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除法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方法。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引出新知

  1、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让学生举手回答)40×()<83 50×()<180

  70X()<412

  2、口算:(以开火车的形式解答)60÷20 70÷10

  90÷30

  3、完成下面的竖式。想想怎样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请学生上台作答)83÷2

  47÷5

  4、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重新复*这些*题,从而引出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今天是“阅读日”,老师要发新书给大家,这里有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①先口算、估算,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②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 ③ 引导学生,可以用笔算的方式计算。

  ④ 展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3个30是90,商是3,商要写在个位。提问为什么要写在个位?

  92÷30=3……2

  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2、出示例2: 178÷30= ①让学生自主尝试完成,要求用笔算列竖式的方法计算。

  ②引导提问: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③提问:30X()< 178 ④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5个30是150,商5。商写在个位上。178÷30=5……28

  ⑤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是什么?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巩固训练:

  1、P73“做一做”(请几位学生上台做,其他的学生坐在自己本子上)

  2、P74练*十三的2(注意商的位置,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

  3、小小裁判官,判断对错,把错的改正

  四、总结回顾: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练*十三第4、7题

  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

  92÷30=3……2

  178÷30=5……28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2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计算教学,将改变传统计算教学中单一、枯燥的现象。本课时我将采用“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巩固提高——总结收获”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我重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来研究除法知识,淡化四舍五入、取中法这样的名词,替换成形象的可以把除数看成整十数来试商;在计算过程中重视培养估算能力,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试商,突破试商难点;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重视数感培养,以提高学生直接试商水*;重视发挥数学课的育人功能,结合生活事例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教材分析]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例4,它包括一般的商两位数和商末尾有零的两种情况。前面3则例题介绍了商一位数,也就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前两位不够除的情况,而例4是前两位够除的情况。因此,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商是一位数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其计算顺序、试商的方法与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完全相同,只是商的位数多了,计算复杂了些。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经历笔算过程,主动探索计算方法。计算完后可以让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来进行比较,进一步来掌握笔算除法的算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异同,使学生在实质上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弄清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笔算方法。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对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弄清每一位商的书写位置,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情景图,练*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组“身边的环境”:图1展示汽车广场一角地上的塑料袋被风吹得到处飞舞;图2显示学校对面的马路垃圾堆积成山;图3描述校园中一位同学刚将吃剩的香蕉皮随手丢在地上,地上已经有好多用过的食品包装袋。

  师:同学们,这些地方你熟悉吗?是哪?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师: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生活的地方这么脏,但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共同维护。所以,学校少先队决定成立一个“雏鹰环保实践队”,我们共有576名少先队员报名参加这项实践活动,为了方便行动,我们每18人组成一个小分队,那我们可以组成几个小分队?

  得出算式:576÷18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情景,并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情景图来创设教学情景。自然渗透环保教育,同时将计算融进解决实际问题中,使计算教学不再单一、枯燥。]

  (二)同桌合作、探究新知

  1、研究“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过程,重点解决商的最高位书写位置”

  (1)复*质疑,引出新知

  师:请你猜猜576里面有几个18?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用口算540里有几个18;把576估成600,把18估成20再计算等方法。)《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含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行四边形和梯形新人教版小学第八册 小数的性质 教案第五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3)第七册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第二课时角的度量画*行线的教学思考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例5)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师:对,576里面有32个18,如果我们用竖式去写商32,那么这个“3”该写在哪?“2”又该写在哪?每一步的除式怎样写?你们能解释清楚吗?请同桌两人相互讨论,可以试着在草稿本上摆一摆竖式。

  (2)探索交流,理清算理

  师:计算576÷18时,你先用18除什么数呢?为什么?商的最高位怎么写?

  师:在除完后余数是几?这时我们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接下来又怎样算?

  (学生先在练*本上用竖式计算一次,再和同桌相互说说计算过程,最后请一名同学反馈说一说)

  (3)观察思考,揭示课题

  师:仔细观察,你能发现这节课学*的除法和前面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迁移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已有口算除法或估算的经验,通过交流、探讨、研究来掌握和理解如何试商并确立商的位置及除法笔算的方法。]

  2、研究“商的个位是0的除法”

  师:为了更好的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把十月定为学校环保月。下面请同学们来看看雏鹰环保实践队在这个月取得的成绩:他们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那么他们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930÷31

  师:下面请用试着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自己算一算商是几!说说你在计算中遇到了那些困难?

  (预测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三种情况)

  ①被除数十位余下的数是0怎么办?

  ②个位上的数也是0,这个0应该怎么办?

  ③十位余数是0,个位也是0,那商的个位应该怎么写?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以上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自己的尝试,并探索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异同”

  师:现在,请同学各写一道除数是一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算式来考考你的同桌。

  (学生出题,交换试做)

  师:请同学们现在观察你做的两道题,看看除数是两位数的出发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学生观察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除的顺序、商的位置、余数的大小、求商的方法等比较,让学生在实质上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小结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要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再除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哪一位上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巩固应用、提高认识

  1、“雏鹰环保实践小队”中 四(1)班同学在这个月的表现:

  名 称

  塑料袋

  饮料瓶

  废电池

  人 数

  15

  13

  16

  收集总数

  120

  143

  192

  *均每人收集件数

  师: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2、按要求在( )填上一位适当的数字,再计算。

  商是一位数

  ( )25÷38

  ( )96÷82

  商是二位数

  ( )76÷27

  ( )04÷64

  [设计意图:练*的设计要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并综合运用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活学活用。]

  (四)全课总结、渗透环保教育

  师:通过今天的学*,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我们美丽的生活环境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争取做一名“环保小卫士”,为学校、家乡、祖国的美丽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在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和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练*的基础上,通过试商方法学会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通过讨论确定商的位置及竖式的书写格式。

  2.结合例题,通过自主学*和小组交流,熟练地进行试商和商的定位。

  3.在自主学*和小组交流中体验成功,并积极参与交流。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孕伏铺垫

  1.口算(摘苹果)

  2.括号里最大填几?(开火车)

  3.笔算:比一比,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总结交流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问题

  我校最*发生了许多变化、粉涮墙壁,更换班级名片等,为了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学校为我们又购进一批新书,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如果每班30本(出示课件)

  (二)思考问题

  1.图中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列出算式、说明理由(学生说信息后,自由提问,筛选后展示)

  预设:①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②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列式: 92÷30 140÷30 (教师板书)

  2.列出的算式怎样计算?除了口算和估算以外,如何笔算?(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3.观察算式,有什么发现?

  (三)解决问题1(讨论、探究)

  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示:借助你手中的学具或阅读课本第81页的内容进行学*或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尝试笔算92÷30=,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商是几?余数是几?

  (2)商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3)指名板演展示两种不同笔算方法

  (4)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

  (四)即时练*1

  81页“做一做”小组比赛,指名板演。

  (五)解决问题2——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

  我们现在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问题: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观察思考:这个问题与前一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学*要求:(1)独立思考,尝试做一做,如有困难然可以用老师提供的方格图来圈一圈。(2)同桌先交流,再举行“我是小老师”活动,讲解你是怎样做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优等生先讲解做示范,再带动中等生讲解,最后差生照样子讲解)

  (六)即时练*2

  (1)“做一做” 男女生比赛。

  (2)做完的学生思考:①用整十数除,要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②商要写在什么位置?③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3)总结算理,自编儿歌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儿歌用填空的形式出示: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总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实践应用

  1.快速判断:商是几位数?写在什么位置上?

  2.数学医院

  3.解决问题,练*十四第三小题

  4.你能给你的同桌出一道生活中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问题吗?

  四、总结全课,吸收内化

  谈谈这节课的学*体会,评价一下自己。

  五、拓展延伸、思维训练

  练*十四第5题。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惯。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的算理。

  2.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准确书写商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

  明确算理,准确计算。

  四、教学过程

  1、复*旧知,铺垫新知。

  (一)教师:同学们,在学*新知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 )最大能填几?说说你的想法。

  30×( )<61 20×( )<84

  40×( )<270 60×( )<378

  70×( )<270 80×( )<330

  (二)、投影48÷4= 42÷8=

  教师:这里有两道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谁还记得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的法则是什么?

  (投影学生练*纸,汇报笔算过程)

  教师小结:那看来,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大家掌握的很好,那如果除数是两位数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笔算除法(板书)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通过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图书馆去看看。

  课件出示:这里有92本连环画,178本故事书。各种书每班30本。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学生:这里有92本连环画,178本故事书。各种书每班30本。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师随机板书:(1)有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师:怎么列式?

  学生:92÷30(教师板书)

  教师:好,其他同学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有178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师板书:(2)有178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师追问:会列式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78÷30=

  3、迁移引导,解决问题

  1.算法多样化

  教师:同学们,像92÷30这样的算式,谁有好办法能够很快的就算出结果?

  学生:92÷30=3……2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的回答

  1:30×3=90,90<92, 90+2=92,所以92÷30=3……2。

  2:92≈90,90÷30=3,所以 92÷30≈3

  教师评价:除了想乘法做除法和估算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列竖式计算。

  2.怎样确定商的位置(两位数除以整十数)

  教师板书竖式边说:那么这道题该如何笔算呢?请大家结合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法则,两人一组讨论除数是两位数该如何笔算,然后把竖式写下来。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下去巡视并选择做对的学生上台板演)

  教师:你能来说一说你的笔算过程吗?

  教师:他说的好不好?那我有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商3要写在个位上呢?

  (投影错误的解答过程)

  教师追问:哦……那我们看这位同学出什么问题了?

  教师评价学生生回答:你可真善于观察。那么他们说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一起验证一下。

  教师:练*纸上画着92根小棒,就代表92本连环画,那么每30根为一份,到底能分成几份?请大家动笔圈一圈。(课件出示小棒图)

  教师:怎么样?(可以分3份)

  课件演示

  教师:那么这个3表示什么?谁再来解释一下?(出示课件填空)

  教师:因为是3个30(“个”字强调),所以……?

  (商3,要把这个3写在个位上。)

  教师:恩,写错的同学一会儿把它改过来。那谁能再来说说这道题的笔算过程?

  学生:92除以30,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因为除数是两位数,所以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92里面有3个30,所以商3,把3写在个位上。30×3=90,92—90=2。所以92除以30等于3个余2本。

  教师:好,你能告诉老师90是怎么得来的?

  教师:2表示什么?

  (表示还剩余的连环画的本数。)

  教师:那既然是有余数的除法,我们还得注意什么?

  (余数是不是比除数小。)

  教师:最后别忘记把得数写在横式的后面,然后写上答案。

  请大家完成书中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逐题汇报。

  3. 怎样确定商的位置(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教师: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整十数。那么,像这样的三位数除以整十数(178÷30),又该怎么笔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

  请正确的学生上台板书

  学生板书: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笔算过程吗?

  教师:那要是商6会怎么样?

  教师:最后我们来检验一下除数和余数的关系吧。怎么样?(余数小于除数)

  教师:所以得数是5个余28本,答:可以分给5个班,还剩28本。

  教师:咱们再来完成几道题。(做一做第2题)抽生汇报结果及1、3题的计算过程。

  教师:谁能任选一题,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试商的?(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4、比较分析,归纳算理。

  教师指着竖式:同学们看黑板,观察这两个竖式的被除数、除数和商,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被除数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三位数,除数都是两位数(整十数),商都是一位数。

  教师:那么这样的除数是两位数、商又是一位数的的除法到底该如何笔算呢?你能用自己的话归纳总结一下吗?(两人一组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

  教师评价:那么如果有余数,还要注意什么?

  教师随即引导:同学们说的真好。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老师将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步骤编成了歌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商哪位,除数当姐,余数当妹,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师:希望今后大家在计算的时候,能够运用歌谣,准确计算。

  四、巩固运用,熟能生巧

  教师:接下来到了我们学以致用的时间了。

  1. 说出各题的商是几,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书本74页第2 题)

  2.解决问题:有480吨货物,每节车厢限60吨,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装完?590吨呢?

  教师:分析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独立列式计算。汇报

  教师:同学们,看来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总结交流

  教师:40分钟过得真快,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在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89页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

  除法的异同,使学生在实质上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

  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弄清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掌握计算方法。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对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究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明白个位商0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沈老师这是第一次来我们附小的余家漾校区,这里环境幽雅,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真是个学*的好地方。但是在其他地方,却不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环境污染图)

  2.如果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们愿意吗?

  3.好,让我们一起加入环保队伍,去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二、复*旧知,巩固学*

  1.复*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

  ①谁来读读?

  ②谁来列式解答?

  【预设】68÷4 =17

  ③这道除法的除数有什么特点?

  【预设】除数是一位数

  当除数是一位数时,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除的?

  【预设】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够不够除,如果够,商就写在最高位的上面。

  ④每次除后,余数都有怎样的规律?

  【预设】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在笔算除法中,每次除后,我们要养成比较余数和除数大小的*惯。

  2.复*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①在我们班的影响下,其他班的同学也加入到了环保队伍中,现在②谁来列式解答?【144÷18=9】③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预设】当除数是两位数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够不够除,如果不够,再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同样每次除后,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练*题

  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会了用“四舍” “五入” 以及把除数看作是15、

  25的特殊数进行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我们来复*一下。

  三、探索新知,学*算理

  (一)教学例(4)

  1.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参加环保小组的同学越来越多。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144÷18和576÷18,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它们都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预设】除数都是18。

  【预设】144÷18的商是一位数,576÷18的商是两位数。

  3.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144÷18这道算式,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三位,除到个位,商就写在个位上。576÷18这道算式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了,也就是除到了被除数的十位,商的最高位就在十位上,商就是两位数。

  4.我们找准了商的位置,究竟怎样试商?商是几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9页列竖式计算576÷18,谁愿意到黑板上计算这道题?

  5.请板演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①“54” 怎么来的,【预设】商乘除数得到的积

  ②它表示多少?【预设】用彩色粉笔写余数3

  ③第二次是用几除以18?【预设】6除以18

  (课件出示商大和商小的情况。)

  ④根据这两位同学的试商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要调大,改商3。

  【预设】商乘除数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大了,要调小,改商3。

  ⑤在笔算除法时,先判断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就能确定商是几位数,防止把商写错位置,这对保证计算正确是很重要的。

  (二)教学例(5)

  1.电池在我们生活中用途十分广泛。可是,一粒纽扣大小的废电池污染的水量,比一个人一辈子的饮水量还多。为了减少污染,学校环保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一次收集废旧电池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收集情况。

  2.哪个环保小卫士到黑板上来列式解答?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3.计算方法与这位同学一样的请举手。

  4.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大家:①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上?为什么?②商的个位上的“0” 怎么来的?

  5.也可以这样理解,当除到十位,余下的数是0,被除数的个位上也是0的话,为了简便,我们不必把个位上的0落下来继续除,而是直接想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就在个位商0占位。

  6.怎样验证商是否正确?商乘除数是否等于被除数。我们要养成验算的好*惯。

  3.比较式子,引出课题

  来看看黑板上这两个竖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都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都是两位数。

  是啊,今天我们主要就是来学*

  4.总结规律

  谁能看着黑板上的竖式,填填这张表格

  (三)练*巩固

  1.列竖式计算

  2.

  3.应用题计算

  四.新旧知识对比

  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异同点

  1.每位同学出一道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考考你的同桌,然后像小老师一样帮他批改订正。

  2. 刚才同学们出的题有的除数是一位数,有的除数是两位数,现在请同学们四人一个小组讨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PPT出示

  4.拓展练*

  判断商是几位数?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1)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理解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笔算的算理,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和书写方法.

  (二)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笔算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思维过程和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投影出示)

  我们先来复*一下有关整十数除法的口算.

  1.口算.(找个别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

  60÷30 80÷20 180÷60

  450÷50 240÷40 720÷80

  540÷90 420÷70 280÷40

  2.在下面的括号里能填几?

  30×( )<200 40×( )<270

  (30乘以6的积最接*200,又小于200,所以括号里填6.)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40×( )<270,括号里能填几.(强调“”)

  全体同学独立完成下面各题.

  30×( )<61 40×( )<84

  70×( )<270 80×( )<330

  20×( )<48 50×( ) <140

  3.请两名同学在小黑板上笔算下面的题.

  36÷3=12 35÷8=4……3

  订正时要引导学生去比较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36÷3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有商.

  35÷8除数比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大,所以试商时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同学边回答,老师边用投影出示.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二、学*新课

  出示例1

  60个同学去参观航空模型展览,每20个同学编成一队,可以编成几队?

  分析:已知有60个同学,每20个同学编成一队,要求能编成几队,就是求60里面有几个20,用除法计算.

  60÷20=3(队)

  师:请把自己是怎样想的说一说.

  (60里面有3个20,所以商3)

  师:它的除数20是一个两位数,像这样的除法,叫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样的式题也可以写竖式笔算.书写格式与用一位数除是一样的.

  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理解,计算这种除法时,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被除数是60,就是6个十,除数是20,就是2个十,60除以20,就是6个十除以2个十,怎样想?(2个十和几相乘等于6个十.从乘法口诀“二三得六”可以找到2个十和3相乘得6个十.所以,60除以20,商是3.3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即60的个位数0的上面)

  答:可以编成3队.

  做一做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同学在作业本上做,几名同学写在胶片上)

  没有什么问题,订正后出示例2.

  例2:200÷30=6……20

  师:请同学试做,自己做完后,可以和同桌同学交流一下,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然后请同学回答,这道题商在什么位置上?说一说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类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除数是两位,就要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被除数的前两位比30小,说明20个十除以30商不够1个十.(也就是在十位上不够商1)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想200里面有几个30,也就是想几乘30的积接*200又比200小,6乘30的积是180,接*200,而且余数比除数小,所以应该商6.(完成板书)

  做一做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首先想一想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

  订正以上三题后,引导学生讨论: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时候,该怎样除?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投影出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法则”

  请同学对照“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法则”类推出除数是整十数,应该怎样除.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巩固反馈(投影出示)

  思考题.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下面的题.

  (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0=6……28

  500÷□=7……10

  (2)20个少先队员收了160千克苹果,如果每筐装20千克,还差2个筐.原来有几个筐?

  要求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做完以后,可以讨论、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学生在做练*时,老师巡视批改,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关键是要掌握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作业:看书第41、42页.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一内容的口算和用一位数除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笔算的算理与口算基本相同,因此,本节课教学新知识之前,要充分复*旧知识,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试做、讨论理解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除法的算理,从而可以为下面学*的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打好基础.

  本节课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可以使新知识得到巩固,最后安排了思考题,使有余力的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和展示.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运用“四舍”的方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来试商.

  (二)使学生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除数个位上的数用“四舍”法看作整十数来试商的两位数除法.

  难点: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笔算.

  找三个同学把上面的题写在玻璃片上.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投影出示)

  20×()<84

  30×()<160

  40×()<310

  50×()<420

  60×()<550

  70×()<628

  80×()<380

  90×()<710

  (3)在下面□填上“>”或“<”.

  32×4□120

  43×6□260

  54×8□430

  72×7□480

  (4)说一说下面各数接*哪个整十数.

  24接*()

  53接*()

  82接*()

  31接*()

  订正笔算的3个小题,同时请同学们回忆用整十数除试商的方法.(要让学生充分地说)

  (二)学*新课

  例1:69÷23=3.

  请同学们自己试做.(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试做本题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要使学生理解思考的过程,并且要叙述明白)

  请同学讲述:除数23接*20,把它看作20,3个20是60,接*69又小于69,所以商3,把3与23相乘,正好等于69,说明商3合适.

  做一做: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后,进行订正.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然后小结:

  当除数个位上的数是1,2,3,4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除数的尾数舍去,把它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要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出示例2:430÷62=6……58.

  请同学根据计算法则和例1,试做本题,发现问题后,可以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订正时可启发同学说出发现与例1有什么不同,怎样解决?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讲解:

  把除数62看作60试商,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比62小,再看前三位,430里面有7个60,试商7,7与62相乘,积是434,积比被除数大,说明商7大了,改商6.(这叫调商)用调整后的商6与62相乘,积是372,430减372,余数是58,余数比除数小,说明商**适.(边讲解边板书)

  做一做:

  请同学独立完成后订正,教师强调:

  试商时,把除数看作整十数,相乘时,商要和题目中的除数相乘.如果试商的数与除数的乘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大了,应该把商调小再试,直至余数小于除数为止.

  (三)巩固反馈

  (1)下面各题,先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投影出示)

  (2)不用竖式计算,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商几?(投影出示)

  (3)列式计算.

  ①195除以32得多少?

  ②344是43的多少倍?

  订正后教师总结.

  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学*的内容,特别是应该怎样试商、调商等内容.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说一说,还有什么问题,同学之间解释不清的可以提出,大家共同讨论.

  作业:第46页第2题,第6题填在课本上.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基础上来学*把除数个位上的数用“四舍”法看作整十数来试商的两位数除法.两个例题各有侧重,例1在试商过程中不需要调整商.例2是在试商过程中需要调整商的.需要调整商的题目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为突破“调商”这个难点,采取学生试做,遇到问题可以探讨,在学生有一定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弄清调商的过程,通过练*使学生悟出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除数变小了,商容易偏大,商大了要把商调小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掌握调商方法.

  调商的过程中,要提倡利用口算来试商,需要学生连续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多让学生说一说,(个人说,互相说,小组内说,集体说)特别是第(2)题,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过程,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

  1、巩固除法法则、估算及验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过程,巩固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卡片(略)

  2、填空:

  1)把320*均分成40份,,每份是()

  2)每份是70,490里面有()个70

  3)()÷()=20……19,除数最小是()

  3、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复*除法有关知识,为下面练*做准备]

  二、练*内容

  1、计算

  346÷42171÷571674÷93

  2、计算并验算

  4814÷838445÷333243÷47

  3、按要求在()里填上一位适当的数字,再计算。

  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25÷38()76÷27

  4、解决问题;

  1)一个排球42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排球?

  2)一部电话机94元,一部扫描机846元,扫描机的单价是电话机的几倍?

  3)探究题

  小英做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48看成84,结果得到的商是37余12,求正确的商是多少?

  [通过练*,进一步巩固计算法则,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计算的能力。]

  三、总结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你学会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吗?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课后反思:

  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中不提倡出现计算法则,但是我们教学过程中不能无法而教,而应始终把法则隐含于整个计算过程之中,把无形之法植入学生的思维之中。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多进行合作交流,进行探讨学*,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再经过练*巩固,使他们不但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能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试商方法,正所谓——教书,不死教书,教死书。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课本第19-20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27÷3240÷8160÷4

  2、笔算

  3)9 9)37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 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1 21

  2)42 2)42

  42 4

  0 2

  2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6 26

  2)52 2)52

  52 4

  0 12

  12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均分成2份。先把5捆*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3.练*反馈P20 做一做 1

  4.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四、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

  4)4 8 6)8 4

  4 □

  □ □□

  □ □□

  0 0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P20 做一做 2

  五、全课总结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并能够用竖式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探究活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类推能力。

  3、通过学*活动,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说整十数做口算除法

  一、导入部分

  1、口算复*:

  60÷30=250÷50=

  80÷40=560÷80=

  90÷30=150÷30=

  (左列提问:90÷30表示什么?右列提问:150÷30表示什么?)

  2、这是口算除法的知识,下面就一起来进入笔算除法的学*。

  二、新课部分

  1、教学例1

  ⑴课件出示例题,提问: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92÷30(师板书)

  提问:92÷30表示什么?(92里面有多少个30)

  (引出估算)请你估一估92本大约可以分给几个班?

  你是怎样想的?(指明说说估算过程)

  ⑵动手操作

  A、生独立操作小棒摆一摆。

  B、展示汇报,怎样分的。

  ⑶数形结合(引导学生利用小棒图进行竖式书写,师板书)

  重点引导:3商在那一位上、90代表什么、2代表什么

  ⑷巩固练*(练*纸上练*一)

  64÷3085÷40(左图右竖式)

  2、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列式:178÷30

  ⑵独立思考应该商几?(利用格子、小棒图,左图右竖式)

  ⑶小组交流

  ⑷小组汇报,提醒:

  A、前2位不够要看前三位

  B、商的位置放在哪

  C、余数要小于除数

  ⑸巩固练*

  练*纸的练*二:280÷50565÷80(只出示竖式没有图)

  练*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89页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

  除法的异同,使学生在实质上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

  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弄清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掌握计算方法。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对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究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明白个位商0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沈老师这是第一次来我们附小的余家漾校区,这里环境幽雅,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真是个学*的好地方。但是在其他地方,却不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环境污染图)

  2.如果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们愿意吗?

  3.好,让我们一起加入环保队伍,去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二、复*旧知,巩固学*

  1.复*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

  ①谁来读读?

  ②谁来列式解答?

  【预设】68÷4 =17

  ③这道除法的除数有什么特点?

  【预设】除数是一位数

  当除数是一位数时,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除的?

  【预设】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够不够除,如果够,商就写在最高位的上面。

  ④每次除后,余数都有怎样的规律?

  【预设】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在笔算除法中,每次除后,我们要养成比较余数和除数大小的*惯。

  2.复*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①在我们班的影响下,其他班的同学也加入到了环保队伍中,现在②谁来列式解答?【144÷18=9】③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预设】当除数是两位数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够不够除,如果不够,再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同样每次除后,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练*题

  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会了用“四舍” “五入” 以及把除数看作是15、

  25的特殊数进行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我们来复*一下。

  三、探索新知,学*算理

  (一)教学例(4)

  1.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参加环保小组的同学越来越多。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144÷18和576÷18,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它们都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预设】除数都是18。

  【预设】144÷18的商是一位数,576÷18的商是两位数。

  3.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144÷18这道算式,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三位,除到个位,商就写在个位上。576÷18这道算式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了,也就是除到了被除数的十位,商的最高位就在十位上,商就是两位数。

  4.我们找准了商的位置,究竟怎样试商?商是几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9页列竖式计算576÷18,谁愿意到黑板上计算这道题?

  5.请板演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①“54” 怎么来的,【预设】商乘除数得到的积

  ②它表示多少?【预设】用彩色粉笔写余数3

  ③第二次是用几除以18?【预设】6除以18

  (课件出示商大和商小的情况。)

  ④根据这两位同学的试商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要调大,改商3。

  【预设】商乘除数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大了,要调小,改商3。

  ⑤在笔算除法时,先判断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就能确定商是几位数,防止把商写错位置,这对保证计算正确是很重要的。

  (二)教学例(5)

  1.电池在我们生活中用途十分广泛。可是,一粒纽扣大小的废电池污染的水量,比一个人一辈子的饮水量还多。为了减少污染,学校环保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一次收集废旧电池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收集情况。

  2.哪个环保小卫士到黑板上来列式解答?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3.计算方法与这位同学一样的请举手。

  4.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大家:①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上?为什么?②商的个位上的“0” 怎么来的?

  5.也可以这样理解,当除到十位,余下的数是0,被除数的个位上也是0的话,为了简便,我们不必把个位上的0落下来继续除,而是直接想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就在个位商0占位。

  6.怎样验证商是否正确?商乘除数是否等于被除数。我们要养成验算的好*惯。

  3.比较式子,引出课题

  来看看黑板上这两个竖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都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都是两位数。

  是啊,今天我们主要就是来学*

  4.总结规律

  谁能看着黑板上的竖式,填填这张表格

  (三)练*巩固

  1.列竖式计算

  2.

  3.应用题计算

  四.新旧知识对比

  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异同点

  1.每位同学出一道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考考你的同桌,然后像小老师一样帮他批改订正。

  2. 刚才同学们出的题有的除数是一位数,有的除数是两位数,现在请同学们四人一个小组讨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PPT出示

  4.拓展练*

  判断商是几位数?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笔算除法课本81页至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和式商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和书写格式,特别要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我们又来到大教室,你们高兴吗?(高兴)。好,让我来看看哪位同学表现最出色,你们有信心吗?

  先来看几道题,看你们表现怎么样。

  1.口算下面各题

  90÷30= 180÷90= 300÷50=

  83÷40≈ 123÷60≈ 720÷81≈ 师:你是怎样进行口算?

  2.笔算下面各题

  47÷4 132÷6 ( 指名生板演,其他在下面写)

  (指名说算理)

  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我们是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除到那一位就把商商到那一位,余数小于除数。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新授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阅读日”马上就要到了,学校要为各个班级购买一批图书,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阿姨,这里有什么书?

  图书员: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老师: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140本故事书,还是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边说边出示字幕) 谁来说一说,刚才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 生1:我知道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生2: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生3: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在这还发现了两个数学问题

  屏幕出示两个问题。 学生读题:

  (1)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2)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这两个问题你会求吗?谁能把算式列出来?(指名说)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92÷30 140÷30问:你们同意吗?(同意) 板书后,问:这里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1 指名说后师小结: 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看总数里(指着92和140)有几个30 ,那就可以分给几个班,所以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1

  1、下面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指名说)

  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估算)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学生估算

  生1:把92看成90,90里有3个30 ,所以可以分给3个班。(同意吗?同意) 教师板书同步跟进:92≈90 92÷30≈3

  我们用估算求出了可以分给3个班,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呢?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笔算)

  师:对,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2、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竖式的书写问:商写在什么位置呢?

  (A)生1:写在十位。 生2:写在个位。

  (B)生一致认为写在个位。

  (A)到底写在哪一位上?

  (B)是不是在个位上?我们来看小棒图,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92根小棒代表92 本书,每30本分一个班,那么我们分一分!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再看还剩几本?(2本),还能再分一个班吗?(不能)。为什么?(不够30本。)

  通过刚才的分一分我们也知道可以分给3个班,你们说一说那3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个位)写在十位上表示多少?(3个十)

  问:这里能分给30个班吗?连10个班也不够,十位上不够商1,也就是我们说的不够除,所以商3只能写在------个位上。

  好现在请你把竖式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指一名学生板书,完成横式后的答案) 做完后师指着竖式问:你们是这样做的吗? 学生都认可,点课件演示完整竖式。

  师小结:通过计算,知道了92本连环画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边说边补充横式,粘贴口答)

  那,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教学例2

  1、我们来看----边说边板书竖式,请同学们想一想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2、指名说一说。 生1:十位 生2:个位

  商到底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3、好,老师为你们提供了方格图:一行有10格代表10本书,这里有14行表示140 本书,请你借助方格图看看到底可以分给几个班?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收集作业,切换到展台上

  5、(请学生说结果)你是怎么分的?(学生介绍)通过分知道可以分给4个班,还剩20本。

  这还没分完呢?能分给5个班吗?(不能)指名说。

  指名说试商的过程板书:30×4=120﹤140 30×5=150﹥140 追问:咱们知道了商是4,请你告诉大家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个位)

  2 刚才有同学说写在十位上,如果写在十位上表示什么?(40)可以分给40个班吗?(不能)

  一个十也没有,14个十除以30不够商1个十,我们就说不够除,所以商应该写在个位上。恩,通过我们刚才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先看被除数的(92上画线)前两位,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我们就看前三位(指140),

  完成板书:商4写在个位上,4×30等于120,140-120余 20,(文字叙述:4×30等于120,我们分掉了120本书,还剩20 本)补充横式答案。

  140本故事书可以分给4个班,还剩20本。(粘贴口答)

  刚才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你们会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吗?

  三、巩固练*

  小精灵:这几道题,请你试一试吧!

  (一)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黑板纸演板)

  2、订正结果。

  (二)判断改错

  1、在我们班上我收集了这样一份作业,看一看,他做对了吗? 课件出示作业,停顿,请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小声交流一下。

  2、谁先来说第一题?学生说,教师注意纠正。后两题方法同上。

  3、第1题小结:我们今后注意做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2、3题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

  4、议一议:你认为在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小结:

  一、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贴法则)

  3、小精灵:同学们今后可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啊!

  四、解决问题

  下面,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吧! 出示课本练*十四第4题。

  1、学生在练*本上独立完成。

  2、展台上讲评

  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指名说) 竖式计算的对不对?

  3、集体订正。

  五、布置作业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希望同学们课下完成以下练*,巩固今天的知识。

  出示课件:作业。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8

  一、说教材。

  1、首先,我来说说教材(PPT③)。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教科书第81、82页的内容。

  2、(PPT④)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呈现图书室的情景,并借此场景引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别通过估算、摆小棒、圈划方格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以及试商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学*除法算式的写法及意义。之后,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相应的练*题,其意图在于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算理,并能够熟练的进行计算。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本节课内容,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对原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用选拔配音员的`情景导入新课,力求让学生把枯燥的计算学的兴趣盎然!。

  3、(PPT⑤)对于本节课来说: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本节课试商的难度加大,计算的过程更加复杂;另一方面,我校地处偏远农村,学生的接受能力较低,而且,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都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学生在试商方法的掌握会上存在一些困难.

  4、(PPT⑥)综合各种实际情况,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知识自主探索笔算时试商的一般方法,并会确定商的一般位置;

  (2)、使学生会用估算的方法计算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养成估算的*惯。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课学*,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认真计算的良好*惯。

  5、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掌握笔算除法的算理,和正确的书写格式,能正确笔算。教学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及商的位置的确定。

  6、(PPT⑦)为了顺利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具,此外,我还为学生准备了小棒和方格纸作为学具。

  二、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来说说教法、学法。

  (PPT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基于上述的教育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突出了以下三点:(PPT⑨)

  (一)是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是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此外,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说教学程序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PPT⑩)共分为四个环节。

  (PPT11)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本环节,我首先要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吗?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其中的一个片段,请看(播放)。播放动画片的同时,我会说:怎么没有声音呢?你们能给这个动画片配音吗?那老师就要进行一个小小的面试,看哪些同学能当上这个动画片的配音员。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起到了课未始,趣已生的效果。这时,我再出示条件,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PPT10)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良好*惯。这时,学生的学*进入了第二个环节。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PPT12)本环节中,我一共设计了三个层次。

  1、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

  在这个层次的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重点研讨、反馈练*来体会试商的方法和除法算式的意义,把探索的时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这时,我要对学生说:为了尽快选出动画片的配音员,这三个问题中,哪个问题的解决可以达到目的?当学生说出是第一个问题时,我就让每位学生自己解答“要多少天才能面试完”的问题,并且提示学生:可以联系旧知、也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圈一圈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当我发现学生能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时,我要及时给以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之后,我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法。这样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之后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改变自己认知上的单一性。这时,学生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的算理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

  接下来,我会告诉学生,本题的计算还可以用竖式表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的内容:笔算除法,并且板书课题。接着,我放手让学生把旧知迁移到本题中来。学生列竖式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掌握学生的竖式写法和学生知识迁移的水*。我发现学生能正确列示时,就及时给予鼓励,并请他将自己的算式进行板书。接着,我引导学生重点研讨: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商不为0时,余数怎么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各是什么?在集体研讨时,将竖式与学生的口算过程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白3必须写在各位上的道理。这时,我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练*题,在订正时重点检查商的位置。这样,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就更加彻底了。

  2、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在本层次的教学中,我首先要对学生刚才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继续学*的自信心和决心。

  这个层次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重点研讨、算式对比、回归生活来达到教学目的。我会对学生说:如果要求当配音员的同学增加到了140人,每天还只是面试30人,要多少天才能面试完呢?你能列出竖式来计算一下吗?这样设计,是放手让学生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算式的写法进行迁移。在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对于书写正确的学生,我首先要给予鼓励,并让他板书自己的算式。这时,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研讨:说说自己是如何试商的?并解释商写在个位上的理由。我还要根据教材上的示意图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算理。这样设计,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对试商的方法和商的位置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利用直观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也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身心规律。接下来,引导学生对两个除法算式进行对比,找出两个算式的异同,并且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当前两位不够除时,应该怎么办?用来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记忆。最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要用几天才能面试完?使学生明白:需要5天才能面试完,因为余下的20人,大约还需要一天。这样的设计,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

  3、看书质疑,解答疑问。爱因斯塔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中提出来的每个问题,由此来了解他们在认知中的疑点,及时给予解决。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理解教学难点,更重要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三个环节:内化应用,形成能力。

  为了让学生增长智力,形成技能,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了一下几组练*题(PPT13): 第四个环节:总结全课,交流评价。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学生学*情况的评价,为此,我设计了一张评价表:“课堂闪亮星”(PPT17).这张评价表是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最后再数一数自己得了几颗星。这张评价表既是对本节课掌握了多少知识进行了解,也是对自己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四、说教学随想

  最后,我来说说教学随想(PPT18).多年来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这门艺术中,老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舞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主动探索、积极讨论,而教师,只在关键处恰到好处的引导和艺术的点拨,从而使学生获得学*的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因此,课堂才会闪现出思维的火花,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

  2、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认真、仔细的学**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0在商中的占位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口算

  0÷9=600÷6=56—40=6*8=

  27÷3=40÷5=0÷11=210÷3=

  2、列竖式计算

  372÷6=292÷2=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例6单位:千瓦时

  3个月用电数,*均每月用电数:

  李思:309

  万青:420

  (1)要求:李思*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09÷3=

  (竖式略)

  教师提问:商的十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

  (2)要求:万青*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学生独立列式:420÷3=

  (竖式略)

  教师提问:商的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为什么?

  (3)观察算式,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4)小结:在除法笔算过程中,遇到被除数哪位上的数是0且前一位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是0,要在这一位写商0。

  三、巩固练*

  1、完成课本第29页的“做一做”。

  2、改正下面各题中的错误。(竖式略)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板书设计

  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

  1、()里最大能填几?

  30×()<7540×()<180

  2、在○里填上>或<

  35×4○13842×5○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xx÷40

  [通过复*与新课有直接联系的旧知识,为本节课学*除数是任意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在计算和思路上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1)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使学生体会用“四舍”“五入”试商的方法,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1最接*20,把21看作20来试商,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

  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学生试做练*:

  198÷23215÷34552÷63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三、巩固练*:

  1、板演

  46÷23153÷51300÷74

  2、练*书后2、3

  [通过练*,巩固试商方法,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新知识?

  2、当除数的个数是1、2、3、4时怎样试商?

  五、作业:P864、5、6

  四、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

  由于学生只在二年级下册学过简单的笔算除法,并且当时只是以乘法口诀表进行口算为主,缺少竖式书写格式,,试商方法相隔时间又较长,好多学生对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已经淡忘,因此我在教学时对这部分内容在复*时做好铺垫,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复*巩固,然后再进行新课教学,这样教学效果好很多。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方法。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引出新知

  1、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让学生举手回答)40×()<83 50×()<180

  70X()<412

  2、口算:(以开火车的形式解答)60÷20 70÷10

  90÷30

  3、完成下面的竖式。想想怎样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请学生上台作答)83÷2

  47÷5

  4、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重新复*这些*题,从而引出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今天是“阅读日”,老师要发新书给大家,这里有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①先口算、估算,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②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 ③ 引导学生,可以用笔算的方式计算。

  ④ 展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3个30是90,商是3,商要写在个位。提问为什么要写在个位?

  92÷30=3……2

  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2、出示例2: 178÷30= ①让学生自主尝试完成,要求用笔算列竖式的方法计算。

  ②引导提问: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③提问:30X()< 178 ④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5个30是150,商5。商写在个位上。178÷30=5……28

  ⑤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是什么?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巩固训练:

  1、P73“做一做”(请几位学生上台做,其他的学生坐在自己本子上)

  2、P74练*十三的2(注意商的位置,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

  3、小小裁判官,判断对错,把错的改正

  四、总结回顾: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练*十三第4、7题

  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

  92÷30=3……2

  178÷30=5……28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12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知识与内容。对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分三个时段进行教学,先安排了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再安排除数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最后安排了除数不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在教学前学生已经能够通过新授课学*了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而易错的题目通常又集中在哪些题上?练*时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呢?带着问题,我们进行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前测。

  【解题水*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在笔算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确定商的位置,容易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混淆,所以确定商的位置是本节课练*的重点。其次,学生的计算的速度不快,所以这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就是学生熟练算理,进一步掌握笔算方法和步骤,提高笔算速度。

  【练*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及竖式的书写格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正确熟练地确定首商、估商。

  【练*重点】正确、较熟练地笔算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

  【练*难点】能正确熟练地确定首商、估商。

  【练*过程】

  谈话引入:昨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进行练*巩固[板书练*课],还记得笔算的步骤和方法吗?请完成第一题。

  一、基础练*

  (1)实物投影展示,让学生独立完成。

  (2)个别汇报,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教师小结得出:先估计再试,找最接*的。(强调这也是试商的过程)

  (学生在练*试卷上做,小组汇报,学生回答后,小结:对于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时,首先要确定商的位置,看被除数前两位,前两位不够则看前三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的上面)

  (学生在练*纸上完成后,观察这二题,说说笔算时还需要注意些什么?若有余数,余数要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练*,让学生回忆巩固笔算的方法和步骤,通过第3题强调试商时,商的位置如何确定;通过第2题强调笔算时还需要检查余数要小于除数。

  二、综合练*。

  错例分析

  也可根据学生的前测及作业上的错题,让学生学会在错误中来学*知识。展示错例,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及应该怎样去改正。

  (小组内讨论,分析错因及如何改正。提醒同学们在笔算过程中需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要忽视错题,错题也是学*的一个重要的经历,只有及时的改正才能促使以后不犯同样的错误。

  (学生小组内讨论,让优等生把自己的计算思路在组内与同伴交流,使学困生在听的过程中得以收获,这需要学生能够非常熟悉笔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快速准确的解决)

  【设计意图】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通过练*使学生思维变得越来越灵活,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而且能使学生把握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开拓学生思路,形成学*方法,提升思维含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你有什么收获?能互相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评价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同时也体会成功的喜悦。

  五、小测(后测,5分钟完成)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后测练*

  四年( )班 姓名:__________

  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7020= (2)30050= (3)56080=

  (4)8440= (5)37360= (6)58070=

  (6)63090= (7)70080= (8)5820=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练*

  定商(前两位,不够看前三位)

  余数除数

  检查:乘加

  【教学反思】

  在设计这节课这前,由于在前测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试商的过程中和确定商的位置上存在较大的问题,所以设计了这一节练*课,主要想通过第一题

  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试商,也就是确定商的大小。

  能通过第二题:

  让学生通过对比除数是一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情况,从而学会如何去确定商的位置。

  最后让学生完整的进行一次竖计算以及综合练*和提升练*加强学生的速度和准确度。但是在具体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不会很好的去说去总结方法。这也说明了在新授课的时候没有很好的把除法笔算的方法教给他们,所以他们只知道算不知道说,我没有很好的把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这节课,也让我知道了,尽管教案设计的多好,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不是一个好的设计,在后面的教学中,要把第一个课时上好,特别是新授课,也就是第一课时,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能脱离自己的学生。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并能够用竖式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探究活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类推能力。

  3、能过学*活动,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

  教后反思:

  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来看,真正的难点并不是教材上所谓的难点,而是关于计算中出现末尾有0的情况时,0究竟是写还是不写。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笔算下面各题

  42÷2 67÷6 238÷9 564÷4

  学生独立完成,师有选择地挑选一些正确的和错误的做法。重点让学生讲解后两道竖式的算理,弄懂商的最高位应写在什么数位上。

  [反思:复*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并让学生讲解后两道竖式的算理,意在让学生对竖式的笔算顺序及在有余数除法中除数和余数的关系有一个较系统的回顾,为新知的迁移铺路搭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一)整十数除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出示例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1)学生列式并解释为什么用“除法”。

  (2)估算

  (3)笔算

  学生尝试,师挑选正确的做法和典型的错误做法,引导学生分析、辩论,从而得出正确做法。

  [反思:课堂上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正确或典型的错误做法无疑是最有效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自已创造的现成资源,让学生展开思考、辩论、讨论、交流。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而且让“理”越辩越明,思维越来越清晰。]

  (二)整十数除三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出示:178÷20

  (1)学生尝试,师挑选不同的做法。

  (2)展示学生不同的做法,引导学生思考、辩论,形成正确认识。

  [反思:不同的方法代表不同的思维,不同的错误又代表学生不同的思维障碍。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暴露思维障碍的空间和时间,教师才可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三、练*:

  课本73页做一做的1、2题

  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全班按过道分为南北两个大组,哪个大组全对的人多,哪个大组获胜。)

  [反思:人人参与比赛,人人都是比赛的主人,人人都决定比赛的成败。这种主人翁意识“逼迫”每个孩子不得不全身心地投入,成为学*的真正主人。]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感受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14

  一、教学内容: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例3)

  二、教材分析:

  本内容在教科书的第85页的例4。例4是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除法的最后一个例题。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当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少,个位上又不接*整十数,如14、15、16、24、25、26等数。如果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往往需要多次调商。因此,通过例4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灵活的试商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试商、调商过程中的熟练程度。

  三、目标导航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试商,掌握除数不接*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笔算。

  2、数学思考: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鼓励学生寻找其他方法。

  3、解决问题:能合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会用两位数除法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4、情感与态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四、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试商、调商的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在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时更快更灵活地试商和调商。

  教学关键:利用榜样激励作用调动学生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五、学法点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的知识,采用轻松、活泼的形式引出知识。听故事一向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本节课教师以故事引入新课,利用故事人物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学*积极性。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六、教学设计:

  教学路径

  (一)复*准备,铺垫新知

  口算:25×215×535×7 15×645×3 25×5

  55×335×4 25×6 45×4 65×245×5

  (二)故事引入游戏先行

  1、教师为学生讲述《韩信点兵》的数学故事。

  韩信生活贫困,但勤奋好学,后来得到汉王刘邦的破格提升,担任了汉军的统帅。在"楚汉相争"中,他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消灭了骁勇善战的西楚霸王项羽的主力部队,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军事家……

  2、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同学们,听了《韩信点兵》的故事,你佩服韩信的智慧吗?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精通数学。在古代,将军指挥作战时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士兵"列阵"。比如说把100名士兵,列成"方阵"。方阵的每一面都是十个士兵。这样不管敌人从东南西北哪个方向对这个"方阵"进攻,都会遭到十个士兵的抵抗。

  那今天,你想不想像韩信将军一样来"排兵布阵"一番呢?(想)机会来了!

  3、"小试牛刀"。

  学校里很快就要进行广播操比赛了,老师决定把这个比赛排队的任务交给大家来完成,你们行不行?(当然行)要赢得老师的信任,你们得先拿出点真本事来给老师看看。

  (1)8个人怎样排队?

  如果你们8个人参加广播操比赛,你们准备怎样排队?

  (2)如果是全班参加广播操比赛,你们准备怎样排队?

  (三)排队布阵游戏导学

  1、提出排队的问题。

  广播操比赛将按年级进行,四年级共有学生140人,学校要求每排必须排26人,可以排几排?还剩几人?

  同学们,排队的要求已经说清楚了,针对这样的情况,你能不能像韩信一样很快想出办法来排好队呢?

  学生提出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40÷26=

  2、估算。140÷26≈150÷30=5

  3、尝试练*,讨论方法。

  谁能试着计算这道除法题?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计算,然后把学生做题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写在黑板上。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教师进一步引导: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余数比除数大)

  这是为什么?(因为商太小了)(因为我们把26看作30来试商,但30要比26大,所以商很容易写得较小)

  商太小了,我们该怎么办?(把商"4"改商成"5")

  请学生在黑板上的算式中调商,进一步计算,直到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

  在这个计算过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6与30相差比较大,把它看作一个比它大的数试商,商很容易写小,以后遇到像"26"这样的除数,可以考虑商大一点)

  教师质疑:你是怎么想到商"5"的?(我觉得26比较接*25,正好我知道25×5=125,所以我就商了5,正好)

  教师点评:你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选择更接*除数的数去试商很好,使试商的过程变得更简单了。

  教师质疑:你是怎么想到商"5"的?(我觉得把"26"看作"30"试商,30要比26大,因为我知道30×5=150,所以我想26×5一定小于150,所以我就商"5"试了一下,居然刚好)生:还有用到刚才估算的方法也能很快找到商"5"

  教师点评:嗯,这三种都是不错的试商方法。

  4、拓展问题。

  同学们,听了几位同学不同的算法,你更喜欢谁的做法呢?无论你选用什么样的试商方法,只要能又快又正确的计算出答案,都可以。现在,你能根据答案,说说我们是怎样排队的吗?(可以排5排,还剩10个人)这样排队,你觉得好吗?(不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这样排队,竖排人数太多,横排人数太少,不美观。而且,排了5排后还剩10人,这10人该怎么办?

  (1)提出问题。

  如果学校里不规定每排人数,你还有更好的排队方法吗?

  按你的排法,会不会有剩余的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除法算式。

  (2)请学生上台计算黑板上的除法题,算完后交流自己的试商方法。

  (四)开展竞赛体验算法

  1、计算竞赛。

  要成为像韩信一样的将军,不仅要能排兵布阵,关键时候还要能拿出速度来。老师这儿准备了很多这样的算式,你敢不敢和大家比比,看谁在5分钟内计算的题最多?(敢)

  出示除法题

  校对答案,对计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2、方法总结。

  请刚才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发表获奖感言,主要谈谈自己在计算中采用了哪些好方法,才能做得又对又快。

  3、课外延伸。

  看了我们刚才的表现,让老师对这次广播操比赛充满了信心。我们自己好了,是不是也该帮帮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呢?(是)据老师的调查,我们学校一年级有360人,二年级有285人,课后,你能帮他们也设计一下队伍吗?(能)

  五、错例点击

  错例:在5分钟内比比谁算得更多的练*中,有些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错因分析:出现这类错误的直接原因是学生在试商的过程中,将除数"51"看作"50"来试商,所以商了"7"。由于在竞赛中一心求胜,有些学生顾不上仔细检查。教师对这类因粗心大意引起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引导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惯。

  六、精彩存盘

  1、先填一填,再试商。

  1×15=□2×15=□ □×15=45 □×15=□

  □×15=□□×15=□ □×15=□ □×15=□

  1 5)1 0 51 5)8 51 5)5 0

  1 4)1 2 01 6)8 5 1 4)8 0

  2、从算式中选择商是一位数的进行计算。

  351÷40 468÷16 490÷92 123÷13

  533÷50 210÷35 160÷41 895÷63

  256÷31 650÷73 951÷27 711÷89

  六、相关链接

  韩信点兵

  有一次,韩信在兰陵的地方和项羽的军队打了一仗。楚军的将领叫李锋(骁勇善战,在与秦军作战时多次立功)。当时韩信手下有1500名将士,楚军却有20xx名左右。韩信把士兵列成三个长方阵,每阵500名,轮番与李锋的军队战斗。楚军败退了。汉军约损失了*500名士兵,韩信并不追击。

  后哨士兵报告韩信,说有楚军骑兵追来。韩信迅速地"点兵"。他先命令士兵3人一组,最后多出2名士兵;接着又命令7人一组,仍多2名士兵;他再命令士兵5人一组,结果多了3名士兵。韩信马上告诉大家,现在我们有1073名士兵,将与五六百名楚军争锋是可以得到胜利的。刚布好阵,楚军就冲过来了,可是一看这阵势,汉军打枪了个大胜仗。韩信是怎么样的神奇妙算来迅速统计和算出士兵数的呢?当时他对自己的兵力只知道个大概,约1000个左右。韩信*时演*点兵时,他就常用这个方法,他记住了一系列能同时被3、5、7整除的数:105,105×2=210,105×3=315……

  105×10=1050,……

  这次点兵,总起来讲,就是他的士兵数被3除余2,被5除余3,被7除余2。

  韩信很快算出,具有这样性质的最小自然数是23。

  23÷3=7…余2,

  23÷5=4…余3,

  23÷7=3…余2。

  再大一些就是

  23+105=128,

  23+105×2=233,

  23+105×3=338,

  ……

  23+105×10=1073,

  ……

  这样(前面已说过,韩信对自己兵力有个大约数,一千名左右)就能迅速确定了自己的士兵数为1073名。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特别是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关键:

  让学生理解算理。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你们知道植树节吗?是几月几日?

  生:3月12日。

  师: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

  生:......

  (设计意图:亲切自然的交流,促使学生进入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人类的生存的确是离不开树木。今年的植树节,我们学校也组织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

  师:这就是我们学校今年植树的情境,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我看到上面有三年级、四年级两个年级的同学在植树。他们有的挖坑,有的浇水......

  生2:我想问大家,谁能算出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生3: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多少棵?

  生4:我想知道:三年级*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师:哦,老师把她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解决她为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板书:三年级*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算式该怎样列?

  生:求“三年级*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42÷2,求“四年级*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52÷2。

  师:42÷2=?它可不象上面的加减法那么简单,也比我们前面学过的除法难一些。你会计算吗?现在请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交流,共同来探讨解决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二、小组合作,探究笔算方法

  1、探索解决“42÷2”的方法。

  (学生们有的在认真思索,有的在摆弄小棒,有的用笔计算。然后,各自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巡视或加入小组中不时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

  2、师生交流过程。

  师: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的交流,我想,同学们都已经有了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小组形成的方法。

  小组A:我们小组,用口算得出结果的。

  师:请你们小组的同学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口算的,好吗?

  生:我这样想的:40÷2=20,2÷2=1,20+1=21。

  师:真不错。

  小组B:我们小组用的是摆小棒的方法。

  师:你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们摆的过程好吗?

  学生到讲台上,在展台上为同学们演示。先把每捆10根的4捆小棒分成了两份,再把剩余的2根分成了两份,和原来的两捆合在一起。

  师:同学看清了吗?老师再把他分的过程通过大屏幕演示一遍(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并重点对分的步骤做必要的说明)。

  师:有用其他方法的吗?比如说笔算的方法。

  小组C:我们小组用的是笔算。

  小组D:我们小组也用的是笔算。

  让学生把竖式板演在黑板上。在这里学生的竖式一般会出现两种: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口算的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过分小棒,知道了结果;还有一些同学尝试着用除法竖式来解决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3、讨论笔算过程。

  师:同学们出现了这两种列竖式的方法,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生:......

  (让学生说理由,有的会赞成第二种,认为第二种能很好的看出计算的过程。教过这部分内容的老师应该知道在这里肯定有许多学生赞成第一种,因为学生觉得这样简单4÷2=2,商2,二二得四,写4。2÷2=1商1,一二得二,写2,没必要把2再落下来。)

  在学生大部分赞成第一种情况下,师:你们都这样认为,那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一算“四年级*均每班植树多少棵?52÷2。

  生计算后反馈

  师:你们同意哪一种做法?各自说说理由

  这时学生会指出第一种竖式里被除数十位上的”5“下面应该是”4“。根据学生指出的,师把5改成4后问:十位上余下来的1怎么办呢?同桌讨论一下

  生讨论后回答:应该和第二种一样,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再除以2。

  师指着第二种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在这里学生能说下去最好,如果说的思路不清楚,说不下去时就可以分小棒,借助小棒帮助学生理顺思路。

  在明确正确列竖式后,师应指着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余下来的1问,这个1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指商个位上6,这个6怎么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通过52÷2的计算,想一想,笔算除法的竖式到底哪一种比较好呢?看看老师是怎样来列竖式计算42÷2、52÷2的。(有条件的可以电脑演示42÷2,52÷2)演算后让学生明白,第2种方法可以让大家清楚地看到演算过程。

  师:谁愿意把老师的计算过程说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教过这一部分内容的老师应该都有体会,第一种方法是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错误“我们一般只会怪学生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补救的办法就是给学生再讲一遍演算过程,或者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结果像这样的”错误“还是不能杜绝,这时老师只好用题海战术法宝,让学生反复练*。基于以上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学生在出现两种列竖式方法时,而且大多数学生认为第一种方法更简洁时,我们不能很武断地去让学生接受第二种方法,对于42÷2这一题来说,我们确实没有什么充分理由来证明课本上的方法是最佳方法,因而就出示了52÷2,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计算。这样把学生置身于新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认知冲突“中,初步感悟到第一种方法的局限性和第二种方法的通用性。)

  4、比较52÷2和42÷2的计算方法上的异同。

  师:52÷2和42÷2的竖式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3:42÷2,十位上的4正好分完了,52÷2,十位上的数没分完。

  师:你是不是说,42÷2商2后,十位上没有余数,而52÷2商2后,十位上还有余数?

  生3:是。

  师:那么,我们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还有余数,如果还有余数,就要把这个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再继续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突出”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的情况,使学生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三、实践与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完成后反馈。师提问:在做这些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改错练*

  3、设计活动(练*四第3题)

  师:你看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解决书上的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图案,并计算出所设计的图案,用这花来摆,可以摆几组?

  4、延伸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2)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设计优选【五】篇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利用口算除法旧知探索笔算时试商的一般方法,掌握并熟练运用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技能目标

  通过学生独立探究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结合运用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在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兴趣,并通过本节课的学*,使学生养成估算心算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除法竖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与众不同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算

  60÷6 240÷8 320÷4 420÷7

  450÷9 630÷7 360÷6 400÷5

  120÷3 160÷4 280÷4 540÷9

  2.说出下列各数的*似值。

  148 193 87 93

  二、亲身体验,学*新知

  1.引入新课

  (1)有124箱货物,李叔叔三人开了三部车,他们三人*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到体育馆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3)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让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各题的算式。

  124÷3 223÷4 100÷3 182÷4

  提问: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主题图,同时出示例题2.

  教师:要求“他们三人*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列式是:124÷3.

  教师:大约是什么意思?

  教师: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3×40=120)120÷3=40

  *均每人大约运40箱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运1箱,每人大约运41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

  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准确值,不影响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进行估算。

  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

  223≈200 223=200+23 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

  *均每小时约行50千米、55千米、60千米。

  教师: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最佳,因为它更接*准确值。

  小结: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前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4.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

  ①在解决第一题的时候,能将100估成120吗?为什么?

  ②在解决第二题的时候。将182估成160合适还是估成200合适?

  5.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讨论,让大多数人明白:在第一题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在第二题中,已知灾民182人,在考虑所需帐篷数时,应将182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度过困难期。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三的第3题和第4题。

  在教学过程中,需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是生活。通过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设计 2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在除的过程中要商0的两种情况:一种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商是0;另一种是不够商1时要商0.会正确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其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发现和认识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认真的学*态度和主动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在除的过程中要商0的两种情况:一种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另一种是不够商1时要商0.学会正确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其计算得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除法计算过程中需要商0的算理.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正确地掌握简便写法的书写格式.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激趣

  1.口算:

  68 35 49

  486 153 369

  07 80 09 50

  问:说一说第三排题怎样口算?

  2. 笔算:

  4844 4986 8043 4082

  以上两题题目由教师单个出示,以比赛形式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二、设疑激趣,自主探索

  1.出示例9:4082

  (1)学生独立试做,汇报完成情况.

  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2)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做法,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找出问题的关键在于: 02商几这个问题.

  2.学*例8: 02=

  师问:这道题的商是几?你是怎样想的?谁能举例说明?

  学生汇报:(想: 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即02=0所以02=0.或举例:有0个苹果,*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0个苹果.)

  此时学生可能得出结论:0除以几都得0.

  质疑讨论:00=?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

  明确: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0的答案不确定,因此0不能做除数.

  问:看谁最快说出03 05 09得多少?

  (4)观察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组织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5)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理论升华:0除以任何不为零的数都是0.同时明确不为零的含义.

  3.回顾与反思

  (1)让学生整理例9的计算.

  (2)教师巡回指导未能掌握的学生.

  (3)提问:商中间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小组讨论)

  (4)练*深化:

  4.出示例10:3243=

  (1)学生独立试做.

  提问:在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前面无余数,这一位上的数不是0又不够商1,怎么写商?

  (2)组织学生分组研讨如何解决问题.

  解决方法一般有:不写商、商0占位等.

  (3)质疑,确定商0占位的计算方法.

  要求学生动笔验算3243=108与错例3243=18,从而发现不够商1就商0占位这个规律.同时确定竖式的简便写法.

  明确:在除的过程中哪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4)练*与反思.

  ①

  ② 想一想,下面各题的百位、十位应该商几?

  5.对比与思考.

  对比例9、10,总结这节课学*的除法的特点.(板书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

  三、练*与应用

  方框内可以填几?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完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的小歌诀:

  除数一位看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

  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够商1,0占位;

  除数当姐,余当妹.

  五、布置作业 (略)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设计 3

  教学内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的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不用计算,能够正确判断出商是几位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运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判断出商的位数。

  教学难点

  不用计算,能够直接判断出商是几位数。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小黑板、0~9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提高技能。

  口算下面各题:

  80÷2=÷5=84÷2=4×6=

  58-54=2800÷7=2400÷6=60÷8=100÷2=

  20-18=17÷2=63÷3=6300÷9=5600÷8=

  二、加强比较,得出结论。

  1.提问:我们学*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在做笔算除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笔算除法时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

  2.想一想: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所得的商一定是两位数吗?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

  3.出示黑板上的两组题。

  第一组:156÷3=434÷8=

  第二组:565÷5=863÷7=

  (1)指名在黑板上演示,其他同学写在课堂练*本上。

  学生练*,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集体订正,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第一组:

  156÷3=52434÷8=54……2

  第二组:

  565÷5=113863÷7=123……2

  (3)观察这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4)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

  这两组算式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但是所得的商的位数不同。

  第一组所得的商都是两位数,第二组所得的商都是三位数。

  由于第一组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所以所得的商是两位数。而第二组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和除数相等或者比除数大,所以得到的商是三位数。

  (5)思考:商的位数和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使学生明确商的位数与被除数有关系。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的位数少一位。

  (6):判断商是几位数关键看被除数,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与除数相等或比除数大,那么高的位数就与被除数的位数相等。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的位数少一位。

  三、应用结论,解决问题。

  1.不用计算,直接说出下面各题商是几位数。

  2.数学游戏。拿出0~9的数字卡片,任意抽出4张编成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试题,并判断商是几位数,看谁编得快,判断也快。同桌两个同学完成。一人说题,另一个人判断。每人最少说3道。

  3.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5÷6的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几?

  ()97÷9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几?

  ()810÷9的商是三位数,()里能填几?

  四、: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P15第2题

  课堂练*设计: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设计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页例3.做一做,练*十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除数是接*整十数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种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购书的录像或画面、练*十五第1.3题)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

  1.选一题,说一说笔算过程。

  2.口算下面各题。

  20×430×650×580×4

  40×690×570×360×7

  3.写出与下面各数接*的整十数。

  31465263872174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呈现购书的录像或画面,请学生描述购书的情况。之后,请学生提出问题。

  (2)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一本《作文选》多少元?”的方法,从而列出算式84÷21。

  2.教学用“四舍”法试商。

  开始前,可进行谈话:我们已学过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数21不是整十数,怎样想商呢?

  (1)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交流。

  学生有可能用口算答出84除以21商4,甚至没有一个学生把21看作20来想商。此时,肯定学生正确完成了计算,真棒!

  接着,由谈话引出试商:要想算84里面和几个21,既要看十位,又要看个位。这道题中84.21都比较小,同学们一眼就看出商4。如果被除数、除数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该商几,该怎么办呢?我们来想一想,除数是整十数来试商,是不是会比较方便些。下面咱们就用尝试一下。

  (3)师生共同经历试商过程。

  请学生说出把21看作几十试商?之后,试除……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用20试除得到的商4称为“初商”。“初商”是否合适,必须进行检验。

  (4)完成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提问:

  “谁能说一说你是把除数看试商的?是怎样想的?”

  “观察一下例题和做一做中的题目,除数个位上的数分别是几?这三道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说明:除数个位数是1、2、3、4的两位数,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四舍”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整十数试商。

  3.教学用“五入”法试商。

  (1)接上面的购书情境和问题,引出第(2)个实际问题。

  由学生说出算式:196÷39

  (2)尝试试商,完成计算。

  让学生想一想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用学过的方法,把39看作30来试商,商6大了,再改商5,另一种把39看作40来试商,商4小了,改商5。之后,教师将196改成194让学生用两种方法方式试商,看试商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把194÷39的两种试商过程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便些。

  接着让学生把这首题做完。

  (3)做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的,是怎样想的。

  教师概括说明:除数个位数是5、6、7、8、9的两位数时,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五入”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同时向前一位时1,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4.引导概括

  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两种情况,概括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法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的整十数来试商。

  三、练*

  1.完成练*十五第1题。

  请学生独立填写。填写后,组织交流。

  由交流中出现的不同填法。比如20×()<85,()里可以填1~4各数(当然也可以填0,但无实际意义)。教师要特别指出: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想商时,要选择除数与1~9中哪个数相乘的积小于并且最接*被除的数。

  2.完成练*十五第2题。

  请学生口答或直接把各题的准确商写在书上。开始前,可以根据本班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比如“比一比”谁的速度快、抢答等。

  3.完成练*十五第3.4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交流怎样试商?怎样检验初商是否合适?

  2.教师强调: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除数个位上是1、2、3、4,可以把尾数舍去,把它看作整十数来试商。除数个位上是6、7、8、9的两位数,试商时,用“五入”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整十数试商。

  初商是不是合适,要用它和除数相乘的积与被除数比较进行检验才能确定。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设计 5

  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89页例4及练*六第1—4题。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异同,使学生在实质上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弄清商的书写位置,计算时要注意的细节,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对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笔算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难点:每一步商的位置要正确,明白例题中个位商0的道理;明白每一步求出的商,余下的数必须必须比除数小。

  四、编写意图:

  (1)、教材呈现一幅学生回收废品的情境图,图下面依次安排了两道题。第(1)题是学校组织环保小组的事,解决“可以组成多少组?”的问题;第(2)题是学校环保月收集废电池的事,解决“*均每天收集电池多少节?”的问题;

  (2)、讨论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具体计算留给学生完成,让学生经历笔算过程,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4)、鼓励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

  五、教法学法:

  1、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的动力,是探求知识的火花,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自觉主动学*,就不会感觉到学*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新课前,我结合主题图和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从中引出第(1)、(2)题。自然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2、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我个人认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仅是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还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时,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适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独立探讨,小组讨论,自己领悟出笔算方法。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归纳,整个数学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加深认识,让学生在活泼,积极,充满情趣的智力活动中自觉构建新知识。

  六、教学过程简述。

  首先创设情境结合主题图和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从中引出第(1)、(2)题。自然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商事两位数除法中遇到的新问题,及时请学生说一说笔算过程,通过“说”熟悉除的顺序,弄明白每一位商的位置及其道理。并与同桌交流,请学生回顾笔算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过程和方法,进而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比较异同,引导学生从除的顺序、商的位置、余数的大小,求商的方法等方面加以比较。使学生在今后做笔算过程中比较熟练地应用。

  学生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建立在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在掌握和理解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情况下,进一步认识和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就不觉得很陌生,也不会觉得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很难而产生的心理作用;在通过自主探究笔算过程,能对学生的兴趣有所帮助和提升。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3)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学会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2、 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数量间相依互变的关系,通过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教学准备:挂图与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引新

  1、出示复*题(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题和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题)

  8040= 15030= 17230= 25020=

  2、让学生用口算前两题,笔算后两题,然后组织交流结果,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 引出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二、探究发现,学*新知

  1、教学例题

  出示p3的挂图,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在没有计算之前,先让学生估算42030=的结果大约会是多少?

  尝试让学生进行计算42030=?并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集体交流计算方法,说明算理。关键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接下来该怎样算?

  最后让学生自己验算,检查自己的计算的正确性。

  2、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自己在本子上进行计算,并让2位同学进行板演;

  (2)、组织交流计算方法和校对结果,有错误的要改正;3、并让学生任意选择一题进行验算,并交流验算结果。

  3、总结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对比复*题和例题以及试一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运算方法,然后集体交流教师总结。

  三、巩固和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完成第1题,然后交流结果并自由选择1题让学生和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在书本上找出第二题中三个算式中错误的地方,再把找到的错误和同桌交流后集体总结,最后把错误改正过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做在自己的练*本上,做好后集体交流结果。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自己默读第四题理解题意后让学生完成表格,然后集体交流,并让学生对比结果后找到自己的新发现。

  5、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读题然后列式解答完成第5题。

  四、总结运算方法。

  五、完成课堂作业。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3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并能够用竖式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探究活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类推能力。

  3.通过学*活动,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打下基础

  我们已经学*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下面一起复*一下。

  1、( )里最大能填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0×( )<8 1 50×( )<180 40×( )<98

  30×( )<96 70×( )<412 60×( )<448

  2、口算。60÷30= 70÷10= 80÷20= 280÷40=

  480÷60= 160÷80= 300÷50= 630÷90=

  3、完成下面的竖式。

  怎样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师生共同回顾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不够除,就看前两位。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二、自主探究,明白算理

  1、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例1)

  (1)出示: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图书馆准备了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同学们,题目中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怎样列式?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师: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来试一试解答这个问题?(生列式,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用估算解决。说一说是怎么估算的。

  师:如果用竖式计算92÷30,你们会算吗?动笔试试看!

  组织学生尝试解决,教师指名板演。

  师:为什么商“3”?你是怎么想的?

  展示小棒图辅助学生理解。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92根小棒,用92根小棒表示92本书,每班分30本,谁能来动手画一画,表示出分给几个班呢?操作画图表示结果。

  师:商“3”应该写在哪个数位上?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92里有3个30,所以商3,写在个位上。

  师:商和余数单位各是什么?生边说师边板书。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集体订正。

  2、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例2)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会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整十数,还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如果把这道题中的“92本连环画”改成“178本连环画”你们还会算吗?

  出示: 178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列出算式。

  组织学生试着用竖式算一算这道题。提出在做题时,遇到什么问题了?

  被除数的前两位比30小,该怎么办?(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

  请同学们想一想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生汇报商在个位上。

  师:那我们该如何试商?生说试商的过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30×( )接*178且小于178,所以商( )。)

  (多让几名学生说试商的过程,确定商的位置)板书。

  引导学生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

  揭示并板书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学*的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师生共同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两个新问题,你们会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吗?我们检测一下自己的学*成果吧!

  三、练*应用,加深理解

  1、“做一做”第2题。

  2、练*十三第2题。说出各题的商是几,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3、练*十三第8题。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要运走480吨货物,需要多少节车厢?590吨呢?

  四、梳理结构,概括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3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生活经验理性化、数学化,采用自主学*与合作交流的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操作、比较,逐步抽象出算理,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教材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以及本单元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以后继续学*除数接*整十数及除数不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其实学生在前面的学*除数是一位数的笔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经历笔算除法的全过程,探索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一般方法。

  学情分析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今后继续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对于学生掌握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已经学*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而且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因此本节课的关键是掌握试商的方法,明确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流程示意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自主探索,领悟算理、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回顾反思,深华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课件出示李咏照片)李咏主持的“非常6+1”曾经红透祖国的大江南北,大家喜欢看吗?今天我们也举办一个笔算除法“非常6+1”的活动,大家愿意参加吗?要想进入最精彩的环节———砸金蛋,我们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想准备充分,同学们上课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新知,同时为新课的学*做好铺垫。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下面我们来进行一组口算练*。要求先读题,再说得数,咱们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出示口算卡片:60÷30 120÷20 160÷80 240÷30 350÷50 270÷30 150÷30 140÷60≈ 94÷30≈ 205÷40≈

  师:老师想检验同学们上节课的学*情况,试做以下几道题(课件)

  95÷30 87÷20 89÷40(全班齐练,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除法,复*两位数除以整十数,提炼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为后面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做好准备。)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理

  1、解决例1第(2)个问题

  今天是学校的“阅读日”,图书管理员阿姨正在整理图书,有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1)指明学生读题,列算式。

  (2)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估算一下,可以分给几个班?

  (3)为什么要把140估成120而不是150呢?

  师:我们用估算得出结果是4,请大家先写横式再写竖式,尝试做一做,开始吧。(指名板演)做完了的可以和同桌交流你的算法,说说你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4)全班交流

  师:先讨论到这,向前看,看这位同学怎么做的。(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师: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数,就用被除数的前两位去除以除数,而140的前两位“14”,“14”表示14个十,14个十除以30出不够在十位商1,就要看前3位,也就是140个一里面有几个30,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把估算、口算与笔算相结合,实现知识间相互联系,这个过程中,通过独立尝试、集体评析、适度点拨,着眼“试商”、“写商”等操作要点进行有效示范,进一步突出算法,分解难点。)

  2、及时练*。

  师:为了更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我们来进行一组练*。

  140÷20 280÷50 565÷80(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算法)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笔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思维方法,在不同的方法中寻求最佳方法。

  3、小结方法。

  师: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除数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不够除,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

  师:为了便于记忆,老师把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编了一首儿歌:除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商哪位,除数当姐余当妹。(要求学生齐说一次再记忆)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顺口溜”式的口诀变枯燥的学*为生动的学*,学生更易接受。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就进入最精彩的环节砸金蛋(要求:六个金蛋你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如果出现玫瑰绽放你将获得一件礼物,否则你必须按要求回答问题!)

  学生选题开始做练*(课件)

  1、要求: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02÷30= 565÷70= 197÷50=(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练*,让学生回忆巩固笔算的方法和步骤,理解算理。

  2、练*十四第第2题要求:将下面的计算中不对的`地方的改正过来。(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错例的展示,让学生不要忽视错题,错题也是学*的一个重要的经历,只有及时的改正才能促使以后不犯同样的错误,使全班同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3、要求:下面各题的商是几?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

  364÷40 174÷30 212÷70

  [设计意图]:通过强调试商,商的位置如何确定,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

  4、要求:列式计算

  张老师带了183元钱,可以买几个计算器?还剩多少元?(每个计算器20元)(学生在自备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安排既用足用好了教材提供的练*资源,使学生在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应用到灵活应用的练*过程中掌握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基本的数学思考能力。

  四、回顾反思,深华提高

  你今天学会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评价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140÷30=4(个)……20(本)

  答:可以分给4个班,还剩20本。

  教学反思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基础上教学的。因为这是一节计算课,它本身就比较枯燥,而理解算理,正确计算又是它的重点,要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要想办法调动起学生兴趣。因此我利用李咏主持的“非常6+1”节目创设笔算除法“非常6+1”这样一个大的教学情境,以此为突破口调起学生胃口,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从整节课来看,这个情境创设还比较有效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问题与自主探究的方法,通过复*口算除法,归纳复*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打好了基础,也为引导学生提炼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在新课的学*中我始终围绕“如何试商?商应该写在那个位上?为什么?”这一中心问题,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用估算的方法思考可以分给几个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列竖式探讨140÷30的商究竟应该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师生共同分析,通过教师点拨,达到用笔算验证估算,体现出估算、口算、笔算之间的紧密联系,达到初步理解算理的目的。在巩固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以儿歌的形式加深理解与巩固。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的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

  2.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谈话:刚刚开学,同学们都制订了自己的学*计划。请大家打开书第6页,我们一起看一看,小明他们几个人制订了什么样的读书计划?在制订计划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 探索算法

  1. 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

  提问:从这幅插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女孩说:这本书共192页。小明说:我每天看32页。问题:小明几天可以看完?)

  如果有学生提出小强是怎么看书的,提问: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计划呢?让学生自己计划每天看的页数,为后面学*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的整十数试商提供数据。

  提问:怎样列式解答上面的问题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9232)

  如果有学生提出小强每天看页这一条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小强要几天能够看完这一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其中最好包含需要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的。

  2.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算理。

  (1) 探索四舍法试商。

  提问:怎样计算19232的商呢?先列出竖式。(板书竖式)

  提问:19232与前面前几节课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前几节课学*的算式中除数是整十数,而这道题除数不是整十数)

  启发:除数不是整十数,我们可不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和它接*的整十数来试商呢?(可以)应该把32看作多少?(可以看作30)

  提问:为什么可以把32看作30来试商?(32比较接*30,所以,可以把32看作30)

  教师在除数32上面用红粉笔板书:30。

  再问:想一想19230应该商几?(商6)

  讲解:这个6是19230的商,是不是192 32的商呢,还不能确定,所以我们说这是试商。现在用6和除数32相乘。请大家接着往下算,把计算过程写在书上。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计算过程展示给大家?(指名板演计算过程)

  谈话:通过计算我们知道,试商得出的6就是19232的商,说明试商正确。计算完成后,为了保证计算正确,我们还应该验算一下,下面请大家独立验算。

  指名完成验算,并安排学生把例题中横式和答语补充完整。

  谈话: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把除数32看作30来试商,如果除数是41,可以把它看作几十来试商?如果除数是53,可以把它看作几十来试商?如果除数是64呢?

  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几十几就看作几十,老师可暂时不纠正。

  (2) 探索五入法试商。

  利用学生提出的小强每天看39页这一条件,或教师自己提出这样的条件,让学生计算小强看这本书,需要几天才能看完。

  谈话:大家独立计算,有问题可以与同桌商量。

  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讨论,注意帮助学困生。

  反馈:你是怎样试商的?

  学生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把39看作30来试商;把39看作40来试商。

  讨论:为什么要把39看作40来试商?

  提问:刚才我们把除数39看作40来试商,如果除数是57,看作几十来试商?68呢?76呢?

  师生共同填写表格(表略)。

  比较:通过计算19239,我们又发现了什么规律?和19232比一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除数看作和它接*的整十数;不同点:把32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来试商,把39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来试商。)

  3. 归纳试商方法。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板书: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一)]

  同桌交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通常把除数看作与它接*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后要把商和原来的除数相乘。

  三、 巩固运用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题目中已经给我们呈现了什么?你能接着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谈话:书上把这几题的将除数所看作的整十数淡淡地印了出来,是帮助我们试商用的,以后我们解题时可以把它记在心里,不要写出来。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3. 完成练*二第2题。

  指名读题后,提问:每天从17:00播到17:32表示什么?

  4. 拓展题。

  出示:2565□

  (1) 要使商是4,□内可以是什么数字?

  (2)要使商是5,□内可以是什么数字?

  (3) 能不能使商等于6?

  四、 课堂作业

  练*二第1题。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5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知识与内容。对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分三个时段进行教学,先安排了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再安排除数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最后安排了除数不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在教学前学生已经能够通过新授课学*了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而易错的题目通常又集中在哪些题上?练*时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呢?带着问题,我们进行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前测。

  【解题水*分析】

  学生在笔算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确定商的位置,容易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混淆,所以确定商的位置是本节课练*的重点。其次,学生的计算的速度不快,所以这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就是学生熟练算理,进一步掌握笔算方法和步骤,提高笔算速度。

  【练*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及竖式的书写格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正确熟练地确定首商、估商。

  【练*重点】

  正确、较熟练地笔算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

  【练*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确定首商、估商。

  【练*过程】

  谈话引入:昨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进行练*巩固[板书练*课],还记得笔算的步骤和方法吗?请完成第一题。

  一、基础练*

  (1)实物投影展示,让学生独立完成。

  (2)个别汇报,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教师小结得出:先估计再试,找最接*的。(强调这也是试商的过程)

  (学生在练*试卷上做,小组汇报,学生回答后,小结:对于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时,首先要确定商的位置,看被除数前两位,前两位不够则看前三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的上面)

  (学生在练*纸上完成后,观察这二题,说说笔算时还需要注意些什么?若有余数,余数要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练*,让学生回忆巩固笔算的方法和步骤,通过第3题强调试商时,商的位置如何确定;通过第2题强调笔算时还需要检查余数要小于除数。

  二、综合练*。

  错例分析

  也可根据学生的前测及作业上的错题,让学生学会在错误中来学*知识。展示错例,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及应该怎样去改正。

  (小组内讨论,分析错因及如何改正。提醒同学们在笔算过程中需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要忽视错题,错题也是学*的一个重要的经历,只有及时的改正才能促使以后不犯同样的错误。

  (学生小组内讨论,让优等生把自己的计算思路在组内与同伴交流,使学困生在听的过程中得以收获,这需要学生能够非常熟悉笔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快速准确的解决)

  【设计意图】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通过练*使学生思维变得越来越灵活,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而且能使学生把握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开拓学生思路,形成学*方法,提升思维含量。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你有什么收获?能互相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评价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同时也体会成功的喜悦。

  五、小测(后测,5分钟完成)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后测练*

  四年()班姓名:__________

  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7020=(2)30050=(3)56080=

  (4)8440=(5)37360=(6)58070=

  (6)63090=(7)70080=(8)5820=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练*

  定商(前两位,不够看前三位)

  余数除数

  检查:乘加

  【教学反思】

  在设计这节课这前,由于在前测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试商的过程中和确定商的位置上存在较大的问题,所以设计了这一节练*课,主要想通过第一题

  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试商,也就是确定商的大小。

  能通过第二题:让学生通过对比除数是一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情况,从而学会如何去确定商的位置。

  最后让学生完整的进行一次竖计算以及综合练*和提升练*加强学生的速度和准确度。但是在具体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不会很好的去说去总结方法。这也说明了在新授课的时候没有很好的把除法笔算的方法教给他们,所以他们只知道算不知道说,我没有很好的把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这节课,也让我知道了,尽管教案设计的多好,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不是一个好的设计,在后面的教学中,要把第一个课时上好,特别是新授课,也就是第一课时,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能脱离自己的学生。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4)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设计 (菁华5篇)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的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

  2.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谈话:刚刚开学,同学们都制订了自己的学*计划。请大家打开书第6页,我们一起看一看,小明他们几个人制订了什么样的读书计划?在制订计划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 探索算法

  1. 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

  提问:从这幅插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女孩说:这本书共192页。小明说:我每天看32页。问题:小明几天可以看完?)

  如果有学生提出小强是怎么看书的,提问: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计划呢?让学生自己计划每天看的页数,为后面学*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的整十数试商提供数据。

  提问:怎样列式解答上面的问题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9232)

  如果有学生提出小强每天看页这一条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小强要几天能够看完这一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其中最好包含需要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的。

  2.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算理。

  (1) 探索四舍法试商。

  提问:怎样计算19232的商呢?先列出竖式。(板书竖式)

  提问:19232与前面前几节课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前几节课学*的算式中除数是整十数,而这道题除数不是整十数)

  启发:除数不是整十数,我们可不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和它接*的整十数来试商呢?(可以)应该把32看作多少?(可以看作30)

  提问:为什么可以把32看作30来试商?(32比较接*30,所以,可以把32看作30)

  教师在除数32上面用红粉笔板书:30。

  再问:想一想19230应该商几?(商6)

  讲解:这个6是19230的商,是不是192 32的商呢,还不能确定,所以我们说这是试商。现在用6和除数32相乘。请大家接着往下算,把计算过程写在书上。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计算过程展示给大家?(指名板演计算过程)

  谈话:通过计算我们知道,试商得出的6就是19232的商,说明试商正确。计算完成后,为了保证计算正确,我们还应该验算一下,下面请大家独立验算。

  指名完成验算,并安排学生把例题中横式和答语补充完整。

  谈话: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把除数32看作30来试商,如果除数是41,可以把它看作几十来试商?如果除数是53,可以把它看作几十来试商?如果除数是64呢?

  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几十几就看作几十,老师可暂时不纠正。

  (2) 探索五入法试商。

  利用学生提出的小强每天看39页这一条件,或教师自己提出这样的条件,让学生计算小强看这本书,需要几天才能看完。

  谈话:大家独立计算,有问题可以与同桌商量。

  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讨论,注意帮助学困生。

  反馈:你是怎样试商的?

  学生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把39看作30来试商;把39看作40来试商。

  讨论:为什么要把39看作40来试商?

  提问:刚才我们把除数39看作40来试商,如果除数是57,看作几十来试商?68呢?76呢?

  师生共同填写表格(表略)。

  比较:通过计算19239,我们又发现了什么规律?和19232比一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除数看作和它接*的整十数;不同点:把32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来试商,把39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来试商。)

  3. 归纳试商方法。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板书: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一)]

  同桌交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通常把除数看作与它接*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后要把商和原来的除数相乘。

  三、 巩固运用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题目中已经给我们呈现了什么?你能接着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谈话:书上把这几题的将除数所看作的整十数淡淡地印了出来,是帮助我们试商用的,以后我们解题时可以把它记在心里,不要写出来。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3. 完成练*二第2题。

  指名读题后,提问:每天从17:00播到17:32表示什么?

  4. 拓展题。

  出示:2565□

  (1) 要使商是4,□内可以是什么数字?(2)要使商是5,□内可以是什么数字?(3) 能不能使商等于6?

  四、 课堂作业

  练*二第1题。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异同,使学生在实质上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弄清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笔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对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弄清每一位商的书写位置,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掌握商的书写位置以及试商。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 课前预*,交流展示

  1、争当小小口算家。

  90÷30= 3 360÷30= 12 840÷40= 21

  200÷50= 4 270÷90=3 720÷90=2

  120÷40= 3 600÷19≈ 30 900÷31≈ 30

  2.( )里最大能填几?

  30×( 2 )<85

  40×( 4 )<180

  50×( 5 )< 251

  2 新知探究

  (一)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

  1、教学例1

  有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出示预*提纲:

  (1)求可以分几个班应该怎样解答?

  (2)笔算时,商应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如果不理解,请小棒摆一摆。)

  (3)请这道题的横式和答填写完整。

  想:求92里面有几个30,用除法解决。

  92÷30=3(个)……2(本)

  答:可以分给3个班。

  2、练*。

  (二)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教学例1(2)有140本故事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1、学生尝试完成,同桌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

  师:怎样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笔算时,商几?你是怎样试出这个商的?商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呢?

  140÷30=4(个)……20(本)

  (三)小结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竖式。

  师:第一道题被除数是两位数,第二道题被除数是三位数,除数是相同的,为什么商都写在个位上呢?

  3 巩固提升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闯关游戏,你们愿意吗?

  第一关:“病题我来医”。

  420÷60 = 85÷40 =

  78 ÷ 20 = 364÷40 =

  第二关:“问题我来解”。

  1、在 “阳光体育”活动中,体育张老师带200元钱去买足球,每个足球30元,可以买几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200÷30=6(个)……20(元)

  答:可以买6个足球,还剩20元钱。

  2、油田一小四年级有260名学生,准备租车去心品实验基地。每辆客车限坐40人,需要租几辆客车?

  260÷40=6(辆)……20(人)

  6+1=7(辆)

  答:需要租7辆客车。

  课后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小组说,组内总结,组间交流)

  除数两位看两位,

  两位不够看三位。

  除到哪位商哪位,

  余数小了商就对。

  板书

  笔算除法

  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几个班?

  92÷30=3(个)……2(本)

  答:可以分3个班。

  有140本故事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140÷30=4(个)……20(本)

  答:可以分给4个班 。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审理的*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2、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 口算

  54÷9= 69÷3= 40÷2 =

  600÷2= 280÷7= 300÷5=

  2、 板演63÷7= (竖式计算)

  让学生一边板演一边介绍竖式的各部分及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一) 出示学生植树的情景图。

  1、 交流情景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学生提问题。(如学生提不出例1所需要的问题,老师提示。)

  (二) 解决问题——三年级*均每个班植树多少棵?

  1、 列式

  2、 让学生口算解决问题。

  3、 你能把口算的过程用竖式的形式表现出来吗?学生自己探究,遇到困难可以用小棒来实际分一分,然后写出计算过程。(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前后座交流。)

  4、 展示学生在试写竖式中有代表性的几种竖式进行比较,优选出正确的格式。

  (1) 板演不同的做法。

  (2)比较、总结出最佳格式。

  a.比较中重点讲解,直接商出21的一步做法,为什么不对?(因为4个十够分,就得先分4个十,再分2个1。)

  b.第三个竖式,四个十减四个十的0用写吗?在些讲清分完和没分完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如果分完就不用写,没分完就得写。

  5、 多媒体演示计算的过程,巩固理解算理。

  6、修正不对的竖式。一边修正一边思考,先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每一次除得的商商在什么位置?

  7、再找学生说是怎么计算的,并总结算法。

  8、提示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

  三、巩固练*

  1、66÷3= 84÷4=

  (1)学生自做,前后桌互判。

  (2)交流错误。

  (3)出示正确的竖式再次纠错。

  2、数学小诊所

  出示错题让学生根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纠错。

  3、 猜猜我是谁

  出示不全的竖式,让学生根据笔算方法找出空缺的数字。交流时强调说算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比较和以前学*的除法算式的不同之处。强调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笔算

  9÷3 37÷9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3月12日)

  2、植树有什么好处?(学生畅谈)

  3、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明图意。

  小组探究 各小组汇报

  4、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 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

  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 42÷2=2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1)先请学生独立思考 、操作计算

  (2)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反馈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分小棒(上台板演)每捆10根的4捆小棒*均分2份,再把剩余的2根*均分2份,和原来的合在一起,结果每班分2捆1根的小棒,就是21根。(请生再演示一次)

  口算方法 ,40÷2=20 2÷2=1 20+1=21

  请学生展示42÷2的笔算过程(分小组展示)

  (1) 我们分小棒,先分4捆的,相当于十位上的4,4除以2,商是2,写在哪儿?(十位上)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表示什么?

  (2) 从总数中减去2个20,还剩下几?(剩2)

  (3) 除以2的商是几?(商1)这个1写在什么地方?(个位上)

  (4) 分完了吗?(还要把得数相加起来)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均分成2份。先把5捆*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

  小组内交流 分小组汇报

  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3、练*反馈 P20 做一做 1

  4、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1、师生共同归纳方法: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位上的数,

  商写在十位数上,再用一位数去除个位数上的数,商写在个位上。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

  2.情境引入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

  1.例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

  2)学生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例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里减去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例3

  1)出示1个圆片: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1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

  1.计算下面各题

  2.填一填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你认为在计算分数的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5)

——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运用“四舍”的方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来试商.

  (二)使学生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除数个位上的数用“四舍”法看作整十数来试商的两位数除法。

  难点: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笔算.

  找三个同学把上面的题写在玻璃片上.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投影出示)

  20×()<84

  30×()<160

  40×()<310

  50×()<420

  60×()<550

  70×()<628

  80×()<380

  90×()<710

  (3)在下面□填上“>”或“<”.

  32×4□120

  43×6□260

  54×8□430

  72×7□480

  (4)说一说下面各数接*哪个整十数.

  24接*()

  53接*()

  82接*()

  31接*()

  订正笔算的3个小题,同时请同学们回忆用整十数除试商的方法.(要让学生充分地说)

  (二)学*新课

  例1:69÷23=3.

  请同学们自己试做.(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试做本题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要使学生理解思考的过程,并且要叙述明白)

  请同学讲述:除数23接*20,把它看作20,3个20是60,接*69又小于69,所以商3,把3与23相乘,正好等于69,说明商3合适.

  做一做: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后,进行订正.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然后小结:

  当除数个位上的数是1,2,3,4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除数的尾数舍去,把它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要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出示例2:430÷62=6……58.

  请同学根据计算法则和例1,试做本题,发现问题后,可以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订正时可启发同学说出发现与例1有什么不同,怎样解决?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讲解:

  把除数62看作60试商,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比62小,再看前三位,430里面有7个60,试商7,7与62相乘,积是434,积比被除数大,说明商7大了,改商6.(这叫调商)用调整后的商6与62相乘,积是372,430减372,余数是58,余数比除数小,说明商*适.(边讲解边板书)

  做一做:

  请同学独立完成后订正,教师强调:

  试商时,把除数看作整十数,相乘时,商要和题目中的除数相乘.如果试商的数与除数的乘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大了,应该把商调小再试,直至余数小于除数为止.

  (三)巩固反馈

  (1)下面各题,先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投影出示)

  (2)不用竖式计算,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商几?(投影出示)

  (3)列式计算.

  ①195除以32得多少?

  ②344是43的多少倍?

  订正后教师总结。

  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学*的内容,特别是应该怎样试商、调商等内容.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说一说,还有什么问题,同学之间解释不清的可以提出,大家共同讨论.

  作业:第46页第2题,第6题填在课本上。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基础上来学*把除数个位上的数用“四舍”法看作整十数来试商的两位数除法.两个例题各有侧重,例1在试商过程中不需要调整商.例2是在试商过程中需要调整商的.需要调整商的题目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为突破“调商”这个难点,采取学生试做,遇到问题可以探讨,在学生有一定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弄清调商的过程,通过练*使学生悟出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除数变小了,商容易偏大,商大了要把商调小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掌握调商方法。

  调商的过程中,要提倡利用口算来试商,需要学生连续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多让学生说一说,(个人说,互相说,小组内说,集体说)特别是第(2)题,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过程,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惯。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的算理。

  2.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准确书写商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

  明确算理,准确计算。

  四、教学过程

  1、复*旧知,铺垫新知。

  (一)教师:同学们,在学*新知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 )最大能填几?说说你的想法。

  30×( )<61 20×( )<84

  40×( )<270 60×( )<378

  70×( )<270 80×( )<330

  (二)、投影48÷4= 42÷8=

  教师:这里有两道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谁还记得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的法则是什么?

  (投影学生练*纸,汇报笔算过程)

  教师小结:那看来,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大家掌握的很好,那如果除数是两位数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笔算除法(板书)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通过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图书馆去看看。

  课件出示:这里有92本连环画,178本故事书。各种书每班30本。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学生:这里有92本连环画,178本故事书。各种书每班30本。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师随机板书:(1)有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师:怎么列式?

  学生:92÷30(教师板书)

  教师:好,其他同学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有178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师板书:(2)有178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师追问:会列式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78÷30=

  3、迁移引导,解决问题

  1.算法多样化

  教师:同学们,像92÷30这样的算式,谁有好办法能够很快的就算出结果?

  学生:92÷30=3……2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的回答

  1:30×3=90,90<92, 90+2=92,所以92÷30=3……2。

  2:92≈90,90÷30=3,所以 92÷30≈3

  教师评价:除了想乘法做除法和估算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列竖式计算。

  2.怎样确定商的位置(两位数除以整十数)

  教师板书竖式边说:那么这道题该如何笔算呢?请大家结合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法则,两人一组讨论除数是两位数该如何笔算,然后把竖式写下来。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下去巡视并选择做对的学生上台板演)

  教师:你能来说一说你的笔算过程吗?

  教师:他说的好不好?那我有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商3要写在个位上呢?

  (投影错误的解答过程)

  教师追问:哦……那我们看这位同学出什么问题了?

  教师评价学生生回答:你可真善于观察。那么他们说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一起验证一下。

  教师:练*纸上画着92根小棒,就代表92本连环画,那么每30根为一份,到底能分成几份?请大家动笔圈一圈。(课件出示小棒图)

  教师:怎么样?(可以分3份)

  课件演示

  教师:那么这个3表示什么?谁再来解释一下?(出示课件填空)

  教师:因为是3个30(“个”字强调),所以……?

  (商3,要把这个3写在个位上。)

  教师:恩,写错的同学一会儿把它改过来。那谁能再来说说这道题的笔算过程?

  学生:92除以30,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因为除数是两位数,所以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92里面有3个30,所以商3,把3写在个位上。30×3=90,92—90=2。所以92除以30等于3个余2本。

  教师:好,你能告诉老师90是怎么得来的?

  教师:2表示什么?

  (表示还剩余的连环画的本数。)

  教师:那既然是有余数的除法,我们还得注意什么?

  (余数是不是比除数小。)

  教师:最后别忘记把得数写在横式的后面,然后写上答案。

  请大家完成书中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逐题汇报。

  3. 怎样确定商的位置(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教师: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整十数。那么,像这样的三位数除以整十数(178÷30),又该怎么笔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

  请正确的学生上台板书

  学生板书: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笔算过程吗?

  教师:那要是商6会怎么样?

  教师:最后我们来检验一下除数和余数的关系吧。怎么样?(余数小于除数)

  教师:所以得数是5个余28本,答:可以分给5个班,还剩28本。

  教师:咱们再来完成几道题。(做一做第2题)抽生汇报结果及1、3题的计算过程。

  教师:谁能任选一题,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试商的?(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4、比较分析,归纳算理。

  教师指着竖式:同学们看黑板,观察这两个竖式的被除数、除数和商,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被除数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三位数,除数都是两位数(整十数),商都是一位数。

  教师:那么这样的除数是两位数、商又是一位数的的除法到底该如何笔算呢?你能用自己的话归纳总结一下吗?(两人一组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

  教师评价:那么如果有余数,还要注意什么?

  教师随即引导:同学们说的真好。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老师将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步骤编成了歌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商哪位,除数当姐,余数当妹,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师:希望今后大家在计算的时候,能够运用歌谣,准确计算。

  四、巩固运用,熟能生巧

  教师:接下来到了我们学以致用的时间了。

  1. 说出各题的商是几,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书本74页第2 题)

  2.解决问题:有480吨货物,每节车厢限60吨,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装完?590吨呢?

  教师:分析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独立列式计算。汇报

  教师:同学们,看来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总结交流

  教师:40分钟过得真快,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在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例3)

  二、教材分析

  本内容在教科书的第85页的例4。例4是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除法的最后一个例题。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当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少,个位上又不接*整十数,如14、15、16、24、25、26等数。如果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往往需要多次调商。因此,通过例4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灵活的试商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试商、调商过程中的熟练程度。

  三、目标导航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试商,掌握除数不接*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笔算。

  2、数学思考: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鼓励学生寻找其他方法。

  3、解决问题:能合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会用两位数除法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4、情感与态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四、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试商、调商的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在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时更快更灵活地试商和调商。

  教学关键:利用榜样激励作用调动学生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五、学法点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的知识,采用轻松、活泼的形式引出知识。听故事一向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本节课教师以故事引入新课,利用故事人物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学*积极性。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六、教学设计

  教学路径

  (一)复*准备,铺垫新知

  口算:25×215×535×7 15×645×3 25×5

  55×335×4 25×6 45×4 65×245×5

  (二)故事引入游戏先行

  1、教师为学生讲述《韩信点兵》的数学故事。

  韩信生活贫困,但勤奋好学,后来得到汉王刘邦的破格提升,担任了汉军的统帅。在"楚汉相争"中,他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消灭了骁勇善战的西楚霸王项羽的主力部队,他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军事家……

  2、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同学们,听了《韩信点兵》的故事,你佩服韩信的智慧吗?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精通数学。在古代,将军指挥作战时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士兵"列阵"。比如说把100名士兵,列成"方阵"。方阵的每一面都是十个士兵。这样不管敌人从东南西北哪个方向对这个"方阵"进攻,都会遭到十个士兵的抵抗。

  那今天,你想不想像韩信将军一样来"排兵布阵"一番呢?(想)机会来了!

  3、"小试牛刀"。

  学校里很快就要进行广播操比赛了,老师决定把这个比赛排队的任务交给大家来完成,你们行不行?(当然行)要赢得老师的信任,你们得先拿出点真本事来给老师看看。

  (1)8个人怎样排队?

  如果你们8个人参加广播操比赛,你们准备怎样排队?

  (2)如果是全班参加广播操比赛,你们准备怎样排队?

  (三)排队布阵游戏导学

  1、提出排队的问题。

  广播操比赛将按年级进行,四年级共有学生140人,学校要求每排必须排26人,可以排几排?还剩几人?

  同学们,排队的要求已经说清楚了,针对这样的情况,你能不能像韩信一样很快想出办法来排好队呢?

  学生提出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40÷26=

  2、估算。140÷26≈150÷30=5

  3、尝试练*,讨论方法。

  谁能试着计算这道除法题?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计算,然后把学生做题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写在黑板上。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教师进一步引导: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余数比除数大)

  这是为什么?(因为商太小了)(因为我们把26看作30来试商,但30要比26大,所以商很容易写得较小)

  商太小了,我们该怎么办?(把商"4"改商成"5")

  请学生在黑板上的算式中调商,进一步计算,直到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

  在这个计算过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6与30相差比较大,把它看作一个比它大的数试商,商很容易写小,以后遇到像"26"这样的除数,可以考虑商大一点)

  教师质疑:你是怎么想到商"5"的?(我觉得26比较接*25,正好我知道25×5=125,所以我就商了5,正好)

  教师点评:你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选择更接*除数的数去试商很好,使试商的过程变得更简单了。

  教师质疑:你是怎么想到商"5"的?(我觉得把"26"看作"30"试商,30要比26大,因为我知道30×5=150,所以我想26×5一定小于150,所以我就商"5"试了一下,居然刚好)生:还有用到刚才估算的方法也能很快找到商"5"

  教师点评:嗯,这三种都是不错的试商方法。

  4、拓展问题。

  同学们,听了几位同学不同的算法,你更喜欢谁的做法呢?无论你选用什么样的试商方法,只要能又快又正确的计算出答案,都可以。现在,你能根据答案,说说我们是怎样排队的吗?(可以排5排,还剩10个人)这样排队,你觉得好吗?(不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这样排队,竖排人数太多,横排人数太少,不美观。而且,排了5排后还剩10人,这10人该怎么办?

  (1)提出问题。

  如果学校里不规定每排人数,你还有更好的排队方法吗?

  按你的排法,会不会有剩余的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除法算式。

  (2)请学生上台计算黑板上的除法题,算完后交流自己的试商方法。

  (四)开展竞赛体验算法

  1、计算竞赛。

  要成为像韩信一样的将军,不仅要能排兵布阵,关键时候还要能拿出速度来。老师这儿准备了很多这样的算式,你敢不敢和大家比比,看谁在5分钟内计算的题最多?(敢)

  出示除法题

  校对答案,对计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2、方法总结。

  请刚才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发表获奖感言,主要谈谈自己在计算中采用了哪些好方法,才能做得又对又快。

  3、课外延伸。

  看了我们刚才的表现,让老师对这次广播操比赛充满了信心。我们自己好了,是不是也该帮帮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呢?(是)据老师的调查,我们学校一年级有360人,二年级有285人,课后,你能帮他们也设计一下队伍吗?(能)

  七、错例点击

  错例:在5分钟内比比谁算得更多的练*中,有些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错因分析:出现这类错误的直接原因是学生在试商的过程中,将除数"51"看作"50"来试商,所以商了"7"。由于在竞赛中一心求胜,有些学生顾不上仔细检查。教师对这类因粗心大意引起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引导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惯。

  八、精彩存盘

  1、先填一填,再试商。

  1×15=□2×15=□ □×15=45 □×15=□

  □×15=□□×15=□ □×15=□ □×15=□

  1 5)1 0 51 5)8 51 5)5 0

  1 4)1 2 01 6)8 5 1 4)8 0

  2、从算式中选择商是一位数的进行计算。

  351÷40 468÷16 490÷92 123÷13

  533÷50 210÷35 160÷41 895÷63

  256÷31 650÷73 951÷27 711÷89

  九、相关链接

  韩信点兵

  有一次,韩信在兰陵的地方和项羽的军队打了一仗。楚军的将领叫李锋(骁勇善战,在与秦军作战时多次立功)。当时韩信手下有1500名将士,楚军却有2000名左右。韩信把士兵列成三个长方阵,每阵500名,轮番与李锋的军队战斗。楚军败退了。汉军约损失了*500名士兵,韩信并不追击。

  后哨士兵报告韩信,说有楚军骑兵追来。韩信迅速地"点兵"。他先命令士兵3人一组,最后多出2名士兵;接着又命令7人一组,仍多2名士兵;他再命令士兵5人一组,结果多了3名士兵。韩信马上告诉大家,现在我们有1073名士兵,将与五六百名楚军争锋是可以得到胜利的。刚布好阵,楚军就冲过来了,可是一看这阵势,汉军打枪了个大胜仗。韩信是怎么样的神奇妙算来迅速统计和算出士兵数的呢?当时他对自己的兵力只知道个大概,约1000个左右。韩信*时演*点兵时,他就常用这个方法,他记住了一系列能同时被3、5、7整除的数:105,105×2=210,105×3=315……

  105×10=1050,……

  这次点兵,总起来讲,就是他的士兵数被3除余2,被5除余3,被7除余2。

  韩信很快算出,具有这样性质的最小自然数是23。

  23÷3=7…余2,

  23÷5=4…余3,

  23÷7=3…余2。

  再大一些就是

  23+105=128,

  23+105×2=233,

  23+105×3=338,

  ……

  23+105×10=1073,

  ……

  这样(前面已说过,韩信对自己兵力有个大约数,一千名左右)就能迅速确定了自己的士兵数为1073名。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6)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实用20份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1

  《笔算除法》本节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进一步学*除数是多位数的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的实践中难免会有一些错漏,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许多不足,数学**地收集了最新数学《笔算除法》教学反思,仅供大家参考学*。

  一是加强了口算练*,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除法的计算口诀求商是关键。教学中,我通过练*的互动功能,引导学生选一选、说一说、算一算、估一估等不同的形式开展口算练*,在激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口算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算的技能。也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促进了对算法的掌握。例题一,教材提供的学*情境图是同学们的植树图,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在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中也有数学问题,从而引出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教材在情景图的下面还配有摆一摆的小棒图。目的是让学生借助直观形象形成分步除的表象,最终为笔算的除法竖式的出场提供有力的支撑。教学中,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以口算切入竖式学*。让学生的说一说的口算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进一步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42÷2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想出了很多种口算的方法。我在表扬学生的各种独特想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能否用笔算的方法把这个口算的过程记录下来?使之顺利迁移到笔算的算理中,引出要学*的新知。

  引导学生尝试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再结合口算的步骤分析学生的算式,使学生理解笔算的过程,进一步揭示了算理。

  在学生初步掌握笔算的过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形成一个一般性认识。学会竖式的简便写法。

  例题二,以解答主题图中涉及的另一个数学问题“四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为背景,教学“52÷2”的笔算除法。解决的问题是: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应该怎么办?教学时,我充分尊重学生间的思维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理解52÷2的笔算算理。 让学生以座位为单位,开展小组合作学*。相互间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再引导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三是引导学生将估算技能用于笔算除法之中。在笔算除法中嵌入估算,一方面可以确定商的大致范围,验证笔算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教学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再笔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还在估算的同时,进一步梳理了竖式的写法。但是估的时候要注意根据除数来估被除数。

  以上就是最新数学《笔算除法》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希望大家喜欢。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2

  镜头一:

  1.师:把42棵树苗,*均分给3个班,每班分得多少? 教师让学生先列式,再试着笔算。学生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不会做,愣神儿或到处看;第二种情况,仿照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竖式的写法,直接在竖式上一次性写上14(口算的);第三种情况,正确的竖式写法。(学生板书出两种写法)

  2.学生根据两种板书质疑:第二个算式怎么那么长?算式中的3式怎么来的?怎么会有两个12? 师:42÷3到底该怎么写呢?请同学们借助小棒分一分,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

  教师提出要求:(1)分小棒是你分了几次,在竖式中怎样反映出你每次分的过程?

  (2)先分什么?在竖式上该怎样写,再分什么,在竖式上又该怎样写?

  (3)先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再把操作的过程说给同位听一听。

  3.学生独立操作。

  4.操作汇报。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操作过程。在操作时突出操作的每一步与竖式结合起来,完成竖式的书写过程。

  5.集体评价前面错误的情况。

  今天学*的竖式计算与前面学的哪儿不一样?

  6.课堂练*:56÷2要结合分小棒的过程,说说笔算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

  反思:

  教学用书上无论对加减法还是乘除法中的“摆一摆”都有一个具体的说明:当提出用竖式计算后教师可提问学生思考‘怎样列式’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棒图和竖式,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算理。显然用“小棒图”是来解释竖式计算的算理的过程的。整体感觉教师虽然安排了让学生展示摆小棒的过程,也用课件动态的演示了分小棒的过程,但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被动的观察者。心理学认为,用简明的词语来表述复杂的事物、有助于简缩思维过程和不断地抽象、概括,学生语言内化的过程既是知识的内化过程,也是思维的提升过程。在教学中虽然有摆小棒操作的意图,也注重了数形结合,学生仍未能通过操作所建立的直观经验来指导自己学*笔算除法。

  镜头二:

  1.师:把42棵树苗,*均分给3个班,每班分得多少? 师:怎样列式? 生:42÷3

  2.小组合作交流,用小棒分一分,验证结果。

  3.汇报是怎样分的。明确:分了两次,先分成捆的,再分单根的。

  4.试写竖式。用除法竖式体现出你两次分的过程。 小组同学商量着有的摆、有的写

  5.板演: 生1:直接在竖式上一次性写上14(口算的)再在42的下面直接写上42,最后在下面写上0; 生2:正确的竖式写法; 你是怎么想的,结合分小棒的过程,给大家解释一下。

  6.小结回顾。 再静下心来回顾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分的,“先分成捆的',再分单根的,所以我们笔算除法时,也从高位算起,分一次,除一次。”

  反思:

  这样的操作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把摆小棒放在引入竖式的前面,并用小棒来解释口算的结果。让学生充分感知摆小棒操作的每一步,再引入竖式,使学生关注竖式的书写格式与小棒操作的内在联系。突出了学生说、想、自我反思、自我抽象的内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竖式就象分小棒一样是帮助自己解决42÷3这个问题的,这样学生便将素朴的直观经验转变为了精致的抽象认知。但有的学生还是不清楚分小棒与理解算理之间的关系,分小棒对笔算除法有什么样的作用不明确,导致学生木然于竖式。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3

  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或者三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除法笔算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

  先以解决“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2.精心安排实践应用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

  探索除法笔算方法后,组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全班学生仔细地检查小猴、小鸭、小花猫和小山羊所写的竖式,争先表达自己的检查结果。在学生检查纠错的基础上,我提出:“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很认真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不要忘记写余数”“数位要对齐,特别是商和被除数的数位要对齐”“要看清楚被除数,在第一次商后,十位上还有没有余数。如果没看清,忘记了把题算错”“横式不要忘了写上得数”……。这些来自学生的提醒,真实、亲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笔算过程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原本枯燥的计算充满了活力,学生学的主动而有兴趣。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4

  9月28日,我讲的业研课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竖式除法,虽然课前做了大量准备,但效果不是很好。反思我这节课,下面就从备课到讲课两方面的反思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一、备课方面

  成功之处:

  1、通过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出数形结合理念。在讲第一单元竖式乘法课前跟张杨老师讨论时,她提出让学生分分小棒,我当时觉得没必要,但也听从了张杨的意见,上完课之后觉得比去年我第一次讲效果好多了。我才真正体会到让学生真正动手摆一摆,数形结合对帮助理解有这么大的好处。

  2、意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听了高亚会老师的数学课使我感到高老师讲课的严谨,什么都问问为什么,学生分析题做得很到位。这让我意识到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上我要加强训练。

  3、备课时收集信息的渠道多了。我除了看教材、教参、课外辅导书外,还从网上搜索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这样,上课前学生哪里爱出问题我就心里有数了。

  不足之处:

  1、备课时想得还不够细,对自己的语言不够规范。一捆小棒代表一个十,同时也表示10,一会儿说一个十,一会说10,在哪必须说一个十,在哪必须说是10,心里不清楚。

  2、设计不够合理。虽然讲解了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但教学设计不够严谨,没有做到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这节课没有没有理解。

  二、上课方面

  这节课上课的效果不是很好,下面我主要说说我的不足:

  1、在课堂的把握能力上,我虽然有些进步,但和有经验的老师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学生说跑偏了,我不能给予及时的纠正。

  2、上课说话不够严谨,随意性大。

  3、思想上知道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但没有做到。分析原因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说才能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4、重点强调不到位,有些地方很重要,老师只说了一遍,学生听了,但没有记住。

  5、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在讲竖式除法时,需一步一步用规范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老师设计的梯度不合理,不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

  三、谈谈我的收获

  通过这次业研活动让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说话不严谨、随意性大,课堂把握能力差等等,更重要的是通过闫老师的评课我知道了竖式除法该怎么讲。首先在分析时要这么说:要想求每盒分到多少支铅笔,就是把48*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是48÷4.在课前要先铺垫,问问学生48是由几个10和几个1组成的,先明确数的组成再摆小棒。再讲解竖式时,一边写竖式一边说摆的过程。先分从最高位开始除起,把4个十*均分成4分,每份是1个十,对齐被除数,十位上写1,并板书“商”。接下来验证一下我们分了多少,用1乘4得4,对齐被除数的十位,在下面写4,板书“乘”,表示我们分掉了4个十。下面再用尺子画一条横线,表示一个大大的`减号。用4-4=0板书“减”,但我们不写0,因为下面还有8根没有分完。(这里不写0有两点:意识没有分完,二是在竖式中高位不写0)。下面比较一下0比不比4小,(每一位上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板书“比”。下面把8落下来,8÷4=2,对齐被除数的个位,在商的个位上写2.2乘4得8,8减0得0,表示我们分完了。

  通过闫老师的评课,让我知道了再书上看到的“商”“乘”“减”“比”“落”,这五步怎么给学生讲出来,还有如何运用严谨、规范的语言把竖式的过程讲解出来,这次业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5

  通过对本课教学的反思,我有这样几点思考:

  第一:大胆、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这节课中,由于自己过于“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学生有好的试商、调商的方法,而没有及时地让学生展示、总结。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使我意识到,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感觉本节课的容量较大,其实我们可以分课时进行,让学生充分的尝试,经过探究,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这样再经过练*巩固几种方法,掌握方法,在巩固中选择最优的方法。

  第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环境,搭建展示自我的*台。

  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给多大空间,学生的发展空间可能就有多大。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个性、有利于学生交流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舞台上尽情展示自我,吸取他人的精华,获取知识。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创设让学生自己探究的环境,通过生生交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参与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学生获得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到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又怎么能轻易忘记呢?所以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环境是多么重要。感觉本节课我还没有充分的放手给学生,当学生出现了问题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契机,而是着急的站出来,给学生的空间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要深钻研,勤动脑,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和我们组的老师进行研讨,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练*。

  1、强化口算。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口算,由此可见,加强口算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落实在*时的每节课中。“磨刀不误砍柴功”,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每天花上3分钟进行几组口算练*是必要的,只要坚持,相信学生的口算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一方面,为学生计算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另一方面,学生已经有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基础,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笔算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算理理解。

  3、适当增加关于计算的训练量。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计算训练。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6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这儿要涉及到试商,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学生的作业错误率较高,计算速度也慢。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让学生掌握试商、调商的办法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有让孩子明白:我们一般采用的是把除数看成整十数的办法,这样有时正好,有时却需要一次、两次的调整,这就需要我们有克服困难的意志。

  为了教学方便,我通过查找料,整理了一些试商方法,如下:

  (1)同舍同入法:把被除数跟着除数一起舍或入,然后试除,例如,112÷28,如果把除数看作30,则被除数看作120(同入);如果把除数看作20,则被除数看作100(同舍)。

  (2)三段法:把除数首位的下一位数划分为三段:1、2、3为下段;4、5、6为中段;7、8、9为上段。下段,上段按四舍五入法试商,中段看中间数试商(即除数是几十四、几十五、几十六时,看作几十五去试除),用中间数试商,需要熟记中间数的倍数,要求较高,一般,仅当除数是十几、二十几、三十几时,中段才用15、25、35去试除。

  (3)口算法:有些除法的商很容易由乘除法的口算得到,例如:75÷ 15,商是5;100÷ 25,商是4。

  (4)同头无除试商法:当被除数与除数的首位相同如:843÷85(即“同头”),但前两位又不够除(即“无除”)时,一般可以用9或8作初商,例如,112÷13,初商9,商过大,再改商为8,当除数是几十而又同头无除时,还可以按除数与被除数前两位的差找商:差1、2试商9,差3、4试商8,差5、6试商7,差7、8试商6,初商过大再改商。例如,112÷14,14和11差3,试商8。

  (5)折半法: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接*除数的一半时,可以用5或4去试商。例如,247÷ 46,被除数的前两位24比除数46的一半稍大,用5作初商,又如,227 ÷46,被除数的前两位22比除数46的一半稍小,用4作初商。

  (6)类推法:在除法的计算过程中,有时可以根据已经求出的某一位上的商来判断另一位上的商。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7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了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的除数不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打下基础,除数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其中教学重点是:掌握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试商方法和调商的方法。

  在设计时,我先从复*铺垫导入,通过()里最大能填几、找*似数、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并让学生说说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过程。

  在探究新知环节,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农田方面的知识引入,请学生提出问题,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均每公顷玉米施肥多少吨?”的方法,从而列出第一个例题372÷62,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接*的'整十数60来试商,并让学生说计算的过程,接着通过三个题目的练*,巩固了用四舍法把除数看成接*的整十数来试商这个题型。但是在这个例题上花的时间有些过长,导致第二个例题花得时间不够。

  第二个例题是850÷17,是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接*的整十数20来试商,教学反思《除数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这道题既是第一次出现五入法试商,又需要调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上课时感觉到学生练*时计算的速度、正确率差异较大。

  巩固练*环节我设计了四道练*,有一定的层次性,第一题“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商。后面还设计了试商顺口溜,但教学时没来得及展示。

  不足之处:

  1、本节课我从农田方面的知识引入新课的学*,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二是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但整个课堂气氛不怎么活跃,学生反应迟钝。

  2、对于练*题的做法处理不当,学生题量太大,只有10几个学生在老师评讲前完成了练*。

  3、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考虑不周,照顾不到,学生练*时浪费了很多时间,使得本节课时间紧,教学超时,练*匆忙,形式单一。

  4.过分强调算理,想让每个学生明白算理,说算理,在这上面耽搁了太多时间。

  今后采取的措施:

  1、加强口算练*力度。

  2、多说、多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计算的过程来,多练*培养数感,掌握方法。

  3、练*时采取多种形式。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8

  通过这节课,学生都能熟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竖式,能正确把商写在正确的数位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学生学*积极性高。

  不足之处:

  1、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还不是那么清晰,有待于在后续的教学中,逐渐渗透算理。

  2、对新教材的领会不到位,在课开始先复*旧知,没有创设丰富的情景,给人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如果把旧知融入到情景中,效果会更好。这是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注意改正的地方。

  3、总是怕学生不会,在每一个环节的练*中,我都插入了大量的练*,即又费力。在一节课中,不但教要有重难,练也要有侧重点,要适度。太少了没巩固,太多了,费时间,所以练*的量一定要控制好。

  4、由于过度紧张本节课开头出现了一点失误,再者本节课的版书很不理想,一是不完整,二是不整洁,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些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后要时刻注意的地方。

  5、学生的思维度还有待于加强。在一节课中,教师不能过多的替代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经历思维过程中获得新知,从而尝到成功的喜悦。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9

  对于笔算除法的教学,我越来越感到无力,学生也学得很吃力,再加上课后*题形式灵活,解决问题时所需的计算步骤多,做起来耗时费力。兼此种种原因,教学进度不得不放得很慢很慢,但学生掌握得仍不能令我满意。面对学生的作业,我忧心忡忡:是我没有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教材的编排意图,抑或是我没能正确了解学生,没有找准新知的切入点,使教学陷入被动?

  经过这几天的实践与反思,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教材例题编写的精简,使新知点的跨越度太大,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时,教材只呈现一个例题(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三位数”只在练*题中出现。()而这部分知识难点较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正确判断并计算“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这两种类型的题目。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算理易于理解,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中熟练把握,而那些学*处于中、下等水*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二是我在教学时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了解不够,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由于学生只在二年级下册学过简单的笔算除法,相隔时间较长,好多学生对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试商方法已经淡忘,而我在教学时只想着赶时间,赶进度,对这部分内容只在复*时用一道练*题一带而过,没有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复*巩固。这部分知识如果分两课时教学,把商是三位数的情况另做一课时来学*,时间会更充足,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三是课后练*中有些题目解决起来难度较大,费时费力。而那些学*处于中、下等水*的学生则往往知难而退,不等做完就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鉴于这种现实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我必须放慢进度,针对于部分同学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一定要让孩子们彻彻底底的掌握方法并作业一次到位,以免以后形成思维定势,一直的错下去了。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10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在我校已经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并且在全校的语数教师中也涌现出来一批实验的佼佼者,让我感到惭愧的是我这个全天候任课教师始终不太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或许因为内心的不喜欢,导致自己没办法净心研究,造成了目前我的课堂出现的问题多多,现在针对今天执教的《笔算除法》一课谈几点反思:

  1、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本节课可以说是一节失败的课,40分钟只解决了例题的教学,当堂训练没有时间完成,第一次检测时间过多,原因是本打算让学生在第一个问题中把算法说明白,这样第二个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但在第二个问题中发现学生算的都正确全班只有4名学生有错误,但是在说算理时却很费劲,反思原因,*时对于差生的关注太多了,导致了一些好孩子不愿意举手,不愿意发言,长时间的不锻炼,说理能力差了很多。

  2、在备课过程中思考的东西太多,如:小组合作是否有效,兵教兵环节的处理,评价机制的'运用等等,这些东西考虑的太多,有时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因此当一种事物还没有完全弄清时提倡创新我感觉有些困难,创新是要有一定的基础的。

  3、从开学一直在使用这种模式,但是目前的情况是教师上课没有激情,学生课堂上像个闷葫芦,差学生因为总被提问变得更没自信,好学生因为不经常被提问,变得兴趣全无,虽说一直在运用激励的方式,但当学生的新鲜感没有的时候,那些激励评价变得是那么的无力。累累累,烦烦烦,这种课堂真的让人感觉压抑。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11

  本课是在上节《除数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用“四舍五入”试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会在原有的试商方法上产生认知冲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当除数不接*整十数,如14、15、16、24、25、26等,如果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法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往往需要多次调商,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本课的重点是学生会把接*15、25的除数看作15、25去试商。难点是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教学中,学生在尝试计算时,对这种不接*整十数的除数也用四舍五入法把它看作整十数进行计算,结果很显然,试商调商用了好几次,学生这时候已经发现了这样的方法是不好的。这时候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给出的另一种试商方法,明白在计算不同的.除法算式时应该根据情况灵活试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乘法的口算掌握的不好,如:25乘8、15乘6等算得慢,甚至会算错,这样对本节课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把除数看作这样的25、15、35,在算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错误。

  通过这堂课,我意识到,对于计算教学,如果学生的口算能力不强,就会直接影响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所以今后应该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对于这种15×6、25×8、16×5、4×15、125×8、25×4等这些算式,应该记住,以便在看到时,能脱口而出得数。

  另外,在请部分同学板演时,应该让其他同学注意计算过程,发现他们的不足,以便反思自己。在共同检查时,不要我自己一个人说,应该点名请别的同学来指出不足,让同学们共同梳理,找到易错处。这时,老师在说这些重点之处时,应该放慢语速,引导同学们一起说,让他们通过说,巩固重点,减少出错率。篇二:本节课的学*是建立在上周所学*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除数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基础之上的。开课前,我提醒学生们回忆与“估算”有关的知识:“你们喜欢怎么估?估算有什么好处?在除法笔算中我们用到过估算吗?”通过回忆,学生们发现,估算时不仅可以把数字估成整十数,还可以估成个位接*5的数,如26可以估成30或25,通过对比,学生发现25更准确一些。有了这一铺垫,学生们在解决例3时有了不同的方法,多数学生在试商时把26估成了30,结果需要两次试商,但估成25后,只需要一次就够了,这样更准确一些。但有部分学生计算基础较弱,对25或是15的计算不太熟练,所以他们在练*时还是会选择使用将除数估成整十数来计算。在教学中,我不作强求,鼓励学生可以使用自己认为方便的方法,但同时也会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理解这种方法如何使用。计算时,学生们仍然出现了以下几种错误:

  1、很多学生在第二步乘时用*似数乘商,还有一部分学生在算乘法时容易出现错误。

  2、最后一步减法时与乘除混淆,有退位时容易出现错误。

  3、横式中余数的忘写。除法笔算方法掌握之后,要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纠错练*。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12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3——80页的教学内容,就这节课我做如下反思: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学生以前学*过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除法,对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认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适时地让学生回忆以前的的知识,特别是除法的`笔算方法,通过复*旧知,巩固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帮助本节课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以及试商的方法,潜移默化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是试商的方法。本节课是以计算为主的一节课,不但有较强的计算算理知识,还有培养学生正确试商、正确书写、认真计算的*惯养成。

  在教学前就预想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

  1、不会试商,不知道商写在哪一位上;

  2.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不够除(不够商1)该咋办;余数比除数大了该怎么办。由于我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带着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的教室,有备而去,课上通过个体板演、独立练*、小组竞赛等教学策略学生获得了知识,正确掌握了计算的方法,突破了试商的难点。

  本节课的不足方面:

  1、对学生的学力估计过高,少数学生没有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不能关注全体学生,对几个希望生强化太少;

  3.练*的方法、形式虽然多,但是强度不大;

  4.评价学生不能即时,评价方法单一;

  5.整堂课时间分配把控不和谐,前松后紧。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13

  《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课的开始,我每节课前都与学生进行大量的对口决,并进行听算,吸引学生注意力非常的集中,大部分的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课堂气氛活跃,看来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达到了我训练的目的,学生能快速反应,并能听、算结合提高了口算的能力。另外在学*新课前先让学生笔算两道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引起学生知识的迁移。在探究新知,先出现主题图(学生植树),让学生用三名话说出图中信息,教师板书完整道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42÷2=?老师问:猜一猜,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路大胆的说出来:有的同学说是20,有的同学说是21。那到底应该怎样算呢?我让学生思考口算应该怎样算?学生能回答:40÷2=202÷2=120+1=21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接着让学生边摆边说,这一环节学生很顺利,而且小组讨论汇报时有几个同学回答特别好,把4捆小棒也就是4个十*均分成2份,每份是两个十,再把2根小棒也就是2个一,*均分成2份,每份1个一,合起来每份是21。我接着提问:你们能试着用竖式方法计算吗?学生试做,我在下面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大部分学生都能组合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坚式进行独立试算。5分钟过后,我走到黑板前讲解,强调除法竖式的写法,结合刚才摆小棒时的思路,先分的什么?(整捆的)写竖式时,要先从什么位开始算起呢?接着请几个会做的同学讲解,说算理并板书,然后带着做练*。最后独立练*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并且学生因为是自己探索获取知识的`,所以整节课学*积极性高,课堂活跃。

  大多老师都喜欢上计算课,有的认为计算课简单,课堂气氛活跃;有的认为只要讲清例题就可以通过大量的练*进行巩固。其实要上好一节计算课并不容易。在本节课中,有许多新的知识点,商的定位、两次试商、竖式的书写等,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算理的理解有困难,教学时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出发,采用了讲授和自主学*相结合的方法。课后有以**会:

  1、利用口算经验学*笔算。

  在教学本节课前,进行个别调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熟练,笔算大多数学生不会,会写的也写错。课堂中解决“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树?”时,出现的情况与课前调查的一致。于是利用学生熟练的口算经验学*笔算,将口算方法、笔算的算理理解与算法的掌握紧密结合,降低新知学*的难度。。

  2、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

  观察*时的计算教学发现:有些学生机械模仿,有些学生会做不会说,言行不一致。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在本节课中学生虽然看不出笔算的必要性,但它是后继知识学*的基础,学生有必要理解算理,方法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展示思考过程。

  3、做、说、评、改相结合。

  计算课的教学,学生也应该“知其所以然。”课堂上,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位学生动笔试一试,采用多种形式说一说,对做法说法相互评一评,再把错误改一改,学生学得实在些,相关能力也得到培养。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14

  今天我教学了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一课,课前我认真研究了教材。在老师的教学设计上,我是做了三个地方的修改:

  (1)主题图的引入,先让学生观察一下画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上你能获取什么信息?”,然后由老师引出例题。

  (2)分小棒和竖式紧密相连。先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如何分小棒?再由学生说,老师课件演示,让学生结合分小棒图讨论:“3”应该写在哪里?(3)练*题第六关“问题我来解”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自认为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在设计时先从复*铺垫导入,在我是小小口算家,我让学生在练*本上只写得数,让学生全员参与。通过()里最大能填几?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为学*新课做铺垫。

  (2)注重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在探究新知环节我让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从中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引出例题92÷30,更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通过读图把生活化的问题提升到数学化的问题。

  (3)注重算理与算法交融,算理为算法服务。

  为了让学生明确商的书写位置,我借助分小棒这种直观的演示来理解竖式,做到分小棒和竖式紧密相连。

  (4)注重口算、估算和笔算的结合。

  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估算、笔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是在精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出示例1:92÷30时让学生先进行估算商是多少,并且说出估算的方法。在笔算以后,又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笔算的正确性,商3乘除数30是90,阐明商3是正确的。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引导,为学生良好的学**惯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施过程中这节课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我吸取教训,引以为鉴。(1)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够。

  (2)在课前复*用的时间太多了,导致后面的练*没有完成。(3)没有照顾学困生,在抽问中,只关注中上生,极少提问学困生。

  (4)老师对学生的倾听,学生对老师的倾听,学生对学生的倾听,都需要加强。(5)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还需要加强。具体表现在当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时,老师没有快速的正确加以概括、提炼。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15

  本课是在上节《除数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用“四舍五入”试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会在原有的试商方法上产生认知冲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当除数不接*整十数,如14、15、16、24、25、26等,如果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法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往往需要多次调商,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本课的重点是学生会把接*15、25的除数看作15、25去试商。难点是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教学中,学生在尝试计算时,对这种不接*整十数的除数也用四舍五入法把它看作整十数进行计算,结果很显然,试商调商用了好几次,学生这时候已经发现了这样的方法是不好的。这时候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给出的`另一种试商方法,明白在计算不同的除法算式时应该根据情况灵活试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乘法的口算掌握的不好,如:25乘8、15乘6等算得慢,甚至会算错,这样对本节课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把除数看作这样的25、15、35,在算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错误。

  通过这堂课,我意识到,对于计算教学,如果学生的口算能力不强,就会直接影响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所以今后应该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对于这种15×6、25×8、16×5、4×15、125×8、25×4等这些算式,应该记住,以便在看到时,能脱口而出得数。

  另外,在请部分同学板演时,应该让其他同学注意计算过程,发现他们的不足,以便反思自己。在共同检查时,不要我自己一个人说,应该点名请别的同学来指出不足,让同学们共同梳理,找到易错处。这时,老师在说这些重点之处时,应该放慢语速,引导同学们一起说,让他们通过说,巩固重点,减少出错率。篇二:本节课的学*是建立在上周所学*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除数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基础之上的。开课前,我提醒学生们回忆与“估算”有关的知识:“你们喜欢怎么估?估算有什么好处?在除法笔算中我们用到过估算吗?”通过回忆,学生们发现,估算时不仅可以把数字估成整十数,还可以估成个位接*5的数,如26可以估成30或25,通过对比,学生发现25更准确一些。有了这一铺垫,学生们在解决例3时有了不同的方法,多数学生在试商时把26估成了30,结果需要两次试商,但估成25后,只需要一次就够了,这样更准确一些。但有部分学生计算基础较弱,对25或是15的计算不太熟练,所以他们在练*时还是会选择使用将除数估成整十数来计算。在教学中,我不作强求,鼓励学生可以使用自己认为方便的方法,但同时也会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理解这种方法如何使用。计算时,学生们仍然出现了以下几种错误:

  1、很多学生在第二步乘时用*似数乘商,还有一部分学生在算乘法时容易出现错误。

  2、最后一步减法时与乘除混淆,有退位时容易出现错误。

  3、横式中余数的忘写。除法笔算方法掌握之后,要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纠错练*。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16

  今天学*的内容是在商是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在课前让学生通过计算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来加以引导,同时通过预*让学生知道商是两、三位数的除法竖式与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学生在自主探索时,通过学具操作来明白算理,即把4筒羽毛球*均分成2份,每份2筒,2筒就是20个,再把6个*均分成两份,每份3个,最后把两次分的结果合并,2筒与3个合起来是23个,所以46÷2=23;也有从数的组成思考得数,把46分成40和6,先用40÷2=20,再用6÷2=3,最后合并20+3=23。这些均是计算除法的算理。结合学具的操作,学生明白了除法竖式计算的算法与算理是不同的。算理是算法的'依据。

  最后让学生比较今天的除法计算与之前学*的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的错题展示,让学生掌握商是两、三位数的除法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十位或百位算起,这部分的内容学生一贯比较差。慢慢来,当孩子刚接触到新知识时让他掌握了,那么对他以后的学*是有帮助的,特别是计算中的算理,只有在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正确的计算,掌握算法。

  整堂课中,教师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抽象难懂的算理,给学生以实际计算的机会,使学生明白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强化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经验探究算法,很好地掌握了计算方法,促进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中全面提高素质。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17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学生学*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本节公开课上完之后,感悟颇深。

  作为一个非专业的数学教师,从得知要讲公开课的那一天,我就有些许忐忑,因为这次限定了内容,必须讲数与代数的知识。经过差不多一周的设计,备课,终于完成了,本节课的课堂上我力求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展示、有利于学生交流的环境。

  本课中我设计了抢答活动、交流活动、动手操作等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舞台上尽情展示自我,吸取他人的`精华,从而获取知识。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特点,本课设计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大胆尝试解决问题,首先通过学生自己的试做,借助小组力量来理解算法,其中通过组学,使一部分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就把有错误的改正了,基本掌握笔算的方法,最后再通过全班的展示交流,及老师的小结来解决个别学生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更加准确的掌握笔算方法。

  这样不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试商及商的书写位置,还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在学生学会例1后,尝试解决例2,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能大大提高了探究和学*的实效性。整节课下来,虽然自己感觉没什么原则性的大错误,但还是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设计的练*题没有一个知识层次的提高,因此,为更好的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今后的练*题设计一定要设计的有梯度,此外,教学设计上的评价任务不是很正确,不很具体。

  因此,以后的评价任务应该更具体,通过什么活动、流程、完成目标几,注意把所有的活动都要写出来,最后一点,板书的设计有些凌乱以及笔算式子的书写顺序以后需要注意。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给多大空间,学生的发展空间可能就有多大。因此,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们要不断学*,不断教书,这样下来才能大大提高学生探究和学*的实效性。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18

  这一节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节课。在教学完成后,听了两位教研员老师的点评和团队成员的意见。我进行反思,觉得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改进。

  第一,本节课的难点是除数是整十数的试商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涉及到。但是强调的不多,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把结果说出来,其实当学生无法正确阐述的.时候,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个方法。而且在例一中,我把这个问题放在了后面学生都已经计算完的时候,有一些滞后,其实可以把这个问题在反馈学生作业的时候一起解决。还有在最后的解决问题中,虽然要求了学生列竖式计算,但是没有及时对学生作业进行反馈,练*的目的不够有针对性。

  第二、在练*过程中仍然存在学生对商的定位不是很清楚的情况。我认为这里可以将算理提前,稍微地渗透一下,那么学生对于商应该写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就不怎么会出错。还有学生中还有一种错误比较常见就是商和除数相乘写在被除数下面,总是会少一个零。比如92÷30,直接就写个9,在计算140÷30时,直接一个12,对于这个问题,我有发现但是学生作业中还是有错误,我想这里就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学生肯定是受到了口算的负迁移,把30看成了3。这里就需要老师去强调,除数是两位数,不要看成3了。

  最后,上课时语言还是有点罗嗦,需要我继续努力,多听听其他骨干教师的课,多反思,多尝试。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19

  在本次教学中,主要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我始终认为计算中的任何法则都必须让学生通过实践的证明,来得出结论,才能使他们刻骨铭心,使他们终身难忘。

  学生已有的经验有: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些方法是帮助学生学*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将它灵活运用在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以前的老教材中总会出现一些计算法则之类的话语。而现在新教材却没有出现。那么是不是现在新教材学生就不需要在其计算过程中注意计算法则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请教了一些老教师,他们告诉我计算法则不出现在课本上是防止学生死用法则,套用法则,而没有去真正理解算理。

  有了以上的指引,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理解算理。在教学42÷2=?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分小棒的实践活动。同时为了防止学生上课玩小棒,分散注意力,我安排注意力集中的同学相互监督。学生在以前的加法、减法、乘法中,*惯了从个位算起。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打破了学生原来的计算顺序和*惯,学生会很不*惯,也很难理解。在这堂课上,我抱着从实践出发的原则,让学生复*口算的方法,再按口算的方法来分小棒,循序渐进地发现算理,理解从高位除起的算理,为今后学生学*一位数除三位数、一位数除多位数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凭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一定会让数学课更生动有趣、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的。

  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我发现如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语言亲和力不够,表扬的语言不够丰富。

  2.自我展示环节,对学生表现力的'激发还不够。

  3.进一步加强指导学生4+3课程模式中讨论环节的讨论方法,各个环节时间分配略显不足。

  通过本课的学*,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但个别同学对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每一个环节的把握,我也要力争做到更精准。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20

  教完P84页例2后,整堂下来我觉得是一帆风顺,但是当我批改作业时且发现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不够高。我查看了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 学生比较粗心

  (二) 学生数学基础较差。

  (三) 少数学生受到知识负迁移。

  对于以上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以后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

  学生粗心的毛病不是一日形成的,那是由于学生从小没有一个好的生活*惯及学**惯,要克服学生的粗心与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应和家长多沟通交流,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重视学生书写*惯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作业时间,使其能认真书写,适当采取一些措施,对书写不整洁、不规范的学生让其重写。

  2.重点进行口算训练。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每堂数学课中,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把口算教学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不会计算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当然,要做到持之以恒。

  3. 逐步培养一些小助手,让他们组成数学互助小组。

  让优生帮忙辅导差生,既减轻了我的负担,又让优秀的学生有事情可做。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7)

——《笔算除法》教案通用十篇

  《笔算除法》教案 1

  教学内容:

  26-27页第4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做练*,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2.边练*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计算找联系

  1. 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有的同学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

  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2.估一估,算一算课本第27页的第6题。

  二、 熟练笔算方法

  1. 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

  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

  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笔算除法》教案 2

  教学内容:

  25页例4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 生活引入

  1. 一本寓言故事书5元,如果你用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多少本?

  1005=20(本) 1007=14(本)2(元)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

  186=108

  467+3=325

  10+86=

  32+57=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 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

  商除数+余数=被乘数

  二、新授

  1. 验证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书问: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例4。

  教师巡视指导。

  你们验证的结果怎样?

  2. 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 987=14

  3. 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笔算除法》教案 3

  教材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学*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前面学*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在用一位数除时,利用乘法口诀就可以求出一位恰当的商。而在用两位数除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位商是几,不仅和除法十位上的数有关,而且还和除数个位上的.数有关,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有时需要试两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当的商。因此,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试商方法,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在用一位数除时,利用乘法口诀就可以求出一位恰当的商。而在用两位数除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位商是几,不仅和除法十位上的数有关,而且还和除数个位上的数有关,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有时需要试两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当的商。因此,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四舍”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惯。

  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 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难点

  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

  1、( )里最大能填几?

  30x( )<75 40x( )<180

  2、在○里填上>或<

  35x4 ○ 138 42x5 ○ 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 84÷40

  198÷20 215÷30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3

  一个笔袋21元,84元可以买几个?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21最接*20,把21看作20来试商,

  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x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

  反馈练* 64÷21 68÷34 92÷23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一个台灯62元,430元可以买几个?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怎样想的?

  430÷62=

  7

  62) 430

  434

  商大了,改商6.

  6

  62) 430

  372

  58

  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62最接*60,把62看作60来试商,这样把430÷62转化成430÷6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7。因为除数62,不是6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7”,不行再调商为6。

  学生试做:

  练*:

  198÷23 215÷34 552÷63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用“四舍”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

  三、巩固练*:

  1、板演

  46÷23 153÷51 300÷74

  293÷31 294÷42 200÷63

  2、练* P76“做一做”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新知识?

  2、当除数的个数是1、2、3、4时怎样试商?

  五、作业:练*十四第3题

  《笔算除法》教案 4

  进入笔算除法教学以来,我越来越感到困难。面对学生的作业,我忧心忡忡:是新课标教材太难了,还是我没有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教材的编排意图,或是我没能正确了解学生,没有找准新知的切入点,使教学陷入被动?

  经过这几天的实践与反思,我觉得原因主要有几点:

  首先,我在教学时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了解不够,如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回头想一想,由于学生只在二年级下册学过简单的笔算除法,并且当时只是以乘法口诀表进行口算为主,缺少竖式书写格式, 试商方法,相隔时间又较长,好多学生对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已经淡忘,而我在教学时对这部分内容只在复*时用一道练*题一带而过,没有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复*巩固。导致第一节课上下来给自己一个吃惊,这部分知识如果把前面知识复*的充分一些再进行新课教学,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一些。

  其次,教材例题编写的精简,使新旧知识点的跨越度太大,新知点浓缩,使学生学得很吃力。新课标教材以其选材内容贴*生活,形式新颖活泼给我们带来了学*数学的乐趣,但正是其灵活多样让学生难以把握,如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时,难点较多,如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根据乘法口诀表进行口算, 缺少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方法,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商中间有0,商末尾有0。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而那些学*处于中、下等水*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

  新课标教材改得比老教材活了,学生掌握得仍不能令我满意。今天,我又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了。

  《笔算除法》教案 5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异同,使学生在实质上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弄清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笔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对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弄清每一位商的书写位置,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掌握商的书写位置以及试商。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 课前预*,交流展示

  1、争当小小口算家。

  90÷30= 3 360÷30= 12 840÷40= 21

  200÷50= 4 270÷90=3 720÷90=2

  120÷40= 3 600÷19≈ 30 900÷31≈ 30

  2.( )里最大能填几?

  30×( 2 )<85

  40×( 4 )<180

  50×( 5 )< 251

  2 新知探究

  (一)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

  1、教学例1

  有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出示预*提纲:

  (1)求可以分几个班应该怎样解答?

  (2)笔算时,商应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如果不理解,请小棒摆一摆。)

  (3)请这道题的横式和答填写完整。

  想:求92里面有几个30,用除法解决。

  92÷30=3(个)……2(本)

  答:可以分给3个班。

  2、练*。

  (二)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教学例1(2)有140本故事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1、学生尝试完成,同桌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

  师:怎样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笔算时,商几?你是怎样试出这个商的?商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呢?

  140÷30=4(个)……20(本)

  (三)小结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竖式。

  师:第一道题被除数是两位数,第二道题被除数是三位数,除数是相同的,为什么商都写在个位上呢?

  3 巩固提升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闯关游戏,你们愿意吗?

  第一关:“病题我来医”。

  420÷60 = 85÷40 =

  78 ÷ 20 = 364÷40 =

  第二关:“问题我来解”。

  1、在 “阳光体育”活动中,体育张老师带200元钱去买足球,每个足球30元,可以买几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200÷30=6(个)……20(元)

  答:可以买6个足球,还剩20元钱。

  2、油田一小四年级有260名学生,准备租车去心品实验基地。每辆客车限坐40人,需要租几辆客车?

  260÷40=6(辆)……20(人)

  6+1=7(辆)

  答:需要租7辆客车。

  课后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小组说--组内总结--组间交流)

  除数两位看两位,

  两位不够看三位。

  除到哪位商哪位,

  余数小了商就对。

  板书

  笔算除法

  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几个班?

  92÷30=3(个)……2(本)

  答:可以分3个班。

  有140本故事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140÷30=4(个)……20(本)

  答:可以分给4个班 。

  《笔算除法》教案 6

  练*内容: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练*。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练*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惯。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

  1.口算:全体练*,同桌校对

  20÷230÷1040÷460÷32000÷2360÷6720÷9

  2. 出示课本练*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

  1. 80÷568÷498÷7864÷4936÷2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出示小黑板练*题

  三、作业

  第21页第4题。

  《笔算除法》教案 7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70页例1。

  教学目标

  1比醚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会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2碧岣哐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迸嘌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惯。

  导学重难点

  确定第一位商的位置,掌握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情景图和口算卡片。

  导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比班看卡片口算

  600÷3800÷2150÷3400÷8

  320÷4360÷9420÷2420÷6

  教师:谁来说说420÷2怎样算?420÷6怎样算?

  2笨谒闶蓖时请两名学生用竖式板演54÷3,54÷6计算完成后,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

  3辈虏馊绻被除数的位数增加了,计算方法会变吗?

  4币入

  教师:通过下面的学*,让我们从中找到正确答案吧。

  二、自主探索,学*例题

  1背鍪纠1的情景图

  教师:请你观察这幅图,然后告诉大家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我从图上获得这些信息,从某地到植物园有135km,开车3时到达。

  教师:谁能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均每时行多少千米?

  教师:怎样列式?(板书:135÷3)

  教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2毖生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尝试自己探索并计算。

  3毙∽榻涣

  (1)教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呢?把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获得的成功和小组里的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2)小组活动。

  4比班交流

  选一个小组将竖式在投影仪上展示、讲解,其他小组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提问,小组进行答辩。

  教师追问:“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5辈挥眉扑悖判断下面商的最高位的位置

  425÷9130÷3645÷4226÷9

  明确: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要写在第二位,即十位上。

  三、巩固练*,促进内化

  1蓖瓿70页课堂活动

  同桌两人相互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式,判断商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几。

  2笔式计算

  844÷4185÷5374÷7

  (1)独立练*。

  (2)评讲计算过程。

  教师:同学们在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1: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要注意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学生2:要记住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知识延伸

  教师:如果被除数变成四位数、五位数了,你可以计算吗?方法是怎样的?

  《笔算除法》教案 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例3.做一做,练*十五第1~4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除数是接*整十数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种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购书的录像或画面、练*十五第1.3题)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

  1.

  选一题,说一说笔算过程。

  2.口算下面各题。

  20×430×650×580×4

  40×690×570×360×7

  3.写出与下面各数接*的整十数。

  31465263872174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呈现购书的录像或画面,请学生描述购书的情况。之后,请学生提出问题。

  (2)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一本《作文选》多少元?”的方法,从而列出算式84÷21。

  2.教学用“四舍”法试商。

  开始前,可进行谈话:我们已学过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数21不是整十数,怎样想商呢?

  (1)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交流。

  学生有可能用口算答出84除以21商4,甚至没有一个学生把21看作20来想商。此时,肯定学生正确完成了计算,真棒!

  接着,由谈话引出试商:要想算84里面和几个21,既要看十位,又要看个位。这道题中84.21都比较小,同学们一眼就看出商4。如果被除数、除数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该商几,该怎么办呢?我们来想一想,除数是整十数来试商,是不是会比较方便些。下面咱们就用尝试一下。

  (3)师生共同经历试商过程。

  请学生说出把21看作几十试商?之后,试除……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用20试除得到的商4称为“初商”。“初商”是否合适,必须进行检验。

  (4)完成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提问:

  “谁能说一说你是把除数看试商的?是怎样想的?”

  “观察一下例题和做一做中的题目,除数个位上的数分别是几?这三道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说明:除数个位数是1、2、3、4的两位数,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四舍”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整十数试商。

  3.教学用“五入”法试商。

  (1)接上面的购书情境和问题,引出第(2)个实际问题。

  由学生说出算式:196÷39

  (2)尝试试商,完成计算。

  让学生想一想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用学过的方法,把39看作30来试商,商6大了,再改商5,另一种把39看作40来试商,商4小了,改商5。之后,教师将196改成194让学生用两种方法方式试商,看试商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把194÷39的两种试商过程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便些。

  接着让学生把这首题做完。

  (3)做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的,是怎样想的。

  教师概括说明:除数个位数是5、6、7、8、9的两位数时,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五入”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同时向前一位时1,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4.引导概括

  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两种情况,概括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法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的整十数来试商。

  三、练*

  1.完成练*十五第1题。

  请学生独立填写。填写后,组织交流。

  由交流中出现的不同填法。比如20×()<85,()里可以填1~4各数(当然也可以填0,但无实际意义)。教师要特别指出: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想商时,要选择除数与1~9中哪个数相乘的积小于并且最接*被除的数。

  2.完成练*十五第2题。

  请学生口答或直接把各题的准确商写在书上。开始前,可以根据本班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比如“比一比”谁的速度快、抢答等。

  3.完成练*十五第3.4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交流怎样试商?怎样检验初商是否合适?

  2.教师强调: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除数个位上是1、2、3、4,可以把尾数舍去,把它看作整十数来试商。除数个位上是6、7、8、9的两位数,试商时,用“五入”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整十数试商。

  初商是不是合适,要用它和除数相乘的积与被除数比较进行检验才能确定。

  《笔算除法》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除法法则、估算及验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过程,巩固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和认真检查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 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复*导入

  1、口算卡片(略)

  2、填空

  1)把320*均分成40份,,每份是( )

  2)每份是70,490里面有( )个70

  3)( )( )=20xx,除数最小是( )

  4)32240的商写在( )位上。

  5)475与195的差里有( )个70。

  6)如果430+6=126,那么12630=( )( )

  7)有163个鸡蛋,每30个装一箱,这些鸡蛋需要( )个箱子。

  3、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练*内容

  1、计算

  34642

  17157

  167493

  87673

  200187

  1033284

  2、计算并验算

  481483

  844533

  324347

  182763

  156828

  266936

  3、按要求在()里填上一位适当的数字,再计算。

  商是一位数 商是两位数

  ( )2538 ( )7627

  ( )9682 ( )0464

  解决问题;

  1)一个排球42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排球?

  2)一部电话机94元,一部扫描机846元,扫描机的单价是电话机的几倍?

  3)探究题

  小英做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48看成84,结果得到的商是37余12,求正确的商是多少?

  4)竞赛题

  三、总结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你学会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吗?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四、作业

  91页5----8

  《笔算除法》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

  2.情境引入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

  1.例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

  2)学生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例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里减去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例3

  1)出示1个圆片: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1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

  1.计算下面各题

  2.填一填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你认为在计算分数的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8)

——笔算除法说课稿通用5篇

  笔算除法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9~21页的内容。

  2、学情与教材分析

  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教学中,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除法笔算方法。

  3、教学目标

  ⑴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⑵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⑶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二、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而我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法、引导探究法、动手操作法、尝试法、练*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法、操作法、比较法等。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前谈话: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植树有什么好处?

  【亲切自然的交流,促使学生进入情境。

  2、出示教材上的主题图。(植树的情境)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些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1)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2)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多少棵?(3)三年级*均每班植树多少棵?(4)四年级*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列式写在黑板上,(板书:三年级*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均每班植树多少棵?42÷2;52÷2。)

  计算“42÷2”可不象上面的加减法那么简单,也比前面学过的除法难一些。请同学先独立思考一下解决的方法,并把想法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共同来探讨解决的方法。

  【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二)、小组合作。探究笔算方法

  1.探索解决“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方法。

  2.师生交流笔算过程。

  (1)用口算(40÷2=20,2÷2=1,20+l=21。

  (2)用摆小棒的方法得到结果的(先把每捆10根的4捆小棒分成了两份,再把剩余的2根分成了两份,和原来的两捆合在一起。

  (3)尝试着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的。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指出本节课要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3.展现42÷2笔算过程。

  教师边讲解边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完成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师生共同完成竖式。理顺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笔算过程。

  3.放手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解决“四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2)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3)52÷2和42÷2的竖式比较,有什么不同?

  【放手让学生进一步探索,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任务”。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竖式。接着,师生共同梳理笔算过程。最后,与42÷2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突出“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的情况,使学生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这样学生是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之中。

  (三)实践与应用

  1.基础练*

  2.检查对错。

  3.设计活动(教材练*四第3题)

  练*设计目的性强,富有层次性,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结合、自主设计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动脑思考、动手画、认真计算,在设计中感受图形的变换美。体验图形、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堂总结

  谈收获与体会

  总之,整节课,从植树节、植树活动开始,到布置学校的设计活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学生经历探索,运用除法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的。

  笔算除法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除法运算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这一学*领域重要的学*内容,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课本教材采用情景导入,使用估算、摆小棒、圈划方格图多种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以及试商的方法,最终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后续学*除数接*整十数及除数不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对于本节课来说: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口算估算方法,为本节课试商打下了基础,但是试商的过程相对复杂;另一方面,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学生的基础也存在个体差异。

  综合各种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思考动手和小组交流等数学学*活动,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1.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认真计算的良好*惯。培养学生在小组学*活动中的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及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中,商的位置确定。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这样的理念,依据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和变教为导、以导促学的教育思想,同时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这节课我以自学导纲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同桌互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多种互动方式,实现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最后又设计导学归纳和反馈训练两个环节,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教学流程以及这样设计的意图。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一)首先我来说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1.复*旧知

  课件展示三个练*题,复*刚学过的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知识,为接下来学*试商打下基础。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答案,最后汇报。在汇报时即时反馈,给予肯定评价,为学生学*本课树立信心。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提问,同学们喜欢读书吗?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喜欢连环画和故事书吗?(课件出示)我们学校每周一次阅读日,图书管理员来到图书室后,老师告诉了你这样的信息。

  如果每个班分30本,你知道能分给几个班吗?你会解答吗?应该怎样列式?

  (板书:92÷30.)

  师:这道题该怎样解决呢?你能尝试计算吗?

  这里采用了学生熟悉的读书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第二个环节是出示导纲,自学探究。

  导学互动课堂的宗旨强调“变教为导,合作互动,自主探究”,根据这样的课程理念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在第二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1.自学课本81页内容,根据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知识性问题一:

  a.可以分几个班,你有什么办法解答?说说你的方法。这样设计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思考解决方法,如有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基础,多数学生能口算出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还有的同学可能用估算法,92≈90,92÷30≈3,即可以分给3个班。如果有同学用笔算,则让他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如果没有,可以告诉学生这题可以用笔算,同时引出下一个问题

  b.如果要精确计算,需要用竖式计算,你会吗?强调商的位置,并说明为什么。

  c.在课本上将横式补充完整。提示学生写清横式得数和答语,找准单位。(同时板书)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及时订正和评价,在评讲的同时给予激励,进行情感教育。

  2.练*

  根据大纲,学*知识是为了应用,练*可以有效巩固和强化新知,据此我设计该环节。练*我最棒,大家敢挑战下面的题目吗?(多媒体出示)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分小组订正,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并对小组成果即时评价,激励学生探究热情。

  3.(还有140本故事书,如果也是每班分30本,又能分几个班呢?)

  自学课本82页内容,然后思考完成以下问题。完成之后小组之间议一议,小组长总结。

  知识性问题二:

  a.你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想一想,说一说怎么做。学生通过思考30×4=120﹤140,30×5=150﹥140,所以商4体验试商的过程。同时提醒也可以根据乘法找最大数的方法找到最大商。

  b.你会列竖式精确计算吗?写一写。在精评的时候使学生明确商的位置以及为什么这样写,最后提示商太大会出现什么情况,探究试商时出现的几种情况。

  c.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前2位不够除时,怎么办?议一议。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用前三位除,所以商要写在个位上。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体验试商的过程中学会试商,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第三环节是归纳整理,总结梳理

  提问: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既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点评后出示本节课要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四)第四个环节是反馈练*,巩固提升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练*是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练*的难度应当适中,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同时考虑我班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练*反馈(多媒体出示练*题)。

  1、笔算练*

  2、能力提升

  第1题是基础题,巩固本课知识,同时可以有效检测学生新知的掌握情况,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矫正。第2题是能力提升题,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最后布置作业题,目的是及时督促复*,深化知识。

  笔算除法说课稿 3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部分笔算除法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这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在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以及本单元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后面学*除数接*整十数及除数不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经历笔算除法的算理,并探索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一般方法。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起点:学*本节课的知识基础是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和估算。

  2.学生的能力结构:通过三年级笔算除法的学*,已熟练掌握了估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了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学生的学*风格:学生已学*了三年时间,在学*的过程中,经历了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容易接受新知,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机会和时间。

  4.学生学*时的困难: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位数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但本单元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对学生而言,则是一次认知上较大的飞跃。因为,一个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学生可以借助直观的想象,运用*均分的思路分析商的定位问题,而除以整十数的除法,则往往难以借助直观的学具进行分析,这时,商的定位则完全需要对算式各位数字意义理解的基础,才能进行确定。如“92÷30”的计算,如果不用竖式计算,他们知道90里面有3个30,所以商是3余2。但在竖式计算时,他们可能会把这个“3”定位在十位上,出现十分明显的错误。为此,教学这一内容时,重点应突出商的定位问题。它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明确商的位置,为学*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2、正确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3、在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四、教学环节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先学后教的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建构问题模式。

  1、出示主题图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讲明理由。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解决问题有一个完整的建构。根据信息可以提相应的问题,并会列式,但是我没有停留在只会列式上,还要求学生讲明为什么这样列。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

  第一层次:突破算理-商的位置。

  1、独立尝试计算。92÷30等于多少?你会算吗?

  对于自学*惯的要求:在这儿,我重点让每个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小组内交流想法,养成良好的*惯。

  导学单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难的同学还可以借助于小棒来解决。

  这样先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学生的方法不一,所以用小组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学生见识了不同的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合作交流展示。

  学生在这样的基础上,肯定想法很多,会想到估算的,估算我也并不是估了就过去,也把它作为笔算的一个验算的方法之一。

  笔算的汇报中,我有选择地将学生尝试的两种不同竖式放在投影仪上展示,如下:

  看看这两种做法,你有不同意见吗?组织学生讨论:商应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对比,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在不断的讨论和辨析中,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商的书写位置”这一教学难点。

  第二层次:提升算法-试商的方法。

  1、探索140÷30的算法。

  提出问题:1、你是怎么想到商4的?

  2、商应写在什么位置?

  (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掌握试商的方法。在讨论中,利用迁移的思想,理解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时,要看前三位。)

  这样的教学设计放开了学生的手脚,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理解,突出了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时,要看前三位。而教师则在整个尝试、讨论过程中适时点拨、追问,既突破了试商的方法这一教学重点,又保证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第三层次:对比,感悟笔算的方法。

  在比较两个笔算的过程,感悟到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练*巩固、形成技能。

  为了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我精心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有代表性的题目。具体设计如下:

  1、小练笔:64÷30 90÷40 280÷50 565÷80

  通过再次计算让学生思考:

  ⑴用整十数除,要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⑵商要写在什么位置?

  ⑶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歌谣的形式总结出来: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小了商才对。”

  ⑵数学小诊所:(课件展示学生在“计算小神童”里出现的错误)

  笔算除法说课稿 4

  《笔算除法》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笔算除法》。下面,我将重点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除法运算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这一学*领域重要的学*内容,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呈现图书室的情景,并借此场景引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别通过估算、摆小棒、圈划方格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以及试商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学*除法算式的写法及意义。之后,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相应的练*题,其意图在于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算理,并能够熟练的进行计算。

  对于本节课来说: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本节课试商的难度加大,计算的过程更加复杂;另一方面,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学生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

  综合各种实际情况,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思考与交流等数学学*活动,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和方法。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课学*,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认真计算的良好*惯。培养学生在小组学*活动中的合作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及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中,商的位置确定。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特点,我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加上谈话引导、讲练结合等多种方法,并把这些方法优化组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法为学法导航,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掌握尝试计算、合作交流的学*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教学流程以及这样设计的意图。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一)首先我来说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旧知

  60÷20 360÷40 80÷40 240÷60

  【复*刚学过的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可以为后面学*试商打下基础。】

  2.创设现实情境

  师:(课件出示)今天是学校每周一次的“阅读日”,四一班的图书管理员来到图书室,老师告诉他:“这里新进了92本连环画,每班可以分30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假设你就是图书管理员,你会提什么问题?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可以分成几个班?”这一问题,问:你会解答吗?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2÷30.)

  师:这道题该怎样解决呢?你能尝试计算吗?

  【本环节复*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新试商做了铺垫。教师创设的阅读日的情境是学生很熟悉的,这样引入新课,能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第二个环节是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计算交流:

  (1)有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基础,学生能口算出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

  (2)有的同学可能用估算法,92≈90,92÷30≈3,即可以分给3个班。

  (3)如果有同学用笔算,则让他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如果没有,可以告诉学生这题可以用笔算,同时列出除法竖式,师:请同学们想一想,92除以30应该商几?3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使学生明确,92里面有3个30,所以3要写在个位上。正好分完吗?使学生明确每班分30本,分给3个班,只分了90本,还剩2本。(讲解的同时板书竖式计算过程。)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笔算这道题的,强调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最后提示学生写清横式得数和答语,找准单位。(同时板书)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2.练*

  师:同学们自己探索出了92÷30的笔算方法,非常了不起,敢挑战下面的题目吗?多媒体出示:40÷20 85÷40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3.师:看到同学们这么顺利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图书室的老师又说了:“这里还有140本故事书,每班分30本。你能提出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交流。

  在订正笔算时,师问:“商是几?为什么商4?”让学生巩固试商的过程:30×4=120�140,30×5=150�140,所以商4.师继续问:“你把4写在什么位置的?为什么写在个位上?”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用前三位除,所以商要写在个位上。

  最后要提醒学生把题做完整。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大胆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索,互动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试商及商的书写位置,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学生学会例1后,尝试解决例2,既活用了教材,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第三个环节是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多媒体出示练*题)

  1、试一试:150÷30 102÷30 364÷40

  2、下面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提高练*:

  有500吨货物,每节车厢装60吨,至少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运完在?

  【练*的设计,难易适中,第1、2题是基础题,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第3题是思维训练提高题,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注意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第四环节是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多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收获,可以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题精神和自主学*的能动性,力求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性的学*活动中来,让学生成为学*的真正的主人。

  笔算除法说课稿 5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二课时笔算除法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除法运算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这一学*领域重要的学*内容,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

  课本教材采用情景导入,使用估算、摆小棒、圈划方格图多种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以及试商的方法,最终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后续学*除数接*整十数及除数不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对于本节课来说: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口算估算方法,为本节课试商打下了基础,但是试商的过程相对复杂;另一方面,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学生的基础也存在个体差异。

  综合各种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目标: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

  笔算方法。

  ?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思考动手和小组交流等数学学*活动,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

  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方法。

  ? 情感态度目标:

  1.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认真计算的良好*惯。培养学生在小组学*活动中的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及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中,商的位置确定。

  四、说教法学法

  ?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

  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

  ? 基于这样的理念,依据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和变教为导、以导促学的教育思想,同时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 这节课我以自学导纲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同桌互动、小组互动、师生互

  动多种互动方式,实现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最后又设计导学归纳和反馈训练两个环节,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教学流程以及这样设计的意图。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一)首先我来说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1.复*旧知

  课件展示三个练*题,复*刚学过的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知识,为接下来学*试商打下基础。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答案,最后汇报。在汇报时即时反馈,给予肯定评价,为学生学*本课树立信心。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提问,同学们喜欢读书吗?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喜欢连环画和故事书吗?(课件出示)我们学校每周一次阅读日,图书管理员来到图书室后,老师告诉了你这样的信息。

  如果每个班分30本,你知道能分给几个班吗?你会解答吗?应该怎样列式?

  (板书:92÷30.)

  师:这道题该怎样解决呢?你能尝试计算吗?

  这里采用了学生熟悉的读书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第二个环节是出示导纲,自学探究。

  导学互动课堂的宗旨强调“变教为导,合作互动,自主探究”,根据这样的课程理念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在第二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1.自学课本81页内容,根据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知识性问题一:

  a.可以分几个班,你有什么办法解答?说说你的方法。这样设计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思考解决方法,如有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基础,多数学生能口算出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还有的同学可能用估算法,92≈90,92÷30≈3,即可以分给3个班。如果有同学用笔算,则让他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如果没有,可以告诉学生这题可以用笔算,同时引出下一个问题

  b.如果要精确计算,需要用竖式计算,你会吗? 强调商的位置,并说明为什么。

  c.在课本上将横式补充完整。提示学生写清横式得数和答语,找准单位。(同时板书)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及时订正和评价,在评讲的同时给予激励,进行情感教育。

  2.练*

  根据大纲,学*知识是为了应用,练*可以有效巩固和强化新知,据此我设计该环节。练*我最棒,大家敢挑战下面的题目吗?(多媒体出示)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分小组订正,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并对小组成果即时评价,激励学生探究热情。

  3.(还有140本故事书,如果也是每班分30本,又能分几个班呢?)

  自学课本82页内容,然后思考完成以下问题。完成之后小组之间议一议,小组长总结。

  知识性问题二:

  a.你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想一想,说一说怎么做。学生通过思考30×4=120﹤140,30×5=150﹥140,所以商4体验试商的过程。同时提醒也可以根据乘法找最大数的方法找到最大商。

  b.你会列竖式精确计算吗?写一写。在精评的时候使学生明确商的位置以及为什么这样写,最后提示商太大会出现什么情况,探究试商时出现的几种情况。

  c.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前2位不够除时,怎么办?议一议。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用前三位除,所以商要写在个位上。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体验试商的过程中学会试商,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第三环节是归纳整理,总结梳理

  提问: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既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点评后出示本节课要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四)第四个环节是反馈练*,巩固提升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练*是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练*的难度应当适中,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同时考虑我班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练*反馈(多媒体出示练*题)。

  1、笔算练*

  2、能力提升

  第1题是基础题,巩固本课知识,同时可以有效检测学生新知的掌握情况,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矫正。第2题是能力提升题,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最后布置作业题,目的是及时督促复*,深化知识。

  六、说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

  30 ) 92 92÷30= 3(个)…2(本) 2

  140÷30= 4(个)… 20(本) 140 20

  板书重点突出,简单明了,帮助学生明确本节知识重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指导!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9)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五)份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均分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学*,逐步培养会学*、乐学*、敢于表达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步:准备练*(情境导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有关“*均分”的知识,你们都学会了吗?好,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请看大屏幕——讲述游戏规则:

  请出每组4号回答问题,答对加2分,答错本组同学补充,只加1分。

  请出参赛选手。答题。1号加分。

  第二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

  是啊,小熊猫很高兴地把竹笋*均分给了4位小伙伴,可是它又遇到新的难题了,需要好朋友来帮助,谁愿意做它的好朋友?(我)

  大家真有爱心,可是要想帮助它解决问题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知识,要学吗?(要)

  请看大屏幕——小熊猫就是被这6道题难住的,不过,你先别急,答案就藏在书里,如果你找到了它,请把它圈起来,就可以帮助小熊猫了,开始吧!

  读一读数学书13页例4,并思考问题:

  1、请你用自己的学具代替竹笋试着分一分,到底每盘应放()个?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均分的过程。

  3、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4、想一想,12、4、3分别表示什么?

  5、你觉得除号怎么写最好看?它表示什么意思?

  6、你会读这个算式吗?试着再读一读其它算式,如15页第1题。

  第三步: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活动规则:

  1、与小组同学分享你的收获,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助,弄明白后别忘了说声“谢谢”。小组每人都汇报自己的学*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小组同学都发言的加合作学*分——5分。

  老师巡视。

  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哪道题有问题?准备几号发言。

  2、小组汇报学*成果,抽签决定选题,推荐几号答题加几分,答错扣相应的分数,本组同学补充加1分。

  谢谢可爱的孩子们,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地帮助小熊猫解决了问题,不过,常老师想把这道题难度提高,你敢接受挑战吗?(敢)

  请看大屏幕——抢答开始。

  第四步:教师点拨讲解

  你们太棒了!从这些题中我们发现*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它就表示*均分,这就是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你们学会了吗?

  第五步:第二次尝试练*

  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环节——自我挑战本领强

  比赛规则:

  老师摇号选答题人,为了我们小组的荣誉,你们可要好好准备呀!自选题目,答对加相应分值。答错本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加1分。

  悄悄告诉你,老师的考题就藏在13页做一做1、2题和15页2、3题,自己先在书上答题,好好准备一下!

  答题——巡视——摇号——选题——加分

  我们看看各个小组都得了多少分?

  虽然各组获得的分数不同,但大家都付出了努力,老师为你们骄傲,最后老师想送大家一句话——争做小组中最受欢迎的人!有信心吗?我期待着你的进步!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均分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学*,逐步培养会学*、乐学*、敢于表达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步:准备练*(情境导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有关“*均分”的知识,你们都学会了吗?好,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请看大屏幕——讲述游戏规则:

  请出每组4号回答问题,答对加2分,答错本组同学补充,只加1分。

  请出参赛选手。答题。1号加分。

  第二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

  是啊,小熊猫很高兴地把竹笋*均分给了4位小伙伴,可是它又遇到新的难题了,需要好朋友来帮助,谁愿意做它的好朋友?(我)

  大家真有爱心,可是要想帮助它解决问题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知识,要学吗?(要)

  请看大屏幕——小熊猫就是被这6道题难住的,不过,你先别急,答案就藏在书里,如果你找到了它,请把它圈起来,就可以帮助小熊猫了,开始吧!

  读一读数学书13页例4,并思考问题:

  1、请你用自己的学具代替竹笋试着分一分,到底每盘应放()个?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均分的过程。

  3、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4、想一想,12、4、3分别表示什么?

  5、你觉得除号怎么写最好看?它表示什么意思?

  6、你会读这个算式吗?试着再读一读其它算式,如15页第1题。

  第三步: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活动规则:

  1、与小组同学分享你的收获,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助,弄明白后别忘了说声“谢谢”。小组每人都汇报自己的学*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小组同学都发言的加合作学*分——5分。

  老师巡视。

  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哪道题有问题?准备几号发言。

  2、小组汇报学*成果,抽签决定选题,推荐几号答题加几分,答错扣相应的分数,本组同学补充加1分。

  谢谢可爱的孩子们,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地帮助小熊猫解决了问题,不过,常老师想把这道题难度提高,你敢接受挑战吗?(敢)

  请看大屏幕——抢答开始。

  第四步:教师点拨讲解

  你们太棒了!从这些题中我们发现*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它就表示*均分,这就是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你们学会了吗?

  第五步:第二次尝试练*

  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环节——自我挑战本领强

  比赛规则:

  老师摇号选答题人,为了我们小组的荣誉,你们可要好好准备呀!自选题目,答对加相应分值。答错本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加1分。

  悄悄告诉你,老师的考题就藏在13页做一做1、2题和15页2、3题,自己先在书上答题,好好准备一下!

  答题——巡视——摇号——选题——加分

  我们看看各个小组都得了多少分?

  虽然各组获得的分数不同,但大家都付出了努力,老师为你们骄傲,最后老师想送大家一句话——争做小组中最受欢迎的人!有信心吗?我期待着你的进步!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预*新课

  1、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分?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完成。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xx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出示预*单:预*第13页例4:

  1:把12支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均分吗?每盘应放几支?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能表示出来吗?

  2:说出自己所写算式的含义。

  3:写出的算式怎样读?中间的符号叫什么?

  二、自我检测

  学生预*完后,多媒体出示检测题,学生在练*本上自我检测。

  (一)读一读

  12÷3=416÷4=418÷2=9

  (二)算一算、说一说。

  10条鱼,每个鱼缸放2条,需要几个鱼缸?

  8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熊,每个小熊分几个?列式解答。

  学生预*和检测的过程教师不断巡视,发现问题以待解决。

  三、交流问题

  1、学生说一说在预*和自我检测中遇到的困惑及不会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2、如学生未有问题,教师结合巡视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问:

  什么情况下要用除法列式计算?(*均分时,知道总数,份数,求每份数。)

  四、教师讲评明确知识

  针对交流进行引导:

  1、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均分成两份,*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2、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针对性作业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5,练*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堂总结。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熊猫分竹笋”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算式,让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难点: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熊猫卡通图片、竹笋卡通图片、盘子卡通图片、除法算式卡片、智慧星、红花、太阳花。

  四、教学步骤

  (一)、设计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边讲边出示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谁知道我们的动物国宝是什么?

  生:大熊猫。

  师:嗯,真聪明!现在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问题:京京是一只十分可爱的熊猫。(贴出熊猫卡通图片)它十分好客,今天京京就要请好朋友们来它家做客。于是,一大早京京就起床去园子里挖了许多新鲜的竹笋(贴出竹笋卡片),它要把这些美味的竹笋分给它的朋友们吃。瞧!它的朋友华华、盼盼、亮亮、红红来了(依次出示熊猫卡通图片)。可是,京京该怎样把竹笋分给它的朋友们呢?

  生:*均分。

  2.提出问题。

  师:京京想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该放几个呢?请大家帮京京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师: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均”是什么意思?

  生: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

  师:对,咱们班的小朋友真棒!谁愿意上台帮京京分一分?(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师:谁和他分的方法不一样?(提问两名学生)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地分,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

  生: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板书: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二)、学*新知

  1.引入除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刚才我们通过*均分的活动,帮助京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我可以告诉大家,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这种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除法)

  师: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的同样多,是*均分吗?

  生:是。

  师:那么,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师:我们以前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叫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学生连写,教师巡视)

  师:我们已经会写除号了,那么要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应该怎样写呢?首先,我们先看分几个竹笋?

  生:12个。

  师:那么,我们就把“12”写在除号前面。分成了几份?

  生:4份。

  师:我们就把“4”写在除号后面,每盘放几个?

  生:3个。

  师:最后把“3”写在等号后面。

  (板书:12÷4=3)

  师:这个除法算式就读作12除以4等于3。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12个竹笋分别*均分成2份、3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挑战园地

  师:好,我欢迎大家进入“挑战园地”。

  1.第一关“魔法卡片”。(教材第15页练*三的第1题)

  出示算式卡背面,请8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老师奖励红花一朵。

  2.第二关“小帮手”(教材第15页练*三的第2题)

  (出示多媒体课件——小熊分苹果的情境图)

  师:谁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6个苹果*均分给两只小熊,每只分3个,*均分勇除法计算。

  师:嗯,你说得棒极了,真了不起!老师要颁发给你一枚智慧星。其他小朋友表现得也很出色,大家共同帮助了两只小熊,解决了它们的难题,老师也为你们每人发一朵“助人为乐的太阳花”。

  3.第三关“分西瓜”。(教材第15页练*三的第3题)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出示多媒体课件)

  生:题目要求写除法算式,只有*均分才能用除法。图上一共有10个西瓜,两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放5个西瓜,列成算式是10÷2=5

  师:如果不让你列除法算式,不动手摆,你还有其他分西瓜的方法吗?

  (学生列举方法,教师点评)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老师设置的三道关卡已全部通过。我宣布我们班的全体同学,挑战成功!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除法,并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在今后的学*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学*除法,希望大家能够像今天一样表现出色!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