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秀教学设计 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本。

  2、学会本课文8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

  1、板书“课本”,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芬芳 绚丽 耕耘 洋溢 温馨 浩瀚 黄昏 胸襟

  (2)检查生字词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节的意思。

  4、交流自然段的意思。

  5、运用自然段相加法,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馨( ) 绚丽( ) 喧闹( ) 胸襟( ) 包蕴(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听录音朗读第一节,闭眼想象,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是根据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2、自由读第一节,在重点词语下做记号。

  3、全班交流汇报。(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芬芳的空气)

  4、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去吧”要读出召唤的语气)

  二、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节。

  2、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象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在书中画下重点的词句。

  3、交流所画内容。

  4、四人小组描述根据所画内容想象的画面。

  5、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

  7、听录音范读,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三、学*第三自然段

  1、女生齐读第三节。

  2、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鸣禽”、野花“的活泼和少年朋友的热情友好)

  3、指导朗读。(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4、指名试读,全体齐读。

  四、学*第四、五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4、5节。

  2、理解诗句的意思:祖国的山水、天地有什么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3、怎样才能饱览风光,尽享自然的给予?

  4、指导朗读:大自然对少年朋友是那样友好,大自然中隐藏着那么多的秘密,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收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5、录音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五、朗读第二至五节

  六、学*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第6节。

  2、浏览全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3、指导朗读: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4、录音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七、总结全文

  1、这首诗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喜欢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吗?把我们的喜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选择一处景物或一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并写一个片段,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

  3、收集描绘大自然的诗歌,写在或剪帖在积累本上。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秀教学设计 2

  一、教学提示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语言流畅,清新活泼;构思精巧,首尾呼应;情感饱满,充满激情。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大体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流程

  板块(一)引出话题

  1、同学们,大家好!先请大家看一个词语

  课件(文字):大自然

  (1)同学们,在你的头脑中大自然里有些什么呢?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让我们一同走进大自然。

  课件:大自然的图片依次自动播放(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天空、早晨、微风、黄昏)

  (2)面对这一幅幅迷人的画卷,你想把大自然比作什么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的确,大自然像母亲,无私地给予人类一切;大自然像智慧老人,启迪人类不断创造,也有人说大自然像本无字书,写着无穷的奥秘……那么,在现代诗人孙友田的眼中,大自然又像什么呢?)

  课件(文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一起读课题

  2、咦,诗人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这个“课本”里又写了些什么呢?

  课件(文字):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带着这个问题学*这首诗。

  板块(二)了解诗意

  1、请每位同学先把课后的生字、词语读准确,然后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的时候,同学们特别要注意这些词语的读音:

  课件(文字):、饱、览lǎn、云、锦jǐn、胸、襟jīn

  敞chǎnɡ开、微、风fēng、相xiāng聚

  芬fēn芳fāng、苍cāng劲jìn、黄huáng昏hūn

  (1)先自己读读,注意它们读音的特点。

  (2)请跟我一起读一遍:第一行,注意前鼻音的发音……;第二行,注意后鼻音的发音……;第三行要同时注意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发音……。

  2、俗话说得好:旧书不怕百回读!请你默读全诗,看看一共写了几个小节,每一节又写了什么呢?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阅读、思考、讨论。

  (通过仔细的阅读,大家一定明白了,这首诗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节:写了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二部分是第二到第五节:写了我们投入大自然,勇敢探索,就一定会收获成果。

  第三部分是第六节:写了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你发现没有,哪几个小节的内容是相同的?

  (2)你们真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啊!第一节和第六节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那么,这两个小节为什么要相同呢?请大家说说。

  (3)嗯,同学们说出了一点儿意思,确实,这两节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课题。但是,这两节放在一头一尾,作者可是独有匠心的啊,相信大家通过学*,最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奥妙,迎刃而解。

  (4)下面,让我们一同深入诗歌的第二部分品读感悟: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都有些什么呢?

  板块(三)品读感悟

  1、课件(文字)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都有些什么呢?

  (1)大家带着问题认真地读读2—5节,一边读一边在书上画出来。

  (2)把你找到的内容和同学交流交流。

  同学们一定都找到了吧!

  课件(文字)点击后依次每行出示:

  翠竹、松柏、果园、沃野

  鸣禽、野花

  青山、绿水

  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

  (我们看到大自然的绿色课本内容丰富,有许多的事物:在第二节中,有翠竹、松柏、果园、沃野;第三节中有鸣禽、野花;第四节中有青山、绿水;第五节中有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

  这四组不同的事物就仿佛是大自然的4页书,都是大自然的文字,沟通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置身于原野、森林、高山……亲*大自然。)

  (3)这每一节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2、课件(文字)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1)请同学们在四人学*小组中,再细细品读2—5节,一同讨论,合作学*3分钟。

  (2)好,合作学*的时间到了,大家都有收获了吧。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让我们共同探讨。

  (3)在共同的探讨中,同学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们发现了每一节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大自然的:第二节的翠竹、松柏、果园、沃野是亲眼所见的,第三节的鸣禽、野花是亲身参与的;第四节的青山、绿水是亲耳聆听的;第五节的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是用心感受的。我们调动全身心、动用各种感官,留心观察大自然,才能读懂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课件(文字)点击后依次出现“破折号和后面的文字”:

  翠竹、松柏、果园、沃野、——亲眼所见

  鸣禽、野花——亲身参与

  青山、绿水——亲耳聆听

  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用心感受

  3、读完第五节后,你一定发现这里还有个空,可以填上很多内容呢,我们还可以怎样去感受大自然呢?请你发挥想象,像诗人一样来创作一段。

  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课件(文字):挥动有力的双臂,

  去触摸太*洋跳动的脉搏。

  迈开坚定的脚步,

  去丈量喜玛拉雅山的高度。

  你受到启发了吗?看来诗歌的意境是无穷无尽的,可以填上很多内容。但是,诗歌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情感,意味深长。

  板块(四)反复诵读

  1、同学们,请你把刚才的体会融入诗歌中,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先自己读读。

  (1)读的时候要注意:无论读到哪一节,都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的眼睛看到了翠竹松柏、你的耳朵听到了青山绿水的对话……带着想象来朗读,能把诗读得更美。请一位同学来读给我们听听,大家评一评,他读得怎样?

  2、面对充满魅力的大自然,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读读这首诗了,请各位小评委给我打打分吧。

  课件(文字)滚屏

  来,配上优美的音乐,我们一起分节朗读,2—5节分别请4位同学读,首尾两节一起读。

  课件:音乐+大自然的图片依次自动播放(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天空、早晨、微风、黄昏)

  3、同学们还记得一开始的发现吗,为什么这首诗的首尾两节要相同呢?现在大家一定明白了,谁来谈一谈。

  像大家所体会到了吗?文章首尾呼应,诗句反复,并非简单的重复。篇首是对主题的暗示,两个“去吧”,召唤少年儿童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绿色”点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篇末是对全诗的升华,激发少年儿童勇敢探索、勇于实践,朗读时要注意对比。

  板块(五)活动拓展

  课件:每人搜集一首描写大自然的诗歌,开个“大自然的赞歌”诗歌诵读会。

  三、教学备注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因此,在大致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充分的想像,将文本读通、读实、读厚。

  2、指导朗读和启发想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秀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3.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1.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生读题揭错:少了“绿色”两字。

  3.师再次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此处的课题中的“绿色”两字用绿色粉笔写成“绿色”)生重读后师追问:课本怎么会是绿色的呢?生恍然大悟:大自然是绿色的。

  4.师板书:自然、课本,问这句话完整吗?缩句后是什么?

  5.指名生答。

  6.这首诗歌是写课本吗?课本是打开读的看的,自然又是怎样“打开”的呢?你能把课题补充完整吗?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可多读两遍;

  2)补充:()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总结文章结构吗?

  3)课文重点写课本,还是写自然?又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2.点一生读题;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点生开火车读6小节课文,他生边听边再次检验或思考答案,并适时纠正读音断句;(此处可进行学生暴露的读音断句的纠正教学)

  2)教学生字长句:(此为面也)

  A.教字音:生开火车组词读10生字,正确则跟读两遍,错误则请他生帮助纠正后再跟读两遍,突出课文朗读中错误的生字;

  B.记字形:逐字用加偏旁、换偏旁、两字相加等方法记字形,另“馨”、“芬”、“瀚”、“襟”要分别从笔划、位置等方面指导书写,描红;

  C.析字义:字依托词解释,有“温馨”、“洋溢”、“胸襟”,可用联系生活、带到文中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单字分别组词、找近义词等方法破解;

  D.再巩固:生再次整体逐字齐读两遍。

  3)交流自学题答案,相机指导朗读:

  A.点生回答第二题答案:师说:学完生字,我们再来看看内容,谁能把()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补充完整?知道了内容,我们再讨论一下结构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B.点生回答第三题答案:师说:到现在课文真正写了什么,相信大家已经了然于胸了吧?是什么呢?师再问:哪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呢?注意借助插图在文中寻找。师随机点生回答,几生回答、补充、更正后得出: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师说:插图这么美,诗人的描写也这么美,那么你能完成填充,概括出大自然的特点吗?师随后呈现小黑板:()的大自然生思考寻找后师点生回答、补充: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师说: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优生或师范读,他生齐读。

  6.师小结板书:

  7.课本打开:

  读课文、看图片等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围绕板书总结: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可黑板上的自然“打开”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再继续学*讨论。

  2.最后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或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秀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当堂朗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3、启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生命活力。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对诗歌的爱。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

  2、启发想象。

  3、对课题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PPT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疑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第四课,齐读课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一首(现代诗)。相信通过第一节课的学*,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朗读也基本没什么障碍了。我知道有些同学还会背了呢。我们也知道了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首尾呼应/总分总。我们学一首诗歌是不是就满足于此呢?(不)

  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探讨同学们在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①、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

  ②、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

  2、怎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讨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大自然就像一本书,里面有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大自然这本课本里藏着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孙友田去发现。)

  1、重点品读第二自然读

  ①、古人说:诗中有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藏着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大胆地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配乐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

  从“挺拔的翠竹”,学到做人也要像竹子一样正直。想到一首诗《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就是“挺拔的翠竹”啊。

  从“松柏的苍劲”,你又想到什么呢?(青松的高洁)想到**的诗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从“沃野的耕耘”想到农民伯伯的辛劳:

  《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从“果园的丰收”联想到丰收的场面,人们的喜悦……

  ③、小结激发朗读:诗歌的语言是比较凝练的,学*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联想”。你看短短的一句话,就能让我们联想到这么多,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啊。大自然就是活生生的课本啊,时时给我们以启迪。谁能读好第二自然段,读出你的理解和想象。

  2、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三四五自然段,思考大自然哪些景物引发了你的联想,给我们以启迪。划下有感触的词或句,在旁边简要写写你的联想或从中受到的启迪。

  3、交流

  预设:

  ①“青山说——”联想到哪些山?(泰山,黄山、华山……有很多名山等着我们去攀登。)

  我们要攀登的仅仅是自然界的山吗?(还指知识的山峰)一句话叫“无限风光在顶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要肯攀登、坚持攀登的人才能饱览到无限的风光。

  ②“绿水说——”联想到什么?(五湖四海,四大洋)

  出示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八个字语出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寓意为要像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水一样的胸襟宽广,以容纳和融合来形成超常大气。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大海启示我们——要做一个胸襟宽广的人啊。

  激发朗读:像山一样坚毅,像水一样博大,这就是自然界的青山绿水给我们的启示啊。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你的理解和体会。

  4、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小结:你看,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青山绿水,都给我们以启迪,大自然就是我们的课本,而且是最广博、最形象的课本。

  (三)讨论“为什么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

  1、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因为大自然里有绿树、翠竹、碧草、青山,它们都是绿色的)

  师:大自然里的景物都是绿色的吗?还有各色的野花、碧蓝的天空、五彩的云锦。可是为什么还偏偏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这里的“绿色”是不是有着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生: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活力。

  师:你真了不起,读到诗人心里去了。就像王安石写“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之所以用得好,就是指春风给江南带来了无限生机啊。

  师:绿色还象征什么呢?(健康,环保)

  比如,我们祝一个人生命之树常青,就是祝他什么啊?(祝他健康有活力)我们要食用绿色食品,绿色指的就是(健康环保)有人甚至把充满温馨的有活力的课堂叫做绿色(课堂)

  小结:原来这里的绿色指的是“生机勃勃的,有活力的”(板书)

  2、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3、激发朗读:你最喜欢读哪一段?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读出你对大自然的喜爱,读出你对这绿色课本的体悟。

  (四)讨论“怎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师;大自然像一本充满生命活力的课本,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做人的智慧。我们怎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看看诗人孙友田给我们哪些好的建议?找到关键词在书上画一画。

  2、交流:去呼吸

  去发现

  去描绘

  联欢

  相聚

  听一听

  攀登

  前进

  ……

  3、小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还要向自然学*.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慧的双耳去聆听,用灵巧的双手去描绘,更要勇于攀登,不断前进,真正融入大自然,和自然相聚,和自然联欢,我们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无限美好。同学们,祖国已经敞开了绿色的大门,你们准备好出发了吗?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的描绘,走进大自然吧。

  (五)诵读体悟

  师:会背的同学站起来,指名读二三四五自然读。全班读一六自然段。配乐。(全班配乐朗诵)

  (六)拓展诗歌《在森林里》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秀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教学难点:

  理解“打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读课文。

  1.师检查主要内容、大自然特点、文章结构;生回答,师重现上节课的板书。

  2.师激疑:上节课我们留下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它。

  二、自学探究,理解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2)为什么可以把自然比作课本,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2.点一生读题;

  3.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交流第一题答案:

  A.我们知道课文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

  B.生举手答说,他生评说,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借助上节课的板书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再让生思考后回答、补充、更正、朗读。

  a)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b)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c)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d)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f)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C.生或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D.师小结板书:课本打开:读、看(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E.师说: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

  F.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2)交流第二题答案:

  A.师问:我们读、看课本,为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又为的什么?

  B.生思考、讨论;

  C.点生回答、补充、更正: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D.题目就是这样得来的,让我们齐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A.师说: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总结段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B.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还要向自然学*,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

  2.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本课课题隐含了课文的所要谈的主要问题,一为课本,即课本有何作用,为什么要打开;二为孩子如何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文;三为大自然绿色的课文中有什么。它是全课的总纲。提纲方能楔领,抓住了总纲,再去理解课文,就会登堂入室,一目俱下,眼光放得长远。

  课本在文中是指绿色的大自然,这是比喻的说法。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承载了和常理中的课本相似的作用。它的作用,它的意义,需在学生理解完后面两个问题后才能回答。

  如何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一用眼睛去看,正如文中说,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即使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也是用眼睛发现的结果。第二耳朵听,“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青山、绿水的话,也是听到的结果。第三用心去感受。用心感受到什么?“生活里洋溢”的“欢乐和温馨”,“明媚的早晨”,“愉快的黄昏”。

  让学生续写,作品没有比较精彩的,毕竟是出至大家之手,学生是仿写不来的。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1)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 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导入 :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

  A:完成练*册。预*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用个性化的朗读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创造性地模仿着写一首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学会品味诗歌的语言,能够通过想象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产生美的感受,将这种感受通过多种途径表现出来。

  2、帮助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1、老师板书“课本”两个字,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再补全课题,学生读题。提问: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己选择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

  二、 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配图朗诵诗歌,使学生进入大自然美的情境。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词语

  敞开 绿阴 呼吸 芬芳 翠竹 挺拔 松柏 苍劲 绚丽 描绘 沃野

  耕耘 鸣禽 联欢 洋溢 温馨 相聚 清山 攀登 豪情 浩瀚 胸襟 撒开 云锦 明媚 黄昏

  a、齐读、指名读(提醒注意芬、馨、襟都是前鼻音)

  过渡:那么,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有同学知道了吗?好,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看看大自然里有些什么?

  3、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

  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理解“芬芳”就是香,就是扑鼻的香气。

  ②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理解挺拔就是直,高。苍劲,就是有力。沃野就是很有营养的土地。耕耘就是耕作和除草。

  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理解洋溢就是充满,温馨就是温和芬芳,温暖、舒服、幸福。

  ④指名读第四自然段,理解包揽,就是充分地看。浩瀚,就是无边无际。

  ⑤指名读第五自然段,理解云锦,古代的一种织物,多彩瑰丽。

  ⑥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要求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4、文章哪些段落写了大自然有什么呢?(2-4)所以课文就可以分为三段,第二段的段意就是告诉我们大自然里有许多绚丽的景色,有丰富的

  知识。那么第一和第三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别急我们学下去。

  三、 细读品味,产生美感

  (一)、学*第一段。

  1、请一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读后让他谈谈自己读后的感觉,也就是为什么要那样读。

  2、再请两位学生读一读这一段。

  3、总结:这里告诉我们大自然已经作好了准备,等待着我们进入他的怀抱,去参观,去游玩,去学*。

  4、齐读感受大自然的号召。

  四、指导写字

  1、耕的左边不能写错。

  2、襟的左边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

  3、瀚的右边不是翁。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昨天,我们学*了《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第一段,有同学给大家朗诵一下吗?

  2、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

  过渡:那么,大自然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呢,我们赶紧去看一看吧!

  二、细读品味,产生美感

  第二自然段

  1、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收获和快乐呀!看,(教师读第二自然段)

  2、大自然能带给我们哪些收获呀!

  3、哦,我们走出新苑小学,首先看到的是比较*的地方的景色,有正在拼命生长,挺拔的翠竹,有古老、苍劲的松柏,果园里(农民们正热呵

  呵地采摘着苹果、李子、葡萄,因为采用了优良品种水果的个子更大,营养价值更高,农民伯伯想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沃野里农民们正在耕

  种,布谷鸟还在多余地叫着布谷、布谷快快耕种,它不知道现代科学发达什么时候该耕种、什么时候该施肥都有农业科技站来通知的。

  4、老师的眼睛还看到了,好吧,你们说吧。你还愿意用你多彩的画笔描绘------

  5、请你把这一幅景象读出来给大家听吧!你读的时候你的脑子里有些什么呢?

  6、齐读。

  第三自然段

  过渡:我们继续走着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我们又遇到了什么呢?(遇到了鸣禽、野花和祖国的山水)

  2、 “温馨”是什么意思呢?

  a、请同学们联系一下上下文,看一看。从文章哪边看出来的。

  b、我们来查一查字典,看看是不是这个意思。

  c、总结,我们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3、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起来读第三自然段。并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还可以说说自己的感觉。

  3、总结,小朋友们,你们好久没来啦,想同学们的鸣禽、野花都要和同学们一起来玩耍。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让我们告诉世界吧。齐读。

  第四、五自然段

  1、大自然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还有许多快乐等待我们去收获。自己读一读第四、五自然段,想象一下祖国山水的景象。天空、大地

  、早晨、黄昏的美景。待会读的时候一边想一边读。(祖国的山水很美,要包揽无限风光,要尽享大自然的无私给予,还必须不怕艰难险阻,

  勇于攀登;要想奔向浩瀚的大海,就要搏击狂风巨浪,不畏险恶。)

  2、学生读第四、第五自然段。你觉得祖国的山水怎么样?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到了什么样的美景。

  3、大自然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在呼唤着我们去发现、探索,清山说-----绿水说-----去吧-----去吧------

  过渡:大自然是美的,是可爱的,是幸福的。你能对大自然说一句话来回答它的邀请吗?

  齐读第二段读出我们的快乐,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读出探索大自然的无畏。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现在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了吗?(大自然神奇美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

  ,给我们无比的幸福)

  3、让我们齐读课文。

  4、这里和第一自然段是一样的,属于前后照应、呼应开头。

  5、那么是不是多余的呢?(不是的,第一自然段是一个悬念,通过第2-5自然段我们已经明白了,在篇尾的出现则给我们一种豁然开朗、领悟

  于心的感觉。如果说,在篇首,它是对全诗主题的暗示,那么,在篇尾,则是全诗的升华。)

  四、小结课文

  大自然神奇美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给我们无比的幸福。大自然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

  的眼睛和发现美的时间。

  课后延伸:组织朗诵比赛;组织学生仿写一首诗歌。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3.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1.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生读题揭错:少了“绿色”两字。

  3.师再次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注:此处的课题中的“绿色”两字用绿色粉笔写成“绿色”)生重读后师追问:课本怎么会是绿色的呢?生恍然大悟:大自然是绿色的。

  4.师板书:自然、课本,问这句话完整吗?缩句后是什么?

  5.生答:不完整,缩句后是“打开课本”。

  6.这首诗歌是写课本吗?课本是打开读的看的,自然又是怎样“打开”的呢?你能把课题补充完整吗?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可多读两遍;

  2) 补充:()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总结文章结构吗?

  3) 课文重点写课本,还是写自然?又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2.点一生读题;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 点生开火车读6小节课文,他生边听边再次检验或思考答案,并适时纠正读音断句;(此处可进行学生暴露的读音断句的纠正教学,点也)

  2) 教学生字长句:(此为面也)

  a. 教字音:生开火车组词读10生字,正确则跟读两遍,错误则请他生帮助纠正后再跟读两遍,突出课文朗读中错误的生字;

  b. 记字形:逐字用加偏旁、换偏旁、两字相加等方法记字形,另“馨”、“芬”、“瀚”、“襟”要分别从笔划、位置等方面指导书写,描红;

  c. 析字义:字依托词解释,有“温馨”、“洋溢”、“胸襟”,可用联系生活、带到文中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单字分别组词、找近义词等方法破解;

  d. 再巩固:生再次整体逐字齐读两遍。

  3) 交流自学题答案,相机指导朗读:

  a. 点生回答第二题答案:

  师说:学完生字,我们再来看看内容,谁能把()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补充完整?

  有生回答(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诗人让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师说:哪个更准确呢?

  学生比较选择,教师让学生举手表决,结果生大都赞同:(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师小结后让生齐读补充完整的题目。

  师说:知道了内容,我们再讨论一下结构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生举手答读,他生评读,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启发:文中几处写到了“祖国号召我们”,让生找后分男女生读1和6节,生水到渠成地想到是总分总结构。2-5节具体写的是大自然。

  b. 点生回答第三题答案:

  师说:到现在课文真正写了什么,相信大家已经了然于胸了吧?是什么呢?

  生齐答:自然。

  师再问:哪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呢?注意借助插图在文中寻找。

  师随机点生回答,几生回答、补充、更正后得出: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师说:插图这么美,诗人的描写也这么美,那么你能完成填充,概括出大自然的特点吗?师随后呈现小黑板:()的大自然

  生思考寻找后师点生回答、补充: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

  师说: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

  优生或师范读,他生齐读。

  6.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课文、看图片等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围绕板书总结: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可黑板上的自然“打开”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再继续学*讨论。

  2.最后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或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教学难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读课文。

  1. 师检查主要内容、大自然特点、文章结构;生回答,师重现上节课的板书。

  2. 师激疑:上节课我们留下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它。

  二、自学探究,理解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2) 为什么可以把自然比作课本,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2.点一生读题;

  3.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 交流第一题答案:

  a. 我们知道课文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

  b. 生举手答说,他生评说,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借助上节课的板书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再让生思考后回答、补充、更正、朗读。

  a)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b)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c)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d)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f)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c. 生或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d. 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看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闻、看、画、听、登、走

  e. 师说: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

  f. 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2) 交流第二题答案:

  a. 师问:我们读、看课本,为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又为的什么?

  b. 生思考、讨论;

  c. 点生回答、补充、更正: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d. 题目就是这样得来的,让我们齐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 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a. 师说: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总结段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b. 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 师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还要向自然学*,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

  2. 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诵读,想象,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读中感悟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学*诗歌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式,用心感受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诗歌吗?谁能来背几首诗歌,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现代诗歌。

  指名学生背诵。

  2、相对于古诗来说,你们觉得现代诗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指名交流。

  交流内容可能会说到:现代诗歌语言浅显明了,形式短小活泼,富有生活情趣,易于接受。学生可能还会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经验,若说得有理,教师都应肯定。

  3、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现代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营造氛围,反复诵读。

  1、打开课本,好好读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尽量能读出自己最好的水*。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倾听学生个别朗读,并及时作出鼓励和指点。)

  2、采用多种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朗读水*,营造一种乐读的氛围。

  ①个人展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读。

  ②小组展示:小组合作朗读,读的形式由小组自己决定,展示小组实力。

  ③男女生赛读:在比赛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促进读的水*提高。

  三、品味诗歌,领会“感受”。

  1、从同学们的读中,我已经感受到大家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在读了,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学*,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尽情地再读一读,用心体会,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合作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究竟有着多少神奇的景象和奥秘,又带给我们多大的收获和欢乐?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和欢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时可引导学生围绕“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交流,把自己独特的体验与大家分享。

  ①第2节:可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想象“果园”的丰收景象和“沃野”的耕耘场面。

  ②第3、4节:抓住“联欢”、“相聚”体会孩子和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快乐;抓住“青山”、“绿水”的话语体会“自然”对孩子的启迪,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并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③第5节:引导学生想象“片片云锦”、“阵阵微风”的意境之美,感受“明媚的早晨”、“愉快的黄昏”生活之乐,并通过朗读加深体验。

  四、朗读全诗,总结回顾。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学完了全诗,你们能说一说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回味课文,了解、学*作者表达自我感受的方法。

  2、拓展学*,并能运用学*到的方法学写诗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领悟诗歌表达特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味课文。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领略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味这首诗歌,请同学自由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诵读这首诗歌。

  二、学*表达。

  1、学了这首诗,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老师也很喜欢这首诗,在我们眼中**常常的大自然,在作者的笔下却像一位魔术师,神奇而充满魅力,作者是如何体味到这一切的呢?

  (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作者在细细地看,静静地听,尽情地想中全身心感受到的。)

  2、有时候,我们心中有了感受,可是,把它写下来以后,我们就觉得没有表达出来,你们有这种感觉吗?作者怎么就能把自己的感受写得这样清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也需要我们好好地读,细细地看,静静地想。

  (生自读诗歌,探究发现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用各种表达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尾反复,前后呼应。②有些诗句对仗、结构相似。③二、四句押韵。④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⑤丰富的想象。⑥有些字词用得特别妙。⑦借物抒情。学生的发现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都应及时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表达感受。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诗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物,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仿照诗歌的第四节,请你们也来写一写好吗?

  学生仿写。

  指名交流。

  2、自然界中一草一木,一物一景,如果你能静静去感受,你一定会有许多独特的体验,本周我们就来写一首现代诗,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下周我们就举行一次诗歌赏评会,好吗?

  细细地看

  板书:

  感受

  静静地听

  尽情地想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导入: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A:完成练*册。预*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当堂朗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3、启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生命活力。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对诗歌的爱。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

  2、启发想象。

  3、对课题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PPT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疑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第四课,齐读课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一首(现代诗)。相信通过第一节课的学*,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朗读也基本没什么障碍了。我知道有些同学还会背了呢。我们也知道了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首尾呼应/总分总。我们学一首诗歌是不是就满足于此呢?(不)

  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探讨同学们在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①、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

  ②、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

  2、怎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讨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大自然就像一本书,里面有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大自然这本课本里藏着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孙友田去发现.)

  1、重点品读第二自然读

  ①、古人说:诗中有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藏着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大胆地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配乐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

  从“挺拔的翠竹”,学到做人也要像竹子一样正直。想到一首诗《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就是“挺拔的翠竹”啊。

  从“松柏的苍劲”,你又想到什么呢?(青松的高洁)想到**的诗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从“沃野的耕耘”想到农民伯伯的辛劳: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从“果园的丰收”联想到丰收的场面,人们的喜悦……

  ③、小结激发朗读:诗歌的语言是比较凝练的,学*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联想”。你看短短的一句话,就能让我们联想到这么多,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啊。大自然就是活生生的课本啊,时时给我们以启迪。谁能读好第二自然段,读出你的理解和想象。

  2、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三四五自然段,思考大自然哪些景物引发了你的联想,给我们以启迪。划下有感触的词或句,在旁边简要写写你的联想或从中受到的启迪。

  3、交流

  预设:

  ①“青山说——”联想到哪些山?(泰山,黄山、华山……有很多名山等着我们去攀登。)

  我们要攀登的仅仅是自然界的山吗?(还指知识的山峰)一句话叫“无限风光在顶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要肯攀登、坚持攀登的人才能饱览到无限的风光。

  ②“绿水说——”联想到什么?(五湖四海,四大洋)

  出示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八个字语出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寓意为要像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水一样的胸襟宽广,以容纳和融合来形成超常大气。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大海启示我们——要做一个胸襟宽广的人啊。

  激发朗读:像山一样坚毅,像水一样博大,这就是自然界的青山绿水给我们的启示啊。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你的理解和体会。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小结:你看,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青山绿水,都给我们以启迪,大自然就是我们的课本,而且是最广博、最形象的课本。

  (三)讨论“为什么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

  1、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因为大自然里有绿树、翠竹、碧草、青山,它们都是绿色的)

  师:大自然里的景物都是绿色的吗?还有各色的野花、碧蓝的天空、五彩的云锦。可是为什么还偏偏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这里的“绿色”是不是有着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生: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活力。

  师:你真了不起,读到诗人心里去了。就像王安石写“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之所以用得好,就是指春风给江南带来了无限生机啊。

  师:绿色还象征什么呢?(健康,环保)

  比如,我们祝一个人生命之树常青,就是祝他什么啊?(祝他健康有活力)我们要食用绿色食品,绿色指的就是(健康环保)有人甚至把充满温馨的有活力的课堂叫做绿色(课堂)

  小结:原来这里的绿色指的是“生机勃勃的,有活力的”(板书)

  2、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3、激发朗读:你最喜欢读哪一段?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读出你对大自然的喜爱,读出你对这绿色课本的体悟。

  (四)讨论“怎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师;大自然像一本充满生命活力的课本,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做人的智慧。我们怎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看看诗人孙友田给我们哪些好的建议?找到关键词在书上画一画。

  2、交流:去呼吸

  去发现

  去描绘

  联欢

  相聚

  听一听

  攀登

  前进

  ……

  3、小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还要向自然学*.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慧的双耳去聆听,用灵巧的双手去描绘,更要勇于攀登,不断前进,真正融入大自然,和自然相聚,和自然联欢,我们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无限美好。同学们,祖国已经敞开了绿色的大门,你们准备好出发了吗?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的描绘,走进大自然吧。

  (五)诵读体悟

  师:会背的同学站起来,指名读二三四五自然读。全班读一六自然段。配乐。(全班配乐朗诵)

  (六)拓展诗歌《在森林里》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郭枫先生以优美的笔调,把*常人们忽视了的草虫世界描写得情趣猛然,读完《草虫的村落》后,好像身临其境,有点乐而忘返的感觉。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教学本课,要注意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作者细心观察大自然,体会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美国影片《虫虫危机》光碟。抄有生字词语的幻灯片或小黑板。

  2、学生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观察小虫的世界。把观察到的感兴趣的内容适当记录下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美国影片《虫虫危机》片断。

  2、说说感受:

  谁知道这部影片的名字?

  这是美国大片《虫虫危机》片断,《虫虫危机》灵感取材自伊索寓言《蚂蚁与蚱蜢》的故事,讲述一段昆虫世界的冒险之旅。蚂蚁飞力历经辛苦,终于在昆虫朋友的帮助下打败了恶霸蝗虫。能说说你观看了这一片断后的感受吗?

  (情趣猛然,感觉自己好像身临其境;原来虫虫的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精美的动画效果,极有感染力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心中对昆虫世界充满探索的向往。

  3、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虫虫的课文,打开书。板书课题:草虫的村落。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生字词语:

  ⑴读准字音。

  幻灯片出示:

  静谧 亲戚 寒暄 熙熙攘攘

  俏丽 烘烤 勤勉 庞然大物

  音韵 僻静 亲吻 大街小巷

  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⑵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3、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我”躺在田野里,目光跟踪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因为是六年级学生,所以生字词不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个人自学和小组讨论来完成。首先要做到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讨论,解决词义。

  三、再读课文,了解段落层次

  1、学生自由练*朗读课文。你喜欢的段落就多读两遍。

  2、按课文顺序,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一人读一自然段。

  3、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一(1~2)我又躺在田野里,目光跟踪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

  二(3~9)具体介绍我的目光在虫虫世界游历的所见所感。

  三(10~11)夕阳西下,我才醒来,心里感到很得意。

  设计意图:这是第一课时,不过多涉及课文内容的分析,这里就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文字多读几遍。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3遍。

  2、一周内想办法借到美国影片《虫虫危机》光碟,完整地看一遍。

  (如果学校有局域网,教师可以把影片放到网络上共享。)

  设计意图:影片《虫虫危机》讲述的是蚂蚁飞力历经辛苦,终于在昆虫朋友的帮助下打败了恶霸蝗虫的故事。观看这部影片,一方面是继续激发学生对虫虫世界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参透正义、友情、勇敢等思想教育在内。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听写词语10个:

  同桌互相批改,有错误的下课订正。

  2、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我”躺在田野里,目光跟踪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

  设计意图:生字词是基本功,不能放松。为节约课堂时间,下课后订正。说主要内容一是复*课文,二是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要求说得内容正确,语言流畅。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划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再读一读。

  2、交流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先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划出的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再说说你的感受。

  相机提示:

  “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真是一只勇敢的小甲虫。具体游侠一样的品格,不服输,不气馁,终于走出了困境。)

  “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多像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情侣啊!原来,草虫们也有着人类社会一般的生活。)

  “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

  (这里以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的妩媚多姿,也写出了虫子们懂得欣赏美的一面。写得活灵活现,小小的圆虫,也是那样的迷人!)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这句话以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饱含深情地赞美了甲虫富有灵性的聪明才智。这是作者对小虫子们最高的赞美!作者此时已全身心在进入了虫子的世界,被甲虫音乐家们的演奏所深深地陶醉!)

  “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我看见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

  (当我们置身于虫子们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原来世界是这样的丰富多彩!这里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

  “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无法抑制的喜悦。从时间上看,作者已经在虫子的世界里游历了整整一个下午,夕阳西下才醒悟,真的是被小虫子深深吸引了。)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时的重点部分。通过“交流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引领学生自主解读文本,从字里行间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去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注意,精彩的语段要引导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小练笔

  1、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举例说说看。

  (略。文中很多例子,比喻,拟人的地方很多都是作者独特的感受。)

  2、联系生活实际,你有过像作者这样的独特的感受吗?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最*一周来观察到的小虫世界里有意思的内容。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独特的感受。)

  3、全班交流:请2名学生向全班介绍自己观察的内容。

  大家评议:是否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4、出示小练笔的要求:

  丰富的想象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意。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5、我们再来看一段写昆虫的例文:

  蝉的音乐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蝉》

  6、各人动笔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导*作有困难的学生。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进一步强调想象的重要性,充分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生*作从模仿起步,本文就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重点要放在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这一方面。这里补充了一段法布尔《昆虫记》中的文字,也是为后面的好书推荐作铺垫。

  四、课外拓展

  1、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可以从语言文字方面,从写作方面,从自然知识方面等各方面谈。)

  2、好书推荐:

  这里向大家推荐一本也是关于昆虫的好书──法布尔的《昆虫记》。《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耗费毕生心血著成的一部昆虫学巨著。“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这是法国文学界给予它的极高评价。

  3、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设计意图:课内外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走向自主阅读之路。通过《昆虫记》的推荐,再一次激发和维持学生对大自然昆虫世界的兴趣。

  【板书设计】

  草虫的村落

  黑甲虫──游侠

  小圆虫──少女

  灵泉般的音乐

  勤勉地劳动

  (想象丰富,感受独特)

  设计意图:简洁明了,提示本文写作特色。

  【特别建议】

  1、如有条件,安排学生到网络教室或是多媒体教室观看美国影片《虫虫危机》。

  2、可以专门组织一次班队活动:昆虫故事会。

  3、小资料:

  郭枫,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台湾作家。他常常通过对黄淮*原的回亿,表现出他对故乡的真挚热爱之情。他从50年代的《黄河的怀念》到60代的《山》,再到80年代的《我想念你,北方》,表现出对古老的中华大地的深情怀念,在“我想念你,北方”的热烈呼唤中透示出游子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他的恋士情结、挚爱家乡的文化乡愁尽在一声声情真意切的呼唤中。郭枫的《蝉声》《寻求一灯火》《异乡人》《我走过长夜》《老家的树》《一缕丝》等赊炙人口的佳篇中,以强烈的历史意识,浓重的感情色彩,揭示出故士丰蕴的文化历史之根,展示出北方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北方农民的刚强性格。诗人叶笛说:“郭枫是以唐吉科德的热情拥抱文学,以清教徒的信仰面对人生。”“他的作品风格灵秀而飘逸,创作的散文就像一首怀乡的赋,有诗情之美。”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8

  一、教学提示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语言流畅,清新活泼;构思精巧,首尾呼应;情感饱满,充满激情。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大体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流程

  板块(一)引出话题

  1、同学们,大家好!先请大家看一个词语

  课件(文字):大自然

  (1)同学们,在你的头脑中大自然里有些什么呢?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让我们一同走进大自然。

  课件:大自然的图片依次自动播放(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天空、早晨、微风、黄昏)

  (2)面对这一幅幅迷人的画卷,你想把大自然比作什么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的确,大自然像母亲,无私地给予人类一切;大自然像智慧老人,启迪人类不断创造,也有人说大自然像本无字书,写着无穷的奥秘……那么,在现代诗人孙友田的眼中,大自然又像什么呢?)

  课件(文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一起读课题

  2、咦,诗人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这个“课本”里又写了些什么呢?

  课件(文字):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带着这个问题学*这首诗。

  板块(二)了解诗意

  1、请每位同学先把课后的生字、词语读准确,然后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的时候,同学们特别要注意这些词语的读音:

  课件(文字):、饱、览lǎn、云、锦jǐn、胸、襟jīn

  敞chǎnɡ开、微、风fēng、相xiāng聚

  芬fēn芳fāng、苍cāng劲jìn、黄huáng昏hūn

  (1)先自己读读,注意它们读音的特点。

  (2)请跟我一起读一遍:第一行,注意前鼻音的发音……;第二行,注意后鼻音的发音……;第三行要同时注意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发音……。

  2、俗话说得好:旧书不怕百回读!请你默读全诗,看看一共写了几个小节,每一节又写了什么呢?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阅读、思考、讨论。

  (通过仔细的阅读,大家一定明白了,这首诗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节:写了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二部分是第二到第五节:写了我们投入大自然,勇敢探索,就一定会收获成果。

  第三部分是第六节:写了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你发现没有,哪几个小节的内容是相同的?

  (2)你们真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啊!第一节和第六节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那么,这两个小节为什么要相同呢?请大家说说。

  (3)嗯,同学们说出了一点儿意思,确实,这两节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课题。但是,这两节放在一头一尾,作者可是独有匠心的啊,相信大家通过学*,最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奥妙,迎刃而解。

  (4)下面,让我们一同深入诗歌的第二部分品读感悟: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都有些什么呢?

  板块(三)品读感悟

  1、课件(文字)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都有些什么呢?

  (1)大家带着问题认真地读读2—5节,一边读一边在书上画出来。

  (2)把你找到的内容和同学交流交流。

  同学们一定都找到了吧!

  课件(文字)点击后依次每行出示:

  翠竹、松柏、果园、沃野

  鸣禽、野花

  青山、绿水

  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

  (我们看到大自然的绿色课本内容丰富,有许多的事物:在第二节中,有翠竹、松柏、果园、沃野;第三节中有鸣禽、野花;第四节中有青山、绿水;第五节中有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

  这四组不同的事物就仿佛是大自然的4页书,都是大自然的文字,沟通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置身于原野、森林、高山……亲*大自然。)

  (3)这每一节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2、课件(文字)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1)请同学们在四人学*小组中,再细细品读2—5节,一同讨论,合作学*3分钟。

  (2)好,合作学*的时间到了,大家都有收获了吧。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让我们共同探讨。

  (3)在共同的探讨中,同学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们发现了每一节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大自然的:第二节的翠竹、松柏、果园、沃野是亲眼所见的,第三节的鸣禽、野花是亲身参与的;第四节的青山、绿水是亲耳聆听的;第五节的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是用心感受的。我们调动全身心、动用各种感官,留心观察大自然,才能读懂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课件(文字)点击后依次出现“破折号和后面的文字”:

  翠竹、松柏、果园、沃野、——亲眼所见

  鸣禽、野花——亲身参与

  青山、绿水——亲耳聆听

  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用心感受

  3、读完第五节后,你一定发现这里还有个空,可以填上很多内容呢,我们还可以怎样去感受大自然呢?请你发挥想象,像诗人一样来创作一段。

  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课件(文字):挥动有力的双臂,

  去触摸太*洋跳动的脉搏。

  迈开坚定的脚步,

  去丈量喜玛拉雅山的高度。

  你受到启发了吗?看来诗歌的意境是无穷无尽的,可以填上很多内容。但是,诗歌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情感,意味深长。

  板块(四)反复诵读

  1、同学们,请你把刚才的体会融入诗歌中,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先自己读读。

  (1)读的时候要注意:无论读到哪一节,都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的眼睛看到了翠竹松柏、你的耳朵听到了青山绿水的对话……带着想象来朗读,能把诗读得更美。请一位同学来读给我们听听,大家评一评,他读得怎样?

  2、面对充满魅力的大自然,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读读这首诗了,请各位小评委给我打打分吧。

  课件(文字)滚屏

  来,配上优美的音乐,我们一起分节朗读,2—5节分别请4位同学读,首尾两节一起读。

  课件:音乐+大自然的图片依次自动播放(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天空、早晨、微风、黄昏)

  3、同学们还记得一开始的发现吗,为什么这首诗的首尾两节要相同呢?现在大家一定明白了,谁来谈一谈。

  像大家所体会到了吗?文章首尾呼应,诗句反复,并非简单的重复。篇首是对主题的暗示,两个“去吧”,召唤少年儿童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绿色”点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篇末是对全诗的升华,激发少年儿童勇敢探索、勇于实践,朗读时要注意对比。

  板块(五)活动拓展

  课件:每人搜集一首描写大自然的诗歌,开个“大自然的赞歌”诗歌诵读会。

  三、教学备注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因此,在大致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充分的想像,将文本读通、读实、读厚。

  2、指导朗读和启发想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导入: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A:完成练*册。预*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10

  一、 教学目标 :

  1、 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 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 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 以学*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自然的感受。

  三、 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 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 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 初读课文。

  1、 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 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 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 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 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 细读文章,

  2、 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 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 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 复*导入 :

  1、 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 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 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 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 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 学*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 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 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 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 最后全班齐读。

  四、 作业 :

  A:完成练*册。预*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投影胶片

  拟订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导入:

  1、板书“课本”两个字

  2、同学们谁能说说课本的作用?(指名说)课本的用处真多,这节课我们就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板书课题)

  3、质疑: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照预*“六字”去做。

  2、通过读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

  1、检查生字新词

  ⑴指名默写生字新词。

  ⑵说说你的记忆方法。

  2、轻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说说方法如何?

  (1)查词典重点理解“温馨”

  (2)看图理解“明媚”

  (3)师帮助理解:“胸襟”“饱览”

  四、读通课文、理解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段,随机纠错

  2、默读课文想想每节的意思

  3、找出诗中呼应的部分,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节)可爱的孩子们要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二段(2节——5节)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丰富的馈赠

  第三段(6节)呼应开头,总结全诗,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soft/

  4、学生练读全文(要求达到“五不”)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看清字形,读帖。

  2、描红(注意运笔)

  3、重点指导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1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本。

  2、学会本课文8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

  1、板书“课本”,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芬芳 绚丽 耕耘 洋溢 温馨 浩瀚 黄昏 胸襟

  (2)检查生字词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节的意思。

  4、交流自然段的意思。

  5、运用自然段相加法,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馨( ) 绚丽( ) 喧闹( ) 胸襟( ) 包蕴(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听录音朗读第一节,闭眼想象,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是根据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2、自由读第一节,在重点词语下做记号。

  3、全班交流汇报。(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芬芳的空气)

  4、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去吧”要读出召唤的语气)

  二、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节。

  2、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象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在书中画下重点的词句。

  3、交流所画内容。

  4、四人小组描述根据所画内容想象的画面。

  5、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

  7、听录音范读,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三、学*第三自然段

  1、女生齐读第三节。

  2、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鸣禽”、野花“的活泼和少年朋友的热情友好)

  3、指导朗读。(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4、指名试读,全体齐读。

  四、学*第四、五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4、5节。

  2、理解诗句的意思:祖国的山水、天地有什么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3、怎样才能饱览风光,尽享自然的给予?

  4、指导朗读:大自然对少年朋友是那样友好,大自然中隐藏着那么多的秘密,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收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5、录音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五、朗读第二至五节

  六、学*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第6节。

  2、浏览全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3、指导朗读: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4、录音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七、总结全文

  1、这首诗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喜欢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吗?把我们的喜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选择一处景物或一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并写一个片段,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

  3、收集描绘大自然的诗歌,写在或剪帖在积累本上。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13

  教材简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此诗,试图凭借教材,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在受到情感熏陶的同时学*诗歌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感悟与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诵读,想象,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读中感悟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学*诗歌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式,用心感受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诗歌吗?谁能来背几首诗歌,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现代诗歌。

  指名学生背诵。

  2、相对于古诗来说,你们觉得现代诗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指名交流。

  交流内容可能会说到:现代诗歌语言浅显明了,形式短小活泼,富有生活情趣,易于接受。学生可能还会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经验,若说得有理,教师都应肯定。

  3、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现代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营造氛围,反复诵读。

  1、打开课本,好好读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尽量能读出自己最好的水*。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倾听学生个别朗读,并及时作出鼓励和指点。)

  2、采用多种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朗读水*,营造一种乐读的氛围。

  ①个人展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读。

  ②小组展示:小组合作朗读,读的形式由小组自己决定,展示小组实力。

  ③男女生赛读:在比赛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促进读的水*提高。

  三、品味诗歌,领会“感受”。

  1、从同学们的读中,我已经感受到大家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在读了,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学*,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尽情地再读一读,用心体会,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合作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究竟有着多少神奇的景象和奥秘,又带给我们多大的收获和欢乐?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和欢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时可引导学生围绕“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交流,把自己独特的体验与大家分享。

  ①第2节:可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想象“果园”的丰收景象和“沃野”的耕耘场面。

  ②第3、4节:抓住“联欢”、“相聚”体会孩子和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快乐;抓住“青山”、“绿水”的话语体会“自然”对孩子的启迪,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并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③第5节:引导学生想象“片片云锦”、“阵阵微风”的意境之美,感受“明媚的早晨”、“愉快的黄昏”生活之乐,并通过朗读加深体验。

  四、朗读全诗,总结回顾。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学完了全诗,你们能说一说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回味课文,了解、学*作者表达自我感受的方法。

  2、拓展学*,并能运用学*到的方法学写诗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领悟诗歌表达特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味课文。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领略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味这首诗歌,请同学自由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诵读这首诗歌。

  二、学*表达。

  1、学了这首诗,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老师也很喜欢这首诗,在我们眼中**常常的大自然,在作者的笔下却像一位魔术师,神奇而充满魅力,作者是如何体味到这一切的呢?

  (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作者在细细地看,静静地听,尽情地想中全身心感受到的。)

  2、有时候,我们心中有了感受,可是,把它写下来以后,我们就觉得没有表达出来,你们有这种感觉吗?作者怎么就能把自己的感受写得这样清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也需要我们好好地读,细细地看,静静地想。

  (生自读诗歌,探究发现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用各种表达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尾反复,前后呼应。②有些诗句对仗、结构相似。③二、四句押韵。④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⑤丰富的想象。⑥有些字词用得特别妙。⑦借物抒情。学生的发现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都应及时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品读选文。

  1、选读:很多作家、诗人都很善于感受,也很善于用贴切、自然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请同学们看老师补充的两首诗歌《庭院里的“舞会”》和《海》,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内容一起读,讨论:庭院里的“舞会”和海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作者是怎样描述自己的感受的?

  庭院里的“舞会”

  树叶喜欢跳舞

  树叶乐了,挤在庭院角落

  一到秋天就穿上彩服

  羞羞答答对风儿说

  从树上飘下来

  吹吧吹吧,就请您

  寻找舞蹈的场所

  当本次舞会的伴奏

  庭院说:快来吧

  于是风吹:呼噜噜,呼噜噜

  看我是个多好的舞厅

  树叶轻快地跳起了快三步

  环境优雅而舒适

  风儿又吹:呼,呼,呼呼

  舞池*坦又宽阔

  树叶又接着跳慢四步

  风儿说:快来吧

  哎呀,风怎么不守纪律啦

  看我是个多好的乐师

  一吹起迪斯科

  会吹奏多种美妙舞曲

  就像浑身着了魔

  能创造最佳音响效果

  自说自话地跑进舞池

  和树叶一同跳起了舞

  海

  从碧澄澄的天空,

  摸到潮湿的衣角,

  看到了你的颜色;

  触到了你的体温;

  从一阵阵的清风,

  深夜醒来,

  嗅到了你的气息;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2、交流:

  ①庭院里的“舞会”给诗人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作者是怎样描述这种感受的?读一读这首诗。

  ②海给诗人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他又是怎样描述自己的感受的?读一读这首诗。

  交流时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独特的感受以及表达方式。

  3、小结: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了,就能有独特的体验,并且能产生许多联想。

  四、表达感受。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诗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物,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仿照诗歌的第四节,请你们也来写一写好吗?

  学生仿写。

  指名交流。

  2、自然界中一草一木,一物一景,如果你能静静去感受,你一定会有许多独特的体验,本周我们就来写一首现代诗,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下周我们就举行一次诗歌赏评会,好吗?

  细细地看

  板书:

  感受

  静静地听

  尽情地想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2)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1

  一、教学提示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语言流畅,清新活泼;构思精巧,首尾呼应;情感饱满,充满激情。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大体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流程

  板块(一)引出话题

  1、同学们,大家好!先请大家看一个词语

  课件(文字):大自然

  (1)同学们,在你的头脑中大自然里有些什么呢?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让我们一同走进大自然。

  课件:大自然的图片依次自动播放(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天空、早晨、微风、黄昏)

  (2)面对这一幅幅迷人的画卷,你想把大自然比作什么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的确,大自然像母亲,无私地给予人类一切;大自然像智慧老人,启迪人类不断创造,也有人说大自然像本无字书,写着无穷的奥秘……那么,在现代诗人孙友田的眼中,大自然又像什么呢?)

  课件(文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一起读课题

  2、咦,诗人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这个“课本”里又写了些什么呢?

  课件(文字):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带着这个问题学*这首诗。

  板块(二)了解诗意

  1、请每位同学先把课后的生字、词语读准确,然后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的时候,同学们特别要注意这些词语的读音:

  课件(文字):、饱、览lǎn、云、锦jǐn、胸、襟jīn

  敞chǎnɡ开、微、风fēng、相xiāng聚

  芬fēn芳fāng、苍cāng劲jìn、黄huáng昏hūn

  (1)先自己读读,注意它们读音的特点。

  (2)请跟我一起读一遍:第一行,注意前鼻音的发音……;第二行,注意后鼻音的发音……;第三行要同时注意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发音……。

  2、俗话说得好:旧书不怕百回读!请你默读全诗,看看一共写了几个小节,每一节又写了什么呢?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阅读、思考、讨论。

  (通过仔细的阅读,大家一定明白了,这首诗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节:写了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二部分是第二到第五节:写了我们投入大自然,勇敢探索,就一定会收获成果。

  第三部分是第六节:写了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你发现没有,哪几个小节的内容是相同的?

  (2)你们真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啊!第一节和第六节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那么,这两个小节为什么要相同呢?请大家说说。

  (3)嗯,同学们说出了一点儿意思,确实,这两节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课题。但是,这两节放在一头一尾,作者可是独有匠心的啊,相信大家通过学*,最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奥妙,迎刃而解。

  (4)下面,让我们一同深入诗歌的第二部分品读感悟: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都有些什么呢?

  板块(三)品读感悟

  1、课件(文字)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都有些什么呢?

  (1)大家带着问题认真地读读2—5节,一边读一边在书上画出来。

  (2)把你找到的内容和同学交流交流。

  同学们一定都找到了吧!

  课件(文字)点击后依次每行出示:

  翠竹、松柏、果园、沃野

  鸣禽、野花

  青山、绿水

  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

  (我们看到大自然的绿色课本内容丰富,有许多的事物:在第二节中,有翠竹、松柏、果园、沃野;第三节中有鸣禽、野花;第四节中有青山、绿水;第五节中有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

  这四组不同的事物就仿佛是大自然的4页书,都是大自然的文字,沟通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置身于原野、森林、高山……亲*大自然。)

  (3)这每一节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2、课件(文字)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1)请同学们在四人学*小组中,再细细品读2—5节,一同讨论,合作学*3分钟。

  (2)好,合作学*的时间到了,大家都有收获了吧。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让我们共同探讨。

  (3)在共同的探讨中,同学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们发现了每一节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大自然的:第二节的翠竹、松柏、果园、沃野是亲眼所见的,第三节的鸣禽、野花是亲身参与的;第四节的青山、绿水是亲耳聆听的;第五节的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是用心感受的。我们调动全身心、动用各种感官,留心观察大自然,才能读懂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课件(文字)点击后依次出现“破折号和后面的文字”:

  翠竹、松柏、果园、沃野、——亲眼所见

  鸣禽、野花——亲身参与

  青山、绿水——亲耳聆听

  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用心感受

  3、读完第五节后,你一定发现这里还有个空,可以填上很多内容呢,我们还可以怎样去感受大自然呢?请你发挥想象,像诗人一样来创作一段。

  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课件(文字):挥动有力的双臂,

  去触摸太*洋跳动的脉搏。

  迈开坚定的脚步,

  去丈量喜玛拉雅山的高度。

  你受到启发了吗?看来诗歌的意境是无穷无尽的,可以填上很多内容。但是,诗歌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情感,意味深长。

  板块(四)反复诵读

  1、同学们,请你把刚才的体会融入诗歌中,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先自己读读。

  (1)读的时候要注意:无论读到哪一节,都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的眼睛看到了翠竹松柏、你的耳朵听到了青山绿水的对话……带着想象来朗读,能把诗读得更美。请一位同学来读给我们听听,大家评一评,他读得怎样?

  2、面对充满魅力的大自然,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读读这首诗了,请各位小评委给我打打分吧。

  课件(文字)滚屏

  来,配上优美的音乐,我们一起分节朗读,2—5节分别请4位同学读,首尾两节一起读。

  课件:音乐+大自然的图片依次自动播放(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天空、早晨、微风、黄昏)

  3、同学们还记得一开始的发现吗,为什么这首诗的首尾两节要相同呢?现在大家一定明白了,谁来谈一谈。

  像大家所体会到了吗?文章首尾呼应,诗句反复,并非简单的重复。篇首是对主题的暗示,两个“去吧”,召唤少年儿童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绿色”点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篇末是对全诗的升华,激发少年儿童勇敢探索、勇于实践,朗读时要注意对比。

  板块(五)活动拓展

  课件:每人搜集一首描写大自然的诗歌,开个“大自然的赞歌”诗歌诵读会。

  三、教学备注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因此,在大致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充分的想像,将文本读通、读实、读厚。

  2、指导朗读和启发想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本。

  2、学会本课文8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

  1、板书“课本”,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芬芳 绚丽 耕耘 洋溢 温馨 浩瀚 黄昏 胸襟

  (2)检查生字词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节的意思。

  4、交流自然段的意思。

  5、运用自然段相加法,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馨( ) 绚丽( ) 喧闹( ) 胸襟( ) 包蕴(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听录音朗读第一节,闭眼想象,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是根据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2、自由读第一节,在重点词语下做记号。

  3、全班交流汇报。(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芬芳的空气)

  4、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去吧”要读出召唤的语气)

  二、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节。

  2、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象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在书中画下重点的词句。

  3、交流所画内容。

  4、四人小组描述根据所画内容想象的画面。

  5、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

  7、听录音范读,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三、学*第三自然段

  1、女生齐读第三节。

  2、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鸣禽”、野花“的活泼和少年朋友的热情友好)

  3、指导朗读。(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4、指名试读,全体齐读。

  四、学*第四、五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4、5节。

  2、理解诗句的意思:祖国的山水、天地有什么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3、怎样才能饱览风光,尽享自然的给予?

  4、指导朗读:大自然对少年朋友是那样友好,大自然中隐藏着那么多的秘密,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收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5、录音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五、朗读第二至五节

  六、学*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第6节。

  2、浏览全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3、指导朗读: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4、录音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七、总结全文

  1、这首诗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喜欢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吗?把我们的喜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选择一处景物或一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并写一个片段,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

  3、收集描绘大自然的诗歌,写在或剪帖在积累本上。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3.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1.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生读题揭错:少了“绿色”两字。

  3.师再次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注:此处的课题中的“绿色”两字用绿色粉笔写成“绿色”)生重读后师追问:课本怎么会是绿色的呢?生恍然大悟:大自然是绿色的。

  4.师板书:自然、课本,问这句话完整吗?缩句后是什么?

  5.生答:不完整,缩句后是“打开课本”。

  6.这首诗歌是写课本吗?课本是打开读的看的,自然又是怎样“打开”的呢?你能把课题补充完整吗?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可多读两遍;

  2) 补充:()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总结文章结构吗?

  3) 课文重点写课本,还是写自然?又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2.点一生读题;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 点生开火车读6小节课文,他生边听边再次检验或思考答案,并适时纠正读音断句;(此处可进行学生暴露的读音断句的纠正教学,点也)

  2) 教学生字长句:(此为面也)

  a. 教字音:生开火车组词读10生字,正确则跟读两遍,错误则请他生帮助纠正后再跟读两遍,突出课文朗读中错误的生字;

  b. 记字形:逐字用加偏旁、换偏旁、两字相加等方法记字形,另“馨”、“芬”、“瀚”、“襟”要分别从笔划、位置等方面指导书写,描红;

  c. 析字义:字依托词解释,有“温馨”、“洋溢”、“胸襟”,可用联系生活、带到文中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单字分别组词、找近义词等方法破解;

  d. 再巩固:生再次整体逐字齐读两遍。

  3) 交流自学题答案,相机指导朗读:

  a. 点生回答第二题答案:

  师说:学完生字,我们再来看看内容,谁能把()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补充完整?

  有生回答(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诗人让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师说:哪个更准确呢?

  学生比较选择,教师让学生举手表决,结果生大都赞同:(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师小结后让生齐读补充完整的题目。

  师说:知道了内容,我们再讨论一下结构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生举手答读,他生评读,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启发:文中几处写到了“祖国号召我们”,让生找后分男女生读1和6节,生水到渠成地想到是总分总结构。2-5节具体写的是大自然。

  b. 点生回答第三题答案:

  师说:到现在课文真正写了什么,相信大家已经了然于胸了吧?是什么呢?

  生齐答:自然。

  师再问:哪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呢?注意借助插图在文中寻找。

  师随机点生回答,几生回答、补充、更正后得出: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师说:插图这么美,诗人的描写也这么美,那么你能完成填充,概括出大自然的特点吗?师随后呈现小黑板:()的大自然

  生思考寻找后师点生回答、补充: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

  师说: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

  优生或师范读,他生齐读。

  6.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课文、看图片等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围绕板书总结: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可黑板上的自然“打开”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再继续学*讨论。

  2.最后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或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教学难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读课文。

  1. 师检查主要内容、大自然特点、文章结构;生回答,师重现上节课的板书。

  2. 师激疑:上节课我们留下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它。

  二、自学探究,理解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2) 为什么可以把自然比作课本,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2.点一生读题;

  3.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 交流第一题答案:

  a. 我们知道课文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

  b. 生举手答说,他生评说,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借助上节课的板书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再让生思考后回答、补充、更正、朗读。

  a)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b)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c)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d)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f)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c. 生或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d. 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看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闻、看、画、听、登、走

  e. 师说: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

  f. 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2) 交流第二题答案:

  a. 师问:我们读、看课本,为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又为的什么?

  b. 生思考、讨论;

  c. 点生回答、补充、更正: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d. 题目就是这样得来的,让我们齐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 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a. 师说: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总结段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b. 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 师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还要向自然学*,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

  2. 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此诗,试图凭借教材,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在受到情感熏陶的同时学*诗歌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感悟与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诵读,想象,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读中感悟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学*诗歌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式,用心感受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诗歌吗?谁能来背几首诗歌,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现代诗歌。

  指名学生背诵。

  2、相对于古诗来说,你们觉得现代诗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指名交流。

  交流内容可能会说到:现代诗歌语言浅显明了,形式短小活泼,富有生活情趣,易于接受。学生可能还会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经验,若说得有理,教师都应肯定。

  3、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现代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营造氛围,反复诵读。

  1、打开课本,好好读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尽量能读出自己最好的水*。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倾听学生个别朗读,并及时作出鼓励和指点。)

  2、采用多种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朗读水*,营造一种乐读的氛围。

  ①个人展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读。

  ②小组展示:小组合作朗读,读的形式由小组自己决定,展示小组实力。

  ③男女生赛读:在比赛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促进读的水*提高。

  三、品味诗歌,领会“感受”。

  1、从同学们的读中,我已经感受到大家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在读了,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学*,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尽情地再读一读,用心体会,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合作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究竟有着多少神奇的景象和奥秘,又带给我们多大的收获和欢乐?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和欢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时可引导学生围绕“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交流,把自己独特的体验与大家分享。

  ①第2节:可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想象“果园”的丰收景象和“沃野”的耕耘场面。

  ②第3、4节:抓住“联欢”、“相聚”体会孩子和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快乐;抓住“青山”、“绿水”的话语体会“自然”对孩子的启迪,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并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③第5节:引导学生想象“片片云锦”、“阵阵微风”的意境之美,感受“明媚的早晨”、“愉快的黄昏”生活之乐,并通过朗读加深体验。

  四、朗读全诗,总结回顾。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学完了全诗,你们能说一说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回味课文,了解、学*作者表达自我感受的方法。

  2、拓展学*,并能运用学*到的方法学写诗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领悟诗歌表达特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味课文。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领略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味这首诗歌,请同学自由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诵读这首诗歌。

  二、学*表达。

  1、学了这首诗,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老师也很喜欢这首诗,在我们眼中**常常的大自然,在作者的笔下却像一位魔术师,神奇而充满魅力,作者是如何体味到这一切的呢?

  (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作者在细细地看,静静地听,尽情地想中全身心感受到的。)

  2、有时候,我们心中有了感受,可是,把它写下来以后,我们就觉得没有表达出来,你们有这种感觉吗?作者怎么就能把自己的感受写得这样清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也需要我们好好地读,细细地看,静静地想。

  (生自读诗歌,探究发现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用各种表达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尾反复,前后呼应。②有些诗句对仗、结构相似。③二、四句押韵。④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⑤丰富的想象。⑥有些字词用得特别妙。⑦借物抒情。学生的发现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都应及时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品读选文。

  1、选读:很多作家、诗人都很善于感受,也很善于用贴切、自然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请同学们看老师补充的两首诗歌《庭院里的“舞会”》和《海》,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内容一起读,讨论:庭院里的“舞会”和海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作者是怎样描述自己的感受的?

  庭院里的“舞会”

  树叶喜欢跳舞

  树叶乐了,挤在庭院角落

  一到秋天就穿上彩服

  羞羞答答对风儿说

  从树上飘下来

  吹吧吹吧,就请您

  寻找舞蹈的场所

  当本次舞会的伴奏

  庭院说:快来吧

  于是风吹:呼噜噜,呼噜噜

  看我是个多好的舞厅

  树叶轻快地跳起了快三步

  环境优雅而舒适

  风儿又吹:呼,呼,呼呼

  舞池*坦又宽阔

  树叶又接着跳慢四步

  风儿说:快来吧

  哎呀,风怎么不守纪律啦

  看我是个多好的乐师

  一吹起迪斯科

  会吹奏多种美妙舞曲

  就像浑身着了魔

  能创造最佳音响效果

  自说自话地跑进舞池

  和树叶一同跳起了舞

  海

  从碧澄澄的天空,

  摸到潮湿的衣角,

  看到了你的颜色;

  触到了你的体温;

  从一阵阵的清风,

  深夜醒来,

  嗅到了你的气息;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2、交流:

  ①庭院里的“舞会”给诗人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作者是怎样描述这种感受的?读一读这首诗。

  ②海给诗人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他又是怎样描述自己的感受的?读一读这首诗。

  交流时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独特的感受以及表达方式。

  3、小结: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了,就能有独特的体验,并且能产生许多联想。

  四、表达感受。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诗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物,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仿照诗歌的第四节,请你们也来写一写好吗?

  学生仿写。

  指名交流。

  2、自然界中一草一木,一物一景,如果你能静静去感受,你一定会有许多独特的体验,本周我们就来写一首现代诗,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下周我们就举行一次诗歌赏评会,好吗?

  细细地看

  板书:

  感受

  静静地听

  尽情地想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诵读,想象,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读中感悟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学*诗歌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式,用心感受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诗歌吗?谁能来背几首诗歌,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现代诗歌。

  指名学生背诵。

  2、相对于古诗来说,你们觉得现代诗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指名交流。

  交流内容可能会说到:现代诗歌语言浅显明了,形式短小活泼,富有生活情趣,易于接受。学生可能还会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经验,若说得有理,教师都应肯定。

  3、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现代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营造氛围,反复诵读。

  1、打开课本,好好读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尽量能读出自己最好的水*。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倾听学生个别朗读,并及时作出鼓励和指点。)

  2、采用多种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朗读水*,营造一种乐读的氛围。

  ①个人展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读。

  ②小组展示:小组合作朗读,读的形式由小组自己决定,展示小组实力。

  ③男女生赛读:在比赛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促进读的水*提高。

  三、品味诗歌,领会“感受”。

  1、从同学们的读中,我已经感受到大家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在读了,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学*,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尽情地再读一读,用心体会,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合作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究竟有着多少神奇的景象和奥秘,又带给我们多大的收获和欢乐?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和欢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时可引导学生围绕“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交流,把自己独特的体验与大家分享。

  ①第2节:可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想象“果园”的丰收景象和“沃野”的耕耘场面。

  ②第3、4节:抓住“联欢”、“相聚”体会孩子和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快乐;抓住“青山”、“绿水”的话语体会“自然”对孩子的启迪,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并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③第5节:引导学生想象“片片云锦”、“阵阵微风”的意境之美,感受“明媚的早晨”、“愉快的黄昏”生活之乐,并通过朗读加深体验。

  四、朗读全诗,总结回顾。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学完了全诗,你们能说一说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回味课文,了解、学*作者表达自我感受的方法。

  2、拓展学*,并能运用学*到的方法学写诗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领悟诗歌表达特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味课文。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领略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味这首诗歌,请同学自由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诵读这首诗歌。

  二、学*表达。

  1、学了这首诗,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老师也很喜欢这首诗,在我们眼中**常常的大自然,在作者的笔下却像一位魔术师,神奇而充满魅力,作者是如何体味到这一切的呢?

  (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作者在细细地看,静静地听,尽情地想中全身心感受到的。)

  2、有时候,我们心中有了感受,可是,把它写下来以后,我们就觉得没有表达出来,你们有这种感觉吗?作者怎么就能把自己的感受写得这样清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也需要我们好好地读,细细地看,静静地想。

  (生自读诗歌,探究发现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用各种表达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尾反复,前后呼应。②有些诗句对仗、结构相似。③二、四句押韵。④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⑤丰富的想象。⑥有些字词用得特别妙。⑦借物抒情。学生的发现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都应及时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表达感受。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诗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物,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仿照诗歌的第四节,请你们也来写一写好吗?

  学生仿写。

  指名交流。

  2、自然界中一草一木,一物一景,如果你能静静去感受,你一定会有许多独特的体验,本周我们就来写一首现代诗,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下周我们就举行一次诗歌赏评会,好吗?

  细细地看

  板书:

  感受

  静静地听

  尽情地想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6

  一、 教学目标 :

  1、 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 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 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 以学*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自然的感受。

  三、 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 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 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 初读课文。

  1、 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 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 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 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 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 细读文章,

  2、 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 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 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 复*导入 :

  1、 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 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 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 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 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 学*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 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 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 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 最后全班齐读。

  四、 作业 :

  A:完成练*册。预*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郭枫先生以优美的笔调,把*常人们忽视了的草虫世界描写得情趣猛然,读完《草虫的村落》后,好像身临其境,有点乐而忘返的感觉。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教学本课,要注意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作者细心观察大自然,体会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美国影片《虫虫危机》光碟。抄有生字词语的幻灯片或小黑板。

  2、学生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观察小虫的世界。把观察到的感兴趣的内容适当记录下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美国影片《虫虫危机》片断。

  2、说说感受:

  谁知道这部影片的名字?

  这是美国大片《虫虫危机》片断,《虫虫危机》灵感取材自伊索寓言《蚂蚁与蚱蜢》的故事,讲述一段昆虫世界的冒险之旅。蚂蚁飞力历经辛苦,终于在昆虫朋友的帮助下打败了恶霸蝗虫。能说说你观看了这一片断后的感受吗?

  (情趣猛然,感觉自己好像身临其境;原来虫虫的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精美的动画效果,极有感染力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心中对昆虫世界充满探索的向往。

  3、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虫虫的课文,打开书。板书课题:草虫的村落。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生字词语:

  ⑴读准字音。

  幻灯片出示:

  静谧 亲戚 寒暄 熙熙攘攘

  俏丽 烘烤 勤勉 庞然大物

  音韵 僻静 亲吻 大街小巷

  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⑵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3、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我”躺在田野里,目光跟踪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因为是六年级学生,所以生字词不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个人自学和小组讨论来完成。首先要做到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讨论,解决词义。

  三、再读课文,了解段落层次

  1、学生自由练*朗读课文。你喜欢的段落就多读两遍。

  2、按课文顺序,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一人读一自然段。

  3、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一(1~2)我又躺在田野里,目光跟踪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

  二(3~9)具体介绍我的目光在虫虫世界游历的所见所感。

  三(10~11)夕阳西下,我才醒来,心里感到很得意。

  设计意图:这是第一课时,不过多涉及课文内容的分析,这里就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文字多读几遍。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3遍。

  2、一周内想办法借到美国影片《虫虫危机》光碟,完整地看一遍。

  (如果学校有局域网,教师可以把影片放到网络上共享。)

  设计意图:影片《虫虫危机》讲述的是蚂蚁飞力历经辛苦,终于在昆虫朋友的帮助下打败了恶霸蝗虫的故事。观看这部影片,一方面是继续激发学生对虫虫世界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参透正义、友情、勇敢等思想教育在内。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听写词语10个:

  同桌互相批改,有错误的下课订正。

  2、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我”躺在田野里,目光跟踪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

  设计意图:生字词是基本功,不能放松。为节约课堂时间,下课后订正。说主要内容一是复*课文,二是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要求说得内容正确,语言流畅。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划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再读一读。

  2、交流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先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划出的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再说说你的感受。

  相机提示:

  “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真是一只勇敢的小甲虫。具体游侠一样的品格,不服输,不气馁,终于走出了困境。)

  “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多像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情侣啊!原来,草虫们也有着人类社会一般的生活。)

  “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

  (这里以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的妩媚多姿,也写出了虫子们懂得欣赏美的一面。写得活灵活现,小小的圆虫,也是那样的迷人!)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这句话以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饱含深情地赞美了甲虫富有灵性的聪明才智。这是作者对小虫子们最高的赞美!作者此时已全身心在进入了虫子的世界,被甲虫音乐家们的演奏所深深地陶醉!)

  “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我看见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

  (当我们置身于虫子们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原来世界是这样的丰富多彩!这里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

  “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无法抑制的喜悦。从时间上看,作者已经在虫子的世界里游历了整整一个下午,夕阳西下才醒悟,真的是被小虫子深深吸引了。)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时的重点部分。通过“交流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引领学生自主解读文本,从字里行间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去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注意,精彩的语段要引导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小练笔

  1、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举例说说看。

  (略。文中很多例子,比喻,拟人的地方很多都是作者独特的感受。)

  2、联系生活实际,你有过像作者这样的独特的感受吗?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最*一周来观察到的小虫世界里有意思的内容。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独特的感受。)

  3、全班交流:请2名学生向全班介绍自己观察的内容。

  大家评议:是否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4、出示小练笔的要求:

  丰富的想象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意。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5、我们再来看一段写昆虫的例文:

  蝉的音乐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蝉》

  6、各人动笔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导*作有困难的学生。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进一步强调想象的重要性,充分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生*作从模仿起步,本文就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重点要放在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这一方面。这里补充了一段法布尔《昆虫记》中的文字,也是为后面的好书推荐作铺垫。

  四、课外拓展

  1、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可以从语言文字方面,从写作方面,从自然知识方面等各方面谈。)

  2、好书推荐:

  这里向大家推荐一本也是关于昆虫的好书──法布尔的《昆虫记》。《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耗费毕生心血著成的一部昆虫学巨著。“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这是法国文学界给予它的极高评价。

  3、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设计意图:课内外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走向自主阅读之路。通过《昆虫记》的推荐,再一次激发和维持学生对大自然昆虫世界的兴趣。

  【板书设计】

  草虫的村落

  黑甲虫──游侠

  小圆虫──少女

  灵泉般的音乐

  勤勉地劳动

  (想象丰富,感受独特)

  设计意图:简洁明了,提示本文写作特色。

  【特别建议】

  1、如有条件,安排学生到网络教室或是多媒体教室观看美国影片《虫虫危机》。

  2、可以专门组织一次班队活动:昆虫故事会。

  3、小资料:

  郭枫,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台湾作家。他常常通过对黄淮*原的回亿,表现出他对故乡的真挚热爱之情。他从50年代的《黄河的怀念》到60代的《山》,再到80年代的《我想念你,北方》,表现出对古老的中华大地的深情怀念,在“我想念你,北方”的热烈呼唤中透示出游子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他的恋士情结、挚爱家乡的文化乡愁尽在一声声情真意切的呼唤中。郭枫的《蝉声》《寻求一灯火》《异乡人》《我走过长夜》《老家的树》《一缕丝》等赊炙人口的佳篇中,以强烈的历史意识,浓重的感情色彩,揭示出故士丰蕴的文化历史之根,展示出北方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北方农民的刚强性格。诗人叶笛说:“郭枫是以唐吉科德的热情拥抱文学,以清教徒的信仰面对人生。”“他的作品风格灵秀而飘逸,创作的散文就像一首怀乡的赋,有诗情之美。”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 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导入 :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

  A:完成练*册。预*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投影胶片

  拟订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导入:

  1、板书“课本”两个字

  2、同学们谁能说说课本的作用?(指名说)课本的用处真多,这节课我们就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板书课题)

  3、质疑: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照预*“六字”去做。

  2、通过读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

  1、检查生字新词

  ⑴指名默写生字新词。

  ⑵说说你的记忆方法。

  2、轻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说说方法如何?

  (1)查词典重点理解“温馨”

  (2)看图理解“明媚”

  (3)师帮助理解:“胸襟”“饱览”

  四、读通课文、理解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段,随机纠错

  2、默读课文想想每节的意思

  3、找出诗中呼应的部分,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节)可爱的孩子们要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二段(2节——5节)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丰富的馈赠

  第三段(6节)呼应开头,总结全诗,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soft/

  4、学生练读全文(要求达到“五不”)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看清字形,读帖。

  2、描红(注意运笔)

  3、重点指导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10

  教学要求:

  1、用个性化的朗读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创造性地模仿着写一首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学会品味诗歌的语言,能够通过想象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产生美的感受,将这种感受通过多种途径表现出来。

  2、帮助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1、老师板书“课本”两个字,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再补全课题,学生读题。提问: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己选择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

  二、 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配图朗诵诗歌,使学生进入大自然美的情境。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词语

  敞开 绿阴 呼吸 芬芳 翠竹 挺拔 松柏 苍劲 绚丽 描绘 沃野

  耕耘 鸣禽 联欢 洋溢 温馨 相聚 清山 攀登 豪情 浩瀚 胸襟 撒开 云锦 明媚 黄昏

  a、齐读、指名读(提醒注意芬、馨、襟都是前鼻音)

  过渡:那么,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有同学知道了吗?好,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看看大自然里有些什么?

  3、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

  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理解“芬芳”就是香,就是扑鼻的香气。

  ②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理解挺拔就是直,高。苍劲,就是有力。沃野就是很有营养的土地。耕耘就是耕作和除草。

  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理解洋溢就是充满,温馨就是温和芬芳,温暖、舒服、幸福。

  ④指名读第四自然段,理解包揽,就是充分地看。浩瀚,就是无边无际。

  ⑤指名读第五自然段,理解云锦,古代的一种织物,多彩瑰丽。

  ⑥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要求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4、文章哪些段落写了大自然有什么呢?(2-4)所以课文就可以分为三段,第二段的段意就是告诉我们大自然里有许多绚丽的景色,有丰富的

  知识。那么第一和第三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别急我们学下去。

  三、 细读品味,产生美感

  (一)、学*第一段。

  1、请一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读后让他谈谈自己读后的感觉,也就是为什么要那样读。

  2、再请两位学生读一读这一段。

  3、总结:这里告诉我们大自然已经作好了准备,等待着我们进入他的怀抱,去参观,去游玩,去学*。

  4、齐读感受大自然的号召。

  四、指导写字

  1、耕的左边不能写错。

  2、襟的左边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

  3、瀚的'右边不是翁。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昨天,我们学*了《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第一段,有同学给大家朗诵一下吗?

  2、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

  过渡:那么,大自然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呢,我们赶紧去看一看吧!

  二、细读品味,产生美感

  第二自然段

  1、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收获和快乐呀!看,(教师读第二自然段)

  2、大自然能带给我们哪些收获呀!

  3、哦,我们走出新苑小学,首先看到的是比较*的地方的景色,有正在拼命生长,挺拔的翠竹,有古老、苍劲的松柏,果园里(农民们正热呵

  呵地采摘着苹果、李子、葡萄,因为采用了优良品种水果的个子更大,营养价值更高,农民伯伯想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沃野里农民们正在耕

  种,布谷鸟还在多余地叫着布谷、布谷快快耕种,它不知道现代科学发达什么时候该耕种、什么时候该施肥都有农业科技站来通知的。

  4、老师的眼睛还看到了,好吧,你们说吧。你还愿意用你多彩的画笔描绘------

  5、请你把这一幅景象读出来给大家听吧!你读的时候你的脑子里有些什么呢?

  6、齐读。

  第三自然段

  过渡:我们继续走着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我们又遇到了什么呢?(遇到了鸣禽、野花和祖国的山水)

  2、 “温馨”是什么意思呢?

  a、请同学们联系一下上下文,看一看。从文章哪边看出来的。

  b、我们来查一查字典,看看是不是这个意思。

  c、总结,我们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3、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起来读第三自然段。并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还可以说说自己的感觉。

  3、总结,小朋友们,你们好久没来啦,想同学们的鸣禽、野花都要和同学们一起来玩耍。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让我们告诉世界吧。齐读。

  第四、五自然段

  1、大自然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还有许多快乐等待我们去收获。自己读一读第四、五自然段,想象一下祖国山水的景象。天空、大地

  、早晨、黄昏的美景。待会读的时候一边想一边读。(祖国的山水很美,要包揽无限风光,要尽享大自然的无私给予,还必须不怕艰难险阻,

  勇于攀登;要想奔向浩瀚的大海,就要搏击狂风巨浪,不畏险恶。)

  2、学生读第四、第五自然段。你觉得祖国的山水怎么样?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到了什么样的美景。

  3、大自然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在呼唤着我们去发现、探索,清山说-----绿水说-----去吧-----去吧------

  过渡:大自然是美的,是可爱的,是幸福的。你能对大自然说一句话来回答它的邀请吗?

  齐读第二段读出我们的快乐,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读出探索大自然的无畏。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现在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了吗?(大自然神奇美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

  ,给我们无比的幸福)

  3、让我们齐读课文。

  4、这里和第一自然段是一样的,属于前后照应、呼应开头。

  5、那么是不是多余的呢?(不是的,第一自然段是一个悬念,通过第2-5自然段我们已经明白了,在篇尾的出现则给我们一种豁然开朗、领悟

  于心的感觉。如果说,在篇首,它是对全诗主题的暗示,那么,在篇尾,则是全诗的升华。)

  四、小结课文

  大自然神奇美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给我们无比的幸福。大自然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

  的眼睛和发现美的时间。

  课后延伸:组织朗诵比赛;组织学生仿写一首诗歌。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当堂朗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3、启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生命活力。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对诗歌的爱。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

  2、启发想象。

  3、对课题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PPT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疑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第四课,齐读课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一首(现代诗)。相信通过第一节课的学*,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朗读也基本没什么障碍了。我知道有些同学还会背了呢。我们也知道了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首尾呼应/总分总。我们学一首诗歌是不是就满足于此呢?(不)

  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探讨同学们在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①、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

  ②、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

  2、怎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讨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大自然就像一本书,里面有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大自然这本课本里藏着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孙友田去发现.)

  1、重点品读第二自然读

  ①、古人说:诗中有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藏着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大胆地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配乐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

  从“挺拔的翠竹”,学到做人也要像竹子一样正直。想到一首诗《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就是“挺拔的翠竹”啊。

  从“松柏的苍劲”,你又想到什么呢?(青松的高洁)想到**的诗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从“沃野的耕耘”想到农民伯伯的辛劳: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从“果园的丰收”联想到丰收的场面,人们的喜悦……

  ③、小结激发朗读:诗歌的语言是比较凝练的,学*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联想”。你看短短的一句话,就能让我们联想到这么多,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啊。大自然就是活生生的课本啊,时时给我们以启迪。谁能读好第二自然段,读出你的理解和想象。

  2、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三四五自然段,思考大自然哪些景物引发了你的联想,给我们以启迪。划下有感触的词或句,在旁边简要写写你的联想或从中受到的启迪。

  3、交流

  预设:

  ①“青山说——”联想到哪些山?(泰山,黄山、华山……有很多名山等着我们去攀登。)

  我们要攀登的仅仅是自然界的山吗?(还指知识的山峰)一句话叫“无限风光在顶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要肯攀登、坚持攀登的人才能饱览到无限的风光。

  ②“绿水说——”联想到什么?(五湖四海,四大洋)

  出示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八个字语出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寓意为要像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水一样的胸襟宽广,以容纳和融合来形成超常大气。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大海启示我们——要做一个胸襟宽广的人啊。

  激发朗读:像山一样坚毅,像水一样博大,这就是自然界的青山绿水给我们的启示啊。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你的理解和体会。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小结:你看,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青山绿水,都给我们以启迪,大自然就是我们的课本,而且是最广博、最形象的课本。

  (三)讨论“为什么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

  1、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因为大自然里有绿树、翠竹、碧草、青山,它们都是绿色的)

  师:大自然里的景物都是绿色的吗?还有各色的野花、碧蓝的天空、五彩的云锦。可是为什么还偏偏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这里的“绿色”是不是有着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生: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活力。

  师:你真了不起,读到诗人心里去了。就像王安石写“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之所以用得好,就是指春风给江南带来了无限生机啊。

  师:绿色还象征什么呢?(健康,环保)

  比如,我们祝一个人生命之树常青,就是祝他什么啊?(祝他健康有活力)我们要食用绿色食品,绿色指的就是(健康环保)有人甚至把充满温馨的有活力的课堂叫做绿色(课堂)

  小结:原来这里的绿色指的是“生机勃勃的,有活力的”(板书)

  2、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3、激发朗读:你最喜欢读哪一段?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读出你对大自然的喜爱,读出你对这绿色课本的体悟。

  (四)讨论“怎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师;大自然像一本充满生命活力的课本,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做人的智慧。我们怎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看看诗人孙友田给我们哪些好的建议?找到关键词在书上画一画。

  2、交流:去呼吸

  去发现

  去描绘

  联欢

  相聚

  听一听

  攀登

  前进

  ……

  3、小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还要向自然学*.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慧的双耳去聆听,用灵巧的双手去描绘,更要勇于攀登,不断前进,真正融入大自然,和自然相聚,和自然联欢,我们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无限美好。同学们,祖国已经敞开了绿色的大门,你们准备好出发了吗?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的描绘,走进大自然吧。

  (五)诵读体悟

  师:会背的同学站起来,指名读二三四五自然读。全班读一六自然段。配乐。(全班配乐朗诵)

  (六)拓展诗歌《在森林里》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导入: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A:完成练*册。预*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导入: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A:完成练*册。预*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3)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汇总5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 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导入 :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

  A:完成练*册。预*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2

  一、 教学目标 :

  1、 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 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 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 以学*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自然的感受。

  三、 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 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 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 初读课文。

  1、 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 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 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 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 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 细读文章,

  2、 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 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 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 复*导入 :

  1、 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 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 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 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 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 学*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 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 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 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 最后全班齐读。

  四、 作业 :

  A:完成练*册。预*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3.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1.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生读题揭错:少了“绿色”两字。

  3.师再次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注:此处的课题中的“绿色”两字用绿色粉笔写成“绿色”)生重读后师追问:课本怎么会是绿色的呢?生恍然大悟:大自然是绿色的。

  4.师板书:自然、课本,问这句话完整吗?缩句后是什么?

  5.生答:不完整,缩句后是“打开课本”。

  6.这首诗歌是写课本吗?课本是打开读的看的,自然又是怎样“打开”的呢?你能把课题补充完整吗?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可多读两遍;

  2) 补充:()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总结文章结构吗?

  3) 课文重点写课本,还是写自然?又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2.点一生读题;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 点生开火车读6小节课文,他生边听边再次检验或思考答案,并适时纠正读音断句;(此处可进行学生暴露的读音断句的纠正教学,点也)

  2) 教学生字长句:(此为面也)

  a. 教字音:生开火车组词读10生字,正确则跟读两遍,错误则请他生帮助纠正后再跟读两遍,突出课文朗读中错误的生字;

  b. 记字形:逐字用加偏旁、换偏旁、两字相加等方法记字形,另“馨”、“芬”、“瀚”、“襟”要分别从笔划、位置等方面指导书写,描红;

  c. 析字义:字依托词解释,有“温馨”、“洋溢”、“胸襟”,可用联系生活、带到文中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单字分别组词、找近义词等方法破解;

  d. 再巩固:生再次整体逐字齐读两遍。

  3) 交流自学题答案,相机指导朗读:

  a. 点生回答第二题答案:

  师说:学完生字,我们再来看看内容,谁能把()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补充完整?

  有生回答(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诗人让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师说:哪个更准确呢?

  学生比较选择,教师让学生举手表决,结果生大都赞同:(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师小结后让生齐读补充完整的题目。

  师说:知道了内容,我们再讨论一下结构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生举手答读,他生评读,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启发:文中几处写到了“祖国号召我们”,让生找后分男女生读1和6节,生水到渠成地想到是总分总结构。2-5节具体写的是大自然。

  b. 点生回答第三题答案:

  师说:到现在课文真正写了什么,相信大家已经了然于胸了吧?是什么呢?

  生齐答:自然。

  师再问:哪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呢?注意借助插图在文中寻找。

  师随机点生回答,几生回答、补充、更正后得出: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师说:插图这么美,诗人的描写也这么美,那么你能完成填充,概括出大自然的特点吗?师随后呈现小黑板:()的大自然

  生思考寻找后师点生回答、补充: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

  师说: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

  优生或师范读,他生齐读。

  6.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课文、看图片等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围绕板书总结: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可黑板上的自然“打开”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再继续学*讨论。

  2.最后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或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教学难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读课文。

  1. 师检查主要内容、大自然特点、文章结构;生回答,师重现上节课的板书。

  2. 师激疑:上节课我们留下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它。

  二、自学探究,理解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2) 为什么可以把自然比作课本,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2.点一生读题;

  3.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 交流第一题答案:

  a. 我们知道课文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

  b. 生举手答说,他生评说,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借助上节课的板书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再让生思考后回答、补充、更正、朗读。

  a)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b)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c)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d)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f)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c. 生或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d. 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看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闻、看、画、听、登、走

  e. 师说: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

  f. 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2) 交流第二题答案:

  a. 师问:我们读、看课本,为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又为的什么?

  b. 生思考、讨论;

  c. 点生回答、补充、更正: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d. 题目就是这样得来的,让我们齐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 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a. 师说: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总结段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b. 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 师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还要向自然学*,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

  2. 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4

  【设计理念】

  郭枫先生以优美的笔调,把*常人们忽视了的草虫世界描写得情趣猛然,读完《草虫的村落》后,好像身临其境,有点乐而忘返的感觉。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教学本课,要注意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作者细心观察大自然,体会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美国影片《虫虫危机》光碟。抄有生字词语的幻灯片或小黑板。

  2、学生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观察小虫的世界。把观察到的感兴趣的内容适当记录下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美国影片《虫虫危机》片断。

  2、说说感受:

  谁知道这部影片的名字?

  这是美国大片《虫虫危机》片断,《虫虫危机》灵感取材自伊索寓言《蚂蚁与蚱蜢》的故事,讲述一段昆虫世界的冒险之旅。蚂蚁飞力历经辛苦,终于在昆虫朋友的帮助下打败了恶霸蝗虫。能说说你观看了这一片断后的感受吗?

  (情趣猛然,感觉自己好像身临其境;原来虫虫的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精美的动画效果,极有感染力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心中对昆虫世界充满探索的向往。

  3、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虫虫的课文,打开书。板书课题:草虫的村落。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生字词语:

  ⑴读准字音。

  幻灯片出示:

  静谧 亲戚 寒暄 熙熙攘攘

  俏丽 烘烤 勤勉 庞然大物

  音韵 僻静 亲吻 大街小巷

  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⑵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3、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我”躺在田野里,目光跟踪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因为是六年级学生,所以生字词不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个人自学和小组讨论来完成。首先要做到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讨论,解决词义。

  三、再读课文,了解段落层次

  1、学生自由练*朗读课文。你喜欢的段落就多读两遍。

  2、按课文顺序,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一人读一自然段。

  3、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一(1~2)我又躺在田野里,目光跟踪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

  二(3~9)具体介绍我的目光在虫虫世界游历的所见所感。

  三(10~11)夕阳西下,我才醒来,心里感到很得意。

  设计意图:这是第一课时,不过多涉及课文内容的分析,这里就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文字多读几遍。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3遍。

  2、一周内想办法借到美国影片《虫虫危机》光碟,完整地看一遍。

  (如果学校有局域网,教师可以把影片放到网络上共享。)

  设计意图:影片《虫虫危机》讲述的是蚂蚁飞力历经辛苦,终于在昆虫朋友的帮助下打败了恶霸蝗虫的故事。观看这部影片,一方面是继续激发学生对虫虫世界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参透正义、友情、勇敢等思想教育在内。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听写词语10个:

  同桌互相批改,有错误的下课订正。

  2、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我”躺在田野里,目光跟踪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

  设计意图:生字词是基本功,不能放松。为节约课堂时间,下课后订正。说主要内容一是复*课文,二是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要求说得内容正确,语言流畅。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划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再读一读。

  2、交流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先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划出的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再说说你的感受。

  相机提示:

  “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真是一只勇敢的小甲虫。具体游侠一样的品格,不服输,不气馁,终于走出了困境。)

  “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多像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情侣啊!原来,草虫们也有着人类社会一般的生活。)

  “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

  (这里以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的妩媚多姿,也写出了虫子们懂得欣赏美的一面。写得活灵活现,小小的圆虫,也是那样的迷人!)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这句话以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饱含深情地赞美了甲虫富有灵性的聪明才智。这是作者对小虫子们最高的赞美!作者此时已全身心在进入了虫子的世界,被甲虫音乐家们的演奏所深深地陶醉!)

  “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我看见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

  (当我们置身于虫子们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原来世界是这样的丰富多彩!这里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

  “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无法抑制的喜悦。从时间上看,作者已经在虫子的世界里游历了整整一个下午,夕阳西下才醒悟,真的是被小虫子深深吸引了。)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时的重点部分。通过“交流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引领学生自主解读文本,从字里行间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去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注意,精彩的语段要引导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小练笔

  1、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举例说说看。

  (略。文中很多例子,比喻,拟人的地方很多都是作者独特的感受。)

  2、联系生活实际,你有过像作者这样的独特的感受吗?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最*一周来观察到的小虫世界里有意思的内容。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独特的感受。)

  3、全班交流:请2名学生向全班介绍自己观察的内容。

  大家评议:是否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4、出示小练笔的要求:

  丰富的想象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意。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5、我们再来看一段写昆虫的例文:

  蝉的音乐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蝉》

  6、各人动笔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导*作有困难的学生。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进一步强调想象的重要性,充分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生*作从模仿起步,本文就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重点要放在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这一方面。这里补充了一段法布尔《昆虫记》中的文字,也是为后面的好书推荐作铺垫。

  四、课外拓展

  1、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可以从语言文字方面,从写作方面,从自然知识方面等各方面谈。)

  2、好书推荐:

  这里向大家推荐一本也是关于昆虫的好书──法布尔的《昆虫记》。《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耗费毕生心血著成的一部昆虫学巨著。“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这是法国文学界给予它的极高评价。

  3、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设计意图:课内外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走向自主阅读之路。通过《昆虫记》的推荐,再一次激发和维持学生对大自然昆虫世界的兴趣。

  【板书设计】

  草虫的村落

  黑甲虫──游侠

  小圆虫──少女

  灵泉般的音乐

  勤勉地劳动

  (想象丰富,感受独特)

  设计意图:简洁明了,提示本文写作特色。

  【特别建议】

  1、如有条件,安排学生到网络教室或是多媒体教室观看美国影片《虫虫危机》。

  2、可以专门组织一次班队活动:昆虫故事会。

  3、小资料:

  郭枫,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台湾作家。他常常通过对黄淮*原的回亿,表现出他对故乡的真挚热爱之情。他从50年代的《黄河的怀念》到60代的《山》,再到80年代的《我想念你,北方》,表现出对古老的中华大地的深情怀念,在“我想念你,北方”的热烈呼唤中透示出游子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他的恋士情结、挚爱家乡的文化乡愁尽在一声声情真意切的呼唤中。郭枫的《蝉声》《寻求一灯火》《异乡人》《我走过长夜》《老家的树》《一缕丝》等赊炙人口的佳篇中,以强烈的历史意识,浓重的感情色彩,揭示出故士丰蕴的文化历史之根,展示出北方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北方农民的刚强性格。诗人叶笛说:“郭枫是以唐吉科德的热情拥抱文学,以清教徒的信仰面对人生。”“他的作品风格灵秀而飘逸,创作的散文就像一首怀乡的赋,有诗情之美。”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诵读,想象,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读中感悟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学*诗歌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式,用心感受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诗歌吗?谁能来背几首诗歌,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现代诗歌。

  指名学生背诵。

  2、相对于古诗来说,你们觉得现代诗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指名交流。

  交流内容可能会说到:现代诗歌语言浅显明了,形式短小活泼,富有生活情趣,易于接受。学生可能还会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经验,若说得有理,教师都应肯定。

  3、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现代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营造氛围,反复诵读。

  1、打开课本,好好读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尽量能读出自己最好的水*。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倾听学生个别朗读,并及时作出鼓励和指点。)

  2、采用多种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朗读水*,营造一种乐读的氛围。

  ①个人展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读。

  ②小组展示:小组合作朗读,读的形式由小组自己决定,展示小组实力。

  ③男女生赛读:在比赛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促进读的水*提高。

  三、品味诗歌,领会“感受”。

  1、从同学们的读中,我已经感受到大家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在读了,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学*,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尽情地再读一读,用心体会,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合作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究竟有着多少神奇的景象和奥秘,又带给我们多大的收获和欢乐?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和欢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时可引导学生围绕“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交流,把自己独特的体验与大家分享。

  ①第2节:可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想象“果园”的丰收景象和“沃野”的耕耘场面。

  ②第3、4节:抓住“联欢”、“相聚”体会孩子和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快乐;抓住“青山”、“绿水”的话语体会“自然”对孩子的启迪,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并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③第5节:引导学生想象“片片云锦”、“阵阵微风”的意境之美,感受“明媚的早晨”、“愉快的黄昏”生活之乐,并通过朗读加深体验。

  四、朗读全诗,总结回顾。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学完了全诗,你们能说一说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回味课文,了解、学*作者表达自我感受的方法。

  2、拓展学*,并能运用学*到的方法学写诗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领悟诗歌表达特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味课文。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领略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味这首诗歌,请同学自由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诵读这首诗歌。

  二、学*表达。

  1、学了这首诗,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老师也很喜欢这首诗,在我们眼中**常常的大自然,在作者的笔下却像一位魔术师,神奇而充满魅力,作者是如何体味到这一切的呢?

  (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作者在细细地看,静静地听,尽情地想中全身心感受到的。)

  2、有时候,我们心中有了感受,可是,把它写下来以后,我们就觉得没有表达出来,你们有这种感觉吗?作者怎么就能把自己的感受写得这样清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也需要我们好好地读,细细地看,静静地想。

  (生自读诗歌,探究发现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用各种表达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尾反复,前后呼应。②有些诗句对仗、结构相似。③二、四句押韵。④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⑤丰富的想象。⑥有些字词用得特别妙。⑦借物抒情。学生的发现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都应及时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表达感受。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诗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物,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仿照诗歌的第四节,请你们也来写一写好吗?

  学生仿写。

  指名交流。

  2、自然界中一草一木,一物一景,如果你能静静去感受,你一定会有许多独特的体验,本周我们就来写一首现代诗,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下周我们就举行一次诗歌赏评会,好吗?

  细细地看

  板书:

  感受

  静静地听

  尽情地想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4)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 (菁华6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8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其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导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了我们多少启示啊,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用我们的心灵去感悟。《自然之道》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警示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蝙蝠和雷达》让我们知道,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今天,我们又将学*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利用本组前几篇学过的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渡到本文的学*)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可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不折不扣、异想天开、生态*衡等。)

  4.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你是怎样归纳出来的?

  《“打扫”森林》可采用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的方法,《人类的老师》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精读研讨,质疑交流

  1.学*第一篇文章《“打扫”森林》。

  (1)默读《“打扫”森林》,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作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并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2)老师和学生共同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流受到的启示。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衡。”

  ① 结合上下文,用画“生物链示意图”的方式理解这句话。

  ② 联系科学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③ 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文本。)

  2.学*第二篇文章《人类的老师》。

  (1)默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下感受。

  重点感受下面两个句子:

  ① “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② “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第一句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举例谈谈这些“优良性能”和前面几种昆虫飞行的联系。

  第二句让学生打开思路: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2)这篇文章带给你什么启示?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的要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

  2.写一段话介绍自己从某种动物、植物的特性中受到的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2、从文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学*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师生共同回顾略读课文的学*方法并再次总结出来。

  4.引导提示学生本文的结构和以往的课文有所不同。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和读音发生变化的字。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想好了与同桌议一议。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把你受到的启示写下来。

  2、学生写启示。念给同学听听。

  3.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学*中继续探究。

  板书设计

  12 大自然的启示

  “打扫”森林 人类的老师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3、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2、难点: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教学安排】

  1、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内容,

  2、用心体会深刻的寓意,学生自主探究,

  3、观察自然、思考生活,联想人生,获得启示,丰富思想

  4、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深化感受与思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散文《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焕发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激励。《夏之绝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生命之美是瞬间的,脆弱的,只有我们让自己浮躁的心*静下来,关注大自然,才能发现美,才能体会到生活之美。《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诗中的物候》告诉我们,古人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悟出了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还能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一下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看看一个外国人又从大自然获得了那些启示。

  (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铺垫。利用本单元的前几篇学过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度到本文的学*。)

  1、整体感知,读中说品

  ㈠初读文章

  ⑴检查预*,梳理字词

  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⑶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

  要求: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语言通顺,意思连贯。

  (学生初读课文,读出感情,说出大意,加强对文本的理解的力度,为下一步打好基础。教师不讲,学生自己去读,在听读中感知文本的内容,完成自主学*文本,自主诵读,自主吸纳文中的营养。学生说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促使学生提高吸纳的效率,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的学*的主体地位。)

  ㈡再读文章,读中说品析

  ⑴学*跳读文章,寻找自己感受最好的或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品读。

  要求:读也语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运用朗读的技巧。

  ⑵学生交流,说出朗读的方法与原因,教师点评。

  要求:可以说整个语段的语气语调的特点,也可以说一句话中的一个或几个词的读法。

  (这个板块意在引导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领悟,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朗读探究中,自主地领悟文本的内涵。读中品,品中读,真正达到学生在听读中领悟文本的目的。)

  2、问题探究,质疑解难,加深认识,品中说悟。

  ⑴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物象,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⑵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⑶本文的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探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的特点?

  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

  (方法:全班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进行研讨,要求用把理解的意思写下来。)

  过程:第一步。学生自读,小组探究交流

  第二步。小组间交流。

  第三步。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形成对文本解读中问题共识。

  (这一板块主要的目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自主、合作、探究,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主旨。提出的问题,为的是加深对内容主题的理解。通过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在相互交流中,提高理解力,在相互的质疑中,提高分析力,在相互对话中,提高表达能力。养成读书能深入思考的良好的*惯。)

  第二课时

  3、品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深刻哲理。悟是说品。

  ⑴学生自由选择品味点或是难点,进行朗读。

  ⑵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出自己的疑点。学生答疑,教师点拨。

  教情设想:几个精辟的句子理解。

  ①人生要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而事实上人生的风雨是时刻存在着的,就像人生如流云,时刻变化。在文中找出写云变化的句子?在文中找出写人心、命运变化的句子?

  明确:云,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白白淡淡、高高低低,时刻溃散崩离,时刻瞬间组合,各有不同。人的心、命运:明明暗暗、各式各样、分分秒秒、变幻莫测,人生如流云。

  ②人生变幻,悲喜交加,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学生讨论明确:得意淡然,失意夷然。每个人都要拥有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必可体会出那漫长人生中的无穷情趣。

  ③声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揭示了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人生要经历崇山峻岭般的起起伏伏,经历风吹雨打,要振作精神,克服困难,继续奔向前程,在那山的那一头,永远有着我们的希望。这也便是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启示。

  (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的培养学生从不同有角度去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文章的语言优美与深刻的内涵。体会文章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的特点,从语言品味这个角度去把握作者思维,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目的。)

  4、观察大自然,结合生活,展开联想。读写结合,训练能力,拓展思维。

  ⑴你从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悟中,感受到作者是怎么一个人?我们应该对待生活?

  ⑵你还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探讨与交流。

  (本教学板块目的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课文的深刻思想启发学生对生活细心地去观察每一件小事,深入的认识。立足学生的个性的感受,从课本走向课外,学会关注自然与生活的细节,让学生在读书中学做人,在生活中学做人,在自醒自悟中成长。)

  5、教师小结

  6、布置作业

  我们身边的自然变化,试着也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中领悟到什么启示,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表达出来?题目自拟,

  教师的点拨:

  你看过山吗?山是伟大壮阔的。你看过海吗?海是宽广无边的。一片偶然飘落你手中的落叶能让你想到什么?是它过去曾拥有的历史?是它来自何方?还是依*在枝头上的岁月中所看见的大大小小的、数也数不清的人人事事?

  我一直认为,人生在大自然中领悟很多,难道不觉得大自然的一切代表着人的压力、失意、竞争以及喜乐悲愁吗?好,就拿月亮来说,月圆月缺这种自然的现象,常常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就表现了为生存而合作互助。看过独自生活的蜜蜂吗?他们讲求的是团结、分工的精神。

  大自然还带给我岁月匆匆,务必要珍惜光阴的启示。你看过那日出和日落,仿佛刚刚旭日东升,转眼间却是星月稀疏。夜来香绽放了,又萎谢了,若是说,落花、残叶曾代表着一个个绚丽的生命,那么,它实在太短促了。花蕾初生的光彩转眼间化为死寂的干枯,蝶儿在夏季热闹以后,也会僵死在花儿的冷香里!虽然,它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写下最美好的历史,这不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吗?

  生命虽然短促,但若能使它放出色彩,但可称之永恒,是吗?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2、从文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学*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师生共同回顾略读课文的学*方法并再次总结出来。

  4.引导提示学生本文的结构和以往的课文有所不同。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和读音发生变化的字。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想好了与同桌议一议。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把你受到的启示写下来。

  2、学生写启示。念给同学听听。

  3.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学*中继续探究。

  板书设计

  12 大自然的启示

  “打扫”森林 人类的老师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准备】

  生字卡,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来学*呢?

  (围绕阅读提示讨论学*,可结合搜集的资料学*,甚至互读、互问均可。)

  二、自主学*

  1、同桌互相抽认生字词和课文,要求读熟课文。

  2、小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代表交流学*情况。

  三、重点学*,交流感受

  1、出示三个重点句,请生按自己的学*方法理解这三个句子,谈感受。

  ⑴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衡。

  ⑵ 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⑶ 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小组合作学*,结合搜集的资料和课文内容理解。

  3、交流从这三句话受到的启发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

  1、请生交流搜集到的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2、进行综合性课外学*“大自然的启示”。

  五、总结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3、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4、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2、难点: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安排

  1、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内容

  2、用心体会深刻的寓意,学生自主探究

  3、观察自然、思考生活,联想人生,获得启示,丰富思想

  4、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深化感受与思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 过程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今天我们又将学*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4、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看看老师写对了吗?(“打扫森林”未加引号。)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生态*衡。)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结合课件理解“流线型”。)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谈谈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了哪些启发?你想发明什么?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通过阅读教学进行训练。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阅读方法,掌握表达规律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通过品读各类文章作品来学*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教学活动,核心是教师教学生学会阅读,达到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水*的高低。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如何设计与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5)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2、通过课文知道知识不仅存在于书本中,也存在于大自然中,懂得要善于观察、了解、研究大自然。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理解重点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提问: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鱼儿都露出水面,这种现象通常会告诉人们什么?(指名回答自己熟知的大自然的文字)

  2、同学们,大自然的文字是新奇的、有趣的。这节课我们来学*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书)

  3、作者伊林简介(伊林是前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他创作了《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科学文艺著作,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伊林的文笔流畅优美,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他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讲述科学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这种文字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我们可将大自然这本书可分为两个分册。下面,请大家依据课文给分册取书名并编写目录,让我们共同尝试编书的滋味,好吗?明确:我们可以将这两本分册,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神奇的天书的目录有星、云;有趣的地书的目录有石灰石、花岗岩。(板书)

  3、根据你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说说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三、研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句。说说自己的体会。(让学生感知文字的作用)

  2、指名朗读二、三句。回忆所学的《石头记》和联系生活进行体会。

  四、探究“神奇的.天书”,研读第2自然段

  1、齐读。思考:水手是怎样读“天书”上的文字的?读懂“天书”上文字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2、出示:“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

  罗盘是古代人们辨别方向的器物,有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即使没有罗盘,也不会迷失方向呢!用上这个关联词,让我们明白了看星星的意义。(板书:辨别方向)

  3、用“即使……也……”说一句话。

  4、课文告诉我们,水手们是怎样看星星辨别方向的?

  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

  5、(多媒体出示)完成填空(大自然是一本书,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写在,告诉我们)

  6、生自由交流。水手们朝天望望,就可以辨别方向了,他们生来具有如此能耐吗?(他们游历了五湖四海,观察了无数星相,才总结出了经验的!如果我们像水手一样多走一走、看一看的话,也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五、探究“神奇的天书”,研读第3自然段

  1、正如作者所说: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可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还远远不止这些呢,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一看你读懂了什么?

  2、注意“砧”的读音;什么叫铁砧?(砧:锤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称为“砧”,我们*时切菜用的砧板。那么铁砧就是砸钢铁材料时用的铁制成的叫铁砧)(出示铁砧图)

  3、用波浪线划出描写砧状云样子的语句,说说这是什么句。

  4、先让学生自由交流,你读后有什么收获?(出示砧状云;板书:云可以预报气象)

  5、大自然留在天上的文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这部“天书”,你发现“天书”的特点是什么?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妙无穷,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知道,大自然也是一本书,它也有自己的文字,读懂它的文字,对于我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认识世界很有意义。通过学*我们知道大自然这本书分天上和地上两册,上册叫《神奇的天书》,下册叫《有趣的地书》。(多媒体出示)

  2、回忆体会“天书”的神奇。

  二、研读“有趣的地书”

  1、阅读天空的这本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我们脚底下的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脚下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么认识他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学*。

  2、小组比赛朗读4、5、6自然段。

  3、根据第5自然段完成填空。(大自然是一本书,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写在,告诉我们)(板书:地质变化)

  4、提问:第6自然段告诉我们,脚下的文字还有什么意义?这是一块怎样的花岗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出示花岗岩图片)

  5、同样是石头,这块花岗石又是怎么来的?找出句子中的动词。(搬爬带走)

  6、冰块是一下子把花岗石搬来的吗?你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爬)

  7、(出示冰川的材料)体会一个“爬”字,写出速度之慢,可看出(板书:地质的变迁)

  8、同样是介绍地上的石头,作者的叙述重点却不一样。第五自然段,强调人们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了解地质变化中的“变”——海洋变陆地(城市);第六自然段,着重告诉我们地质变化中的“迁”——远古时代,从寒冷的冰川变迁而来。大自然的文字真奇妙。

  9、小组讨论:你在生活中还认识那些“大自然的文字”?你知道的哪些谚语中包含了“大自然的语言”?

  三、学*的最后一段

  1、齐读。提问:要想了解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我们有哪些途径去了解呢?

  2、指名回答,师小结。(多媒体出示)

  3、总结:我们前面所学的两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同学们,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就才能更好的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懂大自然这本很厚的书,感受自然的无穷奥妙。

  4、大自然的文字还有很多很多,大自然这本书告诉我们很多有意义的知识,下面来考考大家。(多媒体出示题目)

  5、认真思考,我们除了读出科学识外,还能读出什么做人的道理?

  6、大自然如此神秘,如此美妙。我多想成为一片春泥,呵护你们这些幼苗的成长啊。同学们肯定也有想成为大自然一员的梦想吧,来说说你的梦想。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两节课你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

  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介绍一种你所认识的“大自然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

  24、大自然的文字。

  石灰石花岗石告诉人们地质的变迁。

  七、教学反思

  我们知道,每篇课文都有它的思想性,《大自然的文字》这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它生动地告诉我们大自然中那些看似*常的事物,*凡的现象,都可以让我们推测过去,预知未来,增加对自然的认识,并通过了解其规律,并遵循和利用好这些规律。所以,在教学中,我时时提醒同学们,在学*书本知识的同时,要多用心去观察自然,总会有所收获的。如此挖掘,使学生对文本的教益领悟于心。同时,因为本文内容浅显,易理解,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想尽量在语言训练上下功夫。利用理解文意的机会,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特别是在拓展环节让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成果,培养他们合作能力、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方面都完成得不错。根据我们班同学的理解能力,我认为“冰是如何把花岗岩搬到森林里去的”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描述这部内容的动词,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经过层层深入,发挥想象,绝大部分同学理解了这方面的内容,使难点得以突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如意的地方:

  1、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只有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同时,作为教师,也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要为学生的学*指明道路,特别是在学生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更要有耐心,巧妙地化解学生遇到的难点,让学生充分体验学生成功的乐趣。这是一篇科普性很强的文章,在拓展中也要提醒和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科学性。

  2、好的评价语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在这课当中我做得不够好。在让学生展示成果时,学生们的表现都不错,我却没有及时进行表扬。

  3、没有做到联系课文,让学生了解科普小品文的写作方法。

  4、结合整个单元的安排意图,在教学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可联系前面两首古诗中阐发的道理及“学与问”的关系引起学生对学*的重新审视,从而把对“学*”一词的认识再提高一个层次。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引导不够好。

  回顾本文教学,基本完成教学预设,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找出了缘由,希望以后的教学能延续本次教学的可取之处,改正本次教学的不到之处,以使自己的教学水*获得不断提高。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授课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知识铺垫

  读民谚,理解句意。

  思考:人民群众的智慧从何而来?

  二、导入课题

  1、板书“文字”。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

  2、揭示课题: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书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却与我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书)

  3、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

  二、自学课文。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

  2、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哪本书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指的是什么?请大家速读课文,回答这两个问题。(明确:大自然好像一部书,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书中的星、云、鸟、石等物。)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铁砧 星座 罗盘……

  3、说说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哪本书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指的是什么?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耸”的写法。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听写生词

  二、精读课文,深入领会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勾画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3、知识迁移:那么,如何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我想给大家讲讲作者伊林小时候的故事--伊林小时候就对大自然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有时到乡间去,守在蚂蚁窝旁,观察蚂蚁的生活*性,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父亲工厂制造肥皂的过程使小伊林看得入了迷,他把家里的厨房当成实验工厂,居然成功了;他按照书上的配方制作鞋油,用其把皮鞋擦得锃亮,并高兴地欢呼起来“科学胜利了”。当然他也有失败的时候,但这让他懂得了科学试验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的道理。

  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学生讨论交流)

  让我们再看作者是怎么说的,下面我们齐读课文结尾3段,请同学们回答。明确:观察、读书、请教。

  ⑴、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

  ⑵、指名说一说。

  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1、小结课文。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延伸:

  你还懂得哪些大自然的文字?是怎么懂得的?

  怎样才能学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

  3、解释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3

  一、导入新课(从复*旧知入手)

  同学们在一年级第二期时学过一篇专门介绍大自然有关现象的课文,大家回忆一下,课题是什么?主要内容是写什么?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设计示例。主要内容是介绍与农业有关的物候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呢?(简要回答)

  明确:“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或“草木荣枯,候鸟去来”。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与此文类似的课文,叫《大自然的文字》。(板书)

  二、初步了解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默读“自读提示”和本页的注释①后,回答下列问题。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其基本内容,并要求读准下列加重字的字音、理解各词语意思。

  霪(yín)雨 铁砧(zhēn) 漂砾(lì) 毒蕈(xùn)

  勉强:①能力不够还尽力做。②使人做他不愿做的事。③不是甘心情愿的。④牵强、理由不充足。⑤将就、凑合。

  3.继续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明确:全文24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认识书面文字的好处,全文的引子。

  第二部分(2—24段):介绍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说明认识它们的作用,认识它们的方法,介绍它们的成因。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4段):承上启下,总说大自然的文字。

  第二层(5—21段):具体介绍大自然文字的特点,成因,认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作用。

  第三层(22--24段):总说认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揣摩、理解重要词语、句子、段落。

  1.“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句中的“文字”和“最厚的书”应该怎样理解才最准确?“好东西”在语意和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字”在本文这个地方不仅是指书面上的文字,它还暗含“大自然的文字”;同样“最厚的书”不只指用纸印刷的书,它还暗指玄妙无比、变化无穷的大自然的这部大书、活书,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设计示例》。“好东西”形象地写出了“文字”这种特殊物体是人们学*知识、认识事物的一种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这样写,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现得更生动、形象。

  2,在介绍星星这种文字时,作者这样写道: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电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此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本句意在说明光认识书面文字还不行,在这种没有书面文字指示的情况下,人们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须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好大自然这部书。作者用浅显、通俗的事例委婉地说明了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重要性。

  3.“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这句说明了什么?用了怎样的方法说明?有什么好处?

  明确:本句说明了这些候鸟的来去,就是大自然中的文字,这些“文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作者用拟人的方法来说明,使说明对象更生动、更形象,巧妙地说明了这些文字起了帮助人们“识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之与科学性有机地融合。

  4.第14段中有这样一句“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这声音是什么声音?

  明确:成群的鸟的叫声。

  5.读了第二部分第二层后,你们知道石灰石和漂砾是怎样形成的吗?

  (答案详见课文)

  6.既然大自然的文字是如此生动有趣,认识它们又有如此重要意义,那怎样认识它们?

  (答案详见课文,学生还可尽情发挥。)

  四、小结

  提纲:

  1.本文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2.认识这些文字有什么好处?

  3.怎样去认识这些文字?

  以上是本文学完后必须了解的内容,学了本文和《大自然的语言》以后,同学们应该多观察、多请教走进大自然,不仅仅只领略其风光,更要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长大了去多多研究大自然,破译大自然的玄妙,从而让它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五、练*

  (见课后,也可另外布置些任务)

  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设计示例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初读破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品读、美读,赏析语言,理解重点。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研究自然、利用自然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祖国大好河山风光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情。

  二、介绍作者:

  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在你周围的事物》《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三、字词:

  淫 雨 铁 砧 漂 砾 毒 蕈

  四、介绍伊林作品特点:

  内容丰富 文笔流畅 深入浅出 回味无穷

  五、串讲课文:主要内容:

  ⑴说明书本上的文字及其作用,引出大自然的文字

  ⑵介绍了几种大自然的文字,说明其中蕴含的知识和生活的智慧。

  ⑶学会大自然文字的方法及意义。

  结构形式:

  总——分——总 结构清晰 详略得当

  说明方法:

  打比方 分类别 举例子

  写作特点:

  1.语言生动浅显,明白如话

  2.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

  3.说明与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

  4.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六、作 业

  1、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大自然的文字。

  2、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 《生存手册》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文本解析】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性文字作品,它生动形象地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三者融为一体。不仅告诉了我们有关大自然文字的种种,而且重点叙述了辨识这些自然文字的方法和意义。文章浅显生动,通俗易懂,教学时倡导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开启思维、积淀情感,并辅以议的方式,使学生对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本课的教学,既要教育学生从小学*、认识大自然,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志向。

  【设计理念

  本文教学时采用读、议结合的策略:在读中走进文本,在议中升华文本。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课题、读题:

  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新课文。一起读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教师筛选重点问题并出示:

  (1)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

  (2)文中提到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3)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样认识它们?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老师发现有些词很难读,我们一起来读好它们。

  出示:耸立铁砧

  预兆小熊星座

  3、三座大山,你能搬掉几座?告诉大家,你知道了哪个问题的答案?

  解决问题一:

  a出示、指导读: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b评:大自然的文字有两种,有像星星一样在天上的文字,也有像小石子一样在脚下的文字。作者在一开始就提出了观点。

  解决问题二:

  生:文中提到的大自然的文字有:星、云、石。

  师:(板书“星”、“云”、“石”)作者举了这么多例子来说明大自然的文字呢!

  4、聚焦重点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搬掉这第三座大山——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样认识它们?

  三、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2—6自然段,想一想: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水手、飞行员等懂大自然文字的人们,是怎样来认识它们的?划划相关句子,写写体会。(出示要求)

  2、交流。

  (1)认识“天上的文字”——星星

  ⅰ谈意义:

  生:认识天上的星星,可以辨别方向。(学生自由交流)

  师相机出示:“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

  评:罗盘是古代人们辨别方向的器物,有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即使没有罗盘,也不会迷失方向呢!用上这个关联词,让我们明白了星星的意义。(相机板书:辨别方向)

  指导朗读。

  谁也想用“即使……也……”说一句话?

  ⅱ师:课文告诉我们,水手是怎样认识星星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谈体会)(出示)

  师:多么聪明的水手呀,我们一起读出他们的智慧!

  ⅲ师:水手们朝天望望,就可以辨别方向了,他们生来具有如此能耐吗?

  生交流。

  师:他们游历了五湖四海,观察了无数星相,才总结出了经验!如果我们像水手一样多走一走、看一看的话,也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板书:走一走、看一看)

  (2)认识“天上的文字”——云

  ⅰ生: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认识它可以避免把飞机毁掉。(板书:观察气象)

  课文怎么形容“砧状云”的?

  师:云山似铁砧,多么形象!想亲眼瞧瞧吗?(出示“砧状云”图片。)

  出示: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

  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来表现。

  引读:聪明的飞行员知道——

  出示、齐读: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师:天上砧状云,地下雨淋淋。智慧的飞行员们也是通过自己的观察、积累,才懂得这个道理。

  ⅱ勤劳的农民在耕作中积累着智慧,“看云识天气”早已是他们的*惯。送几条谚语给大家,仔细读读,品味一下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出示、自读、说说理解、齐读: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ⅲ大自然留在天上的文字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师:天空的使者——鸟,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大雁南飞,告诉我们“春天再见”;燕子低飞,雨滴就要来临了。

  (3)认识“地上的文字”——石头

  ⅰ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我们脚底下的.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呢!我们继续交流:我们脚下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么认识它们?

  和同桌说说。

  ⅱ意义之一:知道石灰石的形成。(板书:石灰石的形成)

  出示:石灰石图片。

  自定义动画:普通人认为。

  (学生交流)懂大自然的文字的人知道。(教师强调“由贝壳造成”)

  评:现在的建筑工地(画面出示),竟是曾经的汪洋(出示画面),真是沧海桑田!(齐读)

  ⅲ第六自然段告诉我们,脚下的文字还有什么意义?

  意义之二:明白花岗石的到来。(板书:花岗石的到来)

  出示:花岗石图片。自定义动画:普通人的疑问是:?

  出示、指导朗读: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

  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

  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

  引读: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会说——

  出示: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

  你是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吗?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材料:冰川是由积雪演化成的、能自行运动的巨大冰体。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把它携带的碎屑物转移到他处。冰川搬运的物质称为冰运物。冰川搬运能力很大,可将粒径10~20米以上的巨大岩块搬走。

  出示图片:这就是流动的冰川。

  师:它一下子就把花岗岩搬来了?我帮同学们提问了。

  生交流。

  师:怪不得,作者用了个“爬”字写出速度之慢。花岗岩“爬”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有森林呢!

  指导朗读。

  ⅳ大家俨然都是懂大自然文字的人了,你们怎么知道这么多呀?

  师:看来,认真的学一学、问一问也是认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板书:学一学问一问)

  3、总结:不知不觉,这第三座大山已被我们移掉了!通过读作者举的这些例子,我们明白了大自然文字的意义、掌握了认识它们的方法。就像作者所说,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出示、齐读: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从小就应当到树林里或者田野上走走,注意观察。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再到书里去寻找,看那里有没有解释。你还应该去请教有学问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

  四、布置作业

  1、(1)(相机处理)大自然还有很多文字、很多无声的语言,听一听下面的现代诗句,或许你会有启迪:(出示、音乐)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2)听了朱老师的读,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2、课后,请大家思考: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懂得哪些大自然的文字?是怎么懂得的?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6)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设计菁选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秘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设计1

  课题:《大自然的秘密》《大自然的秘密》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2、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3、学*读书的方法。

  4、积累踯躅、伫立、颓丧、寂然、突兀、等词语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

  1、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2、学*读书的方法。

  3、了解大自然的秘密。

  4、了解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能力目标:

  1、了解文章的线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情感态度: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

  2、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

  3、学*读书的方法。

  4、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厄瓜多尔的加拉巴哥岛去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读读课题,注意秘密的“密”字下面部分是个山字。在你的头脑中浮现出什么问题?(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二、请你读读课文,想一想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如果你发现了,请举手示意我。

  教读书方法:课文中有些地方,可以一带而过,有的地方要反复读,反复琢磨,可以将体会标注在书中相应的空白处。(海龟是有自己的生存办法的)

  1、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投这句话。如果把探出换别的词,可以怎么说? (伸、露)比较为什么此处用探?(探有试探、小心的意思。而伸和露则没有)

  2、那只先出来的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了解了大自然的秘密之后,这个问题我们搞清楚了,是不是这篇文章我们就学懂了?(没有)

  三、除了写海龟,还写了我们呢!读读文章,看你读懂什么了。

  1、观察xx紧张xx震惊xxx悲叹

  2、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变化?再读读文章体会。如果你认为理解有困难,可以向周围的同学求助。共同研究研究。

  1)紧张:啄,幼龟小心,太弱小了。大小海龟对比图片。嘲鹰是突兀而来的,幼龟没想到它的致命的天敌会来。这一啄,很可能要了幼龟的命。怎能不紧张?

  指名读我们焦急的心情。

  2)震惊:成群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师引:多少只?(成百上千)怎么出来的?(鱼贯而出)此时从巢到海边有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挡,没有任何保护。出示图片:看到成群的海龟争先恐后地向大海爬去,你们快告诉它们你们想说的话。

  师:是啊,小海龟们快回去呀,你们的侦察兵是我们把它送入大海的,这里太危险了,看呀,你们的天敌来了。读读这里的句子,应该怎么读。

  出示: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3)悲叹:这时,几十只幼龟成了嘲鹰、海鸥、鲣鸟的口中食。再读这句想象当时海滩上是怎样一种景象?

  学生想象描绘。

  师:这种场面真是惨不忍睹啊,太残酷了,所以我们有了这样的悲叹:

  投:“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再读:投:向导xxxx地说:“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四、课文学到这儿,我们是不是真正把这篇文章学懂了呢?

  课文题目是“大自然的秘密”,可为什么还要写人,这人与大自然的秘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再读全文。

  生:本来小海龟有自己生存的本领,可人类偏偏要用自己所谓的聪明去干涉,结果好心办了坏事。

  生: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是说大自然中的动物都有其躲避灾难的本能,人类要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与动物们共同生存,不可人为地破坏改变环境,不要人为地干涉动物的行动。不要替动物安排什么。

  那好,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应该怎么说

  投:人是万物之灵。如果xxxxxxx,那么xxxxxxxx。

  五、延伸运用

  同学们,我曾听说有段时间,许多媒体报道了杭州淳安县松林虫害的新闻。松树的叶子几天就被吃光了,并且发现大片片的松树死亡,罪魁祸首是松毛虫。这种情况,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想想用什么办法解决。

  打药:引发争议行不行xxx好心办坏事。

  人工捕捉。,养一些吃松毛虫的鸟。

  同学们,大自然是个奇妙的世界,还有很多大自然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揭开,有时间,同学们多读一读这方面的书,对大自然多了解一分,所得的益处就可能是不可估量的。

  板书:

  大自然的秘密 幼龟:“侦察兵” 生存方式

  人:万物之灵 走向反面

  教后记:

  大自然的秘密》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我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按照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结构进行教学。学生的潜心会文、自悟、自得和老师的'相机点拨,适时指导,和谐统一。

  我觉得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学生自由辩论。联系上下文,谈谈对向导的看法。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时间非常充分。学生们敢于大胆发言,课堂上出现了争辩的场面。有的同学认为向导做的对。以次来让这些旅行者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的同学说向导做的不对。不能以牺牲几十只幼龟的生命为代价来让人们觉醒。还有的同学认为向导的做法既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上一番唇枪舌战,难分高下。也博得了听课老师的阵阵笑声。

  本节课在设计上有欠妥之处。导入新课时,我引导学生学生说出了都知道大自然的哪些秘密。如果把这一环节放在学完课之后,效果会更好些。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学生会更加深刻理解动物有生存之道,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如果自作聪明到干涉动物的行动,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的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由其生存之道和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分析能力,因此在课堂上的一些问题,学生们有能力解决好,尤其我们学生来自农村,对大自然更有独特的感情,所以对此课文的学*热情很高,他们更是渴望通过课文的学*来深入了解大自然万物的神奇。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2、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

  2、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3、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动物不同生存规律的资料或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厄瓜多尔的加拉巴哥岛去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秘密。(板书课题:大自然的秘密)

  二、精读课文

  (1)细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师: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幼龟“侦察兵”侦察、观望、试探的句子。

  生: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用的准确生动?

  生:“探”字用的好,它形象的写出了幼龟试探、小心翼翼的样子。

  生:“欲出而止”用的好,他写出了幼龟小心翼翼的样子。

  生:正当幼龟踯躅不前时,一只嘲鹰突兀而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

  师:险啊!面对此情景,大家又是如何表现的?

  生:“紧张”,因为嘲鹰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看到此情景我们心情十分紧张。

  生:“向导”“冷淡”,却极不情愿地抱起幼龟,把它引向大海。

  师:我们本来做了一件帮助幼龟的好事,可是接下来的事却使大家感到……?

  生:极为“震惊”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

  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

  生: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他便会返回龟巢。现在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师:多少只?(成百上千)怎么出来的?(鱼贯而出)

  师:我们帮助幼龟入海为什么文中却写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生:“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可悲!几十只幼龟成了嘲鹰、海鸥、鲣鸟的口中食。

  师:再读这句,想象当时海滩上是怎样一种景象?

  学生想象描绘……

  师:这种场面真是惨不忍睹啊,太残酷了,所以我们有了这样的悲叹:

  出示:“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齐读:“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三、揭示课题、深入领悟中心。

  师:课文学到这儿,我们是不是真正把这篇文章学懂了呢?课文题目是“大自然的秘密”,可为什么还要写人,这人与大自然的秘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再读全文。

  生:本来小海龟有自己生存的本领,可人类偏偏要用自己所谓的聪明去干涉,结果好心办了坏事。

  生: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是说大自然中的动物都有其躲避灾难的本能,人类要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与动物们共同生存,不可人为地破坏改变环境,不要人为地干涉动物的行动。不要替动物安排什么。

  师:大家说得真好,(出示)大自然的万物都有其生存规律,人类要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与动物们共同生存,不可人为地破坏和改变自然环境,不要人为地干涉动物的'行动,不要伤害动物,不能自作聪明地用人类的思维、人类的生存方式去替动物安排生活否则只会“走向反面”

  师:齐读最后一段。

  四、延伸运用

  最*田鼠成灾,它们啃食粮食、蔬菜……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这种情况,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想想用什么办法解决。

  生:猫头鹰。

  生:放鼠药。

  生:蛇。

  生:放夹子。

  师:那一种方法最好呢?学完这一课我们就有答案了。

  结语: 同学们,大自然真是个奇妙的世界,还有很多大自然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揭开,有时间,同学们多读一读这方面的书,对大自然多了解一分,今后我们一定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板书:

  人为救一只小海龟

  要遵循

  大自然的秘密 成百上千的小海龟错误爬出 大自然的规律

  很多成了食肉鸟的美餐:

  我觉得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学生自由发言。能联系上下文,谈对向导的看法,谈大家的表现。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时间非常充分。学生们敢于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本节课有欠妥之处。教学最后一环节时要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来说明人类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与动物们共同生存,学生会更加深刻理解动物有生存之道,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如果自作聪明到干涉动物的行为。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2、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3、学*读书的方法。

  4、积累踯躅、伫立、颓丧、寂然、突兀、等词语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

  1、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2、学*读书的方法。

  3、了解大自然的秘密。

  4、了解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能力目标:

  1、了解文章的线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情感态度: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

  2、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

  3、学*读书的方法。

  4、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厄瓜多尔的加拉巴哥岛去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读读课题,注意秘密的“密”字下面部分是个山字。在你的头脑中浮现出什么问题?(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二、请你读读课文,想一想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如果你发现了,请举手示意我。

  教读书方法:课文中有些地方,可以一带而过,有的地方要反复读,反复琢磨,可以将体会标注在书中相应的空白处。

  (海龟是有自己的生存办法的)

  1、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投这句话。如果把探出换别的'词,可以怎么说? (伸、露)比较为什么此处用“探”?(探有试探、小心的意思。而伸和露则没有)

  2、那只先出来的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了解了大自然的秘密之后,这个问题我们搞清楚了,是不是这篇文章我们就学懂了?(没有)

  三、除了写海龟,还写了我们呢!读读文章,看你读懂什么了。

  1、 观察——紧张——震惊——悲叹

  2、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变化?再读读文章体会。如果你认为理解有困难,可以向周围的同学求助。共同研究研究。

  1)紧张:啄,幼龟小心,太弱小了。大小海龟对比图片。

  嘲鹰是突兀而来的,幼龟没想到它的致命的天敌会来。这一啄,很可能要了幼龟的命。

  怎能不紧张? 指名读我们焦急的心情。

  追问:此时导游的态度是怎样的?(若无其事)你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导游为什么要这样呢?(若无其事:好象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因为导游知道这是自然界之道。)

  2) 震惊:成群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

  师引:多少只?(成百上千)怎么出来的?(鱼贯而出)此时从巢到海边有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挡,没有任何保护。

  出示图片:看到成群的海龟争先恐后地向大海爬去,你们快告诉它们你们想说的话。

  师:是啊,小海龟们快回去呀,你们的侦察兵是我们把它送入大海的,这里太危险了,看呀,你们的天敌来了。

  读读这里的句子,应该怎么读.

  出示: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天啊,”我听见背后的有人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3)悲叹:这时,几十只幼龟成了嘲鹰、海鸥、鲣鸟的口中食。

  再读这句想象当时海滩上是怎样一种景象?

  学生想象描绘。

  师:这种场面真是惨不忍睹啊,太残酷了,所以我们有了这样的悲叹:

  投:“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再读:投:向导xxx地说:“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4)课文中,哪一句话体现了文章的中心?(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5)你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干涉(虽然有时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

  6)你知道这种方法叫什么吗?(篇末点题)

  7)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可以举出充分事例的基础上,得出一个公认的道理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也可以让读者对文章所要揭示的中心更加深刻。)8)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应该怎么说

  投:人是万物之灵。如果xxxxxxx,那么xxxxxxx。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呢?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不能自以为是,要听取别人的劝告,不要等造成了后果,才开始后悔、难过,那样也是于事无补的。

  做事情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是不以人为的因素而改变的。)

  2、在你身边,有发现类似的情况吗?请你举例说说。

  同学们,我曾听说有段时间,许多媒体报道了杭州淳安县松林虫害的新闻。松树的叶子几天就被吃光了,并且发现大片片的松树

  死亡,罪魁祸首是松毛虫。这种情况,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想想用什么办法解决。

  打药:引发争议行不行——好心办坏事。人工捕捉.,养一些吃松毛虫的鸟。(小鸡破壳,《 苗助长》等)

  同学们,大自然是个奇妙的世界,还有很多大自然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揭开,有时间,同学们多读一读这方面的书,对大自然多

  了解一分,所得的益处就可能是不可估量的。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词语。

  2、写一篇关于本课或他人与自然的故事的读后感。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设计4

  教学任务:

  1,抓住小海龟离巢奔向大海的过程,分析理解本课揭示的大自然的秘密,体会作者最后的感叹的内涵。

  2,感受作者爱护动物,保护动物之情,并懂得只有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才能更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大自然的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懂幼龟离巢奔向大海的过程,理解揭示的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教学难点:对文章最后作者感叹句子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们时刻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你了解大自然吗 你知道大自然的一些秘密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秘密一文。板题,生质疑。带着问题看课文,找出答案。

  按预*任务预*课文,师检查。

  1,读一读

  向导 巢穴 嘲鹰 踯躅不前 突兀而来 若无其事

  颓丧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2,本文介绍的是 和 的`冲突。

  3,分大段。

  4,交流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文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冲突,那么他们和大自然有什么秘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进一步研究。

  学*探究。

  快速看第1部分,找出我们的目的地和任务分别是什么

  阅读第2部分,思考:

  在去的路上,作者听到了什么

  之后,作者发现了什么 是什么反应 而向导是什么反应

  之后,作者又做了什么 极不情愿可体会出什么

  为什么说作者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你有什么感想对向导和作者及同伴说

  回顾这一部分,你觉得作者描写的哪个场面很生动,很紧张,有感情的读给大家。

  默读课文最后两段,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了本文,你还有哪儿不懂 发表我的视角。

  堂堂清检查:

  大自然的秘密指什么 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秘密

  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含义是什么 举例说说。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设计5

  一、说教材

  《大自然的秘密》这篇课文是12册五单元《冲突》的一篇主体阅读课文,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和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学*兴趣浓厚,能运用个性化的阅读方式,来理解感悟作者的独特感受,并且有收集整理阅读材料的能力。本课的词句,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的难度,需要学生具有联系上下文以及实际思考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此项技能的有效契机。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大自然的秘密,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课文,我要懂得: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干涉(有时可能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五、说教学准备:

  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大自然有很多秘密,死海不死、猪笼草捉虫、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今天,我们再来学*关于大自然的一篇文章《大自然的秘密》。

  (二)出示学*目标

  (三)复*生字词语。

  1、昨天,我让大家预*了这篇课文,这些词语你能正确的读下来吗?巢穴、伫立、佳肴、颓丧、踯躅不前、鱼贯而出、愚不可及、突兀而来、若无其事争先恐后、接群而出,饱餐一顿、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2、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将不会写的词语在练*本上写一些。

  (四)介绍背景知识,在书上进行勾画。

  (五)自学质疑。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两人讨论,提出问题

  3、全班交流预设问题:

  (1)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秘密是指生存之道和躲避灾难的本能。

  (2)向导的冷淡遭来同伴们见死不救的议论,他们都议论些什么?

  (3)此刻,他们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只知道:小龟轻,体形小,嘲鹰庞大,小龟会被嘲鹰吃掉,小龟的目的是离巢去大海,如果被伤害,目地就达不到了。不知道:向导的话的含义,所以不理解向导,不懂得自然界的规律。

  (4)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5)我们的情绪变化是怎样的?观察紧张震惊悲叹

  (六)拓展。

  1、此时此刻,你深深地懂得了什么?

  【我懂得了人不能自作聪明,不然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我知道大自然有大自然的规律,我们不能随便地去破坏大自然的规律】 【我明白了我们人类不能自作聪明,不然可能好心做成坏事。】 【我们要多了解大自然,这样才不会做错事。】从中我们也知道了大自然的秘密指的是自然规律,

  2、课件出示:句子

  3、拓展练*

  (1)请个别同学上来在一体机上书写。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练*本上写。

  (2)在练*本上任意选一个写

  4、全班交流。

  七、教师总结。

  板书:大自然的秘密;救害

  冲突:人龟鸟

  结果:事与愿违

  启示: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尊重自然,遵循规律,和谐共处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2、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秘密》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冲突》中的课文。文章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上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潮如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其生存之道和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

  1、通过预*,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学*目标。

  二、学*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2、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三、品读课文

  1、文中“大自然的秘密”指的是什么?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画出来,在旁边简单批注。

  2、交流:

  句子1: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如果把探出换别的词,可以怎么说?(伸、露)比较为什么此处用探?(探有试探、小心的意思。而伸和露则没有)

  句子2:那只先出来的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了解了大自然的秘密之后,这个问题我们搞清楚了,是不是这篇文章我们就学懂了?(没有)

  四、除了写海龟,还写了我们呢!读读文章,看你读懂什么了。

  1、观察___紧张____震惊_____悲叹

  2、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变化?再读读文章体会。如果你认为理解有困难,可以向周围的同学求助。共同研究研究。

  1)紧张:啄,幼龟小心,太弱小了。大小海龟对比图片。嘲鹰是突兀而来的,幼龟没想到它的致命的天敌会来。这一啄,很可能要了幼龟的命。怎能不紧张?指名读我们焦急的心情。

  2)震惊:成群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师引:多少只?(成百上千)怎么出来的?(鱼贯而出)此时从巢到海边有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挡,没有任何保护。出示图片:看到成群的海龟争先恐后地向大海爬去,你们快告诉它们你们想说的话。

  师:是啊,小海龟们快回去呀,你们的侦察兵是我们把它送入大海的,这里太危险了,看呀,你们的天敌来了。读读这里的句子,应该怎么读。

  出示: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3)悲叹:这时,几十只幼龟成了嘲鹰、海鸥、鲣鸟的口中食。再读这句想象当时海滩上是怎样一种景象?学生想象说一说。

  师:这种场面真是惨不忍睹啊,太残酷了,所以我们有了这样的悲叹:

  投:“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再读:向导_______地说:“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3、(生读12自然段),在这里,只是向导发出了这样的悲叹吗?还有谁?他们会在心里默默悲叹什么?(生汇报)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设计7

  教学任务:

  1、抓住小海龟离巢奔向大海的过程,分析理解本课揭示的大自然的秘密,体会作者最后的感叹的内涵。

  2、感受作者爱护动物,保护动物之情,并懂得只有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才能更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大自然的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懂幼龟离巢奔向大海的.过程,理解揭示的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教学难点:对文章最后作者感叹句子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们时刻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你了解大自然吗?你知道大自然的一些秘密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秘密一文。板题,生质疑。带着问题看课文,找出答案。

  二、按预*任务预*课文,师检查。

  1、读一读

  向导 巢穴 嘲鹰 踯躅不前 突兀而来 若无其事

  颓丧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2、本文介绍的是 和 的冲突。

  3、分大段。

  4、交流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文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冲突,那么他们和大自然有什么秘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进一步研究。

  二、学*探究。

  1、快速看第1部分,找出我们的目的地和任务分别是什么?

  2、阅读第2部分,思考:

  (1)在去的路上,作者听到了什么?

  (2)之后,作者发现了什么?是什么反应?而向导是什么反应?

  (3)之后,作者又做了什么?“极不情愿”可体会出什么?

  (4)为什么说作者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5)你有什么感想对向导和作者及同伴说?

  回顾这一部分,你觉得作者描写的哪个场面很生动,很紧张,有感情的读给大家。

  三、默读课文最后两段,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学了本文,你还有哪儿不懂?发表我的视角。

  五、堂堂清检查:

  1、大自然的秘密指什么?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秘密?

  2、“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含义是什么?举例说说。

  踯躅不前 鱼贯而出 颓丧 造句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

  2、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3、学*读书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幼龟离巢奔向大海的过程,理解揭示的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教学难点:

  对文章最后作者感叹句子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冲突,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会有矛盾、人与家庭之间会有冲突,今天,让我们随美国的伯罗蒙塞尔走进大自然,探索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吧!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边板书,边提示学生注意“秘密”的写法。)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寻找秘密

  小组合作学*: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提示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叙述这个秘密的语句画出来,并作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形成统一意见;

  3.每组的2号同学读找出来的语句,1号进行概括。(海龟是有自己的生存办法的)

  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投这句话。如果把“探出”换别的词,可以怎么说? (伸、露)比较为什么此处用“探”?(探有试探、小心的意思。而伸和露则没有)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如果 它们就会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了解了大自然的秘密之后,这个问题我们搞清楚了,是不是这篇文章我们就学懂了?(没有)

  三、品读课文,解读秘密

  除了写海龟,还写了我们呢!指名读第一段,我们是谁?想干什么? 我们弄明白幼龟是怎样离巢入海了吗?可是在弄明白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因为不懂得绿龟的生存之道,好心办了一件蠢事。

  1、理解蠢事

  出示(比较):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愚不可及”呢?请同学们读读句子说一说。

  书写“愚蠢”都是形声字,愚:心里想的和*常人不同,违背常理。板书“愚” “蠢” 形声兼会意字,春天到了,许多小虫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开始蠕动,如“蠢蠢欲动”,后来由虫子蠕动时笨笨的样子引申出愚笨、笨拙之义。

  读读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后悔与自责。)读——

  2、品读救龟

  现在我们就是那些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了呢?细细读课文3-10自然段,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在旁边写上批注。(生读书,从书中找依据) 学生汇报

  出示: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这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议论。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幼龟,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鹰眼见着到手的美食给抱走,只能颓丧地飞走了。

  若无其事:若(好象)其事(指什么事?)学生汇报

  出示:突然,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鹰突兀而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

  (1)绿龟想些什么?这种想出去又不敢出去就是欲出又止、踯躅不前。

  (2)读这段话

  对于这么危险的事情,向导却是若无其事地回答,哪位向导来读一读。(指导读出感情)

  其他人又有什么看法和举动呢?(人们、向导、龟) 分角色读。

  3、龟群出巢

  (1)在我们的帮助下小绿龟得救了,游向了大海。巢里的绿龟又会怎么样了呢?

  出示:然而,接着发生的事却使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事实很快使我们明白: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现在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巢里的绿龟原来会想些什么?

  (3)让我们用朗读来再现画面。

  4、引读提升

  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几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鹰、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几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一只嘲鹰飞走了,几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板书:救一只 害一群)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课文最后2个小节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因为——(出示) “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7)

——《大自然文字》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大自然文字》教学设计 1

  一、导入

  我们认识了文字,就可以读很厚的书,就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今天我们就走进大自然,继续探索这本无字天书的秘密。

  二、授新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都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

  生汇报,师板书

  星星砧状云石灰石花岗石

  2、学*2――6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想想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1)、星星辨别方向

  “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2)、砧状云雷雨的预兆

  “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

  “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3)、石灰石让人们知道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它是石灰石,是由碎贝壳造成的。大家都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由此可见在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4)、花岗石让人们明白这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

  “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这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根本没有森林。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

  生在学生汇报的同时,相机指导朗读这些句子。

  强调作者写作方法,用拟人或者比喻的方法更能突出文章趣味性。

  3、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生展示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师展示搜集到的小诗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白云飘得高高,

  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蚂蚁忙着搬家,

  出门就要带好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写着:

  春天已到人间。

  大雁集队南飞,

  不就“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写着:

  秋天已在眼前。

  如果你砍倒大树,

  就会把“车轮”发现;

  一年只长一圈,

  计算起来方便。

  如果你捕到大鱼,

  鱼鳞上也有圈圈,

  一圈就是一岁,

  从不把人欺骗。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

  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这是在告诉人们,

  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巨大的“漂砾”,

  搁在温暖的庐山,

  那又在告诉人们,

  这儿曾有寒冷的冰川……

  4、学*第七自然段

  简介作者伊林

  齐读课文,思考作者告诉了我们哪些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方法?

  生汇报师总结

  注意观察到书里寻找请教有学问的人

  再次齐读,感受

  三、拓展延伸

  1、欣赏大自然美丽风光图片

  2、拟写环保小标语

  《大自然文字》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理解大自然的文字指什么?(指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文字”引出课题,导入课文

  1、谈话:师微笑着说:能说说老师脸上的表情是什么?(紧张)有一点。(微笑)、(*稳)、(高兴)。你是我的知音。那你能读出我脸上蕴含的文字吗?(高兴)很高兴见到你们!真不简单,六(2)班同学能从老师的脸上读出蕴含的文字。真了不起!

  2、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印在书本上的文字,写在白纸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既不是写在白纸上和印在书本上的文字。着节课,我们就来学*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书:大自然的文字)(多媒体出示:

  3、伊林简介)

  4、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到底是什么呢?这上面写了什么?这文字指什么?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

  师: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归纳起来就是两个问题,即: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指什么?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

  师:有了问题,我们怎么去寻找答案呢?(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探索。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师:是啊,有很多寻找答案的方式,不过,我们得学会先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师:要想顺利地找到答案,必须得学会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要求:自由读,读正确、流利,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错的地方回过来再读,难读的地方反复读,感兴趣的地方更要多读,当然更赞成同学们边读边划,做记号,甚至写感受。这样读一遍,你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1、学生认真读书。

  2、师:读得很认真,有的同学还在书上做了记号,写了感受。听说,你们昨天预*得可认真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出示:铁砧、星座、罗盘、一绺、汪洋、预兆)

  (1)检查读音(2)交流了解意思(3)师小结:学得认真,预*得也很好。

  三、精读课文,读懂文本

  要求:选择你感兴趣的段落或你喜欢的段落,这回读,可不能光用嘴读,要用脑读,要用心读,要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都明白大自然的文字蕴含了多少学问和知识。

  1、学生试读。

  2、交流讨论。

  生:我最喜欢的段落是:“------”师提醒:我们在边读课文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刚才提出的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出示多媒体:能辨别方向的小熊星座,指看北极星,相机板书:辨别方向。那么大自然这本书的第一页写的是什么呢?(星)师:前几页全是关于“星”的。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出示多媒体,能预兆雷雨的砧状云。相机板书,预兆气象(根据学生要求板书)师:前几页全是关于“云”的,(教师多媒体板书)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出示多媒体:石灰石、理解“------它并不普通。它是石灰石,是有碎贝壳造成的,大家知道贝壳是海洋里的居民------”指导理解“沧海变桑田”相机板书:了解历史沧桑。(教师多媒体板书)师::前几页全是关于“石灰石”的。

  3、拓展延伸: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到了很多。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文字》中充满了智慧,你们看(出示多媒体)这不是大自然的智慧吗?

  多媒体1:阳光照射下的火红的枫树林图。

  师动情说:当很多树叶变黄的时候,枫树却独树一帜,格外地鲜艳,多美哪!(老师还可以提问枫叶为什么变红?花青素显现出来了)望着这枫树林,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生大声背了起来)“停车坐爱枫晚林,霜叶红于二月花。”

  多媒体2:雾凇图

  师:吉林雾凇,琼脂枝玉叶,这真是大自然的奇迹啊1看着它,我又想起了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生齐说),千树万树梨花开。”

  其实,大自然不仅给了我们美好的一面,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什么。

  多媒体3: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断流前的图片)

  师述:巴西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以前一泻千里,看上去山清水秀,而如今却是“形容枯槁,奄奄一息”巴西总统亲自为它举行葬礼。大自然用这种方式理智而智慧地提醒人们(多媒体出示)齐说:“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

  多媒体4:太湖综合治理后的图片

  师:环境变美了,太湖水逐渐清澈,大自然再次智慧地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可不容缓或人人有责------”

  师:这是老师为大自然这本书写上的几页文字。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大自然的文字》又是什么呢?(神奇、力量、一本天书、观察家的眼睛、实践家的腿等)请你找找生活中的事例,再给大自然这本书添上几页精彩的文字。

  4、先用笔在作业本上写写,然后小组交流,如果你写的和别人一样,这说明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人有我无或人无我有,那就要相互分享。

  (1)学生写。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

  (1、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鱼儿都露出水面,看得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就知道马上要下雨了。)

  (2、如果突然之间鸡飞狗跳,能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都知道,可能有一场地震来临。)

  (3、锯开大树,你就能发现树的断面部分有一圈圈的纹路,这就是年轮。有多少年轮,树就有多少树龄。)

  (4、根据河北太行山山崖间有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推断出这一带是远古时代的海滨。)

  (5、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鱼、海藻、海螺的化石。可推断出在远古的时代喜马拉雅山曾是一片海洋。)

  (6、看见正在枯竭的大瀑布,能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知道大自然在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

  (7、------)

  5、再回到课文

  师:同学们真是见多识广,能从大自然中学到很多知识,真不容易,其实,我们明天从书本上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从大自然中学*知识,课文告诉我们要怎样才能学到大自然更多的知识呢?

  (1)学*课文最后一小节。

  (2)指名读最后一小节。相机板书:观察、寻找、请教、认识、学会

  6、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应该多观察、多请教,走进大自然,不仅仅领略其美妙的风光,更要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长大了多研究大自然,破译大自然的玄妙,从而让它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其实,我们的古人早就为我们作出了榜样,鲁班发明锯子。

  生:薄壳建筑、流线机轮船、跃野赛车、雷达------

  师:所以,我们可以为大自然这本书再添上精彩的一部分就是:造福人类(板书)

  7、总结:今天,我们从大自然这本书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我们又共同为大自然这本书写了几页精彩的文字。大自然蕴含无限的知识、学问和奥秘,等我们去观察、了解和探索。让我们继续为大自然这本书书写更多的文字。

  板书:

  辨别方向

  大自然的文字预兆气象

  了解历史沧桑。

  造福人类

  观察寻找请教

  《大自然文字》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篇科普文学作品,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辩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教育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树立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志向。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阅读重点是第二段。

  “大自然的文字”这一标题,让我们有如下思考:1、所谓“文字”指的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这是从通常意义上诠释的;2、“大自然的文字” “大自然”何来“文字”?既然标题明确了这是文本的说明对象,那么,这一对象可能是从比喻意义上讲的,并非我们*常所指的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其实,“大自然的文字”指的是大自然的一些事物现象所显露出来的某种意义,让我们可以从中领悟意义,作出解读。

  课文的思路清晰流畅,语言通俗浅显,借助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自然的文字,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适合学生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探究与热爱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情感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教学准备:投影、视频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文字”引出课题。

  1.板书“文字”。

  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

  2.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

  揭示课题。

  二、自学课文。

  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

  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 星座 罗盘……

  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四、引导学生琢磨、体味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勾画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如:“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征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飞行员可以根据砧状云的位置预测到雷雨,及时避开它,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朗读课文2-6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

  (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历史的沧桑。)

  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

  ⑴、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

  ⑵、指名说一说。

  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1、小结课文。

  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延伸。

  ⑴、你还收集到大自然的哪些文字?四人小组交流。

  ⑵、各组指定人员向全班汇报。

  六、课后实践活动。

  《大自然文字》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能用学到的方法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设计理念】:

  本文教学时采用读、议结合的策略:在读中走进文本,在议中升华文本。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即目标达成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大自然的文字

  2、通过课前预*,同学们知道了课文中所说的大自然的文字。

  二、导读课文

  1、导读第1自然段:1/出示、指导读: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2/评:大自然的文字有两种,有像星星一样在天上的文字,也有像小石子一样在脚下的文字。作者在一开始就提出了观点。

  2、快速浏览课文26自然段,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文字?(读后交流)

  3、指导学*2、3自然段:

  (1)认识天上的文字北极星

  a.自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水手在迷失方向时找北极星。认识天上的北极星,可以辨别方向。(板书:辨别方向)

  师相机出示: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北极星图)

  b.师:作者是如何来写好这种文字的呢?

  (指导朗读,注意作者的叙述方法。)

  (2)认识天上的文字云

  a.生: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认识它可以避免把飞机毁掉。(板书:预报天气))

  课文怎么形容砧状云的?把句子读好。

  (出示砧状云图片。)

  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来表现。

  引读:聪明的飞行员知道

  出示、齐读: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师:天上砧状云,地下雨淋淋。智慧的飞行员们也是通过自己的观察、积累,才懂得这个道理。

  过渡:通过上面的学*,我们知道了读懂天上的文字很有意义,也学到了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其实,(出示第4自然段)读4、指导学*第5、6自然段:

  (1)读课文5、6自然段,从样子来历得到的信息几方面抓住大自然文字要点准备叙述

  (2)用自己的话将自己读到的信息叙述出来:我是,。

  (3)品读:1/它是石灰石,是由碎贝壳造成的。大家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就是一片汪洋。感受沧海桑田、地壳变化。(师:据考古发现,6亿年前北京竟是汪洋,真是沧海桑田!)

  由此可见:我们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了解地质变化。(板书:地质变化)2/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后来才长起来的。

  师:怪不得,作者用了个爬字写出速度之慢。花岗岩爬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有森林呢!5、小结,照应开头:师:所以说,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地上的每一株植物也是一个字。每一朵花每一片树叶每一棵树也是一种文字(齐读第1自然段)6、师:既然读懂大自然的文字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呢?自读第七自然段,注意抓要点概括出来。(板书:走、读、问)c.朗读,加深印象。

  三、拓展训练:

  1、学了课文,对大自然的文字有了浓厚的兴趣,能谈谈你*时的发现吗?

  2、(出示几种动植物的资料)请选择一种,仿照课文介绍花岗石的疑问句式练*写一段话。写后作简要交流。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就可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懂大自然这本很厚的书,感受自然的无穷奥妙。

  五、训练反馈:

  1、继续完成刚才的片断练写。

  2、请各位同学根据本课学*的收获并结合*时的阅读,出一份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主题的小报,在班上举办一次展览。

  《大自然文字》教学设计 5

  一、导入新课(从复*旧知入手)

  同学们在一年级第二期时学过一篇专门介绍大自然有关现象的课文,大家回忆一下,课题是什么?主要内容是写什么?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示例。主要内容是介绍与农业有关的物候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呢?(简要回答)

  明确:“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或“草木荣枯,候鸟去来”。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与此文类似的课文,叫《大自然的文字》。(板书)

  二、初步了解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默读“自读提示”和本页的注释①后,回答下列问题。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其基本内容,并要求读准下列加重字的字音、理解各词语意思。

  霪(yín)雨铁砧(zhēn)漂砾(lì)毒蕈(xùn)

  勉强:①能力不够还尽力做。②使人做他不愿做的事。③不是甘心情愿的。④牵强、理由不充足。⑤将就、凑合。

  3.继续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明确:全文24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认识书面文字的好处,全文的引子。

  第二部分(2―24段):介绍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说明认识它们的作用,认识它们的方法,介绍它们的成因。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4段):承上启下,总说大自然的文字。

  第二层(5―21段):具体介绍大自然文字的特点,成因,认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作用。

  第三层(22--24段):总说认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揣摩、理解重要词语、句子、段落。

  1.“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句中的“文字”和“最厚的书”应该怎样理解才最准确?“好东西”在语意和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字”在本文这个地方不仅是指书面上的文字,它还暗含“大自然的文字”;同样“最厚的书”不只指用纸印刷的书,它还暗指玄妙无比、变化无穷的大自然的这部大书、活书,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示例》。“好东西”形象地写出了“文字”这种特殊物体是人们学*知识、认识事物的一种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这样写,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现得更生动、形象。

  2,在介绍星星这种文字时,作者这样写道: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电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此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本句意在说明光认识书面文字还不行,在这种没有书面文字指示的情况下,人们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须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好大自然这部书。作者用浅显、通俗的事例委婉地说明了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重要性。

  3.“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这句说明了什么?用了怎样的方法说明?有什么好处?

  明确:本句说明了这些候鸟的来去,就是大自然中的文字,这些“文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作者用拟人的方法来说明,使说明对象更生动、更形象,巧妙地说明了这些文字起了帮助人们“识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之与科学性有机地融合。

  4.第14段中有这样一句“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这声音是什么声音?

  明确:成群的鸟的叫声。

  5.读了第二部分第二层后,你们知道石灰石和漂砾是怎样形成的吗?

  (答案详见课文)

  6.既然大自然的文字是如此生动有趣,认识它们又有如此重要意义,那怎样认识它们?

  (答案详见课文,学生还可尽情发挥。)

  四、小结

  提纲:

  1.本文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2.认识这些文字有什么好处?

  3.怎样去认识这些文字?

  以上是本文学完后必须了解的内容,学了本文和《大自然的语言》以后,同学们应该多观察、多请教走进大自然,不仅仅只领略其风光,更要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长大了去多多研究大自然,破译大自然的玄妙,从而让它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五、练*

  (见课后,也可另外布置些任务)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示例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8)

——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通用五篇

  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 1

  【教材理解】

  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的科普儿童诗。全诗共十小节,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妙。作者把大自然拟人化了,读起来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情不自禁地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在读中思考、想象、感悟、理解;在读中走进神奇的大自然,去感知大自然的美妙,产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设计理念】

  教学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感悟诗歌语言文字运用之巧妙,感受祖国语言的独特魅力;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准是’还可以用哪个词代替?仿照第二小节内容自己编写第三小节”等问题加强对学生言语分析的训练,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学情简介】

  本班学生具有良好的预**惯,朗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集体学*,也能够进行自学活动,自主学*。

  【教学目标】

  1、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3、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教学方法】

  朗读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

  2.通过朗读诗歌,思考交流“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语言”?指导学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向大家提个问题可以吗?(可以)那谁来回答一下,我们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是通过什么进行的?(语言)师:别以为只有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不信吗?大家看――

  出示课件:看云识天气等一些由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秘的图片,并配以解说。

  2、师:这种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更多大自然的语言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大自然的语言》。

  出示课件:课文题目,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

  二、走进文本,初读正音。

  1、教师范读(出示课件)

  师:老师相信这首小诗你们也一定读的很棒,大家看自读提示a、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每个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B、同桌互读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词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词语宝宝想急于和大家见面,看看谁最先和它们交上朋友。

  出示词语.

  a、同桌互读文中的生词。

  b.先指读,后开火车读。教师重点指导“略、磷、颠”的字音。

  c、板书多音字“撒”

  3、检查读文情况:分小节读诗歌,课件出示:

  a、认真倾听给予评价。

  B、思考你从文中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4、找生评价,同桌间试着用“大自然用------告诉我们------”的句式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5、汇报交流:谁愿意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品读文本,体会情感

  好了,从同学的交流中老师看得出你们还真懂得不少大自然的语言,刚刚谁读懂了白云这种大自然的语言?

  1、学*第二节

  师:既然你读懂了大自然的这种语言,那你能不能把这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听?

  a、理解“准是”(一定)你发现过吗?

  b、课件出示(白云高飘――晴天)

  c、谁愿意带着对这种现象的肯定把这一节再读给大家听听。

  2、学*第三节

  师:在大自然中有趣的语言多着呢!你们快看(出示蚂蚁搬家画面),蚂蚁搬家表示什么?(快下雨了)

  a、看着这幅画面,你能仿照上一小节,试着说出第三小节的内容吗?(找生说)

  b、打开书,找生读第三小节(评价:看来同学也可以成为小诗人了)

  c、这节中那个词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拟人(搬家)蚂蚁搬家真的会下雨吗?

  d、带着肯定的语气读给同桌听。

  3、学*第四小节

  出示蝌蚪游动的画面

  a、你觉得水中的蝌蚪像什么?

  B、我们来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找生读)

  c、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呀,它们会说什么呢?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呢?该怎么读好这一节呢?

  D、自由练读,再读给小组或全班同学听,结合点评指导朗读。

  4、学*第五小节

  师:大自然不仅把语言写在了水里,也留在了蓝天。

  a、出示大雁南飞画面,师:你读懂什么?

  b、看看他们像什么?

  c、仿照第四小节试说第五小节

  d、生齐读第五小节

  5、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懂了什么?

【板书设计

  白云高飘――晴天

  蚂蚁搬家――要下雨

  蝌蚪游泳――春来到

  大雁南飞――秋来到

  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 2

  一、检查预*,把握文本内容

  (师生问好)刚才同学们和老师是怎样问好的?我们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别以为只有人才会用语言说话,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篇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以问题形式检查大家的预*情况。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这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不能。课文是按照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从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来安排的,并用序词标明,使文章条理清楚。

  ――“纬度影响最大”同学们一定深有感触,寒冷的冬天大家喜欢去海南旅游,因为那里风光正明媚。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二、分析结构,把握文本条理性

  过渡:同学们都概括得非常好,那你能说说你是怎样快速捕捉到这么多的重要信息的呢?

  第4段中结尾有这么一句话――“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是……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是……”“此外……”

  “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

  找总括句:根据经验,这些总括句一般在语段的开始或结尾,有时在中间。找设问句:设问句,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绍的内容,也是要重视的信息。衔接各段的连接词语。(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划出来,就能比较清晰掌握文章的内容了。

  小结方法:学*说明文,只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性词句,理解起来就会方便、快捷和准确。希望大家*时读书看报,经常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培养抓关键词句的能力。

  教师小结:

  本文围绕“物候学”这门科学,先解释什么是物候学,再回答为什么要研究物候学,这符合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也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体现了说明的条理性。

  三、品味语言,体悟文本生动性

  1、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全文就是围绕“物候”、“物候学”展开的,而且课文提示语也告诉我们“这篇课文就是介绍物候学的”,而标题却不用“物候”,为什么偏偏要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呢?(教师温馨提醒:注意文章开头的提示语)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试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说明。(学生浏览、思索、作记号)

  明确:课文第2自然段末尾和第3自然段开头有句话足以说明:课文采用了形象化的说法,可以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这两句话是:A、“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B、“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齐读这两句话)

  2、课文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那么竺可桢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来介绍这些大自然语言的呢?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文章的语言你觉得有什么特点?(1、2节的语言又有什么特点)(板书:准确、生动)

  说明事物不仅要注意准确、科学,而且还力求做到生动形象,而此文是一篇科普作品――要求文字浅显易懂,切合读者对象的实际文化水准,又要贴*读者心态。读起来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所以本文用语形象生动。

  在初中语文学*中,有两篇说明文老师印象特别深刻《看云识天气》,让我对天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成了小小气象预报员,而《大自然的语言》又让老师拥有了什么呢?一双灵敏的耳朵,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读读、品品这写在清山绿水间,摇曳多姿的大自然语言。然后用“我听到__________,我知道_____________”的句式告诉大家,你听到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你读懂它们了吗?

  听录音朗读第1、2自然段,学生交流。

  小结:――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穿越时间和空间,春夏秋冬不断循环。正如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于是“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里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告诉我们大自然一年四季有如此丰富的语言,作者生动的描写带给了我们无穷的联想。

  3、如果我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请大家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多媒体显示: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那么,请你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到底好在哪里?轻声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老师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最爱)

  预设:

  ①“苏醒”是什么意思?常被用来写什么?用“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写“大地”,能行吗?能否改成“渐渐回暖”?

  不能改。“渐渐回暖”,是一般的说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很自然地运用拟人的手法,“沉睡”“苏醒”这两个词用得贴切而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

  读“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个句子,我们会联想到哪些相关的物候呢?

  如:想起了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描绘到的几种物候现象:“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还有“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拟人化的语言,使大自然有了灵性,有了语言。

  ②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翩然归来”可否改成“飞来了”?

  不能。“飞来了”是一般的动态叙述,而“翩然归来”,是轻松、活泼的动态描写,而且还包含有亲切而欢迎回到家来的感情。

  ③“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簌簌地落下来”能否改成“掉到地上”?

  不行。“掉到地上”是一般的动态叙述。“簌簌地落下来”,仿佛色彩电影的镜头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具体、生动的描写黄叶在秋天纷纷落下的情景。

  4、朗读并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的喜欢,可见这2段的每一个词语都极具表现力,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引领着我们进入美妙的物候世界。

  四、延伸课外,激发学生情趣

  教师:“大自然的语言呵,真是妙不可言:懒汉永远看不懂,粗心人怎么能发现。”同学们,你们甘心作懒汉,愿当粗心人吗?

  对,我们决不是懒汉,我们一定能看懂大自然的语言。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讲义,默读戴巴棣的科学诗《大自然的语言》,看自己能读懂多少大自然的语言。(学生默读)

  是啊!“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发现”。现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所掌握的大自然的语言。比一比,看谁了解或发现的大自然的语言最多。(学生交流)

  看来,大家了解或发现的大自然的语言还真不少。其实大家也发现了: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课后,大家通过实地观察,或是上网查阅,或是阅读老师给你查找的相关文章,干脆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主题办一期专栏吧。

  五、尝试写作,掌握文本写法

  对照板书,简单小结,并进行写作训练。

  1、假若下面是几种需要解说的事物,请你判断一下它们分别适宜安排怎样的顺序?

  A、老师,家访请走这条路 B、路的变迁 C、预防*视 D、美丽的校园一角

  (学生思考、交流、纠正)【选做】

  2、学*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生动地有条理地写写我们学校的某一景点,把自己心中的“美”展现出来,好吗?【必做】

  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 3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一篇科学小品,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先来了解有关科学小品的知识。(多媒体展示科学小品的知识)

  一生读。

  师:请同学们注意红色画线的词句。

  科学小品有什么特点?(生齐读)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我国卓越的科学家

  竺可桢到大自然去汲取科学的营养。同时请同学们注意学*科学小品的说明方法。

  二、整体感知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文章的说明内容。同学们已经预*了课文,谁来说说文章说明了什么?

  生:物候、物候学。

  师:物候和物候学就是文章的说明对象。那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课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呢?请同学们再速读课文,勾画重点,思考这几个问题。(多媒体展示自读任务:思考①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的?)

  生边读边勾画。

  师: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生:鸟语花香、草长莺飞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师:这几句话在第几自然段?

  生:第三段。

  师:那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一年四季的景物变换。

  师:为什么先写这些自然现象,再解释物候、物候学的定义呢?这些自然现象与物候有什么关系呢?

  生:这些自然现象举例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为下文写物候作了铺垫。

  师:同时还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师:解释了物候、物候学之后,文章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的呢?

  生:解释了物候、物候学之后,说明了研究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然后说明了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再次说明研究物候的重要意义。

  师:决定物候来临有哪几个因素?

  生: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师:(多媒体展示文章结构)请同学们看

  屏幕。文章思路非常清晰,全文围绕物候学

  这个中心,先解释概念,在说明研究的重要

  性,然后重点介绍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

  并点明研究的意义。这样写,由浅入深,层

  层深入,条理清楚,读者也容易理解。

  这种结构形式,在科学小品中是很常见的。

  三、学*举例说明

  师:一篇好的说明文,光有清晰的思路还不够,还必须能够在恰当的地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

  生:还有作比较。

  师:《大自然的语言》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其中用得最多的是举例说明。下面我们就以4、5两个自然段为例,学*这种说明方法。

  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两段课文。

  师:这两段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证明物候观测的重要性的?

  生:用了举例子的方法。

  师:举了什么例子?谁来概括一下?

  生:北京播种的时间没有根据物候现象反映的情况而改变,结果遭受了损失。

  师:由于没有重视物候观测,给农业带来了损失,一个例子有力的说明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下面请大家有刚才的分析方法,与周围的同学合作,研读6-9段,画出运用举例说明的语句,讨论举例说明的作用。

  (生勾画、讨论)

  师:谁来说说自己小组讨论的情况?

  生:这几段说明了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

  师:分别举了那些例子?

  生:说明纬度的影响时,列举了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生:说明经度的影响时,列举了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比北京要迟一星期开花;又列举了济南苹果开花在4月中,而烟台要到立夏。

  生:说明高下的影响时,列举了华南丘陵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

  生:说明古今的影响时,列举了英国1741~1750年10年*均同1921~1930年10年*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

  师:举例子有什么作用?

  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师: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比较抽象的,举例说明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是事理更容易理解。

  四、品味语言

  师:接下来我们品味文章的语言。说到语言,我有个疑问,大家看黑板,我们知道,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用在大自然的身上,合适吗?

  生;合适。这使用了拟人的方法。

  师:文章的原名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选入课本时,编者把名字改为《大自然的语言》,这样改,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这样比较生动形象。

  生:这样也说明了物候研究非常重要。就像研究人的语言一样。

  师:这样改既体现了物候研究的重要作用,也生动形象,引起读者兴趣。、

  师:科学小品的作用是普及科学知

  识,所以非常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请大

  家看屏幕上的两个句子。比较课文原句

  与改句那句好?可以和同学交流交流。

  (生讨论)

  生:原句好。例如“苏醒”运用拟人方法,生动形象,写出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大地春回,万物复苏。“苏醒”一词生动形象。

  生:“萌发”这个词写出了春天旺盛的生命力。

  师:“草木萌发”让我们联想到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写的――

  生:“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生:“融化”比“都化了”好“融化”表现了一个冰雪逐渐消融的过程。

  生:“次第”用得好。“次第”是一个接一个的意思,写出了花儿竞相开放。

  师:正如朱自清先生写的――“红的像火……”

  生:(齐)“白的像雪,粉的像霞。”

  师:“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生:“翩然”写出了燕子轻快敏捷的身姿,比“回来了”生动。

  师:“次第”、“翩然”这些词都比较典雅,更有表现力。

  师:通过品味这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形象的拟人和典雅的用词,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吸引力。请同学们自己朗读1、2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生动形象的语句,分析分析,一会儿与同学们交流。

  (生勾画、讨论)

  师:谁来说说?

  生:我认为“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写得生动,“孕育”运用拟人,赋予了植物以人的特征。

  生:我认为“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写得生动,“销声匿迹”生动形象。

  生:我认为第二自然段很生动。“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运用拟人,让大自然也有了人的感情。

  师:优美的语言需要及时积累,请同学们又最快的速度读熟第一自然段。

  (生朗读)

  师:说明文的朗读也需要有声有色。下面我就给大家示范背一下。(多媒体展示四季美景)(师配乐背诵)

  师:让我们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五、总结交流

  师:通过今天的学*,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又学会了哪些阅读方法呢?请总结总结。

  生:我了解了许多关于物候的知识。

  生:我知道了物候研究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生:我知道了说明文也可以写得生动形象。

  生:我了解了科学小品的一些知识。

  师:我们如何阅读科学小品呢?

  生:要品味语言。

  生:先要了解说明的内容,分析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

  师:请大家看屏幕:阅读科学小品的一般方法:了解说明内容;理清层次结构;研究说明方法;品味生动语言;总结阅读所得。

  六、结语

  师:同学们,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但绚丽多姿,丰富多彩,而且瞬息万变,奥妙无穷。我们只有做个细心人,做个有心人,才能读懂它的语言,才会听懂它的倾诉,这样我们人,才能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称为自然家族的合格成员。

  师:最后,让我们在和谐、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

  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 4

  一、学*目标

  1、能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的内容要点。 班级 姓名

  2、学*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3、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

  学*本文的思路 概括本文要点――理清本文的结构、说明顺序――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二、课文研讨与交流

  1、给加点词注音:

  连翘( ) 销声匿迹( ) 翩然( ) 阻挠( ) 忌讳( )

  悄然无声( ) 风雪载途( ) 草长莺飞( )

  2、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将课文1、2段文字与其他语段的文字作比较,结合具体语句说说1、2段文字好在哪里?

  三、自测自评

  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 顺序、 顺序、 顺序。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2、精读课文6~10段,思考: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为什么?

  3、本文运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仔细阅读课文,划出句子,举两例说说它们的作用。

  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利用文本学*和感受科普文章的特点,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并能对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作出简要解释。

  2.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语言不仅准确严谨,还可以具有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

  过程与方法:

  1.激趣导入法,由解题引出物候与物候学。

  2.课文解读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3.话题活动由“面”到“块”再到“点”,逐层深入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文的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说明顺序,学生能够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体会“说明事物要有条理,有主次,有详略”的特点。

  2.体会语言特点:学*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特别是第一段描写四季景象的语言,体会“说明事物的语言不仅要注意准确、科学,还要力求做到生动、形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清全文,第三部分段落之间,第十一段落之间的说明顺序,感受说明文语言的逻辑力量。

  2.品味鉴赏第一段的语言,感受说明文语言的优美。

  三、教学策略

  采用朗读课文、主要问题设计与追问、讲解与练*等方式,按从“面”到“块”、从“块”到“点”的逻辑顺序逐层深入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感受语言特色。

  四、教学过程

  (一)解题

  组织学生初次朗读课文,并思考:

  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它的另一种说法叫什么?

  明确: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解题: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题目把物候现象比成大自然的语言,形象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设计意图】了解题目“大自然的语言”与“物候”的关系,自然引出文章主体──物候及物候学。锻炼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及说明顺序

  引导学生二次走进文本,从“面”到“块”,理清全文及某一部分的说明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说明事物的特点讲得有条有理,有主有次的。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作者又是如何进行说明的?

  明确: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第一部分(第一至三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六至十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追问一: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明确】能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追问二: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明确】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追问三: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明确】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搜索、筛选相关信息并提取、概括文章要点,训练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

  追问四:这四部分内容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明确:第一部分描述现象,由表及里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作出解释,话题转到农业上,与文章结尾形成了照应。

  第三部分推究原因,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四部分阐明意义,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第一部分照应。

  全文条理分明,主要按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物候学,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追问五: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

  明确: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纬度、经度、高下差异,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条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

  追问六:研究物候学的五个意义又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

  明确:不能。“首先”“对于”“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为了便利”五层意思,有重有轻,有主有次。

  小结:无论是全篇,某部分之间,还是某一段落内部之间,本文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都十分讲究,说明极富条理性,我们感受到的是全文极具章法的美、结构的美。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全文思路,了解全文及某一部分的说明顺序,训练学生筛选、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

  (三)了解物候知识,灵活运用

  引导学生第三次走进文本,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并能对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作出简要解释。

  练*1:解释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郭沫若《玉兰和红杏》

  练*2: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时,在我国各地先后不一。这在唐、宋诗人的吟咏中,早已有记载。根据本课知识说一说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唐・杜甫《梅雨》

  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宋・苏轼《舶棹风》

  练*3: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诗歌的理解。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高下差异)

  (2)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唐・白居易《种荔枝》(古今差异)

  提示:当时白居易在四川忠州,时任忠州太守。

  现在四川有荔枝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引竺可桢的观点:唐代气候温暖,四川可产荔枝,后来气候变冷,四川荔枝灭绝。──《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研究》

  (3)小时候的冬天,我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在湖南老家放牛(我们那儿属于江南丘陵地区)。天气很冷,太阳出来后,我们把牛赶向了山腰。那些牛儿呢,似乎有灵性,不约而同地撒欢儿往山腰去了……你能帮我解释一下吗?(逆温层现象)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物候知识并简单运用,激起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品味并鉴赏说明文的语言

  引导学生第四次走进文本,由“面”“块”聚焦于某一“点”,深入品读第一段,品鉴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并品味鉴赏,谈谈这一段的语言特点和它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明确】开头一段用文学的语言,叙述大自然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与花果生长、虫鸟出没,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显现春夏秋冬四季更迭。

  “渐渐”是叶子枯黄的过程;“大地”“从沉睡中苏醒”是拟人的手法,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具体描述大地“苏醒”时的样子,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燕子是“翩然归来”,轻捷、洒脱、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用一句“不久”“于是”由春自然转入夏。而秋的标志是“果实成熟”,是“叶子变黄”。作者在描写叶子变黄的状态时,用“簌簌”描写风吹落叶的声音,写出树叶纷纷飘落的动态,有声有色,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此外,“北雁南飞”“田间草际的昆虫”“销声匿迹”“衰草连天”等词语,写出冬天即将到来时的萧索、清冷。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又是拟人的手法。这里面的“载”,是充满的意思,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写出了风雪交加、旅途的艰难,可谓一词写尽整个冬景。

  最后,作者用“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八个字概括这一段的四季更替情况,点明四季变化循环往复的自然现象是带有规律性的,既以多姿多彩的画面激起阅读的兴趣,也以生花妙笔设置悬念,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了有力的铺垫。

  小结:作者在写四季时,既抓住了各季节不同的特征,又力求写法上有变化,词语丰富,句式多样,并恰当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组织语言及表达的能力。体会还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点。

  提示:若课堂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感受到的物候现象,为写作训练提供思路。

  (五)布置作业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以“春夏秋冬”为内容,或以某一个季节的特点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能适当描述“物候现象”,文体不限,不少于300字。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力与想象力,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组织材料和语言的能力。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9)

——《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设计 1

  动物王国要开大会啦!老虎叫狗熊去通知大家,狗熊一连通知了四遍,大家才搞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课文内容较为简单,但分了18个自然段,配有五幅形象的插图来讲这个故事。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教学时要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懂得在转述别人的话时,一定要把转述的内容说清楚,说明白,要让别人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目标

  会认13个生字。会写“要、连、百”3个生字。

  学*重点

  会认13个生字,会写“要、连、百”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用时:5分钟)

  1.看图: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来,我们来看看这些动物,你认识哪几种?

  2.课件出示动物图片,指名认动物。全班交流。

  3.明天,动物王国要开大会,国王老虎叫狗熊去通知大家,大家都去了吗?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认读生字“物”。

  二、初读课文。(用时:15分钟)

  (一)自读

  1.自由读文,勾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拼音再次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同桌互相检查自读情况。

  (二)识字

  1.出示生字。小组内互相说说哪些字自己已经认识,怎么认识的,再学*其他不认识的字。

  2.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相检测。

  3.交流识字方法。选择喜欢的一个字,上台说说怎样记住它。并组词,说话。

  4.多种方式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组内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3.指名分自然段接读课文,一段一段读通顺,读流利。

  4.组织全班交流。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用时:10分钟)

  1.出示要写的生字“要、连、百”让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交流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学生评说。

  4.学生练写。

  5.布置作业:

  ①熟读课文,读给同桌听。

  ②想一想,为什么狗熊要通知四遍才让大家听懂。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我从同学们喜爱的动物入手,引导他们进入课文的阅读,基本了解课文的内容后,再开始认读生字生词。由于本课自然段较多,所以,必须花费大部分时间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使后面的生字书写教学同学们能够掌握得较快。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复*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还、舌、点”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知道如何把别人的话转述清楚。

  学*重点

  会书写3个生字,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一、复*导入。(用时:5分钟)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直到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生字卡,指名抽读。

  二、品读课文。(用时:20分钟)

  (一)读课文,理清脉络

  1.老师范读课文,生思考:狗熊通知动物们开大会,大家都听明白了吗?

  2.指名说。

  3.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

  (1)狗熊通知了几次,大家才听明白?

  (2)大家没听明白,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以上问题)

  4.全班交流以上问题。

  (二)学*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讨论交流问题(1)。

  2.指名逐段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3.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

  4.指名说,并齐读第18自然段,相机理解词语“准时”的意思。并分析:动物们这次为什么知道开大会呢?

  5.指名说,全班交流,师总结:看来,通知别人做一件事,说清楚时间和地点,该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过渡:狗熊通知大家开大会,前三次的情形又是怎么样呢?

  (三)学*课文1~4自然段

  1.指名读1~4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狗熊第一次通知大家开大会,为什么开不起来?

  2.指名答,全班讨论交流。

  3.师总结:是呀!连开会的时间都不知道,即使通知一百遍,谁会去呢?难怪狐狸说……

  4.指名读狐狸的话,要求读出劝导的语气。

  (四)学*课文5~17自然段

  1.师出示学法指导:

  (1)思考问题;

  (2)朗读相关自然段并找出答案;

  (3)讨论交流。

  2.学生自由读5~17自然段,组内交流问题。

  3.指名读5~17自然段,全班交流学法指导出示的问题。

  三、回顾拓展,想象交流。(用时:10分钟)

  1.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比比谁读得好(全班评价)。

  2.把课文编成一个小故事,开展讲故事比赛。

  3.师总结:学完这篇课文,我们今后在通知别人某件事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件事给别人讲清楚,讲明白,特别是时间、地点等,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四、指导书写。(用时:5分钟)

  1.认读生字还、舌、点并组词。

  2.师范写,并讲解注意的问题,重点指导“还”。

  3.作品展示并交流。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要求学生边读边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文本,读出感情色彩。同时不断变换朗读形式。整个教学过程——看图、说话、学文,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智力发展、能力培养贯穿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也非常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识记13个生字,认识“牛字旁”,学*正确书写“要”字。

  2.正确朗读狗熊播报的通知。

  3.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说清楚。

  4.初步练*分角色朗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动物和词语贴图、田字格、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识记生字。

  1.开门见山,直入课题。

  (1)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读和齐读课题。

  (2)学*“物”字和“牛”字旁。

  2.创设情境,认识“虎”“熊”。

  (1)教师依次出示字词卡“虎”“老虎”“大老虎”,指名读、齐读。

  (2)介绍“虎”字的演变过程。

  (3)出示“熊”字,问:你准备怎么记住“熊”字?

  3.明确读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数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用序号标出。(生自由读文,师巡视)

  4.借助游戏,集中识字。

  (1)抢拿苹果,借助拼音识字。

  (2)齐摘苹果,去掉拼音识字。

  (3)小鹿过河,组成词语识字。

  【设计意图:识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只有在良好的识字基础上才能去通读全文,理解文本。《语文课程标准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因此,识记生字这个环节精心创设了进入动物王国要认识“虎大王”、“熊助手”,要有“特别通行证”,要“过河”等有趣的情境,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结合儿童的已有经验,与学生交流如何识记这些生字。帮助学生识字、解意,提高学生自我识字的能力,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读课文,学*“通知”

  1.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思考:你们读懂了什么?

  2.请生大声读读第一自然段中狗熊播报的通知。提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动物王国在什么时候开会?在哪里开会?)

  3.提出读书要求:用“Ο”圈出动物的名字,再找到他们说的话,好好地读一读。

  4.反馈: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学生回答,练*说话。

  5.师生合作读故事。

  6.交流:在故事中,狗熊一共播送了几次通知呢?(四次)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狗熊播报的四次通知。

  7.对比狗熊四次通知,看看有什么发现?

  8.生交流反馈,师小结:狗熊的四次通知一次比一次清楚、具体,特别是这次最后一次通知,时间和地点都说清楚了。????

  9.指导学生朗读狗熊播报的第四次通知。

  10.生小结:狗熊说清了开会时间和地点,所以大家都准时参加大会了。看来把时间和地点说清楚很重要。

  【设计意图:部编新教材强调“一课一得”,为了突破“了解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说清楚”这一的教学重点,我首先让学生读生字比较集中的第1自然段,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质疑,接着让学生找出狗熊播报的四次通知,理清故事四个情节。抓住狗熊播报的最后一次通知,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并让学生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等要素说清楚。初步练*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为下节课进一步指导分角色朗读和演一演做好铺垫。】

  (三)写生字,关注“长横”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要”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谈,师小结:“要”字上面“西”字的撇和竖弯都变成了竖,“女”字中的第一笔写的时候要做到撇短点长。它有一个长长的横,就像小朋友伸出的手臂,又长又直。长横是这个字的主笔,写的时候舒展开来。

  2.师做示范,学生书空。

  3.提示书写*惯。生描红临摹,师巡视。

  4.点评写字:生点评,师小结。顺势提醒:“百”“舌”字也有长横,也是主笔,写的时候也要舒展开来。

  【设计意图:书写是小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本节课的一项教学任务。在指导写字时,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能力与书写能力,塑造良好的写字*惯,让学生关注长横的写法。】

  《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插图,能读懂课文,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几个要素说清楚。

  2、理解"要、通知、一连"等词语的意思,知道"通知"要说清楚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会看懂"通知",会口述"通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角色体验读好对话,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通知"要说清楚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会看懂"通知",会口述"通知"。

  一、激趣导入,趣味复*

  今天我们继续学*第17课,齐读课题——《动物王国开大会》。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动物王国,度过了一次愉快的旅行,看!大狗熊又来欢迎我们了,听听他在说什么呢?(播放音频)动物鬼脸注意准时一百遍

  1、指名读词语,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读准最后喇叭上的词语——通知。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将一、二课时紧密衔接,复现生字词与积累词语紧密结合。并通过老师的语言描述,图画再现,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孩子的学*兴趣。】

  二、借助插图,学*课文

  (一)出示通知,理清要素

  1、师:孩子们,动物王国要开大会了,老虎让狗熊去通知大家开会,这是狗熊发布的第一次通知,自己先读读。谁来读读。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

  2、找出通知要素。

  预设1:我知道了动物王国要开大会呢。

  师:对呀,这是告诉小动物们要干什么(板书:事情)。

  预设2:我还知道了动物们都要来参加。

  师:这是要在通知中说清参加的人。(板书:参加人)

  3、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并渗透关注提示语、关注小标点的朗读方法。

  (二)创设情境,激发体验

  1、聪明的小狐狸和你们一样,发现了这则通知的问题,快读读1—6自然段看看小狐狸是怎么说的吧!

  2、创设情境,师生对读表演小狐狸和狗熊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

  3、引导学生进行对话补白,猜想狗熊的问题,初步渗透利用课文信息做简单推断的方法。

  4、指导读好老虎的命令,再次渗透"关注小标点"的朗读方法。

  大会就在明天开,你快去通知大家吧!

  (三)自主发现,简单推断

  1、自主学*,提出要求:

  狗熊听完后又发布了三则通知。请你先读一读7—18段,再用横线画一画狗熊接下来发布的三则通知,最后想一想哪一次通知小动物们会来参加会议呢?

  2、对比发现,简单推断:

  (1)师:谁来读读你找到的狗熊再次发布的三次通知。

  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在明天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

  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在明天上午八点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

  请注意啦!明天上午八点,在森林广场开大会,请大家准时参加!

  哪一次通知小动物们都会来参加大会呢?【预设:第四次】请你们再读读这四则通知,跟同桌讨论讨论为什么?

  (2)对比第二次、第三次通知中的时间,引导学生发现时间越来越具体。

  (3)自主发现,地点即是森林广场。

  (4)梳理全文四则通知,师生对读。

  3。随机采访,提炼要点:

  (1)这一次,大家都听懂了。第二天上午,动物们都来到森林广场,准时【出词卡】参加了大会。读读这个词——准时。

  (2)看来,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很重要哦!书后的小泡泡给了我们多么重要的学*提示啊!

  4、分组合作,佩戴头饰分角色朗读。学生反馈并生生评价。

  三、指导书写"连、还",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

  1、回忆生字学*方法,分四步——读准音、记字形、组个词、写规范。自学生字后,请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学。

  2、师范写"走之旁",学生总结"走之旁"写美观、正确的方法。并提醒书写姿势。

  3、生按照"干净、规范、美观"三点进行反馈评议,通过动手摆一摆感受汉字结构。

  4、再次修改写。

  四、总结全课,畅谈收获

  今天,我们在动物王国收获很多,同学们也总结了说清通知的好方法,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试着说一说通知吧!

  设计说明

  《语文程准》指出:“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这是低年级阅读的要求。因此,本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读自悟,力求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现,以读促进理解。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借助文插图、多媒体件,以及丰富多彩的学*活动使学生在读童话——品童话——演童话——讲童话中感悟语言的魅力,了解讲话的要领,明确发布通知时要说清时间、地点等要素。

  《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虎”等13个生字和牛字旁1个偏旁;会写“要、连”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角色体验读好对话,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借助插图、利用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读懂长课文。

  4、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几个要素说清楚。

  教学重难点

  读通、读懂长课文;读出角色对话中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等几个要素说清楚。

  课前准备

  1、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动物图片。(教师)

  2、预*课文,结合插图简单讲故事,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五,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这是哪里?猜猜它们要去干什么。

  2、板书课题“动物王国开大会”。学*“物”字。

  (1)指导学*牛字旁:“牛”作偏旁时,第二横变提,笔顺是先竖后提。

  (2)点拨识字方法。

  3、引导学生按“这次大会是谁通知的?动物们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开大会?”的思路,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1、交流插图五。(森林里,许多动物跟着森林之王老虎,准备去开大会。)

  2、齐读课题,识记生字“物”。

  (1)观察牛字旁的笔顺,与“牛”字的笔顺进行区分。

  (2)扩词,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牛+勿=物)

  3、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教师可以播放动物们开会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用时:15分钟)

  1、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自主交流识字方法,可以请同学和老师帮忙。

  (3)把难认的字在生字表中圈出来。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正音,区分易错字与易混字。重点指导:“准”是翘舌音,“还”是多音字,在本课读hái。

  (2)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这些汉字,并和同学交流。

  (3)组织学生做认字游戏。

  ①说字词,学生举字卡。

  ②出示字卡,学生开火车认读。

  1、小组内根据自学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1)自由读课文,也可以同桌轮读,或组内赛读,圈出生字、新词。

  (2)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归类识记:“通” “遍”“还”都是走之旁;“熊” “点”都有四点底;加一笔的方法识记:“白”加一横是“百”,“古”加一撇是“舌”。形声字识字法识记“物” “脸”“注”等。

  (3)圈出生字,借助生字卡认读。

  2、交流、汇报。

  (1)赛读生字、新词。

  (2)听字词,迅速举起相关字卡并跟读。

  (3)开火车读。

  1、让学生读准*翘舌音,用扩词的方法确定多音字在具体句子中的读音。

  2、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要以鼓励为主,不要求学生必须用同一种方法记住一个字。只要言之有理,能牢记字形,都是值得表扬与鼓励的。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8分钟)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引发思考:课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动物?狗熊发布了几次通知?最后动物大会开成了吗?

  2、引导学生交流:狗熊为什么发布了四次通知?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小组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课文中出现的动物有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狗熊一共发布了四次通知,最后动物大会终于开成了。)

  4、交流明确:狗熊前三次通知没有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学生在贴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的图片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四、回文识字,指导书写(用时:12分钟)

  1、课件出示带有本课生字的句子,指导学生读通顺。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导书写生字“要、百、舌”。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特点,范写生字,巡视并指导学生书写。

  (2)引导学生对所写汉字进行评价。

  1、开火车朗读句子,要读正确、读流利。

  2、选择喜欢的动物,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真观察生字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老师范写,然后自己在本子上对照书写。

  (1)运用寻找关键笔画的方法写好汉字。“要”“百” “舌”三个字的关键笔画都是长横,写时要突出。

  (2)在自己写得最满意的汉字下面做标记,同桌互相评价,提出建议,再次书写。

  1、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握笔的姿势。让学生保护好眼睛。

  2、提醒学生写字时要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既要写正确,又要写工整。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复*导入,回顾内容(用时:3分钟)

  1、听写上节课的生字、新词。

  2、范读课文,回顾内容。

  3、听写生字、新词,同桌相互订正,重点记忆出错的字词。

  4、回顾课文内容。

  (1)动笔圈出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名称。

  (2)回顾课文内容:狗熊是本课的主人公,它在为动物王国大会发布通知。回顾课文内容时教师可提示学生:故事中有哪些动物?谁是主人公?它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二、品读课文,自主学*(用时:20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文,思考:狗熊一共发布了几次通知?用横线画出每次通知的内容。再仔细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教师引导学生汇报第一次发布的通知,并用多媒体展示交流,引问: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依次出示后三次通知,朗读——交流——汇报——明确。

  (3)教师重点围绕第四次通知组织活动。

  2、指导学生朗读通知,引导学生明确怎样才能把事情说清楚。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发现每一次狗熊发布通知后,是谁提出了疑问。

  4、引导学生自学第4、10、14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狗熊发布的通知的内容。

  (1)第一次: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交流发现这个通知没说什么时间、在哪里开大会。)

  (2)①第二次: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在明天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这一次的通知有时间,但是不够确切。)

  ②第三次: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在明天上午八点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小组交流发现这一次通知内容时间确切了,但还是没说清在哪里举行。)

  (3)第四次:请注意啦!明天上午八点,在森林广场开大会,请大家准时参加!(师生交流:这次通知说了哪些信息?时间、地点、事件、参加人等。)

  2、交流发现,明确通知该写些什么。

  3、小组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狐狸、大灰狼、梅花鹿说的话。

  (1)朗读第4自然段。

  (2)表演朗读第10、14自然段。

  1、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强调描写狗熊的句子要读出狗熊的憨厚和可爱,狐狸的话要读得语重心长。

  2、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通知”应包含哪些内容才全面。

  3、在学*第4自然段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三、朗读课文,拓展练*(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出示活动卡,引导学生读一读通知上的内容,和同桌交流后完成活动卡。

  3、看插图讲故事。

  1、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主选择角色,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选择喜欢的角色背诵相关对话,进行表演朗读。

  2、结合活动卡上的通知,同桌交流并填写卡片。

  3、结合插图复述故事。文**有5幅插图,教师可以先打乱图片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然后按照图片内容复述故事。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7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连、还、点”。指导学生识记生字,重点指导:“连、还”两个字的走之旁是三画,捺是*捺。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书写注意点。

  3、范写后指导学生书写。

  五、展示评价。

  1、观察这三个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例如:“点”的四点底,第一点与另外三个点的方向不同,四点底间距均匀,高低一致。

  2、认真观察教师的范写,跟教师书空,描红并临写。

  3、集体评价,把没写好的字再写两遍。教师指导书写时要提示学生注意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手离笔尖一寸,提醒学生保护好眼睛。

  《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虎”等13个生字和牛字旁1个偏旁;会写“要、连”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角色体验读好对话,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借助插图、利用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读懂长课文。

  4、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几个要素说清楚。

  教学重点

  1、读通、读懂长课文。

  2、读出角色对话中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事情、时间、地点等几个要素说清楚。

  教学难点

  了解“通知”中的几个要素,能根据课文信息进行简单推断。

  教学目标

  1、识记13个生字,认识“牛字旁”,学*正确书写“连”“还”“百”“舌”字。

  2、正确朗读狗熊播报的通知,读好感叹句的语气。

  3、初步练*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入课题。

  1、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读和齐读课题。

  2、动物王国要开大会了,你们想参加吗?闯过关卡的同学就能来参加,你们有信心吗?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一)读词语。

  1、带拼音自读:大家看,标红的字是我们这节课的生字,请你们借助拼音,快速认读这些词。

  2、去拼音齐读:去掉拼音,你还能把这些词都准确吗?

  3、教学“牛”字旁:同学们,你们看,这个物写的好看吗?为什么?我们中华是一个礼仪之邦,从古代就很讲究互相谦让,汉字也是一样,“牛”和“勿”组合在一起的时候,“牛”庞大的身躯长横变成了提,就形成了现在的牛字旁,和谐的和“勿”组成了一个美丽的汉字,这头谦虚的牛叫牛字旁,读一读。“物”去掉牛字旁还念“勿”,它是一个形声字。

  4、看图识字

  同学们,我们还能通过看图认识这个词。

  (出示:狗熊老虎)

  我们一起来看“虎”字的演变过程:这是甲骨文的“虎”,我们的老祖先认为大口长足,身上有条纹的猛兽就是老虎;经过漫长的演变,“虎”字的下面有一个人,说明老虎是会攻击人类的猛兽;又经过了漫长的演变,篆体的人写成了“几”,就变成了现代汉字的楷体字形,“虎”的本意是会袭击人的山中猛兽,你记住这个字了吗?我们一起来大声读一读这个字,读出老虎的威风。

  5、读词语

  生字来到了词语中,我们开火车来读一读。

  屏幕出示:动物老虎狗熊。

  三、游戏复现,巩固识字。

  1、开火车。找一名同学开火车,其他同学跟读。

  2、男女生比赛读词语。

  四、初读课文,理清角色。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圈出文中出现的小动物。

  2、同桌对读,教师点拨。

  (1)同桌相互读文,给对方纠正读音。

  (2)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的字音:为什么、因为、还是。

  3、对应插图,理清层次。

  (1)结合插图,我们知道狗熊共播报了几次通知?

  (2)对应插图,找一找,每次播报都对应着文章中的那几个自然段?

  4、四人小组,练读故事。

  (1)合理分工,提高效率。

  规定序号:1号读旁白,2号读狗熊,3号读来提醒的小动物,4号老虎。

  (2)分组展示,互动点评。

  大家现在四人为一小组朗读课文,一会我们找四组同学分别来展示。练读时注意,借助拼音,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互动点评,重点关注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五、书写生字,培养*惯。

  1、出示田字格中的“连”“还”“百”“舌”。

  2、观察结构和相同笔画的异同。

  3、在指导写好*捺、长横的基础上,正确、规范地书写这四个字。

  4、点评,修改。

  板书设计

  1、“动物王国开大会”。

  2、“老虎狗熊”。

  3、“狐狸大灰狼梅花鹿”。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