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物体教学设计优选【五】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辩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体会物体的特征。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想像、猜测的能力,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今天有许多老师来看小朋友,你们感到高兴吗?

  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老师也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打开看看是什么?

  谁来介绍一下。

  二、分一分。

  1、桌上这么多的礼物,有大有小,有方有圆,有的在桌上一动不动,有的很顽皮,老是滚来滚去,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找找朋友?

  2、小组讨论,你想怎样给它们分类?

  3、各小组汇报得各种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1)按照大小来分,大的一类、小的一类。

  (2)两类。一类能滚动的,一类不能滚动的。

  (3)按作用来分,能装东西的,不能装东西的。

  (4)按形状分,长的一类,方的一类,球状的一类,筒状的分一类。

  ……

  (教师根据学生分类的方法,及时进行肯定与鼓励。)

  三、认一认。

  1、按形状分类。

  小朋友,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物体分分类,小组合作来分一分。

  2、汇报分类结果。

  你们是怎样的分,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成一类,也有可能分成两类。师肯定两种方法都可以,让这两种分法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后,再引导分成一类的小朋友看看还能不能再分?)

  3、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a、刚才小朋友们把这些物体按形状的不同分成了四类,分得又快又好,真了不起!现在,请听要求,小朋友像老师一样,拿出一个物体,先仔细地看一看,它长什么样,接着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还可以玩一玩,想好了说给同学听一听。

  b、学生用自已的语言说说各种物体的形状特征。

  学生可能有:这些物体都是圆圆的,摸上去光光的,没有角的,就像一个球。

  长长的,有点方的摸起来**的。

  四四方方的,摸起来**的,

  有点长,有点胖,摸起来滑滑的,两头都是圆的等。

  4、想一想。

  给每一类物体取个名字。学生说说,根据学生取名情况,逐一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5、看谁拿得快。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最快。

  A、老师说名称,小朋友在桌上拿出相应的物体,把它举起来。

  B、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现在我们变换过来,我拿出一种物体,请你们说名称好吗?

  6、出示这些立体图形的模型。

  小朋友表现真棒,这么快就能认出这些物体的形状了。现在请你们来,猜猜是什么形状的?

  师在讲台桌下摸模型,并说出特征。

  (1)四四方方的,有**的面(2)长长方方的,也有**的面。

  (3)圆溜溜的,光光的,滑滑的(4)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圆圆的`,**的。

  四、举例。

  1、在我们生活中,圆柱体到处可见,看一看我们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2、小朋友观察得真细致,哪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在生活中看见哪些物体?

  3小结: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以看见这些形状的物体。

  五、巩固。

  1、游戏“看谁摸得准”。

  a、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物体。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这一组的两个小朋友闭上眼睛。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形状,另一个小朋友当评委,看看他们摸对了吗?

  b、其他小组的小朋友,也想玩吧!赶紧照他们的样儿,玩一玩吧!

  2、整理。

  3、认识图形。

  a、 刚才,大家表现都非常出色,不但能看,而且不看也能摸对物体。哪你知道画在纸上的会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立体图形,学生说出形状。贴在黑板上。

  b、出示课件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4、“分分”、“数数”。

  师:我们一年级有个小朋友特别的聪明,用你们刚才玩的物体搭了一个模型,是什么呢?(屏幕同步出示)这只小狗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课件显示它的解体)问:一共用了几个物体?每个形状的物体又用了几个呢?

  5、找一找。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物体是这些形状的物体拼成的。现在老师先要带小朋友到我们的校园里去找一找,看谁能找到数学知识?我们再到大街上去找一找,看看又能发现什么?生活中,你还见到过这些图形组成的物体吗?

  6、捏一捏。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物体,小朋友们想亲手制作一个吗?

  请你拿出手中的橡皮泥,捏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吧!

  六、小结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2

  教学要求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 图形卡片。

  3. 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的面,搭在一起很*稳。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全课小结 (略)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33页做一做及练*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p正方体�p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p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p难点:

  1.初步认识长方体�p正方体�p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p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p质疑激情:

  (1)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形状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牙膏盒�p肥皂盒�p牛奶盒、易拉罐、铅笔、乒乓球、魔方、笔筒、茶叶筒、弹球……)你们认识它们吗?(一一说出物体本来的名字)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边说教师边摆。

  问:同学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可能会说:分成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正正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

  (2)揭示概念:同学们说的非常对。

  A: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长方体:它是长长方方的,有**的面。像这些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长方体"。

  B:直接出示形状是正方本的物体,它是正正方方的,有**的面。它们叫"正方体"

  C:出示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它们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有**的面。它们叫"圆柱"。

  D:出示球状物体,它们是圆圆的。

  活动1:

  1.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2.摸--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1:长长方方的,有**的面。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生2:有6个**的面。

  师:还的吗?

  生3: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长方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生:长长方方的,有6个**的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3)感知"正方体"。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认识一下正方体,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你觉的正方体摸一摸后,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正正方方。

  生2:有六个面。

  生3:每个面都一样。

  (4)感知"圆柱"。

  师:把圆柱找出来,摸一摸,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生2:两头有**的两个面,是贺的。

  生3:站的很稳,躺着会滚。

  (5)感知"球"。

  师:拿出球来摸一摸,看一看,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圆圆的。

  生2;无论怎么放都会滚。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教师提醒: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出示长方体)

  师问:去掉长方体美丽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图形,依次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2

  找相同: 教师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学生找出和它一样形状的物体.

  2.记忆想象: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图形的样子,你们在脑子里想一想这是什么图形?

  A:有一种图形正正方方的,有6个**的面,每个面都一样.

  B:有一种图形圆圆的`,没有**的面,它特别淘气,不论怎么放它都会滚动.

  C:有一种图形,长长方方的,有6个**的面,它不是每个面都一样,但是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D:有一种图形.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圆的*面,站的很稳, 躺着能滚.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出示课件"小狗图"这幅图上用了哪些图形,分别有几个呢?

  2.游戏3:让学生蒙上眼睛随便拿一个立体图形摸一摸,再说出拿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用它们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请同学们回去好好观察看看美丽的生活中哪里还有它们的存在我们下节课说.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4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数学王国的国王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拿出来看一看。国王提出了一个要求,要你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师:在数学王国里,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名字。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指导看书。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师:拿起一个长方体实物,让学生也拿起一个与之相同形状的实物,猜一猜,它的名字叫什么?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你拿的物体,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2)学生汇报:长长的、有尖尖的角、有6个面,摸起来**的、滑滑的。

  (3)师小结:通过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我们知道了长方体长长的、方方的,摸起来**的。象老师这样自己说一说。

  (4)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的?请说一说。

  (5)师:(出示正方体、圆柱和球)你知道国王给这些物体起什么名字吗?自己找到这些物体,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生:总结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正方体:是正正方方的,有**的面(有6个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的;

  球:圆圆的,可以任意滚动。

  (6)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哪些物品是正方体、哪些物品是圆柱、哪些物品是球?请说一说。

  3、看一看,正确辨认

  (1)师: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拿出圆柱和球,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2)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学生辨认、说出物体名称。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师:刚才我们认识的那些物体,如果它们跑到书上或报刊上,你们还认识吗?

  2、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再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3、课件出示各种物体不同的几何图形。(课堂活动第一题)让学生分一分并连线。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数图形

  师:同学们学得真棒,数学王国的国王很高兴,他请我们到他的宫殿去游玩,不过,我们要答对问题才能进去。课件出示用几何体拼出的宫殿大门。

  生:数出各种物体的数量,汇报。

  2、摸一摸、说一说(课堂活动第一题)

  师:你们答得真好,国王奖你们一个奇妙的口袋,里面装着各种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拿出装着各种物体的布袋)

  生:小组活动:生1拿着装有各种形状物体的袋子,生2捂着生3的眼睛,生3摸出一个物体,让生4说一说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3、游戏: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五、总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

  操作法、小组合作学*、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

  认识*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优选【五】篇扩展阅读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优选【五】篇(扩展1)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菁选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物体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 上册)第26~27页的有关内容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1、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等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了解它们的外部特征。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比较、抽象、概括、语言表达等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资源】:

  媒体选用: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用品,图形卡片 ,多媒体课件。

  (2)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师:小朋友们,昨天的周末你们玩得快乐吗?(生:快乐),可昨天,我们快乐王国的小精灵们过得并不快乐!你们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快乐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精灵山上的情景图)

  师: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谁说的好?我们来比一比好吗!

  (1)学生观察,师着引导。

  (2)学生汇报自己说观察到的。

  师:小朋友们的观察可真仔细,昨天呀!森林公主要在美丽的森林之顶选拔一批很好的设计专家来帮她修建一座美丽的城堡,材料自己找。这时小精灵们看到半山腰有许多的人们丢弃的废材料,他们想用这些材料去建房子,可材料太多各种各样。他们正想办法可怎么也想不了一个好的办法,小朋友你们愿不愿帮他们一起想办法呢?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很四组(春、夏、秋、冬)来帮助小精灵们,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和半山腰长相差不多的礼物,喜欢哪个季节就坐在自己喜欢的季节的组去吧!(师发礼物,每组一袋),现在动手、动脑帮他们想一想办法,分一分吧!(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那组分的好,动手吧!)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1)小组活动(师在巡视中参与学生的活动)

  (2)学生汇报

  学生介绍自己的分法。

  生:我们生:我们小组是按形状分的,分了四类

  生:我们小组是按大小分的,分了两类。

  生:我们小组是按颜色分的,分了三类。

  师:我们现在按它们的形状分成四类,动手吧!

  三、认识物体名称和特征。

  1、 刚才同学们把这些物体按形状的不同分成了四类,分得又快又好,真了不起!这四类形状不同的物体在数学中都有属于自已的名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四个新朋友吧!(出示课题)现在,听老师提要求,当我说开始的时候你们才能动。等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找出一个你最想和它交朋友的物体,先仔细的看一看,它长的什么样,接着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还可以玩一玩,最后在小组内说一说,明白吗?开始!学生开始动手。

  2、汇报

  师:谁愿意把他最喜欢的朋友向我们介绍一下,看谁组能把自己的朋友的样子介绍得很好,开始!

  (1)介绍圆柱:

  师:你们组最喜欢的朋友是谁,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生1:我交的朋友是茶叶筒。它长的有点长,有点胖,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滚动了,摸起来滑滑的。(让学生也尝试一下圆柱的感觉)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 像这样的物体,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

  个别学生汇报(圆柱)

  师:像这样的物体,不管是长的、短的、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做圆柱。同时板书名称。(圆柱)

  (2)介绍长方体:

  师: 你的朋友是谁?

  生:我的朋友是这个牙膏盒。它长的长长的,方方的,摸起来**的,放在桌子上一动不动。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认真观察是一种很好的学**惯,我们大家都要向他学*,做一会个认真观察的孩子。还有谁的朋友和他的是一类的,请举起来。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样的物体叫什么名字吗?它叫长方体。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己滚动的,它也有6个**的面,但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学生在台面翻转不同的面体会长方体的特点,动手摸摸感受它的面与棱)同时板书名称。(长方体)

  (3)介绍正方体: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交的朋友不是长方体这一类的,谁还愿意向大家介绍。

  生:我交的朋友是一个魔方。长的四四方方的,摸起来**的。

  师:这位同学非常了不起,只用了一个词就把它的样子描述的这么准确,掌声表扬一下。

  师:谁和他喜欢的'是一类的,也把它举起来。

  师:像这样的物体,猜猜看,它的名字叫什么?

  生:正方体!

  师:看看正方体有几个面,能不能自己滚动(让学生拿一个正方体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同时板书名称(正方体)

  生: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6个**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4)汇报球:

  师:下面还有谁交的朋友和他们的都不一样的,来说一说。

  生1:我交的朋友是这个皮球。它长的胖胖的,摸起来滑滑的。我刚才把它在桌上滚来滚去。

  师:真了不起,我们在玩一玩中也能获得知识。

  师:像这样的物体,我们就把它叫做球。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地到处滚动。(让学生滚动一下桌上的球,体验一下球的特性)同时板书名称。(球)

  你们真是一群能够用心观察生活的孩子!连老师也要向你们学*了!

  3、认识*面上的物体:

  黑板上有四张*面的图,哪个来表示球、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如果你能正确找出来那你就找到今天我们学的课题。简单介绍一下,怎么看这些立体的图形

  4、揭示课题:

  介绍完后,讲明今天的课题,认识物体,主要是认识哪些物体。

  四、运用模型、巩固新知

  1、抢答:

  老师出示一些具体的实物和一些实物的图片,每出一个,学生马上抢答是什么物体。

  2、找物体:

  老师说出物体名称时,学生马上找出相应的物体。

  3、搭一搭

  请小朋友将将今天所选的四种材料,给森林公主搭一座美丽的城堡?看看谁组搭的最漂亮,怎样搭?先商量一下,商量好后就用你们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搭好后学生汇报,评出最好的给予奖励)

  五、总结与迁移

  1、总结

  (1)、想一想:

  今天认识了什么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每个人都再次感受几种物体的特点)

  (2)、找一找:

  这几种物体在我们身边有吗?看看我们的教室里有吗?想一想生活中哪里还有?看看老师手里的这几样,你们见过吗?当你用完这些物品时你怎么处理他们?怎样分类处理这些垃圾、废品?(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3)、师:这节课,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通过小组合作学*认识了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朋友,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做一个留心观察、积极动脑、善于发现的孩子。

  2、迁移

  师:小朋友们都搭得很好,现在来看看小精灵梦搭得怎么样(课件出示情景图)小精灵们得到你们的帮助也想出一个好办法把材料运山上,看这是他们搭的城堡,漂亮吧!他们用人们丢弃的废材料搭成一座美丽的城堡,变废为宝。这时山上的环境也变好了!他们今天可高兴,你们看小精灵们在向你们说:谢谢!

  跟他们说再见吧!

  板书设计:

  长方体

  正方体

  认识物体 环保教育

  圆柱体

  球

  【教学设计思路的说明】

  认识物体是一年级刚刚接触的新内容,本节课的设计试图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和游戏,使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学*的乐趣。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1、创设情景,激起学生学*的欲望

  本节课的一开始出示学生喜欢的情景图,以学生喜欢的生活活动为切入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件通过多副图的引导,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收集信息,找出说学*的内容。

  2、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学*中体验

  本节课,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提亚挨骂了学*的过程。通过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把才哦做、观察、语言表达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3、注重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学*活动中真正自主、富有个性的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4、练*设计形式多样

  有效的练*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学*的内容,而教师出示的几道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达到人人有练*的机会。在“开火车”的环节中,不仅人人有参与的机会,而且增强学生学*的欲望,将活动引出课堂走进生活。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辩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体会物体的特征。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想像、猜测的能力,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今天有许多老师来看小朋友,你们感到高兴吗?

  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老师也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打开看看是什么?

  谁来介绍一下。

  二、分一分。

  1、桌上这么多的礼物,有大有小,有方有圆,有的在桌上一动不动,有的很顽皮,老是滚来滚去,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找找朋友?

  2、小组讨论,你想怎样给它们分类?

  3、各小组汇报得各种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1)按照大小来分,大的一类、小的一类。

  (2)两类。一类能滚动的,一类不能滚动的。

  (3)按作用来分,能装东西的,不能装东西的。

  (4)按形状分,长的一类,方的一类,球状的一类,筒状的分一类。

  ……

  (教师根据学生分类的方法,及时进行肯定与鼓励。)

  三、认一认。

  1、按形状分类。

  小朋友,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物体分分类,小组合作来分一分。

  2、汇报分类结果。

  你们是怎样的分,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成一类,也有可能分成两类。师肯定两种方法都可以,让这两种分法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后,再引导分成一类的小朋友看看还能不能再分?)

  3、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a、刚才小朋友们把这些物体按形状的不同分成了四类,分得又快又好,真了不起!现在,请听要求,小朋友像老师一样,拿出一个物体,先仔细地看一看,它长什么样,接着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还可以玩一玩,想好了说给同学听一听。

  b、学生用自已的语言说说各种物体的形状特征。

  学生可能有:这些物体都是圆圆的,摸上去光光的,没有角的,就像一个球。

  长长的,有点方的摸起来**的。

  四四方方的,摸起来**的,

  有点长,有点胖,摸起来滑滑的,两头都是圆的等。

  4、想一想。

  给每一类物体取个名字。学生说说,根据学生取名情况,逐一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5、看谁拿得快。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最快。

  A、老师说名称,小朋友在桌上拿出相应的物体,把它举起来。

  B、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现在我们变换过来,我拿出一种物体,请你们说名称好吗?

  6、出示这些立体图形的模型。

  小朋友表现真棒,这么快就能认出这些物体的形状了。现在请你们来,猜猜是什么形状的?

  师在讲台桌下摸模型,并说出特征。

  (1)四四方方的,有**的面(2)长长方方的,也有**的面。

  (3)圆溜溜的,光光的,滑滑的(4)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圆圆的,**的。

  四、举例。

  1、在我们生活中,圆柱体到处可见,看一看我们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2、小朋友观察得真细致,哪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在生活中看见哪些物体?

  3小结: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以看见这些形状的物体。

  五、巩固。

  1、游戏“看谁摸得准”。

  a、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物体。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这一组的两个小朋友闭上眼睛。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形状,另一个小朋友当评委,看看他们摸对了吗?

  b、其他小组的小朋友,也想玩吧!赶紧照他们的样儿,玩一玩吧!

  2、整理。

  3、认识图形。

  a、 刚才,大家表现都非常出色,不但能看,而且不看也能摸对物体。哪你知道画在纸上的会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立体图形,学生说出形状。贴在黑板上。

  b、出示课件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4、“分分”、“数数”。

  师:我们一年级有个小朋友特别的聪明,用你们刚才玩的物体搭了一个模型,是什么呢?(屏幕同步出示)这只小狗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课件显示它的解体)问:一共用了几个物体?每个形状的物体又用了几个呢?

  5、找一找。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物体是这些形状的物体拼成的。现在老师先要带小朋友到我们的校园里去找一找,看谁能找到数学知识?我们再到大街上去找一找,看看又能发现什么?生活中,你还见到过这些图形组成的物体吗?

  6、捏一捏。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物体,小朋友们想亲手制作一个吗?

  请你拿出手中的橡皮泥,捏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吧!

  六、小结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 图形卡片。

  3. 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的面,搭在一起很*稳。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全课小结 (略)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正方体)。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

  知道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 实物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复*旧知:

  1、大家喜不喜欢猜谜语呢?邱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大家想不想猜呢?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中我们认识了几位图形朋友,还记得它们是谁吗?(教师出示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指名说一说。

  2、今天老师又把它们请来了。同学们说出老师手里拿的图形叫什么?(学生说出老师手里的图形的名字)。

  3、把这些图形拼、搭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它们,了解它们。

  板书课题:搭一搭。

  二、用相同的正方体拼新的立体图形:

  1、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拼图形。

  (1)师:先请组长从图形盒里面拿出两个正方体,小朋友们想一想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什么图形呢?注意我们要遵守乐园的规定喔!要爱护图形,做到轻拿轻放,摆完后坐端正。

  (2)师:邱老师要看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快摆好,最先坐好呢?

  (3)找一名同学上来展示

  小结:不管是横着拼还是竖着拼,用其所长个同样的正方体我们拼成的都是一个长方体。

  2、用3个同样的正方体拼图形。

  (1)师:再请组长从图形盒里面拿出三个正方体,小朋友们动手拼拼看用同样的三个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什么图形呢?注意我们要遵守乐园的规定喔!要爱护图形,做到轻拿轻放,摆完后坐端正。

  (2)师:谁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说一说你用两个什么图形有拼成了什么图形?

  师:还可以怎么样拼呢?谁还有不一样的拼法吗?

  师:刚才我们知道,两个或者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在一起有事一个新的图形。下面,你就可以任选几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拼一拼,试一试,看看怎么样能拼出一个更大的正方体。

  (3)学生活动:拼完了同桌相互检查,看看拼的是不是正方体。

  (4)学生到前面展示作品。师:这样拼可以吗?你拿的也是这样的图形拼吗?

  (5)小结:看来,几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新的正方体呢?

  三、图形知识大挑战

  师: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图形知识大挑战了,你敢挑战吗?每个图形后面都有一道题,你想挑战哪一个?

  1、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导名说一说。

  2、辨一辨:用3个正方体可以搭成下面哪些形状

  3、数一数: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4、试一试:刚才我们选择的都是正方体来拼图形,下面请组长从盒子中找出两个一样的长方体我们拼拼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活动后指名介绍。)

  师:这样可以拼吗?你也来试一试。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也能拼成一个长方体横着或者竖着拼都可以。

  师:拼正方体也好,拼长方体也好,为什么你们都不选圆柱?(指名几个学生发表见解。)

  四、玩积木,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师:小朋友我们终于来图形乐园超过好玩的.积木天地了,图形朋友邀请我们搭积木了,我们桌子上的盒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积木,先请大家都不要动身体坐直,看清楚游戏规则再开始好吗?今天我们进行搭积木游戏,名字叫《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身体坐直告诉老师你准备好了没有?

  (1)明确任务:出示游戏规则:所有的积木都要用上。

  师:大家都知道游戏规则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及时评价。)

  (2)讨论方法

  师:在搭之前,小组里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么样搭可以又高又稳?教师参与学生讨论,适时指导。

  师:如果你们商量好了,就动手搭一搭,小组的的同学互相提建议。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及时指导:搭得既要又高又稳,球放哎哪里能放稳?

  引导发现:长方体竖起来可以搭得高,球放在最上面可以放得稳。

  (3)比较评价。

  师:小组里比一比谁搭得高?各小组都选出一名搭得高的,再比一比这几个同学搭得谁最高?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不在一个组里不好比。

  师:那你们能不能想到一个比较大方法呢?

  预设学生:

  1、在同一个桌子上重新搭一次。

  2、用绳子来量一量。

  ……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追问:都是用这些积木,为什么他的搭的就高一些呢?让学生再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搭得又高又稳的最佳方法。

  (4)、播放图形电影世界。

  师:刚才我们参观了图形电影,看到了很多立方体拼搭的美丽的图形,我们自己想不想也来用我们的积木来试一试呢?看谁搭得最有创意?

  五、全课总结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你们这次去图形乐园学到了些什么呢?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的开端,也为后面“分类”的学*奠定了基础。“认识物体”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看一看“、 “分一分”、“玩一玩 ”、“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学生在这部分内容之前都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体,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不会太困难,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建立他们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辨认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并知道他们的名称。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经历对熟悉实物的 分类、观察、触摸等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及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并正确判断。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内容,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组织生动活泼的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感知和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上课伊始,创设学生喜爱的智慧老人送给同学们装满礼物的神秘的百宝箱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知识的情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接着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操作感知、汇报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整个课堂教学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具准备:

  1、准备颜色、大小不一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2、多媒体课件

  3、大小不一的物体模型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这节来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PPT示智慧老人)智慧老人还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想看看吗?

  (2)FLISHI 播放带子里的礼物;各种形状的实物(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拄)让学生说一说,都有什么礼物。

  (3)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分一分吗?学生观察并分。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

  (二)观察、探究认识物体

  1、揭示概念,形成表象。用课件演示:从长方体形状的实物中抽象出图象的过程,让学生知道这个图形就是“长方体”;

  再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图形。

  板书名称并粘贴这集中物体的图,反复让学生熟悉物体名称。利用课件的优势将立体转化空间图,水到渠成,自然明了。

  2、动手操作,分一分。让学生将学具袋中的物体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分一分,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汇报。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3、摸一摸,感知特征。学生动手摸这几种物体,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集体交流。让学生经历了整个验证过程,这样使孩子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了解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应用新知。

  4、游戏,猜一猜。教师准备各种物体的袋子,让一名学生闭眼摸出指令的物体。在同桌利用学具袋互相猜一猜。比仅可以激发学生学*兴趣,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

  5、课中休息2分

  6、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设计这样的活动,既丰富孩子对物体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增加孩子的生活知识。既突破了学科的局限性,又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教材整合观。

  7、找一找,连一连。PPT出示一些实物和这4中几何体的图形,实物与所对应的立体图形相连。既巩固了新知,又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

  8、数一数,填一填。PPT出示四种几何体组装的机器人,数出四种几何体各有多少个,并填一填。数一数的活动既体现了知识的灵活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具有创造的魅力,使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

  9、看谁做得精彩,作业:回家与家长利用这4种几何体体搭建你喜欢的物体。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四)总结反馈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课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老师还有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谁能做到。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足球”、“茶叶桶”、“魔方”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转,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搭一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的面,搭在一起很*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投影出示练*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全课小结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

  操作法、小组合作学*、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

  认识*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一样的吗?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5、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师: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还有哪些是这些形状的?

  三、基本练*,巩固知识

  1、找朋友:小朋友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请4名小演员分别扮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余学生在桌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举起来给大家看。(如生:我是长方体,我的朋友在哪里?余生响应)

  2、摸一摸:请各小组将桌上的物品重新装到盒子里,盖上,由一个同学报图形名称,另几个同学摸,“看谁摸得准”。

  3、数图形:电脑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灯片,师: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在这幅图里,长方体用了几个,正方体用了几个,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填在这张表里。引导学生进行统计,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其数量。

  4、搭一搭: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个伙伴儿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搭一件你们最喜欢的东西,我们比赛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你们愿意吗?看看桌上的学具,可以先讨论一下,你们组里想搭什么?然后开始动手设计吧!

  5、汇报:城堡、火车、楼房、…….

   四、总结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它们,课后大家都留心去找一找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小朋友们再见!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9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数学王国的国王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拿出来看一看。国王提出了一个要求,要你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师:在数学王国里,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名字。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指导看书。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师:拿起一个长方体实物,让学生也拿起一个与之相同形状的实物,猜一猜,它的名字叫什么?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你拿的物体,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2)学生汇报:长长的、有尖尖的角、有6个面,摸起来**的、滑滑的。

  (3)师小结:通过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我们知道了长方体长长的、方方的,摸起来**的`。象老师这样自己说一说。

  (4)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的?请说一说。

  (5)师:(出示正方体、圆柱和球)你知道国王给这些物体起什么名字吗?自己找到这些物体,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生:总结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正方体:是正正方方的,有**的面(有6个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的;

  球:圆圆的,可以任意滚动。

  (6)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哪些物品是正方体、哪些物品是圆柱、哪些物品是球?请说一说。

  3、看一看,正确辨认

  (1)师: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拿出圆柱和球,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2)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学生辨认、说出物体名称。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师:刚才我们认识的那些物体,如果它们跑到书上或报刊上,你们还认识吗?

  2、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再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3、课件出示各种物体不同的几何图形。(课堂活动第一题)让学生分一分并连线。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数图形

  师:同学们学得真棒,数学王国的国王很高兴,他请我们到他的宫殿去游玩,不过,我们要答对问题才能进去。课件出示用几何体拼出的宫殿大门。

  生:数出各种物体的数量,汇报。

  2、摸一摸、说一说(课堂活动第一题)

  师:你们答得真好,国王奖你们一个奇妙的口袋,里面装着各种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拿出装着各种物体的布袋)

  生:小组活动:生1拿着装有各种形状物体的袋子,生2捂着生3的眼睛,生3摸出一个物体,让生4说一说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3、游戏: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五、总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内容分析

  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简单地介绍了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运动方式。将这些生活常识归纳总结。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知识:

  1、知道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物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定量观测记录、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学*者特征分析

  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知道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特点和分辨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培养观察记录、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意识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一个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各种物体运动时的变化,分析物体运动的`共同特点以及运动方式的不同,并尝试利用简单的材料模仿物体的几种运动方式。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活动程序:

  活动一:

  创设情景,激情促思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袋子里装着什么吗?

  生:想。

  师:这里面装着各种形状的物体。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指一名生上台),闭上眼睛在袋子里摸物体,说出形状,如果说对了,同学们就用掌声表示,好不好?

  (生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学生踊跃举手。师再多指几名生到讲台前摸物体都完成得很好,很自然。)

  师:今天,我们上一节"认识物体"的活动课。

  【设计意图: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形式引入,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活动二:

  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师:你们真棒,能够摸出物体,并准确说出了它们的形状。如果告诉你们物体的形状,让你们摸一摸,你能从这么多的物体中摸出来吗?

  生:(齐答):能。

  师:谁愿意和老师做这个游戏?

  (指一生上台,闭上眼睛,师说形状,生摸物体。)

  师:下面请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共同做这个游戏,好吗?

  生(齐答):好。

  (全班同学拿出学具,共同做"摸物"的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在众多物体中识别出这四类物体,加深对它们的认识,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三:

  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师:同学们真能干,摸得这么准。那你们想一想在生活当中有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

  (学生汇报)

  生1:冰箱是长方体,书也是长方体。

  生2:足球是球。

  生3:我家的药盒是正方体。

  生4:铅笔上面的橡皮是圆柱。

  生5:铅笔也是圆柱。(举了一根削了的铅笔。)

  生4(反驳):不对,你那根铅笔不是圆柱,它上面是尖尖的。

  师:你能把它变成圆柱吗?

  生4:把上面尖尖的砍*。(做了一个"砍"的动作。)

  生6:电视机是长方体。

  生7(反驳):错,电视机后面是鼓鼓的,不是**的。

  ………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形状,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四:

  搭拼学具,拓展创新

  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四个伙伴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现在,请同学们用这些物体,搭一件最喜欢的东西,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

  (学生动手搭学具)

  师:谁愿意把你们最有创意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允许学生下位欣赏)

  生汇报:有搭大酒店、火箭、电脑、大炮、滑滑梯、***、火车、足球场、高楼、公园、战斗机、**、动物园等等。

  【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尝试、去实践、去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了对这几种形状物体的认识。】

  案例反思:

  本节课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氛围。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首先从创设"猜猜看袋子里有什么"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行为产生强大的内张力。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学*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参与着猜测、思考、表达等数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比较,主动探索出这四种物体之间的区别,从而加强对这四种物体的认识。

  "活动二"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并和同桌说一说,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与同桌同学交流。在这里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多种感官参与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大胆地探索知识,做到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不仅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而且学生在探索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圆形的特征。在整个过程中既有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又有同学的合作交流,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三"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将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体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末尾产生了两个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如"削尖的铅笔是不是圆柱","电视机是不是长方体"等问题,把课堂推上一个高潮,学生在大胆质疑,互相争论中,不仅加深对这四类物体特征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的能力。

  "活动四"让学生搭拼学具,目的是再次扭转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此时学生的精神已开始处于一种疲劳,即将要分散转移的时刻,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好动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再次收拢,让学生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兴趣,而且学会在参与过程中运用知识、内化知识。在这一环节中,允许学生下位去观赏,给学生的互相学*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33页做一做及练*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1)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形状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牙膏盒﹑肥皂盒﹑牛奶盒、易拉罐、铅笔、乒乓球、魔方、笔筒、茶叶筒、弹球……)你们认识它们吗?(一一说出物体本来的名字)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边说教师边摆。

  问:同学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可能会说:分成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正正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

  (2)揭示概念:同学们说的非常对。

  A: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长方体:它是长长方方的,有**的.面。像这些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长方体"。

  B:直接出示形状是正方本的物体,它是正正方方的,有**的面。它们叫"正方体"

  C:出示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它们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有**的面。它们叫"圆柱"。

  D:出示球状物体,它们是圆圆的。

  活动1:

  1.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2.摸--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1:长长方方的,有**的面。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生2:有6个**的面。

  师:还的吗?

  生3: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长方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生:长长方方的,有6个**的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3)感知"正方体"。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认识一下正方体,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你觉的正方体摸一摸后,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正正方方。

  生2:有六个面。

  生3:每个面都一样。

  (4)感知"圆柱"。

  师:把圆柱找出来,摸一摸,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生2:两头有**的两个面,是贺的。

  生3:站的很稳,躺着会滚。

  (5)感知"球"。

  师:拿出球来摸一摸,看一看,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圆圆的。

  生2;无论怎么放都会滚。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教师提醒: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出示长方体)

  师问:去掉长方体美丽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图形,依次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2

  找相同: 教师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学生找出和它一样形状的物体.

  2.记忆想象: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图形的样子,你们在脑子里想一想这是什么图形?

  A:有一种图形正正方方的,有6个**的面,每个面都一样.

  B:有一种图形圆圆的,没有**的面,它特别淘气,不论怎么放它都会滚动.

  C:有一种图形,长长方方的,有6个**的面,它不是每个面都一样,但是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D:有一种图形.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圆的*面,站的很稳, 躺着能滚.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出示课件"小狗图"这幅图上用了哪些图形,分别有几个呢?

  2.游戏3:让学生蒙上眼睛随便拿一个立体图形摸一摸,再说出拿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用它们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请同学们回去好好观察看看美丽的生活中哪里还有它们的存在我们下节课说.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2、感知*面与曲面,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介绍物体

  (1)个别介绍物体。

  “小朋友,你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各种各样形状的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在玩之前,谁愿意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学生介绍)

  生1:我带来的是一个球盒子,它长长的,有一个面是圆圆的,还有两个面是圆形的,**的。

  生2:我介绍的是一个药盒,它的形状是长方体,有6个**的面,还有8个尖尖的角。

  生3:我手里的这个是魔方,它是方方正正的,也有6个**的面,8个尖尖的角。

  生4:我带来的是一个球,它是圆圆的,能滚来滚去。……

  (2)同桌介绍物体。

  “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体,那你就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介绍给同桌小朋友听听。”

  (学生活动,同桌介绍。)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分类。

  “刚才通过小朋友的介绍,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老师从小朋友当中拿了几个,也带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

  这么多的物体,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物体的方法,给“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谁来分分类?(学生分类)为什么这么分?

  2、出示名称。

  “每类形状的物体,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3、抽象成几何图形。

  “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这四类形状的物体,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现在我们脱去它们的花外衣,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谁来给它们找找自己的家?”

  (4名学生分别把图形贴到黑板上)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四种形状。”

  4、举例欣赏。

  “请你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先说给同桌小朋友听听,看谁找得多、说得多?(反馈)”

  生1:空调接*长方体的。

  生2:日光灯的灯管是圆柱;吊扇的杆子也是圆柱。

  生3:篮球、乒乓球都是球。

  生4:魔方、骰子形状是正方体的。……

  归纳:“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随处可见,用处可大了。”

  (课件欣赏)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生活举例,进一步认识物体,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三、反馈完善,深入感知。

  1、你能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2、下图中有哪些图形?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

  圆柱有( )个,球有( )个。

  3、猜一猜

  圆圆鼓鼓小淘气,

  滚动起来不费力。(球)

  正正方方6张脸,**滑滑都一样。(正方体)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

  长长方方一物体,**稳稳随处见。(长方体)

  4、总结

  1.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学到了哪些知识?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吧!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优选【五】篇(扩展2)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优选【10】份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1

  《认识物体》是一年级上册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体会比较、分类等到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空间概念。从课堂教学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教学效果良好,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

  一、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课堂的练*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部分,把学生反复练*摸以及到纸上找图形的活动变得丰富生动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获得知识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分类,按照规则,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一说,捏一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让学生举例子,接着让学生观察教室里有哪些形状的物体,然后寻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的.影子,学生说了许多,如我爸爸抽的烟是圆柱体、暖气管是圆柱体、日光灯管是圆柱体、音响箱是长方体、展示牌是长方体、篮球和足球是球体等等,有的学生还没说尽兴,下课后还抢着找我接着说。从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本节课感觉比较成功是练*的设计,这部分能创造性地的使用教材,跳出课本的书面练*,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活动加深对物体的认识,我觉得效果很好,学生也学得很有兴趣。

  如果在教学中再让孩子看着实物学*,把他们的语言再规范一下,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更丰富、准确一些,评价方式能更多样,准备更充分一些,我相信我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2

  成功之处:

  《认识物体》这个课是比较能促进教学氛围的课题,所以针对这个特性,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认一认,分一分,说一说,摸一摸。还设计了由四种物体组成的“机器人”的图画,四种物体的*面图形,以及生活中相似的四种物体。

  不足之处:

  对于这节课,我认为整体的把握还是比较有度的,整个基本环节都有出现,但是重难点还不够突出。

  在第一个环节——认一认,我首先展示了由四种物体组合而成的“机器人”图画,接着又设计让学生从实物中找出四种物体。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对于四种物体还没有比较清楚的定义,所以,在找的过程中,拖了些时间,而且从新课标的角度来看,*面性的图画也比较难以表现出空间立体感,学生在学*上没办法直接感知四种物体的特征。

  在第二个环节上——分一分,学生在上一个环节里没有感知到的`,在这个环节直接反映了出来。在将四种物体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还没办法感知四种物体的不同,将他们划分开来。另外,学生注意力更专注于教具上,而忽略了活动要求,也使得主要的活动目的难以达到。这个环节原本是作为整节课的一个主要环节,但是对于四种物体的名称还有特征的描述,用的时间反而比较少,这也直接影响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第三个环节——说一说,这个环节上,我提问的是:“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四种物体?”由于提问的比较不到位,所以学生在回答也比较出位。

  第四个环节——摸一摸,由于是师生互动的游戏,所以这个环节里,课堂的氛围相对是比较好的,而前面对于四种物体描述得不清楚的地方,也在这个环节补上了。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3

  在进行本节新课前,我依然让学生回顾了观察物体的方法——看,摸,闻。学生已经掌握得滚瓜烂熟了。

  随后让同学们开启了小挑战模式,一起来“看谁摆得多”。在介绍比赛规则时,“*铺”这个摆放规则,加上一次示范,大家都理解得很到位,随后的课堂实验中没有学生将材料堆起来放。

  挑战正式开始前插入观察每种材料的形状,大体情况都是先说了*面图,例如:乒乓球—圆形;橡皮—长方形;木块—正方形;螺母—六边形。指点到大家说的只是一个面,这是一个立体图形,才能够答出:乒乓球—球体;橡皮—长方体;木块—正方体;螺母—六棱柱。

  开始挑战活动,在挑战活动中乒乓球和木块请每个班级请两组学生来摆放都是9个和16个,很直接的体现了它们的不同方向形状都相同,占据盒子的空间都相同,所以数量相同,但是想要学生得出这一结论时,一直感觉提问的方式不太如意,学生理解不到老师的点,回答结果都偏离了。

  反而在第二部分挑战橡皮和螺母得出不同侧面占据空间不同,所以摆放数量不同,这一结论时还更容易,更直观。

  今天的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板书问题,刘老师提到将猜测记录在黑板上,再根据实验来推翻各个推测,得出实验结论。倾听学生的发言,着重点在黑板上标记,进行及时的反馈。

  板书——课堂总结,敲重点。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4

  本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基本是立体图形,而对*面图形的感知比较少,将立体图形的认识编排在*面图形之前,可以借助学生日常已有的图形经验以及对物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清晰的表象。

  由于学生刚接触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所以只要求学生能辨认不同的*面图形就可以了。考虑到学生已经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和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分利用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在向学生渗透面构成体的关系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感受知识转化和形成的过程。

  我在完成练*五第5题时,觉得在用球是否能画出圆这一问题上存在争论。从理论上讲是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不过在实际教学中用硬纸板把球紧紧地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圆柱竖在桌子上,然后沿着这个圆柱的底的边缘画出圆。这种方法成功地运用了转化的思想,巧妙地将用球画圆转化为用圆柱画圆,对变换思路、解决问题颇具启发。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蕴含在活动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5

  《认识物体》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了分类知识,并且在生活中对几何形体有一定的感知的基础上后进行的。学生能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感受物体的形状特点,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为以后进一步学*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难点是知道立体图形的名称。

  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四种物体形状的生活品,如:乒乓球、月饼盒、铅笔盒、魔方,易拉罐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然后创设了把这些物品分分类的小游戏,引导学生把其中的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积累感性认识,接着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并认识相应图形的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

  课后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有: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将实物放在封闭的.纸箱里,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摸,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2)将实物摆到讲台上,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在那里见过,并说出它的用途。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四种物体形状的生活品,如:乒乓球、月饼盒、铅笔盒、魔方,易拉罐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然后创设了把这些物品分分类的小游戏,引导学生把其中的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积累感性认识,接着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并认识相应图形的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

  通过教学发现,很多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有了生活经验,大多能说出物体的名称。只有在说到圆柱的时候,学生会说成:圆柱体。球,学生会说圆或球体。对名称反复强调,学生便能准确说出各物体的名称。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用橡皮泥捏一个自己喜欢的形体,可以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比比谁的手巧,就能获得这片金钥匙!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存在以下几点应该进一步改进之处:

  1、在突破难点上,我没有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

  2、没有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表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经常反思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以争取更大的进步。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6

  教学中发现很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正确区分,特别是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孩子很容易认为是正方体。于是我让学生将长方体和正方体转一转、摆一摆,观察这两个物体转到不同的方向后有什么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长方形转到不同面后它的长短、高矮是不一样的,而正方形无论怎么转都是一个样的。在之后的练*中有学生还是有些混淆,所以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对比。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7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已经见过这些立体图形,因此本节课就是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突出了实物感知,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情景中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表象,认识特点,形成概念,再从表象的概念支持下寻找实物,运用实践,让孩子在分一分、说一说、做一做、摆一摆这样的实践中学数学,让孩子们既感到兴趣盎然,在生活中学数学,又让孩子们经历了数学的思维过程,这是比较好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其次,良好的课堂常规、倾听*惯是良好的教学效率的保障,孩子都能在课堂中静下心来学*,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学生发言时其他孩子能认真倾听,这一点很有进步。这堂课下来觉得自己思路清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效果较好。

  但是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因此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模糊了孩子们的认知进程。原因主要是备课还不够充分,所以以后课前一定要充分备课,先看教材、教参和作业本,再弄好教案和课件等教具,然后再将教案定稿,再看课件默想教学预设,这样上课定会思路更清晰,语言更简洁,应变更灵活,当然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8

  传统几何教学把知识的获取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作为主要目标,非常强调几何的推理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体现几何的价值,特别是几何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合情推理等方面“过程性”的教育价值。几何教学,从20世纪60年代的教具演示,到80年代的学具操作;从形式推导到公式意义的理解;从关注学*结果到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形成了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在实际教学中我尝到了探索的喜悦,对几何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1、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空间观念

  本课打破常规,用“猜一猜”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念和学*欲望,在操作活动中,初步体念了立体和*面的转换。接着让学生在学具中辨别,在生活实例中辨别。教师精心安排的回忆,观察,操作,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空间观念在大量直观感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创新精神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能够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火花。这在活动四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仅仅只是活动的组织者。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对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生与生思维的碰撞,一个方法比一个方法更有新意,一个比一个结论更加精彩。试想,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创新的萌芽又怎能长大?

  值得思考的'问题:

  1、如何把握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化程度问题。如本节课学生通过操作体念面在体上,在反馈时,学生的表述到何程度为好?是让他停留在整体感悟不再深究?还是引领他往规范的定义上?如学生在找实例时说:门是长方形的。我们如何引导?

  2、学生在*等的对话过程中动态生成,学生需要时间独立思考,需要时间合作交流,需要时间展示发现和体会,需要时间进行解释说明。但时间不允许,只能在一些环节草草收场。怎么办?如果就这样浮于表面的话,如何去追求“思维的灵动”和“动态的生成”?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9

  本课的教学重点知道如何描述物体是否在运动,了解物体常见的运动方式并能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进行模仿本课的探究活动就是基于描述物体是否在运动,了解物体常见的运动方式并能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进行模仿而展开的,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归纳――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模仿应用的探究过程。

  物体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是物质世界内容标准中有关运动与力的一部分。本课以“是哪辆列车开动”为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一些较为简单的活动,认识物体的运动,知道物体运动时位置会发生变化;同时,要求学生观察、了解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最后通过学生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模仿几种物体的运动,加深学生对物体运动的认识。

  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知道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特点和分辨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培养观察记录、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意识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一个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各种物体运动时的变化,分析物体运动的共同特点以及运动方式的不同,并尝试利用简单的材料模仿物体的几种运动方式。

  在本课的学*中,指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和观察的出如何描述物体是否在运动,通过验――分析归纳――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模仿应用的探究过程的出物体常见的运动方式为掌握物体运动方式的特点和将来的物理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本课要研究的重点,我利用了课件,想通过实景、实物的演示让学生探究描述物体是否在运动,了解物体常见的运动方式。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从而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10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直观认识长方体等四种常见几何形体。在教学中我分下面三个层次进行教学,效果比较好:

  第一层次:观察分类,感知物体。

  上课前我和学生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茶杯、礼品盒、篮球,魔方等。课上我们一起把这些物体放桌上,它们大小不一,摆放也无序,颜色也不相同,让学生上来选物体,并说一说,在这些物体中还有哪些物体和这个物体差不多?通过让学生选一选,说一说完成对这些物体的分类。初步感知可以根据形体的不同把这些物体分成四类。

  第二层次:操作想象,形成表象。

  在分类的基础上,指出这些物体在数学上分别可以看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学具相互说说这是什么?接着分别拿出这几个几何形体,摸一摸,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得跟你手中的物体差不多呢?通过交流扩展学生对四种几何形体认识的外延。形成四种基本几何形体的清晰表象。

  第三层次:辨认交流,加强认识。

  在学生初步形成表象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连一连、分一分,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它们摆放无序、颜色不同,大小不一。通过分辨与交流,认识到几何形体跟位置、颜色、大小是无关的,从而更能抓住几何形体的本质特征。

  第四层次:特意混淆,深化认识。

  正方体和长方体常常是孩子混淆的地方,老师特意准备了一些具有两个正方形面的`物体,让孩子做出判断,引导孩子说出判断的依据,引发孩子的争论,在争论中辨析,教师结合学生的话语,用生动有趣的小脚丫展示出长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学生通过直观的小脚丫发现,正方体每个面的小脚丫都是方方正正一样大的,而长方体的小脚丫有大有小,从而加深了对这两种几何形体的认识。

  思考:老师是不是可以多准备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和学生共同谈讨,引发学生一些思想的碰撞。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优选【五】篇(扩展3)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实用五份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认识*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辩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体会物体的特征。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想像、猜测的能力,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今天有许多老师来看小朋友,你们感到高兴吗?

  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老师也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打开看看是什么?

  谁来介绍一下。

  二、分一分。

  1、桌上这么多的礼物,有大有小,有方有圆,有的在桌上一动不动,有的很顽皮,老是滚来滚去,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找找朋友?

  2、小组讨论,你想怎样给它们分类?

  3、各小组汇报得各种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1)按照大小来分,大的一类、小的一类。

  (2)两类。一类能滚动的,一类不能滚动的。

  (3)按作用来分,能装东西的,不能装东西的。

  (4)按形状分,长的一类,方的一类,球状的一类,筒状的分一类。

  ……

  (教师根据学生分类的方法,及时进行肯定与鼓励。)

  三、认一认。

  1、按形状分类。

  小朋友,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物体分分类,小组合作来分一分。

  2、汇报分类结果。

  你们是怎样的分,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成一类,也有可能分成两类。师肯定两种方法都可以,让这两种分法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后,再引导分成一类的小朋友看看还能不能再分?)

  3、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a、刚才小朋友们把这些物体按形状的不同分成了四类,分得又快又好,真了不起!现在,请听要求,小朋友像老师一样,拿出一个物体,先仔细地看一看,它长什么样,接着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还可以玩一玩,想好了说给同学听一听。

  b、学生用自已的语言说说各种物体的形状特征。

  学生可能有:这些物体都是圆圆的,摸上去光光的,没有角的,就像一个球。

  长长的,有点方的摸起来**的。

  四四方方的,摸起来**的,

  有点长,有点胖,摸起来滑滑的,两头都是圆的等。

  4、想一想。

  给每一类物体取个名字。学生说说,根据学生取名情况,逐一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5、看谁拿得快。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最快。

  A、老师说名称,小朋友在桌上拿出相应的物体,把它举起来。

  B、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现在我们变换过来,我拿出一种物体,请你们说名称好吗?

  6、出示这些立体图形的模型。

  小朋友表现真棒,这么快就能认出这些物体的形状了。现在请你们来,猜猜是什么形状的?

  师在讲台桌下摸模型,并说出特征。

  (1)四四方方的,有**的面(2)长长方方的,也有**的面。

  (3)圆溜溜的,光光的,滑滑的(4)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圆圆的,**的。

  四、举例。

  1、在我们生活中,圆柱体到处可见,看一看我们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2、小朋友观察得真细致,哪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在生活中看见哪些物体?

  3小结: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以看见这些形状的物体。

  五、巩固。

  1、游戏“看谁摸得准”。

  a、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物体。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这一组的两个小朋友闭上眼睛。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形状,另一个小朋友当评委,看看他们摸对了吗?

  b、其他小组的小朋友,也想玩吧!赶紧照他们的样儿,玩一玩吧!

  2、整理。

  3、认识图形。

  a、 刚才,大家表现都非常出色,不但能看,而且不看也能摸对物体。哪你知道画在纸上的会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立体图形,学生说出形状。贴在黑板上。

  b、出示课件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4、“分分”、“数数”。

  师:我们一年级有个小朋友特别的聪明,用你们刚才玩的物体搭了一个模型,是什么呢?(屏幕同步出示)这只小狗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课件显示它的解体)问:一共用了几个物体?每个形状的物体又用了几个呢?

  5、找一找。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物体是这些形状的物体拼成的。现在老师先要带小朋友到我们的校园里去找一找,看谁能找到数学知识?我们再到大街上去找一找,看看又能发现什么?生活中,你还见到过这些图形组成的物体吗?

  6、捏一捏。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物体,小朋友们想亲手制作一个吗?

  请你拿出手中的橡皮泥,捏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吧!

  六、小结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

  操作法、小组合作学*、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

  认识*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P32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生:

  (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一样的吗?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5、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师: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还有哪些是这些形状的?

  三、基本练*,巩固知识

  1、找朋友:小朋友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请4名小演员分别扮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余学生在桌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举起来给大家看。(如生:我是长方体,我的朋友在哪里?余生响应)

  2、摸一摸:请各小组将桌上的物品重新装到盒子里,盖上,由一个同学报图形名称,另几个同学摸,“看谁摸得准”。

  3、数图形:电脑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灯片,师: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在这幅图里,长方体用了几个,正方体用了几个,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填在这张表里。引导学生进行统计,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其数量。

  4、搭一搭: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个伙伴儿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搭一件你们最喜欢的东西,我们比赛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你们愿意吗?看看桌上的学具,可以先讨论一下,你们组里想搭什么?然后开始动手设计吧!

  5、汇报:城堡、火车、楼房、……。

  四、总结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它们,课后大家都留心去找一找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小朋友们再见!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33页做一做及练*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1)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形状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牙膏盒﹑肥皂盒﹑牛奶盒、易拉罐、铅笔、乒乓球、魔方、笔筒、茶叶筒、弹球……)你们认识它们吗?(一一说出物体本来的名字)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边说教师边摆。

  问:同学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可能会说:分成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正正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

  (2)揭示概念:同学们说的非常对。

  A: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长方体:它是长长方方的,有**的面。像这些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长方体"。

  B:直接出示形状是正方本的物体,它是正正方方的,有**的面。它们叫"正方体"

  C:出示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它们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有**的面。它们叫"圆柱"。

  D:出示球状物体,它们是圆圆的。

  活动1:

  1.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2.摸--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1:长长方方的,有**的面。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生2:有6个**的面。

  师:还的吗?

  生3: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长方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生:长长方方的,有6个**的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3)感知"正方体"。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认识一下正方体,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你觉的正方体摸一摸后,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正正方方。

  生2:有六个面。

  生3:每个面都一样。

  (4)感知"圆柱"。

  师:把圆柱找出来,摸一摸,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生2:两头有**的两个面,是贺的。

  生3:站的很稳,躺着会滚。

  (5)感知"球"。

  师:拿出球来摸一摸,看一看,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圆圆的。

  生2;无论怎么放都会滚。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教师提醒: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出示长方体)

  师问:去掉长方体美丽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图形,依次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2

  找相同: 教师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学生找出和它一样形状的物体.

  2.记忆想象: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图形的样子,你们在脑子里想一想这是什么图形?

  A:有一种图形正正方方的,有6个**的面,每个面都一样.

  B:有一种图形圆圆的,没有**的面,它特别淘气,不论怎么放它都会滚动.

  C:有一种图形,长长方方的,有6个**的面,它不是每个面都一样,但是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D:有一种图形.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圆的*面,站的很稳, 躺着能滚.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出示课件"小狗图"这幅图上用了哪些图形,分别有几个呢?

  2.游戏3:让学生蒙上眼睛随便拿一个立体图形摸一摸,再说出拿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用它们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请同学们回去好好观察看看美丽的生活中哪里还有它们的存在我们下节课说.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优选【五】篇(扩展4)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菁华9篇)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他们一个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

  一、说教材,说学情

  从数学知识、方法的角度看,“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没有一定的落实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现在根据“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编排的“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观察物体”一课与美术有很密切的联系,但不等于美术课,它是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与纯粹的美术上要求的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世界是不一样的。此课例是要通过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让学生初步体验二维与三维空间相互转换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丰富的数学学*经历,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在我们的环境中,除了看不见的空气,无固定形状的水之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渐渐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同样,对空间与*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对一年级六七岁的孩子而言,这一学段的教学要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要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点点滴滴的累积之中,学生的视野才会不断开阔,对图形的理解也才能更加深入。所以,此课的设计总是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去做的。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一)组织反映空间观念的数学材料

  本课设计了五组材料。

  1.依次出现冰箱的三视图,运用反例,让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物体。

  2.让学生将从家中带来的玩具、用品等实物摆放在桌上,仔细观察,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3.利用课件提供的具体生活情境──三个小朋友从不同角度给熊猫照相及小老鼠看水壶等小朋友喜欢的画面。

  4.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相关的练*。

  5.动手操作摆积木的游戏。

  (二)设计体现空间观念的呈现方式

  先从看图片到猜物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对三维空间关系的认识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空间想象能力,一种更高水*更复杂的空间概括能力。因此,课一开始设计的“猜一猜”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再从看实物到画出它的一个面,通过仔细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坐在不同的方向、角度去观察,所看到的画面不同。然后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进一步体验感知,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达到感知的升华。最后通过搭积木的练*,利用课件出示的三视图,让学生想一想,再把头脑中形成的物体的表象摆出来,由面到体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样的呈现方式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研究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概念的教学策略

  1.学生已有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又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对物体的认识学生并不是一点没有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要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在课一开始就遵循这个原理,猜冰箱、画实物、动画演示等,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界限就可渐渐地靠*。

  2.发展空间观念的途径应多样化。过去,比较强调用算式加语言来表达数学思想,其实,表达数学思想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符号来表达,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发展空间观念也是如此。本课就是通过学生生活经验的再现、回忆(照相、穿球鞋)、对实物的观察(玩具、日常生活用品、人)、动手操作(画画、搭正方体)、猜测等途径,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有助于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3.空间概念的培养需要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气氛。学生在学*活动中,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小房子,并且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再和同组的四个小朋友交流所画、所想、所思,这样以学生为本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加具有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性,更加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潜能,培养了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课件:冰箱的上面、侧面、正面图)

  猜一猜:这是从上面给一个物体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物体?

  师:你们猜对了吗?我们再来看一张从侧面给它拍的照片。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去正面看一看。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2.思考:要观察物体可以从哪些方向去观察呢?

  3.学生活动。师:用你们说的方法去观察桌上每个组带的东西,先选择你想观察的方向坐下来,再把你看到的画一画。

  4.小组交流。师:画好后,把你的作品放在桌上,围着这个物体依次到同组小朋友的位置上,去看一看他画的画,想一想,你们画得一样吗?

  5.思考汇报。师:奇怪哦,你们组明明画的是同一个物体,为什么不一样呢?有想法了,和组内同伴互相说一说再上台来汇报。

  6.小结:你们每组4人坐在不同的位置,看的是同一个物体,但看到的画面却不同。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一)问题情景

  (课件出示)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生活着一头非常美丽的大象,几个瞎子摸象得到的结论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学*新知

  1、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坐好来看老师放好的纸箱,互相说一说你坐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箱子面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活动)

  (2)汇报。

  (3)你们看得很仔细,如果不停地换位置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小组内讨论一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考眼力:小淘气看到大家学的这么棒,有些不服气,想考考你们的眼力,接受挑战吗?

  看谁能快速的找出第几幅图是谁看到的。课本P26连一连。

  2、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通过观察活动,你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位置看纸箱,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请你猜猜看,站在不同的位置最多能看到纸箱的几个面?

  (2)我们以小组来活动,验证一下刚才我们猜测的看到纸箱的几个面是否正确?(学生活动)

  (3)汇报。你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几个面。

  (4)亲身体验:请你走到角的位置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1)自学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课件:笑笑配音)其实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有自己的名称。答案就在课本的P26页。可是我没有看懂,聪明的小朋友们,你可以教教我吗。你们现在看到的(绿颜色)的面(正面),你知道叫什么吗?依次揭示上面和侧面。(这个呢?)

  (2)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3)出示课件: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现在看到的长方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三)扩展与应用

  1、游戏一: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智慧老人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快去看看吧!请以小组为单位从纸箱中任意摸出一个物体,只要你能指出这个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这个礼物就归你了。听明白了吗?

  2、游戏二:

  五颜六色的长方体多漂亮呀,喜欢吗?

  下面我们用手中五颜六色的长方体玩一个猜颜色的游戏。(如:你的正面是红色,上面是绿色,猜一猜,下面是什么颜色?)

  3、游戏三:

  机灵狗、笑笑、淘气看到的礼物各是什么形状的?课本P27第3题。

  4、游戏四:

  猜猜看(出示我们学校照片):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上面拍摄的。

  (四)小结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本节课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想也许是大班额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会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状态。同时对于大班额的教学,我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3.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敢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四本语文读本(或别的书)、娃娃、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娃娃的照片; 教师:杨桃、从上面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学生照片、若干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生活物品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角星)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观察物体。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文读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语文读本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4)请小组长把书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我们看看它是谁啊?请出这位同学。请大家猜猜这几张照片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请同学上来站在相应的位置。 先出示一张正面和一张背面。 当第三个同学上台找到位置后问下面的同学:他找的位置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出示第4张照片问:这一张也是侧面,和第三张的拍摄角度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2)小明他们也在给小动物拍照呢,我们去看看!书:67页,例1。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给小恐龙拍照,下面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请在照片下写上小摄影师的名字。 这一张照片拍的是小恐龙的哪个面?是谁拍摄的?

  (3)给小动物拍完照片,他们又被门外的小卡车给吸引住了。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卡车,这辆卡车在他们三个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与下面对应的图片连一连。书70页,完成第一题。 投影订正后收起书。

  3.巩固练*

  (1)根据照片把具体物体摆到正确的方向:小动物太可爱了,老师也忍不住给小动物玩具拍了几张照片,每个小组白色信封里都有四张照片,它是汪老师分别从1,2,3,4号位拍摄的,请小组长按照照片背面的序号发给相应的组员。然后请大家根据手上的图片,摆出这个娃娃的正确位置,要保证这个娃娃摆好后,每位同学观察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汇报: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们小动物的脸面对着几号位(小动物的正面对着几号位)?

  (2)换角度观察:你想从其他的角度去观察一下娃娃吗?那我们来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小组长将这四张照片合起来洗一洗,正面朝上随意的发给每人一张,然后请大家根据组长发的照片找到正确的位置坐下来。三点要注意:1. 娃娃不能移动; 2. 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数字提示;3. 找好了手放膝盖坐好。看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好。 订正:每个同学是不是找对观察角度了呢?我们可以这样检验,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数字是一样的就说明你们找对了。翻过来看看吧。四个人全找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3)转娃娃换座位:小娃娃朝一个方向坐累了,请小组长帮帮忙,帮娃娃换个方向,让他们面向××,现在小娃娃转方向了,同学们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观察一下娃娃,你还能坐在原地不动吗?想想你该坐在哪?请根据照片找到相应的座位。 说说你的座位怎么变化了? 还原座位,小组长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巩固拓展

  (1)根据照片猜物体(体会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汪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一些物体拍了照片,请同学们根据照片猜猜是什么物体(出示从一个角度拍摄的柠檬照片,有的学生猜橙子)看来有时候,我们从一个角度观察还不好确定,换个角度再来一张。(杯子)(冰箱、洗衣机)(书包)(笔盒)(河马、大象)……适时问:这个照片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2)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汪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在第一册学过“位置与顺序”,已经知道长方体有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在第二册的“观察物体”中,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不一样”也有所体验。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本节课要在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体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会辨认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为今后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课堂实录〗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

  (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侧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侧,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侧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生1:我认为左侧面好,因为桌子有两个侧面。站在讲台桌的左侧,我看到了讲台桌的左侧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笔盒。

  师:喔,看到了两个面。

  生2:我们组的同学站在讲台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讲桌的两个面:上面和前面。

  生3:站在讲台桌的一角观察,可以看到三个面:上面、侧面和前面。我们组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生4:我们组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和生1是一样的,不过,我站在这边,

  (指了指讲台的右侧,又想了想。)就是右侧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生2:我们组有的同学是蹲着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一个面,蹲在侧面就看到侧面一个面。我们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面的个数也不一样。

  生3:我们组的同学还趴在桌上,只看到上面一个面。我们觉得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l、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

  在观察简单物体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在观察活动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

  《看一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材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看一看(一)》,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纸箱,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学生状况分析

  本课是在一年级学*"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参加教学活动,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运用所学知识,

  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景

  (课件演示配音)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生活着一头非常美丽的大象,笑笑、淘气和机灵狗都想看看大象长什么样子,于是他们来到了大象生活的地方,看到了大象。回到家后他们向智慧老人介绍了大象。笑笑说:大象是大大的眼睛,长长的鼻子,两个耳朵像蒲扇"气说:大象是两根柱子上顶个门,门上有一条摆来摆去的长鞭";机灵狗说: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墙壁"。智慧老人不解地问:"我听说,那里只生活着l头大象,你们怎么看到了3头大象呢?"他们三人一口同声地说:"只有1头大象呀!"。这是怎么回事呢?(逐一呈现他们所看到的图象)

  (二)学*新知

  l、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坐好来看你面前的纸箱,互相说一说你坐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箱子面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活动)

  (2)汇报。

  (3)你们看得很仔细,如果不停地换位置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小组内讨论一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考眼力:淘气看到大家学的这么棒,有些不服气,想考考你们的眼力,接受挑战吗?

  看谁能快速的找出第几幅图是谁看到的。书上P26连一连。

  2、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通过观察活动,你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位置看纸箱,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请你猜猜看,站在不同的位置最多能看到纸箱的几个面?

  (2)我们以小组来活动,验证一下刚才我们猜测的看到纸箱的几个面是否正确?(学生活动)

  (3)汇报。你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几个面。

  A:一个面的。请坐在你的位置,也能看到一个面的同学站起来。(正对着长方体的正面或从上往下看,或拿起来看底)

  B:两个面的。请在你的位置,看到两个面的同学举手让老师看看。旁边的同学走到他的位置检查检查,是不是能看到长方体的两个面。

  C:三个面的。(站在角的位置)

  (4)亲身体验:请你走到角的位置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1)自学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课件:笑笑配音)其实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有自己的名称。答案就在书上的P26页。可是我没有看懂,聪明的小朋友们,你可以教教我吗。你们现在看到的(绿颜色)的面(正面),你知道叫什么吗?依次揭示上面和侧面。(这个呢?)

  (2)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3)出示课件: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现在看到的长方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三)应用与扩展

  1、游戏一: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智慧老人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快去看看吧!请以小组为单位从纸箱中任意摸出一个物体,只要你能指出这个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这个礼物就归你了。听明白了吗?

  2、游戏二:

  五颜六色的长方体多漂亮呀,喜欢吗?

  下面我们用手中五颜六色的长方体玩一个猜颜色的游戏。(如:你的正面是红色,上面是绿色,猜一猜,下面是什么颜色?)

  3、游戏三:

  机灵狗、笑笑、淘气看到的礼物各是什么形状的?书P27第3题。

  4、游戏四:

  猜猜看(出示美丽的学校照片):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上面拍摄的。

  5、游戏五:

  小小摄影师:看到别人拍的照片如此漂亮,你是不是也想亲自拍拍照片?老师来做照片中的人物,你来当个小小摄影师如何?不过我有个要求:我想要一张我侧面的照片,那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拍摄?要我的背影呢?……

  (四)小结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想也许是大班额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会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状态。同时对于大班额的教学,我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3、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惯。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具:

  CAI课件、小猪存钱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呀,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好不好?(出示课件讲述故事内容)

  师: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不对)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盲人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节课呀,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正确地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

  板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顺思导学

  1、确定方位。

  师:(出示小猪)这是什么?(生答小猪)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小猪可爱吗?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只小猪,喜欢吗?(喜欢)那我们就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加入我们小组。请你悄悄地告诉它,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师:你们对小猪说了些什么?

  学生汇报

  师:坐在小猪前边的同学朝我挥挥手。

  师:我知道了,你们就分别坐在小猪的前后左右。

  2、观察小猪。

  (1)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了小猪的什么?

  (课件出示:你坐在小猪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观察的结果也是这样吗?有补充吗?

  (2)交换位置再观察

  师:刚才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可爱的小猪,现在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吗?小猪前面和后面的同学换换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学也换换位。准备好,轻轻地换。(学生起身换位。)

  师:现在你又在小猪的哪边?仔细观察,你看到的小猪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

  师:我想采访坐在小猪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现在的位置看到的小猪和你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哪儿不一样呢?

  师:哦,从前面和后面看小猪是不一样的。请问小猪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你们可要仔细看了,你刚才看到的和现在看到的相同吗?

  学生汇报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一样,有的同学会说完全不一样

  出现矛盾冲突时,学生再次观察小猪左右两边,并在组内讨论。

  小结:从左边和右边观察小猪是不是一样呢?(学生齐声:不一样!)你们从细节观察并解决了问题,好样的!从小猪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不一样的。

  (3)从前后左右观察小猪

  师:咱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小猪的一个面,要是能让每个人都看到小猪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过瘾呢!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里讨论后,试一试

  方案一:到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办法太麻烦。我们可以让小猪转一圈,我们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学生尝试操作

  师:好的,每转一个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吗?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可以围着小猪转一圈,也可以让小猪转一圈,小组商量定下一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观察。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师:同学们从前后左右再次观察了小猪,你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小猪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分层练*,应用促学

  1、刚才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特别高兴。老师也给小亮、小明、小红一个礼物,大家看。(出示第67页上的恐龙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学生各抒己见)

  2、67页的做一做

  3、70页的第1题

  4、欣赏课件出示庐山图片和古诗《题西林壁》

  四、回顾全课,梳理评学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今天刘老师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它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五、实践延学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7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的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课时:

  本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题目看一看(一)备课人邹艳华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1、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

  准备课件

  学具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右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右,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右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师: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个面?你示范一下,行吗?

  (生站到桌子上)

  师: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错。通过实地观察,发现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

  师:(打开书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

  片段三

  师: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论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然后,再打开书本第26页,找一找怎么称呼所看到的三个面。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师: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看一看(二)备课人卓敬敏

  教学

  目标

  1、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并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它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1、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准备课件

  学具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引入

  师:同学们*常喜欢玩什么?

  生:积木、毽子等。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例1与做一做,练*十六第1、第2、第3题。(教材第68、第7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过程,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写上不同文明用语的大正方体,实物数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教师拿出写了文明词语的正方体。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写着不同的文明词,请你坐在你的位置上,头不摇动,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不同方向的学生说。(学生有的说“您好”,有的说“谢谢”,有的说“对不起”。

  2、提出质疑:为什么他们向我们介绍得不一样呢?谁说的正确的?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吗?(板书:前面 后面 侧面)

  教师指出:侧面有两个不同的方向,左面看到我们称为左侧面,右面看到的我们称为右侧面。

  3、揭示课题:虽然是看到同一个正方体但是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每个面的文明词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引人,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同时,初步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

  老师为每一组同学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黑板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从正面看,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从右侧面看,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它的圆圆的尾巴,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4:我从左侧面看,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生1:我现在看到的是侧面,刚才看到是前面。

  生2:我现在看到的是背面,刚才看到是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座位,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情感交流:

  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熊猫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熊猫”,再交换位置,进行观察,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2、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三、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1题)

  小动物们用照相机帮大象拍照,(出示动物拍照图)这四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2、连一连。(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3题)

  3、猜一猜。(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2题)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展学生的思维,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

  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侧面 正面 后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9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预*提纲:

  1、自学课本P38页内容。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观察物体的?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新授课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

  完成练*八的1-2题。

  五: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反馈检测:

  (一)、判断

  1.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2.观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只能看到4个面。()

  3.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球体,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二)、填空

  从正面看是个长方形,从左面看是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是个长方形,这是一个()物体。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后反思:教参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例题和想想做做1-2,但是如果就这些教学内容,整节课就显得比较单薄,没有训练的深度和广度。现在我们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例题和想想做做1-4,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正好是一节课教学时间,比较充实。另外对书上的题目进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书上原来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我把它改成了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一字改动,提高思维的难度,调动了整个教学气氛,原来只有三种摆法,改了一下就有8种摆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预*提纲: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39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八第3题。

  这是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形状,请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前面看()左面看()上面看()

  课后反思:由于有例1的教学做基础,本课我仅有10分钟不到的时间即完成了新授知识的教学,后面剩余大量时间都是让学生做练*。效果很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的: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2、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3、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预*提纲:

  1、结合课本第38---43页,反思你都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2、针对自主学*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

  (二)新授课

  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为单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

  (三)巩固练*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练*九1-3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的情况。

  (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练*九4-6。

  课后反思:

  对于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拼摆出相应的物体,我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锻炼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组交流,启发想象,在交流摆法时,我肯定了不同学生的摆法,有的学生摆了4种,有的学生摆了6种,有的学生上台摆出了第七种摆法,第八种摆法,我都对学生进行了表扬,但我没有让所有学生都能拼摆出八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优选【五】篇(扩展5)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菁华3篇)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1

  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我并没有局限于课本,而是从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的实际出发来重新组建。通过猜一猜和摸一摸,充分调动学生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积极性。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活动中,身心参与,思维被激活,充满了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

  《新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在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收集家中各种形状的物体及包装盒的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这四种立体图形,为学新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

  数学学*是发现的过程。通过摸一摸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各种物体的特征,而不是直接说出,这样就学生在经历中感悟,在具体中认识,然后,教师归纳出各种物体的特征,学生印象深刻。在这里,学生又一次经历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2

  传统几何教学把知识的获取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作为主要目标,非常强调几何的推理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体现几何的价值,特别是几何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合情推理等方面“过程性”的教育价值。几何教学,从20世纪60年代的教具演示,到80年代的学具操作;从形式推导到公式意义的理解;从关注学*结果到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形成了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在实际教学中我尝到了探索的喜悦,对几何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1、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空间观念

  本课打破常规,用“猜一猜”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念和学*欲望,在操作活动中,初步体念了立体和*面的转换。接着让学生在学具中辨别,在生活实例中辨别。教师精心安排的回忆,观察,操作,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空间观念在大量直观感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创新精神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能够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火花。这在活动四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仅仅只是活动的组织者。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对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生与生思维的碰撞,一个方法比一个方法更有新意,一个比一个结论更加精彩。试想,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创新的萌芽又怎能长大?

  值得思考的问题:

  1、如何把握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化程度问题。如本节课学生通过操作体念面在体上,在反馈时,学生的表述到何程度为好?是让他停留在整体感悟不再深究?还是引领他往规范的定义上*?如学生在找实例时说:门是长方形的。我们如何引导?

  2、学生在*等的对话过程中动态生成,学生需要时间独立思考,需要时间合作交流,需要时间展示发现和体会,需要时间进行解释说明。但时间不允许,只能在一些环节草草收场。怎么办?如果就这样浮于表面的话,如何去追求“思维的灵动”和“动态的生成”?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3

  《认识物体》这课是苏教版第一册中的内容,这节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像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课前我让学生带了学具袋,还带了一些实物。上课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分类后的各类实物,感知物体的特征,然后把自己带来的物体与相应的几何图形找到朋友。学生通过学*,认识了这些物体,并能准确的判断。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我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的影子,学生说了许多:我爸爸抽的烟是圆柱体、电风扇支架管是圆柱体、日光灯管是圆柱体、音响箱是长方体、篮球和足球是球体等等,有的学生还没说尽兴,下课后还抢着找我接着说。。。。。最后呢,再让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随意的玩,也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这节课自己认为较成功的地方是我在摸一摸的环节中设计了比较圆柱圆面和球面的不同处这一内容,通过比较学生把球说成圆,将圆和球这两个概念混淆的情况变少了。

  另外,从网上看到的猜物体的谜语: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

  正正方方6张脸,**滑滑都一样。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

  长长方方一物体,**稳稳随处见。”

  如果把猜谜语的方式用到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形体的巩固,相信学生的学*积极性会更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优选【五】篇(扩展6)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菁华5篇)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辩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力目标: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像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要想全面地认识一个事物,就要进行多角度地观察和了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卡片三张、玩具四个、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一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几个盲人说的对吗?

  生:不对。

  师:为什么这些人都说错了?

  生:因为这些人只摸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错了。

  生:因为这些人没摸大象的整体,就说自己摸到了什么,所以就错了。

  师:对了,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看来,要想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就需要我们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还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师:就请同学们赶快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师: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你的位置上对小狗进行仔细的观察,你看到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观察完的`同学,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学生活动)

  师:孩子们坐好了,请看屏幕中的这三幅图(课件),哪一幅图和你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

  生:第一幅和我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

  师:这是小狗的哪一个面?

  生:这是小狗的正面。

  (生说师板书:正面)

  师:是什么样子的?

  生:有两个大耳朵,还能看见两条前腿。

  生:还有两个大眼睛,两个眼眉。

  生:还有一张嘴和几根胡须。

  师:有哪些同学也看到了小狗的这个面?请举起手来。

  师:这些同学观察到的是小狗的正面,那其他同学呢?你们又看到了小狗的哪个面?

  生:我看见了小狗的后面。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后面)

  师:能在屏幕上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课件)说说是什么样的?

  生:我看见了小狗向上翘的尾巴。

  生:我看见了小狗的两条后腿,和上面的斑纹。

  生:从后面也能看见小狗的两只大耳朵。

  师:谁也观察到了小狗的后面?请把你的小手举起来。

  师:刚才一直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

  生:侧面。

  师:(板书:侧面)

  师:是哪一幅图?说说是什么样的?

  生:我只能看见小狗的一只耳朵。

  生:我能看见小狗的一条前腿和一条后腿。

  生:我看见小狗的身上有许多的斑纹。

  生:它的脑袋后面还有一个吹气孔。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观察的是同一只小狗,而观察的结果却不一样呢?谁能帮助教师解答一下?

  生: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也不一样。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明白了,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所以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师:在刚才的观察过程中,同学们只看到了小狗的一个面,你们想不想亲自去看看小狗的另外两个面?

  生:想。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起立,按照老师手指的方向,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生活动)

  师:你们现在看到的小狗和刚才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请你仔细观察,你现在看见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一说?

  生:汇报自己看见的样子。

  师:请同学们起立,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你现在又看见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生:观察后汇报。

  师: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师:我们怎样才能对一个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呢?

  生:要对物体的每一个面都进行观察。

  生:要全面地看一看物体。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3观察练*

  师:现在老师想找一个小模特到前面来,让全班同学对你进行观察,谁愿意来?

  师:(让学生站在前面)现在同学们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

  生:正面。

  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他的脸和红领巾。

  师:(让学生走到四个小组的中间)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找找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学生说)

  生:我看见了她的正面,看见了她的脸和红领巾。

  生:我也看见了她的正面,看见了她的两个胳膊。

  生:我看见了她的侧面,看见了她的一个胳膊

  生:从她的侧面,还能看见她的小辫和头花。

  生:我看见了她的后面,能看见她的小辫和两个耳朵。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结果确实是不一样的。

  师:谢谢你,到前面来当小模特,请回去吧。

  4课间操

  师:刚才同学们在学*中表现的非常出色,下面我们来跳个舞轻松一下吧。

  生:和老师一起跳舞。

  师:轻松过后,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比刚才表现的更加出色。

  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1、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文具盒等等,你们观察过这些物品吗?

  生:观察过。

  师:现在,就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数学书摞成一摞放在一起,把书的这个封面朝右边放,比一比哪个小组动作最快。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看到了数学书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观察的是数学书的正面。

  师:你能从这三张图片中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看到数学书正面的同学请举手,其他同学帮老师看看对不对?

  师:把正面的图片对应黑板上的板书贴上。

  师:谁还能说一说?

  生:汇报后选图片。

  师:贴图片。

  师:现在请小组长快速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坐好,看谁坐的最精神。

  2、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不仅爱学*,而且喜欢做好事。昨天,老师正好看到一位同学主动地从地上捡起废纸,这是多好的行为呀。老师悄悄地拍下了这个镜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课件)(后)你们能猜出来他是谁吗?

  生:(猜测是谁。)

  师:为什么这么难猜?

  生:因为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后面。

  师:(课件)我们现在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

  生:侧面。

  师:能猜出来吗?

  生:(猜)

  师: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个面就知道她是谁了呢?

  生:正面。

  师:他是谁?

  生:李奉泽。

  师:我们都应该向这名同学学*,能够做一些好事,为大家服务。

  3、师:我们接着来看,(课件)这是咱们班同学在音乐课活动时老师拍下的照片,想一想,关老师和这3名同学分别能看见钢琴的哪一个面?为什么?

  生:音乐老师能看见钢琴的正面,因为老师坐在钢琴的前面。(课件演示)

  生:唱歌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侧面,因为他站在钢琴的侧面。(课件演示)

  生:跳舞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后面,因为她正在钢琴的后面跳舞呢。(课件演示)

  生:欣赏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上面,因为他扒在了钢琴的上面。(课件演示)

  师:是呀,我们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它的前面、侧面、后面来观察,也可以从它的上面进行观察,有时还可以从它的下面进行观察等等,观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4、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张照片,老师是站在哪进行拍摄的?(课件)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教师是站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因为拍的是我们的前面。

  生:因为照片上是班级的后面,只有站在前面才能看见后面。

  师:这一张呢?(课件)

  生:这张老师是站在教室的侧面拍的,因为拍的是我们的侧面。

  ,人教课标版数学二上《观察物体》教学实录

  生:还能看见教室侧面的大窗户。

  师:这一张呢?(课件)

  生:这张老师是站在后面拍的。因为能看见教室的前面。

  生:因为拍的是我们的后面。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还特别看动脑筋,真了不起。

  5、师:刚才同学们看了老师拍的一些照片,你们想不想自己拍几张照片呢?

  生:想。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照相机,想让同学们当小摄影师帮老师也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在拍照之前老师先来教同学们如何来使用这部照相机。先把镜头对准人物,看看人物是否在这个屏幕中,一定要把人物的头照进去,然后按下这个按钮,就可以了,但是在按按钮的时候,不要用手把镜头挡住了,不然就照不到人物了。你们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给老师照一张正面的照片,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

  生:站在老师的前面。

  师:谁愿意给老师照这张照片?

  生: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拍照。

  师:老师想照一张侧面的,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

  生:站在老师的侧面。

  师:谁来给老师照?

  生:拍照。

  师:同学们在拍照时,还挺专业的,就像真正的摄影师似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拍的照片吧。

  师:我们看这张照片,(照相机连接电脑)是谁给老师拍的?你们觉得拍的怎么样?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给老师拍照,老师很喜欢这些照片,冲洗出来,老师一定把照片摆在写字台上留做纪念。

  6、师:刚才,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了观察,我国北宋诗人苏轼在初游庐山时,就对庐山进行观察,并写了一首优美的诗,你们想听听这首诗吗?老师就把这首诗送给同学们。(课件)

  师:你们喜欢这首诗吗?

  生:喜欢。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苏轼在诗中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生:因为他站在了山里,看不见山的整体了。

  师:看来呀,我们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必须对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

  生:开心。

  师:有哪些收获呢?

  生:我学会了怎么观察物体。

  生:我知道了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要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

  生:我还知道了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呀,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成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只有你有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你才会发现更多的美,在数学中你才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的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实践活动。在这些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学*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既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情感,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当然本课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观察人物的这一环节中,学生不能抓住人物每一个面的特点进行表达,我想这时如果我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就会使这一练*的实效性发挥得更大。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38页---40页。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体药箱、圆柱、球、长方体实物若干、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教学流程:

  一、古诗导入 激**趣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宋代诗人苏轼的那首《题西林壁》吗?让我们共同来朗诵这首诗。(课件出示诗句和庐山不同景色)

  师: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2、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样,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 探究新知

  (一)观察长方体

  1、整体观察(出示长方体小药箱)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观察这个长方体的药箱,谁来说说这个药箱有几个面?都是哪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 生回答,师强调看到的面,是相对观察者说的。

  (3) 师:请同学们按照活动要求观察这个小药箱请(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4) 学生观察。

  a 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药箱,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几个面。

  b 坐在不同方向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药箱的哪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5)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有的同学看到一个面,有的看到两个或三个面。你能找出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多能看到药箱的几个面?请大家站起来走一走,看一看。

  (6)学生自由走动,观察。

  (7)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我们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可能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2、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

  (1)教师拿起小药箱让不同方向的同学观察、我们从正面、上面、左面来看这个药箱得到的都是什么形状?

  (2)分别出示药箱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分别是哪几个面。

  (3)做40页第1题,在书上完成。(课件演示进行订正)

  (二)、分别观察正方体 圆柱体 球体

  1、师:刚才老师和你们共同观察了长方体,现在请你和你小组的同学分别观察正方体 圆柱体 球体学具,完成表格。(表格中要求同学们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物体,并将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学生观察,完成表格并汇报。

  (预设:学生会质疑,圆柱体从正面看有时是正方形的)

  2、 趣味游戏,强化认识。

  (用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师: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谁来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可能是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致,你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至少还要知道另一个面的形状)

  (课件呈现不同的物体)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因此, 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三)观察组合图形

  1.观察交流 加深认识

  过渡:刚才,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一个物体,那么,我们从不同角度同时观察两个物体,会看到什么形状呢?

  (1)师: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摆成和桌子上一样的位置,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它们,观察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看到的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2)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说得非常清楚明白。老师这里有几组图形(例2图),你们能正确判断它们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吗?

  1、学生判断。

  2、做40页第3题。

  三、逆向练* 训练思维

  师:刚才我们一同观察了单个物体以及立体组合图形,并猜测和判断了它们在不同方向上的形状和位置关系。如果反过来,给你出示一个物体或立体组合图形某一方向上看到的形状,你能不能猜测出它们什么呢?(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圆形和一个正方形)

  1、学生猜测 ,并畅所欲言。

  (师讲解,圆柱体当底面直径和高等长时,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形状是正方形)

  2、再次引导学生明确:

  (1)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2)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观察的认真,仔细,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要懂得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希望你们做一个处处留心观察的有心人。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茶壶、9袋各种不同的玩具、图形卡片。

  课前准备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将每组中座位的四个位置编为1、2、3、4号,发给小组长一组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暑假生活即将结束,你又要和同学在一起了,同班同学那熟悉的身影还记得吗?

  生:(齐答)记得。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这儿有一位同学的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的照片,学生情绪高涨,都做了自我判断,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同是一个学生,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生: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同学的样子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以同班同学的照片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讲授新课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同一物体

  师:请把茶壶放在桌子中间,茶壶嘴对着 1号座位的同学。 (学生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坐好)

  师:你坐在这个位置,请问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

  生1:我看到了茶壶把和茶壶盖。

  生2:我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3:我看到了茶壶嘴、茶壶身和茶壶盖。

  师: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

  你现在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纷纷发言)。

  师:我们继续换位置观察,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3号座位的同学到4号座位,……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学生再次换位置观察并交流。最后让学生回到原位。)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茶壶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请站起来。

  教师边说边出示:

  师:××同学,你为什么站起来?

  生:因为我在我这个位置上看到了茶壶的嘴和茶壶的盖子,而图片上画的也是这个样子。

  师:答得真好。大家刚才都换位置观察了,请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生:(齐答)是。

  出示:

  (做法同上)

  继续出示:

  师: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

  (2号座位和4号座位的同学都站了起来。)

  师:他们都站对了吗? (立即有几个学生坐下)

  师:你们几位同学为什么又坐下了?

  生1:我看到的茶壶嘴是朝右边,而图片上是朝左边。

  生2:我看到的茶壶嘴是在右边,茶壶把在左边,而图片上是茶壶嘴在左边,茶壶把在右边。

  生3重复生2的说法。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此时判错了的学生相继坐下)

  出示:

  (让学生辨认,做法同上。)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茶壶的观察,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1:在1号座位我只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在2号座位我又看到了茶壶把、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2: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茶壶的样子也就不同。

  生3:我和他(生2)的看法一样。

  (师生共同肯定: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

  [评析:通过交换位置观察茶壶,亲身体验到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而当教师依次出示四幅图片后,更加形象直观地说明了这一点,由实物到图片,遵循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观察不同物体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茶壶,是不是别的物体也是因为你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呢?下面把茶壶收起,请你们小组内选一件你喜欢的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的正面对着3号座位的同学。

  师:请认真观察一下,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上,看到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师:请你与其他三位同学换一下位置,再来观察玩具,看玩具又是什么样子的?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玩具,你有什么发现?

  生:(齐答)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玩具的样子是不同的。

  [评析:通过观察不同物体,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应用拓展

  (一)听故事

  师: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听故事了,下面讲一个小虎贝贝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老虎叫贝贝。他还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呢。这天,它在森林里玩,碰上了牛伯伯,牛伯伯对它说: ‘森林王国要举行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你参加吗?’贝贝听了高兴得直拍手,说: ‘你等着,我这就去拿相机。’瞧,它来了。” (播放老虎照相的课件)

  师:(展示牛侧面的样子)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

  生1:牛的左边。

  生2:牛的侧面。

  然后教师依次展示牛的正面、背面的样子,让学生回答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最后欣赏贝贝从不同方位对大象、汽车拍摄的一组照片。

  (二)游戏:找位置

  师:下面把熊猫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正面对着2号座位的同学,小组长把熊猫图片整理好,你们组的每个成员都从图片中抽一张,当老师说“开始”,你迅速看看抽到的图片上的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再找到相应的位置。游戏规则是:不许转动熊猫玩具。

  (游戏开始,当学生找到位置后,进行反馈、矫正。)

  (三)看图连线

  师:数学王国中的聪聪和明明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70页第1题,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击。)

  师:聪聪没有难住你们,明明能不能难住你们?

  课件出示:

  师: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聪聪和明明都没有难住你们,他俩夸你们真聪明!知道吗?聪聪和明明还给你们带来一个任务:让你们课后把你喜欢的东西,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样子画下来,展示给同学们,好吗?

  [评析: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练*题的设计,遵循了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原则,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布置的课后作业,既是本节课知识的巩固与拓展,又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四、小结全课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全面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具学具:

  小企鹅,茶壶,练*卡,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

  师:这儿有一张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电脑出示一张一个人背面的照片,教师又出示这个人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会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人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老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家都喜欢拍照片吗?

  2.老师课前拍了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出示教室的前后两张照片,让大家观察。

  3.哪一老师站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张老师站在教室后面拍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学*,感知体验。

  (一)观察小企鹅。

  1.师:现在请小组长把塑料带里的小企鹅拿出来,像老师一样。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位置来观察观察这只小企鹅,好吗?好,请小组长将放在桌子的中间,将小老鼠的头朝前。放好了吗?请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出示图)我们也像他们这样来观察观察我们的小企鹅。

  2.师:你现在看到的小企鹅是什么样子呢?小企鹅头在哪一边?(稍停)闭上眼睛想一想,再睁开眼睛看一看。

  3.投影出示企鹅图片,汇报观察结果。电脑逐个出示企鹅的另外三面,分别请看到这三面的同学起立(对起立并判断正确的同学加以赞扬)。

  4.换位观察。师:你们想知道其他同学看到的企鹅是什么样子的吗?下面我们就来交换位置再观察。(让学生顺时针逐个交换位置观察)请同学逐个说出你观察到的企鹅是投影片上的几号水壶,其他同学做裁判,看他说得对不对。

  5.师:好,小朋友们合作得非常好。刚才我们从不同的位置来观察企鹅,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吗?

  小结:观察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自然也不同。

  三、组织活动,内化新知。

  1、师:。

  那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小企鹅一起闯关吧!

  你们敢和我比一比吗?

  第一关:师:出示课本67页图(小恐龙)

  同学们观察,三位小朋友看到的恐龙照片。用自己的话描述。

  你们真聪明!下面我们接着比好吗?

  答题卡先做,学生先说,在电脑对答案

  第二关:

  拿出水壶放在讲台上请四位同学说一说你看到的是茶壶的哪一面

  电脑出示情景图(操作完了,回答课件出示的问题)下面学生回答。

  你们真棒,还敢比吗?

  第三关

  投示冰箱图:介绍:(指正面)这是冰箱的正面,这是冰箱的哪一面?(侧面)我们能看到这个冰箱的哪些面?看不到哪些面?看不到的这几个面大概会是什么样子,请大家想象一下。每个小组讨论。根据哪些来确定呢?汇报交流。说一说你的理由?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第四关:

  猜一猜

  1.电脑出示一张三轮车背面的照片,请你猜一猜这是几个轮子的汽车。2.电脑出示一张三轮车正面的照片,让大家观察。

  (原来是三个轮子的汽车)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四、谈收获,总结

  师:看来,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车的样子也就不同,观察物体要全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理解物体、感受物体,这样对物体的认识才会更加全面。

  五、请你欣赏:

  生活中一些美的照片(只要大家认真观察,生活很美丽)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本节课安排猜物体观察小企鹅观察茶壶等活动,让学生进行观察、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用实物去摆放,使学生感受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本节课的每一个活动,我都精心设计,课中以小企鹅为主线,创设了承载知识重难点、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的教学情境,组织了一个个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活动,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到破案的活动中,课中每个学生在动手、体验和思考中,在与同伴合作、交流、探究中,掌握了知识,启迪了智慧,发展了能力。

  3.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的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不仅仅赋予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取到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用生活中从不同方向拍到的美丽照片结尾,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l、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

  在观察简单物体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在观察活动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

  《看一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材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看一看(一)》,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纸箱,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学生状况分析

  本课是在一年级学*"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参加教学活动,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运用所学知识,

  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设计

  (—)问题情景

  (课件演示配音)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生活着一头非常美丽的大象,笑笑、淘气和机灵狗都想看看大象长什么样子,于是他们来到了大象生活的地方,看到了大象。回到家后他们向智慧老人介绍了大象。笑笑说:大象是大大的眼睛,长长的鼻子,两个耳朵像蒲扇"气说:大象是两根柱子上顶个门,门上有一条摆来摆去的长鞭";机灵狗说: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墙壁"。智慧老人不解地问:"我听说,那里只生活着l头大象,你们怎么看到了3头大象呢?"他们三人一口同声地说:"只有1头大象呀!"。这是怎么回事呢?(逐一呈现他们所看到的图象)

  【利用"淘气、笑笑、机灵狗看大象"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这一原则。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兴趣。】

  (二)学*新知

  l、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坐好来看你面前的纸箱,互相说一说你坐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箱子面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活动)

  (2)汇报。

  (3)你们看得很仔细,如果不停地换位置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小组内讨论一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考眼力:淘气看到大家学的这么棒,有些不服气,想考考你们的眼力,接受挑战吗?

  看谁能快速的找出第几幅图是谁看到的。书上P26连一连。

  2、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通过观察活动,你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位置看纸箱,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请你猜猜看,站在不同的位置最多能看到纸箱的几个面?

  (2)我们以小组来活动,验证一下刚才我们猜测的看到纸箱的几个面是否正确?(学生活动)

  (3)汇报。你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几个面。

  A:一个面的。请坐在你的位置,也能看到一个面的同学站起来。(正对着长方体的正面或从上往下看,或拿起来看底)

  B:两个面的。请在你的位置,看到两个面的同学举手让老师看看。旁边的同学走到他的位置检查检查,是不是能看到长方体的两个面。

  C:三个面的。(站在角的位置)

  (4)亲身体验:请你走到角的位置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纸箱,最多只能看到纸箱的三个面,并能具体地说出在哪个位置能看到哪个面。】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1)自学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课件:笑笑配音)其实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有自己的名称。答案就在书上的P26页。可是我没有看懂,聪明的小朋友们,你可以教教我吗。你们现在看到的(绿颜色)的面(正面),你知道叫什么吗?依次揭示上面和侧面。(这个呢?)

  (2)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3)出示课件: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现在看到的长方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通过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的活动加深理解。】

  (三)应用与扩展

  1、游戏一: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智慧老人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快去看看吧!请以小组为单位从纸箱中任意摸出一个物体,只要你能指出这个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这个礼物就归你了。听明白了吗?

  2、游戏二:

  五颜六色的长方体多漂亮呀,喜欢吗?

  下面我们用手中五颜六色的长方体玩一个猜颜色的游戏。(如:你的正面是红色,上面是绿色,猜一猜,下面是什么颜色?)

  3、游戏三:

  机灵狗、笑笑、淘气看到的礼物各是什么形状的?书P27第3题。

  4、游戏四:

  猜猜看(出示美丽的学校照片):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上面拍摄的。

  5、游戏五:

  小小摄影师:看到别人拍的照片如此漂亮,你是不是也想亲自拍拍照片?老师来做照片中的人物,你来当个小小摄影师如何?不过我有个要求:我想要一张我侧面的照片,那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拍摄?要我的背影呢?……

  (四)小结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想也许是大班额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会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状态。同时对于大班额的教学,我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3.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优选【五】篇(扩展7)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1

  《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告诉我们: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下探索学*,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正如“课标”中所说的,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1、面向全体、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整个教学环节,教师始终把学生的体验、探索放在首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想一想、数一数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的时间与空间。

  2、精心预设、驾驭生成

  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摸、比、想、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由于圆柱和球的特征比较明显,容易辨认,而长方体和正方体容易混淆,(本课教学难点是辨认正方体和长方体)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它们的不同,比较它们的不同,先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它的每个面有什么特点,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验证结果,自然过渡,水到渠成。经过这样的验证过程,学生就很容易解决问题,掌握新的方法。因此在*时的教学中,教师成功地驾驭生成,不要禁锢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考虑得广一些、深一些、细一些,注重过程,淡化结果,才能不被教材所禁锢,才能大胆让学生讨论交流。否则,学生不敢标新立异,不敢异想天开,就会失去自我,失去创造能力。

  3、有效合作

  为了避免学生在学*数学概念过程中容易出现动机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教师用了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法”组织教学,通过拿一拿、猜一猜、摸一摸、做一做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学”中比、在“比”中做,既加深了对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做,用脑想的能力,在活动中还学会了合作与创新,起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也为小学生学*兴趣的激发,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2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已经见过这些立体图形,因此本节课就是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突出了实物感知,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情景中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表象,认识特点,形成概念,再从表象的概念支持下寻找实物,运用实践,让孩子在分一分、说一说、做一做、摆一摆这样的实践中学数学,让孩子们既感到兴趣盎然,在生活中学数学,又让孩子们经历了数学的思维过程,这是比较好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其次,良好的课堂常规、倾听*惯是良好的教学效率的保障,孩子都能在课堂中静下心来学*,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学生发言时其他孩子能认真倾听,这一点很有进步。这堂课下来觉得自己思路清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效果较好。

  但是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因此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模糊了孩子们的认知进程。原因主要是备课还不够充分,所以以后课前一定要充分备课,先看教材、教参和作业本,再弄好教案和课件等教具,然后再将教案定稿,再看课件默想教学预设,这样上课定会思路更清晰,语言更简洁,应变更灵活,当然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3

  成功之处:

  在感知物体的特征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形状吗?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本单元设计较为严密,能捉住重点,难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来着重去讲解,能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感悟*面图形特点,培养学*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不足之处:

  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对于刚入学一个月的孩子,这样的四人小组合作还是第一次,又是对这些物体,特别是球,出于好奇,好玩的心理,在课堂上过于兴奋,教师在纪律的调控上有些失控,课前估计有些不足,使课堂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学生在回答问题是有一个错误就是喜欢把圆说成圆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种说法的影响。总的来说,本节课内容较为充实,设计较为新颖,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4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已经见过这些立体图形,因此本节课就是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突出了实物感知,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情景中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表象,认识特点,形成概念,再从表象的概念支持下寻找实物,运用实践,让孩子在分一分、说一说、做一做、摆一摆这样的实践中学数学,让孩子们既感到兴趣盎然,在生活中学数学,又让孩子们经历了数学的思维过程,这是比较好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其次,良好的课堂常规、倾听*惯是良好的教学效率的保障,孩子都能在课堂中静下心来学*,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学生发言时其他孩子能认真倾听,这一点很有进步。这堂课下来觉得自己思路清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效果较好。

  但是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因此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模糊了孩子们的认知进程。原因主要是备课还不够充分,所以以后课前一定要充分备课,先看教材、教参和作业本,再弄好教案和课件等教具,然后再将教案定稿,再看课件默想教学预设,这样上课定会思路更清晰,语言更简洁,应变更灵活,当然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5

  1、整节课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在分类过程中,各小组的学生都把自己带来的物体先集中再分类,他们合作定标准,合作分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按大小、形状、颜色的不同标准给物体分类,体现了分类的多样性。

  3、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用手触摸,动口说一说,多感官的参与,充分锻炼学生观察、表达、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有关的数学知识。

  4、让学生摸自己喜欢的物体,搭自己熟悉的东西,这些都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给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时间。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