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故事》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故事

《学写故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2.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

  3.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同学们通过交流,发现男孩女孩之间有很多差异,兴趣爱好、性格都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谁来说说,你有什么特点?

  二、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你想介绍给大家你的什么特点,想通过哪件事来说明你的特点?

  三、我们在写文章前,如果能列一个提纲,这样在写文章时,能确保文章更有条理,怎么列提纲呢?我们来看看我们学过的课文。

  出示ppt:

  香玉剧社号

  1、捐献飞机的原因、背景

  拿出积蓄、卖掉卡车、房子

  2、捐献飞机的过程送走三个年幼的孩子

  别人动摇、常香玉明确反对

  掀起爱国热潮,大家纷纷支持

  3、义演捐献飞机

  在写提纲的时候,可以用列小标题的方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讲事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用提纲的形式列出来。这样在写文章时,会更有条理。请同学们仿照这样的形式,给自己的文章先列个提纲。

  四、举例点评提纲

  五、修改提纲

  六、写作文

  七、讲评文章

  标准:

  1、突出自己的特点。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把内容写具体。

  八、修改文章

  九、优秀作品欣赏

《学写故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故事续编完整,故事生动有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续编故事。

  【教学难点】

  故事生动有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你是怎样度过自己的生日的?

  板书题目*作续写故事

  二、作文要求

  1.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片,说说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汇报发言。

  4.这个故事后来怎么样了?同学们把这个故事编完。

  见课本六十页。

  课外活动时间,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们聚在一起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李晓红说:“我上个星期过九岁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李晓瑞说:“我也刚刚过了九岁生日,生日那天是我们全家人一起过的。”……细心的徐佳林发现李晓明自己坐在座位上发呆,他赶紧对同学们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我们可以……”

  三、作文指点

  第一,认真观察,把握中心。

  我们要把握中心思想,基本情节,主要人物特点以及人物关系。续写合情合理。

  第二,联系生活,展开联想。

  如果离开生活,续写就要闹笑话。所以在写作时,我们联系生活,要符合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对生活进行典型化和优选化。

  第三,构思情节,大胆创新。

  合理安排故事情节,编织优美故事。把故事的经过、结果写清楚。注意当时人的动作、神态以及语言等等。情节要编织得引人入胜。

  四、师生合作

  学生说续写构思,老师指导。

  范例:

  (一)

  下周三就是李晓明的生日了,可是,爸爸妈妈打电话给他说,最*工作太忙不能回来陪他过生日了。“哎!我什么时候才能像同学们那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生日呢?”他在内心期盼着。

  转眼到了周三,早上李晓明背着书包闷闷不乐地向学校走去,不一会儿就到了教室门口。咦?教室门怎么还关着呀?难道大家都还没来?他一边想一边准备去推教室门。突然,教室门打开了。“李晓明,生日快乐!”这突如其来的一声把他吓了一跳。看到他大惊失色的样子,同学们都乐得哈哈大笑了起来。这时,班长捧着一个小巧玲珑的蛋糕,走到李晓明面前笑着说:“晓明,生日快乐!这是我和同学们一起用自己的零花钱为你买的生日蛋糕,代表着全班同学对你的美好祝福。”同学们也不约而同地为李晓明唱起了生日歌。李晓明接过蛋糕,听着悦耳的生日歌,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晓明,虽然这次生日你的爸爸妈妈不能陪你过,可是有我们在,我们都会陪着你的。”班长又认真地说道。李晓明感动极了,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李晓明开心地吃完了这个甜甜的蛋糕,感觉那丝丝甜味都流进了心里。

  (二)

  今天是李晓明的生日,但他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特别忙,没时间回来为李晓明过生日。

  中午去食堂吃完饭后,李晓明就准备*室。一推开教室门,他就惊呆了:黑板上写着“祝李晓明生日快乐”这几个大字,教室里的窗户上还被同学们缠上了五颜六色的彩带,讲台上放着一个大大的蛋糕。李晓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教室门口半天不敢进来。班长把李晓明拉到了讲台上,教室里响起了悦耳的生日快乐歌。看着同学们一张张热情的笑脸,李晓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李晓明开始切蛋糕了,同学们拿着蛋糕边吃边说笑,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

  “今天真开心,谢谢同学们!”李晓明爽朗的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着。

  (三)

  李晓明的生日终于到了,我们把灯关了,点燃蛋糕上的蜡烛,烛光照映着每张欢快的笑脸,气氛十分温馨。我们一边拍手,一边唱起了生日歌。唱完歌,李晓明闭上眼睛,双手合十,默默地许了一个愿望。开始分蛋糕了,李晓明拿起刀把蛋糕切成一块块,分给同学们。

  这时,我站起来对大家说:“今天是李晓明的生日,我送上一段我自编自演的舞蹈,祝他生日快乐!学*进步!”随着劲爆、激情的摇滚乐,我不停地舞动手臂、身体,这下更热闹了!大家都为我鼓掌喝彩,把李晓明的生日推向了高潮……

  我们说着、笑着、吃着,一个个都乐呵呵的,李晓明的生日过得真是太开心了!

  五、作文例文

  下课铃响了,大家都跑出教室做游戏了。“咦,大家怎么都围在小红的位置上面呀!他们在干嘛呢?”我带着好奇的心情走了过去。

  “上个星期我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蛋糕!”小红眉飞色舞地说到,“我也刚满九岁,全家人都为我庆祝生日呢!”小刚骄傲地说。听到这,我更难过了。我下周三就要过生日了,可是,爸爸打电话给我说,他最*工作太忙赶不回来了,只能下次在陪我过生日了。“哎!我什么时候也能像他们那样和家人一起过生日呀!”我内心在叫喊着。“铃铃铃......”上课铃响了,我只好以蜗牛的速度爬向我的座位。

  今天是星期三了,我看看日历,还是背着出包出门了。一边走一边踢着路边的石子,缓慢的向学校走去。不一会就到了教室门口。“哎?大家怎么还没来呀?”我今天成了第一名,我正想着。突然,教室门打开了,小红手上捧着一个美丽的蛋糕,其他的同学手上都拿着礼物,我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我正想着,耳边传来“李晓明祝你生日快乐!”,真不敢相信,大家在给我过生日。

  我开心的流着泪说:“谢谢大家!”真是个难忘的生日呀!

  六、学生写作

  1.学生写作提纲。

  2.教师巡视指导。

  3.写好以后小声读一遍,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过来。和同学交流*作之后,说说你更喜欢谁写的故事。

  七、教学反思

  老师课后完成。

《学写故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续写的相关知识;学*编写*作提纲;积累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2.通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惯及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作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思维训练,认识“续写”。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句子,请你们发挥想象,将句子补充完整。(出示扩句)

  (1)春天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啪”,花瓶打碎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春天的景物是什么样的?花瓶打碎和我有什么关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引导学生想象填充。

  过渡:刚才我们是进行扩句训练,大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把句子补充完整。今天咱们要完成的作文——续写形式跟扩句相似,不过有一定难度。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续写?(指名读)

  出示:续写就是抓住“续”字,在原文的基础上想象和推测,接着原材料的故事情节延伸下去,直至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二、提炼要点,明确要求。

  1.出示*作要求:

  第一幅图:

  同学A:“我上个星期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

  同学B:“我也刚满九岁,全家人一起给我庆祝了生日。”

  同学们围在一起议论起自己的生日。

  第二幅图:

  李晓明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心想:我的生日也快到了,可是……

  第三幅图:

  同学A对同学B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一起为他庆祝生日吧……”

  第四幅图:

  结果会是什么呢?

  以上是这幅图中提炼到的信息,即:只讲了事情的开头,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思考:从*作要求中你弄懂了什么?

  2.教师引导归纳出示:

  (1)范围:记事材料作文(给出开头,续写经过,结果)。

  (2)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3)要求:展开想象;写清楚;写具体。

  三、创设情景,师生续编故事。

  1.谈话出示语言片断:(既然根据材料续编故事,那么我们就得弄清材料内容。)

  下课了,同学们在一起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况,可是李晓明的生日也快到了,但是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应该怎么为他庆祝生日呢?……

  2.研读材料:从这段话中,你了解了些什么?(四要素:时、地、人、事、起因)【板书:自己的生日】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准备生日】

  结果又会怎样?【板书:庆祝生日】今天咱们一起把故事编下去。

  小结:在续写之前我们首先要【板书:理清线索】

  3.师生口头共同续编故事。

  (1)出示:下课了,同学们在一起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况,可是李晓明的生日也快到了,但是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应该

  怎么为他庆祝生日呢?

  (过渡)在续写过程中,除了理清线索之外还要对发生的事情进行合理想象。

  回过头来看,在叙述同学们打算为李晓明庆祝生日时,应该怎么对他说,又会怎么做呢?李晓明有什么反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2)出示:我们为李晓明的生日做了哪些准备?是靠自己还是在朋友及老师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其他同学呢?

  (3)在续写时我们还要注意过渡和前后照应,使文章过渡就是紧扣前文的最后一句话,很自然地接上去。【板书:语意连贯】

  (4)出示:常用的过渡方法有:

  a.用一个句子过渡;

  b.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

  c.用提示语过渡。

  (5)对于这件事,我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6)试着给这个故事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过渡:刚才我们共同续编了一个故事,这只是一种情况,可能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请大家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根据材料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四、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出示讨论提示:

  (1)我们为什么打算为李晓明庆祝生日。

  (2)我们为李晓明的生日做了哪些准备。

  (3)李晓明当时有什么反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4)结局如何。

  (5)我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续写指导

  理清线索

  语意连贯

  合理想象

  教学反思: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第四单元*作指导

  续写故事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看课本插图的内容,我们可以将本次*作的题目定为“过生日”。

  2.选定内容:

  (1)写同学们课间讨论自己的生日怎样过。

  (2)写李晓明为自己的生日发愁。

  (3)写同学们打算为李晓明过生日。

  (4)同学们为李晓明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会,李晓明感动得哭了。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4.表现手法:开门设疑。

  5.结构顺序:先写同学们课间讨论自己的生日怎样过,接着写李晓明伤心的原因,然后写同学们打算为李晓明过生日。最后同学们为李晓明举行了一场别

  开生面的生日会,李晓明感动得哭了。

  下水文:

  过生日

  铃铃铃,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到李梅和王明的座位旁聊天。有同学问:“你们的生日是怎么过的?”李梅开心地说:“我上个星期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蛋糕。”王明也抢着说:“我也刚满九岁,全家人一起给我庆祝生日。”刘东问:“李晓明的生日到了吗?”

  李晓明听了李东的话默默地回到自己座位上。他看着窗外,心里想:我也快生日了,但是……想着想着就流出了眼泪。

  李梅看见了李晓明哭了,就问“他怎么哭了?刚才还好好的呢?我记得过几天就是他生日了,应该高兴啊。”王明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我们一起为他庆祝生日吧,怎么样?”李梅立刻赞同。

  到了李晓明的生日那天,当他走到教室门口,发现教室的门关着,窗帘也拉下来了,教室黑黑的。他一边嘀咕:“同学们在搞什么鬼?难道同学忘记上学了?”一边推开门。这时候,他惊呆了:他看到了李梅和王明笑眯眯地捧着点燃了生日蜡烛的生日蛋糕向他走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唱着“祝你生日快乐……”。他激动得流下眼泪,说:“谢谢大家……”李晓明在同学的祝福声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日。

  提出问题,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心理描写,写出当时李晓明的想法。

  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我也能找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来续写。


《学写故事》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学写故事》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学写故事》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学写故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故事续编完整,故事生动有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续编故事。

  【教学难点】

  故事生动有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你是怎样度过自己的生日的?

  板书题目*作续写故事

  二、作文要求

  1.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片,说说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汇报发言。

  4.这个故事后来怎么样了?同学们把这个故事编完。

  见课本六十页。

  课外活动时间,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们聚在一起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李晓红说:“我上个星期过九岁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李晓瑞说:“我也刚刚过了九岁生日,生日那天是我们全家人一起过的。”……细心的徐佳林发现李晓明自己坐在座位上发呆,他赶紧对同学们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我们可以……”

  三、作文指点

  第一,认真观察,把握中心。

  我们要把握中心思想,基本情节,主要人物特点以及人物关系。续写合情合理。

  第二,联系生活,展开联想。

  如果离开生活,续写就要闹笑话。所以在写作时,我们联系生活,要符合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对生活进行典型化和优选化。

  第三,构思情节,大胆创新。

  合理安排故事情节,编织优美故事。把故事的经过、结果写清楚。注意当时人的动作、神态以及语言等等。情节要编织得引人入胜。

  四、师生合作

  学生说续写构思,老师指导。

  范例:

  (一)

  下周三就是李晓明的生日了,可是,爸爸妈妈打电话给他说,最*工作太忙不能回来陪他过生日了。“哎!我什么时候才能像同学们那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生日呢?”他在内心期盼着。

  转眼到了周三,早上李晓明背着书包闷闷不乐地向学校走去,不一会儿就到了教室门口。咦?教室门怎么还关着呀?难道大家都还没来?他一边想一边准备去推教室门。突然,教室门打开了。“李晓明,生日快乐!”这突如其来的一声把他吓了一跳。看到他大惊失色的样子,同学们都乐得哈哈大笑了起来。这时,班长捧着一个小巧玲珑的蛋糕,走到李晓明面前笑着说:“晓明,生日快乐!这是我和同学们一起用自己的零花钱为你买的生日蛋糕,代表着全班同学对你的美好祝福。”同学们也不约而同地为李晓明唱起了生日歌。李晓明接过蛋糕,听着悦耳的生日歌,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晓明,虽然这次生日你的爸爸妈妈不能陪你过,可是有我们在,我们都会陪着你的。”班长又认真地说道。李晓明感动极了,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李晓明开心地吃完了这个甜甜的蛋糕,感觉那丝丝甜味都流进了心里。

  (二)

  今天是李晓明的生日,但他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特别忙,没时间回来为李晓明过生日。

  中午去食堂吃完饭后,李晓明就准备*室。一推开教室门,他就惊呆了:黑板上写着“祝李晓明生日快乐”这几个大字,教室里的窗户上还被同学们缠上了五颜六色的彩带,讲台上放着一个大大的蛋糕。李晓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教室门口半天不敢进来。班长把李晓明拉到了讲台上,教室里响起了悦耳的生日快乐歌。看着同学们一张张热情的笑脸,李晓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李晓明开始切蛋糕了,同学们拿着蛋糕边吃边说笑,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

  “今天真开心,谢谢同学们!”李晓明爽朗的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着。

  (三)

  李晓明的生日终于到了,我们把灯关了,点燃蛋糕上的蜡烛,烛光照映着每张欢快的笑脸,气氛十分温馨。我们一边拍手,一边唱起了生日歌。唱完歌,李晓明闭上眼睛,双手合十,默默地许了一个愿望。开始分蛋糕了,李晓明拿起刀把蛋糕切成一块块,分给同学们。

  这时,我站起来对大家说:“今天是李晓明的生日,我送上一段我自编自演的舞蹈,祝他生日快乐!学*进步!”随着劲爆、激情的摇滚乐,我不停地舞动手臂、身体,这下更热闹了!大家都为我鼓掌喝彩,把李晓明的生日推向了高潮……

  我们说着、笑着、吃着,一个个都乐呵呵的,李晓明的生日过得真是太开心了!

  五、作文例文

  下课铃响了,大家都跑出教室做游戏了。“咦,大家怎么都围在小红的位置上面呀!他们在干嘛呢?”我带着好奇的心情走了过去。

  “上个星期我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蛋糕!”小红眉飞色舞地说到,“我也刚满九岁,全家人都为我庆祝生日呢!”小刚骄傲地说。听到这,我更难过了。我下周三就要过生日了,可是,爸爸打电话给我说,他最*工作太忙赶不回来了,只能下次在陪我过生日了。“哎!我什么时候也能像他们那样和家人一起过生日呀!”我内心在叫喊着。“铃铃铃......”上课铃响了,我只好以蜗牛的速度爬向我的座位。

  今天是星期三了,我看看日历,还是背着出包出门了。一边走一边踢着路边的石子,缓慢的向学校走去。不一会就到了教室门口。“哎?大家怎么还没来呀?”我今天成了第一名,我正想着。突然,教室门打开了,小红手上捧着一个美丽的蛋糕,其他的同学手上都拿着礼物,我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我正想着,耳边传来“李晓明祝你生日快乐!”,真不敢相信,大家在给我过生日。

  我开心的流着泪说:“谢谢大家!”真是个难忘的生日呀!

  六、学生写作

  1.学生写作提纲。

  2.教师巡视指导。

  3.写好以后小声读一遍,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过来。和同学交流*作之后,说说你更喜欢谁写的故事。

  七、教学反思

  老师课后完成。

《学写故事》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插图和提示续写故事,把故事写完整。

  2、能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内容。

  二、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老师。

  (一)回顾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第四单元的学*中,我们学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读故事的方法——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这节课我们继续把这个方法运用到*作中,看图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二)指导看图,了解内容

  我们先来依次观察书中的几幅插图,了解插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课件出示书中的插图)

  先看插图一,你能结合泡泡中提示的内容,说说这幅图讲了什么吗?

  对,插图一讲了一对同桌正在兴致勃勃地谈论各自的生日,吸引了其他同学的关注。

  再来看插图二,结合泡泡提示的线索,说说接下来的故事内容吧。

  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有一位同学想到了自己即将到来的生日,可是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会是什么样子。

  那第三幅图又讲了什么呢?对,第三幅图讲了那对同桌知道了这个情况,正在商量可以为李晓明做些什么。

  同学们,这三幅图中一共有6个人物,很显然他们都是同学。其中一对是同桌,只有一位同学有姓名,也就是李晓明。把这三幅图联系起来我们不难推测出,第二幅图中的那位同学就是李晓明。除了他以外,插图中的其他同学是不是也需要取名呢?赶快给图中的那一对同桌分别取个名字吧。老师想到了两个名字,女孩叫陈菲菲,男孩叫王杨。你们取的是什么名字呢?

  (三)关注细节,推想心情

  刚刚,同学们大致了解了插图的内容。要想把故事续写好,我们还要关注插图中的细节。再来看看插图二,图中的李晓明和其他人相比,有什么不同呢?是啊,和其他同学相比,他显得心事重重。我们通过泡泡的提示可以知道,此时他在想:“我也快过生日了,但是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想一想,此时李晓明的心情怎么样呢?他可能会有些羡慕、难过,也许还有其他的感受吧。你们看,插图二中的李晓明呆坐着,情绪低落,愁眉不展。同学们,用心思考,大胆想象,你们觉得此时的李晓明还会想什么?为什么这么想呢?我们来听听这几位同学的猜想吧。

  王明:李晓明可能会想:爸爸妈妈工作那么忙,肯定不会回来的,也不可能会有生日蛋糕了。

  李莹:李晓明可能会想:我可以试着给爸爸妈妈打电话,说出我的愿望,希望他们能回来。

  刘芳:李晓明可能会想:我不想让同学们知道爸爸妈妈不能陪我过生日,我怕他们会笑话我,还是我自己悄悄地过生日算了。

  三位同学说得都很有道理,他们各自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推想。在续写故事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把自己推想的内容放进故事中,这样,故事内容就更丰富了。

  我们再来看插图三。陈菲菲和王杨同学发现李晓明独自坐着发呆,通过交谈,他们知道了李晓明家的情况。于是,两个人一起商量,王杨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我们可以……”

  (四)开拓思路,续写故事

  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们已经理清了前三幅插图的内容。故事的结局又会是怎样的呢?第四幅图中大大的问号,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尝试续编故事了。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想一想:李晓明的同学会为他做些什么呢?

  我们来听听这几位同学的猜想吧!

  王明:我猜可能是同学们在学校或李晓明的家里一起为李晓明过生日,让他感受到同学深厚的情谊。

  李莹:有可能同学们一起为李晓明过生日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也赶回来了。李晓明在生日的这一天可高兴了。

  刘芳:也可能李晓明的爸爸妈妈通过视频通话为他送上生日祝福,并且用快递送来了生日礼物。

  听了这三位同学的推想,你的思路是不是也变得开阔了呢?同学们,在续编故事的时候,我们也要像这几位同学一样,从不同角度去推想,为故事的发展和结局设计多种可能,让故事更加精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的*作片段。(课件出示*作片段)

  片段1:

  到了李晓明生日那天,他像*时一样来到教室,却发现教室门关着,里面静悄悄的,似乎并没有人。他心想: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同学们都忘记来上学了吗?他边想边推开门,当他看到眼前的一切,一下子惊呆了!教室里,陈菲菲和王杨捧着生日蛋糕笑着向他走来,蛋糕上插着五颜六色的蜡烛,明亮的烛光好看极了!所有的同学一齐唱着“祝你生日快乐……”李晓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说:“谢谢大家!这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一个生日……”

  点评:这位同学在片段中详细写了李晓明生日当天的情形,推想了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并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续写的故事既精彩又令人感动。

  同学们,看了这位同学的续写,你是不是跃跃欲试了呢?别着急,动笔之前,我们再来梳理一下:首先要将前三幅插图中的故事内容叙述出来,再根据前面的内容展开合理推想,续写后面的故事情节,将故事编写得更加完整。现在,开始续写你的故事吧。

  同学们,你们续写的故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交流一下。(课件出示例文)先看看这位同学续写的故事。

  例文1:

  特别的生日

  下课了,同学们围在一起聊自己过生日时的情景。

  丽丽说:“我上个星期过九岁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上面还有三只小羊呢!”

  小刚说:“我也刚刚过了九岁生日,生日那天是我们全家人一起过的。”

  大家聊得很开心,只有李晓明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他自言自语地说:“我也快过生日了,但是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我好想让他们回来和我一起过生日呀!”

  丽丽看到李晓明那么难过,就对小刚说:“小刚,李晓明好像不开心呀。”

  小刚回答说:“后天是他的生日,但是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不如我们来给他过生日吧!”

  两天后,李晓明早上来到学校。走进教室后,他看到黑板上挂着五颜六色的气球,上面写着“李晓明生日快乐”。他的座位上还放着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呢!同学们一边祝他生日快乐,一边送他学*用品当作礼物。李晓明开心地说:“谢谢大家,这是我过得最特别的生日!”

  点评:小作者设计了全班同学一起为李晓明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感情很真挚,情节也比较完整,续写的结局也很合理。一场欢乐的生日聚会让我们感受到了同学间的深厚情谊。

  再来看看另一位同学的*作。

  例文2:

  难忘的生日

  课间活动时,同学们聚在一起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梅梅说:“我上个星期过九岁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东东说:“我也刚刚过了九岁生日,生日那天是我们全家人一起过的,可热闹了!”李晓明听了同学们的话,悄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难过地说:“我的生日也快到了,可是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肯定不能回来陪我了。哎!我什么时候才能像同学们那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生日啊!”

  梅梅和东东听到李晓明的话,决定给他过一个特别的生日。他们把这件事告诉了班主任王老师。在王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给李晓明准备了生日蛋糕和各种生日礼物。在李晓明生日这天,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他家。当李晓明打开房门的那一刻,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祝你生日快乐!”李晓明惊讶地张大了嘴,赶紧请大家进去。大家纷纷给李晓明送上生日礼物。王老师在现场还和李晓明的爸爸妈妈视频通话,爸爸妈妈在视频中为他送上了生日祝福。李晓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和大家一起度过了一次难忘的生日。

  点评:小作者把故事发生的场景设计在了李晓明的家中,让我们感到更加亲切。班主任王老师的参与为整个故事增添了喜悦和感动。现场与李晓明的父母视频通话的情节非常新颖,也满足了李晓明想在生日当天与爸爸妈妈一起庆祝生日的愿望。

  (五)自读自查,修改*作

  故事写好以后可以小声读一遍,边读边找一找*作中有没有明显的错误,试着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把错误的地方改过来。

  修改之前,我们来回顾一下学过的修改符号。它们分别是:改正符号、增补符号和删除符号。修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每个修改符号的写法,要写得正确、规范。

  瞧,这位同学的*作已经完成了,我们一起来帮他修改一下吧。(课件出示例文)

  例文3:

  李晓明的生日

  课间休息的时候,大家句在一起,都在说过生日的事。青青说:“我上星期过九岁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乐乐说:“我也刚过完九岁生日,生日那天是我们全家人一起过的。”只有李晓明不说话,墨墨地走开了。李晓明回到座位上,看着窗外说:“我也快过生日了,但是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

  青青和乐乐知道了这件事,商量着要给李晓明过生日。他们来到办公室找班主任刘老师,可是刘老师不在。最后同学们在食堂找到了。刘老师告诉他们应该准备什么布置教室,还有要怎样布置教室。

  李晓明一进到教室就愣住了。同学们都来祝李晓明生日快乐,还纷纷祝福他生日快乐,送给他生日礼物。李晓明感动地说:“谢谢大家,我太感动了,这真是难忘的生日!”

  在这篇*作中,出现了两处错别字,分别是“聚”和“默”,我们可以用改正符号来修改。

  在第二自然段中,“最后同学们在食堂找到了”,这句话没有说清楚找到了谁,我们可以用增补符号加上“刘老师”,这样表达就清楚、完整了。

  第三自然段中,同学们都来祝李晓明生日快乐,还纷纷祝福他生日快乐,送给他生日礼物。这里“祝福他生日快乐”前后重复了,因此我们可以用删除符号删掉后面的“祝福他生日快乐,”,把句子改为“同学们都来祝李晓明生日快乐,还纷纷送给他生日礼物”。

  除了修改这些明显的错误外,我们还可以修改一些自己觉得可以改进的语句。如第一自然段中的“看着窗外说”可以使用增补符号增加“难过地”改成“看着窗外难过地说”,这样描写文章就更加丰富了。

  (六)交流*作,表达感受

  同学们修改完自己的*作后,还可以和同学互相交换品读一下,然后说一说你们更喜欢谁的故事。

  (七)布置作业

  今天的课后给大家布置两项小任务:

  1、完成*作。

  2、预*《名字里的故事》。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学写故事》教学设计3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教法提示:

  一、复*导入

  1、熟读课文,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为续写故事打下基础。

  2、明确续写要求。

  二、指导续写故事

  1、让学生从小骆驼的“脚掌、睫毛、肉疙瘩”等方面的作用着手。

  2、将小骆驼和小红马进行对比,使学生从中受到正确的审美教育。

  3、指名说故事,教师指导。

  三、学生练笔

  1、学生练*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学生自评,修改。

  四、教师小结

  课 题:15、水上飞机

  训练内容:拓展小练笔

  如果让你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

  教法提示:

  一、积累素材

  1、精读课文,了解水上飞机的作用和种类。

  2、搜集关于水上飞机的资料。

  3、说说水上飞机有哪些本领。

  二、全班交流

  1、将自己搜集的素材在班级中交流。

  2、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谈谈自己的创意)

  三、练*写作

  1、学生练**作

  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写清自己“设计”的水上飞机的名字、用途。

  2、具体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设计。

  四、师生评价。

  训练内容:小练笔

  1、说说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

  2、课文的第六自然段写了台风来临时,由于人们作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并不惊慌,仍然谈笑风生,想一想:人们在台风来临之前都作了哪些准备?

  教法提示:

  一、复*导入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台风和卫星。

  3、了解人造卫星的种类。

  二、自主选择,完成练笔。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交流写法。

  2、练*说话,形成初步思路。

  3、学生动手练*写作,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师生共评。

  三、反馈、总结。

  训练内容:小练笔

  在你身边一定也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把他(她)介绍给别人吧!

  教法提示:

  一、审题,明确练*的目的。

  1、写身边的人物。

  2、用一两件事来反应人物的优秀品质。

  二、联系实际,进行练笔。

  三、小组讨论,师适当指导。

  四、学生练笔。

  五、全班交流,展示优秀的*作。

  训练内容:手抄报

  进一步搜集有关保护大自然生态*衡的知识和故事,出一期宣传板报,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行动的自觉性。

  教法提示:

  一、复*导入

  1、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为练笔作好准备。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篇课文的感想。

  二、搜集素材

  1、一些关于大自然生态*衡的文章读一读。

  2、小组内交流,商讨手抄报的分工。

  三、合作手抄报

  1、学生练笔,师巡视指导。

  2、选出优秀作文在班级展示。

  四、总结表扬

  训练内容:小练笔

  虽然蜻蜓是人们所常见的昆虫,但许多人对它却并不是很了解,请你为蜻蜓写一篇《自我介绍》

  教法提示:

  一、复*引入

  1、精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

  2、从文中了解在关蜻蜓的科学知识。

  二、资料搜集

  1、到图书室或上网查阅蜻蜓的资料,为写作积累好素材。

  2、注意:选取自己兴趣的问题进行写作,不需要写得面面俱到。

  3、学生练*写作,老师指导。

  三、小组内练说,全班交流。

  评价要准确,有导向性。

  四、指名说话,师生共评。

  五、学生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誊写。

  训练内容:恐龙资料展

  搜集关于恐龙的图片、模型、文字资料或音像资料,分工合作,动手制作“恐龙资料展”。

  教法提示:

  一、复*导入

  1、复述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恐龙。

  2、图文对照,熟悉文中介绍的几种类型的恐龙。

  二、素材搜集

  1、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关于恐龙的图片、模型及文字资料,准备展览。

  2、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恐龙展板”。

  3、每组选出自己的解说员。(注意: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恐龙进行解说。)

  三、展览过程

  1、请低年级的小学生和爸爸、妈妈来参观。

  2、解说员将自己最喜欢的恐龙介绍给大家。

  3、请参观者提出宝贵意见。

  四、结束展览。

  训练内容:仿写练*

  认真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花草,并学*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注意:用上形象的比喻、叠词、象声词等,将文章写得形象、生动。)

  教法提示:

  一、品读课文,学*写法。

  1、认真读读课文,学*作者的写作方法。

  2、讨论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

  二、小组讨论,理清思路。

  1、讨论:你想选择哪种花草,这种花草哪些地方让你喜欢?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写作思路。

  三、动手*作,反馈评价。

  1、学生自主练*写作。

  2、交流:选出优秀*作,上台前读给大家听。

  3、师评价写作的成功之处,学生对自己的*作进行修改。

  四、教师总结。

  训练内容:仿写练笔

  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练*。

  教法提示:

  一、复*导入

  品读《海底世界》第三自然段,体会“总分”写法的好处。

  二、练*写作

  1、教师出示中心句。

  (1)我们的课外兴趣活动真是丰富多彩!

  (2)这里的景色真美呀!

  2、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心句,并围绕这个中心句写一段话。

  三、交流作品

  1、指名读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2、选出优秀*作,表扬。

  四、教师总结。


《学写故事》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争论故事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争论故事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讲讲故事的情节。领悟故事所蕴涵的 “做事要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小黑板,屏幕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听故事,谈感想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上,老师先要和大家一通走*一个有趣的故事中

  (放动画,教师讲故事)

  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吗?

  交流感想

  过渡:有一位盛老师也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她的学生听,我们来看看她的学生有什么样的感想。

  二 学*文章的第二部分(6-12)

  1。 学生自由读课文6-12小节

  2。 拼读词语 真笨 抓住 关键 赞许

  3。 再读,说说你同意哪个想法?为什么?

  相机出示小黑板,理解内容

  并且读好句子。

  4。 还有其他意见吗?结合省略号理解

  5。 在这些意见中,哪条总结的比较好?再读一读。

  师:因为同学们回答的好,所以盛老师听的——(聚精会神),并不时的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赞许是什么意思?

  盛老师为什么不时的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三 学*课文的第一部分(1-5)

  师:这个故事真有意思,下面让我们一同走*故事中,*距离的来接触一下这争论的兄弟俩。

  1。 自由读课文1-5

  2。 读读新词 火烤 评理 剖开

  3。 再读课文这一部分,讲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4。 兄弟俩争了又辨,辨了又争,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很又道理,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哥哥的想法是( ),理由是( );

  弟弟的想法是( ),理由是( )。

  5。文中有个词语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是——(争论不休),给休字找找合理的解释

  休:休息

  停止

  表示禁止

  6。 既然是争论不止,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应该体现争论的激烈语气,试试。

  找出提示语,理解不以为然,找出然字的合理解释

  然 :对

  这样

  表示尾词

  7。 先自由练*,再指名朗读

  8。 听录音,再读

  9。 教师引读文章的4。5自然段

  他们争论不休,决定——

  当他们对解决方法感到满意是时候,想去射大雁,结果——

  那兄弟俩会说些什么呢?

  10。 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同时展开想像,续说故事

  教师适当指导,评议

  11。 齐读这个故事,体会不同的语气变化

  四 整体感知,领悟故事的道理

  师:面对争论不休的兄弟俩,我们真想说一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先做起来!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当引导举例

  师: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故事中得到启发,那就是——做事要抓住时机(板书)。

  同时老师还有几句话要送给你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 ——巴尔扎克

  齐读这三句话,结束本课

争论故事教学设计2

  《争论的故事》系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盛老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些大雁而争论,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故事讲完,盛老师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校的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争论”,而且教师之间也进行了三轮“争论”。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进行了碰撞,对教育行为作了深刻反思,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一、来自课堂上的争论:

  1、课堂上的声音

  在《争论的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

  a.课堂1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的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刚才说的是书上的四种观点,你们以为谁说得对呢?

  生:我支持第四种观点: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前面的三种说法太浅显了,最后一句话才是总结道理。

  生2:这句话放在最后,又最深重,是整个故事的总结。所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真正告诉我们的是道理。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都满意地点点头,没有一个表示有异议。)

  师;(总结)是啊,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光说不做是不明智的,这样只能浪费时间,贻误时机。

  b.课堂2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师生交流)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

  生5:我以为兄弟俩的争论都在说死话,结果大雁飞走了,告诉我们人不能说死话,要相互谦让一点。

  生6:我奶奶常跟我说,“好猫不叫”叫的最响的猫不一定是捉老鼠最多的猫,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说的多不如做的多。”(大家交流了许多观点,更多的是支持:“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做起来”)

  师:课文中的盛老师支持哪一种观点呢?

  生:课文写“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么盛老师对所有的观点都赞同肯定。

  师:你们对盛老师的态度满意吗?

  生:不满意,盛老师对什么观点都:“赞许”,那我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生大多数不满意,都分学生表示满意。)

  师:同学们,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其实,是很正常的。只要你说的有道理。说兄弟俩很笨,我觉得有理;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也是事实;说没抓住时机也对,说做事关键先做起来也行

  (课堂上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2、争论的声音

  课堂上两种声音,折射出两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大胆地解剖。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它需要我们反复地剖析与反思,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孰是孰非呢?支持课堂1的教师认为,故事是则寓言,掌握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学生的发表仅代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但不一定正确,只有“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才一语破的,而且这样学生也能接受。支持课堂2的教师认为,新的课程标准一再提出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可以是多元的,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些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文中盛老师那“赞许的目光”也就是肯定了这种多元的反应,也体现了编者、教材的价值取向。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归结为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感受是要“一元”还是“多元”?从文学作品鉴赏的多元性和学生认知规律及差异性来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应是多元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能以一刀整齐划一的方式要求学生,也不能以部分学生甚至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全体学生。

  二、来自检测的争论:

  1、来自检测的情况反馈课堂上的争论*息不久,年级组搞了一次阶段检测,检测试卷就有一题:读了《争论的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结果课堂1的学生基本上都写成“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阅卷的教师都予以肯定,课堂2的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有说兄弟俩笨的;有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有说要抓住时机的;还有说别的等。阅卷教师逐一予以甄别。说“要抓住时机”“要关键做起来”等道理的打了勾,而说“真笨”“浪费时间”等答案打了叉,经过统计,只有*一半的人答对了。

  2、争论的声音。

  争论发生在本年级组老师同阅卷的老师之间。

  年级组老师认为,学生的感受理解是多元的,不能强求一致,说“真笨”“浪费时间”的也是学生独特感受,这里不应该判错。

  阅卷老师认为,学生的独特感受应当予以尊重,如“要抓住时机”算对,“关键做起来”等也算对。而试题问的是“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兄弟俩真笨”“兄弟俩浪费时间”只能是当时的状况和简单的判断,你能说这也叫道理吗?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体现了如何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这一矛盾。

  语文教学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感受在更多的时候对更多的学生来说,是一致的。不应该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在特定的情况下,学生对特定材料有独特的体验,这是正常的,也必须予以保护与尊重。另一方面,“学生的感受”是多元的,而“文本的道理”却是不是个人感受的问题,它应该是明确的,最多数元的,不应该存在“一个个读者就有一个道理”的说法,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呢?在争论中,全体老师再次达到共识:首先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教师应予以具体的分析,只要他能自圆其说,只要他的体验是积极的、健康的、正面的、老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但是,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从更广、更深的角度看问题(这时学生的体验也有可能回归到文本的价值取向中来,也有可能超越文本。

  三、来自教后记的争论:

  1、教后感交流

  原以为这场争论应该结来了,可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又引发了全校语文老师的一次争论。在一次教师交流教后记的活动中,课堂上的老师在提出《争论的故事》教学中,他问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或者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其中只问“感想”,没问“道理”,以致于课文学会了,感想很丰富独特,但“道理”却只有一半的人掌握。“一石激起千层浪”,应问“感想”还是应问“道理”呢?

  2、争论的声音

  支持问“感想”的教师认为,“感想”即感悟以及想到的内容,其中包括道理的感悟,还包括联系自己看到听到的情况产生的联想。语文教学就应当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和体验。只有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的道理,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真的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争论后的反思:

  这次争论的其实体现了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和还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对矛盾上。故事学完了,问“学生有什么感想”和“学生懂得什么道理”这本身本无谁优谁劣之分,两者可以兼得,既问“感想”又问“道理”,在感想中学生谈出道理最好,如牵不出“道理”也可顺势深究一下。但从教师的争论中,要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思想的不同的倾向。主张问“道理”的,是从文本出发,从落后课程评价出发,他们是在围绕教材教,围绕考试教。主张问“感想”的,他们不仅是教材忠实的“消费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他们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他们具有强烈的学生本位意识——教育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教材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主体”在一定的情况下确实是一对矛盾。多少年来“教师一直教教材”、“学生学教材”、“主管部门考教材”,“教材”成了教师教学的唯一,也成了教师思想的“枷锁”。新的教育理念指出,要改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在课程设计、实施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争论故事教学设计3

  第一板块:复*导入

  1.通过昨天的学*,谁来说一说盛老师的故事讲了什么?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精读第一段

  1.教师声情并茂地讲《争论的故事》。

  2.过渡:这个故事可真有趣!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呢?要想讲好这个故事,你觉得应该抓住哪个场面?

  3.要想把兄弟俩争论的场面表现出来,可先要完成下列任务。

  【学*单1】

  (1)用“——”划出哥哥说的话,用“﹏﹏”划出弟弟说的话;读一读,注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

  (2)和同桌分角色练读人物的对话,读出人物的语气。

  (3)自学时间:6分钟。

  4.观察学生的自主学*,思考导学策略。

  5.导学

  (1)指名读哥哥和弟弟的第一次对话。

  ▲分角色读。

  ▲把弟弟说的话换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

  (2)指名读哥哥和弟弟的第二次对话。

  ▲分角色读。

  ▲指导朗读:读出“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的语气。

  ▲把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

  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3)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我们小组分角色再来读一读。

  (4)过渡: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

  (5)对呀,兄弟俩总这样争来争去的,也不是个办法呀!那该怎么办呢?这时,有个老人经过这里,为兄弟俩出了个什么主意呢?

  这主意真好啊!既考虑哥哥的'想法,又满足弟弟的心愿,这就叫——

  结果怎么样呢?

  (6)过渡:多精彩的故事啊!你想不想当一回“故事大王”,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给同学们听呢?再读读这个完整的故事,学着老师刚才讲的样子,稍作准备,相信你一定会比老师讲得更出色。

  第三板块:精读第二段

  1.过渡:听了这个故事,讲了这个故事,现在,你有何感想呢?

  2.那么,盛老师的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又有何感想呢?

  3.这儿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呢?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想想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5.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6.续编故事。

  当兄弟俩看到碧蓝的天空早已没有了大雁的踪影,回忆起刚才无休止的争论,兄弟俩又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兄弟俩望着碧蓝的天空上早已没有了大雁的踪影,

  哥哥﹙﹚地说:“ 。”弟弟﹙﹚地说:“ 。”

  哥哥﹙ ﹚地说:“ 。”弟弟﹙﹚地说:“ 。”

  7.最后,老师想送你们两句名言,希望你们牢牢记住。

  出示名言: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它。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齐读。)

  8.总结升华。

  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孩子们,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以后将会面临无数的机会。让我们牢记《争论的故事》,把握瞬间,成就梦想;把握机会,创造辉煌!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完成《练*与测试》、《补充*题》剩余题目。


《学写故事》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 (菁华3篇)

《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1

  《索桥的故事》通过讲述都江堰上“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了对“更美,更好”的东西的赞美与向往之情,表达了自己对“那对夫妇的心”的敬意。下面是关于六年级语文下册《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阅读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重点:

  能体会课文3、5段中一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一、导入,板书课题。

  1、引导学生分析课题。

  2、介绍查阅的相关资料。

  二、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投影出示

  安澜(lán)桥

  缝隙(xì)

  大堤(dī)

  相关资料展示:安澜桥介绍 鱼嘴剖面图。

  三、正确朗读,了解内容。

  1、指名,自定朗读段,要求把字读正确。

  2、自由读,弄清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交流。

  3、再读课文,想想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每自然段内容。

  4、全班交流,理清表达顺序。

  (1) 介绍索桥的样子。

  (2) 在索桥上,想到两千年前的李冰父子所留下的工程。

  (3) 介绍鱼嘴及它的作用。

  (4)走下索桥,想起索桥的另一个名字。

  (5)从故事中感受到“燃烧的心”,引发思绪。

  (6)由索桥的故事想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5、联系全文,想想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6、分别朗读理解。

  四、总结学*收获。

  五、作业。

  进一步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索桥的故事

  介绍索桥

  按参观游览顺序站在桥上 想到千年前

  走下索桥,引发思绪

  点明中心,深化含义

《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声情并茂的讲述。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阅读——感悟——探究——延伸,在自主合作、探究*同感受人间的美好心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引用*诗词《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而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作家。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词汇积累:给加点字注音。安澜桥 桥墩 岷江 逮捕 头晕眼花 雪冤 千真万确

  3、展示“安澜桥”“都江堰”“二王庙”的图片。

  4、按旅*踪感悟课文内容

  介绍索桥(1): 名称、桥身、桥面、桥栏、桥墩

  站在索桥上(2-3): 都江堰

  走下索桥(4-5): 索桥来历

  感悟(6): 主旨

  5、合作探究:

  (1)、写索桥为什么还要还要写都江堰?

  (2)、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里的“手”和“心”都比喻什么?

  (3)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你猜猜石头会说些什么?

  三、拓展延伸。结尾一句“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结合现实生活你还能说出那些人间更美、更好的故事吗?

  四、板书设计:

  介绍索桥

  索桥的 得到比故事

  站在索桥看到——都江堰联想——手和心

  故事 更美好的东西

  走下索桥——故事——燃烧的心

  五、写作技巧:

  1、比喻手法

  2、联想

  3、衬托

  4、铺垫

  六、作业:课下写一段反映“爱心”这一主题的语段,200字左右。

《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联系上下文,结合查阅的资料理解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学*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所赞美的李冰父子、何公何母、丹柯等人牺牲自己,造福于百姓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他们在学*的过程中心灵受到熏陶、感染。

  3、引导学生充分读书,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教学重点

  1、理解体会“故事是讲不完的,谁要是在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的含义。

  2、引导学生学*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体会文中所赞美的牺牲自己,造福于百姓的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使他们在学*的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学*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理解课文所赞美的牺牲精神,造福于百姓的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都江堰、李冰父子、丹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民间的一句话。清嘉庆年间岷江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们不想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修建桥梁。这座桥就是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桥。围绕着索桥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著名作者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你有哪些不懂得问题。

  2、预设问题:

  (1)索桥什么样子?

  (2)为什么要修建索桥

  (3)谁修建的索桥?怎么修建的?

  (4)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

  三、研读课文,品味深化

  1、既然题目叫做“索桥的故事”那我们有必要首先来了解一下索桥的样子(出示图片)。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1)学生回答后出示有关句子。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交流以下问题: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索桥的?桥身—桥面—栏杆—竹架。

  ②桥身有什么特点?桥面有什么特点?栏杆有什么特点?竹架呢(看图片观察)?

  ③桥是用什么材质建成?

  ④索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带着理解读读描写索桥样子的语句。

  2、师:巴金老人在文章最后动情地说:“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谁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1)谁向巴金老人诉说索桥的故事?默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

  (2)出示句子。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那许多用手建造了这个“鱼嘴”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可是留下了他们的心。

  投影出示都江堰的图片,“鱼嘴”有什么作用?

  (3)还有谁在向我们诉说索桥的故事?碑—我不能说这个故事是千真万确的,然而碑上的文字让我们看见了那一对夫妇的心。

  (4)请大家把刚才找到的这两段话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会发现,他们都提到了“心”。再读第2—5自然段,看看两千两百多年前的李冰父子的心和三百年前何氏夫妇的心到底是什么样的心。

  预设:

  A、都江堰部分:

  李冰父子和成千上万修建都江堰的老百姓有什么样的心?

  ①造福人类的心。②充满智慧的心。③坚忍不拔的心。

  ④为民造福的心。⑤用于牺牲的心。

  B、索桥部分:

  何氏夫妇有一颗什么样的心?

  ①无比善良的心。②善于创造的心。

  ③不怕困难的心。④为民造福的心。

  (5)默读第5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一个词能概括大家的意见?(伟大的心)

  那是一颗——(引读第五自然段第4句话)

  李冰父子和成千上万修建都江堰的老百姓都有一颗——(引读第5自然段第4句话。)

  修建索桥的何氏夫妇有一颗——(引读第5自然段第4句话。)

  (6)师:他们伟大的心是不会死的,不管经过百年千载,他都会发光,就像勇士柯丹“燃烧的心”那样。

  (充介绍勇士柯丹“燃烧的心”的故事。)

  3、师:然而故事是讲不完的,谁要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

  小结:充满智慧与才干的劳动人民使得这里更加美丽。

  四、质疑交流,拓展延伸

  1、本文的重点是写桥么?

  重点是写与索桥有关的故事,通过写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全文的主旨。

  2、文题是“索桥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

  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

  五、课后作业

  1、搜集关于索桥的故事。

  2、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中的重要句子。

  六、板书设计

  索桥的`故事、何公何母、不怕困难

  李冰父子、勇于牺牲

  勇士柯丹、舍己为人


《学写故事》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识字学词学句》教学设计 (菁华3篇)

《识字学词学句》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知识能力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能正确地书写。

  2.能正确地读写课文中的词语,并能理解词义。

  3.能正确朗读短句,并能理解句子意思。

  过程和方法

  1.搜集有关我国名胜古迹的图片资料,提高感性认识。

  2.让亲临其境的学生谈感受,在回答问题中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识记“泰”、“悠”、“迎”等字,了解汉字构字规律,提高识字能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真看图,了解画面的意思。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投影片、课文录像带。

  三教学过程

  (一)由图导入,激发兴趣

  1.导语激兴。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那里山清水秀,非常美丽。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我国八处名胜风景区去游览一番。你们高兴吗?(高兴!) 好,我相信你们看后,一定会为祖国有这么优美的风景而感到骄傲、自豪。

  2.出示录像,仔细观察后谈感受。

  学生甲:祖国的名胜风景真多呀!

  学生乙:我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仙境一般。

  学生丙:我好像听到了树木正在生长的声音。

  学生丁:我好像听见了瀑布的声音。

  (二)借助图片,认读词语

  1.(出示图片)谁知道这些图片上画的都是哪儿?请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山东泰山 安徽黄山 杭州西湖 贵州黄果树瀑布

  西安兵马俑 洛阳龙门石窟 四川乐山大佛 南京中山陵

  3.借助图片,认读词语。

  指名读;

  小组读;

  齐读;

  让2—3名学*困难的学生读。

  (三)看图讲解八个风景区

  1.借助有关资料分组讲解,老师巡视指导。

  (出示学*提示)

  (1)这幅图上画了些什么?

  (2)它的地理位置及主要景点。

  (3)它因什么而著名?

  2.学生汇报,老师点拨。

  学生甲: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北,为我国五岳之东岳。主峰海拔1500多米,气势磅礴。“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四大奇观令人惊叹不已。·

  学生乙:黄山位于安徽省西部,素以奇峰、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是其三大主峰。独特的花岗石峰林、千姿百态的黄山松、维妙维肖的怪石、变幻莫测的云海,构成了黄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巨幅画卷,赋予了黄山无穷的艺术魅力,造就了黄山永恒的灵性、神奇的风采。

  学生丙:西安兵马俑是我国最大的俑群,至今已发掘3处俑坑,成“品”字形分布。一号坑长达230米,宽62米,总面积14000多*方米。坑内有同真马真人—样高大的兵马俑6000多件,造刑生动,神情毕肖,排列井然有序,气势威严磅礴,另有大量战车、兵器和其他珍贵文物。这些都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威镇四海、南北征战、统一六国的壮丽图景和奋击百万、战车干乘的威武场面。

  学生丁:杭州西湖位于杭州市西面,三面环山,面积约5.6*方公里,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由一山、两堤、三岛、十景构成。主要景点包括*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夕照、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

  学生5组: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镇宁、关岭两县境内的白水河和坝陵河上。景区以黄果树瀑布为中心,以瀑布、溶洞、地下湖为主体构成的—个罕见的瀑布群.它落差74米,宽81米,河水从断崖顶端凌空飞流而下,倾入崖下的犀牛潭中,势如翻江倒海,腾起的烟云在阳光的照耀,化作一道道彩虹,流丹溢彩.幻影灼灼、其妙无穷。

  学生6组: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2.5公里伊河*的悬崖峭壁下,是我国三大佛教名窟之一。以龙门十九品著称的有古阳洞、宾阳洞、奉先寺、万佛洞等,最大佛像高达17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

  学生7、8组;介绍南京中山陵及四川乐山大佛……

  (四)学*短句

  1.学生默读、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能多字少字。

  2.指名读。

  学生评读。

  3.讲解短句的意思。

  学生甲:从这两个短句中我知道祖国有悠久的历史、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

  学生乙:因为我国风景优美.山清水秀,所以吸引了世界各国小朋友前来观光、旅游。

  学生丁:我们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的小朋友,让友谊之花开遍世界。

  老师:大家理解得真好,我相信你们读的会更好!

  4.有感情地朗读短句。

  老师: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骄傲和自豪,同学们,在我国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名胜古迹和天然风景区。请到书的海洋、画的世界中去寻找更多的欢乐吧!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字、新词及句子,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进一步理解短句内容。

  3.在朗读与背诵中学会积累。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文字投影。

  三教学过程

  (—)复*检查

  1.指名让学生看图读词。

  2.指名让学生读短句。

  3.指名让学生背诵句子。

  老师:除了本课介绍的`这些风景区,你们还知道我国的哪些名胜风景区?

  学生甲:桂林七星岩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东部七星山。旧称“栖霞洞”、“碧虚岩”。原为古地下河道,全长约1公里。岩洞雄伟深邃,钟乳凝结,瑰丽多彩。

  学生乙: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是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于一体的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最高峰海拔3099米。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

  (二)学*生字,认清字形,培养识字能力

  1.指名让学生说出识字的步骤。

  (1)读准字音。

  (2)找准方法。

  (3)有效辨别。

  (4)理解意思。

  (5)组成词语。

  (6)练*扩句。

  2.老师指导,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 自学上面的表。

  (2) 看拼音写词语。

  tài shān huáng shān xī hú guì zhōu lì shǐ

  ( ) ( ) ( ) ( ) ( )

  (3) 比较组词。

  涌( ) 微( ) 湖( ) 坑( )

  俑()徽( ) 蝴( ) 杭( )

  (三)布置作业

  写课堂练*,抄写词语。

  (四)板书设计

  {五}课堂作业设计

  1、填字组词

  山( )水( ) 历史( )()世界( )( )

  2、在横线上写出下面各风景区在什么地方。

  ________泰山 ________黄山 ________西湖

  ________兵马俑 ________中山陵 ________乐山大佛

  3.根据收集的有关名胜古迹或优美风景区的图片,办一张小报。

《识字学词学句》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识字教学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应该把“识字”同“学词”“学句”“口语表达”等综合起来。应该在识字中培养能力,养成学*语文的良好*惯,表达本真的童趣,放飞童稚的想像,张扬自由的个性。

  教材分析

  本课是形声字归类识字,这种编排形式学生在第二册已学*过,已经有一定的感性积累。另外,教材“字”“词”“句”结合的编排形式有很丰富的潜在的教学资源。

  培养目标

  1、知识领域:学会14个生字,认识6个二类字。

  2、方法、能力:进一步认识并掌握形声字的识字方法,培养这种识字能力。

  3、发展领域:通过个性化的语文实践,增强学生综合学*的意识。

  4、情意领域: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其热爱汉字,渴望识字。

  教学程序

  一、动手--做上标记

  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把“躲藏”起来的生字“朋友”找出来,学生自己喜欢的标记很丰。

  在游戏式的氛围中,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上了标记。学*兴趣不知不觉就形成了,学生潜在的个性和创造力开始挖掘出来。

  二、动口--读

  学生基本上能借助拼音拼读生字并通读课文,但个别字音读得似是而非、不到位。应结合方言*惯,针对性地正音。

  三、动脑--悟

  联系学生以前学过的形声字。如人--认(原文),还有相关的“让”“识”“议”“记”“诗”“诚”等等,从大量的表象中悟出形声字声旁表音(声调变异),形旁表意(笔画变形)的特点,悟出学*形声字的一般方法--从形旁去猜想字义,从声旁去猜读字音。

  另外,还可以从课堂走向课外,从表象走向方法,从方法走向能力。如本课可以这样拓展:出示学生未见过的形声字(声旁是学过的字)“城”“盛”“炮”“袋”“棚”等,让学生探究讨论,大胆猜一猜它们的读音、字义。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兴趣,延伸了课堂识字教学过程。

  四、实践--把“识字”与“学词”“学句”“口语表达”综合起来

  启引学生给生字(认)组新词,再说句:

  人--认(认路)蚂蚁的认路本领十分了不起。我家屋yán下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它们的认路本领真shénqí!

  人--认(认真)老师常常表yánɡ作业认真的同学。

  我一定要认真写好字。

  这样的教学很成功地挖掘出了教材潜在的教学资源,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时时喷射出创新的火花。这样教学设计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学生有动手的情趣,有动口的乐趣;有静的思考,有即兴的口语表达;有知识的巩固,有方法的训练,有能力的培养;有课内的学*,有课外的尝试。学生以多种认知功能参与学*,强化了学生对形声字的表象认识,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学*内容,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其次,把“识字”“学词”“学句”“口语表达”等语文“细胞”联系起来,并贯穿以创造性、个性化,提高了学生多种语文能力,达到了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

《识字学词学句》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知识能力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能正确地书写。

  2.能正确地读写课文中的词语,并能理解词义。

  3.能正确朗读短句,并能理解句子意思。

  过程和方法

  1.搜集有关我国名胜古迹的图片资料,提高感性认识。

  2.让亲临其境的学生谈感受,在回答问题中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识记“泰”、“悠”、“迎”等字,了解汉字构字规律,提高识字能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真看图,了解画面的意思。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投影片、课文录像带。

  三教学过程

  (一)由图导入,激发兴趣

  1.导语激兴。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那里山清水秀,非常美丽。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我国八处名胜风景区去游览一番。你们高兴吗?(高兴!) 好,我相信你们看后,一定会为祖国有这么优美的风景而感到骄傲、自豪。

  2.出示录像,仔细观察后谈感受。

  学生甲:祖国的名胜风景真多呀!

  学生乙:我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仙境一般。

  学生丙:我好像听到了树木正在生长的声音。

  学生丁:我好像听见了瀑布的声音。

  (二)借助图片,认读词语

  1.(出示图片)谁知道这些图片上画的都是哪儿?请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山东泰山 安徽黄山 杭州西湖 贵州黄果树瀑布

  西安兵马俑 洛阳龙门石窟 四川乐山大佛 南京中山陵

  3.借助图片,认读词语。

  指名读;

  小组读;

  齐读;

  让2—3名学*困难的学生读。

  (三)看图讲解八个风景区

  1.借助有关资料分组讲解,老师巡视指导。

  (出示学*提示)

  (1)这幅图上画了些什么?

  (2)它的地理位置及主要景点。

  (3)它因什么而著名?

  2.学生汇报,老师点拨。

  学生甲: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北,为我国五岳之东岳。主峰海拔1500多米,气势磅礴。“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四大奇观令人惊叹不已。·

  学生乙:黄山位于安徽省西部,素以奇峰、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是其三大主峰。独特的花岗石峰林、千姿百态的黄山松、维妙维肖的怪石、变幻莫测的云海,构成了黄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巨幅画卷,赋予了黄山无穷的艺术魅力,造就了黄山永恒的灵性、神奇的风采。

  学生丙:西安兵马俑是我国最大的俑群,至今已发掘3处俑坑,成“品”字形分布。一号坑长达230米,宽62米,总面积14000多*方米。坑内有同真马真人—样高大的兵马俑6000多件,造刑生动,神情毕肖,排列井然有序,气势威严磅礴,另有大量战车、兵器和其他珍贵文物。这些都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威镇四海、南北征战、统一六国的壮丽图景和奋击百万、战车干乘的威武场面。

  学生丁:杭州西湖位于杭州市西面,三面环山,面积约5.6*方公里,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由一山、两堤、三岛、十景构成。主要景点包括*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夕照、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

  学生5组: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镇宁、关岭两县境内的白水河和坝陵河上。景区以黄果树瀑布为中心,以瀑布、溶洞、地下湖为主体构成的—个罕见的瀑布群.它落差74米,宽81米,河水从断崖顶端凌空飞流而下,倾入崖下的犀牛潭中,势如翻江倒海,腾起的烟云在阳光的照耀,化作一道道彩虹,流丹溢彩.幻影灼灼、其妙无穷。

  学生6组: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2.5公里伊河*的悬崖峭壁下,是我国三大佛教名窟之一。以龙门十九品著称的有古阳洞、宾阳洞、奉先寺、万佛洞等,最大佛像高达17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

  学生7、8组;介绍南京中山陵及四川乐山大佛……

  (四)学*短句

  1.学生默读、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能多字少字。

  2.指名读。

  学生评读。

  3.讲解短句的意思。

  学生甲:从这两个短句中我知道祖国有悠久的历史、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

  学生乙:因为我国风景优美.山清水秀,所以吸引了世界各国小朋友前来观光、旅游。

  学生丁:我们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的小朋友,让友谊之花开遍世界。

  老师:大家理解得真好,我相信你们读的会更好!

  4.有感情地朗读短句。

  老师: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骄傲和自豪,同学们,在我国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名胜古迹和天然风景区。请到书的海洋、画的世界中去寻找更多的欢乐吧!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字、新词及句子,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进一步理解短句内容。

  3.在朗读与背诵中学会积累。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文字投影。

  三教学过程

  (—)复*检查

  1.指名让学生看图读词。

  2.指名让学生读短句。

  3.指名让学生背诵句子。

  老师:除了本课介绍的这些风景区,你们还知道我国的哪些名胜风景区?

  学生甲:桂林七星岩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东部七星山。旧称“栖霞洞”、“碧虚岩”。原为古地下河道,全长约1公里。岩洞雄伟深邃,钟乳凝结,瑰丽多彩。

  学生乙: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是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于一体的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最高峰海拔3099米。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

  (二)学*生字,认清字形,培养识字能力

  1.指名让学生说出识字的步骤。

  (1)读准字音。

  (2)找准方法。

  (3)有效辨别。

  (4)理解意思。

  (5)组成词语。

  (6)练*扩句。

  2.老师指导,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 自学上面的表。

  (2) 看拼音写词语。

  tài shān huáng shān xī hú guì zhōu lì shǐ

  ( ) ( ) ( ) ( ) ( )

  (3) 比较组词。

  涌( ) 微( ) 湖( ) 坑( )

  俑()徽( ) 蝴( ) 杭( )

  (三)布置作业

  写课堂练*,抄写词语。

  (四)板书设计

  {五}课堂作业设计

  1、填字组词

  山( )水( ) 历史( )()世界( )( )

  2、在横线上写出下面各风景区在什么地方。

  ________泰山 ________黄山 ________西湖

  ________兵马俑 ________中山陵 ________乐山大佛

  3.根据收集的有关名胜古迹或优美风景区的图片,办一张小报。


《学写故事》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语文有何帮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是*最著名的古典名著之一。在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首先看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写着:根并荷花一茎香,*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说的就是今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影视剧作品中的香菱。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香菱学诗”。

  二、资料助读

  教师一边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件,一边依照课件中的内容进行介绍。

  1、作者简介。

  2、《红楼梦》简介。

  3、关于香菱。

  三、泛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学生听读,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四、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选出代表发言。

  1、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

  3、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侧面描写?

  教师明确:

  1、香菱初学写诗就写出了那样的好诗,决非偶然。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她“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意思是她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着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但除此而外,也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一,香菱有良好的资质,入园前尽管家务繁忙,却能忙中“偷空儿”读几首诗,这证明她决非一个“俗人”;入园后听黛玉讲诗,她的反应极快,例如黛玉谈到“有了奇句,加*仄虚实不对都使得”,她产即悟出“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这又证明她的感悟能力非同寻常。其二,有好的引路人,无论黛玉还是宝钗,对香菱的指导都用点拨的方式,三言两语点出要害,使香菱知所取舍,逐步领悟诗中三昧。其三,大观园是个美好的地方,跟园外黑暗、污浊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香菱来到这里,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特别是宝玉、探春等人对她的关爱和赞扬,更使她感到人间的温暖。她得到了精神上的**,她的聪明才智终于显露了出来。正如宝玉所说,“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惰性的”。

  2、黛玉讲诗的.针对性很强,一开讲就针对初学诗的人易受格律拘束的通病,指出有奇句则可以不管格律,又由此谈及“立意”的重要性,这不仅为香菱破疑解惑,而且明确了读诗的要领。接着又针对香菱喜爱浅*诗句的倾向,给她开列了书目,按照当时人们“诗必盛唐”的主张,将王维、杜甫、李白三们大诗人放在突出的地位,目的是提高香菱对诗的品味。待到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黛玉又跟她“讲究讨论”,一步步地深入诗的意境,真可谓循循善诱。

  黛玉指导香菱写诗也颇有特色,例如命题后,又指定了韵部,这看起来严了一点,但属“十四寒”的字相当多,不限字,这就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又如对香菱的前两稿,她的批评很严厉,却又鼓励香菱:“另作”,而如何“另作”,她一句也不说。这种指导方式可谓严而不苛,引而不发,对“苦志学诗”的香菱来说是很适合的。

  可以说,黛玉的正确指导也是香菱进步很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3、香菱苦志学诗,定钗因和她同住蘅芜苑,所见最多,感受也最深切,她说的“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仙了”等语,都有从侧面烘托的作用。此外,宝玉说的“我们成日吧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也可以看做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

  五、赏读课文,学*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教师提示: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感。人物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歌哭笑骂、正经胡调等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1、学生筛选描写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并作简短点评。

  香菱面聆黛玉教诲后,于是按要求借书吟读。“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其苦心、专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赞叹。

  当香菱拿到写作诗题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或坐卧不定”终得一首,因措辞不雅要求重写,“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说明浮想联翩;“抠土”说明反复斟酌;“皱眉”说明用字不妥:“含笑”说明有了奇句,感到满意、欣慰。

  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了“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对这样一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描写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苦心学诗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是*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借鉴。

  2、聚焦侧面描写,体会人物形象的丰满、生动。

  学生解读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如: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宝玉:“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

  六、课堂小结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道理。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红楼梦》。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2、学*多维观照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人物行为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作者创作人物形象的目的。

  ●主要方法:

  对话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在*文化中的地位。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分析,这就是《香菱学诗》。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各自认真轻声朗读全文后,概括文章故事内容。

  三、阅读课文,深入理解

  活动一:读红楼,知故事。

  红楼故事会,香菱身世苦。

  香菱,原名英莲,是乡绅甄士隐的独生女。五岁元宵节观灯走失,几经人贩子拐卖,最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作侍妾,年纪轻轻即得重病而亡。这样一个苦命女子在《红楼梦》里却不同凡响。她进入薛家后被薛蟠呼来唤去,饱受折磨。正巧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便将香菱带进了大观园。她一进园,“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便往潇湘馆中来”找黛玉学诗。一个普通的侍妾学作诗,大家会怎么看呢?我们今天就不妨试试“另眼看香菱,众口说学诗”,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这一事件的意义。

  活动二:红楼人物品诗论话。

  1、宝玉探、春宝论诗话香菱。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明宝玉、探春等人对香菱学诗看法的语句,并作概括。

  片段一:香菱品读诗

  片段二:香菱初作诗

  片段三:香菱再作诗

  2、宝钗论诗话香菱

  “呆”“疯”“魔”“仙”。

  3、黛玉论诗话香菱

  严格要求:“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黛玉为什么愿意这样煞费苦心地教香菱学诗呢?真如她所说的“圣人说,‘诲人不倦’,她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么?显然不是。原来黛玉与香菱都是寄人篱下,孤苦无依,而其内心又都有着强烈的诗意人生的追求。孤寂病苦的日子里,诗是林黛玉的良药,是她忠实的伙伴,更是她心灵的寄托。所以,当身世相*的香菱找到黛玉要学诗时,黛玉不仅没把香菱当下人,也没把她看作普通的姐妹。而是将她引为同道了,她说:“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要知道黛玉是很难得这么由衷地肯定一个人的。

  4、作者对香菱学诗的看法。

  然而,香菱的命运在作者笔下又是极为苍凉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她学诗呢?

  原来,美好的香菱正可以同苦难的香菱做个强烈的对比。还是老天不公啊,这样的一个人竟落得“残花败叶付东流”,直让人唏嘘不已。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香菱的一生呢?

  “香菱学诗”是作者拈在手中的一朵奇葩,是自由理想投射在苦难现实中的一抹亮色。

  四、自我体会,获得启迪

  至此,我们对“香菱学诗”的.多角度观照,已然可以告一个段落了,只剩下一个人没有谈自己对“香菱学诗”的看法了,这就是我们这群当代的中学生。给大家一个题目:“香菱学诗——”请大家在破折号后填上自己的认识。老师借用清代袁枚的四句诗谈谈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也算为同学们带个头:

  香菱学诗——白日不到处,青春却自在。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2、学*多维观照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人物行为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作者创作人物形象的目的。

  ●主要方法:

  对话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在*文化中的地位。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分析,这就是《香菱学诗》。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各自认真轻声朗读全文后,概括文章故事内容。

  三、阅读课文,深入理解

  活动一:读红楼,知故事。

  红楼故事会,香菱身世苦。

  香菱,原名英莲,是乡绅甄士隐的独生女。五岁元宵节观灯走失,几经人贩子拐卖,最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作侍妾,年纪轻轻即得重病而亡。这样一个苦命女子在《红楼梦》里却不同凡响。她进入薛家后被薛蟠呼来唤去,饱受折磨。正巧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便将香菱带进了大观园。她一进园,“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便往潇湘馆中来”找黛玉学诗。一个普通的侍妾学作诗,大家会怎么看呢?我们今天就不妨试试“另眼看香菱,众口说学诗”,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这一事件的意义。

  活动二:红楼人物品诗论话。

  1、宝玉探、春宝论诗话香菱。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明宝玉、探春等人对香菱学诗看法的语句,并作概括。

  片段一:香菱品读诗

  片段二:香菱初作诗

  片段三:香菱再作诗

  2、宝钗论诗话香菱

  “呆”“疯”“魔”“仙”。

  3、黛玉论诗话香菱

  严格要求:“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黛玉为什么愿意这样煞费苦心地教香菱学诗呢?真如她所说的“圣人说,‘诲人不倦’,她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么?显然不是。原来黛玉与香菱都是寄人篱下,孤苦无依,而其内心又都有着强烈的诗意人生的追求。孤寂病苦的日子里,诗是林黛玉的良药,是她忠实的伙伴,更是她心灵的寄托。所以,当身世相*的香菱找到黛玉要学诗时,黛玉不仅没把香菱当下人,也没把她看作普通的姐妹。而是将她引为同道了,她说:“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要知道黛玉是很难得这么由衷地肯定一个人的。

  4、作者对香菱学诗的看法。

  然而,香菱的命运在作者笔下又是极为苍凉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她学诗呢?

  原来,美好的香菱正可以同苦难的香菱做个强烈的对比。还是老天不公啊,这样的一个人竟落得“残花败叶付东流”,直让人唏嘘不已。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香菱的一生呢?

  “香菱学诗”是作者拈在手中的一朵奇葩,是自由理想投射在苦难现实中的一抹亮色。

  四、自我体会,获得启迪

  至此,我们对“香菱学诗”的多角度观照,已然可以告一个段落了,只剩下一个人没有谈自己对“香菱学诗”的看法了,这就是我们这群当代的中学生。给大家一个题目:“香菱学诗——”请大家在破折号后填上自己的认识。老师借用清代袁枚的四句诗谈谈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也算为同学们带个头:

  香菱学诗——白日不到处,青春却自在。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学写故事》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争论故事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争论故事教学设计1

  第一板块:复*导入

  1.通过昨天的学*,谁来说一说盛老师的故事讲了什么?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精读第一段

  1.教师声情并茂地讲《争论的故事》。

  2.过渡:这个故事可真有趣!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呢?要想讲好这个故事,你觉得应该抓住哪个场面?

  3.要想把兄弟俩争论的场面表现出来,可先要完成下列任务。

  【学*单1】

  (1)用“——”划出哥哥说的话,用“﹏﹏”划出弟弟说的话;读一读,注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

  (2)和同桌分角色练读人物的对话,读出人物的语气。

  (3)自学时间:6分钟。

  4.观察学生的自主学*,思考导学策略。

  5.导学

  (1)指名读哥哥和弟弟的第一次对话。

  ▲分角色读。

  ▲把弟弟说的话换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

  (2)指名读哥哥和弟弟的第二次对话。

  ▲分角色读。

  ▲指导朗读:读出“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的语气。

  ▲把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

  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3)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我们小组分角色再来读一读。

  (4)过渡: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

  (5)对呀,兄弟俩总这样争来争去的,也不是个办法呀!那该怎么办呢?这时,有个老人经过这里,为兄弟俩出了个什么主意呢?

  这主意真好啊!既考虑哥哥的想法,又满足弟弟的心愿,这就叫——

  结果怎么样呢?

  (6)过渡:多精彩的故事啊!你想不想当一回“故事大王”,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给同学们听呢?再读读这个完整的故事,学着老师刚才讲的样子,稍作准备,相信你一定会比老师讲得更出色。

  第三板块:精读第二段

  1.过渡:听了这个故事,讲了这个故事,现在,你有何感想呢?

  2.那么,盛老师的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又有何感想呢?

  3.这儿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呢?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想想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5.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6.续编故事。

  当兄弟俩看到碧蓝的天空早已没有了大雁的踪影,回忆起刚才无休止的争论,兄弟俩又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兄弟俩望着碧蓝的天空上早已没有了大雁的踪影,

  哥哥﹙﹚地说:“ 。”弟弟﹙﹚地说:“ 。”

  哥哥﹙ ﹚地说:“ 。”弟弟﹙﹚地说:“ 。”

  7.最后,老师想送你们两句名言,希望你们牢牢记住。

  出示名言: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它。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齐读。)

  8.总结升华。

  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孩子们,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以后将会面临无数的机会。让我们牢记《争论的故事》,把握瞬间,成就梦想;把握机会,创造辉煌!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完成《练*与测试》、《补充*题》剩余题目。

争论故事教学设计2

  《争论的故事》系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盛老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些大雁而争论,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故事讲完,盛老师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校的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争论”,而且教师之间也进行了三轮“争论”。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进行了碰撞,对教育行为作了深刻反思,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一、来自课堂上的争论:

  1、课堂上的声音

  在《争论的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

  a.课堂1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的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刚才说的是书上的四种观点,你们以为谁说得对呢?

  生:我支持第四种观点: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前面的三种说法太浅显了,最后一句话才是总结道理。

  生2:这句话放在最后,又最深重,是整个故事的总结。所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真正告诉我们的是道理。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都满意地点点头,没有一个表示有异议。)

  师;(总结)是啊,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光说不做是不明智的,这样只能浪费时间,贻误时机。

  b.课堂2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师生交流)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

  生5:我以为兄弟俩的争论都在说死话,结果大雁飞走了,告诉我们人不能说死话,要相互谦让一点。

  生6:我奶奶常跟我说,“好猫不叫”叫的最响的猫不一定是捉老鼠最多的猫,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说的多不如做的多。”(大家交流了许多观点,更多的是支持:“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做起来”)

  师:课文中的盛老师支持哪一种观点呢?

  生:课文写“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么盛老师对所有的观点都赞同肯定。

  师:你们对盛老师的态度满意吗?

  生:不满意,盛老师对什么观点都:“赞许”,那我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生大多数不满意,都分学生表示满意。)

  师:同学们,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其实,是很正常的。只要你说的有道理。说兄弟俩很笨,我觉得有理;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也是事实;说没抓住时机也对,说做事关键先做起来也行

  (课堂上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2、争论的声音

  课堂上两种声音,折射出两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大胆地解剖。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它需要我们反复地剖析与反思,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孰是孰非呢?支持课堂1的教师认为,故事是则寓言,掌握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学生的发表仅代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但不一定正确,只有“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才一语破的,而且这样学生也能接受。支持课堂2的教师认为,新的课程标准一再提出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可以是多元的,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些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文中盛老师那“赞许的目光”也就是肯定了这种多元的反应,也体现了编者、教材的价值取向。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归结为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感受是要“一元”还是“多元”?从文学作品鉴赏的多元性和学生认知规律及差异性来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应是多元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能以一刀整齐划一的方式要求学生,也不能以部分学生甚至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全体学生。

  二、来自检测的争论:

  1、来自检测的情况反馈课堂上的争论*息不久,年级组搞了一次阶段检测,检测试卷就有一题:读了《争论的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结果课堂1的学生基本上都写成“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阅卷的教师都予以肯定,课堂2的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有说兄弟俩笨的;有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有说要抓住时机的;还有说别的等。阅卷教师逐一予以甄别。说“要抓住时机”“要关键做起来”等道理的打了勾,而说“真笨”“浪费时间”等答案打了叉,经过统计,只有*一半的人答对了。

  2、争论的声音。

  争论发生在本年级组老师同阅卷的老师之间。

  年级组老师认为,学生的感受理解是多元的,不能强求一致,说“真笨”“浪费时间”的也是学生独特感受,这里不应该判错。

  阅卷老师认为,学生的独特感受应当予以尊重,如“要抓住时机”算对,“关键做起来”等也算对。而试题问的是“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兄弟俩真笨”“兄弟俩浪费时间”只能是当时的状况和简单的判断,你能说这也叫道理吗?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体现了如何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这一矛盾。

  语文教学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感受在更多的时候对更多的学生来说,是一致的。不应该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在特定的情况下,学生对特定材料有独特的体验,这是正常的,也必须予以保护与尊重。另一方面,“学生的感受”是多元的,而“文本的道理”却是不是个人感受的问题,它应该是明确的,最多数元的,不应该存在“一个个读者就有一个道理”的说法,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呢?在争论中,全体老师再次达到共识:首先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教师应予以具体的分析,只要他能自圆其说,只要他的体验是积极的、健康的、正面的、老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但是,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从更广、更深的角度看问题(这时学生的体验也有可能回归到文本的价值取向中来,也有可能超越文本。

  三、来自教后记的争论:

  1、教后感交流

  原以为这场争论应该结来了,可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又引发了全校语文老师的一次争论。在一次教师交流教后记的活动中,课堂上的老师在提出《争论的故事》教学中,他问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或者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其中只问“感想”,没问“道理”,以致于课文学会了,感想很丰富独特,但“道理”却只有一半的人掌握。“一石激起千层浪”,应问“感想”还是应问“道理”呢?

  2、争论的声音

  支持问“感想”的教师认为,“感想”即感悟以及想到的内容,其中包括道理的感悟,还包括联系自己看到听到的情况产生的联想。语文教学就应当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和体验。只有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的道理,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真的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争论后的反思:

  这次争论的其实体现了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和还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对矛盾上。故事学完了,问“学生有什么感想”和“学生懂得什么道理”这本身本无谁优谁劣之分,两者可以兼得,既问“感想”又问“道理”,在感想中学生谈出道理最好,如牵不出“道理”也可顺势深究一下。但从教师的争论中,要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思想的不同的倾向。主张问“道理”的,是从文本出发,从落后课程评价出发,他们是在围绕教材教,围绕考试教。主张问“感想”的,他们不仅是教材忠实的“消费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他们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他们具有强烈的学生本位意识——教育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教材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主体”在一定的情况下确实是一对矛盾。多少年来“教师一直教教材”、“学生学教材”、“主管部门考教材”,“教材”成了教师教学的唯一,也成了教师思想的“枷锁”。新的教育理念指出,要改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在课程设计、实施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争论故事教学设计3

  第一板块:复*导入

  1.通过昨天的学*,谁来说一说盛老师的故事讲了什么?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精读第一段

  1.教师声情并茂地讲《争论的故事》。

  2.过渡:这个故事可真有趣!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呢?要想讲好这个故事,你觉得应该抓住哪个场面?

  3.要想把兄弟俩争论的场面表现出来,可先要完成下列任务。

  【学*单1】

  (1)用“——”划出哥哥说的话,用“﹏﹏”划出弟弟说的话;读一读,注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

  (2)和同桌分角色练读人物的对话,读出人物的语气。

  (3)自学时间:6分钟。

  4.观察学生的自主学*,思考导学策略。

  5.导学

  (1)指名读哥哥和弟弟的第一次对话。

  ▲分角色读。

  ▲把弟弟说的话换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

  (2)指名读哥哥和弟弟的第二次对话。

  ▲分角色读。

  ▲指导朗读:读出“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的语气。

  ▲把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

  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3)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我们小组分角色再来读一读。

  (4)过渡: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

  (5)对呀,兄弟俩总这样争来争去的,也不是个办法呀!那该怎么办呢?这时,有个老人经过这里,为兄弟俩出了个什么主意呢?

  这主意真好啊!既考虑哥哥的'想法,又满足弟弟的心愿,这就叫——

  结果怎么样呢?

  (6)过渡:多精彩的故事啊!你想不想当一回“故事大王”,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给同学们听呢?再读读这个完整的故事,学着老师刚才讲的样子,稍作准备,相信你一定会比老师讲得更出色。

  第三板块:精读第二段

  1.过渡:听了这个故事,讲了这个故事,现在,你有何感想呢?

  2.那么,盛老师的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又有何感想呢?

  3.这儿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呢?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想想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5.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6.续编故事。

  当兄弟俩看到碧蓝的天空早已没有了大雁的踪影,回忆起刚才无休止的争论,兄弟俩又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兄弟俩望着碧蓝的天空上早已没有了大雁的踪影,

  哥哥﹙﹚地说:“ 。”弟弟﹙﹚地说:“ 。”

  哥哥﹙ ﹚地说:“ 。”弟弟﹙﹚地说:“ 。”

  7.最后,老师想送你们两句名言,希望你们牢牢记住。

  出示名言: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它。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齐读。)

  8.总结升华。

  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孩子们,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以后将会面临无数的机会。让我们牢记《争论的故事》,把握瞬间,成就梦想;把握机会,创造辉煌!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完成《练*与测试》、《补充*题》剩余题目。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