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

首页 / 事迹材料 / | 2022-11-26 00:00:00 事迹材料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善心、爱心,良心的综合体现。这就好比树木有根才能枝繁叶茂,如果我们不具备这样的基本品质,无论拥有多少才华和学识,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

  长辈在我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期望,总是给我创造最好的条件,但不是宠溺,妈妈言传身教,在人生起步的路上赋予我正能量和美好情感。从呱呱落地到现在的小小少年,我也一直学*着母亲的孝顺,给他们带来更多惊喜。

  我*时非常喜欢看书,最喜欢看的是一些感人的孝老爱亲的小故事,像“黄香温*”、“孔融让梨”这些小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熟知。在学校开始背《弟子规》时,我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会去理解句子的含义。《弟子规》就是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成为一个听话懂事知礼的好孩子。

  在生活中,我也以书中学到的孝老爱亲的故事主人公为榜样,努力做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记得有一次,奶奶身体不舒服,晚饭没吃就早早上床睡觉,我心里很着急,就和妈妈一起去买药。到家后,我一会儿给你奶奶递水,一会儿给奶奶递药,希望奶奶吃了药能快点好起来。晚上,我想:奶奶身体不好,如果我打扫好屋子,奶奶就可以多休息一下,病也会好得快点。于是,我自己用IPAD开了闹钟,第二天一早,我就起床在客厅里忙着扫地、擦桌。妈妈听了,高兴地说:“你长大了,可以用内心去发现需要帮助的人,懂得关心家人和设身处地为长辈着想了!”

  今年的“三八”节,妈妈单位组织活动,所以晚饭没在家里吃。我一吃好饭就打电话给妈妈,说:“妈妈,我爱您!”我又做了一张小卡片放在妈妈床头,上面整齐地写着:“按摩卡,终身享用,随叫随到。”等妈妈回到家里,看到这份礼物时,激动得眼里闪着幸福的泪花。其实在我们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常常可以享受到他的捶背和按肩。如今我又承担了一份工作,每天晚饭后厨房就是我的领地,你可以经常看到一个围着围兜的小男生在洗刷刷!

  我是谁呢,我是妈妈心中的美德少年——杨交,我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杨交,我是希望小学204班爱学*爱同学的班长——杨交,我正在用品德为笔,进取为墨,书写人生灿烂篇章!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

  皮XX,7岁,是XX市西郊实验学校一年级一班的一名学生。她生活在一个普通而又特别幸福的三口之家!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她幼小的心灵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她一天天茁壮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

  在家里,她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她知道“孝”是为人之本!从小就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惯,每天协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帮妈妈一起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拖地,样样都行;妈妈做饭时她总会在一旁帮忙,择菜、洗菜、淘米,是一个合格的小帮手;给爸爸拿倒水、拿拖鞋。每当看到天气预报有雨的时候,总是会打电话通知爷爷奶奶出门记得带雨具。晚上没事的时候她总是会给妈妈捏捏肩、给爸爸捶捶背。在父母眼里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是父母的乖乖女。她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孔融让梨”故事里面的意义,有好吃的都是让爸爸妈妈先吃。她做事非常谨慎、认真,做每一件事情都会善始善终。每天的家庭作业都是自己独立认真完成,今日事,今日毕,决不留到明天,这是她对自己的一惯要求。因为她,家庭里充满了更多的快乐和欢笑。

  生活中她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小标兵。她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爷爷奶奶的`口中他得知了老一辈人是怎样过苦日子的。她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她勤俭节约,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能体谅父母工作的艰辛。不盲目攀比,从不与同学们比吃比穿比用,不浪费粮食,节约水电和纸张。到农村姥姥家,看到农民种粮食的辛苦场面,真正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一日三餐,从不浪费粮食。有一次吃完饭,发现爸爸碗里还剩了些米粒,她赶忙走过去,劝爸爸都吃完。她督促全家人自觉养成垃圾分类存放的*惯。一段时间就去卖一次,虽然每次只卖一两元钱,时间长了也攒足了不少零花钱,她不舍得花,存在自己的储蓄罐里。她从不随便向爸爸妈妈要钱,能节约的钱一定要节约,是一位合格的“勤俭节约小标兵”。

  在学校,她是位勤奋好学、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学生。她对老师是发自内心地尊重与敬爱, 她懂得是老师给予了她知识,帮助她成长,没有老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她的健康成长和进步。是一个知道感恩的好孩子。从老师的辛勤耕耘中,一点一滴积累着收获。从老师的谆谆教诲中,不断塑造着丰满的自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她是一个快乐的畅游者,培养了良好的学**惯和自学能力。在一年的小学生活中得到多个奖状和证书抱回家!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生活、成长的路是漫长的,她正用自己的正直、善良为歌,孝心和爱心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皮XX同学的身上体现了一名莘莘学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种至真至善的思想态度,在学生心目中,她无疑是一面道德示范的旗帜。她深刻地体会到,孝老爱亲是温情、是动力、更是一种美德。做为新时期的小学生,要把这种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成为一个众生学*的榜样,一名当之无愧的孝老爱亲美德少年。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善心、爱心,良心的综合体现。这就好比树木有根才能枝繁叶茂,如果我们不具备这样的基本品质,无论拥有多少才华和学识,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

  长辈在我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期望,总是给我创造最好的条件,但不是宠溺,妈妈言传身教,在人生起步的路上赋予我正能量和美好情感。从呱呱落地到现在的小小少年,我也一直学*着母亲的孝顺,给他们带来更多惊喜。

  我*时非常喜欢看书,最喜欢看的是一些感人的孝老爱亲的小故事,像“黄香温*”、“孔融让梨”这些小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熟知。在学校开始背《弟子规》时,我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会去理解句子的含义。《弟子规》就是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成为一个听话懂事知礼的好孩子。

  在生活中,我也以书中学到的孝老爱亲的故事主人公为榜样,努力做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记得有一次,奶奶身体不舒服,晚饭没吃就早早上床睡觉,我心里很着急,就和妈妈一起去买药。到家后,我一会儿给你奶奶递水,一会儿给奶奶递药,希望奶奶吃了药能快点好起来。晚上,我想:奶奶身体不好,如果我打扫好屋子,奶奶就可以多休息一下,病也会好得快点。于是,我自己用IPAD开了闹钟,第二天一早,我就起床在客厅里忙着扫地、擦桌。,妈妈听了,高兴地说:“你长大了,可以用内心去发现需要帮助的人,懂得关心家人和设身处地为长辈着想了!”

  今年的“三八”节,妈妈单位组织活动,所以晚饭没在家里吃。我一吃好饭就打电话给妈妈,说:“妈妈,我爱您!”我又做了一张小卡片放在妈妈床头,上面整齐地写着:“按摩卡,终身享用,随叫随到。”等妈妈回到家里,看到这份礼物时,激动得眼里闪着幸福的泪花。其实在我们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常常可以享受到他的捶背和按肩。如今我又承担了一份工作,每天晚饭后厨房就是我的领地,你可以经常看到一个围着围兜的小男生在洗刷刷!

  我是谁呢,我是妈妈心中的美德少年——杨XX,我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杨XX,我是XX小学204班爱学*爱同学的班长——杨XX,我正在用品德为笔,进取为墨,书写人生灿烂篇章!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扩展1)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10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是家中老人的细心家长,知己挚友,对老人真心呵护,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东经路社区海宁路的居民张静兰。她直爽热情的性格以及几年如一日侍奉父母的行动成为大家传送的佳话。

  张静兰是东经路社区的一名退休党员,现年62岁,一直置身于社区的公益活动,支持社区工作,但她照顾父母大人的行动更是叫大家敬佩。这得从张静兰伺候父亲说起,她的父亲是一位从部队离休的军队干部,老人88岁,因为早年参加革命,身体落下来不少的病根子,老人身体很虚弱,作为女儿的她只要有时间就要回到父母的身边,给父母料理一些家务,做顿可口的饭菜。到2008年的时候,父亲的心脏病突然加重了,住到281军区医院,她更加忙碌了,白天陪护,给老人做饭送饭,晚上陪床,一连多天奔波在自家、母亲那里和医院,自己的.女儿看到母亲忙的都心疼,劝她休息一下都不肯,默默地奉献着孝心,直到她父亲住院一个月后安详地离开人世。

  她父亲走了,父母那里剩下了一个90岁的老母亲,兄弟姐妹有的在外地工作,只有退休的她天天守在母亲身旁,她父亲的离世给母亲很大的打击,因为他们相濡以沫几十年的感情很难割舍,母亲的情绪十分低落,很长时间不能走出失去亲人的阴影。对母亲的情况,她非常担心,怕时间长了压垮了母亲的身体,便经常陪老人拉呱、开玩笑,让老人开心。

  俗话说:老小孩小小孩,最难照顾的就是老人,90多岁的老人,身患心脏病、高血压、自己已经不能自理了,怎么也不能让老人自己生活的,生活离不开子女的照顾了,张静兰本人还有很严重的糖尿病,连带眼睛视力都下降了,自家里老公患有脑血栓后遗症,身体也需要照顾,即使这样她和老公商量,照顾母亲义不容辞,坚持照顾,还是坚持北戴河和秦皇岛两个区来回奔波,每次坐车来回都得2个小时的路程,往往是给老人做好了饭后,再坐车回到北戴河海滨给老公买菜做饭。2009年春天,张静兰年时已高的母亲摔倒了,胳膊摔成了骨折,张静兰为了兼顾母亲和老公想把母亲接到自家里来一起照顾,可是母亲不来,没办法,张静兰就把精力放到了母亲那里,每天给老人买菜洗衣做饭,给老人**吃的菜饭,买爱吃的水果,把老人的生活料理的有条不紊。由于胳膊的骨折,每天还得给母亲洗脸穿衣,每顿饭都是她一口一口给老人喂下去的。

  记得有一次张静兰已经给老人做好了饭,但是老人不肯吃,一问才知道老人想吃饺子,张静兰二话没说就给母亲包饺子。老人的行动不便,甚至大小便都得有她伺候,根本离不开人,就连自己的女儿做了流产都照顾不了,只好叫女儿住到姥姥家,老人和孩子一起照顾,她的行动得到了自己女儿的理解。就是这样,她一点怨言都没有,她常说老人为我们付出那么多,照顾孝顺老人是我们做儿女的责任和义务。90岁的母亲在她的照顾下身体已经好多了,骨折的胳膊也康复了,老人见人就夸自己的女儿孝顺。街坊邻里都羡慕老人有一个孝顺的女儿。

  张静兰不但是父母的孝顺女儿,也是街坊邻里的热心人。张静兰是小区的楼长,辖区内的大事小情都爱给大家提供帮助,如辖区一位70多岁叫高秀梅的老人要调转户口,她就亲自给老人到社区开信到派出所办理。2008年城镇居民医保,她帮助年*90岁的常凤兰老人办理医保手续,亲自去市医保中心取卡。2010年区里给70岁以上老人每人55元的生活补贴,她在逐一通知大家的同时,还亲自给他们填表准备申请的资料,带着大家到银行取钱。社区每次组织活动,她管辖的片区参加人数的都居多,并且都是一些老年人,一路上她都细心照顾大家,叫大家注意安全。她的实际行动,得到了街坊邻里的尊重和爱戴。

  张静兰就是这样敬老爱老的,她的行动影响着社区的每个人,是社区居民的学*的榜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

  我是务川县泥高完小的一名普通教师,1986年11月21日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里,爸爸是一名高中生,妈妈是一位没文化的农村妇女,家里有三姊妹。从小,爸妈就教我们怎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他们对父母的孝敬、对邻居的热情,对我们的关心,我们从小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还记得,20xx年7月份中考那天,爸爸还是铁了心的让我报考师范学校,当时我很不乐意,因为我的同学们都进了高中,他们都可以有美好的未来,我怎么只能当一名普通的老师?但最终我还是于20xx年9月份进了遵义师范学校。后来爸爸和我谈心的时候才得知:这些完全是她和妈妈的意思,他们都觉得当老师很好,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又能教孩子们知识,还能教孩子们怎样做人,这也是爸爸从小的愿望,当初由于我的爷爷去世早,爸爸没能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他只有靠我们了。从此以后,我不再抱怨爸妈了,反而我喜欢上了自己的学校,那时还时而想着自己能早日走上讲台,去教孩子们学知识、学做人??。因为,我的爸妈从小就给我起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从小就有一颗孝敬长辈,关心弱小的爱心。

  在就读遵义师范的三年里,爸妈不知花了多少心血才熬了过来。当时家里情况非常困难,我上师范,妹妹读高中,家中还在四处奔波寄钱修造房子,弟弟又小,需要人照顾,爸爸白天夜里忙着修建房子,身体呈直线下降,那一年他染上了很多病,至今身体仍未康复。最终,爸爸被债务冲昏了头,被逼到浙江打工挣钱还债、供我们读书。在这三年了,我的心每天都在痛,我是多么不希望爸妈分开到外面吃苦,多么想马上挣很多钱让我们家人团圆,可是,我没那么大的能力,只好勤俭节约、努力学*,完成自己的学业。在师范的这几年里,别人的生活费要五六百,我最多只能用一百五,我还找到了几名学生做家

  教,一个月能得到二百多,再加上学校里的人助金、奖学金,就勉强够我和妹妹的生活费了。每个假期回来,我们都要给弟弟买好吃好玩的,给妈妈买漂亮的衣服。爸爸的工资只够还债。尽管这样,我们一家人还是紧紧的凝聚在一起,永不分开,因为,我们随时都在沟通,进行心灵上的鼓励,我们的苦我们的累,都是那么心甘情愿。

  20xx年7月,我走出了遵义师范学校,回来参加县城的招考,当时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走上了教师这一行业。爸妈感到很欣慰,我也很满足。还记得第一个月拿到属于自己工资的那一瞬间:当时没有工资卡,是校长把现金直接发到我们手中,我记得是732元,当时说不出有多高兴,马上捧着那些钱往家里跑,冲向妈妈说:“妈,这是我的工资,我们有钱了。”妈妈接过我手中的钱,感动的热泪盈眶,我们母女拥抱在了一起。就这样,每当发工资的时候,我都会一分不少的交到妈妈手中,妈妈总是说:“自己都成大姑娘了,身边需要钱,你还是放好吧,爸爸会给我寄钱。”听到这些话,我的心中就不是滋味,就想哭,好几次都哭出来了,妈妈只好勉强把钱收下。

  自从拿到工资以后,我经常买了老年补品爬过崎岖的山路去探望外婆,到地里帮忙她做完了活,回到家里,给她做饭吃了,把礼物托到她怀里时,外婆说:“哪儿来的钱买这么贵的东西,我不需要你们的礼物,你不嫌弃我这把老骨头就已经很好了,每月还给我买菜,帮**活,洗衣服之类的,我一辈子有这么好的外孙女已经足够了”。当时,外婆和我都流出了欣慰的泪花。也更加坚定了我要一直照顾好我的亲人、长辈、需要帮助的人的信念。

  参加工作后,我交了男朋友,也就是我现在的丈夫,他是泥高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他为人正直、大方,而且对父母是百般孝敬,对我也是无微不至。我一直就向往一种爱情:没有太多的承诺表白和金钱财富,没有太多的惊天动地和轰轰烈烈,没有太多的花前月下和海誓山盟;有的是如流水一样绵延不断的情感,有的是相视无言情波涌流的默契,有的是相濡以沫的相伴相随。在两人世界里,自始至终感觉有一双属于自己的双手,紧紧地握住你,陪伴你走过所有的晴天、阴天和雨天,一生一世,不离不弃,永远相随。这就是我要找的他,他已经来到了我的身边,我一定要抓住他。于是,我们在20xx年10月1日那天,祖国、爸妈、亲人为我们作证:我们正式成为了夫妻。有个说法:姑娘再好,也是给别人家养的;嫁出去的姑娘,有去无回;但是这个说法,对于我来说却不是,反而因为结婚,我们两家像是合为一家;我到现在为止,周末都回娘家帮忙爸妈照顾生意;他们常说:女儿啊,这个粗活你就别做了,以前做的还不够吗?我总是心中窃喜,而*添了更多孝敬他们的决心!

  丈夫也是农村家庭出生,家境不是很好,住在偏远的乡村里,家里有三弟兄。我还未进门时,他们弟兄间的关系相处的很融洽,父母之间也很和睦。这好像是老天的安排,人们常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们好像天生就是一家人,才会走在一起。公婆很喜欢我,他们喜欢我的心直口快、喜欢我对他们的孝顺。常常对别人夸我是好儿媳。

  和同事闲谈时,她们常常谈到婆媳的关系难得处理,我说没这样的感受,只要你抱着一颗*常心去对待她们,她们都会加倍还你,因为,老人根本不需要太多的钱和宝贵的东西,她们只要你对他的一颗孝心就够了。从结婚到现在,我叫的每一声“爹”“妈”都那么真诚。我们家没有姐妹,婆婆早就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女儿来叫她“妈妈”。现在她早已把我当做了她亲生女儿了。婆婆很爱美,喜欢穿一些出色漂亮的衣服,每次出去玩,我总会带她到处逛逛,买下她喜欢的东西,老人非常高兴。婆婆非常喜欢谈心,什么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会向我倾诉。有时我都在暗笑:她好像把我当做他的知音一样。我很庆幸。

  20xx年末,我的儿子出生了,由于我还要上班,婆婆什么都不去做,精心给我们带孩子。带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从此,婆婆的骨质增生慢慢发作,整个人走起路来十分痛苦,特别是看见她发痛的时候,我和丈夫的心也跟着在痛,恨不得把痛苦强加在自己的身上。我们带她到了遵义、**大型正规的医院做了检查与治疗。可是医生说,这病不能根治,只能长期服药,休息得好就行。我们寻遍了好几个地方的名医,别人说什么药好我们就买什么药来吃,都不是很好,这段时间,婆婆正在服用从广东带回来的膏药和西药,婆婆感觉好多了。哎!人老了,手脚不灵便了,我常常给婆婆梳头发、擦汗、洗衣、穿针。婆婆感到很满足。

  自从进入丈夫的家庭以后,我们兄弟、妯娌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我和我的弟媳相处的很好,好似亲姐妹,从不斤斤计较,说三道四。由于家庭的困难,被逼外出打工,她很放心把儿子交给我们管教,为了让我们这个大家庭能够和睦相处,我乐意的接受了我的侄子,我真诚地对待他,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让他学会知识、学会做人。一晃,我的侄子和我们生活已经两年了,他从不提起她的爸妈,随时都是跟在我和丈夫的身后,在他的心中,我们就是他的依赖,也许我们就是他的“爸妈”。街上的人们都说:这两个孩子好像双胞胎,什么都穿做一样,有你这样的叔娘,是孩子修来的福气。听到这样的话语,我心里暗自高兴许久。我很乐意为我的儿子、侄子付出一切,他们的幸福、快乐,就是我的成功。

  在工作中,我对我的学生也是百般照顾,他们好比我的孩子,我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学会感恩,做一个有爱心、孝心的孩子。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这项工作可是学校里最繁琐的工作,因为,这不是只教会学生学知识,班主任还是一位父母,要用爱心去感化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做人。我的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推荐我担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我时常对少先队员们进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行为的教育,还时常带他们到敬老院给老人们做事,清理街边的清洁卫生,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现在,我校学生的行为品德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曾多次获得了学校领导的好评,也获得了县教育局颁发的《优秀班主任》的称号和县团委颁发的《十佳优秀辅导员》的称号。

  我的苦,我的累,是值得的,因为我想构建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社会,而做出榜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

  ——xx村xx孝敬老人先进事迹

  xx,男,汉族,1979年5月生,2005年加入**,高中文凭,现任xx村村委委员。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和谐,既是一种生活目标,更是一种生活境界。恩爱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湾,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一个有职责感的男人,要切实履行好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职责义务,孝敬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呵护妻子,与之白头到老,精心养育子女,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应当把生活的重心从自我扩展到家庭,多关心、体贴妻子,尊重老人,不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让家人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享受天伦之乐。xx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他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睦。村民们每次提起他都是赞不绝口,说他是孝敬老人、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随着时光的推移,老人对他更加信任,以他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让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

  xx的房子在滑坡险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会有滑坡发生的可能,裹挟着泥沙的滑坡体时刻威胁着房屋的安全,但迫于经济困难,他便在天晴时,一个人拿着铁锹铲除淤泥,疏通水道,确保房子安全,让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时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经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为他担心自我睡的太死,让老人受到伤害。

  xx年5。12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家里做饭,当感到房子出现剧烈晃动时,他第一时光飞奔进老人的卧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过去后,他回到房子检查受损状况,在确认安全后,方才松了一口气;尽管大震过去了,但小震却不断,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发现有异常,便立刻转移老人。在震后的一个多月里,他时时刻刻都担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随着灾后重建的开展,xx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克服各种困难盖起了新房,他让老人住进了宽敞安全的房间,最后不用再担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头的担子一下轻了不少。

  xx不但孝敬老人,还和睦邻里,不管谁家有个大小事情,他都会主动去帮忙。谁家有了困难无论是经济,还是家庭纠纷他都主动帮忙化解,街坊邻居谁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xx婚后,为了肩负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倾注了超多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即使自我生病也舍不得给自我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饭菜端给老人并一再嘱咐孩子们不准动老人的饭。他做在先、吃在后,收拾完碗筷,顾不得休息,就又抄起农具投入到农忙之中。

  30多年来,xx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必须要让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说,千难万难难但是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但这样的状况在xx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他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他应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

  有一次,老人因突发脑梗塞晕倒,他急忙找人、找车把老人送进医院。看着病床上痛苦**的老人,xx二话没说,拿出所有积蓄,东拼西凑了几千元钱,及时为老人看病。住院期间,xx跑上跑下交钱拿药,端屎端尿,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半个多月过去了,经过xx的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也能自我走路了,全家人个性高兴。

  xx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此刻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xx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经常说:他觉得:孝敬老人,照顾妻子,让全家人幸福,他自我才幸福快乐。

  这位普通的农民,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感情、亲情和真情,他爱老人、爱妻子。他用他那颗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谁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4

  某某某,镇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现年48岁的,小巧玲珑,性格刚强,心直口快。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常家务不*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5

  吉安县万福镇老岗村村民刘发英,既是一个贤惠的妻子,又是一个善良的母亲,更是一个热心的好人。她先后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江西省‘十大孝子’”、吉安市道德模范和“感动吉安”模范人物。

  作为妻子,面对命运的重创,她独立挑起生活的重担

  25岁,应该是一个女人生命最美好的年华。1972年,刘发英步入了她人生的25岁,还未来得及享受生命的精彩,命运却把她推向了另一条道路……

  当年10月,刘发英的丈夫彭木宗身体感到不适,经医院诊断,竟是肝硬化腹水。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塌了,刘发英默默忍下泪水,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了给丈夫治病,刘发英从不懈怠,前后10年漫长的求医之路,刘英发对丈夫不离不弃。病痛发作时,刘发英想尽办法为丈夫分担;对生命绝望时,刘发英用爱为丈夫重筑信心,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刘发英一边悉心照顾卧床的丈夫,一边还要照顾4个年幼的孩子和两位年事已高的公婆。生活的压力让刘发英老得比同龄人都快,10年间,第一条皱纹早早地就刻在了她的额头上,第一缕白发也悄然爬上了她的鬓角。不管再苦再累,刘发英从来没有任何怨言,而是把全身心的爱倾注在了这个家,用瘦小的身躯筑起了一个温暖的港湾。在花费2万余元的医药费后,最终未能挽救丈夫的生命,于1982年5月撒手西去,留下一屁股的债务让刘发英独自去偿还。

  作为母亲,面对病魔的挑衅,她挺身而出挽救儿子的生命

  有的人面对命运的突变不知所措,有的人在命运面前誓不低头。刘发英,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普通妇女虽不会说人生的大道理,却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坚强,什么叫做伟大。

  2006年10月,刘发英的二儿子彭红裕在广州打工期间不幸染病,经当地几家大医院反复检查,确诊为肾炎即尿毒症。

  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大4个孩子后,刘发英以为可以歇一歇了。可是彭红裕患病的消息,如晴天霹雳一般击碎了刘发英一家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刚开始,刘发英不能接受这一事实,不相信命运会一次又一次将自己推向深渊。可是儿子病中憔悴的面容,痛苦的**让她不得不接受这一噩耗,很快刘发英就重新振作起来,与儿子一道同病魔搏斗。

  世间最感人的是舐犊之情,最无私的是母亲为儿女的付出。为了给彭红裕治病,光是一般的治疗和做透析就用去医药费8万多元。医生建议只有换肾才能挽救他的生命,而这需要20多万元的医疗费和宝贵的肾源。刘发英毅然作出选择,为儿子捐肾换肾,挽救儿子的生命。最终手术很成功,儿子的病治好了,恢复了健康。刘发英这个普通的女性,用博大的爱为儿子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她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许多人……

  作为儿媳,面对生活的苦难,她对公婆伺亲至孝

  刘发英在连遭不幸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着*劳动妇女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品德,依然乐观、爽朗、热心助人。尤其是对公公婆婆,在丈夫去世后,像女儿一样精心照料,耐心服侍俩老10多年,特别是对既瞎眼又瘸腿的婆婆,刘发英辛勤地照料了她14年,直到她安详地离别人世。

  长期以来,刘发英用柔弱的双手,努力地为家庭创造财富,她以坚强的意志,艰难地支撑起这个家,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真谛,那*凡的举动中,酝酿了非凡的爱心,她的孝道、深爱,演绎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多年来,刘发英还主动承担起照顾孤寡老人张妹姑的责任。5年来,她一直无私地照顾着这位80多岁的邻居。其他的邻里有事也乐意找她。她总是一副热心肠,对待村民和邻里像春天般的温暖。她那种孝老爱亲的品德,无私照顾邻居的好心肠经口口相传,让不少村民特别是年轻人受到教育。当人们称赞她时,她说孝老爱亲理所应当,没有什么稀奇。这就是刘发英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美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6

  李凤芝是宏伟区长征街道东方路社区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2岁,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她用她的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的事迹在东方路广为传颂。

  儿女的好母亲。李凤芝年轻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与丈夫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计。孩子尚小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李凤芝在单位干的是力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要照顾家里的老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天气预报她是必听的,一是掌握天气情况,二是根据预报张罗着一家人该穿什么衣服,保障身体的冷暖。她每天的饭菜都能做得适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愿意在外边吃饭,下班和放学都赶回家来吃她做的饭菜。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的好*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李凤芝最欣慰的事儿了。

  丈夫的好妻子。李凤芝的丈夫常怀庆原是辽化金兴化工厂的一名工人,早在20xx年,常怀庆因突患脑溢血造成半身瘫痪,刚开始,常怀庆还能够在妻子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后最终卧床不起,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从此,她开始了对丈夫长达10年的护理,10年来,她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真情书写人间真爱。

  每天她为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丈夫想吃什么,她就去买回家,变着花样去做,从不厌烦。为防止瘫痪的丈夫肌肉萎缩,她每天坚持为他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让丈夫不得褥疮,李凤芝经常为他擦洗身体,每3天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时为其翻身,变换卧床的姿势和方位,直到常怀庆点头舒服为止。在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他做运动。在精神上,她一有时间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常怀庆是党员,经常爱看书看报,她主动到社区找来报刊杂志给他读,到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她都帮助丈夫了解国家大事,听*工作报告,虽然常怀庆不会说话,但是他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他多次在人前落泪。得到这样一位好妻子,他心里充满了感激。

  多年来,夫妻俩形成了动作和眼神的暗号,常怀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李凤芝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如,吃饭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矿泉水瓶、睡觉是拿枕头等动作,夫妻俩配合得非常的默契,也解决了常怀庆不能言语的困难。最让李凤芝头疼的是丈夫经常住院,每每这时是李凤芝最着急的时候,因为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楼,楼道狭窄,担架不方便进入,她就背着丈夫上下楼,再加上随身携带的物品,每次她都要来回跑几趟,累得气喘吁吁;在医院里忙于照顾病人,让她昼夜不能寐,每次下来,她都瘦下一大圈。街坊邻里都替她担心身体,她自己却总是说:“只要老常没事,我就心安了。”

  看见李凤芝这么辛苦,东方路社区党委及时出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社区党委经常走访常怀庆,在节日里为他带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在*常的日子里,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帮助李凤芝打扫室内外卫生,帮助代买日用品和代办生活琐事,这样省去了李凤芝大部分时间来照顾丈夫,在常怀庆危难时,社区配备专职志愿者队伍,随时准备帮助他们一家,这让李凤芝非常感动,她总是跟常怀庆说:“还是党好,党和*经常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让我们心里温暖啊!”虽然常怀庆不能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诉人们,他是深深地爱着党的,每当党有重大节日和重大会议时,他都不忘去观看和收听,这也是他心里的一份牵挂。

  兄妹的好嫂子。李凤芝是婆婆家的中坚力量,是兄弟姐妹们心目中公认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动担负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担,照顾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因为他们双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农村,家里都非常困难,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付出许多精力和金钱来帮助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后,她视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为亲姊妹一样,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关心他们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长大**。如今,辛苦经营的家换来了姊妹们的真情,弟、妹将李凤芝这位嫂子当成母亲一样看待,尊敬她,爱戴她。知道嫂子照顾卧病在床的哥哥生活的不容易,他们经常给嫂子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让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她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欣慰。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姊妹。一次,邻居张凤兰不在家,家里晾晒在楼下的衣服和被子忘记收上来,这时大雨就要来临,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安顿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楼将被子及时抱到屋里,免遭大雨淋湿。当邻居急忙赶回来,看到自己的被子干爽地放在李凤芝家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因为她常年在家照顾丈夫,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大家在闲暇时也都伸出手来帮助李凤芝一家,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李凤芝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坚强不屈、无私奉献,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7

  唐金凤

  唐金凤,女,遂宁市船山区新桥镇人。一名出生在遂宁农家的普通80后女子,她在明知男友身患绝症、可能生命短暂之时,毅然拒绝男友的分手要求,主动求婚,携手新郎一起步入婚姻的红地毯,甘愿厮守一生,演绎了一幕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20xx年,船山区新桥镇的唐金凤与李应辉相识相恋。20xx年12月初,李应辉突然被查出身患肝癌,已到中期。在男友被查出病情半个月后,一场温馨而感人的婚礼在他们老家举行,诉说着她的爱情誓言:她要与身患肝癌的爱人不离不弃,相伴一生!爱人至真至善至美的抉择,给了李应辉重新面对生活、面对生命的勇气。目前,李应辉的病情已基本稳定,二人婚后生活十分甜蜜,并计划明年要一个孩子。唐金凤最大的心愿就是:“不管未来的路怎样,我都愿意和老公相守相依,一直走下去。”曾荣获“大爱遂宁”感恩奉献人物荣誉称号。

  马俊*

  马俊*,女,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世都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与命运的挑战中高高地昂起头,用爱心与孝心感动了众人,用一个女人朴实无华的情怀,书写了孝老爱亲的人生履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马俊*的丈夫李孟海常年工作在巴山深处。17年来,她用自己不到1.5米的身高、不足80斤体重的瘦弱身躯,挑起了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婆与瘫痪在床的大姑子的重担。公公住院期间,她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到医院陪公公做化疗,陪他说话聊天。为了照顾好瘫痪的大姑子,鼓励并支持她学*蜀绣,马俊*每天坚持送她上课,推着轮椅陪她散步、聊天。在婆婆突发心脏病住院期间,她起早摸黑照顾她,主动学*按摩技术,每天给老人抚胸捶背,暖手按脚。因为马俊*的辛勤付出,一家人其乐融融。曾荣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感动航天职工家属”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8

  人物简介:唐强,男,**党员,1990年1月出生,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家住宿州市埇桥区金海街道。

  事迹简介:唐强,他孝敬父母,关爱家人,是父母眼中孝顺的孩子;他尊重领导,照顾同事,在单位深得大家的喜爱。

  正文:

  爱在人间,身边的好人数不胜数,唐强就是其中的一个。每当提起唐强,无论是单位还是左邻右舍总是交口称赞,夸他是一个尊老爱幼、善良开朗的好小伙。

  孩子的好爸爸,妻子的好丈夫

  作为一名父亲,他用无私的父爱悉心呵护着孩子,他对孩子从不粗暴教育,而是耐心细致的正面教导,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孩子。唐强还是文明创建城市的一份子,在创建文明城市期间,他几乎放弃休息时间,他每天工作从早忙到晚,一心扑在创建工作中,无论社区环境整治、安全生产,不文明行为劝导,背街小巷、建筑工地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的"卫生死角"清扫,还是与群众商户沟通,铲除“牛皮癣”小广告......每天他都忙的像上紧了弦的发条,无论多累都咬牙坚持着。尽管这样,只要是回到家他仍坚持着帮着妻子做做家务、跟孩子互动一下;他用爱为妻子和孩子营造了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也处理得井井有条。

  父母的好儿子

  他不仅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体贴的丈夫,也是一位孝顺的好儿子。作为人子、人夫、人父的他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妻子、孩子和父母。

  每逢周末,唐强总会和妻子回到萧县老家烧上一手父母喜欢的可口饭菜。逢年过节,他总是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给二老买些礼物。每个家庭都会多多少少地遇到一些烦心事,而他面对这些却总是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区面对。母亲常年高血压,在前年的7月份突发脑出血,在住院治疗期间,唐强除了在医院照顾母亲,还要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来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好在母亲的命总算是保了下来,但也因脑出血后遗症坐上了轮椅。母亲出院后坐在轮椅上需要家人照顾,心中总觉得拖累了家人,父亲也因此疲惫不堪,经常是愁容满面。唐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和妻子商量,抽空就带孩子回家,帮助父亲照顾母亲,做做家务,陪陪他们聊聊天,说些宽心的话安慰他们,帮助父母从愁苦中走出来。周末时间很短,唐强没有把时间留给自己的小家,而是分给自己的父母和妻子的父母,经常带着妻子和孩子去陪伴两家老人,消除他们心中的孤寂感。

  他从点滴中关爱着老人,从琐碎中牵挂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在困境中扶助着老人。他用善良、无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物质支撑、生活挚友和坚实后盾,他孝老爱亲的行为也受到了乡邻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在他的心中,无论是自己的父母,还是妻子的父母,位置都是一样的。只要家人能快乐幸福,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春风细雨播洒爱,万紫千红总是春。他是邻居口中的孝顺孩子,是父母心里的好儿子,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是孩子心中的好父亲。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他是一位普通的人,却从*凡中体现了真诚,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孝顺篇,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敬老乐章。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9

  说起蔡云德,道*区泰园巷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蔡云德今年69岁了,自1963年结婚以来,蔡云德一直和婆婆*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经98岁了,身体经常生病,当婆婆病了时,蔡云德一刻不离地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蔡云德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逗婆婆开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婆婆喜欢吃的早点,等婆婆吃好了再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逢年过节对蔡云德来说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亲人都会到家里来过节,房子顿时显得异常拥挤,蔡云德总是屋里屋外、任劳任怨地忙活,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女儿”,这是我的福气。

  多年来,婆婆由于年龄原因,行动不便,需要人一刻不离的进行照顾。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爱心、耐心、细心的照顾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老人总在夸着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身体还算可以,能够拄着拐棍行走,蔡云德无怨无悔的细心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唠家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蔡云德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通过看电视,要儿媳蔡云德到社区来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灾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老人的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四十多年来,蔡云德始终如一的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女性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的事迹,也影响着道*区的广大居民,大家以她为榜样,在社区形成了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的好风气。道*区居委会组织广大居民学*了蔡云德同志先进事迹,并号召广大居民向她学*,树立榜样。通过活动开展,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0

  现年35岁,1996年技校毕业分配到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以下简称xx集团),现为xx集团本部资产管理公司聚氯乙烯厂的一名普通女工。1997年,她与xx公司员工自由恋爱结婚。作为普通工人,他俩收入微薄,婚房只是一间十三*米的小屋。2007年7月儿子出生,小家庭沉浸在欢乐中。虽经济不算宽裕,他们仍在隔壁租好房子,将公婆从农村接来,一家人在一起过着简单和睦的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3月22日丈夫在重庆万州不幸因意外摔死,当时儿子还不到两岁,27岁的尝到了人生的苦痛、莫测与无奈。亡夫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本养育了一双儿女,期盼着能享受天伦之乐。但是女儿20xx年因病去逝,老人又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命运对两位老人是却是如此苛刻,唯一的儿子也离他们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现实,再一次给年岁已高的公婆沉重打击,公婆相继病倒。

  家里失去了男人这个顶梁柱,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接踵而至——老的病,小的弱,微薄的工资要养活4口人,困难可想而知!她感觉天都要塌了,无法想象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办。她想到了死!想到黄泉路上去追寻那相亲相爱的丈夫。但看到一夜白头的公婆无依无靠,再看看蹒跚学步的儿子天真无邪,几年来一起生活的相濡以沫,善良的老人早就和她融为血肉相连的亲人了,自己真的就能放弃他们吗?不,不能啊!意识到:自己决不能垮!丈夫不在了,她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她要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要扛起两个老人老有所养的担当,命运既然这样安排,她只能坦然面对,坚强地挺下去。

  擦干了眼泪的,面对公婆无助的眼神,她一字一句对老人许下承诺:“爸、妈,佰均和姐都走了,从今以后你们就把我当亲生女儿来看待,我也会把你们当成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孝敬。”看到可爱年幼的孙子,再看看神情坚定的媳妇,两位老人放下心来。一家人住在一起后,儿媳尽心照顾老人的生活,饭桌上的肉、好吃的菜,尽量给老人和孩子留着。八年来,虽然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但和睦谦让的他们,让孩子享受到了无比的幸福与快乐。

  风烛残年的公公经常生病,送医院的路上夏天日晒雨淋是常事,冬天遇上寒风凛冽最苦的人还是。20xx年初春的一个夜里,老人发烧病得不轻,急忙收拾好到医院需要的物品,背起老人来到楼下,漆黑的周围没有出租车的影子,更没有一个可以帮忙的人。没有因为难而放弃,背起老人就往医院赶,静静的夜里只有她呼呼的喘气声,伴着她深一脚、浅一脚赶往医院。等医生给老人检查完并打上吊针后,又困又累的松了一口气,趴在老人的床头柜上睡着了,等护士给老人输完液叫醒她时,东方已泛出鱼肚白……

  为了让儿子从小树立孝敬老人的意识,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天天让儿子为卧病在床的公公拿药端饭,让孩子和她一起照顾两位老人,尽可能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强生活的信心。

  八年的光阴,为家庭付出了女人最好的青春年华,同事和朋友都希望能有一个男人帮帮她,每次介绍的男友,得知她还要供养前夫多病父母的实际情况后都离开了。现实的残酷没能动摇决心,她回忆起以前和丈夫的相濡以沫,想到公婆儿女双亡的无依无靠,她知道自己不能放弃老人,她毅然选择了前夫的父母,放弃了重新组建家庭的希望,她要替逝去的爱人尽到赡养双亲的责任,让爱人在九泉之下瞑目。

  孩子一天天长大,需要各种学杂费,公公一直生病,只能靠简单的药物维持,生活上再怎么节约开销每月仍捉襟见肘,经济压力让喘不过气来。善良的婆婆为了替她减轻一些生活负担,偷偷去捡破烂换钱以贴补家用,面对生活的艰难,面对“倔强”的老人,她不得已默认了婆婆的做法。一次婆婆一大早就出门了,到傍晚仍没回来。下班得知后,不顾天已经下起了大雨,急忙跑去周围的几个小区找寻,当她在一个垃圾站低矮的屋檐下看到弯曲着脊背、被雨水湿透了的婆婆,看到婆婆身边的一筐破烂时,她不禁流泪满面,深深的自责,死死咬住嘴唇,颤抖着叫了一声:“妈,让我来背。”婆婆用慈爱的眼光看着她:“不关事,妈和老汉拖累你了,娃儿,你也辛苦啊”。当背起沉沉的破烂,一手撑起伞,一手扶起年迈的婆婆,冒着大雨往家里走的时候,天已经黑尽了。

  虽然生活艰难,但是却没有因为家庭原因影响过工作,十五年来,她勤勤恳恳地干好本职,通过不懈努力,从一名普通包装操工成长为一名DCS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骨干,多次被分厂评为“操作能手”,她用加倍努力工作来回报社会、公司、领导、同事的帮助和期望。

  只是一名普通女工,没有多少丰功伟绩,但是她那种在重重困难和打击下不自弃的坚强与独立和对公婆不抛弃的坚守,深深地激励和感动了周围的人。她把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真实地融入*凡而又*淡的点滴生活中,她用真心善待人,以挚爱感染人,让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成为一盏不灭的长明灯,照亮了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扩展2)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9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刘是xx县地方税务局纳税服务中心一名中层干部,提起她,大家都会打心底里升起一股羡慕与崇敬之情。结婚28年来,她在家勇挑重担,任劳任怨,孝敬老人;以德育人、率先垂范,为女儿做好榜样;在单位她爱岗敬业,遵章守纪,热情服务纳税人;在社会的大家庭里,她尊老爱幼,与人为善。要说起具体事情,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讲完。今天,我就从刘众多感人事迹中剪辑三段“孝老爱亲”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从“军嫂”到“警嫂”,她用真情和辛劳谱写了一曲拥军之曲和奉献之歌

  从相识、结婚到爱人转业,历经8年多的时间里,爱人远在四千七百里外的军营工作。嫁给军人,本身就是一种牺牲,既要忍受夫妻两地分居的痛苦,又要承担家庭的全部责任。可刘首先考虑的是爱人的感受,她说:“人家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兄妹,我和他相比幸福多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讯很不发达,部队和地方还不能直接通电话,两地分居的他们只能靠书信联系。为了让爱人安心在部队工作,她常在信中劝慰爱人,不要为家里和父母分心,她会料理好家务、照顾好公婆。女儿出生后,她一边工作,一边还要独自一人承担着抚育女儿的重任。那时候,他们夫妻双方的父母都住在乡下。为了慰藉老人思念儿子之心,每到周末,她就带着可爱的女儿去看望公婆,让老人怡享天伦之乐。每到过年过节,她都要准备两份礼物,先去看望公婆,再去孝敬自己的父母。8年里,爱人没在家过一个中秋节,每次她都会提前一星期为他寄去家乡的月饼和录有女儿唱歌的磁带,让爱人在中秋节前收到一份满载沉甸甸的爱的包裹。

  1994年,爱人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农村派出所工作。基层派出所的工作没白天黑夜之分,没有周末休息一说,更谈不上照顾家庭及双方父母。女儿已经上小学了,从接送上学、安排孩子的生活到辅导孩子功课,爱人都顾不上。她特别能理解爱人的工作性质,总是毫无怨言地尽力给予支持。节假日农村人口大量返乡过节,也是治安案件发生的高峰期。爱人的职务从派出所普通民警到指导员,再到所长,记不清有多少个中秋、春节,爱人都留在派出所里值班。每逢过年,刘就亲自下厨,做上一桌丰盛的饭菜,为公婆一家人营造了温馨、热闹的节日氛围。然后她再带着女儿赶到派出所,让爱人在大年初一吃上她亲手包的饺子。

  二、是儿媳也是“闺女”,她勇担家庭重任,营造和谐家风

  爱人在部队时,刘公婆对她说:儿子不在家,你就是我们家的闺女。她暗想:人家把我当闺女,我要象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孝敬他们,做个贴心的女儿。每逢佳节倍思亲。过年时婆婆常因为想念儿子而偷偷地流泪。她隐忍着自己的思念之苦,反劝婆婆:“部队就像个大家庭,过年什么都不缺,还很热闹。再说您儿子在部队是干部,有出息,您应该感到光荣才对。”听了儿媳的劝解,婆婆的心里宽慰了很多。在公婆的大家庭里,不管大事小事,公婆总是喜欢先和她商量,有什么心事也愿意向她倾述,家里有什么难题,她总会主动站出来想办法解决。刚结婚时,两个小姑子一个在城里上学,一个在城里上班。没有住的地方,她就主动让两个小姑子和她一起挤在30多*米的小房子里,一直到她们成家。在生活上、学*上和工作上,刘悉心关心和帮助她们,从没闹过矛盾,外人都以为她们是亲姐妹。

  公婆年岁渐高,身体经常生病。为方便照顾他们,她和爱人商量,把公婆接进县城生活。刘母亲七年前不幸去世,父亲住在80里外的乡下,婆婆身体也不好,经常住院。为了照顾好父亲和婆婆,她经常在周末两头奔波,尽心尽力侍候老人。3年前,80多岁的婆婆得了肝病,多次住院。每到周末,她就整天整夜的守护老人。家人劝她晚上去休息,她说:*时我上班,不能尽孝,周末就让我多守些时间吧。婆婆在肝病后期,一夜要大小便七八次,她从不嫌脏怕累,给老人擦洗身体,清理衣被上的脏物,详细记录夜间情况。医生和邻床的病友对老太太说,你女儿心真细。

  三、尊老爱幼,善待邻里

  古有名句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刘正是这样做的。她有一位老太太邻居,七十多岁了,儿子有点弱智,常年在外省建筑工地打工。儿媳已过世,留下了两个也弱智的小女孩,跟着老太太生活,一个10岁,一个13岁。老太太体弱多病,尽管*已将他们列入低保救助对象,但一家人日子过得还是很艰辛。刘看着他们困难,就经常送些食品和衣物给她们。特别是看到两个小女孩不会照顾自己,头发经常脏兮兮的。刘就利用双休日或中午时间为小女孩洗头。小女孩头发又长又乱,她就学着为她们理发。她还教会她们生活常识,教她们作为女孩子在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情。邻居老太太感动地说:“常言说‘帮人家孩子一把,自己家孩子长一拃’(zha第三声,一种长度的计量单位,张开大拇指和中指的距离),难怪你家孩子这么可人疼!”她做善事从来不考虑回报。但正是她的身教言传,使得女儿既善良又懂事。她的教育理念是:“爱孩子就教孩子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这才是传给孩子的无价之宝。”刘居住的巷内有一段路,曾经坑洼不*,她便和爱人带头捐款、出力把路修好。路两旁长出许多野草杂树,她就和爱人买来镰刀锄头清理干净。她们夫妻的爱心善行赢得了邻里的尊敬和信任,巷内15户人家有了什么事或有了矛盾,都愿意找她说说,找她出面调解。

  像这些*常而又不*凡的小事,对刘来说真是不胜枚举。但正是这些数不完的小事,彰显着刘孝善修身的人格!

  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虽然和5位长辈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市乡村民竭尽孝道,让他们安度晚年,用爱弹奏出一曲动人的敬老爱老之歌,成为三里五乡的佳话。

  养父母疼爱有加的日子51年前,市乡村无儿无女的张西阁夫妇领养了一个婴儿,他就是。那时在北京建委工作,每次回到老家,总会给年幼的买回有趣的儿童读物和玩具。养父母的疼爱使享受到了家庭的温

  暖和快乐。在养父母的操持下,20岁那一年,与善良淳朴的农村姑娘张凤菊喜结良缘,不久,也退休回到了老家,一家人过着温馨、和睦的生活。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孝子,夫妻两人把父母的饮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早晨,会陪同养父母一起遛弯;中午,张凤菊会给双亲做一手可口的饭菜;傍晚,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笑谈村庄的趣闻轶事……

  把多病的叔婶接到家中1983年春,74岁的养母突发脑溢血去世了。这年夏天,二叔家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已经多处漏雨。二叔没有孩子,看到叔叔、婶婶体弱多病,他干脆把二老接到自家的小院里奉养起来。父亲爱吃饺子,二叔爱吃面条,总是想方设法满足长辈的要求。逢年过节,总会给3位长辈添置新衣、改善伙食。1985年秋天,婶婶患上了脑血栓、半身不遂,在长达8个多月的时间里,卧床不起。不嫌脏、不嫌累,像对待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婶婶,直到婶婶去世。二婶去世后,、弟兄二人白天在一起吃饭,晚上在一个炕上睡觉,日子过得倒也舒心。两位老人怕冷,夫妻每年冬天都会早早地为他们生好火炕、做好御冬的棉衣。10个春秋匆匆消逝,1996年底临*除夕,82岁的因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医院,也是在病床前服侍老人,一周后老人走了,也消瘦了许多。

  把单身的舅舅也接进了家养父去世后,二叔神情很抑郁,脸上也没有了往日的笑容。为了让叔叔有个伴,也为了照顾单身一人的舅舅,把73岁的舅舅孟玉曙也接到了自家的小院里。,84岁的含笑离开了人世。村民何小忙说,的二叔活了84岁,这多亏了计香两口子的精心伺候啊!计香这孩子特孝顺,亲生儿子也不过如此啊!去年夏天,84岁的孟玉曙老人患了脑血栓,夫妻侍奉老人比往日更精心了,一口一口地给老人喂饭,接屎接尿,从没有嫌弃过他。老人脾气很倔,有时也会与两人顶几句嘴,但夫妻不气不恼,坚持为老人洗衣、做饭、洗澡、换衣、拆洗被褥。

  真情感动许多人一晃30年过去了,先后送走了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4位老人,他也从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变成一个51岁的中年人,额角的皱纹和头顶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与5位老人之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真情感动了许多人,他也成了三里五乡孝顺老人的典范和榜样。

  说起蔡云德,道*区泰园巷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蔡云德今年69岁了,自1963年结婚以来,蔡云德一直和婆婆*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经98岁了,身体经常生病,当婆婆病了时,蔡云德一刻不离地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蔡云德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逗婆婆开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婆婆喜欢吃的早点,等婆婆吃好了再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逢年过节对蔡云德来说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亲人都会到家里来过节,房子顿时显得异常拥挤,蔡云德总是屋里屋外、任劳任怨地忙活,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女儿”,这是我的福气。

  多年来,婆婆由于年龄原因,行动不便,需要人一刻不离的进行照顾。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爱心、耐心、细心的照顾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老人总在夸着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身体还算可以,能够拄着拐棍行走,蔡云德无怨无悔的细心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唠家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蔡云德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通过看电视,要儿媳蔡云德到社区来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灾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老人的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四十多年来,蔡云德始终如一的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女性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的事迹,也影响着道*区的广大居民,大家以她为榜样,在社区形成了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的好风气。道*区居委会组织广大居民学*了蔡云德同志先进事迹,并号召广大居民向她学*,树立榜样。通过活动开展,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

  邢芸,女,现年十二岁,伊春市上甘岭区第一小学六年一班。她爱好广泛、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积极争章。她小小年纪,却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1、勤奋学*,开阔视野

  在学*上,她刻苦好学,勤于动脑。从一年级到现在,各科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读书是她课余的一大乐事,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她都读的津津有味。广泛的阅读开阔了她的眼界,同时也提高了她的写作水*。

  2、当好助手、做好表率

  *日她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爱劳动,经常参加义务劳动,当地上有果皮纸屑时,她都会很主动的捡起来,遵守并弘扬社会公德。在班上,事事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勤奋刻苦,成绩优秀,是同学们的好榜样;她热爱集体,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她总是默默无闻地去做好老师交办的工作,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怨言。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校规校纪,对人讲礼貌,自觉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3、传递爱心,助人为乐

  在学校,她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对于困难同学,她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看见同学的东西掉了,就帮捡起来,看到同学没带文具就主动借给他。有时同学忘了带课本回家,她知道后总是赶紧做完作业把课本借给同学使用。对于学*上的后进生,她也是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对于博大复杂的世界,她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小小心灵装满了追求真、善、美的理念。有一次放学后,她在自家的楼下玩耍,突然发现地上有一个黑黑的东西,走进一看,是一个鼓鼓囊囊的钱包,她把钱包拾起来,心想丢钱包的人一定很着急,于是她站在原地等待失主前来认领。那天特别冷,冻的直打哆嗦。可是等了半天也不见有人来认领。她想这样等下去也不是办法,还是交给社区的保卫部门让他们帮忙找到失主。当她将钱包交到保卫人员的手中时,失主也正巧赶来保卫室求助,原来失主的钱包中不仅有各种证件和现金,还有他的手机也在里面,当他拿到手机后非常的高兴,一个劲的夸她是个难得的好孩子,还非得要给她买好吃的东西不可,这些都被她一一谢绝了,她认为这是每个新时期的少年儿童都应该做到的。

  4、心地善良,孝顺父母

  她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有人说,金子是最纯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灵。邢芸同学有一颗洁白无暇、善良真诚的心灵,她心地善良、追求纯真、无私无邪。在家里,对待亲人,关注亲人的冷暖,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打扫卫生,摘菜洗菜、洗衣服。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家里就剩下她和妈妈了,妈妈躺在床上直咳嗽,脸色发白,一看好像就是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她看了急的直掉眼泪。她一看这样的情况,心想,爸爸不在家,只有她能帮助妈妈度过这个难关了,于是她赶紧到厨房烧上热水给妈妈喝,到衣柜里拿来毛毯让妈妈盖上,帮助妈妈发汗。为了让妈妈安心的休息,所有的学*任务她都不用妈妈操心。爸爸回到家直夸有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女儿。对待邻里,她文明礼貌、与人为善,休息时间绝不会制造噪音影响邻里的休息,深得邻里喜爱。

  5、天天向上,兴趣广泛

  “向上”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力量源泉,邢芸同学的身上有着一股强烈“向上”的追求。她追求思想向上。从呀呀学语到接受家庭启蒙和幼儿、小学教育,初谙世事的她就一直在追求着思想的向上:“做个好孩子,做个好学生”。她尊敬长辈和师长,团结同学,遵守校规校纪,对人讲礼貌,自觉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深得邻居、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进入小学校园不久,通过学*,当她知道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的先进组织后,她每时每刻就把自己置于组织的约束之下,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少先队员的先进性;她追求学*向上。对待学*,她一丝不苟,并有一股可贵的钻劲儿和韧劲儿,语文、数学、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追求全面发展,她兴趣广泛,除认真学*课本知识外,她还特别喜欢看书、绘画、舞蹈、英语和音乐。

  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以来这都是她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小学的六年里,她一步步地朝这个目标在前进,在努力,全面认识自己,提高自己,不断在学*中增长知识,在人生旅途中陶冶情操,在社会实践中磨练意志,争取更大的进步,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

  她叫黄,49岁,是xx市xx镇xx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多年以来,她始终坚持“肚量有多大,福气就有多大”这一信条,不怕吃苦、不怕吃亏,并身体力行,用她最淳朴的方式及博大的胸怀和丈夫二人孝敬父母,和睦兄妹,团结邻里,遵纪守法,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子女做好榜样。

  她在正值如花的年纪嫁给了丈夫,那年她十八岁,丈夫一家兄弟姐妹有九个,上有年迈的公公和患风湿病的婆婆。身为长子的丈夫理应承担家里的大梁,于是,十几岁的她开始了和丈夫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日子。常言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家孝顺自己的父母,深得父母疼爱,到了夫家也同样恪守敬老美德。老人上了岁数,有时难免话多唠叨;有时有所偏袒个别子女;有时过分要求,但每当遇到这些情况,她从不和老人计较小节,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做好一个媳妇份内的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来婆婆因病去逝,而公公的年纪也越来越大,身体也慢慢不如从前,膝下虽说子女成群但也各自成家独立,所以老人家的赡养问题也就摆在了面前,古语有云: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她和丈夫顺着老人的意愿,最后决定每个月轮流着到各家吃饭,可惜有些兄弟因为工作的原因无法每月按时按点给老人安排伙食,常年在家的她毅然地承担了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尽管生活拮据,*日里自己一天三餐稀饭配咸菜,却总能为老父亲炒上一碗他最爱的米粉或者米饭,毫无怨言。

  丈夫兄弟五个,姐妹四个,虽然现在都已各自成家,各自有各的家庭,但他们坚持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有人说:五个手指头尚且不一样长,更何况一个大家庭里这么多的`人。然而,在这个家里,兄弟之间、妯娌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当年丈夫做木工、做小工赚生活费,身为妻子和长嫂的她也一点都不闲着,干农活、操持一大家子、拉拔三个孩子,每天总是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休息,虽然辛辛苦苦,倒也其乐融融。正所谓“家和万事兴”, 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过着生活:家里的公共田地要被某些工厂霸道征用了,她和丈夫坚决站出来,哪怕是背负着各种压力甚至威胁,但最终顶住了压力,一家人还是用团结的力量维护了自己的权益。老父亲要过生日了,她和丈夫也早早地叫上兄弟姐妹一起安排如何让老人过得开心。端午节到了,妯娌几个一起有说有笑地包着粽子、话着家常……

  她和丈夫有三个孩子,在当年的艰苦岁月里,要拉扯大这三个孩子,她们要经历怎样的省吃俭用,又是要多么地含辛茹苦?怕孩子在学校饿着,她总是在上学前为他们炒上一罐她自己腌的咸菜,多放上一点自己不舍得下的油;初一十五过节买肉,总要留到孩子放假了才宝贝一样地为孩子们煮上一小锅。怕孩子们穿得不好,她自己宁愿穿着老母亲那不合自己年龄的衣服,也要为孩子省下买身合身衣服的钱。邻里相亲说养大孩子不容易,两个女儿就不用让她们读那么多书了,可是她却说只要孩子能读书,那就是砸锅卖铁也得让她们读……

  生活本*淡,然而不*淡的是人的心境。存善心、种善果、得善报……这就是她——一个*凡的家庭妇女、一个*凡而又不普通的女人,她用她那质朴的言语和实在的行为,践行着一个好女儿、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的榜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4

  我叫×××,家住××镇水泥预制厂,在××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父母,全家总共有八口人。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下面就几个方面作以下汇报: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我门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门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门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门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门**,是他门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作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门的良知不但仅埋再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再行动上,精心赡养我门的父母与奶奶。奶奶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爸爸工作忙,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第一个带奶奶去医院,尽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来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赶到奶奶的房间,看到奶奶吃力地低这头,呕吐不止.我没有再多想,立马撑起雨伞,找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奶奶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和妻子、女儿讲,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门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门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所以结婚几年来,一家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我门对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她们对我门儿孙的疼爱,每当工作都忙的时候,父母总是能给我门烧好开水、作好饭菜,奶奶还能照顾好小孩子,使我门安心工作.

  二、兄弟团结、妯娌和睦

  我们堂兄弟六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门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我门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她们。比如:每当奶奶住院交药费的时候,我们兄弟六人都是争这去交钱,争着在医院照奶奶。我们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每年孝敬父母赡养费都是多给。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从不因一些锁碎的小事而破坏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间、妯娌之间闹矛盾都是小事引起,他门之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什么也没得到,到是受到了别人的指责,是背着不忠不孝的骂名,最终走上法庭.我门要本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本这吃亏是福的心态.这样才能处理好他门兄弟之间、我门妯娌之间的关系."这些年来,正是她门的高风亮节,大仁大义的作法,使我门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让四邻羡慕,并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三、邻里关系

  我的家住再一个不太大的院子里,周围有零几户人家,这些年来,我门家从未和邻里产生矛盾,大家都本这和*共处相互尊重的原则,一家有难、多家支援,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很不错,我门有一个邻居是从外地搬来的,家境较为贫寒,他的儿子经人介绍毫不容易找了个对象,但家里穷的连见面礼都拿不出来,最后还是我给了他二千钱才应付过去,后来结婚,照旧拿不出钱办喜事,为成就这对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犹豫的拿出二千元钱来,帮他门办了婚事,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感动得他门的老母亲逢人就讲、见人就夸,讲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四、遵纪守法

  我们一家人在工作、生活等社会活动中,总是能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村规民约,积极交纳社会公益款,从未出现过任何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也多次被评为××一中党支部的优秀党员。

  作为一名*员,一名有为的青年,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关心老人,是我们年轻人应该保持的优良传统,我也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但比起好的家庭来还差得很远,今后还要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努力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美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5

  ,男,汉族,1979年5月生,20xx年加入**,高中文凭,现任xx村村委委员。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和谐,既是一种生活目标,更是一种生活境界。恩爱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湾,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要切实履行好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职责义务,孝敬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呵护妻子,与之白头到老,精心养育子女,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应当把生活的重心从自我扩展到家庭,多关心、体贴妻子,尊重老人,不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让家人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享受天伦之乐。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他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睦。村民们每次提起他都是赞不绝口,说他是孝敬老人、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对他更加信任,以他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让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

  房子在滑坡险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会有滑坡发生的可能,裹挟着泥沙的滑坡体时刻威胁着房屋的安全,但迫于经济困难,他便在天晴时,一个人拿着铁锹铲除淤泥,疏通水道,确保房子安全,让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时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经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为他担心自己睡的太死,让老人受到伤害。

  2008年5.12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家里做饭,当感到房子出现剧烈晃动时,他第一时间飞奔进老人的卧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过去后,他回到房子检查受损情况,在确认安全后,方才松了一口气;尽管大震过去了,但小震却不断,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发现有异常,便立刻转移老人。在震后的一个多月里,他时时刻刻都担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随着灾后重建的开展,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克服各种困难盖起了新房,他让老人住进了宽敞安全的房间,终于不用再担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头的担子一下轻了不少。

  不但孝敬老人,还和睦邻里,不管谁家有个大小事情,他都会主动去帮忙。谁家有了困难无论是经济,还是家庭纠纷他都主动帮助化解,街坊邻居谁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婚后,为了肩负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舍不得给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饭菜端给老人并一再嘱咐孩子们不准动老人的饭。他做在先、吃在后,收拾完碗筷,顾不得休息,就又抄起农具投入到农忙之中。

  30多年来,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一定要让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说,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但这样的情况在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他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他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

  有一次,老人因突发脑梗塞晕倒,他急忙找人、找车把老人送进医院。看着病床上痛苦**的老人,二话没说,拿出所有积蓄,东拼西凑了几千元钱,及时为老人看病。住院期间,跑上跑下交钱拿药,端屎端尿,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半个多月过去了,经过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别高兴。

  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经常说:他觉得:孝敬老人,照顾妻子,让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乐。

  这位普通的农民,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他爱老人、爱妻子。他用他那颗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谁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6

  人物简介:唐强,男,**党员,1990年1月出生,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家住宿州市埇桥区金海街道。

  事迹简介:唐强,他孝敬父母,关爱家人,是父母眼中孝顺的孩子;他尊重领导,照顾同事,在单位深得大家的喜爱。

  正文:

  爱在人间,身边的好人数不胜数,唐强就是其中的一个。每当提起唐强,无论是单位还是左邻右舍总是交口称赞,夸他是一个尊老爱幼、善良开朗的好小伙。

  孩子的好爸爸 妻子的好丈夫

  作为一名父亲,他用无私的父爱悉心呵护着孩子,他对孩子从不粗暴教育,而是耐心细致的正面教导,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孩子。唐强还是文明创建城市的一份子,在创建文明城市期间,他几乎放弃休息时间,他每天工作从早忙到晚,一心扑在创建工作中,无论社区环境整治、安全生产,不文明行为劝导,背街小巷、建筑工地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的"卫生死角"清扫,还是与群众商户沟通,铲除“牛皮癣”小广告......每天他都忙的像上紧了弦的发条,无论多累都咬牙坚持着。尽管这样,只要是回到家他仍坚持着帮着妻子做做家务、跟孩子互动一下;他用爱为妻子和孩子营造了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也处理得井井有条。

  父母的好儿子

  他不仅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体贴的丈夫,也是一位孝顺的好儿子。作为人子、人夫、人父的他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妻子、孩子和父母。

  每逢周末,唐强总会和妻子回到萧县老家烧上一手父母喜欢的可口饭菜。逢年过节,他总是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给二老买些礼物。每个家庭都会多多少少地遇到一些烦心事,而他面对这些却总是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区面对。母亲常年高血压,在前年的7月份突发脑出血,在住院治疗期间,唐强除了在医院照顾母亲,还要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来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好在母亲的命总算是保了下来,但也因脑出血后遗症坐上了轮椅。母亲出院后坐在轮椅上需要家人照顾,心中总觉得拖累了家人,父亲也因此疲惫不堪,经常是愁容满面。唐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和妻子商量,抽空就带孩子回家,帮助父亲照顾母亲,做做家务,陪陪他们聊聊天,说些宽心的话安慰他们,帮助父母从愁苦中走出来。周末时间很短,唐强没有把时间留给自己的小家,而是分给自己的父母和妻子的父母,经常带着妻子和孩子去陪伴两家老人,消除他们心中的孤寂感。

  他从点滴中关爱着老人,从琐碎中牵挂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在困境中扶助着老人。他用善良、无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物质支撑、生活挚友和坚实后盾,他孝老爱亲的行为也受到了乡邻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在他的心中,无论是自己的父母,还是妻子的父母,位置都是一样的。只要家人能快乐幸福,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春风细雨播洒爱,万紫千红总是春。他是邻居口中的孝顺孩子,是父母心里的好儿子,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是孩子心中的好父亲。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他是一位普通的人,却从*凡中体现了真诚,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孝顺篇,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敬老乐章。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7

  唐金凤

  唐金凤,女,遂宁市船山区新桥镇人。一名出生在遂宁农家的普通80后女子,她在明知男友身患绝症、可能生命短暂之时,毅然拒绝男友的分手要求,主动求婚,携手新郎一起步入婚姻的红地毯,甘愿厮守一生,演绎了一幕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20xx年,船山区新桥镇的唐金凤与李应辉相识相恋。20xx年12月初,李应辉突然被查出身患肝癌,已到中期。在男友被查出病情半个月后,一场温馨而感人的婚礼在他们老家举行,诉说着她的爱情誓言:她要与身患肝癌的爱人不离不弃,相伴一生!爱人至真至善至美的抉择,给了李应辉重新面对生活、面对生命的勇气。目前,李应辉的病情已基本稳定,二人婚后生活十分甜蜜,并计划明年要一个孩子。唐金凤最大的心愿就是:“不管未来的路怎样,我都愿意和老公相守相依,一直走下去。”曾荣获“大爱遂宁”感恩奉献人物荣誉称号。

  马俊*

  马俊*,女,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世都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与命运的挑战中高高地昂起头,用爱心与孝心感动了众人,用一个女人朴实无华的情怀,书写了孝老爱亲的人生履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马俊*的丈夫李孟海常年工作在巴山深处。17年来,她用自己不到1。5米的身高、不足80斤体重的瘦弱身躯,挑起了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婆与瘫痪在床的大姑子的重担。公公住院期间,她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到医院陪公公做化疗,陪他说话聊天。为了照顾好瘫痪的大姑子,鼓励并支持她学*蜀绣,马俊*每天坚持送她上课,推着轮椅陪她散步、聊天。在婆婆突发心脏病住院期间,她起早摸黑照顾她,主动学*按摩技术,每天给老人抚胸捶背,暖手按脚。因为马俊*的辛勤付出,一家人其乐融融。曾荣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感动航天职工家属”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8

  李凤芝是宏伟区长征街道东方路社区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2岁,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她用她的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的事迹在东方路广为传颂。

  儿女的好母亲。李凤芝年轻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与丈夫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计。孩子尚小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李凤芝在单位干的是力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要照顾家里的老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天气预报她是必听的,一是掌握天气情况,二是根据预报张罗着一家人该穿什么衣服,保障身体的冷暖。她每天的饭菜都能做得适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愿意在外边吃饭,下班和放学都赶回家来吃她做的饭菜。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的好*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李凤芝最欣慰的事儿了。

  丈夫的好妻子。李凤芝的丈夫常怀庆原是辽化金兴化工厂的一名工人,早在20xx年,常怀庆因突患脑溢血造成半身瘫痪,刚开始,常怀庆还能够在妻子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后最终卧床不起,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从此,她开始了对丈夫长达10年的护理,10年来,她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真情书写人间真爱。

  每天她为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丈夫想吃什么,她就去买回家,变着花样去做,从不厌烦。为防止瘫痪的丈夫肌肉萎缩,她每天坚持为他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让丈夫不得褥疮,李凤芝经常为他擦洗身体,每3天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时为其翻身,变换卧床的姿势和方位,直到常怀庆点头舒服为止。在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他做运动。在精神上,她一有时间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常怀庆是党员,经常爱看书看报,她主动到社区找来报刊杂志给他读,到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她都帮助丈夫了解国家大事,听*工作报告,虽然常怀庆不会说话,但是他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他多次在人前落泪。得到这样一位好妻子,他心里充满了感激。

  多年来,夫妻俩形成了动作和眼神的暗号,常怀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李凤芝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如,吃饭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矿泉水瓶、睡觉是拿枕头等动作,夫妻俩配合得非常的默契,也解决了常怀庆不能言语的困难。最让李凤芝头疼的是丈夫经常住院,每每这时是李凤芝最着急的时候,因为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楼,楼道狭窄,担架不方便进入,她就背着丈夫上下楼,再加上随身携带的物品,每次她都要来回跑几趟,累得气喘吁吁;在医院里忙于照顾病人,让她昼夜不能寐,每次下来,她都瘦下一大圈。街坊邻里都替她担心身体,她自己却总是说:“只要老常没事,我就心安了。”

  看见李凤芝这么辛苦,东方路社区党委及时出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社区党委经常走访常怀庆,在节日里为他带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在*常的日子里,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帮助李凤芝打扫室内外卫生,帮助代买日用品和代办生活琐事,这样省去了李凤芝大部分时间来照顾丈夫,在常怀庆危难时,社区配备专职志愿者队伍,随时准备帮助他们一家,这让李凤芝非常感动,她总是跟常怀庆说:“还是党好,党和*经常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让我们心里温暖啊!”虽然常怀庆不能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诉人们,他是深深地爱着党的,每当党有重大节日和重大会议时,他都不忘去观看和收听,这也是他心里的一份牵挂。

  兄妹的好嫂子。李凤芝是婆婆家的中坚力量,是兄弟姐妹们心目中公认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动担负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担,照顾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因为他们双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农村,家里都非常困难,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付出许多精力和金钱来帮助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后,她视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为亲姊妹一样,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关心他们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长大**。如今,辛苦经营的家换来了姊妹们的真情,弟、妹将李凤芝这位嫂子当成母亲一样看待,尊敬她,爱戴她。知道嫂子照顾卧病在床的哥哥生活的不容易,他们经常给嫂子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让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她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欣慰。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姊妹。一次,邻居张凤兰不在家,家里晾晒在楼下的衣服和被子忘记收上来,这时大雨就要来临,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安顿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楼将被子及时抱到屋里,免遭大雨淋湿。当邻居急忙赶回来,看到自己的被子干爽地放在李凤芝家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因为她常年在家照顾丈夫,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大家在闲暇时也都伸出手来帮助李凤芝一家,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李凤芝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坚强不屈、无私奉献,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9

  xxxx是xxxx师范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这位xxxx年出生的大学生与别的学生有所不同:在租住的棚户房里长大,14岁时,母亲离开贫困的家;即将迈入大学校门之时,父亲又因脑梗彻底丧失劳动能力。面对种种不幸,xxxx一边打工给爸爸治病,一边努力圆自己的大学梦?

  坚强的雨中蔷薇

  x日傍晚,在xxxx师范学院内,三三两两的学生们行走在美丽的校园里。xxxx,步履匆匆,她要赶回离校不远的家中,为病瘫在床的父亲做饭,喂饭吃药。自己然后简单“扒拉”一口饭,就得赶到做家教的孩子家中。晚上十点多钟才能回来,安顿爸爸睡觉后,还要温*大学的课程,大约十一二点才能休息。

  三年来,xxxx已经*惯了这样的生活节奏。她就像雨中的蔷薇,顽强地生长着。

  为了接受记者的采访,xxxx临时串了家教课的时间。

  去年,xxxx和爸爸在当地媒体的帮助下,住进爱民区诗苑新城小区一室一厅的廉租房里。爸爸住的卧室里,一张双人床占据了屋子的大部分,加上两个旧衣柜,屋里十分狭窄。桌上放了五六种张爸爸吃的药,xxxx则住在房厅里。

  xxxx的爸爸盖着厚厚的棉被躺在床上,脸色黯然,不时表情痛苦地说,自己的腿疼。这时,xxxx赶紧给爸爸按摩。

  因为结束供暖,屋子里有些阴冷。xxxx看着窗台上养的花,笑呵呵地说,这已经非常好了。

  所有的苦难都是成长

  在上大学之前,xxxx和爸爸租住在“偏厦子”里,冬天四处漏风,夏天闷热难耐。这也是她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家里总断粮,四处借钱。因为没有借到学费,还晚上了一年学。曾经的记忆即使这样艰苦,xxxx还是说“那时有爸爸妈妈,还是个温暖的家。”

  为了生存,父母四处打零工,没有时间接送xxxx上学。每当下雨天,学校门口挤满了送伞的家长,这让xxxx很羡慕。“我没有伞,所以我必须比别人跑得快。”

  14岁时,xxxx的妈妈因不堪贫困,离开了家。妈妈走后,爸爸外出打工。从此,xxxx不仅要学会洗衣做饭生火,还要照顾80多岁的奶奶。

  xxxx说,不知为什么,生活总像在考验自己。xxxx1年6月,xxxx结束高考,走出考场却得到爸爸突发疾病住院的消息。

  xxxx的高考成绩高出分数线40多分,原本能上更好一些的大学。可是为了照顾病中的爸爸,在填报高考志愿时,xxxx唯一的志愿是xxxx师范学院。

  拿到大学入取通知书,面对十分窘迫的家庭条件,xxxx一直犹豫报不报到。当她硬着头皮到学校的时候,令xxxx没想到的是,学校为她办理了“绿色通道”,让身无分文的她如愿地迈进了大学。“那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成为大学生的xxxx不想再四处借钱维持生活了,她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爸爸的医药费、生活费和自己学费。为了能赚钱,xxxx最多时做了3份家教,连着上四五个小时的课。有时累得在公交车上睡着了。在大学三年,xxxx没有休过寒暑假。

  学会微笑命运就不会差

  记者在对xxxx采访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灿烂微笑。

  xxxx说,这些年来,学校的老师,教职工还有社会各界一直没有间断地给予这个家的帮助。xxxx师范学院知道xxxx不离不弃照顾爸爸、苦苦求学的事情之后,从普通教职员工到学校领导都伸出援助之手。xxxx成了师范学院党委副*梁中贤的帮扶对象,梁*不仅在生活上给予资助,而且逢年过节还去家里探望xxxx的爸爸。

  学院职工曹军每个月从微薄工资中拿出一百元钱,资助xxxx。社会上许多爱心人士给xxxx爸爸送药、送钱。xxxx在日记本里记录着不少好心人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她说,现在没有能力回报好心人,等有能力了,一定要加倍回报他们。

  无论面对怎样的生活艰辛,xxxx都坚强面对。xxxx年她被评为xxxx1年度黑龙江省大学生道德模范人物,今年又荣获全国优秀*的称号。

  明年xxxx就要毕业了,她很想当一名教师。

  “不管走到哪里,我都要带着爸爸,有爸爸在,才有家。”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扩展3)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人物简介:

  王玉美,女,1973年8月出生,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沈集村村民。

  事迹简介:

  王玉美,一个普通善良的农村妇女。结婚23年,她经历了旁人没有经历过的变故。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下了所有的苦难,不抛弃,不放弃,用爱和坚强撑起一个家。

  正文:

  意外降临打破家庭的*静

  1993年,年满20岁的王玉美嫁给了朔里镇王台子村的段载亮。婚后公婆关心,丈夫疼爱,结婚后第二年,王玉美夫妻俩有了第一个孩子,小日子过得*淡而又幸福。“那时候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可是我们夫妻俩都年轻,想着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就在王玉美小两口憧憬着未来的生活时,意外突然来临。

  1996年一天下午,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夺去王玉美大伯哥一家4口中3口人的生命,随后,王玉美的嫂子另嫁他人,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么没了。这一变故也让王玉美的公公、婆婆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两位老人的身体很快跨掉。从那时起,王玉美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她像照顾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伺候着公公、婆婆。“我自从嫁到段家后,公公婆婆都对我很好,我这么照顾他们也是应该的。”王玉美的公公因患前列腺癌晚期和脑梗后遗症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所有饮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冬天,为了不使老人吃凉饭,王玉美就用一个小盆倒半盆开水,将饭菜放入盆内温着,一口一口地喂老人,一喂就是8年。

  “我也有孩子,也会有老了的一天,照顾公婆也是给孩子做个榜样,也想减轻一点丈夫的负担。”邻居都说她的公公有福气,摊上她这么个好儿媳。王玉美公公临去世时曾说,都是王玉美照顾得好,让他在世上多活了几年。

  公公去世后,婆婆一时半会缓不过来,王玉美对婆婆的生活起居更加体贴入微。婆婆患有严重气管炎和高血压,走起路来总是气喘吁吁,更是医院的常客。出院后,老人的行动不如以前灵便,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王玉美就让婆婆和他们夫妻俩同睡一个屋,夜里只要听到一点动静,她就赶紧起来。

  祸不单行磨难接踵而来

  眼看着3个孩子健康成长,好日子刚有了起色,意外再次打破了这个家庭的*静,让王玉美的生活雪上加霜。20xx年的春天,王玉美的丈夫段载亮在修理鸡舍时不慎从屋顶摔下来,造成脑出血、脑骨盖破碎、全身多处骨折。经过抢救,命是保住了,可是段载亮却一直处于昏迷状态。“那时候,真是觉得天要塌了,最小的孩子才几岁,这日子以后怎么过。”王玉美没想到生活会让她经历这么多的磨难。看到泪流满面的孩子和焦急的公婆,王玉美强忍着痛苦擦干眼泪,她在医院里就告诉自己,“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就得我自己一个人扛起这个家了。”

  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医药费,王玉美只好一家一家去借。“真的很感谢那些亲朋好友,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都伸出了援助之手。”靠着大家的帮助,王玉美顺利借到了救命的20多万元。两个月后,段载亮睁开了眼睛,王玉美看到了希望,可是医生的一番话,又让她跌入了谷底,段载亮虽然睁开了双眼,却成了不能说话、不能动的植物人。医生告诉她,今后,她丈夫还要经过漫长保养和康复治疗,至于什么时候能行走和说话还是个未知数。

  “我都没有了主见,还欠着这么多钱,这日子以后还咋过。”看着原本一米八多的丈夫,如今已是骨瘦如柴的“植物人”,王玉美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我当时就想,不能放弃,不然孩子就没了父亲。”王玉美下定决心,好好照顾生病的丈夫,“只有他在,这个家就是完整的。”

  也就是从那一年起,孩子们好像突然长大了,开始帮着王玉美分担家务。为了维持生计,王玉美在地里种上菜,靠着卖菜、做些小生意,艰难地维持这个风雨中摇摇欲坠的家庭。“那几年,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咬牙坚持过来的,除了挣钱外,我还要照顾公婆,侍候不能动的丈夫,还有三个孩子正在上学,现在想想,我都佩服我自己。”再提起这些的时候,王玉美的脸上只有淡淡的笑容。

  苦尽甘来迎接新生活

  靠着坚韧的毅力,王玉美领着这个家庭迎来了20xx年的元旦。新年过去没有几天,王玉美的三轮摩托车和电瓶车都被偷了,这是家里仅有的值钱大件。“我当时就绝望了,认为老天一点都不给我活路了。”王玉美就对着床上的丈夫哭诉起来。“我记得当时我跟他说,这日子不能过了,我买瓶农药,我们一起死了算了。”就在王玉美哭的伤心的时候,来看她的妹妹突然对她大喊;“别哭了,俺哥流眼泪了!”听到这话,王玉美顾不得擦拭眼泪,就往床头凑,果然看到段载亮已经泪流满脸,王玉美一下子扑到他身上嚎啕大哭。

  第二天早上,给段载亮擦脸的时候,他突然断断续续说了一句话,王玉美一下子就愣住了,“我没有听清他说的什么,反正就是高兴,从那时候起,他就能开口讲话了,虽然话不多,但是已经能清楚表达他的需要,我已经很满意了。”一个多月后的一天,王玉美像往常一样干活回家,还没有进门就听到院子里有声音,她还以为进了小偷。打开大门,就看到已经在床上躺了快3年的丈夫拄着拖把站在堂屋门口,笑眯眯地看着她。“我当时扔了手里的东西,一把抱住他,痛痛快快地哭了很久。”王玉美将*1000个日夜的辛苦,终于换来了丈夫的苏醒。如今,段载亮虽然还有些后遗症,但生活已经能自理。

  王玉美81岁的婆婆还健在,跟着王玉美一起生活,虽然丈夫不能干重活,婆婆还要人照顾,家里的重担依然还在她的肩上,但是她每天都开心的生活,因为她看到了希望。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

  孙xx,女,1969年1月26日出生于武功县代家乡南留村一个贫困家庭。她于1993年1月嫁给张留村村民吴福建为妻,公公婆婆均已年老,身体常年患病,经常去医院治疗,家里负债累累,非常贫穷,她不但没有嫌弃体弱多病的公公婆婆,相反一心一意照顾老人,伺候老人的衣食住行。

  1995年,她结婚两年多的时候公公因病彻底瘫痪在床,她毫无怨言,心甘情愿地承担了照顾老人的重任,不嫌脏,不怕累,为公公洗衣服,收拾房子,端屎倒尿,做饭,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是她从不喊累,一心承担起家里所有的家务。对于这样一个结婚不到两年的新媳妇,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高尚品德,街坊邻里都对她竖起大拇指,亲切地称呼她“张留村的好媳妇”。1998年被镇上评为孝老爱亲好儿媳。

  2011年,公公病故,村里的群众都说,老人实在有福气,这辈子遇到这么善良孝顺,识大体,顾大局的好儿媳,坚持十六年如一日地细心照料老人,使老人老有所依,病有所靠。使老人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日子能生活的更舒心、安心。在长达16年的岁月里,孙xx从来没有说过一个脏字,没有任何怨言。好多邻居都对她说,“你是媳妇,没有必要这么不顾一切地伺候阿公,这都是他女儿应该尽的义务”,但是孙xx的回答每次都让邻居们感到无地自容,她会说,我既然嫁到吴家,就是他们家的一份子,就应该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老人,赡养老人是每一个做儿女的应尽的义务。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丈夫长期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家里,家里的大小事务全由她一个人打理,婆婆年老体弱,患有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行走不便,孙xx既要照顾两个孩子上学,还要伺候婆婆的衣食住行,同时还要兼顾地里的农活,送走了久病多年的.公公,紧接着又肩负起照顾婆婆的重担,长年累月的高负荷体力劳动虽然压得她有时候都快喘不过气,但是并没有打垮她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直面困难的坚强心灵。

  她每天坚持给婆婆梳头发,农闲的时候就想办法做些有助于婆婆疾病的营养品给她吃,陪她做康复锻炼,担心老人晚上睡觉不踏实,干脆搬到婆婆屋里陪她一块睡觉,婆婆逢人就夸:“会歌是个贤惠媳妇,比我的女儿还亲,我们吴家上辈子积德了才会有这么好的儿媳妇”。她无微不至地照顾身患多种疾病的婆婆,乡亲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正因为孙xx身上的这种正能量,在她的感染和影响下,兄弟姐妹团结友善、相处融洽、家庭和睦,整个大家庭长尊有序,形成了老人关爱子女,子女孝敬老人的良好家庭氛围,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恪守孝道,尽心尽力赡养老人,她的两个孩子也在母亲的严格教导下,十分孝顺懂事,经常帮着妈妈照顾奶奶。

  结婚二十三年来,她侍奉公婆,端水送羹,洗脚擦身,无微不至;多年来,她对公公婆婆和言细语,依顺细腻,体贴入微。她的事迹就象小巷里的更声,*淡而悠深,诉说的是绵绵延延的亲情历经岁月锤炼后的厚朴和甘醇。

  在公公的眼里,她是甘愿奉献,不求回报的好儿媳;

  在婆婆的眼里,她是“贴心棉袄”;

  在孩子们的眼里,她是“了不起的妈妈”;

  在邻居们的眼里,她是“翘大拇指的好媳妇”;

  在亲戚朋友的眼里,她是“孝心献给长辈”的模范;

  在许多人眼里,她是“我身边的文明之星”……

  她说,侍奉公婆,抚育儿女,是我该做的份内事,这世上没有趟不过去的关,有苦才有甜,现在我每天都是好日子。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

  施亚仙,女,1963年8月出生,慈溪市宗汉街道曙光小区居民。施亚仙身上有着多重的角色,既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妻子,又是一位关怀备至的儿媳妇,更是一个细心孝顺的好侄媳妇。尽管生活并不富裕,在丈夫去世后,她毅然担起了照顾丈夫小伯的生活,为这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排忧解难,照料他穿衣吃饭。施亚仙白天上班,晚上做手工活,宁肯自己少吃些,省下开销,也要保障老人一日三餐。2016年春节还特地为老人举办九十岁寿宴。

  从古至今,“孝道”是*人传统的美德。施亚仙对自己极其吝啬,她从不给自己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但她却把老人照顾得很周到。老人的家也是打扫得整洁舒适,老人穿戴一直都很干净,老人的饭菜天天荤素搭配,生活用品也时不时的添置。她从不在老人物质上的需求节约自己的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老人最好的东西。*时邻居总会看见她和老人在家门口晒太阳,安静的听老人啰嗦,耐心的陪老人聊天。总会有人问:“你的心眼这么可以那么好?”“女儿照顾老爹,天经地义。”

  施亚仙总对别人提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她说自己公公去的早,婆婆又不太会处理家庭事务,当发生什么大事解决不了,老人总是赶来帮忙,为她们家解决过不少难题。所以她也常说:“我怎么可以忘记他对我们的好,现在他老了,也该换我们报答,奉养了,我早就把他当作我自己的爹了。这位侄媳妇的孝心,老人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时常觉得自己过意不去,也总是不想给她添麻烦。所以总是对她说:“你少来我这几趟没关系,你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施亚仙觉得这就是应该做的事情。然而,这个善良,乐观的妇女的背后却有着很多的心酸。她的*常生活本就不富裕,就在去年又带给她一个巨大的噩耗——丈夫的去世。这使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光靠她一个普通妇女的能力,她独自撑起一个家,她默默地承受生活的艰难和命运的不幸,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她没有在家人面前流露一点愁绪,而是一如既往地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尽到了一个儿女应尽的孝道,诠释了为人子女的全部价值。

  在今年春节,她还执意为这位老人举办了九十岁寿宴。为了给老年办一个隆重的寿宴,她*时省吃俭用,除了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在家做手工。寿宴当天,她为老人请来了很多亲朋好友,烧了一桌的好菜,还给老年穿上了寿衣,买了一个蛋糕,点了蜡烛,唱了生日歌,当天老人感动得流出了眼泪:“今天我太开心了,你们给我过生日,虽然我没儿没女,但你们却像我的亲人一样照顾我,关怀我,肯定是我前世修来的福气。”可是她却笑着对老人说:"这是我心甘情愿的,你的长寿,是我们的福气。"

  这位“孝女”听到别人对她的.夸赞,也只是摇手,淡淡地说:“这都是应该的,都是一家人。”从施亚仙的孝行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不离不弃、孝敬亲人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扩展4)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10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李凤芝是宏伟区长征街道东方路社区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2岁,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她用她的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的事迹在东方路广为传颂。

  儿女的好母亲。李凤芝年轻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与丈夫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计。孩子尚小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李凤芝在单位干的是力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要照顾家里的老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天气预报她是必听的,一是掌握天气情况,二是根据预报张罗着一家人该穿什么衣服,保障身体的冷暖。她每天的饭菜都能做得适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愿意在外边吃饭,下班和放学都赶回家来吃她做的饭菜。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的好*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李凤芝最欣慰的事儿了。

  丈夫的好妻子。李凤芝的丈夫常怀庆原是辽化金兴化工厂的一名工人,早在20xx年,常怀庆因突患脑溢血造成半身瘫痪,刚开始,常怀庆还能够在妻子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后最终卧床不起,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从此,她开始了对丈夫长达10年的护理,10年来,她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真情书写人间真爱。

  每天她为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丈夫想吃什么,她就去买回家,变着花样去做,从不厌烦。为防止瘫痪的丈夫肌肉萎缩,她每天坚持为他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让丈夫不得褥疮,李凤芝经常为他擦洗身体,每3天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时为其翻身,变换卧床的姿势和方位,直到常怀庆点头舒服为止。在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他做运动。在精神上,她一有时间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常怀庆是党员,经常爱看书看报,她主动到社区找来报刊杂志给他读,到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她都帮助丈夫了解国家大事,听*工作报告,虽然常怀庆不会说话,但是他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他多次在人前落泪。得到这样一位好妻子,他心里充满了感激。

  多年来,夫妻俩形成了动作和眼神的暗号,常怀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李凤芝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如,吃饭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矿泉水瓶、睡觉是拿枕头等动作,夫妻俩配合得非常的默契,也解决了常怀庆不能言语的困难。最让李凤芝头疼的是丈夫经常住院,每每这时是李凤芝最着急的时候,因为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楼,楼道狭窄,担架不方便进入,她就背着丈夫上下楼,再加上随身携带的物品,每次她都要来回跑几趟,累得气喘吁吁;在医院里忙于照顾病人,让她昼夜不能寐,每次下来,她都瘦下一大圈。街坊邻里都替她担心身体,她自己却总是说:“只要老常没事,我就心安了。”

  看见李凤芝这么辛苦,东方路社区党委及时出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社区党委经常走访常怀庆,在节日里为他带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在*常的日子里,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帮助李凤芝打扫室内外卫生,帮助代买日用品和代办生活琐事,这样省去了李凤芝大部分时间来照顾丈夫,在常怀庆危难时,社区配备专职志愿者队伍,随时准备帮助他们一家,这让李凤芝非常感动,她总是跟常怀庆说:“还是党好,党和*经常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让我们心里温暖啊!”虽然常怀庆不能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诉人们,他是深深地爱着党的,每当党有重大节日和重大会议时,他都不忘去观看和收听,这也是他心里的一份牵挂。

  兄妹的好嫂子。李凤芝是婆婆家的中坚力量,是兄弟姐妹们心目中公认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动担负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担,照顾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因为他们双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农村,家里都非常困难,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付出许多精力和金钱来帮助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后,她视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为亲姊妹一样,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关心他们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长大**。如今,辛苦经营的家换来了姊妹们的真情,弟、妹将李凤芝这位嫂子当成母亲一样看待,尊敬她,爱戴她。知道嫂子照顾卧病在床的哥哥生活的不容易,他们经常给嫂子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让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她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欣慰。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姊妹。一次,邻居张凤兰不在家,家里晾晒在楼下的衣服和被子忘记收上来,这时大雨就要来临,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安顿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楼将被子及时抱到屋里,免遭大雨淋湿。当邻居急忙赶回来,看到自己的被子干爽地放在李凤芝家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因为她常年在家照顾丈夫,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大家在闲暇时也都伸出手来帮助李凤芝一家,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李凤芝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坚强不屈、无私奉献,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

  唐金凤

  唐金凤,女,遂宁市船山区新桥镇人。一名出生在遂宁农家的普通80后女子,她在明知男友身患绝症、可能生命短暂之时,毅然拒绝男友的分手要求,主动求婚,携手新郎一起步入婚姻的红地毯,甘愿厮守一生,演绎了一幕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20xx年,船山区新桥镇的唐金凤与李应辉相识相恋。20xx年12月初,李应辉突然被查出身患肝癌,已到中期。在男友被查出病情半个月后,一场温馨而感人的婚礼在他们老家举行,诉说着她的爱情誓言:她要与身患肝癌的爱人不离不弃,相伴一生!爱人至真至善至美的抉择,给了李应辉重新面对生活、面对生命的勇气。目前,李应辉的病情已基本稳定,二人婚后生活十分甜蜜,并计划明年要一个孩子。唐金凤最大的心愿就是:“不管未来的路怎样,我都愿意和老公相守相依,一直走下去。”曾荣获“大爱遂宁”感恩奉献人物荣誉称号。

  马俊*

  马俊*,女,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世都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与命运的挑战中高高地昂起头,用爱心与孝心感动了众人,用一个女人朴实无华的情怀,书写了孝老爱亲的人生履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马俊*的丈夫李孟海常年工作在巴山深处。17年来,她用自己不到1。5米的身高、不足80斤体重的瘦弱身躯,挑起了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婆与瘫痪在床的大姑子的重担。公公住院期间,她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到医院陪公公做化疗,陪他说话聊天。为了照顾好瘫痪的大姑子,鼓励并支持她学*蜀绣,马俊*每天坚持送她上课,推着轮椅陪她散步、聊天。在婆婆突发心脏病住院期间,她起早摸黑照顾她,主动学*按摩技术,每天给老人抚胸捶背,暖手按脚。因为马俊*的辛勤付出,一家人其乐融融。曾荣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感动航天职工家属”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

  刘xx,男,现年41岁,是一名普通机关干部。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刘劲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为人夫的高贵品质,在*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作为一名儿女,刘劲对妻子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亲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他这样说,更这样做。

  逢年过节,他哪怕再忙再累,也要带着妻女陪伴在父母身边,总要给父母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家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却乐开了花。都说女婿难做,可刘劲的岳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这样的好女婿,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家中老人由于长期的辛苦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疾病,只要父母身体感到不适,刘劲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他们身边,跑上跑下陪着父母去医院做各项化验检查。父母住院期间,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这些劳累繁琐而又必须的日常护理工作,他总是任劳任怨。因为患病,老人胃口不好,刘劲总是费尽心思迎合老人的口味,不重样地给老人做饭菜,让老人们吃好。

  20xx年底,爷爷病重,医院建议放弃治疗。望着卧床病危的爷爷,刘劲不愿放弃一丝希望,强忍着泪水坚持陪护在爷爷身边,陪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后一段时光。办完爷爷的丧事,怀着悲痛的心情,刘劲立即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事务。

  20xx年,刘劲和爱人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十多年来,他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妻子的工作异常繁忙,为最大限度的'支持好妻子的工作,他义无反顾地挑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做饭洗衣,照顾老人、料理孩子,他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作为一位父亲,他深知做人和知识的重要性,即使再忙再累,也从不放松对女儿的教育,在他的影响下,女儿养成了良好的学*生活*惯,在学校是好学生,在社区是好孩子,得到学校老师、同学和广大邻里的一致好评。妻子常说,我所取得的荣誉有一半是我老公的。

  已进入不惑之年的刘劲,诚信热情,敬老爱幼,乐于助人,不仅对家人这样,对亲戚邻居也是如此。这位普通机关干部,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他爱老人、爱妻子、爱事业,他多年如一日,用自己那颗最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和妻子。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孝敬老人、夫妻和睦、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的优秀传统美德。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可他却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他孝老爱亲,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4

  我于19xx年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父亲兄弟姊妹十个,母亲姊妹四个,从小我就生活在一个生活和睦的大家庭里。父母孝敬双亲与兄弟姊妹和睦相处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着我。时至今日,当我成为别人的儿媳,成为一名母亲,我也要像父母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孝敬自己的父母公婆,为儿子做好表率。

  没结婚时,自己在娘家时可谓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做事粗枝大叶。结婚前,母亲叮嘱我:结婚了就成大人了,可不能像在家这样娇惯自己。在婆婆家要勤快,家务活要多做,要孝敬公婆。我把母亲的话牢记心间并身体力行。婆婆身体不是很好。为了我们的婚事,房子装修时婆婆不让公公耽误上班,婆婆自己在家看着工人装修房子。房子装好后又忙着操办我们的婚事。我们结完婚,婆婆累病了。但婆婆是个要强的人,她怕我们工作分心,每天仍坚持早起做饭,晚上我们下班时饭菜已经做好。粗心的我竟没有发现婆婆生病了。那时我每天早出晚归,吃完晚饭后,我主动承担刷碗的任务。每天晚上,我和对象都要到公婆的房间坐坐,有时和公婆聊聊天,有时和他们打打扑克消遣时间,有时一起看电视谈三国,为的是让公婆享受到天伦之乐。结婚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我们一家四口凑在一起打扑克,公公无意间说漏了嘴,我才知道婆婆生病的事。埋怨对象知情不报的同时我为自己的粗心而自责。婆婆说:“看着你每天骑摩托上班早出晚归不容易,我怕你骑车分心,才让宗志(我对象)瞒着你的。我这病也没什么,歇一歇就好了。这不现在什么事也没了?”我被婆婆那暖人心的话感动了,我动情地说:“妈妈,咱们都是一家人了,以后再有什么事也得告诉我,别把我当成外人呀!”从那以后,我们一家人相处的更和睦了。

  04年由于工作原因,在城里买了新房,买房时公婆倾其所有,将省吃俭用省下的积蓄给了我们交了购房款。新房装修时,公公请了40天的假为我们进行房屋装修,装修完工时,本来就消瘦的公公更瘦了,我过意不去,给公公买了些补品送回家,公公心疼地说:“买房子欠了那么多钱,花钱买补品干什么?这补品我不能吃,快退回去。我们都是一家人,不用这么客套,把钱省下来留着还债吧。你们买房借了那么多的钱,我们都替您们发愁,什么时候能还完债呀?”听着公婆那善解人意的话语,心头为之一震。“爸妈,你们不用愁,我们每月有固定的工资,而且工资还会逐年上涨,借的外债用不了五年就能还上。看着你为了新房装修累瘦了,我们心里过意不去呀!”在我和对象的百般劝说下,公婆才接受了我买的补品。

  搬进新房后,我提出让公婆和我们一起在城里居住,婆婆耐不住我们的纠缠,来住了两个月,然后以住在城里不适应,晚上睡不好觉,想念老家的邻居为由,又搬回老家住了。虽然现在我们不住在一起了,但每个周末我和孩子都要回老家看望公婆;每年冬天集体供暖时,我总是一遍一遍的打电话,催二老早早到城里和我们一起住。老公公活着时,冬天供暖时我会让公婆把老公公接来一起住。楼上的邻居知道了,见面总夸我是个孝顺的儿媳妇。

  知道公婆身体不好,我每年都出钱让他们进行一次全面查体,公婆的医药费也全由我们负责。从结婚到现在,我和公婆从没红过脸,他们把我当成闺女看待;我把他们当亲生父母孝敬。婆婆逢人就说:“人人都夸我们家有个好儿媳,真不知道哪辈子修来的福气”。

  人说家和万事兴,如果家庭和睦了,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尊老、爱老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因为每个人都有老了的时候,只有我们为下一代儿女树好尊老、爱老的标尺,让他们从小在爱的氛围中接受熏陶,才能让他们明白:爱心、孝心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和品质。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就能使每个家庭和社会获得双赢。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5

  ,男,汉族,1979年5月生,20xx年加入**,高中文凭,现任xx村村委委员。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和谐,既是一种生活目标,更是一种生活境界。恩爱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湾,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要切实履行好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职责义务,孝敬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呵护妻子,与之白头到老,精心养育子女,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应当把生活的重心从自我扩展到家庭,多关心、体贴妻子,尊重老人,不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让家人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享受天伦之乐。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他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睦。村民们每次提起他都是赞不绝口,说他是孝敬老人、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对他更加信任,以他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让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

  房子在滑坡险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会有滑坡发生的可能,裹挟着泥沙的滑坡体时刻威胁着房屋的安全,但迫于经济困难,他便在天晴时,一个人拿着铁锹铲除淤泥,疏通水道,确保房子安全,让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时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经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为他担心自己睡的太死,让老人受到伤害。

  2008年5.12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家里做饭,当感到房子出现剧烈晃动时,他第一时间飞奔进老人的卧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过去后,他回到房子检查受损情况,在确认安全后,方才松了一口气;尽管大震过去了,但小震却不断,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发现有异常,便立刻转移老人。在震后的一个多月里,他时时刻刻都担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随着灾后重建的开展,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克服各种困难盖起了新房,他让老人住进了宽敞安全的房间,终于不用再担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头的担子一下轻了不少。

  不但孝敬老人,还和睦邻里,不管谁家有个大小事情,他都会主动去帮忙。谁家有了困难无论是经济,还是家庭纠纷他都主动帮助化解,街坊邻居谁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婚后,为了肩负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舍不得给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饭菜端给老人并一再嘱咐孩子们不准动老人的饭。他做在先、吃在后,收拾完碗筷,顾不得休息,就又抄起农具投入到农忙之中。

  30多年来,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一定要让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说,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但这样的情况在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他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他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

  有一次,老人因突发脑梗塞晕倒,他急忙找人、找车把老人送进医院。看着病床上痛苦**的老人,二话没说,拿出所有积蓄,东拼西凑了几千元钱,及时为老人看病。住院期间,跑上跑下交钱拿药,端屎端尿,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半个多月过去了,经过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别高兴。

  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经常说:他觉得:孝敬老人,照顾妻子,让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乐。

  这位普通的农民,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他爱老人、爱妻子。他用他那颗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谁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6

  一、黄xx同志是我单位推荐的孝老爱亲模范,主要事迹摘要如下:

  1、常怀感恩之心,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

  2、长达七八年的时光里,家庭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母亲身患重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妻子身患绝症长期救治几乎失去生活信念,哥哥不幸去逝、弟弟家庭变故陷入困境,自我也患糖尿病,仍坚持岗位,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独自承担起照顾、护理母亲、妻子的全部职责,在救治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不惜钱财,给重病中的亲人以真切的亲情和人道的关怀;多年来陪护妻子治疗和养护,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除此之个,还给予困难中的姊妹以力所能及的扶助。

  黄xx同志出生于1962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三;那时农村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他长大**,成家立业,深知父母将儿女养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他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尽责,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他常说“百善孝为先”,身体力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孝亲敬老精神,培养后代孝亲养老的优秀品德,为礼貌家庭、和谐社会做出了用心贡献。[由www.duanmeiwen.com整理]

  自2007年至今长达七八年的时光里,他的家庭先后遭遇不幸际遇。先是年老的`母亲身患多种疾病,大小便失禁,之后恶化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当时他在单位担任执法队长职务常有外勤,忙完本职工作总是匆忙回家照顾母亲;但屋漏偏遭连夜雨,2008年春,年仅46岁的妻子患卵巢癌并已进入晚期,不仅仅如此,哥哥不幸去逝,孀居的嫂子带着尚未成家的侄儿经济也有些困难,弟弟也因家庭变故陷入经济困境,之后自已又患了较为严重的糖尿病,必需治疗。

  在这种状况下,组织和领导给予他及时的关怀和照顾,他被委派到非公有制单位“银河数控”任党支部*。尽管如此,独自撑持起这样一个家庭,所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母亲瘫痪在床,他体谅兄弟姊妹的难处,承担起母亲所有医治费用的同时,堂堂男儿独自担负起照顾、护理母亲的全部职责,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的日常护理他都是亲自动手,为了让母亲呼吸新鲜空气,他买来轮椅推着母亲外出晒太阳,怕母亲生褥疮,他买来气垫床并亲自为母亲做按摩;他爱母亲,只要母亲活着,他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母亲多次病危,他都及时送到医院救治,<莲山课件>尽可能挽留她的生命;母亲医治无效逝世,他为母亲办理丧事,老人入土为安,他常怀念于心,追思母亲恩德。

  在孝敬自我父母的同时,也以“老吾老及人之老”之心关爱帮忙有困难的老人。一天,他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求助电话,一位在外地工作的朋友,独居家中、八十多岁的母亲突发中风,急需送医院救治,尽管这位朋友与他*日没有往来,但他在安抚朋友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老人家中,将老人送到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治疗,并垫付门诊费和押金,直到病人的亲属赶来才离开。由于救治及时,老人得已康复,目前生活完全自理。

  妻子患的是卵巢癌,发现的时候已是晚期,严重的病情和即将应对的治疗中的痛苦使妻子几乎失去生活信念;一日夫妻百日恩,二十多年的夫妻更是情深义重的,“执子之手,与子皆老”,他用真情感动着妻子,多年来陪护妻子治病、养护,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在医生的推荐下,他的妻子先后理解了*20个疗程的化疗和3次生物疗程;每次化疗之后,他都亲自护理,应对因疾病折磨得烦燥不安脾气古怪的妻子,他怀着心疼与爱怜任劳任怨、精心陪护。为了争取妻子生命的延续,他先后带妻子奔走于南京、广州、重庆、长沙、益阳、湖北等地,求医问药,不辞艰辛。当打听到一种叫“野生猕猴桃树根”对癌症有缓解作用的时,亲自开车数百里到茶林县,请当地药农带领他到原始森林中寻找。在他的精心关怀和照顾下,妻子鼓起生命的风帆,顽强战胜疾病痛苦,乐观生活,常参与练气功、打军鼓等有益健康的活动,创造了晚期癌症病人生命延续的奇迹。

  黄xx同志尊老敬亲的事迹感动着他的亲人、同事、邻里,是当之无愧的尊老敬亲道德模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7

  李凤芝是宏伟区长征街道东方路社区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2岁,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她用她的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的事迹在东方路广为传颂。

  儿女的好母亲。李凤芝年轻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与丈夫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计。孩子尚小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李凤芝在单位干的是力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要照顾家里的老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天气预报她是必听的,一是掌握天气情况,二是根据预报张罗着一家人该穿什么衣服,保障身体的冷暖。她每天的饭菜都能做得适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愿意在外边吃饭,下班和放学都赶回家来吃她做的饭菜。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的好*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李凤芝最欣慰的事儿了。

  丈夫的好妻子。李凤芝的丈夫常怀庆原是辽化金兴化工厂的一名工人,早在20xx年,常怀庆因突患脑溢血造成半身瘫痪,刚开始,常怀庆还能够在妻子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后最终卧床不起,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从此,她开始了对丈夫长达10年的护理,10年来,她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真情书写人间真爱。

  每天她为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丈夫想吃什么,她就去买回家,变着花样去做,从不厌烦。为防止瘫痪的丈夫肌肉萎缩,她每天坚持为他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让丈夫不得褥疮,李凤芝经常为他擦洗身体,每3天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时为其翻身,变换卧床的姿势和方位,直到常怀庆点头舒服为止。在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他做运动。在精神上,她一有时间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常怀庆是党员,经常爱看书看报,她主动到社区找来报刊杂志给他读,到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她都帮助丈夫了解国家大事,听*工作报告,虽然常怀庆不会说话,但是他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他多次在人前落泪。得到这样一位好妻子,他心里充满了感激。

  多年来,夫妻俩形成了动作和眼神的暗号,常怀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李凤芝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如,吃饭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矿泉水瓶、睡觉是拿枕头等动作,夫妻俩配合得非常的默契,也解决了常怀庆不能言语的困难。最让李凤芝头疼的是丈夫经常住院,每每这时是李凤芝最着急的时候,因为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楼,楼道狭窄,担架不方便进入,她就背着丈夫上下楼,再加上随身携带的物品,每次她都要来回跑几趟,累得气喘吁吁;在医院里忙于照顾病人,让她昼夜不能寐,每次下来,她都瘦下一大圈。街坊邻里都替她担心身体,她自己却总是说:“只要老常没事,我就心安了。”

  看见李凤芝这么辛苦,东方路社区党委及时出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社区党委经常走访常怀庆,在节日里为他带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在*常的日子里,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帮助李凤芝打扫室内外卫生,帮助代买日用品和代办生活琐事,这样省去了李凤芝大部分时间来照顾丈夫,在常怀庆危难时,社区配备专职志愿者队伍,随时准备帮助他们一家,这让李凤芝非常感动,她总是跟常怀庆说:“还是党好,党和*经常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让我们心里温暖啊!”虽然常怀庆不能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诉人们,他是深深地爱着党的,每当党有重大节日和重大会议时,他都不忘去观看和收听,这也是他心里的一份牵挂。

  兄妹的好嫂子。李凤芝是婆婆家的中坚力量,是兄弟姐妹们心目中公认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动担负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担,照顾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因为他们双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农村,家里都非常困难,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付出许多精力和金钱来帮助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后,她视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为亲姊妹一样,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关心他们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长大**。如今,辛苦经营的家换来了姊妹们的真情,弟、妹将李凤芝这位嫂子当成母亲一样看待,尊敬她,爱戴她。知道嫂子照顾卧病在床的哥哥生活的不容易,他们经常给嫂子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让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她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欣慰。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姊妹。一次,邻居张凤兰不在家,家里晾晒在楼下的衣服和被子忘记收上来,这时大雨就要来临,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安顿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楼将被子及时抱到屋里,免遭大雨淋湿。当邻居急忙赶回来,看到自己的被子干爽地放在李凤芝家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因为她常年在家照顾丈夫,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大家在闲暇时也都伸出手来帮助李凤芝一家,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李凤芝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坚强不屈、无私奉献,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8

  孝老爱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做为新时期的小学生,要把这种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我是听爸爸妈妈讲“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的故事长大的。爸爸妈妈以身作则,孝敬老人,和兄弟姐妹们和睦相处。我从心底就种上了孝老爱亲的“种子”,随着我的成长这颗“种子”逐渐的发芽生根。人类的爱首先是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在家里,我尽最大的努力帮爸爸妈妈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好吃的,我会像孔融一样先让爸爸妈妈吃;在爸爸下班回到家的时候,我会给他端上一杯热茶,在妈妈忙完一天的家务活后,我会给她端来一盆洗脚水。有一次妈妈生病了,爸爸又出差不在家,所以我接受了照顾妈妈的任务,给妈妈端水喂药,第一次用电饭锅给妈妈熬粥。当妈妈端着我煮的粥时,眼泪流了下来。我看到妈妈喝着我为她煮的粥,非常开心,心里很自豪。

  在小区里,我见到认识的叔叔阿姨我都会主动向她们问好。主动帮老爷爷、老奶奶拎东西或搀扶行动不便的人,与邻里和睦相处。在外出的时候我会主动给老爷爷老奶奶和比我小的小朋友让座。他们都夸我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我会以此为鼓励继续努力,做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团结邻里的优秀小公民。

  在学校,老师教育我们做人要讲道德,懂礼仪,教育我们以热爱国家、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做为日常行为的准则。我谨记学校老师的教导,尊敬师长,和同学们团结友爱,热心的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去年军训的时候,我上铺的一位同学的手不小心划破了,我们赶紧带她去医务室包扎,安慰她不要害怕,在晚上洗漱时,怕她的手沾水帮她打洗脸水洗脸,看她露出了笑容,我也很开心,并体会到了帮助同学后无比快乐的心情。类似的是事情很多,这让我和同学间的友情更加深厚了。在假期里,我积极的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区活动、慰问退休老教师,给他们送去温暖、带去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深深地体会到,孝老爱亲是温情、是动力、更是一种美德,是一座人与人之间架起的爱心桥梁。我会以此为起点,更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孝老爱亲的美德少年。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9

  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曹汝芬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年*90岁高龄的父亲身上。他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曹汝芬同志,女,现年46岁,系涪阳镇火石岭村五社普通农村妇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曹汝芬的父亲在75岁时突患脑梗塞,言语不清,行动不便,全靠曹汝芬夫妇照顾护理,而且这一病就是卧床十多年。曹汝芬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就在父亲的病床前铺设了一张床,和母亲一起共同帮助父亲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曹汝芬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护理,曹汝芬老父亲以86岁的高寿辞世。

  十多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的照顾父母的感人事迹在涪阳镇广为传颂,凡是认识曹汝芬和听到他事迹的人,无不感受到来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受到了全镇父老乡亲的一致赞誉,在涪阳镇树起了孝老爱亲的榜样。

  在悉心照料卧病在床双亲的同时,曹汝芬还特别注意家庭的和睦。曹汝芬的两个妹妹一直在外出务工,且嫁出去之后也有自己的赡养义务,因此对于双亲的赡养,曹汝芬夫妇一直都坚持自己独立承担。耐心的侍奉老人吃喝拉撒,从不让老人受一点委屈,受一点伤害,毫无怨言的侍奉老人在床前。对此老人有时深感内疚,但她总是安慰老人:“家里事我来操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就安心养病吧”。

  多年来,处在这样的家庭中,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面对父母的病,她心中也有过苦痛,生活也充满累与忧,但曹汝芬一想到他们是自己的父辈,他们与自己血脉骨肉相连,作为家中的主心骨,她不能垮。曹汝芬说:“他们给予我生命,现在他们病了,但给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他们的回报。父母的坚强,丈夫的宽容与理解,儿子的进步,家里家外、村里老小的理解支持,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宽慰,我坚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

  得珍惜的!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点累点,远比他们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负起孝老爱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为人子女起码的道德与良知!”她对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她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0

  马俊*,女,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世都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与命运的挑战中高高地昂起头,用爱心与孝心感动了众人,用一个女人朴实无华的情怀,书写了孝老爱亲的人生履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马俊*的丈夫李孟海常年工作在巴山深处。17年来,她用自己不到1。5米的身高、不足80斤体重的瘦弱身躯,挑起了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婆与瘫痪在床的大姑子的重担。公公住院期间,她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到医院陪公公做化疗,陪他说话聊天。

  为了照顾好瘫痪的大姑子,鼓励并支持她学*蜀绣,马俊*每天坚持送她上课,推着轮椅陪她散步、聊天。在婆婆突发心脏病住院期间,她起早摸黑照顾她,主动学*按摩技术,每天给老人抚胸捶背,暖手按脚。因为马俊*的辛勤付出,一家人其乐融融。曾荣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感动航天职工家属”荣誉称号。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扩展5)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菁华6篇)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1

  说起蔡云德,道*区泰园巷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蔡云德今年69岁了,自1963年结婚以来,蔡云德一直和婆婆*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经98岁了,身体经常生病,当婆婆病了时,蔡云德一刻不离地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蔡云德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逗婆婆开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婆婆喜欢吃的早点,等婆婆吃好了再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逢年过节对蔡云德来说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亲人都会到家里来过节,房子顿时显得异常拥挤,蔡云德总是屋里屋外、任劳任怨地忙活,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女儿”,这是我的福气。

  多年来,婆婆由于年龄原因,行动不便,需要人一刻不离的进行照顾。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爱心、耐心、细心的照顾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老人总在夸着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身体还算可以,能够拄着拐棍行走,蔡云德无怨无悔的细心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唠家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蔡云德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通过看电视,要儿媳蔡云德到社区来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灾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老人的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四十多年来,蔡云德始终如一的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女性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的事迹,也影响着道*区的广大居民,大家以她为榜样,在社区形成了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的好风气。道*区居委会组织广大居民学*了蔡云德同志先进事迹,并号召广大居民向她学*,树立榜样。通过活动开展,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某某某,,镇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现年48岁的,小巧玲珑,性格刚强,心直口快。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

  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常家务不*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武山县桦林乡孙堡村,有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无怨无悔,家庭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她叫高富珍,今年32岁,一名普通的孙堡村村民,用自己勤劳双手描绘了一幅孝老爱亲的动人画卷。

  孝敬父母

  她照顾老人多年,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所有重担,总是自觉自愿,无怨无悔。现在的老人年事已高,由于长期的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的疾病,在老人的屋子里,老人的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连老人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富珍每天有空时就会陪在老人身边,和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她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尽管她为了生活,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她对老人的关心照料从不掉以轻心,除了做好适合老人的可口饭菜和滋补食品外,还经常为婆婆梳洗。每当外出前她都会再三叮嘱家人好好照顾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儿女们一道送婆婆上医院就诊,每次送婆婆上医院,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婆婆是她的母亲。

  关爱子女

  高富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两个儿子年纪尚小,但她自小就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辛勤劳动的精神。她一个不仅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辛苦劳作的丈夫的衣食起居,还要时刻照看好尚且年幼的两个小孩,没有一刻能够闲着。为了给两个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好性格好*惯,让孩子感受到爱,身心健康地成长,她不管有多苦、有多累,从来不争嘴吵架,每次带给孩子的都是笑逐颜开,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高富珍让全家人*育思想,不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高富珍夫妻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让他孝敬长辈;发现他对人有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高富珍总会认真教孩子扫地、擦家俱等家务事,尽量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夫妻和睦

  尽管高富珍夫妇生活并不是非常富裕,但他们夫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一起承载起生活的重压。他们一直以来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对丈夫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

  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婆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家庭和谐

  在高富珍家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处处洋溢出幸福和美满。高富珍是一位勇担家庭责任的楷模,夫妻和睦、家庭和谐是该家庭的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关系十分亲*,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

  作为儿媳,他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儿媳;作为妻子,他关爱丈夫,与丈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目前,她以身作则,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群众颂扬

  作为媳妇,她克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做他们精神上的支柱;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子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为了减轻丈夫的工作压力,她一力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她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

  有加,对兄妹的子女,她们均视如己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尊老爱幼,她始终铭记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她关心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她不仅孝敬家中的老人,对乡亲更是和蔼可亲,关怀备至,她能够善待乡邻,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2

  xxx,女,43岁,县镇村6社人,家中有四口人,分别是丈夫,公公,儿子。

  她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1990年结婚到镇村现在这个家庭,其公公,生于1932年5月,1970年双面失明至今40余年,婆婆因突发脑溢血于2010年5月去世,儿子在中学读书,为了全家人的生活,爱人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帮忙干农活。

  从嫁进这个家门,就担起了照顾双老的职责,特别是这个双目失明的老父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庭,照顾好老人孩子,她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挑水煮饭,白天干活,晚上回家洗衣服,缝补破烂。忙完这一切还要服侍双老,本来很紧张甚至可以说清贫但很*静的家庭,在2010年5月被打破,年迈的婆婆突发脑溢血病逝,由于住院所花销的费用让全家人倍感压力之外,的身心都遭到了严重打击,这么多年的日夜相处,婆婆在她心中已然成为了最亲的妈妈,妈妈去世,爱人不在家,各种事故接踵而来,但是没有倒下,她下决心要将这个家撑起来。独力处理完婆婆的身后事,让这个单薄的肩膀散发出了厚重的光辉。

  婆婆去世后,最让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中的一老一小了,因村上小学撤出,孩子只能到几公里以外的镇上学,由于家庭贫困,没有条件住校,就只有每天接送,接送孩子的路途要抄*路就必须翻过一座山坡,夏季还好,天亮得早,一入冬季,就又冷又看不见路,经常摔得鼻青脸肿,身上常常是青一块紫一块。

  但回家还要照顾双目失明的公共,帮助他穿衣服,洗漱,喂饭。但是最不方便的是帮助公公上厕所和洗澡这两件事,农村的风俗和传统思想观念的禁锢让公公和儿媳之间不能有过分的亲密接触,不然会招来很多流言蜚语,但是如果这样,那公公就只有遭活罪了,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后,最终克服了这个心理障碍,她从心底里将公公当成了亲生父亲,做女儿的帮助父亲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更是中华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公公吃饭时,由于看不见一切,找不着方向,弄不清桌子上饭菜摆放的位置,她就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喂给他,老人上了年纪,胃、牙都不好,很多按照年轻人饮食*惯做的饭菜他都不能吃,就调整自己和儿子的饮食*惯,水果削好切丝切片,肉食大多都是清炖或者做成丸子,尽量让老人吃饱吃好。由于其身正,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没有一丝尴尬,周围竟没有传出一点流言蜚语,提起她都说不容易,很好。

  忙完这些,才能出门干农活,中途还要回家几次看看老父亲是否摔着了,是否饿了,是否有什么不方便需要帮助的,这一天里里外外忙下来,经常是累的腰酸背痛,由于太劳累,晚上失眠,不知道她在被窝里哭过多少回了,但是她并没有因为自己个人的辛苦,而产生放弃的念头,也从未埋怨过丈夫不在身边分担,反而将整个家照顾的非常周到,她打心眼里鼓励自己要“不离不弃,作公公永远孝顺的女儿,做儿子永远称职的母亲,作丈夫永远坚强的贤内助”。

  世俗的观念并没有成为逃避养老的拦路虎,在这十字路口,她勇敢打破了世俗的禁锢,将公公照顾的无微不至,相信这是真正意义体现了“孝义”!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3

  说起蔡云德,道*区泰园巷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蔡云德今年69岁了,自1963年结婚以来,蔡云德一直和婆婆*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经98岁了,身体经常生病,当婆婆病了时,蔡云德一刻不离地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蔡云德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逗婆婆开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婆婆喜欢吃的早点,等婆婆吃好了再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逢年过节对蔡云德来说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亲人都会到家里来过节,房子顿时显得异常拥挤,蔡云德总是屋里屋外、任劳任怨地忙活,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女儿”,这是我的福气。

  多年来,婆婆由于年龄原因,行动不便,需要人一刻不离的进行照顾。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爱心、耐心、细心的照顾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老人总在夸着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身体还算可以,能够拄着拐棍行走,蔡云德无怨无悔的细心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唠家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蔡云德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通过看电视,要儿媳蔡云德到社区来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灾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老人的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四十多年来,蔡云德始终如一的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女性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的事迹,也影响着道*区的广大居民,大家以她为榜样,在社区形成了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的好风气。道*区居委会组织广大居民学*了蔡云德同志先进事迹,并号召广大居民向她学*,树立榜样。通过活动开展,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某某某,,镇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现年48岁的,小巧玲珑,性格刚强,心直口快。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

  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常家务不*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武山县桦林乡孙堡村,有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无怨无悔,家庭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她叫高富珍,今年32岁,一名普通的孙堡村村民,用自己勤劳双手描绘了一幅孝老爱亲的动人画卷。

  孝敬父母

  她照顾老人多年,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所有重担,总是自觉自愿,无怨无悔。现在的老人年事已高,由于长期的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的疾病,在老人的屋子里,老人的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连老人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富珍每天有空时就会陪在老人身边,和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她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尽管她为了生活,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她对老人的关心照料从不掉以轻心,除了做好适合老人的可口饭菜和滋补食品外,还经常为婆婆梳洗。每当外出前她都会再三叮嘱家人好好照顾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儿女们一道送婆婆上医院就诊,每次送婆婆上医院,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婆婆是她的母亲。

  关爱子女

  高富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两个儿子年纪尚小,但她自小就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辛勤劳动的精神。她一个不仅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辛苦劳作的丈夫的衣食起居,还要时刻照看好尚且年幼的两个小孩,没有一刻能够闲着。为了给两个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好性格好*惯,让孩子感受到爱,身心健康地成长,她不管有多苦、有多累,从来不争嘴吵架,每次带给孩子的都是笑逐颜开,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高富珍让全家人*育思想,不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高富珍夫妻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让他孝敬长辈;发现他对人有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高富珍总会认真教孩子扫地、擦家俱等家务事,尽量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夫妻和睦

  尽管高富珍夫妇生活并不是非常富裕,但他们夫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一起承载起生活的重压。他们一直以来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对丈夫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

  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婆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家庭和谐

  在高富珍家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处处洋溢出幸福和美满。高富珍是一位勇担家庭责任的楷模,夫妻和睦、家庭和谐是该家庭的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关系十分亲*,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

  作为儿媳,他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儿媳;作为妻子,他关爱丈夫,与丈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目前,她以身作则,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群众颂扬

  作为媳妇,她克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做他们精神上的支柱;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子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为了减轻丈夫的工作压力,她一力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她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

  有加,对兄妹的子女,她们均视如己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尊老爱幼,她始终铭记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她关心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她不仅孝敬家中的老人,对乡亲更是和蔼可亲,关怀备至,她能够善待乡邻,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4

  唐金凤

  唐金凤,女,遂宁市船山区新桥镇人。一名出生在遂宁农家的普通80后女子,她在明知男友身患绝症、可能生命短暂之时,毅然拒绝男友的分手要求,主动求婚,携手新郎一起步入婚姻的红地毯,甘愿厮守一生,演绎了一幕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2008年,船山区新桥镇的唐金凤与李应辉相识相恋。2009年12月初,李应辉突然被查出身患肝癌,已到中期。在男友被查出病情半个月后,一场温馨而感人的婚礼在他们老家举行,诉说着她的爱情誓言:她要与身患肝癌的爱人不离不弃,相伴一生!爱人至真至善至美的抉择,给了李应辉重新面对生活、面对生命的勇气。目前,李应辉的病情已基本稳定,二人婚后生活十分甜蜜,并计划明年要一个孩子。唐金凤最大的心愿就是:“不管未来的路怎样,我都愿意和老公相守相依,一直走下去。”曾荣获“大爱遂宁”感恩奉献人物荣誉称号。

  马俊*

  马俊*,女,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世都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与命运的挑战中高高地昂起头,用爱心与孝心感动了众人,用一个女人朴实无华的情怀,书写了孝老爱亲的人生履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马俊*的丈夫李孟海常年工作在巴山深处。17年来,她用自己不到1.5米的身高、不足80斤体重的瘦弱身躯,挑起了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婆与瘫痪在床的大姑子的重担。公公住院期间,她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到医院陪公公做化疗,陪他说话聊天。为了照顾好瘫痪的大姑子,鼓励并支持她学*蜀绣,马俊*每天坚持送她上课,推着轮椅陪她散步、聊天。在婆婆突发心脏病住院期间,她起早摸黑照顾她,主动学*按摩技术,每天给老人抚胸捶背,暖手按脚。因为马俊*的辛勤付出,一家人其乐融融。曾荣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感动航天职工家属”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5

  "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我喜欢,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这首名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歌,就是杨秋云宋铁军家庭的真实写照。在她们家的每一位成员心中,家是温暖的心灵避风港,是一生的幸福加油站,而那个家,就是她们共同的爱心维护、托举起的大家庭。

  夫妻和睦是支撑幸福家庭的顶梁柱

  27年的婚姻生活中,杨秋云和宋铁军夫妻俩就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她们的和睦恩爱、互帮互谅,是家庭最坚实的依靠。

  遇事多为对方考虑,遇事多为家庭考虑,是她们二人秉持的最基本原则。宋铁军是东营市实验中学的一名高级教师,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他的心大部分被学生牵了去,"初中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们快速吸收掌握,灵活运用,引导他们学*书本知识并融汇贯通地思考和运用,是作为老师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宋铁军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了备课、教课上,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同进度,为他们分层次制定出测试题,利用课间或上课前的短暂时间,对他们进行分层次的成绩提升。学生们的成绩提高了,可家庭的'重担却压在了妻子杨秋云一人身上。尤其是2008年5月,宋铁军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打针,还需要每年定期住院治疗,于是,定期给丈夫买药、测血糖等日常琐事,丈夫住院时陪床、送饭的事情,又成了杨秋云的分内事儿,"你把身体养好,把学生教好,这就是你两个最大的任务。"每次听到妻子这番话,宋铁军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

  遥远路途也阻隔不了孝心

  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是杨秋云和宋铁军对待双方老人的共同态度,而她们的孝顺,也赢得了双方老人的认可,"有困难一起扛,有幸福一起享,这才是家庭本来的样子。"夫妻俩对家庭与责任的涵义,有着最朴实的体悟。宋铁军的老家在蓬莱农村,因为在东营工作,所以*时与父母相聚的时间不多,每年春节,杨秋云一定是要到蓬莱陪公公婆婆一起过,27年来从未间断,她说,一定要让老人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感受到儿女绕膝的幸福。

  宋铁军姊妹兄弟5人,三位姐姐因为家庭变故在两三年间都成为单身,家庭状况很差,看到三个女儿的生活状况,两位老人压力很大,于是,杨秋云就拿下出更多的耐心陪伴老人,并承担起两位老人生活、治病的全部费用。杨秋云宋铁军第一年结婚回老家时发生的一件事儿,成为宋铁军母亲向亲戚们"炫耀"儿媳妇的例子:当时,杨秋云发现婆婆家里的被褥有了几十年,又硬又沉,她就把她们新棉花新被套的新被褥拿到公婆屋里,从此之后,定期给公婆替换被褥。每次回家过年,都会给老人买上好看的新衣,老人*时的药品、爱吃的食品,也*不落。"过日子就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做起来的,做儿女的就是要把小事做好,让老人觉得心里踏实。"杨秋云说。

  四年前,85岁的公公不幸重病,一家三口一直陪在老人床前,为老人端水送药,开车送老人去医院检查治疗,为老人临终前减轻病痛的折磨。公公去世后,杨秋云很想让高龄的婆婆到东营生活,可老人离不开蓬莱那熟悉的地方,她们就利用周末时间,频繁回老家陪伴老人。2017年11月,婆婆心脏病发作,接到姐姐的电话后,杨秋云让姐姐第一时间送婆婆去医院治疗,说"我们现在就出发去蓬莱,带足了住院费,你们放心。"

  杨秋云的父亲今年78岁,是东营市一中的退休高级教师,也是东营市第一批拔尖人才,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好人会一生*安".父亲的正直、善良是杨秋云姊妹四人最好的样板,随着老人年岁渐长,杨秋云和宋铁军把老人接到家里居住,方便*时照顾。当听说杨秋云在济南任教的女儿想买房却遇到首付资金难题后,老人毅然卖掉自己唯一一套住房,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学*一辈子、尊敬一辈子、孝敬一辈子,这样的品德就是杨秋云宋铁军整个大家庭传承下来的品德。

  父母恩爱是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父母是儿女的榜样,儿女是父母的镜子。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在相互的影响中成长、上进,而父母恩爱就是给儿女最珍贵的礼物。

  杨秋云和宋铁军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他们从小教育孩子和伙伴们和睦相处,以诚相待,也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用全局的眼光看事情、想问题。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女儿成为一个有着宽广的胸怀的人。2017年,女儿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通过事业编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音乐教师。她每天白天音乐课、学校社团课排得满满的,还利用休息时间把党支部的会议材料、单位职工的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接下来。女儿班里有个自闭症学生,经常在上课时打人、咬人,通过向班主任了解,知道了这个学生的情况后,她总会在课堂内外多给他这一些关爱,后来,这个得到了很多关爱的孩子情绪慢慢*稳了,不但*时的表现好了,学*也进步很大。今年三八妇女节,当这个学生拿下着一朵玫瑰花送给最喜欢的老师时,杨秋云的女儿特别感动,因为她知道,她把来自家庭的爱播撒到了自己的学生身上,这朵玫瑰花,就是爱心的怒放和回馈啊!

  众人划桨开大船!如果说每一个家庭都是一艘航船,那么,每一个家庭的成员共同合力,才能让这艘船在行驶的过程中,不惧风浪,充满力量地驶向幸福的彼岸。杨秋云宋铁军夫妻俩,就正在掌舵一艘这样的航船。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6

  田义华,女,广元市元坝区沙坝乡红寨村九组村民。2008年9月,在外打工的田义刚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经过医院诊治,医院提出要延续生命必须换肾。对田义刚来说,如果不能早日进行肾移植,他的生命只能以分钟计数了。当他的妹妹田义华得知后,毅然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哥哥。她的决定遭到其丈夫坚决反对,并提出捐肾就离婚。田义华没有因此而改变,一方面她不断和丈夫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实施自己决定;此举终究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她不仅捐出了一个肾,还把全部存款拿来支付换肾手术费用,拯救了哥哥的生命。田义华也是远*闻名的孝顺媳妇。其公公去世得早,丈夫又长年在外打工,她便担负起了照顾孩子和患病婆婆的重担。婆婆一直以来身体不太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口齿不清楚,行动不便。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田义华悉心照料着婆婆,毫无怨言,无悔付出,为老人喂饭,梳头,端屎端尿……十多年如一日,直到婆婆去世。她用无私的双手托起了婆婆的老年生活,她用自己善良的心照亮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扩展6)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 (菁华6篇)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1

  我叫xx,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父母,全家总共有八口人。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下面就几个方面作以下汇报: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我门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门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门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门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门**,是他门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作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门的良知不但仅埋再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再行动上,精心赡养我门的父母与奶奶。奶奶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爸爸工作忙,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第一个带奶奶去医院,尽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

  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来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赶到奶奶的房间,看到奶奶吃力地低这头,呕吐不止.我没有再多想,立马撑起雨伞,找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奶奶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和妻子、女儿讲,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门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门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所以结婚几年来,一家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我门对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她们对我门儿孙的疼爱,每当工作都忙的时候,父母总是能给我门烧好开水、作好饭菜,奶奶还能照顾好小孩子,使我门安心工作.

  二、兄弟团结、妯娌和睦

  我们堂兄弟六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门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我门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她们。比如:每当奶奶住院交药费的时候,我们兄弟六人都是争这去交钱,争着在医院照奶奶。

  我们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每年孝敬父母赡养费都是多给。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从不因一些锁碎的小事而破坏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间、妯娌之间闹矛盾都是小事引起,他门之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什么也没得到,到是受到了别人的指责,是背着不忠不孝的骂名,最终走上法庭.我门要本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本这吃亏是福的心态.这样才能处理好他门兄弟之间、我门妯娌之间的关系."这些年来,正是她门的高风亮节,大仁大义的作法,使我门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让四邻羡慕,并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三、邻里关系

  我的家住再一个不太大的院子里,周围有零几户人家,这些年来,我门家从未和邻里产生矛盾,大家都本这和*共处相互尊重的原则,一家有难、多家支援,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很不错,我门有一个邻居是从外地搬来的,家境较为贫寒,他的儿子经人介绍毫不容易找了个对象,但家里穷的连见面礼都拿不出来,最后还是我给了他二千钱才应付过去,后来结婚,照旧拿不出钱办喜事,为成就这对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犹豫的拿出二千元钱来,帮他门办了婚事,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感动得他门的老母亲逢人就讲、见人就夸,讲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四、遵纪守法

  我们一家人在工作、生活等社会活动中,总是能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村规民约,积极交纳社会公益款,从未出现过任何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也多次被评为xx一中党支部的优秀党员。

  作为一名*员,一名有为的青年,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关心老人,是我们年轻人应该保持的优良传统,我也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但比起好的家庭来还差得很远,今后还要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努力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美德。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2

  吕李同学是达茂旗石宝镇小学五年级2班的一名学生,他从小失去爸爸,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但是贫苦的家庭环境并没有让他形成不好的行为*惯,反而激励他长成了性格开朗,乐观向上的心态,这让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

  他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在家里,他尊敬长辈,孝顺爷爷奶奶。在每天的日程计划里,他都会列上帮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常年有病的奶奶行动不便,他会帮着倒水端饭还和奶奶聊天。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是他周末的必修课,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他对自己的一惯要求。因为他家庭里充满欢笑、和谐。在学校,与同学们在互学互比中取长补短、一起进取;与同学们在交流探求中学*借鉴、共同提高。对于班集体这个团队的荣誉他倍加爱护,只要是集体活动都会有他快乐的身影,只要是班集体的事情都会有他主动承担任务,同学之间的友谊他会特别珍惜。对于困难同学,他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对于学*上的后进生,他也是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在老师心目中他是好帮手,在同学心目中他是知心伙伴和学*榜样。

  他总是执着的追求着。他追求思想向上。“做个好孩子,做个好学生”。他遵守校规校纪、对人讲礼貌、自觉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深得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好评。他追求学*向上。对待学*,他一丝不苟,并有一股可贵的.钻劲儿和韧劲儿;他遇事好问个为什么,喜欢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我。他追求全面发展,兴趣广泛,除认真学*课本知识外,还特别喜欢看书、绘画、唱歌。

  他有一腔勇于负责的精神。在学校里他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同学们的好服务员。他是我班的卫生委员,从担任这项工作那一天起,他就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一份责任。劳动时总是抢着干最脏最重的活儿,从不偷懒,也不会拿出班干部的架子只指挥别人干,下课后同学们休息他却还在忙着收发作业本。有同学不守纪律了,他会及时给同学们指出来。他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既陶冶了情操,又让他对学*和生活充满了热情和自信,与同学们在互相帮助中茁壮成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生活、成长的路是艰辛而漫长的,但他懂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他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他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进取和奋发为墨,书写充满希望的画;他正用爱心、恒心、信心、诚心托起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3

  年幼的儿女是妈妈最大的牵挂,妈妈则是儿女最大的依赖。在我们还在慨叹时光都去哪了的时候,妈妈已经是皱纹满脸,步履蹒跚。此时,儿女就成了妈妈晚年幸福生活最坚强的后盾。在盘山县坝墙子镇八里村,有一位年逾花甲的普通农村妇女——汪金荣,她十几年如一日地照顾年迈母亲、脑瘫妹妹和患有脑血栓的丈夫,每天忙得像停不下来的钟摆,却始终无怨无悔,她孝老爱亲的事迹在乡邻间传为佳话。2015年12月,汪金荣被市民政局、市老龄工作办公室评为“孝亲敬老之星”。

  今年66岁的汪金荣于40年前经人介绍,与许有青结为夫妇,养育了两个可爱漂亮的女儿。那个年代,家家户户的生活水*都差不多,吃饱穿暖的日子虽然*淡,却不乏幸福温馨。随着时光的流逝,两个女儿也长大、嫁人了,本以为可以享受幸福的晚年,却没想到,老父亲病故,撇下了她86岁的老母亲和一个50岁未曾出嫁的脑瘫妹妹。

  母亲与妹妹这一来,就是14年。汪金荣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劳任怨地照顾着她们,说不累是假话,但是她从未退缩,更从来没有后悔过。前些年,母亲身体还算硬朗,不仅生活自理没问题,农忙时,还能帮汪金荣干些做饭、扫地等简单的家务活,而脑瘫妹妹却自始自终都需要人照顾。

  汪金荣孝敬老人,体贴丈夫,关心女儿,是一位贤妻良母。2014年,64岁的丈夫许有青得了脑血栓,这对她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为了让丈夫不为家庭的琐事劳累,她担起了家庭的重担,里里外外的事从不让丈夫操心,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

  汪金荣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让老母亲和家人生活得更加舒适,汪金荣将原有的旧房子扒掉,翻盖了四间宽敞明亮的北京*,并将房屋装修得整洁、温馨。虽然照顾母亲和妹妹很辛苦,但是她的家里永远都是纤尘不染,窗明几净,屋子里没有一点异味。院子里一条宽阔*坦的水泥路直通村里的柏油路,两边的菜园里蔬菜和花草异常茂盛。本就快人快语、干活利落的汪金荣如今身体也不太好,但是她走起路来还像一阵风,因为生活容不得她做个慢性子的人。

  在丈夫眼里,汪金荣朴素勤俭心地善良,是体贴人的好妻子;在女儿眼里,汪金荣是善良慈祥、朴实坚强的好母亲;在妹妹眼里,她是风风火火、永远不休息的好姐姐;在母亲心中,她是任劳任怨、孝顺有加的好闺女。她的辛苦被街坊邻居看在眼里,曾不止一人劝她把母亲和妹妹送进养老院,可是她说:“送那我不放心,更不忍心。我妈养我小,我就要养她老,这是我们做儿女应该做的。七十岁有个家,八十岁有个妈。有妈在的日子,不论去哪,回家都有个扑头,虽然忙碌,但是心里踏实又幸福。”如今,通情达理、孝老爱亲的汪金荣已经成了乡亲们争相效仿和学*的好榜样。面对人们的夸赞和褒扬,她总是淡淡一笑,她说:“尊敬老人关爱亲人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说,爱人的支持也给予了我无穷的力量。”

  汪金荣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朴实无华的语言体现出的却是人世间最美的挚爱亲情。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妇女坚强、勤劳、贤惠、善良的良好品格,传承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以自身的正能量引领着社会文明新风尚。2016年三八节期间,盘山县电视台采访了汪金荣、许有青,节目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影响并带动着身边的妇女姐妹积极向善,孝老爱亲,为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与乡风文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4

  在村里,他工作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是大家公认的好干部;在家中,他是一位好丈夫、好女婿、好父亲。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岳父岳母和患病堂哥,与兄弟姊妹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几十多年来如一日,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家庭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他就是邹城市看庄镇赵家村的村会计,今年五十四岁的赵树留。

  赵树留的岳母今年八十二岁,下身瘫痪已经三年了,八十六岁高龄的岳父也因身体原因无法照顾自己的老伴。岳父母的两个儿子都在陕西煤矿上班,离家远不能经常回家,而赵树留的妻子要照看小孙子,所以,照顾二老的重任就落到了赵树留的身上。赵树留侍奉岳父母,从来不怕脏、不怕累,买菜、做饭、洗衣服、收拾家务,他什么都做。尽管赵树留的工作也很忙,在日常生活中老人想吃什么、需要什么他都尽量满足老人的需求。在与两位老人朝夕相处中,他没有和老人红过一次脸,更没有让老人受过一次委屈,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两位老人日子过得非常舒心。在两位老人的眼里,赵树留不是“半个儿”,而是“和亲生儿子一样亲”的人。

  他不仅照顾自己的岳父岳母,还一直照顾着堂哥赵树田。赵树田今年七十三岁,是个五保户,2015年被确诊为胃癌,经过治疗,病情稳定了一段时间,今年4月又检查出了直肠癌。赵树田因病倍受打击,对生活失去了希望。赵树留一直在身边鼓励他,带他去医院治疗,回到村里对他照顾的也非常仔细,每天都伺候他吃饭洗衣。

  村里的人都知道,一到做饭的时间去赵树留家里的厨房,准能找到他,做完饭之后,赵树留顾不上吃一口就要趁热给岳父母和堂哥送过去。说起这些,赵树留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都是我该做的,无论谁面对这些事都会和我做出一样的事情。”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作为一名有多年党龄的*员,赵树留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可他却在*凡中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他孝老爱亲、无私奉献、积极乐观的高尚品德。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5

  每当提起朱贵珍,左邻右舍总是交口称赞,敬佩她是一个敬老爱幼、善良博爱、教子有方的好母亲。作为一名母亲,她用无私的母爱、悉心呵护着孩子,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影响和教育者他们。多年来,她用自己的爱来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把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处理得协调有序,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对公婆敬如父母,对早亡大哥的遗孀视若姐妹,对大哥的一双子女视若己出。

  夫妻相敬,姑嫂互助。朱贵珍出生于1965年1月,门前地以村村民,丈夫游明康原是四川洞南县人,1992年来到门前地做了上门女婿。从此朱贵珍夫妇与她的父母哥哥嫂嫂侄儿侄女组成了一个新的八口之家家。朱贵珍和丈夫一边种地一边打工,还生育了两个儿子,日子过的舒心幸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哥哥不幸车祸身亡,为了不让嫂嫂和不懂事的侄儿侄女伤心,她对嫂嫂和侄儿侄女关怀备至,悉心照料。因父母年事已高,她和丈夫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什么活她都抢着干,有好吃好穿的总先留着给她们。嫂嫂在外工作的时候,这一去就是好几年,她帮忙照看哥哥的一双儿女,还要赡养两位多病的老人,还需抚养四个年幼的孩子,她任劳任怨,不仅把孩子照顾的衣食无忧,更教会他们要真诚待人、心怀善意。四个孩子不仅学*上进,品德也很好。村里的人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称赞她无私有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敬爱公婆,孝敬父母,相助丈夫。作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我、她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孩子和父母,关心体贴丈夫,并不因辛苦而有丝毫的怠慢。公公婆婆的生日,她放在心上,朱贵珍总会和丈夫回到四川烧上一手父母喜欢的可口饭菜;逢年过节,她总是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给二老买些礼物。二老年纪大了,她们每年回家一两次,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公婆多享点福,她就承担起家务和照顾孩子的义务。

  每天她都忙的像上紧了弦的发条,无论多累她都咬牙坚持着。她和丈夫深知父母丧子的悲痛,为此夫妻二人更加关爱父母,将心比心,对父母衣食住行多操心,经常说宽心的话安慰父母。父母渐渐从失去儿子的悲痛中慢慢走出来,她说她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为了这个家庭,为父母和孩子能快乐幸福,她付出什么都在在所不惜,心甘情愿。二十余年来,大家庭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至今,在门前地村传为美谈。和气生财,全家成员辛勤工作,家庭生活蒸蒸日上,曾受到了镇妇联五好文明家庭的表彰。辛勤工作,勤俭持家。种地务农无法照顾8口大家庭,她和丈夫决定外出打工。

  他不怕脏累,干起了男人的活,和丈夫一起当粉刷工。经常工作到很晚,也不能按时吃饭,经常饥一顿饱一顿。一年四季从来没有穿过几回新衣服和漂亮衣裳,灰头土面,皮肤也变得非常粗糙,每当想放弃的时候,她想想四个孩子和四个年迈的老人,她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父亲常年患病,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可是她对父亲的关爱有增无减,无论是日常起居还是看病吃药她都十分上心。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朱贵珍从无怨言。2014年她父亲因病去世,朱贵珍伤心之余更加努力的`工作,自己整整瘦了一圈,最终还清了父亲看病欠下的外债。她省吃俭用,但是却很舍得花钱在孩子和父母公婆身上。日子因她的勤劳付出变得更加和和美美,红红火火。

  言传身教,以德育人。如今大儿子已经23岁,现在四川省重庆航天大学电脑系就读,小儿子在散旦读中学。朱贵珍母亲八十五岁了,由于母亲年事已高,生活时有不便,深怕母亲受到委屈,朱贵珍亲力亲为,伺候母亲起居,一天两餐,从无怨言。她还经常教育孩子要孝顺,要常怀感恩之心。她说孝顺,不仅仅是养老送终,更多体现在对老人

  日常生活的关爱。她言传身教,父亲辞世后,朱贵珍怕老人孤独苦闷,常陪伴她聊天,经常带孩子来看她,让孩子讲>故事给她听,让她感受天伦之乐。看到老人的笑脸,她如同吃了蜜一样的甜。几个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十分孝顺长辈。

  她深知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组成一家既是缘分,能够和睦相处更是不容易,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努力。任何一位母亲对自已的孩子都会不计得失、不求回报,可以牺牲自已的一切,乃至生命。母爱是一种胜于一切的感情,是一种甘心付出、蜡炬成灰的思想境界。朱贵珍不仅孝敬公婆,服侍父母,还养育了两个儿子,照料了哥哥的一双儿女,将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红红火火,受到了乡邻们的一致称赞和好评。甘心付出、不求回报、母爱胜天的行为,实现了春风细雨播洒爱,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丽。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6

  莫锦清,今年11岁,是东成小学六年级学生。她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小家庭,从小就体会着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照顾她自己是不容易的,懂得了父母养育她的艰辛,因此学会了感恩。

  有一次,她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做农活,做了大半天,已经很累了,爸爸妈妈都躺在沙发上不愿动,小清马上给爸妈递上一杯热茶。然后又动手喂鸡鸭,烧洗澡水。爸妈看着小女儿忙着忙那既高兴又感动。

  由于受父母的影响,每当节假日,她主动早起做早餐,晚上把青菜洗干净,放米下锅煮熟,等待父母回来煮菜,尽量减轻父母的家务。在去年,她妈妈由于工作太累,病倒了,从此,她就担起妈妈的工作,边学*边照顾病中的妈妈。人人都说她是好孩子。

  在学校,她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有时同学忘了带课本回家,她知道后总是赶紧做完作业把课本借给同学使用。对于学*上的后进生,她也是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她有一颗慎真的爱心,有一次,她看到邻居家的小孩玩耍时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只见她把小孩抱了起来,轻轻地拍去他身上的灰尘,一边安慰他,一边哄他玩。还有一次,一位老爷爷手拿铁锨在修路,突然下起雨来,她立刻回家拿出一把伞送给了老爷爷,老爷爷很感动。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扩展7)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 (菁华5篇)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1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本分。美林镇旺业甸村王义霞,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美德的人。

  王义霞,19xx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热情,做事麻利,乐于助人。王义霞一家四口人,她本人20xx年在美林镇工商所退休,丈夫现在美林镇中心校工作,儿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儿在锦山中学任教师,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王义霞的孝顺在村子里远*闻名,她不仅孝顺自己的父母公婆,还义务担当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xx年起王义霞夫妇就开始照顾无儿无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体一直不好,王义霞在照顾姨公公期间还没有退休,那12年间,工作家庭两方面的压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关键时期,邻居说,王义霞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为白天单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挤时间。春夏要耕种老人的地,秋天要为老人准备过冬的柴,冬天的时候还担心屋里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时候还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王义霞总说,家里的事还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上有老下有小,王义霞总是说,谁的家里没老人谁的家里没孩子,咬咬牙都过去了。20xx年,她的姨公*详的离开了人世。

  到王义霞家走访时才发现,原来她的姨婆婆是聋哑人,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态特别好,虽然没有言语上的交流,但是短暂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势、动作告诉我们,多亏了这个外甥媳妇。老人指着新盖的房子,又指了指王义霞夫妇,听邻居说了我们明白,难怪老人的院子看起来比王义霞夫妇的院子要整齐宽敞,原来20xx年王义霞夫妇花7万元给老人翻盖了新房,难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额头,指了指王义霞,表情很痛苦,听王义霞解释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头,缝了三针,在锦山照顾孙子的王义霞听说之后,马上赶回来照顾老人。人不是铁打的,本来患有心脏病的王义霞,在照顾老人期间,劳累和心疼使她心脏病发作,20xx年6月赶往北京安贞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在手术期间,丈夫、儿子、女儿寸步不离的照顾她,她感动的直落泪;人家说,付出总有回报的,丈夫的体贴、儿女的孝顺那都是她的点滴付出的回报。

  王义霞用她的温情细心照料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为他们撑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贤行为对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儿子目前经营一家打印喷绘店,女儿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儿子和女儿都非常孝顺。王义霞常说:"孝敬、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双儿女也总说:"妈妈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样"。王义霞是儿子和女儿的第一任好"老师",在他们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她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在她身上无处不展现着一个东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贤惠。

  王义霞同志她就像一棵大树,在炎炎夏日里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放飞希望,自己却总是守巢。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腼腆的一笑说:"这些都我应该做的呀"。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的却是最崇高的品质。王义霞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孝顺的晚辈、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最无私的奉献,在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光辉的美德。(高*)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2

  xxxx是xxxx师范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这位xxxx年出生的大学生与别的学生有所不同:在租住的棚户房里长大,14岁时,母亲离开贫困的家;即将迈入大学校门之时,父亲又因脑梗彻底丧失劳动能力。面对种种不幸,xxxx一边打工给爸爸治病,一边努力圆自己的大学梦??

  坚强的雨中蔷薇

  x日傍晚,在xxxx师范学院内,三三两两的学生们行走在美丽的校园里。xxxx,步履匆匆,她要赶回离校不远的家中,为病瘫在床的父亲做饭,喂饭吃药。自己然后简单“扒拉”一口饭,就得赶到做家教的孩子家中。晚上十点多钟才能回来,安顿爸爸睡觉后,还要温*大学的课程,大约十一二点才能休息。

  三年来,xxxx已经*惯了这样的生活节奏。她就像雨中的蔷薇,顽强地生长着。

  为了接受记者的采访,xxxx临时串了家教课的时间。

  去年,xxxx和爸爸在当地媒体的帮助下,住进爱民区诗苑新城小区一室一厅的廉租房里。爸爸住的卧室里,一张双人床占据了屋子的大部分,加上两个旧衣柜,屋里十分狭窄。桌上放了五六种张爸爸吃的药,xxxx则住在房厅里。

  xxxx的爸爸盖着厚厚的棉被躺在床上,脸色黯然,不时表情痛苦地说,自己的腿疼。这时,xxxx赶紧给爸爸按摩。

  因为结束供暖,屋子里有些阴冷。xxxx看着窗台上养的花,笑呵呵地说,这已经非常好了。

  所有的苦难都是成长

  在上大学之前,xxxx和爸爸租住在“偏厦子”里,冬天四处漏风,夏天闷热难耐。这也是她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家里总断粮,四处借钱。因为没有借到学费,还晚上了一年学。曾经的记忆即使这样艰苦,xxxx还是说“那时有爸爸妈妈,还是个温暖的家。”

  为了生存,父母四处打零工,没有时间接送xxxx上学。每当下雨天,学校门口挤满了送伞的家长,这让xxxx很羡慕。“我没有伞,所以我必须比别人跑得快。”

  14岁时,xxxx的妈妈因不堪贫困,离开了家。妈妈走后,爸爸外出打工。从此,xxxx不仅要学会洗衣做饭生火,还要照顾80多岁的奶奶。

  xxxx说,不知为什么,生活总像在考验自己。xxxx1年6月,xxxx结束高考,走出考场却得到爸爸突发疾病住院的消息。

  xxxx的高考成绩高出分数线40多分,原本能上更好一些的大学。可是为了照顾病中的爸爸,在填报高考志愿时,xxxx唯一的志愿是xxxx师范学院。

  拿到大学入取通知书,面对十分窘迫的家庭条件,xxxx一直犹豫报不报到。当她硬着头皮到学校的时候,令xxxx没想到的是,学校为她办理了“绿色通道”,让身无分文的她如愿地迈进了大学。“ 那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成为大学生的xxxx不想再四处借钱维持生活了,她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爸爸的医药费、生活费和自己学费。为了能赚钱,xxxx最多时做了3份家教,连着上四五个小时的课。有时累得在公交车上睡着了。在大学三年,xxxx没有休过寒暑假。

  学会微笑命运就不会差

  记者在对xxxx采访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灿烂微笑。

  xxxx说,这些年来,学校的老师,教职工还有社会各界一直没有间断地给予这个家的帮助。xxxx师范学院知道xxxx不离不弃照顾爸爸、苦苦求学的事情之后,从普通教职员工到学校领导都伸出援助之手。xxxx成了师范学院党委副*梁中贤的帮扶对象,梁*不仅在生活上给予资助,而且逢年过节还去家里探望xxxx的爸爸。

  学院职工曹军每个月从微薄工资中拿出一百元钱,资助xxxx。社会上许多爱心人士给xxxx爸爸送药、送钱。xxxx在日记本里记录着不少好心人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她说,现在没有能力回报好心人,等有能力了,一定要加倍回报他们。

  无论面对怎样的生活艰辛,xxxx都坚强面对。xxxx年她被评为xxxx1年度黑龙江省大学生道德模范人物,今年又荣获全国优秀*的称号。

  明年xxxx就要毕业了,她很想当一名教师。

  “不管走到哪里,我都要带着爸爸,有爸爸在,才有家。”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3

  如果说,单亲家庭的孩子是不幸福的,听了下面的故事,你会觉得,原来一切都没有绝对,

  只要在一起,就是幸福。

  对我而言,她是母亲,是亲人,是朋友,更是知己。她和其他母亲一样,关爱着自己的孩子,总是希望她能给孩子最好的。

  十二年前,一场突然到来的横祸,父亲去世了,那时我只有十岁,妈妈也只有三十六岁,我搂着妈妈说:"别人都有父母,而我只有妈妈了",妈妈流着眼泪说:"虽然爸爸不在了,但在我们的心里,他会在天上看着我们,会关心我们,我们一定不会比那些有父母的孩子差的,我们今后也要快乐、健康的生活".从那时起妈妈再也没有在我面前流过泪,每天她陪我写作业,给我讲一些高兴的事情,只要有时间妈妈就带我去爬山,去海边游泳。让生活充实起来,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

  学*上,她从不强求孩子要多么的优秀,她总是鼓励着孩子,关心着孩子的心情,从没有因为成绩不好,打骂过她的孩子,成绩不好时,她会笑着说:没关系,只要努力了就行。成绩好了她就说,继续努力,我女儿一定行。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晚上上晚自*,晚饭要在学校吃,我那时候胃不好,吃的不舒服了胃就痛,妈妈怕我难受,每天下班后,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下雪,做好可口的饭菜骑着自行车每天坚持给我送饭,三年来从没间段过。晚上自己回家时,在小区门口都会看她的身影,然后和我一起慢慢走回家,边走边聊一些学校的事情,就像一个大朋友一样,我也会把学校和班里的事情和妈妈讲一下,妈妈总是在认真的听,和我聊。上高中时,由于房子小妈妈和我住一间房,我写作业时,妈妈就要在外面的厅里等侯,冬天暖气不好,妈妈就裹个大衣在那里坐着,把电暖气放到我的旁边,不论到几点妈妈都在那里等着,从没有先睡的时候,有时妈妈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因为早晨妈妈还得早早起来给我准备早点。在孩子压力大的时候,给予安慰。也许是一件新衣,也许是一菜肴,也许是一个礼物。*常的无足挂齿,却体现着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爱。

  上大学后,妈妈跟我说,在学校过集体生活,不要太任性,同学们走到一起是缘份,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做事情要为大家着想,不要只想着自己。我的学校离家比较*,星期六、日的可以回家,每次回学校时,妈妈都给我做一些好吃的东西带上,让我给宿舍的同学带回去,因为她说,你的同学家大多数都不在本地,你想吃可口的,一个电话,中午就可以吃到,但她们离家远,学校的饭菜又不可口,带些回去给她们吃吧,问问她们想吃什么,然后我给你们做。同学生病时,妈妈就陪她们去看病,为她们跑前跑后,楼上楼下的忙个不停,就像是我生病了一样,后来我们的同学都说:妈妈真好,我们都要认她当妈,到后来她们只要接到我妈妈打来的电话,都喊说是妈妈打来的,都争着喊妈妈。

  父亲去世后,妈妈把家里的一切事情都担了起来,爷爷从老家来,她无微不至关怀他老人家,给老人做可口饭菜,爷爷做过直肠癌手术,大便控制不好,经常弄到衣服上,床上,妈妈从没怨言,总是把爷爷的衣服、床单等给洗的干干净净,还给老人家买好换洗的衣服,比父亲在时还要细心,爷爷有时候都不好意思让妈妈弄,但妈妈说:没关系,谁都会有老的时候,年轻人多干点没啥。爷爷回老家时,妈妈怕老人自己走危险,就亲自把老人送回去。

  妈妈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工人,但对待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工作忙时妈妈经常加班,有时忙了,就经常把工作带到家里来干,有时我睡醒一觉,看到妈妈还趴在写字台上在写呀算呀,有时在电脑前工作,我劝她早点睡,她总说没关系,干完就睡,有时都到深夜2、3点多钟,这种敬业精神也给我做出了榜样,妈妈曾多次获得过单位嘉奖,还荣过一次三等功。

  在我刚刚工作时,她会担心,因为在家里,从未受过委屈的花朵,刚刚走入社会,一定会

  吃不消,但是她明白我的想法,从来也不说什么,静静的聆听我电话里委屈的哭诉,但是她会告诉我,一切事情贵在坚持,坚持下去就是胜利,人生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坚持,妈妈就支持,有一天你飞不动了,想回家了,妈妈永远在这里等着你。很安慰,很感动的话语,我明白她心里的舍不得,明白她的心疼,但是为了女儿的梦,她选择听孩子的,孩子的人生,让她自己去走,这样她才不会后悔。

  母亲,给予我生命,养育我长大,给予我支持,抚慰我心灵。特别是父亲去世后的这十二年,她承受的,比三口之家多的多,可是她从未说过苦和累,因为她认定,我是宝贝,她是我的守护神。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凡却又不*凡的人。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4

  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曹汝芬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年*90岁高龄的父亲身上。他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曹汝芬同志,女,现年46岁,系涪阳镇火石岭村五社普通农村妇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曹汝芬的父亲在75岁时突患脑梗塞,言语不清,行动不便,全靠曹汝芬夫妇照顾护理,而且这一病就是卧床十多年。曹汝芬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就在父亲的病床前铺设了一张床,和母亲一起共同帮助父亲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曹汝芬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护理,曹汝芬老父亲以86岁的高寿辞世。

  十多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的照顾父母的感人事迹在涪阳镇广为传颂,凡是认识曹汝芬和听到他事迹的人,无不感受到来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受到了全镇父老乡亲的一致赞誉,在涪阳镇树起了孝老爱亲的榜样。

  在悉心照料卧病在床双亲的同时,曹汝芬还特别注意家庭的和睦。曹汝芬的两个妹妹一直在外出务工,且嫁出去之后也有自己的赡养义务,因此对于双亲的赡养,曹汝芬夫妇一直都坚持自己独立承担。耐心的侍奉老人吃喝拉撒,从不让老人受一点委屈,受一点伤害,毫无怨言的侍奉老人在床前。对此老人有时深感内疚,但她总是安慰老人:“家里事我来操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就安心养病吧”。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5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本分。美林镇旺业甸村王义霞,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美德的人。

  王义霞,19xx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热情,做事麻利,乐于助人。王义霞一家四口人,她本人20xx年在美林镇工商所退休,丈夫现在美林镇中心校工作,儿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儿在锦山中学任教师,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王义霞的孝顺在村子里远*闻名,她不仅孝顺自己的父母公婆,还义务担当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xx年起王义霞夫妇就开始照顾无儿无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体一直不好,王义霞在照顾姨公公期间还没有退休,那12年间,工作家庭两方面的压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关键时期,邻居说,王义霞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为白天单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挤时间。春夏要耕种老人的地,秋天要为老人准备过冬的柴,冬天的时候还担心屋里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时候还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王义霞总说,家里的事还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上有老下有小,王义霞总是说,谁的家里没老人谁的家里没孩子,咬咬牙都过去了。20xx年,她的姨公*详的离开了人世。

  到王义霞家走访时才发现,原来她的姨婆婆是聋哑人,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态特别好,虽然没有言语上的交流,但是短暂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势、动作告诉我们,多亏了这个外甥媳妇。老人指着新盖的房子,又指了指王义霞夫妇,听邻居说了我们明白,难怪老人的院子看起来比王义霞夫妇的院子要整齐宽敞,原来20xx年王义霞夫妇花7万元给老人翻盖了新房,难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额头,指了指王义霞,表情很痛苦,听王义霞解释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头,缝了三针,在锦山照顾孙子的王义霞听说之后,马上赶回来照顾老人。人不是铁打的,本来患有心脏病的王义霞,在照顾老人期间,劳累和心疼使她心脏病发作,20xx年6月赶往北京安贞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在手术期间,丈夫、儿子、女儿寸步不离的照顾她,她感动的直落泪;人家说,付出总有回报的,丈夫的体贴、儿女的孝顺那都是她的点滴付出的回报。

  王义霞用她的温情细心照料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为他们撑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贤行为对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儿子目前经营一家打印喷绘店,女儿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儿子和女儿都非常孝顺。王义霞常说:"孝敬、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双儿女也总说:"妈妈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样"。王义霞是儿子和女儿的第一任好"老师",在他们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她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在她身上无处不展现着一个东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贤惠。

  王义霞同志她就像一棵大树,在炎炎夏日里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放飞希望,自己却总是守巢。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腼腆的一笑说:"这些都我应该做的呀"。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的却是最崇高的品质。王义霞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孝顺的晚辈、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最无私的奉献,在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光辉的美德。(高*)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扩展8)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精选20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1

  xx,男,1969年5月出生,xx省xx市xx县鼎新镇东明村二组村民。

  xx家兄妹7人,4儿3女,他排行老小,大姐30多岁时因癌症去世,其余2个姐姐均已嫁到县城,兄弟4人相继成家仍在一个队里生活。大哥于1978年结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儿子患有先天性智障现已33岁。作为叔叔的他无论婚前婚后对大侄子都视为己出,多年以来帮助大哥家里春耕秋收,带大侄子看病。作为家中的老小主动承担起了供养父母的职责,父亲于20多年前因病去世,在他们全家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现已有86岁高龄,且身体、精神状况较好。*日里4兄弟和睦相处。作为父亲的他,以身作则,女儿品学兼优,今年刚从吉林大学毕业。

  xx,出生在一个朴朴实实的农村大家庭,家中兄妹7人,他作为老小,一直被全家视为掌上明珠,从来都是什么好东西都先紧着他,哥哥姐姐对他更是疼爱有加。在他13岁时大哥结婚了,迎来了这个大家庭里的第一个嫂子,一大家人依旧过得和和美美,婚后第二年大哥大嫂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是个儿子,大家都喜出望外,可就在大家还沉浸在一片喜悦中时,渐渐地发现这个新生儿有些异常,后来经查小孩患有先天性智障,一大家子人的天就此塌了。记得那时候家中最小的他常常听到父母叹气,看到父母流泪。时间久了,大家也渐渐地接受了小侄子的存在,由于年龄相差也不大,他更像是小侄子的哥哥一样带小侄子玩,保护小侄子不被其他孩子欺负。就这样到了22岁的他找了本村的一个姑娘结婚,婚后第二年生下一个女儿,女儿3、4岁时妻子想再生个儿子,按照农村养儿防老的*俗,岳父岳母都催了好几次,按道理作为家中的老小应该再生个儿子,但是他却劝妻子再不要生了,他要把大哥的儿子当做自己的儿子,自己不打算再要孩子了。起初妻子坚决不同意,和他闹得天翻地覆,甚至到了离婚的地步,可是他苦口婆心的劝说,后来妻子也被他的善良感动了,且在他的感染下妻子也渐渐地融入到这种氛围里,勤俭持家经营着这个小家和大家,对丈夫倾尽所有帮助大侄子的做法也是大力支持,毫无怨言。

  这些年来,一家老老小小生活在一起,勤劳朴实的他农忙时节在家务农,农闲时节外出务工,从来都是风里来雨里去的四处奔波,只要有钱他都会攒起来,舍不得吃肉、抽烟、喝酒,只为这一家老小,就连自己的妻子、女儿一年到头都买不了几件新衣,女儿小的时候不懂事还时时缠着父亲和同村的其他孩子比,后来在父亲的榜样效应下,女儿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有的只是更加坚毅的性格,更多的懂事和孝顺,学*方面也从来不用父母操心,自小学*成绩优秀,今年已从吉林大学毕业。他的父亲于十几年前患癌症去世,母亲在他们一家人的悉心照料下,现已86岁高龄,身体依旧硬朗。

  在他的不计得失、患难与共、不顾小家的大爱下,全家弟兄4人、妯娌4人、侄子侄女7人的`大家庭在一个生产队里仿若一家人似的一起春耕、一起秋收、一起孝老、一起敬亲……逢年过节时,姐姐们几家人过来,更是异常热闹。现如今,兄弟们年龄越来越大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但还是宛若一家人似的互帮互助,共同抚养着侄子和老母亲,孩子们也十分优秀,几乎都学业有成,也像父辈们般亲如一家,也都分担着照顾哥哥的重担。这个四世同堂41人的大家庭,让兄弟不分你我,让婆媳亲如母女,让下一代耳濡目染。

  *日里,他对乡邻、对朋友都能以诚相待,友好相处,不论是谁,遇到什么困难,只有他碰到或是只要找到他,他都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帮助和安慰。他也常说:“一起居住生活都是一种缘分,多做一些好事、善事,能够帮助到别人,自己的内心才会真正快乐”。

  一开始,他身边还时常会响起一些负面的声音,“这老石是真‘老实’,放着钱不挣净瞎帮忙……”诸如此类的,老石总是笑着回应“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时间久了,负面声音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家都越来越多的向他看齐、向他学*,全村的风气因此大为好转,淳朴的民风、和谐的乡风洒满村落。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2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在恭城收费站,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春杰,今年50岁,是恭城收费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爱人下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学做勤杂工,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还在念初中。在单位,李春杰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他在*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

  1988年7月,李春杰与妻子结婚了,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互敬互爱,家庭和睦。随着两个孩子的相继出生,更是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但由于孩子出生时双方的父母都因工作忙,无法脱身来帮忙照顾他的妻儿,憨厚老实的"大男人"李春杰硬是"赶鸭子上架"的当了"月嫂",挑起了照顾妻子和孩子的重担。大孩子出生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他每天下了班都要顶着寒风步行几里路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回到家又是给妻子洗衣做饭,又是给孩子洗澡、喂奶、换洗尿片……他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天下来忙得腰酸背痛的,有时晚上12点钟还不能上床休息,深夜里三五次地醒来哄孩子更是常有的事。妻子眼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的消瘦,心疼的说:"春杰啊,你一个大男人的做这些事,真苦了你啦!"李春杰深情的望着妻子,体贴的憨笑着对妻子说:"你生孩子比我更辛苦。"丈夫一句朴实而真挚的话把妻子温暖得热泪盈眶。1997年10月,李春杰妻子的单位破产了,她一下没了工作,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心情十分糟糕。一向温柔的她,有时竟会*白无故地冲着李春杰发脾气。这时,李春杰十分理解妻子,总是好言安慰妻子,开导妻子,一点也不埋怨妻子。为了让妻子心情舒畅一点,他一有空就陪着妻子散散步、逛逛街或是爬山、郊游。他把洗衣、买菜、做饭等等家务全揽在自己的身上,花着心思为妻子做好吃的,还积极帮助妻子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他们俩结婚25年了,二十多年如一日,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共同营建了一个充满温馨、和谐、安宁、幸福的家庭,赢得了四邻八舍的羡慕和赞誉。亲朋好友都说李春杰是世上难得的好丈夫!

  李春杰的父母都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了。说到高龄,李春杰的父亲——李扬隆老人,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感激,他说自己还在龙胜工作时,有一次因病吐血将*两大碗,差点就见了阎王爷,是儿子李春杰为他献血救了他。他经常一脸自豪地说,能活到这个年纪,多亏了他们家春杰,他这条命,是李春杰这个儿子为他保住的。为了能让老人更加幸福的安度晚年,李春杰和妻子都精心的照顾着老人的饮食起居。*时在家里,除了扛下买菜、洗衣、做饭等等家务活,他和妻子还经常陪老人打打门球、散散步、逛逛街,或是陪老人看电视、串门儿、聊天儿。老人年纪大了,经常有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的,这个时候,他总会及时领着老人上医院看医生,挂号、取药……忙个不停。一次,他的父亲身患重病住院治疗,生活不能自理,他与家人寸步不离、通宵达旦地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煎药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子,一把屎一把尿、无微不至的照料着老人。*两年父亲经常生病住院,他总是彻夜守候在老人身边,没有一点儿嫌弃,从不说半句怨言。不光是对自己的父母孝敬,他对岳父母也一样孝敬。几年前,他的岳父突发脑瘫卧病在床,加上岳父本身又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人24小时看护,而岳母年事已高,其他儿女又不在身边,为了更好的护理岳父,李春杰干脆搬到了岳父母家中。尽管岳父常常做一些让李春杰夫妇哭笑不得、让常人难以想象的尴尬事情……但他每天还是不厌其烦、耐心地帮岳父擦洗、按摩、翻身,他还经常与妻子用轮椅推着岳父到外面晒晒太阳,看看热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一照顾便是九百多个日日夜夜,直到老人去世。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周围的人都说他是岳父病床前最孝顺的亲儿子呢!

  李春杰常对人们说:"父母生我们,养大我们,不容易啊,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古人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做子女的要拿一百倍的孝敬来报答父母才对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和妻子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孩子对长辈也都十分的孝顺。正是因为有了子孙们的孝敬,家里的老人才愈发福寿延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特别的惹人羡慕。

  李春杰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路人,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情真意切、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却真真切切的打动着我们。他,是我们学*的榜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李春杰那样,坚守对父母对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懂得感恩,懂得报答,学会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并且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凡而又*淡的生活中,去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让孝老爱亲的明灯,能照亮更多的家庭,温暖更多的人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3

  我是务川县泥高完小的一名普通教师,19xx年11月21日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里,爸爸是一名高中生,妈妈是一位没文化的农村妇女,家里有三姊妹。从小,爸妈就教我们怎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他们对父母的孝敬、对邻居的热情,对我们的关心,我们从小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还记得,20xx年7月份中考那天,爸爸还是铁了心的让我报考师范学校,当时我很不乐意,因为我的同学们都进了高中,他们都可以有美好的未来,我怎么只能当一名普通的老师?但最终我还是于20xx年9月份进了遵义师范学校。后来爸爸和我谈心的时候才得知:这些完全是她和妈妈的意思,他们都觉得当老师很好,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又能教孩子们知识,还能教孩子们怎样做人,这也是爸爸从小的愿望,当初由于我的爷爷去世早,爸爸没能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他只有靠我们了。从此以后,我不再抱怨爸妈了,反而我喜欢上了自己的学校,那时还时而想着自己能早日走上讲台,去教孩子们学知识、学做人。因为,我的爸妈从小就给我起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从小就有一颗孝敬长辈,关心弱小的爱心。

  在就读遵义师范的三年里,爸妈不知花了多少心血才熬了过来。当时家里情况非常困难,我上师范,妹妹读高中,家中还在四处奔波寄钱修造房子,弟弟又小,需要人照顾,爸爸白天夜里忙着修建房子,身体呈直线下降,那一年他染上了很多病,至今身体仍未康复。最终,爸爸被债务冲昏了头,被逼到浙江打工挣钱还债、供我们读书。在这三年了,我的心每天都在痛,我是多么不希望爸妈分开到外面吃苦,多么想马上挣很多钱让我们家人团圆,可是,我没那么大的能力,只好勤俭节约、努力学*,完成自己的学业。在师范的这几年里,别人的生活费要五六百,我最多只能用一百五,我还找到了几名学生做家教,一个月能得到二百多,再加上学校里的人助金、奖学金,就勉强够我和妹妹的生活费了。每个假期回来,我们都要给弟弟买好吃好玩的,给妈妈买漂亮的衣服。爸爸的工资只够还债。尽管这样,我们一家人还是紧紧的凝聚在一起,永不分开,因为,我们随时都在沟通,进行心灵上的鼓励,我们的苦我们的累,都是那么心甘情愿。 20xx年7月,我走出了遵义师范学校,回来参加县城的招考,当时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走上了教师这一行业。爸妈感到很欣慰,我也很满足。还记得第一个月拿到属于自己工资的那一瞬间:当时没有工资卡,是校长把现金直接发到我们手中,我记得是732元,当时说不出有多高兴,马上捧着那些钱往家里跑,冲向妈妈说:"妈,这是我的工资,我们有钱了。"妈妈接过我手中的钱,感动的热泪盈眶,我们母女拥抱在了一起。就这样,每当发工资的时候,我都会一分不少的交到妈妈手中,妈妈总是说:"自己都成大姑娘了,身边需要钱,你还是放好吧,爸爸会给我寄钱。"听到这些话,我的心中就不是滋味,就想哭,好几次都哭出来了,妈妈只好勉强把钱收下。自从拿到工资以后,我经常买了老年补品爬过崎岖的山路去探望外婆,到地里帮忙她做完了活,回到家里,给她做饭吃了,把礼物托到她怀里时,外婆说:"哪儿来的钱买这么贵的东西,我不需要你们的礼物,你不嫌弃我这把老骨头就已经很好了,每月还给我买菜,帮**活,洗衣服之类的,我一辈子有这么好的外孙女已经足够了"。当时,外婆和我都流出了欣慰的泪花。也更加坚定了我要一直照顾好我的亲人、长辈、需要帮助的人的信念。

  参加工作后,我交了男朋友,也就是我现在的丈夫,他是泥高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他为人正直、大方,而且对父母是百般孝敬,对我也是无微不至。我一直就向往一种爱情:没有太多的承诺表白和金钱财富,没有太多的惊天动地和轰轰烈烈,没有太多的花前月下和海誓山盟;有的是如流水一样绵延不断的情感,有的是相视无言情波涌流的默契,有的是相濡以沫的相伴相随。在两人世界里,自始至终感觉有一双属于自己的双手,紧紧地握住你,陪伴你走过所有的晴天、阴天和雨天,一生一世,不离不弃,永远相随。这就是我要找的他,他已经来到了我的身边,我一定要抓住他。于是,我们在20xx年10月1日那天,祖国、爸妈、亲人为我们作证:我们正式成为了夫妻。有个说法:姑娘再好,也是给别人家养的;嫁出去的姑娘,有去无回;但是这个说法,对于我来说却不是,反而因为结婚,我们两家像是合为一家;我到现在为止,周末都回娘家帮忙爸妈照顾生意;他们常说:女儿啊,这个粗活你就别做了,以前做的还不够吗?我总是心中窃喜,而*添了更多孝敬他们的决心!

  丈夫也是农村家庭出生,家境不是很好,住在偏远的乡村里,家里有三弟兄。我还未进门时,他们弟兄间的关系相处的很融洽,父母之间也很和睦。这好像是老天的安排,人们常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们好像天生就是一家人,才会走在一起。公婆很喜欢我,他们喜欢我的心直口快、喜欢我对他们的孝顺。常常对别人夸我是好儿媳。

  和同事闲谈时,她们常常谈到婆媳的关系难得处理,我说没这样的感受,只要你抱着一颗*常心去对待她们,她们都会加倍还你,因为,老人根本不需要太多的钱和宝贵的东西,她们只要你对他的一颗孝心就够了。从结婚到现在,我叫的每一声"爹""妈"都那么真诚。我们家没有姐妹,婆婆早就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女儿来叫她"妈妈"。现在她早已把我当做了她亲生女儿了。婆婆很爱美,喜欢穿一些出色漂亮的衣服,每次出去玩,我总会带她到处逛逛,买下她喜欢的东西,老人非常高兴。婆婆非常喜欢谈心,什么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会向我倾诉。有时我都在暗笑:她好像把我当做他的知音一样。我很庆幸。

  20xx年末,我的儿子出生了,由于我还要上班,婆婆什么都不去做,精心给我们带孩子。带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从此,婆婆的骨质增生慢慢发作,整个人走起路来十分痛苦,特别是看见她发痛的时候,我和丈夫的心也跟着在痛,恨不得把痛苦强加在自己的身上。我们带她到了遵义、重庆大型正规的医院做了检查与治疗。可是医生说,这病不能根治,只能长期服药,休息得好就行。我们寻遍了好几个地方的名医,别人说什么药好我们就买什么药来吃,都不是很好,这段时间,婆婆正在服用从广东带回来的膏药和西药,婆婆感觉好多了。哎!人老了,手脚不灵便了,我常常给婆婆梳头发、擦汗、洗衣、穿针。婆婆感到很满足。

  自从进入丈夫的家庭以后,我们兄弟、妯娌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我和我的弟媳相处的很好,好似亲姐妹,从不斤斤计较,说三道四。由于家庭的困难,被逼外出打工,她很放心把儿子交给我们管教,为了让我们这个大家庭能够和睦相处,我乐意的接受了我的侄子,我真诚地对待他,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让他学会知识、学会做人。一晃,我的侄子和我们生活已经两年了,他从不提起她的爸妈,随时都是跟在我和丈夫的身后,在他的心中,我们就是他的依赖,也许我们就是他的"爸妈"。街上的人们都说:这两个孩子好像双胞胎,什么都穿做一样,有你这样的叔娘,是孩子修来的福气。听到这样的话语,我心里暗自高兴许久。我很乐意为我的儿子、侄子付出一切,他们的幸福、快乐,就是我的成功。

  在工作中,我对我的学生也是百般照顾,他们好比我的孩子,我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学会感恩,做一个有爱心、孝心的孩子。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这项工作可是学校里最繁琐的工作,因为,这不是只教会学生学知识,班主任还是一位父母,要用爱心去感化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做人。我的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推荐我担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我时常对少先队员们进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行为的教育,还时常带他们到敬老院给老人们做事,清理街边的清洁卫生,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现在,我校学生的行为品德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曾多次获得了学校领导的好评,也获得了县教育局颁发的《优秀班主任》的称号和县团委颁发的《十佳优秀辅导员》的称号。

  我的苦,我的累,是值得的,因为我想构建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社会,而做出榜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4

  xx,男,汉族,1979年5月生,2005年加入***,高中文凭,现任xx村村委委员。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和谐,既是一种生活目标,更是一种生活境界。恩爱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湾,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要切实履行好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职责义务,孝敬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呵护妻子,与之白头到老,精心养育子女,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应当把生活的重心从自我扩展到家庭,多关心、体贴妻子,尊重老人,不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让家人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享受天伦之乐。xx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他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睦。村民们每次提起他都是赞不绝口,说他是孝敬老人、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对他更加信任,以他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让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

  xx的房子在滑坡险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会有滑坡发生的可能,裹挟着泥沙的滑坡体时刻威胁着房屋的安全,但迫于经济困难,他便在天晴时,一个人拿着铁锹铲除淤泥,疏通水道,确保房子安全,让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时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经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为他担心自己睡的太死,让老人受到伤害。

  xx年5.12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家里做饭,当感到房子出现剧烈晃动时,他第一时间飞奔进老人的卧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过去后,他回到房子检查受损情况,在确认安全后,方才松了一口气;尽管大震过去了,但小震却不断,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发现有异常,便立刻转移老人。在震后的一个多月里,他时时刻刻都担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随着灾后重建的开展,xx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克服各种困难盖起了新房,他让老人住进了宽敞安全的房间,终于不用再担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头的担子一下轻了不少。

  xx不但孝敬老人,还和睦邻里,不管谁家有个大小事情,他都会主动去帮忙。谁家有了困难无论是经济,还是家庭纠纷他都主动帮助化解,街坊邻居谁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xx婚后,为了肩负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舍不得给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饭菜端给老人并一再嘱咐孩子们不准动老人的饭。他做在先、吃在后,收拾完碗筷,顾不得休息,就又抄起农具投入到农忙之中。

  30多年来,xx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一定要让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说,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但这样的情况在xx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他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他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

  有一次,老人因突发脑梗塞晕倒,他急忙找人、找车把老人送进医院。看着病床上痛苦**的老人,xx二话没说,拿出所有积蓄,东拼西凑了几千元钱,及时为老人看病。住院期间,xx跑上跑下交钱拿药,端屎端尿,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半个多月过去了,经过xx的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别高兴。

  xx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xx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经常说:他觉得:孝敬老人,照顾妻子,让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乐。

  这位普通的农民,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他爱老人、爱妻子。他用他那颗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谁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5

  ,男,汉族,1979年5月生,20xx年加入***,高中文凭,现任**村村委委员。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和谐,既是一种生活目标,更是一种生活境界。恩爱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湾,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要切实履行好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职责义务,孝敬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呵护妻子,与之白头到老,精心养育子女,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应当把生活的重心从自我扩展到家庭,多关心、体贴妻子,尊重老人,不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让家人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享受天伦之乐。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他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睦。村民们每次提起他都是赞不绝口,说他是孝敬老人、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对他更加信任,以他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让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

  房子在滑坡险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会有滑坡发生的可能,裹挟着泥沙的滑坡体时刻威胁着房屋的安全,但迫于经济困难,他便在天晴时,一个人拿着铁锹铲除淤泥,疏通水道,确保房子安全,让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时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经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为他担心自己睡的太死,让老人受到伤害。

  **年5.12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家里做饭,当感到房子出现剧烈晃动时,他第一时间飞奔进老人的卧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过去后,他回到房子检查受损情况,在确认安全后,方才松了一口气;尽管大震过去了,但小震却不断,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发现有异常,便立刻转移老人。在震后的一个多月里,他时时刻刻都担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随着灾后重建的开展,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克服各种困难盖起了新房,他让老人住进了宽敞安全的房间,终于不用再担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头的担子一下轻了不少。

  不但孝敬老人,还和睦邻里,不管谁家有个大小事情,他都会主动去帮忙。谁家有了困难无论是经济,还是家庭纠纷他都主动帮助化解,街坊邻居谁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婚后,为了肩负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舍不得给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饭菜端给老人并一再嘱咐孩子们不准动老人的饭。他做在先、吃在后,收拾完碗筷,顾不得休息,就又抄起农具投入到农忙之中。

  30多年来,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一定要让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说,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但这样的情况在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他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他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

  有一次,老人因突发脑梗塞晕倒,他急忙找人、找车把老人送进医院。看着病床上痛苦**的老人,二话没说,拿出所有积蓄,东拼西凑了几千元钱,及时为老人看病。住院期间,跑上跑下交钱拿药,端屎端尿,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半个多月过去了,经过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别高兴。

  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经常说:他觉得:孝敬老人,照顾妻子,让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乐。

  这位普通的农民,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他爱老人、爱妻子。他用他那颗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谁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6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本分。美林镇旺业甸村王义霞,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美德的人。

  王义霞,19xx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热情,做事麻利,乐于助人。王义霞一家四口人,她本人20xx年在美林镇工商所退休,丈夫现在美林镇中心校工作,儿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儿在锦山中学任教师,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王义霞的孝顺在村子里远*闻名,她不仅孝顺自己的父母公婆,还义务担当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xx年起王义霞夫妇就开始照顾无儿无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体一直不好,王义霞在照顾姨公公期间还没有退休,那12年间,工作家庭两方面的压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关键时期,邻居说,王义霞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为白天单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挤时间。春夏要耕种老人的地,秋天要为老人准备过冬的柴,冬天的时候还担心屋里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时候还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王义霞总说,家里的事还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上有老下有小,王义霞总是说,谁的家里没老人谁的家里没孩子,咬咬牙都过去了。20xx年,她的姨公**详的离开了人世。

  到王义霞家走访时才发现,原来她的姨婆婆是聋哑人,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态特别好,虽然没有言语上的交流,但是短暂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势、动作告诉我们,多亏了这个外甥媳妇。老人指着新盖的房子,又指了指王义霞夫妇,听邻居说了我们明白,难怪老人的院子看起来比王义霞夫妇的院子要整齐宽敞,原来20xx年王义霞夫妇花7万元给老人翻盖了新房,难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额头,指了指王义霞,表情很痛苦,听王义霞解释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头,缝了三针,在锦山照顾孙子的王义霞听说之后,马上赶回来照顾老人。人不是铁打的,本来患有心脏病的王义霞,在照顾老人期间,劳累和心疼使她心脏病发作,20xx年6月赶往北京安贞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在手术期间,丈夫、儿子、女儿寸步不离的照顾她,她感动的直落泪;人家说,付出总有回报的,丈夫的体贴、儿女的孝顺那都是她的点滴付出的回报。

  王义霞用她的温情细心照料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为他们撑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贤行为对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儿子目前经营一家打印喷绘店,女儿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儿子和女儿都非常孝顺。王义霞常说:"孝敬、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双儿女也总说:"妈妈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样"。王义霞是儿子和女儿的第一任好"老师",在他们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她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在她身上无处不展现着一个东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贤惠。

  王义霞同志她就像一棵大树,在炎炎夏日里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放飞希望,自己却总是守巢。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腼腆的一笑说:"这些都我应该做的呀"。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的却是最崇高的品质。王义霞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孝顺的晚辈、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最无私的奉献,在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光辉的美德。(高**)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7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多忙,对女儿的爱和教育的关注不能减少!

  我对女儿的教育从每一个细节入手,教育孩子全面发展。我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我经常给女儿鼓励,对她的能力给予肯定。和女儿学校的老师交流后,我会及时地把老师对女儿的表扬扩大化后告诉女儿,并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待,女儿就表现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自信。学好文化课是孩子教育的一项中心内容,而大多数家长却又往往无能为力,在这方面我也不例外。但是,我始终认为学*好的关键在于培养读书的*惯,激发钻研的兴趣,一旦有了*惯,想不学都不行,一旦有了兴趣,要挡也挡不住。要培养孩子读书的*惯,做家长的不但要讲明道理,还要放好样子。为此,我自己从参加工作到现在,特别是在孩子上学以后,始终坚持读书不辍。现在,读书已经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再有什么功利色彩。其实,我们的读书学*,不仅是给孩子们做榜样,那也是赢得孩子们的尊重啊!

  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塑造与培养,我们既要尊重其个性,又不能放纵其任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具体个人,但个性的存在又应当以不侵害他人的权益为界限。我的工作比较忙,星期天加班是经常的事。但每周日(或周六)下午,孩子完成了家庭作业以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总是挤出时间陪他出去散步。

  现在,每周日下午的散步,对于我和孩子都已成为一种美好的期待。我们期待着通过这散步来愉悦心情,放松精神,交流思想,增强信任。我的孩子才上初中一年级,我对于家庭教育的做法和看法是否正确还很难说。

  孩子还有一段长长的人生路要走,在他这一段关键的人生路途上,我会努力做好他的朋友,与他一起分担挫折的沮丧,也与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我会努力做好他的榜样,并愿他的表现比我这个“榜样”更出色。对此,我有足够的爱心、信心、耐心和*常心。为了锻炼孩子的毅力,我常常陪他做徒步旅行或爬山。其实,家庭的教育就是要我们陪着孩子一同走过,做他们的朋友;就是要我们树立良好的长者形象,做他们的榜样。

  我想,在教育的过程中,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从现在起,尽可能多地把时间留给孩子,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做他们真正的朋友;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要与时俱进,科学教子,争做合格家长,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8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论语〃学而》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说法,也有“父母在,不远行”的警句,唐代诗人孟郊更是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名句。数千年生活在彝乡苗岭间纯朴善良的人们,对孝的含义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撒营盘镇撒冲村委会九组的张德芝,一个*凡朴实的农村妇女,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侍奉年逾90岁的父亲和双目失明的哥哥,还要照顾年幼的孙子,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用爱心温暖亲人,以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谱写了一曲曲敬老爱亲的赞歌。

  xxx,现年57岁,丈夫xxx为帮助其照顾家庭,于1986年从北京建伟安装公司回到禄劝,在县黄磷厂工作,20xx年3月因病去世。从此,一家人的担子压在了她的肩上,她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爱全给了亲人,把汗水和劳累留给了自己。

  父亲xxx,生于1919年9月,已经92岁高龄,数年因病卧床不起;哥哥xxx,大自己5岁,双目失明,生活无法自理;儿子xxx患精神分裂症,xx年妻子与之离婚后远走他乡,留下孙子xxx,现年刚刚11岁,在撒营盘中心校读三年级。面对这样的家庭境况,xxx没有退缩,她竭尽全力的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帮助父亲穿衣、洗漱,端屎端尿,悉心照顾哥哥和自己的小孙子,还要照管好患精神分裂症的儿子,同时还要家里家外的忙着活计,每天都不厌其烦的重复着这些繁琐的步骤。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xxx却用行动改写了这句话,她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侍奉父亲在床前,从不让亲人因自己受委屈和伤害,毫不嫌弃,毫不厌烦的照顾每一个亲人。她是父亲的好女儿,哥哥的好妹妹,儿子的好母亲,孙子的好奶奶。

  无数次面对父亲满床的屎和尿,看到哥哥行走时的跌跌撞撞,猛听到儿子不知所踪而满山遍野的寻找,以及担心孙子往返于上学的路上。好几次,她都在院子里徘徊,在床上辗转反侧,害怕家人会有什么闪失,想到今后的日子,有些时候她失望了,她感到很累,她怀疑她也许根本撑不住这个家。她的泪水在黑夜中流淌,但良心、责任在推着她,对老人的孝,对亲人的爱又使她一次次的坚定信心,挺直腰杆,黎明来临之时,又满面微笑的迎接着新的一天。

  xxx没有闲的时候,总是急匆匆的,她除了照顾好家庭,还要忙差地里的活计,毕竟一家人都还指望着她。但她对村里的大事小物很热心,谁家有红白事都要挪出时间去帮忙,她敬村里的老人、长辈,爱周围的兄弟子侄,尽管日子过得不算宽裕,繁重和家庭重担有时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但她始终微笑开朗,没有怒气,没的怨言,脸上写满天了满足,她不但是村乡四邻眼中的“孝星”,也是团结乡邻,睦邻和谐的典范,她用无言的爱和满心的孝来充实使自己的生活,去诠释人生的价值。

  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是张德芝为人处世的标杆,她用爱心和孝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从孝父亲,爱兄弟叔伯,亲戚子侄到乡村四邻;从一个家开始,侍奉好父亲,照顾好哥哥,看管好儿子,扶养好孙子,努力建设温暖、和谐、幸福的家,再到村邻四舍的和谐共融,每一处,每一刻都体现着她无尚的爱和崇高的孝。她坚信,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让孝老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就能使家庭和谐美满,使社会的稳定发展有了坚实保障。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9

小时候,都是爸爸妈妈为我做事,如穿衣服、吃饭、刷牙、洗脸等种种事情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照下一点一点地做好。那时,爸爸妈妈不但要照管我,家务事也少不了,加上每天还要上班,可想而知有多辛苦……

爸爸妈妈是把生命给我们的人,从我们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到成长为今天的五年级学生,爸爸妈妈牺牲了多少的时间和心血,花费了多少的精力和财力,用世上最无私的爱养育我们,使我们长大**。

现在我长大了,慢慢谅解到了父母的辛苦,体会到他们对我无私的爱。他们每天的操劳、工作,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爸爸妈妈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更是应当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精神去报答我们的父母。但其实孝敬父母并不难,不需要华丽的礼物,也不需要过于奢侈的物品,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孝心。自己亲手做的一张小贺卡、一枝康乃馨或者自己亲手做的礼物,就足以表达内心的语言。但我们最好是用实际行动去报答父母,例如,考试时候,考了好的成绩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时多帮妈妈做家务;帮爸爸妈妈捶捶背;在他们下班回来的时候泡上一杯清香可口的茶端到他们的面前……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不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吗?

所以现在,我尽可能多孝敬父母,因为妈妈工作忙,我没有很多的时间和妈妈在一起。但是,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尽我的绵薄之力:父母过生日,我会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份小礼物,让他们开心;为实现他们对我的期望,在校好好学*;当父母工作繁忙的时候,我就会煮饭,做些家务活,减轻父母的负担;父母生病时,我会像他们关心我一样,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端茶送水,驱寒温暖;当我做错事情或顶撞父母后,就会主动向父母承认错误;时常会跟父母讲些笑话,说说我在学校的情况,让他们对我的学*放心……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生活中,总会有许多事情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或喜,或忧,于是,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也就选择了过什么样的一种生活。感恩,是我对待生活的态度。感恩,并不局限于铭记别人的好处,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

对于父母,我们优异的成绩,良好的表现就是给他们最好的回报,就是他们最开心的事!在此,我呼吁天下所有的儿女们:多多关心你们最亲的父母吧!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10

  李凤芝是宏伟区长征街道东方路社区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2岁,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她用她的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的事迹在东方路广为传颂。

  儿女的好母亲。李凤芝年轻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与丈夫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计。孩子尚小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李凤芝在单位干的是力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要照顾家里的老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天气预报她是必听的,一是掌握天气情况,二是根据预报张罗着一家人该穿什么衣服,保障身体的冷暖。她每天的饭菜都能做得适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愿意在外边吃饭,下班和放学都赶回家来吃她做的饭菜。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的好*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李凤芝最欣慰的事儿了。

  丈夫的好妻子。李凤芝的丈夫常怀庆原是辽化金兴化工厂的一名工人,早在20xx年,常怀庆因突患脑溢血造成半身瘫痪,刚开始,常怀庆还能够在妻子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后最终卧床不起,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从此,她开始了对丈夫长达10年的护理,10年来,她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真情书写人间真爱。

  每天她为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丈夫想吃什么,她就去买回家,变着花样去做,从不厌烦。为防止瘫痪的丈夫肌肉萎缩,她每天坚持为他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让丈夫不得褥疮,李凤芝经常为他擦洗身体,每3天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时为其翻身,变换卧床的姿势和方位,直到常怀庆点头舒服为止。在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他做运动。在精神上,她一有时间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常怀庆是党员,经常爱看书看报,她主动到社区找来报刊杂志给他读,到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她都帮助丈夫了解国家大事,听**工作报告,虽然常怀庆不会说话,但是他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他多次在人前落泪。得到这样一位好妻子,他心里充满了感激。

  多年来,夫妻俩形成了动作和眼神的暗号,常怀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李凤芝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如,吃饭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矿泉水瓶、睡觉是拿枕头等动作,夫妻俩配合得非常的默契,也解决了常怀庆不能言语的困难。最让李凤芝头疼的是丈夫经常住院,每每这时是李凤芝最着急的时候,因为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楼,楼道狭窄,担架不方便进入,她就背着丈夫上下楼,再加上随身携带的物品,每次她都要来回跑几趟,累得气喘吁吁;在医院里忙于照顾病人,让她昼夜不能寐,每次下来,她都瘦下一大圈。街坊邻里都替她担心身体,她自己却总是说:“只要老常没事,我就心安了。”

  看见李凤芝这么辛苦,东方路社区党委及时出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社区党委经常走访常怀庆,在节日里为他带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在*常的日子里,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帮助李凤芝打扫室内外卫生,帮助代买日用品和代办生活琐事,这样省去了李凤芝大部分时间来照顾丈夫,在常怀庆危难时,社区配备专职志愿者队伍,随时准备帮助他们一家,这让李凤芝非常感动,她总是跟常怀庆说:“还是党好,党和**经常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让我们心里温暖啊!”虽然常怀庆不能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诉人们,他是深深地爱着党的,每当党有重大节日和重大会议时,他都不忘去观看和收听,这也是他心里的'一份牵挂。

  兄妹的好嫂子。李凤芝是婆婆家的中坚力量,是兄弟姐妹们心目中公认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动担负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担,照顾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因为他们双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农村,家里都非常困难,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付出许多精力和金钱来帮助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后,她视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为亲姊妹一样,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关心他们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长大**。如今,辛苦经营的家换来了姊妹们的真情,弟、妹将李凤芝这位嫂子当成母亲一样看待,尊敬她,爱戴她。知道嫂子照顾卧病在床的哥哥生活的不容易,他们经常给嫂子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让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她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欣慰。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姊妹。一次,邻居张凤兰不在家,家里晾晒在楼下的衣服和被子忘记收上来,这时大雨就要来临,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安顿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楼将被子及时抱到屋里,免遭大雨淋湿。当邻居急忙赶回来,看到自己的被子干爽地放在李凤芝家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因为她常年在家照顾丈夫,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大家在闲暇时也都伸出手来帮助李凤芝一家,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李凤芝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坚强不屈、无私奉献,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11

  王立梅,开城镇都督村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凡的农家媳妇。七年如一日服侍患有心脏病的'公公和孝敬尚在人间的婆婆。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六店街道。自与丈夫结婚以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视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对她说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们,立梅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

  2005年,身患心脏病的公公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在众多的子女中,是和老人关系最融洽的三儿媳妇王立梅主动去医院照料公公,她没有在丈夫的三个姐姐和两个嫂子面前说一句抱怨的话。多年来,身患疾病的公公和年迈体弱的婆婆一直住在立梅家。公公自手术后,老年病缠身不能起床正常活动,连吃饭都要人喂,这些年来吃喝拉撒睡全靠儿媳立梅一人照料。立梅对一双公婆真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生活上多方照顾,夏天买回夏装,冬天买回毛衣、羽绒服。婆婆经常腰、腿痛,立梅就给婆婆寻医问药,擦腰洗脚或陪送医院诊治,就像女儿照顾母亲一样。

  丈夫徐鲁生因工作需要经常不在家,立梅不仅悉心照料公婆,还特别重视一对儿女的学*,把这个家操持得美满温馨,从不让丈夫多操心,她既是一个孝顺的媳妇,又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是一个善良的母亲。

  邻居都羡慕徐家有一个像女儿一样好的儿媳妇。王立梅的事迹不但在六店街道而且在周围村庄也传为佳话,没有谁不夸她的。都说:“有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

  经典国学《弟子规》中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王立梅用自己切实的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在越来越文明的新农村里,这样的好媳妇就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杰出代表!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12

  用爱将生命延续——记桃元社区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小廖。

  有一种爱被世人所赞颂,有一种爱可以让人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温热。它像火红的太阳,像黑夜里的油灯,像冬天里的毛衣。它如同山间的溪水,一点一滴的细流汇成潺潺的溪流,这——就是母爱。家住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社区汪屋组的侯威,虽然出生没多久就被自己的亲生母亲遗弃,但是十几年来,他却一直从祖母小廖那里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他的生命也因小廖的照顾而得到了延续。

  小廖,女,1924年出生,现居住在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社区汪屋组,中年丧偶的她,目前和儿子汪定四、孙子侯威住在一起,她已年*九旬,却依旧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天生智力残疾、全身瘫痪的孙子,虽然生活艰苦,但她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小廖老人膝下只有一个儿子汪定四,出生于1959年9月,1996年3月与同村的侯泽琴结婚,次年育有一子侯威,不幸的是,刚出生的侯威,就被确诊患有先天智力残疾并且全身瘫痪。所以汪定四夫妇在婚后不久就选择离婚,离婚后的侯泽琴抛弃了侯威独自离开,汪定四只好带着孩子回到了自己家,在婚姻不幸和儿子病重的双重打击下,汪定四整日精神恍惚,在生活上也仅仅只能自理了。因此,本该颐享天年的小廖,从74岁开始,又担负起了抚养孙子的重任,15年来,她以超乎寻常的毅力照顾着孙子的日常起居,她的事迹感动了左邻右舍。

  照顾残疾的孙子很辛苦,更何况是一个当时已过七旬的古稀老人,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的家庭来说,最难的还是怎样才能努力赚钱给孙子治病。为了早日治好孙子的病,小廖70多岁的高龄,还要到附*的工厂去打工,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的工资,还得整天盘算着怎么给孙子多攒些。除了打工,小廖还要靠自己一个人种地,打粮食卖钱,而为了节省开支,这些年来她种地从来不用机器,也从来不打除草剂,全部依靠手工耕种,自己一个人拔草、一个人掰玉米,一个人骑着三轮车往回运粮食……为了省下哪怕是一块钱、一毛钱,小廖甚至都舍不得买菜买肉,每天就吃咸菜配饭,只有到了逢年过节,才会买点肉给孙子补一补。一边要打工挣钱,一边还要种地,所以在每年的农忙时节,小廖几乎把夜里的时间都用上了:每天凌晨两点就要到地里去拔草、料理庄稼,等到天快亮了再回来上班。沉重的负担,繁重的劳动,一个年轻人都未必吃得消,更何况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与此同时,身心俱惫的小廖,每天还要思量着孙子的医药费,精打细算着这个月能给孙子攒下多少钱……

  由于侯威先天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小廖要比别人多花几倍的辛劳去照顾她的孙子,一开始家里买不起轮椅,小侯威只能坐在凳子上,他要去哪都得靠年迈的奶奶背他去,后来村里得知小侯威的情况,为他配备了一辆轮椅,这也减轻了廖奶奶的负担。每天早晨,小廖老人将侯威挪到床边的椅子上,中午再将他背到床上休息,下午再这样重复一次,日复一日,从未间断。如果说照顾孙子的吃喝拉撒,就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么每次把孙子带到城里去治病,更是让老人疲惫不堪,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小侯威都要定期去医院接受治疗,路途的艰辛不言而喻。为了让孙子的病情有所好转,她谨遵医嘱,常常跟孙子聊天,每天帮他按摩全身、擦洗身体,小侯威似乎也能感受到奶奶的爱,偶尔还能用笑容来回应奶奶,而孙子的一个笑容对小廖来说,已经是最大的安慰,是对她这么多年来,为孙子所做的一切的一种肯定,也是让小廖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也许一个微笑足以扫清小廖心中所有的阴霾。

  小廖老人告诉我们,孙子从一出生就先天残疾,他的母亲也是因为孩子残疾,才选择离婚抛弃了他们父子的,对于这一点,廖奶奶表示可以理解。但是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抛弃这个孩子,无论侯威的病情多么严重,多么复杂,哪怕一辈子生活都不能自理,小廖也始终没法割舍这一份亲情,她决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孙子饿死在路边。有人劝她,像她这样家庭困难照顾孙子又这么辛苦,可以选择把侯威送去福利院,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同时侯威也可以有专人照顾,可是每次听到村民邻里的好言相劝,她总是摇摇头说:“孙子是我的,这么多年他也*惯了呆在我身边,交给别人照顾我不放心。”就这样,小廖老人咬紧牙关,挺过了一个又一个酷夏寒冬。可是如今,年*九旬的她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年纪已经大了,怕自己百年归老之后,就没有人来照顾她的孙子了。每次说到这些,坚强的老人就会忍不住落泪,那无助的眼神总是让人倍感心酸。

  就是这样一位坚强的老人,她没有豪言壮语,困境中却不言放弃,十几年如一日,独自把残疾的孙子抚养**,可能是上天也被她的真情所感动,经过十几年不间断的药物治疗,侯威的病情终于渐渐有了好转,他似乎也察觉到了奶奶的艰辛,每次一听到“奶奶”二字,他总是显得很高兴,也许,在他的世界里,奶奶是他唯一可以信任和依赖的人。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农妇,用真情感动了你我,用真爱延续了孙子的生命,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时代赞歌。她让我们知道,在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用爱延续生命,有这样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做小廖。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13

  xx,男,汉族,1979年5月生,2005年加入***,高中文凭,现任xx村村委委员。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和谐,既是一种生活目标,更是一种生活境界。恩爱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湾,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要切实履行好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职责义务,孝敬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呵护妻子,与之白头到老,精心养育子女,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应当把生活的重心从自我扩展到家庭,多关心、体贴妻子,尊重老人,不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让家人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享受天伦之乐。xx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他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睦。村民们每次提起他都是赞不绝口,说他是孝敬老人、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对他更加信任,以他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让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

  xx的房子在滑坡险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会有滑坡发生的可能,裹挟着泥沙的`滑坡体时刻威胁着房屋的安全,但迫于经济困难,他便在天晴时,一个人拿着铁锹铲除淤泥,疏通水道,确保房子安全,让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时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经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为他担心自己睡的太死,让老人受到伤害。

  xx年5.12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家里做饭,当感到房子出现剧烈晃动时,他第一时间飞奔进老人的卧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过去后,他回到房子检查受损情况,在确认安全后,方才松了一口气;尽管大震过去了,但小震却不断,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发现有异常,便立刻转移老人。在震后的一个多月里,他时时刻刻都担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随着灾后重建的开展,xx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克服各种困难盖起了新房,他让老人住进了宽敞安全的房间,终于不用再担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头的担子一下轻了不少。

  xx不但孝敬老人,还和睦邻里,不管谁家有个大小事情,他都会主动去帮忙。谁家有了困难无论是经济,还是家庭纠纷他都主动帮助化解,街坊邻居谁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xx婚后,为了肩负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舍不得给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饭菜端给老人并一再嘱咐孩子们不准动老人的饭。他做在先、吃在后,收拾完碗筷,顾不得休息,就又抄起农具投入到农忙之中。

  30多年来,xx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一定要让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说,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但这样的情况在xx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他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他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

  有一次,老人因突发脑梗塞晕倒,他急忙找人、找车把老人送进医院。看着病床上痛苦**的老人,xx二话没说,拿出所有积蓄,东拼西凑了几千元钱,及时为老人看病。住院期间,xx跑上跑下交钱拿药,端屎端尿,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半个多月过去了,经过xx的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别高兴。

  xx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xx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经常说:他觉得:孝敬老人,照顾妻子,让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乐。

  这位普通的农民,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他爱老人、爱妻子。他用他那颗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谁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14

  《增广贤文》有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父母,孝老爱亲,动物亦是如此,何况乎人?孝敬长辈,亲待友邻,于我而言是理所应当!

  “孝”字萌发

  孝的意识在我脑海里萌发是来自于母亲。乡村人家,婆婆媳妇闹矛盾是常有的事,年幼的我都知道谁家又吵架了,谁家又闹起来了,但是我家从没有这种情况出现过。印象里母亲从来没有和我祖母大声吵闹过,有时候意见不合,祖母会大吵一场,但是母亲不会反驳,只是自顾自的忙着。有一次年幼的我问母亲:“妈,我奶奶这么凶,你怎么不反驳呢?”母亲总是笑笑说:“你奶奶是老人,我是小辈,说几句去吧,说累了就不说了。”也常听街坊邻居说母亲是个孝顺的人,慢慢的我知道了,与自家老人顺承和气,即是孝。

  作为土生土长的“孝”里人,小时候真不知道我们的镇子为什么叫孝里?父亲告诉我,孝里有座孝堂山,是郭巨埋儿的地方,从父亲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我知道了孝在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原来有这么久远的历史。孝文化的种子也慢慢深植在了我的心里。

  “孝”中成长

  求学时期,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谈的多的是理想抱负,前程似锦,总是忽视对家中父母和老人的关心。记得有一次外祖母卧病在床,我放假后去探望。母亲一口一口地喂外祖母吃饭,外祖母吃得身上到处都是,母亲就一点一点的擦;舅母则把外祖母的大小便失禁的脏衣服拿着去洗涮,她们聊着家常,没有一个人说脏喊累。那一刻的我突然喜欢上了这人间烟火气,那一刻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似乎明白了母亲和舅母之所以受街坊邻居尊重的原因,不仅仅是脾气性格好,还有这最最重要的孝道。母亲对外祖母尽孝是理所当然,舅母对外祖母还如此亲厚,让我更是心中一暖,从此我下定决心要成为她们那样的人。

  懂得了孝,才是真正的长大。我不再恣意妄为少年疯狂,做事之前先会考虑下父母的感受和意见,多听取他们的想法;我不再天高水长远走他乡,我的心里也有了重重牵挂,牵挂的那方是故乡。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经常给父母打一通电话聊聊家常;放假回家,会争着抢着帮父母干一点农活;工作以后,我更是有了足够的能力孝顺父母;结婚后,我自己也成了父母,对待公婆也是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样。我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孝,也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时时践行着,虽是熹微之光,但是如树木抽芽,山花初绽,温暖着我的家庭,灿烂人生的四季。

  践行孝道

  于我而言,最大的孝,就是成长为父母的骄傲,给他们遮风挡雨,像他们小时候保护我那样保护他们。

  20xx年的四月,父亲查出了肺癌,人间四月天不再是阳光明媚,反而成了我们一家人的噩梦。生病了,就得治疗,尽管我们知道,父亲的病很难治愈,但是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因为心中一直有个侥幸的心理,那就是父亲一定能扛过去。

  这一年多的时间,我和家人陪父亲进行了5次化疗,假期里一次长达30天的放疗。年前发现转移后,又再次入院治疗,做了一次手术,中间无数次的去医院检查,更是数不胜数。目前的父亲卧病在床,不能动弹。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工作,周六周末去老家照料。忙的`马不停蹄,但是身为子女,这样的忙碌是天经地义,所以也感觉不到很累,因为为父母付出再多也是甘之如饴。

  其实回头看看,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家——学校——医院三边跑的生活,是不堪回首的。一边是四十多位渴望知识的眼神,一边是卧病在床的父亲,家里还有两个正值上学季的年幼子女。身为人师,我必须花更多夜晚的时间来提前备课,掌握教材,不给孩子们落下知识。身为子女,我必须在放学后,或者假期里,尽量跑到父亲身边,陪他一起战胜疼痛和病魔。身为父母,我还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动向,陪他们读故事,陪他们去游戏。多重角色的来回切换,有时也会累到不想动弹,但是,想一想,无论哪一边,都不能放松,我的担子,还需要我自己来扛!

  更何况身为一名教师,责任是工作中最要的语言,我的一言一行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是孩子们以后成长的力量!我想用我的行动告诉我的学生、我的子女,孝老爱亲是人之常情,更是人生之责任,是每一个少年长大后必须有的担当!

  传播孝道

  很庆幸自己是一位教师,能用自己满身的积极正能量去影响更多的学生。工作12年的时间,在班集体建设中我也会植入孝文化的建设,开设与节日相关的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活动:三八妇女节、重阳节时,组织孩子们孝老爱亲,为长辈做理所能及的事情。五一劳动节,则倡导学生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去关心社区卫生、安全等问题,组织同学们写倡议书,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知识的传承上,我更偏重传统文化的传播,组织孩子们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孝道”;给孩子们讲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深刻含义;带领孩子们读二十四孝卧冰求鲤、黄香温*的故事……所有这一切都是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路上心怀感恩之心,爱父母,懂反哺,才能真正的热爱我们的祖国,成为祖国的肱骨!

  孝老爱亲,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这么做,孝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身边更是有无数孝老爱亲的模范榜样值得我们学*!我只是普普通通的那一个,希望我的故事能给你带来一些力量,引领你愿意去孝老爱亲、奉献善良。

  孝在心中,温暖四季,一切就都会向着美好的方向。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15

  说起蔡云德,道**区泰园巷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蔡云德今年69岁了,自1963年结婚以来,蔡云德一直和婆婆**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经98岁了,身体经常生病,当婆婆病了时,蔡云德一刻不离地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蔡云德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逗婆婆开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婆婆喜欢吃的早点,等婆婆吃好了再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逢年过节对蔡云德来说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亲人都会到家里来过节,房子顿时显得异常拥挤,蔡云德总是屋里屋外、任劳任怨地忙活,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女儿”,这是我的福气。

  多年来,婆婆由于年龄原因,行动不便,需要人一刻不离的进行照顾。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爱心、耐心、细心的照顾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老人总在夸着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身体还算可以,能够拄着拐棍行走,蔡云德无怨无悔的细心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唠家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蔡云德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通过看电视,要儿媳蔡云德到社区来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灾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老人的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四十多年来,蔡云德始终如一的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女性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的事迹,也影响着道**区的广大居民,大家以她为榜样,在社区形成了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的好风气。道**区居委会组织广大居民学*了蔡云德同志先进事迹,并号召广大居民向她学*,树立榜样。通过活动开展,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某某某,,镇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现年48岁的,小巧玲珑,性格刚强,心直口快。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

  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常家务不*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武山县桦林乡孙堡村,有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无怨无悔,家庭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她叫高富珍,今年32岁,一名普通的孙堡村村民,用自己勤劳双手描绘了一幅孝老爱亲的动人画卷。

  孝敬父母

  她照顾老人多年,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所有重担,总是自觉自愿,无怨无悔。现在的老人年事已高,由于长期的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的疾病,在老人的屋子里,老人的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连老人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富珍每天有空时就会陪在老人身边,和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她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尽管她为了生活,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她对老人的关心照料从不掉以轻心,除了做好适合老人的可口饭菜和滋补食品外,还经常为婆婆梳洗。每当外出前她都会再三叮嘱家人好好照顾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儿女们一道送婆婆上医院就诊,每次送婆婆上医院,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婆婆是她的母亲。

  关爱子女

  高富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两个儿子年纪尚小,但她自小就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辛勤劳动的精神。她一个不仅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辛苦劳作的丈夫的衣食起居,还要时刻照看好尚且年幼的两个小孩,没有一刻能够闲着。为了给两个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好性格好*惯,让孩子感受到爱,身心健康地成长,她不管有多苦、有多累,从来不争嘴吵架,每次带给孩子的都是笑逐颜开,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高富珍让全家人***育思想,不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高富珍夫妻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让他孝敬长辈;发现他对人有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高富珍总会认真教孩子扫地、擦家俱等家务事,尽量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夫妻和睦

  尽管高富珍夫妇生活并不是非常富裕,但他们夫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一起承载起生活的重压。他们一直以来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对丈夫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

  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婆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家庭和谐

  在高富珍家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处处洋溢出幸福和美满。高富珍是一位勇担家庭责任的楷模,夫妻和睦、家庭和谐是该家庭的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关系十分亲*,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

  作为儿媳,他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儿媳;作为妻子,他关爱丈夫,与丈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目前,她以身作则,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群众颂扬

  作为媳妇,她克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做他们精神上的支柱;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子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为了减轻丈夫的工作压力,她一力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她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

  有加,对兄妹的子女,她们均视如己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尊老爱幼,她始终铭记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她关心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她不仅孝敬家中的老人,对乡亲更是和蔼可亲,关怀备至,她能够善待乡邻,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16

  xx,女,汉族,1979年2月出生,现年33岁,是xx乡街道村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的家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家庭,上有年迈的祖母、婆婆,下有正在上学的两个女儿,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地,全家勤劳节俭。多年来,xx用自我的爱心操持着整个家庭,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尊敬长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地爱让这个家庭始终持续着一种祥和的气氛。为老人带给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在邻居眼中是一位随和的好邻里,在丈夫面前是一位体贴的好妻子,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位体贴孝顺的好媳妇,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爱的好妈妈。

  一、互敬、互助、互爱,家庭和睦

  xx与丈夫结婚十几年来,一向没有与祖母、婆婆分家,与她们一齐吃住,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xx觉得,这个事是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婆婆,像亲闺女一样,就没有处不好的婆婆,儿媳学会了婆婆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作风,“娶个儿媳,就是我多了个闺女”这是婆婆对人们说起儿媳时的自豪。祖母年迈,身体也不好,渐渐的脾气也很暴躁,时常为难她,她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的心中也充满了苦与痛,她就不那么委屈了,反而更加的关心老人,陪老人说话,当她出去心中的不悦。xx说:“她给予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她的回报。”祖母也十分疼爱这个善良的孙媳妇。祖母经常生病,需要照顾,她认为祖母年纪大了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时候,照顾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我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她尽全力照顾好两位老人。每一天,她除了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还要妥善安排好两位老人的起居饮食。

  *时,两位老人提出的要求她都尽力给予满足。老人年事已高,经常生病,药不离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饭她从来毫无怨言。虽然生活拮据,逢年过节她总不忘给老人买点礼物,天冷了,她每一天早早为老人生好炉子,让老人从心里觉得暖烘烘的。提起xx,老人感动得说:这孩子比亲闺女还亲。一次,婆婆不慎摔倒造成骨折需要伺候,她按时按餐给婆婆喂粥喂饭,替婆婆换衣梳洗,任劳任怨,并时常搀扶老人到室外晒太阳,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复了。

  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齐,每个人都有自我的生活*惯,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因此,误会和摩擦总是难免,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计较。碰上不顺心的事,不当场理论,等他们心*气和后,再问明原因,和他们谈心、解他们心中的疙瘩。在家庭生活中,xx对祖母和婆婆的照顾可谓体贴入微。街坊邻居提起她们三代人的.关系,总是赞不绝口,她总笑着说:“谁家没有老人?谁没有老的时候?我只但是是在尽自我的义务,为孩子做榜样。”儿女们的善解人意让婆婆也没有了担心,孩子们也在这样和睦的氛围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xx的女儿们在学*上也年年拿先进,xx不仅仅精心照顾祖母、婆婆,而且与左邻右舍都友好相处,谁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会尽量帮忙。

  在xx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千年来深印在中华儿女心头的“孝”字。她总说:“我最怕的就是服侍不好老人,怕老人没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她们虽然不是我的亲生祖母和妈妈,但尊老爱老的品德一刻也不能忘!”、“这天孝顺父母的人,将来也会得到子女的孝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xx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孩子们也打小明白了要孝顺父母的道理,个性孝顺,整天围着曾祖母和奶奶转,妈妈给她们买了什么好吃的她们都拿来给曾祖母和奶奶吃,乐得老人们总是笑的合不拢嘴。

  二、重视教育,悉心培养孩子成才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由于丈夫*时忙,老人又无力帮忙照看,孩子上学的接送、生活照料、家里的活计全都是xx一个人承担。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十分艰辛的事情。xx不仅仅注重孩子的学*成绩,更注重培养她们的独立生活、学*的潜力。经常鼓励她们勤奋刻苦学*,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惯。xx经常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孩子的学*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优秀生。

  xx的事迹在xx乡街道村里传为佳话,但是xx本人却说,我做的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儿女们的职责、作为父母的义务;村里人提起xx都竖起大拇指说:“xx是当之无愧的敬老爱亲的好模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17

  小时候,都是爸爸妈妈为我做事,如穿衣服、吃饭、刷牙、洗脸等种种事情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照下一点一点地做好。那时,爸爸妈妈不但要照管我,家务事也少不了,加上每天还要上班,可想而知有多辛苦……

  爸爸妈妈是把生命给我们的人,从我们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到成长为今天的五年级学生,爸爸妈妈牺牲了多少的时间和心血,花费了多少的精力和财力,用世上最无私的爱养育我们,使我们长大**。

  现在我长大了,慢慢谅解到了父母的辛苦,体会到他们对我无私的爱。他们每天的操劳、工作,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爸爸妈妈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更是应当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精神去报答我们的父母。但其实孝敬父母并不难,不需要华丽的礼物,也不需要过于奢侈的物品,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孝心。自己亲手做的.一张小贺卡、一枝康乃馨或者自己亲手做的礼物,就足以表达内心的语言。但我们最好是用实际行动去报答父母,例如,考试时候,考了好的成绩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时多帮妈妈做家务;帮爸爸妈妈捶捶背;在他们下班回来的时候泡上一杯清香可口的茶端到他们的面前……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不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吗?

  所以现在,我尽可能多孝敬父母,因为妈妈工作忙,我没有很多的时间和妈妈在一起。但是,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尽我的绵薄之力:父母过生日,我会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份小礼物,让他们开心;为实现他们对我的期望,在校好好学*;当父母工作繁忙的时候,我就会煮饭,做些家务活,减轻父母的负担;父母生病时,我会像他们关心我一样,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端茶送水,驱寒温暖;当我做错事情或顶撞父母后,就会主动向父母承认错误;时常会跟父母讲些笑话,说说我在学校的情况,让他们对我的学*放心……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生活中,总会有许多事情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或喜,或忧,于是,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也就选择了过什么样的一种生活。感恩,是我对待生活的态度。感恩,并不局限于铭记别人的好处,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

  对于父母,我们优异的成绩,良好的表现就是给他们最好的回报,就是他们最开心的事!在此,我呼吁天下所有的儿女们:多多关心你们最亲的父母吧!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18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在恭城收费站,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xxx,今年50岁,是恭城收费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爱人下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学做勤杂工,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还在念初中。在单位,李春杰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他在*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

  1988年7月,xxx与妻子结婚了,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互敬互爱,家庭和睦。随着两个孩子的相继出生,更是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但由于孩子出生时双方的父母都因工作忙,无法脱身来帮忙照顾他的妻儿,憨厚老实的"大男人"xxx硬是"赶鸭子上架"的当了"月嫂",挑起了照顾妻子和孩子的重担。大孩子出生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他每天下了班都要顶着寒风步行几里路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回到家又是给妻子洗衣做饭,又是给孩子洗澡、喂奶、换洗尿片……他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天下来忙得腰酸背痛的,有时晚上12点钟还不能上床休息,深夜里三五次地醒来哄孩子更是常有的事。妻子眼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的消瘦,心疼的说:"xxx啊,你一个大男人的做这些事,真苦了你啦!"xxx深情的望着妻子,体贴的憨笑着对妻子说:"你生孩子比我更辛苦。"丈夫一句朴实而真挚的话把妻子温暖得热泪盈眶。1997年10月,xxx妻子的单位破产了,她一下没了工作,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心情十分糟糕。一向温柔的她,有时竟会*白无故地冲着xxx发脾气。这时,xxx十分理解妻子,总是好言安慰妻子,开导妻子,一点也不埋怨妻子。为了让妻子心情舒畅一点,他一有空就陪着妻子散散步、逛逛街或是爬山、郊游。他把洗衣、买菜、做饭等等家务全揽在自己的身上,花着心思为妻子做好吃的,还积极帮助妻子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他们俩结婚25年了,二十多年如一日,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共同营建了一个充满温馨、和谐、安宁、幸福的家庭,赢得了四邻八舍的羡慕和赞誉。亲朋好友都说xxx是世上难得的好丈夫!

  xxx的父母都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了。说到高龄,xxx的`父亲——xxx老人,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感激,他说自己还在龙胜工作时,有一次因病吐血将*两大碗,差点就见了阎王爷,是儿子xxx为他献血救了他。他经常一脸自豪地说,能活到这个年纪,多亏了他们家xxx,他这条命,是xxx这个儿子为他保住的。为了能让老人更加幸福的安度晚年,xxx和妻子都精心的照顾着老人的饮食起居。*时在家里,除了扛下买菜、洗衣、做饭等等家务活,他和妻子还经常陪老人打打门球、散散步、逛逛街,或是陪老人看电视、串门儿、聊天儿。老人年纪大了,经常有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的,这个时候,他总会及时领着老人上医院看医生,挂号、取药……忙个不停。一次,他的父亲身患重病住院治疗,生活不能自理,他与家人寸步不离、通宵达旦地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煎药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子,一把屎一把尿、无微不至的照料着老人。*两年父亲经常生病住院,他总是彻夜守候在老人身边,没有一点儿嫌弃,从不说半句怨言。不光是对自己的父母孝敬,他对岳父母也一样孝敬。几年前,他的岳父突发脑瘫卧病在床,加上岳父本身又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人24小时看护,而岳母年事已高,其他儿女又不在身边,为了更好的护理岳父,xxx干脆搬到了岳父母家中。尽管岳父常常做一些让xxx夫妇哭笑不得、让常人难以想象的尴尬事情……但他每天还是不厌其烦、耐心地帮岳父擦洗、按摩、翻身,他还经常与妻子用轮椅推着岳父到外面晒晒太阳,看看热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一照顾便是九百多个日日夜夜,直到老人去世。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周围的人都说他是岳父病床前最孝顺的亲儿子呢!

  xxx常对人们说:"父母生我们,养大我们,不容易啊,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古人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做子女的要拿一百倍的孝敬来报答父母才对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和妻子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孩子对长辈也都十分的孝顺。正是因为有了子孙们的孝敬,家里的老人才愈发福寿延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特别的惹人羡慕。

  xxx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路人,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情真意切、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却真真切切的打动着我们。他,是我们学*的榜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xxx那样,坚守对父母对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懂得感恩,懂得报答,学会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并且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凡而又*淡的生活中,去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让孝老爱亲的明灯,能照亮更多的家庭,温暖更多的人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19

  现年35岁,1996年技校毕业分配到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以下简称xx集团),现为xx集团本部资产管理公司聚氯乙烯厂的一名普通女工。1997年,她与xx公司员工自由恋爱结婚。作为普通工人,他俩收入微薄,婚房只是一间十三*米的小屋。20xx年7月儿子出生,小家庭沉浸在欢乐中。虽经济不算宽裕,他们仍在隔壁租好房子,将公婆从农村接来,一家人在一起过着简单和睦的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3月22日丈夫在重庆万州不幸因意外摔死,当时儿子还不到两岁,27岁的尝到了人生的苦痛、莫测与无奈。亡夫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本养育了一双儿女,期盼着能享受天伦之乐。但是女儿20xx年因病去逝,老人又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命运对两位老人是却是如此苛刻,唯一的儿子也离他们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现实,再一次给年岁已高的公婆沉重打击,公婆相继病倒。

  家里失去了男人这个顶梁柱,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接踵而至――老的病,小的弱,微薄的工资要养活4口人,困难可想而知!她感觉天都要塌了,无法想象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办。她想到了死!想到黄泉路上去追寻那相亲相爱的丈夫。但看到一夜白头的公婆无依无靠,再看看蹒跚学步的儿子天真无邪,几年来一起生活的相濡以沫,善良的老人早就和她融为血肉相连的亲人了,自己真的就能放弃他们吗?不,不能啊!意识到:自己决不能垮!丈夫不在了,她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她要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要扛起两个老人老有所养的担当,命运既然这样安排,她只能坦然面对,坚强地挺下去。

  擦干了眼泪的,面对公婆无助的眼神,她一字一句对老人许下承诺:“爸、妈,佰均和姐都走了,从今以后你们就把我当亲生女儿来看待,我也会把你们当成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孝敬。”看到可爱年幼的孙子,再看看神情坚定的媳妇,两位老人放下心来。一家人住在一起后,儿媳尽心照顾老人的生活,饭桌上的肉、好吃的菜,尽量给老人和孩子留着。八年来,虽然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但和睦谦让的他们,让孩子享受到了无比的幸福与快乐。

  风烛残年的公公经常生病,送医院的路上夏天日晒雨淋是常事,冬天遇上寒风凛冽最苦的人还是。20xx年初春的一个夜里,老人发烧病得不轻,急忙收拾好到医院需要的物品,背起老人来到楼下,漆黑的周围没有出租车的影子,更没有一个可以帮忙的人。没有因为难而放弃,背起老人就往医院赶,静静的夜里只有她呼呼的喘气声,伴着她深一脚、浅一脚赶往医院。等医生给老人检查完并打上吊针后,又困又累的松了一口气,趴在老人的床头柜上睡着了,等护士给老人输完液叫醒她时,东方已泛出鱼肚白……

  为了让儿子从小树立孝敬老人的意识,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天天让儿子为卧病在床的公公拿药端饭,让孩子和她一起照顾两位老人,尽可能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强生活的信心。

  八年的光阴,为家庭付出了女人最好的青春年华,同事和朋友都希望能有一个男人帮帮她,每次介绍的男友,得知她还要供养前夫多病父母的实际情况后都离开了。现实的残酷没能动摇决心,她回忆起以前和丈夫的相濡以沫,想到公婆儿女双亡的无依无靠,她知道自己不能放弃老人,她毅然选择了前夫的父母,放弃了重新组建家庭的希望,她要替逝去的爱人尽到赡养双亲的责任,让爱人在九泉之下瞑目。

  孩子一天天长大,需要各种学杂费,公公一直生病,只能靠简单的药物维持,生活上再怎么节约开销每月仍捉襟见肘,经济压力让喘不过气来。善良的婆婆为了替她减轻一些生活负担,偷偷去捡破烂换钱以贴补家用,面对生活的艰难,面对“倔强”的老人,她不得已默认了婆婆的做法。一次婆婆一大早就出门了,到傍晚仍没回来。下班得知后,不顾天已经下起了大雨,急忙跑去周围的几个小区找寻,当她在一个垃圾站低矮的屋檐下看到弯曲着脊背、被雨水湿透了的婆婆,看到婆婆身边的一筐破烂时,她不禁流泪满面,深深的自责,死死咬住嘴唇,颤抖着叫了一声:“妈,让我来背。”婆婆用慈爱的眼光看着她:“不关事,妈和老汉拖累你了,娃儿,你也辛苦啊”。当背起沉沉的破烂,一手撑起伞,一手扶起年迈的婆婆,冒着大雨往家里走的时候,天已经黑尽了。

  虽然生活艰难,但是却没有因为家庭原因影响过工作,十五年来,她勤勤恳恳地干好本职,通过不懈努力,从一名普通包装操工成长为一名DCS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骨干,多次被分厂评为“操作能手”,她用加倍努力工作来回报社会、公司、领导、同事的帮助和期望。

  只是一名普通女工,没有多少丰功伟绩,但是她那种在重重困难和打击下不自弃的坚强与独立和对公婆不抛弃的坚守,深深地激励和感动了周围的人。她把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真实地融入*凡而又*淡的点滴生活中,她用真心善待人,以挚爱感染人,让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成为一盏不灭的长明灯,照亮了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20

  冯贞娥,现为玉楼村委会计生员,与玉楼村的陈和刚结婚后生了两个小孩,家中上有80岁的老父母,下有两个上小学的小孩,全家一共六口人一起生活。除了做好村委会的计生工作,冯贞娥还和丈夫在家中经营小卖店,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有一次公公因高血压带肺部感染在海南省医院住了差不多一个月,期间丈夫负责在医院照顾公公,家庭重担便全落在冯贞娥身上,在家她要照顾两个孩子和年老的婆婆,又要看店,把家里的事务做好的同时也要兼顾村委会的计生工作,即便如此,她也不让丈夫操心家里的事情,让丈夫安心照顾公公直到病愈出院。公公婆婆年老有不爱干净的毛病,为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冯贞娥苦口婆心劝父母勤洗澡换衣服,还专程买了部手机给他们用。夏天时,冯贞娥特地买了风扇为公公婆婆纳凉;冬天时,冯贞娥就带公公婆婆出来晒太阳,为公公婆婆添衣加被。冯贞娥在日常生活起居上也十分注重对公公婆婆的关心爱护,嘘寒问暖,陪伴谈心。一片孝心诚可贵,身体力行更难得。问起冯贞娥照顾公公婆婆有没有感觉到厌烦和累过,她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做什么也都是应该的。”没有抱怨自己多么辛苦的照顾家人,也没有炫耀多年的付出,冯贞娥就是这样普通的一个媳妇。每当谈及妻子在家里辛苦的付出,陈和刚总会憨笑着看着妻子,无奈的摇摇头说:“这么多年苦了她了,也没让过上什么好日子,尽是照顾我们这一大家子人了”。

  他们是众多家庭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家人,却也是众多家庭中不同于其他家庭的一户。一家人都是玉楼村的普通农民,一样上有老下有小,一样靠种地为生,问起陈和刚和媳妇冯贞娥,邻居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夫妻俩不仅维持着一个家庭的和谐,教养子女走上正途,赡养老人安享晚年,夫妻关系也是和睦。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华3篇)(扩展9)

——尊师孝亲事迹材料汇总5篇

  尊师孝亲事迹材料 1

  孙鹏博,男,今年11岁,就读于鞍山市铁东区胜利小学六年一班。他尊师孝亲、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热爱集体、爱好广泛。他小小年纪,却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他是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的阳光男孩。他在学校,尊敬师长,她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敬爱每天早晨上学的时候,看到每一个老师都会微笑着说“老师,早上好!”和他的班主任老师更是有深厚的感情,就像对妈妈一样,有好吃的总是想着带给她。有一次老师嗓子哑了,他比谁都着急还特意带去了润喉糖,看着老师吃了他的润喉糖,老师的嗓子清脆了,他开心的笑了。他还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因为他腿脚快,每当老师需要取教学用具的时候,他都先主动跑出去,告诉老师:“您休息一会吧,我去取。”只有是是他能做到的,他都会积极主动的去做,他用这种力所能及的小事感恩老师辛勤的教导。他团结同学,用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对待每一个同学,他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有同学上课忘了带学*用具,他会豪爽的拿出自己心爱的文具借给他们,有同学不会的问题,他总是热情耐心的帮其解决,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他总是积极参与、认真准备,运动会上每个项目都有他的身影,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别看他个子小在篮球比赛中,更是生龙活虎还是主力队员得分的能手呢,成为同学们口中的“小男神”。

  在学*上,他刻苦努力、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喜好钻研,能够虚心请教。每天晚上回家会梳理当天所学的知识,整理错题集,把错的题抄写到错题本上,再举一反三的练*会,从入学到现在他功课总能及时完成,且作业整洁、字迹工整。他以优异的学*成绩、勤奋的学*态度、刻苦的学*精神,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他兴趣广泛,尤其热爱喜欢阅读和写作,一有空就读书,一有书就爱不释手,饭后睡前总是手不释卷。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他都读得津津有味。每年的压岁钱他全部用来购买各种科普、励志、作文方面的书籍,如饥似渴地吸取着精华。广泛的阅读不仅增加了他的知识面,开阔了他的眼界,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他的写作水*。课余时间他还学*了架子鼓,并且通过了业余十级的考核,现在又专心学*萨克斯也能吹出优美的乐曲了就这样丰富了业余生活,也陶冶了情操。

  百善孝为先,他孝敬老人,体贴父母,他心地善良、追求纯真。受家庭传统教育及军官父亲身上折射出的责任感、奉献精神的影响,让他从小就受到了熏陶。他自幼就明白做人要品性端正,深知“自立自强是立身之本”。因此,自他懂事便开始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言行举止规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友爱同学,热爱集体”。在学*好功课的同时,他在生活上坚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到自主自立,着力提高自己适应环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原因,无暇给予他同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城市独生子身上的那种娇惯、羸弱和霸道在他身上找不到一丝痕迹。小小的他,早已深知父母的不易,明白孩子也应该多为父母着想、为他们分忧,要尽力替他们分担生活压力。他学会了洗碗、擦地、洗袜子等许多力所能及的家务。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他总是围前围后嘘寒问暖,看见奶奶累了会帮助捶腿敲背,看见爷爷渴了会乐滋滋的倒上一杯水,爷爷奶奶看见他开心的合不拢嘴。每天早晨爷爷出门锻炼的时候像个小大人似的嘱咐爷爷告诉他的时候慢点走,注意安全。自己早晨上学走的时候站在门口大声说:“爷爷奶奶再见”是为了让他们不为他担心。点点滴滴的小事汇集着亲情大爱,他懂得用感恩的心敬老孝亲。他不但对自己家人这样关心,对邻居们也非常友善,尽管不都认识,但每次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问候他们,一声问候也送去了温暖和爱心,也会给他们带来快乐,在*凡的小事中体现着不*凡的事。

  一颗露珠反射太阳的光辉,一株小草预示着生命的活力。鸟儿感恩天空,因为天空包罗万象,实现它飞翔的梦想;鲜花感恩泥土,因为泥土无私奉献,给予了它迷人的芳香。尊师孝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根本,是立志之基石,虽然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细微之处见真情,他用一颗感恩,向上的心!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感恩养育我们的父母,感恩教导我们的老师,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

  尊师孝亲事迹材料 2

  xx,今年9岁,现就读于xx市实验学校二年级(6班)。他热爱学*、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热爱集体、爱好广泛、独立、阳光、自信,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在生活中他是一个懂事、独立暖心的小小男子汉。由于爸爸妈妈长期在外地工作,所以*常他和5岁的妹妹都是由外公外婆照顾。自进入小学阶段以来,学*方面他都是自己规划学*时间,独立完成作业,每天还会坚持带着妹妹一起读课外书,从来没有让爸爸妈妈操过心。对于父母不能参加他的学校活动,不能辅导他学*他也从来没有抱怨过,反而经常叮嘱父母忙工作的同时要注意身体。他知道外公外婆年级大了,照顾他和妹妹很辛苦,所以放学回到家都会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每次出门买东西的时候他都会主动帮外婆提东西,小区门口超市的老板每次都夸他:是个能干的小伙子。

  他还是一个小“暖男”,有一次妈妈生病了,他忙前忙后的给妈妈端水,用毛巾给妈妈做冷敷,为了能让妈妈好好休息,他还主动把妹妹带到客厅,给她读绘本,妈妈听见他小声的跟妹妹说:“妈妈生病了,哥哥陪你玩,我们不吵,让妈妈好好休息。”听了他的话,妈妈心里都是暖暖的。

  每年寒暑假期间外公外婆有事要回老家,所以爸爸妈妈把他和妹妹接到工作的地方,白天爸妈上班后他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妹妹的责任,他不仅能给妹妹做饭,还能按照假期规划自己完成作业。之后还会留出时间带妹妹到球场教妹妹打篮球,带着妹妹一起学*跳绳,把自己和妹妹都照顾的很好,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他的乖巧懂事让自己成为了爸爸单位小区里同事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在学校里,他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课堂上,专心致志,课后按时完成各科作业。他一直坚持要好好学*、天天向上,要用好成绩来回报、感恩老师。他讲文明、守纪律,集体荣誉感强,班级活动都会积极参加。在老师们的眼中,他是一名善解人意,责任感强的好学生,他凭借着很强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被同学们信赖选为班长,日常协助老师管理班级,了解同学思想动态,处理班级内部事务,帮助同学解决学*、生活中的困难,在集体户外活动中协助老师维持秩序,成为了一名副其实的班主任助手。因各方面表现优异,先后被评选为“优秀班干部”和“昆明市级红领巾三星奖章”等。班级也在他精心、严格的管理下,学*风气、组织纪律都一直保持优势发展。

  在社会上,他是一个奉行美德、乐于助人、富有爱心的好少年。他从小便在父母的教育下做一个讲公德、有爱心的人,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公交车上他积极主动地为老人或带小孩的乘客让座,在街上看见有人随手丢弃的纸屑他会主动地拾进垃圾箱内。他只有9岁,虽然还很稚嫩,可助人为乐的精神却已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他时时告诫自己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安幸福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xx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知道只有努力学*、全面发展,长大以后才能成才,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因为有了这种信念,所以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他性格活泼,待人真诚,爱好广泛,喜欢拼乐高、架子鼓和篮球。如今,xx同学正凭着自己的努力,踏踏实实地在浩瀚学海中奋力遨游。他用他的正直与善良为歌,以热心和豁达为曲,弹奏着一曲质朴的暖人心扉的歌;他用理想和追求做笔,进取和奋发为墨,描绘着一幅多彩的人生蓝图!

  尊师孝亲事迹材料 3

  他懂得“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在*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为了工作很辛苦。所以,他也经常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一年级时就能帮爸爸买报纸,帮妈妈买酱油;每天放学后就先来到厨房帮妈妈洗菜,然后再去完成作业。还学会了煮面条、包饺子、炒鸡蛋、煮粥。现在他仍然经常帮妈妈到我家附*的馍店买馒头,到放心肉店买肉、买油盐酱醋等调味品。帮父母洗脚,洗衣服,打扫卫生……这些家务活他经常干。而且从不顶撞父母,提无理的要求。每到节假日,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向他们汇报学*情况,给他们看奖状和成绩单,跟他们聊天让他们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尹振华同学在学校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家里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尊师孝亲美德少年】赵悦阳

  深邃微白的天空,还散布着几颗星星,地上漆黑,天上微白。她轻轻起身,来到酣睡的爸爸的身边,“爸爸,爸爸,醒醒,该出车了。”送走出早班的爸爸,她开始洗漱,整理家务,熟练地做起早餐,一个煎蛋,一块面包,温热的牛奶,自己坐在桌前预*今天要讲的新课文,待爸爸回来一起吃早餐,送自己上学。就这样,她一天的生活开始了。

  她就是鞍山市立山区中华小学三年级六班的学生赵悦阳,幼年时,妈妈就离开了她和爸爸,从小与爸爸一起生活的小悦阳早早就学会了照顾爸爸,照顾自己,照顾家,早早就撑起了自己的家。

  小悦阳从小一直与爸爸生活在一起,没有老人的照顾。上幼儿园时,爸爸出晚班车,每天爸爸为小悦阳准备晚餐,再忙着出车,半夜回来,劳累了大半夜的爸爸就匆匆煮上一碗面条充饥,甚至有时爸爸回到家来不及吃上一口饭,就疲倦地睡去了。小悦阳看着每日忙碌奔波的爸爸,总想能为爸爸做顿口的饭菜。上了小学,有一天爸爸出车忙,接回小悦阳,为她准备了一块面包,一袋牛奶就又匆匆的出车了。看着匆忙的爸爸连一顿像样的晚餐都没有,总会为自己准备一份自己爱吃的餐饭,小悦阳也想为爸爸做一顿热乎的夜宵。

  这天,写完作业的小悦阳想为爸爸煮碗粥,学着爸爸的样子,把米倒在锅里,加上水,插上电源,静静地等爸爸回来,当听到爸爸开门的声音,她兴奋地来到门前,大声对爸爸说:“爸爸,爸爸,我给你煮饭了,快来吃饭吧!”拉着爸爸的手来到厨房,指着电饭锅,爸爸打开锅盖,米还在锅里静静地躺着。虽然第一次做饭失败了,但并没有动摇小悦阳的决心。与爸爸一起下厨房,让小姨教自己做饭,烧菜,慢慢地也能做一顿像样的晚餐给爸爸吃了。

  懂事的孩子早立事,学会做饭并不是小悦阳的最终目标,每天放学回到家写完作业后,看到爸爸还没来得及洗的碗筷,他会站到板凳上在水槽前慢慢的清洗,

  一遍两遍,直到干净。整理房间,自己洗澡,洗衣服,慢慢的撑起家中的大小事务。

  在家中,小悦阳乖巧懂事,在学校勤奋好学,文明有礼。每天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与同学友好的相处,当同学有了困难还会主动的帮助解决,因为小悦阳的生活经验丰富,同学们有了困难,也愿意与她一同解决。

  小悦阳在学*上也重没放松过,她有着一股钻劲儿,不向任何一道难题低头。不耻下问是她的好*惯,有时在家中做作业,遇到不会的题,都会等爸爸不回来让爸爸讲一讲,甚至有时把把意思说不明白,她就上网去查,问问邻居家的哥哥姐姐,弄懂弄会为止。正是这种好*惯促使她不断发展,各科成绩都十分优异。有时,爸爸闲暇的时候,她一定会与爸爸去趟书店,畅游书海是小悦阳的最爱,每天里静下心来,书就是小悦阳的最佳伙伴,独自在家时,品味书香是小悦阳打发时间的秘诀,好多次爸爸收工回来,都能看到小悦阳手捧经典进入梦乡。书伴小悦阳成长,让她的课余生活更充实,同时也为她的成长带来了快乐,每次课上老师提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节日背景,她都能说出一二,丰富的读书经验令大家刮目相看,提升了孩子的自信。令其枯燥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冰面上,如小燕子般轻盈的身影;泳池里似鱼儿快乐的身影;休息时,与爸爸一起醉人的弹唱,无时无刻不让生活充满欢乐,充满幸福,充满希望。当我们还在梦乡时,她已喊醒爸爸;当我们还在辗转时,她已备好了早餐;当我们还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时,她已整理过房间。相信小悦阳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天一定会更蓝。

  尊师孝亲事迹材料 4

  她今年10岁,是五年(2)班的一名普通学生。在学校里,她是个尊师敬长的好孩子。每当在校园内,或在校园外,碰到老师,不管有无教过她,她都会恭恭敬敬地说声:“老师,您好!”当老师下课后,讲台桌上的作业本,她会主动帮老师收拾好。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行为,但能减轻老师的一点点工作量,她是班主任老师的好帮手,是班级学生的好榜样。从老师的谆谆教诲中不断塑造日益丰满的自我。除了工作认真负责,学*上她严格要求自己,时刻都在提醒自己,要好好学*,争取好成绩。上课时她总是全神贯注地听讲,认真回答问题后那自信的笑容,同学们就会不自觉地受到感染,对不懂的问题,她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弄懂为止,她帮助同学,与同学们在互学互比中取长补短、一起进取;与同学们在交流探求中学*借鉴、共同提高。同学拿着不懂得的题问她时,再忙她也会抽出时间,解答疑难;在课外她尤其爱看书,不管是作文书、报纸,还是中外名著,只要是有益的书籍她都读得津津有味,对于一些好词佳句,她都及时摘录下来,还把它及时背下来加以消化。她还关心他人,团结同学,经常帮助其他孩子学*,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特别在尊师孝亲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她热爱集体,对于班集体这个团队的荣誉我倍加爱护,只要是集体活动都会有她快乐的身影。

  从懂事开始她就会背颂三字经里的“香九龄,能温*;孝与亲,所当执”。后来上了学,她又懂得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在家里,在家里她是个孝顺长辈的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从不让父母操心,还经常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她知道在*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为了工作和照顾她会很辛苦。所以,她也经常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虽没有为妈妈亲尝汤药,但她会把温水端到妈妈的跟前;虽没有为父母暖衾,但她会为父母铺好被褥。从四年级开始,她每天晚上都会为妈妈端洗脚水、拿擦脚布,把水温调试好后让妈妈洗脚。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更是体现我对父母深深的爱。在社会,她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帮助老人提重物,把在路边玩耍的小孩领到安全的地方,举手之劳,从善如流。

  每到节假日,她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向他们汇报她的学*情况,给他们看她的奖状和成绩单,跟他们聊天让他们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

  她说,无论她将来做什么,一定不会忘记老师和爸爸妈妈在她成长的道路上所花费的心血。她会做到“饮水思源,常怀感恩”。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生活、成长的路是艰辛而漫长的。她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她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进取和奋发为墨,书写充满希望的画;她正用爱心、恒心、信心、诚心托起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同学们,你们一定想知道她是谁。她就是我们中间的最美尊师孝亲少年:聂鸣!

  尊师孝亲事迹材料 5

  她今年10岁,是三(1)班的的班长。在学校里,她是个尊师敬长的好孩子。每当在校园内,或在校园外,碰到老师,不管有无教过她,她都会恭恭敬敬地说声:“老师,您好!”当老师下课后,讲台桌上的作业本,她会主动帮老师收拾好。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行为,但能减轻老师的一点点工作量,她多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小组长“,是班主任老师的好帮手,是班级学生的好榜样。除了工作认真负责,学*上她严格要求自己,时刻都在提醒自己,要好好学*,争取好成绩。上课时她总是全神贯注地听讲,认真回答问题后那自信的笑容,同学们就会不自觉地受到感染,对不懂的问题,她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弄懂为止,在课外她尤其爱看书,不管是作文书、报纸,还是中外名著,只要是有益的书籍她都读得津津有味,对于一些好词佳句,她都及时摘录下来,还把它及时背下来加以消化。她还关心他人,团结同学,经常帮助其他孩子学*,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特别在尊师孝亲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家里,在家里她是个孝顺长辈的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从不让父母操心,还经常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她姥姥得了脑血栓,翻身、吃饭、大小便这样稀松*常的事情做起来都很困难。家里人都在为了生活、工作而忙碌,于是,从出院第一天起,喂姥姥吃饭、给姥姥翻身的事情就由她主动承担起来。可是,170多斤的身躯对于她来说实在是太重了,每一次扶起姥姥,都会让她满头大汗。

  为了帮姥姥的手恢复知觉,每天她都坚持给姥姥按摩,由于按摩的时间比较长,致使她的胳膊和手酸痛不止。姥姥的大小便不能自理,帮姥姥清理大小便就成了她义不容辞的责任,难闻的气味丝毫没有动摇她的决心:“只要姥姥的病能好,我做什么都愿意!”

  周末,闲暇的时间她都会推着姥姥到外面散心,给姥姥唱歌、讲故事、说笑话,因为她知道,只有这样,长期卧病在床的姥姥才不会觉得闷。

  对姥姥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她原本弱小的身子有些吃不消。要是回到家后,能躺在妈妈的怀里休息一下该多么幸福啊!可是,妈妈的身体也不容乐观,长年累月的疾病使妈妈干不了一点重活、累活。于是,洗碗、洗衣服、端屎倒尿……便成了她的日常工作;给妈妈倒水吃药、打洗脚水、铺被子……更是她每天的'必修课。

  也许你会说:“到了晚上,她总该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吧!”你错了!晚上,妈妈时常会犯癫痫病,就是俗话说的抽风,犯病期间,如果没人照顾、处理的话会很危险的。因此,即使睡觉的她,也时刻处于警觉状态,要随时观察妈妈的情况。

  懂事的她非常地体贴父母,能不买的就不买,还把父母给她的零用钱攒起来,在父母的生日那天买礼物送给父母。在*常生活中,她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日子虽然过得很苦,但她却很乐观,因为她有一颗感恩的心,她爱她的姥姥,爱她的妈妈,更热爱美好的生活!她坚信: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的!

  同学们,你们一定想知道她是谁。她就是我们中间的最美孝心少年:高思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