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菁华6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1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以我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教学案例及分析:

  课题:铅笔有多长

  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0_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课桌等活动,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长。

  2、理解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4、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理解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直尺、一枚一分钱的硬币、橡皮、铅笔盒、小红绳。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张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看着老师,估计老师的身高,并说出有多高。

  学生猜完后,老师测量自己的`身高:1米6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同学们用手势比划出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

  学生伸开双臂表示出约1米长,用食指和拇指间表示出约1厘米长。

  师:谁还记得米和厘米用英文字母怎样表示?学生说出米用m表示,厘米用cm表示。

  师: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明确:1米=100厘米

  1m=100cm

  师:刚才同学们对1米长、1厘米长都认识的很好,我们现在就用学过的知识来测量一下我们的铅笔有多长,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铅笔,动手测量铅笔的长度。

  学生测量后,汇报结果。

  学生A:我的铅笔13厘米多一些,差一点不到14厘米。

  学生B:我的铅笔9cm多一点点。

  学生C:我的铅笔是新的,正好是18厘米。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汇报,我知道有的同学的铅笔长度是整厘米数,能准确地表示出来;而有的同学铅笔的长度是几厘米多,却不能准确地表示出来,这可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想办法,发言。(可能有的同学能说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师:同学们,要想准确表示出你们铅笔的长度,就需要用一个新的、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毫米。板书:毫米。

  [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越接*就越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在导课的情境创设上,我以这一理论为依据,从学生能看到的老师到估计老师的身高入手,让学生对所学过的长度单位进行回忆,且再一次去感知1米和1厘米的长度,为下面学生学*新知作好铺垫。此外,猜老师身高同时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学生显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学*中。

  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没有按教材先认识分米再认识毫米,而是先认识毫米再认识分米。原因是想要遵照课题《铅笔有多长》,让学生动手测量自己手里的铅笔长度,学生的铅笔实际上是长短不一的,而书上编排好的一枝10厘米长的铅笔让学生测量,直接认识分米,总觉得有些生硬、牵强。而让学生动手测量自己手里的铅笔,当铅笔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就会想到需要用一个比厘米要小的长度单位,很自然地导入到认识毫米。]

  二、小组合作、观察测量,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直尺,观察直尺上除了有厘米的刻度线以外,还有什么?

  小组同学合作、交流,探究。

  汇报:直尺上除了有厘米刻度线外还有许多小的刻度线,这些小的刻度线把一厘米又*均分成了许多小格。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直尺上厘米间的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出示课件:直尺的放大图:

  提问:从0刻度到1刻度是几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从1刻度到2刻度间是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从2刻度到3刻度间呢?……

  1厘米里有几毫米?

  小组的同学合作观察,探究、交流。

  汇报:每厘米间都*均分为10个小格,也就是说:1厘米=10毫米。

  老师指出毫米可以用英文字母mm表示。也可以写成:1cm=10mm

  (2)引导学生动手测量1分钱的硬币的厚度。

  量完后学生明确1分钱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一分硬币,再手右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约是1毫米。

  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厚度约是1毫米?

  如学生说出10张纸的厚度、电话卡的厚度等等。

  (3)师:同学们,学*了毫米之后,我想现在你肯定能准确地表示出你的铅笔的长了,请动手再测量一下你的铅笔,看一看它到底有多长。

  学生动手测量、然后汇报。

  学生A:我的铅笔长是13厘米8毫米。

  学生B:我的铅笔长是9厘米2毫米。

  学生C:我的铅笔是85mm

  ……

  (4)估一估,量一量。

  你的估计测量结果

  你的铅笔盒的长度

  你的橡皮的长度

  [分析: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应该成为课堂主要的学*形式,而操作也应该是学生理解新知的重要手段。在认识毫米时,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自己去发现1厘米之间有多少个小格,自己思考1厘米里有多少个1毫米,从而掌握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直尺上厘米间小格的长度,测量1分钱硬币的厚度,并用手指夹住1分钱硬币,然后抽出后再观察两指的间缝,目的都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1毫米的长度,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且探究出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再一次来测量自己铅笔的长度、测量铅笔盒的长度和橡皮的长度,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巩固这些知识。]

  2、认识分米

  (1)引出分米:

  同学们,我们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是不是就已经够了呢?下面张老师就碰到了一道难题,请看:(课件出示:)桌子的高是7()。

  这里要求填上合适的单位,该填什么呢?(学生可能会不加思考地填米、或厘米、或毫米。)

  当学生说出这些单位后,老师相应地演示出7米、7厘米、7毫米的长度,学生思考。(这时学生一片哗然)。

  师:填米、厘米、毫米都不行,那么这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

  师:课桌的高度不到1米,用厘米、毫米作长度单位又太小,这还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同学们说一说:这个单位规定为多少合适?

  学生讨论、商量、交流想法。

  学生能说出10厘米作一个单位比较好,从而得出1分米。板书:分米

  师指出分米也可以用英文字母dm表示。

  (2)理解领会:10厘米=1分米

  1dm=10 cm

  学生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长度。

  (3)在米尺上每1分米系一根绳子作为记号,让学生思考:1米里有几个1分米?

  板书:1米= 10分米

  1 m=10 dm

  (4)在你身上、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如自己的手掌长等。

  (5)现在想一想:课桌长7()。怎样填?

  [分析: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认识分米时我设计了一个疑问让学生帮我,当用学过的单位都不行时,学生想到要再创造一个新的单位来才行,学生这时候想到要有一个比米小,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最后通过小组商量,确定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这实际上是个小创造。同时让学生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充分感知1分米的长度,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且通过系绳这一活动理解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动手测量一下你的课桌高是多少。

  2、画线段:(1)30 m m(2)2 cm 5 m m(3)1 dm

  3、判断,请在对的后面打“√”,错的后面打“×”。

  床长2厘米();

  牙刷长约13毫米();

  小树高3分米();

  老师的讲桌高9分米();

  小明的身高130cm();

  橡皮的长约30厘米()。

  [分析:练*的设计,既要注重知识性,又要有“真实性”,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既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又要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

  教学反思:

  《铅笔有多长》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并为学*千米作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也是个难点,极容易混淆。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抓住教材的实质,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其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

  如:从估计老师的身高,到动手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铅笔盒的长度,还有测量1分钱硬币的厚度,课桌的高度等等,都为学生建立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二、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合作学*和自主探究,同时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因为学生在活动中脑、手的结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合作、自主性的学*又能促进个性的发展。我让学生多次在合作中操作和探究,讨论和交流。

  如:观察、探究直尺厘米间的小格的长度、数量,测量铅笔长度、橡皮长度、课桌高度,一分钱硬币的厚度,在米尺上每1分米处系绳等等,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发现和理解,从而把握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关系。

  三、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

  如:在认识分米时我设计了一个疑问让学生帮我,当用学过的单位都不行时,学生想到要再创造一个新的单位来才行,学生这时候想到要有一个比米小,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最后通过小组商量,确定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这实际上是个小创造。同时让学生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充分感知1分米的长度,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且通过系绳这一活动理解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设计、学*活动的编排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这是新的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也是我们每个人要认真领会和遵循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地充满活力。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尺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目标——通过估计、测量与联想,产生1分米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写作“1d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1分米是几厘米?

  1(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教师板书:1m=100cm 1m=10dm)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估计学生会说:手掌长大约是1分米,半支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尺子的一半长是1分米等。]

  活动二:目标——通过测量、观察与联想,产生探究的欲望,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厘米的黄色纸条。先估一估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长度,记下来,然后看看估得怎样。 [估计学生会疑问,纸条长“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三格”怎么记?]

  2、教师自问自答“是啊,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学*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然后介绍,1厘米中的1小格长是1毫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毫米”写作“1m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10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10毫米),板书:1cm=10mm。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1毫米?[估计学生会说:纸皮、硬币、小圆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

  三、巩固练*

  2 1、填一填,说一说。(根据板书回答)

  2、完成练一练第1题(估一估,量一量)

  3、完成练一练第3题。(简单的单位换算)

  4、辨一辨:

  出示淘气小朋友写的一篇数学日记,同桌合作找出错误并改正。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分米和毫米),还记得长度单位的两个老朋友吗?(米和厘米)你能将它们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一下吗?(生答后结合板书齐读:米分米厘米毫米)今天我们还知道了这些单位之间的一些关系。(学生齐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板书:

  铅笔有多长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3

  学*目标:

  1.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 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长度观念,了解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

  教具准备:课件、铅笔、尺、1分硬币、电话卡。

  教学过程:

  一、学情调查:

  1. 看一看红红的日记:看了西游记的动画片,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真厉害,你看它可长可短,可以短的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在红红的日记里,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吗?(米、厘米)

  2.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1米等于多少厘米呢?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一)、认识分米

  拿一支铅笔,估一估它有多长,把你估计的结果告诉你的同桌.我们的铅笔到底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1. 看一看,学一学:屏幕上的这支铅笔有多长呢?(正好10厘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请小朋友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像这样在尺子上比划出10厘米,这么长就是1分米。小朋友一拃长大约就是1分米。分米是我们要掌握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dm表示。因为10厘米就是1分米,所以1分米=10厘米。

  全班齐读公式。这支铅笔的长是1分米,也是10厘米。

  2. 体验:

  (1)请你用尺子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师:(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0画到10的地方,可不可以从1开始画起呢?这样应该画到刻度几呢?(11)为什么?如果从2开始画呢?从3呢?

  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就是1分米。

  (2)找一找:你觉得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小朋友一拃长、开关盒的边长、字典的宽、小棒的长度…)

  (3) 数一数:师出示米尺,生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二)认识毫米

  1.看一看,学一学:

  刚才这枝铅笔长度是(1分米),请你看一看这支铅笔的长度。6厘米多3个小格,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1厘米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mm),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好的2分硬币,感觉一下它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1厘米等于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这支铅笔的长就是6厘米3毫米。

  2.体验:

  (1)请你用尺子画出1毫米的线。(非常 )

  (2)想一想: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分、2分硬币、电话卡、银行卡)

  (三)看一看,捋一捋:

  三、巩固练*

  1. 填一填,说一说。(根据板书回答)

  2. 完成练一练第1题(估一估,量一量)

  3. 完成练一练第3题。(简单的单位换算)

  4. 辨一辨:

  出示淘气小朋友写的一篇数学日记,同桌合作找出错误并改正。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分米和毫米),还记得长度单位的两个老朋友吗?(米和厘米)你能将它们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一下吗?(生答后结合板书齐读:米 分米 厘米 毫米)今天我们还知道了这些单位之间的一些关系。(学生齐读: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板书:

  铅笔有多长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依据这一理念,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我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通过捏一捏,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让学生体验并感悟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我在教学“铅笔有多长”一课,对“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导入部分“以疑引学”,新授部分“以探引学”,练*部分“以趣引学”,努力引导学生完成对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探索、认知和应用过程。

  1.展示知识,关注过程

  本节课的新授部分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探索的机会。由于在教授本节课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教师没有枯燥地讲授1毫米有多长,而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毫米”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找1毫米的实际长度,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发现、讨论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2.创设情境,贴*生活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实物:1分硬币、IC卡、胶带、铅笔、橡皮和一些扑克牌等,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另外,我创设多种富有实效性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设计的导入部分,教师安排“动手操作情境”――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由此激起学生探寻米、厘米以外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新授部分设计“故事情境”――淘气与笑笑的争执,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活动中去。

  此外,设计的其他部分,也创设了多种情境。如,活动情境――让学生找长度是1分米、1毫米的物体;游戏情境,手指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

  以上这些教学设计,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中亲身感受数学,让他们体验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

  3.立足教材,活用教材

  《标准》指出,数学学*要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数学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数学实践,培养数学能力,促进主动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以教材为本,活用教材,积极开发教材以外的资源。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了恰当的加工。例如,在教学分米的认识时,教师活用教材,将教材中的量铅笔变为量课桌,避免了形式上的重复。再如,教材中练一练的第2题是画线段,而教师将其改为剪彩带,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学*兴趣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4.营造氛围,体验情感

  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一个积极主动学*的课堂环境中,不仅真正建立1分米、1毫米的空间观念,而且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好学,数学真有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探索的魅力、发现之余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5、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这一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数学的过程,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学时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6、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我在使用多媒体演示格尺上的1分米、1毫米时,没有向学生强调说明屏幕上的1分米或1毫米是放大了的1分米或1毫米,容易使学生对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产生误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尽量做到合理准确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至第35 页的内容。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通过实际测量知道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创设了“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估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探究性学*,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认识毫米、分米的学*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厘米、米不够用时,自然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新的长度单位。整个教学活动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从而建立新的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他们在学*中的团结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测量,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估测活动中反复体验,加深认识。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数学学*的乐趣。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教具:米尺、1分硬币、铅笔、电话卡、光盘、课件。

  学具:学生用尺、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一)上课之前,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眼力,请你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呢?(学生试着以米或厘米作单位估计)

  (二)你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

  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用什么字母怎样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长度单位家庭中还有很多兄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设计意图:创设估计老师身高的情景,复*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本课的学*做好铺垫。)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一)认识毫米

  1.我们已经学*了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下面的三条线段请你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在测量一下,看你的估计和实际测量是否接*。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测量作业纸上的线段。

  学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第三条线段比3厘米多,又不够4厘米。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4.毫米的认识

  (1)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毫米的知识。直尺上1厘米中每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我还知道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2)拿出手中的直尺看看、数数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直观感受1厘米中有10个这样的小格。

  (3)课件演示:我们把尺子中的1厘米放大,细细地数一下,一起来。演示边数出1厘米=10毫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cm=10mm

  (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5)请组长组织你们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的学具,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填在作业纸上。

  物品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一元硬币的厚度

  电话卡的厚度

  我的铅笔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线段的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是学生体会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二)认识分米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高度。

  2.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用厘米和毫米都不方便,而且课桌的高度又不够一米,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3.教师指出: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较方便。(板书:分米dm)

  1d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mm

  4.现在你再量一量课桌有多高?

  5.估计一下你的小臂的长度,再测量一下,小组内比一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测量课桌高度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体验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三、全班练*,巩固提高

  (一)说说我们一共认识了单位家庭中的几个兄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游戏:变一变。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长度。听老师的口令用手指比划一下,看谁的准确?学生在老师的口令下比划几个单位的长度。再睁开眼对比一下。

  (三)修改日记:课件出示。

  下面是淘气在学*了长度单位后写的一篇日记,同学们看看日记里的长度单位用得合适不合适?怎样修改呢?

  4月10日 星期天 晴

  今天,我和妈妈去秦岭野生动物园参观,玩得可开心呢。

  我们穿过4厘米高的门就来到了动物园里,哇,里面有好多动物呀!我看见左边是3分米高的大象,右边的犀牛个子也不小,大概有2分米高吧,再往前走就是蟒蛇馆,里面的蟒蛇好吓人呀,最长的一条估计有30毫米长。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溜滑滑梯,滑滑梯一定有4厘米高。

  在滑梯的旁边我还发现了一群蚂蚁在搬家,别看它们个子不大,每只蚂蚁只有2米长左右,但是即勤劳又很团结,我想我们应该向它们学*呀!

  (四)拓展训练:有一把断尺,零刻度已经没有了,怎样用它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练*,引导学生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四、课外延伸,结束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长度单位的大家族里,还有它们的老大哥,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的新单位千米。

  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分米=10厘米 1dm=10mm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新课标北师大版第四册铅笔有多长;教材P40、P41。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分米、1毫米的认识,“估一估”实物的长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米尺、1分硬币、10厘米铅笔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直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请同学们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铅笔不仅仅可以写出漂亮字,还可以帮我们学*数学知识呢?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测量铅笔有多长。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有关长度单位,用手势比一比,1m、1cm大约有多长?

  二、探索分米

  1、估:老师给同学们发了1支铅笔,请你估测这枝铅笔有多长?说说你是怎样估测的?(听取汇报)

  2、量:同学们估测的结果不一样?怎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呢?请你们用直尺量一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边量边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抽生一边汇报,一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3、知:你们知道吗?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

  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我们的身体是一把尺,从中指尖开始量手掌,到哪儿长1dm,再用手比一比。

  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6、小组活动:(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用长1分米的铅笔去量1米的长度,能量几次?你知道了什么?

  揭示:1米=10分米 1m=10dm

  7、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铅笔是你们丢掉的,为自己算一算,每人丢一分米长的铅笔,10人丢了多长的铅笔?全班50人,共丢了多长的铅笔?大约有几个小朋友那么高?多浪费呀!希望同学们爱惜学*用具,养成节约的好*惯。

  三、自学毫米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铅笔,用认识分米的方法:估、量、知、比、找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遇到困难时,请书这位好朋友来帮忙,自学书40页(2)部分内容。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自己学到的知识最多?

  2、听取汇报,质疑。

  3、课件演示,得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四、尝试练*

  1、游戏:用手势比一比下列长度: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

  2、课件出示:(1)填出适当的单位。(2)解决问题:小猴一家比身高。

  板书设计:

  铅 笔 有 多 长

  估

  量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知

  比 1m=1dm 1dm=10cm 1cm =10dm

  找

  课后小记 :

  本课时教材选取贴*孩子生活的题材,通过创设估计、测量铅笔的长度的情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中采用“猜测质疑——操作验证——归纳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

  上课前,我先准备一些长约1分米的铅笔,上课时,让学生进行估计,再实际测量。给学生充足的实际测量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再用手势比一比1分米多长?然后找一找身边的1分米,在头脑中建立一分米空间观念。接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索和小组的学*优势,让他们用认识1分米的估 、量、知、比,找的学*方法去认识1毫米。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开推理和想象,引导总结出长度单位的关系。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铅笔以及身边大约是1分米、1毫米的物体进行测量,在活动中去去学*新知识,又通过自己实践而得出结论,在观察、测量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学生始终处在乐学、好学的氛围之中,学*兴趣会十分浓厚,积极性也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阅读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1)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至第35 页的内容。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通过实际测量知道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创设了“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估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探究性学*,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认识毫米、分米的学*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厘米、米不够用时,自然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新的长度单位。整个教学活动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从而建立新的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他们在学*中的团结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测量,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估测活动中反复体验,加深认识。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数学学*的乐趣。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教具:米尺、1分硬币、铅笔、电话卡、光盘、课件。

  学具:学生用尺、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一)上课之前,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眼力,请你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呢?(学生试着以米或厘米作单位估计)

  (二)你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

  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用什么字母怎样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长度单位家庭中还有很多兄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设计意图:创设估计老师身高的情景,复*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本课的学*做好铺垫。)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一)认识毫米

  1.我们已经学*了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下面的三条线段请你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在测量一下,看你的估计和实际测量是否接*。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测量作业纸上的线段。

  学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第三条线段比3厘米多,又不够4厘米。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4.毫米的认识

  (1)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毫米的知识。直尺上1厘米中每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我还知道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2)拿出手中的直尺看看、数数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直观感受1厘米中有10个这样的小格。

  (3)课件演示:我们把尺子中的1厘米放大,细细地数一下,一起来。演示边数出1厘米=10毫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cm=10mm

  (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5)请组长组织你们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的学具,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填在作业纸上。

  物品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一元硬币的厚度

  电话卡的厚度

  我的铅笔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线段的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是学生体会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二)认识分米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高度。

  2.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用厘米和毫米都不方便,而且课桌的高度又不够一米,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3.教师指出: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较方便。(板书:分米dm)

  1d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mm

  4.现在你再量一量课桌有多高?

  5.估计一下你的小臂的.长度,再测量一下,小组内比一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测量课桌高度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体验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三、全班练*,巩固提高

  (一)说说我们一共认识了单位家庭中的几个兄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游戏:变一变。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长度。听老师的口令用手指比划一下,看谁的准确?学生在老师的口令下比划几个单位的长度。再睁开眼对比一下。

  (三)修改日记:课件出示。

  下面是淘气在学*了长度单位后写的一篇日记,同学们看看日记里的长度单位用得合适不合适?怎样修改呢?

  4月10日 星期天 晴

  今天,我和妈妈去秦岭野生动物园参观,玩得可开心呢。

  我们穿过4厘米高的门就来到了动物园里,哇,里面有好多动物呀!我看见左边是3分米高的大象,右边的犀牛个子也不小,大概有2分米高吧,再往前走就是蟒蛇馆,里面的蟒蛇好吓人呀,最长的一条估计有30毫米长。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溜滑滑梯,滑滑梯一定有4厘米高。

  在滑梯的旁边我还发现了一群蚂蚁在搬家,别看它们个子不大,每只蚂蚁只有2米长左右,但是即勤劳又很团结,我想我们应该向它们学*呀!

  (四)拓展训练:有一把断尺,零刻度已经没有了,怎样用它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练*,引导学生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四、课外延伸,结束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长度单位的大家族里,还有它们的老大哥,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的新单位千米。

  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分米=10厘米 1dm=10mm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北老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科书充分利用学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并关注了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学生对测量学*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寻找学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学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际测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难点:通过实际测量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米尺,卡片,吸管,铅笔,剪刀,测量单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温故引新。

  1、观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

  老师:请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看看在这个数学故事中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数学思考?你有什么好办法?

  2、回忆在测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老师:你觉得在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周老老师带来了现场留下的脚印,谁来测量?

  学生:测量并汇报,这个脚印的长度是10厘米。

  3、揭示“分米”。

  老师: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来表示,它就是——1分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分米的认识。

  老师: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吗?

  二、认识分米。(11:00之前必须结束)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揭示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老师:现在请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PPT活动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学生汇报

  老师小结:借助直尺,同学们充分的感受了1分米的长度,如果要把1分米和10厘米用一个符号来连接,你会选择哪个符号呢?

  老师:很好!1分米=10厘米。

  2、自主学*,进一步认识分米。

  老师:现在,我们对1分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请你拿出桌上的吸管,估一估这根吸管的长度比1分米长,还是短?

  老师:现在我们就利用这根吸管来继续研究1分米。请看活动要求!

  PPT活动二:

  估估一估1分米的长度。

  量用直尺量一量,进行调整后剪下1分米长的吸管。

  找用1分米长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长约1分米或几分米的物品。

  学生汇报

  老师小结:在今后的估计中,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别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课桌的高)的长度都可以作为我们估计的标准和依据。

  3、发现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老师:通过前面的学*,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上学期我们还认识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试着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借助吸管来研究。

  PPT活动三:

  小探究

  1米=多少分米?

  学生汇报

  老师小结:真棒!我们通过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来比划1分米,还找到了学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学们对分米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感受!

  三、认识毫米。

  1、通过“量一量”,揭示毫米。

  老师:请用直尺在测量单上“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学生汇报

  老师:不是6厘米吗?铅笔的长度比6厘米长,但是又不到7厘米,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它就是刚刚——毫米,用字母mm来表示。

  2、通过自学,发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老师:刚才我们一起对分米进行了研究,接下来请同桌之间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开对毫米的独立学*吧!

  PPT活动四:

  找一找  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  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

  看一看  学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或几毫米。

  想一想  1厘米=?毫米。

  学生汇报。

  老师小结:看来同学的收获可真多,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

  3、通过摞卡片,感受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老师:刚刚我们说一张卡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现在请你将3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现在把5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如果同桌两个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这时候大约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长度吧。

  老师:现在请看,周老老师吧20张卡片摞在一起,这就是?30张卡片呢?90张卡片呢?再添10张卡片就是?

  老师: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来1分米就是10厘米,也是100毫米!看来1毫米实在是太短了!不细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测量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老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并且在老朋友米和厘米的帮助下,发现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接下来就请你带着这些满满的收获,赶快帮黑猫警长找到偷吃红土的小象吧!

  四、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1、测量脚印

  老师:你觉得案发现场的这个脚印是哪只小象留下的?

  学生独自测量

  老师:看来确实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红土,可是,你知道小象为什么要偷吃红土吗?

  老师:红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补充的矿物质铜和盐,但是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不劳而获是不对的。

  2、修改日记。

  老师:小马虎最*也学*了长度单位,他已经迫不及待的写了一篇数学日记,一起读一读吧!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脸,

  用70米长的毛巾把脸擦干,吃过早饭去上学。来到学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

  拿出7厘米厚的语文书准备开始语文课。

  3、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老师:这两个算式请同学们今天回家后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1()-9()=1()1()-99()=1()

  4、全课小结。

  老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小结:看来同学们收获了很多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其实长度单位不只是我们现在认识的这四个,还有比米更长的单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单位,这些长度单位都等着我们在今后的学*中去探索、去发现!

  五、板书。

  分米、毫米的认识

  米m

  1米=10分米分米dm

  1分米=10厘米厘米cm

  1厘米=10毫米毫米mm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尺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目标——通过估计、测量与联想,产生1分米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写作“1d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1分米是几厘米?

  1(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教师板书:1m=100cm 1m=10dm)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估计学生会说:手掌长大约是1分米,半支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尺子的一半长是1分米等。]

  活动二:目标——通过测量、观察与联想,产生探究的欲望,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厘米的黄色纸条。先估一估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长度,记下来,然后看看估得怎样。 [估计学生会疑问,纸条长“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三格”怎么记?]

  2、教师自问自答“是啊,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学*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然后介绍,1厘米中的1小格长是1毫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毫米”写作“1m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10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10毫米),板书:1cm=10mm。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1毫米?[估计学生会说:纸皮、硬币、小圆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

  三、巩固练*

  2 1、填一填,说一说。(根据板书回答)

  2、完成练一练第1题(估一估,量一量)

  3、完成练一练第3题。(简单的单位换算)

  4、辨一辨:

  出示淘气小朋友写的一篇数学日记,同桌合作找出错误并改正。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分米和毫米),还记得长度单位的两个老朋友吗?(米和厘米)你能将它们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一下吗?(生答后结合板书齐读:米分米厘米毫米)今天我们还知道了这些单位之间的一些关系。(学生齐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板书:

  铅笔有多长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新课标北师大版第四册铅笔有多长;教材P40、P41。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分米、1毫米的认识,“估一估”实物的长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米尺、1分硬币、10厘米铅笔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直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请同学们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铅笔不仅仅可以写出漂亮字,还可以帮我们学*数学知识呢?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测量铅笔有多长。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有关长度单位,用手势比一比,1m、1cm大约有多长?

  二、探索分米

  1、估:老师给同学们发了1支铅笔,请你估测这枝铅笔有多长?说说你是怎样估测的?(听取汇报)

  2、量:同学们估测的结果不一样?怎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呢?请你们用直尺量一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边量边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抽生一边汇报,一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3、知:你们知道吗?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

  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我们的身体是一把尺,从中指尖开始量手掌,到哪儿长1dm,再用手比一比。

  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6、小组活动:(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用长1分米的铅笔去量1米的长度,能量几次?你知道了什么?

  揭示:1米=10分米 1m=10dm

  7、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铅笔是你们丢掉的,为自己算一算,每人丢一分米长的铅笔,10人丢了多长的铅笔?全班50人,共丢了多长的铅笔?大约有几个小朋友那么高?多浪费呀!希望同学们爱惜学*用具,养成节约的好*惯。

  三、自学毫米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铅笔,用认识分米的方法:估、量、知、比、找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遇到困难时,请书这位好朋友来帮忙,自学书40页(2)部分内容。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自己学到的知识最多?

  2、听取汇报,质疑。

  3、课件演示,得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四、尝试练*

  1、游戏:用手势比一比下列长度: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

  2、课件出示:(1)填出适当的单位。(2)解决问题:小猴一家比身高。

  板书设计:

  铅 笔 有 多 长

  估

  量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知

  比 1m=1dm 1dm=10cm 1cm =10dm

  找

  课后小记 :

  本课时教材选取贴*孩子生活的题材,通过创设估计、测量铅笔的长度的情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中采用“猜测质疑——操作验证——归纳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

  上课前,我先准备一些长约1分米的铅笔,上课时,让学生进行估计,再实际测量。给学生充足的实际测量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再用手势比一比1分米多长?然后找一找身边的1分米,在头脑中建立一分米空间观念。接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索和小组的学*优势,让他们用认识1分米的估 、量、知、比,找的学*方法去认识1毫米。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开推理和想象,引导总结出长度单位的关系。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铅笔以及身边大约是1分米、1毫米的物体进行测量,在活动中去去学*新知识,又通过自己实践而得出结论,在观察、测量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学生始终处在乐学、好学的氛围之中,学*兴趣会十分浓厚,积极性也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5

  学*目标:

  1.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 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长度观念,了解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

  教具准备:课件、铅笔、尺、1分硬币、电话卡。

  教学过程:

  一、学情调查:

  1. 看一看红红的日记:看了西游记的动画片,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真厉害,你看它可长可短,可以短的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在红红的日记里,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吗?(米、厘米)

  2.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1米等于多少厘米呢?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一)、认识分米

  拿一支铅笔,估一估它有多长,把你估计的结果告诉你的同桌.我们的铅笔到底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1. 看一看,学一学:屏幕上的这支铅笔有多长呢?(正好10厘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请小朋友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像这样在尺子上比划出10厘米,这么长就是1分米。小朋友一拃长大约就是1分米。分米是我们要掌握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dm表示。因为10厘米就是1分米,所以1分米=10厘米。

  全班齐读公式。这支铅笔的长是1分米,也是10厘米。

  2. 体验:

  (1)请你用尺子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师:(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0画到10的地方,可不可以从1开始画起呢?这样应该画到刻度几呢?(11)为什么?如果从2开始画呢?从3呢?

  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就是1分米。

  (2)找一找:你觉得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小朋友一拃长、开关盒的边长、字典的宽、小棒的长度…)

  (3) 数一数:师出示米尺,生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二)认识毫米

  1.看一看,学一学:

  刚才这枝铅笔长度是(1分米),请你看一看这支铅笔的长度。6厘米多3个小格,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1厘米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mm),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好的2分硬币,感觉一下它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1厘米等于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这支铅笔的长就是6厘米3毫米。

  2.体验:

  (1)请你用尺子画出1毫米的线。(非常 )

  (2)想一想: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分、2分硬币、电话卡、银行卡)

  (三)看一看,捋一捋:

  三、巩固练*

  1. 填一填,说一说。(根据板书回答)

  2. 完成练一练第1题(估一估,量一量)

  3. 完成练一练第3题。(简单的单位换算)

  4. 辨一辨:

  出示淘气小朋友写的一篇数学日记,同桌合作找出错误并改正。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分米和毫米),还记得长度单位的两个老朋友吗?(米和厘米)你能将它们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一下吗?(生答后结合板书齐读:米 分米 厘米 毫米)今天我们还知道了这些单位之间的一些关系。(学生齐读: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板书:

  铅笔有多长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2)

——《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 (菁华3篇)

《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1

  “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1~10的数,比大小后进行的,是计算数学的起始课。初步认识加法,知识虽然简单,却对以后的学*计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有几支铅笔”时,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1、直观演示,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2、观察画面,体会加法含义。

  3、发散联想,理解加法含义。

  4、动手操作,巩固加法含义。

  首先,我演示小兔和小鹿赛跑,让学生观察,小动物比赛情境,并把观察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加起来”的意思,同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及探究欲望。接着通过观察书上“气球图”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同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用“加法”来表示的事例,增进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感悟到“加法”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最后是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先是看算式摆,然后是用5个学具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反思整节课,我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给足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在讨论中明理,在合作中成功,在质疑中发展。这样在活动中学*数学,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学*方式为多样的学*方式。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世界一样丰富多彩。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掌握数学知识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继续中东参与的兴趣。

  总之,新课标、新理论,我们既要不断的学探索,又要积极实践,贯彻新课标精神,落实素质教育,以人为本,育人至上,尊重差异,重视发展。

《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2

  本课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一、说的训练。

  如:请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老师每只手上各有几枝铅笔,然后老师做合并的动作,再让学生把这个过程完整的说一遍。(一边有3枝铅笔,一边有2枝铅笔,一共有几只铅笔。)请个别孩子说了后再请全班的同学这样完整的说一次。在“摆一摆”“练一练”等环节中也注重强调要求学生说完成的话的训练。……

  二、动手操作的训练。

  无论是在主题图的教学中,还是在“摆一摆”“练一练”环节中,我都注重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图上的实物进行操作,切实体会加法的含义;帮助学*有困难的孩子进行正确计算。

  三、与实际生活像联系的训练。

  让学生通过找一找身边的加法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并不神秘,就在我买的身边。

  四、其他方面。

  我上课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一直是语速较快。上届的孩子由于已经*惯了我上课,在语速上我也没刻意去注意。现在因为是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特征,听的能力还较弱,因此在语言表达上,我尽力注意语速适中,让孩子能听明白,听懂。教学的方式上注重步骤分明,层次清晰。

《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3

  学*目标:

  1、 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4、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学*重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学*难点:

  1、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2、 使学生学会倾听与交流,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计数器、20支铅笔、猜数卡片

  学生:白纸、20支铅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抓一把铅笔:你们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学生猜)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谁猜得正确?(数一数)咱们就来数一数(1—20)谁猜对了?

  2、(收起铅笔)谁能从1数到20?

  数正确了吗?有没有跟他数得不一样的?(倒数、数单数、数双数……)

  谁能从9数到20?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1—20各数。(板书课题)

  [课的一开始,安排了数铅笔的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数具体的事物到抽象地数的过程,在数的过程中,不断提问“有没有不同的数法”,以开启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和创新意识。]

  二、 探索新知

  (一)数的认识、数数

  1、生活中的数:小朋友,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数吗?在哪儿?

  2、直尺上的数:直尺上也有这些数,我们一起来看着直尺数一数(出示尺上的一段)。你发现什么了吗?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想法?

  问:10的邻居是谁?

  [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数的概念来源于实际(包括生活实际、生产实际和科学技术),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一点。在这里,设计了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数这一内容,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填一填:

  (1)20、 、 、 、 、15(火车进山洞)

  小动物们乘着火车去旅游了,小兔在20号车厢,小熊在15号车厢,你知道长颈鹿、大象、小狗、小猪分别在第几号车厢吗?你是怎么想的?

  (2)10、12、 、 、18、

  (二)数的组成

  1、抓铅笔游戏

  (1)请每位小朋友随意从桌上抓一把铅笔。估计一下,你抓了几支?

  (2)动脑筋想一想,抓的这些铅笔如果摆在桌上,怎样摆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你抓了几支?想好了,把它贴在白纸上。

  (3)4人小组交流,商量一下选一种贴到黑板上。

  (4)反馈讲评:多少支?能一眼看出来吗?

  (把10支扎成一捆)这一捆就是一个十。这样摆,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把10支捆在一起有什么好处呢?

  [通过让学生动手抓一抓,估计一下,摆一摆,发现当铅笔数目多时,不容易一下子看出是多少,激发学生寻找好办法,以便解决这个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在活动中,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10根一捆就是1个十的概念,突出把10作为一个单位,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为进一步学*数的组成及以后的写法作准备。]

  2、巩固10个一就是1个十

  (1)课件闪过几件物品:10个一堆,另零散的几个。

  (2)你看到的东西有多少?把数量写下来。谁写下来了?你怎么这么快就数清楚了?有没有好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3、认识数位及意义

  (1)我们把15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个位上一颗珠子就表示1个一,两颗就表示2个一,3个一,4个一(边拨边数)10个一,这时候我们可以把个位上的珠子全部去掉,用十位上的一颗表示1个十,1个十就是10个一。

  那么15应该怎么拨呢?十位上是1颗珠子,个位上是5颗珠子,所以15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板书)

  (2)学生拨数

  ①拨一个数:13,说说13是由什么组成的。

  ②16是由什么组成的?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③谁能拨一个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

  (3)20的组成:

  师:19再加1是几?(个位拨一颗珠子)20也可以这样表示:把个位的10颗珠子去掉,再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那么20是由什么组成的?

  [利用计数器让学生很形象直观地通过观察知道数的组成。]

  三、 巩固练*:

  1、猜数游戏(逐一出示条件)

  (1)比19小的数;比15大;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

  (2)是15的邻居;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

  (3)由2个十组成的数。

  学生猜以后,用卡片出示正确答案,猜对的小朋友奖给一颗“智慧星”。

  2、实际应用(录像)

  (1)内容:拿12根木棒,一生一根一根地数,另一生先拿一捆(10根),再拿两根。

  (2)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评一评。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学*了数的概念后,利用这些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能使学生慢慢建立起知识来源于实际、又能应用实际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 课堂小结:

  上了今天这节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 课堂作业:

  《随堂练*》。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5:1个十和5个一组成

  贴铅笔图 13:1个十和3个一组成

  20:2个十组成

  反思:

  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学*,是孩子们带着知识与经验走进课堂,生动活泼地建构起对数学富有个性理解的过程。

  1、 数学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有效的数学学*来自于学生对

  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学*数学的动机与数学学*价值的认可,对学*对象的喜好,成功的学*经历体验,适度的学*焦虑、成就感、自信心与意志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影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让他们感觉到学*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数学,因此,教师在选取学*素材以及安排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比如可以讲故事、利用玩具、新奇的事物等。

  在这节课内,我尽量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或有趣的情境,比如最后的一个猜数游戏,充分利用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智慧星,一出示,就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大家兴趣非常浓厚,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可以说这个时候,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这一活动中去,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不但是这节课,在*时的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利用一些动物、水果、汽车等图片,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我们发现,如果这节课上“玩”的东西、趣味性的东西比较多,那么学生的兴趣特别浓厚,注意力就比较集中,反之,课堂上的感觉就比较散,。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应当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当然,这里的非智力因素还属于外部动机,最终目的,还应当使之转变为直接指向数学学*的'内部动机。

  2、学生数学学*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转化,是学生主动构建的重要途径。我们这一册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它编写的其中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就是构建主义理论,里面有很多内容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得到的,他们所熟悉的,在学生来校之前,他们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经验。比如图形,生活中随处可见;数数,学生在幼儿园已经会了;人民币和时间,和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让学生把这些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例如:这节课虽然是学生开学来第一次接触11—20各数,但不需要由老师再去教他们怎么数,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事实上,学生数得很好,方法很多)教师只要拎一拎,理一理,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由此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

  3、学生数学学*的过程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从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传统的数学学*中,教师讲授,学生联系的单一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了,这种方式甚至造成了学生学*的障碍。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不应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中不应追求“统一化”,而应致力于“多样化”与“合理化”。在这节课中,主要通过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环节,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机会,让他们经历自主“做数学”的过程,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个性发展成为可能。

  4、学生的数学学*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需求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差异,再加上各种外部因素,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前面也提到了教学中本身应致力于“多样化”。例如摆铅笔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铅笔支数的不同以及生活经验的不同,会有各种不同的摆法,这就是一个方法多样化体现,然后通过交流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3)

——二年级下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二年级下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新课标北师大版第四册铅笔有多长;教材P40、P41。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分米、1毫米的认识,“估一估”实物的长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米尺、1分硬币、10厘米铅笔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直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请同学们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铅笔不仅仅可以写出漂亮字,还可以帮我们学*数学知识呢?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测量铅笔有多长。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有关长度单位,用手势比一比,1m、1cm大约有多长?

  二、探索分米

  1、估:老师给同学们发了1支铅笔,请你估测这枝铅笔有多长?说说你是怎样估测的?(听取汇报)

  2、量:同学们估测的结果不一样?怎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呢?请你们用直尺量一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边量边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抽生一边汇报,一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3、知:你们知道吗?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

  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我们的身体是一把尺,从中指尖开始量手掌,到哪儿长1dm,再用手比一比。

  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6、小组活动:(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用长1分米的铅笔去量1米的长度,能量几次?你知道了什么?

  揭示:1米=10分米 1m=10dm

  7、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铅笔是你们丢掉的,为自己算一算,每人丢一分米长的铅笔,10人丢了多长的铅笔?全班50人,共丢了多长的铅笔?大约有几个小朋友那么高?多浪费呀!希望同学们爱惜学*用具,养成节约的好*惯。

  三、自学毫米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铅笔,用认识分米的方法:估、量、知、比、找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遇到困难时,请书这位好朋友来帮忙,自学书40页(2)部分内容。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自己学到的知识最多?

  2、听取汇报,质疑。

  3、课件演示,得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四、尝试练*

  1、游戏:用手势比一比下列长度: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

  2、课件出示:(1)填出适当的单位。(2)解决问题:小猴一家比身高。

  板书设计:

  铅 笔 有 多 长

  估

  量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知

  比 1m=1dm 1dm=10cm 1cm =10dm

  找

  课后小记 :

  本课时教材选取贴*孩子生活的题材,通过创设估计、测量铅笔的长度的情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中采用“猜测质疑——操作验证——归纳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

  上课前,我先准备一些长约1分米的铅笔,上课时,让学生进行估计,再实际测量。给学生充足的实际测量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再用手势比一比1分米多长?然后找一找身边的1分米,在头脑中建立一分米空间观念。接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索和小组的学*优势,让他们用认识1分米的估 、量、知、比,找的学*方法去认识1毫米。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开推理和想象,引导总结出长度单位的关系。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铅笔以及身边大约是1分米、1毫米的物体进行测量,在活动中去去学*新知识,又通过自己实践而得出结论,在观察、测量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学生始终处在乐学、好学的氛围之中,学*兴趣会十分浓厚,积极性也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二年级下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学*第二册时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这节课是有关长度的第二阶段的学*,通过教学使学生再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教材通过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操作学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此外,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估测活动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位于市中心,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好,班级配备有电脑、电视及投影等电教设施,便于日常教学工作的使用。此外,学生对数学有着比较浓厚的学*兴趣,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探究性学*,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

  〖教学设计〗

  (一)认识分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请同学们猜测老师的年龄、体重及身高。(表示身高时用到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2)动手操作:用“米”或“厘米”作单位量自己课桌的宽。(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量得很麻烦。)

  2、独立探索,发现新知

  (1)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像: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2)小组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

  (3)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不一定从0刻度开始)。你的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量一量,估一估,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长度。

  (4)讨论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1m=100cm,1m=10dm。)

  (二)认识毫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猜一猜老师手中的铅笔有多长,你有什么好办法?

  (2)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课件演示测量结果的放大图——6厘米3毫米。)

  (3)看到这个测量的结果,你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引导学生质疑: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教师或学生讲解: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1毫米。

  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尺子找到1毫米。(使学生了解:尺子上任意1小格都是1毫米。)用一个字概括出1毫米的特点。(小、细、短……)

  (2)在学具袋中找到长度、宽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如:1分硬币的厚度,IC卡的厚度,3张扑克牌的厚度,1分硬币上表示年份的小数字“1992”中“1”下面的“”长,扑克牌中“K”一竖的宽度,胶带的厚度……)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怎样验证手势是否准确?(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再用另一只手将其取走,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空隙大约是1毫米。)

  (3)生活中你在哪儿听说过“毫米”这个词?(课件演示:11月份上旬全国降水量分布图、蜂鸟图、35毫米自动榴弹*图、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图、眼睑及脚底皮肤的厚度图、手指甲及脚趾甲生长速度图等。)

  (4)知道1厘米=10毫米。

  (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为了“1厘米长,还是10毫米长”这个问题而争吵。数学博士认为:1厘米与10毫米同样长。

  为什么数学博士要这样说呢?听了他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10毫米;进行长度比较时,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长度单位。)

  自己在尺子上数出10毫米。

  (三)复*巩固,应用提高

  1、手指游戏

  (1)教师边说边演示:“手指兄弟亲又亲,大哥挂帅高高站,二哥是首我是尾,我是小弟表毫米,米到毫米记得牢,手指开表进率,相等空间代表10,大哥二哥有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密。”(用“快板”的形式说出来。)

  (2)学生互相动手表演。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大哥二哥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明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密。”

  2、看图说出回形针和课本的长度。

  3、自己测量树叶标本的长度和宽度。

  4、剪出长度为30mm,2cm,5mm,1dm的彩带。

  5、先估测各种实物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再进行实际测量。

二年级下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至第35 页的内容。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通过实际测量知道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创设了“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估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探究性学*,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认识毫米、分米的学*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厘米、米不够用时,自然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新的长度单位。整个教学活动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从而建立新的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他们在学*中的团结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测量,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估测活动中反复体验,加深认识。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数学学*的乐趣。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教具:米尺、1分硬币、铅笔、电话卡、光盘、课件。

  学具:学生用尺、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一)上课之前,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眼力,请你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呢?(学生试着以米或厘米作单位估计)

  (二)你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

  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用什么字母怎样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长度单位家庭中还有很多兄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设计意图:创设估计老师身高的情景,复*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本课的学*做好铺垫。)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一)认识毫米

  1、我们已经学*了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下面的三条线段请你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在测量一下,看你的估计和实际测量是否接*。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测量作业纸上的线段。

  学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第三条线段比3厘米多,又不够4厘米。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4、毫米的认识

  (1)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毫米的知识。直尺上1厘米中每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我还知道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2)拿出手中的直尺看看、数数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直观感受1厘米中有10个这样的小格。

  (3)课件演示:我们把尺子中的1厘米放大,细细地数一下,一起来。演示边数出1厘米=10毫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cm=10mm

  (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5)请组长组织你们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的学具,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填在作业纸上。

  物品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一元硬币的厚度

  电话卡的厚度

  我的铅笔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线段的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是学生体会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二)认识分米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高度。

  2、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用厘米和毫米都不方便,而且课桌的高度又不够一米,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3、教师指出: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较方便。(板书:分米dm)

  1d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mm

  4、现在你再量一量课桌有多高?

  5、估计一下你的小臂的长度,再测量一下,小组内比一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测量课桌高度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体验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三、全班练*,巩固提高

  (一)说说我们一共认识了单位家庭中的几个兄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游戏:变一变。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长度。听老师的口令用手指比划一下,看谁的准确?学生在老师的口令下比划几个单位的长度。再睁开眼对比一下。

  (三)修改日记:课件出示。

  下面是淘气在学*了长度单位后写的一篇日记,同学们看看日记里的长度单位用得合适不合适?怎样修改呢?

  4月10日 星期天 晴

  今天,我和妈妈去秦岭野生动物园参观,玩得可开心呢。

  我们穿过4厘米高的门就来到了动物园里,哇,里面有好多动物呀!我看见左边是3分米高的大象,右边的犀牛个子也不小,大概有2分米高吧,再往前走就是蟒蛇馆,里面的蟒蛇好吓人呀,最长的一条估计有30毫米长。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溜滑滑梯,滑滑梯一定有4厘米高。

  在滑梯的旁边我还发现了一群蚂蚁在搬家,别看它们个子不大,每只蚂蚁只有2米长左右,但是即勤劳又很团结,我想我们应该向它们学*呀!

  (四)拓展训练:有一把断尺,零刻度已经没有了,怎样用它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练*,引导学生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四、课外延伸,结束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长度单位的大家族里,还有它们的老大哥,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的新单位千米。

  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分米=10厘米 1dm=10mm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4)

——《铅笔有多长》教案及课程反思 (菁华3篇)

《铅笔有多长》教案及课程反思1

  教学内容:

  新课标北师大版第四册铅笔有多长;教材P40、P41。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分米、1毫米的认识,“估一估”实物的长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米尺、1分硬币、10厘米铅笔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直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请同学们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铅笔不仅仅可以写出漂亮字,还可以帮我们学*数学知识呢?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测量铅笔有多长。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有关长度单位,用手势比一比,1m、1cm大约有多长?

  二、探索分米

  1、估:老师给同学们发了1支铅笔,请你估测这枝铅笔有多长?说说你是怎样估测的?(听取汇报)

  2、量:同学们估测的结果不一样?怎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呢?请你们用直尺量一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边量边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抽生一边汇报,一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3、知:你们知道吗?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

  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我们的身体是一把尺,从中指尖开始量手掌,到哪儿长1dm,再用手比一比。

  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6、小组活动:(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用长1分米的铅笔去量1米的长度,能量几次?你知道了什么?

  揭示:1米=10分米 1m=10dm

  7、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铅笔是你们丢掉的,为自己算一算,每人丢一分米长的铅笔,10人丢了多长的铅笔?全班50人,共丢了多长的铅笔?大约有几个小朋友那么高?多浪费呀!希望同学们爱惜学*用具,养成节约的好*惯。

  三、自学毫米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铅笔,用认识分米的方法:估、量、知、比、找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遇到困难时,请书这位好朋友来帮忙,自学书40页(2)部分内容。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自己学到的知识最多?

  2、听取汇报,质疑。

  3、课件演示,得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四、尝试练*

  1、游戏:用手势比一比下列长度: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

  2、课件出示:

  (1)填出适当的单位。

  (2)解决问题:小猴一家比身高。

  板书设计:

  铅 笔 有 多 长

  估

  量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知

  比 1m=1dm 1dm=10cm 1cm =10dm

  找

  课后小记 :

  本课时教材选取贴*孩子生活的题材,通过创设估计、测量铅笔的长度的情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中采用“猜测质疑——操作验证——归纳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

  上课前,我先准备一些长约1分米的铅笔,上课时,让学生进行估计,再实际测量。给学生充足的实际测量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再用手势比一比1分米多长?然后找一找身边的1分米,在头脑中建立一分米空间观念。接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索和小组的学*优势,让他们用认识1分米的估 、量、知、比,找的学*方法去认识1毫米。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开推理和想象,引导总结出长度单位的关系。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铅笔以及身边大约是1分米、1毫米的物体进行测量,在活动中去去学*新知识,又通过自己实践而得出结论,在观察、测量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学生始终处在乐学、好学的氛围之中,学*兴趣会十分浓厚,积极性也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铅笔有多长》教案及课程反思2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1dm、1mm、1cm、1m之间的关系;

  2、通过测量的活动体验1dm和1m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

  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1dm和1mm的长度。

  2、1dm=10cm 1m=10dm 1cm=10mm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回忆米和厘米的长度

  师:一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了米和厘米,你还记得1米、1厘米有多长吗?

  生1:1米大约是小林的身高。(小林的身高大约1米)

  生2:1厘米大约是一个手指的宽。

  ……

  师:这两个单位“娃娃”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1:教室的门高大约2米。

  生2:我的文具盒的长大约是18厘米。

  ……

  2、设疑

  师:同学们都非常善于观察。老师想考考你们,谁知道我们的课桌高大约是7( )吗?

  生1:7米。

  生2:不可能,那不比姚明还高了吗?

  生3:是啊,那人怎么能坐上去呢?

  生4:米和厘米都不行,如果用米太长了,如果用厘米又太小了坐不了。

  ……

  (学生经过一会儿争论后,大部分学生处于沉思状态)

  师:别急,今天我们学了以后你就能解决了。

  〔反思:低年级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快,遗忘也快。特别是不常用的数学知识或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更容易回生,所以在学*新的长度单位以前复*旧知是必要的。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复*的过程中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争论课桌的高大约7( ),目的是让学生产生知识上的冲突,一种新的长度单位的学*,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量一量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盒中拿出一支吸管,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的。(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1:大约8厘米,我是一小节一小节的数的。(用手比1厘米)

  生2:大约10厘米,我是感觉出来的。

  师: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

  生:10厘米。

  师:你知道吗,像这样10厘米长的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新的单位来表示,就是1分米,用字母dm表示。(带学生读三遍,书空一遍)

  2、感知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你能用食指和拇指比一比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并在本子上画出1分米的线段。(同桌同学互相验证)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小组中指导)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谁知道1分米=( )厘米?

  生:1分米=10厘米

  师:可以用字母表示为:1dm=10cm(引导学生读一读)

  3、体验1分米的长度(加深学生对1分米的认识)

  师:分米这个单位“娃娃”现在也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把它给找出来吗?

  生1:我的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

  生2:我的学具盒长大约是1分米。

  ……

  4、感知米和分米的关系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请同学们从学具盒中拿出米尺来,你能从米尺中找出1分米吗?(同桌同学互相交流)

  生1:从0―10厘米。

  生2:从20-30厘米。

  生3:只要它们相差10厘米,这一段就是1分米。(掌声)

  师:你观察得很认真。谁知道1米=( )分米

  生:1米=10分米

  师:用字母1m=10dm表示。(学生读一读)

  5、解决问题

  师:现在谁知道我们的课桌的高大约是7( )?

  生:7分米。

  (反思:通过以上的活动,同学们基本上都能认识1分米的长度。)

  活动二:认识毫米

  1、铅笔有多长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枝铅笔来,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然后量一量。(同桌同学互相交流验证,师参与引导)

  生1:我的铅笔长15厘米。

  生2:我的铅笔长10厘米多一些。

  生3:我的铅笔长13厘米又3小格。

  师:是啊,有时我们在量的时候发现不是整厘米数的怎么办呢?(让学生想一想)

  生:是不是也可以用一个新的单位来表示呢?

  师:是的,我们可以用“毫米”来表示,用字母mm表示。(学生读一读)1小格就是1毫米,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生:10个。

  师:我们就说1厘米=( )毫米,用字母怎么表示?

  生:1厘米=10毫米,用字母1cm=10mm表示。

  师:现在谁能读出它的铅笔有多长吗?(请那些不是整厘米长的同学读一读)

  2、感悟1毫米的长度

  师:请学生拿出一枚一分硬币,像老师这样量一量它的厚度(由于学生对“厚度”这个词可能不理解,所以教师做示范是必要的)有多长?

  生:1毫米。

  师:把一分硬币用拇指和食指捏一捏,并轻轻地把它从手指中抽出来,看一看它在我们的手指中有多长。(让学生把自己比出来的长度与同桌交流加深对1毫米的感性认识)

  3、加深对1毫米的感性认识

  师: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的呢?找一找并与同桌交流。

  生1:我的本子的厚度大约1毫米。

  生2:尺子的厚度大约1毫米。

  生3:蚂蚁的长度大约3毫米。

  〔反思〕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依据这一理念,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我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通过捏一捏,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让学生体验并感悟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2、本节课学生学得非常积极,主动参与面广,课堂氛围宽松、和谐,学生的思维没有受到束缚。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表达,感受到了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生活中,培养了学生“做数学”的乐趣。

  三、梳理长度单位

  师:通过这次活动,你认识了些什么?你觉得你的表现怎样?哪一位同学表现最棒?

  (通过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并通过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自己对他人的评价,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发展学生反思评价能力。)

  四、游戏:“火眼金睛”

  师:同学们现在你能从你手的物品中找出几条不同长度的边吗?再估一估各条边的长分别是多少?(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物品)

  (反思:通过这个游戏,学生都能找出不同长度的边来,并能恰当地选用分米和毫米作单位。)

  全文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都能认识分米和毫米,并能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具体长度。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发现还不是很好,有待今后教学中注意引导培养。

《铅笔有多长》教案及课程反思3

  教学内容:

  新课标北师大版第四册铅笔有多长;教材P40、P41。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分米、1毫米的认识,“估一估”实物的长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米尺、1分硬币、10厘米铅笔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直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请同学们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铅笔不仅仅可以写出漂亮字,还可以帮我们学*数学知识呢?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测量铅笔有多长。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有关长度单位,用手势比一比,1m、1cm大约有多长?

  二、探索分米

  1、估:老师给同学们发了1支铅笔,请你估测这枝铅笔有多长?说说你是怎样估测的?(听取汇报)

  2、量:同学们估测的结果不一样?怎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呢?请你们用直尺量一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边量边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抽生一边汇报,一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3、知:你们知道吗?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

  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我们的身体是一把尺,从中指尖开始量手掌,到哪儿长1dm,再用手比一比。

  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6、小组活动:(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用长1分米的铅笔去量1米的长度,能量几次?你知道了什么?

  揭示:1米=10分米 1m=10dm

  7、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铅笔是你们丢掉的,为自己算一算,每人丢一分米长的铅笔,10人丢了多长的铅笔?全班50人,共丢了多长的铅笔?大约有几个小朋友那么高?多浪费呀!希望同学们爱惜学*用具,养成节约的好*惯。

  三、自学毫米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铅笔,用认识分米的'方法:估、量、知、比、找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遇到困难时,请书这位好朋友来帮忙,自学书40页(2)部分内容。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自己学到的知识最多?

  2、听取汇报,质疑。

  3、课件演示,得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四、尝试练*

  1、游戏:用手势比一比下列长度: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

  2、课件出示:

  (1)填出适当的单位。

  (2)解决问题:小猴一家比身高。

  板书设计:

  铅 笔 有 多 长

  估

  量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知

  比 1m=1dm 1dm=10cm 1cm =10dm

  找

  课后小记 :

  本课时教材选取贴*孩子生活的题材,通过创设估计、测量铅笔的长度的情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中采用“猜测质疑——操作验证——归纳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

  上课前,我先准备一些长约1分米的铅笔,上课时,让学生进行估计,再实际测量。给学生充足的实际测量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再用手势比一比1分米多长?然后找一找身边的1分米,在头脑中建立一分米空间观念。接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索和小组的学*优势,让他们用认识1分米的估 、量、知、比,找的学*方法去认识1毫米。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开推理和想象,引导总结出长度单位的关系。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铅笔以及身边大约是1分米、1毫米的物体进行测量,在活动中去去学*新知识,又通过自己实践而得出结论,在观察、测量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学生始终处在乐学、好学的氛围之中,学*兴趣会十分浓厚,积极性也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5)

——《铅笔有多长》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铅笔有多长》数学教学反思1

  上完《铅笔有多长》后,我的心里沉沉的,好像压着一块石头,蛮不是滋味,这两天来课堂中的一些片断总是在脑海中重复播放着,想着如果能重来一次,也许会做得更好:

  1、抓住课堂闪光点,转换自身角色。

  其实我们每堂课中总是有那么几个“闪光点“,如果能抓住那么几个”闪光点“,即使一个也好,也许一堂课下来,教师可以教得很轻松,学生也可以学得很轻松、愉快,又能给学生一次机会,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例如,在我这堂课中,我记得在我让学生观察尺子,说说发现什么的时候,班里有个女同学说:“每个大格中有10个小格。”当时我如果能抓住这个“闪光点”,让这位女同学来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介绍,即给了她一次机会,把她已经掌握的知识教给其他小朋友,又给了自己一次“轻松”的机会。

  2、给予动手的机会,亲身验证

  学生的脑中藏着多少问题我们数不清,他们总是很好奇,如果没有事实摆在眼前,他们总是很坚持自己的看法,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他们没办法建立起这个概念,往往很怀疑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像认识毫米,实际生活中其实我们很少用到它,因此学生对它可以说是很陌生的,虽然说整堂课中我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尺子找出1毫米及数一数每1厘米间有几个小格,从而掌握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不过我的脑海中总记得这样一幕,如果我当时能给予学生一次动手的机会,可能效果会不一样:我记得在刚导入新课时,我问学生数学书及艺术书有1厘米厚吗?很多学生说有,有的学生不敢肯定,当时我解释得很费力,到最后学生虽然好像是接受了数学书及艺术书是没有1厘米厚的,可是更多是一种怀疑,如果当时我能让学生拿起尺子实际测量,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发现数学书没有1厘米厚,那么如何表示就成为他们迫切想知道,认识新的长度单位也就变成了他们迫切需要的,这样一开始他们的注意就被被深深吸引。

  是啊,机会能重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们同时也知道机会是不可重来的,我不应在沉浸在这堂课不完美的过程中,而应努力调整自己,让自身的素质再次提高,把它当成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不让自己有“如果能重来一次”的机会。

《铅笔有多长》数学教学反思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42—43页。这节课的教学,导入部分“以疑引学”,新授部分“以探引学”,练*部分“以趣引学”,努力引导学生完成对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探索、认知和应用过程。

  1、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依据这一理念,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我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比一比、找一找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了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2、从生活出发,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实物:1分硬币、IC卡、铅笔、橡皮和一些扑克牌等,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3、营造氛围,体验情感 。

  本节课还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的情感和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真是其乐无穷。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一个积极主动学*的课堂环境中,不仅真正建立1分米、1毫米的空间观念,而且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好学,数学真有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探索的魅力、发现之余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不足之处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应该再下大力气,争取创设更合情理,更有趣味的情境,在情境中设计较科学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铅笔有多长》数学教学反思3

  《铅笔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P42-43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厘米的基础上,学*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学好本课又为学*千米做准备。这部分知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极易混淆的知识,学生学*会有一定的困难。

  本课教学我的成功之处:

  1、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我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尝试。

  “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倡导教师树立课程意识“用教材”。 我调整了教学顺序,先认识毫米,再认识分米。教学毫米时,我没有使用教材测量铅笔的长度因为6厘米3毫米的'铅笔非常的短,教师的演示讲解孩子无法看清,我设计为学生测量数学书的厚度,因为数学书的厚度正好5毫米,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发现并感知学*毫米的必要性更加有效,另外我设计为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毫米”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1毫米厚的磁卡,10张数学书的厚度也是1毫米。这样的设计可以看到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感受了到1毫米的亲切,容易理解和记忆。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

  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学*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做数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在实践活动中“再创造”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有效的途径。我以“测量”为主线,链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说一说、量一量、猜一猜、找一找、比一比等交流活动,获取关于“毫米”、“分米”的直观体验。此外,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估测的活动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我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探究,帮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时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学生测量数学书的厚度,磁卡的厚度等等,让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同时拓宽应用数学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得出结论。

  在本节课中,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观察米尺,发现厘米、毫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再通过讨论、交流,知道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然后,又让他们合作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发现和理解,理解掌握了长度单位及进率,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新知识的活动中,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体会了学*的乐趣,又培养了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设计、学*活动的组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这是新的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也是教师要认真领会和遵循的,只有这样,课堂才能真正地充满活力。

  不足之处:

  在本课中感觉处理不理想的地方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重视学生问题的提出,在适当的时机恰到好处的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方面还做得不够好。上完课后的感觉是还是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没加入到课堂中的学*中来,我认为学生没有加入的原因应该是有不懂的问题,阻碍了这部分孩子的主动参与。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探究和发现,才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6)

——二年级下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二年级下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新课标北师大版第四册铅笔有多长;教材P40、P41。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分米、1毫米的认识,“估一估”实物的长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米尺、1分硬币、10厘米铅笔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直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请同学们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铅笔不仅仅可以写出漂亮字,还可以帮我们学*数学知识呢?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测量铅笔有多长。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有关长度单位,用手势比一比,1m、1cm大约有多长?

  二、探索分米

  1、估:老师给同学们发了1支铅笔,请你估测这枝铅笔有多长?说说你是怎样估测的?(听取汇报)

  2、量:同学们估测的结果不一样?怎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呢?请你们用直尺量一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边量边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抽生一边汇报,一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3、知:你们知道吗?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

  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我们的身体是一把尺,从中指尖开始量手掌,到哪儿长1dm,再用手比一比。

  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6、小组活动:(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用长1分米的铅笔去量1米的长度,能量几次?你知道了什么?

  揭示:1米=10分米 1m=10dm

  7、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铅笔是你们丢掉的,为自己算一算,每人丢一分米长的铅笔,10人丢了多长的铅笔?全班50人,共丢了多长的铅笔?大约有几个小朋友那么高?多浪费呀!希望同学们爱惜学*用具,养成节约的好*惯。

  三、自学毫米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铅笔,用认识分米的方法:估、量、知、比、找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遇到困难时,请书这位好朋友来帮忙,自学书40页(2)部分内容。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自己学到的知识最多?

  2、听取汇报,质疑。

  3、课件演示,得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四、尝试练*

  1、游戏:用手势比一比下列长度: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

  2、课件出示:(1)填出适当的单位。(2)解决问题:小猴一家比身高。

  板书设计:

  铅 笔 有 多 长

  估

  量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知

  比 1m=1dm 1dm=10cm 1cm =10dm

  找

  课后小记 :

  本课时教材选取贴*孩子生活的题材,通过创设估计、测量铅笔的长度的情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中采用“猜测质疑——操作验证——归纳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

  上课前,我先准备一些长约1分米的铅笔,上课时,让学生进行估计,再实际测量。给学生充足的实际测量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再用手势比一比1分米多长?然后找一找身边的1分米,在头脑中建立一分米空间观念。接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索和小组的学*优势,让他们用认识1分米的估 、量、知、比,找的学*方法去认识1毫米。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开推理和想象,引导总结出长度单位的关系。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铅笔以及身边大约是1分米、1毫米的物体进行测量,在活动中去去学*新知识,又通过自己实践而得出结论,在观察、测量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学生始终处在乐学、好学的氛围之中,学*兴趣会十分浓厚,积极性也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二年级下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 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长度观念,了解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

  教具准备:课件、铅笔、尺、1分硬币、电话卡。

  教学过程:

  一、学情调查:

  1、 看一看红红的日记:看了西游记的动画片,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真厉害,你看它可长可短,可以短的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在红红的日记里,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吗?(米、厘米)

  2、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1米等于多少厘米呢?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一)、认识分米

  拿一支铅笔,估一估它有多长,把你估计的结果告诉你的同桌、我们的铅笔到底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1、 看一看,学一学:屏幕上的这支铅笔有多长呢?(正好10厘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请小朋友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像这样在尺子上比划出10厘米,这么长就是1分米。小朋友一拃长大约就是1分米。分米是我们要掌握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dm表示。因为10厘米就是1分米,所以1分米=10厘米。

  全班齐读公式。这支铅笔的长是1分米,也是10厘米。

  2、 体验:

  (1)请你用尺子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师:(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0画到10的地方,可不可以从1开始画起呢?这样应该画到刻度几呢?(11)为什么?如果从2开始画呢?从3呢?

  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就是1分米。

  (2)找一找:你觉得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小朋友一拃长、开关盒的边长、字典的宽、小棒的长度…)

  (3) 数一数:师出示米尺,生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二)认识毫米

  1、看一看,学一学:

  刚才这枝铅笔长度是(1分米),请你看一看这支铅笔的长度。6厘米多3个小格,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1厘米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mm),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好的2分硬币,感觉一下它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1厘米等于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这支铅笔的长就是6厘米3毫米。

  2、体验:

  (1)请你用尺子画出1毫米的线。(非常 )

  (2)想一想: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分、2分硬币、电话卡、银行卡)

  (三)看一看,捋一捋:

  三、巩固练*

  1、 填一填,说一说。(根据板书回答)

  2、 完成练一练第1题(估一估,量一量)

  3、 完成练一练第3题。(简单的单位换算)

  4、 辨一辨:

  出示淘气小朋友写的一篇数学日记,同桌合作找出错误并改正。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分米和毫米),还记得长度单位的两个老朋友吗?(米和厘米)你能将它们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一下吗?(生答后结合板书齐读:米 分米 厘米 毫米)今天我们还知道了这些单位之间的一些关系。(学生齐读: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板书: 铅笔有多长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二年级下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新课标北师大版第四册铅笔有多长;教材P40、P41。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分米、1毫米的认识,“估一估”实物的长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米尺、1分硬币、10厘米铅笔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直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请同学们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铅笔不仅仅可以写出漂亮字,还可以帮我们学*数学知识呢?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测量铅笔有多长。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有关长度单位,用手势比一比,1m、1cm大约有多长?

  二、探索分米

  1、估:老师给同学们发了1支铅笔,请你估测这枝铅笔有多长?说说你是怎样估测的?(听取汇报)

  2、量:同学们估测的结果不一样?怎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呢?请你们用直尺量一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边量边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抽生一边汇报,一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3、知:你们知道吗?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

  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我们的身体是一把尺,从中指尖开始量手掌,到哪儿长1dm,再用手比一比。

  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6、小组活动:(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用长1分米的铅笔去量1米的长度,能量几次?你知道了什么?

  揭示:1米=10分米 1m=10dm

  7、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铅笔是你们丢掉的,为自己算一算,每人丢一分米长的铅笔,10人丢了多长的铅笔?全班50人,共丢了多长的铅笔?大约有几个小朋友那么高?多浪费呀!希望同学们爱惜学*用具,养成节约的好*惯。

  三、自学毫米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铅笔,用认识分米的方法:估、量、知、比、找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遇到困难时,请书这位好朋友来帮忙,自学书40页(2)部分内容。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自己学到的知识最多?

  2、听取汇报,质疑。

  3、课件演示,得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四、尝试练*

  1、游戏:用手势比一比下列长度: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

  2、课件出示:(1)填出适当的单位。(2)解决问题:小猴一家比身高。

  板书设计:

  铅 笔 有 多 长

  估

  量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知

  比 1m=1dm 1dm=10cm 1cm =10dm

  找

  课后小记 :

  本课时教材选取贴*孩子生活的题材,通过创设估计、测量铅笔的长度的情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中采用“猜测质疑——操作验证——归纳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

  上课前,我先准备一些长约1分米的铅笔,上课时,让学生进行估计,再实际测量。给学生充足的实际测量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再用手势比一比1分米多长?然后找一找身边的1分米,在头脑中建立一分米空间观念。接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索和小组的学*优势,让他们用认识1分米的估 、量、知、比,找的学*方法去认识1毫米。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开推理和想象,引导总结出长度单位的关系。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铅笔以及身边大约是1分米、1毫米的物体进行测量,在活动中去去学*新知识,又通过自己实践而得出结论,在观察、测量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学生始终处在乐学、好学的氛围之中,学*兴趣会十分浓厚,积极性也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7)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1

  1.激发学生的学*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的前提。

  教学中,我将两个简单的问题“测量桌子的高度”与“测量铅笔的长度”让学生观察讨论,由此激起学生探寻除米和厘米以外其他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实物:1分硬币、IC卡、铅笔、橡皮和一些扑克牌等,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3.鼓励学生质疑,尊重学生的学*成果。

  课堂上,一名学生在测量实物时发现1元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多一点、2毫米不到。于是,我对学生说:“那对于不是整毫米数的物体,如果我们想得到更精确的结果,怎么办呢?”学生感觉应该有一个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我又告诉他们:“其实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确实还有,请同学们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寻找。”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出了新问题,教师也让学生在允许范围内加以讨论,这些看似对教学不利的“突发事件”,实际上把它利用起来,让学生再一次产生探寻课本以外新知的欲望,让他们知道知无止境,也为学生走出课本、走向课外创造了机会。

  4.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这一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数学的过程,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学时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5.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我在使用多媒体演示格尺上的1分米、1毫米时,没有向学生强调说明屏幕上的1分米或1毫米是放大了的1分米或1毫米,容易使学生对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产生误解。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尽量做到合理准确。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感受分米和毫米是本节课最重要的体验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分米和毫米的实际意义,教学中将分米和毫米分为两部分学*,其中将每个版块细小的知识点整合成大的活动,使整节课的环节设计简洁明朗。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具有亲和力的教学风格,扎实的教学功底,以及4个活动设计的环环相扣,让学生的各个感官都参与到认识分米和毫米的学*中,课堂中对“吸管”的运用恰到好处,发展了学生估测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在以下几方面还有待改进:

  1、“分米”这个概念揭示的太突兀,与前面环节联系的不够紧密,如何使“分米”揭示的更加自然,还有待进一步的设计和思考。

  2、寻找生活中的1分米或几分米,孩子运用1分米长的吸管发现了文具袋的长度大约是2分米,这时候可用文具袋作为估计的标准,让孩子估一估课桌的高度,培养学生根据不同参照物作为估计标准的估测能力,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最后再进行追问,如果没有吸管、文具袋、课桌这些估计的参照物,我们还可以找到哪些估计的标准呢?引导学生发现身体上的“尺子”——一拃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1分米长度的认识。

  3、学生已经学*了厘米和米,为什么还要学*分米和毫米呢?怎么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分米和毫米的必要性?如果能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学*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更好了,也可以在教学中将分米、厘米和毫米进行对比认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测量不同物体时,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在体验中让学生更加明确不同长度单位的不同使用功能。

  虽然是首次尝试该课型,但其中的收获颇多,对课堂的整合能力和把控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3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时,我注重把测量知识的学*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让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同时拓宽应用数学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中感觉处理较好的地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地方:

  1、情境的创设

  以教材为参考,创设了“铅笔有多长”的主题情境,从学生的学*用品出发,在估测与实际测量等多种活动中,去探究新知。主题情境贴*学生生活实际,较为生动、贴切,使学生有一种很亲*的感觉,自然地喜欢并投入到这个学*情境中。

  2、新知,力求是学生自己发现的

  在课堂教学中较为重视问题提出的有效性,在适当的时机恰到好处的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学*活动中,力求以学生为主体主动探究知识,较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注重学生个人与小组的探究交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找一找”“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体会学*分米、毫米知识的必要性;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探索到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发展空间观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渗透估计方法的指导,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在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之前,先安排学生进行估测,估测的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明确手掌上1分米长的“小尺子”、胳膊上3分米长的“小尺子”,既加深了学生的认知表象,又提高了学生的估计水*。

  待发展之处:

  1、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提高学*效率”上做文章,研究出开展小组合作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等。

  2、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再下大力气,争取创设更合情理,更有趣味的情境,于情境中设计较科学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4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

  新课标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创造的使用教材,本课教材通过两次测量铅笔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但在实际教学中要准备大量长一分米的铅笔太费时,而且学生在测量的时候容易产生误差。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孩子通过在纸条剪出一分米和两分米和测量磁卡的宽两个活动自然的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二、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进行认知

  教学前许多孩子对分米和毫米已有初步的了解,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基础,让学生自己说出要学生的知识,即尊重肯定了学生的认知,而且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使其热情高涨的进入下一步的探究活动之中。较之教师的直间灌输教学效果要好,同时注重了学生的情感需要。

  三、在活动中充分感知体念所学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充分的体验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教学中通过比一比,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找一找等大量的活动,让学生感知1dm和1mm有多长。

  四、教学环节紧凑,知识出现自然流畅

  通过思考“书桌高约7()”,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导入长度单位分米。在老是和学生猜磁卡的宽是多长的争论中,学生通过测量验证从而引出毫米的概念。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流畅自然。

  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活动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比如让学生猜猜衣架和筷子的长度,使学生感觉到非常亲切自然,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六、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利用同桌估测比赛,小组比赛找一找,说一说活动以及小组之间的互评互助培养孩子的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一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容易混淆。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抓住教材的实质,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其达到较好的效果。

  本节课,由于课前对学生的原有知识了解得不够,对学生的学*困难预测不准,造成课堂上让学生观察直尺、填写表格,这一教学环节让费了很多有限课时资源。这是,教师今后在备课时要努力做到的。这堂课,在引导学用所学知识(毫米)表示测量结果时,有一个学生用“14.8厘米”表示。这时,教师引导得不够自然,可以说是一个败笔。今后,要注意这方面的研究,才能不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8)

——铅笔有多长教案实用十篇

  铅笔有多长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活动一:目标——通过估计、测量与联想,产生1分米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教师要善于捕捉“创新资源”,如发现不从尺子0刻度开始量的学生要加以表扬或奖励,如没有发现学生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进行启发引导,体现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1d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1分米是几厘米?

  (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

  (教师板书:1m=100cm1m=10dm)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估计学生会说:手掌长大约是1分米,半支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尺子的一半长是1分米等。]

  活动二:目标——通过测量、观察与联想,产生探究的欲望,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6.3厘米的黄色纸条。先估一估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长度,记下来,然后看看估得怎样。

  [估计学生会疑问,纸条长“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三格”怎么记?]

  2、教师自问自答“是啊,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学*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然后介绍,1厘米中的1小格长是1毫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毫米”“1m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10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10毫米),板书:1cm=10mm。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1毫米?

  [估计学生会说:纸皮、硬币、小圆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

  反思:

  铅笔有多长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1分硬币、钱币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用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切入举偶

  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

  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

  需要他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铅笔)

  对了,这节课我们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对话*台

  玩中学

  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先利用已有经验估一估,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a)课前老师在每个学*小组的书桌里悄悄地放了一支铅笔,赶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测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中。

  b)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2.量一量。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估测结果。

  (1)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有根据的好办法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亲自用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

  (3)汇报结果。验证于估测的差距。

  3.说一说。

  通过交流,熟练掌握1分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1)你们知道10厘米是多长吗?用手表示出长度来。

  板书:10厘米就是1分米。

  (2)介绍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名介绍)

  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会用符号表示出来吗?指名上前写,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完成。

  全班齐读公式。

  (3)活动。

  a.让我们用分米为单位量一量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b.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1分米?

  c.指名汇报。

  (4)观察直尺,然后讨论出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汇报、板书、齐读。

  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引导操作,设下疑问。

  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有橡皮,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

  用厘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有时不是整厘米数,因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办法?

  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多少?

  2.议一议。

  让学生尝试探究新知,牢固地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表象。

  (1)1毫米到底有多长?它与厘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在观察和操做中获得这些知识。

  (2)观察直尺,完成表格,然后讨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指名汇报。

  3.说一说。

  进一步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请大家继续观察直尺,1毫米到底有多长?估计一下桌面上的学具,哪一个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动手量一量,检验一下你的判断准确吗?

  2.量一量。

  解决疑问,让学生真正感受毫米的作用。

  大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长度。

  这次量的结果与开始比,哪一个数据更准确呢?

  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比比看,谁估测的最接*?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可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检。在做前,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画线段时勿忘记画出两个端点。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判断

  4.请为同一种物体选择不同的单位。

  铅笔有多长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活动一:目标——通过估计、测量与联想,产生1分米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教师要善于捕捉“创新资源”,如发现不从尺子0刻度开始量的学生要加以表扬或奖励,如没有发现学生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进行启发引导,体现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1d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1分米是几厘米?

  (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

  (教师板书:1m=100cm1m=10dm)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估计学生会说:手掌长大约是1分米,半支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尺子的一半长是1分米等。]

  活动二:目标——通过测量、观察与联想,产生探究的欲望,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6.3厘米的`黄色纸条。先估一估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长度,记下来,然后看看估得怎样。

  [估计学生会疑问,纸条长“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三格”怎么记?]

  2、教师自问自答“是啊,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学*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然后介绍,1厘米中的1小格长是1毫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毫米”“1m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10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10毫米),板书:1cm=10mm。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1毫米?

  [估计学生会说:纸皮、硬币、小圆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

  反思:

  铅笔有多长教案 4

  1、经历测量身边常见物品长度的具体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体验学*毫米、分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2、借助直尺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演一演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类推能力、合作意识以及数学学*的兴趣。

  教材与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尺上的刻度,动手量一量,用手势比一比,动口说生活中的实例等多种活动,感知、体验、建立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进行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每次测量时,都要先估计,再测量,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

  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在生活中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很难建立。

  设计思路: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教师从旁引导,走出关键的一步,其余交由学生尝试完成。

  教学策略:

  本课时的一个教学难点就是学会正确测量,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自学,然后,分组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类推能力、合作意识以及数学学*的兴趣。单位化聚也是本课时的难点,先让学生完成练*,再讨论单位化聚的规律,突破了这个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2、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资源:

  两人一把米尺,直尺、借书卡、1元硬币、一张光碟。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老师带来了你们的两个老朋友,大家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出示米和厘米并贴在黑板上。问:这两个老朋友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这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米和厘米用什么字母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学生比画)

  同学们还想认识多几个长度单位朋友,帮助我们测量物体长度吗?下面来进行一个小组比赛,在比赛中认识长度单位朋友。

  设计思路: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和它们成为好朋友。

  一、活动一:估一估、量一量。

  (要求:合作把结果填在表格中,同时不影响其它小组的思考,最后小组评比出优秀成员)

  1、我们还学过了用尺子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同学们还记得测量的方法吗?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谁能准确地测量出这三条线段的.长度,不过老师有个小要求:就是在测量每条线段之前,先来估计线段的长度写在()里,再用尺子进行测量,看你的估计和实际测量是否接*。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活动:测量线段。

  3、汇报发现(出现不够整厘米数怎么办?)

  导入:第三条线段比2厘米多出了5个小格,但是又不够3厘米,我们写2厘米或3厘米都不太准确,有办法解决吗?(用毫米表示)

  板书:毫米mm

  4、揭示长度单位:毫米

  同学知道得真多!你能汇报你的发现吗?(由学生说出:当

  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如果学生不能说出,由老师引导)。

  二、自行探究,建立模型

  活动二:找毫米

  1、感知毫米

  1m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厘米=10毫米

  小结:量比较短或者比较精确的物体时,我们需要用到毫米,直尺上任意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由于毫米非常短,你能借助铅笔进行比画,在尺子上找出1mm有多长,告诉你的同桌吗?

  3、请找出3mm的长度与同桌互相判断找对了没有。再找5mm,8mm呢?你能找出10mm的长度吗?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板书:1厘米=10毫米

  1m=10mm

  4、1厘米等于10毫米,那么2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呢?3厘米?

  5、动手测量,再次感受毫米的长度。

  请每组的组长从学具盒中迅速地拿出(借书卡、1元硬币、光碟盒等)放在桌面上,组织本组同学先估一估每种物品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再进行测量。

  设计思路:让学生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提前有一个不具体的感官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测量能力,体验学*毫米、分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良好的学**惯与合作精神)

  名称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借书卡厚度

  1元硬币厚度

  1张光盘厚度

  三、活动三:找分米

  1、引入:除了米和厘米外,我们今天又学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量比较短或者比较精确的物体时,我们需要用到毫米,那如果要测量书桌面的长,我们选择毫米做单位,大家认为合适吗?有更好的选择吗?

  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较方便。

  板书:分米dm

  1、1d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mm

  2、用手比画出1分米大概有多长。

  3、1分米=10厘米,即10厘米就是1分米,你能找出1米有多少分米吗?请四人小组在米尺上找一找。

  4、介绍1柞和中指尖到手臂肘窝的长度。

  5、闭眼回想四个长度单位有多长,再听老师口令比画它们的长度。

  四、活动四:说一说、排一排、选一选。

  1、说一说:我们一共有几个长度单位朋友了?

  2、排一排:请四个学生扮演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几兄弟,让学生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

  3、选一选: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练*本长约2()课桌宽约4()

  一栋楼房高24()数学书厚约5()

  小亮身高是135()一把直尺长约20()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五、活动五:说一说,评一评

  1、你有哪些收获?

  2、你觉得本节课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为什么?

  2、估一估,量一量。小组评价(在选中的脸旁边打:)

  名称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借书卡厚度

  1元硬币厚度

  1张光盘厚度

  3、选一选:小组评价(在选中的脸旁边打:)

  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

  练*本长约2()课桌宽约4()

  一栋楼房高24()数学书厚约5()

  小亮身高是135()一把直尺长约20()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铅笔有多长教案 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的活动体验1dm和1m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

  2、初步理解1dm、1mm、1cm、1m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分米

  (一)估一估,量一量

  1、今天学*一个新的单元测量。图上这支铅笔,你有什么办法,说说这支铅笔有多长?

  2、你估计它有多长呢?把你估计的填在表格里。你怎么估计的?

  3、量量看吧,把你量的结果也填在表格里。

  4、量得铅笔有多长呢?

  5、10厘米还有个名称是什么?

  对!10厘米就是1分米。也可以反过来说,1分米等于10厘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dm=10cm

  (二)找一找

  1、在尺子上找找10厘米,用手比划一下,看看有多长?这么长就是1分米。

  2、在尺子上找其它的1分米。

  3、画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

  4、量量看你的手掌,大约有多长呢?

  5、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有1分米?

  (三)想一想

  1、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呢?说想法,在尺子上数一数。

  2、分米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3、当量比较长的物体时,我们就可以用分米做单位来测量了。

  4、估计一下,数学课本大约有多少分米呢?

  5、量量看吧

  活动二:认识毫米

  我们认识了1分米的长度和用字母表示,知道分米与厘米和米的关系。现在来看第二支铅笔,自学第二支铅笔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告诉大家你知道些什么?(字母表示、长度、与厘米的关系等)教师梳理:

  1、毫米的作用。

  2、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拿出你的一分硬币,你发现什么了?象这样的长度就大约有1毫米。

  3、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有1毫米。

  4、估计数学课本的厚度有多少毫米呢?量量看。

  5、画一条长二十毫米的线段。

  6、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毫米呢?1分米里呢?1米呢?(小组里讨论一下)

  7、到现在为止,一共学*了哪几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活动三:练一练(第一题),小组互助。

  《铅笔在多长》教学反思

  一、开展体验性的学*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是学生对学*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铅笔有多长》一课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认识分米、毫米,体验并建构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它们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在体验长度单位的意义活动中,学生的回答极其精彩。分米可以用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毫米太小了,可以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在体验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时,学生讨论出 10厘米就是1分米,10分米就是1米,1米里面有1000个1毫米。

  这样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深化相关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好的掌握数学有效的学*途径,提升他们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愉悦。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

  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体验性学*为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因而当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时,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一个极富个性的过程。

  在《铅笔有多长》教学时,认识1分米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分米吗?学生有的说从10到20、20到30、30到40等等,还有的学生发现不一定是整十数的,还可以1到11、2到12、5到15等,最后还有学生总结出起点到终点的个位都是相同的,这样刚好就是10厘米。至此,教师再进行一个定论:也就是说,只要够10厘米就是1分米。

  再如,体验1毫米的长,伸出你的手,比划1毫米的感觉,学生说太小了,比蚂蚁还小呢,蚂蚁都有几毫米呢 ,这些感觉就说明了学生在脑中已经形成了1毫米的初步感受了。同时,他们也体验到毫米的作用,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度,还有当不是整厘米时,认识毫米就知道多几小格就是几毫米了,教师理解了,适时进行点拨:也就是能帮助我们测量更精确,对吗?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欣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学*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随时会闪现与众不同的想法,耐心听取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激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从中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这样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本节课的不足

  《铅笔有多长》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并能进行估计、测量。除了让学生说和想以外,更重要的是进行针对性的练*,加深他们的感受。本节课就在这方面忽视了,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操作训练,以致学生建立的观念不够扎实,两个单位的作用只停留在理论上,不会学以致用。

  四、困惑

  本节课没有能够加强针对性的练*,最主要因为让学生探索和交流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于是练*的时间就无法达到充分。那么,如何处理好探索交流与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呢?

  铅笔有多长教案 6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2.理解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课件、尺子、学具、铅笔、A4白纸

  〖教学设计

  (一)认识分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请同学们猜测老师的身高。(表示身高时用到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2)用合适的单位填空。课桌高7()。(用m和cm填都不合适,激发学*需要。)

  2.独立探索,发现新知。

  (1)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像: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2)小组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

  (3)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不一定从0刻度开始)。你的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量一量,估一估,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长度。

  (4)讨论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板书)

  3.对儿歌:巩固。嗨嗨,让我们大家来比一比,比什么?比比米(分米、厘米),一米(分米、厘米)到底有多长?1米(分米、厘米)大约有这么长。(学生用手势表示)

  (二)认识毫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帮助淘气量一量他的铅笔有多长。(尺子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课件演示测量结果的放大图--6厘米3毫米。)

  (3)看到这个测量的结果,你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引导学生质疑: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教师或学生讲解: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1毫米。

  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尺子找到1毫米。(使学生了解:尺子上任意1小格都是1毫米。)用一个字概括出1毫米的特点。(小、细、短)

  (2)在学具袋中找到长度、宽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如:一块七巧板的厚度)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怎样验证手势是否准确?(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再用另一只手将其取走,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空隙大约是1毫米。)

  (3)生活中你在哪儿听说过毫米这个词?(课件演示:*10天降水量分布图、蜂鸟图、35毫米自动榴弹***图、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图和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图、眼睑及脚底皮肤的.厚度比较、手指甲及脚趾甲生长速度比较等。)

  (4)知道1厘米=10毫米。

  (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为了1厘米长,还是10毫米长这个问题而争吵。数学博士认为:1厘米与10毫米同样长。

  为什么数学博士要这样说呢?听了他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10毫米;进行长度比较时,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长度单位。)

  自己在尺子上数出10毫米。

  (三)复*巩固,应用提高

  1.估一估,量一量。

  2.看图说出回形针和课本的长度。

  3.画出折出宽度为30mm,2cm,5mm,1dm的长方形。

  4.淘气的日记

  (1)20xx年9月11日星期四天气:小雨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改正用错的长度单位。淘气有没有值得我们学*的地方?

  (2)20xx年10月14日星期二天气:晴

  下课了,我发现教室里的一块玻璃坏了,于是,我赶紧量好玻璃的尺寸记下来,让爸爸帮我们重新安好。可是,爸爸拿着玻璃来到学校时,却安不了,这是为什么?我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忘记加上窗框的宽度。)

  (3)20xx年10月29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老师给我们出了几道题,可是,我怎么想也做不出来。我想,老师大概出错题了吧?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思考题,不作全班要求。)

  1()-9()=1()1()-59()=1()1()-99()=1()1()-999()=1()

  5.手指游戏

  (1)教师边说边演示:手指兄弟亲又亲,大哥挂帅高高站,二哥是首我是尾,我是小弟表毫米,米到毫米记得牢,手指**表进率,相等空间代表10,大哥二哥有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密。

  (2)学生互相动手表演。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大哥二哥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明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密。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又想了解哪些数学知识?

  铅笔有多长教案 7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2、43页《铅笔有多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估、量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三、重难点

  重点: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难点: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

  四、教学准备:

  2分钱硬币、直尺、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谜语:身穿花衣裳,身体细又长。写字和画画,都要用到它。(谜底:铅笔)

  引入课题《铅笔有多长》(板书)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1)教师出示一枝10厘米长的铅笔,让学生测量。

  (2)教师讲授10厘米还可以用1分米来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用字母dm来表示,1分米=10厘米还可以写1dm=10cm。

  2、认识毫米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1)让学生先估自己最喜欢的铅笔的长度,再测量。

  2)当学生发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引导其说出具体是几厘米多几小格,并问每一小格是多长。

  3)教师讲授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1毫米还可以写成1mm。

  4)借助2分硬币启发学生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让学生亲身体验1毫米的长度。

  5)请学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寻找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

  (2)了解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让学生观察直尺并思考: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

  2)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放大镜把尺子放大,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在1厘米的中间有10个1毫米的小格,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3、引导小组研究、讨论米、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其中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

  4、填一填,说一说。

  (三)巩固反馈,学以致用。

  课后*题练*。

  (四)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1、师生交流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2、观看《钱市胡同》的视频。

  铅笔有多长教案 8

  教学内容:

  新课标北师大版第四册铅笔有多长;教材P40、P41。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分米、1毫米的认识,“估一估”实物的长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课件,米尺、1分硬币、10厘米铅笔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

  学生直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请同学们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铅笔不仅仅可以写出漂亮字,还可以帮我们学*数学知识呢?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测量铅笔有多长。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有关长度单位,用手势比一比,1m、1cm大约有多长?

  二、探索分米

  1、估:老师给同学们发了1支铅笔,请你估测这枝铅笔有多长?说说你是怎样估测的?(听取汇报)

  2、量:同学们估测的结果不一样?怎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呢?请你们用直尺量一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边量边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抽生一边汇报,一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3、知:你们知道吗?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

  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我们的身体是一把尺,从中指尖开始量手掌,到哪儿长1dm,再用手比一比。

  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6、小组活动:(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用长1分米的铅笔去量1米的长度,能量几次?你知道了什么?

  揭示:1米=10分米 1m=10dm

  7、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铅笔是你们丢掉的,为自己算一算,每人丢一分米长的铅笔,10人丢了多长的铅笔?全班50人,共丢了多长的铅笔?大约有几个小朋友那么高?多浪费呀!希望同学们爱惜学*用具,养成节约的好*惯。

  三、自学毫米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铅笔,用认识分米的方法:估、量、知、比、找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遇到困难时,请书这位好朋友来帮忙,自学书40页(2)部分内容。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自己学到的知识最多?

  2、听取汇报,质疑。

  3、课件演示,得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四、尝试练*

  1、游戏:用手势比一比下列长度: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

  2、课件出示:(1)填出适当的单位。(2)解决问题:小猴一家比身高。

  铅笔有多长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1分硬币、钱币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用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切入举偶

  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

  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

  需要他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铅笔)

  对了,这节课我们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对话*台

  玩中学

  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先利用已有经验估一估,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a)课前老师在每个学*小组的书桌里悄悄地放了一支铅笔,赶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测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中。

  b)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2.量一量。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估测结果。

  (1)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有根据的好办法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亲自用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

  (3)汇报结果。验证于估测的差距。

  3.说一说。

  通过交流,熟练掌握1分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1)你们知道10厘米是多长吗?用手表示出长度来。

  板书:10厘米就是1分米。

  (2)介绍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名介绍)

  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会用符号表示出来吗?指名上前写,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完成。

  全班齐读公式。

  (3)活动。

  a.让我们用分米为单位量一量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b.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1分米?

  c.指名汇报。

  (4)观察直尺,然后讨论出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汇报、板书、齐读。

  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引导操作,设下疑问。

  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有橡皮,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

  用厘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有时不是整厘米数,因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办法?

  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多少?

  2.议一议。

  让学生尝试探究新知,牢固地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表象。

  (1)1毫米到底有多长?它与厘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在观察和操做中获得这些知识。

  (2)观察直尺,完成表格,然后讨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指名汇报。

  3.说一说。

  进一步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请大家继续观察直尺,1毫米到底有多长?估计一下桌面上的学具,哪一个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动手量一量,检验一下你的判断准确吗?

  2.量一量。

  解决疑问,让学生真正感受毫米的作用。

  大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长度。

  这次量的结果与开始比,哪一个数据更准确呢?

  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比比看,谁估测的最接*?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可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检。在做前,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画线段时勿忘记画出两个端点。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判断

  4.请为同一种物体选择不同的单位。

  铅笔有多长教案 10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2、43页《铅笔有多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估、量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三、重难点

  重点: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难点: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

  三、教学准备:

  2分钱硬币、直尺、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谜语:身穿花衣裳,身体细又长。写字和画画,都要用到它。(谜底:铅笔)

  引入课题《铅笔有多长》(板书)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1)教师出示一枝10厘米长的铅笔,让学生测量。

  (2)教师讲授10厘米还可以用1分米来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用字母dm来表示,1分米=10厘米还可以写1dm=10cm。

  2、认识毫米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1)让学生先估自己最喜欢的铅笔的长度,再测量。

  2)当学生发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引导其说出具体是几厘米多几小格,并问每一小格是多长。

  3)教师讲授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1毫米还可以写成1mm。

  4)借助2分硬币启发学生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让学生亲身体验1毫米的长度。

  5)请学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寻找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

  (2)了解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让学生观察直尺并思考: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

  2)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放大镜把尺子放大,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在1厘米的中间有10个1毫米的小格,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3、引导小组研究、讨论米、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其中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

  4、填一填,说一说。

  (三)巩固反馈,学以致用。

  课后*题练*。

  (四)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1、师生交流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2、观看《钱市胡同》的视频。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