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赏析(精选5篇)

首页 / 赏析 / |

  滁州西涧赏析 1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言绝句。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及其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注释】

  第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第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在滁州县城西。据欧阳修说,西涧无水,大约在宋时即已淤塞。

  第3、怜:爱怜。

  第4、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第5、黄鹂:即黄莺。

  第6、深树:树丛深处。

  第7、野渡:荒僻的渡口。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韦应物(737-约789),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作品有《韦苏州集》。

  这首诗是作者在任滁州刺史任上所写,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

  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诗人暮春郊游之所见所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写的是春光明媚的晴天白日所见所感。胜春时节,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芳草萋萋,甚是钟爱,因而才有“独怜幽草”。

  “幽草”虽然不及妩媚娇艳鲜花,但它那既不甘寂寞,又不趋时悦人的品格,恰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独怜”一词,感****彩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古之贤人常以花草自喻,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说,当与“独怜幽草”异曲同工。如果说“独怜幽草涧边生”写的是静景,那么“上有黄鹂深树鸣”则写的动景。树丛深处莺啼婉啭,显然是在说明那一天是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是个响晴天儿。

  另外,草是“幽”的,“黄鹂”是在“深树”婉转啼鸣,一静一动,一幽一鸣,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艺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集中笔墨写荒津野渡傍晚阴雨是的景色。在这里,作品笔锋一转,与上文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上文是涧边“幽草”茂盛,“深树”“黄鹂”啼鸣,好一派明媚春光;而此处无人的“野渡”原本小舟“自横”,却又偏偏赶上“晚来”“春潮带雨”,给人的感受可想而知。

  不过诗人要表现的情怀并非悲凉和伤感,细细品味,不难看出“春潮带雨晚来急”从某种程度上却又渗透着某种希望与寄托,“野渡无人舟自横”之“自横”也有自爱,自赏意蕴

  这首在结构安排上对比鲜明,别具匠心,在感情表达方面也不乏独到之处。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环境鲜明、欢快而又幽深、宁静;“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又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描写客观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含蓄而又明了。

  滁州西涧赏析 2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滁州西涧》,欣赏这首山水诗的名篇。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写西涧雨景,野趣盎然。春暮的涧边,碧草萋萋,绿荫处处,与丽春花时相比,别有一番清幽之美。这自生自荣的幽草,这惹人诗思的清景,深得独步涧边的诗人的爱怜;芳华自落、暗碧渐笼的深树中传出的几声莺啼,更增添了心头的宁静感。天色渐晚,一阵簌簌的风声过后,密集的雨点穿林打叶而来。骤雨扑向西涧,春潮和着暮雨急速上涨。荒郊渡口,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时横时直,悠然空泊,载着满川风雨,一任春潮汹涌......

  本篇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诗里写的虽然是*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滁州西涧赏析 3

  原文:

  滁州西涧

  朝代:唐朝

  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韵译

  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注释

  ①滁(chú)州:州名,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滁州、来安、全淑三市县地。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独爱。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

  赏析: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更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滁州西涧赏析 4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1]幽草[2]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3]带雨晚来急,野渡[4]无人舟自横。

  【注释】

  [1]独怜:唯独。

  [2]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

  [3]春潮:春天漫涨的潮水。

  [4]野渡:郊野的渡口。

  [5]横:指随意漂浮。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译文】

  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的很急,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经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

  滁州西涧赏析 5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1.滁州:现在安徽省滁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上马河。

  3.怜:爱。

  4.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5.野渡:郊野的渡口。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本篇为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所作。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 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 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剌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 的心情。

  这是一首山水诗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得宗建中二年(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 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

  诗的前两句,诗人表示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只怜爱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莺动听的鸣声,诗人却似乎不以为意。后两句写晚雨野 渡所见,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也许船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 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 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 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小升初考试时,可以做复*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滁州西涧赏析(精选5篇)扩展阅读


滁州西涧赏析(精选5篇)(扩展1)

——《滁州西涧》赏析 (菁华3篇)

《滁州西涧》赏析1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滁州西涧》,欣赏这首山水诗的名篇。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写西涧雨景,野趣盎然。春暮的涧边,碧草萋萋,绿荫处处,与丽春花时相比,别有一番清幽之美。这自生自荣的幽草,这惹人诗思的清景,深得独步涧边的诗人的爱怜;芳华自落、暗碧渐笼的深树中传出的几声莺啼,更增添了心头的宁静感。天色渐晚,一阵簌簌的风声过后,密集的雨点穿林打叶而来。骤雨扑向西涧,春潮和着暮雨急速上涨。荒郊渡口,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时横时直,悠然空泊,载着满川风雨,一任春潮汹涌......

  本篇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诗里写的虽然是*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滁州西涧》赏析2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解】:

  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韵译】: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评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滁州西涧》赏析3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在滁州县城西。据欧阳修说,西涧无水,大约在宋时即已淤塞。

  怜:爱怜。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黄鹂:即黄莺。

  深树:树丛深处。

  野渡:荒僻的渡口。

  令人怜爱的空谷幽草默默地生长在涧边,欢快的黄鹂在幽深的山林中婉转啼鸣。春潮伴着暮雨急急地涌来,只有孤独的小船横在荒漠的渡口。

  韦应物(737-约789),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作品有《韦苏州集》。

  这首诗是作者在任滁州刺史任上所写,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诗人暮春郊游之所见所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写的是春光明媚的晴天白日所见所感。胜春时节,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芳草萋萋,甚是钟爱,因而才有“独怜幽草”。“幽草”虽然不及妩媚娇艳鲜花,但它那既不甘寂寞,又不趋时悦人的品格,恰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独怜”一词,感情色彩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古之贤人常以花草自喻,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说,当与“独怜幽草”异曲同工。如果说“独怜幽草涧边生”写的是静景,那么“上有黄鹂深树鸣”则写的动景。树丛深处莺啼婉啭,显然是在说明那一天是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是个响晴天儿。另外,草是“幽”的,“黄鹂”是在“深树”婉转啼鸣,一静一动,一幽一鸣,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艺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集中笔墨写荒津野渡傍晚阴雨是的景色。在这里,作品笔锋一转,与上文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上文是涧边“幽草”茂盛,“深树”“黄鹂”啼鸣,好一派明媚春光;而此处无人的“野渡”原本小舟“自横”,却又偏偏赶上“晚来”“春潮带雨”,给人的感受可想而知。不过诗人要表现的情怀并非悲凉和伤感,细细品味,不难看出“春潮带雨晚来急”从某种程度上却又渗透着某种希望与寄托,“野渡无人舟自横”之“自横”也有自爱,自赏意蕴

  这首在结构安排上对比鲜明,别具匠心,在感情表达方面也不乏独到之处。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环境鲜明、欢快而又幽深、宁静;“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又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描写客观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含蓄而又明了。


滁州西涧赏析(精选5篇)(扩展2)

——《滁州西涧》赏析 (菁华3篇)

《滁州西涧》赏析1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赏析一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赏析二

  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时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开头二句是写日间所见。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欲啭不啭意自娇",此写莺啼。"恬然自安流",此咏百川分流。这类"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

  这两句在结构安排上也很精当。"春潮带雨晚来急",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客观景物和抒情主体有机地融为一体。状出难写之景,达出难言之情。

  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

《滁州西涧》赏析2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解】:

  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韵译】: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评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滁州西涧》赏析3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1]幽草[2]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3]带雨晚来急,野渡[4]无人舟自横。

  【注释】

  [1]独怜:唯独。

  [2]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

  [3]春潮:春天漫涨的潮水。

  [4]野渡:郊野的渡口。

  [5]横:指随意漂浮。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译文】

  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的很急,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经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


滁州西涧赏析(精选5篇)(扩展3)

——《滁州西涧》 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滁州西涧》 教学设计1

  一、导入

  山水诗是*古代诗歌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滁州西涧》就是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七言诗中少有的佳作。

  二、文学?常识:

  1.山水诗: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产生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朝。诗人通过描写山水,表达?思想情感,寄托政治理想,阐发人生哲理。

  2.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中盛唐之交一位杰出的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事玄宗,历任洛阳丞、高陵宰、鄠县令、栎阳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地方官,故称韦江州或韦苏州。

  他的诗歌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潇洒自然,淳厚朴实,清远简净又有生机活泼,在唐?代诗人中,卓然自成名家。白居易说他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苏东坡有一首诗甚至说:“乐天(白居易)长短三千首,却逊韦郎五字诗。”因此,韦应物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的地位。

  三、朗读诗歌

  1.听范读,仿读。

  2.指读,指导朗读。(从节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来评价)

  3.全班齐读。

  四、翻译诗歌

  1.结合注释,?翻译诗句。

  2.交流难点,翻译全诗。

  参考: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的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五、诗歌赏析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

  2.作者在诗的前两句中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幽草,黄鹂,深树

  3.这些景物的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

  幽草,深树--视觉

  黄鹂--?听觉

  4.作者从不同角?度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更生动,更立体。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5.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倾向的是哪个字?

  明确:独。

  6.“独”意为独自。表现了作者怎样怎样的心绪?

  明确:无人相伴,独自徘徊于西涧,表现了作者孤独彷徨的心绪。

  7.?诗的后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春潮,雨,野渡,舟

  8.最后这句诗描绘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

  明确:以“野”“无人”,体现出了一片荒凉之意。一个“自”字描绘出渡船在春潮春雨中自在横斜的情景,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清幽静寂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恬淡自适的意趣。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两首诗。

  板书设计:

  滁州西涧

  韦应物

  幽草、深树--视觉

  黄鹂--听觉?

  春潮,雨,野渡,舟--清幽静寂、恬淡自适

  标签:课时长春唐诗滁州

《滁州西涧》 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2、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

  二、师范读《滁州西涧》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

  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1、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2、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鸟鸣、潮急、舟横)急。

  3、分别对各个文眼进行分析。

  鸟鸣——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怀。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

  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呆会儿再来分析。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

  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四、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概括出来就是——春涧寻幽

  五、进入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请发言。

  六、体会作者的情感

  1、怜——喜爱,怜惜。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

  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七、请同学们评论此诗,谈谈自己的收获。

  八、背诵诗歌

《滁州西涧》 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2、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

  二、师范读《滁州西涧》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

  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1、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2、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鸟鸣、潮急、舟横)急。

  3、分别对各个文眼进行分析。

  鸟鸣——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怀。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

  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呆会儿再来分析。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

  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四、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概括出来就是——春涧寻幽

  五、进入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请发言。

  六、体会作者的情感

  1、怜——喜爱,怜惜。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

  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七、请同学们评论此诗,谈谈自己的收获。

  八、背诵诗歌


滁州西涧赏析(精选5篇)(扩展4)

——《滁州西涧》教案 (菁华3篇)

《滁州西涧》教案1

  一、教学内容概述

  《滁州西涧》是长春版教材第十册第二板块古诗四首中的第二首,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本篇为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所作。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这首诗也是诗人当时处境和心情的形象写照,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认识1个字,会写2个字。

  能力目标: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三、学*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对古诗有一定的积累,也掌握了一些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所以说,对他们而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并不难,但是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可能会似懂非懂,所以在教学前需要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作者韦应物的资料,这样很利于学生感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教学中,要出示一些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从而激活学生想象力,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送别诗,谁能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能说说这首诗中的名句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中的名句千古传颂,经常被引用,唐代还有很多被后人传颂的古诗,今天我们学*本版块的第二首诗:《滁州西涧》,这首诗中也同样有被人传颂的佳句,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要求会认的字“滁”,通过课前的预*,能解释一下诗题的意思吗?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利用工具书自学要求会写的字“涧”“郦”,并理解诗句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3、学*前两行诗,读一读这两行诗,看看作者都写了什么?(用横线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勾画出来)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这里的“幽草”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2)黄鹂——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怀。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

  (3)能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4)再读这两行诗,想象是描写的画面。

  前两行诗写了作者在涧边所见的景物,后两行诗又写了作者在哪所见的景物呢?

  4、学*后两行诗。指生读后两行诗,教师出示课件

  百度收索:

  看后,现在你能说说后两句诗描写的是哪的景物了吗?(涧中)能结合画面说说后两行诗的意思吗?(同桌间交流后汇报)

  (1)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2)再读这两行诗,体会是所描写的画面。

  (三)把握整首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1、怜——喜爱,怜惜。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课件出示作者画像,介绍作者韦应物。

  (四) 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五)作业:背诵课后积累中的古诗《惠崇春江晓景》

《滁州西涧》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难点:

  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

  教学课时:

  1

  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风景图: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

  师: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诗名滁州西涧)

  二、赏析古诗,品读古诗。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师介绍诗人韦应物。

  2、明白古诗的时空背静。

  (二)明诗意,感情读。

  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

  2、学*古诗前两行。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

  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师小结:

  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3、学*古诗后两行:

  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

  师小结: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4、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悟诗情,师总结。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三、课后拓展:

  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

《滁州西涧》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难点:

  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

  教学课时:

  1

  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风景图: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

  师: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诗名滁州西涧)

  二、赏析古诗,品读古诗。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师介绍诗人韦应物。

  2、明白古诗的时空背静。

  (二)明诗意,感情读。

  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

  2、学*古诗前两行。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

  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师小结:

  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3、学*古诗后两行:

  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

  师小结: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4、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悟诗情,师总结。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三、课后拓展:

  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


滁州西涧赏析(精选5篇)(扩展5)

——商山麻涧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华3篇)

商山麻涧原文翻译及赏析1

  商山麻涧

  杜牧〔唐代〕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译文

  云气山岚升起四野弥漫,柔柳垂荫下有十余人家。锦雉野鹿飞跃芳草地,村巷鸡畜沐浴春日斜。长眉老翁悠闲自斟酒,红袖女娃清秀戴野花。感自己舟车行旅总奔忙,怀惆怅叹向溪边乱涂鸦。

  注释

  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麻涧,在商山之中,山涧环绕,宜于种麻,故名麻涧。岚(lán)彩:山林中像云彩一样的雾气。雉(zhì):野鸡。牛巷:牛儿进巷了。鸡埘(shí):**进窝了。埘,在墙上挖洞而成的鸡窝。秀眉:老年人常有几根眉毫特别长,称为秀眉,旧以为是长寿的象征。蒨(qiàn)袖:大红色的衣袖。蒨通“茜”,即茜草,根可作红色染料,这里指红色。簪(zān):插戴。征车:旅途中乘坐的车。计:生计。书细沙:在细沙上书写。

  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由宣州经江州回长安途中路南商山麻涧时所作。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其地险峻,林壑深邃。麻涧,在熊耳峰下,山涧环抱,周围适宜种麻,因名麻涧。诗人以清隽界笔调从不同界角度展示了这境带优美界自然景色。淳朴、恬静界农家生活和村人怡然自得界意态,充满了浓厚界诗情画意。

  在境个阳光明媚界春日,境辆风尘仆仆界“征车”曲折颠簸在商山界山路上。峰回路转,车子进入麻涧谷口,境片迷人界“桃源”境界,境股沁人心脾界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使得诗人境下子忘记了旅途界疲困,精神为之境振。

  举目遥望,周围群峰耸立,山上白云缭绕,山下雾霭霏微,在阳光界辉映下,折射出炫目界光彩;山风飘拂,山涧逶迤,远处在境片垂中界掩映下,竟然坐落着境个十余户人家界小村庄。这是境个无比美好界休息之处。那袅袅界炊烟,那轻柔界中丝,那悠悠界鸡犬声,引得诗人兴奋不已,催车前行。车轮辘辘向前,打破了山间界幽静,惊起了栖息在野草丛中界野鸡,纷纷扑棱着翅膀,从车前掠南;胆小界獐鹿竖起双耳,惊恐地逃到远处界草丛里。车子进入村庄时,太阳已经西斜,放牧界牛羊纷纷回栏,觅食界鸡鸭也开始三三两两地回窠了。

  黄昏,是农家最悠闲界时光。劳动了境天界人们开始回到石头垒成界小院里休息、并准备晚餐了。那长眉白发界老翁悠然自得地坐在屋前界老树下,身边放了境壶酒;那身着红色衫袖界村姑正将境朵刚刚采撷界野花细心地插在发髻上。置身这恍如仙境界麻涧,面对这怡然自乐界村人,诗人心旷神怡。想到自己千里奔逐,风尘仆仆,想到明天又得离开这里,踏上征途,欣羡之余,又不禁升起了悠悠怅惘。境个人坐在溪涧边,手指不由自由地在细沙上画来画去。此时余辉霭霭,暮色渐渐笼罩了这小小界山村。

  这首诗运用蒙太奇界艺术手法,通南巧妙界剪辑,远*结合,移步换形,境句境景,将商山麻涧境带界自然风光和山村农家界和美生活写得熙熙融融,生机盎然。最后,诗人将自己界怅然失落界神情境起摄入画面,曲折地表达了因仕途曲折而对田园生活界向往之情,富有意趣。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商山麻涧原文翻译及赏析2

  商山麻涧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翻译

  云气山岚升起四野弥漫,柔柳垂荫下有十余人家。

  锦雉野鹿飞跃芳草地,村巷鸡畜沐浴春日斜。

  长眉老翁悠闲自斟酒,红袖女娃清秀戴野花。

  感自己舟车行旅总奔忙,怀惆怅叹向溪边乱涂鸦。

  注释

  岚彩:山林中像云彩一样的雾气。

  雉:野鸡。

  牛巷:牛儿进巷了。

  鸡埘:**进窝了。埘,在墙上挖洞而成的鸡窝。

  秀眉:老年人常有几根眉毫特别长,称为秀眉,旧以为是长寿的象征。

  茜袖:大红色的衣袖。根可作红色染料,这里指红色。

  簪:插戴。

  征车:旅途中乘坐的车。

  计:生计。

  书细沙:在细沙上书写。

  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由宣州经江州回长安途中路过商山麻涧时所作。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其地险峻,林壑深邃。麻涧,在熊耳峰下,山涧环抱,周围适宜种麻,因名麻涧。诗人以清隽的笔调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这一带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恬静的农家生活和村人怡然自得的意态,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一辆风尘仆仆的“征车”曲折颠簸在商山的山路上。峰回路转,车子进入麻涧谷口,一片迷人的“桃源”境界,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使得诗人一下子忘记了旅途的疲困,精神为之一振。

  举目遥望,周围群峰耸立,山上白云缭绕,山下雾霭霏微,在阳光的辉映下,折射出炫目的光彩;山风飘拂,山涧逶迤,远处在一片垂柳的掩映下,竟然坐落着一个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这是一个无比美好的休息之处。那袅袅的炊烟,那轻柔的柳丝,那悠悠的鸡犬声,引得诗人兴奋不已,催车前行。车轮辘辘向前,打破了山间的幽静,惊起了栖息在野草丛中的野鸡,纷纷扑棱着翅膀,从车前掠过;胆小的獐鹿竖起双耳,惊恐地逃到远处的草丛里。车子进入村庄时,太阳已经西斜,放牧的牛羊纷纷回栏,觅食的鸡鸭也开始三三两两地回窠了。

  黄昏,是农家最悠闲的时光。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开始回到石头垒成的小院里休息、并准备晚餐了。那长眉白发的老翁悠然自得地坐在屋前的老树下,身边放了一壶酒;那身着红色衫袖的村姑正将一朵刚刚采撷的野花细心地插在发髻上。置身这恍如仙境的麻涧,面对这怡然自乐的村人,诗人心旷神怡。想到自己千里奔逐,风尘仆仆,想到明天又得离开这里,踏上征途,欣羡之余,又不禁升起了悠悠怅惘。一个人坐在溪涧边,手指不由自由地在细沙上画来画去。此时余辉霭霭,暮色渐渐笼罩了这小小的山村。

  这首诗运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通过巧妙的剪辑,远*结合,移步换形,一句一景,将商山麻涧一带的自然风光和山村农家的和美生活写得熙熙融融,生机盎然。最后,诗人将自己的怅然失落的神情一起摄入画面,曲折地表达了因仕途曲折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富有意趣。

  创作背景

  唐开成四年(839)杜牧授左补阙、史馆修撰,将赴京供职,先于春初自宣州任所送弟杜顗至浔阳,二月溯长江、汉水,经南阳、武关、商山而至长安。这首诗就是路经商山时所作。

商山麻涧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译文:

  云气山岚升起四野弥漫,柔柳垂荫下有十余人家。

  锦雉野鹿飞跃芳草地,村巷鸡畜沐浴春日斜。

  长眉老翁悠闲自斟酒,红袖女娃清秀戴野花。

  感自己舟车行旅总奔忙,怀惆怅叹向溪边乱涂鸦。

  注释:

  1、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麻涧,在商山之中,山涧环绕,宜于种麻,故名麻涧。

  2、岚(lán)彩:山林中像云彩一样的雾气。

  3、雉(zhì):野鸡。

  4、牛巷:牛儿进巷了。鸡埘(shí):**进窝了。埘,在墙上挖洞而成的鸡窝。

  5、秀眉:老年人常有几根眉毫特别长,称为秀眉,旧以为是长寿的象征。

  6、蒨(qiàn)袖:大红色的衣袖。蒨通“茜”,即茜草,根可作红色染料,这里指红色。簪(zān):插戴。

  7、征车:旅途中乘坐的车。计:生计。

  8、细沙:在细沙上书写。

  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由宣州经江州回长安途中路过商山麻涧时所作。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其地险峻,林壑深邃。麻涧,在熊耳峰下,山涧环抱,周围适宜种麻,因名麻涧。诗人以清隽的笔调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这一带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恬静的农家生活和村人怡然自得的意态,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一辆风尘仆仆的“征车”曲折颠簸在商山的山路上。峰回路转,车子进入麻涧谷口,一片迷人的“桃源”境界,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使得诗人一下子忘记了旅途的疲困,精神为之一振。

  举目遥望,周围群峰耸立,山上白云缭绕,山下雾霭霏微,在阳光的辉映下,折射出炫目的光彩;山风飘拂,山涧逶迤,远处在一片垂柳的掩映下,竟然坐落着一个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这是一个无比美好的休息之处。那袅袅的炊烟,那轻柔的柳丝,那悠悠的鸡犬声,引得诗人兴奋不已,催车前行。车轮辘辘向前,打破了山间的幽静,惊起了栖息在野草丛中的野鸡,纷纷扑棱着翅膀,从车前掠过;胆小的獐鹿竖起双耳,惊恐地逃到远处的草丛里。车子进入村庄时,太阳已经西斜,放牧的牛羊纷纷回栏,觅食的鸡鸭也开始三三两两地回窠了。

  黄昏,是农家最悠闲的时光。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开始回到石头垒成的小院里休息、并准备晚餐了。那长眉白发的老翁悠然自得地坐在屋前的老树下,身边放了一壶酒;那身着红色衫袖的村姑正将一朵刚刚采撷的野花细心地插在发髻上。置身这恍如仙境的`麻涧,面对这怡然自乐的村人,诗人心旷神怡。想到自己千里奔逐,风尘仆仆,想到明天又得离开这里,踏上征途,欣羡之余,又不禁升起了悠悠怅惘。一个人坐在溪涧边,手指不由自由地在细沙上画来画去。此时余辉霭霭,暮色渐渐笼罩了这小小的山村。

  这首诗运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通过巧妙的剪辑,远*结合,移步换形,一句一景,将商山麻涧一带的自然风光和山村农家的和美生活写得熙熙融融,生机盎然。最后,诗人将自己的怅然失落的神情一起摄入画面,曲折地表达了因仕途曲折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富有意趣。


滁州西涧赏析(精选5篇)(扩展6)

——滁州西涧改写作文实用5篇

  滁州西涧改写作文 1

  阳春三月,晴朗的早晨,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干爽的清香味,是阳光烘烤出来的木头味道。天空干净极了,像大块浅蓝色透明的玻璃。

  当第一缕和煦的阳光照在大地上,柔和的春风就把它的温暖洒在世间万物上。桃花好似少女的心思,不知不觉从枝头上冒出来。我独坐在窗前,望着柳树抽出嫩芽,这才意识到春来了。我心血来潮,想去滁州西涧观赏春景。

  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滁州西涧,一路上,黄鹂歌婉转,绿柳舞婀娜,野花处处开,到处是芬芳,小鸟在枝头展示它优美的歌喉。小草冒出它油绿的身姿,柳树姑娘对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梳理它长长的秀发,春是多姿多彩的,滁州西涧更为春增添了一抹绿。

  有人喜爱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有人喜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高山瀑布。我却只喜爱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野草。山涧里流淌着的清泉把它们洗得一尘不染,小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

  茂密葱郁的树林深处,一阵阵清脆的声音从我耳边响起,声音是那么婉转动听。啊!这是黄鹂在歌唱,小燕子也飞来和黄鹂一起享受春天的乐趣。这时,泉水的“叮咚”声,春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加上黄鹂婉转动听的`歌喉,好一首春天交响乐啊!

  傍晚总是要来的,春雨淅淅沥沥地拍打着河面,来得更急了!河面像潮水一般,把小河都填满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一切显得十分寂静,一只小船在河面上漂来漂去,多么孤寂啊!

  滁州西涧改写作文 2

  在一个春天的夜晚,一场春雨过后,天空变蓝了,花草喝足了雨水更有精神了,树叶被雨水洗得一尘不染,小鸟们在自由地唱歌,空气变得格外新鲜,诗人迈着轻快地脚步,不知不觉来到小河边,河边小草绿油油的,有人喜欢大树,小人喜欢小草,可是诗人却喜欢那性格坚强的小草。

  这时,一阵阵清脆的声音从诗人耳边响起,声音是那么悦耳。抬头一看,原来是黄鹂在唱歌,可怎么不见黄鹂啊?眼前这棵大树长得非常茂盛,树叶把黄鹂身体给盖住了,所以只听见叫声,却不见黄鹂的身影。因为春天的晚上,春雨下得又大又急,正好河水涨满了,河床变宽了,往前一看,有一只小船在河中央,船上一个人也没有,摆渡的人也回家了,小船在河中荡漾,在水面上漂来漂去。

  诗人被此景谜住了,仿佛身体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于是,诗兴大发写了这首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

  滁州西涧改写作文 3

  滁州郊外的一条小溪,奔腾不息的溪水冲击着山石咚咚的作响,犹如一位白衣少女在拨弄着琵琶,旁边生长着特别的小草,他们不像薰衣草一样拥有迷人的芳香,也不像花朵一样美丽,也不像果树一样被人们称赞,而他们却在默默地为人类做出贡献,多么特别呀!

  我走在路上,听见了一阵美妙的歌声,我随着歌声而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合唱团,那声音特别好听,仿佛把你带进了仙境一样,使你听完以后流连往返,难以自拔。

  傍晚来了,那贵如油的春雨淅淅沥沥的落下来了,天空中弥漫着轻纱似的雨雾,清新湿润,美的好像一幅画。街道上也像酥油一样润滑。天气也是格外的好。

  野外的渡口上还有几只已经废弃了的小船,自己随意的漂浮着,触动了我内心的忧伤。

  我不禁想起了韦应物的一首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改写作文 4

  在一个春天的'夜晚,一场春雨过后,天空变蓝了,花草喝足了雨水更有精神了,树叶被雨水洗得一尘不染,小鸟们在自由地唱歌,空气变得格外新鲜,诗人迈着轻快地脚步,不知不觉来到小河边,河边小草绿油油的,有人喜欢大树,小人喜欢小草,可是诗人却喜欢那性格坚强的小草。

  这时,一阵阵清脆的声音从诗人耳边响起,声音是那么悦耳,抬头一看,原来是黄鹂在唱歌,可怎么不见黄鹂啊?眼前这棵大树长得非常茂盛,树叶把黄鹂身体给盖住了,所以只听见叫声,却不见黄鹂的身影。因为春天的晚上,春雨下得又大又急,正好河水涨满了,河床变宽了,往前一看,有一只小船在河中央,船上一个人也没有,摆渡的人也回家了,小船在河中荡漾,在水面上漂来漂去。

  诗人被此景谜住了,仿佛身体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于是,诗兴大发写了这首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改写作文 5

  一座座青青的小山环绕着滁州城。春光明媚的一天,诗人信步出城,欲至幽谷中踏青游玩。山涧的河水悠悠的向山下流淌着,流水潺潺,不时的与河中凸起的岩石相撞,叮咚作响。

  涧边的小草四散而生,色态不一;但大都茎叶肥硕,芳草萋萋,逼人双眼,惹人注目,一直延伸到河的尽头。偶尔的在岩石缝里也能发现几茎瘦细尖长的草儿,稀稀疏疏的在岩石的庇护下,随风招摇,翩翩起舞。诗人为之窃喜不已,正想用手拨弄这枯黄却有如此蓬勃生命力的草儿,忽然,河对岸那阴翳茂密而幽深的树林里,传来了黄鹂清脆而婉转的歌曲。树丛中的枝条,有的旁欹斜出,有的参天干枝,直刺苍天,在晚霞的余辉里,显得几分雄壮。

  突然,暴风大作,风云突变,诗人猛地发现,东方乌蒙蒙的一片,不一会儿,四周乌云翻滚。似乎一场大雨即将来临。诗人收住脚步,悠哉游哉的向山下走去,没走几步,骤雨倾盆,衣服被打得湿淋淋的。涧水猛涨,水流湍急,如春潮泛起,浪花四溅。

  放眼望去,郊野渡口,早已空无一客,摆渡人已收起船槁,进入船舱,悠然而卧,谛听风雨夹击河水的澎湃声。小船在湍急的河流之中随波逐流,自由自在,任意东西。

  看到此情此景,诗人的胸襟顿时开阔,心情也豁然开朗,会心而笑。


滁州西涧赏析(精选5篇)(扩展7)

——英语美文赏析(精选5篇)

  英语美文赏析 1

  Ms. Huang Lijia of your company has told me that your dept needs a manager assistant,and I wish to ap*** for the position. I will graduate from commercial school next month. My outstanding record at school and some experience in business has prepared me for the work you are calling for. I am really interested in learning business practice,and also a diligent worker and a fast learner. If given a chance, I am sure I can prove my worth in your company. I will be available during the weekdays in the morning for any interviews you may want to give. Enclosed is my resume,and hoping for your immediate re***. Sincerely yours, X,XX

  英语美文赏析 2

  我以为,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的一生恰如诗歌。人生自有其韵律和节奏,自有内在的生成与衰亡。人生始于无邪的童年,经过少年的青涩,带着激情与无知,理想与雄心,笨拙而努力地走向成熟;后来人到壮年,经历渐广,阅人渐多,涉世渐深,收益也渐大;及至中年,人生的紧张得以舒缓,人的性格日渐成熟,如芳馥之果实,如醇美之佳酿,更具容忍之心,处世虽更悲观,但对人生的态度趋于和善;再后来就是人生迟暮,内分泌系统活动减少,若此时吾辈已经悟得老年真谛,并据此安排残年,那生活将和*,宁静,安详而知足;终于,生命之烛摇曳而终熄灭,人开始永恒的长眠,不再醒来。

  One should be able to sense the beauty of this rhythm of life, to appreciate, as we do in grand symphonies, its main theme, its strains of conflict and the final resolution. The movements of these cycles are very much the same in a normal life, but the music must be provided by the individual himself. In some souls, the discordant note becomes harsher and harsher and finally overwhelms or submerges the main melody. Sometimes the discordant note gains so much power that the music can no longer go on, and the individual shoots himself with a pistol or jump into a river.

  人们当学会感受生命韵律之美,像听交响乐一样,欣赏其主旋律、激昂的高潮和舒缓的尾声。这些反复的乐章对于我们的生命都大同小异,但个人的乐曲却要自己去谱写。在某些人心中,不和谐音会越来越刺耳,最终竟然能掩盖主曲;有时不和谐音会积蓄巨大的能量,令乐曲不能继续,这时人们或举枪自杀或投河自尽。

  But that is because his original leitmotif has been hopelessly over-showed through the lack of a good self-education. Otherwise the normal human life runs to its normal end in kind of dignified movement and procession. There are sometimes in many of us too many staccatos or impetuosos, and because the tempo is wrong, the music is not pleasing to the ear; we might have more of the grand rhythm and majestic tempo o the Ganges, flowing slowly and eternally into the sea.

  这是他最初的主题被无望地遮蔽,只因他缺少自我教育。否则,常人将以体面的运动和进程走向既定的终点。在我们多数人胸中常常会有太多的断奏或强音,那是因为节奏错了,生命的.乐曲因此而不再悦耳。我们应该如恒河,学她气势恢弘而豪迈地缓缓流向大海。

  No one can say that life with childhood, manhood and old age is not a beautiful arrangement; the day has its morning, noon and sunset, and the year has its seasons, and it is good that it is so. There is no good or bad in life, except what is good according to its own season. And if we take this biological view of life and try to live according to the seasons, no one but a conceited fool or an impossible idealist can deny that human life can be lived like a poem. Shakespeare has expressed this idea more graphically in his passage about the seven stages of life, and a good many Chinese writers have said about the same thing. It is curious that Shakespeare was never very religious, or very much concerned with religion. I think this was his greatness; he took human life largely as it was, and intruded himself as little upon the general scheme of things as he did upon the characters of his plays. Shakespeare was like Nature itself, and that is the greatest compliment we can pay to a writer or thinker. He merely lived, observed life and went away.

  人生有童年、少年和老年,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种美好的安排,一天要有清晨、正午和日落,一年要有四季之分,如此才好。人生本无好坏之分,只是各个季节有各自的好处。如若我们持此种生物学的观点,并循着季节去生活,除了狂妄自大的傻瓜和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谁能说人生不能像诗一般度过呢。莎翁在他的一段话中形象地阐述了人生分七个阶段的观点,很多中国作家也说过类似的话。奇怪的是,莎士比亚并不是虔诚的宗教徒,也不怎么关心宗教。我想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他对人生秉着顺其自然的态度,他对生活之事的干涉和改动很少,正如他对戏剧人物那样。莎翁就像自然一样,这是我们能给作家或思想家的最高褒奖。对人生,他只是一路经历着,观察着,离我们远去了。

  英语美文赏析 3

  Occasionally, life can be undeniably, impossibly difficult. We are faced with challenges and events that can seem overwhelming, life-destroying to the point where it may be hard to decide whether to keep going. But you always have a choice. Jessica Heslop shares her powerful, inspiring journey from the worst times in her life to the new life she has created for herself:

  生活有时候困难得难以置信,但又不容置疑。我们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似乎无法抵御,试图毁灭我们生活,甚至使你犹疑是否继续走下去。但是你总有选择的余地。从人生低谷走向新生活的杰西卡·赫斯乐普,在这里与我们分享她启迪心灵、充满震撼力的生活之旅。

  In 2012 I had the worst year of my life.

  2012年是我生活中最艰难的一年。

  I worked in a finance job that I hated and I lived in a concrete jungle city with little greenery. I occupied my time with meaningless relationships and spent copious quantities of money on superficialities. I was searching for happiness and had no idea where to find it.

  我做着讨厌的财务工作,住在难寻绿色的高楼林立的城市。我忙于无意义的交往,在一些肤浅表面的东西上大笔开销。我寻找快乐,却又不知道它在哪里。

  Then I fell ill with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 and became virtually bed bound. I had to quit my job and subsequently was left with no income. I lived with my boyfriend of then only 3 months who financially supported me and our relationship was put under great pressure. I eventually regained my physical health, but not long after that I got a call from my family at home to say that my father’s cancer had fiercely progressed and that he had been admitted to a hospice.

  然后我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症,几乎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我不得不辞掉工作,同时也就断了财源。我和那时仅相处了3个月的男友住在一起,经济上完全依赖于他,我们的关系承受着巨大压力。终于我恢复健康,但不久,我接到家里的电话,父亲的癌症急剧恶化,已经住进了临终关怀中心。

  I left the city and I went home to be with him.

  我离开了城市,回家陪父亲。

  He died 6 months later.

  6个月之后,他去世了。

  My father was a complete inspiration to me. He was always so strong that, for a minute after he drew his last breath, I honestly thought he would come back to life. I couldn’t believe I would never again cuddle into his big warm chest and feel safe no matter what.

  父亲的事让我彻底清醒。他一直很强壮,在他咽气之后一分钟里,我真的认为,他会活过来。我不能相信,我再也不能依偎在他温暖的怀抱里,享受他宽大的胸怀带给我的安全感。

  The grief that followed was intense for all of us 5 children and our mother, but we had each other.

  母亲和我们5个兄弟姐妹极为难过,但至少我们还拥有彼此。

  But my oldest sister at that time complained of a bad back. It got so bad after 2 months that she too was admitted to hospital.

  但是,那时我大姐开始抱怨着背痛,2个月后,因疼痛加剧也住进了医院。

  They discovered that she had highly advanced cancer in her bones and that there was nothing that they could do.

  医生们检查发现,她已是骨癌晚期,对此他们已无能为力。

  She died 1 month later.

  1个月之后,她也走了。

  I could never put into words the loss of my sister in my life.

  大姐的逝去让我陷入难以形容的痛苦之中。

  She was a walking, talking angel and my favourite person in the whole world. If someone could have asked me the worst thing that could ever happen, it would have been losing her.

  在这个世界上,她是一个能走路、会说话的天使,我最喜欢的人。如果有人问我,世界上发生的最坏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失去她。

  She was my soul-mate and I never thought I would journey this lifetime without her.

  她是我的灵魂伴侣,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走过没有她陪伴的生命旅程。

  The Moment Of Deliberate Choice

  抉择时刻

  The shock and extreme heart break brought me to my knees. The pain was so great and my world just looked desolate. I had no real home, no money, no job, and no friends that cared. Not one person had even sent me a sympathy card for my loss.

  我被打击和极度的心痛击挎了。强烈的痛苦使世界在我眼中变得如此凄凉。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没有钱,没有工作,也没有关心我的朋友。没有一个人因我失去亲人而寄给我慰问卡。

  I made an attempt of my own life and I ended up in hospital.

  我尝试着活下去,结果住进了医院。

  I remember lying in the hospital bed, looking up at the ceiling and seeing my sister’s beautiful face. She stayed with me all night long.

  我记得,躺在病床上,看着天花板,看到姐姐美丽的面庞。她整夜守候着我。

  I realised during that night that I had a choice. I could choose to end my life or I could choose to live it.

  那天晚上,我意识到我可以选择。要么结束生命,要么活下去。

  I looked in my sister’s eyes and I made a decision not to go with her just yet. That I would stay and complete my journey here.

  望着姐姐的眼睛,我决定不跟她走。我要留下来,走完我的生命旅程。

  I also made the decision that, I wouldn’t just live any life. I would live the life that I absolutely LOVE and nothing less.

  同时,我还决定,不只为生活而生活,我要完全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In that moment, the clarity that descended around me was like a light shining in a dark room for the first time. As if the earth’s plates had shifted under my feet and everything suddenly looked real for the first time.

  在那一刻,这一想法第一次清晰得如同一盏在黑暗闪烁的明灯。好像脚下的地球版块变换了,每一样东西在我眼前都真实得前所未有。

  英语美文赏析 4

  Occasionally, life can be undeniably, impossibly difficult. We are faced with challenges and events that can seem overwhelming, life-destroying to the point where it may be hard to decide whether to keep going. But you always have a choice. Jessica Heslop shares her powerful, inspiring journey from the worst times in her life to the new life she has created for herself:

  生活有时候困难得难以置信,但又不容置疑。我们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似乎无法抵御,试图毁灭我们生活,甚至使你犹疑是否继续走下去。但是你总有选择的余地。从人生低谷走向新生活的杰西卡・赫斯乐普,在这里与我们分享她启迪心灵、充满震撼力的生活之旅。

  In 20xx I had the worst year of my life.

  20xx年是我生活中最艰难的一年。

  I worked in a finance job that I hated and I lived in a concrete jungle city with little greenery. I occupied my time with meaningless relationships and spent copious quantities of money on superficialities. I was searching for happiness and had no idea where to find it.

  我做着讨厌的财务工作,住在难寻绿色的高楼林立的城市。我忙于无意义的交往,在一些肤浅表面的东西上大笔开销。我寻找快乐,却又不知道它在哪里。

  Then I fell ill with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 and became virtually bed bound. I had to quit my job and subsequently was left with no income. I lived with my boyfriend of then only 3 months who financially supported me and our relationship was put under great pressure. I eventually regained my physical health, but not long after that I got a call from my family at home to say that my father’s cancer had fiercely progressed and that he had been admitted to a hospice.

  然后我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症,几乎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我不得不辞掉工作,同时也就断了财源。我和那时仅相处了3个月的男友住在一起,经济上完全依赖于他,我们的关系承受着巨大压力。终于我恢复健康,但不久,我接到家里的电话,父亲的癌症急剧恶化,已经住进了临终关怀中心。

  I left the city and I went home to be with him.

  我离开了城市,回家陪父亲。

  He died 6 months later.

  6个月之后,他去世了。

  My father was a complete inspiration to me. He was always so strong that, for a minute after he drew his last breath, I honestly thought he would come back to life. I couldn’t believe I would never again cuddle into his big warm chest and feel safe no matter what.

  父亲的事让我彻底清醒。他一直很强壮,在他咽气之后一分钟里,我真的认为,他会活过来。我不能相信,我再也不能依偎在他温暖的怀抱里,享受他宽大的胸怀带给我的安全感。

  The grief that followed was intense for all of us 5 children and our mother, but we had each other.

  母亲和我们5个兄弟姐妹极为难过,但至少我们还拥有彼此。

  But my oldest sister at that time complained of a bad back. It got so bad after 2 months that she too was admitted to hospital.

  但是,那时我大姐开始抱怨着背痛,2个月后,因疼痛加剧也住进了医院。

  They discovered that she had highly advanced cancer in her bones and that there was nothing that they could do.

  医生们检查发现,她已是骨癌晚期,对此他们已无能为力。

  She died 1 month later.

  1个月之后,她也走了。

  I could never put into words the loss of my sister in my life.

  大姐的逝去让我陷入难以形容的痛苦之中。

  She was a walking, talking angel and my favourite person in the whole world. If someone could have asked me the worst thing that could ever happen, it would have been losing her.

  在这个世界上,她是一个能走路、会说话的天使,我最喜欢的人。如果有人问我,世界上发生的最坏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失去她。

  She was my soul-mate and I never thought I would journey this lifetime without her.

  她是我的灵魂伴侣,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走过没有她陪伴的生命旅程。

  The Moment Of Deliberate Choice

  抉择时刻

  The shock and extreme heart break brought me to my knees. The pain was so great and my world just looked desolate. I had no real home, no money, no job, and no friends that cared. Not one person had even sent me a sympathy card for my loss.

  我被打击和极度的心痛击挎了。强烈的痛苦使世界在我眼中变得如此凄凉。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没有钱,没有工作,也没有关心我的朋友。没有一个人因我失去亲人而寄给我慰问卡。

  I made an attempt of my own life and I ended up in hospital.

  我尝试着活下去,结果住进了医院。

  I remember lying in the hospital bed, looking up at the ceiling and seeing my sister’s beautiful face. She stayed with me all night long.

  我记得,躺在病床上,看着天花板,看到姐姐美丽的面庞。她整夜守候着我。

  I realised during that night that I had a choice. I could choose to end my life or I could choose to live it.

  那天晚上,我意识到我可以选择。要么结束生命,要么活下去。

  I looked in my sister’s eyes and I made a decision not to go with her just yet. That I would stay and complete my journey here.

  望着姐姐的眼睛,我决定不跟她走。我要留下来,走完我的生命旅程。

  I also made the decision that, I wouldn’t just live any life. I would live the life that I absolutely LOVE and nothing less.

  同时,我还决定,不只为生活而生活,我要完全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In that moment, the clarity that descended around me was like a light shining in a dark room for the first time. As if the earth’s plates had shifted under my feet and everything suddenly looked real for the first time.

  在那一刻,这一想法第一次清晰得如同一盏在黑暗闪烁的明灯。好像脚下的地球版块变换了,每一样东西在我眼前都真实得前所未有。

  英语美文赏析 5

  Love Is Not Like Merchandise

  爱情不是商品

  A reader in Florida, apparently bruised by some personal experience, writes in to complain, "If I steal a nickel's worth of merchandise, I am a thief and punished; but if I steal the love of another's wife, I am free."

  佛罗里达州的一位读者显然是在个人经历上受过创伤, 他写信来抱怨道: “如果我偷走了五分钱的商品, 我就是个贼, 要受到惩罚, 但是如果我偷走了他人妻子的爱情, 我没事儿。”

  This is a prevalent misconception in many people's minds---that love, like merchandise, can be "stolen". Numerous states, in fact, have enacted laws allowing damages for "alienation of affections".

  这是许多人心目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错误观念――爱情, 像商品一样, 可以 “偷走”。实际上,许多州都颁布法令,允许索取“情感转让”赔偿金。

  But love is not a commodity; the real thing cannot be bought, sold, traded or stolen. It is an act of the will, a turning of the emotions, a change in the climate of the personality.

  但是爱情并不是商品;真情实意不可能买到,卖掉,交换,或者偷走。爱情是志愿的行动,是感情的转向,是个性发挥上的变化。

  When a husband or wife is "stolen" by another person, that husband or wife was already ripe for the stealing, was already predisposed toward a new partner. The "love bandit" was only taking what was waiting to be taken, what wanted to be taken.

  当丈夫或妻子被另一个人“偷走”时,那个丈夫或妻子就已经具备了被偷走的条件,事先已经准备接受新的伴侣了。这位“爱匪”不过是取走等人取走、盼人取走的东西。

  We tend to treat persons like goods. We even speak of the children "belonging" to their parents. But nobody "belongs" to anyone else. Each person belongs to himself, and to God. Children are entrusted to their parents, and if their parents do not treat them properly, the state has a right to remove them from their parents' trusteeship.

  我们往往待人如物。我们甚至说孩子“属于”父母。但是谁也不“属于”谁。人都属于自己和上帝。孩子是托付给父母的,如果父母不善待他们,州**就有权取消父母对他们的托管身份。

  Most of us, when young, had the experience of a sweetheart being taken from us by somebody more attractive and more appealing. At the time, we may have resented this intruder---but as we grew older, we recognized that the sweetheart had never been ours to begin with. It was not the intruder that "caused" the break, but the lack of a real relationship.

  我们多数人年轻时都有过恋人被某个更有诱惑力、更有吸引力的人夺去的经历。在当时,我们兴许怨恨这位不速之客---但是后来长大了,也就认识到了心上人本来就不属于我们。并不是不速之客“导致了”决裂,而是缺乏真实的关系。

  On the surface, many marriages seem to break up because of a "third party". This is, however, a psychological illusion. The other woman or the other man merely serves as a pretext for dissolving a marriage that had already lost its essential integrity.

  从表面上看,许多婚姻似乎是因为有了“第三者”才破裂的。然而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幻觉。另外那个女人,或者另外那个男人,无非是作为借口,用来解除早就不是完好无损的婚姻罢了。

  Nothing is more futile and more self-defeating than the bitterness of spurned love, the vengeful feeling that someone else has "come between" oneself and a beloved. This is always a distortion of reality, for people are not the captives or victims of others---they are free agents, working out their own destinies for good or for ill.

  因失恋而痛苦,因别人“插足”于自己与心上人之间而图报复,是最没有出息、最自作自受的乐。这种事总是歪曲了事实真相,因为谁都不是给别人当俘虏或牺牲品――人都是自由行事的,不论命运是好是坏,都由自己来作主。

  But the rejected lover or mate cannot afford to believe that his beloved has freely turned away from him--- and so he ascribes sinister or magical properties to the interloper. He calls him a hypnotist or a thief or a home-breaker. In the vast majority of cases, however, when a home is broken, the breaking has begun long before any "third party" has appeared on the scene.

  但是,遭离弃的情人或配偶无法相信她的心上人是自由地背离他的――因而他归咎于插足者心术不正或迷人有招。他把他叫做催眠师、窃贼或破坏家庭的人。然而,从大多数事例看,一个家的破裂,是早在什么“第三者”出现之前就开始了的。


滁州西涧赏析(精选5篇)(扩展8)

——《鸟鸣涧》改写作文(精选五篇)

  《鸟鸣涧》改写作文 1

  春天的一天夜晚,因为送走了亲朋好友们后,他的妻子和孩子们都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王维却还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让他快要看完这本书时,窗外飘来了一阵阵桂花的清香,我们悄悄离开了书桌,走到门前,拉开了帘子,帘子“嗞啦”一声,王维扭过头看了看,心想:还好没吵到孩子们。

  王维来到院子里,院子里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树木,有高大的梧桐树,粗壮的杨树,能散发出诱人香味的桂花树。王伟走到了一棵桂花树下,看那些美丽而又小巧的花是怎样掉落的,闻了闻那些桂花的香味。

  王维来到了溪涧边,溪涧边有几只可爱的小鸟,它们有的在喝水,有的在愉快地歌唱,还有的在和自己的同伴开心地聊天。柔和的月光照亮了小鸟和溪涧,各种各样的鹅卵石包围了整条溪涧,这些椭圆形的鹅卵石有白色的,有灰色的,还有很少蓝色的鹅卵石呢!王磊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小鸟和溪涧,夜深了,王维渐渐有了睡意。

  王维起身,向自己的家慢悠悠地走去,在回去的路上,王维还欣赏了一下路边的风景呢!

  《鸟鸣涧》改写作文 2

  淡淡的橙渐渐地逝了,静静的蓝缓缓地爬上山的眉梢。桂花瓣混着潮湿落在松鼠身旁,只小小一瓣,小松鼠却也飞快地“吱吱”叫着,片刻间,便上了树,隐没在一簇浅绿中。轻轻的山风拂过懒懒的树梢,那萦绕在指尖的桂花香挥之不去,抿一口带着香的花茶,沁人心脾的温暖荡漾开。

  腰间别一支雪白的玉笛,踏着清风于草间穿行而过,脚步里带着三分自在,四分闲逸。远处隐约传来潺潺的水声,在微风里时远时*,不知是哪里的小虫此起彼伏地应和,回荡在这空旷的幽谷中。月牙白的衣袂翻起,他闭上眼,倾听这风儿带来的乐章,虫鸣似是顿了一下,云儿停下脚步。山谷中只剩呼吸依旧清晰,丝丝凉意带走了尘世的一切纷扰。

  橙色已完全敛了,只剩夜幕中探出一个小月牙似的小艇来,缓缓在浩瀚无边的夜空遨游滑行,如丝如烟的云儿给明月披上了一层轻纱。月光洒在玉笛上,映出柔和的光辉,白袍愈发显得光滑了,月亮的光影丝丝缕缕地落入尘间来,直至风儿又吹走了云儿,月儿羞涩的脸颊染上一片红,溪上的水波却如白日,光鲜起来,照亮万物,树丛中枝叶晃动,“簌簌”地响,只不过一会儿,就又安静下来。

  杯中盛了的,是一片桂花,一盏明月,一饮而尽。洁白的玉笛吹响,笛声悠扬,直传天际。赠君一盏清茶,共赏一轮婵娟。

  《鸟鸣涧》改写作文 3

  在一个空寂的夜晚,我信步走在幽静的山林中。人们都安静下来,村民们也在睡梦中沉沉的睡去,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桂花从树枝上飘落下来,伴随着清风,在风中施展着她优美的舞姿。轻风与清香一起拂面而来,桂花落在湿润的泥土上,仿佛铺了一层鹅黄色的地毯。

  我一个人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漫步,我不禁被这山中的美景所陶醉,我拾起一朵芬芳的桂花放在鼻前,吻着她那淡淡的清香。我忽然扬起头,看见了一轮皎洁的明月,月亮那明亮的光芒照亮了大地,仿佛就是白天。这皎洁无瑕的月亮照亮了地上的桂花地毯,我也沐浴在这月光之下。忽然传来了几声鸟鸣,那清脆的声音在山林中久久的回响。一声,两声,三声,鸟儿们以为到了白天,都一个接一个的欢叫了起来,一篇华丽的乐章奏响了,反衬得山林更加安静。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会想着那沁人心脾,十里飘香桂花香,皎洁的明月。我小跑了起来,回到了家拿出笔写下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改写作文 4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春天的一座空山上,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桂花,白的,黄的,小的,这里一群,哪儿一簇,依靠在大树的身上。一阵清风吹来,悄悄的告诉她们,她们长大了,可以出去闯荡了。她高兴了,一个个没上了降落伞,挣脱了她们的妈妈温暖的大手,跳了下去。降落伞带着她们,翱翔。他们是蝴蝶,在飞。她们是雪花,在飘。

  夜,还是那样静。山,空荡荡的。

  不知过了多久,不知是什么时候,月亮露出了笑脸。她并不吝啬,她善良,她把月光无私地倾斜给大地。光照在地上,像一层霜。光照在树上,像一层保护膜,保护它们宝贵的生命。光,照在树上的鸟巢里,将小鸟们惊醒了,它们睁开了睡意朦胧的眼睛。它们以为天亮了。

  夜静的空山里,时不时传来一声鸟鸣。叽喳声破了宁静的夜空。小树醒了,它比以前更加翠绿;草醒了,它比以前更有精神,停止了腰杆;花醒了,它比以前更鲜艳……

  《鸟鸣涧》改写作文 5

  一个春日的夜晚,王维一人走在春日的山涧……

  王维独自在山林里走了大半天,也没看见人,他想:咦,以前这里不是有许多人来散步吗?而如今一人也没有,为什么呢?王维继续往前走可是仍没有一人,一路上,细碎的桂花轻轻地落着,“沙沙沙沙沙……”山间静地都能听见桂花落地的声音。王维转来转去,但山谷里还是安安静静的,这时王维自言自语道:“难道山谷中的兽都去哪了?

  这时一缕白光倾泻在王维的身上。啊!是月亮出来了,仰头看着月亮,先一道弯月,再是一弯半月,再接着是一轮圆满的月亮。月亮慢慢升到天空的正中央照亮林子。这时树林里发出“哗哗哗”“叽叽喳喳”的声音,交杂在一起,王维终于明白了:原来,月亮升起时,因为月亮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林子,鸟儿们以为是日出了,就纷纷起床了。王维在回家的路上进入山涧时,一声声鸣叫回荡在山谷。便在回家后作了一首诗: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明鸣春涧中。


滁州西涧赏析(精选5篇)(扩展9)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优选【五】篇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 1

  【原文】

  唐诗三百首全集

  《西塞山怀古》

  作者: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唐诗三百首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解】:

  1、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

  2、千寻句: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千寻:古时八尺曰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3、降幡:降旗。

  4、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

  5、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

  6、故垒:指西塞出,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韵译】:

  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评析】:

  这是吊古抚今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的情感。诗的前四句,写西晋东下灭吴的.历史事实,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最后写今日四海为家,江山统一,象六朝那样的分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全诗寓意深广,言辞酣畅。但诗中不见诗人真情,也少顿挫沉郁,却是一大缺陷。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 2

  《西塞山怀古》

  唐代: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怀古》译文

  王濬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益州,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骤然失色。

  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东吴灭亡以后,在金陵建都的王朝都先后灭亡,如今的西塞山依旧紧靠长江。

  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西塞山怀古》注释

  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王濬: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黯然:一作“漠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寻:长度单位。

  一片降幡(fān)出石头: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人世几回伤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枕寒流:一作“枕江流”。

  今逢:一作“从今”。

  “四海为家”两句:如今国家统一,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

  《西塞山怀古》赏析

  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

  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组成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沉”、“出”写出了战事及结果,细腻传神的点出。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孙吴**日薄西山的颓势和溃败的丑态。

  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

  诗人在剪裁上颇具功力。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它又有颇为“新颖”的防御工事,竟然覆灭了。照理后人应引以为鉴,其实不然。所以写吴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无能,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写吴,而写吴又着重点出那种虚妄的精神支柱“王气”、天然的地形、千寻的铁链,皆不足恃。这就从反面阐发了一个深刻的思想,那就是“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可见如此剪裁,就在于它能完满地表现其主题思想。

  清代屈复认为此诗第五句甚妙。不过应该指出,若是没有前四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第五句是难以收到如此言简意赅的效果。第六句“山形依旧枕寒流”,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寒”字和结句的“秋”字相照应。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山,但是前面所写并没有离题。因为西塞山之所以成为有名的军事要塞,之所以在它的身边演出过那些有声有色载入史册的“活剧”,就是以南北分裂、南朝**存在为条件的。因此前面放眼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从而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竦峭,而是突出“依旧”二字,亦是颇有讲究的。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的意境。这些又从另一个角度对上一句的“伤”字作了补充。

  第七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的结果。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全诗借古讽今,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

  刘禹锡的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像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当然,“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这个六朝覆灭的教训,对于当时骄侈腐败的唐王朝来说,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西塞山怀古》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所作。是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西塞山怀古》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 3

  【原文】

  唐诗三百首全集

  《西塞山怀古》

  作者: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唐诗三百首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解】:

  1、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

  2、千寻句: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千寻:古时八尺曰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3、降幡:降旗。

  4、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

  5、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

  6、故垒:指西塞出,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韵译】:

  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评析】:

  这是吊古抚今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的情感。诗的前四句,写西晋东下灭吴的历史事实,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最后写今日四海为家,江山统一,象六朝那样的分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全诗寓意深广,言辞酣畅。但诗中不见诗人真情,也少顿挫沉郁,却是一大缺陷。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 4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

  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原诗】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解】:

  1、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

  2、千寻句: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千寻:古时八尺曰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3、降幡:降旗。

  4、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

  5、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

  6、故垒:指西塞出,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韵译】:

  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一】

  公元824(长庆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乘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诗。本诗层次十分清晰,前四句为述古,后四句为怀今。

  个人认为,在古诗尤其是在律诗、绝句中抒情、写景、议论均不难,最难的是叙事,因为完整的叙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过程,而在诗中字数、句数、*仄、韵脚等却都要受到严格的限制。

  公元280年,晋武帝命王濬率领以高大战船(楼船)能成的水军讨伐东吴,最终取得胜利,消灭了吴**。这本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而诗人仅用了短短的四句,便描述得十分到位,这除了要对史实有深入的了解,更需要诗人具有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

  首联中作者指出了伐吴的主要人物王濬,他征伐的出发点是“益州”,目的地是“金陵”,此次作战,他建造了极具威慑力的“楼船”,这是他取胜的关键之一。“王气”则指吴**,与“楼船”相对应,指出西晋的军事力量的强大直接导致了吴**的灭亡。此二句中最值得玩味的是“下”与“收”二字,“下”字很容易让想到西晋军队的势如破竹,而“收”本已写出吴军的孱弱无力,再用“黯然”修饰,更让人想到吴主孙皓的昏庸无能。

  颔联诗人对作战过程进行了描绘,而在诗中,这种描绘必然是截取最有代表性的“镜头”。吴主孙皓本想凭借长江天堑,阻拦西晋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以他在江中暗置铁锥,并以千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可高枕无忧,哪承想王濬以大筏冲走铁锥,用大火烧断铁链,孙皓处心积虑、耗财费力营造的防线瞬间便化为乌有,西晋大军兵临城下,吴主孙皓也只是在金陵(金陵又称石头城)城头举出降旗。句中“千寻铁锁沉”与“一片降幡出”不仅对仗工整、对比鲜明,而且在战争过程中最具典型性。

  颈联中诗人指出无论是势力强大、胜者为王的晋军,还是软弱无能、败者为寇的吴军,都无法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而成过眼云烟。诗人看苍山依旧,其下江水自流,逝者如斯,追古思今,怎不心生伤感?

  尾联中 “故垒”在这里指位于西塞山前六朝时的军事堡垒,它们早已成断壁残垣,荒废于秋风芦荻之中,成为六朝覆灭、分裂失败的象征。而诗人写作此诗时,大唐虽是江山一统,但割据势力却重新抬头,诗人是在以史为鉴,给他们和统治者敲响警钟。“四海为家日”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指唐朝虽然经历了“安史之乱”,但当时,却已是四海一家、江山一统。另一种说法解释为诗人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外放,便四海为家、四处漂泊。笔者以为,两种说法均有一定道理,但却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因为这样解释,尾联中的两句的意思承接更加流畅,后四句的感情基调更加一致,也更能说明忠臣不得志必将导致**的衰亡的道理。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二】

  公元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乘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西塞山怀古》诗。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西塞山”六朝时著名的军事要塞。“王濬”晋宜州刺史。据相关资料记载,王濬奉命伐吴,造大船,以木为城,起楼,每楼可容二千人。

  首联“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黯然”阴暗的样子。诗人首先展示出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当时伐吴的主要人物王濬,他征伐的出发点是“益州”,目的地是“金陵”。此次作战,王濬建造了极具威慑力的“楼船”。在公元280年,晋武帝命王濬率领以高大战船(楼船)讨伐东吴,最终取得胜利。这里的“王气”古人迷信望气之术,认为帝王所在地有“王气”,国亡了,帝王之气也黯然而收。“金陵王气”指吴**。这里表明了西晋的'军事力量的强大直接导致了吴**的灭亡。诗句中的“下”字,表明了西晋军队的势如破竹,而“收”字表明了吴军的衰弱无力,再用“黯然”修饰,把吴主孙皓的昏庸无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颔联“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降幡”投降时打的白旗。“石头”即石头城。据记载,王濬伐吴,攻下石头城,吴主孙皓亲自到营门投降。诗人对作战过程进行了描绘。吴主孙皓本想凭借长江天堑,阻拦西晋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以他在江中暗置铁锥,并以千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可高枕无忧,而王濬以火烧毁了铁链,而西晋大军兵临城下,吴主孙皓也只是在金陵(金陵又称石头城)城头举出降旗。这里,诗人以豪迈的笔触追述历史,说明天险、人力都无法挽救腐朽统治者亡国的命运,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为下联抒发感情做了铺垫。

  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在此,诗人从东吴灭亡想到了继东吴之后,同样以金陵为都城的东晋、宋、齐、梁、陈诸朝的相继破灭,表明了无论是势力强大、胜者为王的晋军,还是软弱无能、败者为寇的吴军,都无法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一切都会成为过眼云烟。其中“依旧”表明了没有什么改变,什么都依然如故。特别是一个“枕”字,不但以动写静,赋予山河以生命,而且表现出山河依旧的状况。因而,诗人看苍山依旧,其下江水自流,逝者如斯,追古思今,因而不由得产生伤感之情。

  尾联“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中,“四海为家日”是指唐朝虽然经历了“安史之乱”,但当时,却已是四海一家、江山一统。“故垒”在这里指位于西塞山前六朝时的军事堡垒。这里是说,如今是是四海升*天下统一,而那些早已废除的古时的营垒依然存在,它们早已成断壁残垣,静静地呆在萧瑟秋风摇荡的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不但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也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统一的结果。在此,诗人把今昔对比,含蓄地表明了对现实的看法,现在大唐虽是江山一统,但实际上藩镇割据势力却重新抬头。诗人以史为鉴,不但给藩镇势力提出警告,而且给唐统治者敲响警钟。

  这首诗歌的艺术性很强,无论在语言上或者结构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审美特点。下面择其主要谈谈。

  一、借古喻今,情感真挚

  诗歌的前半首“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这里主要是写历史,轰轰烈烈的英雄业绩与冷落荒凉的江防陈迹,古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半首“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里是感叹现在。诗人联想到当时中唐时期虽然在形式上维持着统一局面,但藩镇割据严重,诗人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感慨读者自然可以感受到的。

  二、情景交融,谐和统一

  在中国的古代诗歌中,“触景生情”,“景为情生”的及其在相互

  关系中所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因此,在诗歌中,景是为情服务的,景为情感的抒发营造了和谐的审美氛围。在《西塞山怀古》中,奔流在秋色里的江水,摇动在寒风中的芦荻,渲染了苍凉、悲壮的气氛,而这种氛围恰与诗人借古伤今之情和谐地统一起来,并起了映衬、烘托的作用,从而使整个诗歌产生了感人的力量。

  三、结构严谨,表意深刻

  诗歌从内容上说,前半部分叙述历史实事由概括到具体,后半部分描写景物由整体到局部。从整个诗歌的结构来看,符合诗歌结构的起承转合的要求。第一联“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是起,写历史事件。第二联“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是承上的事件并展示了历史事件的具体情况。第三联“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是转,进入对事件的感叹。尾联“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是合,把历史与现实结合,并发出感叹。诗歌的结构是多么的严谨,由怀古到伤今,层层深入,很好地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西塞山怀古》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所作。是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西塞山怀古》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 5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文解释】

  王濬率领高大的战船,顺江而下,讨伐东吴,金陵城中的士气黯然消失。千丈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投降的旗子挂在石头城上。人生中有几回伤感往事,山形依然没有改变,枕靠在长江上。从今以后天下统一,旧日的堡垒在一片芦荻草中显得凄凉萧瑟。

  【词语解释】

  金陵:今江苏南京。

  石头:指石头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清凉山。

  【诗文赏析】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诗人讲述了建都金陵的几个朝代的兴亡,希望唤起人们的注意,吸取往日的教训,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赤诚忠心。全诗借古喻今,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