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说课稿汇总5篇

首页 / 说课稿 / |

  大禹治水说课稿 1

  【说课内容】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大禹治水》。

  【说教材】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讲述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老百姓造福,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

  把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放在二年级教材中进行教学,我想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通过分析教材并结合新课标要求,我制定了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是怎样不辞辛苦,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服洪水为民造福的。

  现在的孩子缺乏“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加上故事背景时代久远,因而对大禹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多数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体会大禹的献身精神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突破难点,通过朗读、想像、联系学生实际进行角色体验的方法加深理解和体会。

  【说教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我发现本课有几处想象的训练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采用“读中感悟”的方式,运用创设情景法、问题引导法、阅读讨论法引导学生读书、想象和交流。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说学情、说学法】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基础,通过一年来的学*和训练,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学*方法和阅读技能。他们喜欢朗读,想象丰富、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求知欲。本节课学生通过“读、思、议、悟”自主参与、积极学*,构建了有活力的课堂。

  【说教学流程】

  一、*旧引新 迁情入境

  我从谈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引入课题,解题。通过两个同音字“治”与”制“的比较,学生既区分了字义,同时又用“治理、制服”这两个词统领起全篇,激发学生探知兴趣。

  整体感知后观看洪水泛滥的视频,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灾情的严重、百姓无家可归的处境以及大禹此时此刻的心情,为下文的学*渲染了心理氛围。。

  二、创设情境, 读中设境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来贯穿本节课的教学。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1.巧抓想象点,学生“情感蔓延”

  情动才涌。我设计了两处想象训练:想象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通过想象体会到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2.巧抓互动点,教师“穿针引线”

  运用朗读的牵引。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地方能意会而不会言传。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反复地朗读体验,以读促思,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对“禹下决心治理洪水” “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等重点词语、句子读的训练,引领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看到大禹治理洪水的决心、用心、恒心 、责任心,从而感受到大禹治理洪水的顽强意志。大禹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逐渐饱满起来。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课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我抓住这一“空白”,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像感人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这段内容的教学,先通过填空练*,让学生体会一连串数量词的运用的精妙。再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站在禹的儿子的角度想一想:缺失父爱的童年,他的童年少了多少欢乐?接着设定典型场景进一步渲染:大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了,跑去问母亲。他会怎样问母亲?母亲怎样回答?用问答再一次拨动学生心弦,学生领悟到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大禹为了让千万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舍小家顾大家。引出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此时再让学生谈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大禹?至此,大禹的勇敢无畏、智慧、无私的英雄形象在学生心中扎了根,人物变得立体。学生在境中悟情,读中思索,体会了大禹的伟大精神,达到入境、动情、达理。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漫长的13年,大禹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制服了洪水。老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引入第四段的教学。这段的教学,先引导学生看洪水被制服后一片山清水秀、轻舟漫游,反映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情景的图片,理解“安定”。教师追问:是谁给老百姓带来的这样的日子?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和课文开头的一幕人们无家可归的生活状态对比,进一步认识到大禹的功劳。最后升华情感:教师再一次质疑:人们为什么称他为“大”禹?从“大”字体会人们对英雄的尊重和爱戴。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五、全课总结,课外拓展

  全课结束,我对大禹的精神进行小结,指出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推荐阅读《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故事

  有兴趣的同学搜集历史上有哪些为治理洪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

  练*的设计,将学*由课内引向课外,增加积累,拓展视野。 【说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意志坚,

  踏遍万水和千山。

  三过家门而不入,

  英雄美名代代传。

  这节课的板书是将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连结成诗的形式呈现的,是对大禹人物精神的概括提炼,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大禹治水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内的一篇课文,纵观第六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歌颂了主人公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质。《大禹治水》这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老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把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放在二年级教材中进行教学,我想不仅仅是让孩子了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

  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

  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第四段写: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传的英雄。

  二、说学情

  由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多数生活条件优越,受到家长的宠爱,较缺乏“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思想,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生活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多数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古代传说是学生感兴趣的,但其中的英雄形象很难在学生心中树立,这是时代的局限。为此,我力求在第一课时就让“大禹”的伟大形象在学生心中确立,怎么办呢?利用多媒体,要学生从一开始就牢记“大禹”的名字,并用书上的插图作为幻灯片的背景,让大禹的形象深入学生的内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读准两个多音字,认识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写好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我发现本课就有好几处想象的训练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打算抓住文中一些关键词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本课在写作上很有特点。除了首尾段对比,突出重点之外,数量词的运用对突出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明显。

  总之,想让学生在轻松、竞争的氛围中学*新知,陶冶情操。

  大禹治水说课稿 3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下面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谈一谈《大禹治水》这篇课文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主体课文。这一单元围绕“伟人”的第一篇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作为第一篇课文,它承载着让学生感悟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使学生理解何为奉献的重任。《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课文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全文结构清晰,语言精练。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第一自然段讲治水前洪水经常泛滥,百姓生活在苦难之中;第二自然段讲鲧治水九年没有成功,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第三自然段讲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文中“十三年、三次、一次、到处奔走”等词句集中体现了大禹的奉献精神;第四自然段讲禹带领人们采用疏导的办法制服了洪水,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课文描述的治水前后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选编本文,旨在引领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语言实践中,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文配有1幅插图,画面宏阔,图中众多百姓在禹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开通河道,禹正在与有经验的老者察看地形。画面与课文第四自然段内容对应,为学生领会课文、感受禹的形象提供了凭借。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本课具体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初读课文,利用学过的方法独立自主的识字,读准字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洪水的泛滥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为深入理解大禹一心一意治水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重为、难点:

  1.识字方面:掌握15个字的读音,“洪”“灾”“难”3个字的字形。理解“淹没”等词的意思。

  2.内容方面:抓住“淹没、倒塌、冲毁”等词语感悟洪水泛滥的景象,为下节课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

  3.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由于本课特点需要学生认识的字词较多,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随文识字、读通顺课文。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的事物所吸引,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体验,达到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情境,设计游戏,分散识字难点,让学生在一堂课中能始终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及学情,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识字法:识字与写字是低年级学生学*的重点与难点,而集中识字对学生而言比较枯燥,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识字,这样学生易于接受。

  2.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对待学生的学*上,我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参与,大胆求索。本课我指导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学*:

  1.朗读感悟法:《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学*生字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生字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为了创设一个扎实有效的课堂,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多媒体)

  在教学开始时,我请孩子简单介绍一下大禹,并且告诉孩子们大禹名字的由来,激发学生情感,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课题提出:(1)大禹为什么治水?(2)大禹使怎么治水?(3)大禹治水的结果如何?3个问题。这样设置悬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新课文的欲望。

  2.初渎课文,重点识字

  a.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让学生在初读中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b.出示生词,多种形式练读,全班纠正字音,重点指导“二类字”的字音。在听读中纠正字音,培养合作精神。在独立识字中产生成就感。学生掌握了一些独立识字的方法,本着《大纲》中识字教学应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c.分组朗读词语,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第一组词语描述的是洪水带给人们的恐惧与伤害,第二组词语告诉我们的是洪水退却后人们生活的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因为有了大禹治水,人们才能从“痛苦极了”走向“安居乐业”的生活。为下文学生理解大禹的人物品质做铺垫。

  d.让我们和这些“朋友”一起回到课文中再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课堂中我设计的思考是:大禹为什么治理洪水?如何治理洪水?结果如何?叶圣陶说“学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此我创设这样的问题。引领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全文。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精读感悟,体会洪水泛滥。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播放洪水课件,让学生体会洪水之大。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泛滥”“淹没”“冲毁”“痛苦极了”等词来体会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二年级的教学,应坚持直观形象的原则,要结合多媒体教学,要结合少量词和句的理解,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字的认识,在本段教学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讲解了“洪”“灾”“难”,以字理识字,学生既识记了字形又了解了字义,从而感悟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4.布置作业:我让学生阅读其他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整篇课文的眼睛,本节课我设计的板书做到了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我以上的说课设计是基于以下理念进行的:

  1.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2.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六、说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

  1.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我将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分为两组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第一组词语描述的是洪水带给人们的恐惧与伤害,第二组词语告诉我们的是洪水退却后人们生活的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因为有了大禹治水,人们才能从“痛苦极了”走向“安居乐业”的生活。为下文学生理解大禹的人物品质做铺垫。

  2.读出洪水的凶猛以及可恨。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情绪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透过读来释放自我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透过读来表现起内心的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二、重视训练学生想象和说话能力

  在指导孩子理解洪水的凶猛可恨时,引导孩子说说看到图片上凶猛的洪水,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播放洪水视频时,我让孩子说说假如你是视频中的某一个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采取半扶半放的方法,让孩子自由想象和表达。

  三、重视识字写字教学的指导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为此,对本节课的识字教学,我做了以下思考:

  1.在教学生字“难”的时候,我让孩子自己观察它的结构以及书写要点,然后进行范写。

  2.在教学生字“洪”“灾”的时候,我采用了字源法,让孩子了解了两个字的演变和意义。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要让学生充分的读,读的要有层次、有梯度。每次读应给给学生明确的任务。训练朗读要在扎实中层层递进。不能因为是公开课而拘泥于流程,要把孩子的朗读训练到位。

  2.在教学时,孩子的回答超出自己的预设,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机智地把孩子的答案一步步转化成自己的预设,而不能直接否定孩子的回答。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揣摩揣摩自己的课堂语言,力求精炼而又具有引导性。

  以上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反思这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大禹治水说课稿 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课文过程中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查找资料的兴趣。

  5.通过学*课文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会写6个字,并且做到端正、整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2整体会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四、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了解:大禹是什么时代的人?他是谁?

  2.生字卡片。

  3.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大禹)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禹是谁吗?(学生介绍自己找到的资料,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并进行概括提炼。)

  2.(板书:治水)“治水”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们一起来学*第32课,看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小伙伴读),有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助你。读完课文把生字画下来,再读一读。

  2.小组同学在一起读生字卡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可指读、开火车读、分组读)。

  4.自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和同桌交流。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治水?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为什么要治水?(第一自然段)

  (1)播放录像资料:洪水泛滥的景象。

  看完这段录像你的心情怎样?读一读“无家可归”这个词。

  (2)如果你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最渴望的是什么?

  (3)朗读第一自然段。

  2.大家都渴望安定的生活。开山挖河,治理洪水,参加治理洪水的人多不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体会“成千上万”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

  3.课件出示句子:“他们不辞辛劳,日夜苦干。”

  你有什么感受?

  4.大禹就是这成千上万人的首领,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做出标记。

  5.集体交流,读中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朗读。

  (1)“……听见儿子在家里啼哭,他的心被牵动了。……”

  他的心里在想什么?读一读“牵动”这个词。身边的人见到这种情景会对他说什么?他又会怎样回答?

  (2)“他毅然转过身……”

  请学生做一做“毅然转过身”的动作,说一说这个词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语,再读句子。

  (3)学生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重点词语:牵动、望了望、毅然,帮助学生体会大禹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5)“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但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的模样。”

  ①第二次路过家门,大禹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不进去?

  ②第三次路过家门,身边的人又会说什么?大禹怎样做?

  ③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父亲,他会怎样问妈妈?

  妈妈又会怎样回答他?(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

  (从孩子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6.经过十三年的苦干,河道疏通了,河水被制伏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

  大禹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太久远了,但是他治水的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你们最想对大禹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大禹的精神是人们所敬佩的,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

  (五)作业设计。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你还知道上古时代哪些部落首领的事迹?可以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无家可归安定

  不辞辛劳

  日夜苦干

  三过家门而不入敬业世代相传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做猜字游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做到有感情。

  (二)词语积累。

  学*课文后,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读或背给大家听。本课四个字的词语较多,要注意积累。

  (三)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抢读生字。

  2.独立识记。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四)指导书写。

  1.本课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重点指导。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左窄右宽:治洪淹但代

  左宽右窄:引

  3.教师范写。

  4.学生进行书写练*。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集”本上。

  大禹治水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好,我说的是苏教版国标第三册的《大禹治水》这篇课文。纵观第六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歌颂了主人公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质。《大禹治水》这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老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把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放在二年级教材中进行教学,我想不仅仅是让孩子了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教材中大禹治水的经过是教学的重点,文中并没有过多的描述,仅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补充表现大禹的奉献精神,对此,我抓住教材这一“空白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寻找想象训练点,在想象感悟中走进人物世界,丰富内心感受。然而,根据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营,如果仅靠文本内容,我想这是不够丰富的想象,因此,课前我指导学生搜集一些大禹治水时,人们流传的一些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大禹,充分理解文本内容。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也是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它有助于渲染场景,激发学生的感情。

  二.说目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结合本单元“感悟英雄人物的伟大”的训练重点,我拟定了认知、智能、情感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读准两个多音字,认识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写好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理解课文的第二小节,了解大禹是如何治水的。是教学的重点,在朗读中感悟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我发现本课在写作上很有特点。除了首尾段对比,突出重点之外,数量词的运用对突出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明显。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打算抓住文中一些关键数量词,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这一课,我分二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学*生字词,读通、读好每一自然段,初步感知大禹是我国古代的英雄人物;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捕捉关键数量词,从中感悟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下面我重点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四.说过程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分为四个部分。

  ①第一部分,从标题入手,质疑问难,激发阅读兴趣

  齐读课题,思考: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这里我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学生重点抓住“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词来体会。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隐含着文章的主旨。紧接下来板书课题《大禹治水》,介绍大禹的名字并解题,此处的“治水”治的是洪水,也就是疏通水道,消除水患的意思。

  叶圣陶说过:“学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此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如果此时你置身其中有什么感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去体会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当学生真正领悟到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升华感情,为大禹敢于下决心治理洪水作下情感铺垫。

  ②第二部分,解读数量词,切入合理想象,感受大禹精神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老师适时引导,“假如大禹在治水中渴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累了又怎么办?”在孩子的想象中大禹的形象逐渐饱满,在孩子的想象中孩子得到了真正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圈出数量词“九条、九座” ,此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亚里斯多德也曾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寻求训练点,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其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课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我抓住这一“空白”,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像感人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等,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与想像表达出来。这段内容的教学,主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看一串数字:大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这里我先和学生一起算了一笔账,一年365天,13 年,四千多个日日夜夜中,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

  假如你是他的妻子或家人,你又会怎么想?如果你是他的邻居,13 年没见他回过家, 你又会怎么想?假如你是大禹,初次路过家门时会想些什么?第二次,第三次呢?十多年来都不曾见过自己的儿子,大禹是狠心的父亲吗?一连串的追问,典型场景的渲染,关键时候老师的引导,一次次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成功地步入角色,走进文本,激发起表达的欲望,从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交流中内化语言,发展思维,升华了对人物的崇敬之情,达到入境、动情、达理。

  ③总结延伸 激发感情

  课文第四小节写道:“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这段的教学,我抓住关键词“代代相传”。首先、我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中洪水被制服后一片山清水秀、轻舟漫游,反映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情景的插图,同时再次与压题画洪水泛滥图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禹的功劳。这时,启发学生说说,大家对大禹会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最后,老师总结:“像大禹这样,一心为人民办好事,才是真正的英雄!大家永远不会忘记他!他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从几千年前就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你愿意把这治水英雄的故事传下去吗?回家把这个故事告诉给父母听,或者弟弟妹妹听。如此激qing,大禹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高大形象就此已经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中。

  ④留疑感悟

  课文学完了,我留下疑问为什么课文开头叫禹,课文最后又叫大禹呢?从标题入手从标题结束本课,同时也作为本课的作业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系列的数量词的捕捉联系了学生的三次想象。第一次是在大禹决心治水时,第二次是在大禹治水过程中,第三次是在大禹治水成功以后。三次想象一脉相承,不仅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促使学生加深了对大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到一次爱他人、爱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尚道德品质教育。


大禹治水说课稿汇总5篇扩展阅读


大禹治水说课稿汇总5篇(扩展1)

——《大禹治水》说课稿 (菁华5篇)

《大禹治水》说课稿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课文过程中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查找资料的兴趣。

  5.通过学*课文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会写6个字,并且做到端正、整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2整体会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四、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了解:大禹是什么时代的人?他是谁?

  2.生字卡片。

  3.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大禹)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禹是谁吗?(学生介绍自己找到的资料,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并进行概括提炼。)

  2.(板书:治水)“治水”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们一起来学*第32课,看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小伙伴读),有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助你。读完课文把生字画下来,再读一读。

  2.小组同学在一起读生字卡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可指读、开火车读、分组读)。

  4.自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和同桌交流。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治水?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为什么要治水?(第一自然段)

  (1)播放录像资料:洪水泛滥的景象。

  看完这段录像你的心情怎样?读一读“无家可归”这个词。

  (2)如果你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最渴望的是什么?

  (3)朗读第一自然段。

  2.大家都渴望安定的生活。开山挖河,治理洪水,参加治理洪水的人多不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体会“成千上万”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

  3.课件出示句子:“他们不辞辛劳,日夜苦干。”

  你有什么感受?

  4.大禹就是这成千上万人的首领,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做出标记。

  5.集体交流,读中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朗读。

  (1)“……听见儿子在家里啼哭,他的心被牵动了。……”

  他的心里在想什么?读一读“牵动”这个词。身边的人见到这种情景会对他说什么?他又会怎样回答?

  (2)“他毅然转过身……”

  请学生做一做“毅然转过身”的动作,说一说这个词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语,再读句子。

  (3)学生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重点词语:牵动、望了望、毅然,帮助学生体会大禹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5)“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但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的模样。”

  ①第二次路过家门,大禹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不进去?

  ②第三次路过家门,身边的人又会说什么?大禹怎样做?

  ③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父亲,他会怎样问妈妈?

  妈妈又会怎样回答他?(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

  (从孩子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6.经过十三年的苦干,河道疏通了,河水被制伏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

  大禹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太久远了,但是他治水的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你们最想对大禹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大禹的精神是人们所敬佩的,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

  (五)作业设计。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你还知道上古时代哪些部落首领的事迹?可以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无家可归安定

  不辞辛劳

  日夜苦干

  三过家门而不入敬业世代相传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做猜字游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做到有感情。

  (二)词语积累。

  学*课文后,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读或背给大家听。本课四个字的词语较多,要注意积累。

  (三)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抢读生字。

  2.独立识记。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四)指导书写。

  1.本课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重点指导。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左窄右宽:治洪淹但代

  左宽右窄:引

  3.教师范写。

  4.学生进行书写练*。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集”本上。

《大禹治水》说课稿2

  【说课内容】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大禹治水》。

  【说教材】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讲述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老百姓造福,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

  把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放在二年级教材中进行教学,我想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通过分析教材并结合新课标要求,我制定了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是怎样不辞辛苦,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服洪水为民造福的。

  现在的孩子缺乏“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加上故事背景时代久远,因而对大禹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多数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体会大禹的献身精神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突破难点,通过朗读、想像、联系学生实际进行角色体验的方法加深理解和体会。

  【说教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我发现本课有几处想象的训练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采用“读中感悟”的方式,运用创设情景法、问题引导法、阅读讨论法引导学生读书、想象和交流。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说学情、说学法】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基础,通过一年来的学*和训练,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学*方法和阅读技能。他们喜欢朗读,想象丰富、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求知欲。本节课学生通过“读、思、议、悟”自主参与、积极学*,构建了有活力的课堂。

  【说教学流程】

  一、*旧引新 迁情入境

  我从谈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引入课题,解题。通过两个同音字“治”与”制“的比较,学生既区分了字义,同时又用“治理、制服”这两个词统领起全篇,激发学生探知兴趣。

  整体感知后观看洪水泛滥的视频,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灾情的严重、百姓无家可归的处境以及大禹此时此刻的心情,为下文的学*渲染了心理氛围。。

  二、创设情境, 读中设境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来贯穿本节课的教学。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1.巧抓想象点,学生“情感蔓延”

  情动才涌。我设计了两处想象训练:想象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通过想象体会到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2.巧抓互动点,教师“穿针引线”

  运用朗读的牵引。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地方能意会而不会言传。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反复地朗读体验,以读促思,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对“禹下决心治理洪水” “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等重点词语、句子读的训练,引领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看到大禹治理洪水的决心、用心、恒心 、责任心,从而感受到大禹治理洪水的顽强意志。大禹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逐渐饱满起来。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课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我抓住这一“空白”,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像感人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这段内容的教学,先通过填空练*,让学生体会一连串数量词的运用的精妙。再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站在禹的儿子的角度想一想:缺失父爱的童年,他的童年少了多少欢乐?接着设定典型场景进一步渲染:大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了,跑去问母亲。他会怎样问母亲?母亲怎样回答?用问答再一次拨动学生心弦,学生领悟到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大禹为了让千万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舍小家顾大家。引出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此时再让学生谈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大禹?至此,大禹的勇敢无畏、智慧、无私的英雄形象在学生心中扎了根,人物变得立体。学生在境中悟情,读中思索,体会了大禹的伟大精神,达到入境、动情、达理。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漫长的13年,大禹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制服了洪水。老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引入第四段的教学。这段的教学,先引导学生看洪水被制服后一片山清水秀、轻舟漫游,反映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情景的图片,理解“安定”。教师追问:是谁给老百姓带来的这样的日子?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和课文开头的一幕人们无家可归的生活状态对比,进一步认识到大禹的功劳。最后升华情感:教师再一次质疑:人们为什么称他为“大”禹?从“大”字体会人们对英雄的尊重和爱戴。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五、全课总结,课外拓展

  全课结束,我对大禹的精神进行小结,指出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推荐阅读《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故事

  有兴趣的同学搜集历史上有哪些为治理洪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

  练*的设计,将学*由课内引向课外,增加积累,拓展视野。 【说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意志坚,

  踏遍万水和千山。

  三过家门而不入,

  英雄美名代代传。

  这节课的板书是将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连结成诗的形式呈现的,是对大禹人物精神的概括提炼,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大禹治水》说课稿3

  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本课讲述的是古时候大禹治理洪水的事。通过本课的阅读让学生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体会大禹不顾个人利益,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

  本课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洪水泛滥的景象,点明大禹治水的原因。第2、3、4自然段讲大禹治水的经过。第5自然段讲大禹治水的结果。本课分两课时完成。这节课介绍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利用学过的方法独立自主的识字,读准字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洪水的泛滥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为深入理解大禹一心一意治水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重为、难点:

  1识字方面:掌握“婚、鲧”的字音,“禹、塌、牲”的字形。理解“倒塌、淹没”等词的意思。

  2内容方面:抓住“淹没、倒塌、冲毁”等词语感悟洪水泛滥的景象,为下文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

  教学方法与理念:

  一、明确主题,养成*惯。

  对于当今社会都是独生子女的现象,从小培养学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出示本单元主题:奉献。(师)你能按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奉献吗?(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师)唐.李商隐曾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蚷成灰泪始干。”中华民族从远古至今就有许多具有奉献精神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

  二、了解人物,进入课题。

  由于时代背景和人物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很远,因而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大禹的资料不仅有效地开发了课本资源,而且也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体现的精神做了准备。(出示大禹头像)(师)同学们课前收集了许多大禹的资料,一定对大禹有了一些了解,谁愿意介绍给大家?(学生汇报,教师出示电脑)(师)关于大禹提传说有许多许多,我们要学*的是广为流传的一篇《大禹治水》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和教师一起来书空“禹”字。(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那就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述这个故事的。

  三、初读课文,独立识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让学生在初读中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指名读课文,全班纠正字音,重点指导“婚、鲧”的字音。在听读中纠正字音,培养合作精神。在独立识字中产生成就感。(师)课文中又来了一些“朋友”,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

  3出示生词。学生掌握了一些独立识字的方法,本着《大纲》中识字教学应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如:“息壤”的意思;“塌、牲”的字形结构;“叮嘱”的近义词;“拄”有几个兄弟?

  4(师)让我们和这些“朋友”一起回到课文中再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四、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思考: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这里我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学生重点抓住“倒塌、淹没”等词来体会。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地址是:www.5ykj.com

  2叶圣陶:“学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此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如果此时你置身其中有什么感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去体会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有感情朗读课文,升华情感。(师)你们真正领悟到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谁愿意带着你的感悟再来读一读课文?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读课文。

  五、交代学*内容,明确下节目标。

  (师)面对这灾难,人们多么渴望有人能把这洪水治服。见到人们受苦,鲧、禹父子站了出来,他们是怎样把洪水治服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板书设计:

  大 禹 治 水

  上 古 英 雄 洪 水 泛 滥

《大禹治水》说课稿4

  【说教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文章主要写了大禹治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质。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第四段写: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传的英雄。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针对二年级学生特点,第一课时的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力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第一课时特点,我确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说学情】

  古代传说是学生感兴趣的,但其中的英雄形象很难在学生心中树立,这是时代的局限。为此,我力求在第一课时就让“大禹”的伟大形象在学生心中确立,怎么办呢?利用多媒体,要学生从一开始就牢记“大禹”的名字,并用书上的插图作为幻灯片的背景,让大禹的形象深入学生的内心。

  【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本课时,试图使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竞赛法等等。总之,想让学生在轻松、竞争的氛围中学*新知,陶冶情操。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禹的图片)这是谁?告诉你们,他是我国古代一位英雄的名字,(板书“大禹”)通过预*,你知道他做过什么?(板书“治水”)

  2、齐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可以同桌交流。(相机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意图:用图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自然结题。学会质疑是教会学生的学*方法,力争做到:学生想了解的正是老师要教授的。

  二、初读课文

  (一)自读课文

  要求:认真拼读生字,把课文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意图:学生有疑问后会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这时,让他们自己读书,满足了这种需要,同时,自渎课文也是在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消灭“拦路虎”

  1、看书上的字,一齐拼读。

  2、出示生字卡片,小老师领读。

  3、一口喊出这个字。(齐读、开火车读)

  意图:学*生字可以灵活机动,有学生齐读,有指名读,有开火车读还有小老师领读,形式丰富,学生感兴趣,学起来不枯燥,自然效果佳。

  三、读书比拼

  1、师生大擂台(分别读一句。)

  2、下面,老师来做裁判,我们来一场男生女生大比拼,看看我们班的女生读书棒,还是男生读的强。

  意图: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试较量中做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四、解决问题

  现在,黑板上的问题你弄明白了吗?课文中就有答案,找一找,并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意图:学生的质疑不是形式,此环节要学生在文中找答案,既读了书,又学会了整理答案的能力。

  六、做操写字

  看着这些字你想提醒别人注意什么?(相机写出这几个字)

  意图:学生并不喜欢写字,在动笔前让学生动起来,做做写字操,活动了手指也调动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在描红写字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最后,展示学生的作业,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写好字。

《大禹治水》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下面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谈一谈《大禹治水》这课文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主体课文。这一单元围绕“伟人”的第一主题编排了三课文。作为第一课文,它承载着让学生感悟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使学生理解何为奉献的重任。《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课文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全文结构清晰,语言精练。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第一自然段讲治水前洪水经常泛滥,百姓生活在苦难之中;第二自然段讲鲧治水九年没有成功,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第三自然段讲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文中“十三年、三次、一次、到处奔走”等词句集中体现了大禹的奉献精神;第四自然段讲禹带领人们采用疏导的办法制服了洪水,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课文描述的治水前后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选编本文,旨在引领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语言实践中,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文配有1幅插图,画面宏阔,图中众多百姓在禹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开通河道,禹正在与有经验的老者察看地形。画面与课文第四自然段内容对应,为学生领会课文、感受禹的形象提供了凭借。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本课具体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初读课文,利用学过的方法独立自主的识字,读准字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洪水的泛滥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为深入理解大禹一心一意治水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重为、难点:

  1.识字方面:掌握15个字的读音,“洪”“灾”“难”3个字的字形。理解“淹没”等词的意思。

  2.内容方面:抓住“淹没、倒塌、冲毁”等词语感悟洪水泛滥的景象,为下节课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

  3.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由于本课特点需要学生认识的字词较多,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随文识字、读通顺课文。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的事物所吸引,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体验,达到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情境,设计游戏,分散识字难点,让学生在一堂课中能始终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及学情,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识字法:识字与写字是低年级学生学*的重点与难点,而集中识字对学生而言比较枯燥,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识字,这样学生易于接受。

  2.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对待学生的学*上,我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参与,大胆求索。本课我指导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学*:

  1.朗读感悟法:《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学*生字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生字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为了创设一个扎实有效的课堂,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多媒体)

  在教学开始时,我请孩子简单介绍一下大禹,并且告诉孩子们大禹名字的由来,激发学生情感,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课题提出:(1)大禹为什么治水?(2)大禹使怎么治水?(3)大禹治水的结果如何?3个问题。这样设置悬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新课文的欲望。

  2.初渎课文,重点识字

  a.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让学生在初读中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b.出示生词,多种形式练读,全班纠正字音,重点指导“二类字”的字音。在听读中纠正字音,培养合作精神。在独立识字中产生成就感。学生掌握了一些独立识字的方法,本着《大纲》中识字教学应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c.分组朗读词语,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第一组词语描述的是洪水带给人们的恐惧与伤害,第二组词语告诉我们的是洪水退却后人们生活的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因为有了大禹治水,人们才能从“痛苦极了”走向“安居乐业”的生活。为下文学生理解大禹的人物品质做铺垫。

  d.让我们和这些“朋友”一起回到课文中再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课堂中我设计的思考是:大禹为什么治理洪水?如何治理洪水?结果如何?叶圣陶说“学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此我创设这样的问题。引领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全文。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精读感悟,体会洪水泛滥。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播放洪水课件,让学生体会洪水之大。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泛滥”“淹没”“冲毁”“痛苦极了”等词来体会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二年级的教学,应坚持直观形象的原则,要结合多媒体教学,要结合少量词和句的理解,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字的认识,在本段教学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讲解了“洪”“灾”“难”,以字理识字,学生既识记了字形又了解了字义,从而感悟*汉字的博大精深。

  4.布置作业:我让学生阅读其他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整课文的眼睛,本节课我设计的板书做到了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我以上的说课设计是基于以下理念进行的:

  1.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2.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六、说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

  1.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我将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分为两组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第一组词语描述的是洪水带给人们的恐惧与伤害,第二组词语告诉我们的是洪水退却后人们生活的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因为有了大禹治水,人们才能从“痛苦极了”走向“安居乐业”的生活。为下文学生理解大禹的人物品质做铺垫。

  2.读出洪水的凶猛以及可恨。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情绪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透过读来释放自我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透过读来表现起内心的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二、重视训练学生想象和说话能力

  在指导孩子理解洪水的凶猛可恨时,引导孩子说说看到图片上凶猛的洪水,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播放洪水视频时,我让孩子说说假如你是视频中的某一个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采取半扶半放的方法,让孩子自由想象和表达。

  三、重视识字写字教学的指导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为此,对本节课的识字教学,我做了以下思考:

  1.在教学生字“难”的时候,我让孩子自己观察它的结构以及书写要点,然后进行范写。

  2.在教学生字“洪”“灾”的时候,我采用了字源法,让孩子了解了两个字的演变和意义。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要让学生充分的读,读的要有层次、有梯度。每次读应给给学生明确的任务。训练朗读要在扎实中层层递进。不能因为是公开课而拘泥于流程,要把孩子的朗读训练到位。

  2.在教学时,孩子的回答超出自己的预设,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机智地把孩子的答案一步步转化成自己的预设,而不能直接否定孩子的回答。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揣摩揣摩自己的课堂语言,力求精炼而又具有引导性。

  以上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反思这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大禹治水说课稿汇总5篇(扩展2)

——《大禹治水》说课稿(十)份

  《大禹治水》说课稿 1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下面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谈一谈《大禹治水》这篇课文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主体课文。这一单元围绕“伟人”的第一篇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作为第一篇课文,它承载着让学生感悟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使学生理解何为奉献的重任。《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课文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全文结构清晰,语言精练。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第一自然段讲治水前洪水经常泛滥,百姓生活在苦难之中;第二自然段讲鲧治水九年没有成功,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第三自然段讲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文中“十三年、三次、一次、到处奔走”等词句集中体现了大禹的奉献精神;第四自然段讲禹带领人们采用疏导的办法制服了洪水,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课文描述的治水前后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选编本文,旨在引领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语言实践中,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文配有1幅插图,画面宏阔,图中众多百姓在禹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开通河道,禹正在与有经验的老者察看地形。画面与课文第四自然段内容对应,为学生领会课文、感受禹的形象提供了凭借。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本课具体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初读课文,利用学过的方法独立自主的识字,读准字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洪水的泛滥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为深入理解大禹一心一意治水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重为、难点:

  1.识字方面:掌握15个字的读音,“洪”“灾”“难”3个字的字形。理解“淹没”等词的意思。

  2.内容方面:抓住“淹没、倒塌、冲毁”等词语感悟洪水泛滥的景象,为下节课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

  3.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由于本课特点需要学生认识的字词较多,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随文识字、读通顺课文。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的事物所吸引,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体验,达到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情境,设计游戏,分散识字难点,让学生在一堂课中能始终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及学情,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识字法:识字与写字是低年级学生学*的重点与难点,而集中识字对学生而言比较枯燥,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识字,这样学生易于接受。

  2.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对待学生的学*上,我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参与,大胆求索。本课我指导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学*:

  1.朗读感悟法:《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学*生字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生字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为了创设一个扎实有效的课堂,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多媒体)

  在教学开始时,我请孩子简单介绍一下大禹,并且告诉孩子们大禹名字的由来,激发学生情感,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课题提出:(1)大禹为什么治水?(2)大禹使怎么治水?(3)大禹治水的结果如何?3个问题。这样设置悬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新课文的欲望。

  2.初渎课文,重点识字

  a.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让学生在初读中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b.出示生词,多种形式练读,全班纠正字音,重点指导“二类字”的字音。在听读中纠正字音,培养合作精神。在独立识字中产生成就感。学生掌握了一些独立识字的方法,本着《大纲》中识字教学应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c.分组朗读词语,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第一组词语描述的是洪水带给人们的恐惧与伤害,第二组词语告诉我们的是洪水退却后人们生活的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因为有了大禹治水,人们才能从“痛苦极了”走向“安居乐业”的生活。为下文学生理解大禹的人物品质做铺垫。

  d.让我们和这些“朋友”一起回到课文中再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课堂中我设计的思考是:大禹为什么治理洪水?如何治理洪水?结果如何?叶圣陶说“学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此我创设这样的问题。引领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全文。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精读感悟,体会洪水泛滥。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播放洪水课件,让学生体会洪水之大。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泛滥”“淹没”“冲毁”“痛苦极了”等词来体会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二年级的教学,应坚持直观形象的原则,要结合多媒体教学,要结合少量词和句的理解,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字的认识,在本段教学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讲解了“洪”“灾”“难”,以字理识字,学生既识记了字形又了解了字义,从而感悟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4.布置作业:我让学生阅读其他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整篇课文的眼睛,本节课我设计的板书做到了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我以上的说课设计是基于以下理念进行的:

  1.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2.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六、说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

  1.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我将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分为两组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第一组词语描述的是洪水带给人们的恐惧与伤害,第二组词语告诉我们的是洪水退却后人们生活的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因为有了大禹治水,人们才能从“痛苦极了”走向“安居乐业”的生活。为下文学生理解大禹的人物品质做铺垫。

  2.读出洪水的凶猛以及可恨。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情绪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透过读来释放自我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透过读来表现起内心的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二、重视训练学生想象和说话能力

  在指导孩子理解洪水的凶猛可恨时,引导孩子说说看到图片上凶猛的洪水,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播放洪水视频时,我让孩子说说假如你是视频中的某一个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采取半扶半放的方法,让孩子自由想象和表达。

  三、重视识字写字教学的指导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为此,对本节课的识字教学,我做了以下思考:

  1.在教学生字“难”的时候,我让孩子自己观察它的结构以及书写要点,然后进行范写。

  2.在教学生字“洪”“灾”的时候,我采用了字源法,让孩子了解了两个字的演变和意义。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要让学生充分的读,读的要有层次、有梯度。每次读应给给学生明确的任务。训练朗读要在扎实中层层递进。不能因为是公开课而拘泥于流程,要把孩子的朗读训练到位。

  2.在教学时,孩子的回答超出自己的预设,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机智地把孩子的答案一步步转化成自己的预设,而不能直接否定孩子的回答。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揣摩揣摩自己的课堂语言,力求精炼而又具有引导性。

  以上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反思这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大禹治水》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好,我说的是苏教版国标第三册的《大禹治水》这篇课文。纵观第六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歌颂了主人公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质。《大禹治水》这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老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把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放在二年级教材中进行教学,我想不仅仅是让孩子了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教材中大禹治水的经过是教学的重点,文中并没有过多的描述,仅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补充表现大禹的奉献精神,对此,我抓住教材这一“空白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寻找想象训练点,在想象感悟中走进人物世界,丰富内心感受。然而,根据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营,如果仅靠文本内容,我想这是不够丰富的想象,因此,课前我指导学生搜集一些大禹治水时,人们流传的一些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大禹,充分理解文本内容。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也是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它有助于渲染场景,激发学生的感情。

  二.说目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结合本单元“感悟英雄人物的伟大”的训练重点,我拟定了认知、智能、情感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读准两个多音字,认识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写好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理解课文的第二小节,了解大禹是如何治水的。是教学的重点,在朗读中感悟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我发现本课在写作上很有特点。除了首尾段对比,突出重点之外,数量词的运用对突出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明显。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打算抓住文中一些关键数量词,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这一课,我分二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学*生字词,读通、读好每一自然段,初步感知大禹是我国古代的英雄人物;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捕捉关键数量词,从中感悟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下面我重点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四.说过程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分为四个部分。

  ①第一部分,从标题入手,质疑问难,激发阅读兴趣

  齐读课题,思考: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这里我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学生重点抓住“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词来体会。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隐含着文章的主旨。紧接下来板书课题《大禹治水》,介绍大禹的名字并解题,此处的“治水”治的是洪水,也就是疏通水道,消除水患的意思。

  叶圣陶说过:“学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此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如果此时你置身其中有什么感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去体会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当学生真正领悟到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升华感情,为大禹敢于下决心治理洪水作下情感铺垫。

  ②第二部分,解读数量词,切入合理想象,感受大禹精神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老师适时引导,“假如大禹在治水中渴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累了又怎么办?”在孩子的想象中大禹的形象逐渐饱满,在孩子的想象中孩子得到了真正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圈出数量词“九条、九座” ,此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亚里斯多德也曾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寻求训练点,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其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课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我抓住这一“空白”,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像感人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等,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与想像表达出来。这段内容的教学,主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看一串数字:大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这里我先和学生一起算了一笔账,一年365天,13 年,四千多个日日夜夜中,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

  假如你是他的妻子或家人,你又会怎么想?如果你是他的邻居,13 年没见他回过家, 你又会怎么想?假如你是大禹,初次路过家门时会想些什么?第二次,第三次呢?十多年来都不曾见过自己的儿子,大禹是狠心的父亲吗?一连串的追问,典型场景的渲染,关键时候老师的引导,一次次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成功地步入角色,走进文本,激发起表达的欲望,从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交流中内化语言,发展思维,升华了对人物的崇敬之情,达到入境、动情、达理。

  ③总结延伸 激发感情

  课文第四小节写道:“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这段的教学,我抓住关键词“代代相传”。首先、我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中洪水被制服后一片山清水秀、轻舟漫游,反映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情景的插图,同时再次与压题画洪水泛滥图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禹的功劳。这时,启发学生说说,大家对大禹会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最后,老师总结:“像大禹这样,一心为人民办好事,才是真正的英雄!大家永远不会忘记他!他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从几千年前就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你愿意把这治水英雄的故事传下去吗?回家把这个故事告诉给父母听,或者弟弟妹妹听。如此激情,大禹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高大形象就此已经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中。

  ④留疑感悟

  课文学完了,我留下疑问为什么课文开头叫禹,课文最后又叫大禹呢?从标题入手从标题结束本课,同时也作为本课的作业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系列的数量词的捕捉联系了学生的三次想象。第一次是在大禹决心治水时,第二次是在大禹治水过程中,第三次是在大禹治水成功以后。三次想象一脉相承,不仅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促使学生加深了对大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到一次爱他人、爱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尚道德品质教育。

  《大禹治水》说课稿 3

  【说课内容】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大禹治水》。

  【说教材】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讲述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老百姓造福,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

  把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放在二年级教材中进行教学,我想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通过分析教材并结合新课标要求,我制定了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是怎样不辞辛苦,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服洪水为民造福的。

  现在的孩子缺乏“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加上故事背景时代久远,因而对大禹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多数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体会大禹的献身精神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突破难点,通过朗读、想像、联系学生实际进行角色体验的方法加深理解和体会。

  【说教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我发现本课有几处想象的训练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采用“读中感悟”的方式,运用创设情景法、问题引导法、阅读讨论法引导学生读书、想象和交流。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说学情、说学法】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基础,通过一年来的学*和训练,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学*方法和阅读技能。他们喜欢朗读,想象丰富、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求知欲。本节课学生通过“读、思、议、悟”自主参与、积极学*,构建了有活力的课堂。

  【说教学流程】

  一、*旧引新 迁情入境

  我从谈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引入课题,解题。通过两个同音字“治”与”制“的比较,学生既区分了字义,同时又用“治理、制服”这两个词统领起全篇,激发学生探知兴趣。

  整体感知后观看洪水泛滥的视频,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灾情的严重、百姓无家可归的处境以及大禹此时此刻的心情,为下文的学*渲染了心理氛围。。

  二、创设情境, 读中设境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来贯穿本节课的教学。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1.巧抓想象点,学生“情感蔓延”

  情动才涌。我设计了两处想象训练:想象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通过想象体会到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2.巧抓互动点,教师“穿针引线”

  运用朗读的牵引。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地方能意会而不会言传。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反复地朗读体验,以读促思,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对“禹下决心治理洪水” “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等重点词语、句子读的训练,引领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看到大禹治理洪水的决心、用心、恒心 、责任心,从而感受到大禹治理洪水的顽强意志。大禹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逐渐饱满起来。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课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我抓住这一“空白”,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像感人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这段内容的教学,先通过填空练*,让学生体会一连串数量词的运用的精妙。再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站在禹的儿子的角度想一想:缺失父爱的童年,他的童年少了多少欢乐?接着设定典型场景进一步渲染:大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了,跑去问母亲。他会怎样问母亲?母亲怎样回答?用问答再一次拨动学生心弦,学生领悟到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大禹为了让千万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舍小家顾大家。引出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此时再让学生谈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大禹?至此,大禹的勇敢无畏、智慧、无私的英雄形象在学生心中扎了根,人物变得立体。学生在境中悟情,读中思索,体会了大禹的伟大精神,达到入境、动情、达理。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漫长的13年,大禹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制服了洪水。老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引入第四段的教学。这段的教学,先引导学生看洪水被制服后一片山清水秀、轻舟漫游,反映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情景的图片,理解“安定”。教师追问:是谁给老百姓带来的这样的日子?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和课文开头的一幕人们无家可归的生活状态对比,进一步认识到大禹的功劳。最后升华情感:教师再一次质疑:人们为什么称他为“大”禹?从“大”字体会人们对英雄的尊重和爱戴。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五、全课总结,课外拓展

  全课结束,我对大禹的精神进行小结,指出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推荐阅读《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故事

  有兴趣的同学搜集历史上有哪些为治理洪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

  练*的设计,将学*由课内引向课外,增加积累,拓展视野。 【说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意志坚,

  踏遍万水和千山。

  三过家门而不入,

  英雄美名代代传。

  这节课的板书是将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连结成诗的形式呈现的,是对大禹人物精神的概括提炼,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大禹治水》说课稿 4

  一、说文本

  《大禹治水》这 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着力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辛,顽强治水,一心为民的英雄形象。这一英雄形象不是*面的、脸谱化的,而是生动可感的,是在课文展现的几个场景中一步步深化,逐步丰满立体起来的。洪水肆虐,百姓遭难,大禹决心治水,初现英雄形象;治水过程异常艰辛,大禹不畏艰难,吃尽辛苦,英雄的顽强意志使人震撼,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为了治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献身 精神让人感动,进一步深化了人物形象;治水成功,百姓讴歌,此时大禹的形象已经不再只是停留于纸上,而是立体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根植于学生心中。同时 本文还具有一定的情节,留有许多空白点,这些都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和语言发展空间。

  基于以上对文本的认识,再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我为本课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 本文10个生字,读准两个多音字(没倒),认识一个偏旁(衣字旁)。

  过程与方法:

  1、抓住关键词语,反复品读,体会治水的艰辛,感受大禹的英雄形象。

  2、创设整体情境,同时发展想象,在情境中明理悟情,提升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 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展开品读、想象,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这一人物形象,领悟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 精神。

  本课我打算分三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生字词,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创设情境,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体会大禹的献身 精神;第三课时,复*巩固,指导背诵,指导书写生字词,完成课后练*。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下面我将重点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法学法以及教学内容。

  二、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本课时,借助语言描绘、多媒体再现、现场表演等多种方法创设“受命于危难——艰辛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感激英雄”等四个小情境,引导学生伴随着情感从整体感知教材,理解词句,并把语言训练贯穿其中,充分调动儿童学*的主动性,多维度、立体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儿童凭借进入情境所产生的内心感受,受到道德品质、审美情感及意志的陶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充分地发展。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读中明理、悟情课文二自然段中的“千辛万苦、千山万水、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以及第三自然段中的“13、三、一、十”等数量词深刻描绘出了大禹治水的艰辛,教学时紧紧抓住这些词句,引导学生充分品读,同时展开想象,多渠道、多方位的与文本积极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人物形象、升华情感。

  三、说教学思路

  1、迁情入境初现英雄形象

  教学开始播放滔滔洪水*卷大地的场面。强大的视觉冲击定会让学生有所感触,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接着问学生:看到这样的场面你的心情如何?学生会动情地说心情很难受、悲伤等等,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后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文字结合画面带来的双重刺激更好地激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多方位的想象。进而使学生凭借想象,深刻体会出洪水给老百姓造成的伤害之大。这时老师适度地向课外延伸:是啊,洪水给老百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有人去治理过洪水但都失败了,洪水反而越发肆虐。难道老百姓就将永远生活在灾难中吗?这时大禹出现了,他决心排除万难,治理洪水。在老师的语言渲染中,大禹这一英雄形象初现了。学生也将自己对洪水的愤恨、百姓的同情转移到了对大禹的上。,接着问学生:此时,你最想对大禹说些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拉进了学生与 本文主人公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将学生带进了治水的情境之中。

  2、品读、想象凸现英雄形象

  紧接着第一小节的提问说:是啊,大禹下定决心要治理洪水,那么大禹治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组织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第二自然段,读读想想画画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大禹治水的艰辛。词的概念若能与生动、形象、真切的事物以及学生已有的表象、感受、经验建立起联系,学生就能比较准确比较深刻的理解词的意义。所以当学生找出关键词句之后,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吃哪些苦呢?新课标指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见闻结合起来,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是对教材的一种拓展与延伸。学生可能会说“大禹在深山老林里走路时,会被毒蛇咬伤,甚至会生命垂危;大禹在挖河时一不小心就会被洪水冲走;夏天时会被晒得中了暑、冬天会被冻得浑身发抖”等等。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将抽象的词语直观化、形象化、情节化,深刻的体会出了治水的艰辛。这时再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读出治水的艰辛,大禹的顽强,进一步深化了英雄的形象。

  3、想象、表演深化英雄形象

  大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一干就是13年,这时出示第一句话,引导学生按课文内容填空。然后问: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因为只有敢于质疑,才能有与文本进一步产生对话的欲望,也才能使学生的'学*成为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学生可能会问:大禹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进去看一看?等等。同时让学生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同时,大禹的英雄形象也在学生们的心目中进一步高大起来。在此基础上,我 小结到:是的,这么多年了,为了治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时出示第二句话,填读。接着老师利用语言创设情境:有一天,大禹的儿子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样回答他呢?让学生带着设定的问题分组进行表演。学生表演虽然稚嫩,但是表演中有理解,有感悟,有想象,有拓展……这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感悟。学生的表演结束后老师趁势说到:大禹难道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看呀!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此时,你想替大禹对他的妻子、儿子说些什么吗?这一环节的设计让人文性与 思想性进一步整合,有意识的将 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当学生的被大禹的献身 精神所打动时,紧接着问到:你此时最想对大禹说些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使大禹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了再一次的深化。

  4、升华情感完美英雄形象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出示洪水制服后的的画面,问学生:这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与第一自然段形成了对比。这种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呢?(是大禹)所以人民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引读最后一句话)学生也在思、说的教学过程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在这种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所蕴涵的 思想性:此时你最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学生的回答中有对大禹的崇敬、佩服,有对大禹的感激、歌颂。此时,大禹的形象已经不再只是停留于纸上,而是立体地呈现在了学生的眼前,根植在了学生的心中。学生在此感悟中,语文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大禹治水》说课稿 5

  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本课讲述的是古时候大禹治理洪水的事。通过本课的阅读让学生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体会大禹不顾个人利益,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

  本课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洪水泛滥的景象,点明大禹治水的原因。第2、3、4自然段讲大禹治水的经过。第5自然段讲大禹治水的结果。本课分两课时完成。这节课介绍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利用学过的方法独立自主的识字,读准字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洪水的泛滥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为深入理解大禹一心一意治水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重为、难点:

  1识字方面:掌握“婚、鲧”的字音,“禹、塌、牲”的字形。理解“倒塌、淹没”等词的意思。

  2内容方面:抓住“淹没、倒塌、冲毁”等词语感悟洪水泛滥的景象,为下文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

  教学方法与理念:

  一、明确主题,养成*惯。

  对于当今社会都是独生子女的现象,从小培养学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出示本单元主题:奉献。(师)你能按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奉献吗?(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师)唐.李商隐曾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蚷成灰泪始干。”中华民族从远古至今就有许多具有奉献精神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

  二、了解人物,进入课题。

  由于时代背景和人物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很远,因而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大禹的资料不仅有效地开发了课本资源,而且也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体现的精神做了准备。(出示大禹头像)(师)同学们课前收集了许多大禹的资料,一定对大禹有了一些了解,谁愿意介绍给大家?(学生汇报,教师出示电脑)(师)关于大禹提传说有许多许多,我们要学*的是广为流传的一篇《大禹治水》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和教师一起来书空“禹”字。(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那就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述这个故事的。

  三、初读课文,独立识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让学生在初读中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指名读课文,全班纠正字音,重点指导“婚、鲧”的字音。在听读中纠正字音,培养合作精神。在独立识字中产生成就感。(师)课文中又来了一些“朋友”,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

  3出示生词。学生掌握了一些独立识字的方法,本着《大纲》中识字教学应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如:“息壤”的意思;“塌、牲”的字形结构;“叮嘱”的近义词;“拄”有几个兄弟?

  4(师)让我们和这些“朋友”一起回到课文中再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四、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思考: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这里我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学生重点抓住“倒塌、淹没”等词来体会。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地址是:www.5ykj.com

  2叶圣陶:“学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此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如果此时你置身其中有什么感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去体会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有感情朗读课文,升华情感。(师)你们真正领悟到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谁愿意带着你的感悟再来读一读课文?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读课文。

  五、交代学*内容,明确下节目标。

  (师)面对这灾难,人们多么渴望有人能把这洪水治服。见到人们受苦,鲧、禹父子站了出来,他们是怎样把洪水治服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板书设计:

  大 禹 治 水

  上 古 英 雄 洪 水 泛 滥

  《大禹治水》说课稿 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课文过程中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查找资料的兴趣。

  5.通过学*课文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会写6个字,并且做到端正、整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2整体会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四、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了解:大禹是什么时代的人?他是谁?

  2.生字卡片。

  3.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大禹)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禹是谁吗?(学生介绍自己找到的资料,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并进行概括提炼。)

  2.(板书:治水)“治水”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们一起来学*第32课,看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小伙伴读),有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助你。读完课文把生字画下来,再读一读。

  2.小组同学在一起读生字卡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可指读、开火车读、分组读)。

  4.自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和同桌交流。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治水?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为什么要治水?(第一自然段)

  (1)播放录像资料:洪水泛滥的景象。

  看完这段录像你的心情怎样?读一读“无家可归”这个词。

  (2)如果你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最渴望的是什么?

  (3)朗读第一自然段。

  2.大家都渴望安定的生活。开山挖河,治理洪水,参加治理洪水的人多不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体会“成千上万”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

  3.课件出示句子:“他们不辞辛劳,日夜苦干。”

  你有什么感受?

  4.大禹就是这成千上万人的首领,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做出标记。

  5.集体交流,读中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朗读。

  (1)“……听见儿子在家里啼哭,他的心被牵动了。……”

  他的心里在想什么?读一读“牵动”这个词。身边的人见到这种情景会对他说什么?他又会怎样回答?

  (2)“他毅然转过身……”

  请学生做一做“毅然转过身”的动作,说一说这个词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语,再读句子。

  (3)学生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重点词语:牵动、望了望、毅然,帮助学生体会大禹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5)“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但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的.模样。”

  ①第二次路过家门,大禹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不进去?

  ②第三次路过家门,身边的人又会说什么?大禹怎样做?

  ③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父亲,他会怎样问妈妈?

  妈妈又会怎样回答他?(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

  (从孩子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6.经过十三年的苦干,河道疏通了,河水被制伏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

  大禹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太久远了,但是他治水的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你们最想对大禹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大禹的精神是人们所敬佩的,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

  (五)作业设计。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你还知道上古时代哪些部落首领的事迹?可以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无家可归安定

  不辞辛劳

  日夜苦干

  三过家门而不入敬业世代相传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做猜字游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做到有感情。

  (二)词语积累。

  学*课文后,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读或背给大家听。本课四个字的词语较多,要注意积累。

  (三)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抢读生字。

  2.独立识记。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四)指导书写。

  1.本课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重点指导。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左窄右宽:治洪淹但代

  左宽右窄:引

  3.教师范写。

  4.学生进行书写练*。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集”本上。

  《大禹治水》说课稿 7

  一、*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引入新课并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这篇课文,通过上一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

  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洪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等等,然后通过引读的方式指导了第一节的朗读,突出抓住“无家可归”,以及“滔滔”这两个词,充分感知滔滔的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接下来,我跳过二、三自然段,直接讲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洪水被制服后老百姓喜悦的心情,与第一自然段形成巨大的反差。

  接着又抓住“安定”这个词,让学生来讲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安定的生活,从而与第一自然段的“无家可归”形成鲜明的对比。又问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人们把大禹称为“伟大英雄”。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最后再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高兴吗?(高兴)那么你们高兴吗?孩子兴奋地说:“高兴”。我就紧跟着让学生高兴地读这一段。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中,我安排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中我首先提问了“大禹为治理洪水做了哪些事呢?”学生积极交流并提出1是查看了水流和地形2是挖通了九条大河 劈开了九座大山。然后分句指导朗读,在朗读过程中适时地点出表现大禹治水辛苦的词“走遍”、“吃尽”、“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通过学生反复的朗读,细细体会大禹治水的辛苦和不屈不饶的精神。

  第二环节我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遇到哪些困难?吃了哪些苦?这个问题在师生完全*等的*台沙锅内帮助学生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了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学生情不自禁的说了很多困难和艰辛。

  第三自然段讲的是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文中的“13年”、“三次路过家门”、“一次都没有进去”、“儿子十多岁了”这些数字都充分说明大禹为治理洪水舍己的精神。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感悟文中数字的精妙。

  最后启发学生想象,大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自己的爸爸,他的心情会怎样?面对儿子的伤心,妈妈又会怎样安慰他呢?

  通过学生各种不同的表述,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而且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顺势又推了一把,难道大禹不关心自己的家人吗,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他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大禹真是一位伟大英雄啊!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四、升华情感,情中悟理

  讲完二、三自然段后,我又回到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表演重温老百姓对大禹的感激之情。“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感。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我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不仅再次提升了大禹在学生心目中的伟大形象,而且让大禹这种勇敢顽强、一心为民的精神在学生心中永久沉淀!

  最后拓展部分,我又让学生广泛收集资料,找一找历史上还有哪些像大禹这样的伟大英雄。让这种精神世界的教育得以延续。

  《大禹治水》说课稿 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课文过程中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查找资料的兴趣。

  5.通过学*课文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会写6个字,并且做到端正、整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2整体会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四、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了解:大禹是什么时代的人?他是谁?

  2.生字卡片。

  3.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大禹)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禹是谁吗?(学生介绍自己找到的资料,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并进行概括提炼。)

  2.(板书:治水)“治水”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们一起来学*第32课,看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小伙伴读),有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助你。读完课文把生字画下来,再读一读。

  2.小组同学在一起读生字卡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可指读、开火车读、分组读)。

  4.自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和同桌交流。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治水?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为什么要治水?(第一自然段)

  (1)播放录像资料:洪水泛滥的景象。

  看完这段录像你的心情怎样?读一读“无家可归”这个词。

  (2)如果你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最渴望的是什么?

  (3)朗读第一自然段。

  2.大家都渴望安定的生活。开山挖河,治理洪水,参加治理洪水的人多不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体会“成千上万”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

  3.课件出示句子:“他们不辞辛劳,日夜苦干。”

  你有什么感受?

  4.大禹就是这成千上万人的首领,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做出标记。

  5.集体交流,读中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朗读。

  (1)“……听见儿子在家里啼哭,他的心被牵动了。……”

  他的心里在想什么?读一读“牵动”这个词。身边的人见到这种情景会对他说什么?他又会怎样回答?

  (2)“他毅然转过身……”

  请学生做一做“毅然转过身”的动作,说一说这个词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语,再读句子。

  (3)学生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重点词语:牵动、望了望、毅然,帮助学生体会大禹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5)“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但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的模样。”

  ①第二次路过家门,大禹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不进去?

  ②第三次路过家门,身边的人又会说什么?大禹怎样做?

  ③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父亲,他会怎样问妈妈?

  妈妈又会怎样回答他?(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

  (从孩子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6.经过十三年的苦干,河道疏通了,河水被制伏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

  大禹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太久远了,但是他治水的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你们最想对大禹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大禹的精神是人们所敬佩的,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

  (五)作业设计。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你还知道上古时代哪些部落首领的事迹?可以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无家可归安定

  不辞辛劳

  日夜苦干

  三过家门而不入敬业世代相传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做猜字游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做到有感情。

  (二)词语积累。

  学*课文后,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读或背给大家听。本课四个字的词语较多,要注意积累。

  (三)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抢读生字。

  2.独立识记。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四)指导书写。

  1.本课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重点指导。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左窄右宽:治洪淹但代

  左宽右窄:引

  3.教师范写。

  4.学生进行书写练*。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集”本上。

  《大禹治水》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好,我说的是苏教版国标第三册的《大禹治水》这篇课文。纵观第六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歌颂了主人公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质。《大禹治水》这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老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把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放在二年级教材中进行教学,我想不仅仅是让孩子了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教材中大禹治水的经过是教学的重点,文中并没有过多的描述,仅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补充表现大禹的奉献精神,对此,我抓住教材这一“空白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寻找想象训练点,在想象感悟中走进人物世界,丰富内心感受。然而,根据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营,如果仅靠文本内容,我想这是不够丰富的想象,因此,课前我指导学生搜集一些大禹治水时,人们流传的一些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大禹,充分理解文本内容。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也是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它有助于渲染场景,激发学生的感情。

  二、说目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结合本单元“感悟英雄人物的伟大”的训练重点,我拟定了认知、智能、情感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读准两个多音字,认识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写好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理解课文的第二小节,了解大禹是如何治水的。是教学的重点,在朗读中感悟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我发现本课在写作上很有特点。除了首尾段对比,突出重点之外,数量词的运用对突出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明显。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打算抓住文中一些关键数量词,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这一课,我分二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学*生字词,读通、读好每一自然段,初步感知大禹是我国古代的英雄人物;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捕捉关键数量词,从中感悟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下面我重点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四、说过程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分为四个部分。

  ①第一部分,从标题入手,质疑问难,激发阅读兴趣

  齐读课题,思考: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这里我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学生重点抓住“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词来体会。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隐含着文章的主旨。紧接下来板书课题《大禹治水》,介绍大禹的名字并解题,此处的“治水”治的是洪水,也就是疏通水道,消除水患的意思。

  叶圣陶说过:“学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此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如果此时你置身其中有什么感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去体会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当学生真正领悟到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升华感情,为大禹敢于下决心治理洪水作下情感铺垫。

  ②第二部分,解读数量词,切入合理想象,感受大禹精神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老师适时引导,“假如大禹在治水中渴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累了又怎么办?”在孩子的想象中大禹的形象逐渐饱满,在孩子的想象中孩子得到了真正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圈出数量词“九条、九座”,此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亚里斯多德也曾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寻求训练点,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其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课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我抓住这一“空白”,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像感人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等,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与想像表达出来。这段内容的教学,主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看一串数字:大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这里我先和学生一起算了一笔账,一年365天,13年,四千多个日日夜夜中,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

  假如你是他的妻子或家人,你又会怎么想?如果你是他的邻居,13年没见他回过家,你又会怎么想?假如你是大禹,初次路过家门时会想些什么?第二次,第三次呢?十多年来都不曾见过自己的儿子,大禹是狠心的父亲吗?一连串的追问,典型场景的渲染,关键时候老师的引导,一次次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成功地步入角色,走进文本,激发起表达的欲望,从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交流中内化语言,发展思维,升华了对人物的崇敬之情,达到入境、动情、达理。

  ③总结延伸激发感情

  课文第四小节写道:“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这段的教学,我抓住关键词“代代相传”。首先、我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中洪水被制服后一片山清水秀、轻舟漫游,反映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情景的插图,同时再次与压题画洪水泛滥图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禹的功劳。这时,启发学生说说,大家对大禹会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最后,老师总结:“像大禹这样,一心为人民办好事,才是真正的英雄!大家永远不会忘记他!他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从几千年前就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你愿意把这治水英雄的故事传下去吗?回家把这个故事告诉给父母听,或者弟弟妹妹听。如此激情,大禹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高大形象就此已经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中。

  ④留疑感悟

  课文学完了,我留下疑问为什么课文开头叫禹,课文最后又叫大禹呢?从标题入手从标题结束本课,同时也作为本课的作业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系列的数量词的捕捉联系了学生的`三次想象。第一次是在大禹决心治水时,第二次是在大禹治水过程中,第三次是在大禹治水成功以后。三次想象一脉相承,不仅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促使学生加深了对大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到一次爱他人、爱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尚道德品质教育。

  《大禹治水》说课稿 10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下面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谈一谈《大禹治水》这篇课文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主体课文。这一单元围绕“伟人”的第一篇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作为第一篇课文,它承载着让学生感悟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使学生理解何为奉献的重任。《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课文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全文结构清晰,语言精练。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第一自然段讲治水前洪水经常泛滥,百姓生活在苦难之中;第二自然段讲鲧治水九年没有成功,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第三自然段讲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文中“十三年、三次、一次、到处奔走”等词句集中体现了大禹的奉献精神;第四自然段讲禹带领人们采用疏导的办法制服了洪水,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课文描述的治水前后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选编本文,旨在引领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语言实践中,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文配有1幅插图,画面宏阔,图中众多百姓在禹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开通河道,禹正在与有经验的老者察看地形。画面与课文第四自然段内容对应,为学生领会课文、感受禹的形象提供了凭借。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本课具体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初读课文,利用学过的方法独立自主的识字,读准字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洪水的泛滥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为深入理解大禹一心一意治水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重为、难点:

  1.识字方面:掌握15个字的读音,“洪”“灾”“难”3个字的字形。理解“淹没”等词的意思。

  2.内容方面:抓住“淹没、倒塌、冲毁”等词语感悟洪水泛滥的景象,为下节课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

  3.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由于本课特点需要学生认识的字词较多,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随文识字、读通顺课文。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的事物所吸引,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体验,达到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情境,设计游戏,分散识字难点,让学生在一堂课中能始终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及学情,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识字法:识字与写字是低年级学生学*的重点与难点,而集中识字对学生而言比较枯燥,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识字,这样学生易于接受。

  2.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对待学生的学*上,我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参与,大胆求索。本课我指导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学*:

  1.朗读感悟法:《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学*生字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生字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为了创设一个扎实有效的课堂,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多媒体)

  在教学开始时,我请孩子简单介绍一下大禹,并且告诉孩子们大禹名字的由来,激发学生情感,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课题提出:(1)大禹为什么治水?(2)大禹使怎么治水?(3)大禹治水的结果如何?3个问题。这样设置悬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新课文的欲望。

  2.初渎课文,重点识字

  a.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让学生在初读中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b.出示生词,多种形式练读,全班纠正字音,重点指导“二类字”的字音。在听读中纠正字音,培养合作精神。在独立识字中产生成就感。学生掌握了一些独立识字的方法,本着《大纲》中识字教学应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c.分组朗读词语,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第一组词语描述的是洪水带给人们的恐惧与伤害,第二组词语告诉我们的是洪水退却后人们生活的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因为有了大禹治水,人们才能从“痛苦极了”走向“安居乐业”的生活。为下文学生理解大禹的人物品质做铺垫。

  d.让我们和这些“朋友”一起回到课文中再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课堂中我设计的思考是:大禹为什么治理洪水?如何治理洪水?结果如何?叶圣陶说“学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此我创设这样的问题。引领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全文。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精读感悟,体会洪水泛滥。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播放洪水课件,让学生体会洪水之大。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泛滥”“淹没”“冲毁”“痛苦极了”等词来体会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二年级的教学,应坚持直观形象的原则,要结合多媒体教学,要结合少量词和句的理解,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字的认识,在本段教学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讲解了“洪”“灾”“难”,以字理识字,学生既识记了字形又了解了字义,从而感悟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4.布置作业:我让学生阅读其他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整篇课文的眼睛,本节课我设计的板书做到了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我以上的说课设计是基于以下理念进行的:

  1.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2.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六、说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

  1.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我将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分为两组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第一组词语描述的是洪水带给人们的恐惧与伤害,第二组词语告诉我们的是洪水退却后人们生活的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因为有了大禹治水,人们才能从“痛苦极了”走向“安居乐业”的生活。为下文学生理解大禹的人物品质做铺垫。

  2.读出洪水的凶猛以及可恨。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情绪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透过读来释放自我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透过读来表现起内心的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二、重视训练学生想象和说话能力

  在指导孩子理解洪水的凶猛可恨时,引导孩子说说看到图片上凶猛的洪水,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播放洪水视频时,我让孩子说说假如你是视频中的某一个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采取半扶半放的方法,让孩子自由想象和表达。

  三、重视识字写字教学的指导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为此,对本节课的识字教学,我做了以下思考:

  1.在教学生字“难”的时候,我让孩子自己观察它的结构以及书写要点,然后进行范写。

  2.在教学生字“洪”“灾”的时候,我采用了字源法,让孩子了解了两个字的演变和意义。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要让学生充分的读,读的要有层次、有梯度。每次读应给给学生明确的任务。训练朗读要在扎实中层层递进。不能因为是公开课而拘泥于流程,要把孩子的朗读训练到位。

  2.在教学时,孩子的回答超出自己的预设,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机智地把孩子的答案一步步转化成自己的预设,而不能直接否定孩子的回答。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揣摩揣摩自己的课堂语言,力求精炼而又具有引导性。

  以上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反思这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大禹治水说课稿汇总5篇(扩展3)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菁华9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板书:伟大)

  [过渡的这三个问题,提示本课的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师生的互评,充满激励,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二)、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多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无畏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智慧

  [通过讲述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通过介绍父亲治水的教训,进一步引导小朋友“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通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也就水到到渠成。]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接着又让学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儿子,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在境中悟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板书:无私。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扩充了课文的内容,也有利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三个连续的问题,体现了一定的梯度,通过角色的变换,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目标: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四、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无畏

  智慧

  无私

  (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识字11个,写字11个。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1)用喜欢的方法读,找出大禹治水时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与父亲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同桌就以上问题讨论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2、汇报学*结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红色标注)

  3)指导朗读。想像大禹治水时的千辛万苦和聪明才智。

  学生练读,齐读。

  3、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这些词和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些词,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当时他会想什么?指导朗读。

  4、细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小组讨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联系三、四自然段讨论。)出示讨论的提纲:

  在长达十年的治水是建设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怎样的奉献精神?

  (3)汇报讨论结果。

  六、总结课文。

  板书:

  10奉献

  聪明才智、千辛万苦

  制服洪水

  大禹治水

  敬仰爱戴

  公而忘私、不辞辛劳

  资料提供者: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黄帝、炎帝的主要事迹。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2、说出大禹的主要事迹和治水成功的原因。

  技能:说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情感:学*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培养人定胜天的信念。

  二、教材分析:

  重点:大禹治水的事迹和精神。

  难点:对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

  1、大禹像挂图,大禹陵照片。

  2、大禹治水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是纪念什么人的?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

  1、黄帝和炎帝的事迹:

  (1)教师讲述黄帝和炎帝的故事。然后提问:祖国境内原始社会的遗址主要有哪几个?为什么我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2)师生归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2、大禹治水:

  (1)教师让学生观看课中大禹像,将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提问:鲧治水为什么未成功?禹根据实际采用了什么治水方法?

  (2)师生归纳:禹根据山脉地形,采用疏导的方法,开沟掘渠,使洪水从江河流入大海。

  (3)请学生观察大禹治水插图,教师简介禹与群众同甘共苦,顶风冒雨,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艰苦劳动十三年,终于把洪水控制住。反映了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灾害的聪明才智和人定胜天的气概。

  (4)组织学生讨论: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5)归纳: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百姓的赞颂,人们为了感谢禹的功劳,称他为“大禹”。他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发扬。

  (6)讲一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同桌同学讲)

  3、大禹陵和夏朝的建立。

  (1)教师出示大禹陵、禹庙的照片,介绍大禹陵(也可以让去过大禹陵的学生讲)。

  (2)教师讲解夏朝是怎样建立的。

  (三)知识反馈

  1、课后填空题。

  2、请几个学生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四)全课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板书设计:

  疏导法

  大禹治水

  公而忘私

  人定胜天

  同甘共苦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治水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指导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

  2、师: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里的水指的是什么水?洪水是什么样子?你见过吗?(指名说)

  3、播放录相: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录相。(洪水肆虐的景象)

  二、学*课文

  学*第一节

  1、问:你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谈)

  2、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洪水的?

  自己读读第一节。

  3、指导朗读。你能读出洪水的可怕和凶猛吗?

  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4、通过朗读这一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直到我们还知道,是因为什么?课文最后有一个成语,大家找一找。(代代相传)

  学*第四节

  1、师: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水就像一

  头猛兽,摧毁了老百姓幸福的家园,老百姓已经无家可归了!那么洪水究竟有没有被制服呢?(制服了)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啊,老百姓该有多么感激大禹啊!

  2、如果你是老百姓,你会怎样感激大禹?(指名说)

  过渡:大禹是怎样制服凶猛的洪水?继续往下把课文读完。(自读二、三小节)

  学*第二、三节

  1、问:那么禹是怎样制服洪水的?治水的过程怎样?(指名答)

  2、出示图1、2:禹在干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带领老百姓……)他是怎样察看的?他又是怎样疏通河道的?读读课文。(板画千山万水)

  3、先是_____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导朗读。

  5、师:在禹之前,很多人包括他的父亲,都曾治过水,但是因为没有查看水流和地形,所以都没有成功。那么通过仔细察看,禹到底用了什么办法治水呢?(指名说)

  6、教师简笔画理清思路:要治水,最终就是要让洪水流入——(大海),而这中间隔着千山万水,所以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引导洪水——(板书)

  7、看图:挖河、劈山容易吗?从哪里看出?再去读一读,找一找。

  课文中的“九”你是怎样理解的?

  (指导朗读)

  8、连起来练读第二节

  学*第三节

  1、师:在治水的过程中,有一件更加令人感人的故事,想听吗?

  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2、教师示范朗读第三节。

  3、出示填空题:

  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指名填;齐读。)

  4、禹的儿子多大了?怎么会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呢?

  体会: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伤心、责怪、觉得父亲了不起……)读出他的感受,行吗?

  是他不想回去吗?那是为了什么?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他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

  5、指导朗读。读出对大禹的崇敬和感谢。

  6、洪水被制服了,那么治水是一件容易的事吗?(学生讨论)

  ⑴同学们想象一下,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危险呀?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⑵师:为了寻找治理洪水的最好办法,大禹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啊!

  ⑶理解“英雄”:什么样的人称得上英雄?小结:英雄就是不怕困难、勇敢顽强,为人民谋幸福的那些人,(伟大),我想应该是付出的努力更多,为人民作出的贡献更大的那些人。让我们读好这个词:伟大英雄

  7、指导朗读。

  三、小结

  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为了制服洪水,他克服了许多常人受不了的艰难困苦,做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儿。

  四、布置作业

  给大家一个建议:读一读古代英雄故事,在班级举办英雄故事会,比比谁的故事最精彩。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为民造福、为民奉献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辞辛劳的制服了洪水,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神话故事我们最爱看了,以前我们都学过哪些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开天地》、《夸父追月》等)在课外我们也看了不少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又来学*一篇神话故事——《大禹治水》。

  2、板题,读题,质题。

  师归纳:

  (1)为什么治水?

  (2)怎样治水?

  (3)治水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面的三个问题分别是那些自然段写的?

  2、抽学生轮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并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3、交流汇报上面的问题。

  三、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1、学*第1和2自然段

  (1)抽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禹治水的原因。

  (2)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朗读。

  2、学*第3和4自然段

  (1)分组读这两段。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朗读来理解。

  a、禹改变了父亲的_____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引导学生比较禹与他的父亲治水方法的不同,体会大禹的聪明。

  b、晚上,他常常睡在_____拄着棍子走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如“蒙蒙亮”、“烂了”“草丘山冈”等体会大禹为了治水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引导学生想象大禹还遇到了哪些困难?适时指导学生朗读。

  c、为了治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引导学生抓住“才”、“仅仅”、“就”、“却”来理解大禹的奉献精神。)

  补充:“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大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了人们,一心扑在治水上。并让学生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来读句子。

  3、学*最后一段

  (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2)看到这些景象,心情如何?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

  四、升华情感,内化问题

  (1)此时此刻,你难道不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吗?

  (2)教师总结:大禹也成了我们心中的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呼唤他的名字——大禹。

  五、搜集故事,拓展延伸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在我们的周围、身边,也有许多像大禹那样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人物,课下收集你心目中的英雄故事,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艰苦

  奉献辛苦爱戴敬仰

  痛苦

  附:

  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还有婴儿的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一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所有生字并正确美观的书写“治、洪、姓、理、形”五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把课文的字音都读准了,并且认识生字、写好本课要求的生字。

  难点:读好课文中的长句。

  对策:让学生来自主朗读。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3、请小朋友仔细听一个关于大禹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小朋友是否也想来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朗读全文。

  4、汇报交流并检查字音。

  5、范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6、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理、形,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3、老师范写这些生字。

  4、学生在书上描红。

  四、作业:学生在《*字册》上描红。

  15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

  1.巩固“洪、毒”等15个生字,了解“疏导、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

  2.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根据提示,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2.能根据提示,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

  一、复*回顾

  1.检查词语认读。

  (1)洪水 伤害 灾难 痛苦极了

  (2)教训 驱赶 恢复 安居乐业

  2.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很久很久以前,( )经常泛滥,人们的生活十分( ),鲧没有治好水。他的儿子禹吸取了( ),治好了水,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过渡:那么,当年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他又是怎样制服这洪水的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隧道,一起去四千多年前看看吧。

  二、精读感悟,体会大禹精神。

  (一)学*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 看到这滔滔的洪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老百姓遭到伤害,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二)学*第2—4自然段。

  (阅读提示)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洪水过后谁在处理水患?结果如何?用“——”画出你获得的消息。(重点让学生说清人物、治水方法、时间、结果,为后面的“讲故事”做好准备。)

  学生自读勾画,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

  1.大禹的父亲鲧用什么办法治水的?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鲧使用的是什么方法?什么是“筑坝挡水”?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堵)

  2.大禹又是用什么方法制服洪水的?

  (1)“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什么是“疏导”的办法呢?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疏)你能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吗?

  (课件出示)“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过渡:做事情找准方法很重要,这样,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还要靠辛苦地努力、坚定的决心及无私的奉献精神。

  (2)哪些地方看出大禹治水决心很大?

  (课件出示)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都没进去看一看。十三年啊,四千多个日日夜夜,难道他就不想回家么?想象一下禹三次经过家门时的情景:(课件出示)

  A. 他的妻子刚生了他们的儿子,禹在门口听见婴儿哇哇的哭声,他多想 可是,禹想了又想,认为 ,还是狠狠心,走了……

  B.他的孩子已经会叫爹了。这一天,他的妻子抱着他们的孩子,站在家门口。孩子挥着小手叫:“爹,爹。”禹的眼眶红了,他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对她的妻子说 ,说完,又走了……

  C.此时,禹的儿子已经十多岁了,儿子拉着他的手说: ,禹多想留下来陪陪儿子啊,可他一想到洪水带给人们的灾难,认为治水要紧,又走了……

  学生补充说完整。

  多么令人感动啊!人们把禹的这种行为概括成了一个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带着你的感悟读读这句话。

  像禹这样心理装着别人,没有自己的人是什么样的人?(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3.因为大禹的坚定决心和无私奉献精神,洪水退了,你看到的大地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学*课文最后一句话,相机板书:治水成功民开怀)人们为了表示对禹的尊敬和爱戴,在他的名字前加了一个大字,尊称他为“大禹”。

  三、巩固拓展,复述故事。

  课文学完了,你会讲这个故事给别人听吗?根据下列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学生在小组内练*讲故事,再选代表讲故事“大禹治水”。)

  (课件出示)提示:

  A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B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C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D大禹用开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四、课外作业新设计

  1.把《大禹治水》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类似的神话故事。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会本课生字的基础上,能了解一定的解词方法,并通过品词析句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艰辛以及其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去过吗?是纪念谁的呢?

  2、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他世代为后人所传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他的故事。

  3、齐读课题。

  “治”是我们要学的生字,

  拿出手来跟着老师一块写(注意:左边的三点水瘦一点,让出位置给右边的台,上面的私字头要宽宽的,像顶帽子盖住下面的扁口)

  (治是本课的生字,虽然笔画不多,但是在间架结构的认识上,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学生写字上的难点自然也就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点。)

  4、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怎么做的呢?我们就通过学*课文来解决它们。

  (整体教学可以使繁文简教,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初步接触课文之始,便抛出两个主问题,使本课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词儿连读)

  2、课前我们已经预*了课文,生字都会读吗?

  看着生字,心里默默地读读想想,不会的打开书再看一看。

  3、滔滔 淹没 冲倒 害得 老百姓

  治理 仔细 地形 挖通

  被 制服 感激 伟大英雄

  (1)第一行,谁会读?

  这里面还藏着两个多音字呢,谁找到了。

  知道还可以怎么读吗?“倒”组个词?出示练*。

  课文中怎么提到这两个词语的?(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冲倒了——)

  其实判断多音字读音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在句子中一读就明白了。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四步教学法:

  1、联系词语读准字音。

  2、提问学生其他读音并组词。

  3、找到课文句子明确读音。

  4、总结提炼归纳方法。教师仅仅简单的一句话:“多音字判断最好放在具体的句子中一读就明白了。”却蕴含着今后指导学生今后判断多音字的方法。

  我们一块读读这行词。

  (2)下一行不难读,谁来试试?

  (3)最后一行,一起读读?

  又出现了一个制,刚才是治水的治,现在是制服的制。有什么区别呢?

  先看治,可以组什么词?读读!(治病、治家、治河、治国、治虫)

  发现了吗?治大多指的是—治理的意思,所以治水就是——(治理洪水)。

  小结:其实有时组组词也是挺好的一个解词办法!

  那制服呢,课文中说谁被制服了?(洪水)

  生活中还听过什么被制服吗?(老虎 风沙 坏人)

  原来都挺厉害的,但后来都在强大的力量下变得听话了、服从了,这就是“制服”,能分清吗?

  (第一个“治”,我采用的是“扩词意会”法,即:给出学生一串相关的词语,让学生读读悟悟,进而自然体会这些“治”大多都是—治理的意思,也很快理解了治水就是治理洪水的意思。教师顺势点拨道:其实有时组组词也是一个解词的好方法。看似无意的一句话实际却传递着一种信息,相信学生今后在遇到此类词语的时候也一定能尝试着运用这样的扩词解词法。和“治”不同的“制”的教学,我则采用了“联系生活造句”法,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联系文本来理解,然后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听过“什么被什么制服吗”?一位学生马上联想到武松打虎的故事,说::武松把老虎制服了。接着又有孩子说道:坏蛋被警察制服了。还有的说:牧民制服了野马。这些生活中的经验巧妙地帮助孩子理解了“制服”的意思,同时“被字句”“把字句”“一般陈述句”等多种句式都在学生的发言中获得了体现,真是一词多得呀!相信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后,这两个治(制)可能很难混淆了。)

  (4)齐读生词。

  3、刚才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大家自己读读课文,能找到答案吗?

  4、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呢?谁找到了答案?(生读第一小节)

  三、学*第一小节。

  1、可怕的洪水到底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呢?让我们一块看一看。(录像)

  2、回想刚才情景,猜想洪水中老百姓会怎样呢?

  学生一: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

  学生二: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大声地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

  3、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都感受到洪水的凶猛、百姓的可怜,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呢?(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1)反复读读词语,都读懂吗?读懂哪个说哪个。

  (滔滔就是很大的水)

  (无家可归就是没有家可以回。)

  (出示图片)你们看,洪水来了,老百姓的房子没了,农田没了,家里的一切都没了,只好四处流浪、无家可归,真是太可怜了!

  (2)连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到洪水下百姓苦难的生活。

  4、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感受那滔滔的洪水和人们的苦难!

  5、传说,当时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日子过的很是悲惨。

  6、正因为如此,(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再读读,读出大禹治水的决心。

  7、禹为什么要治洪水,现在明白了吗?

  (对于“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一问题,教师首先通过录像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再联系生活想象洪水中百姓境况,在有了充分的直观感受后迅速回归文本展开教学。学生先通过浏览课文自然找到书中的答案(第一小节),自己再读文感悟,体会到“洪水的浩大和百姓的不幸”,又从“滔滔、淹没、冲倒”这些词语中具体去想象洪水的凶猛,从“无家可归”中去咀嚼百姓的苦不堪言,这样由文到段再到词句,教师始终放手引导学生自己一步步地读懂文章,最后我们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孩子真的走*了百姓,走*了洪水,更读懂了文章。)

  8、说起容易做起难,大禹是怎么做的呢?这个问题谁找到了答案?在第几小节?

  四、学*第二小节。

  1、治洪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禹会怎么做的呢?

  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谁来读读?禹是怎么治水的?画出表示大禹治水的动作的词语。

  ((察看、挖通、劈开……)

  (2)那么你能根据课文把下面的这组词连一连吗?

  (察看—地形;挖通—大河;劈开—大山)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呢?

  小结:是的,你们看大禹他们通过挖河劈山的方式开出一条水道,将四处泛滥的洪水引导入了大海。 板书:引

  (4)大家知道禹的父亲鲧过去也一直在治水,他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呢?(用堵的方法治水)

  鲧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花了九年时间洪水没有治好。就这样禹接替了父亲的工作。

  (在重点段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弄懂文本内容,即:大禹治水的方法。

  具体的练*环节则由四步展开:

  (1)、圈画大禹治水的动词。

  (2)、通过动宾词组搭配练*理清治水的步骤。

  (3)、运用练*说话弄懂治水方法。

  (4)、资料对比禹父—鲧“堵”的方法,真切体会大禹的智慧。)

  2、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再读读这段话,从中你感受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1)发现了吗?其实像千辛万苦这样带有数字的词句子中还有好几个,找到了吗?这些数字词都表示了什么呢?(都不是指实在的数字,而是指很多的意思。)

  千辛万苦就是很多的(辛苦),千山万水就是很多座山很多条河。

  (2)小结拓展: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读读语文角,记住它们:千秋万代、千言万语、十全十美、四面八方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

  (3)“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的意思我们都懂了,那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又表示什么呢?

  (4)吃尽了千辛万苦,治水中他们到底吃过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呢?你们能想象得出来吗?(同座互相说说)

  (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补充故事:传说大禹和老百姓一起劳动,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由于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大禹的指甲被泡烂,双腿得了关节炎,常常酸痛不已。。

  (5)指导朗读

  (6)同学们,大禹这一切都是为了谁呢?(老百姓)一块读读,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我们一块读读!

  (7)读到这,你想对大禹说什么(为了百姓,宁愿自己……我真佩服你!)板书

  ——一心为民,令人钦佩!

  ——不怕困难,勇敢无畏!

  ——聪明智慧,为民治水

  (8)拿起书,让我们跟随着大禹一同去感受治水的艰辛。

  (本段教学的重点主要锁定为: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主要是抓住一连串的带有数字的词语。如:千辛万苦等,在此环节中的我的设计共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在读中去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带有数字的词语都非具体所指,而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2、通过语文角主动给出一串相关的数字词语,再次引导感受数字词语的妙用。

  3、让学生自己说出一些知道的数字词语,检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4、再次回归文本,透过“千辛万苦”“吃尽千辛万苦”等感悟治水艰辛。

  5、顺势展开想象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吃过哪些苦?孩子们出色的想象既充实了文本,更丰富了理解。我们高兴地发现,朗读中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情境,个个动情,人人投入,相信大禹那充满智慧、富含勇气的高大形象早已在孩子心中清晰起来。)

  3、小结:如果说大禹治水过程满含着艰辛,体现了大禹一心为民和非凡的勇气和决心,那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更让我们深深感动,那么

  (1)、大禹治水的十三年中为什么一次也没有回家看看呢?

  (2)、禹为什么能成为大家心目伟大英雄呢?

  (3)、孔子为什么说:没有大禹,我们可能都变成鱼虾了?让我们把这些问题留到下节课一块去解决,好吗?

  四、写字练*。

  1、指导写好“被”和“制”。

  (1)被

  左边是我们新学的部首——衣字部,要区别示字部。

  (2)制

  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左边的横画较多,要紧凑一些)

  (3)描红

  (在课堂的最后十分钟的生字写字教学中,教师重点教了两个字“被”和“制”,“被”字中涉及到本节课新学的一个偏旁“衣字旁”,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了讲解、书空、范写等都很得法,但是对于“制”教师也沿用了前一字的方法,*均用力。

  回顾本案例的教学,应该讲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是有所遗憾的,因为教师忽略和淡化了教材资源(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在生字的笔顺自学上是有所显现),同时也没有充分发挥二年级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其实这里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打开课本,通过教材的笔顺图自学笔顺,然后在调动孩子写字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去独立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就是因为教师还不够放心、放手,还未能真正做到相信学生,这也成为我们今后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布置补充*题的作业。

  聪明智慧

  板书:大禹治水 导 一心为民

  勇敢无畏(不怕吃苦)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9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能力目标:

  能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默读能力及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惯。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三自然段。

  设计理念: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一、复*检查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15课: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师:看看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出示词语)

  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古代有个人叫“大禹”,这篇课文是讲他做了一件什么伟大的事呢?(讲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学*第一自然段

  1、师: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出示课件)

  2、师: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听到——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又好像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3、(继续播放画面),请你说说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难过)

  4、师:(出示第一自然段)小朋友,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情景,请你们读一读。想一想: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

  生自由读。

  指名读,再指名回答: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滔滔、淹没、冲倒)

  5、(描述渲染):刚才同学们都感受到了,这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啊!波涛滚滚,一路咆哮,真是洪水——滔滔,它所到之处,农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害得老百姓只能四处流浪——无家可归(边说边显现红色: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6、指导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评读激励: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三、学*第二自然段

  1、(导语):看到这滔滔的洪水,老百姓悲惨的生活,大禹会怎么想呢?大禹会怎么做呢?(出示第二自然段)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

  2、大禹会怎么想呢?(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师:禹为什么一定要治理洪水呢?(让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来讲讲)生说。

  3、你能通过朗读来读出禹的决心吗?指名读。齐读。

  4、过渡:小朋友,光有决心还不行,还要有行动。下面请你们自由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笔划出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词语。一边读一边划。

  5、读完了第二自然段,划好了吗?指名回答。(出示关键词语)

  (引读:)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他吃尽了_____,走遍了_____,____察看______。____________挖通_______,劈开________,引导_______。

  6、理解“走遍、吃尽”(蓝线显现)、“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红色显现)


大禹治水说课稿汇总5篇(扩展4)

——大禹治水教案 (菁华6篇)

大禹治水教案1

  一.*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比较一下如果我这样问:这一节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上一节课你都学了些什么?这样你不又瑞居在圣坛之上,而孩子又匍匐在讲台之下了吗?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等、和谐的学*氛围。

  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第二部分的教学: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本课过度语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这样三个环节:

  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小节。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环节。请看----播放动画,范读课文。小朋友们,读着读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哄的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哪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也安排了三个环节:

  尽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汇报。

  最令我回味的还是第三个环节,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小朋友,请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第几句话?老师你最喜欢第一句话,NO,第二句话,NO

  TO,那肯定是第三句话了!YES!YES与NO的加入这不就是多学科的整合吗,使学生为之一震,从而精神倍增。一般按常理我会抓住—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这几个重点词来进行教学。而在这里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来读读这一句话,播放动画,范读他吃劲了千辛万苦……通过上一课的学*呢,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你看,老师带着微笑走向孩子,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在师生完全*等的*台上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孩子情不自禁地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用情感填白式、故事连载式学*第三部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13年,在这13年里(填读第一句话)1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孩子问: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回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儿吗?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2这些问题不光是你不明白,连禹的儿子也不明白啊!(填读第二句话)

  3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又会怎样回答他呢?你们看-提问的权利学生拥有,解疑的义务学生承担,这不就是主体性最好的落实吗!

  以上只是情感的铺垫,精彩的是以下循循善诱地三次表演。指名试着表演---互相点评后同桌互演----配乐加动作表演。将表演活动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螺旋式,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推向高潮----(配上音乐渲染气氛,设计一些动作再现生活—儿子在门前读书,妈妈在屋里缝衣服)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有一天,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娘,别人都有爹,我的爹在那里,他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们?娘强忍着泪水,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啊!爹不回来看我们,自有他的道理,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趁着被燃烧的激情,我顺势推了一把:禹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孩子们一个个读得热泪盈眶。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于是用情感对比式学*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孩子兴奋地说:“现在我可高兴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再也不用四处去流浪了。”这样安排,与第一小节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轻而易举的又一次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激发了学生强烈得求知欲望。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什么呢?(播放流动图)快来看呀!认为此处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动静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填读23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不是说“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大禹啊大禹-----由于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的说,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让你给制服了,人们永远感谢你;是你又带给了人们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我也生在那个年代,我就会帮你出出注意,造很多水库,让你不用那么辛苦……

  最后构建完美板块,升华情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制水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呼唤他—大禹。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大禹治水》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禹治水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这句话反复出现,课堂语言啰嗦,建议换成资料中别的介绍性语言)。

  二、字词来挡路

  禹 凿 垒 妻

  野 荒 塞 雄

  淹没 倒塌 冲走

  叮嘱 开凿 敬仰

  爱戴 顾不得 欣欣向荣

  三、自探提示。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治水),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2、思考: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

  (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要重读。

  4、学生自由练读。

  5集体齐读。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

  五、解疑合探

  1、自读课文,找找文中写了谁治水?

  (鲧、大禹)

  2、他们俩治水的结果是?

  (鲧——失败 大禹——成功)

  3、为什么大禹成功了,而父亲鲧却失败了?

  第2自然段,鲧治水的方法——堵

  4、那大禹用了什么方法治洪成功的?读第3自然段。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5、那禹为什么能成功?你能用一个字概括他治水的方法吗?

  (这五个问题前后衔接紧密,这样问太琐碎,建议表格出示,自学讨论解决)

  人物

  治水方法

  结果

  6、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于总结、思考、有智慧的人)

  六、质疑再探

  1、文中还有哪里在写大禹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4自然段)

  2、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思考:(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思考:大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

  (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3、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请孩子默读课文寻找答案,然后同桌交流

  (师总结:治水成功;奉献精神。)

  七、联系实际

  找一找还有哪些有着奉献精神的人?

  (加一个环节,深化主题)

  八、拓展延伸

  1、心里装着百姓的人,百姓会世世代代敬仰爱戴他。禹的名字也因此名垂千古,《史记》中就曾这样记载大禹治水:

  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

  师范读。解释:普天之下要数禹的功劳最大,他带领人们劈开了一座座大山,改良了一片片沼泽,疏通了一条条河流,让天下安定,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其实我们在坐的每个人都是大禹治水的受益者,是他首创了变堵为疏的治水方法,驯服了肆虐的洪水,造福了天下百姓,让我们带着对禹崇高的敬意来再来读读这句话。

  九、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堵 →引

  无私奉献

  世代敬仰

大禹治水教案3

  一.导入: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一篇流传了很久的神话故事《大禹治水》,来,咱们一起读读课题——

  师:读完课题,你对其中哪一个字产生了兴趣?为什么?

  ——(生)“大”,通篇讲“禹”,为什么在这里多加了一个“大”字?(评价:读得仔细。)

  ——(生)“治”,谁治?为什么要治?怎么治?结果呢?(评价:一连串的问题,不急,咱们慢慢来研究。)

  二.在比较中学:

  师:孩子们对课题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通过预*,有的我们已经能回答。请问:课文中讲到谁与谁治水,有什么不同结果?

  ——(生)鲧和禹治水,鲧失败了,禹成功了。(师板书结果,插问:他们是什么关系?一对父子。)

  师:由于年代久远,鲧和禹长什么样子已没人说得清了,这是孩子们通过想象为他们画的像。(贴画像)

  师:鲧和禹这对父子先后都治理过洪水,结果却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你能通过自学课文相关内容回答我这个问题吗?

  ——(生)因为二人采用了不同的治水方法,一个是堵塞,一个是疏导。(师板书。)

  师:为什么堵塞的方法会导致失败呢?(学生勾划书上相关词句作答.)

  师:书中提到鲧窃取了息壤.这是一种能自生自长的土,当然,这是人们传说的.在距离我们很久远的上古时代,人类面对大自然往往会产生许多解决不了的问题,于是他们幻想存在一种神奇的力量,并希望通过这种力量去战胜自然,这就产生了神话。在这里,鲧已经借助了神力,但洪水仍然没治住,看来,人类还是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来战胜自然,于是,禹出现了。和父亲不同,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自读,找到句子:“禹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师:请孩子们注意这几个动词(贴出词条“开凿”“挖通”“垒起”“引到”),在书上标出来。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生齐读)聪明的禹进行了这么浩大的工程,采用了这种叫做“疏导”的方法,那么,是不是仅有好方法就能治好洪水呢,还需要什么?(学生自学三四段。)

  三.自读感悟:

  ——(生)治理洪水还需要勇气,坚持不懈,无私奉献……师:禹具有这些精神吗?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学生找书上的句子回答,分析,作朗读练*.

  ——(生)“晚上,……只好拄着棍子走路。”(师:非一般人所能忍受的艰辛,齐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为了治水,……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师:你发现了什么?)

  ——一组数据:“三十岁”“四天”“十年”“三次”(分析:说明了什么?)

  ——几个词语:“才”“仅仅”“就”“却”(读,体会:对句子表达的作用。作一个小的说话练*)

  师:禹治水十年,这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他曾三次路过家门,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形吗?(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自由谈论.)

  四.回头想:

  师:禹的`精神可贵,在这方面和他的父亲鲧有相似之处吗?(读二段末句)这又反过来说明:做成一件事,只有精神还不够,智慧也是必不可少的。禹实现了父亲的嘱托,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成功!(引读五段。)

  师:如果没有禹,大地还是——(引读一段。)禹给人们带来了安宁与幸福,你知道我们为什么称他为“大禹”了吗?

  (孩子们自由谈论。)

  五.小结:

  师:大禹因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受到人们世世代代的敬仰和爱戴,我们敬仰他“伟大”的智慧,“博大”的胸怀,“大无畏”的精神!作为他的子孙,我们感到骄傲!

  附: 《大禹治水》教学随笔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但作为上古时代的,传说中的英雄,今天的孩子对他并不很熟悉,因此,我们在课前要求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大禹这个人物,这引起了孩子们对他的极大兴趣。

  有了课前的一些铺垫以后,我们在课堂上要突破的难点有两个:

  一,鲧和禹治水方法不同与带来的不同结果之间的逻辑联系;

  二,要做成功一件事所需要的智慧与精神之间的关系。前一个难点,在课堂上我把它处理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孩子在比较中分析,研究不同方法带来的截然相反的结果;后一个难点,则充分尊重孩子课堂学*的自主性:自读,自悟,自由讨论交流,强调从具体词句中分析体会文章所要传达的意思。事实证明:我们的孩子完全有能力在老师适当的点拨下充分地领悟,一个孩子甚至用“爱心”“信心”“恒心”高度概括出取得成功的关键,博得了大家的赞赏。

  大禹是伟大的,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运用语文的方法充分体会这一点,是值得思考的。除了强调重视对文中语言的体味之外,各种形式的朗读,默读,引读也是训练的要点。此外,一些小的说话练*(如造句,对话)也能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短短一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有限的,我非常感谢孩子们给我的启发,同时很享受与他们一起度过的语文学*的快乐时光!

大禹治水教案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培养孩子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技能目标:

  1、提高小组分工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利用网络(Internet)自主查寻、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2、对策

  ①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最感人的句子相互交流,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理解。

  ②给学生提出学*要求和相关资源,学生自己上网获取信息,分析交流,谈出感受。

  三、学*对象分析

  1、学生特点

  本课面向的是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来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同时,学生对学*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已经有了一些体验,初步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该阶段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对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热情很高。但学生自主学*能力较差,信息的查询及理解能力还很欠缺。

  2、相应对策及学法指导

  ①利用网络教室为学生提供自主学*的机会,发挥其能动性,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找到答案。

  ②在教师引导下各小组学生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完成学*任务。

  ③教师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见解,使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得到提升。

  四、教法设计及教学策略

  1、教法设计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主体主导”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发现探究、合作交流的学*环境。

  本节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去实现,讲故事导入新课,初读故事整体感知,细读故事体验感悟,搜索故事拓展延伸。整节课由故事开始,至故事结束,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听、说、读、悟多种感官参与,放手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资料进行个别化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拓宽了学*的广度。通过合作学*,小组讨论、交流,使认识得到升华。

  2、教学策略

  ①提供资源,方便学生查阅。

  ②师生互动,个别辅导,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总结归纳提升。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

  1、教学媒体

  ①全部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②利用Realplayer播放洪水泛滥及大地恢复*静的景象。

  ③利用网络(Internet)查找资料(学生操作)

  ④教师制作:

  A大禹治水的动画及配音课文朗读

  B生字游戏

  C“三过家门而不入”图片、配乐

  D歌曲《为了谁》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神话故事。

大禹治水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

  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生字词,课堂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

  1、给多音字组词。

  没 倒

  2、扩词。

  治 久 理 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描红。

  三、课堂练*。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五画是()。

  理:有()画,第六画是()。

  姓: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大禹治水教案6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培养孩子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技能目标:

  1、提高小组分工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利用网络(Internet)自主查寻、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2、对策

  ①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最感人的句子相互交流,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理解。

  ②给学生提出学*要求和相关资源,学生自己上网获取信息,分析交流,谈出感受。

  三、学*对象分析

  1、学生特点

  本课面向的是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来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同时,学生对学*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已经有了一些体验,初步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该阶段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对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热情很高。但学生自主学*能力较差,信息的查询及理解能力还很欠缺。

  2、相应对策及学法指导

  ①利用网络教室为学生提供自主学*的机会,发挥其能动性,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找到答案。

  ②在教师引导下各小组学生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完成学*任务。

  ③教师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见解,使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得到提升。

  四、教法设计及教学策略

  1、教法设计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主体主导”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发现探究、合作交流的学*环境。

  本节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去实现,讲故事导入新课,初读故事整体感知,细读故事体验感悟,搜索故事拓展延伸。整节课由故事开始,至故事结束,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听、说、读、悟多种感官参与,放手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资料进行个别化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拓宽了学*的广度。通过合作学*,小组讨论、交流,使认识得到升华。

  2、教学策略

  ①提供资源,方便学生查阅。

  ②师生互动,个别辅导,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总结归纳提升。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

  1、教学媒体

  ①全部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②利用Realplayer播放洪水泛滥及大地恢复*静的景象。

  ③利用网络(Internet)查找资料(学生操作)

  ④教师制作:

  A、大禹治水的动画及配音课文朗读

  B、生字游戏

  C、“三过家门而不入”图片、配乐

  D、歌曲《为了谁》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神话故事。

  2、教学资源应用设计

  媒体 何时应用 达到目的投影演示课题及问题设计情景导入及初读课文前吸引学生注意,明确读课文目的大禹治水的动画及配音课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时图文并茂,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本课留下深刻印象投影演示生字游戏小组合作学*生字后以有趣的形式反馈学*成果播放洪水泛滥及大地恢复*静的录像在了解治水原因及治水结果时激发学生想象力及为感情朗读做好铺垫互联网上“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情节介绍及学生心目中的英雄资料深入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时及拓展延伸时激发学生对大禹及具有奉献精神的英雄们的崇敬与爱戴之情歌曲《为了谁》结束本课时为英雄唱赞歌,使情感得到升华。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内容资源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讲故事

  导入新课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认真读了,把你读的故事简单介绍给大家。是的,大家读的这些神话故事都歌颂了真、善、美,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动人传话——《大禹治水》(多媒体出示课题),顺利导入新课。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故事,在老师指引下交流。

  ①课件的搜集神话故事

  ②课件

  1、这一设计旨在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同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2、通过读故事、讲故事的体验,学生对神话传说这一文学体裁有了初步认识,为后面的学*做好铺垫。

  初读故事

  整体感知

  1、读课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在大屏幕上。

  2、播放教师已制作好的课件(动画),再配上课文朗读。

  3、把学生分成小组选组长,合作学*生字。

  4、课件出示生字,做生字游戏。反馈学*成果。

  1、学生针对课题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

  2、看动画、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学*结果,师生互动,评点正音。

  课件1、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激发学生思考、表达、交流的愿望,使学生能主动地探究学*,成为知识的构建者。

  2、学生已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学,在检查学*效果时,可发挥学生自我评价作用。

  细读故事

  体验感悟

  1、播放洪水泛滥的录像,在录像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2、同学们,画面上正是课文一自然段的内容,让我们读出自己的心情,读出感情。

  3、看到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灾难如此严重,想到父亲临终前叮嘱,大禹坚定了治洪信念,大禹是怎样治水的?你觉得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三、四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互相交流。

  4、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也可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自行搜索大禹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同时大屏幕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画面,让学生自主学*、了解、感受。

  5、课件将四自然段的词语:“才、仅仅、就、却”打成红色,再读、再体会大禹是个怎样的人?

  6、播放录像:大地恢复*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此画面下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7、大屏幕出示大禹画像,教师鼓励学生回答,此刻你想对大禹说什么?

  1、就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多方位的思考与想象,并作出回答(如:看到洪水淹没农田、冲倒房屋,百姓无家可归,听到有人喊救命……。心情难过伤心。)

  2、在情境的渲染下,学生有感情朗读一自然段。

  3、自由读三、四自然段,学生画出了表现大禹在治水时经历的困难与挫折的词句,并在教师的指引下想象大禹还会吃哪些苦头,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4、根据老师的提示,明确网络环境下的学*方法。进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中,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5、注意屏幕上的红色字读,谈感受、谈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

  6、在情境的渲染下,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五自然段,感受洪水治服后的幸福、安定的美好生活。

  7、学生对比读第一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次体会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同时表达对大禹感激、敬仰之情。

  录像

  互联网

  课件

  1、播放录像,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更好的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让学生说看完后的心情如何,这主要为朗读作好情感铺垫,用读来表现自己内心感受,自然而然的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2、对三个重点句段的处理,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教师在重点、难点处给予引导,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使本课的重、难点得以突破。同时在鼓励学生发言、交流时,训练了其语言表达能力。

  3、在录像的渲染下,提出你想对大禹说什么?学生在表达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时言语发源来自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七、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千辛万苦

  三过家门而不入

  舍小家为大家,为民造福,无私奉献

  八、练*设计

  1、测试内容

  ①教师堂上提问:看到洪水泛滥及大地恢复*静你分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大禹治理洪水时吃了哪些苦?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大禹说什么?以及你今后将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对大禹的崇敬与爱戴之情?学生讨论交流作出回答,教师概括总结。

  ②对学生合作完成任务情况,网上信息的搜集、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随堂进行反馈。


大禹治水说课稿汇总5篇(扩展5)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

  1.巩固“洪、毒”等15个生字,了解“疏导、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

  2.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根据提示,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2.能根据提示,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

  一、复*回顾

  1.检查词语认读。

  (1)洪水 伤害 灾难 痛苦极了

  (2)教训 驱赶 恢复 安居乐业

  2.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很久很久以前,( )经常泛滥,人们的生活十分( ),鲧没有治好水。他的儿子禹吸取了( ),治好了水,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过渡:那么,当年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他又是怎样制服这洪水的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隧道,一起去四千多年前看看吧。

  二、精读感悟,体会大禹精神。

  (一)学*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 看到这滔滔的洪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老百姓遭到伤害,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二)学*第2—4自然段。

  (阅读提示)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洪水过后谁在处理水患?结果如何?用“——”画出你获得的消息。(重点让学生说清人物、治水方法、时间、结果,为后面的“讲故事”做好准备。)

  学生自读勾画,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

  1.大禹的父亲鲧用什么办法治水的?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鲧使用的是什么方法?什么是“筑坝挡水”?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堵)

  2.大禹又是用什么方法制服洪水的?

  (1)“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什么是“疏导”的办法呢?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疏)你能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吗?

  (课件出示)“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过渡:做事情找准方法很重要,这样,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还要靠辛苦地努力、坚定的决心及无私的奉献精神。

  (2)哪些地方看出大禹治水决心很大?

  (课件出示)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都没进去看一看。十三年啊,四千多个日日夜夜,难道他就不想回家么?想象一下禹三次经过家门时的情景:(课件出示)

  A. 他的妻子刚生了他们的儿子,禹在门口听见婴儿哇哇的哭声,他多想 可是,禹想了又想,认为 ,还是狠狠心,走了……

  B.他的孩子已经会叫爹了。这一天,他的妻子抱着他们的孩子,站在家门口。孩子挥着小手叫:“爹,爹。”禹的眼眶红了,他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对她的妻子说 ,说完,又走了……

  C.此时,禹的儿子已经十多岁了,儿子拉着他的手说: ,禹多想留下来陪陪儿子啊,可他一想到洪水带给人们的灾难,认为治水要紧,又走了……

  学生补充说完整。

  多么令人感动啊!人们把禹的这种行为概括成了一个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带着你的感悟读读这句话。

  像禹这样心理装着别人,没有自己的人是什么样的人?(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3.因为大禹的坚定决心和无私奉献精神,洪水退了,你看到的大地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学*课文最后一句话,相机板书:治水成功民开怀)人们为了表示对禹的尊敬和爱戴,在他的名字前加了一个大字,尊称他为“大禹”。

  三、巩固拓展,复述故事。

  课文学完了,你会讲这个故事给别人听吗?根据下列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学生在小组内练*讲故事,再选代表讲故事“大禹治水”。)

  (课件出示)提示:

  A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B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C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D大禹用开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四、课外作业新设计

  1.把《大禹治水》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类似的神话故事。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地址是: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1)引导自学部分生字。

  (2)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练*描红。

  三、课堂练*

  1、抄写词语。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

  16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3

  尊敬的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

  在介绍我的课例以前呢,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我对阅读教学的一度困惑:

  很长一段时间,当我拿到一篇新课文的时候,我就犯傻了,就好像一个人被关在漆黑的屋子里找门,这里摸一把,那里摸一把,不知那里是边,那里是岸,这种感觉,唉!就叫酸。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杂志时,一只虫子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了,忽然跌落下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了。第一个人注视着虫子,感慨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着、顽强;失败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第二个人注视着虫子,禁不住叹气道:“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唉,可怜的虫子。”你们看,观察同一只虫子,得到的启示迥然不同。太阳在白天放射光芒,月亮在夜晚投射青辉——可见世界并不是简单的组合体,同样观察虫子,两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他们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但他们所获得的启示都是对的。那对待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否也是如此呢,我想不管面对怎样的课型,只要我们抓准了课文,让我们的课堂立足一个“趣”字;倾注一个“情”字;把准一个“创”字;落实一个“读”字。我们的教学就会条条大道通罗马!

  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看课例《大禹治水》。

  【设计依据】

  给孩子提供一个真正自由、宽松的舞台,让我用我的眼睛看世界,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让我用我的方式成功,让我爱我所爱,孩子必将还你一片蓝天。这样的课堂才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的来学*。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与其让人累着,不如让人乐着;与其让人闲着,不如让人塌实着。

  根据以上的设计依据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旧引新,迁情入境。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具体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如下:

  一.*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比较一下如果我这样问:这一节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上一节课你都学了些什么?这样你不又瑞居在圣坛之上,而孩子又匍匐在讲台之下了吗?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等、和谐的学*氛围。

  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第二部分的教学: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本课过度语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这样三个环节:

  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小节。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环节。请看----播放动画,范读课文。小朋友们,读着读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哄的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哪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也安排了三个环节:

  尽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汇报。

  最令我回味的还是第三个环节,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小朋友,请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第几句话?老师你最喜欢第一句话,NO,第二句话,NO TO,那肯定是第三句话了!YES!YES与NO的加入这不就是多学科的整合吗,使学生为之一震,从而精神倍增。一般按常理我会抓住—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这几个重点词来进行教学。而在这里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来读读这一句话,播放动画,范读他吃劲了千辛万苦……通过上一课的学*呢,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你看,老师带着微笑走向孩子,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在师生完全*等的*台上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孩子情不自禁地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用情感填白式、故事连载式学*第三部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1、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13年,在这13年里(填读第一句话)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孩子问: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回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儿吗?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2、这些问题不光是你不明白,连禹的儿子也不明白啊!(填读第二句话)

  3、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又会怎样回答他呢?你们看-提问的权利学生拥有,解疑的义务学生承担,这不就是主体性最好的落实吗!

  以上只是情感的铺垫,精彩的是以下循循善诱地三次表演。指名试着表演---互相点评后同桌互演----配乐加动作表演。将表演活动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螺旋式,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推向高潮----(配上音乐渲染气氛,设计一些动作再现生活—儿子在门前读书,妈妈在屋里缝衣服)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有一天,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娘,别人都有爹,我的爹在那里,他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们?娘强忍着泪水,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啊!爹不回来看我们,自有他的道理,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趁着被燃烧的激情,我顺势推了一把:禹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孩子们一个个读得热泪盈眶。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于是用情感对比式学*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孩子兴奋地说:“现在我可高兴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再也不用四处去流浪了。”这样安排,与第一小节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轻而易举的又一次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激发了学生强烈得求知欲望。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什么呢?(播放流动图)快来看呀!认为此处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动静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填读23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不是说“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大禹啊大禹-----由于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的说,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让你给制服了,人们永远感谢你;是你又带给了人们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我也生在那个年代,我就会帮你出出注意,造很多水库,让你不用那么辛苦……

  最后构建完美板块,升华情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制水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呼唤他—大禹。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板书:伟大)

  [过渡的这三个问题,提示本课的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师生的互评,充满激励,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二)、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多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无畏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智慧

  [通过讲述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通过介绍父亲治水的教训,进一步引导小朋友“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通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也就水到到渠成。]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接着又让学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儿子,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在境中悟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板书:无私。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扩充了课文的内容,也有利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三个连续的问题,体现了一定的梯度,通过角色的变换,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目标: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四、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无畏

  智慧

  无私

  (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难点 :

  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课前自己阅读,做到能用简练的语言说出大概的意思。

  教师准备:大禹治水的历史及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认真地读了,把你读的故事简单介绍给大家。

  师:是的,《后羿射日》、《夸夫逐日》、《女娲补天》……等等神话故事都歌颂了真、善、美,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大禹治水》。

  师:(板书课题)如果让你针对课题来提问,会有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疏理板书:为什么治水?怎样治水?结果如何?)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边读边为自己的问题找答案。

  1、生自读课文,同学互动,检查识字情况。

  2、课件出示生字,师生评点正音。

  3、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解决提出的三个问题。

  (三)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为自己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对这个小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再细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究竟哪些原因使大禹投入了治水中呢?课文中哪些段落写到了原因?

  1、生读第一、二自然段,理清大禹治水的两个原因。

  (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来自自然的:洪水淹没村庄、冲毁房屋;二是来自父亲的:治水不利,临终嘱托。)

  师:是啊!看到洪水带来的危害,想到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大禹坚定了治洪的信念,他是怎样治水的呢?你觉得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呢?从哪里看出?

  2、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受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顺序,教师确定自己的教学进程,可抓住以下几个句子引导学生着重理解:

  a、“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过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引导学生比较大禹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不同之处,体会大禹的聪明。)

  b、“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拄着棍子走路。”

  (让学生从读中体会,大禹为了治水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c 、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大禹公而私的奉献精神。

  (教师补充“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课件配画面: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他每天到处奔波,一心治水。有一天,大禹经过家门口,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大禹听到孩子哇哇的啼哭声,可是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几年后,大禹又经过家门口,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儿子挥着小手在叫爸爸。大禹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抓紧时间赶路了。又过了几年,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儿子已经十多岁了。大禹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后一定回家。大禹说完就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的,大禹就是这样一个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了人们,一心扑在治水上。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一起来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同时音乐响起。)生读句子。

  师:(课件将本段中的词语:“才、仅仅、就、却”打成红色。)请同学们注意文中的红色的字,再读这一段,体会词语中包含的意思。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在你的心目中,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体会出大禹的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3、读五自然段:理解“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师:洪水终于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象,同学们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师:看到这种现象你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最后一段……。

  师:谈谈你对“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这句话的理解。

  (四)搜集故事,拓展延伸。

  师: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的爱戴的英雄,在漫漫历长河中,在我们的周围、身边,也有很多像大禹那样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请同学们课下收集你心目中的英雄资料,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大禹治水说课稿汇总5篇(扩展6)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熏陶感染的作用,学生阅读有独特的体验,语文学*应重视学生对学*语文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因此,教学中,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通过构建民主、*等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在学生已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深入思考,积极表达,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在此过程中,以教材为蓝本,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学*语言,运用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学*能力。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进而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大禹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检测,回顾内容。

  1、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洪水滚滚而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带给人民无限的恐惧和不幸。于是,从远古时期开始,勤劳智慧的人民就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课文,学*这篇关于治水的古老传说——《大禹治水》。(板书课题)

  2、在昨天的学*中,同学们积累了很多词语,看看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词语,检测认读。)

  3、请同学们仔细回忆这个故事,你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两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

  4、谁能从这些词中选几个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是啊,正是因为这样,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既是对学生识字情况的检测,同时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回顾,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概括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1、出示尝试题:自读课文,想一想,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画出有感受的词或者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读一读你画出的词或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相机点拨引导如下:

  (1)治理洪水。

  A、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谈感受

  B、启发引导:同学们,文字是有生命的,它能带你回到过去,走进现场(出示第一段):自己轻声地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多么凶猛的洪水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指导朗读。

  C、总结:是啊,无情的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人们的生活可以用这样的词来形容——悲惨,凄惨,可怜,生不如死,水深火热

  是大禹让人们结束了这种……的生活状况,是他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安宁,欣欣向荣。在这里,治洪前和治洪后人们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因为如此,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自然段以生动的语句描写了洪水的危害,既是引子,又是铺垫。只有深刻感受到洪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才能进而体会大禹治水的伟大无私与功德无量。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并没有一带而过,而是通过朗读、想象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洪水的肆虐,人们生活的悲惨,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为后文的学*做好铺垫。】

  (2)不怕困难。

  A、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英雄,不仅仅在于他做了什么,还在于他是怎么做的?(出示第3段)禹是怎样治水的呢?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抓住“常常”“天蒙蒙亮”“拄着棍子”等词语感受禹治水的艰难与不易。)

  B、创境想象:是啊,大禹治理洪水历经了整整十年,十年间,爬山涉水,所到之处必然都是荒郊野外,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想一想他都会经受哪些磨难和痛苦呢?试着说一说:

  为了治理洪水,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当他渴了,_______________,当他饿了,_______________,当他累了,_______________。他走遍了_____________,可他_____________。

  C、是的,他所经历的困苦和磨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他却坚持了下来,那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有这样一种精神——坚持不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那是因为,他的心里始终想着——老百姓。

  正是这种精神和信念支撑着他完成了治水的伟大工程,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人们心目中——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D、谁来试着读一读?读出他的这种精神。(生生评价,指导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他不怕困难的精神是课文的重点。在这一部分的学*中,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文本,直接与课文对话。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进而创设情境,通过说话练*,将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转化为对大禹行为的叙述与歌颂,内化情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阅读——想象——表达——朗读”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情感体验的激发,还培养了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三过家门而不入。

  A、生交流。师相机补充:

  三十岁结婚:古人一般结婚比较早,男子一般在20岁左右,女子则在15岁左右。三十岁结婚,在古代来说,已经非常晚了。

  B、出示,填空。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你从这些词语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C、大禹治水共历经了整整十年。十年有多长啊?三千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就连他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路过门口,妻子正生下了儿子,孩子哇哇大叫,他却硬是狠了狠心,没有进去;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同学们,看到这简简单单、**常常的几个数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是啊,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奉献、大公无私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精神!

  D、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一段?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评价,再读。

  【设计意图:“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虽然感人,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很远。在这里,通过古人结婚时间的介绍、故事情境的创设、数字的品味可以使学生对大禹这种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有更深刻的体会。而“副词填空”练*,不仅仅关注内容,体会情感,还将学生的视角引向了作者的表达,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与效果,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能力。】

  (4)讲方法。

  禹的治水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不怕困难和勇于付出,还在于他采取了正确的方法,他和父亲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父亲采用了“堵”的方法,水是堵不住的。而他“变堵为疏”,通过疏通水道治理洪水。看来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要有智慧。

  (5)有决心。

  既然课文主要写大禹治水,为什么作者用了这么长的一段文字写禹的父亲治水?在这里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小结:治理洪水寄托了大禹父子两代人的的意愿,也体现了两代人的决心,令人肃然起敬。

  【设计意图:学*本课,大家都会将学*的焦点集中到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却往往忽略了他的决心与智慧。课文中对大禹父亲做法的描写其实并不是多余的,它既让我们看到了两代人为民着想、立誓治水的决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治水所蕴含的智慧与科学的方法,对这两段内容的感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令人叹服!】

  三、深入探究,升华感情。

  1、故事学到这里,相信大禹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心里,现在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课题,想一想,他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什么人们称他为“大禹”呢?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大”的?(加点)

  (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2、是啊,这一个“大”字饱含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与爱戴,你的心中又升腾起了对他的什么感情?(佩服,感谢,敬爱……)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通过走进语言文字,品读感悟,大禹的形象已经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变得清晰、高大。最后,再回归整体,透过一个看似简单的“大”字,感受人们对他无限的崇敬与爱戴,进一步升华情感,内化体验。】

  五、拓展练*,总结结课。

  1、欣赏纪念大禹的作品:也正因为如此,大禹治水的故事被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课件出示雕塑、画像等),人们为他塑像,为他建庙,写诗,做画,通过各种方式纪念、感谢这位伟大的英雄。书上这幅插图就是后人为他做的画。

  2、初识“思维导图”,练笔:刚才我们通过学*,把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提炼成关键词按照一定的思路板书在了黑板上,这就是思维导图。画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我们理清课文思路,抓住文章重点,不断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中经常使用。

  下面再让我们参考思维导图,把对大禹的了解和感受按照这样的句式写下来。如果你能用上黑板上这些关键词会更好。

  他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他就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大禹。

  3、交流分享,评价提升。

  4、总结结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永远记住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大禹治水!

  【设计意图: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已久,在这里,展示有关他的雕塑、画作、诗歌,可以透过人们对他的歌颂与纪念,从另一角度使学生感受到他的伟大及对人们的影响。借助思维导图把对大禹的了解和感受写下来,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梳理课文内容,在以后的预*中尝试运用;另一方面,借助思维导图写话,总结课文,升华情感,将大禹的形象铭刻于学生心目之中。】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努力引导学生用心去感知文本内容,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本课教学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词语搭架,学*概括。

  作为第二课时,在课堂一开始,我通过检测词语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将课文中的词语分成四组出示,检测结束后,我又向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你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两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你能从这些词中选几个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此举真可谓“一石二鸟”,不但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而且进行了一次很有效的概括训练。为了降低“概括”的坡度,借“检测字词”这一拐棍,有效地帮助学生一步步地迈上“用精简的语言来概括”的台阶。

  2、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入手,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感情。课文第三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紧抓住关键词句,引领学生细细品读,通过感受大禹治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加深对治水困难的感受,进而指导朗读。其次,抓住描写治水过程的几个动词,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大禹的敬佩之情,达到有感情朗读。

  3、创设情境,诱**感。

  情境教学法是语文学*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我们要通过语言渲染,激发想象,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感受人物形象。本课教学中,在想象洪水的肆虐与无情时,在感受大禹遇到的困难与坚信时,在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纠结与决绝时,我都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调动学生的想象与体验,将抽象的毫无感情色彩的文字幻化为活生生的生活场面,诱**感的形成与生发,使学生真正“动情”,进而“情动辞发”,达到指导朗读的最终目的。

  4、品味语言,运用语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任何一篇课文,都只是学*语言文字、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蓝本。本课教学中,在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我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贯穿始终。紧紧抓住课文关键词语体会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品读与感悟能力;体会副词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关注“怎么写”;多次创设情境进行语言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与缺憾:

  1、研读教材、挖掘教学资源还不够。如果能够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大禹治水的起始位置及沿途地理环境特点,对于体会人物形象会有推波助澜之效。

  2、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需要我仔细研究和学*。

  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多样,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学*,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台。这些都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提升的方向。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识字11个,写字11个。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1)用喜欢的方法读,找出大禹治水时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与父亲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同桌就以上问题讨论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2、汇报学*结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红色标注)

  3)指导朗读。想像大禹治水时的千辛万苦和聪明才智。

  学生练读,齐读。

  3、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这些词和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些词,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当时他会想什么?指导朗读。

  4、细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小组讨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联系三、四自然段讨论。)出示讨论的提纲:

  在长达十年的治水是建设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怎样的奉献精神?

  (3)汇报讨论结果。

  六、总结课文。

  板书:

  10奉献

  聪明才智、千辛万苦

  制服洪水

  大禹治水

  敬仰爱戴

  公而忘私、不辞辛劳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的奉献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了后世颂扬的英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2、认会本文8个生字,写会7个生字。学*多音字“处”。

  3、理解“倒塌、堵塞、临死、叮嘱”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点:

  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才、仅仅”等副词的用法以及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成语以及有关奉献的名言。

  能力目标:掌握“抓住重点词语想”的读书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的原因,感受大禹治水的奉献精神,树立时时处处为人们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难点:体会“才、仅仅”等副词的用法以及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大禹治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认读词语。

  淹没堵塞开凿恢复草丘山冈四处逃荒

  冲毁叮嘱英雄处死欣欣向荣垒起堤坝

  2、出示课文主要内容。

  (),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人们只好(),()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大地又恢复了()的景象。

  二、抓重点句品读,探究人们敬仰爱戴大禹的原因。

  1、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勾出描写禹治水的句子。

  2、全班交流:

  预设一: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了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1、请同学们圈出描写大禹治水的动作词。

  2、自由读句子,体会一下禹治水的方法。

  3、指名说禹是怎样治水的?师随机引导。

  4、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禹治水的方法。

  5、和父亲的做法进行对比。

  6、禹吸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变堵为引,你觉得禹怎样?(智慧)

  7、齐读这句话,一起来夸夸大禹。

  预设二: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1、自由读句子,看看从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很辛苦、很累)

  2、哪些词能体现大禹治水的艰辛?(自由发言)

  3、自由练读,读出大禹治水的艰辛。

  4、小组赛读。

  5、请大家想象一下,大禹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6、积累成语。

  (起早贪黑、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吃苦耐劳、顶风冒雨、坚持不懈、严寒酷暑、不辞劳苦……)

  预设三: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1、自由读句子,比较,你发现少了哪些字?圈出来。

  2、自由读文中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才——三十岁结婚迟吗?补充:十三四岁就结婚了。为了治水,耽误了自己的婚姻大事。

  仅仅,就——住的时间很短。十年大约是3650天,对比之下4天很短很短。

  却——只有三次路过家门,却一次都没有进去,他只顾得上干什么?

  过渡:这段话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成语的由来,你们想看看这个感人的故事吗?

  1、生看动画片。

  2、谈谈看完之后的感受。

  3、积累有关奉献的名言。

  三、小结。

  谁来用“因为大禹,所以成为了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四、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伙伴听。

  2、推荐阅读其他的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世世代代?

  有智慧千辛万苦无私奉献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苦,感受大禹的顽强意志,读懂”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大禹的献身精神,从而了解大禹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师复述课文内容,引读下面词语

  滔滔

  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治理洪水

  仔细察看

  挖通

  劈开

  被制服

  非常感激

  伟大英雄

  代代相传

  2.齐读这些词语:想象故事。

  3.理解“英雄”:什么样的人是英雄?

  4.提出话题:15课里被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是______?

  大禹是做了什么事成了伟大的英雄的呢?齐读课题。

  为什么大禹治水能成为伟大的英雄呢?

  二、朗读感悟

  (一)了解洪水的危害

  1.观看洪水的视频:我们先来看看大禹治的是什么样的水?

  2.交流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可以用第一小节的那个词来表达你所看到的?

  (3)把你看到和想到的这个词语所描绘得情景读出来。相机引导想象:读这个词语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会担心什么?

  “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无家可归”

  3.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小节: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朗读。

  4.小结:洪水多么凶猛啊,它夺走了人们的食物和家园,给人们带了巨大的灾难,人们没有吃的,没有住的,生活该多悲惨啊!

  (二)感受治水的艰难

  1.感受“决心”大。

  (1)看到这样的情景,禹心中会怎么想?(提炼概括出“下决心”,有感情朗读这个词。)

  (2)出示“决心句”,朗读。

  2.感受“治水”难。

  (1)整体感知:他又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你读出描写的句子。

  你感受到治理洪水怎么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2)体会“察看句”

  a治理洪水有多辛苦呢?先来看禹治洪水做的第一件事,出示“察看句”,指名读。

  b交流:你看到禹在察看水流和地形时有多辛苦?

  c引导:看图,这就是千山万水,一座座、一条条,你能想象到要“走遍”会怎样的辛苦?走得路多脚疼,腰酸背痛,晴天,太阳当空照,会------,雨天,大雨滂沱,会--------,刮风,被-----下雪,被-----多辛苦啊!读“走遍”“千山万水”

  d小结:累、渴、饥、热、冷、疼、酸等等,这么多的苦,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千辛万苦),读这个词。把这些苦都经历了,就是“吃尽”,读这个词。

  e朗读:这么辛苦,禹抱怨了吗?怕了吗?放弃了吗?为什么?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禹?

  (3)体会“引导句”

  a出示句子读:察看才是准备工作就已经千辛万苦了,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多辛苦?读一读句子。

  b交流: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多辛苦?

  c引导深入:为什么,这些事做起来更辛苦?有多难?

  古今对比:看图,现在人怎么挖河,怎么劈山的?

  那时候有挖土机、有卡车、拖拉机、铲车吗?要把那么多的河挖通,要劈开这么多座山,只能靠什么?多难啊!简直难以想象。读“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感受艰难。

  d小结:这么艰难,禹怕了吗?放弃了吗?为什么?你感受到禹是个怎样的人?

  e朗读:禹治理洪水的决心多么坚定阿,不怕苦,不怕难,勇敢顽强地和洪水进行斗争,这都是为了什么?齐读这小节,一起来感受禹的这份英雄气概。

  (三)感受“三过家门”的无私

  1.出示:治理洪水是多么艰难,多么辛苦啊,禹用了13年的时间治理洪水,在这十三年里,有一件事特别感人,是什么事呢?读一读课文第3小节。

  2.这个故事就是有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为什么那么有名呢?先来填一填故事里的那些数字。

  3.抓住数字想象体会。

  禹在外治水好多年了,好久没回家了,都不知道家里是什么样了,这一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没进家门。

  又过了好长的时间,第二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又没进家门

  又过了好长的时间,第三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家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又没进家门。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抬脚就能进去阿,可是他却,齐读“一次也没有进去看看”。

  讨论感悟:他不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一次都不回家看看?

  4.通过“儿子”深化

  禹的儿子十多岁了,为什么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难道禹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小结朗读:禹为了治水,为了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而顾不上自己的家,自己的儿子,这就是伟大的“舍己为民”精神。这种舍己为民的献身精神多么令人感动阿,所以这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就成了千古美谈。谁记住了这个故事,按照课文说给大家听一听。配乐背诵第三小节。

  三、总结拓展。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禹不怕千辛万苦,不畏千难万险,无私献身地一心治理洪水,十三年啦,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洪水被制服了”,看图,看洪水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乱跑,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老百姓呢?看图(读“安定的日子”。)

  2.看看,人们是怎么感激他的

  称他为“大禹”,代代相传

  舜传王位给了禹。

  人们建立纪念馆,塑像等纪念他。

  3、对照着“英雄”的意思,联系大禹治水的精神,说一说,大禹为什么被称作伟大的英雄?

  像大禹这样,------就是伟大的英雄,我们为有这么英雄的祖先而无比自豪。齐读这个代代相传的名字-------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所有生字并正确美观的书写“治、洪、姓、理、形”五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把课文的字音都读准了,并且认识生字、写好本课要求的生字。

  难点:读好课文中的长句。

  对策:让学生来自主朗读。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3、请小朋友仔细听一个关于大禹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小朋友是否也想来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朗读全文。

  4、汇报交流并检查字音。

  5、范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6、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理、形,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3、老师范写这些生字。

  4、学生在书上描红。

  四、作业:学生在《*字册》上描红。


大禹治水说课稿汇总5篇(扩展7)

——大禹治水教案 (菁华5篇)

大禹治水教案1

  一.*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比较一下如果我这样问:这一节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上一节课你都学了些什么?这样你不又瑞居在圣坛之上,而孩子又匍匐在讲台之下了吗?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等、和谐的学*氛围。

  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第二部分的教学: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本课过度语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这样三个环节:

  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小节。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环节。请看----播放动画,范读课文。小朋友们,读着读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哄的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哪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也安排了三个环节:

  尽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汇报。

  最令我回味的还是第三个环节,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小朋友,请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第几句话?老师你最喜欢第一句话,NO,第二句话,NO

  TO,那肯定是第三句话了!YES!YES与NO的加入这不就是多学科的整合吗,使学生为之一震,从而精神倍增。一般按常理我会抓住—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这几个重点词来进行教学。而在这里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来读读这一句话,播放动画,范读他吃劲了千辛万苦……通过上一课的学*呢,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你看,老师带着微笑走向孩子,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在师生完全*等的*台上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孩子情不自禁地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用情感填白式、故事连载式学*第三部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13年,在这13年里(填读第一句话)1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孩子问: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回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儿吗?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2这些问题不光是你不明白,连禹的儿子也不明白啊!(填读第二句话)

  3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又会怎样回答他呢?你们看-提问的权利学生拥有,解疑的义务学生承担,这不就是主体性最好的落实吗!

  以上只是情感的铺垫,精彩的是以下循循善诱地三次表演。指名试着表演---互相点评后同桌互演----配乐加动作表演。将表演活动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螺旋式,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推向高潮----(配上音乐渲染气氛,设计一些动作再现生活—儿子在门前读书,妈妈在屋里缝衣服)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有一天,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娘,别人都有爹,我的爹在那里,他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们?娘强忍着泪水,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啊!爹不回来看我们,自有他的道理,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趁着被燃烧的激情,我顺势推了一把:禹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孩子们一个个读得热泪盈眶。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于是用情感对比式学*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孩子兴奋地说:“现在我可高兴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再也不用四处去流浪了。”这样安排,与第一小节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轻而易举的又一次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激发了学生强烈得求知欲望。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什么呢?(播放流动图)快来看呀!认为此处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动静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填读23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不是说“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大禹啊大禹-----由于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的说,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让你给制服了,人们永远感谢你;是你又带给了人们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我也生在那个年代,我就会帮你出出注意,造很多水库,让你不用那么辛苦……

  最后构建完美板块,升华情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制水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呼唤他—大禹。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大禹治水》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禹治水教案2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能力目标:能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默读能力及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惯。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第二、三自然段。

  过程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他的名字叫——大禹。(出示课题)来,一起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你知道了??

  3、是呀,课文说的就是大禹决心治理洪水,并最终将洪水制服的故事。过渡: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四千多年前,看看大禹治理的是怎么的洪水呢?

  二、学*第一节,感受洪水之猛,百姓之苦。

  1、下面请小朋友们,翻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第一小节,读着读着,你知道了什么呢?

  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

  老师相信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你肯定读懂了什么,能告诉我们吗?(交流读懂的内容,引导学生说话)

  (1)洪水很大、老百姓没东西吃,没地方住。你从哪几个词读出来的呢?(嗯,你真是个认真读书的孩子,你真会读书。你体会得真好。)

  (2)说到没房子住时,师:是呀,老百姓的房子都被洪水冲倒了,现在他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这就是??(点红无家可归)

  (3)孩子们,你们见过这么厉害的洪水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放视频)

  (4)刚才看见你在那儿呀,你为什么哇?引导学生说说看到的内容。学生没有声音,能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吗?

  (5)师:是呀,洪水像猛兽一样,向老百姓冲来,它冲倒了人们的房屋,夺走了人们的生命,害得多少孩子失去了父母,害得人们家破人亡。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老百姓,你会什么心情?(指名说后再读。)

  三、学*第二节,感受治水之艰辛

  1、师:禹看着这凶猛的洪水如老虎张开血盆大口般,要把老百姓全都吞到肚子里,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你是禹,会怎么想?(来,这位大禹,说说你心里在想什么?)指名说后读。

  师:这就是他的决心。(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把你的决心读出来。

  2、师:禹下定决心要治理洪水,但是这洪水如同野性大发的公牛,在疯狂地横冲直撞,要想把它制服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禹在治理洪水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请小朋友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二小节,找一找,想一想。生自由读课文。师:瞧,我们小朋友们读得多认真呀!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你也来读读?)老师也想读,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边听边想,禹在治理洪水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师:孩子们,谁先来说说禹在治理洪水过程中,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

  出示: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你来读给小朋友们听听。师再引读。

  1、水流和地形知道是什么回事吗?学生说不出就教师讲。这白色的就是水流,水流是从高的地方流到低的`地方,像这样高高的山,低低的地就是地形。要想察看不同地方的水流和地形,就得???点击“千山万水”(这“千山万水”就是指要走??)

  2、那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谁想先说说。生交流。孩子们,禹为了治理洪水,一路上九死一生,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千辛万苦)谁来读读这个词呢?指名评价,你觉得他这个词读得怎么样?

  我们把这个词语放到句子当中去读,相信小朋友会读得更好。谁先来试试?指名读。听了他的读,你想说什么?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追随着大禹的脚步,体会着他所受的千辛万苦吧!(齐读)

  过渡:禹在治理洪水中,还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出示: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谁愿意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我听出来了,刚才几个小朋友们,在读的时候,都把这个“九条”“九座”突出来了,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挖河劈山可没有我们读得这么容易。在我们现代,挖这么多河,劈这么多山,都已经是很大的项目了,你知道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吗?那在古代这些东西有没有呀?那全得靠什么?。这对大禹来说,可真是太难了。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出示图片:)夏天,烈日当空,你看见禹在带领老百姓??,挖着挖着,突然一块很大的石头挡在了他们的面前,用铲子根本挖不动,怎么办?禹立刻带着几个老百姓走上去,有的??有的??大家一齐喊起了整齐的号子:“一二一二一二”,终于,大石头被搬走了,他们又继续接下去的工作。你看,豆大的汗珠??他们的皮肤??嘴唇??但是??

  师:禹在治理洪水中,劈开这么多山,挖通这么多河,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这就叫??(出示:千辛万苦)谁再来读读这个词。

  那这句话,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

  引读第二节,孩子们,从这里,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大禹?(板书:不怕困难)

  师:读到这儿,老师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位治水的英雄——禹的父亲鲧(gǔn),(板书)他也治了9年的洪水,不过他采用的是(堵)的方法?水来土挡,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禹总结了父亲的教训,采用了疏的方法,引导洪水进入了大海。大禹这个方法怎么样?你觉得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大禹?

  四、学*第三小节

  师:孩子们,禹就这样,一心扑在治水上,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十三年。在这些年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课文中就写了其中的一件。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第三小节。(学生自由读书。)


大禹治水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治、涌、洪、堪、费、返、劳、截、疏、导、项、程、异、艰、脱、毫、率、挖”等18个生字;会写“治、洪、返、劳、导、项、异、艰”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

  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概括大意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课堂作业设计

  一、多音字组词。

  shǔ( ) háng( )

  数 行

  shù( ) xíng( )

  附答案:

  shǔ( 数数 ) háng( 银行 )

  数 行

  shù( 数字 ) xíng( 行走 )

  二、连线。

  淹没 庄稼 察看 大河

  冲倒 农田 挖通 地形

  毁坏 房屋 劈开 洪水

  治理 洪水 引导 大山

  附答案:

  淹没 庄稼 察看 大河

  冲倒 农田 挖通 地形

  毁坏 房屋 劈开 洪水

  治理 洪水 引导 大山

  三、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

  例如:洪水把房屋冲倒了。

  房屋被洪水冲倒了。

  1.大禹把洪水制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百姓被洪水害苦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1.洪水被大禹制服了。

  2.洪水把老百姓害苦了。

  三、课堂练*。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2.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六画是( )。

  姓:有( )画,第四画是( )。

  附答案:

  洪:有( 九 )画,第七画是( 一 )。

  父:有( 四 )画,第三画是( 丿 )。

  理:有( 十一 )画,第六画是(┐ )。

  姓:有( 七 )画,第四画是( 一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四、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描红。

  课堂作业设计

  一、多音字注音,再组词。

  ( )( ) ( )( )

  没 倒

  ( )( ) ( )( )

  附答案:

  没(méi)有 淹没(mò) 摔倒(dǎo) 倒(dào)立

  二、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冥思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毫不动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苦不堪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1. 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2. 丝毫也不改变,一点都不动摇

  3. 堪:能。 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三、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

  例如:洪水把房屋冲倒了。

  房屋被洪水冲倒了。

  1.大禹把洪水制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百姓被洪水害苦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1.洪水被大禹制服了。

  2.洪水把老百姓害苦了。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洪水肆虐

  大禹治水 治水过程 智慧超群 无私奉献 洪水退却

大禹治水教案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1)引导自学部分生字。

  (2)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练*描红。

  三、课堂练*

  1、抄写词语。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

  16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教案5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识字11个,写字11个。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1)用喜欢的方法读,找出大禹治水时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与父亲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同桌就以上问题讨论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2、汇报学*结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红色标注)

  3)指导朗读。想像大禹治水时的千辛万苦和聪明才智。

  学生练读,齐读。

  3、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这些词和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些词,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当时他会想什么?指导朗读。

  4、细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小组讨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联系三、四自然段讨论。)出示讨论的提纲:

  在长达十年的治水是建设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怎样的奉献精神?

  (3)汇报讨论结果。

  六、总结课文。

  板书:

  10奉献

  聪明才智、千辛万苦

  制服洪水

  大禹治水

  敬仰爱戴

  公而忘私、不辞辛劳


大禹治水说课稿汇总5篇(扩展8)

——《大禹治水》教案菁选

《大禹治水》教案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禹治水》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禹治水》教案1

  一.*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比较一下如果我这样问:这一节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上一节课你都学了些什么?这样你不又瑞居在圣坛之上,而孩子又匍匐在讲台之下了吗?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等、和谐的学*氛围。

  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第二部分的教学: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本课过度语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这样三个环节:

  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小节。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环节。请看----播放动画,范读课文。小朋友们,读着读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哄的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哪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也安排了三个环节:

  尽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汇报。

  最令我回味的还是第三个环节,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小朋友,请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第几句话?老师你最喜欢第一句话,NO,第二句话,NO

  TO,那肯定是第三句话了!YES!YES与NO的加入这不就是多学科的整合吗,使学生为之一震,从而精神倍增。一般按常理我会抓住—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这几个重点词来进行教学。而在这里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来读读这一句话,播放动画,范读他吃劲了千辛万苦……通过上一课的学*呢,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你看,老师带着微笑走向孩子,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在师生完全*等的*台上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孩子情不自禁地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用情感填白式、故事连载式学*第三部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13年,在这13年里(填读第一句话)1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孩子问: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回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儿吗?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2这些问题不光是你不明白,连禹的儿子也不明白啊!(填读第二句话)

  3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又会怎样回答他呢?你们看-提问的权利学生拥有,解疑的义务学生承担,这不就是主体性最好的落实吗!

  以上只是情感的铺垫,精彩的是以下循循善诱地三次表演。指名试着表演---互相点评后同桌互演----配乐加动作表演。将表演活动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螺旋式,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推向高潮----(配上音乐渲染气氛,设计一些动作再现生活—儿子在门前读书,妈妈在屋里缝衣服)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有一天,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娘,别人都有爹,我的爹在那里,他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们?娘强忍着泪水,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啊!爹不回来看我们,自有他的道理,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趁着被燃烧的激情,我顺势推了一把:禹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孩子们一个个读得热泪盈眶。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于是用情感对比式学*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孩子兴奋地说:“现在我可高兴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再也不用四处去流浪了。”这样安排,与第一小节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轻而易举的又一次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激发了学生强烈得求知欲望。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什么呢?(播放流动图)快来看呀!认为此处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动静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填读23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不是说“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大禹啊大禹-----由于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的说,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让你给制服了,人们永远感谢你;是你又带给了人们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我也生在那个年代,我就会帮你出出注意,造很多水库,让你不用那么辛苦……

  最后构建完美板块,升华情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制水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呼唤他—大禹。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大禹治水》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禹治水》教案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恢复、泛滥、冲毁”等一些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2.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这节课继续学*《大禹治水》。

  2、上节课学*的生字还记得吗,来复*复*吧。出示生字,生集体认读。

  3、出示四字词语,生读一读记一记。

  4、出示图片,生快速说出对应的四字词语,看谁记得多、看谁速度快。

  5、出示五个词语,生根据词语按顺序将课文内容说一遍。

  二、研读课文。

  1、大禹治水的.结果怎么样?

  2、解释“恢复”一词。

  3、出示洪水视频,问学生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大水给百姓带来了哪些灾害?

  5、禹和鲧都只治水了,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了?生找原因。

  6、出示禹和鲧治水的方法进行对比。

  7、体会大禹的聪明才智。

  8、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视频,孩子体会大禹的无私。

  三、拓展练*

  1、小练笔,如果你是当时的百姓,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大禹说。

  2、现代还有哪些人也想大禹一样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生讨论回答。

《大禹治水》教案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产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故事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看过壁画故事《大禹治水》。

  3、幼儿进行过“治理洪水”的调查收集工作。

  4、活动区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图书及录像带等。

  活动过程:

  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的兴趣。

  指导语:

  ①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

  ②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指导语: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指导语:

  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②听了故事后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交流调查情况。

  指导语: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

  (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

  指导语:通过调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

  延伸活动:

  观看壁画并讲述故事。

  附故事:大禹治水

  禹是一位神仙,他来到人间和阿娇姑娘结了婚,住在山洞里。有一年洪水泛滥,禹告别新婚的妻子,号召人和天神们团结起来到会稽山集合,商量治理洪水的办法。

  禹在去会稽山的路上遇到乡亲,乡亲告诉他阿娇怀孕了。禹听了很高兴,但是约定的时间快到了,他只好托乡亲转达他对妻子的问候。人和神都按时赶到了会稽山。禹说:“我想应该用疏导的方法,让洪水顺着河道流到大海里去。”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于是,禹带领众人动手开凿河道,挖出的泥土用来填*洪水冲成的大坑。

  大家不停地工作,修了一条又一条河道。又是一天,禹带领人们经过自己的家乡。一位乡亲告诉他阿娇生病了,希望他回家去看看。禹非常想念妻子,可是他想了想说:“治水是大家的事,不能因为我而耽搁了大家。”他托乡亲把草药带给阿娇,又和大家一起上路了。禹去疏导另一条河道时,又经过自己的家乡。一位乡亲对他说:“阿娇快生孩子了,你快去看看她吧!”禹叹了口气说:“不,我回家一天,就耽误一天治水的工作。”禹三次路过自已的家门都没有回家,乡亲们听了这件事十分感动,干起活来更加努力。

  禹非常想念妻子,阿娇也非常想念禹。阿娇天天站在山上等禹胜利归来,渐渐地化成了一块岩石。当禹把洪水完全治理好,回到家乡之后发现妻子已经化成了石头。禹悲痛万分,伤心哭泣,这时石人进裂,跳出了一个小孩。为了纪念孩子的.母亲,禹为孩子起名为启。禹被人们拥戴为领袖,称为“大禹王”。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大禹治水》教案4

  一、读课题

  今天我们学*“大禹治水”,这儿的水指的是什么水?见过洪水吗?(播放洪水录象片段)

  觉得这洪水怎么样?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评:来势汹汹让人胆战心惊所以说洪水猛兽。

  有几个词,你们会读吗?

  出示词语: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指名读词语

  能用上这几个词,说说洪水带带的灾难吗?

  二、教师导语过渡:

  传说,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人们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日子过的很凄惨。大禹见到这样的洪水,会怎么想?

  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治洪水可不是简单的事,大禹会怎么做?

  先来看看大禹先做的事,出示句子(---吃尽了千辛万苦-----)

  男生读。

  1、看图片,理解“水流”和“地形”。

  2、有一个词讲大禹爬过的山特别多,趟过的河特别多,是哪个词?读“千山万水”;看图片,语言渲染,指导读好词语,相机评价中提升:太少了,还不够多,很多----

  3、这其中的每一座山,大禹都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条河,大禹都趟过,这就叫“走遍”。大禹会遇到那些困难呢,猜一猜:

  4、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一些:教师讲述-----(大禹的指甲被泡烂)

  5、大禹吃的苦读吗?哪个词?读“千辛万苦”(指导读好)

  6、这其中的每一种苦他都吃过、都尝过,这就叫“吃尽”(文字点红)

  7、这些词语读好了,句子也一定能读好,练*读句子,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三、这才是治水前的准备工作,更大的困难还在后头呢。

  1、有两个词带有同一个数字,找一找是哪两个词?

  2、9条9座(这儿的9并不是9,而是指很多)

  3、教师画图介绍,为什么要把这些河连在一起?

  4、老师在黑板上这样一画看起来很容易,真挖起来就不轻松了,猜一猜这两条喝之间有多远?大胆地猜一猜:

  5、教师介绍:90公里,90000米!辛苦吗?

  6、比这辛苦的还有呢,假如遇到大山,画图,要挖开大山,这叫“劈开”。

  7、指导读句子,你关注了这两个数字,所以读得这么好!

  8、大禹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他吃尽了“千辛万苦”再读这个词。板书:千辛万苦

  9、读到这,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四、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听老师讲一段,里面有很多数字,想想这些数字的意思。

  1、教师配乐讲(13年,10多岁,三次那一段)出示句子

  2、这些数字什么意思呢?

  3、把这一段故事连起来念一念,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学生质疑

  5、指导读句子

  五、经过这13年的.千辛万苦,洪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出示一幅图片(风*浪静的湖面)

  1、图片说话

  2、出示词语:治服

  3、人们还用在树上生活,在山洞里躲藏吗,这样的日子就叫:----------的日子(读“安宁”)

  4、假如你就是这些百姓中的位,你会怎么感谢他?

  5、板书:伟大英雄

  6、大禹的丰功伟绩我们不会忘记,有人为他建了一个像(出示大禹像)

  7、孔子说:假如没有大禹,我们可能都变成鱼虾了

  8、让我们心怀感激和敬佩之情,把课文最后一节齐声朗诵。

  六、这是本节课出现的词语,你们都能读吗?

  治理洪水伟大英雄

  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决心地形安宁

  七、课文学完了,老师提个问题,为什么课文开头叫禹,课文最后又叫大禹呢?不急,想好了,课后告诉你们语文老师。

《大禹治水》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组文章。

  2,正确认读至少十八个生字,会写六个。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文章中主要人物的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民间中流传着许多美丽神奇的传说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民间传说故事。

  (二)认读课文:把字音读准,长句子要多读几遍,读流利。

  (三)理解课文:1,用心读课文,想一想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练*把故事讲下来。

  3,大禹为人们制伏了洪水,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同学们,你认为大禹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六)字形记忆与书写指导:

  (七)扩展阅读: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神话,传说,民间歌谣等脍炙人口的民间文学作品。让学生互相交流,更多地了解民间文学,增加文化内涵。

《大禹治水》教案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俺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同学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考虑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俺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凄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俺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局部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同学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同学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俺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同学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俺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示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局部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同学字字形。

  (1)引导自学局部生字。

  (2)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练*描红。

  三、课堂练*

  1、誊写词语。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誊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

  16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教案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读准2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第二段大禹治水的。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生字词,读讲第1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2、板书课题:16 大禹治水。指名读“禹”(yu)

  3、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读课文。要求:

  碰到生字用笔圈出来,多读几遍。

  碰到难读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努力读通。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下列生字的读音要强调:

  治、制(zhi翘舌音) 姓、洪、通、形、姓(后鼻音) 理(li边音)雄(三拼音)仔(*舌音) 淹没(mo多音字) 冲倒(dao多音字) mo (淹没) dao(倒下 )

  没 mei(没有) 倒 dao(倒立 )

  3、范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滔滔淹没,冲倒)。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自己的房子被冲倒了,没有地方居住。)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4、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四、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治,洪,姓。

  2、指名认读

  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

  6、学生在书上练*描红

  7、在练*本上练写。

  五、作业

  练*读课文

《大禹治水》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神话想象丰富、具有神奇色彩的特点,掌握“窟、栖、悯、矗、拯、疏、跋、涉、锹”等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阅读、赏析神话故事。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课文所歌颂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情节,感受其中精神。

  2、难点:分析合乎人物身份、个性化的对话描写以及大禹形象。

  [教法]

  讲读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神话的一般知识。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整体内容。

  3、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生字词语的学*,理清课文思路,分析第一部分。

  2、难点:理解禹的不*凡的出生。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具准备]

  生字词的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古代有个伟大的人物,他一心解救被洪水转困的百姓,十三年锲而不舍、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谁呢?他就是大禹。

  (二)了解神话。

  神话指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借助想象来表达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

  (三)出示幻灯,进行字词教学。

  (四)听课文录音,理清课文思路。

  讨论后明确:第一部分(1—4)写鲧治水被杀和禹的出生。

  第二部分(5-14)写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三部分(15-17)写大禹哭石生启,被尊为“大禹王”。

  (五)讲读第一部分。

  1、课文如何描绘这场大水灾?说明什么?

  明确:课文从田淹、房毁、人们无处栖身这几方面突出了上古这场水灾水势的浩大、灾难的深重。

  这样写既点明了治水的必要,也为鲧治水失败被杀作了伏笔。

  2、面对这场灾难,众神、鲧、天帝各采取了什么态度?

  明确:众神:无动于衷、漠不关心;鲧:费尽心机偷来息壤,拯救人民;天帝对鲧违背他的旨意非常恼怒,派火神杀了鲧。

  3、鲧是怎样治水的?如何评价他?

  明确:鲧治水方法不对,但他具有为拯救人民而不惜冒犯天帝的勇敢和刚强的行为,是一个英雄。

  4、禹是如何出生的?他的不*凡的出生说明什么?

  明确:鲧的尸体被剖开后,禹坐着一条虬龙来到世上。

  说明:

  第一,鲧根治洪水的决心未尽,他把希望寄托在禹的身上,具有不屈精神;

  第二,禹治水既是继承父志,又是反抗天帝,为民造福的行动。

  (六)课堂练*(幻灯出示)。

  (七)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3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二、三部分。

  2、理解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过程]

  1、讲读第二部分。

  ①大禹怎样治水?学生默读课文,

  讨论明确:

  第一,禹发动群众与群众共商大计。

  第二,采用疏导的方法。

  第三,请应龙协助治水。

  ②分析三过家门而不入。

  a、讲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情节。

  b、详写两次,略写一次。

  c、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以身作则、公而忘私。

  d、分析人物的具有个性化的语言。

  岳母:对阿娇的关怀。阿娇: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大禹:诚恳、深致歉意、决心坚定的语气。

  ③故事主要是说禹,为什么要写他的妻子?明确:从侧面说明大禹治水的成功与他的妻子对他的理解和支持分不开的'。

  ④第14段一系列的数据说明什么?明确:说明治水时间之长,工程之巨,成就之大,有力地突出了大禹的功绩。

  2、分析第三部分。

  ①如何理解大禹哭石生启?明确:写出他对阿娇的深切怀念和内心的无限悲痛、裂石生启,更是突出了大禹的“哭妻”具有撼天动地的特点,富于想象。

  ②结尾说明了什么?告诉我们:谁为民除害,谁就会得到人民的真诚拥护和爱戴。

  3、总结全文。第一部分主要写大禹治水的起因,第二部分突出大禹治水的精神,第三部分说明大禹治水的功绩。

  4、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预*《怎样讲故事》。

  板书设计:

  天帝惩罚世人(灾难根源)

  禹治水的起因

  鲧治水被杀(为民献身)

  大禹破肚出生(继承父志)

  禹和群众共商大计治

  请应龙协助治水

  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以身作则、公而忘私

  妻的理解和支持

  治水取得成功

  大禹治水的功绩,被尊为“大禹王”。

《大禹治水》教案9

  [文本解读]

  《大禹治水》是一篇蕴含丰富人文内涵的课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遥远,要读懂课文并且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美好的印记难度颇大。教学中应注意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简笔画、语言描述、讲故事、看插图等多样手段,在学生读、说、听、思等言语实践活动中将识字、学词、学句、知文有效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大禹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治 洪 形 理 制”。

  [教学难点]

  读好课文中的长句。理解“治理”“地形”“制服”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初识“大禹”,揭题质疑:

  1.图片初识禹。

  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故事了。这个故事里有个英雄,他的名字叫“禹”,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人们又叫他“大禹”(板书大禹)。我们一起读读他的名字。(学生齐读)关于大禹的传说可多了,其中“治水”的故事留传最广。

  2.随机识“治”字。

  (1)“治”是生字,谁能读好?(板书 :zhi )

  (2)这个字你在生活中见过吗?你来说说。

  你们已经会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了,真好!小朋友们,那你们一定知道治理河水可以说成——治水,医治疾病就叫——治病,治理国家就叫——治国。

  (3)治的用处可真大,我们一起来写好它。——(一三两笔对对齐 当中一点往外提 撇折夹角小写轻巧 台字宽宽靠右边)生描红。

  3.读题引思考。

  (1)今天,我们就一起读读《大禹治水》的故事——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关于这个治水的故事(标红),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引导质疑)

  理答:治水的原因、经过、结果。

  [设计意图]以“故事”开篇,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简单直接地切入课题。随文教学“治”字,在与学生边聊边答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加以词语的理解,降低难度,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生字运用启发性的儿歌,增加写字的乐趣。

  二、初识洪水,借图促读:

  1.读图知洪水。

  那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呢?让我们回到很久很久以前,看,发生了什么?——洪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洪水吗?(学生说知道)那就请你来说一说(洪水是什么样的?)。

  2.故事学“洪”字。

  是的,其实洪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个“洪”字里还藏着一个故事呢。传说古代有一位很厉害的水神,他的名字叫“共工”,他一生气就要发大水,在“共”的旁边又加上了一个三点水,变成了“洪”。这个字你记住了吗?汉字中还藏着故事呢,多有趣呀!来,读读这个词。(齐读)

  3.情境读短语。

  (1)(回到图)这水那么大,那么急,这就是课文里所说的——滔滔的洪水(引读)朗读评价。我们一起读一读。

  (2)滔滔的洪水来到了村子,农田呢?(请学生说——也可以说成—再出示:淹没了农田(你读)。房屋呢(请学生说),也可以说成-冲倒了房屋。(真了不起,两个多音字都读准确了。)谁再来读。(了字读得真好听,轻声又轻又短,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是啊,洪水害的老百姓都没有家可以回了,这就是——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4.短语促读文。 短语入文,读好第一自然段,初步感知洪水危害。

  [设计意图]巧妙地利用课文插图,以“趣”促“学”,通过生字故事帮助孩子识记生字,加深印象。同时,教师语言的渲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文本中学*,水到渠成。通过有效的评价语言达成知识点的训练,不留痕迹。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自由读课文。

  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那禹,是怎么治水呢?请大家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一读故事。

  2.按序来读文。

  (1)第二自然段:

  a.关注轻声,读准词串,读好短语。

  第一关: 第二关: 第三关:(难度加大,轻声小“了”来帮忙)

  吃尽 千辛万苦(吃了很多苦) 吃尽了千辛万苦

  走遍 千山万水 走遍了千山万水

  挖通 九条大河 挖通了九条大河

  劈开 九座大山 (很多座大山) 劈开了九座大山

  大禹怎么治水的呢?我们来看看第二自然段。这一段故事挺长,怎样才能读得很通顺很流畅呢?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第一竖排,谁来试一试。四字词语谁来读?诶,我还会变呢!词和词在一起,还可以连起来变成一个短语呢,怎么样才能读得自然好听呢?

  ——瞧,故事的语言就是这么有趣。

  b.结合图片,结合词串,理解词意。

  察看水流和地形 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借助图片,理解“地形”,认识“形”字。

  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为的是什么呢?出示:察看水流和地形 引读

  地形(后鼻音)你知道地形什么意思呀?地形:就是大地表面的形态。示图:我们的大地(让学生说)有高,有低,有山,有水,这就是——地形。看着图,再来读读这个词,印象就更深了。

  这个形也是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请学生说)。跟着老师来写写这个形。老师范写。(杉字旁已经学过了,又和老朋友见面了。形字有三丿,有高有低,有短有长,就像地面上高低错落的大山,长短不一的江河。描的时候要把三丿描好看,力量送撇尖。

  借助短语,理解 “治理”,认识“理”字。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这样为的是——?出示: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读一读)为了治水,大禹——请学生齐读,大禹就是这样治理洪水。(出示治理洪水)写好“理”。怎么记住这个字呢?(运用熟字记生字,也是记生字的好办法。好,看着笔顺图自己写一写。 斜玉旁,横等距,长长短短有条理。)

  c.短语回文,分组朗读,读顺本段。来,读好了短语,老师现在把它们送回课文中,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点读,男女生读。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读是重点。指导学生有方法地提高朗读水*,通过词语-短语-句子的方式,分解难度,帮助学生逐步达成,激发自信。游戏的加入,师生的合作读掀起整节课的小高潮,不仅调节了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巩固了短语的读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故事语言的乐趣。同时,巧妙地安排生字的教学,关键笔画地书写借助简短的儿歌指导学生,便于接受。

  (2)第三自然段

  a. 借助图片,听讲故事,入情入境。

  大禹治水还有很多小故事呢。出示图,这幅图就讲了其中一个故事。老师讲给你们听一听。

  b. 关注数字,尝试练*,读好故事。 “三过家门而不入”

  课文的第三小节就讲了这个故事。这个小故事里,数字特别多,注意了这些数字,这个小故事就读好了。生读。你看,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吃尽了辛苦。其实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字在图上)齐读。

  (3)第四自然段

  a.追溯字源,学写“制”字,理解“制服”。

  (洪水被制服了)点红:制服。谁来读这个词?这个制里有个你熟悉的偏旁,是——利刀旁,它和什么有关。出示古文字,我们来看看“制”文字演变。

  制在古时候就是指用刀修剪树枝,(刂泛红)所以右边有个利刀旁。

  这里的制服是指大禹用工具、智慧和力量征服了洪水。你看,根据字形,我们就能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也是学生字的好办法。

  写好制。这个“制“字有些难写,我们该怎么制服它呢?有个小窍门。一竖要挺直,轻顿笔,竖有力。

  b.了解结果,齐读全段,感知心情。

  c.结合情境,理解词意,“代代相传”。 渗透传说的文体特点。

  这个故事发生在四千多年以前,为什么我们还能读到呢?老百姓为了纪念它,就把大禹的名字和他治水的故事传给了儿子,儿子又传给了孙子,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这就叫“代代相传“,其实还有很多的传说故事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口耳相传下来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中加入教师的示范读,营造了故事的氛围,吊足学生的口味,再让学生去读,效果就是不仅想去读,还会读得更好。“制”的教学以及“制服”的理解是难点,通过古文字的引入和结合文本的解读化解难点,达成目标。词语意思理解方法多样化,除了生硬的“告诉”,还可以是通过结合文本情境来理解,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来理解。

  四、插图排序,整体感知:

  1. 回顾全文,插图排序,整体感知。

  这个故事还要继续流传下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给这四幅图排排序吗?直接请学生说。

  2.巧妙巩固,词语填充,总结全文。

  读这个故事,就像看连环画一样,老师给它配了段文字,可是缺了几个词,你能填进去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谁来试一试。好,一起读一读。

  总结:小朋友真了不起,看着连环画,把长长的故事读成了短短的几个句子。下节课,我们还要把这幅连环画读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些句子里还藏着我们要学过的生字呢,我们赶快把他们请出来吧。

  [设计意图]课文插图是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结合“故事传说”的文本特点,借用“连环画”这一有趣的说法调动学生兴趣,在读图的过程中梳理故事的内容,整体感知。

  五、写字练*,关注布局:

  学写 治 制 形

  1.学*读帖,提炼规律,关注布局。小儿歌:左右等宽中间靠 左右不等窄让宽。

  2.练*书写,关注姿势,反馈点评。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除了安排随文识字,在此基础上还有必要加入一定量的集中识字写字时间来强化。本课10个生字中有8个左右结构的生字,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读帖的过程中,发现左右结构的生字的特点,教给学生一类生字的书写规律。

  六、总结全文,回读课题。

  总结: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个英雄:生齐读大禹,牢牢记住他带领百姓做的事:生齐读治水。深深记下这个神话传说:生齐读大禹治水。

  教学反思:

  20xx届青年教师会课的帷幕即将渐渐拉上,今天上完《大禹治水》,这几日的疲惫好像一下子除去了不少,但还是忍不住坐下来细细回味今日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每一个细节,再比对之前的试教演课,发现在目标达成的同时,还有诸多值得提高改进的地方。

  这篇课文,说实话,在设计之初,有些犯难。第一课时35钟的课,我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在我的这节课上应该有什么样的知识生长点?

  回顾区级会课的主题“文体在左,学情在右”,想到这里,思路一下子打开了许多。我始终想着“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一篇故事传说的第一课时,应该学什么”的大问题,在教学内容上比起刚开始的天马行空,现在似乎接地气了许多。在备课磨课后半程思路又开始混乱的时候,我拿出了手边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翻阅,以求找到一些思路,看着看着,心中的目标渐渐明晰,识字写字,阅读,文体主旨,技能方法应该是我这节课的应该教给学生的。我就顺着这个思路又开始重新审视教案,一步一步地进行梳理和对照。不仅理顺了教学目标,整个环节也显得清晰了许多。我就把这节《大禹治水》的第一课时在识字写字的目标上定位成认读20个字,会写“治 洪 形 理 制”。在阅读上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会读“了”字短语。在文体主旨上要把握传说的问题特点,始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一个给孩子讲故事的大姐姐”的身份,让学生能够借助插图了解传说故事的大意。在技能方法上要交给孩子识字写字的`方法策略,比如通过这节课,会写左右结构这一类字,突出语言表达上的特色,比如第三自然段的数量词,一、二自然段的“了”字短语等。期待在结构巧妙处理的同时,能够把技能的训练层层递进。

  在最终的课堂呈现环节,初步达成了教学设计的意图。

  一、读通课文重分解

  第一课时,重在读通全文,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本课的生词很多,光光二会字四会字就有20个之多,一一出示没有归类地读,学生也容易产生疲倦,环节也会显得冗长,效率不高的同时,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设计时,还原文本最初的形态,一段一段地帮着孩子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再随机进行词语意思的理解和多种形式地读。第一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短语“淹没了农田”“冲到了房屋”“无家可归’,再送短语回归文本读好句子。第二自然段特别长,处理时则侧重教会学生读好词语的基础上,读好“了”字短语,再读好句子,帮助孩子一步步分解难度,逐步达成目标,激发学生浓浓的兴趣,再设置游戏环节师生合作读地形式检查巩固,课堂气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调节。这样组块的模式也便于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清晰的课件展示一目了然,反倒优于教师讲的效果。第三自然段则改用教师示范读,创造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启发学生关注数字,读好数量词。第四自然段通过重点词语“制服”“代代相传”的理解来读通文段,节奏进程到这里可以适当加快。

  二、识字写字有方法

  识字写字时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一课的生字很多,并且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因此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采用了随文识字加上集中写字的策略,让学生在文本中认读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的形式。课中,为了防止破坏上课的节奏,我把随文识字定位在认识和记住的层面上,通过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的方式得以巩固。课尾,我则采用集中写字的形式,启发孩子通过读帖学会观察、对比汉字,发现汉字书写规律,期望通过一节课的学*学生学到的不仅仅只是这些字,而是像“左右结构“这一类汉字的书写规律。在随文识字中挖掘汉字的故事,充分站在学情的基础上出发,通过有趣的汉字起源故事,象形文字的演变等来激发孩子的识字欲望,充分渗透中国的汉字文化,让学生更好的学*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学生回答巧评价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是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反馈和激励,还能更好地指向学生的学情,调控课堂节奏,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方向。几次试教中暴露出我的一个问题,评价语言太过泛化,大多是“太棒了”“真好”。这类评价语其实就是无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没有多少意义和价值。为此在备课时,我在学生回答预设上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和准备,力求在评价时通过简单精巧的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今天课堂上呈现的效果基本不错。

  整节课上下来,在与孩子交流互动的同时,还有一些细节没有关注到,影响了一些效果。在读书方式上,较多地使用了齐读的方式,没有运用的恰到好处,一是浪费了时间二是齐读反倒没有个别读的效果好。在个别词语理解上没有下到功夫,不是太巧妙。比如“制服”的理解除告诉学生课文里表示大禹用智慧、工具、力量征服了洪水以外,如果能加上一句“让洪水变听话”这种儿童话的语言来总结,会更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记住制服的意思,和“治理”更好的区分,化解难点。再如关于“伟大“一词,没有让孩子体悟,其实就可以用大禹的父亲“鲧”的故事来凸显大禹的智慧和不容易,从而体会理解“伟大英雄”,这个难点也就可以很好的突破了。

  课上到这里终于结束了,但是与我工作刚刚5年的青年教师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这次的赛课体验让我更深入地知道如何去研读文本,如何去把握学情。真正的一节好课需要用心去体悟、去演绎,还课堂的精彩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大禹治水》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能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惯。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治理洪水的艰苦和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理解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大禹治水的经过。

  三、教学难点

  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数量词的运用和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1)“治”是本课中一个新学的生字,伸出你的小手认真地写写这个字。组词游戏:治,(板书:治理)

  (2)课文里还有一个字,也读“制”,从文中找个词:制服(板书:制服)

  3、大禹治理、制服的是什么?(板书:洪水)指导读出水的气势。

  4、齐读黑板上的词,说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

  过渡:大禹历尽千辛万苦治理洪水,最终制服了洪水。洪水怎么样呢?造成哪些灾害?他是怎样治水的呢?结果怎样?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再一次去感受那一场特大的水灾!

  (二)学*第一节,感受洪水之猛,百姓之苦。

  1、自由地读一读第一小节,读着读着,你知道了什么呢?(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

  2、老师相信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你肯定读懂了什么,能告诉我们吗?(交流读懂的'内容,引导学生说话)

  (1)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2)洪水很大、老百姓没东西吃,没地方住。你从哪几个词读出来的呢?(无家可归)

  (3)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么厉害的洪水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放视频)

  (4)师:是呀,洪水像猛兽一样,向老百姓冲来,它冲倒了人们的房屋,夺走了人们的生命,害得多少孩子失去了父母,害得人们家破人亡。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老百姓,你会什么心情?(指名说后再读。)

  3、多凶猛的洪水,多痛苦的生活呀!谁来带着这样的感觉把第一段读好?

  (三)学*第二节,感受治水之艰辛

  1、你看,你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日子。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个别读、指导读,齐表决心。

  2、治理两个字说起来容易,那做起来又谈何容易!那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在治理洪水中,他做了哪几件事呢?小朋友们,去课文第二小节里读一读,找一找。

  3、咱们先来看看禹做的第一件事?看看他再干什么?齐读,出示: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水流是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到地势低的地方,地势的高或者低就叫地形。

  如果我们要查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就得爬很多高山,过很多大河,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

  (2)千山万水(课件出示千山万水图)

  (3)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会吃哪些苦呢?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

  (4)师补充。传说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由于走的路太多了,两条腿上划出了一道道的血痕,由于过的河太多了,得了严重的腿病。更厉害的是,由于长时间地浸泡在水中,他两只脚上的趾甲全部被泡掉啦,露出了鲜红鲜红的肉。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拄着拐棍,一步一步地坚持走遍了这千山万水。你们说,大禹吃的苦多吗?

  (5)千辛万苦(指导朗读)

  (6)朗读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4、多不容易啊,引读,大禹吃尽了——,走遍了——,仔细地查看——。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他还做了什么?

  5、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这有两个数字九,是什么意思?(很多山,很多河)(朗读训练,读出数量多)

  (2)师:挖通九条大河是怎么回事?我给大家画一画。(简笔画理解,师边画边讲解)(板画:大河):这儿是一条大河,这里是还有一条大河。挖通就是指把这两条大河给连通。为什么要连通呢?当洪水来临的时候,这条河装不下这么多的洪水,于是,通过这儿流到了这条河,这条河如果还是装不下,那就流到另外一条河,最后流入了大海。挖的这部分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画是很轻松的事,可真的要挖起来,那可就不那么简单啦。你们知道,这两条河之间,相距多远吗?你们猜猜看。我查了查资料,这两条河之间大约要九十多公里,相当于九万多米啊。这九万多米长的距离,要一锹一锹地去挖,非常辛苦。比这更辛苦的还有,如果河与河之间有一座大山,(板画:大山)那还得劈开大山。河挖到这,遇到山了,过不去,那就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搬,挖,把这座山分成两半,让河水从这流到这条河。

  大家看图画(示课件,描述情景)这就是大禹带着老百姓在挖山的情景。他们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挖下来,还要把成千上万的石头再一车一车地运到远处去。多辛苦啊!劈开一座山已经是万分辛苦啦,他们要劈开多少座?(九座)(再次强调千辛万苦)

  6、读中体会挖河劈山的辛苦。

  7、通过第二节的学*,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不怕困难勇敢聪明不怕吃苦)的伟大英雄。

  (四)学*第三小节,感受大禹的献身精神

  1、过渡。大禹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吃尽千辛万苦,一干就是十三年。在这些年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课文中就写了其中的一件。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第三小节。(学生自由读书。)

  2、巧读数字强化情感

  (1)生完成课堂练*(纸质练*)

  (2)(演示课件,数字填空)理解每个数字的意义,并指导朗读

  师:小朋友们,透过这些红色的数字,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大禹治水》教案11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2—4段。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找出翘舌音的字,边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第2段。

  (1)指名读课文。指说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哪一句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第二,三两句。

  A:指名读第二,三两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大禹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B:哪些词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板书:走遍;吃忙尽。“走遍,吃尽”:说明什么?“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而是形容很多)

  C:“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表示很多)。“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海,说明了什么?(说明治水工程浩大)。板书:挖通,劈开。

  D: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E:指导朗读:“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读重音。

  (3)学生练读,细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表示数量的词。(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13年”强调大禹治水的时间长,“三次”与“一次”强调大禹治水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扑在事业上。“十多岁”强调大禹离家时间太长,这几个数量词突出表现了大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5)假如你是和大禹一起治水的人,当经过他的家门的时候你会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为什么说大禹治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第2自然段)

  大禹下决心干什么?他走遍了千山万水干什么?

  2、自由练背。

  3、指导背诵。

  4、齐背课文。

《大禹治水》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课文过程中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查找资料的兴趣。

  5、通过学*课文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会写6个字,并且做到端正、整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2、体会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四、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了解:大禹是什么时代的人?他是谁?

  2、生字卡片。

  3、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大禹)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禹是谁吗?(学生介绍自己找到的资料,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并进行概括提炼。)

  (板书:治水)“治水”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们一起来学*第32课,看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小伙伴读),有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助你。读完课文把生字画下来,再读一读。

  2、小组同学在一起读生字卡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可指读、开火车读、分组读)。

  4、自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和同桌交流。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治水?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为什么要治水?(第一自然段)

  (1)播放录像资料:洪水泛滥的景象。

  看完这段录像你的心情怎样?读一读“无家可归”这个词。

  (2)如果你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最渴望的是什么?

  (3)朗读第一自然段。

  2、大家都渴望安定的生活。开山挖河,治理洪水,参加治理洪水的人多不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体会“成千上万”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 课件出示句子:“他们不辞辛劳,日夜苦干。”

  你有什么感受?

  3、大禹就是这成千上万人的首领,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做出标记。

  4、集体交流,读中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5、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朗读。

  (1)“……听见儿子在家里啼哭,他的心被牵动了。……”

  他的心里在想什么?读一读“牵动”这个词。身边的人见到这种情景会对他说什么?他又会怎样回答?

  (2)“他毅然转过身……”

  请学生做一做“毅然转过身”的.动作,说一说这个词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语,再读句子。

  (3)学生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重点词语:牵动、望了望、毅然,帮助学生体会大禹的心情。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但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的模样。”第二次路过家门,大禹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不进去?

  第三次路过家门,身边的人又会说什么?大禹怎样做?

  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父亲,他会怎样问妈妈?

  妈妈又会怎样回答他?(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

  (从孩子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7、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经过十三年的苦干,河道疏通了,河水被制伏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8、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

  大禹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太久远了,但是他治水的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你们最想对大禹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大禹的精神是人们所敬佩的,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

  (五)作业设计。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你还知道上古时代哪些部落首领的事迹?可以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世代相传

  无家可归 安定

  不辞辛劳

  日夜苦干

  三过家门而不入 敬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做猜字游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做到有感情。

  (二)词语积累。

  学*课文后,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读或背给大家听。本课四个字的词语较多,要注意积累。

  (三)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抢读生字。

  2、独立识记。

  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四)指导书写。

  1、本课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重点指导。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左窄右宽:治$ 洪$ 淹$ 但$ 代

  左宽右窄:引% 教师范写。

  3、学生进行书写练*。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集”本上。

《大禹治水》教案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3.知道“三国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正确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第二段大禹治水的经过。

  4、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具准备: 1.有关洪水的课件。

  2.第三自然段的填空,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一)、媒体导入,学*第一自然段。

  1、(播放洪水的课件)(看完后)你看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描写洪水的?(板书:滔滔、冲到、淹没)

  3、这么大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无家可归)

  4、什么叫“无家可归”?

  5、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日,年复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我们一起来学*第二自然段。

  二、学*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那几句是写大禹想的?那几句写大禹做的?

  2、大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先干了什么,后干什么?(相机板书: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

  3、大禹做的这些事能不能把顺序颠倒呢?

  4、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这里的“千”、“万”是不是真的指一个千,一个万?它们说明什么?

  5、想象一下:在那样的年代大禹是怎样挖河、怎样劈山的呢?

  6、文中的“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数字中的“九”?这又是为了说明了什么?

  7、经过千辛万苦后大禹终于引导洪水流入大海。那你能看着板书,按顺序说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吗?

  三、学*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3、请小朋友观察插图,并想想你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感受到什么?

  4、是啊,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大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5、指导朗读

  四、学*第四自然段

  1、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结果怎样了?

  2、(多媒体展示情景)理解“制服”“安定”。

  3、老百姓怎样谢大禹?启发想象。

  4、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五、全文总结

  齐读全文,思考: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思维英雄?

  六、布置作业。

《大禹治水》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培养孩子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技能目标:

  1、提高小组分工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利用网络(Internet)自主查寻、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2、对策

  ①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最感人的.句子相互交流,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理解。

  ②给学生提出学*要求和相关资源,学生自己上网获取信息,分析交流,谈出感受。

  三、学*对象分析

  1、学生特点

  本课面向的是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来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同时,学生对学*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已经有了一些体验,初步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该阶段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对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热情很高。但学生自主学*能力较差,信息的查询及理解能力还很欠缺。

  2、相应对策及学法指导

  ①利用网络教室为学生提供自主学*的机会,发挥其能动性,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找到答案。

  ②在教师引导下各小组学生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完成学*任务。

  ③教师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见解,使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得到提升。

  四、教法设计及教学策略

  1、教法设计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主体主导”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发现探究、合作交流的学*环境。

  本节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去实现,讲故事导入新课,初读故事整体感知,细读故事体验感悟,搜索故事拓展延伸。整节课由故事开始,至故事结束,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听、说、读、悟多种感官参与,放手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资料进行个别化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拓宽了学*的广度。通过合作学*,小组讨论、交流,使认识得到升华。

  2、教学策略

  ①提供资源,方便学生查阅。

  ②师生互动,个别辅导,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总结归纳提升。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

  1、教学媒体

  ①全部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②利用Realplayer播放洪水泛滥及大地恢复*静的景象。

  ③利用网络(Internet)查找资料(学生操作)

  ④教师制作:

  A大禹治水的动画及配音课文朗读

  B生字游戏

  C“三过家门而不入”图片、配乐

  D歌曲《为了谁》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神话故事。

《大禹治水》教案15

  一、课文分析:

  本课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教学时要求学生抓住“经常、凶猛”两个词来理解当时洪水的危害。教师可通过录像让学生理解。

  第二段写大禹带领老百姓治水,教学时以“一心治水”这段的重点词进行教学。从“凿山开渠”中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从“日夜不停、常常、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每天”认识到大禹的“一心治水”。

  第三段是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治水。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教学方法:找出时间、家里发生什么事,大禹怎么做为什么大禹要这样做

  第四段写洪水被制服,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重点词“辛勤、终于、制服、安定”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第二至四自然段,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2、能找出课文中按时间顺序写的,并能把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找出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教学重点:能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难点 :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具:录像机一台、《大禹治水》录像片、幻灯片、幻灯机一台

  教学过程 :

  一、复*引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了《大禹治水》第一自然段,请大家看录像,这就课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情景,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感受,那就请大家用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指名领读,齐读)

  说说看读完了这个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我知道了大禹在怎样一种情况下决定去治理洪水,那么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二、新授

  (一)、学*第二自然段

  1、自由大声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随机板书:“一心治水:日夜不停、常常、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每天”

  3、比较句子:大禹带领老百姓凿山开渠,忙的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总结学法:学*句子时要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学*。

  (二)、学*第三自然段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我们知道了大禹在一心治水,我们还能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禹是一心治水的?接下来请看第三自然段。

  1、自由大声读第三段,边读边用笔划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2、填表

  时间 家里什么事 大禹是怎样做的

  有一天 妻子刚生下孩子 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

  几年后 儿子挥着小手要爸爸 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赶紧赶路

  又过了几年 儿子已十多岁了 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一定回家。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3、说说大禹为什么会三过家门而不入?

  4、根据表格复述大禹三过家门不入经过

  (三)学*第四自然段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段学*,你来说说看你知道了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们来看看大禹治水的结果。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比较:经过辛勤劳动,洪水被制服了。

  经过13年的辛勤劳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三、拓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去学*“愚公移山”。下节语文课进行交流。


大禹治水说课稿汇总5篇(扩展9)

——大禹治水读书心得优选【5】篇

  大禹治水读书心得 1

  寒假期间,我读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我很感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姚执政时,黄河遭受了一场大洪水,人们的房子被摧毁。人们不得不向上移动。姚召开了部落联盟会议。领导们推荐顾。他只知道如何用水覆盖大地。结果,洪水冲垮了堤坝,使洪水更加严重。后来,谭的儿子于被派去治水,开凿运河,疏浚河道,把洪水引到海里。他和老百姓一起干活,疲倦地给小牛擦毛。甚至他的妻子也没有回家生孩子。经过13年的努力,洪水终于被治好了。

  这个故事感动了我,教育了我,让我明白了无论我做什么,我都要多动脑筋。他不畏艰难、造福人民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想把他不怕吃苦的精神运用到我的学*中去。

  我相信每个人都听说过大禹三不进他家的故事吧?今天我要讲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当大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在家里受到了不公*的对待。他哥哥总是欺负她,因为他对他不满意。当时,统治者出于对人民的考虑,决定让大禹修建水利工程。大禹对这件事非常用心,从不敷衍了事,努力工作。统治者奖励了大禹,把女儿嫁给了他,儿子很喜欢。大禹的儿子也变得忠厚正直。大禹对他的家人不是很好。为了修建水利,三国是不允许进入的。这篇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一个生动的人物。

  大禹治水读书心得 2

  大禹治水这个故事我们都听过。里面讲了两件事一、禹把大水治好了二、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据说尧在位的时候,天下经常发生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房子被毁,给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尧召开了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怎样治水。有人建议让鲧去治水,尧不太相信鲧,但在大家的劝阻下,他勉强同意了。鲧花了几年的时间治水,不但没把洪水治好,反而使其更加泛滥。他采用的是拦截,东边发水了,他堵东边,东边刚堵完西边又发。这让老百姓吃了更多更大的苦头。

  舜接替尧的位子后。就去治水的地方考察,他发现鲧劳而无功,就把他流放到羽山了。舜问了大家谁还能治水,大家都说让禹去治水,舜便把禹请来。禹采用的治水方法是把水全部引进大海。禹发誓水不治好,我坚决不回家!他和老百姓都吃尽了千辛万苦,还走过了千山万水,在治水的十三年里,他几次经过家门但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的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但他还是狠心离开了。当时黄河的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只有把他挖通才能让水流过去。经过几年的奋战龙门山终于被凿开了,水全部都畅通无阻的流入大海了。

  我要学*禹这种坚持不懈和勤劳的精神,不能半途而费,把事情做成功。

  大禹治水读书心得 3

  今天,我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中的《大禹治水》深有感触,被大禹那关心人民、热爱自己家园的精神令我深深地感动。

  帝尧时,中原洪水成灾,百姓愁苦不堪。鲧受命治理水患,用了九年时间,洪水未*。鲧悲愤交加,最后在羽山将其处死。他的儿子禹继任了治水之事。他整天不分昼夜,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劲脑力,不怕劳苦,从来不休息。后来,他在治水的路程中,曾三次路过家门口,但是总是没有进去看一眼,为了人民能够安下心来,他咬着牙匆忙地离开了。由于他常年奔波在外,人消瘦了,皮肤晒黑了,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布满血泡。但他从来没有喊过疼,还是天天四处奔波,治理水情。经过了8年的漫长治水时间,洪水终于治理好了。

  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静,英雄大禹为民为国家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啊!所以,我一定要向大禹学*,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大禹治水读书心得 4

  前天我们学了《大禹治水》这一课,我懂得了坚持不懈和三不入门的感人精神。

  在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把村庄和田野淹没了,鲧看见人们这种样貌心里很紧张,就偷息壤,虽然息壤永远都用不完,但没有把洪水治掉,天地明白了,就让后人把鲧致死,鲧在临死之前对禹说:“你必须要把洪水只好,”禹改变了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他犹豫叫泡在水里很长时间,脚跟都烂了。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住了四天就告诉妻子,我治水十年,三次走过家门,都没有进来。

  我学到了大禹奉献的精神。

  大禹治水读书心得 5

  今日,我读了大禹治水这故事,让我懂了许多道理。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家。尧派鲧去治水,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这是因为鲧虽然花费了好长时间,但都做了无用功,他没有利用智慧来解决问题。舜接替尧选禹去治水,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齐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经过十三年的努力,最终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能够供人种庄稼了。

  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把大水治服了。大禹父子俩治水的方法不一样,大禹父亲用的是堵,大禹用的是疏通,治水的结果自然也就不一样。

  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在学*上遇到困难时,不仅仅要有毅力和决心,还要充分利用原理,发挥自我的智慧,不能像大禹父亲那样。

  我的学*也不例外,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或者草率解决,不遵守规律,这样都是不行的。以后无论在生活上、学*上都要有不怕挫折的精神,遵守事物发展的规律,把各科的学*成绩搞好,也能把生活中的事情解决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