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金属》教学设计1

  【课标解读】

  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利用身边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参与社会的意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具体课标要求

  1、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 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教材分析】

  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教材把金属知识安排在酸碱盐等化合物之后,让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物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的认识金属的相关知识,既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体系、全面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降低了学生学*的难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节从金属的存在形式、分类、物理性质、合金组成与性能以及应用角度,勾画出认识化学物质的基本框架,即从物质存在、分类、组成结构、性质等视角对物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

  对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的学*,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获知:一是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金属制品的性能反推其具有的物理性质,如铜用作导线,推知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二是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铜片与黄铜片的硬度大小、锡片和焊锡熔点的高低;三是通过“在线测试”让学生分析数据信息,获取金属物理性质及相应的用途。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途径和方法,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推理,实验探究的能力。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建立三个基本观点:第一个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同的金属既有物理通性,又有各自特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第二个基本观点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第三个基本观点是通过混合能改变物质的性质,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

  教材先从学生身边的金属制品入手,最后又介绍了广泛使用的合金,凸显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学*目标】

  1. 能列举出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用途,并通过对身边的金属制品的分析,认识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并能归纳出金属物理性质共性的原因。

  2、通过分析“不同金属物理性质比较图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和原因,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的化学观念。

  3、通过分析制造火箭外壳的金属材料所需的条件和铝合金的生产工艺,知道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性能更优越的合金。

  4、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合金的性质,通过分析合金的组成和结构,知道合金的性质优于纯金属的原因。

  5、通过分析“常见的合金”材料,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知道通过“混合”可以改变物质性能,发展物质的组成决定性质的认识。

  6、通过分析元素周期表和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图表,了解金属材料广泛使用的原因。

  【学情分析】

  本单元从学科知识的角度看,是学生继学*了氧气、氧气、水、二氧化碳以及常见的酸、碱和盐等之后,又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从化学与社会发展或物质的类别的角度看,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认识一类材料——金属材料。

  本单元学生在积累了相当多的关于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地认识另一类金属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既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全面地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有益于建构认识物质的完整框架,包括:物质存在和分类,组成、结构与性质,转化和应用。

  【评价设计】

  (1)通过展示、交流,归纳总结金属的物理性质,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对“不同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的分析,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对给定资料的分析,观察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合金性质”的实验探究以及合金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的分析,检测目标4的达成。

  (5)通过分析“常见的合金”,观察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检测目标5的达成。

  (6)通过交流讨论,观察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检测目标6的`达成。

  (7)通过设计课堂达标检测题,检测学*目标的达成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那通过你的学*,你能列举出学过的哪些物质,并说出所属物质类别。

  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了3000多万种物质,种类繁多,不可能一种一种的分析,因此化学上通常采用分类的方法。加上金属这类物质之后,我们对物质的认识相对来说就比较完整了。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金属,所以学*金属这类物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同学们对金属能有新的认识。请同学们交流展示你课前搜集的关于金属的资料。

  学生列举相应物质及所属类别。

  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金属的资料

  通过学生自己列举物质并指出所属类别,感受用分类的方法学*化学的好处。

  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贴*学生生活,感受到金属在我们的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生活。

  板块一

  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一、金属的共性

  呈现常见金属的用途

  提问:

  1、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交流,思考我们都是从哪些方面研究金属的物理性质的?

  2、大多数金属在这些物理性质方面有哪些共性?

  3、为何不同的金属会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金属的特性

  呈现:不同金属物理性质比较图表

  提问:

  1、不同的金属物理性质完全相同吗?

  2、不同金属有各自特性的原因

  3、根据这些金属的特性,你能分析出这些金属各自有何用途吗?

  4、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5、实际应用中,我们考虑物质的用途都需要考虑哪些方面呢?

  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归纳总结金属的共性和微观的原因

  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归纳总结不同的金属有各自特性的原因以及金属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强化学生利用和分析资料的能力以及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块二

  合金

  一、理解合金

  展示资料(一):

  神舟十号的承载火箭所必备的条件

  提出问题:

  1、你认为制造火箭外壳的金属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从表格中能找到适合做火箭外壳的纯金属吗?

  3、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呈现资料(二)

  呈现铝合金的成分、生产工艺流程和性质

  提出问题:

  1、什么是合金?

  2、现实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更多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的原因。

  二、合金的性质

  实验探究:纯金属与合金性质的比较

  实验准备:铝片、铝合金、铜片、黄铜片、锡片、焊锡

  呈现:

  1、常见的合金的组成成分

  2、纯金属和合金的内部结构

  提出问题:

  为何合金的性能优于纯金属?

  三、观念方法的提升

  “混合”改变物质的性质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总结通过“混合”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得到我们想要的物质。

  通过阅读材料,交流得出合金。

  学生分组实验:

  1、通过观察颜色区分铜片和黄铜片

  2、通过相互刻画区分铝片和铝合金

  3、比较锡片和焊锡的熔点高低

  学生归纳总结合金的性质

  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合金性质的分析,归纳总结通过提供真实的素材使学生明白单一金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技术现代化的需求,因此可以采用“混合”改变物质的性能,因此合金应运而生。

  学生通过自己分组实验,明确了实验目的,了解了实验探究的过程,得出了实验结论,增强了学*兴趣。

  体现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组成、结构,性质,用途之间关系的理解板块三

  常见的合金

  多媒体呈现铜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钛合金等常见的合金

  学生自学,归纳总结体现合金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板块四

  金属材料广泛使用的原因

  呈现资料:

  元素周期表、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图表

  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板块五

  畅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谈谈你对金属有何新的认识

  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认识金属

  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板块六

  布置作业

  1、学*了“混合”的方法后,你对获得新的金属材料有何想法?

  2、以金属材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小短文

  通过这样的作业旨在让学生建立化学观念与正确的化学价值观。

《金属》教学设计2

  三维目标: 授课人:董 xx

  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铝与碱溶液的反应原理。

  ②了解两性氢氧化物及氧化物。

  ③通过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加强实验教学,按照观察、思考、分析、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实践活动。

  情感、态度①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

  与价值观②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铁与水蒸气及铝与碱溶液的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铁与水蒸气及铝与碱溶液的反应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2课时

  [复*]金属钠与氧气及水的反应方程式。

  三、金属与盐反应

  【分析】金属由于活动性不同,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混合物中置换出来。

  请同学们写出铁与硫酸铜反应、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设问]很多金属能与酸反应,但大多数金属却不能与碱起反应,有没有遇到碱时能发生反应的金属,铝遇到碱时能不能发生反应呢?

  [实验3-4]在2支试管里各加入5mlHCl和5 mL浓NaOH溶液,再分别放入一小段铝片,观察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后,用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2支试管口,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 都有气泡产生,试管口点燃都燃烧。

  [板书]四、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练*]写出以上反应的离子化学方程式,并指出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

  [思考与交流]①Al与NaOH水溶液的反应中Al显示什么性质?上述反应产物中的NaAlO2是如何产生的?

  Al显还原性,因其化合价升高。以上反应不是一步反应,而是多步反应的结果:2Al+6H2O=2Al(OH)3+3H2↑,Al(OH)3+NaOH=NaAlO2+2H2O,因而只有水为氧化剂。

  ②Mg比Al活泼,Mg能否与NaOH水溶液发生反应?

  Al与碱溶液反应是因为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的原因,Mg(OH)2属于碱,因而不反应。

  [思考]实验中为何开始慢,随后逐渐加快?

  [讲述]盐酸及氢氧化钠先与表面的氧化铝保护膜反应,保护膜破坏后才与铝反应。

  [思考]铝制餐具为何不能蒸煮或长期盛放酸碱咸物质?小结:金属单质在反应中都是化合价从0价升为正价,所以金属单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由于大多数金属单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所以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存在,只有少数金属如金可以以单质形式存在。

  [实践活动]小结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堂练*]向一金属铝的易拉罐内充满CO2,然后向罐内注入足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严封罐口,过一段时间后,罐壁内凹而瘪,再过一段时间后,瘪了的罐壁重新鼓起,解释上述变化的实验现象:

  (1)罐壁内凹而瘪的原因: ,反应方程式: 。

  (2)罐壁重新鼓起的原因: ,反应方程式: 。

  解答:(1)是因为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使得罐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2)是因为过量的NaOH与铝罐反应生成H2,使罐内气压等于或大于外界大气压;小结:几种重要金属的常见反应的产物

  钠镁铝铁铜

  氧气Na2O;Na2O2MgOAl2O3Fe3O4CuO

  氯气NaClMgCl2AlCl3FeCl3CuCl2

  硫Na2SMgSAl2S3FeSCu2S

  水NaOHMg(OH)2—Fe3O4—

  盐酸NaClMgCl2—FeCl2—

  氢氧化钠NaOH—NaAlO2——

  [作业]1、阅读:科学视野—金属钛 2、P54 3、4、5、6、7

  〖板书设计〗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2、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

  Al2O3+2NaOH=2NaAlO2+H2O

  Al(OH)3+NaOH=NaAlO2+2H2O

  〖教后记〗

《金属》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类型的金属段,实验用的相关材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也是本单元的一个次级研究主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金属这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特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为什么使用该种金属的问题来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金属的性质部分是本课最重要的活动内容,要求学生逐一进行操作和观察,以揭示金属的共同性质。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先动脑再动手,知而后行,才是科学的研究。学*科学是为了服务于生活中,所以在了解了金属的性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启发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材料,除了我们前面认识和研究的纸和布外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和研究一种材料:金属。(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身边的金属制品。

  1、谈话: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是金属制成的,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讲述: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坚硬锐利等,那金属的性质究竟有哪些呢,我们接下来研究研究。

  (二)研究金属的性质。

  1、研究金属的光泽度。

  (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

  (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变光亮,有热度)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2、研究金属的导热性。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

  (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3)总结:铝勺导热快。

  3、研究金属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

  (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

  4、总结金属的性质。

  (1)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4)讲述:金属的性质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探究中会逐步学*到。

  三、拓展应用:

  1、谈话:想一想,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书本的资料,如果要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

  4、课后学生搜集有关金属的的资料阅读。


《金属》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金属》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金属》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金属》教学设计1

  [引言]我们都听说过“真金不怕火炼”,这说明金子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有些金属如铁、镁等能存放在空气中,但在加热时能与空气或氧气剧烈反应,甚至燃烧。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呢?

  [板书]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探究实验3-1]钠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吗?

  [学生探究]用镊子从桌上盛放钠的试剂瓶里取出一小块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注意,不可用手接触),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割,请仔细观察其断面处的变化。

  [师]描述你们所看到的现象。

  (钠很软,刚切开时,其断面呈银白色,后逐渐变暗)

  [师]回答得很好,请把刚才切割的钠块用镊子放回原试剂瓶中。请大家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并结合课文总结出钠的物理性质。

  [板书]

  1、钠( sodium)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问]钠的光泽为什么很快变暗?

  (钠却与空气充分接触,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以致变暗。)

  [讲]好,事实上,是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在常温下与钠反应生成了氧化钠,从而使金属钠失去了光泽,纯净的氧化钠是一种白色粉末。

  [板书]2、钠与氧气的反应:

  (1) 常温下:4 Na+O2==2Na2O (白色)

  [问]为什么要将钠保存在煤油或者石蜡油中?

  (为了隔绝空气,防止钠被氧化。)

  [讲]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变化,这说明钠比铁、铝、镁等金属活泼得多。那么,如果加热,钠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还会生成Na2O吗?

  [资料卡]氧化钠(Na2O)和过氧化钠(Na2O2)都是钠的氧化物,Na2O是白色的粉末,Na2O2是淡黄色的固体。

  [探究实验3-2]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的是Na2O还是Na2O2?

  [学生探究]取黄豆大小的一块金属钠,吸干表面的的煤油,切掉外面的氧化层,放在坩埚里,加热至钠块燃烧。

  [讲]实验时应注意,钠开始燃烧后立即撤掉酒精灯。

  实验现象:可观察到钠受热先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接着燃烧起来,火焰呈黄色, 最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结论:钠的熔点较低,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Na2O2 。

  [板书](2) 加热时:2Na +O2=== Na2O2 (淡黄色)

  [讲]除了金属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表面的氧化层。所以,在点燃镁条前,常用砂纸打磨,这样点燃起来更容易些。铝的情况如何呢?

  [探究实验3-3]未打磨的铝箔和打磨过的铝箔加热现象会有不同吗?

  探究步骤:剪一小块铝箔,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现象。另取一小块铝箔,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加热至熔化,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问]熔化的铝为什么不滴落?

  [现象解释]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即使是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也很快生成了新的氧化膜,构成的薄膜Al2O3的熔点为20xx℃,高于铝的熔点660℃,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

  [讲]正因为铝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可以隔绝铝与空气的接触,阻止内部铝被氧化,所以铝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生活小常识]尽量不要使用铝制餐具,因为铝在人体内积累过多会引起智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和老年痴呆。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了金属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反应情况。同时我们利用铝在空气中的化学特性,可以把铝制成日常用的铝制品。

  [课堂检测]略

《金属》教学设计2

  三维目标: 授课人:董 xx

  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铝与碱溶液的反应原理。

  ②了解两性氢氧化物及氧化物。

  ③通过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加强实验教学,按照观察、思考、分析、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实践活动。

  情感、态度①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

  与价值观②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铁与水蒸气及铝与碱溶液的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铁与水蒸气及铝与碱溶液的反应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2课时

  [复*]金属钠与氧气及水的反应方程式。

  三、金属与盐反应

  【分析】金属由于活动性不同,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混合物中置换出来。

  请同学们写出铁与硫酸铜反应、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设问]很多金属能与酸反应,但大多数金属却不能与碱起反应,有没有遇到碱时能发生反应的金属,铝遇到碱时能不能发生反应呢?

  [实验3-4]在2支试管里各加入5mlHCl和5 mL浓NaOH溶液,再分别放入一小段铝片,观察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后,用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2支试管口,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 都有气泡产生,试管口点燃都燃烧。

  [板书]四、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练*]写出以上反应的离子化学方程式,并指出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

  [思考与交流]①Al与NaOH水溶液的反应中Al显示什么性质?上述反应产物中的NaAlO2是如何产生的?

  Al显还原性,因其化合价升高。以上反应不是一步反应,而是多步反应的结果:2Al+6H2O=2Al(OH)3+3H2↑,Al(OH)3+NaOH=NaAlO2+2H2O,因而只有水为氧化剂。

  ②Mg比Al活泼,Mg能否与NaOH水溶液发生反应?

  Al与碱溶液反应是因为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的原因,Mg(OH)2属于碱,因而不反应。

  [思考]实验中为何开始慢,随后逐渐加快?

  [讲述]盐酸及氢氧化钠先与表面的氧化铝保护膜反应,保护膜破坏后才与铝反应。

  [思考]铝制餐具为何不能蒸煮或长期盛放酸碱咸物质?小结:金属单质在反应中都是化合价从0价升为正价,所以金属单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由于大多数金属单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所以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存在,只有少数金属如金可以以单质形式存在。

  [实践活动]小结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堂练*]向一金属铝的易拉罐内充满CO2,然后向罐内注入足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严封罐口,过一段时间后,罐壁内凹而瘪,再过一段时间后,瘪了的罐壁重新鼓起,解释上述变化的实验现象:

  (1)罐壁内凹而瘪的原因: ,反应方程式: 。

  (2)罐壁重新鼓起的原因: ,反应方程式: 。

  解答:(1)是因为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使得罐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2)是因为过量的NaOH与铝罐反应生成H2,使罐内气压等于或大于外界大气压;小结:几种重要金属的常见反应的产物

  钠镁铝铁铜

  氧气Na2O;Na2O2MgOAl2O3Fe3O4CuO

  氯气NaClMgCl2AlCl3FeCl3CuCl2

  硫Na2SMgSAl2S3FeSCu2S

  水NaOHMg(OH)2—Fe3O4—

  盐酸NaClMgCl2—FeCl2—

  氢氧化钠NaOH—NaAlO2——

  [作业]1、阅读:科学视野—金属钛 2、P54 3、4、5、6、7

  〖板书设计〗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2、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

  Al2O3+2NaOH=2NaAlO2+H2O

  Al(OH)3+NaOH=NaAlO2+2H2O

  〖教后记〗

《金属》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类型的金属段,实验用的相关材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也是本单元的一个次级研究主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金属这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特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为什么使用该种金属的问题来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金属的性质部分是本课最重要的活动内容,要求学生逐一进行操作和观察,以揭示金属的共同性质。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先动脑再动手,知而后行,才是科学的研究。学*科学是为了服务于生活中,所以在了解了金属的性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启发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材料,除了我们前面认识和研究的纸和布外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和研究一种材料:金属。(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身边的金属制品。

  1、谈话: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是金属制成的,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讲述: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坚硬锐利等,那金属的性质究竟有哪些呢,我们接下来研究研究。

  (二)研究金属的性质。

  1、研究金属的光泽度。

  (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

  (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变光亮,有热度)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2、研究金属的导热性。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

  (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3)总结:铝勺导热快。

  3、研究金属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

  (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

  4、总结金属的性质。

  (1)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4)讲述:金属的性质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探究中会逐步学*到。

  三、拓展应用:

  1、谈话:想一想,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书本的资料,如果要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

  4、课后学生搜集有关金属的的资料阅读。


《金属》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初中化学教材《金属材料》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初中化学教材《金属材料》教学反思1

  本节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内容较多,较为琐碎,但是本节课内容较多,较为琐碎,本课题主要学*金属材料知识内容中三个部分。①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②合金的初步认识;③金属材料的一般用途。这些内容与后续知识内容构成金属材料的初步知识体系。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

  起初的备课中,我感到教材内容比较零散。我想我都有这种感觉,更何况学生了。如果不理顺教学环节的逻辑顺序,一节课下来会让学生感到内容分散,抓不到重点。这节课我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完成。金属材料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

  情境的设计要以学生原有的认知为基础,具有基础性、真实性、思想性和现代感。当我提出让同学们举出一些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想一想它们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时,每个同学的兴趣都非常高涨,从厨具到农具再到学*用品、到医疗器械,什么都想到了,思维异常的活跃。学生在交流中展示了自我,在倾听中充实了自我。在此基础上学生总结归纳出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对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对生活中一些零散的认识有了一个很好的提升。进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同时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学*了本节课的另一重点内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学生很轻松的就完成了这部分内容。

  对合金的教学学生们仍然表现出强烈兴趣,什么是合金?它是如何生产的?为什么生活中得以广泛使用?它和纯金属有什么区别?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认识探究合金的欲望。

  我认为本节课有如下成功之处:

  1、多媒体运用得较好。

  2、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及时的巩固和掌握。

  3、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学*本节课内容。

  4、通过多媒体对一些合金进行了展示,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5、课堂气氛较好,学生配合的不错,基本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本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

  1、思路不够开阔,不能大胆的进行新的尝试,课上得不够新颖。

  2、没能调动所有学生的学*积极性。

  3、时间把握不够好。这是学校把一节课改为40分钟后我仍然没有完全适应。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以后我会不断改进、不断努力的。

初中化学教材《金属材料》教学反思2

  本课题教学内容比较简单,贴*生活,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多的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尽量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使学生在一种愉悦、轻松的学*氛围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掌握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教材《金属材料》教学反思3

  本节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内容较多,较为琐碎,但是本节课内容较多,较为琐碎,本课题主要学*金属材料知识内容中三个部分。①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②合金的初步认识;③金属材料的一般用途。这些内容与后续知识内容构成金属材料的初步知识体系。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

  起初的备课中,我感到教材内容比较零散。我想我都有这种感觉,更何况学生了。如果不理顺教学环节的逻辑顺序,一节课下来会让学生感到内容分散,抓不到重点。这节课我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完成。金属材料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

  情境的设计要以学生原有的认知为基础,具有基础性、真实性、思想性和现代感。当我提出让同学们举出一些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想一想它们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时,每个同学的兴趣都非常高涨,从厨具到农具再到学*用品、到医疗器械,什么都想到了,思维异常的活跃。学生在交流中展示了自我,在倾听中充实了自我。在此基础上学生总结归纳出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对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对生活中一些零散的认识有了一个很好的提升。进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同时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学*了本节课的另一重点内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学生很轻松的就完成了这部分内容。

  对合金的教学学生们仍然表现出强烈兴趣,什么是合金?它是如何生产的?为什么生活中得以广泛使用?它和纯金属有什么区别?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认识探究合金的欲望。

  我认为本节课有如下成功之处:

  1、多媒体运用得较好。

  2、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及时的巩固和掌握。

  3、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学*本节课内容。

  4、通过多媒体对一些合金进行了展示,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5、课堂气氛较好,学生配合的不错,基本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本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

  1、思路不够开阔,不能大胆的进行新的尝试,课上得不够新颖。

  2、没能调动所有学生的学*积极性。

  3、时间把握不够好。这是学校把一节课改为40分钟后我仍然没有完全适应。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以后我会不断改进、不断努力的。


《金属》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金属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金属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反思1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我从问题入手,恰倒好处地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上课开始时,我提出了“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

  你有多少种办法区别黄金和黄铜?”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就连*时不愿意学*的学生,也参与了讨论。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设计的方案有①测密度②测导电性③用牙咬(硬度)④用火烧(真金不怕烈火炼、是金子在哪都发光),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进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说,良好的开端为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探究活动获得可靠结论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将学生的探究分三步进行:

  (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盐城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最后打出科学家们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而总结出来的结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一边学知识,一边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总结得出结论后,插入生活实践问题,让学生边学边用,使学生意识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和重点。

  本节课既有实验探究活动,又有重点知识展示,还穿插着问题的解决,但实验用的时间较多,再加上有些现象不是特别明显,使得本节课的课堂容量有些过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随时调整讲课进度,争取更好效果。

《金属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反思2

  今天上完这节课,得到与会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仔细回想这节课,自我感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1、目标设置有根据有条理有层次,可达成程度较高。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而言,学完本节课,都有相应的收获。

  2、教学过程流畅自然,精心设计的六个问题作为本节课教学的主线,逐层推进。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观察演示实验和老师点拨,增长了化学知识,培养了观察、思考和交流表达的能力。特别是师生共同归纳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四种方式,层层深入,更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

  ①能否反应;

  ②在什么条件下会反应;

  ③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的剧烈程度;

  ④金属置换。为此我特地将其增加为板书内容。纵观全程,有渠成水自到之感。

  3、课堂气氛活跃,让我和学生感受到,这堂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心灵的互动与交流,很有那么几次心有灵犀的感觉。我给学生的鼓励、指点和帮助,得到了回应,体现新课程改革中“以生为本”的理念。

  当然,这堂课也还有其不足之处。比方说,做演示实验,我比*时要紧张,倾倒溶液时,手有点发抖,幸好有学生的支持和鼓励,没有造成溶液泼洒。

《金属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反思3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一边学知识,一边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总结得出结论后,插入生活实践问题,让学生边学边用,使学生意识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利用多媒体模拟微观反应的实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的理解置换反应的定义,加深印象,同时在学生探究实验结束后,再利用微机进行分析总结,效果显著。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既学*了知识,又观看了动画,还加深了理解,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和重点。

  本节课既有学生探究活动,又有动画模拟,而且在授课的过程中,还穿插着问题的解决,使得本节课的课堂容量有些过大,有一些知识完成的比较仓促,不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尝试将其分成两节课来完成,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学生在探究活动时,课堂的秩序显得有些乱,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活动探究实验时的课堂秩序。


《金属》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初中化学教材《金属材料》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初中化学教材《金属材料》教学反思1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完成。金属材料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以致用,让化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到教学中来。我们生活在一个化学世界,只是学生的认知水*没有达到基础理论的高度,教学中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让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熟悉的实际问题,如家庭厨房中常用到的食盐、纯碱、食醋、鸡蛋等物质,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环保问题,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结合如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产能过剩等等相关热门话题上网查阅资料,增加知识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情感。

  小组合作学*的`一点感悟:

  在具体授课时,要让学生全面动起来,在不同的环节动脑、动手、动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很注重让学生在书本上、笔记本上做记录,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圈点点,就像画画一样丰富多彩。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偷懒”的智慧,该学生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该小组讨论的,学生讨论不出结果的绝不草草收兵;该学生质疑补充的,教师绝不早做定论,以“兵帮兵”、“兵教兵”的形式主宰课堂。比如在展示交流“学*成果”环节出现意见不一致时,我从不先发表看法,都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出他们的见解,最后让学生总结,学生实在无法统一的问题才予以适当引导点拨。

初中化学教材《金属材料》教学反思2

  本课题教学内容比较简单,贴*生活,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多的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尽量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使学生在一种愉悦、轻松的学*氛围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掌握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教材《金属材料》教学反思3

  这节课充分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完成。金属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

  当我提出让同学们举出一些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想一想它们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时,每个同学的兴趣都非常高涨,从厨具到农具再到学*用品、到医疗器械,什么都想到了,思维异常的活跃。学生在交流中展示了自我,在倾听中充实了自我。在此基础上学生总结归纳出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对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对合金的教学学生们表现出更大的热情,什么是合金?它是如何生产的?为什么生活中得以广泛使用?它和纯金属有什么区别?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认识探究合金的欲望。

  随后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体验合金优良的性能,加深对合金与纯金属性质差异的认识。非常自然的将学生引向了本节课的重点:合金和金属性质差异的原因?多识一点的`内容更加使学生使学生感受化学之神奇、应用之广泛,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金属》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金属》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金属》教学反思1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该探究活动获得可靠结论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将学生的探究分三步进行:

  (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最后打出科学家们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而总结出来的结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在教学中,我是一边学知识,一边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总结得出结论后,插入生活实践问题,让学生边学边用,使学生意识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本节课有学生探究活动,而且在授课的过程中,还穿插着问题的解决,使得本节课的课堂容量有些过大,有一些知识完成的比较仓促,不透彻。例: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置换较弱金属的盐溶液时,能否进行、置换的先后顺序、以及一定质量的不同金属置换出的金属的质量的多少的分析,学生不能充分的理解,在课后的.作业中表现的相当不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尝试将其分成两节课来完成。学生在探究活动时,课堂的秩序显得有些乱,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活动探究实验时的课堂秩序。

《金属》教学反思2

  本节课内容较多,较为琐碎,但是本节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本节课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完成。金属材料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

  当我提出让同学们举出一些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想一想它们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时,每个同学的兴趣都非常高涨,从厨具到农具再到学*用品、到医疗器械,什么都想到了,思维异常的活跃。学生在交流中展示了自我,在倾听中充实了自我。在此基础上学生总结归纳出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对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对生活中一些零散的认识有了一个很好的提升。进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同时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学*了本节课的另一重点内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学生很轻松的就完成了这部分内容。

  对合金的教学学生们表现出热情不减,什么是合金?它是如何生产的?为什么生活中得以广泛使用?它和纯金属有什么区别?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认识探究合金的欲望。

  随后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体验合金优良的性能,加深对合金与纯金属性质差异的认识。非常自然的将学生引向了本节课的难点: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具有广泛用途的原因?

  我认为本节课有如下成功之处:

  1 、多媒体运用得较好。

  2、本节课内容较散、较琐碎,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及时的巩固和掌握。

  3、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学*本节课内容。避免了单一的教学。

  4、通过多媒体对一些合金进行了展示,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5、课堂气氛较好,学生配合的不错,基本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但是,我知道本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

  1、思路不够开阔,不能大胆的进行新的尝试,课上得不够新颖。

  2、没能调动所有学生的学*积极性。

  3、时间把握不够好。可能是我不想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时候,没能很好的控制学生展示的人数和时间。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希望多提宝贵意见。以后我会不断改进、不断努力的。

《金属》教学反思3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完成。金属材料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以致用,让化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到教学中来。我们生活在一个化学世界,只是学生的认知水*没有达到基础理论的高度,教学中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让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熟悉的实际问题,如家庭厨房中常用到的食盐、纯碱、食醋、鸡蛋等物质,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环保问题,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结合如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产能过剩等等相关热门话题上网查阅资料,增加知识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情感。

  小组合作学*的一点感悟:

  在具体授课时,要让学生全面动起来,在不同的环节动脑、动手、动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很注重让学生在书本上、笔记本上做记录,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圈点点,就像画画一样丰富多彩。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偷懒”的智慧,该学生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该小组讨论的,学生讨论不出结果的绝不草草收兵;该学生质疑补充的,教师绝不早做定论,以“兵帮兵”、“兵教兵”的形式主宰课堂。比如在展示交流“学*成果”环节出现意见不一致时,我从不先发表看法,都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出他们的见解,最后让学生总结,学生实在无法统一的问题才予以适当引导点拨。

《金属》教学反思4

  1实验材料虽然提前一天在群里告知学生,但是很多同学都没有看到,没有按照要求准备材料,导致部分同学不能做实验,或者由于实验材料准备的不是铝制硬币(1元、5角、非铝制1角)导致实验不能成功,改进措施,以后实验材料做到提前3天告知家长,并且确保家长都收到信息,提供简化实验材料方案,比如今天的实验,在没有铝制1分、5分情况下就告知准备回形针和铝片。

  2简化上课流程,网上课程毕竟不同于在学校班级授课,一节课可以只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开展一个实验,集中讨论一、两个关键问题,因为4个班级同时授课,不能做到及时的回复,简化问题以后,可以确保关注到大多数同学,真正使每一个同学,在课堂上学有所获,今天我也及时回复了,但是对于一些实验不成功的同学就不能一一的指导,而是集中指出原因,让学生课下再次实

  验。

  3QQ在线课程为了避免刷屏,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看到,需要开启全员禁言,需要学生互动时则关闭全员禁言,相互切换模式,课堂效果会好一些。

  4在线问题一次不能太多,作业放在最后布置,学生大多能看到,不要一开始说,学生在上课之后可能遗忘,最后布置完成率更高。

《金属》教学反思5

  本课题教学内容比较简单,贴*生活,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多的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尽量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使学生在一种愉悦、轻松的学*氛围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掌握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金属》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

  一、成功之处:

  1、重难点突出,有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用一首学生们都喜欢的周杰伦《青花瓷》~化学版的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兴趣,学生能很快进入学*角色。

  3、引课注重创新。创设情境“金光灿灿的老师”引入非常精彩,一下抓住了学生的眼球。

  4、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完成有序、有效。不仅掌握了金属的化学性质,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5、学生的演示实验效果显著。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结论──总结规律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对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

  6、注重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协作精神。

  7、学生在相互学*和探讨中自评互评,这样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和同学友好相处,达到智力、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共同发展的目的。

  8、教师能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在评价时,能做到“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喜悦,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二、不足处:

  1、学生比较紧张导致课堂气氛死板

  2、课容量有些大。

  3、过渡语言组织不够自然。

  三、感悟

  要上好一节课,既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一堂好课要学会取舍,不需要太多的亮点,太多反而没有亮点,学会让一堂课真正的彩起来。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2

  课后反思

  金属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这节复*课,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掌握金属与氧气、稀酸和盐溶液的反应原理和现象,能够利用这些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二是能够应用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和解决工业生产的问题。这节课只完成第一部分的内容。现在将本人在执教过程中的所感所获总结如下:

  1、课堂内容设计方面

  本节课以游戏“金属知多少”导入,让学生利用一些常见的金属的主要性质进行猜测,即活跃了课堂氛围,也为引入“黄铜”埋下了伏笔。紧接着创设了“假黄金”案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讨论破案方法,这样的开场轻松活跃,又紧扣本课主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在讨论过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破案方法和理由,教师、学生进行点评推敲后,归纳出金属的三种化学性质,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接下来课堂内容安排就是逐一复*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原理和现象,通过回忆、思考、讨论、作答、归纳的方法展开学*,强化了本节课的重点,尤其规范了学生写方程式和表述现象的*惯。另外,在每个内容复*完后都对应安排《中考赏析》,通过中考题目的赏析让学生了解中考的考查方向和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比如抓关键词,找出研究对象,利用排除法等等。在复*完重点内容后,本人又设计了《中考突破》这一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吃得好”,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本环节选择了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一个是关于滤液和滤渣的研究,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置换反应的实际应用。二是关于氢气的计算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利用规律进行巧算,突破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计算的难点。最后,本节课在小结后还有一个环节是下节提前看,以中考题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提前感知下节课的重点和中考的考查方向,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也启发学生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总之,本节课课堂内容涉及合理,由简单到复杂,由整体到局部,环环相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练结合,题目选择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是一节有深度和广度的复*课。

  2、教师活动设计方面

  本节课中本人始终扮演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改变复*课“满堂灌,满堂练”的模式,每个环节设计中执教者都重视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把问题抛给学生自己解决,比如“黄铜破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破案方法和理由,教师只是做简单的点评和引导。在书写金属和酸的化学方程式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考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注意到反应中铝是+3价,铁是+2价,并让同学上黑板板书铝、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中考突破》这个环节,教师更是注重解题的思维点拨,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找出问题的答案,第二个题还由学生亲自上讲台分析和讲解。

  总之,这节课的教师活动设计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空间思考和作答,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3、学生活动设计方面

  本节课复*的内容是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内容,但会出现一些盲点,比如方程式的书写,现象的描述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力有所提升。在课堂活动中创设多种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提问作答,个别答、集体答、接力答的形式,还有黑板板书和上台讲解等等,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举手回答问题,虽然在回答问题方面有些学生回答得不够理想,但经老师引导,同学协助,也能够得到满意的答案。总之,这节课学生活动比较丰富,学生参与课堂度高,虽然有些同学还是胆子不够,表达能力欠缺,但坚持这样复*,这样训练,相信会有比较大的进步。

  4、教学后感

  这节课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开展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如果学生学*基础扎实,则可以深入挖掘,在基础知识回顾方面减少时间,加强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的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一节好的课,力求让大部分学生“吃得饱”,小部分学生“吃得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因材施教和分层导学,这点在这节课有得到体现,但这方面还需在日后工作中继续研究,力求做到更好!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第八单元的重点内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该探究活动获得可*结论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将学生的探究分三步进行:

  (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最后打出科学家们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而总结出来的结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4

  一、成功之处:

  1、重难点突出,有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用一首学生们都喜欢的周杰伦《青花瓷》~化学版的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兴趣,学生能很快进入学*角色。

  3、引课注重创新。创设情境“金光灿灿的老师”引入非常精彩,一下抓住了学生的眼球。

  4、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完成有序、有效。不仅掌握了金属的化学性质,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5、学生的演示实验效果显著。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结论──总结规律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对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

  6、注重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协作精神。

  7、学生在相互学*和探讨中自评互评,这样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和同学友好相处,达到智力、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共同发展的目的。

  8、教师能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在评价时,能做到“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喜悦,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二、不足之处:

  1、学生比较紧张导致课堂气氛死板

  2、课容量有些大。

  3、过渡语言组织不够自然。

  三、感悟:

  要上好一节课,既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一堂好课要学会取舍,不需要太多的亮点,太多反而没有亮点,学会让一堂课真正的彩起来。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要想了解这个大千世界,就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而本节课是学生上高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所以使学生形成学*兴趣、学*方法和技能对于今后的学*至关重要。而高一学生正处在16、17岁,是逐步走向成熟的年龄。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问题情境和层层实验,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内容的安排上,首先,根据初中已有的知识,确定想从哪几个方面研究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及想选择哪些金属进行研究,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预测已选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可能情况,接着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过程来检验,最后对比总结出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

  实施课堂教学后,我认为本节课的优点是:

  1、体现了新课程科学探究的理念。通过探究活动,使学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的意识和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对两个问题(①你想从哪几个方面来探究?②你想选择哪些金属来探究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的思考及据此的推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再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用实践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学生经历对铝与氧气反应两次失败后才成功的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并且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解释,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地位。把课上的时间还给学生,本节课学生做实验、讨论的时间达到25分钟。

  5、在设计和实施上特别突出了交流、实践、反思和评价,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

  6、摩登*台的使用。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尊重学生个人兴趣,发展学生的学*能力。摩登*台的使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对于不需要课堂上必须解决的问题,以及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可以课后继续与老师交流和探讨。

  实施课堂教学后,我认为本节课还需修改和补充:

  1、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以及高一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的影响,铝与氧气反应的科学探究还不够开放,以后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尽可能的把更多的话语权还给学生

  2、学生实验前,对一些基本操作强调的不够仔细,同时也说明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还有待加强,这样在*时的教学中需注意强化。

  3、对课堂的调控和与学生的交流还有待加强,对学生回答完问题的肯定和鼓励做的不好,语言还需要精练,不应过多的重复学生的话。

  4、由于作课时间的限制,有些学生的思维火花没有被深刻地挖掘出来,很是遗憾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见,还希望听过课的老师不吝赐教!


《金属》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7)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优选【10】篇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 1

  本节课内容较多,较为琐碎,但是本节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本节课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完成。金属材料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

  当我提出让同学们举出一些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想一想它们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时,每个同学的兴趣都非常高涨,从厨具到农具再到学*用品、到医疗器械,什么都想到了,思维异常的活跃。学生在交流中展示了自我,在倾听中充实了自我。在此基础上学生总结归纳出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对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对生活中一些零散的.认识有了一个很好的提升。进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同时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学*了本节课的另一重点内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学生很轻松的就完成了这部分内容。

  对合金的教学学生们表现出热情不减,什么是合金?它是如何生产的?为什么生活中得以广泛使用?它和纯金属有什么区别?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认识探究合金的欲望。

  随后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体验合金优良的性能,加深对合金与纯金属性质差异的认识。非常自然的将学生引向了本节课的难点: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具有广泛用途的原因?

  我认为本节课有如下成功之处:

  1 、多媒体运用得较好。

  2、本节课内容较散、较琐碎,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及时的巩固和掌握。

  3、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学*本节课内容。避免了单一的教学。

  4、通过多媒体对一些合金进行了展示,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5、课堂气氛较好,学生配合的不错,基本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但是,我知道本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

  1、思路不够开阔,不能大胆的进行新的尝试,课上得不够新颖。

  2、没能调动所有学生的学*积极性。

  3、时间把握不够好。可能是我不想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时候,没能很好的控制学生展示的人数和时间。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希望多提宝贵意见。以后我会不断改进、不断努力的。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 2

  这节课充分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完成。金属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 当我提出让同学们举出一些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想一想它们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时,每个同学的兴趣都非常高涨,从厨具到农具再到学*用品、到医疗器械,什么都想到了,思维异常的活跃。学生在交流中展示了自我,在倾听中充实了自我。在此基础上学生总结归纳出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对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对合金的教学学生们表现出更大的.热情,什么是合金?它是如何生产的?为什么生活中得以广泛使用?它和纯金属有什么区别?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认识探究合金的欲望。 随后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体验合金优良的性能,加深对合金与纯金属性质差异的认识。非常自然的将学生引向了本节课的重点:合金和金属性质差异的原因?多识一点的内容更加使学生使学生感受化学之神奇、应用之广泛,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4 通过对初中化学《金属材料》的教学,深感让学生认识身边的金属,了解身边的金属,熟*身边的金属对学好这节课十分重要,为了在整个教学中真正渗透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让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教材中已有的预设方案改为学生自己设计,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各个环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 3

  通过对初中化学《金属材料》的教学,深感让学生认识身边的金属,了解身边的金属,熟*身边的金属对学好这节课十分重要,为了在整个教学中真正渗透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让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教材中已有的预设方案改为学生自己设计,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各个环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从学生角色扮演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建构新的知识系统,通过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实验,探究出判断金属活动性的依据和金属活动顺序。在教学中,注重构建具有个人意义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到自己学有所得。最后,通过课堂延伸,强化了所学知识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一是让学生找出身边的金属,让他们分析为什么铜比铁更稳定;二是将教材中的实验改为学生主动的探究性实验,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三是灵活处理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金属的化学性质,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不足之处是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比较适合于我所教的学*水*较高的学生,对于学*水*较低的学生,在自行探究判断金属活动性的依据这一环节时,大部分学生很难完成。因此,在这类班级中可将这一环节的学生活动改为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提出猜想,便于学生由易到难的学*和理解。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 4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完成。金属材料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以致用,让化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到教学中来。我们生活在一个化学世界,只是学生的认知水*没有达到基础理论的高度,教学中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让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熟悉的实际问题,如家庭厨房中常用到的食盐、纯碱、食醋、鸡蛋等物质,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环保问题,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结合如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产能过剩等等相关热门话题上网查阅资料,增加知识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情感。

  小组合作学*的一点感悟:

  在具体授课时,要让学生全面动起来,在不同的环节动脑、动手、动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很注重让学生在书本上、笔记本上做记录,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圈点点,就像画画一样丰富多彩。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偷懒”的智慧,该学生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该小组讨论的,学生讨论不出结果的绝不草草收兵;该学生质疑补充的,教师绝不早做定论,以“兵帮兵”、“兵教兵”的形式主宰课堂。比如在展示交流“学*成果”环节出现意见不一致时,我从不先发表看法,都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出他们的见解,最后让学生总结,学生实在无法统一的问题才予以适当引导点拨。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 5

  本课题教学内容比较简单,贴*生活,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多的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尽量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使学生在一种愉悦、轻松的学*氛围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掌握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 6

  1、教学应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

  金属与生活密切相关,当提出让同学们举出一些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或看一些相关的精美图片资料时,学生的兴趣都非常高涨,思维异常的活跃,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学*,自然事半功倍。

  2、加强课堂中的实验教学,深化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认识,增强学*的兴趣。

  本节课关于金属的几个小实验,如金属的物质性质,合金的硬度等,有条件的可安排让学生动手做,做完实验后让学生来讨论、归纳总结,通过学生的自己的手、口而得来的知识,学*效果不言而喻。另外,教师也可补充一些课本中没有的实验,如金属的导电性,纯金属与其合金熔点的对比等,以拓展课堂的知识面。

  3、充分利用网络,拓宽学生的化学知识。

  网络上的化学知识非常丰富,教师可指定相关的主题(如司母戊鼎、马踏飞燕、三星堆、埃菲尔铁塔、金门大桥等)让学生通过网络来了解具体的知识。这样学生在查阅了相关内容后,都会如此灿烂的文化和高超的工艺技术赞叹不已,产生自豪感,并会产生一定的学生动力,这样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加了学*的动力,一举两得。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 7

  1、教学应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

  金属与生活密切相关,当提出让同学们举出一些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或看一些相关的精美图片资料时,学生的兴趣都非常高涨,思维异常的活跃,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学*,自然事半功倍。

  2、加强课堂中的实验教学,深化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认识,增强学*的兴趣。

  本节课关于金属的几个小实验,如金属的物质性质,合金的硬度等,有条件的可安排让学生动手做,做完实验后让学生来讨论、归纳总结,通过学生的自己的手、口而得来的知识,学*效果不言而喻。另外,教师也可补充一些课本中没有的实验,如金属的导电性,纯金属与其合金熔点的`对比等,以拓展课堂的知识面。

  3、充分利用网络,拓宽学生的化学知识。

  网络上的化学知识非常丰富,教师可指定相关的主题(如司母戊鼎、马踏飞燕、三星堆、埃菲尔铁塔、金门大桥等)让学生通过网络来了解具体的知识。这样学生在查阅了相关内容后,都会如此灿烂的文化和高超的工艺技术赞叹不已,产生自豪感,并会产生一定的学生动力,这样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加了学*的动力,一举两得。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 8

  在区教育局的组织下,听了xx老师执教的《金属和金属材料》这一节公开课,在这节复*课中,以小强的一天为主线,紧密联系生活,过渡自然,水到渠成,通过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对实验进行探究、分析、交流,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整个教学思路清晰,层层进入,学生在方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归纳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听了这节课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感受之一:新课微课为切入点,以翻转课堂的形式给我们展现一堂不一样的复*课。课前,方老师首先录制了制作新颖的微课视频,供学生观看。学生观看后提出各自的问题,老师加以归纳整理,在课堂上,方老师课前首先划分小组;然后,由学生针对各组问题在组内进行讨论;最后,方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和解题思路方法进行解释,问题的解决得益老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包括对各种未知问题的预案准备。另外,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充分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作为学生学*的引导者、促进者的地位。

  感受之二: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运用了沈括的《梦溪笔谈》引入课题,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对知识的回顾,复*课不但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更要注重实现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解决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机械地对知识点简单回忆,兼顾复*课的特点,又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为,并以其自身的行为来感染周围学生的情感与行为,有利于师生情感互动的.运行。

  感受之三: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们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的“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老师在巡视中引导纠错,对学生精彩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等手段,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感受之四:上初三复*课的老师,对教材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跳出了题海复*大筐,从总体出发,没有只扣住某一个或某几个知识点,而是交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得以掌握。只要你动脑筋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想办法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就能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

  感受之五:以小强的一天为主线,小强遇到的问题也是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合理的创设了情境,让知识易于展开。创设情境的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贴*学生的生活,越是离学生*的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能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领悟到化学的魅力,感受到化学的乐趣。

  通过这次听课学*,对我帮助很大,教学理念得到提升,教学观念得到发展,同时也看到我和执教老师的差距,我将以这次听课学*作为新的起点,不断向他们学*,使自己得到提高与进步!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 9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这已经是我第二次讲了,每一次感受都不同,通过本节课的讲授,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引入新课.介绍一种古老而富有青春活力的化学元素,它在不同领域中起到

  非常重要的作用,设置悬念,展图片作为引入,形式新颖,能引起学生关注,钓起学生胃口,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 这节课重点讲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硅酸的性质和制备展

  开,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各知识点之间过渡自然,衔接流畅.

  3. 对于本节内容的重要知识点有较好的落实.如: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性质比

  较,典型的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由此引发的两个问题:二氧化硅是什么类型的氧化物? 并得出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的结论。如何区别未贴标签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 进一步思考实验室用什么材料的试剂瓶来盛放***?讲练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巩固知识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4. 实验探究.设计变色硅胶的实验,供学生探究,提出制备硅酸的方案,既锻炼

  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也使得他们对化学有了更为浓厚的兴趣,因为该实验简单易操作,成功率较高。失败的原因好分析。

  存在的不足

  1. 在课堂教学中还是紧张,精神欠饱满,语言表达缺乏准确性,表情不够丰富;学生回答问题较少,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

  2. 教学互动有,但是开展得不是很好,时间分配不是很恰当。

  3. 在引导学生如何学*的方面做得不好,过渡处不够灵活。

  4. 对于学生方程式书写中出现的错误,没有用最巧妙的方法解决,应该让学生通过记忆Na2CO3的方法来记忆Na2SiO3

  5. 课堂上要学会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

  6. 教师的基本功不够扎实,知识面比较窄,化学中的专业术语表达不准确。

  需要多听课,多学*,多练*。

  总的来说,本节课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以主体和探究活动主人的身份参与整个学*过程,通过探究式学*,他们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 还学到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整堂课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发言,表现出浓厚的学*兴趣. 通过这次同课异构讲课比赛,让我受益匪浅,也明白了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今后我要多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多做教学反思,更快进步,尽早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 10

  通过对初中化学《金属材料》的教学,深感让学生认识身边的金属,了解身边的金属,熟*身边的金属对学好这节课十分重要,为了在整个教学中真正渗透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让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教材中已有的预设方案改为学生自己设计,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各个环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从学生角色扮演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建构新的知识系统,通过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实验,探究出判断金属活动性的依据和金属活动顺序。在教学中,注重构建具有个人意义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到自己学有所得。最后,通过课堂延伸,强化了所学知识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一是让学生找出身边的金属,让他们分析为什么铜比铁更稳定;二是将教材中的实验改为学生主动的探究性实验,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三是灵活处理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金属的化学性质,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不足之处是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比较适合于我所教的学*水*较高的学生,对于学*水*较低的学生,在自行探究判断金属活动性的依据这一环节时,大部分学生很难完成。因此,在这类班级中可将这一环节的学生活动改为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提出猜想,便于学生由易到难的学*和理解。


《金属》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8)

——《金属》教学反思优选【5】份

  《金属》教学反思 1

  在这节活动与探究课上,从教学设计上,能切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利用本课以实验为主的优势,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建构和丰富自己的知识,让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新方法。

  1、本课学生动脑又动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多、参与研究的机会多、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学*兴趣浓厚。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不仅对金属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而且学*运用了对比法进行实验探究,为下一步学*酸碱盐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2、本节课学生活动多,为了让学生充分思考、动手、动口,课堂时间显得比较紧张。因此,课前一定要做好预*并做好检查,给每组的学生分配好任务,让其在实验活动中体现出很好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合作性。

  3、鼓励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大胆质疑:如铁粉为什么是黑色的?不同浓度的酸,金属反应的现象有啥不同、铝片与硫酸铜反应的现象不明显等。

  4、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某些细节的处理上做得不到位。如酸的浓度的配置使铁钉的反应现象不明显。

  5、学生有些操作不规范,动手能力差。基本的实验技能有待提高。

  《金属》教学反思 2

  本节课是第八单元的重点内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该探究活动获得可*结论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将学生的探究分三步进行:

  (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最后打出科学家们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而总结出来的结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教学反思 3

  这节课充分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完成。金属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

  当我提出让同学们举出一些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想一想它们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时,每个同学的兴趣都非常高涨,从厨具到农具再到学*用品、到医疗器械,什么都想到了,思维异常的活跃。学生在交流中展示了自我,在倾听中充实了自我。在此基础上学生总结归纳出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对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对合金的教学学生们表现出更大的热情,什么是合金?它是如何生产的?为什么生活中得以广泛使用?它和纯金属有什么区别?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认识探究合金的欲望。

  随后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体验合金优良的性能,加深对合金与纯金属性质差异的认识。非常自然的将学生引向了本节课的重点:合金和金属性质差异的原因?多识一点的内容更加使学生使学生感受化学之神奇、应用之广泛,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金属》教学反思 4

  一、教学反思

  1、本节课设计合理,思路顺畅,*题的选择恰当。能较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的能力,展示学生课前调查和收集样品的信息,能较好地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采用动画演示,既明白清晰,又节约时间,同时可避免仪器、材料短缺而不能做实验,环节紧凑。

  2、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是一类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计算,在此引入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都是纯物质的计算,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定量理解和分析。

  二、教学建议

  本课题的知识内容学生较为熟悉,但教师用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感知熟悉学*的对象,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出课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学家的身份来研究金属矿物的种类、铁为什么生锈、在什么条件下易生锈、如何防止铁生锈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更可贵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自主实验、自主探究、自主评价,无疑使自信心更强,学*兴趣更浓。从而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化学”。

  《金属》教学反思 5

  1、教学应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

  金属与生活密切相关,当提出让同学们举出一些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或看一些相关的精美图片资料时,学生的兴趣都非常高涨,思维异常的活跃,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学*,自然事半功倍。

  2、加强课堂中的实验教学,深化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认识,增强学*的兴趣。

  本节课关于金属的几个小实验,如金属的物质性质,合金的硬度等,有条件的可安排让学生动手做,做完实验后让学生来讨论、归纳总结,通过学生的自己的手、口而得来的知识,学*效果不言而喻。另外,教师也可补充一些课本中没有的实验,如金属的导电性,纯金属与其合金熔点的对比等,以拓展课堂的知识面。

  3、充分利用网络,拓宽学生的化学知识。

  网络上的化学知识非常丰富,教师可指定相关的主题(如司母戊鼎、马踏飞燕、三星堆、埃菲尔铁塔、金门大桥等)让学生通过网络来了解具体的知识。这样学生在查阅了相关内容后,都会如此灿烂的文化和高超的工艺技术赞叹不已,产生自豪感,并会产生一定的学生动力,这样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加了学*的动力,一举两得。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