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实用5篇

首页 / 说课稿 / |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以和本单元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后续学*除数接*整十数和除数不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的。其实同学在前面学*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需比除数小等。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所以同学完全可以放手让同学尝试解决。主要是让同学在实际情景中经历笔算除法的全过程,探索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一般方法。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同学的计算能力。

  2、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方法。

  3、在学*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兴趣。

  教学重点:使同学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试商、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二、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铺垫,为学*新知识作准备

  1。口算

  60÷30=40÷20=90÷30=320÷80=240÷60=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90÷3=42÷7=56÷7=96÷4=

  【复*铺垫的题一是对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复*,二是让同学在复*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唤起笔算的方法,为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找到生长点。】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新知

  1。解决问题(1)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同学,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笔算时,在同学尝试、探索的基础上,应重点引导同学借助小棒等直观图解决商的书写位置。

  结合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根据直观图和口算,引导同学归纳:3个30是90,商3。商写在什么位置?

  2。同学根据所学完成P81做一做。(四生板演,全班齐练)

  同学完成后,互相检查,找出出错的地方,进行纠正(主要让同学明白错误的原因)。

  3。根据计算一位数除法的方法,结合做一做的计算过程,引导同学讨论:用整十数除,应该从哪里除起?要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商要写在什么位置?

  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在教学时,让同学列式,说出意义,并进行估算。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形象具体的事物,引导同学用小棒代替故事书。通过同学分小棒的过程,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每班30本”这句话在题中的意义,同时,要求同学观察92根小棒,每堆分30根,可以分几堆。分的结果可以告诉同学92里面大约有3个30,并判断分的结果与估算是否吻合,既充沛体现估算的作用,又让同学知道商是一位数,而且就是“3”。把摆小棒操作跟竖式建立联系。摆小棒操作是为理解笔算竖式和算理服务的。当同学摆完小棒时,就要求他们用竖式把分小棒的过程表示出来,接着要求同学说出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思,以和商“3”所在的位置,并要求说出为什么“3”必需在个位上。加深对笔算除法算理的理解。

  4。解决问题(2)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同学,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140÷30=4……20

  这里重点要引导同学结合直观图或其他方式理解“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让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法圈格子图,圈的结果告诉同学140里面大约有4个30,也就解决试商环节,即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的道理。

  小结:比较92÷30,140÷30的竖式,让同学考虑为什么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结果商都是一位数?初步感知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5。完成P82做一做1题(三生板演,全班齐练),完成后集体订正。

  6。同学独立完成P82做一做2题,完成后相互交流,抽典型的作业在展示*台上展示,然后让同学说一说:上下两题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思路有什么联系。

  【这一题是上下对照排列的4组题,每组算式中的除数都是相同的整十数,被除数很接*,目的在于引导同学用前面的估算方法进行试商。】

  (三)练*:自主练*第1、2题

  三、教学战略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布置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是为了以旧引新,找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一位数笔算除法的联系,也为学*了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后,通过比较归纳得出笔算两位数除法的方法。

  2。让同学在实际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入实际情境之中,把研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原本面目,这正是促进同学的发展所需要的教学。在本课时中结合读书日分书这样一个切*同学生活实际的数学情景,让同学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使计算教学成为同学丰富多彩的学*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同学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同学学*数学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同学从数量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和*惯,促使同学形成计算意识。

  3。让同学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以往的计算教学,把总结、记忆计算法则作为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同学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防止死记硬背。本课时中不只为同学提供了探索除法的实际问题情境,而且为同学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两道例题的教学前,不忘让同学先估一估,这也是新课程中比较重视的方面,同时也是初步检验计算正确的方法。教学时,放手让同学尝试、研讨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同学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同学对算理的理解。

  例1(1)中通过92÷30为什么要商3和商要写在哪一位上?并通过同学自身动手摆小棒来协助理解。

  例1(2)中结合同学自身圈格子图来引导同学理解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在活动中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学在主动探索中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同学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给同学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为同学蠃得不时体验胜利的机会,将有效地促进同学全面发展。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 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在已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之后的继续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除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也为以后学*四则混合运算及小数除法打下重要基础。本节课教学的例3是在前面学*例1和例2,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之后的知识延伸,要求学生掌握除数接*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的试商、调商过程,为后面学*例4例5例6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前面例1例2的学*,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也有了一定的接触,学生能利用这些知识进行正迁移,但他们对于试商这一概念的理解仍还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参照《课标》,根据对教材及学生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合作学*、自主探索中,促进学生学*数学并应用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

  教学难点: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调商的过程。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为了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力图教学观念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课堂给学生。学生在老师的不断引领下,从被动接受学*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并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让学生亲自体会学知识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总体思路是:情景导入,引出新课——自主探究,学*新知——概括总结,形成技能——练*巩固,拓展增高——教学小结,结束课堂。

  (一)复*导入,引出新课

  1、( )里最大能填几?(板书:( )里最大能填几?并写一两个不等式)

  20×( )<85 60×( ) <206 40×( ) <316

  90×( ) <643 70×( ) <165 30×( ) <282

  设计意图:为试商打下基础

  2、昨天我们学*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对于这样的题,你会做吗?133÷20=(请生到黑板上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复*上节课所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正迁移主动、自主地学*新知识。

  (二)主动探究,学*新知。

  1、出示情景图,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中精选出下面两个问题:

  (1)王老师有84元钱,买《作文选》21元/本,能买多少本?

  (2)王老师带了196元钱,买磁带39元/盒,又能买多少盒?还剩多少元?

  接下来,引导学生列出84÷21和196÷39两个算式,问学生会计算吗?想学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板书:84÷21= 196÷39=)

  2、教学84÷21:

  (1)我让学生观察84÷21与133÷20,除数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利用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成*似数20。(板书: ————除数看成整十数20(四舍))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被除数与除数的特征,你认为应该商几?动手算一算,你的商合适吗?如果商大了怎么办?小了呢?

  (3)引导全班学生一起完成计算。

  3、教学196÷39

  (1)让学生应用前面计算84÷21的方法,带着三个问题试一试能否自己独立完成:

  A、除数39应看成哪个整十数来试商?

  B、你觉得应该商几?

  C、你的商合适吗?如果商大了怎么办?小了呢?

  (2)根据学生独立完成的情况再次带着前面这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小组内解决自己独立完成时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并试着说一说除数接*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一般的计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将新自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进行分组指导。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完成计算:

  A、将除数39看成40来试商;(板书: ———除数看成整十数40(五入))

  B、把除数看成整十数来试商,如果商大了,就改小一个数再试商,如果商小了就改大一个数再试商,直到商合适为止。这里需要各小组相互补充和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的适时引导来形成这样一个结论。

  (三)概括总结,形成技能

  根据前面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结果,在这一环节,我将及时概括总结,得出结论: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需要应用四舍五入法取把接*整十数的除数看成一个整十数来试商,如果商大了,就改小一个数再试商,如果商小了就改大一个数再试商,直到商合适为止。(板书:除数→整十数 试商 大→改小 小→改大)

  通过总结,形成结论,有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同时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练*部分,让学生进一步形成计算技能。

  (四)练*巩固,拓展提高:

  力求练*的多样性,全面性。我主要出示了一下几种题型:

  1、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直接说出下面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应该看成几进行试商?

  64÷22 350÷58 444÷79 249÷31

  这是进行基础性的训练,让学生再次体验此计算方法,保证绝大部分学生吃得了。

  2、算一算。

  69÷23= 185÷38=

  这是今天的主题,着重训练。

  3、生活智多星

  (1)一共有200棵树苗,每行种28棵,一共可以种几行?还剩几棵?

  (2)学校一共展示了336件昆虫标本,每块展板放49件,可以放满几块展板?

  4、智力挑战题

  279÷3□=□ 商最大是( ),商最小是( )

  3、4;两题是练*提高,保证优生吃得饱。

  (五)教学小结,结束课堂:

  这一环节,我将提问: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呢?通过师生之间的亲密交谈,再次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在轻松愉悦中结束课堂。

  总之, 本节课的教学,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法去组织教学过程,使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轻松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极大地优化课堂教学,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小节《笔算除法》的第一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本节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学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已具备同化新知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学*本课内容是可行的,但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了这一内容后,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体现了义务教育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这一理念,是学生在以后学*和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

  二、说教材的编排特点

  教材从主题图创设的植树情境引入今天的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植树活动中也有数学,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的是顺序和舒适写法的问题;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在下面教学程序中在详细阐述。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数连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直观与简约美,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我从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容易入手,试图改变传统教学的“复*准备——例题讲解——巩固反馈——课堂总结”这一教学流程,而给学生主动探索的空间,更多合作交流的时间,所以,本节课主要经历了以下五个流程:沟通旧知——创设情景——自主探索——巩固新知——回顾反馈。

  一)、沟通旧知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笔算的?

  勾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下面的新知识学*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

  1、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劳动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图中信息提出问题。

  2、既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数感,又可以让学生养成先估计再笔算的*惯。

  三)、自主探索

  出示例1尝试列竖式计算,边用小棒分一分,边自我检查,分别指出4、2、1这三个数对应的小棒图。

  教学例2时,让学生估算,再进行讨论。然后比较例1、例2的区别,引导概括总结,通过操作后的比较,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能在理解算理的同时,归纳计算方法。

  四)、巩固新知、回顾反思

  启发学生思考:“你学会了什么?”紧扣知识技能目标,“是怎么学会的?”紧扣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后感想”体现了课堂延伸,课堂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也是产生问题的场所)。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小节《笔算除法》,按照教材的编写和我的教学经验,我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两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第一课时——教材第19页例1。

  2、教材分析:

  本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这一部分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已具备同化新知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学*本课内容是可行的',但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了这一内容后,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与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学生已有认知水*,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会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能力目标: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在自评、互评、师评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重点是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中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难点是除法竖式中商的书写位置及算理。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自学”教学模式,采反馈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方法.

  说学法:本节采用的学法是让学生在尝试中练*、在练*中反馈。

  三、说教学过程

  1、在自学跟踪课

  首先解读学*目标,其次学生独学,用双色笔标出疑难,接着在对学和群学中解决疑难,并板书出本组的疑难,最后师生共同解决疑难.

  2、合作展示

  由于是两节课连着上,目标一样就没解读,直接让小组长带领组员再组内预展,接着就是大展示,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没做测评。

  四、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但是有部分学生只是机械式的模仿,不明白算理,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像计算这类课,在大组合课堂中怎么上,才能让学生明白算理,告别机械式的模仿?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 5

  一、教材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以及本单元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也是后续学*除数接*整十数及除数不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的。

  其实学生在前面学*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所以学生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

  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经历笔算除法的全过程,探索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一般方法。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 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方法。

  3、 在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试商、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二、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铺垫,为学*新知识作准备

  1.口算

  60÷30= 40÷20= 90÷30= 320÷80= 240÷60=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90÷3= 42÷7= 56÷7= 96÷4=

  【复*铺垫的题一是对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复*,二是让学生在复*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唤起笔算的方法,为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找到生长点。】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新知

  1.解决问题(1)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笔算时,在学生尝试、探索的基础上,应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小棒等直观图解决商的书写位置。

  结合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根据直观图和口算,引导学生归纳:3个30是90,商3。商写在什么位置?

  3

  30 )9 2

  9 0

  2

  2.学生根据所学完成P81做一做。(四生板演,全班齐练)

  学生完成后,互相检查,找出出错的地方,进行纠正(主要让学生明白错误的原因)。

  3.根据计算一位数除法的方法,结合做一做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讨论:用整十数除,应该从哪里除起?要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商要写在什么位置?

  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在教学时,让学生列式,说出意义,并进行估算。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形象具体的事物,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故事书。

  通过学生分小棒的过程,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每班30本”这句话在题中的意义,同时,要求学生观察92根小棒,每堆分30根,可以分几堆。

  分的结果可以告诉学生92里面大约有3个30,并判断分的结果与估算是否吻合,既充分体现估算的作用,又让学生知道商是一位数,而且就是“3”。

  把摆小棒操作跟竖式建立联系。摆小棒操作是为理解笔算竖式及算理服务的。

  当学生摆完小棒时,就要求他们用竖式把分小棒的过程表示出来,接着要求学生说出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思,以及商“3”所在的位置,并要求说出为什么“3”必须在个位上。

  加深对笔算除法算理的理解。

  4.解决问题(2)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140÷30=4……20

  4

  30 ) 140

  120

  20

  这里重点要引导学生结合直观图或其他方式理解“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圈格子图,圈的结果告诉学生140里面大约有4个30,也就解决试商环节,即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的道理。

  小结:比较92÷30,140÷30的竖式,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结果商都是一位数?初步感知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5.完成P82做一做1题(三生板演,全班齐练),完成后集体订正。

  6.学生独立完成P82做一做2题,完成后相互交流,抽典型的作业在展示*台上展示,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上下两题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思路有什么联系。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实用5篇扩展阅读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实用5篇(扩展1)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案 (菁华3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案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惯及善于思考的学*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计算:

  把这四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四名同学在自己位子上做.

  2.口算练*:(全体同学进行口算练*,投影出示)14×231×30214×316×523×422×321×512×20xx×323×627×442×3请同学说一说,14×2,31×30,214×3的口算过程。重点强调要用乘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集体订正小黑板上的四道题,请同学回忆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再强调说明:在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用乘数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1个242个243个2410个24(24×1=24)(24×2=48)(24×3=72)(24×10=240)同学们想一想:3个24和10个24合起来是几个24?(13个24)根据乘法的意义:13个24写成乘法算式.24×13揭示新课: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学*新课

  1.教学例1:投影出示,引导学生看图片.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每盒有多少只?一共有多少盒?求的是什么?怎样求?以上几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集体讨论,说明图意.(每盒彩色笔24支,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这几个问题,投影出示)

  (1)求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应该怎样列式?

  (2)讲一讲24×13的意义.

  (3)从图中看出13盒彩色笔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求出这两部分彩色笔的支数?(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出10盒的支数,最后求出13盒一共的支数)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盒的支数(2)10盒的支数(3)13盒的支数这三步是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请一名书写好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竖式中标明乘的箭头.教师边重点补充讲解边完善板书:这道题分三步计算,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10盒的支数,最后把两部分加起来,得到13盒的支数.提问:怎样把这三步写在一个竖式里呢?板书:

  教师示范演示:

  第一步:用纸片盖住乘数十位上的“1”,用个位上的“3”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如式:

  第二步:揭开十位数字上面的纸片,用十位上的“1”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用十位上的1去乘个位上的“4”得4,(即4×10=40,故4要写在十位上;用“1”去乘十位上的“2”,得20,即:20×10=200,故“2”写在百位上.)

  第三步;综合一,二步,把两部分积相加起来.写一个完整的算式:在把两部分积相加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2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小组讨论: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说一说计算的全过程.(先用乘数个位上的 3去乘被乘数 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72和240加起来)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竖式和分步计算的联系与区别.强调说明用一个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试做:完成下面各题:

  (以上三题写在小黑板上,由三个学生完成,其余同学写在课本上)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了“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想一想: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讨论一下)投影出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乘数个位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请个人读、集体读.

  (三)巩固反馈

  1.计算下面各题.要求: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步骤,再计算;

  (2)计算后请把被乘数和乘数调换位置再算一遍,看看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同吗?43×12 31×23 26×13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要求:计算后结合每道题具体说一说“为什么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出示投影片.学校买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价钱是15元.根据左边的竖式在()里填数.

  通过读题、审题后,由学生独立写在课本第8页.完成后集体订正.

  4.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错误原因.

  请在自己的练*本上,把上面的错题改正过来.然后把乘数和被乘数交换位置,再计算一遍.(用这样的方法可以验算)

  5.课堂验收.要求:格式规范、书写整齐、计算正确.

  (1) 36×12 (2)53×28第1,2,3组同学做第(1)题,第4,5,6组同学做第(2)题.并用交换被乘数、乘数的位置,再做一遍.

  小结

  同学们学*得很好,老师再出一道思考题,用你们今天学*的知识能解决吗?123×23

  家庭作业:看书第6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基础上学*今天的新知识.导入新课正是旧中引新,为讲授法则和算理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讲授新课时,利用迁移的原理,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很轻松地获得了新知识.通过对练*的精心设计,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了学*兴趣,提高了计算能力,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案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P63。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同学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同学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胜利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局部积的书写方法。

  五、教学对象与准备

  对象:三年级3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台、图片。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

  1、旧知引入:8×6(一位数乘一位数)、20×8(两位数乘一位数)、20×10(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像20×18、38×18......这类型的算式,我们叫它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入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情景激趣:

  书店一角(课件展示情景图):

  (1)每本书24元,买2本要付多少钱?24×2=48(元);

  (2)每本书24元,买10本要付多少钱?24×10=240(元)

  (3)每本书24元,买12本要付多少钱?48+240=288(元)

  想:假如用乘法怎样列式呢?

  环节二:算法探究

  1、估算:

  请你估算一下,24×12大约是多少?说说你的估算情况。

  2、自主探索:同学独立在练*纸上计算24×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小组内进行核对算法和答案。(同学组内交流)

  4、同学汇报:展示不同算法并说说算法。

  5、师生评议:请同学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6、研究笔算:

  (1)同学研讨笔算算理;

  (2)师生一起小结笔算算理:

  24

  ×12

  ------

  48......24×2的积,问:48是怎么来的?

  24......24×10的积,问:这里的24是表示多少?

  ------

  288

  环节三:巩固练*

  1、解题活动:小博士寻宝、探路。

  2、游戏活动:帮小动物找鞋,比比哪组找得多。

  3、拓展延伸:

  ①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共有22排,每排有14个座位。假如有300位老师来参与听课活动,能坐得下吗?

  ②课后研讨:123×23(三位数乘两位数)

  环节四:教学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最关键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情境引入(层次推进)--算法探究(自主、合作学*)笔算算理(师生研讨)--专项练*(解决问题)”三个环节来讲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同学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估算和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注重笔算与算理结合,体验计算。让同学研讨计算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增强自主学*的能力。

  2、注重同学主动探索,加强竞争意识,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增强学*兴趣和加强思想交流。

  3、在判断与交流中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案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惯及善于思考的学*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计算:

  把这四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四名同学在自己位子上做.

  2.口算练*:(全体同学进行口算练*,投影出示)14×231×30214×316×523×422×321×512×20xx×323×627×442×3请同学说一说,14×2,31×30,214×3的口算过程。重点强调要用乘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集体订正小黑板上的四道题,请同学回忆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再强调说明:在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用乘数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1个242个243个2410个24(24×1=24)(24×2=48)(24×3=72)(24×10=240)同学们想一想:3个24和10个24合起来是几个24?(13个24)根据乘法的意义:13个24写成乘法算式.24×13揭示新课: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学*新课

  1.教学例1:投影出示,引导学生看图片.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每盒有多少只?一共有多少盒?求的是什么?怎样求?以上几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集体讨论,说明图意.(每盒彩色笔24支,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这几个问题,投影出示)

  (1)求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应该怎样列式?

  (2)讲一讲24×13的意义.

  (3)从图中看出13盒彩色笔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求出这两部分彩色笔的支数?(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出10盒的支数,最后求出13盒一共的支数)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盒的支数(2)10盒的支数(3)13盒的支数这三步是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请一名书写好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竖式中标明乘的箭头.教师边重点补充讲解边完善板书:这道题分三步计算,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10盒的支数,最后把两部分加起来,得到13盒的支数.提问:怎样把这三步写在一个竖式里呢?板书:

  教师示范演示:

  第一步:用纸片盖住乘数十位上的“1”,用个位上的“3”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如式:

  第二步:揭开十位数字上面的纸片,用十位上的“1”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用十位上的1去乘个位上的“4”得4,(即4×10=40,故4要写在十位上;用“1”去乘十位上的“2”,得20,即:20×10=200,故“2”写在百位上.)

  第三步;综合一,二步,把两部分积相加起来.写一个完整的算式:在把两部分积相加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2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小组讨论: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说一说计算的全过程.(先用乘数个位上的 3去乘被乘数 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72和240加起来)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竖式和分步计算的联系与区别.强调说明用一个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试做:完成下面各题:

  (以上三题写在小黑板上,由三个学生完成,其余同学写在课本上)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了“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想一想: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讨论一下)投影出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乘数个位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请个人读、集体读.

  (三)巩固反馈

  1.计算下面各题.要求: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步骤,再计算;

  (2)计算后请把被乘数和乘数调换位置再算一遍,看看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同吗?43×12 31×23 26×13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要求:计算后结合每道题具体说一说“为什么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出示投影片.学校买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价钱是15元.根据左边的竖式在()里填数.

  通过读题、审题后,由学生独立写在课本第8页.完成后集体订正.

  4.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错误原因.

  请在自己的练*本上,把上面的错题改正过来.然后把乘数和被乘数交换位置,再计算一遍.(用这样的方法可以验算)

  5.课堂验收.要求:格式规范、书写整齐、计算正确.

  (1) 36×12 (2)53×28第1,2,3组同学做第(1)题,第4,5,6组同学做第(2)题.并用交换被乘数、乘数的位置,再做一遍.

  小结

  同学们学*得很好,老师再出一道思考题,用你们今天学*的知识能解决吗?123×23

  家庭作业:看书第6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基础上学*今天的新知识.导入新课正是旧中引新,为讲授法则和算理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讲授新课时,利用迁移的原理,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很轻松地获得了新知识.通过对练*的精心设计,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了学*兴趣,提高了计算能力,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实用5篇(扩展2)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小节《笔算除法》,按照教材的编写和我的教学经验,我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两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第一课时——教材第19页例1。

  2、教材分析:

  本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这一部分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已具备同化新知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学*本课内容是可行的,但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了这一内容后,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与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学生已有认知水*,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会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能力目标: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在自评、互评、师评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重点是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中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难点是除法竖式中商的书写位置及算理。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自学”教学模式,采反馈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方法.

  说学法:本节采用的学法是让学生在尝试中练*、在练*中反馈。

  三、说教学过程

  1、在自学跟踪课

  首先解读学*目标,其次学生独学,用双色笔标出疑难,接着在对学和群学中解决疑难,并板书出本组的疑难,最后师生共同解决疑难.

  2、合作展示

  由于是两节课连着上,目标一样就没解读,直接让小组长带领组员再组内预展,接着就是大展示,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没做测评。

  四、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但是有部分学生只是机械式的模仿,不明白算理,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像计算这类课,在大组合课堂中怎么上,才能让学生明白算理,告别机械式的模仿?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小节《笔算除法》的第一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本节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学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已具备同化新知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学*本课内容是可行的,但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了这一内容后,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体现了义务教育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这一理念,是学生在以后学*和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

  二、说教材的编排特点

  教材从主题图创设的植树情境引入今天的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植树活动中也有数学,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的是顺序和舒适写法的问题;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在下面教学程序中在详细阐述。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数连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直观与简约美,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我从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容易入手,试图改变传统教学的“复*准备——例题讲解——巩固反馈——课堂总结”这一教学流程,而给学生主动探索的空间,更多合作交流的时间,所以,本节课主要经历了以下五个流程:沟通旧知——创设情景——自主探索——巩固新知——回顾反馈。

  一)、沟通旧知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笔算的?

  勾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下面的新知识学*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

  1、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劳动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图中信息提出问题。

  2、既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数感,又可以让学生养成先估计再笔算的*惯。

  三)、自主探索

  出示例1尝试列竖式计算,边用小棒分一分,边自我检查,分别指出4、2、1这三个数对应的小棒图。

  教学例2时,让学生估算,再进行讨论。然后比较例1、例2的区别,引导概括总结,通过操作后的比较,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能在理解算理的同时,归纳计算方法。

  四)、巩固新知、回顾反思

  启发学生思考:“你学会了什么?”紧扣知识技能目标,“是怎么学会的?”紧扣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后感想”体现了课堂延伸,课堂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也是产生问题的场所)。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在已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之后的继续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除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也为以后学*四则混合运算及小数除法打下重要基础。本节课教学的例3是在前面学*例1和例2,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之后的知识延伸,要求学生掌握除数接*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的试商、调商过程,为后面学*例4例5例6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前面例1例2的学*,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也有了一定的接触,学生能利用这些知识进行正迁移,但他们对于试商这一概念的理解仍还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参照《课标》,根据对教材及学生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合作学*、自主探索中,促进学生学*数学并应用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

  教学难点: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调商的过程。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为了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力图教学观念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课堂给学生。学生在老师的不断引领下,从被动接受学*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并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让学生亲自体会学知识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总体思路是:情景导入,引出新课——自主探究,学*新知——概括总结,形成技能——练*巩固,拓展增高——教学小结,结束课堂。

  (一)复*导入,引出新课

  1、( )里最大能填几?(板书:( )里最大能填几?并写一两个不等式)

  20×( )<85 60×( ) <206 40×( ) <316

  90×( ) <643 70×( ) <165 30×( ) <282

  设计意图:为试商打下基础

  2、昨天我们学*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对于这样的题,你会做吗?133÷20=(请生到黑板上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复*上节课所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正迁移主动、自主地学*新知识。

  (二)主动探究,学*新知。

  1、出示情景图,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中精选出下面两个问题:

  (1)王老师有84元钱,买《作文选》21元/本,能买多少本?

  (2)王老师带了196元钱,买磁带39元/盒,又能买多少盒?还剩多少元?

  接下来,引导学生列出84÷21和196÷39两个算式,问学生会计算吗?想学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板书:84÷21= 196÷39=)

  2、教学84÷21:

  (1)我让学生观察84÷21与133÷20,除数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利用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成*似数20。(板书: ————除数看成整十数20(四舍))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被除数与除数的特征,你认为应该商几?动手算一算,你的商合适吗?如果商大了怎么办?小了呢?

  (3)引导全班学生一起完成计算。

  3、教学196÷39

  (1)让学生应用前面计算84÷21的方法,带着三个问题试一试能否自己独立完成:

  A、除数39应看成哪个整十数来试商?

  B、你觉得应该商几?

  C、你的商合适吗?如果商大了怎么办?小了呢?

  (2)根据学生独立完成的情况再次带着前面这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小组内解决自己独立完成时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并试着说一说除数接*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一般的计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将新自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进行分组指导。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完成计算:

  A、将除数39看成40来试商;(板书: ———除数看成整十数40(五入))

  B、把除数看成整十数来试商,如果商大了,就改小一个数再试商,如果商小了就改大一个数再试商,直到商合适为止。这里需要各小组相互补充和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的适时引导来形成这样一个结论。

  (三)概括总结,形成技能

  根据前面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结果,在这一环节,我将及时概括总结,得出结论: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需要应用四舍五入法取把接*整十数的除数看成一个整十数来试商,如果商大了,就改小一个数再试商,如果商小了就改大一个数再试商,直到商合适为止。(板书:除数→整十数 试商 大→改小 小→改大)

  通过总结,形成结论,有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同时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练*部分,让学生进一步形成计算技能。

  (四)练*巩固,拓展提高:

  力求练*的多样性,全面性。我主要出示了一下几种题型:

  1、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直接说出下面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应该看成几进行试商?

  64÷22 350÷58 444÷79 249÷31

  这是进行基础性的训练,让学生再次体验此计算方法,保证绝大部分学生吃得了。

  2、算一算。

  69÷23= 185÷38=

  这是今天的主题,着重训练。

  3、生活智多星

  (1)一共有200棵树苗,每行种28棵,一共可以种几行?还剩几棵?

  (2)学校一共展示了336件昆虫标本,每块展板放49件,可以放满几块展板?

  4、智力挑战题

  279÷3□=□ 商最大是( ),商最小是( )

  3、4;两题是练*提高,保证优生吃得饱。

  (五)教学小结,结束课堂:

  这一环节,我将提问: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呢?通过师生之间的亲密交谈,再次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在轻松愉悦中结束课堂。

  总之, 本节课的教学,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法去组织教学过程,使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轻松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极大地优化课堂教学,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以和本单元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后续学*除数接*整十数和除数不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的。其实同学在前面学*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需比除数小等。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所以同学完全可以放手让同学尝试解决。主要是让同学在实际情景中经历笔算除法的全过程,探索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一般方法。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同学的计算能力。

  2、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方法。

  3、在学*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兴趣。

  教学重点:使同学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试商、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二、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铺垫,为学*新知识作准备

  1。口算

  60÷30=40÷20=90÷30=320÷80=240÷60=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90÷3=42÷7=56÷7=96÷4=

  【复*铺垫的题一是对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复*,二是让同学在复*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唤起笔算的方法,为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找到生长点。】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新知

  1。解决问题(1)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同学,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笔算时,在同学尝试、探索的基础上,应重点引导同学借助小棒等直观图解决商的书写位置。

  结合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根据直观图和口算,引导同学归纳:3个30是90,商3。商写在什么位置?

  2。同学根据所学完成P81做一做。(四生板演,全班齐练)

  同学完成后,互相检查,找出出错的地方,进行纠正(主要让同学明白错误的原因)。

  3。根据计算一位数除法的方法,结合做一做的计算过程,引导同学讨论:用整十数除,应该从哪里除起?要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商要写在什么位置?

  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在教学时,让同学列式,说出意义,并进行估算。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形象具体的事物,引导同学用小棒代替故事书。通过同学分小棒的过程,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每班30本”这句话在题中的意义,同时,要求同学观察92根小棒,每堆分30根,可以分几堆。分的结果可以告诉同学92里面大约有3个30,并判断分的结果与估算是否吻合,既充沛体现估算的作用,又让同学知道商是一位数,而且就是“3”。把摆小棒操作跟竖式建立联系。摆小棒操作是为理解笔算竖式和算理服务的。当同学摆完小棒时,就要求他们用竖式把分小棒的过程表示出来,接着要求同学说出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思,以和商“3”所在的位置,并要求说出为什么“3”必需在个位上。加深对笔算除法算理的理解。

  4。解决问题(2)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同学,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140÷30=4……20

  这里重点要引导同学结合直观图或其他方式理解“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让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法圈格子图,圈的结果告诉同学140里面大约有4个30,也就解决试商环节,即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的道理。

  小结:比较92÷30,140÷30的竖式,让同学考虑为什么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结果商都是一位数?初步感知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5。完成P82做一做1题(三生板演,全班齐练),完成后集体订正。

  6。同学独立完成P82做一做2题,完成后相互交流,抽典型的作业在展示*台上展示,然后让同学说一说:上下两题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思路有什么联系。

  【这一题是上下对照排列的4组题,每组算式中的除数都是相同的整十数,被除数很接*,目的在于引导同学用前面的估算方法进行试商。】

  (三)练*:自主练*第1、2题

  三、教学战略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布置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是为了以旧引新,找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一位数笔算除法的联系,也为学*了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后,通过比较归纳得出笔算两位数除法的方法。

  2。让同学在实际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入实际情境之中,把研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原本面目,这正是促进同学的发展所需要的教学。在本课时中结合读书日分书这样一个切*同学生活实际的数学情景,让同学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使计算教学成为同学丰富多彩的学*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同学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同学学*数学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同学从数量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和*惯,促使同学形成计算意识。

  3。让同学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以往的计算教学,把总结、记忆计算法则作为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同学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防止死记硬背。本课时中不只为同学提供了探索除法的实际问题情境,而且为同学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两道例题的教学前,不忘让同学先估一估,这也是新课程中比较重视的方面,同时也是初步检验计算正确的方法。教学时,放手让同学尝试、研讨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同学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同学对算理的理解。

  例1(1)中通过92÷30为什么要商3和商要写在哪一位上?并通过同学自身动手摆小棒来协助理解。

  例1(2)中结合同学自身圈格子图来引导同学理解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在活动中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学在主动探索中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同学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给同学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为同学蠃得不时体验胜利的机会,将有效地促进同学全面发展。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以及本单元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也是后续学*除数接*整十数及除数不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的。

  其实学生在前面学*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所以学生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

  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经历笔算除法的全过程,探索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一般方法。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 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方法。

  3、 在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试商、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二、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铺垫,为学*新知识作准备

  1.口算

  60÷30= 40÷20= 90÷30= 320÷80= 240÷60=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90÷3= 42÷7= 56÷7= 96÷4=

  【复*铺垫的题一是对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复*,二是让学生在复*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唤起笔算的方法,为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找到生长点。】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新知

  1.解决问题(1)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笔算时,在学生尝试、探索的基础上,应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小棒等直观图解决商的书写位置。

  结合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根据直观图和口算,引导学生归纳:3个30是90,商3。商写在什么位置?

  3

  30 )9 2

  9 0

  2

  2.学生根据所学完成P81做一做。(四生板演,全班齐练)

  学生完成后,互相检查,找出出错的地方,进行纠正(主要让学生明白错误的原因)。

  3.根据计算一位数除法的方法,结合做一做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讨论:用整十数除,应该从哪里除起?要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商要写在什么位置?

  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在教学时,让学生列式,说出意义,并进行估算。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形象具体的事物,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故事书。

  通过学生分小棒的过程,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每班30本”这句话在题中的意义,同时,要求学生观察92根小棒,每堆分30根,可以分几堆。

  分的结果可以告诉学生92里面大约有3个30,并判断分的结果与估算是否吻合,既充分体现估算的作用,又让学生知道商是一位数,而且就是“3”。

  把摆小棒操作跟竖式建立联系。摆小棒操作是为理解笔算竖式及算理服务的。

  当学生摆完小棒时,就要求他们用竖式把分小棒的过程表示出来,接着要求学生说出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思,以及商“3”所在的位置,并要求说出为什么“3”必须在个位上。

  加深对笔算除法算理的理解。

  4.解决问题(2)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140÷30=4……20

  4

  30 ) 140

  120

  20

  这里重点要引导学生结合直观图或其他方式理解“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圈格子图,圈的结果告诉学生140里面大约有4个30,也就解决试商环节,即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的道理。

  小结:比较92÷30,140÷30的竖式,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结果商都是一位数?初步感知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5.完成P82做一做1题(三生板演,全班齐练),完成后集体订正。

  6.学生独立完成P82做一做2题,完成后相互交流,抽典型的作业在展示*台上展示,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上下两题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思路有什么联系。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实用5篇(扩展3)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实用五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 1

  课堂上,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算理与计算方法,反复向孩子们强调在乘的时候要记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得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要求,但是在练*中部分学生仍然出现了下面的情况:

  1.漏进位。在计算时孩子们常会出现贪快不进位的情况,一旦漏掉进位,在下一个数位的计算上就容易遗忘出错。

  2.忘记了要“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在计算乘加混合式题的口算时,加法也“依次加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了。

  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必须严格按照计算顺序一步一步去乘,碰到有进位时,要先对准前一位下面进几,千万不要漏掉把进位的数与乘积相加。为了减少计算上的错误,需要多练*乘加混合式题的口算(如:68+7等),这类口算的熟练可以大大提高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正确率。在教学中还要通过各种形式适时地多补充些相关练*,以强化学生计算技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以上这些如果只是讲给是不行的,我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加深对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学*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我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惯解决问题。个别学生的学*情绪往往是外热而内冷。我想今后的教学要注意课堂上让所有的学生都活跃起来。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 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设计原则之一:计算与应用结合,体验计算是有用。

  因此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尝试寻找方法巩固方法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设计原则之二: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并进行优化,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

  解决买24本树需要多少元时,学生寻找了很多方法。有的用了拆数,有的用了连乘,有的用了课外学*的竖式。到底哪些方法是通用的?哪些方法是有局限性的?教师应当肯定学生正确的想法,更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原则之三: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

  ①掌握乘的顺序;

  ②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结合具体情境,既能沟通横式与竖式间的联系,又能有助于学生理解乘的顺序(每一步的由来),对位的问题。脱离具体情境说说怎么计算,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 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第四单元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乘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教学第一课时是不进位的,课堂上我结合例题引导学生去理解算理。当时的例题是没套书有14本,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当时这道题是先用口算方法想,先求10套多少本,用14×10=140(本),在求2套多少本,用14×2=28(本),然后140+28=168(本),学生对口算方法都能明白,所以这道题改成竖式时,学生对于算理都能明白,没有疑问,只是有个别学生*惯写上竖式中140的那个0,这个慢慢可以改掉。有了一定的情景辅助学生理解算理上略微有些吃力。课上再通过纯竖式计算,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而且一开始我要求学生写清楚你每一步是谁和谁相乘得来的,学生能写清楚,必然是能理解的。练*的过程中适时请学生上台板演,再结合错题进行分析,加深理解,通过两课时的教学发现针对不进位的都能很好的掌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必须让学生明白算理。再通过大量的练*题让学生巩固,学生才能彻底学会。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 4

  本节课是课本65页例题2进位的笔算乘法,重点讲解19乘19的竖式,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不进位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先出示几个问题:

  (1)、这算式第一步算什么?是怎样算的?个位满十怎么办?十位呢?

  (2)、第二步算什么?是怎样算的?

  (3)、第三步呢?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独立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并给大家解释他的计算过程,其他四人小组也交流算法并全班汇报。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进位笔算的算理,在学生展示并讲解方法之后,我都一一作出了评价,最后由老师再演算一次,并一边算,一边讲解算理(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9去乘19的每一位,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表示9个别19是不是171,个位满八十向十位进8,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9,最后把两个积相加),然后再让全班齐说算理。接着出一些错题让学生判断并改正,并要他们知道错在哪?笔算进位的两位数乘法要注意什么?再通过书本65页的“做一做”来加深进位的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同桌间说说笔算的过程,同桌说说,指名说,以此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 5

  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总觉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上过第一课时后,要磨好几课时,同学才干掌握。因此,有老师劝我不要上这个内容,我自身也有这个想法。业务学*那天聊起这个话题,有不同的声音:难上的课,就应该研究研究。对呀,挑战一回,看当堂课能不能学会。我不再犹豫了,决定研究课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关注同学的起点,突破难点。

  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实现知识链接和战略方法的沟通,引导同学沿分步算式去寻求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和两积之和,从竖式的各层积动身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相机借助板书把算理进行有序梳理,指引同学在反复体味中感悟横竖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延伸至思维深处。利用生成型资源,启发同学想出好方法 ——用小正方形纸片遮挡住某一数字,防止“交叉乘”。真是小纸片用处大!

  二、将估算、口算、笔算、验算有机结合起来。

  用计算来解决一个问题,首先需要我们根据题目的特点做出判断,再根据需要将估算、口算、笔算有机结合,为确认结果的正确性,最后的验算是必需的。

  三、组织分层练*,重视反馈。

  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练*:

  (1)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2)试一试

  (3)会验算吗?一组做一题 33×21

  45×12

  13×52

  23×14

  (4)改错。

  (5)竞赛。同桌2人一组,

  每人完成两题,先做好的可以指导另一人完成,比一比哪一组合作的好?

  14×52=

  26×24=

  同学已掌握了算理和算法,但对计算并不很熟练,如何让同学主动去计算,以达到熟练计算的效果呢?我布置了竞赛这一环节,让同学通过竞赛来提高计算的积极性。完成得较好,只有个他人错。 所以顺理成章地推出我的奖励 ——今天你们表示得非常出色,课堂上基本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身手,出乎老师的意料,所以老师将给大家一份惊喜:你们吃过“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吗? 老师给代伙的同学烧了一样菜,给不代伙的准备了点心,老师公*吧。

  餐后辅导,让同学做了四道竖式计算,34人中,3 人积的对位错、4人计算错、只有3人“交叉”乘。第二天交上来的家庭作业,有5人错,其中2人“交叉乘”。跟我当时教的三(2)班比,错的少多了,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培养同学细心计算的*惯。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将每次口算的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计算过程还有进位问题。首先我要求同学书写一要清晰,二要有条理,其次还要求同学理清计算的各个环节,在计算过程中有效地对各环节实施自我监控,特别要关注自身易出错的环节。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实用5篇(扩展4)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

  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或者三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除法笔算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

  先以解决“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2.精心安排实践应用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

  探索除法笔算方法后,组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全班学生仔细地检查小猴、小鸭、小花猫和小山羊所写的竖式,争先表达自己的检查结果。在学生检查纠错的基础上,我提出:“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很认真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不要忘记写余数”“数位要对齐,特别是商和被除数的数位要对齐”“要看清楚被除数,在第一次商后,十位上还有没有余数。如果没看清,忘记了把题算错”“横式不要忘了写上得数”……。这些来自学生的提醒,真实、亲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笔算过程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原本枯燥的计算充满了活力,学生学的主动而有兴趣。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2

  在本次教学中,主要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我始终认为计算中的任何法则都必须让学生通过实践的证明,来得出结论,才能使他们刻骨铭心,使他们终身难忘。

  学生已有的经验有: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些方法是帮助学生学*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将它灵活运用在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以前的老教材中总会出现一些计算法则之类的话语。而现在新教材却没有出现。那么是不是现在新教材学生就不需要在其计算过程中注意计算法则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请教了一些老教师,他们告诉我计算法则不出现在课本上是防止学生死用法则,套用法则,而没有去真正理解算理。

  有了以上的指引,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理解算理。在教学42÷2=?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分小棒的实践活动。同时为了防止学生上课玩小棒,分散注意力,我安排注意力集中的同学相互监督。学生在以前的加法、减法、乘法中,*惯了从个位算起。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打破了学生原来的计算顺序和*惯,学生会很不*惯,也很难理解。在这堂课上,我抱着从实践出发的原则,让学生复*口算的方法,再按口算的方法来分小棒,循序渐进地发现算理,理解从高位除起的算理,为今后学生学*一位数除三位数、一位数除多位数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凭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一定会让数学课更生动有趣、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的。

  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我发现如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语言亲和力不够,表扬的语言不够丰富。

  2.自我展示环节,对学生表现力的激发还不够。

  3.进一步加强指导学生4+3课程模式中讨论环节的讨论方法,各个环节时间分配略显不足。

  通过本课的学*,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但个别同学对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每一个环节的把握,我也要力争做到更精准。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3

  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或者三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除法笔算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

  先以解决“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2.精心安排实践应用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

  探索除法笔算方法后,组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全班学生仔细地检查小猴、小鸭、小花猫和小山羊所写的竖式,争先表达自己的检查结果。在学生检查纠错的基础上,我提出:“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很认真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不要忘记写余数”“数位要对齐,特别是商和被除数的数位要对齐”“要看清楚被除数,在第一次商后,十位上还有没有余数。如果没看清,忘记了把题算错”“横式不要忘了写上得数”……。这些来自学生的提醒,真实、亲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笔算过程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原本枯燥的计算充满了活力,学生学的主动而有兴趣。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实用5篇(扩展5)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1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我改变了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使学生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方法;

  第二段教学相应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并结合笔算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相关的乘法口算。

  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时,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在探索三位数乘二位数的计算方法时,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的经验,将探索三位数乘二位数的思路和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中来。对于如何笔算144×15,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启发,共同探索,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解决问题。在交流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44×15的计算过程,使他们懂得如何有序的操作与思考。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学*,互相帮助,使每个学生都很快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是探索者,由于学*方式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学生的学*活动积极了、主动了。从作业和测验情况来看,本节课内容学生掌握得不错。

  在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学生具有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所以在教学例题时,我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各有一个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想想做做”1,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探索一个乘数末尾有一个0、两个0、三个0,两个乘数末尾各有一个0,一个乘数末尾有一个0、另一个乘数末尾有两个0的情况下,怎样简便笔算。

  本节课内容学生学得快,但作业的时候错误非常多,原因是有的学生没有熟练简便笔算,有的学生没有用简便算法的竖式,有的学生总忘在积的末尾添够0,有的学生在算乘的时候,不应该出现0的地方出现了0,不能彻底地理解“0先不看”的做法。针对这种现象,我多加了一次专门练*,并当面批改加强个别指导。

  上完这节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比较成功的三个方面:

  1、计算教学中的知识迁移可以将整个计算知识体系中相关连的知识融会贯通。本节课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一个知识迁移,迅速的`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算理和方法两个重难点突破,学生既容易理解掌握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大量的计算练*是学生掌握计算知识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在教学中我共设置了五个不同层次的练*:模仿练*——巩固练*——提高练*——应用练*——拓展练*。

  3、为课堂教学中的和谐、高效作初步的探索。教学设计经过反复修改,知识的迁移和不同层次的反复练*,每个教学环节的不断调整只为一个目的提高有限时间内老师教学与学生学*的有效性。教学开展过程中把老师与学生放在同一水*位置共同学*共同进步,大量的激励语言和适当的教师幽默为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这节课不足的三个方面:

  1、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我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我的教学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教学环节预设太多我放不开手,比如:如果将:“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这一提问换一种方式提问“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准确答案吗?”,那么最后的学生给我们所展示的结果将是百花齐放,学生的学*和我的教学都将提升一个层次。我放不开手,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我教学智慧的贫乏。

  3、所学知识的深度拓展不够。由于时间不够,“思维训练”环节在课堂上被临时删除,导致学生的思维训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没有得到发挥。

  总之,这单元的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恰当,学生学得开心,学得快。至于计算的准确性,只能靠加强练*。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2

  在教学本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内容时,我改变了教学方式,希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所以,课的开始,我通过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75×28,来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把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找准,为学生能更好地学*新知做铺垫。所以,这道复*题是必不可少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45×12)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大同小异,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去解决新知,所以我让学生采用尝试学*法先自己独立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生在尝试解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我让每组的第一个作对的孩子检查本组其他的同学,把有错的本子拿给老师看,这样借助学生的力量,老师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全班的病号,(有一个错例在我的预设之外:一个学生第一步乘出的积的末尾写成了“5”,应该是“0”,这时我正好利用上我临时补上的课件:有一道题是怎么判断一道题的尾数,即个位上的数字,,让学生学会利用尾数法很快判断计算结果的个位数字是几。)然后把错例板书到黑板上,充分利用现成的错误资源当做教学资源,我认为很有价值,学生也特别感兴趣。特别是结合枯燥的数据让学生结合本题去讲解每一步存在的实际意义(例如145×2表示火车两小时行的路程;145×10表示火车10小时行的路程;290+1450=1740表示2小时行的加上10小时行的就是火车12小时行的总路程),让学生结合现实的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比较75×28与145×12的计算过程,在比较中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比较中,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整理与重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在这里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如果把145×12的竖式列成12在前,145在后的话,就得分别乘3次,这也是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同的一点,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也想到了,但是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我们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把三位数写在前,两位数写在后,这样可以使笔算更简单、方便一些,这样既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又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本课的`练*题主要是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掌握先着手,让学生通过填一填,进一步明确竖式中的每一步得数是怎么来的。然后通过两个实际生活的例子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然后通过纠错练*、开万宝箱这两题,把估算教学与笔算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错,把学生计算中易产生的错误加以纠正,从反面提高乘法计算的正确率。最后通过两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检测题去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同时反射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便于自己反思、改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使学生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方法;

  第二段教学相应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并结合笔算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相关的乘法口算。

  整个教学过程,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是探索者,由于学*方式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学生的学*活动积极了、主动了。从作业和测验情况来看,本节课内容学生掌握得不错。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3

  本节课,我们学*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我先让学生复*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帮助学生回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亲自尝试例题,自己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小组相互交流后,然后全班交流,归纳出三位数乘两数的算法。学生参与的积及性比较高。课堂上学生的计算还好,但在作业中,问题较多: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有学生漏乘了;进位时口算错误;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时不进位的也算了进位的;抄错乘数等等。我想要让学生提高正确率,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4

  这节课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起点,通过学生开放的自主探究较好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掌握了笔算方法,可以进行正确计算,并理解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法和算理。

  一、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

  计算教学的引课一般比较*淡,几乎都是以旧引新的方式。但稍微改变一下,变成学生自己编以前学过的题,再让学生自己改成要探究的题目,这样比较能调动学生想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二、通过知识迁移,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

  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法算理,引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法算理,注重知识的迁移类推作用,这样不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三、注重口算、估算和笔算的联系,培养计算意识。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这节课三位数乘两位数由于数字较大口算较困难,所以学生会想到估算一下它的值,然后我们再引出笔算,得到它的准确结果,并且还可以利用估算验证笔算结果。这样口算、估算和笔算三者有机结合,互相验证,不但提高了计算能力,而且培养了计算意识。

  四、利用获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生活数学相联系。

  知识的获得不能只是纯粹的为了“获得”而“获得”,而应该是通过知识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所以在本节课中提供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但是这节课中也有不足的地方,首先思路可以再简洁清晰一些,总觉得某个地方有点混乱,但都讲完两天了还是没找到具体的原因,可能是我讲的太多,或者是总担心学生理解不透所以课堂没放开。其次是在新授时用时太多,可以再紧凑一些,这样可以把省略的“课堂小练”环节加上。另外在面向学生群体方面不够宽广。

  我会在以后的课堂中注意这些地方,同时多听、多看、多想、多思、多学*,争取做一名学生喜欢、家长信任、同事认可的老师!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5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我改变了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使学生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方法;

  第二段教学相应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并结合笔算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相关的乘法口算。

  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时,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在探索三位数乘二位数的计算方法时,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的经验,将探索三位数乘二位数的思路和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中来。对于如何笔算144×15,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启发,共同探索,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解决问题。在交流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44×15的计算过程,使他们懂得如何有序的操作与思考。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学*,互相帮助,使每个学生都很快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是探索者,由于学*方式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学生的学*活动积极了、主动了。从作业和测验情况来看,本节课内容学生掌握得不错。

  在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学生具有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所以在教学例题时,我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各有一个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想想做做”1,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探索一个乘数末尾有一个0、两个0、三个0,两个乘数末尾各有一个0,一个乘数末尾有一个0、另一个乘数末尾有两个0的情况下,怎样简便笔算。

  本节课内容学生学得快,但作业的时候错误非常多,原因是有的学生没有熟练简便笔算,有的学生没有用简便算法的竖式,有的学生总忘在积的末尾添够0,有的学生在算乘的时候,不应该出现0的地方出现了0,不能彻底地理解“0先不看”的做法。针对这种现象,我多加了一次专门练*,并当面批改加强个别指导。

  上完这节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比较成功的三个方面:

  1、计算教学中的知识迁移可以将整个计算知识体系中相关连的知识融会贯通。本节课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一个知识迁移,迅速的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算理和方法两个重难点突破,学生既容易理解掌握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大量的计算练*是学生掌握计算知识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在教学中我共设置了五个不同层次的练*:模仿练*——巩固练*——提高练*——应用练*——拓展练*。

  3、为课堂教学中的和谐、高效作初步的探索。教学设计经过反复修改,知识的迁移和不同层次的反复练*,每个教学环节的不断调整只为一个目的提高有限时间内老师教学与学生学*的有效性。教学开展过程中把老师与学生放在同一水*位置共同学*共同进步,大量的激励语言和适当的教师幽默为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这节课不足的三个方面:

  1、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我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我的教学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教学环节预设太多我放不开手,比如:如果将:“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这一提问换一种方式提问“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准确答案吗?”,那么最后的学生给我们所展示的结果将是百花齐放,学生的学*和我的教学都将提升一个层次。我放不开手,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我教学智慧的贫乏。

  3、所学知识的深度拓展不够。由于时间不够,“思维训练”环节在课堂上被临时删除,导致学生的思维训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没有得到发挥。

  总之,这单元的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恰当,学生学得开心,学得快。至于计算的准确性,只能靠加强练*。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实用5篇(扩展6)

——两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菁华5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 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二)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冀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为学*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打基础,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册的一个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二、说学情

  学*该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能熟练掌握乘法口诀,会计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我们要设计可以激发学*兴趣的情境进行教学,还要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计算方法。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1、复*引入,为新知学*做铺垫

  在这一环节设计两部分内容,一是口算,其中涉及到一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等内容。二是竖式计算,两道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请两名同学板演,说计算过程和算理,在复*的同时,为后面的新知探究打下基础,使学生在自主探究时有了依据。

  2、引入情境,揭示课题

  以文具店的情境为主题,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问道:“2盒彩笔多少支?”“10盒彩笔多少支?”“12盒彩笔多少支?”前两个问题在学生已有知识范围内,要及时进行解决,后一个问题只要列式即可。之后让学生比较算式的不同,揭示课题并相机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3、展开探索,算法多样

  (1)估算24×12的积大约是多少呢?

  (2)启发谈话:24×12的精确答案是多少呢?

  (3)学生先自己尝试解决,看谁的方法最多。之后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说说各自的计算方法。

  (4)全班集体分享,教师将学生汇报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分别说出思路。

  4、深化研究,优化算法

  (1)回顾:我们还没有学*24×12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就能用这么丰富的计算方法得出结果!老师想知道,你们是借助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来解决的呢?

  (2)赏析: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

  当选择了竖式计算后,学生面临三个主要问题,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①竖式的写法;②怎样用竖式算,尤其是第二部分的积应该怎样写;③为什么要这样写。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接着由教师引导突破难点:第一,竖式的写法,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将旧知迁移,强调两个乘数数位对齐。第二,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说出算理,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就不攻自破了。之后再通过指名学生说算理——同桌互说——反馈(学困生)的形式扎实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3)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板演并说明计算过程和算理。

  5、熟练运用,拓展提高

  (1)课件出示练*“新书订单”,学生独立计算后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题,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体会,分享收获

  启发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相信你有很多学*的体会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五、说教学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两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笔算乘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已经能熟练掌握表内乘法,能进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会口算、笔算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课将为学生继续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教材提供了学生熟悉的情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经历算法多样化,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培养,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新知,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和参与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获的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增强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

  由于学生对笔算乘法已有一定的经验,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本课的重点:学会笔算乘法的方法。但是学生对于第二个因数的十位的乘积为什么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难以理解,于是我将难点定为:

  1、知道乘的顺序。

  2、知道第二个因数十位的乘积是表示几个十。

  二、说教法:

  素质教育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学法:创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兴趣,使他们产生迫不及待获取新知的`欲望,发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任务教学法:学生通过猜测、思考、验证、合作、交流等活动学*新知,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学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新课标特别提倡的学生学*的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经历算法多样化,将其所学新知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去。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景,并且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二、自主探索、学*新知

  1、自主尝试,算法多样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不规定算法,给予他们充()裕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三、实践联系,巩固新知

  练*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起到了检验学生学*效果的作用。

  3、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取材于学生身边的材料。

  4、学生自己出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真正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两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63。

  2 、教材及一般学情简析:

  笔算乘法是本单元的第二个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分为不进位和进位两个层次。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和两个练*,分四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是教学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并安排了8个做一做的练*,让学生在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的练*。

  教材通过到书店购书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列出算式,尝试解答。“小刚”的方法蕴含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一个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个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个算式,再把它们的积相加,同时也是竖式计算的基础。“小红”的方法是竖式计算,实际上是将“小刚”的方法简写(三个竖式合为一个竖式),也是本课的核心。

  本课是在学生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计算上本身并没有困难。主要是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个积的书写位置的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的方法。其关键是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理解和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活动的安排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尊重知识的逻辑基础和学生的现实基础,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笔算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探讨计算的方法。

  3 、教学目标

  据此,我为本课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优化策略。

  (2)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3)通过学生活动,体验数学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互动。

  所以,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会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建立算理的正确表象,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关键在于能否为学生营造好恰当的生活情境与探究氛围,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我确立以上目标的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1、《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本节课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

  2 、数学学*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者能否主动建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能否激发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感性材料,所以本课不仅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要纵向考虑新旧知识及方法的沟通联系。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整一节课,我是循着“引导----探究----巩固----评价”的路径让学生观察现象、探究方法、应用知识、交流评价,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以数学的视角去观察、以数学的思维去探究、以数学的方式去应用、以数学的语言去评价。在繁琐与简约、感性与理性、数学与生活交织的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越来越开阔、越来越敏锐。

  三、说教学程序:

  为体现以上的设计理念和构建探索性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我是这样来实施教学的:

  1、情景导入:

  课件创设:新年将至,小军想买些礼物和卡片送给好朋友。他到新华书店买了1套12本的格林童话,每本24元;买了23张卡片,每张卡片13元。

  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求呢?

  预设:

  (1)买格林童话花去多少钱?24×12

  (2)买卡片花去了多少钱?23×13

  (3)一共花去了多少钱?

  (到新华书店去购买礼物这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处理、整合,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

  2、算法探究:

  (1)估算:24×12 23×13

  (2)自主探索算法。

  (3)小组交流。

  (4)全班汇报:谁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板示)

  ①连加法:24+24+…+24=288(元)(12个24相加)

  ②拆数法:24×2=48、24×10=240、240+48=288(元)

  20×12=240 4×12=48 240+48=288(元)

  ③连乘法:24×2×6=288(元) 24×6×2=288(元)

  24×3×4=288(元) 24×4×3=288(元)

  12×4×6=288(元) 12×6×4=288(元)

  ④竖式法:

  2 4

  × 1 2

  ————————

  4 8

  2 4

  ————————

  2 8 8

  这里可让学生结合24×2=48、24×10=240、240+48=288说出竖式计算的原理,在这里是这样引导的:这个48怎么来的?这个1×24相当于什么相乘,所以这个乘出来的积末位4要写在什么位上?为什么把这个0和“+”空着,可以写吗?(让多个学生对着竖式说说)

  同时课件演示乘的过程:

  2 4

  × 1 2

  ————————

  4 8

  2 4

  ————————

  2 8 8

  (5)算法优化:这几种计算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

  (6)尝试练*:下面就用你最欣赏的方法来计算23×13。

  学生都会用拆数法或竖式法计算,探讨:为什么不用连加与连乘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竖式计算适用的范围更广。

  (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估计、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在讨论中欣赏和理解,在类比中优化,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并且注重学生在建立正确算理表象过程中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教师只是引导、参与学*,留给学生学*数学的生动场景:知识由学生去建构,问题由学生去发现,共性由学生去归纳。)

  3、应用提高:

  (1)选择合理方法计算:

  33×31 25×12

  (这是两道基本练*题,首先是检查学生对笔算算理的理解情况,其次是培养学生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5×12= 25×4×3。因为笔算仅仅是一种技能和方法,而计算的品质和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在某种角度上可能更重要。在教学之前我们要有意识的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来体会笔算方法的普遍性,但是当学生掌握了这种技能以后,又要在另外的一种层面上来思考我们的教学价值,就是让学生要具有一种良好的计算品质,能够根据具体的题目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包括估算)。这可能也是一种优化吧。)

  (2)解决问题:

  ① □ □

  ×□ 3

  ——————

  □ 9

  2 6

  ——————

  □ □ □

  (进一步深化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②三(1)班有24位同学在跳绳达标训练中,都跳了121下,他们一共跳了多少下?

  (延伸拓展,适时迁移,创设多位数乘多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素材,引导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惯。)

  (学*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获得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

  4、交流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但是课堂又是动态的,变化的,有时课堂教学生成和预设是一致的;但有时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面对后面一种情况,教师该怎么办?我想作为教师能够做到的是:在课前精心的设计教学预案;在课上灵活地处理生成资源。只要我们教师的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将会彰显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

两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4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其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乘法的口算和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是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学生认识能力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的信心。

  二、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本节课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方法来获取新知识

  三、教学准备

  采用多媒体展示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主题图与多样化的练*,已达到高效、优化的课堂。

  四、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做下铺垫

  1、口算练*

  6×7 8×4 9×3 40×9

  5×90 11×8 12×4 10×5

  24×2 31×3 2×13 34×10

  200×30 50×60 300×6 1000×8

  2、笔算练*

  75×3 126×4

  引导学生说出笔算的方法: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目的是为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竖式做下铺垫

  (二)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1、谈话导入。(课件:有图象、有学校图书室刘老师的声音)同学们,学校图书室买来12本新书,每本24元,你能猜一下我大约付了多少钱吗?

  2、学生进行猜测,并说说想法。

  3、通过诱导,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刚才每位同学都猜过了,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你猜的是正确的或者是比较接*正确答案?(课件)刘老师到底应该要付多少钱?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你能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24×12”吗?

  (三)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24×12。

  2、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四)交流汇报,归纳策略。

  1、梳理思路,准备交流。

  刚才老师在看同学们的计算时,发现许多同学已经有好几种方法了,在交流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也可写一写,你在小组里发言准备讲哪几点?

  2、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3、整理成果,准备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每一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成果。(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小组内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同学的解法充分发表看法。这个过程,重在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并使学生学会倾听。)

  4、全班汇报,汇总策略。

  部分小组代表汇报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教师适时介入。

  (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学生的解题策略可能有:

  ①24+24+…+24=288 (12个24相加);

  ②12+12+…+12=288 (24个12相加);

  ③24×2×6=288;

  ④24×3×4=288

  ⑤24×10+24×2 =288

  ⑥12×20+12×4=288;

  ⑦24×20-24×8=288;

  (2) 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3)质疑问难,精讲点拨。

  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那种比较简便,学生普遍会选择竖式。当选择了竖式计算后,我先从横式出发引导学生沿分步算式去寻找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及两积之和。组织质疑:

  a、你能发现横式与竖式之间的联系吗?

  b、第一步横式在哪?第二步横式呢?但横式明明是240,而不是24呀?

  c、0写不写一样吗?

  接着我又组织学生从竖式的各层积出发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48是谁与谁相乘得到的?表示什么?竖式中的24呢?”“假如把计算过程分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你觉得哪个步骤最关键?”并有机借助板书把算理进行有序的梳理,指引学生在反复体味中感悟竖式与横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延伸至思维深处。

  5、验证结果

  在笔算中,验算是最好的验证方法。因此,让学生交换24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出乘法的验算方法。

  (五)应用深化,提高能力。

  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让学生演板,用于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演板完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使全体学生通过计算和说的过程,感悟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清楚笔算的过程和算理。

  2、帮小熊会诊。

  出2道学生的错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判断,并表述正确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在改错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生活中的数学:

  64页的第3题。

  4、游戏:你说我答。请同学们任意说一个两位数,乘11后,老师能不计算直接说出结果。

  学生说,教师口算结果,之后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六)课堂总结,重视方法。

  这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24×10+24×2 =288

  12×20+12×4=288;

  这样的板书对于学生对乘法算理的认识会更清晰,明了,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六、教学理念

  1、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2、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体验,达到了师生情感的和谐统一。

  3、实现了课堂教学个性化,认真落实了“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两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5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其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乘法的口算和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是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学生认识能力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的信心。

  二、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本节课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方法来获取新知识

  三、教学准备

  采用多媒体展示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主题图与多样化的练*,已达到高效、优化的课堂。

  四、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做下铺垫

  1、口算练*

  6×7 8×4 9×3 40×9

  5×90 11×8 12×4 10×5

  24×2 31×3 2×13 34×10

  200×30 50×60 300×6 1000×8

  2、笔算练*

  75×3 126×4

  引导学生说出笔算的方法: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目的是为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竖式做下铺垫

  (二)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1、谈话导入。(课件:有图象、有学校图书室刘老师的声音)同学们,学校图书室买来12本新书,每本24元,你能猜一下我大约付了多少钱吗?

  2、学生进行猜测,并说说想法。

  3、通过诱导,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刚才每位同学都猜过了,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你猜的是正确的或者是比较接*正确答案?(课件)刘老师到底应该要付多少钱?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你能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24×12”吗?

  (三)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24×12。

  2、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四)交流汇报,归纳策略。

  1、梳理思路,准备交流。

  刚才老师在看同学们的计算时,发现许多同学已经有好几种方法了,在交流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也可写一写,你在小组里发言准备讲哪几点?

  2、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3、整理成果,准备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每一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成果。(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小组内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同学的解法充分发表看法。这个过程,重在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并使学生学会倾听。)

  4、全班汇报,汇总策略。

  部分小组代表汇报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教师适时介入。

  (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学生的解题策略可能有:

  ①24+24+…+24=288 (12个24相加);

  ②12+12+…+12=288 (24个12相加);

  ③24×2×6=288;

  ④24×3×4=288

  ⑤24×10+24×2 =288

  ⑥12×20+12×4=288;

  ⑦24×20-24×8=288;

  ⑧ 2 4

  × 1 2

  4 8

  2 4

  2 8 8

  (2)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3)质疑问难,精讲点拨。

  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那种比较简便,学生普遍会选择竖式。当选择了竖式计算后,我先从横式出发引导学生沿分步算式去寻找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及两积之和。组织质疑:

  a、你能发现横式与竖式之间的联系吗?

  b、第一步横式在哪?第二步横式呢?但横式明明是240,而不是24呀?

  c、0写不写一样吗?

  接着我又组织学生从竖式的各层积出发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48是谁与谁相乘得到的?表示什么?竖式中的24呢?”“假如把计算过程分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你觉得哪个步骤最关键?”并有机借助板书把算理进行有序的梳理,指引学生在反复体味中感悟竖式与横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延伸至思维深处。

  5、验证结果

  在笔算中,验算是最好的验证方法。因此,让学生交换24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出乘法的验算方法。

  (五)应用深化,提高能力。

  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让学生演板,用于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演板完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使全体学生通过计算和说的过程,感悟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清楚笔算的过程和算理。

  2、帮小熊会诊。

  出2道学生的错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判断,并表述正确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在改错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生活中的数学:

  64页的第3题。

  4、游戏:你说我答。请同学们任意说一个两位数,乘11后,老师能不计算直接说出结果。

  学生说,教师口算结果,之后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六)课堂总结,重视方法。

  这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24×10+24×2 =288

  12×20+12×4=288;

  这样的板书对于学生对乘法算理的认识会更清晰,明了,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六、教学理念

  1、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2、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体验,达到了师生情感的和谐统一。

  3、实现了课堂教学个性化,认真落实了“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实用5篇(扩展7)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实用10篇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学难点是: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三、学*准备

  课件、学*单、实物展台

  四、教学过程

  (一)、预*自学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了老师下发的自主学*单,谁能来为大家展示自主预*单上的第一题?

  师:你能具体说说你的方法吗?计算的地方你会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学生会强调竖式写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乘起,用第二个因数依次与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相乘。

  师:43×2积十位上的8是怎么来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预设:8是十位上的4乘2得来的,表示8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这是原来我们所学旧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乘法,(板书:两位数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小组合作

  1、出示例题

  提醒学生读题要完整,先读已知条件再读问题,注意把情境说出来。该怎么列式呢?14×12=

  师:原来我们只学过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没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想一想该怎么计算呢?下面给同学5分钟的时间自己想一想该怎么计算,写在导学案中,看看谁的`办法多。

  1、同伴交流前面自学的内容,完善答案。

  2、准备小组汇报。

  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小组交流计算方法,看看哪组的办法最多。

  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的方式探索出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画点子图,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三)交流展示

  (一)小组展示,彰显风采小组展示:

  预设1:利用拆分思想,转化成口算

  将12拆成10+2,先算14×2=28,再算14×10=140,最后140+28=168.

  预设2:将14拆成10和4,10×12=140,4×12=48,140+28=168预设3:利用拆分思想,转化成一位数乘法。

  12÷2=6,先算14×2=28,再算28×6=168预设4:运用竖式。直接将14×12的竖式写出来。预设5:运用连加,真的用14个12相加求结果。

  预设6:直接数点子图。一个一个去数一共有多少点子,从而求出答案。如果只出示到这里,老师要提示:他是数点子的个数,同学们想想有没有更快的数点子的方法。从而推出第6

  预设7:圈画点子图,先圈出10行,一行14个,10行就是140,再加上剩下的2行,有28个点子,然后把这两部分加在一起。

  1、学生纠正、补充、质疑

  2、教师精讲、点拨、评价

  回顾一下看看同学们的方法,老师点评,划分为3种思想:

  ①采用拆分的办法,将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用口算就能解决。

  板书:转化、口算

  ②利用竖式解决,板书:竖式

  ③利用点子图,板书:图形

  3、比较哪种方法简单

  我们数学讲究简便,同学们看看哪种方法最简单?为什么呢?预设:竖式最简单,竖式一步就能算出来,还容易看明白。

  师总结:当我们算较大的数时更能体现竖式的优越性。

  4、沟通口算、竖式计算和点子图之间的关心

  师:请同学们观察竖式计算还和哪种算法的计算方法一样?

  预设:竖式和口算第一种算法和点子图的算理是一样的。

  5、师讲解三者的异同。

  对着竖式和点子图点拨: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通过小组交流,师生共同补充的方式,完善学生的答案,在交流中增加对算法的理解。以同学给同学讲解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对数学学*的兴趣。

  四、达标延伸

  1、用竖式计算。

  (1)33×31=(2)43×12=(3)11×22=(4)23×13=

  2、解决问题。

  一本书有300页,如果每天读22页,2周能读完吗?如果每天读40页,7天能读完吗?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预设: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听说小朋友这几天在学乘法,先来考考你们

  1、先后出示12×3 12×30

  师:12×3多少?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你知道这个算式的

  乘法意义吗?(乘法意义)

  师:那12×30呢?是几位数乘几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

  2、师:老师对今天这节课小朋友的学*更有信心了。小朋友,你们有吗?好,现在上课。

  3、师:李老师来自镇小,在算我们学校总人数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临城小学*均每班有31人,那全校12个班有几人?

  (1)读题

  (2)怎样列式?31×12

  (3)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你知道吗?那么谁能说说,31×12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4)我知道了镇小大概的人数,那到底准确的有多少人呢?大家还没告诉老师呀,要计算这道题,我们以前学过吗?遇到新问题了怎么办?能不能把它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自己试着把这题变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在自己的练*本上试试。

  2、师:你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在此期间请学生到黑板板书不同的方法)

  3、同桌交流整理。

  师:怎样才能使老师听明白?先同桌之间互相当小老师试试,看能不能使对方听懂。开始交流。

  3、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

  师:我发现刚才在讨论的时候大家学**惯特别好,学*效果一定很好。谁想出了一种方法?有两种的吗?还有没有更多的?(把学生的方法写到黑板上来,并请学生来介绍)这是谁写的,请你来说说?

  可能会出现:

  第一种方法:31×10=310 31×2=62 310+62=372

  师:为什么这么列,这是什么意思?(31×12没学过,但我们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31×12表示12个31相加,可以把它看成10个31与2个31相加)你们明白了?

  或出现12×30=360 12×1=12 360+12=372

  师:这两题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一个因数拆成两数之和,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同一种方法)

  师:为什么要拆呀?

  师: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

  第二种方法:31×4×3 31×2×6

  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把一个因数拆成两个因数的积)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真是了不得,你们知道吗你们刚才用的方法是我们四年级才要学的。

  [1][2][3]下一页

  第三种方法:

  1、他是用什么方法做的?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若学生没出现竖式的形式

  师:我们以前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62是怎么来的?(2个31)也就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3、310是怎么来的?(10个31)那3728呢?(板书:与第一种方法用线联系

  起来)

  31

  × 12

  ———

  62

  310

  372

  4、若学生还有其他不同的算式,

  31

  × 2

  ———

  62

  31

  × 10

  310

  62

  + 310

  372

  (1) 你为什么这么做?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

  (2)看着这三个板书,你想不想说什么?是不是觉得有点繁?能不能再创造出一个算式,把三个算式的意思也能用一个算式也能明白?再试试。我已经发现很多小朋友智慧的火花了。

  4、请他板演后,问:大家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吗?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提醒:分几步做?)

  5、看着板书现在你想说什么?(第一种方法与笔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的形式以前我们也见过,我想今天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这种形式应该重点掌握。

  6、现在我们能知道镇小有多少学生吗?(板书完整横式)观察竖式,填一填2个班有( )人 10个班有( )人 12个班有( )人

  23

  × 13

  ———

  69

  230

  299

  7、尝试用竖式练*23×13。(学生再次尝试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模仿上面一题也可以求助于你的同桌

  (1)谁愿意把你的解法展示给大家看(实物投影)并边介绍

  你的想法

  (2)你能看明白这个算式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

  思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有什么地方不懂的?想问大家的。(实物投影)

  8、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在学*什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今天我们用到了哪些旧知识?现在你能说说应该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吗?

  师:是呀,我们学*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的新知识,对于后面要学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23

  × 13

  ———

  69

  41

  × 21 230

  299

  9、理解个位“0”不写的意思

  31

  × 12

  ———

  62

  310

  372

  1)观察这三个竖式,跟以前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有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两层楼”的情况?(因为乘了两次,第一次是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第二次是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2)除了要乘两次外,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第二次乘得的积的末尾都是“0”)为什么末尾都有“0”?那这个“0”不写可以吗?如果横式中不写可以吗?为什么竖式中可以而横式中却不可以?(竖式中有数位)“0”省略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但要注意什么?因此我们通常把个位的 “0”省略不写。

  (3)其实个位不写“0”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观察板书)只要算第二个因数十位的时候,跟十位对齐就行了,这样两位数乘整十数就变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但有一点算得的积必须与哪位对齐?(十位)

  (4)省略“0”以后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方法,推广应用

  1、现在我们用这种形式笔算完成34×12 41×21

  (1)做之前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吗?

  (2)(实物投影)学生笔算并汇报

  (3)现在同桌互相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应该怎么算?

  2、师:在我们生活中用没有用到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一学生举例可请其他学生笔算完成)

  3、师:老师也来举个例子并笔算。出示:

  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4、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出示:

  ⑴61个小朋友去看电影,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认为还少了每张票的价钱)

  师:电影院售票窗口有这样一个告示 :**票每张50元 儿童票每张24元

  ⑵学生笔算

  怎样列式?为什么要与24相乘而不是50?

  ⑶多媒体对照

  61

  × 24

  ———

  244

  122

  1464

  ⑷ 1张票要( )元 60张票要( )元 61张票要( )元

  5、 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师: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必须进行大量练*。现在我报题,你们笔算。

  (教师随时报得数)我已经好了,你们呢?

  师:很奇怪是吧,是不是老师把这些得数全背出来了?其实这里就有数学秘密在,有兴趣的话下课可以去找找

  机动:出示图片《脑筋急转弯》每本16元 《小博士观察手册》每本24元

  三(2)班小朋友准备700元钱,想每人买一本相同的书,应该买哪种书?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的?

  师:今天我很高兴,感觉真好!这种感觉是大家给我的,所以我要特别谢谢你们,以后有机会咱们再在一起上课,好吗?

  反思: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的学*内容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的优化。因此在探索检验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题:31×12 23×13 41×21 34×12 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今后的计算课。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原来新问题也不可怕,也只不过是旧知识的重新建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今天部分积“0”问题的处理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并且出现了很多重复教学的情况。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2、在学*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认真学*、仔细计算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要进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本情境图,先请同学们观察,并提问发现了什么?仔细读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春风小学有几个班?*均每个班有多少人?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师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37x48

  二、探究新知: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a、估算:48≈5037≈4050x40=xxxx(盒)

  师:同学们估算得不错,一顿午餐大约需要xxxx盒酸奶。但实际需要多少盒呢?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提问同学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计算37x48,这时可以提出用竖式进行计算。

  让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出37x48的结果吗?请试着在练*本上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

  重点分析笔算: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x37=1776(盒)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用列竖式计算要重点讲清楚计算应注意什么。

  1、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数也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b、讨论、交流、汇报各组的算法:竖式计算

  三、自主探究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四、新知巩固:

  巩固练*。

  24x4122x7444x5915x2153x27

  在黑板上出示计算卡片,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本上完成笔算,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的练*本拿来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

  1、16251824x16x13x17x19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用14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有36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五、思维训练

  1、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24x1938x976x9912x1111x4738x21

  2、商店特价出售成套茶具,每套茶具里有6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售价34元,今天工作人员共卖出38套这种茶具,一共买了多少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惯和善于思考的学*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启动数学列车

  1.口算。

  13×2= 34×2= 24×2=

  13×10= 34×20= 24×10=

  2.笔算。

  23×3=

  二、探究新知——进入数学乐园

  1.出示课本63页例1的情境图:小红和妈妈来到书店买书。

  (1)学生观察: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2)那小红遇到了什么问题?她会在思考呢?

  (3)要算一共付多少钱,该怎么列式呢?(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师指算式)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2.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3.那24×12大约是多少,你会不会估算?(指名学生说估算)

  生估:大约是有200

  师:还有比200更接*的吗?

  生:240

  师:那24×12的`准确得数,比240更大,还是更小呢?

  生:小

  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24×10=240,还有24×2=48,所以24×12的得数比240大。

  师:说得真好!现在我们就来算算24×12的准确得数,好不好?

  生:好

  师:好的,请在课堂练*本上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师巡视,收集算法.

  4.全班交流,整理算法

  投影出示:略

  师:先出示问:这是什么方法?(口算)我请这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再出示问:这是什么方法?(竖式)这位同学做对了吗?(没有)那它这里有做对的地方吗?还要再算什么?

  师:最后出示,我们再来看看这种方法,做对了吗?哪里又出现问题了呢?

  (生说:第二步是24×10=240,不是24×1=24)

  说得真不错,掌声送给他.

  5.教学笔算:

  好!下面我们就是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笔算)

  师板演竖式

  师:我们先算什么?(24×2)

  师:再算什么?(24×10

  师:最后算什么?(240+48

  6、指导看书,发现问题

  同学们说得真不错,下面请你们打开课本第63页,请看例题中的笔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240的0可以不写。

  师:说得真好!师把0擦掉。为什么这个0可以不写呢?(强调:因为1个十乘24得24个十,所以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不写)

  师板书:(1个十乘24得24个十)

  师:这个0不出现的时,我们该怎么列竖式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演示)

  学生跟着一起做。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会做了吗?

  好,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吧!

  (老师出一题让学生练)

  7.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好,下面谁来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提升——畅游数学乐园

  1.计算密码:2小题

  2.老虎森林:老虎每秒跑32米,21秒跑多少米?

  3.游戏:计算比赛。(学*卡1)

  4.(学*卡2)

  四、回顾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

  2 4 × 1 2 =288(元)

  2 4

  × 1 2

  4 8 …… 2 4 × 2的积

  2 4 0 …… 2 4 × 1 0的积

  2 8 8 …… 1个十乘24得24个十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3---6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行自主优化。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老师这里有一组口算题,谁敢在没有见到题目之前就把手举起来。请同学来口答,其他同学与老师一同判断正误。

  12×20= 12×3= 11×5= 11×30= 24×10= 24×2= 你能说一说24×2=48的各部分名称吗?

  二、情境引入

  1、谈话: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日啊?(4月22日)你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老师来告诉你们,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出示世界地球日图标)。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说到环境保护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多种树、不乱扔垃圾??)对,我们可以做的事很多,每年这天我们*湖二小的红领巾小队都会到街头去清扫垃圾和卫生死角。在一次整脏治乱活动中我们红领巾小队12人*均每人捡到垃圾23件。

  课件出示:在一次整脏治乱活动中我们红领巾小队12人*均每人捡到垃圾23件。

  师:从这句话中,你都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一共捡到多少件垃圾?

  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决吗?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这样的计算吗?

  2、引出新知: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大约捡了多少件?(学生各自汇报估算结果和方法)估一估,23×12约是多少?

  怎样才能知道谁估算的钱数最接*准确数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计算出23×12的得数,三:算法探究

  1、自主探索算法:

  同学们,你能想办法算出23×12的得数吗?想想看,看谁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想好了写在练*纸上。开始吧!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

  你刚才是怎样算的?能不能让你小组的同学也明白你的算法?请互相说一说。

  3、全班汇报:(结合情景理解算理)哪一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的方法? 预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当中的几类方法:(1)连加:23+23+?+23=276(12个24相加)

  (2)分步:23×2=46(件)23×10=230(件)230+46=276(件)(板书)

  引导: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竖式大致选择以下四种:

  ① 2 3 ② 2 3 ③ 2 3 ④ 2 3 × 1 2 × 1 2 × 1 2 × 1 2 4 6 2 4 6 4 6 4 6 2 3 2 3 0 2 3 7 2 2 7 6 2 7 6 黑板上展示了几位同学的写法,请大家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你觉得哪种方法是正确的?为什么?这几位同学一定是在哪儿出现了小错误,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找一找。鼓励学生找出:①对位错误,十位上的1和23相乘,得到的是23个十,3应该写在十位上,②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乘,漏乘了一位。

  我们再来看这两种(③④)方法,他们有什么不同?由于十位上的1与23相乘,得到的是23个十,3在十位上,已经明确了3代表的是30,所以个位上的0我们可以写成虚0,或者不写,这样书写起来会更简便。

  下面谁能带着大家回忆一下笔算的计算过程。学生说,教师用彩色标注。关注口算与笔算的相同点,进一步理解算理。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画箭头,并结合说明46是23与2的乘积,23个十是10与23的乘积,个位上的0不写。【教师板演】。

  正因为横式和竖式有着相同的地方,所以我们小学笔算的基本方法是列竖式计算。

  好,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红领巾小队一共捡了276件垃圾,同学们估算的大致范围与实际计算结果相符,笔算结束后我们要记得填好横式结果。[完成板书:23×12=276(件)]。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希望我们都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出一份力。

  改错:请写对了的同学,自己再说一说计算过程,有错的同学一边说运算顺序一边把错误的地方改回来。

  4、初步优化

  对比一下这几种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5、变式练*:

  下面就请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一道题。出示:23×13=

  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的竖式,与以前认识的两位数乘两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每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呢?计算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你觉得计算时,哪一步是关键啊?

  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 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四:巩固练*

  1、填空: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

  去乘第一个因数的(), 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2、完成竖式

  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我们的同学也做了几道题目,可是遇到了困难,你能接着完成吗?

  出示(1)2 3(2)1 2 × 2 1 × 4 4 2 3 4 8 问:两个48一样吗?

  我们班的一些同学在做题时出现了一些错误你能帮他指出来吗?

  3、我来判一判 3 3 1 3 2 2 2 × 1 2 ×1 1 ×1 2 ×1 4 8 6 3 1 3 4 8 8 4 3 3 1 2 2 1 2 9 3 3 1 3 0 8 师: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接下来我们用笔算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好吗?

  4、游戏: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12×44 32×13 42×11 34×12 23×22 21×34 41×21 33×31

  五、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红领巾小队一共捡了多少件垃圾?

  × 1 2 = 276(件)2 3 × 1 2 4 6??2 3 × 2的积 2 3 ??2 3 × 1 0的积 2 7 6 答:一共捡了276件垃圾。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预设: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听说小朋友这几天在学乘法,先来考考你们

  1、先后出示12×3 12×30

  师:12×3多少?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你知道这个算式的

  乘法意义吗?(乘法意义)

  师:那12×30呢?是几位数乘几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

  2、师:老师对今天这节课小朋友的学*更有信心了。小朋友,你们有吗?好,现在上课。

  3、师:李老师来自镇小,在算我们学校总人数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临城小学*均每班有31人,那全校12个班有几人?

  (1)读题

  (2)怎样列式?31×12

  (3)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你知道吗?那么谁能说说,31×12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4)我知道了镇小大概的人数,那到底准确的有多少人呢?大家还没告诉老师呀,要计算这道题,我们以前学过吗?遇到新问题了怎么办?能不能把它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自己试着把这题变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在自己的练*本上试试。

  2、师:你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在此期间请学生到黑板板书不同的方法)

  3、同桌交流整理。

  师:怎样才能使老师听明白?先同桌之间互相当小老师试试,看能不能使对方听懂。开始交流。

  3、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

  师:我发现刚才在讨论的时候大家学**惯特别好,学*效果一定很好。谁想出了一种方法?有两种的吗?还有没有更多的?(把学生的方法写到黑板上来,并请学生来介绍)这是谁写的,请你来说说?

  可能会出现:

  第一种方法:31×10=310 31×2=62 310+62=372

  师:为什么这么列,这是什么意思?(31×12没学过,但我们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31×12表示12个31相加,可以把它看成10个31与2个31相加)你们明白了?

  或出现12×30=360 12×1=12 360+12=372

  师:这两题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一个因数拆成两数之和,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同一种方法)

  师:为什么要拆呀?

  师: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

  第二种方法:31×4×3 31×2×6

  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把一个因数拆成两个因数的积)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真是了不得,你们知道吗你们刚才用的方法是我们四年级才要学的。

  [1][2][3]下一页

  第三种方法:

  1、他是用什么方法做的?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若学生没出现竖式的形式

  师:我们以前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62是怎么来的?(2个31)也就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3、310是怎么来的?(10个31)那3728呢?(板书:与第一种方法用线联系

  起来)

  31

  × 12

  ———

  62

  310

  372

  4、若学生还有其他不同的算式,

  31

  × 2

  ———

  62

  31

  × 10

  310

  62

  + 310

  372

  (1) 你为什么这么做?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

  (2)看着这三个板书,你想不想说什么?是不是觉得有点繁?能不能再创造出一个算式,把三个算式的意思也能用一个算式也能明白?再试试。我已经发现很多小朋友智慧的火花了。

  4、请他板演后,问:大家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吗?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提醒:分几步做?)

  5、看着板书现在你想说什么?(第一种方法与笔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的形式以前我们也见过,我想今天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这种形式应该重点掌握。

  6、现在我们能知道镇小有多少学生吗?(板书完整横式)观察竖式,填一填2个班有( )人 10个班有( )人 12个班有( )人

  23

  × 13

  ———

  69

  230

  299

  7、尝试用竖式练*23×13。(学生再次尝试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模仿上面一题也可以求助于你的同桌

  (1)谁愿意把你的解法展示给大家看(实物投影)并边介绍

  你的想法

  (2)你能看明白这个算式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

  思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有什么地方不懂的?想问大家的。(实物投影)

  8、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在学*什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今天我们用到了哪些旧知识?现在你能说说应该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吗?

  师:是呀,我们学*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的新知识,对于后面要学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23

  × 13

  ———

  69

  41

  × 21 230

  299

  9、理解个位“0”不写的意思

  31

  × 12

  ———

  62

  310

  372

  1)观察这三个竖式,跟以前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有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两层楼”的情况?(因为乘了两次,第一次是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第二次是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2)除了要乘两次外,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第二次乘得的积的末尾都是“0”)为什么末尾都有“0”?那这个“0”不写可以吗?如果横式中不写可以吗?为什么竖式中可以而横式中却不可以?(竖式中有数位)“0”省略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但要注意什么?因此我们通常把个位的 “0”省略不写。

  (3)其实个位不写“0”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观察板书)只要算第二个因数十位的时候,跟十位对齐就行了,这样两位数乘整十数就变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但有一点算得的积必须与哪位对齐?(十位)

  (4)省略“0”以后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方法,推广应用

  1、现在我们用这种形式笔算完成34×12 41×21

  (1)做之前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吗?

  (2)(实物投影)学生笔算并汇报

  (3)现在同桌互相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应该怎么算?

  2、师:在我们生活中用没有用到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一学生举例可请其他学生笔算完成)

  3、师:老师也来举个例子并笔算。出示:

  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4、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出示:

  ⑴61个小朋友去看电影,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认为还少了每张票的价钱)

  师:电影院售票窗口有这样一个告示 :**票每张50元 儿童票每张24元

  ⑵学生笔算

  怎样列式?为什么要与24相乘而不是50?

  ⑶多媒体对照

  61

  × 24

  ———

  244

  122

  1464

  ⑷ 1张票要( )元 60张票要( )元 61张票要( )元

  5、 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师: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必须进行大量练*。现在我报题,你们笔算。

  (教师随时报得数)我已经好了,你们呢?

  师:很奇怪是吧,是不是老师把这些得数全背出来了?其实这里就有数学秘密在,有兴趣的话下课可以去找找

  机动:出示图片《脑筋急转弯》每本16元 《小博士观察手册》每本24元

  三(2)班小朋友准备700元钱,想每人买一本相同的书,应该买哪种书?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的?

  师:今天我很高兴,感觉真好!这种感觉是大家给我的,所以我要特别谢谢你们,以后有机会咱们再在一起上课,好吗?

  反思: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的学*内容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的优化。因此在探索检验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题:31×12 23×13 41×21 34×12 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今后的计算课。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原来新问题也不可怕,也只不过是旧知识的重新建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今天部分积“0”问题的处理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并且出现了很多重复教学的情况。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数学书76页例2。

  教学目标:

  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

  10×9= 9×9= 19×19=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65页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笔算乘法进位的方法。思考:

  1.先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相乘时,如果满十怎么办?

  2.再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相乘时,如果满十怎么办?最后算什么?如果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者举手问老师。

  4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1、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2、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3、做一做:(课本第76页的“做一做”)

  a、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请举手。下面,就要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得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b、板演练*,请2名后进生上台板演(65页“做一做”的1、3题,其余同学做在练*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要求:学生认真看板演的同学做的是否有错误,还要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五、后教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啊,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①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学生回答:教师要启发学生注意:a、进位的数字有无写错。b、进位的数字要写到前一位的右下角。C、要小一些。(如果学生写的不合格,要指出并更正)d、有无加到前一位上去。

  ②师:这个学生错在哪里?(忘了加上进位1…….)

  ③打“√”或“×”。

  师:认为第2小题第一步对的请举手?(方法同第小题的第一步)

  ④小结:根据刚才的讨论,同学们想一想,相乘时如果各位上满几十怎么办?(幻灯出示:相乘时,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在前一位上加几。)

  (2)讨论几道题的第二步。

  ①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不同答案)

  ②师:这个同学错在哪里?(忘了加上进位1)

  ③小结:根据刚才的讨论,同学们想一想,相乘时如果十位上满几十怎么办?(幻灯出示:相乘时,十位满几十,仍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在前一位上加几。)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给第二题打“√”或“×”。

  (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得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6)拓展练*

  数学课本第66页第3、4题。

  六、全课小结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会做的请举手,请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①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乘起。

  ②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

  ③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④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要加几。

  ⑤再把两次乘法得的积相加。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8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P63。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五、教学对象与准备

  对象:三年级3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台、图片。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

  1、旧知引入:8×6(一位数乘一位数)、20×8(两位数乘一位数)、20×10(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像20×18、38×18……这类型的算式,我们叫它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入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情景激趣:

  书店一角(课件展示情景图):

  (1)每本书24元,买2本要付多少钱?24×2=48(元);

  (2)每本书24元,买10本要付多少钱?24×10=240(元)

  (3)每本书24元,买12本要付多少钱?48+240=288(元)

  想:如果用乘法怎样列式呢?

  环节二:算法探究

  1、估算:

  请你估算一下,24×12大约是多少?说说你的估算情况。

  2、自主探索:学生独立在练*纸上计算24×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小组内进行核对算法及答案。(学生组内交流)

  4、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算法并说说算法。

  5、师生评议:请学生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6、研究笔算:

  (1)学生探讨笔算算理;

  (2)师生共同小结笔算算理:

  24

  ×12

  ——————

  48……24×2的积,问:48是怎么来的?

  24……24×10的.积,问:这里的24是表示多少?

  ——————

  288

  环节三:巩固练*

  1、解题活动:小博士寻宝、探路。

  2、游戏活动:帮小动物找鞋,比比哪组找得多。

  3、拓展延伸:

  ①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共有22排,每排有14个座位。如果有300位老师来参加听课活动,能坐得下吗?

  ②课后探讨:123×23(三位数乘两位数)

  环节四:教学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最关键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情境引入(层次推进)——算法探究(自主、合作学*)笔算算理(师生探讨)——专项练*(解决问题)”三个环节来讲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估算和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注重笔算与算理结合,体验计算。让学生探讨计算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增强自主学*的能力。

  2、注重学生主动探索,加强竞争意识,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增强学*兴趣和加强思想交流。

  3、在判断与交流中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9

  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3页例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在小组合作学*探究活动中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12×20=24×10=50×20=70×2=

  21×10=11×30=60×40=30×5=

  2.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预*导学。

  师: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学*这一部分的知识,请看自学提示。(指名读)

  看第63页的情景图,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些信息?把这些信息完整地叙述下来。(独立思考解决)

  (2)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笔算乘法的方法。(4人一组讨论、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

  三、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指名回答自学提示中的问题,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1、板书:妈妈买了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2、24×12=(元)

  师:同学们,你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求出得数吗?

  生:(能)可以把12本分成2本和10本两个部分,先求出2本书多少钱;再求出10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12=2+1024×2=48(元)24×10=240(元)240+48=288(元)】

  师:你是从哪里看到的?

  生:……(你真是一个有心的孩子。)

  师: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过程用竖式进行计算。请看(屏幕出示:)

  242448

  ×2×10+240

  48240288

  (1)师:刚才求妈妈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我们共同尝试一下,看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来,看着我们的计算过程。刚才的第一步我们是先算什么的?怎样计算?(先算2本多少钱,用24乘2。)

  ○1计算24乘2先算什么呢?再算什么?(先算2乘个位上的4表示8个一;再算2乘十位上的2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48。)

  ○2在48的旁边注明24×2的'积。

  (2)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1”的东西,并问第二步要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24乘10得240。)

  ○1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上的“1”去乘24就是用10去乘24;先用1个十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上写“0”;再用10乘2得20,但是这个2表示2个十,所以10乘2得到的20也表示20个十,也就是200,这个“2”要写在百位上。因此求得的积是240。

  ○2在240的旁边注明24×10的积。

  ○3师:这次求得的积个位上的“0”应该如何处理呢?

  生:“个位的0不写”。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小括号里提示我们的。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大家应该向他学*。想想个0为什么可以不写呢?

  生:因为用十位上的“1”去乘24,得到的24就表示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在这里个位上的0不写。

  (3)第三步要算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48与240加起来,得288。)

  3.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的计算顺序和方法。

  生:先用2乘24得48,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1乘24得24,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四、展示讲评、内化提升。

  出示例1的竖式,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这道题的计算顺序和方法,然后各组派代表说。

  2.竖式中48和24比较,哪个数大,为什么?()

  3.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10

  一、教材:

  1、教学内容及简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为后面学*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计算方面学*的重要转折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学法: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方法。

  三、教学设想:

  课本中以订牛奶为情境,我进行了改编,以学生献爱心活动为研究题材,贴合学生实际,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研究算法;巩固强化,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在教学的导入环节,老师充分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复*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在此基础上,再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老师有意识提问:你想怎样学*新知识?让他们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将难点转化,以旧知解决新问题,从而渗透数学学*的方法。

  (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

  1、渗透估算意识。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用笔算,这样使估算、笔算有机结合。

  2、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到优化。计算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老师通过充分创设问题情境,多种方式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出现3种情况,情况一:28×6×2;情况二:28×4×3;情况三:28×10+28×2。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策略去思考、探索计算的方法,通过比较认识到笔算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一起探索竖式计算的方法。

  3、注重沟通,理解算理。在师生共同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分成三个部分,前面两部分都可以看成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但着重让学生明确第二次计算的书写,第三部分,将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加。竖式计算的算理与学生前面的方法是一致的,教师要注重沟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掌握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4、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叙述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点困难,要求学生根据对算理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讲就行了,教师简要的板书为学生提供思考方向。

  5、验证结果,提高效率。在笔算中,验算是最好的验证方法。因此,让学生交换48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出乘法的验算方法。

  (三)有效练*,巩固延伸

  第一组安排的4题不同的'练*,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从而进行独立的计算过程,第1题明确得数数字相同意义却是不同的,3、4两题的计算都有向前一位进位的问题,拓展了例题的教学。

  第2题纠错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第3题解决问题部分的设计,是为了增加数学计算的趣味性,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4题是开放性练*,也是提高了计算难度,有基础练*、有提高性的进位练*,自己出题时还有可能两次相乘都有进位。

  练*中的*题从不进位到进位,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因为对于学生来说,顺序方法都是一样的,进位的问题也是在多位数乘一位数中学过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新问题,但会感觉有点困难。当然,计算要达到一定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必须要相当的练*量。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实用5篇(扩展8)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实用五份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1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

  在教学例1时,通过课件42根小棒*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2÷2=1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摆竖式解决42÷2,因为例1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可先让学生尝试,再讨论解决。在课上,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在分析讨论中解决例1。

  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同样设计了42根小棒*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课件主要解决*均分完3捆还剩1捆,怎么分?通过把1捆打开成10根和2根合起来再分,每人分到4根;然后让学生摆竖式。将小棒演示的每一步与的竖式的每一步结合起来,既能够帮助思维弱的学生理解算理,对已经理解算理的学生也是一种认知的强化。

  在练*中主要针对两种类型的除法展开,通过练*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巩固竖式写法。练*中对第一种类型能较快解决,而第二种对学困生则需要花时间。需多加练*,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2

  在本次教学中,主要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我始终认为计算中的任何法则都必须让学生通过实践的证明,来得出结论,才能使他们刻骨铭心,使他们终身难忘。

  学生已有的经验有: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些方法是帮助学生学*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将它灵活运用在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以前的老教材中总会出现一些计算法则之类的话语。而现在新教材却没有出现。那么是不是现在新教材学生就不需要在其计算过程中注意计算法则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请教了一些老教师,他们告诉我计算法则不出现在课本上是防止学生死用法则,套用法则,而没有去真正理解算理。

  有了以上的指引,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理解算理。在教学42÷2=?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分小棒的实践活动。同时为了防止学生上课玩小棒,分散注意力,我安排注意力集中的同学相互监督。学生在以前的加法、减法、乘法中,*惯了从个位算起。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打破了学生原来的计算顺序和*惯,学生会很不*惯,也很难理解。在这堂课上,我抱着从实践出发的原则,让学生复*口算的方法,再按口算的方法来分小棒,循序渐进地发现算理,理解从高位除起的算理,为今后学生学*一位数除三位数、一位数除多位数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凭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一定会让数学课更生动有趣、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的。

  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我发现如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语言亲和力不够,表扬的语言不够丰富。

  2、自我展示环节,对学生表现力的激发还不够。

  3、进一步加强指导学生4+3课程模式中讨论环节的讨论方法,各个环节时间分配略显不足。

  通过本课的学*,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但个别同学对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每一个环节的把握,我也要力争做到更精准。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3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笔算”这一内容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及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和格式;难点是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

本节课教材设计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例1:42÷2=?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理解笔算算理从而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例2:52÷2=?主要是要学生理解“分完4捆还剩1捆,怎样分?”的问题。

在教学时我将动态的分小棒的操作与理解竖式中的每一步的意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如:在教学例1时,我通过请学生上台分小棒,不仅使学生知道为什么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开始除的原因,同时也明白了商的位置要和被除数的数位对齐的道理及竖式计算过程中“除、乘、减”每一步的意义。

再如:在教学例2时,我再次请学生上台分小棒,在分的过程中学生发现5捆小棒*均分成了2份以后,还多的1捆要把它拆开变成10个一和剩下的2根合起来再继续分,刚好每边还可以分6根。多好的想法啊!多么有价值的操作啊!这一操作过程让我轻松的就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竖式计算中为什么十位余下的1个十要和后面个位落下来的2一起除的道理。

学生学*数学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本节课我利用小棒操作不仅顺利的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在数学学*中适当的动手操作可以让自己豁然开朗。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4

  在本次教学中,主要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我始终认为计算中的任何法则都必须让学生通过实践的证明,来得出结论,才能使他们刻骨铭心,使他们终身难忘。

  学生已有的经验有: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些方法是帮助学生学*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将它灵活运用在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以前的老教材中总会出现一些计算法则之类的话语。而现在新教材却没有出现。那么是不是现在新教材学生就不需要在其计算过程中注意计算法则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请教了一些老教师,他们告诉我计算法则不出现在课本上是防止学生死用法则,套用法则,而没有去真正理解算理。

  有了以上的指引,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理解算理。在教学42÷2=?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分小棒的实践活动。同时为了防止学生上课玩小棒,分散注意力,我安排注意力集中的同学相互监督。学生在以前的加法、减法、乘法中,*惯了从个位算起。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打破了学生原来的计算顺序和*惯,学生会很不*惯,也很难理解。在这堂课上,我抱着从实践出发的原则,让学生复*口算的方法,再按口算的方法来分小棒,循序渐进地发现算理,理解从高位除起的算理,为今后学生学*一位数除三位数、一位数除多位数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凭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一定会让数学课更生动有趣、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的。

  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我发现如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语言亲和力不够,表扬的语言不够丰富。

  2.自我展示环节,对学生表现力的激发还不够。

  3.进一步加强指导学生4+3课程模式中讨论环节的讨论方法,各个环节时间分配略显不足。

  通过本课的学*,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但个别同学对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每一个环节的把握,我也要力争做到更精准。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5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笔算这一内容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及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和格式;难点是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 基于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这一教学观念,我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组织探究笔算方法的活动。

  先以解决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有的学生口算出422=21;还有的学生在运用口算方法的同时,写出竖式表示计算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 整节课,从植树节、植树活动开始,到布置学校的设计活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学生经历了探索,运用除法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主动构建知识。学生学的快乐、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实用5篇(扩展9)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通用5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 1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的学*内容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的优化。

  因此在探索检验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题:31×1223×1341×2134×12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今后的计算课。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今天部分积“0”问题的处理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并且出现了很多重复教学的情况。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 2

  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总觉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上过第一课时后,要磨好几课时,同学才干掌握。因此,有老师劝我不要上这个内容,我自身也有这个想法。业务学*那天聊起这个话题,有不同的声音:难上的课,就应该研究研究。对呀,挑战一回,看当堂课能不能学会。我不再犹豫了,决定研究课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关注同学的起点,突破难点。

  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实现知识链接和战略方法的沟通,引导同学沿分步算式去寻求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和两积之和,从竖式的各层积动身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相机借助板书把算理进行有序梳理,指引同学在反复体味中感悟横竖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延伸至思维深处。利用生成型资源,启发同学想出好方法 ——用小正方形纸片遮挡住某一数字,防止“交叉乘”。真是小纸片用处大!

  二、将估算、口算、笔算、验算有机结合起来。

  用计算来解决一个问题,首先需要我们根据题目的特点做出判断,再根据需要将估算、口算、笔算有机结合,为确认结果的正确性,最后的验算是必需的。

  三、组织分层练*,重视反馈。

  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练*:

  (1)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2)试一试

  (3)会验算吗?一组做一题 33×21

  45×12

  13×52

  23×14

  (4)改错。

  (5)竞赛。同桌2人一组,

  每人完成两题,先做好的可以指导另一人完成,比一比哪一组合作的好?

  14×52=

  26×24=

  同学已掌握了算理和算法,但对计算并不很熟练,如何让同学主动去计算,以达到熟练计算的效果呢?我布置了竞赛这一环节,让同学通过竞赛来提高计算的积极性。完成得较好,只有个他人错。 所以顺理成章地推出我的奖励 ——今天你们表示得非常出色,课堂上基本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身手,出乎老师的意料,所以老师将给大家一份惊喜:你们吃过“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吗? 老师给代伙的同学烧了一样菜,给不代伙的准备了点心,老师公*吧。

  餐后辅导,让同学做了四道竖式计算,34人中,3 人积的对位错、4人计算错、只有3人“交叉”乘。第二天交上来的家庭作业,有5人错,其中2人“交叉乘”。跟我当时教的三(2)班比,错的少多了,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培养同学细心计算的*惯。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将每次口算的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计算过程还有进位问题。首先我要求同学书写一要清晰,二要有条理,其次还要求同学理清计算的各个环节,在计算过程中有效地对各环节实施自我监控,特别要关注自身易出错的环节。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 3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的学*内容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的优化。

  因此在探索检验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题:31×1223×1341×2134×12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今后的计算课。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今天部分积“0”问题的处理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并且出现了很多重复教学的情况。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 4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设计原则之一:计算与应用结合,体验计算是有用。因此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尝试寻找方法巩固方法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设计原则之二: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并进行优化,渗透化归的数学 思想。解决买24本树需要多少元时,学生寻找了很多方法。有的用了拆数,有的用了连乘,有的用了课外学*的竖式。到底哪些方法是通用的?哪些方法是有局限性的?教师应当肯定学生正确的想法,更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原则之三: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①掌握乘的顺序;②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结合具体情境,既能沟通横式与竖式间的联系,又能有助于学生理解乘的顺序(每一步的由来),对位的问题。脱离具体情境说说怎么计算,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 5

  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总觉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上过第一课时后,要磨好几课时,同学才干掌握。因此,有老师劝我不要上这个内容,我自身也有这个想法。业务学*那天聊起这个话题,有不同的声音:难上的课,就应该研究研究。对呀,挑战一回,看当堂课能不能学会。我不再犹豫了,决定研究课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关注同学的起点,突破难点。

  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实现知识链接和战略方法的沟通,引导同学沿分步算式去寻求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和两积之和,从竖式的各层积动身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相机借助板书把算理进行有序梳理,指引同学在反复体味中感悟横竖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延伸至思维深处。利用生成型资源,启发同学想出好方法 ——用小正方形纸片遮挡住某一数字,防止“交叉乘”。真是小纸片用处大!

  二、将估算、口算、笔算、验算有机结合起来。

  用计算来解决一个问题,首先需要我们根据题目的特点做出判断,再根据需要将估算、口算、笔算有机结合,为确认结果的正确性,最后的验算是必需的。

  三、组织分层练*,重视反馈。

  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练*:

  (1)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2)试一试

  (3)会验算吗?一组做一题 33×21

  45×12

  13×52

  23×14

  (4)改错。

  (5)竞赛。同桌2人一组,

  每人完成两题,先做好的可以指导另一人完成,比一比哪一组合作的好?

  14×52=

  26×24=

  同学已掌握了算理和算法,但对计算并不很熟练,如何让同学主动去计算,以达到熟练计算的效果呢?我布置了竞赛这一环节,让同学通过竞赛来提高计算的积极性。完成得较好,只有个他人错。 所以顺理成章地推出我的奖励 ——今天你们表示得非常出色,课堂上基本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身手,出乎老师的意料,所以老师将给大家一份惊喜:你们吃过“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吗? 老师给代伙的同学烧了一样菜,给不代伙的准备了点心,老师公*吧。

  餐后辅导,让同学做了四道竖式计算,34人中,3 人积的对位错、4人计算错、只有3人“交叉”乘。第二天交上来的家庭作业,有5人错,其中2人“交叉乘”。跟我当时教的三(2)班比,错的少多了,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培养同学细心计算的*惯。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将每次口算的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计算过程还有进位问题。首先我要求同学书写一要清晰,二要有条理,其次还要求同学理清计算的各个环节,在计算过程中有效地对各环节实施自我监控,特别要关注自身易出错的环节。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