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名言菁选

首页 / 名言警句 / | 2023-02-21 00:00:00

司马迁的名言9篇

  在**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名言都不陌生吧,多看多背一些名言可以丰富知识水*,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司马迁的名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司马迁的名言1

  1、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司马迁

  2、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司马迁

  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

  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司马迁

  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司马迁

  6、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

  7、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司马迁

  8、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9、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

  10、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司马迁

  11、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司马迁

  1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司马迁

  13、不识其人视其友。——司马迁

  14、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司马迁

  15、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司马迁

  16、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司马迁

  17、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司马迁

  1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9、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司马迁

  2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司马迁

  2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

  22、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司马迁

  23、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司马迁

  24、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司马迁

  25、民人以食为天。——司马迁

  26、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司马迁

  2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司马迁

  28、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司马迁

  2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30、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司马迁

  3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

  32、因此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

  33、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司马迁

  34、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司马迁

  35、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司马迁

  36、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司马迁

  37、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

  38、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司马迁

司马迁的名言2

  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2、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3、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司马迁

  4、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5、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6、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司马迁

  7、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记》

  8、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司马迁

  9、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10、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11、商君列传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史记》

  12、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3、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14、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5、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顺祀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有刑罚之辟,有攻伐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命,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有不至,则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是以*无不听,远无不服。———《史记》

  16、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司马迁

  17、民人以食为天、——司马迁

  1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

  19、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20、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21、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

  22、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司马迁的名言3

  1、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2、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3、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4、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为下。

  7、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8、不识其人视其友。

  9、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10、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1、酒极则乱,乐极生悲。

  12、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13、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14、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15、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16、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17、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8、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19、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20、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21、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22、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

  2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24、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25、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6、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27、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28、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2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0、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3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2、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33、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34、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5、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36、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37、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3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39、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4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41、民人以食为天。

  4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43、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4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5、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46、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47、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48、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49、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50、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司马迁的名言4

  1、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2、不知其人,视其友。

  3、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4、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7、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8、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9、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10、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1、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2、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3、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5、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6、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7、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18、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19、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2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1、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22、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

  23、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24、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

  25、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26、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27、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类别:道德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9、不识其人视其友。

  30、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31、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识理义。

  32、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司马迁的名言5

  1. 民不知君,何以得国。

  2.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5.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6. 累累若丧家之狗。

  7.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8.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9. 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10.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1.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12. 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

  13.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14. 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15.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16.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17.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8.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9.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20.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

  21.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2.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3.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4. 舜,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25.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26. 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27. 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

  28. 象贫则恩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29.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30.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31.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2.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识理义。

  33. 怒发上冲冠。

  34.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35. 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

  36.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37. 骐骥之踞躅,不如驽马之安步。

  38. 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39. 后来者居上。

  40. 头会箕敛,以供军费。

  41. 彼可取而代也。

  42.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43. 疑事无名,疑行无功。

  44.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45. 好学深思者,心知其意。

  46. 富贵多士,贫贱寡友。

  47.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48.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9. 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淡,未尝不呼父母也。

  50.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51. 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

  52. 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53.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54. 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55. 民人以食为天。

  56. 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

  57. 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58.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59. 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60. 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

  61.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2.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63. 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64. 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65.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66.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67.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68. 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

  69. 法之不行,自于贵戚。

  70.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71.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7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73. 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

  74.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75.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76.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77. 虽被万戮,岂有悔哉!

  78. 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79. 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80.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81. 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82.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旧闻。

  83.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类别:友谊

  84.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85.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86.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87.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销毁骨。

  88.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89.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90.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91.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92. 非尽族是,天下不安。

  93. 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94. 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95. 相与信为任,同是非为侠。

  96.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

  97. 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98. 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99. 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100. 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101.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102.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103. 伏尸百万,流血漂卤。

  104. 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105. 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106. 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107. 士卒不尽饮,广不*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108. 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109.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

  110. 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

  111.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12. 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乎?

  113. 鉴于水者见面之容,鉴于人者知吉与凶。

  114.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115. 画地为牢,势不可入;肖术为吏,议不可封。

  116. 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

  117.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118.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119.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120.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121. 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122. 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

  123. 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

  124. 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

  125.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126. 唯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127. 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

  128.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29.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130.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

  131. 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

  13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33.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134.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35. 非人情,不可。非人情,难*。非人情,难亲。

  136. 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

  137. 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为下。

  138.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39. 能明申,韩之术而修商君之法,法修术明而天下乱者,未之闻也。

  140. 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141.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

  142.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143. 岩穴之士取舍有时若此,类名湮没而不称,悲夫!

  144.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

  145.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46.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

  147.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148.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49.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150.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51. 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152.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53.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154.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55.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156. 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157. 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158.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飞。

司马迁的名言6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都是会死的,有的人死的比泰山还重,有的则比鸿毛还要轻。生命的价值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谈的严肃的生命价值问题。

  人,会为奋斗而牺牲吗?答案并不是“是”,也不是“否”,是“可能”。如果说,他只是一个天天坐在摇椅上的.阔太太或者阔老爷的话,他的一生将只是一颗尘埃,虽说它价值连城,可只不过是一个摆设罢了。它也可能连一粒芝麻的价钱都不过,但是,有人知道:这,因为这也是一个摆设,它真正的缺陷并不在于这个,或许这个说法都不对。它本身被人瞧不起的地方是它的心态。一个让人都觉得可怜的人,竟然不希望去锻炼一下自己。而有些人则死去了却重如泰山,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走*科学》节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他上山去砍柴,结果被一只大黑熊咬掉了半边脸。正当他的家人着急时,医院想到了“换头”的方法,于是他把一位撞了车的司机整个头换给了那个人。或许,这,就是死的有意义吧?人生必定有一死,生命的价值在于自己去掌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只求用一颗赤诚的心照亮历史的记载!

  这是文天祥被俘后的感叹,宁死不屈,为正义事业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这,也许是一种力量……人生的意义,或许就是这些: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

  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司马迁的名言7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3、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类别:志向

  5、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6、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7、不知其人,视其友。类别:

  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一样,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类别:事业

  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1、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2、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4、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1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6、不识其人视其友。

  17、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18、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类别:修养

  19、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21、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22、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2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4、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25、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26、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27、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类别:友谊

  28、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29、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励志短句)

  30、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31、因此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32、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3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34、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35、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6、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37、民人以食为天。

  38、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

  39、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类别:国家

  40、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41、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42、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43、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44、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45、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46、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9、悲莫痛于悲哀,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50、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5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52、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为下。

  53、法令因此导民也,刑罚因此禁奸也。

  54、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55、一死,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56、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类别:道德

  57、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司马迁的'名言8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3、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5、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6、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7、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8、不识其人视其友。

  9、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10、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11、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识理义。

司马迁的名言9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汉)《史记·商君列传》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汉)《报任少卿书》

  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司马迁(汉)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司马迁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汉)司马迁

  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汉·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司马迁

  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汉)司马迁

  不知其人,视其友。——司马迁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司马迁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司马迁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司马迁

  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司马迁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们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司马迁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不识其人视其友。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识理义。

  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

  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许多胜利都会为胜利者带来杀身之祸,过去如此,将来也一定如此。

  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

  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因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

  开始是工作的最重要部分。

  无论如何困难,不可求人怜悯!

  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有的人与人这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

  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缘分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会拥有,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去爱她。

  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

  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

  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请你拥抱黑夜。

  时间会慢慢沉淀,有些人会在你心底慢慢模糊,学会放手,你的幸福需自己的成全。

  “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

  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拖延时间是压制恼怒的最好方式。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为下。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不识其人视其友。

  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酒极则乱,乐极生悲。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司马迁的名言菁选扩展阅读


司马迁的名言菁选(扩展1)

——司马迁的名言名句 40句菁华

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5、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7、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8、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9、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10、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1、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12、累累若丧家之狗。

13、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14、前虑不定,后有大患。

15、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6、舜,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17、象贫则恩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18、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19、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20、头会箕敛,以供军费。

21、彼可取而代也。

22、富贵多士,贫贱寡友。

23、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

24、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25、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26、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27、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28、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29、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30、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31、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乎?

32、鉴于水者见面之容,鉴于人者知吉与凶。

33、画地为牢,势不可入;肖术为吏,议不可封。

34、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

35、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36、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37、唯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38、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

39、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40、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司马迁的名言菁选(扩展2)

——司马迁的名言菁选

司马迁的名言8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作为一种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具有释疑解惑、点拨诱导、强化联系、深化认识的功能。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名言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司马迁的名言,欢迎大家分享。

司马迁的名言1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3、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5、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6、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7、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8、不识其人视其友。

  9、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10、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11、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识理义。

司马迁的名言2

  1. 民不知君,何以得国。

  2.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5.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6. 累累若丧家之狗。

  7.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8.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9. 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10.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1.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12. 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

  13.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14. 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15.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16.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17.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8.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9.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20.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

  21.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2.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3.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4. 舜,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25.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26. 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27. 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

  28. 象贫则恩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29.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30.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31.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2.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识理义。

  33. 怒发上冲冠。

  34.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35. 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

  36.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37. 骐骥之踞躅,不如驽马之安步。

  38. 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39. 后来者居上。

  40. 头会箕敛,以供军费。

  41. 彼可取而代也。

  42.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43. 疑事无名,疑行无功。

  44.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45. 好学深思者,心知其意。

  46. 富贵多士,贫贱寡友。

  47.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48.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9. 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淡,未尝不呼父母也。

  50.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51. 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

  52. 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53.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54. 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55. 民人以食为天。

  56. 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

  57. 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58.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59. 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60. 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

  61.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2.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63. 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64. 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65.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66.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67.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68. 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

  69. 法之不行,自于贵戚。

  70.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71.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7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73. 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

  74.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75.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76.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77. 虽被万戮,岂有悔哉!

  78. 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79. 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80.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81. 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82.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旧闻。

  83.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类别:友谊

  84.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85.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86.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87.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销毁骨。

  88.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89.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90.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91.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92. 非尽族是,天下不安。

  93. 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94. 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95. 相与信为任,同是非为侠。

  96.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

  97. 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98. 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99. 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100. 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101.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102.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103. 伏尸百万,流血漂卤。

  104. 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105. 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106. 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107. 士卒不尽饮,广不*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108. 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109.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

  110. 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

  111.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12. 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乎?

  113. 鉴于水者见面之容,鉴于人者知吉与凶。

  114.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115. 画地为牢,势不可入;肖术为吏,议不可封。

  116. 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

  117.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118.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119.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120.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121. 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122. 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

  123. 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

  124. 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

  125.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126. 唯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127. 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

  128.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29.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130.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

  131. 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

  13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33.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134.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35. 非人情,不可。非人情,难*。非人情,难亲。

  136. 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

  137. 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为下。

  138.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39. 能明申,韩之术而修商君之法,法修术明而天下乱者,未之闻也。

  140. 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141.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

  142.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143. 岩穴之士取舍有时若此,类名湮没而不称,悲夫!

  144.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

  145.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46.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

  147.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148.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49.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150.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51. 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152.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53.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154.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55.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156. 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157. 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158.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飞。

司马迁的名言3

  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2、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3、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司马迁

  4、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5、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6、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司马迁

  7、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记》

  8、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司马迁

  9、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10、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11、商君列传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史记》

  12、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3、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14、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5、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顺祀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有刑罚之辟,有攻伐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命,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有不至,则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是以*无不听,远无不服。———《史记》

  16、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司马迁

  17、民人以食为天、——司马迁

  1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

  19、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20、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21、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

  22、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司马迁的名言4

  1、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2、不知其人,视其友。

  3、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4、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7、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8、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9、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10、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1、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2、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3、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5、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6、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7、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18、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19、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2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1、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22、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

  23、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24、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

  25、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26、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27、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类别:道德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9、不识其人视其友。

  30、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31、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识理义。

  32、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司马迁的名言5

  1、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司马迁

  2、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司马迁

  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

  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司马迁

  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司马迁

  6、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

  7、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司马迁

  8、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9、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

  10、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司马迁

  11、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司马迁

  1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司马迁

  13、不识其人视其友。——司马迁

  14、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司马迁

  15、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司马迁

  16、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司马迁

  17、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司马迁

  1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9、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司马迁

  2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司马迁

  2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

  22、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司马迁

  23、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司马迁

  24、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司马迁

  25、民人以食为天。——司马迁

  26、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司马迁

  2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司马迁

  28、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司马迁

  2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30、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司马迁

  3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

  32、因此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

  33、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司马迁

  34、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司马迁

  35、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司马迁

  36、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司马迁

  37、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

  38、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司马迁

司马迁的名言6

  1、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2、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3、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4、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为下。

  7、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8、不识其人视其友。

  9、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10、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1、酒极则乱,乐极生悲。

  12、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13、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14、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15、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16、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17、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8、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19、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20、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21、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22、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

  2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24、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25、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6、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27、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28、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2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0、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3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2、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33、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34、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5、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36、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37、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3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39、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4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41、民人以食为天。

  4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43、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4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5、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46、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47、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48、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49、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50、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司马迁的名言7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都是会死的,有的人死的比泰山还重,有的则比鸿毛还要轻。生命的价值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谈的严肃的生命价值问题。

  人,会为奋斗而牺牲吗?答案并不是“是”,也不是“否”,是“可能”。如果说,他只是一个天天坐在摇椅上的阔太太或者阔老爷的话,他的一生将只是一颗尘埃,虽说它价值连城,可只不过是一个摆设罢了。它也可能连一粒芝麻的价钱都不过,但是,有人知道:这,因为这也是一个摆设,它真正的缺陷并不在于这个,或许这个说法都不对。它本身被人瞧不起的地方是它的心态。一个让人都觉得可怜的人,竟然不希望去锻炼一下自己。而有些人则死去了却重如泰山,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走*科学》节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他上山去砍柴,结果被一只大黑熊咬掉了半边脸。正当他的家人着急时,医院想到了“换头”的方法,于是他把一位撞了车的司机整个头换给了那个人。或许,这,就是死的有意义吧?人生必定有一死,生命的价值在于自己去掌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只求用一颗赤诚的心照亮历史的`记载!

  这是文天祥被俘后的感叹,宁死不屈,为正义事业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这,也许是一种力量……人生的意义,或许就是这些: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

  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司马迁的名言8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汉)《史记·商君列传》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汉)《报任少卿书》

  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司马迁(汉)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司马迁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汉)司马迁

  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汉·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司马迁

  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汉)司马迁

  不知其人,视其友。——司马迁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司马迁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司马迁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司马迁

  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司马迁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们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司马迁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不识其人视其友。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识理义。

  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

  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许多胜利都会为胜利者带来杀身之祸,过去如此,将来也一定如此。

  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

  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因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

  开始是工作的最重要部分。

  无论如何困难,不可求人怜悯!

  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有的人与人这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

  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缘分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会拥有,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去爱她。

  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

  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

  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请你拥抱黑夜。

  时间会慢慢沉淀,有些人会在你心底慢慢模糊,学会放手,你的幸福需自己的成全。

  “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

  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拖延时间是压制恼怒的最好方式。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为下。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不识其人视其友。

  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酒极则乱,乐极生悲。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司马迁的名言菁选(扩展3)

——司马迁的名言菁选

司马迁的名言8篇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对后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戒作用。那什么样的名言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司马迁的名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司马迁的名言1

  1、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2、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3、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4、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为下。

  7、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8、不识其人视其友。

  9、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10、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1、酒极则乱,乐极生悲。

  12、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13、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14、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15、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16、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17、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8、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19、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20、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21、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22、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

  2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24、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25、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6、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27、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28、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2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0、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3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2、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33、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34、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5、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36、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37、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3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39、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4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41、民人以食为天。

  4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43、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4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5、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46、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47、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48、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49、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50、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司马迁的名言2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汉)《史记·商君列传》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汉)《报任少卿书》

  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司马迁(汉)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司马迁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汉)司马迁

  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汉·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司马迁

  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汉)司马迁

  不知其人,视其友。——司马迁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司马迁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司马迁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司马迁

  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司马迁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们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司马迁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不识其人视其友。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识理义。

  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

  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许多胜利都会为胜利者带来杀身之祸,过去如此,将来也一定如此。

  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

  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因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

  开始是工作的最重要部分。

  无论如何困难,不可求人怜悯!

  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有的人与人这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

  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缘分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会拥有,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去爱她。

  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

  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

  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请你拥抱黑夜。

  时间会慢慢沉淀,有些人会在你心底慢慢模糊,学会放手,你的幸福需自己的成全。

  “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

  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拖延时间是压制恼怒的最好方式。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为下。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不识其人视其友。

  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酒极则乱,乐极生悲。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司马迁的名言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都是会死的,有的人死的比泰山还重,有的则比鸿毛还要轻。生命的价值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谈的严肃的生命价值问题。

  人,会为奋斗而牺牲吗?答案并不是“是”,也不是“否”,是“可能”。如果说,他只是一个天天坐在摇椅上的阔太太或者阔老爷的话,他的一生将只是一颗尘埃,虽说它价值连城,可只不过是一个摆设罢了。它也可能连一粒芝麻的价钱都不过,但是,有人知道:这,因为这也是一个摆设,它真正的缺陷并不在于这个,或许这个说法都不对。它本身被人瞧不起的.地方是它的心态。一个让人都觉得可怜的人,竟然不希望去锻炼一下自己。而有些人则死去了却重如泰山,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走*科学》节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他上山去砍柴,结果被一只大黑熊咬掉了半边脸。正当他的家人着急时,医院想到了“换头”的方法,于是他把一位撞了车的司机整个头换给了那个人。或许,这,就是死的有意义吧?人生必定有一死,生命的价值在于自己去掌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只求用一颗赤诚的心照亮历史的记载!

  这是文天祥被俘后的感叹,宁死不屈,为正义事业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这,也许是一种力量……人生的意义,或许就是这些: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

  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司马迁的名言4

  1、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司马迁

  2、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司马迁

  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

  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司马迁

  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司马迁

  6、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

  7、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司马迁

  8、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9、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

  10、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司马迁

  11、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司马迁

  1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司马迁

  13、不识其人视其友。——司马迁

  14、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司马迁

  15、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司马迁

  16、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司马迁

  17、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司马迁

  1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9、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司马迁

  2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司马迁

  2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

  22、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司马迁

  23、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司马迁

  24、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司马迁

  25、民人以食为天。——司马迁

  26、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司马迁

  2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司马迁

  28、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司马迁

  2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30、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司马迁

  3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

  32、因此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

  33、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司马迁

  34、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司马迁

  35、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司马迁

  36、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司马迁

  37、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

  38、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司马迁

司马迁的名言5

  1、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2、不知其人,视其友。

  3、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4、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7、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8、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9、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10、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1、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2、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3、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5、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6、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7、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18、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19、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2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1、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22、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

  23、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24、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

  25、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26、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27、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类别:道德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9、不识其人视其友。

  30、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31、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识理义。

  32、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司马迁的名言6

  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2、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3、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司马迁

  4、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5、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6、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司马迁

  7、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记》

  8、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司马迁

  9、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10、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11、商君列传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史记》

  12、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3、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14、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5、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顺祀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有刑罚之辟,有攻伐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命,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有不至,则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是以*无不听,远无不服。———《史记》

  16、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司马迁

  17、民人以食为天、——司马迁

  1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

  19、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20、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21、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

  22、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司马迁的名言7

  1. 民不知君,何以得国。

  2.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5.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6. 累累若丧家之狗。

  7.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8.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9. 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10.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1.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12. 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

  13.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14. 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15.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16.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17.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8.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9.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20.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

  21.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2.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3.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4. 舜,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25.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26. 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27. 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

  28. 象贫则恩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29.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30.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31.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2.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识理义。

  33. 怒发上冲冠。

  34.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35. 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

  36.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37. 骐骥之踞躅,不如驽马之安步。

  38. 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39. 后来者居上。

  40. 头会箕敛,以供军费。

  41. 彼可取而代也。

  42.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43. 疑事无名,疑行无功。

  44.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45. 好学深思者,心知其意。

  46. 富贵多士,贫贱寡友。

  47.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48.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9. 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淡,未尝不呼父母也。

  50.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51. 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

  52. 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53.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54. 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55. 民人以食为天。

  56. 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

  57. 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58.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59. 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60. 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

  61.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2.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63. 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64. 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65.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66.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67.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68. 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

  69. 法之不行,自于贵戚。

  70.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71.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7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73. 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

  74.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75.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76.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77. 虽被万戮,岂有悔哉!

  78. 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79. 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80.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81. 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82.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旧闻。

  83.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类别:友谊

  84.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85.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86.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87.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销毁骨。

  88.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89.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90.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91.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92. 非尽族是,天下不安。

  93. 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94. 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95. 相与信为任,同是非为侠。

  96.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

  97. 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98. 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99. 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100. 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101.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102.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103. 伏尸百万,流血漂卤。

  104. 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105. 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106. 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107. 士卒不尽饮,广不*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108. 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109.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

  110. 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

  111.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12. 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乎?

  113. 鉴于水者见面之容,鉴于人者知吉与凶。

  114.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115. 画地为牢,势不可入;肖术为吏,议不可封。

  116. 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

  117.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118.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119.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120.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121. 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122. 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

  123. 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

  124. 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

  125.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126. 唯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127. 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

  128.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29.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130.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

  131. 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

  13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33.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134.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35. 非人情,不可。非人情,难*。非人情,难亲。

  136. 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

  137. 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为下。

  138.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39. 能明申,韩之术而修商君之法,法修术明而天下乱者,未之闻也。

  140. 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141.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

  142.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143. 岩穴之士取舍有时若此,类名湮没而不称,悲夫!

  144.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

  145.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46.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

  147.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148.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49.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150.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51. 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152.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53.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154.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55.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156. 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157. 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158.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飞。

司马迁的名言8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3、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5、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6、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7、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8、不识其人视其友。

  9、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10、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11、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识理义。


司马迁的名言菁选(扩展4)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借助资料,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从司马迁身上体会生命的价值。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2、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这堂课,我们来继续学*第20课,齐读课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再读一遍课题,你觉得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比较重要?

  3、你理解“发愤”吗?可以给它找些近义词吗?

  (二)新课

  1、那好,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司马迁为写史记是怎样努力的?自己读读1、2自然段,找出表现司马迁勤奋刻苦的句子,做上记号,并在最能体现刻苦 的词语下面做上着重记号。

  2、交流(多媒体)两处“受父亲……”“司马迁牢记……”

  (提示:“搜集”能否换成“收集”?为什么?)

  3、齐读这两处,体会司马迁的勤奋刻苦。

  4、小结:从这两句中,我们知道了,司马迁为了能写好《史记》,(板书:勤奋刻苦)做了充分的准备。由司马迁四处游历的求知过程,也让我想到了前不久学的陆游的千古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讲到这儿,我不禁有个疑问,不知大家能否帮我解决,既然这儿写了司马迁如何勤奋刻苦的,那我们的题目不是可以换成司马迁勤奋写《史记》或司马迁努力写《史记》?而为什么用“发愤”呢?还有其他意思么?(还有在逆境中努力,不屈的意思)

  6、现在我们就来看第3自然段,了解司马迁在怎样的逆境中怎样发愤的?

  7、点名读第3节。

  (1)怎样的逆境?理解“飞来横祸”“酷刑”

  (2)对于司马迁的遭遇课文中尽用了两句话,后来我上网查找了当时的情况,我们来看一看(多媒体出示资料)

  (3)自由读,从这段历史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想说什么?

  (诚实善良、刚正不阿、蒙受了不白之冤)

  (4)课文中的酷刑也就是这儿讲的“宫刑”,什么是宫刑呢?宫刑是比死刑更为残酷的刑罚,是所有刑罚中最卑贱的一种,虽不致要命,但他让司马迁像太监一样不男不女,它让一个男人失去了做男人的尊严,是一种奇耻大辱。这种耻辱往往令人难以承受,很多人会以死来结束这种耻辱。(多媒体出示)

  (5)被处以宫刑后,教师读

  (6)看了这段话,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司马迁此时的心情吗?(痛苦、痛不欲生)

  8、但是,同学们,此时司马迁能死吗?不能,为什么?你们听,他的耳畔还传来了这样的声音,(范读父亲临终前的话)

  9、对呀!写《史记》是父亲的遗愿,更是他的理想和追求。所以这时,他想:“(多媒体出示:想的内容)(自由读)

  (1)你能读懂这段话吗?反复读。(死的几种价值)

  (2)怎样是“重于泰山”?举例。怎样是“轻于鸿毛”?(举例)“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要轻吗?”怎样死了?

  (3)于是,司马迁下定决心:强调“一定”

  (4)后来,人们将这句话作为了司马迁的名言:(多媒体出示:齐读)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 练*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4、 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能体现中心的词句,通过诵读来感悟,内化语言。

  教学准备: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史记》这部书。《易记》是我们历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它总结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发展史,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例。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事件,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及帝王、公侯、将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是一部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的汇编。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

  2、谁知道司马迁。

  3、司马迁为什么有写成《史记》这部辉煌巨著呢?

  板书:20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4、你看了课题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划出生字及新词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新词的。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

  指名读生字,然后找出生字所在的词。

  理解新词:

  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

  研读:钻研并阅读。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发愤:决心努力。

  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三、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

  ⑴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发愤写《史记》?

  ⑵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⑶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⑷结果怎样?

  2、对照上述问题,找出相关的自然段,并归纳段意。

  3、交流:

  第一段:(第1、2节):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段:(第3节):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但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第三段:(第4节):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4、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四、指导书写生字

  老师示范:迁 啸 廷 狱 刑 泰

  学生描红,老师巡回,交流学生描得好的。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组词

  3、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

  1、齐读课题。提问,我们昨天围绕课题提了哪些问题?

  (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怎样发愤写《史记》?)

  2、下面我们带着问题来学课文。

  二、讲读第一段

  1、自由读,想一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找出写“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的句子读一读。

  (父亲司马谈是……立志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2600年间的历史。)

  3、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怎么做的?

  (努力读书……、四处游历、广交朋友……)

  、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后两句子。将两句句子并作一句,用什么关联词,怎样连接?(不但……还……)

  4小结:由司马迁的求知过程,我们可以联想到陆游的千古名句:纸上得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过渡: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引读父亲叮嘱司马迁的话。

  6、再出示投影片。指名读,齐读(相机范读)“我死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啊!”

  7、过渡:当司马迁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的时候,飞来一场什么横祸?

  三、精读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写作的时候,飞来一场什么横祸?

  2、讨论: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②这场飞来横祸是怎样降临的?指名读相应的句段。

  ③齐读

  ④什么是酷刑?(十分残酷的刑罚)

  3、受酷刑以后司马迁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请大家用“—”划出写想的句子?用“~~”划出写怎么做的句子。

  4、交流:

  a、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b、理解: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c、他为什么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司马迁所受的酷刑是最野蛮的腐开,这对当时被视为奇耻大辱,他的身心遭到极大残害,所以……)

  d、他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e、逐句理解“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有的重于泰山”指有的人的死有价值,在有生之年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有的轻于鸿毛”指有的人的死,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就比鸿毛还轻。

  把“我如果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改成陈述句。

  小结:司马迁的想到的正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观:有生之年干一番事业,就比泰山重,有价值:如果为自己的私利奔忙,就比鸿毛轻,无价值。于此他才打消了“了此残生”的这个念头。)

  f、感情朗读。

  g、他是怎么做的?投影片出示有关句子。

  (他……重又摊开光洁*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个人的耻辱、痛苦”指什么?

  h、指导朗读,体会他事业高于一切、把个人的耻辱痛苦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

  5、齐读第二段。

  6、过渡:司马迁这样忍辱负重的发愤努力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最后一段。

  四、讲读第三段

  1、出示这一段,指名朗读,思考: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二

  2、讨论:(突出“18”、“60”、“52万”等具体数字以及“整整”、“终于”、“前无古人”、“耗尽”、“毕生”、“生命”等词语。)

  3、朗读。

  4、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5小结:同学们我们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经过中,我们感受到了他那忍辱负重、发愤著作的精神。

  五、作业

  1、 感情朗读课文

  2、 课后第四题。

  板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飞来横祸--忍辱负重--辉煌巨著

  第三教时

  一、复*

  1、 听写词语

  2、 “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成《史记》的?

  二、复述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段落大意。

  3、同桌互相复述

  (要求学生复述尽量采用书上的词语和句式,不强调“用自己的话复述”)

  4、指名复述,并评价。

  三、总结课文

  1、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2、故事什么地方使你最受感动?

  3、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3

  一、教材简介: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了13年时间编写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志,矢志不渝的精神。

  二、目标预设: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着书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着书的精神。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紧扣“发愤”二字进行层层剖析。通过,朗读、自学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让他们在走进文本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五、设计思路:

  本设计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上网查资料等形式对司马迁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感悟司马迁的形象。在第二课时中,我紧扣“发愤”,深入品读,让学生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着书的精神。

  六、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放司马迁的生*事迹。

  2、谈话导入。两千多年过去了,司马迁伟大而不屈的灵魂依然熠熠生辉,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司马迁,去了解司马迁真实的内心,了解他为什么要写史记,为什么发愤写史记?他是怎样发愤写的?

  (二)出示思考题。

  (三)学生合作学*,教师巡回指导。

  (四)组织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讨论问题1

  1、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2、 讨论交流。

  3、 指导朗读。

  (1)滔滔的黄河水养育了司马迁,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司马迁,家乡的文化环境熏陶着司马迁,你能读好它吗?指名读、齐读。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奠定了司马迁以后着书立论的基础,课文的哪里写了他受父亲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读这一段话。

  (3)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文字1出示)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痕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父亲是怎样吩咐的?父亲泪痕满面的嘱咐,是遗憾,是愧恨,是鞭策和激励,父亲那深情的嘱托,你们能读好它吗?

  正是由于自己从小就喜爱这一行,再加上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使他义无反顾地扎入这编写史书之中。可就是在这时,却来了一场飞来横祸。

  讨论问题2

  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2、讨论交流。

  3、点拨。

  (1)谁来介绍一下“飞来横祸”,你知道飞来横祸指的是什么呢?课文中有句话写到了司马迁的痛苦,谁来读一读。然而,司马迁的伟大就在于他在如此巨大的打击面前,作出了异于常人的选择,看课文,他为何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2)出示(文字2)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完成这部史书!”

  A、指导朗读。

  B、小结。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受到酷刑,遭受人生难以承受的打击;另一方面是他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

  忍辱负重的司马迁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写好史记,那么他是如何写的呢?

  C、讨论问题3

  司马迁是怎样写《史记》?

  (1)、出示要求 :

  对照插图,联系课文,展开想象,以“在昏暗的油灯下……”为开头说一段话

  (2)、请同学们静静地想像,思考。

  (3)、交流汇报。

  A、摇曳的灯火,好似父亲临终前的泪花,司马迁想起了父亲的千叮咛,万嘱咐,(出示文字1)

  B、摇曳的灯火是司马迁一颗不屈的心灵,让我们读体现司马迁人生观的句子。(出示文字2)

  C、那摇曳的灯火是司马迁生命结晶的象征,让我们读最后一节。(出示文字3)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小结:对啊,可见时间之长,可见意志之坚强,工程艰巨,可见写作之艰辛。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件事中,你又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总结课文。

  你觉得司马迁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呢?

  (六)、作业:

  1、本册练*7中的熟记成语,编者以12个成语介绍了司马迁的一生,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连词成句,概括司马迁光辉的一生。

  2、阅读《史记》,搜集资料出一期手抄报。

  板书: 20、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受影响子承父业

  遭酷刑矢志不渝

  功成就名载史册


司马迁的名言菁选(扩展5)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菁华5篇)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1

  一、名言导入,引出“发愤”

  1、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齐读这句名言。

  2、谈话:你知道是谁说的吗?(司马迁)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用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的的一句话来解释,谁能找出来读一读?

  3、你认为司马迁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呢?为什么?(因为他耗尽毕生心血,忍辱负重,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

  二、精读课文,品悟“发愤”

  1、学*第一自然段(小小少年时的梦想)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年少时的司马迁有什么梦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板书:梦想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生交流:年少时他心中涨涌着什么梦想?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阅读交流讨论:

  英雄故事的影响(一二句)——司马迁出生在黄河的龙门。黄河被称为我们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在这里衍生。乡亲们讲述的英雄故事让年少的司马迁如痴如醉,激动不已。(想象:想一想乡亲们会讲什么故事呢?小司马迁会怎么想呢?)。

  引导说话:听到《大禹治水》故事,司马迁想……听到《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司马迁想……听到《仓颉造字》的故事,司马迁想……

  父亲的熏陶影响——父亲立志编写一部历时3000 多年的史书

  自身的刻苦努力——他自己做了什么呢?(读书、游历、交友)有什么收获呢?

  (3)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深刻,让我们感受到司马迁从小就对历史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为之付出了努力。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课文第二自然段(父亲临终时的嘱托)

  (1)过渡:司马迁自小就对历史感兴趣,积累了一定的史学知识。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临终时的嘱托,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2)读父亲的话,体会父亲的心情

  读出父亲的一份悔恨;读出父亲的一份遗憾;他泪流满面的带着悔恨,带着遗憾。一遍一遍地读出感情?

  (3)体会司马迁的心情。思考:司马迁想到了什么呢?他有没有答应?是怎样的表情或者语言?表演一下。

  (4)体会司马迁的“发愤”——牢记、每天忙着

  3、学*课文第三自然段(飞来横祸时的执着)

  过渡:为了年少的梦想,为了对父亲的一句承诺,就在司马迁义无反顾地编写史书,向伟大的史家之路迈进时,一场飞来横祸降临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他遇到了什么?

  (1)提问:横的读音hèng,查字典理解字义。这飞来的横祸指的是什么?

  (2)师简介酷刑:酷刑叫“宫刑”“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罚。在当时被视作奇耻大辱。

  (3)出示司马迁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脸面去到坟前尽孝,再也没有勇气走上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因为他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与那些半人半妖的太监为伍了,你们能明白吗?”

  朗读这句话,引说体会:所以他——悲愤交加;所以他想——血溅墙头;所以他要——了此残生

  (4)痛苦、耻辱的煎熬,是生是死?他该怎么办呢?——这是司马迁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换位思考: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而死就轻于鸿毛——摆脱个人的耻辱和痛苦而死。鸿毛指什么?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而死就重于泰山——心中装着责任,为了有价值的事而死。泰山指什么?

  (4)朗读司马迁的话,抓住两个“一定”体会司马迁的坚定和执着。

  (5)看图画,读课文,创设情境,想象描述。

  老师朗读:“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4、学*最后一个自然段(耗尽生命后的成功)

  (1)齐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文中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整整13年时间, 52万字)

  (2)什么叫前无古人?

  老师质问:在此之前,有没有人用13年时间写一部书?

  在此之前,有没有一部*录了2600年的历史?

  在此之前,有没有人像司马迁一样,写出52万字的史书?

  是啊!没有,从来没有!这就是——前无古人!

  (3)齐读最后一段

  三、全课小结,拓展“发愤”

  1、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的学*我们已经知道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过程,现在我们想想 “发愤”是什么?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

  2、还有那些发愤的人和事呢?(谈迁写《国榷》、诺贝尔、阿炳……)

  板书设计:

  1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忍辱负重

  发愤著书 决心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2

  一、名言导入,引出“发愤”

  1、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齐读这句名言。

  2、谈话:你知道是谁说的吗?(司马迁)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用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的的一句话来解释,谁能找出来读一读?

  3、你认为司马迁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呢?为什么?(因为他耗尽毕生心血,忍辱负重,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

  二、精读课文,品悟“发愤”

  1、学*第一自然段(小小少年时的梦想)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年少时的司马迁有什么梦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板书:梦想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生交流:年少时他心中涨涌着什么梦想?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阅读交流讨论:

  英雄故事的影响(一二句)——司马迁出生在黄河的龙门。黄河被称为我们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在这里衍生。乡亲们讲述的英雄故事让年少的司马迁如痴如醉,激动不已。(想象:想一想乡亲们会讲什么故事呢?小司马迁会怎么想呢?)。

  引导说话:听到《大禹治水》故事,司马迁想……听到《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司马迁想……听到《仓颉造字》的故事,司马迁想……

  父亲的熏陶影响——父亲立志编写一部历时3000 多年的史书

  自身的刻苦努力——他自己做了什么呢?(读书、游历、交友)有什么收获呢?

  (3)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深刻,让我们感受到司马迁从小就对历史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为之付出了努力。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课文第二自然段(父亲临终时的嘱托)

  (1)过渡:司马迁自小就对历史感兴趣,积累了一定的史学知识。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临终时的嘱托,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2)读父亲的话,体会父亲的心情

  读出父亲的一份悔恨;读出父亲的一份遗憾;他泪流满面的带着悔恨,带着遗憾。一遍一遍地读出感情?

  (3)体会司马迁的心情。思考:司马迁想到了什么呢?他有没有答应?是怎样的表情或者语言?表演一下。

  (4)体会司马迁的“发愤”——牢记、每天忙着

  3、学*课文第三自然段(飞来横祸时的执着)

  过渡:为了年少的梦想,为了对父亲的一句承诺,就在司马迁义无反顾地编写史书,向伟大的史家之路迈进时,一场飞来横祸降临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他遇到了什么?

  (1)提问:横的读音hèng,查字典理解字义。这飞来的横祸指的是什么?

  (2)师简介酷刑:酷刑叫“宫刑”“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罚。在当时被视作奇耻大辱。

  (3)出示司马迁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脸面去到坟前尽孝,再也没有勇气走上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因为他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与那些半人半妖的太监为伍了,你们能明白吗?”

  朗读这句话,引说体会:所以他——悲愤交加;所以他想——血溅墙头;所以他要——了此残生

  (4)痛苦、耻辱的煎熬,是生是死?他该怎么办呢?——这是司马迁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换位思考: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而死就轻于鸿毛——摆脱个人的耻辱和痛苦而死。鸿毛指什么?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而死就重于泰山——心中装着责任,为了有价值的事而死。泰山指什么?

  (4)朗读司马迁的话,抓住两个“一定”体会司马迁的坚定和执着。

  (5)看图画,读课文,创设情境,想象描述。

  老师朗读:“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4、学*最后一个自然段(耗尽生命后的成功)

  (1)齐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文中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整整13年时间, 52万字)

  (2)什么叫前无古人?

  老师质问:在此之前,有没有人用13年时间写一部书?

  在此之前,有没有一部*录了2600年的历史?

  在此之前,有没有人像司马迁一样,写出52万字的史书?

  是啊!没有,从来没有!这就是——前无古人!

  (3)齐读最后一段

  三、全课小结,拓展“发愤”

  1、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的学*我们已经知道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过程,现在我们想想 “发愤”是什么?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

  2、还有那些发愤的人和事呢?(谈迁写《国榷》、诺贝尔、阿炳……)

  板书设计:

  1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忍辱负重

  发愤著书 决心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借助资料,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从司马迁身上体会生命的价值。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2、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这堂课,我们来继续学*第20课,齐读课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再读一遍课题,你觉得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比较重要?

  3、你理解“发愤”吗?可以给它找些近义词吗?

  (二)新课

  1、那好,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司马迁为写史记是怎样努力的?自己读读1、2自然段,找出表现司马迁勤奋刻苦的句子,做上记号,并在最能体现刻苦的词语下面做上着重记号。

  2、交流(多媒体)两处“受父亲……”“司马迁牢记……”

  (提示:“搜集”能否换成“收集”?为什么?)

  3、齐读这两处,体会司马迁的勤奋刻苦。

  4、小结:从这两句中,我们知道了,司马迁为了能写好《史记》,(板书:勤奋刻苦)做了充分的准备。由司马迁四处游历的求知过程,也让我想到了前不久学的陆游的千古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讲到这儿,我不禁有个疑问,不知大家能否帮我解决,既然这儿写了司马迁如何勤奋刻苦的,那我们的题目不是可以换成司马迁勤奋写《史记》或司马迁努力写《史记》?而为什么用“发愤”呢?还有其他意思么?(还有在逆境中努力,不屈的意思)

  6、现在我们就来看第3自然段,了解司马迁在怎样的逆境中怎样发愤的?

  7、点名读第3节。

  (1)怎样的逆境?理解“飞来横祸”“酷刑”

  (2)对于司马迁的遭遇课文中尽用了两句话,后来我上网查找了当时的情况,我们来看一看(多媒体出示资料)

  (3)自由读,从这段历史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想说什么?

  (诚实善良、刚正不阿、蒙受了不白之冤)

  (4)课文中的酷刑也就是这儿讲的“宫刑”,什么是宫刑呢?宫刑是比死刑更为残酷的刑罚,是所有刑罚中最卑贱的一种,虽不致要命,但他让司马迁像太监一样不男不女,它让一个男人失去了做男人的尊严,是一种奇耻大辱。这种耻辱往往令人难以承受,很多人会以死来结束这种耻辱。(多媒体出示)

  (5)被处以宫刑后,教师读

  (6)看了这段话,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司马迁此时的心情吗?(痛苦、痛不欲生)

  8、但是,同学们,此时司马迁能死吗?不能,为什么?你们听,他的耳畔还传来了这样的声音,(范读父亲临终前的话)

  9、对呀!写《史记》是父亲的遗愿,更是他的理想和追求。所以这时,他想:“(多媒体出示:想的内容)(自由读)

  (1)你能读懂这段话吗?反复读。(死的几种价值)

  (2)怎样是“重于泰山”?举例。怎样是“轻于鸿毛”?(举例)“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要轻吗?”怎样死了?

  (3)于是,司马迁下定决心:强调“一定”

  (4)后来,人们将这句话作为了司马迁的名言:(多媒体出示:齐读)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4

  一、教材简介: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了13年时间编写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志,矢志不渝的精神。

  二、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着书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着书的精神。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紧扣“发愤”二字进行层层剖析。通过,朗读、自学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让他们在走进文本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五、设计思路:

  本设计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上网查资料等形式对司马迁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感悟司马迁的形象。在第二课时中,我紧扣“发愤”,深入品读,让学生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着书的精神。

  六、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放司马迁的生*事迹。

  2、谈话导入。两千多年过去了,司马迁伟大而不屈的灵魂依然熠熠生辉,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司马迁,去了解司马迁真实的内心,了解他为什么要写史记,为什么发愤写史记?他是怎样发愤写的?

  (二)出示思考题。

  (三)学生合作学*,教师巡回指导。

  (四)组织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讨论问题1

  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2、讨论交流。

  3、指导朗读。

  (1)滔滔的黄河水养育了司马迁,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司马迁,家乡的文化环境熏陶着司马迁,你能读好它吗?指名读、齐读。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奠定了司马迁以后着书立论的基础,课文的哪里写了他受父亲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读这一段话。

  (3)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文字1出示)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痕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父亲是怎样吩咐的?父亲泪痕满面的嘱咐,是遗憾,是愧恨,是鞭策和激励,父亲那深情的嘱托,你们能读好它吗?

  正是由于自己从小就喜爱这一行,再加上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使他义无反顾地扎入这编写史书之中。可就是在这时,却来了一场飞来横祸。

  讨论问题2

  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2、讨论交流。

  3、点拨。

  (1)谁来介绍一下“飞来横祸”,你知道飞来横祸指的是什么呢?课文中有句话写到了司马迁的痛苦,谁来读一读。然而,司马迁的伟大就在于他在如此巨大的打击面前,作出了异于常人的选择,看课文,他为何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2)出示(文字2)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完成这部史书!”

  A、指导朗读。

  B、小结。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受到酷刑,遭受人生难以承受的打击;另一方面是他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

  忍辱负重的司马迁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写好史记,那么他是如何写的呢?

  C、讨论问题3

  司马迁是怎样写《史记》?

  (1)、出示要求:

  对照插图,联系课文,展开想象,以“在昏暗的油灯下……”为开头说一段话

  (2)、请同学们静静地想像,思考。

  (3)、交流汇报。

  A、摇曳的灯火,好似父亲临终前的泪花,司马迁想起了父亲的千叮咛,万嘱咐,(出示文字1)

  B、摇曳的灯火是司马迁一颗不屈的心灵,让我们读体现司马迁人生观的句子。(出示文字2)

  C、那摇曳的灯火是司马迁生命结晶的象征,让我们读最后一节。(出示文字3)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小结:对啊,可见时间之长,可见意志之坚强,工程艰巨,可见写作之艰辛。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件事中,你又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总结课文。

  你觉得司马迁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呢?

  (六)、作业:

  1、本册练*7中的熟记成语,编者以12个成语介绍了司马迁的一生,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连词成句,概括司马迁光辉的一生。

  2、阅读《史记》,搜集资料出一期手抄报。

  板书:20、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受影响子承父业

  遭酷刑矢志不渝

  功成就名载史册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5

  教材简介: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8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由于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阅读时难以产生主动的情感体验。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非常明确,语言也较浅显,五年级的学生阅读基本无障碍,容易满足于对文章概意浅层的了解,而不去往更深处研读,体会文字文字背后深层次的含义。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司马迁受宫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一千个读者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阅读。小学语文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让童心回归生活,让生活陶冶人格,让人格升华内涵。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在阅读中享受语文的美呢?我在设计《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尝试着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入情入境,读出真感情,读出文字背后的含义。

  设计思路:

  重视朗读,在多样的训练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感;有机融合听、说、读、写,扎实进行双基训练;在研读中借鉴作者的表达方式,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创设良好的学*氛围和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针对学生对文本的质疑,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层层推进,达到感情的高潮。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 初步感知

  1、你知道司马迁吗?交流资料。

  板书《史记》,你知道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吗?交流资料。

  板书:发愤。课题中有一个词是“发愤”,课前有没有谁查过工具书?“发愤”是什么意思?(振作起来,努力地去做。)比较“发愤”和“发奋”。

  2、司马迁在发愤写《史记》之前就已经开始写《史记》了吗?司马迁既然已经写了《史记》,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发愤”写《史记》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借用课文的内容具体地说说在课文中“发愤”是什么意思?指什么事情?

  预设答案1:面对横祸、挫折、苦难,他没有沉沦下去,消沉下去,而是选择了忍辱负重,坚强地活下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了《史记》的写作,最终完成了这部辉煌的巨著,这就是发愤;

  预设答案2:司马迁受了酷刑之后,本来痛不欲生,万念俱灰,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为了写完《史记》,他化悲愤为力量,把耻辱埋在心底,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写作,这就是发愤。

  二、介绍《史记》

  1、(出示图片)是流传千古的明史巨著——《史记》。关于它,课文第四自然段是这样介绍的。

  出示: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全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教师补充资料:《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为中心、分章介绍的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传记文学巨著。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东汉汉武帝后期的史实,全书52万字,时间跨度长达3000年左右。(电脑播放“史记的历史价值”)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2、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史记》的价值。

  3、这是文章中很重要的句子。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词,发现问题。由“发愤写作”这个词语(显示红色),你想到了什么?生交流: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作?怎么发愤写作的?

  三、一用第四自然段,扣“发愤写作”,学*体会司马迁为什么会发愤写《史记》?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让他忍辱负重地活下去,并坚持写完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让他忍辱负重地活下去,并坚持写完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在读懂的基础上,把每一个原因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出来,写在课文旁边。(准备好的,同桌之间可以练着说一说,要说得有理有据。)

  2、现在我们开始全班交流。交流时注意了,先读一读你划的句子,再概括地说。

  ▲出示:“司马迁出生在……心里十分激动。”

  生交流:因为司马迁从小听着英雄故事长大,他也要成为一名英雄,也要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所以他想“我一定要……!我一定要……”或所以他要发愤写作。

  生交流:因为司马迁从小听着英雄故事长大,他想我的遭遇跟英雄们比算不了什么?我也要像他们那样坚强、勇敢地活下去,并有所作为。所以他……

  教师评价:古人在逆境中能站立起来,我也要有坚强的毅力;因为他要向英雄学*,不能向困难低头;英雄们的遭遇跟我一样坎坷,他们能坚持住,我也要能挺住。)因为古人、英雄们在逆境中发愤图强的故事鞭策着他,激励着他,所以他想“……”。

  电脑出示第四自然段:出示: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全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齐读

  过渡:还有什么原因?

  出示:“受父亲的影响……、历史资料。”

  生交流:因为司马迁受父亲的影响,喜欢历史,也有编写史书的志向,并为此已做了大量的准备。所以他——

  生交流:因为司马迁四处游历,边考察边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如果停止编写,前面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所以司马迁要发愤写作,要坚持下去。

  教师介绍:司马迁从十岁起就努力读书,可以说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如果放弃编写《史记》,真是太可惜了,所以他要坚持下去。所以他——

  电脑出示第四自然段:出示: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全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齐读

  (谈得好,接下去交流,还有什么原因?)

  出示:“司马谈临终之时,……史书哇!”

  生交流:因为他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完成父亲临终时的嘱咐,所以他要发愤编写《史记》。

  教师评价:正因为父亲的临终嘱托时时提醒着他,所以他想——

  电脑出示第四自然段:出示: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全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齐读

  (还有什么原因谁来交流?)

  电脑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相机理解飞来横祸

  电脑出示补充材料: 酷刑就是宫刑,又称腐刑,这是因为,对受害者来说,不但肉体痛苦,而且心灵**,受刑者从此断子绝孙。一般人在受宫刑以后,因创口极易感染中风,若要保全一命,一般要留在似蚕室一般的密室中,在不见风与阳光的环境里蹲上百日,创口才能愈合。这在十分重视子嗣(sì)和后世香火的封建社会,确实是十分严酷的处罚。此外,宫刑还有摧残受刑者的身体与精神的目的,使受刑者终生**,生不如死。司马迁后来在《报任安书》中这样描述:我遭受了这场灾祸,为人耻笑,污辱了祖先,又有什么脸面再去谒拜父母的坟墓呢!每天愁肠反复回转,在家里恍恍忽忽,若有所失,外出不知道自己要到哪去。每当想到这种耻辱,就汗流浃背,沾湿衣裳。自己简直就是个宦官,连深山岩穴之中都没有自己的藏身之处!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快速阅读后交流感受

  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读出司马迁的悲痛和愤慨。

  过渡:但后来司马迁的想法是“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司马迁的内心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生交流:因为他不想死得比鸿毛还轻,他想死得比泰山还要重,死得有价值,所以他要发愤写《史记》。

  师引导:这几句话你都读懂了,概括得也好,你真了不起!其他同学有没有读懂呢?理解泰山和鸿毛。(泰山:古人把泰山当作最高的山,当作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极敬仰的人或极为重大的事;鸿毛:轻微,不足道)现在透过司马迁的这段话你能不能想到他要怎么样?他要做什么?

  生交流:他要死得比泰山还要重大,还要有价值;他要成就一番事业,他要有所作为,他要给后人留下点什么;他要建功立业,他要活出生命的价值;他要活下去,他要写完《史记》,而且决心很大。

  3师配乐:司马迁,黄河的水养育了他,英雄的故事鞭策着他,父亲临终嘱托时时提醒着他,要建功立业,活出生命的价值的信念牢牢地支撑着他,所以他要发愤写作。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话,电脑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导读:女同学,请读出一个对天发誓的司马迁——男同学,请读出一个把屈辱埋在心里暗暗下决心的司马迁——全体同学,请读出一个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司马迁——

  过渡:司马迁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最好的回答——电脑出示插图和“想到这里,他尽力……隶字。

  电脑出示第四自然段:出示: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全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齐读

  四、一用第四自然段,扣“发愤写作”,学*体会司马迁他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1、关于司马迁是怎样编写《史记》的?课文中还有一处写到了,是这样一句话电脑出示,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资料。”指名读。

  2、引导:整整13年发愤写作,可文中写得太简略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太大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下面选择一组画面,想象描述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写好的,自己练着读,读出司马迁的坚强,读出我们对他的深深敬佩之情。

  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 ,他已经 。

  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 ,他仍然 。

  晚上,月黑风高,当人们 ,他依然 。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也许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 。

  也许这天司马迁累倒在病床上, 。

  也许 。

  整整13年,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整整2600年间的历史在编写的过程中,不允许自己出现哪怕一丁点的失误。这需要多大的毅力,这需要多么的坚强,这需要怎样的才华和信念去支撑!再读这一句。(课文最后一句)

  3、让我们捧起书带着感动和激动之情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电脑出示第四自然段:出示: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全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齐读

  五、总结全文

  1、同学们,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历史伟人,他叫——生接:司马迁。师:了解了一部辉煌巨著,叫做——生接:《史记》。老师相信在学*的过程中,司马迁的形象一定已在你心中悄然立起,而且越来越丰满、厚重。《史记》这部书也变得不再那么遥远、陌生,(出示书)能不能请你谈谈此时你对司马迁和《史记》崭新的认识和了解?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曾经这样赞扬《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电脑出示)(史书中最好的,没有韵的诗歌)可见这部《史记》的史学和文学价值是多么高。

  2、同学们,老师想用这样一段话与大家共勉。(电脑出示)

  苦难给一般人带来的是叹息、伤心、沉沦,但对于生活的强者来说,苦难是一笔财富,让我们坚强地面对苦难,笑对人生,执著追求,活出自己生命的价值。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司马迁的名言菁选(扩展6)

——司马迁的作文800字 (菁华5篇)

司马迁的作文800字1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流传千古的不仅是一部史学著作,被一起载入史册的,还有司马迁那颗心怀天下的赤诚之心……

  司马迁,这个历史的悲情英雄,不是金戈铁马,战死沙场;而是遭受宫刑,发愤著《史记》;而是一个心被淹没在一个所谓的“盛世”的大汉……

  一次挺身而出,犯颜极谏,却惹上这飞来横祸,蒙受这不白之冤。本是一件自己认为对的事,却无人认同。司马迁该是怎样的悲伤?怎样的无奈?……被判宫刑,这令人失掉尊严、生不如死的刑罚。死是一种解脱,司马迁生不如死,却不能死,因为他还有一个理想没有实现,因为他还没有达成父亲的遗愿!所以他不能死,不能解脱,只能忍辱含垢的活着,只能吞咽下心中的血泪,发愤著《史记》。司马迁的痛,是一种难于想象的痛,甚至只用这一个“痛”字形容都显得那么沧桑无力,那么单薄……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若有所亡,不知所往”……“身残处秽,动而见尤”,身体上的耻辱,心理上的创伤,痛苦的肝肠寸断!然而司马迁在这种痛彻心扉的侵袭下,却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坚守一个史官的职责,客观记述史记,不为虚伪的统治者,歌功颂德,刚正不阿,如实记录,评价他们的得失、过错……司马迁的《史记》是,真真切,字字血,声声泪……

  若司马迁不为李陵辩护,还会不会有这永垂不朽的巨著《史记》?……生活于唐朝鼎盛时期的诗仙李白,他的诗是浪漫主义的;而处于唐朝衰败时期的杜甫,却是现实主义的;在看这有着特殊经历的司马迁,他的《史记》则是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有现实主义情怀……正是司马迁由*坦到坎坷的特殊经历,才造就了这史学的奇葩,璀璨的明珠,和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史记》!

  司马迁,这个悲情英雄的执着,让人记住的不仅是历史,也让人记住了这本史家绝唱的背后,那个曾受腐刑的司马迁,那个经历坎坷人生,却拥有钢铁般意志的司马迁……

司马迁的作文800字2

  正当司马迁在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锒铛入狱,还遭受了酷刑。

  受尽耻辱的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又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便又想要隐忍克制,完成著作,更何况,《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司马迁点亮了案上的蜡烛,重又推开光洁*滑的竹简,在那昏暗的烛光下,在竹简下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司马迁在这忽明忽暗的烛光想坚持写书,工作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但他不厌其烦,一如既往地认真著作。那一地稻草,一张案台,一支毛笔,一个砚台,不知伴他度过了多少年华,那星星烛火,卷卷竹简,也不知伴他度过了多少岁月,度过了几度春秋。他这么做,不仅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不仅是为了心中的鸿篇巨制——《史记》,更是为了能够给后人留下一些宝贵的文学财富,翔实可信的历史文献和充实学识的文书。为了心中的《史记》,他不论严寒酷暑,总是起早贪黑。夏季,每当曙光透过窗户照进囚室,司马迁就早早地就着朝阳的光芒,写下一行行隶字;无论蚊虫如何肆无忌惮地叮咬他,如何用刺耳的“嗡嗡”声刺着司马迁的耳膜,他总能毫不分心,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坚持写书。冬季,无论凛冽的寒风如何像刀子般刮在他的脸上,无论呼呼的北风如何灌进他的袖口,他总能丝毫不受外界干扰,坚持著书。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司马迁的作文800字3

  “我……选择……腐刑……”泪就这样慢慢的流了下来。今日之后,他将不再是一个完整的男子,今生将不会再是男子。可是他别无选择,他仿佛又看见了父亲那期望的眼神,又听到了父亲临终前的遗愿:“一定要替我将《史记》写下去……”

  其实他大可一死,用自己的热血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可是……如此就会使自己父亲的遗愿落空,父亲临死前那眼神是他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那幽怨的眼神。他怎能让父亲死不瞑目呢?腐刑,对司马迁来说是生不如死的,他堂堂七尺男儿怎受得了如此的侮辱?世人又会用怎样世俗的眼神来看待,说他贪生怕死,宁可做太监,苟且偷生,小人是也,可他们怎知这样的抉择需要多大的勇气,绝非常人所能够忍受的。他说,人总要死,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我若就如此死了,那不是比鸿毛还要轻,我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写完史记……

  眼前仿佛闪现出牢狱里的场景,司马迁站在月光下,看着月光,不知不觉中,却流出了泪。看着月亮,皎洁无比,在别人看来是多么的美丽,而在司马迁的眼里确实那么的遥远,那么的昏暗。在月亮里,自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众人取笑着自己,误解自己,一味地批评自己,没有一人可以了解自己的无助和伤感,这就是自己唯一的选择吗?这就是自己的命运吗?难道命运不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吗?监狱里凉飕飕的,他却感觉不到寒冷,只是自己的心好冷好冷,这就是心寒吗?一定要活下去,即使受到天大的屈辱,也一定要写成这部不朽名著!!!

  于是,他就这样怀着屈辱,背负着罪名,顽强的活了下来。屈辱就是自己的动力,自己活下去的信念,他一定要为自己赢回清白。史记就随着信念,一点一点地延续着,没人能够知道,这背后是多少辛酸的泪水、流淌的汗水和顽强的意志。深夜里一支又一支燃尽的蜡烛前,是他挂满汗水的脸……

  黄天不负有心人,史记终于完结了。司马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一头撞向了墙壁,鲜血飞溅了……

  司马迁终于要回了自己的清白,终于可以在世人面前高扬起自己的头,赢回了自己的尊严,可以安心的、无悔地离开这个世界,离开这个肮脏的世界……

  一阵突如其来的风吹起了《史记》那一页页泛黄的纸,你可曾听见有人在呜咽……

司马迁的作文800字4

  在浩瀚烟云的史林中,他曾苦苦挣扎,他曾安然长笑,他曾默默祈祷。他为人类历史记录下了一段不朽的传奇,他就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司马迁是人臣,但他更是史官,他敢于在朝廷直谏,更敢于在千年中批判。司马迁在看到李陵的文书时,他似乎看到了汉武帝的心情,他不容任何人有损大汉威严,因此,司马迁挣扎着渡过了那一段伤心的日子,他家虽然世代为官,但俸禄却不高,在他最需要有人帮助时,其他人却冷眼旁观,任人对自己摧残,他痛恨所有人,他痛恨汉武帝的无情,百官的自保,千年前后的那些人小人。司马迁是一个很真实的人,他看到了伤痛也看到了希望,他要继承孔子作《春秋》的遗志,他要让后人真正地看到一个“内多欲而外仁义”的汉武帝。如此,他看到了《史记》。

  司马迁用一个文学的字眼写出了一个史学的真言,他是成功的,他看着自己的《史记》,他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他要褒贬历史,他要还原历史,在司马迁《史记》中传奇总是在前,评论总是在后,他要人们真正读出每个人真实的历史,即使赞赏信陵君也不会只写信陵君的优点,他也会斥责信陵君,他痛恨汉武帝,但他会真实的写出汉武帝雄才伟略,写出了他对*版图奠定基础所作的贡献,司马迁为史记而生,为史记二死,他同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史记》映照出了千年的不朽,他可以安然的长笑而终。

  司马迁已不在,但他的《史记》却在,他的思想却在。他不仅给了我们真实的历史,他更给了我们看待历史的态度,不要过分的看待或者看轻一个人,他的祝福是给我们留下的,也希望通过我们继续留下去。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在《离骚》”,永远的司马迁正是给了我们永远的《史记》,给了我们一种民族气节,永远的司马迁永在你我心中激荡,奏响大地之歌。

司马迁的作文800字5

  夜已深了,司马迁透过牢窗望着面那一轮明月,此时他的心里在思考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是死还是接受腐刑。死对他来说不仅意味着生命的结束,更重要的是他将不能完成《史记》。接受腐刑他就可以活下去,也可以完成《史记》但从此他将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失去他做人的尊严。

  他的脑海中像汹涌的云海波浪翻滚,永不停歇。一幕幕的场景浮现在眼前。他仿佛看到了汉武帝在宫廷之上大动雷霆,把剑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仿佛听到了在茫茫大漠里,无边苍穹下,李陵痛苦的呼唤。

  他该怎么办?

  窗外的月亮是那么的圆,那么的亮。月光照在地上似乎一层盐洒满了大地的各个角落。是死还是苟且活着他不能决定。

  死吗?他想起了父亲临终的遗言——做好太史令,继承父亲的职位光复司马家族。如果选择了死,他就可以免受屈辱。堂堂正正的死也就不会玷污司马家族的荣誉。可这样以来《史记》就无法完成,李陵的投降就再也没有人来为他辩护。

  接受腐刑吗?这意味着他将失去一个正常人尊严,将与宦官为伍,将玷污司马家的高洁,将从此受到天下人的嘲笑。而这样他就可以完成它毕生的心愿。就可以以他坚定不移的意志去感化文武百官乃至汉武帝,这样以来就会有更多的人去为李陵辩护,他的冤屈也就会被洗涤。

  夜更深了,但窗外的明月却依然那么明亮,草丛中不时传来的几声虫鸣,渲染着凄凉。司马迁站在牢窗前望着这轮曾经寄托过无数人的数不尽的悲伤与忧愁的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但今晚的愁却是这轮明月所不能承受的,因为他不仅关系着一个人的生与死,更承载着一个英雄与凡人的传奇。

  第二天清晨,太阳依旧从东方升起,霞光像无数根钢针似地刺痛着一个英雄的心。当审判的官员带着随从闯进牢门的时候,司马迁那红肿的双眼留下了最后一滴泪水。

  他接受了腐刑,从此他呆在家里整天沉浸在书房里,闭门谢客。不久之后,一部流传千古的史学巨著诞生了,而他的主人也终于可以走出那间屋子沐浴人间最温暖最舒适的阳光,深呼屋外新鲜的空气,而后埋在了三尺黄土下。

  其实真正的英雄不是做了某件了不起的大事,成就了他人所不能成就的伟业,而只是为一个信念活着。


司马迁的名言菁选(扩展7)

——司马迁的故事读后感实用5篇

  司马迁的故事读后感 1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里,人才辈出,发生了许许多多惊天动地的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文章了。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主要写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临终前嘱咐司马迁去完成他未了的心愿——编写一部史书。但是飞来横祸却偏偏降临在他身上,他入狱受了酷刑,但还是忍辱负重,完成了一部的著作——《史记》。

  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对司马迁产生了敬佩之情。他面对困难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虽然受到了酷刑,受到了文武百官的冷嘲热讽,但他身残志坚,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不顾别人怎么说,专心致志地写作,是多么伟大啊!对比之下我们真是太渺小了;许多人做事总会因为遇到困难半途而废,屈服于命运;遇到一点儿小挫折就停止前进————如果人人都像司马迁一样,那么世界上有所成就的人还不会多吗?

  记得有一次,一向成绩优异的我落榜了,我难受极了,回家后抱头大哭,后来我突然想到司马迁,他遇到那么大的困难挫折也不放弃,我这一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于是我找回了信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努力刻苦地学*,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了,我在接到试卷的那一刻心花怒放啊!

  我们要向司马迁学*,学会坚强,永不向困难低头!

  司马迁的故事读后感 2

  有人说他是千古奇才、有人说他有满腹经纶、有人说他是伟岸君子、有人太多太多不同的评论充斥在耳畔,他是史学家也好,文学家也罢,都让人震憾、让人心痛。他就是是编写了50万余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前87),陕西韩城人。他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写的《史记》,计130篇,约50万字,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元年约三千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杰出的历史人物,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总结,也是光耀千古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龙门在黄河边上,山岳起伏,河流奔腾,风景十分壮丽。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他学*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历史学家。从20岁起,司马迁开始到各地游历,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编写史书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机会随从皇帝在全国巡游,又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了解到统治集团的许多内幕。他还如饥似渴地阅读宫廷收藏的大量书籍,收集了各种重要的史料。然而,就在他写《史记》的时候,为李陵说情触犯了汉武帝,被关入监狱,判处了重刑。

  当时间的流水冲过了千年的堤岸,我们回望古人凭借的.只有那些留在书籍上的古老文字。透过饱蘸墨香的方块字,我们看见了一个铮铮铁骨的汉子忘却了自身的荣辱得失在奋笔疾书,笔下流淌出了一篇篇精美的文章。忍辱负重的他终于在13年后出色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也终于实现了自我生命的最高价值。司马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耻辱与困难,只要坚强不懈任何事都会成功。如果坚持不住烈日的晒打,骆驼怎能在沙漠中行走。如果不经起滂沱大雨,怎能出现美丽的彩虹。如果不经过逆境的折磨,人怎能懂得坚强。总之一句话: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司马迁的故事读后感 3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编写史记的故事。在编写史记的过程中,司马迁为了替某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被押解入狱受了酷刑,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一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就是司马迁活着的精神支柱。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用了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史学巨著——《史记》。

  读了这篇课文,我想到了很多司马迁值得我们学*的地方。首先,要学会克制自己。有些人,受不了责备,动不动就哭。但司马迁,他敢于直言,结果自己入狱受刑,为完成遗愿,忍辱负重,克制自己的愤恨,坚持写书。这不是我们应该学*的吗?其次,要有责任感。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只知道玩乐,不负责任。而司马迁,他在忍辱负重的情况下写完了《史记》,这是因为他有责任感,他才完成了《史记》。最后,要学会打基础。司马迁从小就听父老乡亲们讲历史故事,年轻时努力读书、广交朋友,我们的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打好基础才能使以后的学*更坚定。

  读完这篇课文,我深受教育。我决心要向司马迁那样,做一个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人,勤奋努力,好好学*,将来报效祖国!

  司马迁的故事读后感 4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部书总共有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里的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编织成了这部世界闻名的鸿篇巨著,作者司马迁先生因此成为流芳百世的文化名人。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书中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我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中。随着情节的起起伏伏,我的心情也在为之改变,我感受到了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多么纷繁的'时代,多么紧张的情节,这本神奇的书仿佛把我带回到了那些遥远的年代。

  《史记中》,我印象最深刻的的人物是秦始皇——嬴政。为了一统天下,他努力奋斗,在一次次成功和一次次失败过后,终于横扫千军统一六国。他于始皇十七年灭韩,二十二年灭魏,二十四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赵,二十六年灭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建立秦朝以后,还统一了货币,让天下使用同一种方孔钱;统一了商人们使用的秤、斗、尺的标准,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他的故事还有很多,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呢!

  通过读《史记》,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了解了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知道了一些已经被遗忘的历史典故,懂得了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独特的背景、曲折的过程以及对当时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读了《史记》,还让我学到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呢!

  司马迁的故事读后感 5

  两千多年前,有这样一个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忍辱负重,以心灵和血肉之躯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以后的几千年里,这部伟大的著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又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之中,后人难以企及更无法超越——这个人就是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死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后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发愤着书,全力写作《史记》。

  我相信现在的人很少有他这种毅力和勇气。常人从狱中出来,就自甘堕落,萎靡不振,别说做点有用的事了,就是活出精彩的自己都有点。

  史记虽然没读明白,很多古文都看不明白什么意思,可总是读过一遍了。本纪,世家,记住了一个个人物,可是要表达什么也看不明白。唯有“太史公曰”让我记忆在心。

  说的不好听点,司马迁就是一个太监,一般的太监活的就是一条狗,虽然是皇上养的狗,可到底也是狗。没办法,只能按照自己主子的意思行事。

  我看,苦,吃的太多容易让人对生活比较畏惧。如果不吃苦,就回不珍惜生活,不为生活付出努力。我长这么大,没吃过什么苦,太懒,相信如果让我放弃现在父母给我的一切,自己的生活都会成问题。

  曾经一次和父母吵架,就离家出走。出去两天,虽然有工作的勇气和信心,但是没有机会。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司马迁为写史记付出了多少努力,我就是一时冲动,就想找到一个好点的能挣点钱的工作。太费劲了。至此,我不在相信船到前头自然直,我只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要有回报。认定的目标一定要努力实现,因为没有人会帮我,有些人不愿意帮,有些人是相帮帮不了。司马迁就是个例子,靠的就是自己,就是曾经的努力,现在的坚持,未来的信心。

  他成功了!

  向司马迁学*,不求名垂千古,只求无愧于心


司马迁的名言菁选(扩展8)

——《司马迁》读后感优选【五】份

  《司马迁》读后感 1

  《史记》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它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史记》之前,中国的历史书只有两类。一种是编年体史书,而另外一种是国别体史书。《史记》则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创立了纪传体这一文学体裁。鲁迅将《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由此可见《史记》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它经典的内容可以与《离骚》相媲美。

  读过《史记》,我从中深切体会到了作者的那种思想。他将自己的感情完全倾注到自己所创作的作品中去。由于《史记》的大部分是作者忍受宫刑这一巨大屈辱所作,因此从整体上看《史记》饱含着作者的爱憎之情,尤其是对于一些悲剧人物。

  拿《项羽本纪》为例:司马迁将项羽政治上的幼稚描写得淋漓尽致。例如在鸿门宴上,项羽本有机会将刘邦捉住,并将刘邦除掉。但是项羽却仍把刘邦视为自己的知己,认为刘邦还是自己的友军,自己的好兄弟。但他殊不知此时刘邦已是与自己争夺天下的敌人。因此放走了刘邦,而当刘邦逃跑的消息被项羽一方得知时,范增十分恼火,说了庶子不足以为谋这样愤怒的话,并将刘邦送与自己的礼物用剑剁碎。而项羽却不以为然,将刘邦送与自己的礼物安然的收好。丝毫没有意识到刘邦的危机。并且在刘邦的一番阿谀奉承之下,将自己要杀刘邦的念头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作者通过范增等人的态度将项羽没能把刘邦除掉而充分的表现出了作者对项羽的失望,对刘邦的溜之大吉表现出了作者十足的憎恨。而当作者在描写项羽乌江自刎之时,作者对项羽的那句天将亡我又表现出了作者对项羽的惋惜与绝望。其实项羽是有机会生存的,他完全可以度过乌江,重整旗鼓。但他却早已是无颜见江东父老。因而项羽唯心的说出了天将亡我这样的话。让司马迁以及我们后人对项羽的丧生感到扼腕叹息。

  同时在《史记》中的《季布列传》中,作者将自己的遭遇同季布在朱家当奴隶一事进行了深刻的托物言志。在《季布列传》中司马迁写到:以项羽之气而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屡典军,搴旗者数矣,可谓壮士。然被刑戮,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负其才,故**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在这里,季布与司马迁的遭遇似乎有些相似。季布在朱家为奴,日后成了汉的名将。而司马迁自身忍受着宫刑这一巨大屈辱,日后写成了《史记》,成为伟大的史学家。

  在《史记》中,作者还语言犀利,文采斐然,表达了自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因此,在读过《史记》之后,我认为我们应该学*司马迁的那种忍辱负重的精神。不仅做事要脚踏实地,还要淡泊名利,最终成就自己的大业!

  《司马迁》读后感 2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李长之著,三联书店 1984年5月版。

  从总体上来说,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和评价司马迁及《史记》的学术专著。然而,它又不仅仅是一本学术专著。读完全书,我想了更多:

  首先,在看完整本书后,我对司马迁这一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他所著的《史记》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李长之先生用自己手中的笔为我们“复活”了历史上的司马迁,使司马迁对于我来说,不再只是一个文学和历史学上的专有名词,而是一个具体可感的形象,他的话语思想精神全部铺现在我的眼前,变成一个立体的活生生的人物。

  对于想读或正在读《史记》的人来说,这也是一本很有借鉴价值的参考书。因为作者在分析司马迁的同时,也对《史记》从各个方面进行了仔细而深入的分析,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诸位对《史记》的兴趣,我即是被吸引的一位。

  就学术性而言,这本书远超过其他同类书籍。作者在书中引入了翔实的史料,而更重要的是,作者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譬如,作者对司马迁的生年为建元六年作了猜测。尽管只是猜测,作者也举出了丰富的证据来加以说明。而比之更为重要的一点,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也使得整本书不那么枯燥,吸引着我不断地看下去。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使得作者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评价不够客观,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然而,有点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完全看懂整本书,或者说,我对这本书的某些部分,某些细节并没有完全看明白。李长之先生在说明观点的时候,往往会恰当地引经据典,而由于这些材料都是古文,鉴于我的古文功底不是特别好,我仍有许多地方不理解。

  读完了这本书,我有了不小的收获和体验。然而,说实话,我还是不太喜欢这一类的`学术著作,也许是因为其中引用了较多古文的关系吧。举一个也许不太恰当的例子来说,在读完整本书以后,我觉得自己就像是吃了许多大的实心汤圆。慢慢地,汤圆的面粉表皮被消化掉了,却仍留下了许多没有被完全消化掉的内馅,这些没有被完全消化掉的内馅就留在了胃里,让人觉得堵得难受。

  另外,整本书又不仅仅有对司马迁和《史记》的介绍,还有对楚文化、齐学、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其他文化的介绍,而作者更是将这些貌似不相干的文化巧妙地串在了一起,让人不得不叹服作者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文学功底。在读完整本书后,我对作者李长之先生升起了一种敬佩之情,当然,还有司马迁。

  周艳虹

  《司马迁》读后感 3

  《史记》是一本能丰富头脑,补充知识的神奇的书。书中记述了黄帝以来的传说,商周的史迹,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时间跨越三千多年,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我国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宝。《史记》既是一部史学著作,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史记》第一次以人为本位来观照、审视、记载历史,表现出对多种人物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对历史人物心灵与命运的极大关注。

  《史记》的史学价值还体现在:司马迁虽是王朝史官,却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学者立场,为了完成《史记》,忍受了别人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受到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但他还是完成了一部批判性的历史著作,实现了自我生命的最高价值。正是由于司马迁对历史和社会具有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与感受,对各种人物在历史坐标中的生存状态和活动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并突破了正统思想的束缚,从客观的角度书写历史和人物,才使得《史记》的内容丰富博大,独具魅力,而区别于后代的正史《史记》同时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启发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师,被鲁迅评价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看《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回顾了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读它,我有一个感觉,就是我是在和活人谈话;仿佛在和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的谈话。深深的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

  《司马迁》读后感 4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其规模宏大,涵盖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医学、天文学等。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西汉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多年,共五十二万字。作者司马迁。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临终前对他说:“一定不要辱没祖先的名声,要写出一部光耀千古的历史巨著。”司马迁流着泪答应了父亲的嘱托。后因李陵兵败事件遭到牵连,司马迁被捕入狱并受酷刑。期间他想到人的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他又想到周文王、孔子、屈原、孙膑、韩非子、吕不为等一些圣贤,都是在逆境中坚韧不拔、勇往直前,最后完成了轰动天下的文化巨著,又想想父亲临终前的遗言,若是就这样一走了之,多年的心血将半途而废,那样更对不起父亲。

  于是他化悲痛为力量,忍辱负重,各地历史古迹间的奔波、史料的搜集、古籍的整理,狱中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经受饥饿的折磨,多少汗水、多少艰辛、多少劳累,都伴着屈辱的泪水化成了长篇巨著《史记》。

  为不负使命,他呕心沥血,倾尽了毕生精力。正因为有他艰苦卓绝的努力、逆境中的百折不挠,才使这部沉甸甸的、厚重的、不朽的历史巨著得以传承,才能够让我们世世代代目睹它的风采。他的名字将和这部辉煌的巨著《史记》一样,永垂不朽。

  通过读此书,使我受益非浅。他的文笔,幽默、风趣,又恰到好处。有的让人看了忍不住就想笑,觉得司马迁老先生很可爱;有的让我充满敬意;有的让我忍不住落泪;有的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有的让我豁然开朗,使得困扰我多时的问题终于找到了明确答案。

  我想那个曾经去龙门山实地考察“鲤鱼跃龙门”的少年司马迁,不正如那条鲤鱼一般,迎难而上,纵身一跃,即使跌倒在“滔滔洪水”中,也绝不放弃,始终有一颗未了的恒心屹立不倒,那就是撰写《史记》。这是上天赋予他的神圣使命,尽管他历尽万般艰难险阻,最终也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跃过了“龙门”,完成了一部伟大的、轰动天下的辉煌巨著。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夫”,这在司马迁身上得到了充分的的验证。我们要学*他那种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忍辱负重、不畏强权、爱憎分明、公*公正、精益求精、好学上进的高尚品格。社会需要更多的像司马迁这样为人正直、有良知的人。

  自从《史记》完成后,历史上再也没有关于司马迁的记载,包括他之后的生活如何,他活了多大年纪等等。历史已无从考证,这一切成了永久的谜团。他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然而他自己的人生却被历史遗忘。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史记》在,司马迁和他的精神就一直活在人们心中。

  《司马迁》读后感 5

  寒假里我读了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其中一篇《管晏列传》令我受益匪浅。《管晏列传》记录了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与晏婴的事迹。管仲的传记主要记述了管仲与鲍叔牙真挚的友谊,晏子的传记主要记述了晏子重用人才的故事。

  读管仲的传记,我被鲍叔牙对管仲真挚的友谊深深打动了。鲍叔牙无私地帮助身处困境的管仲,总会为他多拿些钱,为他打抱不*,令我感动。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鲍叔牙一样,关心、帮助身边的人,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最让我敬佩的是鲍叔牙并没有遗弃管仲,在齐桓公面前举荐他,才让管仲成就大业。他尊重人才、重视人才,能从国家利益出发,抛弃私人恩怨,宽容管仲,说服齐桓公重用管仲,这足以见他多么宽容大度,品质多么高洁。这些让我明白了朋友之间应该互相体谅、包容、多考虑朋友优秀的一面,多宽容朋友的缺点。读管仲的列传,在欣赏他们真挚友谊的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份友谊,帮助和关爱他人。

  第二部分写的是晏婴。他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臣。他足智多谋、清正廉洁、重用人才。书中通过两个故事突出了晏子重用人才的这一特点。一个是救赎越石夫却与他绝交的故事,一个是重用车夫的故事。晏婴救赎越石夫,体现了他知人爱才、礼贤下士。晏子举荐车夫,体现了他尊重人才、重视人才。晏子“进就想到竭尽忠心,退就想到弥补过失”。难怪《史记》中太史公对他有高度评价:“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读完《管晏列传》,发现管仲和晏子身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由此,我明白我们对待人才也要宽容、善待、尊重他们。


司马迁的名言菁选(扩展9)

——司马迁的作文素材通用五篇

  司马迁的作文素材 1

  司马迁,为人朴素,但是胸怀大志,忍辱负重,他的一生令我敬佩不已!

  司马迁小时候,父亲要写中国的历史,但是,写历史哪有如此简单弥留之际,他让自己的儿子司马迁来续写这部《史记》。从此,司马迁几十年如一日地打听、拜访,虽然很苦,但他一想到父亲说的话,便又来了劲。好景不长,一天,他为了辩护李将军,激怒了皇上,司马迁便入了牢。当时他想一头撞死,但想到《史记》还没完成,便再次发奋起来,忍辱负重,写下了前无古人的《史记》。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短短的一句话,却使我受益匪浅。

  人的一生必定会死,上帝让我们在这段时间之内去创造,完成了自己的创造,才算人生。他为何使我感动就是因为他这种精神,他让我想到了雪松的先弯再弹,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还有不屈不饶的谈迁……世上难道没有失败世上难道没有挫折不,是他们给了成功、胜利动力。司马迁真是一位真君子!上次我语文考得差了,被家人和同学瞧不起,心里很难受。但是一想到司马迁,我的心又*静下来,吸去了这次考试的教训,认真上好下一单元,至于嘲笑什么的,就当做浮云,不要为这次的失手而悲伤,这样会导致下一次失败。

  结果,我第7单元考出了自己理想的成绩。当然,要保持*常的心情,既不骄傲也不自卑,忍辱很重要,但负重更重要!司马迁,您的大名让我牢记,您的人生观点更让我刻骨铭心!

  司马迁的作文素材 2

  自从学了司马迁发奋写《史记》的课文后,我最感动的人就数司马迁了。

  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愿而写司马迁的事很让我感动,如果换成是我,我不会坚持下来的。司马迁在狱中坚持写《史记》的事很使我感动,如果换成是我,我是坚持不下来的。司马迁是为了《史记》而活的,如果换成是我,我只会为自己而活……

  当妈妈在做早上为我做饭时,我只会吃上几口,便去上学,我还不会感到内疚。当妈妈在上班时,最担心的还是我。当妈妈下班做饭时,我挑出自己不喜欢吃的菜,扔在桌子上,吃完就玩儿,不管妈妈,但还是妈妈在收拾……

  当爸爸在大大的船上工作时,担心的是我:当爸爸所在的船在向国外行驶时,担心的还是我,当爸爸身在异地时,想要转便街头巷尾给我买一点纪念品时,我在玩儿……

  爸爸妈妈总是为我而奋斗,如果,我像司马迁那样尊敬长辈,那样该多好?我的爸爸妈妈就不用为我操更多的心了,就可以把一些任务交给我去做了。

  当姥姥在为我洗衣服时,我竟然在旁边呼呼大睡,那时,已经是深夜了……

  当姥爷在帮我拿上书包时,怕累到我,就想要帮我把书包一直拿到小区门口时,却被我一口回绝了“不用不用,我同学在外面等着我呢!”

  姥姥姥爷也总是在为我奋斗,如果,我像司马迁那样尊敬长辈,那样该多好?我的姥姥姥爷就不用为我操更多的心了,就可以把一些任务交给我去做了。

  我要向司马迁学*,做一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司马迁的作文素材 3

  阅读完《报任安书》,感触良多,但影响最为深刻的,便是司马先生钢铁直男一般的形象了。读到好文章的感觉大概就是这样——恨不得把自己感受到的所有都赶紧一一记录下来,对司马先生的新认识太过奇妙,好像看到除去《询问司马迁》中“始终追求善良和正义的心灵,心灵总是在剧烈而又严肃的跳荡着”的他,坚忍不屈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他伟大形象之外的样子。

  说起钢铁直男,这称号从何而来呢,其实开始不过是我跟同学开的玩笑罢了。当时说出来也只为司马先生那一句“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在我们眼里实在是太刺眼了,还记得我跟同学解释道:“也许你要说,现在的人重事业轻家庭都不足为奇,更何况远在两千年以前的司马迁呢?可就如现在也存在众多热爱家庭的好丈夫一样,古时候也存在着书写《浮生六记》、带着妻子畅游天地的沈复,与李清照相濡以沫的赵明诚,那么以此类推,相信在民间这样的例子也不算少了。而相比之下,单从司马迁这一句话看来,我真是为他的妻儿寒心啊。就算是为了表现自己真真是“独身一人,孤立于世”,就算这根本不是这篇文章、乃至这一段的重点,他能将这句话写下来,我想他也算真正配得上“直男”的称号了。”说完大家也全当是讲笑话罢了,可我自己讲完后却觉得哪里不对劲——那位著有“范围千古、牢笼百家”的史记的司马先生,真的只是如此而已吗?反复思之,不禁叹道,非也!非也啊!

  那位在***口中“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的人,究竟哪里为钢,哪里又称铁了呢?司马先生自己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答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那刚正不阿的样子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反复阅读《报任安书》后,我想我真正被这位“钢铁直男”打动了。他是有理想的,为了那个也许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理想,哪怕遭受冷艳嘲笑,哪怕背负屈辱的宦官之名,他“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都只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我想这也就是《询问司马迁》中“在受尽专制君王肆意蹂躏与惩罚的淫威底下,依旧保持着这种秉笔直书的品格和勇气”的司马先生吧,引得班固也衷心赞颂他:“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他在《报任安书》的开头就解释,自己没有“不相师”、没有“用流俗人之言”,他被误解了多久,被那一双双狰狞的眼睛盯了多久,都没有什么话能拿来宣告天下“我是清白的”,在给友人的信中,*惯了被误解的他也只能说“仆非敢如此也”。他原本是一个多么刚强正直的人,却也未能在笑里藏刀的势力场中保全自己,最后只能在恐惧中谨言慎行。可在千疮百孔地走出势利场的那一刻,留下的,仍是那个不过想“成一家之言”的他。

  写到这里,我不禁要说,先前那个质疑司马先生的自己真是幼稚,怎么就不想想那个遭受了残酷宫刑的他有何面目回家,面对妻儿,面对那个曾是、却早已不属于自己的家。也许鲁迅先生口中的那个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先生也曾躲在屋后,用自己最后的温柔,偷偷地看看妻儿,回忆起以往幸福美好的生活,他不禁想伸出手去抱抱那满地乱跑的孩子,搂搂那窗边日夜等他归来的妻子,但他什么都不能做,他只能悄悄地看着、念着、爱着,毕竟连自己都快没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又哪来的勇气去给妻儿承诺以往的生活?

  或许司马先生真的就是一位毋庸置疑的直男,但,钢铁直男也有一颗热腾腾的心啊!

  司马迁的作文素材 4

  知道司马迁吗?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著作《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像一座巨大的历史画廊,体现出了司马迁非凡的才华,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但是司马迁的一生却非常坎坷,他是在非常艰苦的监狱中完成著作《史记》的。他在困境中不放弃目标,不被困难所击垮的精神令我敬佩。

  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因为辩护李陵,被当成反对朝廷,因此而进了监狱受腐刑。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种很丢脸的事情。几乎想自杀,可是他一想到他的《史记》还没有完成,不能就这样死掉。于是,他克服了监狱里各种各样难以想象的困难,夏天的炎热、冬天的寒冷,白天还要当奴役,只有夜晚才能借着月光,攻读史书。就这样,司马迁终于写完了令世人惊叹的史书——《史记》。司马迁死后,他和他的《史记》一直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荣耀。

  司马迁的一生虽然坎坷,但是他不畏困难,坚持目标,实现理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

  司马迁的作文素材 5

  《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被大文豪鲁迅称赞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作者——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自然也人人耳熟能详,令人叹服。

  司马迁出生于西汉,在朝廷做官受到牵连,按当时的法律,他可以在100万贯钱和宫刑两者之间选择。奈何,司马迁为官清廉,又怎能有万贯家私?最后,只能被处以宫刑。此等屈辱,堂堂三尺男儿如何能忍?如果是我,我肯定会热血愤发,英勇反抗,最后就算**当场也无所谓。可,他忍了!无法想象,他是如何做到的!

  从此,他走上了孤独之路,没有友人,没有亲人。无论何时,漫天黄土中,滚滚尘土中都有一个萧索的背影缓缓走着。身上的单衣,简陋的行囊。身冷,心更冷。我想唯一能暖和他的只有几文钱的烈酒吧!

  远处一间茅草房传来争辩的声音,走进一看,有三个老汉正争得面红耳赤,不时还唾沫腥子飞溅。而其中一个老汉,瘦骨嶙峋的体态明显地写着严重的营养不良,咕咕叫的肚子也在**着,但他依然坚持着,这就是司马迁。他已成这般模样了。看司马迁焦急地在两边来回转头,两脸枯黄,但目光中的渴望却丝毫不减。渐渐地,他的颈、头上出现了水滴,不知是汗水,亦是口水。终于,*静了。司马迁期待地把脸凑过去,让希望在无情浇灭他的火焰的一句句方言中重新燃起。

  终于,他回来了。京城门口走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手中拄着木根。人们都对他望而生敬,京城街道是拥挤的,可他走得很通畅。因为人民自动为他留出了一条宽阔的道路,尽管他不是什么达官显贵……

  我记忆中的司马迁,并不是那种拿着自己的成就,高高站在云端,俯视后人,恃才放旷的高人形象。在我记忆中,他是一个只会放低自己的身段的谨严的学者,是会忍受屈辱的隐者。我不需要抬起头去仰视他,因为我们都是求知者。我们只需拉起手,扣着臂膀,去向那些高人请教学问,就行了。


司马迁的名言菁选(扩展10)

——司马迁读后感汇总5篇

  司马迁读后感 1

  我读了《史记》后,认识了许多历史故事。如:古代的传统、*俗。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大禹治水。他谦虚地不坐上王位。他为了通过大王的任务,陪着人们挖水道把手指甲都磨掉了,再也长不出来了。每次经过自己的家,都狠下心来,不进家门、不看看自己家人。他竟然坚持下来了。

  对比他,我更显得三心二意。我“打水只打半桶水”我每次上兴趣班都没有做到认认真真、一心一意、全神贯注去听课。看到大禹的这种坚持、永不放弃、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的精神,想到我的兴趣班,我的脸像火烧似的火辣辣,惭愧,羞愧浸满了我的身体。

  看完了这个大禹治水的故事后,我上兴趣班有很大的改变。上课,我很大的兴趣。上课,我变得积极回答问题了。老师布置、下达的命令、任务,我都立刻、迅速、高效率地完成了。老师常常表扬我,就像大禹完成皇帝的任务一样高兴。

  妈妈看我这么勤奋,风雨无阻地每天来来**送我去上兴趣班。老师奖励我一样奖品、我就好像收了一些钻石一样激动。

  “读书使人明智”!这名话说得真准。读了《史记》这本书不仅使我知道了一些历史故事,还让我学*了一些高贵的品质、和一些稳委的处事方法。

  “书获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司马迁读后感 2

  今天,我读了司马迁《史记》中的一个小故事:赵国名将赵奢有个儿子叫赵括,此人从小学*兵法,谈军事。连父亲也不放在眼里。但赵奢看出了赵括的弱点。果然不出所料,在秦赵长*之战时,赵括抗害了四十万赵军,自己也落得个乱箭穿心的下场,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纸上谈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死读书,读的书应该把知识,联系实际将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付诸行动。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对书本上的道理才能真正领会,比如登山,可以设想不管别人对你说登上山峰时感觉是如何的”一览众山小“,你还是不容易体会到,因为你得到的只是间接体验。再如一个读书人和一个常年在山上打柴的樵夫比登山,读书人由于没有亲身实践,所以一到山上就分不清东南西北,满腹知识也都是毫无用处,但樵夫就不同,因为他经常上山,熟悉山上的一切,所以他上山就好似上山打柴一可望而不可及轻而易举不费什么力气,因此他们有如此大的区别。

  在我们人类文化发展中实践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富兰克林研究雷电就是其中的一例。他小时候,听他父亲说雷电是上帝在惩罚,于是富兰克林便想上帝在惩罚哪个可怜的人啊?可为什么只有在夏天发怒而冬天不发怒呢?于是从小立志要解开这个秘密,富兰克林长大后得知雷电是摩擦而成的,不是上帝在发怒,而是一种自然现象,请你想想:要不是富兰克林做个实验而是死读书,他读到的只是“上帝发怒”的答案,人类也会晚些得知雷电的秘密,至今还在浑沌的世界里,由此可见实践是多么重要。

  人们掌握知识从而离不开身体力行的求索,让我们感受赵括“纸上谈兵”的前车之鉴,在学*的过程中科学使用大脑,成为一个善于实践的人。

  司马迁读后感 3

  司马迁,是文人历史上一座无法绕过的丰碑,也许,他在我们的心底里的形象过于高大了,所以,作家要将他的形象还原成一个普通人,甚至不惜打压他的人格,尽力将他描写成一个卑微的文人,以为这样才是独树一帜的写法吧,可是,阅读那些文字的时候真的感觉不舒服,为什么一定要让那些光辉灿烂的伟大人物和我们这些卑下的小人物一样庸俗不堪、丑陋不堪地活着呢?我知道,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会犯错误,不可能像神仙一样不食人间烟火,但是,有了一部彪炳千秋的《史记》,所有那些忍辱偷生的卑微苟且之事便都不值得一提了,不是吗?为什么非要在他们的脸上抹上黑炭才叫真实呢?对于某些伟大的历史人物,我宁愿用带着光环的眼光去仰视他们,远远地尊敬他们,而不愿意看到他们像我们这些凡尘俗胎一样怯懦可怜地生活的模样。

  当时间的流水冲过了千年的堤岸,我们回望古人所能够凭借的只有那些留在书籍上的古老文字。逝者如斯,人的肉身已经在另一个世界里灰飞烟灭,所幸的是,一些文字留下来了,记录了他们生活过的那个时代,记录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于是,有些人又在纸上活起来了,他们各具血肉,演绎着各自不同的人生精彩,这是多么神奇的事!而这背后又有多少个像司马迁一样铁骨铮铮的史官为此付出了他们一生的心血和性命!他们的价值正是因了他们所书写的历史而变得厚重,他们在中国的历史上永远都将是熠熠闪光的`名字,是泰山一样高大不朽的史家大儒。有了这一群人,中国的历史才会永远地连绵不断,代代流传。当我们展开书卷,读着那些鲜活的历史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带着对历史的敬意和怀念去感受古人的心胸呢?

  对于高光笔下刻画的司马迁这个人物,我有点小小的异议,不是对其文笔风格的不满,而是对人物塑造的不满,彼司马迁与我心目中的司马迁偏差过大。当然,这不代表我想象中的司马迁更接*历史上真实的司马迁,但无论如何,作家用他的语言亲手毁灭了一个在我心目中非常光辉的形象,于我总是一种痛苦的现实。也许,这个司马迁才更加人性化、生活化、更加立体,但是我还是想保有自己对历史的一种理解和想象。另外,我总觉得作者的某些描述与历史史实有不相符的地方,不知道是作者的写作情绪过于主观而刻意忽略对那些已知历史常识的使用还是没有做基本的历史常识学*?既然是在写历史小说,总还是要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自由发挥的,不然,看了这样的小说,总会让人质疑其写作态度和对作品的信任度的。

  司马迁读后感 4

  《史记》是我国历史名著,文化瑰宝。史记作者是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

  史记中有许多个经典小故事。如烽火戏诸侯、刘邦的故事等。看史记故事,看每一篇故事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看商纣王与妲己的故事,我为比干的直谏而感动。为商纣王的残忍而心酸。看到商纣王对妲己的痴迷为她做的一切。我心中充满了气愤。看到武王伐纣的故事,我感谢他的义举,因为他拯救了一方百姓。

  看时,我有时会把自己当做故事中的人物,有时我会想如果我是妲己,我会劝商纣王以国事为重。如果我是商纣王,我会专心务国,以国事为重。

  史记作者司马迁的坎坷人生让我感动万分。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大约死于公元前90年,字子长。司马迁出身与史官世家。汉武帝天汉三年曾因李陵事件被被捕下狱。司马迁痛苦万分,曾想过一死了之。可他并没有那样做,因为他想到自己历经千辛万苦创作的史记还没有完工,所以打消了这个念头……

  看了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刘邦的故事。这篇文章里的人物生动形象,故事活灵活现。所以我很喜欢。

  司马迁读后感 5

  《史记》是一本能丰富头脑,补充知识的神奇的书。书中记述了黄帝以来的传说,商周的史迹,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时间跨越三千多年,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我国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宝。《史记》既是一部史学著作,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史记》第一次以人为本位来观照、审视、记载历史,表现出对多种人物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对历史人物心灵与命运的极大关注。

  《史记》的史学价值还体现在:司马迁虽是王朝史官,却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学者立场,为了完成《史记》,忍受了别人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受到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但他还是完成了一部批判性的历史著作,实现了自我生命的最高价值。正是由于司马迁对历史和社会具有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与感受,对各种人物在历史坐标中的生存状态和活动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并突破了正统思想的束缚,从客观的角度书写历史和人物,才使得《史记》的内容丰富博大,独具魅力,而区别于后代的正史《史记》同时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启发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师,被鲁迅评价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看《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回顾了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读它,我有一个感觉,就是我是在和活人谈话;仿佛在和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的谈话。深深的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