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菁华6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1

  课文简介: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一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这首诗是作者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乘船返回江陵途中所作。诗中强烈地表现出作者急切高兴的心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在语境中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高兴,急切的心情,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文中动画,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心情。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意思及意境进行理解、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猜猜是谁呢?(出示画像)

  生:李白

  生:是“诗仙”李白。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不少,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李白六十几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李白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你还了解些什么?

  生:李白又叫李太白,他有一本诗集叫《李太白全集》。

  生:我知道他写了九百九十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

  师:(出示李白简介)是的,李白的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人们又美称他为“诗仙”。你们会背他的诗吗?谁能美美的背给大家听一听?(配优美的古筝曲)

  生:我背的是《望天门山》,“天门中……”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她的声音更洪亮

  生:我喜欢背《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生:《古朗月行》……(掌声响起)

  师:(鼓掌)真棒,同学们课下“每周一诗”的活动开展得真好!今天我们再来学*白的一首诗,看谁能很快记住?

  师:在学*前,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个有关李白的故事,想听吗?(想)请仔细听:

  师:(讲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师声音低沉)一路上,他的心里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沿地势险要,江水湍急的三峡逆流而上(出示地图动画)。当小舟慢慢的,慢慢的行驶到白帝城时,突然他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师声音激动)“他无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欣喜如狂的他决定顺水行舟(点击小舟)返回江陵城,途中便写下了一首世人传诵的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生:齐读课题

  二:理解诗意,感悟意境

  师:让我们一起来静静的欣赏这首诗(播放带着配乐的朗诵)

  生:(静听,学生表情很专注)

  师:再听一次,注意听清字音

  生:(静听)

  师: 听完这首古诗,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想说些什么?

  生:这首诗真美。我仿佛来到了三峡。

  生:我眼前仿佛有一幅美景。

  生:我觉得作者很高兴。

  生:我也好像坐着小船在那里很快的行驶。

  师:同学们的想法说得真好,那我们就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你的想法去读一读,老师有个小建议,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请把书翻到47页,自己读。

  (生自由读,老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同学要注意听,是否读正确了。

  (抽两生读)

  生:这两位同学读得很不错,声音很宏亮,但我想对XX说:你把“朝”的音读成“早”了。(谢谢)

  师:谁还愿来正确的朗读?

  (一生读,全体读)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也谈了自己的理解。让我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师巡视,随机点拨。生边读边说,同时运用字典查找字义,同桌互助)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一定会有好多收获。请在小组说一说,也把不明白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议一议。

  (全班共分六个大组,教师深入到每个组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同时给与指导。)

  师:刚才各个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余组的同学也要认真听,注意补充。

  生甲1:我们讨论了第一句“朝辞白帝彩云间”,我们读懂了“朝”是“早上”的意思,早上李白告别了白帝城,看见了彩云。

  生甲2:我补充,李白在有朝霞的早晨告辞了很高很高的白帝城。

  师: 多了很高很高。

  生甲3:书中还用了一个比喻句,高得插入彩云间的白帝城。

  师:补充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白帝城。(指白帝城)

  白帝城在山的什么位置?(生:山顶 山尖 山的最高处)

  让我们来看一看白帝城的真实图像?(出示白帝城真实图片)

  生:哇,太高了!(众生脱口而出)

  生:这座城太高了,我想站在城顶看看,一定很美!

  生:真高!所以书中写了“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城高得像插入了云霄。

  师:谁还对这句诗有不同的感受吗?

  生乙1:我认为这里还能看出李白非常高兴。

  师:能谈谈为什么吗?

  生乙1;(沉思)

  生:我来说:因为当他接到自己无罪可以获得自由的消息时,心里很高兴,看什么东西都很美,即使那天天空没有彩云,他也会把白云看着彩云。

  生:我认为去的时候他的心情很悲伤,三峡*的美景他也不可能去欣赏,即使天空中出现彩云。他也不会发现的,也不会觉得美。

  师:说得真精彩,你们有这种生活体验吗?(有)那你就用这种高兴的心情去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生:(示范读)

  生:我听出他读这句诗时真高兴。

  师:你来试试可以吗?

  生:朝辞白帝彩云间。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别的组谁愿来说说?

  生乙1:我们读懂了“*猿声啼不住”,是李白在回江陵城时,听见*的猿猴在不停的叫,船行的特别快。

  生乙2:我补充,船行的特别快,好像一只猴还没叫完,船已经行到了另一只猴叫的地方。

  生乙3:我认为白帝城到江陵城是顺水行舟,白帝城还很高,水流得很快,船行驶特别特别的快,“嗖”的一声,便行驶过很多座山,他眼前看不清*的景物,耳边只传来猿猴不停的叫声。所以他觉得猿猴的声音是在不停的叫。(热烈的掌声在同学和听课教师中响起)

  师:这位同学的理解真到位,真不愧是我们班(生抢着说“演讲大师”),在三峡一带猿猴特别的多,正因为船疾驶而过,作者来不及欣赏*的美景,耳旁只留下猿猴的叫声,所以书中下一句便写出“轻舟已过万重山”。

  生:老师,我知道这句的含义(抢着说)

  师:那你来给同学们谈谈吧!

  生:船行得非常快,好像一眨眼就过了万座山。

  生:我反对,我认为不是真的有万座山。李白不可能去数,他也数不清。这里的“万重山”是指“很多很多座山”(掌声)。

  生:这里用了比喻。

  生:不是比喻,是夸张。

  生:这首诗中还有这样的写法:“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是指很远的路,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激烈,佩服佩服。“万重山”和“千里”确实不是实际的数目,是夸张的写法。万重山是指很多座山,千里是指很远的路,在李白的诗中常用到了这种写法,谁能举例说说?

  生:我刚才背的诗《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全体学生接着背)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夜宿山寺》中也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师:同学们的诗词积累真丰富,是的,这种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在李白的诗中常常出现,这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飞快行驶的小船,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诗。

  (生自己体会练读)

  师:对这两句诗还有不同感受的吗?

  生:我认为这两句诗还能看出作者心情非常高兴。

  师:你从那儿看出的?

  生:(沉思)

  师:诗中有这样一个词“轻舟”,可不可以把它换成“小舟”,(不能)能说说理由吗?你觉得哪个更好?(生思索)每个同学在小组里说说,大家交流一下。

  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生:不行,“小舟”只能代表作者坐了一只小船,不能说明作者的心情。而“轻舟”说明作者的心情很轻松。

  生:我还觉得李白由于心情轻松,小船行驶也很轻快,所以不能换“小舟。”

  生:李白去时和回来心情不一样,坐的同是一艘小船,但感觉不一样,去时可以写成“小舟”回来就该改为“轻舟”

  生:船是顺水行舟,当然很轻

  师:是的,轻舟比小舟更能表明作者的心情是……?

  生:轻松。

  生:高兴。

  生:欢快。

  生:兴高采烈……

  师:那我们就带着高兴,轻松的心情来读读这两句诗。(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

  师:别的组还读懂了别的诗句吗?

  生丙1:我们组认为“千里江陵一日还”,是说李白从白帝城出发,行驶了很远的路,一天就回到了江陵城。

  生丙2:我补充,不是一天,只是好像一天就返回江陵城。

  师:很不错,加了一个“好像”。为什么你加了一个“好象”呢?

  生丙2:因为白帝城到江陵城很远,小船不可能一天就返回,只是他很高兴,感觉很快就回去了。

  生:我觉得他的心里非常高兴,想急着回家,他被判有罪,家里人一定很伤心,他想马上赶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家里人,“他没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所以感觉像一天就回到江陵城(听课教师点头称赞)。

  师:体会得真好,这个“还”就是(生接着说:回家,返回的意思)。

  师:你们日常生活中有这种感受吗?

  生:(简单举例说)

  师:这里还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生:着急。

  生:急切。

  师:是的,这里不止能体会出李白高兴的心情,还能体会到急切的心情,谁愿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

  (抽生读、小组读)

  师:刚才同学们一起交流了读懂的内容,体会了作者高兴,急切,轻松的心情。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猿声”是什么意思?

  生:猿猴的叫声。

  生:猿猴是一种动物

  生:老师,猿猴的叫声好听吗?

  师:(出示三峡猿猴图)猿猴的叫声很凄惨,常有“杜鹃啼血,猿悲鸣”的说法,说的是猿猴的叫声很悲惨。

  生:那李白听后不就更伤心吗?

  生:去的时候他听后肯定更悲伤,回来时就不一样了。

  师:为什么?

  生:回来心情好,就像不好看的景物他看见了也觉得很美,听见猿猴的叫声他也觉得不那么悲惨。

  生:我从“猿声”中想到我们班一位同学的名字,他叫袁浩,用袁浩的袁加上反犬旁就记住这个字了。

  师:你们说得真棒!看景物和听声音和人的心情确实很有关。同时还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吗?(生摇头)那我们就带着我们共同交流的感受再次欣赏这首诗。(生欣赏诗,体会诗意)

  师:再次感受完,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加上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含义。

  (生自由说,抽生说)

  师:伴着优美的乐曲,带着自己所体会到的感受,有感情的读一读。

  (生有感情自由地读一读)

  师:谁能伴着乐曲美美的吟诵这首诗?

  生:早发白帝城……

  生:我想对XX说:你读得真有感情,比我读得好,可你的声音有点小,你要是放大一点声音去读,一定会读得更美!

  师:(面对作评价的学生)你给她读一读好吗?

  (生读,声音洪亮)

  师:(被评价的学生)你还想读一次吗?

  (生读,声音洪亮,有感情)(掌声响起)

  师:这么美的诗,还想读吗?(想)你们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三、主动识字 探究写字

  师:学*完这首诗,诗中还有许多生字想和你们交朋友,想吗?自己先读一读,并组组词。

  (生自由读)

  师:哪个组愿意先来和生词交朋友?(开火车)(猿声,辞别,白帝城,江陵城,朝阳,啼不住,一日还,轻舟,*)

  (以组为单位读生词)

  师:谁愿意与生字交朋友?

  (以小组为单位读生字,并组词)

  生:朝,朝辞

  师:你们同意这个词吗?

  生:不同意,这不是一个词,朝是朝霞,辞是辞别。

  生:还,还乡,还书。

  师:这个字还读什么?

  生:还(huái)有,

  生:朝,朝代

  生:这个字还有一个音,读zhāo,朝霞

  师:本课读什么?

  生:读zhāo……

  师:认识了他们,怎样才和他们真正交上了朋友呢?

  (生自己和同桌说说)

  生:我和“舟”交上了朋友,船去掉右半部分就是舟。

  生:我认为是大船漏水了,只剩下一部分,所以就是舟

  生:我的姓名叫周舟,我一定不会忘记这个字。(学生笑了)

  生:我给大家猜个谜语:十月十日?

  生:是朝,(对)我还可以这样记,月亮从右边落下,太阳从左边升起来,就出现朝霞。

  生:我记岸,山下有个厂,厂里有人干,干完就上岸。

  生:我和帝交朋友,旁边的旁的下面“方”换成“巾”就是帝。

  生:我记啼,这是一个形声字,今天我们刚学完帝,再加口字旁,与嘴有关……

  师:同学们用各种方法与生字交朋友,有的是字谜,有的是分析结构,有的是按形声字在记,还有的同学用自己和同学的姓名在记,各种方法真让老师佩服,这些生字一定很乐意和你们交朋友。老师如果把这些生字放在新的诗句中,你们会读吗?(出示诗句:)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记住了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呢?回忆我们写字的方法,自己说一说。

  (生自己看书中田字格中的生字分析如何写,可以合同桌讨论)

  生:我认为这些字有左右结构的字:朝,辞,啼,陵,猿,他们写时应该左边稍稍窄,右边宽,但朝不一样,左边和右边差不多;还有上下结构的字:岸,帝,帝注意上包下,岸要下面托起上面。还有一个独体字舟,应该把横写在横中线上,两点在竖中线上。

  师:真不愧是我们班的“书法家!”

  生:陵的右下边应是折文不是反文

  生:皇帝的帝上面不是立,少了一横……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仔细,有什么难写的字要老师帮忙的吗?

  生:陵,啼,舟

  (师示范,生书空,然后将难写字写在本上)

  四、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给同学们说说?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学会本首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2在弄懂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重难点: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出示图片:看图回忆古诗《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出示一段话:(略)

  教师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喜欢读那一段话?说出理由。(喜欢读古诗,古诗读起来象唱歌)

  师:朗读古诗要注意节奏,就像大家做操一样,要跟着节奏,才能做出优美的动作。

  三: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

  1预*情况,解释词语意思。

  白帝城辞江陵还

  2出示地图从图上找到白帝城和江陵的大概位置。

  师:作者正是从白帝城回江陵?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船)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轻舟已过万重山)

  同学们思考:作者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坐船需要多长时间?

  师:诗中用多长时间?(一天)

  师:为什么用一天就可以到达千万里的路程?

  3教师简单讲诗的背景:李白在朝中做官时遭人陷害被皇帝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中途的赦返回家乡。这时的李白是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返回家中的。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写下了经典的《早发白帝称》。

  师:那么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这首古诗呢?(轻松愉快的心情)

  板书:朗读古诗。(创新之处打节奏读古诗)

  师:刚才大家说喜欢读古诗,因为读起来比较优美,我们以前用什么样的方法读古诗?

  (拍手打节奏:一句来两拍一句四拍一句七拍)

  1学生分别用三种节奏来朗读古诗,感受诗的节奏美。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小结用那一种节奏读起来比较好?(一句两拍)大家再来读一遍。

  板书:体会古诗

  师:读完古诗,你从中知道了诗中写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

  师:诗中写了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李白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去)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诗的题目)

  师:“发”是什么意思?(出发学生对出发可能不懂,教师稍加讲解。例:我们从学校出发到烈士陵园。)

  学*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的要学*方法:自己理解,教师启发。

  师:彩云间是什么意思?白帝城沐浴在彩云中间。(解释诗意)

  早晨离开了沐浴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

  师:白帝城距江陵有多远?诗中写了吗?(相距千里)

  师:一千里是真正的一千里吗?千里不是实数,是一个大概得数字。这样远的路程作者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一日表明速度快)

  学生想:一天能到达吗?现在坐火车到北京还需要一个晚上,坐船一天就能到吗?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愉快,所以觉得船行的快。

  (学生解释诗意)

  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师:作者如此喜悦的心情,他不去欣赏沿江*那美丽的风景吗?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猿猴的叫声看到万重的高山)

  师:万重山是什么意思?是一重两重。(解释诗意)

  在猿猴不断的叫声中,轻快的小舟已经穿过了连绵不断的群山。

  朗读诗意。

  小结:这首诗主要讲作者在归途中觉得千里的路程很快就可以到达。表明他无比喜悦的心情。作者还为我们描述了长江*,群山连绵,猿声不断,响彻山谷的壮丽画面。还写出了一叶小舟快速直下的情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作者归途的喜悦心情。

  师:这样美的画面大家不详把他描绘出来吗?好,下面大家拿出画笔来画出这优美的景色吧。

  板书:描绘诗句。

  作业:画出一幅表现诗句的图画。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意思。感悟其意境美、韵律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学*课外古诗,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今天的语文课,咱们要开展一个“闯关争星”的活动。有信心得到许多“星”吗?

  2、小朋友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李白)(张贴李白头像)

  3、你们一定知道许多他的古诗,谁愿意背给李白听一听?(播放古筝音乐)学生展示古诗背诵,互相评议。

  二、揭题释题,指导方法。

  1、小朋友们背得真棒!(得到第一颗“星”)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李白写的诗。

  2、(板书课题)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古诗。(齐读课题)

  3、音读得真准!课题中有个地名,能找出来吗?还有个多音字?(给“发”字作个记号,并引导学生组词:出发)

  4、那么,课题“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

  5、你们想知道白帝城是什么样的吗?老师这里有张白帝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张贴图片)

  6、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板书:江陵学*“陵”字:带音、说记法、书空)

  7、途中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张贴图片),一路上,他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一起学*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8、学*古诗的方法是什么呢?学生说一说。(板书:读——讲——读)

  三、初读古诗,学*生字。

  1、自己试着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划下来,可以请教同桌,可以问问拼音朋友,也可以问老师。如果,会读下来了,读给同桌听一听。

  2、谁愿意让大伙欣赏一下你美妙的读书声呢?(指名朗读,评议)

  3、还有谁想读一读?(全班齐读古诗)

  4、都把课文读下来了,现在我们来争第二颗“星”,读准字词。

  5、(出示字卡:帝、辞、陵、猿、啼、舟)请位同学当当小老师(一生带读,其余跟读)。咱们来开“大火车”(整排轮流读字卡)。

  6、发现了一些比较难记的字了吧!与同桌讨论一下:如何记住它们。

  汇报(重点区分:帝——啼)

  7、厉害!有这么多的识字方法!那在这首古诗中,你还觉得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来给小朋友们提个醒吧!

  (板书:朝、还、重①说说各自不同的读音,②重点给“还”字组词)

  8、真棒,这颗“星”归你们了!

  四、再读古诗,体会情感。

  1、这第三颗星可不好得,它要求同学们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边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2、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你刚才的读诗收获。

  3、反馈:①你读懂了哪一句,说给大家听一听,其余的同学可以给他补充或帮助。②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请提出来。(学生互相解决问题,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

  4、小结:刚才小朋友们很了不起,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了诗句的意思,送给你们第三颗“星”。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诗人清晨时离开云霞笼罩的白帝城,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只用了一天时间;当*的猿猴啼叫不停时,轻快的小船早已越过了万重高山。

  5、你们知道大诗人李白是怎么写这首诗的吗?(学生交流所搜集到的信息,教师简介背景: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粲的手下做事。后来,永王李粲夺皇位,被镇压,李白也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白帝城这个地方,突然接到皇帝赦免他无罪的命令,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

  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板书:喜悦)

  6、小结:重获自由的诗人心情无比愉快,他已顾不得描写*的山光水色了。在这愉快心情的映衬下,江水流得特别快,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到达了;小船也显得特别轻快,在猿猴的叫声中,越过了万重高山。

  7、来,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试着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愉快心情。(学生自由感情朗读)

  8、指名读,评议。

  9、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诗人愉快的心情吧!(播放音乐)背诵。

  五、拓展延伸,背诗比赛。

  搜集、背诵唐诗,开展“唐诗”交流会。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古诗的兴趣。

  4、学*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激发其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说话结合感情朗读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绝句》

  一、背诵古诗,引如新课

  1、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听。

  2、回忆杜甫的诗,学生背。

  3、揭题并板书。(《绝句》)

  二、自读诗歌,感知大意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并按预*提示的学*方法和要求,自读诗歌。

  2、自学检查:

  ⑴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行(háng)岭(lǐng)泊(bó)

  ⑵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小组合作,描画诗歌

  1、朗读诗歌,说说:通过朗读、自学,从诗中感受到什么?

  2、小组合作画诗歌:面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举起了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了四幅美丽的春景照片。把诗句与插图上的照片对应,小组同学轮把每幅照片的内容讲一讲。再选择其*同喜欢的一幅照片,小组同学把它画下来。

  四、精读品味,理解诗歌

  1、展示图画,再读诗歌。小组代表展示图画,朗读诗句,讲解图画的内容。把学生的图画按顺序贴在黑板上。

  2、集体讨论,诗人的视线是怎样转移的,你最喜欢哪张照片,从这四幅照片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3、学生讲最喜欢的照片的内容。重点指导讲“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

  4、小结诗歌特点。

  5、学生独自读,齐读全诗,发现诗歌在词语方面有什么特点没有?自由读全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五、拓展活动,启发想象

  1、把这首诗歌默写下来。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想象画面,把想到的内容画下来。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第二课时

  学*《早发白帝城》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长江的水路图,请一生为大家简介其线路。

  2、出示全诗

  3、指导朗读

  4、“你问我答”相互质疑

  二、再读体会诗意

  1、自由体会诗意

  2、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的内容

  3、比赛:用自己的话将诗歌改写成故事或现代诗歌。(内化的过程)

  4、个性延伸:找出你认为诗中最生动的词,并说明理由。(深化的过程)

  教学思路:“彩云”勾画出了白帝城的美丽。(视觉)

  “一日还”说明心情急切,船速很快。(感觉)

  “啼不住”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听觉)

  “轻舟”既写了船轻,又写了作者心情轻松.(心情)

  三、回归中心

  1、从“轻舟”的轻,体会当时的心情,并适时介绍当时的背景(流放中途遇赦)

  2、整体体会,自己归纳中心。

  四、课外延伸(二选一)

  1、作画(据诗意)

  2、写一首现代诗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古诗的兴趣。

  4、学*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激发其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说话结合感情朗读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绝句》

  一、背诵古诗,引如新课

  1、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听。

  2、回忆杜甫的诗,学生背。

  3、揭题并板书。(《绝句》)

  二、自读诗歌,感知大意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并按预*提示的学*方法和要求,自读诗歌。

  2、自学检查:

  ⑴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行(háng)岭(lǐng)泊(bó)

  ⑵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小组合作,描画诗歌

  1、朗读诗歌,说说:通过朗读、自学,从诗中感受到什么?

  2、小组合作画诗歌:面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举起了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了四幅美丽的春景照片。把诗句与插图上的照片对应,小组同学轮把每幅照片的内容讲一讲。再选择其*同喜欢的一幅照片,小组同学把它画下来。

  四、精读品味,理解诗歌

  1、展示图画,再读诗歌。小组代表展示图画,朗读诗句,讲解图画的内容。把学生的图画按顺序贴在黑板上。

  2、集体讨论,诗人的`视线是怎样转移的,你最喜欢哪张照片,从这四幅照片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3、学生讲最喜欢的照片的内容。重点指导讲“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

  4、小结诗歌特点。

  5、学生独自读,齐读全诗,发现诗歌在词语方面有什么特点没有?自由读全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五、拓展活动,启发想象

  1、把这首诗歌默写下来。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想象画面,把想到的内容画下来。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第二课时

  学*《早发白帝城》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长江的水路图,请一生为大家简介其线路。

  2、出示全诗

  3、指导朗读

  4、“你问我答”相互质疑

  二、再读体会诗意

  1、自由体会诗意

  2、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的内容

  3、比赛:用自己的话将诗歌改写成故事或现代诗歌。(内化的过程)

  4、个性延伸:找出你认为诗中最生动的词,并说明理由。(深化的过程)

  教学思路:“彩云”勾画出了白帝城的美丽。(视觉)

  “一日还”说明心情急切,船速很快。(感觉)

  “啼不住”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听觉)

  “轻舟”既写了船轻,又写了作者心情轻松.(心情)

  三、回归中心

  1、从“轻舟”的轻,体会当时的心情,并适时介绍当时的背景(流放中途遇赦)

  2、整体体会,自己归纳中心。

  四、课外延伸(二选一)

  1、作画(据诗意)

  2、写一首现代诗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学*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的:

  1、学会本首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2、在弄懂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重难点:

  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出示图片:看图回忆古诗《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出示一段话:(略)

  教师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喜欢读那一段话?说出理由。(喜欢读古诗,古诗读起来象唱歌)

  师:朗读古诗要注意节奏,就像大家做操一样,要跟着节奏,才能做出优美的动作。

  三: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

  1预*情况,解释词语意思。

  白帝城辞江陵还

  2出示地图从图上找到白帝城和江陵的大概位置。

  师:作者正是从白帝城回江陵?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船)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轻舟已过万重山)

  同学们思考:作者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坐船需要多长时间?

  师:诗中用多长时间?(一天)

  师:为什么用一天就可以到达千万里的路程?

  3教师简单讲诗的背景:李白在朝中做官时遭人陷害被皇帝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中途的赦返回家乡。这时的李白是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返回家中的。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写下了经典的《早发白帝称》。

  师: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这首古诗呢?(轻松愉快的心情)

  板书:朗读古诗。(创新之处打节奏读古诗)

  师:刚才大家说喜欢读古诗,因为读起来比较优美,我们以前用什么样的方法读古诗?

  (拍手打节奏:一句来两拍一句四拍一句七拍)

  1学生分别用三种节奏来朗读古诗,感受诗的节奏美。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小结用那一种节奏读起来比较好?(一句两拍)大家再来读一遍。

  板书:体会古诗

  师:读完古诗,你从中知道了诗中写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

  师:诗中写了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李白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去)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诗的题目)

  师:“发”是什么意思?(出发学生对出发可能不懂,教师稍加讲解。例:我们从学校出发到烈士陵园。)

  学*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的要学*方法:自己理解,教师启发。

  师:彩云间是什么意思?白帝城沐浴在彩云中间。(解释诗意)

  早晨离开了沐浴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

  师:白帝城距江陵有多远?诗中写了吗?(相距千里)

  师:一千里是真正的一千里吗?千里不是实数,是一个大概得数字。这样远的路程作者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一日表明速度快)

  学生想:一天能到达吗?现在坐火车到北京还需要一个晚上,坐船一天就能到吗?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愉快,所以觉得船行的快。

  (学生解释诗意)

  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师:作者如此喜悦的心情,他不去欣赏沿江*那美丽的风景吗?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猿猴的叫声看到万重的高山)

  师:万重山是什么意思?是一重两重。(解释诗意)

  在猿猴不断的叫声中,轻快的小舟已经穿过了连绵不断的群山。

  朗读诗意。

  小结:这首诗主要讲作者在归途中觉得千里的路程很快就可以到达。表明他无比喜悦的心情。作者还为我们描述了长江*,群山连绵,猿声不断,响彻山谷的壮丽画面。还写出了一叶小舟快速直下的情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作者归途的喜悦心情。

  师:这样美的画面大家不详把他描绘出来吗?好,下面大家拿出画笔来画出这优美的景色吧。

  板书:描绘诗句。

  作业:画出一幅表现诗句的图画。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阅读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1)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1

  课文简介: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一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这首诗是作者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乘船返回江陵途中所作。诗中强烈地表现出作者急切高兴的心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在语境中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高兴,急切的心情,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文中动画,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心情。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意思及意境进行理解、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猜猜是谁呢?(出示画像)

  生:李白

  生:是“诗仙”李白。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不少,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李白六十几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李白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你还了解些什么?

  生:李白又叫李太白,他有一本诗集叫《李太白全集》。

  生:我知道他写了九百九十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

  师:(出示李白简介)是的,李白的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人们又美称他为“诗仙”。你们会背他的诗吗?谁能美美的背给大家听一听?(配优美的古筝曲)

  生:我背的是《望天门山》,“天门中……”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她的声音更洪亮

  生:我喜欢背《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生:《古朗月行》……(掌声响起)

  师:(鼓掌)真棒,同学们课下“每周一诗”的活动开展得真好!今天我们再来学*白的一首诗,看谁能很快记住?

  师:在学*前,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个有关李白的故事,想听吗?(想)请仔细听:

  师:(讲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师声音低沉)一路上,他的心里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沿地势险要,江水湍急的三峡逆流而上(出示地图动画)。当小舟慢慢的,慢慢的行驶到白帝城时,突然他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师声音激动)“他无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欣喜如狂的他决定顺水行舟(点击小舟)返回江陵城,途中便写下了一首世人传诵的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生:齐读课题

  二:理解诗意,感悟意境

  师:让我们一起来静静的欣赏这首诗(播放带着配乐的朗诵)

  生:(静听,学生表情很专注)

  师:再听一次,注意听清字音

  生:(静听)

  师: 听完这首古诗,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想说些什么?

  生:这首诗真美。我仿佛来到了三峡。

  生:我眼前仿佛有一幅美景。

  生:我觉得作者很高兴。

  生:我也好像坐着小船在那里很快的行驶。

  师:同学们的想法说得真好,那我们就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你的想法去读一读,老师有个小建议,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请把书翻到47页,自己读。

  (生自由读,老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同学要注意听,是否读正确了。

  (抽两生读)

  生:这两位同学读得很不错,声音很宏亮,但我想对XX说:你把“朝”的音读成“早”了。(谢谢)

  师:谁还愿来正确的朗读?

  (一生读,全体读)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也谈了自己的理解。让我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师巡视,随机点拨。生边读边说,同时运用字典查找字义,同桌互助)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一定会有好多收获。请在小组说一说,也把不明白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议一议。

  (全班共分六个大组,教师深入到每个组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同时给与指导。)

  师:刚才各个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余组的同学也要认真听,注意补充。

  生甲1:我们讨论了第一句“朝辞白帝彩云间”,我们读懂了“朝”是“早上”的意思,早上李白告别了白帝城,看见了彩云。

  生甲2:我补充,李白在有朝霞的早晨告辞了很高很高的白帝城。

  师: 多了很高很高。

  生甲3:书中还用了一个比喻句,高得插入彩云间的白帝城。

  师:补充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白帝城。(指白帝城)

  白帝城在山的什么位置?(生:山顶 山尖 山的最高处)

  让我们来看一看白帝城的真实图像?(出示白帝城真实图片)

  生:哇,太高了!(众生脱口而出)

  生:这座城太高了,我想站在城顶看看,一定很美!

  生:真高!所以书中写了“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城高得像插入了云霄。

  师:谁还对这句诗有不同的感受吗?

  生乙1:我认为这里还能看出李白非常高兴。

  师:能谈谈为什么吗?

  生乙1;(沉思)

  生:我来说:因为当他接到自己无罪可以获得自由的消息时,心里很高兴,看什么东西都很美,即使那天天空没有彩云,他也会把白云看着彩云。

  生:我认为去的时候他的心情很悲伤,三峡*的美景他也不可能去欣赏,即使天空中出现彩云。他也不会发现的,也不会觉得美。

  师:说得真精彩,你们有这种生活体验吗?(有)那你就用这种高兴的心情去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生:(示范读)

  生:我听出他读这句诗时真高兴。

  师:你来试试可以吗?

  生:朝辞白帝彩云间。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别的组谁愿来说说?

  生乙1:我们读懂了“*猿声啼不住”,是李白在回江陵城时,听见*的猿猴在不停的叫,船行的特别快。

  生乙2:我补充,船行的特别快,好像一只猴还没叫完,船已经行到了另一只猴叫的地方。

  生乙3:我认为白帝城到江陵城是顺水行舟,白帝城还很高,水流得很快,船行驶特别特别的快,“嗖”的一声,便行驶过很多座山,他眼前看不清*的景物,耳边只传来猿猴不停的叫声。所以他觉得猿猴的声音是在不停的叫。(热烈的掌声在同学和听课教师中响起)

  师:这位同学的理解真到位,真不愧是我们班(生抢着说“演讲大师”),在三峡一带猿猴特别的多,正因为船疾驶而过,作者来不及欣赏*的美景,耳旁只留下猿猴的叫声,所以书中下一句便写出“轻舟已过万重山”。

  生:老师,我知道这句的含义(抢着说)

  师:那你来给同学们谈谈吧!

  生:船行得非常快,好像一眨眼就过了万座山。

  生:我反对,我认为不是真的有万座山。李白不可能去数,他也数不清。这里的“万重山”是指“很多很多座山”(掌声)。

  生:这里用了比喻。

  生:不是比喻,是夸张。

  生:这首诗中还有这样的写法:“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是指很远的路,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激烈,佩服佩服。“万重山”和“千里”确实不是实际的数目,是夸张的写法。万重山是指很多座山,千里是指很远的路,在李白的诗中常用到了这种写法,谁能举例说说?

  生:我刚才背的诗《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全体学生接着背)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夜宿山寺》中也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师:同学们的诗词积累真丰富,是的,这种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在李白的诗中常常出现,这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飞快行驶的小船,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诗。

  (生自己体会练读)

  师:对这两句诗还有不同感受的吗?

  生:我认为这两句诗还能看出作者心情非常高兴。

  师:你从那儿看出的?

  生:(沉思)

  师:诗中有这样一个词“轻舟”,可不可以把它换成“小舟”,(不能)能说说理由吗?你觉得哪个更好?(生思索)每个同学在小组里说说,大家交流一下。

  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生:不行,“小舟”只能代表作者坐了一只小船,不能说明作者的心情。而“轻舟”说明作者的心情很轻松。

  生:我还觉得李白由于心情轻松,小船行驶也很轻快,所以不能换“小舟。”

  生:李白去时和回来心情不一样,坐的同是一艘小船,但感觉不一样,去时可以写成“小舟”回来就该改为“轻舟”

  生:船是顺水行舟,当然很轻

  师:是的,轻舟比小舟更能表明作者的心情是……?

  生:轻松。

  生:高兴。

  生:欢快。

  生:兴高采烈……

  师:那我们就带着高兴,轻松的心情来读读这两句诗。(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

  师:别的组还读懂了别的诗句吗?

  生丙1:我们组认为“千里江陵一日还”,是说李白从白帝城出发,行驶了很远的路,一天就回到了江陵城。

  生丙2:我补充,不是一天,只是好像一天就返回江陵城。

  师:很不错,加了一个“好像”。为什么你加了一个“好象”呢?

  生丙2:因为白帝城到江陵城很远,小船不可能一天就返回,只是他很高兴,感觉很快就回去了。

  生:我觉得他的心里非常高兴,想急着回家,他被判有罪,家里人一定很伤心,他想马上赶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家里人,“他没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所以感觉像一天就回到江陵城(听课教师点头称赞)。

  师:体会得真好,这个“还”就是(生接着说:回家,返回的意思)。

  师:你们日常生活中有这种感受吗?

  生:(简单举例说)

  师:这里还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生:着急。

  生:急切。

  师:是的,这里不止能体会出李白高兴的心情,还能体会到急切的心情,谁愿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

  (抽生读、小组读)

  师:刚才同学们一起交流了读懂的内容,体会了作者高兴,急切,轻松的心情。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猿声”是什么意思?

  生:猿猴的叫声。

  生:猿猴是一种动物

  生:老师,猿猴的叫声好听吗?

  师:(出示三峡猿猴图)猿猴的叫声很凄惨,常有“杜鹃啼血,猿悲鸣”的说法,说的是猿猴的叫声很悲惨。

  生:那李白听后不就更伤心吗?

  生:去的时候他听后肯定更悲伤,回来时就不一样了。

  师:为什么?

  生:回来心情好,就像不好看的景物他看见了也觉得很美,听见猿猴的叫声他也觉得不那么悲惨。

  生:我从“猿声”中想到我们班一位同学的名字,他叫袁浩,用袁浩的袁加上反犬旁就记住这个字了。

  师:你们说得真棒!看景物和听声音和人的心情确实很有关。同时还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吗?(生摇头)那我们就带着我们共同交流的感受再次欣赏这首诗。(生欣赏诗,体会诗意)

  师:再次感受完,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加上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含义。

  (生自由说,抽生说)

  师:伴着优美的乐曲,带着自己所体会到的感受,有感情的读一读。

  (生有感情自由地读一读)

  师:谁能伴着乐曲美美的吟诵这首诗?

  生:早发白帝城……

  生:我想对XX说:你读得真有感情,比我读得好,可你的声音有点小,你要是放大一点声音去读,一定会读得更美!

  师:(面对作评价的学生)你给她读一读好吗?

  (生读,声音洪亮)

  师:(被评价的学生)你还想读一次吗?

  (生读,声音洪亮,有感情)(掌声响起)

  师:这么美的诗,还想读吗?(想)你们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三、主动识字 探究写字

  师:学*完这首诗,诗中还有许多生字想和你们交朋友,想吗?自己先读一读,并组组词。

  (生自由读)

  师:哪个组愿意先来和生词交朋友?(开火车)(猿声,辞别,白帝城,江陵城,朝阳,啼不住,一日还,轻舟,*)

  (以组为单位读生词)

  师:谁愿意与生字交朋友?

  (以小组为单位读生字,并组词)

  生:朝,朝辞

  师:你们同意这个词吗?

  生:不同意,这不是一个词,朝是朝霞,辞是辞别。

  生:还,还乡,还书。

  师:这个字还读什么?

  生:还(huái)有,

  生:朝,朝代

  生:这个字还有一个音,读zhāo,朝霞

  师:本课读什么?

  生:读zhāo……

  师:认识了他们,怎样才和他们真正交上了朋友呢?

  (生自己和同桌说说)

  生:我和“舟”交上了朋友,船去掉右半部分就是舟。

  生:我认为是大船漏水了,只剩下一部分,所以就是舟

  生:我的姓名叫周舟,我一定不会忘记这个字。(学生笑了)

  生:我给大家猜个谜语:十月十日?

  生:是朝,(对)我还可以这样记,月亮从右边落下,太阳从左边升起来,就出现朝霞。

  生:我记岸,山下有个厂,厂里有人干,干完就上岸。

  生:我和帝交朋友,旁边的旁的下面“方”换成“巾”就是帝。

  生:我记啼,这是一个形声字,今天我们刚学完帝,再加口字旁,与嘴有关……

  师:同学们用各种方法与生字交朋友,有的是字谜,有的是分析结构,有的是按形声字在记,还有的同学用自己和同学的姓名在记,各种方法真让老师佩服,这些生字一定很乐意和你们交朋友。老师如果把这些生字放在新的诗句中,你们会读吗?(出示诗句:)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记住了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呢?回忆我们写字的方法,自己说一说。

  (生自己看书中田字格中的生字分析如何写,可以合同桌讨论)

  生:我认为这些字有左右结构的字:朝,辞,啼,陵,猿,他们写时应该左边稍稍窄,右边宽,但朝不一样,左边和右边差不多;还有上下结构的字:岸,帝,帝注意上包下,岸要下面托起上面。还有一个独体字舟,应该把横写在横中线上,两点在竖中线上。

  师:真不愧是我们班的“书法家!”

  生:陵的右下边应是折文不是反文

  生:皇帝的帝上面不是立,少了一横……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仔细,有什么难写的字要老师帮忙的吗?

  生:陵,啼,舟

  (师示范,生书空,然后将难写字写在本上)

  四、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给同学们说说?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 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步骤:

  ⑴熟读古诗

  ⑵理解诗意

  ⑶想象意境

  ⑷练*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方法学*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步骤:

  ⑴熟读古诗

  ⑵理解诗意

  ⑶想象意境

  ⑷练*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方法学*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步骤:

  ⑴熟读古诗

  ⑵理解诗意

  ⑶想象意境

  ⑷练*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方法学*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还”)及新词。

  2.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难点:

  对“树阴照水爱晴柔”等词句的理解。

  查阅资料:

  诗歌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资料。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李白) 小池( 杨万里)

  千里——一日 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轻舟——万重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读通《早发白帝城》看注释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欢快的心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及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1.你对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哪些了解呢?会背哪些他写的诗?(学生背诗展示)

  2.这首《早发白帝城》是诗人什么时候写的?(李白写这首诗时,是他被流放夜郎,途经白帝城,遇大赦,返回内地时在路上做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熟,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

  1.自己把这首诗读几遍,不认识的字看生字表,或者查字典。

  提示把下面的字音读准确

  朝辞 江陵 猿 还

  2.你觉得诗人写这首诗时心情是怎样的?试着把诗人的感情读出来。

  三、看注释,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1.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并能够读出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早晨 辞:辞别 白帝:指白帝城

  从彩云间你知道了什么?指白帝城高耸入云。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早晨从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出发,一天就可以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呢?(表达了诗人欢快的心情)

  把自己体会到的当时作者的心情读出来呢?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啼:叫 不住:不间断。轻舟:轻快的小船 万重山:长江

  *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群山。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江*猿猴的叫声不绝于耳,轻快的小船驶过了连绵不断的群山。)

  把小船行驶速度的快和作者欢快的心情读出来。

  *|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3.连起来朗读这首诗。

  4.背诵这首诗。练*默写。

  五、 回忆总结学*古诗的方法,一般要几个步骤?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并背诵《小池》看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写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运用总结的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练*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1.“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上头”不能读轻声,那样就失去了诗的韵脚。要读它的原调,但也不要太重。

  2.自由读古诗,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初夏)

  二、细读课文,了解诗句的意思,,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

  1.从哪儿看出这是描写初夏季节的景色。

  2.看注释,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舍不得。细流:细细的水流。照:映照。

  晴柔:晴空下柔美的风光。立:停落尖尖角:花骨朵或荷叶的尖端。

  (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悄地流出来,好象泉眼很爱惜水流,不肯让它们多流一点。树阴映照在水面上,好象喜爱晴空下这柔美的风光。荷花骨朵或嫩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就已经有蜻蜓停落在上面了。)

  3.作者写这首诗时心情怎么样(心情很愉悦,闲适)

  4.练*读这首诗。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积累古诗。

  1.试着背这首诗。书写古诗。

  2.还读过杨万里什么诗,给大家背一背。

  四、作业 。 朗读并背诵《小池》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2)

——《早发白帝城》的赏析 (菁华3篇)

《早发白帝城》的赏析1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原文注释】: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翻译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赏析鉴赏】: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而泣鬼神矣!

《早发白帝城》的赏析2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品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作品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作品赏析:

  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首诗应当是他返还时所作。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早发白帝城》的赏析3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作品赏析【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3)

——《早》教学反思 (菁华6篇)

《早》教学反思1

  在这次五指山市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开展了小班儿歌活动《小鱼》,这首儿歌,结构简单,朗朗上口,比较能激发小班幼儿的学*兴趣。

  在进行本次活动前,我充分地考虑到:

  一、异地借班上课,对幼儿的实际水*还不是很了解,教师语言的调动性要适宜,做好随机调控;

  二、内容是关于小动物的,小班幼儿最喜欢模拟、扮演各种小动物,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学*儿歌和表现儿歌是重点;

  三、手偶表演富有挑战性,幼儿又是首次尝试,能深入其中体验到乐趣最为关键。

  通过教学实践,我获得以下几点体会:

  1、手偶教具的灵活变化

  小班幼儿喜欢动态的、真实的教具,最好是可以直接触摸的。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了杖偶作为引入的教具——三条会摆动的小鱼,幼儿很快地就被三条小鱼深深地吸引了。在杖偶表演和老师的示范儿歌环节中,我利用小鱼的身份、以游戏化语言和夸张的`表情,肢体语言的演示,并注意到音量的大小和语速的快慢,时时吸引着幼儿,加深幼儿对儿歌的印象。

  腕偶小鱼的出现再次让幼儿体验到参与游戏表演的欲望,同时也加强了幼儿手指摆动的动作练*,充分贴切儿歌中“摇摇尾巴点点头”的寓意,激发了幼儿表演兴趣。

  2、课堂语言,随机应变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很重要,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这也是教学活动最出彩的地方。由于是是异地授课,在和五指山市机关幼儿园的小朋友活动中,语言上我做了反复的推敲。例如,在帮助幼儿理解学*儿歌的环节中,我原本是这样设计的:师:一条小鱼在哪里游?(幼儿:在水里游。)师:我们一起说:一条小鱼水里游。在海口试教时幼儿会主动地跟读,但在当时大部分幼儿并没有主动回应,我随机把小鱼取下,游到小朋友周围,进一步启发幼儿:师:小鱼想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一起来说:一条小鱼水里游。老师进一步的动作及语言的提示让幼儿思维开始活跃,幼儿开始有了回应。

  3、根据实际,适时调整教育方案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时,因内容灵活的运用。就像我在教这首儿歌时,一心想完成预先所涉及的教育教学流程,可是其中个别幼儿并不感兴趣。我不断地变换提问和调动幼儿情绪,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到底好还是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园的学*,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兴趣,让幼儿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有时候,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

  4、动手多于动口,应善于利用,充分寻找结合点

  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给予幼儿表现肢体模仿多于语言表述,将重点放在幼儿肢体的表现上,忽略了对幼儿语言的要求,没有给幼儿更多的说的机会。活动中,我采取了以动为主的方法,以情境性的活动环境和游戏形式结合,在活动中创设了许多让幼儿“动”起来的机会,以延长了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让幼儿对模仿小鱼摇摇尾巴点点头的动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力求让幼儿“动”起来。但是,有些幼儿都“乖乖”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甚至还没有真正进入积极的“动”的状态,可见,我虽然采用了一些能够让幼儿“动”的形式,但并没有赋予这些形式以真实的意义,也就谈不上积极与环境互动、主动建构。最后在儿歌跟音乐的结合中。我为了更好地配合音乐韵律节奏,让幼儿真正能感受欣赏儿歌的韵味,能真正去体会儿歌的优美。但对幼儿能力有所忽视,速度上幼儿有些跟不上。因此我应该适时的调整,为幼儿创设更多地语言表达的机会。同时有效地利用手偶游戏将其融合在儿歌节奏朗诵中,让儿歌和手偶表演成为一个结合点,给幼儿一个新的刺激,从而使幼儿真正能够动起来,能够在愉快地说说、看看、玩玩、演演的“活动”中体验、探索、思考、发展。

《早》教学反思2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学*的基础,因此,在本课设计中我注重让学生在走进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体会,在回归生活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生活*惯。

  1源于生活、学*生活。

  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就意味着人的品德与人的生活(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因为生活本身是综合的,综合课程的设置也就是要使学生在课程学*中找到一条通向生活(社会生活)的道路。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诉说自己学*中的烦恼,学生有亲身体验,说起来既清晰又真实,让学**惯好的同学讲自己好的学*方法,使其他学生能从中得到启示,指导自己生活。

  2贴*生活、融合生活,开通小烦恼热线。

  新课程理念指出:贴*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教学开始我便创设情境,以打电话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

  3 实践参与、走进生活,建立学*交流站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在怎样让学生明白拖拉、控制力差的坏处,并改正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设置了两个活动:

  (1)、为刘丽解决烦恼。(通过让学生自己演一演,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实践性。)然后让学生说说他的烦恼的原因所在,再说说解决的办法,从而认识到拖拉、控制力差的坏处。

  (2)、感受一分钟,认识时间的宝贵。这个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个闹钟,并配上嘀嗒声,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进行捡珠子、踢毽子、抄课文、做口算的游戏,感受一分钟能干些什么事。在交流过程中让孩子深刻认识到:一分钟的价值可真大。这样一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印象和更深入地了解,提高他们的兴趣的同时,认识到时间的宝贵。让学生谈自己好的学*方法,使学生将课本知识融入生活,应用到了实际。

  4 合理利用时间。

  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请刘斌说一说自己准备怎么做,因出书上的时间安排表,再让学生学会制时间安排表,并运用投影比较两个孩子安排表的不同,使其明白要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设计出的作息表才合理,这样,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生活,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时间像小马车,时间像小马车,嘀嗒,嘀嗒向前跑”的儿歌声中结束本课,我想,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种子已经悄悄置于学生的心中了。

《早》教学反思3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题目的意思是: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全诗通过描绘作者从白帝城到江陵时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喜悦欢畅的心情。

  (一)以旧知导入,创设和谐生动的学*氛围

  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学*的欲望。因此,学*贴*学生的生活。只有学生对课文本身感兴趣才愿意学,才有可能学好。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学生已经读过了很多他的诗歌,对诗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学生旧积累的知识入手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学*,为课中学生顺利进行交流而架桥铺路。

  (二)针对学生特点,以故事引入写作背景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非常强,因此,刚一上课,我先给学生以故事的形式讲古诗的背景, 激发了学生学*《早发白帝城》的兴趣,为学生理解诗意作准备。

  (三)字词检测,注意字词的整合与构字规律

  检测生字时,我将 “帝”与“啼”归在一起,让学生理解“啼”的意思;写“舟”强调它做部首时,中间的.横不拉透,为的是给右边的部件让位。

  (四)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参与

  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进来。

  2.生生互动。小组轮流介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人代表小组进一步进行组间交流,最后是更为自由的全班交流。这样的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想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组间的竞争,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3.师生与环境的互动。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收集李白的诗歌,举办“唐诗交流会”。

《早》教学反思4

  课前,让学生收集的有关于李白的资料,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来学*。运用自主合作的学*方式,并充分利用诗歌琅琅上口的特点,让学生读中感悟。

  (一)以旧知导入,创设和谐生动的学*氛围

  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学*的欲望。因此,学*贴*学生的生活。只有学生对课文本身感兴趣才愿意学,才有可能学好。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学生已经读过了很多他的诗歌,对诗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学生旧积累的知识入手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学*。以词的理解带动对诗歌的体会很快地启迪了学生的思路,成功构建,请保留此标记。了交流时畅快讨论、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交流而架桥铺路。

  (二)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参与

  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进来。

  2、生生互动。小组轮流介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人代表小组进一步进行组间交流,最后是更为自由的全班交流。这样的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想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组间的竞争,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3、师生与环境的互动。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收集李白的诗歌,举办“走*古诗朗诵会”、办一期“李白诗歌小报”等等。

《早》教学反思5

  在歌曲《你早》的教唱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多次听范唱的方法。多次听,反复听,每一次听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解决了许多与学唱相关的问题后(如理解歌曲表现的意思、了解熟悉歌词,多次感受旋律等),才开始让学生开始尝试唱歌。那时学生的歌唱,才有点水到渠成的意思,比起鹦鹉学舌样的学唱似乎强了许多。

  上过一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如果学生记不住歌词,那要让他们完整地唱歌曲是不可能的。有许多小朋友自己已经学会了唱歌,但往往听不清他在唱什么,歌词的意思他也不懂,也表达不清楚。我以为,我们的音乐课要让小朋友学会唱一首歌,就要让他们理解歌词、记住歌词,从中得到益处,获取快乐,所以对记住歌词不能掉以轻心。一年级的孩子不识字,记住歌词要靠死记硬背,但死记硬背的方法不仅不科学,且少乐趣,所以要采取其它的既科学又效果好的方法。

  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视频,其意图有多种。其中之一就是让小朋友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早晨、朝霞、晨风等词的意思,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住这些词。

  另外,我和学生一起反复多次地边做动作边念歌词,也是比较有效的一个方法。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动作,产生联想,记忆歌词,效果不错。

  旋律和歌词都学会了,歌曲教唱的任务就差不多完成了,但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受快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我努力选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以及学*形式和学*方法,从孩子们开心的笑声中,从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行动中,从课堂最终的达成效果来看,我想我还是比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感觉不足的是,虽然重视了音乐学*本身的一般的规律,但对音乐所能起的其它方面的教化作用略有忽视。例如,没有更多地创设一个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问早的一个情景,让学生们得到更多的文明礼貌的熏陶和教育。

《早》教学反思6

  在这次五指山市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开展了小班儿歌活动《小鱼》,这首儿歌,结构简单,朗朗上口,比较能激发小班幼儿的学*兴趣。

  在进行本次活动前,我充分地考虑到:

  一、异地借班上课,对幼儿的实际水*还不是很了解,教师语言的调动性要适宜,做好随机调控;

  二、内容是关于小动物的,小班幼儿最喜欢模拟、扮演各种小动物,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学*儿歌和表现儿歌是重点;

  三、手偶表演富有挑战性,幼儿又是首次尝试,能深入其中体验到乐趣最为关键。

  通过教学实践,我获得以下几点体会:

  1、手偶教具的灵活变化

  小班幼儿喜欢动态的、真实的教具,最好是可以直接触摸的。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了杖偶作为引入的教具——三条会摆动的小鱼,幼儿很快地就被三条小鱼深深地吸引了。在杖偶表演和老师的示范儿歌环节中,我利用小鱼的身份、以游戏化语言和夸张的表情,肢体语言的演示,并注意到音量的大小和语速的快慢,时时吸引着幼儿,加深幼儿对儿歌的印象。

  腕偶小鱼的出现再次让幼儿体验到参与游戏表演的欲望,同时也加强了幼儿手指摆动的动作练*,充分贴切儿歌中“摇摇尾巴点点头”的寓意,激发了幼儿表演兴趣。

  2、课堂语言,随机应变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很重要,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这也是教学活动最出彩的地方。由于是是异地授课,在和五指山市机关幼儿园的小朋友活动中,语言上我做了反复的推敲。例如,在帮助幼儿理解学*儿歌的环节中,我原本是这样设计的:师:一条小鱼在哪里游?(幼儿:在水里游。)师:我们一起说:一条小鱼水里游。在海口试教时幼儿会主动地跟读,但在当时大部分幼儿并没有主动回应,我随机把小鱼取下,游到小朋友周围,进一步启发幼儿:师:小鱼想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一起来说:一条小鱼水里游。老师进一步的动作及语言的提示让幼儿思维开始活跃,幼儿开始有了回应。

  3、根据实际,适时调整教育方案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时,因内容灵活的运用。就像我在教这首儿歌时,一心想完成预先所涉及的教育教学流程,可是其中个别幼儿并不感兴趣。我不断地变换提问和调动幼儿情绪,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到底好还是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园的学*,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兴趣,让幼儿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有时候,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

  4、动手多于动口,应善于利用,充分寻找结合点

  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给予幼儿表现肢体模仿多于语言表述,将重点放在幼儿肢体的表现上,忽略了对幼儿语言的要求,没有给幼儿更多的说的机会。活动中,我采取了以动为主的方法,以情境性的活动环境和游戏形式结合,在活动中创设了许多让幼儿“动”起来的机会,以延长了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让幼儿对模仿小鱼摇摇尾巴点点头的动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力求让幼儿“动”起来。但是,有些幼儿都“乖乖”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甚至还没有真正进入积极的“动”的状态,可见,我虽然采用了一些能够让幼儿“动”的形式,但并没有赋予这些形式以真实的意义,也就谈不上积极与环境互动、主动建构。最后在儿歌跟音乐的结合中。我为了更好地配合音乐韵律节奏,让幼儿真正能感受欣赏儿歌的韵味,能真正去体会儿歌的优美。但对幼儿能力有所忽视,速度上幼儿有些跟不上。因此我应该适时的调整,为幼儿创设更多地语言表达的机会。同时有效地利用手偶游戏将其融合在儿歌节奏朗诵中,让儿歌和手偶表演成为一个结合点,给幼儿一个新的刺激,从而使幼儿真正能够动起来,能够在愉快地说说、看看、玩玩、演演的“活动”中体验、探索、思考、发展。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4)

——《早》的教案 (菁华6篇)

《早》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 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步骤:

  ⑴熟读古诗

  ⑵理解诗意

  ⑶想象意境

  ⑷练*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方法学*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早》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看、找找、讲讲等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学说方位词,并初步尝试按大小分类。

  2、幼儿能愉快参加活动,大胆的讲述。

  教学准备:

  鸡妈妈头饰.小鸡头饰;大小的毛毛虫若干;大小篮子各一只;音乐1《轻音乐》、2《小鸡》;各种糖果

  一、导入 活动,做准备动作。

  教师扮演蚂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宝宝。

  鸡妈妈:今天天气真好,妈妈要带宝宝们去找好吃的虫子。我们要走很远的路哦。在跟着妈妈一起走的时候啊,要保持安静哦!不能讲话,虫子听到鸡宝宝说话就会逃走了,鸡宝宝就抓不到虫子了。要一个跟着一个走哦,没有跟好走丢了,鸡妈妈就找不到鸡宝宝喽!

  二、游戏:找虫子

  1、虫子都躲起来了,请你去看看、找找它们躲在了哪里?找到了要告诉妈妈,你在哪里找到了虫子。

  2、幼儿四散寻找,老师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学说方位词。“在桌子下面,在桌子上面,在盒子里,在地上,在椅子上。”

  3、和虫子一起跳舞(律动) “找到好吃的虫子,心里真高兴,我们来跳个舞吧。”

  三、游戏:送虫子“数数你找到几只虫子?它们一样吗?那里不一样?你找到的是什么虫子?(区别大小)

  妈妈给你们准备了两个篮子,一个是大篮子,一个是小篮子

  2、按虫子的大小分类。“我们抓了这么多的虫子,现在妈妈要宝宝把大虫子放进大的篮子里,把小虫子放进小篮子里!放对的鸡宝宝,妈妈会奖励好吃的糖果哦!”

  幼儿送虫子,老师个别指导。

  3、看看虫子有没有放对篮子,哇!真棒啊!宝宝们全做对了呀!

  宝宝们把虫子都放对了篮子,我们一起吃糖果庆祝一下吧!

  幼儿吃糖果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醒幼儿分享给客人老师!

《早》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 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步骤:

  ⑴熟读古诗

  ⑵理解诗意

  ⑶想象意境

  ⑷练*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方法学*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早》的教案4

  一、 交往—Hello歌

  目标:培养宝宝学会听自己的名字并作出反应,早教教案。

  过程:今天小宝宝们又跟老师一起来上课了。下面老师点到哪位小朋友的名字,你就把手举得高高的。

  指导要点:家长要引导宝宝学会听自己的名字。

  活动反馈:

  二、宝宝操

  目标:锻炼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并培养宝宝的空间感以及*衡能力。

  活动准备:音乐 粉色包装《hello baby》NO.23

  过程:1、宝宝被动曲伸手臂;2、宝宝被动曲伸手臂;3、宝宝坐在妈妈的腿上,妈妈颠腿;4、妈妈站起来抱着宝宝向前走,向后退。大家一起围圈走。

  指导要点:老师指导家长按照节奏进行活动。

  活动反馈:

  三、器械——豆袋

  目标:培养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衡能力。

  活动准备:豆袋

  过程:1、妈妈引导宝宝感知豆袋。2、妈妈将豆袋子放到宝宝的头上仰头、低头、练*掉落。3、将豆袋举起放手掉落。4、妈妈扶住宝宝腋下双脚踩一踩小豆袋并练*在豆袋上蹦跳。

  指导要点:在身体各部位上面感知的时候妈妈要注意动作轻柔一点、节奏放慢一点。

  活动反馈:家长能配合老师引导宝宝感知豆袋,个别幼儿会乱爬去抢别人的豆袋。

  四、倾倒的乐趣

《早》的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与爸爸妈妈合作尝试运用各种蔬菜、水果、自然材料等制作蔬菜水果造型服饰。

  2、通过亲子间的合作,增进亲子感情。

  【活动准备】

  1、常见的各种蔬菜、水果,如青菜、药芹、小番茄、白菜、香蕉、金橘、长豆、柚子皮、茄子等。

  2、自然材料:如松果等,以及画报、挂历纸、各种包装袋、绳子等。

  3、幻灯片:蔬果舞会。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穿上蔬果制作的服装跟着音乐上场,请幼儿说说今天老师漂亮吗?

  2、教师邀请幼儿与老师一起进行时装表演。

  3、在走时装表演的过程中,请幼儿说说老师的蔬菜裙子是用什么蔬菜制作的。(如果孩子不知道蔬菜的名称,可以利用家长资源,请孩子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

  提问: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蔬菜做裙子?(药芹、香菜等)孩子回答后,教师可以现场示范一下用蔬菜做裙子的方法。

  二、交代要求,亲子合作制作蔬菜水果造型服饰。

  1、师:今天李老师也请我们的小朋友和你的爸爸妈妈合作制作蔬菜裙子。我们小朋友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你拉好绳子,然后我们小朋友自己动手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来制作裙子。

  2、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合作制作蔬菜水果造型服饰。

  3、教师在孩子与家长制作的蔬菜裙子的过程中播放蔬果服装幻灯片,供孩子和家长参考。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孩子做好蔬菜裙子后,还可以和爸爸妈妈制作蔬果项链、帽子、衣服等。

  三、蔬果舞会表演。

  幼儿跟随音乐进行蔬果服装造型表演。

《早》的教案6

  2-3岁幼儿早教方案

  两年的生活经历,宝宝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2岁以后,宝宝的乳牙已出齐,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日益灵活,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摆脱了小婴儿的影子。

  言语能力的训练:

  ①利用各种机会扩大幼儿的词汇量。如带小儿上公园时,给他讲他所看到的花草树木的名称。教小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意思,可经常让小儿看图片,给他讲简短故事,教他说歌谣。并经常在话语中使用常用代词“我、你、他(它)、我们、你们、他们、自己、咱们”,使孩子逐渐理解各个代

  早教常用玩具

  词的指代关系。

  ②发展语言能力。鼓励小儿自己叙述一些事情,如 “今天做了什么?”,“上公园看到了什么”等,让他复述故事,讲述图中所描绘的内容。教小儿记住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父母的职业、单位,自己的年龄等。

  两岁左右,儿童终于把那些句法上不完整、不连贯的句子扩展为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完整句型,并且学会使用一些介词、冠词和助动词,感叹词和语气强调也出现了。他们会说“这是宝宝的,那是妈妈的”,“宝宝吃米饭”等。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主要使用简单句,2-3岁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有两种:主谓结构句,由行动主体和行动动作两个部分组成,如“娃娃掉了”、“宝宝睡觉”等;谓宾结构句,由动作和动作对象组成,如“看电视”、“找妈妈”等。

  有关研究表明,这个阶段的儿童掌握句子有如下特点:

  1.句子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早期的意动句(语言和动作结合表示意愿)逐渐分化,开始用完整语言表示愿望,如宝宝会说“咱们玩玩具”并等待大人的回答,而在此之前,宝宝多说“走、玩具”,并拉着大人的手去拿玩具以补充其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

  2.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两岁多的儿童开始使用包括完整句法结构的句子仍时常漏掉主要词类,词序也是混乱的,如“宝宝帽子”(宝宝戴帽子)。3岁以后,儿童才会说“狗狗趴在地上睡觉”。

  3.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扩展、灵活。儿童最初的语句结构不能分出核心部分和附加部分,只能说出形式上千篇一律的、由几个词组成的压缩句,稍后能加上修饰语。如宝宝从说“呜呜呜”发展到“呜呜呜去北京”再发展到“爸爸坐火车到北京”,表明儿童运用语言去组织和表达他们的智慧与思维。

  提高语言能力的活动

  1)打电话

  活动内容:带小孩开车出去时,装着互相打电话,发出电话铃声,当他应答时,

  早教常用玩具

  问他窗外看到了什么、问他目的地是哪里,如“你在商店里干什么?你喜欢去商店吗?” 益处:增加词汇量,锻炼对话能力,激发想象性游戏。

  2)猜音节游戏

  活动内容:一边和小孩说他和他朋友的名字,一边打拍子,如豆豆(两拍)、王雪儿(三拍)。也可以试一下其他有趣的词,教他和你一起拍手。准备好时,教他如何数拍子。

  益处:告诉孩子单词是由字组成的,增加词汇量。

  3)画自然

  活动内容:在纸上画各种动物、花和植物,然后在户外找和图片上的物体配对的东西,如:在鸟的画上,粘一片羽毛;在树的画上,粘一片叶子。告诉他羽毛是鸟的一部分,叶子是树的一部分。

  益处:增加词汇量,认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以及对自然的认识。

  4)数字转盘

  活动内容:用纸板和夹子做一个数字转盘。用纸板剪一个直径20cm大小的圆,拿铅笔和尺子将圆*均分成6块。在每一块上上粘一个用毛毡做的数字。在6个夹子上写上同样的数字,帮助孩子将夹子夹到有相同数字的块上。

  益处:加强配对技能,培养精细动作技能。

  5)“瓜”聚会

  活动内容:将许多以“瓜”结尾的事物摊在厨房桌子上,如:西瓜、南瓜、香瓜、冬瓜、哈密瓜等,与孩子一起举行一个瓜的聚会,一边品尝食物,一边谈论以瓜结尾的词。下次可以试试别的字。

  益处:让孩子知道字和声音的联系

  6)喂养小鸟

  活动内容:用牛奶盒做一个鸟巢。在鸟巢一侧开一个小门,在顶上扎一个洞,系一根绳子。给小孩一杯谷物让他倒入盒子里。向孩子建议一些可以挂鸟巢的地方。当小鸟飞来之后,和他讲讲鸟的大小、颜色、喜欢的食物,如果知道的话,你还可以告诉孩子小鸟的名字。

  益处:增加词汇和对自然的认识。

  7)烹饪数数

  活动内容:在厨房里做菜时,当你在量取或倒配料时,让小孩帮你数数。要强调数的数,说“1、2、3杯面粉。

  益处:让孩子知道数量。

  8)我自己的名片

  活动内容:用旧的名片背面做配对和分类游戏。在名片背面粘上贴纸或从杂志上剪下来的图片,包括各种形状、动物、数字(给不同类别涂上不同颜色)。如果孩子喜欢,把这些图片给他,让他分类,或者将这些卡片撒向空中,落地后,每捡起一张,说出图画的名字。这一游戏可随着孩子长大而增加难度。

  益处:教他归类、配对、用数字、符号表示的技能。

  9)有香味的词

  活动内容:利用嗅觉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收集有不同气味的东西,如洋葱、柠檬、肥皂、花椒、香水、玫瑰花等,让他闻一下物体,了解每种气味,并告诉他这种气味是什么,如香的,有肥皂味的、有柠檬味的。让他贴上标签。有时,你可蒙住他的眼睛,问他所闻到的气味是什么。

  益处:增加词汇量,锻炼分类和记忆能力。

  10)寻找语词

  活动内容:家中收集一些物体的图片,注意图片上面不要有物体的名称。再准备一些纸条,每张纸条上写一个物体的名称。让孩子将图片与写有名称的纸条一一配对。

  益处:让孩子认识文字,并将文字与实物联系起来。

  早教期如何提高孩子的IQ

  在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IQ是个热点,不仅在早教领域,在营养学中,也同样非常重要。

  虽然遗传因素界定了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即规定了智力发展的上限和下限,但是智力的实际能力表现则更多是受种种外因的影响,其中除了早教,还包含成长期的营养补给是否充足等。 人一生都需要DHA,但相较于其他年龄阶段,0~12个月婴幼儿对于DHA的摄入则更为重要,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1、婴儿体内自身合成DHA的能力很低,主要从饮食当中来补充。DHA并非广泛存在于食物之中,而是大量集中于海鱼等海产品中,常见的食物如鸡蛋、素菜、牛肉等都不含有或只含少量DHA。而且婴儿的消化系统并未完善,大量进食海鱼等固体食物比较困难,所以应从母乳或含有科学验证水*DHA的配方奶粉来补充。

  2、婴儿期补充足量DHA,有助智力发育。从大脑的发育历程来看,0~1岁大脑发育的速度远远比其他时期都要快,因此也被称为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在黄金期,婴儿对DHA的需求非常大,只有给婴儿补充足量的DHA,才能更好地支持其脑部的发育。脑部发育好,就能为智力的提升打下基础。在贝兹实验中,出生后头4个月内补充了科学验证水*DHA的婴儿,在18个月时智力发育指数比没有补充DHA的婴儿高7分,在4岁时,IQ也高7分。

  DHA确实是一种重要的脑部营养素。它大量存在于大脑和视网膜组织中,是大脑的重要结构成分,占大脑脂肪总含量的35%~45%,视网膜磷脂中50%为DHA。因此,DHA的足量摄取,对婴幼儿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因此,在营养学的范畴,要帮助孩子提升IQ,在婴儿期补充科学验证水*的DHA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6岁早教:性教育方案

  第一向孩子传授科学的性知识,包括人的性器官与生殖系统、人的性发育、性取向与性别、怎样预防性传播疾病等。

  有的父母受不正确观念影响觉得难以启齿,往往回避传授这类知识。专家说,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孩子最初对性的好奇仅仅停留在获得性知识上,如果这一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可能发展成对性行为的好奇,进而去探索和尝试。

  第二指导孩子保护自己不受侵犯。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出现“性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从而造成越来越多的未婚妈妈出现。有的家长认为,这类内容不用讲,这样会让孩子单纯一些,但单纯有时会变成无知。孩子在处理“性困惑”时往往是盲目的,一旦闯祸就惊慌失措,能瞒则瞒,能骗则骗,越拖延后果越严重。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还必须告诉孩子出现失误后应该怎样及早求助。

  第三提供性价值观和性态度的教育。

  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尚未成熟就涉足性关系是冒险之举;性问题包括肉体的、心理的、伦理的、社会的,把这些层面完整地结合起来表达的性才是健康的;任何性行为都有后果,因此,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在性行为上做出对自己和对别人高度负责的选择,包括洁身自爱、拒绝不成熟的性关系、反对性的强迫等;让孩子懂得两性之间的尊重、*等,获得两**往的技能。 第四还需要培养良好的生活*惯,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未来。

  告诉孩子生活中有很多不良*惯不利于生殖健康,比如穿紧身而不透气的牛仔裤、烟酒过度、生活缺乏规律等。

  父母应该知道的早教5点知识

  一、妈妈摸一摸,宝宝笑一笑 抚触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成年人也需要握手、拥抱,对婴幼儿来说更为必要。不仅能开发孩子的触觉能力,促进他们成长,还传递着父母的爱心,让孩子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健康的心态,是亲子交流的绝佳手段。(抚触应在孩子清醒时进行,父母一定要洗净手,除去戒指、手链、腕表之类的饰物,以免划伤孩子。抚触时用力要轻柔,时间不宜过长,每天五六次,每次三四分钟即可。)

  二、美妙的声音让宝宝更聪明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耳聪目明,口齿伶俐,尽早地训练与培养孩子良好的听觉,非常有益于孩子语言水*的发展与智力的提高。正常的婴幼儿一出生就有听觉能力,听声辩源是主要的训练方法。要坚持轻柔亲切地反复地对孩子讲话,这能在宝宝头脑中储存大量语言信息。孩子特别喜欢短小欢快、节奏鲜明的儿歌,可以多念给他听。但要注意,听觉训练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

  三、饱览大千世界 宝宝见多识广

  初生的婴幼儿视力较弱,只能*距离看物,随着月龄增加,三个月时能看清五六米外的东西,六个月即可远距离视物。所以视觉训练应该循序渐进,孩子对鲜明的颜色较为敏感(尤其是红色),缤纷鲜艳的色彩,丰富多变的物品最能激发宝宝的兴趣。

  四、运动宝宝身体好

  运动不仅让孩子变得健康结实,更有助于孩子多种感觉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他良好的方向感和*衡能力,使孩子聪颖活泼。但做运动时要结合孩子的本身体质,运动量、力度、难度要适中,不要让孩子过度疲劳。

  五、宝宝爱模仿 进步可不小

  婴幼儿有着惊人的学*能力,求知欲极强,如海绵吸水般“贪婪”地探求着。父母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宝宝认识周围事物。要细致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需要与兴趣,更要耐心教导,不厌其烦,决不能生硬急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应注重“身教”,以和蔼的态度,体贴地照料,耐心的重复和不断的鼓励为孩子营造温暖的氛围,培养愉悦的心境,这样,孩子会形成健康的心态,热情自信的性格,乐观向上的品质,让孩子收益终生。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5)

——《早》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研读“早”字的来历,学*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梅花的高洁,了解鲁迅先生的梅花品格。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早”字的来历,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讲解: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交流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

  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②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

  设。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读

  ②思考: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

  (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指名说

  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

  d.腊梅花美在哪儿?

  e.指导朗读这段话。

  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

  板书设计:

  梅花早

  以花喻人

  鲁迅早

  教材分析:

  《早》这篇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腊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2、通过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3、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开创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研读“早”字的来历,学*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梅花的高洁,了解鲁迅先生的梅花品格。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早”字的`来历,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讲解: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交流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

  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②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

  设。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读

  ②思考: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

  (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指名说

  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

  d.腊梅花美在哪儿?

  e.指导朗读这段话。

  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

《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 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直观法、合作学*、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录音机、古筝曲《高山流水》、李白画像、生字卡、听写本。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导入:胸有诗书气质华,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猜猜是谁?(出示画像)

  2、你们课前查到了有关李白的哪些资料?

  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不少,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是的,李白的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人们又美称他为“诗仙”。你们会背他的诗吗?谁能美美地背给大家听一听?(配优美的古筝曲)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讨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出示课题)在学*前,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个有关李白的故事,想听吗?(想)请仔细听师:(讲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师声音低沉)一路上,他的心里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沿地势险要,江水湍急的三峡逆流而上(板示地图简笔画)。当小舟慢慢的,慢慢的行驶到白帝城时,突然他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师声音激动)“他无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欣喜如狂的他决定顺水行舟,返回江陵城,途中便写下了一首世人传诵的古诗《早发白帝城》。(板图)

  2、解题。

  (1)“发”在这里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fa)(出发)早:早上。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展示地图)

  (2)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去哪里?怎么走的?)

  在学*这首诗时就会解决我们的疑问。

  (3)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指导学*《早发白帝城》

  1.交代学*方法。

  (1)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学*方法“五读法”来学*古诗。什么叫“五读法”?又该怎样运用“五读法”来学*古诗呢?

  (2)出示“五读法” :一读通,咬准音;二读懂,解词义;三读精,知大意;四读会,达意境;五会读,有感情。

  2.学生按照“五读法”开始学*诗句

  (1)一读通,咬准音。(齐读)

  ①正字:朝(zhāo)发(fa ) 间(jian)还(huán)重(chóng)

  ②字形(出示生字卡)

  帝(上中下结构),上边像“立”不是“立”,下横变成秃宝盖,“巾”字在下就是“帝”。组成“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东的白帝山上。

  辞(左右结构),左边“舌”,右边“辛”,合在一起就是“辞”,表示离开。(口诀:舌头辛辣就告辞了)

  陵(左右结构)江陵是地名。

  猿(左右结构)左边反犬旁,右上是“土”,下边是“衣”字去掉点和横,换成“口”。“猿”是哺乳动物,跟猴相似,比猴大,种类很多,有的形状跟人类相似,生活在森林中。

  啼:左边“口”,右边“帝”,合在一起就是“啼”。“啼”指某些鸟兽叫。

  (2)二读懂,解词义。(小组读)

  你在预*的时候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或者哪些词不懂?

  朝:早晨。

  彩云间:彩云,五颜六色的云霞。间,中间。

  辞:辞别、离开。

  还:返回。

  啼不住:不停地叫。

  轻舟:轻快的小船。

  万重山:一重又一重的大山。

  (3)三读精,知大意。(指名读)

  谁能用“代入法”说说每句诗的大意?

  (早晨,作者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远隔千里的江陵,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到了。*猿猴的啼叫声,一声接一声还没停下来,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又一重高山。)

  小结翻译古诗的基本方法:代、调、补。

  (4)四读会,达意境

  a,通读全诗,根据每句诗所写的内容,给诗分层。每层写了什么内容?

  ①指名读第一、二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作者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一天的时间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城。)

  ②作者什么时间离开白帝城出发的?从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彩云间”一词,除了写出时间,还写出了白帝城的什么特点?(很高)

  教师讲解: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早晨,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射出万道金光,照在山顶的云朵上,云变成了金色、红色、桔黄色、紫色……环绕山顶,环绕着山顶上的白帝城。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所以作者讲在“彩云间”。 边讲解边板画“彩云间的白帝城”。

  ③从白帝城到江陵有多远?诗人乘船走了多长时间?从诗歌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从白帝城到江陵有1200多里远,诗人乘船只用一天时间就到达江陵了。)

  诗中的“千里”,“一日”都是虚指,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说明船开得很快。师:对,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怎样?

  ④小结:这两行诗,一是突出白帝城之高,二是反映了行船的速度快,朗读时,除了要把顺水行船速度极快的意思表达出来,还要表达诗人的心情同飞舟一样轻快。

  ⑤指导朗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⑥第二层是写长江*的景色,作者抓住了什么来写。

  (抓住“猿声”和“万重山”来写。)

  ⑦作者为什么要写“猿声”和“万重山”?

  明确:当年长江三峡,都是高山峻岭,悬崖峭壁。猿猴的叫声常常会在深山峡谷中引起回声,一声接一声,声声不断地传播开去。李白乘船顺水而下时,在*猿猴的啼叫声中,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又一重的大山。作者在这里用猿猴的啼叫声和重重高山突出行船的轻快和沿途景色的壮丽。

  ⑧指导朗读(注意把“快”的意思读出来)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引导学生看课本的插图《早发白帝城》。谈话:这首诗的诗人李白,当年他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贵州的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白帝城的地方,忽然传来皇帝要释放他的命令,你们想想看,李白的心情怎样?(十分高兴)李白在释放后写了这首诗,不但描写了长江*雄伟壮丽的景色,而且表达了自己经过艰难岁月之后,被释放的喜悦心情。为什么说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①顺水行船(客观);②心情愉快,急切盼归(主观)。

  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在学*小组讨论一下,再试着把想象到的景象画成简笔画。每组选送一幅好作品到班上来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五会读,有感情

  a,在这样的画面中,假如你是坐在小舟上的诗人,会怎样来吟诵这首诗呢?

  b,男女生起立配乐吟诵这首诗。

  c,听录音配乐唱《早发白帝城》,学生轻轻打节拍,并配上你喜欢的适当动作跟着唱。

  (四)总结、填空

  1、今天我们用“五读法”来学*古诗,希望大家能掌握这种方法来更多的古诗。

  2、填空(出示小黑板)

  《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是 唐 代诗人 李 白 写的,通过从白 帝 城到江 陵途中行船的轻 快以及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轻 松 喜 悦的心情。

  (五)布置作业

  1、向家长背诵并默写《早发白帝城》。

  2、继续完成简笔画,并给画配上这首诗,明天在班上展览。

《早》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起期待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露一手,行吗?(师板书篆书“早”),想说什么?

  2、激情: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的确是一个“早”字,这“早”和“梅花”、和“花苞”有联系,你信吗?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明白的。

  3、齐读课题。

  [点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早”、这“梅花”、这“花苞”把学生带入了学*情境,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范读引路,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知道了些什么?

  [点评:“教师自身就是教学情境”,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听老师范读课文”,不仅可以让课文的语言有效地浸润学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整体把握文本的时空。]

  三、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遇到读不好的句子多练几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酿”读“niànɡ”,不读“liànɡ” “蔬”读“shū”,不读“sū”

  4、联系课文内容,学*生字、新词。

  5、集体交流。

  (1)屏示生字:酿 屋 蔬 朴 寿 默 瓣

  (2)自主交流,鼓励创意表达。

  [点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创新的富矿。”(彭坤明语)让学生自主交流学*生字的收获,无疑是在给学生搭建一个创新的舞台。学生可以放开想象陈述自己熟记字形的创意,可以独辟蹊径汇报自己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可以进行扩词展现自己丰富的词汇,还可以连词或句展示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6、分小组赛读课文,每人读自己读得好的句段。

  四、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词语、句子或文章内容),认真思考,小组探究。

  2、汇报:学生质疑,学生解答,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适时点拨。

  (预设:《早》是一篇文化蕴味十足的课文,文中有些词语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比如“诗云”、“子曰”、“对课”等。特别是“二十四番花信风”,学生即使阅读了相关的注释,也未必能准确地理解,需要教师讲清、讲透。)

  [点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是学*的起点,是主动探究的动力。这一环节,让学生质疑,并在合作中探究、解疑,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畅谈收获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些什么?(师适时板书: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早”字的来历)

  [点评:上课伊始,让学生畅谈上节课的学*收获,旨在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中历练语言表达能力,树立自主学*的信心。]

  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

  1、快速浏览课文,蒙胧中你对文章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屏示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读你最感兴趣的部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高声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读……

  [点评: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自由选择学*内容,自由选择学*方法,是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创造的活力才有可能在学生身上迸发。]

  三、自主交流,加深体验

  交流的过程完全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教师跟着学生走,还学生自主的天空,帮助学生冲破思维的束缚,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点评:个性是一切创造活动的生命,每一个有阅读*惯的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在交流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氛围,让学生以无拘无束的心态研读课文,充分表达自己充满个性色彩的阅读感受,努力使课堂成为表达与交流的乐园。课堂是动态的,学生行为无法预料,笔者只能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作如下大胆的预设。]

  1、评读醉“清香”

  (1)激情导读:同学们,作者还没进门就已经闻到了纯净疏淡的清香,可见,这“清香”诱人啊!我们读文章就是要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谁能把这股“清香”读出来?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读后评价。

  (4)赛读。

  [点评:“评价”将竞争机制引入了课堂,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但“评价”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教师需注意引导,力避“找缺点”、“挑毛病”的一边倒倾向,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被评价的孩子往往一下子会成为“众矢之的”,需为其创造“反扑”的机会,保护其自尊心,树立其自信心。]

  2、导说游“书屋”

  (1)师:想到三味书屋去看看吗?

  (2)课件展示三味书屋(凸显三味书屋方位的变换,教师配以生动的解说词。)

  (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①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按方位顺序向我们介绍三味书屋的;②引导探究:学生们为什么冲着古树底下的梅花鹿行礼?从这段文字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4)对照屏幕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5)指名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点评:这一设计,给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的情境,促进学生将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3、设境赏“梅花”

  (生读书后)

  (1)你感受到什么?

  (2)想到三味书屋的后园去看看那冰清玉洁的梅花吗?谁能把这段文字读好,老师就和谁去看梅花。

  (3)生练读后,指读。

  [点评: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谁读得好,老师就和谁去看梅花。”自然巧妙地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4)课件展示梅花图片,配以优美的音乐,最后图片淡化,出示课文关于梅花的描写。

  (5)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点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丰富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段情境创设既体现了教材特点,又突破了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4、品析悟“来历”。

  品析“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1)你读懂了什么?

  (2)探究“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的含义。

  (3)激情:十一、二岁的鲁迅一面读书,一面还要挑起家庭的重担,多么不容易啊!自由练读,体会少年鲁迅生活的艰辛。

  品析:“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1)自读感悟。

  (2)师范读,说说你听出了什么?

  (3)指名朗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想起了:

  (预设:想起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以及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4)屏示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丰富学生的积累。

  [点评: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提出要“重感悟”、“重积累”,这一环节,强化了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读出文章的意境,并联系鲁迅的生*,加深学生体验,将课外积累和课内阅读巧妙地揉和在一起。]

  (四)总结升华,延伸主题

  1、齐读最后一节,谈感受。

  2、探究板书,整体把握。

  (1)屏示梅花图片,配以音乐。

  师:这梅花虽不如牡丹的婀娜多姿,也不如月季的绚丽芬芳,但它却是人们最喜爱的花,不仅仅因为它开得最早,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更重要的是它是最有气魄、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就愈挺拔,愈神气。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涌现出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他们在恶势力面前从不低头折节,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个。

  (2)同学们,看了梅花图,听了老师的'介绍,再看看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点评:学生受阅读经历的限制,对文章的把握往往缺乏整体性。课文最后一节和教师板书惟妙惟肖地将文章各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用心感悟,学生不难发现“早”、“三味书屋”、“蜡梅花”三者之间的联系以及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篇游记的独到之处和教师板书的匠心独运。]

  3、激情拓展,布置作业。

  (1)师激情:鲁迅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鲁迅用笔和黑暗势力作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写下许多壮丽的诗篇。

  (2)屏示并齐读。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惯于长夜过春时》

  (3)师:就是这样一位愿意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全民族觉醒的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与世长辞了。四年以后,在延安窑洞里,**在昏暗的油灯下这样写道:“鲁迅是*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身上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同学们,课文我们读完了,但我们对鲁迅的认识并没有结束,课后请同学们认真研读鲁迅的作品和生*事迹,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

  教学设计特点:

  1、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体验,师生彼此是学*的伙伴。教师应该跟着学生走,以学定教,用自己的理念、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语言去面对学生,去“配合”学生,为学生搭设展示自我的*台,与学生共舞。让学生“读最感兴趣的部分”、“选择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2、朗读感悟,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

  张田若先生说得好:“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形象地道出了朗读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 这一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生发问题,在读中产生灵感,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放飞个性。所有的问题都“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打开学生思接千载的想象通道,使其才思敏捷,让其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飞扬。

  3、丰富积累,编织课内外联系的纽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上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者吴伯箫老先生借《早》向读者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处处洋溢着民族文化的芬芳。鲁迅是“民族魂”,他的作品及身上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语言,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后,引领学生了解鲁迅,认识鲁迅,研究鲁迅,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使得语文课堂不再是学生学*的终点,而是学生学*的“驿站”,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4、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生发语言动机,提供语言材料,从而促进语言发展。”课文虽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冰清玉洁的梅花呈现于我们眼前,但学生对三味书屋没有直接的文化积淀,对梅花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必然难以深透。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细心揣摩教师语言,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画面有“形”还有“境”,教师描述有“形”还有“情”,“情动而辞发”,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早》教学设计5

  教学提示

  《早》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是著名作家吴伯箫。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2个只识不写的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学*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发现话题

  出示图片:

  同学们,请看屏幕,知道他是谁吗?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是的,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毕生追求真理,英勇战斗。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对人民,他满腔热忱。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

  出示:早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你最想知道的又是什么呢?

  同学们,对于读懂这篇文章来说,我们应该关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早》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第二,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第三,文章为什么要用“早”作为题目?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著名作家吴伯箫先生写的《早》这篇文章。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已经预*了这篇文章,那么,文中的生字你们是不是都认识了呢?那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出示:酿、朴、墨、寿、哪、默、瓣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里有两个生字的读音是一样的,请大家比较一下它们的字形的差异,然后,再拿出钢笔来把这两个字认真地描一描,临一临,细细体会它们写法。

  出示:墨、默

  下面这几个字,字形比较接*,也请你们比较一下它们的差异,然后,给它们组一组词,分辨它们的差异。

  出示:瓣、辩、辨、辫

  出示:匾、砚

  这是两条绿线内的生字,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注意读准它们的字音。

  课文都读了吧,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吗?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情况。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有把握读好或者给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来读。为了能更好地展示你们的读书水*,建议同学们,先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把课文读一读,以做好充分地准备。好吗?

  读完了课文,我们先来聊一聊第一问题:出示:《早》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课文是以游踪为序来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在课文中,我们可以找寻到作者的游览路径:新台门→石桥→三味书屋→后园,空间转换十分自然。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蜡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启迪人们要学*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珍惜清晨,珍惜春天,做“东风第一枝”。

  三、精读理解

  1.出示图片:

  同学们,这就是鲁迅小时侯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请你们仔细观察,并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下三味书屋的陈设。

  2.那么,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就让我们跟着吴伯箫爷爷一起走进三味书屋。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2、3、4三个自然段,用笔画出有关描写三味书屋陈设的语句。

  3.通过阅读,你们发现课文的是以什么顺序来介绍三味书屋的呢?作者在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时候,还写了什么?

  同学们,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描绘是本文的重点之一,为我们展示了一则有顺序、有条理地介绍建筑房舍内陈设的绝佳范例。从刚才的交流中,同学们已经弄明白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以方位为顺序来介绍三味书屋的。文中表示方位的词语依次是:南墙上→东北正中→画前面→东北角上。每个方位的陈设介绍得也非常清楚明白。

  南墙上:南墙上有一个小洞,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

  东北正中:挂一幅画。

  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作者在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时候,还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这一部分,想一想,你觉得这一部分与课题“早”有什么联系?

  其实,三味书屋是鲁迅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从这里让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这就为我们揭示文章题目“早”的第一层内涵:那就是鲁迅接受启蒙教育之早。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一部分作者还点示了自己所闻到的清香,并写出了由此引发的联想,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使上下文巧妙地勾连了起来。

  4.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5—8自然段,想一想,这一部分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出示:开得最早的梅花→鲁迅书桌上的“早”字→“早”字的来历→从中获得的启示。

  是的,这一部分先写开得最早的梅花;接着,由梅花开得最早引出鲁迅书桌上的“早”字;再紧承“早”字交代它的来历,突出了少年鲁迅的精神及其以后时时早,事事早;最后,由鲁迅先生的“早”引出启示,点名意旨。

  这是课文中描写梅花的语句——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请同学们细细地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是的,在这里作者致力描写梅花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得旺盛: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可见蜡梅迎寒开放,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色泽之美:你看,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色调和谐,给人美感。

  第三,形态之美: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梅花的形态是多么的圆润可爱啊!

  第四,格调高雅:蜡梅花“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意思是它有着像冰那样清明,像玉那样纯洁的风度、韵味、情致,格调是多么的高雅啊!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梅花香飘送暖,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开得最早,是报春的使者。

  下面请现场的老师指导同学们朗读这一部分,把梅花的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出示文字,播放音乐

  体会了梅花之美之后,我们来读读鲁迅书桌上的“早”字的来历,说说自己的感受。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从鲁迅书桌上的“早”字的来历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他立志很早,他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与其说鲁迅把一个小小的“早”字轻轻地刻在了书桌上,不如说鲁迅是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埋藏在心里,以此来鞭策自己要时时早,事事早。

  读了鲁迅书桌上的“早”字的来历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是的,作者之所以要写梅花,而且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其目的就是借花喻人,颂扬鲁迅先生的品格就如蜡梅花一样高尚纯洁。

  同学们,借花喻人是这篇课文在写法的一个重要特色。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文:其实,文章不止一次写到梅花的“清香”。课文在开始不久就写到了“清香”,设置悬念,引发联想,由清香联想到书香,联想到鲁迅先生写过的百草园里的蜡梅,至此作者明白了清香的来源,紧接着就落实到眼中所见的梅花,并极力赞美梅花的美及其开得最早,进而联想到鲁迅书桌上的“早”字,体现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可贵品格和革命精神,从而将自然界的梅花与鲁迅一生的品格勾连起来,使得物、人、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弄明白了“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这个问题了吗?

  弄明白了这个问题后,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题目,并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文章为什么要用“早”作题目?然后请现场的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交流。

  其实,我们联系课文的内容可以不难看出文章用“早”作题目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其一,我们可以从三味书屋的陈设中感受到鲁迅接受启蒙教育之早;第二,我们可以从梅花开得最早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中体会到鲁迅立志之早;第三,我们还可以从“早”中获得启迪,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总而言之,文章通过“早”,将梅花与鲁迅的品格自然而然地联系并融合了起来,统摄全篇。用“早”字为题,简单而又耐人寻味。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鲁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这句话就是鲁迅自己对“时时早,事事早”这种精神的最好诠释。

  同学们,文章已经学完了,但我们认识鲁迅才刚刚开始。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希望同学们能去读一读鲁迅的一些作品,进一步走*鲁迅,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一些作业。

  1.小练笔:学*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熟悉的处所。

  2.选做题(任选一题完成)

  (1)搜集鲁迅先生的名言及其他的一些小故事。

  (2)阅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6)

——鲁迅《早》教学设计实用5份

  鲁迅《早》教学设计 1

  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论“早”

  1、教师板书:早

  2、设问:想到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

  4、设问:最想了解什么?

  5、教师归纳小结:为什么要用“早”做课题?“早”有什么来历?含义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早”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

  2、指名读文,相机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汇报自己读懂的地方,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汇报自己在读文过程不懂的地方。

  5、师生通过读文、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

  三、选读课文,感悟“早”

  1、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节?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2、指名读学生自己选定的小节,感情朗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一般都是选择第五节和最后一节,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四、精读课文,品悟“早”

  1、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5~8小节)

  2、精读5~8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3、品评两种“早”的异同。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等。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发现等,准备汇报。

  4、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A、学生汇报第五节的内容:

  a、这一节主要写了梅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

  b、课文写的梅花美吗?理解“冰清玉洁”,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感受到吗?

  c、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d、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己的心里吗?

  e、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

  B、学生汇报第六节:

  a、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b、说说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d、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e、交流、讨论。

  f、师生经过交流、讨论,达成以下共识: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一生。

  五、联系实际,深化“早”

  1、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

  2、“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六、图文对照,联系“早”

  1、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

  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间,学做梅花

  2、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方位。

  3、自由练说,指名说。

  4、试对教室练说。

  七、总结课文,升华“早”

  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

  鲁迅《早》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步骤:

  (1)熟读古诗

  (2)理解诗意

  (3)想象意境

  (4)练*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方法学*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6、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早发白帝城》

  鲁迅《早》教学设计 3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

  2.板书课题:13 早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精读课文,完成课后练*4、5。

  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并学*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听写课后练*3的词语:

  2、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

  精读第二段:

  (1) 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

  这就是鲁迅小时侯就读的书塾三味书屋。请仔细看图,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2) 指名说图中的陈设,师评价: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说,语句是否通顺、简洁。)

  (3) 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默读第2段,画出有关句子。

  ① 指名读

  ② 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介绍了哪些陈设?

  (方位顺序: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上)

  (匾、画、先生座位、学生书桌)

  找一找鲁迅的书桌

  ③ 教师引读:(书屋朝西……东北角上……用过的一张。)

  ④ 生看图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⑤ 指名说

  (体会作者叙述有条理,语言简洁)

  (4) 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作者在这段中除了重点写三味书屋的陈设,还写了哪些内容?

  (还写了闻到的清香和想到的)

  过渡: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纯净疏淡的清香是不是腊梅的香味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个究竟。

  精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

  (1)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含义。在书上写写体会。

  (2)交流:

  ① 找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说说体会(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② 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腊梅花开得最早,作者把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以花喻人。)

  2、理解: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①“从那以后”中“那”指什么?

  (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

  ②鲁迅为什么会迟到?

  (父亲生病,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③体会: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是不得已才迟到的,但他还是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并为此奋斗了一生。

  3、出示:

  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① 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

  (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

  ②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③ 再次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梅花开得最早,而鲁迅也时时早,事事早。)

  (以花喻人,用腊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腊梅花一样。)

  三、总结拓展:

  1、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早”为题目?

  2、还可以用什么作为课题?

  3、推荐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四、完成作业:

  1、选择阅读推荐的课外书。

  鲁迅《早》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字型以及间架结构。

  2、提出难写的字。

  3、师指导书写。

  4、生临写。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根据文中介绍,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并能口述。

  2、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并学*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导入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1)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2)自读2—4节,想一想:每节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2节

  ①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②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当时,作者心里是怎样想的'?

  过渡:是呀,这是哪儿散发的香气,不是桂花,又不是兰花,看来只能是书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们观赏了“三味书屋”后,答案自见分晓。

  第3节

  ①指名读,其余同学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②自由读1—6句,根据插图找到正确的方位。集体辨位,教师指导看图,

  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

  ③自由练*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④自由朗读第3节后半部分,思考: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部分

  过渡:腊梅是怎样的一种花?让我们走进后园去看看?

  1、读课文,边听边划出描写梅花样子的词语句子。

  (1)指导朗读。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丽之外,梅花还能带给大家什么?齐读第5节的最后两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读6、7节。

  (1)指名述说“早”的由来。

  (2)分组讨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个小小的“早”字对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字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让我们把所有的决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话中吧!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

  自由浏览全文,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鲁迅《早》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按方位顺序描写事物。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梅花的特点和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梅花的特点和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按方位顺序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讲解并齐读。通过上节课的学* ,你对哪些内容印象比较深刻?

  (三味书屋、鲁迅、蜡梅……)

  用上这些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其实把它再简化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就写了这一物一花一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物一花一人的学*。

  二、学*一物——三味书屋。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三味书屋的段落。

  2、自读课文,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读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方位词)

  4、出示视频图片展示三味书屋,寻找鲁迅的书桌,说依据。

  5、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三、学*一花——蜡梅花。

  过渡:刚才学*三味书屋时,我们提到了香味,说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细想又都不是,其实这香味实际上是蜡梅花香。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蜡梅花。

  1、欣赏完了,有什么想说的?用文中的话语来描述。

  2、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

  3、真是太美了,难怪作者用“冰清玉洁”来形容它呢!“冰清玉洁”这个词语一般被用来形容什么呢?再读一读。

  4、通过读,你发现它还美在哪儿?(开的早,坚强的花)

  5、背诵有关蜡梅的古诗。(《墨梅》《梅花》《咏梅》……)

  6、再读此段。

  四、学*一人——鲁迅。

  师质疑:学到这儿,我就不明白了,作者在这里要写鲁迅,却写蜡梅花,这蜡梅花和鲁迅有什么关系呢?

  1、预设:由腊梅花开得早引出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借蜡梅花衬托鲁迅的高尚品质。(借花喻人,衬托了鲁迅怎样的高尚品质呢?)

  2、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找出答案。

  3、鲁迅把“早”字只是刻在了书桌上吗?如果让我们也为自己在心里刻下一个字,鼓励自己。你准备给自己刻上哪个字呢?

  五、回归课题。

  课文读到这儿,我们读懂了鲁迅,读懂了“三味书屋”,读懂了“蜡梅花”,有的人认为“三味书屋”、“梅花”、“鲁迅小时候的故事”都可以做题目,你们认为呢?

  (写三味书屋是为了写梅花,写梅花的.更主要的是写早,这个“早”还不是作者最想说的,最想说的是鲁迅的早。所以,“早”应该是全文的核心。)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小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留作业:按方位顺序,描写一个你熟悉的处所。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