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菁华6篇)

首页 / 事迹材料 / | 事迹材料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1

  祖国在日夜强盛,从当初的衰败到现在的强盛经历了多少岁月,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从原来的不懂,变成了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人们现在懂得了电脑,懂得了如何上网,这又是文化的一大进步,是一历史的改变。现在的科技发达了,人们开始用电磁炉·微波炉了,人们的生活也变好了,祖国也富饶了。

  在这些年的变化里我们经过了许多的灾难,最*有512地震,还有“莫拉克”台风等等,但人们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而是团结起来克服困难。当初在建国之初,经济发展缓慢,我们在探索的道路上跌倒过,但是我们从来都是坚强的爬了起来,现在改革开放,壮壮高楼拔地而起,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港澳的回归,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样坚不可摧,面对雪灾,地震,无情的灾难我们团结一心,挺起了坚实的脊梁骨

  在经过了这么多的磨难后人们依然顽强,在克服困难之后,人们又快乐的生活着,和往常一样,非常高兴非常快乐,因为我们的祖国又更加强盛富饶了!

  这些年的故事说都说不完,但这这些年的改变太让人惊讶了,所以,请大家相信我们的祖国会变的更加强大和富饶,我为我是*人而感到高兴!我们要努力的建设家园,把祖国建设得更好更强大,*有我则更强!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2

  祖国在日夜强盛,从当初的衰败到现在的强盛经历了多少岁月,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从原来的不懂,变成了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人们现在懂得了电脑,懂得了如何上网,这又是文化的一大进步,是一历史的改变。现在的科技发达了,人们开始用电磁炉·微波炉了,人们的生活也变好了,祖国也富饶了。

  在这些年的变化里我们经过了许多的灾难,最*有512地震,还有“莫拉克”台风等等,但人们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而是团结起来克服困难。当初在建国之初,经济发展缓慢,我们在探索的道路上跌倒过,但是我们从来都是坚强的爬了起来,现在改革开放,壮壮高楼拔地而起,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港澳的回归,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样坚不可摧,面对雪灾,地震,无情的灾难我们团结一心,挺起了坚实的脊梁骨

  在经过了这么多的磨难后人们依然顽强,在克服困难之后,人们又快乐的生活着,和往常一样,非常高兴非常快乐,因为我们的祖国又更加强盛富饶了!

  这些年的故事说都说不完,但这这些年的改变太让人惊讶了,所以,请大家相信我们的祖国会变的更加强大和富饶,我为我是*人而感到高兴!我们要努力的建设家园,把祖国建设得更好更强大,*有我则更强!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3

  杨振宁读*物理学系时,给他上一年级普通物理课的是擅长实验的物理学家、清华大学赵忠尧教授,上二年级电磁学课的是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吴有训教授,上力学课的是在广义相对论等方面颇有研究的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周培源教授等。

  但对杨振宁来说,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这些教授们外,父亲杨武之对他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杨振宁在学校里,遇有不懂的问题、碰上难以处理的事,总是经常跑到数学系办公室向父亲请教。

  杨振宁还多次说过:“在*给我影响最深的两位教授是吴大猷先生和王竹溪先生。”1942年,杨振宁本科毕业时,选了《用群论方法于多原子的振动》作毕业论文,并请吴大猷做论文导师。杨振宁在研究生院读书时,受王竹溪教授的教育和引导,对统计物理发生了兴趣。1944年研究生毕业时,杨振宁请王竹溪教授作硕士论文的指导老师,在其指导下又非常成功地写出了硕士论文,《超晶格》即为其中的一部分。1983年王竹溪教授不幸逝世,杨振宁发来唁电说:“我对统计物理的兴趣即是受了竹溪师的影响。”杨振宁还回忆道:“以后四十年间,吴先生和王先生引导我走的两个方向——对称原理和统计力学——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

  杨振宁在研究生院期间听了马仕俊教授的课后,开始注意“场论”,并对变形物体热力学也非常感兴趣。

  1957年12月10日,35岁的杨振宁和31岁的李政道因共同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一文登上了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领奖台。其前,杨振宁写信给吴大猷,感谢吴先生引导他进入对称原理和群论的领地,并说后来包括宇称守恒在内的许多研究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吴先生15年前介绍给他的那个观念有关。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4

  雷江荣老师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虽然她没有得到过多少荣誉,但是她在学生和同事的心目中却被评价为“最好的老师”!雷老师做事干净利落,走路快步如飞,急急匆匆地行进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她把有限的时间都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她学生和家人,优秀人民小学教师感动*个人事迹。如今,面对她的突然去世,面对她短短的42的人生,她的学生和家人都为她感到伤心落泪。

  2011年3月24日下午,学校放学前半个小时,华池职业中专九年级英语教师雷江荣依旧踏着她那疾步如飞的步伐,快速走出校门,向着离校园不足300米的保险公司走去。她是怕学生误了时间,亲自为班上的丁涛同学去补办升学手续。没想到这一走,竟然是她与自己的学生和同事永远的绝别。3月25日清晨,噩耗传来,年仅42岁的雷江荣老师因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而与世长辞。

  3月26日,在第一节课上课期间,当得知雷老师的遗体被运回华池,并暂时安放在她的家里时,学生们再也压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悲痛,个个泪流满面,纷纷跑出课堂,要去见雷老师最后一面。同学们或借钱,或直接跑回家向家长要钱,去为雷老师买花圈,以表达他们对“一直像妈妈一样爱着他们的雷老师”无尽的哀思。一上午,240多面悼念的花圈、挽幛就布满了柔远教育路两旁,到处更是泣声一片。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是雷老师的老师,在现场动情的说,有这么多学生主动来悼念老师的场面,他还是第一次见。

  3月26日中午,阴沉的天色,笼罩着华池职业中专校园,低回的哀乐,激荡着人们心中的波澜。教学楼前,一幅巨大的黑色挽幛正上方,悬挂着雷江荣老师的遗像,铮亮的眼镜,映衬着白皙的面庞,她依然是那样的贤淑、慈祥,英姿飒爽。

  这一天,她曾经的老师,她的生前领导,还有她的学生、同事和家人都来到了这里,为她送行。

  凄风阵阵哀云起,痛悼亡灵泪纷纷。她的老师不希望她走,是因为她不仅曾是一位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的好学生;更因为她接过了老师的教鞭,历照前辈的夙愿,扎根三尺讲台20多年,默默奉献,勤苦钻研,引用科学、灵活的教学艺术,将知识和理想灌授给了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茁壮成才,育得花烂漫、春满园!

  她的领导不想让她走,是因为她不仅是一位教学能手,更因为她始终胸怀大局,热爱自己的崇高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服从组织安排,无论被指派教哪一科,她都能很快胜任。

  雷江荣第一学历仅为高中毕业,曾先后在华池乔川中学、悦乐上堡子小学、五蛟初中、华池一中和华池职专五所学校教过学。起初她的主教课目只是中学语文和小学数学,1988年,英语教学向初级中学延伸,当时,英语只是她上高中时的一门特长而已,在英语教师十分奇缺的情况下,她坚决服从学校的调配,自信的执起了英语教鞭。因为自感底子薄,又怕误人子弟,她坚持自学自修,边教边学,经常是与自己的学生一起背诵单词,分析语法。在家里,即使吃饭和给孩子喂奶时,也手不离课本和辅导书。她的丈夫杨满怀也是一名教师,据他回忆,妻子雷江荣在有生之年,始终在不断学*。雷老师掌管着他俩的工资,*时生活非常拮据,从不买任何化妆品,也没有穿过一件价值超过35块钱以上的线衣,但在学*上,却非常舍得投入。这些年,光买英语教学图书、磁带、光碟就达100多套。在雷老师的办公室和她家里,我们发现有很多她的学*手抄本,留存的就达五十多本,仅今年就有六七本,*七万余词。经过刻苦自学,,她顺利获得了甘肃教育学院英语大专文凭。多年来,她所带的年级英语成绩始终在全县初中会考中名列前茅。

  亡者灵魂归天去,留下几多未了情!她的家人舍不得她走,是因为她不仅是一位好母亲,更因为她是一位好妻子。她把家里每个人的工作、学*和生活都安排和照顾的无微不至,有条有序,而她却始终不将自己的痛苦外露。这些年,她一直生活在“眩晕的天地里”,与病魔做着坚强的抗争,因为从起,她就患上了重度眩晕症!丈夫无数次发现,无数次劝她到医院看看,她总是因为学生课不能误,而一推再推……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5

  嘉兴是党初心始发之地,也是“勤善和美”的文明福地,“勇猛精进”的干事热土,我们的身边从来不缺少先进典型,盲人中医师朱丽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8年来,资助贫困学生480多人次,捐款金额高达333万元,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

  9月21日,晚报推出了深度报道《盲人朱丽华用初心照亮未来》。9月22日,市委*张兵在该报道上作出重要批示:“她以自己的模范行为,生动诠释了一名*人的初心,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嘉兴人文精神,值得全市*员和各级干部认真学*。”

  听着朱丽华的事迹宣讲,现场的党员干部们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点赞,纷纷表示要向她学*,时刻牢记初心,担负起责任和使命。

  市人大办公室副主任易太贤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因为两次意外双目失明,重新树立对生活的勇气,就足以让人佩服,后来她参加培训学技艺,困难可想而知,但她不仅自强,还用大爱捐助了那么多的孩子,为她的奉献和大爱致敬,向她学*。”

  “朱丽华身残志坚,她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我们,她的精神让我们深受鼓舞。”听完朱丽华先进事迹报告会,海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费晓义和桐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范瑜都情不自禁地为朱丽华鼓起了掌,在她们看来,优秀的浙大学子朱丽霞已经在传递朱丽华的信仰和初心了,“这也激励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去努力克服,斩除荆棘,不把困难当困难,坚定理想,不断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听了朱丽华的事迹报告,真正体会到了一个红船旁的特殊*员的高贵品质和人生境界。初心如磐,‘心灯’长明。”嘉报集团党委委员张渊学感慨万千,他感受到了朱丽华在人生道路上写就的满满的自强不息、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心中有信仰,光明在心里,落实在行动,她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学*。”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6

  感动*是一个不一样的节目,它能让我们知道那些英雄故事,每一篇故事都催人泪下,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斌强。

  陈斌强,一个伟大的老师,因为母亲得老年痴呆症走失寻回后,所以他决定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顾母亲5年如一日。他的事迹经过广泛传播之后,学校决定将陈斌强工作地点从乡镇调到县城。

  看到了他的故事,我的眼眶里已经有泪水在打转了,我很佩服他对妈妈的一份孝心,虽然有诸多不便,但他还是一心一意,坚持一直背着母亲上下班,他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最深的话“孩子是可以等的,可是我妈妈,却没有时间等了。”让我顿时潸然泪下,我也在心里暗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孝敬爸爸妈妈,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看完后,我又在网上看了关于他的新闻,他在QQ空间里这样写道:“不过是一个儿子孝顺母亲,世间最普通的事儿,怎么就能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想来,也许是很多子女虽心里装着父母,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所以心存愧疚的缘故吧?”

  张丽莉,一个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好老师,她爱孩子胜过爱自己。20xx年5月8日,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现已逐渐康复。

  我很感动,这时候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说的没有错,张丽莉老师的`班上有一位同学,他超级不喜欢语文,张丽莉就特意在课堂上让他朗读课文,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微笑着夸他“声音有磁性,很好听”。一段时间之后,那名同学的语文学*成绩明显提高。我觉得她很了不起,这时我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感动*,感动我们的心!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菁华6篇)扩展阅读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菁华6篇)(扩展1)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菁华6篇)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1

  骨科硕士、神经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骨科主任,这是梁益建的真实身份,然而,让他感到最亲切的称谓,却是来自患者的一声“梁爸爸”。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精湛的医术拯救了上千人的生命……这是梁益建作为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最真实的写照。对于当选《感动*》年度人物,梁益建显得有些低调:“我就是个给病人看病的普通小医生。

  梁益建:“我只是个小医生”

  在医院骨科大夫们眼中,梁益建是个精力充沛的人。这个留利落*头的五旬骨科主任,常穿一双泛黄的运动鞋,疾走于病房、医生办公室、手术室之间,并不高的个头一转身便找不见人。病房里的患者们觉得,梁益建是个和缓*静的人。调整牵引支架时,他手拿10号扳手,弓着身子不紧不慢地调整每一颗可能影响角度的螺丝钉,*均每个人的调整时间30分钟。面对媒体的采访,梁益建扶了扶黑框眼镜,用沙哑的声音说了一句:“我只是个小医生。”

  在住院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中,75%以上是脊柱侧弯130°以上、四处求医无门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改变的不仅是人的外形,与之相生相伴的呼吸衰竭、心脏衰竭,不断侵蚀着人的生命。面对患者,梁益建的话大辩若讷,“我治得好”,这四个字在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听来,有若天籁,意味着一线生机。

  三医院1号住院楼2楼,带着脊柱牵引支架的于建红,常常立在骨科病房转角通往医生办公室的*台上,静静地呼、吸。病区的空气混杂消毒水和病房里的各种药味,并不算清新,他却视为珍宝。

  几个多月前,一辆小汽车飞驰在河北沧州到成都175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于建红瘫坐在哥哥于建忠的汽车后座,大口地吸着氧气,生命的气息随着时间流逝,似乎正一丝丝地没入黑暗之中消失不见。因为40年脊柱侧弯而变形的胸腔,压迫着于建红肺部的呼吸空间,“我要活命!”他放不下80多岁的父母、媳妇周大姐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

  为了“活命”,从20xx年就出现呼吸困难的于建红已经辗转在河北、北京求医2年,跑过很多家大医院。“这是命运的事,回家好好休养”,医生的这句话于建红听过很多遍。尽管呼吸对他来说越来越费劲,他一边吸着氧气一边执拗地在网上搜索,不甘心地试图叩开命运之门。当北京的一位医生告诉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梁益建可以治,他不收就没人敢收你了”时,他连发短信的力气都没有了。

  去年8月6日下午,于建红的爱人周大姐试探着向梁益建的手机发了一条短信咨询,立即收到了回复。8月7日,于建红最新的血气分析数据被一一发到梁益建的手机上,“我的氧分压只有38mmHg,正常值是80mmHg。”氧分压低于60mmHg,已经意味着呼吸衰竭。紧紧捏着手机的周大姐,反复翻着手机,一条短信点亮了屏幕,这是于建红期盼了2年的回复——“可以入院,越快越好!”8月8日凌晨4点从沧州出发,一天之后,已经陷入半昏迷的于建红被送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立即进入骨科ICU。2天后,于建红情况好转,进入普通病房。“奔着活命而来”的于建红,“活命”几率正在呈几何级数增加,“现在上下楼梯都没问题,聊天更是没有问题”。

  梁益建:“我不收这些病人,谁收?”

  于建红和病友们互相打气时,常常会聊到一个已经出院的老病友——今年34岁、重庆壁山小伙子*。*的脊柱曾有三个严重畸形:严重脊柱后凸畸形、严重侧弯畸形、严重脊柱旋转扭曲畸形。X光片上,他的脊柱向右侧弯达到了190度,被媒体称为世界罕见。*也和很多病友一样,因为脊柱畸形,他的肺部、心脏等脏器已经受到严重积压,呼吸越来越困难。如果再得不到治疗,他最终会因为呼吸衰竭而死。

  从20xx年起,*在全国各地奔走寻找获救的希望,走遍了国内知名医院,拜访了国内几乎所有知名的脊柱专家,“在北京求治时,为了节约钱,晚上我就直接睡在门诊大厅里。”然而,跑遍了国内多家大医院,*都被拒绝。在北京某医院,*曾住院15天,最后专家仍告诉他无法手术,世界上尚未有成功案例。经过努力寻找,20xx年3月27日,没有放弃的*找到了梁益建。

  20xx年4月9日进行了第一次手术,20xx年7月进行胸廓成形手术,20xx年3月进行脊柱矫形手术,20xx年9月出院……如今,*仍把每一次治疗节点记得清清楚楚,他说这对自己非常重要。距离出院已经一年有余,*除不能弯腰外,生活与普通人无异,此前出现的'腰疼、呼吸疼等问题也在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就在去年10月21日,*的女儿出生了,他特意拨通了梁益建的电话报喜。

  在“我能治”几个字之中,有患者重获新生的喜悦,也有不为人知的风险。国际脊柱侧弯学会委员(SRS member)陶惠人说,脊柱侧弯手术,医生需要承担病人瘫痪、出现呼吸问题等风险,“脊柱侧弯手术是骨科手术中风险最大的,在医学范畴内,手术出血超过两三千毫升的,目前就是脊柱侧弯手术及肝肾移植手术。”梁益建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每天手术都很难,就像在青藏线的悬崖边开车”,但他又将话锋一转,“我不收这些病人,谁收?”

  据公开报道,20xx年至今,由梁益建主刀的脊柱畸形手术已经超过千例。另据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统计,20xx年至20xx年间,梁益建在该院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达507名,其中,417人已术后出院,余下90人目前正在接受治疗。

  智善公益基金会与全国20余家公立医院具有合作关系,“三医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有75%是北、上、广大医院告知无法手术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治疗时间长。”作为在全国范围长期救助家庭贫困脊柱畸形青少年的智善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苗强说,“梁益建的勇气来自于对医学事业的敬重与执着。”苗强眼中的梁益建是位勇士,“勇于探索医学高峰,挑战高难度的手术”。

  据悉,梁益建在治疗病例上已经囊括脊柱畸形的所有类型,突破了国际公认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三大禁区: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20xx年2月,梁益建发表在国际脊柱顶级杂志《Spine》的一个病例,以“无一问题提出”状态全文发表,打破了该杂志在审稿时会针对每篇文章提约20个问题的惯例。

  在每一天不断发生的工作细节中,梁益建的“勇气”源自对己对人的“严格”。

  “严格”是对时间的管理。梁益建常常晚上7点之后带着病人的片子回家研究,每天凌晨2点睡觉,而午夜12点之后是他的练拳时间。梁益建举起右掌缓缓地在空中虚画出一个圆,圆圈末了,化掌为拳,出拳带风,“太极讲定,定下心,才能在手术台上处变不惊;太极健身,才能支撑七八个小时的手术。”早上7点半,梁益建又准时出现在办公室。7点45分,当很多病人睡眼惺忪的时候,骨科医生办公室里已经热闹起来。36位医生护士立定,骨科交班5分钟后开始。

  根据医院相关规定,各科室每日上班时间为上午8时。“梁主任每天早上7点30分就会抵达病区,医生、护士也不好意思太晚。自然而然地,我们成了全院最早上班的科室。”包括护士长陈澜在内,每日上午7时50分参加交班的医生、护士超过30人。以30人每人每天多出10分钟的工作时间计算,骨科的医生护士每天共额外投入5小时为患者服务。医生护士额外的时间投入,一年超过1000小时,相当于50天。每天,梁益建要巡房两次,除了上午的常规巡房,手术后,他总要到病房走走才能安心。“我们做的手术太难,很多都是全国罕有的,现在的检查手段有限,没有经验参考,有5%不可控的风险,要小心。”梁益建说。

  梁益建对医生的严格要求在科室是出了名的。为治疗脊柱畸形患者,骨科成立了多学科协作治疗组,骨科、呼吸、神经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医生都是成员。人称“大师兄”的胡正军从20xx年就跟着梁益建学*,“主任要求我们晚上12点再睡觉,多一点时间看文献。”被称为“劳模”的汪飞,2年半前加入小组,家住医院对面的他已经养成了一个*惯,只要当天有手术,晚上10点就会到骨科ICU转一圈,看看做完手术病人的情况,然后发条短信给梁益建,“我不来看,主任也会来看。”

  “梁爸爸给我们重生,挺直脊梁实现梦想”

  “主任要求我们晚上12点再睡觉,多一点时间看文献”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同时也是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放在梁益建身上十分妥帖。他对病人的爱心和同情心,理解和宽慰,有时比手术刀和药物还更有效。

  上午9时,骨科医生的大办公室里,8个打着牵引支架的脊柱畸形患者沿着沙发边依次站着。骨科的医护人员给他们取了个“萌萌哒”的名字——“天线宝宝”。待梁益建从病区查完房,拿着盛满扳手、螺母、螺帽等工具的纸盒子走进办公室时,大家微笑着,眼神随着梁益建的身形移动。来自云南的张映清排在队首,梁益建从一堆螺母中挑出一把10号的扳手,开始拧动她身上固定支撑杆与头盆环的螺母。张映清紧咬着牙关,紧绷着,尽量不让身体发抖。她的头部、腰部分别套着一个钢环,用四根高过头顶的支撑杆连接固定。通过头盆环的牵引,让弯曲的脊柱慢慢拉撑。为了将头盆环固定在脑袋上,钢环上的每根钉子都穿过了头皮。

  梁益建迅速翻动着手腕,尽量让拧动的速度变快。每调一颗,梁益建便后退半步,双手**白大褂的口袋,猫着腰,伸着脖子,观察张映清的牵引架是否*衡。嘴里看似随意地询问着张映清的情况,“现在能爬几楼了,心率要注意控制在140以下,每天两个鸡蛋吃没有?”梁益建指了指张映清,面向办公室里的其他病友,“她老公挺帅的。”张映清双手攀着头盆环,腼腆地笑了。

  私下里,常有“天线宝宝”喊梁益建“梁爸爸”。在梁益建的个人网站上,有一位哈尔滨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出院,发帖感谢梁益建,“您不仅是我们的主刀医生更像是我们的爸爸……对于梁爸爸,医生不仅是职业,更是一种治好更多人的信仰。梁爸爸给我们重生,挺直脊梁实现梦想……”病友圈内传言,“梁爸爸”收了个病友做干女儿,让好多病友羡慕。有人向梁益建求证,被直接驳回,“他们所有人都像我的孩子一样。”*日里送些牛奶、鸡蛋已是常事,梁益建还掏钱为他们办迎新春联欢会,专门请音乐老师教他们唱歌,每周两次。

  8年多前,梁益建正是凭借一颗同情心,发现、治愈了职业生涯第一位脊柱畸形患者。

  20xx年2月,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中,梁益建前往盐源县做医疗支援。在泸沽湖畔的一家租车店遇到一个胸口*乎贴着大腿的人。他叫伍才林,坐在凳子上,只要一起身,头就往下栽,脊柱严重畸形,走路时眼睛只看得到地面。梁益建眼里的伍才林保持着一种“很痛苦的姿势”。当了多年骨科医生,第一次见到“驼”得这么严重的患者。“一看就是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弯曲*120度。”梁益建围着对方打量几圈,说了句“我可以做手术让你站起来”。

  见伍才林不相信,梁益建要来纸笔,边画边讲能让他站起来的原理。磨了40分钟,才让伍才林看到挺起腰杆走路的希望。电话征得院长赵聪同意后,同年5月,梁益建将伍才林接到了成都。经过13个小时的手术,这个不到130公分、十多年没躺着睡过觉的“驼背”*躺着被推出手术室,康复后身高达到178公分。伍才林给自己改名“伍才立”,铭记人生的转折。他和弟弟拿出全部积蓄并贷款70万元,在泸沽湖草海修了一栋两层的农家乐出租,当起了小老板。

  手术改变了伍才林的生活,也让其他的脊柱畸形患者知道了“梁益建”。短时间内,全国各地脊柱畸形患者蜂拥而至。梁益建的职业生涯由此转折,从一名普通骨科医生转而主攻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目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有90个“天线宝宝”正在接受牵引,等待手术,还有61个患者排队等着入院。

  “很多病友叫他‘梁爸爸’,没有发自内心的崇敬是叫不出来‘爸爸’这两个字的”

  疼痛、挣扎以及起伏的希望是脊柱畸形患者再熟悉不过的。有人说,医学是一种回应他人痛苦的努力,只有当医生在某种程度上了解患者的经历,治疗才能在谦卑、信任和尊重中进行。在梁益建的带动下,参与了解患者经历的人并不局限于医生,更包括了医生的朋友、医院、公益组织甚至患者自己。而治疗的效果,也在这些成员的深度参与之下拓展延伸。

  26岁的女大学生王丛歌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和心脏病,侧弯度数达到140度,身高仅有1.3米,手术费用需要16万元。由于家庭困难,入院不久,有热心病友告诉王丛歌:如果担心手术费,可以向智善公益基金会申请帮助。这是入住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脊柱畸形病人都知道的信息,也是老病友必向新病友传达的信息。原来,为了给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及其团队从20xx年开始与智善公益基金会展开了合作。

  智善公益基金会于20xx年10月在民政部登记设立,截至20xx年10月27日的数据显示,该基金会已向全国各地960位家庭贫困的脊柱畸形患者捐赠手术费2899.4万元。根据智善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苗强的介绍,目前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90名脊柱侧弯患者中,智善公益基金会的捐助比例达95%以上。20xx年11月至今,基金会已累计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共149名患者提供捐助,捐助金额达558.8万元人民币。此外,基金会目前已确定对30名未入院的病患提供捐助。为什么将如此大比例的捐助投向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除了基于医院收治的大多是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这一背景外,事实上苗强更愿意分享一个故事。

  20xx年11月,为了让更多脊柱畸形患者获得实际帮助,苗强曾挨家拜访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有条件进行脊柱矫形手术的医院,并建立联系。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联系后,苗强每年会到成都三四次,与病友待在一起。晚上,他常看到梁益建与病友聊天,“哪有一个医生,做了一天手术下来还为患者揉搓脊柱,很多病友叫他‘梁爸爸’,没有发自内心的崇敬是叫不出来‘爸爸’这两个字的。”苗强所见,梁益建对患者极为照顾,苦、痛、希望交织着的病房里,医生与病人、病人与病人之间变成了好朋友。

  如今,十多年没躺着睡过觉的伍才林,不仅挺直了脊梁看见泸沽湖的蓝天白云,还跟家人盖了二层农家乐当起老板;脊柱弯曲达153°的小伙子刘仁富顺利完成了手术,开始在资阳学*理发;曾经呼吸困难多次经历抢救的*,如今也已成家并有了可爱的女儿……自称为“小医生”的梁益建曾说:“我的病人,首先要让他们活下去。”在他的救治下,这些曾被告知“无法治愈”的脊柱畸形患者“活了”;在他的带动下,更多人的力量汇聚成爱的洪流,让脊柱畸形患者不仅“活了”,还能拥抱人生未来的更多精彩。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2

  骨科硕士、神经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骨科主任,这是梁益建的真实身份,然而,让他感到最亲切的称谓,却是来自患者的一声“梁爸爸”。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精湛的医术拯救了上千人的生命……这是梁益建作为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最真实的写照。对于当选《感动*》年度人物,梁益建显得有些低调:“我就是个给病人看病的普通小医生。

  梁益建:“我只是个小医生”

  在医院骨科大夫们眼中,梁益建是个精力充沛的人。这个留利落*头的五旬骨科主任,常穿一双泛黄的运动鞋,疾走于病房、医生办公室、手术室之间,并不高的个头一转身便找不见人。病房里的患者们觉得,梁益建是个和缓*静的人。调整牵引支架时,他手拿10号扳手,弓着身子不紧不慢地调整每一颗可能影响角度的螺丝钉,*均每个人的调整时间30分钟。面对媒体的采访,梁益建扶了扶黑框眼镜,用沙哑的声音说了一句:“我只是个小医生。”

  在住院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中,75%以上是脊柱侧弯130°以上、四处求医无门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改变的不仅是人的外形,与之相生相伴的呼吸衰竭、心脏衰竭,不断侵蚀着人的生命。面对患者,梁益建的话大辩若讷,“我治得好”,这四个字在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听来,有若天籁,意味着一线生机。

  三医院1号住院楼2楼,带着脊柱牵引支架的于建红,常常立在骨科病房转角通往医生办公室的*台上,静静地呼、吸。病区的空气混杂消毒水和病房里的各种药味,并不算清新,他却视为珍宝。

  几个多月前,一辆小汽车飞驰在河北沧州到成都175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于建红瘫坐在哥哥于建忠的汽车后座,大口地吸着氧气,生命的气息随着时间流逝,似乎正一丝丝地没入黑暗之中消失不见。因为40年脊柱侧弯而变形的胸腔,压迫着于建红肺部的呼吸空间,“我要活命!”他放不下80多岁的父母、媳妇周大姐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

  为了“活命”,从20xx年就出现呼吸困难的于建红已经辗转在河北、北京求医2年,跑过很多家大医院。“这是命运的事,回家好好休养”,医生的这句话于建红听过很多遍。尽管呼吸对他来说越来越费劲,他一边吸着氧气一边执拗地在网上搜索,不甘心地试图叩开命运之门。当北京的一位医生告诉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梁益建可以治,他不收就没人敢收你了”时,他连发短信的力气都没有了。

  去年8月6日下午,于建红的爱人周大姐试探着向梁益建的手机发了一条短信咨询,立即收到了回复。8月7日,于建红最新的血气分析数据被一一发到梁益建的手机上,“我的氧分压只有38mmHg,正常值是80mmHg。”氧分压低于60mmHg,已经意味着呼吸衰竭。紧紧捏着手机的周大姐,反复翻着手机,一条短信点亮了屏幕,这是于建红期盼了2年的回复——“可以入院,越快越好!”8月8日凌晨4点从沧州出发,一天之后,已经陷入半昏迷的于建红被送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立即进入骨科ICU。2天后,于建红情况好转,进入普通病房。“奔着活命而来”的于建红,“活命”几率正在呈几何级数增加,“现在上下楼梯都没问题,聊天更是没有问题”。

  梁益建:“我不收这些病人,谁收?”

  于建红和病友们互相打气时,常常会聊到一个已经出院的老病友——今年34岁、重庆壁山小伙子*。*的脊柱曾有三个严重畸形:严重脊柱后凸畸形、严重侧弯畸形、严重脊柱旋转扭曲畸形。X光片上,他的脊柱向右侧弯达到了190度,被媒体称为世界罕见。*也和很多病友一样,因为脊柱畸形,他的肺部、心脏等脏器已经受到严重积压,呼吸越来越困难。如果再得不到治疗,他最终会因为呼吸衰竭而死。

  从20xx年起,*在全国各地奔走寻找获救的希望,走遍了国内知名医院,拜访了国内几乎所有知名的脊柱专家,“在北京求治时,为了节约钱,晚上我就直接睡在门诊大厅里。”然而,跑遍了国内多家大医院,*都被拒绝。在北京某医院,*曾住院15天,最后专家仍告诉他无法手术,世界上尚未有成功案例。经过努力寻找,20xx年3月27日,没有放弃的*找到了梁益建。

  20xx年4月9日进行了第一次手术,20xx年7月进行胸廓成形手术,20xx年3月进行脊柱矫形手术,20xx年9月出院……如今,*仍把每一次治疗节点记得清清楚楚,他说这对自己非常重要。距离出院已经一年有余,*除不能弯腰外,生活与普通人无异,此前出现的腰疼、呼吸疼等问题也在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就在去年10月21日,*的女儿出生了,他特意拨通了梁益建的电话报喜。

  在“我能治”几个字之中,有患者重获新生的喜悦,也有不为人知的风险。国际脊柱侧弯学会委员(SRS member)陶惠人说,脊柱侧弯手术,医生需要承担病人瘫痪、出现呼吸问题等风险,“脊柱侧弯手术是骨科手术中风险最大的,在医学范畴内,手术出血超过两三千毫升的,目前就是脊柱侧弯手术及肝肾移植手术。”梁益建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每天手术都很难,就像在青藏线的悬崖边开车”,但他又将话锋一转,“我不收这些病人,谁收?”

  据公开报道,20xx年至今,由梁益建主刀的脊柱畸形手术已经超过千例。另据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统计,20xx年至20xx年间,梁益建在该院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达507名,其中,417人已术后出院,余下90人目前正在接受治疗。

  智善公益基金会与全国20余家公立医院具有合作关系,“三医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有75%是北、上、广大医院告知无法手术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治疗时间长。”作为在全国范围长期救助家庭贫困脊柱畸形青少年的智善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苗强说,“梁益建的勇气来自于对医学事业的敬重与执着。”苗强眼中的梁益建是位勇士,“勇于探索医学高峰,挑战高难度的手术”。

  据悉,梁益建在治疗病例上已经囊括脊柱畸形的所有类型,突破了国际公认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三大禁区: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20xx年2月,梁益建发表在国际脊柱顶级杂志《Spine》的一个病例,以“无一问题提出”状态全文发表,打破了该杂志在审稿时会针对每篇文章提约20个问题的惯例。

  在每一天不断发生的工作细节中,梁益建的“勇气”源自对己对人的“严格”。

  “严格”是对时间的管理。梁益建常常晚上7点之后带着病人的片子回家研究,每天凌晨2点睡觉,而午夜12点之后是他的练拳时间。梁益建举起右掌缓缓地在空中虚画出一个圆,圆圈末了,化掌为拳,出拳带风,“太极讲定,定下心,才能在手术台上处变不惊;太极健身,才能支撑七八个小时的手术。”早上7点半,梁益建又准时出现在办公室。7点45分,当很多病人睡眼惺忪的时候,骨科医生办公室里已经热闹起来。36位医生护士立定,骨科交班5分钟后开始。

  根据医院相关规定,各科室每日上班时间为上午8时。“梁主任每天早上7点30分就会抵达病区,医生、护士也不好意思太晚。自然而然地,我们成了全院最早上班的科室。”包括护士长陈澜在内,每日上午7时50分参加交班的医生、护士超过30人。以30人每人每天多出10分钟的工作时间计算,骨科的医生护士每天共额外投入5小时为患者服务。医生护士额外的时间投入,一年超过1000小时,相当于50天。每天,梁益建要巡房两次,除了上午的常规巡房,手术后,他总要到病房走走才能安心。“我们做的手术太难,很多都是全国罕有的,现在的检查手段有限,没有经验参考,有5%不可控的风险,要小心。”梁益建说。

  梁益建对医生的严格要求在科室是出了名的。为治疗脊柱畸形患者,骨科成立了多学科协作治疗组,骨科、呼吸、神经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医生都是成员。人称“大师兄”的胡正军从20xx年就跟着梁益建学*,“主任要求我们晚上12点再睡觉,多一点时间看文献。”被称为“劳模”的汪飞,2年半前加入小组,家住医院对面的他已经养成了一个*惯,只要当天有手术,晚上10点就会到骨科ICU转一圈,看看做完手术病人的情况,然后发条短信给梁益建,“我不来看,主任也会来看。”

  “梁爸爸给我们重生,挺直脊梁实现梦想”

  “主任要求我们晚上12点再睡觉,多一点时间看文献”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同时也是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放在梁益建身上十分妥帖。他对病人的爱心和同情心,理解和宽慰,有时比手术刀和药物还更有效。

  上午9时,骨科医生的大办公室里,8个打着牵引支架的脊柱畸形患者沿着沙发边依次站着。骨科的医护人员给他们取了个“萌萌哒”的名字——“天线宝宝”。待梁益建从病区查完房,拿着盛满扳手、螺母、螺帽等工具的纸盒子走进办公室时,大家微笑着,眼神随着梁益建的身形移动。来自云南的张映清排在队首,梁益建从一堆螺母中挑出一把10号的扳手,开始拧动她身上固定支撑杆与头盆环的螺母。张映清紧咬着牙关,紧绷着,尽量不让身体发抖。她的头部、腰部分别套着一个钢环,用四根高过头顶的支撑杆连接固定。通过头盆环的牵引,让弯曲的脊柱慢慢拉撑。为了将头盆环固定在脑袋上,钢环上的每根钉子都穿过了头皮。

  梁益建迅速翻动着手腕,尽量让拧动的速度变快。每调一颗,梁益建便后退半步,双手**白大褂的口袋,猫着腰,伸着脖子,观察张映清的牵引架是否*衡。嘴里看似随意地询问着张映清的情况,“现在能爬几楼了,心率要注意控制在140以下,每天两个鸡蛋吃没有?”梁益建指了指张映清,面向办公室里的其他病友,“她老公挺帅的。”张映清双手攀着头盆环,腼腆地笑了。

  私下里,常有“天线宝宝”喊梁益建“梁爸爸”。在梁益建的个人网站上,有一位哈尔滨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出院,发帖感谢梁益建,“您不仅是我们的主刀医生更像是我们的爸爸……对于梁爸爸,医生不仅是职业,更是一种治好更多人的信仰。梁爸爸给我们重生,挺直脊梁实现梦想……”病友圈内传言,“梁爸爸”收了个病友做干女儿,让好多病友羡慕。有人向梁益建求证,被直接驳回,“他们所有人都像我的孩子一样。”*日里送些牛奶、鸡蛋已是常事,梁益建还掏钱为他们办迎新春联欢会,专门请音乐老师教他们唱歌,每周两次。

  8年多前,梁益建正是凭借一颗同情心,发现、治愈了职业生涯第一位脊柱畸形患者。

  20xx年2月,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中,梁益建前往盐源县做医疗支援。在泸沽湖畔的一家租车店遇到一个胸口*乎贴着大腿的人。他叫伍才林,坐在凳子上,只要一起身,头就往下栽,脊柱严重畸形,走路时眼睛只看得到地面。梁益建眼里的伍才林保持着一种“很痛苦的姿势”。当了多年骨科医生,第一次见到“驼”得这么严重的患者。“一看就是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弯曲*120度。”梁益建围着对方打量几圈,说了句“我可以做手术让你站起来”。

  见伍才林不相信,梁益建要来纸笔,边画边讲能让他站起来的原理。磨了40分钟,才让伍才林看到挺起腰杆走路的希望。电话征得院长赵聪同意后,同年5月,梁益建将伍才林接到了成都。经过13个小时的手术,这个不到130公分、十多年没躺着睡过觉的“驼背”*躺着被推出手术室,康复后身高达到178公分。伍才林给自己改名“伍才立”,铭记人生的转折。他和弟弟拿出全部积蓄并贷款70万元,在泸沽湖草海修了一栋两层的农家乐出租,当起了小老板。

  手术改变了伍才林的生活,也让其他的脊柱畸形患者知道了“梁益建”。短时间内,全国各地脊柱畸形患者蜂拥而至。梁益建的职业生涯由此转折,从一名普通骨科医生转而主攻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目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有90个“天线宝宝”正在接受牵引,等待手术,还有61个患者排队等着入院。

  “很多病友叫他‘梁爸爸’,没有发自内心的崇敬是叫不出来‘爸爸’这两个字的”

  疼痛、挣扎以及起伏的希望是脊柱畸形患者再熟悉不过的。有人说,医学是一种回应他人痛苦的努力,只有当医生在某种程度上了解患者的经历,治疗才能在谦卑、信任和尊重中进行。在梁益建的带动下,参与了解患者经历的人并不局限于医生,更包括了医生的朋友、医院、公益组织甚至患者自己。而治疗的效果,也在这些成员的深度参与之下拓展延伸。

  26岁的女大学生王丛歌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和心脏病,侧弯度数达到140度,身高仅有1.3米,手术费用需要16万元。由于家庭困难,入院不久,有热心病友告诉王丛歌:如果担心手术费,可以向智善公益基金会申请帮助。这是入住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脊柱畸形病人都知道的信息,也是老病友必向新病友传达的信息。原来,为了给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及其团队从20xx年开始与智善公益基金会展开了合作。

  智善公益基金会于20xx年10月在民政部登记设立,截至20xx年10月27日的数据显示,该基金会已向全国各地960位家庭贫困的脊柱畸形患者捐赠手术费2899.4万元。根据智善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苗强的介绍,目前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90名脊柱侧弯患者中,智善公益基金会的捐助比例达95%以上。20xx年11月至今,基金会已累计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共149名患者提供捐助,捐助金额达558.8万元人民币。此外,基金会目前已确定对30名未入院的病患提供捐助。为什么将如此大比例的捐助投向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除了基于医院收治的大多是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这一背景外,事实上苗强更愿意分享一个故事。

  20xx年11月,为了让更多脊柱畸形患者获得实际帮助,苗强曾挨家拜访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有条件进行脊柱矫形手术的医院,并建立联系。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联系后,苗强每年会到成都三四次,与病友待在一起。晚上,他常看到梁益建与病友聊天,“哪有一个医生,做了一天手术下来还为患者揉搓脊柱,很多病友叫他‘梁爸爸’,没有发自内心的崇敬是叫不出来‘爸爸’这两个字的。”苗强所见,梁益建对患者极为照顾,苦、痛、希望交织着的病房里,医生与病人、病人与病人之间变成了好朋友。

  如今,十多年没躺着睡过觉的伍才林,不仅挺直了脊梁看见泸沽湖的蓝天白云,还跟家人盖了二层农家乐当起老板;脊柱弯曲达153°的小伙子刘仁富顺利完成了手术,开始在资阳学*理发;曾经呼吸困难多次经历抢救的*,如今也已成家并有了可爱的女儿……自称为“小医生”的梁益建曾说:“我的病人,首先要让他们活下去。”在他的救治下,这些曾被告知“无法治愈”的脊柱畸形患者“活了”;在他的带动下,更多人的力量汇聚成爱的洪流,让脊柱畸形患者不仅“活了”,还能拥抱人生未来的更多精彩。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3

  杨先生是牢记根本的一个人,对*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多年来和他相处,我深深感到他对*的关心,关心*人的生活是不是在改善,关心*的科学技术是不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关心培养*的人才,关心*的前途。对于在美国的*人,他也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力扶助。不仅我们这批知识分子,就是在华侨社会的人,也都得到了他的帮助。这种血浓于水的感情,对于*的那种骨肉之情,在我和他相处的16年里,是深深的感受到了的。

  1971年,中美关系稍有松动,他马上就决定回*来看一看。回到美国以后,他对*的情形作了很多报告。由于他的名望和地位,他的作风和为人,他的演讲和报道在美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当时中美关系还没有解冻的情况下,他这样做,是担了相当大的风险的,但他认为正面报道*在各方面的许多发展是他的义务。由于他在学术上的地位,他经常到欧洲、南美洲、东南亚、日本等地去讲学或访问,大家往往都要求他作关于*的情况的报告,他的报告在这些地方,尤其是对当地的华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美国人、尤其是科学家对*持友好的态度,愿意同*亲*,杨先生的功劳是非常之大的。

  杨先生还花了不少时间,尽力为在美国的华人做些事情。譬如,在美国有一些华裔认为美国的华人不够团结,于是组织了一个全美华人协会。杨先生做了这个协会的*,对他个人做学问来说这是一个牺牲。这个协会建立以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宣传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中美建立邦交等方面发挥了作用。譬如,在中美建交之前,全美华人协会在报纸上发表声明,极力主张中美正式建立邦交。

  此外,以杨先生为*的全美华人协会还尽力去促进美国华人的团结。他花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力,设法来把华侨社会团结起来,一方面能为华侨自己争取福利,另一方面也能为中美之间的交流作出更多的贡献。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4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自古孝文化在"清照故居"**就千古流传,孝的美德被后人所讴歌、传诵。

  他叫张聪聪,男,汉族,1992年9月生,来自"风筝之都"山东**,现就读于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独生子女的他,自小学时期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家里帮助妈妈做家务的同时,还要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在学校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勤奋好学、乐于助人,深受师生的喜爱。

  XX年,父亲经确诊患上了酒精肝,母亲微薄的收入只能勉强供给家用和给父亲看病。XX年,他父亲不幸去世。还是学子的张聪聪没有被噩耗击垮,坚持寒暑假打工挣钱顺利完成学业。XX年顺利考入**市第八中学,XX年高二结束后,又进入凯文学院。上的是预科,为的是早日实*,帮助母亲。

  曾和他交往的朋友一定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勤俭节约、刻苦学*且不说,看他穿的衣服,总是那么的不合身,或者像奇装异服,但不是新的。朋友间交谈,朋友有时会抱怨一下其父母的不是,而他却总念叨着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

  他的家庭由如今已是接*五旬的母亲和憨厚老实的继父组成,由于先前的不幸,生活尽管在慢慢变好,但总不是太富裕。他常常说:"父母给我生命便是最大的福泽,又怎么忍心对他们过分要求,羔羊反哺,为人子女应感恩于父母并付诸于行动。"

  他并非不喜欢穿新衣好衣,也羡慕别人的风姿,感慨自己的难堪,但当他缺衣服,想开口对父亲讲时,望着母亲劳累的身影,深深的皱纹夹着污泥镶嵌在沧桑的脸上,他便把想要说的话咽到肚子里,于是把话题转到了其他方面。

  母亲一人务农无暇顾及家里,所以只要他在家里,那么所有家务事都落在他一个人身上,烧水、做饭、刷碗、洗筷这些对于他这个男生来说是很熟练的。小时候,他看到他的母亲劳作一天回家连顿饭都吃不上,并且还需要自己下手做饭,自然会有火气,对父亲撒气,他看了十分难受,所以他会尽量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虽然看着父亲无法劳作,但他仍是对父亲百般体贴,因为他懂得什么是孝心。

  他和父母交谈总会把自己的强势列举一下,不为炫耀,只是为了让父母放心他的学*和生活。男儿当自强,须得挺起大丈夫的胸膛,虽是瘦小枯干的身体,但他总会尽最大的努力帮父母干些农活。记得那次和继父去田里推粪,他主动要求用小推车去推,开始几趟尚觉轻松,然而瘦弱的他禁不起几番折腾,接着只感到口干舌燥,肢乏无力。他抬头望了望汗水如涌泉一般向外冒的继父,他便咬紧牙关坚持到最后。这一晚,他累的睡不着觉,浑身酸痛,在床上打滚,而且还跌到了床下,但他无怨无悔,能为疼爱他的父亲分担一点劳动,即使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张聪聪同学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可在他的身上却闪耀着动人的光辉。勤劳勇敢是他的标志,坚强自立是他的性格,朴素孝敬是他的本色,他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最优秀的成分,他让人值得骄傲。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5

  张超,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20xx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事故发生后,张超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团长张叶一直陪在他身边,清楚记得张超说的最后一句话:“团长,我还能不能飞”。

  张超走了,留下刚刚满两岁的女儿和妻子,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再有半个月就要着舰飞行了,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

  面对张超,《感动*》推选委员时文潮说,我们必须牢记每一位军人的牺牲,都是在为国家换来更多的安宁和幸福。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6

  2019年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在会上向全党发出了“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号召。这不禁让人想起最*刚刚发生的一件事情。

  广西百色驻村第一*黄文秀,一位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硕士生,毕业后本应有更好选择的她选择了回到家乡做驻村扶贫工作,就是这么一个年仅30岁的基层干部,在回驻村的路上遭遇山洪,不幸遇难。在印象中最深的是她所说的一句话: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正是这么一份“坚守、执着、勇敢”的初心,令所有人都铭记住她的名字,也正是她用生命诠释了初心如磐、使命如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对本心的笃定、对本源的坚守、对本初的执着;始终,即自始至终、善始善终,就是对初心的矢志不移、对信仰的忠贞不渝、对使命的坚韧不拔。黄文秀的初心和使命是建设家乡、报答乡亲。而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我的初心便是服务群众,扎根基层,不悔青春。黄文秀是百色本地人,当年得到教育扶贫资助就读于百色祈福高中,研究生毕业以后没有想着要留在大城市,而是毅然回到了家乡。百色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黄文秀积极响应到基层建功立业的号召,投身到扶贫工作第一线。她坚持以村为家,把扶贫工作当成事业,驻村以后把几乎所有个人物品都搬到了村里。即便面临工作、家庭、生活的压力,她总是面带微笑、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作为驻村*的她是我们基层选调生的楷模,作为大姐姐的她是我们这些弟弟妹妹们的榜样。

  牢记使命,方能致远。使命,是对信念的坚守、对理想的诠释、对责任的担当。牢记使命,担当实干,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不断地奋斗努力,才能实现远大理想。黄文秀牢记脱贫攻坚的使命,为了全面掌握百坭村的致贫原因和现状,她坚持用土办法,对村内的贫困户开展遍访工作,认真查摆问题并听取民情民意。任第一*的一年多来,黄文秀团结村“两委”干部,通过考察学*、请专家指导、挨家挨户宣传、党员带头示范等方式,带领群众摸索并发展了适合本村的产业——种植砂糖橘、八角、杉木等。这些产业,如今已成为百坭村的支柱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菁华6篇)(扩展2)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 (菁华5篇)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1

  自×月×日至×月×日,**县干旱日数达×多天。灾情就是命令,在大旱面前,**县气象局全体干部职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的正确领导下,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救灾气象服务,为缓解旱情作出积极努力,彰显了贵州气象

  人的本质和特色。**县气象局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冲锋在前,普通职工坚守岗位、加班加点,奋战在抗旱救灾气象服务第一线,在此过程中涌现了许多可圈可点的人物事迹。

  长时间无法照顾家庭,只为做好抗旱救灾

  “爸爸,我好想你,你快回来吧!”“爸爸,你答应我的事怎么总说了不算啊?”每当听到刚满×岁的儿子哭着打来的电话,心都是酸的。是啊,谁不想天天守着自己的妻儿,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即使再忙,也和他一起吃早餐”。可是他很少有时间回家,和孩子在一起的机会更少得可怜。在**县气象局主持工作的他清楚这个时候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肩上的担子敦促他只能选择舍小家顾大家。他积极谋划,统筹布局,将各项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每周坚持召开工作例会,对抗旱救灾工作部署了再部署,强调了再强调,生怕有什么细节疏漏。为了确保抗旱救灾气象服务及时准确到位,今年×月份以来,他主动带领业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灾情调查×次,到炮站督促检查×次。

  可他回家的次数加起来也不到×次,难怪孩子会报怨他。“儿子,你是男人,别哭鼻子,爸爸在山上指挥打炮呢,等忙完这阵子,爸爸再回家好好陪你!都九点多了,明天还要上学呢,快睡吧!睡前记得看看爸爸给你买的作文书……”有时深夜在野外守候作业的他,会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每次哄到孩子挂断,电话那头传来嘟嘟的忙音,寂寞夜色中都会*添一声轻叹。

  “要求别人不能做的,我自己首先不能做,要求别人做到的,我自己必须带头先做好。”这是他在局里经常说的一句话。他正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忠孝难两全,我只能把家里事放下

  ,**县气象局副局长,这是个很温和很体贴的男人,全局出了名的孝顺。谁家老人有个头疼脑热,他都会送上一份问候。一个月前,他年迈的母亲因患尿结石需要动手术,可是分管业务的他根本不可能请假守护在母亲的病榻前。因为在汛期是不能离开防区的,他必须默默坚守在业务*台。母亲住院的事他甚至没跟同事们说,后来单位领导知道后,才“命令”他抽时间去医院看望老母亲。“忠孝难两全,我只能把家里的事先放一放,特殊时期嘛,老人会理解我的。”

  ×月×日夜里×点,一声雷响过后,办公楼变得漆黑一片,在这人工增雨的关键时刻,*台怎能断电,他立即冒雨跑向配电房,迅速切换电路,重启发电机,确保了业务的正常运转。经验丰富的他第二天一大早就组织人员彻底检查发电系统,“启动时烟太大,可能还有其他问题,一定要确保发电机正常,”他如是说。

  从今年年初开始,人手紧张的**市局借他去处理办公楼装修项目,于是他开始了“两点一线”的生活,再也没有了八小时内外之分。常常是白天在市局工地累了一天,晚上回来还要回*台挑灯夜战。来得很早,走得很晚,总是满头大汗,这是同事们对他的印象。旱情发生以来,他亲手制作干旱专题气象服务×期,决策服务×期,干旱评估×期,参与下乡调查灾情×次。“只要他在,我们心里都踏实很多”,这是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对他的评价。

  这点痛算不了什么,只要降下了雨就高兴

  ,**县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从参加工作起就一直工作生活在他,对这里的环境特别熟悉,每次作业都少不得他,在哪个地点作业,朝哪个方向发射,他心里像装着一张地形图。“这工作交给我你就放心吧。”面对托付他总是自信满满。

  ×月×日凌晨×时左右,一直坚守在新农村野外作业点的他显得有些失望,有些落寞,等候了大半夜,没有盼来作业条件,却惹来了老胃病。“老吴你怎么了?” “心里绞得慌”,“到车里休息会儿吧。”同志们都不忍心,快五十岁的人了,还跟着顶风冒雨。“没事,看天气情况好像要有过程,赶快把火箭弹装好,我来申请作业时间。”当作业后雨势逐渐加大,他好像完全忘了自己的胃绞痛,浑身湿漉漉的他兴奋得像个孩子,“太好了,终于下雨了。”同事跟他打趣:“你胃不痛了。”“这点痛算不了什么,只要下了雨就值!”从前往作业阵地到深夜×点回到局里,六个多小时,他一直坚持着,回到局里他又和同事们一起奔回业务*台,调看全县雨情,查看雷达回波,检查各炮站作业情况,*台上的他背影显得很疲惫……

  增雨要紧,妻子会理解的

  工作细心、办事认真、待人热心,同事们都说他真像个“班主任”,他就是,**县气象局办公室主任。他是单位里的作业装备维修骨干,每次火箭作业前他都要认真地检查,作业后还要进行系统地维护,县局的火箭发射架用了多年,还是那么油光铮亮,从没出过故障。

  ×月×日傍晚,接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通知,不得不撂下正在医院看病的妻子,“我走了,你好好躺着,有急事给我打电话”。还没说完就出了门,甚至没容得妻子说句话,妻子无奈得默许了,这么多年她早已*惯。“嫂子谁照看呀?”同事小刘关心地问,“增雨要紧,她没事。”也许只有他自己心里知道这些年对妻子有多少亏欠。“天太干了,等了这么久才有作业机会,一定要争取降点雨,就是云层太簿了,可能效果不会很大,有劲儿使不上,感觉对不起大家的期盼。”冷嗖嗖的夜里,他和同事们的声音显得低沉,大家都巴望着雷达回波快点移过来,好开展增雨作业……

  ×月×日中午,正在院子里检查装备的同事小曹打来求助电话,“班哥,有两个弹道不通,怎么办?”“你等一下,我马上过去。”来到装备旁边,他找来半张纱布,在触发点上细细来回打摩,那么小心翼翼就像抚摸自己的孩子。“试试吧,应该行了。”“咦?!有信号了,还是班哥厉害”,小曹语气中充满了佩服。

  这是我应该做的

  别看她样子柔弱,可她的业务能力在全市气象部门可是有口皆碑的,她就是**县气象局测报站的站长——。准备汛期服务、组织业务学*、检测仪器装备、观测农业气象、上报应急信息、发布预警信号和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每一项工作她都非常严谨细致。旱情发生以来,她自己也不记得有多少次在值班室和衣而睡了。她通过手机短信*台向县四大班子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多人(次),提供雨情、旱情气象信息×多人(次)。她负责为县党代会、县“*”、天台山大道通车仪式、沪昆高速过境段景观整治启动仪式、贵州**首届樱花节等许多重大社会活动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气象保障服务,县气象局因此受到地方*多次好评。“你好,请把雨量传来”、“你好,请把*几天的天气趋势分析一下传过来”、“你好,我局自动站有故障,需要马上处理”“你好,是**局的肖若吗,我局自动站出问题,想请你帮助解决”……不论是领导、同事还是其他兄弟单位,只要有需求,她总是有求必应,从不推委。她很执着,绝对认真地做着自己每一天的工作。她很淡然,总是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经历,*气象局直属机关党委党建工作处工作人员,×月×日刚刚来到气象局锻炼。按说,她可以不参加野外人工增雨作业,也可以不参加田间地头的抗旱救灾服务,但是短短的×天时间,她却亲历了×次在野外的人工增雨,参与到农村开展灾情调查×次,每次她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月×日,从傍晚×点守蹲守至深夜×时,由于条件不成熟没有开展作业,她不无感慨:“虽然没作业有些遗憾,但知道了你们在野外作业的真实情况,不容易。”“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真的感受不到其中的滋味。” ×月×日从晚上×时至×日凌晨×时,她全程参与了增雨的整个过程,目睹了同事们从焦急守候到作业成功后的喜悦,亲历了连夜开展服务至凌晨×点,她跟其他同事一样,也是浑身湿透,饥肠辘辘。她动情的说:“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一次经历,真切感受到了基层气象工作的真实状况,很震撼,苦但却很有成就感。”

  为抗旱救灾献“一滴水”

  旱灾发生以来,**县气象局干部职工在积极主动做好气象服务的同时,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在单位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挤出×元支持全县抗旱救灾,还积极响应县委、县*的号召,自发捐款×元,为抗旱救灾献出了一份爱心。他们的力量或许微薄,但是点滴之水可以汇聚成爱的汪洋,片片情意必将凝聚成无穷的力量。他们坚信在*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夺取抗旱救灾的最后胜利!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2

  沙X,女,*党员,大专学历,XX年3月生,20xx年担任东街社区计生专干至今。

  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要想把这一工作做好,计生专干的自身素质必须过得硬。她深深懂得,要成为合格的一名计生专干,学*是关键,尤其是要钻研好计划生育政策法规、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科普知识。于是她挤时间刻苦学*、虚心请教,她不但自己学,还组织全辖区育龄群众学,经常入组上户为育龄群众讲解生殖保健、避孕节育及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当好计划生育宣传员。

  她坚持每月在居委会的宣传栏中出好一期计划生育专栏,宣传计划生育方面的政策及科普知识。重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避孕药具的管理和使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方法》等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进行钻研,通过刻苦钻研,她吃透了政策,掌握了业务技术,明确了自身职责,面对“难事”干起来更有劲头。

  她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搞起计划生育来,她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勤用嘴,及时把党的计划生育法规、富民政策、计划生育科普知识等送到了家家户户。二是勤用手,把社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做细、做实、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热情主动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如办理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户口登记等,三是勤用腿,跑遍了全社区234名育龄妇女家庭,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第一手情况;还经常向领导汇报情况,做到下情上报,并及时准确的向计生办反映情况,做到实事求是,是喜报喜,是忧报忧,从不蒙混过关,使上级能及时掌握社区的计生工作动态,为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得罪人的工作,工作久了,总会有一些人因不能理解而怨恨,受一些委屈的事是常有,她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把每项工作都做细做好,处处把已婚育龄妇女当亲人,用真情换真心,凡有新出生或节育手术对象,都要上门看看。不管是什么时候,从不间断。她在群众当中赢得良好的声誉,她是育龄妇女的娘家人,回首这么多年的经历,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她自己清楚。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3

  岳殿全老师,男。36岁,1999年毕业于河北体院(专科),XX年7月毕业于河北师大体育专业(本科)。岳老师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显赫。曾在全区体育教师大比武中荣获区级优质课二等奖,多年连续荣获区优秀教练员称号,为我区车中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体育人才,得到了学校领导及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岳老师干一行爱一行,服从领导、听从指挥,XX年9月按照镇*和学校的工作安排,把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的重任交到了他的手上,他深感责任重大,动脑筋、想办法努力完成好领导交给自己的工作。真可谓呕心沥血、执着追求,不干出个样子来决不罢休。

  后勤管理不同与教学,这对于它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他不得不诚信探究这个新学科。为了完成好领导交给的任务在食堂、小卖部的管理力上他绞尽脑汁,他要交类领导一份满意的答卷。

  学校对食品的原材料采购亲自出马,确保了原材料进货渠道合法、卫生安全、价格便宜,无三无产品,从而保证了食堂所加工的食品卫生安全,其次学校对食堂饭菜质量、价格、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服务态度和服务水*等进行民主评议,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食堂经营不断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

  食堂认真核算成本,合理制定饭菜价格,实现零利润、负利润,从而把实惠让给学生。保证了学生吃饱、吃好少花钱,保证里教学一线的工作正常进行,领导、教师、学生没有后顾之忧。他的工作四年如一日,用他的汗水和心血,给教学一线创造了一个和谐、稳定、优雅的大环境。得到了全体师生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每年中考他克服重重困难,把香喷喷、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考场;学校的基建工作抽时间、挤时间参与其中;各项维修、绿化冲在前面;后勤管理精益求精。四年来,连年被评为校级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得到了我校师生的高度赞誉,是我校名副其实的精神文明的典范。

  今年年初岳殿全老师和妻子韩俊英一起到家兴超市购物,当走出超市准备开车回家时,在停车场意外发现一个钱包,岳殿全老师心想这一定是谁丢的,赶紧上前拾起来,站在原地等待失主,等了许久也不见失主前来寻找。

  岳殿全老师和妻子打开钱包,发现里边有1700元现金、一张购买东风本田汽车的2万元押金条、两张银行卡、两张身份证和八张明信片,总价值五十多万元。通过比对身份证信息,岳殿全老师了解到钱包的主人是小八里庄村人张新东,但是没有联系电话。岳殿全老师立即拨打114查询失主张新东的联系电话,但被告知没有登记,随后又逐个拨打明信片上的电话号码,在打了十几个电话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联系上张新东的一位朋友,并和张新东取得了联系。

  此时,张新东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该怎么办,认为钱包丢了肯定是找不回来了,这次损失可大了,不光是2万元的押金条子,银行卡里还有50万元钱呢!正当他一筹莫展时,听说捡到钱包的人正在和自己联系,喜出望外,马上与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赶到沙流河镇岳殿全老师家中。当张新东从岳殿全老师手中接过失而复得的钱包时百感交集,连声道谢:“岳老师谢谢您!您了不起啊!您是人民教师中的佼佼者,您高尚的品德、优秀的人格是我们学*的榜样,希望像您这样的好人越来越多。”岳殿全老师笑着说:“不用谢,这都是应该做的,我知道自己丢了钱是什么感受,将心比心嘛!”

  为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失主张新东专程赴沙流河镇中学,再次千恩万谢,并将一面写有"拾金不昧,品德高尚"的锦旗亲自送到了岳殿权老师手中,这面象征着我校文明、展示着我校教师神圣“师魂”的旗帜,今天还高高的飘扬在我校的展室。

  岳老师夫妇的行为是我们镇中的骄傲!他是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盏明灯,一个路标,一块基石,一座里程碑!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希望我们能从这两位教师手中接过精神文明的这粒种子继续相互传递,让传统美德在这里继续发扬光大,开出更美丽的花朵!

  愿精神文明之花在沙流河镇中这块沃土上,在我区、我市,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放!

  这正是:拾金不昧岳殿全,爱岗敬业做贡献,

  *凡岗位不*凡,留得美名四方传。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4

  彭林,男,44岁,大专文化,村医,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高粱村人。自1998年担任高粱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以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当地农民群众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一、情系农村,服务百姓无怨无悔。

  2008年,他在参与统一的手足口病防疫任务时,有一次晚上出急诊,由于雨天路滑,不幸跌倒。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尽管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她带伤仍然坚持战斗在一线,到病患者家中督导消毒杀菌,宣传疾病防控知识。群众看到她有时痛得直冒冷汗,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得到彭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二、扎根农村,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

  2008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为了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他积极配合上级,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标准要求,建成了布局合理的规范化村卫生室,实现了六室分开、配备了微机和规范化的诊疗设施,并实现了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让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

  同时,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主动地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已为辖区2000多名常住居民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为辖区200多名老人,123例高血压病人,32名糖尿病人,7名重型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健康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他特别关心老年人健康状况,每年都亲自上门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查体信息存入档案,成为老年人的贴身健康顾问。

  三、支持改革,利为百姓谋。

  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但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且待遇大幅度地降低。彭林医生没有丝毫怨言,还是一如既往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积极配合村支两委工作

  作为村医,还是一名老百姓信任的村医,他除了日常工作还大力支持高粱村村支两委各项工作,遇到有不理解的群众,做出正面解释,还帮忙收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XX年,xxx矿综采队围绕“高产、高效、安全、和谐”的工作目标,在环境艰苦、生产条件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以敢为人先的拚搏精神,突出高产创效益,狠抓质量保安全,强化培训提素质,生产运行严管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全队的整体工作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全队杜绝轻伤以上事故,消除了严重“三违”现象,实现安全生产252.203万吨,切实发挥了主采队的作用。

  (一)规范机制,强化落实,以严细管理贯穿安全生产全过程。

  按照公司严制度、严管理的要求,综采队始终坚持从严治队的思路,以加强基础管理为重点,不断修订完善队管理机制,制定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并逐步加以修改完善,提高了可操作性、合理性和实效性。在制度的执行上,坚持公*公正公开,严格考核奖惩,区队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严细化的轨道,实现了工作质量、效率、效益和安全水*的新提升。

  (二)加强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开机率。

  在采场地质构造复杂、现场环境恶劣的条件下,针对综机设备管理难度大和检修工作量增大的实际,坚持以有效协调安排、加快检修节奏、提高工作效率的措施保证检修质量,坚持注重细节,从润滑、紧固、冷却、过滤、清洁、防尘等细小环节抓起,认真检查问题,及时整改问题,严禁设备带病运转,有效降低了事故率,提高了设备运行质量和开机率。机电设备事故万吨影响生产时间始终控制在2分钟以内,为实现稳产高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严细管理,力保全年安全生产。

  随着工作面不断向深部开采,大断层、地垒等恶劣地质变化也不断出现,由于该面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自然断层多、顶板破碎且落差较大,最大头尾落差达16.8米,工作面一度出现窜头窜尾现象。尤其是进入4月份以来,工作面出现全断面地垒,长100多米,最高达2.6米且硬度高,给队生产、安全带来很大压力。针对这种严峻形势,队领导迅速召开班子会,面对困难,统一思想,制订措施,积极探索综采工作面过断层的新工艺、新方法,采用化学元料马丽散进行注胶,强迫断层破碎带固定,使破碎的煤矸增强抗压能力,防止顶板冒顶和片帮,有效解决了安全顺利过断层的难题,为8109工作面过断层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积累了宝贵经验。另外,在过地垒时,队领导和技术人员一道蹲现场,及时掌握工作面地质状况变化,积极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队领导经深思熟虑后,决定实施综炮结合,炮采先行的采煤方法度过难关。生产过程中,为准确把握炮眼位置、角度,专门责成技术高手打眼,从而确保了深度适中,角度准确,装药适量,达到了打眼,放炮,卸岩一次性成功,较好的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难题,为在恶劣地质条件下创建样板工作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在进入8109大倾角工作面后,为有效控制工作面上窜下滑,确保井下安全生产,该队借鉴现代化管理理念,对传统的工序工艺进行整改,摸索出一整套综采管理的新方法,有效控制了支架下滑、煤机打前梁,支架咬架、工作面上窜下滑等现象。在这样的困难条件下,实现安全生产全力完成公司生产奋斗目标,工程质量优良率达100%,且设备无损坏,实现安全生产。

  8月份,为了确保8101工作面稳装任务的顺利完成,该队领导和技术员到现场跟班指导,及时提出了分组包干、责任到人等有力措施,并亲自指挥管理,使得在8101工作面稳装中,提前完成稳装任务,并且一次试产成功无任何轻伤事故发生,当日便生产原煤3000多吨,得到了公司领导和职工的一致好评。

  十月份,该队又担负起8101工作面安全生产,8109工作面搬家和8111工作面稳装的重任,在时间紧和干部职工缺乏的情况下,克服困难,顺利实现搬家倒面,创造了安全、高效、低耗,无轻伤以上事故的好成绩。

  (四)强化业务技术培训,队伍整体素质实现质的提升。

  6月份综采队形成一队两面,由于人员缺乏公司新招来一批工人,他们的文化水*参差不齐,因而,采取班前每日一题、每月一考、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评定奖惩的形式,提升培训效果,并做到培训经常化、制度化、实效化,为安全生产创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技术保证。

  (五)大搞设备技术革新,提高装备性能和生产效率。

  他们始终坚持把技术创新当成设备管理的升华,认真在实践中寻找、发现设备、生产工艺等方面制约生产的因素,大力搞好技术革新和生产工艺优化工作。特别是大采高设备投入使用后,按照挖潜设备自动化潜能和提高生产效率的要求,先后完成了转载机侧电缆防护装置、升降式捕尘网的改造;同时进行了落地式移动电缆吊挂装置、综采工作面电气移动列车间连接处保险设施、自动排水装置的的研制、加工、使用等十多项革新优化工程。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大大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支护效果,改善了作业环境,增大了安全生产保障系数,提高了生产效率。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5

  本人热爱祖国,尊敬老师,遵守学校规定的各项规定,多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在学*方面,能做到不懂就问,课后不留疑问,上课时,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作业独自认真完成,成绩优秀。能够按客观规律来安排学*时间,选择科学的学*方法来学*,能在课前进行预*,课后进行复*,做到“温故而知新”,能抓住各学科的重点和精华进行重点攻克,抓各科之间的联系,把握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端正学*态度来学*。遇到学*中的困难和挫折,能正确面对,凭借自己的毅力和信心克服困难,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学*。

  在班级工作方面,认真负责管好课堂纪律和卫生,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带好头管好人。对同学很关心,能乐于助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能帮助别人走出困难,积极参加班队活动,为班级的黑板报工作提供资料,使班级活动丰富多彩。同学之间关系融洽,能和睦相处。

  在爱好兴趣方面,*时爱好兴趣广泛,对新兴科技等有所了解,热爱读书,经常进行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是校足球队的成员,在校运动会时为班级出力,取得较好的成绩,关心国家的重大事务,积极了解实事,各方面知识较宽。

  在思想道德方面,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做到道德规范行为端正,讲礼貌,讲卫生,积极争做学校的文明学生。

  我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翻越高大的'山岭,到达理想的彼岸。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菁华6篇)(扩展3)

——劳动人物事迹材料 (菁华3篇)

劳动人物事迹材料1

  xxx,男,47岁,1998年加入xxx,现任拉布大林分公司120生产队队长。他凭着一腔热血、务实求真、技术精湛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默默无闻的奉献着……

  xxx始终以党的方针、路线为指引,坚持向上的工作态度;他勇于克服困难,知难而上,奋力拼搏;他认真履行队长职责,遵守农场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了机车的优势,保证了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地实现了标准化作业。

  抓好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经营管理工作中,xxx注重加强各生产环节的管理,严格控制生产费用,努力降低成本。他以技术革新和技术比武为载体,经常组织职工开展修旧利废和改革创新等活动;强化单车核算管理,严格控制物资领发,杜绝发生损失浪费现象,强化了勤俭持家意识;及时将机车作业量、作业率、标亩耗油等任务完成情景核算上墙,增加透明度,理解职工群众监督,构成了浓厚的民主管理风气。

  xxx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团结,工作认真,办事讲原则,分工不分家。

  他做为一队之长,认真履行自我的职责,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他部署工作顾全大局,统筹安排。他经常开展田间调查活动,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科学进行品种布局;在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中,注重发挥最大工作效率,没各生产作业环节严格按照农艺要求检修机车机具,异常是播种机械,反复调试,确保播量一致;在夏管工作中,他亲自进行田间调查,根据田间作物长势情景合理安排部署灭草、灭虫、追肥等工作;夏检工作严格执行农场专业部门下发的检修标准,协同各机车、车长对每台机车进行技术鉴定;他抓单车核算工作锲而不舍,每年制定的单车核算方案科学合理,切合实际。他要求主管机务的副队长与核算员每一天准确统计各机车作业、耗油、费用、工分情景,及时上墙公布增加透明度,并做到日清月结,做大各类机车作业有目标,费用有计划。他工作本事强,爱岗敬业,在*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凡的工作业绩。

  他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身为一队之长,总是不断的学*老技术工人的典型经验,探讨技术革新的有效方法,鼓励他们发扬创新精神,不断改善农机具不适宜现行作业情景。他重视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教育,每年都自行组织专业技术培训班,让职工掌握熟悉农业与农机等专业知识和安全生产常识。他将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传授给职工,到达相互交流和学*的目的。他凭借自我的努力,不断提高自身水*,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本职工作,发挥自身价值,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需要。

  他注重安全生产,切实抓出成效。安全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他经常以各种形式向职工们宣传让职工群众们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仅有在安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生产。他每一天早出晚归,与职工们同奋斗,时刻提醒职工按安全规则操作进行作业,时刻注意安全生产。

  他以无怨无悔、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用多少个春秋寒暑始终如一地书写着自我的人生信条。他为人和善,和职工们想处总是那么和蔼可亲。他不可是工作上的佼佼者,更是值得职工们信赖的带头人。

  xxx表里如一,不图名利,把一颗真挚的心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农垦事业,在黑土地上一如既往地实现着自我的人生价值……

劳动人物事迹材料2

  弹指一挥间,在中材环保工作已有年的时间,其间有心酸,也有汗水,但更多的是对公司的感激,因为在这年工作中不仅仅学到了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还学*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对社会对公司有用的人。这是比任何东西都宝贵的人生财富,并将受益终身。

  一、踏实工作任劳任怨

  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由于包装车间是公司的主力生产车间,轧机班生产比较忙,天车操作人员更是职责重大。为能保证高效,安全,圆满的完成车间的生产任务。加班加点,随叫随到,获得各级领导导一致好评。另一方面,讲究工作方法,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进取性、主动性,事业心和职责感。多年来她以宽以待人,谦和忍让,豁达大度,职责不推,困难不让的精神为大家树立了楷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包装车间轧机班多次获得公司劳动竞赛优胜班组称号。

  二、善于学*提高素质

  由于包装车间的天车使用频率高。经常会出现一些毛病。为保证安全生产,不出现安全事故,并且不影响生产。她从自我的工作经验中总结出很多经验,然后结合《天车安全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点检计划并严格遵照实行,由于点检到位,避免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她对工作和事业总有一份拼命的执着。自从事天车操作工作以来,在工作上始终对自我高标准严要求。无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都十分注重学*,注重从书本上和实践中汲取知识营养,并把掌握到的业务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并且经过学*,使本人的天车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本事都有很大的提高。

  三、立足本职安全第一

  为保证天车的安全运行,每一天上班都认真检查,天车主梁下挠,及时发现,把事故隐患扑灭在苗头中。从刚参加工作时的一个新人到此刻的拥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傅转变,经历很多,学到很多,其中有些教训是用自我的惨痛经验获取的,为能给新来的员工起到带头作用,避免再犯以前的错误,她带头遵守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让大家都有很强的职责心和团体荣誉感。为包装车间的安全生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事天车操作以来从未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

  四、模范带头严以律己

  “与她相处时,你总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这是许多与接触过的人最直接的感受。*时无论谁家里有事,只要一个电话,无论多忙,她都会尽可能地给予照顾。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谁家里没有个大小急事,大家要相互理解。你们家里有事就放心去办吧”。同样是上班,自我患病没有耽误过工作,孩子发烧没有分心影响到工作,她从未因家里的事请过一天假。作为一位教师傅,时刻以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自我提高自我,并时刻关心爱护每一个小兄弟。除了把本职做到位,还进取参车间的各项培训。工作更是进取请战、党团活动参加。

  五、殚精竭虑,孜孜追求

  在中材环保工作的多年间,有多少个节假日、公休日,她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她记不清;多年里,不分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地干了多少事,她说不清;多年里,她带过多少新手,将多少门外汉培养成业务能手,她数不清。而她记得清的是每一天上班准点准时;她说得清的是起重吊装多少吨是起重限额;她数得清的是几千个日日夜夜无事故!

  一个*凡岗位上的普通工人就这样在艰苦的蜕变中完成了质的飞跃。工作没有终点,仅有始点;没有最好,仅有更好。在以后的工作中她将会一如既往的高标准要求自我,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扎扎实实,努力做好一名优秀的天车工。为公司安全稳定和谐发展贡献自我的满腔热情。

劳动人物事迹材料3

  一颗爱心,传授知识,点燃智慧,润泽生命……这是xxx从教29年的真实写照。在xxx的教育生涯中,从事班主任工作21年,做教研组长16年。几十年,打造了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格魅力,炼就了她循循善诱、技艺精湛的教学技能,构成了她宽严有度、润物无声的教育风格。她用自我的学识,赢得了学生的热爱、家长的信任、同事的钦佩。而这背后,则是她的付出和奉献。

  在班级管理上,xxx全心奉献。即使母亲身患重病期间她也从未耽误过工作,无论多疲惫,只要跨进学校,她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出此刻学生面前。

  她班里以往有个学生对学*方向十分迷茫。xxx发现了他的思想波动,便帮忙他挖掘生物方面的潜质,为他的学*供给了动力。最终,这名学生以644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她带的班多次被评为市区级先进班团体,她本人也被授予北京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紫禁杯”特等奖。

  xxx坚持进行教学反思。经过多角度反思,她不断总结经验,找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育科研积淀了基础,为课题研究供给了实践素材。2012年,她主持区级规划课题《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现已顺利结题。同年,她与北京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有效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受到专家好评。作为北京市数学骨干教师,她主持的“整体把握函数主线教学”研究,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xxx时刻关注着国际教学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几年来,她做了上百万字的学*笔记,她撰写的百余篇论文,多次荣获国家级、市级一等奖。五十载春秋风华,三十年丹心执守。如今,xxx虽已有丝丝白发,但她依然奋战在挚爱的三尺讲台。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菁华6篇)(扩展4)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优选【10】篇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1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自古孝文化在"清照故居"**就千古流传,孝的美德被后人所讴歌、传诵。

  他叫张聪聪,男,汉族,1992年9月生,来自"风筝之都"山东**,现就读于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独生子女的他,自小学时期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家里帮助妈妈做家务的同时,还要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在学校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勤奋好学、乐于助人,深受师生的喜爱。

  XX年,父亲经确诊患上了酒精肝,母亲微薄的收入只能勉强供给家用和给父亲看病。XX年,他父亲不幸去世。还是学子的张聪聪没有被噩耗击垮,坚持寒暑假打工挣钱顺利完成学业。XX年顺利考入**市第八中学,XX年高二结束后,又进入凯文学院。上的是预科,为的是早日实*,帮助母亲。

  曾和他交往的朋友一定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勤俭节约、刻苦学*且不说,看他穿的衣服,总是那么的不合身,或者像奇装异服,但不是新的。朋友间交谈,朋友有时会抱怨一下其父母的不是,而他却总念叨着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

  他的家庭由如今已是接*五旬的母亲和憨厚老实的继父组成,由于先前的不幸,生活尽管在慢慢变好,但总不是太富裕。他常常说:"父母给我生命便是最大的福泽,又怎么忍心对他们过分要求,羔羊反哺,为人子女应感恩于父母并付诸于行动。"

  他并非不喜欢穿新衣好衣,也羡慕别人的风姿,感慨自己的难堪,但当他缺衣服,想开口对父亲讲时,望着母亲劳累的身影,深深的皱纹夹着污泥镶嵌在沧桑的脸上,他便把想要说的话咽到肚子里,于是把话题转到了其他方面。

  母亲一人务农无暇顾及家里,所以只要他在家里,那么所有家务事都落在他一个人身上,烧水、做饭、刷碗、洗筷这些对于他这个男生来说是很熟练的。小时候,他看到他的母亲劳作一天回家连顿饭都吃不上,并且还需要自己下手做饭,自然会有火气,对父亲撒气,他看了十分难受,所以他会尽量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虽然看着父亲无法劳作,但他仍是对父亲百般体贴,因为他懂得什么是孝心。

  他和父母交谈总会把自己的强势列举一下,不为炫耀,只是为了让父母放心他的学*和生活。男儿当自强,须得挺起大丈夫的胸膛,虽是瘦小枯干的身体,但他总会尽最大的努力帮父母干些农活。记得那次和继父去田里推粪,他主动要求用小推车去推,开始几趟尚觉轻松,然而瘦弱的他禁不起几番折腾,接着只感到口干舌燥,肢乏无力。他抬头望了望汗水如涌泉一般向外冒的继父,他便咬紧牙关坚持到最后。这一晚,他累的睡不着觉,浑身酸痛,在床上打滚,而且还跌到了床下,但他无怨无悔,能为疼爱他的父亲分担一点劳动,即使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张聪聪同学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可在他的身上却闪耀着动人的光辉。勤劳勇敢是他的标志,坚强自立是他的性格,朴素孝敬是他的本色,他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最优秀的成分,他让人值得骄傲。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2

  张文杰:用坚强挑起神圣责任

  她的肩头,有家庭的重担;她的背后,有学生的期盼。虽有千斤重担,但她挺起胸膛,毅然挑起了家庭和事业这两份责任,用坚强和挚爱演绎了一个*凡教师感人至深的故事。她就是"感动枣庄教育"十大模范人物、滕州市洪绪镇中心小学教师---张文杰。

  1996年7月,天生瘦小的张文杰走上了三尺讲台,工作不到三年,她就凭着一种执著精神,获得了滕州市教学能手称号。20xx年,她和同样做教师的爱人步入婚姻殿堂,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让他们在工作中比翼双飞。20xx年1月,正当她们工作、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爱人意外查出重病。晴天霹雳的打击,让张文杰几乎崩溃。怎么办?病重的丈夫需要救治、需要陪护,年已古稀的'父母、公婆和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学校的工作还需要料理。放弃工作,专心照顾家庭?可两个人都领国家工资,都不上班,她确实又于心不忍。这时的张文杰心灰意冷,甚至想以死逃避。但生性不服输的张文杰,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强,她用自己柔弱的身体挑起了家庭和事业这两副重担。

  从此,她每天医院、家里、学校来回跑,像个陀螺一样忙个不停。备课、作业完不成,就带到家里、医院里趁晚上处理,有时丈夫做理疗,她又必须彻夜陪护。疲惫、辛酸、泪水天天围绕着她,可她每天还是面带微笑走进学校、走上课堂。作为班主任的她,总是把班级、把课堂、把学生打理的有声有色。据学校统计,三年的时间,她仅请了1天零2节课的假。她常常说"自己的事要照顾,几十个孩子的成长更不能耽误"。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她作为一名教师的神圣职责。

  长时间超负荷的劳作,张文杰得了慢性胃炎,更加瘦弱和憔悴。然而,生活的磨砺让她变得更加成熟,她渐渐感觉到生活的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和美丽。特别是看到丈夫一天一天的好起来,看到父母和公婆欣慰的笑容,听着学生们一声一声的叫着"老师",还有自己一次次激动地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她很庆幸自己当时选择了"坚强"。

  因为坚强,也因为有爱,张文杰被群众推选为镇***,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还被授予枣庄市课改标兵、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3

  张超,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2016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事故发生后,张超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团长张叶一直陪在他身边,清楚记得张超说的最后一句话:“团长,我还能不能飞”。

  张超走了,留下刚刚满两岁的女儿和妻子,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再有半个月就要着舰飞行了,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

  面对张超,《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时文潮说,我们必须牢记每一位军人的牺牲,都是在为国家换来更多的安宁和幸福。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4

  在老师的眼睛里我是她的小助手;在同学的眼睛里我是坚强的"小老师",而我自己认为我是一个热心肠的"小雷锋".

  有一次我班的赵泰头疼,正赶上老师下午去打针。我是班级的班长,怎么能看见同学痛苦而置之不理呢,可是我又不是医生,怎么帮他呀,我先拿毛巾在冷水里沾了沾,放在他的头上,然后我去校长室打电话通知他的父母,他的妈妈十分感动,而我认为我只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有时我感觉我特别了不起,二年级的时候我被评为"区文明青少年"的光荣称号。我也获得过镇"庆十一"演讲比赛三等奖,虽然三等奖没什么了不起,可是当时我才是二年级的学生,全场几十名选手只有我是唯一一名二年级选手,我相信通过这次宝贵的经历以后一定会再有机会的,我会更加努力。终于,在一次区级班会上我露出了活跃的身影,在场的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发言、还有电子琴表演赞不绝口。20xx年5月我再次代表全校师生对为我们捐送图书和体育设施的叔叔,阿姨们进行感谢。

  三年级,我已经从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儿,成长到一个冷静、识大体的大姑娘了。我在班级里解决了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在老师,同学们的心里深深的扎了根,被同学亲切地称为"智多星".有一次下课,我和几个同学在讲故事,突然中队长跑过来对我说‘班长你快去看看,咱们班同学摔倒了,看上去很严重呢。’我本来体育不好,可是听到同学摔倒了,我无法想象如果我晚去一秒同学会怎样。我以马自达的速度跑过去,小心的把他扶上楼,老师一边帮助这位同学清洁伤口一边叮嘱我给家长打电话,我打了很多遍也没打通。最后由我和李安琪带他去医务室找到保健老师给他上了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同学们的支持下,于期末考试前我光荣地被评为‘市文明青少年’,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

  随着年级的增长,我已经知道了面对"荣誉"要"笑",面对"挫折"也要"笑";我更明白很多道理,我知道人与人之间存在个性差异,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豁达的伸出手,知道自己尽量不犯错误,但允许别人有改过的机会。提到这里我就想起我班级中"小笑星"刘宇轩同学,和同学们总合不来,有时和科任老师还耍态度。我发现他脾气虽倔强,但不是没有优点,他心软,喜欢别人多表扬他,我就以需要帮助的语气和他交流,慢慢的我成了他的好朋友,我在组织纪律时他总是第一个支持我的人。在我眼里,我觉得每个人都是那样的可爱。

  这就是我,我们班级热心肠的‘小雷锋’,低年级的弟弟妹妹称我为热心肠的大姐姐,高年级的哥哥姐姐称我为热心肠的小妹妹。

  教师推荐词:

  作为班级的班长,303中队的中队长,王迎春同学多才多艺,品学兼优。多才多艺在现在的学生中并不惊奇,让我欣赏的主要是她对待他人的热情,她处理事情的冷静,她面对问题的智慧,还有就是最可贵的奉献精神。她感动身边人的正是来自于一件件*凡的"小事",可又是大多数学生想不到,也坚持不下来的"小事".

  哈市香坊区香和小学张晓芬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5

  有一种努力叫做坚持不懈,有一种态度叫做泰然自若,有一种人坚持着最初的梦想,永不言弃。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和引导,有着不一般的韧劲和拼劲,对事积极认真,脚踏实地。我一直是一个简单、干练、认真、踏实的女生。

  三岁时,在同龄的玩伴都在享受金色的童年的时候,我开始学*书法,一个三岁的小孩,结识了书法大家——王羲之。为了锻炼腕力,我开始学*乒乓球,从此与乒乓球结下不解之缘。大一时获廊坊师范学院书画大赛三等奖。

  大一时,我担任班中的文体委员。我积极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来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让大家在大学得到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我的努力、成长,得到了老师们同学们的肯定。我认为能力不是问题,真正重要的是做事的态度。

  在去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带着队友,穿城镇的大街小巷,不畏酷暑,在40多度的高温下坚持向市民发传单,得到当地**和市民的好评。也因此获得“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我撰写的调查报告获得“学院优秀调查报告”,我所带领的学院科学发展观服务团也获得“先进团队”。

  学*上,我严以律己。初进大学,当别人还沉浸在适应的懵懂阶段,我已做好了精细的人生规划,为自己的理想而艰苦奋斗。每天早上,天还不曾泛白,我已在教室里朗读英语了,并带领舍友坚持晨读。自*室、图书馆是我最常在的地方,畅游知识的海洋,感悟人生的真谛。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我自信的眼里流露的都是对知识永不止息的渴求。在日常学*中,我努力帮助同学解决学*中的各种问题。

  都说鱼和熊掌往往不能兼得,我却努力在常人不能兼得的学*和工作中二者兼得,付出了成倍的付出汗水与努力。

  我在大一获得了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三好学生”、“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调查报告”荣誉称号。每次考试,我的成绩总在班上前几名,在年度综合测评中排名第一。在大一的时候,我以612分的分数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并以优秀的成绩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如今的我,正在积极为20xx年的考研而努力筹备着。

  已经大二的她,依旧活跃在外国语学院学生会以及各种比赛的场合中,我从没有停下她锻炼自己、向上攀登的脚。坚持最初的梦想,是我如今依旧坚持着前进步伐的原动力。“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我如今坚持的人生态度,以泰然自若的心态面对人生一切

  未知的困难和挑战。

  我的人生,从这里起航,梦想正在飞翔。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6

  1975年10月,他出生在湘潭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读书的时候,班里的男孩子都很淘气,但他比较安静。

  当时农村的孩子想要坚持读书很不容易,但他的父母不仅努力供他读书,而且对他要求很严格,没有丝毫放松。

  他的学*成绩一直中等偏上,*时话不多,但总在默默努力,骨子里面憋着一股韧劲,励志走出农村。

  小学的时候,他特别喜欢看课外书,因为怕父母知道,每天都是在外面偷偷的看,看完再回到家里。

  高三那年,他第一次向父亲吐露了自己的理想:招飞入伍。

  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他顺利通过了中国空军的招飞测试,当了一名飞行员。

  在飞行学院他不是最聪明的但是最努力的,飞行成绩经常获得满分,被评价为“教科书式的飞行”。

  入伍以后,他一般每隔两年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带很多书,除了陪家人聊天,其余时间都躲在房间读书学*。

  2010年,35岁的他成功入选航天员。

  到了航天员中心以后,他抱着从零开始重新学*的决心,坚持从难从严训练,比如坐转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时狭小环境剥夺睡眠训练等等。

  从走进航天员中心,到实现自己的“飞天梦”,这一坚持就是整整11年。

  他就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汤洪波。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7

  雪后初霁的山峦莽莽,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刺眼。**一手提着药箱,一手拄着木棍。她的家在村南头,要去的'病人家在村北头,有三四百米远。泥泞的小路,有的被积雪覆盖,有的显露出泥水。**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你的腿咋啦?走路看起来一瘸一拐的。”笔者问。“没事,右脚背里有一个断针头在里面,一不小心就会疼。”**乐观的说。她告诉我们,**村地处偏僻,离**镇卫生院有30多里路,且又不通公共汽车。村民有病就全靠她治疗。“周围俺这3个村,就俺这一名医生。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早上饭吃到八九点,中午饭吃到三四点,晚上饭吃到十拉点,是常有的事。一天也就休息五六个小时。”正是这长久的劳累,使**患上了甲亢、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有病却不能休息,那么多病人等着她去看呢。为了尽最大努力给病人提供方便,她上午在本村看病,下午出诊到3公里外的东桃花泉村和西桃花泉村。有时光输液的药物就有30多斤重,她就缝制了两个布书包,一前一后的挂在身上。每天步行都在40多里路,每年磨烂的鞋子就有四五双,被群众亲切的称为“背包医生”。

  44年来,她就这样行走在崎岖不*的山路上,走进生病的村民家中,使村民有了希望。

  说起学医,**心中不免有些酸楚。全家兄弟姊妹6人,8岁时,父亲患上了胃癌。请医生看病时,还要伺候好饭菜。母亲要照顾父亲,9岁时她就学会了摊煎饼,伺候医生。那时,她就按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医生,为乡亲看病,不吃百姓一口饭。16岁时,**初中毕业后到乡卫生院学*针灸和接生,从此,乡村医生这一称号一直伴随着她。“**医生的基本原则,就是不吃病人的一口饭,病人随叫随到。”她所在的林峪村是个山区搬迁村,3公里外还有东桃花泉、西桃花泉村,3个村总人口只有200多人,且全都是老年人。“人不多,病不少。几乎每个人都有病,家家户户都去过。谁家的炕头朝哪,叫啥名字,都说的过来。”从年轻时,走到现在,腿脚也不如以前灵便。家里两个儿子,工作结婚都需要钱,自行车也买不起。2004年春天买上了自行车,刚学会不长时间,雨天骑车去东桃花泉村出诊,一不小心摔倒,造成左腿骨折。在床上一趟就是40多天。躺在床上还得看病,她在床上开方配药,由丈夫将药送到床前,病人来到跟前打针。有些病人不忍心,说你这个样子,还给俺们治病,心里不安哪。骨折治好后,留下了后遗症,再也不能骑自行车了。去年8月16日晚上9点30分,她接到西桃花泉村村民朱秀良家属的电话,说朱秀良高烧40多度,要她马上过去治疗。**二话没说,马上准备药物,背上就出发。当时,天上下着小雨,她一手撑伞,一手拿着手电筒,急匆匆的向3公里外的西桃花泉村赶去。在村头爬坡时,脚下一滑,摔倒在泥泞中,包中的注射针头刺破鞋帮,从右脚的脚面上扎进去,折断在里面。她浑身疼痛,爬不起来,呼喊救命,也没有人听见。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恰巧有一村民下班回来路过,才将她从地上扶起来。浑身湿透的**硬撑着身体,在这位村民的帮助下,到病人家中打上了针,才返回家中。由于针头很深,去过几次医院,也没能手术取出,现仍留在脚里,走路时一瘸一拐,不时地感到疼痛。

  1月25日这天上午在本村看完病后,下午要到东桃花泉村和西桃花泉村出诊,为病人输液打针。她将病人用的药物仔细清点好,带上血压计、碘伏等辅助治疗设施,同时又带上一些常用药品。中午12点简单的吃完饭后,背起了两个鼓鼓囊囊的布包,向东桃花泉村赶去。“大部分时间是一个人走在路上,寂寞无聊。但一想到病人,脚下就会加快了许多。”40分钟后,终于来到了东桃花泉村,不论是在房前晒太阳的,还是走在路上的,见了**都热情地打着招呼。碰到一些看过病的病人,**主动询问病情,嘱咐上几句。最后七拐八拐,才赶到朱秀忠家。未到家门口,就看到朱秀忠迎了出来,赶忙接过**手中的布袋。进门后,**就让朱秀忠的妻子李秀玉躺到床上,先为她做了检查。李秀玉患的是膀胱炎,今天是第三针。在兑药时,看到**两次将蒸馏水打到头孢噻肟的瓶子里,使劲晃动。“为的是药尽其用,保证疗效。”原来,头孢噻肟是粉剂,需要用蒸馏水稀释后吸出,两次就会把瓶子里的药物吸出,全部用到病人身上。打上吊瓶后,**又灌上暖水袋,放到病人的胳膊上保暖,并叮嘱朱秀忠应该注意的事项。“她每次来,都这么认真仔细。从不叫苦犯难。”朱秀忠说。

  连杯水也没喝,**就背起药物向西桃花泉村走去。王翠花因患冠心病躺在家中,今天已是第四天了。见到王翠花,**先给她量了血压,听了听心肺,问了些情况,然后兑药打针。走出王翠花家,刚来到村内大路上,老远就看到一位老大娘喊着她的名字,急匆匆的走过来。原来,老大娘叫王桂芬,她的老伴突然间肚子疼,要**去看看。**急忙赶到她家,经过诊断,是原来的老毛病又犯了,需要打针。可**没带着药,只好回去取药再返回。“这是经常地事儿,俺都已经*惯了。白天还好说,晚上才麻烦呢。”**说累,并快乐着。**从医这么多年,从没有人见她发过脾气。对病人的服务胜似亲人。邻*的章丘市官庄乡石门、响水泉、双水泉3个村的老百姓也都过来找她看病。糖尿病并发的后遗症,使她的左眼几*失明,为此,她专门买上了一副*光镜戴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因为她不知道谁什么时间就会生病。她就像一名战士,已有病人信息,随时就出发。有时一个村连续去了3趟,来回走的脚都肿了,也丝毫没有怨言。**就这样坚持着。她成了百姓心中的希望和靠山。因为这里穷,挣不到钱;这里闭塞,生活条件苦,没有人愿意留在这里当医生。由于都是老年人,收入基本靠子女,有时没有钱,病也得看,药也得拿。到目前,**垫付的钱有3万多元,其中“死账”也有1万多元。但**没有怨言,因为,这里的百姓需要他。“最怕**搬走了,她走了,我们的病就没有人看了。”西桃花泉村朱秀道说。

  “我今年已经59岁了,直到我走不动了,病也就不看了。”**说。

  **的坚守,让百姓看到了希望。她也被推荐为**好人、**好人,获得2012“感动**”年度人物提名奖,被**区委区**授予十佳仁德模范。获得了乡村医生30年荣誉证书。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8

  骨科硕士、神经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骨科主任,这是梁益建的真实身份,然而,让他感到最亲切的称谓,却是来自患者的一声“梁爸爸”。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精湛的医术拯救了上千人的生命……这是梁益建作为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最真实的写照。对于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梁益建显得有些低调:“我就是个给病人看病的普通小医生。

  梁益建:“我只是个小医生”

  在医院骨科大夫们眼中,梁益建是个精力充沛的人。这个留利落*头的五旬骨科主任,常穿一双泛黄的运动鞋,疾走于病房、医生办公室、手术室之间,并不高的个头一转身便找不见人。病房里的患者们觉得,梁益建是个和缓*静的人。调整牵引支架时,他手拿10号扳手,弓着身子不紧不慢地调整每一颗可能影响角度的螺丝钉,*均每个人的调整时间30分钟。面对媒体的采访,梁益建扶了扶黑框眼镜,用沙哑的声音说了一句:“我只是个小医生。”

  在住院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中,75%以上是脊柱侧弯130°以上、四处求医无门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改变的不仅是人的外形,与之相生相伴的呼吸衰竭、心脏衰竭,不断侵蚀着人的生命。面对患者,梁益建的话大辩若讷,“我治得好”,这四个字在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听来,有若天籁,意味着一线生机。

  三医院1号住院楼2楼,带着脊柱牵引支架的于建红,常常立在骨科病房转角通往医生办公室的**台上,静静地呼、吸。病区的空气混杂消毒水和病房里的各种药味,并不算清新,他却视为珍宝。

  几个多月前,一辆小汽车飞驰在河北沧州到成都175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于建红瘫坐在哥哥于建忠的汽车后座,大口地吸着氧气,生命的气息随着时间流逝,似乎正一丝丝地没入黑暗之中消失不见。因为40年脊柱侧弯而变形的胸腔,压迫着于建红肺部的呼吸空间,“我要活命!”他放不下80多岁的父母、媳妇周大姐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

  为了“活命”,从20xx年就出现呼吸困难的于建红已经辗转在河北、北京求医2年,跑过很多家大医院。“这是命运的事,回家好好休养”,医生的这句话于建红听过很多遍。尽管呼吸对他来说越来越费劲,他一边吸着氧气一边执拗地在网上搜索,不甘心地试图叩开命运之门。当北京的一位医生告诉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梁益建可以治,他不收就没人敢收你了”时,他连发短信的力气都没有了。

  去年8月6日下午,于建红的爱人周大姐试探着向梁益建的手机发了一条短信咨询,立即收到了回复。8月7日,于建红最新的血气分析数据被一一发到梁益建的手机上,“我的氧分压只有38mmHg,正常值是80mmHg。”氧分压低于60mmHg,已经意味着呼吸衰竭。紧紧捏着手机的周大姐,反复翻着手机,一条短信点亮了屏幕,这是于建红期盼了2年的回复――“可以入院,越快越好!”8月8日凌晨4点从沧州出发,一天之后,已经陷入半昏迷的于建红被送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立即进入骨科ICU。2天后,于建红情况好转,进入普通病房。“奔着活命而来”的于建红,“活命”几率正在呈几何级数增加,“现在上下楼梯都没问题,聊天更是没有问题”。

  梁益建:“我不收这些病人,谁收?”

  于建红和病友们互相打气时,常常会聊到一个已经出院的老病友――今年34岁、重庆壁山小伙子**。**的脊柱曾有三个严重畸形:严重脊柱后凸畸形、严重侧弯畸形、严重脊柱旋转扭曲畸形。X光片上,他的脊柱向右侧弯达到了190度,被媒体称为世界罕见。**也和很多病友一样,因为脊柱畸形,他的肺部、心脏等脏器已经受到严重积压,呼吸越来越困难。如果再得不到治疗,他最终会因为呼吸衰竭而死。

  从20xx年起,**在全国各地奔走寻找获救的希望,走遍了国内知名医院,拜访了国内几乎所有知名的脊柱专家,“在北京求治时,为了节约钱,晚上我就直接睡在门诊大厅里。”然而,跑遍了国内多家大医院,**都被拒绝。在北京某医院,**曾住院15天,最后专家仍告诉他无法手术,世界上尚未有成功案例。经过努力寻找,20xx年3月27日,没有放弃的**找到了梁益建。

  20xx年4月9日进行了第一次手术,20xx年7月进行胸廓成形手术,20xx年3月进行脊柱矫形手术,20xx年9月出院……如今,**仍把每一次治疗节点记得清清楚楚,他说这对自己非常重要。距离出院已经一年有余,**除不能弯腰外,生活与普通人无异,此前出现的腰疼、呼吸疼等问题也在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就在去年10月21日,**的女儿出生了,他特意拨通了梁益建的电话报喜。

  在“我能治”几个字之中,有患者重获新生的喜悦,也有不为人知的风险。国际脊柱侧弯学会委员(SRS member)陶惠人说,脊柱侧弯手术,医生需要承担病人瘫痪、出现呼吸问题等风险,“脊柱侧弯手术是骨科手术中风险最大的,在医学范畴内,手术出血超过两三千毫升的,目前就是脊柱侧弯手术及肝肾移植手术。”梁益建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每天手术都很难,就像在青藏线的悬崖边开车”,但他又将话锋一转,“我不收这些病人,谁收?”

  据公开报道,20xx年至今,由梁益建主刀的脊柱畸形手术已经超过千例。另据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统计,20xx年至20xx年间,梁益建在该院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达507名,其中,417人已术后出院,余下90人目前正在接受治疗。

  智善公益基金会与全国20余家公立医院具有合作关系,“三医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有75%是北、上、广大医院告知无法手术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治疗时间长。”作为在全国范围长期救助家庭贫困脊柱畸形青少年的智善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苗强说,“梁益建的勇气来自于对医学事业的敬重与执着。”苗强眼中的梁益建是位勇士,“勇于探索医学高峰,挑战高难度的手术”。

  据悉,梁益建在治疗病例上已经囊括脊柱畸形的所有类型,突破了国际公认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三大禁区: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20xx年2月,梁益建发表在国际脊柱顶级杂志《Spine》的一个病例,以“无一问题提出”状态全文发表,打破了该杂志在审稿时会针对每篇文章提约20个问题的惯例。

  在每一天不断发生的工作细节中,梁益建的“勇气”源自对己对人的“严格”。

  “严格”是对时间的管理。梁益建常常晚上7点之后带着病人的片子回家研究,每天凌晨2点睡觉,而午夜12点之后是他的练拳时间。梁益建举起右掌缓缓地在空中虚画出一个圆,圆圈末了,化掌为拳,出拳带风,“太极讲定,定下心,才能在手术台上处变不惊;太极健身,才能支撑七八个小时的手术。”早上7点半,梁益建又准时出现在办公室。7点45分,当很多病人睡眼惺忪的时候,骨科医生办公室里已经热闹起来。36位医生护士立定,骨科交班5分钟后开始。

  根据医院相关规定,各科室每日上班时间为上午8时。“梁主任每天早上7点30分就会抵达病区,医生、护士也不好意思太晚。自然而然地,我们成了全院最早上班的科室。”包括护士长陈澜在内,每日上午7时50分参加交班的医生、护士超过30人。以30人每人每天多出10分钟的工作时间计算,骨科的医生护士每天共额外投入5小时为患者服务。医生护士额外的时间投入,一年超过1000小时,相当于50天。每天,梁益建要巡房两次,除了上午的常规巡房,手术后,他总要到病房走走才能安心。“我们做的手术太难,很多都是全国罕有的,现在的检查手段有限,没有经验参考,有5%不可控的风险,要小心。”梁益建说。

  梁益建对医生的严格要求在科室是出了名的。为治疗脊柱畸形患者,骨科成立了多学科协作治疗组,骨科、呼吸、神经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医生都是成员。人称“大师兄”的胡正军从20xx年就跟着梁益建学*,“主任要求我们晚上12点再睡觉,多一点时间看文献。”被称为“劳模”的汪飞,2年半前加入小组,家住医院对面的他已经养成了一个*惯,只要当天有手术,晚上10点就会到骨科ICU转一圈,看看做完手术病人的情况,然后发条短信给梁益建,“我不来看,主任也会来看。”

  “梁爸爸给我们重生,挺直脊梁实现梦想”

  “主任要求我们晚上12点再睡觉,多一点时间看文献”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同时也是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放在梁益建身上十分妥帖。他对病人的爱心和同情心,理解和宽慰,有时比手术刀和药物还更有效。

  上午9时,骨科医生的大办公室里,8个打着牵引支架的脊柱畸形患者沿着沙发边依次站着。骨科的医护人员给他们取了个“萌萌哒”的名字――“天线宝宝”。待梁益建从病区查完房,拿着盛满扳手、螺母、螺帽等工具的纸盒子走进办公室时,大家微笑着,眼神随着梁益建的身形移动。来自云南的张映清排在队首,梁益建从一堆螺母中挑出一把10号的扳手,开始拧动她身上固定支撑杆与头盆环的螺母。张映清紧咬着牙关,紧绷着,尽量不让身体发抖。她的头部、腰部分别套着一个钢环,用四根高过头顶的支撑杆连接固定。通过头盆环的牵引,让弯曲的脊柱慢慢拉撑。为了将头盆环固定在脑袋上,钢环上的每根钉子都穿过了头皮。

  梁益建迅速翻动着手腕,尽量让拧动的速度变快。每调一颗,梁益建便后退半步,双手**白大褂的口袋,猫着腰,伸着脖子,观察张映清的牵引架是否*衡。嘴里看似随意地询问着张映清的情况,“现在能爬几楼了,心率要注意控制在140以下,每天两个鸡蛋吃没有?”梁益建指了指张映清,面向办公室里的其他病友,“她老公挺帅的。”张映清双手攀着头盆环,腼腆地笑了。

  私下里,常有“天线宝宝”喊梁益建“梁爸爸”。在梁益建的个人网站上,有一位哈尔滨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出院,发帖感谢梁益建,“您不仅是我们的主刀医生更像是我们的爸爸……对于梁爸爸,医生不仅是职业,更是一种治好更多人的信仰。梁爸爸给我们重生,挺直脊梁实现梦想……”病友圈内传言,“梁爸爸”收了个病友做干女儿,让好多病友羡慕。有人向梁益建求证,被直接驳回,“他们所有人都像我的孩子一样。”*日里送些牛奶、鸡蛋已是常事,梁益建还掏钱为他们办迎新春联欢会,专门请音乐老师教他们唱歌,每周两次。

  8年多前,梁益建正是凭借一颗同情心,发现、治愈了职业生涯第一位脊柱畸形患者。

  20xx年2月,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中,梁益建前往盐源县做医疗支援。在泸沽湖畔的一家租车店遇到一个胸口*乎贴着大腿的人。他叫伍才林,坐在凳子上,只要一起身,头就往下栽,脊柱严重畸形,走路时眼睛只看得到地面。梁益建眼里的伍才林保持着一种“很痛苦的姿势”。当了多年骨科医生,第一次见到“驼”得这么严重的患者。“一看就是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弯曲*120度。”梁益建围着对方打量几圈,说了句“我可以做手术让你站起来”。

  见伍才林不相信,梁益建要来纸笔,边画边讲能让他站起来的原理。磨了40分钟,才让伍才林看到挺起腰杆走路的希望。电话征得院长赵聪同意后,同年5月,梁益建将伍才林接到了成都。经过13个小时的手术,这个不到130公分、十多年没躺着睡过觉的“驼背”*躺着被推出手术室,康复后身高达到178公分。伍才林给自己改名“伍才立”,铭记人生的转折。他和弟弟拿出全部积蓄并贷款70万元,在泸沽湖草海修了一栋两层的农家乐出租,当起了小老板。

  手术改变了伍才林的生活,也让其他的脊柱畸形患者知道了“梁益建”。短时间内,全国各地脊柱畸形患者蜂拥而至。梁益建的职业生涯由此转折,从一名普通骨科医生转而主攻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目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有90个“天线宝宝”正在接受牵引,等待手术,还有61个患者排队等着入院。

  “很多病友叫他‘梁爸爸’,没有发自内心的崇敬是叫不出来‘爸爸’这两个字的”

  疼痛、挣扎以及起伏的希望是脊柱畸形患者再熟悉不过的。有人说,医学是一种回应他人痛苦的努力,只有当医生在某种程度上了解患者的经历,治疗才能在谦卑、信任和尊重中进行。在梁益建的带动下,参与了解患者经历的人并不局限于医生,更包括了医生的朋友、医院、公益组织甚至患者自己。而治疗的效果,也在这些成员的深度参与之下拓展延伸。

  26岁的女大学生王丛歌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和心脏病,侧弯度数达到140度,身高仅有1.3米,手术费用需要16万元。由于家庭困难,入院不久,有热心病友告诉王丛歌:如果担心手术费,可以向智善公益基金会申请帮助。这是入住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脊柱畸形病人都知道的信息,也是老病友必向新病友传达的信息。原来,为了给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及其团队从20xx年开始与智善公益基金会展开了合作。

  智善公益基金会于20xx年10月在民政部登记设立,截至20xx年10月27日的数据显示,该基金会已向全国各地960位家庭贫困的脊柱畸形患者捐赠手术费2899.4万元。根据智善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苗强的介绍,目前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90名脊柱侧弯患者中,智善公益基金会的捐助比例达95%以上。20xx年11月至今,基金会已累计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共149名患者提供捐助,捐助金额达558.8万元人民币。此外,基金会目前已确定对30名未入院的病患提供捐助。为什么将如此大比例的捐助投向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除了基于医院收治的大多是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这一背景外,事实上苗强更愿意分享一个故事。

  20xx年11月,为了让更多脊柱畸形患者获得实际帮助,苗强曾挨家拜访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有条件进行脊柱矫形手术的医院,并建立联系。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联系后,苗强每年会到成都三四次,与病友待在一起。晚上,他常看到梁益建与病友聊天,“哪有一个医生,做了一天手术下来还为患者揉搓脊柱,很多病友叫他‘梁爸爸’,没有发自内心的崇敬是叫不出来‘爸爸’这两个字的。”苗强所见,梁益建对患者极为照顾,苦、痛、希望交织着的病房里,医生与病人、病人与病人之间变成了好朋友。

  如今,十多年没躺着睡过觉的伍才林,不仅挺直了脊梁看见泸沽湖的蓝天白云,还跟家人盖了二层农家乐当起老板;脊柱弯曲达153°的小伙子刘仁富顺利完成了手术,开始在资阳学*理发;曾经呼吸困难多次经历抢救的**,如今也已成家并有了可爱的女儿……自称为“小医生”的梁益建曾说:“我的病人,首先要让他们活下去。”在他的救治下,这些曾被告知“无法治愈”的脊柱畸形患者“活了”;在他的带动下,更多人的力量汇聚成爱的洪流,让脊柱畸形患者不仅“活了”,还能拥抱人生未来的更多精彩。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9

  展示“伤疤”,激励学生相信梦想

  20xx年,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举动被媒体广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成为流传广泛的动人故事。

  从1998年到20xx年,从10岁到20岁,从初中到大学,从贵州望谟到山东临沂……10年时间,刘秀祥一边艰难求学,一边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

  而支撑他从苦难中一步步“熬”出来的力量,是“梦想”。

  “母亲就是我的梦想。一直以来,我都想把母亲的病治好。”刘秀祥说,一定要相信梦想。正是这个执念,支撑他跌倒了爬起来,遇到委屈咬牙挨过去。

  其实,从内心深处,青少年时代是刘秀祥不太愿意回忆的时光。父亲早逝,母亲患病,家庭一贫如洗,年幼的刘秀祥肩负起整个家的重担。他的中学、大学时光,都担负着照顾母亲的责任。

  “其实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伤疤掏出来给别人看。”刘秀祥说。

  可是,每次演讲他都会说到自己的经历,以激励他人。“只要能够帮助一个孩子转变思想,让他们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那么我所做的事就是有意义的。”

  “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他的演讲让我明白,永远不要放弃自己。”萧雅迪是刘秀祥的学生,也是他的众多“粉丝”之一。

  “无论人生多不容易,都要微笑面对,要始终相信奋斗的力量。”刘秀祥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都写在他那张朴实的脸上,更浓缩在了他的每一堂思政课里。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10

  新疆戍边50年魏德友功勋科学家孙家栋工农红军王定国大学生村官秦玥飞火海救人英雄王锋壮烈牺牲的歼15飞行员张超量子通讯科研带头人潘建伟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儿童孤独症机构创办人田惠萍昆明爱心食堂创办人王兰兰新疆焦裕禄阿布列林四川爱心医生梁益建大国工匠李万君

  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

  航海家郭川

  抗癌女护士王威寻亲大姐吕顺芳

  维和士兵申亮亮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

  宁波守塔人一家五代守塔百年

  王锋,男,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

  20xx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

  王锋的事迹报道后,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达250余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菁华6篇)(扩展5)

——爱岗敬业感动人物事迹材料(精选五篇)

  爱岗敬业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1

  xx,女,1982年4月出生,中**员,现任xx市纪委副**、监委副主任,评选时任xx市旅游发展中心主任。荣获20xx年度xx市爱岗敬业“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她始终发扬“求真、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政治建设,紧扣时代脉搏,增强与时俱进理念。牢固树立“***”,坚定“***”,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提升科学思维,坚持旅游业务更新为提升能力素质的第一要素,积极推进我市文旅深度融合。全力做好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xx市现场观摩地东北抗联纪念馆和火山温泉水世界承接工作与现场景观建设休闲小品和花海帐篷相结合,成为我市旅游新业态的聚焦点。进一步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完善A级景区内部标识系统和外部交通引导标识,全面提升旅游景区服务水*。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擦亮红色旅游品牌,积极组织申报,朝阳山抗联红色景区晋级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边河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的情怀和担当。创新疫情防控期间旅游宣传模式,积极组织全域旅游商品带货直播,展示我市地域文化旅游商品,有效提升五大连池旅游商品市场的知名度。加强疫情防控期间旅**业管理,在开放期间做到防控标准不放松。积极应对疫情,成立集中隔离领导小组,严格执行隔离观察点领导带班和重要岗位24小时值班等工作制度。用百倍的.努力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市旅游经济繁荣发展,共同抗击疫情作出自己的贡献。

  爱岗敬业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2

  xxx,男,1965年出生,大专毕业,从事教育工作*30年了。有丰富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是牡丹区骨干教师,牡丹区教学能手,二十二中模范班主任,2016年中考功勋班主任。现任16.20班主任,初二生物教研组长。刘老师的班级管理念是:用爱心赢得学生,让学生感到家的温暖。用竟争带动学生,让学生成为家的主人。用耐心陪伴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他用爱心诠释着一名班主任对学生的博爱,用敬业履行着一名教师应尽的职责。

  从教*30年来,他始终坚守着对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负责的信念,起早贪黑,兢兢业业,和同事和谐相处,与学生打成一片,不论是教学成绩还是班级管理都名列前茅,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严格不失温和,苛求不失委婉,求真不失热忱,他所带班级拥有良好的班风、学风。

  做为一个的优秀班主任,他工作踏实认真,尽心尽力。地每天都是早来晚走,品尝尽了作为班主任的酸甜苦辣。但是,而他却常说:“如果让我再次选择,我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班主任工作。因为我在与孩子们交往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天真热情。我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收获的是学生们可喜的成绩;我付出了自己的心血,收获的是学生们丰厚的感情。回想着点点滴滴,我真的无怨无悔!”

  一、用爱心感染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刘老师用自己全部的爱去关心照顾学生,就像关心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还要关心他们是否懂得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爱心是具体的,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例如每天早晨早早地到校为学生开窗通风,让学生们一步入教室就能吸收到清新的空气。当学生到校后,他会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照料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早上是否都吃过了早餐。总之,同学们在学校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几乎事事关心。学生生病时,带他去看病。家长感激,学生感动,这些看起来很*常,其实这正是刘老师作为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

  二、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思想工作是班级各项工作的基础。

  刘老师一直把学生思想工作置于班级工作的首要问题来抓。经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并在班内积极开展“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找到目标树立理想,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斗志!刘老师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分浓,从未出过一起严重的违纪事件,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思想工作的成绩。

  三、善于组织和管理学生

  刘老师非常善于组织和管理学生,作为班主任,他花很大的心思培养班组的骨干力量,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样不仅班主任轻松,而且可以培养了班干部的组织能力。就拿现在的班级来说吧,现在班里的一般事情都由班长负责,但各项具体工作分工到各个班委成员。早读等日常工作都由班长负责,老师作适当指导,学*上由学*委员和各科代表负责。当然班主任要随时随地作检查指导。这样以来,班内的工作形成了程序化和制度化,各项工作就更能顺利的得到开展。

  四、善于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在学生管理方面,班主任的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尖子生的培养、中等生的促进、后进生的转化。相比前两条后者更难也更重要,因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希望,越是后进生越需要老师的帮助和鼓励。刘老师首先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刘老师,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五、学生和家长的朋友

  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所以应该也必须成为学生的朋友。在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刘老师与许多学生家长打过交道,可从来没有和他们红过脸,无论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给他带来多大的麻烦,肚子里的气有多少,只要见到家长总是笑脸相迎,从不把气撒在家长身上,总是用商量的语气向他们解释,与他们交谈,商量教育孩子的最佳办法。不仅得到了家长的信任,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是的,没有露珠的璀璨晶莹,没有清泉的悦耳叮咚,有的只是披星戴月的从容,有的只是尽心尽力的经营,爱是教育的起点,刘老师用爱的情怀践行这一教育信念,他把对教育真挚的爱播撒给他的每一个学生,用心血和智慧让他们更加自信和优秀。他用渊博的知识,点亮了学子们火热的青春;他用教育的智慧,铸就了芬芳桃李的精彩!

  爱岗敬业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3

  爱岗敬业干最脏的活

  初见xx时,她穿着橘黄色的工作服,瘦小的身体脸上露着坚定的微笑。

  今年61岁的她,是区环境卫生管护中心嘉景苑公厕的一名保洁员。这个公厕在第二实验小学东侧,每天如厕市民特别多,人流几乎不断,但它却是城区最干净整洁的公共卫生间之一。

  走进公厕,地板、墙壁干净锃亮,空气中弥散着淡淡的檀香味,墙上贴着“小心地滑”的温馨提示,里面摆上了洗手液、报刊书架还有休息台,蹲位干净如洗,看不到污渍。

  每天清晨,她换上工作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检查、打扫便池、清扫地板、喷洒空气清新剂。

  “公共厕所要做到一客一保洁,每有一位市民用完厕所,我们就得清洁一遍,保证厕所在任何时候都是干净的。”她觉得只有公共厕所干净了,城市才能真正干净。

  为方便特殊人群,她还在公厕外贴了“残疾人专用设施”的醒目标志。厕所门口增加一条休息长椅,是她拣来的废旧长椅,方便如厕市民歇脚。公厕门前的小花园也比原来更美丽,盆景花卉错落有致摆放着,草丛中艺术石上写着“花与文明同行,绿与健康常伴”的标语。她利用休息时间,专门用废木块制成护绿栅栏,用来保护公厕周围的绿化。

  主动服务做最美的人

  她不仅善良、热情,还是一个有心人,做事细心、处处为他人着想。在21年的保洁生涯中,她常常会捡到市民忘记带走的`物品,每次她都妥善保管失物,积极寻找失主,并及时将物品还给失主。面对需要帮助的市民,她会热心提供各种帮助。

  公厕旁边的嘉景苑小区居委会设立了输液便民点,经常有老人去输液。但居委会厕所不够用,老人们常常举着吊瓶,跑到100米开外的公厕来方便。她一看到举着吊瓶的老人过来,马上迎上去,搀扶进厕所。周边学校多,看到如厕的小孩子,她也总会热心地提供帮助。真挚的服务,大家看在眼里,都为她助人为乐的善心所感动。

  在她看来,公厕是一个便民窗口,就应该从市民实际需要出发,让如厕的人更加方便。获评“感动济阳”人物后,她谦逊地说:“工作不分贵贱。保洁员是我的本职工作,我只想踏踏实实地做好,让周围的市民有一个舒心的环境。”

  在最不起眼的公厕保洁员岗位上,她勤勤恳恳,用坚守诠释劳动的意义,用奉献标注时间的刻度,这种朴实的举动闪耀着星光。她是*凡的,又是特别的,在日复一日的爱岗敬业中,一颗颗文明的种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爱岗敬业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4

  xx,男,40岁,嵩县供电公司库区供电所员工,他扎根供电基层16年,目前负责3个自然村共11个台区、1466户用电客户,20xx年荣获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这些数字和荣誉的背后,是这名80后电力员工16年如一日的坚守初心和使命担当。

  多年来,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对客户的一片热情,xx管辖的11个台区从未出现因为用电问题而发生的投诉,“用电有问题,请您别着急,一个电话打,小刘来帮您”,很多客户用这样的'顺口溜来赞扬xx。

  xx扎根供电一线,立足本职,扑下身子,全心全意为客户着想。工作之余,他热爱学*,刻苦钻研电力专业书籍,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多次参加市县公司组织培训、竞赛,并荣获团体奖和个人奖项,20xx年更是凭借过硬技能,在嵩县总工会组织的装表接电技能竞赛中以速度、工艺、正确率都为第一的成绩力拔头筹。

  爱岗敬业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5

  爱岗敬业说的具体点就是做好本质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作为一名分中心监控员,刘同志深知监控员要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及时传递各种信息,凡事以大局为重,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的关系。

  “活到老,学到老”,刘同志通过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她在思想上主动加强学*,夯实理论根基;同时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紧密结合实际,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在干与学中增长才干,做到学有计划、有心得。其次她做到了在行动上落实。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刘燕经常学*《监控室岗位职责》《监控员主要工作职责》等各种规章制度,按各项制度标准规范日常工作。按照各项规章制度,高标准要求自己。在参加工作的几年里,针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进行了学*,她更加注重加强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促成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知识体系的健全,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业务知识。

  在*凡的岗位上有着不*凡的成绩,在工作历练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情操,坚持不懈地钻研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当做提升觉悟;坚持把身边的同事和领导当做修身为人的参照之本;把日常工作当做升华思想、磨砺品行的*台。正是在孜孜不倦的学*中,培育了她对高速事业的无限忠诚。她说:“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继续用一颗不变的心对待工作,立足本职,体现自身价值。不仅要把她自己的工作干好,还要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优雅的服务姿态和优质的服务水*,以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热情,应对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和新问题。”她深信今天是起点,明天是追求完美的目标,她将时刻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将坚定的政治定场寓于对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菁华6篇)(扩展6)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作文范文五份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作文 1

  因核辐射早早离世的邓稼先曾给杨振宁写过一封书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隔着几十年的岁月和生死,已经百岁的杨振宁对儿时的同窗深情喊话:“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后50年,适合了你‘共同途’的嘱望,我相信你会满意的。”

  杨振宁颁奖辞: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作文 2

  骨科硕士、神经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骨科主任,这是梁益建的真实身份,然而,让他感到最亲切的称谓,却是来自患者的一声“梁爸爸”。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精湛的医术拯救了上千人的生命……这是梁益建作为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最真实的写照。对于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梁益建显得有些低调:“我就是个给病人看病的普通小医生。

  梁益建:“我只是个小医生”

  在医院骨科大夫们眼中,梁益建是个精力充沛的人。这个留利落*头的五旬骨科主任,常穿一双泛黄的运动鞋,疾走于病房、医生办公室、手术室之间,并不高的个头一转身便找不见人。病房里的患者们觉得,梁益建是个和缓*静的人。调整牵引支架时,他手拿10号扳手,弓着身子不紧不慢地调整每一颗可能影响角度的螺丝钉,*均每个人的调整时间30分钟。面对媒体的采访,梁益建扶了扶黑框眼镜,用沙哑的声音说了一句:“我只是个小医生。”

  在住院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中,75%以上是脊柱侧弯130°以上、四处求医无门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改变的不仅是人的外形,与之相生相伴的呼吸衰竭、心脏衰竭,不断侵蚀着人的生命。面对患者,梁益建的话大辩若讷,“我治得好”,这四个字在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听来,有若天籁,意味着一线生机。

  三医院1号住院楼2楼,带着脊柱牵引支架的于建红,常常立在骨科病房转角通往医生办公室的**台上,静静地呼、吸。病区的空气混杂消毒水和病房里的各种药味,并不算清新,他却视为珍宝。

  几个多月前,一辆小汽车飞驰在河北沧州到成都175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于建红瘫坐在哥哥于建忠的汽车后座,大口地吸着氧气,生命的气息随着时间流逝,似乎正一丝丝地没入黑暗之中消失不见。因为40年脊柱侧弯而变形的胸腔,压迫着于建红肺部的呼吸空间,“我要活命!”他放不下80多岁的父母、媳妇周大姐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

  为了“活命”,从2014年就出现呼吸困难的于建红已经辗转在河北、北京求医2年,跑过很多家大医院。“这是命运的事,回家好好休养”,医生的这句话于建红听过很多遍。尽管呼吸对他来说越来越费劲,他一边吸着氧气一边执拗地在网上搜索,不甘心地试图叩开命运之门。当北京的一位医生告诉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梁益建可以治,他不收就没人敢收你了”时,他连发短信的力气都没有了。

  去年8月6日下午,于建红的爱人周大姐试探着向梁益建的手机发了一条短信咨询,立即收到了回复。8月7日,于建红最新的血气分析数据被一一发到梁益建的手机上,“我的氧分压只有38mmHg,正常值是80mmHg。”氧分压低于60mmHg,已经意味着呼吸衰竭。紧紧捏着手机的周大姐,反复翻着手机,一条短信点亮了屏幕,这是于建红期盼了2年的回复——“可以入院,越快越好!”8月8日凌晨4点从沧州出发,一天之后,已经陷入半昏迷的于建红被送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立即进入骨科ICU。2天后,于建红情况好转,进入普通病房。“奔着活命而来”的于建红,“活命”几率正在呈几何级数增加,“现在上下楼梯都没问题,聊天更是没有问题”。

  梁益建:“我不收这些病人,谁收?”

  于建红和病友们互相打气时,常常会聊到一个已经出院的老病友——今年34岁、重庆壁山小伙子**。**的脊柱曾有三个严重畸形:严重脊柱后凸畸形、严重侧弯畸形、严重脊柱旋转扭曲畸形。X光片上,他的脊柱向右侧弯达到了190度,被媒体称为世界罕见。**也和很多病友一样,因为脊柱畸形,他的肺部、心脏等脏器已经受到严重积压,呼吸越来越困难。如果再得不到治疗,他最终会因为呼吸衰竭而死。

  从2005年起,**在全国各地奔走寻找获救的希望,走遍了国内知名医院,拜访了国内几乎所有知名的脊柱专家,“在北京求治时,为了节约钱,晚上我就直接睡在门诊大厅里。”然而,跑遍了国内多家大医院,**都被拒绝。在北京某医院,**曾住院15天,最后专家仍告诉他无法手术,世界上尚未有成功案例。经过努力寻找,2013年3月27日,没有放弃的**找到了梁益建。

  2013年4月9日进行了第一次手术,2014年7月进行胸廓成形手术,2015年3月进行脊柱矫形手术,2015年9月出院……如今,**仍把每一次治疗节点记得清清楚楚,他说这对自己非常重要。距离出院已经一年有余,**除不能弯腰外,生活与普通人无异,此前出现的腰疼、呼吸疼等问题也在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就在去年10月21日,**的女儿出生了,他特意拨通了梁益建的电话报喜。

  在“我能治”几个字之中,有患者重获新生的喜悦,也有不为人知的风险。国际脊柱侧弯学会委员(SRS member)陶惠人说,脊柱侧弯手术,医生需要承担病人瘫痪、出现呼吸问题等风险,“脊柱侧弯手术是骨科手术中风险最大的,在医学范畴内,手术出血超过两三千毫升的.,目前就是脊柱侧弯手术及肝肾移植手术。”梁益建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每天手术都很难,就像在青藏线的悬崖边开车”,但他又将话锋一转,“我不收这些病人,谁收?”

  据公开报道,2008年至今,由梁益建主刀的脊柱畸形手术已经超过千例。另据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统计,2013年至2016年间,梁益建在该院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达507名,其中,417人已术后出院,余下90人目前正在接受治疗。

  智善公益基金会与全国20余家公立医院具有合作关系,“三医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有75%是北、上、广大医院告知无法手术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治疗时间长。”作为在全国范围长期救助家庭贫困脊柱畸形青少年的智善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苗强说,“梁益建的勇气来自于对医学事业的敬重与执着。”苗强眼中的梁益建是位勇士,“勇于探索医学高峰,挑战高难度的手术”。

  据悉,梁益建在治疗病例上已经囊括脊柱畸形的所有类型,突破了国际公认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三大禁区: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2015年2月,梁益建发表在国际脊柱顶级杂志《Spine》的一个病例,以“无一问题提出”状态全文发表,打破了该杂志在审稿时会针对每篇文章提约20个问题的惯例。

  在每一天不断发生的工作细节中,梁益建的“勇气”源自对己对人的“严格”。

  “严格”是对时间的管理。梁益建常常晚上7点之后带着病人的片子回家研究,每天凌晨2点睡觉,而午夜12点之后是他的练拳时间。梁益建举起右掌缓缓地在空中虚画出一个圆,圆圈末了,化掌为拳,出拳带风,“太极讲定,定下心,才能在手术台上处变不惊;太极健身,才能支撑七八个小时的手术。”早上7点半,梁益建又准时出现在办公室。7点45分,当很多病人睡眼惺忪的时候,骨科医生办公室里已经热闹起来。36位医生护士立定,骨科交班5分钟后开始。

  根据医院相关规定,各科室每日上班时间为上午8时。“梁主任每天早上7点30分就会抵达病区,医生、护士也不好意思太晚。自然而然地,我们成了全院最早上班的科室。”包括护士长陈澜在内,每日上午7时50分参加交班的医生、护士超过30人。以30人每人每天多出10分钟的工作时间计算,骨科的医生护士每天共额外投入5小时为患者服务。医生护士额外的时间投入,一年超过1000小时,相当于50天。每天,梁益建要巡房两次,除了上午的常规巡房,手术后,他总要到病房走走才能安心。“我们做的手术太难,很多都是全国罕有的,现在的检查手段有限,没有经验参考,有5%不可控的风险,要小心。”梁益建说。

  梁益建对医生的严格要求在科室是出了名的。为治疗脊柱畸形患者,骨科成立了多学科协作治疗组,骨科、呼吸、神经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医生都是成员。人称“大师兄”的胡正军从2008年就跟着梁益建学*,“主任要求我们晚上12点再睡觉,多一点时间看文献。”被称为“劳模”的汪飞,2年半前加入小组,家住医院对面的他已经养成了一个*惯,只要当天有手术,晚上10点就会到骨科ICU转一圈,看看做完手术病人的情况,然后发条短信给梁益建,“我不来看,主任也会来看。”

  “梁爸爸给我们重生,挺直脊梁实现梦想”

  “主任要求我们晚上12点再睡觉,多一点时间看文献”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同时也是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放在梁益建身上十分妥帖。他对病人的爱心和同情心,理解和宽慰,有时比手术刀和药物还更有效。

  上午9时,骨科医生的大办公室里,8个打着牵引支架的脊柱畸形患者沿着沙发边依次站着。骨科的医护人员给他们取了个“萌萌哒”的名字——“天线宝宝”。待梁益建从病区查完房,拿着盛满扳手、螺母、螺帽等工具的纸盒子走进办公室时,大家微笑着,眼神随着梁益建的身形移动。来自云南的张映清排在队首,梁益建从一堆螺母中挑出一把10号的扳手,开始拧动她身上固定支撑杆与头盆环的螺母。张映清紧咬着牙关,紧绷着,尽量不让身体发抖。她的头部、腰部分别套着一个钢环,用四根高过头顶的支撑杆连接固定。通过头盆环的牵引,让弯曲的脊柱慢慢拉撑。为了将头盆环固定在脑袋上,钢环上的每根钉子都穿过了头皮。

  梁益建迅速翻动着手腕,尽量让拧动的速度变快。每调一颗,梁益建便后退半步,双手**白大褂的口袋,猫着腰,伸着脖子,观察张映清的牵引架是否*衡。嘴里看似随意地询问着张映清的情况,“现在能爬几楼了,心率要注意控制在140以下,每天两个鸡蛋吃没有?”梁益建指了指张映清,面向办公室里的其他病友,“她老公挺帅的。”张映清双手攀着头盆环,腼腆地笑了。

  私下里,常有“天线宝宝”喊梁益建“梁爸爸”。在梁益建的个人网站上,有一位哈尔滨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出院,发帖感谢梁益建,“您不仅是我们的主刀医生更像是我们的爸爸……对于梁爸爸,医生不仅是职业,更是一种治好更多人的信仰。梁爸爸给我们重生,挺直脊梁实现梦想……”病友圈内传言,“梁爸爸”收了个病友做干女儿,让好多病友羡慕。有人向梁益建求证,被直接驳回,“他们所有人都像我的孩子一样。”*日里送些牛奶、鸡蛋已是常事,梁益建还掏钱为他们办迎新春联欢会,专门请音乐老师教他们唱歌,每周两次。

  8年多前,梁益建正是凭借一颗同情心,发现、治愈了职业生涯第一位脊柱畸形患者。

  2008年2月,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中,梁益建前往盐源县做医疗支援。在泸沽湖畔的一家租车店遇到一个胸口*乎贴着大腿的人。他叫伍才林,坐在凳子上,只要一起身,头就往下栽,脊柱严重畸形,走路时眼睛只看得到地面。梁益建眼里的伍才林保持着一种“很痛苦的姿势”。当了多年骨科医生,第一次见到“驼”得这么严重的患者。“一看就是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弯曲*120度。”梁益建围着对方打量几圈,说了句“我可以做手术让你站起来”。

  见伍才林不相信,梁益建要来纸笔,边画边讲能让他站起来的原理。磨了40分钟,才让伍才林看到挺起腰杆走路的希望。电话征得院长赵聪同意后,同年5月,梁益建将伍才林接到了成都。经过13个小时的手术,这个不到130公分、十多年没躺着睡过觉的“驼背”*躺着被推出手术室,康复后身高达到178公分。伍才林给自己改名“伍才立”,铭记人生的转折。他和弟弟拿出全部积蓄并贷款70万元,在泸沽湖草海修了一栋两层的农家乐出租,当起了小老板。

  手术改变了伍才林的生活,也让其他的脊柱畸形患者知道了“梁益建”。短时间内,全国各地脊柱畸形患者蜂拥而至。梁益建的职业生涯由此转折,从一名普通骨科医生转而主攻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目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有90个“天线宝宝”正在接受牵引,等待手术,还有61个患者排队等着入院。

  “很多病友叫他‘梁爸爸’,没有发自内心的崇敬是叫不出来‘爸爸’这两个字的”

  疼痛、挣扎以及起伏的希望是脊柱畸形患者再熟悉不过的。有人说,医学是一种回应他人痛苦的努力,只有当医生在某种程度上了解患者的经历,治疗才能在谦卑、信任和尊重中进行。在梁益建的带动下,参与了解患者经历的人并不局限于医生,更包括了医生的朋友、医院、公益组织甚至患者自己。而治疗的效果,也在这些成员的深度参与之下拓展延伸。

  26岁的女大学生王丛歌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和心脏病,侧弯度数达到140度,身高仅有1.3米,手术费用需要16万元。由于家庭困难,入院不久,有热心病友告诉王丛歌:如果担心手术费,可以向智善公益基金会申请帮助。这是入住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脊柱畸形病人都知道的信息,也是老病友必向新病友传达的信息。原来,为了给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及其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智善公益基金会展开了合作。

  智善公益基金会于2012年10月在民政部登记设立,截至2016年10月27日的数据显示,该基金会已向全国各地960位家庭贫困的脊柱畸形患者捐赠手术费2899.4万元。根据智善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苗强的介绍,目前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90名脊柱侧弯患者中,智善公益基金会的捐助比例达95%以上。2013年11月至今,基金会已累计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共149名患者提供捐助,捐助金额达558.8万元人民币。此外,基金会目前已确定对30名未入院的病患提供捐助。为什么将如此大比例的捐助投向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除了基于医院收治的大多是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这一背景外,事实上苗强更愿意分享一个故事。

  2013年11月,为了让更多脊柱畸形患者获得实际帮助,苗强曾挨家拜访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有条件进行脊柱矫形手术的医院,并建立联系。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联系后,苗强每年会到成都三四次,与病友待在一起。晚上,他常看到梁益建与病友聊天,“哪有一个医生,做了一天手术下来还为患者揉搓脊柱,很多病友叫他‘梁爸爸’,没有发自内心的崇敬是叫不出来‘爸爸’这两个字的。”苗强所见,梁益建对患者极为照顾,苦、痛、希望交织着的病房里,医生与病人、病人与病人之间变成了好朋友。

  如今,十多年没躺着睡过觉的伍才林,不仅挺直了脊梁看见泸沽湖的蓝天白云,还跟家人盖了二层农家乐当起老板;脊柱弯曲达153°的小伙子刘仁富顺利完成了手术,开始在资阳学*理发;曾经呼吸困难多次经历抢救的**,如今也已成家并有了可爱的女儿……自称为“小医生”的梁益建曾说:“我的病人,首先要让他们活下去。”在他的救治下,这些曾被告知“无法治愈”的脊柱畸形患者“活了”;在他的带动下,更多人的力量汇聚成爱的洪流,让脊柱畸形患者不仅“活了”,还能拥抱人生未来的更多精彩。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作文 3

  相信,看了TVB《无穷之路》的朋友,都不得不向陈贝儿竖上大拇指!这部节目目前在豆瓣网上的评分高达9.5分,可以说算得上是一部满分作品。

  在年初的TVB万千星辉颁奖典礼上,陈贝儿就已经凭借该节目收获了最佳女主持这个奖项。而此次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也是对她更大的肯定。

  说《无穷之路》是一部节目,还不如说它是一部纪录片!据了解,整档节目的主创团队就只有4个人,两名摄影师,陈贝儿则担当主持人。他们去到了我国最具代表性的10个贫困地区,去了解、去探寻,我国的扶贫政策以及扶贫结果,整档节目可以说相当具有深义。

  外界都在说,最*这几年TVB的剧集、节目越来越难看,演员老了,看来看去就那几个人,拍摄手法也停滞不前,整体的发展已经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相信一直在关注T朋友就会发现,这几年TVB也一直在默默努力做着改变,努力创新,而此次的口碑节目《无穷之路》似乎也就是TVB这些年不断努力的一个缩影。

  又说回这档节目的关键人物,陈贝儿。陈贝儿从2003年就开始在香港有线电视做主播,从事媒体行业已经*20年,身上的经验自然也相当丰富。而她大概在10年前,才跟随“伯乐”余咏珊Sandy,以主持人、主播的身份,正式从香港有线电视过档到无线电视,加入TVB大家庭。在余咏珊的力捧下,陈贝儿很快在各大直播节目中做主持人,同时还在各类资讯和综艺节目中担当主持人。

  早前由她主持的《嫁到这世界边端》系列,也相当之精彩。节目从2017年播到2019年,一共播出了三季,共计40集,综合评分高达9分。而陈贝儿在节目中,也用她难得的主持经验以及情绪把控,给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许多小伙伴,应该和小编有一样的感受:陈贝儿可能第一眼看上去算不上是那种标准意义上的大美女,但是看了她的节目,就会慢慢发现她身上很多的气质和特质都特别吸引人。去年上半年,随着曾志伟的走马上任,余咏珊的“倒台”。不少网友都在猜测曾经由余咏珊一手捧起来的“有线帮“艺人,在TVB的地位会大打折扣。毕竟他们的“靠山”已经离开,自然分不到好的资源。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陈贝儿在TVB的地位不降反升,当然这也是靠她自己的努力和专业所换来的。

  最*一段时间,陈贝儿一直留在内地发展。不仅受邀参观了中央电视台,同时还登上了央视的综艺节目,代表中国香港地区演唱了歌曲。可以说是事业再度迎来了春天。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作文 4

  气动力是飞机设计的灵魂,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推动了飞机的跨代发展。我国开始飞机设计之初,气动力设计方法和手段完全空白。苏联在当时对我国进行的援助仅限于制造,关于设计方面的技术坚决不提供。

  顾诵芬参加工作后接受的第一项挑战,就是我国首型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气动力设计。他在大学学的是螺旋桨飞机,现在需要设计喷气式飞机,而且徐舜寿提出要采取两侧进气,不能用机头进气,国内没有先例。

  当时听说北航图书馆有一份相关的国外文献,他便动身从沈阳来到北京,借一辆旧自行车,天天晚上跑北航查找抄录资料。他潜心学*研究国外资料,最终提出了亚音速飞机气动参数设计准则和气动力特性工程计算方法,出色完成了歼教1飞机的气动布局设计。

  顾诵芬随后又完成我国首型初级教练机——初教6飞机气动布局设计,建立了亚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体系。初教6飞行品质出色,为我军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飞行员。

  一刻不停,顾诵芬转身又投入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研究。当时国内一无超音速风洞,二无工程适用的数值计算能力。他依靠扎实的理论功底,首次建立了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体系,实现了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计算、试验与试飞的闭环。他所创立的飞机气动力设计方法体系至今仍被国内飞机设计采用,为后续歼击机设计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作文 5

  张超,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2016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事故发生后,张超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团长张叶一直陪在他身边,清楚记得张超说的最后一句话:“团长,我还能不能飞”。

  张超走了,留下刚刚满两岁的女儿和妻子,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再有半个月就要着舰飞行了,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

  面对张超,《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时文潮说,我们必须牢记每一位军人的牺牲,都是在为国家换来更多的安宁和幸福。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菁华6篇)(扩展7)

——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事迹材料合集5篇

  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事迹材料 1

  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诚实守信的小标兵,他就是实验小学三年级六班的小明。

  小明,男,10岁。聪明活泼,乖巧可爱,老师同学都十分喜欢他。

  他为人诚实,从不说谎。那是在二年级时,一次语文考试过后,他发现自己的试卷上有一处错误,老师没给批阅出来,他毫不犹豫地告诉了老师。有同学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再扣掉这两分,你这次就只得94分了,难道你不难过吗?”他摇了摇头对那位同学说:“这次虽然只得了94分,但以后我会加倍努力的!”还有一次,爸爸买来一只新的电热水壶,他非常喜欢,就立即拿到厨房注满了水,在关水龙头的时候,他无意间把壶浸在了有水的盆中,拿出来后把壶放在了加热盘上,通上电,不一会儿水壶就烧坏了。爸爸下班后,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就问这是怎么回事?小明就主动的向爸爸说明了原因。爸爸听后,用手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说:“没关系,孩子,壶坏了,咱们可以花钱再买,但是你的诚实,是用金钱换不来的!”

  信守诺言,也是小明的优秀品质。一个星期天,他和妈妈准备去看姥姥,长时间没见到姥姥,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刚走到门口,他愣了一下,“不对呀,昨天已经约好了要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呀!”他自言自语,于是,他说服妈妈,向广场跑去。

  小明用他质朴的言行,向我们展示了当代小学生的风采。我们应该要向他学*。

  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事迹材料 2

  xx现在是一年级的学生,每天会有家庭作业要写,为了给孩子一个安定的学*环境,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我都给她提供一个固定、安静、整洁的学*环境。

  每天放学回家后,她都能做到先完成作业,在做作业之前,她会先把自己的学*用品准备好,这样在学*的时候,就不会因为找学*用品耽误时间。作业少的时候,她都是一气完成,作业量大的时候,中间就会自己休息几分钟再接着做。作业上都是要求她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看清题目要求,心到,就是再看题读题上理解题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手到,是把思考的结果写出来。有了这样写作业的方法,她做作业的时候得心应手,没有一点的抵触情绪,把写作业都当成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做作业的时候不会去做一些和学*无关的事情,都会自己看着时间,看自己能写多长时间,能够写的有正确,有规范。做数学口算卡的时候,她都是自己要求自己,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做完,做到一遍就不出差错。

  在作业的时候,她都是自己独立完成,不会的题给她讲清题意,让她慢慢理解,不直接告诉答案,这样写作业的时候,才会真正的投入进去,不会为了应付作业,而被动写作业。她自己不但能够按实完成作业,还能够自己检查作业,每次写完作业,让她自己检查,这样她有等于重新学*了一遍知识,在写作业上也会更认真了。

  xx能够作业写得这样优秀,这也是老师在学校给好的学生发笑脸,给她的一个动力,因为只有作业工整的孩子笑脸才会多,促使她更加认真,规范的把作业写好。

  总之,好的作业*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作业*惯越早越有效,要从小事抓起坚持不懈,以后会更加努力。

  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事迹材料 3

  xx,女,预备党员,现就读于xx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日语xx班,现担任该班的学*委员及院学生会的副**一职。xx同学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女孩,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生活中乐于助人,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同时成绩优异,表现突出,荣获XX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XX年度"学院二等奖学金",在学院举行的第七届党团知识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大学生自主创业征文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因工作能力突出,被评为XX年度"优秀学生干部"及院学生会"优秀学生干部"。

  理想和信念的力量

  在刚刚进入大学时,xx同学就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时刻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加入***。在理想和信念驱使下,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去年十一月份,正式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但她深知自己还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因此现在她会经常参加有关党的知识的学*,她希望自己能够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把党的伟大精神发扬光大。

  奋斗和刻苦的力量

  在大一时,xx同学竞选上了班上的学*委员,在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同学们开展有关"学好日语,大胆开口","日语交流,你我参与"等有关学*专业方面的班会,在班会中,她做为一名班会主持人在讲台上用流利的日语跟同学们做开场白,并鼓励同学们一起用日语进入班会的主题,由此来培养同学们学*日语的兴趣。在自身的学*上,她比较注重学*方法,上课做到课前预*,课后复*,遇到不懂的就向老师请教;在记单词方面,边写边记,每天坚持在图书馆呆两个小时以上,自学能力很强。XX年12月份,她顺利通过英语a级考试,XX年6月份,她顺利通过英语四级。在大一一学年里,她的成绩在日语专业都是排名第一。荣获了XX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二等奖学金"。

  自信和大胆的力量

  在大一的时候,xx同学不仅是班上的学*委员,还是院学生会体育部的一名干事,本着"全心全意为全院师生服务"的宗旨,她积极配合院领导的安排,曾组织和参加过很多学院大型活动。XX年四月份,是由院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去望城前进小学支教的"三下乡"活动,在那次活动中,xx同学接到的任务是带领二年级的小朋友们一起玩扮时钟游戏,她认真的完成了组织交给她的任务,活动的圆满结束后,院团委学生会收到了来自前进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其次是XX年8月份底,学院组织学生干部们到不同的地点迎接新生们的到来,尽管老师们说在火车站值勤时间要从早上六点到晚上九点,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证按时吃饭,但xx同学却依然选择了去火车站值勤,因为她觉得不管多累的事情,总得有人去做。当新生多的时候,她们的中饭要到下午三点才能吃,但是她从没有抱怨过,因为她觉得作为学生干部就应该为全院师生服务,她那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的肯定。伴随着新生们来到学校,XX年9月份,学院举办了"迎新杯"篮球赛,去年十月份的她还是体育部的一名干事,因为学长在实*没回来,所以体育部的所有活动都必须由她们大一的学生干部自己准备,刚开始写策划书的时候,她遇到了很多不懂的问题,比如赛程表的制作、调研报告、宣传板报等,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虚心向学姐学长们请教,终于把篮球赛的整个策划写出来了,也正是因为她那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让她把难题一一解决了,整个活动也举办的很成功,得到了领导和系部学生们的一致好评。除此之外,她还组织了"友谊杯"足,球赛、"友谊杯"拔河赛等有关体育部的活动。在进入大二时,她竞选上了院学生会副**,现在的任务更重了,院学生会所有的活动她都积极的参与和组织,在献血活动现场,我们总能看到她瘦小的身影在献血点做宣传,引导同学们填写资料。在校风督察活动中,xx同学每周二都会在校园里值勤。看到有些同学乱扔垃圾,她就会上前去劝导,如果同学们对她置之不理,她就会自己把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通过她的实际行动,不少同学看到她来了会主动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xx同学所做的一切为的是能够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更好的把院学生会的工作越做越好,鉴于以上表现,她被评为XX年度"优秀学生干部"及院学生会"优秀学生干部"。在课余生活中,她还积极参加学院活动,如在学院举行的第七届党团知识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在大学生自主创业征文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实践和乐观的力量

  在*时生活中,xx同学以一颗真挚随和的心与人相处,乐于帮助身边的人,得到了同学们的支持和拥护,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xx同学朴素节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她有健全的人格意识和独立的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从容、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她总是积极认真的做好每一项工作。xx同学热心帮助同学,总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与身边同学共同进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xx同学总是以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毅力去克服所有难题,在同学们的面前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带给看班级同学克服困难的勇气。因家境贫寒,她清楚地知道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对家里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因此,xx同学现在在学院基础部做兼职——教学秘书,*常的日常工作是帮助老师处理教学资料,以及打扫卫生等,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兼职赚点零花钱,来减少家里的负担。除此之外,她还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做有关促销、助教、导购等兼职,在赚零花钱的同时,她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能够锻炼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

  作为一名大学生,xx同学学*努力,刻苦钻研,学*成绩优异;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她多次成功组织、策划学院大型活动,xx同学在学工处领导和辅导员老师的培养教育下,在锻炼中成长,在锻炼中成熟。

  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事迹材料 4

  xx,男,65岁,湘潭县龙云实验小学门卫班长。从建校起,他就每天在学校里守护着全校师生的*安。六年来,他以校为家,积极维护校园秩序,在*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成绩,在他及同事们的努力下,龙云实验小学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他以认真细致、严谨负责的工作姿态,不仅成为了师生们的“守护者”,而且为校园安全筑就了一道强有力的安全屏障,受到了上级部门和在校师生的一致赞誉。

  恪尽职守,真抓实干

  他坚持做好出入人员和车辆的查验登记,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巡逻守护等工作,积极履行校园门卫的工作职责,在门卫登记工作中,外人来访一律先行登记,然后通过电话联系被访者,从不擅自允许入校。同时他坚守在校门口,制止想随意出校门的学生,“管好几扇门”,“不该进的不进,不该出的不出”,“交接班不留死角”,老谭一直对队员们强调,要从源头关紧校园安全闸门;在校园巡逻工作中,老谭总能率先垂范,每天坚持对校园进行多次巡视,注意发现陌生人员和可疑车辆,冬天寒风刺骨,当人们都睡在温暖的被窝里时,他在雪地里巡逻值守,夏天烈日炎炎,人们都在空调房里时,他却在校门口挥汗如雨疏导学生及车辆。上晚班时,发现未关的灯光、水龙头、电气,他都能及时关好。

  乐于助人,热情服务

  他态度和蔼,乐于助人,在校门口为同事照看物品,照看未及时接走的学生,有时候,个别学生没带学*用品,当家长送到校门口以后,都由他们负责送到孩子所在班级,学校老师称:“您老工作真负责呀!”老谭讲:“我的宗旨是“让师生满意、让校园安全”。

  默默奉献,坚守*安

  六年来,老谭默默坚守在岗位,吃住在学校,当学校师生都回家过节或度假时,他仍然在守护着校园*安。20xx年寒假大年29日晚上,老师们都回家过年了,当晚天下很大的雪,值夜班的他发现消防栓坏了,水直往外冒,老谭顶冒着风雪,费力很大的功夫才堵住水往外泄,没有给学校造成损失。每年过年阖家团圆的时候,他却坚守岗位,加强巡逻,冒着严寒,经常通宵未合眼对校园进行全面巡查,保证了学校的安全。

  有人说:“坚守,成就别样风景。”老谭及他的同事们的坚守,成就的是学校师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学校不能没有他们,新时期校园守护者,他们当之无愧。

  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事迹材料 5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自古孝文化在"清照故居"**就千古流传,孝的美德被后人所讴歌、传诵。

  他叫xx,男,汉族,1992年9月生,来自"风筝之都"山东**,现就读于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独生子女的他,自小学时期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家里帮助妈妈做家务的同时,还要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在学校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勤奋好学、乐于助人,深受师生的喜爱。

  XX年,父亲经确诊患上了酒精肝,母亲微薄的收入只能勉强供给家用和给父亲看病。XX年,他父亲不幸去世。还是学子的xx没有被噩耗击垮,坚持寒暑假打工挣钱顺利完成学业。XX年顺利考入**市第八中学,XX年高二结束后,又进入凯文学院。上的是预科,为的是早日实*,帮助母亲。

  曾和他交往的朋友一定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勤俭节约、刻苦学*且不说,看他穿的衣服,总是那么的不合身,或者像奇装异服,但不是新的。朋友间交谈,朋友有时会抱怨一下其父母的不是,而他却总念叨着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

  他的家庭由如今已是接*五旬的母亲和憨厚老实的继父组成,由于先前的不幸,生活尽管在慢慢变好,但总不是太富裕。他常常说:"父母给我生命便是最大的福泽,又怎么忍心对他们过分要求,羔羊反哺,为人子女应感恩于父母并付诸于行动。"

  他并非不喜欢穿新衣好衣,也羡慕别人的风姿,感慨自己的难堪,但当他缺衣服,想开口对父亲讲时,望着母亲劳累的身影,深深的皱纹夹着污泥镶嵌在沧桑的脸上,他便把想要说的话咽到肚子里,于是把话题转到了其他方面。

  母亲一人务农无暇顾及家里,所以只要他在家里,那么所有家务事都落在他一个人身上,烧水、做饭、刷碗、洗筷这些对于他这个男生来说是很熟练的。小时候,他看到他的母亲劳作一天回家连顿饭都吃不上,并且还需要自己下手做饭,自然会有火气,对父亲撒气,他看了十分难受,所以他会尽量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虽然看着父亲无法劳作,但他仍是对父亲百般体贴,因为他懂得什么是孝心。

  他和父母交谈总会把自己的强势列举一下,不为炫耀,只是为了让父母放心他的学*和生活。男儿当自强,须得挺起大丈夫的胸膛,虽是瘦小枯干的身体,但他总会尽最大的努力帮父母干些农活。记得那次和继父去田里推粪,他主动要求用小推车去推,开始几趟尚觉轻松,然而瘦弱的他禁不起几番折腾,接着只感到口干舌燥,肢乏无力。他抬头望了望汗水如涌泉一般向外冒的继父,他便咬紧牙关坚持到最后。这一晚,他累的睡不着觉,浑身酸痛,在床上打滚,而且还跌到了床下,但他无怨无悔,能为疼爱他的父亲分担一点劳动,即使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xx同学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可在他的身上却闪耀着动人的光辉。勤劳勇敢是他的标志,坚强自立是他的性格,朴素孝敬是他的本色,他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最优秀的成分,他让人值得骄傲。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