然后由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再推导圆周长的公式。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圆周率的理解,重点是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并能计算圆的周长。

  五、说教学方法

  要突破这个难点,突出这个重点,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去操作、去感受,让学生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通过测量、计算、总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之关系。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为辅,学生合作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去理解圆周率,再归纳推导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体现了教学课堂就是:合作学*、实践操作、总结归纳这一本质。

  六、说学法

  由于本节知识可操作性强,而且高段学生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所以合作学*、实践操作、总结归纳,就是学生的主要学*方法,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就要齐心、观察就要细心、测量尽量准确、总结力求完整。

  七、说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的一切理念与方法,都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而教学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以我们设计尽量做到新颖、合理、符合学生实际。

  1、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所以一上课我先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今天的课堂有什么不同,接着再让学生检查自己书和学具是否准备好,以告诉学生教学课堂必须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比较,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惯。

  2、创设情景

  本节课学*的内容是关于圆的知识,而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我就采用大家都熟悉的月亮,课件出示:一轮满月高挂夜空,静静的水面没有一波纹,这样的画面让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同时也让学生在课间烦躁的心情得以慢慢*静,思维回到课堂。一轮圆月让学生想到了教学上的“圆”,从而引出新知。数学用于生活源于生活。

  接着课件出示一组直边*面图形曲线图形,让学生观察“圆”的与众不同即复*了旧知,同时又激起了学生学*新知的兴趣。

  3、新知识探索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安排4个主要环节

  (1)、认识圆的周长

  周长学生已有了解,但是圆是曲线图形,它的周长到底是什么?在圆的什么位置?这个概念较抽象。所以我先用课件出示:乌龟赛跑,并演示跑一圈就是圆的周长。

  再让学生摸手中的圆形纸片一周,就是圆的周长,从而得出周长的概念。

  (2)、思考圆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要突破难点,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所以我先让学生结合上节内容来猜想。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合作的空间,为下一个操作环节做知识与思维的辅垫。

  (3)实践操作(认识圆周率)

  先猜想,再操作,用实践来验证猜想并在验证过程发现新的规律。本节课如果抓难点,重点也就是不攻自破。圆周率是我们祖先几年前就利用原始的工具,经过无数次的实践与验证得来的。所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操作、讨论、分析,学生势在必行的,于是我安排让学生测量周长,接着再计算,得出数据,并观察、比较、归纳,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圆周率。在测量圆周长时我安排了一个先独立猜想,再讨论,最后展示一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圆的周长可以测量得到,但是测量很麻烦,而且有局限性,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操作找一个规律能很快、很准确得到圆周长的方法,让知识牵引着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去发挥去创新、去思考、去总结。最后在教师提供的学具下,学生通过测量与计算总结归纳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圆周率。然后教师课件出示:“祖冲之”,让学生自学阅读,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流程的重点,让学生在操作中去体验,去感受,去领悟。

  (4)、总结公式

  当学生理解了圆周率,知道了圆周率实际上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一个比值,我便及时安排学生归纳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接着便设计2道例题与3道巩固练*,以加强对新知识巩固和理解,最后做全堂总结,整个教学流程我把握住让学生先观察再体验、先猜测、后实践、最后总结、归纳,学生全程参与、全程体验,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的体现,展示了一节课关键词,重点和难点。所以本节课,我先板书了圆周长的.概念,加强学生记意,接着板书了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式,以及圆周率有关知识,加强学生的理解,最后板书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整个板书简练、有序、重难点突出,为学生知识积累做了一直观的补充。

  九、说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是对课堂教学一个自查,查漏补缺,然后进行总结和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在学生的测量时教师意识重要的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测量方法否则就会导致误差太大,得不出想要的结果,另一个就是在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得出圆周率后,一定要及时引导后学生仔细观察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我了计算简单计算是方便取*似值3.14,它实际比3.14要大。

《圆的周长》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选自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圆的周长”概念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圆的认识”的深化,圆周长的计算是后面学*“圆的面积”的铺垫,更为下学期学*圆柱圆锥这样的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确立本节教学目标为:

  1.知道圆周长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似值.

  2.经历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主动发现,主动研究的学**惯.

  4.受到事物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圆周率学*,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经历圆周长公式的 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突出两点,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数学结论的猜想动手操作,实践验证以及表述的过程;二是对学生放手,还学生自主的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具体我做如下设计:

  1. 对新课的导入,我采用以旧知引新知的知识建楼法,首先让学生说说对圆有了哪些认识,然后接着问学生,你还想学*圆的哪些知识?导入设计简洁开放,体现“以生为本”的设计理念。无论是旧知识的回顾,还是新问题的提炼,都立足于学生的自主表达,有效地唤起了学生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引发学生对本课探索主题的个性化遐想。

  2. 对于圆的周长概念的教学,首先以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为基础,让学生在用手比划后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再对圆的周长做同样的比划触摸而后进行理解和表达。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

  3. 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这一内容,我安排了两个环节。一是直观的测量圆的周长,通过让学生想一想,看课件演示知道用绳子缠绕或滚动法可以量出圆的'周长,紧接着又出示了地球的图片,让学生想想看能否用刚才的方法量出地球赤道一周的长度。这显然是无法操作的,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有意反思和自由评价,使学生辩证性地感受到了“缠绕”、“滚动”方法的局限性,引发其探索“计算公式”的积极性,为深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问题作好了“心理”铺垫。因为这样的矛盾,反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探究圆周长计算公式,在这一内容中,探究圆周率,理解圆周率是个难点,因此我设计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测量后再计算,然后再相互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最后再在整个班级内交流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这两次操作活动,给学生的自主学*提供了充分的机会。第一次活动为测量,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周长与直径之间的正向关系,重点解决“周长与什么有关”的问题;第二次活动为计算,其目的则是让学生发现周长与直径之间固定的倍数关系,重点解决“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实质关系”的问题。两次研究活动既各自为营,相对独立,又层层递进,一气呵成,使学生的探索过程开放而扎实。再和上学生的表达与老师的引导,学生应该很容易明确圆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数,它表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也就是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5. 圆周率认识的最杰出的贡献者,*伟大的数学加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是数学课堂上一个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 典型。此意义的突出,使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博大精深,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6. 解决好了圆周率的问题,其实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7. 接下来是对我们所探究结果的运用,即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来求圆的周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练*的设置上,我注重适量与适度,梯形上升的原则,适量即练*的量既要照顾到大多数同学所能接受和完成的量,又要考虑到优秀学生所需求的量。适度即是尽量既能让后进生学到属于自己的知识,又能满足优秀学生的吃饱欲望。在练*方式上,既有必做题,又有选做题,既有统一练*题,又有分组练*题;既有以本为本的基础知识巩固,也有拓宽延伸的挑战。

  在做题方式上,学生时学*的主人,教师知识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具体如下,第一个练*的设置是两个圆形的出示,一个已知圆的半径求周长,一个已知圆的直径求周长,直观性强。接下来的练*,我设置了四题,实行分组练*,只不过条件的出示由一开始的圆形图案变成了字母表达。再接下来是两道生活中的求周长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紧接着的就是提高训练,一个难点设置即求半圆的周长和组合图形的周长,由于难度教大,所以这一内容我采取让让学生先看,后用手比划理解然后说想法,最后再解答的方式;最后是两道选做题,提优训练,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

  8. 知识都是环环相扣,彼此相连,因此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我设置了已知道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或半径的延伸提示,以及与前面相呼应的求赤道周长的课外的拓展。这样的设置,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形成一条较完整的知识链,同时又能把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教给学生如何去自己学*,提高学生的学*能力。

  9. 最后以让学生回顾一节课的收获作为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总结学*方法,获得情感态度等体验,依然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总而言之,“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坚持做到以学生为根本,引导学生主动学,积极探索,在人文的环境中学有所得,究有所获!

《圆的周长》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的周长》。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 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概括、合作学*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圆周率的探索,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面几何体,这在*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较为抽象,所以我把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开放的、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会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灵感和兴趣参与课堂的师生交往。他们会用自己的猜想,验证来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堂充满着活力。因此,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学*充满着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结论的准确性,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的意识。这正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带着这些对新课程的认识,在《圆的周长》教学中,我采用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具体如下:

  1、 运用猜想、验证的数学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再用语言引导学生想办法进行验证猜想,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感知数学的严谨性。

  2、 动手操作、积极互动法:教师让学生通过测量、实验、计算等活动,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发现规律,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老师给予点拨引导,做学生学*的引路人。

  3、 观察讨论、交流合作法: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时效性。

  【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建立圆周长概念

  1。出示一块钟表,钟表上的小秒针顶端一分钟走的轨迹是什么图形?那么小秒针顶端一小时走多少路程?引出课题(圆的周长)

  2。让学生拿出圆形学具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圆周长指的是哪部分?自己体验、领会圆的周长的含义。(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

  第二环节:动手实践,感悟测量方法

  1。提出疑问:圆的周长是曲线,该怎么来测量圆的周长?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找出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3。学生汇报并演示测量方法 。(绕绳法、滚动法)

  4。这些圆比较小,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还能用绕绳法、滚动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吗?如果不能直接测出,怎么办呢?

  (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有意反思和自由评价,使学生辩证性地感受到了“缠绕”、“滚动”方法的局限性,引发其探索“计算公式”的积极性,为深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问题作好了“心理”铺垫。)

  第三环节:提出合理猜想,并验证猜想

  1。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也和某条线段有关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2。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学具,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把结果填入下表:(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周长直径 1号圆

  2号圆

  3号圆

  3。学生观察比较后,可以发现不管圆的大小发生怎样的变化,

  圆的周长和其直径的比值大概都是三倍多一些。

  4。教师介绍圆周率。≈3。14

  5。学生阅读圆周率有关资料,教师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6。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吗?由于

  前面的层层铺垫,学生很容易得出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C=πd C=2πr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讨,并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参与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享受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四环节: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例1(设计目的:通过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最后的实践打下很好的伏笔)

  2.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 (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互相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

  3.总结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周率 ∏≈3。14

  圆的周长 C= ∏d C=2∏r

  以上这些是我对教材的肤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5)

——《圆的周长》课后反思 (菁华3篇)

《圆的周长》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11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绳子、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故事:小白兔和兰精灵进行跑步锻炼,争论谁最先到达原来的起点。(正方形和圆形跑道,正方形边长20米,圆形直径20米、跑步的速度相同。)

  2、讨论:小白兔和兰精灵到底谁最先跑回原来的出发点?

  揭示课题。(板书:圆的周长)

  二、探究

  1、观察:看屏幕上的圆,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

  2、摸一摸: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指出:拿的这个周长是指哪一部分长?

  3、比一比: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哪个圆的周长长一些?

  4、量一量:(分小组合作)

  学生用剪刀、直尺和绳子测量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

  5、信息反馈:①小组汇报所测量的圆的周长是多少?

  板书:周长

  ○12cm多一些

  ○31cm多一些○47cm多一些

  ②生说一说是怎样测出圆的周长的?(绳测法、滚动法)

  ③(课件演示)绳测法和滚动法的操作过程;

  ④讨论:能用这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教师演示)拿一根栓了重物的绳子在空中抡了一圈。

  如何才知道它的周长呢?

  6、①猜一猜: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

  ②(课件演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三个圆的周长。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系)

  7、①再猜一猜,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测量、计算、讨论圆和直径的关系。

  ③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板书:周长直径

  ○12cm多一些4cm

  ○31cm多一些10cm○47cm多一些15cm

  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④课件出示:验证学生发现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

  ⑤小结:无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6、介绍圆周率,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教师引出“圆周率”,介绍用字母“∏”来表示,并介绍读法。

  ②出示祖冲之画像,配音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知识(∏≈3.14)

  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7、讨论:如果知道了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或C=2∏r)

  三、求知

  1、让学生把测量的三个圆用公式计算出三个圆的周长来。

  2、让学生把老师在空中用绳子甩一圈的圆的周长计算出来。

  (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半径)

  3、抢答:①D=1分米,C=?

  ②r=1厘米,C=?

  ③C=12.56米,D=?

  4、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

  5、裁定原来兰精灵和小白兔的争论。谁先到达起点?知道是为什么了吗?(课件演示跑的过程)

  四、评议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有何感受?

  2、本节课学*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3、本节课学*后对你生活有什么帮助?

  4、在学*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如何?谁表现?为什么?你准备在以后学*中怎样做?

《圆的周长》课后反思2

  圆这部分内容我觉得是小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的一个基础。尤其是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区分。所以在学*圆的周长的时候,我用的时间比较多,在教学圆的周长的公式推导的时候,我让学生带了硬币、光盘、圆片、圆形的瓶盖以及其它圆形的物体,便于研究圆的周长。还让学生带了线、直尺等研究工具。让学生亲自感受了周长的测量过程,

  一是体会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一是绳测法测量圆的周长,这样圆的周长的问题解决了。通过操作学生体会圆的周长,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知道题意是有关周长的问题了。还有一个难点是直径的测量,圆片的直径测量比较好测量,但是圆形物体的直径的测量对一些同学来说,应该还是有难点的。所以我提问直径的测量方法,也是为了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为了计算的相对比较准确做准备。这样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总是3多一些,如我预想的一样,学生测的相对比准确,3多一些的答案比价多,几乎没有出现2多一点或4多的。

  同时,也给孩子一种研究的精神,细心准确是实验的最根本的要素。进一步引入圆周率的概念。很轻松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很轻松地突破了难点,圆周率其实和圆的大小没有关系,它是一个固定的数。因为我们在测量的时候用的是大小不同的圆或圆形物体推导出来的。并且和很轻松地理解圆的周长的具体含义,以及通过滚动法和绳测法理解了圆的周长的应用,一举两得。圆的周长公式也会掌握的比较牢固。

《圆的周长》课后反思3

  圆的周长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是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课前我布置让学生每人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硬纸片和一条细绳及直尺。

  我利用提问:“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机会,首先通过触摸圆周长,使学生建立充分的亲身体验,接着通过对圆周长概念的个性化描述,引导学生尝试具体表象向抽象提炼之间的转轨。尽管学生在这里的表达显得肤浅,但正是这些富有个性的思想,恰恰显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探索圆周长计算这一环节: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式的测量活动,使学生自主创造出“测绳”和“滚动”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反思及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测绳”和“滚动”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公式”的心情,为继续研究圆周长的计算作好了铺垫。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什么有关?是直径的多少倍?进一步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X,然后让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把自己测量的数据填在课前研究的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时候让学生组与组交流成果,发现了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本课的难点。在此基础上,通过电脑展示,验证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从而引出圆周率,学生有了这一发现,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了新知的价值。

  当然,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和独立思考,全部参与和个体培养等等的关系处理,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课堂上,生动有趣的探索内容,可以给予学生愉悦的人文体验;开放宽松的课堂环境,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自由;恰到好处的鼓舞激励,可以给予学生强烈的人文尊严;各抒己见的思想交锋,可以培养学生民主的人文作风;标准严密的知识表达,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人文精神;课堂生活的亲生经历,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人文道德。“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究竟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请你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究竟圆周长与直径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要求圆周长,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请举例证明你的想法。”都是探索过程中人文交融的真实体现。

  整节课下来,学生学*效果较好,我想,这得益于事先让学生准备的教具比较充分,得益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也得益于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这节课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质就是激发和唤醒学生学*的兴趣与思考。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他们也能像科学家那样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得出结论。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6)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 (菁华5篇)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圆的周长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为以后学*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因而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学情分析

  因为六年级学生正在经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究、猜测验证、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固定值“π”是如何得来的。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五、教学准备

  一套多媒体课件、若干大小不同的圆片、一把直尺、一根绳子、一个计算器

  六、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把上海世博会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在创设情境时,我把城市地球馆中的地球模型“蓝色星球”介绍给学生,顺其自然地提出本节课的数学问题: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蓝色星球”最大的横截面*似的看做一个圆,那么对于这个巨大的圆,你怎样求出它的周长呢?

  【设计意图:上海世博会这个情境的创设是为了突破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充满了热情和渴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做好铺垫。】

  个别同学会想到以前学*周长的一些知识,以小见大,既然求大圆的周长没有好办法,那么我们可以找一些较小的圆,来求他们的周长。这时,我会及时地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你的想法为同学们打开了智慧之门,老师真为你高兴!”如果没有同学想到这一层,我会帮助他们回想以前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不正是把长方形的操场联想长方形的纸片,从而启发学生用小圆代替大圆来解决问题。

  (二)自主学*,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让学生熟悉圆的周长的概念。

  因为有以前的知识做铺垫,因此让学生自己先指一指圆的周长,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有几种方法,再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此时,我及时巡视,调查学情,如果有的学生没有想出办法,我会在这个环节渗透给学生一种学*方法,那就是有困难向书本请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无形中渗透了自学的方法——向书本请教。】

  2、合作交流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方法,或者讨论有疑问的地方。这时,我会作为一个参与者融入到他们的交流中去。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旨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交流、质疑,实现思想的碰撞与思维方式的互补,也使学生逐渐养成学会倾听的好*惯,并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会“取”和“舍”,即学会分析。】

  3、汇报展示

  (1)有的学生用一根绳子把圆片绕一圈,然后捏住两端,把绳子撑直,用直尺量出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2)还有的学生在圆上的任意一个点做个记号,并对准直尺的零刻度,然后把原片沿着直尺滚动一周,直到这个点又和直尺重合,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教师点评:你们的方法都很巧妙,都是在用直尺直接测量周长不方便的情况下,化曲为直,转化成一条线段,再测量出这条线段长度的同时也得出了圆的周长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个别学生的展示,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此时,教师质疑,这些小圆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那么“蓝色星球”最大横截面的周长,再比如赤道的长度,还能用以上这些方法吗?显然不能。

  【设计意图:再次把学生带回课堂伊始的情境中,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促使他们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

  4、猜想验证

  (1)观察多媒体课件:分别以五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作为直径,画出了五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小组合作

  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两人合作测量直径,一人用计算器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第四个人把相关数据按要求填入下列表格中。然后看看有什么发现。

  周长直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1号圆片

  2号圆片

  3号圆片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提倡学生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猜想,然后再根据猜想进行验证。】

  ②学*“圆周率”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的圆计算出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实际上,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通常我们称之为“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我们只取它的*似数π≈3。14。(板书:圆周率,π≈3。14)

  (3)渗透数学文化

  教师介绍《周髀算经》中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内容以及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故事,然后请学生谈谈想法。

  【设计意图:数学文化的渗透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推导公式

  学生根据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教师追问如果已知半径呢,学生会想到C=2πr。(板书公式:C=πd,C=2πr)这时教师顺势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二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我们又学*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记住*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⒉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情感目标: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取直观演示法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利用动手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接着运用自学辅导法,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培养“说”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启发诱导法”层层设疑,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逼着”学生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学*形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5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利用“课件”演示唐老鸭和米老鼠在公园里跑步的情景。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接着说明:他们刚刚跑完一圈,就争吵起来了,都说自己跑的路线长。那么,到底是谁跑的路程长呢?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样求?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并复*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提问: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实际就是求圆的什么呢?从而引入课题:圆的周长(板书)

  可是,圆的周长现在我们还没有学,无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这个问题设下了认知障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引导探索新知

  ⒈直观感知,认识圆周长。

  我让每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先摸一摸圆,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然后通过电脑屏幕上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再次感知了“圆的周长”后,我设计了2个问题:围成圆的这条线是一条什么线?学生回答“曲线”(板书)我又问: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学生回答“圆的周长” (板书),最后问学生: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吗?揭示圆的周长概念(并完善板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学生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揭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后,我以一个实物圆,问学生可以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引导学生说出用绳子绕圆一周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并演示 “绳测法”让学生观察。接着又问:“你还有其他方法测量吗?”引出“滚测法”,并观看课件演示,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充分认识了圆的周长。

  ⒉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

  我利用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以及(演示)小球的运动轨迹甩出一个圆,显然,用刚才的“绳测法”、“滚测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⒊操作实验。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分成3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观察猜想。

  (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得出: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

  第二层次:验证猜想。

  我让学生同桌合作,先测量,再填表:

  圆的周长(cm)

  圆的直径(cm)

  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cm)

  通过测量,指名学生汇报,并板书一组由学生测量、计算出的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比值”,并逐一把这些比值写在黑板上。3.18、3.17、3.15、3.14、3.19,(板书)让学生观察数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层次:演示课件

  对于学生的发现,我并不急于表态,而是演示用“滚测法”测量圆的周长的动画过程。进一步突出“3倍多一点。

  得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通过以上这3个层次的教学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⒋介绍圆周率

  ①首先介绍“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并介绍π的读写法。

  ②其次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和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③最后指导看书P63页第一自然段,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根据圆周长与它的直径关系,通过思考学生独立地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或C=2πr(板书)。这样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的方法。

  6.实践运用:

  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我们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如何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知识呢?我安排学生解决以下3个问题。

  ①第1个问题:你现在能求“摩天轮”的周长了吗?

  ②第2个问题:你会求这个“圆”(演示)的周长了吗?

  ③第3个问题:你能解决米老鼠和唐老鸭的争议问题吗?

  学生利用周长公式很快就解决了课前所无法解决的3个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体验成功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三)初步运用新知

  在学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乐时,我又安排了3道*题:进一步巩固新知,形成熟练技能。

  1、判断题。

  (通过判断,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2、看图题。

  3、求半圆的周长

  由于本课是“圆的周长”的第一课时,所以这3道题的安排以基础练*为主,适当补充了提高练*。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圆的周长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你都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知识,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重点。

  (五)课后作业

  布置了一道课后*题:过了一个星期,米老鼠和唐老鸭又在公园里见面了,这一次米老鼠沿着红色的大圈跑,唐老鸭沿着蓝色的两个小圈跑,这一次到底是谁跑的路线长呢?要求同学们课后去思考完成。

  围绕米老鼠和唐老鸭再次跑步问题,进行课后讨论,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首尾照应,并使整堂课在温馨的故事中开始,在故事中结束。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湘教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第三节。本课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对前面所学“圆的认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本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会初步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思想目标:通过祖冲之与圆周率故事的介绍,激发学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首先采取课件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然后利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最后运用自学辅导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从而学生提高自学水*。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小组交流,交互运用各种学*形式,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⒈多媒体课件。

  ⒉每个学生都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直径为整数的圆片,一根线条,一把直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阿凡提的小黑驴与国王的小花驴赛跑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要求小花驴所走路程,实际是求圆的什么?让学生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动机。)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⒈教具演示,直观感知,结合认知认识圆的周长。

  (学生独立实验,用绕线法、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a.量一量、记一记: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圆的直径,然后记下数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b.比一比: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学生继续实验并算出每个圆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把商记录下来。通过计算学生发现:这三个圆中,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得出结论:所测量的其他圆的周长也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

  3.介绍圆周率。

  ①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

  ②介绍π的读写方法。

  ③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激发学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似值为3.14。

  ④学生总结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

  课件显示直径50米的圆形跑道和它的外接正方形跑道示意图。请学生观察思考圆的直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然后利用公式快速算一算,这两个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看看国王和阿凡提的比赛到底是不是公*。

  4.课件出示:已知圆形草地的半径25米,计算圆形草地的周长。引发学生思考,得出用半径求周长的公式:C=2πR。

  (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使课堂信息量加大,使学生易于接受所学知识,并主动参与教学,在愉快的气氛、交互讨论中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效果非常好。)

  5.实践应用。

  阿凡提看到自家的圆形驴栏有点松动了,就决定用些粗铁丝把驴栅栏围上3圈加固一下。阿凡提想请你们帮忙,计算这个半径是4米的栅栏需用多长的铁丝?

  学生快速计算并交流:先求出圆的周长,也就是围一周需多少铁丝,然后再乘以3,就求出围3圈共需用多少铁丝。

  (通过栅栏围铁丝的实例体现进行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实践应用价值。)

  (三)强化训练,形成能力

  课件出示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

  必做题(找学困生汇报):

  1.选择填空

  a.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距离是求车轮的()

  A.半径B.直径C.周长

  b.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

  A. 3.14B.π C.3

  c.大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小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A.大于B.小于 C.等于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d=8dm;r=5cm;d=6m; r=3dm。

  选做题(找中等生汇报):

  (1)汽车车轮的半径为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

  (2)花坛的周长是62.8米,你能求出这个圆形花坛的直径吗?

  拓展题(找优等生汇报):

  从一张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课件出示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针对性强,效果好:必做题有利于学困生消化所学知识,使之学有所得;选做题有利于学困生和中等生的提高:拓展题有利于优等生思维的拓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四)总结提高,指导实践

  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学*方法及获得的情感体验。)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学生是在三上册已经学*了正方形、长方形等直边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为下节圆的面积以及下册圆柱表面的学*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中受到启发受有教育。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通过五年的学*,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已达到一个高度,知识的累积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操作理解与归纳等方面的能力较强。但是思维深度不够,个性差异较大。所以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精心操作、细心观察、准确归纳、同时多关注个性化思维展示。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本节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在合作学*中认识圆周率,并通过测量与计算理解圆周率,最后讨论归纳,推导园的周长公式。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2、通过学*,给学生一个自由、充足的展示*台,提高学生合作、操作、观察等方面能力,从而体现教学课堂是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

  3、在合作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集体力量的伟大、个性魅力的独特,以及科学知识无穷的奥妙与吸引力。从而做到教学课堂育人的实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节教学是否成功的知识基础,就是要看是否突破难点,突出了重点。学*圆的周长,就要先让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然后由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再推导圆周长的公式。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圆周率的理解,重点是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并能计算圆的周长。

  五、说教学方法

  要突破这个难点,突出这个重点,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去操作、去感受,让学生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通过测量、计算、总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之关系。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为辅,学生合作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去理解圆周率,再归纳推导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体现了教学课堂就是:合作学*、实践操作、总结归纳这一本质。

  六、说学法

  由于本节知识可操作性强,而且高段学生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所以合作学*、实践操作、总结归纳,就是学生的主要学*方法,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就要齐心、观察就要细心、测量尽量准确、总结力求完整。

  七、说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的一切理念与方法,都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而教学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以我们设计尽量做到新颖、合理、符合学生实际。

  1、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所以一上课我先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今天的课堂有什么不同,接着再让学生检查自己书和学具是否准备好,以告诉学生教学课堂必须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比较,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惯。

  2、创设情景

  本节课学*的内容是关于圆的知识,而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我就采用大家都熟悉的月亮,课件出示:一轮满月高挂夜空,静静的水面没有一波纹,这样的画面让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同时也让学生在课间烦躁的心情得以慢慢*静,思维回到课堂。一轮圆月让学生想到了教学上的“圆”,从而引出新知。数学用于生活源于生活。

  接着课件出示一组直边*面图形曲线图形,让学生观察“圆”的与众不同即复*了旧知,同时又激起了学生学*新知的兴趣。

  3、新知识探索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安排4个主要环节

  (1)、认识圆的周长

  周长学生已有了解,但是圆是曲线图形,它的周长到底是什么?在圆的什么位置?这个概念较抽象。所以我先用课件出示:乌龟赛跑,并演示跑一圈就是圆的周长。

  再让学生摸手中的圆形纸片一周,就是圆的周长,从而得出周长的概念。

  (2)、思考圆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要突破难点,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所以我先让学生结合上节内容来猜想。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合作的空间,为下一个操作环节做知识与思维的辅垫。

  (3)实践操作(认识圆周率)

  先猜想,再操作,用实践来验证猜想并在验证过程发现新的规律。本节课如果抓难点,重点也就是不攻自破。圆周率是我们祖先几年前就利用原始的工具,经过无数次的实践与验证得来的。所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操作、讨论、分析,学生势在必行的,于是我安排让学生测量周长,接着再计算,得出数据,并观察、比较、归纳,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圆周率。在测量圆周长时我安排了一个先独立猜想,再讨论,最后展示一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圆的周长可以测量得到,但是测量很麻烦,而且有局限性,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操作找一个规律能很快、很准确得到圆周长的方法,让知识牵引着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去发挥去创新、去思考、去总结。最后在教师提供的学具下,学生通过测量与计算总结归纳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圆周率。然后教师课件出示:“祖冲之”,让学生自学阅读,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流程的重点,让学生在操作中去体验,去感受,去领悟。

  (4)、总结公式

  当学生理解了圆周率,知道了圆周率实际上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一个比值,我便及时安排学生归纳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接着便设计2道例题与3道巩固练*,以加强对新知识巩固和理解,最后做全堂总结,整个教学流程我把握住让学生先观察再体验、先猜测、后实践、最后总结、归纳,学生全程参与、全程体验,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的体现,展示了一节课关键词,重点和难点。所以本节课,我先板书了圆周长的概念,加强学生记意,接着板书了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式,以及圆周率有关知识,加强学生的理解,最后板书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整个板书简练、有序、重难点突出,为学生知识积累做了一直观的补充。

  九、说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是对课堂教学一个自查,查漏补缺,然后进行总结和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在学生的测量时教师意识重要的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测量方法否则就会导致误差太大,得不出想要的结果,另一个就是在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得出圆周率后,一定要及时引导后学生仔细观察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我了计算简单计算是方便取*似值3.14,它实际比3.14要大。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二节,圆的周长这一节的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圆的认识的深化,是后面学*圆的面积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说目标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确立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圆周率意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发现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说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拟定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研究的教学重点应是理解并掌握 圆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确定为对圆周率的认识和如何测量圆的周长。

  四、说教具和学具

  教具和学具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工具和桥梁,课前准备合适的教具也关系到了一节课的成败与否。因此,这节课,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好:课件、直尺、小皮尺、圆盒盖、圆纸片、圆形小镜等圆形物体、绳(系有口袋的绳)实验报告单等教具和学具。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本节课我运用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发现规律——推导应用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系列活动,去探究新知。让学生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使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数学技能。”

  六、说教学流程:

  依据教材内容和课件设计,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制作了符合本课教学导入所需的课件:两只米老鼠赛跑,营造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显示:有一天,米老鼠小蓝和小黄在草地上用同样的速度跑步,小黄是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蓝沿着圆形路线跑。正方形的边长是5米,圆的直也是5米。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它们跑步的路线,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米老鼠小黄是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的,实际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么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他们会这样回答:米老鼠小黄是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的,实际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4倍,也就是C=4a。

  (2)米老鼠小蓝呢?他是沿圆形路线跑的,实际就是求圆的周长,怎么求呢?这也是本节课要研究的教学内容

  (3)米老鼠小黄为什么跑的时间长些呢?各位同学,你们能帮帮他们吗?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好吗?利用问题设下认知障碍,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引导探索,探究新知

  心理学实验证明,“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掌握,理解的标志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因此,我设计了活动1:认识圆的周长。先让学生摸一摸手中圆片的周长,通过学生动手摸,初步感知领悟圆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再借助课件动态演示圆的周长,让学生直观理解,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这样,手眼的并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用语言叙述什么是圆周长,使学生的认知观念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设计了活动2:测量圆的周长。我先利用课件演示用滚动法、绳绕法来量出圆的周长,同时指导操作要点,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这两种方法量出圆盒盖、圆纸片的周长,在充分认识圆周长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当学生沉浸在获取知识的喜悦中时,我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在电视武打片中经常能看到流星锤,一舞动就会形成一个圆,如何求它的周长呢?很明显用刚才的线绕法、滚动法都无法测量,用“化曲为直”思想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产生了矛盾,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怎么办?巧妙地设置悬念,使学生重新意识到测量圆的周长还有其它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俗话说: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就在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时,设计了活动3: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利用课件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让学生猜一猜A。三个圆谁的周长长?B。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通过认真观察,学生不难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并且是直径越长,周长越长。为了探究“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分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单。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计算、汇报,总结发现“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同时,为了验证学生的发现是正确的,我利用课件演示10cm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比较数据,学生就会自主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倍感合作探究的乐趣。

  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我顺便升华本课的教学难点,介绍圆周率: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比值是个固定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同时介绍,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似值为3.14。从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师生共同讨论推导出:圆周长公式 C=πd 或 C=2πr通过这一步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让学生获得“再创造”的成功体验。利用课件简介祖冲之的突出贡献和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此环节的创设意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积极性。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计算圆的周长也有了理论上的依据,C=πd或C=2πr。学生应用新知安排是这样的:

  1、课件出示判断题,通过判断,来强化圆周率概念,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解决问题2:“为什么米老鼠小黄跑的时间长些呢”?解决问题3:流星锤舞动形成的圆的周长是多少?(绳子长大约40cm,相等于圆的半径,锤子长忽略不计,以手为圆心)师生共同完成以上*题,这样巧妙设计,帮助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强化重难点。既是巩固运用,又是前有设问,后有解答,让学生体验自我成就感。

  2、自学例题。

  3、巩固练*,利用课件出示*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加深对圆的周长的认识与应用。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怎么样?引导学生做一次这样的归纳总结,会使学生对求圆的周长有明确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重点。

  同时,为了更好的拓展本课所学得知识: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了圆的周长计算,又多了一项解决问题的本领。下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思考,下节课我们再交流。课件出示:“神七飞天”的伟大壮举。师介绍:2008年9月25日是全国人民为之骄傲的日子,因为航天英雄翟志刚驾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5日晚在*西北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共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绕地球飞行45圈。你们能计算出神州七号绕地球行了多少千米?通过这一开放性的题目的创设,让学生的亲身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七、教学效果预测

  根据以上的教学设计,我预测教学效果如下:

  1、本课注重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并结合课件的应用,学生的学*积极性一定会高涨,教学目标会得到充分的落实。

  2、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可能会耽误时间,这要求教师注意把握节奏,加强个别指导。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