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教学设计 (菁华6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生*及创作成就。

  2、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情感。

  3、品味诗歌艺术特点,欣赏其中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诵读能力,把握诗歌情感和意境。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李商隐诗词名句,导入新课。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名利,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的抒情感怀类的诗篇,本课选读的《锦瑟》,就是其代表作。

  二、作家作品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潦倒终身。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体诗,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这首七律为李商隐(享年47岁,可惜才高命薄)离世前不久之作,凝缩着诗人匆匆一生里的,跌宕流离的命运,失落沮丧的际遇,讳莫如深的情感,梦幻绮丽的爱恋……,这一切,又如同他名姓中的那个“隐”字一样,影影绰绰,朦朦胧胧,依稀仿佛,似有似无,感觉得到,捉摸不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美学境界吸引着千百年的*读者。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诗歌史上“斯芬克斯之谜”。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朗诵录音,后教师作诵读指导,请学生朗读全诗。(感情基调:伤感哀怨)

  2、请学生简要串讲诗歌意思,教师稍作点拨。

  四、合作探究

  诗歌解析

  首联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一声感慨。

  颔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生梦蝶”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

  “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与怨愤。

  而“晓、春”又似乎蕴含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光明与生机的一种期盼。

  颈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

  “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

  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尾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如此哀怨怅恨的情怀哪里是现在回忆才感到的啊,在当时就已经令人惘然无措了。既然此等情怀在当时就如此,那么今朝追忆此情又会惹起怎样的怅恨,怎样的哀怨,怎样的苦痛呢?

  ——诗人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怅惘苦痛。

  请学生齐读全诗,体会其中感情。

  五、诗歌小结

  1、诗歌内容: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2、诗的情感:

  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3、诗的写作特点:

  大量用典(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

  4、诗歌艺术特色:

  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清丽的语言

  六、作业设计

  背诵全诗,课后搜集李商隐诗词及相关资料。

  板书:

  锦瑟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哀怨的基调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凄迷的意境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清丽的语言

《锦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

  2、理解内部结构;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四、常见的几种理解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伤。

  五、分析第一种理解

  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对全诗进行大意解说: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翻译出来: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翻译出来: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翻译出来: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六、分析其他几种理解

  1、下面摘录当代著名学者张中行的一段话,以备参考: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2、课堂活动:点读练*。请同学们给下面的话加上标点符号。弄清对《锦瑟》的几种解释。

  ⑴ 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⑵ 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⑶ 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摘自《诗学纂闻》)

  七、作业

  同步作业本上的练*。

  八、教后记

  1、实践了“用教材教”的思想,不定了学生学教材,老师教教材的做法;

  2、倡导了自主自学的学*风气。课堂大开放,让学生自己感悟,老师不必为控制课堂而感到吃力,讲一讲,变成了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

  3、理解了李商隐诗歌的`迷离风格,学*了多种表达技巧,强化了文言阅读能力的训练,学*了标点符号的运用。

《锦瑟》教学设计3

  知识与技能:

  1、 品味诗歌的形象,理解内部结构;

  过程与方法:

  2、 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品味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以及典故的理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 赏析《锦瑟》

  (一)教你方法:读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1、字面译诗

  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地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2、 理解主旨: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我们暂且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解读它吧:

  【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

  【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三、探究能力:

  历来对该诗主旨常见的几种理解: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伤。

  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者你认同上述哪种主旨理解)?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下面摘录当代著名学者张中行的一段话,以备参考: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四、检测:

  1、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2、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3、“此情”到底是什么情? (恋情说、悼亡说、自伤身世说……)

  4、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诗歌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5、该诗构思新奇,你认为体现在什么地方?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6、有人说,诗歌具有朦胧美,你认为又体现哪些方面?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这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五、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补注用典]:

  用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用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用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计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锦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商隐生*和艺术创作。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元解读。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情景再现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情感的丰富性,体味意境美

  学*重点:

  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

  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走*李商隐

  【仕途经历】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河南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 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忘恩负义。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便去世。

  【初恋情怀】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这些回忆旧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相恋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无果的爱情。春宵一刻,轻怜蜜爱;双飞彩凤、血泪相思,我们可以相信李商隐和女道士宋华阳的恋情既缠绵悱恻,又极其真诚的。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她的身影,终身难忘。他的一生都在这段回忆中怅惘与悲哀,直到李商隐晚年,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伉俪情深】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令狐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义山竟做了属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瞧不起义山。令狐说他背恩,更加嫌恶他。公元851年,李妻早逝,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壮年时即郁郁而殁。

  【其人其作】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其诗,或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或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或托古讽今以咏史,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早年的诗,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典丽精工、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李商隐的作品大多伤感情调比较浓重,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用典过多,隐晦难解,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

  活动一: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资料链接——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活动二: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1、 比兴起句(借瑟起兴)

  诗意解读:锦瑟呀,你为什么无缘无故要有五十根弦,每一音每一节都让我回想起美好的青春年华。教师可以以“思华年”作为理解此诗人情感的切入口带领学生鉴赏此诗。

  2、品典。四处用典的内容及用意

  庄周梦蝶 (庄生晓梦迷蝴蝶):

  一日,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他不禁纳闷:不知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化用这一典故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人生如梦,物与我、梦与醒,不知谁真谁假,谁虚谁实。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这里用此以描绘变幻迷离的氛围,是诗人梦幻般的身世或者是追求、幻灭、迷惆的心灵历程的象征,至于具体指什么方面的心灵历程,诗人并未提及,我们也无非搞清的必要,总之这种朦胧隐约使人浮想联翩。

  望帝啼鹃((望帝春心托杜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暮春啼哭,以至于口中流血,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

  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一事,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写诗人自己至死不泯的春心春恨——无论是梦是真,是回忆还是现实,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可能是他的美好理想,也可能是某种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但反过来想,这美好感受只回忆才有,这思念之情此生无望,只有待之来世!这一联即给人以怅然若失之感,意境朦胧凄迷。“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难言的愁绪与怨愤,无限悲怆!诗人借冤禽托写恨怀,既表达殷切的思念,又表达哀怨悲痛的情绪。

  鲛人泣泪(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

  此联诗人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冷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沧海、明月、珍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极其哀婉的妙境。“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它使人联想无穷,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

  暖玉生烟(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玉,在蓝田山。今陕西蓝田县,是著名的产玉地。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玉气却能穿透泥土,凡有美玉的地方则笼罩着若有若无的烟雾,远看则有,*看则无,可望而不可及。

  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或美好理想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的怅恨,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感追求、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颈联用“珠有泪”和“玉生烟”,再写自己回首往事的感受—只有眼泪和迷惘。联系上文看,前一句意在表明自己一生执著,然而不为人所知,美好的梦想,炽烈的思念无法实现,只有眼泪为伴了!后一句用玉埋地下只见其烟,写自己求而不得的迷惘,有一种恍惚隐约之感。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具体的象征意义如何,老师们大可见仁见智。(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总结:

  其颔联、颈联连续使用四个互不相关、寓意迷离的典故。四个典故营造的情绪意境迷离、缥缈、哀怨、清寥,或许都是诗人华年所经历的种种人生遭际、人生感觉的概括。这是李商隐的特点,他不是用典故说事,而是借典故营造情绪意境。

  梁启超读李商隐诗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可见,尽管这首诗的内容晦涩难解,但不影响其诗极高的美学境界,确实是一首读不懂的好诗!

  3、直抒胸臆: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过往的种种情感和经历已在心底沉淀了很久,现在再来回想,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实这种悲欢离合的人生历程和情感经历岂待今朝追忆时才有,就在它发生的当时已经让我感到怅然若失了,今日追忆则更加惆怅,不堪回首。唉,追忆逝水年华,一切都已恍如隔世了!

  小结诗歌内容: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四、探究主旨

  引导: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引导: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引导:“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评。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活动三: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引导:现在让我们借助一段动画影片,来感受走进这首诗的意境。

  资料链接——flasn影片《锦瑟》.

  学生观后结合诗歌及画面谈谈这首诗的意境。

  引导: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活动四: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

  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作业:

  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锦瑟》教学设计5

  1、题解: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或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2、译诗:

  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地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3、品典:

  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计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蓝田晶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观却元。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

  4、结构与主题:

  1~2句:由听瑟弦诉说思念往昔。

  3~4句:由庄周化蝶,望帝托鹃思念亲人。

  5~6句:由美人眼泪化珍珠,蓝田美玉化轻烟进一步眷恋。

  7~8句:追忆悲欢离合仍是一片茫然。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妨自己品味。

  5、鉴赏要点:

  构思新奇: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这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乐游园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锦瑟》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

  2、理解内部结构;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四、常见的几种理解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伤。

  五、分析第一种理解

  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对全诗进行大意解说: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翻译出来: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翻译出来: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翻译出来: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六、分析其他几种理解

  1、下面摘录当代著名学者张中行的一段话,以备参考: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2、课堂活动:点读练*。请同学们给下面的话加上标点符号。弄清对《锦瑟》的几种解释。

  ⑴ 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⑵ 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⑶ 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摘自《诗学纂闻》)

  七、作业

  同步作业本上的练*。

  八、教后记

  1、实践了“用教材教”的思想,不定了学生学教材,老师教教材的做法;

  2、倡导了自主自学的学*风气。课堂大开放,让学生自己感悟,老师不必为控制课堂而感到吃力,讲一讲,变成了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

  3、理解了李商隐诗歌的迷离风格,学*了多种表达技巧,强化了文言阅读能力的训练,学*了标点符号的运用。


《锦瑟》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阅读


《锦瑟》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1)

——《锦瑟》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锦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生*和艺术创作。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元解读。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情景再现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情感的丰富性,体味意境美

  学*重点:

  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

  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走*李商隐

  【仕途经历】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河南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 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忘恩负义。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便去世。

  【初恋情怀】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这些回忆旧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相恋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无果的爱情。春宵一刻,轻怜蜜爱;双飞彩凤、血泪相思,我们可以相信李商隐和女道士宋华阳的恋情既缠绵悱恻,又极其真诚的。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她的身影,终身难忘。他的一生都在这段回忆中怅惘与悲哀,直到李商隐晚年,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伉俪情深】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令狐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义山竟做了属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瞧不起义山。令狐说他背恩,更加嫌恶他。公元851年,李妻早逝,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壮年时即郁郁而殁。

  【其人其作】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其诗,或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或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或托古讽今以咏史,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早年的诗,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典丽精工、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李商隐的作品大多伤感情调比较浓重,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用典过多,隐晦难解,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

  活动一: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活动二: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1、 比兴起句(借瑟起兴)

  诗意解读:锦瑟呀,你为什么无缘无故要有五十根弦,每一音每一节都让我回想起美好的青春年华。教师可以以“思华年”作为理解此诗人情感的切入口带领学生鉴赏此诗。

  2、品典。四处用典的内容及用意

  庄周梦蝶 (庄生晓梦迷蝴蝶):

  一日,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他不禁纳闷:不知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化用这一典故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人生如梦,物与我、梦与醒,不知谁真谁假,谁虚谁实。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这里用此以描绘变幻迷离的氛围,是诗人梦幻般的身世或者是追求、幻灭、迷惆的心灵历程的象征,至于具体指什么方面的心灵历程,诗人并未提及,我们也无非搞清的必要,总之这种朦胧隐约使人浮想联翩。

  望帝啼鹃((望帝春心托杜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暮春啼哭,以至于口中流血,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

  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一事,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写诗人自己至死不泯的春心春恨——无论是梦是真,是回忆还是现实,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可能是他的美好理想,也可能是某种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但反过来想,这美好感受只回忆才有,这思念之情此生无望,只有待之来世!这一联即给人以怅然若失之感,意境朦胧凄迷。“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难言的愁绪与怨愤,无限悲怆!诗人借冤禽托写恨怀,既表达殷切的思念,又表达哀怨悲痛的情绪。

  鲛人泣泪(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

  此联诗人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冷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沧海、明月、珍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极其哀婉的妙境。“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它使人联想无穷,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

  暖玉生烟(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玉,在蓝田山。今陕西蓝田县,是著名的产玉地。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玉气却能穿透泥土,凡有美玉的地方则笼罩着若有若无的烟雾,远看则有,*看则无,可望而不可及。

  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或美好理想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的怅恨,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感追求、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颈联用“珠有泪”和“玉生烟”,再写自己回首往事的感受—只有眼泪和迷惘。联系上文看,前一句意在表明自己一生执著,然而不为人所知,美好的梦想,炽烈的思念无法实现,只有眼泪为伴了!后一句用玉埋地下只见其烟,写自己求而不得的迷惘,有一种恍惚隐约之感。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具体的象征意义如何,老师们大可见仁见智。(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总结:

  其颔联、颈联连续使用四个互不相关、寓意迷离的典故。四个典故营造的情绪意境迷离、缥缈、哀怨、清寥,或许都是诗人华年所经历的种种人生遭际、人生感觉的概括。这是李商隐的特点,他不是用典故说事,而是借典故营造情绪意境。

  梁启超读李商隐诗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可见,尽管这首诗的内容晦涩难解,但不影响其诗极高的美学境界,确实是一首读不懂的好诗!

  3、直抒胸臆: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过往的种种情感和经历已在心底沉淀了很久,现在再来回想,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实这种悲欢离合的人生历程和情感经历岂待今朝追忆时才有,就在它发生的当时已经让我感到怅然若失了,今日追忆则更加惆怅,不堪回首。唉,追忆逝水年华,一切都已恍如隔世了!

  小结诗歌内容: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四、探究主旨

  引导: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引导: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引导:“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评。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活动三: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引导:现在让我们借助一段动画影片,来感受走进这首诗的意境。

  资料链接——flasn影片《锦瑟》。

  学生观后结合诗歌及画面谈谈这首诗的意境。

  引导: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活动四: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

  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作业:

  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锦瑟》教学设计2

  [教学步骤]

  一、导入快速入题

  1.板书课题。

  2.播放瑟乐《淡月映鱼》。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弹奏的音乐?

  这是瑟所弹奏的《淡月映鱼》。瑟音清幽哀怨,适合弹奏悲怨的曲调。有人曾经这样来描述瑟乐,他说:如果说筝是青年的爽朗,琴是老者的沧桑,那么瑟便是中年的深沉。

  3.人到中年,在饱尝了人间冷暖,历经人生百态,阅尽沧海桑田之后,李商隐在《锦瑟》中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深沉的内心体验呢?让我们走进《锦瑟》。

  二、初读感受诗美

  1.播放《锦瑟》的朗读音频。

  师:你能说出本诗的情感基调吗?(哀婉伤感。)

  师:感情基调:哀婉伤感(情感要到位)

  语速:宜慢音调:低沉节奏:顿挫

  2.同学们依据朗读提示和视频范读,自由读诗。

  3.点学生读。师适当点评。

  4.学生齐读。

  三、品读走入诗境

  1.你能找到诗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吗?大声告诉我。

  明确:惘然。

  师:惘然,迷糊不清貌。

  2.诗作中作者是如何传达伤感而又迷惘的情感的?你能选择其中一联,帮助我们解读吗。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怨恨以难言。

  “锦瑟”,其形美丽精致;其声清幽哀怨,常与忆念、离别等悲怨情绪相联结。如元代元好问有云:佳人锦瑟怨年华。宋代贺铸:锦瑟年华谁与度。“无端五十弦”,犹言没来由地,*白无故地,此时人痴语。锦瑟到底有多少弦,并不是锦瑟的过错,可是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阿,你干嘛要有那么多弦?“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拨动一根琴弦。瑟具五十弦,拨动瑟弦,繁音促节,令听者顿生烦乱思绪,所谓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故一音一节皆引思绪,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由此也可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思华年”,直言本作是追思之作。华年,所谓美丽的青春年华,主眼在华年盛景。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生晓梦”,梦,美好而短暂,不禁让人伤感。美好而虚缈的梦境令人神往却让人迷惘。

  “杜宇啼春”,托冤禽之悲啼,表达诗人无限的悲感和难言的怨愤,哀怨而悲凄的情调。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的事物的怀念。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玉生烟。

  “沧海月明”、“明珠泣泪”,高旷皓静,凄寒孤寂的境界,表达了世事难以两全的怅惘伤感的情调。

  对于诗人玉谿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美丽温暖却虚无缥缈之境,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与迷惘。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的。玉谿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谿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情肠九曲。

  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思华年”相为呼应。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师小结全诗:

  同学们说得很精彩。

  锦瑟装饰精美,乐音哀怨。繁弦促节之间心绪难*,让我不禁遥想那美丽却充满怅惘的盛景华年。年少轻狂,谁不爱追梦?然而一切美梦,终究如烟消散,这叫我如何不哀怨,如何不流泪?如今时过境迁,回首盛景华年,岂待今朝追忆才感无穷怅恨?就是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那么今朝怅恨,有当如何?一曲三叹,言有尽而意无穷。

  3.同学们通过意象的赏析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充满伤感迷惘的凄美之境,给人以无比新鲜而动人的感受。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意象有这般的魅力。

  (板书)晓梦、春心、珠泪、玉烟,我们试着找找这四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朦胧,说不清道不明。运用神话传说典故。很美,凄美。)

  明确:(板书)朦胧凄美非现实性。

  这种意象特别适合表达李商隐复杂变化,惆怅莫名的浩茫的心境。

  同学们,你们有过这种体验吗?我相信花样年华的同学们,一定会有那种朦朦胧胧,说不清道不明因由的伤感,对吗?

  犹如《锦瑟》中,作者极尽意象就是想要传达出这种浓烈的扑朔迷离,无涯无际的情思。我想我们可以不必追究事因(自伤身世,恋情,悼亡等等),而应通过作品意象特点,把握其总体情感内涵,去领略其诗意与诗美。

  4.我想更多地了解李商隐,一定会对我们理解李商隐有所帮助。

  同学们,你们对于李商隐有怎样的了解?对于这篇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说。

  我来整理和补充:

  (1)在那个风雨飘摇,行将衰败倾覆的晚唐。又一个“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的特殊时代,李商隐应运而生,其诗以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

  但是,由于政治宗派的残酷斗争,这样的大诗人于荥阳病逝后,文坛竟然出奇地沉默,极少有人赋诗来悼念他。现在仅存的两首《哭李商隐》皆出自其生前挚友、诗人崔珏之手。

  (2)哭李商隐(其二)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崔珏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有“襟抱”且终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坚,却以“未曾开”收句。这是怎样一个经历坎坷仕途、怀才不遇的李商隐啊!

  (3)李商隐(约813—约858)出生在时世没落的晚唐,家世孤弱衰败,仕途失意沉于下僚,妻子王氏早逝。从而形成了他灵心善感的性格,情感丰富细腻,他秉赋才情,最终卓立于世。

  四、研读拓宽思维

  1.《锦瑟》中非现实性意象的使用,在李商隐的一些无题诗中也有体现,让我们尝试利用这两首无题诗来进一步验证李诗的意象的独特性:

  (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本诗是写作者在恋爱的重重阻隔中,表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至死不变,也想象对方因日夜相思而形容憔悴,所以在绝望中依然寄托着微茫的希望。

  春蚕蜡炬,到死成灰:至情至性,恐怕已经超越了爱情而具有执著人生的永恒意义。

  蓬山,青鸟:内心的遥想,是不现实的,这种希望是美好的,但是早已暗含了结局,只是无望中的希望,但正因为如此更见作者情之真挚。

  (2)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是写作者昨夜参加贵家的盛大宴会,与意中人*间相遇,表达了难得结合,却目成心许的爱情体验。

  彩凤、灵犀: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作者虽无力到达,却终身难忘,无法排遣的内心世界。

  2.李商隐与杜甫一样,在情思的.沉郁上十分相*。

  不同的是,杜甫外向,诗思经常面向社会江山朝市之间,诗境与社会与自然直接沟通。李商隐转向内心,内在浩浩茫茫,无际无涯,扑朔迷离。成为唐诗中达于浑化层次的一种新境界。

  关于这一点,同学课后去搜集相关资料以作验证,我们以后找机会再交流。

  五、小结全诗

  同学们,课要结束了,但是我们穿越千年的唐诗之旅并没有结束。让我们用情感作为沟通古今的桥梁,用真心品味真情,诚如朱光潜先生所言,从诗中感受那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

《锦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生*及创作成就。

  2、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情感。

  3、品味诗歌艺术特点,欣赏其中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诵读能力,把握诗歌情感和意境。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李商隐诗词名句,导入新课。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名利,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的抒情感怀类的诗篇,本课选读的《锦瑟》,就是其代表作。

  二、作家作品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潦倒终身。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体诗,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这首七律为李商隐(享年47岁,可惜才高命薄)离世前不久之作,凝缩着诗人匆匆一生里的,跌宕流离的命运,失落沮丧的际遇,讳莫如深的情感,梦幻绮丽的爱恋……,这一切,又如同他名姓中的那个“隐”字一样,影影绰绰,朦朦胧胧,依稀仿佛,似有似无,感觉得到,捉摸不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美学境界吸引着千百年的*读者。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诗歌史上“斯芬克斯之谜”。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朗诵录音,后教师作诵读指导,请学生朗读全诗。(感情基调:伤感哀怨)

  2、请学生简要串讲诗歌意思,教师稍作点拨。

  四、合作探究

  诗歌解析

  首联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一声感慨。

  颔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生梦蝶”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

  “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与怨愤。

  而“晓、春”又似乎蕴含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光明与生机的一种期盼。

  颈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

  “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

  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尾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如此哀怨怅恨的情怀哪里是现在回忆才感到的啊,在当时就已经令人惘然无措了。既然此等情怀在当时就如此,那么今朝追忆此情又会惹起怎样的怅恨,怎样的哀怨,怎样的苦痛呢?

  ——诗人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怅惘苦痛。

  请学生齐读全诗,体会其中感情。

  五、诗歌小结

  1、诗歌内容: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2、诗的情感:

  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3、诗的写作特点:

  大量用典(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

  4、诗歌艺术特色:

  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清丽的语言

  六、作业设计

  背诵全诗,课后搜集李商隐诗词及相关资料。

  板书:

  锦瑟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哀怨的基调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凄迷的意境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清丽的语言

《锦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生*及创作成就。

  2、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情感。

  3、品味诗歌艺术特点,欣赏其中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诵读能力,把握诗歌情感和意境。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李商隐诗词名句,导入新课。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名利,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的抒情感怀类的诗篇,本课选读的《锦瑟》,就是其代表作。

  二、作家作品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潦倒终身。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体诗,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这首七律为李商隐(享年47岁,可惜才高命薄)离世前不久之作,凝缩着诗人匆匆一生里的,跌宕流离的命运,失落沮丧的际遇,讳莫如深的情感,梦幻绮丽的爱恋……,这一切,又如同他名姓中的那个“隐”字一样,影影绰绰,朦朦胧胧,依稀仿佛,似有似无,感觉得到,捉摸不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美学境界吸引着千百年的*读者。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诗歌史上“斯芬克斯之谜”。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朗诵录音,后教师作诵读指导,请学生朗读全诗。(感情基调:伤感哀怨)

  2、请学生简要串讲诗歌意思,教师稍作点拨。

  四、合作探究

  诗歌解析

  首联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一声感慨。

  颔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生梦蝶”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

  “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与怨愤。

  而“晓、春”又似乎蕴含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光明与生机的一种期盼。

  颈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

  “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

  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尾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如此哀怨怅恨的情怀哪里是现在回忆才感到的啊,在当时就已经令人惘然无措了。既然此等情怀在当时就如此,那么今朝追忆此情又会惹起怎样的怅恨,怎样的哀怨,怎样的苦痛呢?

  ——诗人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怅惘苦痛。

  请学生齐读全诗,体会其中感情。

  五、诗歌小结

  1、诗歌内容: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2、诗的情感:

  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3、诗的写作特点:

  大量用典(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

  4、诗歌艺术特色:

  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清丽的语言

  六、作业设计

  背诵全诗,课后搜集李商隐诗词及相关资料。

  板书:

  锦瑟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哀怨的基调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凄迷的意境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清丽的语言

《锦瑟》教学设计5

  [教学步骤]

  一、导入快速入题

  1.板书课题。

  2.播放瑟乐《淡月映鱼》。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弹奏的音乐?

  这是瑟所弹奏的《淡月映鱼》。瑟音清幽哀怨,适合弹奏悲怨的曲调。有人曾经这样来描述瑟乐,他说:如果说筝是青年的爽朗,琴是老者的沧桑,那么瑟便是中年的深沉。

  3.人到中年,在饱尝了人间冷暖,历经人生百态,阅尽沧海桑田之后,李商隐在《锦瑟》中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深沉的内心体验呢?让我们走进《锦瑟》。

  二、初读感受诗美

  1.播放《锦瑟》的朗读音频。

  师:你能说出本诗的情感基调吗?(哀婉伤感。)

  师:感情基调:哀婉伤感(情感要到位)

  语速:宜慢音调:低沉节奏:顿挫

  2.同学们依据朗读提示和视频范读,自由读诗。

  3.点学生读。师适当点评。

  4.学生齐读。

  三、品读走入诗境

  1.你能找到诗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吗?大声告诉我。

  明确:惘然。

  师:惘然,迷糊不清貌。

  2.诗作中作者是如何传达伤感而又迷惘的情感的?你能选择其中一联,帮助我们解读吗。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怨恨以难言。

  “锦瑟”,其形美丽精致;其声清幽哀怨,常与忆念、离别等悲怨情绪相联结。如元代元好问有云:佳人锦瑟怨年华。宋代贺铸:锦瑟年华谁与度。“无端五十弦”,犹言没来由地,*白无故地,此时人痴语。锦瑟到底有多少弦,并不是锦瑟的过错,可是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阿,你干嘛要有那么多弦?“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拨动一根琴弦。瑟具五十弦,拨动瑟弦,繁音促节,令听者顿生烦乱思绪,所谓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故一音一节皆引思绪,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由此也可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思华年”,直言本作是追思之作。华年,所谓美丽的青春年华,主眼在华年盛景。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生晓梦”,梦,美好而短暂,不禁让人伤感。美好而虚缈的梦境令人神往却让人迷惘。

  “杜宇啼春”,托冤禽之悲啼,表达诗人无限的悲感和难言的怨愤,哀怨而悲凄的情调。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的事物的怀念。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玉生烟。

  “沧海月明”、“明珠泣泪”,高旷皓静,凄寒孤寂的境界,表达了世事难以两全的怅惘伤感的情调。

  对于诗人玉谿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美丽温暖却虚无缥缈之境,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与迷惘。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的。玉谿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谿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情肠九曲。

  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思华年”相为呼应。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师小结全诗:

  同学们说得很精彩。

  锦瑟装饰精美,乐音哀怨。繁弦促节之间心绪难*,让我不禁遥想那美丽却充满怅惘的盛景华年。年少轻狂,谁不爱追梦?然而一切美梦,终究如烟消散,这叫我如何不哀怨,如何不流泪?如今时过境迁,回首盛景华年,岂待今朝追忆才感无穷怅恨?就是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那么今朝怅恨,有当如何?一曲三叹,言有尽而意无穷。

  3.同学们通过意象的赏析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充满伤感迷惘的凄美之境,给人以无比新鲜而动人的感受。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意象有这般的魅力。

  (板书)晓梦、春心、珠泪、玉烟,我们试着找找这四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朦胧,说不清道不明。运用神话传说典故。很美,凄美。)

  明确:(板书)朦胧凄美非现实性。

  这种意象特别适合表达李商隐复杂变化,惆怅莫名的浩茫的心境。

  同学们,你们有过这种体验吗?我相信花样年华的同学们,一定会有那种朦朦胧胧,说不清道不明因由的伤感,对吗?

  犹如《锦瑟》中,作者极尽意象就是想要传达出这种浓烈的扑朔迷离,无涯无际的情思。我想我们可以不必追究事因(自伤身世,恋情,悼亡等等),而应通过作品意象特点,把握其总体情感内涵,去领略其诗意与诗美。

  4.我想更多地了解李商隐,一定会对我们理解李商隐有所帮助。

  同学们,你们对于李商隐有怎样的了解?对于这篇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说。

  我来整理和补充:

  (1)在那个风雨飘摇,行将衰败倾覆的晚唐。又一个“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的特殊时代,李商隐应运而生,其诗以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

  但是,由于政治宗派的残酷斗争,这样的大诗人于荥阳病逝后,文坛竟然出奇地沉默,极少有人赋诗来悼念他。现在仅存的两首《哭李商隐》皆出自其生前挚友、诗人崔珏之手。

  (2)哭李商隐(其二)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崔珏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有“襟抱”且终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坚,却以“未曾开”收句。这是怎样一个经历坎坷仕途、怀才不遇的李商隐啊!

  (3)李商隐(约813—约858)出生在时世没落的晚唐,家世孤弱衰败,仕途失意沉于下僚,妻子王氏早逝。从而形成了他灵心善感的性格,情感丰富细腻,他秉赋才情,最终卓立于世。

  四、研读拓宽思维

  1.《锦瑟》中非现实性意象的使用,在李商隐的一些无题诗中也有体现,让我们尝试利用这两首无题诗来进一步验证李诗的意象的独特性:

  (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本诗是写作者在恋爱的重重阻隔中,表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至死不变,也想象对方因日夜相思而形容憔悴,所以在绝望中依然寄托着微茫的希望。

  春蚕蜡炬,到死成灰:至情至性,恐怕已经超越了爱情而具有执著人生的永恒意义。

  蓬山,青鸟:内心的遥想,是不现实的,这种希望是美好的,但是早已暗含了结局,只是无望中的希望,但正因为如此更见作者情之真挚。

  (2)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是写作者昨夜参加贵家的盛大宴会,与意中人*间相遇,表达了难得结合,却目成心许的爱情体验。

  彩凤、灵犀: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作者虽无力到达,却终身难忘,无法排遣的内心世界。

  2.李商隐与杜甫一样,在情思的沉郁上十分相*。

  不同的是,杜甫外向,诗思经常面向社会江山朝市之间,诗境与社会与自然直接沟通。李商隐转向内心,内在浩浩茫茫,无际无涯,扑朔迷离。成为唐诗中达于浑化层次的一种新境界。

  关于这一点,同学课后去搜集相关资料以作验证,我们以后找机会再交流。

  五、小结全诗

  同学们,课要结束了,但是我们穿越千年的唐诗之旅并没有结束。让我们用情感作为沟通古今的桥梁,用真心品味真情,诚如朱光潜先生所言,从诗中感受那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


《锦瑟》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2)

——《锦瑟》教学设计(5)份

  《锦瑟》教学设计 1

颔联:表现了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怨愤。颈联:表现了诗人爱慕高尚的执著。尾联:收束全诗,说明了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3、通过多媒体课件,师生进一步探讨诗歌内容,把握感情脉络。(1)A、学生理解首联内容;B、首联运用民歌的'比兴手法。诗人用瑟起兴不是没有原因的,瑟本是可以演奏各种情调的乐器,但人们往往喜欢把它跟哀怨的情调联在一起,给人一种凄凉悲怨的感觉。(2)A、学生理解"庄生迷蝶"、"望帝托心"典故的内容。B、这一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昔日的理想和情景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确实使人迷恋,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3)A、学生理解"海月珠泪"、"蓝田玉烟"典故的内容。B、诗人用"海月珠泪"和"蓝田玉烟"的典故,写了两幅美好的画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以让我们品读!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这两幅画图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一致的。(4)"尾联"内容比较明白,让学生通过朗诵理解。五、课堂小结(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1、内容:诗人用"锦瑟"起兴,追忆变幻若梦的身世,怀才不遇的遭遇,抒发惆怅失意的感情。2、艺术个性:运用典故,比兴、象征等手法,写出了笼罩全诗的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回、凄迷朦胧的情调,反映出一个衰微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诗中的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诗人用它们创造出了空灵清丽,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注:把这篇教学设计贴上博客的目的是担心丢失。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锦瑟》教学设计 2

  情感解析

  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参考资料:关于这首诗的旨意,有下面几种观点:

  苏轼:咏瑟抒情朱彝尊:深悼亡妻何焯:自伤身世程湘蘅:自序其诗钱钟书:自寓创作

  1、自伤身世说

  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2、悼念亡妻说

  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3、自比文才说

  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摘自《诗学纂闻》)

  4、恋情难忘说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教师谈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这首诗歌是追忆人生感慨爱情兼而有之的。

  我们同学的鉴赏和一些名家“英雄所见略同”。有一些同学甚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都非常好。“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阅读本就应该是读者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以及审美趣味等因素,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式。去积极感知、体验并补充作品的形象,从而把阅读的作品创造性地转化为带有读者个体色彩的更加具体、生动的“作品”。但是不得不说,我们同学的理解,虽然能有自己的个性色彩。但在表述上,却不够规范,让人听来缺乏合理性,不能自圆其说。

  *年来一些侧重考查考生古诗阅读鉴赏个性表达能力的开放题型渐渐在高考中在占了相当的比例,且分值较高,一般在5分-8分。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置指向鲜明的标准化的唯一答案,而是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运用高考古诗鉴赏的解题方法作出个性化的回答,而且大都要求评价诗人思想感情。那接下来,我们就结合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的思想感情评价类试题来谈谈在做此类题型时如何规范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表述更加合理。

  开放性诗歌鉴赏中综合评价类题型的答题策略

  这种题型的主要设问形式或标志性词语是“你认为……”、“你是否同意……,为什么”、“你觉得……”等,或者在题干中明示“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等。

  做此种题型的根本是审清题干,紧扣文本,规范表述。

  (一)审清题干信息,明确亮出个人观点。切不可模棱两可,观点不清不楚。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的显信息和潜信息,明确要求作答的角度。关键看问号,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忌乱答一通。

  (二)紧扣文本,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知人,即要了解诗人生*及主要作品风格。社会时代背景不同,诗人的身世经历不同,人生理想、价值追求及其审美*惯不同,都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和情感主旨各有特点。

  紧扣文本

  1、把握意象意境的感情倾向

  在回答表述时要就意象和意境来谈个人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所以,在表述中紧扣意象和意境的感情倾向是极为重要的。

  2、用心揣摩字词的传神性

  古人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而对诗歌的鉴赏也同样建立在准确理解诗歌语言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对诗歌中的一些传神的动词、副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等更要用心揣摩,因为开放性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之一就是要求考生比较字词的不同的表达效果。所以,我们在回答表述时,关键一点就是要结合某些字词的传神性,来分析诗人的意旨。

  3、结合表现手法的功能效果

  在鉴赏和阐释时一定要明白诗歌整体或局部所采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够根据不同的表达技巧准确阐释其不同的作用。

  4、分析诗歌内容的关联

  一定要理清诗歌前后所写的分别是什么内容,这些内容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一般情况下,前后内容之间的关联主要表现为拓展、加深、提高等等。只有在明确了这些关联的基础上,对诗歌的阐释才不致于迷失方向。

  (三)规范表述,条理清晰

  规范表述

  总体模式

  诗的句(上阙或下阙),运用手法,起了xxxxxx的效果,借助xxxxx意象,描绘出情景(塑造了形象),语言xxx(语言风格)表达了xxx的内容,(内容)从而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

  条理清晰

  注意表达的条理性、简明性。

  1、最好依照题目提问顺序一问一问地答。

  2、最好采用数字序号或字母分点来答

  3、最好按照先总说(或具体分析)后分说(总说)的思路来答。

  4、注意用语准确,书写规范。

  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审美体会,通过联想、想像,对诗歌进行了再创造,或多或少地从不同角度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说明,美是多方面的,文学作品是多向性的,文学作品本就需要个性化解读的。希望我们同学能化知识为能力,在今后的诗歌鉴赏中能紧扣文本,个性化地去赏析作品。规范合理地抒发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作业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是一首思乡之作。有人认为该诗表现乡思的怅惘无奈、沉痛悲伤;也有人认为这乡思非但不悲,而且是一种心灵的慰藉,甚至还流露出欣喜愉悦。那么,你是怎样认为的呢?为什么这样认为?

  《锦瑟》教学设计 3

  (一)知识目标:

  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二)能力目标:

  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三)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

  学*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四)重点:

  鉴赏本诗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五)难点:

  本诗的旨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若繁星。但其中有一个诗人,他一不小心陷入了朋党之争,成为政治大斗争的牺牲品,这个诗人就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让无数人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旨意,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探讨这一首诗。

  二、对于李商隐,我们并不陌生,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乐游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三、作者简介: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终年四十六岁,可谓英年早逝。(介绍文学上的贡献及“牛李党争”)

  四、朗读指导: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五、典故补解:

  1、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名子规,啼声非常悲凄。

  2、良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通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六、内容精析(师生互动,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

  (一)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无端”是什么意思?传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无缘无故,没有来由,此有发问之意。瑟弦的多少原本是无从发问之事,于无从发问处发问,正表明情绪的强烈浓重,表明心中某种情绪积累已久、积累已深,迫切需要宣泄。

  2、作者强调“一弦一柱”有何用意?

  ☆“弦”“柱”与“华年”相联系,又与上文的“五十”相呼应,表明心中情感的强烈浓重。锦瑟弦多而音繁,则华年事多而情浓。强调“一弦一柱”,则表明每一件事都很值得回忆,每一件事都会引起强烈的感触。

  3、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由“五十弦”想到了年*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既就锦瑟起兴引出年华虚度的伤痛;又是以锦瑟作比,含蓄表达怀抱利器而埋没于世的悲愤。瑟为锦瑟,制作精良,装饰华美;人为俊彦,饱读诗书,志气凌云。瑟无端制成了五十弦,人也不明不白地,将*半百了(李商隐只活到46岁,这里说“五十”是取其约数)。

  4、作者为何由瑟入笔起兴?(幻灯片无,另讲)

  ☆或者是因为见到锦瑟而引起追忆;或者是因为听人弹瑟而触发感受;或者是因为亲自操瑟而引出心事。这里的不明确是“朦胧”特点的体现,也正是“朦胧”的好处:可以为欣赏者提供更广阔的欣赏品味的空间。

  (二)颈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典故“庄生梦蝶”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①体现世事的变化难测,难于把握。②表明美好梦想的幻灭,迷惑怅惘。曾经的追求终成幻影,曾经的美梦终于成空。……

  2、典故“杜鹃伤春”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①听瑟的感觉:听到锦瑟音哀曲怨,就如听到杜鹃鸟送春归去的凄婉之音。②伤逝与无奈:自己年华已逝,事事成空,今生今世恐怕再无转机;死掉之后,也只会如望帝一样留下无限悲凄。③不甘之情:望帝之心通过杜鹃之啼传达出来;鼓瑟之人一片心思通过音乐传达出来;我的一片心思则会通过诗作传达出来。不能将其轻弃。④惋惜之意:可叹望帝一片赤诚却是如此结局;可叹望帝一份“春心”只能以哀啼相告;可惜我们的心思总是只能以另一种方式传达。……

  3、这两句诗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绪?

  ☆梦幻美好迷离怅惘//怨愤哀怨凄凉悲苦不甘

  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

  (三)颔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典故“鲛人泣珠”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①鲛人泣泪为珠;鼓瑟者因痛苦心事奏乐:美丽总是与痛苦相连;②月亮、珍珠、泪珠都是圆而亮的,前二者相映,原本美丽异常,加上泪珠,却构成了一种凄楚之美。③“沧海”极易令人想起“沧海桑田”的成语,有隐指今昔变化巨大之意;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痛苦,在今天回忆起来,都成为一种美丽。……

  2、典故“良玉生烟”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或指美好时光,或指美好梦想,或指美好情缘,或指美好前途:①异常美好却无从把握,难于得到,甚或连踪迹都难于寻觅;②就如玉深埋地下却又露有痕迹一样,此情深埋心中却又时有显露;③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④可以望见却难以企及。……

  3、上下联各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空旷寂寥孤独冷清凄美//美丽朦胧似真似幻若即若离

  (四)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此情”呼应上文何处?

  ☆“此情”与“思华年”相呼应。

  2、“惘然”怎样解释?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3、这句诗可作怎样的理解?

  (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①说明“此情”存在时间已经很长(扣“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彼时见烟即已知玉存在,由此生情)。

  ②说明对“此情”的无奈:当时面对“此情”就无办法,今天面对“此情”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七、意旨的几种观点:

  苏轼:咏瑟抒情朱鹤龄:深悼亡妻何焯:自伤身世程湘蘅:自序其诗

  钱钟书:自寓创作

  一般说法: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晚年追叙*生、自伤身世之辞

  举例解说此诗:

  1、自伤身世:锦瑟呀,你为什么偏偏是五十根琴弦呢?聆锦瑟繁弦的一音一节,都让我回忆起已逝的美好年华。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我曾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无限的悲感和难言的冤愤,托付给送春归去带着凄音的杜鹃。我身世悲凉,像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我理想破灭,如蓝田山日光煦照,化山中美玉为气烟。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知无穷的怅恨?早在当时我已感到不胜惆怅。

  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八、艺术特色:

  1、抒情含蓄。中间两联追怀往昔,并没有指实年月日期和涉及具体的人事内容,而是化用了四个典故,营造出“庄生梦蝶”、“杜鹃伤春”、“明珠落泪”、“良玉生烟”四个静谧、清丽、迷离而含带凄伤的画面,以象征自己的遭际,寓托自己的心境,从而让读者去揣测、体认寄寓其中的心情意绪,去寻味、把握隐伏其下的情感内涵。情感内容虽隐约不明,感伤情调却明显无疑。

  2、对仗工整。本诗所用四个典故,原本风马牛不相及,诗人立足于自身抒情需要而加以调度驱谴,使其马牛同栏而联姻对偶。从旨意看,四句诗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呼应。从形式看,则颔联以“望帝”对“庄生”、以“春心”对“晓梦”、以“托”对“迷”、以“杜鹃”对“蝴蝶”;颈联则以“蓝田”对“沧海”、以“日暖”对“月明”、以“玉生烟”对“珠有泪”,无论词性还是词语结构,都属对工稳,一丝不苟。尤其是以“蓝田”对“沧海”,甚是巧妙。“蓝田”本是地名,但作者却借其字面本义,以“田”对“海”(古人常以此两者相对,“沧海桑田”即其显例),以“蓝”对“沧”(“沧”字本义是青色),变借对为工对,由此可见李商隐择字用语的考究。

  3、意境朦胧。此诗营造的四个画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清丽、静谧,而又如梦似幻,似雾中看花,水中望月。“庄生”句本就是描绘梦境,“望帝”句则是一个*似神话的虚幻传说,颈联两句虽有日月映照,但同时有烟雾弥漫、水汽蒸腾。画面的虚幻迷离,抒情的含蓄婉约,典故、象征、暗喻手法的兼举并用,使诗呈现出一种隐约朦胧、云裹雾障的意境,也使历来难以计数的读者于此探隐索微,留恋忘返,极富吸引力。因而,尽管人们对此诗旨意不甚了了,却依然为它的情调、画面、气氛、意境所吸引,吟诵于口而思索于心。这真是一个有意味的审美现象。

  《锦瑟》教学设计 4

  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美。

  教学难点:

  结合诗的多向旨意,学会诗歌鉴赏中规范的语言表述。

  教学方法:

  研讨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以歌曲《别亦难》为背景音乐,营造氛围。全班一起背诵《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诗作者是谁(李商隐)。他还有哪些有名的诗句,哪位同学能说说?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作者简介

  那写出这些优美诗歌的诗人有着怎样的一生呢,哪位同学能介绍下?(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李商隐(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河南人。文学史上将其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一生仕途坎坷,因无意卷入朋党之争的漩涡,受到两派的打压、排挤,终身抑郁不得志。其情感经历也异于常人,年轻时曾有一场为世俗所不容的爱情,后与妻子琴瑟相合,但中年丧妻。四十六岁就悒郁而亡。他仕途的坎坷,情感的失意,性格的善感,导致其诗忧郁感伤,常慨叹个人的沦落和世运的衰微,揭示政治的黑暗。由于他多愁善感和复杂的意念,其诗常避实就虚,具有象征意味。其诗想像奇妙,词句精警,色彩浓丽,常镶嵌典故,意境朦胧。

  创作《锦瑟》时诗人46岁,罢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本诗借助典故、比兴、象征等手法,极耐人寻味……

  三、朗读指导:(3分钟)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大致理解诗歌主旨。

  总体内容: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译文]

  锦瑟啊,你为什么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念黄金华年。我心像庄子,在清晨为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而迷惘。又像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发生之时,早已惘然。

  然后教师范读。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全班读。

  四、鉴赏内容

  感受形象,体味意境,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喜欢这首诗歌的哪一句或几句,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分组讨论后,形成个人的鉴赏文字,100字左右)

  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参考资料:

  首联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此句给人以凄凉之感。颔联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虚度年华的感叹。

  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典故事: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暗含怀才不遇之情;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也可以另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难言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上下衔接自然,用典工巧。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又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作者翻出新意义。“珠有泪”,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石韫玉而山辉”,但诗人独走蹊径: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是寄寓的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艺术特色:

  这首诗相当典型地体现出李商隐无题诗意象的空灵优美、扑朔迷离。如“沧海月明珠有泪”两句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典故、象征、比喻三法兼用并举,不仅对仗工稳,而且造句精丽,词采斐然,月、珠、泪、日、玉、烟等字的选用,无不给人以玉润珠圆的感受。

  《锦瑟》教学设计 5

  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

  2、理解内部结构;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四、常见的几种理解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伤。

  五、分析第一种理解

  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对全诗进行大意解说: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翻译出来: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翻译出来: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翻译出来: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六、分析其他几种理解

  1、下面摘录当代著名学者张中行的一段话,以备参考: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2、课堂活动:点读练*。请同学们给下面的话加上标点符号。弄清对《锦瑟》的几种解释。

  ⑴ 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⑵ 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⑶ 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摘自《诗学纂闻》)

  七、作业

  同步作业本上的练*。

  八、教后记

  1、实践了“用教材教”的思想,不定了学生学教材,老师教教材的做法;

  2、倡导了自主自学的学*风气。课堂大开放,让学生自己感悟,老师不必为控制课堂而感到吃力,讲一讲,变成了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

  3、理解了李商隐诗歌的迷离风格,学*了多种表达技巧,强化了文言阅读能力的训练,学*了标点符号的运用。


《锦瑟》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3)

——《锦瑟》优质教案设计 (菁华3篇)

《锦瑟》优质教案设计1

  《锦瑟》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它同时可能也是*最早和最著名的朦胧诗。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锦瑟》的世界,来获取属于我们自己的感悟。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听完刚才的朗读,可以明显感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婉转而又略带忧伤的。这忧伤既来自于全诗的主旨内涵,同时也与诗人创作时的生命状态有关:李商隐就是在写作本诗的这一年去世的。下面,我们将从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依次展开对本诗的探讨。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哪一个词透露出诗人写作时的生命状态?

  (思华年)-------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都已逝去,此时的诗人正处在衰老和对往事的怀想之中。

  2.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幅图景:一位清瘦的老者倚窗而坐,看着靠在墙角的一张装饰华丽的瑟-锦瑟(瑟,是一种音色与古筝相类似的乐器,声音悠长而沉郁),陷入了对往事的沉思。

  很显然,眼前这张瑟的某个特性使他产生了联想:从瑟的身上他似乎发现了人生的某种特性,答案在首句的某个词。(无端)

  3.“无端”解释?

  (无缘无故,没来由地)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无端”发生的事情,你们喜欢这样的事情吗?

  对于李商隐而言,“无端”可能就是他人生的一种苦难:青年时期莫名奇妙地陷入牛、李党争,使自己终身仕途受挫;恩爱的妻子也在中年突然离世-------正是这些不可预测的因素使李商隐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

  他将这种种的“失去”化作了首联中浓郁的怀旧与感伤的色调,并以之串联起接下去的颔联、颈联和尾联。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从这一联开始到下一联四句,作者运用了*古典诗文创作中一种独特、也很常见的手法?(用典)。

  2.庄周句:“庄周梦蝶”是李商隐在他的人生追忆中呈现出的第一个片段,这个典故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庄子有一天晚上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第二天早晨醒来,却突然感到一阵迷糊:到底是我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在蝴蝶的梦中,蝴蝶变成了我?这个问题你也可以把它概括为-------“我是谁”)

  3.如果说“我是谁”是一种失去的话,失去的是什么呢?

  失去“自我”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你们有过吗?

  (我是谁?我到底要什么?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有意思的是,庄子只是在梦中将自己变成了虫子,而1000多年后,在遥远的欧洲,奥地利,有一位伟大的作家,让这样的事在自己小说的现实中真的发生了:人真的变成了虫子。这位伟大的作家和他的作品是----------卡夫卡:《变形记》。我们将在高三学*。

  失去了自我,该怎么办?答案也许在下一句。

  4.望帝句:一个凄凉忧伤的传说。(杜宇是传说中古代蜀国的皇帝。有一年,这个国家发大水,杜宇束手无策。但他手下有一个叫鳖灵的,是由鳖精变成的,却很擅长此事。杜宇于是把他派往全国各地治理水患。在这个过程中,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鳖灵的妻子朱莉相爱。后来鳖灵治水胜利归来,杜宇也知道了一切。在一种轰然而至的内疚和颓废的情绪中,杜宇决定将王位和爱情全部都给鳖灵,自己孤身一人到山林隐居。可是身体的离去却并不能中断他对人世与爱人的思念。杜宇最终在山林中郁郁而亡。死后变成杜鹃鸟,仍然在蜀国的天空忧伤地盘旋,声声啼血,表达着对故国、人民和爱人的牵挂与挚情。最终吐血而亡)。

  一个曾经迷失的人,却连死两次还不能摆脱对曾经拥有的世界的思念和牵挂---死都不能让他放弃(“死了都要爱”),这种精神品质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执着)。

  5.大家可以看到,颔联仍然在谈“失去”的主题,只是它被进一步具体化了:失去自我。而通过杜宇的故事,李商隐似乎是要告诉我们,“执着”就是自我迷失时最好的药方。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本联呈现了两幅风景画。而且非常美丽。

  一个是海上生明月,珠圆润泽;一个是暖阳照耀原野,紫气升腾。一阴一阳(意象),一暗一明(视觉),一冷一暖(温度),多么和谐。

  但是,这两幅美丽的风景中也蕴含着失去的主题吗?

  2.沧海句:这里实际上是套用了两个典故。

  a.(古人认为珍珠是由大海中的蚌壳形成的,它有一个特性:会随月亮的阴晴圆缺而变化:月圆则珠圆,月亏则珠亏)。

  如果说这个典故中也与“失去”有关,那么它是一种怎样的“失去”?

  (*有一句老话: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如果说典故中的“珠圆”象征着人生的“欢”与“合”—一种圆满;那么“珠亏”象征着什么?(“悲”与“离”,一种缺憾)。

  那么这个“失去”就是指-------人生的一种缺憾。

  回到典故:月圆则珠圆,月亏则珠亏-----这个变化是必然的吗?人力可以改变吗?

  所以,这个典故的寓意是什么?

  (没有永恒的圆满,也没有永恒的缺憾,两者相互转换)。

  你的人生经验是这样吗?

  b.(《吕氏春秋》记载,古代*南海中生活着一群人鱼,它们有一个奇特的功能:流下的眼泪能变成珍珠。)

  这个典故的意味可以概括为(珠由泪生)。

  眼泪代表着忧伤,这也是一种缺憾;珍珠仍然象征着圆满。这个典故的寓意又是什么?

  (圆满是由缺憾孕育的,快乐中暗藏着忧伤的种子)

  3.蓝田句:古人认为,埋在地下的玉具有两个重要特点:阳光照耀则玉气升腾,一旦*观却了无踪迹。

  4.这里有没有与“失去”相关的主题呢?

  升腾的玉气对于埋藏在地下的玉意味着什么?(重见天日的希望),但这个希望却不一定能够实现(*观却无),当它不能实现,也就意味着----失望,而这也是一种失去。但是大家注意使这个希望产生的条件(太阳),这个条件是(永恒存在)的,言下之意是(人生的希望永恒存在)。

  5.所以,颈联谈到了人生中那些必然发生、无法回避的现实失意、缺憾与失望,但是仍有一种力量能够将我们从这些“失去”中拯救出来。

  这就是对未来和人生的希望。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律诗中的尾联在起承转合中起到“合”的作用,事实上,李商隐在这一联对 “失去”的主题进行了归结和深化。

  注意几个词:

  1.可待:岂待;惘然:若有所失。

  全句翻译:这情感岂止可以留待将来追忆,在当时就已经若有所失了啊。

  2.追忆:能让人追忆的东西一般具有几个特性?

  a是已经失去的

  b是值得珍视的。

  3.当时:“当时”与追忆相对,具体指什么时候?

  拥有它们的时候。

  重复翻译一次:这情感岂止可以留待将来(失去后)(再)追忆,在(拥有它们的时候)就已经若有所失了啊。

  这里有两个问题:

  a有没有什么人或物是你拥有时便强烈意识到未来将要失去并为此感到不安(和李商隐一样)?

  b有没有什么人或物是你拥有时不以为然而失去年后才痛心疾首?

  第二种情况可能更为普遍。

  因为我们在拥有某种珍贵的东西时,往往不能意识到两件事:一是(它们将要失去;二是它们很有价值),等到认识到这一点,往往已经时过境迁,曾经的拥有已然失去。

  这种体验周星驰一定也有过,所以他才能说出这样经典的台词: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之后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这是一种忧伤而又无奈的经验。

  这种经验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人生中很多珍贵的价值是以失去的方式来认识的。

  又比如我们的鲁迅先生。病中的一个深夜里,他喊醒许广*说:“给我喝一点水,并且去开开电灯,给我看来看去的看一下。”然而许广*并没有打开电灯。于是鲁迅便只得借着街灯的微光看到“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这也是生活》)这是一个人在死亡的边界突然强烈意识到的“生”的价值。

  诗人在尾联再次强调了首联发现的人生真相:失去是无法抗拒的-------无论你有多么爱,多么喜欢,曾有的一切终将逝去。但经过颔联与颈联的思考,诗人在尾联似乎在暗示我们,人在失去中并非无所作为:你应当善待并珍惜正拥有的一切。

  在此,我们可以发现李商隐一共给出了三个药方疗治来自“失去”的苦痛:执着、希望与珍惜。

  综上,李商隐在他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向我们展现了生命在它短暂和只有一次的特性中所显露的忧伤;向我们展现了自我的迷失以及人在这种迷失中的坚守;向我们展现了人生的得失忧乐以及它们的相互转换;向我们展现了希望对于失望不可抗拒的必然来临,但它道出的最有价值的真理却是:人生中很多珍贵东西的价值是以失去的方式来认知的。这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你们尤其显得重要:如果我们在成长的这一刻能够预知,人生中一些重要和珍贵的人、事是只发生一次、永不重复且必然要失去的,也许当我们在遭遇他们、面对他们的时候便能够更加宽容、慎重与珍惜。

  以上我们从人生和生命成长的角度对《锦瑟》诗的主题作了一个解读,实际上关于这首诗主题的理解非常多元,大家也可以其他的角度进行尝试。

  最后,全班朗读本诗,要读出它的沉重、深刻与忧伤。

《锦瑟》优质教案设计2

  ◆自读导言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学*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自读程序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理解内容,赏析意境。

  诗词之美多美在意境的塑造。所以诗词赏析重在其意境的塑造。自读时在初步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去品味意境。

  3、背诵。

  ◆自读点拨

  1、背景说明

  2、总体内容把握

  《锦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开始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弦?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佳人锦瑟,一工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不复成寐,无限悲感,难言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此时,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珠、泪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蓝田山日光煦照,山中玉气冉冉升腾(古人认为事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了。

  3、重、难点分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首句前二字为题,看似咏物,实乃一篇借锦瑟以隐题的咏怀之作。

  《锦瑟》

  李商隐

  一、导入。

  由《无题》“青鸟殷勤为探看”引出作者。

  二、解题

  1、字义山,号玉溪生,河南沁阳人。

  2、(注释1)主题:悼亡之作。

  3、特色:典故雅致精工;基调哀怨悲愁;意境迷离凄婉;语言清丽隽永。

  三、教师范读

  四、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颂读

  五、思考:

  1、“五十弦”的锦瑟会联想到什么?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自己年*半百。传统的比兴手法。

  2、典故分析:庄周梦蝶——美好扑朔迷离

  望帝化鹃——相思

  南海蛟人——破灭

  蓝山暖玉——迷惘

  六、主旨归纳:请同学据自己的感受自由谈,可发挥想象和联想。

  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的破灭;才情不为人知的悲哀;悼亡之作……

  七、背诵

  八、作业:

  分析《锦瑟》第二联所用典故。

  上句用《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觉得自己真是蝴蝶了;不久梦醒,又觉得自己还是庄周。这里以庄周梦蝶的典故表现人生的迷惘和社会的虚幻。下句用了“望帝啼鹃”的典故,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让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这句化用典故,表明作者的伤时之感、身世之痛,都只有通过哀思缠绵的诗歌抒写出来。

《锦瑟》优质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和创作特色。

  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

  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方法:

  诵读,理解,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1、导入新课

  *古代描写音乐的著名诗文:

  (1)白居易的《琵琶行》。

  (2)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3)苏轼《赤壁赋》。

  (4)刘鹗《明湖居听书》。

  (5)韩愈《听颖师弹琴》。

  (6)郎士元《听邻家吹笙》。

  (7)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8)李商隐《锦瑟》。

  2、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3、关于《锦瑟》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二、如何理解《锦瑟》的字面意义?

  1、理解典故

  ①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②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③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④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2、翻译诗歌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不知什么缘故,锦瑟会有五十根弦,我现已年*半百,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心情难以*静。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像庄周那样,我在清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飞舞的蝴蝶;像古蜀国的望帝,把那幽怨的心事,寄托在杜鹃鸟的悲鸣中。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大海茫无际涯,明月照在苍碧的水面,鲛人的眼泪化成万千明珠;蓝田山的美玉,沉埋在泥土里,天晴日暖,生出袅袅轻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种种感慨岂待现在回顾追忆?它发生的当时我已经惘然失意,事后更何从追寻呢?

  三、如何理解《锦瑟》的深层意境?

  第一联:起兴。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两个“一”字,更加强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觉,既暗示了感觉的细致繁复,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缠绵。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唱,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中问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承首联中的“思”字追忆往昔,诗人慨叹怀才见弃,自伤一生遭际。

  第二联:寄情于物,将“晓梦”、“春心”之情借“蝴蝶”、“杜鹃”之物来表现。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哀怨感伤之情,表达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却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中进退维谷,怀才不遇而竟致终生潦倒无为,挚爱的妻子早逝于华年,如今只留下诗人自己在孤独凄凉中追忆往事。犹如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

  第三联:借景生情,以“沧海月明”、“蓝田日暖”之景象来写“珠有泪”的悲哀与“玉生烟”的迷惘。神话里说,月满则珠圆,可是,月夜下的沧海明珠依然有泪,在茫茫无际的大海里,每一颗珍珠都是一个泪点,蓝田山中出产美玉,有玉之处烟霭蒙蒙,而人们只见山中烟霭,不知玉在何处,美玉如同沧海遗珠一样深埋水底,不能相见,无人赏识。

  最后一联:尾联自问自答,点出此诗系追忆往昔,痛定思痛。所谓“此情”者,指的正是颔、颈两联中所写的“晓梦”之痴迷、“春心” 之深挚、“珠泪”之哀伤与“玉烟”之迷惘,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哀痛,华年流过之时,便已体味到了其中的苦涩悲哀。在暖玉生烟的缥缈里,诗人回望华年往事,追忆往日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一次不胜嗟叹: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

  四、究竟《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是什么?

  李商隐在月夜弹响了他的《锦瑟》。一曲凄婉的千古绝唱倾倒了后世无数的聆听者,历来也曾经引起过很多不同的解说和猜测,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中便曾说过这首诗是“一篇锦瑟解人难”。

  《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歧见纷纭,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1、咏瑟诗。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句是分别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

  2、悼亡诗。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妻,躬自哀悼。

  3、政冶诗。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

  4、爱情诗。认为《锦瑟》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5、伤世诗。认为此诗的主旨是“怅触人生,情怀历乱”。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诗歌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6、理想诗。认为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思念和追求。

  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认为:(并不要求学生认同)

  这首诗应该是感时伤世诗。《锦瑟》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徊、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五、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

  1、比喻象征,形象鲜明。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锦瑟”“蝴蝶”“杜鹃”“珠”“玉”象征着美好事物。

  2、意蕴深厚,朦胧梦幻

  《锦瑟》一诗,无论是“锦瑟”,还是“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心知肚明,完全意会,但究其具体,却云雾遮目,不甚明了。虽不能说李商隐开启了朦胧诗的先河,但这种艺术尝试和创新是独特的,对后世影响很大,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六、背诵诗歌。


《锦瑟》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4)

——体育教学设计 (菁华6篇)

体育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1、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2、弯道跑

  二、本课目标:让同学学会技能,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三、教材分析:

  排球是高中普遍开展的体育项目,因其健身与娱乐性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吸引着高中学生(尤其是女生),对抗性与篮球足球等项目相比,隔网运动不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排球是一项集体的运动,要求很高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通过参加排球运动,可以培养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团队中同学学会互帮互助,正确处理角色关系,锻造了集体的凝聚力。垫球是排球的基础动作,在排球运动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初学者,或者是在基层的训练与比赛中,垫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比赛或训练的成绩。排球垫球技术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学*掌握较快,且有很强的实用性。

  弯道跑技术是在田径中非直道项目的径赛项目中很重要的技术,弯道跑技术要领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弯道项目的运动成绩。因此,弯道跑技术的教学在田径教学与训练在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排球垫球:上肢 :;“插 、夹、提”;下肢“移、蹬、跟”。

  弯道跑: 身体内倾,外侧摆动幅度大于内侧,内膝外展,外膝内扣。

  教学难点:排球垫球:上肢下肢协调用力 弯道跑: 不同半径下的技术状态

  突破方法:排球垫球:分解练*,徒手练*,将动作分解为几个部分,合作练*

  弯道跑: 在篮球场地进行不同弯度的弯道跑练*

  教学方法:在本次课的教学中,运用了成功教学法、小团体教学法、合作教学发、分解整体练*法、比赛竞赛法等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跑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技能,也是儿童游戏、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技能,还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跑的动作最容易形成,而错误的动作,也最难改正,因此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要特别注意动作的正确性。50米快速跑对学生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及奔跑能力和培养勇敢、顽强拼搏向上的精神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各种反复练*,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让学生在自然奔跑中体会跑的正确动作,体验体育健身带来的快乐。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年龄特征是: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表现自我。因此教学中利用游戏竞赛教学方法和多种练*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兴趣,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30米快速跑时,身体前倾、后蹬有力和摆臂时前摆放松,后摆有力的正确跑姿。

  (二)能力目标:在激励、探究、启发、合作下创新练*,积极自我展示。

  (三)情感目标:通过练*、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惯和尊重他人的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快速跑时两臂的快速协调摆动。

  (二)难点:克服学生对快速跑练*的腻烦心理。

  五、教学方法

  (一)教法:情景法、讲解法、示范演示法、分组练*法、游戏竞赛法。

  (二)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做到认真听、仔细看、认真练*,使学生真正成为了体育学*的主人;同时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学*方法和积极参与运动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演绎超人风采

  1、常规练*

  体育班委整队,师生问好。

  2、小超人搏击操

  说起超人,相信学生没有一个不认识。超人是学生们心目中的偶像,他敏捷的身手,除恶扬善的行为,在小学生心中都有深刻的印象。本节课开始采用故事形式“超人使命”为主线,让每位学生都披上超人的斗篷,成为小超人,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课上整齐有力的搏击操,体现了学生能完成使命的自信心,同学们在练*搏击操时也充分活动了各关节。

  (二)完成超人使命,50米快速奔跑

  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通过创设一个情景:在50米外的地方正遭受怪兽的侵害,我们的地球岌岌可危,为了“拯救地球”,我们要最快速度跑去那里。这是社会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

  本环节有四个小部分:

  1、“整装待发”

  学生在原地跑步。在这里,我进行正确摆臂的练*。先通过示范演示法,让学生认真观察摆臂的姿势。让学生明白摆臂时前摆放松,后摆有力才是正确的跑步姿势。由于学生对超人使命很有X,因为他们都希望自己是能拯救地球的超人。而兴趣是的老师,学生兴趣高,会学得更加认真。这就很好解决了摆臂练*枯燥的难点。

  2、“飘扬的斗篷”

  在这里让学生起跑后的快速跑,让学生“看看谁身上的斗篷先飘起来”“看看谁身上斗篷飘起来的时间长”让学生体验快速跑的感觉。

  3、“胜利之门”

  在终点设置“胜利之门”,过“胜利之门”时让学生看看“谁的斗篷在冲过时还能飘起来”,体验高速冲刺的感觉。全部学生进行一次尝试后,让学生简单了解“冲刺跑动作技术的要领”。同时,安排终点冲刺线,引导学生再次正确、形象地体验,便于明确要求,完成学练内容。

  4、最后一个“超人归来”——游戏“迎面接力”

  为了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跑步姿势后快速地奔跑。再次体验超人的感觉。此时,接着说:“接下来,老师要大家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叫做“迎面接力”游戏。”先讲解游戏的规则和方法、并示范,强调在游戏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学生理解了游戏规则以后,并按照游戏的要求,先进行一次尝试,再进行比赛,在比赛中适当激发学生,调动学*气氛。

  (三)放飞梦想,恢复身心

  本节课最后是放松,为了消除激烈紧张运动的疲劳,调节心情,使学生身体得到恢复。首先播放音乐“我有一个梦想”,伴随着舒缓、优美的音乐,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放松,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身体得到了较好的恢复,让学生在:“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最后,老师再加以总结后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场地器材:短绳28根田径场一片跳高架一副

体育教学设计3

  垒球投掷

  学*步骤:

  一、快乐游戏、充分活动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选出班级的领队人,带领学生进行慢跑练*(强调学生的练*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在慢跑结束后,进行身体各个部分的准备活动。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人数。

  2、检查学生的身体和着妆情况,宣布课的内容。

  3、在领队的带领下进行慢跑练*,并积极进行准备活动。

  组织:如图(活动各关节活动时无固定队型)

  二、小组探究,熟练技能

  重点:正确的挥臂发力动作顺序。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每人拿一个垒球,然后一组同学在老师的指挥下放到指定地点,然后安排其他小组同样把球放在原位。

  2、老师讲解提示一到两种的跑跳过垒球的练*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练*。

  3、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游戏,并进行练*尝试。

  4、带领学生进行进行徒手投掷练*,体会发力的顺序和挥臂的正确方法。

  5、组织学生进行投掷练*,老师针对学生的练*情况和个别学生的差异及时合理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足。

  6、对学生在练*中的表现给予积极合理的评价。

  学生活动:

  1、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进行各项跑跳的游戏活动。

  2、能够充分进行游戏的创编活动,并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感到满意。

  3、积极进行投掷练*,并在练*中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以提高自己的投掷能力为目标。

  组织:四列横队和四路纵队

  三、总结回顾:大家一起来回顾这一节课,对课的内容、练*方式和自己的参与状况进行积极的评价。

体育教学设计4

  一、教学内容:

  1、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2、弯道跑

  二、本课目标:让同学学会技能,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三、教材分析:

  排球是高中普遍开展的体育项目,因其健身与娱乐性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吸引着高中学生(尤其是女生),对抗性与篮球足球等项目相比,隔网运动不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排球是一项集体的运动,要求很高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通过参加排球运动,可以培养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团队中同学学会互帮互助,正确处理角色关系,锻造了集体的凝聚力。垫球是排球的基础动作,在排球运动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初学者,或者是在基层的训练与比赛中,垫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比赛或训练的成绩。排球垫球技术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学*掌握较快,且有很强的实用性。

  弯道跑技术是在田径中非直道项目的径赛项目中很重要的技术,弯道跑技术要领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弯道项目的运动成绩。因此,弯道跑技术的教学在田径教学与训练在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排球垫球:上肢 :;“插 、夹、提”;下肢“移、蹬、跟”。

  弯道跑: 身体内倾,外侧摆动幅度大于内侧,内膝外展,外膝内扣。

  教学难点:排球垫球:上肢下肢协调用力 弯道跑: 不同半径下的技术状态

  突破方法:排球垫球:分解练*,徒手练*,将动作分解为几个部分,合作练*

  弯道跑: 在篮球场地进行不同弯度的弯道跑练*

  教学方法:在本次课的教学中,运用了成功教学法、小团体教学法、合作教学发、分解整体练*法、比赛竞赛法等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促进学生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及内脏器官和上下肢力量、灵敏与素质的发展。

  2、通过游戏,发展身体*衡能力,提高力量、协调、灵巧、柔韧等身体素质。

  教学过程:

  一、开课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

  4、安排见*生

  二、行课

  1、教师讲解模仿动物爬行的动作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练*

  练*中采用游戏的方法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学得有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做游戏:青蛙捉虫

  a、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方法

  b、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三、结课

  1、集合整队

  2、本节课进行讲评

  3、师生再见

体育教学设计6

  课程标准:

  满足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锻炼需求

  教材分析

  七彩阳光是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统广播体操之一,由教育部组织创编,20xx年9月1日起在全国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推行实施。共分9节,68个八拍。

  学情分析

  本套操节拍变化大,节奏快,动作规律性不强,所教学生是四年级的小学生,学生年龄相对小,灵活性、协调性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知难而退,并且还会影响其他同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采取直观法、讲解法、口令提示法、完整法与分解法、重复练*法,累积练*,并且要和学生沟通,认真辅导,师生互动,来提高学生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清楚广播操正确的路线走向

  2、能跟着老师较慢的口令做出相应正确的动作

  3、在心情愉悦中尽量做到协调、到位

  4、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并能在学练中相互交流,和同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评价任务:

  1.清楚广播操正确的路线走向

  2.能跟着音乐做出相应正确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集队、练*队列。

  2.跟随口令,集体做准备活动《热身操》。

  学生活动:

  1.看教师手势,听教师口令快速集队,并从集队中体现“快、静、齐”的集队要求。

  2.集体做热身操,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二)基本部分:

  学*广播操——七彩阳光第二节《扩胸运动》《踢腿运动》

  教师活动:

  1.示范、讲解第二节“扩胸运动”第三节“踢腿运动”的动作方法,并让学生记住操名。

  2.跟着老师反复练*分解动作。

  3.集体随着老师的口令练*。

  4.以自荐的形式展示学练成果,老师给予评价。

  5.试着随音乐节拍练*。所需辅材第三套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口令录音.mp3

  学生活动:

  1.认真听、仔细看教师的'讲解和示范。

  2.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分解动作练*。

  3.敢于表现自我,展示自我。

  4.能随着教师的口令及音乐节拍完整的做操(预备节和第一节)。

  组织形式:四列横队

  ♂♂♂♂♂♂♂♂♂♂♂♂

  ♂♂♂♂♂♂♂♂♂♂♂♂

  ♀♀♀♀♀♀♀♀♀♀♀♀

  ♀♀♀♀♀♀♀♀♀♀♀♀

  ☆

  体能训练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讲解时语言简单明了,示范正确,让学生能明白。

  2.教师带领大家练*,同时强调安全。

  学生活动:

  1.学生认真听讲解

  2.学生积极参与训练。

  (三)、结束部分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小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2.师生再见。

  学生活动:

  1.配合老师对自己的学*作出评价。

  2.向老师道再见。


《锦瑟》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5)

——《锦瑟》原文及翻译赏析优选【五】篇

  《锦瑟》原文及翻译赏析 1

  锦瑟|作品介绍

  《锦瑟》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首。这首诗无疑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难理解的作品。但它毕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是经典中的经典,堪称最享盛名。自宋元以来,研究者众,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古诗名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就是出自《锦瑟》这首诗。

  锦瑟|原文

  《锦瑟》

  作者: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注释

  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汉书·郊祀志上》:“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商隐享年不足五十,故此借“五十弦”起兴,暗喻生*,引发以下“一弦一柱”之思忆。

  ⑵庄周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也有着人生如梦的惆怅和迷惘。

  ⑶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一九《杜鹃》诗注引《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传说蜀国的杜宇帝因水灾让位于自己的臣子,而自己则隐归山林,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直至啼出血来.。

  ⑷沧海月明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闫立本如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⑸蓝田日暖玉生烟:《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困学纪闻》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

  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惆怅了.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这两句诗表达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五十的锦瑟乃是天神所用,世间用的锦瑟乃是二十五弦的。五十弦的锦瑟,音律太丰富,音域太广阔,音韵太悲美而让凡人享受不了,五十弦的锦瑟是作者自喻:才高志远却难为世用。

  锦瑟|翻译

  锦瑟无缘由地有五十弦,引起我*五十载丰富人生的伤心往事。追思已逝的岁月,其中有一件事对我半百的人生来说,更是悠悠难忘。

  我像庄生梦蝶一样梦到了你,到彼岸与你短暂相会,但未来得急畅叙幽情,就梦醒在痛苦的另一岸。我醒了,但悲痛未绝,我的思绪又来到杜宇的年代,我化作了杜鹃鸟,你看到我哀啼中泣出的鲜血了吗?归来吧!归来吧!

  曾经的夜晚,你我共赏明月,伤心处看到你泪眼婆娑;而今的白天,风和日丽,只待与你把玩,你却香消玉殒,化作缕缕轻烟。

  悲乎!对你的款款思念之情,本待慢慢地、详细地、长久地追忆,只是自从你玉殒之后,就不堪思量,每当思量都悲痛欲绝,脑袋里一片模糊,迷失掉自我。

  锦瑟|赏析

  南朝宫体诗绮丽的辞藻,到盛唐时,已被摈斥在诗坛之外。王、孟的诗,固然清淡;即使李、杜、高、岑,也绝不堆垛秾艳的字面。从此以后,诗家一味祟尚清淡,到了郊、岛,已清淡到质朴无华的古拙境界,不免有人感到枯瘁。物极必反,首先出现了一个李贺。他从齐梁诗赋中汲取丽辞幽思,运用在唐代的声韵琅然的*体诗中,登时使唐诗开辟了一片新境界。受李贺影响的有施肩吾、段成式、温庭筠、李商隐。段、温、李三人都排行十六。所以当时人称他们的诗体为“三十六体”。

  杜甫作诗,极讲究句法,如《秋兴》八首之类,诗句都极为雄健。作长篇诗,又在叙事方法上,继承了司马迁、班固的史笔,如《北征》、《自京赴奉先咏怀》之类,形式是诗,精神却是一篇散文。这一特征,首先由韩愈继承了下来,于是使后世有“以文为诗”的评语。李商隐的诗,在句法与章法、结构方面,显然可以看出杜甫、韩愈的特征。

  为了要运用绮丽的字面来结构对偶的律诗句法,有许多思想、情绪,甚至事实,不使用本色词语来表达,于是不得不借助于运用典故。在李商隐以前,诗人运用典故,不过偶尔用一二处,不会句句都用典故。而且一般的用典故,都是明用,读者看得出,这一句中包含着一个典故。只要注明典故,诗意也就明白了。但是,李商隐的诗,往往是逐句都用典故,即使都注明白了,诗意还是不易了解。因为在运用典故的艺术手法上,他也有所独创。他在诗中运用典故,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典故本身所代表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企图在他的诗中所显示的意义。

  南朝宫体诗,使用绮丽的辞藻,描写男女欢爱的宫廷生活,这些诗的思想内容,不会越出文字意境之外。因此,宫体诗的创作方法,绝大多数都是“赋”。李商隐有许多诗,也是组织了许多绮丽的辞藻,描写男女欢爱。但在文字表面现象的背后,还隐藏着与男欢女爱不相干的意义。这样,李商隐的艳体诗,或说情诗,仅是他的某一种严肃思想的喻体,我们说他是用“比兴”的创作手法来写这一类诗的。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文学史上称为“温李”,但温庭筠的诗很少比兴手法。无论意义与价值,温庭筠的诗远不如李商隐。

  在唐诗中,李商隐不能说是最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的.社会意义,远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但我们可以说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的唐代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北宋初年,以杨億、刘筠等人为首的一群诗人,掀起了一个学**商隐诗的高潮。他们刊行了一部唱和诗集,名为《西昆酬唱集》,后世就把李商隐风格的诗称为“西昆体”。自从欧阳修、石介、梅尧臣等提倡魏、晋风格的古诗,黄庭坚创立了江西诗派以后,西昆体就不时行了。但是,王安石还说:要学杜甫,应当从李商隐入门。

  《锦瑟》原文及翻译赏析 2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的“比兴”方法。“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想象一下: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诗人也一边在感慨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他对逝水流年的喜悦追忆,暗示自己才华出众而年华流逝。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诗的首联以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借助对形象的联想来显现诗人内心深处难于直抒的千般情怀以及诗人沧海一世所有不能明言的万种体验,点明“思华年”的主旨,这是对传统比兴手法创造性的发展。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诗中间两联,最能体现李商隐引典精辟、譬喻精深的持点。李商隐以“庄生梦蝶”的典故人诗,又巧妙地设计了两个字:“晓”与“迷”,深层喜悦譬喻溢于言表。“晓”早晨也,喻人的一生则是青年时代。“晓梦”:青春美梦,年轻时立下的宏伟大志,色彩斑斓的喜悦理想。“迷”迷恋,沉溺也不放弃,不可割舍,不懈地追求喜悦。诗人设字绝妙精巧,赋予典故以新的喜悦哲理,让读者有感于物.有悟于心:使诗句产生了影视效应,再现了诗人为不可割舍的理想进行了不懈追求,无奈却挣扎于权势争夺之中,左右为难受尽欺凌终不得志,到头来只是一场悲苦的梦幻而已。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晓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晓,晓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晓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晓,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晓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晓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的。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晓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对于诗人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身后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译文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晓;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如此情怀哪里是现在回忆起来才感到无限怅恨呢?即使在当年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

  注释

  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望帝”句:《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晓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晓。”

  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只是:犹“止是”、“仅是”,有“就是”、“正是”之意。

  解读

  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死者为最多。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晓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宋刘攽《贡父诗话》云:“《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引黄朝英《缃素杂记》曰:“义山《锦瑟》诗云……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解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适也;‘望帝……’,怨也;‘沧海……’,清也;‘蓝田……’,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以上咏“青衣”(艳情)说乃小说家言;咏锦瑟说颇得宋人赞同。明人胡应麟于此二说皆疑之。其后说者纷纭,大抵有“自伤生*”(清何焯、汪师韩、薛雪、宋翔凤)说、“悼亡”(清朱鹤龄、朱彝尊、何焯、冯浩、程梦星、姚培谦、*人张采田、孟森等)说、“政治寄托”(清杜诏,*人张采田、岑仲勉等)说、“诗序”(清何焯、王应奎、)说、“寄托不明”(清屈复、*人梁启超)说、“自寓创作”(钱钟书)说等。其中持“悼亡”或“自伤”说者较多。然“悼亡”实际上也是“自伤”的内涵之一,故“自伤”说似更圆通。兹引刘、余《集解》以备参读:“自伤身世之说,较为切实合理。……首联谓见此五十弦之锦瑟,闻其弦弦所发之悲音,不禁怅然而忆己之华年往事。……颔腹二联,即‘思华年’而写回忆中之华年往事,……‘庄生’句系状瑟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用意在‘梦’字‘迷’字。而此种境界亦即以象征诗人身世之如梦似幻,惘然若迷。……‘望帝’句系写瑟声之凄迷哀怨,如泣鹃啼血,着意在‘春心’字、‘托’字。‘春心’本指爱情之向往追求,常用以喻指对理想之追求。……‘望帝’句殆谓己之壮心雄图及伤时忧国、感伤身世之情均托之哀怨凄断之诗歌,如望帝之化鹃以自抒哀怨也。杜鹃即作者之诗魂。……‘沧海’句写瑟声之清寥悲苦……正含沧海遗晓之意。……‘蓝田’句似写瑟声之缥缈朦胧……或以喻己所向往追求者,皆望之若有,*之则无。……要之,颔、腹二联并非具体叙述其华年往事,而系借瑟声之迷幻、哀怨、清寥、缥缈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历之种种人生遭际、人生境界、人生感受。……末联含义明白……谓上述失意哀伤情事岂待今日追忆方不胜怅恨,即在当时亦惘然若失矣。”

  关于这首诗的解读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认为这是一首评悼妻子王氏的诗,首联为“景”,看到素女弹五十弦瑟而触景生情;颔联为比“喻”,借庄周化蝶,杜鹃啼血比喻妻子的死亡;颈联为“幻”,珍晓为之落泪,宝玉为之忧伤;尾联为“感”,情已逝,追思也是惘然!

  二是认为这是诗人对逝去年华的追忆,首联为“起”,借五十弦之瑟喻人生之五十年华;颔联为比“承”,在浑然不觉间人生将走到尽头;颈联为“转”,以明晓宝玉比喻自己的才能;尾联为“合”,岁月催人老,一切都是惘然!

  《锦瑟》原文及翻译赏析 3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古诗简介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堪称最享盛名。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

  《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五十弦,一说一男一女对坐弹两张琴;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翻译/译文

  《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只有在彼时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注释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李商隐妻子故去,古人把夫妻比作琴瑟,妻子死了就是断弦。所以二十五根弦断后变为五十弦。“思”字变读去声(sì),律诗中不许有一连三个*声的出现。

  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也有着人生如梦的惆怅和迷惘。

  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一九《杜鹃》诗注引《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传说蜀国的杜宇帝因水灾让位于自己的臣子,而自己则隐归山林,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直至啼出血来.。

  沧海月明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闫立本如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蓝田日暖玉生烟:《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困学纪闻》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惆怅了.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这两句诗表达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五十的锦瑟乃是天神所用,世间用的锦瑟乃是二十五弦的。五十弦的锦瑟,音律太丰富,音域太广阔,音韵太悲美而让凡人享受不了,五十弦的锦瑟是作者自喻:才高志远却难为世用。

  创作背景

  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赏析/鉴赏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认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谿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听雨梦后作》),“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欣赏玉谿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年华谁与度?”(《青玉案》)金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绝句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谿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谿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谿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谿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谿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归雁》)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的吗?

  对于诗人玉谿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身后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谿诗之所以为玉谿诗者,尤在于此。

  玉谿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觉得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周汝昌)

  宋刘攽《贡父诗话》云:“《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也。”

  《锦瑟》原文及翻译赏析 4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古诗简介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堪称最享盛名。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

  《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五十弦,一说一男一女对坐弹两张琴;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翻译/译文

  《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只有在彼时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注释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李商隐妻子故去,古人把夫妻比作琴瑟,妻子死了就是断弦。所以二十五根弦断后变为五十弦。“思”字变读去声(sì),律诗中不许有一连三个*声的出现。

  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也有着人生如梦的惆怅和迷惘。

  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一九《杜鹃》诗注引《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传说蜀国的杜宇帝因水灾让位于自己的臣子,而自己则隐归山林,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直至啼出血来.。

  沧海月明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闫立本如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蓝田日暖玉生烟:《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困学纪闻》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惆怅了.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这两句诗表达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五十的锦瑟乃是天神所用,世间用的锦瑟乃是二十五弦的。五十弦的锦瑟,音律太丰富,音域太广阔,音韵太悲美而让凡人享受不了,五十弦的锦瑟是作者自喻:才高志远却难为世用。

  创作背景

  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赏析/鉴赏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认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谿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听雨梦后作》),“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欣赏玉谿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年华谁与度?”(《青玉案》)金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绝句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谿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谿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谿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谿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谿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归雁》)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的吗?

  对于诗人玉谿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身后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谿诗之所以为玉谿诗者,尤在于此。

  玉谿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觉得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周汝昌)

  宋刘攽《贡父诗话》云:“《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也。”

  《锦瑟》原文及翻译赏析 5

  原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

  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

  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此句为转折句。)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本句是对“华年”的阐释。)

  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本句亦是对“华年”的阐释。)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喻指诗人的悲哀,即使是一个明媚的夜晚,依然想到的是眼泪。)

  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暗指诗人对当时社会局势的不满。)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亦指自己对青春年华的追思之情。)

  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亦指自己在年轻时对生活的态度也是那样不知珍惜。)

  注释

  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李商隐妻子故去,所以二十五根弦断后变为五十弦。“思”字变读去声(sì),律诗中不许有一连三个*声的出现。

  ⑵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也有着人生如梦的惆怅和迷惘。

  ⑶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一九《杜鹃》诗注引《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传说蜀国的杜宇帝因水灾让位于自己的臣子,而自己则隐归山林,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直至啼出血来.。

  ⑷沧海月明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闫立本如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⑸蓝田日暖玉生烟:《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困学纪闻》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

  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惆怅了.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这两句诗表达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五十的锦瑟乃是天神所用,世间用的锦瑟乃是二十五弦的。五十弦的锦瑟,音律太丰富,音域太广阔,音韵太悲美而让凡人享受不了,五十弦的锦瑟是作者自喻:才高志远却难为世用。

  赏析:

  鉴赏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比兴用得多么高妙。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首**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青春。但又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此联二句,写的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诗人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的。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对于诗人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身后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对于一般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碌碌无为而悔恨无穷。但天资聪敏的诗人,则事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到了,却无可奈何,无限之惘然若失。这就是诗人李商隐,借锦瑟而自况了。

  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解读

  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死者为最多。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宋刘攽《贡父诗话》云:“《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引黄朝英《缃素杂记》曰:“义山《锦瑟》诗云……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解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适也;‘望帝……’,怨也;‘沧海……’,清也;‘蓝田……’,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以上咏“青衣”(艳情)说乃小说家言;咏锦瑟说颇得宋人赞同。明人胡应麟于此二说皆疑之。其后说者纷纭,大抵有“自伤生*”(清何焯、汪师韩、薛雪、宋翔凤)说、“悼亡”(清朱鹤龄、朱彝尊、何焯、冯浩、程梦星、姚培谦、*人张采田、孟森等)说、“政治寄托”(清杜诏,*人张采田、岑仲勉等)说、“诗序”(清何焯、王应奎、)说、“寄托不明”(清屈复、*人梁启超)说、“自寓创作”(钱钟书)说等。其中持“悼亡”或“自伤”说者较多。然“悼亡”实际上也是“自伤”的内涵之一,故“自伤”说似更圆通。兹引刘、余《集解》以备参读:“自伤身世之说,较为切实合理。……首联谓见此五十弦之锦瑟,闻其弦弦所发之悲音,不禁怅然而忆己之华年往事。……颔腹二联,即‘思华年’而写回忆中之华年往事,……‘庄生’句系状瑟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用意在‘梦’字‘迷’字。而此种境界亦即以象征诗人身世之如梦似幻,惘然若迷。……‘望帝’句系写瑟声之凄迷哀怨,如泣鹃啼血,着意在‘春心’字、‘托’字。‘春心’本指爱情之向往追求,常用以喻指对理想之追求。……‘望帝’句殆谓己之壮心雄图及伤时忧国、感伤身世之情均托之哀怨凄断之诗歌,如望帝之化鹃以自抒哀怨也。杜鹃即作者之诗魂。……‘沧海’句写瑟声之清寥悲苦……正含沧海遗珠之意。……‘蓝田’句似写瑟声之缥缈朦胧……或以喻己所向往追求者,皆望之若有,*之则无。……要之,颔、腹二联并非具体叙述其华年往事,而系借瑟声之迷幻、哀怨、清寥、缥缈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历之种种人生遭际、人生境界、人生感受。……末联含义明白……谓上述失意哀伤情事岂待今日追忆方不胜怅恨,即在当时亦惘然若失矣。”

  关于这首诗的解读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认为这是一首评悼妻子王氏的诗,首联为“景”,看到素女弹五十弦瑟而触景生情;颔联为比“喻”,借庄周化蝶,杜鹃啼血比喻妻子的死亡;颈联为“幻”,珍珠为之落泪,宝玉为之忧伤;尾联为“感”,情已逝,追思也是惘然!

  二是认为这是诗人对逝去年华的追忆,首联为“起”,借五十弦之瑟喻人生之五十年华;颔联为比“承”,在浑然不觉间人生将走到尽头;颈联为“转”,以明珠宝玉比喻自己的才能;尾联为“合”,岁月催人老,一切都是惘然!

  创作背景

  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4]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