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菁华6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古人的生活。

  2、学*元方,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学*重点:

  1、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文言词语。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言:

  在南北朝时期,志轶小说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有一部作品被鲁迅先生称为“名士的教科书”,同学们知道是哪一部作品吗?(明确:《世说新语》)。它里面记载了我国古代许多名士的言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其中的一位小名士,与他做一次真诚的对话。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学*《陈太丘与友期》。

  二、板书课题,明确学*重点。

  投:1、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文言词语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课前预*了吗?

  1、老师找一个同学来给大家读一遍课文,请大家注意两点①字的读音、②句子的节奏。哪一位同学来为大家读一遍课文?

  找生读课文。

  2、师:有没有读错的?你认为他读的怎么样?找生评价,并追问你能为大家读一遍吗?

  生再读课文。

  3、下面,请大家自由的大声的美美的把课文读上一遍。

  四、疏通文意,初步理解

  读懂了吗?能理解吗?

  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一人一句,结合注释,疏通全文。有弄不懂的字、词、句,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解决。

  小组内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生质疑问难,班级内讨论解决疑难,老师稍作点拨。

  师:那,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应该掌握哪些重点的文言词语呢?生发言,逐步明确,并着重强调:“期”、“引”“顾”等字词的意思,并就“顾”的意思进一步的深化,以期与现代汉语建立联系,增强理解与积累。

  师:“顾”的解释是回头看,就“看”这一点说,现在有些成语中是不是还有这个意思?你能举个例子吗?生拓展,进一步的巩固理解。

  下面,请同学们用一分钟的时间,记住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语。

  五、质疑问难,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针对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提出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呢?

  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小组,交流,提出本文值得探究的问题。

  生合作交流,提出本组的问题。

  教师整合,归纳主要问题:

  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2、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3、“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六、交流问题,深入探究

  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哪个小组先来谈?

  提3—4个同学,发表见解,补:还有不同意见吗?生就此问题深入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2、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根据课文内容,说出理论根据。

  生讨论回答,师问:还有补充吗?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人物的语言)再问:你能读读吗?大家评评,他读的怎么样?

  思考:当时元方说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语调?交流一下,谁来读?找生读,再找一生读,最后,大家齐读!

  师问:光是语言吗?(明确:还有动作)哪个动作?(明确:“入门不顾”)老师给他换个动词行吗?“入门不顾”的“顾”换成“理”、“问”呢?元方当时会怎么想?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就提出的问题,再进一步的交流,并深入的、有感情的朗读。

  师结:对于友人不守信用,元方是那样的鄙视,我们也可以看出元方一定是一个守信的人。

  3、“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一一发言。

  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

  师总结并板书:言而有信

  小结:让我们再重新审视这个故事,小小的元方是多么聪明、大方而又明白事理的人啊!元方能做到的,相信大家也一定能做到!让我们带着对小元方的深深敬意,齐读课文。

  老师给大家2分钟时间,看能把全文背下来吗?

  生试背全文。

  七、检查背诵、深入巩固

  找生背课文,大家齐背。

  八、总结拓展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的,人是应该讲信用的,诚信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成语都说出了这种意思,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成语呢?

  生说成语: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师:老师还知道这样一个故事:

  投:《贾人渡河》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请同学们自由读《贾人渡河》,师问:能读懂吗?谁来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渔者第二次为什么见死不救?你想对贾人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九、再次拓展。进行思想教育

  贾人渡河只是一个故事,老师这里却有几张真实的图片。

  投:安徽假奶粉事件中大头娃娃的一组图片

  生看。

  师深情结:放羊娃“狼来了”的故事依旧经典,贾人渡河的悲剧是否重演,值得我们深思。

  当假农药、假化肥,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时,当劣食品,假药品危害人的生命,导致部分家庭家破人亡时,当安徽劣质奶粉造成婴儿死亡,“大头娃娃”露出无助的眼神,有的甚至连眼睛都睁不开时,让我们重新审视“诚信”二字的含义吧!

  十、拓展训练

  投:请同学们以“诚信”为主题,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或一则公益广告。

  生设计,并一一展示。

  十一、全文总结,思想提升

  同学们,在*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今天,作为现代人、世界人的你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老师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当我们背起行囊赶路的时候,有一样东西,千万不要丢下,那,就是诚信,因为诚信是人的第二生命”。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七上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单元主题上均围绕着丰富多样的亲情去写的。作为人间最真挚而又美好的亲情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单元教学的要点:在继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到作品人物间的浓浓亲情,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朗读和圈点勾画。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一篇,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门是因为:文中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 “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

  二、学情分析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本文是学生继《咏雪》之后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尽管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有限,但该文内容浅显,且故事性强,学生在多读之中能够感悟大意,借助详细的注解基本上能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美德可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较为封闭见识浅薄的农村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和知识有必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训练或推荐来完成。至于文言文的快速背诵要有技巧,这一点也需要有老师的指点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抓住关键词快速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感悟故事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优良品德。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1)激趣导入法,用解题激趣导入新课,渲染氛围。

  (2)诵读法,采用不同形式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体会人物的情感。

  (3)分类整理归纳法、探究讨论法。引导学生养成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与*惯,诸如词语的整理、名句的收集等,使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归类”意识加强。

  2、学法

  (1)圈点勾画法,通过默读圈点勾画出需要积累的词,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以及文眼关键词。

  (2)朗读法,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背诵课文。

  (3)自主合作研究法。;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问题,进而形成开放式的话题。

  五、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陈太丘与友期》,请打开书,将课题读两遍,说说课题中你认为哪个字词最重要?

  (二)简介作者作品

  (三)读文晓意

  1、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画出原文断句。

  2、男女生互读课文,划出课文层次。

  3、自由寻读语句,体会诵读的语气感情,初步体会人物感情。

  4、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活动:学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自主学*,疏通文意。

  教师点拨:整理归纳文言词语,引导学生掌握

  (此环节是让学生理解积累文言字词句。)

  (四)知人论事

  1、让学生根据原文中的词语来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用下列句式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文章中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读出了……”

  学生活动:圈点勾画出文中能表示友人态度变化的词语,并加以体会和分析。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拨和总结。

  2、从元方的处事方法的角度分析元方的性格特点,交流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从友人的角度分析,友人有哪些行为有失方正?

  学生活动: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方正”的含义。

  3、讨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开展小组讨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

  教师活动:适时点拨,加以概括总结。

  (五)、明礼知信

  1、议一议:假知你是元方、友人或者陈大丘,遇到文中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了这个故事,你在为人处事上受到哪些启发呢?

  (六),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对话以责备客人“无信、无礼为核心,既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仪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

  (七)、布置作业

  给原文加入细节描写,让原文更精彩!

  (八)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元方友人

  聪明伶俐无信无礼

  知信懂礼知错就改

  重诚信知礼仪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3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尝试采用“读一读、译一译、议一议、背一背”的文言文四步教学法,侧重学法指导(诵读、疏通、复述、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特点如下:

  1、去掉文章的标点符号,还古文之原貌,请学生朗读。这一设计不禁使学生更多的认识了古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2、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学生自己讨论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由于学生是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花较短的时间,请学生谈谈学*的感受,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

  4、字词积累练*,讲究课内、课外的衔接,讲究由浅到深,讲究运用、积累知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出示没有加标点符号的《陈太丘与友期》,告诉学生这是83年高考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文。

  二、整体感知

  (一)疏通课文

  1、分组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2、采用竞赛形式诵读、疏通、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二)分析课文

  1、思考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参考论题:

  (1)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2)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

  (3)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探讨作者写作意图。

  这篇文章为什么归入《世说新语·方正》?文章如何体现“方正”这个主题的?

  三、拓展迁移:

  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实际意义?

  四、指导背诵课文。

  (多媒体出示无标点的本文)

  五、字词积累练*。

  这个环节主要是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量,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白文、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把握人物形象。

  3、学*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

  2、学*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朗读时的白文断句以及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咏雪》认识了两孩子,感受到了他们的聪慧,领会到了语言的优美。今天我们再来通过《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来认识另一个孩子──元方。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请一名学生上台书写课题,大家读题目,说说题目什么意思。

  教师利用课件,解读孩子会出现问题的“期”字:出示“期”字由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给出这个字偏旁的演变和批注。学生总结“期”字的意思,得出题目正确的解释。

  教师进一步追问:请学生们根据题目猜一猜文章会写些什么?

  学生大胆想象,猜测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为后文的学*做铺垫。

  (二)多方式朗读,感知内容

  带领学生多方式读文,理解内容,与最初对内容的猜测找异同点。

  1、教师向学生展示课件《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白文(竖版)。

  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2、教师展示《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标点版(竖版)课件给学生。学生自读,对照自己的断句,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根据词语的解释、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学生集体朗读。之后挑战课文的繁体版进行朗读,男女生比赛读,各组比读。

  【设计意图】根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学生学*兴趣。

  3、概括故事。

  教师设题: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提示:人物和事件。)

  一句话: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友人迟到责怪陈太丘,并对子骂父,元方据理反驳。

  4、明确题目作用。

  将概括的内容与猜想内容比较,明确这篇文章真正主要写的是元方。

  教师提问:题目和元方有什么关系呢?(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理清人物的主次关系,明确题目的作用。

  (三)分析人物语言、动作,理解“方正”,把握人物形象

  1、整体感知元方性格。

  《咏雪》中的孩子咏雪有智慧,善于表达,语言优美,所以被选入《世说新语》的《言语》门。那么,本文中的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喜不喜欢元方?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元方的特点。(元方特点:讲信明礼的、聪明的、不卑不亢,敢于指出他人问题,敢于捍卫亲人尊严,有良好家教。)

  2、理解“方正”,把握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元方也像《咏雪》中两个孩子一样机智聪明,也是善于说话,但作者为什么把这篇文编入《言语》呢?本文重点是在说元方的语言精彩吗?

  教师课件给出本文的出处《方正》,解释什么是“方正”。

  (1)读文章,提取表现人物方正的句子

  学生读文章,找出描写元方语言、动作中表现方正的语句,填表格中,进行分析表述。

  依据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这句语言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元方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父亲的言传身教,对他影响很大,他有良好的家教;对于有错在身,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还怒骂别人的友人,年纪小小的元方据理抗辩,有理有据公正客观地批判别人,同时维护自己父亲的尊严,可见他的“方正”之气。

  依据元方语言中“家君”一词,作为谦辞的使用,体现元方的明礼。进而引导学生找出友人的一个用词“尊君”,结合课后*题理解古代汉语中大量的谦辞和敬辞的使用。

  【设计意图】了解古代汉语中的“敬辞”与“谦辞”。

  引导学生用表格中的两个字,概括元方方正的表现,学生能够提取“信”“礼”两个字,指明正是因为他讲信明礼,所以才将本文选入《方正》门。

  (2)运用朗读表演,表现方正。

  如何通过我们的朗读体现的元方的方正呢?请同学们用脚本批注的方法,从人物的表情、心理、语气、语速等方面,分析元方和友人的两次对话,之后学生个人展示,分角色小组展示,换角色演读展示,通过语气、节奏、重音等将人物的方正特点朗读出来。

  举例:父亲的友人理直气壮,觉得自己一点儿错没有,于是怒目圆瞪、声调高昂、义愤填膺指责别人不失信,傲慢无礼。对于自己不守时,避而不谈,把矛头都指向陈太丘,狂躁气愤地骂了陈太丘。

  举例:元方很气愤,心想这人太缺德了,但是它没有急躁,而是冷静机智的回击父亲的友人。

  【设计意图】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批注,最后,通过对话演读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3)探究动作,评析元方是如何做到方正的。

  教师提问:既然元方为人很方正,那么对于“友人惭,下车引之”的举动,“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学生能够言之有理的陈述自己的见解“失礼”“不失礼”均可。

  (四)把握主题,领会编者意图

  教师提出问题:《世说新语》中有众多篇目,编者为什么要选出自《言语》的《咏雪》和出自《方正》的《陈太丘与友期行》两篇,让我们学*呢?这两篇文让我们有什么收获启示?

  两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有年少聪明、智慧的孩子,有的孩子擅长优美的语言,有很好的文学修养;有的孩子正直、讲信明礼,有很好的道德修养。编者希望我们新一代少年聪明智慧,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和道德修养。这是编者对我们的期待。

  教师送给同学们的话:与诚信为伴,做品行正直的人!同礼节为友,传祖国文明精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

  2、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成语。

  3、阅读《世说新语》中《乘船》《孔融让梨》《望梅止渴》等小故事。

  【设计意图】强化积累,拓展阅读量。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古人的生活。

  2、学*元方,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学*重点:

  1、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文言词语。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言:

  在南北朝时期,志轶小说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有一部作品被鲁迅先生称为“名士的教科书”,同学们知道是哪一部作品吗?(明确:《世说新语》)。它里面记载了我国古代许多名士的言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其中的一位小名士,与他做一次真诚的对话。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学*《陈太丘与友期》。

  二、板书课题,明确学*重点。

  投:1、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文言词语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课前预*了吗?

  1、老师找一个同学来给大家读一遍课文,请大家注意两点①字的读音、②句子的节奏。哪一位同学来为大家读一遍课文?

  找生读课文。

  2、师:有没有读错的?你认为他读的怎么样?找生评价,并追问你能为大家读一遍吗?

  生再读课文。

  3、下面,请大家自由的大声的美美的把课文读上一遍。

  四、疏通文意,初步理解

  读懂了吗?能理解吗?

  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一人一句,结合注释,疏通全文。有弄不懂的字、词、句,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解决。

  小组内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生质疑问难,班级内讨论解决疑难,老师稍作点拨。

  师:那,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应该掌握哪些重点的文言词语呢?生发言,逐步明确,并着重强调:“期”、“引”“顾”等字词的意思,并就“顾”的意思进一步的深化,以期与现代汉语建立联系,增强理解与积累。

  师:“顾”的解释是回头看,就“看”这一点说,现在有些成语中是不是还有这个意思?你能举个例子吗?生拓展,进一步的巩固理解。

  下面,请同学们用一分钟的时间,记住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语。

  五、质疑问难,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针对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提出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呢?

  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小组,交流,提出本文值得探究的问题。

  生合作交流,提出本组的问题。

  教师整合,归纳主要问题:

  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2、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3、“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六、交流问题,深入探究

  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哪个小组先来谈?

  提3—4个同学,发表见解,补:还有不同意见吗?生就此问题深入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2、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根据课文内容,说出理论根据。

  生讨论回答,师问:还有补充吗?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人物的语言)再问:你能读读吗?大家评评,他读的怎么样?

  思考:当时元方说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语调?交流一下,谁来读?找生读,再找一生读,最后,大家齐读!

  师问:光是语言吗?(明确:还有动作)哪个动作?(明确:“入门不顾”)老师给他换个动词行吗?“入门不顾”的“顾”换成“理”、“问”呢?元方当时会怎么想?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就提出的问题,再进一步的交流,并深入的、有感情的朗读。

  师结:对于友人不守信用,元方是那样的鄙视,我们也可以看出元方一定是一个守信的人。

  3、“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一一发言。

  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

  师总结并板书:言而有信

  小结:让我们再重新审视这个故事,小小的元方是多么聪明、大方而又明白事理的人啊!元方能做到的,相信大家也一定能做到!让我们带着对小元方的深深敬意,齐读课文。

  老师给大家2分钟时间,看能把全文背下来吗?

  生试背全文。

  七、检查背诵、深入巩固

  找生背课文,大家齐背。

  八、总结拓展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的,人是应该讲信用的,诚信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成语都说出了这种意思,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成语呢?

  生说成语: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师:老师还知道这样一个故事:

  投:《贾人渡河》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请同学们自由读《贾人渡河》,师问:能读懂吗?谁来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渔者第二次为什么见死不救?你想对贾人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九、再次拓展。进行思想教育

  贾人渡河只是一个故事,老师这里却有几张真实的图片。

  投:安徽假奶粉事件中大头娃娃的一组图片

  生看。

  师深情结:放羊娃“狼来了”的故事依旧经典,贾人渡河的悲剧是否重演,值得我们深思。

  当假农药、假化肥,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时,当劣食品,假药品危害人的生命,导致部分家庭家破人亡时,当安徽劣质奶粉造成婴儿死亡,“大头娃娃”露出无助的眼神,有的甚至连眼睛都睁不开时,让我们重新审视“诚信”二字的含义吧!

  十、拓展训练

  投:请同学们以“诚信”为主题,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或一则公益广告。

  生设计,并一一展示。

  十一、全文总结,思想提升

  同学们,在*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今天,作为现代人、世界人的你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老师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当我们背起行囊赶路的时候,有一样东西,千万不要丢下,那,就是诚信,因为诚信是人的第二生命”。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七上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单元主题上均围绕着丰富多样的亲情去写的。作为人间最真挚而又美好的亲情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单元教学的要点:在继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到作品人物间的浓浓亲情,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朗读和圈点勾画。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一篇,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门是因为:文中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 “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

  二、学情分析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本文是学生继《咏雪》之后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尽管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有限,但该文内容浅显,且故事性强,学生在多读之中能够感悟大意,借助详细的注解基本上能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美德可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较为封闭见识浅薄的农村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和知识有必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训练或推荐来完成。至于文言文的快速背诵要有技巧,这一点也需要有老师的指点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抓住关键词快速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感悟故事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优良品德。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1)激趣导入法,用解题激趣导入新课,渲染氛围。

  (2)诵读法,采用不同形式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体会人物的情感。

  (3)分类整理归纳法、探究讨论法。引导学生养成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与*惯,诸如词语的整理、名句的收集等,使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归类”意识加强。

  2、学法

  (1)圈点勾画法,通过默读圈点勾画出需要积累的词,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以及文眼关键词。

  (2)朗读法,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背诵课文。

  (3)自主合作研究法。;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问题,进而形成开放式的话题。

  五、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陈太丘与友期》,请打开书,将课题读两遍,说说课题中你认为哪个字词最重要?

  (二)、简介作者作品

  (三)、读文晓意

  1、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画出原文断句。

  2、男女生互读课文,划出课文层次。

  3、自由寻读语句,体会诵读的语气感情,初步体会人物感情。

  4、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活动:学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自主学*,疏通文意。

  教师点拨:整理归纳文言词语,引导学生掌握

  (此环节是让学生理解积累文言字词句。)

  (四)、知人论事

  1、让学生根据原文中的词语来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用下列句式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文章中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读出了……”

  学生活动:圈点勾画出文中能表示友人态度变化的词语,并加以体会和分析。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拨和总结。

  2、从元方的处事方法的角度分析元方的性格特点,交流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从友人的角度分析,友人有哪些行为有失方正?

  学生活动: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方正”的含义。

  3、讨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开展小组讨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

  教师活动:适时点拨,加以概括总结。

  (五)、明礼知信

  1、议一议:假知你是元方、友人或者陈大丘,遇到文中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了这个故事,你在为人处事上受到哪些启发呢?

  (六),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对话以责备客人“无信、无礼为核心,既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仪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

  (七)、布置作业

  给原文加入细节描写,让原文更精彩!

  (八)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元方友人

  聪明伶俐无信无礼

  知信懂礼知错就改

  重诚信知礼仪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1)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菁华6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古人的生活。

  2、学*元方,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学*重点:

  1、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文言词语。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言:

  在南北朝时期,志轶小说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有一部作品被鲁迅先生称为“名士的教科书”,同学们知道是哪一部作品吗?(明确:《世说新语》)。它里面记载了我国古代许多名士的言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其中的一位小名士,与他做一次真诚的对话。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学*《陈太丘与友期》。

  二、板书课题,明确学*重点。

  投:1、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文言词语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课前预*了吗?

  1、老师找一个同学来给大家读一遍课文,请大家注意两点①字的读音、②句子的节奏。哪一位同学来为大家读一遍课文?

  找生读课文。

  2、师:有没有读错的?你认为他读的怎么样?找生评价,并追问你能为大家读一遍吗?

  生再读课文。

  3、下面,请大家自由的大声的美美的把课文读上一遍。

  四、疏通文意,初步理解

  读懂了吗?能理解吗?

  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一人一句,结合注释,疏通全文。有弄不懂的字、词、句,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解决。

  小组内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生质疑问难,班级内讨论解决疑难,老师稍作点拨。

  师:那,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应该掌握哪些重点的文言词语呢?生发言,逐步明确,并着重强调:“期”、“引”“顾”等字词的意思,并就“顾”的意思进一步的深化,以期与现代汉语建立联系,增强理解与积累。

  师:“顾”的解释是回头看,就“看”这一点说,现在有些成语中是不是还有这个意思?你能举个例子吗?生拓展,进一步的巩固理解。

  下面,请同学们用一分钟的时间,记住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语。

  五、质疑问难,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针对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提出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呢?

  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小组,交流,提出本文值得探究的问题。

  生合作交流,提出本组的问题。

  教师整合,归纳主要问题:

  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2、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3、“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六、交流问题,深入探究

  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哪个小组先来谈?

  提3—4个同学,发表见解,补:还有不同意见吗?生就此问题深入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2、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根据课文内容,说出理论根据。

  生讨论回答,师问:还有补充吗?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人物的语言)再问:你能读读吗?大家评评,他读的怎么样?

  思考:当时元方说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语调?交流一下,谁来读?找生读,再找一生读,最后,大家齐读!

  师问:光是语言吗?(明确:还有动作)哪个动作?(明确:“入门不顾”)老师给他换个动词行吗?“入门不顾”的“顾”换成“理”、“问”呢?元方当时会怎么想?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就提出的问题,再进一步的交流,并深入的、有感情的朗读。

  师结:对于友人不守信用,元方是那样的鄙视,我们也可以看出元方一定是一个守信的人。

  3、“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一一发言。

  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

  师总结并板书:言而有信

  小结:让我们再重新审视这个故事,小小的元方是多么聪明、大方而又明白事理的人啊!元方能做到的,相信大家也一定能做到!让我们带着对小元方的深深敬意,齐读课文。

  老师给大家2分钟时间,看能把全文背下来吗?

  生试背全文。

  七、检查背诵、深入巩固

  找生背课文,大家齐背。

  八、总结拓展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的,人是应该讲信用的,诚信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成语都说出了这种意思,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成语呢?

  生说成语: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师:老师还知道这样一个故事:

  投:《贾人渡河》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请同学们自由读《贾人渡河》,师问:能读懂吗?谁来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渔者第二次为什么见死不救?你想对贾人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九、再次拓展。进行思想教育

  贾人渡河只是一个故事,老师这里却有几张真实的图片。

  投:安徽假奶粉事件中大头娃娃的一组图片

  生看。

  师深情结:放羊娃“狼来了”的故事依旧经典,贾人渡河的悲剧是否重演,值得我们深思。

  当假农药、假化肥,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时,当劣食品,假药品危害人的生命,导致部分家庭家破人亡时,当安徽劣质奶粉造成婴儿死亡,“大头娃娃”露出无助的眼神,有的甚至连眼睛都睁不开时,让我们重新审视“诚信”二字的含义吧!

  十、拓展训练

  投:请同学们以“诚信”为主题,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或一则公益广告。

  生设计,并一一展示。

  十一、全文总结,思想提升

  同学们,在*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今天,作为现代人、世界人的你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老师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当我们背起行囊赶路的时候,有一样东西,千万不要丢下,那,就是诚信,因为诚信是人的第二生命”。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情感目标:了解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中华民族守信、有礼等传统美德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教学重点

  1.课文的朗读、背诵

  2.文言词语的积累

  3.把握人物性格,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教学难点

  1.自主阅读文言文,自行提出并解决问题

  2.感悟守信、有礼等美德的现实意义,反思自身日常行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学生:预*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引趣

  CAI课件:播放出自《世说新语》里的成语故事——《道旁苦李》,展示七岁少年王戎的聪明;引出《世说新语》一书(教师出示实物书),简介此书作者、特点,并向学生推荐阅读;引起学生学*《世说新语》里同样也是表现七岁少年聪颖机智的另一则故事——《陈太丘与友期》的欲望

  二、熟读悟趣

  1.(听一听)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找应注意读音的字词,清除字词障碍

  2.(想一想)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课文用什么描写方法来描写人物?(语言描写)想一想人物的对话应该怎样读?

  3.(试一试)学生找出人物对话的语句并随意模仿文中人物语气自由朗读文中人物对话

  4.(品一品)CAI课件:播放课文Flash动画、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把握朗读语气并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5.(读一读)学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课文教师再次点拨、正音

  三、探究解趣

  1.学生分组自主、合作、探究地研*课文,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派代表写在黑板上(教师指导学生提出好问题)

  2.全班一起先解决黑板上字、词、句等有关疏通文意的问题

  3.课件显示本课重点文言词语,教师适当拓展,学生掌握并积累

  期:约定 君:您,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委:舍弃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去:离开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4.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里的故事,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全文大意

  5.小组再次探究、解决课件显示的问题(大致与黑板上剩下的问题类似,均为理解性的问题)

  课件显示:a.假如你是陈太丘,会先走吗?为什么?

  b.元方共指出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

  d.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小组派代表选自己喜欢的问题发表看法

  四、反思添趣

  1.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学*课文后的感悟、收获、启示,并反思自己日常行为有无做到守信、有礼

  2.课件显示教师赠送的有关守信、有礼的名言,学生诵读、默记

  a、言必行,行必果——孔子

  b、青少年从小要培养有礼的良好*惯——约翰.克洛

  五、背诵记趣

  1.师生讨论背诵古文的方法

  课件显示背诵方法:a.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b.抓关键句子背:客问元方→答曰

  友人便怒→元方曰

  c.按叙事线索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门外戏)……→引之(入门不顾)

  2.教师按背诵方法带学生背诵

  3.学生按方法自由背诵全文

  4.集体背诵全文

  5.学生自荐背诵全文,检验是否活学活背

  六、拓展生趣

  1.课件显示教师推荐的其他聪明少年的故事题目,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故事推荐: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少年宰相甘罗……

  2.课件显示读书笔记,引导学生课后小结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2. 能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3. 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

  4. 学*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1.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2.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他们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请一位学生讲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课本翻开至《陈太丘与友期》。

  二、整体感知

  1. 范读: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

  2. 请学生自己找出本文应注意的字词:舍(she) 不(fou)

  3. 学生自由朗读

  4. 齐读

  三、疏通文意

  1. 刚才同学们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朗读,但是对于有的语句的停顿,可能同学们还有疑问,为什么在这里要断句呢?这就需要对文意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内的同学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2. 质疑(关于字词句)

  【明确】期日中:约定; 太丘舍去:离开(区分古今异义); 过中不至:到; 去后乃至:才;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下车引之:拉;

  君、家君、尊君

  3. 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简洁,正因为如此,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重复,作者就会将其省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言文初学者,像我们各位同学,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4. 这句话只是一个例子,文中还有几处省略的地方,请同学们拿起笔,将本文中你认为是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屏幕显示答案)

  5. 关于文章字、词、句的难点我们大体已经梳理了一遍,有没有同学可以给我们把这篇文章大意的大意概述出来。

  6. 文章的意思理解了,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四、讨论探究:

  1. 在前面,同学们就文章的语句理解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文章已经理解了,现在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呢?比方说,在人物刻画、语言处理、主题思想、材料安排上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呢?

  2. 那么,我这里有几个问题,希望大家动动脑筋。文章一共提到几个人?(3个)主要人物有几个?(2个)陈太丘既然不是主要人物,那么文章第一句能否省略?(不能,是起因)

  3. 对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语言、神态)

  同学们应该知道人物语言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我们一起把这段对话朗读一遍,看看谁最先把这段话背下来。

  (读背这段对话)

  4. 通过这段描写,你认为友人和元方各是什么样的人(你的看法)?

  友人:“无信”“无礼”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孝顺;伸张正义;落落大方;

  5. 主题归纳(多角度思考)

  通过文章对这两个人的描写,以及对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记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

  不守信用、不懂礼貌

  友人

  知错能改

  事情本身:启示我们做人就要有有诚信,讲礼仪。

  6. (题目合适吗?)

  五、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能够努力的学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

  六、作业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背诵全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4

  【学*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LM〗

  【基础知识精讲】

  一、背景材料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本文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课文剖析

  1、写法精讲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雪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展开的,你学*起来会很容易的。

  2、重点精讲

  (1)《咏雪》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陈太丘与友期》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陈太丘与友期行”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

  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难点精讲

  (1)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

  “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内为好。

  故事的结尾亦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学*方法指导】

  1、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完全可以利用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将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2、学*本文既要掌握必要的古文知识,又要弄懂课文的基本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和背诵,并熟练默写课文。

  4、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加强对课文的认识,并有所启示。

  【知识拓展】

  1、人物介绍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2、《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古代小说的说明,最早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8卷,按内容分为36门。

  4、《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课内问题指导】

  一、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感知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本文不是标准的书面体,只能算古白话,但文章不长,两则加起来不足二百字,读读背背,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1)第一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第二问:“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按:“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诸句中,“儿女”皆指子女。

  (2)第一问是常识性的,有这类常识,读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错人称。“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

  第二问是探究性的,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设题目的是积累词语。

  参考答案:

  1、“俄”,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皆片刻义。“欣然”,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拟”,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以后才有准备、打算义,如“比拟好心来送喜”(唐代民歌),“也拟泛轻舟”(宋李清照词《武陵春》)。

  3、“未若”,比不上。

  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较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切忌多讲,碰上一种说一种最好。

  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最后一问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自创比喻更好,如果想不出,也可以引下面这首诗为例,让学生说说诗中对飞雪的比喻好在哪里。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5

  【学*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LM〗

  【基础知识精讲】

  一、背景材料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本文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课文剖析

  1、写法精讲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雪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展开的,你学*起来会很容易的。

  2、重点精讲

  (1)《咏雪》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陈太丘与友期》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陈太丘与友期行”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

  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难点精讲

  (1)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

  “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内为好。

  故事的结尾亦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学*方法指导】

  1、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完全可以利用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将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2、学*本文既要掌握必要的古文知识,又要弄懂课文的基本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和背诵,并熟练默写课文。

  4、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加强对课文的认识,并有所启示。

  【知识拓展】

  1、人物介绍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2、《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古代小说的说明,最早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8卷,按内容分为36门。

  4、《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课内问题指导】

  一、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感知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本文不是标准的书面体,只能算古白话,但文章不长,两则加起来不足二百字,读读背背,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1)第一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第二问:“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按:“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诸句中,“儿女”皆指子女。

  (2)第一问是常识性的,有这类常识,读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错人称。“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

  第二问是探究性的,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设题目的是积累词语。

  参考答案:

  1、“俄”,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皆片刻义。“欣然”,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拟”,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以后才有准备、打算义,如“比拟好心来送喜”(唐代民歌),“也拟泛轻舟”(宋李清照词《武陵春》)。

  3、“未若”,比不上。

  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较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切忌多讲,碰上一种说一种最好。

  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最后一问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自创比喻更好,如果想不出,也可以引下面这首诗为例,让学生说说诗中对飞雪的比喻好在哪里。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较多的反应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风气。我们认为处理这篇教材在整体感悟内容的基础上,要充分重视语文教学对人的精神的熏陶感染作用。《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主要通过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宣讲古人所崇尚的美德——守信、有礼,而这一传统美德在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为了顺应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要求,在质疑中求真知,在质疑中求进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开动脑筋,在自我探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学*的乐趣,加之前四个单元已学了三篇文言文,小学时也接触过少量文言文,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据以上两个方面分析,我们本节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期、去、引、顾”几个常用的文言词语。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意。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质疑法”解读文本。

  3、感受古人崇尚守信、有礼的美德。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意。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质疑法”解读文本。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质疑法”解读文本。

  教学互动过程

  (一)示范质疑

  出示课题《陈太丘与友期》老师提问:本文的作者是谁?

  部分学生会回答:刘义庆。

  于是老师提出第一个疑问,明确编者与作者是两个不同概念。

  学生通过阅读注释①学生发现本文选自余嘉锡的《世说新语笺疏》,而本文的总课题是《<世说新语>两则》,从而提出第二个质疑,明确“笺疏”一词的含义。

  《朱子语类》卷十《读书法上》:“看文字须子细,虽是旧曾看过,重温亦须子细。每日可看三两段,不是于那疑处看,正须于那无疑处看,盖工夫都在那上也。”

  (二)读顺语句

  出示读懂一篇文章第一层次要求:读顺语句

  学生自由朗读——推荐朗读——学生教读——抽查朗读

  (三)读懂文意

  出示读懂一篇文章第二层次要求:读懂文意

  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读懂文意;

  准备从元方或友人的角度复述内容。

  要求学生从元方的角度复述,从友人的角度复述,通过复述能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和要点的理解或记忆,同时分角色复述为下一个环节讨论人物形象,读出疑问打下基础。

  (四)读出疑问

  到此同学们真正读懂文章了吗?不,读懂文章还要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做学问要在无疑处有疑”——胡适

  “在可疑处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有疑。”——《大学原下》

  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走进课文,用心钻研,发现问题。

  教师巡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个大致的了解。

  学生提问,教师汇总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再次讨论,启发学生解决问题

  (五)读明启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了解到元方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也该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无元方机智刚正

  疑友人无信无礼信

  处知错就改

  有陈太丘守信礼

  疑教子有方

  课前设计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引导学生思考,首先老师要认真思考。设计本节课教学时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和认知规律,主要教会运用质疑法解读文本,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在探索质疑的过程中学*知识,提升能力,陶冶情操。但是在长期老师负责提问、学生负责回答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不*惯提问,不善于提问,难以提出契合文本的问题,难以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这是本节课中老师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所以必须在方法指导上,气氛渲染上下点心思,不然一堂课容易信马由缰,学生不知所学(常说的叫失败的课)。但我以为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的碰撞,学生的学才是最主要的,我们教师教学的起点应是学生的心灵,过多的预设和框框必然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个性,与其上一堂步步为营、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的课,不如上一堂可以让学生自由思维,能产生不少问题的课。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2)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如:乃、期、委等,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2、学*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诚实、守信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运用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成语叫“难兄难弟”,大家知道说的是谁吗?是陈元方和陈季方。我们今天也来看看元方小时候的故事,看看她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集体朗读课文。

  2、教师从语音、语调、节奏、情感等角度进行指导。

  3、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三、疏通文意,感知文本

  1、小组成员结合注释进行翻译,并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教师精讲点拨。

  2、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文言词语。

  期: 去:

  不: 委:

  引: 顾:

  四、分组讨论,质疑问难

  教师提问:有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提问:那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提问:“有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学生探讨、交流。

  教师提问: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他们俩各自会说些什么?

  学生畅谈。

  五、拓展延伸,美文共赏

  多媒体出示《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 《世说新语》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六、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同学们,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七、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2、课本剧表演:课外小组成员根据《成太丘与友期》的内容,适当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一、导入

  由20xx年高考作文题导入: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二、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课文学*

  1、你读我念: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你翻我译:

  自学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抢答题:

  ⑴ 解释加点文言词语:

  ① 与友期行

  ②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③ 门外戏

  ④ 尊君在不

  ⑤ 待君久不至

  ⑥ 相委而去

  ⑦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⑧ 下车引之

  ⑨ 元方入门不顾

  ⑵ 翻译文言句子:

  ① 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

  ②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

  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⑶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3分钟背诵比赛。

  5、你扮我演:

  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

  6、你思我想:

  ⑴ 对文中的三个人,你有何看法?

  ⑵ 问题探究:

  ① 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② 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7、你收我获:

  从这则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小结与延伸

  1、词语积累:

  仿照例子,了解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并写出带该字的一个成语。

  例子: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

  成语: 三令五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动手试一试: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⑴ 陈太丘与友期

  ⑵ 太丘舍去

  ⑶ 下车引之

  ⑷ 入门不顾

  3、中外名人讲诚信: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谚语

  4、教师寄语: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能讲译,能理解课文的主旨。

  2、积累文言词语,提高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了《咏雪》,文中主要赞颂的人物是谁?(东晋才女谢道韫)赞美了她什么呢?(聪明有才学。)我们现在来学*《陈太丘与友期》,看主人公是谁?主旨是什么?

  二、老师范读,学生齐读,然后再叫一个学生单独读,读后让学生评论正误优劣

  三、学生自学课文并讨论

  (可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再全班讨论)

  1、读懂课文并翻译。

  2、讨论“研讨与练*”中一、二两题中属这课的内容。

  3、学生提问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若学生没有提出以下问题就由老师提问:

  ⑴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主旨是什么?

  ⑵ 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⑶ 在《世说新语》中《咏雪》列入“言语”,《陈太丘与友期》列入“方正”,这是为什么?

  四、先让学生读无标点的原文,再叫学生自读课文,看谁能先背诵

  五、学生课堂做练*,如有时间就课内订正

  或留作课外作业。如有时间可让学生即兴表演。

  六、下课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2. 能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3. 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

  4. 学*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1.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2.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他们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请一位学生讲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课本翻开至《陈太丘与友期》。

  二、整体感知

  1. 范读: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

  2. 请学生自己找出本文应注意的字词:舍(she) 不(fou)

  3. 学生自由朗读

  4. 齐读

  三、疏通文意

  1. 刚才同学们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朗读,但是对于有的语句的停顿,可能同学们还有疑问,为什么在这里要断句呢?这就需要对文意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内的同学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2. 质疑(关于字词句)

  【明确】期日中:约定; 太丘舍去:离开(区分古今异义); 过中不至:到; 去后乃至:才;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下车引之:拉;

  君、家君、尊君

  3. 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简洁,正因为如此,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重复,作者就会将其省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言文初学者,像我们各位同学,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4. 这句话只是一个例子,文中还有几处省略的地方,请同学们拿起笔,将本文中你认为是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屏幕显示答案)

  5. 关于文章字、词、句的难点我们大体已经梳理了一遍,有没有同学可以给我们把这篇文章大意的大意概述出来。

  6. 文章的意思理解了,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四、讨论探究:

  1. 在前面,同学们就文章的语句理解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文章已经理解了,现在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呢?比方说,在人物刻画、语言处理、主题思想、材料安排上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呢?

  2. 那么,我这里有几个问题,希望大家动动脑筋。文章一共提到几个人?(3个)主要人物有几个?(2个)陈太丘既然不是主要人物,那么文章第一句能否省略?(不能,是起因)

  3. 对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语言、神态)

  同学们应该知道人物语言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我们一起把这段对话朗读一遍,看看谁最先把这段话背下来。

  (读背这段对话)

  4. 通过这段描写,你认为友人和元方各是什么样的人(你的看法)?

  友人:“无信”“无礼”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孝顺;伸张正义;落落大方;

  5. 主题归纳(多角度思考)

  通过文章对这两个人的描写,以及对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记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

  不守信用、不懂礼貌

  友人

  知错能改

  事情本身:启示我们做人就要有有诚信,讲礼仪。

  6. (题目合适吗?)

  五、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能够努力的学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

  六、作业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背诵全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5

  【学*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LM〗

  【基础知识精讲】

  一、背景材料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本文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课文剖析

  1、写法精讲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雪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展开的,你学*起来会很容易的。

  2、重点精讲

  (1)《咏雪》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陈太丘与友期》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陈太丘与友期行”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

  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难点精讲

  (1)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

  “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内为好。

  故事的结尾亦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学*方法指导】

  1、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完全可以利用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将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2、学*本文既要掌握必要的古文知识,又要弄懂课文的基本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和背诵,并熟练默写课文。

  4、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加强对课文的认识,并有所启示。

  【知识拓展】

  1、人物介绍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2、《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古代小说的说明,最早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8卷,按内容分为36门。

  4、《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课内问题指导】

  一、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感知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本文不是标准的书面体,只能算古白话,但文章不长,两则加起来不足二百字,读读背背,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1)第一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第二问:“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按:“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诸句中,“儿女”皆指子女。

  (2)第一问是常识性的,有这类常识,读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错人称。“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

  第二问是探究性的,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设题目的是积累词语。

  参考答案:

  1、“俄”,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皆片刻义。“欣然”,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拟”,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以后才有准备、打算义,如“比拟好心来送喜”(唐代民歌),“也拟泛轻舟”(宋李清照词《武陵春》)。

  3、“未若”,比不上。

  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较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切忌多讲,碰上一种说一种最好。

  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最后一问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自创比喻更好,如果想不出,也可以引下面这首诗为例,让学生说说诗中对飞雪的比喻好在哪里。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白文、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把握人物形象。

  3.学*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

  2.学*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朗读时的白文断句以及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咏雪》认识了两孩子,感受到了他们的聪慧,领会到了语言的优美。今天我们再来通过《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来认识另一个孩子──元方。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请一名学生上台书写课题,大家读题目,说说题目什么意思。

  教师利用课件,解读孩子会出现问题的“期”字:出示“期”字由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给出这个字偏旁的演变和批注。学生总结“期”字的意思,得出题目正确的解释。

  教师进一步追问:请学生们根据题目猜一猜文章会写些什么?

  学生大胆想象,猜测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为后文的学*做铺垫。

  (二)多方式朗读,感知内容

  带领学生多方式读文,理解内容,与最初对内容的猜测找异同点。

  1.教师向学生展示课件《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白文(竖版)。

  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2.教师展示《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标点版(竖版)课件给学生。学生自读,对照自己的断句,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根据词语的解释、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学生集体朗读。之后挑战课文的繁体版进行朗读,男女生比赛读,各组比读。

  【设计意图】根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学生学*兴趣。

  3.概括故事。

  教师设题: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提示:人物和事件。)

  一句话: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友人迟到责怪陈太丘,并对子骂父,元方据理反驳。

  4.明确题目作用。

  将概括的内容与猜想内容比较,明确这篇文章真正主要写的是元方。

  教师提问:题目和元方有什么关系呢?(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理清人物的主次关系,明确题目的作用。

  (三)分析人物语言、动作,理解“方正”,把握人物形象

  1.整体感知元方性格。

  《咏雪》中的孩子咏雪有智慧,善于表达,语言优美,所以被选入《世说新语》的《言语》门。那么,本文中的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喜不喜欢元方?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元方的特点。(元方特点:讲信明礼的、聪明的、不卑不亢,敢于指出他人问题,敢于捍卫亲人尊严,有良好家教。)

  2.理解“方正”,把握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元方也像《咏雪》中两个孩子一样机智聪明,也是善于说话,但作者为什么把这篇文编入《言语》呢?本文重点是在说元方的语言精彩吗?

  教师课件给出本文的出处《方正》,解释什么是“方正”。

  (1)读文章,提取表现人物方正的句子

  学生读文章,找出描写元方语言、动作中表现方正的语句,填表格中,进行分析表述。

  依据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这句语言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元方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父亲的言传身教,对他影响很大,他有良好的家教;对于有错在身,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还怒骂别人的友人,年纪小小的元方据理抗辩,有理有据公正客观地批判别人,同时维护自己父亲的尊严,可见他的“方正”之气。

  依据元方语言中“家君”一词,作为谦辞的使用,体现元方的明礼。进而引导学生找出友人的一个用词“尊君”,结合课后*题理解古代汉语中大量的谦辞和敬辞的使用。

  【设计意图】了解古代汉语中的“敬辞”与“谦辞”。

  引导学生用表格中的两个字,概括元方方正的表现,学生能够提取“信”“礼”两个字,指明正是因为他讲信明礼,所以才将本文选入《方正》门。

  (2)运用朗读表演,表现方正。

  如何通过我们的朗读体现的元方的方正呢?请同学们用脚本批注的方法,从人物的表情、心理、语气、语速等方面,分析元方和友人的两次对话,之后学生个人展示,分角色小组展示,换角色演读展示,通过语气、节奏、重音等将人物的方正特点朗读出来。

  举例:父亲的友人理直气壮,觉得自己一点儿错没有,于是怒目圆瞪、声调高昂、义愤填膺指责别人不失信,傲慢无礼。对于自己不守时,避而不谈,把矛头都指向陈太丘,狂躁气愤地骂了陈太丘。

  举例:元方很气愤,心想这人太缺德了,但是它没有急躁,而是冷静机智的回击父亲的友人。

  【设计意图】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批注,最后,通过对话演读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3)探究动作,评析元方是如何做到方正的。

  教师提问:既然元方为人很方正,那么对于“友人惭,下车引之”的举动,“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学生能够言之有理的陈述自己的见解“失礼”“不失礼”均可。

  (四)把握主题,领会编者意图

  教师提出问题:《世说新语》中有众多篇目,编者为什么要选出自《言语》的《咏雪》和出自《方正》的《陈太丘与友期行》两篇,让我们学*呢?这两篇文让我们有什么收获启示?

  两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有年少聪明、智慧的孩子,有的孩子擅长优美的语言,有很好的文学修养;有的孩子正直、讲信明礼,有很好的道德修养。编者希望我们新一代少年聪明智慧,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和道德修养。这是编者对我们的期待。

  教师送给同学们的话:与诚信为伴,做品行正直的人!同礼节为友,传祖国文明精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

  2.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成语。

  3.阅读《世说新语》中《乘船》《孔融让梨》《望梅止渴》等小故事。

  【设计意图】强化积累,拓展阅读量。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了解古代聪慧机敏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并能联系实际谈谈给自己的启示。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重难点突破

  1.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突破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3.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4.突破方法:采用品析法、教师点拨法等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2.学法:合作探究式学*,结合学*文言文时用到的勾画法等,培养解决学*文言文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咏雪》,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问句,理解文意。

  2.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3.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在严寒的冬天,当花儿小草都躲起来了,当大雁小鸟都回家了,我们最期待的是什么呀?(学生:下雪),对啊,雪花是冬天送给我们的一份大礼,同学们能来说说你眼中的雪花是什么样的吗?最好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文中的两个小伙伴是如何形容雪花的?谁的说法更胜一筹呢?

  2.检查课前预*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絮、骤、奕、傅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3.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结合课前预*,哪位同学能介绍下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听录音,思考以下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自由朗读完后,学生齐读,齐读完后请一位学生再读这句话,注意断句。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研讨,教师适时予以指导并讲解。

  1.文中的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2.谢太傅和作者更赞赏谁的诗句?你是根据什么作出判断的?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雪的诗词句呢?

  4.齐读课文

  六、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陈太丘与友期行》,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3.学*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导入

  1.我们昨天了解到了谢道韫这样一个聪明的少年,其实这样的小才子还有很多比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等等,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吧。

  2.预*检测

  (1)同桌间诵读并翻译课文,相互交流合作

  (2)解释下列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再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

  3.文章是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

  4.人物语言能够反映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又没有定下具体时间,怎么判断是否迟到呢?

  2.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3.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4.齐读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8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尝试采用“读一读、译一译、议一议、背一背”的文言文四步教学法,侧重学法指导(诵读、疏通、复述、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特点如下:

  1.去掉文章的标点符号,还古文之原貌,请学生朗读。这一设计不禁使学生更多的认识了古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2、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学生自己讨论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由于学生是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花较短的时间,请学生谈谈学*的感受,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

  4.字词积累练*,讲究课内、课外的衔接,讲究由浅到深,讲究运用、积累知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出示没有加标点符号的《陈太丘与友期》,告诉学生这是83年高考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文。

  二、整体感知

  (一)疏通课文

  1、分组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2.采用竞赛形式诵读、疏通、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二)分析课文

  1、思考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参考论题:

  (1)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2)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

  (3)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探讨作者写作意图。

  这篇文章为什么归入《世说新语·方正》?文章如何体现“方正”这个主题的?

  三.拓展迁移:

  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实际意义?

  四.指导背诵课文。

  (多媒体出示无标点的本文)

  五、字词积累练*。

  这个环节主要是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量,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 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背诵课文。

  3、认识并学*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等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背诵课文。

  2、认识并学*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等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对象分析:

  设计说明:

  这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将“礼”、“信”和《论语》联系起来,体现了文章中人物思想之“本”,使学生对“儒家”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做到深入浅出。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就不会因为只解决一篇短小的文章显得单薄。

  2、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学生自己讨论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由于学生是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学生课本剧的表演,使学生对本文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学生的主体性。

  4、花较短的时间,请学生谈谈学*的感受,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这一设计,看似简单,却在整个课堂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没有了老师最后“力尽声色”、略显乏味的小结,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整体把握

  (一)朗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

  2、请一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齐读课文。

  (二)理解文意

  1、快 速阅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文意,碰到疑难处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字句,师生共同答疑。

  3、疏通文意后齐读课文。

  (三)探究人物

  1、文中主要讲了哪个机智少年的故事?

  2、除了他,文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谁呢?

  3、这两个人分别是怎样的人呢?请结合 文中语句进行分析 。

  4、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三、我来演一演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 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册上内容;

  2、熟读并背诵短文。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有学生提 出:“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是不是太无礼了?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让同学样各抒已见。

  于是有同学认为元方太没礼貌,得礼不让人;有的同学认为友人错在先,元方这样做情有可原;还有的同学认为元方怒气未消,怎么可能理友人呢?

  经过一番争论后,许多同学认为元方还小,只有七岁,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很正常的,不能以**的.眼光来看待他。这样,这个问题在学生的 争 论中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

  由此可见,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因当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 进行思维,鼓励学生 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学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这是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我们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学*过程。知识是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中体验,理 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在教学课文时,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过程不能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得到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的产生、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 教学中要注重过程和体验。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体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 本课程”,更多的是“体验课程”,是学生的自主学*。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0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的整体感悟出发,以诵读和讨论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课文的意思,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背诵,在背诵中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作出个性化的评价,开拓课文的人文价值。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背诵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富有感情。

  2、学生能对照注解,运用工具书,和同学交流看法,来翻译课文。

  3、学生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从“礼”和“信”两个角度来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同学们,中国古代有一部著名的笔记小说,它的名字叫《世说新语》,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陈太丘与友期”,就来自《世说新语》中“方正”一门,方正有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等意思。

  一、初步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问:刚才老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请大家评论一下。

  2、请同学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都可以)

  3、请一位同学读课文,作评价。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字音有没有读准;句子停顿是否恰;语气是否符合语言环境;学生诵读的态度是否良好;读书时的专注程度。

  (选择上述一两点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

  二、请同学看课文注释进行翻译,注意几个问题

  1、课文注释中有对原文词句的解释,但课文注释不是唯一准确的。例如: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中的“委”可以解释“丢下、舍弃”,也可以解释成“抛弃”,“抛下”,“委弃”等。

  2、在翻译时补充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例如:

  原文:过中不至

  译文:(朋友)过中午还没到来。

  3、人名可不译,如“陈太丘”,注意称谓的译法。例如:

  原文:尊君在不?

  译文:您爸爸在吗?“尊君”可译为“您爸爸”。

  翻译时,有不懂的字、词、句在文中圈出来,鼓励学生通过查词典,或互相讨论来解决,教师巡回释疑,检查,向学生示例如何使用词典,并和同学一起讨论疑难问题。

  三、检验

  请一位同学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后作评价,从是否符合原文意思,重要字词的落实,表述的顺畅,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态度等几个方面评价。(鼓励为主)

  四、出示无标点的原文,请同学不看课文进行诵读(投影或屏幕)

  五、教师提示

  下面我们对文中的两个人物,元方和友人来作一个评价,在评价时我们先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其中一人,然后作一个具体的阐述。

  示例: 出言不逊 友人

  具体阐述: 友人骂陈太丘不是个东西,出言不逊,十分无礼,自招耻辱,这告诉我们对身边的人要友善。

  教师:以下是一些参考语句,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来形容元方或友人的个性,并作一个具体的阐述,说说自己对人物的看法,先准备一下,希望和先身旁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大家说,我们都很喜欢听你独特的见解。

  参考语句(也可以自己想一个词语,成语,名言都可以。)

  以礼待人 彬彬有礼 言而无信 一诺千金

  为礼不敬 知书达礼 尊重长辈

  言必行,行必果 理屈词穷 傲慢无礼 知错就改

  六、对“友人”和“元方”的个性作一个概括

  (要求作总体评价,但不要求答案一致,可以自己选择一个角度,比如“礼”的角度等,有自己的看法即可。)

  老师:在“讲礼貌”方面,友人做得怎么样?“元方”做得怎样?

  七、作业

  词语积累和运用。

  1、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中的顾是什么意思?下面词语中“顾”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 相顾一笑 四顾无人 瞻前顾后

  结论:都有“看”的意思,了解了“顾”的意思,对整个词语也就容易理解了,尤其是学*成语,对其中的关键字词的意思要了解。例如“瞻前顾后”中的“瞻”和“顾”。

  2、请同学参考例句分组选择词语造句。

  顾名思义:“缝纫鸟”,顾名思义,是有缝纫技能的鸟。

  瞻前顾后:机会不等人,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往往做不成事。

  相顾一笑:等我吹灭了生日蜡烛,爸爸妈妈相顾一笑,甜蜜的微笑。

  四顾无人:深夜的马路上,他四顾无人,心中有些害怕。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主要是在写陈元方的聪明活泼,诚实守信。文中“无信”“无礼”是本文的核心词,作者用元方和友人的对话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是七年级的新生,刚接触到文言文,学生会感觉很生疏和艰难。在讲课的过程中多给予方法性的指导,进行读、讲、议的方式相结合,进行授课。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不”等常见文言词。

  2、多角度朗读,触摸人物性格。

  3、评述人物,辨别是非。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1、多角度朗读,触摸人物性格。

  2、评述人物,辨别是非。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型】

  教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晚上,我和一个学生约好今天中午2:20在办公室,他找我默写《咏雪》,人没来,我该怎么办?谁帮我出主意?(生答)古代有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事,他是怎么办的?今天,我们就来学*《陈太丘与友期行》。

  二、朗读

  (投影)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找一生朗读,其他学生做点评。

  学生点评时应让学生朗读,老师顺势作以指导。

  2、找学生再读。

  3、全班齐读。

  三、疏通文意

  (投影)要求:养成圈点勾画的*惯。给重点词加点,疑难句子画横线,并写上评注,疑难问题旁打上问号。

  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请学生按照此法自主学*,根据注释,小组讨论,译读课文。三五分钟后,学生把有疑难的地方说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理解课文内容,练*语言表达能力)

  四、读文章,品人物。

  (投影)1、请以“我从----------的句子,看出-------是--------的人”。

  如:我从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的句子,看出元方是活泼、开朗的人。

  2、根据学生的对人物性格的了解,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时可以有表情和手势。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再朗读,感知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进一步认识人物。)

  五、拓展延伸

  刚才大家读的很投入,对故事理解得更透彻。下面老是想开个记者会,请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一起探讨。

  预设问题:1、你如何评价陈太丘的做法?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友人、元方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六、书美言,谈收获

  1、学*本文,老师感受很深,于是写了首打油诗以表我心。希望老师的诗是抛砖引玉,激起你的思维之花,写出更美妙的语言。诗如下:

  《世说新语》小文章,蕴含道理故事强。告诫人们做事情,诚信有礼记心上。

  2、学生写出感受,格式不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写感言,表达自己对诚信的感悟,让学生在心灵上对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有新的认识)

  小结:自古以来,诚实守信、明礼懂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希望咱班的学生都能继承这些传统,光明磊落的立于天地间。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友人:无信无礼

  知错即改

  元方:聪明活泼

  诚实守信

  【作业设计】

  阅读《王戎识李》,谈谈收到的启发。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教学反思】

  把《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完之后,细想之余,有以下反思:1、在上课时朗读环节还要加强,让孩子在读的过程中了解人物内心世界。2、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探究部分的时间不宜过多,应充分体现重难点。3,、我虽对“舍、去、委、顾”等词语做了重点讲解,但对一些古代人物称谓落实不够。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主旨。重点讲解文中的疑难字词,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三、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法: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情感。

  探究评价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

  四、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兴导入。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背着七个背囊赶路,这七个背囊分别装着“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他来到渡口,渡船刚开出时风*浪静,过了不久,小船上下颠簸,十分危险。船家说:“客官,我的船小负载太重,你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可是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如果你是这个年轻人,你会丢弃哪个背囊?

  学生:“金钱”、“荣誉”、“美貌”……

  故事中的年轻人思考一会儿,把“诚信”抛进水里。结果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因为失去了诚信,找工作四处碰壁,与人交朋友也没人愿意相信他,这时他才醒悟到诚信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则有关“诚信”的文言故事——《陈太丘与友期》。

  2、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老师指出本文应注意的字词:舍(shě)不(fǒu)通“否”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读准节奏。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把握朗读的语气:

  “尊君在否?”(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句子,强调朗读时要读出什么语气,指名2个学生朗读,评价,然后强调疑问要读升调,并在小黑板上标出升调,齐读这句话。

  “非人哉!”,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句子,强调朗读时候要注意语调,由于这是骂人的话,所以要重读,而且要读出生气发怒的语气,指名读。

  5)找学生分角色朗读、齐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3、疏通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学*,合作讨论课文的翻译。

  2)、教师落实重点字词,(出示幻灯片)你争我抢的抢答赛。

  与友期行期:约定太丘舍去舍:放弃

  门外戏戏:玩耍

  待君久不至待:等待

  期行:相约同行委:丢下,舍去去:离开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顾:回头看

  不:通“否”,用在问句结尾表示询问

  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的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3)、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简洁,正因为如此,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重复,就会将其省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言文初学者,像我们各位同学,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尊君)非人哉!(尊君)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谁能流利、正确的翻译课文

  5)、齐读课文

  4、合作探究,理解主旨

  1)、友人为什么怒?元方是怎样反驳友人的?(“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抓住对方“无信、无礼”反驳)

  2)、从元方的回答来看,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友人是什么样的人呢?(元方:懂礼识义、聪明机智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①不失礼。“入门不顾”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②失礼。客人已经认错了,就该原谅他

  4)、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做人应讲信用,对人应有礼貌。)

  5、拓展阅读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

  注释:汝还:你回去吧顾:我从街上回来

  之:他适:刚从

  问题:

  ①、解释加点字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第一个之:的第二个之:前往,去第三个之:代词她

  妻止之曰止:阻止特与婴儿戏耳戏:开玩笑

  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父母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6、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能够努力的学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

  7、作业

  ①背诵全文

  ②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

  8、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元方聪明机智懂礼识仪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就改

  启示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翻译难理解的句子,了解故事大意,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取情感体验,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学*古人懂礼知仪的优秀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结合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2、通过故事内容,推究文章内涵,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学生能够质疑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通过探究讨论使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生成问题策略:“生成”是促进学生学*,实现“有效学*”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设计教学过程时,给学生留出主动参与的时间与空间,根据答问讨论等学*活动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有效的“生成问题”,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课文,查阅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译读课文,把握内容

  --悟读主旨,质疑探究--创读课文,指导人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阅读理解这个故事,由王戎的善于思考,聪慧机敏,引出《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像王戎这样聪敏机智的儿童,导入新课《期行》。

  2、简介《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由南朝宋时期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原书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期行》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类。“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读课文: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学生认真听读欣赏。

  2、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课件展示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1)读准字音:如“尊君在不?”读fǒu,

  (2)读好节奏: 把握停顿,准确断句。如“君/与家君/期日中。”

  (3)读出情味:由两位同学分角色进行表演,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

  3、师生评价,共同纠正:要重点读出友人“礼--怒--惭”的语气和情感变化。要把元方维护父亲尊严,有理有据地驳斥友人“无信”“无礼”和入门不顾的小孩情态表现出来。

  4、背诵课文。

  三、译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提示,课件展示自译方法:

  (1)留:国名、人名、地名、年号等保留不译

  例:陈太丘,元方。

  (2)补: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例:(太丘)去后(友)乃至。

  (3)比:比较异同。

  例:尊君:你父亲;

  君:你、您;

  家君:我父亲。

  (4)参:参考课文注释或工具书。

  (5)积:通过各种方式学*、积累文言词汇。

  2、自读自译:学生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教师在巡视中引导学生读课文,读注释,尝试翻译文章,并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3、学生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疑难问题。(教师适当指导。)

  4、把握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交流后理出文章的两个层次,前半部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后半部分通过元方和客人的对话阐明寓意。

  四、悟读主旨,质疑探究

  课件展示探究问题

  1、友人为什么怒?

  2、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反驳的?

  3、试对人物进行评价

  4、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见解都要予以重视,因为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我们无法预见或超出教学预设的教学情境,这时教师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积极应对,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搞好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特别是评价人物时,要客观、公正、全面。

  在经过师生相互的活动之后,达成共识:

  1、因为陈太丘没有等他,认为陈太丘没有守信。

  2、一是“无信”,二是“无礼”。

  3、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聪敏机智、懂礼识义。

  4、诚信是立世之本,我们要做一个明礼诚信的人。

  五、创读课文,指导人生

  课件展示“八荣八耻”内容,提出问题:

  1、如果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你认为这则故事可以作为哪方面的教材?

  “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学生讨论后明确: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2、请选择一句或者写一句关于诚信的格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

  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创诚信校园,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

  诚信为本,学做真人。

  诚信为荣,失信可耻。

  我诚信,我美丽.

  我诚信,我自豪!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诚信是一条流了五千年的河,涓涓不绝,流出了黄面孔,流出了黄土地,流出了华夏大地的芸芸众生;诚信是一支神奇的笔,龟背上长出了汉字, 汉字上长出了华夏,一代代,一脉脉,吸天地之灵气,吮日月之精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牢固树立讲诚信的观念,努力践行:……的庄严承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下列各句中词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翻译“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

  (3)读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反思:

  1、加强了诵读,诵读的多样化(录音范读,自读,齐读,表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及蕴涵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抓住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境,巧妙地搞好了课堂动态生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按照教学预设,出示问题:“怎样评价元方这个孩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聪敏机智、懂礼识义”,基本上大功告成。突然有学生提出: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并下车牵元方,元方仍然“入门不顾”,也是不懂礼貌。我马上组织讨论,学生发表了很多见解:(1)只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确实不懂礼貌。(2)因为友人无信无礼在先,元方这么做并不为过。(3)元方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入门不顾”这只是一个小孩对别人骂自己父亲后的一种很自然的反应,不能用要求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他。)然后我很自然的引导学生要学会客观、公正、全面的去评价一个人。

  3、注重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从中领悟到如何做人。

  4、环节设计过于全面,显得臃肿繁琐。 过于看重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环节时间根本无法全部保证。一堂好课不必“滴水不漏”,应留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遐想与深思;没有遐想与深思,也就少有个性与创新。有时留下空间,就是留下期待,留下余韵,留下创造!古人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方法与知识,能力并重。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文言词语,领悟文意。

  (2)背诵全文

  (3)培养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重点难点:

  ①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②学*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陈太丘与友期》

  一、导入

  出示司马光砸缸的画面,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表现机智聪明少年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

  二、复*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课文学*

  1、听读课文,注意停顿;

  2、全班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3、感知文意,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4、抢答下列红体字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2.期日中3.太丘舍去

  4.去后乃至5.元方时年七岁6.尊君在不

  7.待君久不至8.相委而去9.则是无信10.下车引之11.元方入门不顾

  四、文言常识积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

  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古:约定今:日期

  2.太丘舍去古:去,离开今:前去,前往

  3.下车引之古:拉今:引用

  4.元方入门不顾古:回头看今:照顾或顾客词类活用:日期(名词) 约定(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

  五、拓展思维:课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六、问题探究:

  1.把文中缺少人称的句子补充完整。

  2.你怎样评价元方和友人这两个人?

  3.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七、课堂延伸

  学了这则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人际交往中,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请用几句话写出自己的想法。

  八、课外延伸:有关诚信的名言积累

  九、作业:

  1、默写《陈太丘与友期》;

  2、整理本文的重点实、虚词;

  3、请你收集10条关于“诚信、礼貌”的名言抄在练笔上。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较多的反应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风气。我们认为处理这篇教材在整体感悟内容的基础上,要充分重视语文教学对人的精神的熏陶感染作用。《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主要通过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宣讲古人所崇尚的美德——守信、有礼,而这一传统美德在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为了顺应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要求,在质疑中求真知,在质疑中求进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开动脑筋,在自我探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学*的乐趣,加之前四个单元已学了三篇文言文,小学时也接触过少量文言文,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据以上两个方面分析,我们本节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期、去、引、顾”几个常用的文言词语。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意。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质疑法”解读文本。

  3、感受古人崇尚守信、有礼的美德。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意。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质疑法”解读文本。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质疑法”解读文本。

  教学互动过程

  (一)示范质疑

  出示课题《陈太丘与友期》老师提问:本文的作者是谁?

  部分学生会回答:刘义庆。

  于是老师提出第一个疑问,明确编者与作者是两个不同概念。

  学生通过阅读注释①学生发现本文选自余嘉锡的《世说新语笺疏》,而本文的总课题是《<世说新语>两则》,从而提出第二个质疑,明确“笺疏”一词的含义。

  《朱子语类》卷十《读书法上》:“看文字须子细,虽是旧曾看过,重温亦须子细。每日可看三两段,不是于那疑处看,正须于那无疑处看,盖工夫都在那上也。”

  (二)读顺语句

  出示读懂一篇文章第一层次要求:读顺语句

  学生自由朗读——推荐朗读——学生教读——抽查朗读

  (三)读懂文意

  出示读懂一篇文章第二层次要求:读懂文意

  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读懂文意;

  准备从元方或友人的角度复述内容。

  要求学生从元方的角度复述,从友人的角度复述,通过复述能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和要点的理解或记忆,同时分角色复述为下一个环节讨论人物形象,读出疑问打下基础。

  (四)读出疑问

  到此同学们真正读懂文章了吗?不,读懂文章还要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做学问要在无疑处有疑”——胡适

  “在可疑处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有疑。”——《大学原下》

  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走进课文,用心钻研,发现问题。

  教师巡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个大致的了解。

  学生提问,教师汇总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再次讨论,启发学生解决问题

  (五)读明启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了解到元方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也该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无元方机智刚正

  疑友人无信无礼信

  处知错就改

  有陈太丘守信礼

  疑教子有方

  课前设计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引导学生思考,首先老师要认真思考。设计本节课教学时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和认知规律,主要教会运用质疑法解读文本,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在探索质疑的过程中学*知识,提升能力,陶冶情操。但是在长期老师负责提问、学生负责回答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不*惯提问,不善于提问,难以提出契合文本的问题,难以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这是本节课中老师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所以必须在方法指导上,气氛渲染上下点心思,不然一堂课容易信马由缰,学生不知所学(常说的叫失败的课)。但我以为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的碰撞,学生的学才是最主要的,我们教师教学的起点应是学生的心灵,过多的预设和框框必然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个性,与其上一堂步步为营、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的课,不如上一堂可以让学生自由思维,能产生不少问题的课。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3)

——与树为友作文 (菁华6篇)

与树为友作文1

  众所周知,树是人类的生态卫士。*常随处可见的`树在环境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树能够吸收废气,排放出氧气;树根可以牢牢地抓住泥土,防止水士流失;树冠可以储藏雨水等。

  在如今的都市中,马路边随处可见香樟、梧桐、银杏等树,它们因其良好的环保效益,被称为“城市之肺”。是的,它们的确当之无愧,它们就像是人体中的肺一样,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保障。可是,大家想过没有?正因为它们生活在城市中,它们的枝条不能像居住在效区的*亲一样自由舒展,正是因为它们生活在都市里,它们的根系不能畅快地伸延。而且,它们也无私地为人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一棵榆树,如果它生活在绿树成荫的森林中,那么就可以存活达三百年之久,但如果生活在城市里,却只能活约四五十年;一棵椴树,如果生长在自然环境下,可以活到四百岁,而在都市中,只有五十至七十岁的寿命。它们为人类献出了这么多,而我们,人类能做的仅是减少尾气排放,减少水污染!

  让我们一起,与树为友,与自然为友!

与树为友作文2

  院子里,种着一株茉莉花树。这是一株种满我童年快乐回忆的树,同时,它又是我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

  这株小树,是我和外公一起种下的。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一次植树节,老师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到家里种一棵小树。年幼的我热心极了,回到家,立刻和外公动手干了起来。外公从其它地方搞来了一小株茉莉花枝干,我也拿来了一个花盆,倒上了希望的泥土,我栽上了茉莉花树。我的心比吃了蜜还甜,树会净化环境,而我栽了一棵树,自豪感占据了我小小的心。

  从此,我就把这棵树当成了我的好朋友,我唯一的知心朋友。

  有一次,我考试考差了,沮丧地回到家。我发现,试卷上全是一个又一个的错别字,或一些题目没看仔细。还把近义词看成了反义词。我有一肚子冤屈,跟妈妈说,又怕她会责怪我。我突然想到了茉莉花树。于是,我便坐在了树边,向树敞开了我的心扉。树没有语言,不会说话,它不会讥讽我,不会责骂我。一阵风过,茉莉花树摇摇晃晃,仿佛在鼓励我,让我再接再厉。我心里热乎乎的,和花树说完话,我的心情也变得开朗了起来,不再愁眉苦脸的了。

  花树走进了我的生活。春天,它长满了绿色的枝叶,翠绿可滴,使我心旷神怡;夏天,它的枝头上,长满了一个又一个粉白色的花朵,清新的香气扑鼻而来,一阵风过,枝头一颤一颤的,好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频频点头,使我赏心悦目;秋天,花朵凋谢了,枯萎了,增添我许多伤感;科天,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枝干,我不禁为它期盼,期盼来年的春天快快到来,再长出许多绿叶来。

  茉莉花树----我的朋友,当我失落时,是你给我鼓励,当我高兴时,是你与我共同分享喜悦。

与树为友作文3

  在我外婆家门前有一颗枫叶树,小时候,在树荫下乘凉无非就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了。

  从小那棵树就是我的宝贝,别人连摸一下都不可以,在树荫下,我有许多事可以和树一起分享,在书中看到让人伤心的时候,我就抱着树,因为树能给我安慰,但看到令人开心的情景时,我就开心地围着大树跑,树就好像是一个听我说再多话也不会烦的朋友,我和树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与树为友,的确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树不仅仅可以让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树还是一个真正的朋友,它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就好像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一般,可以倾听你的'一切心事与树为友,更可以为心灵打开一扇窗户,树,的确是很好的朋友,树的身体是宽大的,它可以为你挡下一切风雨。与树为友,它的心灵是宽大的,为你接受一切你的烦恼,与树为友,它的怀抱是宽大的,它和你一起迎接快乐迎接烦恼,使你的心情变得十分舒畅。与树为友,是十分快乐的,树是无私的,为你付出一切它的所有,为你承担一切烦恼。

  相信我,如果你真的与树为友了,你一定会从树身上学到很多,学到它的无私奉献,学会有它那样宽大的胸怀,学会做一个默默的倾听者,学会为别人还有家庭做承担者,为别人当下风雨,但是收获的——一定是快乐。

与树为友作文4

  我家院子里种着一棵枣树,我经常为它浇水、施肥、锄草。它是我的好朋友,因为不高兴的时候它就是我倾吐的对象。

  记得有一次,我被妈妈痛斥了一顿,痛苦至极,便跑到树下,扑在树上大哭起来。风儿把几片树叶吹了下来,落到我的肩上,就像大树的手在抚摸着我;风儿吹动它的枝干,发出“哗哗”的声音,似乎是大树在安慰我:“不要哭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嘛。有什么委屈就对我说,我不是你的好朋友吗?”

  我在树下哭了几个钟头,把心里话一股脑儿的说给树听:“呜——我只不过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瓷碗而已,妈妈就打了我一个耳光,还说我不乖,故意打破瓷碗……呜——”说好后,我的心情顿时舒展了许多。从那以后,每每心情郁闷时,我总是会向好朋友倾诉一番,而后总是从树上掉下几片叶子,那叶子也总是落在我肩上。

  枣树不仅在我难受的时候抚慰了我的心灵,而且也给我带来了乐趣。

  秋天到了,枣树又为我贡献出一大堆酸甜可口的枣子。我经常爬到树上摘那红炎炎的枣子,小心翼翼地,生怕压折它的枝条。

  现在,那棵枣树还屹立在我家院子里,不过它明显比过去衰老了很多,树皮早已泛黄了,叶子也已掉光,成了一棵光秃秃的老树了。唉!

  但愿他能长生不老,永远陪伴着我。

  树,我的朋友!

与树为友作文5

  树木是到处都有的,可是有些人乱砍乱伐,还说树木还可以再种,着一充分的破坏了生态*衡。

  小时候,我家种了一棵桂花树。这棵树一直伴我长大,夏天,我在它的树荫下乘凉。秋天,我在它的身边嬉戏。冬天,我为小树穿上了衣服。每年,我都和它这样成长。我便和小树交上了朋友,每天早晨我都能够闻到我的“朋友”给我带来的芬芳清香。有一次,我照常和我的“朋友”玩耍,我发现我的“朋友”不像往常那样有精神了,叶子变的枯黄了,树枝也便得非脆弱,我仿佛听见了“朋友”在对我说:“快救我,我突然变的很不舒服。”我便马上叫爸爸下来,爸爸看了一下,对我说:“这可能是旁边的工厂往地下排水,小树吸收了有污染的水,所以才会这样。”我非常急切的问:“那要怎样才才可以救活呢?”“要砍掉”,爸爸说。我非常伤心。过了一天,爸爸又带回一棵树苗将它植了下去,我非产个高兴。这次我再也不马虎了,我每天给小树浇水,施肥。

  虽然我失去了一个“朋友”。但是,我又找到了一个新“朋友”。直到现在这位朋友还在我家休息呢。

与树为友作文6

  在我的记忆中,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其中,有一位最特别。

  四岁时,我住在乡下外婆家。外婆家的院子很大,中间种着一棵参天的榕树。儿时的我很贪玩,常常和邻居家的姐姐在这棵树下玩耍。玩累了,我们便坐下来,倚靠在榕树的树干上,喘着粗气,瞧瞧那绿油油的叶子和长长的胡须,疲劳顿时烟消云散。有时我还叫上更多的人,在树荫下玩捉迷藏、丢手绢……榕树的叶子随风摇曳,像一个婀娜多姿的姑娘。

  上了二年级之后,我经常在星期天去外婆家。那棵榕树似乎更加茂盛了。阳光透过树叶撒向地面,像一个个小精灵在地上跳跃着。那时,我已不再贪玩,便会带上几本好书,或者一些不懂的题去请教姐姐。树无私地张开它的双臂,把我俩抱在怀中,很惬意。

  上个周末,我和妈妈又来到了外婆家。一进外婆院子家的门,我就感觉这院子里少了点什么,空荡荡的。这时,邻居姐姐附在我耳边,说:“前几天,你舅舅盖新房子,钱不够用,实在没办法了,就把榕树卖掉了……”听到这儿,我不禁流出泪来。我望着那个印着圈圈年轮的树墩,想起了昔日大榕树陪伴我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泣不成声。大榕树在我的心中,已经成为了我最好的朋友。

  虽然再也看不到榕树的身影,但是和榕树为伴的岁月,早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永不忘怀。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4)

——与老师为友作文 (菁华6篇)

与老师为友作文1

  一张白净的脸上,镶嵌着两个眼睛,鼻子上架着一副粉红色的眼镜,眼镜下有一张樱桃小嘴,一点也没错,她,就是我的数学老师——周老师。

  她很爱笑,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就像电影:《麦兜当当伴我心》中的主角:麦兜一样。于是,我给她起了一个外号——麦兜老师。记得那个中午。我有一道数学题总是解不出来。于是,我去问周老师。她给我讲了一遍解题思路,可我还是不太明白,她又举了些例子,耐心地跟我讲解。不一会儿,我就干掉了这个拦路虎。有了这个麦兜老师,我的数学成绩提高了许多,考90分以上的次数也比以前多了,这都是周老师的功劳啊!

  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一节数学课。高仪媚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我却与他人聊天,周老师见状便让我写一份检讨书。写完后,我才明白周老师的用意:在他人回答问题时,要认真听,就算说得不好,也要认真听,这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我为我有这样一位好老师感到自豪。我的心中除了对她的喜爱,还懂得了些做人的道理。

与老师为友作文2

  老师,我们学生最尊敬的一个人;老师和我们只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吗?不,不是只有师生关系,还有一种密切的关系——朋友关系!今天,就让我们与老师交个朋友——马老师为友!

  数学老师是一名大学,他刚刚毕业就到这儿来教学,他教两个班而其中一个就是我们“初一二班”。难道这不是缘份吗?所以我想与您做个朋友。

  数学老师注重“因材施教”,上课时,他像一位严师,用那严厉的目光“扫射”,但下课之后,他却和我们一样,好像他也没有比我们大一样,和我们一起玩耍,不知不觉成为了我们其中的一员。

  数学老师,让我们来作朋友吧!上课时,你是老师,我是学生;下课后,你我如“同龄”兄弟,情同手足,好吗?

  我不仅想和数学老师成为朋友,还想和语文老师成为朋友!

  我们班可真有福气呀!不仅有一位通情达理的数学老师,而且,还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语文老师呢!

  我们的语文老师姓王为丽,她和蔼可亲,管理班级就好像管理家事一样,一丝不苟。

  上课时,老师讲题时非常有耐心,好像在为自己的孩子讲一样,直到你会了为止。

  下课后,老师就静静的在那里批作业,有时我们去问题,她都会抽出时间,为我们一一解答,有谁不希望有这样一位朋友呢?突然,我也希望有这样一位朋友,而且,我不只想和一位老师交朋友,还想和全校的老师,在师生桥梁的基础上修建友谊之桥。

  老师像一根蜡烛,照亮了别人,牺牲了自己;老师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用汗水养育祖国的花朵。有谁不愿与这蜡烛,与这辛勤的园丁为友呢?又有谁不愿意与老师为友呢?

与老师为友作文3

  一张白净的脸上,镶嵌着两个眼睛,鼻子上架着一副粉红色的眼镜,眼镜下有一张樱桃小嘴,一点也没错,她,就是我的数学老师——周老师。

  她很爱笑,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就像电影:《麦兜当当伴我心》中的主角:麦兜一样。于是,我给她起了一个外号——“麦兜”老师。记得那个中午。我有一道数学题总是解不出来。于是,我去问周老师。她给我讲了一遍解题思路,可我还是不太明白,她又举了些例子,耐心地跟我讲解。不一会儿,我就干掉了这个“拦路虎”。有了这个“麦兜”老师,我的数学成绩提高了许多,考90分以上的次数也比以前多了,这都是周老师的功劳啊!

  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一节数学课。高仪媚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我却与他人聊天,周老师见状便让我写一份检讨书。写完后,我才明白周老师的用意:在他人回答问题时,要认真听,就算说得不好,也要认真听,这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我为我有这样一位好老师感到自豪。我的心中除了对她的喜爱,还懂得了些做人的道理。

与老师为友作文4

林老师,我想对您说:

  林老师,你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我会永远记在心中的。还有,您是个好老师,在我心目中,您是个和蔼又可亲,严肃既认真的老师,而且还非常的有爱心。

  从读小学一年级开始,我的心中一直来就想有一个您这样的老师,可是我却到四年级的时候才遇上了您,要是早点能遇到您,那该多好啊!不过,既然我们能相遇,那就证明我们之间还是有师徒缘分的。

  有时候下课了,我会围在您的身边,跟您耍嘴皮子,有时候我也会惹您发火。可您从来不骂我,不说我,还对我笑眯眯的。我真想问问您:这是为什么?真是不可思议,如果换做是别的老师,我是从来不敢这么放肆的。

  我记得有一次是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同学买了一些礼花,我就问他们要了一点。下课的时候,我的两只手里抓着礼花,然后走*您的身旁,将礼花一点点地撒在您的头上,而且越撒越多,可您却一点也不介意。也许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的缘故吧。我这样猜测到。因为我的这么一捣乱,其他同学也学着我的样来耍您了,你也乐呵呵地和我们玩在一起。那一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

  林老师,您上课的时候,总会对我们说说笑笑的,可是我们知道,您的`笑声中还是包含着对我们的慈爱,您的笑声中包含着对我们的严肃与认真。

  您是我的好老师,我想当您的好学生,而且是一辈子的好学生!

  您的学生:应

  9月1日

与老师为友作文5

  我的班主任吴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虽然他的年龄和我们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我们每一次踢足球、打篮球,甚至是跳皮筋时,总能看见老师的身影。我们要是有什么烦恼,就会把烦恼放进班级烦恼箱里,老师会耐心地开导我们。因为老师的同事经常称呼老师“东东”,所以,我们有时也会大胆地称呼“东东老师”,老师并不会为此生气,每次总是微微一笑,笑成了吴老师的招牌动作。

  老师每次和我们比赛时,总会让着我们,我们和老师打成一片,有时候会得寸进尺,得了便宜卖乖,全然不顾比赛规则,对老师连拉带拽,好几次把老师脸上、手上的皮抓破了,把老师俊美的脸庞“毁容”。但老师并不会责怪我们,他会像我们一样连声喊“痛”,并告诫我们一定要注意比赛规则。

  要是我们在学*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吴老师会不厌其烦地教我们,无论哪一门学科,只要老师懂的,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

  吴老师从一年级就教我们了,可以说我们是他一手带大的,我们和他一起生活了将*五年,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老师一直把我们视为他的得意弟子。眼看着就要步入六年级了,不知道六年级还是不是吴老师教我们,真希望永远都是他教,就这样一直学下去,永远地和我们敬爱的“东东”老师在一起。

与老师为友作文6

  我身在六年级,有着三位负责任的主课老师。其中林老师是负责教语文的,而我就是她的小助手——语文课代表。虽说我的成绩每次不一定考到最理想的分数,可是我的毅力可是很惊人的哦!千万不要小看我!

  林老师教六年级的两个班,总会有忙不过来的时候。而林老师也把我当朋友,叫我去凑个活,帮着一起忙。我觉得林老师既温柔又善解人意,在学*上是个好老师,在生活上是个好伙伴。而有时老师也会偏向我们班点,这使我们感到很欣慰。

  瞧,第三节科学课老师让我们看电影。林老师见我没有什么事忙,又叫我去帮忙了。原来是我们班那些还不会背书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难怪林老师忙不过来。才让我去听的。我坐在靠椅上仔细地听着他们慢慢地“挤牙膏”。一节课很快过去了,我又要去练手球了,老师只好换一个人来代替我,让我去忙自己的。

  林老师真的很理解我,不过,我是真的想为老师做点事,虽然我最*也不是很有时间。但我相信,老师就是我的朋友。老师,是因为你的忙碌,才使我越来越接*你,才使我们总在一起交流,尽管我的忙碌也许不是最出色的。

  每次收作业时,有时我总会拖得很久才能把作业给您批改,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你从来没有批评过我,总是细声细语地叫我去把那些没写作业的人叫到您那里去问话。这说明老师真的把我当朋友了。

  老师,让我与你为友,去为了班级,为了同学们的*惯和学*,一起携手努力吧!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5)

——与自然为友作文 (菁华6篇)

与自然为友作文1

  人需要朋友,没有了朋友就只好活在自已孤独的世界。

  我走出门,就与清风撞了个满怀。早晨好清爽。

  我来到了小溪边,清凉溪水是我的朋友。我感到口渴时,它就大方地请我喝水,冰凉冰凉的,有点甜。它有时又像手里拿着的一面明亮的镜子,它洁净,它会照映出我的缺点与不足。

  我又来到公园的草坪上,我向小草问好。它虽然没有彩虹的美丽,可却无私奉献着清新空气。它柔软身躯,随风摆动,我真想躺在它的怀中美美地睡上一觉。

  我在草坪里,我遇到了小蚂蚁,它是优秀的清洁工,又是我的好朋友,它不会去伤害别人,它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从背包里拿出一块饼干,请它美美地吃了一顿饭,可它因为想和它的家人分享,就匆匆和我告别了。它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贵妇狗,这只贵妇狗别看它外表美丽,可凶残了,贵妇狗要抢劫小蚂蚁的饼干,小蚂蚁左闪右避,我赶紧拿出我的"光明宝剑",赶跑这可恶的抢劫犯,小蚂蚁得救了,它安全地回到家人的.怀抱。

  以大自然为友,真有趣。我们不要去伤害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的权利。

与自然为友作文2

  我有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他就是大自然。

  走出家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我步行来到山上,遇见第一位老朋友——小溪。你好小溪,你每天从这里流过,难道不累吗?捡起你肚子里的石头,发现已经被你洗得干干净净,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鹅卵石,仿佛为我铺成了小道。你每天清晨都在当我的镜子,我在你的身旁整理衣冠,那明晃晃的河面把一切生物照得栩栩如生。

  你好,高大的松柏。你在山上站岗、坚守,难道是怕有人占了你的领地吗?你那坚挺的身躯保护了森林中的动物,所有的动物在你的悉心照料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你好,疯狂的小鸟。你每天清晨都在枝头高声歌唱,我却已早早地在树下坐好,静静等待你欢快的歌声唱起,每次我心情不好时,都会回来找你诉苦,你叽叽喳喳地在我面前叫着,似乎在安慰我,别再难过。

  可是现在,因为人类污染,山中原本清澈的小溪,如今已浑浊不堪;原本在小溪里欢快的鱼儿,如今却翻着肚皮浮在水上;坚挺的松柏已被人类无情地砍倒,没有了树木,小鸟没有了住处,只好伤心地飞走了。

  大自然中的那些朋友,现在我是多么想念你们啊,让我们一起保护大自然吧!

与自然为友作文3

  早晨拉看窗帘,打开窗帘深呼吸一口气,新的一天开始了。

  我骑着自行车来到我的秘密基地。

  蓝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地,芳香的花朵,汩汩的溪水,甘甜的山泉,简直是人间仙境。

  让我庆幸的是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溪水唱着优美的歌,鸟儿也一起唱和着。山泉一股股的流出。躺在草地上,看着一朵朵粉色的花,好像天上的云霞,又像粉色的棉花糖。这一切像是欢迎我的仪式。

  在这里,我常常被陶醉,尤其是那美丽的彩霞,今天我又看到那久违的美丽彩霞。

  天空的云像是被火烧了一样红彤彤的,又像是玩累了的小孩子,晚霞的变化极多,一会金灿灿,一会半紫半红,一会变成葡萄色的。

  远山也染红了,和山上的树林堆成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我又沉醉在着宁静的世界,突然我看见云岭出现了一归鸟,我想我该回家了,我骑着自行车,带着好心情、好记忆回家了。

与自然为友作文4

  大自然,是一个完美的生命,是一个让人感受的空间是一个引导着我们的指南针。如果你想与大自然为友的话,是否要多了解它呢?现在我们来看看大自然的奇妙大自然的可爱吧!

  我想你们应该吃过“乐天朱古力小熊饼”吧!那饼干上的图案,就是澳大利亚特产的珍稀动物——树袋熊。树袋熊又叫考拉,它胖胖的身体大约有70~80厘米长,一身又厚又软的浓毛,圆圆的脸蛋,炯炯有神的眼睛,样子长得很像熊但没有尾巴,又叫无尾熊。它非常非常的可爱,让人一捧就爱不释手。

  哼!你们一定不信泥土里能生出花吧!实际上有一种很奇特的花叫生石花,让人很难分出来是石头还是花,但它不是石头,那一块大大白白的东西其实是那朵花的茎,顶上成满了两片肥厚的像蒜瓣一样叶子,开花时,非常像野菊花的美丽,生花石喜欢在沙砾乱石丛中生活,如果不是开花的季节,很难看出来它是生石花。生石花躲过了动物的进食,是因为它长得非常像石头了。

  你可知道什么植物可以预报天气呢?现在我来介绍几种吧!“柳树”如果柳树萌芽时间提前,表明温度回升快,气温偏高,萌芽时间推迟,则说明温度回升慢,气温偏低。“含羞草”用手碰一下含羞草,如果它的叶子闭缩得快,张开还原慢,说明天气将连日晴朗;反之,天气将转阴雨。

  大自然像一幅看不完的画,像一个个让人诱人的谜,像一个串连成篇的音乐,让人陶醉不已。如果我们要与大自然为友的话,必须要爱护好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生一惜。

与自然为友作文5

  自然,是生的起源,动植物的栖息地,一般称为大自然,古大家在那儿生存,吃那儿的,用那儿的。大自然,是森林,瀑布,小溪,草原,高山,峭壁……和动物们的共同财产。人与自然存在着莫大的关系,自古以来,大家对自然的赞美数不胜数,但这,却远远不及大家对自然的破坏。

  有一则这样的故事:有一只鸟儿,想学回更多的东西,就告别了故乡的森林,飞向更高,飞向更远的地方去修行。在那儿,它成功学会了许多道理。十年之后,它打算飞回故乡传授知识给其它鸟儿。谁知,到了故乡,却是一片荒地,啥也没了……"虽说科技的发展迅猛,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过,但是,自然的资源与生命也是"迅猛"的减少,缩短。大家就不能再大方的为大自然想想吗?

  自然,是生的起源。既然如此,我们就更应该保护它。因为,浪费自然资源,根本跟慢性自杀没两样!再举一则故事:有一个村庄,每一个人都有一把斧头。大家有了斧头,每天靠砍伐树木做房子,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森林树木的影子却越来越少了……很快,下了一场暴雨,三天三夜下不停,由于没有树木,洪水就把村庄淹了,剩下的,就只有那把斧头……"

  自然是大家的。我们应该互助互爱,保护自然,创造美好的未来。

与自然为友作文6

  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景物。但是我唯一钟爱着优雅的雨和可爱的小草,也许他们不是最那耀眼的的那个,却是最朴实,朴实得美丽的。

  那天下午,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雨悄悄地来了……地上都是积水,天上倾盆大雨。水滴落在水洼中,发出叮咚的声音、像是在唱着一首首小歌。她们在空中飞舞,伴随着音乐在天空中婀娜多姿地展现自己的舞姿。她们更像一位位芭蕾舞者,踮着脚尖,在风姐姐的呼唤下,轻轻地旋转,身体轻盈至极,像位仙女一样。我被迷住了,深深地爱上了它们。我将手伸出去,她们继续在我的手尖上舞蹈,晶莹剔透的身体令我驻足痴望。我的目光转移到旁边的小草上,他们像一个个可爱的孩子,晃着头,摇着身子,享受着雨妹妹带给自己的冰凉,我痴痴地望着展览的天空,洁白的白云,自由的小鸟,我不禁扬起嘴角开心的笑了。在雨的滋润下,小草绿的耀眼,绿色透明。

  渐渐的,雨停了。一缕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世界变得耀眼起来。是雨带给我们清新的空气;是草,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生机。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6)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菁华5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出现的基本字词,翻译并且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时的语气、停顿,并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做人做事讲诚信”是立世之本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人物语言从不同的标准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聪明机智的孩子,同学们可以举几个例子吗?(同学回答,教师总结)有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作《七步诗》、王冕四岁学画、王羲之七岁通书法这些都是大家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伴着古人的脚步走进另一个孩子—元方的世界,看看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二、读古诗,品诗味

  1、了解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小说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2)作者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洲)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洲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2、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由教师总结,读的时候不仅仅要把字音读准,同时还要注意停顿以及感情,最后全班齐读。(暂设5分钟左右)

  课堂细节:为什么同学们“尊君在不”要读成“fǒu”?指出这是通假字,请同学们思考下,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还有哪些是通假字?

  《童趣》中“项为之强”,《论语十则》中“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重新读一遍,男生、女生、教师合作,读旁白、元方、友人)

  3、根据文章注释和工具书,给同学们五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翻译全文,并且把遇到的不明白字词圈出来,全班解释。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太丘舍去:舍,放弃;去,离开。乃至:才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下车引之:拉;顾:回头看

  4、请同学翻译全文。(暂定八分钟)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后友人没有到达,陈太丘不在等候就走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嬉戏。客人问元方说;‘你的父亲在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都不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的说:“真不是人啊!与人约定同行,丢下我自己就走了。”元方说:“您和家父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您还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三、品句子,评人物

  1、当友人知道陈太丘已经离开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文中是用哪个词表示的?(学生集体回答)友人便怒

  2、纵观整篇文章,在整个事件中怒的只有友人吗?(不是)那么还有谁也怒了呢?(学生答)陈太丘、元方请根据你的理解来谈谈他们分别是为什么怒?

  友人:因陈太丘没有等他已经先离开而怒。

  陈太丘:因友人没有按照约定准时赴约而怒。

  元方:因友人不仅失信而且还责骂自己的父亲而怒,或者说因友人不但无信而且无礼而怒。

  3、友人怒后对着元方责骂他的父亲,对于友人的做法你是怎样看待的?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你是怎样看待的?

  ①我反对友人的做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没有遵守约定就没有权利去责备别人;作为一个长辈不应该在元方面前对陈太丘不尊重,这影响了父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没有信用而且没有礼貌。

  ②元方的做法并非无礼: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而且当子面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③有失礼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认得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知错能改的人,不正体现了一个人的胸襟宽广和修养吗?

  4、在你看来,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元方又有什么性格特征呢?

  友人:“期日中”,结果“不至”,说明友人言而无信,不讲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先离去时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说明他是一个缺乏教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义正言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较为诚恳,说明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元方:有良好的家庭修养,懂礼识义;“入门不顾”,流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同‘方正’相联系)

  四、散思维,表立场

  1、文章中有小小的遗憾,陈太丘无声的*,元方因“入门不顾”而使知错就改的友人尴尬,这样在无形中就激化了矛盾,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面对迟到的友人陈太丘应该怎样做呢?面对友人的道歉,元方应该怎样做呢?

  ①陈太丘应该等一会

  ②如果不能等,就留一张纸条让元方带给友人,让元方成为化解矛盾、传递友谊的使者。

  ③元方应该说话婉转些,接受友人的道歉。(联系生活实际,同学们之间发生的小矛盾和摩擦)

  五、诵课文,悟哲理

  1、请同学们背诵课文。

  2、布置作业:做完《智慧大课堂》。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2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了《咏雪》,我们品味了两个少年关于雪花的比喻句各自的妙处。今天,我们来学*《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小故事,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

  板书课题: 陈太丘与友期 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时看懂了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事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要求: 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

  (1)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2)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3)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请一生口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四、合作、探究几个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无对文章进行评论?

  既然作者未进行任何评价,那我们就文中的人物进行讨论。

  1.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的行为——陈太丘,友人和元方?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陈太丘:太丘舍去 ——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友 人:去后乃至 尊君在不? 怒 非人哉! 惭,下车引之

  ——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

  元 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入门不顾 (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可提示,如:“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元方如何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错误?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2.《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夙惠(天资聪慧)、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你认为应选自哪一门?理由?

  “方正”(正直不阿,为人正派,品行方正)——三个人物的言行都围绕信、礼展开。虽也表现了元方的聪敏,但主要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是核心。可见是借元方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礼”重要性。

  ——可见,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积累有关成语、名句。

  五、自由朗读,力争当堂成诵。

  六、作业

  ① 完成课后练*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到学校不仅要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成为具有高尚、高雅气质的人。今天呢!我们就来学*和这方面有关的一则古代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一)疏通课文

  自读课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1)关键实词:

  期:约会、约定时间。(今:日期,期限)

  舍:放弃、舍弃。

  去:离开。(今:到...去)

  过:超过。

  至:到。

  戏:嬉戏、玩耍。

  委:放弃、抛弃。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今:领,带)

  顾:回头看。(今:照顾)

  2)关键虚词:

  乃:才。便:于是、就。则:就。之:代词,代人,指元方。

  3)特殊用法:

  通假字:不,通“否”。例句:“尊君在不?”

  古今异义:去,离开。例句:“去后乃至。”

  2.一学生朗读课文,考虑如何用现代语言复述。

  3.学生复述课文;对比复述,补出课文省略的部分。

  明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君)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人)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学生复述课文,其他的学生听,提出不同的意见,老师指导点拨,明确统一意见,再请一同学复述,加强理解。)

  4.集体朗读课文

  (二)分析课文

  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人物形象分析:

  太丘:汉朝陈寔(shì),曾做太丘长。长,掌管。元方的父亲。

  “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看重承诺,守时。

  友:太丘的朋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不讲信用,迟到了不知检查自己的过失,反而当着元方的面责骂他的父亲且言语粗野,不讲礼貌。

  “友人惭,下车引之。”——知错能改。

  元方:七岁孩子。

  ——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为人的不足,表现了元方明白为人要讲诚信,要讲礼貌的处世原则;也反映了他的机智和思维的敏捷。(懂礼识义,聪明机灵的小孩。)

  “入门不顾”——对不讲诚信,不讲礼貌的鄙视;也反映了他得理不饶人、年少气盛和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三、质疑探究

  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明确:“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小知识:“家大舍小令外人”(谦称一家人中比自己大的用“家”字,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尊称别人用“令”字)。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

  1)是。有同学认为元方太没礼貌,得礼不让人,应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

  2)否。有的同学认为友人错在先,元方这样做情有可原,元方怒气未消,怎么可能理友人呢?还有同学认为元方还小,只有七岁,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很正常的,不能以**的眼光来看待他,不能对他求全责备。

  这样,这个问题在学生的争论中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

  四、学*体会

  本文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4

  【教材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是人教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此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主要是写陈太丘之子元方聪颖机智,懂礼识仪。文中“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借“陈元方责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人必须明礼诚信。

  【学情分析】

  这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很大困难。初一的学生毕竟才接触文言文,培养他们学*文言文的积极性、思考质疑的*惯非常重要。

  【课型】新授

  【教学方法】

  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激趣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感悟故事的内容。

  4、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

  2.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一些小故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布置学生预*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图片

  猜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画面,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表现机智聪明少年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行》。(板题)

  二、明确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学*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三、文学常识检查(填空,师强调)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一门。

  四、朗读、翻译

  1.你读我念。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检查预*(读准字音)

  3、文言文朗读一定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老师标出了这篇课文的节奏,看黑板,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4、你翻我译,自读课文,对照注释,试着翻译文章。

  5、你争我抢,抢答下列红体字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2)期日中、(3)太丘舍去

  (4)去后乃至、(5)元方时年七岁、(6)尊君在不

  (7)待君久不至、(8)相委而去、(9)则是无信

  (10)下车引之、(11)元方入门不顾

  五、你思我想(读懂了课文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2、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原文回答)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勇敢、明理

  4、“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

  “惭”字写出了“友人”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尽显人物羞愧的神情。“引”字则表明了友人想对元方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

  六、你讨我论

  1、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不失礼:①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失礼: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他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这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所以我觉得元方最后的举动略显失礼。

  2、《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的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陈元方的“方正”?

  (1)他懂得“信”的重要。

  (2)他懂得“礼”的重要。

  (3)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4)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七、你收我获。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是什么?

  八、你背我诵

  【布置作业】

  课后第四题

  课后第五题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就改。

  元方:聪明明礼直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5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了《咏雪》,我们品味了两个少年关于雪花的比喻句各自的妙处。今天,我们来学*《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小故事,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

  板书课题: 陈太丘与友期 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时看懂了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事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要求: 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

  (1)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2)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3)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请一生口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四、合作、探究几个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无对文章进行评论?

  既然作者未进行任何评价,那我们就文中的人物进行讨论。

  1.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的行为——陈太丘,友人和元方?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陈太丘:太丘舍去 ——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友 人:去后乃至 尊君在不? 怒 非人哉! 惭,下车引之

  ——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

  元 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入门不顾 (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可提示,如:“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元方如何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错误?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2.《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夙惠(天资聪慧)、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你认为应选自哪一门?理由?

  “方正”(正直不阿,为人正派,品行方正)——三个人物的言行都围绕信、礼展开。虽也表现了元方的聪敏,但主要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是核心。可见是借元方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礼”重要性。

  ——可见,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积累有关成语、名句。

  五、自由朗读,力争当堂成诵。

  六、作业

  ① 完成课后练*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7)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范文十份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1

  这是导学技能操练课,为了上好这课时,课前我们分工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由选材到构思到设计上课方案到实践,请教咨询了很多前辈的意见和建议,在反复的实践中完善我们的方案,最后在正式验收课时,我们2个的临场发挥都要比之前的实践要来的好,尤其是我的表现很镇定,即使在上课时出现了突发事故,也镇定自如的应对,而学生的表现也比较积极,可以说是比较圆满的.我们2个都能在既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的学*探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政节课里师生关系是比较和谐的.另外,由于备课过程中没设想到“相”,当有学生质疑它的意思时,我确实是吃了一惊,还好由于基础比较扎实,我在愣了一下之后能马上为学生解答,这让我确信,双基真的很重要,以后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双基教学.

  这次技能操练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在大学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认识到你付出了多少就必定收获多少的道理,我想每个人都要有这样一个阶段,让自己重新定位评价再认识自己.从教育局教研员的评课看来,虽然我跟宋老师的导学技能操练课还有很多有待改进完善的地方,可是看的出来,他是相当认真的听我们上课,可见在本校各位前辈的帮助指点还有我们自己的努力之下,我们收获了很多让我们受益终生的东西.

  当然,教学是永无止境的课题,作为教者,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是我们要有一桶水,经过这次磨练,我相信自己正在慢慢成长,我也知道前面的道路还有很长,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可是我相信自己在学校各位前辈的关爱帮助下成长的好,而且我也通过这次历练做好了思想心理准备,迎接新的磨练.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2

  最早听说要送教下乡,选了又选,最后确定《陈太丘与友期行》,想一想这节的内容比较简单10个字,学生容易理解,没有什么要讲的?最初准备采用的是以朗读为主的方式。最后发现,这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篇古,如果以朗读为主要学*方式,虽然培养了学生的言语感,但是不能够指导学生积累言实词,分析人物形象,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所以最终选择还是按照常规的言教学方式。

  为了这次“送教下乡”活动,我试讲了四次。在我们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帮助下,我们语备组几位老师的认真指导下,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努力下。我有几点感悟:一是好是改出的。二是堂永远是学生的天地,学生永远是主角,教师只是执行导演。

  本单单是导入的设计,我就进行了五次。一是采用师生问话的形式,“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体现少年儿童聪明智慧的故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事后发现学生回答的问题,要么是太熟悉的老掉牙,要么是学生根本没有听说过的。如果要学生把这个故事讲下,可能导入的部分就要花去五六分钟时间,从时间上不划算。二是采用讲故事《道旁苦李》,这就对老师语言表达有一个较高要求,而且这个故事讲下也需要三四分钟,从时间上考虑还是稍有些长。三是采用老师直接导入,“自古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也了解这样一位儿童陈元方。”四是以“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导入,结果发现我的故事还刚讲一半,学生就把最终的情节说出了,搞得老师讲故事有点尴尬。五是运用陈元方11岁时巧妙应答袁公的故事,这个故事,(fsir)与本元方七岁时的故事,有种水天相接的感觉,最终敲定用《元方善对》的故事。

  言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言字词的积累,如“期,舍,去,顾,引,尊君,家君,不”,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我当初设计了几个成语让说意思,如“不期而遇,舍*求远,瞻前顾后,抛砖引玉”。有几个班我是分为两大板块儿进行,先积累后运用,结果发现这种模式不灵活,说成语的意思有点费时间。后干脆就是“就字论字”。另外,老师还补充了一个表尊称与谦称词语的`知识,“加大舍小令外人。”句子的翻译主要就是举一个例子说明翻译句子的方法。

  讲故事环节。最初采用的是让学生根据图讲故事,效果并不好学生,只是把这篇翻译了一下。然后在另一个班告诉学生讲故事的时候要要介绍清楚,语言要生动形象,最终效果还是不理想,究其原因还是老师指导太过于笼统,学生思想上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让讲故事语言缺乏感染力。最后在我们主持人的点拨下,告诉学生讲故事的时候要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想使故事生动,必须加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描写。比如说友人怒,怎么样的友人怎么怒,我们可以填入盛气凌人,怒气冲冲,气急败坏的友人,友人气的直跺脚,用手指着元方大声的骂道,用力的甩了甩衣袖,面目狰狞的用咆哮的语气等等。然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讲故事,就比前几次生动形象了,其他的同学也愿意听。

  这堂的主体是学生。从最初的自主学*,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小组合作疏通大意,学生质疑,学生讲故事,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谈体会收获……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方面由易到难,有内到外,在能力的训练方面,由浅入深,不动口到动手,由朗读到讲故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了体验方面,有诚信、有礼到家风、国风的教育……回想起一句话“要让堂‘乱`起。”现在想想这句话真是有道理。在堂上,老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正襟危坐”,这样的事倍功半。

  这节也有许多的不足。一是学生的精彩表演后,教师评价不到位。。二是对堂上发生的意外,过早的下结论,打击了学生的兴趣。三是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还不是特别的自然。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3

  《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但它却是学生进入中学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在构思这篇课文的教案之初,一个重要的理念已经明确,那就是,规范学生养成学*文言文的良好*惯,教给学生学*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具体包括,学会看课后注释,养成圈点勾画的*惯,反复诵读,根据上下文揣摩,推理文意,学会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等等.因此,对以上理念的贯彻和实行应该说是贯穿本课教案设计的始终.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明确,反馈明确,落实明确.教学准备完成了,但教学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因为课堂教学设计只是我单方面的行为,如何有效地贯彻,还要看学生们的`反应和配合。

  课后我觉得令人满意的地方是,教学过程比较顺利,没有出现打扰课堂学*气氛的意外,教学辅助设备也运转正常.重要的是我所设想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得到了一个较完整的学*文言文的过程,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我想不足的地方也是很多,比如,在自读要求这一环节上,我提出的要求比较详细,但在接下去的教学环节中并没有逐一落实到位,只是抓住了认为比较重要的部分,这样给有心的学生造成一种老师教学前后照应不周的,比较粗放的印象.还有对于学生的提问,涉及面还可以更广一些,要加强课堂是所有学生的课堂的观念,不能光为了热闹和顺畅就只提问思维敏捷善于表达的学生,那些沉睡着的,羞怯的,敏感的心灵更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机会.还有一个小地方也不得不提,文中的元方,课下注释为陈纪,学生的回答是非常正确的,我当时心里想的是元方的父亲陈太丘的名字-陈实,当学生回答是陈纪时我当即予以反驳,但马上我脑子转了过来,是我错了.我想这虽然是个小插曲,但也给我一个警示,对待课堂教学的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要认真仔细,都要有充分的准备。

  虽然听课专家组里的校长和诸位高级老师给了我一些好的评价和鼓励,我还是始终觉得我有很多的不足和要继续学*的地方,一个明显的感觉是如何让自己的教学有特色,如何更深地挖掘教材,如何在初中语文的知识体系框架下,逐堂课逐学期逐学年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要求。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一个展示和提高自己的机会.我将力求自己做到学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和目标:随堂课要像公开课那样准备那样上!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4

  选择这一课作为公开课主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让学生主动发展,以朗读和研读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和朗读节奏、朗读情感,通过预*检测、小组讨论明确和巩固文言词句,通过翻译了解故事大意,通过研读与探讨课文内容,归纳人物性格特点,提升自身修养,培养探究精神,最后加以拓展延伸,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设计的流程是整体感知课文—小组合作翻译课文---研读课文---拓展提升。

  整体感知课文时,住要采用了听读、朗读、齐读等方式。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时让学生形成合作小组,从文中找出认为是重点的词语,结合注释进行理解、圈划,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合作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教师提醒翻译文言文“留、补、换、删、顺”法则,注意文中出现的省略句,翻译时应补充完整。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几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相互帮助,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常识,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研读课文设计了几个问题: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⑵友人听说太丘已走后,有什么反应?⑶当元方听完友人的话后,生不生气(生气),他是如何应答的?⑷听了元方的这番话,友人知错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环节主要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课文内容。

  设计“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这两个人物?”这个问题是在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学*刻画人物的技巧和方法,达到“学以致用”。

  合作探究设计了“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新课标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设计“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目的是通过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

  的有益启示”。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的要点,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在拓展延伸环节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一天,友人见到太丘,他将会对太丘说什么呢?”新课标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学生初步接触古文,觉得不*惯,基本上都要依靠老师的讲解才能理解课文,连下面的注释也不太会利用。今后,要加紧对他们的训练。陈太丘不讲信用的品格学生能够总结出来,可是他知错就改的好品德,学生无法识别,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不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今后上课要多化时间训练。在上课时,希望能尽快让学生适应古文的学*,所以老师讲解的多了一些,忽略了让学生反复的朗读课文,总觉得他们不能对课文深入的理解。作业多元化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开发学生多方面的学*潜能。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5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大致分了三步:

  第一步,课前让学生搜集白杨的资料,了解白杨的生长环境,外在特点,以便为下文体会白杨的内在品质作铺垫。课堂上通过朗读两个孩子的对话,归纳出白杨的外在形象——高大挺秀。

  第二步,深入研读父亲对孩子们说的话。通过朗读、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抓住关联词“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反复朗读,充分体验感悟,自由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最终体会白杨树不择环境,生命力强的特点。虽然此时学生还是不太明白爸爸说这句话的真正意思,但也是不要急。至少学生在此时已经体会到了白杨树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通过质疑: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继而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爸爸所要表达的自己的“心”。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接着又“浮起了一丝微笑”。由爸爸的神情变化深入体会最后一句话“那时因为他看见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通过联想:爸爸看到了什么,在想什么?体会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表面上是写物,实际上是喻人。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成长,经受磨练,成为祖国边疆的建设者。

  第三步,回过头来朗读爸爸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的时候说的那段话,从而真正领悟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现在读这句话,学生已经清楚地明白原来“树似人,人似树”啊,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合二为一。借此进一步体会文章表达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6

  在设计这篇课文时,我从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课文。一是从课文的内容入手,二是从感悟纪昌的品质入手。定好了思路,又觉得如果这样把课上完,完成教学任务,就显得课上得太*淡了。那么如何上出自己的亮点,上得特别一些,也就是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课堂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所以我设计本课的两大亮点。

  第一亮点,常言到"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激发学生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兴趣。我们都知道课题是课文的眼睛,所以我抓住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课上学生也能够抓住文眼提出了好几个问题,如:纪昌向谁学*射箭?学得怎么样?纪昌是怎样学*射箭的?等等,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亮点,学生是学*技能的人和学*生活本领的人,而方法是打开认识窗户的钥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上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教学给学生学*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学*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在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时,当学生基本上能把课文的内容说出来,我再补充,并教给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那就是在读书中要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这一亮点课上也得到很好的体现。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遗憾艺术。整节课虽然达成预期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遗憾。如给学生读的时间不是很多;教学语言不够充满激情,不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兴趣,特别是对学生评价的语言,虽然用了但是显得苍白无力。

  今后,在教学中一定加强自己在教学语言这方面的训练。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7

  《陈太丘与友期》是七年级学*的第一篇文言文,《咏雪》是同事上的,没有讲解字词,也没有讲解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所以我在上《陈太丘与友期》时,就着重要讲解文言文的学*方法。

  这节课按照余映潮老师对文言文的评点设计的。

  十分钟字词积累,主要是教师讲解重点字词,文言文词语积累的方法。

  十分钟课文译讲,主要是学生活动。

  十分钟课文赏析,分析人物,对比《咏雪》阅读。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

  十分钟背诵课文,学生活动。

  这样的.设计,来上第一节课,觉得重点很清晰。任务很明确,师生活动穿**行,学生学得很扎实。

  难点是人物赏析。对于课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很快学生做出了评价。对比阅读有些难度,学生只能从浅层面来谈,我就作以补充。

  整堂课,思路很清晰,环节很紧凑。

  只是背诵部分时间只剩下三分钟。

  可以压缩的环节:文学常识部分,译讲课文部分。

  需要改进的部分:学生译讲前,要说明白要求。

  这是一种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8

  许传敏《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它讲述了七岁儿童陈

  元方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文中人物形象鲜明,对话描写简洁明了。

  学生从语言表达上,思想上均会有较大的收穫,该文的教学能启迪学生心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不失是一篇好文章。

  我在设计本文时,重点採用了自主合作**的阅读方法,主要分成五板块进行:

  一、动口朗读感知内容,通过朗读要求学生读準字音、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动心细读互说译文,要求学生在自读中既要动口又要动心,并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想一想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以句子为单位,小组内互译课文。老师抽查学*效果并作点拨。

  三、动情精读,析说文句。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是动情,要读出课文的轻重缓急,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思考并互动交流发言。老师要进行示範性的朗读,特别是文中的关键性句子要进行具体指导,特别是文中的“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应该读出愤怒﹑斥责的语气。还有就是“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要读出理直气壮的反驳语气。

  四、动容品读,拓展延伸。要求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动容,要进入情景要读得有表情。然后思考:

  你认为元方是怎样一个孩子?友人人是怎样一个人?老师点拨:陈元方七岁就能懂礼识义,读完这篇文章后,你从中懂得了什幺道理?试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

  五、读背课文,教师小结。

  《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它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文中人物形象鲜明,对话描写简洁明了。

  学生从语言表达上,思想上均会有较大的收穫,该文的教学能启迪学生心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不失是一篇好文章。

  完成了《陈太丘与友期》的教学,反省自己的得失,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研究:

  (一)古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反覆朗读。

  只有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练*,学生才能逐步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进而体会到文章的内容及蕴涵的'道理,并通过说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不仅锻鍊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学生在谈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时也会受到情感薰陶,并获得思维的启迪,从而享受审美是乐趣。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準对阅读的要求。

  (二)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和分析如此深刻,拓展训练时,学生还引经据典,这是我在準备这堂课时没有想到的,当时我还设想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过渡问题,在这里都没有用上,学生是表现应该说很精彩,使我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使我感到在今天的教学中要大胆放手学生去想去做。

  (三)文言文教学,也要注意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9

  这是导学技能操练课,为了上好这课时,课前我们分工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由选材到构思到设计上课方案到实践,请教咨询了很多前辈的意见和建议,在反复的实践中完善我们的方案,最后在正式验收课时,我们2个的临场发挥都要比之前的实践要来的好,尤其是我的表现很镇定,即使在上课时出现了突发事故,也镇定自如的应对,而学生的表现也比较积极,可以说是比较圆满的.我们2个都能在既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的学*探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政节课里师生关系是比较和谐的.另外,由于备课过程中没设想到“相”,当有学生质疑它的意思时,我确实是吃了一惊,还好由于基础比较扎实,我在愣了一下之后能马上为学生解答,这让我确信,双基真的很重要,以后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双基教学.

  这次技能操练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在大学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认识到你付出了多少就必定收获多少的道理,我想每个人都要有这样一个阶段,让自己重新定位评价再认识自己.从教育局教研员的评课看来,虽然我跟宋老师的导学技能操练课还有很多有待改进完善的地方,可是看的.出来,他是相当认真的听我们上课,可见在本校各位前辈的帮助指点还有我们自己的努力之下,我们收获了很多让我们受益终生的东西.

  当然,教学是永无止境的课题,作为教者,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是我们要有一桶水,经过这次磨练,我相信自己正在慢慢成长,我也知道前面的道路还有很长,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可是我相信自己在学校各位前辈的关爱帮助下成长的好,而且我也通过这次历练做好了思想心理准备,迎接新的磨练.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10

  《陈太丘与友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同学们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好在这篇文章短小,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明白文章的大意。但是,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同学学*如何给文言**笔记,还要去分析人物的形象,最终把德育落到实处,的确不易,毕竟课堂只有四十分钟。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学生认真预*。在讲授这篇课文之前,我把预*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当然,学生的`认知水*不同,认真程度也存在着差异,所以,效果也就截然不同。

  在课堂教学上,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表现在导入的设计上。我选择了一个短小的故事导入,让同学们去分析并作出自己的选择。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健康和诚信,这就充分说明了同学们已经认识到了诚信和健康同等重要,自然而然的进入新课教学。

  2、表现在诵读上。我把教师范读,学生换读等多种读法相结合,目的让同学们在读的基础上感知,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或建议,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文章的一个重点就是分析人物形象,我有梯度的设计了四个问题,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对人物进行剖析,同学们认识到位,回答问题时积极性特别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4、表现在德育的落实上。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德育的培养,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行事,所以,我设计了“转换角色,畅所欲言”这一环节。“如今的社会都要讲究和谐,人和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假如你是这三个人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才能让每个人都不生气呢?”这个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的大脑更加兴奋,各抒己见,让同学们体会到了“转换位置,换位思考”的价值。

  当然,这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时间安排上前松后紧,致使在名言积累这一环节中,时间有些紧张,略显仓促。总之,在这一节课中,学生一直掌握着学*的主动权,他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精心组织语言,他们学到的不仅有知识和方法,而且收获到了学*的快乐。评课老师也认为本节课设计精巧,大胆,条理清晰,问题层次性强,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成为本节课的最大亮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