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

  背诵塞下曲。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 、学会 19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 “ 飞将军 ” 李广的高超武艺。

  重点:学*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难点:学*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第一课时

  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由介绍卢伦的《塞下曲》六首。

  2 、引出文中诗句,简单介绍 " 飞将军 " 李广。

  3 、板书课题,生读题。

  4 、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5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二、出示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 、学会 19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 “ 飞将军 ” 李广的高超武艺。

  三、自学指导

  1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2 、出示文中诗句,学生尝试理解。自渎课文,尝试用文中语句理解。带着未解疑问进入自学和合作学*。

  3 、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

  4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 神勇无比 边境 朦胧 巡逻 疾风 警惕 搜寻 影影绰绰 猎物 惊呆

  四、学生自学课文。

  五、检查自学效果、书写生字。

  六、同桌互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 )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 射虎" 的含义是什么?

  (2 )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七、师指名回答讨论结果,对有异议的进行解惑,范读《塞下曲》。

  八、练*

  1 、练读课文

  2 、抄写生字词

  3 、了解关于李广的故事。

  4 、选择卢伦《塞下曲》六首诗中任意一首课文之外的诗进行自学。

  板书设计:

  8 李广射虎

  石棱 神勇无比 边境 朦胧 巡逻 疾风 警惕 搜寻 影影绰绰 猎物 惊呆

  第二课时

  学*流程:

  一、 诗文导入,质疑问难。

  1. 齐读课题。

  2. 通过昨天的学*,我们已经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 ,人们称他为-- (生答)(板书:神勇无比 " 飞将军" )我们还知道" 李广射虎" 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课件出示《塞下曲》)

  3. (1 )你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吗?(2 )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二、 出示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 、学会 19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 “ 飞将军 ” 李广的高超武艺。

  三、自学指导

  也许短短二十字的小诗还不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但这首诗里还包含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

  四、同桌互读,并讨论。

  五、小组讨论这首诗背后的小故事,选代表来回答。

  六、小组代表回答后,取长补短,小组讨论完善回答。

  七、重点讲解。

  (一)精读体会第三、第四自然段。

  1 .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 、4 自然段,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学生自由读课文3 、4 段)

  2 .读中感悟第三段。

  (1 )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疾风吹来(点击:出风声),树木野草丛中发出" 沙沙" 、" 沙沙" 的声音。(屏幕显示黑夜)

  师:假如这时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中,会有什么感觉?(指名说)

  (2 )读中感悟。

  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屏幕显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 沙沙" 的声音。)(指名读)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了害怕。

  师: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中,李广害怕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没有……搜寻)

  引导学生说话:

  生: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生:一阵风吹来,树木发出沙沙的声音,让人胆战心惊。

  师:什么是" 搜寻"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李广将军在搜寻中还发现,前方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

  师:大家真会学*!由此可见,李广将军怎样?

  生:警惕性高!

  生:李广却毫不惧怕,真是胆量过人!(板书:胆量过人)

  师:他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第3 自然段。

  师: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师: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读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课件出示文字:" 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 嗖" 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

  师: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理解字意。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师:谁能上台表演一下,表演得怎么样?

  师:前方的老虎李广看清楚了吗?为什么不等看清楚了再射?

  师:是呀,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仍能将箭射得如此熟练、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板书:箭法超人)

  (3 )联系诗句。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第3 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

  (课件出示: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师:你能结合这一段用上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指名说)

  3. 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1 )过渡:李广射虎的结果怎样呢?老师读了第4 自然段后就有一个感受:用个成语来说,叫" 出人意料" ,你也有这种感受吗?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2 )读中感悟。

  课件出示句子:(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指名读)

  师:你能用" 因为……所以……" 的句式来说说吗?

  因为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所以大家全都惊呆了!

  使大家" 惊呆!" 的仅仅是因为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吗?还因为……

  什么是" 任" ?你能用" 任" 字来说一句话吗?(指名说)

  师:这真是出人意料啊!想象: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话:

  生:李广将军力气真大。

  生:如果真有老虎在这儿,肯定被射穿了。

  生:李广将军箭术这么好,一定让敌人闻风丧胆。

  生:李广将军真是"" 神勇无比" 。

  师: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板书:力量惊人)

  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3 )联系诗句。

  师:这一段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哪句诗?(课件显示:*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结合这一段,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指导" *明"" 没"" 棱" 。

  (二)、读好古诗、欣赏动画,感情朗读。

  1 .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发现李广-- (结合板书,生答。)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 (神勇无比)是的,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有这样" 神勇无比" 的将军驻守边关多好啊!学*了课文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

  八、练*

  ( 1 )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 2 )课外阅读《李广射虎》小说。再一次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

  板书设计:

  8 、 李广射虎

  胆量过人

  " 飞将军" 箭法超人 神勇无比

  力大无比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课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包诗”,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

  学*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二、自读课文,学*生字词

  1、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认识生字词,读通课文。

  2、了解情况,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飞将(jiang)军将(jiang)领*明(ming)绰(chuo)出没(mo)草丛(cong)

  三、再读课文,在正确基础上读流利

  四、再检查读书

  五、写字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诗文对照结合,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

  二、指读课文,思考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1、指名说。古诗与课文联系,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分别讲哪句诗的含义,引导读书。

  2、读懂他“神勇无比”的句子。

  3、肯定有价值的提问,展开讨论。

  从“拉开硬弓”、“深深地”、“巨石”、“任”、“嗖”这些词中看出了什么?鼓励学生说出感受。

  射得准。夜晚,射中目标。

  他为什么会射石头?他为什么要射虎呢?

  引导再读书。夜晚,巡逻,常有猛虎出现。

  4、质疑。

  三、将古诗含义与课文联系起来

  1、暗、惊、没。

  2、读、背。

  3、理解含义。

  四、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自然段。

  2、摘抄有关战争的古诗文。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

  背诵塞下曲。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5

  一、复*导入

  1、昨天我们初步学*了第八课,下面老师想再一次提醒大家这些字的读音:

  飞将军镇守神勇无比

  石棱朦胧影影绰绰

  警惕巡逻拈弓搭箭

  2、你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李广将军吗?(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人称“飞将军”。)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熟读古诗:这篇课文中还有一首唐代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你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吗?

  指名读、齐读。(你读得很流利(正确)。你读得更有韵味了。你拉*了我们与将军的距离。)

  你们理解诗句的意思吗?不理解没关系,我们会在后面的故事中找到答案的。

  过渡:听大家这么一读,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走进故事,一睹李广将军的风采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二)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看一看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学生自由读课文3、4段)

  (三)精读体会第三自然段。

  1、读中感悟第三段。让我们先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1)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丛中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

  师:假如这时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中,会有什么感觉?(指名说3—4人。可能会说:非常害怕,心怦怦直跳,不敢睁开眼睛,会吓出一身冷汗,全身发抖,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

  是啊,月黑风高夜,危机四伏。老师也感到毛骨悚然,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2)读中感悟。

  ①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屏幕显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指名读2人)师:我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了夜晚松林的恐怖。

  ②师: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中,李广有没有像我们这样恐惧不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没有……搜寻)

  ③什么是“搜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李广警惕性高!胆子大,从容镇定……)

  李广将军在搜寻中发现,前方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却毫不惧怕,真是胆量过人!(板书:胆量过人)

  ④发现猛虎,他是怎样做的?指名说。展开阅读全文

  (课件出示文字:“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师:谁能上台表演一下李将军的动作?(先告诉大家:箭在哪里,弓在哪里,好开始。指名读句子,生表演。)表演得怎么样?(好:真有几分飞将军的气质。不好:李将军一定比你更加英勇神武。)齐读这句话。

  师: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请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

  设想(力大无比、箭法超群、身手敏捷、从容镇定……)

  师:是呀,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仍能迅速发箭、直指目标,真是箭法超群!(板书:箭法超群)

  (3)联系诗句。师:你们发现了吗?这第3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课件出示: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想象着故事发生时的情景,读这两句诗。指名读,齐读。

  师:你能结合这一段用上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指名说)(四)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1)小拓展:箭射出去之后,你最关心的是什么?(有没有射中猎物),李将军呢?他为什么不当时就去找?而要第二天去呢?

  指名回答:(怕林中再有埋伏,危险,对自己的箭法胸有成竹,所以不着急;还要到别处巡逻;人手不够……)

  过渡:李广射虎的结果究竟怎样呢?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写李广的神勇无比的句子,用“”划出来。说说你的体会。

  (2)读中感悟。

  ①课件出示句子:(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指名读,谈体会。)

  ②师:这真是出人意料,令人惊叹啊!想象一下当时在场军士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说话,例如:

  李广将军力气真大。

  如果真有老虎在这儿,肯定被射穿了。

  李广将军箭术这么好,一定让敌人闻风丧胆。

  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

  ③师: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让随从们惊叹吗?如果不是,那大家惊叹的是什么?(板书:力量惊人)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指名读。女生读。

  (3)联系诗句。师:这一段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哪句诗?(课件显示:*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结合这一段,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重点指导“*明”“没”“棱”。

  三、故事设境,感情朗读

  1.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发现李广——(结合板书,生答。)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有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驻守边关,就如同一座钢铁长城,何愁敌寇入侵、边关不保、国无宁日!所以诗人王昌龄在诗中感慨:师朗诵(出示课件)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王昌龄在感慨,如有飞将军李广等人在,那些匈奴、胡人怎敢跨越阴山犯我边界?让我们怀着缅怀一代英豪之情诵这首诗。齐读。

  2.李广被称之为飞将军,当然不是因为这戏剧性的一件小事,老师也来讲一个李广将军的故事。讲故事,李广一生历经大小战役70多次,他作战勇猛、箭法精准,令匈奴军队闻风丧胆,李广镇守的地方,匈奴兵就不敢进犯。

  3。听完这个故事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屏幕显示诗句:指名读)你们能试着背一下吗?来,闭上眼睛,开始。(练*背诵古诗。)

  四、课外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1)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2)卢纶一共写了六首《塞下曲》,这只是其中之一,查找其他五首,摘抄下来,读一读。

  (3)找几首边塞诗读一读,背1—2首。

  课后反思:

  1、内容太多,要懂得取舍,紧紧围绕目标取材,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人物的特点的引出还不够自然,不能是老师以贴标签式的形式出示。

  3、要通过追问引导学生组织精炼的语言回答问题,提高语文素养。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广射虎》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学*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学生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动画设境,感情朗读

  1、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是的,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有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驻守边关多好啊!学*了课文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屏幕显示诗句:指名读)

  2、看得出来,同学们被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迷住了,相信你也一定更喜欢这首诗了吧,一起再来读读。(练*背诵古诗。)

  3、想欣赏一下李将军射虎的神勇气概吗?(欣赏动画)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课外作业

  李广是我国历的一员名将,赞颂他的可不只是卢纶一人,唐代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等都写诗赞颂过他。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昌龄的《出塞》。(课件出示)跟老师读。

  作业设计:

  1、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2、课外阅读《李广射虎》小说。再一次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

  3、练*写话:

  板书设计:

  李广射虎

  胆大艺高神勇无比力大无穷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2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指导边读边想边体会,培养语感和问题意识。

  4、知道《塞下曲》描写的是西汉“飞将军”李广,从故事中感受他的神勇无比,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指导,要读出语调和感情,培养语感。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体会的*惯,学会质疑问难。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预*

  (1)朗读课文数遍,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2)在课文中划出生字新词,标上拼音,朗读数遍。

  (3)养成边读边想的*惯,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好。

  (4)试着查寻李广这个人物的生*资料。

  2、制作本课的基本网页,第二课时尝试着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

  3、词句卡片:塞 塞下曲 惊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拈弓搭箭

  影影绰绰

  4、黑板旁画好两个田字格。

  5、准备好“弓箭”:铅丝作弓,教鞭作箭。

  第一课时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从“武松打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然后引出:今天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李广射虎 (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 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

  师评价: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学*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3、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1)多媒体出示古诗: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自由读读这首诗 [注意多音字没(mo)],哪些词句不理解或者感到难懂,请提问,教师随机做上标记。

  (学生难懂的词句:塞下曲、草惊风、引、*明、没、石棱)

  师评价:同学们,会学*的同学不仅要善于提问,而且还要善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你们行吗?谁来说说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么多的问题?(读书、思考、讨论、利用工具、咨询等)

  二、初读课文,学*词语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停下来多读几遍。

  2、媒体出示词语:(第一次出示有拼音,第二次去掉拼音)

  lu lun leng luo chuo nian sou zha

  卢 纶 棱 逻 绰 拈 嗖 扎

  tang sai jing ju ti sou da ying lie dai

  唐 塞 惊 据 惕 搜 搭 硬 猎 呆

  (1)自读——指名读――领读

  (2)去掉拼音自读――指名读――集体读

  3、指名朗读课文,用开火车的办法每人读一句,以顾及面上的情况。

  4、再读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边读边思,看看刚才提出的那么多问题,哪些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后解决的。读完后展开讨论。(鼓励刚才提问的同学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教师点拨:塞:边界上的险要地方。塞下曲:指古代一种以描写边防战士为主的诗歌。)

  三、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读解第一句诗。

  (1)出示:“林暗草惊风”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指名朗读,师生评价。(可反复几次,重点要把诗句中的“暗”和“惊”的意思读出来,林是暗的,风惊动了草,即要读出令人恐惧的感觉。)

  (3)集体朗读,渲染气氛。

  2、读解第二句诗。

  (1)出示:“将军夜引弓”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看怎样读才能把句子读好。然后指名朗读。

  (3)教师将第三句改成“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遍四处搜寻着。”让学生找出差异之处,并体会句子意思的不同。教师出示“警惕”一词,让学生体会原句中李广在搜寻猛虎时的小心谨慎的样子,然后教师再指导把这句话读好。

  (4)多媒体出示:“猛然间,李广发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第二天……”(旁边附上相应的图片)(“影影绰绰”和“拈弓搭箭”设计为点击时出现红色下划线,并在它的右上角出现“?”)

  ①指名朗读,引导质疑:这两句话中有没有什么地方比较难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做动作理解“拈弓搭箭”的意思:左手握着弓,右手把箭架在弓上。影影绰绰:指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②指名朗读,师生评价,再读,反复多次。(要读得紧凑些,紧张些,体会李广的胆大和射箭技术高明)

  ③师:李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胆大艺高)

  ④继续引导质疑:同学们,在这两个自然段之间,你是否发现了什么问题?

  提问:李广射出了箭,为什么不马上派人去寻找猎物?(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李广的多谋沉稳)

  3、指导读好第一二句诗,最后完整的朗读古诗。

  四、写字指导

  1、再一次出示生字,读一读,说一说哪些生字在书写时要引起注意的。

  2指导写字:搜 塞

  (1)多媒体演示“搜”的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指导,并与“叟”“嗖”“馊”比较。

  (2)多媒体演示“塞”的笔划,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指导。

  3、学生描红

  五、课外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从网上查找李广的生*事迹和相关故事,下一节课上交流。

  第二课时(在网络环境下上课)

  一、复*导入

  1、课前板书:李广射虎 胆大艺高

  2、自主站出当众背诵古诗,要背出题目、作者、朝代和诗句。

  3、出示古诗,集体朗读。

  二、学*“清晨寻箭”一部分

  1、师引:上一节课我们学*了前两句诗的内容,那么,后两句诗又讲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最后一段,然后同桌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师生评价,然后再指名说。

  3、师:刚才大家把第二天发生的事说清楚了,现在谁能把这段话读好,读出感情来?

  朗读――评价――朗读

  4、媒体出示“箭没石棱”的图画,问: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将士,你会说什么?

  (板书:力大无穷)

  5、指导感情朗读后两句诗。(要读出惊讶、钦佩的语气)

  6、引导学生归纳李广的性格:同学们,通过李广射虎这个古诗,我们知道李广是一个胆大艺高、力大无穷的将领,课文中是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他的?

  (板书:神勇无比)指名读好这个词——集体读好这个词

  7、指导深入朗读古诗,进一步体会李广这种神勇无比的英雄气概。

  三、在网络环境下拓展延伸

  1、学生鼠标点击“诗配动画”按钮,看动画读诗,并与课文内容相对照,要能够发现动画与课文内容的矛盾之处。

  引导质疑:课文中写李广的随从去寻箭,而动画中却写李广亲自去寻箭,这不是矛盾了吗?

  师引:到底是第二天李广去寻箭还是他的随从去寻箭,古诗中也没有写清楚,所以这两种说法都可以。课后请你思考,你赞成哪一种说法,并说明理由。这就作为一个课后作业。

  2、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另外,你对李广这个人,还想了解些什么?

  引导质疑:人们为什么称李广为“飞将军”?还有哪些故事写李广的神勇无比?

  3、学生鼠标点击“李广小传”,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阅读文本,读后四人小组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交流读后的收获,最后推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4、学生鼠标点击“古诗《出塞》”,诗文结合,在读、看、想中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然后自由发言,也可背背《出塞》一诗。

  四、小节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我国西汉时期的这位民族将领李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哪?请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写在计算机的留言板上。

  五、课后作业

  1、抄写古诗

  2、讨论课上留下的问题:第二天寻箭是李广亲自去好还是让随从去好,还是一同去好,并说说理由。(在语文综合活动中将组织一次辩论会)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重难点:

  1、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说说《塞下曲》这着古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文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2、补充介绍李广其人:

  李广是西汉名将。今甘肃泰安人。善于骑射。汉文帝时,镇守北方边境,参加了反击凶奴贵族攻掠的战争,他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致使匈奴数年不敢攻掠,被人称为“飞将军”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4、梳理问题,整合目标

  预设问题: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5、自主探究

  (1)自学课文。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 神勇无比 边境 朦胧 巡逻 疾风 警惕 搜寻 影影绰绰

  猎物 惊呆

  (2)检查自学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

  二、互动学*

  1、范读课文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3、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2)范读《塞下曲》。

  (3)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延展学*

  1、总结。

  2、教师出题目检测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李广射虎。(齐读课题)

  2、出示《塞下曲》

  (1)你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吗?

  (2)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3、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

  4、梳理问题,整合目标:通过昨天的学*,我们已经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人们称他为——(生答)(板书:神勇无比“飞将军”)我们还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

  5、自主探究。

  二、互动学*

  1、学*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过渡:也许短短二十字的小诗还不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但这首诗里还包含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2、精读体会第三、第四自然段。

  (1)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学生自由读课文3、4段)

  (2)读中感悟第三段。

  a、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容疾风吹来,树木野草丛中发了“沙沙”、“沙沙”的声音。师:假如这里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中,会有什么感觉?(指名说)

  b、读中感悟。

  师: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中,李广害怕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没有……搜寻)

  师:他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

  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师: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读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师: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理解字意: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弓:架起箭。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师:是呀,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仍能将箭射得如此熟练、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板书:箭法超人)

  c、联系诗句。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第三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3)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a、过渡:李广射虎的结果怎样呢?老师读了第4自然段后就有一个感受:用个成语来说,叫“出人意料”,你也会有这种感受吗?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b、读中感悟。

  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指名读)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吗?

  因为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所以大家都惊呆了!

  师:这真是出人意料啊!想象: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

  师: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板书:力量惊人)

  指导朗读,读出随从呢的惊讶之情。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c、联系诗句。

  师:这一段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

  *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结合这一段,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指导“*明”“没”“棱”。

  3、读好古诗、欣赏动画,感情朗读。

  (1)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发现李广((结合板书生答。)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是的,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

  有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驻守边关多好啊!学*了课文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

  (2)看得出来,同学们被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迷住了,相信你也一定更喜欢这首诗了吗,一起再来读读。(练*背诵古诗。)

  (3)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延展学*

  1、总结:李广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赞颂他的可不只是卢纶一人,唐代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等都写诗赞颂过他。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昌龄的《出塞》。出示跟老师读。学*《出塞》。

  2、教师出题检测:

  纯净的( ) 心爱的( ) 漂亮的( )

  优美的( ) 宽敞的( ) 幸福的( )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课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欢迎浏览。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

  学情分析: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飞将(jiang)军将(jiang)领*明(ming)绰(chuo)出没(mo)草丛(cong)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学过许许多多的古诗,你们知道哪些边塞诗?

  指名背——和小伙伴背——小组背——集体背

  2、唐代有一位大诗人卢纶就写了一首《塞下曲》,

  出示古诗:塞下曲

  诗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将李广,这首诗,就描写了关于李广的一个故事——(李广射虎)

  我们继续学*第八课,齐读课题——李广射虎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李广射虎》一课的导入,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即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比赛背诵边塞诗。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把诗读正确、读流利,初步了解人物

  1、“这首《塞下曲》小朋友会读了吗?我们比一比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

  请三个学生读(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2、教师评价:看来同学们都会读这首诗了。李广是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的第二节,看你能用一句话把李广介绍好吗?

  学生可能说“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师:“还有人补充吗?”

  把他的美称也要说进去——“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飞将军’”。

  他当时的责任是?“镇守北方边境”

  再连起来说完整

  “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飞将军’”。

  他曾经镇守过北方边境。”

  教师评价:真聪明,能把第二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起来介绍!

  3、我们连起来把第三段读读

  (1)有一个词语读得非常好,出示:“神勇无比”我们再来读一读。

  (2)理解词语“神勇无比”

  (初读诗歌,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自读古诗,教师检查,

  2、用一句话来介绍李广?(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的*惯和学会概括的能力的养成打基础。)

  三、读懂诗句

  1、师:唐代诗人卢纶写的这首《塞下曲》就写到李广神勇无比的一件事,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看你都能读懂吗?

  (学生读诗)

  2、师生交流能不能读懂。

  师:二十字的一首小诗确实没有什么难懂的。不过,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说:学*贵在有疑问,有小的疑问就会取得小的进步,有大的疑问就会有大的进步。我想只要大家潜下心去读这首小诗,不见得就都能读懂,有疑问在学*可是非常宝贵的呀!

  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和句?

  (学生再次读诗)

  3、质疑

  (教师相机打上问号)

  学生可能会问的“林暗”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明白。

  “夜引弓”的“引”是什么意思?

  “石棱”的“棱”指的是哪儿?

  “*明”“白羽”

  李广射虎(下)

  学生交流,解决部分问题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交流诗句哪些词语你不明白,哪些词语懂了。)

  (三)讨论、读懂诗句

  a)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师:什么样的风叫“疾风”?当你听到这样的风,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3、学生交流。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师点拨:那是一个月光朦胧的夜晚,就刮着这样的风,如果是你在外面,心里会怎样?你能把那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读好评价,如果学生读得不好

  师:有点感觉了。别忘了,那还不像我们这儿,到处都有村庄和人家,而是在——

  生:北方边境。

  师:是啊,那里只有草木丛生的高山和夜晚的凄清,再听到这吓人的“疾风”,心里会怎样?谁再来读读看?

  生再次读。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一个疾风劲吹的月夜,让学生体会静谧的黑夜氛围)

  师再次评价:感觉更好了。听说李广带兵巡逻的地方还常有猛虎出没!谁还敢读?

  生读。

  (三)讨论、读懂诗句

  师:你看,读得有几个同学都要藏到桌子底下去了。真的害怕了。李广怕不怕?

  生(齐):不怕。

  师:他是怎么做的呢?接着读下去,看你能不能找到原因。

  4、师:李广在射虎的时候有一系列动作,你们能把这些动作找出来吗?

  “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教师在“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变红,相机解释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5、作者在描写李广射虎的时候,用了一系列的动作,生动准确,大家看,李广射虎时他的形象是多么威武啊!出示李广射虎图

  请大家读好李广射虎的动作

  指名读(边做动作边读)

  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运足气,弓要拉得满、眼睛要*视……..)

  齐读(喜欢做动作的小朋友可以配上动作)

  (扮演角色,加深印象。结合我班学生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高的特点,紧扣关键字眼,深入发掘,学生表演的形式,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

  这就是诗句“将军夜引弓“的意思——齐读“将军夜引弓”

  五、学*第四自然段

  引读:“…………………呀大家全都惊呆了”

  课件:将士们看到李广的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说

  学生交流

  小卡片出示:可见李广真是一个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的将领

  (图文结合,促进理解。《李广射虎》一文,直观形象的插图助于学生对课文中古诗的理解。感知课文的内容。在教学李广射虎的动作时候,让学生看李广射虎图,让他们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在这个基础上读好李广射虎的动作。还欣赏了众将士寻箭图,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众人的惊讶和李广将军的箭术高超)

  课件出示,你能用诗句的话能第四小节的内容吗?

  三、指导背诵《塞下曲》。

  师:李广将军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这首诗记到自己的头脑中去吗?

  生:(齐说“有!”)

  师:自己先试试看!背给你四人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还可以大家一起背!

  师:谁来背给大家听?

  生:(流利地背出来了)

  师:你背得真棒!还有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也非常流利且有感情地背出来了)

  师:你背得也很好!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背诵情况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小组背诵)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起来背一背。

  生:(配乐齐背)

  (利用多种形式背诵,很好地巩固了学生对这篇课文和古诗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塞下曲》描写的《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师:此外,同学们还可以搜集李广将军的其他故事,课后,我们一起来讲一讲李广的故事。

  【教学反思】:

  “文包诗”作为一种新的课文结构形式,要求教师在此类课文的教学中运用新观点、新手段进行教学,教学中做到诗和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提高古诗教学效率。但是我在教学环节中忽视了这一点。在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塞下曲》之后,就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造成了诗的理解和文的脱离。另外在评价学生的'回答的时候显得有些拖沓,不够紧凑

  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1、图文结合,促进理解。《李广射虎》一文,直观形象的插图助于学生对课文中古诗的理解。感知课文的内容。在教学李广射虎的动作时候,让学生看李广射虎图,让他们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在这个基础上读好李广射虎的动作。还欣赏了众将士寻箭图,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众人的惊讶和李广将军的箭术高超

  2、扮演角色,加深印象。结合我班学生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高的特点,紧扣关键字眼,深入发掘,学生表演的形式,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

  3、电化教学,体会意境。利用音像素材配乐等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的意境。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5

  一、复*导入

  1、昨天我们初步学*了第八课,下面老师想再一次提醒大家这些字的读音:

  飞将军镇守神勇无比

  石棱朦胧影影绰绰

  警惕巡逻拈弓搭箭

  2、你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李广将军吗?(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人称“飞将军”。)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熟读古诗:这篇课文中还有一首唐代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你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吗?

  指名读、齐读。(你读得很流利(正确)。你读得更有韵味了。你拉*了我们与将军的距离。)

  你们理解诗句的意思吗?不理解没关系,我们会在后面的故事中找到答案的。

  过渡:听大家这么一读,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走进故事,一睹李广将军的风采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二)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看一看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学生自由读课文3、4段)

  (三)精读体会第三自然段。

  1、读中感悟第三段。让我们先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1)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丛中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

  师:假如这时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中,会有什么感觉?(指名说3—4人。可能会说:非常害怕,心怦怦直跳,不敢睁开眼睛,会吓出一身冷汗,全身发抖,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

  是啊,月黑风高夜,危机四伏。老师也感到毛骨悚然,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2)读中感悟。

  ①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屏幕显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指名读2人)师:我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了夜晚松林的恐怖。

  ②师: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中,李广有没有像我们这样恐惧不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没有……搜寻)

  ③什么是“搜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李广警惕性高!胆子大,从容镇定……)

  李广将军在搜寻中发现,前方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却毫不惧怕,真是胆量过人!(板书:胆量过人)

  ④发现猛虎,他是怎样做的?指名说。展开阅读全文

  (课件出示文字:“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师:谁能上台表演一下李将军的动作?(先告诉大家:箭在哪里,弓在哪里,好开始。指名读句子,生表演。)表演得怎么样?(好:真有几分飞将军的气质。不好:李将军一定比你更加英勇神武。)齐读这句话。

  师: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请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

  设想(力大无比、箭法超群、身手敏捷、从容镇定……)

  师:是呀,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仍能迅速发箭、直指目标,真是箭法超群!(板书:箭法超群)

  (3)联系诗句。师:你们发现了吗?这第3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课件出示: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想象着故事发生时的情景,读这两句诗。指名读,齐读。

  师:你能结合这一段用上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指名说)(四)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1)小拓展:箭射出去之后,你最关心的是什么?(有没有射中猎物),李将军呢?他为什么不当时就去找?而要第二天去呢?

  指名回答:(怕林中再有埋伏,危险,对自己的箭法胸有成竹,所以不着急;还要到别处巡逻;人手不够……)

  过渡:李广射虎的结果究竟怎样呢?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写李广的神勇无比的句子,用“”划出来。说说你的体会。

  (2)读中感悟。

  ①课件出示句子:(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指名读,谈体会。)

  ②师:这真是出人意料,令人惊叹啊!想象一下当时在场军士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说话,例如:

  李广将军力气真大。

  如果真有老虎在这儿,肯定被射穿了。

  李广将军箭术这么好,一定让敌人闻风丧胆。

  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

  ③师: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让随从们惊叹吗?如果不是,那大家惊叹的是什么?(板书:力量惊人)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指名读。女生读。

  (3)联系诗句。师:这一段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哪句诗?(课件显示:*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结合这一段,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重点指导“*明”“没”“棱”。

  三、故事设境,感情朗读

  1.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发现李广——(结合板书,生答。)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有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驻守边关,就如同一座钢铁长城,何愁敌寇入侵、边关不保、国无宁日!所以诗人王昌龄在诗中感慨:师朗诵(出示课件)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王昌龄在感慨,如有飞将军李广等人在,那些匈奴、胡人怎敢跨越阴山犯我边界?让我们怀着缅怀一代英豪之情诵这首诗。齐读。

  2.李广被称之为飞将军,当然不是因为这戏剧性的一件小事,老师也来讲一个李广将军的故事。讲故事,李广一生历经大小战役70多次,他作战勇猛、箭法精准,令匈奴军队闻风丧胆,李广镇守的地方,匈奴兵就不敢进犯。

  3。听完这个故事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屏幕显示诗句:指名读)你们能试着背一下吗?来,闭上眼睛,开始。(练*背诵古诗。)

  四、课外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1)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2)卢纶一共写了六首《塞下曲》,这只是其中之一,查找其他五首,摘抄下来,读一读。

  (3)找几首边塞诗读一读,背1—2首。

  课后反思:

  1、内容太多,要懂得取舍,紧紧围绕目标取材,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人物的特点的引出还不够自然,不能是老师以贴标签式的形式出示。

  3、要通过追问引导学生组织精炼的语言回答问题,提高语文素养。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影影绰绰”、“拈弓搭箭”、“神勇无比”等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包诗的课型,能背诵诗歌,并说出诗歌大意。

  3、能过朗读表达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神勇无比。

  教学重、难点:

  学*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引出课型

  1、“叫醒耳朵”常规训练:“猛然间……拉开硬弓”;“那白羽箭……拔不出来”。

  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李广射虎》这篇文章。李广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同学们来说说你们的了解。咱们打开书,快速读一读第二小节,搜寻一下有关李广的信息。

  3、通过预*,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类型的课文吗?(文包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了以前的这些积累,相信你们学起这篇文章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4、来,先请合作小组互查一下你们的预*情况。给你们读一遍的时间,你们可以采取自己组里独创的方式,来读一读。

  5、由一小组汇报预*-朗读课文一遍,学生评价。

  二、由诗及文,理清脉络

  既然是文包诗,那么文章与古诗是如何一一对应的呢?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并用心思考,然后我们来交流。

  三小节——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四小节——*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三、诗文对应,感悟神勇

  1、让我们再走*些,来感受古诗的精妙与文章描述的精彩。刚才同学们提到,第一句古诗对应的是第三小节。现在我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划一划。哪几句是写“林暗草惊风”的?用横线表示。哪几句是写“将军夜引弓”的呢?用波浪线表示。(学生自学)

  2、训练朗读第一行,读出当时夜黑风疾的情景来。

  3、谁来读读对应第二行诗的句子?从这几句话里,你又进一步了解李广了吗?从哪些词语里了解的呢?

  4、一代名将果然名不虚传。从他一气呵成的射虎动作,不难看出他的神勇。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训练朗读第二行,读出李广的机敏、神勇、果断来。

  5、回归古诗。读得真好,回到古诗中,你还能读出这样的气势来吗?谁来试着读一读第一句。

  四、诗文对应,感悟力大

  1、用我们刚才的学*方法,请自学第四小节。先划一划,再读一读。

  2、让老师来了解一下你们自学的成果。*明,是什么意思?是啊,一大早,李广的随从便出去寻找那支射出去的白羽,可是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3、请大家注意标点,谈谈这两个感叹号给你带来的感受。你能读出来吗?

  4、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白羽箭还有多少露在外面?从字里行间找根据,或者你从古诗中找到相应的字,也可以说明。

  5、练读最后一句,感受李广的力大无比。

  6、此时此刻,如果让你用“好一个的李广”来称赞他,你准备怎样表达?

  7、再次回到古诗,读出你心中的赞叹。

  五、回味诗文,练*讲述

  1、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背下古诗。

  2、来,对照古诗学着做一个说书人,给我们说说李广的故事。

  六、拓展古诗,提升阅读

  1、李广如此神勇,难怪唐代另一边塞诗人王昌龄有诗这样赞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这首诗《塞下曲》的作者卢纶,有名的边塞诗人。他的《塞下曲》共有六首。老师在这儿给大家读一读另外一首。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像上学期我们进行的古诗研究一样,模仿着写一篇文包诗。老师相信,只要有心,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武松打虎”的故事同学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今天我们继续学**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

  师评价: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学*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二、理解课文

  1、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神勇无比)

  理解:神勇无比

  (3)齐读第二节

  3、学*3、4自然段

  (1)过渡: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

  (2)交流

  A出示

  (1)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胆大艺高)

  (2)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3)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4)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5)交流(拈、搭、运、拉)

  (6)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7)看多媒体:师生一起欣赏李广射虎的形象。

  (8)说说李广射虎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老师做了一张简易的弓和箭,谁来表演一下。

  (9)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10)说说你的体会。(射箭不容易,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

  (11)指导朗读。

  ①第一句用叙事的语调,语气*缓;第二、三、四三句语调稍重,重读“疾风”“沙沙”、“想到”、“警惕“、|四处搜寻”,要注意用语调去渲染当时的那种恐惧而紧张的气氛;第5、6两句语速要稍快,要读出当时的那种紧张的气氛。

  B、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1)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力大无穷)

  (2)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C、那白羽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1)“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

  (2)多媒体出示箭没石棱的图画,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3)这似乎是一个笑话,但我们不会嘲笑李广的眼力,反而佩服他高超的武艺,因为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的射进石头中,有这样高超武艺的将军镇守边关,足以让敌人胆寒。

  (4)指导朗读: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5)齐读第四节

  4、再来读读这首诗,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就非常简单了。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那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

  三、拓展延伸

  1、学生自由点击“李广其人”,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阅读文本,读后四人小组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交流读后的收获,最后推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2、学生鼠标点击“古诗《出塞》”,诗文结合,在读、看、想中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然后自由发言,也可背背《出塞》一诗。

  板书设计:

  胆大艺高

  力大无穷神勇无比

  文章来源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7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读《塞下曲》。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意。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意思,诗文对照,学*第一句诗。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二年级时我们背过一首《塞下曲》,还记得吗?齐背。

  2、它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卢纶,今天我们还要学*一首他写的《塞下曲》。(出示古诗)

  指名读。

  3、这是卢纶写的一组诗中的一首,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你从抹红的词语了解到哪些信息?(诗题、朝代、诗人)

  4、齐读《塞下曲》。这首诗写的是课文中的将军月夜射虎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效果。

  1、李广射中的是老虎吗?(巨石)板书。

  2、李广是什么人呢?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指名读,板书:神勇无比(理解词义)

  3、你们对课文真熟悉,词语能读好吗?(出示词语)指名读,带读,找出带后鼻音的词读一读。齐读词语。

  4、出示多音字,你会读吗?指名带读。“没入石棱中”的“没”对应文中哪一个词?(演示)

  5、考考你们,做《评价手册》第一题选字音,校对。

  6、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叙述的就是李广射虎的故事,谁来为大家读一读,其他生听,评价。

  7、小组活动:交流课前勾画的语句,谈感受。小组汇报,相机板书: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8、小结:正因为李广“神勇无比、武艺高超”,人们才送给他一个美称——“飞将军”。出示句子:这位“夜引弓”的“将军”,便是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指名读。

  观察句子特点(引号多)。找出文中另两句带引号的句子,读一读。

  选择引号用法。

  9、介绍“飞将军”美称的由来。(《补充*题》)

  10、引出句子:诗中描述的,就是他在镇守北方边境时发生的一件事。指名读。

  三、学*课文第三节。

  1、再读《塞下曲》,想一想,两句诗分别对应课文的哪一段?

  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

  2、课文的第三节写了李广射虎的经过,第四节写了射虎的结果。我们先来学*第三节。

  要求:默读课文第三节,用——画出与林暗草惊风”对应的内容。用。。。。画出与“将军夜引弓”对应的内容。同座合作读。

  3、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指名读句子,你有什么感觉?

  “疾风”是什么意思?选字义。“沙沙”的声音大不大?

  4、李广听到“沙沙”的声音害怕吗?有什么反应?指名读。

  李广感觉有虎沉着应对,一连串的射虎动作十分迅速,你能圈出描写李将军动作的词吗?哪些词你不懂?

  女生读句子, 男生做动作。

  5、这么神勇无比的将军怎么会把石头当成老虎呢?(联系“月色朦胧”“常有猛虎”来谈)

  6、你一定很敬佩李广吧,再读诗句。

  四、完成课堂练*

  《评价手册》巩固课堂的二三小题。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会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介绍了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

  诗篇〈塞下曲〉,引导学生利用所写之文深入浅出地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塞下曲〉这首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神勇无比。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理清课文脉络,学*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

  明白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与学互助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水浒转》中“武松打虎“的故事你们一定都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你听说过吗?

  今天我们将要学*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

  【提示】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质疑问难是一种学*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陵、神勇无比边境证朦胧巡逻辑性疾风马牛不相及警惕性搜索影影绰绰惊呆

  【提示】给学生读书时间,让他们通过自己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点拨】分自然段朗读逐步指名朗读,在集体读的过和中纠正错误,提高朗读水*。强调“塞、搜”都是*音,“境、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基他读音和意义。

  ⑶分组交流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意思。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作方法和主要内容。

  【点拨】课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介绍了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

  ⑴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⑵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点拨】先小组讨论,在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4.学生写字

  【提示】对照田字格里的生字,自主学*,互相交流。

  【点拨】区分形*字、音*字。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指导书写生字

  ⑴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⑵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9

  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 、学会 19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 “ 飞将军 ” 李广的高超武艺。

  重点:学*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难点:学*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第一课时

  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由介绍卢伦的《塞下曲》六首。

  2 、引出文中诗句,简单介绍 " 飞将军 " 李广。

  3 、板书课题,生读题。

  4 、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5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二、出示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 、学会 19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 “ 飞将军 ” 李广的高超武艺。

  三、自学指导

  1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2 、出示文中诗句,学生尝试理解。自渎课文,尝试用文中语句理解。带着未解疑问进入自学和合作学*。

  3 、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

  4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 神勇无比 边境 朦胧 巡逻 疾风 警惕 搜寻 影影绰绰 猎物 惊呆

  四、学生自学课文。

  五、检查自学效果、书写生字。

  六、同桌互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 )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 射虎" 的含义是什么?

  (2 )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七、师指名回答讨论结果,对有异议的进行解惑,范读《塞下曲》。

  八、练*

  1 、练读课文

  2 、抄写生字词

  3 、了解关于李广的故事。

  4 、选择卢伦《塞下曲》六首诗中任意一首课文之外的诗进行自学。

  板书设计:

  8 李广射虎

  石棱 神勇无比 边境 朦胧 巡逻 疾风 警惕 搜寻 影影绰绰 猎物 惊呆

  第二课时

  学*流程:

  一、 诗文导入,质疑问难。

  1. 齐读课题。

  2. 通过昨天的学*,我们已经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 ,人们称他为-- (生答)(板书:神勇无比 " 飞将军" )我们还知道" 李广射虎" 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课件出示《塞下曲》)

  3. (1 )你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吗?(2 )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二、 出示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 、学会 19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 “ 飞将军 ” 李广的高超武艺。

  三、自学指导

  也许短短二十字的小诗还不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但这首诗里还包含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

  四、同桌互读,并讨论。

  五、小组讨论这首诗背后的小故事,选代表来回答。

  六、小组代表回答后,取长补短,小组讨论完善回答。

  七、重点讲解。

  (一)精读体会第三、第四自然段。

  1 .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 、4 自然段,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学生自由读课文3 、4 段)

  2 .读中感悟第三段。

  (1 )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疾风吹来(点击:出风声),树木野草丛中发出" 沙沙" 、" 沙沙" 的声音。(屏幕显示黑夜)

  师:假如这时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中,会有什么感觉?(指名说)

  (2 )读中感悟。

  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屏幕显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 沙沙" 的声音。)(指名读)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了害怕。

  师: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中,李广害怕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没有……搜寻)

  引导学生说话:

  生: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生:一阵风吹来,树木发出沙沙的声音,让人胆战心惊。

  师:什么是" 搜寻"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李广将军在搜寻中还发现,前方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

  师:大家真会学*!由此可见,李广将军怎样?

  生:警惕性高!

  生:李广却毫不惧怕,真是胆量过人!(板书:胆量过人)

  师:他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第3 自然段。

  师: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师: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读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课件出示文字:" 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 嗖" 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

  师: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理解字意。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师:谁能上台表演一下,表演得怎么样?

  师:前方的老虎李广看清楚了吗?为什么不等看清楚了再射?

  师:是呀,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仍能将箭射得如此熟练、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板书:箭法超人)

  (3 )联系诗句。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第3 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

  (课件出示: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师:你能结合这一段用上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指名说)

  3. 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1 )过渡:李广射虎的结果怎样呢?老师读了第4 自然段后就有一个感受:用个成语来说,叫" 出人意料" ,你也有这种感受吗?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2 )读中感悟。

  课件出示句子:(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指名读)

  师:你能用" 因为……所以……" 的句式来说说吗?

  因为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所以大家全都惊呆了!

  使大家" 惊呆!" 的仅仅是因为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吗?还因为……

  什么是" 任" ?你能用" 任" 字来说一句话吗?(指名说)

  师:这真是出人意料啊!想象: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话:

  生:李广将军力气真大。

  生:如果真有老虎在这儿,肯定被射穿了。

  生:李广将军箭术这么好,一定让敌人闻风丧胆。

  生:李广将军真是"" 神勇无比" 。

  师: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板书:力量惊人)

  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3 )联系诗句。

  师:这一段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哪句诗?(课件显示:*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结合这一段,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指导" *明"" 没"" 棱" 。

  (二)、读好古诗、欣赏动画,感情朗读。

  1 .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发现李广-- (结合板书,生答。)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 (神勇无比)是的,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有这样" 神勇无比" 的将军驻守边关多好啊!学*了课文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

  八、练*

  ( 1 )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 2 )课外阅读《李广射虎》小说。再一次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

  板书设计:

  8 、 李广射虎

  胆量过人

  " 飞将军" 箭法超人 神勇无比

  力大无比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10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2、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塞下曲》。

  2、难点:理解古诗《塞下曲》,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文,质疑问难

  1、今天我们继续学*《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李广射虎”这个故事是根据那首诗的情节改编的?

  3、出示《塞下曲》,你能正确、流利地把这首古诗读给大家听吗?谁来读一读?

  4、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朝代。

  5、卢纶曾经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这就是其中的一首,我们再完整的把这首诗读一读。

  6、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完成填空:李广是 时期的一位将领,因为他 ,人们便称他为“ ”。

  4、《塞下曲》这首诗中描绘的,就是李广镇守北方边境时发生的一件事。了解了李广,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悟。(齐读《塞下曲》)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二)、学*第三、第四自然段。

  1、这首诗有几句话?(两句四行)请你快速找一找,课文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行所讲的内容?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行讲的内容?(交流)

  2、学*第一句诗及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第一句诗和课文第三自然段,用“——”划出与第一行诗描写的情境相关的句子。用“……”划出与第二行诗描写的情境相关的句子。

  3、交流

  (1)、学*第一行诗。

  a、说说划出的句子。理解“林暗”、 “草惊风”, 讲解倒装。说说诗句的意思。

  b、读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c、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读1、2两句话,你一定可以读得更好。

  d、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到了夜晚的松林了。你能把这种感觉放到诗句中,读好“林暗草惊风”这句诗吗?(指名读,齐读)。

  (2)、学*第二行诗。

  过渡: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里,将军——(引读)。

  a、交流划出的句子。

  b、出示句子,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李将军。(指导读、齐读、板书“神勇无比”)

  c、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将军夜引弓”的意思。

  d、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再来读诗,你肯定会读得更好。(指导读诗。指名读一男一女、齐读)

  4、学*第二句诗和第四自然段。

  过渡: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的正是“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的情景,诗的第三、第四行是哪个自然段写的呢?

  (1)小结第三自然段学法。“划”——“悟”——“读”。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三、第四行诗和课文第四自然段,用我们刚才的学*方法,请自学第四小节。

  (2)交流。

  a、让老师来了解一下你们自学的成果。交流所划的句子。

  b、“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是诗句中哪个词的意思?“白羽”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c、一大早,李广的随从便出去寻找那支射出去的白羽箭,可是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d、自由读一读,(课件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惊讶、力大无穷,指导朗读板书:力大无穷)

  f、从“没在石棱中”这行诗中哪个词你也可以感悟到李将军的力大无穷。(指导读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g、指导读好后两行诗。

  h、现在你能连起来说说第三、第四行诗的意思吗?

  三、总结全文,背诵诗歌。

  1、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力大无穷)。学*了课文,理解了诗的意思后,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齐读《塞下曲》。

  2、练*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

  李广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赞颂他的可不只是卢纶一人,唐代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等都写诗赞颂过他。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昌龄的《出塞》。(课件出示)跟老师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塞下曲》。

  2、课外阅读与李广有关的古诗或故事。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1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力大无穷、神勇无比的。

  一、复*、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8课——(李广射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通了课文,学*了生字词。

  1、现在我们一起来复*生字词。

  读生字词

  说几句话,用上其中的几个词

  2、这首著名的《塞下曲》写的是谁的事情? (李广)

  3、通过上节课的学*,你知道李广是什么人吗?出示小黑板:李广是( )。

  (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将军。)板书:神勇无比 (理解神勇无比的意思)

  过渡:李光射虎的故事是根据卢纶的一首诗改编的,谁能来读读这首诗?

  学生读诗、评价

  过渡:让我们的思绪穿越千年的时空,再回到那个不寻常的夜晚,跟随一代名将李广将军去夜巡吧!感受他的神勇无比

  二、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

  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你喜欢的记号画出来

  (一)第三自然段

  (1)你认为课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2)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3)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4)交流(拈、搭、运、拉)

  (5)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 拈弓:拿起弓。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 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6)观察课文插图。

  (7)说说李广的形象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谁来表演一下。

  (8)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9)“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嗖’的一声”,说明了什么?(红笔标出“嗖”的一声)

  (说明李广的力气很大,说明箭的速度很快。)

  (10)大家都知道,老虎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在如此凶猛的老虎面前,如果李广将军的动作慢了一些,会有什么后果呢?

  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李广将军在紧张的气氛下,射虎的动作连贯而又迅速

  刚才同学们读书读得特别投入,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得进又说得出,是聪明人的读书。不过,学到这,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李广夜巡时,为什么会以为前方有老虎?

  (1)学生第二轮自主阅读,交流:

  明确: 一是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二是一阵疾风吹来,树木“沙沙”作响。相机理解“疾风”:“疾风”是什么样的风?你怎么知道“疾风”就是大风,猛烈的风?---------课文后文提示,生活体验,*时积累。出示:疾风知劲草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三是前方影影绰绰有动静。相机理解“影影绰绰”,与哪些词意思相*?

  师:由此可见,李广将军怎样?(高度戒备,十分警惕,这是一位将领重要的素质。)

  (2)听范读,闭眼想象画面,感受射虎的环境

  谁能读好这段话?

  小结:李广将军夜间外出巡逻,树林深处风吹草动,发出了“沙沙”的声音,李广将军以为有虎,便“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让男生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广将军射虎时的情景。

  (3)、读了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塞下曲》这首诗哪两句话的意思? (齐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多么紧张的气氛,多么神勇的将军!女生读一二两句诗,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二)第四自然段

  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广的神勇无比?

  交流反馈:

  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1)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力大无穷)

  (2)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出示: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1)《塞下曲》一诗中哪个词表达了“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的意思?(没,为没组词) “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

  (2) 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3)李将军真是(神勇无比),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的)射进石头中,你佩服他吗?(佩服)

  你能体会将士们的心情,读出将士们的惊讶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吗?(生读)

  (4)你理解了哪两句诗

  (5)、请男同学读第三四两句诗,女同学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着诗的意思和当时的情景。

  过渡:《李广射虎》这篇课文用了几百字具体表现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武艺高超,而《塞下曲》这首诗,寥寥二十个字,就写出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有这样的将领镇守边关,边关一定固若金汤,十分安全。难怪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示王昌龄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你们佩服李广吗?(佩服)让我们想着故事的经过一起读《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感情朗读全诗)

  三、背诵塞下曲

  (自由读背 前后桌互背 指名背 齐背)

  四、拓展延伸

  唐代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我们课本上只是其中一首,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首。这里面也藏着一个小故事呢?出示《塞下曲》组诗六,读一读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体会李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4、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指导,要读出语调和感情,培养语感。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体会的*惯,学会质疑问难。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塞下曲》。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具准备:

  第8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第7课生字词,听写:

  藏胞 糊涂 春耕 感激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第八课《李广射虎》,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射”字 。齐读课题。

  2、质疑: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相机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3、谈话: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来读书。

  三、初读课文,学*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大意。

  1、一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或者查字典解决。

  检查:指名分节读课文,重点检查读准字音。

  2、二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同桌检查。

  3、三读课文,要求: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①明确本文有4个自然段。指名分节读课文。

  ②生字新词大家都认识了,换个地方还能正确地读出来吗?

  检查词语学*情况,出示小黑板:

  读下面的词语,边读边想意思:

  唐代 卢纶 一组 时期 拈弓搭箭

  巡逻 警惕 猎物 惊呆 扎进

  石棱 朦胧 搜寻 影影绰绰

  指名读,齐读。

  4、四读课文,要求:我们不仅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边读边想,看看刚才提出的那么多问题,还有不懂的词语,哪些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后解决。

  检查: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四、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本课主要写了什么人的什么事?以什么样的形式写的知道吗?(文包诗)

  五、谈话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了生字新词。但是我们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留在明天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来解决。

  六、写字指导:

  要求: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位置,看看哪一笔长哪一笔短,两个部件谁高谁低,谁胖谁瘦,边记边用手指写,再用钢笔描红。

  资料:李广是西汉名将。今甘肃秦安人。善于骑射。汗文帝时,镇守北方边境,参加了反击匈奴贵族攻掠的战争,他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致使匈奴数年不敢攻掠,被人称为"飞将军"。

  七、作业:

  1、根据自己情况大声朗读课文5——10遍。

  2、写生字,两遍拼音四遍字,组一个词。

  3、课外阅读1000字左右。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

  3、学*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飞将军武艺高超。

  学*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词卡、投影、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学会生字及相关词语。

  教学准备

  词卡、小黑板。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导入新课,

  学生由听《水浒传》故事,唤起对学*课文的浓厚兴趣。

  1、小朋友,你们看过电视《水浒传》吗?

  2、板书课题

  3、简介李广。

  1、认真听师介绍。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初步印象。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学*文中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

  2、小组学*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

  通过朗读,小组学*,掌握《塞下曲》的意思。

  1、谁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2、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呢?

  3、根据课文的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小组先讨论,再

  4、交流)

  5、师出示《塞下曲》,朗读、背诵古诗。

  1、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理解射虎的含义。

  3、小组学*《塞下曲》。

  4、讨论交流古诗意思。

  5、各自读、背古诗。

  主要让学生读通故事,从而更好地把握诗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通过朗读,在学生心中初步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

  四、小结、

  初步了解故事梗概,掌握生字新词。

  1、师小结。

  2、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巩固认读,并选择扩词。

  1、认真听小结。

  2、认读生字新词,扩词。

  五、布置作业。

  进一步巩固字词和课文。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月21日总第30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再读课文,能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塞下曲》。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李广高超的武艺。

  2、学*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一件事的方法。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飞将军武艺高超。

  学*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词卡、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

  复*导入

  通过问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也为理解古诗做准备。

  1听写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听写词语。

  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二

  细读

  课文

  指导学生由诗及文,再由文及诗,诗文对照,领悟意境。

  主要让学生读好故事,从而更好地把握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谈话:卢伦的《塞下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其实诗中所写的就是课文3、4自然段的内容。

  4.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①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是虎拉弓猛射)

  ②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教师小结。

  (2)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

  (3)指导朗读。

  ①指导朗读②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读,齐读。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过渡:李广射出的箭,结果怎样?

  5.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

  (2)讨论:

  ①“蒙蒙亮”指的是什么时候?

  ②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

  (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见石头)

  ③“不是……而是……”一句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惊叹)

  ④“深深的扎”、“怎么业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

  (3)指读课文。

  (4)诗文指导解释后两句。

  (5)将《塞下曲》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学生练*朗读《塞下曲》,个别读、齐读。

  学生介绍李广。

  轻声读3、4自然段。思考: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话的内容?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的后两句话的内容?

  学生交流。

  学生读课文,思考讨论、交流。

  让学生知道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练*朗读,对照课文插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估计学生可能会说(机警敏捷善射勇敢)。

  学生以多种形式练*朗读。

  ①联系上下文解释诗中的单字词:暗草惊分

  ②诗文对照,联系上下文准确的说出这两句话的含义。

  学生轻声读课文、讨论。

  练*朗读。

  估计学生会说:(武艺高强,力大无穷)

  解释后两句诗,说诗意。

  通过对字词的辨析,读准了音,理解了义,不仅让学生积累了词汇,还使学生体会到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在诗歌中只用一个“没”字,就能显示出李广射箭的本领,而在散文中则至少要用一句话才行。

  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李广射虎的一系列动词,再让学生进行射箭表演,从而使学生对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生动和准确的认识;对课文中李广射虎动作的领会,在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还让学生从中学到描写人物动作的方法。

  三

  总结

  全文

  引导学生注意停顿、押韵,背出感情。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

  3谁能背诵古诗?

  男女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

  四

  布置

  作业

  熟练地背古诗。

  1默写古诗。

  2写出带点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略)

  默写古诗。

  2写出带点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知道一个字有不同的意思,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同,因此理解字意不能离开语言环境。

  板书

  李广射虎

  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

  拉

  弓

  猛

  射

  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实用10篇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会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介绍了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

  诗篇〈塞下曲〉,引导学生利用所写之文深入浅出地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塞下曲〉这首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神勇无比。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理清课文脉络,学*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

  明白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与学互助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水浒转》中“武松打虎“的故事你们一定都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你听说过吗?

  今天我们将要学*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

  【提示】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质疑问难是一种学*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陵、神勇无比边境证朦胧巡逻辑性疾风马牛不相及警惕性搜索影影绰绰惊呆

  【提示】给学生读书时间,让他们通过自己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点拨】分自然段朗读逐步指名朗读,在集体读的过和中纠正错误,提高朗读水*。强调“塞、搜”都是*音,“境、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基他读音和意义。

  ⑶分组交流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意思。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作方法和主要内容。

  【点拨】课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介绍了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

  ⑴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⑵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点拨】先小组讨论,在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4.学生写字

  【提示】对照田字格里的生字,自主学*,互相交流。

  【点拨】区分形*字、音*字。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指导书写生字

  ⑴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⑵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2

  教材分析:

  课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欢迎浏览。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

  学情分析: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飞将(jiang)军将(jiang)领*明(ming)绰(chuo)出没(mo)草丛(cong)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学过许许多多的古诗,你们知道哪些边塞诗?

  指名背——和小伙伴背——小组背——集体背

  2、唐代有一位大诗人卢纶就写了一首《塞下曲》,

  出示古诗:塞下曲

  诗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将李广,这首诗,就描写了关于李广的一个故事——(李广射虎)

  我们继续学*第八课,齐读课题——李广射虎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李广射虎》一课的导入,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即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比赛背诵边塞诗。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把诗读正确、读流利,初步了解人物

  1、“这首《塞下曲》小朋友会读了吗?我们比一比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

  请三个学生读(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2、教师评价:看来同学们都会读这首诗了。李广是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的第二节,看你能用一句话把李广介绍好吗?

  学生可能说“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师:“还有人补充吗?”

  把他的美称也要说进去——“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飞将军’”。

  他当时的责任是?“镇守北方边境”

  再连起来说完整

  “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飞将军’”。

  他曾经镇守过北方边境。”

  教师评价:真聪明,能把第二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起来介绍!

  3、我们连起来把第三段读读

  (1)有一个词语读得非常好,出示:“神勇无比”我们再来读一读。

  (2)理解词语“神勇无比”

  (初读诗歌,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自读古诗,教师检查,

  2、用一句话来介绍李广?(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的*惯和学会概括的能力的养成打基础。)

  三、读懂诗句

  1、师:唐代诗人卢纶写的这首《塞下曲》就写到李广神勇无比的一件事,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看你都能读懂吗?

  (学生读诗)

  2、师生交流能不能读懂。

  师:二十字的一首小诗确实没有什么难懂的。不过,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说:学*贵在有疑问,有小的疑问就会取得小的进步,有大的疑问就会有大的进步。我想只要大家潜下心去读这首小诗,不见得就都能读懂,有疑问在学*可是非常宝贵的呀!

  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和句?

  (学生再次读诗)

  3、质疑

  (教师相机打上问号)

  学生可能会问的“林暗”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明白。

  “夜引弓”的“引”是什么意思?

  “石棱”的“棱”指的是哪儿?

  “*明”“白羽”

  李广射虎(下)

  学生交流,解决部分问题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交流诗句哪些词语你不明白,哪些词语懂了。)

  (三)讨论、读懂诗句

  a)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师:什么样的风叫“疾风”?当你听到这样的风,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3、学生交流。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师点拨:那是一个月光朦胧的夜晚,就刮着这样的风,如果是你在外面,心里会怎样?你能把那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读好评价,如果学生读得不好

  师:有点感觉了。别忘了,那还不像我们这儿,到处都有村庄和人家,而是在——

  生:北方边境。

  师:是啊,那里只有草木丛生的高山和夜晚的凄清,再听到这吓人的“疾风”,心里会怎样?谁再来读读看?

  生再次读。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一个疾风劲吹的月夜,让学生体会静谧的黑夜氛围)

  师再次评价:感觉更好了。听说李广带兵巡逻的地方还常有猛虎出没!谁还敢读?

  生读。

  (三)讨论、读懂诗句

  师:你看,读得有几个同学都要藏到桌子底下去了。真的害怕了。李广怕不怕?

  生(齐):不怕。

  师:他是怎么做的呢?接着读下去,看你能不能找到原因。

  4、师:李广在射虎的时候有一系列动作,你们能把这些动作找出来吗?

  “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教师在“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变红,相机解释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5、作者在描写李广射虎的时候,用了一系列的动作,生动准确,大家看,李广射虎时他的形象是多么威武啊!出示李广射虎图

  请大家读好李广射虎的动作

  指名读(边做动作边读)

  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运足气,弓要拉得满、眼睛要*视……..)

  齐读(喜欢做动作的小朋友可以配上动作)

  (扮演角色,加深印象。结合我班学生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高的特点,紧扣关键字眼,深入发掘,学生表演的形式,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

  这就是诗句“将军夜引弓“的意思——齐读“将军夜引弓”

  五、学*第四自然段

  引读:“…………………呀大家全都惊呆了”

  课件:将士们看到李广的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说

  学生交流

  小卡片出示:可见李广真是一个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的将领

  (图文结合,促进理解。《李广射虎》一文,直观形象的插图助于学生对课文中古诗的理解。感知课文的内容。在教学李广射虎的动作时候,让学生看李广射虎图,让他们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在这个基础上读好李广射虎的动作。还欣赏了众将士寻箭图,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众人的惊讶和李广将军的箭术高超)

  课件出示,你能用诗句的话能第四小节的内容吗?

  三、指导背诵《塞下曲》。

  师:李广将军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这首诗记到自己的头脑中去吗?

  生:(齐说“有!”)

  师:自己先试试看!背给你四人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还可以大家一起背!

  师:谁来背给大家听?

  生:(流利地背出来了)

  师:你背得真棒!还有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也非常流利且有感情地背出来了)

  师:你背得也很好!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背诵情况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小组背诵)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起来背一背。

  生:(配乐齐背)

  (利用多种形式背诵,很好地巩固了学生对这篇课文和古诗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塞下曲》描写的《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师:此外,同学们还可以搜集李广将军的其他故事,课后,我们一起来讲一讲李广的故事。

  【教学反思】:

  “文包诗”作为一种新的课文结构形式,要求教师在此类课文的教学中运用新观点、新手段进行教学,教学中做到诗和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提高古诗教学效率。但是我在教学环节中忽视了这一点。在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塞下曲》之后,就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造成了诗的理解和文的脱离。另外在评价学生的回答的时候显得有些拖沓,不够紧凑

  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1、图文结合,促进理解。《李广射虎》一文,直观形象的插图助于学生对课文中古诗的理解。感知课文的内容。在教学李广射虎的动作时候,让学生看李广射虎图,让他们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在这个基础上读好李广射虎的动作。还欣赏了众将士寻箭图,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众人的惊讶和李广将军的箭术高超

  2、扮演角色,加深印象。结合我班学生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高的特点,紧扣关键字眼,深入发掘,学生表演的形式,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

  3、电化教学,体会意境。利用音像素材配乐等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的意境。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课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欢迎浏览。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

  学情分析: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飞将(jiang)军将(jiang)领*明(ming)绰(chuo)出没(mo)草丛(cong)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学过许许多多的古诗,你们知道哪些边塞诗?

  指名背――和小伙伴背――小组背――集体背

  2、唐代有一位大诗人卢纶就写了一首《塞下曲》,

  出示古诗:塞下曲

  诗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将李广,这首诗,就描写了关于李广的一个故事――(李广射虎)

  我们继续学*第八课,齐读课题――李广射虎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李广射虎》一课的导入,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即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比赛背诵边塞诗。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把诗读正确、读流利,初步了解人物

  1、“这首《塞下曲》小朋友会读了吗?我们比一比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

  请三个学生读(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2、教师评价:看来同学们都会读这首诗了。李广是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的第二节,看你能用一句话把李广介绍好吗?

  学生可能说“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师:“还有人补充吗?”

  把他的美称也要说进去――“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飞将军’”。

  他当时的责任是?“镇守北方边境”

  再连起来说完整

  “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飞将军’”。

  他曾经镇守过北方边境。”

  教师评价:真聪明,能把第二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起来介绍!

  3、我们连起来把第三段读读

  (1)有一个词语读得非常好,出示:“神勇无比”我们再来读一读。

  (2)理解词语“神勇无比”

  (初读诗歌,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自读古诗,教师检查,

  2、用一句话来介绍李广?(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的*惯和学会概括的能力的养成打基础。)

  三、读懂诗句

  1、师:唐代诗人卢纶写的这首《塞下曲》就写到李广神勇无比的一件事,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看你都能读懂吗?

  (学生读诗)

  2、师生交流能不能读懂。

  师:二十字的一首小诗确实没有什么难懂的。不过,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说:学*贵在有疑问,有小的疑问就会取得小的进步,有大的疑问就会有大的进步。我想只要大家潜下心去读这首小诗,不见得就都能读懂,有疑问在学*可是非常宝贵的呀!

  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和句?

  (学生再次读诗)

  3、质疑

  (教师相机打上问号)

  学生可能会问的“林暗”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明白。

  “夜引弓”的“引”是什么意思?

  “石棱”的“棱”指的是哪儿?

  “*明”“白羽”

  李广射虎(下)

  学生交流,解决部分问题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交流诗句哪些词语你不明白,哪些词语懂了。)

  (三)讨论、读懂诗句

  a)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师:什么样的风叫“疾风”?当你听到这样的风,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3、学生交流。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师点拨:那是一个月光朦胧的夜晚,就刮着这样的风,如果是你在外面,心里会怎样?你能把那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读好评价,如果学生读得不好

  师:有点感觉了。别忘了,那还不像我们这儿,到处都有村庄和人家,而是在――

  生:北方边境。

  师:是啊,那里只有草木丛生的高山和夜晚的凄清,再听到这吓人的“疾风”,心里会怎样?谁再来读读看?

  生再次读。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一个疾风劲吹的月夜,让学生体会静谧的黑夜氛围)

  师再次评价:感觉更好了。听说李广带兵巡逻的地方还常有猛虎出没!谁还敢读?

  生读。

  (三)讨论、读懂诗句

  师:你看,读得有几个同学都要藏到桌子底下去了。真的害怕了。李广怕不怕?

  生(齐):不怕。

  师:他是怎么做的呢?接着读下去,看你能不能找到原因。

  4、师:李广在射虎的时候有一系列动作,你们能把这些动作找出来吗?

  “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教师在“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变红,相机解释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5、作者在描写李广射虎的时候,用了一系列的.动作,生动准确,大家看,李广射虎时他的形象是多么威武啊!出示李广射虎图

  请大家读好李广射虎的动作

  指名读(边做动作边读)

  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运足气,弓要拉得满、眼睛要*视……..)

  齐读(喜欢做动作的小朋友可以配上动作)

  (扮演角色,加深印象。结合我班学生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高的特点,紧扣关键字眼,深入发掘,学生表演的形式,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

  这就是诗句“将军夜引弓“的意思――齐读“将军夜引弓”

  五、学*第四自然段

  引读:“…………………呀大家全都惊呆了”

  课件:将士们看到李广的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说

  学生交流

  小卡片出示:可见李广真是一个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的将领

  (图文结合,促进理解。《李广射虎》一文,直观形象的插图助于学生对课文中古诗的理解。感知课文的内容。在教学李广射虎的动作时候,让学生看李广射虎图,让他们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在这个基础上读好李广射虎的动作。还欣赏了众将士寻箭图,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众人的惊讶和李广将军的箭术高超)

  课件出示,你能用诗句的话能第四小节的内容吗?

  三、指导背诵《塞下曲》。

  师:李广将军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这首诗记到自己的头脑中去吗?

  生:(齐说“有!”)

  师:自己先试试看!背给你四人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还可以大家一起背!

  师:谁来背给大家听?

  生:(流利地背出来了)

  师:你背得真棒!还有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也非常流利且有感情地背出来了)

  师:你背得也很好!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背诵情况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小组背诵)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起来背一背。

  生:(配乐齐背)

  (利用多种形式背诵,很好地巩固了学生对这篇课文和古诗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塞下曲》描写的《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师:此外,同学们还可以搜集李广将军的其他故事,课后,我们一起来讲一讲李广的故事。

  【教学反思】:

  “文包诗”作为一种新的课文结构形式,要求教师在此类课文的教学中运用新观点、新手段进行教学,教学中做到诗和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提高古诗教学效率。但是我在教学环节中忽视了这一点。在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塞下曲》之后,就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造成了诗的理解和文的脱离。另外在评价学生的回答的时候显得有些拖沓,不够紧凑

  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1、图文结合,促进理解。《李广射虎》一文,直观形象的插图助于学生对课文中古诗的理解。感知课文的内容。在教学李广射虎的动作时候,让学生看李广射虎图,让他们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在这个基础上读好李广射虎的动作。还欣赏了众将士寻箭图,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众人的惊讶和李广将军的箭术高超

  2、扮演角色,加深印象。结合我班学生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高的特点,紧扣关键字眼,深入发掘,学生表演的形式,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

  3、电化教学,体会意境。利用音像素材配乐等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的意境。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9/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知道《塞下曲》是赞美西汉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的,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利用故事,理解诗意,了解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

  投影片、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板书课题,生读题。

  2、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二、初学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正确,读通顺每句话,并画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读课文,纠正读音。

  (2)卡片出示,读准生字的音。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反应。

  巡逻:巡查警戒。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5、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塞下曲》的含义。

  小组讨论,再指名说说诗的意思。

  指名读《塞下曲》,再齐读。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3)指导朗读。

  (4)齐读《塞下曲》。

  2、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他是怎样的将军?

  (2)指名说,齐读第2段。

  过渡:

  (3)轻声读,思考: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

  (4)交流讨论。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想: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此时此景,将军为什么以为这儿有虎呢?

  (2)指名回答。从这儿可以看出李广将军有什么特点?

  (3)李广将军还有什么特点?从哪儿看出来?

  (4)指导朗读。

  (5)解释:暗、草、惊、风。并说说前两句的意思。

  4、第4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解释:*明、寻、没,并说说后两句的意思。

  (2)指名回答。

  (3)从课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将军的什么特点?

  出示: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指导回答。

  三、总结课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你从这课中明白了什么?

  四、作业

  背诵《塞下曲》,并连起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课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

  学情分析: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飞将(jiang)军将(jiang)领*明(ming)绰(chuo)出没(mo)草丛(cong)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6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飞将(jiang)军 将(jiang)领 *明(ming) 绰(chuo) 出没(mo) 草丛(cong)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学过许许多多的古诗,你们知道哪些边塞诗?

  指名背——和小伙伴背——小组背——集体背

  2、唐代有一位大诗人卢纶就写了一首《塞下曲》,

  出示古诗:塞下曲

  诗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将李广,这首诗,就描写了关于李广的一个故事—— (李广射虎)

  我们继续学*第八课,齐读课题——李广射虎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李广射虎》一课的导入,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即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比赛背诵边塞诗。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把诗读正确、读流利,初步了解人物

  1、“这首《塞下曲》小朋友会读了吗? 我们比一比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

  2、教师评价:看来同学们都会读这首诗了。李广是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的第二节,看你能用一句话把李广介绍好吗?

  学生可能说“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师:“还有人补充吗?”

  把他的美称也要说进去——“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飞将军’”。

  他当时的责任是? “镇守北方边境”

  再连起来说完整

  “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飞将军’”。

  他曾经镇守过北方边境。”

  教师评价:真聪明,能把第二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起来介绍!

  3、我们连起来把第三段读读

  (1)有一个词语读得非常好,出示:“神勇无比”我们再来读一读。

  (2)理解词语“神勇无比”

  (初读诗歌,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自读古诗,教师检查,

  2、用一句话来介绍李广?(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的*惯和学会概括的能力的养成打基础。)

  三、读懂诗句

  1、师:唐代诗人卢纶写的这首《塞下曲》就写到李广神勇无比的一件事,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看你都能读懂吗?

  (学生读诗)

  2、师生交流能不能读懂。

  师:二十字的一首小诗确实没有什么难懂的。不过,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说:学*贵在有疑问,有小的疑问就会取得小的进步,有大的疑问就会有大的进步。我想只要大家潜下心去读这首小诗,不见得就都能读懂,有疑问在学*可是非常宝贵的呀!

  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和句?

  (学生再次读诗)

  3、质疑

  (教师相机打上问号)

  学生可能会问的“林暗”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明白。

  “夜引弓”的“引”是什么意思?

  “石棱”的“棱”指的是哪儿?

  “*明” “白羽”

  学生交流,解决部分问题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交流诗句哪些词语你不明白,哪些词语懂了。)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7

  课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包诗”,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

  学*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二、自读课文,学*生字词

  1、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认识生字词,读通课文。

  2、了解情况,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飞将(jiang)军将(jiang)领*明(ming)绰(chuo)出没(mo)草丛(cong)

  三、再读课文,在正确基础上读流利

  四、再检查读书

  五、写字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诗文对照结合,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

  二、指读课文,思考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1、指名说。古诗与课文联系,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分别讲哪句诗的含义,引导读书。

  2、读懂他“神勇无比”的句子。

  3、肯定有价值的提问,展开讨论。

  从“拉开硬弓”、“深深地”、“巨石”、“任”、“嗖”这些词中看出了什么?鼓励学生说出感受。

  射得准。夜晚,射中目标。

  他为什么会射石头?他为什么要射虎呢?

  引导再读书。夜晚,巡逻,常有猛虎出现。

  4、质疑。

  三、将古诗含义与课文联系起来

  1、暗、惊、没。

  2、读、背。

  3、理解含义。

  四、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自然段。

  2、摘抄有关战争的古诗文。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8

  教学理念:

  课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由介绍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开篇,引出“飞将军”李广。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中的故事,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与神勇无比。课文创设了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描述了一个有关“飞将军”的传奇故事,为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古诗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整节课我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开始教学,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以讲故事结束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理解,同时激起学生投入地学*讲故事,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围绕诗句,精读课文,体会“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神勇无比;理解文中的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中体会;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情感目标:注重对学生学*兴趣的培养,激发学*古诗的兴趣,激发对李广将军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文导入,质疑问难

  1、昨天我们学*了课文《李广射虎》的生字,同学们还记得怎么读吗?学生齐读生字词语。(媒体出示生字词语)

  2、在课文中,有一首唐代诗人卢纶写的古诗《塞下曲》,你会读吗?指名学生读,齐读。(媒体出示古诗《塞下曲》)。名学生读,齐读)代诗人卢纶写的古诗《塞下曲》,你会读吗?

  3、这首诗会读了,可是你了解它的意思吗?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指名学生说,教师对疑问词句划线作记号。)

  4、诗句中的“将军”就是指李广,李广是个什么人呢?(板书李广)

  【设计意图:从学生会读的生字词语及古诗句入手,唤起他们对教材的亲切感,既复*了旧课,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李广是个什么人”学*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理清思路,为学好下文打好基础。】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过渡: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今天我们就来认真地学*课文,相信同学们读了课文就会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介绍了李广?

  (1)请同学们默读这个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李广的什么情况呢?李广是什么人?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西汉 神勇无比 “飞将军”

  (3)“飞将军”是当时人们给李广起的绰号,在你的想象当中,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飞将军”呢?(指名学生说)

  3、李广是不是这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听老师讲《李广射虎》这个故事。同学们翻开书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教师板书:射虎)

  4、同学们通过读,一定会读得比我更好。在你们练*之前,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就是一边看书本朗读,一边在脑海里想象故事发生的情景。如果你读了课文还是想象不出来,说明你这个地方还是不懂,待会我们提出来一起讨论。(学生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5、学生提出不懂的语句,师生讨论交流:

  (1)什么叫“朦胧”?谁知道?(指名学生说)

  (2)什么叫“拈弓搭箭”?谁看过别人射箭?请他上来表演:弓放在哪?箭放在哪?会射箭的学生表演,其余学生读句子。

  (3)那你们来想像一下李广要是射箭,会不会是这样的?(动作快,箭法准)谁来读读这句?把当时李广射虎时娴熟的箭艺表现出来。(教师指导朗读李广射箭的句子)什么叫“白羽箭”?看图:有白色羽毛的箭。

  (4)什么叫“影影绰绰”?指导学生说出AABB结构的词语。谁来读“猛然间……一只老虎”这句话?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媒体出示句子: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

  (5)什么叫“猛然间”?什么叫“疾风”?老师查了字典,同学们来看一看字典上的解释,你来说说看。 (媒体出示“疾”的意思。)当时树林里夜色朦胧,一阵疾风吹来,你有什么感觉?(媒体播放疾风声音)你能读出这种害怕的感觉吗?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媒体出示句子: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6、李广射虎的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

  (1)为什么天刚蒙蒙亮,李广的随从就要去寻找猎物?说明他们的心情怎样?

  (2)他们找到老虎了吗?课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理解“石棱”的意思。(媒体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老师仅仅充当学生学*的评价者、引导者和学*活动的组织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李广射箭的动作,我让见到过别人射箭的学生做射箭的动作,说一说射箭的感觉。然后部分学生表演射箭的一系列动作,部分学生诵读射箭的句子,学生兴致盎然。紧接着问他们:“李广射箭时是不是象你们这么慢动作的?”学生们争着说出弓箭是如何快地射出去,接着让学生读一读李广射虎过程的句子,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拈、搭、运、拉、射”。把课堂推向了一个高潮,这时再让学生带着对李广的敬佩之情朗读时,他们就会读得有声有色,能更好地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可谓“水到渠成”。】

  三、创设情境,朗读训练

  1、这个故事同学们基本都弄懂了,我相信同学们会讲的很好。请同学们自由练*讲讲这个故事,看谁讲的有声有色,是不是讲出了故事当时的情景。(女同学讲故事,男同学点评。)

  2、我们课文中说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将军,读了这个故事以后,谁来说说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你觉得李广怎么样呢?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3、同学们对李广有了更深的认识,他机智勇敢、武艺高超,我们男同学想不想做这样的人呀?老师相信男同学讲这个故事会讲得更好。请男同学起立,把这个故事讲给女同学听。

  【设计意图:以读入手,以读为本,在读中使学生感受到真情实感的熏陶,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我先让学生自由练*讲故事,边讲边想象当时的情境,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由听众当评委评价。学生们讲得得绘声绘色,可以很好地检查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及朗读情况。】

  四、回顾全文,理解诗意

  1、这个故事讲完了,再回头来看看这首诗你明白它的意思了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

  2、哪一小组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你们明白了什么?你们知道了这句诗的意思,能把它们都好吗?

  3、还有哪一小组愿意来说一说?(媒体出示图片石棱)箭深深的扎进了石头中,有什么感觉呀?(力气很大)把这句来读一读,想象一下当时李广射箭的风采。

  4、老师听了你们的理解,你们也把我教会了。我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看看我读的是不是和你们想象的事一样的,好不好?(教师范读古诗)

  5、老师把你们想象的情景表达出来了,你们也来试一试背一背这首古诗,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学生练*背诵古诗)

  6、教师小结:这首诗写了李广将军深夜带兵巡逻,路过一片松林,风吹草动他误以为有虎,箭射入石这么一个故事,表现了李广机智、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设计意图:学会了《李广射虎》的故事,为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解古诗《塞下曲》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文包诗”的课文,古诗是重点,我从读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在反复朗读古诗中,不断提升读的层次。】

  五、拓展延伸,课外作业

  1、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教师示范读,这里面也有一个你们认识的人,是谁?你怎么看出来的?(媒体出示古诗《出塞》)

  2、唐代诗人卢纶总共写了6首《塞下曲》,我们学的只是其中的一首,在唐代有很多诗人都写了《塞下曲》,在那些《塞下曲》里面又写了哪些传奇人物?有哪些故事?同学们回去交流交流,好不好?

  3、课堂小练笔:李广的随从看到深深扎进石棱的白羽箭,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实际,适当补充了对“飞将军”李广的介绍资料,补充了王昌龄的《出塞》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让学生开阔知识的视野,引导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所学,开辟了学生语文学*的天地,不断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对语文作品的阅读产生出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

  板书设计:

  李广射虎

  西汉 “飞将军” 神勇无比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9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读《塞下曲》。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意。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意思,诗文对照,学*第一句诗。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二年级时我们背过一首《塞下曲》,还记得吗?齐背。

  2、它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卢纶,今天我们还要学*一首他写的《塞下曲》。(出示古诗)

  指名读。

  3、这是卢纶写的一组诗中的一首,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你从抹红的词语了解到哪些信息?(诗题、朝代、诗人)

  4、齐读《塞下曲》。这首诗写的是课文中的将军月夜射虎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效果。

  1、李广射中的是老虎吗?(巨石)板书。

  2、李广是什么人呢?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指名读,板书:神勇无比(理解词义)

  3、你们对课文真熟悉,词语能读好吗?(出示词语)指名读,带读,找出带后鼻音的词读一读。齐读词语。

  4、出示多音字,你会读吗?指名带读。“没入石棱中”的“没”对应文中哪一个词?(演示)

  5、考考你们,做《评价手册》第一题选字音,校对。

  6、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叙述的就是李广射虎的故事,谁来为大家读一读,其他生听,评价。

  7、小组活动:交流课前勾画的语句,谈感受。小组汇报,相机板书: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8、小结:正因为李广“神勇无比、武艺高超”,人们才送给他一个美称――“飞将军”。出示句子:这位“夜引弓”的“将军”,便是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指名读。

  观察句子特点(引号多)。找出文中另两句带引号的句子,读一读。

  选择引号用法。

  9、介绍“飞将军”美称的由来。(《补充*题》)

  10、引出句子:诗中描述的,就是他在镇守北方边境时发生的一件事。指名读。

  三、学*课文第三节。

  1、再读《塞下曲》,想一想,两句诗分别对应课文的哪一段?

  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

  2、课文的第三节写了李广射虎的经过,第四节写了射虎的结果。我们先来学*第三节。

  要求:默读课文第三节,用――画出与林暗草惊风”对应的内容。用。。。。画出与“将军夜引弓”对应的内容。同座合作读。

  3、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指名读句子,你有什么感觉?

  “疾风”是什么意思?选字义。“沙沙”的声音大不大?

  4、李广听到“沙沙”的声音害怕吗?有什么反应?指名读。

  李广感觉有虎沉着应对,一连串的射虎动作十分迅速,你能圈出描写李将军动作的词吗?哪些词你不懂?

  女生读句子, 男生做动作。

  5、这么神勇无比的将军怎么会把石头当成老虎呢?(联系“月色朦胧”“常有猛虎”来谈)

  6、你一定很敬佩李广吧,再读诗句。

  四、完成课堂练*

  《评价手册》巩固课堂的二三小题。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体会李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4、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指导,要读出语调和感情,培养语感。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体会的*惯,学会质疑问难。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塞下曲》。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具准备:

  第8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第7课生字词,听写:

  藏胞 糊涂 春耕 感激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第八课《李广射虎》,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射”字 。齐读课题。

  2、质疑: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相机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3、谈话: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来读书。

  三、初读课文,学*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大意。

  1、一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或者查字典解决。

  检查:指名分节读课文,重点检查读准字音。

  2、二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同桌检查。

  3、三读课文,要求: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①明确本文有4个自然段。指名分节读课文。

  ②生字新词大家都认识了,换个地方还能正确地读出来吗?

  检查词语学*情况,出示小黑板:

  读下面的词语,边读边想意思:

  唐代 卢纶 一组 时期 拈弓搭箭

  巡逻 警惕 猎物 惊呆 扎进

  石棱 朦胧 搜寻 影影绰绰

  指名读,齐读。

  4、四读课文,要求:我们不仅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边读边想,看看刚才提出的那么多问题,还有不懂的词语,哪些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后解决。

  检查: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四、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本课主要写了什么人的什么事?以什么样的形式写的知道吗?(文包诗)

  五、谈话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了生字新词。但是我们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留在明天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来解决。

  六、写字指导:

  要求: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位置,看看哪一笔长哪一笔短,两个部件谁高谁低,谁胖谁瘦,边记边用手指写,再用钢笔描红。

  资料:李广是西汉名将。今甘肃秦安人。善于骑射。汗文帝时,镇守北方边境,参加了反击匈奴贵族攻掠的战争,他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致使匈奴数年不敢攻掠,被人称为"飞将军"。

  七、作业:

  1、根据自己情况大声朗读课文5——10遍。

  2、写生字,两遍拼音四遍字,组一个词。

  3、课外阅读1000字左右。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教学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教学设计1

  教材简说

  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像三叶虫、恐龙等。我们要想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只能通过对它们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因此,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人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现在,如,本课所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扇形的小叶子,长得很慢却有着营养丰富的果实,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这就是银杏树。肥胖的身体,粗壮的四肢,犹如戴着墨镜的黑眼圈,这就是大熊猫。尖而长的大嘴,核桃大的眼睛,体长可达四五米,体重可达半吨的水中动物,这就是中华鲟。

  学*本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北京古生物博物馆去参观参观,怎么样?(播放课件)

  (出示“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始祖鸟骨骼化石,蜻蜓和蝴蝶化石,三叶虫化石,枝蒎厥化石,考古学家正在挖掘化石”)

  欣赏完这些图片,你们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吗?(板书:化石)

  引入化石:你们知道什么是化石吗?

  师:老师告诉你们吧,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古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它们死后,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它们的遗体逐渐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我们就把它称作化石。

  明白了吗?那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是跟化石有关的,(补充课题:活化石),请齐读课题。咦?怎么多了一个字“活”?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质疑。

  3、师:如果你想了解的话,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知生字:

  1、按要求读书:

  (1)轻声读课文,借助“树叶”里的生字,读准字音。

  (2)找一找,课文里写了几种“活化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4、师生评议。结合读好几个生字:

  悉 鳞 肉 稀

  5、再读课文,找一找一共写了几种活化石?作上记号。

  6、汇报:银杏树 大熊猫 中华鲟

  7、师:是啊!这些动物、植物都是生活在远古时代,它们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了现在,所以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指导学*课文第二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首先请大家读读第二小节,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可以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汇报交流:

  (1)“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观察图片和实物)

  “一片片”和“一把把”能换成“一片”和“一把”吗?为什么?你能举个例子吗?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很多,谁能说几个呀?

  填空:一块块( ) 一条条( ) 一棵棵( ) 一只只( )

  (2)理解“公孙树”“白果树”:为什么叫“公孙树”“白果树”?

  师:老师找到了一棵名副其实的“公孙树”,想看看吗?(出示课件师描述)在山东省最南端的新村乡,当地群众为一株被冠为“银杏王”的古老银杏树过了3000岁“生日”。 此树高41.9米,胸围8米,直径2.6米,树冠根系面积五六亩。老树王虽历经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师:其实,银杏树是一中很美的树,有位小朋友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配乐师诵读)我很喜欢银杏树,因为它很美丽。我发现,它的叶子随着春、夏、秋、冬季节的变换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四季的形状我都喜欢。 春天,银杏树枝头嫩绿的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在阳光的沐浴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夏天,日照充足,叶子长成扇子的模样,绿得似乎一碰就会滴下油来。在酷暑难耐时,如坐在银杏树下阅读,一阵风吹过,千万只小扇子为我煽风,那份凉意,那份舒畅真是如同生活在仙境里一般。 秋天,片片黄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 冬天,银杏树落光了叶子,将自己包裹起来,等待着严冬的来临。他似乎苍老了,却仍在风雪交加的日子里顽强地挺立着。

  银杏树也开花,但很小,常常被人忽略。它开的花是白里带点淡黄色的。小花结出的果子却是人们喜欢的。银杏的果子像一只只小橄榄球,乳白色壳子里面躺着一个淡绿色的胖胖的果仁,非常好吃,还带有一点微微的苦味。我常跟妈妈用微波炉烤着吃,只需小火一分钟,就听到微波炉里传出“叭叭”的声响,不一会儿,果壳裂开了,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师:你们觉得美吗?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吧!

  现在你喜欢银杏树了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

  (给读得特别好的小朋友奖励一片银杏叶片作为纪念)

  四、自主学*第三、四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还写了两种“活化石”------大熊猫和中华鲟,小朋友们能自己读懂吗?试一试吧!也像刚才老师那样,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记,同桌合作,把读懂的内容向大家汇报,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开始吧!

  2、学生合作学*第三、四小节。

  3、汇报交流:

  (1)“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

  你知道“熟悉”的意思吗?你对什么很“熟悉”?请说一句话。

  (2)“灭绝”是什么意思?谁知道其他动物为什么会“灭绝”的呢?

  师:一只成年大熊猫的体重大概90—135千克。四脚站立时,肩膀部位的高约0.9米,身长大约1.5米。雄性大熊猫比雌性约大10%。

  大熊猫的体形非常适应森林环境。虽然大熊猫笨重的体态和“内八字”的脚步使它显得笨手笨脚,但实际上它却出奇的灵活。它甚至可以用后脚够到脑袋。强壮的前腿和厚实有力的肩膀使它们爬起树来身手矫健,遇到敌人时也能化险为夷。灵活的身体使它们能轻松地穿过茂密的竹林。大熊猫腿短,走起路来离地面很*,因此走得很慢,即使是逃离险境时,也只不过是慢腾腾地迈着小步连跑带颠。野生大熊猫的寿命约为20年。

  (3)“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

  “稀有”,稀少,少见。

  为什么中华鲟会“稀有”呢?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师生评议。

  五、演读课文:

  1、师: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要给前来参观的游人作解说有关“活化石”的内容,你该怎么说呢?想试一试吗?

  2、(师示范):我是银杏树,就是大家常说的白果树,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我长得很慢很慢,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了我,一直要等到你当上了爷爷奶奶,才能吃上我的果子,所以我又叫“公孙树”。

  3、(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活化石”介绍给游客。

  4、各组派代表上台演说。

  5、师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对活化石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小朋友们,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还有许多从远古时代生存至今的生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课件欣赏:)生活在3.5亿年前的腔棘鱼;4.5亿年前的鹦鹉螺

  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娃娃鱼;桃花水母;宽咽鱼;红豆杉,已经1200岁了;稀有物种桫椤;浙江百山祖冷杉。

  六、课外延伸:

  1、请你写一写:仿写一篇有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2、请你读一读:《*儿童百科全书》;

  3、请你查一查

教学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教科书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主题八。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如何在信息海洋中搜索到自身所需的资料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网络信息的基础条件,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主要介绍关键字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两种搜索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发解搜索引擎的概念、类型、工作原理,了解并正确使用“关键字”,掌握基本搜索技巧,并能根据信息需要选择最有效的搜索方式。

  二、学情分析

  考虑到七年级新生在网络知识、能力方面的群体差异,如原就读于城镇小学的学生学校及家庭都拥有电脑,能经常上网,对网络有一定的了解,能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简单的资料查找,而原就读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学校信息化建设较落后,对网络特别是网上信息查找较为陌生,教学需由浅入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类型及工作原理;能在实践中掌握关键字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两种搜索方法,并能根据 :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与反思)信息需求选择最有效的搜索方式,能主动探求搜索引擎的帮助信息,提高搜索信息的效率。

  过程与方法:能在自主探究、合作学*的过程中,增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学会针对具体问题对关键字进行合理选择和提炼,掌握一些适合自己学*和操作的搜索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搜索引擎给生活和学*带来的极大便利;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道德观,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关键词的选择技巧、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搜索技巧。

  (一)激情导入

  1.播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片《十二生肖》片段,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自己的生肖传说。 (学生动手搜索并七嘴八舌说出自己所属生肖传说。

  教师借此机会了解学生网上搜索技能的现状。)

  (二) 出示课题,询问学生都用了哪些搜索工具

  解释大家之所以如此快速找到信息,是因为这些网站都有搜索功能,就势引导学生进入搜索引擎学*。(在情境创设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学*。)

  (三)分组练*

  请各小组按要求利用网络搜索生肖传说,第一、二组使用百度,三、四组使用Google或腾讯搜搜等。 学生分组体验几种搜索引擎的使用过程,了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和类型。组长演示并讲解关键字的使用及搜索过程。通过分组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明确概念

  师:什么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都有哪些基本类型?什么是关键字?关键字在搜索中的作用?请列举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

  (教师提示:为提高搜索效率,多数网站将全文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合并使用,比如大家常用的“百度”、“谷歌”、搜狗等。 学生按照考教师指导进行网上搜索,并认真体会、仔细观察,以进一步明确搜索概念并掌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搜索技巧妙用

  1.关键字、词选择技巧。师:关键词越精确,查询范围就越小,结果也相对准确。

  2.分类目录搜索。师:要查找某类信息,可单击网站相应栏目或到权威专业网站进行查找。

  (遇到困难可利用搜索引擎的“帮助信息”。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网上搜索,并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的选择技巧。)

  (六)探究与交流

  师:是否是搜索到的网页(网站)数目越多越好?为什么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到的结果不同?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七)课堂小结

  网上讯息五花八门,鱼龙混杂,大家要增强网络道德观,努力成为网络文明小使者。引导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道德观。

  五、板书设计

  搜索引擎的类型:全文搜索、分类目录搜索。

  搜索查找方式:关键字搜索、分类目录搜索。

  关键字搜索:是指在查找信息时,利用网页上提供的搜索信息的文本框,输

  入最能突出主题内容的词语或词组,进行信息搜索和查找。

  进行网络搜索的用途:获取我们所需的学*资料或生活常识等。

  六、学生学*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个人回顾教学内容并进行思考和总结,填写学*辅助表。小组对各自成员进行学*效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学*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掌握学*技巧,引领他们在探索中学*。在学*中得到快乐,在尝试中有所发现,在讨论中明白事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思想中发现自我,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根据学生能力差异,我使用了分层教学策略,分层次设计学*任务并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学生完成学生任务。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学*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查找到最准确的信息,从而使教学过程相对顺利,教学重难点均有所突破。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即是没有全面拓展学*内容,学生虽然已掌握搜索方式、理解搜索含义,但没有深入领会搜索在学*、工作及生活中所应处的位置。

教学教学设计3

  每个体育老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都能够是守规矩,练*是按秩序的有序进行,其实不然,真正的体育课的课堂纪律与练*的实际情况不是体育老师所想像的那样理想化的。

  开学刚上的一节广播操课中,一(7)班的一位男生引起我的注意,上课时间老是注意力不集中,不想学甚至在队伍里面还影响其他周围的'学生,刚开始我把他单独叫出来和他谈,他好像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爱搭理不搭理,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进行一番教育,然后再简单讲解了一下动作要领,布置的作业让他回家自己复*。在之后的这几节课上有明显好转可是这孩子就是自控能力差,自己管不住自己上课小动作不断,在一次上课之前我先组织学生进行复*,唯独他一人没有做下来。

  这时我就着急了,我说这节课你不要上了,你就到边上自己练*什么时候会了什么时候来找我,再不行的话中午不要回家了,孩子当时是一种很无奈的表情看着我,嘴里喃喃道老师:我再也不敢了,我这节课好好表现还不行吗?我很严厉的批评了他说:再给你一次机会,看你表现,孩子点头答应了。课后我也认真反思自己是什么原因孩子为什么不想学*新的知识呢,按小学低段孩子的年龄来看,对于一个新的知识学生是很愿意学得,可这孩子究竟是怎么了,为此我尝试很多方法去改变孩子,让其他会的同学帮助他,也找过孩子的家长,孩子的爸爸说在家也是这,干什么都不专心,没有一点点耐心和毅力。也就是导致孩子失去了学*的积极性一个因素,孩子在队伍出现了混乱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的失败。我自己认为导致上述原因的出现就是教学方法单调,形式单一,体育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确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为积极主动学*,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于是我利用上室内课时间给学生播放几次精彩的视频,学生看后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认为不可思议,然后我在适时地引导学生鼓励和激励他们你们也能行,学生有了跃跃欲试的想法了,接下来的体育课中我有意识的把做的好的和不会做的学生区别开来,再让他们分别自发组合,自己找练*的同伴,就这样在后面的几次练*中,学生练*的兴致始终很高,课堂气氛出奇的活跃。

  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为学生能提供自主学*的机会,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的体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培养自主学*的能力。使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始终吸引学生的学*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法和手段,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学*兴趣,更多的重视学生在学*过程中是否学会探究与分析,从小传授他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学*方法。并且多让学生谈感受,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新课堂中的小主人。

教学教学设计4

  本次课是一堂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游戏教学的研究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新课程目标,学生身心发展水*而进行构思和设计,模拟地震发生时情景,通过师生互动游戏和学生自编自创游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锻炼的成功感和愉悦感;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激发*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本次课的特点是以游戏贯穿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采用音乐作背景进行渲染和烘托,本课是对高中体育健康教育专题知识结合室外游戏教学的一种创新和探究,旨在为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提供素材。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次课练*,了解地震知识,学会自救与救护技能;发展学

  生奔跑能力和灵敏素质。

  2、 让学生体验 “自救与救护”等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和创编多种自救和抢险的方法;体验遇险、逃险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心理承受力。

  3、树立团队合作和安全意识,养成互相关爱的优良品质,获得体育锻炼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二、教学重点

  自救与救护的技能掌握;

  三、教学难点

  学生自编自创救护方法与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引导与讨论探究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讲解与示范和小群体教学法相结合,指导学生实践;

  五、教学流程

  本课教材选择的是根据新课改以来,新课程理念结合健康教育专题及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而设计的一堂研究课。

  (1)开始部分我安排了一些原地队列练*,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严谨的学风。

  (2)准备部分我安排了“摸四位“和“击掌不报数”两个小游戏,主要让学生学会快速反应技巧,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3)基本部分的教学过程我注重师生*等互动,也注重师生和生生评价。模拟地震发生时“自救与救护”游戏,主要发展学生力量、速度及灵敏等身体素质,设立了救护“组织奖”“创意奖”和“抗震救灾勇士”称号,主要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和关爱他人的优良品质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的重点体现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相关互动游戏后,以及教师的暗示和启迪,各组自编自创探究合作,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游戏创编能力。通过设立竞赛奖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 结束部分采用配乐舞蹈放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身体放松的同时愉悦身心。

  六、学情分析

  1.高中一年级是学生的个性、价值观、*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体能,技能和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教学时,注重学

  生*惯的养成教育和基本技术,技能的培养;

  2.高中学生因身体条件、运到技能和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此,我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把身体素质练*和基本运动技能的提高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整合在一堂体育游戏课中,激发学生学*兴趣,让学生获得体育锻炼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3.高中一年级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意识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预设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实践并小结,教师进行及时点评和激励。

  七、教学效果预计

  通过教学95%以上同学掌握地震相关的基本常识及地震发生时的救护技巧,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练*,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等融洽,基本达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教学设计5

  本节课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利用看图片,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形成原因,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优点:

  1. 用歌曲《长江之歌》引入 课题,在播放的同时让学生欣赏长江的一些景观图片,既营造了一种欢快的学*气氛,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 利用现有的课堂资源,利用课本中提供的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地开剖面图等到信息,为学生推理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创设了情景,使学生能够联系已掌握的一形知识,气候知识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

  3. 在学*长江洪涝灾害的原因时,引导学生能够结合*人口增长后所带来的人地矛盾,分析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的措施。使学生提高了分析能力,树立防灾减灾,变害为利,人地协调等价值观念。

  4. 通过对长江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们创造性地劳动成果的展示,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不足:

  由于本节课所学内容比较多,所以在有些内容的教学处理显得急促,如流经地形区和长江的支流名称及位置没有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巩固,在讨论荆江河段的治理时学生自主时间较短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讲练结合,更好地贯彻课程改革理念,更好地处理好教学内容多与时间少之间的矛盾,适当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鼓励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提高课堂效率。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学会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来描绘刻画人物

  ⑵ 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 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⑵ 通过本文看到当时西南*怎样的校风、学风

  【教学重点】

  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细节描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位记者采访金岳霖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汪曾祺听后立马反驳:古有秦少游,今有双黄蛋,我汪曾祺还要排在后面呢

  二、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考入西南*中文系,深受沈从文影响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三、解题

  从题目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信息?

  明确:写人文章,并且作者对主人公十分尊敬(金先生是作者选修课的教师)

  四、人物介绍

  金岳霖先生,*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清华、北大、西南*教授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的主要人物,推动了*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六、简要介绍西南联合大学(多媒体展示图片)

  七、课文分析

  1、思考:作者写出了金岳霖先生怎样的个性?

  明确:有趣

  2、问题探究:金岳霖先生的有趣体现在哪里呢?有哪一处或几处描写给你印象最深?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

  3、多媒体课件以及板书配合归纳明确:

  金岳霖先生是位有趣的教授:

  1、奇特的外貌:帽子、姿态、眼镜、衣着

  2、奇特的行为举止: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3、独特的教学风格: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稀奇古怪的问题回答

  稀奇古怪的提问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4、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

  5、对友情独特的珍惜:

  林徽因死后,他还给她过生日;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不再风趣幽默

  6、对生活独特的热爱:

  谁又能想到坐在*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4、介绍金岳霖与梁思成以及林徽因之间的友谊,从中体会金岳霖的重情一面

  (多媒体展示三人合照)

  5、概括金岳霖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金岳霖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6、口头作文训练:请你把有趣的老师描绘出来,注意抓住人物富有代表性的特点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后请代表发言,学生猜)

  7、小结: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风采每当那率真、怪诞又满腹经纶的金岳霖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就会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挂上我们的嘴角

  八、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师或同学写一写

  【板书设计】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奇特的外貌

  奇特的行为举止

  有趣 独特的教学风格

  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

  对友情独特的珍惜

  对生活独特的热爱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情感内涵比较丰富的记人的散文,内容并不深,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大都能够发现并分析细节的作用,但大多数学生在鉴赏过程,仅停留于细节表层,非常浮泛本课在强化学生在感性体悟作品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养成咀嚼涵咏的*惯,尤其是要沉潜到作品的深处体悟细节之美另外,能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衔接,让学生通过探究来概括、提炼和积累鉴赏方法,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性分析评价的能力

  本节课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金岳霖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二是:作者汪曾祺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来刻画金岳霖的这样的课题,答案不求深高、全面,只看重学*过程,获得一种学*方法和学**惯,以后应该经常这样做

  一、务必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必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于有时候不敢将课堂时间放给学生殊不知,正因为我们过于追求知识的终极结果,往往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的信心,失去了学*的动力事实上,语文教学有其本质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有很强的主观性对同一问题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事物的感悟因人而异,对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响但是,一个人的思维只要存在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不必像数学、物理那些理科的*题那样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认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具体的操作中,我在教学设计、教材选择、环境设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创造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参与研究、讨论比如说,课堂上对于问题的设置,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有层次的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问题讨论中来,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已在这方面做了尝试,但是做的还不到位,希望以后能做得更好,能大大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

  二、重视学生的认知与疑惑

  在《金岳霖先生》一课的开始,我先将文题及作者板书至黑板,随即提出一个问题:看到这个题目,你得到什么信息?于是学生得出了诸如:这时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对金岳霖的尊敬之情等等信息,但也从中产生了为何作者会对金岳霖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之类的问题采取这种方式导入是因为,就这篇课文而言,我认为重点应是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出来的通过学生的认知和存在的问题,教师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达到解惑的教学要求但是,由于我自己对部分知识重点的把握不到位,使得对作者汪曾祺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来写金岳霖先生的?即对细节描写手法的分析不是很突出,造成了顾此失彼的遗憾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语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仅在辅助两字,它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课堂讲解,更不可能代替学生的主体阅读语文的魅力在于语言本身,有些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而必须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去感悟、领会若过分依赖多媒体,滥用多媒体,就会在无形中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我们应对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等方面起辅助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示的多媒体课件中尽量做到不可替代主要展示一些图文信息,但是,由于身为一名新教师缺乏实战经验,在课件的制作上忽视了实际场地的条件与限制,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多加留意。

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课文讲述面对成千上百的小鱼儿被海水送进了海滩上的浅水洼,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本文设计的核心是以诵读为手段,挖掘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培养学生学*的能力。通过学*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可贵,懂得珍惜和尊重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灵有着相互*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3、了解比较男孩儿和男人的不同做法,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珍爱和尊重生命。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天空是小鸟的家,小鸟在蓝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泥土是花朵的家,花儿在阳光下高兴的吐露芬芳;大海是小鱼的家,小鱼在水中快乐的嬉戏躲藏。(播放多媒体课件:鱼在水中游玩)看!小鱼在水中多快乐呀!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静的海面突然风吼浪号,鱼儿被海浪冲到了沙滩上的浅水洼里,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它们的命运如何呢?通过学*《浅水洼里的小鱼》这一课,相信大家会有所感悟。板书课题《浅水洼里的小鱼》(指导书写)。

  二、初读课文,快乐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初读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3、再读课文,想象,假如你此时此刻就是浅水洼里的小鱼,你会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4、读第一自然段课文,此时你有什么话想说?心情如何?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第一段课文。

  5、感情朗读。

  三、创设情境,读文识字

  师: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谈了自己的体会,要想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必须把课文读通,读好。因此,我们得首先解决生字关,同学们有信心吗?

  1、开展读书比赛活动:

  ⑴老师讲清比赛规则及要求。

  ⑵学生自主读书,在读书中学*生字。

  ⑶小组内相互评议。

  2、全班交流:

  ⑴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⑵评价。

  ⑶再读。

  3、验收生字掌握情况:

  ⑴注音开火车读。

  ⑵去掉拼音再读。

  ⑶组词,说话练*。

  四、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

  查资料,了解小鱼生存所需要的环境。

教学设计3

  (1)课时:一课时(40分钟)

  (2)课型:新授课

  (3)教学对象:初中八年级

  (4)按照教材教法要求撰写,条理清晰,书写工整,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要求及板书设计等,力求体现教学形象性,直观性和实践性。

  课题:美观又实用的日用产品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日用产品设计的基础知识,知道从日用产品的造型、色彩、材质、功能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过程与方法:欣赏优秀的日用产品设计作品,了解产品设计的`主要特征,尝试用语言或文字从设计的角度进行评述,分析产品设计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尝试进行多种形式的设计和制作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学*愿望,能积极思考,具有求新求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会从功能、材质、造型、色彩四个方面欣赏、评述日用产品。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审美能力。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科书,新颖奇特的日用品;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切苹果的神器,让学生猜这有什么好处?学生猜,讨论。从而引指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设计,引出今天的课题《美观又实用的日用产品》

  活动二:直观感知,具体分析

  生活中处处有设计,处处有奇思妙想,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德国厨房里工具的巧妙设计的图片。

  提问:这样的设计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你觉得怎样设计才能更完美。并要求学生欣赏图片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予以肯定(例如:德国厨房中的厨具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注重实用的同时,更人性化,用起来更贴心。青花瓷盘在考虑到实用的基础上,把全世界闻名的青花瓷以最美的感受展示给大家,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师:*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人的聪明才智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看看古代哪些生活用品中充满了无穷的智慧。例如:红漆花形洗子,你能看出它造型上的优美和实用性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予以肯定(漆型洗子是利用自然界的花瓣的形状作为创作的原型,利用*红在色彩上很鲜艳,非常美观。)

  教师提问:通过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生活用品,设想一下,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考虑哪几方面进行设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首先要有实用性,其次要有艺术性,二者相结合就是最佳设计)

  活动三:示范操作,实践练*

  (一)教师演示

  教师通过播放多媒体视屏的方式让同学感受旧物改造的好处以及方式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二)课堂练*

  布置任务:设计作品可以在造型、色彩、及实用性上多加考虑,设计体现个性的出独一无二的作品。用我们学过的或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

  (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活动四:交流评议,拓展提高

  (一)学生展示交流

  教师让同学做小小鉴赏员选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同学们一小组的形式派出代表发言,评价主要围绕着造型色彩和实用性展开。

  教师请作者谈一下自己设计或改造的旧物的创作灵感

  最后教师总结评议,指出作品中的亮点和问题,语言多以鼓励为主

  活动五,小结,作业

  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下中央二台的《交换空间》这个栏目,里面有许多设计师将他们优秀的设计,展示给我们,有时间的时候大家可以借鉴学*一下,你会变得更加智慧。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创意设计,我们离不开设计,同学们让我们都打开脑洞,把身边已经过时的生活用品来一次大改造,或者作为设计者,有更多更好的发明设计出现在我们班的同学中,为生活服务、装点生活。

  六、板书设计

  美观又实用的日用产品

  设计特点:实用性,艺术性,

  设计要素:造型、色彩、实用性

  七、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4

  课程说明:

  本课为自编教材,是教科版五上年级《运动和力》单元“测量力的大小”的拓展课。本课在运用力学知识的基础上,依托“弹簧秤”,应用STEM理念,引导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想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个性化发展。就本课设计意图来说,表面上是引导学生应用力学知识,制作完成一个“弹簧秤”;而深层次的意图是通过“弹簧秤”的制作,引导学生了解到产品制作的基本过程是: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并且这个过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最终指向新课标中“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相关理念。

  教学目标:

  1、运用力学相关知识,亲历“弹簧秤”的设计、制作、评价、改进等环节,了解产品制作的基本过程。

  2、能对他人的设计提出改善意见,并能对作品进行一定的评价。

  3、激发对自制实验工具进一步研究的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设计并制作“弹簧秤”。

  材料准备:弹簧秤、ppt、 6套材料板贴(教师);9组贴有白纸的小木板、弹簧、回形针、60枚一元硬币、红色不干胶、剪刀、直尺、铅笔、香蕉、36份学*单(学生)。

  教学流程:

  · 揭示主题:

  1、出示香蕉实物,用什么工具可以测出香蕉的重量,引出课题。

  2、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相关材料的实物图(贴有白纸的小木板、弹簧、回形针、60枚一元硬币、红色不干胶、剪刀、直尺、铅笔)。并提问每一件材料的作用。

  3、出示项目主题:自制弹簧秤。

  · 项目设计:

  1、自主设计:在学*单上,画出 “弹簧秤”设计图。

  2、交流设计: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的设计图,进行全班交流讨论。

  3、完善设计:对设计上的明显缺陷提出修改意见,并明确下阶段制作时的要求与注意事项。

  · 项目制作:

  1、4人小组讨论,选出最优设计方案进行制作。

  2、领取材料,合作完成“弹簧秤”的制作。

  · 项目评价:

  1、用“弹簧秤”称出香蕉的重量。

  2、展示部分“弹簧秤”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技巧与问题。

  · 项目改进:

  展示部分“弹簧秤”的进行优缺点分析,得出改进方案。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5

  一、新课程下如何界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要落实到四个具体的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创新。在具体教学时《画线》一课时我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矩形"和"椭圆"工具这一基础,注重新课程倡导的在教学设计时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灵活使用教材的要求,设计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线工具的使用,让学生能运用画线工具作简单的图形。

  (2)学会选择及改变线宽。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模仿、迁移进行自主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能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4.能力与创新:

  通过直线工具和曲线工具的使用,了解线的各种形式,并能用不同的工具画出不同的线条和图形。

  二、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有何区别与突破

  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如果把握得准确,在具体教学时会有目的的加以讲解和突破。如《画线》一课中直线工具的使用由于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有尝试探究的方法即可达到效果。而曲线工具的使用则有别与这几种工具,所以,教学的重点应确定为:曲线工具的使用。而曲线工具中画封闭的曲线相对较难,这里就可把它设置为教学难点。其实它们的区别稍加推敲就可界定。

  对于难点的突破问题,本课中我巧妙地将它设计成小水滴的形状,让学生尝试探索,辅以课本"知识屋"内容介绍,有尝试成功的同学请他当小老师具体操作演示,轻松地突破教学难点,教案《例说教学设计》。

  三、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该如何显现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调动和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指导学生获得学*上的成功。那么,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该如何显现?在本课中,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教学时,通过师生共同《改绷绷》的游戏导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直线的几种粗细不同的选项让学生自主尝试,对于曲线工具的使用在尝试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适时总结,教学难点的突破更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得出方法;在新授结束时设计让学生比赛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画出长短、粗细、曲折、虚实等不同的线条,此时教师可露一小手:用橡皮擦出线条来,教师的主导地位由此而显现。

  本课的作业设计兼顾信息技术的差异,有课例中的洗衣机、实践园中内容,还有自由创作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学*,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学设计要善于抓住重难点,教师要统引学生,更要让每一位学生有事可做,才可实现教学目标。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 (菁华6篇)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1

  《李广射虎》是一篇“文包诗”,课文由唐朝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引出,介绍了“飞将军”李广,并由此描述了“李广射虎”的故事,赞美了“飞将军”李广的神勇无比。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置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诗文并茂,领悟意境,理解《塞下曲》及在文章中所蕴涵的意思。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感悟,鼓励个性化的阅读和表达。我紧扣本课教学目标,由古诗《塞下曲》引出主人公李光将军,通过引导学*第二自然段,对“飞将军”李广作简单介绍,初步形成李将军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的将军形象。再将古诗与课文三、四自然段内容结合,让学生掌握文包诗的特殊写作体裁和古诗所蕴涵在文章中的意思,激发学生对李广将军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中还存有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

  1、在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朗读和感悟,如:在学*、理解李广射虎的动作“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时,可采用了学生动作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学生通过表演一下子就体会了李广动作的熟练,从而掌握了重点。学生朗读拖拉,应相机教会学生抑扬顿挫地朗读。

  2、时间调控不够适当。课堂中,对文中语句的品评时间花费多了,导致文诗对照理解的时间少了。老师的语言似乎噜唆了一点。

  3、教学中,实践活动充分了,但学生的自主学*尚要强化。当孩子处于愤悱之际,应充分给予读书时间,引导其深入思考,不必急于告诉。

  4、当孩子对文本的解读不够准确时,教师应随机启发、引导,及时予于纠正,并捕捉这一生成点,使其成为课堂的`亮点

  5、在使用导学案的教程中,也许是受导学案的束缚,我感觉到学生不是在自主地学*,而由教师一味地牵着走。由于时间关系,教学环节的处理上还欠妥,比如在读熟课文后,还缺少一个质疑问难的环节,学生的学*气氛没有达到高潮,感到比较乏味,提不起兴趣来,处于被动接受,学*效果不佳。整堂课给人以沉闷、枯燥之感。

  6、对于自己本身而言,也缺乏表演力,教师是个演员,教学中要加强一点亲和力,抑扬顿挫一点,加强语言的感染力。对于评价,个人认为是有所欠缺的,我不知道该怎样的表扬才能恰到好处,也不知道该怎么批评才能让孩子的心灵不受到伤害,我想,这个评价的艺术,除了吸取前辈们的精华之外,更多的是自己的摸索,自己的探求。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2

  今天,很高兴大家难得有这样一个机会聚在一起,来聆听祁老师和卢教导的展示课。下面,我就主要谈谈祁老师上的这节课。听了祁老师执教的《李广射虎》这堂课后,觉得眼前一亮,这真是一堂鲜活的语文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情趣浓浓。下面,我就选取这堂课中的几个亮点,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学设计巧妙,重点突出,过程紧凑。

  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本文采取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塞下曲》这首诗的创作意境。祁老师在这堂课的教学中,由诗入文,循文悟诗,诗文互照,情景再现,紧紧围绕李广将军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的特点来展开具体的教学。教学中,祁老师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用一段学生喜欢的动画录象将学生带进生动形象的文本意境,使学生很快融入到文本中,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一阵疾风”的两次声音重现,为课堂渲染出一种紧张可怕的故事情境,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激发学生用读、说、品、想、圈、演、看、听,练、再读等方法来表达自己的体会,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文本,深入浅出地实现本课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二、课堂语言凝练精当,生动形象,富有激励性。

  祁老师的语言非常精彩,给我体会最深的是她的语言很富有激励性,她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激励,如:“你的声音真响亮!”“感谢你的朗读,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好孩子!”“加油,老师相信你能行!”“真不错,你已经养成了边读边想的好*惯!”“你的确很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关心,很有思想和个性!”……这样的激励,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情绪高涨,使课堂溢满了一种快乐的学*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他们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享受着收获成功的快乐。祁老师还通过表演与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懂得李广娴熟高超的射虎技艺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坚持不懈地努力获得的,巧妙地引申鼓励学生面对学*中的猛虎——难题,也要像李将军一样勇敢地去克服,达到了学生思想精神上的再度提升。

  三、补充知识,课外延伸,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课程资源。

  祁老师在本课教学中,补充了对“飞将军”李广的个人介绍,补充阅读了王昌龄的《出塞》及体会了古诗所表达出的诗人对李将军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叹,让学生的掌握文本的同时,有目的地开阔知识的视野,引导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所学,开辟了学生语文学*的天地,不断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对语文作品的阅读产生出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

  四、尊重学生,体现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祁老师在这堂课中,以学生“潜心读书”为本,始终贯穿一个“读”字,学生自读、整体悟读、分句讲读、全班齐读、音乐伴读……通过一次次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透过文字的描述,把学生带入诗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学*的方法上,她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选择表达的机会,可读,可讲,可演……让学生有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把李将军射虎的情节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真实再现出文本人物高大的艺术形象,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再如看到“箭没入巨石”的想象练说,给了学生思维驰骋的空间,再次让学生感受到李广将军臂力过人、武艺超群,激发起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五、机智的应变能力。

  本堂课,祁老师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地选择教学手段,同时在课堂上还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机智地采取灵活应变的策略,随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及时进行课堂调控,有的放矢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建议:对古诗中“没”一字的教学,应挖掘得更深些,“没”是淹没的意思,诗人的用意从另一个侧面来突出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力大无穷。其实,每次听祁老师的课,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我在享受她所传授学生的丰富的教学知识的同时,也享受着来自于她自身的一种清新独特的教学新理念。祝愿祁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研究探索,让自己的教学风格更加成熟!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3

  《李广射虎》是一篇“文包诗”,课文由唐朝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引出,介绍了“飞将军”李广,并由此描述了“李广射虎”的故事,赞美了“飞将军”李广的神勇无比。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置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1、诗文并茂,领悟意境,理解《塞下曲》及在文章中所蕴涵的意思。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感悟,鼓励个性化的阅读和表达。我紧扣本课教学目标,由古诗《塞下曲》引出主人公李光将军,通过引导学*第二自然段,对“飞将军”李广作简单介绍,初步形成李将军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的将军形象。再将古诗与课文三、四自然段内容结合,让学生掌握文包诗的特殊写作体裁和古诗所蕴涵在文章中的意思,激发学生对李广将军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中还存有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

  在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朗读和感悟,如:在学*、理解李广射虎的动作“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时,可采用了学生动作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学生通过表演一下子就体会了李广动作的熟练,从而掌握了重点。学生朗读拖拉,应相机教会学生抑扬顿挫地朗读。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4

  本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进石头中的故事,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与神勇无比。课文创设了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描述了有关“飞将军”的神奇故事,为学生深入浅出地了解古诗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文包诗”的教学,自己一直认为应是以诗为主,文诗对照,循文悟诗,相得益彰。

  这一设计,我个人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1、时间调控不够适当。课堂中,对文中语句的品评时间花费多了,导致文诗对照理解的时间少了。老师的语言似乎噜唆了一点。

  2、教学中,实践活动充分了,但学生的自主学*尚要强化。当孩子处于愤悱之际,应充分给予读书时间,引导其深入思考,不必急于告诉。

  3、当孩子对文本的解读不够准确时,教师应随机启发、引导,及时予于纠正,并捕捉这一生成点,使其成为课堂的亮点。

  总之,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探究、摸索。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5

  《李广射虎》是一篇“文包诗”,课文由唐朝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引出,介绍了“飞将军”李广,并由此描述了“李广射虎”的故事,赞美了“飞将军”李广的神勇无比。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置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诗文并茂,领悟意境,理解《塞下曲》及在文章中所蕴涵的意思。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感悟,鼓励个性化的阅读和表达。我紧扣本课教学目标,由古诗《塞下曲》引出主人公李光将军,通过引导学*第二自然段,对“飞将军”李广作简单介绍,初步形成李将军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的将军形象。再将古诗与课文三、四自然段内容结合,让学生掌握文包诗的特殊写作体裁和古诗所蕴涵在文章中的意思,激发学生对李广将军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中还存有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

  1、在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朗读和感悟,如:在学*、理解李广射虎的动作“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时,可采用了学生动作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学生通过表演一下子就体会了李广动作的熟练,从而掌握了重点。学生朗读拖拉,应相机教会学生抑扬顿挫地朗读。

  2、时间调控不够适当。课堂中,对文中语句的品评时间花费多了,导致文诗对照理解的时间少了。老师的语言似乎噜唆了一点。

  3、教学中,实践活动充分了,但学生的自主学*尚要强化。当孩子处于愤悱之际,应充分给予读书时间,引导其深入思考,不必急于告诉。

  4、当孩子对文本的解读不够准确时,教师应随机启发、引导,及时予于纠正,并捕捉这一生成点,使其成为课堂的亮点

  5、在使用导学案的教程中,也许是受导学案的束缚,我感觉到学生不是在自主地学*,而由教师一味地牵着走。由于时间关系,教学环节的处理上还欠妥,比如在读熟课文后,还缺少一个质疑问难的环节,学生的学*气氛没有达到高潮,感到比较乏味,提不起兴趣来,处于被动接受,学*效果不佳。整堂课给人以沉闷、枯燥之感。

  6、对于自己本身而言,也缺乏表演力,教师是个演员,教学中要加强一点亲和力,抑扬顿挫一点,加强语言的感染力。对于评价,个人认为是有所欠缺的,我不知道该怎样的表扬才能恰到好处,也不知道该怎么批评才能让孩子的心灵不受到伤害,我想,这个评价的艺术,除了吸取前辈们的精华之外,更多的是自己的摸索,自己的探求。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6

  《李广射虎》是一篇“文包诗”题材的课文,在上学期学过《每逢佳节倍思亲》,因此这种题材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文包诗的课文如何有效教学,是我比较困惑的问题。之前教《每逢佳节倍思亲》,我采取由诗及文,诗文对应的学*方式展开教学,最后再回到诗。本篇课文由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引出,介绍了“飞将军”李广,并由此描述了“李广射虎”的故事,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中的故事,表现了“飞将军”李广的力大无穷和神勇无比。全文由诗开始,诗是文头,文是诗身。本节课教学,我从文入手,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2、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3、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力大无穷。

  在教学开始,我让生快速浏览全文,思考:“文中的李广是个什么样人?”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人。接着,我抓住李广的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的人物形象作为教学时的主线,让生精读课文三、四自然段,通过品读文中的关键词句,让生展开想象,并结合文中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自主学*的需求,学生说到哪就品哪。例如当生说到“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在此,我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深深地”“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体会李广的力大无穷,并让生关注将士们的神情展开想象说话:当时将士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会对李广说些什么?并通过朗读体会当时将士们对李广的敬佩之情。但是,当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不在我的预设范围内时,我的引导还不够,以致于学生的朗读也不到位。

  当课文学完,回到古诗《塞下曲》时,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意思,此时我发现学生对“*明”的理解不是很准确。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本节课重文轻诗,先学文再学诗的教学效果并不好,文包诗的课文还是应该文诗对照着学。

  2.课堂上对学生的点拨、引导还不到位,学生的朗读训练还要加强。

  3.课堂评价语过少,这是我课堂一直都存在的问题,今后要注意课堂评价与的运用。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李广射虎到底射在哪里?

  苏教版第六册第8课《李广射虎》是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文章通过描绘卢纶的《塞下曲》一诗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诗的后两句是“*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课文对诗末句对应的描述是“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课文作者把“没在石棱中”解释为“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从表现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来说没有原则性的错误,但如果要帮助学生理解原诗却不妥当。“石棱”的“棱”在新华字典上有两个解释:一是物体上不同方向的两个*面接连的部分;二是物体表面上的条状突起:如瓦棱。诗中的“棱”字显然应取第一种解释,是石头的面与面的相交处,国画中有山石纹理一说,这里的石棱就相当于山石的纹理处。

  当堂教学时,我直觉地感到文中的解释不妥,因为一支靠人力射出的箭硬生生没入顽石中且使训练有素的将士也拔不出来,这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描写,不是流传有绪的历史故事。当时我对学生说,我们读书一定要有敢于怀疑的精神,书上说箭深深地扎进石头我觉得不妥,我们把它改成石缝吧(因为我怕学生不理解什么才是石头面与面的相交处),学生很支持我,就按我的改法把句子重读了一遍。

  课后,我再细细一想,才感到我的改法比原文还差,如果是“石缝”则必然有大有小,且李广即使射进很小的石缝也让人感到少了几分神力。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把课文的句子改为“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棱里”,然后老师再在黑板上画一幅简笔画让学生理解何谓“石棱”,它与“石缝”有何不同。这样既未改变诗句的原意,又让学生多积累了一个很有用的词--石棱,它简洁而准确地表达出了石头某一部分的位置,简直找不出第二个同义词了。

  做语文老师的也许就要在这些小处着力,才能用智慧点燃智慧。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乞巧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乞巧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写“乞”等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4、将古诗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在荡漾激情的字里行间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导,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关于神话、民间传说的故事图片,学生猜故事。

  2、师小结:看来同学们了解不少民间故事呀!民间故事往往能表达人们美好的心愿,今天咱们要学*的29课《古诗两首》就和民间故事有关,我们先学第一首《乞巧》。

  3、师板书课题,正音。(两个字都是三声,在读时,第一个字要变成二声。)师教读,生跟读两遍。

  4、师:这个“乞”字和那个字长得像?(生汇报,师板书“气、吃”)比较不同之处,引导生书写“乞”字。

  5、简介诗人。师:这首诗是谁写的?你对诗人林杰有哪些了解?(生汇报资料,师出示课件补充。)

  二、初步诵读,感知诗境美。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领略大诗人林杰的文采。

  1、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多读几遍,直到把诗句读通顺为止。

  2、指名读,师评价。

  3、借助形声字识记规律,区别辨认“霄、宵”

  师:这首诗中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模一样的,你们发现了吗?(出示课件“宵、霄”)它们除了读音相同外,还有什么相同之处?(字的下半部分都是“肖”)“宵”是夜晚的意思。诗中“今宵”是什么意思?是哪一天的夜晚?七夕节是哪一天?你是怎么知道的?“霄”是天空的意思,“碧霄”是什么意思?(深蓝色的天空)

  4、指导书写“霄”:这个字是我们要求会写的生字,书写时注意写得上宽下窄。(出示课件)生练写。

  5、师生合作读诗句。第一遍:学生读前四个字,老师读后三个字;第二遍: 老师读前四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

  6、齐读。让我们一起有节奏的读读这首诗。

  7、学生自己有节奏的读一读。

  三、互助品读,感受诗情美。

  1、阅读资料袋,了解七夕节的风俗。

  师过渡: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诗的味道。让我们先来看看课后资料袋,自由读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评价。

  3、学生默读这首诗,借助资料袋,边读边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学*第一、二行诗】

  1、指名读第一、二句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说)

  2、你们知道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故事吗?(指名生讲故事)

  3、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4、师引读:是啊,虽然历经磨难,但每年的七夕节,牛郎都会带着一双儿女来见织女,那是多么激动的时刻呀! 生接读(诗一、二句) 是啊,虽然历经磨难,但每年的七夕节,一家人都会在鹊桥上团聚,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呀!生再读。

  5、谁能试着背一背这两行诗。(指名背、男女生背)

  6、拓展延伸,历代诗人吟咏“牵牛织女”的诗句。(师生齐读)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今日人间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

  【学*第三、四行诗】

  1、师接背三、四行诗句。听了老师的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汇报感受)

  预设一:热闹的画面。

  ①师追问:从哪个词感受到热闹?(家家、尽、几万条)

  ②师:是呀,家家户户的姑娘们对着月亮穿针,穿完了几万条红线,几万条还可以怎么说?(数不尽、成千上万??)

  ③指名读,读出感受。

  预设二:学生说出了三、四行的诗意。

  ①师述:是呀,大树下姑娘们在对着月亮穿针,庭院里姑娘们在对着月亮穿针,姑娘们还在哪?(生补充)王家的姑娘在对着月亮穿针,李家的姑娘在对着月亮穿针,还有谁家的姑娘?(生补充)家家户户的姑娘们对着月亮穿针,这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呀?(热闹、高兴、喜庆、团聚??)

  ②同上

  2、师问:为什么家家户户的姑娘们在七夕节的晚上,都对着月亮穿针?(生自由回答)

  3、师小结:她们都想乞求心灵手巧,乞求自己有个幸福的生活。师指读题目“乞巧”,相机进行理解。

  4、师述:据说织女心灵手巧,能织出五彩的锦缎,织的花朵,白如雪,红如火,引来蜜蜂和蝴蝶;织的小鸟活灵活现,孩子们看见就想去捉它。在古代女子们针线活做得好,那可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情。

  5、引读:所以姑娘们为了自己幸福的生活都在七夕节的晚上比着赛着穿红线,这正是——(女生读三、四句诗);她们都期盼着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于是——(男生读三、四句诗)

  6、试着背背第三、四行诗

  7、拓展延伸,感知乞巧节盛况

  师:难怪唐朝诗人崔颢曾这样赞叹道:(课件)

  民间《乞巧歌》中也这样唱到(课件)

  8、随着时间的推移,乞巧节不仅仅寄托着女子们乞求心灵手巧的心愿,还寄托着更多美好的愿望,让我们仰望浩瀚的银河和皎洁的明月,许下美好的心愿吧。(生自由说)

  9、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心愿再来读读这首诗。(配乐齐读)

  10、试着背诵全诗。(指名背、同桌背、男女生比赛背)

  11、师小结:乞巧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乞巧》就是一首和*传统节日有关的诗,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几首这样的诗。(出示课件:《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师生齐读。

  板书设计:

  29、乞巧

  渡

  幸福!

  穿

  教学反思:

  《乞巧》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组《古诗两首》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并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教学时,我注重抓住古诗文的韵味和情味,引导学生走进与乞巧相关的一个家喻户晓神话传说“牵牛织女渡河桥”,体会它千古传颂的魅力,然后一步一步深入孩子们的内心,感受七夕乞巧节的盛况,品味对幸福的向往之情。在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情境,使品读层层递进,让学生和作者的心灵得到碰撞。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倡导个性化教学,诗画互为补充,在体验感悟、入境动情的品茗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乞巧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体会“字形字义相联系区别同音字、形*字”的方法。

  2、理解《乞巧》这首诗诗句的意思,渗透“利用注释,抓重点词语,通过故事,背景资料袋”等读懂诗句的重要方法。

  3、讲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乞巧节的来历和民风民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蕴涵的丰富民间文化的魅力。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教学重点:

  朗诵背诵本诗,理解诗意,体悟诗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含义,了解古诗中的传统文化,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乞巧》这首诗,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依次播放,你们能猜出来是那些神话吗?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是牛郎织女的故事,谁能用简洁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呢?

  是呀,一对恩爱的有情人就这样被狠心的王母娘娘拆散了,不过最后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痴情感动了王母娘娘,才允许她们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这天见上一面。

  一、开课解题

  1、刚才咱们交流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着动人的传说,走进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

  请大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诗题。

  2、乞的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特别传神,请仔细观察,你想到了什么?

  它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乞的意思——向人讨,乞求,有些汉字我们可以观其形知其意,这是理解字意的一个好方法。

  3、那谁来说说诗题乞巧是什么意思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你真会学*,利用注释,是我们学*诗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好方法。是的,乞巧节就是七夕,也称为女儿节、少女节。

  二 、 读诗

  1、那么,在七夕这天,天上人间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请同学们把书放到112面,大声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查,师相机评价。诗要读的字正腔圆,他还和音乐一样也是有节奏的,再来练练,读出诗的节奏来。

  3、好,谁来读一读,读出节奏,同学们仔细听,他是在哪里停顿的?

  4、生读,交流是在哪停顿的。大家听得真仔细,按照节奏来读,就能读出诗的韵味了。谁再来读?

  5、现在我们师生合作读,(变色)老师来读诗题和红色的字,你们读后面蓝色的字。

  再交换方式读。

  6、现在,老师读课题,你们读全诗。

  三 、 理解第一句

  1、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看大屏幕,在这句诗中,有两个容易混淆的字,你发现是那两个吗?

  2、是的,这两个字读音相同,字形相似,的确很容易混淆,那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来区分它们吗?

  很好,你发现了形声字的规律,肖表示它们的读音,知道宝盖头和雨字头代表什么意思吗?

  宝盖头很像是屋顶,代表房屋,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要回到家里睡觉,这个宵就是夜晚的意思;诗中的今宵就是——;雨字头一般和天空有关,霄就是指天空。

  3、两个宵霄的意思弄明白了,现在可以给下面的词找朋友吗?交流。

  4、七夕这天夜晚,人们仰望天空,那怎样的天空被称为碧霄呢?碧霄让我们想到了哪些词语?(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吗?)

  5、听了大家的描述,原来在第一行的七个字中藏着这样的一片碧海青天,藏着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联播)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藏着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 、 第二句诗句

  1、人们在七夕的夜晚,情不自禁地凝望着这样的夜空,他们到底在搜寻什么呢,希望看见什么呢?

  2、在这一句中,有个生字要大家注意,渡,怎样理解?渡河,所以渡要有三点水,而没有三点水的度一般指时间上的过去,比如度假、欢度佳节,度过一段时光。

  3、那你知道牛郎织女渡的是哪一条河吗?天河,是的,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早已化为两颗最亮的星星闪烁在天河的两边。杜甫的《牵牛织女》这样写道: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我们看看他们在天河的哪边?

  4、他们一个在(西),一个在(东),只有在七夕这天晚上,他们才能在天上相会,(师板书天上相会),可是银河是那样的波涛汹涌,他们如何相会呀?原来是成千上万的喜鹊为他们搭桥牵线呢,这就是鹊桥。于是诗人写到——牵牛织女渡河桥。

  5、是呀,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晚,牛郎织女一家终于团聚了,此情此景,你的心情怎样?请带着你的感受读读。

  我看到你的脸上充满笑意,你为何这么读?为他们一家感到高兴。是呀,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我们怎忍心打扰?你会——此时此刻,我们多么希望时光老人的脚步慢一点,再慢一点,你会——

  五 、 三四两句

  1、那一夜的天空充满神话色彩,牛郎织女在尽情地向对方诉说着相思之苦,而人间的女子又在做什么呢?学生自由读三四句。

  指名回答,相机板书人间乞巧。

  2、他们向谁乞巧呢?

  3、织女,是天上纺织的能手,传说天上美丽灿烂的云霞都是她织成的呢。织女是那样的心灵手巧,人间的女子多么渴望像织女那样拥有一双巧手啊,因为有了一双巧手就可以——生交流。

  4、少女们是用什么方式向织女乞巧的呢?资料袋。生读。

  5、这里,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乞巧节的方式,我们一起来欣赏。

  用红线穿九孔针是最普遍的方式。在那一天,上至达官贵人的深宅大院,下至*民百姓的农家小院,不管哪一家的少女,家家都在——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甚至连皇宫也不例外,据说,每年的七夕节,唐玄宗就命人在宫中搭建百尺高的乞巧楼,让宫中女子登楼乞巧,难怪唐朝诗人崔颢曾这样赞叹“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读这是怎样的盛况啊,让咱们一起加入到乞巧的人群中去,眼望着浩瀚的银河和皎洁的弯月,你想乞得什么?交流。

  6、这正如古代民间的《乞巧歌》所唱的那样读——

  7、这么多美好的愿望要实现,穿一根红丝线够吗?三根五根够吗?一百根一千根够吗?所以才要(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几万条的红丝都要被少女们穿尽了,可见她们的愿望是多么强烈啊,谁来试着读读这一句?(指名读书)我觉得你表达的还不够强烈。这么多红线都要被少女们穿完了呀,“几万条”要读得慢一些,谁再来试试?(指名读,齐读)

  六、回归全诗,再读,再写

  1、和着这优美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时光隧道回到千年以前的唐朝。一年一度的七夕终于到了,夜色好美呀,诗人和人们一起仰望这浩瀚无际的青天,禁不住吟出——七夕今宵是碧霄;今天的日子有什么特别吗。哦,原来是分隔了整整一年的牛郎织女相聚的日子,善良的喜鹊也来为他们塔桥成全他们的相会了,这正是——牵牛织女渡河桥;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织女的一双巧手更是令少女们羡慕不已,于是所有的少女都在这一天对月乞求,这便是——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可织女离他们太远了,听不见她们的说话,少女们只能把这么美好的愿望寄托在穿针引线之中,于是才要——穿尽红丝几万条 。 回归整体,齐读古诗。

  2、从古到今,还有很多关于七夕的诗歌,我们来读读?

  出示诗人关于七夕的诗句。

  3、绚丽的夜空,动人的故事,浪漫的企盼,区区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营造出了一个怎样的夜,一个怎样的天上人间!带着这些美好的感受再次读诗。

  七、作业

  把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节的风俗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乞巧教学设计3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教学重点、难点】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了解古诗中的传统文化,理解“乞巧”的意思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是个传统的节日大国,有很多传统*俗,比如,农历的正月十五,人们吃元宵,赏花灯,那是什么节?(元宵节),五月初五人们吃粽子,赛龙舟,那是?七月初七的夜晚,人们遥望星空,穿红丝线,你知道这是什么节吗?这是七夕节也叫乞巧节,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

  2、唐代诗人林杰,写的古诗《乞巧》讲的就是这个节日(课件出示)。板书《乞巧》诗题,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写这个“乞”字要注意什么?

  3、读题质疑:把课题读一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板书疑问:1、什么叫“乞巧”?2、古人怎样过乞巧节?3、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

  假设:乞巧节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你们想知道古人是怎样过乞巧节的吗?

  二、诵读古诗

  1、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注意在读的时候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顺,在此基础上,试着读出节奏,明白了吗?开始

  ①一生读。②另一生读3、齐读

  师评价:你读得很流利。谁再来?(读得怎么样?你叫什么名字?小诗人XXX,读出了古诗的节奏。)

  三、理解第一行

  1、同学们发现了吗,在这首诗中有两个字特别容易混淆,谁能当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你怎么记住它们?你知道“今宵”是什么意思吗?一首歌难忘今宵,就是难忘今(晚)?那么今宵就是指今天(晚上),“碧霄”是指?浩瀚无际的天空。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也是一种学*的好方法。(黑板条出示:借助注释,学古诗)

  瞧,回到诗句中去了,谁能说说这一行的意思?

  同学们,你们真棒,瞧,抓住了关键词就理解了诗意。让我们一起读。(黑板条出示:抓关键词,理解诗意。)

  四、理解第二行

  1、你们看,这就是夜晚的天空(出示星空图)群星闪烁,犹如颗颗宝石。在这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听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是啊,这是千古流传,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淳朴的牛郎和善良的织女被这无情的天河阻隔在天地两头,然而却阻隔不了他们追求人间真爱的决心,王母见此情此景,也被他们所感动,最终便同意让牛郎织女在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渡河桥。“渡”我们还可以说是“过”,这个故事就是乞巧节的来源。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一句。

  五、理解第三、四行

  那么,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怎样过乞巧节呢?试着读读三、四行,边读边想象画面。(学生读)你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学生自由说)你们想知道老师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吗?在新月当空的夜晚,有很多的(人)诗句中哪个词能看出人多?还有很多的(红丝线)哪个词能看出?

  六、指导朗读

  1)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小河边,在所有能看到月亮的地方,人山人海,真热闹啊!谁来读。

  2)男女老少,望着秋月,等着盼着,织女啊,快飞下凡来。谁来读。

  3)望穿秋月,丝丝红线,纵然穿尽,也无法表达我乞巧的诚心。一起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复诵读想画面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古人多么喜欢的一个节日啊。

  七夕节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为什么把这一天叫做乞巧节呢?课后资料袋告诉了我们,请自由读读。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因为织女心灵手巧,人间的女子希望能在这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

  是啊,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她之所以叫织女,就是因为她的心灵手巧,瞧,这就是织女织的云锦。(图)怎么样,快说说吧。从同学们的惊叹声老师体会到了你们对织女心灵手巧的羡慕。据说织女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所以人间的女子希望能在这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

  那么,什么叫乞巧?请同学们再看课题,谁告诉张老师,“乞”什么意思?乞取。“巧”呢?你真棒,就是像谁一样的智巧?()对啊,就是像织女一样的心灵手巧。现在,乞巧的内容更丰富了,心意也更诚了,还可以乞富、乞子、乞健康、乞*安………如果是你,你会乞求什么?

  刚才,我们借助资料,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也是学*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同学们,学*古诗的方法有很多,下节课我们要继续通过想象画面学好读好这首古诗。

乞巧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古诗《乞巧》,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的丰富想象。

  2、帮助学生掌握学*故事的方法,并能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学生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古诗,回忆一下,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朗诵给同学们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学生背古诗)。今天,我们将学*两首有关传说的古诗,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二、指导预*,培养自学能力

  1、预*要求:

  ⑴借助拼音朗诵古诗。

  ⑵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⑶边读边温*课前资料,整体了解古诗大意。

  2、学生自读古诗。

  3、学生汇报学*效果:

  ⑴读准字音:乞巧霄渡

  ⑵掌握字形。

  ⑶指导书写。

  三、学古诗,掌握方法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

  牵、尽

  2、知作者,解诗意:

  ⑴作者林杰,通过课外资料查找,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⑵根据注视你对查找资料的理解,说说“乞巧”为题有什么含义呢?

  ⑶阅读课后的资料袋给以补充,使学生了解“乞巧”的背景,为学*古诗奠定基础。

  3、懂诗意,展想象:

  ⑴读一读古诗下边的注释,并结合字点的帮助,理解古诗的意思。

  ⑵师生共同研究古诗的意思:第一句:农历初七的夜晚,遥望浩瀚无际的青天。第二句:牛郎和织女再鹊桥相会。第三句:家家的女孩子都仰望天空,对着月亮,乞求智巧。

  第四句:女孩子们个个将线从针孔穿过,有万条之多。

  ⑶根据古诗层次理解诗意:前两句叙述的是牛郎和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待得清清楚楚。

  ⑷朗读古诗,作者把这一神话故事与人们的行动相结合,人们为什么这样做?

  正因为这美丽的传说深深地牵动着美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人们都愿追求幸福的心愿在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能得以实现。

  ⑸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人们的不同心愿,你能想象当时人们会有哪些心愿吗?

  4、悟诗情:

  作者能很清楚、简明、生动堤坝神话传说与乞巧节相融合在一起,使我们也感受到当时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也给了我们大胆想象的空间,这首诗令我们走进了快乐欢庆的日子。(背诵古诗)

  5、说古诗:

  根据你们收集的资料,把“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总结古诗方法

  祖国文化没时每刻都在熏陶着我们,从语言文字到传奇的故事都领我们去认识、去解读、驱赶五、去想象,感受*文化,感受人间真情。

  我们学*古诗药材用一定的方法,读故事、知作者、解诗题、懂诗意、站想象、悟诗情,掌握这一方法,你们可以更多的学*故事,掌握古诗。

乞巧教学设计5

  *古诗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其中,唐代诗人林杰所作的《乞巧》就是一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这个神话传说故事,但作者要借这美丽的神话故事表达什么样的愿望和心境呢?则要教者巧妙地引导学生到古诗中去寻找答案了。为此,我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尝试。

  一、反复吟咏,诵出滋味

  “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不仅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更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咏之中,可以达到准确的传情和悟情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对“读”作了多方面的设计,有范读,吟诵,个别读,齐读,小组赛读,引读,边读边议,边读边评等,课堂诵读层次分明,学生一遍遍地读,重复的是文字,不同的是意境和感悟。有的地方为了突出诗情诗境,还强化读,采用“一读、再读、三读”,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这样学生才会不满足于当一个听众,更会自主的去读,也会读得更动听,读得更动情,读得更感人,读出其中滋味。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丰富的想象是这首诗明显的写法特点。教学中,我运用音乐、图片、资料等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读得入情入境的同时,还在诵读中帮助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像把诗中的文字转化成画面,转化为生活场景,使学生置身其中,深刻地体会诗句的情味和意蕴。例如,我呈现教材中“天上”画面,让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借助音乐渲染气氛,激发学生想象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情景,想象人间乞巧的场面等,最后还请学生大胆地与织女对话,启发学生吟诗明志,用说来体会诗人的志趣,体验乞巧的民俗,学生从中借诗咏志,借想象抒情怀,使学*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乞巧教学反思2

  《乞巧》是人教课标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智巧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俗唐宋最盛。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创设情境、互动教学的方式,也就是意境互动教学策略,事实证明还是比较成功的。

  1.借画面互动

  《乞巧》这首诗有两幅大的画面:一是天上,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才是主画面,这在教材的底图很清晰;二是人间乞巧的场面。除了在课前搜索到了让我中意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外,在教学环节中,我还安排了让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配乐再现画面,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

  2.借音律互动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在教学中让音乐成为拉*时空、拉*学生与文本距离是我的初衷。在朗读在背诵在想象的时候,我选用《琵琶曲》,音乐响起,缠绵悱恻,宛若将人带至几千年前的时空,怎能不激发起学生无边的遐想呢?

  3.借吟诵互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吟诵是古诗教学很多老师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教学时由学生背诗入课,教师吟诗入题。吟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味、入诗境。

  4.借想象互动

  丰富的想象是这首诗最重要的特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画面,想象人间乞巧的场面,最后请学生大胆地向织女祈愿,启发学生吟诗明志。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作为古诗教学,尤其要注意以读带讲、多读多悟,这样才能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这样学生才会不满足于当一个听众,更会自主的去读,也会读得更动听,读得更动情,读得更感人。这是我此堂课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要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之处。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7)

——李广射虎教案(精选十篇)

  李广射虎教案 1

  教材分析:

  课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包诗”,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二、自读课文,学*生字词

  1、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认识生字词,读通课文。

  2、了解情况,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飞将(jiang)军将(jiang)领*明(ming)绰(chuo)出没(mo)草丛(cong)

  三、再读课文,在正确基础上读流利

  四、再检查读书

  五、写字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诗文对照结合,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

  二、指读课文,思考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1、指名说。古诗与课文联系,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分别讲哪句诗的含义,引导读书。

  2、读懂他“神勇无比”的句子。

  3、肯定有价值的提问,展开讨论。

  从“拉开硬弓”、“深深地”、“巨石”、“任”、“嗖”这些词中看出了什么?鼓励学生说出感受。

  射得准。夜晚,射中目标。

  他为什么会射石头?他为什么要射虎呢?

  引导再读书。夜晚,巡逻,常有猛虎出现。

  4、质疑。

  三、将古诗含义与课文联系起来

  1、暗、惊、没。

  2、读、背。

  3、理解含义。

  四、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自然段。

  2、摘抄有关战争的古诗文。

  李广射虎教案 2

  教学目标:

  1. 诗文并茂,领悟意境。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感悟,鼓励个性化的阅读和表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你们了解了哪些内容,交流一下。

  2. 师:看样子大家读书读得有收获。从刚才的发言中,看出大家对李广这位西汉名将很是佩服,唐代诗人卢纶专门写诗介绍他,李广月下射虎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美谈。

  3. 出示古诗《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4. 师:谁来读这首诗?读得懂吗?(怎么读懂的?有什么办法读懂?)

  5. 师:课文第3、4自然段将射虎的经过写得生动具体,读懂了课文,也就能读懂古诗了,对李广的认识也会更深了。

  二、 品读感悟。

  1. 出示课文3、4节内容。

  2. 师:请大家默读这两段话,想想它们分别与《塞下曲》的什么内容一致。

  根据发言,把课文内容与古诗对应显示。

  3. 师:让我们的思绪穿越千年的时空,再回到那个不寻常的夜晚,跟随一代名将亲历

  一次月下射虎。谁为我们来朗读一下课文,带着我们来一次镜头回放。

  4. 师:喜欢这段文字吗?喜欢的自己也读一读,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5. 学生自主阅读,交流阅读体会。(生或:环境看似*静,实际上在夜幕的掩盖下并不*静;或:李广巡逻警惕性很高;或:李广箭术高超;或:李广遇事镇定等等)

  老师在此过程中,要充当一名耐心的听众,倾听学生各抒己见,同时也要当好智慧的组织者,适时点拨,让学生“感言、会意”,让第一轮阅读读得自主。

  6.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读得特别投入,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得进又说得出,是聪明人的读书。不过,学到这,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李广夜巡时,为什么会以为前方有老虎?

  (学生第二轮自主阅读,交流:

  一是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二是一阵疾风吹来,树木“沙沙”作响。相机理解“疾风”:“疾风”是什么样的风?你怎么知道“疾风”就是大风,猛烈的风?---------课文后文提示,生活体验,*时积累。出示:疾风知劲草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三是前方影影绰绰有动静。相机理解“影影绰绰”,与哪些词意思相*?)

  师:由此可见,李广将军怎样?(高度戒备,十分警惕,这是一位将领重要的素质。)

  师:谁能读好这段话?(生先练*,再朗读,评析)

  “批文以入情”,学生由前面的自主、宽泛、浅层的阅读,转入到对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理性思考,深入感受,使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并进行言语实践,学生就能更深地体验文本蕴涵的感情,学生的第二轮阅读读得扎实、深入了。

  7. 师:李广发现老虎后是怎么做的,画出来,比划比划,表演给大家看看。

  (同桌表演,互相指点)

  师:大家看了表演,要对照课文中李广射虎的动作描写,看看演得是否逼真。

  提示:演出“连忙”的意思了吗?(突出反应快,动作敏捷)

  “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演得像吗?交流评点,体会李广出手果断,技艺高超,沉着冷静。

  周围士兵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体会当时环境的.安静,突出李广的威猛形象。)

  学生通过演与评,解读了文本,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悟,锻炼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揣摩、鉴赏、品析。在意趣盎然的活动中,学生的第三轮阅读读得灵活生动。

  8. 师:一代名将果然名不虚传,从他一气呵成的射虎动作,不难看出他的神勇。他的胆识、箭术确实不同凡响,难怪他多少次令敌人闻风丧胆,又能一次次救自己和战士们于生死边缘。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来朗读,领略“飞将军”的风采。

  配乐朗读。

  9. 师:这就是古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所描绘的内容。谁来读诗句?

  10. 师:李广一箭射出去,此刻你最关心的是什么?老虎射死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11. 出示第4节。

  12. 师:这段话中,有一个字和一个标点,蕴藏着丰富的情感,不可小瞧,在哪?

  师:自由读课文,细细咀嚼,你能从这个“呀”中体会到什么?如果你是李广身边的一名士兵,目睹了这一切,你会说什么呢?(意外、惊讶、赞叹、佩服等等)

  你能用你体会出来的情感来读好课文吗?

  学生在第四轮阅读中,入情入境,张开想象的翅膀,充满独特的感受,读得有个性。

  13. 师:这就是“*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所描绘的内容。

  三、 总结。

  1. 师:李广确实是神勇无比,有这样的将领镇守边关,边关一定固若金汤,十分安全。难怪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现在同学们再读《塞下曲》有什么感受呢?

  2. 动画,配乐诵读古诗,表现意境。

  李广射虎教案 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力大无穷、神勇无比的。

  一、复*、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8课——(李广射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通了课文,学*了生字词。

  1、现在我们一起来复*生字词。

  读生字词

  说几句话,用上其中的几个词

  3、这首著名的《塞下曲》写的是谁的事情? (李广)

  4、通过上节课的学*,你知道李广是什么人吗?出示小黑板:李广是( )。

  (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将军。)板书:神勇无比 (理解神勇无比的意思)

  过渡:李光射虎的故事是根据卢纶的一首诗改编的,谁能来读读这首诗?

  学生读诗、评价

  过渡:让我们的思绪穿越千年的时空,再回到那个不寻常的夜晚,跟随一代名将李广将军去夜巡吧!感受他的神勇无比

  二、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

  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你喜欢的记号画出来

  (一)第三自然段

  a,你认为课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2)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3)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4)交流(拈、搭、运、拉)

  (5)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 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6)观察课文插图。

  (7)说说李广的形象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谁来表演一下。

  (8)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9)“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嗖’的一声”,说明了什么?(红笔标出“嗖”的一声)

  (说明李广的力气很大,说明箭的速度很快。)

  (10)大家都知道,老虎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在如此凶猛的老虎面前,如果李广将军的动作慢了一些,会有什么后果呢?

  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李广将军在紧张的气氛下,射虎的动作连贯而又迅速

  b、刚才同学们读书读得特别投入,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得进又说得出,是聪明人的读书。不过,学到这,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李广夜巡时,为什么会以为前方有老虎?

  (1)学生第二轮自主阅读,交流:

  明确: 一是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二是一阵疾风吹来,树木“沙沙”作响。相机理解“疾风”:“疾风”是什么样的风?你怎么知道“疾风”就是大风,猛烈的风?---------课文后文提示,生活体验,*时积累。出示:疾风知劲草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三是前方影影绰绰有动静。相机理解“影影绰绰”,与哪些词意思相*?

  师:由此可见,李广将军怎样?(高度戒备,十分警惕,这是一位将领重要的素质。)

  (2)听范读,闭眼想象画面,感受射虎的环境

  李广射虎教案 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

  背诵塞下曲。

  李广射虎教案 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力大无穷、神勇无比的。

  一、复*、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8课——(李广射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通了课文,学*了生字词。

  1、现在我们一起来复*生字词。

  读生字词

  说几句话,用上其中的几个词

  3、这首著名的《塞下曲》写的是谁的事情? (李广)

  4、通过上节课的学*,你知道李广是什么人吗?出示小黑板:李广是( )。

  (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将军。)板书:神勇无比 (理解神勇无比的意思)

  过渡:李光射虎的故事是根据卢纶的一首诗改编的,谁能来读读这首诗?

  学生读诗、评价

  过渡:让我们的思绪穿越千年的时空,再回到那个不寻常的夜晚,跟随一代名将李广将军去夜巡吧!感受他的神勇无比

  二、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

  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你喜欢的记号画出来

  (一)第三自然段

  a,你认为课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2)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3)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4)交流(拈、搭、运、拉)

  (5)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 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6)观察课文插图。

  (7)说说李广的形象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谁来表演一下。

  (8)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9)“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嗖’的一声”,说明了什么?(红笔标出“嗖”的一声)

  (说明李广的力气很大,说明箭的速度很快。)

  (10)大家都知道,老虎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在如此凶猛的老虎面前,如果李广将军的'动作慢了一些,会有什么后果呢?

  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李广将军在紧张的气氛下,射虎的动作连贯而又迅速

  b、刚才同学们读书读得特别投入,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得进又说得出,是聪明人的读书。不过,学到这,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李广夜巡时,为什么会以为前方有老虎?

  (1)学生第二轮自主阅读,交流:

  明确: 一是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二是一阵疾风吹来,树木“沙沙”作响。相机理解“疾风”:“疾风”是什么样的风?你怎么知道“疾风”就是大风,猛烈的风?---------课文后文提示,生活体验,*时积累。出示:疾风知劲草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三是前方影影绰绰有动静。相机理解“影影绰绰”,与哪些词意思相*?

  师:由此可见,李广将军怎样?(高度戒备,十分警惕,这是一位将领重要的素质。)

  (2)听范读,闭眼想象画面,感受射虎的环境

  李广射虎教案 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影影绰绰”、“拈弓搭箭”、“神勇无比”等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包诗的课型,能背诵诗歌,并说出诗歌大意。

  3.能过朗读表达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神勇无比。

  教学重、难点:

  学*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引出课型

  1.“叫醒耳朵”常规训练:“猛然间……拉开硬弓”;“那白羽箭……拔不出来”。

  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李广射虎》这篇文章。李广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同学们来说说你们的了解。咱们打开书,快速读一读第二小节,搜寻一下有关李广的信息。

  3.通过预*,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类型的课文吗?(文包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了以前的这些积累,相信你们学起这篇文章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4.来,先请合作小组互查一下你们的预*情况。给你们读一遍的时间,你们可以采取自己组里独创的方式,来读一读。

  5.由一小组汇报预*——朗读课文一遍,学生评价。

  二、由诗及文,理清脉络

  既然是文包诗,那么文章与古诗是如何一一对应的呢?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并用心思考,然后我们来交流。

  三小节——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四小节——*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三、诗文对应,感悟神勇

  1.让我们再走*些,来感受古诗的精妙与文章描述的精彩。刚才同学们提到,第一句古诗对应的是第三小节。现在我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划一划。哪几句是写“林暗草惊风”的?用横线表示。哪几句是写“将军夜引弓”的呢?用波浪线表示。(学生自学)

  2.训练朗读第一行,读出当时夜黑风疾的情景来。

  3.谁来读读对应第二行诗的句子?从这几句话里,你又进一步了解李广了吗?从哪些词语里了解的呢?

  4.一代名将果然名不虚传。从他一气呵成的射虎动作,不难看出他的神勇。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训练朗读第二行,读出李广的机敏、神勇、果断来。

  5.回归古诗。读得真好,回到古诗中,你还能读出这样的气势来吗?谁来试着读一读第一句。

  四、诗文对应,感悟力大

  1.用我们刚才的学*方法,请自学第四小节。先划一划,再读一读。

  2.让老师来了解一下你们自学的成果。*明,是什么意思?是啊,一大早,李广的随从便出去寻找那支射出去的白羽,可是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3.请大家注意标点,谈谈这两个感叹号给你带来的感受。你能读出来吗?

  4.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白羽箭还有多少露在外面?从字里行间找根据,或者你从古诗中找到相应的字,也可以说明。

  5.练读最后一句,感受李广的力大无比。

  6.此时此刻,如果让你用“好一个 的李广”来称赞他,你准备怎样表达?

  7.再次回到古诗,读出你心中的赞叹。

  五、回味诗文,练*讲述

  1.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背下古诗。

  2.来,对照古诗学着做一个说书人,给我们说说李广的故事。

  六、拓展古诗,提升阅读

  1.李广如此神勇,难怪唐代另一边塞诗人王昌龄有诗这样赞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这首诗《塞下曲》的作者卢纶,有名的边塞诗人。他的《塞下曲》共有六首。老师在这儿给大家读一读另外一首。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像上学期我们进行的古诗研究一样,模仿着写一篇文包诗。老师相信,只要有心,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武松打虎”的故事同学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今天我们继续学**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

  师评价: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学*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二、理解课文

  1.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神勇无比)

  理解:神勇无比

  (3)齐读第二节

  3.学*3、4自然段

  (1)过渡: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

  (2)交流

  A出示

  (1)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胆大艺高)

  (2)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3)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4)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5)交流(拈、搭、运、拉)

  (6)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7)看多媒体:师生一起欣赏李广射虎的形象。

  (8)说说李广射虎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老师做了一张简易的弓和箭,谁来表演一下。

  (9)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10)说说你的体会。(射箭不容易,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

  (11)指导朗读。

  ①第一句用叙事的语调,语气*缓;第二、三、四三句语调稍重,重读“疾风”“沙沙”、“想到”、“警惕“、|四处搜寻”,要注意用语调去渲染当时的那种恐惧而紧张的气氛;第5、6两句语速要稍快,要读出当时的那种紧张的气氛。

  B、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1)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力大无穷)

  (2)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C、那白羽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1)“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

  (2) 多媒体出示箭没石棱的图画,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3)这似乎是一个笑话,但我们不会嘲笑李广的眼力,反而佩服他高超的武艺,因为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的射进石头中,有这样高超武艺的将军镇守边关,足以让敌人胆寒。

  (4)指导朗读: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5)齐读第四节

  4.再来读读这首诗,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就非常简单了。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那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

  三、拓展延伸

  1.学生自由点击“李广其人”,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阅读文本,读后四人小组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交流读后的收获,最后推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2.学生鼠标点击“古诗《出塞》”,诗文结合,在读、看、想中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然后自由发言,也可背背《出塞》一诗。

  板书设计:

  胆大艺高

  力大无穷 神勇无比

  李广射虎教案 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影影绰绰”、“拈弓搭箭”、“神勇无比”等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包诗的课型,能背诵诗歌,并说出诗歌大意。

  3.能过朗读表达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神勇无比。

  教学重、难点:

  学*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引出课型

  1.“叫醒耳朵”常规训练:“猛然间……拉开硬弓”;“那白羽箭……拔不出来”。

  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李广射虎》这篇文章。李广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同学们来说说你们的了解。咱们打开书,快速读一读第二小节,搜寻一下有关李广的信息。

  3.通过预*,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类型的课文吗?(文包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了以前的这些积累,相信你们学起这篇文章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4.来,先请合作小组互查一下你们的预*情况。给你们读一遍的时间,你们可以采取自己组里独创的方式,来读一读。

  5.由一小组汇报预*——朗读课文一遍,学生评价。

  二、由诗及文,理清脉络

  既然是文包诗,那么文章与古诗是如何一一对应的呢?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并用心思考,然后我们来交流。

  三小节——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四小节——*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三、诗文对应,感悟神勇

  1.让我们再走*些,来感受古诗的精妙与文章描述的精彩。刚才同学们提到,第一句古诗对应的是第三小节。现在我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划一划。哪几句是写“林暗草惊风”的?用横线表示。哪几句是写“将军夜引弓”的呢?用波浪线表示。(学生自学)

  2.训练朗读第一行,读出当时夜黑风疾的情景来。

  3.谁来读读对应第二行诗的句子?从这几句话里,你又进一步了解李广了吗?从哪些词语里了解的呢?

  4.一代名将果然名不虚传。从他一气呵成的射虎动作,不难看出他的神勇。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训练朗读第二行,读出李广的机敏、神勇、果断来。

  5.回归古诗。读得真好,回到古诗中,你还能读出这样的气势来吗?谁来试着读一读第一句。

  四、诗文对应,感悟力大

  1.用我们刚才的学*方法,请自学第四小节。先划一划,再读一读。

  2.让老师来了解一下你们自学的成果。*明,是什么意思?是啊,一大早,李广的`随从便出去寻找那支射出去的白羽,可是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3.请大家注意标点,谈谈这两个感叹号给你带来的感受。你能读出来吗?

  4.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白羽箭还有多少露在外面?从字里行间找根据,或者你从古诗中找到相应的字,也可以说明。

  5.练读最后一句,感受李广的力大无比。

  6.此时此刻,如果让你用“好一个 的李广”来称赞他,你准备怎样表达?

  7.再次回到古诗,读出你心中的赞叹。

  五、回味诗文,练*讲述

  1.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背下古诗。

  2.来,对照古诗学着做一个说书人,给我们说说李广的故事。

  六、拓展古诗,提升阅读

  1.李广如此神勇,难怪唐代另一边塞诗人王昌龄有诗这样赞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这首诗《塞下曲》的作者卢纶,有名的边塞诗人。他的《塞下曲》共有六首。老师在这儿给大家读一读另外一首。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像上学期我们进行的古诗研究一样,模仿着写一篇文包诗。老师相信,只要有心,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武松打虎”的故事同学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今天我们继续学**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

  师评价: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学*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二、理解课文

  1.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神勇无比)

  理解:神勇无比

  (3)齐读第二节

  3.学*3、4自然段

  (1)过渡: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

  (2)交流

  A出示

  (1)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胆大艺高)

  (2)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3)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4)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5)交流(拈、搭、运、拉)

  (6)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7)看多媒体:师生一起欣赏李广射虎的形象。

  (8)说说李广射虎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老师做了一张简易的弓和箭,谁来表演一下。

  (9)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10)说说你的体会。(射箭不容易,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

  (11)指导朗读。

  ①第一句用叙事的语调,语气*缓;第二、三、四三句语调稍重,重读“疾风”“沙沙”、“想到”、“警惕“、|四处搜寻”,要注意用语调去渲染当时的那种恐惧而紧张的气氛;第5、6两句语速要稍快,要读出当时的那种紧张的气氛。

  B、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1)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力大无穷)

  (2)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C、那白羽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1)“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

  (2) 多媒体出示箭没石棱的图画,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3)这似乎是一个笑话,但我们不会嘲笑李广的眼力,反而佩服他高超的武艺,因为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的射进石头中,有这样高超武艺的将军镇守边关,足以让敌人胆寒。

  (4)指导朗读: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5)齐读第四节

  4.再来读读这首诗,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就非常简单了。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那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

  三、拓展延伸

  1.学生自由点击“李广其人”,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阅读文本,读后四人小组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交流读后的收获,最后推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2.学生鼠标点击“古诗《出塞》”,诗文结合,在读、看、想中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然后自由发言,也可背背《出塞》一诗。

  板书设计:

  胆大艺高

  力大无穷 神勇无比

  李广射虎教案 8

  教学目标:

  1. 诗文并茂,领悟意境。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感悟,鼓励个性化的阅读和表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你们了解了哪些内容,交流一下。

  2. 师:看样子大家读书读得有收获。从刚才的发言中,看出大家对李广这位西汉名将很是佩服,唐代诗人卢纶专门写诗介绍他,李广月下射虎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美谈。

  3. 出示古诗《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4. 师:谁来读这首诗?读得懂吗?(怎么读懂的?有什么办法读懂?)

  5. 师:课文第3、4自然段将射虎的经过写得生动具体,读懂了课文,也就能读懂古诗了,对李广的认识也会更深了。

  二、 品读感悟。

  1. 出示课文3、4节内容。

  2. 师:请大家默读这两段话,想想它们分别与《塞下曲》的什么内容一致。

  根据发言,把课文内容与古诗对应显示。

  3. 师:让我们的思绪穿越千年的时空,再回到那个不寻常的夜晚,跟随一代名将亲历

  一次月下射虎。谁为我们来朗读一下课文,带着我们来一次镜头回放。

  4. 师:喜欢这段文字吗?喜欢的自己也读一读,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5. 学生自主阅读,交流阅读体会。(生或:环境看似*静,实际上在夜幕的掩盖下并不*静;或:李广巡逻警惕性很高;或:李广箭术高超;或:李广遇事镇定等等)

  老师在此过程中,要充当一名耐心的听众,倾听学生各抒己见,同时也要当好智慧的组织者,适时点拨,让学生“感言、会意”,让第一轮阅读读得自主。

  6.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读得特别投入,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得进又说得出,是聪明人的读书。不过,学到这,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李广夜巡时,为什么会以为前方有老虎?

  (学生第二轮自主阅读,交流:

  一是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二是一阵疾风吹来,树木“沙沙”作响。相机理解“疾风”:“疾风”是什么样的风?你怎么知道“疾风”就是大风,猛烈的风?---------课文后文提示,生活体验,*时积累。出示:疾风知劲草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三是前方影影绰绰有动静。相机理解“影影绰绰”,与哪些词意思相*?)

  师:由此可见,李广将军怎样?(高度戒备,十分警惕,这是一位将领重要的素质。)

  师:谁能读好这段话?(生先练*,再朗读,评析)

  “批文以入情”,学生由前面的自主、宽泛、浅层的阅读,转入到对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理性思考,深入感受,使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并进行言语实践,学生就能更深地体验文本蕴涵的感情,学生的第二轮阅读读得扎实、深入了。

  7. 师:李广发现老虎后是怎么做的,画出来,比划比划,表演给大家看看。

  (同桌表演,互相指点)

  师:大家看了表演,要对照课文中李广射虎的动作描写,看看演得是否逼真。

  提示:演出“连忙”的意思了吗?(突出反应快,动作敏捷)

  “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演得像吗?交流评点,体会李广出手果断,技艺高超,沉着冷静。

  周围士兵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体会当时环境的安静,突出李广的威猛形象。)

  学生通过演与评,解读了文本,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悟,锻炼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揣摩、鉴赏、品析。在意趣盎然的活动中,学生的第三轮阅读读得灵活生动。

  8. 师:一代名将果然名不虚传,从他一气呵成的射虎动作,不难看出他的神勇。他的胆识、箭术确实不同凡响,难怪他多少次令敌人闻风丧胆,又能一次次救自己和战士们于生死边缘。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来朗读,领略“飞将军”的风采。

  配乐朗读。

  9. 师:这就是古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所描绘的内容。谁来读诗句?

  10. 师:李广一箭射出去,此刻你最关心的是什么?老虎射死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11. 出示第4节。

  12. 师:这段话中,有一个字和一个标点,蕴藏着丰富的情感,不可小瞧,在哪?

  师:自由读课文,细细咀嚼,你能从这个“呀”中体会到什么?如果你是李广身边的一名士兵,目睹了这一切,你会说什么呢?(意外、惊讶、赞叹、佩服等等)

  你能用你体会出来的情感来读好课文吗?

  学生在第四轮阅读中,入情入境,张开想象的翅膀,充满独特的感受,读得有个性。

  13. 师:这就是“*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所描绘的内容。

  三、 总结。

  1. 师:李广确实是神勇无比,有这样的将领镇守边关,边关一定固若金汤,十分安全。难怪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现在同学们再读《塞下曲》有什么感受呢?

  2. 动画,配乐诵读古诗,表现意境。

  李广射虎教案 9

  教材分析:

  课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包诗”,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二、自读课文,学*生字词

  1、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认识生字词,读通课文。

  2、了解情况,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飞将(jiang)军将(jiang)领*明(ming)绰(chuo)出没(mo)草丛(cong)

  三、再读课文,在正确基础上读流利

  四、再检查读书

  五、写字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诗文对照结合,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

  二、指读课文,思考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1、指名说。古诗与课文联系,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分别讲哪句诗的含义,引导读书。

  2、读懂他“神勇无比”的句子。

  3、肯定有价值的提问,展开讨论。

  从“拉开硬弓”、“深深地”、“巨石”、“任”、“嗖”这些词中看出了什么?鼓励学生说出感受。

  射得准。夜晚,射中目标。

  他为什么会射石头?他为什么要射虎呢?

  引导再读书。夜晚,巡逻,常有猛虎出现。

  4、质疑。

  三、将古诗含义与课文联系起来

  1、暗、惊、没。

  2、读、背。

  3、理解含义。

  四、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自然段。

  2、摘抄有关战争的古诗文。

  李广射虎教案 10

  教学内容:

  学*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学生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动画设境,感情朗读

  1、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是的,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有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驻守边关多好啊!学*了课文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屏幕显示诗句:指名读)

  2、看得出来,同学们被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迷住了,相信你也一定更喜欢这首诗了吧,一起再来读读。(练*背诵古诗。)

  3、想欣赏一下李将军射虎的神勇气概吗?(欣赏动画)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课外作业

  李广是我国历的一员名将,赞颂他的.可不只是卢纶一人,唐代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等都写诗赞颂过他。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昌龄的《出塞》。(课件出示)跟老师读。

  作业设计:

  1、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2、课外阅读《李广射虎》小说。再一次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

  3、练*写话:

  板书设计:

  李广射虎

  胆大艺高神勇无比力大无穷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8)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优选【五】篇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 1

  李广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一般一提到将军,我们都会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霍去病、廉颇、卫青等等,对李将军李广就不太熟悉。其实我们小时候学过的一首诗《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是王昌龄对李广的称赞。

  司马迁的《李将军列传》就记叙了他的生*事迹,在司马迁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在战场上英勇奋战,临危不惧的将领。对于李广悲惨的结局,我们也可以从这篇文章中看出,司马迁对这名英雄的惋惜和悲痛。

  从他的才能来看,他确实是名英雄。他与匈奴多次交战,匈奴闻风丧胆还称他为“飞将军”。他的射箭技术高超,李广有次出猎,看到草丛中的石头,以为是老虎,就拿箭射向石头,整个箭头都射进石头里。他不但箭术高超,而且足智多谋。他在捉捕匈奴的射雕手时,看到了几千名匈奴骑兵。而李广只有一百名骑兵,李广认为只要他们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会来击杀他们。只要他们不跑,匈奴就不会攻打他们。于是他率领了一百名骑兵射死了匈奴的将领,匈奴觉得汉朝有伏兵就领兵撤离了。李广的一百名骑兵就这样吓跑匈奴的几千名骑兵,让人不得不称赞他的谋略。

  李广为人清廉,做官四十多年,家里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财物,即使得到了赏赐也会分给他的部下。他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没有喝到水,他也不喝水,士兵没有吃饭,他也不吃饭,所以深受士兵们的敬佩。

  然而像他这样一名有才能,深受士兵爱戴的将军却终身未得封爵。这对一个有才能的人来说是多么的委屈,即使他已不再年轻,他也想在年老的.时候继续拼出一番战纪。终于等到了一个立功的机会,但卫青却因为私情而排挤李广,不想李广立功并且轻辱了李广,李广一气之下就回到自己的军营,结果迷失了方向,没有赶上与匈奴作战,自己请罪自刎。

  如果他大气一点,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就像司马迁受了宫刑,受到了嘲笑也不放弃自己的生命一样,在牢中完成了自己的巨作《史记》,即使有才能也不一定会获得巨大的成就,还要有耐心。毕竟是金子的话,总会发光。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 2

  有一种感情叫爱国,有一种巍峨叫坚守,有一种坚毅叫不屈,有一种永恒叫勇敢。当一个人迷茫,当一群人迷途,当一个民族迷失,来探求将军李广,来找寻丢失的民族脊梁,补充坚强的钙质。

  李广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司马迁的《李将军列传》中有些对李广*乎神化的描述:“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等等。先不管司马迁作为一个史官是否真正地按照史学家谨严负责的态度去记录李将军的事迹,这些事都反映了司马迁乃至全部民众对李广英勇善战的崇敬。盛唐诗人王昌龄有诗提到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间接反映了飞将军李广的勇猛。

  细细追究,中国的大地上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十分推崇这种剽悍的民风,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有汉武帝时期西征匈奴,有唐末苻坚破釜沉舟,有满清木兰围场的秋狩,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种精神却有逐渐淡出人们头脑的趋势。想想*代屈辱的*一百年,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次又一次成千上万两的赔款,一块有一块美丽国土的割划,一场又一场毫无战果的战争……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地盘上被欺负,被压迫,被抢掠,被杀伐,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却丝毫不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那一点点反抗意识,勇敢坚毅都去哪儿了?

  还好,我们有林则徐,有魏源,有吉鸿昌,有孙中山,有这些人还肩负着重大使命——重新唤起人们心中的希望,勇敢起来,斗争起来,中华民族复兴起来!

  中国人,不能再一味的低头忍让了,要团结一心,为了国家发展,为了生活安康,为了仍有尊严地活着,要重拾民族勇敢的脊梁。

  勇敢,是民族脊梁坚强的钙质。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 3

  假期的一天我读了《飞将军李广》一文知道了李广是西汉的著名军事家。他身材高大擅长骑射,他以前做过太守、卫尉。他是一个大智大勇之人。

  记得有一次李广带一百骑兵追赶三个匈奴人,结果追了几十里才追上他们,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就在准备回营是有几千名匈奴骑兵追了上来,李广的士兵慌乱了起来。这时李广沉着冷静地说大家不要慌,我们的大营远,求援肯定是来不及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匈奴骑兵追上来一定是凶多吉少,不如我们停下来,这样他们会误以为我们是诱兵之计,一定不敢轻易攻击我们。于是就这样李广一行继续前行在离匈奴兵仅两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就这样匈奴追兵果然不敢轻举妄动,很快就撤兵了。

  “读史可以明智“读了这段历史故事,我们在学*和生活中也要向机智勇敢的李广学*,遇事不慌乱冷静地分析从而找到突破口和转机而不能轻易就丧失信心。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 4

  李广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一般一提到将军,我们都会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霍去病、廉颇、卫青等等,对李将军李广就不太熟悉。其实我们小时候学过的一首诗《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是王昌龄对李广的`称赞。

  司马迁的《李将军列传》就记叙了他的生*事迹,在司马迁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在战场上英勇奋战,临危不惧的将领。对于李广悲惨的结局,我们也可以从这篇文章中看出,司马迁对这名英雄的惋惜和悲痛。

  从他的才能来看,他确实是名英雄。他与匈奴多次交战,匈奴闻风丧胆还称他为“飞将军”。他的射箭技术高超,李广有次出猎,看到草丛中的石头,以为是老虎,就拿箭射向石头,整个箭头都射进石头里。他不但箭术高超,而且足智多谋。他在捉捕匈奴的射雕手时,看到了几千名匈奴骑兵。而李广只有一百名骑兵,李广认为只要他们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会来击杀他们。只要他们不跑,匈奴就不会攻打他们。于是他率领了一百名骑兵射死了匈奴的将领,匈奴觉得汉朝有伏兵就领兵撤离了。李广的一百名骑兵就这样吓跑匈奴的几千名骑兵,让人不得不称赞他的谋略。

  李广为人清廉,做官四十多年,家里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财物,即使得到了赏赐也会分给他的部下。他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没有喝到水,他也不喝水,士兵没有吃饭,他也不吃饭,所以深受士兵们的敬佩。

  然而像他这样一名有才能,深受士兵爱戴的将军却终身未得封爵。这对一个有才能的人来说是多么的委屈,即使他已不再年轻,他也想在年老的时候继续拼出一番战纪。终于等到了一个立功的机会,但卫青却因为私情而排挤李广,不想李广立功并且轻辱了李广,李广一气之下就回到自己的军营,结果迷失了方向,没有赶上与匈奴作战,自己请罪自刎。

  如果他大气一点,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就像司马迁受了宫刑,受到了嘲笑也不放弃自己的生命一样,在牢中完成了自己的巨作《史记》,即使有才能也不一定会获得巨大的成就,还要有耐心。毕竟是金子的话,总会发光。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 5

  《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的一篇力作,体现了他刻画人物的高超才能。在本文中,他抓住李广一些最突出的特征,通过一些生动、简短的故事和细节,是人物形象极为鲜明。

  文章开门见山般在一开始就向世人展示了李广将军的魅力:典属国公孙昆邪在李广戍守边疆期间竟哭着请皇上将其召回,唯恐李广阵亡,大汉失去一员良将。这也吸引着读者迫不及待的去一睹这位良将的风采。果然,他没令人失望。

  面对匈奴数千骑兵,他仅有百人,竟*安逃脱。这体现了他的智慧,这智慧是生活在塞外,身经百战的积淀,从生活中总结教训,是我们应学*的。

  这篇文章读完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广将军对部下的真挚。抗击匈奴时,他不纸上谈兵,而是冲向最前方去战斗;他在水丰草茂的地方驻营,简化各种文书簿册,处处体现他对将士的体恤;遇上断水缺粮的困境,他绝不会比士兵多喝一口水,多吃一口饭。他可是大将军啊!幸而,他的好并不为世人忽略。他因刚强的性格而拔刀自刎,竟如同国丧!举国哀痛却也无法慰籍那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丈夫因壮志烈血未能挥洒而伤痕累累的心。这名良将终于陨于自己的刚强,高傲。

  人无完人,李广也不例外。他曾在家闲居多年,期间常外出打猎。一次,外出饮酒,归时经霸陵亭,霸陵尉刚巧喝醉,对这位爆脾气的前任将军出言不逊,在李广心中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当李广受封为右北*太守时,出人意料的邀霸陵尉一同赴任,就在大家都感叹于他的不计前嫌时,他却于军中将其杀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曾于一天之内杀掉曾妄想反叛但已投降的八百多羌人。他是凶狠如虎狼,但这才是他成功的原因不是吗?

  他死了,死于自己的高傲,他或许有错,但不至深重,可他的孙子李陵却使曾为李氏门下宾客的人以此为耻,使李氏衰微没落,或许是上天仍在祭奠那八百具魂灵。或许这世界,本不许人犯错。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