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优秀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了人类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唤起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有感情读文。

  (二)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齐读课题。

  2.说到“呼风唤雨”让你想起了谁?

  3.我神奇呀,就让我们带着这股神奇劲儿读读课题。

  4.读过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1)释疑:哪个世纪?谁?靠什么?

  (2)留下疑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5.你瞧,你们提出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在读课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

  (提示:潜入深海、远洋船舶)

  (1)指名读准字音。

  (2)用“潜”组词。

  (3)再读读带有“潜”的易错词语。

  (4)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不够好,就请你帮帮他。

  3.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能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把课文读得准确而流利,对于这篇课文来说,难点不是词语,而是句子。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视了难读句子的训练。)

  三、整体感知

  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自由交流,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梳理出变化巨大、变化迅速。)

  (设计意图: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质的科学小品文,所以,一般课型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在本课已经不太合适。所以,从整体谈谈读完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于的整体把握了。)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优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优秀教学设计 3

  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课题;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4.过渡引入:让我们一起学*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

  二、指导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1)纠正不良读音

  (2)强调读音;后鼻韵——“程”“耕”“幻”“控”;翘舌音——“程”·哲”:第二声“潜”.

  ①汇报预*: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

  ②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哪些宇词你不理解?

  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A.难点词释义: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

  B.易混词区别:发明——发现.(“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这篇课文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这一课时主要是通过读课文来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为第二课时的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在这里我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好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并在读课文时对自己有感受的部分进行交流。从这节课来看,学生对工具书用的并不太好,有很多同学手里没有字、词典,而有的同学却很会利用字、词典,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也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得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好工具书,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通过读课文同学们都对课文感受很深的段落进行了标记,有的同学画的很好,感受也很深,谈的也不错,这说明通过读课文有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了。但还有部分同学理解的不是很好,在下节课当中应带领学生再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内容。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优秀教学设计 4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师板(“呼风唤雨”)同学们“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你印象中谁最能“呼风唤雨”

  生;我仿佛看到那些神仙、孙悟空

  师;是啊,远古时,人们的生活水*很低,他们往往把自己美好愿望寄托于神话故事,那么美丽的神话能否变成现实呢?今天我们一起 走进中国科学院士***爷爷写的——《呼风唤雨的世纪》。出示“世纪”中去验证一下吧!

  二、联系生活,学*第2、3、4自然段

  那么文中的“呼风唤雨”指什么呢?一个世纪是多少年?这里是指哪个世纪?请五位同学读课文,

  生:这个世纪是20世纪.

  师:20世纪(1999--2000).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呢?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这句话是文章的起始段,在文中起总起的作用。

  也就是说课文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请同学们齐读第2自然段,

  生:是人类。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这样一问一答,这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设问句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现在请女同读问、男同读答。

  师: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明和发现。

  师:谁能说说“发明”和“发现”不同的地方?

  生:发现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现象或找到的规律。

  生:发明是通过探索创造出来的东西。

  师:发现是看到或找到,而发明是通过大脑的创造。有谁能运用其中的词说一句话。

  生:(造句)

  师:我这有两个句子,你能来选一选,填一填吗?出示填空:

  1、人们登上月球前( )了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后,( )月球上没有生命。

  2、人们为了( )海洋深处的秘密,( )了各种新型的海底探测仪。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填一填。生自由读,填空。

  师:谁来填一填?分别请请两位学生个别说。

  师:我们一起读一下。

  师:同学们,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不能不说(手指板书)。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中出现了两个时间。在这两个时间里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文中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边读边画)

  生:上百万年和20世纪。

  师:上百万年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20世纪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师:文中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生:对比

  师:我们一起走进上百万前人们的生活。课件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你觉得要读好这句话应读好哪些词语?你试着读一读

  生:我觉得要读好“一直”。更能体现远古时代人们上百万年都是那样,从来没有改变过。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优秀教学设计 5

  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不然,文本生动的情景就易被单个语言文字掩盖,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也只有参与,才能更主动更广泛地与同伴合作。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系列的板块运作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深入到文本中去,回应到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来,以求语文教学的真正有效。

  一、紧扣重点词,切入文本

  1、请学生说说“呼风唤雨”的意思。

  2、填空

  在我国的传说中,( )就具有这样神奇的能力。20世纪我们人类靠( )也具有了呼风唤雨的能力。

  教师结语:远古时候,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完全依赖自然的生活。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到来,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并结束的。从远古时代人类创设种种美好幻想开始,到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那么多的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在第2课时开始,我把这个词语置在前面,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打开学生潜在的词库,切入文本,使课的展开有一个很清晰的起点。

  二、建构有效对比,逐渐深入文本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仔细阅读课文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2.展开想象,各个语文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话题(1)没有电灯、电视、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话题(2)没有飞机、汽车、火车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话题(3)如果让你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你该怎么办呢?

  3.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提建议,然后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真是( )!

  4.教师小结:听了大家来自内心的发言,我明白了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情况。按我们的想法,那真是没法子过啊!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拥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奇特魔力,所以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了很多表达人们这种愿望的人和事。

  [设计意图]光凭课文中这么简单的一段话:“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学生是很难体会到农耕社会人类物质生活的贫乏,而物质生活的贫乏又势必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这一点,也就无法领略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也感受不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变化。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象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地参与文本,参与课堂,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的人类想出了一些怎样的神话故事,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人物。鼓励学生能调动大脑储备,说出一些在课外看到的神话人物或传说。

  2.学生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填空,请学生展开想象完成。

  “嫦娥奔月”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葫芦小金刚”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隐身娃”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 )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3.我们的祖先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些美好的愿望如今都实现了。靠的是什么?是现代科学技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到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真的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所以,在设计中,我鼓励学生从古时候的传说中去理解人们美好的愿望,为学生体会科技巨大的力量进一步铺垫。

  (三)一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世纪中,我们的生活因为科学技术的利用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朗读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联系课文理解后填空

  “春风”指的是——(科学技术)“梨花”指的是——(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许多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如电视……)在课外搜集资料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说出更多更好的新发明和新发现。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相互之间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使一世纪的改变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5.补充一份关于20世纪其他发明和21世纪初的新发明或新发现的材料,学生阅读、体悟,然后说说读后感受。

  [设计意图]从远古时代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生活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的现代化生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看似*淡的三个环节中,建构了两个有效的对比:一个对比是古时候人类只能利用想象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如今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神话;另一个是从时间上进行对比,人类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如今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通过一系列设计,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来。在这实在的参与过程中,学生自然明确了是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自然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有效练*,扩展文本

  1.科学技术的利用,使得人类很多美好的梦想都成为现实。仔细思考,将下列两组中表述同一理论的内容连好线。

  千里眼 宇宙飞船上月球

  隐身娃 手机

  嫦娥奔月 进行伪装的迷彩服

  腾云驾雾 视频

  顺风耳 直上云霄的飞机

  2.在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时候,是不是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隐患呢?请学生讨论,做简要交流。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成员共同合作,查找资料,然后选择题目,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选择题目如下,也可以自拟。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1)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

  出示: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

  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

  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

  把你的学*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

  (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课文最后一段:

  ⑴齐读,思考:

  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

  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⑵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1、解读“呼风唤雨”

  同学们请看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里“呼风唤雨”什么意思?(呼唤风雨,想让它来,它就来;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说得没错,这是神仙借助法力,支配自然。

  我也会呼风唤雨,你信吗?

  拍照,快传。

  我这下你信了吧。我是真的呼风唤雨吗?不是,我是用手机拍照再用无线网络把照片传到计算机上。所以,呼风唤雨在现代社会是指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发展。

  2、一个世纪有多少年?(一百年)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

  从哪里知道的?(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和题目的意思一样,这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要表达的意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写法叫做开篇点题。也就是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师:是呀,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世界发生了太多了变化,多么神奇,多么令人惊叹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个神奇的世纪。

  二、检查预*,指导书写

  1、解决会读的生字。

  2、指导书写。

  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最难写的哪个,要提醒同学的?

  师:耕: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边是个“耒”字表示的是掘土的农具,右边“井”表示的是农田,合在一起一起,表示把田犁*,犁得整整齐齐。书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

  潜、程、赖、核,有些字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捺改成点。

  幻:注意和“幼”区分开来。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来,完成第一题。(选择易错的3个字写在田字格了。)

  写完的同桌互相检查。

  三、细读课文,感受奇迹。

  1、同学们刚才我们说课文是围绕第一自然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来写的。也就是强调20世纪人类可以呼风唤雨。那么第二自然段哪个词意思和它相*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圈出和“呼风唤雨”意思相*的词语。

  生:呼风唤雨、奇迹、出乎意料

  师板书:奇迹

  2、哪个句子里有奇迹这个词,请你读出来?

  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及时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3、师:同学们,这一句话里有两个词很接*,是——发明和发现,你们知道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

  板书:发明发现

  生1:生2:生3:

  PPT出示两个词语区别

  同学们会理解词语,一下子就分清了。是呀,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强调的是本来存在的;而发明则是创造出了新事物、新方法,强调的是本来就不存在的。

  这篇课文中有些发现和发明,谁来区分下,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4、这些发现和发明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

  有,从那句话看出来?

  生读: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5、指导朗读:PPT出示: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同学们这个句子比较不好读,我们一起来用斜线来画出该停顿的地方。

  批注功能,师划节奏,在“人类历史上百万年”部分停下来。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里记得把“上百万年”合在一起读,因为它表达的意思是超过百万年,而不是刚好百万年。

  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6、同学们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看到大家纳闷的神情,看来这句话不仅不好读,还不好懂。我们一起来画个线段图,就会比较清楚了。

  我们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人类历史长河,上百万年肯定是在这条线段的大部分,而20世纪只是一个点。20世纪一百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超过了上百万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它带来了奇迹。

  如果作者就这样停止了写作,你会同意他的观点吗?嗯,你会觉得有点儿疑惑:真的是这样的吗?

  7、那么我们接着来学*,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在练*纸上填上“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20世纪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填关键词就可以。

  师抓拍学生作业,WIFI快传至大屏幕。

  请展示的同学来说一说:你写的人类上百万年的社会是怎样的?20世纪又是怎样的?

  师板书:上百万年没有没有没有

  通过这张图表,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以前人类的生活太辛苦了。

  师:是呀,就在9月份,我们厦门受莫兰蒂台风影响,我们似乎回到了农耕社会,没有电,没有水,实在太不方便了。

  生:20世纪的变化太大了。多,快。

  师:是呀,这上百万年的时间很长,但是人们获得成就很少,20世纪时间很短,人们获得的成就却很多,所以我们说——

  生接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关注表达,学*方法

  师引导:是呀,我们感受到了20世纪的成就的伟大,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感受这么强烈呢?

  1、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组,说说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学生谈体会:登上、潜入感觉比较有劲,要花费一定的力气,有技术含量。观察指的是看的这个动作,没有表明看的结果,洞察说明已经了解的较为透彻。探索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

  真好!作者作为*科学院院长,他写起科普类文章可真是用词讲究呀。

  2、同学们,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多不多呀?你还知道哪些?(生答)

  那作者为什么不写你们说的那些,偏偏要选择这些呢?为什么不多写一些?

  生1:登上月球,是向上的,

  生2:潜入深海,是向下的——向上登天——向下入海(形成对比)

  生3:洞察的天体是庞大的,遥远的

  生4:探索的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是微小的,深入的

  师:所以,作者就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他的看法,这些事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把20世纪的伟大成就都概况出来了。

  不是的,如果都写出来就太啰嗦了。

  那写上百万年的社会,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

  是的,也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其实,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但是,作者没有一一列举,也是为了使表达更简洁。

  3、除了举典型事例,作者还用了什么写法,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的伟大成就。

  生: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农耕社会,第四自然段写的是20世纪,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第三自然段写农耕社会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只能靠幻想寄托美好愿望,20世纪,人们的幻想都实现了。

  我们来合作着读读这些句子,你就会有更深的感受。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师:人们生活不便,信息闭塞)

  男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师:人们出行方便,不出门也可知天下事)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师:只能幻想,除了幻想,还是幻想)

  男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师:挑战一个个不可能,人类真棒!)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师:诸多不便)

  男生:20世纪,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师:我们都过得比过去的王公贵族幸福呀)

  师:这么一读,你是不是感受到了什么?(这对比实在太强烈了!)

  师:嗯,这对比实在太巧妙了。(板书:巧对比)

  3、这么悬殊的对比,作者是怎么把它写到一起的呢?用什么话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答。

  PPT出示: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嗯,没错,谁来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启示下文,上文是?下文是?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把承上启下的句子叫过渡句。

  师:写作文时如果适当地运用过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更严谨,更有条理。(板书:巧过渡)

  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完成第三题,圈出表示过渡意思的关键词。

  (1)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赵州桥》

  (2)他们都照自己的话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水井旁边相遇了。——《幸福是什么》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白鹅》

  同学们各个都是学*的小能手。

  六、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了什么收获?

  预设:通过把文字转化为图片,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知道了写作文时要“巧对比,巧过渡”。

  2、师:看来同学们在这一堂课里收获满满,一起来看看课后作业。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让他们说说感受,再写下来,最好能做到“巧对比,巧过渡”的其中一点。

  (2)阅读《小牛顿科学馆》第19册《电磁悬浮列车》或其他科普书籍。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3

  一、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洞察、探索”等词,并理解“呼风唤雨、农耕社会、光年、程控电话、归根到底”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科技飞速发展的由衷赞叹之情

  3、了解课文“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能模仿课文举例子,进行写话训练,体验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4、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生字词认写并理解

  2、了解说明方法并模仿运用

  三、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暗含的赞叹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四、学*目标

  1、学*字词,读准读通课文。

  2、初读课文,抓总起句“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结合上下文比较区别“发现和发明”,具体感受20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在朗读中体会自豪、赞叹之情。通过朗读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五、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这一节课我们要学的是一篇说明文。回忆学说明文的方法。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科学院院长*爷爷特意为我们四年级小朋友写的—— 呼风唤雨的世纪

  (1)解词:看到“呼风唤雨”你想到哪些人?为什么?读词—— 呼风唤雨

  (2)了解世纪 一个世纪多少年吗?我们现在几世纪?

  (3)哪一个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刚刚过去的是20世纪。从1900——1999年。

  (4)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把生字读准确,读不通顺的或是比较拗口的地方标注一下,并且多读几遍。

  2、指名逐节朗读 ,正音 依赖 农耕 潜入 船舶 哲学

  3、练读长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4、读读第四自然段,带上笔划划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理解 光年 程控电话

  5、指名说发明和发现, 说说发明与发现的不同

  (三)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指导读第5句 引读出示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1)指名读,注意句中停顿是否正确

  (2)明白“上百万年”不能拆开,知道:达到了一百万年以上的才是“上百万年!”

  (3)正确朗读重音 大大 上百万年 练读 齐读指读

  2、第四句 (1)指名优生读 说原因 理解 出乎意料

  (2)指导 “一百年”与“上百万年”对比差距

  (3)了解说明方法 列数字 作比较

  3、第4、5句连起来读 感受赞叹之情

  4、读设问句

  (1)师生对问答 体验自豪之情

  (2)自问自答感受设问句的朗读语气

  5、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了解了20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下一节课,我们还要去感受科技发展带给我们的好处。

  六、点旨导行

  1、小结 引读三个创造——(1)师: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

  (2)师:科学正在为人类——生: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3)师: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生: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2、点旨:师:所以说:20世纪,——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导行 (1)师生再读设问句

  (2)出示名人名言 齐读

  (3)结语 让我们热爱科学,期盼我们用科学技术让明天更美好。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2)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优秀教学设计1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介绍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文章。*科学院院长仅用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课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不仅层次明晰,同时使得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条理清楚,有条不紊。在说明方法上,作者运用了比较、举例子、引用、比喻等方法,将科学技术发展的百年历史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篇幅短小,说用力极强,给读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规范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初步学*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淡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揭示课题

  对于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

  (世纪: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支配自然。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支配自然的二十世纪,即1900年到2000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时既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同时还要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们读得是否准确?

  3、检查生字词:

  这些生字词离开了课文,看你是否还记得?

  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检查读等。

  4、对于这些生字词,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从音、形、义上提醒)

  5、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及文章的层次结构。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三、细读品悟,入情入境

  1、自读自悟:

  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结合你课前查阅的资料和文中的重点语句细细体会好吗?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标记。

  2、导读品悟:

  谁能把你的体会对同学们说一说?

  (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体会2~4自然段 。)

  第二自然段:

  引导从两个设问句中体会。

  它们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呼风唤雨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在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的基础上,通过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其改观程度大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年的总和,来体会呼风唤雨,体会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

  第三自然段:

  围绕二十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神话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猜想古代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人们为什么要有这些幻想。

  再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在*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引用在本文中的作用。

  (这是一过渡句,说明现代科技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

  通过20世纪前与后进行对比,学生体会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四自然段:

  先读书中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每自然段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引导他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随作者一起,回首了二十世纪的百年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看伯特兰、罗素说的话。

  1、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想象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奇迹,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五、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欣赏品味,拓展延伸

  1、赏读:

  多么辉煌的二十世纪,让我们再尽情地读读课文,体会科学技术的魅力。

  2、小练笔(任选一题):

  ⑴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⑵ 想象二十一世纪科技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⑶ 把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100年

  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生活大改观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巩固字词

  1、指名读文:

  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及对课文朗读的熟练情况。

  2、指读词语,同时把文章中需认读的生字扩词掌握。

  二、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结构特点:

  总──分──总写法及在本课中的作用。

  2、说明方法上的特点:

  举例子说明、对比、引用等。

  三、品读赏析,积累佳句

  1、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2、把你最欣赏的词句背下来,有感情地表述给同学听。

  3、把你欣赏的语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作以评析。

  四、交流感悟,拓展延伸

  1、交流上节课小练笔:

  ⑴ 组内交流评析。

  ⑵ 全班欣赏各组代表作。

  2、继续搜集有关科技发展的资料或畅想。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题目叫“比眼力、比嘴力”。看图片,把你看到的事件、事物大声、快速、准确地说出来。

  2.导入课题 师:你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生:刚刚过去的20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第29课。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3.全班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问题:生:怎样呼风唤雨?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

  生:呼风唤雨靠什么?

  生: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助解决?

  生:一些神仙的一些法术。

  师:呼风唤雨,原本指人想象中的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就是支配自然的能力。在电视中、故事里,你知道谁具备了呼风唤雨的能力,能为我们介绍?

  生:孙悟空 观世音……

  一、预*探究:

  过渡:呼风唤雨在课题中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只要用心读课文就可以体会。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在读了课文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边读边思考:20世纪的百年间,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二、合作交流:

  1、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

  (1)自己读一读词语。(2)学一学:

  2.师:词语读得好,课文读得怎么样?我找五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生1:(读课文,一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生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总和。”

  生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来形容。”

  师:孩子们读得非常努力,听得也很认真。

  3、小组讨论交流:

  三、品读体验:

  1.师:我们读了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请哪位同学说说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师评价。

  2.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谁来呼风唤雨?

  生答:当然是人类。

  3.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4.师:上节课老师让你们课下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谁来说说。

  师过渡: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上节课我们提了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边学课文一边来解决。

  1、师:作者*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类把幻想变成现实,使得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大声读课文。

  2. 交流。

  (1)生各自谈感受,师做引导。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

  生: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

  师生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想象“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这些都是人们的幻想。而20世纪,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而以往上百万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你们来想一想。

  4. 师:好了,谁来说说?

  生1:20世纪的成就很大。

  生2: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以前人们的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真厉害。

  5.师总结:是啊,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是哪句诗呢?

  指名学生回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结合课文理解句子: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6 师: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如果请你读这句诗,你会怎么读。自己试一试。

  7.指导朗读: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请你读本文第一句话,你会怎么读?

  8、区别“发现”与“发明”

  (1)师:请同学们看板书,20世纪,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发现了很多,也发明了很多。你能说说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板书:

  人类登上月球 人造飞船 人造卫星

  潜入深海 潜水艇 电视

  远洋船舶 飞机 原子核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师:我来综合一下你们两个人的意见。人类靠人造飞船登上月球,人造飞船这是发明;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月球已有奥秘,这是发现。

  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的朋友,你会找谁?

  (4)师总结:例:发现原子核

  (5)师:把你的正确答案写在表格里。

  发现

  发明

  人类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人造飞船

  人造卫星 电视

  潜水艇 飞机 远洋船舶

  四、巩固延伸:

  1.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朗读一遍,再一次感受一下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畅想讨论交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师:我们在享受20世纪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优秀教学设计3

  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不然,文本生动的情景就易被单个语言文字掩盖,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也只有参与,才能更主动更广泛地与同伴合作。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系列的板块运作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深入到文本中去,回应到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来,以求语文教学的真正有效。

  一、紧扣重点词,切入文本

  1、请学生说说“呼风唤雨”的意思。

  2、填空

  在我国的传说中,( )就具有这样神奇的能力。20世纪我们人类靠( )也具有了呼风唤雨的能力。

  教师结语:远古时候,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完全依赖自然的生活。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到来,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并结束的。从远古时代人类创设种种美好幻想开始,到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那么多的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在第2课时开始,我把这个词语置在前面,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打开学生潜在的词库,切入文本,使课的展开有一个很清晰的起点。

  二、建构有效对比,逐渐深入文本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仔细阅读课文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2.展开想象,各个语文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话题(1)没有电灯、电视、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话题(2)没有飞机、汽车、火车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话题(3)如果让你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你该怎么办呢?

  3.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提建议,然后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真是( )!

  4.教师小结:听了大家来自内心的发言,我明白了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情况。按我们的想法,那真是没法子过啊!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拥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奇特魔力,所以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了很多表达人们这种愿望的人和事。

  [设计意图]光凭课文中这么简单的一段话:“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学生是很难体会到农耕社会人类物质生活的贫乏,而物质生活的贫乏又势必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这一点,也就无法领略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也感受不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变化。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象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地参与文本,参与课堂,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的人类想出了一些怎样的神话故事,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人物。鼓励学生能调动大脑储备,说出一些在课外看到的神话人物或传说。

  2.学生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填空,请学生展开想象完成。

  “嫦娥奔月”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葫芦小金刚”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隐身娃”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 )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3.我们的祖先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些美好的愿望如今都实现了。靠的是什么?是现代科学技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到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真的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所以,在设计中,我鼓励学生从古时候的传说中去理解人们美好的愿望,为学生体会科技巨大的力量进一步铺垫。

  (三)一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世纪中,我们的生活因为科学技术的利用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朗读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联系课文理解后填空

  “春风”指的是——(科学技术)“梨花”指的是——(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许多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如电视……)在课外搜集资料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说出更多更好的新发明和新发现。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相互之间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使一世纪的改变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5.补充一份关于20世纪其他发明和21世纪初的新发明或新发现的材料,学生阅读、体悟,然后说说读后感受。

  [设计意图]从远古时代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生活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的现代化生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看似*淡的三个环节中,建构了两个有效的对比:一个对比是古时候人类只能利用想象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如今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神话;另一个是从时间上进行对比,人类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如今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通过一系列设计,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来。在这实在的参与过程中,学生自然明确了是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自然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有效练*,扩展文本

  1.科学技术的利用,使得人类很多美好的梦想都成为现实。仔细思考,将下列两组中表述同一理论的内容连好线。

  千里眼 宇宙飞船上月球

  隐身娃 手机

  嫦娥奔月 进行伪装的迷彩服

  腾云驾雾 视频

  顺风耳 直上云霄的飞机

  2.在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时候,是不是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隐患呢?请学生讨论,做简要交流。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成员共同合作,查找资料,然后选择题目,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选择题目如下,也可以自拟。

  《新世纪,怎样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人类能完全改变自然吗?》

  《科学应该使生活更加美好》

  《我对核技术的看法》

  《我心目中的未来地球》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3)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 1

  【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

  出示: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

  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

  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

  把你的学*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

  (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课文最后一段:

  ⑴齐读,思考:

  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

  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⑵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题目叫“比眼力、比嘴力”。看图片,把你看到的事件、事物大声、快速、准确地说出来。

  2.导入课题 师:你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生:刚刚过去的20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第29课。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3.全班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问题:生:怎样呼风唤雨?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

  生:呼风唤雨靠什么?

  生: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助解决?

  生:一些神仙的一些法术。

  师:呼风唤雨,原本指人想象中的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就是支配自然的能力。在电视中、故事里,你知道谁具备了呼风唤雨的能力,能为我们介绍?

  生:孙悟空 观世音……

  一、预*探究:

  过渡:呼风唤雨在课题中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只要用心读课文就可以体会。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在读了课文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边读边思考:20世纪的百年间,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二、合作交流:

  1、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

  (1)自己读一读词语。

  (2)学一学:

  2.师:词语读得好,课文读得怎么样?我找五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生1:(读课文,一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生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总和。”

  生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来形容。”

  师:孩子们读得非常努力,听得也很认真。

  3、小组讨论交流:

  三、品读体验:

  1.师:我们读了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请哪位同学说说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师评价。

  2.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谁来呼风唤雨?

  生答:当然是人类。

  3.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4.师:上节课老师让你们课下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谁来说说。

  师过渡: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上节课我们提了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边学课文一边来解决。

  1、师:作者***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类把幻想变成现实,使得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大声读课文。

  2. 交流。

  (1)生各自谈感受,师做引导。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

  生: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

  师生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想象“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这些都是人们的幻想。而20世纪,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而以往上百万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你们来想一想。

  4. 师:好了,谁来说说?

  生1:20世纪的成就很大。

  生2: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以前人们的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真厉害。

  5.师总结:是啊,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是哪句诗呢?

  指名学生回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结合课文理解句子: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6 师: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如果请你读这句诗,你会怎么读。自己试一试。

  7.指导朗读: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请你读本文第一句话,你会怎么读?

  8、区别“发现”与“发明”

  (1)师:请同学们看板书,20世纪,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发现了很多,也发明了很多。你能说说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板书:

  人类登上月球 人造飞船 人造卫星

  潜入深海 潜水艇 电视

  远洋船舶 飞机 原子核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师:我来综合一下你们两个人的意见。人类靠人造飞船登上月球,人造飞船这是发明;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月球已有奥秘,这是发现。

  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的朋友,你会找谁?

  (4)师总结:例:发现原子核

  (5)师:把你的正确答案写在表格里。

  发现

  发明

  人类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人造飞船

  人造卫星 电视

  潜水艇 飞机 远洋船舶

  四、巩固延伸:

  1.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朗读一遍,再一次感受一下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畅想讨论交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师:我们在享受20世纪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题目叫“比眼力、比嘴力”。看图片,把你看到的事件、事物大声、快速、准确地说出来。

  1.导入课题 师:你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生:刚刚过去的20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第29课。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2.全班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问题:生:怎样呼风唤雨?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

  生:呼风唤雨靠什么?

  生: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助解决?

  生:一些神仙的一些法术。

  师:呼风唤雨,原本指人想象中的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就是支配自然的能力。在电视中、故事里,你知道谁具备了呼风唤雨的能力,能为我们介绍?

  生:孙悟空 观世音……

  (二)预*探究:

  过渡:呼风唤雨在课题中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只要用心读课文就可以体会。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在读了课文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边读边思考:20世纪的百年间,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三)合作交流:

  1、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

  (1)自己读一读词语。

  (2)学一学:

  2、师:词语读得好,课文读得怎么样?我找五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生1:(读课文,一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生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总和。”

  生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来形容。”

  师:孩子们读得非常努力,听得也很认真。

  3、小组讨论交流:

  (四)品读体验:

  1.师:我们读了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请哪位同学说说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师评价。

  2.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谁来呼风唤雨?

  生答:当然是人类。

  3.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4.师:上节课老师让你们课下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谁来说说。

  师过渡: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上节课我们提了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边学课文一边来解决。

  1、师:作者***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类把幻想变成现实,使得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大声读课文。

  2. 交流。

  (1)生各自谈感受,师做引导。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

  生: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

  师生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想象“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这些都是人们的幻想。而20世纪,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而以往上百万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你们来想一想。

  4. 师:好了,谁来说说?

  生1:20世纪的成就很大。

  生2: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以前人们的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真厉害。

  5.师总结:是啊,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是哪句诗呢?

  指名学生回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结合课文理解句子: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6.师: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如果请你读这句诗,你会怎么读。自己试一试。

  7.指导朗读: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请你读本文第一句话,你会怎么读?

  8.区别“发现”与“发明”

  (1)师:请同学们看板书,20世纪,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发现了很多,也发明了很多。你能说说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板书:

  人类登上月球 人造飞船 人造卫星

  潜入深海 潜水艇 电视

  远洋船舶 飞机 原子核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师:我来综合一下你们两个人的意见。人类靠人造飞船登上月球,人造飞船这是发明;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月球已有奥秘,这是发现。

  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的朋友,你会找谁?

  (4)师总结:例:发现原子核

  (5)师:把你的正确答案写在表格里。

  发现

  发明

  人类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人造飞船

  人造卫星 电视

  潜水艇 飞机 远洋船舶

  五、巩固延伸:

  1.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朗读一遍,再一次感受一下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畅想讨论交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师:我们在享受20世纪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 4

  教材分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情分析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飞速发展的年代,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的活跃,对于未来的世界,学生更加充满好奇,通过本课的学*,学生掌握有关的科学常识,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激发学生学*、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说明文的一般叙述方法。

  学*目标

  1、我能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我能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我能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我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资源

  作者的相关资料20世纪的新发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

  1、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二、合作探究:

  1、你知道20世纪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2、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3、分组讨论: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4、自主学*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5、研*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

  2)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3)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我来闯关:

  1、听写生字、词语。

  2、课文的中心句是。

  3、“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意思是。

  4、读了这篇课文,给我的感受是。

  问题生成——评价单

  小组姓名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句展开,从课题中的“呼风唤雨”这个关键词入手,先理解词语意思,再由课题引导学生质疑: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呼风唤雨的世纪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这样既可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 5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2、通过分析语句,体会内在含义。

  3、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发散思维,导入新课:

  1、假如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发言。

  2、还有哪些科学技术带给了人们方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结合课件演示,小结,板书课题。学生谈谈对“呼风唤雨”这个词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之间共读课文,相互检查预*情况。要求做到声音自信、朗读正确、流利。

  2、分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

  3、自读课文,根据自己的学*积累,谈一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学*本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重点地进行引导。

  4、学生默读课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边读边交流。

  课件出示辅助练*,全班交流完成:

  ①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的世纪。

  ② (谁)靠 (什么)呼风唤雨。

  ③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一句诗)来形容。

  ④20世纪人类的科技成就 (用一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⑤是 (什么)创造了人类的美好生活。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自主学*,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围绕中心段来写的。以小组为单位,边读边找边总结。

  3、全班朗读汇报交流:

  ①读第2自然段,并对比“发明”和“发现”的区别。朗读总结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②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找出相关的语句,板书作对比: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③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通过相关词句体会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④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总结: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⑤齐读第5段,根据相关语句,师生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1、再次谈谈你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2、结合我们的身边,再次谈谈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舒适和方便。

  3、通过今天的学*,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1、小练笔:《畅想未来》

  2、手抄报:《科技时代》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4)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

  出示: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

  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

  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

  把你的学*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

  (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课文最后一段:

  ⑴齐读,思考:

  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

  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⑵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1、解读“呼风唤雨”

  同学们请看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里“呼风唤雨”什么意思?(呼唤风雨,想让它来,它就来;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说得没错,这是神仙借助法力,支配自然。

  我也会呼风唤雨,你信吗?

  拍照,快传。

  我这下你信了吧。我是真的呼风唤雨吗?不是,我是用手机拍照再用无线网络把照片传到计算机上。所以,呼风唤雨在现代社会是指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发展。

  2、一个世纪有多少年?(一百年)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

  从哪里知道的?(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和题目的意思一样,这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要表达的意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写法叫做开篇点题。也就是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师:是呀,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世界发生了太多了变化,多么神奇,多么令人惊叹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个神奇的世纪。

  二、检查预*,指导书写

  1、解决会读的生字。

  2、指导书写。

  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最难写的哪个,要提醒同学的?

  师:耕: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边是个“耒”字表示的是掘土的农具,右边“井”表示的是农田,合在一起一起,表示把田犁*,犁得整整齐齐。书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

  潜、程、赖、核,有些字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捺改成点。

  幻:注意和“幼”区分开来。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来,完成第一题。(选择易错的3个字写在田字格了。)

  写完的同桌互相检查。

  三、细读课文,感受奇迹。

  1、同学们刚才我们说课文是围绕第一自然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来写的。也就是强调20世纪人类可以呼风唤雨。那么第二自然段哪个词意思和它相*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圈出和“呼风唤雨”意思相*的词语。

  生:呼风唤雨、奇迹、出乎意料

  师板书:奇迹

  2、哪个句子里有奇迹这个词,请你读出来?

  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及时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3、师:同学们,这一句话里有两个词很接*,是——发明和发现,你们知道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

  板书:发明发现

  生1:生2:生3:

  PPT出示两个词语区别

  同学们会理解词语,一下子就分清了。是呀,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强调的是本来存在的;而发明则是创造出了新事物、新方法,强调的是本来就不存在的。

  这篇课文中有些发现和发明,谁来区分下,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4、这些发现和发明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

  有,从那句话看出来?

  生读: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5、指导朗读:PPT出示: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同学们这个句子比较不好读,我们一起来用斜线来画出该停顿的地方。

  批注功能,师划节奏,在“人类历史上百万年”部分停下来。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里记得把“上百万年”合在一起读,因为它表达的意思是超过百万年,而不是刚好百万年。

  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6、同学们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看到大家纳闷的神情,看来这句话不仅不好读,还不好懂。我们一起来画个线段图,就会比较清楚了。

  我们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人类历史长河,上百万年肯定是在这条线段的大部分,而20世纪只是一个点。20世纪一百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超过了上百万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它带来了奇迹。

  如果作者就这样停止了写作,你会同意他的观点吗?嗯,你会觉得有点儿疑惑:真的是这样的吗?

  7、那么我们接着来学*,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在练*纸上填上“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20世纪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填关键词就可以。

  师抓拍学生作业,WIFI快传至大屏幕。

  请展示的同学来说一说:你写的人类上百万年的社会是怎样的?20世纪又是怎样的?

  师板书:上百万年没有没有没有

  通过这张图表,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以前人类的生活太辛苦了。

  师:是呀,就在9月份,我们厦门受莫兰蒂台风影响,我们似乎回到了农耕社会,没有电,没有水,实在太不方便了。

  生:20世纪的变化太大了。多,快。

  师:是呀,这上百万年的时间很长,但是人们获得成就很少,20世纪时间很短,人们获得的成就却很多,所以我们说——

  生接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关注表达,学*方法

  师引导:是呀,我们感受到了20世纪的成就的伟大,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感受这么强烈呢?

  1、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组,说说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学生谈体会:登上、潜入感觉比较有劲,要花费一定的力气,有技术含量。观察指的是看的这个动作,没有表明看的结果,洞察说明已经了解的较为透彻。探索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

  真好!作者作为*科学院院长,他写起科普类文章可真是用词讲究呀。

  2、同学们,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多不多呀?你还知道哪些?(生答)

  那作者为什么不写你们说的那些,偏偏要选择这些呢?为什么不多写一些?

  生1:登上月球,是向上的,

  生2:潜入深海,是向下的——向上登天——向下入海(形成对比)

  生3:洞察的天体是庞大的,遥远的

  生4:探索的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是微小的,深入的

  师:所以,作者就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他的看法,这些事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把20世纪的伟大成就都概况出来了。

  不是的,如果都写出来就太啰嗦了。

  那写上百万年的社会,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

  是的,也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其实,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但是,作者没有一一列举,也是为了使表达更简洁。

  3、除了举典型事例,作者还用了什么写法,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的伟大成就。

  生: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农耕社会,第四自然段写的是20世纪,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第三自然段写农耕社会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只能靠幻想寄托美好愿望,20世纪,人们的幻想都实现了。

  我们来合作着读读这些句子,你就会有更深的感受。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师:人们生活不便,信息闭塞)

  男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师:人们出行方便,不出门也可知天下事)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师:只能幻想,除了幻想,还是幻想)

  男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师:挑战一个个不可能,人类真棒!)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师:诸多不便)

  男生:20世纪,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师:我们都过得比过去的王公贵族幸福呀)

  师:这么一读,你是不是感受到了什么?(这对比实在太强烈了!)

  师:嗯,这对比实在太巧妙了。(板书:巧对比)

  3、这么悬殊的对比,作者是怎么把它写到一起的呢?用什么话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答。

  PPT出示: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嗯,没错,谁来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启示下文,上文是?下文是?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把承上启下的句子叫过渡句。

  师:写作文时如果适当地运用过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更严谨,更有条理。(板书:巧过渡)

  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完成第三题,圈出表示过渡意思的关键词。

  (1)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赵州桥》

  (2)他们都照自己的话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水井旁边相遇了。——《幸福是什么》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白鹅》

  同学们各个都是学*的小能手。

  六、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了什么收获?

  预设:通过把文字转化为图片,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知道了写作文时要“巧对比,巧过渡”。

  2、师:看来同学们在这一堂课里收获满满,一起来看看课后作业。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让他们说说感受,再写下来,最好能做到“巧对比,巧过渡”的其中一点。

  (2)阅读《小牛顿科学馆》第19册《电磁悬浮列车》或其他科普书籍。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3

  一、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洞察、探索”等词,并理解“呼风唤雨、农耕社会、光年、程控电话、归根到底”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科技飞速发展的由衷赞叹之情

  3、了解课文“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能模仿课文举例子,进行写话训练,体验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4、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生字词认写并理解

  2、了解说明方法并模仿运用

  三、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暗含的赞叹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四、学*目标

  1、学*字词,读准读通课文。

  2、初读课文,抓总起句“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结合上下文比较区别“发现和发明”,具体感受20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在朗读中体会自豪、赞叹之情。通过朗读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五、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这一节课我们要学的是一篇说明文。回忆学说明文的方法。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科学院院长*爷爷特意为我们四年级小朋友写的—— 呼风唤雨的世纪

  (1)解词:看到“呼风唤雨”你想到哪些人?为什么?读词—— 呼风唤雨

  (2)了解世纪 一个世纪多少年吗?我们现在几世纪?

  (3)哪一个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刚刚过去的是20世纪。从1900——1999年。

  (4)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把生字读准确,读不通顺的或是比较拗口的地方标注一下,并且多读几遍。

  2、指名逐节朗读 ,正音 依赖 农耕 潜入 船舶 哲学

  3、练读长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4、读读第四自然段,带上笔划划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理解 光年 程控电话

  5、指名说发明和发现, 说说发明与发现的不同

  (三)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指导读第5句 引读出示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1)指名读,注意句中停顿是否正确

  (2)明白“上百万年”不能拆开,知道:达到了一百万年以上的才是“上百万年!”

  (3)正确朗读重音 大大 上百万年 练读 齐读指读

  2、第四句 (1)指名优生读 说原因 理解 出乎意料

  (2)指导 “一百年”与“上百万年”对比差距

  (3)了解说明方法 列数字 作比较

  3、第4、5句连起来读 感受赞叹之情

  4、读设问句

  (1)师生对问答 体验自豪之情

  (2)自问自答感受设问句的朗读语气

  5、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了解了20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下一节课,我们还要去感受科技发展带给我们的好处。

  六、点旨导行

  1、小结 引读三个创造——(1)师: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

  (2)师:科学正在为人类——生: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3)师: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生: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2、点旨:师:所以说:20世纪,——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导行 (1)师生再读设问句

  (2)出示名人名言 齐读

  (3)结语 让我们热爱科学,期盼我们用科学技术让明天更美好。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5)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1、解读“呼风唤雨”

  同学们请看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里“呼风唤雨”什么意思?(呼唤风雨,想让它来,它就来;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说得没错,这是神仙借助法力,支配自然。

  我也会呼风唤雨,你信吗?

  拍照,快传。

  我这下你信了吧。我是真的呼风唤雨吗?不是,我是用手机拍照再用无线网络把照片传到计算机上。所以,呼风唤雨在现代社会是指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发展。

  2、一个世纪有多少年?(一百年)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

  从哪里知道的?(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和题目的意思一样,这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要表达的意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写法叫做开篇点题。也就是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师:是呀,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世界发生了太多了变化,多么神奇,多么令人惊叹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个神奇的世纪。

  二、检查预*,指导书写

  1、解决会读的生字。

  2、指导书写。

  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最难写的哪个,要提醒同学的?

  师:耕: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边是个“耒”字表示的是掘土的农具,右边“井”表示的是农田,合在一起一起,表示把田犁*,犁得整整齐齐。书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

  潜、程、赖、核,有些字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捺改成点。

  幻:注意和“幼”区分开来。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来,完成第一题。(选择易错的3个字写在田字格了。)

  写完的同桌互相检查。

  三、细读课文,感受奇迹。

  1、同学们刚才我们说课文是围绕第一自然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来写的。也就是强调20世纪人类可以呼风唤雨。那么第二自然段哪个词意思和它相*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圈出和“呼风唤雨”意思相*的词语。

  生:呼风唤雨、奇迹、出乎意料

  师板书:奇迹

  2、哪个句子里有奇迹这个词,请你读出来?

  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及时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3、师:同学们,这一句话里有两个词很接*,是——发明和发现,你们知道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

  板书:发明发现

  生1:生2:生3:

  PPT出示两个词语区别

  同学们会理解词语,一下子就分清了。是呀,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强调的是本来存在的;而发明则是创造出了新事物、新方法,强调的是本来就不存在的。

  这篇课文中有些发现和发明,谁来区分下,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4、这些发现和发明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

  有,从那句话看出来?

  生读: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5、指导朗读:PPT出示: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同学们这个句子比较不好读,我们一起来用斜线来画出该停顿的地方。

  批注功能,师划节奏,在“人类历史上百万年”部分停下来。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里记得把“上百万年”合在一起读,因为它表达的意思是超过百万年,而不是刚好百万年。

  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6、同学们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看到大家纳闷的神情,看来这句话不仅不好读,还不好懂。我们一起来画个线段图,就会比较清楚了。

  我们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人类历史长河,上百万年肯定是在这条线段的大部分,而20世纪只是一个点。20世纪一百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超过了上百万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它带来了奇迹。

  如果作者就这样停止了写作,你会同意他的观点吗?嗯,你会觉得有点儿疑惑:真的是这样的吗?

  7、那么我们接着来学*,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在练*纸上填上“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20世纪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填关键词就可以。

  师抓拍学生作业,WIFI快传至大屏幕。

  请展示的同学来说一说:你写的人类上百万年的社会是怎样的?20世纪又是怎样的?

  师板书:上百万年没有没有没有

  通过这张图表,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以前人类的生活太辛苦了。

  师:是呀,就在9月份,我们厦门受莫兰蒂台风影响,我们似乎回到了农耕社会,没有电,没有水,实在太不方便了。

  生:20世纪的变化太大了。多,快。

  师:是呀,这上百万年的时间很长,但是人们获得成就很少,20世纪时间很短,人们获得的成就却很多,所以我们说——

  生接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关注表达,学*方法

  师引导:是呀,我们感受到了20世纪的成就的伟大,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感受这么强烈呢?

  1、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组,说说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学生谈体会:登上、潜入感觉比较有劲,要花费一定的力气,有技术含量。观察指的是看的这个动作,没有表明看的结果,洞察说明已经了解的较为透彻。探索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

  真好!作者作为*科学院院长,他写起科普类文章可真是用词讲究呀。

  2、同学们,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多不多呀?你还知道哪些?(生答)

  那作者为什么不写你们说的那些,偏偏要选择这些呢?为什么不多写一些?

  生1:登上月球,是向上的,

  生2:潜入深海,是向下的——向上登天——向下入海(形成对比)

  生3:洞察的天体是庞大的,遥远的

  生4:探索的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是微小的,深入的

  师:所以,作者就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他的看法,这些事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把20世纪的伟大成就都概况出来了。

  不是的,如果都写出来就太啰嗦了。

  那写上百万年的社会,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

  是的,也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其实,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但是,作者没有一一列举,也是为了使表达更简洁。

  3、除了举典型事例,作者还用了什么写法,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的伟大成就。

  生: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农耕社会,第四自然段写的是20世纪,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第三自然段写农耕社会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只能靠幻想寄托美好愿望,20世纪,人们的幻想都实现了。

  我们来合作着读读这些句子,你就会有更深的感受。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师:人们生活不便,信息闭塞)

  男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师:人们出行方便,不出门也可知天下事)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师:只能幻想,除了幻想,还是幻想)

  男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师:挑战一个个不可能,人类真棒!)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师:诸多不便)

  男生:20世纪,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师:我们都过得比过去的王公贵族幸福呀)

  师:这么一读,你是不是感受到了什么?(这对比实在太强烈了!)

  师:嗯,这对比实在太巧妙了。(板书:巧对比)

  3、这么悬殊的对比,作者是怎么把它写到一起的呢?用什么话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答。

  PPT出示: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嗯,没错,谁来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启示下文,上文是?下文是?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把承上启下的句子叫过渡句。

  师:写作文时如果适当地运用过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更严谨,更有条理。(板书:巧过渡)

  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完成第三题,圈出表示过渡意思的关键词。

  (1)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赵州桥》

  (2)他们都照自己的话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水井旁边相遇了。——《幸福是什么》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白鹅》

  同学们各个都是学*的小能手。

  六、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了什么收获?

  预设:通过把文字转化为图片,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知道了写作文时要“巧对比,巧过渡”。

  2、师:看来同学们在这一堂课里收获满满,一起来看看课后作业。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让他们说说感受,再写下来,最好能做到“巧对比,巧过渡”的其中一点。

  (2)阅读《小牛顿科学馆》第19册《电磁悬浮列车》或其他科普书籍。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2

  一、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洞察、探索”等词,并理解“呼风唤雨、农耕社会、光年、程控电话、归根到底”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科技飞速发展的由衷赞叹之情

  3、了解课文“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能模仿课文举例子,进行写话训练,体验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4、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生字词认写并理解

  2、了解说明方法并模仿运用

  三、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暗含的赞叹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四、学*目标

  1、学*字词,读准读通课文。

  2、初读课文,抓总起句“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结合上下文比较区别“发现和发明”,具体感受20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在朗读中体会自豪、赞叹之情。通过朗读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五、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这一节课我们要学的是一篇说明文。回忆学说明文的方法。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科学院院长*爷爷特意为我们四年级小朋友写的—— 呼风唤雨的世纪

  (1)解词:看到“呼风唤雨”你想到哪些人?为什么?读词—— 呼风唤雨

  (2)了解世纪 一个世纪多少年吗?我们现在几世纪?

  (3)哪一个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刚刚过去的是20世纪。从1900——1999年。

  (4)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把生字读准确,读不通顺的或是比较拗口的地方标注一下,并且多读几遍。

  2、指名逐节朗读 ,正音 依赖 农耕 潜入 船舶 哲学

  3、练读长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4、读读第四自然段,带上笔划划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理解 光年 程控电话

  5、指名说发明和发现, 说说发明与发现的不同

  (三)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指导读第5句 引读出示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1)指名读,注意句中停顿是否正确

  (2)明白“上百万年”不能拆开,知道:达到了一百万年以上的才是“上百万年!”

  (3)正确朗读重音 大大 上百万年 练读 齐读指读

  2、第四句 (1)指名优生读 说原因 理解 出乎意料

  (2)指导 “一百年”与“上百万年”对比差距

  (3)了解说明方法 列数字 作比较

  3、第4、5句连起来读 感受赞叹之情

  4、读设问句

  (1)师生对问答 体验自豪之情

  (2)自问自答感受设问句的朗读语气

  5、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了解了20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下一节课,我们还要去感受科技发展带给我们的好处。

  六、点旨导行

  1、小结 引读三个创造——(1)师: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

  (2)师:科学正在为人类——生: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3)师: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生: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2、点旨:师:所以说:20世纪,——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导行 (1)师生再读设问句

  (2)出示名人名言 齐读

  (3)结语 让我们热爱科学,期盼我们用科学技术让明天更美好。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二、教学时间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自主学* 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三)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

  未来的。

  2、绘画:

  科幻画。

  3、办小报:

  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6)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认读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小品的语言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幻灯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变化,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是第一次来榔坪,昨天在车上我就在想,榔坪可真远啊!幸好有了汽车,要是以前没有这样的交通工具,要来你们这里,那可真难想像啊。由这件事一想,我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变得方便、舒适起来。你们感受到了吗?那让我来了解一下你们的生活都有哪些变化?(列举自己生活中的变化。)

  2、师:那你们觉得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了?(生:是科学技术。)

  3、师:对,是科学。今天让我们随着*社科院的院长*爷爷一起去感受科学的魅力,一起走过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伸出你们的手,让我们一起写下课题。一起读读课题吧。(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师:“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经的知识理解“呼风唤雨”这个词语

  2、师:在本课中,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对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师:带着这些疑问,请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把生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还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希望你能有收获。

  2、师:让我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开火车读一读。(幻灯出示本课的生字和生词)

  四、朗读理解,交流感悟。

  1、师:谁能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告诉我课文讲了什么?谁又能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这句话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句话。(教师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齐读这一句话)

  2、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是谁在呼风唤雨,又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吗?你们在哪里找到的答案?再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还会有哪些发现?

  3、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在这一自然段中,有两个词语非常相*,谁有一双慧眼发现了它们?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发现”与“发明”的区别吗?

  4、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我们才能呼风唤雨。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可以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这样的句子画上横线。

  5、你们都找到了哪些句子?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学生交流,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1)、师:你找的地方和老师找的一模一样呢,(课件出示句子: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告诉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地星球变成联系机密的“地球村”。)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①用引读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师:这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因为20世纪,20世纪这还是一个连过去的王公贵族都不敢想的世纪,因为)

  ②引导学生说话,练*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理解感悟。

  ③回归课题,激**感。师:面对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的生活,面对这样多的科学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④感情朗读。师:生活在这样的世纪,我们感到自豪、感到骄傲、感到幸福。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吗?

  (2)、对比我们生活的这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世纪,看看我们的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把那样的社会称之为农耕社会,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①用“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引导学生说话,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没有科学技术的世界是怎样的无奈。

  ②师:在那样无奈的现实中生活,我们的祖先只能用神话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他们都有那些愿望?是谁帮他们实现了愿望?“千里眼”就是现在的什么?“顺风耳”又是现在的什么?我们又是怎样腾云驾雾的呢?(一连串的提问再次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3)、这么多美好的愿望,在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幻灯出示雪景图片和文字: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①师: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谁是我们班的小博士?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课文中引用这句诗,是为了说明了什么呢?又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②师:几千年的梦想,上万年的愿望,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怎能不让我们感到惊喜,好想读读这几句话,表达我的惊喜之情,愿意听我读吗?(教师范读指导)谁还想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之情,重点读古诗)带着这样的惊喜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4)、师: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威力,我想,他们一定会情不自禁的说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亲人诉说衷肠的时候,当你登陆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啊,科学正在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会说:(学生朗读,幻灯出示句子: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实现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梦想,所以,伯特兰.罗素要说科学还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所以我们也说(引导学生朗读这一句话)

  五、延伸拓展、关注科学。

  1、师“回顾已经过去的20世纪,我们倍感那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面对我们正在经历的21世纪,该是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纪,畅想一下,在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带给我们哪些惊喜?和你同组的小伙伴尽情的畅谈,尽情的展望。(学生交流,如果有时间就让学生写一写)

  2、师:科学固然很神奇,但真正让它变得神奇的还是我们人类。好好学*,掌握过硬的科学文化,你们也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期待着那一天。

  3、师:我还有一个小小的.作业,希望你们课外收集一下21世纪的科学成就,了解一下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人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大意。

  3、紧扣课题,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身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和学*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3、感悟设问句的作用和学*文章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与家人研讨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2、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与梦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发明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2、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考虑: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3、交流感受:

  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

  1、打开课本,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⑴读读写写:

  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身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多写几遍。

  ⑵想想说说:

  课文主要讲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2、小组检查交流:

  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读书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反馈:

  ⑴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检查自学情况:

  ①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②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③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④指名轮读课文,同学评议。

  ⑶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四、紧扣课题,学*第1、2自然段

  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

  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2、学*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1句: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⑵出示句式: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同学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⑶齐读第二自然段。

  ⑷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

  指导朗读第2、3句,体会感悟。

  ⑸练*:

  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和“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①爱迪生( )了电灯。

  ②地质学家在这里( )了大油田。

  ③由于下雨,我们( )了郊游计划。

  ④在大家的努力下,学校环境得到了大大的( )。

  ⑹小结:

  从字面看,两者很相*,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发明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原本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发明。

  3、同学结合自身的感受自由口头填空:

  20世纪是个( )的世纪。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 改变

  发现 发明

  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复*导入

  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发明奇迹、幻想变成实际、人类生活大大改观的呼风唤雨、非同凡响、神通广大的世纪。在这个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究竟有多么大的不一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一起探究。

  二、独立阅读,拟小标题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进行了调查访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课文的第3、4、5自然段。

  2、独立自由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给每一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

  3、选择自身最喜欢或信息储藏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三、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1、教师出示三个专题:

  ⑴ 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

  ⑵ 今天的实际(第4自然段)。

  ⑶ 明天的憧憬(第5自然段)。

  2、出示研读方法:

  ⑴ 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⑵ 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⑶ 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

  ⑷ 独立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⑸ 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调查到的资料。

  3、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

  4、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

  四、专题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

  ⑴“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⑵“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身手?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

  ⑶猜测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

  ⑷结合资料,说说在*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实际。

  ⑸你最喜欢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汇报交流4自然段──“今天的实际”:

  ⑴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绩事例,涉和哪些方面?

  ⑵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绩方面的事例?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⑶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3、汇报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憧憬”:

  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⑵说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科学正在为人类发明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五、回读全文,抒发感受

  1、为科学技术发明的奇迹而自豪,根据自身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师总结全文:

  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效果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喜好;考虑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发明力和丰富的常识。”。

  六、选做作业

  1、小练笔: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实际。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发明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设计师,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

  【板书设计】

  登上月球 电视

  潜入深海 20世纪 程控电话

  洞察天体 呼风唤雨的世纪 因特网民航飞机

  探索原子核 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3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师板(“呼风唤雨”)同学们“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你印象中谁最能“呼风唤雨”

  生;我仿佛看到那些神仙、孙悟空

  师;是啊,远古时,人们的生活水*很低,他们往往把自己美好愿望寄托于神话故事,那么美丽的神话能否变成现实呢?今天我们一起 走进*科学院士*爷爷写的——《呼风唤雨的世纪》。出示“世纪”中去验证一下吧!

  二、联系生活,学*第2、3、4自然段

  那么文中的“呼风唤雨”指什么呢?一个世纪是多少年?这里是指哪个世纪?请五位同学读课文,

  生:这个世纪是20世纪.

  师:20世纪(1999--2000).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呢?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这句话是文章的起始段,在文中起总起的作用。

  也就是说课文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请同学们齐读第2自然段,

  生:是人类。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这样一问一答,这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设问句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现在请女同读问、男同读答。

  师: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明和发现。

  师:谁能说说“发明”和“发现”不同的地方?

  生:发现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现象或找到的规律。

  生:发明是通过探索创造出来的东西。

  师:发现是看到或找到,而发明是通过大脑的创造。有谁能运用其中的词说一句话。

  生:(造句)

  师:我这有两个句子,你能来选一选,填一填吗?出示填空:1、人们登上月球前( )了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后,( )月球上没有生命。2、人们为了( )海洋深处的秘密,( )了各种新型的海底探测仪。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填一填。生自由读,填空。

  师:谁来填一填?分别请请两位学生个别说。

  师:我们一起读一下。

  师:同学们,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不能不说(手指板书)。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中出现了两个时间。在这两个时间里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文中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边读边画)

  生:上百万年和20世纪。

  师:上百万年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20世纪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师:文中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生:对比

  师:我们一起走进上百万前人们的生活。课件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你觉得要读好这句话应读好哪些词语?你试着读一读

  生:我觉得要读好“一直”。更能体现远古时代人们上百万年都是那样,从来没有改变过。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程:

  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自主学*、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2课时

  1.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键词,师板书:

  人类 靠 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 用 千里眼顺风耳 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 因特网 飞机火车 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2.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3.畅谈收获 总结提高

  总结: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4.布置作业:(选做)

  练笔:未来的

  绘画:科幻画

  办小报: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5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我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的能力。首先,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出疑问”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引导,这既是对学生语文学*方法的引导,也体现了教学中以生为本,与文本对话的特点。其次,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教学中,我抓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第四自然段中“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的教学,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这样摆脱了以往科普性文章的教学中,单一地围绕“20 世纪科学技术是如何呼风唤雨的?”等类似的常识性问题转圈的困境,而忽视了语文学*实践本身。这样让学生成为语言学*主体,让课堂充溢语文味,望文生情,由情而达意,让朗读的指导落到实处。再次,新时代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自主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学*方法恰好符合这一要求。最后,抓住写做方法,及时训练,当堂应用。总之,我力图使学生在探究、感悟、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2、在质疑理解、对比阅读、品词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了解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

  3、掌握写作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材分析]

  一 复*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 课题)

  提问:1、 哪个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20世纪是谁、靠什么在呼风唤雨呢?

  (学生回答)

  二、品读课文,感悟巨变

  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学*。

  1、学*第三自然段

  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能读懂了什么?

  a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b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表见解的机会,同时也创造了向他人学*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根据学生交流,师引导:

  (1)农耕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这些愿望现在都实现了吗?(用书中的句子回答)

  (3)没……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句话选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大雪纷纷,好似梨花开放。作者将这句话用到这里,是为了表明什么?(通过相关词句体会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学*方法:

  a自读诗句,了解句意。

  b练读,体会情感。

  c指名读,范读,进行朗读指导。

  d再次练读,齐读,读出情感。

  (反复诵读,使学生们在读中感悟。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科普类文章的感情色彩较淡,因此并不注重感情朗读的训练,但我认为,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读是很有必要的。)

  回读第3自然段。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人们只能靠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来寄托愿望,生活的如此困苦?生答:没有科学技术

  过渡语:是啊,古时候的人们没有科学技术,可是到了20世纪就大不一样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2、学*第4自然段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20世纪科学成就的句子画出来。

  a指名回答,学生归纳

  (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b如此多的科技成就让人眼花缭乱,谁能选择一样说一说,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说多表达,通过表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变。通过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体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激发同学们的时代自豪感。)

  带着自豪感,再读第4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能生活得如此幸福、快乐,连王宫贵族兜捕感想象,到底是什么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呢?生答:科学技术

  3、学*第5自然段

  过渡语:英雄所见略同,英国的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和我们的看法一致,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老师这里有两句话不太理解,谁能帮帮老师?(理解重点句)

  出示黑板: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a生结合生活实际,自由发言,谈体会。(再次进行说一说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有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丰富语言,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变)

  b师评价。

  三 畅想未来,激发兴趣

  过渡语: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犹如在创造着一个一个神话,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然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它会创造哪些奇迹呢?我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请大家自由畅谈

  a同桌交流

  b全班交流

  师引导:

  a如此多的梦想怎样才能实现呢?

  b同学们只要你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你们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教师的及时引导,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 总结写法 及时练笔

  过渡语:让我们先暂时告别梦想,回到现实。看黑板,作者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他用了什么办法呢?

  (通过板书,一目了然。对比和举例子)

  小练笔:用对比和举例子的方法,任选其一,写一小段话。

  a秋天的果园 ——————————————————————————,

  可是到了冬天——————————————————————————。

  b过去—————————————————————————————,

  现在—————————————————————————————,

  未来————————————————————————————。

  a指名发言,共同说出写作方法

  b师评价,引导

  (及时的练笔,至关重要。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就掌握写作方法,学以致用,目的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五 结束全篇 提出希望

  a通过今天的学*,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b回去之后,把你的收获将给父母听,也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过去 现在

  没有电灯 登上月球

  没有电视 潜入深海

  没有收音机 程控电话

  没有汽车 ……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7)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菁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成功之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句展开,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设计有效提问。什么是“呼风唤雨”?“世纪”是多长时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靠什么来呼风唤雨?怎样理解“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导入新课时,本来我审计了一个学生质疑的环节,就是: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但实际教学中因为学生对“世纪”和“呼风唤雨”的理解非常到位,本着“以学定教”的原则,如果此时还要质疑就显得有点画蛇添足了,于是我去掉了这一环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通过对比20世纪前后人们生活的不同,对这句古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说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注重学生的学**惯的培养。学生是学*的主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但敢说的前提是会听,我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听”,他们会听老师提出的重点和要点,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认真的听,并做到了回答问题时不说重复话,敢讲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真正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从而让学生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

  不足之处:

  1、检查字词这个环节上,有让同学们合作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这样一个设计。当学生问道“农耕社会”这一词语时,我说接下来的学*中会遇到,那时我们再理解。其实应该适当地将这个词语点一下,一会儿再遇到这个词学生一定会更有体会。2、在理解“发现”“发明”两个词语时,学生自主理解的意思并不到位,这时我随机造了两个身边的句子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如果能让学生去用这两个词语亲自造句,他们的理解会更透彻,体会会更深。

  整改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倾听,善于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当学生达到理解水*时,教师激励性评语及时准确,并富有激情。“听到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断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这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我有必要在这方面下功夫,通过肯定性和描述性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理。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2

  第一次在这么多教师面前上课,本来不紧张的我,却也因为刘老师一句“精彩”和黄校前面那么长的介绍,让我一下子紧张起来。

  出现了几个特别大的bug,真是不应该的事情。

  1、在讲课的时候,中间有忘词的现象,突然一下子就断片了。

  2、需要练字,尤其是谋篇布局,再看一看板书,实在不能说是一个精彩的课堂,歪歪扭扭的,真的是惭愧不已,今儿看见了别的学校写的粉笔字,真的是让我感受到压力,一直以来对自己的粉笔字还有点沾沾自喜,但当看到这个板书的时候,我真的是懊悔不已。

  另外一个是ppt的调试,明明在办公室都试好了,没想到底下去了还是出现了乱行的问题,最开始只想着试翻每一页的pppt了,还是有些过分自信了。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看到这么多的`老师听课紧张到忘词。中间有两次卡壳的地方,准备不充分的表现。

  每一次上课总也有不完美的地方,让人心生遗憾。而这一次也是这样的,让我感觉到进步的空间还很远很远。

  感谢黄校最开始说了那么多的话语,语重心长,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能有一个人愿意帮助教你成长你,其实已属不易。每每这个时候就感觉很温暖,这次上课中遇到的问题,慧慧及时鼓励和指导,给我说让课堂热闹点,毕竟听课的不是全都是语文老师,总是替我着想很多。

  虽然这一个周很累,经常性加班,甚至有一天累到开车眼睛都睁不开,但是这或许就是走上坡路没有容易的,就是很累的道理吧。早上每天走的时候,看见兜还在睡梦中,就会感叹小时候倍受呵护的感觉可真好,可能每个人都是这时候过来的吧。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3

  本篇课文是一篇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科普类的说明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20世纪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之巨大,变化之快,并能学科学爱科学。本堂课我主要以问题贯穿,让学生在思考中体会,在阅读中感悟。并让学生从发现和发明中体会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在古今对比中感悟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体会文中重点语句。学生整堂课表现的积极,投入,并能做好课前预*,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使得整堂课更丰富,学生对本篇说明文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是本文设计的是科学技术,我又学生课前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在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和背景的前提下,学生就能更好的学*课文。最后,拓展延伸我让学生们阅读了本节课学*的举例子和作比较相关的文章《奇异的`激光》,通过学*,学生能很容易的找到说明方法。

  本节课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没有提现学校最*一直倡导的生本学*,整堂课我说得和引导的较多,有点喧宾夺主了。其次,有些学生不能很好的投入到学*中去,课堂没有面向所有学生。再次,学生的讨论交流较少,一直跟着我的节奏,进程有点快。

  总之,本节课还需要更认真的去思考,去设计,并真正的将课堂还给学生,提现学生的主体性,将生本教育进行到底!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4

  《呼风唤雨》是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课上我让学生先朗读然后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引导他们找出课文告诉我们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课文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掌握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然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这类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等表达方面的特点。如体会“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再结合工具书,区分两个词语字面的意思,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具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体会用词的准确。再通过填空练*加以巩固。学*20世纪伟大成就时,针对3、4段出现的科技术语,我都找来了相应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进一步了解这些科技成就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科学技术在改善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引导学生读出自豪的感情。通过观察“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这一句子时,引导学生了解动宾结构的整齐句式,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炼的表达方法。并通过仿写练*,学*如何表达事物,达到语言的训练的目的。

  抓住言语训练点,在教学中,选取具有语言学*与品悟价值的重点词句进行言语训练;第三自然段末作者引用了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没有按部就班地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而是将其调整到学完第四段之后。这样,在学生学完第三、第四自然段、看完视频资料后有了亲身的感受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水到渠成,轻松顺畅,体验也更加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本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

  1、要加强合作学*的指导。

  2、不能调控课堂,有一种被教案牵着走,因此在处理课堂生成东西时不能随机应便。对学生的学*表现及问题的出现,不能有价值的正确引领及有针对性,激励性评价,衷心地希望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5

  【教学片断】

  星期四上汇报课,因为是我第一次上这样的公开课,心里很紧张,使得许多本来设计的教学环节在处理上比较马虎。下面就上课的一个环节做反思。

  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水*很低。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也没有……。

  生: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空调,也没有汽车。

  师:我们能不能说同一类的?比如说交通工具。

  生:那时没有自行车,没有摩托车,也没有飞机。

  师:谁还能来试一试?

  生: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空调。

  ……

  师:谁还能说一说古代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课件出示: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课件出示:

  没有望远镜,就用“千里眼”来寄托看得远的愿望。 没有_______

  ___,就用“顺风耳”来寄托听到远方声音的愿望。

  师:按照第一种方法来填第二题。

  生:没有电话__________,就用“顺风耳”来寄托听到远方声音的愿望。

  生:没有手机__________,就用“顺风耳”来寄托听到远方声音的愿望。

  课件出示:

  没有__________,就用“__________”来寄托 __________的愿望。

  【教学反思】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因此,我在师傅的指导下,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

  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其次,抓住训练点,生发出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有采用“课件出示没有 __________,就用“__________”来寄托__________的.愿望。”的句式说说现代社会用哪些高科技将古代祖先的愿望变成了现实,这使得学生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上好了自己的课后,我听了朱文洁老师的课,听了她的课,我深深地感觉到我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她那优美的朗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文中的情景中,而我也许是自身素质的水*,在课堂上很少采用。同时,在学生回答后的教师评价更值得我学*。我的两位师傅也一直给我指出,在课堂上评价很重要。

  在这次的汇报课上,我仍旧没有改掉这个毛病,从以上的一个教学环节上就可见一斑。我对夸奖太珍惜了,听了朱老师的课,她在课堂上的夸奖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像我一样用“回答得不错!”这样苍白无力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明显要高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学*。争取明年的汇报课上有所进步。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6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注重跨学科的学*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科学常识性的课文。一篇科技类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语言简练,条理清楚。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内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呢我选择了网络环境来教学。

  其一,是想利用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促进学生掌握并运用新型的互动学*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世界的浩瀚,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以及网络学*所带来的方便。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交流场所,能够共享集体智慧的成果,形成新的学*能力。

  其二,我的学生,在一年级已进行过网络环境下的学*,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及初步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与他人协作的研究性学*。因此,我制作的网页中纵向设计了作者简介及四部分的学*内容,在五个栏目中均为学生收集了相关的图文并茂的学*资料。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课文的同时,了解更多有关科技发展的知识,横向设计了科技视频,科技历史,世纪成就,阅读*台,科技发展,科技名人,网上遨游,学生交流,架起了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语文学*真实有趣,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动机。

  网络中的信息包罗万象,浩如烟海,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我们的学生该怎么办呢我们即不能过高的估量网络的功能,认为网络上的信息足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网络教学时,先提出学*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网上查找,而自己却很少了解网络上的信息。也不能怕学生在网上迷失方向,直接提供给学生几个相关的网站,让他们在其中学*。教师省却了让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而学生的视野被禁锢了。

  为了使学生更有效的使用网络资源,方便快捷学*,课前我先让同学们预*课文,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本课的兴趣。同时,基于网站内容来源于书本,而要高于书本;专题网站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专题网站应具有扩展性等特点。我查阅大量资料制作了网络课件。这样的网页中有学生自己搜集的学*内容,学生的学*兴趣会倍增。

  课前我还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较充分的对网页中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扩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帮助认知速度慢的同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目的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构建学*内容。让学生在网络化教材的学*中,去决定他的学*方向。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主体,而教师也由学*内容的传播者变成学生的学*导师,合作伙伴和学*顾问。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知道学生如何选择学*方向,筛选信息,判断信息,这些实际都是一个学*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学生在学*过程中甚至可能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内容,丰富课程本身的内容。这也给了他们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

  上课时,我就从三个方面入手,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质疑。1,齐读课题,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2,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3,当你浏览网页时,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学生的思维如有源之水,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呼风唤雨"和"世纪"是多长时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靠什么来呼风唤雨怎样理解"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我喜欢科技成就这个栏目,我对科技发展很感兴趣,因为……学生的回答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我明白学生对本课的学*有了兴趣,他们已完整的构建了自己的学*内容。我认为按照这种方式构建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将使语文教育发生根本的变革。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是主体,教师做引导。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信息由单一化到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在对学生的学*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对我们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网页中设计的问题,导向性一定要强。"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我的纵向栏目主要帮助读懂课文。我的横向栏目重在激趣,升华主题,开阔视野。其次,注重思维策略的训练。1,用"发散思考思维活"策略训练小学生如何质疑。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当你浏览网页时,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2,用"理解深刻有见解"策略训练学生如何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科学永无止境,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阅读*台,了解科技历史,关注科技发展,形成了深刻的见解,自然也会对科技的未来充满信心。第三,注重对学生的帮助引导。网络教学决不能放任自流,学生在浏览网页时如果目标不明确的,就等于在大海捞针,花时间多,收获却不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世纪,呼风唤雨的意思,知道20世纪到底是多长时间,我让学生直接进入第一部分进行学*,使同学们一目了然;20世纪都有哪些科学技术成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探讨,然后有理有据地讲明自己的理解;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通过对比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的不同,对这句古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说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第三,注重学生的学**惯的培养。学生是学*的主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但敢说的前提是会听,我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听",他们会听老师提出的重点和要点,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认真的听,并做到了回答问题时不说重复话,敢讲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真正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三,用美好的心灵畅想未来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从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阅读*台,听新闻联播,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明白了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艰辛的努力,才有丰硕的果实。课堂上还安排了一次畅想活动,"我长大了要……"大家谈。"我长大了要开通星际航班,让地球上的人们都能到外星球去旅行"我长大了……一个爸爸妈妈是医生的孩子说:"我长大了要当个医学家,发明一种药,为生病的人解除病痛,健康长寿。"

  给学生一次想象与表达的自主,能将爱与理想的种子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唤起学生真诚,善良,自信,拼搏的情怀,谁能说这不是教学的精彩和感动呢。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7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课文第三、四段结合具体的实例用简短、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科学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人类20世纪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这两段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学生*得语言、学*表达方法的好材料。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采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学*的时空。但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借助自学提示和汇报时的相机指导,教给方法、明确任务,这样既避免了学生自学时的.盲目低效,又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第三自然段末作者引用了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没有按部就班地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而是将其调整到第四段之后。这样,在学生自学完第三、第四自然段、看完视频资料并进行了说话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水到渠成,轻松顺畅,体验也更加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8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语文学*真实有趣,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动机。

  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我们的学生该怎么办呢?我们既不能过高地估量网络的功能,认为网络上的信息足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教学时,先提出学*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网上查找,而自己却很少了解网络上的信息,也不能怕学生在网上迷失方向,直接提供给学生几个相关的网站,让他们在其中学*。教师省却了让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而学生的视野被禁锢了。

  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方便快捷地学*,课前我先让同学们预*课文,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本课的兴趣。同时,基于网站内容来源于书本,而要高于书本;专题网站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专题网站应具有扩展性等特点。我查阅大量资料制作了网络课件。这样的网页中有学生自己搜集的学*内容,学生的学*兴趣会倍增。

  课前我还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较充分地对网页中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帮助认知速度慢的同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目的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构建学*内容。让学生在网络化教材的学*中,去决定他的学*方向。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主体,而教师也由学*内容的传播者变成学生的学*导师,合作伙伴和学*顾问。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知道学生如何选择学*方向,筛选信息,判断信息,这些实际都是一个学*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学生在学*过程中甚至可能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内容,丰富课程本身的内容。这也给了他们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

  上课时,我就从三个方面入手,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质疑。

  (1)齐读课题,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

  (2)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

  (3)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学生的思维如有源之水,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呼风唤雨”?“一世纪”是多长时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它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的?怎样理解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的回答使我明白学生对本课的学*有了兴趣,他们已完整地构建了自己的学*内容。我认为按照这种方式构建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将使语文教育发生根本的变革。

  2、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是主体,教师做引导。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由单一化到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在对学生的学*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对我们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课件设计的问题,导向性一定要强。“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我的纵向栏目主要帮助读懂课文。我的横向栏目重在激趣,升华主题,开阔视野。

  其次,注重思维策略的训练。

  (1)用“发散思考思维活”策略训练小学生如何质疑。启发: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当你浏览网页时,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强调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2)用“理解深刻有见解”策略训练学生如何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提问:科学永无止境,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阅读*台,了解科技历史,关注科技发展,形成了深刻的见解,自然也会对科技的未来充满信心。

  注重对学生的帮助引导。教学决不能放任自流,学生如果目标不明确的,就等于在大海捞针,花时间多,收获却不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世纪”“呼风唤雨”的`意思,知道“20世纪”到底是多长时间,我让学生直接进入第一部分进行学*,使同学们一目了然;20世纪都有哪些科学技术成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探讨,然后有理有据地讲明自己的理解——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通过对比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的不同,对这句古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说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3)注重学生的学**惯的培养。学生是学*的主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但敢说的前提是会听,我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听”,他们会听老师提出的重点和要点,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认真地听,并做到了回答问题时不说重复话、不说半句话,敢讲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真正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3、用美好的心灵畅想未来。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从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阅读*台,听新闻联播,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明白了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艰辛的努力,才有丰硕的果实。课堂上还安排了一次畅想活动,“我长大了……”大家谈。“我长大了要开通星际航班,让地球上的人们都能到外星球去旅行。”“我长大了……”一个爸爸妈妈是医生的孩子说,“大了要当个医学家,发明一种药,为生病的人解除病痛,健康长寿。”

  给学生一次想象与表达的自主空间,能将爱与理想的种子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唤起学生真诚、善良、自信、拼搏的情怀,谁能说这不是教学的精彩和感动呢?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学这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三、不足之处

  上完本课后,我认识到自己在落实方面到位,重难点突出,但在上课时的语速过快,没有给足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时间太短。教学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通过理解课题引起学生探讨20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的热情,引入重点段的学*。接着提出明确的学*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品读词句,学*表达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最后拓展升华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9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先生写的一篇科学常识性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又因为课前是不让学生预*的,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我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课下愿意去了解、探索科学知识,而不是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从而失去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

  课文虽然比较简短,但是学生理解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耕”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农耕社会”等部分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上课时,我就从三个方面入手与学生交流谈话。

  一、紧扣教材、钻研文本,设计有效提问。

  什么是“呼风唤雨”?“世纪”是多长时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靠什么来呼风唤雨?怎样理解“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导入新课时,本来我审计了一个学生质疑的环节,就是: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但实际教学中因为学生对“世纪”和“呼风唤雨”的理解非常到位,本着“以学定教”的原则,如果此时还要质疑就显得有点画蛇添足了,于是我去掉了这一环节。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是主体,教师做引导。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通过对比20世纪前后人们生活的不同,对这句古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说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注重学生的学**惯的培养。学生是学*的主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但敢说的前提是会听,我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听”,他们会听老师提出的重点和要点,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认真的听,并做到了回答问题时不说重复话,敢讲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真正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从而让学生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

  三、用美好的心灵畅想未来。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从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给学生一次想象与表达的自主,让学生体会到身为忠告人的自豪感,将爱与理想的种子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唤起学生真诚、善良、自信、拼搏的情怀,谁能说这不是教学的精彩和感动呢?我觉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几处我不满意的地方。

  1、检查字词这个环节上,有让同学们合作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这样一个设计。当学生问道“农耕社会”这一词语时,我说接下来的学*中会遇到,那时我们再理解。其实应该适当地将这个词语点一下,一会儿再遇到这个词学生一定会更有体会。

  2、在理解“发现”“发明”两个词语时,学生自主理解的意思并不到位,这时我随机造了两个身边的句子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如果能让学生去用这两个词语亲自造句,他们的理解会更透彻,体会会更深。

  3、在引导学生找到过渡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对过渡句的阐述不够到位,应该举出形象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体会。

  4、在引导学生找出过渡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后,以农耕社会和20世纪作比较,学*这种说明方法。我让学生在文章第四自然段中找出表示“发现”和“发明”的句子,分别用“——”和“~~~~”画出来。学生找得非常准确,但在此时我更应该引导学生反复去读这些句子,充分地去感受、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体验农耕社会和20世纪有多大的落差。

  也许金无足赤,课无完美,再潜心地设计也会从课堂实践中看到不足,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通过这堂课我感悟到只有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上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中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也使学生获得了自我成长的快乐,体验到学*的意义。我只有通过认真总结得失和更多的学*、锻炼来有效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0

  在上周四的第二次录课中,我讲的是小学语文四年级的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常识性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因为本课是说明文,所以如果讲授方法不当,会让学生感觉本课枯燥无味,所以在上课前,我认真思考应该设计什么活动让学生对于本课学*产生兴趣,我设计了两点:一是让学生思考父母小时候和自己现在比有什么不同;二是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最离不开哪些科技产物。并在新课导入的时候让学生回答问题。除此之外,我也精心的制作了相关的ppt,以便于课上有更好的展示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则是在引入后,带领着学生一段一段的阅读这篇课文并在阅读时思考相应的'问题,我认为这样学*比较有条理,但是不足之处是我觉得有一点单调,会让学生感到有些枯燥。

  除此之外,我认为只有文字是远远不够的,我还为学生在ppt上展示 了很多有关20世纪科技成果的图片,并且一一为学生更详细的介绍,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来感受科技给自己带来的便利。

  我觉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切进展的还算比较顺利。但是由于是第一次讲说明文,总觉得自己的讲授方式有点不够吸引人,显得些许枯燥。此外,如果真的在实际课堂中,我还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上的主人,这些都是需要我今后在实践中去改变去探索的,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会讲课,讲好课的老师。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1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景。在试教本课的过程中,听课老师两次对我提出建议,要注意课堂评价语言的精当准确,在此对两次试教的评价语言作如下反思。先来看一个教学片断:

  语段:(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

  处理方式一:

  师:祖先的许多幻想而今都变成了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20世纪的成就太令人骄傲了,有一句诗来称颂20世纪的科技成就。(学生齐读这句诗)

  师: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

  生:我从中感受到科技成就之大。

  生:我感受到科技成就之多。

  师:你说的真棒,能读一读吗?(生读)

  师评价:读的真不错!还有谁来读一读?(再生读)

  师评价:读得真精彩!

  处理方式二:

  (学生先朗读这句话)

  师:听你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断读出了声,而且还读出了情,你们从中听懂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科技发展之快。

  师:你的理解很准确,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就是好像在一夜之间吹来一阵春风,形容科技发展非常快,“千树万树梨花开”,用“千”和“万”来形容科技成就很多。

  师:你不仅给大家解释了诗的表面意思,还在此告诉我们,作者引用此诗的目的,赞叹20世纪科技发展之快,科技成就之多。

  师:能带着你的感受和理解来读一读吗?(生读,但不够流畅)

  师:我从你的语速中感觉到非常激动,几乎读不出了。还有谁来读一读?(生又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看了你笑**的表情,我也感受到了20世纪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和舒适。

  教师语言的亲和力和激励性,往往能使学生的学*热情和积极性高涨,教法一中“真棒”等语句,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语句,而在此中间,有一些赞赏和“鼓励”过头的情景: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听不到些微的瑕疵,唯恐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有时还未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赞叹之语就已经脱口而出,匆匆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而在实践中发现,开始的课堂气氛热烈,愈到后面愈冷清。分析原因,除预设环节之类的问题外,这种激励性评价的过于频繁和泛化,使评语的激励性和导向作用大打折扣。

  教法二中,我善于倾听,善于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当学生达到理解水*时,教师激励性评语及时准确,并富有激情。“听到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断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这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

  我还通过肯定性和描述性的语言,向学生揭示他们观点的独特性和合理性的所在,并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理解和表达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如:“听了你的朗读,看了你笑**的表情,我也感受到了20世纪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和舒适。”

  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并不能靠赞扬就能保护和维系。若教师的引导能触拨学生的心灵之弦,使其思维和情感真正“动起来”,让思维与文本共舞,让精神律动,那也是入心的鼓舞和激发。教师应当在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大胆陈述时,通过对学生的意见的恰当回应,为学生们指名学*的方向,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进行反思,评价甚至调整。如:“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而学生在读时,总是读成“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在此我引导讨论两种读法不同的效果。孩子们在比较朗读后,说:“上百万年时间比百万年时间更长,使我们更感受到了20世纪科技成就之多之大。”仅朗读而言,针对学生朗读的重音、速度、停顿与感情是否到位,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评价,再如:“刚刚这位同学读时,我怎么就没有听出他惊喜快乐的心情呢?谁愿意再读一读?让大家听了就好像亲眼看到科技的迅速变化。”“你读得很认真,如果声音再大些,就更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惊喜。”

  当学生由教师的点拨在思想认识或读书技能方面获得一些积极变化时,他们也就获得了自我成长的快乐,体验到学*的意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2

  【教学片断】

  师:什么叫世纪?

  生:一百年为一世纪,2005年属21世纪。

  师:什么叫呼风唤雨?

  生:结合课文理解。

  学*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找含有生字的句子反复朗读。

  师出示生字卡片。

  生:轮读。

  师:强调不正确的读音:

  后鼻音:程耕幻

  控翘舌音:程哲

  师:学生质疑,那些词语你不理解。

  师生共同释疑,借助工具书理解:

  奇迹

  出乎意料

  依赖

  千里眼

  腾云驾雾

  洞察

  归根结底。

  生:区别易混淆词语:发明──发现。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生:分段读课文,看谁读的最流利。

  师:说说读后留给你的印象。

  生: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电视

  生: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海底,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科学创造的奇迹。

  【教学反思】

  课文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灿烂的前景。这篇课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这一课时主要是通过读课文来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为第二课时的.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在这里我主要是通过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从这节课来看,学生对工具书用的不太好,有好多学生手里没有字典、词典,而有的学生却很会利用工具书,对词语的理解也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得进一步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3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

  唤雨的世纪”展开思考,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学完这篇课文,我仔细地反思了一下,教学本课我主要注重了以下三点对学生的培养:

  1、重视朗读指导:教学中我采用默读,自由读,齐读,分段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交流,读中探究,读中体会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获得自我体验与成长的快乐。

  2、注重语言训练:学*说明文,不仅仅关注介绍的.科学知识,更要关注这些知识是用怎样的语言表达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从文本中选取“发明”“发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具有语言学*与品悟价值的重点词句进行语言训练: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的主人,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重视方法指导。教学中,教师讲在关键处,对于学法与*惯的引导该讲则讲。我引导学生阅读要有疑问,阅读要读出自己的见解,这些都是对语文学**惯与方法的引导,很好地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4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我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课前,我组织同学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效果的资料,让同学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其次,抓住训练点,生发开出,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我先要求同学结合自身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同学交流自身收集的20世纪科学效果的有关资料后,又要求他们继续说下去,20世纪的我们还拥有一些什么。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同学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同学的听说能力。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绚烂前景。

  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学这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同学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同学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同学只有在课前占有大量的相关资料,才干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才干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的认知,发生新的体验。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发明,课前我安排同学搜集、阅读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既激发了同学的学*兴趣,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又能培养同学的课前参与能力,体现在生活中学*的大语文观。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5

  本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从而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文本+生活﹦活语文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

  课前,我要求学生充分预*课文(同年段三个班统一要求。这是继备课组同课异构活动之后的又一次备课组教研活动——同课同师异班),让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课中,我牢牢抓住训练点,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那时候,没有,没有,也没有(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在农耕社会还没有什么);20世纪,(20世纪的我们还拥有一些什么)。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对比,感受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同时,使学生在搜集、运用资料,模仿语言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语文的各项训练。

  通过这样的预设与实施,感觉三个班的学生的课堂表现都比较活跃,这应该是把文本与生活有机融合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吧!

  兴趣——有效教学的基石。

  何为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指的是:能引导全体学生的学*收到实效的教学;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能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获的教学。要想达到这些目的,我认为先决条件是学生的学*兴趣。

  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会扼杀学生的学*热情,这种学*是不会维持长久的。在本轮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激励性评价等,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齐读、指名读等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伙伴的存在;自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学*可以“我”做主;师生对话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无限乐趣;学法的指导、小结、迁移,让学生感到:学*原来很简单……

  这些,使学生在学*的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兴奋的状态,营造了和谐的课堂学*氛围。因为老师的赞扬,成功的喜悦,以及同伴在集体中地位的提高,都很好地激励着学生更加努力发奋。

  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是多么的重要。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8)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反思(5)份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反思 1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

  唤雨的世纪”展开思考,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学完这篇课文,我仔细地反思了一下,教学本课我主要注重了以下三点对学生的培养:

  1、重视朗读指导:教学中我采用默读,自由读,齐读,分段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交流,读中探究,读中体会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获得自我体验与成长的快乐。

  2、注重语言训练:学*说明文,不仅仅关注介绍的科学知识,更要关注这些知识是用怎样的语言表达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从文本中选取“发明”“发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具有语言学*与品悟价值的重点词句进行语言训练: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的主人,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重视方法指导。教学中,教师讲在关键处,对于学法与*惯的引导该讲则讲。我引导学生阅读要有疑问,阅读要读出自己的见解,这些都是对语文学**惯与方法的引导,很好地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反思 2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景。在试教本课的过程中,听课老师两次对我提出建议,要注意课堂评价语言的精当准确,在此对两次试教的评价语言作如下反思。先来看一个教学片断:

  语段:(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

  处理方式一:

  师:祖先的许多幻想而今都变成了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20世纪的成就太令人骄傲了,有一句诗来称颂20世纪的科技成就。(学生齐读这句诗)

  师: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

  生:我从中感受到科技成就之大。

  生:我感受到科技成就之多。

  师:你说的真棒,能读一读吗?(生读)

  师评价:读的真不错!还有谁来读一读?(再生读)

  师评价:读得真精彩!

  处理方式二:

  (学生先朗读这句话)

  师:听你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断读出了声,而且还读出了情,你们从中听懂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科技发展之快。

  师:你的理解很准确,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就是好像在一夜之间吹来一阵春风,形容科技发展非常快,“千树万树梨花开”,用“千”和“万”来形容科技成就很多。

  师:你不仅给大家解释了诗的表面意思,还在此告诉我们,作者引用此诗的目的,赞叹20世纪科技发展之快,科技成就之多。

  师:能带着你的感受和理解来读一读吗?(生读,但不够流畅)

  师:我从你的语速中感觉到非常激动,几乎读不出了。还有谁来读一读?(生又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看了你笑**的表情,我也感受到了20世纪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和舒适。

  教师语言的亲和力和激励性,往往能使学生的学*热情和积极性高涨,教法一中“真棒”等语句,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语句,而在此中间,有一些赞赏和“鼓励”过头的情景: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听不到些微的瑕疵,唯恐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有时还未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赞叹之语就已经脱口而出,匆匆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而在实践中发现,开始的课堂气氛热烈,愈到后面愈冷清。分析原因,除预设环节之类的问题外,这种激励性评价的过于频繁和泛化,使评语的激励性和导向作用大打折扣。

  教法二中,我善于倾听,善于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当学生达到理解水*时,教师激励性评语及时准确,并富有激情。“听到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断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这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

  我还通过肯定性和描述性的语言,向学生揭示他们观点的独特性和合理性的所在,并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理解和表达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如:“听了你的朗读,看了你笑**的表情,我也感受到了20世纪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和舒适。”

  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并不能靠赞扬就能保护和维系。若教师的引导能触拨学生的心灵之弦,使其思维和情感真正“动起来”,让思维与文本共舞,让精神律动,那也是入心的鼓舞和激发。教师应当在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大胆陈述时,通过对学生的意见的恰当回应,为学生们指名学*的方向,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进行反思,评价甚至调整。如:“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而学生在读时,总是读成“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在此我引导讨论两种读法不同的效果。孩子们在比较朗读后,说:“上百万年时间比百万年时间更长,使我们更感受到了20世纪科技成就之多之大。”仅朗读而言,针对学生朗读的重音、速度、停顿与感情是否到位,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评价,再如:“刚刚这位同学读时,我怎么就没有听出他惊喜快乐的心情呢?谁愿意再读一读?让大家听了就好像亲眼看到科技的迅速变化。”“你读得很认真,如果声音再大些,就更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惊喜。”

  当学生由教师的点拨在思想认识或读书技能方面获得一些积极变化时,他们也就获得了自我成长的快乐,体验到学*的意义。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反思 3

  一、与时俱进活学活用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科学性的说明文。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在理解“呼风唤雨”这个词时,我想何不采用网络搜索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样既简单,又实用,也是让学生了解20世纪科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很好说明。在教学时,我采用了这个设计,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这种查找资料的方法,不仅取得了语文课中预设的效果,也是一个很好的延伸拓展。

  二、合理选材创设精彩

  合理地选材是一堂课是否精彩的前提和关键,有内容有内涵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才能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促使积极思维的动力。作为第一课时,我重点学*三、四两个重点段,给课堂注入了活力、注入了内涵。当讲到第四自然段的科技成就时,让学生再举出一些例子。学生一下子就打开了思维的闸门,“磁悬浮列车、X射线、纳米技术、载人飞船、数字电视……”学生一口气说出了很多很多。学生活跃的思维、热烈的发言带动了课堂的气氛。当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时,学生激情的朗读把一篇枯燥的说明文融入了浓浓的诗情画意,也强烈地感受到了20世纪取得的巨大的科技成就,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当下课的铃声响起,我和孩子们还深深地沉浸在文本带来的精彩中。这样的成功都源于丰富的课堂内容。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反思 4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我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其次,抓住训练点,生发开出,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的有关资料后,又要求他们继续说下去,20世纪的我们还拥有一些什么。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反思 5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小教版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属于科技类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教学这篇课文,一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二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较为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由于课文是一篇科技类文章,文中的语言比较枯燥乏味,形象性不强。因而,在教学课文时,我利用一些图片,音像呈现,提供说话练*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差距,凭籍课前的这一精心预设为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提供*台。

  首先激趣导入,让学生充分感受神奇的力量,然后引出课题,接着紧紧抓住课文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细读文本,充分把握言意融合的文本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各种画面、科技短片的视听情境中,在生活的前后对比中,在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原古时代的想象中自主建构,逐层推进,把多元理解与语言品味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真切地体会到是科学技术让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时,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像这样的科普性文章,单单介绍一些常识是不够的。为了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也为了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我不但抓住文章内的重点句,还设计了几个说话训练。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前,我引发学生新的生成的兴奋点——“你还希望科学技术能给我们带怎样的奇迹来改善我们的生活”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得到激活,他们在自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他们在一次次探究中提升了认知水*、知识建构。可想而知,收获定是不少的。

  当然,在本次的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遗憾。虽然本篇课文不是以情感为主线,但在调动起了学生自豪、骄傲的情绪后还是应该让学生读读重点句。我做到了从文本中走出来,谈感受、说想象,但却忽视了再回到文本中,因而给人感觉,整堂课课外知识涉及的过多,对课文本身的语言文字理解的不够到位。另外有些提问的针对性不强,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追问,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学*和注意的方面。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9)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精选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1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介绍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文章。中国科学院院长仅用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课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不仅层次明晰,同时使得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条理清楚,有条不紊。在说明方法上,作者运用了比较、举例子、引用、比喻等方法,将科学技术发展的百年历史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篇幅短小,说用力极强,给读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规范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初步学*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淡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揭示课题

  对于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

  (世纪: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支配自然”。“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支配自然的二十世纪,即1900年到2000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时既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同时还要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们读得是否准确?

  3、检查生字词:

  这些生字词离开了课文,看你是否还记得?

  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检查读等。

  4、对于这些生字词,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从音、形、义上提醒)

  5、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及文章的层次结构。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三、细读品悟,入情入境

  1、自读自悟:

  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结合你课前查阅的资料和文中的重点语句细细体会好吗?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标记。

  2、导读品悟:

  谁能把你的体会对同学们说一说? (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体会2~4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引导从两个设问句中体会。

  它们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呼风唤雨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在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的基础上,通过“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其改观程度大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年的总和”,来体会“呼风唤雨”,体会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

  第三自然段:

  围绕“二十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神话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猜想古代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人们为什么要有这些幻想。

  再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在*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引用在本文中的作用。

  (这是一过渡句,说明现代科技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

  通过20世纪前与后进行对比,学生体会“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四自然段:

  先读书中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每自然段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引导他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随作者一起,回首了二十世纪的百年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看伯特兰、罗素说的话。

  1、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想象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奇迹,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五、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欣赏品味,拓展延伸

  1、赏读:

  多么辉煌的二十世纪,让我们再尽情地读读课文,体会科学技术的魅力。

  2、小练笔(任选一题):

  ⑴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⑵想象二十一世纪科技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⑶把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100年

  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生活大改观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巩固字词

  1、指名读文: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及对课文朗读的熟练情况。

  2、指读词语,同时把文章中需认读的生字扩词掌握。

  二、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结构特点: 总──分──总写法及在本课中的作用。

  2、说明方法上的特点:

  举例子说明、对比、引用等。

  三、品读赏析,积累佳句

  1、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2、把你最欣赏的词句背下来,有感情地表述给同学听。

  3、把你欣赏的语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作以评析。

  四、交流感悟,拓展延伸

  1、交流上节课“小练笔”:

  ⑴组内交流评析。

  ⑵全班欣赏各组代表作。

  2、继续搜集有关科技发展的资料或畅想。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1、解读“呼风唤雨”

  同学们请看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里“呼风唤雨”什么意思?(呼唤风雨,想让它来,它就来;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说得没错,这是神仙借助法力,支配自然。

  我也会呼风唤雨,你信吗?

  拍照,快传。

  我这下你信了吧。我是真的呼风唤雨吗?不是,我是用手机拍照再用无线网络把照片传到计算机上。所以,呼风唤雨在现代社会是指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发展。

  2.一个世纪有多少年?(一百年)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

  从哪里知道的?(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和题目的意思一样,这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要表达的意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写法叫做开篇点题。也就是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师:是呀,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世界发生了太多了变化,多么神奇,多么令人惊叹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个神奇的世纪。

  二、检查预*,指导书写

  1、解决会读的生字。

  2、指导书写。

  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最难写的哪个,要提醒同学的?

  师:耕: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边是个“耒”字表示的是掘土的农具,右边“井”表示的是农田,合在一起一起,表示把田犁*,犁得整整齐齐。书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

  潜、程、赖、核,有些字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捺改成点。

  幻:注意和“幼”区分开来。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来,完成第一题。(选择易错的3个字写在田字格了。)

  写完的同桌互相检查。

  三、细读课文,感受奇迹。

  1.同学们刚才我们说课文是围绕第一自然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来写的。也就是强调20世纪人类可以呼风唤雨。那么第二自然段哪个词意思和它相*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圈出和“呼风唤雨”意思相*的词语。

  生:呼风唤雨、奇迹、出乎意料

  师板书:奇迹

  2.哪个句子里有奇迹这个词,请你读出来?

  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及时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3.师:同学们,这一句话里有两个词很接*,是——发明和发现,你们知道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

  板书:发明发现

  生1:生2:生3:

  PPT出示两个词语区别

  同学们会理解词语,一下子就分清了。是呀,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强调的是本来存在的;而发明则是创造出了新事物、新方法,强调的是本来就不存在的。

  这篇课文中有些发现和发明,谁来区分下,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4.这些发现和发明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

  有,从那句话看出来?

  生读: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5.指导朗读:PPT出示: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同学们这个句子比较不好读,我们一起来用斜线来画出该停顿的地方。

  批注功能,师划节奏,在“人类历史上百万年”部分停下来。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里记得把“上百万年”合在一起读,因为它表达的意思是超过百万年,而不是刚好百万年。

  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6.同学们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看到大家纳闷的神情,看来这句话不仅不好读,还不好懂。我们一起来画个线段图,就会比较清楚了。

  我们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人类历史长河,上百万年肯定是在这条线段的大部分,而20世纪只是一个点。20世纪一百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超过了上百万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它带来了奇迹。

  如果作者就这样停止了写作,你会同意他的观点吗?嗯,你会觉得有点儿疑惑:真的是这样的吗?

  7.那么我们接着来学*,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在练*纸上填上“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 20世纪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填关键词就可以。

  师抓拍学生作业,WIFI快传至大屏幕。

  请展示的同学来说一说:你写的人类上百万年的社会是怎样的?20世纪又是怎样的?

  师板书:上百万年没有没有没有

  通过这张图表,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以前人类的生活太辛苦了。

  师:是呀,就在9月份,我们厦门受莫兰蒂台风影响,我们似乎回到了农耕社会,没有电,没有水,实在太不方便了。

  生:20世纪的变化太大了。多,快。

  师:是呀,这上百万年的时间很长,但是人们获得成就很少,20世纪时间很短,人们获得的成就却很多,所以我们说——

  生接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关注表达,学*方法

  师引导:是呀,我们感受到了20世纪的成就的伟大,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感受这么强烈呢?

  1.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组,说说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学生谈体会:登上、潜入感觉比较有劲,要花费一定的力气,有技术含量。观察指的是看的这个动作,没有表明看的结果,洞察说明已经了解的较为透彻。探索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

  真好!作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长,他写起科普类文章可真是用词讲究呀。

  2.同学们,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多不多呀?你还知道哪些?(生答)

  那作者为什么不写你们说的那些,偏偏要选择这些呢?为什么不多写一些?

  生1:登上月球,是向上的,

  生2:潜入深海,是向下的——向上登天——向下入海(形成对比)

  生3:洞察的天体是庞大的,遥远的

  生4:探索的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是微小的,深入的

  师:所以,作者就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他的看法,这些事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把20世纪的伟大成就都概况出来了。

  不是的,如果都写出来就太啰嗦了。

  那写上百万年的社会,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

  是的,也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其实,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但是,作者没有一一列举,也是为了使表达更简洁。

  3.除了举典型事例,作者还用了什么写法,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的伟大成就。

  生: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农耕社会,第四自然段写的是20世纪,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第三自然段写农耕社会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只能靠幻想寄托美好愿望,20世纪,人们的幻想都实现了。

  我们来合作着读读这些句子,你就会有更深的感受。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师:人们生活不便,信息闭塞)

  男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师:人们出行方便,不出门也可知天下事)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师:只能幻想,除了幻想,还是幻想)

  男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师:挑战一个个不可能,人类真棒!)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师:诸多不便)

  男生:20世纪,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师:我们都过得比过去的王公贵族幸福呀)

  师:这么一读,你是不是感受到了什么?(这对比实在太强烈了!)

  师:嗯,这对比实在太巧妙了。(板书:巧对比)

  3.这么悬殊的对比,作者是怎么把它写到一起的呢?用什么话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答。

  PPT出示: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嗯,没错,谁来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启示下文,上文是?下文是?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把承上启下的句子叫过渡句。

  师:写作文时如果适当地运用过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更严谨,更有条理。(板书:巧过渡)

  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完成第三题,圈出表示过渡意思的关键词。

  (1)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赵州桥》

  (2)他们都照自己的话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水井旁边相遇了。——《幸福是什么》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白鹅》

  同学们各个都是学*的小能手。

  六、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了什么收获?

  预设:通过把文字转化为图片,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知道了写作文时要“巧对比,巧过渡”。

  2.师:看来同学们在这一堂课里收获满满,一起来看看课后作业。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让他们说说感受,再写下来,最好能做到“巧对比,巧过渡”的其中一点。

  (2)阅读《小牛顿科学馆》第19册《电磁悬浮列车》或其他科普书籍。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题目叫“比眼力、比嘴力”。看图片,把你看到的事件、事物大声、快速、准确地说出来。

  2.导入课题 师:你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生:刚刚过去的20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第29课。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3.全班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问题:生:怎样呼风唤雨?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

  生:呼风唤雨靠什么?

  生: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助解决?

  生:一些神仙的一些法术。

  师:呼风唤雨,原本指人想象中的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就是支配自然的能力。在电视中、故事里,你知道谁具备了呼风唤雨的能力,能为我们介绍?

  生:孙悟空 观世音……

  一、预*探究:

  过渡:呼风唤雨在课题中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只要用心读课文就可以体会。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在读了课文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边读边思考:20世纪的百年间,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二、合作交流:

  1、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

  (1)自己读一读词语。(2)学一学:

  2.师:词语读得好,课文读得怎么样?我找五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生1:(读课文,一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生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总和。”

  生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来形容。”

  师:孩子们读得非常努力,听得也很认真。

  3、小组讨论交流:

  三、品读体验:

  1.师:我们读了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请哪位同学说说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师评价。

  2.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谁来呼风唤雨?

  生答:当然是人类。

  3.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4.师:上节课老师让你们课下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谁来说说。

  师过渡: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上节课我们提了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边学课文一边来解决。

  1、师:作者***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类把幻想变成现实,使得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大声读课文。

  2. 交流。

  (1)生各自谈感受,师做引导。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

  生: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

  师生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想象“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这些都是人们的幻想。而20世纪,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而以往上百万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你们来想一想。

  4. 师:好了,谁来说说?

  生1:20世纪的成就很大。

  生2: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以前人们的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真厉害。

  5.师总结:是啊,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是哪句诗呢?

  指名学生回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结合课文理解句子: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6 师: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如果请你读这句诗,你会怎么读。自己试一试。

  7.指导朗读: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请你读本文第一句话,你会怎么读?

  8、区别“发现”与“发明”

  (1)师:请同学们看板书,20世纪,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发现了很多,也发明了很多。你能说说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板书:

  人类登上月球 人造飞船 人造卫星

  潜入深海 潜水艇 电视

  远洋船舶 飞机 原子核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师:我来综合一下你们两个人的意见。人类靠人造飞船登上月球,人造飞船这是发明;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月球已有奥秘,这是发现。

  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的朋友,你会找谁?

  (4)师总结:例:发现原子核

  (5)师:把你的正确答案写在表格里。

  发现

  发明

  人类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人造飞船

  人造卫星 电视

  潜水艇 飞机 远洋船舶

  四、巩固延伸:

  1.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朗读一遍,再一次感受一下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畅想讨论交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师:我们在享受20世纪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呼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导言,生自读导读,明确单元任务。

  2、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第八组,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的课文。首先,学*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释题

  师: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谁?

  生:查词典理解并选择在课题中选哪种解释?汇报。

  4、汇报搜集资料,介绍作者。

  二、提出问题

  1、自主学*,合作学*

  自学要求:⑴轻声读文,把你不认识的字词划下来,与同桌交流或查字典解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学*情况

  出示本课生字词,反馈学*效果(屏幕出示字、词),预设理解抽象难解的字词。

  3、默读课文,借助下面的填空(见屏幕)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汇报完善,准确了解。

  4、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要求:

  ⑴找出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具体事例,划出重点词句,认真品读,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读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咱们共同研究。

  生按要求自主学*,小组交流学*成果。

  三、整合问题(梳理问题)

  师:小组汇报,你组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汇报

  预设问题:

  1、“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带点词语什么意思?

  3、为什么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

  师梳理问题:你们能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深入学*课文中进行解决。

  现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解决问题

  1、学*第4自然段。看看这段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出具体事例。

  师:请结合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追问:为什么说“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生:汇报,朗读这段话。

  师:你能举出20世纪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生:汇报,说说感受。

  师:欣赏一组20世纪科技成就的图片。

  小结:生活在这样现代化的时代,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表达这种情感,用喜欢的方式介绍现代科技成就。(读四自然段)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指导书写12个生字。

  3. 交流、品评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和手抄报《科技天地》。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赖”、“幻”、“潜”的写法。

  三、全班交流小练笔《畅想未来》,互相品评,再次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表达特点。

  四、手抄报《科技天地》交流展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