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教学设计一汇总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草》教学设计一 1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为了切实落实好“生本高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学*”。我在备课时深刻领会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出发点,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尽量考虑到学生学*的兴趣和学*活动的开展。

  一、我首先“从题入手,因题质疑”

  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展开思考,设疑。师:看了《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谁用用草船借箭”?“为什么用草船借箭”?为什么说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骗”箭?等等。用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教师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教学活动的重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提高了课堂学*效率。

  二、课堂中我利用导学案教学

小组合作研读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在学生汇报到通过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雾,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我让学生探究,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说说看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从而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鲁肃的老实忠厚。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此时,课堂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学生不但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了解,而且深化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课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才阴险,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的。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通过语言,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

  三、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这一环节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还采用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有预设的问题,如“草船借箭为什么能够成功?”“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如果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提出最好,如果学生提不出我就一此问题作为切入点,()引领全班学生交流。突破学*的重点和难点。我觉得这是体现生本高效课堂的个关键所在。

  反思自己的教学最大的疑惑是:对于这片篇幅较长的课文来讲,如何把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深度与朗读训练到位的统一?这还需要自己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总之,我认为课堂上应该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引领和指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当,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每一节课堂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生本高效”才不会是空话。

  《草》教学设计一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课文.

  2、使学生初步认识风铃草,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3、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八个。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继续学*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录音机、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风铃草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片,现在咱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师:通过刚才听同学们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谈感受。

  教师结合学生感受,引入新课9、《风铃草》。

  课前搜集资料,制成资料卡片,丰富了学生对风铃草的了解,为后面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同时,这一做法,也将综合学*三中制资料卡片的学*方法渗透、落实到了*时的阅读教学中。

  二、自主合作,读文识字

  1、师:同学们快快打开书,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识字能力较差,接受较慢的学生)

  2、 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互读课文,教师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力求做到“组内所有的人认识所有要求认识的字”,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5、 游戏巩固识字效果。

  ⑴“我说你猜”。

  ⑵“过独木桥”。

  桥上有一个词语,谁能读准这个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就可以安全走过“独木桥”。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游戏是低年级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做两组游戏,极大调动了孩子们的学*热情,竞争意识,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后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使学*成为了一件乐事。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 师:刚才大家读得可真好!下面,自己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2、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谈为什么这里给你印象最深?

  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想象课文情境。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或感受。

  4、随机指导朗读。配乐读。

  5、指导背诵课文。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把学*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若遇到学生难认的字可从汉字的起源去指导。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从汉字的起源去指导,既激发学*汉字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书写的良好*惯。

  五、拓展延伸。

  学完课文后,你想对风铃草说些什么,在小本本上写下来。

  学生自由表达,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让学生敢于写,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写作已经起步。

  《草》教学设计一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 学*作者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2. 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们的感情。

  重难点分析:

  通过阅读想象,展示语言文字蕴涵的丰富形象,进而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抓住关键词,理解景物特点;通过品读好语段,说出自己的见解,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

  1. 课前要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草原的基本特点和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 搜集有关描绘草原景色的图片和赞美草原的曲子。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激发学*兴趣。

  (一)播放歌曲,引导想象。(出示视频)

  (二)教师用赞美的语气描绘草原美景的歌词,并让学生说体会。

  (三)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老舍先生的散文《草原》。

  (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导入: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在优美动听的歌曲声中欣赏那一望无际的辽阔大草原,学生会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打动。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诵会进一步激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一)自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自己轻声朗读课文。

  (三)同桌互读。

  (四)检查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一)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二)引导交流,理清条理。课文主要写草原的景和草原的事,写草原的景,突出草原景色的美;写草原的事,突出了蒙汉情谊的深。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针对这篇略读文章,所以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感悟,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四、精读细品,感受草原之美。

  (一)自读想象,还原形象。

  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读了课文,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到这画面你有什么想说?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并进入情境去感受,进而借助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朗读想象,再现情景。

  再次自由朗读,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借助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细读品味,加深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你认为哪句话最美?在相关的句子旁写出自己的感受。

  2.读后交流,相机点拨。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课件出示)

  “茫茫”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设计意图:联系“天苍苍,野茫茫”对比理解,激疑促思,强化学生对草原总的特征“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理解。)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课件出示)

  这句话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想象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课件出示)

  翠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矛盾吗?

  轻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四)配乐朗读,熟读成诵。(课件出示音乐)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展示草原图,并配以轻音乐,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读,最后熟读成诵,促进积累。)

  四、细细品味,感受草原人民之情。

  导入:

  草原的景色让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给初到草原的作者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也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那么草原人民给作者又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一)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想:读了课文,在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从这些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交流眼前出现的画面:“迎客——会见——款待——联欢”,并谈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画面,谈感受,并借助朗读,再现情境;抓住重点,拓展情境;准确理解,深入感悟。)

  (三)自读第二、三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句子,朗读、感悟,加深体会。

  (四)学*第四自然段,抓住静态和动态描写,体会“蒙汉情深”。

  1.课件出示蒙古族同胞款待汉族同胞的画面。

  2.设置情境,激发读书兴趣。蒙古包里摆上了热乎乎的奶茶、香喷喷的手抓羊肉……你们想去做客吗?熟读课文,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3.分角色表演本段内容。

  (五)学*第五自然段。感受蒙汉两族人民狂欢的欢乐气氛。

  1.看画面“联欢”。(课件出示)

  2.出示诗句,再次体会含义,加深理解。

  3.多媒体出示“碧草斜阳”图,想象“话别”的场面,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练*。

  五、拓展延伸,升华内心感受。

  假如你是个导游,在前往草原的车上,你怎样向游客介绍草原的美好景色和风土人情,让游客对草原产生向往之情。请结合课文和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写一份解说词。

  教育反思:

  成功之处:

  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体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本班学生绝大多数没见过草原,因此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导入时,通过用多媒体播放草原风景图,再配上一首乐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品读课文,抒发美的情怀

  上课的过程中,我努力让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通过自己投入地诵读,让孩子们感受本文的语言美,感受课文中作者描述的内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借助音乐,以及与文字内容相符的美丽的草原图片,学生走进语言文字里了,就如身临其境一般来到了草原,和作者在交流感受着草原的无限秀美。然后,我抓住重点语句,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绣上的白色大花、翠欲流”等,通过学生的朗读并结合图片让学生感悟、理解。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语言文字”产生了自己的读书见解,对草原的景美、作者的语言美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学生经历了这一读书过程,心中自然产生了诸多感受,再安排配乐吟诵这个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朗读出来,用有声语言再现美,表达美。多媒体的应用,减少了繁琐而徒劳无功的讲解,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启发想象,联想美的画面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根据积累语言文字想象的画面,唤起学生的直观表象,教学“小丘”“一碧千里”这是一个从语言到表象的体验过程,因为美的本身是悟。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把语言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

  存在的不足:

  1、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过细,以致教学中时间比较仓促,最后有些“草草收兵”的感觉。比如对重点语句中“渲染”和“勾勒”的理解,时间用得过多。

  2、由于制作水*有限,不能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调出图片,只能按照固定顺序出示图片,教学显得不够灵活。

  3、反馈时提问的面不够广,优等生,中等生提问次数多,没有照顾到后进生。

  《草》教学设计一 4

  教材分析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自然界中奇妙的植物—吃虫草,通过吃虫草这种植物,了解大自然的奇妙。教材中提供了部分吃虫草的图片和学生作品,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吃虫草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了解吃虫草的种类和特点,学*用多种方法表现吃虫草。训练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提高运用相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设计、绘画、制作的能力。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吃虫草的了解几乎没有。通过录像欣赏知道并了解,从而产生好奇,激发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在造形设计时可让学生敢于求新,独树一帜,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吃虫草的知识,并选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吃虫草捕虫的情景。学*运用彩纸剪贴方法表现吃虫草。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观察、表演等形式了解吃虫草捕虫的经过。培养学生大胆进行设计、绘画、制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吃虫草的特点,引起好奇,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吃虫草的种类特征,想象捕虫器的形象和功能,并用绘画或撕纸粘画等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表现新颖奇特的捕虫器。

  教学准备

  吃虫草的教学课件、彩纸、剪刀、胶棒、彩笔、油画棒……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大自然中有无数动物和植物,每天,它们之间都会发生许多有趣的故事。今天动物和植物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播放课件:短片中的小蚂蚁怎么了?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有关吃虫草的知识啊?——出示课题《吃虫草》

  二、新授:

  1、虫子吃草是*常事,居然草还能吃虫子?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都知道吃虫草既不会跑也不会跳,但他却轻而易举的让活蹦乱跳的蚂蚁成为自己的猎物,那么吃虫草是用什么方法抓住小虫子的呢?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2、下面我们再欣赏几个录象,看看吃虫草是用什么方式抓住小虫子的?(播放课件)学生讨论,汇报。

  设陷阱:等待小虫子掉进捕虫叶袋里后将其捕住。

  黏液粘:从叶片上分泌出黏液,粘住小虫子。

  设圈套:合拢叶片夹住虫子。

  3、我们已经总结出三种吃虫草捕虫的方式了,想一想,如果你是吃虫草,你会用什么办法吸引虫子,来把它吃掉呢?同桌模仿吃虫草吃虫的过程吗?(小组讨论回答)

  4、吃虫草为什么要吃虫呢?(学生讨论回答)

  5、欣赏图片:生汇报有哪些种类?吃虫草有什么特点?生长在什么地方?

  猪笼草 毛膏草 捕蝇草 毛毡苔 瓶子草、、、、、、它们靠什么吸引校虫呢?

  板书:

  形——奇

  色——艳

  味——香

  6、欣赏学生作品(多媒体)

  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吃虫草的知识,对吃虫草有了许多认识,但生活中我们谁都没有见过。不过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一些小朋友,就通过想象,把吃虫草吃虫子的情景表现了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观察:画面中运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你想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完成这次作业?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表现吃虫草的?

  师示范勾线法:

  首先选择用基本形想象吃虫草的外形,要奇特;接着用线在画纸的适当位置上表现,线条要流畅;然后用点线面刻画吃虫草.

  出示彩纸剪贴的作品

  强调注意疏密、高低、大小、远*的变化,通过欣赏作品讲解。

  三、练*;

  你们能不能发挥想象去挖掘在大自然深处的奇花异草啊?今天我们将举行一个“想象小天才”画展,比一比谁画的吃虫草的最有创意?

  作业要求:

  1、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你学过方法表现吃虫草捕食的情景。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3、辅导要点:构图,捕虫器的造型和细致的描绘。

  四、展示评价

  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给你们想象的吃虫草起个怎样的名字?用什么材料制作?说说它是怎样吃虫子的?谁愿意到前面来说一说你最喜欢那一副作品?

  教师总评:

  同学们刚才画的十分有情趣,看到大家又为大自然增添了那么多样子各异的吃虫草,老师也十分高兴。希望将来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研制培育出更多的灭虫植物,为人类创造出洁净健康的生活环境。

  《草》教学设计一 5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分草莓”及“试一试”、“算一算”、·练一练”练*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均分数目较大的物体,引导学生经历的试商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

  学情分析:

  学*本节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下面的认知基础,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对被除数数目较小的余数的除法,能较快的求出结果,并学会了竖式计算。这节课的重点是:当被除数稍大一些时,如火热借助惩罚口诀进行试商,这个问题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探索中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激发学生学*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重、难点与关键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中积累有余数除法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余数要比除数小。

  2、10÷5 16÷5 18÷5 20÷5 22÷5 25÷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学生练*完毕,引导学生对以上小题进行分类,并请学

  说一说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引导学生按余数的情况分成两类。

  有余数的算式:( ) 没有余数的算式( )

  二、探索新知

  1、探索试商方法

  课件出示课本第5页“分草莓”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指名口答。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以商6。

  (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2、再次组织小组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认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3、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4、应用试商的方法填空:课本第5页“试一试”。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

  课本第6页“练一练”的第1 ~ 5题。

  学生先独立练*后进行集体订正。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1.( )里屉大能填几9

  ( )X 5<44 8x( )<57 ( )X 6<41

  9X( )<53 ( )x 4<31 60>( )x 7

  2、用竖式计算。

  20÷6 33÷5 63÷8 41÷7

  75÷9 52÷7 38÷4 67÷9

  3、解决问题。

  43个排球,每7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板书设计:

  分草莓

  把55个草莓*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还剩几个?

  55÷8=6(个)......7(个)

  答:每个盘子放6个,还剩7个。


《草》教学设计一汇总5篇扩展阅读


《草》教学设计一汇总5篇(扩展1)

——《草》教学设计 (菁华9篇)

《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联想能力,使学生观察有序、表达得法、联想丰富。

  5、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6、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7、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胆魄,敢于发表与众不同之见解,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

  感受草塘的物产丰富,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旧课

  1、复*旧课

  问:昨天我们到草塘走了一遭,大家觉得可爱吗?(可爱)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草塘的可爱?

  板书:

  大

  景色优美 绿

  奇

  可爱的草塘

  物产丰富

  2、问:“我”初到北大荒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没意思)

  当小丽带“我”走进草塘,让“我”亲身体会草塘的美景时,“我”不禁发出感慨:“这草塘真美啊!”这说明了他对草塘的赞美。

  姐夫对草塘的赞叹,让小丽无比的自豪。他便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的向“我”介绍起北大荒丰富的物产来。她介绍了哪些物产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去体会北大荒的富饶。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我”的情感又有了哪些变化?

  二、自读课文,了解物丰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读课文7—17自然段,看看草塘有哪些物产?

  三、全班交流

  1、介绍了哪些物产?(狍子、鱼、野鸡)

  2、文中那句话概括了物产丰富?(“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3、看到这句俗语,我们会产生哪些问题呢?

  期待回答:为什么用瓢子就能舀到鱼?为什么用棒子就能打到狍子?为什么野鸡会飞到饭锅里?

  4、集体讨论,得出:是因为鱼多、狍子多、野鸡多。

  5、这是小丽给“我”讲的棒打狍子、瓢舀鱼和野鸡飞到饭锅里三件有趣的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以故事的形式来表现这三件有趣的事。现在四人小组商量讨论怎样来讲。

  6、学生表演、结合课文点评。

  四、学*第十一段

  1、刚才我们讲的故事是小丽对“我”讲的,是“我”耳闻的事情。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我”亲身体会了哪件事?(鱼多)

  2、第几自然段讲了这件事?(14)

  齐读第14自然段,找出文中体现鱼多的词语

  挤挤挨挨 一条又一条 不住 满了

  3、篮子都装满了鱼,该上岸了。“我”舍得上岸吗?他是怎样上岸的?(恋恋不舍)

  这说明了“我“对草塘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喜爱)

  4、这么多鱼,是从哪来的呀?(小河)

  五、学*最后一段

  “我”看到小河,想做什么?他做了吗?为什么?(进入最后一段)

  说明了“我“深深地爱上了草塘,爱上了北大荒。

  六、课外拓展

  1、同学们,北大荒项开发旅游业,我们怎样给他们做宣传呢?(写广告)

  2、交流广告

  《 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

  3、光有广告词,不够形象,应该还有海报,这样的宣传才到位。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我们美丽的草塘。

  4、交流画。

  七、小结

  北大荒之旅就要结束了,这里,老师想用一首诗来结束我们的旅程

  可爱的草塘

  茫茫草塘绿浪涌,

  春冬两季趣无穷。

  景美物丰惹人恋,

  小河奇景心中留。

《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能借助拼音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婀娜多姿、寒碜、不畏严寒、色彩斑斓”等词语的意思。指导书写“畏”。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花草的词语;

  二、过程能力与方法

  1、能正确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知道含羞草名字的由来。

  2、能结合课文,以及课外知识练*说话。

  三、态度情感价值观

  1、通过阅读让学生懂得不能自以为是,自鸣得意,要正确对待自己,虚心好学。

  教学重点:

  1、能按要求积累有关词语。

  2、懂得不能自以为是,自鸣得意,要正确对待自己,虚心好学。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出示媒体)谁知道这是什么草?指名回答。(板书课题40害羞草)

  2、齐读课题。

  3、你能说说含羞草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吗?

  4、师:真的会这样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媒体播放)

  啊!果然跟XX同学说的一样。瞧她这模样,多么象害羞的小姑娘。

  二、学*课文

  (一)学*第一节

  1、师:含羞草以前一个名字呢,叫什么呢?人们为什么这样叫它呢?让我们来看看课文动画,边看边想。

  2、学生听后交流

  3、出示第一节,读一读,划出有关句子。

  4、学生字:陶

  5、指名读句,师指导朗读。齐读。

  (二)学*2—5节

  1、得意草为什么经常自我陶醉,得意洋洋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2- 5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个问号。

  2、提问解疑,共同探讨。

  (1)婀娜多姿是什么意思?(学*生字:婀娜)

  (2)淡雅是什么意思?(看颜色对比)

  (3)翠绿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字:翠)

  3、引读2—5小节

  4、他是如此的——(板书:得意)你们说仅仅是因为这三个原因吗?(不)你从哪里看出?(省略号)

  5、你觉得还有什么原因?模仿书上句子来说说看。(指名说)

  6、指导朗读(读出得意的语气)、自读、男女生读。

  (三)学*6—9小节

  过渡:主人觉得得意草太自鸣得意了,决定让它和别的花比比。

  1、自由轻声读读课文6-9小节,读完后想想:什么时候,得意草与( )相比。

  2、学*生字:碜、菊、斑、斓、畏

  3、指名回答

  3、媒体出示(月季、荷花、菊花、梅花)的图片,并欣赏

  5、学生介绍菊花

  6、这些花美吗?一年四季,他们竞相开放,那得意草与他们相比心里会想什么呢?

  7、它又会感到怎么样呢?读读6-9小节,圈出得意草的感受。

  8、交流、板书:太寒碜 没那样美丽雅致 太不像样 抬不起头

  9、朗读擂台赛

  三、巩固复*

  1、复*词语

  2、写字指导:畏

  2、积累词语

  3、小结

《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读本课10个生字,能按要求积累积累描写植物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境中体会得意草心情变化,知道含羞草得名的原因。

  3、能运用文中的词句介绍得意草,根据填空提示尝试背诵6—9小节。能用自己的话(或借助板书)练*说含羞草羞愧的原因。

  4、知道不能太骄傲,在发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实物)小朋友,大自然中有数不清的奇花异草,看,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种植物,认识吗?(板书:含羞草)提示:“羞”的里面是个(丑)

  2、多有趣的名字呀,你能说说它与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生交流)。

  师:对呀,这句话谁来读?

  出示:人们一碰含羞草,它就收拢叶子,低下头来。

  3、小朋友,它原来可不是这个样子哦,是什么改变了它?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质疑激趣

  1、师:它原来还有一个名字叫——,你说(板书:得意草)

  2、师:它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谁来读读这段话?(1生读)

  3、这里有个生字宝宝“致”,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呢?

  4、师:你知道答案了吗?(1生说)

  你关注了“自我陶醉,得意洋洋”,这里还有个生字宝宝“陶”,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换部首、形声字)

  “陶醉”的意思是因为十分满意而非常快乐。自我陶醉就是——

  (3)引读感受得意草的自我陶醉,得意洋洋。明白“得意草”这一名字由来之因。

  “含羞草”是对自己太满意,感到十分快乐,所以它经常(自我陶醉)。它不仅自我陶醉,而且(得意洋洋),所以人们叫它得意草。

  (4)齐读第1节,整体感受“得意草”这一名字由来之因。

  三、深入感知

  1、师:得意草为什么如此得意呢?请你自读课文2——5小节,从课文中找找原因。

  学生自由读。

  2、我们来交流,你找到的原因是

  ★因为它觉得自己的叶子颜色翠绿,花朵色彩淡雅,是世界上最美的。

  你觉得含羞草美在哪里?

  你能来美美的读一读吗?

  强调叶子、花朵的颜色,谁来读?

  我们一起读读这句句子。

  师:得意草为什么要如此得意呢?又因为它

  ★因为它觉得自己婀娜多姿,是世界上最俊的。

  你找对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俊”就是美的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它美丽呢?(婀娜多姿)

  你能读好它吗?

  这个词语中的这三个字都有(女字旁),说明这个词语就是形容女子姿态的美丽。读好这个词语。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它就是这样得意洋洋)

  3、其实得意草觉得自己能够得意的原因还有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第五小节中的省略号)。

  4、插上你想象的翅膀,请你说说它还为什么如此得意?

  5、得意草觉得自己有那么多优点,所以它(自我陶醉)它(得意洋洋)它(自鸣得意)—出示卡片,甚至还有些目中无人,认为谁也(比不过它)。

  学*6—9小节

  过渡:主人也觉得得意草太自鸣得意了,于是想了个办法,请接龙读课文6—。9小节,思考(什么季节),得意草与(相比)。

  (1)我们来交流,

  (2)这些植物是什么样的?课文6——9节中有许多描写这些花儿的词语。请你再读读这几节,用圆圈圈出这些描写花草的词语。

  学生交流,媒体出示(盛开、怒放、美丽雅致、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不畏严寒)

  这些词语用得真好,把植物的特点写得那么美。用上这些词,老师和你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怎么样的月季?怎么样的荷花?怎么样的菊花?怎么样的红梅?

  (3)这些花中,你最喜欢哪种植物?

  A月季

  看,这就是盛开的月季,多美呀!花美,句子更美。自己轻声读读。

  出示:月季盛开了,花瓣层层叠叠,在郁郁葱葱的绿叶间娇羞地露出脸庞来。

  谁来读?

  和盛开的月季相比,你觉得得意草怎么样?难看、丑陋,太不像样了,就是寒碜的意思。

  出示:寒碜,读读这个词,读准轻声,

  B荷花

  瞧,满池的荷花正在怒放,开得那样茂盛。我们曾经学过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这篇课文,文中的句子还记得吗?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有的——;有的——,看起来——。

  对呀,荷花美丽,高雅脱俗,真是,一起读——美丽雅致

  得意草原先觉得自己的花(生说:色彩淡雅)现在和荷花一比,它觉得无论叶子或花朵都没有荷花那样——

  C菊花

  老师和你一样,也很喜欢菊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菊花丛中美丽的菊花吧!

  像菊花这样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这就叫——出示:千姿百态,荷花的颜色灿烂多彩,就叫——出示:色彩斑斓

  一起读读这两个词

  你能选一个句子来说说美丽的菊花吗?轻声准备一下。

  菊花色彩斑斓,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菊花千姿百态,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你们说得太美啦!和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菊花相比,得意草觉得自己(生说:太不像样了)

  D红梅

  看,大雪纷纷的冬天,其他的花草都凋谢了,只有红梅依旧傲然挺立在风雪中,尽管冰雪压在它的身上,它还开得那么艳,这就叫(出示:不畏严寒)

  畏在字典中是害怕的意思,不畏严寒就是——,看老师写写畏,上面是田,一横有点斜,碰到横中线。自己在手心写写。再读读这个词。

  和不畏严寒的红梅相比,得意草羞愧得——

  4、过渡:一年四季,这些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因此……

  全班引读:(1)春天来了,得意草与月季花一比,觉得(自己的花和叶子太寒碜了)。

  花和叶子都很寒碜,得意草(脸红了)。

  (2)夏天来了,得意草与荷花一比,觉得(无论叶子和花朵,都没有荷花那样美丽雅致)

  “强调无论……都……”再读一遍。

  得意草刚才脸红了,现在它(把头低下了)。

  (3)秋天来了,得意草与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菊花一比,它觉得(自己太不像样了)。

  得意草现在它(把叶子都收拢了)。

  (4)冬天来了,得意草与不畏严寒的红梅相比,它(羞愧得再也抬不起头来了)。

  5、读6—9小节,再次体会心境变化

  是呀,一年四季,这些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含羞草没有月季花那么娇艳,没有荷花那样——(美丽雅致),也没有菊花那么——(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更没有梅花那样——(不畏严寒),难怪它太惭愧。

  师生合作读:那我们随着含羞草一起去感受心情的变化吧!。

  6、提供填空,练*背诵

  这么美的句子,你能背背看吗?选喜欢的小节背一背。可以借助老师的板书,也可以看着提示。

  来了,主人将得意草放到。得意草和的菊花一比,它觉得。

  什么季节哪里怎样的怎么样

  (三)学*第10—12小节

  1、师:第二年,当主人又把它放回客厅时,得意草还那么得意吗?轻声读读课文10—12节,找找主人和得意草的对话。

  谁来读主人说的话?谁读得意草的话?老师读作者的话。其他同学想一想,得意草还那么得意吗?

  出示:主人碰了一下得意草说:“得意草,现在你还自鸣得意吗?”得意草羞愧地将叶子收拢,低下身子,摇了摇头说:“不,跟别的花草相比,我实在太惭愧了。”

  它还得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对呀,读读这个词,“惭愧”是什么意思呀?找一找,这句句子中有一个它的近义词。对呀,惭愧就是心理感到羞愧,所以惭愧的部首都是竖心旁,一起读。

  谁能把得意草羞愧的样子读出来?谁来读?请小朋友一起读读这句句子。

  2。想象补白:此时的得意草会说些什么?

  “不,跟别的花草相比,我实在太惭愧了。 。”

  3、从此,得意草变了,

  出示:从此,人们一碰得意草,它就羞愧地收拢叶子,低下头来。

  一起读。

  不知从哪一天起,人们不再叫它——而叫它——

  四、总结课文。

  1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对得意草或者含羞草说的吗?

  2、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描写花草的四字词语,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图片,词语,生读。(这株百合的花茎挺直,我们可以说它是亭亭玉立,这些花骨朵即将开放,我们可以说“含苞欲放”,

  3、小练*:说一说最喜欢的一种花,给大家介绍介绍,也可以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可以用上我们今天学的这些词语,也可以用你自己积累的词语。(同桌讨论,指名说)

《草》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明确: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讲解生字“渲”字。板书:风光,人情,渲。

  2.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赛读感悟: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读

  1.通过刚刚学生的朗读比赛,我们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与我们*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这一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板书:比喻。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

  明确: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

  明确: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5.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

  明确: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6.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明确: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小结作业

  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草》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自然界中奇妙的植物—吃虫草,教学内容生动有趣。通过吃虫草这种植物,了解大自然的奇妙。教材中提供了部分吃虫草的图片和学生作品,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吃虫草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了解吃虫草的种类和特点,学*用多种方法表现吃虫草。训练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提高运用相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设计、绘画、制作的能力。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吃虫草的了解几乎没有。通过录像欣赏知道并了解,从而产生好奇,激发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在造形设计时可让学生敢于求新,独树一帜,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表现出来。

  一、教学内容:人美版第六册教材 14课《吃虫草》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吃虫草的知识,并选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吃虫草捕虫的情景。学*运用彩纸剪贴方法表现吃虫草。

  2、通过欣赏、观察、表演等形式了解吃虫草捕虫的经过。培养学生大胆进行设计、绘画、制作的能力。

  3、通过观察了解吃虫草的特点,引起好奇,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吃虫草的种类特征,想象捕虫器的形象和功能,并用粘贴的方式表现出来。

  难点:大胆想象、表现新颖奇特的捕虫器。

  四、教学准备:

  吃虫草的教学课件、彩纸、剪刀、胶棒、彩笔、油画棒……

  五、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播放课件(吃虫草捕捉小蚂蚁……)

  提问:你知道这种植物叫什么名字吗?(吃虫草)

  2、你知道吃虫草为什么吃虫子吗?(课件 讲解)

  3、出示课题《吃虫草》

  二、讲授新课:

  1、吃虫草既不会跑也不会跳,它是怎么吃到虫子的呢?下面我们再欣赏几个录像,看看吃虫草到底是用什么方式抓住小虫子的。(播放课件)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总结:

  ①设圈套:合拢叶片夹住虫子

  ②粘住:从叶片上分泌出粘液,粘住虫子。

  ③设陷阱:等待小虫子掉进捕虫叶袋里后将其捕住。

  2、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图片:

  ①捕蝇草 ②毛毡苔③猪笼草

  3、这些吃虫的植物又是怎么样吸引小虫子上当的呢? (课件展示各种吃虫草图片,学生讨论)

  小结:吃虫草有的用美丽的形状,有的用鲜艳的颜色,有的用芳香的气味来吸引小虫子。

  4、欣赏吃虫草的图片,认识更多外形奇特、色彩鲜艳的吃虫草,拓宽学生视野。

  5、欣赏学生作品:吃虫草不仅吸引了许多小虫子,一些同学很喜欢吃虫草,他们通过想象,把吃虫草吃虫的情景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

  (1)讨论分析是怎么来表现吃虫草的(捕虫器、叶茎、虫)

  (2)是用什么方法、材料来做的?(彩笔画、线描、剪贴)

  6、教师演示(捕蝇草)捕虫器的剪制方法,分析作业方法步骤,提出作业要求。

  三、学生创作

  1、发挥想象,用彩纸剪贴的方法表现吃虫草。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自己设计制作的吃虫草起个名字。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1、作品展示,讲评作品。

  2、请学生说说本课的学*收获。教师小结,提出希望。

  五、课后延伸:尝试用绘画的方法画画吃虫草。

  《吃虫草》教学反思

  《吃虫草》是人美版第六册教材 14课,属于“造型〃表现”学*领域。吃虫草是南方植物,在我们北方是很少见的。本课向学生介绍了自然界中奇妙的植物——吃虫草,从教学内容来说非常生动有趣的,易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通过视频、图片的介绍了解吃虫草这种植物的奇妙,更是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本课在设计上,我采用了直观欣赏式,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吃虫草,有助于学生思维受到启发、创新意识的提高。在导入部分,我运用了一段小录像,让学生认识自然界中,还有一种植物靠捕捉小虫子来制造养分生存。此时学生已被小蚂蚁精彩的表演深深的吸引,为教学奠定了基础。后面我又采用了,欣赏不同种类吃虫草捕捉小虫子的过程→各种形态的吃虫草图片的欣赏→学生吃虫草范画作品欣赏。让学生对吃虫草奇特的外形、鲜艳的色彩有了进一步了解。这为作业设计起到了铺垫。这样一来相信富有学生个性设计,造型新奇的吃虫草,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最后运用彩色纸装饰师生共建一个以吃虫草为主题的大花园。

  本课的优点主要有三点: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本课以吃虫草为什么要吃虫子?吃虫草是怎样捕捉虫子的?吃虫的植物靠什么来吸引小虫子?这三个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极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思维。在教学中我能够有效使用信息技术,大量展示吃虫草的有关资源,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美术学科教与学的工具。通过播放视频,拓展学生的思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超越的。

  3、注重学科整合,寓教于乐。本课能将美术学科与科学学科自然融合,能综合性地开发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视野开阔,使师生围绕着对这种新奇小草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能力,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本节课教学还存在不足和遗憾:

  在本课的作业环节中我提出创作的要求不明确,部分学生没有听清要求,将吃虫草直接剪贴在彩纸上,忽视了应该直接粘在教师布置好的“吃虫草花园”上。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在演示制作方法步骤后将自己制作好的吃虫草粘在展示板上,让学生直观感受明确作业要求,教师再加以强调。因此,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明确的提出创作要求,使学生有意识的在创作时注意这些问题,形成良好的创作*惯,同时创作要求的提出也明确了作品评价的标准,在作业评价中就能够有准可循。

《草》教学设计6

  【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体会草原的自然美。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课件播放草原风光图片,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些都是哪的风景呢?(板书:草原)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

  2、自主研读

  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

  3、放声朗读

  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一会儿把你感受最深、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点拨,指导朗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分享经验,指导朗读)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借助经验,唤起想象)

  “四面都有小丘,*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以读代讲)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联系前文,体会意境)

  四、音乐过渡,读中悟情

  1、音乐过渡,激发想象。

  2、自由朗读,读中悟情。

  3、指名朗读,以读代讲。

  五、个性朗读,小结全文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板书设计

  景一碧千里 并不茫茫美丽动人

  【教学反思】

  现在回想那一节课的前前后后,我总结反思出了以下四个“用心”。

  一、用心备课

  备课的重要性众人皆知,但是备课到底该如何切实有效进行呢?也许我们总是*惯了“套用”,备课的时候务必熟练地掌握教学环节,务必牢牢地记住每个环节的过渡语。在准备《草原》一课教学时,我起初也采用了这样的备课方式,并且心里总是希望自己教学时能够一字不漏地把文采横溢的过渡语“背”出来。

  可是紧接着,我又反问了一下自己,这样,是不是脱离了“备课重在备学生”的人本思想。而且自己再仔细感觉一下,哟,把这些话一字不漏地背出来,多别扭啊。我何不大胆地尝试一下?教学中顺着学生的思维恰当地创造应用过渡语。接着,我又花了大量的时间预设学生课堂上可能产生的情况,再认真地将这些情况归类,然后寻找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这样,我上起课来就游刃有余了。

  二、用心“造势”

  在感受作者那些优美语句中流淌出的美景时,很多学生“心领”但“神不会”,举手感情朗读优美语句的学生很少。面对这种情况,我当时也不懂得哪来的耐心和激情,依然十分投入地通过多媒体画面和激情语言来感染他们,在那个时候我表现出了较好的耐性,这是我*时课堂中较少有的。之后学生也能较有感情地朗读出那些语句。现在想来,那该是“教师的投入感染了学生”。曾经听一位全国名师说过:“语文老师要学会‘造势’。”我想这里的“造势”,必定是指语文老师自己要投入到文本中,然后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自然地引导学生。如果语文课堂上有矫揉造作的“造势”,那该让人觉得多么不舒服啊。因此,用心地“造势”,乃是用心地投入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三、用心置疑

  上了这节课,我揪出了自己的一个致命的毛病,课堂提问太泛。在学生反馈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我要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的时候,我开口就向学生提问:“你为什么欣赏这句话?”满以为会有声音冒出欣赏“绣”、“一碧千里”等关键词,传来的却是“草原很美”之类的话。课堂提问,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词,它的引导性同样是很强烈的。我们*时总是责怪学生不认真倾听,可那只是个别的,大部分学生比老师还会用心听,他们会在瞬间就去捉摸老师话里每个字的意思。面对这样“用心”的学生,我岂能不更用心置疑?

  四、用心“撒网”

  课堂中许多生成性的情况可能都有一个精彩的续写,这时,老师应该善于用心“放线”。备课时,总是一味注意精读感悟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我该怎么“收线”,却忽视了“放线”的精彩。好比打渔,外人一向关注收网后捞上来的鱼有多少,却很少去关注撒网的技巧。这节课接*尾声时,有一个配乐写诗的情景。按照我的教学设计,我的过渡语还没说完时,很多学生就高高举起了手,他们以为老师要让他们说出此时如果身在草原的感受,兴致非常高。我当时心里一阵惊喜,可是嘴上的话却没有停止住:“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笔记本,可以写几句话,也可以写一首小诗表达你此时的感想。”说完之后,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有点儿沮丧地缩回了手。我心里一阵后悔,咋刚才不让呢!课后教研评课上,老师们也给出了这个意见。如果当时善于顺势“撒网”,让学生先发言,肯定是课堂的一大亮点。不仅学生可以尽情抒怀感想,互相启发,而且这样也不正是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一个大好时刻吗?只因自己是个“刚出海的渔夫”,这一网不懂得撒得漂亮些,就这样失去了满舱收获。

  但是不管课上得如何,只要是真实的,只要是用心的,只要有所收获,有所启迪,我就深深感谢这一切了。

《草》教学设计7

  课前预*:

  完成《助学》P78“预*积累”1、2.

  相关课程标准: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和民间故事《白蛇传》的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培养善良坚贞的优秀品质。

  评价任务:

  1、了解京剧常识,感受*古典文化魅力。

  2、了解《白蛇传》的有关常识。

  3、自由朗读课文,探讨课文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4、分析白素贞这一人物形象,揭示课文主题。

  5、分角色表演《盗草》,感受、领略唱词的节奏特点以及它舞台、道白、*时说话等有什么区别?

  6、分析不同作品中不同的蛇的形象。

  7、蛇、狼等故事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京剧常识,感受*古典文化魅力。

  京剧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二、了解《白蛇传》的有关常识

  主要描述由白蛇所变的白娘子与青年许仙的恋爱婚姻悲剧。白娘子同其侍女小青清明节在杭州游西湖时遇雨。青年许仙以伞相借。后来白娘子以送伞为名,向许仙表白爱情,定下姻缘,二人迁往镇江开设药店为生。金山寺法海和尚见了许仙,说他面有妖气,叫他在端午节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显形,吓死许仙。白娘子与小青盗仙草救活许仙,但法海又将许仙骗至金山寺,使夫妻分离。白娘子前去索夫,水漫金山后,与许仙断桥相遇,和好团圆。法海再度前去破坏,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

  三、自由朗读课文,探讨课文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白素贞为救丈夫,冒着生命危险去仙山盗取灵芝仙草的经过。

  四、分析白素贞这一人物形象,揭示课文主题。

  白素贞因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死丈夫许仙后,后悔万分。去仙山盗取仙草,在和二仙童斗剑时倒在地上,宁可丧生也要护住仙草。并说“素贞死不足惜,只可叹我那许郎就无有回生之望了”这表现了白蛇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

  (课文通过讲述白素贞为救丈夫,冒着生命危险去仙山盗草的过程,赞扬了白素贞善良的心地,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展示了人性美。)

  五、分角色表演《盗草》,感受、领略唱词的节奏特点以及它舞台、道白、*时说话等有什么区别。

  (表演时要把握好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语气、动作和神态的不同。

  唱词的三言收尾,舞台道白的四言(二言)收尾,*时说话的散文句式、省略成分的简短句式。)

  六、分析不同作品中不同的蛇的形象。

  在文学创造中,人们对于蛇的想象不是固定的、僵化的,而是十分自由的。同样一种动物,从不同的方面出发,可以创造出不同性质的形象来。

  蛇的文学形象反差甚大。有时,人们把蛇刻画得邪恶无比,十恶不赦,人类对于它不能有任何麻痹大意,就是它处于逆境也不能被饶恕;有时,又产生像*“白蛇传”这样的民间故事,并且又广为流传,被改编成传奇小说和戏曲。

  白娘子,是蛇在民间传说中难得的一个正面形象。她不但比“知识分子”许仙更坚定地忠于自己的爱情,而且还比超人的和尚法海更富有人情味。

  我们选入课本的《盗草》,大体继承了民间传说的基本精神,但是,由于是浪漫主义作家田汉所创作,又明显地含有现代的浪漫的爱情观念。白娘子盗仙草,与仙童搏斗,不敌,临死不惧,没有任何动摇,没有任何痛苦,而且声言“死不足惜”,但丈夫没有“回生之望”,将是终生遗憾。——这本来已经相当浪漫了(浪漫的特点,是情感的绝对化),而掌握生死大权的南极仙翁居然为之感动,轻易地让她带上仙草回家救夫。如果不是民间故事,这样的写法,可能要被认为是把封建社会中争取爱情自由的过程简单化了,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肤浅化了。但是在这里却只给人一种浪漫的、诗化的感觉,无限美好的感觉。这是因为,这样的情节设置从效果上把爱情的感人性强调到极端,到了超越现实的程度:爱情是美好的,美好得连敌人也为之感动。这就把白蛇的爱情诗化了。作者对于白蛇的同情溢于言表。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世界文学史中,《白蛇传》可能是惟一赋予蛇以人性、纯洁爱情和诗意的文艺作品。

  七、蛇、狼等故事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寓意。

  寓言、童话、民间故事中的“蛇”也像其他被写到的动物一样,实际上写的是“人”。写动物比较自由,又增添人们阅读(包括听故事)的好奇心和惊异感。作品不过是取了动物的某一自然特性(如蛇毒性大,伤人致命)或某一*惯看法(如以为蛇能修炼成精),借以鞭笞丑恶现象、坏人坏事或歌颂好人性、好品德。如,《白蛇传》和《盗草》中的蛇精大约跟蛇的灵巧机敏的特性,认为蛇能修炼成精的迷信看法,以及它的形体与女性的苗条之间的联想有关,但主要还是借此表达了对坚贞爱情的歌颂。其实,自然界中的蛇,不要说“恶人”,连“恶蛇”都没有多少资格称得上,更不用说“成精”了。总之,文学作品中的“蛇”与自然界中的蛇往往是两码事,而文学是虚构的,寓意截然相反就毫不足怪了。

  作业设计:

  一、根据戏剧常识,说说下面术语的含义。

  (内唱): 〔白素贞上〕: (接唱): 〔鹿童仗剑拦住〕:

  二、解释下列词语。

  莫奈何: 不足惜: 为哪般: 休得:

  三、揣摩下面唱词的人物心理。

  1、悔当初不听青儿语。

  2、山门神将好威严。

  3、素贞低头苦哀告。

  4、捧住仙草泪不干。

  四、问题探究。

  1、你认为白素贞在戏中有哪些地方值得肯定?

  2、仙翁为什么允许白素贞拿走仙草?

  五、请以“小青”的身份,简要的文字介绍这则故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简单,主要让学生了解了有关常识,知道了剧本的特点;分析了人物形象,感受了民间故事的魅力;在表演环节,学生放的不开,效果不是很好;作业设计题目不是很新颖。

《草》教学设计8

  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学*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线索。

  课前预*:

  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焦灼()踉跄()愠()怒酸涩()惶惑()湿漉漉()拽()到蔫()巴残渣()飒飒()—霎()绽()开

  2、了解小说的有关常识,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课堂活动

  活动一、朗读感知

  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活动二、理清情节

  通读全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情节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活动三、品评人物

  1、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高潮部分对周副*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2、分角色演读,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并能通过一定神态和动作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求:小组成员自选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组长注意调控。)

  3、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

  拓展延伸

  以“说吃草”为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草》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联想能力,使学生观察有序、表达得法、联想丰富。

  5、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6、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7、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胆魄,敢于发表与众不同之见解,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

  感受草塘的物产丰富,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旧课

  1、复*旧课

  问:昨天我们到草塘走了一遭,大家觉得可爱吗?(可爱)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草塘的可爱?

  板书:

  大

  景色优美绿

  奇

  可爱的草塘

  物产丰富

  2、问:“我”初到北大荒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没意思)

  当小丽带“我”走进草塘,让“我”亲身体会草塘的美景时,“我”不禁发出感慨:“这草塘真美啊!”这说明了他对草塘的赞美。

  姐夫对草塘的赞叹,让小丽无比的自豪。他便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的向“我”介绍起北大荒丰富的物产来。她介绍了哪些物产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去体会北大荒的富饶。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我”的情感又有了哪些变化?

  二、自读课文,了解物丰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读课文7—17自然段,看看草塘有哪些物产?

  三、全班交流

  1、介绍了哪些物产?(狍子、鱼、野鸡)

  2、文中那句话概括了物产丰富?(“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3、看到这句俗语,我们会产生哪些问题呢?

  期待回答:为什么用瓢子就能舀到鱼?为什么用棒子就能打到狍子?为什么野鸡会飞到饭锅里?

  4、集体讨论,得出:是因为鱼多、狍子多、野鸡多。

  5、这是小丽给“我”讲的棒打狍子、瓢舀鱼和野鸡飞到饭锅里三件有趣的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以故事的形式来表现这三件有趣的事。现在四人小组商量讨论怎样来讲。

  6、学生表演、结合课文点评。

  四、学*第十一段

  1、刚才我们讲的故事是小丽对“我”讲的,是“我”耳闻的事情。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我”亲身体会了哪件事?(鱼多)

  2、第几自然段讲了这件事?(14)

  齐读第14自然段,找出文中体现鱼多的词语

  挤挤挨挨一条又一条不住满了

  3、篮子都装满了鱼,该上岸了。“我”舍得上岸吗?他是怎样上岸的?(恋恋不舍)

  这说明了“我“对草塘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喜爱)

  4、这么多鱼,是从哪来的呀?(小河)

  五、学*最后一段

  “我”看到小河,想做什么?他做了吗?为什么?(进入最后一段)

  说明了“我“深深地爱上了草塘,爱上了北大荒。

  六、课外拓展

  1、同学们,北大荒项开发旅游业,我们怎样给他们做宣传呢?(写广告)

  2、交流广告

  3、光有广告词,不够形象,应该还有海报,这样的宣传才到位。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我们美丽的草塘。

  4、交流画。

  七、小结

  北大荒之旅就要结束了,这里,老师想用一首诗来结束我们的旅程

  可爱的草塘

  茫茫草塘绿浪涌,

  春冬两季趣无穷。

  景美物丰惹人恋,

  小河奇景心中留。


《草》教学设计一汇总5篇(扩展2)

——《草》教学设计 (菁华5篇)

《草》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学*目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

  主题的理解及对学*、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材料:

  ⑴范读录音。

  ⑵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2、学*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3、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作者

  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

  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1、百草园生活。2、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

  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

  (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3、体味: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

  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

  (提示:从不同角度概括。参考:从看的听的吃的玩的角度或植物动物角度或季节等)

  2、延伸:

  利用多媒体展示:

  ⑴有关百草园图片;

  ⑵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

  色彩:xx的菜畦

  xx的桑葚

  声音:鸣蝉在树叶里xxxx

  油蛉在这里xxxxxx

  蟋蟀在这里xxxxxx

  形态:xxxx的黄蜂

  xxxx的叫天子

  形状:xxxx的石井栏

  xxxx的皂荚树

  3、齐读第二节,思考:重点写的是百草园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句式来体现?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4、拓展:

  ⑴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

  (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鲁迅,两人演小鸟;要求模拟出以下动作,鲁迅: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捉拿;小鸟:飞翔、落下、啄食、飞走、罩住。)

  ⑵观察表演者动作,要求用上系列动词描述。

《草》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了解北大荒草塘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培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2、在品词析句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北大荒草塘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难点:“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构想:

  作者在描绘景物时,往往渗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景美和情美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所以我在教学时,按“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从学生阅读兴趣点入手,步步深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开始,(第一课时)先交流北大荒的有关资料,引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再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这篇课文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塘的可爱?学生自读、讨论后交流,教师小结、补充:草塘的可爱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一是景色秀丽,二是物产丰富。作者还用自己的亲身行动去体会了草塘的美与富。这样学生便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第二课时)然后可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并和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对草塘美景,可以借助图片、录像和音乐激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草塘的物产丰富,教师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情趣,指导学生从小丽的介绍去感受。最后再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找出文中描写作者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语句,细细品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二、精读课文,了解北大荒

  (一)学*第二段

  1、来到了草塘边上,作者看到了什么?(出示第五自然段)

  两个学生读,老师范读,生自由读。(感知文本)

  2、草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塘?(感悟文本)

  3、在学生畅谈感受的过程中,师生对话,让学生把体会到的感受读出来。(品味语言)

  如果学生读的不到位,引导想象:“置身于大海中”;品析:“赶”字(“赶”字突出了草塘涌起的波浪欢快、活跃、有节奏);引读:读出色彩的变化

  4、谁愿意把草塘景色再一次呈现给大家。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5、想不想看看草塘?(看课件)

  6、此时你最想说的、最想做的是什么?现在置身于草塘中的作者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有什么表现?

  7、让我们也和作者一起,看看这让人又惊又喜的草塘。(迸**感)

  过渡:听了这赞叹,小丽别提有多得意了,可她还说作者来的不是时候,要是春天和冬天来草塘就能看到另一番景象了,那就是——(投影出示句子: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二)学*第三段

  1、激趣:你们相信吗?那就让最了解北大荒草塘的小丽来给我们讲一讲。谁愿意当小丽,先来交流一下,然后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介绍给大家?(引导学生体会小丽的自豪)

  2、分角色朗读(师扮演作者,让学生推荐一个人扮演小丽,师生合作读)

  3、你能想像小丽舀鱼的情景吗?拿起你的笔写一写。

  过渡:其实作者也没白来一趟,他就亲自去抓鱼了。

  4、学生读14自然段

  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学生评价)

  引导品析“惊叫”

  惊叫是什么意思?

  我为什么惊叫?(鱼多)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找几个同学分别读这句话,齐读

  还记得作者见到草塘美景时有什么表现?和前面的“情不自禁的说”对比读《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第七册 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感谢与安慰》)《自然之道》说课稿13 秦兵马俑《巨人的`花园》快乐练*:同步达纲练*《去年的树》快乐练*:课堂达标(二)鸟的天堂教案(第二课时)21.搭石《秦兵马俑》快乐练*:课堂达标(一)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在对比中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三)学*第四段

  1、过渡:这么多鱼从哪来的呢?

  2、品味河景(播放录象):师配乐范读18、19自然段

  3、你喜欢这条小河吗?谁能把你对它的喜爱读出来?(引读,指名读)

  4、此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5、体会作者感情:我们已经陶醉其中了,作者更是舍不得破坏这一幅美好的画卷了。可见此时他已经——(学生自由谈)

  三、回到整体,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变化过程。

  1、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2、为什么作者的感情有如此巨大的变化?

  四、总结

《草》教学设计3

  当万紫千红的春天来到的时候,桃红柳绿,春光明媚,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每当这时,却有很少人想到那山坡上大路旁的小草。

  小草,虽然微小,但是有着坚强的性格蓬勃向上的精神!寒冬刚过小草变发出了嫩芽。无论高山,还是*原,到吃都可以看到小草翠绿的身影。她不怕狂风暴雨,不怕电闪雷击,不怕野火烧身。哪里有春风,哪里就有小草。我爱那漫山遍野绿茵茵的小草。

  小草一生,绿化大地,默默无闻装点着大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好处。她将一生献给了大地,但是她从来就没有什么要求,怎么不叫人产生敬意呢?我要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我要赞颂小草无私奉献的品德!

  我爱小草。更爱千千万万具有小草精神的人。

  课题:种植春天 教学内容:附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小草的不屈特性和蓬勃向上的,顽强的

  适应能力。

  2﹑通过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在感受生活的磨难和挫折时,所应具有的小草精神。

  3﹑使学生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小草的精神就是我们应学*的典范。

  教学设计:

  一. 揭示课题

  春天万物复苏,花红柳绿,春意盎然,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显示出一片生机盎然的勃勃生机, 那就让我们去看看最不起眼的小草吧/

  二.进入课程

  1.大家齐声通读文章,理解文章意思。

  2.初读文章,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小草经历了众多的磨难。

  生:经历电闪雷击。

  生:生存环境恶劣。

  生:......

  3.想一想,*时我们眼中的小草形象是怎么样的?

  生:任人践踏。

  生:随处扎根。

  生:......

  三.延伸拓展

  1.你眼中的小草形象可塑化为人类的形象?

  生:可以,经历不同的磨难。

  生:当然,不屈的性格。

  生:......

  2.小草具有哪些优良品质?

  生:坚贞不屈。

  生:无私奉献。

  生:......

  3.我们是否该学*其优良品质?该怎么学?

  生:是,不怕困难。

  生:是,无所畏惧。

  生:......

  四.总结归纳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经历不同的磨难,但如果我们具有小草的精神,我们定会勇往直前,越挫越勇,做生活的强者。

《草》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枯”和“荣”两个生字,会写“荣”、“枯”、“烧”这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单表达古诗的大概意思;能背诵课文。

  3、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初步懂得要像小草一样的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教学重点:

  1、生字的认识和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2、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具准备:

  课文挂图和朗读带

  教学过程:

  一、初读阶段

  1、情感描述,激发学生学*兴趣:

  (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这一节课,就由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走一趟,领略一下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现在,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老师到大草原去。

  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野草每年都会枯萎一次,又会茂盛地生长一次。熊熊的野火也烧不完这些顽强的小草,来年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重新生长出来了。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

  师:这就是我们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觉得这大草原美吗?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情,就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草。

  板书:草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先请同学们来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教师读一次)

  ⑴课文是怎样写草的?想想每句写什么?

  ⑵联系课文内容,想想“离离、枯、荣、尽”的意思。

  ⑶文中哪两句诗点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交流初读情况:

  ⑴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次,看看怎么样?

  (出示课文内容)

  ⑵学生评议,教师正音后听课文录音。

  ⑶现在,我们再来学着录音朗读。

  师:《草》这首古诗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同桌互相讨论,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二、深读阶段

  1、做练*题:

  ⑴完成练*题。

  (出示练*题后,教师明确要求)

  ⑵评讲。

  (逐句评讲,统一答案)

  ⑶评讲后学生自由朗读一次:

  师:现在,我们再来细心分析诗中每句话写什么?

  2、具体分析诗意和字词义:

  ⑴齐读“离离原上草”。

  (软件出示)

  ⑵问:

  ①课文写的是哪里的草?你从诗中哪一个词知道的?

  ②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

  (又高又密,非常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③诗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野草茂盛的样子?

  (“离离”就是又高又密,非常茂盛的样子)

  ④让一两位同学说出诗意。

  ⑤指导朗读:

  师:第一句诗主要写出了草原上野草茂盛的样子。读的时候,“离离”读重一点。

  ⑶师:这些野草有什么生长常规呢?诗中又是怎样写的?

  (让学生回答)

  ①指导朗读:“一岁一枯荣”。

  “一岁”是什么意思呢?

  (一年)

  ①师:熊熊的野火燃烧起来了,草原上的野草会怎样呢?

  ②让学生说说:

  野火烧去了野草的茎和叶,埋在泥土里的根是烧不掉的。

  ③教师画简笔画。

  ④诗中是怎样写的呢?请读出有关的诗句。

  (强调“尽”的意思)

  ⑤由于草根没有烧掉,所以草会怎样呢?并说出诗句意思。

  (出示软件)并说出诗句意思。

  ⑥指名到黑板上把最后一句的意思画出来,并告诉大家所画的意思。

  ⑦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要求用高扬的语气朗读)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读的时候语气要高扬。

  师: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

  (板书:非常顽强)

  三、复读阶段

  1、朗读全诗。

  (分组朗读、注重情感)

  2、背诵全诗。

  3、巩固:

  ⑴做练*。

  ⑵评讲。

  4、播放录音。

  再次到大草原去领略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

  四、总结

  学*了古诗《草》,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它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下节课我们再来学*课文的生字词,完成课后练*。

《草》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体会草塘的可爱。继续培养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草塘的优美景和丰富物产,体会草塘的可爱;体会课文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查阅有关北大荒的资料。

  教师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读题、引题。

  二、检查落实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五、讲读第一段(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生自定学*目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谁愿意看着板书说说通过学*,你弄明白了哪些问题?

  2、那么,同学们想通过这节课的学*再弄明白哪些问题呢?

  过渡:那咱们就赶紧随作者和小丽一同走进可爱的草塘去看一看,听一听,玩一玩,体会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品读第二段,欣赏草塘的大与绿……

  1、师描绘,生看图欣赏

  (1)瞧咱们来到了草塘边上,多么大多么绿的草塘呀!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呢!

  (2)仔细瞧瞧,*处草的颜色与远处草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3)风吹草动激起朵朵绿色的浪花,层层浪花嬉戏着,欢笑着,翻滚着……

  2、师旁白: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小结:是啊!天涯碧草,美如画卷!作者运用了怎样生动的语言文字来描绘他所看到的碧草连天的壮美景色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用()标出有关的语段。

  3、出示重点句子: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段话,然后挑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地、有滋有味地读读。待会儿,咱们来交流这么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4、学生讨论交流,师随机点拨。

  a、“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

  (1)引导理解“浪花”的意思。

  (2)引导理解这句话把“草塘”比作“大海”,让人感受到草塘非常大。

  b、“浪花翠绿翠绿的……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1)引导学生:从“发光”、“鲜亮”两个词语中体会草塘的草有旺盛的生命力,生机勃勃,令人百看不厌。

  (2)“欢笑”、“翻滚”词语中体会出草塘的动态美。

  (3)从这句话中也体会出作者愉快的心情。

  (4)指导学生读出草塘的动态美与作者喜悦的心情

  c、“仔细瞧那浪花……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1)指导学生:从这句中体会出草塘绿得有变化,有层次。

  (2)指导朗读,读出草塘的层次美。

  小结:同学们通过读书,抓关键词,谈体会,再读书,弄明白了这几句话写出草塘大海般广阔,草塘的草就像是翠绿的浪花,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是那样的生机勃勃,那样的可爱,咱们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品读着这精彩的语句,体会着这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小结:是啊!在北大荒竟有这么美的草塘,这是作者万万没有想到的,他一定感到十分惊喜,因此不由赞叹到:“这草塘真美啊!”

  过渡:夏天的草塘满眼葱绿,令人神往,而冬天、春天的草塘则别有一番情趣,不信么?让我们听听小丽是怎么说的。(出示谚语“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三、合作学*第三段,了解丰富的物产

  1、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谚语,说说你的心理产生了什么疑问?

  2、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学*第三段。想想这句谚语怎样理解?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师随机点拨。

  说说你弄明白了哪个问题?

  小结:这个谚语非常形象地写出北大荒物产怎么样?

  四、导学第四段,欣赏如画般的美景

  1、过渡:咱们赶紧随小丽继续往前走,看看有没有更为惊喜的发现。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四段,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你最想学的语段放声地读一读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第四段。

  2、指名回答:你认为哪些语段写得最精彩?

  3、出示句子:“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4、咱们一块来读读这句话,想想这段话中为什么连续用了三个“清凌凌”?

  小结:体会得真好,作者突然看到这条清澈的小河,心情会怎样?

  5、指导感情朗读。(老师想听听同学们是否把作者惊喜的心情和河水清凌凌的感觉读出来。)

  6、拓展延伸,交流感受。

  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你真的置身于大海般的绿色草塘中,享受着风儿的轻拂,欣赏着绿草、蓝天、白云倒映在清澈透明的河水里所呈现出来的美景,你能无感于怀,无动于衷吗?你会做些什么?

  过渡:这一段除了写小河奇特以外,还讲了什么也很奇特?

  7、引导理解小河的奇特:水泡子有什么奇特?

  过渡:此时此刻,如果小丽让你回去,你会说些什么?

  8、是呀,作者此时也舍不得离开了,书中哪个词看出来?

  过渡:面对着这如画般的草塘,我朝前紧走几步想洗把脸,但为什么又犹豫了呢?

  9、感情朗读。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爱,把课文最后两句读读吧!

  五、总结,升华情感

  1、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经过叙述的,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在一步步地发生变化。你能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吗?

  2、小组讨论,作者的感情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小组讨论后汇报。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草》教学设计一汇总5篇(扩展3)

——《草》教学设计 (菁华9篇)

《草》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清情节,从中感悟周副*的高尚人格

  2、揣摩人物描写的方法,学*如何通过文学语言展现人格魅力

  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悟精神

  1、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二、抓住线索理情节

  战士误食野草班长摸黑报告——撇开毒草忙救人引出担架设悬念*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毒草——*易*人议吃草启迪战士悟真理

  三、揣摩妙点品人物

  1、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高潮部分对周副*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2、分角色演读,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并能通过一定神态和动作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求:小组成员自选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组长注意调控。)

  教师点拨:要求能抓住周副*亲自尝有毒野草时的一系列动作和神态,以体现*的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高度关注战士生命的高尚品质。

  3、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

  教师点拨:周副*有着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着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4、师生共同小结:从情节入手,剖析小说的人物,可以感受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四、比较阅读显能力

  比较阅读《七根火柴》思考:

  1、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主人公是谁?

  2、假如让你来围绕这篇小说的情节设计一次活动,你准备如何安排?写出你的方案。(可以以历史博物馆的解说员的身份介绍七根火柴,可以以招聘导演和演员的形式从人物入手理清情节)

  3、阅读同一位作家的两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可以从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角度去思考)

  五、作业设计

  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练*题单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兴趣

  1、师: 1200多年前,在唐代长安城里有一位16岁的少年叫白居易。他的一位朋友要到边远的小城去谋生,白居易送他,一直送到长安城外。这时,只见漫山遍野绿草茵茵,正是美好的春天。马上就要分别了,这位朋友说:居易兄啊,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们了,那个小城那么偏远,那么艰苦,我都不想去了白居易见朋友没有信心,就说:朋友,还记得吗两个月前,我们来过这个地方,那时正是秋冬季节,漫山遍野全是枯草,有的山上的枯草还被野火烧光了。可是现在,你看,到处是绿草茵茵的,草又长出来了。小草的生命力都这样顽强,何况人呢!贤弟请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位朋友听了后,被诗中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所感动,说:小草都这么顽强,我们人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于是,就高高兴兴的向小城方向走去。

  今天我们就来学*白居易的这首诗,请看大屏幕。

  2、齐读课题:草唐代 白居易 (读两遍)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自读古诗,圈出生字,拼读生字,读准字音。

  2、抽生读生字,正音。

  3、自读古诗(读准,读通),边读边想,看自己能读懂那些,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一会儿老师和你们一起探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第一句离离原上草。

  齐读这一句。

  师:谁能用原组词

  (生口头组词:原来、草原、原野……)

  师:那原在这里是指什么

  生:草原,原野

  师:原上草就是那里的草

  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原野上的草。

  师:离离怎么理解请看大屏幕,就是草长的这个样子。你看这些草长得怎么样(生:很多、绿油油的、茂盛、茂密)

  师:对,离离就是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出示课件)生读。

  抽生说说。全班一起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2、学*第二句一岁一枯荣。

  抽生读这一句,(读准*舌音岁),齐读这一句。

  师:谁会用岁说一句话8岁就是你出生了8年,一岁就是一年。(点击课件)

  师:一年有几个季节那小草在一年中会有哪些变化呢请看黑板,老师给你们画一画,你们边看边想图上的意思,再举手起来说说。(师画一幅,生说一幅)

  我用绿色和黄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春夏秋冬四幅简单的草原图:发芽──茂盛──变黄──干枯。让学生说说各图的意思,然后让学生从颜色上观察小草一年中有哪两次最明显的变化,(师:说到这里,谁知道枯和荣分别是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再让学生说说荣、枯应分别写在那幅图下面(生说师写),最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岁一枯荣的意思。(板书:春夏 荣秋

  冬 枯)

  游戏:师念枯,学生无精打采的趴在桌子上;师念荣,学生高举双手。(如此反复几次,学生对枯、荣的理解加深了。)

  3、学*第三句野火烧不尽。

  齐读这一句。

  师:野火指什么尽是什么意思尽字中的尺像箩筐,箩筐倒过来(边讲边画),里面的东西都没有了,所以尽意思是完。(出示课件)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野火把小草烧不完(生跟着说)

  (师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用红色的粉笔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问:原野上的枯草被野火烧了个精光,可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生:因为草根在土里,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使学生领会烧不尽的是草根。)(板书:烧不尽)

  4、学*第四句春风吹又生。

  跟着老师读这一句。

  师:生在这里怎么理解

  生:生长。(课件)

  师:这一句什么意思

  生:来年春风一吹,小草又生长出来了。(师用绿色粉笔花草芽。板书:吹又生)

  5、表演感悟。

  师:现在大家来演一演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把你们的桌面当地面,小手演小草,根据老师的

  描述表演。 野火烧不尽(生蹲到桌子下面),春风吹又生(生小手慢慢伸出桌面),春风吹啊吹,小草长啊长(生小手越来越高),小草越长越高,越长越高(生站起来了)。(反复两次)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小草的生命力了吗小草的生命力怎么样(板书:生命力顽强)

  四、有感情地读古诗

  1、对照大屏幕划出停顿。

  2、大声自读,分组读,抽读,开火车读,师生接读,带动作读。

  五、完成练*

  做一题议一题,并对照大屏幕改错。

  1、我会填空。

  ①、这首诗是描写( )季景色的。

  ②、《草》是() 朝大诗人( )写的,诗中------------------,

  -------------------句最为有名,它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还有 一对反义词,是( )和( )。

  2、我会连线。

  离离原上草, 一年一度秋冬枯萎春夏繁荣。

  一岁一枯荣。 来年春风一吹,小草又生长出来。 野火烧不尽, 原野上的野草长得很茂盛。

  春风吹又生。 野火是烧不完这些小草的。

  3、我的发现。

  我发现一岁一枯荣的前一个一读( ),后一个一读()。 下面的一我来注音。

  (1)一()条小河。

  (2)一()心一意。

  (3)我参加了一次有趣的体育活动。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古诗《草》,了解了诗句的意思,感悟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现在正是春天,看窗外的小草正在茁壮成长,你们现在的年龄正是人生的春天,祝你们像小草那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草》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枯”和“荣”两个生字,会写“荣”、“枯”、“烧”这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单表达古诗的大概意思;能背诵课文。 3、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初步懂得要像小草一样的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二、 教学重点:

  1、生字的认识和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2、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三、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四、 教具准备:课文挂图和朗读带

  五、 教学过程:

  (一)导课阶段,谈话引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要学*一首新诗,老师先给同学们讲讲这首诗的作者——白居易的故事。(教师边板书诗作者“白居易”边娓娓道来 )白居易是我国唐朝人,他出身贫寒,但从小热爱学*,特别喜欢写诗。16岁那年,白居易离开家乡到京都长安后,仍不断写诗。为了提高写诗的水*,他到处求名师指点。有一次,他去拜访当时的老诗人顾况。顾况是个爱开玩笑的人,当他得知眼前这个年轻人叫白居易时,又想开玩笑了。他说:“唉呀!你这个名字可起得不妙啊。”顾况摸着胡须说道:“你的名字叫居易。现在长安城里米价昂贵,租屋困难,要想在这里住下来,可不太容易啊。”白居易听了这句话,想想自己到长安后经常愁衣少食,四处借债的情景,不禁深有感触地说:“你说得好,在京都居住可真不容易啊!”顾况见眼前的年轻人谦虚好学,就说:“好吧,把你写的诗念给我听听。”白居易开始读诗了。(放录音《草》朗诵)白居易刚读完,顾况便连声赞道:“好诗好诗,你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前程无量。居易这名字取得真好哇!”白居易不解地问:“老先生,刚才您还说我的名字取得不妙,现在又说我的名字取得好,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顾况笑着说;“刚才不知道你会写诗,所以才说你居住长安不容易,名字取得不妙。现在看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所以说你居住长安很容易,名字起得真好。”说完就热情地指点起来。从那以后,白居易更加勤奋起来,终于成为我国唐朝三大诗人之一(其他两位是李白和杜甫)。

  2、故事讲完后,教师接着说:“现在我们就来学*这首诗,看看自居易写的诗到底好在哪里?”(教师开始讲解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注意字词发音

  1、师:“ 刚才我们听了配乐诗朗读,现在我想听听小朋友们读得怎么样?老师有个要求:在朗读时,借助课文的注音,自学生字,争取把诗读得既正确又通顺。等一会老师会考查考查你们,看谁读得最好。好,开始吧。”(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师:“看着同学们认真朗读的样子,老师很欣慰。你们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成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请三到四位学生朗读,学生在读音上可能犯的错误有*、翘舌音混淆,前后鼻音混淆。教师相机评价并请学生来纠正其发音上的错误。)

  3、师:“确切地说“荣”在发音的时候,我们的舌头是向上卷起来的。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一遍,要注意听老师是怎么发音的。”——岁(领读),——岁(学生跟读),——“荣”(领读),“荣”(学生跟读)。

  4、师:“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烧”这个字怎么读的呢?(请同学回答,如果学生没有答对,那再请学生答,不超过四位学生。) 这个字读shāo,是翘舌音,念成了sāo,这种读法是错的, “吹”(黑板板书),这个字也是翘舌音,读chuī(黑板板书),下面请大家再跟着老师读两遍。”——“烧”(领读),——“烧”(学生跟读),——“吹”(领读),——“吹”(学生跟度)

  5、师:“在这里,老师还要强调一下“野火烧不尽”的“尽”是前鼻音,而“春分吹又生”的“生”是后鼻音。现在我们一起读这首古诗,要格外注意这些字的发音。”(学生齐读古诗)

  6、师:“ 很好!很好!大家果然很厉害!但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第二句中有两个“一”,它们是怎么发音的呀?谁愿意告诉我呢?”(明确两个“一”的读音) (请同学回答,大概请四到五位同学,对了,这位同学答得非常好,两个“一”的发音是不同的,前一个读yí,是阳*,也就是第二声,而后一个读yì,是去声,也就是第四声。(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录音朗诵,感受一下发音的注意点。)

  7、师:“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诗中的生字,我请同学们一位一位地来朗读,看看哪个小朋友读得准确、比较有感情,比较有特色。(请五到六位学生朗读课文)

  (2)、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师:“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读古诗,老师也和大家一起读。” (师生齐读)

  师:“读了这首诗,你的眼中出现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小组内可以试着说一说。”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相机评价。)

  师:“我们已经一起学*了这首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诗的大意,虽然我们刚才也讲到了,但我更想知道大家是怎么来理解这首诗的,大家可以讲讲这首诗,小草或是你刚才读诗时想到的。 ” (请学生回答、交流思想)

  教师小结:”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小朋友,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大家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引导说出小草生命力顽强)

  师:“ 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师:“是的,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写这首诗的诗人白居易就是要赞美草的这种精神。那同学们说我们要不要学*小草的这种精神呢?”(学生回答“要”) 师:“很好,我们要学*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那我们最后再来用赞美的语气来朗读一下这首诗。 ” (学生朗读)

  (3)、练*背诵,完成练*

  师:“很好!老师听出大家不同的想法了!有的同学为我们讲述了小草的坚强的生命力,有的同学赞美了小草,也有同学说要学*草的这种顽强的精神!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朗读训练:分男、女同学读——个人读——全班齐读——跟着音乐读) (好!)

  (4)、学*生字,指导书写

  师:“ 游戏做完了,我们又要开动脑筋了,大家来看看,哪位小朋友能够站起来告诉我空格上应该填什么,而且发音要准确喔! ”(请部分学生背诵古诗)

  师:“ 看来大部分同学都已经会了,那诗中的生字我们也都认识了,会写了吗?现在我要来考一考大家,请大家看:“(出示生字: )

  师:“这些字该怎么写呢?大家认为这些字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呢?我们来讨论一下吧,四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的好方法和同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们在请 (学生讨论,增强对书写汉字的认识。然后请学生介绍自己讨论的结果,集思广益。) 师:“大家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呢,有些老师都还没有想到呢。大家都已经想出了那么多的好方法,那现在大家在自己的田字本写写看,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换看一下,比比看,看哪位同学写得更好。”

  (三)总结新课

  师:“ 我们今天学*了《草》这首诗,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

  (四)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生:妈妈,我今天学*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师:好。(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生:春风吹又生。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

  师:“我们已经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今天大家回家之后呢,我们的小朋友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关于描写春天的成语,明天上课的时候我们大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语,比比看谁找得又多又好。”

《草》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内涵,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2.围绕“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一人文话题,通过品读、讨论、探究,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并演绎自己的认识。

  3.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认知,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关键词的分析、重要语句的理解、重要文段的品读,来领会文章的主旨。

  【课时设计】

  1课时20分钟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学生

  【教学方法】

  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

  【教学环节】

  一.导入

  人们时常仰望着星空,思索着“人是什么”。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曾经面对着他的门徒给人下了一个定义:“人就是没有羽毛、两条腿直立的动物。”于是门徒中就有反对者抓了一只公鸡,把羽毛全部拔光,拎着公鸡来到柏拉图面前质问说:“这就是老师所说的人吗?”面对着学生的质问,柏拉图一时无言以对,面红耳赤。

  柏拉图当时只是从外部特征来定义人,显得过于表面化,是错误的。然而,在西方另一哲人帕斯卡尔的眼中,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为什么要把人比作能思想的苇草,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文本去探讨,去感悟。

  二.感知文本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读后老师进行点评。

  然后,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相互交流。

  三.分析题目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是一个奇特而富有诗意的比喻句。题目概括了人什么特点?文中那些语句体现了人的这些特点?你怎么理解。

  明确:这个句子的主干成分是“人是苇草”,为什么把人比作苇草呢?本体和喻体具有相似点,是脆弱。但是,在中心名词“苇草”前面加了一个定语“能思想”,突出人不是一般的苇草,而是能思想的苇草,强调能思想的特点。

  作者发出如此深刻的人生感慨,其实和他的人生经历和遭遇有关。一方面,帕斯卡尔一生体弱多病,始终被病魔折磨着,39岁英年早逝。另一方面,在短短的一生中,他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突出的成就。可以说帕斯卡尔在肉体上是脆弱的,但是思想上是强大的。

  四.品析语言

  1.你怎样理解作者说的“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2.如何理解“思想形**的伟大”?能不能用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分组探讨,互相交流)

  例如:孔子霍金张海迪史铁生

  【结语】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思想对人的重要性。

  一个如此脆弱的躯体内竟然蕴藏着如此巨大的思想能量,帕斯卡尔本人不正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吗?对于他的一生,恐怕再也没有比这个比喻更为贴切的评述了。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过: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是你不能打败他。人因为思想而伟大。思想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内心世界,照亮了我们前进道路。我们要像帕斯卡尔一样勇于提高自己,勇于追求尊严,从而实现人的价值、实现生的价值。

  【课后作业】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向人们昭示了思想的高贵和伟大,其实有很多的名人事例,甚至是*凡人的事例都印证了思想的伟大,今天,我们也来写一下。

  请按照“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所以,……”的形式写一两段话,要求突出思想的重要性,有一定的文采。

《草》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欣赏美丽的草原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段的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与欢腾。

  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整体感知

  1、在我国内蒙古有一个美丽的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那里水草肥美、风光秀丽,是世界闻名的大草原之一,也是*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生物圈的草原自然保护区,你们想去看一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草原,欣赏那里的美好风光吧!

  2、板书课题,教师简介锡林郭勒大草原。(设计意图:情景导入,介绍锡林郭勒草原的地位,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

  3、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文路,找出重点词广阔美丽、欢腾。)

  二、 细读课文 理解感悟

  (一)指导学*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锡林郭勒大草原广阔美丽的?并把你感受最深的词句划下来。(设计意图:“品词、品句、品读”是体现阅读教学工具性的有效方式,抓住词眼让学生比较、揣摩、体会,突现了“以读悟语+以读悟情=以读代讲”。)

  2、指名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1) 草:

  A.“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①闭眼想象一下,此时我们已来到美丽的大草原上,草就在

  我们的脚下,我们兴奋地向前奔跑着,向前,向前,再向前。你的眼前是什么?睁开眼睛,谈谈你的感受?②把你这种感觉读出来。③你还能从哪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设计意图:把文本的对话与延伸的想象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更好的体会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B.“无论是山岭上、深谷里,还是*原上,到处都覆盖着青青的野草。”

  ①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

  ②指导朗读: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就让我们用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吧。

  C.“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

  ①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

  ②草不仅高,你还感受到什么?

  ③想一想:在草原上捉迷藏,会是什么样子?

  (2)湖水:

  “高低不*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

  的七彩光芒?”

  ①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②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就像一块块神奇的宝镜镶嵌在一望

  无际的草原上,想象它不仅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还映出了什么?

  (3)野花: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①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②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上,不单单有这些种类的花,还

  有很多我们叫不出名字的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 ③在青翠的草地上,就是它们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美吗?那我们就美美地读读吧!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学*汇报中,随机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突出了阅读教学“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的要求。)

  (4)师引导总结本段

  作者用他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一碧千里的( ),然后描写了清亮的( ),最后写了各种各样的(),写出了草原的广阔和美丽。(设计意图:分别领略了草、水、花的美丽后,再引导学生总体回顾本段,从部分回到整体,广阔美丽的草原整体印象再次印入脑海,加深印象。)

  3、再读1、2自然段,你们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了吗?试背第二自然段内容。

  4、指名分别来背(板书:野草、湖水、野花)

  5、小结过渡:阅读课文时,抓重点句就能理解段落的内容,这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实

  践中发现文段的表达特点,掌握读懂段落内容的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6、指导学*3、4自然段

  ①默读3、4自然段,看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②小结:看,你们抓住了重点句“??锡林郭勒大草原还是个欢腾的世界”很快就理解了第四段写了什么。

  ③是什么使得这片草原变成了欢腾的世界?就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一起去大草原感受那里欢腾热闹的场面吧!(课件播放草原欢腾的景象)

  三、拓展创新 发挥想象

  1、看了这段录像,再结合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

  2、你们说的好极了!看来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要做一个草原人,要把草原当作我们自己的家,而事实上,这广袤、美丽、生机盎然的草原的确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怀一起来当小导游向人们介绍这草原的美景。(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既使学生更深的理解课文内容,又使学生的口语得到训练。)

  四、作业设计:

  学了课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么?回去思考,创作一首草原新歌。(设计意图:从而既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又使学生产生热爱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思想感情。)

《草》教学设计6

  【教学设想】

  《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送别诗,课文选的是前四句。低年级儿童对古诗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以读带译”的教法,即先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译文,然后再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好古诗。在讲解古诗时,一是通过古今诗歌对照解词、析句、翻译;二是画诗为画,使诗句内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诵读、吟唱。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内容 ,体会诗情。

  【教学目标】

  1、利用字理知识学*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

  VCD、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运用“四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好)方法学*现代文

  《草》:原野上长满了又多又密的草,每年都枯死一次又茂盛一次。

  野火无法把它们烧完,一到春天又生长起来了。

  “读通、读懂、读熟、读好”具体体现了“感知、领悟、积累、应用”这一*得语言的规律,显示了它的科学性。

  二、借助现代文学*古诗

  1、揭示课题读古诗:

  刚才同学们认真地学*了《草》。接下来我们学*一首内容相同的古诗《草》。

  板书:草

  ⑴ 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这首诗的产生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白居易16岁那年,他带着自己的一篇诗稿去拜见大名人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这个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的大米很贵啊,‘居’在这里不‘易’啊!你有什么本事?”白居易拿起一支毛笔,在墙上“唰唰唰”就写起来,当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时,顾况拍着手说:“好好好!有这样的才能,你在长安居住就容易了。”后来,在顾况的指导下,经过自己努力,成为了著名的诗人。

  ⑵ 课文《草》是选取这首诗前四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① 个人读;

  ② 同桌读;

  ③ 指名读;

  ④ 检查读。

  ⑶ 要求学生把:离离、原、岁、枯、荣、尽等“字眼”,在现代译文《草》中找出对应的词语,用“O”标出。

  2、析词、解词、翻译:

  ⑴ 全景板画,从词悟句:

  在讲“离离原上草”一句时,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幅简单的草原图。教师说:“谁能看图说说,原野上的草长得怎样?”由此引导学生理解“离离”的意思 。

  (草很茂盛的样子)

  这时老师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离离原上草”的意思说一说。

  ⑵ 连续板画,显示变化:

  讲到“一岁一枯荣”一句时,先引导理解:

  岁:出生9年,就是9岁。

  荣:山上有草有木,与“枯”是反义词。

  每年有四个季节,接着教师连续画“春夏秋冬”四幅草原图。

  发芽──茂盛──变黄──干枯。

  师:“谁能说说这四幅图的意思?一年中有哪两次最明显的变化?”

  老师又让学生把词语“荣”、“枯”贴到对应的图画下。最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岁一枯荣”的意思。

  学生们能根据黑板上的画,说出草原上一年四季的变化,较好地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

  ⑶ 改添板画,寻根求源:

  讲到“野火烧不尽”一句时,先学*:

  “烧”与“绕”、“浇”的区别。

  “尽”字中的“尺”像杯子,杯子倒过来,里面没有水了,所以“尽”意思是“完”。

  接着教师在黑板上改添图画,使学生领会“烧不尽”的是草根。

  师:到了冬天,原野上的草一片枯黄,野火一烧,烧了个清光,但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

  (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

  生:因为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

  教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

  ⑷ 指名板画,引发联想:

  教师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第4句诗的意思,学生根据“春风吹又生”的诗意,画出了短短的草芽。教师又让学生说说他画的意思。

  由于将难懂的诗句化为形象的简图,低年级学生不但易于理解,而且感到有趣。

  三、熟读成诵,背诵表演

  1、吟唱《草》。

  2、扮演角色背诵《草》,讲解诗句意思。

  积累古诗重运用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背诵。背诵的目的在于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

《草》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

  (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

  (2)注意纠正错音。

  (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先出现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出现草叶枯黄的秋景,在烈烈劲风中,野火燎原。最后展现春回大地,小草钻出灰烬,一派勃勃生机的画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岁:年。

  尽:完。

  生:生长。

  荣:茂盛。

  4.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

  议答: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会重新长出来,从而体会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

  议答:白居易赞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告诉人们要学*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学生边想象诗意,边练*背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内交流。

  3.指导书写。

《草》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笑嘻嘻、情不自禁、掺假、棍子、萝卜、恋恋不舍、哗啦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有人曾经这样形容过黑龙江省的版图,说它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天鹅,而北大荒则是这只天鹅产下的一颗卵。过去这里是纵横千里的大片荒漠。**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计划的开垦。荒漠已被大片的良田、森林和那可爱的草塘取代,同学们预*了课文,草塘给你怎样的印象?(物产丰富、景色优美)

  二、感受草塘的美。

  1、师:你从哪儿看出草塘的景色优美? 出示句子: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指名读。

  2、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想象画面。

  师: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3、教师小结:你们看,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草塘色彩的微妙变化,把整个草塘描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

  4、让我们一起来亲眼目睹这美丽而奇特的画面,感受草塘那醉心的绿,诱人的绿。播放草塘视频资料,欣赏草塘的美。

  5、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想说什么?怪不得作者会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呀!这一句真美是作者由衷的赞叹、赞美,让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这一段。

  6、指名读,评议,师范读。(读出草塘的大、绿、美,绿的层次,茫茫无边际)配乐齐读。过渡:看着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确实让人感受到了草塘的可爱,草塘的美还体现哪儿?

  7、体会小河的清澈。

  生:“啊,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这儿可爱。(课件出示此段内容)

  指名读,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啊”读得很惊奇,为什么要这么读?

  师:你觉得该怎么读?三个“更”?

  好,谁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注意突出小河清澈的词语应该重读。

  学生自由读这段文字。

  指名读,评价。

  指名读,评价。

  师:大家学着他的样儿读一读,看看读得小河清澈不清澈。

  师引读,学生分组读三个小分句。

  过渡:面对着清澈的小河,我忍不住想捧起这清凉的河水洗一洗脸,但是我犹豫了。我为什么犹豫?

  生:因为我生怕弄坏眼前这幅美好的画卷,(我为什么怕弄坏这美好的画卷呢?)因为我太喜欢这条小河了,已经被这美景陶醉了。

  师过渡:作者被北大荒的美景所陶醉了,令他陶醉的不只是美景,还有(丰富的物产)

  三、感受草塘的物产丰富。

  1、请同座分角色读小丽和作者的对话,然后讲讲北大荒的故事。

  2、这一部分哪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北大荒的物产丰富?

  课件出示:棒打狍子飘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如果你是一个北大荒的人,你将用怎样的语气讲讲北大荒的故事?

  学生自豪地到前面来讲故事。

  四、总结全文

  过渡:北大荒真是神秘莫测,乐趣无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划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词句。

《草》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感知古诗所表达的意思,激发学生学*古诗、背诵古诗的浓厚兴趣。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背诵古诗。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感知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见过小草吗?它是什么样的?

  2.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在哪儿、什么样?有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

  4.全班小朋友跟老师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并在文中把它们找出来。

  2.全班小朋友听录音范读,然后小朋友跟录音读。

  3.学*生字。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指名认读并组词。

  (3)小朋友自由识记,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商量怎么记住这些生字。

  (4)反馈识记生字的办法。

  (5)小组开火车去拼音检查认读的情况。

  三、创设情境,感知理解

  1.出示挂图:这是什么地方?上面长满了什么?

  2.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小草长得怎么样?

  3.一天一天过去了,小草慢慢长大,秋天到了,有的小草变黄了,冬天不少小草都被冻死了。小朋友你们担心小草会死掉吗?

  4.看看,春天又到了(出示挂图),小朋友们又看到了什么?

  5.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这一内容呢?

  6.小草又活过来了,你的心情怎样?

  7.可是不知谁一不小心使原野着火了,烧得小草噼里啪啦地响,可是春风一吹,它又活过来了。

  8.出示后两句,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议。

  9.教师指导学生读。

  10.此时,你想对小草说些什么呢?

  四、朗读古诗

  五、布置作业

  朗读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学*古诗、背诵古诗的浓厚兴趣。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梅花挂图。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1.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

  2.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读,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棒。

  3.抽查小朋友认读生字的情况。

  二、诵读课文,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学生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读。

  4.指导背诵。

  5.学生自由背诵,然后指名,检查背诵的情况,表彰先进。

  三、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积累古诗

  1.小朋友们,咱们*的古诗可多了,这可是别的国家没有的宝贝。你们看,老师今天又带了一首古诗来。(黑板出示古诗《梅花》)

  2.教师教,学生读,并认读其中的生字。

  3.鼓励学生收集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学写的生字。

  2.学生再次认读生字,并组词。

  3.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说一说每个字书写的注意点。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集体展示,互相评价,并推荐好的供大家学*。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

  2.背诵古诗。


《草》教学设计一汇总5篇(扩展4)

——《草》教学设计 (菁华6篇)

《草》教学设计1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为了切实落实好“生本高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学*”。我在备课时深刻领会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出发点,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尽量考虑到学生学*的兴趣和学*活动的开展。

  一、我首先“从题入手,因题质疑”

  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展开思考,设疑。师:看了《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谁用用草船借箭”?“为什么用草船借箭”?为什么说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骗”箭?等等。用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教师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教学活动的重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提高了课堂学*效率。

  二、课堂中我利用导学案教学

小组合作研读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在学生汇报到通过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雾,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我让学生探究,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说说看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从而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鲁肃的老实忠厚。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此时,课堂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学生不但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了解,而且深化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课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才阴险,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的。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通过语言,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

  三、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这一环节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还采用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有预设的问题,如“草船借箭为什么能够成功?”“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如果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提出最好,如果学生提不出我就一此问题作为切入点,()引领全班学生交流。突破学*的重点和难点。我觉得这是体现生本高效课堂的个关键所在。

  反思自己的教学最大的疑惑是:对于这片篇幅较长的课文来讲,如何把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深度与朗读训练到位的统一?这还需要自己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总之,我认为课堂上应该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引领和指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当,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每一节课堂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生本高效”才不会是空话。

《草》教学设计2

  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一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应当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因此,学生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读”,从行为上来说,是一种“感官外显活动”;但从心理上来说,却是一种“心灵内觉体验”。正是这种“五官并用,身心投入”的活动,才能使学生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自我感悟。所以,看一堂阅读教学的效果如何,首先应当关注学生读得如何,应当让学生在读中强化体验,在体验中促进阅读。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同样一份教学设计,由教师甲上,学生感悟甚多效果甚好,而由教师乙上,学生却可能所悟甚少,效果不佳。这里面的原因固然很多,然而对“读”的意义不甚知晓,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地读,使学生的读没到火候,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这里,且以《可爱的草塘》教学中的一个片断设计,对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读加以说明。

  案例:人教版第九册《可爱的草塘》第五自然段。 教学设计:

  这是继整体感知课文1—6自然段内容后,重点开展的对第五自然段“草塘美”的学*感悟。设计流程主要分这样三步:

  1、师:谁能把写草塘美的这一段话找出来读一读,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草塘那特有的美?

  2、师:欣赏了这样美的一番景象,你心中产生了什么感受,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3、师:此时此刻,你置身在这美景中,会怎样做呢?

  这个片断的教学设计看似简单,但要让学生对草塘的美产生自己的感悟,却并不是一件易事。首先它主要取决于读的质量,也就是怎样促进学生在读中产生体验;其次是如何在交流体验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读,进而产生新的感悟。这就是这个片断教学设计中一二两步分别承担的任务和要达成的目标。这两步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步的读如果不能增强学生对草塘的体验,那么第二步学生就不可能谈出深切感受,而如果不能产生个性化的体验感受就不可能促进学生深层次的读、忘我性的读。

  所以第一步中的读是关键。在有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把这一步的读误以为是个简单的过节,学生匆匆读这么一两遍,就忙不迭地进入到第二步的教学要求中去。于是,学生的思想无火花迸出,语言无色彩纷呈,教学成了走过场,学生成了匆匆过客,课堂变得沉闷、乏味。其实,读,是感知过程,是体验过程,是由远而*走进教材的过程,是情感投射的过程,是心理锐变的过程。因而,要想使读成为这样一个过程,教师在设计这一步时必须设想好这样几个方面:

  1、教师引导让学生读的指示性语言,必须富有情感性、刺激性,能足以影响学生产生想读、乐读的心理情感。那种索然寡味甚至冷冰漠然的类如“谁来读”的话语根本无法激起学生读的欲望。

  2、教师必须设计出有利学生积极朗读的展开方式。由于教学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展开的,所以读的活动也应该充分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局面。如可以采取言语激读、以评促读、生间比读、组际赛读等多种方式组织朗读活动,使朗读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一种情趣盎然的交互活动,那种单调的“你读得真好+谁再来读”的方式,是营造不出朗读应有的.气氛的。

  3、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读的状态和程度,随机调整读的次数,使读达到一定火候。一般来说,学生的朗读要经历两个关卡:一是“语音符号”关,二是“语意形象”关。“语音符号”关主要指的是由于语词的不熟悉、句式的不*惯等造成的语音不畅;“语意形象”关指的是由于初读遍数不够,对语意形象的把握还处在模糊状态而造成的语意不达。当学生的读听上去感到已通顺畅达,并似乎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此时已到火候,方可进入到第二步。

  学生读到一定火候,从外显语感上能给人一种通顺畅达的感觉,而从学生的阅读心理上来说,此时学生也是在不断地感知着体验着,感知多了自然体验增多,体验多了情感思想自然变得丰富细腻。这时学生的心里犹如蓄了充分的水,渴望有个缺口倾泻出来。于是此时学生产生了一种交流表达的心理需要。这时让他们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或发现是最为适宜的。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将自己读时产生的感受、联想倾吐出来,这种感受、发现往往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正如建构主义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与理解也不同。而此时让学生进行生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满足学生的需要,更能使学生的理解趋向更加正确、丰富和全面。如《可爱的草塘》“草塘美”这段话,学生读后会说:“我觉得这草塘好美,草鲜绿鲜绿的,好像在朝着我们的炫耀着它们的美丽。”而这种感受又会引发另一种体验:“我读着读着,好像来到了大海边,只见*静的海面上浪花在翻滚着,我都想跳下去游个泳了。”还有的同学会说:“我仿佛看到许许多多快乐的孩子在一边欢笑着,一边奔跑着,有的还在翻滚着身子呢。我也想躺下来,唱首歌呢!”

  这是一种多么美的境界,这就是物我同一、物我相融的境界。读书到此方唯真!此时若让学生再去品读有关语句,则又另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草》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自然界中奇妙的植物—吃虫草,通过吃虫草这种植物,了解大自然的奇妙。教材中提供了部分吃虫草的图片和学生作品,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吃虫草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了解吃虫草的种类和特点,学*用多种方法表现吃虫草。训练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提高运用相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设计、绘画、制作的能力。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吃虫草的了解几乎没有。通过录像欣赏知道并了解,从而产生好奇,激发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在造形设计时可让学生敢于求新,独树一帜,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吃虫草的知识,并选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吃虫草捕虫的情景。学*运用彩纸剪贴方法表现吃虫草。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观察、表演等形式了解吃虫草捕虫的经过。培养学生大胆进行设计、绘画、制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吃虫草的特点,引起好奇,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吃虫草的种类特征,想象捕虫器的形象和功能,并用绘画或撕纸粘画等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表现新颖奇特的捕虫器。

  教学准备

  吃虫草的教学课件、彩纸、剪刀、胶棒、彩笔、油画棒……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大自然中有无数动物和植物,每天,它们之间都会发生许多有趣的故事。今天动物和植物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播放课件:短片中的小蚂蚁怎么了?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有关吃虫草的知识啊?——出示课题《吃虫草》

  二、新授:

  1、虫子吃草是*常事,居然草还能吃虫子?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都知道吃虫草既不会跑也不会跳,但他却轻而易举的让活蹦乱跳的蚂蚁成为自己的猎物,那么吃虫草是用什么方法抓住小虫子的呢?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2、下面我们再欣赏几个录象,看看吃虫草是用什么方式抓住小虫子的?(播放课件)学生讨论,汇报。

  设陷阱:等待小虫子掉进捕虫叶袋里后将其捕住。

  黏液粘:从叶片上分泌出黏液,粘住小虫子。

  设圈套:合拢叶片夹住虫子。

  3、我们已经总结出三种吃虫草捕虫的方式了,想一想,如果你是吃虫草,你会用什么办法吸引虫子,来把它吃掉呢?同桌模仿吃虫草吃虫的过程吗?(小组讨论回答)

  4、吃虫草为什么要吃虫呢?(学生讨论回答)

  5、欣赏图片:生汇报有哪些种类?吃虫草有什么特点?生长在什么地方?

  猪笼草 毛膏草 捕蝇草 毛毡苔 瓶子草、、、、、、它们靠什么吸引校虫呢?

  板书:

  形——奇

  色——艳

  味——香

  6、欣赏学生作品(多媒体)

  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吃虫草的知识,对吃虫草有了许多认识,但生活中我们谁都没有见过。不过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一些小朋友,就通过想象,把吃虫草吃虫子的情景表现了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观察:画面中运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你想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完成这次作业?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表现吃虫草的?

  师示范勾线法:

  首先选择用基本形想象吃虫草的外形,要奇特;接着用线在画纸的适当位置上表现,线条要流畅;然后用点线面刻画吃虫草.

  出示彩纸剪贴的作品

  强调注意疏密、高低、大小、远*的变化,通过欣赏作品讲解。

  三、练*;

  你们能不能发挥想象去挖掘在大自然深处的奇花异草啊?今天我们将举行一个“想象小天才”画展,比一比谁画的吃虫草的最有创意?

  作业要求:

  1、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你学过方法表现吃虫草捕食的情景。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3、辅导要点:构图,捕虫器的造型和细致的描绘。

  四、展示评价

  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给你们想象的吃虫草起个怎样的名字?用什么材料制作?说说它是怎样吃虫子的?谁愿意到前面来说一说你最喜欢那一副作品?

  教师总评:

  同学们刚才画的十分有情趣,看到大家又为大自然增添了那么多样子各异的吃虫草,老师也十分高兴。希望将来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研制培育出更多的灭虫植物,为人类创造出洁净健康的生活环境。

《草》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体会草塘的可爱。继续培养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草塘的优美景和丰富物产,体会草塘的可爱;体会课文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查阅有关北大荒的资料。

  教师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读题、引题。

  二、检查落实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五、讲读第一段(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生自定学*目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谁愿意看着板书说说通过学*,你弄明白了哪些问题?

  2、那么,同学们想通过这节课的学*再弄明白哪些问题呢?

  过渡:那咱们就赶紧随作者和小丽一同走进可爱的草塘去看一看,听一听,玩一玩,体会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品读第二段,欣赏草塘的大与绿……

  1、师描绘,生看图欣赏

  (1)瞧咱们来到了草塘边上,多么大多么绿的草塘呀!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呢!(2)仔细瞧瞧,*处草的颜色与远处草的颜色有什么不同?(3)风吹草动激起朵朵绿色的浪花,层层浪花嬉戏着,欢笑着,翻滚着……

  2、师旁白: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小结:是啊!天涯碧草,美如画卷!作者运用了怎样生动的语言文字来描绘他所看到的碧草连天的壮美景色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用()标出有关的语段。

  3、出示重点句子: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段话,然后挑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地、有滋有味地读读。待会儿,咱们来交流这么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4、学生讨论交流,师随机点拨。

  a、“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

  (1)引导理解“浪花”的意思。

  (2)引导理解这句话把“草塘”比作“大海”,让人感受到草塘非常大。

  b、“浪花翠绿翠绿的……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1)引导学生:从“发光”、“鲜亮”两个词语中体会草塘的草有旺盛的生命力,生机勃勃,令人百看不厌。

  (2)“欢笑”、“翻滚”词语中体会出草塘的动态美。

  (3)从这句话中也体会出作者愉快的心情。

  (4)指导学生读出草塘的动态美与作者喜悦的心情

  c、“仔细瞧那浪花……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1)指导学生:从这句中体会出草塘绿得有变化,有层次。

  (2)指导朗读,读出草塘的层次美。

  小结:同学们通过读书,抓关键词,谈体会,再读书,弄明白了这几句话写出草塘大海般广阔,草塘的草就像是翠绿的浪花,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是那样的生机勃勃,那样的可爱,咱们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3、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品读着这精彩的语句,体会着这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小结:是啊!在北大荒竟有这么美的草塘,这是作者万万没有想到的,他一定感到十分惊喜,因此不由赞叹到:“这草塘真美啊!”

  过渡:夏天的草塘满眼葱绿,令人神往,而冬天、春天的草塘则别有一番情趣,不信么?让我们听听小丽是怎么说的。(出示谚语“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三、合作学*第三段,了解丰富的物产

  1、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谚语,说说你的心理产生了什么疑问?

  2、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学*第三段。想想这句谚语怎样理解?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师随机点拨。

  说说你弄明白了哪个问题?

  小结:这个谚语非常形象地写出北大荒物产怎么样?

  四、导学第四段,欣赏如画般的美景

  过渡:咱们赶紧随小丽继续往前走,看看有没有更为惊喜的发现。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四段,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你最想学的语段放声地读一读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第四段。

  2、指名回答:你认为哪些语段写得最精彩?

  3、出示句子:“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4、咱们一块来读读这句话,想想这段话中为什么连续用了三个“清凌凌”?

  小结:体会得真好,作者突然看到这条清澈的小河,心情会怎样?

  5、指导感情朗读。(老师想听听同学们是否把作者惊喜的心情和河水清凌凌的感觉读出来。)

  6、拓展延伸,交流感受。

  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你真的置身于大海般的绿色草塘中,享受着风儿的轻拂,欣赏着绿草、蓝天、白云倒映在清澈透明的河水里所呈现出来的美景,你能无感于怀,无动于衷吗?你会做些什么?

  过渡:这一段除了写小河奇特以外,还讲了什么也很奇特?

  7、引导理解小河的奇特:水泡子有什么奇特?

  过渡:此时此刻,如果小丽让你回去,你会说些什么?

  8、是呀,作者此时也舍不得离开了,书中哪个词看出来?

  过渡:面对着这如画般的草塘,我朝前紧走几步想洗把脸,但为什么又犹豫了呢?

  9、感情朗读。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爱,把课文最后两句读读吧!

  五、总结,升华情感

  1、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经过叙述的,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在一步步地发生变化。你能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吗?

  1、小组讨论,作者的感情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小组讨论后汇报。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草》教学设计5

  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学*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线索。

  课前预*:

  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焦灼()踉跄()愠()怒酸涩()惶惑()湿漉漉()拽()到蔫()巴残渣()飒飒()—霎()绽()开

  2、了解小说的有关常识,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课堂活动

  活动一、朗读感知

  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活动二、理清情节

  通读全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情节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活动三、品评人物

  1、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高潮部分对周副*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2、分角色演读,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并能通过一定神态和动作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求:小组成员自选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组长注意调控。)

  3、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

  拓展延伸

  以“说吃草”为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草》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塘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激发学生情感。

  2.学*课文描写景色优美的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草塘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教学准备:

  相关的教学课件,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北大荒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22课《可爱的草塘》。

  (出示课件:课题)

  师:齐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写得很有意思,大家预*了吗?

  师:你把课文读了几遍?请告诉我。

  (师指名回答)

  二、感受丰富物产。

  师:既然同学们预*了这么多遍,那一定能发现,课文哪些事写得很有趣,请找找看,用铅笔作上记号。

  (生找,师巡视)

  师:找到了吗?谁来说说?

  (指名说、读)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逮野鸡、追狍子、手抓鱼这些事,有意思极了。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些事?

  (指名说)

  师:请看屏幕,同学们一起读读这句俗语,好吗?

  (点击课件:俗语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生齐读)

  师:读了这句俗语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谁来说一说?

  [师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用棒子能打到狍子?为什么用瓢能舀到鱼?野鸡真的会飞到饭锅里吗?]

  (学生汇报,师加以评议)

  师: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谁来说?

  (物产丰富)

  师:老师课前也查阅了一些资料。请看屏幕,这是老师从网上下载的有关北大荒物产的画面。(点击课件:一组从网上下载的北大荒的物产图片)

  师:看完图片,老师在想,如果我们也生活物产丰富的草塘边,那么你是喜欢在冬天的雪地里打狍子、逮野鸡,还是喜欢在春天里用瓢舀鱼呢?谁来说?

  (指名说)

  师:真没想到,一句短短的俗语,会给课文增添了无穷的情趣,那么,关于俗语,你还知道哪些呢,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指名说)

  师:这里,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两句俗语,可以吗?

  师:请看屏幕,一起读读第一条。

  (点击课件: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生齐读)

  师:这句俗语你们常听谁说起?

  师:能学学他说这话情景吗?注意语气,动作。

  师:看第二条,一起读。

  (点击课件: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生齐读)

  师:这一句是讲苏杭像天堂一样美好,要是我们说草塘也像天堂一样,该怎样说呢?谁来?

  (上有天堂,下有草塘。)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一起响亮地说一遍。

  (生齐说)

  三、欣赏景色优美。

  (一)学*写草塘美景的句子。

  师:同学们,如果草塘光是物产丰富,能称为天堂吗?

  师:那课文还写了草塘的什么特点?谁来说?

  (指名说)

  (师板书:景色优美)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找看。

  (生读书,师巡视)

  师:找到了吗?谁来说说?(第5和18自然段)

  (指名说)

  师:请看屏幕。(点击课件:这么大这么美跟蓝天相接。)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句?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

  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读得很投入,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说、评、读)

  师:听你们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啊!(点击课件:恢复整段话)同学们,这段话写得很美!哪一位同学愿意把这一段话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呢?(生站起来后)最好能用你的朗读把大家都带到草塘去游览一番。老师给你配上音乐,让你的声音变得更美,可以吗?

  (生配乐读)

  师:读得相当不错,想听听老师的范读吗?请看屏幕,一边听范读一边欣赏草塘的美景。

  (点出草塘美景课件和范读)

  师:看了像天堂一样美丽的草塘,你想说点什么呢?

  (指名说)

  师:是呀,草塘太美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塘去吧!

  (生配乐感情齐读)

  (二)学*写小河美景的句子。

  师:听了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生:现牛羊)现草塘的美好画面。

  (非常兴奋地)同学们快看哪,在那茫茫的草塘上出现了一条清凌凌的小河。(点击课件小河图及文字)

  这里的天,这里的草,这里的水,如诗如画,此时此刻,还需要说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吧!

  注意朗读提示,请再读一遍。(生齐读)

  四、总结课文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了吗?为什么说草塘是可爱的?谁能概括地说说?

  师:能用上关联词吗?

  五、作业设计

  师:这篇课文描写的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情况呢!今天的草塘变得更美丽、更可爱了。同学们想去看看吗?

  师:(点击课件)今天的作业一:上电脑课时,请电脑老师帮助到网上去看吧,网址是:xxxx

  作业二: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编一句俗语,写一点感受,设计一句广告词,画一幅画)

  板书设计:22可爱的草塘

  物产丰富

  风景优美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围绕草塘的可爱,描写了草塘的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课文是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形成思路,即呆腻惊喜赞叹爱恋。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读、评、议,让学生理解草塘的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及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联系,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各环节的衔接不够自然,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足。


《草》教学设计一汇总5篇(扩展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写景状物的方法。

  3、学*运用形象、准确的词语状物、叙事、写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写景状物的方法。

  2、难点: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和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家作品简介。

  学生已学过鲁迅的作品《风筝》,可以用提问回忆的方法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二、快速阅读课文,限时7分钟(大约3500字)

  三、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限时6分钟

  提问:1、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

  2回忆描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以此分为两部分。大家觉得哪部分最有趣、最爱读?(百草园)那我们就重点学*“百草园”部分。能否给这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①《我的乐园——百草园》;②《童年的乐园》;③《童年趣事》;④《绿色童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答案不求一致。)板书:乐园

  3、分组讨论: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4、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四、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第二课时

  一、学*第一部分。

  1、问:“相传叫百草园”,连园名都是“相传”而来,可见年代久远。开篇即渲染一种沧桑感、神秘感,令人向往,急欲一游。第一段最后一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画龙点睛,成为第一部分的“文眼”。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怀恋。

  2、问:具体描写“百草园”最精彩的是哪一段?(第二段)

  学生齐读第二段。教师引导学生想像“百草园”的美景,并给学生时间,将之扩写得更细腻逼真:“百草丰茂的百草园,在身体四周铺展开来,空气中弥漫着百草清纯的芳香和泥土温和的气息。时而站在菜畦的垅上,弯腰间一间苗,菜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阳光下闪耀着七彩光辉。时而站在井台上,用手摸一摸石井栏,洁白而光滑。纵身从井台上跳下,仰起头来,看高大的皂角树,从墨绿的树冠上,透射下一缕缕笔直的光线,斑斑驳驳地印在地上,微风过处,无数光斑闪耀,像一地碎纸屑在翻动。爬上桑树,把柔嫩的枝条拉弯,摘一把桑椹,又红又紫晶莹剔透,不用吃,嘴巴里已溢满了口水。看到树叶里拉长声音、引吭高歌的鸣蝉了吗?看到黄黄的菜花上那只忙忙碌碌的黄蜂了吗?时起时伏,嗡嗡不已。突然,一只轻快的叫天子突然从草间直窜上云霄去了,天瓦蓝瓦蓝,只有朵朵白云飘浮着,天上早没了云雀的影子。……”富有诗情画意的想像以引导和扩写训练,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增添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作者写百草园的概貌很有次序,反映出观察得细致:第一个“不必说”从低处写到高处,写植物,是静态,是春景,给人清新辽阔的感觉;第二个“不必说”又从高处写到低处,写动物,是动态,是夏景,使人感到人迹罕至的百草园充满生机;“单是”以后,又从动物写到植物,动物又分有声和无声,植物分可吃与不可吃,是秋景。对各色动植物的形状、声响、滋味各方面都作了恰当的点染,使人感到百草园确实生机盎然、乐趣无穷。第二段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反复诵读,限时背诵。

  3、问: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用了哪些动词、形容词,把“百草园”的各种景象描写得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形容词如:“碧绿”“光滑”“高大”“紫红”等;动词如“长吟”“伏在”“直窜”“低唱”“弹琴”等。用词准确、精练而生动。)

  教师强调:描写景象,需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巧用动词、形容词。(板书)

  4、问:为表现“百草园”的“无限趣味”,作者采用了一种什么句式?(采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

  这种句式的容量很大,不但在“不必说”之中,做到了简略地概说,而且突出了“单是”以后的重点,让人感到仅仅“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已趣味无穷,可想而知“百草园”的佳趣一定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更勾起了读者无限美好的向往。要求学生运用“不必说…”句式及恰当的动词、形容词,进行口头作文。(或讲述童年玩“老鹰叼小鸡”的游戏,或回忆小学捉泥鳅的情景,或口述升入初中后的见闻。如:“跨入初中大门半月来,我感到一切都很新鲜。不必说宽敞的实验室仪器琳琅满目,也不必说图书馆那书中的内容丰富多彩,单是老校门旁那一排黑板报就有无限的情趣:‘时事要闻’‘文苑天地’‘数理世界’‘学生风采’……”口头作文费时不多,却为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架设了一座桥梁。)

  5、问: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说明即便是惊心动魄的“美女蛇故事”,也是趣味盎然的“百草园”的一部分,中年的鲁迅依然记忆犹新。

  6、问:春夏时的“百草园”是美丽迷人、充满趣味的,那么冬天的百草园如何呢?(不下雪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作者描写雪后的百草园也是充满乐趣的,重点写捕鸟。教师要求学生熟读“扫开一块雪……养不过夜的”一段,体会“雪地捕鸟”一段作者连续运用了哪些动词?(扫、露、支、撒、系、牵、拉、罩)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捕鸟的经历,谈谈捕鸟时紧张而愉悦的心情,并准备竹筛、短棒、长绳等捕鸟用具,让学生按照鲁迅文中所指示的方法,动手演示捕鸟过程。这样,既引导学生认真看课文,体会一系列动词的准确性,又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增添了课堂的生活情趣。

  教师强调:交待事情,需有条理、准确地运用动词。(板书)

  二、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第三课时

  一、导入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3分钟)

  二、略学“三味书屋”部分

  1.问:作者如何从描写“百草园”过渡到“三味书屋”?(用过渡段)学生齐读过渡段,体会幽默风趣的语言。

  2.问:“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讨论并归纳: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3.问:“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讨论并归纳: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4.问: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问: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讨论并归纳: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6.问: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至于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

  7.问:“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8、问:私塾先生给大家印象最深的表现是什么?(读书的样子)

  让学生依照书上的描写,模仿先生读书的样子。

  9、问:为使人物形象生动有趣,鲁迅描写了教书先生哪些方面?(神态描写——微笑起来……;动作描写——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语言描写——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

  教师强调:刻画人物,需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板书)

  私塾先生在文中并非反面角色,作者并没有表现出对先生的恶感,也没有把主题放在批判旧教育制度上。尽管先生有些古板迂腐,但不失为一位教学认真、心地善良、值得尊敬的老人。在鲁迅看来,“三味书屋”的生活和“百草园”一样,是值得留恋和回忆的。

  10.问: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写得有趣味?

  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合理就行。主要让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

  11.问: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有理就行。

  12.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讨论“研讨与练*”:一题的3小题)

  三、梳理总结

  本文思路清晰,先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中间用过渡段。写百草园重点写了三方面内容,写三味书屋重点写了私塾先生读书神态,层次分明。语言轻松愉快,幽默风趣,可读性很强。笼罩全文的是一种依依深情。

  四、课后作业

  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童年鲁迅的欢乐。同学们也是十一二岁,也是刚刚走出童年的大门。童年就像珍藏在你们记忆深处的桃花源,有青山、有绿水、有白云、也有蓝天;有晚归的牛羊,有牧童的短笛;更有母亲那一声声悠长的呼唤。童年,浓缩了一段历史,一段泪珠也在唱歌的历史;童年,沉淀了一个童话,一个冬天里也有花香的童话。童年的故事说不完,就像大海里的珍珠,每一颗都晶莹剔透,每一颗都熠熠闪光。同学们能不能把童年的趣事说出来给大家听,让我们也一块来分享你们的快乐呢?大家想不想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方法试着也写一篇《难忘的童年》,和鲁迅先生比一比谁写得好呢?

  第四课时:练*课(见达标练*册)

  教后记: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教学重点应放在描写“百草园”部分,而对“三味书屋”部分,因其距学生的生活略显遥远,可略学。所谓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束缚儿童的身心发展之说,较牵强,有概念化之嫌,可不涉及。采用“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导想像(如百草园的美景)、动手实践(如雪地捕鸟)、模拟表演(如私塾先生读书)、口头作文、书面写作等形式,努力创设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空间和氛围,真正把“讲堂”变成“学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孩提时代的情趣。

  2、过程与方法:

  ⑴ 学*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⑵ 揣摩本文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了解作者的生活情趣。

  2、难点:

  学*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鲁迅是一个*老百姓都非常熟悉的文化名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历来被世人所传颂,提到鲁迅,我们会深深地被他刚毅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今天当我们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有许多值得回忆的往事。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朗读课文。

  2、纠正字音。

  3、出示思考题:

  ⑴ 根据文章题目和过渡句,文章可分为哪几部分?

  ⑵ 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⑶ 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感觉是怎样的?

  ⑷ 课文两部分的内容是怎样衔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 作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选取了哪几个片段?

  4、小组讨论,相互合作交流:

  讨论明确:可以把文章分成1~8自然,9~篇末两个部分,作者描写的百草园共有14个景物,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盎然有趣,是个充满情趣的儿童乐园。

  第九自然段是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眷恋,也反映了过去三味书屋的无可奈何之情,这部分写了先生的性格特点,上课的形式及上课的内容。

  三、赏读课文,体验美感

  1、赏读课文,出示思考题:

  ⑴ 你认为写景状物精彩在哪里?为什么会精彩?

  ⑵ 美女蛇的故事和雪地捕鸟的情节,你喜欢哪一个?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明确:(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已见)作者分别从形态、色彩、声音、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方法使得景物生动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美女蛇的故事使百草园笼罩了扑朔迷离的气氛,更具神奇色彩,“雪地捕鸟”中一连串传神的动词的运用,引人入胜,情趣盎然。

  四、合作探究

  1、质疑:

  ⑴ 作者为何写贪玩逃学的情节?

  ⑵ 先生在回答学生提问时为何不高兴,脸有怒色?

  2、讨论明确:

  描写孩童逃学,上课画画的情节,是从侧面反映教学方式的枯燥以及教学内容的陈腐。

  五、课堂小结

  首先由学生谈谈学*本课的最大收获?

  教师小结:我们一起了解了鲁迅的成长足迹,这段童年生活对他的成长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也应保持纯真活泼的天性,激发自己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进取心,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已培养成为服务社会的有用人才。

  六、布置作业

  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准备好讲给同学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两相对照的结构。

  3、学*语言的揣摩。

  【重点难点】

  1、重点:

  ⑴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⑵记叙的感情色彩。

  2、难点:

  ⑴两相比较的结构。

  ⑵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试卷

  二、导入新课

  1、作者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幼时受过诗书经传的教育,稍长又喜杂览,读了许多野史杂记。1898年到南京求学,四年后东渡日本留学。初学医,后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时,在南京临时*和北京*教育部任部员、金事等职。同时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兼教。1918年5月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旧利教和封建制度,奠定了新文*动的基石。1927年10月,定居上海,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成为**领导下的左翼文艺运动的主将。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一千万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阐静来”,鲁迅借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可以说《朝花夕抬》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2、导语:

  从课文的标题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文章按地点的转移分两个部分。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三、段落大意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

  全文可分两部分:

  1、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⑴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⑵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⑶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⑷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2、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⑴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⑵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⑶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⑷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⑸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四、分析文章

  1、百草园部分:

  ⑴提问:文章第一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讨论并归纳: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⑵提问:作者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

  ①从句式上看,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乐趣定然比比皆是。这是“以一概全”的写法。

  ②从描写的范围来看: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③从描写的景物来看,既有植物,又有动物。

  ④从观察的角度来看,有好看的(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堪,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有好听的(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有好玩的(触觉)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螫,有可以拔起来的何首乌的臃肿的根;有好吃的(味觉)有桑堪,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难怪百草园是儿童的乐园。

  ⑤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特有的感受。

  ⑥从遣词描写来看,用词十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形容叫天子用“轻捷”,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作者把百草园描写的有声、有色、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

  ⑶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⑷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捕鸟的?为什么要写捕鸟?

  讨论并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这都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⑸小结: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

  2、三味书屋部分:

  ⑴导人新课:

  百草园的景物是那么美,百草园的故事是那么动人,百草园里捕鸟是那么好玩,这确实是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儿童的乐园。这节课,我们再来探讨一下三味书屋是否也是儿童的乐园呢?

  ⑵提问:第9小节在文中有何作用?一个“不知道”和三个“也许是”能否删掉,为什么?两个“Ade”和两个“我的”表现了“我”对百草园怎样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

  ①这一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不可以。因为删掉了加点词语以后,句子的意思完全变了。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如果删掉,则由无法肯定变成完全肯定了,这违背作者猜测的原意,也不能表达“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私塾的反感。

  ③真切地表现了“我”对百草园恋恋不舍的心态和依依惜别的神情。

  ⑶提问:三昧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与百草园相比,哪个好玩?

  讨论并归纳:

  当然百草园好玩。百草园很大,这个园很小;在百草园有许多动植物,有许多好看、好听、好玩的东西,而在这个国只能爬上花坛上去折腊梅花、寻蝉蜕,最好的工作只不过是捉了苍蝇喂蚂蚁,又必须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玩的伴又不能太多,时间又不能太久。

  ⑷提问:三昧书屋里读的书,孩子读得懂吗?你们读得懂吗?作者写这些教学内容有什么用意?

  讨论并归纳:私塾里的教材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逼着学生死记硬背,不懂也不能问。作者这样写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和摧残。

  ⑸提问:作者在三味书屋里学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

  ⑹提问: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讨论并归纳:

  本文通过幼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3、小结: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比较起来,百草园的生活写得有声有色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在三味书屋,学的是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的教材,内容陈旧,方式落后,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作者在记叙描写中渗透着他的思想感情。

  4、作业:

  完成复*试卷。

  【教学后记】

  本文虽然是一篇老文章,但是关于它的主题理解已与以前不同,我们教师完全应该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本文的教与学,老文章要新教,应更多的贴*学生的生活来教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4

  一、设计设想 :

  (一)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二)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和生活的真谛。

  (三)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 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二) 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三) 学*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

  (四) 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二)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四、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材料:(1)范读录音;(2)有关图片。

  (二)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五、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二)学*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三)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46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

  (二)板书课题,作者。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1)原名及籍贯(2)地位(3)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4)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关于《朝花夕拾》

  我们今天要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选自哪里?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含有比喻的意思,指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青少年时的事情写出来

  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

  1、百草园生活。

  2、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3、体味: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提示:从不同角度概括。参考:从看的听的吃的玩的角度或植物动物角度或季节等)

  2、延伸:利用多媒体展示:

  (1)有关百草园图片;

  (2)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

  ——的菜畦 鸣蝉在树叶里—— ——的黄蜂

  ——的桑葚 色彩 油蛉在这里—— 声音 ——的叫天子 形态

  ——的石井拦 形状 蟋蟀在这里——

  ——的皂荚树

  3、齐读第二节,思考:重点写的是百草园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句式来体现?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4、拓展:(1)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鲁迅,两人演小鸟;要求模拟出以下动作,鲁迅: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捉拿;小鸟:飞翔、落下、啄食、飞走、罩住。)

  (2)观察表演者动作,要求用上系列动词描述。

  (七)、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这么有声、有色、有趣、有味,而实际上百草园是个什么样子呢?

  老师找到了一些百草园的照片,大家来看一看,从照片上看,你觉得百草园真的那么有趣吗?

  其实很普通,而且作者在文章中也讲了: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是荒园。

  1、既然这只是一个只有野草的荒园,为什么作者把它看作是“乐园”,而且写得这么有趣?

  明确:作者很怀念在百草园的生活,这是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回忆是美好的,

  2、从中也可以看出童年的鲁迅是怎样一个孩子?好奇,热爱自然

  这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有没有影响?

  3、作者把*凡的事物写得如此生动,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呢?

  生动的语言

  清楚的层次

  观察地仔细

  真挚的感情

  (八)、作业:

  1 、抄录课后所列字词并用两个成语造句;

  2 、比较所搜集的童年生活材料。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一)理解主题

  (二)运用联系比较法,加深对生活对学*的认识

  (三)比较对照手法的仿写

  二、教学步骤:

  (一) 检查:

  1、听写并用画线词造句:菜畦 鉴赏 确凿 臃肿 轻捷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2、为多音字注音并组词:攒(x)——拗(x)

  3、口答有关鲁迅知识

  (二) 指名读过渡段

  1、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2、思考:练*二

  (1)推测原因之多,说明了什么?

  明确:衬托对百草园的难舍之情。

  (三)细读写三味书屋生活的部分

  1、讨论:哪些内容形成了对比,说明了什么?

  如:(1)玩耍时与读书时不同气氛;(2)师生读书时不同态度。

  2 、质疑问难:为何写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先生读的加了标点?

  明确:学生没读懂,说明所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3、延伸:有无独到发现或新的感悟?

  (四)总结:归纳中心,完成练*一,交流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

  1、比较所掌握的不同人的童年生活,说说有何感触。

  2 、对照自身的学*、生活,有何新的认识?

  提示:

  (1)与百草园比照:亲*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2)与三味书屋比照:珍惜现在的学*环境,主动学*,探究学*,合作学*,寻找并体验学*中的乐趣。

  (3)结合自身经历与体验,仿照本文结构,用“从——到——”作题,写两个生活片段。

  提示:可从空间或时间的变化上选材,以场景描述为主,体现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附: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朝花夕拾》

  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 无限趣味 乐园:色彩 形状 声音 趣事

  写景: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

  第二课时

  对比:1、百草园:自由 丰富 有趣——热爱

  三味书屋:束缚 单调 乏味——不满

  2、玩耍时:静悄悄

  读书时:人声鼎沸

  仿写:从——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5

  [设计意图]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两个相邻的两个人生驿站,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说作品表现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色束缚和损害”,那位先生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我认为这种解读存在着教条化、程式化、上纲上线化的倾向。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所以教学中没有设计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本设计着眼学生的学*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目标]

  1.养学生独立感受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初步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2.养成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作用的*惯。

  3.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培养他么们对其进行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介绍文学常识)

  二、感知、理解

  快速默读课文,限时7分钟(大约3500字)

  提问: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2、从课文题目我们得到哪些信息?

  3、默读文章,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说出来,并说说理由。

  可能的说法: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诱人的百草园、有趣的百草园……

  单调的三味书屋、自由的三味书屋、痛快的三味书屋、好玩的三味书屋……

  2、自主阅读,分别感受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的景、事、人、情,也将自己的感受用“的景”“的事”“的人”“的情”分别说出来。

  学生可能众说纷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说法,下面说法仅供参考:

  百草园三味书屋

  美丽的景古朴的景

  有趣的事难忘的事

  善良的人严而可亲的人

  留恋神往的感情亲切温馨的感情

  3、综合讨论:你喜欢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不同也有联系,综合大家的说法,它们二者都应是作者生活的乐园,只是因生活时间的不同,百草园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乐园,三味书屋则是作者学*生活的乐园。

  4.主旨获得

  三、感受、品味

  (1)感受美景、品味雅词

  1、百草园有美丽的景,这景啊,有声有色、有趣有味,下面我们大声(先自读)齐诵第二自然段,然后像刚才一样,将自己对景物的感受用

  “的颜色”“的声音”“的情状”“的味道”分别说出来。

  ①“碧绿的”“紫红的”写出了缤纷的色彩;

  ②“光滑的”“肥胖的”“轻捷的”写出了有趣的情状;

  ③“长吟”“低唱”“弹琴”给人听觉上的愉悦;

  ④“又酸又甜”写出了充溢于口的味觉感受。

  ……

  可以参考的说法:绚丽多彩的颜色、悦耳动听的声音、活灵活现的情状、新鲜美好的味道。

  2、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结合静物描写方法,以学生自己的答案为主)

  1、句式巧妙突出重点;

  2、观察要有顺序;

  3、观察要仔细,要多角度;

  4、准确使用词语;

  5、抓住景物的特点;

  6、有自己的感情……

  3、请用最短的时间背诵这节文字,并把背诵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2)感受趣事,品味美句

  1、综观全文作者参与的事,简洁地可以概括为听故事、捕鸟、唱读、溜玩、偷画,请同学们细读写事的段落,也要将自己对事情的感受用“的故事”“的捕鸟”“的唱读”“的溜玩”“的偷画”概括出来。

  可以参考的说法:生动神秘的故事、趣味无穷的捕鸟、痛快淋漓的唱读、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的偷画……

  2、文中哪些句子很好地写出了这些事情的特点?

  重点品味如下几段:

  ①“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见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了,敛在盒子里。”用极富悬念的语言写出了美女蛇故事的诱惑力。

  ②“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用极精练且富有表现力的一系列连贯的动词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透露出儿童捕鸟的兴奋惊喜之情。

  ③“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用神态及动作描写将先生酣畅入神的朗读描写得淋漓尽致。

  ……

  (3)仿照上面的方法继续完成对人、情的感受和品味。

  四、感悟、探究

  引导探究如下一些小而有趣的问题,有可能的话上图书馆和网上查阅资料,然后将自己的发现写成小文章。

  ①“三味书屋”中“三味”作何解?

  ②“怪哉”究竟是怎么回事?

  ③“寿镜吾”先生简介

  ④为什么三味书屋的匾上画着“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⑤“做人之险”有什么深意?

  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民间艺术之美

  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人物描写技巧

  ⑧美女蛇的故事之来由

  五、作业

  1.生词抄写

  2.随笔:《我眼中的鲁迅》或《我和鲁迅比童年》


《草》教学设计一汇总5篇(扩展6)

——《一路花香》教学设计七汇总5篇

  《一路花香》教学设计七 1

  教材分析:

  《一路花香》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文章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挑水工有两只水罐,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家,而破水罐每次只能运半罐。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破水罐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而道歉,挑水工让它注意路边的花。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挑水工让破水罐明白自己的价值。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故事,抓住语言文字体会寓言要阐述的道理——要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不要一味地自卑。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破水罐”所深含的寓意,以及挑水工意味深长的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屏幕显示鲜花组图

  (师述:走在这开满鲜花的小路上,鸟语花香,多么惬意啊!大自然不但把这百花盛开的美景送给我们,还把这醉人的花香洒满了各个角落。)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许多鲜花,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这些鲜花吗?

  生说词句(五彩缤纷、沁人心脾……)

  老师这儿也有些词语送给大家。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2、师:这些都是长在小路一旁的鲜花。这一路鲜花给我们带来了一路花香。(齐读课题)那么,是谁浇灌了这一路鲜花,给我们带来这一路花香呢?

  二、学*第一节

  1、屏幕出示挑水工及破水罐的图片。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挑水工和他的两只水罐,这两只水罐有什么特点呢?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两只水罐的特点。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师:这样日复一日过去了两年,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想想看,此时,它会对破水罐说什么呢?

  那只完好的水罐为什么会如此骄傲,看不起那只破水罐呢?(因为它认为破水罐没有用)

  3、师:如果你是破水罐,听了这些话,你心里会怎么想呢?

  三、体会心理,明白寓意

  (一)十分惭愧

  1、师:破水罐因为自己只能装半罐水,内心感到很不安,很过意不去。文章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词确切地表达了破水罐的这种心情,你能很快地找出来吗?

  加深词:十分惭愧 (板书:十分惭愧)

  2、出示: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惭愧”吗?“十分惭愧”可见程度更深。

  师:把这个词送入句子中,读好这句话。生齐读。

  3、师:在完好的水罐面前,破水罐觉得自己十分惭愧。在挑水工面前,它觉得更惭愧了。终于,在两年后的一天,它再也忍不住向挑水工道歉。

  4、出示破水罐和挑水工的第一次对话。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破水罐和挑水工的这段对话,读后想想,你对这只破水罐有什么新的认识?(出示:这是一只———————的水罐。)

  (自卑的 充满歉意的 懂事的 难过的 善良的)

  (结合学生的理解让他们读读破水罐的话。指名读)

  5、师适时指导:是啊,这只破水罐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挑水任务而惭愧,为连累了挑水工而惭愧。你们看,它向挑水工道歉时多么自责多么难过啊!女生当一回破水罐,男生当挑水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破水罐的话,读出它当时的心情。

  (二)一丝快乐《一路花香》

  过渡:那么,听了挑水工的话,破水罐心情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破水罐心情的一个词语。

  是什么使它有了一丝快乐?

  1、出示:当他们上山时,那只破水罐看见太阳正照着路旁美丽的鲜花,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一丝快乐。

  (1)“美好的景象”指什么?用书上的话说说。(太阳正照着路旁美丽的鲜花)

  (2)师:阳光普照,鲜花盛开,五彩缤纷,一路花香。多么美好的景象啊!来把这句话读好,读美。齐读。

  师:走在这么美的小路上,你就是这个挑水工或者一个路上,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会有什么感觉?会说些什么?

  原来,破水罐也为别人带来了美的享受,也为别人带来了快乐,多么让人自豪,可破水罐只感到“一丝快乐”。

  2、出示:当他们上山时,那只破水罐看见太阳正照着路旁美丽的鲜花,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一丝 快乐。(“一丝”放大,体会。)

  (1)看了这么没的鲜花,破水罐为什么只感到一丝快乐呢?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回答。(破水罐内心很惭愧,即使看到这么美的鲜花,它还是不怎么快乐。)

  (2)师:说得很好!这句话的“一丝”准确地写出了破水罐当时的心情,让我们再次细细地体会它的这种心情,再读这句。(板书:一丝快乐)

  (三)感到伤心

  1、过渡:他们走啊走啊,等到了小路尽头,破水罐这仅有的一丝快乐也消失了,它仍然感到伤心,(板书:仍然伤心)这是为什么呢?(又漏掉了一半水)于是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

  出示:“但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于是,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

  师:破水罐还在为自己的裂缝而自卑,为自己不能尽到责任而自责难过。谁来读好这句话?

  当破水罐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时,它的内疚度更深了,歉意更重了。这时它会说什么呢?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它还能利用吗?挑水工为什么没有扔掉它呢?让我们从挑水工的语言中去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挑水工的话。

  2、出示:“难道你没有注意吗?刚才那些美丽的花只长在你这一边。那是因为我早知道你的裂缝,并且利用了它。我在你这一边撒下了花种,于是每天我们从小溪边回来的时候,你就浇灌了它们。两年中,我常摘下这些美丽的花,插在我主人的花瓶里。如果没有你,主人哪能每天欣赏到美丽的花朵呢?”

  挑水工为什么没有把这只破水罐扔掉?

  3、你们看,这是小路两年前的样子,现在却是花草丛生。挑水工从这儿摘下美丽的花,插在主人的花瓶里,主人看到了这美丽的花,会与挑水工有怎样的对话呢?(同桌讨论)

  4、如果此时,我们的破水罐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心情如何?(欣慰)(板书:相当欣慰)

  它还会惭愧吗?还会不快乐吗?此时它转忧为喜(图片),他会对挑水工说些什么呢?(同桌交流)

  5、挑水工的话说得多好呀,他使破水罐明白了自身的价值。让我们再次齐读挑水工语重心长的话。

  也许,你是个成绩不太突出的同学,也许,你在为自身的一个缺点感到自卑,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你有没有什么感悟呢?

  (学生谈感受)

  师总结:也许长大后的你并不出色,请想起我们在小学里学过的这篇课文吧,它的题目是——(再次齐读课题)。

  四、拓展延伸

  1、今天,老师想把一首散文诗送给大家——《欣赏自我》。

  愿同学们能善待自己的不足,聪明利用自身的缺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获得——一路花香。

  2、老师读这篇文章,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第二天早晨,阳光明媚,挑水工依然挑着这两只水罐去挑水,当走过那条一边长着美丽的鲜花的小路时,他和两只水罐都感慨万千,你知道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吗?(出示小练笔)

  五、板书设计:

  14 一路花香

  十分惭愧 → 一丝快乐 → 仍然伤心 → 相当欣慰

  教后反思:

  《一路花香》是则寓言故事,故事朴素然含义深刻,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感悟其蕴涵的人生哲理有一定的难度。

  《一路花香》教学中,我带领孩子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手段,和着动人的旋律播放了一段一路鲜花的美丽画面;接着,再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试着说一说两只水罐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美丑事物的对照中寻找联系感悟蕴涵着的深刻道理,打通学生思路,激活感悟之源,让学生产生顿悟豁然开朗,此为感悟“前奏曲”。教学末,我设计了话题:也许你在班中是个学*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感想?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在集体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产生领悟受到感染,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听、说、悟的基础上,起到好处地配上了一首小诗——《欣赏自己》,旨在使学生在感受课文语言的同时,体会要正确看待自己。此为感悟“进行曲”。通过以上两个教学环节,让本来看似说不清道不明的生活哲理,在小孩子看来也饶有趣味,觉得值得思考可以接受,让他们在读书学*中发现世界,发现自我。事实上,教学现场也的确如我们所愿,学生思维活跃,精彩语段此起彼伏,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这则寓言的理解和体验,获得了启迪。

  本课,我有一个疏忽的地方:寓言一般都是由物及人的揭示道理或启示。那么,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谈谈对寓意的理解,这样学生才会学以致用,领悟更深。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仍要多多研读文本,寻找教学的切入口和突破口。一位青年老师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但是每一次锻炼都是一次打磨,每一个教训都将成为日后的经验。最后我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路花香》教学设计七 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现场教学:

  教学步骤:

  (课前在教室喷洒花香清新剂)

  一、回忆导入。

  1、今天上课有什么感觉?想不想欣赏一下发出香味的这些美丽的鲜花?[出示课件:一路鲜花录像]

  2、用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看到的景象。引入课题,齐读。

  3、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故事里出现了几个角色?(板书角色)

  4、哪个角色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呢?带着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

  二、深入感悟。

  哪个角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整理、总结、板书)

  1、好水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哪儿看出?它的成就是什么?它在破水罐面前觉得自己了不起,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什么动作、会说些什么呢?学生想象。(板书:骄傲自大)

  2、破水罐:你对破水罐的印象是什么?课文哪儿告诉我们?

  [出示课件:“过去两年中,……应有的回报。”]为什么感到自卑?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当他们上山时,……一丝快乐。”]指名读。比较:[出示课件:“当他们上山时,……快乐。”]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句中的“一丝”能去掉吗?为什么?再读第一个句子,体会破水罐当时的心情。(板书:惭愧自卑)

  3、挑水工:破水罐几次向挑水工道歉?挑水工第一次是怎么回答它的?[出示课件:“在我们回主人家的路上,……美丽的花儿。”]指名读。你对挑水工这种回答感觉怎么样?再来看看挑水工第二次说的话。[出示课件:“难道你没有注意吗?……美丽的花朵呢?”]指名读,齐读。大家读懂了挑水工说的这段话的意思了吗?(逐句理解)这美丽的鲜花与破水罐有什么关系呢?挑水工说这段话实际是什么意思?从两次对话中,你觉得挑水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循循善诱)能读一读挑水工和破水罐的两次对话吗,再来体会一下破水罐的惭愧自卑和挑水工的循循善诱。同桌练*。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挖掘寓意。

  1、小结:课文中的三个角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水罐——,破水罐——,挑水工——。(指板书引读)从这则寓言中,从三个角色身上,你们有没有悟出什么道理呢?再去快速读读课文。指名说。(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

  2、破水罐听了挑水工的话,又听了同学们的话之后,它会怎么想,怎么做?展开想象。

  3、好水罐听了这些话,也会受到启发,它又会怎么做呢?

  四、点明中心。

  1、再次齐读课题。

  2、总结:课题一语双关,既写出了花的美,花的香,又暗含着对浇灌鲜花的挑水工和破水罐的赞美,同时也赞美了那些能为他人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的人们。同学们,就让这一路花香飘起来吧,飘满这弯曲的小路,飘向主人的小院,同时也飘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田,让我们都在这一路花香中接受心灵的洗礼,那就是:做人,就要做一个(指板书)——能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人!

  《一路花香》教学设计七 3

  教材简析:

  《一路花香》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该文是一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个故事,即一只带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无损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但挑水工却告诉它:从它的裂缝惨出的水浇灌了路边的美丽的花儿。从而告诉人们:世上本没有绝对无用的东西或失败的事物,只是利用的方式不同而已。同一种事物同一个人在不同人的眼里,往往会有不同的价值。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读文,使之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新课标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所以,在这一节课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学会本课八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悟法 课堂讨论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体会借事述理的特点。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 诵读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和一束鲜花;学生预*本课生字和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一路花香”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也有一束鲜花我这,谁来闻一闻,说说你闻到了什么?

  3、如果一路上都飘着这种花香,你们觉得怎么样?是啊,一定会令人感到愉快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花香的寓言故事。(课件出示:一路花香)

  指导读题(读出“一路花香”的感觉)

  4、质疑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花香是怎么来的?是谁种并浇灌了这些鲜花?为什么课题称为“一路花香”?

  那就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按照老师的三个要求去朗读一下课文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朗读要求:

  (1)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2) 在书上圈圈划划,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3) 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小组合作互相读课文,检查能否读准字音,并商量所提问题的答案。

  3、小组之间互相合作学*,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4、刚刚同学们讨论的真是热火朝天啊,可是讨论的得热烈不一定代表你读得认真。老师想请同学们读一些生字和词语,看看你刚刚是不是用心的读了。

  (1)课件出示本文中的生字及重点词语:(指读并且评价)水罐 骄傲 惭愧 渗入 完好无损 漏掉 浇灌 花瓶 欣赏 日复一日

  (2)找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并给予评价。

  5、前两个要求,同学们看来都完成的不错。我们再一起看一下第三个要求,你是否通过你的阅读解决了自己刚刚提出的问题呢?

  如果解决了,可以把你解决了的问题告诉大家;没有解决的同学也别着急,可以把你的问题告诉大家,让更多的聪明小脑袋帮助你一起来解决。

  三、再读课文,领会主要内容。

  1、听课文录音,思考一下问题:

  (1)文中有几个重要角色?

  (2)你最欣赏谁,为什么?

  (3)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2、在小组内进行自主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师巡视指导。

  3、找学生进行自主发言,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4、师生总结:

  好水罐 能运回一满罐的水

  破水罐 能浇灌路旁的鲜花

  挑水工 能正确看待两个水罐的不同价值并充分利用

  故事内容:印度有个挑水工,他用一好一坏两个水罐挑水,好水罐因运回一满罐水而骄傲,破水罐因漏掉一半水而感惭愧。挑水工告诉破水罐它漏掉的一半水正好浇灌了路旁的鲜花,让它明白每件事物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

  四、小结

  板书设计:

  好水罐 骄傲

  破水罐 惭愧

  挑水工 正确看待,充分利用

  《一路花香》教学设计七 4

  教材分析:

  本课是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体会借事述理的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大自然,能够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构想:

  首先要营造情感氛围,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学*,以想象感悟为纬,让学生心潮随着文字而澎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读通读准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条理。

  学生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读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再次读题目,读出你的感受。你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预*,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和物?

  课文中的物(水罐)会像人一样说话,这种写法叫拟人。

  3、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回忆寓言故事的特点:通过故事说明道理。)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我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带有生字的词或不懂的词。

  2、检查自学效果。

  读词语。水罐 完好无损 日复一日 不禁 骄傲 惭愧 渗出 浇灌 花瓶 欣赏 道歉 漏掉

  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价。

  三、把握故事内容。

  1、方法指导。(先概括各自然段内容,然后连成全文主要内容)

  2、逐段概括主要内容。指读、自读、齐读,讨论交流。

  第一自然段:挑水工用两个不同的水罐挑水的不同结果。

  第二自然段:破水罐向挑水工道歉,挑水工让它回家时注意路旁的花儿。

  第三自然段:破水罐再次向挑水工道歉,挑水工告知是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了美丽的花。

  (在充分了解段意后,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读议:挑水工的两只水罐有什么不同?

  2、自由练读,读出两只水罐的不同。

  3、指名朗读,评议。(朗读时强调:有裂缝,完好无损,满满的,只剩下半罐水)

  4、对比朗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

  五、识记生字。

  1 自学生字表里的生字,描红“罐、傲、愧、灌、瓶”,思考怎样记住。

  2 交流各自的识记方法。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一路花香

  水罐 骄傲 渗出 完好无损

  花瓶 欣赏 不禁 日复一日

  课后反思:

  《一路花香》教学设计七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掌握学*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挑水工与破水罐的两次对话中的所蕴含的道理。通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全部教学活动中。

  3、情感、、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知道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体会借事述理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悟挑水工与破水罐的两次对话,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走*花香

  1、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万物复苏,柳枝吐绿、百花齐放……)

  2、是啊,春回大地,世间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有这么一条小路,它的一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让踏上小路的人们满怀欣喜地感受到这扑面而来的一路花香。

  板书:一路花香

  一起美美地读课题,让花香溢满我们的课堂。(预设评价:你们的朗读带着茉莉的清香,有着玫瑰的芬芳,老师已经陶醉其中了。)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受花香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读,开火车读,一边听读,一边看书,想一想在这条芳香四溢的小路上曾发生过一件什么事?(解决刚才的问题)师随机正音。

  板书:完好的水罐破损的水罐挑水工

  三、全心品读,寻探花香

  (一)整体感知。

  这只有裂缝的水罐能浇灌出一路花香,它可真了不起!可是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它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它的情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你能在文中找出表示它情感变化的词语吗?(快速浏览全文,并圈出来)(相机板书:十分惭愧、一丝快乐、仍然伤心)

  (二)体会“十分惭愧”

  1、导入:那只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送到主人的家,每天如此,因而它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

  2、体会:我们来体会破水罐的第一次情感。(十分惭愧)

  (1)“惭愧”是什么意思?

  (2)(课件出示)填空练*说话:破水罐因为而惭愧。

  (3)“十分惭愧”可见程度更深。于是他们之间有了第一次对话。谁来读读这第一次对话。(分角色读,老师读旁白)

  “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4)“尽了自己的全力”具体是指什么?

  (这说明挑水工挑水的路程远,任务重。)

  (5)“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具体是指什么?

  (因为破损的水罐每次只能运半罐水给挑水工增加了工作量)

  2、指导朗读:

  (1)文中破水罐与挑水工有两次对话,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细细小组合作体会他们的心情。(指读第一次对话)

  (2)是啊,跟完好的水罐比起来,破水罐怎能不感到自卑呢?日复一日,两年后的一天,破水罐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愧疚,向挑水工道歉,让我们再去聆听破水罐与挑水工的第一次对话,出示破水罐与挑水工的对话(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破损的水罐的自责与歉意)

  (二)体会“一丝快乐”

  1、导入:听了挑水工的话,破水罐看到了什么景象?破水罐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指名读当他们上山时--------一丝快乐)

  2、让我们也一起来欣赏这路旁美好的景象。出示图片。“太阳正照着路旁美丽的鲜花”如果你就是路人,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你会有什么感受,会说什么呢?

  3、多美的花儿呀,然而破水罐看了它们仅仅带来了(一丝快乐),你感受到了什么?(因为破水罐之前十分惭愧、自责,一直沉浸于之前的情绪中。)

  4、轻轻地读读第一句话,谁能读出这一路鲜花的美和破损水罐的一丝快乐来?

  (三)体会“仍然伤心”

  1、(出示)“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一丝快乐。但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于是,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它为什么仍然伤心呢?

  (引导学生体会,这美丽的景色只是给破损的水罐带来一丝快乐,它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与伤心之中,只顾盯着自己的缺陷,没有理解挑水工的良苦用心,难以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

  2、总结:它的快乐是那么少,是那么短暂,因为它还在为自己的裂缝而自卑,为自己不能尽到责任而自责难过。谁来读好这段话?(当他们上山时-----向挑水工道歉)(指导读好“仍然”“又”“再一次”,把破水罐没有从内疚惭愧的情绪中摆脱出来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这次他的内疚程度更深了,歉意更重了。指导读)

  3、指名读划出破水罐与挑水工的第二次对话。

  4、面对破水罐的道歉,挑水工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挑水工的话)

  5、请你再次读读挑水工的话,从哪些词中体现出了他的智慧?

  指名读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早”“利用”“撒下了花种”“插在我主人的花瓶里”)

  6、挑水工的话说的多好啊,使破水罐明白了自身的价值。

  老师在这里假设了几个如果……(课件出示)

  如果,他对破损的水罐充满抱怨,那么-------。()

  如果,他将破损的水罐弃置角落,那么-------。()

  如果,他将破损的水罐加以修补,那么--()

  如今,他对破损的水罐巧妙利用,所以----

  你欣赏挑水工的哪一种做法,为什么?

  学生畅所预言。表扬说的好的同学。

  7、小结:是啊,独具慧眼的挑水工明知道这只水罐有缺陷,但并没有嫌弃它,而是妙用了它的缺陷,这才造就了这“一路花香。”

  四、以读促读,收获花香

  1、指导分角色朗读表演。

  (1)让我们再一次的欣赏这美丽的收获,让学生自选自己喜欢的角色,三人一组练*分角色朗读课文,再分组汇报朗读表演。。

  (2)你觉得带来一路花香的仅仅是破水罐吗?(不是)那你认为还有谁?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挑水工?(智慧)多么智慧的挑水工呀,面对破损的水罐不离不弃,恰到好处地合理运用,还教给了破水罐一个道理,真是慧眼识人,循循善诱(板书)真了不起,让我们再次朗读他说的话。(课件出示)

  2、揭示道理。

  (1)课文以拟人的手法向我们介绍了哪三个角色?你最欣赏谁?为什么欣赏他?此时,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用“我想对说:“”句式说话。(小组内交流,反馈)

  (2)同学们发自肺腑的语言,散发着哲理的花香。“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能自卑,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这正是我们从这则寓言故事中获得的美丽收获,也正是“一路花香”的丰富内涵。

  (3)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你曾为没有美丽的容貌而懊恼;也许,你曾为没有出色的成绩而伤心;也许……那么,读了这个故事,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3、让我们再次凝视“一路花香”。齐读课题:《一路花香》

  老师愿这“一路花香”带给我们的启示永远留在你、我、他的心中……

  4、师生共同配乐朗诵《欣赏自我》。(课件出示)

  (1)过渡:是啊,世界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们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要学会欣赏自我

  (2)师生共同配乐朗诵

  欣赏自我

  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可你却是一颗星辰;

  也许你想成为大树,可你却是一株小草;

  也许你想成为大河,可你却是一条小溪;

  于是你徘徊,你忧郁,你自卑。

  和别人一样,你也是一片风景。

  也有阳光,也有空气,也有寒来暑往,

  甚至也有别人未曾见过的一颗青草,

  甚至也有别人未曾听过的一阵虫鸣......

  做不了太阳就做星辰,在自己的星座发热发光;

  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以自己的绿色装点希望;

  做不了伟人,就做实在的自我,

  *凡并不可悲,关键的是做最好的自己。

  不必总是欣赏别人,也欣赏一下自己吧!

  多给自已一点信心,送别过去的岁月,

  只要明天还在,只要热爱生命,

  即使有云的日子,你也能够真正地跨越自已!

  五、课堂小结,花香四溢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自我,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多给自已一点信心,送别过去的岁月,只要明天还在,只要热爱生命,即使有云的日子,你也能够真正的跨越自已!

  2、课后作业:(课件出示)

  搜集一些与本文寓意相通的名言警句,读一读,背一背,并选择一条做成书签送给自己。

  《一路花香》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路花香》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这是则寓言主要讲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后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挑水工却告诉它说,他知道它的裂缝,并利用了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出了许多美丽的花。从告诉了我们: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全文叙述清楚,层次分明,人物的对话描写得具体生动,寓言所蕴含的寓意很深刻,给人以启发和教育。本课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本次说课的课时为第二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是则寓言故事,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读懂故事的内容从中揭示与领悟其寓意,受到启发和教育。为此,在本课时目标的设定上,我将“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中揭示和领悟其寓意的寓意”设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其余目标为:(1)进一步理解课题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的朗读课文;(2)学会口头复述故事的内容并联系生活,联系自己,谈感受或收获。

  三、说学情

  课前了解学生具体的学情,有助于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帮助解决怎样教与怎样学的问题。因此,我重点关注的方面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及学法。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学*具有浓厚的学*兴趣,很乐学。对本课内容在第一课时里已初步了解。能力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朗读和口头复述的能力,学法上也初步形成了以读促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合作交流,联系实际谈感悟的方法。因此,在对本课教学上,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这种能力和方法,去学*文本。对于能力稍差的学生加以关注,鼓励让他们大胆参与学*中与较强的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形成教学面向全体的局面。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教师组织和学生开展学*的两种不同活动反映。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但“教学有法却无定法”,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服务。为此,对本课的教法与学法上,我根据寓言教学的特点,内容的需要,及学生实际的学情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与学法:(1)创设情境,(2)质疑点拨,(3)以读导学,(4)和作探究,(5)口头复述法,(6)分角色朗读法。采用“创设情境法”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凭画面,朗读录音,精彩的语言描绘等手段进行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受赏能力欣。“质疑点拔”能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出相应的问题,能及时帮助学生进行解疑从而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以读导学”和“分角色朗读法”能使学生通过多种读的形式去理解课文内容,利于读好文中人物内心想法并领悟其寓言寓意。“合作探究”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的意识,共同探讨对问题的见解,明确寓言的哲理。“复述表演便于反馈学生在乐趣中掌握课文内容情况以及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1、说教学准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的需要,我准备采用图片,朗读录音,实物投影机进行辅助教学。

  2、说设计的思路:我本着以读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以训练为反馈的思想,将本课教学思路设计为四个环节。

  (1)看图质疑,进一步解题:(2)精读理解课文,揭示与领悟寓意:(3)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悟:(4)复述巩固,布置作业。

  3、说教学流程

  (1)看图质疑,揭示课题

  在这一环节里,我首先利用幻灯投影展示各种花的图片,让学生从美丽的图面中感受花的美与香,从而引入课题《一路花香》并板书课题。再让学生读题生围绕着课题进行质疑,“这一路花香是怎样来的?是谁浇灌出了这么多鲜花呢?”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得出结论生在结合图面,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本身很美,一语双关,不但写花香美,还暗含着对浇灌着鲜花的挑水工和破水罐的认可,赞美了那些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人们。这样教有利于通过图面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感受欣赏与理解能力。

  (2)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这一环节教学是学*理解课文内容的重难点。为此,在教学上,我主要以读导学,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进行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展开教学,我首先引导学生抓信课文有关描写三个角色的重点词句读一读然后进行提出问题,“课文描写了哪三个角色?他们各自有怎样的存在价什和个性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认读课文进行思考,合作探究归纳得出第一角色是好水灌,能装满罐水,很骄傲。第二是有裂缝的水灌,只装半灌水,很自卑。第三是挑水工在破水灌经过的路上洒下花种,利用了破水灌的裂缝浇灌许多美丽的鲜花,很聪明善良为别人着想。在此根据以上结论师生合作进行逐一板书。接着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破水灌对挑水工所说的“你尽了自己的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的句子。读一读并进行质疑,“破水罐和完好的水罐觉得自己回报挑水工了吗?挑水工也觉得它们回报了自己了吗?”让学生共同讨论后回答得出“完好的水罐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它觉得自己回报了挑水工。而破水罐因自己有裂缝而感到惭愧自卑,觉得自己没有很好回报了挑水工。挑水工却觉得破水灌已尽了全力,因为他发现破水罐的作用,创造了一路花香的奇迹,得到了回报。最后,引导学生从以上结论中抓住关键词语例如:骄傲,裂缝,自卑惭愧等结合课文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朗读,把两只水罐的不同心态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再让学生进行分角色品读人物对话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内心想法。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揭于与领悟寓言的寓意。这样教的目的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的品读与理解来全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内心的想法,从而揭示与明确寓言的寓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从中继续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与朗读能力。

  (3)联系实际谈感悟

  在这环节教学上,我主要通过举出一些活事例,例如,“生活中有些人本身存在着弱点或缺陷,为此自卑,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让学生进行迁移性的练*,使学生学会紧密地联系生活,联系自己,谈谈自己的想,进一步地让学生领悟其寓言的哲理。受到更深刻的教育这样的教有利于启发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感知自身存在的价什。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复述表演,布置作业

  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会,为此在这一环节里,我主要是通过表演让学生进行口头复述寓言故事的内容,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做的目的利于让学生通过做的形式来反馈教的效果,并将所理解的内容深入其中。


《草》教学设计一汇总5篇(扩展7)

——《家》教学设计第一册语文汇总5篇

  《家》教学设计第一册语文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6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

  3、在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看懂图意,并结合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

  1、(板书:家)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

  (指名读。齐读)

  2、(出示照片)这是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六口人,你们找到王老师了吗?他们是……,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朋友们有空来玩。

  3、小朋友们,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怎么样的吗?

  4、教师 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

  二、创设情境,自悟自学。

  过渡:除了我们有家、动物、植物也有自己的家。

  1、请听(播录音),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诗歌《家》(指课题,齐读)。

  2、你们也想读读吗?赶紧打开书83页,自己读读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字音。

  4、检查朗读(指名)。

  过渡:听了他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5、老师将这些朋友请到了咱们的课堂上,它们是(出示图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读词)。

  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6、指名四人上台贴图,并说出为什么这样贴?

  7、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8、突破难点: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出示课件)。(你们看:我们的祖国有广袤的蓝天,有茂密的树林,有清清的小河,有肥沃的土壤,有清新的空气……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小朋友们在这个大花园里唱啊、跳啊,脸上笑开了花,所以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在祖国的怀抱中健康成长,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我们的家吧!

  9、指导朗读。

  三、张扬个性,激发灵性。

  1、小朋友们读得多棒,你们想更棒吗?你们看(课件出示课文)写这 篇文章的小朋友只用了6行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景色,我们能不能学着他的样子,也来做一回小诗人?

  2、投影出示

  蓝天是的家。(太阳、月亮、星星……)

  树林是的家。

  学校是的家。

  书包是的家。

  你还知道“是的家?”

  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那你们知道“田字格”是谁的家吗?(生字)那就让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也送回家吧!

  四、指导书写生字“白、云”。

  1、出示“白、云”,再读。

  2、说说自己是怎么识字的?

  3、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书空跟写。

  4、学生在书中描红一个,教师巡视指导。

  五、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今天你们为很多东西找到了家,你们开心吗?是呀,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家,任何事物都离不开自己的——家,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家。

  六、拓展作业

  画画你想像中可爱的家,也试配首小诗。

  《家》教学设计第一册语文 2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2、知道诗词是通过描写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3、品味赏析。

  【教学重点】

  知道诗词是通过描写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难点】

  品味赏析。

  【学法指导】

  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讨论──质疑──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描述法。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竞赛法。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词发展到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的更加完美,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

  二、资料助读

  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内容多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三、师生共同赏读《望江南》

  四、词文赏析

  写人的是哪几句,表达什么情?写景的是哪几句,它的作用是什么?抒情的是那几句,抒发了什么情?

  五、归结全文

  形象刻画。

  景物描写。

  情感抒发。

  六、熟读课文,当堂背诵《望江南》

  第二课时(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一、导语设计

  婉约词比起豪放词来,则如小桥流水之于大江东去,如杨柳依依之于青松劲直,如曲径通幽之于通天大道,如和风细雨之于暴风骤雨。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豪放词风。

  二、听录音,读课文

  要读准字音,读出感情。用竞赛法“巾帼须眉大比拼”解决朗读和加强基础字词。

  塞下( )连角起( )千嶂里( )浊酒( ) 燕然( )未勒( )羌管( )人不寐( )

  三、课文分析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感知词意。

  2、深入品味词的内涵。

  上片,抓住“异”字从“雁去、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来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图,渲染荒凉萧瑟气氛;下片,抓住一个“泪”字抒发将士思乡报国之情。

  四、发挥想象,再现诗词画面,体会词作的内涵,感受词的画面美

  镜头1:

  镜头2:

  镜头3:

  ……

  五、写作训练

  赏析:“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峰峦连绵,暮霭四起,落日低垂,边塞的孤城在黄昏中闭上城门。描写了一幅苍茫空远、辽阔孤寂的塞外落日孤城图。

  六、相关链接

  1、本册中我们还学了范仲淹的哪篇文章?

  2、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具备怎样的情怀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又如何认为?

  3、两首词中你喜欢那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七、作业布置

  1、背诵两首词。

  2、改写渔家傲、秋思上片内容。

  《家》教学设计第一册语文 3

  一、谈话导入,烘托课堂气氛

  同学们,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你们的家长也走入了我们的课堂,你们高兴吗?那好,我们就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家长们走进一年 班这个大家庭。现在,就让我们以最饱满的热情来上这节课。

  今天,我们来学*第三课《在家里》,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从图入手,学*二类字

  1、(出示课件插图)你瞧,我们一起来到了小红的家,请大家仔细观察,她的家里都有什么物品?

  2、你能试着用“小红的家里有……,有……,还有……”来说一说吗?

  3、谁能试着读这些词语?

  4、现在老师把这些词语音节去掉,你还能认识吗?哪位同学来试着领读词语。

  5、(学生准备好卡片)下面老师要给你们出四个谜语,请大家注意力集中,猜一猜是什么?马上举起词语卡片大声读一遍:

  老大天天演戏(电视) 老二每日作文(报纸)

  老三供人休息(沙发) 老四送来光明(台灯)

  三、从文入手,练*表达

  同学们真聪明,四个谜语都猜到了啦!

  1、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图上都有谁?

  2、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3、大家说得不错,我们看看书中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0页。请同学们借助音节试着读一读课文,如果有不会的地方可以举手问老师。

  4、课文有三句话,老师想请三名同学来读一读。

  5、请全班同学齐读。

  6、文中也有几个二类字,你认识了吗?老师要考考你。老师出示字卡,学生读。

  7、大家都认识了,相信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我们一起来齐读课文,好吗?

  8、同学们,你们说,爸爸、妈妈为什么笑了?我为什么也笑了呢?

  9、你在家里都做些什么呢?

  四、学*一类字,指导书写

  学*“上”: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你能找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吗?(晚上)

  3、“上”就是我们要学*的一个一类生字。谁愿意拼读一下。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音节,注意它是一个翘舌音。跟老师读一遍。

  4、“上”是怎么写的,请看大屏幕:先写一竖,然后是一短横,最后是一长横。

  5、指导书写。

  6、谁能用“上”来组词呢?

  学*“下”:

  7、大家知道的词语可真不少,接下来,请大家注意听老师说词语,你来说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教师边做手势边说:楼上 上坡 上车

  8、大家都用到了一个字“下”,对了,上和下就是一组反义词,这个“下”字,你认识吗?

  9、教师一边板书一边说:下的音节是三拼音,中间的介母是i,跟老师拼读。

  10、谁能领大家书空写。

  11、指导书写。

  12、“下”还能组哪些词语?

  五、做游戏,巩固生字

  ke

  沙发 报纸 台灯 电视 晚上 送花 水果 可笑

  yao dong shi

  我 也 要 做 个 懂 事 的 好 孩 子 !

  六、结束语

  《家》教学设计第一册语文 4

  活动目标:

  1、 引导学生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了解家乡的经济特点和人们生产生活情况。

  2、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初步培养学生为家乡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并使之能为家乡经济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1、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

  2、 每位学生至少准备一样家乡物产(实物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祖国各地的物产。

  二、 了解家乡有哪些物产。

  1、 师:你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

  2、 学生回答,列举家乡物产。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列举:农产品、工业品、矿产资源等。

  3、 编儿歌。学生根据提示“家乡什么 多?家乡水多,千条沟,万条河。家乡产什么?产当归,产百合,产凤梨,产苹果……”将列举的物产编成儿歌:家乡什么多?家乡产什么?……

  4、 拍手游戏:将编成的儿歌配上击掌的节奏念一念。教师先示范儿歌,然后学生自由分组练*自编的儿歌,玩一玩“拍手接龙”。

  三、 家乡物产博览会。

  1、 师:刚才同学们列举了很多家乡的物产,下面我们来开个家乡物产博览会,把家乡物产展示出来,介绍给大家。

  2、 教师向学生讲明活动步骤,明确任务,并参与到某一组的活动当中去。

  (1) 自由分组,布置展台:每小组6~~10人,摆好自带的家乡物产,尽量把展台布置得漂亮、有特色。

  (2) 准备解说词,推荐解说员:展台布置好后,大家根据展示的物产写好解说词,并推荐1~2名解说员。

  (3) 参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各小组展台,听解说员的讲解。

  (4) 评价:参观了家乡物产博览会,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个展台布置得好?哪位解说员解说得好?

  3、 小结:家乡物产博览会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物产真丰富,你想让更多人了解家长的物产么?那就得为家乡的物产作推销,作宣传。

  四、 推销家乡物产。

  1、 从下列方式中,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推销家乡的物产。

  A、 设计包装。

  B、 设计广告语。

  C、 其他的方式。

  2、 教师分发学生设计需要的卡片或纸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设计。

  3、 学生上台展示。

  师:大家设计得都很认真,我们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吧!学生将设计的广告卡片贴在黑板上,设计的包装放在讲台上,并作现场演示。

  4、 小结:从刚才的设计可以看出大家确实用了心思,接下来,我们来评选最佳广告语和最佳包装设计吧!

  5、 评选最佳广告语、最佳包装设计。

  五、总结,提出希望。

  《家》教学设计第一册语文 5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3、在家里(2)

  课时教学目标

  1、看图学文,相机认识6个生字,1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学做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教学设想从生活入手,理解课文,再回归生活,寓教育于潜移默化中。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作业反馈,自主说话。

  导语:昨晚上,老师让小朋友做的事,完成了几件?说说自己所做的事。你做这些事后受到爸爸和妈妈的夸奖了吗?昨晚上,玲玲就做了一件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出示图画)

  学生观察,并自由说话。

  (1)玲玲做了什么事,让家人高兴?

  (2)从哪里看出爸爸妈妈很高兴?(引导学生从表情,动作等方面仔细观察,进行合理的想像,并作口头表达)

  (3)听听玲玲怎么说吧!播放短文录音。

  (4)同桌互助读短文。

  (5)朗读比赛。评一评,说一说自已最喜欢谁读的或最喜欢读哪句,引导学生读好“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这句话。

  二、划出文中词语。

  1、划出文中词语,自己多读几遍,会读的打上小红星,不会读的打上“?”。

  2、找朋友帮助一下,读准词语。

  3、“水果”:学生说说吃过哪些水果,家乡盛产哪些水果,还认识哪些水果?

  “晚上”:帮助学生认识“晚上”就是夜里。

  “也”句式训练,我有,你也有。

  三、识字。

  1、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帮助自己记住生字。

  2、交流点拨:“晚”可说太阳躲到西边去了,并相机认识偏旁“日”;“果”是太阳“日”跑到树梢“木”上;“笑”可用一张卡通笑脸变成“笑”字;“也”是“他、她、地”减掉偏旁。

  四、深入语境,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看看是否比刚才进步了。

  同桌对互读互听,教师巡回,帮助实在有困难的学生。

  2、爸爸妈妈为什么笑了?

  分层次理解:(1)因为我给他们送水果;(2)因为我很关心父母,是个乖孩子。

  3、看看图,想想当时爸爸会说些什么呢?妈妈又怎样说?

  4、我怎么也笑了?

  分层理解:(1)我受到夸奖了;(2)父母高兴,我更高兴;(3)我觉得自己一下子懂事了。

  5、我当时怎么说的?

  6、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并分角色扮演爸爸、妈妈、我、导演。

  7、选出几组上台表演(导演可自由编剧,如给妈妈捶背,送上一杯热茶,端洗脚水)。评选创作奖,表演奖。

  五、情感延伸。

  1、你喜欢玲玲吗?喜欢她什么?

  2、屏幕出示课后练*,说一说图例。

  图上的他们都在干什么?

  这些事情你们做过吗?

  你还想做或做过什么?

  六、联系与实践。

  1、把课文读给父母听。

  2、生字口头扩词。

  3、每天做一件让家人高兴的事,并记录到日记本里。

  教后反思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