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说课稿通用10篇

首页 / 说课稿 / |

  圆的周长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湘教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第三节。本课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对前面所学“圆的认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本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会初步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思想目标:通过祖冲之与圆周率故事的介绍,激发学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首先采取课件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然后利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最后运用自学辅导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从而学生提高自学水*。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小组交流,交互运用各种学*形式,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⒈多媒体课件。

  ⒉每个学生都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直径为整数的圆片,一根线条,一把直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阿凡提的小黑驴与国王的小花驴赛跑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要求小花驴所走路程,实际是求圆的什么?让学生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动机。)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⒈教具演示,直观感知,结合认知认识圆的周长。

  (学生独立实验,用绕线法、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a.量一量、记一记: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圆的直径,然后记下数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b.比一比: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学生继续实验并算出每个圆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把商记录下来。通过计算学生发现:这三个圆中,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得出结论:所测量的其他圆的周长也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

  3.介绍圆周率。

  ①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

  ②介绍π的读写方法。

  ③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激发学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似值为3.14。

  ④学生总结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

  课件显示直径50米的圆形跑道和它的外接正方形跑道示意图。请学生观察思考圆的直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然后利用公式快速算一算,这两个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看看国王和阿凡提的比赛到底是不是公*。

  4.课件出示:已知圆形草地的半径25米,计算圆形草地的周长。引发学生思考,得出用半径求周长的公式:C=2πR。

  (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使课堂信息量加大,使学生易于接受所学知识,并主动参与教学,在愉快的气氛、交互讨论中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效果非常好。)

  5.实践应用。

  阿凡提看到自家的圆形驴栏有点松动了,就决定用些粗铁丝把驴栅栏围上3圈加固一下。阿凡提想请你们帮忙,计算这个半径是4米的栅栏需用多长的铁丝?

  学生快速计算并交流:先求出圆的周长,也就是围一周需多少铁丝,然后再乘以3,就求出围3圈共需用多少铁丝。

  (通过栅栏围铁丝的实例体现进行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实践应用价值。)

  (三)强化训练,形成能力

  课件出示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

  必做题(找学困生汇报):

  1.选择填空

  a.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距离是求车轮的()

  A.半径B.直径C.周长

  b.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

  A.3.14B.πC.3

  c.大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小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A.大于B.小于C.等于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d=8dm;r=5cm;d=6m;r=3dm。

  选做题(找中等生汇报):

  (1)汽车车轮的半径为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

  (2)花坛的周长是62.8米,你能求出这个圆形花坛的直径吗?

  拓展题(找优等生汇报):

  从一张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课件出示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针对性强,效果好:必做题有利于学困生消化所学知识,使之学有所得;选做题有利于学困生和中等生的提高:拓展题有利于优等生思维的拓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四)总结提高,指导实践

  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学*方法及获得的情感体验。)

  四、点评

  这节课,教师通过数学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整合,使课堂信息量加大,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

  圆的周长说课稿 2

  今天我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随想。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圆的周长》。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也是后面学*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周长的含义,并学*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教学圆的周长可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知道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可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面几何图形,这在*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4、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似值。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想方法。

  5、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比较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6、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型圆,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线、直尺等。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发和学法:

  (一)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知识水*,多借助实物演示,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独立探讨知识形成过程。

  (二)本节课主要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猜想。讨论。验证,在合作与交流中分析,推理从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三)本节课围绕教学重难点运用了多媒体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培养愿意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自主探索,建立模型;解释运用,深化知识;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激发兴趣。

  2、认识圆的周长。

  3、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激发兴趣。“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更广泛”,根据本节知识认识新概念抽象的特点,在引入新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显示小灰驴和小花驴赛跑激趣引入,揭示课题。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不仅复*到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同时,进行知识迁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2、认识圆的周长。让学生拿出圆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 ,说一说圆周长指的是那部分?通过图画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圆的周长”。心理学实验证明,“理解的知识才能牢固掌握,理解的标志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揭示圆周长概念。

  3、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在揭示了圆周长概念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圆形物品,并汇报结果,再说说自己测量的方法。线绕法、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指导操作要点。这就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的理解。

  师甩动系着绳的瓶盖,形成一个圆,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很明显用刚才的线绕法、滚动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这就引起了认知的冲突,也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建立模型。

  这部分分为四个环节:

  1、猜测。

  2、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3、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

  4、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1、猜测。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观察这些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帮助学生掌握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精神得到培养。

  2、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破了“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学*的主体地位。我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填入书中表格中。通过测量,汇报。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概括。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讨,并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参与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享受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

  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板书。再介绍π的读写法。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增强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似值为3.14。

  4、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引导讨论: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推导圆周长公式 C=πd 、C=2πr,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的方法。

  (三)解释运用,深化知识。

  这一程序我主要从基础练*、综合练*、开放练*及解决课始问题等不同层次的练*题。促进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在小结中,不仅关注了本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的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随想

  本节课设计以我校的教研主题为导向,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学*是有价值的。按照“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理念,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引出学生数学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深刻起来。

  圆的周长说课稿 3

  今天我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随想。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圆的周长》。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也是后面学*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周长的含义,并学*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教学圆的周长可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知道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可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面几何图形,这在*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4、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似值。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想方法。

  5、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比较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6、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型圆,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线、直尺等。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发和学法:

  (一)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知识水*,多借助实物演示,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独立探讨知识形成过程。

  (二)本节课主要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猜想。讨论。验证,在合作与交流中分析,推理从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三)本节课围绕教学重难点运用了多媒体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培养愿意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自主探索,建立模型;解释运用,深化知识;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激发兴趣。“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更广泛”,根据本节知识认识新概念抽象的特点,在引入新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显示小灰驴和小花驴赛跑激趣引入,揭示课题。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不仅复*到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同时,进行知识迁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2、认识圆的周长。让学生拿出圆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圆周长指的是那部分?通过图画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圆的周长”。心理学实验证明,“理解的知识才能牢固掌握,理解的标志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揭示圆周长概念。

  3、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在揭示了圆周长概念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圆形物品,并汇报结果,再说说自己测量的方法。线绕法、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指导操作要点。这就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的理解。

  师甩动系着绳的瓶盖,形成一个圆,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很明显用刚才的线绕法、滚动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这就引起了认知的冲突,也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建立模型。

  1、猜测。

  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观察这些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帮助学生掌握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精神得到培养。

  2、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破了“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学*的主体地位。我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填入书中表格中。通过测量,汇报。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概括。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讨,并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参与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享受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

  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板书。再介绍π的读写法。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增强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似值为3.14。

  4、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引导讨论: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推导圆周长公式C=πd、C=2πr,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的方法。

  (三)解释运用,深化知识。

  这一程序我主要从基础练*、综合练*、开放练*及解决课始问题等不同层次的练*题。促进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在小结中,不仅关注了本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的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随想

  本节课设计以我校的教研主题为导向,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学*是有价值的。按照“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理念,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引出学生数学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深刻起来。

  圆的周长说课稿 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圆的周长》,首先我对教材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二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我们又学*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记住*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⒉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情感目标: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取直观演示法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利用动手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接着运用自学辅导法,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培养“说”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启发诱导法”层层设疑,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逼着”学生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学*形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5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利用“课件”演示唐老鸭和米老鼠在公园里跑步的情景。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接着说明:他们刚刚跑完一圈,就争吵起来了,都说自己跑的路线长。那么,到底是谁跑的路程长呢?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样求?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并复*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提问: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实际就是求圆的什么呢?从而引入课题:圆的周长(板书)

  可是,圆的周长现在我们还没有学,无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这个问题设下了认知障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引导探索新知

  ⒈直观感知,认识圆周长。

  我让每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先摸一摸圆,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然后通过电脑屏幕上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再次感知了“圆的周长”后,我设计了2个问题:围成圆的这条线是一条什么线?学生回答“曲线”(板书)我又问: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学生回答“圆的周长” (板书),最后问学生: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吗?揭示圆的周长概念(并完善板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学生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揭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后,我以一个实物圆,问学生可以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引导学生说出用绳子绕圆一周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并演示 “绳测法”让学生观察。接着又问:“你还有其他方法测量吗?”引出“滚测法”,并观看课件演示,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充分认识了圆的周长。

  ⒉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

  我利用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以及(演示)小球的运动轨迹甩出一个圆,显然,用刚才的“绳测法”、“滚测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⒊操作实验。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分成3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观察猜想。

  (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得出: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

  第二层次:验证猜想。

  我让学生同桌合作,先测量,再填表:

  圆的周长(cm)

  圆的直径(cm)

  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cm)

  通过测量,指名学生汇报,并板书一组由学生测量、计算出的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比值”,并逐一把这些比值写在黑板上。3.18、3.17、3.15、3.14、3.19,(板书)让学生观察数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层次:演示课件

  对于学生的发现,我并不急于表态,而是演示用“滚测法”测量圆的周长的动画过程。进一步突出“3倍多一点。

  得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通过以上这3个层次的教学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⒋介绍圆周率

  ①首先介绍“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并介绍π的读写法。

  ②其次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和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③最后指导看书P63页第一自然段,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根据圆周长与它的直径关系,通过思考学生独立地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或C=2πr(板书)。这样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的方法。

  6.实践运用:

  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我们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如何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知识呢?我安排学生解决以下3个问题。

  ①第1个问题:你现在能求“摩天轮”的周长了吗?

  ②第2个问题:你会求这个“圆”(演示)的周长了吗?

  ③第3个问题:你能解决米老鼠和唐老鸭的争议问题吗?

  学生利用周长公式很快就解决了课前所无法解决的3个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体验成功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三)初步运用新知

  在学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乐时,我又安排了3道*题:进一步巩固新知,形成熟练技能。

  1、判断题。

  (通过判断,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2、看图题。

  3、求半圆的周长

  由于本课是“圆的周长”的第一课时,所以这3道题的安排以基础练*为主,适当补充了提高练*。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圆的周长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你都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知识,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重点。

  (五)课后作业

  布置了一道课后*题:过了一个星期,米老鼠和唐老鸭又在公园里见面了,这一次米老鼠沿着红色的大圈跑,唐老鸭沿着蓝色的两个小圈跑,这一次到底是谁跑的路线长呢?要求同学们课后去思考完成。

  围绕米老鼠和唐老鸭再次跑步问题,进行课后讨论,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首尾照应,并使整堂课在温馨的故事中开始,在故事中结束。

  圆的周长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这是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一个课时的内容。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知识和上节课掌握了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较好的学*数学的能力。本课学生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课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学法:本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来完成探究任务。

  六、教学所需材料:圆纸片、直尺、绳、数据统计表、计算器、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熊猫明明绕圆形花坛跑了一圈(课件显示)

  2、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跑步的路线,要求熊猫明明绕圆形跑一圈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从而顺势引出课题:圆的周长。)[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聊天和创设融洽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的轻松氛围。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教师提问:什么是圆的周长,学生回答后总结周长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圆片比划一下,自己去体验、领会圆周长的含义。[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后,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2、测量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讨论:怎么测量圆的周长?都需要什么工具?然后,讨论后汇报交流并鼓励学生上台向全班同学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教师要给以指导小结滚动法、绳测法。设疑激趣:圆形花坛的周长如何测量?引出矛盾。[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由问题引入,激发认知冲突,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小组合作,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

  1)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板书

  2)要求每组同学用准备好的三个大、中、小不同的圆片作为测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别测量各圆片的直径和周长,并利用计算器计算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周长直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3)完成后,教师点拨,学生归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结论,板书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读、写“π”。

  4)进一步了解圆周率的历史,看书63页,看后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合作学*、自主探索、汇报交流,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掌握学*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为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而骄傲,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引导学生推导出求圆周长公式C=πdC=2πr板书

  (三)层层递进,拓展创新。

  1、基础练*

  计算

  (1)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个圆的半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判断题

  (1)π=3.14。()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2、、提升练*

  解答例1。

  3、发散练*

  (1)求圆形花坛的周长,你打算怎样做?

  (2)我想知道一棵树的横截面的直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哪种方法最好?

  [设计意图:题量不大,涵盖本节所有知识点,呈现形式多样,在编排上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谈谈自己的收获?

  八、板书设计:

  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圆的周长(c)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π≈3.14

  有关系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直径(d)c=πd

  d=2rc=2πr

  圆的周长说课稿 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安阳市自由路小学的常帆。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62页至64页的《圆的周长》。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研究几何图形的教学内容。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验证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面图形,这在*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前,多数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圆周率已经有所了解,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怎样让学生验证并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是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验证并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二)能力目标:通过测量、验证、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推理、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惯,让学生在学*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另外,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历史材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验证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圆周长计算方法。

  难点:验证并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

  学具准备:圆形物品、光盘、圆形纸片、画有一个圆的白纸、直尺、绳子、计算器。

  五、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法上,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课教学中,我给学生创造自由宽阔的空间。

  (1)、自主探究法,通过动手实践,寻求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合作交流法,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入新课时我利用课件显示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灰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黄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黄狗获胜。小灰狗看到小黄狗得了第一名,心理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吗?同学们一定会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发现,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小灰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怎样求?那小黄狗跑的路程呢?实际是求圆的什么呢?引出本节课的学*内容(板书: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不仅复*到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同时,进行知识迁移,感知到圆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激发学生的兴趣。】

  2、感悟圆的周长

  每个同学桌上都有硬币、圆环、笔筒、易拉罐等物品,找出一个圆形来,摸一摸、指一指圆的周长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到底什么叫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实物动手摸一摸圆的周长,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圆周长的概念】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测量圆的周长

  活动一:测量圆的周长

  我为学生准备了学具袋,光盘(每组光盘一样)、圆形纸片(每组大小不一)、画有一个圆的白纸(圆的周长一样)、直尺、绳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求得所备三个圆的周长。这里提供三种不同的圆让学生测量周长,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求圆的周长。光盘圆的周长,学生可能会用“绕绳法”和“滚动法”求得向学生渗透“化曲为直”;圆形纸片的周长,可用把圆形纸片对折量出其1/4(或1/8,或1/16,……)是多少的方法求得(分得越细,所得的结果越接*)。而长方形纸上所画圆的周长,因为对于它实际操作较为困难,以求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是否可用计算的方法求得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以小组学*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去探求圆的周长,目的是体现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教学思想,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对于这三种不同的方法,我们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的思维不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让每个学生“探究”的能力,都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2、验证并理解圆周率

  活动二:验证并理解圆周率

  通过一些相关资料的了解以及在我们学校六年级9个班进行的调查,关于圆周率有多数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在教学前就已经有所认识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也有少数学生有所了解。所以我直接问学生你打算怎么计算这个圆的周长呢?你都了解哪些有关圆周率的知识?学生可能会说出我准备用圆的直径乘圆周率算出这个圆的周长,你都了解哪些有关圆周率的知识?学生可能会说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π≈3.14。此时老师对学生课外知识了解提出表扬。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填写下表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1)、量出光盘和圆形纸片的周长和直径并填表

  测量

  对象圆的周长

  (厘米)圆的直径

  (厘米)周长÷直径

  (保留两位小数)

  光盘

  圆形纸片

  (2)、汇报

  表一:光盘

  序号12345

  周长(厘米)383837.737.537.2

  直径(厘米)1211.7121212

  周长÷直径3.173.253.143.133.10

  表二:圆形纸片

  序号12345

  周长(厘米)1419.52038.531.4

  直径(厘米)4.56.261210

  周长÷直径3.113.153.333.213.14

  观察表一,你发现了什么?把表一和表二放在一起比较,你又有什么发现?通过观察、比较同一种光盘的不同数据,学生感悟到在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时取的是*似值,这是商不一样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测量时有误差。有了这样的活动经验,学生由简单的类比就可以想到其他圆形实物的数据肯定也有误差。然后,再让学生观察这一系列商的特点,便会发现商虽然多数不一样,但是彼此相差很少。在推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全面而理性地思考:如果没有误差的因素,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得到的商应该是一样的,从而深刻地理解、体验圆周率是个固定的数。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切实体会误差,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巧妙地利用实验的误差“变错为宝”深刻理解了圆周率的固定不变是“理想化”的结果,思维得以建构与提升】

  3、介绍圆周率的研究史

  课件出示:

  几千年以来,无数著名的数学家对圆周率π的研究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你知道吗?我国数学家在计算圆周率方面取得过杰出成就。

  约20xx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着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这项伟大成就比欧洲数学家的计算结果至少要早1000年。现在人们已经能用计算机算出小数点后面上亿位。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合作学*、自主探索、汇报交流,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掌握学*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为我国古代数学家杰出成就而骄傲,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活动三: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通过对圆周率的验证与每组展示的结果,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提炼出圆周长公式,并用字母表示为C=πd(板书)

  再根据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推导出C=2πr(板书)

  现在你能计算出我们纸上圆形的周长吗?已知圆的半径是3厘米。学生计算并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的方法。】

  5、自主学*例1

  因为学生已经推倒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所以例1的学*我放手学生,让学生自主学*。

  课件出示例1:

  孩子们请你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解答例1,并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学生自主解决教师巡视,然后找学生板演并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解答时,让学生动脑、动口,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和能力。]

  (三)、巩固练*,形成能力

  1、我是计算小能手

  d=5cm,c=?r=14dm,c=?C=94.2m,r=?

  【设计意图: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今天所学的新知识。】

  2、我是小法官

  (1)π=3.14。()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

  (3)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4)半径相等的两个圆的周长也相等。()

  【设计意图:这组判断题,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3、我是小裁判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灰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黄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黄狗获胜。你们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解决课开始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

  4、生活中的数学

  (1)、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0厘米,经过30分钟,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数厘米?经过45分钟呢?

  (2)、一块美丽的半圆形地垫,它的直边长80厘米,它一周的长度是多少?

  【设计意图:将基础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应用能力,让学生有思维的发展空间,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1、你学到了什么?2、你是怎么学到的?3、以你的经验,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圆的周长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总结,不仅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总结、梳理,还体现了对学法的指导,增强了情感体验。】

  七、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周率π≈3.14例1:

  C=πd

  C=2πr

  圆的周长说课稿 7

  一说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圆的周长”是六年级上册第四章“圆”的第四节内容。“圆的周长”的概念教学是以小学中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为认知基础的,是小学中“圆的认识”的内容的深化,也是今后进一步研究圆的面积、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线绕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的周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周率和圆周长公式的探究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探究过程

  四.说教法和教学手段

  1.本节课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讲授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说学法

  1.本节课采用学生自带学具,动手操作实验,自己得出结论的学*方法。

  2.学具有:圆形物体,绳子,直尺,两把三角尺。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学一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两只蚂蚁分别绕正方形和圆形跑一圈,猜猜那只蚂蚁跑的路程长?

  估计学生通过思考后会回答:“只要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就可以了。

  由于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已经会求,那么圆的周长怎么求呢?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教学课题:圆周长的求法。

  (二)探究课题,发现新知

  1.你能测出圆的周长吗?同桌动手测量。

  汇报测量方法。归纳“化曲为直”的方法

  2、观察猜想

  接着,教师设问:“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那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

  教师再出示一组大小不等的圆。

  估计学生通过观察后会回答:“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直径越长,圆的周长也越长。”

  接着,教师继续设问:“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呢?”

  通过正方形与圆形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猜想不是什么空穴来风,而往往是通过已知事物与未知事物的比较而产生的。

  2.操作实验

  为了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们小组合作,用绳子、直尺等工具将已经准备好的物体的周长和直径测量出来。通过测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测量,让学生亲身体会周长和直径的测量方法。

  测量结束后,通过观察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科学家的无限景仰。

  之后,再介绍π的一个重要性质,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今的π已由计算机计算到了1,241,100,000,000个小数码。但计算时我们去它的*似值π≈3.14

  3、推导公式

  根据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你能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

  (三)实际应用,熟悉新知

  完成课本练一练

  通过圆周长公式的正用、逆用,使得学生内化了公式,掌握了新知,并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思想。

  (四)学*小结,自主评价

  本节课以两个问题收尾,“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你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小结,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通过小结,引导学生总结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以此来点明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线索,突破了难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节课由学生喜闻乐见的蚂蚁问题引入课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整个探究圆周率的过程以“探究发现”为线索,让学生体会到了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即观察猜想,操作实验,证明猜想,反思质疑。

  最后,精心设计由易到难的练*题,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同时,又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思想。

  七.说板书圆的周长(C)

  测量:滚动法绳测法(化曲为直)

  规律: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

  圆的周长=半径×2×圆周率C=2∏r

  八.以后需改进的地方:

  1、小组合作落到实处。

  2、课堂中激励语与应多一些。

  3、掌握好课堂时间。

  圆的周长说课稿 8

  一、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 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概括、合作学*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圆周率的探索,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面几何体,这在*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较为抽象,所以我把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开放的、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会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灵感和兴趣参与课堂的师生交往。他们会用自己的猜想,验证来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堂充满着活力。因此,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学*充满着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结论的准确性,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的意识。这正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带着这些对新课程的认识,在《圆的周长》教学中,我采用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具体如下:

  1、 运用猜想、验证的数学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再用语言引导学生想办法进行验证猜想,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感知数学的严谨性。

  2、 动手操作、积极互动法:教师让学生通过测量、实验、计算等活动,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发现规律,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老师给予点拨引导,做学生学*的引路人。

  3、 观察讨论、交流合作法: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时效性。

  【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建立圆周长概念

  1.出示一块钟表,钟表上的小秒针顶端一分钟走的轨迹是什么图形?那么小秒针顶端一小时走多少路程?引出课题(圆的周长)

  2.让学生拿出圆形学具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圆周长指的是哪部分?自己体验、领会圆的周长的含义。(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

  第二环节:动手实践,感悟测量方法

  1.提出疑问:圆的周长是曲线,该怎么来测量圆的周长?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找出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3.学生汇报并演示测量方法 。(绕绳法、滚动法)

  4.这些圆比较小,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还能用绕绳法、滚动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吗?如果不能直接测出,怎么办呢?

  (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有意反思和自由评价,使学生辩证性地感受到了“缠绕”、“滚动”方法的局限性,引发其探索“计算公式”的积极性,为深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问题作好了“心理”铺垫。)

  第三环节:提出合理猜想,并验证猜想

  1.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也和某条线段有关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2.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学具,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把结果填入下表:(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周长直径 1号圆

  2号圆

  3号圆

  3.学生观察比较后,可以发现不管圆的大小发生怎样的变化,

  圆的周长和其直径的比值大概都是三倍多一些。

  4.教师介绍圆周率。Π≈3.14

  5.学生阅读圆周率有关资料,教师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6.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吗?由于

  前面的层层铺垫,学生很容易得出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C=πd C=2πr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讨,并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参与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享受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四环节: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例1(设计目的:通过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最后的实践打下很好的伏笔)

  2.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 (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互相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

  圆的周长说课稿 9

  一、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圆的周长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为以后学*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因而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学情分析

  因为六年级学生正在经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究、猜测验证、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固定值“π”是如何得来的。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五、教学准备

  一套多媒体课件、若干大小不同的圆片、一把直尺、一根绳子、一个计算器

  六、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把上海世博会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在创设情境时,我把城市地球馆中的地球模型“蓝色星球”介绍给学生,顺其自然地提出本节课的数学问题: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蓝色星球”最大的横截面*似的看做一个圆,那么对于这个巨大的圆,你怎样求出它的周长呢?

  【设计意图:上海世博会这个情境的创设是为了突破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充满了热情和渴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做好铺垫。】

  个别同学会想到以前学*周长的一些知识,以小见大,既然求大圆的周长没有好办法,那么我们可以找一些较小的圆,来求他们的周长。这时,我会及时地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你的想法为同学们打开了智慧之门,老师真为你高兴!”如果没有同学想到这一层,我会帮助他们回想以前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不正是把长方形的操场联想长方形的纸片,从而启发学生用小圆代替大圆来解决问题。

  (二)自主学*,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让学生熟悉圆的周长的概念。

  因为有以前的知识做铺垫,因此让学生自己先指一指圆的周长,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有几种方法,再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此时,我及时巡视,调查学情,如果有的学生没有想出办法,我会在这个环节渗透给学生一种学*方法,那就是有困难向书本请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无形中渗透了自学的方法——向书本请教。】

  2、合作交流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方法,或者讨论有疑问的地方。这时,我会作为一个参与者融入到他们的交流中去。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旨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交流、质疑,实现思想的碰撞与思维方式的互补,也使学生逐渐养成学会倾听的好*惯,并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会“取”和“舍”,即学会分析。】

  3、汇报展示

  (1)有的学生用一根绳子把圆片绕一圈,然后捏住两端,把绳子撑直,用直尺量出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2)还有的学生在圆上的任意一个点做个记号,并对准直尺的零刻度,然后把原片沿着直尺滚动一周,直到这个点又和直尺重合,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教师点评:你们的方法都很巧妙,都是在用直尺直接测量周长不方便的情况下,化曲为直,转化成一条线段,再测量出这条线段长度的同时也得出了圆的周长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个别学生的展示,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此时,教师质疑,这些小圆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那么“蓝色星球”最大横截面的周长,再比如赤道的'长度,还能用以上这些方法吗?显然不能。

  【设计意图:再次把学生带回课堂伊始的情境中,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促使他们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

  4、猜想验证

  (1)观察多媒体课件:分别以五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作为直径,画出了五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小组合作

  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两人合作测量直径,一人用计算器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第四个人把相关数据按要求填入下列表格中。然后看看有什么发现。

  周长直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1号圆片

  2号圆片

  3号圆片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提倡学生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猜想,然后再根据猜想进行验证。】

  ②学*“圆周率”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的圆计算出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实际上,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通常我们称之为“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我们只取它的*似数π≈3。14。(板书:圆周率,π≈3。14)

  (3)渗透数学文化

  教师介绍《周髀算经》中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内容以及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故事,然后请学生谈谈想法。

  【设计意图:数学文化的渗透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推导公式

  学生根据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教师追问如果已知半径呢,学生会想到C=2πr。(板书公式:C=πd,C=2πr)这时教师顺势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说课稿 10

  一、 说教材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2―63页。圆的周长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掌握长(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的,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为以后学*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通过圆的周长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圆周长的知识在几何初步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在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总结和运用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圆周率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惯,让学生在学*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另外,通过对有关资料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学生以合作实践,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究圆周率的含义。

  关键: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具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型圆,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线、直尺等。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 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破了"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学*的主体地位。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发现规律,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老师给予点拨引导,做学生学*的引路人。

  (2) 巧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丰富感知,激发学*兴趣。

  这节课在学*探索圆的周长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测量的方法--"绕线法""滚动法"以及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直观动态的演示,使学生获得了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为准确测量、实验发现、公式的推导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同时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3)小组合作、实验发现法。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的组织形式,我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测量、计算的实验过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争议,有所创新,互助互学,构建活动化教学过程。

  三、说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鉴于这样的认识,在强**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在学*过程中,我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方法:

  (1) 动手操作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寻求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2)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当今数学教学提倡的学*方向。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5大环节。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利用“课件”演示唐老鸭和米老鼠在公园里跑步的情景。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接着说明:他们刚刚跑完一圈,就争吵起来了,都说自己跑的路线长。那么,到底是谁跑的路程长呢?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样求?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并复*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提问: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实际就是求圆的什么呢?从而引入课题:圆的周长(板书)

  可是,圆的周长现在我们还没有学,无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这个问题设下了认知障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㈡引导探索新知

  ⒈直观感知,认识圆周长。

  我让每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先摸一摸圆,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然后通过电脑屏幕上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再次感知了“圆的周长”后,我设计了2个问题:围成圆的这条线是一条什么线?学生回答“曲线” (板书)我又问: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学生回答“圆的周长” (板书),最后问学生: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吗?揭示圆的周长概念(并完善板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学生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揭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后,我以一个实物圆,问学生可以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引导学生说出用绳子绕圆一周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并演示 “绳测法”让学生观察。接着又问:“你还有其他方法测量吗?”引出“滚测法”,并观看课件演示,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充分认识了圆的周长。

  ⒉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

  我利用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以及(演示)小球的运动轨迹甩出一个圆,显然,用刚才的“绳测法”、“滚测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⒊操作实验。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分成3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观察猜想。

  (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得出: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

  第二层次:验证猜想。

  我让学生同桌合作,先测量,再填表:

  圆的周长(cm)


圆的周长说课稿通用10篇扩展阅读


圆的周长说课稿通用10篇(扩展1)

——《圆的周长》说课稿

《圆的周长》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的周长》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的周长》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这是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一个课时的内容。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知识和上节课掌握了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较好的学*数学的能力。本课学生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课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学法:本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来完成探究任务。

  六、教学所需材料:圆纸片、直尺、绳、数据统计表、计算器、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熊猫明明绕圆形花坛跑了一圈(课件显示)

  2、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跑步的路线,要求熊猫明明绕圆形跑一圈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从而顺势引出课题:圆的周长。)[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聊天和创设融洽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的轻松氛围。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教师提问:什么是圆的周长,学生回答后总结周长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圆片比划一下,自己去体验、领会圆周长的含义。[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后,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2、测量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讨论:怎么测量圆的周长?都需要什么工具?然后,讨论后汇报交流并鼓励学生上台向全班同学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教师要给以指导小结滚动法、绳测法。设疑激趣:圆形花坛的周长如何测量?引出矛盾。[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由问题引入,激发认知冲突,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小组合作,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

  1)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板书

  2)要求每组同学用准备好的三个大、中、小不同的圆片作为测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别测量各圆片的直径和周长,并利用计算器计算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周长直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3)完成后,教师点拨,学生归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结论,板书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读、写“π”。

  4)进一步了解圆周率的历史,看书63页,看后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合作学*、自主探索、汇报交流,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掌握学*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为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而骄傲,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引导学生推导出求圆周长公式C=πdC=2πr板书

  (三)层层递进,拓展创新。

  1、基础练*

  计算

  (1)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个圆的半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判断题

  (1)π=3.14。()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2、、提升练*

  解答例1。

  3、发散练*

  (1)求圆形花坛的周长,你打算怎样做?

  (2)我想知道一棵树的横截面的直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哪种方法最好?

  [设计意图:题量不大,涵盖本节所有知识点,呈现形式多样,在编排上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谈谈自己的收获?

  八、板书设计:

  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圆的周长(c)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π≈3.14

  有关系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直径(d)c=πd

  d=2rc=2πr

《圆的周长》说课稿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圆的周长。这是《实验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一个课时的内容。下面,我来谈谈如何教学这一课。

  一、理解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以前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又学*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通过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为下节课学*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反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二、把握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及圆的周长计算公式。难点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关键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三、确立本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本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率Л的*似值,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通过2道例题的学*,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当时低劣的条件下,准确计算出圆周率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准备本课的教具和学具

  教师准备一根一米长的直尺,一根6米长的皮尺,几个大小不同的用硬纸板剪成的圆,一个用硬纸板剪成的长方形。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小直尺,一根包装带,几个大小不同的硬纸板剪成的圆(瓶盖、算珠等圆形物体更好)。

  五、采用实践感悟、协同探索、抽象概括等教法与学法,让学生享受成功

  1、实践感悟。

  上课开始时,教师拿出长方形硬纸板,让学生通过口述,手摸重新认识一次长方形的周长。再拿出圆形硬纸板借助长方形周长的引渡,让学生用皮尺围测、用圆在皮尺上滚测、用手在圆周上滑摸等方式认识并理解圆的周长。

  2、协同探索。

  当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随即把学生以6人一个小组分开围座在一起,然后让他们分别量出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并由小组长记录下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数据,再分别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最后比较所有的商,看看有何特点。

  教师要求各小组汇报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并逐一把这些商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抽象出一个结论:不论多大的圆,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就此机会,教师向学生计述一千多年以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用算筹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总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个伟大的发现,比欧州人早了500年。

  教师指出:由于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就把这个数叫做圆周率,并用字母Л(pai)表示,Л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取*似值,即Л=3.14。

  3、抽象概括

  既然知道圆的周长divide;圆的直径=圆周率,那么,根据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关系,已知直径求周长应是: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为了方便,我们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用字母d表示圆的直径,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Лd。因为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即d=2r,那么圆的周长=2×圆的半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就是C=2Лr。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根据圆的直径求圆的周长和根据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的两个公式:C=Лd和C=2Лr。

  4、享受成功

  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醒地认识,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也有了理论上的把握。但是,我们学*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如何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知识呢?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学*课本第101页例1,并要求学完后自己试做第103页试做题第1题。估计大部分学生做完后,教师又从*时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中各抽出一名板演。板演完成后集体评论。我们一方面表扬和鼓励做得正确的学生,另一方面纠正板演中出现的错误。

  就在学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乐时,教师再次要求学生自学例2,并用解决试做题第1题的同样方法,解决试做题第2题。

  最后,教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作一次系统的口头归纳。

  附: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divide;圆的直径=圆周率

  即Cdivide;d=Л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

  即C=Лd

  又因为d=2r

《圆的周长》说课稿3

  一.说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圆的周长”是六年级上册第四章“圆”的第四节内容。“圆的周长”的概念教学是以小学中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为认知基础的,是小学中“圆的认识”的内容的深化,也是今后进一步研究圆的面积、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线绕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的周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周率和圆周长公式的探究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探究过程

  四.说教法和教学手段

  1.本节课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讲授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说学法

  1.本节课采用学生自带学具,动手操作实验,自己得出结论的学*方法。

  2.学具有:圆形物体,绳子,直尺,两把三角尺。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学一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两只蚂蚁分别绕正方形和圆形跑一圈,猜猜那只蚂蚁跑的路程长?

  估计学生通过思考后会回答:“只要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就可以了。

  由于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已经会求,那么圆的周长怎么求呢?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教学课题:圆周长的求法。

  (二)探究课题,发现新知

  1.你能测出圆的周长吗?同桌动手测量。

  汇报测量方法。归纳“化曲为直”的方法

  2、观察猜想

  接着,教师设问:“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那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

  教师再出示一组大小不等的圆。

  估计学生通过观察后会回答:“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直径越长,圆的周长也越长。”

  接着,教师继续设问:“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呢?”

  通过正方形与圆形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猜想不是什么空穴来风,而往往是通过已知事物与未知事物的比较而产生的。

  2.操作实验

  为了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们小组合作,用绳子、直尺等工具将已经准备好的物体的周长和直径测量出来。通过测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测量,让学生亲身体会周长和直径的测量方法。

  测量结束后,通过观察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科学家的无限景仰。

  之后,再介绍π的一个重要性质,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今的π已由计算机计算到了1,241,100,000,000个小数码。但计算时我们去它的*似值π≈3.14

  3、推导公式

  根据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你能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

  (三)实际应用,熟悉新知

  完成课本练一练

  通过圆周长公式的正用、逆用,使得学生内化了公式,掌握了新知,并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思想。

  (四)学*小结,自主评价

  本节课以两个问题收尾,“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你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小结,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通过小结,引导学生总结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以此来点明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线索,突破了难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节课由学生喜闻乐见的蚂蚁问题引入课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整个探究圆周率的过程以“探究发现”为线索,让学生体会到了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即观察猜想,操作实验,证明猜想,反思质疑。

  最后,精心设计由易到难的练*题,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同时,又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思想。

  七.说板书圆的周长(C)

  测量:滚动法绳测法(化曲为直)

  规律: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

  圆的周长=半径×2×圆周率C=2∏r

  八.以后需改进的地方:

  1、小组合作落到实处。

  2、课堂中激励语与应多一些。

  3、掌握好课堂时间。

《圆的周长》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圆的周长。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反思等几方面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本节课的设计。

  1、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分别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并在六年级第一单元学*了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也是后面学*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而且在对圆周长有关知识的推导论证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有计算直线图形周长的基础,但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含义会有一定的困难。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观察、讨论、测量等活动 中,经历探索圆周率以及总结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2)能力目标:认识圆周率,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能运用周长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探索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能理解“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问题,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归纳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细线、剪刀、直尺、计算器等。

  6、教法、学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方式和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台。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小组,每组中学生的层次不同,并要求学生配备直尺、绳等学具,让每个学*小组共同完成绳测法、滚动法测量周长,依所测数据找出直径与周长的倍数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公式三个操作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在教学中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等学*方式交互运用,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实际操作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7、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我用生动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学*兴趣,既复*了旧知,又自然引出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归纳测量圆周长的方法教师先拿出教具--圆,启发学生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摸一摸,叙述出圆周长的含义;最后,让学生合作交流,用学具试一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引导总结测量圆周长的基本方法:绳测法和滚动法

  2、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疑问一:用滚动法帮小兔出跑道的长吗?那绳测法呢?

  疑问二: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那圆的周长我什么有关系呢?

  层层设疑,利用学具(大、中、小三个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将课本63页的表格填完整。圆的周长(cm)圆的直径(cm)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cm)通过认真观察,学生不难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并且是直径越长,周长越长。通过计算、汇报,讨论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最后利用课件演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比较数据,学生就会自主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倍感合作探究的乐趣

  3、自学圆周率,引导推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我顺便升华本课的教学难点,利用课件介绍圆周率,并利用汇报的形式得出本课的重、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和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学*等活动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使学生掌握学*方法,加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落实三个教学目标。】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依据本节知识特点,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

  1、第一层次:基础题帮助小兔计算直径是100米的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米?

  2、第二层次:判断题地球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绕赤道走一圈大约是多少千米?(得数保留整数)

  3、第三层次:拓展题老师想知道文峰中路那棵老槐树的横截面的直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形成一条较完整的知识链,同时又能把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

  (四)归纳总结,共同提高老师问:能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答:我知道了……我学会了……

  (五)说板书:设计意图:我的板书简单明了,这样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设计理念:课前,我用一个生动的故事贯穿始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而且为探索新知埋下了伏笔。课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的多样化 郭沫若曾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8、课堂结构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这样设计课堂结构:先让学生回忆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用什么计量单位?再启发学生说出圆周长的含义,然后组织学生通过三个活动理解圆周长的含义、认识圆周率、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接着安排练*巩固知识并引导学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学*的效果。

  我的设计意图是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学生易于接受,并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知识加深理解,随后安排的基础题和实践题,及时地巩固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

  9、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复*引入;自主探索;巩固运用;总结收获。

  (一)复*引入。

  这一环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复*旧知识。2、认识圆的周长。3、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复*旧知识。课前给学生发了导学案,让学生在导学案上描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写出周长公式,并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不仅复*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及公式,同时,为学*新知识奠定了基础。

  2、认识圆的周长。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关于圆的一些知识,然后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揭示圆周长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初步认识了圆的周长后,让学生拿出圆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圆周长指的是那部分?让学生实际触摸圆的周长,从感性上加深了对圆周长的理解与记忆。

  3、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师提问: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不能用直尺直接测量,应该怎么测?

  课前发给学生的导导学案上已经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了圆周长的方法。课上直接汇报,自己想到的圆周长的好方法,并让学生到前边演示,线绕法和滚动法。演示的过程中,老师指导操作要点,为了让学生准确掌握测量圆周长的方法,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再演示一遍,这样的设计向学生渗透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

  老师让学生测量电脑上圆的周长,很明显用刚才的绕绳法、滚动法都

  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这就引起了认知的冲突,也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

  这部分分为四个环节:1、猜测。2、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3、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4、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1、猜测。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观察这些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使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精神得到培养。 2、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破了“以教为中心”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学*的主体地位。我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填入导学案的表格,然后分组汇报。

  汇报完以后,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讨,并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参与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享受成功的愉悦。

  3、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

  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再介绍π的读写法。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似值为3.14。最后,出示《周髀算经》并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增强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4、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根据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提问:圆的周长等于什么?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C=πd 、C=2πr。然后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思考、分析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的方法。

  (三)巩固运用。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基础练*、综合练*、开放练*等不同层次的练*题。促进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基础练*。主要考察学生对圆周率的理解及对公式的运用。

  2.综合练*。通过周长求直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本领。

  3.开放练*。通过求马所走的路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思维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

  (四)总结收获。

  最后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收获。这样的设计,不仅关注了本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的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0、教学随想

  本节课设计以我校学导式教学法为导向,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学*是有价值的。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引出学生数学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深刻起来。

  我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圆的周长》说课稿5

  今天,我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圆的周长》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学生是在三上册已经学*了正方形、长方形等直边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为下节圆的面积以及下册圆柱表面的学*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中受到启发受有教育。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通过五年的学*,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已达到一个高度,知识的累积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操作理解与归纳等方面的能力较强。但是思维深度不够,个性差异较大。所以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精心操作、细心观察、准确归纳、同时多关注个性化思维展示。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本节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在合作学*中认识圆周率,并通过测量与计算理解圆周率,最后讨论归纳,推导园的周长公式。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2、通过学*,给学生一个自由、充足的展示*台,提高学生合作、操作、观察等方面能力,从而体现教学课堂是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

  3、在合作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集体力量的伟大、个性魅力的独特,以及科学知识无穷的奥妙与吸引力。从而做到教学课堂育人的实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节教学是否成功的知识基础,就是要看是否突破难点,突出了重点。学*圆的周长,就要先让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然后由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再推导圆周长的公式。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圆周率的理解,重点是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并能计算圆的周长。

  五、说教学方法

  要突破这个难点,突出这个重点,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去操作、去感受,让学生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通过测量、计算、总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之关系。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为辅,学生合作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去理解圆周率,再归纳推导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体现了教学课堂就是:合作学*、实践操作、总结归纳这一本质。

  六、说学法

  由于本节知识可操作性强,而且高段学生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所以合作学*、实践操作、总结归纳,就是学生的主要学*方法,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就要齐心、观察就要细心、测量尽量准确、总结力求完整。

  七、说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的一切理念与方法,都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而教学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以我们设计尽量做到新颖、合理、符合学生实际。

  1、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所以一上课我先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今天的课堂有什么不同,接着再让学生检查自己书和学具是否准备好,以告诉学生教学课堂必须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比较,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惯。

  2、创设情景

  本节课学*的内容是关于圆的知识,而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我就采用大家都熟悉的月亮,课件出示:一轮满月高挂夜空,静静的水面没有一波纹,这样的画面让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同时也让学生在课间烦躁的心情得以慢慢*静,思维回到课堂。一轮圆月让学生想到了教学上的“圆”,从而引出新知。数学用于生活源于生活。

  接着课件出示一组直边*面图形曲线图形,让学生观察“圆”的与众不同即复*了旧知,同时又激起了学生学*新知的兴趣。

  3、新知识探索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安排4个主要环节

  (1)、认识圆的周长

  周长学生已有了解,但是圆是曲线图形,它的周长到底是什么?在圆的什么位置?这个概念较抽象。所以我先用课件出示:乌龟赛跑,并演示跑一圈就是圆的周长。

  再让学生摸手中的圆形纸片一周,就是圆的周长,从而得出周长的概念。

  (2)、思考圆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要突破难点,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所以我先让学生结合上节内容来猜想。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合作的空间,为下一个操作环节做知识与思维的辅垫。

  (3)实践操作(认识圆周率)

  先猜想,再操作,用实践来验证猜想并在验证过程发现新的规律。本节课如果抓难点,重点也就是不攻自破。圆周率是我们祖先几年前就利用原始的工具,经过无数次的实践与验证得来的。所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操作、讨论、分析,学生势在必行的,于是我安排让学生测量周长,接着再计算,得出数据,并观察、比较、归纳,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圆周率。在测量圆周长时我安排了一个先独立猜想,再讨论,最后展示一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圆的周长可以测量得到,但是测量很麻烦,而且有局限性,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操作找一个规律能很快、很准确得到圆周长的方法,让知识牵引着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去发挥去创新、去思考、去总结。最后在教师提供的学具下,学生通过测量与计算总结归纳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圆周率。然后教师课件出示:“祖冲之”,让学生自学阅读,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流程的重点,让学生在操作中去体验,去感受,去领悟。

  (4)、总结公式

  当学生理解了圆周率,知道了圆周率实际上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一个比值,我便及时安排学生归纳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接着便设计2道例题与3道巩固练*,以加强对新知识巩固和理解,最后做全堂总结,整个教学流程我把握住让学生先观察再体验、先猜测、后实践、最后总结、归纳,学生全程参与、全程体验,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的体现,展示了一节课关键词,重点和难点。所以本节课,我先板书了圆周长的概念,加强学生记意,接着板书了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式,以及圆周率有关知识,加强学生的理解,最后板书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整个板书简练、有序、重难点突出,为学生知识积累做了一直观的补充。

  九、说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是对课堂教学一个自查,查漏补缺,然后进行总结和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在学生的测量时教师意识重要的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测量方法否则就会导致误差太大,得不出想要的结果,另一个就是在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得出圆周率后,一定要及时引导后学生仔细观察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我了计算简单计算是方便取*似值3.14,它实际比3.14要大。

《圆的周长》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它是前面学*“圆的认识”的深化,是后面学*“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孩子们在前面已经学*了周长的一般性概念,但是所学*的图形周长的计算,都是一些直线图形,而这一次所要进行研究探讨的,是曲线图形的周长的计算,对于孩子们来讲,转变思维的方式是一个重点。因此这一节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应该让孩子们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想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并验证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周长意义和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2.通过让孩子们参与测量、计算、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分析、动手操作等能力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阅读《你知道吗?》,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一套、绳子。

  学具准备:大小不同的三个圆、直尺、绳子、带有圆形的物品等

  四、教法及学法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加强启发性和探索性,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来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逐步导出和掌握计算公式。

  在教学中,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①让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②能用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述。③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④渗透孩子们将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处理事情的方法。

  五、 说教学流程

  (一) 情景导入,认识周长。

  1、篮球运动的起源:

  【设计意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巧妙的导入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环节处理当中,我边口述边播放相关的图片,力争实现图文并茂。我设想:这样的引入一定会让孩子们顿时感到耳目一新--咦!今天的数学课怎么讲这些呀?究竟上的是啥课?接下来孩子们一定会做到全神贯注的去参与。另外,这样设计我还想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打破学科界限,努力实现学科的兼容性;2、提升我的人格魅力,(数学老师不仅懂数学,还懂别的,了不起!)让学生因爱我而更爱数学;3、以身示范,感染孩子们主动去博学多才!】

  2、切入正题:

  ①、大家可别小看这个“铁圈”,圈太小--一个球也进不去;圈太大--进球率太高,不能真正反映球技水*,因此它是有尺寸规定的。工人叔叔在制作“铁圈”时,如果连接处忽略不计,所用钢筋的长度就是求--(孩子们齐说圆的周长)

  ②、在生活中找到了圆,你能借用一些实物或工具,画出一个圆,并给同桌指出圆的周长在哪吗?(在活动期间,我要及时参与进去,了解孩子们的情况)

  ③、理解了圆的周长的含义,那么圆的周长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测量周长。

  1、小组合作、研究方法:

  在这一环节,出示合作步骤和要求:①、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与其他组员商量一下;②、达成共识后,动手测量圆的周长并做好记录;③、汇报交流。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这时要作为一个参与者融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巡视时如果发现活动有困难的小组,则适时点拨;如果发现有代表性的方法,及时表扬,同时邀请他们在汇报时上台展示、讲解。

  预设:孩子们可能会从滚动法、绕绳法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两种方法的处理都采用学生展示、教师点评、播放课件的形式进行。也可能还有孩子会在透明胶或双面胶上做上记号,把胶带拉开一周,用直尺直接测量;还有可能将纸条向这样围固体胶一周后,做上标记用直尺进行测量等等。

  方法的多少取决于课堂的生成,无论有几种方法,我一定要在及时点评之后,进行总结:不同的方法却体现了用一种转化的思想,那便是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我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自由地去探究,去发现,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2、教师点拨、总结方法:

  ①、杜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圆,请你测量出它的周长。

  我展示在运动中产生的圆,孩子们会发现以上方法存在着

  局限性,需要寻找一个一般方法。

  思考:长方形的周长跟谁有关?正方形的周长呢?

  ②、大胆猜测:圆的周长可能跟谁有关呢?

  接下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学具中的3个圆进行

  测量、填表、计算、观察、分析、比较、交流的活动

  并得出结论:

  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cm) 圆的直径(cm) 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

  ③、我们今天的发现,其实早在20xx年前,就有人发现了,他是谁呢?请大家自己默读63页下面的《你知道吗?》

  阅读完毕请孩子谈谈从中有哪些收获及感受,从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独立意识,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渴望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课堂中学生以积极愉悦的状态参与到实践过程中,主动寻求多种解题方法,迸出创新的火花,使学*真正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和张扬的过程。同时这样处理环节也很好的突破了难点。】

  3、水到渠成、导出公式: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π取3.14

  C=πd

  C=2πr

  圆周率就是古代著作《周髀算经》中说的“周三径一”,古代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它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现在计算机计算的圆周率,小数点后面已达到上亿位,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在小学阶段,如果没有特殊要求,π一般取3.14。

  (三)巩固练*,拓展提升。

  1、请用刚学到的公式计算一下你所画的圆的周长是多少?

  2、已知篮球板上铁圈的半径为20厘米,求其周长。

  3、如下图,要给一块台布镶上花边,所镶花边的长度是多少?

  4、随机练*四分之一圆的周长求法。

  【设计意图:从基础练到拓展练,把数学放到了更广阔的生活环境中,让学生在掌握了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结束语:同学们,祖冲之所创造的伟大学术成就能够在国际上遥遥领先1000多年,我们虽不见得有他那样的天赋与智慧,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因与他同一个国籍而骄傲、而自豪!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奋勇拼搏、为国争光!

《圆的周长》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学生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和学*了圆的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圆的周长计算。学好这节课,既丰富了学生对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又为第二课时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反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课中所探究出的圆周率也是学*圆的面积的必需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不像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容易得出,为此,教材在编写上更加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作了一些灵活的调整,把周长不同圆形笑脸的贯穿整个课堂,既作为奖品,又作为学具供学生学*圆的周长。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率Л的*似值,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建立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互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状况,激励学生的学*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三、说教学重、难点

  圆的周长的计算,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及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因此,我大胆放手,采用设疑激趣法、操作发现法、引经据典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新知。

  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亿,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方法是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发现法。让学生在绕一绕、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看一看中自主得出新知。

  五、说教具和学具

  而几个周长不同的圆形笑脸,圆形纸板、尺子,软尺,丝带和计算器是本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六、说教学过程。

  (-)实物激趣,导入新课

  我会问: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笑脸!

  如果老师把它反过来,是我们学*过的一个*面图形,叫

  圆形!

  那孩子们,你都知道圆形的哪些知识?(同学们会说出圆形的一些基本知识)

  这时候我因势利导,这节课我们来学*“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请同学们各自指指自己的圆形纸板的周长在哪?并问学生:那到底什么叫圆的周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圆的周长。(并板书)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圆的周长,那圆的周长的长短和什么有关系呢?并用演示。验证圆的半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也就是圆的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

  (二)、动手操作,探索比值

  1、操作阶段

  (1)给出工具测量。那如果老师给你一些工具,丝带、尺子、软尺,你能用这些工具想办法测量出你手中圆形纸板的周长吗?(我把探索的空间充分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在探索之后,让学生汇报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孩子们会说出多种方法。我及时点评:孩子们,你们的方法真有创意!老师奖励你们每组一个圆形笑脸。

  (设计意图:一是鼓励学生认真学*,积极参与学*活动,二是将圆形笑脸作为后面发现周长和直径关系的学具。)

  并说明刚才这些方法都是把曲线转化为直线。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叫“化曲为直”。(并板书)

  (2)、继续设疑。我接着提出问题:如果圆形较大时,怎样求周长?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让我们回忆一下,在学*正方形的周长时,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四倍,那圆的周长和直径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倍数关系呢?(板书: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也可以说成周长与直径的比值。c/d=)

  (3)、探究比值。请大家把老师给你们的笑脸反过来,用学具袋里的学具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出它的比值。并把结果填在记录单上。活动之前,我让学生认真看活动要求。

  (设计意图:真正实现小组合作的价值,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2、汇报比较阶段:在学生充分地探索后,我让邻*的小组先比较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一列,是接*还是相差很远。(因为我发给每组的圆形笑脸的周长不同,这样做是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到时圆的周长不同,直径也不同,但两者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

  然后让全班每一个小组都汇报,观察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这一列,都是哪两个整数之间。(再次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全班第一小组的圆的周长不同,圆的直径也不同,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

  3、延伸深化理解阶段

  介绍刘徽和祖冲之的伟大成就。

  (设计意图:使孩子们进一步掌握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又激发了民族自豪感。)。我们把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 (补充板书)圆周率

  接着出示现代计算机技术计算出来的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把用希腊字母∏表示. (补充板书)3.1415926535……并推导公式.(板书)

  这时候我着重强调:在计算中,虽然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它们不可能全部参与计算,所以我们只取两位小数3.14参与计算。(板书着重号标出3.14)

  (三)、练*巩固 加深理解

  1、说一说。要计算出圆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分别用什么公式。

  2、判一判。

  3、算一算。(1)、给出黑板上圆的直径,算出圆的周长。

  (2)、圆形花坛的周长。

  (四)全课小结,自评互评。

  (出示评价表)

  设计意图:这张评价表既是对学生学*情况的了解,也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合作精神的评价。

  七、说板书

  板书设计力求简明实用,突出重点。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圆周率∏=c/d=3.1415926…….

  化曲为直 c= ∏ d和 c=2∏r

《圆的周长》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湘教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第三节。本课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对前面所学“圆的认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本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会初步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思想目标:通过祖冲之与圆周率故事的介绍,激发学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首先采取课件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然后利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最后运用自学辅导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从而学生提高自学水*。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小组交流,交互运用各种学*形式,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⒈多媒体课件。

  ⒉每个学生都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直径为整数的圆片,一根线条,一把直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阿凡提的小黑驴与国王的小花驴赛跑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要求小花驴所走路程,实际是求圆的什么?让学生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动机。)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⒈教具演示,直观感知,结合认知认识圆的周长。

  (学生独立实验,用绕线法、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a.量一量、记一记: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圆的直径,然后记下数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b.比一比: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学生继续实验并算出每个圆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把商记录下来。通过计算学生发现:这三个圆中,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得出结论:所测量的其他圆的周长也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

  3.介绍圆周率。

  ①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

  ②介绍π的读写方法。

  ③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激发学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似值为3.14。

  ④学生总结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

  课件显示直径50米的圆形跑道和它的外接正方形跑道示意图。请学生观察思考圆的直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然后利用公式快速算一算,这两个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看看国王和阿凡提的比赛到底是不是公*。

  4.课件出示:已知圆形草地的半径25米,计算圆形草地的周长。引发学生思考,得出用半径求周长的公式:C=2πR。

  (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使课堂信息量加大,使学生易于接受所学知识,并主动参与教学,在愉快的气氛、交互讨论中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效果非常好。)

  5.实践应用。

  阿凡提看到自家的圆形驴栏有点松动了,就决定用些粗铁丝把驴栅栏围上3圈加固一下。阿凡提想请你们帮忙,计算这个半径是4米的栅栏需用多长的铁丝?

  学生快速计算并交流:先求出圆的周长,也就是围一周需多少铁丝,然后再乘以3,就求出围3圈共需用多少铁丝。

  (通过栅栏围铁丝的实例体现进行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实践应用价值。)

  (三)强化训练,形成能力

  课件出示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

  必做题(找学困生汇报):

  1.选择填空

  a.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距离是求车轮的()

  A.半径B.直径C.周长

  b.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

  A. 3.14B.π C.3

  c.大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小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A.大于B.小于 C.等于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d=8dm;r=5cm;d=6m; r=3dm。

  选做题(找中等生汇报):

  (1)汽车车轮的半径为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

  (2)花坛的周长是62.8米,你能求出这个圆形花坛的直径吗?

  拓展题(找优等生汇报):

  从一张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课件出示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针对性强,效果好:必做题有利于学困生消化所学知识,使之学有所得;选做题有利于学困生和中等生的提高:拓展题有利于优等生思维的拓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四)总结提高,指导实践

  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学*方法及获得的情感体验。)

  四、点评

  这节课,教师通过数学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整合,使课堂信息量加大,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

《圆的周长》说课稿9

  一、教学目标设计⒈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让学生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⒉使学生认识到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⒊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教材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第89—91页例1及“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二十三的第1—6题。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对圆周率π的认识。三、教学对象分析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数学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观对象抽取出来,而是由主体施加于对象之上的动作,从而也就是主体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实施小组协同教学模式。本节课通过组织小组学*,强化师生,生生的协同效应,促进良好学*状态的产生,提高教学的效益。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取“几何画板”演示法,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利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工计算,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最后运用自学辅导法,提高自学水*,培养“说”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层层设疑,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逼着”学生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学*形成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⒈“几何画板”《米老鼠和唐老鸭赛跑》演示:休息日,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路线跑。 ⒉揭示课题

  ⑴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

  ⑵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㈠引出圆周长的概念

  教师出示教具:铁丝圆环、圆片,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提问:这条曲线就是圆的什么?

  ㈡测量圆的周长

  ⒈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①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则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圆铁环的`周长。

  然后各组分工同桌合作,量出圆片的周长。 ②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同样,先请学生配合老师演示,然后分工合作。测出圆片的周长。 ⒉用“几何画板”《小球的轨迹》演示形成一个圆。

  提问: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圆。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

  ⒊小结:看来,用滚动、绕线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讨出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㈢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⑴启发思考

  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那么,你猜猜看,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

  ⑵学生拿出自备的三个大小不同的圆。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A.哪个圆的周长长?B.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⒉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⑴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⑵观察数据,对比发现。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⑶出示“几何画板”《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演示。 ⑷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吗?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学生动手计算:把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填入书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是不是所有的圆周长与直径都是3倍多一些呢?教师演示“几何画板”《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中C1、C2、C3分别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⒊认识圆周率

  ⑴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其实是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字母π表示。板书:圆周率

  现在,谁能说说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谁是固定的倍数?完成板书:圆周长÷直径=π ⑵介绍π的读写法

  ⑶指导阅读,了解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⒋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⑴提问:已知一个圆的直径,该怎样求它的周长?板书:C=πd

  请同学们从表格中挑一个直径计算周长,然后跟测量结果比比看,是不是差不多?⑵提问:告诉你一个圆的半径,合计算它的周长吗?怎样计算?板书C=2πr。提问:“几何画板”上的小球轨迹形成的圆你会求周长吗?

  三、初步运用,巩固新知

  ⒈完成教科书92页第1题的(1)、(3)题。 ⒉判断

  ①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②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圆周率。

  ⒊例1和“做一做”任选一题。 ⒋看书质疑

  四、新知小结

  小结:要求圆的周长,一般需要它的直径或半径。知道圆的直径,怎样求周长?知道圆的半径,怎样来计算周长?

  五、新知运用,迁移拓展

  ㈠基础练*

  ⒈求下列各圆的周长(几何画板)

  3厘米

  4厘米

  ⒉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8米,花坛的周长是多少?

  ⒊我们再来判断米老鼠、唐老鸭谁跑的路程多?为什么?

  ㈡提高练*

  在我们永和小学的校园外,有一棵很大的树,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到这棵大树截面的直径?

  六、反馈回授,课堂总结师: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用学生熟悉的可爱的米老鼠、唐老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

  用问题激发了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先通过教具铁丝圆环、圆片的演示,再提问揭示圆周长的概念,(板书)形象生动。

  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中,得出:用滚动法测量圆周长,绕线法测量圆的周长。

  通过测量圆形铁环、圆片的周长,学生既理解了圆周长的概念,又会测量圆周长,同时也培养了合作精神。

  用小球的轨迹形成一个圆,用上面两种方法无法测量,既留给学生发挥的时空,又不断制造矛盾,逼着学生探求新知。

  拖动直径一端,圆周长也随之变化,形象生动展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既起到汇报、核对学生的测量,又调动学生学*的热情。

  通过学生的观察、猜想、讨论、实验、计算、归纳、概括于一体,让学生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过程,自主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

  通过“几何画板”显示周长与直径的变化,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却始终不变(3.14),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π),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从表格中挑一个直径计算周长,再对照验证,这既是验证刚发现的圆周长计算公式,又是初步运用,巩固刚才发现的公式,更是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

  既是巩固新知,又是前面设问,后面解答,让学生体验自我成就感。

  紧扣新知设计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通过小结,使全班同学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为下面练*作好铺垫。

  设计了基础练*和提高练*,既巩固新知,又让学生体验思维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能力各方面讲一讲本节课的收获。

《圆的周长》说课稿10

  今天我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随想。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圆的周长》。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也是后面学*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周长的含义,并学*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教学圆的周长可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知道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可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面几何图形,这在*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4、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似值。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想方法。

  5、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比较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6、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型圆,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线、直尺等。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发和学法:

  (一)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知识水*,多借助实物演示,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独立探讨知识形成过程。

  (二)本节课主要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猜想.讨论.验证,在合作与交流中分析,推理从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三)本节课围绕教学重难点运用了多媒体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培养愿意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自主探索,建立模型;解释运用,深化知识;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激发兴趣。2、认识圆的周长。3、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激发兴趣。“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更广泛”,根据本节知识认识新概念抽象的特点,在引入新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显示小熊和小狗赛跑激趣引入,揭示课题。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不仅复*到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同时,进行知识迁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2、认识圆的周长。让学生拿出圆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 ,说一说圆周长指的是那部分?通过图画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圆的周长”。心理学实验证明,“理解的知识才能牢固掌握,理解的标志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揭示圆周长概念。

  3、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在揭示了圆周长概念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圆形物品,并汇报结果,再说说自己测量的方法。线绕法、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指导操作要点。这就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的理解。

  师甩动系着绳的小球,形成一个圆,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很明显用刚才的线绕法、滚动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这就引起了认知的冲突,也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建立模型。

  这部分分为四个环节:1、猜测。2、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3、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4、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1、猜测。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观察这些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帮助学生掌握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精神得到培养。

  2、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破了“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学*的主体地位。我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填入书中表格中。通过测量,汇报。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概括。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讨,并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参与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享受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

  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板书。再介绍π的读写法。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增强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似值为3.14。

  4、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引导讨论: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推导圆周长公式 C=πd 、C=2πr,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的方法。

  (三)解释运用,深化知识。

  这一程序我主要从基础练*、综合练*、开放练*及解决课始问题等不同层次的练*题。促进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基础练*。基础练*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综合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本领。通过圆周长公式的应用,使得学生内化了公式,掌握了新知,并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思想。

  3.开放练*。通过有一定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的亲身体验思维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

  4,回到课始,算正方形和圆的周长,首尾呼应。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在小结中,不仅关注了本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的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随想

  本节课设计以我校双主式五步教学法为导向,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学*是有价值的。按照“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理念,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引出学生数学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深刻起来。

《圆的周长》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二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我们又学*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记住*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⒉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情感目标: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取直观演示法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利用动手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接着运用自学辅导法,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培养“说”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启发诱导法”层层设疑,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逼着”学生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学*形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5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利用“课件”演示唐老鸭和米老鼠在公园里跑步的情景。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接着说明:他们刚刚跑完一圈,就争吵起来了,都说自己跑的路线长。那么,到底是谁跑的路程长呢?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样求?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并复*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提问: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实际就是求圆的什么呢?从而引入课题:圆的周长(板书)可是,圆的周长现在我们还没有学,无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这个问题设下了认知障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引导探索新知

  ⒈直观感知,认识圆周长。

  我让每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先摸一摸圆,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然后通过电脑屏幕上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再次感知了“圆的周长”后,我设计了2个问题:围成圆的这条线是一条什么线?学生回答“曲线”(板书)我又问: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学生回答“圆的周长”(板书),最后问学生: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吗?揭示圆的周长概念(并完善板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学生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揭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后,我以一个实物圆,问学生可以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引导学生说出用绳子绕圆一周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并演示“绳测法”让学生观察。接着又问:“你还有其他方法测量吗?”引出“滚测法”,并观看课件演示,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充分认识了圆的周长。

  ⒉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我利用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以及(演示)小球的运动轨迹甩出一个圆,显然,用刚才的“绳测法”、“滚测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⒊操作实验。(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分成3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观察猜想。(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得出: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

  第二层次:验证猜想。我让学生同桌合作,先测量,再填表:圆的周长(cm)圆的直径(cm)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cm)通过测量,指名学生汇报,并板书一组由学生测量、计算出的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比值”,并逐一把这些比值写在黑板上。3。18、3。17、3。15、3。14、3。19,(板书)让学生观察数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层次:演示课件对于学生的发现,我并不急于表态,而是演示用“滚测法”测量圆的周长的动画过程。进一步突出“3倍多一点。得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本节的难点。通过以上这3个层次的教学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⒋介绍圆周率

  ①首先介绍“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并介绍π的读写法。

  ②其次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和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③最后指导看书P63页第一自然段,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根据圆周长与它的直径关系,通过思考学生独立地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或C=2πr(板书)。这样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的方法。

  6。实践运用: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我们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如何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知识呢?我安排学生解决以下3个问题。

  ①第1个问题:你现在能求“摩天轮”的周长了吗?

  ②第2个问题:你会求这个“圆”(演示)的周长了吗?

  ③第3个问题:你能解决米老鼠和唐老鸭的争议问题吗?学生利用周长公式很快就解决了课前所无法解决的3个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体验成功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三)初步运用新知

  在学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乐时,我又安排了3道*题:进一步巩固新知,形成熟练技能。

  1、判断题。(通过判断,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2、看图题。

  3、求半圆的周长由于本课是“圆的周长”的第一课时,所以这3道题的安排以基础练*为主,适当补充了提高练*。

  (四)课堂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圆的周长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你都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知识,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重点。

  (五)课后作业布置了一道课后*题:过了一个星期,米老鼠和唐老鸭又在公园里见面了,这一次米老鼠沿着红色的大圈跑,唐老鸭沿着蓝色的两个小圈跑,这一次到底是谁跑的路线长呢?要求同学们课后去思考完成。

  围绕米老鼠和唐老鸭再次跑步问题,进行课后讨论,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首尾照应,并使整堂课在温馨的故事中开始,在故事中结束。

《圆的周长》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圆的周长》,它是人教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课件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圆的周长》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的。这节课既是“圆的认识”的深化,又是“圆的面积”的基础,并为进一步学*圆柱、圆锥做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圆周长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也渗透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是小学几何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课件2)

  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数学思考:通过动手实践、猜想验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理解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转化思想。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利用圆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4、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通过圆周率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善于合作、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

  (课件3)根据教材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

  重点是:推导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4、学情分析

  《圆的周长》是六年级的学*内容,高年级学生已经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迁移类推来探索新的知识,他们在小组合作的学*环境下,利用自主探索的学*方式进行学*,积极性非常高。学生在前面的学*中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建立了周长的概念,并会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对圆的周长有着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探究发现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基于以上目标,结合六年级学生特点,我特做了以下教学准备:(课件4)

  教具:圆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片 四个大小不同的圆形实物 直尺 线绳 计算器 实验记录表

  二、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突出两点:(课件5)

  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猜想验证和动手操作的过程;

  二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教学:(课件6)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认识圆的周长(课件7)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在引入新课时我利用课件出示小熊小狗跑步图(课件8),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求小熊所跑的路程,实际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样求?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并复*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顺水推舟问:如果要求小狗所走路程,实际是求圆的什么呢?让学生揭示课题:圆的周长(板书)。

  [设计说明]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和愿望。鉴于此,我在本节课开始就结合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充分感知,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教学圆的周长定义之前,我让学生动手把学具圆片,摸一摸,指一指,让学生充分感知圆的周长,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圆周长的定义。

  [设计说明]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等多种感官,参与到圆的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同时也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了学*新知的环节。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发现规律(课件9)

  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这一内容,我安排了两个环节:一是直观的测量圆的周长,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得出“滚动法、绳测法”两种主要测量方法(课件10)。渗透了化曲为直(板书)的转化思想,紧接着让学生求风车转动的周长(课件11),使学生辩证性地感受到了“缠绕”、“滚动”方法的局限性,引发其探索“计算公式”的积极性,为深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问题作好了“心理”铺垫。

  在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内容中,探究和理解圆周率是个难点,因此我通过学生猜想和媒体演示(课件12),使学生观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那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先测量手中几个不同圆的周长与直径,再填写实验记录表,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课件13)

  这两次活动,给学生的自主学*提供了充分的机会。通过测量和计算,重点解决了“周长与什么有关”和“周长与直径有何关系”两个问题,最后由学生得出:圆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数,它表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也就是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圆周率最杰出的贡献者祖冲之是数学课堂上一个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因此,我在此设计了一个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课件14),介绍祖冲之和圆周率,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解决好了圆周率的问题,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就可以水到渠成。根据“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这一结论,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圆周长的公式C=πd , C=2πr(板书)。

  [设计说明]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使学生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反馈练*,解释应用(课件15)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练*题的设计上,我围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思想,主要设计了判断题和应用题(课件16-18)。练*完以后,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良好的学**惯教育。

  (四)自主总结,和谐整合(课件19)

  最后师生对本节共同总结,结合板书巩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课件20)并让学生谈谈学*的感受和收获,促使学生知识、情感、技能和方法的和谐整合。

  四、教学随想(课件21)

  多年的从教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在这门艺术中,老师只是一个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因此,我在设计本节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为学生搭设自主探究的舞台,尊重学生的需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大胆尝试的机会,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空间,从而使他们获得学*的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圆的周长》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二部分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的学*不仅对旧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为以后学*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喜欢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他们希望能够在活动中自己去研究事物、发现问题,更渴望能在研究活动中解决自己的疑问,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圆的周长这节课可让学生利用化曲为直的数学转化思想,在实验探究中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并验证猜测,使学生自主发现、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景中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讨论、自主探究等教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讨圆周率、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对学生渗透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及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圆片、铁丝围成的圆、实验报告单(每组一份)。

  学生准备:每组(4人一组)准备直径(取整数)不同的圆片3个、线绳、直尺。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鉴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用创设情境、质疑引导、组织探究等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计算、观察、发现规律等学*方法,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按照以下五个部分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件:从大家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说一说:绕花坛骑一圈形成的轨迹是什么图形,即花坛一圈的长度就是一个圆的周长。从而揭示课题:圆的周长(板书)。师生谈话: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求法我们已经学过,那么圆的周长该怎样求呢?利用问题设下认知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引导探索,学*新知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共分5个环节来完成。

  ⒈教具演示,直观感知,认识圆周长。

  心理学实验证明,理解的知识才能牢固掌握。学生通过花坛初步感知了“圆的周长”后,我出示教具圆片、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揭示圆周长概念。接着让学生拿出圆形学具摸一周,体验圆的周长。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用绕线法、滚动法可测量圆形学具的周长,师生合作示范操作要点(前者注意线要拉紧,后者注意看好起点和终点)。

  ⒉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出示图片:如果你坐摩天轮转动一周,在空中经过了多长的路程呢?这时学生会认识到绕线法、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有一定的局限性,进而引起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产生探究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

  ⒊小组合作,操作实验。

  这一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

  第一层次:观察猜想。让学生观察准备好的三个圆并猜一猜:

  1.大圆、小圆谁的周长长?

  2.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第二层次:量一量,验证猜想。

  数学《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生应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用不同方法分别量出三个直径不同圆的周长,并把数据填入下表中:

  圆周长C(cm)直径d(cm)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①18.863.13

  ②2273.14

  ③28.193.12

  通过学生交流汇报,观察数据对比发现:圆的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说明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第三层次: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学生继续实验,算出每个圆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通过比较又会发现:这三个圆中,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接着告诉学生: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只取它的*似值,即π≈3.14。那么,圆的周长、直径和圆周率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用字母表示就是:(板书)

  ⒋介绍有关圆周率的数学史。

  学生自学教材“资料库”的内容。由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谈感想,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根据圆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让学生思考:知道圆的直径、半径怎样求圆周长。学生会独立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用字母表示为C=πd或根据直径、半径的关系写成C=2πr(板书)。

  (三)、初步应用,领悟新知

  教材上安排的例1,是对前面刚总结出来的周长计算公式进行直接应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此例可让学生自主完成。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示范板演。评价时要说明两点:1.公式可以不写,直接计算就行;2.π取两位小数3.14,作为一般数值处理,计算结果不必再用≈表示。另外也可引导学生发现:花坛周长与车轮周长的比值就是花坛直径与车轮直径的比值(即转数40周),从而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四)、练*巩固,逐层提高

  基础训练是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本节练*中我以基础练*为主,适当补充了提高练*。

  1、选择填空。

  (1)、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距离是求车轮的()。

  A.半径B.直径C.周长

  (2)、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

  A.3.14B.πC.3

  (3)、大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小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A.大于B.小于C.等于

  此类型题重在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2、求圆的周长。

  本题利用直观图形考查学生对求圆的周长两个公式的运用。

  3、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的价值。

  (1)、公园里摩天轮的半径是5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

  (2)、银杏小学的运动场上有一个美丽的环形跑道(如下图),两端是半圆形,中间是长方形。根据所给的数据你能算出环形跑道的周长吗?试试看。

  这些层层递进的反馈练*题,形式多样,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当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又强化了教学的重难点。

  (五)、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课的最后,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与感受,教师可以用一段带有激励性的结束语,给本节课画上圆满的句号。

  总之,设计本节课时,我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人人参与活动,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思考”和“再创造”。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过程。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谢谢大家!

  附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说课稿1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周长》,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圆的周长第二节。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着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和圆的认识来学的,为学*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似数,初步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简单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圆的直径和周长的变化和圆周率不变的探究,使学生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二 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中,为了突出重难点,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测量,计算的实验过程,突破“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一传统的方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所发现,有所争议,有所创新,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出示课件乌龟和小兔比赛跑,小兔沿着正方形路线跑,乌龟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乌龟获胜,小兔看到乌龟得了第一名心理不服气,它说这样比不公*,同学们认为这样比赛公*吗?同学们会争先恐后地 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观察小兔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怎么求呢?那乌龟跑的又是圆的什么呢?通过这一问题情景,让学生不仅复*到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同时,通过知识迁移,感知圆形跑到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人人参与,探究新知

  我将先出示教具,铁丝圆,一枚硬币,一条绳子,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 曲线长就是圆的什么?接着让学生动手摸圆的周长,领会周长的含义。

  (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1 首先让学生讨论怎样测量圆的周长?

  会出现绳测法和滚动法,教师小结:化曲为直。

  然后设疑激趣,我挥动一条带有小球的绳子,让学生说出它的周长该怎样测量,明显的绳测法和滚动法是无用的,引出矛盾,这样设计有问题引入,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后继学*埋下伏笔。

  2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

  我先让学生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让学生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与直径,并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通过测量,计算,汇报,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完成后师生共同归纳这个结论,从而得出直径与周长的关系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自学,交流新的收获,读圆周率的历史材料,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3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讨论: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周长公式:C=dπ C=2rπ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的方法。

  (四)知识运用,解决问题

  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

  第一层次:基础题,求下列各圆的周长

  第二层次:判断题(从正反两方面强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第三层次:发展题

  (1) 首先解决开始的问题(为什么不公*)

  (2) 校园里有一棵很大的数,你又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它的直径呢?通过开放性的题,让学生亲身体验思考了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回归评价,体验成功

  我是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到的?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和学*方法。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简要说明,谢谢大家!

  板书:

 C=dπ

  C=2rπ

《圆的周长》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圆的周长第一课时。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知识和上节课掌握了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而且在对圆周长有关知识的推导论证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似值;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能理解“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问题,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归纳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台。把学生分成每组4—6人的学*小组若干组,每组配备直尺、绳、数据统计表等学具,让每个学*小组共同完成绳测法、滚动法测量周长,依所测数据找出直径与周长的倍数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公式三个操作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3、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具动感、易交流的优势,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交流的舞台。

  三、教学所需材料:圆纸片、直尺、绳(系有小球的绳)、数据统计表、多媒体电脑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发探究。

  1、谈话引入:同学们,老师想请你们观看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片段,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秘密?(课件显示:运动员分别绕篮球场以及圆形大花坛跑步的情景)

  2、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跑步的路线,让他们思考并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要求运动员绕篮球场跑一圈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

  (2)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3)要求运动员绕圆形大花坛跑一圈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

  (从而顺势引出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聊天和创设融洽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的轻松氛围。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二)人人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教师先拿出教具——圆,启发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圆周长的含义。

  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各有什么不同。

  然后,让学生根据电脑屏幕上的动态演示,叙述出圆周长的含义。

  最后,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圆片比划一下,自己去体验、领会圆周长的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后,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活动一:测量圆的周长。

  首先让学生商讨:怎么测量圆的周长?都需要什么工具?

  然后,指导他们合作测量,并鼓励学生上台向全班同学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

  其次,用课件演示学生通常用的绳测法和滚动法。

  最后,设疑激趣:绕动一条系有重物的绳子形成一个虚圆,引出矛盾。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由问题引入,激发认知冲突,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思维进入新课所要解决问题的发展区,为后继教学埋下伏笔。

  活动二: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

  1、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2、要求每组同学用准备好的三个大、中、小不同的圆片作为测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别测量各圆片的直径和周长,并将数据填入下表。

  周长(分米)直径(分米)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3、完成后,教师点拨,学生归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结论。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学生看书自学后,交流汇报圆周率的含义。

  5、引导学生读、写“π”并进一步了解圆周率的历史和趣闻。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合作学*、自主探索、汇报交流,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掌握学*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为我国古代数学家杰出成就而骄傲,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三: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1、引导讨论: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如果已知圆的直径或半径,该怎样求周长?

  2、推导出求圆周长公式

  C=πdC=2πr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的方法。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和自己的伙伴一起解答例1和做一做。

  2、说出这两题用哪个公式比较好?

  设计意图:解答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和能力。

  (四)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依据本节知识特点,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

  1、第一层次:基础题

  (1)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组练*使学生明白虽然数据相同,但计算出的答案不同,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惯。

  2、第二层次:判断题

  (1)π=3.14。()(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设计意图:这组判断题,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3、第三层次:发展题

  (1)求黑板上画的圆的周长,你打算怎样做?

  (2)我想知道一棵树的横截面的直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哪种方法最好?

  设计意图:这组题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既要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也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五)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

  1、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梳理)

  2、你是怎么学到的?(指出这些方法还可以用到今后的学*中)

  3、以你的经验,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圆的周长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圆周率: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π

  圆周长公式:C=πdC=2πr

  板书目的:能反映出全课内容的重、难点,形成知识网络,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圆的周长说课稿通用10篇(扩展2)

——《圆的周长》说课稿实用10份

  《圆的周长》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概括、合作学*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圆周率的探索,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面几何体,这在*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较为抽象,所以我把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开放的、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会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灵感和兴趣参与课堂的师生交往。他们会用自己的猜想,验证来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堂充满着活力。因此,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学*充满着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结论的准确性,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的意识。这正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带着这些对新课程的认识,在《圆的周长》教学中,我采用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具体如下:

  1、运用猜想、验证的数学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再用语言引导学生想办法进行验证猜想,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感知数学的严谨性。

  2、动手操作、积极互动法:教师让学生通过测量、实验、计算等活动,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发现规律,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老师给予点拨引导,做学生学*的引路人。

  3、观察讨论、交流合作法: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时效性。

  【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建立圆周长概念

  1.出示一块钟表,钟表上的小秒针顶端一分钟走的轨迹是什么图形?那么小秒针顶端一小时走多少路程?引出课题(圆的周长)

  2.让学生拿出圆形学具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圆周长指的是哪部分?自己体验、领会圆的周长的含义。(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

  第二环节:动手实践,感悟测量方法

  1.提出疑问:圆的周长是曲线,该怎么来测量圆的周长?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找出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3.学生汇报并演示测量方法。(绕绳法、滚动法)

  4.这些圆比较小,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还能用绕绳法、滚动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吗?如果不能直接测出,怎么办呢?

  (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有意反思和自由评价,使学生辩证性地感受到了“缠绕”、“滚动”方法的局限性,引发其探索“计算公式”的积极性,为深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问题作好了“心理”铺垫。)

  第三环节:提出合理猜想,并验证猜想

  1.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也和某条线段有关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2.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学具,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把结果填入下表:(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周长直径1号圆

  2号圆

  3号圆

  3.学生观察比较后,可以发现不管圆的大小发生怎样的变化,

  圆的周长和其直径的比值大概都是三倍多一些。

  4.教师介绍圆周率。Π≈3.14

  5.学生阅读圆周率有关资料,教师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6.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吗?由于

  前面的层层铺垫,学生很容易得出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C=πdC=2πr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讨,并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参与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享受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四环节: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例1(设计目的:通过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最后的实践打下很好的伏笔)

  2.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互相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

  《圆的周长》说课稿 2

  今天,我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圆的周长》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学生是在三上册已经学*了正方形、长方形等直边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为下节圆的面积以及下册圆柱表面的学*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中受到启发受有教育。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通过五年的学*,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已达到一个高度,知识的累积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操作理解与归纳等方面的能力较强。但是思维深度不够,个性差异较大。所以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精心操作、细心观察、准确归纳、同时多关注个性化思维展示。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本节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在合作学*中认识圆周率,并通过测量与计算理解圆周率,最后讨论归纳,推导园的周长公式。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2、通过学*,给学生一个自由、充足的展示*台,提高学生合作、操作、观察等方面能力,从而体现教学课堂是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

  3、在合作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集体力量的伟大、个性魅力的独特,以及科学知识无穷的奥妙与吸引力。从而做到教学课堂育人的实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节教学是否成功的知识基础,就是要看是否突破难点,突出了重点。学*圆的周长,就要先让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然后由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再推导圆周长的公式。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圆周率的理解,重点是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并能计算圆的周长。

  五、说教学方法

  要突破这个难点,突出这个重点,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去操作、去感受,让学生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通过测量、计算、总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之关系。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为辅,学生合作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去理解圆周率,再归纳推导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体现了教学课堂就是:合作学*、实践操作、总结归纳这一本质。

  六、说学法

  由于本节知识可操作性强,而且高段学生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所以合作学*、实践操作、总结归纳,就是学生的主要学*方法,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就要齐心、观察就要细心、测量尽量准确、总结力求完整。

  七、说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的一切理念与方法,都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而教学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以我们设计尽量做到新颖、合理、符合学生实际。

  1、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所以一上课我先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今天的课堂有什么不同,接着再让学生检查自己书和学具是否准备好,以告诉学生教学课堂必须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比较,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惯。

  2、创设情景

  本节课学*的内容是关于圆的知识,而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我就采用大家都熟悉的月亮,课件出示:一轮满月高挂夜空,静静的水面没有一波纹,这样的画面让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同时也让学生在课间烦躁的心情得以慢慢*静,思维回到课堂。一轮圆月让学生想到了教学上的“圆”,从而引出新知。数学用于生活源于生活。

  接着课件出示一组直边*面图形曲线图形,让学生观察“圆”的与众不同即复*了旧知,同时又激起了学生学*新知的兴趣。

  3、新知识探索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安排4个主要环节

  (1)、认识圆的周长

  周长学生已有了解,但是圆是曲线图形,它的周长到底是什么?在圆的什么位置?这个概念较抽象。所以我先用课件出示:乌龟赛跑,并演示跑一圈就是圆的周长。

  再让学生摸手中的圆形纸片一周,就是圆的周长,从而得出周长的概念。

  (2)、思考圆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要突破难点,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所以我先让学生结合上节内容来猜想。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合作的空间,为下一个操作环节做知识与思维的辅垫。

  (3)实践操作(认识圆周率)

  先猜想,再操作,用实践来验证猜想并在验证过程发现新的规律。本节课如果抓难点,重点也就是不攻自破。圆周率是我们祖先几年前就利用原始的工具,经过无数次的实践与验证得来的。所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操作、讨论、分析,学生势在必行的,于是我安排让学生测量周长,接着再计算,得出数据,并观察、比较、归纳,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圆周率。在测量圆周长时我安排了一个先独立猜想,再讨论,最后展示一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圆的周长可以测量得到,但是测量很麻烦,而且有局限性,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操作找一个规律能很快、很准确得到圆周长的方法,让知识牵引着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去发挥去创新、去思考、去总结。最后在教师提供的学具下,学生通过测量与计算总结归纳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圆周率。然后教师课件出示:“祖冲之”,让学生自学阅读,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流程的重点,让学生在操作中去体验,去感受,去领悟。

  (4)、总结公式

  当学生理解了圆周率,知道了圆周率实际上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一个比值,我便及时安排学生归纳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接着便设计2道例题与3道巩固练*,以加强对新知识巩固和理解,最后做全堂总结,整个教学流程我把握住让学生先观察再体验、先猜测、后实践、最后总结、归纳,学生全程参与、全程体验,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的体现,展示了一节课关键词,重点和难点。所以本节课,我先板书了圆周长的概念,加强学生记意,接着板书了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式,以及圆周率有关知识,加强学生的理解,最后板书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整个板书简练、有序、重难点突出,为学生知识积累做了一直观的补充。

  九、说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是对课堂教学一个自查,查漏补缺,然后进行总结和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在学生的测量时教师意识重要的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测量方法否则就会导致误差太大,得不出想要的结果,另一个就是在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得出圆周率后,一定要及时引导后学生仔细观察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我了计算简单计算是方便取*似值3.14,它实际比3.14要大。

  《圆的周长》说课稿 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圆的周长》,首先我对教材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二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我们又学*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记住*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取直观演示法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利用动手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接着运用自学辅导法,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培养“说”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启发诱导法”层层设疑,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逼着”学生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学*形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5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利用“课件”演示唐老鸭和米老鼠在公园里跑步的情景。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接着说明:他们刚刚跑完一圈,就争吵起来了,都说自己跑的路线长。那么,到底是谁跑的路程长呢?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样求?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并复*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提问: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实际就是求圆的什么呢?从而引入课题:圆的周长(板书)

  可是,圆的周长现在我们还没有学,无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这个问题设下了认知障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引导探索新知

  1、直观感知,认识圆周长。

  我让每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先摸一摸圆,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然后通过电脑屏幕上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再次感知了“圆的周长”后,我设计了2个问题:围成圆的这条线是一条什么线?学生回答“曲线”(板书)我又问: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学生回答“圆的周长” (板书),最后问学生: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吗?揭示圆的周长概念(并完善板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学生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揭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后,我以一个实物圆,问学生可以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引导学生说出用绳子绕圆一周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并演示 “绳测法”让学生观察。接着又问:“你还有其他方法测量吗?”引出“滚测法”,并观看课件演示,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充分认识了圆的周长。

  2、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

  我利用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以及(演示)小球的运动轨迹甩出一个圆,显然,用刚才的“绳测法”、“滚测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3、操作实验。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分成3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观察猜想。

  (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得出: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

  第二层次:验证猜想。

  我让学生同桌合作,先测量,再填表:

  圆的周长(cm)

  圆的直径(cm)

  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cm)

  通过测量,指名学生汇报,并板书一组由学生测量、计算出的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比值”,并逐一把这些比值写在黑板上。3.18、3.17、3.15、3.14、3.19,(板书)让学生观察数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层次:演示课件

  对于学生的发现,我并不急于表态,而是演示用“滚测法”测量圆的周长的动画过程。进一步突出“3倍多一点。

  得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通过以上这3个层次的教学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4、介绍圆周率

  ①首先介绍“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并介绍π的读写法。

  ②其次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和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③最后指导看书P63页第一自然段,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根据圆周长与它的直径关系,通过思考学生独立地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或C=2πr(板书)。这样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的方法。

  6.实践运用:

  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我们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如何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知识呢?我安排学生解决以下3个问题。

  ①第1个问题:你现在能求“摩天轮”的周长了吗?

  ②第2个问题:你会求这个“圆”(演示)的周长了吗?

  ③第3个问题:你能解决米老鼠和唐老鸭的争议问题吗?

  学生利用周长公式很快就解决了课前所无法解决的3个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体验成功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三)初步运用新知

  在学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乐时,我又安排了3道*题:进一步巩固新知,形成熟练技能。

  1、判断题。

  (通过判断,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2、看图题。

  3、求半圆的周长

  由于本课是“圆的周长”的第一课时,所以这3道题的安排以基础练*为主,适当补充了提高练*。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圆的周长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你都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知识,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重点。

  (五)课后作业

  布置了一道课后*题:过了一个星期,米老鼠和唐老鸭又在公园里见面了,这一次米老鼠沿着红色的大圈跑,唐老鸭沿着蓝色的两个小圈跑,这一次到底是谁跑的路线长呢?要求同学们课后去思考完成。

  围绕米老鼠和唐老鸭再次跑步问题,进行课后讨论,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首尾照应,并使整堂课在温馨的故事中开始,在故事中结束。

  《圆的周长》说课稿 4

  一说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圆的周长”是六年级上册第四章“圆”的第四节内容。“圆的周长”的概念教学是以小学中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为认知基础的,是小学中“圆的认识”的内容的深化,也是今后进一步研究圆的面积、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线绕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的周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周率和圆周长公式的探究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探究过程

  四.说教法和教学手段

  1.本节课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讲授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说学法

  1.本节课采用学生自带学具,动手操作实验,自己得出结论的学*方法。

  2.学具有:圆形物体,绳子,直尺,两把三角尺。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学一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两只蚂蚁分别绕正方形和圆形跑一圈,猜猜那只蚂蚁跑的路程长?

  估计学生通过思考后会回答:“只要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就可以了。

  由于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已经会求,那么圆的周长怎么求呢?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教学课题:圆周长的求法。

  (二)探究课题,发现新知

  1.你能测出圆的周长吗?同桌动手测量。

  汇报测量方法。归纳“化曲为直”的方法

  2、观察猜想

  接着,教师设问:“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那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

  教师再出示一组大小不等的圆。

  估计学生通过观察后会回答:“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直径越长,圆的周长也越长。”

  接着,教师继续设问:“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呢?”

  通过正方形与圆形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猜想不是什么空穴来风,而往往是通过已知事物与未知事物的比较而产生的。

  2.操作实验

  为了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们小组合作,用绳子、直尺等工具将已经准备好的物体的周长和直径测量出来。通过测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测量,让学生亲身体会周长和直径的测量方法。

  测量结束后,通过观察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科学家的无限景仰。

  之后,再介绍π的一个重要性质,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今的π已由计算机计算到了1,241,100,000,000个小数码。但计算时我们去它的*似值π≈3.14

  3、推导公式

  根据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你能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

  (三)实际应用,熟悉新知

  完成课本练一练

  通过圆周长公式的正用、逆用,使得学生内化了公式,掌握了新知,并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思想。

  (四)学*小结,自主评价

  本节课以两个问题收尾,“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你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小结,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通过小结,引导学生总结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以此来点明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线索,突破了难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节课由学生喜闻乐见的蚂蚁问题引入课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整个探究圆周率的过程以“探究发现”为线索,让学生体会到了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即观察猜想,操作实验,证明猜想,反思质疑。

  最后,精心设计由易到难的练*题,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同时,又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思想。

  七.说板书圆的周长(C)

  测量:滚动法绳测法(化曲为直)

  规律: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

  圆的周长=半径×2×圆周率C=2∏r

  八.以后需改进的地方:

  1、小组合作落到实处。

  2、课堂中激励语与应多一些。

  3、掌握好课堂时间。

  《圆的周长》说课稿 5

  一、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它是前面学*“圆的认识”的深化,是后面学*“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孩子们在前面已经学*了周长的一般性概念,但是所学*的图形周长的计算,都是一些直线图形,而这一次所要进行研究探讨的,是曲线图形的周长的计算,对于孩子们来讲,转变思维的方式是一个重点。因此这一节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应该让孩子们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想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并验证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周长意义和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2.通过让孩子们参与测量、计算、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分析、动手操作等能力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阅读《你知道吗?》,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一套、绳子。

  学具准备:大小不同的三个圆、直尺、绳子、带有圆形的物品等

  四、教法及学法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加强启发性和探索性,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来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逐步导出和掌握计算公式。

  在教学中,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①让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②能用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述。

  ③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

  ④渗透孩子们将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处理事情的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认识周长。

  1、篮球运动的起源:

  设计意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巧妙的导入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环节处理当中,我边口述边播放相关的图片,力争实现图文并茂。我设想:这样的引入一定会让孩子们顿时感到耳目一新--咦!今天的数学课怎么讲这些呀?究竟上的是啥课?接下来孩子们一定会做到全神贯注的去参与。另外,这样设计我还想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打破学科界限,努力实现学科的兼容性;

  2、提升我的人格魅力,(数学老师不仅懂数学,还懂别的,了不起!)让学生因爱我而更爱数学;

  3、以身示范,感染孩子们主动去博学多才!

  2、切入正题:

  ①、大家可别小看这个“铁圈”,圈太小--一个球也进不去;圈太大--进球率太高,不能真正反映球技水*,因此它是有尺寸规定的。工人叔叔在制作“铁圈”时,如果连接处忽略不计,所用钢筋的长度就是求--(孩子们齐说圆的周长)

  ②、在生活中找到了圆,你能借用一些实物或工具,画出一个圆,并给同桌指出圆的周长在哪吗?(在活动期间,我要及时参与进去,了解孩子们的情况)

  ③、理解了圆的周长的含义,那么圆的周长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测量周长。

  1、小组合作、研究方法:

  在这一环节,出示合作步骤和要求:

  ①、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与其他组员商量一下;

  ②、达成共识后,动手测量圆的周长并做好记录;

  ③、汇报交流。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这时要作为一个参与者融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巡视时如果发现活动有困难的小组,则适时点拨;如果发现有代表性的方法,及时表扬,同时邀请他们在汇报时上台展示、讲解。

  预设:孩子们可能会从滚动法、绕绳法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两种方法的处理都采用学生展示、教师点评、播放课件的形式进行。也可能还有孩子会在透明胶或双面胶上做上记号,把胶带拉开一周,用直尺直接测量;还有可能将纸条向这样围固体胶一周后,做上标记用直尺进行测量等等。

  方法的多少取决于课堂的生成,无论有几种方法,我一定要在及时点评之后,进行总结:不同的方法却体现了用一种转化的思想,那便是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我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自由地去探究,去发现,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2、教师点拨、总结方法:

  ①、杜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圆,请你测量出它的周长。

  我展示在运动中产生的圆,孩子们会发现以上方法存在着

  局限性,需要寻找一个一般方法。

  思考:长方形的周长跟谁有关?正方形的周长呢?

  ②、大胆猜测:圆的周长可能跟谁有关呢?

  接下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学具中的3个圆进行

  测量、填表、计算、观察、分析、比较、交流的活动

  并得出结论:

  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cm)圆的直径(cm)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

  ③、我们今天的发现,其实早在2000年前,就有人发现了,他是谁呢?请大家自己默读63页下面的《你知道吗?》

  阅读完毕请孩子谈谈从中有哪些收获及感受,从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独立意识,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渴望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课堂中学生以积极愉悦的状态参与到实践过程中,主动寻求多种解题方法,迸出创新的火花,使学*真正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和张扬的过程。同时这样处理环节也很好的突破了难点。】

  3、水到渠成、导出公式: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取3.14

  C=πd

  C=2πr

  圆周率就是古代著作《周髀算经》中说的“周三径一”,古代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它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现在计算机计算的圆周率,小数点后面已达到上亿位,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在小学阶段,如果没有特殊要求,π一般取3.14。

  (三)巩固练*,拓展提升。

  1、请用刚学到的公式计算一下你所画的圆的周长是多少?

  2、已知篮球板上铁圈的半径为20厘米,求其周长。

  3、如下图,要给一块台布镶上花边,所镶花边的长度是多少?

  4、随机练*四分之一圆的周长求法。

  【设计意图:从基础练到拓展练,把数学放到了更广阔的生活环境中,让学生在掌握了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结束语:同学们,祖冲之所创造的伟大学术成就能够在国际上遥遥领先1000多年,我们虽不见得有他那样的天赋与智慧,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因与他同一个国籍而骄傲、而自豪!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奋勇拼搏、为国争光!

  《圆的周长》说课稿 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圆的周长。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反思等几方面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本节课的设计。

  1、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分别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并在六年级第一单元学*了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也是后面学*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而且在对圆周长有关知识的推导论证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有计算直线图形周长的基础,但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含义会有一定的困难。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观察、讨论、测量等活动 中,经历探索圆周率以及总结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2)能力目标:认识圆周率,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能运用周长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探索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能理解“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问题,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归纳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细线、剪刀、直尺、计算器等。

  6、教法、学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方式和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台。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小组,每组中学生的层次不同,并要求学生配备直尺、绳等学具,让每个学*小组共同完成绳测法、滚动法测量周长,依所测数据找出直径与周长的倍数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公式三个操作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在教学中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等学*方式交互运用,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实际操作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7、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我用生动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学*兴趣,既复*了旧知,又自然引出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归纳测量圆周长的方法教师先拿出教具--圆,启发学生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摸一摸,叙述出圆周长的含义;最后,让学生合作交流,用学具试一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引导总结测量圆周长的基本方法:绳测法和滚动法

  2、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疑问一:用滚动法帮小兔出跑道的长吗?那绳测法呢?

  疑问二: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那圆的周长我什么有关系呢?

  层层设疑,利用学具(大、中、小三个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将课本63页的'表格填完整。圆的周长(cm)圆的直径(cm)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cm)通过认真观察,学生不难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并且是直径越长,周长越长。通过计算、汇报,讨论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最后利用课件演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比较数据,学生就会自主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倍感合作探究的乐趣

  3、自学圆周率,引导推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我顺便升华本课的教学难点,利用课件介绍圆周率,并利用汇报的形式得出本课的重、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和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学*等活动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使学生掌握学*方法,加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落实三个教学目标。】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依据本节知识特点,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

  1、第一层次:基础题帮助小兔计算直径是100米的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米?

  2、第二层次:判断题地球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绕赤道走一圈大约是多少千米?(得数保留整数)

  3、第三层次:拓展题老师想知道文峰中路那棵老槐树的横截面的直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形成一条较完整的知识链,同时又能把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

  (四)归纳总结,共同提高老师问:能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答:我知道了……我学会了……

  (五)说板书:设计意图:我的板书简单明了,这样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设计理念:课前,我用一个生动的故事贯穿始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而且为探索新知埋下了伏笔。课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的多样化 郭沫若曾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8、课堂结构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这样设计课堂结构:先让学生回忆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用什么计量单位?再启发学生说出圆周长的含义,然后组织学生通过三个活动理解圆周长的含义、认识圆周率、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接着安排练*巩固知识并引导学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学*的效果。

  我的设计意图是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学生易于接受,并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知识加深理解,随后安排的基础题和实践题,及时地巩固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

  9、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复*引入;自主探索;巩固运用;总结收获。

  (一)复*引入。

  这一环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复*旧知识。2、认识圆的周长。3、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复*旧知识。课前给学生发了导学案,让学生在导学案上描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写出周长公式,并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不仅复*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及公式,同时,为学*新知识奠定了基础。

  2、认识圆的周长。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关于圆的一些知识,然后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揭示圆周长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初步认识了圆的周长后,让学生拿出圆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圆周长指的是那部分?让学生实际触摸圆的周长,从感性上加深了对圆周长的理解与记忆。

  3、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师提问: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不能用直尺直接测量,应该怎么测?

  课前发给学生的导导学案上已经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了圆周长的方法。课上直接汇报,自己想到的圆周长的好方法,并让学生到前边演示,线绕法和滚动法。演示的过程中,老师指导操作要点,为了让学生准确掌握测量圆周长的方法,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再演示一遍,这样的设计向学生渗透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

  老师让学生测量电脑上圆的周长,很明显用刚才的绕绳法、滚动法都

  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这就引起了认知的冲突,也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

  这部分分为四个环节:1、猜测。2、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3、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4、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1、猜测。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观察这些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使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精神得到培养。 2、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破了“以教为中心”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学*的主体地位。我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填入导学案的表格,然后分组汇报。

  汇报完以后,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讨,并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参与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享受成功的愉悦。

  3、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

  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再介绍π的读写法。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似值为3.14。最后,出示《周髀算经》并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增强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4、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根据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提问:圆的周长等于什么?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C=πd 、C=2πr。然后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思考、分析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的方法。

  (三)巩固运用。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基础练*、综合练*、开放练*等不同层次的练*题。促进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基础练*。主要考察学生对圆周率的理解及对公式的运用。

  2.综合练*。通过周长求直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本领。

  3.开放练*。通过求马所走的路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思维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

  (四)总结收获。

  最后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收获。这样的设计,不仅关注了本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的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0、教学随想

  本节课设计以我校学导式教学法为导向,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学*是有价值的。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引出学生数学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深刻起来。

  我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圆的周长》说课稿 7

  一、说教材

  这是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一个课时的内容。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知识和上节课掌握了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较好的学*数学的能力。本课学生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课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学法:本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来完成探究任务。

  六、教学所需材料:圆纸片、直尺、绳、数据统计表、计算器、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熊猫明明绕圆形花坛跑了一圈(课件显示)

  2、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跑步的路线,要求熊猫明明绕圆形跑一圈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从而顺势引出课题:圆的周长。)[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聊天和创设融洽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的轻松氛围。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教师提问:什么是圆的周长,学生回答后总结周长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圆片比划一下,自己去体验、领会圆周长的含义。[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后,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2、测量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讨论:怎么测量圆的周长?都需要什么工具?然后,讨论后汇报交流并鼓励学生上台向全班同学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教师要给以指导小结滚动法、绳测法。设疑激趣:圆形花坛的周长如何测量?引出矛盾。[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由问题引入,激发认知冲突,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小组合作,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

  1)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板书

  2)要求每组同学用准备好的三个大、中、小不同的圆片作为测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别测量各圆片的直径和周长,并利用计算器计算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周长直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3)完成后,教师点拨,学生归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结论,板书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读、写“π”。

  4)进一步了解圆周率的历史,看书63页,看后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合作学*、自主探索、汇报交流,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掌握学*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为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而骄傲,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引导学生推导出求圆周长公式C=πdC=2πr板书

  (三)层层递进,拓展创新。

  1、基础练*

  计算

  (1)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个圆的半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判断题

  (1)π=3.14。()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2、、提升练*

  解答例1。

  3、发散练*

  (1)求圆形花坛的周长,你打算怎样做?

  (2)我想知道一棵树的横截面的直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哪种方法最好?

  [设计意图:题量不大,涵盖本节所有知识点,呈现形式多样,在编排上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谈谈自己的收获?

  八、板书设计:

  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圆的周长(c)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π≈3.14

  有关系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直径(d)c=πd

  d=2rc=2πr

  《圆的周长》说课稿 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圆的周长。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反思等几方面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本节课的设计。

  1、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分别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并在六年级第一单元学*了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也是后面学*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而且在对圆周长有关知识的推导论证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有计算直线图形周长的基础,但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含义会有一定的困难。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观察、讨论、测量等活动 中,经历探索圆周率以及总结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2)能力目标:认识圆周率,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能运用周长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探索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能理解“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问题,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归纳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细线、剪刀、直尺、计算器等。

  6、教法、学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方式和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台。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小组,每组中学生的层次不同,并要求学生配备直尺、绳等学具,让每个学*小组共同完成绳测法、滚动法测量周长,依所测数据找出直径与周长的倍数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公式三个操作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在教学中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等学*方式交互运用,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实际操作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7、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我用生动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学*兴趣,既复*了旧知,又自然引出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归纳测量圆周长的方法教师先拿出教具--圆,启发学生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摸一摸,叙述出圆周长的含义;最后,让学生合作交流,用学具试一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引导总结测量圆周长的基本方法:绳测法和滚动法

  2、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疑问一:用滚动法帮小兔出跑道的长吗?那绳测法呢?

  疑问二: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那圆的周长我什么有关系呢?

  层层设疑,利用学具(大、中、小三个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将课本63页的表格填完整。圆的周长(cm)圆的直径(cm)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cm)通过认真观察,学生不难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并且是直径越长,周长越长。通过计算、汇报,讨论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最后利用课件演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比较数据,学生就会自主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倍感合作探究的乐趣

  3、自学圆周率,引导推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我顺便升华本课的教学难点,利用课件介绍圆周率,并利用汇报的形式得出本课的重、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和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学*等活动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使学生掌握学*方法,加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落实三个教学目标。】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依据本节知识特点,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

  1、第一层次:基础题帮助小兔计算直径是100米的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米?

  2、第二层次:判断题地球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绕赤道走一圈大约是多少千米?(得数保留整数)

  3、第三层次:拓展题老师想知道文峰中路那棵老槐树的横截面的直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形成一条较完整的知识链,同时又能把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

  (四)归纳总结,共同提高老师问:能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答:我知道了……我学会了……

  (五)说板书:设计意图:我的板书简单明了,这样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设计理念:课前,我用一个生动的故事贯穿始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而且为探索新知埋下了伏笔。课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的多样化 郭沫若曾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8、课堂结构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这样设计课堂结构:先让学生回忆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用什么计量单位?再启发学生说出圆周长的含义,然后组织学生通过三个活动理解圆周长的含义、认识圆周率、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接着安排练*巩固知识并引导学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学*的效果。

  我的设计意图是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学生易于接受,并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知识加深理解,随后安排的基础题和实践题,及时地巩固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

  9、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复*引入;自主探索;巩固运用;总结收获。

  (一)复*引入。

  这一环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复*旧知识。2、认识圆的周长。3、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复*旧知识。课前给学生发了导学案,让学生在导学案上描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写出周长公式,并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不仅复*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及公式,同时,为学*新知识奠定了基础。

  2、认识圆的周长。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关于圆的一些知识,然后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揭示圆周长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初步认识了圆的周长后,让学生拿出圆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圆周长指的是那部分?让学生实际触摸圆的周长,从感性上加深了对圆周长的理解与记忆。

  3、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师提问: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不能用直尺直接测量,应该怎么测?

  课前发给学生的导导学案上已经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了圆周长的方法。课上直接汇报,自己想到的圆周长的好方法,并让学生到前边演示,线绕法和滚动法。演示的过程中,老师指导操作要点,为了让学生准确掌握测量圆周长的方法,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再演示一遍,这样的设计向学生渗透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

  老师让学生测量电脑上圆的周长,很明显用刚才的绕绳法、滚动法都

  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这就引起了认知的冲突,也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

  这部分分为四个环节:1、猜测。2、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3、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4、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1、猜测。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观察这些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使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精神得到培养。 2、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破了“以教为中心”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学*的主体地位。我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填入导学案的表格,然后分组汇报。

  汇报完以后,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讨,并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参与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享受成功的愉悦。

  3、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

  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再介绍π的读写法。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似值为3.14。最后,出示《周髀算经》并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增强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4、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根据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提问:圆的周长等于什么?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C=πd 、C=2πr。然后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思考、分析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的方法。

  (三)巩固运用。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基础练*、综合练*、开放练*等不同层次的练*题。促进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基础练*。主要考察学生对圆周率的理解及对公式的运用。

  2.综合练*。通过周长求直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本领。

  3.开放练*。通过求马所走的路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思维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

  (四)总结收获。

  最后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收获。这样的设计,不仅关注了本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的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0、教学随想

  本节课设计以我校学导式教学法为导向,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学*是有价值的。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引出学生数学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深刻起来。

  我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圆的周长》说课稿 9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周长》,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圆的周长第二节。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着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和圆的认识来学的,为学*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似数,初步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简单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圆的直径和周长的变化和圆周率不变的探究,使学生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二 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中,为了突出重难点,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测量,计算的实验过程,突破“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一传统的方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所发现,有所争议,有所创新,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出示课件乌龟和小兔比赛跑,小兔沿着正方形路线跑,乌龟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乌龟获胜,小兔看到乌龟得了第一名心理不服气,它说这样比不公*,同学们认为这样比赛公*吗?同学们会争先恐后地 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观察小兔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怎么求呢?那乌龟跑的又是圆的什么呢?通过这一问题情景,让学生不仅复*到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同时,通过知识迁移,感知圆形跑到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人人参与,探究新知

  我将先出示教具,铁丝圆,一枚硬币,一条绳子,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 曲线长就是圆的什么?接着让学生动手摸圆的周长,领会周长的含义。

  (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1 首先让学生讨论怎样测量圆的周长?

  会出现绳测法和滚动法,教师小结:化曲为直。

  然后设疑激趣,我挥动一条带有小球的绳子,让学生说出它的周长该怎样测量,明显的绳测法和滚动法是无用的,引出矛盾,这样设计有问题引入,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后继学*埋下伏笔。

  2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

  我先让学生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让学生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与直径,并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通过测量,计算,汇报,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完成后师生共同归纳这个结论,从而得出直径与周长的关系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自学,交流新的收获,读圆周率的历史材料,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3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讨论: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周长公式:C=dπ C=2rπ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的方法。

  (四)知识运用,解决问题

  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

  第一层次:基础题,求下列各圆的周长

  第二层次:判断题(从正反两方面强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第三层次:发展题

  (1) 首先解决开始的问题(为什么不公*)

  (2) 校园里有一棵很大的数,你又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它的直径呢?通过开放性的题,让学生亲身体验思考了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回归评价,体验成功

  我是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到的?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和学*方法。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简要说明,谢谢大家!

  板书

  C=dπ

  C=2rπ

  《圆的周长》说课稿 10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圆的周长。这是《实验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一个课时的内容。下面,我来谈谈如何教学这一课。

  一、理解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以前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又学*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通过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为下节课学*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反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二、把握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及圆的周长计算公式。难点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关键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三、确立本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本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率Л的*似值,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通过2道例题的学*,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当时低劣的条件下,准确计算出圆周率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准备本课的教具和学具

  教师准备一根一米长的直尺,一根6米长的皮尺,几个大小不同的用硬纸板剪成的圆,一个用硬纸板剪成的长方形。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小直尺,一根包装带,几个大小不同的硬纸板剪成的圆(瓶盖、算珠等圆形物体更好)。

  五、采用实践感悟、协同探索、抽象概括等教法与学法,让学生享受成功

  1、实践感悟。

  上课开始时,教师拿出长方形硬纸板,让学生通过口述,手摸重新认识一次长方形的周长。再拿出圆形硬纸板借助长方形周长的引渡,让学生用皮尺围测、用圆在皮尺上滚测、用手在圆周上滑摸等方式认识并理解圆的周长。

  2、协同探索。

  当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随即把学生以6人一个小组分开围座在一起,然后让他们分别量出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并由小组长记录下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数据,再分别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最后比较所有的商,看看有何特点。

  教师要求各小组汇报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并逐一把这些商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抽象出一个结论:不论多大的圆,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就此机会,教师向学生计述一千多年以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用算筹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总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个伟大的发现,比欧州人早了500年。

  教师指出:由于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就把这个数叫做圆周率,并用字母Л(pai)表示,Л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取*似值,即Л=3.14。

  3、抽象概括

  既然知道圆的周长divide;圆的直径=圆周率,那么,根据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关系,已知直径求周长应是: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为了方便,我们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用字母d表示圆的直径,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Лd。因为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即d=2r,那么圆的周长=2×圆的半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就是C=2Лr。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根据圆的直径求圆的周长和根据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的两个公式:C=Лd和C=2Лr。

  4、享受成功

  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醒地认识,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也有了理论上的把握。但是,我们学*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如何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知识呢?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学*课本第101页例1,并要求学完后自己试做第103页试做题第1题。估计大部分学生做完后,教师又从*时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中各抽出一名板演。板演完成后集体评论。我们一方面表扬和鼓励做得正确的学生,另一方面纠正板演中出现的错误。

  就在学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乐时,教师再次要求学生自学例2,并用解决试做题第1题的同样方法,解决试做题第2题。

  最后,教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作一次系统的口头归纳。

  附: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divide;圆的直径=圆周率

  即Cdivide;d=Л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

  即C=Лd

  又因为d=2r


圆的周长说课稿通用10篇(扩展3)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菁华10篇)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1

  我在设计圆的周长这节课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几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物体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测量、观察和讨论中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公式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下面,我就从以下两点反思本节课的教学。

  1、愉快教学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我在教学圆周长这课时,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的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在测量一元硬币的直径和周长时,使有些学生明白圆的周长没办法用绕线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来,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再去探索新的求的方法,这使得下面的学*有了驱动力。

  2、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猜想—验证”又是学生探索中常用的方法。

  这节课在学生猜测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直径或半径有关的时候,我没有马上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而是追问了一句,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有位学生提出了用测绳来量出圆的周长,接下来我就让学生通过绳绕法测量出硬币的周长和直径,在找同学汇报他们的测量结果,演示他们的测量方法后,我又追问了一句:“那么圆湖的周长或再大一点的圆的周长,你也能量出吗?”能不能找到向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我就让学生进行分组测量三个圆的直径和周长活动,为了防止小组合作学*流于形式,避免学生在活动时没有目的性,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在小组合作前,我明确的提出了提出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测量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的周长和直径,把数据填在圆的周长记录单上。让组长分工。

  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课上不能注意倾听学生回答,圆的周长的概念教学不扎实,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2

  《圆的周长》是北师大版数学十一册教科书第一单元第四课的资料。本节课透过引导学生对圆周率的探求,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我分成四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1)在具体情境中,研究不同的状况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一些实物中的圆的周长,如用“绕、滚”的方法来测量。但对于象黑板上画的圆,当学生发现测这个圆的周长不能用“绕、滚”的方法来测量,务必研究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

  (2)在推导计算圆周长的公式时,先启发学生透过对不同大小的圆进行观察,思考它们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

  (3)分小组进行,研究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将数据填到书上,进行观察思考,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的结论”,理解圆周率π的好处。

  (4)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进行实际运用,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透过对圆周率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和概括潜力及逻辑思维潜力。

  教学反思

  1、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本课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熟知的身边圆形物体入手,让学生指出看到的圆形并摸一摸圆的周长指的是哪里。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让学生大胆实践,重视了学生的测量方法的培养。

  听不如看,看不如做。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也是这个道理。于是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想出根据不同的实际状况,选取测量圆的周长的办法,在圆的周长测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测量技能和思维的灵活性。

  3、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调潜力。

  在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长度及计算不同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有什么特点时,学生产生了需要合作的需要,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了发现数学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实践及合作潜力。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3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自主学*的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合作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构成、发展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中,透过生活化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从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再透过小组合作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可见,让学生再熟悉的、感兴趣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体验和理解数学,让他们明白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问就是要学会问”。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问题呢教师务必启发学生主动想象,去挖掘去追溯问题的源泉,去建立各种联系和关系,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教师在本节课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感悟到:要明白圆的周长,能够直接测量,而直接测量圆的周长有时很麻烦,有时根本不可能,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透过猜想提出假设,再透过小组合作验证假设,发现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介绍有关数学背景知识,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说:“一切成效的工作务必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在教学中,我们可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用心性,让学*的资料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教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数学背景知识,帮忙学生了解数学发生与发展过程,激发学*数学的兴趣。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资料,运用在网上查阅的超多资料,找到一个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契机:透过介绍“圆周率”的发展历史,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兴趣。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正如新大纲所要求的,不仅仅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调动起学生用心的情感,使探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陶冶。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4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上海世博会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体此刻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在创设情境时,我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激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做好铺垫。其次,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此同时,我向学生提出质疑,以相同的方法测量赤道的长度,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促使学生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第三,学生透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验证猜想,在理解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及圆周率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第三次回到情景中,使学生在掌握新资料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最后,在巩固新知解决问题的环节中,以世博会为背景,设计了三道不同层次的练*题,这三道题实现了从基础练到拓展练的跨越,提高学生发现信息、解决问题的潜力。

  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世博会的情境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并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前面“圆的认识”的成功铺垫,因此本节课学生透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等活动,理解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因为亲自经历了小组内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过程,所以学生能较为容易地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另外,我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激励,比如当学生展示巧妙的方法时我赞扬学生的想法有创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用心学*的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乐趣。

  课后,透过反思,使我对本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比如:在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评价时,艺术性稍显不足,另外,我对课堂的掌控和把握潜力还需要提高。虽然对教材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但还没做到彻底地理解。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弥补以上不足之处,提高个人理论素养,使自己的教学趋于完美。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5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远的周长*数学并非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数学学*过程的实质上学生主体富有思考性的探索过程。所以,数学知识的探索轨迹,作为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的标志,展现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本节课探究的课题“圆的周长”,借助学生已有的学*经验从“圆周长好处”的理解,立足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由表达;“圆周长公式”的建构,则是借助于学生主体的测量、计算、自学、推导、论证等充分的实践活动而展开的。能够说,每个知识点的发现,都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成果,而不是学生被动理解的结论。探索,作为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到达了最大化。

  课堂上,生动搞笑的探索资料,能够给予学生愉悦的人文体验;开放宽松的课堂环境,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自由;恰到好处的鼓舞激励,能够给予学生强烈的人文尊严;各抒己见的思想交锋,能够培养学生民主的人文作风;标准严密的知识表达,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人文精神;课堂生活的亲生经历,能够培养学生初步的人文道德。“你还想明白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究竟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请你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究竟圆周长与直径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要求圆周长,只要明白什么就能够了?请举例证明你的想法。”都是探索过程中人文交融的真实体现。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知识的探索是一条明线,它在课堂中的存在形式是“贯穿”;人文的交融是一条暗线,它在课堂中的存在形式是“渗透”;笔者认为,只有两者有机整合,让课堂成为“自主探究”与“人文交融”的*台,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现实,着眼学生未来”的宗旨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6

  一、重视实践操作,突出开放性和探索性

  本节课学*的资料是“圆的周长”,借助学生已有的学*经验从“圆周长好处”的理解,立足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由表达;“圆周长公式”的建构先从学生动手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上,再到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整个过程突出开放性和探索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始到终让学生全方位参与;透过学生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统计分析,在充分的感知的基础上,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认识圆周率的含义,得出计算圆的周长的公式,整个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用心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潜力及获取知识得潜力,使学生在学*中获得成功感,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

  二、精心设计导语,为学生搭建交流*台

  课堂上,生动搞笑的实践活动,能够给予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台;简单生动的教师课堂语言能够为学生营造开放宽松的课堂环境,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恰到好处的鼓舞激励语言,能够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一步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抒己见的思想交锋,能够为学生搭建*等交流的*台;严谨数学推理,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人文精神。“同学们,昨日秋游玩的开心吗?此刻老师继续带你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圆的周长就是什么?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就一齐来研究圆的周长”在“请你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圆的周长是不是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要求圆周长,只要明白什么就能够了?请举例证明你的想法”等,精心设计每个环节间的导语,用质疑的方法引入每部分资料。

  三、需要改善的地方

  回味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情景的创设、问题的导入、活动研讨、猜想验证、巩固应用、总结评价,学生合作学*的体现、学生思路的展示和最后知识的反馈。整节课中,学生都在自主学*,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学*、共同体验了获取知识的乐趣。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问题的导入过度得太长,老师牵得太死;猜想验证这一环节能够更紧凑点,每组研究一个事物就能够了,12组就有12个例子了;这样设计的话最后的练*时间就会更充裕一点能够把后面的解决问题的练*做练*一些;圆周长公式的导出,学生透过合作学*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结论进行深入的追问:是不是这样的呢?进而在课件上演示。我备课时备到的环节由于时间紧在上课时忘了,我觉得使这节课有点缺陷。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7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课,激发学生学*兴趣

  “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利用班上的总人数、男、女生人数,来说说比的知识,这种贴*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问题中,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身边。

  二、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探究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又不是简单的解题训练。在练*的设计上,采用多种形式步步提高,通过有层次和有坡度的一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让学生明白比不但与生活有关,和自己也有关系,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五、不足与疑惑

  由于在突破重点这一环节花了较多时间,所以练*的量相对少了一些.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8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根据以上教学理念,以数学实验活动为载体,构建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台。

  一、源于自然的导入,将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当中。本节课以学生回忆圆的有关知识为切入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用手摸圆形物品的周长感受圆的周长,使学生产生学*圆的周长的需要。

  二、提供充分的交流合作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为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创造时间、空间,让小组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它的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揭示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动手实验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研究历史,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进而介绍祖冲之的研究成果,*代关于圆周率的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了圆周率的研究史,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帮助教师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五、不足之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圆的周长的概念教学不扎实,没有强调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而是*惯的叙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课上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介绍圆周率是语言重复浪费时间,导致准备的练*没有做,只是让学生做了书上的例题等等,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9

  一、重视实践操作,突出开放性和探索性

  本节课学*的资料是“圆的周长”,借助学生已有的学*经验从“圆周长好处”的理解,立足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由表达;“圆周长公式”的建构先从学生动手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上,再到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整个过程突出开放性和探索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始到终让学生全方位参与;透过学生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统计分析,在充分的感知的基础上,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认识圆周率的含义,得出计算圆的周长的公式,整个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用心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潜力及获取知识得潜力,使学生在学*中获得成功感,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

  二、精心设计导语,为学生搭建交流*台

  课堂上,生动搞笑的实践活动,能够给予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台;简单生动的教师课堂语言能够为学生营造开放宽松的课堂环境,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恰到好处的鼓舞激励语言,能够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一步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抒己见的思想交锋,能够为学生搭建*等交流的*台;严谨数学推理,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人文精神。“同学们,昨日秋游玩的开心吗?此刻老师继续带你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圆的周长就是什么?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就一齐来研究圆的周长”在“请你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圆的周长是不是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要求圆周长,只要明白什么就能够了?请举例证明你的想法”等,精心设计每个环节间的导语,用质疑的方法引入每部分资料。

  三、需要改善的地方

  回味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情景的创设、问题的导入、活动研讨、猜想验证、巩固应用、总结评价,学生合作学*的体现、学生思路的展示和最后知识的反馈。整节课中,学生都在自主学*,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学*、共同体验了获取知识的乐趣。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问题的导入过度得太长,老师牵得太死;猜想验证这一环节能够更紧凑点,每组研究一个事物就能够了,12组就有12个例子了;这样设计的话最后的练*时间就会更充裕一点能够把后面的解决问题的练*做练*一些;圆周长公式的导出,学生透过合作学*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结论进行深入的追问:是不是这样的呢?进而在课件上演示。我备课时备到的环节由于时间紧在上课时忘了,我觉得使这节课有点缺陷。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10

  圆的周长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难点是理解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及圆周率。如果单从字面和单纯的求圆的周长。或者追求一个较好的分数。加强计算训练就可以了。但讲课之前。我一直在想。圆的周长和以前学过的*面图形的周长有何区别。根据新课标这节课学生应该有哪些学*体验呢。如何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应该是很重要的数学研究方法。根据教学设计。我决定放手发动学生去实践,去体验。让学生自己成为学*的主体。所以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自己理解圆的周长。用自己的语言去说什么是圆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摸教具圆的周长,使学生建立充分的亲身体验,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为下一步怎样求圆的周长。为必须化曲为直打下了铺垫。

  在探索圆周长计算这一环节: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式的测量活动,使学生自主创造出“测绳”和“滚动”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另一方面,我故意用提前准备好的绳子栓了一块橡皮。甩动绳子,橡皮转动轨迹也是一个圆。在学生新奇的感受中。我又让学生观察钟表指针转动轨迹。并开玩笑得问如果想知道转动风扇运行轨迹的圆的周长是多少再用绳测法和滚动法就有生命危险了。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反思及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测绳”和“滚动”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公式”的心情,为继续研究圆周长的计算作好了铺垫。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出示了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凭直观说出哪个圆的周长比较大。鼓励学生猜测一下圆的周长应该和哪个条件有关系。为什么。学生很容易的说出了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圆的周长应该和直径有关系。那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进一步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学生很乐意的就开始利用准备的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把自己研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发现了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本课的难点。

  在此基础上,通过电脑展示,验证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从而引出圆周率,并知道圆周率是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发现的。所以率的含义应该表示关系。为以后学*百分率简洁做了铺垫。学生有了这一发现,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了新知的价值。进一步推导出c=πd,c=2πr。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突破难点的效果,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可以得到发展。

  当然,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课堂纪律和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和独立思考,全部参与和个体培养等等的关系处理,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整节课下来,学生学*效果较好,我想,这得益于事先让学生准备的教具比较充分,得益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也得益于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这次课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本质就是激发和唤醒学生学*的兴趣与思考。


圆的周长说课稿通用10篇(扩展4)

——《圆的周长》教案 (菁华3篇)

《圆的周长》教案1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教材从生活情境入手,通过让学生思考自行车绕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圆的周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自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在本节内容中,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在本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呈现形式上做了略微的改动。本设计从周长引入本课教学,这样可以加深圆的周长和其他以学图形周长在计算的联系和区别。用直的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求周长是几条直的线段长之和,而圆这个曲线围成的图形的计算方法是化曲为直。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在三年级上册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圆的周长计算。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让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似值。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3、通过探索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倒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圆的周长》教案2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教材从生活情境入手,通过让学生思考自行车绕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圆的周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自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在本节内容中,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在本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呈现形式上做了略微的改动。本设计从周长引入本课教学,这样可以加深圆的周长和其他以学图形周长在计算的联系和区别。用直的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求周长是几条直的线段长之和,而圆这个曲线围成的图形的计算方法是化曲为直。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在三年级上册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圆的周长计算。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让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似值。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3、通过探索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倒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圆的周长》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初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圆周率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和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及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现在大家都说说,你们都知道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二)学*新课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我想问问同学,你们都带了哪些圆形实物?

  两人互相指指圆的周长在哪儿?

  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老师手里这个圆的周长。

  谁跟他指得不一佯?为什么这样指不行?

  老师这有一面镜子,我要给这面镜子镶一条不锈钢边框,怎么才能知道这个边框长多少厘米呢?

  老师这还有一个杯子,用它喝水有时烫手,我想编一个杯子套,怎么才能知道套口应该编多大?

  哪个小组愿意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每个组都带了一些圆形实物,我们要通过小组合作测出圆的周长,并填写实验报告。

  请你在实验报告上填出你测量的实物名称,周长是多少,直径是多少。

  (学生分小组测量手中圆形实物,并填写在实验报告上。能测量多少数据就测量多少数据。)

  请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同学们想了那么多种方法,看来你们真了不起。我们归纳起来,同学们都是用缠绕、滚动的方法把曲线变直的。(板书:绕、滚)

  (师出示黑板上画的圆)谁能用这两种方法来测量这个圆的周长。

  看来光靠绕、滚这种实践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是不行的,我们必须研究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

  想一想,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几何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呢?举个例子说明,是不是这样呢?请看屏幕。

  (用电脑演示三个滚动的圆,看出圆越大滚动的轨迹越长,圆越小滚动的轨迹越短。)

  我们得出了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

  这是我们大家一起发现的。科学家往往发现问题就要去研究,我们同学长大想不想当科学家?今天我们就先学着科学家来研究一个问题:用我们测量的数据,通过计算分析,来研究圆的周长到底和直径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分小组讨论。)

  通过同学们实验研究,我们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电脑演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这是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我们叫它圆周率。(板书:圆周率)

  谁能说说圆周率是怎么得来的?

  请同学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早在2000年前,我国古代数学经典《周髀算经》就指出:圆经一而周三,(用投影打出这句话。)当时,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至今人们常用它来估算圆的周长。刚才,老师就是用这种方法来估算同学们算得是否准确的。谁知道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准确到7位小数的是谁?(学生口答)他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

  (出现祖冲之的画像,同时放配乐录音,介绍祖冲之。)

  约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就已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比欧洲的数学家要早1000年左右。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环形山,就是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

  我们确实应该为前人的聪明、智慧感到自豪和骄傲。后来瑞士的数学家欧拉用希腊字母代表圆周率。(板书:)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如果用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参加计算是不方便的,故通常将取两位小数。(板书:3.14)

  既然是个固定的值了,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圆的周长?(直径。)

  现在我们能不能计算黑板上这个圆的周长?

  什么条件不知道?(直径。)

  谁来测直径,用分米作单位。(板书:分米)

  如果直径是2分米,半径就是几分米?

  用半径能不能求圆周长?

  现在我们试着用直径或半径来求黑板上圆的周长。

  谁用直径求出圆的周长?

  (板书:3.142=6.28(分米))

  为什么这样列式?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表示圆周率,字母公式怎么表示?

  (板书:C=d)

  谁能用半径求圆的周长?为什么这样做?

  如果用字母r表示半径,字母公式怎么表示?

  (板书:C=2r)

  (三)巩固反馈

  1.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单位:厘米)

  2.判断,你认为正确画,错误画。

  (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倍。()

  (2)圆的周长是6.28厘米,它的半径是2厘米。()

  (3)圆周长的一半与半个圆的周长相等。()

  3.选择: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举几号卡片。

  (1)车轮滚动一周,所行路程是求车轮的[]

  ①半径

  ②直径

  ③周长

  (2)圆形水池的直径是4米,绕池一周长[]

  ①25.12米

  ②12.56米

  ③12.56*方米

  (3)A圆的直径是6厘米,B圆的直径是2分米,圆周率[]

  ①A圆大

  ②B圆大

  ③一样大

  4.甲乙两人分别沿①、②两条路线从一端走到另一端,谁走的路线长?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圆周率的探求,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第一步先通过测量实物中圆的周长,研究测量圆周长的方法是通过绕、滚的方法来测量。接着出现画在小黑板上的圆,当学生发现测这个圆的周长不能用绕、滚的方法来测量,必须研究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

  第二步,推导计算圆周长的公式。先带领学生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周长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圆周长和谁有关系。

  第三步,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通过对圆周率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和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圆的周长说课稿通用10篇(扩展5)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菁华10篇)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将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学生提供从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维能力。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89-91页《圆的周长》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长方形、正方形及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已获得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它们的周长就是围成它一周的长度,这为学生认识、概括、归纳圆的周长提供知识技能基础。在教法上,以“铺垫孕状——新知探究——新知运用”为主线,又在各个环节中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各个击破、呈现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情上,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全的能动性,经历探究、合作交流、自学等方式自主构建知识。

  教学目的

  1、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实践,自计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在探究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

  4、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老师:课件、直尺、纸剪的圆、系有小球的绳子两具啤酒瓶、绳子。

  学生:2个大小不同的硬纸圆片、直尺、彩带、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机器人轿车和跑车在两个赛道上比赛,轿车沿着正方形路线跑,跑车沿着圆形路线跑。

  2、想一想

  (1)要求轿车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了它的什么就可以?能说出你的依据吗?

  (2)要求跑车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3、从图上可以看出,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谁来说说什么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演示,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圆的周长,归纳圆的周长的意义,突出正方形周长与它的边长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圆的周长的理解,为后继教学“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作学*策略上的铺垫。】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1、感知、测量:用手摸圆的一周<纸剪的圆>

  (1)师演示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怎样?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圆的的周长呢?

  (2)利用学具操作,用不同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3)想一想:用这些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计意图:本设计为学生的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考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2、合作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1)猜一猜:(老师拿出一个一端系有小球的绳子,手执另一端并不停地转动形成一个“圆”),你们还能利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可能与它们有关?

  (2)比一比:同桌合作,用绕圆一周的彩带跟学具的圆的直径比一比,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3)算一算:小组合作,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学情预设:由于测量有些误差,其结果有所不同,可让学生通过争辩来统一认识】

  (4)、议一议:计算结果有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5)、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活动,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本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量一量、想一想、猜一猜、比一比、算一算、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的关非纯粹的知识本身,更主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3、认识圆周率

  (1)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个固定不变的数,称之为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字母∏表示。

  指导读写

  (2)指导阅读第90页方框中的文字,了解让*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介绍*代大于圆周率的研究成果。

  4、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方式

  (1)问:已知一个圆的直径,该怎样计算它的周长?板书:C=∏d,学生任意挑选一个圆片的直径,计算出它的周长,然后跟测量的结果比比看,是不是差不多?

  (2)问:告诉你一个圆的半径,会计算它的周长吗?怎样计算?板书:C=2∏r

  (3)问:转动木条形成的圆的周长你会求吗?

  (4)小结:要求圆的周长,一般需要知道它的直径或半径。

  【设计意图:本设计通过学*自主的“探究—发现”,进一步理解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圆的周长公式就推导而出。】

  三、初步运用,巩固新知

  1、辨析、判断<课件>

  (1)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 )

  (2)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 )

  (3)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 ( )

  2、教学例1 <课件>

  (1)在生读题后,问:求这张圆桌的周长是多少米?实际上是求什么?

  (2)学生尝试,反馈评价。

  3、完成第91页中间的“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题的判断,加深了学生对圆的周长和直径间关系深刻认识,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桌面周长的计算,培养了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能力,了解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业务,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四、全课总结、

  1、请学生说说收获。

  2、回放两车比赛的课件;算一算,哪辆车跑的路程长?

  3、生活中的数学

  师演示;把两个啤酒瓶捆扎在一起。啤酒瓶的直径是T厘米,如果只扎一圈,至少要多少厘米绳子?(接头处不算)

  设计思路

  着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本设计求为学生创设“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升华。

  一、在操作中感悟。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

  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本设计为学生的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考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二、在探究中发现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方式。本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量一量、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操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的并非纯粹的知识本身,更主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三、在经历圆周率的研究历史中,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进而介绍祖冲之的研究成果,最后,介绍看守代关于圆周率的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了圆周率的研究史,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的价值

  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作者简介:

  郑蓉,现任教于浦城县新华小学,1971年出生,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担任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县学科带头人。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想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

  多媒体课件三套、系绳的小球。

  学具准备:

  塑料圆片、正方形纸板、圆规、剪子、直尺、细绳。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复*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我们学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回想一下,它们的周长各指的是什么?

  2、揭示圆的周长。

  (1)同学们都有一张正方形纸板,请你们用圆规在这张正方形纸板上画一个最大的圆。然后用钢笔或圆珠笔描出圆的周长,并且沿着圆的周长将圆剪下来。

  (2)谁能指出这个圆的周长?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二、动手操作,引导探索

  1、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1)提问:你知道了什么是圆的周长,还想知道什么?

  我们先研究怎样测量圆的周长,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学生边回答边演示。

  (2)教师甩动绳子系的小球,形成一个圆。

  提问: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圆。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2、认识圆周率。

  (1)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用绳测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便又准确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研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首先考虑圆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请同学们看屏幕,认真观察比较一下,想一想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向前滚动一周,留下的线段长就是圆的周长。)

  提问: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圆周长跟直径有关系?

  ②学生测量圆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周长跟直径是不是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用你喜欢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生测量、计算、填表。在黑板上出示一组结果。

  请同学们看黑板,从这些测量的计算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③课件演示,证明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继续演示上面三个圆,直径与周长进行比较,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这些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那么屏幕上这三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三个圆的周长也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2)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通过以上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任何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那也就是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他为圆周率。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π表示。(指导读写π。)

  (3)了解让*人引以为自豪的圆周率的历史。

  关于圆周率还有一段历史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111页方框中的方字,想: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到底等于多少。后来数学家们逐渐发现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现在人们已经能用计算机算出它的小数点后面上亿位。π=3.141592653……

  3、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根据刚才的探索,你能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学生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c=πd;c=2πr。

  要求圆的周长,你必须知道什么?(直径或半径)

  4、运用公式计算。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只列式不计算。

  课件演示:由第一个圆逐渐变大,分别出示第二个、第三个,提问:怎样求这个圆的周长?(生答需测量出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师给出直径0.8分米,学生计算它的周长。)

  (2)出示例1。

  ①在学生读题后提问:求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实际上就是求什么?计算这道题应注意什么?

  ②学生尝试练*,反馈评价。

  ③提问:如果告诉你的不是这张圆桌面的直径而是半径,该怎样解答?不计算,谁知道结果是多少吗?

  (3)完成第112页“做一做”。

  (4)看书质疑。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下面的说法对吗?并说明理由。

  (1)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

  (2)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3)π=3.14()

  2、测量一圆形实物直径,计算它的周长。

  3、有一奶牛场准备用粗铁丝围成一个半径是12米的圆形牛栏(如图),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至少需要买多少铁丝才能把牛栏围3圈?(接头处忽略不计。)

  四、总结全课,储存新知。

  这节课你自己运用了哪些学*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思考题。

  课件演示:大圆的周长和两个小圆的周长之和同样长吗?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3

  课题

  圆的周长

  例题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发现规律,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探索意识。

  3、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古代在数学方面的成就。

  手 记

  我在设计圆的周长这节课时,对

  圆周长概念的教学做了淡化处理,新教材对概念和老教材比已经大大弱化了。目标是让学生知晓,不必死抠字眼。我的设计,力图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找到衔接点,故而在正方形内接圆这一点上,为探究直径和圆周长的关系做了新的尝试。之后的教学,希望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几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物体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测量、观察和讨论中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公式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资源

  目标

  学与教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二、渗透“转化”,激发兴趣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五、知识回首,概括总结

  师生谈话,生活中的周长概念,教具。

  教具、学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具、计算器、

  实验报告单

  *题

  实物感知,触摸圆的周长,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形象的让学生建立圆周长的概念。

  让学生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测量的局限性引出寻找计算方法的必要性。

  从猜想与观察中初步探寻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通过操作,收集数据,计算比对后发现规律。

  从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引出圆周率的概念

  从圆周率概念中演变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巩固运用、深化知识

  学生对整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圆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拿出一个圆片问: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指出老师手上圆的周长?再指出自己准备的圆形物体的周长。

  2、提问:圆的周长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图,让学生进行比较)

  3、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4、归纳: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1)教师接着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们能直接用尺子测量出来,但是圆的周长能直接测量出来吗?比如这样的一个圆(铁丝围成的圆形)

  生:拉直了再量一量。

  师:为什么要拉直呢?(引出化曲为直的思想)

  师再出示圆片问,这个能拉直吗?可以怎样得到它的周长?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同桌讨论)

  汇报:(学生演示)

  a、可以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周长。

  b、还可以先用绳子绕圆一周,测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教师评价:同学们想出的方法很好。刚才的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是把弯曲的线段转化为直的线段来测量。

  师:做校服量你的腰围是不是跟这个差不多呢?

  师板书:绕线法、滚动法------化曲为直

  (3)教师问:这样的方法有局限性吗?举几个例。

  生:比如说在操场上画的大圆的周长、广场上的圆形喷泉的周长、溜球绕在手指上旋转一周,形成了圆,它的周长不便用上面的方法。

  师:用图片展示嫦娥二号绕月飞行的圆形轨迹,引发学生的感慨:测量的方法有局限性,那么我们就要找出求圆的周长的普遍方法。

  (1) 观察并猜想:圆的周长会和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呢?

  ,圆的周长 教学设计

  (三个直径不同的圆提示周长与直径有密切的联系。)

  (2)观察并思考:正方形与圆有何共同之处,圆的周长会超过直径的4倍吗?至少应大于直径的( )倍。

  (三)圆周长的推导。

  (1)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算一算,看看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

  让4人小组的同学进行合作,分别测量出3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最后观察数据,有什么发现?

  圆

  直径(厘米或毫米)

  周长(厘米或毫米)

  周长/直径(保留两位小数)

  圆1

  圆2

  圆3

  我们的发现

  (2)反馈。

  请学生上台来展示,并且说说发现。

  小结:同学们都发现了虽然我们测量的圆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总是3倍多一点。

  (3)教师用软尺绕学具圆一周,再将软尺沿直径绕三次演示3倍多一些,加深3倍多一些的印象。

  3、教学圆周率。

  师:其实任何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用希腊字母π表示。

  师:什么是圆周率呢?也就是说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

  说到圆周率,老师不得不提起一位我们的祖先。(看63页你知道吗?)

  上面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π≈3.14。

  4、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刚才,我们圆周率是怎样求出来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根据圆周率你能求出圆的周长吗?

  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师:如果用半径求呢?

  (c=2πr)

  5、从最后的公式中可以看出,什么决定了圆的周长?

  (四)解决问题

  1、算一算。

  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4厘米 (2)r=1.5米

  师: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判断。

  (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

  (2)、圆周率是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的比值。( )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五)、谈学*收获:

  师:哪位同学能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想?

  板书 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测量: 滚动法、绳测法---------------化曲为直

  规律: 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C=2πr

  教学 准备

  每小组学生准备:一条绳子、剪刀、一把直尺、3个大小不同的圆。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愿望。

  1.谈话:同学们,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今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听:(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线跑,灰太狼沿圆形路线跑,一圈过后,它们又同时回到了起点。此时,它俩正为谁走的路程长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学生进行猜测)

  2.要想确定它俩究竟谁跑的路程长,可怎么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再进行比较。)

  3.指名一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生:边长4=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认识圆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谈话: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课件出示3个车轮)

  2.师:上面的3个数据是表示什么的?(生:圆的直径)英寸是什么意思?(学生看书回答)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圆的周长

  教学重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观看后提问:

  1.谁获胜呢?

  2.它们对自己跑的距离产生了怀疑,都说自己跑的远……

  3.拿起一个圆用手模一摸感知什么是圆的周长。

  二、新课

  (一)介绍测量方法:

  1.绳测法。

  2.滚动法。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化曲为直”的思想,知道绳测法和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并让学生感知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

  (二)猜想。(三)实验。

  1.小组协作。

  周长c (厘米)

  直径d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保留两位小数)

  ……

  ……

  ……

  2.汇报测量和计算结果。

  提问:通过这些实验和统计,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发现每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四)验证结论。

  (五)阅读理解有关圆周率的知识。

  三、练*

  计算方法:

  1.能说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c=∏d c=2∏r(板书)

  2.根据条件,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d=10cm r=10cm

  3.(略)

  4.现在你明白小龟和小兔谁跑的路程长吗?谁跑得快?

  5.拓展练*。

  四、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请主动用你学会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有关圆的周长的问题。

  附:教学设想

  一、选择与新知识最佳关系的生长点,巧制课件,导入新课。

  “周长”是已学过的概念,但以前讲的长、正方形的周长是指封闭折线的长度,而圆的周长是指封闭曲线的长度。一“直”一“曲”既有联系亦有区别。我抓住这一新知识的连接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课件演示与实验相结合,个别实验和小组实验相结合,讲与练相结合,计算与测量相结合,谈话与板书相结合,讲与练相结合,计算与测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空,并且探究的题材对学生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的角色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构建者。

  三、在研究性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能力。

  小组探索通过测、剪、量、算一系列操作认识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巧用课件,概括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附:教后感:

  这次“三新一整合”的活动促使我重温《新教材标准》,改进自己教学观念,学*有关信息技术整合的新模式。本节课体现了我教学观念的一些改变。主要体现在:

  一、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空。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偏重于“学”的研究(三新活动中的“新学法”)。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传授者,而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数学知识的建构者。师生角色的的变化,使学生在学*方式上有了质的飞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重要的学*方式。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这题材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也就是和学生的现有认知状态有一个适度距离(潜在距离),学生在这种状态下的探究学*才是有意义的学*。本节课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索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二、利用课件,激发探究兴趣、提高探究效率和培养探究能力。

  课件动感的龟兔赛跑把全体学生引入课堂,理解了课题的含义、明确了学*的目的性,激发了探索的兴趣。课件的几次龟兔赛跑的介入,并逐级演示,再加上老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思考有机结合,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圆周长的含义,明确学*目的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运用课件设计自学内容,大大节省了板书所用的时间,使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效率得以提高。正方形周长和圆周长比较,大圆周长和几个内切小圆的周长和比较。通过课件的演示,对于引导学生说理,理解疑难问题,培养学生解决新问题的探究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巧妙设计练*,照顾全体,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节课的练*全部是要利用课堂所学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通过小组学*形式让学生利用圆周长的知识举出能解决生活中哪些有关圆周长的知识这一开放性题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照顾了不同层面的学生。学生所举的例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运用了探究式课堂教学。上课后,也有许多地方值得我进一步深思。例如怎样设问、问题开放到什么程度、信息技术怎样完美地和课堂整合、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改变……

  探究式课堂是否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

  附:评析意见:

  对于刘老师上的《圆的周长》一节课,我们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观念新,意识强,效果好”。从教学设计中和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刘老师的教学理念很先进,对“新课程标准中的数学学*和数学教学”有深刻的认识,也体现出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观念上,刘老师的“个性教育意识”强

  刘老师的“个性教育意识”强,可以从刘老师的课堂设计、课堂结构上都可以体现出来。课堂上学生的学*过程都是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的,学生之间通过协作、交流来共同实现学*目标。这种组织形式就能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许多的学*机会,在这样的学*环境中,人人都能得到发展,不同的人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关系上,刘老师的“学生的主体意识”强

  刘老师的“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这一点不仅可以从教师的角色的转变中可以看出来,还可以从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得到体现。首先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上有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一个人主导课堂,她把教学主阵地让位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在课堂上,老师是不仅一个引导者,通过“龟兔赛跑”的故事,配合课件动画的演示,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探究问题的学*环境之中来。老师还是一个组织者,给学生分工,给学生目标和任务,其余工作都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都很好地利用这些时间和空间,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去探究和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老师不只是注重结论的学*,更是让学生去经历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探究问题的乐趣。老师更是一位与学生*等的合作者,老师适时的点拨与启发“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大胆地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再如,老师艺术地把自己的测量结果与学生*等地呈现在一起,没有一点强加给学生的味道。另外,为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流于形式。刘老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时间和空间,如探究和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用了12分钟。这就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与学*活动,尽可能地让全体学生参与学*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的主体地位,还学生学*的主人地位。

  三、教学模式上,刘老师的“创新意识”强

  在教学活动中,刘老师很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其中练*的设计很有新意,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很大的作用。小组之间互相提出问题,或独立解答,或讨论交流。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感觉到学生的创造力很强。如有的提钟的时针转一圈的长度、单车的车轮的周长、呼啦圈的周长等,还有地球的周长,大树干的周长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生活当中所常见的现象。学生就可以利用今天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收获真的很大。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生活当中的数学就是有价值的数学,有趣的数学,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数学就是有价值的数学。

  四、建议

  课件整合方面,为了让学生从更深层次上接触科学的真理,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可以在学生操作得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关系以后,设计一个较精确的计算圆周率的课件,让学生对圆周率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3、培养学生的操作试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数学方法。

  4、了解圆周率的数学史话,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

  圆片、铁圈、绳子、直尺。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愿望。

  1、问题从情境中引入:小明和小强进行赛跑比赛,(如图)小明绕着长方形地跑,小强绕着圆形跑。小明跑的路程是什么?小强呢? 同桌互相指一指学具中圆片的周长,说说圆的周长与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谁能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如果两人用相同速度,都跑一周,你认为小明和小强谁获胜的可能性大些?(引导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2、化曲为直,测量周长。

  (1)(出示铁环)直尺是直的,而圆是由曲线组成的,怎样测量圆的周长?讨论:把铁环拉直后测量——“剪开拉直”。

  (2)出示易拉罐(指底面),这是一个什么圆形?你能将它“剪开拉直”测量出它的周长吗?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将它化曲为直,测量出周长呢?

  讨论:

  方法1:可以用带子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测出周长;

  方法2:将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周长。(板书:“先绕后量”和“滚动测量”)

  (3)教师拿一根绳子拴着一个物体,将它旋转几周,指出物体旋转的轨迹是一个圆,你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不能)教师再指出黑板上所画的圆,你还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吗?(不能) 指出:化曲为直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须要寻找一种普遍的方法来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反思】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我们应遵循实际,在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起点。注意不断地把学生的认识组织在矛盾运动中,使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地揭示和呈现矛盾→引导学生分析矛盾和研究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测量圆的周长,教师让学生经历了“剪开拉直”→“先绕后量”→“滚动测量”→“寻找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一起不断地产生认知冲突,不断地*息冲突,又不断地产生冲突,最终产生寻找圆周长计算的一般方法。学生在这种“冲突→*衡→再冲突→再*衡”的周而复始的矛盾运动中,理解了知识,激发求知的欲望和热情。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㈠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验证: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

  3、总结:圆的直径的长短,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

  ㈡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出示内接圆图)对照这幅图,猜一猜,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4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2倍。)小结: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2、验证:(小组合作)用先绕后量或滚动测量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求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周长C(毫米)直径(毫米)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讨论从表中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3点几,多媒体课件显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反思】合理猜想──有效探究的前提。猜想是人们依据事实、凭借直觉所做出的推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纵观数学发展历史,很多著名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的。伟大的数学家高斯指出:“若无某种大胆放肆地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波亚利对数学猜想有过这样的描述:“在数学的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他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为重要。所以,教会学生学会数学猜想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节课,教者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合理猜想。一是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是通过直觉观察引发的。二是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倍数关系,是根据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而类比产生的。教者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形的分析,挖掘有价值的问题:圆的周长一定是直径的2-4倍。合理的猜想科学地定位了探究的思路,提高了课堂的实效。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激发智慧的火花,思维有了很大的跳跃,提高了数感,发展了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小心验证──科学归纳的保证。美妙的猜想,只有经过科学的验证,才能彰显智慧的光环。为了提高探究的效率,验证时往往要融入讨论、实验、计算、观察、归纳和概括于一体,教者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空,充分**学生的脑、手、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探究过程。要在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基础上,善于找到结论的相似之处进行归纳。小心验证,还要讲求实事求是。尊重学生研究的结果,要正确处理好研究结果与科学的结论之间的差距,不能简单地否定学生研究的结果,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学生运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由于测量的误差,学生只能计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教者遵循实际,肯定学生验证的真实性。课堂上教师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同时这种科学态度对学生终身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三、感受数学文化,激**感体验。

  1、、介绍刘徽的“割圆术”。课件演示把圆切割成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分别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2、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想像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不易。(附:祖冲之在一个直径3.3333米的大圆里割到正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八边形,计算出每条边的长度是0.852毫米。虽然如此,祖冲之并没有停步,继续分割得到正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每条边已经和圆周紧密贴在一起了。祖冲之经过不懈地努力和严谨的计算,终于得到了比较精确的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在3.1415926和3.1418927之间。这个结论在当时的世界上独一无二,比欧洲人发现这一结果至少要早一千多年。)

  3、介绍计算机计算圆周率的情况。

  4、教学圆周率:π≈3.14。

  【反思】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著名数学家霍格本曾经说过:“数学史实际上是与人类的各种发明与发现、人类经济结构的演变、以及人类的信仰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确实打开数学发展史,见到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完全有理由、也有必要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使得数学的学*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传播。本节课向学生介绍了人类探索圆周率的过程,拓宽了他们的数学视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明的发展,体验到人类不断探索的脚步。通过介绍刘徽和祖冲之,使学生了解到祖冲之令人神往的成就,感受到身为一个*人的骄傲和自豪。同时通过史话的介绍,让学生觉得圆周率发现的不易,帮助他们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四、刷新应用能力,总结巩固新知。

  1、请你用自已的话总结一下怎样计算圆的周长?用字母怎样来表示?如果知道圆半径怎样来求圆的周长?用字母怎样表示?

  2、尝试练*:一辆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0.66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明辨是非:

  (1)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

  (2)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3)π的值等于3.14。( )

  (4)半径是10厘米的圆,它的周长是31.4厘米。( )

  4、抢答: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d=2厘米,d=3厘米,d=4厘米,d=5厘米, d=6厘米,d=7厘米,d=8厘米,d=9厘米让学生记住这些算式的乘积。 5、课堂作业:练*二十五2-5题。

  【反思】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如果学*者不进行再创造,他对学*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的理解,更谈不上灵活应用了”。我们不但要在学生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且在组织练*时应不断设置思维障碍,不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并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本节课教师在练*运用阶段,通过让学生抢答,引导学生记住3.14×1、3.14×2、……3.14×9这些算式的乘积。这看似有点死记硬背,但实践证明:对这些运算结果的适当记忆,可以减轻学生的计算负担,为学生的后续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义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11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想

  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解决”、“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参与”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而只有当“参与”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与”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就成了基础的基础。这里,老师能善于打破学生思维的*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

  接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什么,怎样参与的问题了。在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学生从猜测、分组测量计算到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知识新成的道。在小组活动前,老师鼓励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活动中教师参与其间,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实验后的广泛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来得到的结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元硬币、直尺、卷尺、系线的小球、计算器、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一起探讨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媒体显示:唐老鸭与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唐老鸭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米老鼠沿着圆形路线跑。

  2、迁移类推。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唐老鸭、米老鼠所跑的跑线,讨论、回答问题。

  (1)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

  (2)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

  (3)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板书:圆的周长)

  3、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梳理筛选形成学*目标:①什么叫做圆的周长?②怎样测量圆的周长?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④圆的周长怎样计算?⑤圆的周长计算有什么用处?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实际感知圆的周长。

  让学生拿出各自圆片学具,边摸边说圆的周长;同桌之间相互边指边说。

  2、明确圆周长的意义。

  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概括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媒体显示一个圆,并闪动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

  (2)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

  (3)什么叫做圆的周长?

  学生讨论互补,概括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显示字幕)

  3、测量圆的周长。

  让学生讨论如何利用桌上的工具,探究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小组内讨论、合作测量,然后一生向全班演示测量方法。

  (1)绳测法:用卷尺绕圆一周测量。

  (2)滚动法:媒体显示滚圆的动态。

  (3)设疑激趣:师甩动手中系线的小球转成圆,让学生测量此圆的周长。

  师:这就需要探讨一种求圆的周长的科学方法。

  4、引导学生探求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让学生观察、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媒体显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同时的滚动一周留下的轨迹。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长短。

  (2)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有关系。

  我们知道正方形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呢?这个问题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请分组测量圆片,填好实验报告单。

  学生操作实验,小组分工合作,测量圆片的周长和直径,并用计算器计算出它们的比值,填好实验报告单。

  (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投影学生报告单,引导观察数据,发现规律:无论大圆或小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媒体验证。屏幕上两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们的周长。

  (5)概括结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5、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1)让学生自学课本第111页第1、2自然段。

  (2)思考讨论: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一个什么数?它叫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

  (3)π的读写

  (4)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5)认识圆周率数字特征和它的*似值。

  6、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由圆周率的概念得到: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c=πd或c=2πr

  (2)解疑,再现系线小球转成圆。现在会求它的周长吗?只要已知什么?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尝试解答例1,点拔讲解规范书写格式。

  2、让学生提问,你对例1的解答有什么疑问。

  3、练*反馈,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

  四、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1、判断: ①π=3.14。( )

  ②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π倍。( )

  ③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

  2、求下圆的周长。

  3、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生试做

  (2)反馈

  (3)生完成P112做一做

  4、看*面图计算。(媒体显示课始呈现的唐老鸭与米老鼠跑步的画面):如果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直径都是5米,你能判断出谁跑的路程多吗?怎样判断?

  五、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1、你学到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2、怎么学到的?(评价总结,指出这些方法还可以用到今后的学*中去)。

  3、还有什么问题?(回顾本课想学到的知识都学到了没有)。

  六、作业

  1、独立作业:练*二十六第4、5、6题

  2、实践作业:

  3、课后思考题:(媒体显示)米老鼠沿着外圈跑,唐老鸭沿着“∞”字形跑,谁跑的路程多一些?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并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一)最*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面图形--圆,你对圆又有了哪些认识?

  (二)创设情境:龟兔赛跑。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新授教学。

  (一)定义。

  1、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2、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1)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你认为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3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实践操作。

  (1)目的: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圆的周长约是直径的几倍。

  (2)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量之前考虑好怎样分工更合理。

  (3)填写表格。

  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4)汇报小结

  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同,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比三倍多多少呢?

  (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表示。

  2、介绍祖冲之。

  (四)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的长?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C=d

  2、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

  教师板书:C=2r

  3、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五)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

  (一)判断。

  1、=3.14()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

  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

  a大于b小于c等于

  (三)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

  (一)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

  2、d=1.5厘米3.d=4分米

  (二)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

  2、r=1.5厘米

  3、r=3米

  六、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C=dC=2r

  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活动要求:

  1、各个组成部分面积分配合理,布局合理。

  2、要体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需要.大致分为:1----4岁;5---8岁;9----12岁。

  3、要有娱乐活动场所、休息场所、小路。

  4、算出各个部分的面积。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9

  1.简单而富有内涵的引入

  余老师原先的引入是从一则广告开始的,香飘飘奶茶一年所卖出的杯子有3亿多,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看广告、说周长、找关系、再化繁为简,这样引入有三个好处:一是激发学生学*兴趣,学生看到广告进入课堂,很新鲜;二是从地球赤道整个巨大的圆回到纸上的小圆,要研究大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我们先从小圆开始研究,这就是华罗庚所说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三是生活中的一般实例都是先测量出周长再求直径,比如,测量一棵树的直径,就是先量出它的周长等,这个广告也是先有周长,我们再来探究赤道直径是多少。

  有三个这么明显的优点,为什么会弃而不用呢?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时间!整个过程大约用了10分钟,才进入新课探究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一个缺点把所有的优点都掩盖了,所以,余老师改成下面的引入。先出示一个普通三角形,问它的周长在哪里,要测量什么,怎么计算?再出示一个正方形,也是问同样的问题,最后再追问:为什么只要测量一次,正方形的周长时边长的几倍?最后在出示圆。这种引入的优点是什么呢?一是从*面图形的周长引入,和前面所学的连成一条线,形成知识系统;二是这节课的一个内在线索是探寻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正方形正好具备了相似的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时变长的4倍,也是一个固定的数;三是时间,前后不到3分钟!因为课的导入追求迅速、高效,所以余老师采用了第二种方法导入。

  2.自发而科学严谨的探究

  关于课堂当中的操作,大多数是教师的指令行为,老师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学生根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我们这么做!在本节课中,余老师通过巧妙地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发的进行探究,"这两个圆,哪个圆的周长比较长?""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怎么样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每个问题都经过精心设计,逐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操作的目的。在操作时提出了各种操作要求,小组合作分工,务求科学严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也是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这是学生忘记了知识之后所留下的最宝贵的智慧!

  3.数学思想和文化的渗透

  在本节课中,余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多种数学方法,比如在测量圆周长的时候是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在汇报操作结果的时候,渗透了"变"与"不变"辩证思想,这也是理解圆是一个固定的数的重要过程,在介绍刘徽割圆术的时候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等等。在介绍圆周率的历史的时候,提到了我国研究圆周率的主要人物,以及和西方的比较,渗透了思想感情教育。这些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都是我们在课堂中需要挖掘和渗透的,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思考:圆周长÷直径=圆周率,这条规律的出现时机,余老师是放在学生的汇报之后,介绍圆周率的历史之前。我的想法是,学生的操作结果无法得出这是圆周率,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所以,我想,是不是放在接受前人的探究历史之后再将这条规律补充完整是不是好一些,这样,学生对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是一个固定的数,会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呢?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0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将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学生提供从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维能力。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89-91页《圆的周长》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长方形、正方形及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已获得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它们的周长就是围成它一周的长度,这为学生认识、概括、归纳圆的周长提供知识技能基础。在教法上,以“铺垫孕状——新知探究——新知运用”为主线,又在各个环节中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各个击破、呈现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情上,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全的能动性,经历探究、合作交流、自学等方式自主构建知识。

  教学目的

  1、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实践,自计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在探究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

  4、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老师:课件、直尺、纸剪的圆、系有小球的绳子两具啤酒瓶、绳子。

  学生:2个大小不同的硬纸圆片、直尺、彩带、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机器人轿车和跑车在两个赛道上比赛,轿车沿着正方形路线跑,跑车沿着圆形路线跑。

  2、想一想

  (1)要求轿车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了它的什么就可以?能说出你的依据吗?

  (2)要求跑车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3、从图上可以看出,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谁来说说什么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演示,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圆的周长,归纳圆的周长的意义,突出正方形周长与它的边长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圆的周长的理解,为后继教学“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作学*策略上的铺垫。】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1、感知、测量:用手摸圆的一周<纸剪的圆>

  (1)师演示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怎样?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圆的的周长呢?

  (2)利用学具操作,用不同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3)想一想:用这些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计意图:本设计为学生的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考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2、合作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1)猜一猜:(老师拿出一个一端系有小球的绳子,手执另一端并不停地转动形成一个“圆”),你们还能利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可能与它们有关?

  (2)比一比:同桌合作,用绕圆一周的彩带跟学具的圆的直径比一比,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3)算一算:小组合作,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学情预设:由于测量有些误差,其结果有所不同,可让学生通过争辩来统一认识】

  (4)、议一议:计算结果有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5)、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活动,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本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量一量、想一想、猜一猜、比一比、算一算、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的关非纯粹的知识本身,更主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3、认识圆周率

  (1)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个固定不变的数,称之为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字母∏表示。

  指导读写

  (2)指导阅读第90页方框中的文字,了解让*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介绍*代大于圆周率的研究成果。

  4、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方式

  (1)问:已知一个圆的直径,该怎样计算它的周长?板书:C=∏d,学生任意挑选一个圆片的直径,计算出它的周长,然后跟测量的结果比比看,是不是差不多?

  (2)问:告诉你一个圆的半径,会计算它的周长吗?怎样计算?板书:C=2∏r

  (3)问:转动木条形成的圆的周长你会求吗?

  (4)小结:要求圆的周长,一般需要知道它的直径或半径。

  【设计意图:本设计通过学*自主的“探究—发现”,进一步理解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圆的周长公式就推导而出。】

  三、初步运用,巩固新知

  1、辨析、判断<课件>

  (1)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 )

  (2)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 )

  (3)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 ( )

  2、教学例1 <课件>

  (1)在生读题后,问:求这张圆桌的周长是多少米?实际上是求什么?

  (2)学生尝试,反馈评价。

  3、完成第91页中间的“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题的判断,加深了学生对圆的周长和直径间关系深刻认识,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桌面周长的计算,培养了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能力,了解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业务,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四、全课总结、

  1、请学生说说收获。

  2、回放两车比赛的课件;算一算,哪辆车跑的路程长?

  3、生活中的数学

  师演示;把两个啤酒瓶捆扎在一起。啤酒瓶的直径是T厘米,如果只扎一圈,至少要多少厘米绳子?(接头处不算)

  设计思路

  着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本设计求为学生创设“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升华。

  一、在操作中感悟。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

  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本设计为学生的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考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二、在探究中发现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方式。本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量一量、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操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的并非纯粹的知识本身,更主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三、在经历圆周率的研究历史中,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进而介绍祖冲之的研究成果,最后,介绍看守代关于圆周率的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了圆周率的研究史,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的价值

  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作者简介:

  郑蓉,现任教于浦城县新华小学,1971年出生,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担任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县学科带头人。


圆的周长说课稿通用10篇(扩展6)

——《圆的周长》说课稿 (菁华3篇)

《圆的周长》说课稿1

  今天,我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圆的周长》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学生是在三上册已经学*了正方形、长方形等直边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为下节圆的面积以及下册圆柱表面的学*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中受到启发受有教育。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通过五年的学*,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已达到一个高度,知识的累积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操作理解与归纳等方面的能力较强。但是思维深度不够,个性差异较大。所以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精心操作、细心观察、准确归纳、同时多关注个性化思维展示。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本节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在合作学*中认识圆周率,并通过测量与计算理解圆周率,最后讨论归纳,推导园的周长公式。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2、通过学*,给学生一个自由、充足的展示*台,提高学生合作、操作、观察等方面能力,从而体现教学课堂是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

  3、在合作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集体力量的伟大、个性魅力的独特,以及科学知识无穷的奥妙与吸引力。从而做到教学课堂育人的实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节教学是否成功的知识基础,就是要看是否突破难点,突出了重点。学*圆的周长,就要先让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然后由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再推导圆周长的公式。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圆周率的理解,重点是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并能计算圆的周长。

  五、说教学方法

  要突破这个难点,突出这个重点,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去操作、去感受,让学生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通过测量、计算、总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之关系。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为辅,学生合作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去理解圆周率,再归纳推导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体现了教学课堂就是:合作学*、实践操作、总结归纳这一本质。

  六、说学法

  由于本节知识可操作性强,而且高段学生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所以合作学*、实践操作、总结归纳,就是学生的主要学*方法,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就要齐心、观察就要细心、测量尽量准确、总结力求完整。

  七、说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的一切理念与方法,都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而教学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以我们设计尽量做到新颖、合理、符合学生实际。

  1、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所以一上课我先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今天的课堂有什么不同,接着再让学生检查自己书和学具是否准备好,以告诉学生教学课堂必须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比较,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惯。

  2、创设情景

  本节课学*的内容是关于圆的知识,而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我就采用大家都熟悉的月亮,课件出示:一轮满月高挂夜空,静静的水面没有一波纹,这样的画面让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同时也让学生在课间烦躁的心情得以慢慢*静,思维回到课堂。一轮圆月让学生想到了教学上的“圆”,从而引出新知。数学用于生活源于生活。

  接着课件出示一组直边*面图形曲线图形,让学生观察“圆”的与众不同即复*了旧知,同时又激起了学生学*新知的兴趣。

  3、新知识探索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安排4个主要环节

  (1)、认识圆的周长

  周长学生已有了解,但是圆是曲线图形,它的周长到底是什么?在圆的什么位置?这个概念较抽象。所以我先用课件出示:乌龟赛跑,并演示跑一圈就是圆的周长。

  再让学生摸手中的圆形纸片一周,就是圆的周长,从而得出周长的概念。

  (2)、思考圆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要突破难点,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所以我先让学生结合上节内容来猜想。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合作的空间,为下一个操作环节做知识与思维的辅垫。

  (3)实践操作(认识圆周率)

  先猜想,再操作,用实践来验证猜想并在验证过程发现新的规律。本节课如果抓难点,重点也就是不攻自破。圆周率是我们祖先几年前就利用原始的工具,经过无数次的实践与验证得来的。所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操作、讨论、分析,学生势在必行的,于是我安排让学生测量周长,接着再计算,得出数据,并观察、比较、归纳,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圆周率。在测量圆周长时我安排了一个先独立猜想,再讨论,最后展示一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圆的周长可以测量得到,但是测量很麻烦,而且有局限性,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操作找一个规律能很快、很准确得到圆周长的方法,让知识牵引着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去发挥去创新、去思考、去总结。最后在教师提供的学具下,学生通过测量与计算总结归纳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圆周率。然后教师课件出示:“祖冲之”,让学生自学阅读,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流程的重点,让学生在操作中去体验,去感受,去领悟。

  (4)、总结公式

  当学生理解了圆周率,知道了圆周率实际上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一个比值,我便及时安排学生归纳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接着便设计2道例题与3道巩固练*,以加强对新知识巩固和理解,最后做全堂总结,整个教学流程我把握住让学生先观察再体验、先猜测、后实践、最后总结、归纳,学生全程参与、全程体验,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的体现,展示了一节课关键词,重点和难点。所以本节课,我先板书了圆周长的.概念,加强学生记意,接着板书了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式,以及圆周率有关知识,加强学生的理解,最后板书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整个板书简练、有序、重难点突出,为学生知识积累做了一直观的补充。

  九、说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是对课堂教学一个自查,查漏补缺,然后进行总结和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在学生的测量时教师意识重要的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测量方法否则就会导致误差太大,得不出想要的结果,另一个就是在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得出圆周率后,一定要及时引导后学生仔细观察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我了计算简单计算是方便取*似值3.14,它实际比3.14要大。

《圆的周长》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选自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圆的周长”概念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圆的认识”的深化,圆周长的计算是后面学*“圆的面积”的铺垫,更为下学期学*圆柱圆锥这样的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确立本节教学目标为:

  1.知道圆周长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似值.

  2.经历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主动发现,主动研究的学**惯.

  4.受到事物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圆周率学*,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经历圆周长公式的 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突出两点,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数学结论的猜想动手操作,实践验证以及表述的过程;二是对学生放手,还学生自主的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具体我做如下设计:

  1. 对新课的导入,我采用以旧知引新知的知识建楼法,首先让学生说说对圆有了哪些认识,然后接着问学生,你还想学*圆的哪些知识?导入设计简洁开放,体现“以生为本”的设计理念。无论是旧知识的回顾,还是新问题的提炼,都立足于学生的自主表达,有效地唤起了学生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引发学生对本课探索主题的个性化遐想。

  2. 对于圆的周长概念的教学,首先以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为基础,让学生在用手比划后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再对圆的周长做同样的比划触摸而后进行理解和表达。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

  3. 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这一内容,我安排了两个环节。一是直观的测量圆的周长,通过让学生想一想,看课件演示知道用绳子缠绕或滚动法可以量出圆的'周长,紧接着又出示了地球的图片,让学生想想看能否用刚才的方法量出地球赤道一周的长度。这显然是无法操作的,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有意反思和自由评价,使学生辩证性地感受到了“缠绕”、“滚动”方法的局限性,引发其探索“计算公式”的积极性,为深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问题作好了“心理”铺垫。因为这样的矛盾,反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探究圆周长计算公式,在这一内容中,探究圆周率,理解圆周率是个难点,因此我设计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测量后再计算,然后再相互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最后再在整个班级内交流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这两次操作活动,给学生的自主学*提供了充分的机会。第一次活动为测量,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周长与直径之间的正向关系,重点解决“周长与什么有关”的问题;第二次活动为计算,其目的则是让学生发现周长与直径之间固定的倍数关系,重点解决“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实质关系”的问题。两次研究活动既各自为营,相对独立,又层层递进,一气呵成,使学生的探索过程开放而扎实。再和上学生的表达与老师的引导,学生应该很容易明确圆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数,它表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也就是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5. 圆周率认识的最杰出的贡献者,*伟大的数学加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是数学课堂上一个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 典型。此意义的突出,使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博大精深,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6. 解决好了圆周率的问题,其实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7. 接下来是对我们所探究结果的运用,即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来求圆的周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练*的设置上,我注重适量与适度,梯形上升的原则,适量即练*的量既要照顾到大多数同学所能接受和完成的量,又要考虑到优秀学生所需求的量。适度即是尽量既能让后进生学到属于自己的知识,又能满足优秀学生的吃饱欲望。在练*方式上,既有必做题,又有选做题,既有统一练*题,又有分组练*题;既有以本为本的基础知识巩固,也有拓宽延伸的挑战。

  在做题方式上,学生时学*的主人,教师知识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具体如下,第一个练*的设置是两个圆形的出示,一个已知圆的半径求周长,一个已知圆的直径求周长,直观性强。接下来的练*,我设置了四题,实行分组练*,只不过条件的出示由一开始的圆形图案变成了字母表达。再接下来是两道生活中的求周长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紧接着的就是提高训练,一个难点设置即求半圆的周长和组合图形的周长,由于难度教大,所以这一内容我采取让让学生先看,后用手比划理解然后说想法,最后再解答的方式;最后是两道选做题,提优训练,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

  8. 知识都是环环相扣,彼此相连,因此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我设置了已知道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或半径的延伸提示,以及与前面相呼应的求赤道周长的课外的拓展。这样的设置,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形成一条较完整的知识链,同时又能把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教给学生如何去自己学*,提高学生的学*能力。

  9. 最后以让学生回顾一节课的收获作为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总结学*方法,获得情感态度等体验,依然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总而言之,“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坚持做到以学生为根本,引导学生主动学,积极探索,在人文的环境中学有所得,究有所获!

《圆的周长》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的周长》。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 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概括、合作学*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圆周率的探索,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面几何体,这在*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较为抽象,所以我把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开放的、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会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灵感和兴趣参与课堂的师生交往。他们会用自己的猜想,验证来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堂充满着活力。因此,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学*充满着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结论的准确性,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的意识。这正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带着这些对新课程的认识,在《圆的周长》教学中,我采用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具体如下:

  1、 运用猜想、验证的数学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再用语言引导学生想办法进行验证猜想,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感知数学的严谨性。

  2、 动手操作、积极互动法:教师让学生通过测量、实验、计算等活动,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发现规律,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老师给予点拨引导,做学生学*的引路人。

  3、 观察讨论、交流合作法: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时效性。

  【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建立圆周长概念

  1。出示一块钟表,钟表上的小秒针顶端一分钟走的轨迹是什么图形?那么小秒针顶端一小时走多少路程?引出课题(圆的周长)

  2。让学生拿出圆形学具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圆周长指的是哪部分?自己体验、领会圆的周长的含义。(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

  第二环节:动手实践,感悟测量方法

  1。提出疑问:圆的周长是曲线,该怎么来测量圆的周长?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找出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3。学生汇报并演示测量方法 。(绕绳法、滚动法)

  4。这些圆比较小,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还能用绕绳法、滚动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吗?如果不能直接测出,怎么办呢?

  (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有意反思和自由评价,使学生辩证性地感受到了“缠绕”、“滚动”方法的局限性,引发其探索“计算公式”的积极性,为深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问题作好了“心理”铺垫。)

  第三环节:提出合理猜想,并验证猜想

  1。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也和某条线段有关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2。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学具,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把结果填入下表:(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周长直径 1号圆

  2号圆

  3号圆

  3。学生观察比较后,可以发现不管圆的大小发生怎样的变化,

  圆的周长和其直径的比值大概都是三倍多一些。

  4。教师介绍圆周率。≈3。14

  5。学生阅读圆周率有关资料,教师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6。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吗?由于

  前面的层层铺垫,学生很容易得出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C=πd C=2πr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讨,并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参与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享受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四环节: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例1(设计目的:通过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最后的实践打下很好的伏笔)

  2.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 (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互相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

  3.总结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周率 ∏≈3。14

  圆的周长 C= ∏d C=2∏r

  以上这些是我对教材的肤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圆的周长说课稿通用10篇(扩展7)

——圆的周长说课稿 (菁华6篇)

圆的周长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这是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一个课时的内容。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知识和上节课掌握了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较好的学*数学的能力。本课学生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课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学法:本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来完成探究任务。

  六、教学所需材料:圆纸片、直尺、绳、数据统计表、计算器、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熊猫明明绕圆形花坛跑了一圈(课件显示)

  2、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跑步的路线,要求熊猫明明绕圆形跑一圈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从而顺势引出课题:圆的周长。)[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聊天和创设融洽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的轻松氛围。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教师提问:什么是圆的周长,学生回答后总结周长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圆片比划一下,自己去体验、领会圆周长的含义。[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后,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2、测量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讨论:怎么测量圆的周长?都需要什么工具?然后,讨论后汇报交流并鼓励学生上台向全班同学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教师要给以指导小结滚动法、绳测法。设疑激趣:圆形花坛的周长如何测量?引出矛盾。[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由问题引入,激发认知冲突,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小组合作,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

  1)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板书

  2)要求每组同学用准备好的三个大、中、小不同的圆片作为测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别测量各圆片的直径和周长,并利用计算器计算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周长直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3)完成后,教师点拨,学生归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结论,板书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读、写“π”。

  4)进一步了解圆周率的历史,看书63页,看后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合作学*、自主探索、汇报交流,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掌握学*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为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而骄傲,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引导学生推导出求圆周长公式C=πdC=2πr板书

  (三)层层递进,拓展创新。

  1、基础练*

  计算

  (1)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个圆的半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判断题

  (1)π=3.14。()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2、、提升练*

  解答例1。

  3、发散练*

  (1)求圆形花坛的周长,你打算怎样做?

  (2)我想知道一棵树的横截面的直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哪种方法最好?

  [设计意图:题量不大,涵盖本节所有知识点,呈现形式多样,在编排上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谈谈自己的收获?

  八、板书设计:

  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圆的周长(c)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π≈3.14

  有关系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直径(d)c=πd

  d=2rc=2πr

圆的周长说课稿2

  一、 说教材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2—63页。圆的周长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掌握长(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的,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为以后学*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通过圆的周长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圆周长的知识在几何初步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在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总结和运用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圆周率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惯,让学生在学*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另外,通过对有关资料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学生以合作实践,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究圆周率的含义。

  关键: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具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型圆,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线、直尺等。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 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破了"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学*的主体地位。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发现规律,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老师给予点拨引导,做学生学*的引路人。

  (2) 巧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丰富感知,激发学*兴趣。

  这节课在学*探索圆的周长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测量的方法--"绕线法""滚动法"以及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直观动态的演示,使学生获得了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为准确测量、实验发现、公式的推导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同时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3)小组合作、实验发现法。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的组织形式,我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测量、计算的实验过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争议,有所创新,互助互学,构建活动化教学过程。

  三、说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鉴于这样的认识,在强**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在学*过程中,我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方法:

  (1) 动手操作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寻求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2)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当今数学教学提倡的学*方向。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5大环节。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利用“课件”演示唐老鸭和米老鼠在公园里跑步的情景。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接着说明:他们刚刚跑完一圈,就争吵起来了,都说自己跑的路线长。那么,到底是谁跑的路程长呢?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样求?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并复*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提问: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实际就是求圆的什么呢?从而引入课题:圆的周长(板书)

  可是,圆的周长现在我们还没有学,无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这个问题设下了认知障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㈡引导探索新知

  ⒈直观感知,认识圆周长。

  我让每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先摸一摸圆,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然后通过电脑屏幕上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再次感知了“圆的周长”后,我设计了2个问题:围成圆的这条线是一条什么线?学生回答“曲线” (板书)我又问: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学生回答“圆的周长” (板书),最后问学生: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吗?揭示圆的周长概念(并完善板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学生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揭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后,我以一个实物圆,问学生可以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引导学生说出用绳子绕圆一周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并演示 “绳测法”让学生观察。接着又问:“你还有其他方法测量吗?”引出“滚测法”,并观看课件演示,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充分认识了圆的周长。

  ⒉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

  我利用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以及(演示)小球的运动轨迹甩出一个圆,显然,用刚才的“绳测法”、“滚测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⒊操作实验。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分成3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观察猜想。

  (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得出: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

  第二层次:验证猜想。

  我让学生同桌合作,先测量,再填表:

  圆的周长(cm)

圆的周长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圆的周长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为以后学*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因而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学情分析

  因为六年级学生正在经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究、猜测验证、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固定值“π”是如何得来的。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五、教学准备

  一套多媒体课件、若干大小不同的圆片、一把直尺、一根绳子、一个计算器

  六、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把上海世博会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在创设情境时,我把城市地球馆中的地球模型“蓝色星球”介绍给学生,顺其自然地提出本节课的数学问题: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蓝色星球”最大的横截面*似的看做一个圆,那么对于这个巨大的圆,你怎样求出它的周长呢?

  【设计意图:上海世博会这个情境的创设是为了突破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充满了热情和渴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做好铺垫。】

  个别同学会想到以前学*周长的一些知识,以小见大,既然求大圆的周长没有好办法,那么我们可以找一些较小的圆,来求他们的周长。这时,我会及时地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你的想法为同学们打开了智慧之门,老师真为你高兴!”如果没有同学想到这一层,我会帮助他们回想以前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不正是把长方形的操场联想长方形的纸片,从而启发学生用小圆代替大圆来解决问题。

  (二)自主学*,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让学生熟悉圆的周长的概念。

  因为有以前的知识做铺垫,因此让学生自己先指一指圆的周长,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有几种方法,再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此时,我及时巡视,调查学情,如果有的学生没有想出办法,我会在这个环节渗透给学生一种学*方法,那就是有困难向书本请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无形中渗透了自学的方法——向书本请教。】

  2、合作交流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方法,或者讨论有疑问的地方。这时,我会作为一个参与者融入到他们的交流中去。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旨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交流、质疑,实现思想的碰撞与思维方式的互补,也使学生逐渐养成学会倾听的好*惯,并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会“取”和“舍”,即学会分析。】

  3、汇报展示

  (1)有的学生用一根绳子把圆片绕一圈,然后捏住两端,把绳子撑直,用直尺量出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2)还有的学生在圆上的任意一个点做个记号,并对准直尺的零刻度,然后把原片沿着直尺滚动一周,直到这个点又和直尺重合,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教师点评:你们的方法都很巧妙,都是在用直尺直接测量周长不方便的情况下,化曲为直,转化成一条线段,再测量出这条线段长度的同时也得出了圆的周长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个别学生的展示,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此时,教师质疑,这些小圆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那么“蓝色星球”最大横截面的周长,再比如赤道的长度,还能用以上这些方法吗?显然不能。

  【设计意图:再次把学生带回课堂伊始的情境中,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促使他们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

  4、猜想验证

  (1)观察多媒体课件:分别以五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作为直径,画出了五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小组合作

  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两人合作测量直径,一人用计算器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第四个人把相关数据按要求填入下列表格中。然后看看有什么发现。

  周长直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1号圆片

  2号圆片

  3号圆片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提倡学生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猜想,然后再根据猜想进行验证。】

  ②学*“圆周率”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的圆计算出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实际上,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通常我们称之为“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我们只取它的*似数π≈3。14。(板书:圆周率,π≈3。14)

  (3)渗透数学文化

  教师介绍《周髀算经》中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内容以及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故事,然后请学生谈谈想法。

  【设计意图:数学文化的渗透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推导公式

  学生根据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教师追问如果已知半径呢,学生会想到C=2πr。(板书公式:C=πd,C=2πr)这时教师顺势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学生学*了周长的一般概念和学*了圆的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圆的周长计算。学好这节课,既丰富了学生对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又为第二课时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反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课中所探究出的圆周率也是学*圆的面积的必需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不像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容易得出,为此,教材在编写上更加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作了一些灵活的调整,把周长不同圆形笑脸的贯穿整个课堂,既作为奖品,又作为学具供学生学*圆的周长。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率Л的*似值,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建立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互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状况,激励学生的学*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三、说教学重、难点

  圆的周长的计算,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及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因此,我大胆放手,采用设疑激趣法、操作发现法、引经据典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新知。

  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亿,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方法是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发现法。让学生在绕一绕、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看一看中自主得出新知。

  五、说教具和学具

  而几个周长不同的圆形笑脸,圆形纸板、尺子,软尺,丝带和计算器是本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六、说教学过程。

  (-)实物激趣,导入新课

  我会问: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笑脸!

  如果老师把它反过来,是我们学*过的一个*面图形,叫

  圆形!

  那孩子们,你都知道圆形的哪些知识?(同学们会说出圆形的一些基本知识)

  这时候我因势利导,这节课我们来学*“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请同学们各自指指自己的圆形纸板的周长在哪?并问学生:那到底什么叫圆的周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圆的周长。(并板书)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圆的周长,那圆的周长的长短和什么有关系呢?并用演示。验证圆的半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也就是圆的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

  (二)、动手操作,探索比值

  1、操作阶段

  (1)给出工具测量。那如果老师给你一些工具,丝带、尺子、软尺,你能用这些工具想办法测量出你手中圆形纸板的周长吗?(我把探索的空间充分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在探索之后,让学生汇报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孩子们会说出多种方法。我及时点评:孩子们,你们的方法真有创意!老师奖励你们每组一个圆形笑脸。

  (设计意图:一是鼓励学生认真学*,积极参与学*活动,二是将圆形笑脸作为后面发现周长和直径关系的学具。)

  并说明刚才这些方法都是把曲线转化为直线。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叫“化曲为直”。(并板书)

  (2)、继续设疑。我接着提出问题:如果圆形较大时,怎样求周长?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让我们回忆一下,在学*正方形的周长时,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四倍,那圆的周长和直径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倍数关系呢?(板书: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也可以说成周长与直径的比值。c/d=)

  (3)、探究比值。请大家把老师给你们的笑脸反过来,用学具袋里的学具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出它的比值。并把结果填在记录单上。活动之前,我让学生认真看活动要求。

  (设计意图:真正实现小组合作的价值,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2、汇报比较阶段:在学生充分地探索后,我让邻*的小组先比较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一列,是接*还是相差很远。(因为我发给每组的圆形笑脸的周长不同,这样做是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到时圆的周长不同,直径也不同,但两者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

  然后让全班每一个小组都汇报,观察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这一列,都是哪两个整数之间。(再次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全班第一小组的圆的周长不同,圆的直径也不同,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

  3、延伸深化理解阶段

  介绍刘徽和祖冲之的伟大成就。

  (设计意图:使孩子们进一步掌握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又激发了民族自豪感。)。我们把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 (补充板书)圆周率

  接着出示现代计算机技术计算出来的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把用希腊字母∏表示. (补充板书)3.1415926535……并推导公式.(板书)

  这时候我着重强调:在计算中,虽然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它们不可能全部参与计算,所以我们只取两位小数3.14参与计算。(板书着重号标出3.14)

  (三)、练*巩固 加深理解

  1、说一说。要计算出圆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分别用什么公式。

  2、判一判。

  3、算一算。(1)、给出黑板上圆的直径,算出圆的周长。

  (2)、圆形花坛的周长。

  (四)全课小结,自评互评。

  (出示评价表)

  设计意图:这张评价表既是对学生学*情况的了解,也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合作精神的评价。

  七、说板书

  板书设计力求简明实用,突出重点。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圆周率∏=c/d=3.1415926…….

  化曲为直 c= ∏ d和 c=2∏r

圆的周长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圆的周长》,它是人教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课件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圆的周长》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的。这节课既是“圆的认识”的深化,又是“圆的面积”的基础,并为进一步学*圆柱、圆锥做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圆周长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也渗透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是小学几何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课件2)

  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数学思考:通过动手实践、猜想验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理解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转化思想。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利用圆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4、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通过圆周率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善于合作、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

  (课件3)根据教材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

  重点是:推导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4、学情分析

  《圆的周长》是六年级的学*内容,高年级学生已经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迁移类推来探索新的知识,他们在小组合作的学*环境下,利用自主探索的学*方式进行学*,积极性非常高。学生在前面的学*中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建立了周长的概念,并会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对圆的周长有着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探究发现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基于以上目标,结合六年级学生特点,我特做了以下教学准备:(课件4)

  教具:圆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片 四个大小不同的圆形实物 直尺 线绳 计算器 实验记录表

  二、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突出两点:(课件5)

  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猜想验证和动手操作的过程;

  二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教学:(课件6)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认识圆的周长(课件7)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在引入新课时我利用课件出示小熊小狗跑步图(课件8),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求小熊所跑的路程,实际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样求?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并复*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顺水推舟问:如果要求小狗所走路程,实际是求圆的什么呢?让学生揭示课题:圆的周长(板书)。

  [设计说明]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和愿望。鉴于此,我在本节课开始就结合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充分感知,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教学圆的周长定义之前,我让学生动手把学具圆片,摸一摸,指一指,让学生充分感知圆的周长,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圆周长的定义。

  [设计说明]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等多种感官,参与到圆的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同时也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了学*新知的环节。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发现规律(课件9)

  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这一内容,我安排了两个环节:一是直观的测量圆的周长,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得出“滚动法、绳测法”两种主要测量方法(课件10)。渗透了化曲为直(板书)的转化思想,紧接着让学生求风车转动的周长(课件11),使学生辩证性地感受到了“缠绕”、“滚动”方法的局限性,引发其探索“计算公式”的积极性,为深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问题作好了“心理”铺垫。

  在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内容中,探究和理解圆周率是个难点,因此我通过学生猜想和媒体演示(课件12),使学生观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那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先测量手中几个不同圆的周长与直径,再填写实验记录表,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课件13)

  这两次活动,给学生的自主学*提供了充分的机会。通过测量和计算,重点解决了“周长与什么有关”和“周长与直径有何关系”两个问题,最后由学生得出:圆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数,它表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也就是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圆周率最杰出的贡献者祖冲之是数学课堂上一个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因此,我在此设计了一个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课件14),介绍祖冲之和圆周率,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解决好了圆周率的问题,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就可以水到渠成。根据“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这一结论,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圆周长的公式C=πd , C=2πr(板书)。

  [设计说明]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使学生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反馈练*,解释应用(课件15)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练*题的设计上,我围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思想,主要设计了判断题和应用题(课件16-18)。练*完以后,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良好的学**惯教育。

  (四)自主总结,和谐整合(课件19)

  最后师生对本节共同总结,结合板书巩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课件20)并让学生谈谈学*的感受和收获,促使学生知识、情感、技能和方法的和谐整合。

  四、教学随想(课件21)

  多年的从教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在这门艺术中,老师只是一个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因此,我在设计本节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为学生搭设自主探究的舞台,尊重学生的需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大胆尝试的机会,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空间,从而使他们获得学*的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圆的周长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这是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一个课时的内容。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知识和上节课掌握了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较好的学*数学的能力。本课学生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课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学法:本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来完成探究任务。

  六、教学所需材料:圆纸片、直尺、绳、数据统计表、计算器、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熊猫明明绕圆形花坛跑了一圈(课件显示)

  2、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跑步的路线,要求熊猫明明绕圆形跑一圈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从而顺势引出课题:圆的周长。)[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聊天和创设融洽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的轻松氛围。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教师提问:什么是圆的周长,学生回答后总结周长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圆片比划一下,自己去体验、领会圆周长的含义。[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后,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2、测量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讨论:怎么测量圆的周长?都需要什么工具?然后,讨论后汇报交流并鼓励学生上台向全班同学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教师要给以指导小结滚动法、绳测法。设疑激趣:圆形花坛的周长如何测量?引出矛盾。[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由问题引入,激发认知冲突,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小组合作,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

  1)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板书

  2)要求每组同学用准备好的三个大、中、小不同的圆片作为测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别测量各圆片的直径和周长,并利用计算器计算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周长直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3)完成后,教师点拨,学生归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结论,板书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读、写“π”。

  4)进一步了解圆周率的历史,看书63页,看后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合作学*、自主探索、汇报交流,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掌握学*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为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而骄傲,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引导学生推导出求圆周长公式C=πdC=2πr板书

  (三)层层递进,拓展创新。

  1、基础练*

  计算

  (1)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个圆的半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判断题

  (1)π=3.14。()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2、、提升练*

  解答例1。

  3、发散练*

  (1)求圆形花坛的周长,你打算怎样做?

  (2)我想知道一棵树的横截面的直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哪种方法最好?

  [设计意图:题量不大,涵盖本节所有知识点,呈现形式多样,在编排上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谈谈自己的收获?

  八、板书设计:

  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圆的周长(c)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π≈3.14

  有关系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直径(d)c=πd

  d=2rc=2πr


圆的周长说课稿通用10篇(扩展8)

——《圆的周长》的说课稿(五)份

  《圆的周长》的说课稿 1

  今天,我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圆的周长》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学生是在三上册已经学*了正方形、长方形等直边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为下节圆的面积以及下册圆柱表面的学*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中受到启发受有教育。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通过五年的学*,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已达到一个高度,知识的累积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操作理解与归纳等方面的能力较强。但是思维深度不够,个性差异较大。所以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精心操作、细心观察、准确归纳、同时多关注个性化思维展示。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本节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在合作学*中认识圆周率,并通过测量与计算理解圆周率,最后讨论归纳,推导园的周长公式。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2、通过学*,给学生一个自由、充足的展示*台,提高学生合作、操作、观察等方面能力,从而体现教学课堂是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

  3、在合作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集体力量的伟大、个性魅力的独特,以及科学知识无穷的奥妙与吸引力。从而做到教学课堂育人的实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节教学是否成功的知识基础,就是要看是否突破难点,突出了重点。学*圆的周长,就要先让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然后由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再推导圆周长的公式。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圆周率的理解,重点是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并能计算圆的周长。

  五、说教学方法

  要突破这个难点,突出这个重点,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去操作、去感受,让学生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通过测量、计算、总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之关系。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为辅,学生合作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去理解圆周率,再归纳推导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体现了教学课堂就是:合作学*、实践操作、总结归纳这一本质。

  六、说学法

  由于本节知识可操作性强,而且高段学生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所以合作学*、实践操作、总结归纳,就是学生的主要学*方法,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就要齐心、观察就要细心、测量尽量准确、总结力求完整。

  七、说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的一切理念与方法,都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而教学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以我们设计尽量做到新颖、合理、符合学生实际。

  1、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所以一上课我先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今天的课堂有什么不同,接着再让学生检查自己书和学具是否准备好,以告诉学生教学课堂必须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比较,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惯。

  2、创设情景

  本节课学*的内容是关于圆的知识,而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我就采用大家都熟悉的月亮,课件出示:一轮满月高挂夜空,静静的水面没有一波纹,这样的画面让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同时也让学生在课间烦躁的心情得以慢慢*静,思维回到课堂。一轮圆月让学生想到了教学上的“圆”,从而引出新知。数学用于生活源于生活。

  接着课件出示一组直边*面图形曲线图形,让学生观察“圆”的与众不同即复*了旧知,同时又激起了学生学*新知的兴趣。

  3、新知识探索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安排4个主要环节

  (1)认识圆的周长

  周长学生已有了解,但是圆是曲线图形,它的周长到底是什么?在圆的什么位置?这个概念较抽象。所以我先用课件出示:乌龟赛跑,并演示跑一圈就是圆的周长。

  再让学生摸手中的圆形纸片一周,就是圆的周长,从而得出周长的概念。

  (2)思考圆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要突破难点,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所以我先让学生结合上节内容来猜想。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合作的空间,为下一个操作环节做知识与思维的辅垫。

  (3)实践操作(认识圆周率)

  先猜想,再操作,用实践来验证猜想并在验证过程发现新的规律。本节课如果抓难点,重点也就是不攻自破。圆周率是我们祖先几年前就利用原始的工具,经过无数次的实践与验证得来的。所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操作、讨论、分析,学生势在必行的,于是我安排让学生测量周长,接着再计算,得出数据,并观察、比较、归纳,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圆周率。在测量圆周长时我安排了一个先独立猜想,再讨论,最后展示一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圆的周长可以测量得到,但是测量很麻烦,而且有局限性,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操作找一个规律能很快、很准确得到圆周长的方法,让知识牵引着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去发挥去创新、去思考、去总结。最后在教师提供的学具下,学生通过测量与计算总结归纳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圆周率。然后教师课件出示:“祖冲之”,让学生自学阅读,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流程的重点,让学生在操作中去体验,去感受,去领悟。

  (4)总结公式

  当学生理解了圆周率,知道了圆周率实际上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一个比值,我便及时安排学生归纳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接着便设计2道例题与3道巩固练*,以加强对新知识巩固和理解,最后做全堂总结,整个教学流程我把握住让学生先观察再体验、先猜测、后实践、最后总结、归纳,学生全程参与、全程体验,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的体现,展示了一节课关键词,重点和难点。所以本节课,我先板书了圆周长的概念,加强学生记意,接着板书了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式,以及圆周率有关知识,加强学生的理解,最后板书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整个板书简练、有序、重难点突出,为学生知识积累做了一直观的补充。

  九、说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是对课堂教学一个自查,查漏补缺,然后进行总结和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在学生的测量时教师意识重要的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测量方法否则就会导致误差太大,得不出想要的结果,另一个就是在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得出圆周率后,一定要及时引导后学生仔细观察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我了计算简单计算是方便取*似值3.14,它实际比3.14要大。

  《圆的周长》的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这是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一个课时的内容。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知识和上节课掌握了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较好的学*数学的能力。本课学生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课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学法:本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来完成探究任务。

  六、教学所需材料:圆纸片、直尺、绳、数据统计表、计算器、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熊猫明明绕圆形花坛跑了一圈(课件显示)

  2、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跑步的路线,要求熊猫明明绕圆形跑一圈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从而顺势引出课题:圆的周长。)[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聊天和创设融洽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的轻松氛围。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教师提问:什么是圆的周长,学生回答后总结周长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圆片比划一下,自己去体验、领会圆周长的含义。[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后,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2、测量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讨论:怎么测量圆的周长?都需要什么工具?然后,讨论后汇报交流并鼓励学生上台向全班同学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教师要给以指导小结滚动法、绳测法。设疑激趣:圆形花坛的周长如何测量?引出矛盾。[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由问题引入,激发认知冲突,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小组合作,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

  1)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板书

  2)要求每组同学用准备好的三个大、中、小不同的圆片作为测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别测量各圆片的直径和周长,并利用计算器计算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周长直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3)完成后,教师点拨,学生归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结论,板书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读、写“π”。

  4)进一步了解圆周率的历史,看书63页,看后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合作学*、自主探索、汇报交流,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掌握学*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为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而骄傲,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引导学生推导出求圆周长公式C=πdC=2πr板书

  (三)层层递进,拓展创新。

  1、基础练*

  计算

  (1)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个圆的半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判断题

  (1)π=3.14。()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2、提升练*

  解答例1。

  3、发散练*

  (1)求圆形花坛的周长,你打算怎样做?

  (2)我想知道一棵树的横截面的直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哪种方法最好?

  [设计意图:题量不大,涵盖本节所有知识点,呈现形式多样,在编排上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谈谈自己的收获?

  八、板书设计:

  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圆的周长(c)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π≈3.14

  有关系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直径(d)c=πd

  d=2rc=2πr

  《圆的周长》的说课稿 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圆的周长。这是《实验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一个课时的内容。下面,我来谈谈如何教学这一课。

  一、理解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以前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又学*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通过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为下节课学*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反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二、把握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及圆的周长计算公式。难点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关键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三、确立本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本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率Л的*似值,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通过2道例题的学*,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当时低劣的条件下,准确计算出圆周率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准备本课的教具和学具

  教师准备一根一米长的直尺,一根6米长的皮尺,几个大小不同的用硬纸板剪成的圆,一个用硬纸板剪成的长方形。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小直尺,一根包装带,几个大小不同的硬纸板剪成的圆(瓶盖、算珠等圆形物体更好)。

  五、采用实践感悟、协同探索、抽象概括等教法与学法,让学生享受成功

  1、实践感悟。

  上课开始时,教师拿出长方形硬纸板,让学生通过口述,手摸重新认识一次长方形的周长。再拿出圆形硬纸板借助长方形周长的引渡,让学生用皮尺围测、用圆在皮尺上滚测、用手在圆周上滑摸等方式认识并理解圆的周长。

  2、协同探索。

  当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随即把学生以6人一个小组分开围座在一起,然后让他们分别量出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并由小组长记录下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数据,再分别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最后比较所有的商,看看有何特点。

  教师要求各小组汇报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并逐一把这些商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抽象出一个结论:不论多大的圆,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就此机会,教师向学生计述一千多年以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用算筹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总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个伟大的发现,比欧州人早了500年。

  教师指出:由于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就把这个数叫做圆周率,并用字母Л(pai)表示,Л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取*似值,即Л=3.14。

  3、抽象概括

  既然知道圆的周长divide;圆的直径=圆周率,那么,根据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关系,已知直径求周长应是: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为了方便,我们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用字母d表示圆的直径,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Лd。因为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即d=2r,那么圆的周长=2×圆的半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就是C=2Лr。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根据圆的直径求圆的周长和根据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的两个公式:C=Лd和C=2Лr。

  4、享受成功

  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醒地认识,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也有了理论上的把握。但是,我们学*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如何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知识呢?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学*课本第101页例1,并要求学完后自己试做第103页试做题第1题。估计大部分学生做完后,教师又从*时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中各抽出一名板演。板演完成后集体评论。我们一方面表扬和鼓励做得正确的学生,另一方面纠正板演中出现的错误。

  就在学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乐时,教师再次要求学生自学例2,并用解决试做题第1题的同样方法,解决试做题第2题。

  最后,教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作一次系统的口头归纳。

  附: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divide;圆的直径=圆周率

  即Cdivide;d=Л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

  即C=Лd

  又因为d=2r

  《圆的周长》的说课稿 4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圆的周长》,首先我对教材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二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我们又学*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记住*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⒉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情感目标: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取直观演示法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利用动手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接着运用自学辅导法,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培养“说”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启发诱导法”层层设疑,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逼着”学生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学*形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5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利用“课件”演示唐老鸭和米老鼠在公园里跑步的情景。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接着说明:他们刚刚跑完一圈,就争吵起来了,都说自己跑的路线长。那么,到底是谁跑的路程长呢?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样求?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并复*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提问: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实际就是求圆的什么呢?从而引入课题:圆的周长(板书)

  可是,圆的周长现在我们还没有学,无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这个问题设下了认知障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引导探索新知

  ⒈直观感知,认识圆周长。

  我让每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先摸一摸圆,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然后通过电脑屏幕上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再次感知了“圆的周长”后,我设计了2个问题:围成圆的这条线是一条什么线?学生回答“曲线”(板书)我又问: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学生回答“圆的周长”(板书),最后问学生: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吗?揭示圆的周长概念(并完善板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学生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揭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后,我以一个实物圆,问学生可以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引导学生说出用绳子绕圆一周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并演示“绳测法”让学生观察。接着又问:“你还有其他方法测量吗?”引出“滚测法”,并观看课件演示,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充分认识了圆的周长。

  ⒉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

  我利用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以及(演示)小球的运动轨迹甩出一个圆,显然,用刚才的“绳测法”、“滚测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⒊操作实验。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分成3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观察猜想。

  (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得出: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

  第二层次:验证猜想。

  我让学生同桌合作,先测量,再填表:

  圆的周长(cm)

  圆的直径(cm)

  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cm)

  通过测量,指名学生汇报,并板书一组由学生测量、计算出的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比值”,并逐一把这些比值写在黑板上。3.18、3.17、3.15、3.14、3.19,(板书)让学生观察数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层次:演示课件

  对于学生的发现,我并不急于表态,而是演示用“滚测法”测量圆的周长的动画过程。进一步突出“3倍多一点。

  得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通过以上这3个层次的教学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⒋介绍圆周率

  ①首先介绍“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并介绍π的读写法。

  ②其次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和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③最后指导看书P63页第一自然段,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根据圆周长与它的直径关系,通过思考学生独立地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或C=2πr(板书)。这样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的方法。

  6、实践运用:

  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我们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如何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知识呢?我安排学生解决以下3个问题。

  ①第1个问题:你现在能求“摩天轮”的周长了吗?

  ②第2个问题:你会求这个“圆”(演示)的周长了吗?

  ③第3个问题:你能解决米老鼠和唐老鸭的争议问题吗?

  学生利用周长公式很快就解决了课前所无法解决的3个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体验成功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三)初步运用新知

  在学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乐时,我又安排了3道*题:进一步巩固新知,形成熟练技能。

  1、判断题。

  (通过判断,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2、看图题。

  3、求半圆的周长

  由于本课是“圆的周长”的第一课时,所以这3道题的安排以基础练*为主,适当补充了提高练*。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圆的周长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你都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知识,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重点。

  (五)课后作业

  布置了一道课后*题:过了一个星期,米老鼠和唐老鸭又在公园里见面了,这一次米老鼠沿着红色的大圈跑,唐老鸭沿着蓝色的两个小圈跑,这一次到底是谁跑的路线长呢?要求同学们课后去思考完成。

  围绕米老鼠和唐老鸭再次跑步问题,进行课后讨论,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首尾照应,并使整堂课在温馨的故事中开始,在故事中结束。

  《圆的周长》的说课稿 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周长》,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圆的周长第二节。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着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和圆的认识来学的,为学*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似数,初步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简单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圆的直径和周长的变化和圆周率不变的探究,使学生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中,为了突出重难点,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测量,计算的实验过程,突破“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一传统的方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所发现,有所争议,有所创新,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出示课件乌龟和小兔比赛跑,小兔沿着正方形路线跑,乌龟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乌龟获胜,小兔看到乌龟得了第一名心理不服气,它说这样比不公*,同学们认为这样比赛公*吗?同学们会争先恐后地 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观察小兔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怎么求呢?那乌龟跑的又是圆的什么呢?通过这一问题情景,让学生不仅复*到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同时,通过知识迁移,感知圆形跑到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人人参与,探究新知

  我将先出示教具,铁丝圆,一枚硬币,一条绳子,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 曲线长就是圆的什么?接着让学生动手摸圆的周长,领会周长的含义。

  (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1、首先让学生讨论怎样测量圆的周长?

  会出现绳测法和滚动法,教师小结:化曲为直。

  然后设疑激趣,我挥动一条带有小球的绳子,让学生说出它的周长该怎样测量,明显的绳测法和滚动法是无用的,引出矛盾,这样设计有问题引入,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后继学*埋下伏笔。

  2、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

  我先让学生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让学生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与直径,并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通过测量,计算,汇报,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完成后师生共同归纳这个结论,从而得出直径与周长的关系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自学,交流新的收获,读圆周率的历史材料,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3、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讨论: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周长公式:C=dπ C=2rπ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的方法。

  (四)知识运用,解决问题

  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

  第一层次:基础题,求下列各圆的周长

  第二层次:判断题(从正反两方面强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第三层次:发展题

  (1) 首先解决开始的问题(为什么不公*)

  (2) 校园里有一棵很大的数,你又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它的直径呢?通过开放性的题,让学生亲身体验思考了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回归评价,体验成功

  我是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到的?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和学*方法。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简要说明,谢谢大家!

  板书

  C=dπ

  C=2rπ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