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首页 / 教案 / | 2022-11-22 00:00:00 [db:标签-标题]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1

  课型:

  绘画课

  授课教师:

  XXX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参与剪割、拼摆、粘贴等活动,初步掌握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3、人文目标:感受和体验拼摆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形的分解组合方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教学难点:感受同一分解不同构成的愉悦。

  教具准备:

  教科书、课件、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

  讨论法、活动、总结、讲解、指导、启发与鼓励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学演示,变变图形

  1、老师这有张圆形的纸片,同学们注意观察经过我任意的剪割后会有什么变化。

  2、教师进行教学演示。

  3、还有哪位同学有更新颖的摆法?(1—2名学生)

  三、自主探究,尝试制作

  1、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图片,并思考讨论拆分图形和重新造型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2、自己尝试选择喜欢的方形或圆形进行拆分造型。

  四、发现问题,质疑释疑

  1、在造型的时,你们觉得纸片剪成几块最好造型?(3—5)

  2、在造型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五、学生活动

  1、强调在造型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遗漏,即分与合的块数相同。

  2、强调反复拼摆后再进行粘贴。

  3、个体或分组方式随机进行,鼓励大胆地想象创造。

  六、欣赏评析

  1、在小组内评价,比比哪位同学拼摆的造型最有趣。

  2、下位交流:去看看别组同学拼摆的图形,评选出你认为最新颖的造型。

  3、展示作品:把学生推荐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4、欣赏点评。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导阶段

  1、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3、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

  4、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二、发展阶段

  1、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2、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

  3、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三、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四、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海鸥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第2课时)

  一、复*就知识

  二、学*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万花筒”的美丽图案

  四、学生练*

  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正。

  五、小结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设计巧妙的地方。

  第三课 大人国与小人国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导阶段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1、同学们,你知道格列佛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吗?如果你能在想象中漂流,就一定会创作出更多的奇迹。

  请同学欣赏课件:《大人国与小人国》

  2、提出问题:

  (1)你们认为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你们想知道格列佛曾经有过哪些奇遇吗?

  (3)格列佛认为战争不是好事。为了阻止小人国与邻国之间的战争,他用绳子将邻国的战船扎在一起,不让他们航行。

  (4)渐渐地,小人国的人们和格列佛成为了好朋友,有些人还敢在格列佛的头发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呢。

  二、新授阶段

  1、 观察、思考、感受:

  a:出示几组大与小比较的课件:让学生说说你会有什么感觉。

  b:出示课件:有一个男孩还有一个女孩。想一想怎样将其中的女孩变成巨人?互相说一说,巨人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横构图表现?哪些动态适合用竖构图表现?

  三、发展阶段

  1、 出示课件:假如你是一个巨人,遇到以下情况怎么帮助小朋友解决?

  (以小组合作方式讨论)

  (1)朋友们到一个神秘的大森林里去旅行,会遇到哪些困难?险境?假如你是巨人,你会怎么帮助他们?

  (2)假如你是巨人, 在愉快的节日里,你会为小朋友们做哪些事情呢?

  (3)假如你是一个巨人,你还有哪些办法能使我们的地球变得和*、安宁、清洁和美丽呢?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学共享,看看谁的想法新奇、有趣。)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了解不同的表现方法,体验在《大人国与小人国》里的快乐。

  2、课堂练*:

  通过以上的欣赏与了解,如何结合自己想象与感受,把你编的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画成一幅画,画完后讲给同学听。

  3、小结:

  4、 展示、评价、延伸:

  各组选出有特色的作品贴到黑板上,互相欣赏、互相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及

  时评价,给予肯定。

  四、课后拓展

  课后根据自己的喜爱用泥塑等形式来表现这一主题,把小的东西放大或把大的东西缩小。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让学生把上节课的作业拿出来和课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讨论:找找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要点,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任务。

  2、出示教学范图,用欣赏的方式复*构图知识:

  ①要有主题,有情节。

  ②画面要饱满、丰富。

  三、学生练*

  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正。

  四、小结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巧妙的地方。

  第4课前前后后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例举“*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小结:知道了“*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优秀作业点评

  四、收拾与整理

  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来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3

  课题:

  前前后后

  施教时间:

  9月14日——9月22日

  课时:

  2课时

  学*领域: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2.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课件。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课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课队、气球升空、兵马俑、林间小路等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影视资料。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这些图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么共同的规律?(*大远小)

  可别小瞧前前后后,其中还有不少的奥秘,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看没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并举例说明。

  教师举例:

  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活动二: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找一找语文、数学等课本、课外读物的插图上是如何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的,有哪些画法值得我们学*?

  教师在黑板上画升**时前面的旗台和升旗手,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添画两队升旗的队伍,并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先画前面的)

  活动三:

  小组讨论,选定一个主题,以绘画形式表现“*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评价与总结: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布置下节课带剪贴工具。

  札记:刚讲完课,一个调皮的孩子就**:我这么高,为什么让我坐在前面!这不符合“前前后后”的规律!其他同学纷纷指责:谁让你上课不听讲,老师不看着你能行!我鼓励他说:“别灰心,只要你努力进步,老师就会让你坐回原位,那时候就符合前后规律了!”这下大家都高兴了。

  第二节

  活动一:

  出示几件粘贴作品,请同学们比较:哪件运用了*大远小的规律,用了的和没有用的有什么不同效果。如果画面中的物品大小都一样,又没有前后遮挡关系,这样的画面又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把这些作品发到各小组,请学生们仔细看看:在剪制各物品时哪里的应该大些,哪里的应该小些。粘贴的时候先粘前面的还是先粘后面的?

  总结:

  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就会产生在后面的感觉。

  只有先贴后面的,再贴前面的才能正确的表现出前后遮挡以及*大远小的规律。

  活动二:

  小组讨论,从“风景、”“静物”“场景”中任选一个主题,小组集体进行剪贴创作。

  提示:除了大小以外,还要考虑到不同颜色带给我们的远*感觉。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指导。请学生随手将剪下来的纸屑放进自备的塑料袋中,这样课后收拾比较方便。

  活动三:

  “前前后后”粘贴作品展,请同学们以参观画展的形式进行互相评价,评价标准是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札记:

  我们今天做了一个抢答游戏,请五名学生站成一排,教师快速提问:“刘洋在万蕾的前面还是后面?万蕾在高朋的.前面还是后面?……”通过三轮快速抢答,决出了三位优胜者。我请这三位同学谈谈自己取胜的诀窍,最后得出结论:观察力和口头表达力。我告诉学生们,今天我们就要靠观察力和表现力来学*,在后面的学*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格外集中,观察力自然很棒。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真正了解健康的意义,知道健康的含义以及应注意的方面。运用以前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性活动。

  2、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激发学生关注健康的、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3、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公众传播意识,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健康卡、记健康日记、制作海报宣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动脑筋做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用具:

  铅笔、记号笔、图片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会唱《健康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动一动好吗?

  二、 新课

  “健康”是现代人最重要的财富。健康每一天从小事做起.你能说一说哪些是健康的*惯吗?学生小组讨论:不挑食,爱吃蔬菜,早晚刷牙都是好*惯。不健康的生活*惯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坏处。我们今天就来制作一些漂亮的健康卡来时刻提醒我们和家人来关注健康。

  1、学做健康提示卡

  1)欣赏各种形式的健康提示卡

  2) 探索学*书中的立体卡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3)自己设计一张新颖的健康提示卡,材料选择要丰富、色彩要醒目跳跃,提示语要简洁。

  2、 画健康日记日记画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让大家轮流去做记录,通过图文形式交流健康的生活方式。

  3、小组合作做海报海报有大标题、生动的插图、和健康提示语。

  4、制作宣传服饰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些有趣的道具

  5、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在校园或社区开展健康宣传。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三、小结

  健康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只有健康的身体才会有美好的将来,才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请大家行动起来,健康每一天吧!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欣赏并发现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征及民族特色。

  2、通过观察讨论,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尝试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造型的鞋子。

  2、运用废旧材料美化教室的环境。

  教具学具:

  旧画报、旧挂历纸、剪子、胶、其它自己需要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带来的各种鞋子,引导学生通过“看”,“想”,“说”,了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共同特点及组成部分。

  2、发展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在欣赏与联想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图形和色彩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敏锐的造型感觉,采用大胆的表现形式,独立完成一双有趣的,用料独特的鞋子作品。

  (1)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讨论,分析,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联想,找出根据各种材料制作鞋子,注重在质地,图形或色彩上产生不同效果。

  (2)绘画制作鞋子时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制作效果的协调,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图形,可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通过直觉进行大胆随意的创作。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制作方法。使用彩色广告纸,彩泥里,可以利用其鲜艳,强烈的色彩感觉,突出表现鞋子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四、教学拓展

  1、可以使用各种广告纸,旧画报,采用碎纸粘贴的形式,产生马塞克式的效果来制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2、寻找各种不同颜色,图案的小布片,采用“剪”,“贴”,“缝”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创作。

  3、用折纸制作立体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颜料添加花纹,颜色。

  4、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组鞋子的设计制作作品,并粘贴在废旧的纸板上,同时为版面确定主题,美化设计,进行展示,评比。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6

  年级:三年级

  课时:4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方法创作活泼、淘气的猴子形象;

  2、初步体验画笔墨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练*、示范、巡视辅导、评析等

  教学目标:

  1、搜集、欣赏有关猴子题材的艺术作品,了解“猴”的造型和神态所产生的文化蕴涵。

  2、用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方法创作活泼、淘气的猴子形象,初步体验画笔墨的特点,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欣赏猴戏,模仿在“急急风”锣鼓经伴奏下猴子亮相的造型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关于猴子的资料图片及玩具等。

  2、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图片及猴子题材的绘画,工艺作品。

  3、彩色纸、包装盒、生宣纸、国画颜料、毛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展示一组猴子题材的图片(课件)

  提出问题:让学生用一个词语表达猴子的性格、脾气

  学生回答:……

  板书:淘气的猴子

  2、在欣赏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图片里猴子进行观察,展开讨论,谈谈自己对猴子的看法,说出猴子的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并加以说明。

  3、观看猴子野外生活的片段,了解猴子的一些动态、表情。

  4、学生结合图片的欣赏以及自己的理解,尝试用肢体语言来创造猴子的多种姿态造型。

  5、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来表达猴子的姿态造型及生活方式、特点。

  6、安排学生进行选猴王,学*猴戏动作,表演花果山猴子的生活的创新表演。

  7、进行国画尝试性练*和学*。

  学生练*,教师巡回辅导

  1、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中的错误方法及不足,给予适当是示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氛围。

  2、及时提醒学生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3、以鼓励性的言语鼓励和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

  教学

  1、采用师生、学生相互的方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

  2、特别是对制作、绘画、集体和个人表演中表现出色的同学要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里的宣传活动多出力。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是否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敢于进行拍摄和采访实践,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是否能够掌握照相机的基本*作方法,拍出符合采访内容,有初步构图意识的作品。

  3.是否对资料整理,编辑,展示工作产生兴趣,能在某一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必要的摄影和采访工具,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

  2.学生分组准备采访的内容以及相应的器材。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2月20日——12月23日

  活动一:

  做好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导入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兴趣。

  活动二:

  教师讲述简单的摄影知识,以清晰的演示说明怎样进行摄影,怎样进行采访活动。要注意消除学生对摄影实践的惧怕心理。

  要讲清照相机上常用部件的*作按钮的名称及功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可以让学生先模拟使用一下照相机。

  活动三: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

  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和摄影活动。

  札记:现在的孩子真是了不得,他们设计的问题很有深度,居然还有针对老师的“如果让你重新选择职业,你还会当老师吗?”可见他们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能再把他们当小孩子看了。

  第二节

  施教时间:

  12月27日——12月29日

  活动一:

  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照片资料进行整理编辑。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活动二:

  学生整理,教师指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进行拍摄,采访实践的机会,去创作更生动有趣的形象,报道展示更有意义的事物

  2.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具体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题或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教学参考资料

  摄影其实是一种记录影像的技术,进行这种技术的工具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一个不透光的盒子,作用是控制光线的进入,使胶卷产生不同程度的曝光。照相机包括机身和镜头两个部分。机身内置快门来决定胶卷进行曝光的时间,快门其实是一个掩盖胶卷的机械装置,在进行曝光时按照所设定的时间而打开,让业自镜头的光纪录在胶卷之上,而镜头则是一些光学组件,用以结集光线,在胶卷上造像。相片影像的优劣取决于合适的曝光(还有构图,色彩等等),相机快门负责曝光时间,而镜头不单有对焦的功能,更重要是用可调较的光圈来决定光线量,再配合快门决定光线投射在胶卷上的时间,产生一个受控制的曝光过程,即是一个拍摄过程。而胶卷刚记录下影像,通过冲洗,扩印等工序,便最终得到拍摄所要的照片资料。

  札记:在分组下去采访时,有一个组三位同学推来搡去的迟迟不见行动,我问他们怎么不行动?他们说:“我们三个都很害羞,不知道该由谁去说。”我鼓励他们设计好问话稿,然后一人问一句,每个人都要锻炼自己。不一会儿他们回来了,红着脸说:“张张嘴也没有多难嘛!”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8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要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猴子捞月》等寓言故事进行戏剧性表演,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

  2、欣赏巨石陈图片,学生在交流、探索中了解光和影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发挥想像创造自己的“巨石阵”。

  二、教学过程:

  1、观看VCD片子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我国古代最具创造性用品——日晷图片或录像资料。

  例如,从故宫太和殿前的日晷引入教学,启发学生根据这一古代人的创造展开课题。

  2、请学生选择讲述或朗诵自己所熟悉的《猴子捞月》、《月亮走,我也走》等寓言故事及童谣。

  3、从这些作品的情节中回忆和感受生活中光与影的现象,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并举例说明。

  4、启发学生利用不同的社会资源查找有关金字塔的资料,在班里展示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利用金字塔的造型用光的不同角度的照射产生的光照效果,讨论光与影的科学问题。

  三、教学:

  注重对光与影问题在艺术作品表现中应用的讨论,对有新的、特殊见解的同学要及时鼓励,建议大家将自己学*这一课题的感受书写出来,存入自己的艺术挡案夹。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结构分析 本册教材体现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立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教学的需要和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 2、教学内容分析

  以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公民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同学们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

  3、教学重难点分析

  同 学 们 应 自主、主 动 、合 作 、探 究 、生 动 活 泼 地 学 *,自 觉 地 培 养 创 新 精 神

  和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学*美术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训练,所以他们已具备了一些基 本 的 美 术 素 养。能 够 欣 赏 美 术,进 行 一 些 简 单 的 评 述 。但 是 ,这 只 是 初 步 的 ,并 没有 达 到 一 个 高 的 层 次 ,学 生 的 造 型 、表 现 能 力 需 要 更 进 一 步 的 提 高 。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画画有了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些个性化的东西,这是一个提高。

  四、主要教学措施

  1、 严格教学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规范作业评讲。

  2、 充分应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3、 加强课前准备工作,努力按教材上好每个教学内容。

  第一课我的小天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显性内同与目标应知: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表现个人兴趣爱好。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的小天地,突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提高画面的表现能力、组织能力和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家的照片或图片,采用回忆或与想象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喜爱之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设计和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和健康地审美情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自己的双手取实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难点:绘画时房间力家具与家具之间、家具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

  三、教学准备:有关居室环境设计的课件,绘画工具和材料。

  四、讲授新课:

  1、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准备上课。 2、导入新课课件:欣赏图片“我的小天地”。

  (1)提出问题:(调动全员参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自我表现和探究学*的欲望。互相学*,拓宽思路。) ①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在这个家里有一个属于你自己活动的小天地吗?自己的小天地给你带来哪些快乐?

  课件出示课题:《我的小天地》 3、讲新授课:

  (1)提出问题: ①看看课件再结合自己的小天地说一说图片上的小天地以什么颜色为主? ②布置了哪些装饰品?装饰品越多越好吗?房间有什么特色吗?

  (2)课件演示:(利用示范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互相学*,互相提高,开阔思路。引发学生发散思考,激励学生大胆创新。) ①生从以下几方面谈自己的感受。色彩、陈设、功能、特点。 ②观看欣赏图片说一说图片上房间里的那些设施吸引了你?你觉得这样的好处在哪?

  (3)小组讨论

  ①怎样才能布置出自己喜欢的小天地?从色彩、陈设、功能、特点。 给出一些家具摆设让小组讨论,自己选择。想一想选出的东西该怎么摆放进自己的小天地?怎样才能美观呢?引导学生,在布置自己的小天地的时候要注意主次、前后、大小等。

  ②学生欣赏优秀的儿童室内设计及其优秀的学生作业。学生之间谈感受,提出自己大胆的设计思路。

  五、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1)可独立,也可以自由结合。(2)可先设计出草图,然后绘画表现。(3)在环境设计时,可以考虑到自己本地区的文化*俗以及自己的爱好特点。(4)在设计中还应考虑到自己的房间应具有的功能和特点。(5)要使自己的小天地实用、美观、温馨,有特点,体现出自己健康的审美情趣。

  六、小结:

  (1)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2)鼓励大胆想象的学生。

  课后反思: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10

  课题 我的美术“百宝箱”

  课题 做个存钱罐

  课型 设计应用

  教法 观察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够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富有特色的存钱罐。

  2、在构思和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

  教学过程

  一、激趣

  让学生将自己的存钱罐拿到课堂上,引发存钱罐的话题:

  1、存钱罐的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何特点?

  2、存钱罐的取放是怎样设计的?

  3、你带来的存钱罐适合什么样的人使用?

  使学生认识到设计师将造型与实际应用巧妙地结合,使他们感受到,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方便我们的使用。

  二、探讨

  指导学生分析教材上的师示范作品:

  1、这些作品用了怎样的材料?

  2、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适合用来制作存钱罐?

  3、它适合给谁使用?

  分析讨论的话题逐渐转到:

  如何将自己的设想转化成实际的物品呈现出来?

  三、操作

  进行必要的技法指导,如:怎样在纸盒上开洞,塑料瓶要如何切割等问题。

  四、实践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分层次指导。

  五、延伸

  在制作完成后,提出问题:

  对于学生不正确的回答予以积极正确的指导。

  课后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有关存钱罐的发展历史、民俗和文学作品来增强本课人文情感的含量,可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课题 猫儿去哪了

  课型 造型表现

  教法 讨论法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主题创作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及绘画创作能力。

  2、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了解外貌

  出示一件教师的衣服,问:上面的图案是什么?

  从学生的答案中提炼猫的外貌特征、动作、姿态,适当介绍猫的有关知识和生活*性的了解。

  二、展开话题

  从猫本身的特点拓展到了解猫在生活中有趣的表现,问:

  小猫会到哪儿去呢?它会遇到谁?可能发生什么事?

  引导学生大胆的想,大胆的说,为下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三、创作提示

  提示基本的绘画技能,你想画什么?什么是你绘画表现的重点?你画的小猫是什么样的?在做什么动作?

  四、自主创作

  学生创作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用一种方法来创作,既可以是单幅作品,也可以是连环画等等。

  五、展示交流

  创作完成后,进行交流展示,大家相互欣赏作品,相互评价。

  课后总结

  “猫儿去哪了”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用绘画创作的形式表现趣味性就更强了。

  课题 在医院

  课型 造型表现

  教法 讨论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认识、记忆周边的事物。

  2、大胆运用色彩、线条表现对生活的感受与记忆。

  3、激发学生热爱健康、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积淀情感

  出示关于医院的情景图片,引起孩子们的回忆,说说自己去医院的所见、所闻、所感。引导学生着重于情感体验:你看到了些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二、创作构思

  在创作前先进行构思:

  首先确定自己要表现的内容;

  其次是绘画中如何布局画面;

  最后还要思考怎样借助色彩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创作表现

  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大胆的运用色彩线条来表现,要求学生在绘画时尽可能地表现得深入与细致。

  四、评价交流

  作品完成后,可以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彼此谈谈自己的所画内容,在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谈给学生听。

  课题 大海上的船

  课型 造型表现

  教法 观察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船的发展史及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2、通过不同的船只造型,了解船的一般结构,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黑板上画出大海,今天啊老师要领大家去大海远航!

  二、新授

  1、老师准备了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谁能用这几个图形拼出一艘船来?

  2、其实远洋船的种类有很多,下面老师就领大家去见识一下它们!学生认真观察。

  3、看了这么多的远洋船,你想亲自造一艘这样的船吗?

  4、老师也设计了几种远洋船,你们看,有用线描的,有用排水法的这些方法都可以设计远洋船。

  三、作业要求

  好了,现在就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设计一艘远航穿。

  四、学生作业、展评:

  引导学生从设计上,从造型上,评出奖项。

  课后总结

  让学生了解船的发展历史和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课题 小棋手

  课型 设计应用

  教法 讨论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握棋盘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通过棋盘的整体布局渗透浅显的设计意识。

  3、相互交流合作,体验学*与游戏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游戏体验

  利用简单的道具玩大型的探险游戏。

  二、观察了解

  1、结合游戏,引导学生思考棋盘设计的基本规律。

  2、教师示范,体现棋盘设计的步骤、方法。

  三、分析认识

  1、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探险棋盘中遇到的关卡。

  2、总结关卡的表现内容:人物、动物、植物等。

  3、对比欣赏学生作业。

  四、学*获得

  1、提出作业要求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一个想法独到、线路清楚、关卡有趣的游戏棋盘。

  2、开展交流与讨论:

  (1)你们的棋盘将围绕一个怎样的主题进行设计。

  (2)你们在集体创作中会怎样分工呢。

  3、学生合作表现,教师指导。

  五、游戏体验

  1、作业评价

  2、在自己设计的棋盘中玩游戏。

  课题 漂亮的虎头帽

  课型 造型表现

  教法 观察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欣赏并传承中国传统民间艺术。

  2、感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学*其色彩、想象力丰富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1、虎头帽也叫做风帽,是流行于中国民间的一种既实用又美观的传统手工艺品。

  2、思考:为什么要用虎来装饰给孩子带的风帽?

  3、通过欣赏发现虎头帽的装饰一般集中在三个部位:前顶部、后披风、周边,这是制作时要装饰的重点。

  二、制作要点

  用彩色纸通过折叠、剪贴形象、添画细节的方法制作纸质虎头帽。

  适当的示范虎头帽的基本折法。

  引导学生遵循设计——折叠——剪贴装饰——细节添加——逐渐完善的步骤进行。

  三、大胆创作学生在具体制作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帽子容易做得过小,教师可让学生先试戴调整合适后,在进行装饰。

  四、品赏评价

  学生戴着自己制作的虎头帽,互相评价一下:谁的帽子最好看?谁的制作最精良?

  教师评价

  认识了解这种民间艺术,体会蕴含的是来自长辈深深地祝福和浓浓的爱。

  课题 冬天里

  课型 综合探索

  教法 观察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欣赏冰雪造型的作品并能进行评述,抒发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

  2、能够利用冰雪进行创作。

  3、表达自己对冬天的感受和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感受雪景的美

  1、看到眼前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

  2、你接一些雪花仔细看一看它的长相。

  二、分组游戏

  1、看看你能踩出多少花样?

  2、在雪地上你能画出彩虹吗?

  3、这些工具很有趣谁来试一试?

  三、交流欣赏

  欣赏雪景图片,感受雪景带给人的洁净之美。

  四、尝试与练*

  1、教师演示:

  用铅笔轻轻画骨式动态人物,姿态多样,有前后关系,使画面充实,主题突出。

  2、学生作画,自由选择不同颜色的作业纸。

  3、结束工作

  课后总结

  自然与人密切相关,许多自然现象通过感受、观察、描绘显得非常生动有趣。

  课题 我的童年

  课型 欣赏评述

  教法 讨论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欣赏以童年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感受其艺术特色。

  2、能口头描述自己对艺术品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欣赏

  1、欣赏《新课本》让学生回忆新学期开始发新书的情形,心情怎样。

  2、欣赏《藏童上学》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二、自主欣赏

  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艺术特色的感受上,用简短的文字进行表达的要求。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以组织学生对同一幅美术作品的描述练*,看看那些同学抓得住欣赏对象。

  三、交流欣赏

  同学间相互进行品评。

  课后总结

  学*兴趣是学生学*自觉性的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低年级学生学*的主要动力。它在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补充内容:

  课题 线描大树

  课型 造型表现

  教法 观察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和欣赏纯粹的线条美,认识线的丰富、强烈的表现力。

  2、学*用各式各样的线来描绘质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观察

  1、复*上节课的知识:

  提问:常见的线有几种?怎样表现

  2、展示上节课作品:

  鼓励学生:在画图构图方面控制能力有所增强。

  3、板书课题《线描大树》

  二、自主学*

  作业要求:

  1、四人一小组画一组树。

  2、以线为主、单色绘制。

  3、每次老师出题,大家创作。

  4、教师和学生互动,请老师和两个同学在黑板上一起作画。

  三、想象创新

  学生自主作画,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创作并参与到学生的绘画活动中去。

  课后总结

  通过补充内容的学*内容,使学生更加明确了在画面中如何充分利用“线”的样式来为作品内容服务,同时增强了同学们的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11

  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船的特征,了解船的作用、构造,能自己设计并用废旧材料做一艘小船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注意如何合理、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懂得废物利用。设计有创意、美观的船模型。

  教学用具:

  电脑、一艘自制船模型、剪刀、小刀、胶水、彩色纸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引出小船,先让学生自己介绍*时看见的船,和坐船时都有哪些印象。

  教师:总结刚才学生所讲,播放幻灯片边看边介绍(传统的木船、帆船、游艇、油轮、独木舟、龙舟。)

  二、揭示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手工制作课。

  今天,老师来教大家动手制作一个小船的模型。刚才我们都看见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片,那就让我们亲手去做一做。

  先来欣赏课本中一些小学生制作的模型,观察造型和使用的材料(引导学生懂得废物利用),简单分析制作方法(由学生自己说)。

  教师出示一艘自制的船模型,简单介绍它制作的材料和步骤!

  三、动手制作。

  分小组合作,分工合作方式,同学之间互助一起设计制作属于自己小组的船模型。

  制作过程注意事项:(小黑板出示)

  1、先构思设计一艘你们要制作的船模型,这艘船需要哪些材料?(学生说)

  2、动手做时注意剪刀、小刀等锋利工具的使用,避免误伤他人与自己。

  3、合理分工,很重要。这样才能又快又好完成制作。

  师:各小组巡视,并指导制作。

  四、交流展示。

  经过15分钟左右的时间,看看哪个小组先做好。做好后,分别让九个小组,小组组长上台介绍:制作过程、材料使用、如何分工。

  五、学生自评

  评选小组作品活动:最具创意奖、最具美观奖。(奖品:一颗大红星)

  六、课后拓展。

  看~*时在我们眼中是废品,可今天却在我们的手中有了它的利用价值,制作船的模型。

  只要我们懂得合理的利用,同样可以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今后我们大家要有保护环境意识,懂得再利用。为我们居住的美丽家乡献出一份力量!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12

  课题与教学内容

  十五、小旗手课时安排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副棋。

  过程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计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一、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爱玩棋吗?

  你们所玩棋的名称叫什么?

  为了激发孩子的学*兴趣,教师在课前自己动手利用多媒体制作一副新奇的棋,出示个学生,让学生发现不同之处。

  二、体验探究:

  (一)玩棋

  1、教师说游戏规则,请几名同学到前面来和老师下棋。

  2、教师介绍一些国际象棋大师,比如中国的谢军。讲关于下棋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棋的制作方法:

  1、欣赏课本中的游艺图,说说是怎样做的,有什么不同?

  2制作游艺棋时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让学生每人提出一个设想,并勾画草图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如果采用个人制作的形式,则可以按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如果采用小组分工的形式可以大家共同筛选设计方案,协调安排,共同分工制作。

  3、可以是*面绘画也可以是立体作品。

  4、还可以想象更多的制作方法,如全班同学在操场上用粉笔来制作一副大棋,同学们可以当棋子,大家共同来我玩下棋的游戏,这样的方式既健身,又益智。

  三、实践操作:

  1、学生制作,教师辅导,教师随时提醒学生协调好合作关系。

  2、作品制作完成后从中体验玩棋带来的快乐。

  四、展示作品:

  让学生将自己有特色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并谈一谈玩棋的感受和收获。

  学生:爱玩!

  学生:军棋、象棋、跳棋、五子棋――――――等等。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及时补充。

  学生观察老师做的棋,自由说出区别。

  学生自由到前面来下棋。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自由讨论并说出自己知道的象棋大师。讲知道的小故事。

  学生自由制作游艺棋,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制作立体或*面的均可。

  小组合作时要协调安排,共同制作。

  学生在玩棋的过程中都很投入,也很开心。

  通过欣赏范例,激发学生自己动脑筋设计一副新颖别致的棋的愿望。

  通过介绍一些国际象棋大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游艺图,并说说他们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区别,可以先小组讨论。

  为学生提供多种棋的玩法。

  学生操作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活动方式,都要学生的活动和美术学*紧密结合,这样才能达到美术课的训练目的。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造型艺术,增加学生对陶艺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尝试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压按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教学重点:

  掌握泥塑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特的浮雕头像。

  教学难点:

  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泥、垫板、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同学们家里面有养宠物的吗?老师这儿啊也有一只小宠物,我们一看它的本领吧!播放视频。

  你们知道视频中的小宠物叫什么名字吗?七仔。那在刚才的视频中它都做了哪几种表情啊?高兴、生气、考一百分……它做这些表情的时候脸和*常一样吗?不一样。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它的这些表情啊?奇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张奇特的脸》。

  板书课题。

  二、欣赏

  1、课件出示一组图片。那么在看图片时,大家要注意观察你见到的人物的表情,看看他们的表情有什么特点。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的人物表情有什么特点?你可以学一学吗?”

  这些脸跟我们*常看到的脸有什么不同?眼睛、鼻子、嘴巴不一样了。

  我们知道了:通过(脸)我们能看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人的情绪都是通过脸上的(五官)表现出来的。

  2、明星照片和他们的肖像漫画

  (1)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赵本山的脸型就很有特点,他自称自己是什么脸啊!另一张画家给他画的肖像漫画,还有范围和葛优的照片及漫画肖像。

  (2)漫画中的脸型和现实中的脸型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奇特?

  (板书:脸型——变形)

  2、出示明星照片和他们的肖像漫画

  漫画肖像中脸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板书:五官——夸张)

  3、出示各国球迷的脸

  师:这些脸和我们正常的脸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板书:色彩——鲜艳)

  4、分小组观察图片,看看它们哪里奇特?看看谁找得最多、找得最快?图坦卡蒙金面具、贵州面具、京剧脸谱。(点击课件)

  从基本外形到细节装饰讲解,夸张的造型、精美的装饰、丰富的色彩。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课本上的学生作业,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做了一张奇特的脸啊?泥。

  三、讲授

  我们今天就用彩泥,来制作一张奇特的脸。

  师:摸一摸、捏一捏,感觉像不像妈妈做馒头用的面?

  生:像

  师:谁在家帮妈妈做过馒头?

  师:*常我们在家要帮妈妈勤做家务。

  即使没有做馒头的经验大家总玩过橡皮泥吧?请大家揉揉你手中的泥告诉老师这泥除了可以这样玩还可以怎么玩?(教师演示揉的玩法)

  师生:压、搓、捏、刻、镶嵌。

  师:方法有了,我们来看看如何制作一张奇特的脸。现在,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哪个同学最聪明,点子最多。

  演示步骤:

  先拿一部分泥来做脸型,做之前,要先想好,要做一张什么形状的脸。然后我们根据脸型制作出形状位置奇特、表情夸张的五官,下一步就是装饰了,装饰时花纹越奇特越有趣,像挂上珠子,插上羽毛……有的脸上还刻有图案。在后面的制作中,大家就可以灵活运用这些会让脸看起来更特别的方法,但是这些辅助材料要有选择地使用,有的表情并不一定适合用。

  老师的作品完成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灵感。欣赏学生作品。

  (四)看了那么多奇特的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发挥想象力,做一张奇特表情或奇特造型的脸。

  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发现造型奇特或好的技法及时点评展示。

  (五)作业展评,召开“奇脸展览会”

  (1)给同学们讲讲你的作品表现的是什么?

  (2)你最喜欢谁的作品?是因为造型奇特吸引了你,还是因为细节表现或技法新奇有趣?

  (六)拓展延伸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设计制作出了一张张奇特的脸。课下可以把作品当做礼物送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同学,老师相信这一定是他们收到的最特别的礼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一张奇特的脸

  脸型变形

  五官夸张

  色彩鲜艳

  教学反思:

  由于上学期学过一堂面具设计课,和这一课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学生学来比较轻松,更主要的是这一课的主要材料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泥,他们把这堂课当作了一堂玩泥的课,所以,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更大的开发,造型和装饰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14

  教材分析:

  教材展现给学生一个丰富的传统民间虎文化。教师在教学时扩展的空间非常大,可根据学生的设计意图,引导、帮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虎。发展学生的个性情趣,才是教材的主要目的。

  本课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浏览虎的资料,是学生了解虎的特征以及传统文化中虎的魅力,从而了解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目标:选择自己喜欢的虎的形象做一做,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选择自己喜欢的虎的形象做一做虎。

  教学难点:作品的新颖和创新。

  教学用具:铅笔、记号笔、图片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启发法、示范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森林之王是谁吗?对了,是老虎。

  了解虎的文化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虎的了解。我们来看一看汉代的“虎纹瓦当”。自古以来,虎是威武勇猛的象征,是扶正镇邪的“保护色”。因此,以虎的形象制作的民间传统工艺品深受群众的喜爱。

  小组内说一说虎的特征和文化。

  欣赏各种虎的作品

  陕西的虎头面具虎灯笼陕西的泥坐虎布老虎等这些民间传统工艺品各具特色,你喜欢哪一件?说一说你的感受?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学小组讨论

  分析实物虎和作品虎的不同

  我们来看两张图片。 看一看实物虎和装饰图案虎的不同。

  从五官特征说一说实物虎和作品虎的不同。

  欣赏书中学生作品

  1、 剪纸作品是先在纸上画出虎的外形,用剪刀剪出眼、耳、鼻花纹等,再沿着外形完整剪下。2、 泥塑作品看书中的制作步骤,想一想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同学说说泥塑虎的制作步骤:1、 用泥制作出虎的各个步骤。2、 用牙签把各个部分固定好。3、 用水粉颜料画上虎的眼、耳、鼻花纹等。

  学生实践活动

  试着用彩纸或泥等材料来塑造一只可爱的老虎吧!

  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作业展示

  学生互评、自评。看谁做的虎最威武,最好看。

  学生。

  教学延伸

  你还想用什么来制作虎,回去试一试吧!

  学生说一说。

  虎是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图腾之一,虎 的形象已无所不在,运用在文字、诗歌、雕塑、绘画、戏曲等各个方面。你想能不能把你做的虎运用于你的生活呢?

  可以做一张有虎的书签;可以把虎的作品放在桌上作为工艺品······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美术知识:了解葫芦的有关知识,掌握设计葫芦娃娃的方法。

  2、美术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品德教育:通过欣赏及学*制作葫芦娃娃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葫芦的特点以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纹样的设计

  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复印纸、剪刀、铅笔、葫芦、作业展示栏、彩色复印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理念

  一、初步探究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讲授新课

  (1)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运用剪纸的方法设计葫芦娃娃。

  (点击课件,播放课题首页)

  (2)创设文化情境,了解葫芦。

  教师: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来和我们一起上这一课,大家欢迎!

  跳跳:嗨,大家好!我是葫芦娃娃,我的名字叫跳跳,谁愿意和我一起玩闯关游戏!

  第一关:你曾在哪里见过葫芦?

  葫芦是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有卷须和软毛,叶片呈卵状。果实光滑,初绿色,后变白、变黄。全国各地都有种植葫芦的人,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第二关:葫芦的用途?

  葫芦的果实嫩时可做蔬菜食用,老熟时可做容器,亦可药用。经过烫烙、绘制、刺绣和加工还可以做成工艺品呢!

  第三关:跳跳不跳了,这是为什么呢?

  跳跳:呜……,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哭吗?因为我没有伙伴跟我玩,你们能给我找几个葫芦娃娃来跟我玩吗?

  教学理念:参与闯关游戏,积极思维。通过开门见山的方法导入新课,交代本课任务,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学*状态。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利用学生好玩的心理,通过闯关游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与探究活动。

  二、深入探究

  (3)探究学*,学剪葫芦娃娃。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葫芦外形;

  :葫芦的外形是对称的,一般分上下两个园,上面的圆较小,下面的圆较大。

  其次,引导学生推测葫芦娃娃的创作步骤;(播放课件:创作步骤)

  折:采用对折的方法;

  画:画轮廓时,要求要大;

  画五官时,学*用不同的基本纹样表现五官;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基本纹样组合成朵花纹填满葫芦娃的肚子。

  剪:注意安全;

  注意对纸屑的处理。

  教师边演示创作过程边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进行创作。

  (4)引导赏析,开拓视野。

  (点击光盘,播放教师设计制作的葫芦娃娃,供学生欣赏。)

  观察、分析葫芦的外形。

  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将想法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在范图中找出常用纹样。通过引导发现,使学生了解葫芦的外形;通过教师的启发,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制作葫芦娃娃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归纳、的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三、评展延伸

  (1)学生作品展示

  (2)电击课件:

  小跳跳:哈!哈!谢谢大家给我叫来这么多的小伙伴,我跟小伙伴玩去喽!再见!

  (3)教师: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学*它有什么用?

  (4)延伸:展示葫芦灯笼。

  教学理念:通过跳跳的话使学生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四、课上所学知识、技法;

  教学理念:通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扮美自己的生活。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扩展阅读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扩展1)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菁华9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用几何形方方圆圆进行概括事物的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认识、观察表现各种事物和人物。

  2、初步体验运用几何形造型乐趣,用方形、圆形、三角形组成美好画面,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展学生运用几何形这一绘画语言进行表现的能力,使学生从感受生活的乐趣中,发现图形的美。

  3、学会更好的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重点:

  学*用简单的几何形观察事物,并用添加或减少的方法夸张、 概括地造型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由几何形展开的想象。

  教法学法:绘画法、演示法、游戏法、观察法、故事法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范画、方方圆圆的几何形、生活实物、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启发导入。

  1、故事引入:“从前有两个小朋友,它们的名字叫方方和圆圆,有一天,它们发生了争吵,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朋友多,圆圆说:“我的本领可大了,圆形的物体可多了:太阳是圆的,星球是圆的,皮球是圆的??”;方方说:“我的本领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们看:电视机、房子、盒子??;方方和圆圆一直在争辩谁的本领大??”到底它们谁的本领最大呢?

  2、请你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方方的,圆圆的?

  3、揭示板书课题。

  二、游戏体验,理解感知。

  1、游戏感知——用两个个袋子装着两种不同形状:方形、

  圆形,请学生摸一摸,分辨形状,并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2、找朋友——出现包含两种形状的图片(可以是照片,

  也可以是图画),请学生从上面找出各种形状。

  3:对比找不同——用实物照片和用几何形概括了的图画

  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学*用几何形来概括和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形状,便于掌握简单、概括的绘画语言)。

  4、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动物,还有哪些的外形分别*似于方形、圆形。(七星瓢虫、刺猬的外形与圆形想死,牛、羊等动物的外形与方形相似,等等)

  5、用几何形概括事物的外形,有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外形特征。

  三、欣赏评述,自主探究。

  1、欣赏大师绘画作品和学生的绘画作品,看看画面上是怎么用几何形状表现主题的、表达思想的。

  A、欣赏黄永玉的国画作品《羊》:

  B、欣赏黄永国的国画作品《乌龟》,与真实乌龟图片进行对比:你能找找画与真实的动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C、黄永玉的水墨画《猫头鹰》。

  2、了解动物特征:动物们都有自己的典型特征,请猜猜这些图片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局部。

  3、仔细观察图中的动物,找出外形能用方形与它们*似的动物。画动物时,在概括的外型上添加动物们的典型特征,有助于我们准确的描画动物。

  四、尝试概括,方法总结。

  1、尝试小练*:选择图中的一种动物,快速的描绘出它的局部特征。描画动物时,特征可以有所取舍。

  2、说说动物的哪些特征必须添画,哪些部分可以省略?

  3、采用同一物体不同表现形式的比较法(例如:建筑可以有方形、圆形、三角形等造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知识面。)

  4、教师示范,总结板书。

  板书设计:

  (1)用几何形概括出事物的特征,夸张表现外形。

  (2)添加事物的典型特征。

  (3)调整构图,添画背景。

  五、大胆造型,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你见过哪些动物的`外形*似圆形或者方形? 用减或添的方法,夸张、概括地将它们描画下来!

  2、学生自主表现,播放相关素材和优秀范作。

  六、作业展示,交流评价。

  1、自主展示,生生互评。

  2、教师点评,表扬鼓励。

  七、教学总结,拓展延伸。

  仔细观察生活中各类事物,用各种几何形状总结概括,

  并尝试用减或添的方法,夸张、概括地将它们描画下来!

  课后反思

  三年级上册美术方方圆圆教案篇二:3年级上册美术第三课《方方圆圆》教学设计

  宫里镇中心小学

  课型:绘画课

  授课教师:卢老师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知圆形、方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状,能用线条等方法表现圆形、方形的组合物象。

  2、能力目标:在视觉、触觉感官体验中感受圆形、方形不同形状特征和概括观察物象的方法;在尝试中体验各种材料工具表现圆形、方形物象的乐趣。

  3、情感目标:能学会事物的搭配,合作精神运用到生活中。在参与中感受圆形、方形是一切物象基本形的科学现象;在合作竞赛中,尝试交往与共同努力获取

  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用圆形、方形概括、观察和表现物象。

  教学难点: 感受圆形、方形不同形状特征和概括表现物象。

  教具准备:教科书、课件、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讨论法、活动、总结、讲解、指导、启发与鼓励等。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程:

  故事引入:从前有两个好朋友,它们的名字分别是圆圆和方方。有一天,它们发生了争吵,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朋友多。圆圆说:“我的本领可大了,圆形的物体可多了:太阳是圆的,星球是圆的,皮球是圆的·····”

  方方说:“我的本领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们看:电视机、房子、盒子??”;两个个好伙伴都生气了,谁也不让谁。

  引出课题方方圆圆

  二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启动主体

  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帮忙劝劝它们:

  想一想,圆圆、方方还有哪些朋友?

  2.看来这两个个好伙伴朋友都很多,本领都很大,生活中少了那个形状都不行。如果没有了圆形,汽车变成方或尖的还能开动吗?如果没了方形,房子变成圆形怎么立得稳?所以这两种形状,在生活中缺一不可。

  (二)发挥主体

  1.游戏、感受:这个袋子装着两种不同形状:方形、圆形,请同学分别摸一摸,分辨形状,并说出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2.有什么是由圆圆、方方共同组成的?请学生从书上面找出各种形状。

  3.能不能用各种圆圆、方方组成一幅画呢?你打算怎么画?欣赏学生绘画作品,看看画面上是怎么用几何形状表现主题的、表达思想的。

  (三)创作:

  发展主体一起来用方方、圆圆创作一幅画。

  四作业评价,小结

  1.比一比:谁用圆圆、方方创造的物品最多?谁用它们组成的画面最美?

  2.自评:我画了什么?里面那些物体用了圆圆、方方?

  他评:用美术学过的知识评价(如点线色美、画面物体形状美、组合美)

  师评。

  3.本课小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圆圆、方方的物品,同学们只要细心观察

  就会找到许多有趣的发现。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是否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敢于进行拍摄和采访实践,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是否能够掌握照相机的基本*作方法,拍出符合采访内容,有初步构图意识的作品。

  3.是否对资料整理,编辑,展示工作产生兴趣,能在某一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必要的摄影和采访工具,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

  2.学生分组准备采访的内容以及相应的器材。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2月20日——12月23日

  活动一:

  做好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导入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兴趣。

  活动二:

  教师讲述简单的摄影知识,以清晰的演示说明怎样进行摄影,怎样进行采访活动。要注意消除学生对摄影实践的惧怕心理。

  要讲清照相机上常用部件的*作按钮的名称及功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可以让学生先模拟使用一下照相机。

  活动三: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

  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和摄影活动。

  札记:现在的孩子真是了不得,他们设计的问题很有深度,居然还有针对老师的“如果让你重新选择职业,你还会当老师吗?”可见他们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能再把他们当小孩子看了。

  第二节

  施教时间:

  12月27日——12月29日

  活动一:

  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照片资料进行整理编辑。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活动二:

  学生整理,教师指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进行拍摄,采访实践的机会,去创作更生动有趣的形象,报道展示更有意义的事物

  2.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具体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题或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教学参考资料

  摄影其实是一种记录影像的技术,进行这种技术的工具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一个不透光的盒子,作用是控制光线的进入,使胶卷产生不同程度的曝光。照相机包括机身和镜头两个部分。机身内置快门来决定胶卷进行曝光的时间,快门其实是一个掩盖胶卷的机械装置,在进行曝光时按照所设定的时间而打开,让业自镜头的光纪录在胶卷之上,而镜头则是一些光学组件,用以结集光线,在胶卷上造像。相片影像的优劣取决于合适的曝光(还有构图,色彩等等),相机快门负责曝光时间,而镜头不单有对焦的功能,更重要是用可调较的光圈来决定光线量,再配合快门决定光线投射在胶卷上的时间,产生一个受控制的曝光过程,即是一个拍摄过程。而胶卷刚记录下影像,通过冲洗,扩印等工序,便最终得到拍摄所要的照片资料。

  札记:在分组下去采访时,有一个组三位同学推来搡去的迟迟不见行动,我问他们怎么不行动?他们说:“我们三个都很害羞,不知道该由谁去说。”我鼓励他们设计好问话稿,然后一人问一句,每个人都要锻炼自己。不一会儿他们回来了,红着脸说:“张张嘴也没有多难嘛!”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搜集到的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造型各异的形式新颖的不同物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废旧材料的联想及艺术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学*和探究的兴趣。制作方法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践中多种材料的选择,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善于发现、利用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身边的废旧材料,并能合理利用,制作出立体或半立体的工艺品。

  教学难点:作品制作的新颖、美观以及能否用多种材料和方法结合完成制作。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利用废弃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废旧材料、剪刀、胶水、课件。

  学生准备: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看大屏幕,看一看这是些什么东西你们都认识吗?

  出示废品图片。

  教师:上节课同学们制作出了许多漂亮的剪贴画,这节课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将这些废品变废为宝。

  (板书)──变废为宝

  (二)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废旧物品,并思考如何让废旧物品变废为宝。

  提问:人们通常会拿这些废旧物品做什么呢?观察它的形状、颜色,想象怎样才能变废为宝?

  教师:同学们先来看一段动画视频,看看用这些废弃物能制作出那些艺术品。

  出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艺术品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教师:老师家里也有一些废旧物品,大家看看老师将这些废旧物品制作成了什么?

  教师出示作品图片。

  提问:你们喜欢哪一件作品?能看出这些作品用到了哪些废旧物品?在制作中用到了哪些方法?

  教师:有一个同学用家里的一次性纸杯作出了一个可爱的小企鹅,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2.播放动画《旧物改造──制作小企鹅纸杯》。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动画,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暂停,讲解纸杯的设计思路,启发学生对材料的再认识。

  教师:看了老师的示范,你们想到用你们手中的材料制作出什么样的物品了吗?赶快讨论讨论,说出自己的创意。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创作思路。

  提问:你们带了哪些废旧物品?可以将它改造成什么?

  4.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我们再看看其他小朋友将废旧物品进行了怎样的改造。

  提问:你能看出他们都利用到了哪些废旧物品?

  (三)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

  作业要求:

  用手中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件工艺品。

  步骤提示:

  1.在画纸上画出要做的工艺品外形及结构设计。

  2.将准备好的废弃材料用剪刀修剪成工艺品所需要的形状。

  3.利用胶水拼接材料。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打破物体原有的形态进行组合和创造。帮助学生共同解决制作上的难点。

  制作完成后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四)课堂讲评

  展示学生的作品,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发展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说一说你的作品的创意体现在哪里?(启发学生从材料的运用上讲。)

  你对其他同学的哪件作品最感兴趣?为什么?(启发学生从材料的运用和制作的造型上讲。)

  教师总结、评价。(主要从作品的想象力是否丰富、联想是否合理、材料运用是否恰当及小组合作是否愉快等方面进行评价。)

  本课总结:这节课通过开展回收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小制作的活动,不仅培养了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了审美情趣,还使我们养成了保护环境的良好*惯。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更多的材料,做出更多漂亮的工艺品吧。

  (五)拓展延伸

  提问:你还可以用废弃物制作更多的工艺品吗?鼓励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来制作各种新颖独特的立体造型。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

  本课属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领域,主要要求学生用木头、金属片、罐头瓶、纸片等废弃的材料,制作各种立体或半立体的工艺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自由的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教师带领学生浏览网页,欣赏一些工艺品的展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评价时,可从学生能否合理运用废弃材料进行组合创造的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对手工课热情高,但是由于对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观察不够细致,容易导致构思创意方面的局限。通过废旧材料的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通过教师演示制作,使学生直观了解用废弃物制作工艺品的方法和过程。再通过学生间的自评、互评,使学生主动取长补短,挖掘自己的想象力。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学*让学生感受和认识黄色和蓝色,增强对色彩学*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它们使画面构成的艺术效果,并试着采用各种不同的黄色和蓝色,分别画出以黄色为主的画和以蓝色为主的画。

  ②☆重点认识和感知黄色、蓝色带给人的不同的感受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③△难点绘画时注意主体和背景的色彩对比关系以及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对比。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对色彩美的认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训练学生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具

  图画纸、绘画工具

  学具

  图画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原色中的红色,这节课我们去了解黄色和蓝色,看看它们与红色到底有哪些区别。

  播放动画片《冰河世纪》片段,提出问题:这一段动画片,它的主色调是什么?用蓝色组成的画面优美吗?

  (板书课题)

  二、师生探讨,表现创新

  1.一起看一看画家为《卖为柴的小女孩》配的插图,你会对黄色和蓝色有更深的了解。

  创设情境: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夜里,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儿赤着脚蜷缩在马路边的墙角,她的衣服非常单薄,寒风吹得她瑟瑟发抖,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她想象着对面窗里温暖的火炉,丰盛的晚餐……

  2.师:同学们如果让你用画面来表现上面的情节,你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寒冷的冬夜?又用哪些颜色来表现窗里温暖的火炉和丰盛的晚餐呢?(生答)

  3.师:看看画家是怎样来表现的。(画家主要用不同的蓝色表现了夜晚的寒冷,用窗口透过的黄色灯光来表现室内的温暖.)

  4.继续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探究黄色与蓝色的表现。

  5.听了这段故事,看完这些图片,黄色与蓝色分别给了你们哪些感受?(黄色:温暖、明亮的感觉。蓝色:清冷的感觉。)

  6.继续欣赏作品。进一步感受黄色与蓝色带来的不同感觉。

  7.欣赏黄色的作品。

  8.这些画为什么称其为蓝色或黄色的画?

  9.在画面中如何处理黄色与蓝色的搭配。(以什么色为主就是什么色的画)

  三、出示要求,学生实践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一幅以黄色或蓝色为主的画。

  四、展示交流,多元

  1.展示学生作品

  2.组织学生

  3.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作业设置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一幅以黄色或蓝色为主的画。

  板书设计

  黄色和蓝色的画

  蓝色:清冷

  黄色:明亮、温暖

  课后反思

  本课与上节《红色的画》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与“造型·表现”为主的学*领域,让学生体验色彩的情绪、提高审美情趣是教学的重点。蓝色赋予我们一种虚幻、圣洁、闲适、一种隐藏于*静之下的激情,灿烂、阳光的黄色又是那么活泼、热情。欣赏大量的图片使学生能理解黄色和蓝色,并知道黄色和蓝色分别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觉,从而让学生明白,黄色是属于暖色调,而蓝色是属于冷色调。一幅黄色为主的画面是不是所有黄色都一样,一幅蓝色为主的画是不是所有的蓝色都一样呢?从画中让学生明白无论黄色还是蓝色,都随其深浅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蓝和黄,在作业中让学生能了解到画一幅黄色或蓝色的画,不是从头到尾就一种颜色,而是随着深浅的不一样,有变化。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造型艺术,增加学生对陶艺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尝试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压按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泥塑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特的浮雕头像。

  教学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泥、垫板、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同学们家里面有养宠物的吗?老师这儿啊也有一只小宠物,我们一看它的本领吧!播放视频。

  你们知道视频中的小宠物叫什么名字吗?七仔。那在刚才的视频中它都做了哪几种表情啊?高兴、生气、考一百分……它做这些表情的时候脸和*常一样吗?不一样。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它的这些表情啊?奇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张奇特的脸》。

  板书课题。

  二、欣赏

  1、课件出示一组图片。那么在看图片时,大家要注意观察你见到的人物的表情,看看他们的表情有什么特点。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的人物表情有什么特点?你可以学一学吗?”

  这些脸跟我们*常看到的脸有什么不同?眼睛、鼻子、嘴巴不一样了。

  我们知道了:通过(脸)我们能看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人的情绪都是通过脸上的(五官)表现出来的。

  2、明星照片和他们的肖像漫画

  (1)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赵本山的脸型就很有特点,他自称自己是什么脸啊!另一张画家给他画的肖像漫画,还有范围和葛优的照片及漫画肖像。

  (2)漫画中的脸型和现实中的脸型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奇特?

  (板书:脸型——变形)

  2、出示明星照片和他们的肖像漫画

  漫画肖像中脸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板书:五官——夸张)

  3、出示各国球迷的脸

  师:这些脸和我们正常的脸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板书:色彩——鲜艳)

  4、分小组观察图片,看看它们哪里奇特?看看谁找得最多、找得最快?图坦卡蒙金面具、贵州面具、京剧脸谱。(点击课件)

  从基本外形到细节装饰讲解,夸张的造型、精美的装饰、丰富的色彩。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课本上的学生作业,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做了一张奇特的脸啊?泥。

  三、讲授

  我们今天就用彩泥,来制作一张奇特的脸。

  师:摸一摸、捏一捏,感觉像不像妈妈做馒头用的面?

  生:像

  师:谁在家帮妈妈做过馒头?

  师:*常我们在家要帮妈妈勤做家务。

  即使没有做馒头的经验大家总玩过橡皮泥吧?请大家揉揉你手中的泥告诉老师这泥除了可以这样玩还可以怎么玩?(教师演示揉的玩法)

  师生:压、搓、捏、刻、镶嵌。

  师:方法有了,我们来看看如何制作一张奇特的脸。现在,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哪个同学最聪明,点子最多。

  演示步骤:

  先拿一部分泥来做脸型,做之前,要先想好,要做一张什么形状的脸。然后我们根据脸型制作出形状位置奇特、表情夸张的五官,下一步就是装饰了,装饰时花纹越奇特越有趣,像挂上珠子,插上羽毛……有的脸上还刻有图案。在后面的制作中,大家就可以灵活运用这些会让脸看起来更特别的方法,但是这些辅助材料要有选择地使用,有的表情并不一定适合用。

  老师的作品完成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灵感。欣赏学生作品。

  (四)看了那么多奇特的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发挥想象力,做一张奇特表情或奇特造型的脸。

  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发现造型奇特或好的技法及时点评展示。

  (五)作业展评,召开“奇脸展览会”

  (1)给同学们讲讲你的作品表现的是什么?

  (2)你最喜欢谁的作品?是因为造型奇特吸引了你,还是因为细节表现或技法新奇有趣?

  (六)拓展延伸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设计制作出了一张张奇特的脸。课下可以把作品当做礼物送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同学,老师相信这一定是他们收到的'最特别的礼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一张奇特的脸

  脸型变形

  五官夸张

  色彩鲜艳

  教学反思:

  由于上学期学过一堂面具设计课,和这一课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学生学来比较轻松,更主要的是这一课的主要材料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泥,他们把这堂课当作了一堂玩泥的课,所以,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更大的开发,造型和装饰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②重点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并认识*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③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具:有关童年的图片

  学具:自己搜集的有关童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展示一段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童年成长图片)

  师:你们就跟图片中的孩子们一样,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很多人的关心下幸福的成长,在你们的童年世界里肯定会有许多的故事,愿不愿意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我们就一起聊一聊有关童年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说一说你们的童年都有哪些故事。

  2.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童年生活景象。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你能说出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形式吗?仔细观察他们的穿戴,猜一猜哪件作品表现的年代最久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认真观察他们的表情,说一说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一样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一听。请你像小侦察员一样,推测一下他们周围的环境会是什么样子的中呢?

  3.打开课本欣赏原图。

  4.展示一组照片,提问:选择你最喜爱的作品,先描述画面,再说说你的感受,最后和自己的童年对比,谈一谈你的想法。

  5.欣赏《金色童年》:为什么作者要称这张照片为《金色童年》?

  6.欣赏《冬天的阳光》:冬天的阳光在哪里,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7.欣赏《欢天喜地》:通过欣赏清朝的年画作品,你能了解到清朝的儿童服饰、游戏等情况吗?

  8.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作品中的小朋友们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们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9.欣赏《端阳婴戏图》: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0.欣赏《战斗中成长》:他的童年是在什么环境中渡过的?你认为画面中的两个人谁是主角?为什么?

  三、课后拓展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可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还不能上学,看到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作业设置

  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板书设计

  10、童年

  分享我们的童年故事

  绘画形式:国画、油画、雕塑、摄影

  分析并欣赏

  课后反思:

  本课属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通过欣赏分析课本中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国画、油画、摄影、雕塑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并通过分析作品内容及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并对此产生共鸣。培养了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

  课型:绘画课

  授课教师:卢老师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知圆形、方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状,能用线条等方法表现圆形、方形的组合物象。

  2、能力目标:在视觉、触觉感官体验中感受圆形、方形不同形状特征和概括观察物象的方法;在尝试中体验各种材料工具表现圆形、方形物象的乐趣。

  3、情感目标:能学会事物的搭配,合作精神运用到生活中。在参与中感受圆形、方形是一切物象基本形的科学现象;在合作竞赛中,尝试交往与共同努力获取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用圆形、方形概括、观察和表现物象。

  教学难点: 感受圆形、方形不同形状特征和概括表现物象。

  教具准备:教科书、课件、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讨论法、活动、总结、讲解、指导、启发与鼓励等。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程:

  故事引入:从前有两个好朋友,它们的名字分别是圆圆和方方。有一天,它们发生了争吵,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朋友多。圆圆说:“我的本领可大了,圆形的物体可多了:太阳是圆的,星球是圆的,皮球是圆的·····”

  方方说:“我的本领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们看:电视机、房子、盒子??”;两个个好伙伴都生气了,谁也不让谁。

  引出课题方方圆圆

  二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启动主体

  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帮忙劝劝它们:

  想一想,圆圆、方方还有哪些朋友?

  2.看来这两个个好伙伴朋友都很多,本领都很大,生活中少了那个形状都不行。如果没有了圆形,汽车变成方或尖的还能开动吗?如果没了方形,房子变成圆形怎么立得稳?所以这两种形状,在生活中缺一不可。

  (二)发挥主体

  1.游戏、感受:这个袋子装着两种不同形状:方形、圆形,请同学分别摸一摸,分辨形状,并说出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2.有什么是由圆圆、方方共同组成的?请学生从书上面找出各种形状。

  3.能不能用各种圆圆、方方组成一幅画呢?你打算怎么画?欣赏学生绘画作品,看看画面上是怎么用几何形状表现主题的、表达思想的。

  (三)创作:

  发展主体一起来用方方、圆圆创作一幅画。

  四作业评价,小结

  1.比一比:谁用圆圆、方方创造的物品最多?谁用它们组成的`画面最美?

  2.自评:我画了什么?里面那些物体用了圆圆、方方?

  他评:用美术学过的知识评价(如点线色美、画面物体形状美、组合美)

  师评。

  3.本课小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圆圆、方方的物品,同学们只要细心观察

  就会找到许多有趣的发现。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流畅的线条勾画出物体轮廓特征。

  2、能抓住物体外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具体细致地描画物体。

  3、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以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点:

  抓住事物的特点加以表现,用线条概括勾画出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学会用线条的变化来加工图形,并对画面进行适当的装饰和美化。

  设计理念:

  本课凭借象形文字的图形趣味性及线条在文字与图形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用简洁的线条表达和概括事物特征,提升学生艺术感受力与创造性,发挥和体验造型语言魅力。

  课前准备:

  范品、铅笔、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情景创设:小区两户人家分别掉了东西,奇怪的是掉的东西都留有这样的影像,相同的轮廓,它们究竟是什么?

  2、学生观看课件图片,参与讨论,回答。

  3、老师解密,呈现两幅图:一幅图是饭碗上摆放一双筷子;一幅图为一团毛线上插着毛线针。

  4、揭示课题:线描外形。

  二、游戏活动,认识轮廓

  1、老师提问:这两样物品虽然不同,可是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总结什么是外轮廓:又叫外部线条,指群体或景物的外边缘线,每个物体的外形轮廓都不同。

  图片欣赏:物体的外轮廓。

  游戏《连连看》

  ①知道物体的外轮廓并找到该物品。

  ②看着实物找出物品的外轮廓。

  2、拓展:其中一张是物体的各个面的外形。

  只要你仔细看,不断转动实物就会发现,即使是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也会出现不同的外轮廓。(图片展示)

  三、尝试作业,讨论交流

  1、我们成功地认识了物体的外轮廓,怎样运用线条庙会下来呢?

  2、利用课件以及老师示范轮廓用线条描绘外形的过程,强调仔细观察物体,眼睛盯着物体看,不用担心画得好不好。

  3、小训练:请你双眼盯着被咬了的苹果看,跟着感觉走,把你看到的外轮廓画下来。

  4、分析学生作业。说说你画时的感觉,发现了什么?遇到什么难题?该怎么解决?

  5、师生共同总结。

  仔细观察即兴作业,尽管现在画得不好,只要你大胆描绘,熟能生巧。

  四、添加完整

  1、看着这些有趣的外形,好似你只给它留上了一个背影,现在我们就利用线条来添加结构。

  板书:描绘外形——添加结构线。

  2、欣赏学生范画,总结画法。

  五、自主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选择一组物品,你的眼睛一直盯住物体,仔细观察,手握铅笔,尝试画出这组物体的大致轮廓。

  2、学生大胆表现,教师注意随时调整、指导。

  六、评价交流与拓展

  1、展示学生作业。

  2、请你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9

  一、欣赏导入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课件展示)

  (1)生活中常见的黑与白:足球、太极、连续纹样、水墨画等;

  (2)心理学上产生错觉的黑白图片:人与杯子、房间、会亮的灯;

  (3)美学上渐变的黑白图片:埃舍尔的一组鱼鸟渐变图。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欣赏,让学生了解黑白图形应用比较广泛,它们之间的转换会产生意想不到视觉效果,初步感知黑白图形表现出来的美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按照《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尝试制作人像与杯的黑白正负形。

  (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

  (2)练*制作人像与杯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尝试过程中体验黑白对称图形组合后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本中插图,小组讨论:这些作品可以分为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在讨论中学生能够博采众长,从作品表现产生的效果将它们进行归类,进一步体验到黑白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美感。

  3、归纳总结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出示课件):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如变化的脸、一家三口等。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如人像与杯、皇后与卫士、女人与狗等。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如象与羊、埃舍尔的变换等。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如*汉代装饰纹样等。

  [设计意图:通过二次欣赏,让学生加深理解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进一步认识黑白图形在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的美感。]

  三、欣赏评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设计意图:在欣赏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表现不同的黑白图形。]

  四、创作表现:

  1、用绘画或剪纸等形式表现黑与白的正负形。

  要求:

  (1)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2)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2、学生进行临摹或创作,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处理学生呈现的问题,发现与众不同的作品。

  五、评价小结:

  1、作品展示与交流:

  (1)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或贴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说说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和喜欢的理由。

  (3)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说说自己这幅画有何需要改进的地方。

  (4)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成功之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课堂小结:

  学*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地方有疑问?

  六、课后拓展: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创作一幅黑白漫画,注意体现作品的形式美。

  教学反思:黑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作业过程中,许多孩子惊奇的发现:从黑纸上剪下花纹后,剩下的纸铺在白纸上居然也有着奇妙的效果!我适时引导他们: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只要带着艺术的眼光看世界,没有废弃物,只看你肯不肯动脑筋加工。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扩展2)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菁华9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学会感知各种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

  教学难点

  欣赏生活中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体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并合理运用音乐欣赏的激情作用。

  课前准备

  彩笔或油画棒,水彩纸,装饰用小物品,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实例。

  教学方法

  教法:激发引导、创设情境、鼓励发现

  学法:合作学*、探究感知、增知实践

  师生双边互动过程及效果共10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10

  一、音乐切入

  师:同学们,我们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与美好,感觉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丰富的色彩世界里。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色彩、体验色彩。

  (音乐切入,播放歌曲《天堂》并和同学们齐唱,旨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情绪,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白云,草地,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清清的湖水……

  (小组交流各自感受)

  效果:同学们的情绪得到充分调动,兴趣得到激发,营造了一个好的学*氛围。

  二、热身练*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感受到的事物表现出来,最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放轻音乐)

  生:(学生活动:有的小组以诗歌的形式;有的小组以绘画的形式;有的小组以歌唱的形式……)

  效果:亲自动手感知,初步体会了色彩的独特魅力。

  三、实例展示

  师:同学们,能将你们课前收集的实例展示出来吗?(要求在展示的过程中,谈谈哪些色彩搭配的好,是成功的?哪些色彩搭配还不够好,是不足的?并说出成功与不足的理由。)

  生:自己谈成功与失败,讲出自己的感受,将自己收集的各种实例(包括丝巾、帽子、花束等)一一展示。

  效果:从生活中的素材挖掘色彩的魅力,体验色彩的不同感觉。

  四、分析范例

  师:播放课件中的优秀案例,并和同学们共同评价。

  生:(广泛发言,谈自己的看法。)

  效果:同学们在评价欣赏中产生了对色彩的想象力,增强了色彩的感染力。

  五、色彩搭配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点装饰打扮二到三个同学,体现合作性。)(轻音乐)

  效果:同学们合作学*,练*色彩搭配,进一步对色彩搭配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六、表演展示

  生:试做时装模特,进行走台练*。

  (学生参与表演,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体现了综合性)

  师:播放课件中的音乐及画面。

  七、师生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入手,学*了色彩的知识,增强了对色彩的感染力。

  生:这节课很开心、快乐,在“玩”中“学”,在“学”中“得”,体验了色彩带来的乐趣。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②重点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并认识*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③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具:有关童年的图片

  学具:自己搜集的有关童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展示一段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童年成长图片)

  师:你们就跟图片中的孩子们一样,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很多人的关心下幸福的成长,在你们的童年世界里肯定会有许多的故事,愿不愿意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我们就一起聊一聊有关童年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说一说你们的童年都有哪些故事。

  2.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童年生活景象。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你能说出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形式吗?仔细观察他们的穿戴,猜一猜哪件作品表现的年代最久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认真观察他们的表情,说一说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一样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一听。请你像小侦察员一样,推测一下他们周围的环境会是什么样子的中呢?

  3.打开课本欣赏原图。

  4.展示一组照片,提问:选择你最喜爱的作品,先描述画面,再说说你的感受,最后和自己的童年对比,谈一谈你的想法。

  5.欣赏《金色童年》:为什么作者要称这张照片为《金色童年》?

  6.欣赏《冬天的阳光》:冬天的阳光在哪里,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7.欣赏《欢天喜地》:通过欣赏清朝的年画作品,你能了解到清朝的儿童服饰、游戏等情况吗?

  8.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作品中的小朋友们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们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9.欣赏《端阳婴戏图》: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0.欣赏《战斗中成长》:他的童年是在什么环境中渡过的?你认为画面中的两个人谁是主角?为什么?

  三、课后拓展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可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还不能上学,看到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作业设置

  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板书设计

  10、童年

  分享我们的童年故事

  绘画形式:国画、油画、雕塑、摄影

  分析并欣赏

  课后反思

  本课属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通过欣赏分析课本中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国画、油画、摄影、雕塑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并通过分析作品内容及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并对此产生共鸣。培养了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搜集到的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造型各异的形式新颖的不同物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废旧材料的联想及艺术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学*和探究的兴趣。制作方法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践中多种材料的选择,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善于发现、利用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身边的废旧材料,并能合理利用,制作出立体或半立体的工艺品。

  教学难点:作品制作的新颖、美观以及能否用多种材料和方法结合完成制作。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利用废弃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废旧材料、剪刀、胶水、课件。

  学生准备: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看大屏幕,看一看这是些什么东西你们都认识吗?

  出示废品图片。

  教师:上节课同学们制作出了许多漂亮的剪贴画,这节课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将这些废品变废为宝。

  (板书)──变废为宝

  (二)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废旧物品,并思考如何让废旧物品变废为宝。

  提问:人们通常会拿这些废旧物品做什么呢?观察它的形状、颜色,想象怎样才能变废为宝?

  教师:同学们先来看一段动画视频,看看用这些废弃物能制作出那些艺术品。

  出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艺术品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教师:老师家里也有一些废旧物品,大家看看老师将这些废旧物品制作成了什么?

  教师出示作品图片。

  提问:你们喜欢哪一件作品?能看出这些作品用到了哪些废旧物品?在制作中用到了哪些方法?

  教师:有一个同学用家里的一次性纸杯作出了一个可爱的小企鹅,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2.播放动画《旧物改造──制作小企鹅纸杯》。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动画,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暂停,讲解纸杯的设计思路,启发学生对材料的再认识。

  教师:看了老师的示范,你们想到用你们手中的材料制作出什么样的物品了吗?赶快讨论讨论,说出自己的创意。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创作思路。

  提问:你们带了哪些废旧物品?可以将它改造成什么?

  4.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我们再看看其他小朋友将废旧物品进行了怎样的改造。

  提问:你能看出他们都利用到了哪些废旧物品?

  (三)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

  作业要求:

  用手中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件工艺品。

  步骤提示:

  1.在画纸上画出要做的工艺品外形及结构设计。

  2.将准备好的废弃材料用剪刀修剪成工艺品所需要的形状。

  3.利用胶水拼接材料。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打破物体原有的形态进行组合和创造。帮助学生共同解决制作上的难点。

  制作完成后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四)课堂讲评

  展示学生的作品,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发展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说一说你的作品的创意体现在哪里?(启发学生从材料的运用上讲。)

  你对其他同学的哪件作品最感兴趣?为什么?(启发学生从材料的运用和制作的造型上讲。)

  教师总结、评价。(主要从作品的想象力是否丰富、联想是否合理、材料运用是否恰当及小组合作是否愉快等方面进行评价。)

  本课总结:这节课通过开展回收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小制作的活动,不仅培养了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了审美情趣,还使我们养成了保护环境的良好*惯。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更多的材料,做出更多漂亮的工艺品吧。

  (五)拓展延伸

  提问:你还可以用废弃物制作更多的工艺品吗?鼓励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来制作各种新颖独特的立体造型。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

  本课属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领域,主要要求学生用木头、金属片、罐头瓶、纸片等废弃的材料,制作各种立体或半立体的工艺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自由的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教师带领学生浏览网页,欣赏一些工艺品的展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评价时,可从学生能否合理运用废弃材料进行组合创造的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对手工课热情高,但是由于对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观察不够细致,容易导致构思创意方面的局限。通过废旧材料的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通过教师演示制作,使学生直观了解用废弃物制作工艺品的方法和过程。再通过学生间的自评、互评,使学生主动取长补短,挖掘自己的想象力。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4

  一、学*领域: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二、课时:

  1课时

  三、教材分析

  我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据统计目前*大约有五亿辆自行车,*均两三人就有一辆。在我国自行车是最为普遍、方便的交通工具,不论人们工作还是学*都离不开自行车,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自行车并不陌生,但是*时却很少会仔细的观察它。

  本教材从“造型·表现”学*领域的角度去观察生活中的自行车,并搜集相关的资料,同时也提供了部分相关知识素材:从自行车的结构外形、功能作用、发展历史、种类变化以及最新的概念款自行车的资料。综上所述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制定出了相适宜的学*内容。前期大量的浓缩知识结构,结合课件,给学生们在头脑里建立一个便捷快速的网络体系,更加利于创作。而欣赏评述概念款自行车的内容,则在外形设计、功能创新方面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启示。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用画笔描绘创作自行车。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的乐趣;

  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自行车的大体结构及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大胆创新教学难点:

  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方法或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六、教学策略:

  自行车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从它诞生至今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本课通过欣赏古今中外不同样式、不同用途的自行车,使学生观察、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启发他们寻觅历史、关注现在、畅想未来,从而对普通的自行车产生全新的感受,进而提高欣赏能力,激发创造热情。本课可以采用“交流了解──欣赏感悟──观察发现──创意联想──创造表现”的教学策略。首先以竞猜游戏导入本课的教学,认识最早的自行车,初步了解自行车的发明史,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自行车奥秘的愿望;

  通过欣赏,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历史,发现自行车的结构变化,理解自行车的设计变化目的是为了方便生活;

  接下来师生共同探究自行车的结构,从整体入手,强化细节,学*自行车的基本表现方法;

  通过新概念自行车的欣赏,引导学生将探究的方向转向自行车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外形、功能等方面进行自行车的设计构思;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以绘画的形式设计出造型独特、功能先进的自行车,并对自行车的特殊功能进行文字说明,创作中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拓展欣赏废旧物品改造的自行车,渗透变废为宝的设计理念,鼓励学生动手尝试,长大后将自己的设计变为现实。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自行车结构范画、水粉笔、纸学生课前了解自行车知识、纸、水彩笔八、教学过程1、有哪些同学在上课之前收集了关于自行车的知识?说一说自行车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2、出示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图片,说一说自行车的历史。

  现在,自行车像潮水一样,遍及世界各地,进入家家户户。但很少有人知道,发明自行车的是德国的一个看林人,名叫德莱斯(1785—1851)。?德莱斯原是一个看林人,每天都要从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发明一种交通工具的欲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轮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吗!就这样,德莱斯开始设计和制造自行车。他用两个木轮、一个鞍座、一个安在前轮上起控制作用的车把,制成了一辆轮车。人坐在车上,用双脚蹬地驱动木轮运动。就这样,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了。

  1839年,苏各兰人马克米廉发明了脚蹬,装在自行车前轮上,使自行车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此后几十年中,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如风帆自行车、水上踏车、冰上自行车、五轮自行车,自行车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以后随着充气轮胎、链条等的出现,自行车的结构越来越完善。

  自行车是谁发明的一直争论不休。但公认的是1839年英国人麦克米伦发明了蹬踏式脚蹬驱动自行车,在此之前的自行车都是靠用脚蹬地前行。

  (1)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的雏形大家仔细观察它的造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木制的自行车没有脚踏)

  同学观察得很仔细,那它怎么前行呢?这辆自行车就是用脚蹬地前进的。它的速度自然会很慢。

  想一想,如果我们骑上这样的自行车,感觉会怎样?(2)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自行车又进行了改进,变成了大小不同的两个铁轮,并在后轮装上了曲柄,从这辆车开始人的双脚真正离开了地面。看一看,自行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前轮上添加了鞍座和车瞪)

  (把车轮上的辐条改成了钢丝辐条)

  (3)这辆最接*我们现在的自行车,发明了钢管车架,轮胎变成了橡胶轮胎,发明了车闸,两个轮子变成了一样大小,最后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自行车。(出示现代自行车图片)

  自行车从产生至今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在这200年间,从第一辆木马式的自行车发展成现在的自行车,自行车一直在改进和发展中。那大家说自行车给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哪些方便、好处呢?(娱乐、交通代步、轻便运输、旅游健身、环保、交通工具等,自行车还被英国评选“250年来英国最伟大的发明”)

  3、师生一起讨论现代自行车的结构。都由那几部分组成:车轮、车座、车把、车架、齿轮、脚蹬、链条。

  下面咱们就来走进我们现代的自行车,,细心的观察一下现代的自行车。

  (1)从整体入手,你认为自行车由哪几大部分组成?大结构:由车把、(掌握方向)车轮、(滚动)车座、(坐人)车梁、(支撑)脚踏板(带动轮子滚动)组成。

  教师总结并演示:

  (2)仔细观察还有哪些小部件?小结构:链条、齿轮、链合、车筐、车后座、铃铛、车闸线等组成。

  4、讨论现代为了方便我们的生活,还有那些自行车(水上自行车、观光自行车、残疾人自行车……)。

  5、现代还有那些新颖的自行车,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图片。通过新概念自行车的欣赏,引导学生将探究的方向转向自行车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外形、功能等方面进行自行车的设计构思。

  (1)新概念自行车你喜欢哪一辆,为什么,你从它们身上受到了哪些启发?(2)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轮子,扶手,坐垫,踏脚板。它们是自行车前行的关键。可你知道吗,在设计师的眼里,只要可以使他前进,一切外形都可以改变。(欣赏外形新颖的自行车)

  (3)外形是设计师设计的重要元素,除了改变外形外,设计时还给自行车加了很多的功能。(欣赏多功能自行车)

  (4)欣赏了设计师的作品,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想设计一辆什么样的自行车?6。大家来欣赏其他同学设计的新颖的自行车,播放图片。

  其他同学也有许多很棒的创意,我们一起看一看。(欣赏学生设计的自行车)

  7、布置作业:

  根据自行车的功能,设计表现有创意的自行车。

  作业要求:

  (1)大胆想象,对自行车的外形或功能进行改造。

  (2)对自行车的特殊功能进行文字说明。

  (3)构图饱满,色彩搭配合理。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展示作品:大家设计的自行车真的很棒,我们都来办个自行车车展吧!说一说,你最喜欢谁的设计?哪辆自行车外形设计的最有创意?你喜欢哪辆自行车功能?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用几何形方方圆圆进行概括事物的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认识、观察表现各种事物和人物。

  2、初步体验运用几何形造型乐趣,用方形、圆形、三角形组成美好画面,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展学生运用几何形这一绘画语言进行表现的能力,使学生从感受生活的乐趣中,发现图形的美。

  3、学会更好的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重点:

  学*用简单的几何形观察事物,并用添加或减少的方法夸张、 概括地造型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由几何形展开的想象。

  教法学法:绘画法、演示法、游戏法、观察法、故事法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范画、方方圆圆的几何形、生活实物、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启发导入。

  1、故事引入:“从前有两个小朋友,它们的名字叫方方和圆圆,有一天,它们发生了争吵,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朋友多,圆圆说:“我的本领可大了,圆形的物体可多了:太阳是圆的,星球是圆的,皮球是圆的??”;方方说:“我的本领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们看:电视机、房子、盒子??;方方和圆圆一直在争辩谁的本领大??”到底它们谁的本领最大呢?

  2、请你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方方的,圆圆的?

  3、揭示板书课题。

  二、游戏体验,理解感知。

  1、游戏感知——用两个个袋子装着两种不同形状:方形、

  圆形,请学生摸一摸,分辨形状,并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2、找朋友——出现包含两种形状的图片(可以是照片,

  也可以是图画),请学生从上面找出各种形状。

  3:对比找不同——用实物照片和用几何形概括了的图画

  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学*用几何形来概括和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形状,便于掌握简单、概括的绘画语言)。

  4、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动物,还有哪些的外形分别*似于方形、圆形。(七星瓢虫、刺猬的外形与圆形想死,牛、羊等动物的外形与方形相似,等等)

  5、用几何形概括事物的外形,有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外形特征。

  三、欣赏评述,自主探究。

  1、欣赏大师绘画作品和学生的绘画作品,看看画面上是怎么用几何形状表现主题的、表达思想的。

  A、欣赏黄永玉的国画作品《羊》:

  B、欣赏黄永国的国画作品《乌龟》,与真实乌龟图片进行对比:你能找找画与真实的动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C、黄永玉的水墨画《猫头鹰》。

  2、了解动物特征:动物们都有自己的典型特征,请猜猜这些图片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局部。

  3、仔细观察图中的动物,找出外形能用方形与它们*似的动物。画动物时,在概括的外型上添加动物们的典型特征,有助于我们准确的描画动物。

  四、尝试概括,方法总结。

  1、尝试小练*:选择图中的一种动物,快速的描绘出它的局部特征。描画动物时,特征可以有所取舍。

  2、说说动物的哪些特征必须添画,哪些部分可以省略?

  3、采用同一物体不同表现形式的比较法(例如:建筑可以有方形、圆形、三角形等造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知识面。)

  4、教师示范,总结板书。

  板书设计:

  (1)用几何形概括出事物的特征,夸张表现外形。

  (2)添加事物的典型特征。

  (3)调整构图,添画背景。

  五、大胆造型,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你见过哪些动物的外形*似圆形或者方形? 用减或添的方法,夸张、概括地将它们描画下来!

  2、学生自主表现,播放相关素材和优秀范作。

  六、作业展示,交流评价。

  1、自主展示,生生互评。

  2、教师点评,表扬鼓励。

  七、教学总结,拓展延伸。

  仔细观察生活中各类事物,用各种几何形状总结概括,

  并尝试用减或添的方法,夸张、概括地将它们描画下来!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2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

  教材分析:

  本课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中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已学会原色和间色及调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做尝试性的色彩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由此让学生体验明度渐变可产生的纵深感及节奏美。

  教学目标:

  1.学*色彩的明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创作图案画。

  2.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3.体验明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色彩明度渐变的知识。

  2.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教学准备:

  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

  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练*、观察

  今天上课同学们都准备了什么工具?同学们喜欢用颜料作画吗?

  老师现在要考考同学们,看大家是否忘记了色彩的调制方法。请从颜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种颜色(除黑白灰),挤一些在调色盘里,然后把白色颜料拿在手里,多次与这种颜色调,每次加一点白色,用毛笔调匀,再依次练*,仔细看色彩用什么变化。(同桌两人一起调色练*,仔细观察色彩的变化)与*时调出的色彩有什么不同?(全部交流)

  这种色彩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今天我们就来学*色彩的明度渐变。(板书课题)

  二、介绍知识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色彩的明暗基调是指一个色彩结构的明暗及其明度对比关系的特征。整体的色彩是暗的,还是亮的;是明度对比强烈的,还是对比柔和的,这种明暗关系的特征,将成为这个设计的色彩效果的基础。

  按照孟谢尔色寺的明度色阶表,将色彩的明度划成十个等级,即存在10种明暗基调。即:低长调、低中凋、低短调、中长调、中间中调、中短调、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全长调。

  在高调中(亮色调):为了避免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强色相的对比节奏,这样可以增强高调色的色彩力度。

  低调色(暗色调):有一种重量感和物质感,在处现低色调时,加强冷暖对比可以增强低色调的生动感。

  三、欣赏

  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明度渐变作为表现手法的作品。

  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美术书中的图片、优秀学生作品

  四、交流

  欣赏了这些优秀的渐变画,你知道加入什么色彩调配才能调出明度渐变的效果?

  师总结:只要逐渐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形成渐变,成为有序排列的明度渐变图案。

  五、创作

  1.老师示范:

  教师用蓝色加白色、红色加黑色两种渐变作比较,结合学生调色小练*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示范,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跟老师一同练*、示范。

  2.学生练*:

  要求:用水粉颜料色完成作业,独立创作一幅色彩明度渐变的图案画。

  3.评价

  六、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1.评出“最佳效果奖”。

  2.你能用自己的作品来说说明度渐变的特点吗?

  3.你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现得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七、延伸

  寻找色彩的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8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要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猴子捞月》等寓言故事进行戏剧性表演,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

  2、欣赏巨石陈图片,学生在交流、探索中了解光和影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发挥想像创造自己的“巨石阵”。

  二、教学过程:

  1、观看VCD片子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我国古代最具创造性用品——日晷图片或录像资料。例如,从故宫太和殿前的日晷引入教学,启发学生根据这一古代人的创造展开课题。

  2、请学生选择讲述或朗诵自己所熟悉的《猴子捞月》、《月亮走,我也走》等寓言故事及童谣。

  3、从这些作品的情节中回忆和感受生活中光与影的现象,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并举例说明。

  4、启发学生利用不同的社会资源查找有关金字塔的资料,在班里展示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利用金字塔的造型用光的不同角度的照射产生的光照效果,讨论光与影的科学问题。

  三、教学:

  注重对光与影问题在艺术作品表现中应用的讨论,对有新的、特殊见解的同学要及时鼓励,建议大家将自己学*这一课题的感受书写出来,存入自己的艺术挡案夹。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9

  类型:绘画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各种线条元素进行重复排列,学*用疏密、长短、曲直的线条装饰人物。

  过程与方法——发现生活服装中美丽的装饰图案。在组织线条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线条的装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民族服饰,能发现民族服装与我们日常穿着服装的差异,感受各种图案的装饰效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线条的疏密表现深浅变化。

  教学难点——疏密线条的组合。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练*用点线面重复排列而形成的花纹。能用疏密、长短、曲直的线条装饰性表现生活中的人物。

  拓展层面:人物的动态和表情生动有变化,适当添加背景等,整体形成装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优秀作品、教师示范等。

  学生——铅画纸、彩色纸、油画棒、记号笔等绘画涂色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了解:

  1)提问交流:你知道我国哪些少数民族的名称?

  2)欣赏图片:出示部分民族服装图片,请学生欣赏。并对应出示民族的名称。

  请学生说说民族服装的特点,以及与日常服装的区别。

  3)简单介绍:教师简单介绍民族服装的相关知识。

  二、发现与尝试:

  1)出示图片:欣赏,并请学生观察发现民族服装上的装饰花纹。

  2)尝试绘画:画一画找到的花纹并尝试进行改变。

  展示与交流

  3)师生演示:把某一个花纹进行重复排列,比较不同花纹的组合效果呈现的深浅差异。

  教师小结:不同花纹的组合排列会形成深浅不同的视觉效果。

  4)欣赏图片:发现更多样的花纹。引导学生注意花纹疏密的安排。

  5)揭示课题:疏密的花纹

  三、想象与创作:

  1)师生示范:了解绘画步骤。

  2)欣赏作品

  3)提出作业要求:写生身边的人——形象生动、有动态变化

  进行装饰的线——用粗细、曲直的线条进行装饰

  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与组合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与欣赏:

  1)作业展示:小组展示,也可全班展示在黑板上。

  2)生生互评:从人物形象及线条装饰方面发现他人作品中有特点、有创意的地方。

  3)教师简评:

  4)课后拓展:欣赏图片,了解其他国家、民族的传统服装。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扩展3)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菁华6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用几何形方方圆圆进行概括事物的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认识、观察表现各种事物和人物。

  2、初步体验运用几何形造型乐趣,用方形、圆形、三角形组成美好画面,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展学生运用几何形这一绘画语言进行表现的能力,使学生从感受生活的乐趣中,发现图形的美。

  3、学会更好的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重点:

  学*用简单的几何形观察事物,并用添加或减少的方法夸张、 概括地造型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由几何形展开的想象。

  教法学法:绘画法、演示法、游戏法、观察法、故事法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范画、方方圆圆的几何形、生活实物、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启发导入。

  1、故事引入:“从前有两个小朋友,它们的名字叫方方和圆圆,有一天,它们发生了争吵,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朋友多,圆圆说:“我的本领可大了,圆形的物体可多了:太阳是圆的,星球是圆的,皮球是圆的??”;方方说:“我的本领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们看:电视机、房子、盒子??;方方和圆圆一直在争辩谁的本领大??”到底它们谁的本领最大呢?

  2、请你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方方的,圆圆的?

  3、揭示板书课题。

  二、游戏体验,理解感知。

  1、游戏感知——用两个个袋子装着两种不同形状:方形、

  圆形,请学生摸一摸,分辨形状,并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2、找朋友——出现包含两种形状的图片(可以是照片,

  也可以是图画),请学生从上面找出各种形状。

  3:对比找不同——用实物照片和用几何形概括了的图画

  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学*用几何形来概括和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形状,便于掌握简单、概括的绘画语言)。

  4、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动物,还有哪些的外形分别*似于方形、圆形。(七星瓢虫、刺猬的外形与圆形想死,牛、羊等动物的外形与方形相似,等等)

  5、用几何形概括事物的外形,有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外形特征。

  三、欣赏评述,自主探究。

  1、欣赏大师绘画作品和学生的绘画作品,看看画面上是怎么用几何形状表现主题的、表达思想的。

  A、欣赏黄永玉的国画作品《羊》:

  B、欣赏黄永国的国画作品《乌龟》,与真实乌龟图片进行对比:你能找找画与真实的动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C、黄永玉的水墨画《猫头鹰》。

  2、了解动物特征:动物们都有自己的典型特征,请猜猜这些图片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局部。

  3、仔细观察图中的动物,找出外形能用方形与它们*似的动物。画动物时,在概括的外型上添加动物们的典型特征,有助于我们准确的描画动物。

  四、尝试概括,方法总结。

  1、尝试小练*:选择图中的一种动物,快速的描绘出它的局部特征。描画动物时,特征可以有所取舍。

  2、说说动物的哪些特征必须添画,哪些部分可以省略?

  3、采用同一物体不同表现形式的比较法(例如:建筑可以有方形、圆形、三角形等造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知识面。)

  4、教师示范,总结板书。

  板书设计:

  (1)用几何形概括出事物的特征,夸张表现外形。

  (2)添加事物的典型特征。

  (3)调整构图,添画背景。

  五、大胆造型,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你见过哪些动物的`外形*似圆形或者方形? 用减或添的方法,夸张、概括地将它们描画下来!

  2、学生自主表现,播放相关素材和优秀范作。

  六、作业展示,交流评价。

  1、自主展示,生生互评。

  2、教师点评,表扬鼓励。

  七、教学总结,拓展延伸。

  仔细观察生活中各类事物,用各种几何形状总结概括,

  并尝试用减或添的方法,夸张、概括地将它们描画下来!

  课后反思

  三年级上册美术方方圆圆教案篇二:3年级上册美术第三课《方方圆圆》教学设计

  宫里镇中心小学

  课型:绘画课

  授课教师:卢老师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知圆形、方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状,能用线条等方法表现圆形、方形的组合物象。

  2、能力目标:在视觉、触觉感官体验中感受圆形、方形不同形状特征和概括观察物象的方法;在尝试中体验各种材料工具表现圆形、方形物象的乐趣。

  3、情感目标:能学会事物的搭配,合作精神运用到生活中。在参与中感受圆形、方形是一切物象基本形的科学现象;在合作竞赛中,尝试交往与共同努力获取

  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用圆形、方形概括、观察和表现物象。

  教学难点: 感受圆形、方形不同形状特征和概括表现物象。

  教具准备:教科书、课件、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讨论法、活动、总结、讲解、指导、启发与鼓励等。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程:

  故事引入:从前有两个好朋友,它们的名字分别是圆圆和方方。有一天,它们发生了争吵,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朋友多。圆圆说:“我的本领可大了,圆形的物体可多了:太阳是圆的,星球是圆的,皮球是圆的·····”

  方方说:“我的本领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们看:电视机、房子、盒子??”;两个个好伙伴都生气了,谁也不让谁。

  引出课题方方圆圆

  二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启动主体

  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帮忙劝劝它们:

  想一想,圆圆、方方还有哪些朋友?

  2.看来这两个个好伙伴朋友都很多,本领都很大,生活中少了那个形状都不行。如果没有了圆形,汽车变成方或尖的还能开动吗?如果没了方形,房子变成圆形怎么立得稳?所以这两种形状,在生活中缺一不可。

  (二)发挥主体

  1.游戏、感受:这个袋子装着两种不同形状:方形、圆形,请同学分别摸一摸,分辨形状,并说出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2.有什么是由圆圆、方方共同组成的?请学生从书上面找出各种形状。

  3.能不能用各种圆圆、方方组成一幅画呢?你打算怎么画?欣赏学生绘画作品,看看画面上是怎么用几何形状表现主题的、表达思想的。

  (三)创作:

  发展主体一起来用方方、圆圆创作一幅画。

  四作业评价,小结

  1.比一比:谁用圆圆、方方创造的物品最多?谁用它们组成的画面最美?

  2.自评:我画了什么?里面那些物体用了圆圆、方方?

  他评:用美术学过的知识评价(如点线色美、画面物体形状美、组合美)

  师评。

  3.本课小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圆圆、方方的物品,同学们只要细心观察

  就会找到许多有趣的发现。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鞋子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获得一些工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惯。

  2、把绘画和工艺制作结合起来,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用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动手制作鞋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白纸、彩色卡纸、胶水、剪刀、彩笔、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录相一段、课件

  学具:各种制作材料、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0月25日——10月27日

  活动一:

  请同学们看看教室软木板上装饰的各种各样的鞋子,说说鞋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板书课题《有趣的鞋子》。

  活动二:

  提问:你知道鞋子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吗?想不想知道最早的鞋子是什么样子的?

  放录像:

  鞋子最早出现于5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为了取暖和保护脚不受伤害,原始人用兽皮和麻片、草绳将脚包裹起来。

  提问:最早的鞋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活动三:

  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多样的鞋。(课件)

  1.包子棉鞋

  2.滑轮鞋

  3.皮鞋

  4.靴子

  5.花盆底的鞋

  6.景泰蓝做的鞋

  7.综合材料制作的鞋

  引导学生一屏屏欣赏,说说各种鞋的.材料、花纹和制作的特色。

  活动四:

  课件展示

  不同季节要穿不同的鞋,(学生说说不同季节穿什么鞋)这是根据季节设计的鞋。

  运动时要穿运动鞋,休闲时要穿休闲鞋,这是根据不同功能设计的鞋。

  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穿的鞋子也不同。

  你还见过什么有趣的鞋?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从电视上、网络上见到的有趣的鞋子。

  布置学生带材料下节做鞋子。

  札记:从网上下了一个课件,里面关于鞋子的历史讲得很清楚,这个课件可帮了我的大忙,真是感谢网络的便利。

  第二节

  施教时间:10月28日——10月29日

  活动一:

  教师展示老师制作的鞋子,让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制作的鞋子。(注意引导学生对鞋子制作的方法产生不同的想法:从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教师板书:鞋子的制作要点: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活动二:学生分小组讨论

  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思(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1、教师为学生分小组(四人小组),并请学生打开课本《有趣的鞋子》一课,通过欣赏课本中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小组成员讨论一下本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想。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巡视听取各种意见并参与讨论。

  2、教师播放鞋店员工制作皮鞋的一段录相请学生注意观察鞋子的制作流程。

  3、通过观察鞋子的制作过程,请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才能成功的制作出一双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鞋子的结构和制作程序,如鞋面与鞋底与装饰,并形成小组分工协作)。

  4、请各小组有疑问的请提出来在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帮忙引导并讨论、总结。

  活动三:学生小组制作鞋子的活动:

  学生四人小组开始制作鞋子,教师巡视辅导。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以下几件事:1、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不同样式造型的鞋子,如用橡皮泥、布等。2、装饰时的制作应细致,教师也可在黑板上提供一些小图案让学生参考资料。3、鞋底可用自己的脚来做样式并略扩大一点,如果材料不够可以按比例来进行缩放。

  活动四:学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1、各小组进行交流并互相点评、帮助,最后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全班学生分小组对自己的作品自评并展示。

  3、教师在学生的自评活动中注意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参考意见。

  教师为本节课的学生活动进行总结。(学生在课后注意班级卫生的整理)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

  课题:

  前前后后

  施教时间:

  9月14日——9月22日

  课时:

  2课时

  学*领域: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2.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课件。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课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课队、气球升空、兵马俑、林间小路等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影视资料。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这些图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么共同的规律?(*大远小)

  可别小瞧前前后后,其中还有不少的奥秘,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看没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并举例说明。

  教师举例:

  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活动二: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找一找语文、数学等课本、课外读物的插图上是如何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的,有哪些画法值得我们学*?

  教师在黑板上画升**时前面的旗台和升旗手,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添画两队升旗的队伍,并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先画前面的)

  活动三:

  小组讨论,选定一个主题,以绘画形式表现“*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评价与总结: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布置下节课带剪贴工具。

  札记:刚讲完课,一个调皮的孩子就*:我这么高,为什么让我坐在前面!这不符合“前前后后”的规律!其他同学纷纷指责:谁让你上课不听讲,老师不看着你能行!我鼓励他说:“别灰心,只要你努力进步,老师就会让你坐回原位,那时候就符合前后规律了!”这下大家都高兴了。

  第二节

  活动一:

  出示几件粘贴作品,请同学们比较:哪件运用了*大远小的规律,用了的和没有用的有什么不同效果。如果画面中的物品大小都一样,又没有前后遮挡关系,这样的画面又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把这些作品发到各小组,请学生们仔细看看:在剪制各物品时哪里的应该大些,哪里的应该小些。粘贴的时候先粘前面的还是先粘后面的?

  总结:

  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就会产生在后面的感觉。

  只有先贴后面的,再贴前面的才能正确的表现出前后遮挡以及*大远小的规律。

  活动二:

  小组讨论,从“风景、”“静物”“场景”中任选一个主题,小组集体进行剪贴创作。

  提示:除了大小以外,还要考虑到不同颜色带给我们的远*感觉。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指导。请学生随手将剪下来的纸屑放进自备的塑料袋中,这样课后收拾比较方便。

  活动三:

  “前前后后”粘贴作品展,请同学们以参观画展的形式进行互相评价,评价标准是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札记:

  我们今天做了一个抢答游戏,请五名学生站成一排,教师快速提问:“刘洋在万蕾的前面还是后面?万蕾在高朋的前面还是后面?……”通过三轮快速抢答,决出了三位优胜者。我请这三位同学谈谈自己取胜的诀窍,最后得出结论:观察力和口头表达力。我告诉学生们,今天我们就要靠观察力和表现力来学*,在后面的学*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格外集中,观察力自然很棒。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②重点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并认识*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③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具:有关童年的图片

  学具:自己搜集的有关童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展示一段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童年成长图片)

  师:你们就跟图片中的孩子们一样,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很多人的关心下幸福的成长,在你们的童年世界里肯定会有许多的故事,愿不愿意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我们就一起聊一聊有关童年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说一说你们的童年都有哪些故事。

  2.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童年生活景象。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你能说出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形式吗?仔细观察他们的穿戴,猜一猜哪件作品表现的年代最久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认真观察他们的表情,说一说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一样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一听。请你像小侦察员一样,推测一下他们周围的环境会是什么样子的中呢?

  3.打开课本欣赏原图。

  4.展示一组照片,提问:选择你最喜爱的作品,先描述画面,再说说你的感受,最后和自己的童年对比,谈一谈你的想法。

  5.欣赏《金色童年》:为什么作者要称这张照片为《金色童年》?

  6.欣赏《冬天的阳光》:冬天的阳光在哪里,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7.欣赏《欢天喜地》:通过欣赏清朝的年画作品,你能了解到清朝的儿童服饰、游戏等情况吗?

  8.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作品中的小朋友们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们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9.欣赏《端阳婴戏图》: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0.欣赏《战斗中成长》:他的童年是在什么环境中渡过的?你认为画面中的两个人谁是主角?为什么?

  三、课后拓展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可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还不能上学,看到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作业设置

  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板书设计

  10、童年

  分享我们的童年故事

  绘画形式:国画、油画、雕塑、摄影

  分析并欣赏

  课后反思:

  本课属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通过欣赏分析课本中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国画、油画、摄影、雕塑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并通过分析作品内容及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并对此产生共鸣。培养了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影子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欣赏黑白摄影、欧洲剪影和剪影作品,在比较鉴赏中,了解不同色彩、形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找影子游戏”、“做影子造型”、“画影子形状”等活动,发现生活中光与影子的关系,了解影子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引发创作兴趣。

  2、学生通过欣赏黑白摄影、欧洲剪影和剪影作品,在比较鉴赏中,了解不同色彩、形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3、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剪纸制作。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安排和启发学生自己收集关于光和影的生活现象以及艺术表现作品等方面的资料。

  2、彩色纸、剪刀及其其他手工创作的工具。

  三、教学过程:

  1、用幻灯投影机导入新课。手的动作、剪纸、形体动作、身体的动作进行投影,让学生发挥想象。

  2、、欣赏黑白摄影作品,对作品中光与影的艺术处理形式和形象,谈自己的感觉。

  3、引导学生针对对作品中黑白对比的强烈反差视觉效果发表看法。

  4、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创编故事剧,可用剪影的形式制作剧中的角色形象。

  5、演一演:学生之间以跟随某一个同学的背(身)后做影子模仿表演的方式,展开表演活动,以肢体的形态造型为主要表现内容,并配合音乐作品进行伴奏。

  6、游戏活动

  A、边唱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引发学生对影子的兴趣,体验快乐。玩法:全体学生站成圆圈面向圆心,一、二报数结对子,一数在前二数在后,二数学一数的动作,反复进行,然后交换。

  B、游戏开始时,选择一首熟悉的歌曲边唱边做动作。

  7、猜影子:

  A、获得新经验:能够设计多种动作构成有趣的影子,并根据自己的想像猜出影子的造型,共享想像创造的乐趣。

  玩法:3——4个学生一组,猜拳决定出一人为猜影子者,其他学生背队阳光或灯光。面对墙壁做各种动作,当设计者出口令后,猜影子者猜出墙壁各种影子的造型,并与其中一个做动作的学生交换角色。替换也由猜拳决定,反复进行。

  四、教学建议

  1、采取自评和相互的方法,对自己及同学的剪纸(影)作品进行,并在班里展示这些作品。

  2、对欣赏过的马帝斯剪纸作品进行图表式的调查,归纳同学们的意见,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

  宫里镇中心小学

  课型:绘画课

  授课教师:卢老师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知圆形、方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状,能用线条等方法表现圆形、方形的组合物象。

  2、能力目标:在视觉、触觉感官体验中感受圆形、方形不同形状特征和概括观察物象的方法;在尝试中体验各种材料工具表现圆形、方形物象的乐趣。

  3、情感目标:能学会事物的搭配,合作精神运用到生活中。在参与中感受圆形、方形是一切物象基本形的科学现象;在合作竞赛中,尝试交往与共同努力获取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用圆形、方形概括、观察和表现物象。

  教学难点:感受圆形、方形不同形状特征和概括表现物象。

  教具准备:教科书、课件、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讨论法、活动、总结、讲解、指导、启发与鼓励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程:

  故事引入:从前有两个好朋友,它们的名字分别是圆圆和方方。有一天,它们发生了争吵,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朋友多。圆圆说:“我的本领可大了,圆形的物体可多了:太阳是圆的,星球是圆的,皮球是圆的·····”

  方方说:“我的本领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们看:电视机、房子、盒子??”;两个个好伙伴都生气了,谁也不让谁。

  引出课题方方圆圆

  二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启动主体

  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帮忙劝劝它们:

  想一想,圆圆、方方还有哪些朋友?

  2.看来这两个个好伙伴朋友都很多,本领都很大,生活中少了那个形状都不行。如果没有了圆形,汽车变成方或尖的还能开动吗?如果没了方形,房子变成圆形怎么立得稳?所以这两种形状,在生活中缺一不可。

  (二)发挥主体

  1.游戏、感受:这个袋子装着两种不同形状:方形、圆形,请同学分别摸一摸,分辨形状,并说出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2.有什么是由圆圆、方方共同组成的?请学生从书上面找出各种形状。

  3.能不能用各种圆圆、方方组成一幅画呢?你打算怎么画?欣赏学生绘画作品,看看画面上是怎么用几何形状表现主题的、表达思想的。

  三创作:

  发展主体一起来用方方、圆圆创作一幅画。

  四作业评价,小结

  1.比一比:谁用圆圆、方方创造的物品最多?谁用它们组成的画面最美?

  2.自评:我画了什么?里面那些物体用了圆圆、方方?

  他评:用美术学过的知识评价(如点线色美、画面物体形状美、组合美)

  师评。

  3.本课小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圆圆、方方的物品,同学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会找到许多有趣的发现。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扩展4)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菁华6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该教材是人教版美术教科书,全册共18课。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的两方面的需要。

  二、教学总目标

  通过欣赏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或文字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单元目标

  造型。表现:认识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绘画一幅画,有意识的使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用拓印添画表现肌理,表现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表现最受人尊敬人物的特点,表现值日的情景,利用刮蜡的绘画技法创作星空图。

  设计。应用:用绘画、剪纸、拼贴的方法表现万花筒的图案,设计制作有趣、有特色的鞋子,利用皱纸团、废旧材料组合小艺术品,绘制简洁四方连续纹样,制作建议的会响的玩具。

  综合。探究:学*简单的摄影知识,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用绘画、摄影、文字方式展示采访结果和感受。

  欣赏。评述:了解动画片的不同类型,欣赏各种动画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夸张与变形,是动画片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简单说出动画片的制作过程。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美术学*的兴趣非常高,*时就有很多学生*时就爱画画,但受到右脑模式干扰较强,所以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绘画方法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3、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等关系。

  4、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5、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6、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2

  该教材是人教版美术教科书,全册共18课。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的两方面的需要。

  二、教学总目标

  通过欣赏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或文字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单元目标

  造型。表现:认识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绘画一幅画,有意识的使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用拓印添画表现肌理,表现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表现最受人尊敬人物的特点,表现值日的情景,利用刮蜡的绘画技法创作星空图。

  设计。应用:用绘画、剪纸、拼贴的方法表现万花筒的图案,设计制作有趣、有特色的鞋子,利用皱纸团、废旧材料组合小艺术品,绘制简洁四方连续纹样,制作建议的会响的玩具。

  综合。探究:学*简单的摄影知识,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用绘画、摄影、文字方式展示采访结果和感受。

  欣赏。评述:了解动画片的不同类型,欣赏各种动画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夸张与变形,是动画片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简单说出动画片的制作过程。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美术学*的兴趣非常高,*时就有很多学生*时就爱画画,但受到右脑模式干扰较强,所以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绘画方法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3、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等关系。

  4、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5、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6、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浙美版第5册实验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社会,贴*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3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6课,分为6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3个学*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除了艺术瑰宝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本册教材新增了很多国内国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尽管没有作为单独的欣赏课来呈现,大多都是以案例的形式穿插在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经过几学期的学*已有一定的绘画实践经验,对美术课兴趣浓厚。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可是教学内容有许多是纸工,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卫生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在实际情况中,我们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学用的资料图片不是很充分。手工课和欣赏课,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工具和材料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每一节美术课都给学生带来欣喜。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6、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7、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8、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用多种的绘画工具进行创作,描绘生活中的物体,学会在生活中观察美术现象,并能变化形式的表达出来线条要求流畅,色彩丰富,构图饱满,造型大胆、夸张,生动活泼,富有一种童趣。

  2、学*用废旧材料、多种材质进行工艺制作,如卡纸、瓦楞纸、海绵纸、废旧纸张综合应用。

  3、欣赏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及优秀儿童美术作品,并能学会用一些通用美术术语进行点评。

  4、在对自然、人文的物件进行观察描绘时,能运用以往的设计知识,有创意的综合表达,并能完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

  1、在绘画训练中,要求达到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丰富,构图饱满,造型大胆、生动,富有儿童情趣以及创造性。

  2、在工艺制作中,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识图能力,培养良好的动手*惯,以及动脑创新能力,且学生能通过工具及材料的选择,能养成良好的*惯,如:节约纸张、合理运用各种工具。

  3、在欣赏过程中,提高欣赏表达能力,提高鉴赏美的能力,且能在生活中发现大自然的美,观察动物的花纹,能感悟色彩、线条的变化和丰富。

  4、通过*民间玩具的学*,能热爱民间美术这种形式,且能从中发现美术的元素。

  五、教学措施

  1、选择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浅显易学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4、通过评价活动,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进度表(略)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社会,贴*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20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多个学*领域。本教材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转变学生的学*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愿望。

  2、学*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5、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四、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惯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措施

  改革美术教学方式的途径之一是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中学会创新,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更不是被动的产品,学生更象是一条小溪,有着自己生机勃勃的创造力,教师则象一名善良的水利工作者。一方面要帮助小溪改善自身的水质,扩大流域面积。另一方面要引导与调节它们行进的方向,使每一条小溪都逐渐壮大为一片海洋。

  1、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多点写生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美术课堂让学生走出室外,呼吸大自然的气息寻找灵感,效果更佳。美术教学中,组织学生写生,参观等活动。学生开阔了眼界。让一切事物尽收眼底,激发了它们创作的灵感,使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也从而增加了他们学*美术的兴趣。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学*舞台。

  《学记》中早已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学*中,同学们通过相互讨论,可以互相加深理解。另外,教师可以采用幻灯片,录音机,电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感知客观事物,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身临其境的效果。

  3、作品展示,树立榜样。

  展示是作品评价的另一种形式,也可以细分为短时间展示与长时间展示。展示是为解决儿童的困惑,激发儿童的创造才智,表彰儿童通过努力所取的超越自我的成绩而举办的。学生喜欢看同龄人的作品,当然对所展示的自己作品尤为感兴趣。因此,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观察塑造优秀榜样,他们一定会向榜样看齐,也能绘画出不少精美的杰作。这样发现了人才也使更多的小画家得以涌现。

  4、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使班级同学共同努力。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学*式”的学*方式。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同学之间多向交流,让学生在智力上互相激荡,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互相检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从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作能力。

  六、全册课时安排

  1、我的小天地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 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有表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2.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人。启发学生通过设计、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 : 绘画时房间里家具与家具、家具之间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 教具准备: 房间照片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小朋友作品

  提问:1.你看到的都是些什么地方?你最喜欢那一个设计,它有什么特点?

  2.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卧室,都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谁能告诉大家你的那片小天地是怎样的?

  3.你对你的小天地满意吗?想不想重新改变房间的颜色、物品的摆设,使自己常有新鲜感、增加生活的乐趣呢?

  4.你理想中的小天地是怎样的?它的布置应当具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5.你准备怎样去改进你的那片小天地呢? (学生讨论)

  6、欣赏课本呈现的学生作品,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谈自己的感受。(1)色彩、陈设、功能、特点。

  (2)看到别人的小天地对你有哪些启发。希望自己将来的小天地应具备哪些功能和特点。自己的小天地有什么不同,你打算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

  三.学生作业 :

  要求:可凭记忆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自己的居室。

  想一想,在你动手的时候你会遇到些什么困难?(内容、比例、层次等) 作业要求:(1)可独立,也可以自由结合。 (2)可先设计出草图,然后绘画表现。

  (3)在环境设计时,可以考虑到自己本地区的文化*俗以及自己的`爱好特点。 (4)在设计中还应考虑到自己的房间应具有的功能和特点。

  (5)要使自己的小天地实用、美观、温馨,有特点,体现出自己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师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交流讨论

  1.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有什么值得我们学的地方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拓展:

  拓展延伸:欣赏居室设计欣赏不同色调的室内环境和不同风格的设计。运用我们今天学*的内容试着设计我们的教室、校园等。

  2、机器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指导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应会:能用绘画的方法画一个机器人。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和功能,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创作,或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 难点:生动地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

  课件、绘画工具和多种制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

  1、欣赏·感悟·畅想:

  检查学生学*用具准备情况,调节学生情绪。 找学生装扮成机器人与大家见面交流。 讲授新课: 2体验·表现·创新

  (1)展示机器人文字资料。 (2)展示机器人图片资料。

  (3)展示表现机器人的优秀作品。

  (引发学生观察机器人的种类和特征,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1)为什么叫机器人? (2)机器人能做什么?

  (3)机器人必须是人的样子吗? (4)机器人是使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展示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机器人的科学知识,体会机器人与人的关系。)

  提出问题:机器人都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师概括,在各行各业中(农业、工业、服务行业、军事等)都用到了机器人,它的种类非常多。能帮助人们做好多的事情。

  出示课件:讲解机器人制作的基本方法。(手工制作和绘画的方法)手工制作:巧妙使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机器人。绘画法:用水彩笔或水粉染料完成。 3、展示·交流·评价

  (1)分析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品可以再利用?课本上都用了哪些废旧物品制作的? (2)绘画作品中,画的是什么内容,她是怎么样表现机器人的功能的? 4、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

  用绘画或者手工制作的方法,完成一组帮助人们做事的机器人。(也可以设计一个多功能的机器人)

  3、有趣的拼图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用各种色彩、大小的植物籽粒拼摆、粘贴出图形的方法,进行造型创作。 2、情感目标:感受拼图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创作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在学会制作植物籽粒拼图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教学难点: 制作一幅与众不同、有创意的植物籽粒拼贴画。学具准备: 各种植物籽粒(如:红豆、绿豆、西瓜籽、大米等)和胶水(胶水或白乳胶)。

  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看课件)播放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小雨沙沙》植物籽粒长大的过程用动画接着又把植物籽粒变成可爱的卡通小精灵“豆豆”。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社会,贴*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20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多个学*领域。本教材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转变学生的学*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愿望。

  2、学*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5、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四、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惯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措施

  改革美术教学方式的途径之一是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中学会创新,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更不是被动的产品,学生更象是一条小溪,有着自己生机勃勃的创造力,教师则象一名善良的水利工作者。一方面要帮助小溪改善自身的水质,扩大流域面积。另一方面要引导与调节它们行进的方向,使每一条小溪都逐渐壮大为一片海洋。

  1、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多点写生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美术课堂让学生走出室外,呼吸大自然的气息寻找灵感,效果更佳。美术教学中,组织学生写生,参观等活动。学生开阔了眼界。让一切事物尽收眼底,激发了它们创作的灵感,使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也从而增加了他们学*美术的兴趣。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学*舞台。

  《学记》中早已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学*中,同学们通过相互讨论,可以互相加深理解。另外,教师可以采用幻灯片,录音机,电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感知客观事物,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身临其境的效果。

  3、作品展示,树立榜样。

  展示是作品评价的另一种形式,也可以细分为短时间展示与长时间展示。展示是为解决儿童的困惑,激发儿童的创造才智,表彰儿童通过努力所取的超越自我的成绩而举办的。学生喜欢看同龄人的作品,当然对所展示的自己作品尤为感兴趣。因此,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观察塑造优秀榜样,他们一定会向榜样看齐,也能绘画出不少精美的杰作。这样发现了人才也使更多的小画家得以涌现。

  4、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使班级同学共同努力。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学*式”的学*方式。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同学之间多向交流,让学生在智力上互相激荡,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互相检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从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作能力。

  六、全册课时安排

  1、我的小天地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 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有表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2.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人。启发学生通过设计、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 : 绘画时房间里家具与家具、家具之间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 教具准备: 房间照片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小朋友作品

  提问:1.你看到的都是些什么地方?你最喜欢那一个设计,它有什么特点?

  2.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卧室,都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谁能告诉大家你的那片小天地是怎样的?

  3.你对你的小天地满意吗?想不想重新改变房间的颜色、物品的摆设,使自己常有新鲜感、增加生活的乐趣呢?

  4.你理想中的小天地是怎样的?它的布置应当具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5.你准备怎样去改进你的那片小天地呢? (学生讨论)

  6、欣赏课本呈现的学生作品,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谈自己的感受。(1)色彩、陈设、功能、特点。

  (2)看到别人的小天地对你有哪些启发。希望自己将来的小天地应具备哪些功能和特点。自己的小天地有什么不同,你打算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

  三.学生作业 :

  要求:可凭记忆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自己的居室。

  想一想,在你动手的时候你会遇到些什么困难?(内容、比例、层次等) 作业要求:(1)可独立,也可以自由结合。 (2)可先设计出草图,然后绘画表现。

  (3)在环境设计时,可以考虑到自己本地区的文化*俗以及自己的爱好特点。 (4)在设计中还应考虑到自己的房间应具有的功能和特点。

  (5)要使自己的小天地实用、美观、温馨,有特点,体现出自己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师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交流讨论

  1.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有什么值得我们学的地方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拓展:

  拓展延伸:欣赏居室设计欣赏不同色调的室内环境和不同风格的设计。运用我们今天学*的内容试着设计我们的教室、校园等。

  2、机器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指导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应会:能用绘画的方法画一个机器人。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和功能,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创作,或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 难点:生动地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

  课件、绘画工具和多种制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

  1、欣赏·感悟·畅想:

  检查学生学*用具准备情况,调节学生情绪。 找学生装扮成机器人与大家见面交流。 讲授新课: 2体验·表现·创新

  (1)展示机器人文字资料。 (2)展示机器人图片资料。

  (3)展示表现机器人的优秀作品。

  (引发学生观察机器人的种类和特征,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1)为什么叫机器人? (2)机器人能做什么?

  (3)机器人必须是人的样子吗? (4)机器人是使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展示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机器人的科学知识,体会机器人与人的关系。)

  提出问题:机器人都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师概括,在各行各业中(农业、工业、服务行业、军事等)都用到了机器人,它的种类非常多。能帮助人们做好多的事情。

  出示课件:讲解机器人制作的基本方法。(手工制作和绘画的方法)手工制作:巧妙使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机器人。绘画法:用水彩笔或水粉染料完成。 3、展示·交流·评价

  (1)分析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品可以再利用?课本上都用了哪些废旧物品制作的.? (2)绘画作品中,画的是什么内容,她是怎么样表现机器人的功能的? 4、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

  用绘画或者手工制作的方法,完成一组帮助人们做事的机器人。(也可以设计一个多功能的机器人)

  3、有趣的拼图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用各种色彩、大小的植物籽粒拼摆、粘贴出图形的方法,进行造型创作。 2、情感目标:感受拼图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创作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在学会制作植物籽粒拼图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教学难点: 制作一幅与众不同、有创意的植物籽粒拼贴画。学具准备: 各种植物籽粒(如:红豆、绿豆、西瓜籽、大米等)和胶水(胶水或白乳胶)。

  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看课件)播放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小雨沙沙》植物籽粒长大的过程用动画接着又把植物籽粒变成可爱的卡通小精灵“豆豆”。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关键期,他们的思维能力既有低年级的活跃性又有高年级的广泛性,面对三年级的孩子们画、好动、思维活跃、自制力较弱的情况,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常规教育,在指导学生进行各种美术实践活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美术学**惯,同时鼓励学生在美术学*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提高美术素养,激发创造精神,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新颖、设计合理,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的内容。前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通过看看、画画、想想、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去表现、组合、装饰,体验造型及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欣赏领域的内容则通过观察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行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则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现和展示。总之,本册内容的编排注重在美术学*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本学期教学目标是在多样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提高动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培养学*美术的兴趣,提高美术素养。重难点是借助多样、直观的教学手段在丰富开阔学生视觉感受的同时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学*的乐趣,传统知识的学*也将是本科的一大难点,如有趣的鞋、团包手工、会响的玩具等内容的学*。

  四、教学措施

  本学期的教学我将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一指导思想以多样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兴趣,如观看电视片、录像片、精美的画作展示,看画展或同龄人的美术作品展等方式,努力创设和谐的学*环境。同时尽可能鼓励学生学*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并在小组学*中培养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针对三年级孩子即将较多的接触手抄报的设计、写绘本等内容,我将逐步穿插一些欣赏及作业中文字和插图构图、布局的简单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扩展5)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菁华6篇)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1

  类型:

  造型·表现

  教具:

  课件一份、鸟的头饰造型3个、纸胶带一卷;

  学具:

  水彩笔、油画棒、a4打印纸等常规绘画用品,教科书;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知道鸟的基本特征,了解组合式造型方法在绘画造型中的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想象组合等方法进行鸟的绘画造型,提高学生形象观察、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关注绘画造型中形色的表达,能以造型表现的方式增加对大自然及鸟类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想象组合的方法阐述、设计鸟王的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关注鸟王的形状、色彩等特征的表达。

  教学准备:

  课前介绍大朋友。并以有关动物的笑话开始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鸟的基本特征;

  1、课前热身:手影游戏;

  2、导入:小朋友们,很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见面。在刚才的游戏中我们发现,原来一双手竟然可以做出这么多的动物样子。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你们听,这是谁呢?(课件:鸟鸣音效)

  3、问:鸟是什么样子的呢?(翅膀、羽毛、独特的嘴和爪子等)【强调鸟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关注不一样特征的鸟】

  4、教师:大家观察生活真仔细,你们再听一听,鸟儿朋友们在和我们说些什么呢?(鼓励: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设计意图:在组织教学上,通过设疑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初步参与课堂活动,营造融洽的学*氛围。在教学内容上,以学生已有生活认知经验,解决鸟的基本特征这一知识点,并让学生在与鸟互动中启发想象力的拓展。】

  二、猜一猜:谁是鸟王?

  1、导入:让我们用掌声把这些朋友请出来,大家看,它是谁?(课件:燕子、老鹰、孔雀、鹦鹉)

  (燕子,见过燕子吗?你怎么知道它的呢?燕子有一个独特的尾巴,人们模仿这个形状,设计出了一种叫“燕尾服”的服装)

  (老鹰,它和燕子有什么不一样?老鹰有着锋利的爪子和巨大的翅膀,看起来非常的凶猛)

  (孔雀,它哪儿最漂亮呢?)

  (鹦鹉,它又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形色上观察鸟儿在嘴、脚、羽毛、翅膀、尾巴、花纹上的特点和区别】

  2、总结:每一种鸟都有属于自己的样子。有的有独特的体型;有的有强大的本领;有的有漂亮的色彩和花纹。燕子小巧可爱、老鹰高大威猛、孔雀优雅美丽、鹦鹉色彩丰富,它们都认为自己是鸟王。

  3、问1:如果让你来选,你希望谁是鸟王呢?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强调选择鸟王的不同标准】

  问2:可不可以把它们的优点放在一起,我们来组合一个鸟王?(嘴、脚、翅膀、羽毛、尾巴、色彩花纹)

  出示教师ps组合范图,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会用哪些动物的形象来组合?

  4、介绍凤凰:在*的传说里,人们把各种动物的形象组合起来,在心中想象出了一个鸟王的形象,这就是——凤凰。(课件:凤凰)传说中的凤凰是一只神鸟,它从火焰中诞生,它飞到哪儿,就会给人们带来吉祥。

  在凤凰的形象里,它的头像鸡,身体的花纹像鱼鳞,翅膀和腿像什么呢?(鹤),尾巴呢?(孔雀)

  5、总结:你看,只要敢去大胆的想象,自由的组合,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全新的鸟王。想不想尝试一下创造一个不一样的鸟王?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2

  课题:

  变废为宝

  领域: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

  2.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3.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

  4.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

  5.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

  6.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1月15日——11月16日

  活动一:

  1.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活动二: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活动三: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3

  教学目的

  1、握棋盘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通过棋盘的整体布局渗透浅显的设计意识。

  3、相互交流合作,体验学*与游戏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游戏体验

  利用简单的道具玩大型的探险游戏。

  二、观察了解

  1、结合游戏,引导学生思考棋盘设计的基本规律。

  2、教师示范,体现棋盘设计的步骤、方法。

  三、分析认识

  1、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探险棋盘中遇到的关卡。

  2、总结关卡的表现内容:人物、动物、植物等。

  3、对比欣赏学生作业。

  四、学*获得

  1、提出作业要求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一个想法独到、线路清楚、关卡有趣的游戏棋盘。

  2、开展交流与讨论:

  (1)你们的棋盘将围绕一个怎样的主题进行设计。

  (2)你们在集体创作中会怎样分工呢。

  3、学生合作表现,教师指导。

  五、游戏体验

  1、作业评价

  2、在自己设计的棋盘中玩游戏。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在Windows画图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 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漂亮的图 案。 3、 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创作一幅漂亮的图案(花草树木)。

  教学难点:

  创作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画图程序界面上各种工具的使用)。

  教具准备: 电脑演示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施。

  教学过程:

  一、 复*导入:

  1、组织教学,确保每台电脑能够正常运行。

  2、复*学过的图画程序操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知识、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3、作品欣赏(激发学生学*兴趣),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二、 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

  以清晰的演示复*图画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示范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等创作方法。

  2、师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方法的操作。

  3、学生进一步熟悉软件中的各种工具。

  4、学生创作。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老师要求或自己想创作的形象。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的操作,制作出具有一定内容的图案。

  作业要求: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

  5、学生作业品评

  学生完成作业后,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 ,并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三、收拾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面、地面。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5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教师自选内容,在普通人物画的基础上变化出来的。就是在人物的下方,加上一个机器的零件或某种物体,下面喷火,这样,人物就站在一个飞行器上面,成为一个飞行的人。这样的画人物方法,首先可以使人物的背景产生新奇的效果,打破儿童在画人物画时总是天上太阳云云云,下面草草草的定式化背景;第二,也可以是一种科幻画的初级训练;第三,也是对人物的动态画法初步学*。

  教学重点:学*在画人物时利用机器零件添加“飞行器”。

  教学难点:飞行器的精细表现以及人物的各种站姿画法。

  教学目标:

  画一幅人物站在飞行器上面的画,学*在画人物时利用机器零件添加“飞行器”。

  人物画背景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尝试练*。

  通过画自己来关注自身,尝试表达自我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机器零件,如齿轮等。欣赏图片。学生优秀作业。

  学生:8开素描纸,油画棒水彩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师出示一图片上半部分(人物站姿),然后请一名学生上来摆一个“大”姿势。

  设计意图:导入从图片的观看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直接指向教学实质性内容,不虚浮。观看图片后让一学生上台做动作,可以更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摆的姿式先和图片上一样,是起到下个过渡的作用,然后摆成一个“大”字,是最简单的人体动作之一,有利于教师进一步讲解人体的基本结构。

  教师用简单的线条画出人物的基本结构,同时简单讲解人物的结构(关节)和比例。

  设计意图:用学生真人的动作演示后,教师当场用最简单的方式画出人体的基本结构,让学生对人体结构的画法有个直观的认识。

  再让学生自选一动作,摆好后,师画人物基本结构图。

  设计意图:人物动作从最简单到相对复杂,进一步演示人体结构的画法。

  学生分组摆动作

  设计意图:首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动作设计有个亲身的体验,然后可以让学生互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用前半张画纸也来画一个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姿势,要求如教师一样用最简单的线条只画一个人物的基本结构。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摆过动作后,马上进行绘画,有利于出效果。课堂进行到十分钟左右时,应该让学生画起来了。

  思考,纸的下半部画什么?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不在于画人物动态,重点在于在人物下方添加飞行器,而这个飞行器是由生活中常见的机器零件或玩具启发的。

  出示图片下半部分,人物站在一个齿轮(飞碟)上。引导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画面的下半部分画什么,先出示图片,这等于是现成的一个答案先行告诉学生,是考虑缩小答案的范围,本课重点在于在生活中找现成的小玩艺儿来当作飞行器,如果不加一定的范围限定,会太散乱。二来也是节约课堂上的时间,让课堂更加有效。

  讨论这样的画应该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小飞侠》

  设计意图:点明课题

  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物体类似于飞碟?

  设计意图:有了先行的一个答案之后,这个时间把思考的自由还给学生,同类的物体可以类比,学生的思考有了一定的范围和方向,指向会更加明确。

  师出示实物:陀螺 齿轮 跳跳球

  设计意图:三种实物的出示也是有顺序的讲究的。先是出现陀螺,是因为陀螺的外形更加接*飞碟。

  师示范在人物的下方加上“飞行器”。

  设计意图:学生的感官,从实物过渡到画面,通过教师的亲自示范画,有个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作画。

  师示范将人物继续画完整,添加服饰,五官等。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作画的基本顺序。

  生作画,师巡视辅导。

  作业展示,点评。

  师总结:我们在画人物画的时候,可以让人物站在不同的物体上,甚至可以让人物飞起来,这样的画法,远比地上草草草要有意思得多。

  教学反思: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的内容是很有兴趣的。实际上课效果看起来也是如此,简单的画人物动态画下方添加了飞行器,而飞行器的造型可以参考自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具。一种简单的组合就能产生趣味,并使画面生动和富有想象力。

  当然,除了小物件之外,飞行器的参考范围在第二课时还可以进行扩展,可以从小物件到大物件等。而在第一课时,范围还是要相对集中一点比较好,因为一堂课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它承载不了太多的东西,突破某一点即可。

  人物的动态画法,如前期有一定量的训练,则会更好。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6

  教材分析

  《错位的图片》是小学美术课本第五册中的一节设计活动。

  教材以儿童喜爱的图片形式,为大家提供了二条活动的线索:第一,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示了从生活中收集的一些小图片并经过了错位处理,如摩托车、小女孩的照片等。第二,针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际情况,附上了错位图片的制作步骤图例指导学生。

  学生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对美术课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同时也是的但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让他们通过制作错位的图片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动力能力是很重要的。

  2、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1、在整个学*活动中,以同一张图片经过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美引出其中错位方法概念理解、“怎样制作错位的图片”的探索和设计并制作错位的图片的活动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的合作探索和交流活动,体现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在自主探索与自主操作的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方式,促进儿童的相互认同、相互学*、相互交流和团结协作。

  3、在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和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自主性学*。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各种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一张图片通过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美。

  2、 通过制作错位的图片,培养学生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 通过错位图片的制作,培养学生耐心、认真的学*品质。

  教学流程

  一、教学准备

  (一)教师注意收集或网上下载与错位图片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图形变化的知识。

  (二)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的方法。

  (三)教师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的方法及框架。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的美术课老师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图片,请大家仔细看,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教师使用了大量由一张图片变化而成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说说图片的效果或教师介绍,生边看有声音的图片演示边发出阵阵感叹声,气氛非常的热闹。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同样一张图片通过不同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美。】

  师:谁能说说看了这些图片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图片都很漂亮。

  有些图片是分离的。

  有些图片是变色的。

  ……

  师:大家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这些图片是由一张图片经过变化产生了不同的美。那么这么多图片的变化我们一节课都能学会吗?

  生:能!

  师:大家这么自信,那老师今天可要考考你们了,我们先来这张图片的变化吧,谁能说说它是怎样变化出来的?

  生:是割成一条一条后把它放起来的。

  是错开位置放的。

  是隔一条错开一定距离放起来的。

  ……

  大家讲得真棒!这张图片是把它剪开后错开位置粘贴起来的。(师边讲边板书课题)

  【由图片变化的大环境,聚焦到变化的一种形式-错位图片,并由此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把图片进行错位只有这种方法吗?

  生:横的,竖的,斜的……

  师:大家说得方法都很好,不过老师觉得还有很多方法,接下来大家就一起来讨论一下,同时想一想怎样排列更美观,怎样剪得更快更好?(电脑显示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指导并点拨几个小组。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小组讨论中,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轮流发言,通过双向交流相互督促、检查、启迪和帮助。】

  师:哪个小组代表先来说一说。

  生: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横割成一条一条后,可以的条子像楼梯一样排列。

  师:斜向哪边?

  生:朝左边。(师显示出图例)

  师:除了朝左边,还可以朝向哪边?

  生:朝向右边。(师显示出图例)

  师:横条还可以怎样排列呢?

  生:像小河一样弯曲的。

  每一条拉开距离排列的。

  像图片上一样隔一条再拉开距离排列的。

  ……

  师:大家通过动脑筋,发现了这么多横条的排列方法,那竖条的呢?

  生:像楼梯一样排列的,也可以朝左和朝右的。

  隔一条再拉开距离排列的。

  像波浪线一样排列的。

  ……

  师:斜条的呢?

  生:……

  师:刚才我们大家发现了这么多图片错位的排列方法,那么要把图片刻成一条一条,并且刻得又快又好,谁能有更好的办法?

  生:用尺子画好,然后标上数字,再把它剪下来。

  也可以用美工刀刻。

  不一这用尺子画的,也可以把图片折成一条一条,然后标上数字,再剪下来的。

  ……

  【在学生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对其汇报要有扶有放,积极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帮助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自主操作,完成作品。

  接下来,大家就用自己所喜欢的错位方法,做一张漂亮的错位图片。你可以在课本中错位图片的基础上进行变化。也可以自已独立设计或几人合作进行设计圆形纹样。做好的时候在图片旁边写上一句或几句自己的感受。(电脑显示)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自主操作中,正视学生的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并通过独立制作或小组成员合作,进行错位图片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动手能力较薄弱的小组,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同时通过制作错位的图片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

  四、自主评价,课外延伸。

  1、学生将自己做好的错位图片放在桌上,然后相互集体参观。同时将写三张欣赏卡送给你的同学(放在图片旁边)。

  2、 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生:我知道了一张图片经过变化可以产生了不同的美。

  今天这节课我特别高兴。

  我能做错位的图片了。

  ……

  师:这节课你感觉有不满意的地方吗?

  生:我在刻图片刻得还不齐,下次要练练刻图片。

  我的图片是横向错位的,现在我发现竖向错位会更好看些。

  我觉得这节课的时间太短了。

  3、 课外延伸。

  师:前面同学们说都很有信心想把所有的图片变化学会,现在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错位图片的变化我们学了一节课,它的变化原来有这么多。

  图片的变化实在太多,要想在一节课内学完是不可能的。

  ……

  师:同学们都讲得对,图片的变化是太多了,我们靠一节课时间是不可以学完的,不过大家可以在课后多学*几种变化。然后用自己喜欢的变化形式,做一张漂亮的图片。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通过互相帮助、引导、启迪,较好 地培养了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的方法和意识。在实施自主性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需要反思的是:对学生自主探索的拓展不足:如一个学生说“排列”时,讲到可以剪成三角形后再排列,只是一句带过,而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继续深入。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扩展6)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0)份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捉泥鳅》

  2、认识四四拍,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能用声势语言为歌曲伴奏。

  3、正确掌握附点节奏,通过听、唱,找出节奏相同、旋律相同的乐句。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用欢快、活泼、风趣的情绪演唱好歌曲《捉泥鳅》;

  2、难点:

  1)正确掌握附点节奏,找旋律相同、节奏相同的乐句;

  2)用声势语言为歌曲伴奏。

  课前活动:

  唱唱跳跳《闪烁的小星》

  一、谈话导入:

  从与学生交谈中,引出大家都熟悉的动画片《灰太狼与喜羊羊》,从而以故事引入情境学*。

  二、闯关活动——第一关:听一听,拍一拍

  师口述节奏,生拍手模仿

  1、X X |

  2、 X — |

  3 X — |

  4、XX X |

  5X |

  三、闯关活动——第二关:辨一辨,学一学

  1、师弹奏音符,生听辨,说出唱名,唱出旋律。

  (1)、653 66 5 3 |

  (2)、532 5 3 3 2 3 —|

  (3)、1=C 66 5 3 | 5 3 3 2 3 —

  2、出示第一组乐句,师弹奏其中一句,生听辨并指出师弹的是哪一句。

  (1)1=C 6 3 | 3 —|

  (2)1=C 6 3 |3 —|师指导附点节奏

  3、同上学*第二乐句

  4、比较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的异同

  (第1、3小节节奏相同,旋律不同;第2、4小结节奏旋律都相同)

  5、试唱第三、第四乐句,并比较异同,提醒学生附点与无附点的区别

  6、学唱第五、第六乐句,提醒学生附点与无附点的区别

  7、把六个乐句组合起来,师弹奏,生唱旋律。(提示反复记号)

  四、闯关活动——第三关:唱一唱,动一动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绪(轻快、活泼、风趣)

  2、生跟读师按节奏读歌词

  3、师带唱歌曲

  4、跟琴学唱歌曲

  5、完整地歌唱歌曲,请一到两名同学个别歌唱表演,其他学生讨论,取长补短。

  6、感受四四拍子的强弱关系,用声势为歌曲做伴奏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吗?”

  (2)声势练*。“根据四四拍的节奏,我们来玩一个声势练*。”老师动作讲解。

  (3)学生听伴奏歌唱,老师运用声势练*为歌曲伴奏。

  (4)老师提问:“在刚的这四个动作中,你认为哪几个动作声音比较响亮?(力度比较强)”

  老师揭示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5)老师钢琴伴奏,学生尝试进行声势练*和演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家都爱玩,今天我们学*了《捉泥鳅》,在音乐课上也玩了一把,不过在玩的同时也不能耽误了学*。老师希望大家合理分配时间,在玩耍和学*中快乐地成长!”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2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噢!苏珊娜》英语版音乐生聆听。

  师:听了这段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很开心,非常快乐,非常高兴,很愉快)

  师:王老师也很愉快,我呀想为这段音乐加上一个伴奏,大家仔细的看一看我是怎么为音乐加伴奏的。(课件歌曲音乐,教师动作节奏)

  6拍:拍手(三拍)

  师:刚才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做了,谁告诉大家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为歌曲伴奏?(生:跳舞,动作模仿,英文)奥,你听出这首歌曲是英文,动作模仿那么刚才是不是有拍手还有我们脚下跺脚的动作是不是?好吕老师请同学们跟我学一学,我们拍手的时候把手高高的放在你的左边,高高的放在耳朵旁边,脖子挺起来可神气了。

  二、寓教于乐

  噢请看王老师这里有一条节奏(课件节奏练*)

  1、2/400|00|00|XXX‖

  拍手

  师:我们首先用第一条节奏为歌曲伴奏,第一条节奏当中出现了一些什么符号认识吗?(休止符)在休止符的地方啊我们来数一数要休止几拍(师生共数6拍)这6拍休止符的地方我们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示(师示范)师扭动6拍左右左边拍手三次XXX,师生合练一次(真能干)

  2、2/4XX|XX|XX|XXX‖

  拍手

  第二条节奏我们用脚下的动作看看我们踩几次脚大家能连起来(师生看课件共数节奏)师:也是6次是吧?好我们把手掐在腰上很有的,跺脚的时候我们用脚尖,两个脚尖交替(教师示范王老师看到这个同学做的非常好,他跺脚的时候头上还有动作(教生合练一次)

  师:跟音乐练*,王老师这里有音乐同学们起立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做啊(放音乐),跟随着音乐师生共练一次,请坐。

  师:老师非常喜欢我们三年级班的同学,你们都很有灵气,你们的大眼睛都会说话,接下来我想给刚才的伴奏加上点变化,仔细看一下有什么变化(舞蹈动作有变化,之前是原地扭动,现在是前后左右按节奏动作)师示范,有没有看出来老师是怎样变化的?提示学生(有转圈的动作,还有跺脚,向前走又向后走)对吕老师向前进了6步,又往后退了6步。是不是啊?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下面吕老师就请同学们一同和我学医学来起立(讲解注意事项)我们做转圆圈的时候你的右边步子小一点,6拍正好转一圈然后转过来拍手(示范)吕老师提醒大家啊看我的眼睛,转圈的时候我的眼睛在看我们班的小朋友,你在转圆圈的时候也要看着老师好不好?我们用眼神来交流好不好?(合练一次)向右转。第二条节奏跺脚的时候双手掐腰我们要做跑跳步(练*一次)

  完整练*一遍

  师:老师要表扬大家,你们最大的优点就是你们在做动作时是完全听着音乐的随着音乐做得所以吕老师特别喜欢你们请坐。

  那加上刚才的伴奏我觉得这段音乐更加欢快了是不是,那这首歌曲你熟悉吗?那他的歌名你知道吗?师:噢,大家一起知道《噢苏珊娜!》是美国一个小姑娘的名字,这首歌呢是苏珊娜的一个好朋友,为了表达对苏珊娜的友情专门送给她的,在苏珊娜的家乡呀流行着这样一种音乐,她的情绪总是带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人们亲切的称他为“乡村音乐”(播放音乐)

  师:“乡村音乐”是美国一种独立的音乐文化,它起源于美国西部,你们看在美国的西部拿到外是一望无限的牧场和农庄,人们在劳动之余特别喜欢唱着乡村歌曲,跳着快乐的舞蹈,歌唱美丽的家乡和自由幸福的生活,因为乡村歌曲能给带给人们这种轻松愉快的感觉,所以不仅美国人们喜欢全世界的人们也都非常少喜欢,现在吕老师带的这首《噢苏珊娜》就是一首美国乡村歌曲,(教师范唱)

  二、寓教于乐

  师:听完老师的演唱,老师还想听一听咱们三、二班同学的歌声,好,大家把音乐课本拿出来翻到第13页(提醒学生坐姿,教唱歌曲)挺胸抬头,跟着老师的琴声,我们一起试试看,

  1、(学生随钢琴轻声唱一遍)

  2、师:好王老师这遍呀接下来要注意了听我的琴声,不要只管自己唱呀,小耳朵要听着老师的琴声,跟我配合的再默契点好不好?(随琴再演唱一遍)

  3、提醒学生的'坐姿:师:同学们要表现愉快的心情并不需要大声的唱的,有的时候啊我们轻轻地唱声音干脆一点更有弹性一点(教师做示范)让学生试一下(对对对)好,吕老师非常喜欢你们现在的感觉,声音对了以后,把耳朵留给钢琴,听着钢琴的音乐跟吕老师配合一下,用轻快的声音来唱(第三次跟琴唱)

  4、解决难点;师:这一遍我听到同学们是有进步了,不过这首曲里面有一个地方,你们看阿拉巴马(处理难点,16分音符)同学们看这个地方,他下面他下面非常之短,跟开头一样是十六分音符,节奏非常的紧凑,同学们在唱的时候要非常的紧凑,声音要轻一些(师示范)之后声音要再灵活一点(练*一遍,跟琴演唱一遍)第四次演唱。师:好吕老师感觉到我们的歌声在不断的进步,老师表扬大家听一听她们演唱的这首歌曲感觉一下她们歌中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把书合上。放回凳子上,我们一起来听(放黑鸭子演唱课件)

  5、歌曲处理:师:听到他们演唱的歌曲是怎样的?这么多同学都要说,好你来说说看:很愉快,很快乐。高兴地,歌声让我们很亲切,她的歌声很有弹性。特别轻松很清脆,柔美(给他掌声)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像黑鸭子给我们

  的启示一样,轻松、干脆、有弹性的来演唱曲呢?(示范)那么这首乐曲你能也这样唱吗?我们试试看啊,来看吕老师的手势,(有弹性的示范演唱)

  6、师:接下来你们看老师的指挥手势有什么不一样了?(从副歌部分“哦哦朋友们别为我担心”)老师手势大了提问学生。手势有什么变化?(有高有低)

  7、师:老师手势大了以后声音要怎样?高强一些,把声音放开一些?提问学生,这首歌老师开始说了是苏珊娜的好朋友献给苏珊娜的,她和苏珊娜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所以她在呼唤着苏珊娜的时候他的心情是那么的真切,我们的歌声除了可以放出来一点以外还可以怎么样?是像刚才那样很有弹性的吗?是不是还要延长一点—连贯—是不是好把我们的情感改进一步。(老师指挥有感情的练*一遍,副歌部分第二乐段)

  8、按照刚才的处理,跟着老师的琴声完整的演唱歌曲。演唱结束后,师说:老是觉得这块结束以后能不能也像黑鸭一样“嘿”(模仿)把那种激动的心情表现出来好不好?注意在加“嘿”的时候我们的声音要上扬“嘿”(练*一遍)声音再整齐一点用气推出来,“嘿”真棒,我们把它完整的来一遍(跟琴完整的演唱一遍)

  9、师:好加上这个嘿之后感觉歌曲唱的更带劲了,哈哈,还记得刚才吕老师给你们加的伴奏吗?能不能边唱边跟上伴奏?那咱们试试看啊!注意在最后加“嘿”的时候,再带劲一点声音再整齐一点(加伴奏手势并演唱着完全一遍)

  三、创造表现

  1、师:你们这样愉快的声音啊!让我很想和你们一起来跳舞,有没有同学想和老师一起来跳舞,做我的舞伴(邀请同学)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老师和他跳舞的时候你学会了什么动作,(放音乐,随音乐师生跳)

  2、师:给他掌声,真好!老师再请一个啊(教师做邀请姿势邀请一男生一起跳)我觉得我们应该给他最热烈的掌声他从不太会然后看着老师越跳越好是不是真棒!

  3、师: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在跳的时候有什么动作?吕老师有一个邀请的动作是不是?(观察的真仔细,表扬他)我们在最=做邀请舞的时候,也一定要有一个动作就是邀请你的舞伴(动作教师示范)邀请的时候男孩子和女孩子是不一样的老师先教咱们女同学。女同学起立,把你的左手放在背后,右手提起来经过上面在旁边打开走,向旁边放在腰部(练*一遍123真好看)请坐。

  4、师;如果我是被邀请者我肯定会欣然接受你的邀请。男同学起立,在美国的西部男孩子每人都一顶这样的牛仔帽,他们在行礼的时候都是要脱帽行李,这样才是非常有礼貌的孩子(教师先把帽子戴在头上)下面你们想象一下你的头上也有一顶牛仔帽,把左手放在后面,右手拿着帽沿拿下拿至轻轻放在你的胸前诚心诚意的邀请(示范)好你们跟我一起来一遍123真棒好请坐。

  5、师:我请两个同学,一个小牛仔,一个苏珊娜上来演示一下好不好(找同学演示)跳完邀请舞,两个好朋友要相互说再见,学会了礼仪动作我们就可以跳邀请舞了,(找一部分上来)谁愿意上来表演(找四五对同学)里圈座的同学。

  6、分小组表演跳舞

  师:那么多的同学,(找到自己朋友然后邀请随音乐跳舞)跳完以后说再见,吆真有礼貌里圈好的我们给这些同学掌声,吕老师要表扬我们外圈的刚才伴奏的非常好,外圈上来表演请圈里的同学给我们伴奏了啊,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随音乐跳)提醒打招呼再见,好,也给他们掌声,我觉得同学们也跳得非常好,给自己热烈的掌声。

  五、拓展延伸

  1、师:刚才觉得我们大家一起跳舞就像一家人特别的融洽是不是啊?吕老师想奖励,我这里有一段录像这里面呀是在美国的乡村人们在周末休闲娱乐的情景,咱们来看一看(课件美国跳舞的场景)好你们看出来了吗?他们在干什么?跳舞他们还干什么?交换舞伴等等

  2、师:乡村音乐就是给人一样非常轻松非常自由的感觉,接下来我觉得我们在跳邀请舞的时候,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跳,有没有同学想用自己的动作来跳,有没有胆子大一点(请一两对同学来表演,其他同学伴唱,表演一遍)

  3、下面吕老师就和我们一起来开一个音乐Patry最后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动作,也可以用老师交给你们的动作随音乐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六、完美结课

  好今天王老师和你们在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时光,今天我们在噢苏珊娜的歌声中成为了好朋友,希望你们把这首歌曲带回去交给你更多的朋友,让音乐传递友情来拉着你好朋友的手我们跳起来。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3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酒窝》

  2、表演歌曲《小酒窝》

  3、欣赏乐曲《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目标:

  一、学*用听视唱结合学*歌曲《小酒窝》,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小酒窝》增强学生学*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器乐小练*。(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

  二:新课学*:

  1、导入:(请小朋友看看谁有小酒窝?有小酒窝的小朋友笑得怎样?)

  2、听录音(学生交流,可动可唱)

  3、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一二还是一二三吗?(随音乐拍手感觉)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1)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

  2)学生模唱学*歌曲 (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用LU哼唱:重点: 3 1 0 6│3 0 │5 3 0 5 │6 0│

  5、节奏朗读歌词(重点读准:左边 0 一│个 0 │右边 0 一 │个 0 │读准八分休止处)

  6、 录音,轻声跟唱。

  7、教师范唱(学生边轻声随唱边拍手)。

  8、分别用稍快、中速、慢速让学生试唱,说说用哪种速度表达长有小酒窝甜美、可爱的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9、 轻声用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 分组排练表演唱。

  11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我们多么幸福》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回忆童年开心吗?你们觉得幸福吗?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我们多么幸福》。

  2、 听歌曲 说说歌曲情绪?几拍子?(感觉象即可)幻灯出示歌词

  3、 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4、 复听,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5、 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6、 编创与活动

  师: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兴高采烈?当你听到时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也可用竖笛参与演奏。

  7、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我们多么幸福》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4

  一、教学内容: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课《山野童趣》之《捉泥鳅》

  二、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以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捉泥鳅》,并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2、学生能够认识四四拍的拍号并了解其意义。

  3、欣赏钢琴独奏《牧童短笛》

  三、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以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捉泥鳅》。

  教学难点:附点的演唱、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话题导入。

  1.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 情境创设,实图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课件:泥鳅图片)你们玩过捉泥鳅吗?它容易捉吗?(课件:泥鳅的介绍)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见识几位爱捉泥鳅的小朋友。听!他们来啦!(课件:播放歌曲)板书:捉泥鳅

  第二环节:歌曲新授

  1、初听 师: 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听后感受到的歌曲是什么情绪呢?(欢快地、活泼地、风趣地)

  2、二听 师:我们再认真听一听,想想从哪些歌词中你能感觉到小朋友特别想去捉泥鳅呢?(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课件:播放歌曲 )

  3、 三听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最后几句歌词出现了什么情况?(出现了反复,唱唱反复部分,说明了孩子想去捉泥鳅的.急迫心情)(课件:播放歌曲 歌谱)

  4、学*附点部分的歌唱。

  师:请同学们在曲谱中找出附点节奏,并数一数有几处?(8处)师:这些是八分附点音符,这些附点节奏在歌曲中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5、跟琴分句学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来跟琴一句一句的学唱这首歌曲。

  6、接口唱练*。

  师:你们唱带有附点的一、三、五等单数句,老师接唱双数句。

  7、难点解决。师:在歌唱中你觉得还有哪里唱起来比较困难?

  8、完整地歌唱歌曲。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完整的唱一遍这首歌曲。

  9、理解拍子: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吗?(四四拍。它表示的意义: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唱四拍。它的强弱规律为:强、弱、次强、弱)

  10、声势训练:以第一句为例子,第一拍:跺脚 第二拍:拍腿 第三拍:拍手第四拍:拍肩

  11、师:我们自己打着拍子再来完整的演唱一遍这首歌曲。 第三环节:自主创编:

  1、师:每首歌曲都有它的情节,这首歌曲里描述了哪几个人?

  2、师:你能将这其中的人物表现出来吗?你可以找搭档配合,同学们想一想,动一动,一会请同学们表演唱。

  3、请同学们表演并评价。(课件:播放歌曲伴奏)

  第四环节:歌曲欣赏

  1.师:捉完了泥鳅,好累呀!现在我们来休息一下,聆听钢琴独奏《牧童短笛》。(课件:播放歌曲)

  2.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高兴吗?美妙的世界,美妙的歌曲给我们带来了欢乐,那么我们也要努力学*本领,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生活的回忆与热爱。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过程与方法——通过节奏游戏、肢体律动和方言改编,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能够感受到6/8拍的强弱感,认识反复记号。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认识反复记号。

  难点:感受三拍子及六拍子音乐韵律。

  教法:听唱法、练*法、启发引导式、合作式

  教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打出课件,播放歌曲《摇啊摇》。学生伴着音乐进课堂,准备上课!

  一、导入:谈话

  师:欢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40分,我们今天的音乐旅程是——学唱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摇啊摇》。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唱这首不一样的《摇啊摇》。

  设计意图:直入主题,让学生直接感受歌曲的韵律。

  二、第一乐句——节拍练*。

  (一)1、(出示幻灯片2)师:同学们请看这里,这是《摇啊摇》的一部分歌词,歌词的下面是我给写的节拍,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和我一起拍一下呢?

  生:好?

  师:我先给大家师范一下。好吗?

  生:好?

  师:首先呢,请同学们先围坐成一个圆圈。然后伸出你们的左手,固定住别动?

  师:左的地方,拍自己的左手;右的地方,拍你右边朋友的手。1、2、3,左右右,1、2、3,左右右?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好吧?

  生:好?(跟着老师一起拍)

  2、师:同学们拍的太棒了,下面我们一起拍着节拍,试着读一下歌词?

  3、师:你们太厉害了,那接下来你们打拍子,老师给你们唱一下好吗? 生:好?

  (二)1、(出示幻灯片3)师:同学们,你们看这里,和刚才我们打的节拍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拍手的方向变了?

  师:恩,很对!那么老师来给你们演示一下新的节拍怎么打。你们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来?

  2、师:拍,拍自己的左手;左,拍左边朋友的手;右,拍右边朋友的手。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下,放慢速度!

  生:一起跟着嗨起来

  师:你们太有才了,这都难不倒你们。那好吧,现在我们和刚才一样,

  拍着拍子,一起读一遍歌词。

  生:好?

  3、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打的1、2、3其实是3拍子的特点。3拍子的歌曲第一拍是强拍,就是是我们拍第一下的时候要略微重一点,打出来的感觉是--强弱弱。

  但是这首《摇啊摇》是6拍子的歌曲,也就是说,每一小节里面要打2个3拍子,也就是2个1、2、3。但是第2个123的第一拍,要比前面的轻一点,打出来的感觉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师:同学们请看这里,每一个“拍”的地方,都要比其他地方强,但是每一小节第一个放大的“拍”,都是比后面的要重一些的。老师给你们示范一下!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师:你们个个都很牛啊,这么快就会了。下面我们一起打拍子,跟着老师唱一下可以吗?

  生:可以?

  师:好,那就给我个位子吧?

  设计意图:通过节拍联系,让学生感受3拍子、6拍子的感觉,同时本环节后,歌曲前部分学生都能会唱了。

  三、第二乐句——反复记号。

  师:你们太棒了吧,唱的那么好啊!那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摇啊摇》完整的歌曲。(出示幻灯片4)

  师:同学们在听的同时,看着谱子,你听完后能发现什么吗?(如果没有发现反复的,就再听一遍,同时引导)。

  师:很好,最后一行,也就是这首歌的第二乐句,唱了2遍。那为什么只有这个地方唱2遍,你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那老师来告诉你们!(出示幻灯片5)这个符号叫做“反复记号”,在该记号内的部分反复演唱或演奏一次。就比如这首《摇啊摇》的第二部分,就是在这个叫“反复记号”里的,所以我们再唱这里的时候,要反复一遍,也就是唱2遍。(弹唱示范)现在知道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唱2遍了吧?

  生:知道了。

  师:那我们唱一遍这个地方试一试?

  生:好(钢琴伴奏)

  师:太棒了,反复记号就是这个意思!那我们跟着伴奏,把整首歌完整唱一遍好吗?

  生:好。(出示幻灯片6)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记号的认识,同时也完成把第二乐句学唱。

  四、拓展。

  1、师:既然同学们都唱的那么好了,那我们要不要增加点难度呢?

  生:好/啊?

  师:你们有没有信心克服接下来的困难?

  生:有。

  师:好,老师相信你们在困难面前是最棒的!请看?(出示幻灯片7) 老师在原有的歌词下面,又添加了一行歌词,你们自己能不能把他唱下来? 生:?

  师:我们先一起读一遍歌词?

  2、师:老师现在给你们弹琴,我们一起唱一遍试试,有没有信息唱下来? 生:有?(弹唱)

  师:你们确实在困难面前是最棒的,因为这是一首上海童谣,你们刚刚唱的就是用的上海话!因为老师填的这些歌词,都是上面这写歌词用上海话的发音,老师用同音字给标出来的。也就是说,上海人用上海话唱《摇啊摇》,就是刚才你们唱的那样的发音!现在我们一起来用普通话和上海方言分别唱一遍好不好?

  师:现在请同学们全体起立,手拉着手,让我们跟随者音乐一起唱、一起摇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体会上海方言唱上海童谣的感觉,同时也是对本节课所学唱的《摇啊摇》的一个巩固。

  五、结束。

  在音乐结尾声中,结束本节课?

  师:同学们,今天开不开心?随着这时候音乐,我们这节课的旅程也就到此结束了!希望你们能每天都这么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好好学*,天天向上!再见吧?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健康歌》,并随歌曲进行律动表演。

  2、学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健康歌》的全部歌词内容,感受其跳荡的律动,学会一段歌词。

  2、学会歌曲《小小足球赛》的第一段歌词。

  3、能随歌曲《健康歌》,的音乐即兴动作。

  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在歌曲《健康歌》的伴奏为背景音乐开始学*。

  教师提问:这段音乐唱了些什么?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2、学*歌曲《美丽的黄昏》

  (1)教师范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2)指导学*歌词

  教师提问:你感觉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歌曲表现了什么意境?你应该用什么样的歌声表现?

  (3)学生跟着歌曲录音清唱两遍。

  (4)鼓励学生跟着音乐做律动表演

  3、用自己身边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放《小小足球赛》的录音,学生朗诵歌词,跟着录音学唱第一段歌词。

  5、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6、教学反思:学生能感受歌曲中的跳跃的律动,能跟随歌声即兴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溜冰圆舞曲》《跳绳》

  2、学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教学目的:

  1、能听辨出乐曲《溜冰圆舞曲》中各段音乐的.情绪变化,听辨出《跳绳》中三个乐段ABC的结构。

  2、学会歌曲《小小足球赛》

  3、能随着《溜冰圆舞曲》的录音模仿溜冰的动作。

  4、知道一些有关足球的趣闻。

  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议论有关溜冰的话题,引入新课,欣赏《溜冰圆舞曲》。

  (通过欣赏这首曲子你看到了什么?)

  2、这首曲子中重复的乐曲是那一段(讲授这首乐曲的主题)

  3、随教师唱这一主题的乐谱。

  4、再次聆听《溜冰圆舞曲》全曲,注意上述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5、介绍丁善德及其儿童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欣赏《跳绳》。在听赏过程中,教师作微小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例如:在第一、第三乐段时可做挥绳动作。第二乐段可做跳跃动作和轻盈的舞蹈动作。

  6、引导学生听出第三段与第一段是相同的,再在课本中第三部分的空格中填上绿色。

  7、继续学*《小小足球赛》的二段歌词。

  8、师生共同讨论有关足球的趣闻。

  9、分组讨论如何表演这首歌曲。

  10、上台展示。

  11、教学反思:在欣赏音乐时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在模仿溜冰动作时有创造性。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综合性音乐活动“趣味运动会”

  教学目标:

  1、能听辨《溜冰圆舞曲》《跳绳》《拔河》

  2、能初步认准音准1-2、1-3、1-5、1-61-i

  3、学会跳绳儿歌的歌谱并唱会歌曲。

  4、在诸项表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1、《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声中开始本课教学。

  2、师生共同讲述一些有关运动会的趣闻。

  3、找两三组同学表演《小小足球赛》。

  4、在欢悦的音乐声中表演踢毽子动作。

  5、学*跳绳儿歌的歌谱和歌词,再随着歌声表演跳绳动作(分组进行,两人抡长绳,其他同学轮流跳绳),途中可即兴的改动某些歌词,如“小熊小熊你点点头”等。

  6、随《溜冰圆舞曲》的音乐表演溜冰动作。

  7、听音乐《两个小乒乓球运动员》,再进行“我们来打乒乓球”的即兴演唱的练*。

  8、随着优美的音乐表演韵律操动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歌曲《小小足球赛》《健康歌》

  2、创编与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歌曲的学*与聆听,让学生初步了解抗日战争年代,我们少年儿童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2、在节奏的创编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大胆地创造,使其更加喜欢上音乐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歌曲:

  1、学生听琴完整地演唱本课两首歌曲一遍。

  2、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演唱,进行简单的评价,说一说哪些地方唱得好,哪些地方唱得不好,并说出原因。

  3、分小组进行讨论,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这两首歌曲的感受及理解。

  三、为乐伴奏:

  1、学生分别拿出自己制的小乐器,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进行歌曲伴奏。

  2、每小组选出优秀的演奏者在全体同学面前为大家作表演,上全体同学为这些演奏的同学作评价。

  四、游戏

  五、教学反思:

  学生们能积极参与表演。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7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酒窝》

  2、表演歌曲《小酒窝》

  3、欣赏乐曲《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目标:

  一、学*用听视唱结合学*歌曲《小酒窝》,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小酒窝》增强学生学*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器乐小练*。(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

  二:新课学*:

  1、导入:(请小朋友看看谁有小酒窝?有小酒窝的小朋友笑得怎样?)

  2、听录音(学生交流,可动可唱)

  3、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一二还是一二三吗?(随音乐拍手感觉)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1)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

  2)学生模唱学*歌曲 (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用LU哼唱:重点: 3 1 0 6│3 0 │5 3 0 5 │6 0│

  5、节奏朗读歌词(重点读准:左边 0 一│个 0 │右边 0 一 │个 0 │读准八分休止处)

  6、 录音,轻声跟唱。

  7、教师范唱(学生边轻声随唱边拍手)。

  8、分别用稍快、中速、慢速让学生试唱,说说用哪种速度表达长有小酒窝甜美、可爱的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9、 轻声用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 分组排练表演唱。

  11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我们多么幸福》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回忆童年开心吗?你们觉得幸福吗?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我们多么幸福》。

  2、 听歌曲 说说歌曲情绪?几拍子?(感觉象即可)幻灯出示歌词

  3、 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4、 复听,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5、 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6、 编创与活动

  师: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兴高采烈?当你听到时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也可用竖笛参与演奏。

  7、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我们多么幸福》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听赏《走过老师的窗前》后,能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能设计形体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表现歌曲的情绪,能选择合适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尝试把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演唱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听赏歌曲《老师你好》

  1、听《老师你好》的音乐进教室

  2、聆听歌曲回答问题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里赞美了谁?

  学生回答。。。。。

  师:对,这首歌曲的名字就是《老师你好》(看书)让我们再认真听一遍,边思考两个问题:( 1 )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深情)

  ( 2 )能用什么体态动作参与歌曲的表现?(中速)

  学生听音乐并设计一些动作参与歌曲表现(边欣赏,边用体态动作表现歌曲,如拍手、跺脚、捻指,摆动身体等)

  二、 写祝福语献给老师

  师:《老师你好》这首歌曲描述了老师辛勤的劳动,赞美了老师无私的奉献,此时此刻,你有知心的话要对老师说吗?当教师节来临的时候,你会为老师献上什么祝福呢?(学生写献给老师的祝福话语,情 1 - 2 位同学上台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然后同桌之间写的祝福语交流朗读)

  师:同学们献给老师的祝福很精彩。这里有一位同学也献给老师一张精美的节日贺卡。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歌曲《老师你好》,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景,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并能用轻松明亮的声音、活泼轻松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

  桂林山水

  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听赏歌曲《走过老师的窗前》

  1、边听《走过老师的窗前》的音乐边拍手。

  2、“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等等。

  3、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1)歌曲赞美了谁,再用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老师”。(2) 欣赏乐曲第二遍,让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好在哪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3) 引导学生有礼貌地说:“谢谢你老师。”(4)欣赏乐曲第二遍,跟着乐曲轻声哼唱。(5) 在老师带领下跟着乐曲小声地唱。

  4、听赏歌曲并参与表现

  能用什么体态动作参与歌曲的表现

  5、写祝福语献给老师,去向自己班的老师和别的班的老师祝贺

  二、学*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1、聆听歌曲

  2、练*伴奏

  (1)出示三角铁、碰铃、响板、沙球、铃鼓等乐器的节奏伴奏谱,让学生任选一条自己喜欢的节奏,先用拍手等动作代替打击乐器,尝试为歌曲伴奏。

  (2)分四个大组讨论交流。

  (3)全班随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同学们一定想唱一唱,我们首先来熟悉歌词

  ( 1 )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师生分角色领读、齐读

  ( 2 )听录音轻声跟唱一次歌词

  ( 3 )学生随琴声自由划拍视唱歌谱,找出难点

  ( 4 )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难点重点指导

  三、课堂小结

  伴随音乐《老师最理解我》走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老师你好》所表达的情景,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并能用轻松明亮的声音、活泼轻松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歌曲表现

  1、引导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与速度

  歌曲的情绪是:欢快速度是:中速是稍快

  2、加入打击乐伴奏表现歌曲

  二、尝试填词

  师:我们能不能将刚才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里唱出来?这首歌分为领唱部分和齐唱部分,你们认为祝福语填写到哪一部分比较合适?(齐唱部分)

  师:有几乐句?( 4 个乐句)

  师:想一想你们选择几条祝福语填入?可以使用重复的手法。

  以小组形式讨论,然后唱一唱

  学生互评,看那一组唱得最好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既聆听了歌曲《老师你好》,又学会了《老师最理解我》让我们在教师节来临时为我们尊敬的老师献上深深的祝福吧!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9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捉泥鳅》

  2、认识四四拍,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能用声势语言为歌曲伴奏。

  3、正确掌握附点节奏,通过听、唱,找出节奏相同、旋律相同的乐句。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用欢快、活泼、风趣的情绪演唱好歌曲《捉泥鳅》;

  2、难点:

  1)正确掌握附点节奏,找旋律相同、节奏相同的乐句;

  2)用声势语言为歌曲伴奏。

  课前活动:

  唱唱跳跳《闪烁的小星》

  一、谈话导入:

  从与学生交谈中,引出大家都熟悉的动画片《灰太狼与喜羊羊》,从而以故事引入情境学*。

  二、闯关活动——第一关:听一听,拍一拍

  师口述节奏,生拍手模仿

  1、X X |

  2、 X — |

  3 X — |

  4、XX X |

  5X |

  三、闯关活动——第二关:辨一辨,学一学

  1、师弹奏音符,生听辨,说出唱名,唱出旋律。

  (1)、653 66 5 3 |

  (2)、532 5 3 3 2 3 —|

  (3)、1=C 66 5 3 | 5 3 3 2 3 —

  2、出示第一组乐句,师弹奏其中一句,生听辨并指出师弹的是哪一句。

  (1)1=C 6 3 | 3 —|

  (2)1=C 6 3 |3 —| 师指导附点节奏

  3、同上学*第二乐句

  4、比较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的异同

  (第1、3小节节奏相同,旋律不同;第2、4小结节奏旋律都相同)

  5、试唱第三、第四乐句,并比较异同,提醒学生附点与无附点的区别

  6、学唱第五、第六乐句,提醒学生附点与无附点的区别

  7、把六个乐句组合起来,师弹奏,生唱旋律。(提示反复记号)

  四、闯关活动——第三关:唱一唱,动一动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绪(轻快、活泼、风趣)

  2、生跟读师按节奏读歌词

  3、师带唱歌曲

  4、跟琴学唱歌曲

  5、完整地歌唱歌曲,请一到两名同学个别歌唱表演,其他学生讨论,取长补短。

  6、感受四四拍子的强弱关系,用声势为歌曲做伴奏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吗?”

  (2)声势练*。“根据四四拍的节奏,我们来玩一个声势练*。”老师动作讲解。

  (3)学生听伴奏歌唱,老师运用声势练*为歌曲伴奏。

  (4)老师提问:“在刚的这四个动作中,你认为哪几个动作声音比较响亮?(力度比较强)”

  老师揭示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5)老师钢琴伴奏,学生尝试进行声势练*和演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家都爱玩,今天我们学*了《捉泥鳅》,在音乐课上也玩了一把,不过在玩的同时也不能耽误了学*。老师希望大家合理分配时间,在玩耍和学*中快乐地成长!”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能从以钟声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和体验中外不同风格的美妙的“钟声”音乐,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使之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增强音乐学*的热情和兴趣。

  2、能用准确的节奏、正确的换气和自然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钟声叮叮当》,表现美妙的“钟声”音乐;并能运用图形谱认唱唱名识谱,唱准fa、si、do’(4、7、i)的音高。

  3、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能对音乐的主题曲调留有印象,用表演故事场景更好地聆听音乐,体会音乐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1、感受和体验不同风格的“钟声”音乐。

  2、演唱歌曲《钟声叮叮当》,用歌声表现、模拟钟声。

  三、教学用具:

  录音机、钢琴、教学光盘、多媒体课件、图形谱及碰钟、学生自己准备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听《美丽的黄昏》和着三拍子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学*歌曲,表现钟声。

  1、学生讨论如何模仿钟声(用“叮”“当”来模仿)师出示柯尔文手势,生复*do――do'的音阶。

  师:现在加上钟摆的叮当声来唱师范唱,生用叮当声唱音阶

  2、复*高低声部的旋律

  3、教师示范唱,手弹低声部,嘴唱高声部,请学生仔细聆听。

  4、请问学生听到了几个声部,是怎么听出来的。

  5、教师引导学生跟录音合作(或老师唱高声部)唱低声部,教师用手势引导学生唱低声部。

  6、学生跟琴分声部合作唱。

  7、艺术处理,速度、力度、音色、情绪加伴奏(碰铃和三角铁),再加身体模仿大钟摇摆的律动。

  8、根据艺术处理完整演唱。

  (三)、创设情景、感受钟声;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

  你们唱得这么好,吸引来了真正的钟声。听,维也纳皇宫的音乐钟想起来了,公主邀请我们到皇宫去为她的贵宾表演。

  1、师讲组曲《哈里亚诺什》的故事。(多媒体出示欧洲教堂、王宫的图片)

  2、初听乐曲引子

  师:在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答。(听出钟摆的滴答声。‖:1525:‖)

  3、学唱主题课件出示音乐主题曲调的图形谱(师弹琴,生唱,生手划旋律线唱一唱,生熟悉旋律)

  4、分段聆听,结合音乐介绍演奏乐器。

  5、表演主题

  6、在教师的引导下分角色聆听整首曲子。请学生听出第一个主题出现了几次?

  学生回答(4次)。

  7、分角色完整地表演音乐。

  (四)、师:

  同学们,时间,象征着生命、生活,全世界的人们对此充满了希望,还有很多作曲家的音乐作品是描述钟声的。请同学们去收集吧,别忘了,下节课将搜集到的资料带来,大家一起分享。学生聆听《维也纳的钟声》出教室。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1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放牛山歌》

  2、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3、选用内容:学*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用听视唱结合学*歌曲《放牛山歌》,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欢乐、活泼,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放牛山歌》,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放牛山歌》增强学生学*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常规练*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三音进行练*)

  4:节奏练*:自选(结合学*作品的`节奏进行)。

  二:新课学*:

  1、学*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复*《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谈话:通过唱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我们仿佛来到了辽阔的草原上,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情绪是怎样的?它唱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听歌曲录音《草原上》;

  2)初听范唱 (听后学生回答)

  师引导学生用动作表(随音乐一起做放牛、赶牛、捡柴的动作)师生一起表演。

  3) 知道歌里唱的是哪里的小朋友呢?(四川)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四川儿歌《放牛山歌》

  4)竖笛演奏《放牛山歌》旋律

  5) 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6)歌曲学*:要求同学模唱学*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提醒学生注意音的长短)。

  4:简单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1)边唱边即兴表演。

  2)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2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歌曲的鉴赏、编创和演唱,在情感的抒发过程中,产生感恩母爱的情感共鸣;

  2、知识与技能目标:熟悉并能唱出《母亲教我的歌》的音乐主题;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不同版本《母亲教我的歌》的对比欣赏,了解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对于歌曲情感表现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不同版本的《母亲教我的歌》,了解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对于歌曲情感表现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歌曲的速度、歌词等进行改编,自创作品并演唱。

  教学方法:对比、探究

  教具:CD、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教案# 导语:"大家知道老师学吉他所学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吗?——《真的爱你》,下面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下这首歌曲。"

  2、教师表演后提问:"老师刚刚唱的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

  学生:……

  教师明确: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3、教师:"是的,《真的爱你》是黄家驹生前写给母亲的歌,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我想写一首歌给自己的母亲是对母亲感恩的表达。黄家驹虽然已经英年早逝,但他这首歌还能一直陪伴他的母亲,还是让人感到欣慰的。

  二、授新课

  (一)学*歌曲《母亲教我的歌》

  1、歌曲背景介绍

  在1880年,捷克的作曲家德沃夏克也创作了一首写给自己母亲的歌。德沃夏克说,自己小的时候,母亲经常为他吟唱一些非常好听的波西米亚民歌。但现在德沃夏克自己有了孩子,不知该唱什么歌谣给他们,于是德沃夏克很自然地想到了母亲教她的歌谣,而这些的歌谣就成为了德沃夏克歌曲创作的素材。请大家翻到第一单元第二节《情感之声》的第一首作品。

  2、学唱歌曲《母亲教我的歌》

  "我们先欣赏一下这首歌曲的意文、美声版;"

  1)、教师教唱歌曲主题第一段歌谱(钢琴弹唱);

  2)、跟老师钢琴和范唱学唱歌曲主题第一段;

  3)、教师播放中文版《母亲教我的歌》,学生跟唱歌曲主题第一段。

  (二)、对比欣赏不同版本的《母亲教我的歌》

  1、欣赏小提琴版的《母亲教我的歌》

  师:"这段动人的旋律一直被音乐家们以不同的方式演绎,接下来我们欣赏由维也纳小提琴家、作曲家克莱斯勒改编的小提琴版《母亲教我的歌》的主题部分。思考:歌曲的速度怎样?歌曲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用这个乐器对歌曲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

  学生:……

  教师明确:"中等(行板)速度,小提琴的音色接*歌唱版中人的声音,音色柔美,富有歌唱性、抒情性,营造了歌曲含蓄、深情、温馨而暗含忧郁的情感基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欣赏教师创编的摇滚版《母亲教我的歌》音频

  1)、教师:"对于这段旋律老师也尝试了进行改编,加入了现代的摇滚元素,同学们想听听吗?在听的同时请思考,音乐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学生:……

  教师明确:"速度变快了、主奏乐器由柔美抒情的小提琴音色变成了粗犷狂野的电吉他音色、表达的情感变得欢快、激情、热烈、奔放!"

  2)、教师:"请大家给这个版本重新命一个名。"

  学生:"《母亲带我去游乐场》、《母亲带我去长隆》……"

  3、教师小结

  1)复听小提琴版后教师小结:"快速度通常表现的音乐情绪——欢快、热烈、激昂……较慢速度通常表现的音乐情绪——深情、温馨、忧郁或者悲伤……在刚才听的两段音乐片段中,有快慢两首作品,音色也不一样。其中小提琴音色柔美抒情、含蓄典雅、细腻集中、忧郁神秘,接*人声的特点。因此这样的速度和音色最适合表现原作者希望表达的含蓄、深情、温馨而暗含忧郁的思念之情。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3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质疑、认独9个字分角色朗读能够结合上下文说说老上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结合上下文说说老山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1、自学。

  2、要求。

  3、检察预*,并及时指导。

  4、默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并试着解决。

  5、为什么老山羊刚住进医院的时候很不情愿后来又赞不绝口。

  6、交流。

  7、汇报。

  8、学*完这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9、质疑。

  布置作业: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课文比较浅显好读,但是其中的个别词语读起来个别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课上我非常认真的倾听学生的朗读,遇到学生度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的纠正。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4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老师你好”为主题。选取了歌曲《老师最理解我》听一听《我爱米兰》、《四季啊!我在想》和玩一玩《献给老师的礼物》三个部分来体现小学生们对老师所建立的深厚情意,通过歌唱表达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促进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

  2、在聆听中辨别不同的音乐情绪和意境;

  3、能用充满自信的感情来演唱歌曲,并进行歌舞表演,体验师生同乐的愉悦。教学重难点:

  1、学唱《老师最理解我》;

  2、能用饱满的情绪进行歌唱。

  教学准备:磁钟、三角铁、响板、电子琴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9月10日是什么节日吗?那么你们喜欢老师吗?你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吗?板书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二、新课

  1、发音练*:1234567

  doremifasollasi

  2、节奏练*:

  三角铁:×―――11

  碰钟:×-1×-11

  响板:×××1×××11

  3、学唱歌曲

  ①播放歌曲让学生初听并感受歌曲的情绪;

  ②用自己语言表达一下对老师的感谢,然后再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③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难点,重点指导唱谱;

  ④跟琴分句演唱歌曲,注意音准把握;

  ⑤学生随琴自由划拍祝唱歌曲,找出难点;

  4、采用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三、进行歌曲表演

  老师和学生进行对唱的方式演唱,将每句的前半句由老师唱,后半部分跟琴演唱。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唱了《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且进行了歌表演,同学们表现的很棒。愿你们带着对老师的爱,好好学*吧。

  第二课时

  一、解题直接导入

  同学们“为什么在那么多鲜艳夺目的花卉中,挑选出来米兰作为歌曲的主题呢?从而板书课题。

  二、听一听《我爱米兰》、《四季啊!我在想》。

  1、老师讲解“米兰”有关知识

  2、用课件展示“老师*日工作的情景图”让学生在边欣赏图画中,边聆听歌声,感受歌曲中的情绪。

  3、让学生讨论听了这首歌后表达了什么感情。

  4、听的过程体会四季中我要为老师做点什么?

  5、学生试着跟着音乐的感觉表演或创编。

  三、玩一玩

  1、通过以上学*,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歌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

  2、用《祝你生日快乐》的旋律,填写祝愿老师的歌词。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听,也玩一些对老师赞美和爱的.歌曲,那么你们还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呢?下去后想一想。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到郊外去”展开歌唱的,通过唱一唱《采山》让学生体验身处秀丽的山林时无比喜悦的心情,通过听一听《缆车》、《出发》和《郊外去》,让学生感受用音乐描写的异常有趣。而玩一玩则是在欢乐的野游中,渗透着对音乐知识的学*与掌握。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听赏《走过老师的窗前》后,能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能设计形体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表现歌曲的情绪,能选择合适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尝试把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演唱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听赏歌曲《老师你好》

  1、听《老师你好》的音乐进教室

  2、聆听歌曲回答问题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里赞美了谁?

  学生回答。。。。。

  师:对,这首歌曲的名字就是《老师你好》(看书)让我们再认真听一遍,边思考两个问题:( 1 )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深情)

  ( 2 )能用什么体态动作参与歌曲的表现?(中速)

  学生听音乐并设计一些动作参与歌曲表现(边欣赏,边用体态动作表现歌曲,如拍手、跺脚、捻指,摆动身体等)

  二、 写祝福语献给老师

  师:《老师你好》这首歌曲描述了老师辛勤的劳动,赞美了老师无私的奉献,此时此刻,你有知心的话要对老师说吗?当教师节来临的时候,你会为老师献上什么祝福呢?(学生写献给老师的祝福话语,情 1 - 2 位同学上台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然后同桌之间写的祝福语交流朗读)

  师:同学们献给老师的祝福很精彩。这里有一位同学也献给老师一张精美的节日贺卡。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歌曲《老师你好》,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景,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并能用轻松明亮的声音、活泼轻松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

  桂林山水

  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听赏歌曲《走过老师的窗前》

  1、边听《走过老师的窗前》的音乐边拍手。

  2、“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等等。

  3、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1)歌曲赞美了谁,再用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老师”。(2) 欣赏乐曲第二遍,让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好在哪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3) 引导学生有礼貌地说:“谢谢你老师。”(4)欣赏乐曲第二遍,跟着乐曲轻声哼唱。(5) 在老师带领下跟着乐曲小声地唱。

  4、听赏歌曲并参与表现

  能用什么体态动作参与歌曲的表现

  5、写祝福语献给老师,去向自己班的老师和别的班的老师祝贺

  二、学*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1、聆听歌曲

  2、练*伴奏

  (1)出示三角铁、碰铃、响板、沙球、铃鼓等乐器的节奏伴奏谱,让学生任选一条自己喜欢的节奏,先用拍手等动作代替打击乐器,尝试为歌曲伴奏。

  (2)分四个大组讨论交流。

  (3)全班随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同学们一定想唱一唱,我们首先来熟悉歌词

  ( 1 )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师生分角色领读、齐读

  ( 2 )听录音轻声跟唱一次歌词

  ( 3 )学生随琴声自由划拍视唱歌谱,找出难点

  ( 4 )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难点重点指导

  三、课堂小结

  伴随音乐《老师最理解我》走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老师你好》所表达的情景,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并能用轻松明亮的声音、活泼轻松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歌曲表现

  1、引导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与速度

  歌曲的情绪是:欢快速度是:中速是稍快

  2、加入打击乐伴奏表现歌曲

  二、尝试填词

  师:我们能不能将刚才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里唱出来?这首歌分为领唱部分和齐唱部分,你们认为祝福语填写到哪一部分比较合适?(齐唱部分)

  师:有几乐句?( 4 个乐句)

  师:想一想你们选择几条祝福语填入?可以使用重复的手法。

  以小组形式讨论,然后唱一唱

  学生互评,看那一组唱得最好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既聆听了歌曲《老师你好》,又学会了《老师最理解我》让我们在教师节来临时为我们尊敬的老师献上深深的祝福吧!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6

  教学内容:

  学*歌曲《放马山歌》;音乐知识:延长音。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放马山歌》。

  2。歌表演《放马山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一说图上有哪些少数民族小朋友。

  2。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

  二、范唱

  1。教师范唱:

  教师简介这些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及音乐风格(学生知道也可请同学们自己介绍)

  2。录音范唱:请同学们重点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提示歌曲演唱顺序。

  2。教师反复播放范唱录音(2-3遍),让学生用听唱法学*歌曲。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4。提示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四、启发学生有感情、有语气的演唱歌曲。

  五、启发学生创遍动作表现歌曲。

  六、音乐知识:延长音。

  七、自我评价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7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圆圆和弯弯》

  2、表演歌曲《圆圆和弯弯》

  3、选用内容:学*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用听视唱结合学*歌曲《圆圆和弯弯》,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曲调优美淳朴,生动地描绘了金秋一派丰收的景象,抒发了农家儿童甜美生活的愉快心情。

  二、引导学生学*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圆圆和弯弯》增强学生学*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钟声叮叮当》分声部唱一唱——二声部合唱

  3:器乐小练*。(结合学唱歌曲进行练*)

  二、新课学*:

  1、导入:果实中哪些是圆的?哪些是弯的?你能说出这几种圆圆和弯名称吗?下面这首歌曲你听听讲了几种圆圆和弯弯的名称?还讲了些什么?

  2、揭题、范唱,听录音、学生讨论

  3复听录音,说说歌曲情绪(听后学生谈感受)

  4、引导用动作表演歌曲:放音乐,学生自由表演。

  5、学唱歌谱

  1)听记曲调比赛,看谁听得最快,最准确(教师弹奏一句,学生唱后试着记。教师弹奏指名学生试唱)

  2)视唱歌谱

  3)用竖笛吹一吹)

  6、学唱歌曲:放录音轻唱——重点练唱:切分音和一字两音、连线、休止处——唱——处理:唱出丰收的喜悦。

  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渲染丰收的`气氛

  学生分小组试敲——合着音乐敲一敲——边唱边用打击乐伴奏

  8、分组用打击乐和竖笛伴奏、即兴表演——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9、编创与活动(如时间够的话进行)

  分组编创歌词——挑选好的编成几段歌词表演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8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放牛山歌》

  2、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3、选用内容:学*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用听视唱结合学*歌曲《放牛山歌》,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欢乐、活泼,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放牛山歌》,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放牛山歌》增强学生学*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常规练*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三音进行练*)

  4:节奏练*:自选(结合学*作品的节奏进行)。

  二:新课学*:

  1、学*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复*《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谈话:通过唱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我们仿佛来到了辽阔的草原上,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情绪是怎样的?它唱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听歌曲录音《草原上》;

  2)初听范唱 (听后学生回答)

  师引导学生用动作表(随音乐一起做放牛、赶牛、捡柴的动作)师生一起表演。

  3) 知道歌里唱的是哪里的小朋友呢?(四川)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四川儿歌《放牛山歌》

  4)竖笛演奏《放牛山歌》旋律

  5) 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6)歌曲学*:要求同学模唱学*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提醒学生注意音的长短)。

  4:简单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1)边唱边即兴表演。

  2)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9

  本学期所学的歌曲大多数是二拍子的,强弱分明、节奏感强,对学生今后的学*是一个预备期。所以,在这学期要多方面为这一点打基础,要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强弱的规律。

  一、教学分析:

  本学期主要接触学*乐理知识。学*do~do(高音)几个音的音名和唱名,及它们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抓住这个知识点,为学生设计此方面的练*,为今后视唱曲谱打下基础。本学期所学的歌曲大多数是二拍子的,强弱分明、节奏感强,对学生今后的学*是一个预备期。所以,在这学期要多方面为这一点打基础,要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强弱的规律。

  另外,每首歌都有律动和舞蹈。所以,本学期着重让孩子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以及听声能力。能自行根据音乐节奏来做动作。另一方面,发展学生的创编能力。学生情况分析: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四、教学进度表

  课

  题周次节

  次

  金色的秋天1 2

  时间像小马车2 2

  好娃娃3 1 DO RE MI 3-4 2

  国庆放假5

  我也骑马巡逻去6 1

  小小雨点7 2

  咚咚仓8 2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9 2

  小鹿,小鹿10 2

  好朋友11 2

  粗心的小画家12 2

  多快乐呀,多幸福

  小小音乐家14

  过新年15

  音乐期末考试1

  音乐期末考试2 17

  16 13 2 2 2 2 2

  二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谭坊小学

  赵金华

  20xx年9月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20

  教学内容:

  学*歌曲《放马山歌》 ;音乐知识:延长音。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放马山歌》。

  2.歌表演《放马山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一说图上有哪些少数民族小朋友。

  2.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

  二、范唱

  1.教师范唱:

  教师简介这些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及音乐风格(学生知道也可请同学们自己介绍)

  2.录音范唱:请同学们重点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提示歌曲演唱顺序。

  2.教师反复播放范唱录音(2-3遍),让学生用听唱法学*歌曲。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3.提示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四、启发学生有感情、有语气的演唱歌曲。

  五、启发学生创遍动作表现歌曲。

  六、音乐知识:延长音。

  七、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扩展7)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合集十篇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1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要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猴子捞月》等寓言故事进行戏剧性表演,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

  2、欣赏巨石陈图片,学生在交流、探索中了解光和影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发挥想像创造自己的“巨石阵”。

  二、教学过程:

  1、观看VCD片子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我国古代最具创造性用品——日晷图片或录像资料。

  例如,从故宫太和殿前的日晷引入教学,启发学生根据这一古代人的创造展开课题。

  2、请学生选择讲述或朗诵自己所熟悉的《猴子捞月》、《月亮走,我也走》等寓言故事及童谣。

  3、从这些作品的情节中回忆和感受生活中光与影的现象,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并举例说明。

  4、启发学生利用不同的社会资源查找有关金字塔的资料,在班里展示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利用金字塔的造型用光的不同角度的照射产生的光照效果,讨论光与影的科学问题。

  三、教学:

  注重对光与影问题在艺术作品表现中应用的讨论,对有新的、特殊见解的同学要及时鼓励,建议大家将自己学*这一课题的感受书写出来,存入自己的艺术挡案夹。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2

  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船的特征,了解船的作用、构造,能自己设计并用废旧材料做一艘小船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注意如何合理、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懂得废物利用。设计有创意、美观的船模型。

  教学用具

  电脑、一艘自制船模型、剪刀、小刀、胶水、彩色纸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引出小船,先让学生自己介绍*时看见的船,和坐船时都有哪些印象。

  教师:总结刚才学生所讲,播放幻灯片边看边介绍(传统的木船、帆船、游艇、油轮、独木舟、龙舟。)

  二、揭示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手工制作课。

  今天,老师来教大家动手制作一个小船的模型。刚才我们都看见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片,那就让我们亲手去做一做。

  先来欣赏课本中一些小学生制作的模型,观察造型和使用的材料(引导学生懂得废物利用),简单分析制作方法(由学生自己说)。

  教师出示一艘自制的船模型,简单介绍它制作的材料和步骤!

  三、动手制作。

  分小组合作,分工合作方式,同学之间互助一起设计制作属于自己小组的船模型。

  制作过程注意事项:(小黑板出示)

  1、先构思设计一艘你们要制作的船模型,这艘船需要哪些材料?(学生说)

  2、动手做时注意剪刀、小刀等锋利工具的使用,避免误伤他人与自己。

  3、合理分工,很重要。这样才能又快又好完成制作。

  师:各小组巡视,并指导制作。

  四、交流展示。

  经过15分钟左右的时间,看看哪个小组先做好。做好后,分别让九个小组,小组组长上台介绍:制作过程、材料使用、如何分工。

  五、学生自评

  评选小组作品活动:最具创意奖、最具美观奖。(奖品:一颗大红星)

  六、课后拓展。

  看~*时在我们眼中是废品,可今天却在我们的手中有了它的利用价值,制作船的模型。

  只要我们懂得合理的利用,同样可以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今后我们大家要有保护环境意识,懂得再利用。为我们居住的美丽家乡献出一份力量!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3

   教材分析

  《错位的图片》是小学美术课本第五册中的一节设计活动。

  教材以儿童喜爱的图片形式,为大家提供了二条活动的线索:第一,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示了从生活中收集的一些小图片并经过了错位处理,如摩托车、小女孩的照片等。第二,针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际情况,附上了错位图片的制作步骤图例指导学生。

  学生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对美术课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同时也是的但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让他们通过制作错位的图片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动力能力是很重要的。

  2、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1、在整个学*活动中,以同一张图片经过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美引出其中错位方法概念理解、“怎样制作错位的图片”的探索和设计并制作错位的图片的活动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的合作探索和交流活动,体现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在自主探索与自主操作的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方式,促进儿童的相互认同、相互学*、相互交流和团结协作。

  3、在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和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自主性学*。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各种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一张图片通过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美。

  2、 通过制作错位的图片,培养学生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 通过错位图片的制作,培养学生耐心、认真的学*品质。

  教学流程

  一、教学准备

  (一)教师注意收集或网上下载与错位图片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图形变化的知识。

  (二)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的方法。

  (三)教师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的方法及框架。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的美术课老师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图片,请大家仔细看,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教师使用了大量由一张图片变化而成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说说图片的效果或教师介绍,生边看有声音的图片演示边发出阵阵感叹声,气氛非常的热闹。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同样一张图片通过不同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美。】

  师:谁能说说看了这些图片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图片都很漂亮。

  有些图片是分离的。

  有些图片是变色的。

  ……

  师:大家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这些图片是由一张图片经过变化产生了不同的美。那么这么多图片的变化我们一节课都能学会吗?

  生:能!

  师:大家这么自信,那老师今天可要考考你们了,我们先来这张图片的变化吧,谁能说说它是怎样变化出来的?

  生:是割成一条一条后把它放起来的。

  是错开位置放的。

  是隔一条错开一定距离放起来的。

  ……

  大家讲得真棒!这张图片是把它剪开后错开位置粘贴起来的。(师边讲边板书课题)

  【由图片变化的大环境,聚焦到变化的一种形式-错位图片,并由此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把图片进行错位只有这种方法吗?

  生:横的,竖的,斜的……

  师:大家说得方法都很好,不过老师觉得还有很多方法,接下来大家就一起来讨论一下,同时想一想怎样排列更美观,怎样剪得更快更好?(电脑显示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指导并点拨几个小组。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小组讨论中,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轮流发言,通过双向交流相互督促、检查、启迪和帮助。】

  师:哪个小组代表先来说一说。

  生: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横割成一条一条后,可以的条子像楼梯一样排列。

  师:斜向哪边?

  生:朝左边。(师显示出图例)

  师:除了朝左边,还可以朝向哪边?

  生:朝向右边。(师显示出图例)

  师:横条还可以怎样排列呢?

  生:像小河一样弯曲的。

  每一条拉开距离排列的。

  像图片上一样隔一条再拉开距离排列的。

  ……

  师:大家通过动脑筋,发现了这么多横条的排列方法,那竖条的呢?

  生:像楼梯一样排列的,也可以朝左和朝右的。

  隔一条再拉开距离排列的。

  像波浪线一样排列的。

  ……

  师:斜条的呢?

  生:……

  师:刚才我们大家发现了这么多图片错位的排列方法,那么要把图片刻成一条一条,并且刻得又快又好,谁能有更好的办法?

  生:用尺子画好,然后标上数字,再把它剪下来。

  也可以用美工刀刻。

  不一这用尺子画的,也可以把图片折成一条一条,然后标上数字,再剪下来的。

  ……

  【在学生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对其汇报要有扶有放,积极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帮助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自主操作,完成作品。

  接下来,大家就用自己所喜欢的错位方法,做一张漂亮的错位图片。你可以在课本中错位图片的基础上进行变化。也可以自已独立设计或几人合作进行设计圆形纹样。做好的时候在图片旁边写上一句或几句自己的感受。(电脑显示)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自主操作中,正视学生的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并通过独立制作或小组成员合作,进行错位图片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动手能力较薄弱的小组,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同时通过制作错位的图片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

  四、自主评价,课外延伸。

  1、学生将自己做好的错位图片放在桌上,然后相互集体参观。同时将写三张欣赏卡送给你的同学(放在图片旁边)。

  2、 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生:我知道了一张图片经过变化可以产生了不同的美。

  今天这节课我特别高兴。

  我能做错位的图片了。

  ……

  师:这节课你感觉有不满意的地方吗?

  生:我在刻图片刻得还不齐,下次要练练刻图片。

  我的图片是横向错位的,现在我发现竖向错位会更好看些。

  我觉得这节课的时间太短了。

  3、 课外延伸。

  师:前面同学们说都很有信心想把所有的图片变化学会,现在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错位图片的变化我们学了一节课,它的变化原来有这么多。

  图片的变化实在太多,要想在一节课内学完是不可能的。

  ……

  师:同学们都讲得对,图片的变化是太多了,我们靠一节课时间是不可以学完的,不过大家可以在课后多学*几种变化。然后用自己喜欢的变化形式,做一张漂亮的图片。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通过互相帮助、引导、启迪,较好 地培养了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的方法和意识。在实施自主性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需要反思的是:对学生自主探索的拓展不足:如一个学生说“排列”时,讲到可以剪成三角形后再排列,只是一句带过,而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继续深入。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的基本形体,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间概念。

  2、能根据物体的特征,用线描的方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体。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让学生懂得为熟悉的故事配画。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时:2课时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教师让学生带一件生活用品获图片,请学生说一件你喜欢的生活用品,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造型特征、色彩、功能等方面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二、新课

  1、看一看,说一说

  我们现在的生活用品琳琅满目、美观又实用。它们都是具有长、宽、高的立体物。如:

  方体柱体球体

  找一些生活中美观的生活用品,观察一下它们都是什么形体。有什么特点?与哪个基本形体相似?

  2、了解线描共10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

  师:老师把我喜欢的一件生活用品画出来了,你们想看一看吗?这种表现方法叫线描。线描是一种简便而美观的表现方法。它要求线条简练、刻画细致,表现出物体的具体特征。

  3、学*绘画方法

  我们的生活用品越来越丰富了,他们的种类和形状纷繁复杂,我们该怎么画才能又轻松又简单地画出物体呢?

  1)首先我们要观察物体,把它归纳成一个基本形体,如照相机是方形体、豆浆机是柱体、足球是球体等或形体组合。

  2)按一定的次序细致描绘物体。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使物体造型生动。

  注意:一定要先画基本形,不要一开始就画细节,抓住物体的主要形体和特征。

  4、学生实践活动。

  根据物体基本形体,画一两件你熟悉的生活用品。

  5、作业展示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展示优秀作品,分析出色的地方。

  三、 小结

  我们的生活用品实用美观,我们同学们要留生活用品独具匠心的设计,分析其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尝试一下自己设计你喜欢的生活用品。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鞋子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获得一些工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惯。

  2、把绘画和工艺制作结合起来,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用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动手制作鞋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白纸、彩色卡纸、胶水、剪刀、彩笔、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录相一段、课件

  学具:各种制作材料、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0月25日——10月27日

  活动一:

  请同学们看看教室软木板上装饰的各种各样的鞋子,说说鞋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板书课题《有趣的鞋子》。

  活动二:

  提问:你知道鞋子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吗?想不想知道最早的鞋子是什么样子的?

  放录像:

  鞋子最早出现于5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为了取暖和保护脚不受伤害,原始人用兽皮和麻片、草绳将脚包裹起来。

  提问:最早的鞋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活动三:

  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多样的鞋。(课件)

  1.包子棉鞋

  2.滑轮鞋

  3.皮鞋

  4.靴子

  5.花盆底的鞋

  6.景泰蓝做的鞋

  7.综合材料制作的鞋

  引导学生一屏屏欣赏,说说各种鞋的材料、花纹和制作的特色。

  活动四:

  课件展示

  不同季节要穿不同的鞋,(学生说说不同季节穿什么鞋)这是根据季节设计的鞋。

  运动时要穿运动鞋,休闲时要穿休闲鞋,这是根据不同功能设计的鞋。

  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穿的鞋子也不同。

  你还见过什么有趣的鞋?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从电视上、网络上见到的有趣的鞋子。

  布置学生带材料下节做鞋子。

  札记:从网上下了一个课件,里面关于鞋子的历史讲得很清楚,这个课件可帮了我的大忙,真是感谢网络的便利。

  第二节

  施教时间:10月28日——10月29日

  活动一:

  教师展示老师制作的鞋子,让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制作的鞋子。(注意引导学生对鞋子制作的方法产生不同的想法:从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教师板书:鞋子的制作要点: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活动二:学生分小组讨论

  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思(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1、教师为学生分小组(四人小组),并请学生打开课本《有趣的鞋子》一课,通过欣赏课本中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小组成员讨论一下本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想。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巡视听取各种意见并参与讨论。

  2、教师播放鞋店员工制作皮鞋的一段录相请学生注意观察鞋子的制作流程。

  3、通过观察鞋子的制作过程,请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才能成功的制作出一双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鞋子的结构和制作程序,如鞋面与鞋底与装饰,并形成小组分工协作)。

  4、请各小组有疑问的请提出来在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帮忙引导并讨论、总结。

  活动三:学生小组制作鞋子的活动:

  学生四人小组开始制作鞋子,教师巡视辅导。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以下几件事:1、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不同样式造型的鞋子,如用橡皮泥、布等。2、装饰时的制作应细致,教师也可在黑板上提供一些小图案让学生参考资料。3、鞋底可用自己的脚来做样式并略扩大一点,如果材料不够可以按比例来进行缩放。

  活动四:学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1、各小组进行交流并互相点评、帮助,最后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全班学生分小组对自己的作品自评并展示。

  3、教师在学生的自评活动中注意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参考意见。

  教师为本节课的学生活动进行总结。(学生在课后注意班级卫生的整理)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6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②重点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并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③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具:有关童年的图片

  学具:自己搜集的有关童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展示一段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童年成长图片)

  师:你们就跟图片中的孩子们一样,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很多人的关心下幸福的成长,在你们的童年世界里肯定会有许多的故事,愿不愿意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我们就一起聊一聊有关童年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说一说你们的童年都有哪些故事。

  2.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童年生活景象。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你能说出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形式吗?仔细观察他们的穿戴,猜一猜哪件作品表现的年代最久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认真观察他们的表情,说一说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一样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一听。请你像小侦察员一样,推测一下他们周围的环境会是什么样子的中呢?

  3.打开课本欣赏原图。

  4.展示一组照片,提问:选择你最喜爱的作品,先描述画面,再说说你的感受,最后和自己的童年对比,谈一谈你的想法。

  5.欣赏《金色童年》:为什么作者要称这张照片为《金色童年》?

  6.欣赏《冬天的阳光》:冬天的阳光在哪里,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7.欣赏《欢天喜地》:通过欣赏清朝的年画作品,你能了解到清朝的儿童服饰、游戏等情况吗?

  8.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作品中的小朋友们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们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9.欣赏《端阳婴戏图》: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0.欣赏《战斗中成长》:他的童年是在什么环境中渡过的?你认为画面中的两个人谁是主角?为什么?

  三、课后拓展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可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还不能上学,看到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作业设置

  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板书设计

  10、童年

  分享我们的童年故事

  绘画形式:国画、油画、雕塑、摄影

  分析并欣赏

  课后反思

  本课属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通过欣赏分析课本中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国画、油画、摄影、雕塑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并通过分析作品内容及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并对此产生共鸣。培养了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7

  教学目标:

  1、美术知识:了解葫芦的有关知识,掌握设计葫芦娃娃的方法。

  2、美术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品德教育:通过欣赏及学*制作葫芦娃娃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葫芦的特点以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纹样的设计

  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复印纸、剪刀、铅笔、葫芦、作业展示栏、彩色复印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理念

  一、初步探究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讲授新课

  (1)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运用剪纸的方法设计葫芦娃娃。

  (点击课件,播放课题首页)

  (2)创设文化情境,了解葫芦。

  教师: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来和我们一起上这一课,大家欢迎!

  跳跳:嗨,大家好!我是葫芦娃娃,我的名字叫跳跳,谁愿意和我一起玩闯关游戏!

  第一关:你曾在哪里见过葫芦?

  葫芦是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有卷须和软毛,叶片呈卵状。果实光滑,初绿色,后变白、变黄。全国各地都有种植葫芦的人,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第二关:葫芦的用途?

  葫芦的果实嫩时可做蔬菜食用,老熟时可做容器,亦可药用。经过烫烙、绘制、刺绣和加工还可以做成工艺品呢!

  第三关:跳跳不跳了,这是为什么呢?

  跳跳:呜……,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哭吗?因为我没有伙伴跟我玩,你们能给我找几个葫芦娃娃来跟我玩吗?

  教学理念:参与闯关游戏,积极思维。通过开门见山的方法导入新课,交代本课任务,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学*状态。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利用学生好玩的心理,通过闯关游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与探究活动。

  二、深入探究

  (3)探究学*,学剪葫芦娃娃。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葫芦外形;

  :葫芦的外形是对称的,一般分上下两个园,上面的圆较小,下面的圆较大。

  其次,引导学生推测葫芦娃娃的`创作步骤;(播放课件:创作步骤)

  折:采用对折的方法;

  画:画轮廓时,要求要大;

  画五官时,学*用不同的基本纹样表现五官;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基本纹样组合成朵花纹填满葫芦娃的肚子。

  剪:注意安全;

  注意对纸屑的处理。

  教师边演示创作过程边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进行创作。

  (4)引导赏析,开拓视野。

  (点击光盘,播放教师设计制作的葫芦娃娃,供学生欣赏。)

  观察、分析葫芦的外形。

  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将想法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在范图中找出常用纹样。通过引导发现,使学生了解葫芦的外形;通过教师的启发,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制作葫芦娃娃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归纳、的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三、评展延伸

  (1)学生作品展示

  (2)电击课件:

  小跳跳:哈!哈!谢谢大家给我叫来这么多的小伙伴,我跟小伙伴玩去喽!再见!

  (3)教师: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学*它有什么用?

  (4)延伸:展示葫芦灯笼。

  教学理念:通过跳跳的话使学生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四、课上所学知识、技法;

  教学理念:通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扮美自己的生活。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8

  课题:

  我设计的自行车

  课时:

  2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或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创作自行车。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在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

  教学重难点:

  1、把自己有新意的自行车的设计想法,用绘画的方法画出设计草图。

  2、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在学生设计自行车之前,先让学生欣赏一些自行车的图片,主要是让学生简单了解自行车的结构,最好能向学生介绍一下自行车的发明过程。

  要求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在边讨论边构思在逐步形成自己的设计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

  2、发展阶段

  启发学生从自行车的功能出发,进行设计构思,在造型设计上可以借助自然界物体的外形进行改装,或是想象中的抽象造型。

  指导学生在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时,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使设计的草图更完美。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当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老师积极肯定学生好的有创意的造型,对有个性的表现给予及时表扬。

  2、指导学生在制作自行车时,注重自行车整体造型的美观,同时让学生体验造型的艺术魅力。

  四、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课后找各种材料,如:丝带,毛线,铅丝,铅笔,碎花布等,积极尝试,表达自己的丰富多彩的想象,设计出更有创意,更美观的自行车。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9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选择各种各样的自行车为表现内容,贴*学生生活,可以在学*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案自行车的故 事第5册。 以自行车为教学主线,训练学生搜集、选择、运用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在自行车的造型、功能演变中,了解自行车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具有审美价值,感受工业设计的发展。

  教学目标:

  了解自行车的演变过程、自行车的造型特点和功能作用。

  2.通过对自行车的绘画、设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感受工业设计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学画自行车。

  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完成个性化的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生)记号笔 (师)课件、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范画等

  教学过程:

  1.看一看,老师出示自行车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直接揭题:《自行车的故事》。

  2.想一想。

  (1) 课件展示,对比欣赏:早期的自行车和现代的自行车,儿童使用的自行车和**使用的自行车,比赛的自行车和休闲的自行车,以及载重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

  (2) 了解、思考:①自行车有哪些样式?它们各具什么特点?②、从古到今,自行车是怎么演变的?

  3.议一议。

  (1) 请一个同学上来骑一骑自行车,大家讨论:为什么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在行驶时不会倒?

  (2) 观察自行车,分析自行车由哪些部件构成的。(车轮、车座、车把、车铃和车身)

  4.画一画。

  (1) 画一辆自行车或有关自行车的场景画。(写生) (2) 请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所画的自行车故事。

  5.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上网查询有关自行车的知识,并把最感兴趣的材料摘录下来,为下节课交流做准备。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生)记号笔有关网上自行车知识的信息和图片(师)课件、优秀学生作业、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1.信息交流。

  组织学生将自行车的材料和图片进行交流(可以全班交流,也可以小组、同桌交流),拓宽学生有关自行车的知识。

  2.展评导入。

  展示上节课的优秀学生作业,导入新课。

  3.思考讨论。

  (1)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怎样的自行车最好卖?观察课件,“越野自行车”

  (2) 教师小结:优良的自行车应是造型新颖、色彩漂亮、骑踏轻便、用途明确。只有这样的自行车是最受人们欢迎的。

  揭示课题:我未来的自行车。

  4.引导探究。

  (1) 联系生活,你想设计什么样的自行车?怎样设计?引导学生讨论(从自行车的造型、色彩、轻便、用途等方面进行改造设计。)

  (2)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开展个性化自行车的设计。教师巡视辅导。

  (3) 给自己设计的自行车取一个名称。

  5.作业展评。

  (1) 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思路和自行车的个性特点。

  (2) 发给学生一些货币券,组织模拟自行车买卖游戏。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出实用、美观的美术“百宝箱”。

  2、在活动中体会设计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等基本特点,渗透设计意识。

  3、培养良好的美术学**惯,在创作中体会设计活动的乐趣。

  课前准备课前搜集的一些生活用品或物品图片

  教学流程

  一、引导主题

  从学生感兴趣的童话中的百宝箱故事入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利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时是怎样保存自己美术作品的,是否有收集美术资料的*惯,收集的资料是怎样整理和保存的,哪些做法有效,还存在哪些不足。

  二、引导设计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学*活动的区别。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递进为初步的设计和装饰、组合。

  三、提示创作

  指导学生进行百宝箱的设计制作。展示教材提供的作品图片或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作品实物引导大家从结构、功能以及选择的材料和装饰特色等角度去分析。还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析。

  如:书包,看看有哪些构造和功能,有哪些独到的设计,这些设计是怎样和其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理解水*,自由选择方法。

  四、辅导作品

  教师提出百宝箱的使用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将同学们的意见汇总,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案。

  进一步明确本课的作业内容,可以像教材提示的那样让学生设计一个“百宝

  箱”,也可以和*时的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单纯地定位在设计制作一个学*档案袋,并提出统一、具体的使用要求。(提示学生设计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五、展示评价

  美术“百宝箱”制作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

  教学后记:这样的谈话直接切入教学内容,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好准备。

  根据要求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将同学们的意见汇总,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案。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