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10篇)

首页 / 美术教案 / |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学*探究各种泥器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并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的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

  ②重点学*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创作源泉进行创作。

  ③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教具:陶泥、简单工具、陶艺作品课件

  学具:陶泥、简单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看看有什么?(展示泥玩具的图片)仔细观察这些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泥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玩捏泥巴。(板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找同学上台摸一摸泥制陶罐,提问:泥制的物品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很粗糙)

  2.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器物是用泥制作的?

  3.看看陶艺的发展历史吧!(展示陶器图片)提问:上面的这些部件都是做什么用的?(把手、装饰…)

  4.展示陶泥,师:这些陶泥就是用来制作陶器的材料,(找同学上台摸一摸,说一下感受—-很软)由于材料很软所以很方便造型。

  5.怎么样才能让这些陶泥变形成我们需要的形状呢?(讲解变形手法---揉、捏、搓、压)

  6.展示图片,教授造型方法。(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用这些方法同学们可以随意制作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7.老师示范制作一件陶器。(讲解装饰与连接的手法。)

  三、学生实践

  出示作业要求:运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小器物。

  四、讲评,小结

  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讲评,表扬有创造性的学生。

  作业设置

  运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小器物。

  板书设计

  9、捏泥巴

  变形手法:捏、揉、搓、压

  造型手法: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

  课后反思

  泥巴是孩子们最熟悉的事物,这种内容的'美术课对我们老师来讲应该也是上的内容了,因为孩子们对它的喜爱,让我们比较好控制课堂,但怎么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能出更多更好的橡皮泥作品呢?在这节课里我开展了尝试。让同学们亲自感受泥巴的质地,亲自总结泥巴的玩法,让学生从玩乐中掌握了制作技法。

  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我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喜欢上美术课,进而喜欢美术,当然,最终的目标是让他们喜欢艺术。对此,我觉得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美术的那份喜爱,而这正是我所追求的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1—4页。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二、教学目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能抓住教师的形象神态进行描绘,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2、能记忆或想象画出师生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培养自己的绘画表现力。

  3、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制作一张尊师卡片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

  4、在充满生活情趣的绘画与制作中,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三、教学重点:

  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制作一张尊师卡片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

  四、教学难点:

  能记忆或想象画出师生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培养自己的绘画表现力。

  五、教学准备

  卡纸。

  六、教学设计

  本课围绕“老师”这个主题,将表现性绘画和手工制作融入到师生情感交流之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将激活学生对教师的美好印象。语言的交流、心灵的对白、细节的把握将再次勾勒师生学*生活的直观画面。

  活动一重在启发学生观察、记忆自己喜欢的教师的形象特征,教学可作如下安排:引导记忆——学*讨论——提供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上课前讲发生在某位教师(或者是自己)身上的故事,让学生猜猜这位教师是谁,并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推理分析:“你是怎样猜出来的?”,“这位教师外形有何特点?”,“你还知道他(她)喜欢干什么?”,通过交流学*讨论引发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和记忆。在学*指导中可通过示范画或学*作业的展示观察,让学生重温“自画像”那一课中人物的基本画法,抓住自己喜欢的教师的特点进行独特的创作表现。作业之后,可将作业进行展示,先让学生们猜猜画上是哪位教师,再请作者本人进行介绍,首尾呼应,结束本课的学*。

  活动一作业表现仅仅是教师个体形象,活动二与活动一比较,要表现的人物更多,情节更生动。教学中可作如下安排:观察比较——学*讨论——提供指导——自主表现——交流评析。

  可利用CAI出示两副学生作业,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一副画是一位教师的具体形象,第二副画是将第一副画中的教师形象与一些学生形象进行组合的画面,通过比较揭示本课学*主题。学生讨论师生相貌、身材、衣着的区别,并在CAI中强化表现意识,在提供学*指导时可通过CAI让学生在画面中对既定的教师、学生形象进行尝试组合构图,出现人物形象组合的各种图画,并鼓励学生根据记忆加上一定的主观想象,积极思考“学生和教师在何处干什么?”的故事情节,大胆表现,在交流评析中对自己表现的印象深刻的画面故事畅所欲言。

  活动三是关于卡片设计制作的学*内容,可以信息加工策略为主导设计学*活动,教学安排如下:观察分析——掌握规律——拓展思路——自主设计——体验交流。

  教师出示尊师卡揭示课题,并让学生拆分卡片,了解卡片的构成要素包括:衬底、形象、文字,探讨卡片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规律。教师提供各种卡片供学生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向学生提供卡片外形和图案设计的思路,如根据文字、祝词进行联想等。学生设计制作完毕后可相互欣赏,并赠送给自己喜欢的教师。教师充满谢意的表白既是对孩子的肯定,又促进情感交流的升华。

  评价不能局限于绘画或制作表现的因别,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继续构建师生友谊之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作业要求:活动一,以写生或记忆的方式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老师,可以是头像、半身像或全身像。活动二,记忆或想象画出自己和老师之间印象最深的事情。活动三,设计制作一张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鞋子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获得一些工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惯。

  2、把绘画和工艺制作结合起来,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用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动手制作鞋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白纸、彩色卡纸、胶水、剪刀、彩笔、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录相一段、课件

  学具:各种制作材料、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0月25日——10月27日

  活动一:

  请同学们看看教室软木板上装饰的各种各样的鞋子,说说鞋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板书课题《有趣的鞋子》。

  活动二:

  提问:你知道鞋子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吗?想不想知道最早的鞋子是什么样子的?

  放录像:

  鞋子最早出现于5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为了取暖和保护脚不受伤害,原始人用兽皮和麻片、草绳将脚包裹起来。

  提问:最早的鞋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活动三:

  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多样的鞋。(课件)

  1.包子棉鞋

  2.滑轮鞋

  3.皮鞋

  4.靴子

  5.花盆底的鞋

  6.景泰蓝做的鞋

  7.综合材料制作的鞋

  引导学生一屏屏欣赏,说说各种鞋的材料、花纹和制作的特色。

  活动四:

  课件展示

  不同季节要穿不同的鞋,(学生说说不同季节穿什么鞋)这是根据季节设计的鞋。

  运动时要穿运动鞋,休闲时要穿休闲鞋,这是根据不同功能设计的鞋。

  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穿的鞋子也不同。

  你还见过什么有趣的鞋?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从电视上、网络上见到的有趣的鞋子。

  布置学生带材料下节做鞋子。

  札记:从网上下了一个课件,里面关于鞋子的历史讲得很清楚,这个课件可帮了我的大忙,真是感谢网络的便利。

  第二节

  施教时间:10月28日——10月29日

  活动一:

  教师展示老师制作的鞋子,让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制作的鞋子。(注意引导学生对鞋子制作的方法产生不同的想法:从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教师板书:鞋子的制作要点: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活动二:学生分小组讨论

  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思(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1、教师为学生分小组(四人小组),并请学生打开课本《有趣的鞋子》一课,通过欣赏课本中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小组成员讨论一下本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想。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巡视听取各种意见并参与讨论。

  2、教师播放鞋店员工制作皮鞋的一段录相请学生注意观察鞋子的制作流程。

  3、通过观察鞋子的制作过程,请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才能成功的制作出一双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鞋子的结构和制作程序,如鞋面与鞋底与装饰,并形成小组分工协作)。

  4、请各小组有疑问的请提出来在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帮忙引导并讨论、总结。

  活动三:学生小组制作鞋子的活动:

  学生四人小组开始制作鞋子,教师巡视辅导。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以下几件事:1、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不同样式造型的鞋子,如用橡皮泥、布等。2、装饰时的制作应细致,教师也可在黑板上提供一些小图案让学生参考资料。3、鞋底可用自己的脚来做样式并略扩大一点,如果材料不够可以按比例来进行缩放。

  活动四:学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1、各小组进行交流并互相点评、帮助,最后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全班学生分小组对自己的作品自评并展示。

  3、教师在学生的自评活动中注意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参考意见。

  教师为本节课的学生活动进行总结。(学生在课后注意班级卫生的整理)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4

  年级:三年级

  课时:4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有关首都北京风景、京剧脸谱的图片,通过学唱京剧曲调,制作脸谱。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单元主题页,在歌曲《龙的传人》的欣赏与演唱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风情的歌曲等艺术有关北京风景、京剧脸谱的图片,通过学唱京剧曲调,制作脸谱。

  3、欣赏反映北京风情的歌曲等艺术活动,加深学生对北京的了解。

  二、教学准备:

  《长城谣》、《冰糖葫芦》、《唱脸谱》的歌曲磁带。

  第一、二教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我来做个导游”,请学生或以老师来扮演导游,让学生乘上交通工具开始。

  2、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老师边讲到达的目的地,或从各种媒体了解到的北京,带领大家逛逛京城。

  3、边听边欣赏有关描绘北京风情的歌曲,如《长城谣》、《大碗茶》、《北京的桥》。

  4、教唱歌曲《北京有个金太阳》。

  A、朗读歌词。

  B、歌唱歌曲《北京有个金太阳》。

  5、逛逛北京城:长城——***(华表)——故宫(石狮、麒麟、历代服饰)——北海——颐和园(十七孔桥)——圆明园(残恒断壁)——天坛(九龙壁)。

  第三、四教时

  四、教学过程:

  1、用歌曲接上一课内容,复*上一课玩过的地方,你能说出几个地方。

  2、引导学生观察北京有特色的建筑形状、色彩。如天坛、***城楼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北京及其悠久的历史。

  3、歌曲欣赏:《龙的传人》

  4、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寄予龙以美好的希望,让学生说说“龙”(回顾十二生肖、赛龙舟、舞龙、建筑的龙)。

  5、接龙游戏:分组说说有关龙的内容。

  6、歌唱歌曲《龙的传人》并能准确无误的唱准歌曲,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活动与手工指导:

  1、让学生收集饮料瓶盖,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著名城市、名胜、图片等剪成与瓶盖相同的圆形标志,将标志贴在瓶盖上。

  2、充分发挥学生以自己的兴趣制定安排游戏的线路。(回家作业:要求每人写一个旅游线路,下一节课说给同学和老师听)。

  例如:有一个星期天去苏州旅游,你能安排XX——XX——XX——XX——XX——XX,什么时候出发,一站又一站,2、可按著名城市作为行棋路线,也可以按我国的名山作为行棋路线,还可以按我国珍稀动物分布作为行棋路线。让学生自由游戏,在游戏中增强对祖国的认识,激发热爱的情感。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表现吃辣椒时的情景,学会用色彩来表现不同味道的感觉变化

  2、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具有良好的感知与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用构图和色彩来表现辣味的表情特征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以视频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播放人的表情表演视频,通过视频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辣的表情的欲望。

  2、赏析探究,激发欲望

  请同学们回忆酸甜苦辣的表情,并进行分析阐述,教师引导大家谈谈酸甜苦辣的表情特征,并进行模仿。在畅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能力,进一步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创作欲望。

  用课件请同学们观察酸甜苦辣的色彩体现,并让学生了解靓丽的色彩一般用来表现开心、愉悦的心情,灰暗的色彩用来表达难受、郁闷的情绪,通过自由想象,大胆发言,为下一步创作奠定基础。

  3、发挥想象,创作作品

  这一阶段,学生以小组合方式用绘画的手法,创作你的表情,教师进行辅导,并与大家探讨先画什么,再画什么,鼓励大家大胆创新。共10页,当前第3页12345678910

  当遇到问题时,如画面的节奏感、线条和色彩等问题时,教师引导大家共同分析、解决,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创作时我会播放音乐及图片,作参考,寻灵感。

  五、欣赏交流,感受成功

  请大家将自己的作品一一展示,并进行简短表述,如自己画的是什么,最满意的地方等,使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新-课-标-第-一-网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6

  教学目标:

  1、设计制作一个有趣、美观而又实用的课程表。

  2、通过亲手制作课程表,培养学生热爱学*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

  通过美术的形式让学生制作课程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彩笔工具范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程表

  师:谁知道这是什么?是做什么用的?

  二、探究新知

  1、学生交流介绍课程表

  特点、作用、内容

  2、欣赏课程表

  3、课程表的形式:*面、立体

  4、课程表的`制作

  画课程表内容

  对表四周进行装饰

  5、*面课程表的制作方法

  设计(留出课程表内容的位置)

  绘画(粘贴)

  三、学生表现

  1、指出绘制应美观,可进行综合制作

  2、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

  四、作品展示

  让制作有创意的学生将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希望。

  五、小结

  对本节课情况进行小结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7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课时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2.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让深长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

  学生应该已经*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8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的基本形体,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间概念。

  2、能根据物体的特征,用线描的方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体。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让学生懂得为熟悉的故事配画。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时:2课时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教师让学生带一件生活用品获图片,请学生说一件你喜欢的生活用品,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造型特征、色彩、功能等方面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二、新课

  1、看一看,说一说

  我们现在的生活用品琳琅满目、美观又实用。它们都是具有长、宽、高的立体物。如:

  方体柱体球体

  找一些生活中美观的生活用品,观察一下它们都是什么形体。有什么特点?与哪个基本形体相似?

  2、了解线描共10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

  师:老师把我喜欢的一件生活用品画出来了,你们想看一看吗?这种表现方法叫线描。线描是一种简便而美观的表现方法。它要求线条简练、刻画细致,表现出物体的具体特征。

  3、学*绘画方法

  我们的生活用品越来越丰富了,他们的种类和形状纷繁复杂,我们该怎么画才能又轻松又简单地画出物体呢?

  1)首先我们要观察物体,把它归纳成一个基本形体,如照相机是方形体、豆浆机是柱体、足球是球体等或形体组合。

  2)按一定的次序细致描绘物体。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使物体造型生动。

  注意:一定要先画基本形,不要一开始就画细节,抓住物体的主要形体和特征。

  4、学生实践活动。

  根据物体基本形体,画一两件你熟悉的生活用品。

  5、作业展示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展示优秀作品,分析出色的地方。

  三、小结

  我们的生活用品实用美观,我们同学们要留生活用品独具匠心的设计,分析其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尝试一下自己设计你喜欢的生活用品。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②重点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并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③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具:有关童年的图片

  学具:自己搜集的有关童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展示一段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童年成长图片)

  师:你们就跟图片中的孩子们一样,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很多人的关心下幸福的成长,在你们的童年世界里肯定会有许多的故事,愿不愿意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我们就一起聊一聊有关童年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说一说你们的童年都有哪些故事。

  2.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童年生活景象。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你能说出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形式吗?仔细观察他们的穿戴,猜一猜哪件作品表现的年代最久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认真观察他们的表情,说一说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一样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一听。请你像小侦察员一样,推测一下他们周围的环境会是什么样子的中呢?

  3.打开课本欣赏原图。

  4.展示一组照片,提问:选择你最喜爱的作品,先描述画面,再说说你的感受,最后和自己的童年对比,谈一谈你的想法。

  5.欣赏《金色童年》:为什么作者要称这张照片为《金色童年》?

  6.欣赏《冬天的阳光》:冬天的阳光在哪里,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7.欣赏《欢天喜地》:通过欣赏清朝的年画作品,你能了解到清朝的儿童服饰、游戏等情况吗?

  8.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作品中的小朋友们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们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9.欣赏《端阳婴戏图》: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0.欣赏《战斗中成长》:他的童年是在什么环境中渡过的?你认为画面中的两个人谁是主角?为什么?

  三、课后拓展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可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还不能上学,看到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作业设置

  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板书设计

  10、童年

  分享我们的童年故事

  绘画形式:国画、油画、雕塑、摄影

  分析并欣赏

  课后反思:

  本课属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通过欣赏分析课本中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国画、油画、摄影、雕塑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并通过分析作品内容及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并对此产生共鸣。培养了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0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美术课教学,高兴之余,我也暗下决心,把美术这一科教好,让美育开花结果。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社会,贴*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3课。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步骤,提高自已的动手设计能力。

  2、学*卡通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卡通的形象。

  3、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5、学*生动表达自我生活情景的表现方法,认知生活美化与居室整理的基本方法。

  6、认识、了解化及场景设计的基本知识。

  7、造型表现能力、动手设计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在学*行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绘画*惯,在课堂常规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2、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造的潜意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绘画作业普遍水*较高。

  3、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术知识,并有意识地在课余时间接触有关美术的知识,能自觉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4、学生大部分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差异较小,接受能力较强。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

  三.教学措施:

  1、重抓*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惯。

  2、重视想像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并能把自己所想像的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3、课堂作业中发现学生有创意的作品和有新意的思路要及时表扬,并引导、鼓励学生把自己所看所想的一切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4、多采用“小组学*式”的学*方式。让师生单向交流为同学之间多向交流,让学生在智力上互相激荡,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互相检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从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作能力。

  5、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6、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想象画训练,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7、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表现。

  8、本学期,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尽量直接作画,以提高绘画进度及用线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

  9、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音机、录像、电视、多媒体、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感知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效果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安排表:

  周次 教学内容

  第一、二周 《老师您好》

  第三周《我是生活的小主人》

  第四周 《方方圆圆》

  第五周 《趣味动漫》

  第六周 《线的表现力》

  第七周 《新发现》

  第八周 《有趣的图形》

  第九周 《线描外形》

  第十周 《红灯停绿灯行》

  第十二周 《花手帕”》

  第十四周 《留住秋天》

  第十五周 《盘泥条》

  第十六周 《图形拼接》

  第十七周《纸盒之城》

  第十八周《幸福乐园》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10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10篇)(扩展1)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1

  课型:

  绘画课

  授课教师:

  XXX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参与剪割、拼摆、粘贴等活动,初步掌握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3、人文目标:感受和体验拼摆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形的分解组合方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教学难点:感受同一分解不同构成的愉悦。

  教具准备:

  教科书、课件、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

  讨论法、活动、总结、讲解、指导、启发与鼓励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学演示,变变图形

  1、老师这有张圆形的纸片,同学们注意观察经过我任意的剪割后会有什么变化。

  2、教师进行教学演示。

  3、还有哪位同学有更新颖的摆法?(1—2名学生)

  三、自主探究,尝试制作

  1、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图片,并思考讨论拆分图形和重新造型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2、自己尝试选择喜欢的方形或圆形进行拆分造型。

  四、发现问题,质疑释疑

  1、在造型的时,你们觉得纸片剪成几块最好造型?(3—5)

  2、在造型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五、学生活动

  1、强调在造型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遗漏,即分与合的块数相同。

  2、强调反复拼摆后再进行粘贴。

  3、个体或分组方式随机进行,鼓励大胆地想象创造。

  六、欣赏评析

  1、在小组内评价,比比哪位同学拼摆的造型最有趣。

  2、下位交流:去看看别组同学拼摆的图形,评选出你认为最新颖的造型。

  3、展示作品:把学生推荐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4、欣赏点评。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导阶段

  1、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3、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

  4、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二、发展阶段

  1、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2、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

  3、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三、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四、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海鸥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第2课时)

  一、复*就知识

  二、学*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万花筒”的美丽图案

  四、学生练*

  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正。

  五、小结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设计巧妙的地方。

  第三课 大人国与小人国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导阶段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1、同学们,你知道格列佛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吗?如果你能在想象中漂流,就一定会创作出更多的奇迹。

  请同学欣赏课件:《大人国与小人国》

  2、提出问题:

  (1)你们认为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你们想知道格列佛曾经有过哪些奇遇吗?

  (3)格列佛认为战争不是好事。为了阻止小人国与邻国之间的战争,他用绳子将邻国的战船扎在一起,不让他们航行。

  (4)渐渐地,小人国的人们和格列佛成为了好朋友,有些人还敢在格列佛的头发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呢。

  二、新授阶段

  1、 观察、思考、感受:

  a:出示几组大与小比较的课件:让学生说说你会有什么感觉。

  b:出示课件:有一个男孩还有一个女孩。想一想怎样将其中的女孩变成巨人?互相说一说,巨人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横构图表现?哪些动态适合用竖构图表现?

  三、发展阶段

  1、 出示课件:假如你是一个巨人,遇到以下情况怎么帮助小朋友解决?

  (以小组合作方式讨论)

  (1)朋友们到一个神秘的大森林里去旅行,会遇到哪些困难?险境?假如你是巨人,你会怎么帮助他们?

  (2)假如你是巨人, 在愉快的节日里,你会为小朋友们做哪些事情呢?

  (3)假如你是一个巨人,你还有哪些办法能使我们的地球变得和*、安宁、清洁和美丽呢?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学共享,看看谁的想法新奇、有趣。)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了解不同的表现方法,体验在《大人国与小人国》里的快乐。

  2、课堂练*:

  通过以上的欣赏与了解,如何结合自己想象与感受,把你编的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画成一幅画,画完后讲给同学听。

  3、小结:

  4、 展示、评价、延伸:

  各组选出有特色的作品贴到黑板上,互相欣赏、互相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及

  时评价,给予肯定。

  四、课后拓展

  课后根据自己的喜爱用泥塑等形式来表现这一主题,把小的东西放大或把大的东西缩小。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让学生把上节课的作业拿出来和课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讨论:找找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要点,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任务。

  2、出示教学范图,用欣赏的方式复*构图知识:

  ①要有主题,有情节。

  ②画面要饱满、丰富。

  三、学生练*

  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正。

  四、小结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巧妙的地方。

  第4课前前后后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例举“*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小结:知道了“*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优秀作业点评

  四、收拾与整理

  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来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3

  课题:

  前前后后

  施教时间:

  9月14日——9月22日

  课时:

  2课时

  学*领域: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2.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课件。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课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课队、气球升空、兵马俑、林间小路等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影视资料。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这些图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么共同的规律?(*大远小)

  可别小瞧前前后后,其中还有不少的奥秘,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看没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并举例说明。

  教师举例:

  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活动二: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找一找语文、数学等课本、课外读物的插图上是如何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的,有哪些画法值得我们学*?

  教师在黑板上画升**时前面的旗台和升旗手,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添画两队升旗的队伍,并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先画前面的)

  活动三:

  小组讨论,选定一个主题,以绘画形式表现“*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评价与总结: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布置下节课带剪贴工具。

  札记:刚讲完课,一个调皮的孩子就**:我这么高,为什么让我坐在前面!这不符合“前前后后”的规律!其他同学纷纷指责:谁让你上课不听讲,老师不看着你能行!我鼓励他说:“别灰心,只要你努力进步,老师就会让你坐回原位,那时候就符合前后规律了!”这下大家都高兴了。

  第二节

  活动一:

  出示几件粘贴作品,请同学们比较:哪件运用了*大远小的规律,用了的和没有用的有什么不同效果。如果画面中的物品大小都一样,又没有前后遮挡关系,这样的画面又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把这些作品发到各小组,请学生们仔细看看:在剪制各物品时哪里的应该大些,哪里的应该小些。粘贴的时候先粘前面的还是先粘后面的?

  总结:

  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就会产生在后面的感觉。

  只有先贴后面的,再贴前面的才能正确的表现出前后遮挡以及*大远小的规律。

  活动二:

  小组讨论,从“风景、”“静物”“场景”中任选一个主题,小组集体进行剪贴创作。

  提示:除了大小以外,还要考虑到不同颜色带给我们的远*感觉。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指导。请学生随手将剪下来的纸屑放进自备的塑料袋中,这样课后收拾比较方便。

  活动三:

  “前前后后”粘贴作品展,请同学们以参观画展的形式进行互相评价,评价标准是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札记:

  我们今天做了一个抢答游戏,请五名学生站成一排,教师快速提问:“刘洋在万蕾的前面还是后面?万蕾在高朋的.前面还是后面?……”通过三轮快速抢答,决出了三位优胜者。我请这三位同学谈谈自己取胜的诀窍,最后得出结论:观察力和口头表达力。我告诉学生们,今天我们就要靠观察力和表现力来学*,在后面的学*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格外集中,观察力自然很棒。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真正了解健康的意义,知道健康的含义以及应注意的方面。运用以前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性活动。

  2、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激发学生关注健康的、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3、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公众传播意识,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健康卡、记健康日记、制作海报宣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动脑筋做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用具:

  铅笔、记号笔、图片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会唱《健康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动一动好吗?

  二、 新课

  “健康”是现代人最重要的财富。健康每一天从小事做起.你能说一说哪些是健康的*惯吗?学生小组讨论:不挑食,爱吃蔬菜,早晚刷牙都是好*惯。不健康的生活*惯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坏处。我们今天就来制作一些漂亮的健康卡来时刻提醒我们和家人来关注健康。

  1、学做健康提示卡

  1)欣赏各种形式的健康提示卡

  2) 探索学*书中的立体卡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3)自己设计一张新颖的健康提示卡,材料选择要丰富、色彩要醒目跳跃,提示语要简洁。

  2、 画健康日记日记画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让大家轮流去做记录,通过图文形式交流健康的生活方式。

  3、小组合作做海报海报有大标题、生动的插图、和健康提示语。

  4、制作宣传服饰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些有趣的道具

  5、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在校园或社区开展健康宣传。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三、小结

  健康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只有健康的身体才会有美好的将来,才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请大家行动起来,健康每一天吧!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欣赏并发现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征及民族特色。

  2、通过观察讨论,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尝试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造型的鞋子。

  2、运用废旧材料美化教室的环境。

  教具学具:

  旧画报、旧挂历纸、剪子、胶、其它自己需要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带来的各种鞋子,引导学生通过“看”,“想”,“说”,了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共同特点及组成部分。

  2、发展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在欣赏与联想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图形和色彩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敏锐的造型感觉,采用大胆的表现形式,独立完成一双有趣的,用料独特的鞋子作品。

  (1)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讨论,分析,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联想,找出根据各种材料制作鞋子,注重在质地,图形或色彩上产生不同效果。

  (2)绘画制作鞋子时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制作效果的协调,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图形,可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通过直觉进行大胆随意的创作。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制作方法。使用彩色广告纸,彩泥里,可以利用其鲜艳,强烈的色彩感觉,突出表现鞋子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四、教学拓展

  1、可以使用各种广告纸,旧画报,采用碎纸粘贴的形式,产生马塞克式的效果来制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2、寻找各种不同颜色,图案的小布片,采用“剪”,“贴”,“缝”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创作。

  3、用折纸制作立体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颜料添加花纹,颜色。

  4、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组鞋子的设计制作作品,并粘贴在废旧的纸板上,同时为版面确定主题,美化设计,进行展示,评比。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6

  年级:三年级

  课时:4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方法创作活泼、淘气的猴子形象;

  2、初步体验画笔墨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练*、示范、巡视辅导、评析等

  教学目标:

  1、搜集、欣赏有关猴子题材的艺术作品,了解“猴”的造型和神态所产生的文化蕴涵。

  2、用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方法创作活泼、淘气的猴子形象,初步体验画笔墨的特点,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欣赏猴戏,模仿在“急急风”锣鼓经伴奏下猴子亮相的造型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关于猴子的资料图片及玩具等。

  2、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图片及猴子题材的绘画,工艺作品。

  3、彩色纸、包装盒、生宣纸、国画颜料、毛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展示一组猴子题材的图片(课件)

  提出问题:让学生用一个词语表达猴子的性格、脾气

  学生回答:……

  板书:淘气的猴子

  2、在欣赏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图片里猴子进行观察,展开讨论,谈谈自己对猴子的看法,说出猴子的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并加以说明。

  3、观看猴子野外生活的片段,了解猴子的一些动态、表情。

  4、学生结合图片的欣赏以及自己的理解,尝试用肢体语言来创造猴子的多种姿态造型。

  5、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来表达猴子的姿态造型及生活方式、特点。

  6、安排学生进行选猴王,学*猴戏动作,表演花果山猴子的生活的创新表演。

  7、进行国画尝试性练*和学*。

  学生练*,教师巡回辅导

  1、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中的错误方法及不足,给予适当是示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氛围。

  2、及时提醒学生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3、以鼓励性的言语鼓励和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

  教学

  1、采用师生、学生相互的方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

  2、特别是对制作、绘画、集体和个人表演中表现出色的同学要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里的宣传活动多出力。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是否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敢于进行拍摄和采访实践,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是否能够掌握照相机的基本*作方法,拍出符合采访内容,有初步构图意识的作品。

  3.是否对资料整理,编辑,展示工作产生兴趣,能在某一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必要的摄影和采访工具,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

  2.学生分组准备采访的内容以及相应的器材。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2月20日——12月23日

  活动一:

  做好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导入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兴趣。

  活动二:

  教师讲述简单的摄影知识,以清晰的演示说明怎样进行摄影,怎样进行采访活动。要注意消除学生对摄影实践的惧怕心理。

  要讲清照相机上常用部件的*作按钮的名称及功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可以让学生先模拟使用一下照相机。

  活动三: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

  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和摄影活动。

  札记:现在的孩子真是了不得,他们设计的问题很有深度,居然还有针对老师的“如果让你重新选择职业,你还会当老师吗?”可见他们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能再把他们当小孩子看了。

  第二节

  施教时间:

  12月27日——12月29日

  活动一:

  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照片资料进行整理编辑。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活动二:

  学生整理,教师指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进行拍摄,采访实践的机会,去创作更生动有趣的形象,报道展示更有意义的事物

  2.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具体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题或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教学参考资料

  摄影其实是一种记录影像的技术,进行这种技术的工具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一个不透光的盒子,作用是控制光线的进入,使胶卷产生不同程度的曝光。照相机包括机身和镜头两个部分。机身内置快门来决定胶卷进行曝光的时间,快门其实是一个掩盖胶卷的机械装置,在进行曝光时按照所设定的时间而打开,让业自镜头的光纪录在胶卷之上,而镜头则是一些光学组件,用以结集光线,在胶卷上造像。相片影像的优劣取决于合适的曝光(还有构图,色彩等等),相机快门负责曝光时间,而镜头不单有对焦的功能,更重要是用可调较的光圈来决定光线量,再配合快门决定光线投射在胶卷上的时间,产生一个受控制的曝光过程,即是一个拍摄过程。而胶卷刚记录下影像,通过冲洗,扩印等工序,便最终得到拍摄所要的照片资料。

  札记:在分组下去采访时,有一个组三位同学推来搡去的迟迟不见行动,我问他们怎么不行动?他们说:“我们三个都很害羞,不知道该由谁去说。”我鼓励他们设计好问话稿,然后一人问一句,每个人都要锻炼自己。不一会儿他们回来了,红着脸说:“张张嘴也没有多难嘛!”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8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要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猴子捞月》等寓言故事进行戏剧性表演,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

  2、欣赏巨石陈图片,学生在交流、探索中了解光和影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发挥想像创造自己的“巨石阵”。

  二、教学过程:

  1、观看VCD片子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我国古代最具创造性用品——日晷图片或录像资料。

  例如,从故宫太和殿前的日晷引入教学,启发学生根据这一古代人的创造展开课题。

  2、请学生选择讲述或朗诵自己所熟悉的《猴子捞月》、《月亮走,我也走》等寓言故事及童谣。

  3、从这些作品的情节中回忆和感受生活中光与影的现象,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并举例说明。

  4、启发学生利用不同的社会资源查找有关金字塔的资料,在班里展示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利用金字塔的造型用光的不同角度的照射产生的光照效果,讨论光与影的科学问题。

  三、教学:

  注重对光与影问题在艺术作品表现中应用的讨论,对有新的、特殊见解的同学要及时鼓励,建议大家将自己学*这一课题的感受书写出来,存入自己的艺术挡案夹。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结构分析 本册教材体现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立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教学的需要和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 2、教学内容分析

  以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公民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同学们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

  3、教学重难点分析

  同 学 们 应 自主、主 动 、合 作 、探 究 、生 动 活 泼 地 学 *,自 觉 地 培 养 创 新 精 神

  和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学*美术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训练,所以他们已具备了一些基 本 的 美 术 素 养。能 够 欣 赏 美 术,进 行 一 些 简 单 的 评 述 。但 是 ,这 只 是 初 步 的 ,并 没有 达 到 一 个 高 的 层 次 ,学 生 的 造 型 、表 现 能 力 需 要 更 进 一 步 的 提 高 。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画画有了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些个性化的东西,这是一个提高。

  四、主要教学措施

  1、 严格教学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规范作业评讲。

  2、 充分应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3、 加强课前准备工作,努力按教材上好每个教学内容。

  第一课我的小天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显性内同与目标应知: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表现个人兴趣爱好。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的小天地,突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提高画面的表现能力、组织能力和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家的照片或图片,采用回忆或与想象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喜爱之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设计和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和健康地审美情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自己的双手取实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难点:绘画时房间力家具与家具之间、家具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

  三、教学准备:有关居室环境设计的课件,绘画工具和材料。

  四、讲授新课:

  1、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准备上课。 2、导入新课课件:欣赏图片“我的小天地”。

  (1)提出问题:(调动全员参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自我表现和探究学*的欲望。互相学*,拓宽思路。) ①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在这个家里有一个属于你自己活动的小天地吗?自己的小天地给你带来哪些快乐?

  课件出示课题:《我的小天地》 3、讲新授课:

  (1)提出问题: ①看看课件再结合自己的小天地说一说图片上的小天地以什么颜色为主? ②布置了哪些装饰品?装饰品越多越好吗?房间有什么特色吗?

  (2)课件演示:(利用示范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互相学*,互相提高,开阔思路。引发学生发散思考,激励学生大胆创新。) ①生从以下几方面谈自己的感受。色彩、陈设、功能、特点。 ②观看欣赏图片说一说图片上房间里的那些设施吸引了你?你觉得这样的好处在哪?

  (3)小组讨论

  ①怎样才能布置出自己喜欢的小天地?从色彩、陈设、功能、特点。 给出一些家具摆设让小组讨论,自己选择。想一想选出的东西该怎么摆放进自己的小天地?怎样才能美观呢?引导学生,在布置自己的小天地的时候要注意主次、前后、大小等。

  ②学生欣赏优秀的儿童室内设计及其优秀的学生作业。学生之间谈感受,提出自己大胆的设计思路。

  五、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1)可独立,也可以自由结合。(2)可先设计出草图,然后绘画表现。(3)在环境设计时,可以考虑到自己本地区的文化*俗以及自己的爱好特点。(4)在设计中还应考虑到自己的房间应具有的功能和特点。(5)要使自己的小天地实用、美观、温馨,有特点,体现出自己健康的审美情趣。

  六、小结:

  (1)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2)鼓励大胆想象的学生。

  课后反思: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10

  课题 我的美术“百宝箱”

  课题 做个存钱罐

  课型 设计应用

  教法 观察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够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富有特色的存钱罐。

  2、在构思和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

  教学过程

  一、激趣

  让学生将自己的存钱罐拿到课堂上,引发存钱罐的话题:

  1、存钱罐的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何特点?

  2、存钱罐的取放是怎样设计的?

  3、你带来的存钱罐适合什么样的人使用?

  使学生认识到设计师将造型与实际应用巧妙地结合,使他们感受到,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方便我们的使用。

  二、探讨

  指导学生分析教材上的师示范作品:

  1、这些作品用了怎样的材料?

  2、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适合用来制作存钱罐?

  3、它适合给谁使用?

  分析讨论的话题逐渐转到:

  如何将自己的设想转化成实际的物品呈现出来?

  三、操作

  进行必要的技法指导,如:怎样在纸盒上开洞,塑料瓶要如何切割等问题。

  四、实践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分层次指导。

  五、延伸

  在制作完成后,提出问题:

  对于学生不正确的回答予以积极正确的指导。

  课后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有关存钱罐的发展历史、民俗和文学作品来增强本课人文情感的含量,可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课题 猫儿去哪了

  课型 造型表现

  教法 讨论法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主题创作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及绘画创作能力。

  2、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了解外貌

  出示一件教师的衣服,问:上面的图案是什么?

  从学生的答案中提炼猫的外貌特征、动作、姿态,适当介绍猫的有关知识和生活*性的了解。

  二、展开话题

  从猫本身的特点拓展到了解猫在生活中有趣的表现,问:

  小猫会到哪儿去呢?它会遇到谁?可能发生什么事?

  引导学生大胆的想,大胆的说,为下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三、创作提示

  提示基本的绘画技能,你想画什么?什么是你绘画表现的重点?你画的小猫是什么样的?在做什么动作?

  四、自主创作

  学生创作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用一种方法来创作,既可以是单幅作品,也可以是连环画等等。

  五、展示交流

  创作完成后,进行交流展示,大家相互欣赏作品,相互评价。

  课后总结

  “猫儿去哪了”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用绘画创作的形式表现趣味性就更强了。

  课题 在医院

  课型 造型表现

  教法 讨论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认识、记忆周边的事物。

  2、大胆运用色彩、线条表现对生活的感受与记忆。

  3、激发学生热爱健康、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积淀情感

  出示关于医院的情景图片,引起孩子们的回忆,说说自己去医院的所见、所闻、所感。引导学生着重于情感体验:你看到了些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二、创作构思

  在创作前先进行构思:

  首先确定自己要表现的内容;

  其次是绘画中如何布局画面;

  最后还要思考怎样借助色彩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创作表现

  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大胆的运用色彩线条来表现,要求学生在绘画时尽可能地表现得深入与细致。

  四、评价交流

  作品完成后,可以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彼此谈谈自己的所画内容,在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谈给学生听。

  课题 大海上的船

  课型 造型表现

  教法 观察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船的发展史及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2、通过不同的船只造型,了解船的一般结构,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黑板上画出大海,今天啊老师要领大家去大海远航!

  二、新授

  1、老师准备了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谁能用这几个图形拼出一艘船来?

  2、其实远洋船的种类有很多,下面老师就领大家去见识一下它们!学生认真观察。

  3、看了这么多的远洋船,你想亲自造一艘这样的船吗?

  4、老师也设计了几种远洋船,你们看,有用线描的,有用排水法的这些方法都可以设计远洋船。

  三、作业要求

  好了,现在就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设计一艘远航穿。

  四、学生作业、展评:

  引导学生从设计上,从造型上,评出奖项。

  课后总结

  让学生了解船的发展历史和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课题 小棋手

  课型 设计应用

  教法 讨论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握棋盘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通过棋盘的整体布局渗透浅显的设计意识。

  3、相互交流合作,体验学*与游戏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游戏体验

  利用简单的道具玩大型的探险游戏。

  二、观察了解

  1、结合游戏,引导学生思考棋盘设计的基本规律。

  2、教师示范,体现棋盘设计的步骤、方法。

  三、分析认识

  1、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探险棋盘中遇到的关卡。

  2、总结关卡的表现内容:人物、动物、植物等。

  3、对比欣赏学生作业。

  四、学*获得

  1、提出作业要求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一个想法独到、线路清楚、关卡有趣的游戏棋盘。

  2、开展交流与讨论:

  (1)你们的棋盘将围绕一个怎样的主题进行设计。

  (2)你们在集体创作中会怎样分工呢。

  3、学生合作表现,教师指导。

  五、游戏体验

  1、作业评价

  2、在自己设计的棋盘中玩游戏。

  课题 漂亮的虎头帽

  课型 造型表现

  教法 观察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欣赏并传承中国传统民间艺术。

  2、感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学*其色彩、想象力丰富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1、虎头帽也叫做风帽,是流行于中国民间的一种既实用又美观的传统手工艺品。

  2、思考:为什么要用虎来装饰给孩子带的风帽?

  3、通过欣赏发现虎头帽的装饰一般集中在三个部位:前顶部、后披风、周边,这是制作时要装饰的重点。

  二、制作要点

  用彩色纸通过折叠、剪贴形象、添画细节的方法制作纸质虎头帽。

  适当的示范虎头帽的基本折法。

  引导学生遵循设计——折叠——剪贴装饰——细节添加——逐渐完善的步骤进行。

  三、大胆创作学生在具体制作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帽子容易做得过小,教师可让学生先试戴调整合适后,在进行装饰。

  四、品赏评价

  学生戴着自己制作的虎头帽,互相评价一下:谁的帽子最好看?谁的制作最精良?

  教师评价

  认识了解这种民间艺术,体会蕴含的是来自长辈深深地祝福和浓浓的爱。

  课题 冬天里

  课型 综合探索

  教法 观察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欣赏冰雪造型的作品并能进行评述,抒发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

  2、能够利用冰雪进行创作。

  3、表达自己对冬天的感受和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感受雪景的美

  1、看到眼前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

  2、你接一些雪花仔细看一看它的长相。

  二、分组游戏

  1、看看你能踩出多少花样?

  2、在雪地上你能画出彩虹吗?

  3、这些工具很有趣谁来试一试?

  三、交流欣赏

  欣赏雪景图片,感受雪景带给人的洁净之美。

  四、尝试与练*

  1、教师演示:

  用铅笔轻轻画骨式动态人物,姿态多样,有前后关系,使画面充实,主题突出。

  2、学生作画,自由选择不同颜色的作业纸。

  3、结束工作

  课后总结

  自然与人密切相关,许多自然现象通过感受、观察、描绘显得非常生动有趣。

  课题 我的童年

  课型 欣赏评述

  教法 讨论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欣赏以童年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感受其艺术特色。

  2、能口头描述自己对艺术品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欣赏

  1、欣赏《新课本》让学生回忆新学期开始发新书的情形,心情怎样。

  2、欣赏《藏童上学》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二、自主欣赏

  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艺术特色的感受上,用简短的文字进行表达的要求。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以组织学生对同一幅美术作品的描述练*,看看那些同学抓得住欣赏对象。

  三、交流欣赏

  同学间相互进行品评。

  课后总结

  学*兴趣是学生学*自觉性的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低年级学生学*的主要动力。它在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补充内容:

  课题 线描大树

  课型 造型表现

  教法 观察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和欣赏纯粹的线条美,认识线的丰富、强烈的表现力。

  2、学*用各式各样的线来描绘质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观察

  1、复*上节课的知识:

  提问:常见的线有几种?怎样表现

  2、展示上节课作品:

  鼓励学生:在画图构图方面控制能力有所增强。

  3、板书课题《线描大树》

  二、自主学*

  作业要求:

  1、四人一小组画一组树。

  2、以线为主、单色绘制。

  3、每次老师出题,大家创作。

  4、教师和学生互动,请老师和两个同学在黑板上一起作画。

  三、想象创新

  学生自主作画,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创作并参与到学生的绘画活动中去。

  课后总结

  通过补充内容的学*内容,使学生更加明确了在画面中如何充分利用“线”的样式来为作品内容服务,同时增强了同学们的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11

  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船的特征,了解船的作用、构造,能自己设计并用废旧材料做一艘小船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注意如何合理、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懂得废物利用。设计有创意、美观的船模型。

  教学用具:

  电脑、一艘自制船模型、剪刀、小刀、胶水、彩色纸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引出小船,先让学生自己介绍*时看见的船,和坐船时都有哪些印象。

  教师:总结刚才学生所讲,播放幻灯片边看边介绍(传统的木船、帆船、游艇、油轮、独木舟、龙舟。)

  二、揭示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手工制作课。

  今天,老师来教大家动手制作一个小船的模型。刚才我们都看见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片,那就让我们亲手去做一做。

  先来欣赏课本中一些小学生制作的模型,观察造型和使用的材料(引导学生懂得废物利用),简单分析制作方法(由学生自己说)。

  教师出示一艘自制的船模型,简单介绍它制作的材料和步骤!

  三、动手制作。

  分小组合作,分工合作方式,同学之间互助一起设计制作属于自己小组的船模型。

  制作过程注意事项:(小黑板出示)

  1、先构思设计一艘你们要制作的船模型,这艘船需要哪些材料?(学生说)

  2、动手做时注意剪刀、小刀等锋利工具的使用,避免误伤他人与自己。

  3、合理分工,很重要。这样才能又快又好完成制作。

  师:各小组巡视,并指导制作。

  四、交流展示。

  经过15分钟左右的时间,看看哪个小组先做好。做好后,分别让九个小组,小组组长上台介绍:制作过程、材料使用、如何分工。

  五、学生自评

  评选小组作品活动:最具创意奖、最具美观奖。(奖品:一颗大红星)

  六、课后拓展。

  看~*时在我们眼中是废品,可今天却在我们的手中有了它的利用价值,制作船的模型。

  只要我们懂得合理的利用,同样可以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今后我们大家要有保护环境意识,懂得再利用。为我们居住的美丽家乡献出一份力量!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12

  课题与教学内容

  十五、小旗手课时安排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副棋。

  过程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计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一、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爱玩棋吗?

  你们所玩棋的名称叫什么?

  为了激发孩子的学*兴趣,教师在课前自己动手利用多媒体制作一副新奇的棋,出示个学生,让学生发现不同之处。

  二、体验探究:

  (一)玩棋

  1、教师说游戏规则,请几名同学到前面来和老师下棋。

  2、教师介绍一些国际象棋大师,比如中国的谢军。讲关于下棋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棋的制作方法:

  1、欣赏课本中的游艺图,说说是怎样做的,有什么不同?

  2制作游艺棋时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让学生每人提出一个设想,并勾画草图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如果采用个人制作的形式,则可以按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如果采用小组分工的形式可以大家共同筛选设计方案,协调安排,共同分工制作。

  3、可以是*面绘画也可以是立体作品。

  4、还可以想象更多的制作方法,如全班同学在操场上用粉笔来制作一副大棋,同学们可以当棋子,大家共同来我玩下棋的游戏,这样的方式既健身,又益智。

  三、实践操作:

  1、学生制作,教师辅导,教师随时提醒学生协调好合作关系。

  2、作品制作完成后从中体验玩棋带来的快乐。

  四、展示作品:

  让学生将自己有特色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并谈一谈玩棋的感受和收获。

  学生:爱玩!

  学生:军棋、象棋、跳棋、五子棋――――――等等。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及时补充。

  学生观察老师做的棋,自由说出区别。

  学生自由到前面来下棋。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自由讨论并说出自己知道的象棋大师。讲知道的小故事。

  学生自由制作游艺棋,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制作立体或*面的均可。

  小组合作时要协调安排,共同制作。

  学生在玩棋的过程中都很投入,也很开心。

  通过欣赏范例,激发学生自己动脑筋设计一副新颖别致的棋的愿望。

  通过介绍一些国际象棋大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游艺图,并说说他们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区别,可以先小组讨论。

  为学生提供多种棋的玩法。

  学生操作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活动方式,都要学生的活动和美术学*紧密结合,这样才能达到美术课的训练目的。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造型艺术,增加学生对陶艺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尝试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压按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教学重点:

  掌握泥塑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特的浮雕头像。

  教学难点:

  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泥、垫板、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同学们家里面有养宠物的吗?老师这儿啊也有一只小宠物,我们一看它的本领吧!播放视频。

  你们知道视频中的小宠物叫什么名字吗?七仔。那在刚才的视频中它都做了哪几种表情啊?高兴、生气、考一百分……它做这些表情的时候脸和*常一样吗?不一样。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它的这些表情啊?奇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张奇特的脸》。

  板书课题。

  二、欣赏

  1、课件出示一组图片。那么在看图片时,大家要注意观察你见到的人物的表情,看看他们的表情有什么特点。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的人物表情有什么特点?你可以学一学吗?”

  这些脸跟我们*常看到的脸有什么不同?眼睛、鼻子、嘴巴不一样了。

  我们知道了:通过(脸)我们能看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人的情绪都是通过脸上的(五官)表现出来的。

  2、明星照片和他们的肖像漫画

  (1)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赵本山的脸型就很有特点,他自称自己是什么脸啊!另一张画家给他画的肖像漫画,还有范围和葛优的照片及漫画肖像。

  (2)漫画中的脸型和现实中的脸型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奇特?

  (板书:脸型——变形)

  2、出示明星照片和他们的肖像漫画

  漫画肖像中脸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板书:五官——夸张)

  3、出示各国球迷的脸

  师:这些脸和我们正常的脸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板书:色彩——鲜艳)

  4、分小组观察图片,看看它们哪里奇特?看看谁找得最多、找得最快?图坦卡蒙金面具、贵州面具、京剧脸谱。(点击课件)

  从基本外形到细节装饰讲解,夸张的造型、精美的装饰、丰富的色彩。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课本上的学生作业,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做了一张奇特的脸啊?泥。

  三、讲授

  我们今天就用彩泥,来制作一张奇特的脸。

  师:摸一摸、捏一捏,感觉像不像妈妈做馒头用的面?

  生:像

  师:谁在家帮妈妈做过馒头?

  师:*常我们在家要帮妈妈勤做家务。

  即使没有做馒头的经验大家总玩过橡皮泥吧?请大家揉揉你手中的泥告诉老师这泥除了可以这样玩还可以怎么玩?(教师演示揉的玩法)

  师生:压、搓、捏、刻、镶嵌。

  师:方法有了,我们来看看如何制作一张奇特的脸。现在,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哪个同学最聪明,点子最多。

  演示步骤:

  先拿一部分泥来做脸型,做之前,要先想好,要做一张什么形状的脸。然后我们根据脸型制作出形状位置奇特、表情夸张的五官,下一步就是装饰了,装饰时花纹越奇特越有趣,像挂上珠子,插上羽毛……有的脸上还刻有图案。在后面的制作中,大家就可以灵活运用这些会让脸看起来更特别的方法,但是这些辅助材料要有选择地使用,有的表情并不一定适合用。

  老师的作品完成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灵感。欣赏学生作品。

  (四)看了那么多奇特的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发挥想象力,做一张奇特表情或奇特造型的脸。

  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发现造型奇特或好的技法及时点评展示。

  (五)作业展评,召开“奇脸展览会”

  (1)给同学们讲讲你的作品表现的是什么?

  (2)你最喜欢谁的作品?是因为造型奇特吸引了你,还是因为细节表现或技法新奇有趣?

  (六)拓展延伸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设计制作出了一张张奇特的脸。课下可以把作品当做礼物送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同学,老师相信这一定是他们收到的最特别的礼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一张奇特的脸

  脸型变形

  五官夸张

  色彩鲜艳

  教学反思:

  由于上学期学过一堂面具设计课,和这一课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学生学来比较轻松,更主要的是这一课的主要材料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泥,他们把这堂课当作了一堂玩泥的课,所以,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更大的开发,造型和装饰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14

  教材分析:

  教材展现给学生一个丰富的传统民间虎文化。教师在教学时扩展的空间非常大,可根据学生的设计意图,引导、帮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虎。发展学生的个性情趣,才是教材的主要目的。

  本课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浏览虎的资料,是学生了解虎的特征以及传统文化中虎的魅力,从而了解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目标:选择自己喜欢的虎的形象做一做,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选择自己喜欢的虎的形象做一做虎。

  教学难点:作品的新颖和创新。

  教学用具:铅笔、记号笔、图片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启发法、示范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森林之王是谁吗?对了,是老虎。

  了解虎的文化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虎的了解。我们来看一看汉代的“虎纹瓦当”。自古以来,虎是威武勇猛的象征,是扶正镇邪的“保护色”。因此,以虎的形象制作的民间传统工艺品深受群众的喜爱。

  小组内说一说虎的特征和文化。

  欣赏各种虎的作品

  陕西的虎头面具虎灯笼陕西的泥坐虎布老虎等这些民间传统工艺品各具特色,你喜欢哪一件?说一说你的感受?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学小组讨论

  分析实物虎和作品虎的不同

  我们来看两张图片。 看一看实物虎和装饰图案虎的不同。

  从五官特征说一说实物虎和作品虎的不同。

  欣赏书中学生作品

  1、 剪纸作品是先在纸上画出虎的外形,用剪刀剪出眼、耳、鼻花纹等,再沿着外形完整剪下。2、 泥塑作品看书中的制作步骤,想一想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同学说说泥塑虎的制作步骤:1、 用泥制作出虎的各个步骤。2、 用牙签把各个部分固定好。3、 用水粉颜料画上虎的眼、耳、鼻花纹等。

  学生实践活动

  试着用彩纸或泥等材料来塑造一只可爱的老虎吧!

  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作业展示

  学生互评、自评。看谁做的虎最威武,最好看。

  学生。

  教学延伸

  你还想用什么来制作虎,回去试一试吧!

  学生说一说。

  虎是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图腾之一,虎 的形象已无所不在,运用在文字、诗歌、雕塑、绘画、戏曲等各个方面。你想能不能把你做的虎运用于你的生活呢?

  可以做一张有虎的书签;可以把虎的作品放在桌上作为工艺品······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美术知识:了解葫芦的有关知识,掌握设计葫芦娃娃的方法。

  2、美术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品德教育:通过欣赏及学*制作葫芦娃娃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葫芦的特点以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纹样的设计

  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复印纸、剪刀、铅笔、葫芦、作业展示栏、彩色复印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理念

  一、初步探究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讲授新课

  (1)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运用剪纸的方法设计葫芦娃娃。

  (点击课件,播放课题首页)

  (2)创设文化情境,了解葫芦。

  教师: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来和我们一起上这一课,大家欢迎!

  跳跳:嗨,大家好!我是葫芦娃娃,我的名字叫跳跳,谁愿意和我一起玩闯关游戏!

  第一关:你曾在哪里见过葫芦?

  葫芦是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有卷须和软毛,叶片呈卵状。果实光滑,初绿色,后变白、变黄。全国各地都有种植葫芦的人,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第二关:葫芦的用途?

  葫芦的果实嫩时可做蔬菜食用,老熟时可做容器,亦可药用。经过烫烙、绘制、刺绣和加工还可以做成工艺品呢!

  第三关:跳跳不跳了,这是为什么呢?

  跳跳:呜……,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哭吗?因为我没有伙伴跟我玩,你们能给我找几个葫芦娃娃来跟我玩吗?

  教学理念:参与闯关游戏,积极思维。通过开门见山的方法导入新课,交代本课任务,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学*状态。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利用学生好玩的心理,通过闯关游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与探究活动。

  二、深入探究

  (3)探究学*,学剪葫芦娃娃。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葫芦外形;

  :葫芦的外形是对称的,一般分上下两个园,上面的圆较小,下面的圆较大。

  其次,引导学生推测葫芦娃娃的创作步骤;(播放课件:创作步骤)

  折:采用对折的方法;

  画:画轮廓时,要求要大;

  画五官时,学*用不同的基本纹样表现五官;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基本纹样组合成朵花纹填满葫芦娃的肚子。

  剪:注意安全;

  注意对纸屑的处理。

  教师边演示创作过程边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进行创作。

  (4)引导赏析,开拓视野。

  (点击光盘,播放教师设计制作的葫芦娃娃,供学生欣赏。)

  观察、分析葫芦的外形。

  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将想法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在范图中找出常用纹样。通过引导发现,使学生了解葫芦的外形;通过教师的启发,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制作葫芦娃娃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归纳、的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三、评展延伸

  (1)学生作品展示

  (2)电击课件:

  小跳跳:哈!哈!谢谢大家给我叫来这么多的小伙伴,我跟小伙伴玩去喽!再见!

  (3)教师: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学*它有什么用?

  (4)延伸:展示葫芦灯笼。

  教学理念:通过跳跳的话使学生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四、课上所学知识、技法;

  教学理念:通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扮美自己的生活。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10篇)(扩展2)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精选10篇)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

  课题:

  前前后后

  施教时间:

  9月14日——9月22日

  课时:

  2课时

  学*领域: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2.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课件。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课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课队、气球升空、兵马俑、林间小路等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影视资料。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这些图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么共同的规律?(*大远小)

  可别小瞧前前后后,其中还有不少的奥秘,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看没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并举例说明。

  教师举例:

  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活动二: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找一找语文、数学等课本、课外读物的插图上是如何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的,有哪些画法值得我们学*?

  教师在黑板上画升**时前面的旗台和升旗手,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添画两队升旗的队伍,并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先画前面的)

  活动三:

  小组讨论,选定一个主题,以绘画形式表现“*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评价与总结: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布置下节课带剪贴工具。

  札记:刚讲完课,一个调皮的孩子就**:我这么高,为什么让我坐在前面!这不符合“前前后后”的规律!其他同学纷纷指责:谁让你上课不听讲,老师不看着你能行!我鼓励他说:“别灰心,只要你努力进步,老师就会让你坐回原位,那时候就符合前后规律了!”这下大家都高兴了。

  第二节

  活动一:

  出示几件粘贴作品,请同学们比较:哪件运用了*大远小的规律,用了的和没有用的有什么不同效果。如果画面中的物品大小都一样,又没有前后遮挡关系,这样的画面又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把这些作品发到各小组,请学生们仔细看看:在剪制各物品时哪里的应该大些,哪里的应该小些。粘贴的时候先粘前面的还是先粘后面的?

  总结:

  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就会产生在后面的感觉。

  只有先贴后面的,再贴前面的才能正确的表现出前后遮挡以及*大远小的规律。

  活动二:

  小组讨论,从“风景、”“静物”“场景”中任选一个主题,小组集体进行剪贴创作。

  提示:除了大小以外,还要考虑到不同颜色带给我们的远*感觉。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指导。请学生随手将剪下来的纸屑放进自备的塑料袋中,这样课后收拾比较方便。

  活动三:

  “前前后后”粘贴作品展,请同学们以参观画展的形式进行互相评价,评价标准是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札记:

  我们今天做了一个抢答游戏,请五名学生站成一排,教师快速提问:“刘洋在万蕾的前面还是后面?万蕾在高朋的前面还是后面?……”通过三轮快速抢答,决出了三位优胜者。我请这三位同学谈谈自己取胜的诀窍,最后得出结论:观察力和口头表达力。我告诉学生们,今天我们就要靠观察力和表现力来学*,在后面的学*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格外集中,观察力自然很棒。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2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运用泥条盘筑的制作方法并进行陶艺创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活动中,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玩陶的乐趣,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

  重点:学*、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难点: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和创造,作品有个性。

  教法学法

  欣赏导入、技法探究、体验创新、交流评析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活动设计

  一、欣赏导入

  出示一件范品

  提问:这件作品是什么形状的?仔细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

  二、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一)制作泥条的方法。

  1、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2、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3、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

  (二)泥条盘筑的方法。

  教师播视频:泥条盘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领。强调泥条与泥条之间要粘牢。

  (三)教师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1、制作器皿底面。(压一块泥板,切割成手形。

  2、盘筑器皿坯体。(将搓好的数根泥条,沿着底面的边缘进行盘筑,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3、装饰整理作品。

  三、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

  2、学生练*,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五、评价指导:评议学生作业。

  学生欣赏,说说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1、学生欣赏学*泥条的方法。

  2、学生欣赏学*泥条盘筑的方法。

  3、学生欣赏学*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尝试创作,按要求完成作业。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谈感受。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3

  课题:我设计的自行车

  领域:设计?应用及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

  2、培养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

  教学难点:

  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教学准备:

  师: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

  生:绘画工具及一些吸管、废光盘之类的材料。

  第一课时

  施教时间:11月4日——11月26日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欣赏与探索:

  1、展开作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自行车的共同点是什么?

  请仔细观察和思考:它们的基本形是什么样?都有什么用?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都有车头—像T字—掌握方向、轮子—圆形—行走、坐垫—坐、脚踏板—引导轮子滚动)

  2、再次欣赏课件中的自行车,进行讨论、交流:

  (1)请先知道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发现。

  (这些自行车与刚才所看到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点)

  (2)其它同学可提出不同的意见。形成交流的课堂局面。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

  活动二:

  1、总结学生发言,并进行简单范画:

  师:真好,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个扶手、轮子、坐垫、脚踏板,可是它们的外型却可以多种多样的,只要美观大方、好用就能让大家喜欢。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辆多功能的自行车。

  2、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在当一名小设计师前,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设计自己的自行车。瞧他们设计的自行车根据需要都做了不同的改变,还进行说明。

  活动三: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自行车的基本构造,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设计一辆吗?拿出你们的画笔,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画出一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自行车。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活动四:展示、评价、反思:

  1、对台上的作品进行评价。师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赞扬优点,提出建议。

  2、如果再设计一次,你将在那些地方进行改进?

  拓展:

  今天我们初步学会设计自行车,下节课我们来动手制作自行车看看生活有哪些物品适合制作成一辆自行车,请大家开动脑筋准备一些材料。

  札记:说实话现在城市里面骑自行车的人太少了,所以当我让孩子们回忆自行车的外形时,竟没有几个能说出来的。还好,穆乃善老师有辆自行车,我带着学生们到车棚里好一顿观察,学生们终于了解了自行车的主体框架结构,带着收获回班创作去了。我不禁感叹:时代的发展太快了,也许用不了几年,课本上就会出现“我设计的私家汽车”“我设计的私家飞机”了。

  第二课时

  施教时间:11月29日——11月30日

  活动一:

  1、请同学们谈谈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说一说自行车的结构,组成部分。

  2、根据手中的材料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并且谈一谈要怎么利用这些材料。

  3、欣赏课本范图,讨论制作步骤。

  活动二:

  作业要求:

  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制作的最好。

  学生练*,教师巡视辅导。

  活动三:

  作业展评,让学生参与评选,评一评:

  1、哪一组制作的应用的最好。

  2、好在哪里?

  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札记:用易拉罐做自行车的孩子普遍遇到了切割困难的问题,幸亏我带了一把大刀子,这节课我们一起忙着,即做好了,又增进了师生感情。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4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要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猴子捞月》等寓言故事进行戏剧性表演,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

  2、欣赏巨石陈图片,学生在交流、探索中了解光和影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发挥想像创造自己的“巨石阵”。

  二、教学过程:

  1、观看VCD片子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我国古代最具创造性用品——日晷图片或录像资料。

  例如,从故宫太和殿前的日晷引入教学,启发学生根据这一古代人的创造展开课题。

  2、请学生选择讲述或朗诵自己所熟悉的《猴子捞月》、《月亮走,我也走》等寓言故事及童谣。

  3、从这些作品的情节中回忆和感受生活中光与影的现象,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并举例说明。

  4、启发学生利用不同的社会资源查找有关金字塔的资料,在班里展示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利用金字塔的造型用光的不同角度的照射产生的光照效果,讨论光与影的科学问题。

  三、教学:

  注重对光与影问题在艺术作品表现中应用的讨论,对有新的、特殊见解的同学要及时鼓励,建议大家将自己学*这一课题的感受书写出来,存入自己的艺术挡案夹。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5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选择各种各样的自行车为表现内容,贴*学生生活,可以在学*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案自行车的故 事第5册。 以自行车为教学主线,训练学生搜集、选择、运用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在自行车的造型、功能演变中,了解自行车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具有审美价值,感受工业设计的发展。

  教学目标:

  了解自行车的演变过程、自行车的造型特点和功能作用。

  2.通过对自行车的绘画、设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感受工业设计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学画自行车。

  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完成个性化的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生)记号笔 (师)课件、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范画等

  教学过程:

  1.看一看,老师出示自行车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直接揭题:《自行车的故事》。

  2.想一想。

  (1) 课件展示,对比欣赏:早期的自行车和现代的自行车,儿童使用的自行车和**使用的自行车,比赛的自行车和休闲的自行车,以及载重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

  (2) 了解、思考:①自行车有哪些样式?它们各具什么特点?②、从古到今,自行车是怎么演变的?

  3.议一议。

  (1) 请一个同学上来骑一骑自行车,大家讨论:为什么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在行驶时不会倒?

  (2) 观察自行车,分析自行车由哪些部件构成的。(车轮、车座、车把、车铃和车身)

  4.画一画。

  (1) 画一辆自行车或有关自行车的场景画。(写生) (2) 请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所画的自行车故事。

  5.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上网查询有关自行车的知识,并把最感兴趣的材料摘录下来,为下节课交流做准备。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生)记号笔有关网上自行车知识的信息和图片(师)课件、优秀学生作业、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1.信息交流。

  组织学生将自行车的材料和图片进行交流(可以全班交流,也可以小组、同桌交流),拓宽学生有关自行车的知识。

  2.展评导入。

  展示上节课的优秀学生作业,导入新课。

  3.思考讨论。

  (1)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怎样的自行车最好卖?观察课件,“越野自行车”

  (2) 教师小结:优良的自行车应是造型新颖、色彩漂亮、骑踏轻便、用途明确。只有这样的自行车是最受人们欢迎的。

  揭示课题:我未来的自行车。

  4.引导探究。

  (1) 联系生活,你想设计什么样的自行车?怎样设计?引导学生讨论(从自行车的造型、色彩、轻便、用途等方面进行改造设计。)

  (2)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开展个性化自行车的设计。教师巡视辅导。

  (3) 给自己设计的自行车取一个名称。

  5.作业展评。

  (1) 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思路和自行车的个性特点。

  (2) 发给学生一些货币券,组织模拟自行车买卖游戏。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6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细心观察各种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和枝杈的前后交叉变化。

  2.能运用不同大小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完整。

  3.通写生培养同学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示美,锻炼同学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在教室里摆几盆盆栽,再准备一些用不周资料制成的花卉作品。

  2.同学准备学具:绘画工具资料。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引导考虑,是什么把我们的学校装点的如此美丽。培养同学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室里分别摆放几盆盆栽,请同学观察,植物的枝叶是怎么生长的?叶片或花瓣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间如何交叉的?得出画画前要先仔细观察对象的认识。

  2.发展阶段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有的茎干粗壮,有的根细弱,有的叶肥厚。教师引导同学讲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或花瓣的形状特征。如八月菊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长着许多小齿,像是一把把木工用的锯子。叶子有大有小,良莠不齐。有的时子还垂下来。等同学心中有数了,再下笔去描绘。这时要注意画面的构图与盆栽外形有整体感觉,从什么地方画起都可以,主要是把前面的花,叶,枝杈的形态画出来,后面的花叶枝可根据前面的特征进行添加与加工。

  三、教学拓展

  1.出示用其它资料制成的花卉作品供同学欣赏。

  2.启发深长用纸和其它资料通过剪,折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或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7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造型艺术,增加学生对陶艺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尝试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压按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泥塑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特的浮雕头像。

  教学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泥、垫板、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同学们家里面有养宠物的吗?老师这儿啊也有一只小宠物,我们一看它的本领吧!播放视频。

  你们知道视频中的小宠物叫什么名字吗?七仔。那在刚才的视频中它都做了哪几种表情啊?高兴、生气、考一百分……它做这些表情的时候脸和*常一样吗?不一样。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它的这些表情啊?奇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张奇特的脸》。

  板书课题。

  二、欣赏

  1、课件出示一组图片。那么在看图片时,大家要注意观察你见到的人物的表情,看看他们的表情有什么特点。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的人物表情有什么特点?你可以学一学吗?”

  这些脸跟我们*常看到的脸有什么不同?眼睛、鼻子、嘴巴不一样了。

  我们知道了:通过(脸)我们能看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人的情绪都是通过脸上的(五官)表现出来的。

  2、明星照片和他们的肖像漫画

  (1)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赵本山的脸型就很有特点,他自称自己是什么脸啊!另一张画家给他画的肖像漫画,还有范围和葛优的照片及漫画肖像。

  (2)漫画中的脸型和现实中的脸型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奇特?

  (板书:脸型——变形)

  2、出示明星照片和他们的肖像漫画

  漫画肖像中脸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板书:五官——夸张)

  3、出示各国球迷的脸

  师:这些脸和我们正常的脸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板书:色彩——鲜艳)

  4、分小组观察图片,看看它们哪里奇特?看看谁找得最多、找得最快?图坦卡蒙金面具、贵州面具、京剧脸谱。(点击课件)

  从基本外形到细节装饰讲解,夸张的造型、精美的装饰、丰富的色彩。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课本上的学生作业,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做了一张奇特的脸啊?泥。

  三、讲授

  我们今天就用彩泥,来制作一张奇特的脸。

  师:摸一摸、捏一捏,感觉像不像妈妈做馒头用的面?

  生:像

  师:谁在家帮妈妈做过馒头?

  师:*常我们在家要帮妈妈勤做家务。

  即使没有做馒头的经验大家总玩过橡皮泥吧?请大家揉揉你手中的泥告诉老师这泥除了可以这样玩还可以怎么玩?(教师演示揉的玩法)

  师生:压、搓、捏、刻、镶嵌。

  师:方法有了,我们来看看如何制作一张奇特的脸。现在,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哪个同学最聪明,点子最多。

  演示步骤:

  先拿一部分泥来做脸型,做之前,要先想好,要做一张什么形状的脸。然后我们根据脸型制作出形状位置奇特、表情夸张的五官,下一步就是装饰了,装饰时花纹越奇特越有趣,像挂上珠子,插上羽毛……有的脸上还刻有图案。在后面的制作中,大家就可以灵活运用这些会让脸看起来更特别的方法,但是这些辅助材料要有选择地使用,有的表情并不一定适合用。

  老师的作品完成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灵感。欣赏学生作品。

  (四)看了那么多奇特的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发挥想象力,做一张奇特表情或奇特造型的脸。

  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发现造型奇特或好的技法及时点评展示。

  (五)作业展评,召开“奇脸展览会”

  (1)给同学们讲讲你的作品表现的是什么?

  (2)你最喜欢谁的作品?是因为造型奇特吸引了你,还是因为细节表现或技法新奇有趣?

  (六)拓展延伸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设计制作出了一张张奇特的脸。课下可以把作品当做礼物送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同学,老师相信这一定是他们收到的最特别的礼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一张奇特的脸

  脸型变形

  五官夸张

  色彩鲜艳

  教学反思:

  由于上学期学过一堂面具设计课,和这一课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学生学来比较轻松,更主要的是这一课的主要材料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泥,他们把这堂课当作了一堂玩泥的课,所以,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更大的开发,造型和装饰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8

  教材分析:本课一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引入学*主题,它通过渔民捕鱼的场景的表现,讴歌了渔民们欢畅、愉悦、热爱自己美好家乡的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鄱阳湖的地理位置、生态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状态等相关信息。能运用绘画或制作的方式表现鄱阳湖渔民捕鱼时的欢乐场景。

  情感目标:通过学*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

  能力目标: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媒材来进行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绘画中如何传达人物的心情以及如何让画面搭配得更完善。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媒材来进行制作。

  教学用具:水彩笔、废旧纸杯及废旧材料、双面胶、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启发法、示范法

  教学流程:第1课时

  一、提问导课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你们知道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是在哪吗?老师拿一个废旧纸杯,提问:这个杯子能做什么你们看老师能做出什么?师用剪刀剪出一个小螃蟹,提问:老师是怎么剪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二、新课对了,就在我们江西的鄱阳湖。鄱阳湖水域辽阔,鱼类品种繁多,湖畔土地肥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你们想到那里去看看吗?

  1、看课件

  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认识鄱阳湖。观赏渔民满载而归的情景,体会渔民的愉悦心情。

  2、念儿歌你能编首儿歌描绘这里的景色吗?鄱阳湖水闪银光,渔民摇船捕鱼忙。撒下一又一,鲜活的鱼儿装满仓。

  3.欣赏优秀范画。线描作品:《鱼儿肥》水粉画作品:《打渔归来》。作品中画了哪些东西?说一说,这两幅画好在哪里?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4、画一画大胆发挥想象力,画一幅“鄱阳湖美景”。

  评一评看谁的画面“最具创意”?

  1)在纸杯上画

  2)把画好的剪下来。想一想,用纸杯还可以做什么?鱼。

  2、大家来合作。

  老师这有一幅大的“鄱阳湖美景”,请同学们把你们制作的鱼、蟹贴上来,好吗?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作品。学生自评。你觉得哪只鱼蟹最好看,说一说为什么?

  三、:我们为家乡富饶的鄱阳湖感到骄傲。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民间玩具的知识。

  2。培养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在特有的民俗、信仰氛围中,在农耕经济、手工业生产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宗教活动的需要紧密相连。

  中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花色品种繁多,制作材料庞杂,功能多样。由于它是各民族、各地之间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共性艺术,并与民生民俗共存,因而具有稳定的传统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各种玩具充斥市场的今天,更应让孩子们了解和接触中国民间艺术,激发孩子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

  2。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部分)及其图案、色彩所包含的寓意。

  难点:深入浅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启发学生初步认识、感受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玩具(包括民间、现代的玩具)

  (教师)民间玩具及有关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 “玩具总动员”: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玩具。

  (2) 揭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

  2。直观体验。

  中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有些玩具虽然不是很精致、美观,但距今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接下去我们看一看祖先制作了哪些玩具,翻开课本第36、37、38、39页,以及民间玩具挂图。

  ①燕风筝“五福捧寿”(纸玩具)

  ②大公鸡(泥玩具)

  ③狮子滚绣球(布玩具)

  ④木马(木玩具)

  ⑤螳螂(棕榈叶玩具)

  ⑥面人(面粉玩具)

  ⑦鹿鸟(糖玩具)

  ⑧三勿猴(石玩具)

  3。师生交流。

  (1) 你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玩具?

  (2)说说对这些玩具的感受:引导学生仔细观赏图片,了解民间玩具的材质、造型、色彩、花纹等特色,初步认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探究其制作方法。并以自主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玩具作出简单的评述。

  (3) 教师小结补充:

  续上述玩具:①产于北京,风筝色彩鲜艳,造型简洁对称,其制作主要有扎、糊、绘、放四个基本过程。②产于山西,中间滚圆两头细尖,可做成各种动物形象,尾部有一竖一正两个小洞,用嘴一吹,就会发出呜呜的叫声。③产于陕西,神态威风、可爱,造型简洁又有动感,头部纹饰多样,寓意吉祥和健康。④产于云南昆明,可在地上滚动,曾在民国年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其造型与色彩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⑤产于湖南,利用棕榈叶编织而成,南方各省均有棕叶编织艺人。⑥产自上海。⑦湖北、山东、四川等省都有,它是用糖泥吹制或糖油浇著而成。⑧产自山东,用滑石刻制而成,仔细观察可以看到3只猴子的姿态各不相同。

  4。拓展表现。

  (1) 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一下民间玩具。

  ①你想用什么方式表现?

  ②你制作的玩具会用到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

  ③教师适当补充,鼓励学生大胆制作生活中的玩具,并能表现出自己的艺术特色。

  (2) 课后,拜访当地民间艺人,学*制作民间玩具。

  课外资料

  1。中国民间玩具历史悠久。

  长期以来,民间玩具往往被人看作“小玩意”而不加注意。有人还认为这是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不屑重视,所以,有关它的历史,文字史料极少,甚至著名产地的县志中也难找到片言只语的记载。比如,无锡泥人早已名扬四海,可是追溯它的历史,只能说“相传始于明代”;又如陕西凤翔,民间玩具手艺世代相传,究其起源,也只能说“相传起于明初”。然而传世和出土的实物史料,却雄辩地证实着我国民间玩具的历史源远流长。

  2。中国民间玩具艺术种类。

  中国民间玩具的分布地域广阔,花色品种繁多,制作材料庞杂,各种物质材料几乎都可以被用来制作民间玩具;功能也比较复杂,一种玩具往往具备多种功能;所表现的题材和内容很广,可谓包罗万象。据民间玩具材料和式样的不同,表现技巧和功能作用的差异,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分类方法。如按玩具性能分,有节令玩具、观察玩具、音响玩具、益智玩具、健身玩具、实用玩具等;按制作材料分,有竹木玩具、面塑玩具、泥玩具、布玩具、陶玩具、纸玩具、食品玩具等;按造型特点分,有飞禽走兽玩具、花虫果蔬玩具、神话传说和戏曲人物玩具等;按使用对象分,又分为低幼儿童玩具、少年玩具、**玩具等。

  联片、书橱、竹椅等)进行的雕刻。我国南方较为流行。竹雕的表现方法有镂雕、阴刻、浮雕等多种。还有一种以老竹根作原坯,对其稍作雕刻,创造成意象的人物、动物等各种造型。这些作品作陈设用。

  “木雕”是在上好的木料上进行雕刻而创作出的一种工艺美术品。如书中的明代紫檀九龙纹笔筒,因紫檀木质地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润,故雕刻精美,堪称笔筒中的精品。另外,我国的黄杨木雕也非常有名,一般用于建筑和家具的装饰,陈设作品多采用圆雕的形式。

  “牙雕”泛指兽牙、兽角的雕刻制品,有时也叫“牙角雕”。象牙天生丽质,色泽洁白、柔和,雕成器物更是充满艺术魅力。犀角则因其珍稀而名贵。其技法与竹、木雕刻大体相同,器物造形也以笔筒、镇尺、笔架、屏风等为多。书中的商代象牙雕杯采用了镶嵌的工艺,被称为牙雕绝品。

  三、教学建议

  本栏目的内容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为主,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和启发,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来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评述的欲望。学生学*本页内容可以在课堂上,也可在课后。教师还可以利用新书下发的时机,提出诸如:“这些是什么材料制作的雕刻工艺品?你喜欢吗?”等问题。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用几何形方方圆圆进行概括事物的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认识、观察表现各种事物和人物。

  2、初步体验运用几何形造型乐趣,用方形、圆形、三角形组成美好画面,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展学生运用几何形这一绘画语言进行表现的能力,使学生从感受生活的乐趣中,发现图形的美。

  3、学会更好的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重点:

  学*用简单的几何形观察事物,并用添加或减少的方法夸张、 概括地造型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由几何形展开的想象。

  教法学法:绘画法、演示法、游戏法、观察法、故事法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范画、方方圆圆的几何形、生活实物、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启发导入。

  1、故事引入:“从前有两个小朋友,它们的名字叫方方和圆圆,有一天,它们发生了争吵,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朋友多,圆圆说:“我的本领可大了,圆形的物体可多了:太阳是圆的,星球是圆的,皮球是圆的??”;方方说:“我的本领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们看:电视机、房子、盒子??;方方和圆圆一直在争辩谁的本领大??”到底它们谁的本领最大呢?

  2、请你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方方的,圆圆的?

  3、揭示板书课题。

  二、游戏体验,理解感知。

  1、游戏感知——用两个个袋子装着两种不同形状:方形、

  圆形,请学生摸一摸,分辨形状,并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2、找朋友——出现包含两种形状的图片(可以是照片,

  也可以是图画),请学生从上面找出各种形状。

  3:对比找不同——用实物照片和用几何形概括了的图画

  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学*用几何形来概括和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形状,便于掌握简单、概括的绘画语言)。

  4、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动物,还有哪些的外形分别*似于方形、圆形。(七星瓢虫、刺猬的外形与圆形想死,牛、羊等动物的外形与方形相似,等等)

  5、用几何形概括事物的外形,有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外形特征。

  三、欣赏评述,自主探究。

  1、欣赏大师绘画作品和学生的绘画作品,看看画面上是怎么用几何形状表现主题的、表达思想的。

  A、欣赏黄永玉的国画作品《羊》:

  B、欣赏黄永国的国画作品《乌龟》,与真实乌龟图片进行对比:你能找找画与真实的动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C、黄永玉的水墨画《猫头鹰》。

  2、了解动物特征:动物们都有自己的典型特征,请猜猜这些图片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局部。

  3、仔细观察图中的动物,找出外形能用方形与它们*似的动物。画动物时,在概括的外型上添加动物们的典型特征,有助于我们准确的描画动物。

  四、尝试概括,方法总结。

  1、尝试小练*:选择图中的一种动物,快速的描绘出它的局部特征。描画动物时,特征可以有所取舍。

  2、说说动物的哪些特征必须添画,哪些部分可以省略?

  3、采用同一物体不同表现形式的比较法(例如:建筑可以有方形、圆形、三角形等造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知识面。)

  4、教师示范,总结板书。

  板书设计:

  (1)用几何形概括出事物的特征,夸张表现外形。

  (2)添加事物的典型特征。

  (3)调整构图,添画背景。

  五、大胆造型,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你见过哪些动物的外形*似圆形或者方形? 用减或添的方法,夸张、概括地将它们描画下来!

  2、学生自主表现,播放相关素材和优秀范作。

  六、作业展示,交流评价。

  1、自主展示,生生互评。

  2、教师点评,表扬鼓励。

  七、教学总结,拓展延伸。

  仔细观察生活中各类事物,用各种几何形状总结概括,

  并尝试用减或添的方法,夸张、概括地将它们描画下来!

  课后反思

  三年级上册美术方方圆圆教案篇二:3年级上册美术第三课《方方圆圆》教学设计

  宫里镇中心小学

  课型:绘画课

  授课教师:卢老师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知圆形、方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状,能用线条等方法表现圆形、方形的组合物象。

  2、能力目标:在视觉、触觉感官体验中感受圆形、方形不同形状特征和概括观察物象的方法;在尝试中体验各种材料工具表现圆形、方形物象的乐趣。

  3、情感目标:能学会事物的搭配,合作精神运用到生活中。在参与中感受圆形、方形是一切物象基本形的科学现象;在合作竞赛中,尝试交往与共同努力获取

  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用圆形、方形概括、观察和表现物象。

  教学难点: 感受圆形、方形不同形状特征和概括表现物象。

  教具准备:教科书、课件、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讨论法、活动、总结、讲解、指导、启发与鼓励等。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程:

  故事引入:从前有两个好朋友,它们的名字分别是圆圆和方方。有一天,它们发生了争吵,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朋友多。圆圆说:“我的本领可大了,圆形的物体可多了:太阳是圆的,星球是圆的,皮球是圆的·····”

  方方说:“我的本领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们看:电视机、房子、盒子??”;两个个好伙伴都生气了,谁也不让谁。

  引出课题方方圆圆

  二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启动主体

  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帮忙劝劝它们:

  想一想,圆圆、方方还有哪些朋友?

  2.看来这两个个好伙伴朋友都很多,本领都很大,生活中少了那个形状都不行。如果没有了圆形,汽车变成方或尖的还能开动吗?如果没了方形,房子变成圆形怎么立得稳?所以这两种形状,在生活中缺一不可。

  (二)发挥主体

  1.游戏、感受:这个袋子装着两种不同形状:方形、圆形,请同学分别摸一摸,分辨形状,并说出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2.有什么是由圆圆、方方共同组成的?请学生从书上面找出各种形状。

  3.能不能用各种圆圆、方方组成一幅画呢?你打算怎么画?欣赏学生绘画作品,看看画面上是怎么用几何形状表现主题的、表达思想的。

  (三)创作:

  发展主体一起来用方方、圆圆创作一幅画。

  四作业评价,小结

  1.比一比:谁用圆圆、方方创造的物品最多?谁用它们组成的画面最美?

  2.自评:我画了什么?里面那些物体用了圆圆、方方?

  他评:用美术学过的知识评价(如点线色美、画面物体形状美、组合美)

  师评。

  3.本课小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圆圆、方方的物品,同学们只要细心观察

  就会找到许多有趣的发现。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10篇)(扩展3)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五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例举“*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

  一、学*领域: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二、课时:

  1课时

  三、教材分析

  我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据统计目前中国大约有五亿辆自行车,*均两三人就有一辆。在我国自行车是最为普遍、方便的交通工具,不论人们工作还是学*都离不开自行车,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自行车并不陌生,但是*时却很少会仔细的观察它。

  本教材从“造型·表现”学*领域的角度去观察生活中的自行车,并搜集相关的资料,同时也提供了部分相关知识素材:从自行车的结构外形、功能作用、发展历史、种类变化以及最新的概念款自行车的资料。综上所述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制定出了相适宜的学*内容。前期大量的浓缩知识结构,结合课件,给学生们在头脑里建立一个便捷快速的网络体系,更加利于创作。而欣赏评述概念款自行车的内容,则在外形设计、功能创新方面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启示。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用画笔描绘创作自行车。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的乐趣;

  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自行车的大体结构及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大胆创新教学难点:

  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方法或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六、教学策略:

  自行车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从它诞生至今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本课通过欣赏古今中外不同样式、不同用途的自行车,使学生观察、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启发他们寻觅历史、关注现在、畅想未来,从而对普通的自行车产生全新的感受,进而提高欣赏能力,激发创造热情。本课可以采用“交流了解──欣赏感悟──观察发现──创意联想──创造表现”的教学策略。首先以竞猜游戏导入本课的教学,认识最早的自行车,初步了解自行车的发明史,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自行车奥秘的愿望;

  通过欣赏,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历史,发现自行车的结构变化,理解自行车的设计变化目的是为了方便生活;

  接下来师生共同探究自行车的结构,从整体入手,强化细节,学*自行车的基本表现方法;

  通过新概念自行车的欣赏,引导学生将探究的方向转向自行车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外形、功能等方面进行自行车的设计构思;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以绘画的形式设计出造型独特、功能先进的自行车,并对自行车的特殊功能进行文字说明,创作中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拓展欣赏废旧物品改造的自行车,渗透变废为宝的设计理念,鼓励学生动手尝试,长大后将自己的设计变为现实。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自行车结构范画、水粉笔、纸学生课前了解自行车知识、纸、水彩笔八、教学过程1、有哪些同学在上课之前收集了关于自行车的知识?说一说自行车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2、出示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图片,说一说自行车的历史。

  现在,自行车像潮水一样,遍及世界各地,进入家家户户。但很少有人知道,发明自行车的是德国的一个看林人,名叫德莱斯(1785—1851)。德莱斯原是一个看林人,每天都要从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发明一种交通工具的欲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轮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吗!就这样,德莱斯开始设计和制造自行车。他用两个木轮、一个鞍座、一个安在前轮上起控制作用的车把,制成了一辆轮车。人坐在车上,用双脚蹬地驱动木轮运动。就这样,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了。

  1839年,苏各兰人马克米廉发明了脚蹬,装在自行车前轮上,使自行车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此后几十年中,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如风帆自行车、水上踏车、冰上自行车、五轮自行车,自行车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以后随着充气轮胎、链条等的出现,自行车的结构越来越完善。

  自行车是谁发明的一直争论不休。但公认的是1839年英国人麦克米伦发明了蹬踏式脚蹬驱动自行车,在此之前的自行车都是靠用脚蹬地前行。

  (1)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的雏形大家仔细观察它的造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木制的自行车没有脚踏)

  同学观察得很仔细,那它怎么前行呢?这辆自行车就是用脚蹬地前进的。它的速度自然会很慢。

  想一想,如果我们骑上这样的自行车,感觉会怎样?(2)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自行车又进行了改进,变成了大小不同的两个铁轮,并在后轮装上了曲柄,从这辆车开始人的双脚真正离开了地面。看一看,自行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前轮上添加了鞍座和车瞪)

  (把车轮上的辐条改成了钢丝辐条)

  (3)这辆最接*我们现在的自行车,发明了钢管车架,轮胎变成了橡胶轮胎,发明了车闸,两个轮子变成了一样大小,最后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自行车。(出示现代自行车图片)

  自行车从产生至今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在这200年间,从第一辆木马式的自行车发展成现在的自行车,自行车一直在改进和发展中。那大家说自行车给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哪些方便、好处呢?(娱乐、交通代步、轻便运输、旅游健身、环保、交通工具等,自行车还被英国评选“250年来英国最伟大的发明”)

  3、师生一起讨论现代自行车的结构。都由那几部分组成:车轮、车座、车把、车架、齿轮、脚蹬、链条。

  下面咱们就来走进我们现代的自行车,细心的观察一下现代的自行车。

  (1)从整体入手,你认为自行车由哪几大部分组成?大结构:由车把、(掌握方向)车轮、(滚动)车座、(坐人)车梁、(支撑)脚踏板(带动轮子滚动)组成。

  教师总结并演示:

  (2)仔细观察还有哪些小部件?小结构:链条、齿轮、链合、车筐、车后座、铃铛、车闸线等组成。

  4、讨论现代为了方便我们的生活,还有那些自行车(水上自行车、观光自行车、残疾人自行车……)。

  5、现代还有那些新颖的自行车,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图片。通过新概念自行车的欣赏,引导学生将探究的方向转向自行车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外形、功能等方面进行自行车的设计构思。

  (1)新概念自行车你喜欢哪一辆,为什么,你从它们身上受到了哪些启发?

  (2)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轮子,扶手,坐垫,踏脚板。它们是自行车前行的关键。可你知道吗,在设计师的眼里,只要可以使他前进,一切外形都可以改变。(欣赏外形新颖的自行车)

  (3)外形是设计师设计的重要元素,除了改变外形外,设计时还给自行车加了很多的功能。(欣赏多功能自行车)

  (4)欣赏了设计师的作品,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想设计一辆什么样的自行车?

  6、大家来欣赏其他同学设计的新颖的自行车,播放图片。

  其他同学也有许多很棒的创意,我们一起看一看。(欣赏学生设计的自行车)

  7、布置作业:

  根据自行车的功能,设计表现有创意的自行车。

  作业要求:

  (1)大胆想象,对自行车的外形或功能进行改造。

  (2)对自行车的特殊功能进行文字说明。

  (3)构图饱满,色彩搭配合理。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展示作品:大家设计的自行车真的很棒,我们都来办个自行车车展吧!说一说,你最喜欢谁的设计?哪辆自行车外形设计的最有创意?你喜欢哪辆自行车功能?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3

  教学重点:

  1、学会唱《童年的小竹笛》这首歌曲;

  2、通过音乐的欣赏、学*,让学生进行艺术构思与创作(绘画、表演、制作等)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的欣赏、学*,唤起学生对儿时的回忆,进行创作,以反映儿时的稚爱、童真。

  教学目标: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出发,通过童谣歌曲的学*,为学生能够和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提高对语言节奏的感受能力,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的和情感,积累合作、交流、反思、创作、分享等方面的体验。

  教学准备:

  1、歌曲《童年的小竹笛》、的光盘或录音带。

  2、不同风格、内容的'童谣及录像、录音、光盘等资料。

  3、绘画、折纸材料及节奏乐器等。

  欣赏引导

  在这个单元主题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弯弯的月亮是娃娃的小床,天上的星星是娃娃的被子,天边的月儿奏出美妙的乐曲,静静的水面仿佛在听你诉说。妈妈的催眠曲陪伴着娃娃进入了梦乡……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生共同说一说各自耳熟能详的童谣,边说边表演,并说说个人的理解等,引导学生的兴趣。

  2、例如,《小老鼠》: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咪……猫来了,咕噜咕噜滚下来。

  3、《笑一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两只黄狗会抬轿。

  4、《不倒翁》:说你呆你真呆,胡子一大把,样子象小孩。说你呆你不呆,把你一推你歪。要你躺下去,你又站起来。

  5、《鞋子和茄子》:一个孩子,拿双鞋子,看见茄子,放下鞋子,去拾茄子,忘了鞋子。

  6、《手指歌》:伸开手,数指头,大牛不吃草,二牛不吃料,三牛不拉车,四牛不上套,剩下五牛要不要?要!

  二、学唱歌曲:《童年的小竹笛》。

  1、引导学生反复听、轻声哼唱、拍手唱、配合律动唱。

  2、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等,待音律、歌词、节奏

  3、准确后可加进行打击乐集体演唱,并录音来反思。

  三、进行绘画、制作

  1、听赏歌曲《小牧童》、《童年的小摇车》和电子琴曲《童谣》,欣赏国画《牧童》,观看美术片《牧童》,引导学生听赏,观察歌与画中的情景寓意及表达的情绪等。

  2、启发学生给唐诗《咏鹅》或童谣《九九歌》配画,如引导学生描述情景,分析鹅和黄牛的线条、形状、神态等进行绘画和简单描述。

  3、补充:让学生欣赏一幅跳皮筋的活动场面的绘画,请学生看图编童谣或给童谣配画。使学生体会运用不同艺术形式创作、游戏及生活的快乐。

  四、学生练*、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1、让学生选择一首童谣进行配画(古诗亦可)。

  2、对儿时场面的回忆、重塑,进行绘画创作。

  3、用手工制作表现形式让学生进行创作。

  4、用舞蹈、歌曲、童谣表现儿时的快乐、纯真。

  五、教学:

  1、在歌唱、绘画、表演、创作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

  2、将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的童谣,绘画作品等存入挡案夹。

  六、教学思路拓展:

  1、欣赏表现童谣的舞蹈、结合律动展开教学。

  2、通过自制乐器,更加了解乐器的性能和用法。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4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创作连环画作品,了解连环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连环画创作的能力、语言表达及综合学*能力。

  2、隐性目标与能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的方法。

  难点:故事中主要情节的画面表现及形象的连续性。

  三、教学准备:

  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四、教学过程:

  1、欣赏感悟畅想

  调节学生的学*兴趣,准备上课。

  课件展示一本本连环画。

  问:你知道到这里面的故事吗?找同学讲讲里面的故事。你知道这样的书叫什么吗?导入本课内容,并出示课件:《连环画》。

  2、体验表现创新

  你知道什么样的画能称为连环画呢?(师生共同讨论)

  欣赏《老鼠的梦想》,通过欣赏让学生明白:

  a.连环画是由多幅图画连续展开,阐述一个故事过程的画叫“连环画”。

  b.连环画包括:图画部分和文字部分。

  c.连环画从篇幅上分:长篇连环画(百幅图画以上组成)中篇连环画百幅图画以下,二三十幅图画以上组成)短篇连环画(二三十图画以下组成)

  3、展示交流评价

  继续欣赏连环画:(讲解四格连环画和六格连环画)

  你能根据这些画,讲一讲故事的内容吗?画面的安排有什么特点?你能给故事加上封面吗?小组讨论看看这些封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个人或与同学合作,自编或选择一个现有的小故事,画成连环画。也可以是你喜欢的成语故事、你学到的寓言故事、别人给你讲的故事等等。

  指导要点:

  (1)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再分成四格或六格。

  (2)把握住主人公的动作。

  (3)整个故事一定要简单概括、完整。

  4、小结:

  展示各组同学画的连环画,组与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组的画的连环画的作品。

  教师总结本节课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课后将所画的连环画作品在班级中展览,供大家欣赏。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②重点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并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③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具:有关童年的图片

  学具:自己搜集的有关童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展示一段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童年成长图片)

  师:你们就跟图片中的孩子们一样,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很多人的关心下幸福的成长,在你们的童年世界里肯定会有许多的故事,愿不愿意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我们就一起聊一聊有关童年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说一说你们的童年都有哪些故事。

  2、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童年生活景象。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你能说出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形式吗?仔细观察他们的穿戴,猜一猜哪件作品表现的年代最久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认真观察他们的表情,说一说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一样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一听。请你像小侦察员一样,推测一下他们周围的环境会是什么样子的中呢?

  3、打开课本欣赏原图。

  4、展示一组照片,提问:选择你最喜爱的作品,先描述画面,再说说你的感受,最后和自己的童年对比,谈一谈你的想法。

  5、欣赏《金色童年》:为什么作者要称这张照片为《金色童年》?

  6、欣赏《冬天的阳光》:冬天的阳光在哪里,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7、欣赏《欢天喜地》:通过欣赏清朝的年画作品,你能了解到清朝的儿童服饰、游戏等情况吗?

  8、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作品中的小朋友们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们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9、欣赏《端阳婴戏图》: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0、欣赏《战斗中成长》:他的童年是在什么环境中渡过的?你认为画面中的两个人谁是主角?为什么?

  三、课后拓展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可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还不能上学,看到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作业设置

  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课后反思:

  本课属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通过欣赏分析课本中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国画、油画、摄影、雕塑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并通过分析作品内容及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并对此产生共鸣。培养了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10篇)(扩展4)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菁华10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墨、渍、斑、擦、幅、致”6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能力目标:

  初步学*作者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情感目标:

  学*作者那样养成遇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2、学*文章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墨水,一幅画有房子的画。

  2、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

  (1)出示一张漂亮的图画,有意将几滴墨渍洒在纸上,说:这么美的一幅画,掉了墨渍该怎么办呢?

  (2)学生开始讨论,提出各种办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巧妙处理这块墨渍的。(板书:墨渍)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生字词,自由识记,同桌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学*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认读。

  正音:“渍”的声母是*舌音z。

  三、自主学*,理解感悟。

  1、小组内互相读课文,讨论:

  (1)妈妈和作者是怎样对待画纸上的.墨渍的?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注意抓住表示人物的动作、语言的词语)

  2、小组选代表交流汇报。

  3、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他笑着说:‘瞧,这条小花狗使画面活泼多了!’”

  (1)指名读,师生评议。

  (2)师范读,生练读。

  (3)小组交流汇报:

  4、朗读全文。

  四、拓展思维,引发想像。

  1、这有墨渍的地方还可以画写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自画表演。

  3、教师鼓励小结:作者在妈妈的启发下能灵活地处理画上的墨渍,那么同学们也应像作者那样养成遇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惯。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要求:

  1、认读本课的16个生字,理解“依然、是否、窃窃私语、免费、长途旅行、稀有金属、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海底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具准备:

  1、CAI课件、多媒体电脑。

  2、展牌:光、声音、动物、植物、矿物

  3、头饰: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见过)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看到的大海吗?

  2、(放录像)你们看,这就是大海!那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就象一堆堆白雪,多美呀!那大海深处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放录像)欣赏海底世界。

  4、看完录相,你们想说些什么?

  5、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神奇的海底世界吧!(板书:海底世界)提醒“底”字下面有个点。请大家齐读题。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老师巡视观察)

  2、(出示课件)这些字你们会认吗?谁来试一试?其它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借助拼音读一读。

  3、默读课文,找一找,想一想哪句话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提醒“异”的书写。

  4、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呢?(想)我提议,咱们来开一个有关“海底世界”的新闻发布会吧!

  三、精读课文

  1、创设情境:在开新闻发布会之前,我们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收集资料)对,现在我就是船长,你们是潜水员,快快潜入课文中的海底世界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些什么,发现了情况立即向我报告。(总结并发牌子:光、声音、动物、植物、矿物)

  2、潜水员们,你们的发现可真不少!在这些发现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还有谁和他一样也对这感兴趣?呆会儿就请你做小组长带领你的伙伴坐在这一起来探究你们的发现。你对什么最感兴趣呢?(引导分组)

  3、明确要求:下面就请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读懂课文,讨论疑难问题,准备好本组的发布内容,并回答记者们的提问。(老师引导各小组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发布本组的内容)

  4、主持人:我宣布海底世界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请各小组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上台发布。提醒台下的同学:现在你们就是记者,注意认真听,听完这组的新闻发布后,你们可以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准备好了吗?

  5、开始新闻发布:

  (1)光:

  A、组长:我们组想用朗读的方式向大家发布我们的发现。

  B、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朗读)

  C、组长:记者们你们感受到了海底世界,那黑暗中却有光亮的奇异景象吗?欢迎大家就我们所介绍的内容提出问题。

  D、提问:你好,我是--电视台(杂志)的记者,

  (a)请问你们刚才说到的“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宁静”中的“依然”一词还可以换什么词来理解?

  (b)请问你们知道深海里哪种鱼是带有发光器官的?

  (2)声音:

  A、组长:我们组的发现是,海底并不是一点声音都没有,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要用水中听音器就能听见各种声音,下面我就把我们收集到的声音播放给大家听一听。

  B、边放录音边解说: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C、组长:海底的声音是多么的丰富呀!我们的介绍完了,欢迎大家提问。

  D、提问:你好,我是--电视台(杂志)的记者,

  (a)请问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

  (b)请问海底里只有这些声音吗?

  (c)你们能用“有的像什么,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的句式说一段话吗?

  (3)动物:

  A、组长:我们组想用表演的方式向大家发布我们的发现。

  B、扮演不同的海底动物,表演各自的活动方式。

  C、组长: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就有三万多种,还有许多的不为人知,等待我们去发现。我的发布到此结束,欢迎大家提问。

  D、提问:你好,我是--电视台(杂志)的记者,

  (a)我认为你们在表演-种动物的活动方式上不够准确。

  (b)你们还能为我们介绍几种其他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吗?

  (4)植物:

  A、组长:我们组想边放录象边向大家发布我们的发现,这样将更加直观形象。

  B、播放录象,介绍相关内容。

  C、组长:海底的植物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真是物产丰富,景色奇异呀!谢谢,欢迎大家提问。

  D、提问:你好,我是--电视台(杂志)的记者

  (5)矿物

  A、组长:除了刚才几个组说到的内容外,在海底还蕴藏着大量的矿物。欢迎大家提问。

  D、提问:你好,我是--电视台(杂志)的记者,

  (a)请问什么叫稀有金属?

  (b)为什么海底里会蕴藏这么多的矿物呢?

  6、小结:刚才各小组都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发布了各自的发现,记者们也积极踊跃提问。此次新闻发布会进行得非常成功。最后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全文。

  四、拓展活动

  1、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了解到了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2、课后同学们还可以通过上网、到图书室或书店查阅书籍、从一些媒体上收集更多有关海底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再在一起办个“海底世界”展览。

  3、我给大家再推荐一个专门介绍海底奥秘的网站:海底探秘专题学*网址。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

  1、 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 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 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 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2、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而伟大。

  教学难点 :

  对文章段意的概括。

  教学目标 :

  1、 明确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及操作步骤。

  2、 自学课文,读写、理解生字新词,知道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课题

  1、 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 你所知道的,我国有哪些非常著名的桥?

  (教师举例: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等)

  3、 教师板书:赵州桥 (教学生字“赵”、“州”)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赵州桥。它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为什么这座桥如此有名呢?我们学了课文就一定知道了。

  二、听课文录音,自学课文

  1、 教师布置自学要求:

  (1) 看清生字,会读生字。

  (2) 划出带生字的新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 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 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2)、齐读新词 。,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请说说看。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 学生可同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四、课堂作业

  1、 完成课堂作业 本中的第1、2小题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是以“祖国河山”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四篇课文以多样化的体裁、丰富多彩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本次*作内容紧紧围绕本单元训练专题,以“这儿真美”为主题,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处美景。此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去发现我们周围美丽的`地方,并且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在介绍美景时能按照一定顺序,有选择地描写景物,说清楚这个地方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同时,表达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在*作中尽可能用上这学期新学的词语,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改正错别字,并把*作读给同学听,和同学分享你发现的美景。

  教学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一处景物,运用从课文中*得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重点)

  2.能自己改正错别字,并乐于和同伴分享观察到的美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美景;准备身边美景的照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感

  1.播放身边的优美风景图片,请学生谈一谈感受。

  2.过渡:我们的身边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例如景色怡人的公园,清新淡雅的田野,缓缓流淌的清澈的小河,洋溢着丰收喜悦的果园……这节课,我们就向大家介绍自己身边的美景。

  3.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直观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围绕要求,确定内容

  1.课件出示*作要求:指名读要求。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想把身边的哪处美景介绍给大家?

  出示交流提示:

  (1)可以介绍公园、田野、果园、小河、校园等我们周围美丽的地方。

  (2)按顺序介绍身边的美景,说一说这个地方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3)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带给你什么感受?

  (4)小组里的同学可以对成员介绍的美景进行补充或提问。

  3.小组合作,根据交流提示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处美景。有相关照片的同学可以把照片拿出来请大家欣赏。

  4.指名一边展示图片一边进行介绍,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说清楚这个地方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这处美景带给自己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本单元伊始,就开始布置观察美景的任务,让学生逐级完善自己的观察所得。通过此时的相互交流,学生相互了解要介绍的美景,更开阔了*作思路,为下一步落笔行文打下了基础。

  三、读写结合,指导*作

  过渡:景物特点和观察方法不同,写作的顺序也会不同。本组课文中的几位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视角,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景物的鲜明特色,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1.“忆”顺序。

  (1)回顾课文,说说本组中的四篇课文都分别运用了什么写作顺序。

  预设:

  《古诗三首》中分别按小船行进的顺序,按一天中天气变化——晴天和雨天的顺序,按照由*及远的顺序进行描述;《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总—分—总”的顺序进行描述的;《海滨小城》整篇课文是按“分—总”的顺序进行描述的,第3~6自然段都是按“总—分”的顺序进行描述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或“总—分—总”的顺序进行描述的。

  (2)小结:*作时安排好表达顺序,可以使内容有条理,联系更紧密。常用的顺序有:

  ①方位顺序。以景物的远*、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方位为序,层次清楚地加以描述。

  ②时间顺序。按春、夏、秋、冬,早上、中午、晚上等顺序写景。

  2.抓住景物特点。

  (1)出示课文《海滨小城》例段: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2)说一说这几句话是抓住了榕树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的。(榕树的大、枝叶茂盛)

  (3)小结:只有抓住特点,描写的景物才能活灵活现。

  3.围绕一个意思写。

  (1)出示课文范例: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2)指名说一说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3)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围绕中心句来进行描写的方法。

  ①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

  ②秋天的树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③一到池塘边,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

  4.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1)出示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句子:

  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2)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珊瑚的多种多样,写出了大龙虾的神气威武。)

  (3)小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把所见的景物与自己的联想结合起来,这样写出来的景物更具体形象、生动活泼。

  5.结尾抒**感,表达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回顾课文中的优秀片段,引导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从而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介绍,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使表达更具体、生动。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行文思路和写法,高效地完成本次*作。

  四、动笔成文,互评互改

  1.过渡:根据刚才讲解的思路和写法,相信同学们在头脑中都有了一定的行文思路,那就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之前写的美景围绕一个意思,再用上积累的词语,写得更完美吧!

  2.学生动笔成文,教师巡视指导,着重从“是不是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是否用上了积累的词语”“是否改正了错别字”三方面指导点评。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学生完稿之后,挑选3~5名学生把*作读给同学听,大家共同评议,然后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作。

  5.学生把修改后的*作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

  设计意图:学生在互相评改的过程中,既可以检查自己*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合理的修改,又可以提高自己的*作水*,为培养学生修改*作的*惯带来帮助。

  范文引路

  美丽的小河

  离我家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我喜欢它四季美丽的景色。在每个季节里,小河岸边都留下了我快乐的身影。①

  春天悄悄地来了,河面的冰融化了。②小河对岸,柳树的枝条长出了小芽,粉红色的桃花也从枝头探出了小脑袋,它们争先恐后地在河面上留下了自己的倒影。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轻盈地掠过河面。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到铺满嫩草的河边嬉戏,参加鲜花的盛会。③玩累了,我就顺势躺在草地上,望着蓝蓝的天空想象未来……

  夏天到了,小河的*早已是绿树成荫。②这时的我和小伙伴是最开心的,我们一会儿玩水,溅起朵朵水花;一会儿捉小鱼、小虾……妈妈来洗衣服了,我们便帮着晾晒……直到日落,河面送来凉爽的微风,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家。

  秋天来了,小河里的鱼虾变肥了。②每到这时,爸爸就会领着我去小河里捉鱼虾。爸爸可真厉害,不需要多长时间,他就能抓到几条大鱼和许多小虾。夕阳西下,我俩提着满满④一篮子战利品,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冬天的时候,小河也并不孤单。②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我和小伙伴们结伴去滑冰。冰车在冰面上飞驰,就连大人们也忍不住来参加。冬天的小河热闹极了。

  我喜欢家乡的小河,喜欢它的一年四季,是它陪伴着我慢慢地长大。⑤

  行文写法赏析

  开头点明要写的景物及其特点,表达了小作者的喜爱之情。

  第2~5自然段按照四季的顺序来写小河景色的不同特点,而且都用一句话来引领,醒目又清晰。

  将鲜花盛开的场景称为“盛会”,比喻贴切,表达了小作者的喜爱之情。

  “满满”说明小作者和爸爸收获不小,用词准确。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总评:1.*作通过对小河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描写,体现出了小河景色的不同特点,也让读者深刻地体会到了小作者的快乐和生活的美好。2.小作者还能通过侧面描写,来表达自己和小伙伴们对这个小天地的喜爱之情,如,“直到日落,河面送来凉爽的微风,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家”。

  教学反思

  课堂伊始,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几处美景,有学校的小花园、公园里的美景等,学生兴趣盎然。同时,请学生课前准备了自己喜欢的一处美景的照片,学生介绍美景的兴趣较为浓厚。在指导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处美景时,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进行介绍,同时,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去写。鼓励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在*作中巧妙使用修辞方法。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学*目标

  1、在音乐、图片的帮助下,初读课文,感知美,学生对*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2、学生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3、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铺垫

  1、课件出示:*地图

  谈话: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

  那我们一起在地图上找个地方吧!来找*自治区~~~再找*自治区的首府——*。

  2、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课件出示:*简介,以及一些*的图片)

  出示图片时,师述:瞧,这是的八廓街,它是藏族传统的转经之路。这是位于*市中心的大昭寺,规模宏大。纳米错是世界上海拔的咸水湖,海拔4718米。哲蚌寺,*的寺庙。罗布林卡俗称*的颐和园,在*的西郊。藏王陵位于*市东南,方圆达3公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后一幅是布达拉宫,它是*最宝贵的宗教和文化宝库,它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拔,规模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方米。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仰望*与别处不同的天空。揭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

  3、那么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一起神游*,去领略它与众不同的天空。范读课文。

  4、谁能说说*的天空怎么与众不同呢?出示填空:()的天空

  三、精读课文,体会美

  (一)学*第1段。

  1、书上是怎样写*的天空的?(出示句子: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齐读句子

  2、“湛蓝”是什么意思?(深蓝)那“透亮”是什么意思呢?“蓝宝石”是怎样的?

  3、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那该多透亮、多湛蓝啊!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4、瞧,(图片)天空多么湛蓝,多么透亮啊!大家一起将想象到的、感受到的景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齐读这句话。

  过渡:*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外,还纯净、明洁呢。

  (二)学*第2段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找哪个句子写了天空的纯净、明洁?

  2、(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名读。

  3、“纯净、明洁”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读出天空的纯净、明洁吗?

  4、大家看,白云和草地映衬对照下的天空显得更加“纯净”与“明洁”,天空蓝得通透、无暇,加上“白、绿”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赞叹,*的天空为*增添了无限的美。齐读句子

  5、大家再找找还有哪个句子写得非常妙,写出了天空非常的纯净?(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6、“掬”是什么意思?现在蓝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呢?

  大家一起来,闭上眼睛,蓝天就在眼前,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吧!(生做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7、天空多么湛蓝啊,多么迷人啊,离我们这么*,课文还有哪个句子也能体会出人和天是如此的亲*?(出示句子: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仿佛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自己离蓝天很*,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女生读。

  8、*的天空蓝得这么美,这么纯净,来大家一起读课文第二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三)学*第3段

  过渡:*的天空又湛蓝,又透亮,又纯净,又明洁,美得无法形容,面对这么湛蓝的天空,这么神秘的天空,你会想些什么呢?

  (出示第三节)谁能读出你的所思所想?指名读,男生读

  (四)学*第4段

  过渡:*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同时,布达拉宫也带着神秘得色彩向大家走来了。

  (1)出示课件:(布达拉宫)

  (2)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读一读第四段

  (3)望着蓝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的布达拉宫,你想说些什么呢?

  (4)那我们一起来用朗读告诉*吧,齐读第4节。

  过渡:这样美的*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请看第五段。

  (五)学*第五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第五自然段。学着用比喻句。

  (1)那句话你感觉写的最奇妙?(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句子)

  (2)窗帘是在什么地方用的?(房间里)

  (3)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窗帘?什么是建筑物呢?(*这座城市是精美的建筑物)

  (4)找找文中还有哪句也是这样的句子?

  (5)想想看,蓝天还像什么呢?请你学着这样子,说说句子吧!

  小朋友们说得真棒!你看,我们也能写出美妙的句子,只要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就能做到。

  四、诵读课文,传达美

  多么蓝的天空,多么神奇的土地,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朗读全文,整体回味*的美景。

  五、朗诵诗歌《在*湛蓝的天空下》

  *的天空确实很美,蓝得让人神往,吸引了很多的游客,也吸引了许多的文人,老师想给他们介绍一首诗,题目是《在*湛蓝的天空下》,师朗诵诗歌。

  六、作业

  美丽的*让人神往,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在班中进行展示交流。并把自己想象中的*写在日记本上。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古诗描绘的美的意境。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第六单元,大家读一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生自由读)

  2、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墨客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节课我们先走进第17课,一起学*两首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板贴《望天门山》和《望洞庭》,生齐读课题)

  3、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首诗题,有什么共同点?诗题中都有个“望”字,“望”是什么意思?(远远地看)“望”字的甲骨文很传神,(出示)你们看,像一个人站在土坡上睁大眼睛向远处看,后来就逐渐演化成了现在的写法。

  二、师生共同学*《望天门山》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我们先来学*第一首《望天门山》,它的作者是李白,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2、指生交流。

  3、出示李白资料。

  4、我们学过不少李白的诗,无论是“*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早发白帝城》,还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望庐山瀑布》,都能体现出他的豪迈奔放,他的诗都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也承袭了他浪漫主义的风格,大气磅礴,读完让人荡气回肠。

  (二)初读诗文,了解诗题

  1、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指生读)你的发音很准确,读得也很流利。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师配乐朗读)

  2、我和他读的有什么不同?指生交流。朗诵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好停顿,读出声断气连的感觉才能读出诗的韵味。

  3、谁听出老师刚才读到哪里把声断开了?出示停顿,谁再来读一读?(指生读)

  4、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途经天门山时写下的。“望”是远望,天门山是座什么样的山?根据注释和山名来预测一下。是啊!天门山,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你看,它多像两扇高高的大门啊!谁再来给大家读一读诗题?(读出天门山的气势;读出作者的愉悦。)

  (三)借助景物,感悟诗境

  1、提问:作者远望天门山,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请你在书上圈画出来。

  2、指生交流: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读到这里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4、师小结:青山、碧水、白帆、红日,构成了一副色彩斑斓、美不胜收的大好河山图。

  (四)抓关键字,探究诗意

  师:李白不愧是诗仙,寥寥数笔就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示在读者眼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读诗文。

  齐读一、二句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传说天门山原来是一座山,后来被一把利剑一劈为二。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诗,能读出来这把利剑指的是什么吗?指生交流:结合注释,了解楚江。

  2、(课件出示第一句)楚江如同一把利剑,将雄伟的天门山一劈为二,这是怎样的水啊?指生交流:水流湍急的、汹涌澎湃的(板书:水急)

  师:看来这奔流而下的楚江威力可真是不小啊,能将一座大山劈成两半!你能把这种汹涌澎湃的气势读出来吗?(指生读)李白看到这水冲山开的奇观,诗兴大发,挥手吟道:天门中断楚江开!(齐读)

  3、(课件出示第二句)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注释说一说:至是“到”,回是“回旋”,“此”指的是什么?“至此”是到哪了?原本向前奔腾、势不可挡的江水到了天门山这里打了个回旋。你觉得天门山是怎样的?指生交流:高大险峻的、坚不可摧的师:是的,这如刀砍剑劈的天门山高大险峻,屹立江边迫使江水激荡回旋。这句诗表面在写水,实际上则是借水势赞叹山的险峻。(板书:山险)李白看到这山阻水回的景象,忍不住惊叹道:碧水东流至此回!(齐读)

  4、(出示前两句诗)你能把这种水急山险的磅礴气势读出来吗?指导朗读。过渡:这两句写了李白远望到的山川之势。随着船的前进,越来越靠*天门山,李白又看到了什么?

  出示:*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句诗中哪个字的意思不明白?

  交流诗意:*的青山相对出现,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缓缓驶来。

  2、这句诗主要描写了哪两种景物?指生交流,师趁机板书:山帆作者分别运用了哪两个动词来描述这两种景物的?指生交流,师趁机板书:出来

  3、*的青山原本就是静立不动的,作者为什么要用动词“出”来描述它?同学们,你*时坐车行进时,路前方的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这就是作者李白当时的感受吧!舟行江上,远处的山逐渐扑入眼帘,愈显清晰。

  4、两座青山就像主人一样迎接江上来客,此时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激动)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途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之情,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五)配乐诵读,升华诗情

  1、让我们带着对诗句的理解,随李白一起泛舟,远望天门山吧!

  2、这首诗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山的山形和长江的水色融为一体,壮丽的景象得到充分展现,也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3、这样壮丽的山河你喜欢吗?将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吧!再读古诗。

  4、既然同学们都那么喜爱这首诗,那就把它背下来吧!(指生背,齐背)

  三、学*古诗《望洞庭》

  过渡:同样是描写山水的诗,与水急山险的天门山相比,刘禹锡笔下的洞庭湖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一)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默读《望洞庭》,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在诗中圈出来。

  2、圈完了吗?圈完后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这首诗?

  看看能否读准字

  1、“翠”是什么颜色?(绿色)

  2、都有什么是绿色的?(山是绿色的,水是绿色的)

  3、这山是什么山呀?结合注释来说一说。(洞庭湖中的君山)

  4、远远望去,洞庭湖里的山是绿的,水也是绿的。

  作者接下来又打了一个精妙的比喻:白银盘里一青螺。

  1、“白银盘”指的是什么?“青螺”指的又是什么?

  2、刚刚我们说水是绿色的,为什么这里又说湖面像个白银盘呢?两处说法矛盾吗?谁来说说你的理解?指生交流。解读:原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越升越高,月光也越来越亮,洒在湖面上反射出白色的波光,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白银盘,而湖中的君山依然保持着原来的绿色,就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小的青螺。

  3、这两句诗中有山有水,精妙的比喻将山水一体的美景写得有形有色,使人倍感亲切。(师板书:山水一体)

  4、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三)体悟诗情

  1、这首诗意境很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吟诵吧!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表达了诗人对洞庭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带着你的喜爱之情,再来读一读全诗。

  四、对比提升

  1、这节课我们学*了李白的《望天门山》和刘禹锡的《望洞庭》,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相同:都是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不同:一首是描绘水急山险的天门山,雄奇壮观,大气磅礴;一首是描绘湖月相映的洞庭湖,宁静祥和,活泼清新。(师趁机板贴)

  2、朗诵比赛:男生读《望天门山》,女生读《望洞庭》。3、请从中选出一首你最喜欢的诗,把它背过吧!

  4、检查背诵。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板书设计】望天门山望洞庭水急山险湖月相映山出帆来山水一体雄奇壮观宁静祥和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解读诗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李白和刘禹锡领略了天门山和洞庭湖不同风格的美景,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苏轼的脚步去欣赏西湖的风光。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生齐读课题。

  2、理解诗题1透过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谁在哪里干什么?天气起初怎样,然后怎样?

  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饮:喝酒湖上:在西子湖畔初晴后雨:先是晴天,后来下起了雨。

  3、诗人与朋友在西湖上饮酒游览,适逢天气晴转雨,诗人便饱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我们再来读一读诗题,注意读好停顿。

  4、关于作者苏轼,你知道他的哪些信息?指生交流,师出示资料: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世人称之为“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二、检查预*,字词过关

  1、课前同学们预*了这两首古诗,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潋滟亦宜磨初抹镜银螺

  (1)指导多音字:磨抹(“抹”右边上横长下横短,与“未”区分开。)

  (2)指导易错字:初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长右短。字形从衣从刀,用刀裁布为制衣之始,所以左边是衣字部。意思是“开端,开始”。观看一帆视频,生练写,同桌互评。

  三、学*《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眼中的西湖是怎样的,大家快读一读诗文。

  1、指名读古诗。(生生评价)

  2、那这句诗的意思你理解了吗?指生说,师补充。

  3、西湖的美景是这样的出神入化,脑海中想象出画面了吗?(课件出示雨天美景图)带着你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4、无论是天晴时的西湖,还是下雨时的西湖,无论是波光粼粼的西湖,还是山色空蒙的西湖,都是那么美丽,那么奇妙!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奇妙的景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一天之中,诗人享受了晴天和雨天两种美,真是高兴。这时他由西湖想到了谁?西子是谁?课件出示西施资料。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出示后两句诗)淡妆浓抹是两种不同的装扮,淡妆比较素雅,浓抹则鲜明艳丽。生活中女孩子淡雅的妆扮叫做(淡妆),舞台上演员们鲜艳的妆扮是(浓抹)。

  2、那西施是淡妆好看还是浓抹好看?(都好看)你怎么知道的?(总相宜)西施天生就美,所以不论淡妆还是浓抹都适合。我们来夸一夸西施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

  3、这句话仅仅在赞美西施么?谁能借助老师给的关键词,说说诗句的意思?指生说。

  4、这句诗看似在说西子,实际上比喻的是西湖。晴天水光潋滟的西湖,鲜艳明亮,恰似西子的浓抹;(板书:浓抹)雨天山色空蒙的西湖,淡雅清新,恰似西子的淡妆。(板书:淡妆)作者这样写是想表达自己的什么感情呢?(对西湖的赞美)我们也一起来赞美一下西湖的美景吧!——(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小结: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西湖不同天气的美景展示在读者眼前,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整首诗吧!齐读全诗。

  四、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收集苏轼描写祖国山水的其他作品,并品析背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1、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四、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配乐朗诵。

  3、当堂背诵。

  五、认记生字。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六、练*写字。

  七、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如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把这个地方是如何吸引人的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重点】

  抓住这个地方风景的特点,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用上积累的佳词佳句,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通过一些表达方法,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写具体,能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语。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

  1.同学们请欣赏一组图片。

  2.(课件出示2)雄伟壮观的长城;世人瞩目的_广场;广阔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

  3.在我们的家乡、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景色优美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的身边景色优美的地方,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

  二、回顾课文,轻松导入。

  1.我们在第六单元的学*中,欣赏了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和杭州西湖,参观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游览了美丽的小兴安岭,领略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学到了很多写作方法,谁来说一说。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1)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如《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照海面——海底——海岛地点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描写,《海滨小城》一文中,作者按观察顺序,由远及*地按空间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按一定顺序描写,可以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

  (2)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

  (3)先总写后分写。

  (4)文中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

  3.今天*作课,我们就用我们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作文,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

  (课件出示1)这儿真美(板书:这儿真美)

  三、展示片段,交流方法。

  1.(课件出示3)

  夏天,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浓雾里。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2.对比阅读,互相交流: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1)第一种写法不好,虽然抓住了夏天的树木、雾、太阳、野花等景物来描写,但对景物的特点描写不清楚,不具体,不吸引人。

  (2)第二种写法好,这一段把景物的特点写得非常清楚,非常具体,写出了小兴安岭夏天的迷人,非常吸引人。

  3.师生小结:通过比较,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地方的景物写清楚,写具体?(只有认真观察,展开想象,用自己积累的好词来描写,才能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四、口头交流,做好铺垫

  谈话过渡:知道怎样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大家了吧?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怎样把你身边的美景有条理的,抓住重点,抓住特点地介绍给大家。

  1.先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2.在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在评议中总结:从学生叙述中总结写景文章的一些顺序;写景文章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如何突出重点;哪些是有心而发的感受。

  预设:(板书:顺序:由远及*、由*及远、总分总、游玩的顺序、方位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重点:在诸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情感:真实的感受。)

  五、抓住特点,学生*作。

  1.突出景物特点、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2.学生*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品读欣赏,修改*作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读给同学听:*作有没有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去写?有没有用到最*学过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2.读给同学听过,按照同学提出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复*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复*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画去括号内使用不正确的字

  (详祥)细蜂(蜜密)脚(印映)究(竞竟)

  二、多音字组词

  三、按课文内容填表

  骆驼的特征

  老人的根据

  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蜜,右边驮米

  缺一颗牙齿

  四、给下面一段对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老人说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学*目标:

  ★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②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③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④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①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④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四、指导认字和写字

  ①屏显本课的生字。

  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③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④学生练*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五、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二课时】

  学*目标:

  ★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二、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①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学生自己先练读。

  b.然后展示朗读水*,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三、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①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a.学生齐读这段话。

  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③学了,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掌声

  英子 默默地 早早地 最后 不愿意

  快乐 说笑 跳舞 有勇气

  鼓励 尊重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10篇)(扩展5)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菁华10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新字、理解词语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泉水和瀑布的优点,教育、鼓励学生形成勇敢和合作的品质。

  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泉水和瀑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小河、泉水和瀑布这三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大海奔去的愉快心情,从中感受合作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小河的图片):请看大屏幕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条小河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充满远大理想的孩子,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的理想是什么呀?他的理想就是有一天能投入大海的怀抱,去感受大海的浩瀚与宽阔。听,哗哗流淌的小河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征程,你们想不想和这快活的小河一起去旅行呀?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14课《快活的小河》。

  板书课题齐读

  3、你能说一个“快活”意思相*的词语吗?

  带着快乐的心情,用你们甜美的声音,读出小河的快活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过渡:小河在奔向大海的旅途中,他都遇到了哪几个朋友,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去了解和体会小河的故事吧。

  1、同桌合作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如果同桌读得好就请你鼓励一下他,如果他读错了请你帮他纠正,同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课件出示字词,学生多种形式认读,(说出一个“勇敢”的近义词,强调多音字“奔”,发现“摔‘蹦、撞”都是动词)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小河在奔向大海的旅途中遇到了那几个好朋友?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大山、泉水、瀑布

  4、课文主要通过小河与大山、泉水、瀑布这三个朋友的对话来向我们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分别找到小河与大山、泉水、瀑布的三次对话,并用括号做上标记,用以区分。(强调:默读要求——眼动、心动、口不动)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共同学*大山与小河的对话

  1、在这三个朋友中小河最先遇到的是谁?指名读对话。思考小河与大山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汇报:

  小河为什么抱怨?

  (1)理解“抱怨”指导朗读。师举例:妈妈不问缘由而冤枉你时,你会抱怨她对自己的不公*。还有什么情况下你会抱怨呢?当你心中不满而去责怪别人这就是抱怨。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小河的话。

  (2)说明“呜”是拟声词在这里用来模仿的是小河的哭声,可以带着哭腔来读。

  (3)快活的小河刚遇到点困难就抱怨哭泣,你觉得此时他是一条怎样的小河?

  (4)看到这条抱怨而哭泣的小河,大山又是怎么说的呢?

  2、(课件出示大山的话)指名读大山说的话?

  (1)边听边数大山共说了几句话?

  (2)看看一、二句后各是什么标点?分别要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导读疑问句结尾处是语调上扬,读感叹句结尾处是语调下降。指名练读、男女生读,齐读。

  (3)师读第三句话:从这句话中你有认识了谁?

  (4)找出描写泉水动作的词(跳、摔),能看出什么?

  (5)泉水遇到的困难多吗?从哪个词中知道的?你认为“多少”究竟是几个?

  (6)面对这无数的困难,泉水又是怎样对的呢?用文中的句话来说一说。

  泉水面对困难,不叫苦,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板书:坚强

  (7)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这坚强勇敢的泉水?

  看图加深理解:泉水从险峻的山峰上奔流而下一路上磕磕碰碰,一会碰到了山石,一会又撞到了树根,历经了磨难的泉水却不叫苦就这样日夜不停的向前流淌。同学们此时,你最想对泉水说些什么呢?

  (8)大山想借泉水告诉小河什么呢?

  大山想借对泉水的赞美来鼓励小河要向泉水那样坚强、勇敢。

  板书:鼓励

  指导朗读:读出大山对小河的鼓励和大山对泉水的赞美

  3、分角色读大山与小河的对话

  (二)自主学*小河与泉水的对话

  过渡:在大山的心中,一路奔流,历经磨难的泉水是勇敢的,那么,在泉水的心中谁比自己更勇敢呢?

  1、请三名同学来读小河与泉水的对话,边听边思考。

  2、学生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回答问题。指名读一读能体现瀑布优点的句子。(课件相机出示泉水的话)

  (2)哪些词语能看出瀑布更勇敢,更坚强?指导重读变色的字,突出瀑布的勇敢。

  (3)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勇敢的瀑布呢?看图:这瀑布从高达百米的岩壁上飞流直下,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飘飞,这样的景观真是太壮观了!难怪诗人李白也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瀑布就这样忍受着撞击岩石的痛苦为我们呈现了这样壮美的景象!

  (4)此时,你最想对瀑布说些什么?(让我们一起竖起大拇指大声的对瀑布说声:瀑布,你真勇敢)

  (5)指导朗读:读出对瀑布的赞美。

  小河也被瀑布这勇敢的精神鼓舞,所感动,他还高兴的叫起来了,他想和勇敢的瀑布也成为朋友,一块儿向前流。

  (6)那女生分角色读小河与瀑布的对话

  (7)师生配合读对话(请同学们把我当成勇敢的瀑布,把小河说的话高兴的对我叫出来吧。)

  小结:我真为小河能结识这么坚强勇敢的朋友而感到骄傲,更为小河的.逐渐成熟而感到欣喜!

  (三)体会合作的快乐

  1、(出示课文插图)瞧,他们最终成为了好朋友,手拉着手,多开心那!我想此时你们的心情一定和我一样激动和高兴,谁能带这高兴的心情读最后一段那?

  质疑:读到这我有些不表白了:课文开头部分说了小河是快活的,结尾处也说了小河是快活的。这两个时期的小河哪个才是真正的快活呢,为什么?

  师:有了朋友就可以互相鼓励,有了朋友就不会寂寞,有了朋友就可以一起勇敢的战胜困难,其实,这就是合作的快乐!齐读最后一段感受合作的快乐。板书:合作

  四、拓展升华

  1、此时三个好朋友已经拥有了同一个理想,那就是?

  2、大家看文章的结尾处是什么标点符号?(``````)它代表什么意思呢?

  3、通往大海的旅途是漫长而艰辛的,它们三个小伙伴在前进的旅途中有可能遇到更高的山峰、更庞大的岩石、更险峻的峭壁。他们又会如何的面对呢?

  4、小结:

  我们相信不管发生什么,小河都会用他学到的勇敢和坚强去面对一切,三个小伙伴一定会团结合作,互相鼓励,共同流进大海,实现他们共同的理想的!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你们现在还小,在将来的学*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老师希望你们今后在困难面前能像小河和他的朋友们那样,互相鼓励,团结合作,做勇敢、乐观的好孩子。也真诚的祝愿你们能早日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材分析:

  这篇日记有两条线索,明看是写“我”得到一本诗集很高兴,要感谢送书伯伯,暗含写细读《唱歌的小河》的感受,与其说从体裁上看是日记,不如说从内容上看更似读书笔记或读后感,这也正是这篇选文的巧妙之处,教师在教学中既不要忽略了学写日记和读后感的教学提示,更不要忽视理解《唱歌的小河》。

  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7个字。学*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高低不*、昼夜不息、勇往直前、奋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唱歌的小河》。

  3、通过课文的学*,了解日记的格式,感受文中小作者好读书和读到好书的欣喜,以及从好诗中所感受到的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对自己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日记的格式,感受文中小作者好读书和读到好书的欣喜。

  教学难点:

  从好诗中所感受到的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对自己的影响。

  教学准备:

  课件、生词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内容: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2、练*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你们写日记吗?在日记中,你一般会写些什么?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一个小朋友写的一篇日记,看看他都在日记中记载了一些什么。

  3、理解“则”

  二、汇报交流预*情况,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1、认读词语。

  嘹亮、喉咙、崎岖、昼夜、奋斗、一则、星期、伯伯、诗集、唱歌、深刻、碰到、道路、读书、精神

  2 理解词语:

  嘹亮:

  奋斗: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本文直小河不怕困难向大海留去的精神。

  崎岖不*:高低不*的样子。文中指小河流过的地方高低不*。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昼夜不息:白日和黑夜都不停息。

  3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

  4、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课堂作业。

  1、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学*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小作者好读书和读到好书的欣喜,以及从好诗中所感受到的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对自己的影响。

  2、背诵《唱歌的小河》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阅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歌分几节

  2、指名读第一节,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解决。

  3、指名读诗歌第二节。

  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休息读轻声)

  读了这首诗歌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小河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你能够称赞一下这条小河么?

  4、那么小作者读了这首诗歌后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们一起学*课文第2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读了以后,你知道小河的哪些特点:昼夜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出示“这首诗歌写得多好啊!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指名读。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诗歌写的好,作者喜欢读诗,读到好诗很欣喜)

  5、你还能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小作者很喜欢这首诗歌?(最后一自然段)

  全班齐读。

  6、“我”为什么喜欢《唱歌的小河》这首诗?你们现在知道了吗?(学生说)

  三、齐读课文,背诵古诗。

  四、深化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好书的名言警句呢?

  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到经过才知难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凡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做舟

  少时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欲求生富贵 须下死功夫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乡村里的大花园》

  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用细腻的笔触、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乡村大花园的美丽景象。1~3小节主要写动物们的颜色、情态,突出乡村大花园的新鲜漂亮;第小节主要写光芒四射的太阳,表现乡村大花园的健康、漂亮;第5小节主要写大花园的动植物都很自由自在。整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其中学*两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具体语段、词句的品读中感受大花园的新鲜漂亮,健康美丽,自由自在的特点。

  3.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洋溢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洋溢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流程:

  一、旧知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学*了《东方之珠》,去繁华的都市香港参观了一番,又走*田野认识了小露珠这位可爱的朋友,今天让我们深入走进乡村大花园,看一看那里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板书课题《乡村里的大花园》。二、整体感知

  1.想进入大花园一饱眼福吗?咱们得先和生字生词打好关系,它们都是大花园的小卫士呀!请大家自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根据课后注音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出示生字。

  指名读

  则、怎,读音有什么共同点?*舌音,齐读似、睡,读音有什么共同点?翘舌音,齐读“似”在课文中读sh,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你知道吗?s,什么意思呢?谁能给两个读音分别组词?s似乎、相似、好似sh似的,记住在这个词中读sh,其余读s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是谁?结,你知道它有几个读音吗?分别组词。ji打结、*结、结绳ji开花结果、结实。

  3.仔细观察10个生字,怎样才能更好地记住它们的字形?“圆”中间“员”表示读音,“醒”右边的“星”也表示读音“结”:条状物打成的疙瘩,也表示这个动作,与“绳”有关,所以是绞丝旁。

  4.“睡”这个字最难写了,同学们想知道“睡”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睡”是“目”加“垂”,表示眼皮下垂、落下,就是打盹休息,这样一来这个字就好记了,我们睡觉时眼皮下垂就是“睡”。

  光知道意思还不行,还要会写才行,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左宽右窄横画很多,仔细观察哪一横最长(右边第二横),哪一横次之(第三横),哪两横差不多短(第一、第四)?仔细观察左边四横的距离,右边四横的距离,你发现了什么?等距。好,看老师,举起小手一起写。然后在*字册上自己描一个写一个,注意。投影展示,师生共评。

  三、文本研读

  有了这些生字词小卫士的带领,咱们一起去公园看看吧!

  (一)体会新鲜漂亮指名分别读1、2、3小节

  1.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大花园,用前三小节中的词语回答。(新鲜漂亮)

  2.哪些食物让你感受新鲜漂亮?(蜂子、蝴蝶、蜻蜓、蚂蚱)你能讲具体一点吗?什么样的蜂子、蝴蝶、蜻蜓、蚂蚱让你感觉新鲜漂亮?白的、黄的、金粉的蝴蝶绿的蚂蚱、金的蜻蜓嗡嗡飞着的蜂子,胖圆圆的,小毛球似的哦,白、黄、金粉、绿说的都是颜色,颜色漂亮新鲜。

  3.看到这样的蜂子,你想干什么?摸一摸,为什么?胖圆圆的,毛球似的,多可爱呀!你能读出蜂子的可爱吗?指名读。

  4.大花园里有这么多种小动物,五颜六色的怪不得作者说,你来说:“花园里面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对了,这就是1段中心句。

  5.刚才小朋友“明晃晃”这个词没有读准确,谁来帮帮他?指名读。huǎng,什么叫明晃晃呢?光彩闪烁。齐读2遍这个词,齐读这句话,读出新鲜漂亮。

  (二)感受健康漂亮

  大花园里除了有五颜六色的小动物,还有什么呢?咱们一起读一读第4小节。

  1.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太阳。什么样的太阳?

  光芒四射、亮、特大特高。

  2.从哪些词句看出太阳很亮?

  亮得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亮得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这说明阳光到处都是,这就是“光芒四射”,光线向四面八方照射去。

  3.这样的大花园又是怎样的一个大花园呢?你能用4小节的词回答吗?(健康美丽)

  4.出示。

  “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是凡”是什么意思?凡是,只要是。作者为什么这么认为呢?想象一下阳光很亮,周围一切都是亮亮的,动物们五颜六色明晃晃的,拍一拍大树都发出干脆的响声,一切都很敞亮。如果是阴雨天感觉如何?湿漉漉、阴沉沉、粘糊糊、灰蒙蒙蜂子、蝴蝶、蜻蜓、蚂蚱等小动物会出来活动吗?拍一拍大树会发出干脆的声响吗?对比一下阳光四射的大花园,这样的花园有活力、生命力,生机勃勃?怪不得作者说“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齐读),这就是这一小节的中心句。小节,读出健康美丽。

  (三)品味自由自在

  乡村里的大花园有五颜六色的动物,光芒四射的太阳也不稀奇呀,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默读第5小节。

  1.作者在这一小节中又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花园呢?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回答。自由,对自由自在。

  2.划出“自由”所在的句子,“都是自由的”,这就是这一小节的中心句。

  3.大花园里的什么事物很自由?

  花、虫子、鸟。找出相关语句。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这里把花和虫子当成什么来写?

  人花睡醒了,是被人叫醒的嘛?不是,花自然开放,就像人睡觉睡到自然醒;想想我们经常因为工作学*的原因被亲人叫醒,或者被外面的噪音吵醒,相比之下,花儿是自由的。

  鸟飞上天,是很自然的事情,想飞就飞,虫子叫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无需别人同意,想叫就叫,一切都神气活现的,这就是活。

  4.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是自由的?

  蝴蝶。哪里看出来的?“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飞来了一堆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

  他们从谁家来,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随意”,太阳光芒四射,哪里都能被他照到,连他都真不知道蝴蝶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你说蝴蝶多自由自在啊!

  5.鸟、虫、蝴蝶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你羡慕他们吗?谁想当一回自由自在的鸟、虫、蝴蝶?出示句子,指名读出自由自在。

  6.小动物们本来就能自己活动,获得自由对他们来说不算难。除了小动物们,还有什么事物很自由?

  植物。

  哪里看出来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谎花”是说黄瓜只开花不结果。黄瓜不结瓜,种它做什么?但是它就是这么牛,不愿意结就不结。

  玉米能长到天上去嘛?

  不可能,这是夸张。

  有没有人运用先进的科技去控制他们的生长?

  没有。

  这些句子中都有一个词语是“愿意”,什么叫愿意?

  认为符合自己心愿而同意做某事。植物有思想吗?

  没有,但是在作者的笔下他们都成了有思想的生命了,他们都能随心所愿,多么自由啊!谁想当随心所愿的倭瓜、黄瓜、玉米?指名读出自由自在。

  7.这样的大花园,你喜欢吗?作者也喜欢,为什么?因为自由,齐读第5小节,感受大花园的自由自在。

  四、主题探究

  1.文章最后说“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又高又远的天空跟大花园有什么关系呢?想一想,大花园里的自由的鸟儿、蝴蝶可能会飞到哪儿去?随心所愿的玉米可能会长到哪儿去?天上。

  2.你羡慕他们吗,你想像他们一样吗?羡慕,想。作者也是,蓝悠悠的天空又高又远,那是自由的王国。作者和我们一样羡慕大花园里的动植物们,和我们一样向往天空和自由。

  五、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了乡村大花园,感受了它的新鲜、漂亮、健康、自由,并和作者一样对自由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六、作业布置

  1.完成*字册,词语抄三遍。

  2.背诵课文第五小节。

  3.向你的家人介绍乡村里的大花园,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大花园的新鲜、漂亮、健康、自由。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读3个字。ABC

  2.能区别指定的四组形*字,并组成词语。ABC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黑炭条、以免”。

  4.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ABC,

  5.读书质疑,进行二次预*。AB

  教学重点:

  1.“溪、教、互、免”的字形。

  2.理解词语“黑炭条、以免”。

  3.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生字“溪”的书写和记忆;读书质疑,进行二次预*。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3分钟)

  同学们,你们上学路上都做什么?有哪些开心的事情?

  板书课题:上学一路歌

  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问:小作者上学一路上都做了什么?“一路歌”唱的是什么歌呢?……)

  二、检查读书学*生字新词。(22分钟)

  (一)检查读书,随机学*生字(完成教学目标1)

  1.读课文,初步感知。

  2.结合预*本,说说你学会了哪些生字?随机指导。

  (1)字形记忆:溪。

  儿歌记忆:三点水,爪字头,一扭一扭碰石头,溪水都往大海里流。

  (2)确定偏旁。

  “互”查一横。

  “免”是刀字头。

  “或”是“戈”字旁。

  (3)引导学生归类学*。

  熟字加偏旁的字。

  弟——梯孝——教骨——滑

  亡——忙更——便才——闭

  熟字去偏旁的字:惑——或兔——免

  熟字换偏旁的字:到——室

  教师:检查自己的预*,对错误及时改正。

  3.练*:(完成教学目标2)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梯( )或( )免( )闭( )

  第( )惑( )兔( )才( )

  便( )教( )室( )滑( )

  更( )孝( )到( )骨( )

  (2)选择字义。

  滑:A光溜,不粗涩。B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C狡诈,不诚实。

  光滑( )滑头( )滑梯( )

  (二)学*词语(完成教学目标3)

  1.理解重点词语。

  黑碳条:看图理解

  以免:为了避免,害怕发生某事的意思

  “蒲公英、二月兰”看图理解

  2.象声词:叮咚叮咚嗒嗒嗒你能说几个象声词吗?

  嗒嗒嗒( )( )( )

  叮咚叮咚( )( )( )

  (三)考考你

  听写词语:溪水教室滑梯或者帮忙方便关闭互相以免

  三、再读课文,了解段意。(7分钟)(完成教学目标4)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什么?同桌说一说。

  2.汇报交流。

  3.整篇课文讲了什么?

  四、读书质疑。(7分钟)(完成教学目标5)

  1.自己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交流问题,梳理问题。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说说题目中的“歌”是什么意思吗?(唱歌,欢歌)

  引出问题: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我们”上学路上很快乐?

  五、分层作业:(1分钟)

  A、B、C: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2.学会生字并听写;完成课后2题。

  A、B进行二次预*: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我们”上学路上很快乐?标画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ABC)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ABC)

  3.知道课文是按照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写作顺序写的。(ABC)

  教学重点:

  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

  想象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教学流程:

  一、课题导入,体会心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2课,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上学的路上多么愉快呢?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边读边做批注)

  二、品味语言,集体交流:(目标1、2)

  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上学的路上是多么愉快呢?

  1.第一小节。

  (1)引发学生想象:除了这些,还有什么花?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件图片,视觉感受花的种类多、颜色多,嗅觉感受花香味浓。帮助体会春暖花开、花多(种类、颜色)花香。

  (3)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4)师生共同读:教师读第一句,孩子们读其他的句子,说说:发现了什么?

  (5)谁能把春天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读出来?

  (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一节。)

  2.第二小节。

  谁还从不同的地方感受到上学路上我们是那么愉快呢?

  (1)你们蹚过水吗?说一说你们蹚水时的心情怎么样?带着你的感受读。

  (2)再读:除了溪水的叮咚叮咚声,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歌声、笑声”)

  (3)简直就是一片欢乐的海洋,伴随着叮咚叮咚的水声我们来到了学校,结果,教室的地上满是湿鞋印,这是为什么呢?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师生共同读:教师读第一句,孩子们读其他的句子,说说:发现了什么?

  (5)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二节:看谁能把夏天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读出来。

  3.第三节。

  (1)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上学路上“我们”是多么愉快?

  出示①:我们吃落在地上的青皮核桃,砸核桃弄得手指像黑炭条,洗也洗不掉。

  这是一个什么句?把什么比成了什么?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吃到自己亲手砸的核桃心情怎么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出示②:今天不红,明天就红了。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孩子们心中充满了希望)

  (2)学生用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读。

  (3)师生共同读:教师读第一句,孩子们读其他的句子,说说:发现了什么?

  (4)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三节;谁能把秋天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读出来?

  4.引导学*课文第四节。

  还有谁从不同地方感受到上学路上的欢乐?

  (1)重点提示: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滑梯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说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想象:坐在这样一个长长的大滑梯上,会是什么感觉?我们一起来读读作者的感受?

  (3)同学们是怎样滑冰的?读一读。如果去掉“一路嗒嗒嗒!嗒嗒嗒!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好不好?为什么?

  (4)出示:我们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冲,要么让小伙伴一推,便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

  这一段描写了孩子们的什么?把描写动作的词语画出来。有感情朗读相关的句子。

  (5)再读这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处理:“跑进校门,大伙又都怪学校太*太*……”

  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读书,联系上文解决。

  ②看看这句话后面用了什么标点符号?省略号省去了什么?把它补充完整,试着用陈述句或者感叹句来说一说。为什么大伙都怪学校太*太*?(可引导:玩滑梯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什么时候你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6)指导朗读:把你刚才感受到的读出来!

  5.教师:同样,你们在上学路上也有许多快乐的事情(这一问题第一课时导入已经作为谈话内容,所以此处省略掉)

  (1)谁愿意讲给大家听?

  (2)是呀,上学路上的快乐就像一首唱不完的歌。孩子们上学一路歌,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唱出了我们的欢乐,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目标3)

  三、小结、分层作业。

  1.小结。

  2.分层作业。

  A、B、C: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A、B: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练*背诵;

  A:动手写一写你的《上学一路歌》(一个片段即可)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懂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知音。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知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古筝曲《高山流水》、《知音》

  教学流程:

  一、设疑 板书“知音”

  1.同学们,走进课文之前,让我们闭上眼睛进入音乐殿堂,仔细聆听来自高山流水的天籁之音。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从乐曲中听懂了什么?

  我们从曲子中没有听懂什么,可是有一个人却能听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知音》,感受这优美旋律背后的动人故事。

  2.板书课题《知音》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 感知“知音”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71页,在我们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朗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任务。

  (1)怎样的人才能算是知音呢?

  (2)你有知音吗?

  了解了学*任务,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文,检查学生是否把句子读通顺了,并及时纠正字音。

  3.同学们,课文我们读了两遍了,相信你们已经与文中的生字成为了朋友,谁愿意领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大屏出示生字)

  4.我们已经与生字成为了朋友,相信这次你再读课文,一定会通顺、流利、有感情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是( )的知音,

  你对俞伯牙和钟子期有什么了解?

  俞伯牙:晋国的上大夫,是著名的琴师。

  钟子期:是一名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三、再读 领悟“知音

  1.他们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学生学*第二自然段寻找问题答案,

  2.学生朗读相关的段落、语句。

  3.根据句子学生展开想像,教师适时指导重点句子的朗读。

  (①真好啊!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②真美啊!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既然又好又美,就请你美美地读出来吧!

  师:正是由于钟子期听懂了俞伯牙的琴声,所以俞伯牙高兴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师:俞伯牙终于找到了让他等三十多年,也寻觅了三十多年的人,此时俞伯牙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师:俞伯牙十分兴奋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师:看着这个不起眼的樵夫,俞伯牙百感交集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4.其实,同学们想一想,听俞伯牙弹琴的人还少吗?为什么他见到钟子期会这样激动啊?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寻找俞伯牙遇到钟子期无比激动的原因。用笔圈画出问题的答案。

  生汇报

  蕴藏在琴声中的心情被谁听出来了?(钟子期)

  师:是啊!钟子期不仅能听懂俞伯牙的琴声,更能听出他琴声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俞伯牙的琴声是哀婉的,那钟子期就能知道他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悲伤难过忧伤)

  师:如果俞伯牙的琴声是欢快的的,那钟子期就能知道他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开心、高兴、兴奋、快乐)

  师:钟子期是最了解俞伯牙的人,他才是俞伯牙的(知音)。

  师:同学们,你们说一说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知音呢?

  (喻意:懂得你的心意,最了解你的朋友、知己就是你的知音。)

  师:刚才我们说的不仅是这个词的由来,也是这个词的表达的意义。在钟子期之前,俞伯牙有没有遇到能听懂琴声心意的人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一个“从来没有”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代琴仙的孤独寂寞。

  根据资料记载:37岁时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试想一想,当他遇到既能听懂琴声,又能懂得他的心意的人。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四、升华 体会“知音”

  1.来之不易才更显珍贵,所以俞伯牙无比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正所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虽然伯牙当时已是一位朝廷官员,而子期只是一个砍柴的樵夫,但是凭着对音乐的心有灵犀,凭着志趣的情投意合,他们结为了知已并结拜为兄弟。当俞伯牙得知钟子期去世的噩耗时,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圈画相关的语句。

  2.你感受到俞伯牙的悲痛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读一读。

  这种场面让我们也忍不住要落泪了,同学们,除了悲痛,我们从俞伯牙摔琴的动作、和他再也不弹琴的语言中还能感受到什么?

  (绝望)

  师:再也找不到这样的知音了,这是何等的绝望呀!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课件”正是这样才留下了 “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千古的慨叹。

  师:同学们,你有知音吗?

  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让我们多与正直、诚实、博学的人交朋友吧!最后祝你们都能找到与自己知心的朋友。

  五、拓展 珍惜“知音”

  1.出示拓展短文《李白与杜甫的友情》,生自由阅读回答课后问题。

  关于知音的故事太多太多,唐代诗人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文化史上除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材料《李白与杜甫的友情》读后把文章补充完整。

  2.出示《如梦令》学生读后谈感受。

  同学们说得可真好。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小令。(大屏出示)

  3.推荐“八拜之交”的故事。

  古代有“八拜之交”。一般人都认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之礼,但其实这八拜,拜的是八份感天动地的友情典故。(大屏出示)

  在这些典故中,有我们敬重的十七位古人,更有舍得我们去深思的情谊与诺言;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懂得了该如何对待自己亲密的朋友。请同学们课下认真阅读,有时间的时候我们再做交流。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教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温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体会关键词的意思及在本文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体会关键词的意思及在本文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早上广播站的播音你听了吗?今天早上有一篇故事是

  讲雷锋叔叔的,那雷锋是谁呢?大家都是细心的孩子,知道处处留心皆学问,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和雷锋有关的文章《温暖》。

  二、出示学*目标:

  请看黑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大家齐声读出学*目标。有没有信心完成?首先让我们先欣赏一下这篇文章,听的时候要认真

  看,仔细听。

  三、自学指导(一)

  完成学*目标,需要大家一起来闯关,请看我们今天的第一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2自然段:

  1、划一划:划出雷锋关心战士的句子。

  2、议一议:雷锋发现小韩棉裤上的洞时,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4、“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地”这些词好在哪里?

  (六分钟后比一比谁完成得好)

  第一关完成得非常好,那第二关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四、自学指导(二)

  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3—6自然段

  1、用“”划出雷锋做了好事后的表现的词语。

  2、抓住“不吭声”“大惊小怪”等词想一想:雷锋当时是怎么想的?

  3、讨论“又是班长……”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4分钟后赛一赛哪一组最棒)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小韩觉得心里暖哄哄的?

  五、拓展延伸:

  1、写作技巧渗透: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围绕雷锋

  帮小韩补裤子为线索,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描写。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大胆的运用这种方法。

  2、收集雷锋语录:

  今天老师也收集了一些雷锋叔叔说的话,大家看一下:

  六、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雷锋叔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那我们以后的生活中,要向雷锋叔叔学*,多做好事。今天回去之后呢,大家就可以学一学雷锋叔叔,不留姓名的做一件好事,明天的课堂中,我们一起交流心得。

  板书设计:

  17、温暖

  轻手轻脚

  缝棉裤一针一线关爱战士不图回报

  捅炉子一声不吭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乡村里的大花园》

  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用细腻的笔触、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乡村大花园的美丽景象。1~3小节主要写动物们的颜色、情态,突出乡村大花园的新鲜漂亮;第小节主要写光芒四射的太阳,表现乡村大花园的健康、漂亮;第5小节主要写大花园的动植物都很自由自在。整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其中学*两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具体语段、词句的品读中感受大花园的新鲜漂亮,健康美丽,自由自在的特点。

  3.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洋溢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洋溢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流程:

  一、旧知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学*了《东方之珠》,去繁华的都市香港参观了一番,又走*田野认识了小露珠这位可爱的朋友,今天让我们深入走进乡村大花园,看一看那里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板书课题《乡村里的大花园》。二、整体感知

  1.想进入大花园一饱眼福吗?咱们得先和生字生词打好关系,它们都是大花园的小卫士呀!请大家自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根据课后注音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出示生字。

  指名读

  则、怎,读音有什么共同点?*舌音,齐读似、睡,读音有什么共同点?翘舌音,齐读“似”在课文中读sh,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你知道吗?s,什么意思呢?谁能给两个读音分别组词?s似乎、相似、好似sh似的,记住在这个词中读sh,其余读s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是谁?结,你知道它有几个读音吗?分别组词。ji打结、*结、结绳ji开花结果、结实。

  3.仔细观察10个生字,怎样才能更好地记住它们的字形?“圆”中间“员”表示读音,“醒”右边的“星”也表示读音“结”:条状物打成的疙瘩,也表示这个动作,与“绳”有关,所以是绞丝旁。

  4.“睡”这个字最难写了,同学们想知道“睡”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睡”是“目”加“垂”,表示眼皮下垂、落下,就是打盹休息,这样一来这个字就好记了,我们睡觉时眼皮下垂就是“睡”。

  光知道意思还不行,还要会写才行,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左宽右窄横画很多,仔细观察哪一横最长(右边第二横),哪一横次之(第三横),哪两横差不多短(第一、第四)?仔细观察左边四横的距离,右边四横的距离,你发现了什么?等距。好,看老师,举起小手一起写。然后在*字册上自己描一个写一个,注意。投影展示,师生共评。

  三、文本研读

  有了这些生字词小卫士的带领,咱们一起去公园看看吧!

  (一)体会新鲜漂亮指名分别读1、2、3小节

  1.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大花园,用前三小节中的词语回答。(新鲜漂亮)

  2.哪些食物让你感受新鲜漂亮?(蜂子、蝴蝶、蜻蜓、蚂蚱)你能讲具体一点吗?什么样的蜂子、蝴蝶、蜻蜓、蚂蚱让你感觉新鲜漂亮?白的、黄的、金粉的蝴蝶绿的蚂蚱、金的蜻蜓嗡嗡飞着的蜂子,胖圆圆的,小毛球似的哦,白、黄、金粉、绿说的都是颜色,颜色漂亮新鲜。

  3.看到这样的蜂子,你想干什么?摸一摸,为什么?胖圆圆的,毛球似的,多可爱呀!你能读出蜂子的可爱吗?指名读。

  4.大花园里有这么多种小动物,五颜六色的怪不得作者说,你来说:“花园里面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对了,这就是1段中心句。

  5.刚才小朋友“明晃晃”这个词没有读准确,谁来帮帮他?指名读。huǎng,什么叫明晃晃呢?光彩闪烁。齐读2遍这个词,齐读这句话,读出新鲜漂亮。

  (二)感受健康漂亮

  大花园里除了有五颜六色的小动物,还有什么呢?咱们一起读一读第4小节。

  1.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太阳。什么样的太阳?

  光芒四射、亮、特大特高。

  2.从哪些词句看出太阳很亮?

  亮得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亮得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这说明阳光到处都是,这就是“光芒四射”,光线向四面八方照射去。

  3.这样的大花园又是怎样的一个大花园呢?你能用4小节的词回答吗?(健康美丽)

  4.出示。

  “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是凡”是什么意思?凡是,只要是。作者为什么这么认为呢?想象一下阳光很亮,周围一切都是亮亮的,动物们五颜六色明晃晃的,拍一拍大树都发出干脆的响声,一切都很敞亮。如果是阴雨天感觉如何?湿漉漉、阴沉沉、粘糊糊、灰蒙蒙蜂子、蝴蝶、蜻蜓、蚂蚱等小动物会出来活动吗?拍一拍大树会发出干脆的声响吗?对比一下阳光四射的大花园,这样的花园有活力、生命力,生机勃勃?怪不得作者说“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齐读),这就是这一小节的中心句。小节,读出健康美丽。

  (三)品味自由自在

  乡村里的大花园有五颜六色的动物,光芒四射的太阳也不稀奇呀,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默读第5小节。

  1.作者在这一小节中又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花园呢?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回答。自由,对自由自在。

  2.划出“自由”所在的句子,“都是自由的”,这就是这一小节的中心句。

  3.大花园里的什么事物很自由?

  花、虫子、鸟。找出相关语句。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这里把花和虫子当成什么来写?

  人花睡醒了,是被人叫醒的嘛?不是,花自然开放,就像人睡觉睡到自然醒;想想我们经常因为工作学*的原因被亲人叫醒,或者被外面的噪音吵醒,相比之下,花儿是自由的。

  鸟飞上天,是很自然的事情,想飞就飞,虫子叫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无需别人同意,想叫就叫,一切都神气活现的,这就是活。

  4.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是自由的?

  蝴蝶。哪里看出来的?“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飞来了一堆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

  他们从谁家来,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随意”,太阳光芒四射,哪里都能被他照到,连他都真不知道蝴蝶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你说蝴蝶多自由自在啊!

  5.鸟、虫、蝴蝶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你羡慕他们吗?谁想当一回自由自在的鸟、虫、蝴蝶?出示句子,指名读出自由自在。

  6.小动物们本来就能自己活动,获得自由对他们来说不算难。除了小动物们,还有什么事物很自由?

  植物。

  哪里看出来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谎花”是说黄瓜只开花不结果。黄瓜不结瓜,种它做什么?但是它就是这么牛,不愿意结就不结。

  玉米能长到天上去嘛?

  不可能,这是夸张。

  有没有人运用先进的科技去控制他们的生长?

  没有。

  这些句子中都有一个词语是“愿意”,什么叫愿意?

  认为符合自己心愿而同意做某事。植物有思想吗?

  没有,但是在作者的笔下他们都成了有思想的生命了,他们都能随心所愿,多么自由啊!谁想当随心所愿的倭瓜、黄瓜、玉米?指名读出自由自在。

  7.这样的大花园,你喜欢吗?作者也喜欢,为什么?因为自由,齐读第5小节,感受大花园的自由自在。

  四、主题探究

  1.文章最后说“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又高又远的天空跟大花园有什么关系呢?想一想,大花园里的自由的鸟儿、蝴蝶可能会飞到哪儿去?随心所愿的玉米可能会长到哪儿去?天上。

  2.你羡慕他们吗,你想像他们一样吗?羡慕,想。作者也是,蓝悠悠的天空又高又远,那是自由的王国。作者和我们一样羡慕大花园里的动植物们,和我们一样向往天空和自由。

  五、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了乡村大花园,感受了它的新鲜、漂亮、健康、自由,并和作者一样对自由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六、作业布置

  1.完成*字册,词语抄三遍。

  2.背诵课文第五小节。

  3.向你的家人介绍乡村里的大花园,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大花园的新鲜、漂亮、健康、自由。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3、领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我们班欣赏同学们上课,作为主人你们想用什么行动来欢迎老师们的到来呢?(全班鼓掌欢迎)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学*课文,老师感到真高兴!可是,老师此时的心情挺紧张的!你们想用什么来鼓励我呢?(掌声)

  2、师:谢谢你们的掌声,有了你们的掌声,老师已经不紧张了。掌声不仅改变了老师刚才的心情,它还改变了一个女孩的命运。多神奇的掌声啊!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走进课文《掌声》(板题,齐读课题)

  二、走进文本,感受人物变化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仔细想想,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自卑、忧郁、不快乐,孤独……)(板书:自卑忧郁)

  2、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呢?

  课件出示句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想象一下当时同学们在干什么,引读“当同学们()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生:同学们在做游戏、唱歌跳舞、在操场上奔跑,跳绳、在尽情地说笑。

  课件:当同学们()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快乐地游戏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唱歌跳舞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跳绳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3、师:是啊,那是教室的一角,更是孤独的一角,谁愿意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英子的孤独呢!指名读

  (指名读评价:“总是”读得重一些,“默默地”读轻一点)

  4、师:是呀,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英子。那时的她不爱说话,默默无闻,多么可怜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英子的痛苦和孤独吧?(齐读)

  齐读→评价:多么自卑、忧郁的孩子啊

  5、过渡:那时的她对生活已失去了希望,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英子,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变得怎么样了呢?谁来读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现在的英子变得怎样了?

  指名汇报。(活泼、开朗、自信)板书:自信快乐

  6、我们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请大家齐读第5自然段。感受英子的变化吧!

  三、感悟变化,领悟掌声内涵

  1、师:是呀,我们都希望英子开朗、自信。后来,英子真的改变了。一个忧郁、自卑的小女孩变得开朗、自信了。是什么给了她力量,让她有了如此大的转变呢?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想想掌声在课文中一共响起了几次?把描写英子动作、神态变化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在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反馈:A“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当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害怕)。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表现英子此时的自卑、紧张的心情?(立刻)她想上去吗?(不想)她能不上去吗?(不能)

  无奈之下,英子只好慢吞吞地站了起来,1秒钟,2秒钟,3秒钟,她的脚刚抬起,又慌慌张张地收了回去,她紧张得全身都在发抖了。你就是英子,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评价:你把“一齐”读得比较重,“低了下去”读得轻,读得有感情。老师听出了你的无助/自卑/害怕)

  B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此时此刻,英子真是左右为难,万般无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出这种心情来?(犹豫)。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在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我们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

  5、师引读: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6、师:此时英子内心充满了痛苦、无助,甚至快要哭出来了,这个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的女孩,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这个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女孩,在全班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7、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把终于读得这么响亮?(生答:下了很大的决心)

  (评价:理解的多深刻啊!)

  8、师:师:谁愿意来读读第3自然段体会一下英子的这种复杂的心情呢?

  (指名读)(评价:多么无助的英子啊)

  师:走路对别人来说是件多么容易、多么*常的事,可对英子来说却是那么()。生:困难。

  师:为什么?(因为……所以……拓展说话)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生: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走路不方便,所以……生: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所以……困难。

  9、师: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信心啊!作者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做了细致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触摸到了英子的痛苦与自卑。我们随着她艰难地挪动着残疾的双腿,一步、两步,一摇一晃,她低着头,含着泪,她多么渴望有一种力量能鼓舞她。而就在这时候,——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齐读)

  “骤然”还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突然忽然猛然)

  10、如果现在老师是英子,你们是英子的同学,什么样的掌声是“热烈而持久的”你们能用掌声表示一下吗?

  师:这真是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啊,同学们把千言万语化作了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加油)板书:关心鼓励

  11、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

  生:英子,你能行,我们相信你!

  生:英子,你真勇敢!

  生:英子,别害怕,我们不会歧视你!

  师:这掌声对英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X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男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大家一起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12、师:在同学们那包含鼓励与信任的掌声里,英子流下了泪水。这场面多么令人感动啊!故事讲完了,——生接: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3、师:如果说,第一次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那么,英子讲完故事后的掌声,又是什么呢?

  故事讲完后的掌声是对英子的XXXXXXXX(肯定、欣慰、表扬、赞美……)

  14、师: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

  (出示关联词:如果没有……我就……;拓展说话)

  15、师: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又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一样的走路姿势,她内心感受一样吗?(不一样)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激之情齐读这句话: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四、感悟力量,升华情感

  1、那真诚的掌声就像一缕阳光冲破了英子内心的阴霾,同学们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就像春雨,融解了英子内心的冰川,英子变了。曾经坐在教室一角默默无语的她,现在——生接读“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曾经连走路都害怕让人看见的她,现在——生接读“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2、师:英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那她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呢?

  课件:用一句话交流:她成了一个()的人。

  她成了一个(自信)的人;快乐、开朗、勇敢、不自卑、敢于面对生活

  4、从此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几年过去了,上了中学的她依然惦念着给予她掌声的同学们,她将心中的千言万语全都融进了她的来信——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齐读)

  我永远不会忘记生活。

  (1)你就是英子,你读吧。

  (2)谁还想读?

  (3)想读的都站起来读。

  5、学到这里,我们逐渐领悟到掌声的深层内涵,它不光是拍手、鼓掌的表示,它还包含着对他人的XXXXXXXXXX?(鼓励、支持、尊重、信任、关爱……)

  五、拓展升华

  1、师:因为掌声,英子勇敢地开始了第一次演讲,因为掌声,英子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请大家想一想,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仅仅只是掌声吗?(生答:鼓励爱心)

  2、师:因为掌声里有同学们的鼓励,支持,赞美,这些都是大家对英子的一片——爱心啊。(板画)

  3、师:掌声凝聚着颗颗爱心,掌声充满着浓浓真情,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一起呼唤吧!(齐读最后一段)

  4、交流:掌声是鼓励,是夸奖,是尊重,是关爱!多一份掌声,多一份爱;多一份爱的鼓励,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你觉得在我们班里,在我们的学校,在社会上,在我们身边,还有谁需要掌声?

  5、师:其实这掌声就是一种爱!(板书:爱)在生活中爱的方式还有很多种: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话语;爱是雨中的一把小花伞,爱是夏日一缕清凉的风。让我们大家都奉献爱,珍惜爱吧!这使老师想到了一句话:

  (课件出示):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1)女同学,请轻轻地把这句话告诉自己。

  (2)男同学,请真诚地把这句话告诉你身边的朋友。

  (3)全体同学,请大声地把这句话告诉所有的人。

  六、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让我们为自己出色的表现鼓鼓掌,(鼓掌),也把这感谢的掌声送给在场所有老师,(鼓掌)。愿我们今后在掌声中经历风雨,在掌声中快乐成长。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献给多彩的生活吧!

  板书:

  29、掌声

  自卑忧郁自信快乐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3)

  三、教学课时:(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1、同学们见过水池吗?(说说见过的水池的样子、特点)

  2、见过五颜六色的水池吗?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去看看。

  3、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读课文,标出每个自然段。

  2、默读课文,找出介绍五彩池的部分。

  3、再读课文,讨论课文的段落层次。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藏、折(多音字)

  折、丈、矗(翘舌音)笋(*舌音)

  2、认清字形:

  藏、碟、镰、矗、耀、驾

  3、讨论如何记好生字、词。

  4、同学互相检查自学效果。

  〈四〉、巩固练*:

  1、抽读生字、词,口头组词。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分段朗读课文。

  2、听写词语。

  〈二〉、学*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这段话讲什么意思?

  2)、文章开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作者没想到的是什么?

  4)、“没想到”和“真的”指的是什么?

  5)、理解“腾云驾雾”、“神奇”的意思。

  3、全班朗读课文。

  〈三〉、学*课文第二部分。

  1、齐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这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2)、第二自然段

  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五彩池》教案六》,介绍了五彩池的什么?(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

  3)、“晴朗”指的是什么?

  4)、在晴朗的日子里五彩池是什么样的?

  5)、理解比喻句: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6)、更让作者感到惊奇的是什么?

  7)、五彩池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3、巩固练*:

  1)、分段朗读课文。

  2)、说说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形状。

  3)、说说五彩池的神气表现在哪儿?

  〈四〉、课堂小结:

  1、分段朗读课文。

  2、说说五彩池给你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2、理解课文最后部分。

  第三课时

  〈一〉、复*导入:

  1、朗读课文一、二部分。

  2、说说五彩池的样子、特点。

  〈二〉、学*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这个自然段的意思。

  3、说说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齐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分段朗读课文。

  2、为什么说“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3、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1)、课文通过数量、颜色、大小、形状等突出五彩池的特点,帮助我们学*景物描写。

  2)、适当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能使文章生动具体。

  3)、五彩池的奇特景观,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更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巩固练*。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导背诵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3、试背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册。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圆圆的沙粒),什么样的沙粒?(再读,突出圆圆的)

  2、师问:在什么地方见过沙粒?

  二、品读课文

  (一)过渡: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颗沙粒并不寻常。

  1、读课文1、2行。读读,想想,它不*常在哪里?

  2、它是怎样说的呢?再去读课文,用读告诉老师。抽读——齐读

  3、是呀!变珍珠是它的梦想,成为有用之材是它的目标。它十分真诚地向同伴们说,(引读沙粒说的话)板书:要变珍珠、(梦想)

  4、实现了吗?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二)过渡:沙粒是怎样变成珍珠的呢?(评价)

  1、读3—5段,从“坦然”你知道了什么?(说和读相结合)

  2、同伴们是怎样嘲笑的?男生读;面对嘲笑沙粒怎么做的?女生读。

  板书:嘲笑——坦然

  3、面对嘲笑圆圆的沙粒是坦然的,不在乎的!对此,沙粒们议论纷纷。议论了什么往下读。

  4、抓住“……”,思考沙粒们还会议论什么?认为沙粒还将失去什么?

  5、面对同伴们各式各样的议论,沙粒怎么做的?读9自然段。问: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板书:议论纷纷——不动摇

  (三)过渡:沙粒为了梦想坦然的面对了嘲笑,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舍去了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梦想在它的心里从来没动摇过,放弃过!

  1、引读10——13自然段。(时光,各式各样的议论,圆圆的沙粒)

  2、问:13自然段“……”6个圆点,你知道了什么?

  (四)

  1、引读14自然段。时间过去了多久?

  2、瞧!它在这里。躺在贝壳温暖的怀里,美吗?读(多么美丽的珍珠啊!)用课件出示

  3、观看课件。

  4、珠光闪闪、耀眼的它迎来了别人的赞美(多么美丽的珍珠啊!)

  5、同伴们怎样说的?(是他?)

  6、短短的一句话,读出了什么?

  7、珍珠怎么回答的?一如往日的真诚,再读。

  8、可是,愉快的背后是怎样的艰辛。读5自然段;愉快的背后又是怎样的`不容易。读9自然段。

  9、原来成功的背后得经历太多太多,有嘲笑,有议论,得失去许多美好的东西。生活中,珍珠是怎样形成的?(看课件)问:了解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10、是呀!成功是钥匙在哪里呢?有了梦想还需要什么?(出示公式)

  小结: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老师想把这首歌连同这把成功的钥匙一并送给大家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10篇)(扩展6)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菁华9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学会感知各种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

  教学难点

  欣赏生活中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体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并合理运用音乐欣赏的激情作用。

  课前准备

  彩笔或油画棒,水彩纸,装饰用小物品,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实例。

  教学方法

  教法:激发引导、创设情境、鼓励发现

  学法:合作学*、探究感知、增知实践

  师生双边互动过程及效果共10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10

  一、音乐切入

  师:同学们,我们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与美好,感觉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丰富的色彩世界里。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色彩、体验色彩。

  (音乐切入,播放歌曲《天堂》并和同学们齐唱,旨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情绪,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白云,草地,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清清的湖水……

  (小组交流各自感受)

  效果:同学们的情绪得到充分调动,兴趣得到激发,营造了一个好的学*氛围。

  二、热身练*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感受到的事物表现出来,最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放轻音乐)

  生:(学生活动:有的小组以诗歌的形式;有的小组以绘画的形式;有的小组以歌唱的形式……)

  效果:亲自动手感知,初步体会了色彩的独特魅力。

  三、实例展示

  师:同学们,能将你们课前收集的实例展示出来吗?(要求在展示的过程中,谈谈哪些色彩搭配的好,是成功的?哪些色彩搭配还不够好,是不足的?并说出成功与不足的理由。)

  生:自己谈成功与失败,讲出自己的感受,将自己收集的各种实例(包括丝巾、帽子、花束等)一一展示。

  效果:从生活中的素材挖掘色彩的魅力,体验色彩的不同感觉。

  四、分析范例

  师:播放课件中的优秀案例,并和同学们共同评价。

  生:(广泛发言,谈自己的看法。)

  效果:同学们在评价欣赏中产生了对色彩的想象力,增强了色彩的感染力。

  五、色彩搭配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点装饰打扮二到三个同学,体现合作性。)(轻音乐)

  效果:同学们合作学*,练*色彩搭配,进一步对色彩搭配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六、表演展示

  生:试做时装模特,进行走台练*。

  (学生参与表演,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体现了综合性)

  师:播放课件中的音乐及画面。

  七、师生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入手,学*了色彩的知识,增强了对色彩的感染力。

  生:这节课很开心、快乐,在“玩”中“学”,在“学”中“得”,体验了色彩带来的乐趣。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②重点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并认识*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③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具:有关童年的图片

  学具:自己搜集的有关童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展示一段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童年成长图片)

  师:你们就跟图片中的孩子们一样,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很多人的关心下幸福的成长,在你们的童年世界里肯定会有许多的故事,愿不愿意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我们就一起聊一聊有关童年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说一说你们的童年都有哪些故事。

  2.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童年生活景象。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你能说出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形式吗?仔细观察他们的穿戴,猜一猜哪件作品表现的年代最久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认真观察他们的表情,说一说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一样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一听。请你像小侦察员一样,推测一下他们周围的环境会是什么样子的中呢?

  3.打开课本欣赏原图。

  4.展示一组照片,提问:选择你最喜爱的作品,先描述画面,再说说你的感受,最后和自己的童年对比,谈一谈你的想法。

  5.欣赏《金色童年》:为什么作者要称这张照片为《金色童年》?

  6.欣赏《冬天的阳光》:冬天的阳光在哪里,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7.欣赏《欢天喜地》:通过欣赏清朝的年画作品,你能了解到清朝的儿童服饰、游戏等情况吗?

  8.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作品中的小朋友们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们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9.欣赏《端阳婴戏图》: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0.欣赏《战斗中成长》:他的童年是在什么环境中渡过的?你认为画面中的两个人谁是主角?为什么?

  三、课后拓展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可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还不能上学,看到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作业设置

  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板书设计

  10、童年

  分享我们的童年故事

  绘画形式:国画、油画、雕塑、摄影

  分析并欣赏

  课后反思

  本课属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通过欣赏分析课本中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国画、油画、摄影、雕塑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并通过分析作品内容及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并对此产生共鸣。培养了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搜集到的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造型各异的形式新颖的不同物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废旧材料的联想及艺术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学*和探究的兴趣。制作方法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践中多种材料的选择,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善于发现、利用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身边的废旧材料,并能合理利用,制作出立体或半立体的工艺品。

  教学难点:作品制作的新颖、美观以及能否用多种材料和方法结合完成制作。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利用废弃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废旧材料、剪刀、胶水、课件。

  学生准备: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看大屏幕,看一看这是些什么东西你们都认识吗?

  出示废品图片。

  教师:上节课同学们制作出了许多漂亮的剪贴画,这节课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将这些废品变废为宝。

  (板书)──变废为宝

  (二)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废旧物品,并思考如何让废旧物品变废为宝。

  提问:人们通常会拿这些废旧物品做什么呢?观察它的形状、颜色,想象怎样才能变废为宝?

  教师:同学们先来看一段动画视频,看看用这些废弃物能制作出那些艺术品。

  出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艺术品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教师:老师家里也有一些废旧物品,大家看看老师将这些废旧物品制作成了什么?

  教师出示作品图片。

  提问:你们喜欢哪一件作品?能看出这些作品用到了哪些废旧物品?在制作中用到了哪些方法?

  教师:有一个同学用家里的一次性纸杯作出了一个可爱的小企鹅,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2.播放动画《旧物改造──制作小企鹅纸杯》。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动画,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暂停,讲解纸杯的设计思路,启发学生对材料的再认识。

  教师:看了老师的示范,你们想到用你们手中的材料制作出什么样的物品了吗?赶快讨论讨论,说出自己的创意。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创作思路。

  提问:你们带了哪些废旧物品?可以将它改造成什么?

  4.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我们再看看其他小朋友将废旧物品进行了怎样的改造。

  提问:你能看出他们都利用到了哪些废旧物品?

  (三)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

  作业要求:

  用手中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件工艺品。

  步骤提示:

  1.在画纸上画出要做的工艺品外形及结构设计。

  2.将准备好的废弃材料用剪刀修剪成工艺品所需要的形状。

  3.利用胶水拼接材料。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打破物体原有的形态进行组合和创造。帮助学生共同解决制作上的难点。

  制作完成后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四)课堂讲评

  展示学生的作品,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发展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说一说你的作品的创意体现在哪里?(启发学生从材料的运用上讲。)

  你对其他同学的哪件作品最感兴趣?为什么?(启发学生从材料的运用和制作的造型上讲。)

  教师总结、评价。(主要从作品的想象力是否丰富、联想是否合理、材料运用是否恰当及小组合作是否愉快等方面进行评价。)

  本课总结:这节课通过开展回收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小制作的活动,不仅培养了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了审美情趣,还使我们养成了保护环境的良好*惯。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更多的材料,做出更多漂亮的工艺品吧。

  (五)拓展延伸

  提问:你还可以用废弃物制作更多的工艺品吗?鼓励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来制作各种新颖独特的立体造型。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

  本课属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领域,主要要求学生用木头、金属片、罐头瓶、纸片等废弃的材料,制作各种立体或半立体的工艺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自由的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教师带领学生浏览网页,欣赏一些工艺品的展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评价时,可从学生能否合理运用废弃材料进行组合创造的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对手工课热情高,但是由于对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观察不够细致,容易导致构思创意方面的局限。通过废旧材料的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通过教师演示制作,使学生直观了解用废弃物制作工艺品的方法和过程。再通过学生间的自评、互评,使学生主动取长补短,挖掘自己的想象力。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4

  一、学*领域: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二、课时:

  1课时

  三、教材分析

  我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据统计目前*大约有五亿辆自行车,*均两三人就有一辆。在我国自行车是最为普遍、方便的交通工具,不论人们工作还是学*都离不开自行车,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自行车并不陌生,但是*时却很少会仔细的观察它。

  本教材从“造型·表现”学*领域的角度去观察生活中的自行车,并搜集相关的资料,同时也提供了部分相关知识素材:从自行车的结构外形、功能作用、发展历史、种类变化以及最新的概念款自行车的资料。综上所述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制定出了相适宜的学*内容。前期大量的浓缩知识结构,结合课件,给学生们在头脑里建立一个便捷快速的网络体系,更加利于创作。而欣赏评述概念款自行车的内容,则在外形设计、功能创新方面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启示。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用画笔描绘创作自行车。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的乐趣;

  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自行车的大体结构及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大胆创新教学难点:

  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方法或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六、教学策略:

  自行车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从它诞生至今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本课通过欣赏古今中外不同样式、不同用途的自行车,使学生观察、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启发他们寻觅历史、关注现在、畅想未来,从而对普通的自行车产生全新的感受,进而提高欣赏能力,激发创造热情。本课可以采用“交流了解──欣赏感悟──观察发现──创意联想──创造表现”的教学策略。首先以竞猜游戏导入本课的教学,认识最早的自行车,初步了解自行车的发明史,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自行车奥秘的愿望;

  通过欣赏,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历史,发现自行车的结构变化,理解自行车的设计变化目的是为了方便生活;

  接下来师生共同探究自行车的结构,从整体入手,强化细节,学*自行车的基本表现方法;

  通过新概念自行车的欣赏,引导学生将探究的方向转向自行车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外形、功能等方面进行自行车的设计构思;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以绘画的形式设计出造型独特、功能先进的自行车,并对自行车的特殊功能进行文字说明,创作中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拓展欣赏废旧物品改造的自行车,渗透变废为宝的设计理念,鼓励学生动手尝试,长大后将自己的设计变为现实。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自行车结构范画、水粉笔、纸学生课前了解自行车知识、纸、水彩笔八、教学过程1、有哪些同学在上课之前收集了关于自行车的知识?说一说自行车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2、出示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图片,说一说自行车的历史。

  现在,自行车像潮水一样,遍及世界各地,进入家家户户。但很少有人知道,发明自行车的是德国的一个看林人,名叫德莱斯(1785—1851)。?德莱斯原是一个看林人,每天都要从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发明一种交通工具的欲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轮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吗!就这样,德莱斯开始设计和制造自行车。他用两个木轮、一个鞍座、一个安在前轮上起控制作用的车把,制成了一辆轮车。人坐在车上,用双脚蹬地驱动木轮运动。就这样,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了。

  1839年,苏各兰人马克米廉发明了脚蹬,装在自行车前轮上,使自行车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此后几十年中,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如风帆自行车、水上踏车、冰上自行车、五轮自行车,自行车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以后随着充气轮胎、链条等的出现,自行车的结构越来越完善。

  自行车是谁发明的一直争论不休。但公认的是1839年英国人麦克米伦发明了蹬踏式脚蹬驱动自行车,在此之前的自行车都是靠用脚蹬地前行。

  (1)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的雏形大家仔细观察它的造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木制的自行车没有脚踏)

  同学观察得很仔细,那它怎么前行呢?这辆自行车就是用脚蹬地前进的。它的速度自然会很慢。

  想一想,如果我们骑上这样的自行车,感觉会怎样?(2)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自行车又进行了改进,变成了大小不同的两个铁轮,并在后轮装上了曲柄,从这辆车开始人的双脚真正离开了地面。看一看,自行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前轮上添加了鞍座和车瞪)

  (把车轮上的辐条改成了钢丝辐条)

  (3)这辆最接*我们现在的自行车,发明了钢管车架,轮胎变成了橡胶轮胎,发明了车闸,两个轮子变成了一样大小,最后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自行车。(出示现代自行车图片)

  自行车从产生至今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在这200年间,从第一辆木马式的自行车发展成现在的自行车,自行车一直在改进和发展中。那大家说自行车给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哪些方便、好处呢?(娱乐、交通代步、轻便运输、旅游健身、环保、交通工具等,自行车还被英国评选“250年来英国最伟大的发明”)

  3、师生一起讨论现代自行车的结构。都由那几部分组成:车轮、车座、车把、车架、齿轮、脚蹬、链条。

  下面咱们就来走进我们现代的自行车,,细心的观察一下现代的自行车。

  (1)从整体入手,你认为自行车由哪几大部分组成?大结构:由车把、(掌握方向)车轮、(滚动)车座、(坐人)车梁、(支撑)脚踏板(带动轮子滚动)组成。

  教师总结并演示:

  (2)仔细观察还有哪些小部件?小结构:链条、齿轮、链合、车筐、车后座、铃铛、车闸线等组成。

  4、讨论现代为了方便我们的生活,还有那些自行车(水上自行车、观光自行车、残疾人自行车……)。

  5、现代还有那些新颖的自行车,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图片。通过新概念自行车的欣赏,引导学生将探究的方向转向自行车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外形、功能等方面进行自行车的设计构思。

  (1)新概念自行车你喜欢哪一辆,为什么,你从它们身上受到了哪些启发?(2)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轮子,扶手,坐垫,踏脚板。它们是自行车前行的关键。可你知道吗,在设计师的眼里,只要可以使他前进,一切外形都可以改变。(欣赏外形新颖的自行车)

  (3)外形是设计师设计的重要元素,除了改变外形外,设计时还给自行车加了很多的功能。(欣赏多功能自行车)

  (4)欣赏了设计师的作品,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想设计一辆什么样的自行车?6。大家来欣赏其他同学设计的新颖的自行车,播放图片。

  其他同学也有许多很棒的创意,我们一起看一看。(欣赏学生设计的自行车)

  7、布置作业:

  根据自行车的功能,设计表现有创意的自行车。

  作业要求:

  (1)大胆想象,对自行车的外形或功能进行改造。

  (2)对自行车的特殊功能进行文字说明。

  (3)构图饱满,色彩搭配合理。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展示作品:大家设计的自行车真的很棒,我们都来办个自行车车展吧!说一说,你最喜欢谁的设计?哪辆自行车外形设计的最有创意?你喜欢哪辆自行车功能?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用几何形方方圆圆进行概括事物的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认识、观察表现各种事物和人物。

  2、初步体验运用几何形造型乐趣,用方形、圆形、三角形组成美好画面,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展学生运用几何形这一绘画语言进行表现的能力,使学生从感受生活的乐趣中,发现图形的美。

  3、学会更好的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重点:

  学*用简单的几何形观察事物,并用添加或减少的方法夸张、 概括地造型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由几何形展开的想象。

  教法学法:绘画法、演示法、游戏法、观察法、故事法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范画、方方圆圆的几何形、生活实物、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启发导入。

  1、故事引入:“从前有两个小朋友,它们的名字叫方方和圆圆,有一天,它们发生了争吵,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朋友多,圆圆说:“我的本领可大了,圆形的物体可多了:太阳是圆的,星球是圆的,皮球是圆的??”;方方说:“我的本领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们看:电视机、房子、盒子??;方方和圆圆一直在争辩谁的本领大??”到底它们谁的本领最大呢?

  2、请你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方方的,圆圆的?

  3、揭示板书课题。

  二、游戏体验,理解感知。

  1、游戏感知——用两个个袋子装着两种不同形状:方形、

  圆形,请学生摸一摸,分辨形状,并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2、找朋友——出现包含两种形状的图片(可以是照片,

  也可以是图画),请学生从上面找出各种形状。

  3:对比找不同——用实物照片和用几何形概括了的图画

  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学*用几何形来概括和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形状,便于掌握简单、概括的绘画语言)。

  4、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动物,还有哪些的外形分别*似于方形、圆形。(七星瓢虫、刺猬的外形与圆形想死,牛、羊等动物的外形与方形相似,等等)

  5、用几何形概括事物的外形,有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外形特征。

  三、欣赏评述,自主探究。

  1、欣赏大师绘画作品和学生的绘画作品,看看画面上是怎么用几何形状表现主题的、表达思想的。

  A、欣赏黄永玉的国画作品《羊》:

  B、欣赏黄永国的国画作品《乌龟》,与真实乌龟图片进行对比:你能找找画与真实的动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C、黄永玉的水墨画《猫头鹰》。

  2、了解动物特征:动物们都有自己的典型特征,请猜猜这些图片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局部。

  3、仔细观察图中的动物,找出外形能用方形与它们*似的动物。画动物时,在概括的外型上添加动物们的典型特征,有助于我们准确的描画动物。

  四、尝试概括,方法总结。

  1、尝试小练*:选择图中的一种动物,快速的描绘出它的局部特征。描画动物时,特征可以有所取舍。

  2、说说动物的哪些特征必须添画,哪些部分可以省略?

  3、采用同一物体不同表现形式的比较法(例如:建筑可以有方形、圆形、三角形等造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知识面。)

  4、教师示范,总结板书。

  板书设计:

  (1)用几何形概括出事物的特征,夸张表现外形。

  (2)添加事物的典型特征。

  (3)调整构图,添画背景。

  五、大胆造型,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你见过哪些动物的外形*似圆形或者方形? 用减或添的方法,夸张、概括地将它们描画下来!

  2、学生自主表现,播放相关素材和优秀范作。

  六、作业展示,交流评价。

  1、自主展示,生生互评。

  2、教师点评,表扬鼓励。

  七、教学总结,拓展延伸。

  仔细观察生活中各类事物,用各种几何形状总结概括,

  并尝试用减或添的方法,夸张、概括地将它们描画下来!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2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

  教材分析:

  本课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中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已学会原色和间色及调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做尝试性的色彩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由此让学生体验明度渐变可产生的纵深感及节奏美。

  教学目标:

  1.学*色彩的明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创作图案画。

  2.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3.体验明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色彩明度渐变的知识。

  2.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教学准备:

  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

  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练*、观察

  今天上课同学们都准备了什么工具?同学们喜欢用颜料作画吗?

  老师现在要考考同学们,看大家是否忘记了色彩的调制方法。请从颜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种颜色(除黑白灰),挤一些在调色盘里,然后把白色颜料拿在手里,多次与这种颜色调,每次加一点白色,用毛笔调匀,再依次练*,仔细看色彩用什么变化。(同桌两人一起调色练*,仔细观察色彩的变化)与*时调出的色彩有什么不同?(全部交流)

  这种色彩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今天我们就来学*色彩的明度渐变。(板书课题)

  二、介绍知识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色彩的明暗基调是指一个色彩结构的明暗及其明度对比关系的特征。整体的色彩是暗的,还是亮的;是明度对比强烈的,还是对比柔和的,这种明暗关系的特征,将成为这个设计的色彩效果的基础。

  按照孟谢尔色寺的明度色阶表,将色彩的明度划成十个等级,即存在10种明暗基调。即:低长调、低中凋、低短调、中长调、中间中调、中短调、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全长调。

  在高调中(亮色调):为了避免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强色相的对比节奏,这样可以增强高调色的色彩力度。

  低调色(暗色调):有一种重量感和物质感,在处现低色调时,加强冷暖对比可以增强低色调的生动感。

  三、欣赏

  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明度渐变作为表现手法的作品。

  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美术书中的图片、优秀学生作品

  四、交流

  欣赏了这些优秀的渐变画,你知道加入什么色彩调配才能调出明度渐变的效果?

  师总结:只要逐渐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形成渐变,成为有序排列的明度渐变图案。

  五、创作

  1.老师示范:

  教师用蓝色加白色、红色加黑色两种渐变作比较,结合学生调色小练*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示范,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跟老师一同练*、示范。

  2.学生练*:

  要求:用水粉颜料色完成作业,独立创作一幅色彩明度渐变的图案画。

  3.评价

  六、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1.评出“最佳效果奖”。

  2.你能用自己的作品来说说明度渐变的特点吗?

  3.你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现得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七、延伸

  寻找色彩的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8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要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猴子捞月》等寓言故事进行戏剧性表演,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

  2、欣赏巨石陈图片,学生在交流、探索中了解光和影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发挥想像创造自己的“巨石阵”。

  二、教学过程:

  1、观看VCD片子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我国古代最具创造性用品——日晷图片或录像资料。例如,从故宫太和殿前的日晷引入教学,启发学生根据这一古代人的创造展开课题。

  2、请学生选择讲述或朗诵自己所熟悉的《猴子捞月》、《月亮走,我也走》等寓言故事及童谣。

  3、从这些作品的情节中回忆和感受生活中光与影的现象,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并举例说明。

  4、启发学生利用不同的社会资源查找有关金字塔的资料,在班里展示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利用金字塔的造型用光的不同角度的照射产生的光照效果,讨论光与影的科学问题。

  三、教学:

  注重对光与影问题在艺术作品表现中应用的讨论,对有新的、特殊见解的同学要及时鼓励,建议大家将自己学*这一课题的感受书写出来,存入自己的艺术挡案夹。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9

  类型:绘画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各种线条元素进行重复排列,学*用疏密、长短、曲直的线条装饰人物。

  过程与方法——发现生活服装中美丽的装饰图案。在组织线条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线条的装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民族服饰,能发现民族服装与我们日常穿着服装的差异,感受各种图案的装饰效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线条的疏密表现深浅变化。

  教学难点——疏密线条的组合。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练*用点线面重复排列而形成的花纹。能用疏密、长短、曲直的线条装饰性表现生活中的人物。

  拓展层面:人物的动态和表情生动有变化,适当添加背景等,整体形成装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优秀作品、教师示范等。

  学生——铅画纸、彩色纸、油画棒、记号笔等绘画涂色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了解:

  1)提问交流:你知道我国哪些少数民族的名称?

  2)欣赏图片:出示部分民族服装图片,请学生欣赏。并对应出示民族的名称。

  请学生说说民族服装的特点,以及与日常服装的区别。

  3)简单介绍:教师简单介绍民族服装的相关知识。

  二、发现与尝试:

  1)出示图片:欣赏,并请学生观察发现民族服装上的装饰花纹。

  2)尝试绘画:画一画找到的花纹并尝试进行改变。

  展示与交流

  3)师生演示:把某一个花纹进行重复排列,比较不同花纹的组合效果呈现的深浅差异。

  教师小结:不同花纹的组合排列会形成深浅不同的视觉效果。

  4)欣赏图片:发现更多样的花纹。引导学生注意花纹疏密的安排。

  5)揭示课题:疏密的花纹

  三、想象与创作:

  1)师生示范:了解绘画步骤。

  2)欣赏作品

  3)提出作业要求:写生身边的人——形象生动、有动态变化

  进行装饰的线——用粗细、曲直的线条进行装饰

  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与组合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与欣赏:

  1)作业展示:小组展示,也可全班展示在黑板上。

  2)生生互评:从人物形象及线条装饰方面发现他人作品中有特点、有创意的地方。

  3)教师简评:

  4)课后拓展:欣赏图片,了解其他国家、民族的传统服装。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10篇)(扩展7)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精选二十篇)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1)先复*《蜜蜂引路》一文,预*本课,进行联系比较学*。

  (2)学*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3)在熟读,分角色读文的基础上,学会用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人是怎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骆驼的特征的。

  三、教学难点:

  学会初步的分析、推理,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启发学生思维、想像,对学生进行观察与思维的训练。

  四、课前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②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③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①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②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A、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B、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C、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D、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①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交流要点:

  a、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B、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③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四、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①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②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板书设计: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路左边蜜右边米驮着蜜和米顺着脚印找

  啃过的树叶齿印缺牙齿

  用心观察,认真思考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2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通过《我们的教室》和《三味书屋》的教学,学生对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已有了一定的学*方法,在教学本课中类似的段落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本课叙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1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第2、3、4自然段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内容来介绍北京的特色。第2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和***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第3自然段介绍了北京的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年来的建设成就。第4自然段简单介绍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第5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抒发了作者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抄写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认识顿号。

  3.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5.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课文第2自然段按方位东、西、南、北、中具体介绍了***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是阅读训练的重点。

  2.第3自然段的理解及指导背诵。

  教学难点:1.本课中有些词语要借助课文插图进行理解。

  2.本课生字较多,有些句子较长,要注意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字,借助课文插图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第1、2自然段,并能按方位顺序说说***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打出北京***的投影。

  (2)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地方吗?

  (3)指名说,你还知道北京有那些美丽的景观?

  (4)我国的首都北京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观,我们今天要学*24课,(揭题)我们要跟随课文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北京城。

  2.听课文录音,学生划生字新词,并标好自然段序号。

  3.学生自学。

  读课文,记字形,想词义,主要内容。

  4.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导书写:垂、颖。

  (3)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词语。如:汉白玉、华表、立交桥……

  (4)指名分段朗读,指导长句中的停顿。(长句中的停顿打“/”)

  5.学*课文第1自然段。

  (1)读准多音字“都”。

  (2)理解“首都”。(中央、***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6.学*第2自然段。

  (1)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①划出方位词,看看写了那几个方位。②看看每个方位各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划出方位词。指名回答,师生订正。

  (3)理清本段内容。

  ①尝试作业。(板书出现,学生做在课堂作业本上。)反馈。

  ②看投影说说广场周围有哪些建筑物。

  (4)读课文看图(或投影)欣赏各建筑物。

  ①读1一5句。

  a.从插图上指出:***城楼、金水河、汉白玉石桥、汉白玉华表。

  b.你能看插图有顺序他说说***城楼吗?

  c.打出“***城楼”的投影,体会它的庄严和美丽。

  d.齐读写***城楼的句子,体会庄严和美丽。

  ②读6、7句,打出“人民大会堂”的投影,说说自己的感觉。

  ③读8、9句,打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投影,教师简要介绍。

  ④打出投影,指名比较具体地说说***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5)齐读第二自然段,:本段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了***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7.作业。

  (1)抄写词语。

  (2)划出方位词,(《作业本》第5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课文3、4、5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第3自然段。

  2.摘录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认识顿号。

  3.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复*巩固。

  (1)抽读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3)按课文内容填空。(完成《作业本》第6题)

  2.学*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和指导长句中的停顿。

  (2)质疑。(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绿树成荫、川流不息等。)

  (3)利用投影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①读第1句。理解:这一句讲了北京的什么?“许多”一词说明北京什么很多?你能把这一句话改成用两句话来说吗,(“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大街”和“北京有许多造型新颖的立交桥”)再读这一句进行体会理解。

  ②打出北京市大街的投影片。说说大街是怎样的?(引导: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

  ③打出立交桥的投影片。a.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地方有什么。(立交桥四周有……,立交桥上……)b.谁还能说说立交桥有什么作用?(对便利交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c.齐读课文4、5句。

  (4)小黑板出示课堂作业。(通过练*帮助学生理清句子间的关系。)

  课文第1句总的介绍了北京的()和(),第2句具体写了(),第3、4句具体写了()。

  (5)背诵指导。

  ①看投影读句子,记住第1句讲什么,第2句讲什么,第3、4句讲什么。

  ②看投影,背诵有关句子。

  ③看投影试背。

  3.学*课文第4自然段。

  (1)齐读课文,注意长句中的停顿。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想想第2句和第1句间是什么关系?(第2句是对第1句的补充说明或举例说明。)

  (3)课文说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公园”,那么第2句中哪些是“名胜古迹”?哪些是“公园”?

  (4)借助投影或有关图片,简单介绍“名胜古迹”和“公园”。激发学生想去北京看看的欲望。

  (5)再读这个自然段,划出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说说顿号的用法。(表示并列词语间的停顿。)摘录句子。

  4.学*课文第5自然段。

  (1)通过课文的学*,你觉得北京什么地方很美?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3)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心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也可配音乐增强感染力。)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3、4题。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读课文中的新词.

  2.理解课文是分几方面来介绍香港的.

  3.对重要句段的理解.进行段的训练,围绕中心句展开去说.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香港的魅力.

  2.进行段的训练,围绕中心句展开去说.

  难点:进行段的训练,围绕中心句展开去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当你们的导游姐姐带你们去我国的东方之珠——香港去旅游。

  2. 用简短的语句介绍香港。]

  3. 板书:香港

  (二)进入新课

  1. 教学词语。

  2. 课件出示海豚和海狮的精彩表演,激起学生的学*兴趣。

  3. 快速默读课文,说出导游姐姐将从哪几方面去介绍香港。

  4. 板书:旅游胜地 美食天堂 万国市场 灯的海洋

  5. 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海豚和海狮表演的句子。

  (三)指导朗读感知重点内容

  1.指名读。

  2.范读。

  3.指名读

  4.齐读。

  5.引导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6.感悟中心句的表达方法。

  7.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说一说(任选一句为中心句展开去说)

  1.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

  2.公园里百花齐放。

  3.蓝天上白云朵朵。

  (引导学生任选一句展开去说)

  (五)出示课件美食图片

  1.欣赏图片。

  2.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都有哪些地方的美食。

  (六)出示课件商场图片

  1.学生说说想买的.物品并说理由。

  2.随机理解琳琅满目,物美价廉。

  (七)出示香港迷人的夜景

  1.欣赏。

  2.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有哪些灯的光交集在一起?

  3.指名学生回答。

  4.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

  1.谈话。

  2.板书:璀璨的明珠。

  四.写一写

  1.写一张祝福卡,赞美香港或祖国。

  2.学生说一说。

  五.情感升华

  课件播放歌曲《东方之珠》结束课堂教学。

  六.板书设计

  香港,璀璨的明珠

  旅游胜地

  美食天堂

  万国市场

  灯的海洋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3、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是*等的,应该互相尊重。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资料,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世界人种的相关资料,如文字介绍,图片等,丰富学生认知。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2、播放录象(出示图片),丰富学生感知。

  3、同学们,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在我们这个广阔的地球上生活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例如,我们中国人就是黄皮肤、黑眼睛的黄种人,还有白皮肤、蓝眼睛的白种人,卷曲黑发、黑眼睛的黑种人??尽管肤色不同,可我们象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有一位美国诗人就写了这样一首诗——最美的花束。

  4、指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自学课文

  1、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做标记。

  2、检查自学情况:请五名同学分节读课文,引导学生评价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板书生字:漆、冠。

  除了说“漆黑的头发”,还能说漆黑的什么?引导学生用漆黑说句子。 “冠”是一个多音字,你知道吗?学生给它注音组词。

  3、同桌合作朗读课文,注意互相评价。

  4、男女生合作读课文,男生朗读一、二节,女生朗读三、四节,第五节齐读。 5、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诗歌。

  (四)理解课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或读懂了什么?

  2、一、二节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眼睛。(三、四节教法一样。)

  3、引导学生说一说:你觉得最美的花束是什么?为什么把孩子们比作漂亮的花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

  4、引导学*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填一填,会用________和________一样________。说一句话:

  5、老师提出要求,学生在读诗歌。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在这广大的世界上,世界各国的孩子都是“最美的花束”。我们都是*等的。孩子们,我们班有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你们能谈谈自己*时如何与同学相处的吗?

  (六)作业:

  回家读儿歌、并且练*背诵,把课文中好词好句多读几遍明白怎样用。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5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在9篇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把握特点,用好、用活资料袋,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注重整合,让资料袋“物尽其用”

  本册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之后,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使其“物尽其用”。

  【案例】 《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学生通过这个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观察、爱提问是分不开的。《我不能失信》之后提供有关***简介,《孔子拜师》之后提供的关于孔子的介绍,都属于类似的安排。引导学生学*这些资料,可以课前预*,为学*课**铺垫;也可课后延伸,让孩子感悟伟人的成功与儿时的因果关系,增强自身的学*动力,觉得自己“也可以那样”。

  整合的课程观,还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积累,从而“一物多用”。

  二、鼓励创新,让孩子成为资料袋的主人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考“怎样用最好”。在本册的九个资料袋中,由于资料内容的差异,使用时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案例】 《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课后的资料袋,为孩子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场景,生动的画面可以丰富他们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体验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简要涉及,让想知道的同学课前查阅其他资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动听的葫芦萧,傣族姑娘挑起可爱的竹篓等等。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也可结合课文进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说话训练,激发学*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我还知道……”。

  在引导孩子学*使用资料袋的过程中,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结合起来,有意鼓励创新并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把资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养*惯,让资料袋不断充实

  培养学生使用资料袋的良好*惯是很重要的,对于用得好的同学一定要适时表扬,树立榜样,力争让收集资料、合理使用资料袋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教材上提供的资料袋其实不多,这为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资料袋提供了空间。

  【案例】 《赵州桥》一文课后并没有提供资料袋,但是如果学生养成了积累资料的*惯,加上教师的引导,他们完全可以自主地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桥文化”,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这种学*的过程也是对孩子们自身资料袋的补充。如果孩子们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速度加快了,丰富资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数课文学*之前或之后自觉主动地进行。至于本身就有资料袋的课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鼓励通过查阅课外书或网络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资料袋的内容,只是教师关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识本身,而是应关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和资料的使用。

  建议老师们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资料积累专用本,课外资料、妙词佳句都可纳人。教师对孩子自身资料袋的关注,就会激励孩子收集整理资料的热情,长此以往,孩子的语文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异,让资料袋焕发个性光彩

  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对于资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异,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师应多做“正面引导”,树立榜样,而尽量不要“强行要求”,打击弱势。如果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袋变成教师强制要求的行为,就使得原本很快乐的学*过程变得索然无味,令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费力低效。

  【案例】 《给予树》课后关于圣诞节的资料,《“东方之珠”》课后关于香港的资料,孩子们一定都非常感兴趣,但这些资料比较少,许多孩子或许已经知道,于是“想知道”,这时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孩子查阅资料,然后共同交流。对于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也可让他们尽力而为,告诉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在与同学资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励学生自身资料袋在内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应尽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

  条件允许的话,那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资料袋就可以成为一个缤纷的展台,让孩子们在展示中相互学*,取长补短,体验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们需要统揽全局,把握教材的特点,把资料袋这一种新的形式放到整个语文课程资料中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在资料袋的使用上灵活自如,不致顾此失彼。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3、领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我们班欣赏同学们上课,作为主人你们想用什么行动来欢迎老师们的到来呢?(全班鼓掌欢迎)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学*课文,老师感到真高兴!可是,老师此时的心情挺紧张的!你们想用什么来鼓励我呢?(掌声)

  2、师:谢谢你们的掌声,有了你们的掌声,老师已经不紧张了。掌声不仅改变了老师刚才的心情,它还改变了一个女孩的命运。多神奇的掌声啊!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走进课文《掌声》(板题,齐读课题)

  二、走进文本,感受人物变化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仔细想想,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自卑、忧郁、不快乐,孤独……)(板书:自卑忧郁)

  2、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呢?

  课件出示句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想象一下当时同学们在干什么,引读“当同学们()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生:同学们在做游戏、唱歌跳舞、在操场上奔跑,跳绳、在尽情地说笑。

  课件:当同学们()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快乐地游戏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唱歌跳舞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跳绳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3、师:是啊,那是教室的一角,更是孤独的一角,谁愿意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英子的孤独呢!指名读

  (指名读评价:“总是”读得重一些,“默默地”读轻一点)

  4、师:是呀,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英子。那时的她不爱说话,默默无闻,多么可怜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英子的痛苦和孤独吧?(齐读)

  齐读→评价:多么自卑、忧郁的孩子啊

  5、过渡:那时的她对生活已失去了希望,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英子,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变得怎么样了呢?谁来读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现在的英子变得怎样了?

  指名汇报。(活泼、开朗、自信)板书:自信快乐

  6、我们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请大家齐读第5自然段。感受英子的变化吧!

  三、感悟变化,领悟掌声内涵

  1、师:是呀,我们都希望英子开朗、自信。后来,英子真的改变了。一个忧郁、自卑的小女孩变得开朗、自信了。是什么给了她力量,让她有了如此大的转变呢?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想想掌声在课文中一共响起了几次?把描写英子动作、神态变化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在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反馈:A“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当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害怕)。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表现英子此时的自卑、紧张的心情?(立刻)她想上去吗?(不想)她能不上去吗?(不能)

  无奈之下,英子只好慢吞吞地站了起来,1秒钟,2秒钟,3秒钟,她的脚刚抬起,又慌慌张张地收了回去,她紧张得全身都在发抖了。你就是英子,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评价:你把“一齐”读得比较重,“低了下去”读得轻,读得有感情。老师听出了你的无助/自卑/害怕)

  B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此时此刻,英子真是左右为难,万般无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出这种心情来?(犹豫)。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在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我们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

  5、师引读: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6、师:此时英子内心充满了痛苦、无助,甚至快要哭出来了,这个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的女孩,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这个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女孩,在全班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7、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把终于读得这么响亮?(生答:下了很大的决心)

  (评价:理解的多深刻啊!)

  8、师:师:谁愿意来读读第3自然段体会一下英子的这种复杂的心情呢?

  (指名读)(评价:多么无助的英子啊)

  师:走路对别人来说是件多么容易、多么*常的事,可对英子来说却是那么()。生:困难。

  师:为什么?(因为……所以……拓展说话)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生: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走路不方便,所以……生: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所以……困难。

  9、师: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信心啊!作者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做了细致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触摸到了英子的痛苦与自卑。我们随着她艰难地挪动着残疾的双腿,一步、两步,一摇一晃,她低着头,含着泪,她多么渴望有一种力量能鼓舞她。而就在这时候,——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齐读)

  “骤然”还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突然忽然猛然)

  10、如果现在老师是英子,你们是英子的同学,什么样的掌声是“热烈而持久的”你们能用掌声表示一下吗?

  师:这真是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啊,同学们把千言万语化作了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加油)板书:关心鼓励

  11、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

  生:英子,你能行,我们相信你!

  生:英子,你真勇敢!

  生:英子,别害怕,我们不会歧视你!

  师:这掌声对英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X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男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大家一起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12、师:在同学们那包含鼓励与信任的掌声里,英子流下了泪水。这场面多么令人感动啊!故事讲完了,——生接: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3、师:如果说,第一次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那么,英子讲完故事后的掌声,又是什么呢?

  故事讲完后的掌声是对英子的XXXXXXXX(肯定、欣慰、表扬、赞美……)

  14、师: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

  (出示关联词:如果没有……我就……;拓展说话)

  15、师: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又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一样的走路姿势,她内心感受一样吗?(不一样)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激之情齐读这句话: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四、感悟力量,升华情感

  1、那真诚的掌声就像一缕阳光冲破了英子内心的阴霾,同学们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就像春雨,融解了英子内心的冰川,英子变了。曾经坐在教室一角默默无语的她,现在——生接读“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曾经连走路都害怕让人看见的她,现在——生接读“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2、师:英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那她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呢?

  课件:用一句话交流:她成了一个()的人。

  她成了一个(自信)的人;快乐、开朗、勇敢、不自卑、敢于面对生活

  4、从此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几年过去了,上了中学的她依然惦念着给予她掌声的同学们,她将心中的千言万语全都融进了她的来信——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齐读)

  我永远不会忘记生活。

  (1)你就是英子,你读吧。

  (2)谁还想读?

  (3)想读的都站起来读。

  5、学到这里,我们逐渐领悟到掌声的深层内涵,它不光是拍手、鼓掌的表示,它还包含着对他人的XXXXXXXXXX?(鼓励、支持、尊重、信任、关爱……)

  五、拓展升华

  1、师:因为掌声,英子勇敢地开始了第一次演讲,因为掌声,英子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请大家想一想,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仅仅只是掌声吗?(生答:鼓励爱心)

  2、师:因为掌声里有同学们的鼓励,支持,赞美,这些都是大家对英子的一片——爱心啊。(板画)

  3、师:掌声凝聚着颗颗爱心,掌声充满着浓浓真情,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一起呼唤吧!(齐读最后一段)

  4、交流:掌声是鼓励,是夸奖,是尊重,是关爱!多一份掌声,多一份爱;多一份爱的鼓励,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你觉得在我们班里,在我们的学校,在社会上,在我们身边,还有谁需要掌声?

  5、师:其实这掌声就是一种爱!(板书:爱)在生活中爱的方式还有很多种: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话语;爱是雨中的一把小花伞,爱是夏日一缕清凉的风。让我们大家都奉献爱,珍惜爱吧!这使老师想到了一句话:

  (课件出示):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1)女同学,请轻轻地把这句话告诉自己。

  (2)男同学,请真诚地把这句话告诉你身边的朋友。

  (3)全体同学,请大声地把这句话告诉所有的人。

  六、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让我们为自己出色的表现鼓鼓掌,(鼓掌),也把这感谢的掌声送给在场所有老师,(鼓掌)。愿我们今后在掌声中经历风雨,在掌声中快乐成长。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献给多彩的生活吧!

  板书:

  29、掌声

  自卑忧郁自信快乐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7

  学*目标:

  1、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2、认识十个生字,能结合课文理解“犹豫、忧郁、骤然、歧视等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重点:

  理解一些词语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前测激趣

  刚才同学们在进行晨会时,台上的同学讲完故事,台下便响起热烈的掌声,说说为什么给他们几位掌声?(请一个在台上讲故事的同学)你得到别人给你的掌声,心情怎么样,会怎么想?在什么场合下我们经常听到掌声?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课文:29 掌声(板书)

  1、齐读课题。

  2、说说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谁鼓掌?这掌声是给谁的?为什么给她掌声?……

  过度:看来同学们心中的疑问还真多!下面同学们带着这些心中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完之后再把本课的生字认读,呆会儿老师会检查。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课文后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1) 出示小黑板A指名认读B齐认,C擦去拼音认

  (2) 请同学说说这些生字在课文中所带出的一些词语

  (3) 出示小黑板:学生齐读词语:

  小儿麻痹症 姿势 落下了 残疾 情况 镇定

  讲述 情绪 调来

  a、讲解两个多音字:落调

  b、解释小儿麻痹症

  2、学生自由说你刚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3、随机讲读课文的重点段

  (1)出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文静、胆小、自卑……)

  如果用书上的一个词来概括,你会想到哪个词?

  (2)随机板书忧郁,并请同学说说它的意思。

  (3)课文中有一段中的英子与第一段中的英子截然不同表现,同学们找找是哪个自然段?这一段中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快乐、自信、爱与人交往、开朗……)

  (4)练*朗读第一段与第四段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她一种自卑心理,所以语气要低沉缓慢一些,第四自然段要读出快乐自信的心理,所以要读得高兴,跳跃一点)

  a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b、读后评议。

  过渡:一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瞧,一对反义词同时出现在她的同学身上,是什么让她有如此大的转变,同学们学了课文2、3自然段便知道了。

  4、学生默读课文,读后说说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5、老师随机讲解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

  (1)英子为什么犹豫呢?这个时候她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紧张、自卑、痛苦)

  (2)指导朗读这一句。(要读出那种难受,那种紧张的心理)

  6、同学们为她鼓了几次掌?

  7、第二次同学们是因为什么而鼓掌?

  8、指名读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

  9、如果英子是我们中的一员,此时你想对她说什么?随机解释骤然。

  (你真勇敢,你能行,我们相信你,你终于克服了自卑心理)

  10、这一次掌声代表什么?(是对英子走上讲台的赞许,是对英子走出阴影的肯定和鼓励)

  11、看插图: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描述这幅图。

  12、这次响起掌声是因为什么?这次掌声代表了什么?(赞扬,也有鼓励)

  13、从这两次掌声里,你体会到什么?(分小组交流,再汇报)

  14、学生汇报。

  (尊重、理解、鼓励可以改变一个人,当别人身处困境时要给他们鼓励和帮助,帮助别人,自己也会体会到快乐……)

  15、感情朗读2、3自然段

  16、出示小黑板:

  (老师这有一段英子长大后给作者的来信,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1)齐读

  (2)联系全文:从英子的变化中,说说你会想到什么?或是有什么感受?

  (随机讲解歧视的意思)

  ①站在英子的角度,作为英子应该正视自己的缺陷,反正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这何不快乐一点)

  ②我们对残疾人充满关爱,不能歧视,要多给他们鼓励与帮助)

  过渡:一个自卑忧郁的小女孩,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并微笑面对以后的生活,这掌声所代表的是什么?(是一种爱)

  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关爱,在生活中,爱还可能是什么?(学生自由说,说完之后,老师出示小诗让学生朗诵)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爱是一句友善的讲话

  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

  爱是寒冷严冬的一杯热茶

  爱是瓢泼大雨中的一把小花伞

  爱是黑暗中的一支蜡烛

  师:是呀,这个世界是由暧维系成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板书:

  29 掌声

  原先的英子:文静、默默、早早、最后不愿意(忧郁)

  ↓热烈的掌声(关爱)→受到鼓励、鼓起勇气

  改变的英子:快乐 说笑 跳舞(开朗)

  教学反思

  1、在学生与本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研究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感受”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当学生调积起已有的生活体验,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英子,像她那样去想一想的时候,学生便不再是他们自己了,他们便不知不觉中游离于文本之内,学生就具有了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觉得这样学生更好地把握住英子的性格特点,她能激发学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并由此产生一种强烈的关爱他人的愿望。教学中,我有多处这样的设计:假如你是英子,你走上讲台前心里会想什么?当你听到掌声以后心里又会怎样想?假如你是台上的同学,你想对英子说什么?等等,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的思考和朗读与文本能直接的对话,其实,这样的机会也是靠老师多给学生创造的。

  2、重视朗读的指导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朗读并不是仅仅靠传统的“读书百遍”就能凑效的,在宝贵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就起着“引路人”的作用。

  在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两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读,并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出英子的不同性格特点。在第三自然段中,我注重指导学生该怎样读好英子犹豫的心里、英子激动的心情,以及英子那种感激的心里。我在教学中注重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自己寻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内心世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改变后的开心心情,真正地做到了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真正地让学生在朗读教学中具有了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

  中年级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直接给出解释,也不能让他们按字典解释照搬,而应结合课文,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在课文中有几个这样的词语:犹豫,忧郁,歧视等。“犹豫”一词我在教学中结合后面的“慢吞吞”来理解,说明英子不愿意走上讲台,但是老师的要求又不能不做,因此拿不定主意。“忧郁”和“歧视”可以放在一起来指导这两个词虽然都是在课文的后半部分才出现,但含义在前半部分已经显露出来。例如第一自然段:“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这其实就是英子忧郁的表现,而为什么英子会这么忧郁,起上讲台时又那么犹豫呢?就是因为英子很自卑,害怕同学们歧视她。在这样的语境下来理解“歧视”,学生就能知道这里“歧视”的意思是“看不起她”。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会相应的提高。

  评课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整堂课都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需要出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良好氛围,让他们以小主人的身份讨论他的话应该怎样读,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说、读、演练中形成师生互动,学生在学中获得快乐,得到发展。

  二、正确把握课文重点、难点,优化了课堂结构

  语文课不像数学课那样层次清楚,条分缕析,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它融整体层次性的明确和相对的模糊性为一体,所以语文课特别需要认真设计课堂内容,明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老师讲起来才有所侧重,学生听起来才目标明确。《掌声》这堂课主要用对比的教学方式:如原先的英子和后来的英子对比,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对比,由浅入深,删繁就简,化整为零,从而使学生理解“掌声”的意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

  三、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1)、课堂以“活”为原则,激活学生的思维,刘老师授课时不是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课堂上充满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演练的主阵地,刘老师在这堂课上自始至终都做到了这点。例如:学生的质疑问难,想像当时英子的想法,谈自己的看法,感受等等,无不体现一个“活”字,课文以朗读为主,朗读形式多种多样,有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以“新”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有终了,学*无穷尽,例如:教师设计的拓展练*,生活中哪些是爱,可以说是学生对教材的再认识,也是学生主动性的体现,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一些小小的不足之处,在一些细节方面还处理得不够好,有些话要说的浅一些,尽量能让学生更好一些。

  总之,整堂课始终贯穿了自主、合作、创新这一些教学理念,是我们学*的榜样。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8

  教材分析

  本次积累运用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和“*作”。

  教学目标

  积累格言警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成诵。阅读短文《给,永远比那愉快》,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看相片,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教学重点难点

  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那愉快》插图、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

  教学时间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自己的格言警句,自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学生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导入。你们在*时的学*生活中,积累了哪些格言警句?谁愿意说一说?这些格言警句你为什么记得牢?2教师示范背诵一些格言警句。

  二、引导学生读、背格言警句。

  1读准字音。

  2注意不读破句。

  3练*背诵,检查背诵情况。

  三、阅读短文。

  1反复阅读,了解主要内容。

  (1)初读短文,了解大意。

  (2)逐个自然段阅读,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把三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说,抓住短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什么?

  (2)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高尔基认为要怎样生活才会愉快?

  (3)反复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思考:“给”字后面为什么加上逗号?“永远”强调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谈个人感受。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9

  【教学目标】

  1.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如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把这个地方是如何吸引人的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重点】

  抓住这个地方风景的特点,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用上积累的佳词佳句,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通过一些表达方法,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写具体,能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语。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

  1.同学们请欣赏一组图片。

  2.(课件出示2)雄伟壮观的长城;世人瞩目的_广场;广阔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

  3.在我们的家乡、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景色优美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的身边景色优美的地方,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

  二、回顾课文,轻松导入。

  1.我们在第六单元的学*中,欣赏了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和杭州西湖,参观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游览了美丽的小兴安岭,领略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学到了很多写作方法,谁来说一说。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1)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如《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照海面——海底——海岛地点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描写,《海滨小城》一文中,作者按观察顺序,由远及*地按空间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按一定顺序描写,可以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

  (2)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

  (3)先总写后分写。

  (4)文中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

  3.今天*作课,我们就用我们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作文,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

  (课件出示1)这儿真美(板书:这儿真美)

  三、展示片段,交流方法。

  1.(课件出示3)

  夏天,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浓雾里。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2.对比阅读,互相交流: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1)第一种写法不好,虽然抓住了夏天的树木、雾、太阳、野花等景物来描写,但对景物的特点描写不清楚,不具体,不吸引人。

  (2)第二种写法好,这一段把景物的特点写得非常清楚,非常具体,写出了小兴安岭夏天的迷人,非常吸引人。

  3.师生小结:通过比较,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地方的景物写清楚,写具体?(只有认真观察,展开想象,用自己积累的好词来描写,才能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四、口头交流,做好铺垫

  谈话过渡:知道怎样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大家了吧?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怎样把你身边的美景有条理的,抓住重点,抓住特点地介绍给大家。

  1.先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2.在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在评议中总结:从学生叙述中总结写景文章的一些顺序;写景文章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如何突出重点;哪些是有心而发的感受。

  预设:(板书:顺序:由远及*、由*及远、总分总、游玩的顺序、方位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重点:在诸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情感:真实的感受。)

  五、抓住特点,学生*作。

  1.突出景物特点、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2.学生*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品读欣赏,修改*作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读给同学听:*作有没有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去写?有没有用到最*学过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2.读给同学听过,按照同学提出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找出字的部首,提高部首查字的速度和能力;

  2. 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能给同类词语加上一个总的名称;

  3. 能正确地把前后相关的内容,恰当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句子,能按要求写判断句;

  4. 能找出句子中打比方的部分,理解比喻句的意思,体会打比方的作用;

  5. 能按时间顺序,把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二、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目标:完成1~4题

  二、过程

  1. 自学1~4题,用铅笔独自做题;

  2. 交流自学情况;

  第一题

  课件展示正确答案,核对、订正;

  小结:1)左右两边都是部首,一般查左不查右;

  2)半包围结构的字查外不查内;

  第二题

  补充:1)几个人同时说,同样的话( )

  2)由于受感动面产生恭敬,敬佩的感情( )

  3)不分白天黑夜( )

  4)好多人紧紧地围在一起( )

  第三题

  交流,点拨改正;

  第四题

  1) 说说“金色的斜阳”“耀眼的太阳”,“灿烂的朝阳”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2) 说说“斜阳、太阳、朝阳”,谁“高挂天空”?谁“映红水面”?谁“照亮了大地”?

  3) 检查标点;

  4) 齐读,用朗读表现出美丽的景色。

  第二课时

  一、目标:练*5~7题

  二、过程

  1.指导完成第5题

  1) 齐读第1句,说说还可以说“葡萄沟是怎样的地方”;

  2) 独立完成第2句,然后指名交流不同的说法;

  3) 独立完成第3句,然后指名交流不同的说法;

  4) 独立完成第4句;

  5) 练*说话;

  仿照题目的句子介绍其他地方的情况;

  独立写句;

  交流;

  2.指导完成第6题

  1)抽读

  比较梨树上青青的果实,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翠绿的;

  树上青青的果实,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比喻有什么好处,

  3)独立划句,同桌交流,划线部分在打比方部分的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4)交流,进一步体会打比方的作用;

  5)说说打比方的句子;

  3.指导完成第7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自读句子,并用线画出句子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3)结合每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情,独立编号;

  4)交流;

  5)连句成段,齐读;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1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让学生置身于多重对话关系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意义。从而达成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目标。

  三维目标

  认知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九个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年轻护士用母爱唤醒小女孩儿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母爱可以拯救一切,它是任何力量都无法相比的,感受护士高尚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

  理解小女孩儿苏醒过来的原因;

  理解“母爱可以拯救一切”这句名言的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悬疑导人,情迷离,急于求知。

  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同学们来看一下(板书母爱),请大家齐读。都说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相信同学们也深有感触,谁想说一说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爱你的?是啊,母爱的方式有多种,只要它存在,不管有多深,总会显现。母爱可以改变一切,甚至可以拯救孩子的生命,让奇迹发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八》去感受一下母爱的力量。(板书)

  二。 自读自悟,情燃烧,构建认知。

  1。我会学: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主要读准字音,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2。我能认:检查识字情况。

  3。我来说:课文讲了()用()唤醒小女孩儿的故事。

  4。我会读:

  5。师生品读:课件出示三句话,逐句分析读法:

  ①女孩儿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

  引读:女孩儿多么想有妈妈陪伴她,帮助她逃离死神的魔掌,所以……

  ②女孩儿能不能活下来,要看她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渴望。

  引读: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经用尽了,女孩儿现在需要的是自救,所以……(设疑:从这两句中,你能否知道女孩儿对谁充满生的渴望?是啊,女孩儿命悬一线,这一线生机就在妈妈身上,不禁让我们的希望之火熊熊燃烧起来——只要女孩儿的妈妈来了——她的妈妈会来吗?)

  ③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引言:花一样的生命呀,怎忍心看她在春天就凋零?什么力量才能挽救她呢?)请同学们走*那位可敬的护士,用笔画出描写她的语言行为的句子,去感受一种神奇的力量。

  学生速读6——10自然段,勾画相关语句。

  三。 拓展延伸,情深化,发展认知。

  学*自选课文《第三个遇难者的电话》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文中语言描写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四。 读写结合,情升华,提升感知。

  小练笔:

  运用语言描写,写一段我和妈妈的小故事。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12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灰雀》这篇课文,我们先来复*,看同学们关于生字词掌握的怎么样?老师要考考大家,同学们有信心吗?

  1、认一认,读一读

  指生认读,小组读。

  2、比一比谁记得多?小组比赛。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生说然后总结。

  这篇课文讲了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一只灰雀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小男孩。经过交谈,男孩最终将灰雀送回来的故事。

  三、情景引入,学*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惹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学*第一、二自然段。

  (1)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读出感受,把体会写在旁边,做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朗读第一自然段。

  汇报交流:“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谁来读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感情?你读出了喜爱之情。谁还想再来读。

  这句话表现出灰雀非常惹人喜爱。

  三只灰雀欢蹦乱跳的唱歌,你们喜欢吗?除了你们以外还有人喜欢它们呢?是谁?

  (3)你是从哪看出列宁很喜欢这些灰雀?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你读出了什么?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从哪几个词语中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从每次、都要、经常这三个词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程度。

  出示图片:“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四、学*课文第三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你感动的句子。

  默读第 2 自然段,思考一下,从下面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谁来读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感情?从这句话,我们能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担心和着急。谁还想再来读。读出对灰雀的担心和着急。

  2、齐读第3-10自然段,体会列宁和小男孩的心里活动。画出列宁和小男孩的语言。

  列宁的话: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3.指导学生读一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再说说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1)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2)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指导学生朗读。

  五、学*课文第十一自然段。

  默读第11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 “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2. 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为什么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从这篇课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一方面表明了列宁见到灰雀之后的惊奇,另一方面则表现了列宁对小男孩的爱护。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代表发言。

  4.从这篇课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六、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请同学们以“灰雀昨天去了哪里”为题,写一段话,进行写话练*。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七、课堂小结

  课文以灰雀为线索,记叙了它丢失又复回的经过。表现了伟大导师列宁喜爱灰雀,更爱诚实的孩子的崇高而伟大的爱。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13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字多音的现象,能准确读出“朝、舍、缝、量、假、强”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2、认读关于“风”的词语,体会词语表达上的准确、形象。

  3、背诵和书写两则有关动脑的名言。

  4、培养阅读能力,感受表达的生动、优美。

  5、积累与季节有关的词语。

  6、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精神,和乐于表达的兴趣。

  7、设计春节节日饰品并进行交流,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从中了解我国春节的文化。

  教学重点:

  语文积累;口语交际和*作。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并记叙下来;综合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多音字;积累词语和名句。

  教学过程:

  一、多音字。

  1、在本学期的学*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绿色的生字朋友――多音字。

  2、出示词语卡片,请学生“找找双胞胎”

  自己试读;同桌互查;指名读。

  3、练*给多音字组词,填空

  朝

  zhāo()

  cháo()

  舍

  shě()

  shè()

  缝

  féng()

  fèng()

  量

  liáng()

  liàng()

  假

  jiǎ()

  jià()

  强

  qiáng()

  jiàng()

  4、你还认识哪些多音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好吗?

  二、认一认,读一读。

  1、自由读词,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齐读。

  3、再次小声读词,边读边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和感觉。然后在小组里说说想象的画面。指名交流。

  4、通过读这些词,你发现感悟出了什么?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认读名句,简单说说读后的体会。

  2、读帖,与小伙伴商量 一下怎么把这两句话写好。

  3、指名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练*书写。

  5、评选佳作全班展示。

  6、用最有效的方式背诵两句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积累与季节有关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阅读

  1、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2、说说初读后的感受。

  3、默读,划出你觉得写得很好的地方,多品味品味。

  4、交流体会。老师及时总结其中好的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

  三、探究与发现

  1、还记得《米佳的愿望》吗?我们的生活中因为四季不同的风情而丰富多彩。而一提到四季,你的眼前也肯定已经展开一幅幅不同的画卷。

  2、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3、你还能说出这样与季节有密切关系的词吗?小组比赛:应选择一个季节,看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出的词语最多。

  4、总结:其实妙词就在我们身边,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探究和发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发挥想象,大胆地向他人表达,并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小品表演《乐乐和童童的对话》。

  二、自由交流

  假如风有颜色,你希望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在小组里自由发言,小组长组织好顺序,明确发言的要求:说的人态度大方,能让每个人听清楚,听的人认真倾听,有意见应等别人说完再来讲。

  三、推荐代表向全班交流。

  四、评选“风的使者”

  五、延伸

  请你也动动笔,画出风的颜色,为下节*作课作好准备。

  第四、五课时

  教学目标:

  大胆想象,并乐于真实地记叙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后大家都动笔画出了心中的风,今天我们来开个小画展吧!

  二、范文引路

  1、出示一幅春天的图画,朗诵范文《春天的颜色》。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

  2、交流听范文后的感受。

  三、动笔写初稿。

  1、像小作者一样,为你的画配上一段文字,让它更丰富更生动,好吗?

  2、试写一段话,简要大意即可。

  四、交流、补充。

  1、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画,并读初稿。其它成员提出个性意见。

  2、根据个性意见,再次完善自己写的内容。

  3、面向全班学生交流,集体补充。

  五、定稿。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性学*成果的展示交流,增强学生的实践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综合性语文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相信每位同学都设计出了喜庆的春节饰品,这节课让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设计发布会。

  二、展示交流。

  1、出示自己设计的饰品和设计说明,在小组内交流。

  2、推荐佳作全班展示交流。

  三、评选“最佳作品”和“最佳设计说明”

  1、评选。

  2、请设计者上台介绍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14

  【内容简析】

  本次百花园安排了4项内容,其中包括“语海畅游”(练*读轻声、辨析同音字、仿写有总起句的一段话)、“积少成多”(读背古诗)、“阅读*台”(读短文)和“语文大课堂”。教材的编写寓知识于发现之中,有利于学生感悟并掌握学语文、用语文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设计理念】

  创建学生自主学*的*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规律、方法的兴趣,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正确读出轻声、《辨字歌》及其他阅读材料,初步掌握读轻声、辨析同音字的方法,感受我们语言的丰富及美妙。

  2.指导学生读背古诗,培养学生积累的*惯及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短文《九龙壁》,在学生欣赏精美的艺术品的同时,感受文章具体、生动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走进市场学*观察及购物,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等。

  【重点难点】

  走进市场,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练*读轻声

  1.读中体会,带点字的读音在普通话中有无变化。

  小结:有些字不读原来的声调,而变得很轻、很短。

  2.找规律:在什么情况下读轻声?

  小结:①名词、动词重叠,第二个字读轻声。如:妹妹、看看……

  ②做后缀的字读轻声。如:影子、走了、看着、吃过……

  ③有些双音词的第二个字也读轻声。如:眼睛、玻璃……

  3.试一试,怎样读好轻声。

  ①在阳*和阴*字的后面的轻声,调子比较低,像很短的去声。如:玩玩、屋里。

  ②在上声字后面的轻声,调子较高,像轻轻的阳*。如:椅子、耳朵。

  ③在去声字后面的轻声调子最低。如:坐坐、骆驼。

  4.同桌交流各自找到的读轻声的词语,读一读。

  二、汉字真有趣

  1.读《辨字歌》,注意带点的字(一组同音字)。

  2.比较带点字的异同。

  ①读音相同或相*。

  ②字形中有基本字“方”。

  ③意思不同。(引导学生说说这五个字的意思。)

  3.交流。

  ①你能区别这几个字吗?这种记字的好方法你掌握了吗?

  ②你还有什么记字的好方法?

  ③找一组同音字,编个小韵文。

  三、读一读,再仿写一段话

  1.把这段话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这段话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想一想:第一句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八》教案》,来自网!

  话与第二句话有什么联系?(第一句话概括地写草丛里开满各种各样的野花。第二句具体地写野花的形状、颜色。)

  3.仿写一段话。

  提示:以“农贸市场的蔬菜真新鲜”为总起句,具体地写。可以写蔬菜的颜色鲜艳有光泽;或形状挺直、水灵灵的;或写蔬菜散发着清香、带着露珠……也可以具体地写各种各样的蔬菜。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

  1.教师范读古诗并简介作者。

  2.学生自读《元宵》,不理解的字词,如“娱”等,可查字典。3.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人们月下观灯的情景,感受观灯的情趣。

  4.指导背诵:

  ①找一找这首诗主要写了哪几种事物(灯、月、人、春),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表现了什么意境。

  ②填空。

  有()无()不娱(),

  有()无()不算()。

  ()到()间()似玉,

  ()烧()下()如银。

  5.背诵本诗。

  二、阅读《九龙壁》

  1.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2.同桌交流,理解短文。

  ①九龙壁在哪里?大小、形状、材料各是怎样的?巨龙有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说九龙壁是闻名中外的艺术珍品?

  3.感悟写作方法。

  ①第2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前两句与后文有什么联系?

  ②作者是怎样介绍九条巨龙的?哪几条介绍得具体?

  ③作者为什么有详有略地介绍?

  三、布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1.鼓励学生走进市场,学*观察、购物、与人交流。

  2.引导学生看书中的要求。

  ①观察的内容:市场节日的布置、陈列的商品、服务的方式、购物的情景。

  ②想一想:你打算为谁买?买什么?

  ③怎样找柜台?怎样挑选?怎样付款?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

  二、小组交流

  1.把自己在商店里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讲出来。

  ①什么时间、与谁一起、到哪里去购物?

  ②概括地说说市场什么样,商品怎样摆放,人们怎样购物,服务态度及方式如何。

  ③你怎样找到柜台?怎样挑选?怎样与售货员交流?

  ④你有什么感受?

  2.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或者疑虑,讨论解决。

  3.小组评议并推荐同学到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四、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情景写一段话或一篇短文

  五、同桌交流并欣赏*作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15

  设计理念

  “披文入景,披文入情。由词及句,由句及篇。”研读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反复揣摩语句,培养语感,实现语言积累的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把这场雪称做“瑞雪”的原因,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2、学会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分”,理解“瑞雪、凛冽”等词语的意思。

  3、知道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的特点。

  4、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媒体准备

  《雪景》——多媒体课件一个。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案说明

  加“()”为教师主要导语;加“[]”为拟定的学生回答。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学*生字新词。

  2、理清脉络,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3、初步感受北国雪景的壮美。

  4、引出研读专题。

  教学过程

  一、侃雪赏雪—— 导入新课

  1、侃雪:板书“雪”(一起读“雪”)[“雪”](喜欢雪吗?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中描写过雪?请你背上一两句。

  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一走进白雪世界,去赏雪好吗?)

  2、赏雪:欣赏课件——(告诉大家你欣赏到了怎样的雪。)在“雪”旁加括号,播放课件。

  二、放声朗读—— 教学字词

  (课文又是怎样描写雪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去细细品味。读之前请同学听清朗读要求:将难读的词多读几遍,难写的词在课本上写几遍,并将你认为最难写的1个词语写在小纸片上。)

  学生根据要求放声朗读课文。

  根据学生小纸片上反映的情况,确定字词教学重点。初拟以“凛冽”、“巍巍”两词为重点。

  “凛冽”教学步骤如下:

  1、一起读“凛冽”。

  2、范写。

  3、学生工工整整地写一遍。

  4、(“凛”和“冽”真是一对好兄弟,他们形影不离,经常手拉着手在一起。这回兄弟俩出现在哪个句子中呢?我请同学来读一读。)学生读: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了起来。

  5、(明白凛冽是啥意思吗?)

  6、从两个方面深切理解“凛冽”——非常寒冷:A、分组查“凛”和“冽”明白“凛”和“冽”都是“寒冷”的意思,两个寒冷加在一起是[非常寒冷、十分寒冷、特别寒冷等]B、反复读句从句中的像声词“呼呼”中也可感受到“凛冽”表示十分寒冷。

  “巍”的教学步骤如下:

  1、正形:“巍”有三部分组成:上面是一座山,下面“委”和“鬼”,先写“委”再写“鬼”,合起来念“巍”,“巍巍群山”的“巍”。(教师边范写边提醒)

  2、学生工工整整地写一遍。

  3、请一个同学择图写填写“巍巍群山”意会的含义。注:一副图中画着起伏高耸的群山;一副图中画着几个小土坡。

  三、轻声诵读——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雪或雪花的词语。)

  学生轻声读,边读边划。

  交流,在交流的同时补充板书。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的雪、白蒙蒙的雪、一望无际的雪]注:不苛求学生找出所有描写雪的词语,随着学*的深入慢慢去体会。

  (白蒙蒙的雪、一望无际的雪,读了课文我们一下子找出这么多描写雪的词语。让我们再自由地选择自已最喜欢的句子或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

  自由选择读句子。

  指名学生选择读,集体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五、默读探究——理清脉络

  (课文是按同学们读的须序写的吗?)[不是](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请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默读、交流得出结论: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文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有“昨天中午、傍晚、霎时间、夜里、今天清早”。

  六、引读设疑——提出专题

  (咱们就抓住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一起合作将课文有条理地读一读。我读表示时间变化的词,同学们接着读相关的内容。)

  1、引读全文。

  (哎呀!读了课文,我突然发现今天老师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请同学们看看老师黑板上写的字,知道老师出了什么洋相吗?)[课题是“瑞雪”不是“雪”]

  2、请同学帮老师把“瑞”字补上去,其余同学在课题旁写一写。

  3、(“瑞”字啥意思?)[吉祥](连起来说“瑞雪”就是)[吉祥的雪]。

  4、(谁能马上从课本中找到“瑞雪”的词?)[好雪]

  (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好雪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细细研究。)在课题上打1个红色的问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研读课文,体会雪大、雪美、雪使人欢,知道课文所以说这是场瑞雪的原因。

  2、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时间顺序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入专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瑞雪]。(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一起完成了一项工程,老师把这项工程叫做“四个一工程”,是哪四个一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学*了一些新词,比如说)指名学生自由报,报一个马上集体听写一个。;(我们还知道了《瑞雪》这篇课文写的是一场)指名学生说;(我们又发现文章是按)学生集体回答(这一个顺序写的);(最后我们还留下了一个问题,谁来说说是啥问题?)指名学生引入研读专题:课文为什么称这是一场好雪?(这节课咱们就首先来解决这个疑问。)

  二、默读全文研读深究

  (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这是一场瑞雪,请你把它划出来,并且想一想理由是什么。)

  (一)学生按要求默读、思考,教师进行默读指导。

  (二)默读好后同桌间交流。

  (三)全班交流,交流顺序不固定,主要根据学生发言前后而定,教师适当调控,初拟交流重点如下:

  1、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1)指名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能组织语言将理由说清。如:[我找的是“傍晚……大雪之中。”因为从“傍晚、大片大片、笼罩、白蒙蒙、这些词中我读懂了这场雪下得很大。]请学生将研读结论“大”写到黑板上。

  (2)(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这场雪下得很大。)学生比赛读,师生点评激励。

  (3)(如果老师把“纷纷扬扬”这个词给去掉,我们再轻声地读读这个句子,想想好不好。)

  (4)学生读后交流,得出结论:[不好,纷纷扬扬不仅写出了雪大,而且使人感受到雪花在飞舞,很美。]如果学生理解有困难,播放课件——雪花飞舞,帮助感悟。

  (5)训练延伸:(下面这个句中也有“纷纷扬扬”这个词,你能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吗?)

  秋天( )纷纷扬扬地从( )飘落下来。

  2、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

  (1)学生交流研读成果。

  (2)读了句子,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雪吗?指名板书“美”

  (3)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雪美。

  (4)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白雪世界吧。播放课件,欣赏雪景。

  (5)“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面对这么美的雪景,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6)学生赞美。

  (7)(作者是这样赞美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我们也学着作者的样来赞美雪。)好一场( ),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3、“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面对一望无际的大雪,有经验的老农高兴得眉开眼笑,连声说:“好雪!好雪!”

  (1)学生交流。

  (2)用反诘的方法点拔理解。(我可从没见过麦子盖了三层被,也没见到过有人枕着馒头睡。这句句子写错了。)

  (3)请学生来解释给老师听,教师装着由迷惑不解到弄明白,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句子。

  (4)(原来,这场大雪还会给我们带来了丰收,人们该是多么高兴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板书“带来丰收”。

  3、孩子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掷雪球,奔跑着,追逐着,清脆的笑声传遍了山村。

  (1)学生交流研读成果。

  (2)指导点拔,这句中看出了“雪使人欢”。板书“雪使人欢”。

  (3)有感情地读句子。

  三、蓦然回着解答专题

  (通过我们刚才的研究,我想上节课留下的疑问我们应该能解决了。请你看着板书自己准备着说一说。)

  1、学生准备说。

  2、指名交流。

  四、熟读成诵自然结课

  (是啊,这是一场令人欣喜的雪。如果没有优美的句子把它描写下来,我们又怎么能联想到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又怎么能感受到瑞雪丰年的喜悦呢?老师真想把这篇优美的课文背下来,把它牵牵地记在心上。同学们想吗?我背这篇课文的时候可有窍门的,有同学知道我的窍门吗?)[借助时间顺序背诵。](咱们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正确。)

  1、学生自由准备。

  2、指名背诵,及时激励。

  3、(来,让我们边欣赏这迷人的雪景,边背诵这优美的文章。全体起立。)(播放课件)集体背诵。下课。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16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作中运用自己*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修改*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

  1.能提出学*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17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板书:依然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板书:拼命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板书:

  10风筝

  做风筝 高兴

  放风筝 高兴 真实的生活 真实的体验

  找风筝 难受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18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字多音的现象,能准确读出“朝、舍、缝、量、假、强”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2、认读关于“风”的词语,体会词语表达上的准确、形象。

  3、背诵和书写两则有关动脑的名言。

  4、培养阅读能力,感受表达的生动、优美。

  5、积累与季节有关的词语。

  6、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精神,和乐于表达的兴趣。

  7、设计春节节日饰品并进行交流,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从中了解我国春节的文化。

  教学重点:

  语文积累;口语交际和*作。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并记叙下来;综合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多音字;积累词语和名句。

  教学过程:

  一、多音字。

  1、在本学期的学*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绿色的生字朋友——多音字。

  2、出示词语卡片,请学生“找找双胞胎”

  自己试读;同桌互查;指名读。

  3、练*给多音字组词,填空

  朝

  zhāo()

  cháo()

  舍

  shě()

  shè()

  缝

  féng()

  fèng()

  量

  liáng()

  liàng()

  假

  jiǎ()

  jià()

  强

  qiáng()

  jiàng()

  4、你还认识哪些多音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好吗?

  二、认一认,读一读。

  1、自由读词,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齐读。

  3、再次小声读词,边读边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和感觉。然后在小组里说说想象的画面。指名交流。

  4、通过读这些词,你发现感悟出了什么?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认读名句,简单说说读后的体会。

  2、读帖,与小伙伴商量 一下怎么把这两句话写好。

  3、指名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练*书写。

  5、评选佳作全班展示。

  6、用最有效的方式背诵两句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积累与季节有关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阅读

  1、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2、说说初读后的感受。

  3、默读,划出你觉得写得很好的地方,多品味品味。

  4、交流体会。老师及时总结其中好的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

  三、探究与发现

  1、还记得《米佳的愿望》吗?我们的生活中因为四季不同的风情而丰富多彩。而一提到四季,你的眼前也肯定已经展开一幅幅不同的画卷。

  2、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3、你还能说出这样与季节有密切关系的词吗?小组比赛:应选择一个季节,看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出的词语最多。

  4、总结:其实妙词就在我们身边,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探究和发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发挥想象,大胆地向他人表达,并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小品表演《乐乐和童童的对话》。

  二、自由交流

  假如风有颜色,你希望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在小组里自由发言,小组长组织好顺序,明确发言的.要求:说的人态度大方,能让每个人听清楚,听的人认真倾听,有意见应等别人说完再来讲。

  三、推荐代表向全班交流。

  四、评选“风的使者”

  五、延伸

  请你也动动笔,画出风的颜色,为下节*作课作好准备。

  第四、五课时

  教学目标:

  大胆想象,并乐于真实地记叙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后大家都动笔画出了心中的风,今天我们来开个小画展吧!

  二、范文引路

  1、出示一幅春天的图画,朗诵范文《春天的颜色》。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

  2、交流听范文后的感受。

  三、动笔写初稿。

  1、像小作者一样,为你的画配上一段文字,让它更丰富更生动,好吗?

  2、试写一段话,简要大意即可。

  四、交流、补充。

  1、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画,并读初稿。其它成员提出个性意见。

  2、根据个性意见,再次完善自己写的内容。

  3、面向全班学生交流,集体补充。

  五、定稿。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性学*成果的展示交流,增强学生的实践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综合性语文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相信每位同学都设计出了喜庆的春节饰品,这节课让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设计发布会。

  二、展示交流。

  1、出示自己设计的饰品和设计说明,在小组内交流。

  2、推荐佳作全班展示交流。

  三、评选“最佳作品”和“最佳设计说明”

  1、评选。

  2、请设计者上台介绍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19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2.理解红军被成为菩萨的原因。

  三、教具准备: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回忆,揭题导入

  1.回忆《**的扁担》,谈谈对**的认识

  2.揭题

  3.指名朗读与课题相对应的课文段落

  4.解题: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说的是谁?

  5.再读课题

  (二)探究体悟

  1.躲红军

  **军队对老百姓做了哪些坏事?

  师穿插介绍红军

  (PPT)理解“藏族同胞……谁也不露面。”

  (1)抓住关键词体会藏胞的害怕程度

  (2)指导朗读

  **总司令得知后急得不得了,因为他担心——,他忧虑——,他不想看到——。

  对比:**军队的司令会着急吗?

  2.找藏胞

  (1)(PPT)指名读

  (2)加标点再读,体会语气

  (3)对比:要是**军队会去找找藏胞吗?

  (4)指导朗读

  (5)生自由读四至七段,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有菩萨般的心肠?

  3.抢春耕

  (1)汇报:“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结果……”

  指名读并说原因

  理解:**同志的第一句话就是怕藏胞挨饿。

  因为种自己的地来不得一丝一毫马虎,所以**同志要求战士用心耕种。

  指导朗读

  理解第二句话并指导朗读

  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所吃的苦,所受的累

  对比:**军队会这么做吗?

  (2)汇报:“这也怨不得……抢种上。”

  挡住百姓眼睛的乌云是谁?

  朱总司令着急吗?为什么而急?

  对比:想藏胞之所想,急藏胞之所急

  (3)再读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4.夸红军

  (1)得知这一消息的藏胞悄悄返回家园,也许他们在想什么?

  (2)看到红军不仅不拿他们的一针一线,还打扫,整治,他们又会说什么呢?

  组内练说

  班内交流

  (3)他们以前伤心流泪是因为——,他们现在感动得流泪是因为——。

  (三)延伸内化

  1.过渡:同学们,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继承了他们的优良传统,不仅把种子种在了藏胞的心间,也种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坎里。

  2.看图感受:看,面对猝不及防的雪灾,人民***不畏惧艰难险阻;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人民***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3.回归课题: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最可亲可敬的——(读题)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20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凡而又不*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课后*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

  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10篇)(扩展8)

——三年级上册教案优选【10】篇

  三年级上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有观察了解大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释疑探究。

  1.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

  2.识字。

  (1)自己练读生子。引导学生与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读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应该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3.赏读。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三、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夏 暗 躲 藏 喳 案 就 猜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应注意的地方。

  3.老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

  4.学生练*,老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挑苹果游戏。(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

  你选择第几好苹果,读出上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

  二、诵读。

  1.教师示范,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

  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朗读比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演读。

  1.老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学生自由练背。

  3.课文表演。边背边加上动作。

  四、讨论。

  1.课文里提了多少“为什么”?

  2.“为什么,太多的`为什么,一天到晚我都在心里猜”是什么意思?我心里猜出了些什么?

  五、拓展探究。

  你能回答课文中的哪些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新的问题?

  六、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自由练写,小组评议。

  3.老师小结,指导重点。

  板书设计:

  为什么

  为什么 不知道

  弄明白 想知道

  三年级上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贴*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完成“练*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4时=()分9分○9秒36分○2时

  5分=()秒150秒○2分400分○4时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练*一”的第10、11题。

  教学反思:本节练*课,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可以学到的时间计算方法,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的快乐。

  三年级上册教案 3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全册共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七单元《集市和超市》为开放单元。这些主题有表现自然世界风貌的,如“色彩”“声音”“塞北江南”“鸟儿”和“奇妙的海底世界”;有反映儿童成长过程的,如“我们和我”“成长的经历”和“幻想和想像”;也有折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人类文化的,如“心中有祖国”“集市和超市”“通讯”和“过年”。每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全册共33篇主体课文(其中一篇为《寓言二则》),所选课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表现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描绘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赞美了人类美好健康的情感,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与学生身心发展同步,可使学生在语文学*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

  学情分析

  教学目辬和任务

  1、通过一系列与主体课文紧密配合的字、词、句、篇的练*,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喜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和使用,促

  使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方法。

  2.通过自读课文的学*,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提高阅读能力。3.通过“畅所欲言”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学会倾听。4.通过“笔下生花”*作栏目的学*,促进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素养。5.通过“初显身手”的学*,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生活,有目的地收集资料;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生活中尝试运用

  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教学活动与措施

  1、要继续重视写字的指导。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指导学生在经常不断的练*中提高写字技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养成良好的书写*惯。

  2、学*词语,无论是谁都有一个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会运用的过程。人们对一个新词的认识,开始总是朦胧的,不确定的,随着语言活动的进行,认识逐步达到清晰明确。因此不能把解词、背注释作为教学重点,要尽可能地

  在语境中检验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

  3、要继续指导学生学会默读,不仅要求学会只用眼,不动嘴,不出声,不用手指;而且要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理解重点词句,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划出重点,辬出疑问;

  要表扬那些能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默读思考的学生。

  4、注意语文的实践性,精心设计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年级上册教案 4

  《金子》教案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张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全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

  这个故事十分有意义,学生不一定完全理解寓意,要引导阅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讨论,理解彼得最后说的话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由梦想引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梦想。比如杨利伟叔叔从小梦想着能飞向太空,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杨利伟叔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能谈谈你的梦想吗?

  许多人都有过寻找到金子发财致富的梦想。“金子”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贵重的金属。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与金子有关的生动有趣而又蕴涵道理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读情况。

  四、自学课文。

  要求: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和句子。

  (2)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五、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及时评价。

  2、通过认真的聆听,相信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有什么样的梦想?

  (3)他一开始有没有实现梦想?(一无所获)

  (4)后来他有没有实现呢?(找到真金)

  3、回答上面的问题。

  4、再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里写了彼得一无所获?(1―2)哪里写了他找到真金?(7)

  六、作业:

  1、写字。

  2、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时积累了很多名言,你最喜欢哪句名言,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同学们知道的名言可真不少。从名言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很多知识,而且懂得了不少道理。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你们会懂得更多。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22课,一起读。板:22金子

  2、通过上节课的学*,你们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板:梦想

  3、过渡:那么,他的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二、整体感知,学生质疑

  1、轻声读读4―7自然段,想:他的梦想有没有实现?

  2、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出示“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初读彼得的话)

  (1)轻声读这句话。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4)小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有价值、有水*的问题。老师想了想,其实你们的问题都可归纳为这样一个问题:这里的“真金”指什么,他是怎么找到“真金”的?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让我们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读§4小节板:真金

  三、突出重点,读议课文。

  1、自读自悟,学*§4。

  (1)轻声读读§4,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出示§4)

  (3)指导读好第一句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4)师描述:

  同学们瞧,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你会想些什么?

  (5)想象:看到这些生机勃勃的小草,你会想些什么呢?

  (6)过渡:彼得又是怎么想的,一起来看看§5。

  2、感情朗读,感悟彼得的想法。(§5)

  (1)哪位小彼得来读读?

  (2)赛读:哪位小彼得敢于挑战,再来读一读?

  (3)从彼得的想法中,你听出了什么?

  (4)小彼得们,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来想一想。

  (5)过渡:信心和希望,使彼得留下来。

  3、理解“真金”,懂得道理。

  (1)出示前半句:谁来读读这句话?

  (2)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体会:全部精力)

  (3)齐读前半句话:彼得留了下来,他把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4)过渡:彼得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什么?

  (5)出示后半句: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齐读。

  (6)瞧,鲜花盛开了。(出示鲜花图)

  (7)亲爱的小彼得们,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鲜花,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学到这儿,你认为“真金”是什么?

  过渡:是呀,彼得找到了“真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板:梦想

  4、再读彼得的话

  所以他不无骄傲地说:“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生接)

  5、故事学完了,老师很受启发,你有启发吗?

  四、畅谈梦想,愿梦想成真。

  1、其实,不仅彼得有梦想,老师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自己活到一百岁,在100岁的生日时你们都来祝我生日快乐。

  2、那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五、作业:

  同学们的梦想都很美好。愿意把自己的梦想告诉更多的人吗?那就请你用手中的笔把你的梦想写下来,好吗?

  三年级上册教案 5

  《军神》教案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义教材六年制第九册第十七课《军神》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的坚强意志。

  3、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学*快速阅读课文。

  设计理念: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本课的教学,围绕两条线展开:一是***手术前的神态;二是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原因,由学生质疑、读书解疑、自主探究为主领悟课文。

  教学媒体:多媒体及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回顾内容。

  1、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2、CAI播放一段再现历史背景的`录象,并配上导语:“1916年,在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发生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一位军人在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主治医生也不得不赞扬他为军神。这位军人就是***。

  二、质疑问难,切入中心。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具体了解这个曾发生在***身上的震撼人心的故事。在上节课的学*中,很多同学已经被课文中的人物深深的打动了,你们还记得沃克是怎样赞美***的吗?快速默读课文,找出那段话并画下来。

  2、读一读这段话,质疑问难。(“堪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沃克为什么会大叫、惊呆”?

  三、体会“军神”,领悟写法。

  1、大家提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古语说:“善于发问是学*的开端”。快速浏览课问,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的话,用“————”画下来。

  2、指名汇报。

  3、出示描写***在手术台上表现的段落:“病人一声不吭。。。。。。抓破了。”谁愿意读一读?

  4、听了他的朗读,你们有什么感想?

  5、出示图,师描述图,调动生情感:“这就是躺在手术台上的***,他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一声不吭,双手紧抓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6、集体练读这段话。

  7、正是***这一系列坚强、无畏的言行,带给了沃克许多的意外,引起了他一系列的情感变化。请大家找一找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句子,用“~~~~”画出来,再读一读,看看沃克医生的情绪、神态有什么变化?

  8、生交流汇报(师引导学生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来说)

  9、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变化?从他的神态、情绪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0、交流汇报。集体练读。

  11、故事的主人公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呢?分角色朗读***和沃克的对话。(通过读,了解侧面烘托)刘的话应从容、镇定;沃的话要根据其神态、情绪变化,把握好语气。

  12、小结:采用侧面烘托的写法是本篇课文的特点。文中还有很多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

  四、升华探究,称赞军神。

  1、读完全文,***将军的伟大形象一定给你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呢?现在由你们自己来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

  2、***将军为什么会有如此超人的毅力呢?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和课外搜索的资料来说明。

  3、(出示***将军的照片)这就是有着钢铁般坚强意志和远大理想抱负、并称为军神的***,让我们面对他,同沃克医生一起来称赞他吧!(齐读称赞军神的话)

  4、你还想说什么呢?

  六、课外延伸

  1、阅读《***》传奇

  2、你能把《军神》改编为课本剧,很同学们演一演吗?

  三年级上册教案 6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学会合作学*。

  教学用具:

  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复*

  完成口算除法的练*题一组。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情境导入

  同学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也在迅猛的发展。我们先进的社会,科技水*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领域还有待我们继续开发你们想了解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科技馆去参观。

  三、探索新知

  1、出示题目,提出问题:你从题目中都能获得哪些数据和信息?

  学生认真读题,从题目中或信息及问题,并与同伴说一说。

  2、指名列式,板书。

  学生先列出算式,然后思考算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3、组织学生讨论算法。

  将学生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可能出现的方法:

  1、2×30=6060÷2=30

  2、6÷2=360÷2=30

  4、将答案写在书上。

  5、完成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体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6、完成试一试第2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观察纵向的算式,发现规律,在小组内交流。

  组织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

  三、拓展应用

  1、60÷3200÷5240÷8120÷4

  560÷7900÷3180÷6270÷9

  2、一包糖共80块、分给2人,*均每人……

  你发现了什么

  3、这本书共170页,我已经看了90页。

  ⑴还剩多少页每看

  ⑵剩下的书,要在4天内看完,*均每天看多少页

  三年级上册教案 7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

  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

  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

  (3)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4)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板书:=

  [1厘米=10毫米 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

  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概念。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书)

  做一做(66页)

  通过直观操作总结手势测量,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1毫米。教师在新知识的传授中,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2.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板书)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别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3.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

  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板书)

  4.测量,做一做(67页)

  分米的认识思路与毫米的认识基本相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两次认识,掌握4种长度单位,为今后的学*打下基础。

  三、巩固发展

  巩固发展是在学生学*了新知,并进行了反馈练*,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巩固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练*主要在课内进行,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练*,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以提高学*质量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备注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练*十七 第1题。(分组练*)

  5.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6毫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四、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布置作业:练*十七 第2题,填在书上。

  六、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例1 例2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三年级上册教案 8

  教学内容:

  歌表演《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2、学跳集体舞,并在学跳集体舞中学会合作。

  3、活泼有序的表演演唱。

  教学过程:

  1、创编练*:请同学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教师和同学评价。

  2、复*歌曲《在祖国怀抱里》:教师伴奏,请同学齐唱、独唱。教师和同学评价。

  3、感受情绪:请同学感受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欢快的情绪。

  4、感受民族风格:请同学听辨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与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相同?

  5、感受歌曲节拍:一边听,一边拍手。

  二、学*歌曲

  1、师范唱

  2、学生跟琴用lu哼唱

  3、师教唱

  4、齐唱

  5、****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提示学生要互相配合,做到活泼而有序。

  6、歌表演:一边听歌曲,一边表演。

  三、自我评价:

  四、教学反思:学会跳集体舞。这样的课可以带学生到室外去上。如在教室上,可以让学生观看更多的***族歌舞片段,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录像了解更多的***族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兴趣。要让学生有种想去新疆旅游的欲望,这样,民族情感、爱国主义教育都将会渗透。

  第三单元地球我们共同的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标: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和教师指导学*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的运用轮唱的方式有感情的完整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生在歌曲《美丽的黄昏》的.伴奏为背景音乐开始学*。

  教师可提问: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它是几拍子的歌曲?

  二、学*歌曲《美丽的黄昏》

  (1)解决歌曲旋律难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弹琴),出是卡片唱准下面的音。 123143321

  (2)解决轮唱难点

  (3)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曲谱:

  可采取个人学*或小组学*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及三拍子的韵律感。

  (4)学*歌词

  教师可提问:你感觉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表现了什么意境?你想用什么样的歌声演唱?

  (5)学*轮唱

  教师解释轮唱的含义,并作示范。

  教师可根据学生能力分步骤进行:二部轮唱、三步轮唱。

  3、器乐练*:

  讲学唱的歌曲用打击乐器与他人合作演奏。

  教学反思:

  能正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能完整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三年级上册教案 9

  设计理念

  “披文入景,披文入情。由词及句,由句及篇。”研读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反复揣摩语句,培养语感,实现语言积累的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把这场雪称做“瑞雪”的原因,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2、学会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分”,理解“瑞雪、凛冽”等词语的意思。

  3、知道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的特点。

  4、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媒体准备

  《雪景》——多媒体课件一个。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案说明

  加“()”为教师主要导语;加“[]”为拟定的学生回答。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学*生字新词。

  2、理清脉络,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3、初步感受北国雪景的壮美。

  4、引出研读专题。

  教学过程

  一、侃雪赏雪—— 导入新课

  1、侃雪:板书“雪”(一起读“雪”)[“雪”](喜欢雪吗?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中描写过雪?请你背上一两句。

  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一走进白雪世界,去赏雪好吗?)

  2、赏雪:欣赏课件——(告诉大家你欣赏到了怎样的雪。)在“雪”旁加括号,播放课件。

  二、放声朗读—— 教学字词

  (课文又是怎样描写雪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去细细品味。读之前请同学听清朗读要求:将难读的词多读几遍,难写的词在课本上写几遍,并将你认为最难写的1个词语写在小纸片上。)

  学生根据要求放声朗读课文。

  根据学生小纸片上反映的情况,确定字词教学重点。初拟以“凛冽”、“巍巍”两词为重点。

  “凛冽”教学步骤如下:

  1、一起读“凛冽”。

  2、范写。

  3、学生工工整整地写一遍。

  4、(“凛”和“冽”真是一对好兄弟,他们形影不离,经常手拉着手在一起。这回兄弟俩出现在哪个句子中呢?我请同学来读一读。)学生读: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了起来。

  5、(明白凛冽是啥意思吗?)

  6、从两个方面深切理解“凛冽”——非常寒冷:A、分组查“凛”和“冽”明白“凛”和“冽”都是“寒冷”的意思,两个寒冷加在一起是[非常寒冷、十分寒冷、特别寒冷等]B、反复读句从句中的像声词“呼呼”中也可感受到“凛冽”表示十分寒冷。

  “巍”的教学步骤如下:

  1、正形:“巍”有三部分组成:上面是一座山,下面“委”和“鬼”,先写“委”再写“鬼”,合起来念“巍”,“巍巍群山”的“巍”。(教师边范写边提醒)

  2、学生工工整整地写一遍。

  3、请一个同学择图写填写“巍巍群山”意会的含义。注:一副图中画着起伏高耸的群山;一副图中画着几个小土坡。

  三、轻声诵读——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雪或雪花的词语。)

  学生轻声读,边读边划。

  交流,在交流的同时补充板书。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的雪、白蒙蒙的雪、一望无际的雪]注:不苛求学生找出所有描写雪的词语,随着学*的深入慢慢去体会。

  (白蒙蒙的雪、一望无际的雪,读了课文我们一下子找出这么多描写雪的词语。让我们再自由地选择自已最喜欢的句子或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

  自由选择读句子。

  指名学生选择读,集体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五、默读探究——理清脉络

  (课文是按同学们读的须序写的吗?)[不是](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请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默读、交流得出结论: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文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有“昨天中午、傍晚、霎时间、夜里、今天清早”。

  六、引读设疑——提出专题

  (咱们就抓住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一起合作将课文有条理地读一读。我读表示时间变化的词,同学们接着读相关的内容。)

  1、引读全文。

  (哎呀!读了课文,我突然发现今天老师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请同学们看看老师黑板上写的字,知道老师出了什么洋相吗?)[课题是“瑞雪”不是“雪”]

  2、请同学帮老师把“瑞”字补上去,其余同学在课题旁写一写。

  3、(“瑞”字啥意思?)[吉祥](连起来说“瑞雪”就是)[吉祥的雪]。

  4、(谁能马上从课本中找到“瑞雪”的词?)[好雪]

  (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好雪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细细研究。)在课题上打1个红色的问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研读课文,体会雪大、雪美、雪使人欢,知道课文所以说这是场瑞雪的原因。

  2、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时间顺序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入专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瑞雪]。(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一起完成了一项工程,老师把这项工程叫做“四个一工程”,是哪四个一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学*了一些新词,比如说)指名学生自由报,报一个马上集体听写一个。;(我们还知道了《瑞雪》这篇课文写的是一场)指名学生说;(我们又发现文章是按)学生集体回答(这一个顺序写的);(最后我们还留下了一个问题,谁来说说是啥问题?)指名学生引入研读专题:课文为什么称这是一场好雪?(这节课咱们就首先来解决这个疑问。)

  二、默读全文研读深究

  (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这是一场瑞雪,请你把它划出来,并且想一想理由是什么。)

  (一)学生按要求默读、思考,教师进行默读指导。

  (二)默读好后同桌间交流。

  (三)全班交流,交流顺序不固定,主要根据学生发言前后而定,教师适当调控,初拟交流重点如下:

  1、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1)指名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能组织语言将理由说清。如:[我找的是“傍晚……大雪之中。”因为从“傍晚、大片大片、笼罩、白蒙蒙、这些词中我读懂了这场雪下得很大。]请学生将研读结论“大”写到黑板上。

  (2)(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这场雪下得很大。)学生比赛读,师生点评激励。

  (3)(如果老师把“纷纷扬扬”这个词给去掉,我们再轻声地读读这个句子,想想好不好。)

  (4)学生读后交流,得出结论:[不好,纷纷扬扬不仅写出了雪大,而且使人感受到雪花在飞舞,很美。]如果学生理解有困难,播放课件——雪花飞舞,帮助感悟。

  (5)训练延伸:(下面这个句中也有“纷纷扬扬”这个词,你能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吗?)

  秋天( )纷纷扬扬地从( )飘落下来。

  2、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

  (1)学生交流研读成果。

  (2)读了句子,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雪吗?指名板书“美”

  (3)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雪美。

  (4)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白雪世界吧。播放课件,欣赏雪景。

  (5)“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面对这么美的雪景,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6)学生赞美。

  (7)(作者是这样赞美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我们也学着作者的样来赞美雪。)好一场( ),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3、“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面对一望无际的大雪,有经验的老农高兴得眉开眼笑,连声说:“好雪!好雪!”

  (1)学生交流。

  (2)用反诘的方法点拔理解。(我可从没见过麦子盖了三层被,也没见到过有人枕着馒头睡。这句句子写错了。)

  (3)请学生来解释给老师听,教师装着由迷惑不解到弄明白,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句子。

  (4)(原来,这场大雪还会给我们带来了丰收,人们该是多么高兴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板书“带来丰收”。

  3、孩子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掷雪球,奔跑着,追逐着,清脆的笑声传遍了山村。

  (1)学生交流研读成果。

  (2)指导点拔,这句中看出了“雪使人欢”。板书“雪使人欢”。

  (3)有感情地读句子。

  三、蓦然回着解答专题

  (通过我们刚才的研究,我想上节课留下的疑问我们应该能解决了。请你看着板书自己准备着说一说。)

  1、学生准备说。

  2、指名交流。

  四、熟读成诵自然结课

  (是啊,这是一场令人欣喜的雪。如果没有优美的句子把它描写下来,我们又怎么能联想到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又怎么能感受到瑞雪丰年的喜悦呢?老师真想把这篇优美的课文背下来,把它牵牵地记在心上。同学们想吗?我背这篇课文的时候可有窍门的,有同学知道我的窍门吗?)[借助时间顺序背诵。](咱们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正确。)

  1、学生自由准备。

  2、指名背诵,及时激励。

  3、(来,让我们边欣赏这迷人的雪景,边背诵这优美的文章。全体起立。)(播放课件)集体背诵。下课。

  三年级上册教案 10

  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首伴随几代人成长的经典老歌的歌词,共有三节。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和风拂面,水波荡漾,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在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北海公园里尽情欢乐的春景图。清新明快、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特别适合孩子们反复吟诵,乃至和着优雅的曲调愉快地歌唱。

  教学重难点:

  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精彩与欢欣,懂得珍惜,懂得热爱。

  学*目标:

  1、学会“浪、映、轻、凉、悄、做、课、排”8个字,会认“桨、推、倒、塔、爽、幸、福”7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通过课文的学*,感受自己童年生活的快乐和丰富多彩,懂得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幸福,能够珍惜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说说图中小朋友为什么那么高兴,他们在干什么?

  2、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境,互相畅谈自己划船游玩时的情形。

  3、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感受欢乐的生活气氛。

  4、板书课题,指名读“桨”字,全班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初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同位互读,相互帮助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以“划小船”读、赛读、评读等方式巩固生字认读。

  4、出示词组卡片,如“美丽的白塔”、“凉爽的风”、“亲爱的伙伴”、“幸福的生活”,指导学生读准、读连贯。

  5、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准、读通。

  三、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浪、映、轻、凉”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10篇)(扩展9)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江西版合集5篇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江西版 1

  教学目标:

  1、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多种方法制作不同形式的小龙,

  2、在欣赏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材料的特征,用不同方式制作不同形式的小龙。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材料进行创新。

  教学用具:铅笔、记号笔、图片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观察法、启发法、示范法

  教学流程:

  一、唱歌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唱《龙的传人》吗?

  我们来唱一唱好吗!“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你还知道哪些龙的歌曲?学生唱有关龙的歌曲。

  二、新课

  龙是我们中国人独创的形象。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被视为龙的传人。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龙,你能说一说龙是什么样子的吗?

  1、欣赏(多媒体)从古至今各种形式龙的作品。

  镂空龙凤纹玉佩(战国时期)

  竹龙(山东泰安)

  糖龙(四川成都)

  走龙(云南大理)

  九龙壁(北京)

  龙头风筝龙柱(山东)学生欣赏、说一说龙的特征。

  2、小组探究龙的特征

  通过欣赏了解龙的形象特征。如

  马头、鹿角、鹰爪、蛇身、鱼尾等。

  3、展示龙的作品。

  老师这有一些废旧材料做的龙的作品。

  提问:这些龙是怎么做的?请同学说一说。

  4、小组探究:

  1)、准备长条形纸做龙身,用剪刀剪出龙纹。

  2)、用快餐盒做头,添加上眼睛等。

  5、启发构思你能想出和书上不一样的方法做龙吗?

  学生想,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6、实践创作:利用不同的废旧材料的特点和彩纸,采取剪、贴等方式做一只有趣的小龙。学生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共10页,当前第8页12345678910

  7、作品展示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评选出“最佳创意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评选最佳创意作品。

  三、小结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江西版 2

  教学目标:

  1、了解鄱阳湖的地理位置、生态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状态等相关信息。能运用绘画或制作的方式表现鄱阳湖渔民捕鱼时的欢乐场景。

  2、通过学*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

  3、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媒材来进行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绘画中如何传达人物的心情以及如何让画面搭配得更完善。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媒材来进行制作。

  教学用具:水彩笔、废旧纸杯及废旧材料、双面胶、多媒体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观察法、启发法、示范法

  教学流程:

  一、提问导课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你们知道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是在哪吗?

  二、新课

  对了,就在我们江西的鄱阳湖。鄱阳湖水域辽阔,鱼类品种繁多,湖畔土地肥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你们想到那里去看看吗?

  1、看课件

  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认识鄱阳湖。观赏渔民满载而归的情景,体会渔民的愉悦心情。

  2、念儿歌你能编首儿歌描绘这里的景色吗?鄱阳湖水闪银光,渔民摇船捕鱼忙。撒下一网又一网,鲜活的鱼儿装满仓。

  3.欣赏优秀范画。线描作品:《鱼儿肥》水粉画作品:《打渔归来》。作品中画了哪些东西?说一说,这两幅画好在哪里?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共10页,当前第7页12345678910

  4、画一画大胆发挥想象力,画一幅“鄱阳湖美景”。

  评一评看谁的画面“最具创意”?

  你们看老师能做出什么?师用剪刀剪出一个小螃蟹,提问:老师是怎么剪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1、看书中的示意图。

  1)在纸杯上画

  2)把画好的剪下来。想一想,用纸杯还可以做什么?鱼。

  2、大家来合作。

  老师这有一幅大的“鄱阳湖美景”,请同学们把你们制作的鱼、蟹贴上来,好吗?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作品评价。学生自评。你觉得哪只鱼蟹最好看,说一说为什么?

  三、小结:我们为家乡富饶的鄱阳湖感到骄傲。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江西版 3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学会感知各种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

  教学难点

  欣赏生活中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体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并合理运用音乐欣赏的激情作用。

  课前准备

  彩笔或油画棒,水彩纸,装饰用小物品,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实例。

  教学方法

  教法:激发引导、创设情境、鼓励发现

  学法:合作学*、探究感知、增知实践

  师生双边互动过程及效果共10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10

  一、音乐切入

  师:同学们,我们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与美好,感觉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丰富的色彩世界里。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色彩、体验色彩。

  (音乐切入,播放歌曲《天堂》并和同学们齐唱,旨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情绪,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白云,草地,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清清的湖水……

  (小组交流各自感受)

  效果:同学们的情绪得到充分调动,兴趣得到激发,营造了一个好的学*氛围。

  二、热身练*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感受到的事物表现出来,最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放轻音乐)

  生:(学生活动:有的小组以诗歌的形式;有的小组以绘画的形式;有的小组以歌唱的形式……)

  效果:亲自动手感知,初步体会了色彩的独特魅力。

  三、实例展示

  师:同学们,能将你们课前收集的实例展示出来吗?(要求在展示的过程中,谈谈哪些色彩搭配的好,是成功的?哪些色彩搭配还不够好,是不足的?并说出成功与不足的理由。)

  生:自己谈成功与失败,讲出自己的感受,将自己收集的各种实例(包括丝巾、帽子、花束等)一一展示。

  效果:从生活中的素材挖掘色彩的魅力,体验色彩的不同感觉。

  四、分析范例

  师:播放课件中的优秀案例,并和同学们共同评价。

  生:(广泛发言,谈自己的看法。)

  效果:同学们在评价欣赏中产生了对色彩的想象力,增强了色彩的感染力。

  五、色彩搭配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点装饰打扮二到三个同学,体现合作性。)(轻音乐)

  效果:同学们合作学*,练*色彩搭配,进一步对色彩搭配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六、表演展示

  生:试做时装模特,进行走台练*。

  (学生参与表演,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体现了综合性)

  师:播放课件中的音乐及画面。

  七、师生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入手,学*了色彩的知识,增强了对色彩的感染力。

  生:这节课很开心、快乐,在“玩”中“学”,在“学”中“得”,体验了色彩带来的乐趣。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江西版 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浏览虎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虎的特征以及传统文化中虎的魅力,从而了解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2.选择塑造自己喜欢的虎的形象,充分体验造型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虎的形象和民间传统的吉祥意义

  2.难点:虎的形象图案化的过度

  三.教学准备

  教师:布老虎,吉祥图案图片

  学生:水彩笔,勾线笔,画纸

  四.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教师出示布老虎,提问:

  ①这是什么动物?

  ②我们大家都去动物园看过老虎,它和老师手里的这只有哪里不一样呢?

  (教师强调花纹上的不同)

  (2)教师总结:我们古代的人很聪明,给老虎身上加上漂亮的图案,就可以代表吉祥的意义,所以今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有威力的“吉祥虎”。

  2.欣赏书中泥坐虎的图片,了解虎身上装饰图案代表的吉祥意义。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4种图案,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图案出现的位置,并提问学生图案代表的意义。

  ①莲花(耳朵,尾巴)——连生贵子

  ②石榴——多子多福

  ③铜钱——招财进宝

  ④牡丹——花开富贵

  (2)虎的形象运用与其它的部分(以书上出示的图片为例)

  师:自古以来,虎都是威武凶猛的象征。老百姓认为,虎是万兽之王,能降服百怪,镇宅驱邪,同时也希望小孩子像老虎一样健壮勇敢。

  如虎头帽,虎头鞋——保护小孩

  虎头面具,虎纹瓦当——镇宅

  3.表现阶段

  (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虎的图案画法

  ①以简单简笔画为主

  ②学生直接绘制在纸上

  (2)提示学生老虎“没穿衣服”,让学生为自己设计的吉祥虎加上吉祥花纹。(学生绘制时教师可加入一些其它的吉祥图案)

  (3)小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设想,进行加工装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4)提示学生每人让自己的吉祥虎加一句吉祥话或自己的心愿,祝福即将来到的xx年。

  4.展示阶段

  (1)分小组展示作品,先小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再全班展评。每组选一个代表展示自己作品,并讲解自己的老虎加了什么样的吉祥意义和自己许下的心愿。

  (2)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大胆评价其他学生作业的优点与不足。

  (3)全班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共同为全班祝福吉祥。

  5.小结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江西版 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通过*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

  3、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如何通过观察,了解最受尊敬的人的外貌特征。

  2、在肖像有绘画过程中,如何表现出人物的基本特征。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能对其外貌特征进行描述。

  (2)教师请学生欣赏几幅不同风格的肖像画作品。

  通过讨论,得出谁是最受尊敬的人,为什么?

  出示范作,猜猜“这是谁”?“为什么”?“他为什么受尊敬?”

  得出画肖像画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的道理。

  2、发展阶段

  带领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要画出最受尊敬的人,可以从他的职业特点入手,并能进行描述。通过不同职业人物衣着的比较,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肖像画的风格多变,注重色彩与线条的表现力。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绘画,并能运用拼贴,拓印等多种制作方法来绘制作品。共10页,当前第5页12345678910

  欣赏名家的肖像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四、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卫生。

  五、课后拓展:

  1、想象一下,还可以怎样来画肖像画。

  2、还有谁受尊敬,可以来画一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