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但童年的一些歌却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第二部分(第2至10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捉鱼的事。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5自然段),先写了爸爸随大军南下,“我”在一所农村小学里读书,这里有位年轻漂亮的城里来的女学生当我们的老师,她有一副好嗓子,教“我们”唱好听的歌。

  在这一部分,文章的字里行间表达了我们这些山村孩子对老师的热爱,如,对老师外貌的描写,“剪着短头发,又年轻、又漂亮。”体现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又如,文章第4、5自然段写我和姐姐的争论的语句,同样表达了我对老师的喜爱之情。文章这样描写,为后面写我们冒险为老师上山采药奠定了基础。

  第二层(第6、7自然段),写老师的嗓子哑了,二牛提出要上山为老师采药治病,我同意了。

  在文章的第7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在这句话中,“我”的表现是想起大人的告诫,却立即使劲地点头同意上东山,表现出即使有危险,也要为老师采药治病的决心,与上文描写对老师喜爱的语句形成了呼应。

  第三层(第8——10自然段),“我们”上山为老师采药、捉鱼,全然没有发现身边的危险。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文中对“我”和二牛下水摸鱼的情景进行了形象、生动地描写。“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在这句话中,通过运用一些列准确的动词,将“我们”捉鱼的情景展现了出来,既表现了“我们”捉鱼时的忘我,又体现出“我们”对老师的无限热爱之情。

  在这一部分中,出现了对老师的正面描写,“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的脸上……”文章通过描写老师的表现,更加生动地烘托出“我们”的师生情是那样的真挚、淳朴,以至于“我”走出童年很久,这一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巧妙回应了文章的主题,即回答了为什么以《永久的歌声》为题。同时,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课后安排了四道思考题,其中第1、第3题要求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阅读实践,理清文章的脉络,在了解文章框架的基础上,将重点段的内容说清楚,便于深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第2题重在感悟文中的思想感情,通过使学生深入思考当“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一下子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题目的内涵,进而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

  此外,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章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的同时,也要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如,文章中有六处出现了省略号,这些省略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可在阅读理解中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加以体会。再如,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非常典型,讲读中也应引导学生加以体会。

  二、作家作品介绍:

  作者邹德学,男,南京汽车集团公司企业*《南汽新闻》的编辑。课文原载于《江苏教育报》,入选时有改动。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3、帮助学生学*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五、教学难点:

  学*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谁的歌声?为什么说这歌声是永远的`?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关系?……)

  好,请带着你的问题,开始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2、全体反馈交流自学生字情况。(略)

  3、指名读全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指名说——补充说——教师小结

  4、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交流:第2——10自然段

  三、初读质疑。

  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帮助学生学*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

  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略)

  二、回应学生课前质疑问题:

  1、文章为什叫做《永远的歌声》?

  2、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

  这节课就结合这两个问题进行学*。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默读2——5自然段,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语句:

  (1)“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又漂亮。”

  (2)“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歌剧。”

  (3)“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我们老师长的好听。”

  (4)“我说,……天下第一好。”

  感受:“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非常热爱。

  3、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

  (二)学*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自由读6、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感悟:

  (1)明知进山有危险,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2)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爱老师。

  3、练*有感情朗读。

  同桌分角色对读第7自然段,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同桌对读——指名朗读

  (三)学*第三层,感受师生情。

  1、自由读8——10自然段,哪句话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2、全班交流:

  (1)“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把它们一条一条的穿起来”

  “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学生的心多细呀!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为老师抓鱼不顾一切。

  “摸、捉、追、堵、甩、穿”——想尽一切办法抓小鱼

  教师小结:从学生的一连串抓鱼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爱。

  自由读——指名读

  (2)第9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孩子们为老师抓鱼忘记了一切,全然没有发现自己身边隐藏的危险,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3)当孩子们委屈地献上自己为老师采的草药、抓的小鱼时,老师为什么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

  变换角色体会:

  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学生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

  是啊,学生们的童真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家长,也同样感动了他们自己,以至于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的美好。

  四、学*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

  1、自由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要求学生要说出体现首尾呼应的语句。

  2、师问:课前有同学提出文章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作为题目,现在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全体交流

  (要点:歌声是老师留给我们的,但那遥远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诚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同学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熟后练*3。

  2、朗读最使你感动的段落。

  板书设计:略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字,并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引导学生趣味读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过程与方法:

  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教学难点:

  学*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观看歌曲视频,揭示课题。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

  1、检查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默读2——5自然段,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有趣讨论:

  语句:

  (1)“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又漂亮。”

  (2)“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歌剧。”

  (3)“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我们老师唱的好听。”

  (4)“我说,……天下第一好。”

  感受:“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非常热爱。

  3、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二)学*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自由读6、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感悟:

  (1)明知进山有危险,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2)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爱老师。

  3、练*有感情朗读。

  同桌分角色对读第7自然段,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三)学*第三层,感受师生情。

  1、指名读8——10自然段,交流感悟。

  2、全班交流,趣味分析:

  (1)“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把它们一条一条的穿起来。”

  “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学生的心多细呀!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为老师抓鱼不顾一切。

  “摸、捉、追、堵、甩、穿”——想尽一切办法抓小鱼

  教师小结:从学生的一连串抓鱼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爱。

  自由读——指名读

  (2)第9自然段。

  教师:孩子们为老师抓鱼忘记了一切,全然没有发现自己身边隐藏的危险,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3)当孩子们委屈地献上自己为老师采的草药、抓的小鱼时,老师为什么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

  有趣的变换角色体会:

  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学生自由汇报。

  教师小结:是啊,学生们的童真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家长,也同样感动了他们自己,以至于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的美好。

  四、学*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

  1、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2、文章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作为题目呢?

  小组讨论——全体交流

  (要点:歌声是老师留给我们的,但那遥远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诚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同学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五、联系实际,寻找感动。

  回顾教过你的老师中,哪一位老师让你最难忘,说说你们之间感人的故事,或者你为老师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

  六、布置作业。

  趣味练笔:你在生活中和老师发生过什么感人的事,请写一写,试着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但童年的一些歌却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第二部分(第2至10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捉鱼的事。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5自然段),先写了爸爸随大军南下,“我”在一所农村小学里读书,这里有位年轻漂亮的城里来的女学生当我们的老师,她有一副好嗓子,教“我们”唱好听的歌。

  在这一部分,文章的字里行间表达了我们这些山村孩子对老师的热爱,如,对老师外貌的描写,“剪着短头发,又年轻、又漂亮。”体现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又如,文章第4、5自然段写我和姐姐的争论的语句,同样表达了我对老师的喜爱之情。文章这样描写,为后面写我们冒险为老师上山采药奠定了基础。

  第二层(第6、7自然段),写老师的嗓子哑了,二牛提出要上山为老师采药治病,我同意了。

  在文章的第7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在这句话中,“我”的表现是想起大人的告诫,却立即使劲地点头同意上东山,表现出即使有危险,也要为老师采药治病的决心,与上文描写对老师喜爱的语句形成了呼应。

  第三层(第8——10自然段),“我们”上山为老师采药、捉鱼,全然没有发现身边的危险。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文中对“我”和二牛下水摸鱼的情景进行了形象、生动地描写。“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在这句话中,通过运用一些列准确的动词,将“我们”捉鱼的情景展现了出来,既表现了“我们”捉鱼时的忘我,又体现出“我们”对老师的无限热爱之情。

  在这一部分中,出现了对老师的正面描写,“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的脸上……”文章通过描写老师的表现,更加生动地烘托出“我们”的师生情是那样的真挚、淳朴,以至于“我”走出童年很久,这一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巧妙回应了文章的主题,即回答了为什么以《永久的歌声》为题。同时,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课后安排了四道思考题,其中第1、第3题要求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阅读实践,理清文章的脉络,在了解文章框架的基础上,将重点段的内容说清楚,便于深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第2题重在感悟文中的思想感情,通过使学生深入思考当“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一下子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题目的内涵,进而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

  此外,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章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的同时,也要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如,文章中有六处出现了省略号,这些省略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可在阅读理解中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加以体会。再如,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非常典型,讲读中也应引导学生加以体会。

  二、作家作品介绍:

  作者邹德学,男,南京汽车集团公司企业*《南汽新闻》的编辑。课文原载于《江苏教育报》,入选时有改动。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3、帮助学生学*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五、教学难点:

  学*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谁的歌声?为什么说这歌声是永远的`?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关系?……)

  好,请带着你的问题,开始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2、全体反馈交流自学生字情况。(略)

  3、指名读全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指名说——补充说——教师小结

  4、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交流:第2——10自然段

  三、初读质疑。

  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帮助学生学*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

  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略)

  二、回应学生课前质疑问题:

  1、文章为什叫做《永远的歌声》?

  2、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

  这节课就结合这两个问题进行学*。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默读2——5自然段,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语句:

  (1)“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又漂亮。”

  (2)“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歌剧。”

  (3)“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我们老师长的好听。”

  (4)“我说,……天下第一好。”

  感受:“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非常热爱。

  3、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

  (二)学*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自由读6、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感悟:

  (1)明知进山有危险,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2)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爱老师。

  3、练*有感情朗读。

  同桌分角色对读第7自然段,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同桌对读——指名朗读

  (三)学*第三层,感受师生情。

  1、自由读8——10自然段,哪句话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2、全班交流:

  (1)“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把它们一条一条的穿起来”

  “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学生的心多细呀!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为老师抓鱼不顾一切。

  “摸、捉、追、堵、甩、穿”——想尽一切办法抓小鱼

  教师小结:从学生的一连串抓鱼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爱。

  自由读——指名读

  (2)第9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孩子们为老师抓鱼忘记了一切,全然没有发现自己身边隐藏的危险,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3)当孩子们委屈地献上自己为老师采的草药、抓的小鱼时,老师为什么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

  变换角色体会:

  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学生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

  是啊,学生们的童真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家长,也同样感动了他们自己,以至于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的美好。

  四、学*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

  1、自由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要求学生要说出体现首尾呼应的语句。

  2、师问:课前有同学提出文章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作为题目,现在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全体交流

  (要点:歌声是老师留给我们的,但那遥远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诚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同学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熟后练*3。

  2、朗读最使你感动的段落。

  板书设计:略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但童年的一些歌却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第二部分(第2至10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捉鱼的事。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5自然段),先写了爸爸随大军南下,“我”在一所农村小学里读书,这里有位年轻漂亮的城里来的女学生当我们的老师,她有一副好嗓子,教“我们”唱好听的歌。

  在这一部分,文章的字里行间表达了我们这些山村孩子对老师的热爱,如,对老师外貌的描写,“剪着短头发,又年轻、又漂亮。”体现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又如,文章第4、5自然段写我和姐姐的争论的语句,同样表达了我对老师的喜爱之情。文章这样描写,为后面写我们冒险为老师上山采药奠定了基础。

  第二层(第6、7自然段),写老师的嗓子哑了,二牛提出要上山为老师采药治病,我同意了。

  在文章的第7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在这句话中,“我”的表现是想起大人的告诫,却立即使劲地点头同意上东山,表现出即使有危险,也要为老师采药治病的决心,与上文描写对老师喜爱的语句形成了呼应。

  第三层(第8——10自然段),“我们”上山为老师采药、捉鱼,全然没有发现身边的危险。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文中对“我”和二牛下水摸鱼的情景进行了形象、生动地描写。“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在这句话中,通过运用一些列准确的动词,将“我们”捉鱼的情景展现了出来,既表现了“我们”捉鱼时的忘我,又体现出“我们”对老师的无限热爱之情。

  在这一部分中,出现了对老师的正面描写,“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的脸上……”文章通过描写老师的表现,更加生动地烘托出“我们”的师生情是那样的真挚、淳朴,以至于“我”走出童年很久,这一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巧妙回应了文章的主题,即回答了为什么以《永久的歌声》为题。同时,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课后安排了四道思考题,其中第1、第3题要求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阅读实践,理清文章的脉络,在了解文章框架的基础上,将重点段的内容说清楚,便于深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第2题重在感悟文中的思想感情,通过使学生深入思考当“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一下子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题目的内涵,进而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

  此外,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章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的同时,也要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如,文章中有六处出现了省略号,这些省略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可在阅读理解中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加以体会。再如,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非常典型,讲读中也应引导学生加以体会。

  二、作家作品介绍:

  作者邹德学,男,南京汽车集团公司企业*《南汽新闻》的编辑。课文原载于《江苏教育报》,入选时有改动。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3、帮助学生学*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五、教学难点:

  学*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谁的歌声?为什么说这歌声是永远的`?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关系?……)

  好,请带着你的问题,开始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2、全体反馈交流自学生字情况。(略)

  3、指名读全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指名说——补充说——教师小结

  4、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交流:第2——10自然段

  三、初读质疑。

  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帮助学生学*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

  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略)

  二、回应学生课前质疑问题:

  1、文章为什叫做《永远的歌声》?

  2、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

  这节课就结合这两个问题进行学*。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默读2——5自然段,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语句:

  (1)“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又漂亮。”

  (2)“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歌剧。”

  (3)“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我们老师长的好听。”

  (4)“我说,……天下第一好。”

  感受:“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非常热爱。

  3、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

  (二)学*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自由读6、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感悟:

  (1)明知进山有危险,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2)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爱老师。

  3、练*有感情朗读。

  同桌分角色对读第7自然段,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同桌对读——指名朗读

  (三)学*第三层,感受师生情。

  1、自由读8——10自然段,哪句话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2、全班交流:

  (1)“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把它们一条一条的穿起来”

  “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学生的心多细呀!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为老师抓鱼不顾一切。

  “摸、捉、追、堵、甩、穿”——想尽一切办法抓小鱼

  教师小结:从学生的一连串抓鱼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爱。

  自由读——指名读

  (2)第9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孩子们为老师抓鱼忘记了一切,全然没有发现自己身边隐藏的危险,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3)当孩子们委屈地献上自己为老师采的草药、抓的小鱼时,老师为什么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

  变换角色体会:

  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学生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

  是啊,学生们的童真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家长,也同样感动了他们自己,以至于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的美好。

  四、学*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

  1、自由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要求学生要说出体现首尾呼应的语句。

  2、师问:课前有同学提出文章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作为题目,现在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全体交流

  (要点:歌声是老师留给我们的,但那遥远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诚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同学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熟后练*3。

  2、朗读最使你感动的段落。

  板书设计:略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字,并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引导学生趣味读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过程与方法:

  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教学难点:

  学*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观看歌曲视频,揭示课题。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

  1、检查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默读2——5自然段,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有趣讨论:

  语句:

  (1)“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又漂亮。”

  (2)“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歌剧。”

  (3)“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我们老师唱的好听。”

  (4)“我说,……天下第一好。”

  感受:“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非常热爱。

  3、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二)学*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自由读6、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感悟:

  (1)明知进山有危险,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2)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爱老师。

  3、练*有感情朗读。

  同桌分角色对读第7自然段,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三)学*第三层,感受师生情。

  1、指名读8——10自然段,交流感悟。

  2、全班交流,趣味分析:

  (1)“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把它们一条一条的穿起来。”

  “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学生的心多细呀!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为老师抓鱼不顾一切。

  “摸、捉、追、堵、甩、穿”——想尽一切办法抓小鱼

  教师小结:从学生的一连串抓鱼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爱。

  自由读——指名读

  (2)第9自然段。

  教师:孩子们为老师抓鱼忘记了一切,全然没有发现自己身边隐藏的危险,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3)当孩子们委屈地献上自己为老师采的草药、抓的小鱼时,老师为什么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

  有趣的变换角色体会:

  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学生自由汇报。

  教师小结:是啊,学生们的童真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家长,也同样感动了他们自己,以至于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的美好。

  四、学*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

  1、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2、文章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作为题目呢?

  小组讨论——全体交流

  (要点:歌声是老师留给我们的,但那遥远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诚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同学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五、联系实际,寻找感动。

  回顾教过你的老师中,哪一位老师让你最难忘,说说你们之间感人的故事,或者你为老师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

  六、布置作业。

  趣味练笔:你在生活中和老师发生过什么感人的事,请写一写,试着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但童年的一些歌却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第二部分(第2至10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捉鱼的事。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5自然段),先写了爸爸随大军南下,“我”在一所农村小学里读书,这里有位年轻漂亮的城里来的女学生当我们的老师,她有一副好嗓子,教“我们”唱好听的歌。

  在这一部分,文章的字里行间表达了我们这些山村孩子对老师的热爱,如,对老师外貌的描写,“剪着短头发,又年轻、又漂亮。”体现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又如,文章第4、5自然段写我和姐姐的争论的语句,同样表达了我对老师的喜爱之情。文章这样描写,为后面写我们冒险为老师上山采药奠定了基础。

  第二层(第6、7自然段),写老师的嗓子哑了,二牛提出要上山为老师采药治病,我同意了。

  在文章的第7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在这句话中,“我”的表现是想起大人的告诫,却立即使劲地点头同意上东山,表现出即使有危险,也要为老师采药治病的决心,与上文描写对老师喜爱的语句形成了呼应。

  第三层(第8——10自然段),“我们”上山为老师采药、捉鱼,全然没有发现身边的危险。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文中对“我”和二牛下水摸鱼的情景进行了形象、生动地描写。“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在这句话中,通过运用一些列准确的动词,将“我们”捉鱼的情景展现了出来,既表现了“我们”捉鱼时的忘我,又体现出“我们”对老师的无限热爱之情。

  在这一部分中,出现了对老师的正面描写,“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的脸上……”文章通过描写老师的表现,更加生动地烘托出“我们”的师生情是那样的真挚、淳朴,以至于“我”走出童年很久,这一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巧妙回应了文章的主题,即回答了为什么以《永久的歌声》为题。同时,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课后安排了四道思考题,其中第1、第3题要求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阅读实践,理清文章的脉络,在了解文章框架的基础上,将重点段的内容说清楚,便于深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第2题重在感悟文中的思想感情,通过使学生深入思考当“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一下子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题目的内涵,进而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

  此外,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章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的同时,也要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如,文章中有六处出现了省略号,这些省略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可在阅读理解中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加以体会。再如,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非常典型,讲读中也应引导学生加以体会。

  二、作家作品介绍:

  作者邹德学,男,南京汽车集团公司企业*《南汽新闻》的编辑。课文原载于《江苏教育报》,入选时有改动。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3、帮助学生学*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五、教学难点:

  学*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谁的歌声?为什么说这歌声是永远的`?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关系?……)

  好,请带着你的问题,开始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2、全体反馈交流自学生字情况。(略)

  3、指名读全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指名说——补充说——教师小结

  4、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交流:第2——10自然段

  三、初读质疑。

  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帮助学生学*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

  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略)

  二、回应学生课前质疑问题:

  1、文章为什叫做《永远的歌声》?

  2、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

  这节课就结合这两个问题进行学*。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默读2——5自然段,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语句:

  (1)“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又漂亮。”

  (2)“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歌剧。”

  (3)“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我们老师长的好听。”

  (4)“我说,……天下第一好。”

  感受:“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非常热爱。

  3、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

  (二)学*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自由读6、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感悟:

  (1)明知进山有危险,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2)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爱老师。

  3、练*有感情朗读。

  同桌分角色对读第7自然段,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同桌对读——指名朗读

  (三)学*第三层,感受师生情。

  1、自由读8——10自然段,哪句话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2、全班交流:

  (1)“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把它们一条一条的穿起来”

  “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学生的心多细呀!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为老师抓鱼不顾一切。

  “摸、捉、追、堵、甩、穿”——想尽一切办法抓小鱼

  教师小结:从学生的一连串抓鱼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爱。

  自由读——指名读

  (2)第9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孩子们为老师抓鱼忘记了一切,全然没有发现自己身边隐藏的危险,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3)当孩子们委屈地献上自己为老师采的草药、抓的小鱼时,老师为什么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

  变换角色体会:

  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学生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

  是啊,学生们的童真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家长,也同样感动了他们自己,以至于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的美好。

  四、学*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

  1、自由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要求学生要说出体现首尾呼应的语句。

  2、师问:课前有同学提出文章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作为题目,现在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全体交流

  (要点:歌声是老师留给我们的,但那遥远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诚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同学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熟后练*3。

  2、朗读最使你感动的段落。

  板书设计:略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菁华9篇)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多音字,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轻蔑、沉寂、**等词语。

  2、抓住“隔行分段”,了解四部分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3、能联系上下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导入课题

  师:看到过夜莺鸟吗?它的歌喉清脆甜美,是鸟类中有名的'歌唱家之一。今天,我们要走进课文,去聆听夜莺神奇的歌声。

  课文说的是一只夜莺鸟吗?

  师:这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你对苏联卫国战争了解多少?(读读词语手册50页的内容)

  二、检查预*,初步感知

  1、字词

  师:课文读了几遍,(预*得很充分,有勇气接受许老师的挑战吗?)

  剥削钉子空旷瓶塞

  削皮钉钉子空隙边塞(多音字)

  耷拉蘑菇(轻声)

  轻蔑**宛转毁灭(指出毁字中左上部分的笔顺)

  2、隔行分段

  师:再考个难点的。这篇课文的段落格式跟别的课文有点不一样。谁发现了,什么不一样?(隔一行,再开始下一段。这叫“隔行分段”。你们打开书看一看,有几个隔行,分了几段?三个隔行,分成了四段。)

  3、内容概括

  师:第一部分在写什么内容呢?快速浏览第一部分。诱敌。

  再浏览第二段,这回好说了,小孩子在做什么?带路,歼敌,再诱。

  师:谁能加上时间,适当的连接词,把四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主要内容。

  三、浅谈印象,切入重点

  1、读了这个故事,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师:一个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孩子机智地与敌人斗志斗勇,真是了不起啊!请你自由读引诱敌人这一部分,一边读一边想,把感受到机智勇敢的词句用横线画起来。

  四、品词析句,感悟品质

  学生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语言描写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1、抓住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表面上是说一些动物,实际上暗骂敌人;

  2、东拉西扯,说东道西,为了什么?小男孩是在装傻;东拉西扯的避开敌人的盘问。

  ★“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1、师:小夜莺那时心里想着些什么?

  2、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你们内心的愤恨,小夜莺啊,你为什么不直接斥责德军呢?

  (要这样说呢?他目的是让敌人觉得他是个不懂事的孩子,麻痹敌人,让敌人消除戒心,相信小男孩的话。)

  3、朗读指导

  4、分角色来读读。

  师:从人物的语言中读出一个聪明的小夜莺。(板书:语言)

  师:在与军官的对话中,还有一些精彩的句子能体现夜莺聪明勇敢的,你能找出来吗?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蘑菇。这里只有……”

  小夜莺是在答非所问(装糊涂),把两个完全不沾边的东西扯到了一起。使敌人完全相信了小夜莺。这时,敌人只认为小夜莺是个什么都不懂的顽皮孩子。

  1:军官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什么都不懂的、顽皮的孩子。)你们认为呢?

  师:你认为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小男孩说的话呢?

  2、指导朗读

  2、神态描写

  过渡:从人物语言可以看出人物的品质,我们还可以通过神态、动作、甚至外貌的描写去体会。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快活是什么含义?真的很快活吗?)

  小夜莺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他的神情很自然,可见小孩的胆量非常大。

  (德国军难道一点儿也不可怕吗?)从文中找出依据。

  3、动作描写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

  1句中那些动作词能反映出孩子的贪玩和天真?请在书上用三角符号画出来。(“唱、叫、甩、打、弯、拾、踢”)

  2小男孩仅仅是在玩吗?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读这句话。

  他真的把身边的军官忘了吗?

  3小男孩的镇定和从容能用朗读的语气体现出来吗?

  4小结: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顽皮的小孩!其实,小夜莺是在麻痹敌人,也在向游击队传递着敌情。

  五、小结深化,诉说感受

  小结:我们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感受到了机智勇敢的小夜莺。此时此刻,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位小英雄说?写一写。

  交流

  一袭“冲击”,几掀波澜——执教《夜莺的歌声》之反思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课文主要讲述了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思考课题,提问质疑

  1、思考课题质疑:

  你读了课题后,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夜莺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它的歌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用夜莺的歌声做题目?)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扫清字词障碍:

  放声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通过读重难点语句把课文读流畅。

  2、感知主体故事: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聚集细节,体会形象

  1、聚焦“巧妙周旋”(细节一):

  从小男孩与德国军官巧妙周旋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小男孩的什么形象?还有德国军官呢?

  (小男孩的镇定、从容与勇敢。)

  (小男孩的聪明、机灵与智慧。)

  (小男孩的天真、调皮与可爱。)

  德国军官的凶恶、霸道与愚蠢,从侧面体现出小男孩的从容镇定。

  2、呈现“过招”情形:

  分角色朗读。仔细揣摩:小男孩应该怎样读?德国军官应该怎样读?

  读出小男孩的从容、镇定、机灵、聪明、天真。

  读出德国军官的凶恶、霸道、愚蠢。

  3、聚焦“筹备战斗”(细节二):

  从游击队员准备战斗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游击队员们的什么面貌?

  (游击队员非常勇敢。他们之间非常团结。小男孩原来也是游击队员,他通过学夜莺、杜鹃的叫声来传递情报。小男孩与游击队员之间配合非常默契。)

  4、推测路途情形:

  想一想:在游击队员接到情报、积极备战的同时,小男孩可能在路上与德国军官怎样周旋?

  (可能继续与德国军官故意答非所问,来麻痹敌人。

  可能继续一直不断地学夜莺、杜鹃叫,让游击队员掌握准确的情报。

  可能用石头打路旁的树枝,有时弯腰去拾球果……好让游击队员有充足的准备。)

  四、想象结局,抒发感受

  1、了解战斗结果;

  这个故事的结果怎样?

  2、想象战斗情形;

  想一想战斗的情景,用句式“有的……有的……有的……”进行描述。

  3、抒发真实感受;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游击队员或小男孩说些什么?

  五、联系前后,感悟中心

  1、感知呼应写法:

  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再读课文最前面三个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小男孩坐在河岸边上,穿着绿上衣,削着什么,学着夜莺叫”这个情形在文章的前面与结尾都出现了。

  文章首尾呼应,让故事显得非常完整。)、迁移联想前后:

  读了课文的前后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这个故事仅仅发生过一次吗?

  (从小男孩非常镇定地坐着河岸边,从他“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这些语句可以感受到这样的故事发生过许多次,并且后面还可能发生。)

  3、感悟男孩境界:

  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

  (保卫自己的村子,为保卫自己的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热爱自己的祖国。)

  六、回读课题,领悟深义

  1、理解课题含义:

  课文里的的“夜莺”指的是什么?你认为他是一只怎样的小夜莺?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2、领悟全文深义:

  学了课文、想了这个故事前后可能发生的其它的故事,再读课题,夜莺的歌声究竟代表着怎样的含义?

  (对小男孩机智、勇敢的赞颂,对小男孩爱国之情的赞颂。对游击队员们的英勇精神的的赞颂。)

  附:板书设计

  13、夜莺的歌声

  小男孩————德国官军————游击队员

  机智勇敢、凶恶霸道、勇敢团结

  保卫家乡、热爱祖国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课文主要讲述了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思考课题,提问质疑

  1、思考课题质疑:

  你读了课题后,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夜莺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它的歌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用夜莺的歌声做题目?)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扫清字词障碍:

  放声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通过读重难点语句把课文读流畅。

  2、感知主体故事: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聚集细节,体会形象

  1、聚焦“巧妙周旋”(细节一):

  从小男孩与德国军官巧妙周旋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小男孩的什么形象?还有德国军官呢?

  (小男孩的镇定、从容与勇敢。)

  (小男孩的聪明、机灵与智慧。)

  (小男孩的天真、调皮与可爱。)

  德国军官的凶恶、霸道与愚蠢,从侧面体现出小男孩的从容镇定。

  2、呈现“过招”情形:

  分角色朗读。仔细揣摩:小男孩应该怎样读?德国军官应该怎样读?

  读出小男孩的从容、镇定、机灵、聪明、天真。

  读出德国军官的凶恶、霸道、愚蠢。

  3、聚焦“筹备战斗”(细节二):

  从游击队员准备战斗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游击队员们的什么面貌?

  (游击队员非常勇敢。他们之间非常团结。小男孩原来也是游击队员,他通过学夜莺、杜鹃的叫声来传递情报。小男孩与游击队员之间配合非常默契。)

  4、推测路途情形:

  想一想:在游击队员接到情报、积极备战的同时,小男孩可能在路上与德国军官怎样周旋?

  (可能继续与德国军官故意答非所问,来麻痹敌人。

  可能继续一直不断地学夜莺、杜鹃叫,让游击队员掌握准确的情报。

  可能用石头打路旁的树枝,有时弯腰去拾球果……好让游击队员有充足的准备。)

  四、想象结局,抒发感受

  1、了解战斗结果;

  这个故事的结果怎样?

  2、想象战斗情形;

  想一想战斗的情景,用句式“有的……有的……有的……”进行描述。

  3、抒发真实感受;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游击队员或小男孩说些什么?

  五、联系前后,感悟中心

  1、感知呼应写法:

  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再读课文最前面三个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小男孩坐在河岸边上,穿着绿上衣,削着什么,学着夜莺叫”这个情形在文章的前面与结尾都出现了。

  文章首尾呼应,让故事显得非常完整。)、迁移联想前后:

  读了课文的前后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这个故事仅仅发生过一次吗?

  (从小男孩非常镇定地坐着河岸边,从他“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这些语句可以感受到这样的故事发生过许多次,并且后面还可能发生。)

  3、感悟男孩境界:

  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

  (保卫自己的村子,为保卫自己的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热爱自己的祖国。)

  六、回读课题,领悟深义

  1、理解课题含义:

  课文里的的“夜莺”指的是什么?你认为他是一只怎样的小夜莺?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2、领悟全文深义:

  学了课文、想了这个故事前后可能发生的其它的故事,再读课题,夜莺的歌声究竟代表着怎样的含义?

  (对小男孩机智、勇敢的赞颂,对小男孩爱国之情的赞颂。对游击队员们的英勇精神的的赞颂。)

  附:板书设计

  13、夜莺的歌声

  小男孩————德国官军————游击队员

  机智勇敢、凶恶霸道、勇敢团结

  保卫家乡、热爱祖国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强盗的。体会夜莺的勇敢和机智。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大家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了解历史背景。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夜莺的叫声。

  2、你们听到了什么?(是鸟在叫,声音很动听,像唱歌一样)

  3、这就是夜莺的歌声。(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的课文就是《夜莺的歌声》,你们想知道课文写了一些什么吗?

  播放夜莺的叫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步感知,自学字词

  1、自学本课生字词:

  ⑴ 划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 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与以前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想想课文写了什么?

  对课文进行整体感受知,运用所学过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三、自学情况反馈

  1、检查生字:

  音:翘舌音 甩 后鼻音 挺

  形:“挺”不要写成“扌延” “喂”不要多加一撇

  2、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与以前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⑴ 自然段很多。

  ⑵ 对话很多。

  ⑶ 课文中出现了空行。

  3、作者已经给课文分好了段,我们来看看每个段落分别写了什么?

  ⑴ 诱敌上钩。

  ⑵ 巧妙传信。

  ⑶ 歼灭敌人。

  ⑷ 接受任务。

  4、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把段意连起来试试看。(小男孩子用夜莺的歌声诱敌上钩,巧妙传信,帮助游击队歼灭德国鬼子)

  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学期语文学*的一个训练重点,此处先让学生概括段意,然后串起来,这也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

  四、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夜莺的歌声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⑴ 自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

  ⑵ 交流,打出字幕:

  ①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唱起来。

  ② 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拾球果。

  ③ 他伸直了腰,好像有什么鸟叫声……传来。

  ④ 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⑤ 夜莺还是兴致勃勃……意思了。

  ⑥ 从孩子的嘴里飞出……歌声。

  ⑶ 读一读上述句子。

  每篇课文都有一条主线,教学时紧扣课题,抓住主线展开教学,使教学条理清晰。

  2、联系上下文看看夜莺的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从每一次的歌声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⑴ 默读课文,写出自己的感受。

  ⑵ 小组交流、讨论。

  ⑶ 全班交流:

  第一次:

  ① 战斗刚结束,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弯着腰。

  板书:诱敌上钩(战斗刚打完,会有少量德国兵跟部队失去了联系,所以小男孩在此等候,用歌声引诱敌人上前,以达到给他们带路,消灭他们的目的)

  ② 战斗给人们带来的是什么?(灾难:房屋被烧,花园被毁……)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③ 你从哪个词知道的?(从“新的劲头”可以看出唱的人十分有劲,他这么带劲地唱,就是要诱敌上钩)理解:沉寂。

  ④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

  第二次:

  ① 在带路的路上,麻痹敌人。

  ② 你是从哪些词语知道的?(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

  ③ 从小男孩一路上的动作,你看出了什么?

  (小男孩很天真烂漫)(他很聪明,故意装出天真的样子让敌人以前他是只是一个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就放松警惕)(他很勇敢,在敌人面前表现自如)

  板书:机智 勇敢

  ④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引导学生潜心会文,通过自读自悟,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小男的机智和勇敢,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在第一段中,有很多地方表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和勇敢,你们也可以采用分角色的形式朗读这一段,体会小男孩的机智和勇敢。

  3、同座位分角色朗读。

  4、评议:

  分角色朗读应注意文中的提示语,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当时的感情,相机理解:盘问、轻蔑等词语。

  5、交流:

  ⑴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倒是只有我一个!”(故意把人和动物混淆)

  ⑵ “刚刚一开火……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骂德国兵是野兽)

  ⑶ “你说的是一种洋蘑菇吗?”

  故意把游机队说成蘑菇,装成什么也不懂的样子,以打消敌人的戒备心理。

  6、分角色练读,你喜欢读哪个角色,就练*哪个角色。

  7、指名分角色朗读。

  利用分角色朗读这一形式,引导学再次深入仔细地品读课文,体会小男孩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小结:小男孩机智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诱敌上钩,他是怎样巧妙利用夜莺的歌声来报告敌情,帮助游击队员消灭敌人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交流

  第三次、四、五、六次夜莺的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从每一次歌声中你知道了什么?

  第三次:

  1、从远处传来。

  2、引起游击队员的注意。

  3、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次:

  1、越来越响。

  2、报告敌情之后。

  3、有感情地朗读。

  4、质疑:

  为什么游击队员能听明白歌声的意思?(小男孩经常用这种方法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

  第五次:

  报告完敌情之后,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因为已经完成了任务很高兴。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第六次:

  1、第二天,接受新任务。

  2、诱敌上钩。

  3、这一段和文章开头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首尾呼应)

  三、总结全文

  小男孩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巧妙地利用夜莺的歌声一次又一次地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保卫了自己的祖国。

  四、写生字(略)

  【板书设计】

  诱敌上钩

  13、夜莺的歌声 保卫祖国 小男孩(机智、勇敢)

  报告敌情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5

  《夜莺的歌声》(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针对课文特点,教师可设计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初读全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并以文章自然空行为标志划分段落,四人小组讨论段意,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二、以读促悟,重点深究

  夜莺的歌声是课文的一条红线,抓住夜莺歌声的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夜莺歌声的含义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从以下四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1、联系上下文,初闻歌声。学*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教师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鼓励学生质疑,学生问:“‘沉寂’什么意思?”教师让学生联系上文读读,体会体会。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静寂。学生又问:“这歌声有什么作用?”教师不急于解答学生的疑惑,而是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两生上台演一演军官和小夜莺,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小夜莺把问话故意**,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样子,却有着格外清醒的头脑。“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小夜莺巧妙的回答,既保护了群众,又痛骂了敌人。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小夜莺的乖巧、机智。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

  2、自问自答,理解歌声。学*课文第二段,让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教师出示:“小孩有时侯学夜莺唱,有时侯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侯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教师大胆地放,引导学生自问自答,同桌练*一个问一个答,扩大了训练面,人人都得到了训练的机会,学生各有所得。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当“向导”的角色,引领学生比较:

  “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3、比较异同,破译歌声。学*课文第三段,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四人小组讨论歌声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译歌声的含义。结合语境,让学生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继续唱歌,同时也表达他临战前的兴奋。

  4、探究寻根,深挖歌声。齐读课文第五段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教师出示:“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表面赞扬宛转的歌声,实质颂扬小夜莺勇敢、机智又热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三、以读引说,迁移运用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而对游击队员的描写则着墨极少,这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练说:“战斗胜利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

  教师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去朗读,去感受,去想象,贴*书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称赞了小夜莺,在语感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挑战权威,自创结尾

  故事以小男孩坐在河岸边吹着口哨执行新任务作结,给人一曲终了而意犹未尽之感,实为神来之笔。教师在此可设计这样一个练笔。把课文的第五段删掉,请学生续一个豹尾,要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是本单元读写训练的重点),从小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向权威挑战,写出自己的特色,锻炼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总之,本课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议、悟为主要手段,并穿插说、写的练*,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6

  执教者:

  教学目标:

  ⒈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勇敢机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⒉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夜莺”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德国兵的。

  难点: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制作课件、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⒈学生汇报搜集有关夜莺和杜鹃的资料。(出示幻灯片)

  ⒉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学*这篇课文,讲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夜莺”指谁?夜莺为什么要唱歌?唱的是什么样的歌?读了课文大家就会清楚了。

  ⒊简介背景。(出示幻灯片)

  二、自学理解课文,结合“阅读提示”,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⒈出示自学步骤方法:⑴初读,学字词;⑵再读,知结构;⑶细读,明中心;⑷精读,表情感。

  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幻灯片)

  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分几部分写的?你是怎么分的?课文的重点部分写什么?

  ⑵找出小孩回答德国兵的话,想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⑶在给敌人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⑷游击队员是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了什么?

  ⑸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夜莺的歌声,说说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⒊各小组讨论。(逐题出示)

  ⑴这篇课文写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消灭一伙德国*强盗的事。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分为三部分。课文的重点部分写小男孩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德国兵的。

  ⑵小孩对德国兵说:“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用这些话来戏弄敌人,说明他是个沉着机智的孩子。

  另外还有,“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指的是什么?(德国兵)他这样痛骂敌人,说明了小孩什么?(很憎恨德国强盗)

  小结:这部分写了夜莺引诱德国兵,并主动和敌人接*,巧妙地回答德国军官的盘问,让敌人取得对他的信任,让他带路。(板书:引诱敌人 主动接*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⑶在带路时,他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是为了让德国兵知道,这是自己的*惯爱好,用来麻痹敌人,以后他用鸟声和游击队联系时就不会引起怀疑了。(请一位同学表演)表演出孩子天真活泼的样子。

  小孩边走边打路旁树枝,拾球果踢,回答问话时就打岔说别的,也都是为了让德国兵认为他贪玩而不加警惕,从而顺利地跟着自己走进游击队的埋伏圈里。(板书:引敌进埋伏圈)从这里可表现了小夜莺的什么品质?(板书:机智、勇敢)(请一位同学表演)

  ⑷游击队员听到了小夜莺的叫声,知道小孩已把敌人带来,通过有节奏的夜莺歌声知道了鬼子人数是32个,用两声杜鹃叫是报告有两挺机关枪。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关枪,由此可以想到,孩子同游击队用这种方式联系,已经不止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板书:巧妙报告敌情)表现了小夜莺的什么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最后怎么样?(板书: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⑸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相互照应,首尾连贯的。(即首尾呼应的写法)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便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这样更加突出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总结课文

  ⒈课题为什么叫“夜莺的歌声”?

  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孩子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情况,帮助游击队歼灭了德国兵;二是孩子被游击队员亲切地称为“小夜莺”,夜莺的歌声是动听的,美好的。

  ⒉读了这篇课文后,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或者你喜欢、佩服小男孩什么?(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是个小英雄。)

  ⒊讲述有关小英雄的故事。

  四、质疑问难

  读了这篇课文后,谁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不清楚、不明白?

  五、课外延伸练*(出示幻灯片)

  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资料】

  夜莺 指红鸲一类叫声清脆宛转的鸟。一般体态玲珑、鸣声清脆,且多鸣于月夜。所以叫夜莺。

  杜鹃 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是一种鸟,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吃毛虫,是益鸟。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 引诱敌人 主动接*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机智勇敢

  经过: 引敌进埋伏圈

  巧妙报告敌情 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 全歼敌人,夜莺又叫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7

  一、课文解析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二、学情分析

  经过四年的学*和训练,学生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能抓住文章重点词句感悟语言、欣赏语言并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所制,对于战争与和*了解得并不多,战争的场面能从电影、电视中的镜头见到过一些,也可能从电视新闻中看到一些发生在遥远的国家中的战争。对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感受不会很深刻。因此学*本组课文时,要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师生共同广泛地搜集资料,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翔实、感性的资料。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战争,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每个人带来的灾难,只有学生有了深刻的内心感受,才会痛恨战争,呼唤和*,也才能达到本组教材的教学主旨“了解战争,呼吁和*,为世界和*做点事情”。

  三、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提倡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也就是根据课文的中心找专题做小课题研读,指导学生用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课文,从而获取和运用知识。这篇课文层次清楚,段落分明,语言生动,对话较多。教学时,我以“夜莺的歌声”做切入点,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从课文的各个专题入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与文本对话,以读促讲,以读悟情。让学生沉浸到作品中,抓住重点词句潜心会文,另外,我还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与和*”,从而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思想。

  四、年段目标

  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惯,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正楷字。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作的快乐,尝试在*作中运用自己*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会修改*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4.在交谈中认真倾听,能把握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5.能提出学*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语文学*,观察自然和社会,运用书面和口头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在趣味语文活动中学*语文、学会合作,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五、单元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30个词语;会读会认2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含义,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4.树立热爱和*、维护和*的信念。

  六、本课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宛转”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4.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

  七、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了解课文1-3自然段和最后2个自然段的相互照应。

  难点:懂得“夜莺的歌声”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1.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2.搜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有关材料。

  3.了解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硝烟,那里的人们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倾听录音,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夜莺吗?你们听过它们的歌声吗?(板书:夜莺。)

  2.播放夜莺歌唱的录音。

  3.过渡语:夜莺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

  4.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补充)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堂课成功的开始。语文课上听鸟鸣声,既是调动气氛,又切合文章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检测预学情况,这个故事发生在苏联的卫国战争时期,关于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2.自由读课文,出示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吗?全完共有几部分?四个部分分别讲什么?能不能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下作为小标题?

  3.交流归纳。

  (1)战争期间,“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送情报,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2)这篇课文每个部分以空行隔开。

  全文共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唱歌巧周旋。

  第二部分:歌声传情报。

  第三部分:森林灭敌人。

  第四部分:唱歌站岗哨。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篇幅较长,适宜学生交流研读,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快地抓住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三)合作探究、交流感悟

  1.这个故事很精彩,请大家分小组学*,组内同学一起合作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画下来。

  2.各组就课文的四部分,分别进行自学,画精彩句子。

  3.交流精彩句子,读句子,各小组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

  重点句子: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2)有时候学夜莺 ,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3)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主体行为,教师无法替代。此处设计在于让学生主动地学*文章语言,对句子的体会、理解是浅表的。教师应随机予以点拨指导,重在保护阅读积极性,为下节课的深入交流做铺垫。

  (四)作业设计,强化积累

  1.摘录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推荐阅读:《红红的雨花石》。

  【设计意图】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

  第二课时

  (一)破题提问,复*导入

  1.听写生词,检测改错。

  沉寂 盘问 口哨 埋伏 凝神 鬼子 汉子 烧毁 木屑 蘑菇 ** 宛转

  2.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

  “夜莺的歌声”在本课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小孩利用夜莺的歌声来传递情报。)

  3.质疑过渡。

  小“夜莺”是怎样与敌人巧妙周旋、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读课文。

  (二)探究寻根,深挖歌声

  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夜莺的歌声?找出文中相关句子,多读几遍,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2.分别出示三处写夜莺歌声的段落,随机指导感悟。

  出示第2自然段:“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1)这段话描述了什么情景?

  (2)联系第1、3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士兵们和军官注意听着”“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等词句,体会小孩唱得起劲是为了引起敌人的注意,才好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表现出勇敢。

  (3)仔细读小孩和军官的对话,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小孩在和敌人巧妙周旋?指名两学生分角色读这段对话,再交流体会。

  抓住“孩子赶紧把小刀放到衣袋里”“快活的'蓝眼睛”“学杜鹃叫”“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不慌不忙地回答”“野兽来了”“很有信心地回答”等词句,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会孩子与敌人巧妙地周旋:表面装傻,实际言语讽刺敌人、迷惑敌人相信他。

  (4)这部分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小孩的机智,在与军官巧妙地周旋?

  同以上方法,引导学生抓住第一部分最后5个自然段品味词句,体会意思。

  3.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1)这里描述的“夜莺的歌声”写的是什么情景?(传递情报。)

  (2)自读这部分课文,具体说说小孩是怎样传递情报的?

  (3)同桌一起读第二部分课文。

  4.第四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

  (1)你读懂了什么?从最后一句话你看出了什么?(小孩学夜莺唱歌以假乱真,才能更好地迷惑敌人。)

  (2)这两段话和前面哪部分课文相似?分男女生对比读前三段和这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首尾呼应,小孩唱歌实际是在放哨。)

  【设计意图】课文重点在于对“夜莺的歌声”的理解,因此教学时不需要逐段分析,只需以课题为切入点,抓住三处“夜莺的歌声”作发散点,以点带面,即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挖掘文字内在,体会人物品质。

  (三)以读引说,迁移运用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而对游击队员的描写则着墨极少。

  语感训练:“战斗胜利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

  【设计意图】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去朗读,去感受,去想象,贴*书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语感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拓展创新,开放课堂

  1.学完课文后,小夜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面对凶恶的敌人,小夜莺为什么能够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以下词语,说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憎恨敌人 临危不惧 热爱祖国 应变自如 毫无惧色 坦然自若)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再次总结、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水到渠成地称赞小夜莺。

  (五)感悟体会,练*设计

  1.阅读、搜集小英雄故事,选择观看《小兵张嘎》《鸡毛信》《铁蹄下的村庄》等小英雄影片。

  2.你想对文中的“小夜莺”说点什么吗?动笔写一写。

  【设计意图】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让学生搜集故事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与文中主人公对话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实现课堂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十、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宛转)

  巧周旋

  传情报 机智

  灭敌人 勇敢

  站岗哨 热爱祖国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默、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等问题;会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勇敢、机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2、没见过“杜鹃、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这两种鸟。

  3、留有作业和写有含义深刻句子的小黑板或幻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讲述 引发兴趣

  战争是无情的,是残酷的,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其惨重的损失。在古今中外的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保家卫国的勇士们,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千方百计地打击敌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组织巧妙地设下的陷阱中的。不信,我们一起学*《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

  二、板书课题,师生质疑

  1、齐读课题:

  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2、抽生答。

  3、教师小结:

  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空,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

  4、读完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5、学生质疑。

  6、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默读、小声读、放声读、同桌一起读、快速读等)读课文。

  7、初略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解答学生质疑中较简单的问题)。

  三、简介情景,加深印象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为首的党和*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四、再读课文,落实字词

  课文是如何将这一生动事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再读课文,读时注意本课的生字词。

  1、你要提醒同学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屑”读 xiè,不读 xuè;“挺”读 tǐng,不读 tǐn;

  “拧”不读 nǐng,不读 nǐn;“呻”读 shēn,不读 sēn ;

  “钉“( dìng)的韵母是后鼻音,也是多音字,还读 dīng;还有“削、空、塞、还”都是多音字。

  2、你们还有不理解的词吗?

  空旷:地方开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这里是指树林建筑物等被破坏后的景象。

  沉寂: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搭拉:下垂。

  木屑:木头的碎木。

  轻蔑:看不起,不放在眼里。

  磨坊:磨面粉等的作坊。

  球果:松树或其他树结的球形果实。

  凝神:精神高度集中。

  宛转:声音抑扬动听 。

  兴致勃勃:兴致、兴趣,这里指兴趣非常浓厚的样子。

  宛如:好像、仿佛。

  在理解词语的同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能运用这些词语,特别是“宛如、兴致勃勃”。

  ⑴ “宛如”是一个比喻词,可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① 读文中的句子,谈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② 回忆以前的课文。桂林的水真绿啊,绿得宛如……

  ③ 学生自己练*说话。

  ⑵ 读文中有“兴致勃勃”的句子。“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学生仿照文中句式练*造句。(谁,什么时间)兴致勃勃(做什么)

  五、留下悬念,布置作业

  孩子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夜莺”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我们下节课再仔细读课文,通过讨论得到答案。现在请孩子们完成以下作业:

  1、抄写课后要求写的生字,注意以下字的写法。(老师在黑板上范写)

  喂 挺 甩 滚 毁 惯

  2、组词:

  削( ) 挺( ) 斯( ) 甩( )

  哨( ) 庭( ) 期( ) 用( )

  抢( ) 防( ) 汉( ) 惯( )

  枪( ) 仿( ) 汗( ) 贯( )

  3、造句:

  宛如 兴致勃勃。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9

  在《夜莺的歌声》(五年制第10册第18课)一课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叙述了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小孩子运用计谋,协助游击队战士歼灭敌人的事迹,突出地表现了他面对凶恶的敌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品格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1、拟人。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描写了一场战争后的破败情景:特别是用“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的拟人,来形象地突出敌人的侵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连树木都“垂头丧气”起来。这里,也饱含着人们的无比愤慨。

  2、双关。

  当敌人问小孩子“你们这里有没有人”时,小孩在回答中有一句,“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明里讲,是真的野兽,战争一开始,枪炮轰鸣,野兽都跑出了树林,跑进了村子,而实际上,是把敌人比作“野兽”,人们见他们来了,“就都跑了”。作者在这里运用“双关”,一方面表现了小孩子的机智聪慧,一方面突出了小孩子对敌人的强烈憎恨之情。

  3、排比

  小孩子给敌人“领路”时,“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你看,他天真活泼,好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其实,他是在迷惑敌人。况且,他的“学夜莺叫”“学杜鹃叫”正是给游击队的同志们报信呢!这里的“排比”用得多好。

  4、借代

  听鸟叫的那个人说:“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叙述:“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这里的几个“夜莺”实际上都是指那个机智勇敢的“小孩子”:他学夜莺叫给游击队报信,就像小夜莺那样机灵活泼,惹人喜爱。

  5、反复。

  课文的题目是《夜莺的歌声》,课文中多次反复出现“夜莺的歌声”,开始是“打破了夏日的沉寂”,中间是“越来越响了”,最后是“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不仅题目是很好的“照应”,而且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小“夜莺”用“夜莺的歌声”给亲人报信,消灭了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

  《夜莺的歌声》这篇文章情节复杂、环环相扣的长文,我在设计教学时把教学重点引向品读、研读和美读上,让学生透过人物言行,在朗读感悟中凸显和活化人物形象。但是不是所有的地方学生都能“读”出“感悟”来,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教学第二部分──“给德国鬼子带路”我就设计引导学生抓两个易忽略的词:

  1、“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当我投影打出此句,请学生注意“好像”这词,学生恍然明白: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暗地里却在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

  2、“军官突然问答”中的'“突然”一词。当我请学生注意“突然“一词,学生由衷感叹: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机智!

  《夜莺的歌声》主角是小夜莺。以上两个部分最能体现夜莺人物品质及其形象,于是在教学设计上我削枝强干,通过扎实有效的朗读、品味精读这两部分,使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2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课文的重点一是要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的教育。二是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很勇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针对课文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重点展开教学。

  一、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我首先让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说说你你对小夜莺有哪些了解,回顾课文内容,学生也能畅所欲言,达到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在教学中,学生对小夜莺这个人物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入了脑海,因此在谈了解的时候,都能抓住小夜莺繁荣精神品质进行阐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描写体现下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读一读,和同桌讨论讨论。最后抓住夜莺的歌声这条主线,统领全文,点明主题,深化感情。这里由于我没有交代清楚要求,因此学生画句子的时候有点犹豫不决,不够坚定。因此花了很多时间,影响了课堂的其他环节。

  二、以读促悟,深究感悟

  课一开始,我就直奔本课的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描写体现下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一条主线,抓住这些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你是从哪里体会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从以下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1、找句子,先让学生找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特别是是关于小夜莺一些言行的句子,印象深刻,学生应该能够把他找出来。教学下来,大部分同学能够找出小夜莺语言的句子,但是对于他的行动的句子相对来说要困难一点。特别是关于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学生没能把它联想到是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表现。

  2、说句子,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说一说,说说你从是怎样感受到他的勇敢机智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达出来了,我再根据一定的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这里,我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说到哪一个程度就到哪个程度,不要求学生更深的去理解,因为这些句子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每一句的教学都会有一个重点,比如教学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句话,我要让学生感悟的重点是小夜莺借野兽来骂敌人,体会他的机智,理解不慌不忙体会小夜莺的勇敢。教学下来,学生基本上都能顺利的阐述到这些点上,因此这一句教学比较顺利。而教学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句话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夜莺是以自己的天真烂漫来迷惑敌人,表现他的机智和勇敢。但是学生的体会都不够深或者说不够全面。只言片面,或者理解出现偏差,说是小夜莺已经在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了。其实这里他并还没有传送情报,只是为了故意迷惑敌人,为他以后顺利学夜莺叫杜鹃叫传送情报不被敌人怀疑做好准备。这里我觉得面对学生的回答后我没有好好的去引导,而是生硬的拉到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上,因此,在教学这一句时出现了理解感受不够深刻的情况。

  3、读句子,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他可以表达学生对这些语句的感悟能力,也能促进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特别是各种形式的读,比如个别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每一次朗读的进度,都表示他们对小夜莺的勇敢和机智体会得更加深刻了。但是由于课文设计的.内容太多,太松散,因此给朗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后面部分,读得远远不够,不透。

  找句子,说句子,读句子三者相辅相成,让学生进入丰富的语言世界,感受丰富的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他的机智和勇敢。

  三、以读引思,迁移运用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写了小夜莺的很多的语言和动作,但是对小夜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却很少,因此我就设计了很多小夜莺的心里想法让学生去想象发挥。比如在第一句里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他停下来,会想些什么呢?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他真的完全忘了吗?(没有)所以课文中一个词用的特别好(好象)好象忘了,其实他不但没有忘,而且在思考着……留给学生补白。学生们都说得很好,很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我并没有发现举手的总是这么几个人。也就是大部分人对问题的答案还是不知道的。特别是中等生,他们没有了发挥的余地。究其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节奏太快了,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只有个别基础特别好的学生在紧紧地跟着我的思路走,其他学生或多或少都落下来了。因此,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点死气沉沉。

  四、回归主旨,深化感情

  最后,以夜莺的歌声这条主线来统领全文,最后深化主题。但是在找夜莺的歌声中花了好多时间,结果效率也不高。

  总之,本课以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为重点,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说、悟,思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深刻的思想熏陶。但是整堂课下来,学生的表现欲望不是很强,其中感悟到的和体会到的也不够深。可能这篇课文让四年级的孩子去体会和感受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再次我的引导和提问方式可能不能接*学生的实际,思考的过程也太短,因此出现了发言少,甚至没人发言的情况,对我的课堂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些都需要好好去反思和改进的。但是,归结结底,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课堂上的应变能力,这需要在*时的课堂中慢慢去体会和磨练出来的,我会努力做得更好。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3

  《夜莺的歌声》这篇文章情节复杂、环环相扣的长文,我在设计教学时把教学重点引向品读、研读和美读上,让学生透过人物言行,在朗读感悟中凸显和活化人物形象。但是不是所有的地方学生都能“读”出“感悟”来,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教学第二部分──“给德国鬼子带路”我就设计引导学生抓两个易忽略的词:

  1、“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当我投影打出此句,请学生注意“好像”这词,学生恍然明白: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暗地里却在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

  2、“军官突然问答”中的“突然”一词。当我请学生注意“突然“一词,学生由衷感叹: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应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机智!

  《夜莺的歌声》主角是小夜莺。以上两个部分最能体现夜莺人物品质及其形象,于是在教学设计上我削枝强干,透过扎实有效的朗读、品味精读这两部分,使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4

  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已哦耨少雪鸟叫,为游击队员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强盗的故事。

  一开始,我就直奔本课的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以描写体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为主线,抓住这些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你是从哪里体现到小夜莺机智勇敢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从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1、找句子。

  先让学生找体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特别是找出小夜莺语言行动的句子。

  2、说句子。

  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说一说,说说你是怎样感受到他的勇敢机智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我再根据一定的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

  3、读句子。

  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他可以表达学生对这些语句的感悟能力,也能促进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特别是各种形式的读,比如个别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每一次朗读,都表示他们对小夜莺的勇敢和机智体会得更加深刻了。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5

  《夜莺的歌声》一课篇幅比较长,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文本,做到长文短教呢?理清文章顺序以后,课堂上我抓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你认为夜莺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里感受到的?给学生充分地独立学*、思考的时间,在学生默读、划批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然后全班交流,鼓励他们谈理解说体会。通过“读——画——思——议——谈”体会人物的品质与思想感情。

  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谈理解,说感悟,总结小夜莺的优秀品质,真正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实现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思想。

  但是不是所有的地方学生都能“读”出“感悟”来,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教学第二部分——“给德国鬼子带路”我就引导学生抓两个易忽略的词:1、“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当我幻灯打出此句,请学生注意“好像”这词,学生恍然明白: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暗地里却在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2、“军官突然问答”中的“突然”一词。当我请学生注意“突然“一词,学生由衷感叹: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机智!

  《夜莺的歌声》主角是小夜莺。以上部分最能体现夜莺人物品质及其形象,于是我削枝强干,通过扎实有效的朗读、品味精读这两部分,使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6

  在教学中,我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侧重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

  小夜莺的形象主要是通过他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的,所以我注意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但是不是所有的地方学生都能“读”出“感悟”来,特别是文中有一些句子有较深刻的内涵,需要教师的点拨,如教学第一部分──“诱敌”我就设计引导学生抓两个易忽略的词:1、“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当我投影打出此句,请学生注意“好像”这词,学生恍然明白: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暗地里却在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 2、“军官突然问答”中的“突然”一词。当我请学生注意“突然“一词,学生由衷感叹: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机智!

  然而这样一来,又感觉自己说解得过多了。本来还有学生设计讲述卫国战争中的英雄故事这个环节,可由于品读和讲解内涵深刻的句子占用了较多的时间,所以这个环节被挤掉了。虽然有些可惜,但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能够让夜莺的形象深深地留在孩子们的脑海里,这也是一种收获吧。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永远的歌声作文 (菁华6篇)

永远的歌声作文1

  “感恩的心,谢谢你……”伴随着美妙的歌声,让我想起了姑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有一次,阿姨在路上看到一只狗躺在路中间奄奄一息。在上面“逗留”是完美的。好心的阿姨把它带到兽医医院,以试一试的态度让医生给它打一针,然后带回家。没想到慢慢就好了。在姑姑的精心呵护下,她变得强壮、敏捷、活泼、可爱,所以取名“欢欢”,家里人特别喜欢。但在外人眼里,是个凶神恶煞的家伙,无论谁看到,都吓得退缩。于是姨妈把它绑在院门上。从此,它尽职尽责地守护着这个家。

  由于我叔叔是夜班司机,白天睡觉是他生活的必然规律。2008年5月12日下午,一件震惊全国的事情发生了。我叔叔像往常一样一个人在家睡得很香。被“欢欢”的嚎叫声惊醒,似乎有抓门的声音。于是舅舅睡眼惺忪地起身,怒斥道:“这该死的畜生,你吼什么,然后杀了你吃肉!”大叔迷迷糊糊开门,吓了一跳:“欢欢”把链子弄断了,脖子上的血被夹在门上,满地都是。就在我疑惑的时候,地面突然震动起来。“没有,地震发生了。”大叔反应很快。然后,房子在猛烈的冲击中倒塌了。被救的大叔有些害怕。在以后的日子里,舅舅常常感激地摸着欢欢的头说:“多亏了你,不然我就成了大自然的标本了。”

  动物还是懂得感恩的,何况人呢。父亲为你流血流汗挣钱供你读书,你不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吗?老师在忍住痛苦给你讲课的时候,你不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吗?在生活中得到社会救助不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吗?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了,我也会好好珍惜!”这首歌将永远是我的歌。听着这美妙的旋律,我对人生有了更高的认识!

永远的歌声作文2

  还记得那天,天气格外的寒冷,我在家做作业,向窗外望去,小鸟叽叽喳喳不停地叫着,也许是耐不住这种严寒吧!我想起了远在外边打工的他,我的一个朋友,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他那里是否一样寒冷。我突然想起当年的那一幕,那时我刚升入初中,他升入了高中,有一天放学回家,发现爸爸妈妈脸色有些不对,妈妈告诉我。

  他辍学了,原因是他家没有钱交学费,我感觉到有两颗滚烫的泪珠滴在手上,我飞似的跑到了他家,看到他正在偷偷地擦眼泪,看我进来便马上露出了笑脸,装出坚强的样子,还安慰我不要哭。并自信的对我说:“我是男子汉,有的是力气,可以出去打工呀”!我说:“你学*成绩那么好,还有你的梦想还没实现”。他说:“你可以帮我完成梦想啊!努力学*,别让我失望”。此时此刻的我的喉咙里好像塞了什么东西一样,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不停的流眼泪。这时,他唱起了郑智化的一首歌《水手》:“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这一首让我学会坚强的歌,这是一首让我学会自信的歌,这是一首鼓励我前进的歌,这更是我心中永远的歌,这段旋律久久在我心中回荡,我是他在这和寒冷的日子里,使我感到温暖。现在我们两个虽然距离很远,但我们仍互相鼓励,他鼓励我好好学*,我鼓励他努力工作,正确看待工作中的不如意,我们两个只在春节时才能见一面,*时都只有电话联系,但我觉得“海内存知己,天涯如比邻”。

  每当我遇到挫折时,就会想起他为我唱的这首歌,这首歌然我学会了勇敢面对学*中的困难,给了我学*的无限动力,我会把这首歌永远的记在心里,成为我和他心*同的歌,还要把它唱给我其他的朋友听。

永远的歌声作文3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驮着轻轻的仰望……”——周杰伦《蜗牛》

  一个学期过去了,时间匆匆来又悄然离去,我付出的努力结出了怎样的.果实呢?试卷上一道道鲜明的红叉叉,夺走了我的信心和希望,扑灭了我雄心壮志的火焰。我不是骏马,我无法和其他选手一起在跑道上飞奔,我只是一只背着重重的壳爬行的蜗牛,我爬得很慢很慢。走在回家路上,天色渐暗,天空灰蒙蒙一片,两旁的大树不停摆动着枝桠,像在打击我对学*的热情。似乎连脚边的小草也在嘲笑我的失败,我的心被黑暗团团围住。就在这时,街上的音像店传来一阵悠扬的旋律“我要一步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我仿佛看见一只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在街上爬,蜗牛的坚持像雨水般滋润了我的心,心扉顿时拨开了阴霾,如月光般皎洁明亮。面对困难,蜗牛没有放弃自己,而是一步一步努力去达成自己的梦想,他背着重重的壳,但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坚持着往上爬,“我要一步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听着这首歌,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也要不断向着理想奋发,用自己的汗水酿造甘甜的美酒。

  试卷上的一道道鲜明的红叉叉,蜗牛爬过留下的一条条淡淡的痕印,我努力时走过的一个个浅浅的脚印,这一切最终化作激励我继续奋斗的最强音——“我要一步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这歌声是我人生路上永远的歌声,它指引着我,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希望,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勇敢地向成功的彼岸进发。

永远的歌声作文4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驮着轻轻的仰望……”——周杰伦《蜗牛》

  一个学期过去了,时间匆匆来又悄然离去,我付出的努力结出了怎样的果实呢?试卷上一道道鲜明的红叉叉,夺走了我的信心和希望,扑灭了我雄心壮志的火焰。我不是骏马,我无法和其他选手一起在跑道上飞奔,我只是一只背着重重的壳爬行的蜗牛,我爬得很慢很慢。走在回家路上,天色渐暗,天空灰蒙蒙一片,两旁的大树不停摆动着枝桠,像在打击我对学*的热情。似乎连脚边的小草也在嘲笑我的失败,我的心被黑暗团团围住。就在这时,街上的音像店传来一阵悠扬的旋律“我要一步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我仿佛看见一只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在街上爬,蜗牛的坚持像雨水般滋润了我的心,心扉顿时拨开了阴霾,如月光般皎洁明亮。面对困难,蜗牛没有放弃自己,而是一步一步努力去达成自己的梦想,他背着重重的壳,但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坚持着往上爬,“我要一步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听着这首歌,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也要不断向着理想奋发,用自己的汗水酿造甘甜的美酒。

  试卷上的一道道鲜明的红叉叉,蜗牛爬过留下的一条条淡淡的'痕印,我努力时走过的一个个浅浅的脚印,这一切最终化作激励我继续奋斗的最强音——“我要一步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这歌声是我人生路上永远的歌声,它指引着我,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希望,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勇敢地向成功的彼岸进发。

永远的歌声作文5

  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有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让他们名垂青史,千古不朽。

  正气歌

  你,在南宋风雨飘零的时候,毅然起身抗元,虽是一介书生,却并不死读书。起兵四年,终遭失败。当你在零丁洋里被元将俘虏,叛将劝你投降时,被你拒绝了。你以一身凛然正气走上了断头台,为后世留下了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你的决心,更是你对南宋的一个千古承诺,这个承诺,流芳百世,成为千古绝唱。你,就是文天祥,南宋的最后一个丞相。

  浪漫歌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李白,即使诗仙,亦是酒仙。在民间就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传说。但李白个人,却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无数首诗,却都是用来赞美祖国的大好山河。他仕途遭遇坎坷时发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呐喊,这就是李白,一个个性鲜明,无拘无束的李白。

  忧**

  你从战乱中走来,忧伤是你的风采,你用手上的一支笔,解释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莫大的痛苦让人刻骨铭心。那个时候,你是一个标志。无论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还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都生科的反映了你的思想,忧国忧民。你是诗圣,有着爱民的情怀。

  气吞山河的他们,能以自己的情怀,为后人留下了自己的乐篇,也在无情的时间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任由后人去评价。而这些流传千古的乐篇,将永远流传下去。

永远的歌声作文6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随着美妙的歌声,令我想起姑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姑姑家在四川的一个小乡镇里。有一次,姑姑在路上看到一只狗奄奄一息的趴在路中央,“苟延残喘”用在它身上是再适合不过了。好心的姑姑把它带到了兽医院,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叫大夫给它扎了一针,然后就把它带回了家。没想到它却慢慢的好了起来。在姑姑的精心照料下,它变得强壮敏捷、活泼可爱,于是给它取名叫做“欢欢”,家人都特别喜欢它。

  但是在外人的眼里它却是一个凶神恶煞的家伙,无论谁见到它都吓得退避三舍。所以姑姑就把它拴在了庭院的门旁。从此以后,它便尽职尽责地守护着这个家。由于姑父是个晚班司机,白天睡觉是他必然的生活规律。就在08年5月12日那天下午,一件震惊全国的事发生了。姑父一个人在家像往常一样睡得正酣。被“欢欢”那狼嚎般的狂叫惊醒,似乎还有抓门的声音。于是姑父睡眼朦胧的爬了起来,气愤地骂道:“这该死的牲畜,乱叫什么,再叫杀了你吃肉!”姑父迷迷糊糊的打开了门,他愕然了:“欢欢”竟然挣开了铁链,脖子上的血迹被它抓在门上、地上到处都是。

  正在疑惑之时,地面忽然晃动起来。“不好,地震了”姑父敏捷的反应过来。随后,房屋在一阵剧烈的震动中倒塌。得救的姑父有一些后怕。以后的日子里,姑父经常感激的摸着欢欢的头说:“幸亏有你啊,否则我已经成为大自然的标本了。”动物尚且懂得知恩感恩,何况人呢?当父亲为你流血流汗挣钱供你读书时,难道你不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吗?当老师强忍着病痛为你讲课时,难道你不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吗?当你遇到人生的困境得到社会援助时,难道你不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吗?“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这首歌将成为我永远的歌声。

  听着这美妙的旋律,我对人生有了更高的领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