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用认读、译读、思读、悟读四种方式教、学,让学生掌握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握文章的内容。

  (3)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并把握其词义。如:郭、夫、委、去、域、兵革、亲戚等。

  (4)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这篇文言文。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本文,让学生懂得战争中“人和”的重要作用。

  (2)强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创设问题情景。

  (3)学*古人的论证方法。

  3、德育目标

  (1)强调“人和”的作用,引导学生学*做人的道理。

  (2)让学生认识孟子超人的智慧和对国家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通过思读、悟读,让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论证结构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以读为核心,讨论点拨,师生互动。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示范朗读带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认读)

  一、 情景导入

  *有句俗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历史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君主同学们能列举处几位呢?孟子一生满腹经纶,不在其位而谋“仁政”,展现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让大家了解一种能够克敌制胜的方法。

  二、 资料助读(多媒体展示)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七篇,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7篇,计261章,约35000字。。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 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播放本课泛读带。多媒体展示一些字词读音。

  郭(guō) 粟(sù) 亲戚(qīng qi)

  2、复读课文,注意读出语句的停顿。

  3、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赛读课文。(教师评点)

  1、学生分组讨论,作出回答。

  2、学生听讲,思考,究竟是什么方法?

  3、找一名普通话比较标准的学生朗读,其他人听读,了解记忆对孟子的简单介绍。

  4、学生听读课文。标画出不认识的字音和不会读的断句。

  5、学生按要求齐读课文。

  6、学生赛读。读得好的,加以鼓励。

  第二板块(译读)

  四、整体把握文意,译读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能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对抗赛。

  规则:本次比赛分两轮进行,两人(同桌)为一组,低分为100分,每发现一处错误扣5分,直到扣完为止。

  (1)第一轮:翻译全文(看谁又对又快)

  两人分别翻译课文,相互质疑、解疑、扣分。

  (2)第二轮:文言知识大比拼。(多媒体展示)

  ①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委而去之

  亲戚畔之

  池非不深也

  ③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三里之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

  以天下之所顺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兵革非不坚利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天时不如地利 然而不胜者

  ④加点词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⑤翻译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教师点拨(多媒体展示)

  第一轮略

  第二轮:

  ①畔:畔通“叛”,背叛

  ②城:内城;郭:外城

  去:离开。今义:往、到

  亲戚: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池:护城河。今指水塘。

  ③凭;用。 的;代词;到。 精良;有利

  顺接连词可不译;转折连词,译为却。

  ④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

  威: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⑤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施行“仁政”的君主会得到众人的帮助,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受到帮助的人就不多。

  包围起来攻打它,一定有得到天气时令的原因,可是这样却不能够取胜,这是因为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形势呀!

  凭着天下归顺这一点,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7、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老师对自己的要求。

  8、学生留心听规则。

  9、学生参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再加上*时知识的积累,翻译全文。

  10、两人独自完成文言知识练*。并相互对照看,进行讨论分析。找出错误之处,评分。

  11、学生根据教师所点拨的内容,作出最后的判定,得出分数,并把错误的地方订正。

  第三板块(思读)

  四、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观点(多媒体展示相关题目)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3)本文反应了作者什么样的政治思想?

  (4)本文主要是谈战争还是政治?为什么?

  教师最后明确:

  (1)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

  (3)“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4)借战争谈政治,孟子想借战争的取胜条件来谈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施行仁政,才会得到多助,才会天下顺之,国家才会治理好。

  2、学生边读边思考,共同合作讨论、交流。并作出发言。

  3、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四板块(悟读)

  五、自主评价,扩展思维

  (1)有人认为: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想法?

  (2)本文属论说文,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中心论点,说明“人和”在战争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在历史上或现实中依靠“人和”占尽先机的例子不胜枚举,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教师作结:同学们,你们能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且又贴*生活,切合实际,拓展自己的思维,使情感受到熏陶,享受审美情趣。希望继续发扬。

  四人一组,学生实行分组讨论,相互补充,然后在班上发表各组意见。

  第五板块(作业)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在这篇文章中,以你感受最深的语句为话题,发表简短的演讲。(下节课进行)

  学生课下独立完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 积累 文言词语,扩充文言词汇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朗读全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把握论证思路

  3、反复诵读,品味语言

  4、正确认识理解得道多助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学*目标1、2、3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理解得道多助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前些天,我们学*了 孟子的文章《鱼我所欲也》,了解了孟子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孟子,进一步了解主张 仁政王道的孟子。

  二|导学过程

  (一)、初读文章,把握字音,读出节奏(初读字音和节奏)

  1、教师范读文章,要读出气势(可找名家 的朗读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 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大声),读准 字音和节奏

  3、学生试读(可先齐读,后指名读,要找2-3名学生,重点 看字音和节奏)

  (二)、译读全文,读出内容(再读读出内容)

  1、教师指导分段译读全文。(可根据内容把文章分段,降低文章的难度。可分为 第一句,三里之城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深也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结尾)

  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并标出 疑难词句

  2、学生质疑、解答,学生边读边翻译,教师点拨

  重点词语: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 地理条件

  人和: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山下团结

  郭:外城 环:围 池:护城河 是:这 委:放弃 去:离开 域:限制

  固:使巩固 畔:通叛,背叛 亲戚;亲戚朋友,包括 父母兄弟

  重点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力

  3、理思路

  ①、教师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学生思考讨论:文章是如何 逐层展开论述的

  学生 交流

  教师交流时边归纳: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进攻一方天时不如地利

  防御一方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需要人和)

  域民

  固国 (治国需要人和)

  威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掌握朗读节奏,疏通文意。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背诵全文。

  3、赏读并学*运用孟子的雄辩艺术。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中心论点,理清本文论证思路。

  2、赏读并学*运用本文孟子的雄辩艺术。

  教学过程:

  一、直入导新课

  提到*古代文学,我们大多想到的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实在此之前的先秦散文,也是*文学史上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在这座宝藏里,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提到儒家经典,我们很自然会想到另外一部经典,那就是《孟子》。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这一部经典的经典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跟着孟子学雄辩。

  二、初读明节奏

  1、通过视频了解孟子:推行仁政;民贵君轻;长于雄辩。

  2、学生初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雄辩之势。

  三、品读赏雄辩

  1、过渡: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混战激烈,他们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热衷于战争,有的是为了生存,有的是为了一统天下,实现霸业。因为战争连绵,老百姓生活痛苦不堪,“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种社会现实,孟子奔走呼告,希望各国君主能推行仁政,反对不义战争。请看第一章标题中“得道”是什么意思?推行仁政。

  要我们细细地品读这篇文章看孟子如何运用他的雄辩艺术向君主们推行仁政主张的。

  2、学生通读全文,根据文下注解了解文章大意并研读思考。

  3、分享交流。

  学生1:要雄辩先得有自己的观点。孟子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师:请你分别解释一下“天时”“地利”“人和”是什么意思?

  学生1:天时是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是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是指作战时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师: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学生沉默,老师用红粉笔标注两个地利)

  学生2:运用顶真,突出人和是作战克敌制胜的最重要的条件。

  教师小结:

  雄辩艺术1开门见山,亮观点。单刀直入,显力量。

  学生3:要雄辩得有自己的论据,孟子为了具体证明自己的观点,他列举了具体的战例。

  师:哪些文字与这些战例相关,请你把相关文字读一遍,全班思考孟子列举了几个战例,什么样的战例?

  学生3读“三里之城……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读完后学生回答:两个战例:攻城不胜和守城而逃。

  男生读与第一个战例相关的句子,全班思考:攻一座什么城?如何攻?列举这个战例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4:“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说明城小易攻,“环而攻之”说明攻势之大,结果却没有胜利,孟子通过分析这个战例得出:主动攻打,说明攻城方必得天时,结果却失败,只能是因为“天时不如地利”,所以孟子用这个战例具体证明“天时不如地利”这个观点。

  女生读与第二个战例相关的句子,全班思考:守一座什么城?列举这个战例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5:守城方守的是一座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武器精良,粮食充足的城,结果却是弃城而逃,用这个战例来具体证明“地利不如人和”这个观点。

  教师小结:

  雄辩艺术2列举战例,来论证。一攻一守,很具体。

  师:这一句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其作用是什么?

  生:排比。

  学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这是什么特殊句式的排比,其作用是什么?

  生:双重否定句的排比,突出守城方地理条件非常优越,但结果却弃城而逃,更有力地说明了“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语言也更有气势。

  教师小结:

  雄辩艺术3排比句式,增气势。大气恢宏,有气场。

  师:还有哪些句子运用了排比,请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故曰……不以兵革之利。

  师:这还是在谈作战吗?

  生:是在谈国家治理了。

  请一个学生翻译这一个句子。

  师:这是一个什么特殊句式的排比。

  生:否定句的排比。

  师:治国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界限,不能靠山河的险要,不能靠武器的精良,那么得靠什么?

  生:人和。

  教师小结:

  雄辩艺术4类推治国,靠人和。两方论证,更全面。

  师:孟子还运用了其他雄辩艺术吗?

  学生6:在最后孟子还运用了对比论证,将“得道者”和“失道者”进行对比,突出“得道”就能“天下顺之”,“失道”就会“亲戚畔之”,最终得出实行仁政的君主“战必胜矣”,来强调“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师:施行仁政有多重要?

  生:施行仁政就能“多助”“天下顺之”“战必胜矣”。

  师:施行仁政就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就能天下归顺,就能握有“人和”这枚“战必胜矣”的尚方宝剑。

  教师小结:

  雄辩艺术5对比论证,巧结论。得道多助,战必胜。

  4、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并思考:孟子是按什么样的思路来推行其仁政主张的。

  学生7根据板书归纳概括:孟子先提出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列举攻城不胜和守城而逃的两个战例来具体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类推到国家治理也需要“人和”。最后通过运用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教师小结:

  雄辩艺术6层层深入,逻辑强。开合自如,真雄辩!

  5、学生根据文章思路自由背诵全文。

  6、背诵比赛。

  四、拓展巧运用。

  作业:

  请运用这节课我们学*到的孟子雄辩艺术在班级劝告那些写作业依赖智能手段搜题的同学在学*中学会独立思考。

  附孟子雄辩艺术:

  开门见山,亮观点。单刀直入,显力量。

  列举战例,来论证。一攻一守,很具体。

  排比句式,增气势。大气恢宏,有气场。

  类推治国,靠人和。两方论证,更全面。

  对比论证,巧结论。得道多助,战必胜。

  层层深入,逻辑强。开合自如,真雄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1

  《(孟子)两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天下。

  教学两篇短文,应在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孟子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全面认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学*文言文,重在古今对读,赋予经典作品以新的内涵,体现文化传承的特点。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课堂教学应以诵读法为主,辅之以讨论点拨法、比较法、竞赛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译读、思读、背读、延读、品读,最终实现美读,让琅琅书声伴随整个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文言文的关键是诵读。特别是像《孟子》这样富于文采的文章,诵读显得尤其重要。可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2.讨论点拨法

  3.竞赛法

  4.比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师生共同研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文相关知识,把握文意,理清说理思路,把握说理方法,品味语言:延伸拓展,深化对文章观点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财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二,资料助读

  1、孟子与《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孟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辩论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2、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教师示范背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固国”“固”,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使国巩固”。

  “威天下”:“威”,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

  “寡助之至”:“之”,动词,作“到”讲。

  “畔”:“叛”的通假字,背叛。

  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

  委而幸之(离开。今义:往、到)

  亲戚畔之(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今指水塘。)

  (3)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三里之城封疆之界(的)地利不如人和(有利)

  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代词)

  以天下之所顺(用)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到)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4)注意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环:名词作状语围

  (5)古今异义

  亲戚:(古)父母兄弟;(今)有婚姻关系的

  去:(古)离开;(今)到

  池:(古)护城河;(今)池塘

  (6)补充重点实词

  道:就是王道、仁政

  米粟:泛指粮食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城:内城郭:外城

  君子:施行仁政的人

  (7)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处,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固,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五、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1.讲析课文。

  提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的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亦极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提问: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明确:2、3两段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3段同样选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归纳: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提问: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段?

  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第4段的作用是在前3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第4段绝非多余的闲笔。

  注意下列词语:

  “故曰”,在文章中起承接作用。“故”一笔概括了上文三段,“曰”总领发起下文议论。

  “君子”,即文章中所说“得道者”。

  归纳:第4段进一步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2、具体理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施行;道,仁政;寡,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有利的天气;地利,地理形势有利;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讨论:本段(第二段)摆出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围攻一座小城但不能取胜。论证了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内容:“天时不如地利”,强调了“地利”重要性。

  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有何特点?讨论其作用?

  运用了排比和双重否定句式。从多个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却弃城而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的重要。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奔放,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学*第四部分,讨论:

  1、划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

  从反面推论,指出“城民”“固国”“威天下”应当依靠“人和”,有很强的说服力

  2、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人和”的实质是什么?

  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4、下文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5、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理清结构:本文按“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顺序给本文划分层次。

  3.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六、总结升华

  教师提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学*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人和”得道”,你是如何认识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

  生1:我觉得“人和”就是拉帮结派,君不见,人世间,团团成伙好办事。

  生2:日本某些*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这句古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3:孟子的这一主张,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远见卓识。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这就使他的观点不可避免地带有了时代的局限性。

  生4:我觉得,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美伊战争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生5:强权只能横行一时,绝不可能横行一世。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到今天,虽然欧美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国的霸权地位已处在江河日下的境地。在世界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正在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会成为21世纪支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观念。

  生6:在当今社会,什么是合乎“道义”的?什么是不合乎“道义”的呢?

  教师明确,也许可以这样回答;第一,合乎国家与国家*等的原则,也就是说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在*等的原则下参与国际事务,第二,有利于维护和*共处,这是鉴于20世纪的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维护和*,避免战争,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儒家的思想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受到我们的重视。

  七、归纳全文。

  提问: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2、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提问:应该怎样看待孟子得“人和”的主张?

  充分讨论明确:孟子提出的“人和”,是他的“仁义”“非攻”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指出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那个历史时期具有进步性,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独见卓识和对人民力量的重视,对于我们今天办好事情也有借鉴。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的“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的这一观点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整理课堂发言,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向超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2

  《(孟子)两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天下。

  教学两篇短文,应在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孟子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全面认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学*文言文,重在古今对读,赋予经典作品以新的内涵,体现文化传承的特点。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课堂教学应以诵读法为主,辅之以讨论点拨法、比较法、竞赛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译读、思读、背读、延读、品读,最终实现美读,让琅琅书声伴随整个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文言文的关键是诵读。特别是像《孟子》这样富于文采的文章,诵读显得尤其重要。可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2.讨论点拨法

  3.竞赛法

  4.比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师生共同研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文相关知识,把握文意,理清说理思路,把握说理方法,品味语言:延伸拓展,深化对文章观点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财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二,资料助读

  1、孟子与《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孟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辩论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2、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教师示范背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固国”“固”,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使国巩固”。

  “威天下”:“威”,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

  “寡助之至”:“之”,动词,作“到”讲。

  “畔”:“叛”的通假字,背叛。

  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

  委而幸之(离开。今义:往、到)

  亲戚畔之(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今指水塘。)

  (3)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三里之城封疆之界(的)地利不如人和(有利)

  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代词)

  以天下之所顺(用)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到)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4)注意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环:名词作状语围

  (5)古今异义

  亲戚:(古)父母兄弟;(今)有婚姻关系的

  去:(古)离开;(今)到

  池:(古)护城河;(今)池塘

  (6)补充重点实词

  道:就是王道、仁政

  米粟:泛指粮食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城:内城郭:外城

  君子:施行仁政的人

  (7)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处,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固,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五、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1.讲析课文。

  提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的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亦极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提问: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明确:2、3两段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3段同样选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归纳: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提问: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段?

  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第4段的作用是在前3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第4段绝非多余的闲笔。

  注意下列词语:

  “故曰”,在文章中起承接作用。“故”一笔概括了上文三段,“曰”总领发起下文议论。

  “君子”,即文章中所说“得道者”。

  归纳:第4段进一步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2、具体理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施行;道,仁政;寡,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有利的天气;地利,地理形势有利;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讨论:本段(第二段)摆出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围攻一座小城但不能取胜。论证了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内容:“天时不如地利”,强调了“地利”重要性。

  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有何特点?讨论其作用?

  运用了排比和双重否定句式。从多个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却弃城而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的重要。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奔放,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学*第四部分,讨论:

  1、划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

  从反面推论,指出“城民”“固国”“威天下”应当依靠“人和”,有很强的说服力

  2、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人和”的实质是什么?

  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4、下文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5、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理清结构:本文按“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顺序给本文划分层次。

  3.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六、总结升华

  教师提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学*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人和”得道”,你是如何认识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

  生1:我觉得“人和”就是拉帮结派,君不见,人世间,团团成伙好办事。

  生2:日本某些*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这句古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3:孟子的这一主张,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远见卓识。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这就使他的观点不可避免地带有了时代的局限性。

  生4:我觉得,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美伊战争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生5:强权只能横行一时,绝不可能横行一世。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到今天,虽然欧美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国的霸权地位已处在江河日下的境地。在世界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正在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会成为21世纪支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观念。

  生6:在当今社会,什么是合乎“道义”的?什么是不合乎“道义”的呢?

  教师明确,也许可以这样回答;第一,合乎国家与国家*等的原则,也就是说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在*等的原则下参与国际事务,第二,有利于维护和*共处,这是鉴于20世纪的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维护和*,避免战争,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儒家的思想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受到我们的重视。

  七、归纳全文。

  提问: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2、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提问:应该怎样看待孟子得“人和”的主张?

  充分讨论明确:孟子提出的“人和”,是他的“仁义”“非攻”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指出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那个历史时期具有进步性,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独见卓识和对人民力量的重视,对于我们今天办好事情也有借鉴。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的“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的这一观点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整理课堂发言,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向超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3

  学*目标:

  1、 积累 文言词语,扩充文言词汇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朗读全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把握论证思路

  3、反复诵读,品味语言

  4、正确认识理解得道多助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学*目标1、2、3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理解得道多助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前些天,我们学*了 孟子的文章《鱼我所欲也》,了解了孟子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孟子,进一步了解主张 仁政王道的孟子。

  二|导学过程

  (一)、初读文章,把握字音,读出节奏(初读字音和节奏)

  1、教师范读文章,要读出气势(可找名家 的朗读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 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大声),读准 字音和节奏

  3、学生试读(可先齐读,后指名读,要找2-3名学生,重点 看字音和节奏)

  (二)、译读全文,读出内容(再读读出内容)

  1、教师指导分段译读全文。(可根据内容把文章分段,降低文章的难度。可分为 第一句,三里之城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深也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结尾)

  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并标出 疑难词句

  2、学生质疑、解答,学生边读边翻译,教师点拨

  重点词语: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 地理条件

  人和: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山下团结

  郭:外城 环:围 池:护城河 是:这 委:放弃 去:离开 域:限制

  固:使巩固 畔:通叛,背叛 亲戚;亲戚朋友,包括 父母兄弟

  重点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力

  3、理思路

  ①、教师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学生思考讨论:文章是如何 逐层展开论述的

  学生 交流

  教师交流时边归纳: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进攻一方天时不如地利

  防御一方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需要人和)

  域民

  固国 (治国需要人和)

  威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太空生活趣事多》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太空生活趣事多》优秀教学设计1

  《太空生活趣事多》是第六单元的第四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用轻松活泼、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太空生活的新奇有趣。

  全文一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以问句开头,引出话题,直接点明太空生活“挺有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课文第2至5自然段一段一事,分别介绍了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睡觉、喝水、走路、洗澡的情形。作者巧妙地将造成这些有趣现象的原因放在了第3自然段“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这就是失重。第6自然段以反问句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使文章浑然一体。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显示在茫茫的太空里,无数的星星闪动着耀眼的光芒,一艘宇宙飞船正遨游其中,营造出太空生活的情境。

  学情分析:

  太空是神秘的,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也不是完全陌生的,通过课外书、网络、电影、电视等媒介他们对太空有那么一知半解的了解,此时他们更向往了解更多的太空知识;而航天员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充满着崇拜,也希望能更多的了解他们的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学*生字,品读课文,带领他们一起去探索神秘的太空,体会航天员的有趣生活,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学会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航、宇”等15个生字,会写“宇、宙”等9个字,会写“太空、生活”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太空生活中的趣事。

  3.积累“宇、航、员”拓展的3组词语,能初步体会每组词语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识字、写字。

  2.引导学生提取主要信息,能说出太空生活中的趣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提取主要信息,能说出太空生活中的趣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视频,激趣导入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特殊的老师,大家想认识一下她吗?(课件播放航天员王亚*在空中授课——小球的运动那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师是谁吗?她在哪里上课呢?

  小结:她是我国航天员王亚*,在天宫一号上给我们讲课。在太空一个小球的运动都与地球上不一样,变得神奇有趣,那么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又会有哪些趣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8课《太空生活趣事多》。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一)按照自读提示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独立读。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把课后双线格里的生字多读几遍。

  2.合作读。读给同桌听一听,同桌有不会读的字词,帮一帮。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二)趣味识字

  1.偏旁归类识记

  将生字按照偏旁分成四组,课件依次出示四组生字,指名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第一组:宇 宙 室 密

  第二组:杯 板

  第三组:稳 稍

  第四组:航 舱

  2.借助图片,联系生活识字

  生字 “航、宇、宙、舱”,组成词语“航天员”“宇宙飞船”“舱体”,利用图片来识记。

  3.生字扩词,联系生活识字

  课件出示课后*题中的字词,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宇 宇宙 宇宙飞船

  航 航空 航空公司

  员 队员 少先队员

  三、再读课文,找趣事

  (一)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航天员在太空中怎样生活吗?说起来还挺有趣呢!

  1.你能读好这两个句子吗?

  2.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相机指导:第一句抓住“怎样”“吗”读出悬念。第二句抓住“挺”字,先用换词的方式理解“挺”的意思,再指导把“挺”字读得稍重一点,可以强调特别有趣。)

  3.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二)默读课文,提取关键词,找出趣事

  1. 航天员在太空到底有哪些事情特别有趣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方框在文中将所写的趣事圈出来。

  2.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太空生活中的哪些趣事?

  (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睡觉 喝水 走路 洗澡)

  3.教师结合板书小结:我们看着这些关键词就知道课文写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这四件事。

  四、学*第2自然段,品趣味(睡觉)

  (一)今天,我们先来了解航天员在太空睡觉怎样有趣。听老师读课文第2自然段。

  (二)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航天员睡觉很有趣呢?说一说吧!

  1.有趣之一——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站着 躺着一样舒服)

  (1)谁来说说“舒服”是什么意思?

  (2)你*时怎样睡觉会觉得很舒服?

  (3)如果晚上不让你躺在床上睡觉,而是让你站着睡觉,你觉得舒服吗?

  (4)但是,在宇宙飞船上,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给人的感觉是一样舒服,多有趣呀。来,读读这一句。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第一句:“舒服”的“服”读轻声,“一样”要跟“舒服”连在一起读。)

  2.有趣之二——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必须绑在睡袋里)

  (1)“安稳觉”是什么意思呢?(睡得很舒服,很踏实。)

  (2)“必须”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必须”强调一定要这样去做,在朗读时要加重语气。)

  (3)航天员睡觉时为什么必须要把自己绑在睡袋里呢?

  (“不然,翻一个身,就会飘到别处去。”指导朗读:“不然”表示不这样不行,要读出强调的语气。)

  (三)小结: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站着睡觉,如果不把自己绑起来说不定就飘走了,太空生活真有趣呀!

  (四)同学们,如果你正在宇宙飞船里参观,看到宇航员们有的站着睡觉,有的躺着睡觉,还要把自己绑起来,这是多么有意思呀!来,我们一边想象着这些画面,一边读读课文,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五)航天员在太空睡觉真是太有趣了。下节课我们再接着感受太空生活的有趣!

  五、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课件出示要求书写的9个字,学生一起读一读

  (二)引导学生按照字的结构分类

  上下结构:宇 宙 容 易 室

  左右结构:杯 板 浴

  独体字:失

  (三)学*写带宝盖的4个字

  1.在田字格中呈现“宇、宙、室、容”这4个字。比一比,说一说,写好这几个字,我们要注意什么?

  (相同点:宝盖要写得宽一点、扁一点,宝盖的第一笔要写在竖中线上。“宇”的第六笔竖钩要写在竖中线上。“宙”字的第七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室”字的第八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不同点:“宇”和“宙”上宽下窄,宝盖覆盖下面部件。“室”的宝盖和下部分等宽。“容”的宝盖要比下部分窄。)

  2.重点指导“容”字书写。(师生合作发现“容”字的重点笔画第六笔和第七笔要写得舒展,收笔的位置之间的宽度比宝盖要宽。)

  3.老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

  5.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四)抄写词语“太空、生活、宇宙飞船、别处、喝水、半空”。

《太空生活趣事多》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常识。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反映太空活的课件或图片。

  2、学生查阅的太空生活资料,彩笔和画纸。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2003年10月,*航天事业发生了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回想一下是件什么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上太空,杨利伟是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杨利伟在太空中生活了二十多个小时,那么在太空中生活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第32课《太空生活趣事多》(板题)

  (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认知,激发学*兴趣。)

  2、课件激趣: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画面。教师讲述:这位就是杨利伟叔叔,你们认识他吗?(学生谈话)他从太空中返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太空中的趣事,你们想了解这些事情吗?那就让他给我们讲讲太空的趣事吧!(板题)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好奇心,实现向学文的自然过渡。)

  对话*台

  自读

  1、先自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再向别人请教。

  2、采取同桌互读、小组分段轮读、指名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重点练读2至4自然节,用自己的话说说太空中究竟有什么趣事?(睡觉、喝水、走路、洗澡)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了字词障碍,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识字

  1、请小朋友拿出字卡,学生的字卡预先做成各种形状,如飞船等(根据学生的想象自己完成。)自由读字卡、同桌互相指认、小组内识字比赛、全班开火车读。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字扩词。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塑是*舌音;嗽在咳嗽一词中读轻声等。

  3、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如下训练:

  (1)正确读出下列带有生字的词语:舒服、挺好、必须、绑住、普通、塑料杯、咳嗽

  (2)去掉词语中熟字开火车读生字:舒、必须、绑、通、塑、钩、件、设、杯、喷、嗽

  (3)找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些字。

  (4)教师念读字词,学生亮出卡片。用必、通、钩、喷等字扩词。

  (5)用要想必须、要想得、为了都各说一句话。

  (本课要求学生认读的生字较多,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复现生字,才能保证识字效果得以巩固,完成识字任务。)

  写字

  1、整体指导,发现规律。

  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些?(杯、件、住、须、能、飘)后两个字左右大致相等。教师范写。

  2、学生先描红,再临写。师生评议。

  朗读:

  自己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并向同桌同学说说自己喜欢这一段内容的原因。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丰富对趣事的感知。)

  第二课时

  对话*台

  导入

  拿出字卡小组抽查认读情况,给生字组词。

  精读

  1、小组内朗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读的好,选拔一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比赛要求是:一是要让人听了觉得新鲜有趣,二是让人觉得惊奇。

  2、全班比赛。

  感悟

  1、小组学*讨论,太空生活怎么有趣?与我们地面上生活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加深学生对太空生活的认识。(绑在睡袋里、只能用吸管吸、穿带钩的鞋,走网格地板)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争取能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3、谁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这么奇特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失重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太空中的趣事,并进一步弄清发生这些趣事的原因,丰富学生认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愿望。)

《太空生活趣事多》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常识。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及爱祖国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目标

  1、激趣导入、分析题目

  听歌(蓝猫)“小朋友们,你发现蓝猫在什么地方遨游啊?”

  2、出示课题:从题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太空、生活、趣事、多)

  二、展示学*成果

  1、自学,检查字词

  A.自学:“太空中有趣的事有哪些呢,我们一起去文中找找答案吧!”(自学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2。读顺课文,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哪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来再读,直到把这一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3。想一想太空中有趣的事有哪些?)

  B.检查字词:蓝猫要考考大家,看大家能不能读准这些生字,过关的同学就能跟着它一起登上太空。(1。自由读2。带拼音当小老师领读一遍3。去掉拼音读,开小火车/指名读全部)

  2、小朋友真厉害,都跟着蓝猫上了太空,它带着我们来到宇宙飞船里,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宇航员叔叔是怎么介绍太空生活的吧。(听课文朗读录音)

  “太空生活中有什么有趣的事呢?”(指名说,板书)

  三、激发知识冲突

  睡觉,喝水,走路,洗澡在我们的*时的生活中是一件非常*凡的事情,可在太空上做这些事情就特别有意思。你觉得哪件事最有兴趣,就读哪一段,把趣味读出来。再来说说哪个地方有趣?

  [指名读———评价(板书)—————看画面———————齐读]

  板书:睡觉绑在睡袋里

  喝水带吸管的杯

  走路穿带钩的鞋

  洗澡特殊沐浴器

  读:

  睡觉(不然,翻一个身,就会飘到别处去了。)

  喝水(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

  走路(人稍一使劲就会飘到半空中,咳嗽一声就有可能后退好几步。)

  太空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有趣的事呢?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出了这个奥秘,聪明的.小朋友能把这句话找出来吗?

  (在太空中,由于摆脱了地球引力,处于失重状态,所以任何东西只要轻轻一碰,就会飘浮起来。)

  四、知识拓展延伸,丰富学*

  1、眼见为实,让我们一起看看吧。(看录象,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画面。)

  看完录象,你能把刚才有趣的事说出来吗?

  用句式说话:在太空生活中——————是一件有趣的事。

  2、学完这么多内容,老师要请几个小朋友做做太空小导游来介绍宇航员有趣的太空生活。但是,做导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老师有要求,注意听:⒈你可以运用书上的内容把话说完整。⒉也可以用了解到的内容把话说完整。⒊联系生活,大胆想象,把话说完整。⒋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互助合作完成说话练*。

  听明白老师的要求了吗,好,老师给你们两分钟时间准备一下。

  大家好!我是太空小导游__________,欢迎大家来太空旅游。游客们__________必须______________,不然___________。

  (姓名)(做什么事)(怎么样)(会发生什么情况)

  祝大家在太空度过美好的一天!

  (刚才同学们上了太空了解了宇航员在太空有趣的生活。回到家后,爷爷,奶奶很稀奇,迫切地要求你们把宇航员的太空生活告诉他们听。你也可以根据照着这个样子说给爷爷奶奶听)

  五、作业设计

  在太空生活中,什么都是飘来飘去的,你看“飘”字都飘到我们的课堂上来了。让我们来认识认识它吧(字音、结构、偏旁、笔画)。先描后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猜猜我有多爱你》优秀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猜猜我有多爱你》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感受故事中所表达的爱,理解作品内容。

  2鼓励幼儿用形象的'语言表达爱,用不同的形式肢体语言来表达爱。

  教学准备:

  绘本故事一本,故事PPT一套,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出示封面图)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藏在这幅图画中,谁找到了来告诉大家,爱字在哪里?那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和谁的爱的故事呢?仔细看图画上有谁?(小兔子和兔妈妈)他们在干什么?(小兔子拉着兔妈妈的耳朵好像在说什么)

  2师:瞧,它们正在向我们打招呼呢,它们想邀请小朋友和它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所以我们在看故事的时候要认真听、仔细观察、积极动脑。

  二、走进故事

  1故事:小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它紧紧地抓住兔妈妈的耳朵不放。它要妈妈好好听它说。它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兔妈妈回答说:“哦,这我可猜不出来。”

  师:刚才小兔子对兔妈妈说了一句什么话?谁听到了谁来说一说。一起述说。

  2故事:小兔子把手臂张开,开的不能再开,“妈妈我爱你有这么多”

  师:小兔子用了一个什么动作来表示爱呢?哪位小兔子站起来做一下这个动作?(引导幼儿边举起手边说:妈妈我爱你有这么多)

  师:(出示PPT)看,兔妈妈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和小兔子一样吗?

  故事:兔妈妈的手臂要长的多,它说“我爱你有这么多。”恩,这真是很多,小兔子想。

  师:(1)为什么要把手张开?(说明心里的爱有很多)

  (2)师幼互动:老师来当你们的妈妈,你们做小兔子,我们把手臂张开来比比,看看是妈妈的爱多,还是你们的爱多?(引导幼儿要张的很开)

  3师:接下来小兔子和妈妈还会用哪些方法来表示爱呢?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师:出示PPT)看,小兔子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它会怎么说?(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故事:小兔子把手举了起来“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

  师:那你们猜兔妈妈看了以后会怎么做?怎么说(一起边说边做)

  故事:兔妈妈也把手举起来说:“我的手举的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这可真高,小兔子想我要是有那么长的手臂就好了。

  4师: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兔子又有好办法了,大家仔细观察图画,看看它在干什么?

  故事:小兔子跳上跳下:“我跳的有多高就有多爱你”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兔子,老师就不明白了,跳一下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跳那么多下呀?兔妈妈会怎么做呢?

  故事:兔妈妈也笑了跳了起来,它说:“我跳的多高,就有多爱你。”

  师:兔妈妈跳的高么?有多高?(耳朵都碰到树枝了)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这只兔子,你会怎么想?(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听听小兔子是怎么想的。

  故事:小兔子想:这真是太棒了,我要是能跳这么高就好了。

  5师:小兔子太羡慕妈妈了,它得想个什么办法才能超过妈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师:它们说着说着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花、草、树、山。)如果你是小兔子的话,看到那么多的东西,你能把看到的东西说成对妈妈的爱吗?(请幼儿尝试说)

  故事:小兔子的前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延伸到远方的小河,小兔喊起来:“我爱你,像这条小路伸到小河那么远。”兔妈妈说:“我爱你,远到跨到小河,再翻过山丘。”小兔子想,那真的很远。

  6故事:小兔子太困了,想不出更多的东西了,它望着灌木丛那边的夜空,没有什么比黑沉沉的天空更远了。

  师:它突然又有好主意了,小兔子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如果我是兔妈妈,小兔子你们会对我说什么呀?(请个别幼儿上来试着说一说)

  故事:它太困了,想不出更多的东西了,“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说完,小兔子闭上了眼睛。“哦,这真是很远,”兔妈妈说,“非常非常远。”兔妈妈吧小兔子放到用叶子铺成的床上。它低下头来,亲了亲小兔子,对它说晚安。然后它躺在小兔子的身边,微笑的轻声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三、欣赏完整故事

  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让我们跟着老师一起再把这个故事讲一遍,好吗?(配乐,师幼一起共同完整讲述故事)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到底谁的爱更多一些呢?为什么?

  四、延伸

  增设情景:星星、太阳、房子、围巾、你能用什么来说说看对妈妈的爱!围巾有多长,我就有多爱你?妈妈说:房子有多高就有多爱你。等等

《猜猜我有多爱你》优秀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幼儿倾听故事,感知小兔和妈妈之间真挚深切的母子之情。

  2、愿意用看得见的事物来描述自己的爱,尝试用语言或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惯,激发阅读兴趣。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教学准备:

  1、绘本PPT、背景音乐《告别小苏西》

  2、图片:情景图(大海和太阳)(月亮和星星)、柳树、围巾等

  3、头饰(兔妈妈头饰1个、小兔头饰多个)、黑板

  教学过程:

  谈话教学(教师与幼儿)(2分钟)

  1、直接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认识书名,着重引出"爱"字,导出故事。(2分钟)

  2、教师播放幻灯片分情节讲故事,幼儿倾听故事,感知小兔和妈妈之间真挚深切的母子之情。(10—12分钟)

  (1)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情节1),幼儿认真听故事,教师针对故事内容向幼儿提问。

  师:小兔子用了一个什么动作表示爱?对妈妈说了一句什么话?小兔子为什么要把手臂张开,张到无法再张开?兔妈妈爱得多还是小兔爱得多?谁来和妈妈比比谁爱得多?(请一位幼儿和老师比谁爱得多)

  (2)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情节2,情节3),幼儿认真听故事,教师针对故事内容向幼儿提问。

  师:小兔子和兔妈妈还用了哪两个动作?说了什么话表示对妈妈的爱?(幼儿站起来做动作并用语言说说)妈妈爱得多,还是小兔爱得多?我们班小朋友谁爱得多?谁来比比?(请2位幼儿比比谁爱得多)师:小兔子举着手表示爱,他还用了什么动作表示爱?我们班谁跳得高谁就爱得多。(请1,2位坐着的孩子起来比一下)

  3、请幼儿用景象中的东西表示对妈妈的爱,尝试用语言或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情节4),幼儿认真听故事,教师针对故事内容向幼儿提问。)师:这幅美丽的景象里面有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小兔子和兔妈妈看到了什么?(幼儿观察后回答)师:你能够用其它的东西表示对妈妈的爱吗?用一句话把爱大声的说出来。

  师: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可以用来表示爱的,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幼儿观察)师:你能用这里的一样东西表示对妈妈的爱吗?心里有爱就要说出来呀,这样别人才知道的。(幼儿用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

  4、情景表演(请幼儿扮演兔妈妈和小兔子体会故事中妈妈和孩子间的爱)教师和幼儿表演孩子和孩子表演教师扮演兔妈妈,带着宝宝们去户外找找还能用哪些东西表示爱。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猜猜我有多爱你》优秀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倾听故事,能够理解大小兔之间生动的语言、夸张的动作。

  2、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用生动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表情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3、体验真挚、深切的母子之情。

  教学准备:

  1、课件。

  2、兔玩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倾听故事,能够理解大小兔之间生动的语言、夸张的动作。

  2、难点: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用生动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表情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学过程:

  1、出示毛绒小兔、切入主题。

  提问:小兔很爱她的妈妈,猜一猜,小兔有多爱她?

  2、结合课件分段欣赏,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逐步欣赏故事,感受小兔想告诉妈妈自己爱她更多一些的急切心情。

  欣赏故事第1、2段,提问:小兔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爱妈妈的?他说自己有多爱妈妈?他用了一个什么动作来表达他的爱?

  引导幼儿学说小兔和妈妈表达爱的对话;学做小兔的动作;把手臂张开,踮起脚,高举手,使劲的跳……

  欣赏故事第3段,讨论:小兔和兔妈妈谁比谁爱的更多?是小兔子只爱妈妈一点点吗?为什么?

  小结:小兔和兔妈妈都很爱对方,他们都想表达自己的爱有很多很多。

  3、教师以生动的神情,夸张的语言及动作配合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故事结尾处要渐慢,将妈妈深爱感动时的柔情充分地表达出来。

  逐幅出示图片,表演故事,重点引导幼儿将小兔总想告诉妈妈自己爱妈妈更多一些的急切心情表达出来。

  4、回忆生活经验,尝试用像小兔那样生动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表达对自己妈妈的爱。

  教学延伸:回家后用自己的方法让妈妈知道自己有多么爱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 (菁华3篇)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1

  一、说教材: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第四课“谁的红果多”。对学生来说,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本课先通过小猴和小熊拿着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练*中进行抽象数的比较。在进行红果数量比较时,教材体现了“借助实物比较——模型比较——计数器比较——抽象数的比较”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行数的比较,还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学生已经会比较20以内数大小,并能用符号表示其大小,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会数、读、写100以内的数,但只是初步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还比较困难。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具体、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从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在逐步过渡到借助计数器的比较,最终能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2、过程和方法:在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数学的兴趣;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正确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复*数的组成是本节课必须有的一个环节,也为本节课学*数的大小比较做好了铺垫,学生在说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时,必然会说数的组成,所以在课前我复*了数的组成和计数器上的数位。游戏的教学也是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学生的年龄小,喜欢和老师做游戏,所以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前实施教学,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熊和小猴去森林里找宝贝,看看他们都找了些什么呀。出事情景图。仔细观察图片,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呢?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他们到底谁拿的多呢?小朋友愿意来帮助小猴和小熊吗?让学生编故事,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师板书课题——谁的红果多)

  (三)探究新知、体验领悟:

  “谁的红果多”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并交流讨论,让学生分别用数数、摆小棒、摆小方格的方法演示自己的想法,老师再指导学生在用计数器演示来比较18和21谁大谁小,接着在比一比中直接比较32比34、100>99的大小。让学生讨论汇报自己的各种比法后,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三位数和两位数比,三位数大。这个过程体现儿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便于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利用我们的数位顺序进行比较,课件出示教材看一看,填一填,让学生发现并体会数轴怎么比较。最后是练*作业的设计、板书的设计都体现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物来比较,比如小棒、小方块儿等,再引深到用计数器,最后总结归纳出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观察、探索的活动中,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特征。

  五、说学*评价:

  教学中我采用了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热情的评价,以此来发挥评价的作用。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激发兴趣

  老师很想知道大家的年龄,谁愿意告诉老师?

  学生纷纷举手,我要猜出你们的年龄。请一名学生上台,把自己的年龄写在黑板上,老师背对黑板,面向学生猜年龄。

  请你们帮老师提示一下,我猜的是大了还是小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小猴和小熊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想邀请你们去做客,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你从动物乐园了看到了什么?

  小猴和小熊拿了很多果子,你们能数出它们的数目吗?

  学生仔细数,并汇报数的结果。

  小熊有21个红果,小猴有18个红果。

  2.怎样来比较谁拿的红果多呢?

  怎样来比较21和18的大小?你有什么好办法?

  3.学生组内讨论,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请把你的比较方法和你们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谁愿意把你们找到的好办法和全班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组内交流,可能找到的方法有:

  方法1:用数的顺序比较。(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从前往后数。先数18,再往后数三个数是21,所以21比*,21﹥18)

  方法2:实物模型比较。用方块代替红果摆一摆,比一比,发现21个方块比18个方块多出3个,所以21﹥18。

  方法3:借助中间数比较。(21比20大,18还不到20,所以21比*,即21﹥18)

  方法4:借助计数器比较。(先把21和18这两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再在计数器上比较:21的十位上有两个珠子,表示2个十,18的十位上有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即21﹥18)

  方法5:用数的组成比较。(21的十位7是2,表示2个十,18的十位7是1,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即21﹥18)

  4.写一写,比一比

  观察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写一写,比一比。

  三、巩固练*。

  1.比大小。课本第29页第1题。学生先写出计数器上的数,在用学过的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

  2.填一填。课本第29页第2题。答案不唯一,引导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答案,教师及时及鼓励。

  四、:你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吗?补评:

  板书设计:

  谁的红果多

  21﹥18

  21的十位7是2,表示2个十,18的十位7是1,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3

  教学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第三单元第4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抽象的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教材首先通过小猴和小熊比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练*中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的探索进行抽象数的比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经验,发展数感。 3、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教学、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看一看)

  师:同学们,小熊和小猴觉得我们同学很聪明,经常帮它们解决问题。 看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

  生:小熊有多少个红果?小猴有多少个红果?谁的多?

  师:怎样来比较谁的红果多?你有什么办法?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并选出你们最好的办法与同学们交流。

  二、 探究新知:

  1、 学生分小组交流(想一想、比一比)

  2、 学生班内交流(说一说)

  3、 可能会有的方法:

  1、往下数数比较。

  2、实物模型比较。

  3、借助中间数比较。

  4、借助计数器比较

  5、用数的组成比较

  4、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了不起,找到这么多好方法,谁能总结一下,我们可以用那种方法比较简便?能说说原因吗?

  5、师生共同总结:

  根据数的排列顺序比较,用实物模型比较,借助中间数比较,借助计数器比较,用数的组成比较。

  三、巩固练*:

  1、请同学们看书的四种方法你有什么新的理解在练*中可以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教材p29练一练

  2、第1题

  要求让学生对照计数器写出要比较的两个数,然后再比一比。 3、第2题 答案不是唯一,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对照数线进行思考。

  4、第3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比较大小,但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5、第4题 让学生用不同熟悉的方式表示数。

  6、第5题本题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课堂小结 1、用数数的方法比较大小,看数的组成比较大小,桉数的顺序比大小。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谁的红果多

  21>18

  32<34

  100>99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鉴于是诵读欣赏篇目,在设计教案时,注重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备课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以诵读为主线,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采取诵读、点拨、讨论、质疑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整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由几个板块内容构成:第一板块“整体感知,诵读训练”;第二板块“深入文本,品读赏析”,具体又分合作探究、疑难字词释义,探究文章主旨、赏析论证艺术,吟哦讽诵、积累经典;第三板块“古为今用,拓展迁移”,设计一道开放性思考题谈谈“和”的新意,力争让学生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运用现代观念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文章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培养学生主动阅读文言经典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吸取民族智慧;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积累,积淀传统文化底蕴,应当成为所有教师在教授经典文言文时的终极追求。

  在这节课上我显然不在状态:课堂教学语言表达不顺畅,课堂组织不力,引导不到位。总感觉到有些别扭。班还是我经常上的班级,学生还是我熟悉的学生,况且又没有其他教师听课,这只是一节*常的课,我为什么就这样不自在呢?

  由此,我想到备课不但包括备教材、备学生,而且还应该包括备自己——以最好的状态进入课堂。不管是穿着、心情还是精神气质,都要使自己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因为课堂是神圣的,师者的形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窦桂梅老师说:“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一个举止从容大方、吐高雅、智幽默的教师肯定会赢得学生敬佩和爱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那么,我为什么会在这节课上不在状态呢?其实每一周的开始上课的状态都不是太好。这可能与双休日的休息有关。

  在家还没有休息够,又要进入紧张的工作之中了,心理上多少有些不情愿。我了解到有不少老师也有这种表现。其次课前的注意力没有在备课上。以为课已经准备好了,教案也写成,课文以往教了好几遍,也再熟悉不过了,认为没有必要准备了。于是就不再思考教学上的事情了。

  还有,在课堂开始时导语没有做好。开头很重要,它甚至影响着一节课的质量。在上课时我说:“在战国时代,战争频繁,人民深受战争之苦。继孔子之后,一位儒家大师出现了。大家说他是谁?”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是出孟子。“他有什么政治主张呢?”我接着问。这下学生没有回答上来。出乎了我的意料,因为学生在七年级时学过*古代史,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但是70多个学生中就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令我比较失望,影响了接下来的上课心情。

  大凡成功的教师都善于调节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教学进度,调节教学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是教学机智,唯有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才能养成。

  我串讲了课文以后,让学生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论证中心论点的?

  3、文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4、孟子的政治主张对今天有什么指导意义?

  这几个问题只要略动脑筋都能回答上来。因此,我没有让学生讨论,而是引导大家把答案说出来。这也是课堂上做得不足之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2

  在这节课上我显然不在状态:课堂教学语言表达不顺畅,课堂组织不力,引导不到位。总感觉到有些别扭。班还是我经常上的班级,学生还是我熟悉的学生,况且又没有其他教师听课,这只是一节*常的课,我为什么就这样不自在呢?

  由此,我想到备课不但包括备教材、备学生,而且还应该包括备自己——以最好的状态进入课堂。不管是穿着、心情还是精神气质,都要使自己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因为课堂是神圣的,师者的形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窦桂梅老师说:“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一个举止从容大方、吐高雅、智幽默的教师肯定会赢得学生敬佩和爱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那么,我为什么会在这节课上不在状态呢?其实每一周的开始上课的状态都不是太好。这可能与双休日的休息有关。在家还没有休息够,又要进入紧张的工作之中了,心理上多少有些不情愿。我了解到有不少老师也有这种表现。其次课前的注意力没有在备课上。以为课已经准备好了,教案也写成,课文以往教了好几遍,也再熟悉不过了,认为没有必要准备了。于是就不再思考教学上的事情了。

  还有,在课堂开始时导语没有做好。开头很重要,它甚至影响着一节课的质量。在上课时我说:“在战国时代,战争频繁,人民深受战争之苦。继孔子之后,一位儒家大师出现了。大家说他是谁?”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是出孟子。“他有什么政治主张呢?”我接着问。这下学生没有回答上来。出乎了我的意料,因为学生在七年级时学过*古代史,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但是70多个学生中就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令我比较失望,影响了接下来的上课心情。

  大凡成功的教师都善于调节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教学进度,调节教学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是教学机智,唯有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才能养成。

  我串讲了课文以后,让学生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论证中心论点的?

  3文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4孟子的政治主张对今天有什么指导意义?

  这几个问题只要略动脑筋都能回答上来。因此,我没有让学生讨论,而是引导大家把答案说出来。这也是课堂上做得不足之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作品中的重要一篇,充分地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本文又是孟子论说文的代表,富有气势,所以本文的学*对掌握孟子思想及其作品特色很重要。

  本文我在设计时,首先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自主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环节。一是对作家作品的了解,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达到学*目的。二是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可以自己凭借工具书及其课文注释,自己学*。

  其次调动学生合作的意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地学*一些难于理解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对于文言翻译有不理解之处,小组合作交流,再不理解的全班共同探究。二是对于本文可以提出一些在内容上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教师整合问题,有目的的讲解课文。

  再次本文的朗读是一个重点。教师先范读课文,学生谈听后的感受,并且初步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排比句式的运用。学生再练*读、汇报读。在讲解课文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再深一层次品读课文,进而学会朗读课文,读出本文的语气和感情。

  孟子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便是现在也如此。一团和气,人和路路通、家和万事兴等等,“人和”思想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离不开,在拓展练*阶段,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谈一谈你所了解的“人和”思想在生活中的影响。圣哲的思想对现实的意义是我们学*古人文章的目的,所以我们要能够穿越时空的界限产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本文我也借助多媒体这一手段,帮助学生明确课文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首先出示了作者资料,让学生了解到孟子和他的作品特色,同时也为以后学*打下基础。在翻译课文中,我借助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在拓展练*阶段,我首先出示两幅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和”思想的具体体现,使学生容易产生联想,进一步理解这一思想。作业中,我希望同学们能课下阅读孟子文章,变学*为兴趣,达到真正的学*目的。

  本文由于内容较多,在时间的把握上比较困难,对于这方面,我以后还要更精心的设计我的教学,使之更完善、更合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4

  文言文是我们语文教学研究方向的一个重要组成,但以前上文言文,我也很少去想读写的结合,上完基本的字词梳理,讲完课文内容理解,可能这个文言篇目就“充分的被挖掘了”。当我们组确定了这个研究方向,我们都很感兴趣,这个点应该有所突破。

  结合我的学生写作议论文的水*,我认为他们大多数有比较丰富的素材积累,能够选择恰当的论据。但大部分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存在这样的问题:提出论点后就单摆事实论据,罗列一通以后万事大吉,没有意识到“摆事实”只是手段,“讲道理”才是目的。两者相辅相成,以为用事实就能将道理显现出来,所举的事例常常属于同一个层面,思维的纵向深入做不到位,不能结合论据上台阶,作深入的分析阐释。

  因此,我选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的善于辩论,思想深刻。研究孟子的文章如何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是很有内容可挖掘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帮助学生树立纵向展开议论的意识,并且有效的引导他们去思考文本是如何做的,得到启示,列出方法,同时运用到作文修改的过程中,完成教学。

  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广受启发,在杨琼老师的《端午日》和谷润老师的《往事依依中》我明白了课堂要设计一个主问,要能够一线贯穿;在廷梅上《幼时记趣》时我感受到讲好一篇课文,抓住一个点,提出一个主问,解决一个问题是踏实而有效的教学。在郑桂华教授的讲座中,我了解了课堂教学设计的点应该是寻找学生的未知,设计的区域要找准。这堂课是工作室这个*台教会我的。

  在磨课的过程中,我仔细的辨析我设计的是不是到位,有没有紧扣的设计的初衷,我的教学环节是不是有效,整理学生的反馈,同时也进一步对教学的设计做修改。我和廷梅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很多启示,其中她建议我用改写的方式对比原文真是绝妙的,真的很感谢工作室的同仁给与的无私帮助!

  因为同是国培老师来我校听课的缘故,有幸课后还能得到专家的点评,课后成巧云老师说道:“这是有效的课,落的实的课。······”给了这堂课很多的肯定,也给了我鼓励。学生回来也跟我说:“老师,我现在终于明白点议论文怎么写好了。”能完成我上课的初衷,这是欣慰的.。

  当然,我也知道自己有很多的不足,我自己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首先,在点评学生的环节中我没有能很到位的进行指导,这也是缺乏经验的缘故。其次:在设计选题《小议勤奋》的环节,我应该选一个更能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开放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命题,或许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锻炼学生提炼观点深入论证的能力。

  总之,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一颗虚心求教的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着丰富的内容,不只是词义、句义的理解,不只是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和课文内容的把握,更是文化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感受。

  一、感悟伟人

  为了让学生感受孟子的伟大人格,增强民族自豪感,这节课导入部分我特意从孟子的《离娄》、《梁惠王》中选取了相关语句,用意有三方面:一是想引入当时的时代背景,二是想让学生了解孟子思想的根源,三是让学生感受孟子心系天下的情怀,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介绍孟子时,因为布置了预*,学生可以自己查到,所以简单带过,同时联系学生实际,指出学生身边存在的不良现象,引导学生学*孟子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及时的渗透思想教育。

  课堂最后我还特意设计了两个“感谢”,感谢孟子的经历,感谢孟子的思想,让我们懂得珍惜今天,让我们走向和谐。

  二、展示朗读

  朗读在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吸引学生的兴趣。因而课堂上没有忽略朗读的地位,学生自读,个人朗读,小组朗读一一呈现,同时强调了团队密切合作的重要性。但考虑到课堂内容的完整性,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走入朗读,朗读不到位。

  三、突破重难点

  一篇文章只要思路清新了,文章也就清楚了一大半,还有助于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就是理清文章思路,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设置了环环相扣的问题加以引导,运用学生交流、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列提纲的形式呈现思路,把握主旨。这一环节学生表现不错,因担心课堂节奏,临时取消了小组内部合作列提纲的环节,课后检测有个别学生存在思路不清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参与不够。

  四、探讨“人和”

  一节没有德育教育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本文中“人和”的思想,是孟子的“仁义”“非攻”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那个历史时期具有进步性,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独见卓识,对于我们今天办好事情也有借鉴。因而我预留十几分钟的时间探讨“人和”的意义,就学生日常实际生活引入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1、你认为自己所在的小组是一个团结协作、和谐的团队吗?

  2、初三的你与父母关系融洽吗?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我剖析创设氛围,生生对话,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正确的学*生活。学生对话和分析感人,获得其他人不约而同的掌声。

  一节课我想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必须有所取舍,短短四十五分钟想要的太多,往往顾此失彼,打乱课堂的节奏,如何有效取舍,如何突破重难点,还是一个需努力探索的过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太空生活趣事多》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太空生活趣事多》优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太空常识。

  教学难点:

  知道一切有趣的现象是由于失重的原因造成的。

  教师准备;

  有关课件、图片。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还记得吗?在2003年的10月份,中国的航天事业发生了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回想一下,是一件什么事?对,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叔叔是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中国人。下面,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是怎么生活的。(课件导入)

  师:谁能说说刚才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说)有什么感觉?(好玩,有趣)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太空遨游一番,去具体了解宇航员是怎么在太空生活的吗?(想)

  板书:太空生活趣事多

  二、理解内容,读中体趣

  1、 听范读,有几件趣事

  师:好,先请大家听课文范读,注意生字的读音,同时想想,课文讲了几件趣事?

  2、自由读,标自然段,觉得那件事情最有趣?怎样有趣?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号,同时思考,你觉得哪件事情最有趣?

  2、 学生说趣事。(3—5名学生说趣事)

  生:我认为喝水有趣,他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洒出来,象有东西吸住了一样。要是在地球上早就洒了一身。

  师:呵呵,的确是这样,你是从这段文字中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生:喝水的时候,如果用普通的杯子,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老师课件出示相应语句)

  师:找的真棒,老师奖励你一张精美的太空卡。(奖励学生卡片)谁继续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走路很有意思,你看,咳嗽一声就后退好几步,多么神奇…。。

  师:真是奇妙,我也是深有同感,这么有意思的情节是哪些语句的描述呢?能具体找出来吗?

  生:人稍一使劲就会飘到半空中,咳嗽一声就有可能后退好几步。(如果学生找的不完整,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

  师:你能上台来表演一下吗?(学生上台表演)

  师:有趣有趣真有趣,有机会我也到太空去亲身用力咳嗽几声,说不定还飞起来了呢。好,谁接着来说?

  生:我还是喜欢睡觉的样子,看看,站着也能睡觉,而且和躺着一样舒服。而在地球上就不是这个样子的,记得有一次,我做作业很晚,不知不觉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后来腰酸背痛很长时间的。

  师:哦,以后可不能太长时间做作业拉,否则对身体很不好,除非你是在太空里这样才没有疲劳感。

  3、说得有趣,能不能读出趣味来?

  过渡语:恩,同学们说的真是让人感觉妙趣横生,现在谁能把这些有趣的语句读出趣味来?大家先自己试一下吧。

  4、学生轻声读,边读边体会,怎样才能读出趣味。

  5、学生互评

  点3—5名学生读自己喜爱的语句。同学评一评,哪儿读的最有趣。对于读不出趣味的句子,老师范读。

  过渡语:同学们读句子读得真精彩,谁能用同样的方式把你喜欢的趣事和大家分享?(点名学生朗读)

  师:老师送你两张太空卡,谢谢你的朗读让大家身临其境。好,谁再来试一试?(学生纷纷举手)这样吧,一个一个来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哦,男女生比赛,看看谁最优秀。

  男女生分读

  师:很好,*局。都是第一。相信其他三件趣事我们也一定能读出趣味来。

  7、学生分组,互听互评。

  师:下面,喜欢同一件趣事的`同学坐到一起,互相听一听,评一评。等会儿每个小组选代表朗读。

  8、学生读。(指名读、伙伴读、小组读、接读)

  学生单个、多个上台表演读;小组齐读;句句接读。(奖励太空卡)

  师:同学们的读书声让老师也想加入到大家中间,欢迎吗?

  生:欢迎!欢迎!

  19、师生合读。

  师:好,我们一起来齐读全文。

  小结:宇航员叔叔觉得大家表现得真不错,他想让大家暂时休息一下,邀请我们去宇宙遨游一番呢。来来来,飞船马上开动了。

  (学生起立跳太空操)

  课中休息,放松心情(太空操)

  三、知识迁移,理解运用

  1、找句子。

  师:哦,安全着陆,回到课堂。(老师手势学生坐下)手儿放好了吗?心儿回来了吗?(学生坐的端正)在太空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有趣的事呢?文中有一句话说出了这个奥秘,谁能帮老师找到?(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

  师小结:原来在太空中,由于物体没有地球的引力,从而几乎没有重量,显得轻飘飘的,这种现象叫失重。所以才会发生这些有趣的事。

  2、出题。

  师:这回老师想出几道题考考大家,谁愿意接受挑战?(学生答题)

  四、知识拓展,开阔视野

  师:真有趣,在太空失重的条件下,大象竟然和猴子一样重。你还知道在太空中有哪些趣事?请各小组拿出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评看一下,选同学上台交流。

  ① 学生交流。(老师注意提问资料的来源)

  ② 老师交流。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发生在太空中的趣事,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总结:看来,在今天有限的时间里,太空中的趣事是讲也讲不完的。同学们,浩瀚的太空,是人类最感神秘的地方,让我们从现在起就努力学*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人类的太空探索增添一份自己的力量!

  《太空生活趣事多》优秀教学设计 2

  自己读书,自读感悟。

  一、自读课文

  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先自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再向别人请教。(这一环节可以放在预*中进行。)

  二、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提问: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呢?为什么会这么有趣呢?

  三、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有趣。)

  四、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这些有趣的太空生活,想不想把这些事介绍给别的小朋友听啊?要想介绍得好,就得把课文读好。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得一点都不错。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互相检查。

  3、全班整体检查。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小组内朗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读得好,选拔一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比赛要求是:一是要让人听了觉得新鲜有趣,二是要让人觉得惊奇。

  2、全班比赛。

  六、整体感悟,了解“失重”

  谁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这么奇特的原因?

  《太空生活趣事多》优秀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太空常识。

  教学难点:知道一切有趣的现象是由于失重的原因造成的。

  教师准备;有关课件、图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还记得吗?在2003年的10月份,中国的航天事业发生了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回想一下,是一件什么事?对,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叔叔是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中国人。下面,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是怎么生活的。(课件导入)

  师:谁能说说刚才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说)有什么感觉?(好玩,有趣)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太空遨游一番,去具体了解宇航员是怎么在太空生活的吗?(想)

  板书:太空生活趣事多

  二、理解内容,读中体趣

  1、听范读,有几件趣事

  师:好,先请大家听课文范读,注意生字的读音,同时想想,课文讲了几件趣事?

  2、自由读,标自然段,觉得那件事情最有趣?怎样有趣?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号,同时思考,你觉得哪件事情最有趣?

  2、学生说趣事。(3—5名学生说趣事)

  生:我认为喝水有趣,他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洒出来,象有东西吸住了一样。要是在地球上早就洒了一身。

  师:呵呵,的确是这样,你是从这段文字中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生:喝水的时候,如果用普通的杯子,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老师课件出示相应语句)

  师:找的真棒,老师奖励你一张精美的太空卡。(奖励学生卡片)谁继续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走路很有意思,你看,咳嗽一声就后退好几步,多么神奇。

  师:真是奇妙,我也是深有同感,这么有意思的情节是哪些语句的描述呢?能具体找出来吗?

  生:人稍一使劲就会飘到半空中,咳嗽一声就有可能后退好几步。(如果学生找的不完整,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

  师:你能上台来表演一下吗?(学生上台表演)

  师:有趣有趣真有趣,有机会我也到太空去亲身用力咳嗽几声,说不定还飞起来了呢。好,谁接着来说?

  生:我还是喜欢睡觉的样子,看看,站着也能睡觉,而且和躺着一样舒服。而在地球上就不是这个样子的,记得有一次,我做作业很晚,不知不觉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后来腰酸背痛很长时间的。

  师:哦,以后可不能太长时间做作业拉,否则对身体很不好,除非你是在太空里这样才没有疲劳感。

  3、说得有趣,能不能读出趣味来?

  过渡语:恩,同学们说的真是让人感觉妙趣横生,现在谁能把这些有趣的语句读出趣味来?大家先自己试一下吧。

  4、学生轻声读,边读边体会,怎样才能读出趣味。

  5、学生互评

  点3—5名学生读自己喜爱的语句。同学评一评,哪儿读的最有趣。对于读不出趣味的句子,老师范读。

  过渡语:同学们读句子读得真精彩,谁能用同样的方式把你喜欢的趣事和大家分享?(点名学生朗读)

  师:老师送你两张太空卡,谢谢你的朗读让大家身临其境。好,谁再来试一试?(学生纷纷举手)这样吧,一个一个来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哦,男女生比赛,看看谁最优秀。

  男女生分读

  师:很好,*局。都是第一。相信其他三件趣事我们也一定能读出趣味来。

  7、学生分组,互听互评。

  师:下面,喜欢同一件趣事的同学坐到一起,互相听一听,评一评。等会儿每个小组选代表朗读。

  8、学生读。(指名读、伙伴读、小组读、接读)

  学生单个、多个上台表演读;小组齐读;句句接读。(奖励太空卡)

  师:同学们的读书声让老师也想加入到大家中间,欢迎吗?

  生:欢迎!欢迎!

  19、师生合读。

  师:好,我们一起来齐读全文。

  小结:宇航员叔叔觉得大家表现得真不错,他想让大家暂时休息一下,邀请我们去宇宙遨游一番呢。来来来,飞船马上开动了。

  (学生起立跳太空操)

  课中休息,放松心情(太空操)

  三、知识迁移,理解运用

  1、找句子。

  师:哦,安全着陆,回到课堂。(老师手势学生坐下)手儿放好了吗?心儿回来了吗?(学生坐的端正)在太空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有趣的事呢?文中有一句话说出了这个奥秘,谁能帮老师找到?(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

  师小结:原来在太空中,由于物体没有地球的引力,从而几乎没有重量,显得轻飘飘的,这种现象叫失重。所以才会发生这些有趣的事。

  2、出题。

  师:这回老师想出几道题考考大家,谁愿意接受挑战?(学生答题)

  五、知识拓展,开阔视野

  师:真有趣,在太空失重的条件下,大象竟然和猴子一样重。你还知道在太空中有哪些趣事?请各小组拿出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评看一下,选同学上台交流。

  ①学生交流。(老师注意提问资料的来源)

  ②老师交流。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发生在太空中的趣事,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总结:看来,在今天有限的时间里,太空中的趣事是讲也讲不完的。同学们,浩瀚的太空,是人类最感神秘的地方,让我们从现在起就努力学*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人类的太空探索增添一份自己的力量!

  《太空生活趣事多》优秀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学生查阅的太空生活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渎课文。

  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提问: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呢?为什么会这么有趣呢?

  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先自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再向别人请教。

  二、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提问: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呢?为什么会这么有趣?

  三、整体感知。

  今天小导游带我们去一个非常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太空中”。

  太空生活有那些趣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吧。读完了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睡觉,走路,喝水,洗澡都很有趣)。

  四、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这些有趣的太空生活,想不想把这些事介绍给别的小朋友听啊?要介绍的话,就得把课文读好。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的一点都不错。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互相检查。

  3、全班整体检查

  五、识字记字,指导书写

  发挥想象,合作学*,自主记忆。

  请小朋友拿出字卡,学生的字卡预先做成各种形状如飞船(学生的想象)。

  1、你已给会读哪些字了?指名读。

  2、自由读字卡

  3、整体指导,发现规律。

  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些?(杯,件,住,须,能,飘)后两个左右大致相等。

  4、先描红,再临写

  临写时,请注意三点:一看二写三对照。写前先看范字,看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字的结构特点及笔画的差异;临写时,要一气呵成,把整个字一气写完,不能写一笔看一笔;写完一个字后,再回头看看范字,对照一下哪儿写得好,哪儿写得不好,发现问题并找到原因,写下一个字的时候力求有所进步。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

  1、拿出字卡小组抽查。

  2、小组给生字组词。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小组内朗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读的好,选拔一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比赛要求是:一是要让人听了觉得新鲜有趣,二是让人觉得惊奇。

  2、全班比赛。

  三、整体感悟,了解失重。

  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睡觉、渴水、走路、洗澡都很有趣)

  谁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这么奇特的原因?

  四、交流续说

  把自己从网上,书上查阅到的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拿出来进行交流。教师可以穿插(太空吃饭讲究多)见资料袋。

  五、再记字词。

  六、实践活动

  查阅太空生活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太空生活趣事多》优秀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认识“航、宇”等15个生字,会写“洗、澡”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太空生活中的趣事。

  3、感受太空生活的趣味,激发学生们了解太空、探索太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太空生活中的趣事。

  4、难点:感受太空生活的趣味,激发学生们了解太空、探索太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开启一场神秘的旅行,想去吗?今天,我们要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宇宙飞船(课件出示图片,运用图片识记。)(播放视频)

  师:随着宇宙飞船的缓缓上空,我们来到了一个神秘的空间,这就是太空。(播放图片)现在,我们都是小小宇航员。(出示图片和生词卡片“宇航员”)

  师:你是?生:宇航员(请生开火车回答,认识生词。)

  2、板书课题

  师:千百年来,人们一直都有着飞上太空的梦想,而今天这一梦想已经实现。上天不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2003年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就在这神秘而美丽的太空中生活了20多个小时。

  (板书:太空生活)

  师:接下来让我们去看看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同学们可要认真观察,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谈谈感受。(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看的可真专注。你们对太空生活有什么感受呢?——有趣

  师:太空中的生活可远不止这些呢!(板书课题:趣事多)齐读课题。

  一、认读生字词

  1、识读生字

  师:你们想跟宇航员一起去太空旅行吗?就让我们把太空飞船发射升空吧!只要你们闯关成功,搭载着我们和宇航员的的宇宙飞船就能发射到外太空了。

  第一关:发射火箭(识记生字)

  师:正确认读大屏幕上的生字就可以成功发射一艘艘宇宙飞船,大家先自由朗读,哪组同学愿意以开火车的方式来认读一遍呢?

  2、认读词语

  第二关:星球对对碰(识记词语)

  (1)师:在这些星球板后有许多词语宝宝,谁能把他们一一请出来并准确拼读呢?

  (2)扩展词语

  二、读文

  1、初读课文,提取信息

  师:在闯关环节大家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我们已经跟着宇航员来到了宇宙飞船的内部(出示图片),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师什么样的,好吗?

  (信息铃声响起来了)师:宇航员叔叔刚刚给我们发来了信息,他向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就藏在时间线的数字背后,水来为我们逐一揭晓呢?(播放课件)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去文中寻找答案。

  2、全班交流,分享信息

  (1)分享交流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下,宇航员为我们揭晓了太空生活中的哪些趣事呢?你能告诉我们课文中第几段为我们介绍了吗?(教师板书)

  (2)再读课文,感受趣味

  师:睡觉、活动、喝水、洗澡使我们生活中最为简单、普通的事了。可是在太空中我们要做这些事就显得特别有趣。接下来,请同学们从这四件事中选择你认为最有趣的一件事读一读他所在的自然段,读出有趣来。

  3、学*第二自然段,读出趣味

  (1)师:我们来看大屏幕上的第一个项目——睡觉。谁来读一读呢?(请学生示范朗读。)

  师:你读得可真有趣儿。(课件出示相关句段)

  (2)师:同学们,在宇宙飞船里站着睡觉和我们*时躺着睡觉哪种更舒服呢?(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一样”要和“舒服”连在一起读。)

  (3)什么叫“安稳觉”?(学生回答)那宇航员想要在宇宙飞船里睡安稳觉必须怎么办呢?(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拿出生字卡片“固定”。)

  (4)课件出示:不过,要想睡个安稳觉,航天员必须钻入固定在舱壁上的睡袋里。(指导学生读好“不过”,读出变换的感觉,可稍作停顿,以示引起注意。“必须”是强调 一定要这么做,所以要加重语气。)

  (5)师:那假如宇航员在睡觉时不把自己绑在睡袋里会发生什么?

  课件出示:不然,一不小心就会飘到别出去。(“不然”表示不这样做不行,读出强调的语气。)

  (6)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那同学们见过这种睡觉方式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图片)这就是宇航员在太空中睡觉的情形,有趣吗?

  (7)自由朗读

  师: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正在飞船里旅行参观,看到这些情景,该多么惊奇,多么有意思呀!所以,读的时候脑海中要想象这些有趣的画面,要读出十分新奇、特别有趣的感觉。自己先试试吧。

  (8)个别学生示范朗读

  师:谁能把这个自然段读的一听就十分有趣?

  评价语:(1)你读的可真流利。(2)谁觉得自己可以超过他?(3)真棒,我觉得我们班又多了一位朗读之星,掌声送给他。

  4、学*第三自然段,读出趣味

  (1)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出示的第二个项目——活动。(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师:在宇宙飞船里活动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跟我们在地球上活动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对比人在地球上活动)

  (2)师:宇航员用摄像头记录了自己在飞船中活动的样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在太空中生活是不是很有趣?大家可以读出趣味来吗?我们试试吧。(齐读)

  师:太空生活真是太有趣了。那么,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又是如何喝水、洗澡的呢?这一部分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三、写字

  师:本节课我们还要学*书写两个生字。(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跟老师一起书写。

  (1)书空

  (2)描红练*

  (3)评价(出示评星要求)

  四、小结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回家自学“洗澡”片段,感受趣味。

  六、板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