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通用10篇

首页 / 说课稿 / |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1

各位评委: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学生、教学过程、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文言文的体裁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

  ⑵感受作品自然*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⑶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⑵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⑶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文章语言,学*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

  第二、分析教法、学法

  (一)教法

  (1)这节课主要采用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对于文言文,学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词语需要老师直接点拨;有些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及整体感受启发唤起学生的认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疑激趣问题导引,使学生在问题中阅读,目标明确,提高效率。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产生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扩大教学容量。

  (二)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讨论法。文言的时代距离要求学生读准音,读透意,体味文言的音律美,意韵美,熟读成诵。课堂讨论可以节约时间,扩大容量,是达到学生自主性学*的重要途径。

  第三、分析学生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甚至要求学生能够提前背诵课文,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第四、教学过程

  (1)教师检查学生预*情况,补充相关知识。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课外查阅资料的*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展示预*成果,互相补充,使之对作者、背景有较充分的认识,有利于对课文中心的理解。教师可以简要补充,并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增强学生自主学*的信心。检查学生读准音,读顺句,对句读加以点拨,为学生课堂正确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利用多媒体,配音、配画引导学生读准音,读出韵味,增加课堂吸引力。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字、词、句的含义。为减低难度,可以分段进行。学生课堂讨论,合作探究词句的含义。这是在课前预*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充分利用小组集体的智慧,相互学*,集中疑点当堂提出,其余小组可以代答,教师只在有代表性的问题上启发或解答,始终使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作风,独立发表见解的胆识。教师对于课堂活动积极的学生要加以肯定,培养他们的信心。

  (3)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基础知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作到及时反馈。题目应该眉目清楚,按实词、虚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利于学生掌握。

  (4)教师采用问题引导法,问题设置要由表及里,环环相扣,力争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学生讨论,主要利用多媒体出示这几个问题:

  1、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迅速、准确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

  ⑴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

  ⑵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我是南湖中心学校的参赛代表,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解说我的一堂课,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给予批评和指导。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 《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大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

  语文学*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教师诵《桃花源记》导入新课,首先教师诵读几句《桃花源记》中的句子让学生猜,引出陶渊明。再让学生齐背学过的他的《归园田居》,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然后引出陶渊明。并思考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四步读书法,全面学*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1、听老师配乐朗读,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给学生渲染一种优美的意境。

  2、听完录音,教师指导文言文的读法。即根据词语的意义把握句子的节奏,根据教师的读法指导让学生练读。

  3、指名读课文、正音。在正音的同时,让学生迅速的书空,以加强学生对于字词的记忆。

  4、理解文意。在这里我安排学生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即三读。

  第一读。以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品读课文,论坛的主题是“千年‘五柳’大家谈”。我将学生分为三大组,拟出“我最欣赏———句,理由是——” “印象最深的内容是———,理由是——” “我认为表现了——的情感,表现在——”即按品语言、品内容、品情感三方面来进行品析,每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品读。在学生相互品读过程中,教师可去旁听。以此促进师生交流。此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互品5分钟后,以版主的身份收集学生观点,从三方面进行总结。如:学生品读语言时,教师在广泛采听后,总结“不”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每一个“不”字都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质,再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出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学生品读内容时,在广泛采听后,提出三个问题

  1“爱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2家境贫寒为什么还“嗜酒”?

  3“常著文章”为什么“自娱”?

  以此让学生了解这些都是“五柳先生”的志趣,明白他志趣高雅。再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五柳先生’的?”然后板书归纳,让学生全面深入感知文本;最后是品读情感.让学生理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情怀和安贫乐道的品格。安排这三品,就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品读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强化朗读,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二读,开展“我当法官巧断案”的活动探究问题.把历史上对五柳先生评价的人物和陶渊明,作为原告和被告,根据事实证据断定:五柳先生是否是陶渊明?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对比,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读:学生对人物的褒贬,反映了学生认知水*的差异,也反映了学生的价值取向,为了在本文思想内涵和学生价值取向二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我安排了“跨越时空面对面”这一活动,让学生假设陶渊明跨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在比较苏轼、周敦颐、陶渊明的作品和对生活的态度中,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四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这也是为了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既培养了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也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第三环节:小结。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作结。

  五、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性格、爱好、生活三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了图画式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为切入点,以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之志为重要支撑,将本文内容的丰富性和图画式板书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我是清水中学的参赛代表,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解说我的一堂课,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给予批评和指导。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⑵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学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一是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是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说教学难点:语文学*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范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听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桃花源记》导入新课,引出陶渊明,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

  新,然后引出陶渊明。并思考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分为四个层次:

  1、作者介绍。(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田园诗,故有“田园诗人”之称。其诗多描写自然风光,表达对田园的热爱,揭露官场的黑暗。

  2、检查预*情况:

  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

  箪(dān)汲(jí)俦(chóu)觞(shāng)

  3、听录音学生朗读。目的是给学生渲染一种优美的意境,听完录音,教师指导文言文的读法。即根据词语的意义把握句子的节奏,根据教师的读法指导让学生练读。

  4、指名读课文、正音。

  第三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翻译课文,教师总结重点字词。

  在这里我首先对课文前几句做一翻译,然后安排学生合作翻译课文,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品析课文。

  我主要通过设计五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从而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首先总结“不”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每一个“不”字都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质,再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出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然后提出四个问题。

  1、全文有九处用到了“不”字?找出来,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实为不愿说,而非“不知”“不详”,可见先生的淡泊宁静)

  (2)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

  (3)不求甚解 (志存高远,可见先生胸襟开阔)

  (4)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乐观开朗)

  (5)不吝情去留 (去留无意,可见先生耿直率真)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直性格的反映。)

  3、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为了自得其乐,表现了先生开朗的性格。)

  4、生活条件如此恶劣,作者为何还能“晏如也”?全国人民都要学*他这种精神吗?(不为境所困,乐观开朗)

  5、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与“传”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第五环节,小结五柳先生个人档案。

  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打破了传统的板书形式,采用了表格方式对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做了一个总结,便于学生记忆

  第六环节,设计课外延伸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陶渊明有更深的认识,尤其更进一步理解作者那种归隐山林,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从而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第七环节: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以上便是我对这堂课的拙见,如有不妥,望各位同仁指正。谢谢大家!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4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通榆县第二中学的海燕。今天我要说课的篇目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十课《传、书、序、箴四篇》中的第一篇《五柳先生传》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能够翻译背诵,还要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笔流畅、用语精炼、意蕴深远、情感丰富的美文,它向人们展示了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语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说目标 :

  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赏析精美语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有感情诵读能力、从重点语句赏析课文的能力、拓展相关文学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感悟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初步认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2、难点:赏析经典语句,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探究、赏析,并努力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以此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

  2、学法:

  从提问读、到范读、到齐读、赏析读,以读促赏,以期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良好效果;学生合作学*,有疑有解,共同体味互助学*的乐趣。

  3、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学*文言文基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只是在诵读和赏析上还欠缺一定的方法,课外知识积累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教师希图以此课为范例,通过以读促赏、抓住关键语句来达到把握最终思想情感的目标。

  四、授课时数: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1、导入: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文人,他年少时就有“大济苍生”的高远志向,但是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让他高远的政治理想几度受挫。为了生存,他也曾做过刀笔小吏。有一次,他任职的地方来了上级的领导。有人劝他要衣冠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早被官场俗事所厌倦的他,闻听此言听后长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为乡里小儿折腰?”于是交印辞官,勇归田园,开始了他采菊种豆的惬意生活。你知道这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者是谁吗?

  学生回答陶渊明。

  这个高洁傲岸的人就是陶渊明。在学*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让我们走进他的另外一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

  2、走进传:学生整理回答,教师总结。

  一种文体。要记述人物的生*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者,称自传。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大家读过、或知道哪些传记?如《名人传》(罗曼罗兰)《苏东坡传》(林语堂)《康熙皇帝》(二月河)《老舍自传》《战争狂徒(山本五十六)》

  本文就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而为自己写是自传。

  3、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情感。

  4、提问读。学生指出字音、节奏上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5、教师范读,学生整理、字音、节奏、情感。

  6、学生自由读。

  7、再次提问读。

  8、齐读。

  9、师生共同翻译课文:

  (1)先疏通不懂文言词语,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总结。

  (2)大段翻译课文,对译,一读一译。师生总结。

  在翻译的过程中了解五柳先生的号之由来,了解他的三大爱好。

  此时板书:

  五柳:读书

  嗜酒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著文

  10、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齐读课文。

  11、作业: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12、小结: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对陶渊明归隐的生活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你想跟着我继续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吗?明天我们来学*。

  13、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五柳:读书

  嗜酒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著文

  第二课时

  复*回顾:齐读课文。

  1、 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并翻译课文,了解了文章大意。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五柳先生的精神世界。(赏析课文)

  【1】给人家写传,却说不知先生是何许人也?不详其姓字?

  先生是个隐士,不在乎世人是否记得他的名字,也不希望世人记住他的名字。(世人取名号,往往是想名扬天下)

  【2】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格的语句?指出来大家共同品味。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喜欢宁静,淡泊名利。

  (别人夸夸其谈,为的是表现,为的是出名;先生不言不语,一是无人理解,一是远离名利。)

  【3】为了说明五柳先生的淡泊宁静,文章又写出了五柳先生的几个爱好?

  三个爱好: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4】走进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解读他的精神世界。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不读死书,不为功名。

  (古人读书,一心一意,不差分毫,甚至囊萤映雪,甚至悬梁刺股,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先生读书,只为兴趣快乐,更能显出他的高洁。)

  b、性嗜酒……曾不吝情去留――率真旷达,不拘小节。

  (适时拓展:喜欢喝酒的文人墨客古来无数,你知道哪些?他们喝酒又与陶渊明有何异同?李白喜欢喝酒,李白斗酒能作诗百篇,李白“借酒消愁愁更愁”;杜甫喜欢喝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辛弃疾喜欢喝酒,“醉里挑灯看剑”;李清照也喝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苏轼喜欢喝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陶渊明喜欢喝酒,没钱也要到朋友家去蹭酒,更见其率真质朴。)

  c、常著文章自娱――以文写志,不计得失。

  (很多人都有文学梦想,写文章往往是为了发表,为了出名;而先生只是为了娱乐,为了写出自己的情趣。)

  【4】五柳先生家境如何?他对此如何看?

  环堵萧然……

  晏如也――安贫乐道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乐观豁达

  (师总结:贫穷到如此境地,屋漏腹空,衣不蔽体,他还能安然自若,足见他视富贵如浮云,视功名如粪土。这种美好的品格与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是多么相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先生就是一个安贫乐道、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君子。)

  【5】带着对五柳先生的崇敬,我们大声齐读课文。

  【6】你喜欢五柳先生性格当中的哪一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7】拓展《饮酒》《归园田居》名句进一步感受陶渊明归隐生活的惬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归隐田园,诗人每天采菊种豆,自得其乐。)

  2、作业:

  (1)背诵课文

  (2)每课一对:依文意根据上联拟出上联:采菊种豆南山五柳

  3、小结:五柳先生视富贵如浮云,视功名如粪土,我们会想到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五柳先生就是我们心中高洁伟岸的大丈夫!

  4、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读书

  嗜酒(安贫乐道,乐观豁达)

  作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我是南湖中心学校的参赛代表,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解说我的一堂课,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给予批评和指导。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 《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大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

  语文学*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教师诵《桃花源记》导入新课,首先教师诵读几句《桃花源记》中的句子让学生猜,引出陶渊明。再让学生齐背学过的他的《归园田居》,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然后引出陶渊明。并思考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四步读书法,全面学*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1、听老师配乐朗读,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给学生渲染一种优美的意境。

  2、听完录音,教师指导文言文的读法。即根据词语的意义把握句子的节奏,根据教师的读法指导让学生练读。

  3、指名读课文、正音。在正音的同时,让学生迅速的书空,以加强学生对于字词的记忆。

  4、理解文意。在这里我安排学生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即三读。

  第一读。以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品读课文,论坛的主题是“千年‘五柳’大家谈”。我将学生分为三大组,拟出“我最欣赏―――句,理由是――” “印象最深的内容是―――,理由是――” “我认为表现了――的情感,表现在――”即按品语言、品内容、品情感三方面来进行品析,每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品读。在学生相互品读过程中,教师可去旁听。以此促进师生交流。此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互品5分钟后,以版主的身份收集学生观点,从三方面进行总结。如:学生品读语言时,教师在广泛采听后,总结“不”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每一个“不”字都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质,再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出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学生品读内容时,在广泛采听后,提出三个问题

  1“爱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2家境贫寒为什么还“嗜酒”?

  3“常著文章”为什么“自娱”?

  以此让学生了解这些都是“五柳先生”的志趣,明白他志趣高雅。再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五柳先生’的?”然后板书归纳,让学生全面深入感知文本;最后是品读情感.让学生理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情怀和安贫乐道的品格。安排这三品,就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品读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强化朗读,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二读,开展“我当法官巧断案”的活动探究问题.把历史上对五柳先生评价的人物和陶渊明,作为原告和被告,根据事实证据断定:五柳先生是否是陶渊明?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对比,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读:学生对人物的褒贬,反映了学生认知水*的差异,也反映了学生的价值取向,为了在本文思想内涵和学生价值取向二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我安排了“跨越时空面对面”这一活动,让学生假设陶渊明跨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在比较苏轼、周敦颐、陶渊明的作品和对生活的态度中,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四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这也是为了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既培养了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也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第三环节:小结。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作结。

  五、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性格、爱好、生活三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了图画式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为切入点,以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之志为重要支撑,将本文内容的丰富性和图画式板书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说目标。

  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阅读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而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重要文言字词,扫清文字障碍,从而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2、使学生了解相关传记知识,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形成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

  2、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

  2、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说重点、难点

  (一)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二)难点:语文学*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

       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

       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复*陶渊明相关文学常识及背诵、理解《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引出

  陶渊明并进进而激发学生学*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四步读书法,全面学*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

  1、欣赏朗诵视频,让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同时渲染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2、评价视频朗诵,并激发学生向名家挑战,同时指导学生练*文言文的读法。

  3、理解文意。安排学生开展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活动。让学生分四组,第一组负责一词多义现象的归纳,第二组负责古今异义的归纳,第三组负责文中难理解或容易出错词语的归纳,第四组负责可能会考查的句子的翻译。边默读边完成,如有疑难,先通过互帮互助来解决,困难教大的老师可请老师帮忙。

  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惯和与他人紧密配合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即三读。

  第一读,以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品读课文,论坛的主题是千年‘五柳’大家谈。

  引导学生进逐步深入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品读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强化朗读,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二读,开展“我当法官巧断案”的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对比,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读,通过“睁‘眼’看世界”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眼、提纲挈领式的分析人物和理解主旨的方法;同时把课堂内容横向延伸,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中的文人形象进行归类,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通过这个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同时又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不过由于时间关系,这个环节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可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但有效的评价不可省略。

  第三环节:小结。在《青花瓷》的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作结。

  六、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四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择的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为切入点,以黔娄之妻的赞语为重要支撑,将本文内容的丰富性和板书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7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我是清水中学的参赛代表,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解说我的一堂课,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给予批评和指导。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⑵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学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一是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是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说教学难点:语文学*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范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听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桃花源记》导入新课,引出陶渊明,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

  新,然后引出陶渊明。并思考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分为四个层次:

  1、作者介绍。(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田园诗,故有“田园诗人”之称。其诗多描写自然风光,表达对田园的热爱,揭露官场的黑暗。

  2、检查预*情况:

  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

  箪(dān)汲(jí)俦(chóu)觞(shāng)

  3、听录音学生朗读。目的是给学生渲染一种优美的意境,听完录音,教师指导文言文的'读法。即根据词语的意义把握句子的节奏,根据教师的读法指导让学生练读。

  4、指名读课文、正音。

  第三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翻译课文,教师总结重点字词。

  在这里我首先对课文前几句做一翻译,然后安排学生合作翻译课文,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品析课文。

  我主要通过设计五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从而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首先总结“不”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每一个“不”字都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质,再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出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然后提出四个问题。

  1、全文有九处用到了“不”字?找出来,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实为不愿说,而非“不知”“不详”,可见先生的淡泊宁静)

  (2)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

  (3)不求甚解 (志存高远,可见先生胸襟开阔)

  (4)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乐观开朗)

  (5)不吝情去留 (去留无意,可见先生耿直率真)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直性格的反映。)

  3、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为了自得其乐,表现了先生开朗的性格。)

  4、生活条件如此恶劣,作者为何还能“晏如也”?全国人民都要学*他这种精神吗?(不为境所困,乐观开朗)

  5、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与“传”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第五环节,小结五柳先生个人档案。

  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打破了传统的板书形式,采用了表格方式对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做了一个总结,便于学生记忆

  第六环节,设计课外延伸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陶渊明有更深的认识,尤其更进一步理解作者那种归隐山林,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从而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第七环节: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以上便是我对这堂课的拙见,如有不妥,望各位同仁指正。谢谢大家!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8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通榆县第二中学的海燕。今天我要说课的篇目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十课《传、书、序、箴四篇》中的第一篇《五柳先生传》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能够翻译背诵,还要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笔流畅、用语精炼、意蕴深远、情感丰富的美文,它向人们展示了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语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说目标 :

  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赏析精美语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有感情诵读能力、从重点语句赏析课文的能力、拓展相关文学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感悟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初步认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2、难点:赏析经典语句,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探究、赏析,并努力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以此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

  2、学法:

  从提问读、到范读、到齐读、赏析读,以读促赏,以期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良好效果;学生合作学*,有疑有解,共同体味互助学*的乐趣。

  3、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学*文言文基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只是在诵读和赏析上还欠缺一定的方法,课外知识积累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教师希图以此课为范例,通过以读促赏、抓住关键语句来达到把握最终思想情感的目标。

  四、授课时数: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1、导入: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文人,他年少时就有“大济苍生”的高远志向,但是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让他高远的政治理想几度受挫。为了生存,他也曾做过刀笔小吏。有一次,他任职的地方来了上级的领导。有人劝他要衣冠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早被官场俗事所厌倦的他,闻听此言听后长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为乡里小儿折腰?”于是交印辞官,勇归田园,开始了他采菊种豆的惬意生活。你知道这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者是谁吗?

  学生回答陶渊明。

  这个高洁傲岸的人就是陶渊明。在学*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让我们走进他的另外一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

  2、走进传:学生整理回答,教师总结。

  一种文体。要记述人物的生*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者,称自传。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大家读过、或知道哪些传记?如《名人传》(罗曼罗兰)《苏东坡传》(林语堂)《康熙皇帝》(二月河)《老舍自传》《战争狂徒(山本五十六)》

  本文就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而为自己写是自传。

  3、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情感。

  4、提问读。学生指出字音、节奏上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5、教师范读,学生整理、字音、节奏、情感。

  6、学生自由读。

  7、再次提问读。

  8、齐读。

  9、师生共同翻译课文:

  (1)先疏通不懂文言词语,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总结。

  (2)大段翻译课文,对译,一读一译。师生总结。

  在翻译的过程中了解五柳先生的`号之由来,了解他的三大爱好。

  此时板书:

  五柳:读书

  嗜酒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著文

  10、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齐读课文。

  11、作业: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12、小结: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对陶渊明归隐的生活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你想跟着我继续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吗?明天我们来学*。

  13、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五柳:读书

  嗜酒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著文

  第二课时

  复*回顾:齐读课文。

  1、 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并翻译课文,了解了文章大意。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五柳先生的精神世界。(赏析课文)

  【1】给人家写传,却说不知先生是何许人也?不详其姓字?

  先生是个隐士,不在乎世人是否记得他的名字,也不希望世人记住他的名字。(世人取名号,往往是想名扬天下)

  【2】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格的语句?指出来大家共同品味。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喜欢宁静,淡泊名利。

  (别人夸夸其谈,为的是表现,为的是出名;先生不言不语,一是无人理解,一是远离名利。)

  【3】为了说明五柳先生的淡泊宁静,文章又写出了五柳先生的几个爱好?

  三个爱好: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4】走进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解读他的精神世界。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不读死书,不为功名。

  (古人读书,一心一意,不差分毫,甚至囊萤映雪,甚至悬梁刺股,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先生读书,只为兴趣快乐,更能显出他的高洁。)

  b、性嗜酒……曾不吝情去留——率真旷达,不拘小节。

  (适时拓展:喜欢喝酒的文人墨客古来无数,你知道哪些?他们喝酒又与陶渊明有何异同?李白喜欢喝酒,李白斗酒能作诗百篇,李白“借酒消愁愁更愁”;杜甫喜欢喝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辛弃疾喜欢喝酒,“醉里挑灯看剑”;李清照也喝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苏轼喜欢喝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陶渊明喜欢喝酒,没钱也要到朋友家去蹭酒,更见其率真质朴。)

  c、常著文章自娱——以文写志,不计得失。

  (很多人都有文学梦想,写文章往往是为了发表,为了出名;而先生只是为了娱乐,为了写出自己的情趣。)

  【4】五柳先生家境如何?他对此如何看?

  环堵萧然……

  晏如也——安贫乐道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乐观豁达

  (师总结:贫穷到如此境地,屋漏腹空,衣不蔽体,他还能安然自若,足见他视富贵如浮云,视功名如粪土。这种美好的品格与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是多么相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先生就是一个安贫乐道、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君子。)

  【5】带着对五柳先生的崇敬,我们大声齐读课文。

  【6】你喜欢五柳先生性格当中的哪一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7】拓展《饮酒》《归园田居》名句进一步感受陶渊明归隐生活的惬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归隐田园,诗人每天采菊种豆,自得其乐。)

  2、作业:

  (1)背诵课文

  (2)每课一对:依文意根据上联拟出上联:采菊种豆南山五柳

  3、小结:五柳先生视富贵如浮云,视功名如粪土,我们会想到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五柳先生就是我们心中高洁伟岸的大丈夫!

  4、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读书

  嗜酒(安贫乐道,乐观豁达)

  作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9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 《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学情,教学流程五大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 文章篇幅精短,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三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品读—诵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提高学生的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为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四、说学情

  根据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便于学生掌握。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教师描述《桃花源记》与《归园田居》里的景物,让学生猜,引出陶渊明,再让学生齐背学过的他的《归园田居》,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然后引出陶渊明。并思考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采用三步读书法,全面学*课文内容。

  第一,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1、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字音和节奏。

  2、指名读课文,检查预*情况,正音明节奏。

  3、自主学*,落实双基,理解文意。

  使学生自己完成预*题目,目的是使他们自己养成自主学*的*惯,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

  第二,品读,探究文理。

  1、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四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积累的陶渊明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兴趣的提高。

  2、启迪想象,启**感,培养审美情感。

  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活跃的高度,激起他们浓厚的学*兴趣,我安排了“面对面”活动,让学生假设陶渊明跨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这让课堂活跃起来,同学们积极发言。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如果陶渊明活在我们今天,就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会怎样?会有何变化?请大胆发挥想象。这一问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发散他们的思维。

  第三,诵读,加深理解。

  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试背,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作业

  1、背诵全文,并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课下整理笔记,试着用书信的方式给陶渊明写一封信,畅谈自己的感想。

  (四)板书

  本文重点从性格、爱好、生活三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因此,我的板书如下: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爱好: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著文章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 生活:家 贫 宴如也------- 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10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我是南湖中心学校的参赛代表,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解说我的一堂课,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给予批评和指导。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 《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大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

  语文学*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教师诵《桃花源记》导入新课,首先教师诵读几句《桃花源记》中的句子让学生猜,引出陶渊明。再让学生齐背学过的他的《归园田居》,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然后引出陶渊明。并思考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四步读书法,全面学*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1、听老师配乐朗读,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给学生渲染一种优美的意境。

  2、听完录音,教师指导文言文的读法。即根据词语的意义把握句子的节奏,根据教师的读法指导让学生练读。

  3、指名读课文、正音。在正音的同时,让学生迅速的书空,以加强学生对于字词的记忆。

  4、理解文意。在这里我安排学生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即三读。

  第一读。以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品读课文,论坛的主题是“千年‘五柳’大家谈”。我将学生分为三大组,拟出“我最欣赏―――句,理由是――” “印象最深的内容是―――,理由是――” “我认为表现了――的情感,表现在――”即按品语言、品内容、品情感三方面来进行品析,每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品读。在学生相互品读过程中,教师可去旁听。以此促进师生交流。此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互品5分钟后,以版主的身份收集学生观点,从三方面进行总结。如:学生品读语言时,教师在广泛采听后,总结“不”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每一个“不”字都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质,再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出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学生品读内容时,在广泛采听后,提出三个问题

  1“爱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2家境贫寒为什么还“嗜酒”?

  3“常著文章”为什么“自娱”?

  以此让学生了解这些都是“五柳先生”的志趣,明白他志趣高雅。再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五柳先生’的?”然后板书归纳,让学生全面深入感知文本;最后是品读情感.让学生理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情怀和安贫乐道的品格。安排这三品,就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品读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强化朗读,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二读,开展“我当法官巧断案”的活动探究问题.把历史上对五柳先生评价的人物和陶渊明,作为原告和被告,根据事实证据断定:五柳先生是否是陶渊明?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对比,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读:学生对人物的褒贬,反映了学生认知水*的差异,也反映了学生的价值取向,为了在本文思想内涵和学生价值取向二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我安排了“跨越时空面对面”这一活动,让学生假设陶渊明跨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在比较苏轼、周敦颐、陶渊明的作品和对生活的态度中,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四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这也是为了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既培养了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也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第三环节:小结。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作结。

  五、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性格、爱好、生活三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了图画式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为切入点,以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之志为重要支撑,将本文内容的丰富性和图画式板书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通用10篇扩展阅读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通用10篇(扩展1)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菁华3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的能力。(基础)

  2、在老师的点拨下进行探究,启发思维。(重点)

  3、迁移训练,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难点)

  【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种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说到底也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 “文眼”、 “字眼”、“词眼”、 “句眼”、 “段眼”等。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训练的结果。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也是需要训练的。一方面要有老师的指导(训),另一方面要有学生的自主学*(练)。但训练方式不是大搞题海战术,而是要集中体现在三两个精炼的课堂提问中,通过师生互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标”试行以后,语文教学中增加了对学生综合性学*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初中生要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目前,打开学生的思维,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启发学生,引导探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活动中的主体,发现质疑,积极思维。最后结果是否与教师的预想吻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启发思维探究的过程,答案可以丰富多彩。

  回归“人文”是“新课标”的另一面重要旗帜。值得指出的是,人是社会的人,也是历史的人,人文精神除了横向的相通,还有纵向的传承。而“文学即人学”,要深层探究一篇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与精神风貌,就离不开从纵、横两方面进行印证。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触发点,比较,迁移,打开一道口子,让神秘的天光照进来,激发出学生超越教材的感悟,从而领悟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实现人格与情感的升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写出了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优秀诗篇。

  二、检查预*情况。

  解释下列词语:晏如 萧然 汲汲 戚戚

  三、寻读探究。

  教师引导: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 “文眼”、 “字眼”、“词眼”、 “句眼”、 “段眼”等。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有何关系?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和讨论,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接着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

  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五柳先生。

  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小结: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赞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相关资料: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世族豪门形成了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富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一代雄豪曹操也未能摆脱对豪门的依赖。

  ②魏晋时期,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与读书人的自由个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直之士深受压迫,往往借酒浇愁,在醉乡中使波澜的心灵获*静。这是他们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四、悟读升华。

  教师设问:

  ①伴声自读课文,思考陶渊明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

  ②假如同学们也来评价一下自己,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③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哪些现象说“不”,向哪些现象说“好”?

  课堂设想:通过学生们的自由朗读,积极发言,从而领悟文章的精神内涵,升华情感,培养健康个性、健全人格。

  小结:对于很多事物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无论评价别人还是评价自己都应如此。特别是评价自己,一方面要“人贵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陶渊明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式的自我评价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们应该做到心明眼亮。

  第二课时

  五、比较阅读: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思考题:

  1、“三百篇”指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本典籍?本学期所学的那一句诗曾提到过它?

  2、东晋以后,许多文人很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比较阅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思想个性、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3、《论语》上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小孩需要培养,中有沉重的工作压力,所以有人把四十岁的人比喻成挑着鸡蛋进城的乡巴佬,东躲西闪,战战兢兢,生怕打翻担子。仔细观察你的一些长辈,看看他们在四十岁时的思想感情、精神状态是怎样的?(课后思考,并认真观察,选择其中的一位,结合年龄特征,把他或她写入你的日记。)

  六、模仿迁移:

  抓住特点,体现个性,抒发感情,以一种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的评价方式,写一篇200左右的自传 。要求把“不戚戚于 ,不汲汲于 。”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后,加入你的自传中。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2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杰出人物的风采。同时也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培养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材内容:

  本文是东晋诗人、辞赋家陶渊明的一篇自传。在文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的三大志趣:一是好读书,二是性嗜酒,三是常写文章自娱,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与阅读能力,熟悉了文言文的阅读步骤,本文的篇幅短小,词句理解较简单,适合通过自主学*、合作质疑来探究文章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理论依据: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陶渊明,通过对其生活状况、志趣和爱好的梳理体会作者高洁的精神和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3)学*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洁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三、教学重点难点:

  梳理作者自传中的兴趣和爱好,学*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四、教法和学法

  1、诵读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主动质疑,合作探究式学*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

  课前准备:已经预*完成:课文的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初译课文。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二)读课文知通文意(15分钟)

  (三)抓文眼品读课文(10分钟)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说目标。

  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阅读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而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重要文言字词,扫清文字障碍,从而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2、使学生了解相关传记知识,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形成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

  2、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

  2、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说重点、难点

  (一)、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二)难点:语文学*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复*陶渊明相关文学常识及背诵、理解《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引出

  陶渊明并进进而激发学生学*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四步读书法,全面学*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

  1、欣赏朗诵视频,让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同时渲染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2、评价视频朗诵,并激发学生向名家挑战,同时指导学生练*文言文的读法。

  3、理解文意。安排学生开展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活动。让学生分四组,第一组负责一词多义现象的归纳,第二组负责古今异义的归纳,第三组负责文中难理解或容易出错词语的归纳,第四组负责可能会考查的句子的翻译。边默读边完成,如有疑难,先通过互帮互助来解决,困难教大的老师可请老师帮忙。

  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惯和与他人紧密配合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即三读。

  第一读,以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品读课文,论坛的主题是千年‘五柳’大家谈。

  引导学生进逐步深入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

  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品读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强化朗读,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二读,开展?我当法官巧断案?的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对比,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读,通过?睁‘眼’看世界?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眼 ?、提纲挈领式的分析人物和理解主旨的方法;同时把课堂内容横向延伸,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中的文人形象进行归类,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通过这个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同时又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不过由于时间关系,这个环节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可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但有效的评价不可省略。

  第三环节:小结。在《青花瓷》的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作结。

  六、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四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择的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为切入点,以黔娄之妻的赞语为重要支撑,将本文内容的丰富性和板书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通用10篇(扩展2)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菁华3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篇幅精短,但内涵深刻。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见识有限,理解接受文言文的能力有限,所以要提前布置好预*,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3、教学环境分析

  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是中学生普遍现象,所以选择在多媒体室利用现代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开放的学*环境和讨论氛围,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感受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作者 “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解决措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诵读,观看图片,填写表格等方法把握文章内容,了解陶渊明的志趣性格。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解决措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和精神。体会作者 “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辩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教学流程

  1、精彩导入。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导入本课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2、作者在线。由学生先介绍作者,教师展示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陶渊明这个作者,帮助他理解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

  3、赏析五柳。学生熟读课文,合作填写表格,师生共同探究人物形象。

  4、穿越时空访五柳。让学生扮演五柳先生,其他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

  5、各抒己见评五柳。提出问题:你喜欢五柳先生吗?引导学生客观辨证的认识五柳先生。

  6、奇思妙想话五柳。让先学生发挥想象,如果五柳先生生活在当今社会,他会怎么样?目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项调查,中学生在语文学*中最怕什么?调查结果是: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鲁迅文。三怕之中文言文居首位,那么中学生为什么不喜欢文言文呢?我曾经问我的学生,他们的回答是:文言文枯燥无味,读不懂,没有小说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散文优美的语言。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的讲,同学机械的记忆。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文言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的兴趣呢?在本课第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从课堂同学的表现来看,收到了我预想的效果。

  1、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这样说过: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他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一节好的语文课,它的导语很重要。本节课我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做导语,因为这个典故最能突出陶渊明的气节和精神,容易激发起学生深入了解走进陶渊明的欲望。

  2、走进作者,联系背景,深入解读文本。

  文言文是千年以前文人所写的,由于时空的距离感,所以不好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尤其本文实际陶渊明为自己写的自传,更有必要全面详尽的介绍陶渊明。所以我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然后教师加以补充。

  3、搭建*台,展示才华,培养能力。

  新课程强**师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情境的变化,课堂上老师是学生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所以这节课我我把教师的讲降到最低,然先生的活动占领课堂,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个展示的*台,填写简历表,赏析五柳,访谈五柳,点评五柳,畅想五柳,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的各

  种能力都得到锻炼。而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不必千篇一律。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性,形象性深受学生欢迎。本节课,在每个教学环节插入陶渊明的图片,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五柳先生简历表,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展示,提高了课堂效率,扩大了教学容量。总之,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当然,任何一节课,都是有缺憾的,作为教育者,我也将不断反思,学*,积累,为创设有生命活力的开放的课堂而努力。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2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杰出人物的风采。同时也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培养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材内容:

  本文是东晋诗人、辞赋家陶渊明的一篇自传。在文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的三大志趣:一是好读书,二是性嗜酒,三是常写文章自娱,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与阅读能力,熟悉了文言文的阅读步骤,本文的篇幅短小,词句理解较简单,适合通过自主学*、合作质疑来探究文章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理论依据: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陶渊明,通过对其生活状况、志趣和爱好的梳理体会作者高洁的精神和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3)学*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洁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三、教学重点难点:

  梳理作者自传中的兴趣和爱好,学*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四、教法和学法

  1、诵读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主动质疑,合作探究式学*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

  课前准备:已经预*完成:课文的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初译课文。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二)读课文知通文意(15分钟)

  (三)抓文眼品读课文(10分钟)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3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杰出人物的风采。同时也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培养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材内容:

  本文是东晋诗人、辞赋家陶渊明的一篇自传。在文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的三大志趣:一是好读书,二是性嗜酒,三是常写文章自娱,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与阅读能力,熟悉了文言文的阅读步骤,本文的篇幅短小,词句理解较简单,适合通过自主学*、合作质疑来探究文章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理论依据: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陶渊明,通过对其生活状况、志趣和爱好的梳理体会作者高洁的精神和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3)学*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洁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三、教学重点难点:

  梳理作者自传中的兴趣和爱好,学*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四、教法和学法

  1、诵读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主动质疑,合作探究式学*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

  课前准备:已经预*完成:课文的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初译课文。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二)读课文知通文意(15分钟)

  (三)抓文眼品读课文(10分钟)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通用10篇(扩展3)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通榆县第二中学的海燕。今天我要说课的篇目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十课《传、书、序、箴四篇》中的第一篇《五柳先生传》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能够翻译背诵,还要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笔流畅、用语精炼、意蕴深远、情感丰富的美文,它向人们展示了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语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说目标 :

  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赏析精美语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有感情诵读能力、从重点语句赏析课文的能力、拓展相关文学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感悟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初步认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2、难点:赏析经典语句,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探究、赏析,并努力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以此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

  2、学法:

  从提问读、到范读、到齐读、赏析读,以读促赏,以期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良好效果;学生合作学*,有疑有解,共同体味互助学*的乐趣。

  3、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学*文言文基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只是在诵读和赏析上还欠缺一定的方法,课外知识积累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教师希图以此课为范例,通过以读促赏、抓住关键语句来达到把握最终思想情感的目标。

  四、授课时数: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1、导入: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文人,他年少时就有“大济苍生”的高远志向,但是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让他高远的政治理想几度受挫。为了生存,他也曾做过刀笔小吏。有一次,他任职的地方来了上级的领导。有人劝他要衣冠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早被官场俗事所厌倦的他,闻听此言听后长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为乡里小儿折腰?”于是交印辞官,勇归田园,开始了他采菊种豆的惬意生活。你知道这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者是谁吗?

  学生回答陶渊明。

  这个高洁傲岸的人就是陶渊明。在学*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让我们走进他的另外一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

  2、走进传:学生整理回答,教师总结。

  一种文体。要记述人物的生*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者,称自传。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大家读过、或知道哪些传记?如《名人传》(罗曼罗兰)《苏东坡传》(林语堂)《康熙皇帝》(二月河)《老舍自传》《战争狂徒(山本五十六)》

  本文就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而为自己写是自传。

  3、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情感。

  4、提问读。学生指出字音、节奏上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5、教师范读,学生整理、字音、节奏、情感。

  6、学生自由读。

  7、再次提问读。

  8、齐读。

  9、师生共同翻译课文:

  (1)先疏通不懂文言词语,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总结。

  (2)大段翻译课文,对译,一读一译。师生总结。

  在翻译的过程中了解五柳先生的号之由来,了解他的三大爱好。

  此时板书:

  五柳:读书

  嗜酒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著文

  10、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齐读课文。

  11、作业: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12、小结: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对陶渊明归隐的生活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你想跟着我继续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吗?明天我们来学*。

  13、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五柳:读书

  嗜酒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著文

  第二课时

  复*回顾:齐读课文。

  1、 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并翻译课文,了解了文章大意。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五柳先生的精神世界。(赏析课文)

  【1】给人家写传,却说不知先生是何许人也?不详其姓字?

  先生是个隐士,不在乎世人是否记得他的名字,也不希望世人记住他的名字。(世人取名号,往往是想名扬天下)

  【2】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格的语句?指出来大家共同品味。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喜欢宁静,淡泊名利。

  (别人夸夸其谈,为的是表现,为的是出名;先生不言不语,一是无人理解,一是远离名利。)

  【3】为了说明五柳先生的淡泊宁静,文章又写出了五柳先生的几个爱好?

  三个爱好: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4】走进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解读他的精神世界。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不读死书,不为功名。

  (古人读书,一心一意,不差分毫,甚至囊萤映雪,甚至悬梁刺股,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先生读书,只为兴趣快乐,更能显出他的高洁。)

  b、性嗜酒……曾不吝情去留——率真旷达,不拘小节。

  (适时拓展:喜欢喝酒的文人墨客古来无数,你知道哪些?他们喝酒又与陶渊明有何异同?李白喜欢喝酒,李白斗酒能作诗百篇,李白“借酒消愁愁更愁”;杜甫喜欢喝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辛弃疾喜欢喝酒,“醉里挑灯看剑”;李清照也喝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苏轼喜欢喝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陶渊明喜欢喝酒,没钱也要到朋友家去蹭酒,更见其率真质朴。)

  c、常著文章自娱——以文写志,不计得失。

  (很多人都有文学梦想,写文章往往是为了发表,为了出名;而先生只是为了娱乐,为了写出自己的情趣。)

  【4】五柳先生家境如何?他对此如何看?

  环堵萧然……

  晏如也——安贫乐道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乐观豁达

  (师总结:贫穷到如此境地,屋漏腹空,衣不蔽体,他还能安然自若,足见他视富贵如浮云,视功名如粪土。这种美好的品格与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是多么相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先生就是一个安贫乐道、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君子。)

  【5】带着对五柳先生的崇敬,我们大声齐读课文。

  【6】你喜欢五柳先生性格当中的哪一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7】拓展《饮酒》《归园田居》名句进一步感受陶渊明归隐生活的惬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归隐田园,诗人每天采菊种豆,自得其乐。)

  2、作业:

  (1)背诵课文

  (2)每课一对:依文意根据上联拟出上联:采菊种豆南山五柳

  3、小结:五柳先生视富贵如浮云,视功名如粪土,我们会想到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五柳先生就是我们心中高洁伟岸的大丈夫!

  4、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读书

  嗜酒(安贫乐道,乐观豁达)

  作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我是清水中学的参赛代表,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解说我的一堂课,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给予批评和指导。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⑵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学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一是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是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说教学难点:语文学*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范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听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桃花源记》导入新课,引出陶渊明,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

  新,然后引出陶渊明。并思考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分为四个层次:

  1、作者介绍。(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田园诗,故有“田园诗人”之称。其诗多描写自然风光,表达对田园的热爱,揭露官场的黑暗。

  2、检查预*情况:

  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

  箪(dān)汲(jí)俦(chóu)觞(shāng)

  3、听录音学生朗读。目的是给学生渲染一种优美的意境,听完录音,教师指导文言文的读法。即根据词语的意义把握句子的节奏,根据教师的读法指导让学生练读。

  4、指名读课文、正音。

  第三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翻译课文,教师总结重点字词。

  在这里我首先对课文前几句做一翻译,然后安排学生合作翻译课文,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品析课文。

  我主要通过设计五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从而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首先总结“不”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每一个“不”字都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质,再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出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然后提出四个问题。

  1、全文有九处用到了“不”字?找出来,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实为不愿说,而非“不知”“不详”,可见先生的淡泊宁静)

  (2)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

  (3)不求甚解 (志存高远,可见先生胸襟开阔)

  (4)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乐观开朗)

  (5)不吝情去留 (去留无意,可见先生耿直率真)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直性格的反映。)

  3、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为了自得其乐,表现了先生开朗的性格。)

  4、生活条件如此恶劣,作者为何还能“晏如也”?全国人民都要学*他这种精神吗?(不为境所困,乐观开朗)

  5、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与“传”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第五环节,小结五柳先生个人档案。

  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打破了传统的板书形式,采用了表格方式对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做了一个总结,便于学生记忆

  第六环节,设计课外延伸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陶渊明有更深的认识,尤其更进一步理解作者那种归隐山林,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从而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第七环节: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以上便是我对这堂课的拙见,如有不妥,望各位同仁指正。谢谢大家!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3

  本文的教学目标

  1、识托名自传的独特写法,感受其自然*淡而形象鲜明的写法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3、背诵全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目标1,难点是学*目标2。

  我采用的教学手段有实物投影,录音。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思路的,教法启法诱导式,分层教学,学法为讨论式,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品味意境。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

  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才艺展示,简介陶渊明背诵其诗《归园田居》(目的,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导入新课)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关于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让我们再次走*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同时向学生介绍传这种文体知识,明确本文是以史传的形式写得一篇自传,从文章整体结构上看,分传文,赞语两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渊明。使学生对本文结构有大致了解,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全面学*课文内容:

  1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

  ①听课文录音,(全面感知课文内容)

  ②学生自读课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意在让学生初步领会文中词语和句段含义)

  ③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将文中不懂词句找出来,向大家置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

  ①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五柳先生的呢,由学生边读边汇报,即“名号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志趣”,(板书)

  ②默读课文,参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小组讨论后汇报,,最后师生总结,(他是一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人)(完成板书)

  ③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同学们齐读课文赞语部分,(在这里问题环环相扣,结合指名读默读,齐读,加深学生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④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了解五柳先生,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赞语部分的哪句话与前文的不慕荣利相照应,快速跳读课文,找出来,找出后再次提问,本来在当时乃至当今社会追求慕华富贵者大有人在,而我们的五柳先生却不慕即作者陶渊明,却不慕不汲汲,你对此举有何认识和看法,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怎么做中,小组讨论后汇报,得出两种结论,一是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二是他消极避世,不能勇于面对现实,教师总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4

  大家好,这次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二语文第三册《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学*在本册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的篇幅精短,内涵深刻,所以作为重点内容来学*。

  本文的教学目标

  1、 识托名自传的独特写法,感受其自然*淡而形象鲜明的写法

  2、 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3、 背诵全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目标1,难点是学*目标2。

  我采用的教学手段有实物投影,录音。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思路的,教法启法诱导式,分层教学,学法为讨论式,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品味意境。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

  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第一环节,才艺展示,简介陶渊明背诵其诗《归园田居》(目的,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导入新课)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关于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让我们再次走*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同时向学生介绍传这种文体知识,明确本文是以史传的形式写得一篇自传,从文章整体结构上看,分传文,赞语两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渊明。使学生对本文结构有大致了解,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全面学*课文内容,:1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①听课文录音,(全面感知课文内容)②学生自读课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意在让学生初步领会文中词语和句段含义)③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将文中不懂词句找出来,向大家置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①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五柳先生的呢,由学生边读边汇报,即“名号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志趣”,(板书)

  ②默读课文,参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小组讨论后汇报,,最后师生总结,(他是一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人)(完成板书)

  ③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同学们齐读课文赞语部分,(在这里问题环环相扣,结合指名读默读,齐读,加深学生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④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了解五柳先生,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赞语部分的哪句话与前文的不慕荣利相照应,快速跳读课文,找出来,找出后再次提问,本来在当时乃至当今社会追求慕华富贵者大有人在,而我们的五柳先生却不慕即作者陶渊明,却不慕不汲汲,你对此举有何认识和看法,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怎么做中,小组讨论后汇报,得出两种结论,一是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二是他消极避世,不能勇于面对现实,教师总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三层次的诵读:品味意境。陶渊明的作品以其语言的*淡自然、形象鲜明而著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 (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为了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分层次设计了三道练*题。

  第一题(基础题)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五柳先生传》作者是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朝诗人,本文作者托________________之名为自己作传。

  1、 第二题(能力题)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 因以为号

  ② 亲旧知其如此

  ③ 短褐穿结

  ④ 造饮辄尽

  第三题(潜能发挥题)小练笔:根据本文所学的知识为自己作传。

  第四个环节:小结:学生自我汇报后由教师总结

  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大纲中有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20篇。《与朱元思书》即是其中的一篇。它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单元提示中要求“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出一点语气来”。《与朱元思书》是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的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同时,文中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根据以上内容和要求,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感知理解课文内容;2、熟读背诵全文;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为了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的放矢,首先采用“目标导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学*目标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教和学的活动首先要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让学生在学*过程中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因此,在引入课题后,即出示教学目标,在其引导下,分步实施完成。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课时内力求达到背诵,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而诵读能力的训练又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朗读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字词句熟悉,朗读时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诵读中熟悉、理解、品味、鉴赏、记忆、积累。多媒体的运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方法,完成学*目标。在教学中,课题、作者、教学目标、读文后字音词义的检测都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插入了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读文思考、标划,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圈点批注的学**惯;为了解决重难点,选取了大量的图片并进行了超级链接,使画面具有交互性,完整性,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记忆,这样,运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替代或补充传统的教学设备(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的展示问题、板书或提示内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由学过的写景文引起学生的回忆,导入新课。明确指出本文又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作者以其清新的文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令人神醉的画面,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学*的期待。

  第二步,初读感知课文。本文是一篇自读篇目,文下的注释比较详细,因此没有必要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先让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结合文下的字、词、句释义理解课文,读后对重点字音和词义进行检测,因为有了检测,学生的自读也有了着落。

  第三步,诵读课文。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试读,在肯定学生收获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并进行范读,明确读此类写景抒情的文章语调一定要舒缓,注意每一小节间的停顿,在每种景物出现后留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学生再读课文并结合屏幕提示的问题思考、标划。

  第四步,讨论交流问题答案,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出示相关内容,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得到了解决,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也随着清晰地展示了出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步,结合一幅幅优美的图片,分散难点,引导学生分步记忆文章内容,如,在引导背诵第一节时,选择了一幅山水画面,一艘小船在水中游来游去,学生结合画面,想象作者坐着小船饱览“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同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把分散的景物融合成一幅完整的画卷。然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为学生描绘这一幅幅画卷,学生对文中的语句相应地进行朗读、记忆。

  第六步,结合图片的综合展示,以图引文,引导学生进行齐背,达成目标。

  第七步,在悦耳的音乐声中,为学生展示美丽的风景图片,帮助他们达到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完美境界,以达到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的思想教育目标。

  本课时的设计,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读、讨论、交流,多媒体的辅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正确的学*方法。但因水*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我是南湖中心学校的参赛代表,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解说我的一堂课,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给予批评和指导。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 《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大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

  语文学*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教师诵《桃花源记》导入新课,首先教师诵读几句《桃花源记》中的句子让学生猜,引出陶渊明。再让学生齐背学过的他的《归园田居》,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然后引出陶渊明。并思考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四步读书法,全面学*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1、听老师配乐朗读,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给学生渲染一种优美的意境。

  2、听完录音,教师指导文言文的读法。即根据词语的意义把握句子的节奏,根据教师的读法指导让学生练读。

  3、指名读课文、正音。在正音的同时,让学生迅速的书空,以加强学生对于字词的记忆。

  4、理解文意。在这里我安排学生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即三读。

  第一读。以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品读课文,论坛的主题是“千年‘五柳’大家谈”。我将学生分为三大组,拟出“我最欣赏———句,理由是——” “印象最深的内容是———,理由是——” “我认为表现了——的情感,表现在——”即按品语言、品内容、品情感三方面来进行品析,每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品读。在学生相互品读过程中,教师可去旁听。以此促进师生交流。此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互品5分钟后,以版主的身份收集学生观点,从三方面进行总结。如:学生品读语言时,教师在广泛采听后,总结“不”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每一个“不”字都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质,再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出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学生品读内容时,在广泛采听后,提出三个问题

  1“爱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2家境贫寒为什么还“嗜酒”?

  3“常著文章”为什么“自娱”?

  以此让学生了解这些都是“五柳先生”的志趣,明白他志趣高雅。再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五柳先生’的?”然后板书归纳,让学生全面深入感知文本;最后是品读情感.让学生理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情怀和安贫乐道的品格。安排这三品,就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品读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强化朗读,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二读,开展“我当法官巧断案”的活动探究问题.把历史上对五柳先生评价的人物和陶渊明,作为原告和被告,根据事实证据断定:五柳先生是否是陶渊明?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对比,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读:学生对人物的褒贬,反映了学生认知水*的差异,也反映了学生的价值取向,为了在本文思想内涵和学生价值取向二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我安排了“跨越时空面对面”这一活动,让学生假设陶渊明跨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在比较苏轼、周敦颐、陶渊明的作品和对生活的态度中,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四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这也是为了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既培养了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也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第三环节:小结。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作结。

  五、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性格、爱好、生活三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了图画式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为切入点,以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之志为重要支撑,将本文内容的丰富性和图画式板书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精短,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文言文的学*在本册书中所占比重较大。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①通过初读,达到读准的目标,并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②在品读中了解人物志趣、性格,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并通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③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①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②了解陶渊明的志趣性格。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谈话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回忆陶渊明,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并思考: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三步读书法,全面学*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正音,疏通文意。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并让学生找出文中生字,然后正音,力求达到读准的目标。然后学生带着这一方法齐读。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章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

  ①全班齐读课文,同时提出问题: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以便让学生全面感知文章内容和五柳其人。

  ②合作探究: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五柳先生的?小组讨论后汇报,即“名号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等。探究“名号的由来”,解决了析题时留下的问题:他为什么称五柳先生?

  ③在总结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等后,提出问题:他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他与陶渊明是什么关系?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比对,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

  第四层次:布置作业,加强对文本的认识。

  五、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性格、爱好、生活三个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及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用了结构式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为切入点,以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之“志”为重要支撑,将文本内容的丰富性与结构式板书的直观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说目标。

  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阅读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而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重要文言字词,扫清文字障碍,从而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2、使学生了解相关传记知识,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形成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

  2、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

  2、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说重点、难点

  (一)、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二)难点:语文学*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复*陶渊明相关文学常识及背诵、理解《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引出

  陶渊明并进进而激发学生学*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四步读书法,全面学*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

  1、欣赏朗诵视频,让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同时渲染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2、评价视频朗诵,并激发学生向名家挑战,同时指导学生练*文言文的读法。

  3、理解文意。安排学生开展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活动。让学生分四组,第一组负责一词多义现象的归纳,第二组负责古今异义的归纳,第三组负责文中难理解或容易出错词语的归纳,第四组负责可能会考查的句子的翻译。边默读边完成,如有疑难,先通过互帮互助来解决,困难教大的老师可请老师帮忙。

  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惯和与他人紧密配合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即三读。

  第一读,以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品读课文,论坛的主题是千年‘五柳’大家谈。

  引导学生进逐步深入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

  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品读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强化朗读,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二读,开展?我当法官巧断案?的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对比,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读,通过?睁‘眼’看世界?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眼 ?、提纲挈领式的分析人物和理解主旨的方法;同时把课堂内容横向延伸,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中的文人形象进行归类,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通过这个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同时又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不过由于时间关系,这个环节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可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但有效的评价不可省略。

  第三环节:小结。在《青花瓷》的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作结。

  六、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四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择的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为切入点,以黔娄之妻的赞语为重要支撑,将本文内容的丰富性和板书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8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杰出人物的风采。同时也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培养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材内容:

  本文是东晋诗人、辞赋家陶渊明的一篇自传。在文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的三大志趣:一是好读书,二是性嗜酒,三是常写文章自娱,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与阅读能力,熟悉了文言文的阅读步骤,本文的篇幅短小,词句理解较简单,适合通过自主学*、合作质疑来探究文章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理论依据: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陶渊明,通过对其生活状况、志趣和爱好的梳理体会作者高洁的精神和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3)学*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洁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三、教学重点难点:

  梳理作者自传中的兴趣和爱好,学*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四、教法和学法

  1、诵读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主动质疑,合作探究式学*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

  课前准备:已经预*完成:课文的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初译课文。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二)读课文知通文意(15分钟)

  (三)抓文眼品读课文(10分钟)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9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 《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学情,教学流程五大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 文章篇幅精短,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三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品读—诵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提高学生的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为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四、说学情

  根据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便于学生掌握。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教师描述《桃花源记》与《归园田居》里的景物,让学生猜,引出陶渊明,再让学生齐背学过的他的《归园田居》,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然后引出陶渊明。并思考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采用三步读书法,全面学*课文内容。

  第一,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1、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字音和节奏。

  2、指名读课文,检查预*情况,正音明节奏。

  3、自主学*,落实双基,理解文意。

  使学生自己完成预*题目,目的是使他们自己养成自主学*的*惯,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

  第二,品读,探究文理。

  1、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四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积累的陶渊明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兴趣的提高。

  2、启迪想象,启**感,培养审美情感。

  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活跃的高度,激起他们浓厚的学*兴趣,我安排了“面对面”活动,让学生假设陶渊明跨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这让课堂活跃起来,同学们积极发言。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如果陶渊明活在我们今天,就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会怎样?会有何变化?请大胆发挥想象。这一问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发散他们的思维。

  第三,诵读,加深理解。

  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试背,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作业

  1、背诵全文,并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课下整理笔记,试着用书信的方式给陶渊明写一封信,畅谈自己的感想。

  (四)板书

  本文重点从性格、爱好、生活三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因此,我的板书如下: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爱好: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著文章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 生活:家 贫 宴如也------- 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0

  各位评委: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学生、教学过程、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文言文的体裁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

  ⑵感受作品自然*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⑶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⑵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⑶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文章语言,学*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

  第二、分析教法、学法

  (一)教法

  (1)这节课主要采用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对于文言文,学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词语需要老师直接点拨;有些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及整体感受启发唤起学生的认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疑激趣问题导引,使学生在问题中阅读,目标明确,提高效率。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产生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扩大教学容量。

  (二)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讨论法。文言的时代距离要求学生读准音,读透意,体味文言的音律美,意韵美,熟读成诵。课堂讨论可以节约时间,扩大容量,是达到学生自主性学*的重要途径。

  第三、分析学生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甚至要求学生能够提前背诵课文,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第四、教学过程

  (1)教师检查学生预*情况,补充相关知识。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课外查阅资料的*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展示预*成果,互相补充,使之对作者、背景有较充分的认识,有利于对课文中心的理解。教师可以简要补充,并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增强学生自主学*的信心。检查学生读准音,读顺句,对句读加以点拨,为学生课堂正确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利用多媒体,配音、配画引导学生读准音,读出韵味,增加课堂吸引力。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字、词、句的含义。为减低难度,可以分段进行。学生课堂讨论,合作探究词句的含义。这是在课前预*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充分利用小组集体的智慧,相互学*,集中疑点当堂提出,其余小组可以代答,教师只在有代表性的问题上启发或解答,始终使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作风,独立发表见解的胆识。教师对于课堂活动积极的学生要加以肯定,培养他们的信心。

  (3)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基础知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作到及时反馈。题目应该眉目清楚,按实词、虚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利于学生掌握。

  (4)教师采用问题引导法,问题设置要由表及里,环环相扣,力争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学生讨论,主要利用多媒体出示这几个问题:

  1、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迅速、准确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

  ⑴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

  ⑵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1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语文学*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模式。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提高学生的学*能力。

  四、分析学生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布置好预*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

  五、说教学流程

  明生*,特别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加深了对陶渊明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并思考两个问题:他为什么称“五柳先生”? 学生学*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采用三步读书法,

  第一层次:初读 1字音和节奏。

  2

  3、自主学*,落实双基,

  使学生自己完成预*题目,目的是使他们自己养成自主学*的*惯,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我设置了有关文言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预*任务:重点字音、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这样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文章内容的理解,为新课的学*打下了基础。在这里我安排学生开展活动“请让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 第二层次:品读。

  1、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四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积累的陶渊明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因此气氛较为热烈,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讨论热烈,

  回答切题。切实改变了以前沉闷的课堂模式,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启迪想象,启**感,培养审美情感。

  课堂应是学生积极参与的的课堂,应是学生开拓思维的课堂。因此,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活跃的高度,激起他们浓厚的学*兴趣,

  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 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及今话隐士。这有一定难度,我是这样启发他们的:我们已经对陶渊明的性格志趣、生活态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他这种思想曾被后世很多人推崇、赞扬,可谓是“名垂千古”。其实呀,名利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总是躲避着追逐它的人,却又追逐着躲避它的人。”陶“不慕荣利”却美名流传至今,而当时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后人有谁知道呢?但现在又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那种思想,认为1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过时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自由发言。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闲静少言”不行,当今社会应多说话、多与他人交往,才能有更大发展”。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读书‘不求甚解’不好,我们读书应深入体会每字每句的含义’’。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隐居是在逃避现实是懦夫行为。”有的学生说:“ 如果我们都像他一样找个“世外桃源”躲起来,那么谁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呢?

  了”。这一问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发散了他们的思维,因此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答案。

  总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模式的展开过程是学生艰辛又愉悦的智力劳动过程,劳动理应得到回报,而且丰厚的回报更能激发再学*再探究的主动性和热情。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效地模式加科学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中不断的自主探究,

  培养良好的阅读*惯,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态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三层次,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环节:作业安排。

  1就是对同学预*的检测和督导。也是落实双基的保证。

  2、课下整理课堂所听,用 读出自己”的第二个要求。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2

  一、 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五柳先生传》全文173字,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却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五柳先生传》虽说是作者自况,却不等于全面纪实,而是创作。它着重刻画的是一种人物精神,一种“陶渊明精神”,是陶渊明千百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全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值得品味。

  二、 说学情。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学*,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获得学*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根据教材编排,文言文的学*在本册书中所占比重较大。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是:

  1. 我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 我能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 我能学会本文的写人方法,运用本文语言特色。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预*案中安排了文体及作者简介等文学常识和重点实词的检测内容,探究案中安排了一个合作学*、两个探究学*的活动,训练案设置了仿写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小组作用,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情境。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后,给各组小组长3分钟检查预*情况;出现问题的小组组长汇报情况,组际解决问题后,教师检测,目的是让学生温故知新。

  第二环节,各小组按要求完成导学案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各小组完成导学案的“合作学*”内容:熟读文章并理解文意,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章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各小组完成“探究学*一:请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和志趣等的语句,分析其形象。小组讨论后汇报,即“性格、爱好、生活”等。探究其“爱好、生活”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矛盾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将讨论集中到以下方面:“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家境贫寒为什么还“嗜酒”?“常著文章”为什么“自娱”?并由学生合作探究解答。诱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到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探究的过程中抓住学生见解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总结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等后,提出问题:五柳先生是谁?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比对,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学生对人物的褒贬,反映了学生认知水*的差异,也反映了学生的价值取向,为了在文本思想内涵和学生价值取向二者间架起一座桥梁,我安排了“我眼中的五柳先生”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三层次:各小组完成探究学*二:请从文中找出含有“不”的否定句,并分析其作用。学生品味语言,教师在广泛听取发言后,总结“不”是本文的文眼,每一个“不”字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品质,再引导学生逐步探究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

  第三环节:结合本文问题特点,出示“老舍自传”,学生对比学*,并模仿本文的语言特点,为自己写一段自传。写个人小结,

  这也是为了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既培养了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也把课堂气氛掀向了高潮。

  五、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思想性格、爱好志趣、生活状况三个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及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用了结构式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为切入点,以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之“志”为重要支撑,将文本内容的丰富性与结构式板书的直观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板书设计: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 爱好志趣 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率真放达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安贫乐道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晏如也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我是南湖中心学校的参赛代表,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解说我的一堂课,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给予批评和指导。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 《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大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

  语文学*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教师诵《桃花源记》导入新课,首先教师诵读几句《桃花源记》中的句子让学生猜,引出陶渊明。再让学生齐背学过的他的《归园田居》,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然后引出陶渊明。并思考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四步读书法,全面学*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1、听老师配乐朗读,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给学生渲染一种优美的意境。

  2、听完录音,教师指导文言文的读法。即根据词语的意义把握句子的节奏,根据教师的读法指导让学生练读。

  3、指名读课文、正音。在正音的同时,让学生迅速的书空,以加强学生对于字词的记忆。

  4、理解文意。在这里我安排学生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即三读。

  第一读。以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品读课文,论坛的主题是“千年‘五柳’大家谈”。我将学生分为三大组,拟出“我最欣赏———句,理由是——” “印象最深的内容是———,理由是——” “我认为表现了——的情感,表现在——”即按品语言、品内容、品情感三方面来进行品析,每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品读。在学生相互品读过程中,教师可去旁听。以此促进师生交流。此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互品5分钟后,以版主的身份收集学生观点,从三方面进行总结。如:学生品读语言时,教师在广泛采听后,总结“不”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每一个“不”字都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质,再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出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学生品读内容时,在广泛采听后,提出三个问题

  1“爱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2家境贫寒为什么还“嗜酒”?

  3“常著文章”为什么“自娱”?

  以此让学生了解这些都是“五柳先生”的志趣,明白他志趣高雅。再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五柳先生’的?”然后板书归纳,让学生全面深入感知文本;最后是品读情感.让学生理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情怀和安贫乐道的品格。安排这三品,就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品读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强化朗读,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二读,开展“我当法官巧断案”的活动探究问题.把历史上对五柳先生评价的人物和陶渊明,作为原告和被告,根据事实证据断定:五柳先生是否是陶渊明?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对比,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读:学生对人物的褒贬,反映了学生认知水*的差异,也反映了学生的价值取向,为了在本文思想内涵和学生价值取向二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我安排了“跨越时空面对面”这一活动,让学生假设陶渊明跨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在比较苏轼、周敦颐、陶渊明的作品和对生活的态度中,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四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这也是为了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既培养了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也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第三环节:小结。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作结。

  五、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性格、爱好、生活三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了图画式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为切入点,以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之志为重要支撑,将本文内容的丰富性和图画式板书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 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三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品读—诵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语文学*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模式。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提高学生的学*能力。

  四、分析学生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便于学生掌握。

  五、说教学流程

  (一)由谈话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回顾陶渊明生*,老师及时补充陶渊明生*,特别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目的是为了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加深了对陶渊明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然后引导学生析题,并思考两个问题:他为什么称“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采用三步读书法,全面学*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1、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字音和节奏。

  2、指名读课文,检查预*情况,正音明节奏。

  3、自主学*,落实双基,理解文意。

  使学生自己完成预*题目,目的是使他们自己养成自主学*的*惯,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我设置了有关文言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预*任务:重点字音、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这样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文章内容的理解,为新课的学*打下了基础。在这里我安排学生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

  1、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四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积累的陶渊明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因此气氛较为热烈,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讨论热烈,回答切题。切实改变了以前沉闷的课堂模式,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启迪想象,启**感,培养审美情感。

  课堂应是学生积极参与的的课堂,应是学生开拓思维的课堂。因此,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活跃的高度,激起他们浓厚的学*兴趣,让学生假设陶渊明跨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 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及今话隐士。这有一定难度,我是这样启发他们的:我们已经对陶渊明的性格志趣、生活态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他这种思想曾被后世很多人推崇、赞扬,可谓是“名垂千古”。其实呀,名利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总是躲避着追逐它的人,却又追逐着躲避它的人。”陶“不慕荣利”却美名流传至今,而当时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后人有谁知道呢?但现在又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那种思想,认为1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过时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自由发言。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闲静少言”不行,当今社会应多说话、多与他人交往,才能有更大发展”。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读书‘不求甚解’不好,我们读书应深入体会每字每句的含义’’。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隐居是在逃避现实是懦夫行为。”有的学生说:“ 如果我们都像他一样找个“世外桃源”躲起来,那么谁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呢?人类又怎么会有进步呢?”有的学生说:“他淡薄名利的做法很好。”有的学生说:“我们要学*他的安贫乐道的精神。”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学*他的向往自由的精神,学*他高超的的读书方式”。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了一个更具又开放性的题目。 我是这样启发的: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的发言太精彩了。那么大同学们更活跃了,发言太精彩了。有的学生生说:“今日的五柳先生成了一名出色的农业家。”有的学生说:“今日的五柳先生成了一名优秀的作家。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有的学生说:“今日的五柳成了一个醉鬼,流浪街头,沦为乞丐。”有的学生说:“今日的五柳开了一家酒店,做了总经理。”有的学生说:“五柳先生又当官了,而且是位反腐倡廉、为民做主的清官。”有的学生说:“由于他闲静少言,找不到工作,最终被社会淘汰了”。这一问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发散了他们的思维,因此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答案。

  总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模式的展开过程是学生艰辛又愉悦的智力劳动过程,劳动理应得到回报,而且丰厚的回报更能激发再学*再探究的主动性和热情。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效地模式加科学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中不断的自主探究,培养良好的阅读*惯,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态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三层次,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环节:作业安排。

  1、翻译课文。现在大多公开课讲究花样,忽视双基。认为只要是讲词语,就是

  传统,就是守旧。一味创新的结果是忽视了本该应有的语文生命。这个设计就是对同学预*的检测和督导。也是落实双基的保证。

  2、课下整理课堂所听,用。

  这样设计的目的既可以检验学生上课听课的专注性,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锻炼创新作文能力。做到知行统一。这也是李镇西老师的 “读出问题,读出自己”的第二个要求。

  六、说板书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集中体现就在板书上。板书的要求是力争做到实、新、精。本文重点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了图画式板书形式,引导学生从性格、爱好、生活三方面把握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的形象,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可以直观形象的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爱好: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著文章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 生活:家 贫 宴如也------- 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通用10篇(扩展4)

——《五柳先生传》的读后感 (菁华3篇)

《五柳先生传》的读后感1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晋代陶渊明是一个风姿潇洒、心定气闲的隐逸诗人。他嗜酒、他爱菊,他箪瓢屡空,忘怀得失,他远离世俗尘嚣,有着安贫乐命的洒脱和闲适。他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他的散文自粱代起亦受好评如潮,为后代人所效法。他闲居乡野,寄情山水,他崇尚自然,热爱自然。

  他一往情深地去描绘自然的世界,自然的人生。质而实绮、似癯实腴。他的散文表面清新淡雅、质朴自然。如《桃花源记》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央缤纷复行数百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廖廖几笔就将这良田、美池、桑竹之地描写得令人神往,欲居其间。

  在这自然秀丽的字面又缓缓流露出一股纯真诚挚之情,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态、没有错采镂金式的加工,而是有出水芙蓉般的境界。除去这层自然之美之外,还有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社会风尚之美。黄发垂髫、怡然自得,男耕女织、相濡以沫。当有外来之客时,他们必是邀至家中,杀鸡设酒,好生款待。充分显示了村民的热情淳朴。在这里没有连年的战乱、没有沉重的苛捐杂税。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谐。

  他们努力耕作,充分享受劳动和收获的欢乐;他们热情好客,始终保持着幼有所长,老有所终的传统美德。在这里没有君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到处都是和*、安宁、自由和幸福。这里不仅是隠士的小天地,也是千千万万农民的乐土,更是一个乌托邦式的人间仙境。这种自然之美加之人性之美实则是“天地之大美”陶渊明的散文不缺少这样的境界,无论是对真挚亲情的描写还是对自然之景的描绘,他都能一质而不鄙、浅而能深的语言**道出。在行云流水的字里行间时时回荡出对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讴歌。那是从诗人内心深处迸发和流淌出来的一片真情。任情自然、求真求实。

  *淡自然的风格就是他率真高尚人格的反应。在对待人生上,陶渊明采取一种顺应自然、任情自然的态度。从不违心矫情,也不强而后为而是处处表现出真性情、真怀抱。这一点在他的《五柳先生传》中即充分显示了。他以自画像的方式记事立言,真实而又传神的反应了他年轻时贫寒的家境和处之泰然的情怀“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你看他尽管家贫,却全然不以为怀。相反,他读书成癖,却又不求甚解,只求意会;嗜酒成性,而不能常得,逢招必醉;著文成*,又自得其乐,以明心志:一种率真、任情而又豁达、洒脱的情怀,一个“不慕虚荣”、“忘怀得失”的高士形象就这样传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当时晋宋之交的社会充满了动乱和篡夺。

  他深恶这社会上的虚伪和狡诈。但与当时很多隐者负气之士又有着不同。他以豁达的胸襟来容忍自己仕途的遭遇;以真诚的人生来对抗时代的虚伪;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来抵御社会的混浊。他嗜酒,一饮必醉;他喜读书,又不求甚解;他且爱弹琴,身边的琴却又不安玄;喜与乡农话桑麻不愿对达官贵人低声下气。在他一生的性情和行事中,他的坦然与执着使他的人格显然高出时人和流辈。走进陶渊明的散文,走进这位五柳先生*淡而真实的人生,在他的桃花林中品味自然的风采,在他的五柳先生传中体味生活的真挚,在心与心交流时获取几分朴实与执着。

《五柳先生传》的读后感2

  物欲横流的年代中,尽管物质丰富了,人们的心灵却是那么的贫乏。贫乏的心灵不是简单的心灵,而是因复杂而空虚的心灵。因为这些复杂,人们不是凭实力与努力而是妄图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自己想要的。人和人的关系是那么的冷漠、无情乃至残忍。面对这样的人际关系,谁的心灵能够产生充实感?

  读了《五柳先生传》后感悟到,陶渊明真的是一个心灵非常简单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素心人”。颜延之曾称许他,“弱不好弄,长实素心”,说他小时候不爱耍弄小聪明,长大了也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在陶渊明看来,人根本不要用那么复杂的心机去追名逐利、争先恐后。那不过是“尘网”,是“樊笼”,当“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的时候,你束缚了自己、压抑了自己,丧失了比生命、比爱情都要可贵的自由。

  另外陶渊明的归隐并不是消极避世,《五柳先生传》自传,有“五柳先生者,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的句子。这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说明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除此之外对于文章的特点,钱钟书先生曾说:“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地者而破除之尔。”此文又有重复率极极高的一个字眼——“不”,除前面的“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之外还有“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恒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为什么?要知道这一点就需要知道孔夫子的一句话:“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渊明以“不”字作为此文的关键性字眼实际上是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他的“狷者”本色。在无力回天的乱世中,先生的“有所不为”也是难能可贵的,是一种人格的独立,是一种高洁的品格。陶渊明敢于向世风时俗说“不”,“不”字后面的社会背景、身世背景、现状情境、理想情境,都证明陶渊明是走着另路的血性汉子;“不”字后面,有着一股批判精神,有着一种诗意的栖居,有着与世俗一线分界的倔强。陶渊明看淡一切,他追求的恰恰就是这个“不”,这个“不”就是他的精神本质,有了这个“不”,就有了身心的自由,就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脱和飘逸。只有这样解读,才能走进一千多年前陶渊明的心灵深处。

  当然,我可以对陶渊明求一己身心之安适的逃避和退缩不以为然,然而,陶渊明不趋时流,独标新格,睥睨世俗,遗世独立,《五柳先生传》处处表明了与现实社会的格格不入,告白着与现实世界的种种不调和,寄寓着对当今社会的强烈不满,折射出对黑暗现实的一种抗争,表达了与世俗观念的彻底决裂?无论怎么说,其中闪烁的批判的锋芒对我们永远有着警醒作用。

  陶渊明永远代表着一种可贵的意识形态,他尽管不会成为激励我们在崎岖的道路上前进的动力,但是,他可以成为防止我们在山道上滑坡的栅栏。我们首先要保持一份清洁的精神,保持一点独立和自由,而不是太多的屈从和盲从。陶渊明让生命化着了那朵菊花,也让我们的生命从世俗的尘网中挣脱出来,不为智累,不为情牵,不为利扰,从而使我们能够找回自由清洁的精神,坚守住做人的精神底线。陶渊明所开拓的那一片精神的田园,久远地沉积在读书人的心底,成为读书人精神上的归宿。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五柳先生传》的读后感3

  灯下,读着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深为先生“居尘出尘”及在现实生活中寻求快乐的人生哲学观所折服。

  读其文,进人我内心世界的引起共鸣的是其有如此的恬静之情——“闲静少言、好读书、饮酒必醉、著文自娱。”其以拈花微笑的逍遥之乐的生活方式追求生活的“真意”。

  透过其文,读的是“凉”,能折射出诗人的冷漠之情。这种“凉”是对世俗生活的抗争,不为五斗米所折腰,弃官归隐,以诗酒自娱,悠望南山,轻抚瑶琴,固守自已精神领地,从而把“冷漠”推向了文化价值的层面。

  在*凡的现实生活中,寻求快乐的人生,虽有“自欺”之嫌,但这种“有花无果”的生活过程,有一种文化价值的指向,为历代文人所效法。历史上,*者多如牛毛,后人能知几人?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丢掉半壁江山,或少一个皇帝,可能算不了什么,但丢掉一个陶渊明,则可能丢掉晋代的一段文化。人们常记着陶渊明,这也是历史的公*。文人的“迂腐”,包含着寻求人生快乐的智慧。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睹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者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当今的文人,与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读着该文,欣赏着案头的书法作品王宠所书的《五柳先生传》,在这寂静的夜晚,多少也能感到在无奈的世俗生活中的一份闲情。生活很无奈,很吵闹,需要安静下来,使心灵舒畅。我们欣赏月亮的美丽,并不是每年就那个中秋之夜抬头望望,而是在有月亮的夜晚,就抬头看看。修补自己的心灵也是这样,需要时时感受生活的美好。

  “五柳先生者,无处所,姓字不著”,实乃陶渊明为自己写传所托名罢了。要想在世俗生活中“好好地活着”,就得懂得“冷漠”的文化价值。人们喜欢热闹,但热闹的人往往是寂寞的。不信?就看看生活中的人吧。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通用10篇(扩展5)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菁华3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的能力。(基础)

  2、在老师的点拨下进行探究,启发思维。(重点)

  3、迁移训练,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难点)

  【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种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说到底也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 “文眼”、 “字眼”、“词眼”、 “句眼”、 “段眼”等。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训练的结果。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也是需要训练的。一方面要有老师的指导(训),另一方面要有学生的自主学*(练)。但训练方式不是大搞题海战术,而是要集中体现在三两个精炼的课堂提问中,通过师生互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标”试行以后,语文教学中增加了对学生综合性学*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初中生要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目前,打开学生的思维,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启发学生,引导探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活动中的主体,发现质疑,积极思维。最后结果是否与教师的预想吻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启发思维探究的过程,答案可以丰富多彩。

  回归“人文”是“新课标”的另一面重要旗帜。值得指出的是,人是社会的人,也是历史的人,人文精神除了横向的相通,还有纵向的传承。而“文学即人学”,要深层探究一篇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与精神风貌,就离不开从纵、横两方面进行印证。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触发点,比较,迁移,打开一道口子,让神秘的天光照进来,激发出学生超越教材的感悟,从而领悟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实现人格与情感的升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写出了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优秀诗篇。

  二、检查预*情况。

  解释下列词语:晏如 萧然 汲汲 戚戚

  三、寻读探究。

  教师引导: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 “文眼”、 “字眼”、“词眼”、 “句眼”、 “段眼”等。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有何关系?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和讨论,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接着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

  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五柳先生。

  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小结: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赞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相关资料: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世族豪门形成了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富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一代雄豪曹操也未能摆脱对豪门的依赖。

  ②魏晋时期,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与读书人的自由个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直之士深受压迫,往往借酒浇愁,在醉乡中使波澜的心灵获*静。这是他们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四、悟读升华。

  教师设问:

  ①伴声自读课文,思考陶渊明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

  ②假如同学们也来评价一下自己,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③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哪些现象说“不”,向哪些现象说“好”?

  课堂设想:通过学生们的自由朗读,积极发言,从而领悟文章的精神内涵,升华情感,培养健康个性、健全人格。

  小结:对于很多事物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无论评价别人还是评价自己都应如此。特别是评价自己,一方面要“人贵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陶渊明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式的自我评价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们应该做到心明眼亮。

  第二课时

  五、比较阅读: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思考题:

  1、“三百篇”指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本典籍?本学期所学的那一句诗曾提到过它?

  2、东晋以后,许多文人很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比较阅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思想个性、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3、《论语》上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小孩需要培养,中有沉重的工作压力,所以有人把四十岁的人比喻成挑着鸡蛋进城的乡巴佬,东躲西闪,战战兢兢,生怕打翻担子。仔细观察你的一些长辈,看看他们在四十岁时的思想感情、精神状态是怎样的?(课后思考,并认真观察,选择其中的一位,结合年龄特征,把他或她写入你的日记。)

  六、模仿迁移:

  抓住特点,体现个性,抒发感情,以一种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的评价方式,写一篇200左右的自传 。要求把“不戚戚于 ,不汲汲于 。”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后,加入你的自传中。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2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杰出人物的风采。同时也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培养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材内容:

  本文是东晋诗人、辞赋家陶渊明的一篇自传。在文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的三大志趣:一是好读书,二是性嗜酒,三是常写文章自娱,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与阅读能力,熟悉了文言文的阅读步骤,本文的篇幅短小,词句理解较简单,适合通过自主学*、合作质疑来探究文章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理论依据: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陶渊明,通过对其生活状况、志趣和爱好的梳理体会作者高洁的精神和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3)学*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洁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三、教学重点难点:

  梳理作者自传中的兴趣和爱好,学*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四、教法和学法

  1、诵读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主动质疑,合作探究式学*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

  课前准备:已经预*完成:课文的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初译课文。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二)读课文知通文意(15分钟)

  (三)抓文眼品读课文(10分钟)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说目标。

  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阅读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而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重要文言字词,扫清文字障碍,从而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2、使学生了解相关传记知识,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形成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

  2、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

  2、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说重点、难点

  (一)、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二)难点:语文学*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复*陶渊明相关文学常识及背诵、理解《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引出

  陶渊明并进进而激发学生学*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四步读书法,全面学*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

  1、欣赏朗诵视频,让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同时渲染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2、评价视频朗诵,并激发学生向名家挑战,同时指导学生练*文言文的读法。

  3、理解文意。安排学生开展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活动。让学生分四组,第一组负责一词多义现象的归纳,第二组负责古今异义的归纳,第三组负责文中难理解或容易出错词语的归纳,第四组负责可能会考查的句子的翻译。边默读边完成,如有疑难,先通过互帮互助来解决,困难教大的老师可请老师帮忙。

  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惯和与他人紧密配合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即三读。

  第一读,以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品读课文,论坛的主题是千年‘五柳’大家谈。

  引导学生进逐步深入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

  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品读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强化朗读,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二读,开展?我当法官巧断案?的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对比,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读,通过?睁‘眼’看世界?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眼 ?、提纲挈领式的分析人物和理解主旨的方法;同时把课堂内容横向延伸,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中的文人形象进行归类,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通过这个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同时又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不过由于时间关系,这个环节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可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但有效的评价不可省略。

  第三环节:小结。在《青花瓷》的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作结。

  六、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四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择的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为切入点,以黔娄之妻的赞语为重要支撑,将本文内容的丰富性和板书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通用10篇(扩展6)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菁华6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1

  以往的古文授课往往重视两大环节:读背结合;释通文意,对作品的思想内涵老师只是稍微点拨一下就匆匆收场。本节课一改往日陈旧的授课方式,力求有所创新。教师抓住一个关键的“不”字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自主设计学*方式,努力挖掘课文的趣味点,激发学生的学*情趣,使学生在探索和快乐中切实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文言文的内涵深刻博大,语言光辉简洁,是语文教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全文语言朴素、自然,在不到200字的篇幅中,他以精辟的笔墨描写了自己的爱好,生活态度以及思想性格等各个方面。

  怎样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深处,感受到陶渊明的性格志趣、精神风貌呢?细细钻研教材后,我突发奇想,《五柳先生》这篇课文有九处关键句使用了“不”字,何不从“不”字入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走进课文深处从而感受到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呢?

  第一课时在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意后,我对学生说:“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本文很多关键句都用了‘不’字,下节课我们就从‘不’字入手,分析陶渊明的精神风貌。大家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展示对文中‘不’字的理解。怎么样?有信心吗?大家一定要好好准备一下。”

  以往的古文授课往往重视两大环节:读背结合;释通文意。对作品的思想内涵老师只是稍微点拨一下,就匆匆收场。所以每讲完一篇文章总感觉意犹未尽,似乎总划不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古文课很少采用完全放手给学生的授课方式。学生准备的'怎么样?他们会积极配合吗?我略带不安走进教室。

  整体读完课文后,我拿着粉笔在课题下方写了一个大大的“不”字,“谁先来发表高见呢?”话音刚落,有“雄辩手”称号的王志峰首先走上讲台,他从容自若,把跌落到鼻尖的眼睛推会原位,清清嗓子,用一种很严肃的声调说道:“文章开篇就连用两个‘不’字,‘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字即把自己排除在名门贵族之外,不仅不知籍贯和出身,就连姓名、字号也不知。我查过资料,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当时许多为官者往往高谈自己的风雅,炫耀才华,标榜出身。而陶渊明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一个“不知”,一个“不详”极大的讽刺了那些士族以门第出身为荣耀的恶俗,又道出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风格。”真不愧为雄辩手,此番话说得有理有据,仿佛让人看到陶渊明正与污水浊流搏击的身姿,大家不禁肃然起敬。

  想不到第二位上台发言的竟是我班有名的“淑女”阮爱琳,她聪明好学,性格极为腼腆。此时虽早已涨红了脸,但却显得信心十足、锋芒毕露。“文章中有一句话,可谓一语概括全篇──‘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陶渊明为人不仰慕荣华富贵,不羡慕*厚禄,‘闲静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他的真实面貌。”寥寥数语,却言简意赅,直抒胸臆,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巾帼不让须眉啊!

  小画手王晓彤一言不发,只是在黑板上为大家展开一幅画。画面上简陋的居室冷冷清清,遮挡不住一年四季的风雨烈日,一位长须老者端坐桌前,手拿书卷,衣衫褴褛缀满布丁,脸上充满安宁刚毅的神色。画面下一行清新秀丽的文字映入眼帘“环睹萧然,不蔽风日”,好一个“不”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悠闲自若,以苦为乐,既有不屈意志又志趣高洁的人物形象。

  正当大家还沉浸在画面的想象中时,苏晓晓、王志威两名同学早已迫不及待走上讲台,面向大家。苏晓晓把一本书卷成筒状,举在嘴边,略带微笑。“同学们,现在开始直播名人采访节目,本期特邀嘉宾──陶渊明先生。”

  (主持人)“陶先生你好,能为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读书心得吗?”

  (陶渊明)“我喜欢读书,但不求甚解,而是力求诗书的精神真谛。”

  (主持人)“你才华横溢,为何隐居山林,把酒东篱,却不在官场崭露头角,普救民众。”

  (陶渊明)“我也曾幻想‘大济苍生’,但争名逐利,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使我厌恶,所以我宁愿独善其身,回归自然。”

  (主持人)“‘大济苍生’的抱负无从施展,面对着腐朽的现实,你内心真的能*静?”

  (陶渊明)“‘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我只能把内心的理想寄托于桃花源。”

  苏晓晓的提问直入主题,王志威的扮演惟妙惟肖,两名同学的现场采访把借酒浇愁,怀才不遇,但率直放达、超然世外的隐者形象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此时,教室里的掌声此起彼伏。

  最后孙辉同学为大家展示了两幅毛笔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苍劲有力的字,似乎在飞舞,在低诉。好一个安贫乐道、志趣高洁的君子!

  课后我看到一位学生在笔记本上总结到:归隐自然,把功名富贵视若粪土,宁可乞讨度日,也绝不“为五斗米折腰”。虽是“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但清汤粗饭,几杯黄酒,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另一位学生写道:贫能养志,不用趋炎附势,没有车马之喧,只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悠悠哉,清逸脱俗,守正不阿,醉酒率意,快慰*生。

  课后我静思:这节课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课堂环节不是很紧凑,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还不够尽如人意。但在学生心目中,本节课无疑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它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上课时迸发的积极性都是无与伦比的。他们能紧扣一个“不”字,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也是以往在课堂上收获不到的。

  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用“教”的创新文体去点燃“学”的创造火焰,使师生在文本中自由驰骋,在交流中急剧碰撞,在共同探究中享受创造的快乐,让语文课堂像春天一样,绽放出勃勃生机,成为师生共享快乐的园地。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2

  《五柳先生传》是初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针对大多数学生不大喜欢文言文的现象,教这一课时,我首先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五柳”入手,接着引出与“五柳”有关的一个典故,自然地过渡到陶渊明再让学生结合以往所学说说“心中的陶渊明”这样既复*了旧知识,又能与新知识形成一定的对比效果,自然地导入到课文的学*,这是我认为的可取处之一。

  我认为的可取处之二在于对文章语言的品析上,为了避免落入俗套或者杂乱无章,我采取了限制格式但不限制内容的品析方法,让学生既放得开(可任取文中的语句)又收得拢(旧拢到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上)当学生对中心句认知不一致时,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分成几派自由辩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又巧妙地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结合现实对五柳先生的为人进行评析发表看法,让学生能辨证地看事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落实“教书育人”中的“育人”这一环。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解释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朗读训练突出不够,我了解到学生上课前预*的时间较长,课文读的较熟,所以忽略了这一环节,后来通过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我才知道“读”是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俗语正说明了这点,今后我一定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促学。

  不足之外还在于我的教学观念更新得仍不够彻底,讲课或多或少有考试的牵制,学生辩论时两方都有理,而我为了学生考试时的唯一答案,在辩论之后把答案牵引到了我心目中的答案上,这一点无疑是与新理念观点相违背的,对此,我只能说我还未完全从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彻底走出来需要一个过程,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步战胜“旧我”的。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3

  1、为学生迅速领悟文本内容及作者志趣,导入新课时,作者所处在社会背景要做必要的交代。

  2、强调或点拨作者的读书方法及目的与当今学生求知目的之异同。该环节应放在总结全文时进行,若学生课上提出则要趁热打铁及时指导点拨,它是理解作者志趣及情感的前提,力争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3、部分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文本中实词和虚词上还欠准确、牢固,该环节不能忽略,今后多加注意。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4

  以往的古文授课往往重视两大环节:读背结合;释通文意,对作品的思想内涵老师只是稍微点拨一下就匆匆收场。本节课一改往日陈旧的授课方式,力求有所创新。教师抓住一个关键的“不”字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自主设计学*方式,努力挖掘课文的.趣味点,激发学生的学*情趣,使学生在探索和快乐中切实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文言文的内涵深刻博大,语言光辉简洁,是语文教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全文语言朴素、自然,在不到200字的篇幅中,他以精辟的笔墨描写了自己的爱好,生活态度以及思想性格等各个方面。

  怎样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深处,感受到陶渊明的性格志趣、精神风貌呢?细细钻研教材后,我突发奇想,《五柳先生》这篇课文有九处关键句使用了“不”字,何不从“不”字入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走进课文深处从而感受到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呢?

  第一课时在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意后,我对学生说:“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本文很多关键句都用了‘不’字,下节课我们就从‘不’字入手,分析陶渊明的精神风貌。大家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展示对文中‘不’字的理解。怎么样?有信心吗?大家一定要好好准备一下。”

  以往的古文授课往往重视两大环节:读背结合;释通文意。对作品的思想内涵老师只是稍微点拨一下,就匆匆收场。所以每讲完一篇文章总感觉意犹未尽,似乎总划不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古文课很少采用完全放手给学生的授课方式。学生准备的怎么样?他们会积极配合吗?我略带不安走进教室。

  整体读完课文后,我拿着粉笔在课题下方写了一个大大的“不”字,“谁先来发表高见呢?”话音刚落,有“雄辩手”称号的王志峰首先走上讲台,他从容自若,把跌落到鼻尖的眼睛推会原位,清清嗓子,用一种很严肃的声调说道:“文章开篇就连用两个‘不’字,‘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字即把自己排除在名门贵族之外,不仅不知籍贯和出身,就连姓名、字号也不知。我查过资料,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当时许多为官者往往高谈自己的风雅,炫耀才华,标榜出身。而陶渊明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一个“不知”,一个“不详”极大的讽刺了那些士族以门第出身为荣耀的恶俗,又道出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风格。”真不愧为雄辩手,此番话说得有理有据,仿佛让人看到陶渊明正与污水浊流搏击的身姿,大家不禁肃然起敬。

  想不到第二位上台发言的竟是我班有名的“淑女”阮爱琳,她聪明好学,性格极为腼腆。此时虽早已涨红了脸,但却显得信心十足、锋芒毕露。“文章中有一句话,可谓一语概括全篇──‘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陶渊明为人不仰慕荣华富贵,不羡慕*厚禄,‘闲静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他的真实面貌。”寥寥数语,却言简意赅,直抒胸臆,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巾帼不让须眉啊!

  小画手王晓彤一言不发,只是在黑板上为大家展开一幅画。画面上简陋的居室冷冷清清,遮挡不住一年四季的风雨烈日,一位长须老者端坐桌前,手拿书卷,衣衫褴褛缀满布丁,脸上充满安宁刚毅的神色。画面下一行清新秀丽的文字映入眼帘“环睹萧然,不蔽风日”,好一个“不”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悠闲自若,以苦为乐,既有不屈意志又志趣高洁的人物形象。

  正当大家还沉浸在画面的想象中时,苏晓晓、王志威两名同学早已迫不及待走上讲台,面向大家。苏晓晓把一本书卷成筒状,举在嘴边,略带微笑。“同学们,现在开始直播名人采访节目,本期特邀嘉宾──陶渊明先生。”

  (主持人)“陶先生你好,能为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读书心得吗?”

  (陶渊明)“我喜欢读书,但不求甚解,而是力求诗书的精神真谛。”

  (主持人)“你才华横溢,为何隐居山林,把酒东篱,却不在官场崭露头角,普救民众。”

  (陶渊明)“我也曾幻想‘大济苍生’,但争名逐利,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使我厌恶,所以我宁愿独善其身,回归自然。”

  (主持人)“‘大济苍生’的抱负无从施展,面对着腐朽的现实,你内心真的能*静?”

  (陶渊明)“‘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我只能把内心的理想寄托于桃花源。”

  苏晓晓的提问直入主题,王志威的扮演惟妙惟肖,两名同学的现场采访把借酒浇愁,怀才不遇,但率直放达、超然世外的隐者形象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此时,教室里的掌声此起彼伏。

  最后孙辉同学为大家展示了两幅毛笔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苍劲有力的字,似乎在飞舞,在低诉。好一个安贫乐道、志趣高洁的君子!

  课后我看到一位学生在笔记本上总结到:归隐自然,把功名富贵视若粪土,宁可乞讨度日,也绝不“为五斗米折腰”。虽是“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但清汤粗饭,几杯黄酒,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另一位学生写道:贫能养志,不用趋炎附势,没有车马之喧,只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悠悠哉,清逸脱俗,守正不阿,醉酒率意,快慰*生。

  课后我静思:这节课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课堂环节不是很紧凑,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还不够尽如人意。但在学生心目中,本节课无疑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它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上课时迸发的积极性都是无与伦比的。他们能紧扣一个“不”字,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也是以往在课堂上收获不到的。

  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用“教”的创新文体去点燃“学”的创造火焰,使师生在文本中自由驰骋,在交流中急剧碰撞,在共同探究中享受创造的快乐,让语文课堂像春天一样,绽放出勃勃生机,成为师生共享快乐的园地。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5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自读课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3.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设计时,我计划了两课时。在第一课时夯实基础(读和译),第二课时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和传记特点。

  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文言文的读是很重要的,读通、读懂是一个循序的过程,我让学生听读、自由读、朗读、适时点评,在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掌握了文章的语言特点,多用否定句,而且句式整齐,有的同学更己通晓了文意,这样,在此基础上进行学*就轻车熟路了。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种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说到底也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文眼”、“字眼”、“词眼”、“句眼”、“段眼”等。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训练的结果。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也是需要训练的。一方面要有老师的指导(训),另一方面要有学生的自主学*(练)。但训练方式不是大搞题海战术,而是要集中体现在三两个精炼的课堂提问中,通过师生互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在这方面做出了较好的尝试。 如我采取听录音、自由读、集体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理解了文意,悟出了作者的思想。便于下节课深入了解作者打下了基础。

  “新课标”试行以后,语文教学中增加了对学生综合性学*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初中生要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目前,打开学生的思维,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启发学生,引导探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活动中的主体,发现质疑,积极思维。最后结果是否与教师的预想吻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启发思维探究的过程,答案可以丰富多彩。但这节课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在探讨有的问题时,教师总情不自禁地想将学生引向自己的预想答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探究的能力。今后还应该在这方面加以注意和改进。

  在本节课中学生发言不够积极,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除了寥寥几个*时比较活跃的学生发言,其他学生总是“金口难开”、“冷眼旁观”。这个学期就是活跃分子也有几个变得甘于寂寞,语文课堂逐渐变得“清风乍起”、“水波不兴”,为此我大伤脑筋,然而今天为什么出现另一番景象呢?我不禁沉思我设计的问题是否缺乏针对性或是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生动?我由衷的感到自己需要改进和学*的很多,因此在*时我要坚持理论学*和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 ,以使自己不但提高。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6

  1、为学生迅速领悟文本内容及作者志趣,导入新课时,作者所处在社会背景要做必要的交代。

  2、强调或点拨作者的读书方法及目的与当今学生求知目的之异同。该环节应放在总结全文时进行,若学生课上提出则要趁热打铁及时指导点拨,它是理解作者志趣及情感的前提,力争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3、部分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文本中实词和虚词上还欠准确、牢固,该环节不能忽略,今后多加注意。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通用10篇(扩展7)

——《五柳先生传》教案 (菁华5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1

  【教学目的】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学*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展示画像 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谁知道有关他的故事轶闻?今天我们学*陶渊明的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师板书)

  二、研读课文

  1.自读质疑

  教师引语: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请先对照注释和课后*题自读课文,读出声来,边读边圈点勾画,有问题可以问老师。

  学生自读、自疑,学会自学。

  2.听读体会

  教师引语:看见同学们读,老师也想吟读一番,听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

  学生听教师范读,并初步体会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

  3.齐读感悟

  教师引语: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4.寻读探究

  教师引语:通过几遍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像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

  学生交流,教师只听,不作评价,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即可。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与讨论,了解五柳名字的来历,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为自己立传,好读书、性嗜酒、家贫、著文自娱及东晋的历史背景,能从中感受到陶渊明的性格及追求即可。

  5.品读交流

  教师引语: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你最喜欢哪一句?找出来进行赏读。

  学生交流,师生共赏共品。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却往往忽略每有会意,事实上,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13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空间,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

  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相关资料:东晋文人嗜酒,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

  ③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晏如也。重点理解晏如。

  ④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理解戚戚、汲汲。

  6.熟读成诵

  教师引语:好句子就要背下来,师生同读佳句及段落,当堂背诵。

  三、能力拓展

  教师引语:东晋以后,很多文人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下面,我们再看一篇《老舍自传》。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断学师范,遥奠教书匠之基。及壮,湖口四方,教书为业,继学师范。每购奖券,以得未彩为荣也。二十七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请一生朗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课堂设想:只要能体会到作者的自赏、自嘲、自得、自乐即可。

  教师引语:其实,同学们也可以学*这种自赏自嘲的笔调,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同学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学生展示自我并交流。

  如:生1:喜欢足球,却被称为臭脚。

  生2:每每迟到,总被老师耻笑,一笑了之。

  生3:不戚戚于分数,不汲汲于名次。

  四、课堂收束

  这堂课即将结束了,相信大家在以后的语文学*之旅上会有更多收获。网络、书店、图书馆,都是学语文的好去处,有收获,可以告诉我,有困惑,也可以告诉我。

  五、作业:

  整理自己的小传,写在作业本上。

《五柳先生传》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理解课文中表现的陶渊民的道德情操。

  2、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

  1、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2、掌握文中实词。

  三、教学难点:1、怎样认识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课文。

  一、导入新课:回忆已学过的课文,了解陶渊明的生*。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号“五柳先生”。

  二、朗读全文,完成练*册第9题。简单讲解停顿划分方法。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宅边/有五柳树B、常著文章/自娱

  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D、黔娄/之妻有/言

  三、再读课文把握以下字词,再完成练*册2、3、4、5、6题。就不理解的字词发问。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汲汲:心情迫切的样子造:往,到

  戚戚:忧愁的样子期:希望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俦:朋友

  2、给加点字注音。

  1、性嗜酒2、造饮辄尽3、曾不吝情去留4、短褐穿结5、箪瓢屡空6、黔娄之妻有言7、不汲汲于富贵8、其言兹若人之俦乎9、衔觞赋诗10、无怀氏之民欤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5、环堵萧然

  2、因以为号焉6、不戚戚然于贫贱3、每有会意7、不汲汲于富贵

  4、或置酒而招之8、衔觞赋诗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B、便欣然忘食C、常著文章自娱D、忘怀得失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置酒而招之(指五柳先生)B、黔娄之妻有言(的,结构助词)

  C、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音节助词)D、吾欲之南海(往)

  6、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爱读书,但不求理解要旨。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在刮风下雨的日子里不能挡风。

  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患,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衔着酒杯做诗,来使自己的心情快乐。

  四、试图翻译课文。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情况。

  五、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目标:理解课文中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训练文言文阅读拓展能力。

  一、抽查背诵情况。

  二、阅读课文,完成练*册第1、7题。

  1、1、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志趣的句子是:

  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3、“赞”语中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画像,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B、本文是从性格、生活、志趣三方面来刻画五柳先生的形像的。

  C、短文颂扬了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

  D、文中的“赞”是传后所附的议论性文字。与正文关系不大,可以删去。

  三、谈谈自己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一些看法。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既可。)

  四、文言文阅读能力拓展训练。

  昔有一人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又复破分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一、解释加点词。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首不得出自能出之既杀驼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首不得出B、既不得出C、如此痴人D、有一老人来语之曰以刀劈狼首既杀驼两狼并驱如故即用其语

《五柳先生传》教案3

  设计理念与思路:《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作,属于文言文。文言文的`学*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达到读准目标。

  2、翻译课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同时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3、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

  4、背诵全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5、仿照本文写法,写一篇个人小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本节课我们来学*一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上学期我们已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史上我们也学过,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淡却寓意深刻。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指导诵读。

  1、学生试读。

  要求:让学生在试读的同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shì)辄(zhé)吝(ln)褐(hè)箪(dn)

  汲(jí)俦(chu)觞(shng)

  2、听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诵读。

  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节奏。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边翻译边画出疑难,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最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班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环堵萧然,不蔽风雨。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四、作业 布置: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检查背诵。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本文是陶渊明借五柳先生之名,写的一篇自传,记叙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鲜明形象。

  那么,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一段。

  要求: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或怎样一个形象?

  (1)、教师设计好板面:让学生将有关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句子板演在黑板上。

  (2)、学生分组交流: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

  结论:通过对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

  师:如果说第一段是传,那么第二段就是评论性的文字。

  2、齐读第二段。

  要求:让学生找出本段中评价五柳先生的语句。

  师:那一句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让学生翻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加深理解。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第一段那些照应?

  生:“闲静少言,不谋名利”。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这句话再次强化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评价人物形象。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已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提示:喜欢或不喜欢)喜欢哪些方面?不喜欢哪些方面?(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我喜欢他“闲静少言,不谋名利”。不喜欢他“性嗜酒”。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不求甚解”。还喜欢他“造饮辄尽”的豪爽性格。不喜欢他“闲静少言”。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和“常著文章自娱”,不喜欢他“性嗜酒”。

  ……

  三、拓展迁移。

  师:作为语文老师,我非常想成为你们的朋友,可作为朋友,必须知其人,又知其心,我非常想了解你们,你们愿做我的朋友吗?

  生:愿意。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在日记上写一篇“自题小像”,介绍一下自己,让我了解你,成为你的朋友。好不好?

  生:好。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当堂展示。

  四、小结: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

  五、作业 布置:

  学生推荐作业 :1、在读书笔记上默写全文。

  2、继续完善“自我介绍”的短文。

  课改课例:

  《五柳先生传》的课堂实录

  设计理念与思路:《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作,属于文言文。文言文的学*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因此,就《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我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节课主要任务是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达到读准、读懂的目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第二节课学*文章的语言、结构、写法,体会作者的所表达的情感。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达到读准目标。

  2、翻译课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同时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3、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

  4、背诵全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5、仿照本文写法,写一篇个人小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本节课我们来学*一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上学期我们已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史上我们也学过,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淡却寓意深刻。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指导诵读。

  1、学生试读。

  要求:让学生在试读的同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shì)辄(zhé)吝(ln)褐(hè)箪(dn)

  汲(jí)俦(chu)觞(shng)

  2、听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诵读。

  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节奏。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边翻译边画出疑难,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最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班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环堵萧然,不蔽风雨。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四、作业 布置: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检查背诵。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本文是陶渊明借五柳先生之名,写的一篇自传,记叙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鲜明形象。

  那么,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一段。

  要求: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或怎样一个形象?

  (1)、教师设计好板面:让学生将有关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句子板演在黑板上。

  (2)、学生分组交流: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

  结论:通过对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

  师:如果说第一段是传,那么第二段就是评论性的文字。

  2、齐读第二段。

  要求:让学生找出本段中评价五柳先生的语句。

  师:那一句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让学生翻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加深理解。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第一段那些照应?

  生:“闲静少言,不谋名利”。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这句话再次强化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评价人物形象。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已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提示:喜欢或不喜欢)喜欢哪些方面?不喜欢哪些方面?(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我喜欢他“闲静少言,不谋名利”。不喜欢他“性嗜酒”。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不求甚解”。还喜欢他“造饮辄尽”的豪爽性格。不喜欢他“闲静少言”。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和“常著文章自娱”,不喜欢他“性嗜酒”。

  ……

  三、拓展迁移。

  师:作为语文老师,我非常想成为你们的朋友,可作为朋友,必须知其人,又知其心,我非常想了解你们,你们愿做我的朋友吗?

  生:愿意。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在日记上写一篇“自题小像”,介绍一下自己,让我了解你,成为你的朋友。好不好?

  生:好。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当堂展示。

  四、小结: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

  五、作业 布置:

  学生推荐作业 :1、在读书笔记上默写全文。

  2、继续完善“自我介绍”的短文。

《五柳先生传》教案4

  【教学目的】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学*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展示画像 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谁知道有关他的故事轶闻?今天我们学*陶渊明的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师板书)

  二、研读课文

  1.自读质疑

  教师引语: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请先对照注释和课后*题自读课文,读出声来,边读边圈点勾画,有问题可以问老师。

  学生自读、自疑,学会自学。

  2.听读体会

  教师引语:看见同学们读,老师也想吟读一番,听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

  学生听教师范读,并初步体会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

  3.齐读感悟

  教师引语: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4.寻读探究

  教师引语:通过几遍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像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

  学生交流,教师只听,不作评价,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即可。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与讨论,了解五柳名字的来历,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为自己立传,好读书、性嗜酒、家贫、著文自娱及东晋的历史背景,能从中感受到陶渊明的性格及追求即可。

  5.品读交流

  教师引语: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你最喜欢哪一句?找出来进行赏读。

  学生交流,师生共赏共品。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却往往忽略每有会意,事实上,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13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空间,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

  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相关资料:东晋文人嗜酒,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

  ③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晏如也。重点理解晏如。

  ④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理解戚戚、汲汲。

  6.熟读成诵

  教师引语:好句子就要背下来,师生同读佳句及段落,当堂背诵。

  三、能力拓展

  教师引语:东晋以后,很多文人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下面,我们再看一篇《老舍自传》。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断学师范,遥奠教书匠之基。及壮,湖口四方,教书为业,继学师范。每购奖券,以得未彩为荣也。二十七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请一生朗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课堂设想:只要能体会到作者的自赏、自嘲、自得、自乐即可。

  教师引语:其实,同学们也可以学*这种自赏自嘲的笔调,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同学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学生展示自我并交流。

  如:生1:喜欢足球,却被称为臭脚。

  生2:每每迟到,总被老师耻笑,一笑了之。

  生3:不戚戚于分数,不汲汲于名次。

  四、课堂收束

  这堂课即将结束了,相信大家在以后的语文学*之旅上会有更多收获。网络、书店、图书馆,都是学语文的好去处,有收获,可以告诉我,有困惑,也可以告诉我。

  五、作业:

  整理自己的小传,写在作业本上。

《五柳先生传》教案5

  设计理念与思路:《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作,属于文言文。文言文的学*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达到读准目标。

  2、翻译课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同时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3、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

  4、背诵全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5、仿照本文写法,写一篇个人小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本节课我们来学*一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上学期我们已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史上我们也学过,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淡却寓意深刻。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指导诵读。

  1、学生试读。

  要求:让学生在试读的同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shì)辄(zhé)吝(ln)褐(hè)箪(dn)

  汲(jí)俦(chu)觞(shng)

  2、听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诵读。

  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节奏。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边翻译边画出疑难,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最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班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环堵萧然,不蔽风雨。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四、作业 布置: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检查背诵。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本文是陶渊明借五柳先生之名,写的一篇自传,记叙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鲜明形象。

  那么,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一段。

  要求: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或怎样一个形象?

  (1)、教师设计好板面:让学生将有关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句子板演在黑板上。

  (2)、学生分组交流: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

  结论:通过对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

  师:如果说第一段是传,那么第二段就是评论性的文字。

  2、齐读第二段。

  要求:让学生找出本段中评价五柳先生的语句。

  师:那一句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让学生翻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加深理解。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第一段那些照应?

  生:“闲静少言,不谋名利”。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这句话再次强化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评价人物形象。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已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提示:喜欢或不喜欢)喜欢哪些方面?不喜欢哪些方面?(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我喜欢他“闲静少言,不谋名利”。不喜欢他“性嗜酒”。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不求甚解”。还喜欢他“造饮辄尽”的豪爽性格。不喜欢他“闲静少言”。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和“常著文章自娱”,不喜欢他“性嗜酒”。

  ……

  三、拓展迁移。

  师:作为语文老师,我非常想成为你们的朋友,可作为朋友,必须知其人,又知其心,我非常想了解你们,你们愿做我的朋友吗?

  生:愿意。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在日记上写一篇“自题小像”,介绍一下自己,让我了解你,成为你的朋友。好不好?

  生:好。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当堂展示。

  四、小结: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

  五、作业 布置:

  学生推荐作业 :1、在读书笔记上默写全文。

  2、继续完善“自我介绍”的短文。

  课改课例:

  《五柳先生传》的课堂实录

  设计理念与思路:《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作,属于文言文。文言文的学*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因此,就《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我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节课主要任务是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达到读准、读懂的目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第二节课学*文章的语言、结构、写法,体会作者的所表达的情感。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达到读准目标。

  2、翻译课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同时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3、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

  4、背诵全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5、仿照本文写法,写一篇个人小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本节课我们来学*一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上学期我们已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史上我们也学过,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淡却寓意深刻。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指导诵读。

  1、学生试读。

  要求:让学生在试读的同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shì)辄(zhé)吝(ln)褐(hè)箪(dn)

  汲(jí)俦(chu)觞(shng)

  2、听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诵读。

  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节奏。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边翻译边画出疑难,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最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班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环堵萧然,不蔽风雨。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四、作业 布置: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检查背诵。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本文是陶渊明借五柳先生之名,写的一篇自传,记叙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鲜明形象。

  那么,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一段。

  要求: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或怎样一个形象?

  (1)、教师设计好板面:让学生将有关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句子板演在黑板上。

  (2)、学生分组交流: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

  结论:通过对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

  师:如果说第一段是传,那么第二段就是评论性的文字。

  2、齐读第二段。

  要求:让学生找出本段中评价五柳先生的语句。

  师:那一句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让学生翻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加深理解。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第一段那些照应?

  生:“闲静少言,不谋名利”。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这句话再次强化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评价人物形象。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已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提示:喜欢或不喜欢)喜欢哪些方面?不喜欢哪些方面?(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我喜欢他“闲静少言,不谋名利”。不喜欢他“性嗜酒”。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不求甚解”。还喜欢他“造饮辄尽”的豪爽性格。不喜欢他“闲静少言”。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和“常著文章自娱”,不喜欢他“性嗜酒”。

  ……

  三、拓展迁移。

  师:作为语文老师,我非常想成为你们的朋友,可作为朋友,必须知其人,又知其心,我非常想了解你们,你们愿做我的朋友吗?

  生:愿意。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在日记上写一篇“自题小像”,介绍一下自己,让我了解你,成为你的朋友。好不好?

  生:好。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当堂展示。

  四、小结: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

  五、作业 布置:

  学生推荐作业 :1、在读书笔记上默写全文。

  2、继续完善“自我介绍”的短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通用10篇(扩展8)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菁华5篇)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1

  (一)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18—20题。(8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小题1】.下面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遂许先帝以驱驰B.便欣然忘食食不饱,力不足C.期在必醉度已失期 D.以乐其志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小题3】.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其实是自传。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作者陶渊明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小题3】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不慕荣利,酷爱读书,安贫乐道,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2

  五柳先生传

  [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山市》)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吧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他的“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参考答案]

  1.①好:爱好。(1分)②或:有的人

  2.C(A介词,因为。B连词,表示目的。C 介词,用,D介词,凭借)

  3.①每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②房屋简陋,里面空空荡荡的,不能遮挡风吹日晒。

  4.“不慕荣利”,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3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组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B.好读书,不求甚解辙生好为文(《上枢密韩太尉书》)

  C.便欣然忘食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D.因以为号焉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E.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宠辱偕忘(《岳阳搂记》)

  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译文: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3.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答:

  4.请结合自己的读书*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

  参考答案:1.B、E2.①(他)去喝酒,总是把酒喝完,希望一醉方休。(造:到……去;期:期望、希望。)②不因贫贱而忧愁,不为追求富贵到处奔走钻营。(戚戚:愁苦的样子;汲汲:急切追求的样子。)3.民风淳朴,人人生活安乐,恬淡自足。(意思对即可)4.结合自己读书*惯;赞成或不赞成且言之成理。参考答案:赞成:爱好读书,重在领悟文章精神实质。不赞成:根据文章内容精读与粗读结合。

  (二)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上文中的“先生”指的是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号__________。

  2.给下列字注音。

  嗜____________辄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的字。

  (1)或置酒而招之__________(2)环堵萧然__________

  (3)期在必醉__________(4)短褐穿结__________

  4.对下列句子里虚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其:他的)B.因以为号焉(因:因此)

  C.既醉而退(既:已经)D.以此自终(以:用)

  5.对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B.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6.将下面的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7.说说文中的“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8.怎样正确地评价他的居住*惯和生活细节?

  参考答案

  1.东晋陶渊明(或陶潜)五柳先生

  2.shìzhé

  3.(1)有人(2)墙(3)希望(4)破、坏

  4.B

  5.B

  6.(1)*时悠闲*静少说话,不去追求名利。(2)心中便忘记了得失,用这种生活态度过自己的一生。

  7.他是一个淡泊名利、放荡不羁、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8.他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思想值得学*,但他消极避世,放浪形骸的行为并不值得效法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造( )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颇示( )己志

  ③泻出于( )两峰之间者 ④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

  9.翻译句子。(4分)

  ①因以为号焉。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10.两文分别写五柳先生和醉翁的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

  8. 答案:①往,到;②显示,显露;③从;④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评分:答对一个词语解释得1分,共4分。

  9. 答案:①就以此为号;②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号叫醉翁

  评分:翻译准确一句得2分,共4分。

  10. 答案:(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醉翁)借酒助山水游乐之兴。

  评分:答出一点得2分,共4分。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5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 好:

  (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

  (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期: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屡: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译文: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3。文中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哪三大爱好?(可用原文回答)(3分)

  答:

  4。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4分)

  答:

  参考答案:

  1。(4分,每小题1分)

  (1)喜爱(喜欢) (2)体会(领会)

  (3)期望(希望) (4)经常(常常)

  2。(6分,每小题3分)

  (1)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何许”“不详”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正确1分。)

  (2)不为贫贱而忧愁(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汲汲”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正确1分。)

  3。(3分)

  读书(好读书)(1分)喝酒(性嗜酒)(1分)写文章(著文章)(1分)

  4。(4分)

  示例: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五柳先生虽然生活贫困却淡泊名利,为了保持内心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言之有理即可)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通用10篇(扩展9)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精选5篇)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 1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

  篇一:五柳先生传读后感
  
  其名不扬,其姓不闻,作者故意隐去姓名,着重表现先生的神韵,这篇成为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文章朴素*淡,却韵味十足。
  
  总体概括先生的性格就八个大字:“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体现了作者不为金钱而动摇的决心。先生的三大爱好:读书、喝酒、写文章,成就了先生异于他人的生活情趣,尤其是读书时,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而是对书中内容有所领会,其意并不在考取功名,效力帝王,而是在使自己能在精神上得到升华,这就大不同于别人了,先生嗜好饮酒,却不沉迷其中,不在礼节,不装模作样,醉了就回家,体现了作者率真放达的情感,家徒四壁,箪瓢屡空,如此恶劣的环境却没有对先生有所影响,却还安贫乐道,怡然自得,作者追求的是“天高云淡,宁静致远”的恬适生活,无所谓吃穿,先生在意的是写文章以乐己志,这就满足了。
  
  最后议论先生的名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精神气质,只为“举杯邀明月”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先生的隐居行为,是不与世俗同流和污的体现,到底这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在此,我不再抛出自己的愚见,因为作者主要在表现先生的精神,并没有议论他的行为正确与否,所以,先生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的。
  
  篇二:五柳先生传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
  
  金钱和名利是十分诱人的字眼。有些人的灵魂就在它们的引诱下被吞噬了。他们抛弃了党的'原则,利益熏心,以权谋私,甚至贪赃枉法。“权”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武器,可有人却利用手中的权力,穷奢极欲钻营捞钱 ,一步步走向腐败,成为钱与权的奴隶,成为钱与权的傀儡。这些人比起陶渊明来说,是不是太渺小了呢?他41岁做彭泽令,上任80多天,因不堪官场污浊,便弃职而去,(www.eduche.com)从此过着隐居生活。他的“不慕荣利”,一直被后人所称赞。再看看当今这个社会,不仅人们做不到陶渊明的“不慕荣利”,而且贪污受贿。这个风气既在官场中蔓延,又以极快的速度刮到了社会各个阶层,“走后门”已成为当今的“时髦”。诸如,企业要贷款,就得向“行长大人”送红包;在医院这块“洁白”的区域里,给病人看病做手术,本是医生天经地义的职责,可患者都还要送礼,否则便无人理你;就连在学校这块神圣之土上,学生升学中此类事情也层出不穷,且钱能买分,还能买到文凭。可悲!可叹!可恨!
  
  清醒过来吧!让我们向陶渊明一样,“不慕荣利”,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富强的现代化发达国家。
  
  篇三:五柳先生传读后感
  
  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都遵循着他的本能而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着,生命无所谓高贵与卑微,每个生命的个体都是千万年进化的产物。生命尊严的本质在与自由,在于自然而然的活着。
  
  五柳先生虽然生活状况窘迫,但他能对此坦然自若。他曾经做过官,之所以辞官回乡,就是不堪忍受官场的腐败。他在辞官的时候就明白归隐之后自己必定是要过一种清贫的日子。但他却全然不在乎。贫穷不能改变他的志趣。更改变不了他对人生的态度。
  
  读过《五柳先生传》后我问自己:"什么是人生"?人生没有轮廓,没有颜色,没有味道。这些都需要自己去创造。因为人生本自一张白纸,有些人想用线条装饰自己的人生,结果却勾画的乱七八糟。有些人认为钱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为了钱放弃尊严,出卖朋友,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感情。那么他的白纸上一定画了一张钞票。只有一少部分的人生,有一个诚实的轮廓。涂着简单而不是单调的颜色,散发着充满快乐的味道。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不是只有五柳先生的人生才完美,别把生活太复杂化,要求不高,容易满足,追求不多,容易快乐,很多事情换一种思维,换一种叫的去想,去看,日子就会充满阳光。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 2

  繁华官俗,乱红深处,不灼心净,我与披挂绿衣的你们邂逅在温婉的诗韵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揉起腮边的无奈与坚持,唇边满是酒香的缠绕:五柳,你们究竟怎样将唇角边的'酒诠释?

  时光荏苒,拣起飘零的绪意,冉冉弹起指尖。蓝天白云下,你们袭一素雅淡妆,倚居山畔,柔挑水纹,激荡出恬淡的韵律。

  我坐在一阙青石墩上,拨起指尖轻抚沧桑的淡黄,脑海满是历史人物的辛酸悲凉的充斥。因为有了期盼,孟子最终大放异彩,让历史的篇章谱上孟母的欣然。

  遥望归影,我心依然。

  祈望来生,五柳依然。

  你们卖弄着婀娜的身板, 洒下一枚枚细叶,嵌在孟母的欣然中,也定格在我内心的执着。

  物种的距离并没能阻碍我们灵魂的相拥,你们是懂我的。典雅如水的私语,窸窸窣窣。我对你说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你回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我饮尽最后一滴酒水,作道: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作罢,我哈哈大笑。狂舞乱奔的醉翁们与我心灵沟通着,适逸融合。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这大概就是我长久以来寻觅的那个答案。

  五柳,你们越发张扬了。不错,你们和我一样,只希望用掌心间的唯一生命力,敬请去释放田园小径处专属于自己的力量与暖意,敲打这凝滞的忧伤,让它碾碎于历史长卷,然后谱下恬美的乐章于这朴素诗行里。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 3

  其名不扬,其姓不闻,作者故意隐去姓名,着重表现先生的神韵,这篇成为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文章朴素*淡,却韵味十足。

  总体概括先生的性格就八个大字:“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体现了作者不为金钱而动摇的决心。先生的三大爱好:读书、喝酒、写文章,成就了先生异于他人的生活情趣,尤其是读书时,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而是对书中内容有所领会,其意并不在考取功名,效力帝王,而是在使自己能在精神上得到升华,这就大不同于别人了,先生嗜好饮酒,却不沉迷其中,不在礼节,不装模作样,醉了就回家,体现了作者率真放达的情感,家徒四壁,箪瓢屡空,如此恶劣的环境却没有对先生有所影响,却还安贫乐道,怡然自得,作者追求的是“天高云淡,宁静致远”的恬适生活,无所谓吃穿,先生在意的是写文章以乐己志,这就满足了。

  最后议论先生的名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精神气质,只为“举杯邀明月”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先生的隐居行为,是不与世俗同流和污的体现,到底这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在此,我不再抛出自己的愚见,因为作者主要在表现先生的精神,并没有议论他的行为正确与否,所以,先生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的。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 4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第一句就有出其不意之感:写传为何不说姓名,甚至作传者连自己的住所也不知道?

  他什么文不名?通读全文,理解文意之后大有感慨。五柳先生不慕荣利,隐居山间,著文章示己志,以自娱,从不随意为他人俯首相屈。这一篇《五柳先生传》,作者故意隐去了姓字和住地,既往不提,只因宅边的五柳树,随性自号“五柳先生”,这一点让我颇为叹服。

  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这样淡泊随性,更何况是有风骨的文人!他的号写出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对隐居的向往。他认为退隐于山野,干自己所喜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名号无足轻重。后来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种豆南山下”、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这一选择不经意竟名垂千古了。

  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元老。正是因为娴静少言而向往山居的性格,这让他得以通过文字抒发自己由衷的情感,留下优美的诗篇。从先始的“自娱”,变成了经典的千古传颂,不知这样是否有悖他的初衷?然人已千古,却再也问不到了。但我认为自己的感受与人分享,以至于影响他人是快乐的,你也能将自己的快乐带给他人,先生应该是愿意的吧。

  “箪瓢屡空”、“环堵萧然”的`环境也让我吃惊。读到此,一度想象四面土墙立在那里,边角苟连着,头顶上的树冠便是屋顶的画面。或许田园隐居的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所谓“清高自闲”,那其中的艰苦环境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在那个时代,陶渊明因不想入仕而隐居,不论条件多么不好,他却仍然自娱自乐,他是真正的自适在这山林里。或许这也没什么好强调的,在他的心里,早就有充足的精神食粮和抵御困境的勇气。他性格随性豪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做法虽是得罪了不少官人,但我确信他因此却拥有不少知交好友,他们之间定不吝啬,或置酒而招之,心情定是舒畅罢。在这样的生活中,或许他才是最幸福的。

  “安能摧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归去也!脱离了樊笼的陶公,得返自然,好一个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 5

  从小就喜欢读陶渊明的诗,喜欢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淡远,喜欢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纯朴意境,喜欢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回归自然,等等。陶渊明用他那朴素的语言,尽情地描绘着优美的自然,在无形中将我深深地震撼。

  在进入初中之后,我又接触到了先生的《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名篇。于是我不由一次次地幻想先生在田间地头那略显笨拙的身影,一次次在头脑里描绘着先生醉酒后的容颜,同时,也更加敬佩这位“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倔老头儿。在我的心中,他几乎成了神仙。于是我想,先生一定长得比周杰伦还要好看,比周润发还要有大哥风范。于是他在我心中牢牢地占居了“偶像”这一神圣的空间,让我从此不再追星。

  同学们,你们看我究竟是在胡扯乱谈,还是觉得与我有同感呢?其实像陶渊明一样的一些伟大的“先生”就在我们身边,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通用10篇(扩展10)

——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赏析优选【5】篇

  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赏析 1

  五柳先生传

  魏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及注释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环堵(dǔ)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piáo)屡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他的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贫穷常常不能得到满足。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详:知道。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欣然:高兴的样子。嗜:喜好。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或:有时。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既:已经。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盛饭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经常。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shāng)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黔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兹:这。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觞:酒杯。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他的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贫穷常常不能得到满足。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注释

  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

  详:知道。

  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

  欣然:高兴的样子。

  嗜:喜好。

  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zhé),就。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既:已经。

  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

  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屡:经常。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黔(qián)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

  兹:这。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俦(chóu):辈,同类。

  觞(shāng):酒杯。

  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

  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创作背景

  对于《五柳先生传》的写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两种说法。王瑶根据萧统的《陶渊明传》的叙述认为,《五柳先生传》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清代学者林云铭推测这是陶渊明辞官后所作。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1、以:(1)因以为号焉 以:把。以为,以之为。

  (2)以此自终 以:凭借。

  2、之:(1)或置酒而招之 之: 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 之:助词,的

  3、言:(1)闲静少言 言: 说,说话(动词)

  (2)黔娄之妻有言 言:言语,话(名词)

  4、如:(1)晏如也 如:……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 如:像

  5、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其: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2)亲旧知其如此 其:代词,指五柳先生

  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古:<名>旧交,旧友 。今:<形>过去的,过时的。

  3、不求甚解: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4、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今:或者。

  5、赞曰:古: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称赞,赞美。

  6、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古:处所。今:允许,许可。

  7、造饮辄尽:古:往,到。今:制造。

  8、颇示己志:古:稍微。今:很; 相当地。

  词类活用

  1、详:亦不详其姓字。

  2、亲旧:亲旧知其如此。

  3、乐:以乐其志。

  4、酒:性嗜酒。

  典故运用

  宅边有五柳树: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好读书: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性嗜酒:“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箪瓢屡空: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黔娄: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二十四孝图·黔娄·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主旨归纳

  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抒发了陶渊明的志趣。文中描述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赞语。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他看中五柳树的原因也许五柳先生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第二节自“闲静少言”至“欣然忘食”,写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接着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五柳先生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没有志趣。但这一节主要是写其“好读书”而善读书。但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与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有关。五柳先生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和那个时代的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节自“性嗜洒”至“不吝情去留”,写“五柳先生”的饮酒嗜好。作者强调他的嗜洒是出于天性,而非门阀之士的放荡纵酒,自我麻醉。但嗜洒与家贫又是矛盾的,他不慕荣利,不能摆脱贫困,便“不能常得”到酒。这说明他不因嗜酒而失节。至于亲友请他吃酒,他却毫无拘束,一去即饮,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与认真,并没有当时所谓名士的虚伪与矫情。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自“环堵萧然”至“以此自终”,写“五柳先生”的安贫与著文。他虽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却安然自得。这正是他安贫乐道的表现。而“常著文章自娱”,不入尘网,则是他读书“每有会意”的结果。并且,“忘怀得失”又是他“不慕荣利”的性格使然。这些既与前文相照应,又收束了全篇。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第二部分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陶渊明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既表达了他对上古社会淳朴风尚的向往之情,又说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理想的隐士。同时也是对世风日卜的黑暗现实的针砭与嘲飒。

  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赏析 2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很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注释

  (1)选自《陶渊明集》(2)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3)不详:不知道。详:清楚地知道。〔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所以,就。以,用。为,作为。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唉”,号,别号。(5)不慕荣利:不爱慕功名利禄(慕,羡慕;荣利,功名利禄)(6)不求甚解:古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今指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求,追求。甚,过分。解,了解。(7)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8)性:生性,生来就。(9)嗜:特别喜欢,酷爱。(10)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11)如此: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12)或:有时。(13)置酒:置办酒*。(14)招之:招待他。(15)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尽,指喝完。(16)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17)既:……之后。(18)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19)环堵(dǔ)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20)短(duǎn)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短同竖、裋。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穿、洞。结、补丁。(无二音)(21)箪(dān)瓢屡空: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屡空:时常是空的。屡:经常。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生活非常贫困。(22)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晏,*静,安逸。如,……的样子。(23)自娱:自娱自乐娱:使…欢娱。(意动用法)(24)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25)以:凭借。(26)自终:过完了自己的一生。终,终了,结束。(27)颇:稍微、一点。(28)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29)黔娄(qiánlóu):战国时齐国的隐士。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30)戚戚:忧愁的样子。(31)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32)其:大概,表推测。(33)兹:代词,这、此人。(34)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35)俦(chóu):辈,同类。(36)衔觞(shāng):喝酒喝得很愉快,陶醉其中。酣,指饮酒而乐,觞,酒杯。一说作“衔觞”,一说作“酣觞自得,赋诗乐志”。赋,创作。(37)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对...感到快乐。志,心意,志向。(38)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39)欤:表疑问,相当于“吗”

  赏析:

  陶渊明历来都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的很多杰出诗篇都是归隐田园以后所作。他赞美劳动的生活与大自然的优美娴静,幻想出现没有贫困与压榨的理想社会。语言朴素,自然优美,一反六朝时代追求华丽堆砌的文风,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影响。他的散文也有很高成就,《五柳先生传》是他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他的性格。

  对他的名字作了介绍之后,接着写他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他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他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他没有志趣。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一是饮酒,一是写文章,可见他的志趣是高雅的。他虽然隐姓埋名,但与道家说的“形同槁木,心如死灰”并不一样。不过,他“好读书,不求甚解”,为什么不求甚解?这就与他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有什么“会意”呢?没写。我们从陶渊明所写的《读山海经》《咏荆轲》等诗作中可以想见。他从书中得到哲理,得到启示,对当时的混乱、丑恶的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人生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但只能“会意”,不能言传,因而“闲静少言”,只是不说,不是不知。这使我们隐隐地感到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也隐隐地感到那个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二个志趣——饮酒。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但读书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说明他内心并非一潭死水,而是有波澜的。内心的波澜没有表现出来,却找到了一个使波澜*静的方法,这就是嗜酒。“嗜”字说明不是一般的小饮,而是“期在必醉”。尽管“家贫”,也没有改变这一嗜好,就因为在醉乡中可以使心灵的波澜得到*静。这是他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三个志趣——著文章。他著文章的目的是“自娱”,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官得禄。这一点也说明了他内心的确有“会意”,有话要说的,只是不愿对别人说,写文章给自己看。“闲静少言”而又“常著文章自娱”,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表明作者也很欣赏道家所鼓吹的无为而治的古代社会,但全文主要精神仍然是儒家的“独善其身”。全文不足二百字,语言洗练,于*淡之中表现深刻的'内容,这就是陶渊明诗文的一大特色。

  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赏析 3

  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不详(2)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6)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7)知其如此,或(8)置酒而招之;造(9)饮辄(zhé)尽(10),期在必醉(11)。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12)。环堵萧然(13),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14),箪(dān)瓢(piáo)屡(lǚ)空(15),晏(yàn)如(16)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17)示己志。忘怀得失(18),以此自终(19)。

  赞(20)曰:黔娄(21)(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22)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óu)乎(23)?衔(xián)觞(shāng)赋(24),以乐(25)其志(26)。无怀氏(27).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

  注音

  嗜 shì 辄 zhé 吝 lìn 褐 hè 箪 dān 黔 qián 俦 chóu 赋 fù

  瓢 piáo 蔽bì 屡 lǚ 晏yàn 戚 qī 兹 zī 欤 yú 觞 shāng 汲 jí

  颇 pō

  注释

  ⒈【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⒉【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

  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就。以,把,用。为,作为。焉,语气助词

  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⒍【嗜】喜好。

  ⒎【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⒏【或】有时。

  ⒐【造】往,到。

  10.【辄(zhé)尽】就喝个尽兴。辄,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2.【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3.【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14.【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5.【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16.【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晏:安然 如:……的样子

  17.【颇】稍微,或“十分

  18.【忘怀】忘记。

  19.【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0.【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

  21.【黔(qián)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22.【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介词,由于、因为,的意思

  23.【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

  24.【衔(xián)觞(shāng)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 衔,含着

  25.【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26.【志】:心志。

  27.【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房子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天性喜欢喝酒,但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时摆了酒*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五柳先生(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蔽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喝水用的瓢里经常是空的,但他依然安然自若。经常以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是能表达自己的志趣。不把自己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感到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或葛天氏的时候的百姓吧?

  点评

  这篇传的写法很特别。正式给人立传,总要说这个人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地方人。但陶渊明笔下的主人公,既不知其名姓,也不知其来历,这就使人觉得高深莫测,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富于传奇色彩。因为他的宅边有五棵柳树,大家都叫他“五柳先生”,于是他也便把这作为自己的雅号。

  本文赞语,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话来赞扬五柳先生,说“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意谓大概这两句话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也就是说五柳先生是黔娄一类人物。两句话非常精炼地概括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使古今两个人物相映生辉。下面“衔觞赋诗”几句,用记述与抒情再补一笔,人物的精神面貌更加突出,像是在画面上真的活动起来。虽然贫困,并不妨碍他心境的悠闲,饮酒赋诗,自有不可多得的乐趣。这几句也和前面“传”的部分相呼应。赞语以“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结束,说五柳先生虽生活在后世,但他的精神却徜徉于上古帝王无怀氏、葛天氏的淳朴时代,则其为人行事之超然绝俗也就不足为怪了。两句话用或然语气表示肯定,尤为妙绝,使全篇神韵飘然而远。

  扩展

  1.宅边有五柳树

  从“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 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并且有5棵。

  2.好读书

  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4.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5.黔(qián)娄

  战国时齐国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

  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

  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4.造饮辄尽

  古:到,往

  今:制造

  5.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 有的人

  今:或者

  6. 因以为号焉

  古: 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认为,作为

  7.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

  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夸奖,夸赞

  8.颇示己志:

  古:略微

  今:很

  一词多义

  1.以:1、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 】

  2、以此自终 【凭借 或连词,不翻译】

  2.之:1、或置酒而招之 【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 【助词,的】

  3.言:1、闲静少言 【说,说话】

  2、黔娄之妻有言 【言语,话】

  4.如:1、晏如也 【......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 【像】

  5.许: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地方】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示约数,左右】

  6.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7.志:1、以乐其志 【志趣,志向】

  2、处处志之【标记】

  重点虚词

  1 以 因以为号焉 用,助词

  2 因 因以为号焉 表顺承,就

  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字表判断 翻译成 是

  词类活用

  1.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的知道。

  2.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3.以乐其志:为动用法,为……感到快乐.

  4.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主语,应为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译文:先生喜欢读书,但不刻意追求字句的解释。

  因以为号焉。(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应为:因以之为号焉)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缺少主语,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译文: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

  缺少主语: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因以为号。(省略“之”字,应为“因以(之)为号”。译文: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2、倒装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状语“于贫贱”“于富贵”后置,应是: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文: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3、疑问句:

  无怀氏之民欤?(一般疑问式)

  4、判断句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意思是: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5、流传下来的成语: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赏析 4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很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注释

  (1)选自《陶渊明集》(2)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3)不详:不知道。详:清楚地知道。〔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所以,就。以,用。为,作为。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唉”,号,别号。(5)不慕荣利:不爱慕功名利禄(慕,羡慕;荣利,功名利禄)(6)不求甚解:古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今指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求,追求。甚,过分。解,了解。(7)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8)性:生性,生来就。(9)嗜:特别喜欢,酷爱。(10)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11)如此: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12)或:有时。(13)置酒:置办酒*。(14)招之:招待他。(15)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尽,指喝完。(16)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17)既:……之后。(18)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19)环堵(dǔ)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20)短(duǎn)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短同竖、裋。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穿、洞。结、补丁。(无二音)(21)箪(dān)瓢屡空: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屡空:时常是空的。屡:经常。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生活非常贫困。(22)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晏,*静,安逸。如,……的样子。(23)自娱:自娱自乐娱:使…欢娱。(意动用法)(24)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25)以:凭借。(26)自终:过完了自己的一生。终,终了,结束。(27)颇:稍微、一点。(28)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29)黔娄(qiánlóu):战国时齐国的隐士。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30)戚戚:忧愁的样子。(31)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32)其:大概,表推测。(33)兹:代词,这、此人。(34)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35)俦(chóu):辈,同类。(36)衔觞(shāng):喝酒喝得很愉快,陶醉其中。酣,指饮酒而乐,觞,酒杯。一说作“衔觞”,一说作“酣觞自得,赋诗乐志”。赋,创作。(37)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对...感到快乐。志,心意,志向。(38)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39)欤:表疑问,相当于“吗”

  赏析:

  陶渊明历来都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的很多杰出诗篇都是归隐田园以后所作。他赞美劳动的生活与大自然的优美娴静,幻想出现没有贫困与压榨的理想社会。语言朴素,自然优美,一反六朝时代追求华丽堆砌的文风,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影响。他的散文也有很高成就,《五柳先生传》是他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他的性格。

  对他的名字作了介绍之后,接着写他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他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他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他没有志趣。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一是饮酒,一是写文章,可见他的志趣是高雅的。他虽然隐姓埋名,但与道家说的“形同槁木,心如死灰”并不一样。不过,他“好读书,不求甚解”,为什么不求甚解?这就与他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有什么“会意”呢?没写。我们从陶渊明所写的《读山海经》《咏荆轲》等诗作中可以想见。他从书中得到哲理,得到启示,对当时的混乱、丑恶的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人生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但只能“会意”,不能言传,因而“闲静少言”,只是不说,不是不知。这使我们隐隐地感到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也隐隐地感到那个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二个志趣——饮酒。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但读书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说明他内心并非一潭死水,而是有波澜的。内心的波澜没有表现出来,却找到了一个使波澜*静的方法,这就是嗜酒。“嗜”字说明不是一般的小饮,而是“期在必醉”。尽管“家贫”,也没有改变这一嗜好,就因为在醉乡中可以使心灵的波澜得到*静。这是他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三个志趣——著文章。他著文章的目的是“自娱”,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官得禄。这一点也说明了他内心的确有“会意”,有话要说的,只是不愿对别人说,写文章给自己看。“闲静少言”而又“常著文章自娱”,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表明作者也很欣赏道家所鼓吹的无为而治的古代社会,但全文主要精神仍然是儒家的“独善其身”。全文不足二百字,语言洗练,于*淡之中表现深刻的内容,这就是陶渊明诗文的一大特色。

  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赏析 5

  五柳先生传

  魏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及注释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环堵(dǔ)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piáo)屡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他的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贫穷常常不能得到满足。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详:知道。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欣然:高兴的样子。嗜:喜好。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或:有时。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既:已经。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盛饭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经常。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shāng)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黔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兹:这。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觞:酒杯。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他的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贫穷常常不能得到满足。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注释

  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

  详:知道。

  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

  欣然:高兴的样子。

  嗜:喜好。

  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zhé),就。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既:已经。

  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

  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屡:经常。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黔(qián)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

  兹:这。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俦(chóu):辈,同类。

  觞(shāng):酒杯。

  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

  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创作背景

  对于《五柳先生传》的写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两种说法。王瑶根据萧统的《陶渊明传》的叙述认为,《五柳先生传》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清代学者林云铭推测这是陶渊明辞官后所作。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1、以:(1)因以为号焉 以:把。以为,以之为。

  (2)以此自终 以:凭借。

  2、之:(1)或置酒而招之 之: 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 之:助词,的

  3、言:(1)闲静少言 言: 说,说话(动词)

  (2)黔娄之妻有言 言:言语,话(名词)

  4、如:(1)晏如也 如:……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 如:像

  5、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其: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2)亲旧知其如此 其:代词,指五柳先生

  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古:<名>旧交,旧友 。今:<形>过去的,过时的。

  3、不求甚解: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4、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今:或者。

  5、赞曰:古: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称赞,赞美。

  6、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古:处所。今:允许,许可。

  7、造饮辄尽:古:往,到。今:制造。

  8、颇示己志:古:稍微。今:很; 相当地。

  词类活用

  1、详:亦不详其姓字。

  2、亲旧:亲旧知其如此。

  3、乐:以乐其志。

  4、酒:性嗜酒。

  典故运用

  宅边有五柳树: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好读书: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性嗜酒:“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箪瓢屡空: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黔娄: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二十四孝图·黔娄·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主旨归纳

  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抒发了陶渊明的志趣。文中描述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赞语。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他看中五柳树的原因也许五柳先生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第二节自“闲静少言”至“欣然忘食”,写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接着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五柳先生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没有志趣。但这一节主要是写其“好读书”而善读书。但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与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有关。五柳先生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和那个时代的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节自“性嗜洒”至“不吝情去留”,写“五柳先生”的饮酒嗜好。作者强调他的嗜洒是出于天性,而非门阀之士的放荡纵酒,自我麻醉。但嗜洒与家贫又是矛盾的,他不慕荣利,不能摆脱贫困,便“不能常得”到酒。这说明他不因嗜酒而失节。至于亲友请他吃酒,他却毫无拘束,一去即饮,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与认真,并没有当时所谓名士的虚伪与矫情。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自“环堵萧然”至“以此自终”,写“五柳先生”的安贫与著文。他虽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却安然自得。这正是他安贫乐道的表现。而“常著文章自娱”,不入尘网,则是他读书“每有会意”的结果。并且,“忘怀得失”又是他“不慕荣利”的性格使然。这些既与前文相照应,又收束了全篇。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第二部分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陶渊明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既表达了他对上古社会淳朴风尚的向往之情,又说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理想的隐士。同时也是对世风日卜的黑暗现实的针砭与嘲飒。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