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1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教学方法

  1、读法:反复诵读,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提问讨论:师生互动,解决反馈问题。

  3、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是文人抒发感情的一种载体。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

  二 读

  1 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学生自由读,请一名试诵读,评。

  2 注意个别句子的处理:一般感叹句、陈述句读降调,问句读升调,老师范读。请学生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诵读体会。

  3 再请学生读,点评。

  三 分析

  1同学们再集体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

  从哪里看出来?

  生1:标题

  生2:意象词“酒”,还有诗中的“忧”字

  生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写实,结合背景分析

  明确诗眼“忧”,找一找。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诗人在“忧”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两分钟,有了结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生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忧人生短暂

  生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功业未成

  生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忧功业未成

  小结:诗人心中有忧,何以解忧呢?杜康能解吗?要解忧,必须求得贤才。同学们找找表明曹操对待人才态度的诗句,体会一下,曹操是怎样留人的。讨论两分钟。

  生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以待遇留人

  生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以情感留人

  生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事业留人

  四 小结及课堂作业

  忧人生短暂、人才难得、功业未成,所以此诗读来深沉悲凉。古人说“诗言志”,曹操在本诗中所言之志就是想求得贤才来一统天下,解百姓战乱流离之苦。有一股英雄之气驰骋期间,所以读来慷慨激昂。下来,就请同学试带着这份激昂的感情再一次诵读全诗,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短歌行》

  曹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微型课来设计,我只选了两个方面作为教学目标,即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 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主要安排以不同的诵读贯穿始终:学生自由诵读、学生代表读、教师指导诵读、学生集体读等等。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逐渐悟出全诗的核心主旨。

  引导学生读的过程基本顺利,但在问题的过渡上有些地方还是显得生涩,比如在安排学生几轮诵读之后我抛出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从哪里看出来?得出诗眼“忧”字之后,我说了一段过渡语,给人一种跳出诗境之感。在李社教和王卫涛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我明白了20分钟的微型课,快速切入主要环节是关键。比如在学生找出“忧”字之后,就应马上抛出“诗人忧什么?”的问题,得出结论后再问“解忧靠什么?”明确是“人才”

  后马上再问“如何求取人才?”这样安排环环相扣,讲起来顺了许多。

  另外,我之前的板书设计过于简单,主要是三个关键词“忧”“求贤”“一统天下”用两条横线贯穿起来,事后,李老师帮我重新设计了板书,让我明白了微型课板书并不是越简单越好,课堂上讲到的重点词还是得取舍有度地呈现在板书中,这样,整节课的重点内容看起来才能一目了然。

  当然,除了两位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还有各位同行老师为我提出的宝贵建议,让我在这次微型课试讲中获益良多,受益匪浅,谢谢大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一定会以这节课作为范例,在一堂课的结构安排上,在重难点的取舍与把握上,在师生互动的处理上多下功夫研磨,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上出更优质的课!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句所流露出的曹操的思想感情。

  2、学*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方法:诵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曾经叱咤风云,几经起落,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无限风光。作为军事家,官渡之战的辉煌难掩火烧赤壁,华容道败走的凄凉。作为政治家,面对社会动乱、民生凋敝,他曾吟出“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千古悲音;但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让人看到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枭雄姿态。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极度张扬的英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他就是—曹操。他多重性格,让我们难以给他的品行下一个准确的定论,到底曹公何人?或许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掀开她神秘面纱的一角,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短歌行》,走*曹操。

  二、作者简介

  采用简历形式介绍作者主要文学成就,代表作品,诗歌风格。

  三、吟咏诗作,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

  张开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思绪回到1800多年前,想象自己就是一代枭雄曹操,入情入境的自由朗读。

  (2)比较朗读

  生朗读,学生评价

  听录音,感受诗歌情感

  四、品析诗句,探寻情感

  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你能否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概括诗人的情感?忧。

  竟然是“忧”,这么一个具有豪迈气概,有着赫赫战功的人他到底因何而“忧”?你是从何处探知曹操心理的?

  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从“青青……断绝”

  功业未就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问题探讨:

  1、诗人为何要感叹人生短暂?

  此时的曹操已54岁,忧人生短暂,是感慨自己的壮志没有实现,感叹得不到贤士来帮助自己实现统一霸业。面对短暂的人生,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辛弃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一种积极进取,为国效力的人生态度,曹操面对人生短暂,他想到的不是及时行乐,而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广招贤士,为我所用,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

  思考:曹操只是感叹自己的人生苦短吗?

  不仅说自己的人生短暂,还告诉那些贤士门,你们的人生也同样短暂,在还没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情况下,为何不来投靠我曹操呢?我帮助你们实现你的梦想。

  2、诗人是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1)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3、诗人是如何对待人才的?

  (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3)“周公吐哺”

  以《鸿门宴》刘邦项羽对人才的态度来拓展,以刘邦评价自己得天下的原因: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得出对待人才也很重要。而曹操面对人才,始终是一种尊敬之情,一种*乎谦卑的姿态。

  思考:诗人已拥有许多人才,那他为什么还要“忧”?

  曹操一生戎马倥偬,在汉末风云突变的乱世中纵横驰骋三十年,于官渡一举击败兵力十倍于己的袁绍,当他不断取得成就的时候,他的政治抱负会逐渐膨胀,相应的遇到的阻力也就越来越大。随着年事渐高,急于在有生之年完成大业的心情会更加急迫。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来帮助他完成一统天下的毕生奋斗目标。

  4、贤士此时是何种境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这里的“乌鹊”比喻贤才。意思是说,就好像月夜里的乌鹊找不到可靠的归宿那样,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在四处寻找自己的依靠。

  思考:(1)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没有贤主。

  (2)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何弦外之音?

  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曹操有忧,但他的忧并非杜康所能消解,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短歌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的曹操,一个爱才惜才的曹操,一个“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

  再次吟咏,体会情感。

  五、鉴赏诗歌艺术手法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情感?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设问

  补充: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它重在事物的相关性。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运用典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诗经小雅子衿》篇,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补充: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反问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①以“乌鹊”比喻,喻贤者。

  ②后四句用典。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看到了一个求贤若渴的曹操,一个尊重贤才的曹操,并且站在诗歌鉴赏的高度对他的艺术手法进行了分析。此时,你的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怎样的曹操形象?

  七、布置作业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戏曲舞台上的曹操是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白脸奸臣;

  在《短歌行》中,曹操又是一个爱才惜才,胸怀宏大志愿的人。

  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

  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真情告白,100字左右。

  八、板书设计

  人生短暂

  因何而忧?贤才难得

  功业未就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2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导入新课

  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有这样一个人,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在*文学的舞台上,他是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功过成败至今还令人评说不尽。他就是——曹操。(说曹操,曹操就到。)——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学*他的一首乐府诗《短歌行》(幻灯片1)

  二、知人论世

  下面我们先走进作者,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

  (幻灯片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点评: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今天语文课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解题: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幻灯片3)

  2、李白边喝酒边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他在《将进酒》中更是高歌“与尔同销万古愁”,可谓是豪气酒气冲天。喝酒的时候诗人总喜欢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样的歌?我们先来听这首诗的录音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放录音(幻灯片4)

  3、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

  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4、下面就让大家自读这首诗。(学生自读)

  5、请二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诗。

  朗读诗歌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读诗歌,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我想现在一定很多人都想跃跃欲试吧,想扮演一次曹操,来次横槊赋诗。现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领军出征,欲一统天下的曹操,你该怎么去读?其他同学先自己酝酿一下。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几句。(请一学生朗读完后,肯定他的优点:如声音洪亮,有激情,普通话很标准。但没有起伏变化、抑昂扬顿。作者那种慷慨的情感还欠缺些点)

  四、品鉴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过渡: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其实,诗歌也有眼睛,即诗眼。诗眼就是最难能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词、句。

  1、我们讨论一下,从全诗来看,大家认为哪个字可以用来做全诗的“诗眼”呢?你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这种情绪?(幻灯片)

  明确:忧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全诗当中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我们一起来分析诗歌,体味诗人的情感。

  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齐读)(幻灯片)

  ⑴第一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忧”的是什么?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所以“朝露”是比喻什么的?(幻灯片)

  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一忧人生短暂

  作者用什么解忧呢?

  作者借酒浇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是*发明造酒的第一人,这里采用了借代的手法。

  作者借酒忧的是人生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的短暂、时光易逝,而自己功业未成。

  ⑵*诗人自古就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借着酒尽情挥洒着诗兴,写下了无数美丽的诗篇。(幻灯片)

  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思乡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______作者此时孤单的心情

  此时明明只有作者一个,他却说是“三人”之众。这正是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醉了的人经常说自己没醉”,咱们也可以说“孤独的人往往说自己不孤单。”

  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_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_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由此可见,*的诗酒文化源远流长。

  民间有“借酒浇愁”的说法。可是酒真能解忧吗?当然不能。诗歌中说: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李白说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要解忧只有找出“忧”的源头,诗人还在忧什么呢?我们来看第二节。

  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幻灯片11)

  1、这一节八句中只有两句是作者自己写的,大家找出是那两句?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那么其它诗句是谁写的?是什么意思?用这些诗句诗人是要表明什么?(幻灯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其后还有两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纵然我没有主动到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跟我保持联系,给我个音信呢?表达的是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由思慕情人变为思慕贤才,向人才发出了深情的呼唤,我就像思慕情人一样思慕你们贤才啊!(幻灯片)“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

  这句意思是“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高贵宾客,吹笙鼓瑟使宾朋欢悦。”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礼遇嘉宾。

  3、这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幻灯片14)

  用典。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还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第二节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思——求贤若渴(齐读第一、二节)

  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幻灯片15)

  思考:这里运用什么手法?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幻灯片16)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也表达了诗人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是永远不会止息的。

  师: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并没有来归,那么,作者在此吐露的是什么之忧?

  明确:求贤不得之忧。二忧:贤才

  曹操为什么会如此的渴慕人才?我们可以联系写作背景来谈。

  明确: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曹操写作这首诗的时候刚好经历了赤壁之战的失败,而且当时他已经57岁了,在古代这已经是走到了人生暮年了,但自己统一全国的大业仍未完成,而他之所以如此渴慕人才,也是因为要成就一番大业须有更多的贤才相助。

  初唐诗人陈子昂的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他追求功业不得,是故“忧从中来”。统一大业首先会忧贤士不至,因为有贤士相助,统一大业自可早日实现。正所谓“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齐读)(幻灯片17)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用了什么修辞?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生:(幻灯片18)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鹊展翅向南而飞。绕树飞了三圈,有哪枝高枝可以栖息。

  师:这四句勾勒出一幅月夜乌鹊南飞图。作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乌鹊”比喻贤才,“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三匝”是“多圈”的意思,是个概数,不能翻译成“三圈”。“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表达作者的惋惜之情。

  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幻灯片19)。

  问题:这两句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怎样理解?

  比喻、用典(幻灯片20)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周公吐哺”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到这边我们就比较清楚作者真正的忧是什么了

  三忧:功业未就。

  问:“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幻灯片22)

  明确:志————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板书)

  五、朗读

  同学们齐读,我们再次体会和领悟诗人那忧而发奋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点评)

  为了让大家更能走进历史情景,品味三国气息,体会作者内心世界。(幻灯片22)现在我们听下《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扮演者鲍国安在赤壁大战前夕横槊赋诗,演唱的《短歌行》。{《短歌行》这首乐曲在东汉时期是怎么个唱法已经失传了,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了。鲍国安演唱的《短歌行》是现代人根据当时的情景重新谱曲演唱的})(听后我们可以感觉到曹操的思想情感是那么的细腻、深沉且复杂,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这慷慨、苍凉、悲壮的歌声使曹操跨越了历史长河,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来到了我们的身旁。)

  六、拓展延伸

  1、同学们,几年以后,十几年以后,哪个同学成为了一个团队的领导,应该注意怎么样才能吸纳人才?

  要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当然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你说曹操,对关羽多么的好。送坐骑,送美女,送官印,有感情有待遇有事业,可是关羽还是走了。为什么,因为他对刘备的感情更深于曹操。当然,以情对人,总不会吃亏的。要不,关羽不会在华容道“义释曹操”,让他的青龙偃月刀,喝西北风了。

  七、作业(幻灯片23)

  学了这首诗,同学们一定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曹操的理解。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1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教学方法

  1、读法:反复诵读,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提问讨论:师生互动,解决反馈问题。

  3、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是文人抒发感情的一种载体。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

  二 读

  1 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学生自由读,请一名试诵读,评。

  2 注意个别句子的处理:一般感叹句、陈述句读降调,问句读升调,老师范读。请学生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诵读体会。

  3 再请学生读,点评。

  三 分析

  1同学们再集体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

  从哪里看出来?

  生1:标题

  生2:意象词“酒”,还有诗中的“忧”字

  生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写实,结合背景分析

  明确诗眼“忧”,找一找。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诗人在“忧”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两分钟,有了结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生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忧人生短暂

  生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功业未成

  生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忧功业未成

  小结:诗人心中有忧,何以解忧呢?杜康能解吗?要解忧,必须求得贤才。同学们找找表明曹操对待人才态度的诗句,体会一下,曹操是怎样留人的。讨论两分钟。

  生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以待遇留人

  生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以情感留人

  生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事业留人

  四 小结及课堂作业

  忧人生短暂、人才难得、功业未成,所以此诗读来深沉悲凉。古人说“诗言志”,曹操在本诗中所言之志就是想求得贤才来一统天下,解百姓战乱流离之苦。有一股英雄之气驰骋期间,所以读来慷慨激昂。下来,就请同学试带着这份激昂的感情再一次诵读全诗,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短歌行》

  曹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微型课来设计,我只选了两个方面作为教学目标,即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 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主要安排以不同的诵读贯穿始终:学生自由诵读、学生代表读、教师指导诵读、学生集体读等等。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逐渐悟出全诗的核心主旨。

  引导学生读的过程基本顺利,但在问题的过渡上有些地方还是显得生涩,比如在安排学生几轮诵读之后我抛出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从哪里看出来?得出诗眼“忧”字之后,我说了一段过渡语,给人一种跳出诗境之感。在李社教和王卫涛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我明白了20分钟的微型课,快速切入主要环节是关键。比如在学生找出“忧”字之后,就应马上抛出“诗人忧什么?”的问题,得出结论后再问“解忧靠什么?”明确是“人才”

  后马上再问“如何求取人才?”这样安排环环相扣,讲起来顺了许多。

  另外,我之前的板书设计过于简单,主要是三个关键词“忧”“求贤”“一统天下”用两条横线贯穿起来,事后,李老师帮我重新设计了板书,让我明白了微型课板书并不是越简单越好,课堂上讲到的重点词还是得取舍有度地呈现在板书中,这样,整节课的重点内容看起来才能一目了然。

  当然,除了两位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还有各位同行老师为我提出的宝贵建议,让我在这次微型课试讲中获益良多,受益匪浅,谢谢大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一定会以这节课作为范例,在一堂课的结构安排上,在重难点的取舍与把握上,在师生互动的处理上多下功夫研磨,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上出更优质的课!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文。

  2、感受诗人“忧”的情感基调和理解为何而“忧”。

  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诗。

  2、理解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

  诗中引用典故和引用《诗经》句子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自行说出自己最喜欢三国中的哪个人物,并简单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从而引出对《短歌行》作者曹操的介绍。

  二、作者介绍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文学上有重要的成就,他能文善武,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他的诗歌现存二十多首,大都采用乐府旧题,明显地表现出对汉代乐府的继承。著有《曹操集》。(ppt展示)

  在此也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原本印象中对于曹操的看法。

  三、写作背景

  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三国中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进而引出曹操当时写作这首《短歌行》时候的相关历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孙权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ppt展示)

  四、整体感知

  1、先播放课文录音,并提出问题:“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明确:诗歌的诗眼是“忧”,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ppt展示)

  2、请学生回答诗中哪些句子含有“忧”字?

  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ppt展示)

  3、进一步提出问题,既然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诗人“忧”的究竟是什么呢?

  五、诗歌赏析

  1、让学生带着问题齐读诗歌,然后对学生读错的字词进行纠正,借此也对文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进行讲解。

  2、分部分对诗歌进行讲解: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从而提出问题,从这部分中可以看到诗人“忧”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引导补充。

  明确: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调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ppt展示)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部分引用《诗经》中句子是难点,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介绍,使学生能够有明确的理解,知道曹操引用这些诗句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贤才的渴望。

  明确:抒发对贤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ppt展示)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妄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该部分着重讲解诗人采用的艺术手法是比喻,提出问题“作者用明月来比喻什么?”,请学生进行回答,结合对诗歌的翻译让学生自行得出这里都是比喻贤才。在此基础上便可提出问题,这一部分可以看到诗人“忧”的又是什么?

  明确:继续写思念贤才的渴望,写“忧思”的原因。(ppt展示)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该部分讲解曹操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引导学生得出诗人在这一部分用“乌鹊南飞”同样是用来比喻贤才。

  明确:表明诗人虚心纳士,竭尽诚心,不遗余力的态度。(ppt展示)

  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曹操这时候的年龄,让学生明确曹操最后“忧”的是天下尚未一统。

  3、诗人“忧”的原因有:

  一、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求贤不得:亲亲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三、功业未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pt展示)

  4、艺术手法:再前面对诗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引用《诗经》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二、比喻:明月比喻人才;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

  三、引用典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pt展示)

  这部分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部分,根据课堂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六、课堂总结

  最后让学生齐读课文,对课堂进行小结。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2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导入新课

  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有这样一个人,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在*文学的舞台上,他是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功过成败至今还令人评说不尽。他就是——曹操。(说曹操,曹操就到。)——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学*他的一首乐府诗《短歌行》(幻灯片1)

  二、知人论世

  下面我们先走进作者,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

  (幻灯片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点评: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今天语文课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解题: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幻灯片3)

  2、李白边喝酒边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他在《将进酒》中更是高歌“与尔同销万古愁”,可谓是豪气酒气冲天。喝酒的时候诗人总喜欢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样的歌?我们先来听这首诗的录音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放录音(幻灯片4)

  3、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

  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4、下面就让大家自读这首诗。(学生自读)

  5、请二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诗。

  朗读诗歌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读诗歌,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我想现在一定很多人都想跃跃欲试吧,想扮演一次曹操,来次横槊赋诗。现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领军出征,欲一统天下的曹操,你该怎么去读?其他同学先自己酝酿一下。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几句。(请一学生朗读完后,肯定他的优点:如声音洪亮,有激情,普通话很标准。但没有起伏变化、抑昂扬顿。作者那种慷慨的情感还欠缺些点)

  四、品鉴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过渡: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其实,诗歌也有眼睛,即诗眼。诗眼就是最难能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词、句。

  1、我们讨论一下,从全诗来看,大家认为哪个字可以用来做全诗的“诗眼”呢?你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这种情绪?(幻灯片)

  明确:忧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全诗当中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我们一起来分析诗歌,体味诗人的情感。

  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齐读)(幻灯片)

  ⑴第一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忧”的是什么?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所以“朝露”是比喻什么的?(幻灯片)

  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一忧人生短暂

  作者用什么解忧呢?

  作者借酒浇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是*发明造酒的第一人,这里采用了借代的手法。

  作者借酒忧的是人生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的短暂、时光易逝,而自己功业未成。

  ⑵*诗人自古就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借着酒尽情挥洒着诗兴,写下了无数美丽的诗篇。(幻灯片)

  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思乡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______作者此时孤单的心情

  此时明明只有作者一个,他却说是“三人”之众。这正是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醉了的人经常说自己没醉”,咱们也可以说“孤独的人往往说自己不孤单。”

  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_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_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由此可见,*的诗酒文化源远流长。

  民间有“借酒浇愁”的说法。可是酒真能解忧吗?当然不能。诗歌中说: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李白说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要解忧只有找出“忧”的源头,诗人还在忧什么呢?我们来看第二节。

  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幻灯片11)

  1、这一节八句中只有两句是作者自己写的,大家找出是那两句?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那么其它诗句是谁写的?是什么意思?用这些诗句诗人是要表明什么?(幻灯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其后还有两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纵然我没有主动到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跟我保持联系,给我个音信呢?表达的是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由思慕情人变为思慕贤才,向人才发出了深情的呼唤,我就像思慕情人一样思慕你们贤才啊!(幻灯片)“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

  这句意思是“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高贵宾客,吹笙鼓瑟使宾朋欢悦。”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礼遇嘉宾。

  3、这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幻灯片14)

  用典。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还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第二节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思——求贤若渴(齐读第一、二节)

  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幻灯片15)

  思考:这里运用什么手法?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幻灯片16)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也表达了诗人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是永远不会止息的。

  师: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并没有来归,那么,作者在此吐露的是什么之忧?

  明确:求贤不得之忧。二忧:贤才

  曹操为什么会如此的渴慕人才?我们可以联系写作背景来谈。

  明确: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曹操写作这首诗的时候刚好经历了赤壁之战的失败,而且当时他已经57岁了,在古代这已经是走到了人生暮年了,但自己统一全国的大业仍未完成,而他之所以如此渴慕人才,也是因为要成就一番大业须有更多的贤才相助。

  初唐诗人陈子昂的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他追求功业不得,是故“忧从中来”。统一大业首先会忧贤士不至,因为有贤士相助,统一大业自可早日实现。正所谓“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齐读)(幻灯片17)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用了什么修辞?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生:(幻灯片18)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鹊展翅向南而飞。绕树飞了三圈,有哪枝高枝可以栖息。

  师:这四句勾勒出一幅月夜乌鹊南飞图。作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乌鹊”比喻贤才,“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三匝”是“多圈”的意思,是个概数,不能翻译成“三圈”。“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表达作者的惋惜之情。

  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幻灯片19)。

  问题:这两句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怎样理解?

  比喻、用典(幻灯片20)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周公吐哺”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到这边我们就比较清楚作者真正的忧是什么了

  三忧:功业未就。

  问:“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幻灯片22)

  明确:志————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板书)

  五、朗读

  同学们齐读,我们再次体会和领悟诗人那忧而发奋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点评)

  为了让大家更能走进历史情景,品味三国气息,体会作者内心世界。(幻灯片22)现在我们听下《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扮演者鲍国安在赤壁大战前夕横槊赋诗,演唱的《短歌行》。{《短歌行》这首乐曲在东汉时期是怎么个唱法已经失传了,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了。鲍国安演唱的《短歌行》是现代人根据当时的情景重新谱曲演唱的})(听后我们可以感觉到曹操的思想情感是那么的细腻、深沉且复杂,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这慷慨、苍凉、悲壮的歌声使曹操跨越了历史长河,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来到了我们的身旁。)

  六、拓展延伸

  1、同学们,几年以后,十几年以后,哪个同学成为了一个团队的领导,应该注意怎么样才能吸纳人才?

  要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当然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你说曹操,对关羽多么的好。送坐骑,送美女,送官印,有感情有待遇有事业,可是关羽还是走了。为什么,因为他对刘备的感情更深于曹操。当然,以情对人,总不会吃亏的。要不,关羽不会在华容道“义释曹操”,让他的青龙偃月刀,喝西北风了。

  七、作业(幻灯片23)

  学了这首诗,同学们一定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曹操的理解。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优质课一等奖《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及反思 (菁华3篇)

优质课一等奖《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及反思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排比句、感叹句对增强语势的作用。

  2、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有关散文的一些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朗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气势。

  2、培养捕捉关键词句的能力,锻炼理解分析能力。

  3、体会文章带给读者的感情认识和理性思考。

  三、德育渗透点

  生命因力量而得到宣泄,力量又带动生命奔腾升华,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律动,蓬勃想象力。

  【重点、难点】

  1、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贯穿朗读训练,并以朗读带动理解,在朗读中体会和领悟。

  2、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运用由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自读,教师引导。

  2、朗读课文,体会文章。

  3、讨论分析,把握文章。

  【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并了解有关散文的知识:

  80年代的散文侧重于“自我”经验的“自由”书写,从对社会主题的呼唤转向对个人情绪、心境的表达,语言和方式追求作者的“个性”,简言之就是注重“自我表现”着力表现现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作品被称作“新散文”或“朦胧散文”。

  2、播放课件(幻灯片)(图片:安塞腰鼓):

  问:有何感觉?

  二、重难点学*

  1、检查预*情况。

  2、教师播放录音,要求学生一边跟读一边在课本上用符号记录轻重音、音量、语速、语气和语调。

  3、讨论本文的感情基调及朗读技巧:

  文章气势恢宏,句子铿锵激越,表现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朗读时要注意节奏的变化,要有豪情,音韵铿锵有力,细节方面注意摹仿录音,把握重音、音量、语速和语调的变化。

  4、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全文描述了一次看安塞腰鼓的过程。文章由此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设影(课件)显示:

  一、1~4自然段表演前

  二、5~27自然段表演中

  三、28~30自然段表演后

  6、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话,你会用哪个字?

  “静”

  7、两部分的“静”有没有不同?

  第一部分侧重于人的安静,第三部分侧重于声音的寂静。

  8、两部分对第二部分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以动衬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9、当你朗读第二部分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可否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投影显示:亢奋、惊心动魄、震撼

  10、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往作者的思想感情、修辞方法上考虑。

  11、我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情味、燃烧的热情,你怎样理解文中的几句话?(课件:幻灯片)

  12、本文除了这些精典的语句外,还大量运用对比。有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分别举例说明这种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四、总结、扩展

  我们在学*中感受到了作者刘成章浓厚的黄土高原情结,他认为自己的散文创作是黄土地的赐予。正如作者所说:“我生长在陕北的山沟,我想让我的散文向信天游靠拢”。刘成章的散文从“我”落笔以自己亲身的体验,血肉的感情,燃烧的心肠,捧起生活中激情的浪花,你能感受到他对人生的反思,对社会的理解,一种独到的感受,一瞬间即逝的灵感,一种哲理,一层诗意,希望今天的学*对同学们的写作、人生思考有所裨益。

  五、作业

  写一篇心得。

优质课一等奖《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及反思2

  我们在学*的时候一定要带着为什么的思想去学*,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从中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

  1、多媒体助学

  2、诵读导学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1、提问:看完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你知道安塞腰鼓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吗?

  2、交流查阅的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附资料: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命名为“*腰鼓之乡”。

  今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注意朗读者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2、思考问题:

  ⑴安塞腰鼓总体上给你什么感受?它有什么特点?

  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安塞腰鼓。宣泄生命力量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有热烈的舞姿,有巨大的力量,有沉重的鼓声,有深厚的土壤。

  ⑵这篇文章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你觉得有何效果?

  排比,有句子内部词语的排比,有句子的排比,有段落的排比。这些排比使文章气势恢弘,语气连贯,节奏明快,感情强烈。

  三、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有气势的朗读

  1、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伟大,粗犷,豪迈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朗读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

  2、以第五节来示范朗读:

  ⑴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注意听清朗读者处理的语音轻重,语调的抑扬,语速的快慢。

  你觉得他读的怎样?哪些语句读的好?指导朗读,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⑵小结:本文段使用排比,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⑶配合音乐,画面齐声朗读。

  ⑷小结: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再现“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其他部分,读出节奏,气势,品味精彩语句,说说自己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四、学生品读,体验感悟

  1、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语段进行散读并作点评。

  2、小小组合作学*探究。

  3、抽读,结合语境谈理解与感受。

  五、总结文章主题

  通过刚才大家的品读,你觉得本文除了赞美安塞腰鼓的壮阔,豪迈和火烈,还赞美了什么?

  六、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民间大型舞蹈形式(舞龙,舞狮,滚灯,扭秧歌等)

  七、布置作业

  1、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

  2、选你最喜欢的两个句子抄下来,模仿它们的表达方式,再仿写两句。

  3、解决课后学*建议

  【教后感】

  现代化技术与语文的整合: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启发他们的想象。古希腊教育家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上课伊始,播放一组画面,那生动粗犷的表演场面,拉*了学生和按塞腰鼓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有了形象的感受,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接着在聆听课文朗读以后,又给课文精彩的段落配以画面和朗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直观,形象的感知。用声音,色彩,图象等形式感染学生情绪,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效果,将学生带入课文的佳境。强化了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还增大了课堂容量,使知识量和信息量大幅度增加。

  开展了听,说,读,写等各种语文实践的活动。

  课前安排三分钟讲话和学生的点评;阅读文本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有听读,范读,散读,抽读,品读等活动;在品读过程中还设计了仿说拓展的实践活动。作业安排朗读背诵精彩段落,仿写精彩语句的作业。最突出的一点整个课堂书声朗朗,学生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在反复诵读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从不同层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和陕北人民纯朴,粗犷,豪放的性格,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优质课一等奖《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及反思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排比句、比喻句、反复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难点

  品味文章作者所表现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课了,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好吗?来,拿出你们的双手,握起拳,跟老师一样用拳头有节奏地敲打你的桌面。

  大家觉得这样声音像什么?(鼓)

  这声音,这气势就像在打鼓,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认识被称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要鼓”(板书课题)

  二、介绍安塞腰鼓(PPT)

  所以有人这样形容(PPT),全班同学一起带着打鼓的劲儿齐读,注意红色字体重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气势

  这种磅礴的气势和劲道作者刘成章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把他们准确表达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

  角色分配:1—5段女生读,第6段—全班读。

  文中出现安塞要鼓4个字的段落,全班齐读。出现鼓声隆隆的地方,请同学们配合敲击桌面读。

  最后两段女生读。

  其余段落教师和学生代表交叉朗读。

  2、谈感受、知内容

  (1)、读完你觉得刘成章笔下的安塞要鼓是一个怎样的安塞要鼓呢?请你用一个词来说说,这是一个 的安塞腰鼓。(宏伟、磅礴、豪迈、壮阔……)

  (2)、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赞美)

  (3)、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这种强烈的赞美之情呢?

  (好一个安塞腰鼓!)

  教师明确:这个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了4次,他在文中反复出现,层层递进,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安塞要鼓强烈的赞美之情,请四组分别各读一句,层层递进读。

  3、明内容、理结构

  作者反复赞叹“好一个安塞要鼓”,那么安塞要鼓到底好在何处呢?(也就是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的?)

  ①赞美安塞腰鼓表演时宏伟、壮阔的场面。 宏伟的场面

  ②赞美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沉重、雄壮的鼓声。 雄壮的鼓声

  ③赞美充满力量的击鼓后生。 击鼓的后生

  ④赞美安塞腰鼓绮丽的舞姿,表演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像。 绮丽的舞姿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文章就是从这四个方面来描写安塞腰鼓的,同学们,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处描写呢?为什么?(先请大家4人小组合作交流,把你喜欢的部分先组内分享。教师应适当提醒同学们用笔勾画;及时表扬同学做的好的地方;教师下讲台走动观察)

  在互动中体会文章感情,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

  (1)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3)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从写法上说: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3)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五、理解主旨、感悟生命

  同学们,好一个安塞腰鼓!作者赞美的仅仅是安塞腰鼓的壮美吗?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细细体味思考一下,你觉得文中作者透过鼓还表达出其他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吗?

  解读①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点拨:从这个句子“居然”一词里读出作者这在赞美击鼓后生不怕生活的贫困与艰苦,他们吃的是江豆角,老南瓜,却能击出如此有力量的腰鼓,我觉得他们是在用生命的原始粗犷的力量在博击自己的命运吧,是在赞美蓬勃的生命力。

  解读②: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出示当时背景PPT)

  点拨:作者刘成章生于此长于此,他深切体会到贫瘠的黄土地、贫苦闭塞的生活,给了高原人们太多的压抑和羁绊,而越是悠久的历史,传统陋俗的束缚也越牢固。但是他们没有丧失希望,隆隆的鼓声告诉我们:他们渴望新的生活,渴望冲破一切羁绊。没有什么能阻碍他们生命的释放和力量的喷发,所以作者赞美的是高原人民心中强烈的渴望。

  所以作者在文中不只是在赞美安塞要鼓的壮美,他是通过写鼓来赞美了人,生命和生活。

  (板书:鼓——人——生命——生活)

  六、思想启迪、总结全文

  落后是暂时的,贫苦并不可怕,只要躯体里涌动着旺盛的生命力里,只要骨子里充满着对新生的渴望,那么这个生命就会有力地去拼搏,就一定会迎来新生活的曙光!听:耳畔是一声渺小的鸡啼,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和希望的来临!最后老师把课文改编成了一首小诗,请同学们再一次来朗读这一个充满蓬勃生命国和强烈渴望的安塞要鼓,希望同学们也能带着这种渴望去创造属于你们的精彩生命!

  (PPT出示改编小诗,全班齐声朗读。)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看一看这篇古老的土地,在这里,大将军蒙恬曾率军三十万对阵匈奴;范仲淹、沈括等文臣武将曾浴血奋战西夏;王昭君梦断关河;花木兰纵马驰骋。在这里,久远的文明曾雄睨世界,在这里,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依然在搏击在喷发。

  (观看安塞腰鼓表演视频。)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全国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全国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熟练的诵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整体把握文意。

  3.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二、教学要点

  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结合描写顺序,整体把握文意。

  三、教学难点

  在内容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借助于“剥皮抽筋”手法,掌握本文的情感主旨。

  四、教学流程

  激情导入:

  《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首绝句,在这首诗里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人格。

  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这篇文章同样体现了他独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初步了解文本。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本课

  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

  1.关于作者: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2.关于作品:

  柳宗元是一个“遍悟文体”的文学家,众体兼长,作品丰富,以散文成就最大,有《柳河东集》。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创作中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有《永州八记》等留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小石潭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3.写作背景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时艰不可济,唐祚难振兴,谤毁兼至,贫病交加,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他满怀忧惧之情,多藉山水以排遣。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永州八记》就写于此时。

  4.解题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山水游记。

  了解作者的情况。

  知人论世初读文本

  粗品文意(一)检查预*

  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篁竹(huáng)清洌(liè)

  为坻(chí)珮环(pèi)

  为堪(kān)佁然(yǐ)

  俶尔(chù)翕忽(xī)

  参差(cēncī)寂寥(liáo)

  悄怆(qiǎo)幽邃(suì)

  (二)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朗读提示:

  1.课文第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

  2.第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该读得伤感些,低沉些。

  (三)疏通文句,落实字词。

  翻译文本(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知、体悟并结合工具书翻译、并分组讨论结果,老师略加点拨形成学生个性化的理解,然后教师大屏幕出示翻译,让学生齐读一遍)。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知、体悟并结合工具书翻译、并分组讨论结果。

  再读文本,积累文言知识

  (四)疏通文意

  1.提名翻译。

  2.朗读PPT投影翻译。

  (五)文言知识梳理

  1.重点实词

  (1)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凉

  (2)卷石底以出卷:弯曲

  (3)为坻坻:水中高地

  (4)为屿屿:小岛

  (5)为嵁嵁:不*的岩石

  (6)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表示约数

  (7)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8)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9)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0)犬牙差互差互:参差不齐

  (11)悄怆幽邃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

  2.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原意为西方,在文中意思为向西。

  ②下见小潭

  原意为下面,在文中意思为向下。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原意为空中,在文中意思为在空中。

  ④斗折蛇行

  原意为北斗星,在文中意思为像北斗星那样。

  原意为蛇,在文中意思为像蛇那样。

  ⑤其岸势犬牙差互

  原意为狗的牙齿,在文中意思为像狗的牙齿那样。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

  愿意为凄凉,在文中意思为使……感到凄凉。

  原意为寒冷,在文中意思为使……感到寒冷。

  (3)形容词用作动词

  似与游者相乐

  原意为快乐,在文中意思为嬉戏,逗乐。

  3.一词多义

  (1)清:以其境过清:凄清

  水尤清冽:清澈

  (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3)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沿着

  隶而从者:跟从

  (4)游:皆若空游无所依:游泳,游动

  同游者:游玩

  听读课文

  感受语言的美积累文言知识

  学生小组讨论,推举代表作答。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大意、感受语言美

  布置作业:1.背诵文章

  2.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小组合作:对文本进行评注式精读和诵读式精读。找出语言要素,如修辞,共享学*成果。以书面形式上交学*成果,由小组长组织负责。(此课后作业是针对第二课时做准备)加强理解文本能力

全国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品味文中语句,学*本文写景的方法,学*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

  【教学重点

  学*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导入

  出示柳宗元的诗《江雪》(同学们熟悉这首诗吗?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多少?)齐读诗,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字,并谈谈理由。

  明确:是“孤”和“独”。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个人在“钓寒江雪”这个人就是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他曾官至礼部员外郎,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这里他寄情山水,写下了一系列山水游记文章,叫《永州八记》,其中最精彩的就是《小石潭记》。

  二、揭示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品味文中语句,学*本文写景的方法,学*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

  三、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有学生谈自己所查的关于作者的资料,教师总结补充)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与韩愈、刘禹锡为同朝为官,由于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贬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柳宗元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借山水,欣赏大自然来排遣心中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有名的《永州八记》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柳宗元,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

  柳宗元是杰出的思想家,凭着一股积极的热情和出色的才能进行政治活动。中年以后的处境更加悲苦,但这却使得柳宗元有机会深入生活、接*百姓、反思历史,从而使他成为一个卓越的散文家和诗人。

  柳宗元的诗,数量较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

  四、题解: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历史上很多文人都热衷于寄情山水,借景抒情。其中写山水散文游记艺术最高的应该是唐朝的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风格的就是这篇《小石潭记》

  1、检查预*:出示课文内容,(课文没有标点,让学生读,检查并练*学生读文言文停顿情况)出示字词注音:篁竹(huánɡ)清冽(liè)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佁然(yǐ)俶尔(chù)翕(xī)忽差(cī)互悄怆(qiǎochuànɡ)幽邃(suì)龚(ɡōnɡ)古

  2、听录音,出示课文(重点字词注音)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zhuì),参(cēn)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ī)。

  3、仿读课文,模仿录音来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句子的停顿、作者的感情。

  4、指名读。了解学生读的情况。边读边评。

  5、齐读:我们来齐读一下文章,注意体会作者感情

  六、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试着翻译课文。

  2、小组展示,全文分为五段,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解,并点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

  3.思考: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七、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翻译课文,用现代汉语写一篇介绍小石潭景色的文章。

全国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学*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重点]

  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1、从复*第五单元课题人手,从“书”“传”“说”“序”引入到第六单元的“记”体裁。指导学生看完学*摘要后板书课题:小石潭记

  2、出示本节课的学*任务。

  3、简介作者,背景,解题。(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查找的资料,然后播放课件)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4、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

  5、听课文录音,并轻声跟读,注意朗读节奏。

  6、师生共同疏通文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个别指导)

  7、检查小组学*效果。

  (1)、指名翻译课文,(2名学生)

  (2)、出示练*题。(播放课件)

  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翻译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问题,小组先讨论,然后教师指名回答。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小石潭的?

  (2)、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验证这个“潭”确实是“小潭”,而且也是“石潭”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1、播放课件,指导学生背课文。

  2、、提问: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用到了哪些动词?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5)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能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

  板书: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3.赏读课文。

  (1)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点拨: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点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chu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3)文中的“动”与“静”

  点拨:①游鱼的“怡然不动”及“chu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②小溪。就小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4)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chu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文中的“景”与“情”

  点拨: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6)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点拨: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7)文中的写景短句。

  3.总结全文。

  [课堂练*]

  1.课后*题。

  2、写熟悉的某处景物,二三百字。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一等奖科幻作文优选【十】篇

  一等奖科幻作文 1

  孙悟空保护唐僧取完经后回到花果山,发现了一个机器人,上前一问原来是未来的一位博士发明的一个时光机器人。

  孙悟空问道:“你能带我去你那个时代吗?”机器人回答:“可以。”孙悟空只觉得“嗖”的一下,他们俩人就来到了五百年以后。人们见了孙悟空以为是什么魔鬼,都惊慌失措。这时,几辆机器战车“轰”的一声把孙悟空炸到了一个电塔上面,把孙悟空电的晕头转向。孙悟空生气了,从耳朵里掏出金箍棒,把战车和电塔都打得七零八碎。

  时光机器人不想让他再惹祸,就又把他送到了恐龙时代。刚到哪儿,忽然,一只体形巨大的霸王龙一脚把孙悟空给踩扁了,孙悟空爬起来大骂:“倒霉,倒霉,你这只不知好歹的怪物。”可那只霸王龙根本没理它,继续往前走,原来他根本就没注意孙悟空在那儿。

  这时,天忽然黑了下来,孙悟空不知怎么回事,原来是一只翼龙来了,挡住了天上的太阳。翼龙抓住孙悟空,把他扔到了森林里,一只剑龙狂奔着朝孙悟空冲来,孙悟空灵巧的一闪,嘲笑道:“没撞着,没撞着……”话音没落,剑龙的大尾巴横着扫在孙悟空的头上,把孙悟空扫的头晕目眩。

  孙悟空觉得好没趣,对机器人说道:“这儿太不好玩了,我们还是回花果山吧!”时光机器人这才把孙悟空送回了他的时代。

  一等奖科幻作文 2

  “地球,它毕竟是人类的故乡。看,现在人类在地球上已经无法生存了,人太多,反而没有空位可以继续发展了,我们已经尽量控制生产了。”为首的中年男子严肃地说。“首长,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说人话。”中年男子冷淡地说。”“事情发展到了极点,眼下,唯一的出入只有占领其他的星球呢。”“大家知道有一颗叫开普乐的星球,只是大家畏惧上面的外星人,那么眼下只有占领了。”他顿了顿,扫了扫众人道,“诸位,谁愿意?”

  一片沉默。

  一分钟,两分钟……突然,一个约20岁的女孩站了出来,很是耀眼:精神马尾,紧身上衣,下穿一条短裙。她是丁香洁,一个宇航员队长,就是她所带领的小队发现了“开普乐”。“我愿意,明日启程。”

  第二天,阳光明媚也暑气逼人。丁香洁坦然地走进开普乐星球,原来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开普乐球人,与地球人几乎一样,如今只吃树上的果子,没有任何高科技。“啊!有外星人入侵!”一个开普乐人大叫,丁香洁的队伍便开启作战模式。丁香洁朝那个人开了一枪,却发现子弹反弹了回来,怎么回事?那个开普乐球人哈哈大笑:“你懂啥!哈!我身边有命符水晶保护,与城市中心水晶相呼应。你,伤不了我!”“看来开普乐没那么简单。”她转过去对队伍说,“他们只能防御却不能进攻,现在,你们的任务就是夺走每个人的命符水晶。”队伍散开了,大家很快回来了,手里拿着许多水晶。“好,很好,城市水晶也在我的手中,我在其中一人中植入了病毒。30天后就OK了。”她说,“嗯,水晶刚好做燃料。”

  就等30天后……

  一等奖科幻作文 3

  风吹起了漫天黄沙,空气的浑浊让人无法呼吸,宇宙中静得没有一丝声响。我将犯人M732推下飞船又飞速关上了船舱,他无力地在趴在窗前,双手重捶。他在求生,但我无能为力。

  “咚”他的呼吸连接管断了,他望着飞船上的人,惨淡一笑,像泡沫质疑大海的真实性,狂妄一笑就幻化成虚无,消失在漫天黄沙中。

  我松了一口气,接通了火星的电话,“报告犯人M732已处置完毕,现请求返回。”“做得很好,他是地球人中少数反对移民他星的。”法官突然顿住嘴,像碰到了利器一般。

  “没错,我同样也是地球人中反对移民他星的。”气氛变得尴尬了起来,我笑着说“行了,那我现在就返回。”

  “不用了,你可以放个假,去看看,嗯,曾经的家园。”法官说着就挂断了电话。我的心一下子掉进冰窟窿里,曾经的家园――地球,早就幻化方虚无,我感到万分的悲哀与愤怒,点了头,去往了地球。

  “叮”飞船*稳降落,我套上呼吸管,独自一人走了出去。无法分解的垃圾堆积如上、钢筋水泥的地面灰暗无比,地球上已没有液态水了,这里真的是曾经人类居住过的地方吗?

  灰黑色的土地上,有着一个晃眼的东西,我带不思议的心情去靠*它,真的!是绿苗!我瞪大了眼睛,捧着玻璃杯少久久不愿放下。人类真的还有希望吗?我将手探进杯中,双手颤了颤,这只是一张立体照片,我苦笑着,笑啊笑啊直到有一滴泪从我脸上划过。机器人助手向我走来,“**该回去了。”“小助,你知道刚刚处置犯人的那颗星球叫什么吗?”“774号星球。”“那是人类毁灭的第74个星球。”

  我大笑着向地球的另一端走去。我知道,人类的文明正按照自己的轨道毁灭着除人类外的所有东西。

  一等奖科幻作文 4

  睁开眼,这是一个奇妙的空间,这里有许多美丽的星球,这就是――太空。

  在太空里,我不仅可以呼吸,还可以快速行动,自由自在,没有任何阻力,或许这就是超能力吧。太空里有无数星球,可我单单没有发现地球。奇怪?以前那个蓝绿相间色的地球哪儿去了呢?

  呼――一阵怪风袭来,接着一个身影巨大的怪物出现了。我怕的连忙躲了起来,心怦怦的乱跳。那怪物由各种垃圾组成的,还散发着一股恶臭味,从他的嘴里不断吐出垃圾。他的眼睛发着红光,注视哪里,就有激光射在哪里。

  这时,一位身着盔甲的骑士,手握一把利剑,大步走*怪物,说道:“你这个怪物,干嘛在这里破坏环境,看我不消灭你!”“要怪你就怪人类,是人类造就了我,你看,”说着,它指了指一个灰色的星球。“现在地球上都是垃圾,这些都是我的养料,你要杀我就先消灭那个星球。”不会吧,那个灰色的星球就是地球?我实在不敢相信,我在一旁静静地观战。骑士手中紧握着剑,从腰中掏出一块黄晶石,放在剑柄上迅速融入剑中,那把剑发出黄色的光,仿佛变得更厉害了。“我要替人类杀了你!”语音刚落,只见刀刃一挥,剑刺你进了怪物的胸膛,那怪物变成了碎片,最后消失了。

  我傻傻的看着,仿佛被定住了。骑士回过头,拿出一瓶药水给我,说道:“这是从外星球的花草中提取的复活灭菌素,把它滴在土地上,地球会恢复的。人类,好自为之吧。”说完,那骑士就消失了。

  我按骑士说的,把药水洒向大地,不久,地球就恢复了原来的色彩,环境也变得格外好。从此人们保护环境,地球又像以前一样美丽了。

  一等奖科幻作文 5

  在未来,我们的学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到未来去看看吧!

  穿过一条条马路,就来到了学校的大门前。大门是一道可自动伸缩的门,上面装有摄像头,能将你的照片输入电脑,在确认你是“校内人员”后大门才会打开。如果你不是“校内人员”,但要执意进入校园的话,那么隐藏在“暗处”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即报警。所以聪明的小偷是不会“光临”这个校园的。

  走过校门,就来到了大厅。咦?怎么没有楼梯呢?哦!原来,为了方便快速通过,楼梯已经改成了传送器。站在传送器上,只要说出想去的地方,就能在一转眼之间到达。下面让我们先去课室看一看吧!

  课室在二楼,推门一看,每个学生和老师的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旁边还放着一枝没有笔头的笔。没有笔头该怎么写字呢?其实这是一种名叫“激光笔”的笔,写字时,只要握住笔杆,就会出现一道激光,这时,就能在电脑上做老师上完课后布置的作业了。课室里还有一个机器人,它能帮助老师批改作业,并且还能将已交人数和未交人数印成表格,交给老师。课室的墙壁也很神奇,能根据课程变化壁纸,让同学们在虚拟的情境中上课。

  欣赏完了课室,再坐上传送器就来到了游泳池。游泳池面积很大,能容得下许多人。游泳池还能根据天气的变化而调整水温,让游泳的人在水里待久了也不会感到冷。要是突然下了雨,那也不用急。游泳池的顶上会升起一块挡雨板,一滴雨水也不会落进泳池里。这时,泳池底部会虚拟出各种各样的鱼,把游泳池变成一个“海底世界”。

  未来的学校不错吧?让我们勤奋学*,让这一天早日到来!

  一等奖科幻作文 6

  下午,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天上乌云密布,空中灰蒙蒙的,时不时有鸟儿飞过,路旁的大树被风吹得沙沙响,好像要告诉我什么……

  到了电梯间,我按下电梯按钮。突然,天花板上的灯闪了一闪,使原本就昏暗的房间变得更加恐怖了。“咚―”背后传来一阵声响,我顿时全身发凉,大气不敢喘一口,手上直冒冷汗,难道……我慢慢往后转,使自己冷静下来,看到了……门后……探出一个……头――啊――我正想尖叫,这才发觉那是一把扫帚,刚才的声音是它要掉下来了,哎,但是,事情还没完……

  正当我舒口气时,听到背后传来一阵笑声,有个机械式的声音说:“好,包在我身上,人类,你们完了!哈哈哈――”我猛地一回头,想看个究竟,可看到的却是我的对门邻居叔叔和一个不知名物体,长得像小孩,可它――没有眼睛!这又是怎么回事?

  看我回头,那个叔叔好像有些慌张,可又假装镇定,双手来回搓动,脸上露出了奇怪的笑容,对我说道:“小朋友,你也上去啊,真巧。”说着,他对那个“小孩”说道:“小明,快叫姐姐!”本来,一切都很正常,可就在这时,我听到了一个与刚才相同的机械音:“姐姐――”什么?我下意识地把正要跨进电梯里的脚缩了回来,向外跑去……

  外面正下着小雨,天色渐渐暗了,鸟儿也都归巢了,小区里竟然没有一个人,但我的耳朵里时不时地传来一阵阵邪恶的笑声……抬头一看,每扇窗户里都掉出一个个眼珠,整个小区好像在旋转,还不时传来机械的声音:“哈哈,离任务完成已经不远了,我们就要统治全世界了!”

  再回头一看,周围满是没有眼珠子的“人”,向我逼来……

  记忆停留在了那一刻。

  一等奖科幻作文 7

  寒假期间,我吃完了一本厚厚的原著《神秘岛》。一开始我很粗心,一点兴趣都没有,好几次想半途而废。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我渐渐被它的魅力征服,整天爱不释手的抱着它,一时半会儿舍不得放下。

  神秘岛为什么这么迷人?事情发生在美国内战期间,当时有五个人为了逃离邦联军队的囚禁,乘坐热气球逃离围城,意外降落在一个荒岛上。他们两手空空,在尼摩船长的帮助下,在岛上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还收获了两个“成员”,一个是改过自新的埃尔顿,另一个是忠诚聪明的大猩猩。最后,他们回到了久违的邓肯号上的大陆。

  小说中人物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感染了我,每一个形象都生动地印在我的心里。其中,我最敬佩和喜爱的人是工程师史密斯。他消息灵通,知识渊博。他真的懂天文地理。他简直就是“智慧之星”。而且他身手不错,心灵手巧的几乎像个神。他可以利用岛上所有的资源发明陶器、火药、砖块、玻璃和电池...他也是勇敢的化身,天生的领袖。在他的指挥下,他建造了一个海洋“亚特兰蒂斯”,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岛屿,一个与世隔绝的天堂!

  我钦佩史密斯的天才,梦想成为像他一样的伟人。但我知道,他之所以这么聪明能干,是因为他努力,也是因为他永远探索一切的好奇心。我也由衷地敬佩这部小说的伟大作者凡尔纳。在他充满想象力和魔力的世界里,我不能忘记回归。真的希望“穿越”神秘岛,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看了一卷,被科幻小说的魔力深深吸引。凡尔纳被誉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真的当之无愧!迫不及待地看完了他的另外两部《科幻三部曲》,都是等待我品味的精彩故事!

  一等奖科幻作文 8

  哈喽,大家好,我是校园主播可爱的小猫萌喵。今天我将带你们参观一所科幻学校,这所学校有严格的规定,不准带作业。不准写作业,但是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拿出90%以上的学*态度来学*。所有的教师一定是温柔和蔼。不能凶巴巴对学生一定要有耐心和毅力。现在就让我来想这个学校的主观吧。

  在这里没有一定的规矩,但在校园中是不能大吵大闹的。随处都可见教学楼,就在正中央的是食堂,一日三餐皆可供应。而且是营养均衡餐。学生们都穿着恒温服。如果想要去某个地方,打开手表,选择地图上的地标直接传送。只要你的学*能力强,成绩够好,就能进入这所学校。当然啦,也有娱乐设施,比如说蹦蹦床啊,甜品区呀等等。

  教师们也不像以前那样严格,也许他们只会满脸堆笑。有时候犯错了,也只会轻声教育,绝对不会凶巴巴的说叫家长。而且食堂也是全自动的。教室的墙壁也有恒温功能,冬天暖,夏天凉。学生们只需进行自己的学*操作,就能让知识源源不断地传输到自己的大脑。在下雨时,学校还会安排送伞,只需明天带过来回收即可。就连回家也只需进行传送,去传送舱进行操作即可。

  早上会进行运动,比如说跑步,跳绳,打篮球。而且学校还会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培养兴趣班。因为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些孩子的未来会怎么样!也许他们会是运动健将,也许他们会是艺术家,美术家,建筑家,以及科学家和化学家。并且在学校里是绝对的安全,绝对不会发生事故。每天孩子们都能跟父母们视频通话。向他们汇报自己的生活状况,学*情况。

  这样一所科幻学校,你心动了吗?我是心动了,我先去报名啦!

  一等奖科幻作文 9

  昨天,也就是2014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在嘉绿园小学举办了“创意文化节”晚会,这是我们学校的第一个创意文化节。我很高兴能够参加。

  从早上开始,大队部的迟老师就忙着指挥各班排练,我们勤奋社的几位社长也在帮忙。按照迟老师的指示,他忙着赶到教室通知各班班主任到会场排练,搬演出用的桌子,布置展板...大家都很忙,有几个同学跑得精疲力尽,在那里喘着气。

  中午,我们吃完饭,马上去上班。后来为了演出换了衣服,拿了笛子,加入了工作团队。

  最后,在晚会开幕的时候,我看到被邀请的家长已经陆续进入了体育场,每个班的同学也都排着队来到操场,在指定的位置坐下。开幕式的第一个节目是我们的行进风乐队表演的“宾果”,我是其中的长笛之声成员。在指挥官的指挥下,我们一起玩,大家制定出混合方案,步调整齐,不断变换阵型。我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

  演出一结束,我就投身于物流服务。我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舞台上的话筒传递和话筒架安装,并携带一些道具。在整个演出期间,我们勤奋社的几位社长各司其职,做好了为整个演出服务的工作,保证了演出的顺利进行。

  演出结束后,所有班级都排好队,以便回到教室。我们的几位总统留下来打扫操场。当我们看着被我们打扫干净的操场恢复原貌的时候,我们觉得很满足。

  第一届“创意文化节”结束。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享受到了每个班级表演的精彩节目,也让我第一次参与到大型学校活动的组织和服务中,让我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

  一等奖科幻作文 10

  随着人们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饮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品种,琳琅满目的食品已使人们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比如大量的白色污染、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为了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有没有一种新型食物呢?

  有,随着人们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会努力解决许多问题,发明创造出许多千奇百怪、令人意想不到的新型食品。

  最流行的还要属环保型食品了。环保型食品的总量占全银河系的85%以上。举个例子,比如环保型汉堡,是用环保麦子、环保果精制成的,它有牛肉、鸡蛋等味道,蛋白质也比牛肉、鸡蛋多上百倍,咬上去香脆可口,包装袋也是能吃的。我们吃了这种包装会开胃健脾,能清理肠道内的细菌,既环保又健康,多好啊!

  还有人造食品,味道也不错。有一些野生动物的肉非常好吃,但吃了又会使他们灭绝。怎么办呢?不要紧,用人造野生肉,它是模拟野生动物的肉味和营养,含有维生素A、B、C、D、E和高蛋白等多种成分。这种食品是提取野生动物的细胞、活菌体,加维生素果等配制而成的。肉极其鲜美,风味独特,吃了它可以增强体质,却不会导致肥胖。

  另外有一种科技食品,如五味柳条,共分五节,每一节都有不同的特点。第一节是巧克力味的,第二节是水果味的,第三节是肉味的,第四节是软糖味的,那第五节是宇宙水,喝了使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还有自动调味饮料。它是采用天地之露水和水果之精华,加胡萝卜素、多维铁、锌、钙配制而成。包装外画有各种图形,如苹果、西瓜、草莓、牛奶,喜欢喝什么口味就有什么口味,喝了能提神益智,促进我们的学*与思考,可方便、实惠了!

  通过人们的努力,科技的进步,未来的食品比我想的还要好,你说是不是?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优选【五】份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 1

  【重点难点】

  1、学*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设计思路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们不说温暖明媚的春天、喧嚣热烈的夏天、金色辉煌的秋天,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提示:如朔风怒号、冰雪覆盖、寒冷、萧杀……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读课文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之后再请学生向全班展示。提示:如温晴、秀美、暖和、多情……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确济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这一点学生在文中可直接找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全文所写济南实际并非完全如此,这里面加入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进了作者特殊的感情。也就是说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1、学生朗读第一段,标划体现济南体现温晴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然后指名学生回答。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从风和阳光的角度,写出北*、伦敦、热带地区的特点,从而突出济南的风不冷、不酷,不硬、不厉;突出济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们带给济南,带给人们的是温暖、温柔、温情,是安适、安详、安逸。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把*面的语言变成立体的画面,学会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描绘。

  1、摇篮安睡图“摇篮”给人的感觉就是暖和、温馨、舒适。睡在摇篮里的济南和济南的人们是幸福的、惬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亲细心的照料,亲切的问候。这是别处冬天难得的情致。

  2、雪后小山图小山秀气,承受不了大雪。阳光下,山色斑驳,秀美动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晖暖人心,温暖柔和。真是“妙”极。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态!

  3、山村卧雪图小村在“卧”,小雪也在“卧”。它们“卧”的舒畅,“卧”的安详,给人感觉这是阳光下爽心的“卧”,多少还带有一些暖酥酥、懒洋洋的“卧”。这淡墨高雅的画面,确实带有十足的情味。

  4、玲珑水晶图晶莹绚丽,玲珑剔透。虽说蓝是冷色,但它却是瑰宝,内里包含着色彩缤纷的事物;它又与海洋一色,涌动着生命的内蕴和气息。同时,它又包含着别致的情韵。

  五、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但是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带有种种表象的山水,换句话说,是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读课文,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品味其中包含的温情,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母亲的形象是温暖的,守在摇篮旁,唱着摇篮曲的母亲更是温暖的,而且还有那抚慰人心的话语。如此善良温存体贴的母亲给人欢喜,给人幸福。这样,睡在小摇篮里的济南就感到舒适温馨,母亲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间大爱。

  2、细致周到的护士大家熟知这一形象,耐心细致的她带给济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梦境,是温柔的关照。

  3、健美优雅的女郎阳光下,山坡上,斑驳的色彩成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秀气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这件花衣,悠闲安适地站在微风之中。调皮的风儿不时掀动一下她的衣角,闪现出健美的肌肤。如此,给人以明亮、灿烂、喜悦、希望之感。

  4、娇美害羞的少女夕阳斜照,光辉映雪。白白的薄雪调和着阳光成为粉红色,这就是少女害羞的颜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是什么使她害羞?是它本身纯青、温情,是她一下子想起了心中温情的事儿。

  5、俏美柔情的女子女子爱俏,女子爱美。面对镜子整妆打扮十分正常。在泉城,长枝的垂柳就成了俏美的女子,那清澈透明的河水就是一面大镜子。面对如此貌美的女子,河水自然也多情起来,它不仅不愿结冰,破坏垂柳的情致,反而“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献给谁呢?是倩女,也是冬天的济南。

  教师小结: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这一个个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们眼前一样。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感受冬天温情的春意

  作者写济南的冬天,但处处洋溢着春意。此皆因作者心中有“春天”,故能用春天般的感受写冬天。如此,这种冬天也就有了灵性,有了生机。英国诗人雪莱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正是本文最好的注脚。

  1、学生从文中找出富有春意,流露着春天气息的句子并以喜悦的感情朗读。如: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2、思考讨论:为什么这样来写?明确:一是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二是表达作者对冬天济南的爱怜之情;三是表现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表达一种乐观进取的精神。

  (三)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画意。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1、标划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动词,然后加以体会,进行展示。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白边。(有意为之,是为了给冬天增加美感)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形象传神,写出了舒适安然的睡姿和灵性)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写出了水藻和水的慷慨多情,表现了济南冬

  日的春意和生机)

  2、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

  (1)教师示范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面上是含笑的。

  标划的词语自然、柔和、亲切、温馨。如一位慈祥者忍不住向你诉说,如一位自豪者在你耳边低语。“真的”含有惊喜,“是”“的”舒缓语气,如此不能不使你相信。

  2)学生找出类似语句,标划出关键词,小组交流。如: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4、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六、我笔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师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练*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

  二、出示教学目标:

  1、培养“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2、学*作者从自身感受出发,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三、问题推进,学*新课:

  (一)课文感知

  1、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以下问题:

  ①、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总的感受是什么?

  ②、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2、学*3段写景的方法

  齐读3段思考

  (1)、这段中心句是什么?

  (2)、作者按什么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3)、段中那些动词用得好?那些表示色彩的词用得好?

  2、归纳写景文章的写作特点。(学生边归纳边举例)

  ①细致观察景色,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②从自身感受出发,融情于景。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3、学以致用:

  用你学到的写景的方法,以“最妙的是……”开头写一段你家乡最有特点或你最喜爱的景物。

  四、学*清单

  展示*作片段

  五、布置作业:

  请实地观察雅安某处的景物,仿照课文一些写法,写一篇题为《雅安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自然、热爱自然、感悟自然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3、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知道日本第一个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是谁吗?对,是川端康成。1969年的一天,日本的许多知名人士都在为川端康成庆祝他的成功,包括许多外国使节,只有一位瑞典大使走道川端康成面前没有说祝贺的话,而是说,“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中国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大家想知道是谁吗?对,他就是我们的老舍先生。他的语言很独到洗练却又韵味无穷。老舍曾经在山东济南和青岛生活过,写出了大量的文章。现在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别样的“济南的冬天”吧。 (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作者简介: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老舍的资料

  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与〈春〉比较阅读)

  1、分段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如果用画来比喻《春》和《济南的冬天》,那么《春》象什么画?而《济南的冬天》又是一幅什么画?

  学生讨论体会明确:《春》象油画,象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诉说对春的喜爱赞美。而《济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画,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写法?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学生思考明确:温晴:

  对比:北*(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4、学生互相质疑问难,然后归纳本课所学内容。

  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自己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朗读体会对济南的冬天的的喜欢之情。

  教师小结:本文随着老舍先生欣赏了济南冬天的美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就象听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不愧是人民的语言艺术大师。课下希望同学们多读老舍的文章,再次体会老舍的语言独特之处。

  作业:

  基础作业:在摘抄本上摘抄优美的语句。

  拓展作业:课下搜集老舍的文章,阅读品味其语言特色

  预*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品味赏析“妙”在何处?

  重点品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体会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体会了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从总体上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这节课我们共同合作看看这些画“妙”在何处。

  研读赏析

  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学生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找出自己组喜欢的图来谈喜欢的理由)

  [明确]

  a.小山摇篮图——温静;雪后初晴图——秀美;空灵水晶图—一绿、活。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学生讨论找图谈感受。

  合作探究

  谈完感受后,每个小组就自己组喜欢的图来探究为什么写的好,写的妙?

  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把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或疑惑告知大家

  阳光朗照图

  1、小组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雪后初晴图

  1、小组朗读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学生抓住“妙” 字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这段文字为什么写雪后的山景这么“妙”?

  讨论并归纳:运用修辞。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雪后远山图

  小组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空灵水晶图

  小组读第5自然段,讨论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1、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研读思考

  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最后满含深情的道出了“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虽没赞美济南,但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学生互相质疑问难,教师归纳本课所学。

  拓展延伸

  我们共同体会了《济南的冬天》的魅力所在,学*了写景方法,我们青岛的夏天最美,最有魅力的季节,能否抓住青岛的夏天的特征,来写〈青岛的夏〉。

  学生共同讨论青岛的夏天的特征,抓住最能体现青岛夏的特征的景物来写。

  教师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作业

  1、基础作业:“读一读,写一写”生字,注解中的词语。

  2、拓展作业:写青岛的夏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

  3、预*作业: 预*《秋天》,熟读,体会诗中的感情。

  课后记

  学生对《春》的印象很深,刚学完,正好借此热身,《春》象油画,象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诉说对春的喜爱赞美。而《济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画,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用《春》的方法来教冬天,也可以,要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其中之美。先在总体上把握文章,学生明白老舍先生画的是一幅画。先画山,有远景*景,有阳光朗照下的山,有薄雪覆盖的山,还有城外的远山。最后一幅空灵水晶图,把整个济南的景色都画出来了。让学生体会其美。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在学*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本文*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时间

  一、听写字词,检查朗读。

  二、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朗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艺术,写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

  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师示例: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课件出示练*题。(师生合作完成。)

  ①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伦敦进行了对比。)

  ②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③怎样抒情?(通过对比,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4)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以上对课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师小结。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什么呢?

  启示细致观察角度多样情景交融运用修辞手法

  (可重点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方法:选词讲究;对比烘托;多用修辞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虚实结合,联想抒情。)

  三、拓展延伸

  1、师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冬天的诗文。

  2、让学生进行和《春》、《三峡》的比较阅读。

  提示:可从语言、内容、写法多角度分析。

  (学生合作分析,教师小结。)

  3、实践。

  (1)小组展示说说家乡冬天的特征。

  (2)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

  四、课后作业

  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 5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出自七上第三单元。第三单元选编的主要是描绘大自然美景的文章。欣赏这些作品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精神享受。学*这些课文,要全身心投入,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课文中多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注意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

  2、教学重点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在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品味语言。

  3、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情分析

  对于这篇文章,我们作为济南的学生应该引以为豪,对于济南的天气我们也非常熟悉。关于老舍,学生们对他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虽然说老舍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过本课学*,让孩子们对老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牢记“着落、髻、看护、镶、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正确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4、体会作者对*凡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自主学*

  活动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济南、奇迹、伦敦、暖和、着落、髻、看护、镶、宽敞、水藻、贮蓄、澄清。

  3、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画出优美语句,进行背诵。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1和2中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三、自主学*,交流探究。

  活动二: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的天气有什么特点?

  温晴

  (2)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明确:

  (第一段对比第二段过渡段第三四五段冬天的山,第六段冬天的水)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活动二为达成教学目标2。

  活动三: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写出你欣赏的理由,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段。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b、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c、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d、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e、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按照课后研讨与练*第二题的形式来表达。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2、3。

  活动二:体验反思。

  三、交流探究。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设计意图:为达成教学目标4。

  五、综合建模

  课堂总结

  通过学*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作业设置

  A、你眼中的济南是什么样子的?用你的生花妙笔写下来吧。

  B、选择课文中一个片段,仿照其写法,以《的秋天》为题写一篇短文。

  C、背诵文章的4、5、6段。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陋室铭》一等奖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陋室铭》一等奖教学设计 1

  【教学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

  二、学*课文

  (一读 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1、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学生试读课文。

  3、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

  4、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

  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 品析诗句)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2、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3、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明确:鸿儒 ,无白丁(雅)

  4、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5、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7、“鸿儒”可否换成 “群儒”?

  不能。“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三读 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

  1、“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2、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3、首尾句有何关系?

  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4、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5、引导学生总结全文的构思。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6、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教学小结(略)

  四、全班竞背

  (①学生自由背,②小组中相互背,③全班竞背)

  《陋室铭》一等奖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复*“铭”这种文体,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品析词句之美。

  3。拓展,深入体会作者的人格魅力。

  二、课型

  新授课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品析词句之美

  四、教学难点

  拓展,深入体会作者的人格魅力。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3。诵读法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

  旧知回顾

  体裁:铭

  (哪一组师友介绍一下)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读音韵之美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要求学生注意韵脚和节奏)师友互读,班内展示,教师评价,全班齐读。

  (三)品词句之美

  学生自己找出欣赏的句子,进行分析。先独立完成,再师友讨论,最后班内展示。

  (四)悟人性之美

  1、旧知回顾

  本文运用 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出作者 的节操和 的情趣。

  刘禹锡是否就要在这一间陋室,踏青苔,赏草色,弹古琴,读佛经,自得其乐,终老一生呢?他甘心吗?

  2、读刘禹锡的诗,体会其豪情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霄。

  同学们,这就是刘禹锡,自然界的秋天在他的眼里尚且诗情盎然,他又怎么会躲到人生的秋天里去自怨自艾呢?

  刘禹锡怎么可能让一间小小陋室困住了自己高贵的心?

  3、拓展

  彭城刘禹锡,诗豪者也。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杨柳青青江水*,人在历阳心在京。

  这是作者被贬和州后写的诗句。

  可见刘禹锡虽被贬但豪情不减,不甘沉沦,试从文中找出体现他的豪情的词句,大声朗读。

  4、悟人性之美

  达 则 兼 济 天 下

  穷 则 独 善 其 身

  就是这个刘禹锡,留下诗文800多篇,被称为中唐“诗豪”。就是这个刘禹锡,他一生辗转奔波于仕途,虽历经艰辛却痴心不改。就是这个刘禹锡,先后被贬到连州、和州、苏州,但每一个地方的老百姓都“因祸得福”,因为他深入民众,体察民情,勤廉守政,力行教育,为当地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样乐观豁达,这样富有生命活力的一个刘禹锡,怎么可能“独善其身”“隐居避世”呢?

  (五)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读音韵之美

  品词句之美

  悟人性之美

  (六)作业

  走*刘禹锡

  (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悟刘禹锡的人格魅力。可查阅资料,不少于300字)

  《陋室铭》一等奖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咏莲诗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欣赏莲花图片,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

  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课本。“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任务

  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颐 蕃 淤 濯 涟 亵 鲜 噫

  3、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疏通文意

  方法: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

  然后每个“老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老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齐读课文,正音

  教师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

  五、深入阅读,理解文旨

  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

  明确: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2、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3、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思想?

  (1)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2)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六、拓展练*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口述一篇“爱______说”,要求有思想,有知识,有文采。

  七、朗读并背诵本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完成课后练*。

  《陋室铭》一等奖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掌握作者。

  2、掌握本课实词重点语句。

  3、能顺畅的翻译课文。

  4、能用原文回答问题。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同目标2、3、4。

  教 具:

  网络教室。

  课 时:

  1

  教 法:

  小组讨论,自学

  教学过程:

  一、以《酬乐天扬州*上出逢见赠》导入,学生介绍作者。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二、出示学*目标

  三、检查预*

  1、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朗读等。

  3。

  四、学生分小组进入网络完成学*任务。

  1、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帘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管弦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2、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3、提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4、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恬静的自然环境。

  5、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6、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7、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8、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完成课堂反馈

  《陋室铭》一等奖教学设计 5

  【设计思想】

  本设计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铭文用韵和称扬道德的特点,通过诵读和韵译,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感受铭文的音韵之美。教学中,注意扣住“德馨”,从描叙和议论两个角度,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情操之美,领略文章文法之妙。在此基础上,促成学生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目标】

  1、背诵名篇名句。

  2、体悟作者安贫乐道,保持高尚节操的情怀。

  3、培养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等手法表达自我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音韵之美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刘禹锡的《陋室铭》。“铭”者(板书:铭),记载也,在器物或碑石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为了便于广泛传诵,牢记不忘,文字简约的铭文都非常讲究修辞,讲究押韵。本文虽然篇制短小,但运用对偶等修辞,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同时通篇协韵(“青”韵通押到底),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韵之美,乃韵文也(板书:韵)。

  欣赏配乐朗诵《陋室铭》。

  师: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一要把节奏韵律读好。

  复*节奏的概念(句中根据音节或意义进行有规律的停顿叫做节奏)。指名根据刚才欣赏的配乐朗诵,朗读文中停顿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句子(投影: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要求正确停顿。

  师生正读: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生齐声诵读全文,体味明快的节奏韵律之美。

  师: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二要把韵脚读好。

  复*韵脚的概念(放在句尾的韵母相同或相*的字)。生标出韵脚。生齐声诵读全文,体味押韵的回环往复之美。

  师: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三要韵译(针对这篇铭文作为韵文的特点,根据韵文韵译的原则),而不是一般的翻译。一般的翻译只注意求索原文的意蕴美,而韵译还注意不失原文的音韵美。这样翻译后,与原文保持一致的美。翻译时,尽量让上下句的字数相等,结构基本一致,同时注意押韵。

  学生利用书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老师点拨,韵译。

  参考韵译: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在于深,有龙(潜藏)则可降福显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