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选【10】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吗?

  生:一米三····

  师:“米”是什么单位呢?

  生:长度单位。

  师:谁能把自己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出来(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请同学们伸出双手比划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分别有多长?)

  师:看题目,说出下列物体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铅笔的长度是12(厘米)教室的长度是7(米)

  硬币的厚度是1.8(毫米)课桌的高是8(分米)

  西安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是1120(千米)

  师:为什么西安到北京的距离要用到“千米”这个单位?

  生:因为这个距离比较远。

  师:对,要测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测量公路、铁路、河流等的长度,我们通常也用千米作单位。

  二、授课部分

  师:关于“千米”这个新朋友,你们有哪些想了解的?

  生:1千米到底有多长?千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千米的世界。

  师:生活中你在哪里听到或见到过“千米”?(高速公路上有,马路上的指示牌等);

  师: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图片,请大家来看一下。(1、限速标志牌;2、从这里距某地还有多远?)

  师:看图了解我国一些建筑物的长度(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约7千米;2、我国杭州湾大桥全长36千米,是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3、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千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刚才我们举了这么多有关“千米”的例子,我们了解到“千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广泛的被应用着;那一千米到底有多长,千米和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观看几段视频。

  1、走一百米大约走了150步(估一下走1千米需要多少步?);

  2、绕一圈二百米的跑道大约用3分钟(估一下走千米需要多长时间);

  3、十位学生侧*举长度是十米(想想几个10米是1千米);

  师:这里的1千米也就是1000(停顿)米;“千米”也叫“公里”可以用字母km来表示。

  师: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你发现老师的读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停顿?

  师:千米和米之间怎么换算呢?

  师:如果跑道200米一圈,那几圈就是1千米呢?

  学生完成题目:

  4千米=( )米 9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6000米=( )千米

  (学生回答注意念题停顿,得出结论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师:我么学会了换算,感受了校园里面的1千米,现在我们去感受一下校园外面的一千米(从北关小学门口出发到蓝田县图书馆大约是1千米;将军岭隧道全长1千米;)

  师:请将我们刚才举的例子在心里走一遍;(学生闭眼感受)

  请把你从学校回家的距离和1千米作比较是大于1千米还是不到1千米;(可以用行走1千米大约走1500步或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比较一下)

  为什么超过或不超过1千米请给出理由;

  师:我们再来了解一些比校园周围更远一些的距离:

  师:这堂课一开始我们就了解到“千米”是测量较常的路程单位,它不仅可以测量铁路、公路还可以测量河流的长度,那我们来看一下有关我国一些著名河流的长度;

  出示课件(黑龙江全长1370米;黄河全长5464米;长江长6300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珠江全长216千米)你能比较出这四条河流哪个最长、哪个最短吗?

  三、提升与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还知道千米能用来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等长度,还了解到1千米=1000米,只不过千米用起来更方便。

  师:现在来检测大家的学*成果:

  一、填空

  ***城楼高约35( ) 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 )

  这艘轮船的底长约125( )

  二、连线

  我们刚才学了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那请大家看一下,下面这些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每小时能行多少呢?

  步行每小时4千米 飞机每小时800千米

  自行车每小时15千米 小汽车每小时60千米

  三、填一填

  ( )200米就是1千米

  ( )100米就是1千米

  ( )500米就是5千米

  ( )千米=1000米

  6千米=( )米

  2000米=( )千米

  小结:这些知识你都学会了吗?

  1.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远的路程时,一般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公里)=1000米。

  2.把高级单位“千米”换算成低级单位“米”,或者把低级单位“米”换算成高级单位“千米”,都是根据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的,所以必须牢记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关于千米的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能进行有关千米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特别是假期多数学生会旅游,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跑道及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假期过的愉快吗?有没有同学出去旅游了?啊,这么多同学,旅游既可以欣赏美丽的祖国风光,又能丰富你们的知识,真是一件美事。……同学你能告诉我们你去哪儿吗?

  生答

  师:远不远?你有没有量一下有多少多少厘米吗?

  生答

  师:那用分米做单位?

  用米作单位?

  生答

  师:同学们都不同意,确实不能用这些单位,它们都太小了,用它们来测量太麻烦了。比较远距离,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学*新知

  1、感受千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日照到莒县75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2、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师:(1)1千米有多长呢?同学们都去过咱们的操场,操场的一圈你知道多远吗?

  是250米,4圈正好是1千米。

  (2)1米多长你知道吗?1000个这么长才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3、学*进率

  1000个1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 千米=1000 米(板书)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xx米)

  练*: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找学生汇报,并说说为什么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算一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是个体育爱好者,看,他在早锻炼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练*(在自备本上)。

  (2)交流反馈。

  (过渡:顺利通过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第二关?)

  2、第二关(填一填)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独立思考,也可让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

  3、第三关(比一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说谁最长?谁第二?谁第三?谁最短?你是怎么比的?

  比完这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国的河流很长,中国的国土是多么辽阔呀)

  4、第四关(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是呀,辽阔的土地上不光有这么多长长的河流,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铁路,你们瞧:

  (课件出示)

  (1)第1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

  (2)第2、3题小组讨论,充分交流估计的方法和思考。

  (3)小结:在交通路线图上,依据已知一段的实际长度,估计其他路段的长度是十分有用的本领。

  过渡:同学们都是顺利通过了四关,但小明却过不了关,信不信?请看他写的一片数学日记你就知道了。

  第五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xx年12月5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3

  一、复*导入

  1、复*长度单位

  (1)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谁来说说是哪些?(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说出进率是多少。)

  2、填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块橡皮长约4( )

  一元硬币的厚度大约2( )

  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约200( )

  我们学校的教学楼高约12( )

  2、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知道孙悟空被压在什么地方吗?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中的五个兄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下长度单位的老大——千米。

  二、新授

  1、认识千米

  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千米又叫公里(板书:公里),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板书:km )。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下面有一些图片,也告诉了我们“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出示情境图认识各图上的标牌数

  师:你知道什么情况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对!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问: 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出示走100米的镜头图:看,这是两个同学在操场的跑道上活动的情景,上次同学们也在100米的直跑道上走一走了,大约走了150步,约1分钟。

  老师还请两个同学在100米的直跑道上跑一跑,大约是30秒。

  你觉得走100米的路长吗?那2个100米是多长呢?3个100米呢?

  (2)请同学们想一想:10个100米该有多长呢?把答案写在本子上好吗?

  板书:1千米1000米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快读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让人闭上眼睛就能听出是千米还是米这两个不同的 长度单位吗?(生读)

  (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问:2千米等于多少米?4000米等于多少千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5)老师想请你们欣赏一下我国的建筑物和堪称世界之最的山峰。(出示图片“你知道吗?”)

  你看!我们国家多了不起啊!其实我国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自豪,请看这些图片,你能分清用米还是千米吗?(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感知、体会1千米

  (1)问:测量学校跑道的一圈长度用哪个单位最合适?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师:请你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1、师:下面是一张小明家附*的*面图,(出示第一题练*)

  2、师:小明学校马上要举行运动会了,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每天都去训练跑步。(出示第2题练*)

  3、师:我们国家有很多河流,你知道我国的四大河流吗?测量河流的长度,一般用什么作长度单位?(出示第5题练*)

  四、全课总结

  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能告诉大家吗?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你的五指山,说说各长度单位吧!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五、布置实践作业: 书上第55页的查查填填。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公里、km)

  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Mm cm dm m km

  10 10 10 1000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

  ④教室地面约长8( )。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

  1.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 )米,走( )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页练*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综合练*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五)实践应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完成此题,不要流于形式。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页。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走一走100米或200米的路程。

  2.课件。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目标确定

  教材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公路上常见的交通指示牌引出千米,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要求学生走一走100米和200米的长度,推断走1000米大约要多少时间。在课前访谈中,发现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至于1千米大约有多长,基本上没有什么体验,学生表达也不甚清楚。可见,建立1千米的观念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此,本课目标定位如下: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该单位的简单化聚;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策略选择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千米”这一观念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了教学过程,具体用到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如课题引入时,让学生估计老师到上海经过的路程,引出千米这个概念,同时感受千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如综合练*“我当西博小导游”,让学生置身生活情境中,既充分应用米、千米互化的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千米存在的必要性。

  2、选择验证: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如学生放学经过的路线的不同,导致学生印象中从学校到某处大约是1千米的观念大不相同,教学设计时,教师根据学生常走的三条路线进行了步测,在学生回答后,课件中有选择地验证,强化“千米”的观念。

  3、合作解疑:在建立和强化1千米的观念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进行交流,互相纠错,实现互学共进;在综合练*“我当西博小导游”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或合作解答,或自主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片段实录】

  教学片段一:初步建立千米的观念

  师:课前大家都走了100或200米,并做了记录,你能说说走1000米大约花多少时间或走多少步数吗?

  生1:我走了100米用了60秒时间,照这样算走1000米就需要600秒时间。

  师:600秒也就是几分钟时间?(10分钟)有不一样的吗?

  生2:我走100米用了70秒,照这样算走1000米需要700秒,大约12分钟。

  生3:我走了200米用了3分钟,照这样走1000米,需要15分钟。

  生4:我走了100米走了82步,照这样算1000米就需要走820步。

  生5:我走200米走了132步,我以前走过1000米,大约走了754步。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6:不同意,200米走132步,1千米是200米的5倍,应该是660步。

  生5:我走到后面越来越累,步数当然就多一些了。

  师:同学们,她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6:我们如果按照走100米或200米的速度匀速走的话,可以直接将时间或步数直接乘5,但考虑我们小朋友身体状况的话,实际上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步数就比匀速走多一些。

  师:看来我们还要尊重实际状况。下面请同桌两人交流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走的步数。

  ……

  教学片段二:强化1千米概念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从校门口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1:到邵逸夫医院吧。

  生2:我认为不对,因为从学校门口到采荷路的34路车站就有一站路,而34路车站到邵逸夫医院还有三四站路呢,比1千米可远多了。

  师:那你认为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呢?

  生2:大约到采荷路口,因为到那儿大约两站路,接*1千米。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看(看课件演示)

  生(全体):哦,是采荷路口。

  师:如果往庆春路方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3:我觉得到庆春立交桥大约是1千米。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3:因为我家在立交桥边,我早上走到学校一般用14分钟,我走100米大约75秒,走1000米大约13分钟,13分钟和14分钟很接*,所以我认为到那儿大约是1千米。

  师:让电脑叔叔告诉我们是否正确(电脑演示)。

  生(全体):完全正确。

  师:下面请你和同桌交流,学校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并说说理由。

  ……

  教学片段三:练*1选一选、填一填

  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练*1,请看清题目要求。

  (学生填写后反馈)

  生1:我认为青春医院到众安桥的路程是1千米500米,因为青春医院到浙一医院是两个500米,刚好是1千米,再从浙一医院到众安桥500米,合起来就是1千米500米。

  师:答案完全正确,有其他想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青春医院出发到众安桥有3站路,每站路大约是500米,也就是1500米,1500米=1千米500米。

  师:你的思路非常清楚。如果从湖滨出发到大学路口大约多少路程,你们谁知道?

  生3:我认为是2千米500米,因为湖滨到大学路口有5个500米,也就是2500米,2500米有2个千米1个500米,即2千米500米。

  师:同学们,复兴大桥是杭州新造的大桥,它的信息谁能补充完整。

  生4:我认为复兴大桥长约80千米,宽约26米。

  生5:我对长约80千米有意见,我看过报纸,钱塘江的宽大约1200米,桥不可能80千米长,我认为填1千米500米比较合适。

  师:其他同学有意见吗?

  生6:我认为长填2千米500米比较合适,因为1千米500米第一小题已经用过了,钱塘江宽1200米,桥身加上两边的长度,大约是2500米,也就是2千米500米,填80千米、15千米更不符合实际。

  师:正确,同学们很善于比较和估计,那么第三题谁来解决?

  生7:我觉得飞机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0千米, 坐小轿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步行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师: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这么填?

  生7:飞机速度最快,所以应该填最大的数量800千米,小轿车比飞机慢多了,但也比较快,填80千米,步行最慢,我想我8分钟走1千米,60分钟大约走8千米,大人比小孩快,所以填15千米比较合适。

  ……

  【教学反思】

  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在反复的教学尝试中,我觉得该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找好知识的“生长点”,教学流程通畅。

  本课开始就让学生通过估计铅笔长度、教室前后的距离、杭州到上海的路程这些具体问题感知单位由小到大的客观存在,以及千米这个单位出现的必要性,使千米这个单位的学*过程自然通畅。

  2、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观念建立自然。

  在1千米概念的建立初期,难度比较大,但教学中能充分尊重学生走100米和200米的真实体验,并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整理,通过合理的推理,知道1千米大约走多少步或走多少时间,利于概念的建立,特别是从学校到何处为1千米的估计、公交车站的路程估计,层次明显,不断帮助学生唤醒原有的生活经验,强化1千米的观念。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方式合理。

  在整堂课中,1千米观念的建立,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教师不断引导,提供相应的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决定学*方式,如通过100米和200米来帮助建立概念时,学生既全体交流,又个别讨论,又如最后的综合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作还是自主探索。

  在整个教学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环境在该课中应予以高度关注,因为教师的设计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在教学片段二中,教学时就发现有的班级学生大部分就住在校园后面,课件演示难以启发学生去强化1千米的观念。此外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多种结果出现以后,教师要灵活处理,如片段一中出现了一个学生走了1千米发现实际结果并不是按照乘5得到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应对……,显然,这些问题既可能导致教学失败,同时也是教师反思成长的有效资源,值得我们回味和珍惜。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6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P7页例3,P8页例4,P8页“做一做”及P9页第1、2题,P10页第4题)

  教材分析:

  例3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

  例4及“做一做”(进一步用身体的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这部分内容是以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形式呈现的,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建议:

  例3的教学可以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接着,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出示例3的情境。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也有的学生会说出:“小汽车1小时可以行80千米”

  等等,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并由此引出千米。

  例4这部分内容可以在操场的跑道上,或在学校的其他地方量出100米的直线距离。测量时,应该先确定起点并选定一条直线,然后用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量出100米,在50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标志。让学生先看一看50米的直线距离,再看一看100米的直线距离,然后想像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走100米的活动。要求小组长具体负责,每组要有指定的记录员。

  活动内容是:

  ①用*时的步幅,走完100米,确定走的步数。用*时的速度,确定走100米需要的时间。学生可以以*时的速度走到100米处,边走边数出自己走的步数。

  ②提醒学生这不是比赛,如果比*时走得快(或慢),走的步幅比*时大(或小)都会影响对1千米有多远的推想。

  ③让学生根据走100米的感受(用的时间和对距离的直接经验)推想出1千米大约有多远。

  组织学生完成“做一做”。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

  练*二的第4题安排了三组情境(见下图),分别提供了3千米、1200千米和30千米3个不同的出行路程,应该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有多种答案。比如,去植物园可以步行,也可以坐车去。对应不同的出行方式,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P7页例3,P8页例4,P8页“做一做”及P9页第1、2题,P10页第4题)

  教材分析:

  例3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

  例4及“做一做”(进一步用身体的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这部分内容是以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形式呈现的,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建议:

  例3的教学可以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接着,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出示例3的情境。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也有的学生会说出:“小汽车1小时可以行80千米”

  等等,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并由此引出千米。

  例4这部分内容可以在操场的跑道上,或在学校的其他地方量出100米的直线距离。测量时,应该先确定起点并选定一条直线,然后用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量出100米,在50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标志。让学生先看一看50米的直线距离,再看一看100米的直线距离,然后想像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走100米的活动。要求小组长具体负责,每组要有指定的记录员。活动内容是:①用*时的步幅,走完100米,确定走的步数。用*时的速度,确定走100米需要的时间。学生可以以*时的速度走到100米处,边走边数出自己走的步数。②提醒学生这不是比赛,如果比*时走得快(或慢),走的步幅比*时大(或小)都会影响对1千米有多远的推想。③让学生根据走100米的感受(用的时间和对距离的直接经验)推想出1千米大约有多远。

  组织学生完成“做一做”。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

  练*二的第4题安排了三组情境(见下图),分别提供了3千米、1200千米和30千米3个不同的出行路程,应该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有多种答案。比如,去植物园可以步行,也可以坐车去。对应不同的出行方式,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通过观察、推测、操作等学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懂得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积极的数学学*情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回忆体育课100米跑步比赛,熟悉*小周边环境。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出示二年级小朋友的数学日记:

  20xx年2月28日晴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学校注册。我很高兴,因为爸爸给买了一个长2米,宽6分米,高3厘米的笔盒,但是我也累了,那是因为我们来回一共走了2米的路程。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笑了,你为什么笑了?

  生:这个同学将单位搞错了。

  师: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适合?

  师: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来,比划一下?大家一起来比划比划。那2米就是?从教室门口到讲台桌就有2米,他们来回只走这么长的路程吗?你认为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

  二、新授:

  师:感谢这位同学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的课题。我们能用双手比划1米有多长,能比划1千米有多长吗?

  a、师:不会比划也没有关系,生活中,你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吗?

  b、课件:出示图片

  师:你们观察到什么长度单位了吗?你有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由课本老师来告诉我们。

  生阅书齐读: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来表示,千米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师:计量比较长的长度就需要用千米,那你认为这里的2米应该改为2()?

  1、通过观察、猜测感知1千米有多长。

  ①、师:千米在生活中运用还是比较广泛的,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②、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同学们请看:

  演示:校园操场每圈大约是250米,2圈就是500米,3圈是750米,4圈是1000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读,师强调读法的注意事项,齐读。

  ③、推测:

  师:假如操场每圈是200米,跑几圈是1千米啊?400米呢?

  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

  ①、体育课你跑过100米,跑完后你感觉怎样?几个100米是1千米?要让你跑完1千米,想想你会怎样?老师对着1千米外的你很大声地说话,你可能听见吗?将1千米与1米对比,你想说什么?

  ②、出示课件图片:

  Α、从学校大门到哪个地方大约是1千米?

  Β、生活中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

  ③、课件:

  *小到农行是570米,农行到商业街是430米,商业街到新市场是240米,新市场到*小是190米,*小到哪里是1千米?还有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

  3、回归生活,应用千米。

  ①、师: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运动的好时节,这不,小华来我们的学校来锻炼身体了。

  小华绕着操场跑了8圈,他跑了多少米?是多少千米?

  ②、师:2千米=2000米,那么

  9千米=()米6000米=()千米

  教师注意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③、师:看来同学们对米和千米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A、给下面的数据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B、先估计世界三大河流的长度,再比较长短。

  三、小结:

  ①、师:长度单位家庭又添了一个新成员,它是?,说说你知道的"千米"的知识!

  ②、作业:多渠道查资料: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是()千米。

  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

  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

  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

  教学反思:

  教学亮点:

  1、情境的“巧设”:

  在本课实际教学中,我主要创设两大教学情境,一是引入校门口到加油站距离1千米的录象,二是在练*设计中引入“‘数学大餐’菜单”教学情境的设计。对于录象的引入,我是这样考虑的:学生已经对1千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引入来源于生活实际―校门口至加油站的录象,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更直观、更具体的1千米,学生可以进一步在感知、感悟的基础上加深和明确1千米到底有多长,这样,也可以给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参照,懂得多长的距离就是1千米,这样情境的创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具体的、持久的;对于“‘数学大餐’菜单”教学情境的设计,我的想法是,三年级孩子都是比较活泼的、好动的,他们还需要一定的感官刺激,一定的视觉冲击,基于这节课孩子们已经接触过了,所以我不再注重练*设计的层次性,而在练*设计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方面下工夫,我设计了5道练*,并以“‘数学大餐’菜单”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由学生来“点菜”,“点”到什么,就“吃”什么,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同时,很认真地完成了相关的练*,明显看得出,这样的“数学大餐”很适合孩子们的口味!

  2、结构的前后呼应:

  在课始,以“马虎小子的数学日记”来引出千米,课末布置学生完成数学日记,并提醒学生不要犯马虎小子的错误,这样的设计让整个课堂浑然一体。

  3、教学的有效实在:

  从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孩子们的学*结果来看,这节课还是挺有效、很实在的,孩子们“三维目标”方面掌握还是相当不错的。

  教学缺失:

  1、关于课前调查:

  在课前,我发给孩子们一张调查表,要求学生配合父母调查你走?步大约是1千米,你走?分钟大约是1千米,摩托车中速行驶?分钟大约是1千米,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根本就不让孩子走1千米,而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于是就出现了走200步是1千米,走3145步是1千米的答案,我想,这应该算是教育的`一种悲哀吧!

  2、关于预设与生成:

  一直以来,总是认为不需要太多的预设,看到很多老师写一课时的教案就达8、9页,自己很是不解。这次教学让自己有了深刻感触,预设是根本,有了精心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因为在“‘数学大餐’菜单”练*方面根本没有去预设,结果出现了很多诸如重复、罗嗦、遗漏等问题。希望引以为戒。

  3、关于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不同于其他的教学语言,需要精炼、简洁、准确、有逻辑性,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在预设上面下些工夫,注意数学语言的逻辑、精炼。

  4、关于教学评价:

  对于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我们应该进行适时、有效的评价。在这方面,自认为做的不够好。我想,有效、合理的教学评价在单纯的一节公开课中是无法一躇而就的,这需要教师在*时的教学中就应该要注意积累评价语言,结合课堂实际灵机应变、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9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P7页例3,P8页例4,P8页“做一做”及P9页第1、2题,P10页第4题)

  教材分析:

  例3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

  例4及“做一做”(进一步用身体的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这部分内容是以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形式呈现的,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 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建议:

  例3的教学可以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接着,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出示例3的情境。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也有的学生会说出:“小汽车1小时可以行80千米”

  等等,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并由此引出千米。

  例4这部分内容可以在操场的跑道上,或在学校的其他地方量出100米的直线距离。测量时,应该先确定起点并选定一条直线,然后用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量出100米,在50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标志。让学生先看一看50米的直线距离,再看一看100米的直线距离,然后想像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走100米的活动。要求小组长具体负责,每组要有指定的记录员。活动内容是:①用*时的步幅,走完100米,确定走的步数。用*时的速度,确定走100米需要的时间。学生可以以*时的速度走到100米处,边走边数 出自己走的步数。②提醒学生这不是比赛,如果比*时走得快(或慢),走的步幅比*时大(或小)都会影响对1千米有多远的推想。③让学生根据走100米的感受(用的时间和对距离的直接经验)推想出1千米大约有多远。

  组织学生完成“做一做”。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

  练*二的第4题安排了三组情境(见下图),分别 提供了3千米、1200千米和30千米3个不同的出行路程,应该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有多种答案。比如,去植物园可以步行,也可以坐车去。对应不同的出行方式,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26-27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课下让学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长,让学生课下走一走操场五圈(200米一圈)感受一下1000米。学生准备一根米尺,教师准备卷尺。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突破

  这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方面突破重点:

  第一, 通过对课前活动的回忆建立自己的思维。课前让学生通过“走一走100米”、算一算时间”、“数数步数”等活动,让学生形成对100米的印象,然后让学生推出:2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然后推想出是1千米有多远。也就是在100米的路上来回5次是1千米(或操场上5圈),大约走15分钟是1千米,(用*时的速度走)。

  第二,让学生举例从哪些地方到学校门口大约是1千米的长度。学生对千米的初步认识后,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五、预*提纲

  1、同学们你们课下从操场西头走到东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大约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200步)2、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什么做单位?请举例子(千米除了表示比较远的路程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河的长度、桥的长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

  3、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什么?

  4、如果学校操场200米一圈自己思考几圈是1000米。1000米你走了几分钟,走了多少步?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5、1千米=1000米,他们用等号相连说明他们的长度是怎么样的关系。

  6、等号两边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7、要表示一段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8、千米和米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9、米可以用m表示,千米可以用km表示?那么1000米=1千米可以怎样表示。

  10、27页3千米里有几个1千米?5千米呢?

  11 、例6中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分别说的是什么?

  12、自己能估算出从家到学校有几千米吗?自己是怎么估的?

  六、过程

  (一、) 情境导入(出示中国地图)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怎么去的?用了多长时间?有多远知道吗? 出示一个30公里的牌子谁能明白这些牌子的的意思?(学生自愿起立回答)。

  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根据教师给的预*提纲进行课本26、27课本预*。(教师念一题小组之间寻找并记录一题的答案)在预*之前学生可以先把自己看到的信息写到一张纸上。

  (三)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小组把预*问题回答解决完以后,由组长代表把本组不会的问题提出教师或其他组解决。在解决的时候教师尽量采用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讲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感和亲切感。曾经有本书上说过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

  (四、)实践巩固

  1、与同伴在家的附*或学校附*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

  2、5000米=( )千米 700米+300米=( )千米

  3千米=( )米 2千米—1000米=( 米

  3、课本28页1、2、3、4、5

  4、能力强一点的同学课下自己测量一下实际家到学校的距离,能力差一点的同学可以只做2、3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补一补。

  (六)小测小组之间互相出一道题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评分。展示小组

  本节课的评价结果。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阅读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1)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菁选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

  ④教室地面约长8( )。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

  1.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 )米,走( )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页练*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综合练*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五)实践应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完成此题,不要流于形式。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师找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切合点”,在学生建立

  师: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

  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学*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使数学不显得枯燥而是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体现新课标理念,设计巧妙,选择贴*学生生活学*素材,注重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

  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于1千米的观念的`建立本身是枯燥的,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只是机械被动的去学*。然而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补充,教师选择贴*学生生活,以常见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如播放我国长江、雅鲁藏布江、火箭发射等图片,让学生对它们的长度、深度、高度进行千米和米的换算,使学生自然就融入了学*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变被动的学*为主动学*,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到学*数学的价值与意义。

  (二)把已有的经验作为支点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培养空间观念要将教学拓宽到生活空间。教师能借助学生对100米的长度的认识作为“敲门砖”,找准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通过课前感知、课中回忆、推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逐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实背景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三)给学生充分的感性积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教师能从学生所熟悉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之间100米的长度入手,推想1千米的长度;接着,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物体利用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再让学生通过看摩托车行驶1千米的实际长度的录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注重感性积累与体验,在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中建构新知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描述1千米的长度时,留给学生充分的学*时间和学*空间,自己探索与交流,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教室的2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xx块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 “教室门约高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冲天了!”“小朋友走1米大约要2步,1千米大约要走20xx步”……这一环节的设计提供给学生“再创造”的时机,形成学生思维碰撞的高潮,课堂显得真实而生动。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使学生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

  2、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1米有多长?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

  4、估估从教室前黑板到后黑板大约是几米?黑板大约有几米?

  二、教学新课:

  1、导入:如果我们要测量元上小学到南京的公路有多长,你觉得用我们所学过的这些长度单位合适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个比米大得多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

  2、引出“千米”。(课件出示例题图)指出:图上所画的是铁路和公路,计量路程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

  (板书:公里)

  有了长度单位千米,我们就可以说南京到北京的铁路长1160千米,南京到上海的高速公路长274千米,教案《《认识千米》教案》。

  3、认识“千米”。实践思考:组织学生在校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几个100米是1000米?大约要到哪里?

  组织讨论:几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用千米作单位怎么写?

  (板书:1千米=1000米)

  4、感知“1千米”。

  我们学校的跑道是多少米?几个这么长就是1千米?

  5、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个比米还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1千米=1000米,了解了1千米大约有多长,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

  三、巩固练*:

  1、想想做做1。

  (1)看题、读题。说说1千米的长度。

  (2)从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

  2、想想做做2。

  (1)看题,读题,说题意。说说已知什么,求什么?

  (2)独立解答,米与千米之间你是怎么换算的?

  3、想想做做3。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每题该用什么长度比较合适?

  4、想想做做4。

  (1)你能说出4条河流的具体长度吗?你能比较它们的长短吗?

  (2)说出每一条河流有多少千米?

  5、想想做做5。

  (1)看题,读题,说题意。

  (2)学生独立做第1小题,集体交流。

  (3)第2、3小题中只知道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怎样估算南京到济南、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呢?学生讨论,汇报解决方法,汇报估计的结果。

  四、课堂作业:完成想想做做3、6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4

  学科:三年级数学 教师:王朝英

  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加深了学生对1千米长度概念的理解。

  对于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到: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车上的路程表,等等。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说一说、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建立起数感,感知、体验“千米”的'含义,为以后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0xx年9月14日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

  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1千米的长度,这样,学生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观念。从之后的练*中,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当然,用目测的方法来感知1千米的长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去走一走的话,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一定更加准确,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去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与第一次教学相比,教学任务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难点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及时间的掌控存在许多不足,在巩固练*时没能适当展开,没有把这节课的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6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

  (一)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小圩到大圩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二)练*: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一)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二)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xx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二)72页3、4。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

  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83页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十四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方千米,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方千米=100公顷=100万*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方千米的含义,体会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用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一块橡皮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12()。

  一张课桌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36()。

  一块黑板它前面的面积大约是4()。

  校园占地面积大约是2()。

  小结:在填写单位时,要先想像它的实际面积以什么为单位最合适。

  2、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知道了公顷一般表示较大的面积,那么还有没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呢?说说看。

  (2)出示例2情境图。

  欣赏图片并读一读图中的文字。

  你从图中了解了什么内容?

  今天我们共同认识*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认识*方千米。

  二、教学新课

  1、认识1*方千米的含义。

  (1)九寨沟、三峡书库、杭州西湖这些旅游景点有同学去过吗?面积大吗?说说看。

  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方千米作单位。*方千米也可以用符号“km2”表示。(板书:km2)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土总面积有多大吗?(960万*方千米)

  我们领土总面积居世界第3位。

  (2)猜测1*方千米的含义。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1公顷是多大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请大家猜想一下,1*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能想象一下1*方千米有多大吗?

  指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方千米。

  演示1*方千米的大小。

  2、尝试单位换算。

  1*方千米等于多少*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在小组里算一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根据汇报板书: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公顷。

  你是怎么想的?

  3、教学试一试。

  读题、理解题意。

  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呢?单位是什么?

  那么求出的面积单位就是什么?

  指出:与千米相对应的面积单位就是*方千米。

  独立计算面积,并讨论应怎样将*方千米换算成公顷?

  *方千米前面的数是小数怎么办呢?(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方法。

  4、练一练第1题。

  独立算出面积是多少*方米?再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将*方米换算成*方千米?

  2000×1500=3000000(*方米)、3000000*方米=3*方千米

  指出:无论怎样换算都要细心,不能数错位数或移动小数点时多移一位或少移一位。

  5、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巡视指导。

  指名说说是怎样换算的?

  350公顷=3.5*方千米、1.39*方千米=139公顷

  在小组中说说公顷与*方千米互相换算的方法。

  6、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讲。

  说说错误的原因。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怎样把*方千米换算成公顷?又怎样把公顷换算成*方千米?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怎样把*方千米换算成*方米?又怎样把*方米换算成*方千米?

  互相说说方法。

  三、巩固练*

  1、完成练*十四第5题。

  在小组中估算,布置课后查找资料。

  2、完成练*十四第6题。

  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

  *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公顷、*方千米

  100、100、10000、100

  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练*十四第7题。

  先想象一下这些物体表面或占地面积的实际大小,再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4、阅读“你知道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了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认识*方千米

  *方千米(km2)

  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方千米。

  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公顷

  *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公顷、*方千米

  100、100、10000、100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活动:

  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约452( );

  世界上最矮的**高约8( );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

  师: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播放相片:这是付老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标志:(北京距天津?千米)

  ②虎坊桥距广渠门?千米

  (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师: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

  播放录象:(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

  板书:走200步的路约是100米

  (走200米的镜头)现在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

  板书: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面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

  (录象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

  师:(2)同学们想一想: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吗?

  师:板书:1千米 1000米 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

  生:读

  (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4)师:你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外地游客算一算西客站到***有多少米吗?

  先自己想一想

  集体订正

  生:

  3、感知、体会1千米

  (1)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在脑子里猜测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让我们跟着摄像机镜头到校门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录象)

  请学生闭眼在脑海里把这段路走一遍。

  (4)估计:看了录象,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呀?你们怎么估计1千米的距离?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组内讨论)

  板书:人走15分钟的路约是1千米

  人走20xx步的路约是1千米

  汽车行驶1分钟的路大约是1千米

  (5)建议学生课后用这些方法验证刚才的猜测想象。

  (6)引导:那我们班哪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7)付老师家离学校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付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简述理由?

  (8)森林公园

  看了画面,你知道哪些信息?26千米远吗?你会怎么去森林公园?

  (9)小结:学到这儿,大家肯定对千米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师:1、你们的收获可真多,我来考考你:

  4千米=( )米 3000米=( )米

  9千米=( )米 6000米=( )米

  要求:看清单位名称 换算

  集体订正

  2、小朋友们看过国庆50周年的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完成填单位)

  要求:先独立填出答案,再说说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9

  《千米的认识》教学计划及反思

  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一)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4.师:如果要测量小圩到大圩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二.课题提出,新课学*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小圩到大圩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1.学*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2.提出学*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乡镇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

  (三)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 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0

  一、揭题:

  谈话:同学们,五一都去哪儿玩了?今天许老师要带你们到更远的地方,到我国的大江南北去欣赏祖国壮美的河山。

  课件出示长城、介绍长城,再问: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吗?提示:长城全长6700()填上合适的单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结合学生回答进行复*)

  出示答案:“千米”引出课题。

  二、新课:

  1、了解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情况

  (1)看到答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说说你对千米都有哪些了解?

  (2)根据学生的回答,学生千米和米的进率

  1千米等于多少米?1000米又等于多少千米?学会正确地读法。

  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1)你认为一千米实际到底有多么长,你能想得出来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从学校大门出发到叶廷鹏鹏纪念馆门前大约500米,来回约是一千米。闭眼想一想这一千米的长度。

  让学生根据已知的长度说一说1千米有多长。例如:学校的大门到最里层教学楼的距离大约是50米,2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旗杆高10米,100根旗杆头尾相接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课前准备:让学生先了解学校内各场所有长度。两幢教学楼之间长约50米;旗杆高10米;篮球场的长约25米;多媒体教室长约15米等等;)

  (3)根据了解的`一千米长度,同桌讨论:从林步桥十字路囗沿乡交车往*阳方向出发,大约到什么地方大约是一千米(选择:练川卫生院;柳洋路囗;上桥路囗;)反馈时说说你的想法。

  (4)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从你家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一千米?

  对学生先前可能提出的1千米的路进行回顾。(刚才某同学说的距离是一千米吗?课后,选择同学们讨论的一种方法去验证。)

  3、千米的应用。

  (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在表示路程、河流的长度或象长城这样巨大的建筑工程时往往用到千米这个单位。

  (2)课件出示:长江,黄河、我国南北、东西长。

  (3)千米也叫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读作千米或公里。课件出示:路牌、里程碑等。

  (4)课件出示1小时的路程。

  **1小时约行5千米;

  自行车1小时约行15千米;

  公共汽车1小时约行60千米;

  火车1小时约行90千米;

  飞机1小时约行1200千米。

  4、千米和米的化、聚(在欣赏景色同时展开教学)

  要求讲法要准确,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5、刚才在领略我们祖国壮丽山河的同时你还收获了什么?

  三、对长度单位知识的系统整合。

  四、综合练*

  (1)填写单位。

  (2)千米与米的化聚练*。

  (3)大数字化聚。

  (4)看书质疑:书上给我们介绍了有关千米的一些知识,你们看看,有什么新收获或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再与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相互探讨探讨。然后完成书上填空。

  五、你认为还有更大的长度单位吗?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检阅资料,如果有的话,记录下这些单位的名称;用在什么地方;并写出自己对这些单位的感受好吗?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70―71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1、量出100米的实际长度,走一走大约有多少步。

  2、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几分钟?

  3、向家长了解一下从自己家到那里大约是一千米?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昨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量出了100米的实际长度。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

  一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

  (4)测量教室的长。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唐山吗?如果要测量乐亭到唐山的距离,可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学生讨论,得知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师:对用米测量太麻烦了。乐亭到唐山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说明: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1千米的长度。

  1、同学们手里都有一把米尺是1米长,用你手中的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

  沿操场(一圈200米)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4、小朋友,金融街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请看屏幕:从县医院

  到夏日超市的距离大约就是1000米。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从家长那里了解到,从自己家到那儿大约是一千米。

  小结:1千米=1000米

  [说明: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权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说明: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

  (二)千米的应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乐亭到闫各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比较长的路程。

  [说明: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练*: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⑴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⑵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2、72页3、4

  六、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同学们学得很好。学校组织同学秋游,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条路线。

  要求

  从学校出发到游玩的最后一处景点之间的路程不超过10千米;游玩的景点要尽可能多,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

  [说明:创设设计秋游路线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再次把课堂教学推向。采用小组学*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和创新意识。]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页。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走一走100米或200米的路程。

  2.课件。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目标确定

  教材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公路上常见的交通指示牌引出千米,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要求学生走一走100米和200米的长度,推断走1000米大约要多少时间。在课前访谈中,发现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至于1千米大约有多长,基本上没有什么体验,学生表达也不甚清楚。可见,建立1千米的观念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此,本课目标定位如下: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该单位的简单化聚;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策略选择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千米”这一观念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了教学过程,具体用到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如课题引入时,让学生估计老师到上海经过的路程,引出千米这个概念,同时感受千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如综合练*“我当西博小导游”,让学生置身生活情境中,既充分应用米、千米互化的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千米存在的必要性。

  2、选择验证: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如学生放学经过的路线的不同,导致学生印象中从学校到某处大约是1千米的观念大不相同,教学设计时,教师根据学生常走的三条路线进行了步测,在学生回答后,课件中有选择地验证,强化“千米”的观念。

  3、合作解疑:在建立和强化1千米的观念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进行交流,互相纠错,实现互学共进;在综合练*“我当西博小导游”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或合作解答,或自主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片段实录】

  教学片段一:初步建立千米的观念

  师:课前大家都走了100或200米,并做了记录,你能说说走1000米大约花多少时间或走多少步数吗?

  生1:我走了100米用了 60秒时间,照这样算走1000米就需要600 秒时间。

  师:600秒也就是几分钟时间?(10分钟)有不一样的吗?

  生2:我走100米用了70秒,照这样算走1000米需要700秒,大约12分钟。

  生3:我走了200米用了3分钟,照这样走1000米,需要15分钟。

  生4:我走了100米走了82步,照这样算1000米就需要走820步。

  生5:我走200米走了132步,我以前走过1000米,大约走了754步。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6:不同意,200米走132步,1千米是200米的`5倍,应该是660步。

  生5:我走到后面越来越累,步数当然就多一些了。

  师:同学们,她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6:我们如果按照走100米或200米的速度匀速走的话,可以直接将时间或步数直接乘5,但考虑我们小朋友身体状况的话,实际上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步数就比匀速走多一些。

  师:看来我们还要尊重实际状况。下面请同桌两人交流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走的步数。

  ……

  教学片段二:强化1千米概念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从校门口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1:到邵逸夫医院吧。

  生2:我认为不对,因为从学校门口到采荷路的34路车站就有一站路,而34路车站到邵逸夫医院还有三四站路呢,比1千米可远多了。

  师:那你认为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呢?

  生2:大约到采荷路口,因为到那儿大约两站路,接*1千米。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看(看课件演示)

  生(全体):哦,是采荷路口。

  师:如果往庆春路方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3:我觉得到庆春立交桥大约是1千米。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3:因为我家在立交桥边,我早上走到学校一般用14分钟,我走100米大约75秒,走1000米大约13分钟,13分钟和14分钟很接*,所以我认为到那儿大约是1千米。

  师:让电脑叔叔告诉我们是否正确(电脑演示)。

  生(全体):完全正确。

  师:下面请你和同桌交流,学校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并说说理由。

  ……

  教学片段三:练*1选一选、填一填

  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练*1,请看清题目要求。

  (学生填写后反馈)

  生1:我认为青春医院到众安桥的路程是1千米500米,因为青春医院到浙一医院是两个500米,刚好是1千米,再从浙一医院到众安桥500米,合起来就是1千米500米。

  师:答案完全正确,有其他想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青春医院出发到众安桥有3站路,每站路大约是500米,也就是1500米,1500米=1千米500米。

  师:你的思路非常清楚。如果从湖滨出发到大学路口大约多少路程,你们谁知道?

  生3:我认为是2千米500米,因为湖滨到大学路口有5个500米,也就是2500米,2500米有2个千米1个500米,即2千米500米。

  师:同学们,复兴大桥是杭州新造的大桥,它的信息谁能补充完整。

  生4:我认为复兴大桥长约80千米,宽约26米。

  生5:我对长约80千米有意见,我看过报纸,钱塘江的宽大约1200米,桥不可能80千米长,我认为填1千米500米比较合适。

  师:其他同学有意见吗?

  生6:我认为长填2千米500米比较合适,因为1千米500米第一小题已经用过了,钱塘江宽1200米,桥身加上两边的长度,大约是2500米,也就是2千米500米,填80千米、15千米更不符合实际。

  师:正确,同学们很善于比较和估计,那么第三题谁来解决?

  生7:我觉得飞机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0千米, 坐小轿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步行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师: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这么填?

  生7:飞机速度最快,所以应该填最大的数量800千米,小轿车比飞机慢多了,但也比较快,填80千米,步行最慢,我想我8分钟走1千米,60分钟大约走8千米,大人比小孩快,所以填15千米比较合适。

  ……

  【教学反思】

  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在反复的教学尝试中,我觉得该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找好知识的“生长点”,教学流程通畅。

  本课开始就让学生通过估计铅笔长度、教室前后的距离、杭州到上海的路程这些具体问题感知单位由小到大的客观存在,以及千米这个单位出现的必要性,使千米这个单位的学*过程自然通畅。

  2、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观念建立自然。

  在1千米概念的建立初期,难度比较大,但教学中能充分尊重学生走100米和200米的真实体验,并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整理,通过合理的推理,知道1千米大约走多少步或走多少时间,利于概念的建立,特别是从学校到何处为1千米的估计、公交车站的路程估计,层次明显,不断帮助学生唤醒原有的生活经验,强化1千米的观念。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方式合理。

  在整堂课中,1千米观念的建立,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教师不断引导,提供相应的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决定学*方式,如通过100米和200米来帮助建立概念时,学生既全体交流,又个别讨论,又如最后的综合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作还是自主探索。

  在整个教学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环境在该课中应予以高度关注,因为教师的设计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在教学片段二中,教学时就发现有的班级学生大部分就住在校园后面,课件演示难以启发学生去强化1千米的观念。此外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多种结果出现以后,教师要灵活处理,如片段一中出现了一个学生走了1千米发现实际结果并不是按照乘5得到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应对……,显然,这些问题既可能导致教学失败,同时也是教师反思成长的有效资源,值得我们回味和珍惜。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3

  数学学*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但这里的经验,不单指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的直接经验;也包括学生在自己的学*、生活经历中或从老师、教材及其它媒体中获得的已有间接经验。教学中,不单应当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学*数学需要的直接经验;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数学学*建立联系,学*数学。在学*“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米”的感性认识,现在就是要通过实践预设生成“千米”与米的联系。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把学生带到运动场上,借助体育锻炼来帮学生链接“千米”与“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我把学生5人一组进行接力赛跑。在跑的过程中每个接力的都必须把前一位跑的米数加起来,等5个人跑完,我让学生汇报他们跑的成绩,每个小组都跑了1000米。“像这么远的距离就是1千米”,我乘机告诉学生。最后我问:“1000米要跑几圈?想一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学*有了挑战性,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给学生自主生成1千米的概念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千米的经验,我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如:如果一个人的.两臂伸开长度约1米的话,那要多少人这样两手张开拉在一起才是1千米?

  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感受数学,建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产生爱数学的情感,突出数学本质,强调活动与数学学*的联系与整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和交流等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在学生生成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有实际动手测量1千米的实践活动,也有想象1千米有多长的思维活动等等。在建立千米的概念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既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既有直观的也有抽象的,重要的是学生真真确确感受到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为今后的学*奠定了基础。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P7页例3,P8页例4,P8页“做一做”及P9页第1、2题,P10页第4题)

  教材分析:

  例3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

  例4及“做一做”(进一步用身体的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这部分内容是以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形式呈现的,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建议:

  例3的教学可以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接着,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出示例3的情境。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也有的学生会说出:“小汽车1小时可以行80千米”

  等等,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并由此引出千米。

  例4这部分内容可以在操场的跑道上,或在学校的其他地方量出100米的直线距离。测量时,应该先确定起点并选定一条直线,然后用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量出100米,在50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标志。让学生先看一看50米的直线距离,再看一看100米的直线距离,然后想像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走100米的活动。要求小组长具体负责,每组要有指定的记录员。活动内容是:①用*时的步幅,走完100米,确定走的步数。用*时的速度,确定走100米需要的时间。学生可以以*时的速度走到100米处,边走边数出自己走的步数。②提醒学生这不是比赛,如果比*时走得快(或慢),走的步幅比*时大(或小)都会影响对1千米有多远的推想。③让学生根据走100米的感受(用的时间和对距离的直接经验)推想出1千米大约有多远。

  组织学生完成“做一做”。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

  练*二的第4题安排了三组情境(见下图),分别提供了3千米、1200千米和30千米3个不同的出行路程,应该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有多种答案。比如,去植物园可以步行,也可以坐车去。对应不同的出行方式,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认识千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2、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本课教学前,学生对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的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能感知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这个仅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单位间的化聚打下基础。

  3、教材的知识结构

  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知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通过看、算、走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体会和理解千米的认识,认识1千米=1000米,体验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进一步感悟1千米的长度,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熟练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2、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二、说教学程序

  本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设想: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你知道我们学校跑道一圈多少米?小华跑了5圈大约是多少米?同桌讨论后,交流。汽车每小时能行70(

  ),你认为可以填上哪个长度单位?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是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二、自主探索,学*新知

  (一)认识千米。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学生交流自己看见过的。出示路标牌的图,并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介绍千米的符号---km。

  (二)实践体验“1千米”。

  1、猜一猜:1千米大约有多长?学生猜测后回答

  2、观察:1千米到底有多长?多媒体演示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学生仔细观察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并记录。学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小结:1千米=1000米。

  3、课前已经请大家去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几分钟?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呢?学生回答。

  4、你感觉1千米长吗?学生自由交流。找一找:从学校到附*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学生观察后独立描出图上1千米的长度。再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米与千米的换算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怎样思考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用什么单位合适。

  5.“想想做做”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是:进一步感受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是:既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又培养了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总结回顾的*惯和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让学生体验数学。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是长度单位教学中的难点。所以

  本节课着重让学生创设体验过程,引导体验生成,帮助学生较好地在体验中构建起千米的概念。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欲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及时调控学*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动态生成。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2)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菁选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

  ④教室地面约长8( )。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

  1.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 )米,走( )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页练*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综合练*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五)实践应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完成此题,不要流于形式。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活动:

  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约452( );

  世界上最矮的**高约8( );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

  师: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播放相片:这是付老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标志:(北京距天津?千米)

  ②虎坊桥距广渠门?千米

  (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师: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

  播放录象:(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

  板书:走200步的路约是100米

  (走200米的镜头)现在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

  板书: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面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

  (录象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

  师:(2)同学们想一想: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吗?

  师:板书:1千米 1000米 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

  生:读

  (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4)师:你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外地游客算一算西客站到***有多少米吗?

  先自己想一想

  集体订正

  生:

  3、感知、体会1千米

  (1)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在脑子里猜测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让我们跟着摄像机镜头到校门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录象)

  请学生闭眼在脑海里把这段路走一遍。

  (4)估计:看了录象,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呀?你们怎么估计1千米的`距离?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组内讨论)

  板书:人走15分钟的路约是1千米

  人走20xx步的路约是1千米

  汽车行驶1分钟的路大约是1千米

  (5)建议学生课后用这些方法验证刚才的猜测想象。

  (6)引导:那我们班哪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7)付老师家离学校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付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简述理由?

  (8)森林公园

  看了画面,你知道哪些信息?26千米远吗?你会怎么去森林公园?

  (9)小结:学到这儿,大家肯定对千米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师:1、你们的收获可真多,我来考考你:

  4千米=( )米 3000米=( )米

  9千米=( )米 6000米=( )米

  要求:看清单位名称 换算

  集体订正

  2、小朋友们看过国庆50周年的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完成填单位)

  要求:先独立填出答案,再说说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83页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十四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方千米,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方千米=100公顷=100万*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方千米的含义,体会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用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一块橡皮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12()。

  一张课桌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36()。

  一块黑板它前面的面积大约是4()。

  校园占地面积大约是2()。

  小结:在填写单位时,要先想像它的实际面积以什么为单位最合适。

  2、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知道了公顷一般表示较大的面积,那么还有没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呢?说说看。

  (2)出示例2情境图。

  欣赏图片并读一读图中的文字。

  你从图中了解了什么内容?

  今天我们共同认识*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认识*方千米。

  二、教学新课

  1、认识1*方千米的含义。

  (1)九寨沟、三峡书库、杭州西湖这些旅游景点有同学去过吗?面积大吗?说说看。

  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方千米作单位。*方千米也可以用符号“km2”表示。(板书:km2)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土总面积有多大吗?(960万*方千米)

  我们领土总面积居世界第3位。

  (2)猜测1*方千米的含义。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1公顷是多大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请大家猜想一下,1*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能想象一下1*方千米有多大吗?

  指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方千米。

  演示1*方千米的大小。

  2、尝试单位换算。

  1*方千米等于多少*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在小组里算一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根据汇报板书: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公顷。

  你是怎么想的?

  3、教学试一试。

  读题、理解题意。

  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呢?单位是什么?

  那么求出的面积单位就是什么?

  指出:与千米相对应的面积单位就是*方千米。

  独立计算面积,并讨论应怎样将*方千米换算成公顷?

  *方千米前面的数是小数怎么办呢?(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方法。

  4、练一练第1题。

  独立算出面积是多少*方米?再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将*方米换算成*方千米?

  2000×1500=3000000(*方米)、3000000*方米=3*方千米

  指出:无论怎样换算都要细心,不能数错位数或移动小数点时多移一位或少移一位。

  5、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巡视指导。

  指名说说是怎样换算的?

  350公顷=3.5*方千米、1.39*方千米=139公顷

  在小组中说说公顷与*方千米互相换算的方法。

  6、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讲。

  说说错误的原因。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怎样把*方千米换算成公顷?又怎样把公顷换算成*方千米?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怎样把*方千米换算成*方米?又怎样把*方米换算成*方千米?

  互相说说方法。

  三、巩固练*

  1、完成练*十四第5题。

  在小组中估算,布置课后查找资料。

  2、完成练*十四第6题。

  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

  *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公顷、*方千米

  100、100、10000、100

  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练*十四第7题。

  先想象一下这些物体表面或占地面积的实际大小,再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4、阅读“你知道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了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认识*方千米

  *方千米(km2)

  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方千米。

  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公顷

  *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公顷、*方千米

  100、100、10000、100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26-27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课下让学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长,让学生课下走一走操场五圈(200米一圈)感受一下1000米。学生准备一根米尺,教师准备卷尺。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突破

  这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方面突破重点:

  第一, 通过对课前活动的回忆建立自己的思维。课前让学生通过“走一走100米”、算一算时间”、“数数步数”等活动,让学生形成对100米的印象,然后让学生推出:2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然后推想出是1千米有多远。也就是在100米的路上来回5次是1千米(或操场上5圈),大约走15分钟是1千米,(用*时的速度走)。

  第二,让学生举例从哪些地方到学校门口大约是1千米的长度。学生对千米的初步认识后,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五、预*提纲

  1、同学们你们课下从操场西头走到东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大约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200步)2、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什么做单位?请举例子(千米除了表示比较远的路程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河的长度、桥的长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

  3、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什么?

  4、如果学校操场200米一圈自己思考几圈是1000米。1000米你走了几分钟,走了多少步?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5、1千米=1000米,他们用等号相连说明他们的长度是怎么样的关系。

  6、等号两边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7、要表示一段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8、千米和米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9、米可以用m表示,千米可以用km表示?那么1000米=1千米可以怎样表示。

  10、27页3千米里有几个1千米?5千米呢?

  11 、例6中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分别说的是什么?

  12、自己能估算出从家到学校有几千米吗?自己是怎么估的?

  六、过程

  (一、) 情境导入(出示中国地图)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怎么去的?用了多长时间?有多远知道吗? 出示一个30公里的牌子谁能明白这些牌子的的意思?(学生自愿起立回答)。

  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根据教师给的预*提纲进行课本26、27课本预*。(教师念一题小组之间寻找并记录一题的答案)在预*之前学生可以先把自己看到的信息写到一张纸上。

  (三)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小组把预*问题回答解决完以后,由组长代表把本组不会的问题提出教师或其他组解决。在解决的时候教师尽量采用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讲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感和亲切感。曾经有本书上说过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

  (四、)实践巩固

  1、与同伴在家的附*或学校附*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

  2、5000米=( )千米 700米+300米=( )千米

  3千米=( )米 2千米—1000米=( 米

  3、课本28页1、2、3、4、5

  4、能力强一点的同学课下自己测量一下实际家到学校的距离,能力差一点的同学可以只做2、3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补一补。

  (六)小测小组之间互相出一道题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评分。展示小组

  本节课的评价结果。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关于千米的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能进行有关千米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特别是假期多数学生会旅游,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跑道及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假期过的愉快吗?有没有同学出去旅游了?啊,这么多同学,旅游既可以欣赏美丽的祖国风光,又能丰富你们的知识,真是一件美事。……同学你能告诉我们你去哪儿吗?

  生答

  师:远不远?你有没有量一下有多少多少厘米吗?

  生答

  师:那用分米做单位?

  用米作单位?

  生答

  师:同学们都不同意,确实不能用这些单位,它们都太小了,用它们来测量太麻烦了。比较远距离,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学*新知

  1、感受千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日照到莒县75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2、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师:(1)1千米有多长呢?同学们都去过咱们的操场,操场的一圈你知道多远吗?

  是250米,4圈正好是1千米。

  (2)1米多长你知道吗?1000个这么长才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3、学*进率

  1000个1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 千米=1000 米(板书)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xx米)

  练*: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找学生汇报,并说说为什么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算一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是个体育爱好者,看,他在早锻炼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练*(在自备本上)。

  (2)交流反馈。

  (过渡:顺利通过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第二关?)

  2、第二关(填一填)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独立思考,也可让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

  3、第三关(比一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说谁最长?谁第二?谁第三?谁最短?你是怎么比的?

  比完这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国的河流很长,中国的国土是多么辽阔呀)

  4、第四关(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是呀,辽阔的土地上不光有这么多长长的河流,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铁路,你们瞧:

  (课件出示)

  (1)第1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

  (2)第2、3题小组讨论,充分交流估计的方法和思考。

  (3)小结:在交通路线图上,依据已知一段的实际长度,估计其他路段的长度是十分有用的本领。

  过渡:同学们都是顺利通过了四关,但小明却过不了关,信不信?请看他写的一片数学日记你就知道了。

  第五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xx年12月5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6

  数学学*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但这里的经验,不单指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的直接经验;也包括学生在自己的学*、生活经历中或从老师、教材及其它媒体中获得的已有间接经验。教学中,不单应当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学*数学需要的直接经验;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数学学*建立联系,学*数学。在学*“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米”的感性认识,现在就是要通过实践预设生成“千米”与米的联系。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把学生带到运动场上,借助体育锻炼来帮学生链接“千米”与“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我把学生5人一组进行接力赛跑。在跑的.过程中每个接力的都必须把前一位跑的米数加起来,等5个人跑完,我让学生汇报他们跑的成绩,每个小组都跑了1000米。“像这么远的距离就是1千米”,我乘机告诉学生。最后我问:“1000米要跑几圈?想一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学*有了挑战性,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给学生自主生成1千米的概念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千米的经验,我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如:如果一个人的两臂伸开长度约1米的话,那要多少人这样两手张开拉在一起才是1千米?

  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感受数学,建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产生爱数学的情感,突出数学本质,强调活动与数学学*的联系与整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和交流等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在学生生成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有实际动手测量1千米的实践活动,也有想象1千米有多长的思维活动等等。在建立千米的概念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既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既有直观的也有抽象的,重要的是学生真真确确感受到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为今后的学*奠定了基础。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通过观察、推测、操作等学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懂得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积极的数学学*情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回忆体育课100米跑步比赛,熟悉*小周边环境。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出示二年级小朋友的数学日记:

  20xx年2月28日晴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学校注册。我很高兴,因为爸爸给买

  了一个长2米,宽6分米,高3厘米的笔盒,但是我也累了,那是因为我们来回一共走了2米的路程。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笑了,你为什么笑了?

  生:这个同学将单位搞错了。

  师: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适合?

  师: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来,比划一下?大家一起来比划比划。那2米就是?从教室门口到讲台桌就有2米,他们来回只走这么长的路程吗?你认为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

  二、新授:

  师:感谢这位同学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的课题。我们能用双手比划1米有

  多长,能比划1千米有多长吗?

  a、师:不会比划也没有关系,生活中,你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吗?

  b、课件:出示图片

  师:你们观察到什么长度单位了吗?你有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由课本老师来告诉我们。

  生阅书齐读: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来表示,千米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师:计量比较长的长度就需要用千米,那你认为这里的2米应该改为2()?

  1、通过观察、猜测感知1千米有多长。

  ①、师:千米在生活中运用还是比较广泛的,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②、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同学们请看:

  演示:校园操场每圈大约是250米,2圈就是500米,3圈是750米,4圈是1000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读,师强调读法的注意事项,齐读。

  ③、推测:

  师:假如操场每圈是200米,跑几圈是1千米啊?400米呢?

  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

  ①、体育课你跑过100米,跑完后你感觉怎样?几个100米是1千米?要让你跑完1千米,想想你会怎样?老师对着1千米外的你很大声地说话,你可能听见吗?将1千米与1米对比,你想说什么?

  ②、出示课件图片:

  Α、从学校大门到哪个地方大约是1千米?

  Β、生活中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

  ③、课件:

  *小到农行是570米,农行到商业街是430米,商业街到新市场是240米,新市场到*小是190米,*小到哪里是1千米?还有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

  3、回归生活,应用千米。

  ①、师: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运动的好时节,这不,小华来我们的学校

  来锻炼身体了。

  小华绕着操场跑了8圈,他跑了多少米?是多少千米?

  ②、师:2千米=20xx米,那么

  9千米=()米6000米=()千米

  教师注意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③、师:看来同学们对米和千米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现在老师就来考

  考大家。

  A、给下面的数据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B、先估计世界三大河流的长度,再比较长短。

  三、小结:

  ①、师:长度单位家庭又添了一个新成员,它是?,说说你知道的"千米"的知识!

  ②、作业:多渠道查资料: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是()千米。

  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

  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

  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

  教学反思:

  教学亮点:

  1、情境的“巧设”:

  在本课实际教学中,我主要创设两大教学情境,一是引入校门口到加油站距离1千米的录象,二是在练*设计中引入“‘数学大餐’菜单”教学情境的设计。对于录象的引入,我是这样考虑的:学生已经对1千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引入来源于生活实际—校门口至加油站的录象,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更直观、更具体的1千米,学生可以进一步在感知、感悟的基础上加深和明确1千米到底有多长,这样,也可以给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参照,懂得多长的距离就是1千米,这样情境的创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具体的、持久的;对于“‘数学大餐’菜单”教学情境的设计,我的想法是,三年级孩子都是比较活泼的、好动的,他们还需要一定的感官刺激,一定的视觉冲击,基于这节课孩子们已经接触过了,所以我不再注重练*设计的层次性,而在练*设计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方面下功夫,我设计了5道练*,并以“‘数学大餐’菜单”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由学生来“点菜”,“点”到什么,就“吃”什么,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同时,很认真地完成了相关的练*,明显看得出,这样的“数学大餐”很适合孩子们的口味!

  2、结构的前后呼应:

  在课始,以“马虎小子的数学日记”来引出千米,课末布置学生完成数学日记,并提醒学生不要犯马虎小子的错误,这样的设计让整个课堂浑然一体。

  3、教学的有效实在:

  从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孩子们的学*结果来看,这节课还是挺有效、很实在的,孩子们“三维目标”方面掌握还是相当不错的'。

  教学缺失:

  1、关于课前调查:

  在课前,我发给孩子们一张调查表,要求学生配合父母调查你走?步大约是1千米,你走?分钟大约是1千米,摩托车中速行驶?分钟大约是1千米,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根本就不让孩子走1千米,而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于是就出现了走200步是1千米,走3145步是1千米的答案,我想,这应该算是教育的一种悲哀吧!

  2、关于预设与生成:

  一直以来,总是认为不需要太多的预设,看到很多老师写一课时的教案就达8、9页,自己很是不解。这次教学让自己有了深刻感触,预设是根本,有了精心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因为在“‘数学大餐’菜单”练*方面根本没有去预设,结果出现了很多诸如重复、罗嗦、遗漏等问题。希望引以为戒。

  3、关于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不同于其他的教学语言,需要精炼、简洁、准确、有逻辑性,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在预设上面下些工夫,注意数学语言的逻辑、精炼。

  4、关于教学评价:

  对于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我们应该进行适时、有效的评价。在这方面,自认为做的不够好。我想,有效、合理的教学评价在单纯的一节公开课中是无法一躇而就的,这需要教师在*时的教学中就应该要注意积累评价语言,结合课堂实际灵机应变、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8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认识千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2、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本课教学前,学生对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的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能感知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这个仅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单位间的化聚打下基础。

  3、教材的知识结构

  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知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通过看、算、走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体会和理解千米的认识,认识1千米=1000米,体验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进一步感悟1千米的长度,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熟练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2、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二、说教学程序

  本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设想: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你知道我们学校跑道一圈多少米?小华跑了5圈大约是多少米?同桌讨论后,交流。汽车每小时能行70(

  ),你认为可以填上哪个长度单位?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是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二、自主探索,学*新知

  (一)认识千米。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学生交流自己看见过的。出示路标牌的图,并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介绍千米的符号---km。

  (二)实践体验“1千米”。

  1、猜一猜:1千米大约有多长?学生猜测后回答

  2、观察:1千米到底有多长?多媒体演示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学生仔细观察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并记录。学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小结:1千米=1000米。

  3、课前已经请大家去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几分钟?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呢?学生回答。

  4、你感觉1千米长吗?学生自由交流。找一找:从学校到附*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学生观察后独立描出图上1千米的长度。再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米与千米的换算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怎样思考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用什么单位合适。

  5.“想想做做”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是:进一步感受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是:既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又培养了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总结回顾的*惯和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让学生体验数学。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是长度单位教学中的难点。所以

  本节课着重让学生创设体验过程,引导体验生成,帮助学生较好地在体验中构建起千米的概念。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欲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及时调控学*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动态生成。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p7页例3,p8页例4,p8页“做一做”及p9页第1、2题,p10页第4题)

  教材分析:

  例3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

  例4及“做一做”(进一步用身体的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这部分内容是以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形式呈现的,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建议:

  例3的教学可以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接着,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出示例3的情境。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也有的学生会说出:“小汽车1小时可以行80千米”

  等等,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并由此引出千米。

  例4这部分内容可以在操场的跑道上,或在学校的其他地方量出100米的直线距离。测量时,应该先确定起点并选定一条直线,然后用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量出100米,在50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标志。让学生先看一看50米的直线距离,再看一看100米的直线距离,然后想像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走100米的活动。要求小组长具体负责,每组要有指定的记录员。活动内容是:

  ①用*时的步幅,走完100米,确定走的步数。用*时的速度,确定走100米需要的时间。学生可以以*时的速度走到100米处,边走边数出自己走的步数。

  ②提醒学生这不是比赛,如果比*时走得快(或慢),走的步幅比*时大(或小)都会影响对1千米有多远的推想。

  ③让学生根据走100米的感受(用的时间和对距离的直接经验)推想出1千米大约有多远。

  组织学生完成“做一做”。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

  练*二的第4题安排了三组情境(见下图),分别提供了3千米、1200千米和30千米3个不同的出行路程,应该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有多种答案。比如,去植物园可以步行,也可以坐车去。对应不同的出行方式,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0

  学科:三年级数学 教师:王朝英

  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加深了学生对1千米长度概念的理解。

  对于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到: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车上的路程表,等等。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说一说、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建立起数感,感知、体验“千米”的`含义,为以后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0xx年9月14日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1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我在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方案时,尽可能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本节数学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在教学中不同层次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整体性的发展原则,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具体体现在: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千米的认识》这节课中,我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恰当的教学情境。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方式和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中新的理念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做,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获取知识,从而获得终身学*的能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环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校、

  生活的道外区的变化,感到生活的这个社会的'美好,无形中达到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使学生自己通过亲身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利用现有教材,体现新课标

  教学时,我大胆改变了教材中单一的、抽象的、脱离学生实际状况的内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引入新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采取情境化、生活化的表达方式,教材中的课后的实践活动提到课前进行,学生可以凭借各自的经历与体验逐步形成千米的计量观念。把书后单一、抽象的单位换算线段图,改编成学生所熟悉的6路公共汽车行车路线图,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同时了解了从哈东站到哈站的实际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师能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

  同时,在教学中学生的评价上还存在着不足。比如说:在学生的实践测量活动中,有些小组的测量方法重复、测量的方法不够丰富;还要更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增进学生学*的信心。

  对这节课如果重新设计,我只想改动一处地方,就是在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时,在原有的“用尺测量出1000米”、“先测量出100米,再推测1000米”“看脉路表”“询问法”然后感受所用的时间这种做法的基础上,增加数步法和回头观看的方法,增强学生对1000米的

  长度的感受。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使学生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

  2、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1米有多长?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

  4、估估从教室前黑板到后黑板大约是几米?黑板大约有几米?

  二、教学新课:

  1、导入:如果我们要测量元上小学到南京的公路有多长,你觉得用我们所学过的这些长度单位合适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个比米大得多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

  2、引出“千米”。(课件出示例题图)指出:图上所画的是铁路和公路,计量路程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

  (板书:公里)

  有了长度单位千米,我们就可以说南京到北京的铁路长1160千米,南京到上海的高速公路长274千米,教案《《认识千米》教案》。

  3、认识“千米”。实践思考:组织学生在校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几个100米是1000米?大约要到哪里?

  组织讨论:几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用千米作单位怎么写?

  (板书:1千米=1000米)

  4、感知“1千米”。

  我们学校的跑道是多少米?几个这么长就是1千米?

  5、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个比米还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1千米=1000米,了解了1千米大约有多长,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

  三、巩固练*:

  1、想想做做1。

  (1)看题、读题。说说1千米的长度。

  (2)从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

  2、想想做做2。

  (1)看题,读题,说题意。说说已知什么,求什么?

  (2)独立解答,米与千米之间你是怎么换算的?

  3、想想做做3。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每题该用什么长度比较合适?

  4、想想做做4。

  (1)你能说出4条河流的具体长度吗?你能比较它们的长短吗?

  (2)说出每一条河流有多少千米?

  5、想想做做5。

  (1)看题,读题,说题意。

  (2)学生独立做第1小题,集体交流。

  (3)第2、3小题中只知道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怎样估算南京到济南、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呢?学生讨论,汇报解决方法,汇报估计的结果。

  四、课堂作业:完成想想做做3、6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3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

  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1千米的长度,这样,学生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观念。从之后的练*中,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当然,用目测的方法来感知1千米的长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去走一走的话,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一定更加准确,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去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与第一次教学相比,教学任务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难点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及时间的掌控存在许多不足,在巩固练*时没能适当展开,没有把这节课的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 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走一走

  活动目的

  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领悟1千米的具体长度.

  活动准备

  秒表

  活动过程

  1.教师事先在操场上量出1千米的长度(可根据跑道的长度进行估算).

  2.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体验.

  3.可以看自己走多少步是1千米,也可以利用秒表看走多长时间是1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5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

  (一)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小圩到大圩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二)练*: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一)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二)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xx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二)72页3、4。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

  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3)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选【十】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五册P、45——P、47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

  2. 运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推算和分析能力

  3、初步学会用千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4、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地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和认识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千米:

  1、同学们!在长度单位家族中,你认识了哪几个朋友呀?(贴出:毫米、厘米、分米、米)

  你能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吗?

  2、同学们走1米大约是几步呢?

  请看录象:

  (一个小朋友测量,一个小朋友走。)

  提问:再想想,走100米,大约是几步呢?(200步)

  照这样计算,走1000米是多少步呢?

  3、谈话:我们老学校的跑道一圈是200 米,你们走一圈大约是几分钟?走一圈是3 分钟,那走5圈大约需要几分钟?走5圈也就是走了多少米,(1000米)

  1000米也可以写做1千米。不过,1000米和1千米听起来不大容易区分,谁能想个办法通过不同的朗读,把他们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千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又一个成员(贴出:千米)

  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公里”,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贴出km)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出示课题:千米的认识)

  2、谁来说说,你在哪儿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大家请看:(出示4张图片)

  从这些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请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张在组内介绍一下。

  谁愿意把你们组交流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3、看来大家对千米已经有所了解,那你们还想了解千米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说一说。

  4、提问: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我们先来看看100米的跑道有多长?(录象:学校中100米的跑道)100米的跑道已经这么长了,那几个100米才是1千米呢?

  10个100米连起来才是1千米,那该有多长呀?

  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是300米,大约走几圈是1000米呢?

  同学们!新梅广场(出示新梅广场照片)你们都认识吗?想一想,从那儿出发,向南走,你觉得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播放从新梅广场出发,经过邮局、电影院、小商品市场到新区实验小学的录象。好!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谁来估计一下,走这段路大约需要几分钟?

  5、如果从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也是1千米?同桌互说,交流。

  到底谁的意见比较准确呢?假如让你去验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去验证?交流。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课后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验证一下,好吗?

  三、加深千米和米之间的联系:

  1、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这是小明的家,请你们帮小明找找看,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先在组内说一说,并且在图上圈出来。

  想想做做1

  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在图上画出来。

  再找找看,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千米?

  2、 你们看,小华在干什么呀?

  他每天都要在这个400米一圈的跑道上跑步,今天,他已经跑了5圈了,你知道,他今天跑了多少米了吗?

  是多少千米呢?

  你是怎么想的?

  (1000米=1千米,2000米里有2个1000米,就是2千米)

  3、 其实利用1千米=1000米不仅可以将米转化成千米,还可以把千米转化成米。请看:

  想想做做3

  说说怎样想的。

  四、系统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千米,到现在为止你们一共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朋友呀?你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在使用这些单位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合理、恰当。

  五、解决问题:

  1、 步行 汽车 飞机 自行车

  每小时 每小时 每小时 每小时

  1800千米 5千米 16千米 40千米

  2、想想做做4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3、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吗?(长江)对!

  请看这张表格,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比较他们的长短吗?

  4想想做做5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幅简单的铁路示意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⑴从太原到青岛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快速算一算。

  下面两个问题请在小组内讨论:

  ⑵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你能估计出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吗?

  ⑶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

  说一说你的理由。

  六、实践作业:实践园地

  1、 想办法测量一下你家到学校大约距离多少千米?

  2、观察无锡旅游地图,根据各景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己或家人设计一条经济实惠的旅游路线。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2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一共有学生52人。学生虽说在前面已经认识了米、厘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但是“千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建立1千米的表象难度很大。所以,在教学时,我要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

  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环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量出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 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民勤到武威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民勤到武威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

  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千米有什么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长 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

  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 ?(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00步。

  方案四: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

  方案五: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三)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引导(播放录像):让我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从学校门口出发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

  3、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

  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教材P26-P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2.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学*的好*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建立联系

  1.在之前的学*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教师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2.我们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观看过体育盛事--奥运会吗,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

  学生思考回答。

  2.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

  学生列举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

  3.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试跑过这些长度的锻炼吗?在跑步比赛中最长的运动是什么项目?

  教师简介马拉松比赛。马拉松为什么用千米作为单位,而千米是比米更大的单位,大多少呢?

  4.学生推想:1千米=1000米,通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切身体验,感受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那么如果我们要跑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200+200+200+200+200+200=1000(米)

  4.那么*时我们在操场上跑操正好是5圈,也就是1000米的真实长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感受,继续探究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教师组织班上交流。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教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算一算

  6000米=()千米

  5千米=()米

  ()米=7千米

  9000米=()千米

  3500米=()千米+()米

  五、看书质疑,巩固练*

  1.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2.我们一起把今天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天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又多又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完成练*六有代表性的题目。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关于千米的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能进行有关千米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特别是假期多数学生会旅游,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跑道及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假期过的愉快吗?有没有同学出去旅游了?啊,这么多同学,旅游既可以欣赏美丽的祖国风光,又能丰富你们的知识,真是一件美事。……同学你能告诉我们你去哪儿吗?

  生答

  师:远不远?你有没有量一下有多少多少厘米吗?

  生答

  师:那用分米做单位?

  用米作单位?

  生答

  师:同学们都不同意,确实不能用这些单位,它们都太小了,用它们来测量太麻烦了。比较远距离,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学*新知

  1、感受千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日照到莒县75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2、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师:(1)1千米有多长呢?同学们都去过咱们的操场,操场的一圈你知道多远吗?

  是250米,4圈正好是1千米。

  (2)1米多长你知道吗?1000个这么长才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3、学*进率

  1000个1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板书)

  全班齐读一次。(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米(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

  练*:

  4千米=()米3000米=()千米

  9千米=()米6000米=()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找学生汇报,并说说为什么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算一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是个体育爱好者,看,他在早锻炼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练*(在自备本上)。

  (2)交流反馈。

  (过渡:顺利通过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第二关?)

  2、第二关(填一填)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独立思考,也可让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

  3、第三关(比一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说谁最长?谁第二?谁第三?谁最短?你是怎么比的?

  比完这题你有什么想法吗?(我国的河流很长,中国的国土是多么辽阔呀)

  4、第四关(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是呀,辽阔的土地上不光有这么多长长的河流,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铁路,你们瞧:

  (课件出示)

  (1)第1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

  (2)第2、3题小组讨论,充分交流估计的方法和思考。

  (3)小结:在交通路线图上,依据已知一段的实际长度,估计其他路段的长度是十分有用的本领。

  过渡:同学们都是顺利通过了四关,但小明却过不了关,信不信?请看他写的一片数学日记你就知道了。

  第五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小明的日记

  2009年12月5日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板书设计:认识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5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

  二、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到锦江小学校园及学生的'特殊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四、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到目前为止,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毫米、厘米、分米、米)

  (二)学*新知

  1.认识1千米。

  师:如果我们要量从大庆到哈尔滨的距离,用毫米、厘米、分米、米这4个长度单位合不合适?

  师:你感觉1千米应该有多长?

  2.感受1千米。

  师:1000个1米有多长?你来猜测一下。(400米一圈的操场,走两圈半就是1千米)

  师:请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地想象一下1千米有多长,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师:1千米究竟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长,你想不想亲自到室外去验证一下?我们一会儿到外面去验证一下1千米是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长。

  去室外体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步要匀,路线要直。

  (2)数步数时可以用手指帮助计数。

  (3)靠路边行走,注意安全。

  (4)完成学*汇报单

  你们走了多少步?你们感觉走的累不累呀?用多长时间呢?你觉得1千米怎么样?今后,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估测一下,从一点到另一点你走的路大约有多长

  回到教室里,说一说走完1千米的感受。

  3.估算1千米。

  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4.单位间的换算

  (三)巩固练*

  (四)总结阶段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写一篇数学日记———《感受1千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1. 你眼中的1千米有多长。

  2. 走完1千米的路你有何感受。

  3. 你所熟悉的哪段路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6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26—27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课下让学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长,让学生课下走一走操场五圈(200米一圈)感受一下1000米。学生准备一根米尺,教师准备卷尺。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突破

  这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方面突破重点:

  第一,通过对课前活动的回忆建立自己的思维。课前让学生通过“走一走100米”、算一算时间”、“数数步数”等活动,让学生形成对100米的印象,然后让学生推出:2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然后推想出是1千米有多远。也就是在100米的路上来回5次是1千米(或操场上5圈),大约走15分钟是1千米,(用*时的速度走)。

  第二,让学生举例从哪些地方到学校门口大约是1千米的长度。学生对千米的初步认识后,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五、预*提纲

  1、同学们你们课下从操场西头走到东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大约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200步)2、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什么做单位?请举例子(千米除了表示比较远的路程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河的长度、桥的长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

  3、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什么?

  4、如果学校操场200米一圈自己思考几圈是1000米。1000米你走了几分钟,走了多少步?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5、1千米=1000米,他们用等号相连说明他们的长度是怎么样的关系。

  6、等号两边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7、要表示一段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8、千米和米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9、米可以用m表示,千米可以用km表示?那么1000米=1千米可以怎样表示。

  10、27页3千米里有几个1千米?5千米呢?

  11、例6中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分别说的是什么?

  12、自己能估算出从家到学校有几千米吗?自己是怎么估的?

  六、过程

  (一、)情境导入(出示中国地图)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怎么去的?用了多长时间?有多远知道吗?出示一个30公里的牌子谁能明白这些牌子的的意思?(学生自愿起立回答)。

  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根据教师给的预*提纲进行课本26、27课本预*。(教师念一题小组之间寻找并记录一题的答案)在预*之前学生可以先把自己看到的信息写到一张纸上。

  (三)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小组把预*问题回答解决完以后,由组长代表把本组不会的问题提出教师或其他组解决。在解决的时候教师尽量采用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讲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感和亲切感。曾经有本书上说过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

  (四、)实践巩固

  1、与同伴在家的附*或学校附*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

  2、5000米=()千米700米+300米=()千米

  3千米=()米2千米—1000米=(米

  3、课本28页1、2、3、4、5

  4、能力强一点的同学课下自己测量一下实际家到学校的距离,能力差一点的同学可以只做2、3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补一补。

  (六)小测小组之间互相出一道题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评分。展示小组

  本节课的评价结果。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7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26-27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课下让学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长,让学生课下走一走操场五圈(200米一圈)感受一下1000米。学生准备一根米尺,教师准备卷尺。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突破

  这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方面突破重点:

  第一, 通过对课前活动的回忆建立自己的思维。课前让学生通过“走一走100米”、算一算时间”、“数数步数”等活动,让学生形成对100米的印象,然后让学生推出:2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然后推想出是1千米有多远。也就是在100米的路上来回5次是1千米(或操场上5圈),大约走15分钟是1千米,(用*时的速度走)。

  第二,让学生举例从哪些地方到学校门口大约是1千米的长度。学生对千米的初步认识后,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五、预*提纲

  1、同学们你们课下从操场西头走到东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大约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200步)2、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什么做单位?请举例子(千米除了表示比较远的路程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河的长度、桥的长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

  3、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什么?

  4、如果学校操场200米一圈自己思考几圈是1000米。1000米你走了几分钟,走了多少步?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5、1千米=1000米,他们用等号相连说明他们的长度是怎么样的关系。

  6、等号两边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7、要表示一段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8、千米和米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9、米可以用m表示,千米可以用km表示?那么1000米=1千米可以怎样表示。

  10、27页3千米里有几个1千米?5千米呢?

  11 、例6中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分别说的是什么?

  12、自己能估算出从家到学校有几千米吗?自己是怎么估的?

  六、过程

  (一、) 情境导入(出示中国地图)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怎么去的?用了多长时间?有多远知道吗? 出示一个30公里的牌子谁能明白这些牌子的的意思?(学生自愿起立回答)。

  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根据教师给的预*提纲进行课本26、27课本预*。(教师念一题小组之间寻找并记录一题的答案)在预*之前学生可以先把自己看到的信息写到一张纸上。

  (三)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小组把预*问题回答解决完以后,由组长代表把本组不会的问题提出教师或其他组解决。在解决的时候教师尽量采用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讲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感和亲切感。曾经有本书上说过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

  (四、)实践巩固

  1、与同伴在家的附*或学校附*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

  2、5000米=( )千米 700米+300米=( )千米

  3千米=( )米 2千米—1000米=( 米

  3、课本28页1、2、3、4、5

  4、能力强一点的同学课下自己测量一下实际家到学校的距离,能力差一点的同学可以只做2、3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补一补。

  (六)小测小组之间互相出一道题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评分。展示小组

  本节课的评价结果。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通过观察、推测、操作等学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懂得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积极的数学学*情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回忆体育课100米跑步比赛,熟悉*小周边环境。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出示二年级小朋友的数学日记:

  20xx年2月28日晴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学校注册。我很高兴,因为爸爸给买

  了一个长2米,宽6分米,高3厘米的笔盒,但是我也累了,那是因为我们来回一共走了2米的路程。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笑了,你为什么笑了?

  生:这个同学将单位搞错了。

  师: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适合?

  师: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来,比划一下?大家一起来比划比划。那2米就是?从教室门口到讲台桌就有2米,他们来回只走这么长的路程吗?你认为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

  二、新授:

  师:感谢这位同学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的课题。我们能用双手比划1米有

  多长,能比划1千米有多长吗?

  a、师:不会比划也没有关系,生活中,你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吗?

  b、课件:出示图片

  师:你们观察到什么长度单位了吗?你有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由课本老师来告诉我们。

  生阅书齐读: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来表示,千米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师:计量比较长的长度就需要用千米,那你认为这里的2米应该改为2()?

  1、通过观察、猜测感知1千米有多长。

  ①、师:千米在生活中运用还是比较广泛的,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②、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同学们请看:

  演示:校园操场每圈大约是250米,2圈就是500米,3圈是750米,4圈是1000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读,师强调读法的注意事项,齐读。

  ③、推测:

  师:假如操场每圈是200米,跑几圈是1千米啊?400米呢?

  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

  ①、体育课你跑过100米,跑完后你感觉怎样?几个100米是1千米?要让你跑完1千米,想想你会怎样?老师对着1千米外的你很大声地说话,你可能听见吗?将1千米与1米对比,你想说什么?

  ②、出示课件图片:

  Α、从学校大门到哪个地方大约是1千米?

  Β、生活中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

  ③、课件:

  *小到农行是570米,农行到商业街是430米,商业街到新市场是240米,新市场到*小是190米,*小到哪里是1千米?还有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

  3、回归生活,应用千米。

  ①、师: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运动的好时节,这不,小华来我们的学校

  来锻炼身体了。

  小华绕着操场跑了8圈,他跑了多少米?是多少千米?

  ②、师:2千米=20xx米,那么

  9千米=()米6000米=()千米

  教师注意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③、师:看来同学们对米和千米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现在老师就来考

  考大家。

  A、给下面的数据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B、先估计世界三大河流的长度,再比较长短。

  三、小结:

  ①、师:长度单位家庭又添了一个新成员,它是?,说说你知道的"千米"的知识!

  ②、作业:多渠道查资料: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是()千米。

  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

  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

  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

  教学亮点:

  1、情境的“巧设”:

  在本课实际教学中,我主要创设两大教学情境,一是引入校门口到加油站距离1千米的录象,二是在练*设计中引入“‘数学大餐’菜单”教学情境的设计。对于录象的引入,我是这样考虑的:学生已经对1千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引入来源于生活实际―校门口至加油站的录象,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更直观、更具体的1千米,学生可以进一步在感知、感悟的基础上加深和明确1千米到底有多长,这样,也可以给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参照,懂得多长的距离就是1千米,这样情境的创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具体的、持久的;对于“‘数学大餐’菜单”教学情境的设计,我的想法是,三年级孩子都是比较活泼的、好动的,他们还需要一定的感官刺激,一定的视觉冲击,基于这节课孩子们已经接触过了,所以我不再注重练*设计的层次性,而在练*设计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方面下工夫,我设计了5道练*,并以“‘数学大餐’菜单”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由学生来“点菜”,“点”到什么,就“吃”什么,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同时,很认真地完成了相关的练*,明显看得出,这样的“数学大餐”很适合孩子们的口味!

  2、结构的前后呼应:

  在课始,以“马虎小子的数学日记”来引出千米,课末布置学生完成数学日记,并提醒学生不要犯马虎小子的错误,这样的设计让整个课堂浑然一体。

  3、教学的有效实在:

  从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孩子们的学*结果来看,这节课还是挺有效、很实在的,孩子们“三维目标”方面掌握还是相当不错的。

  教学缺失:

  1、关于课前调查:

  在课前,我发给孩子们一张调查表,要求学生配合父母调查你走?步大约是1千米,你走?分钟大约是1千米,摩托车中速行驶?分钟大约是1千米,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根本就不让孩子走1千米,而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于是就出现了走200步是1千米,走3145步是1千米的答案,我想,这应该算是教育的一种悲哀吧!

  2、关于预设与生成:

  一直以来,总是认为不需要太多的预设,看到很多老师写一课时的教案就达8、9页,自己很是不解。这次教学让自己有了深刻感触,预设是根本,有了精心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因为在“‘数学大餐’菜单”练*方面根本没有去预设,结果出现了很多诸如重复、罗嗦、遗漏等问题。希望引以为戒。

  3、关于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不同于其他的教学语言,需要精炼、简洁、准确、有逻辑性,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在预设上面下些工夫,注意数学语言的逻辑、精炼。

  4、关于教学评价:

  对于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我们应该进行适时、有效的评价。在这方面,自认为做的不够好。我想,有效、合理的教学评价在单纯的一节公开课中是无法一躇而就的,这需要教师在*时的教学中就应该要注意积累评价语言,结合课堂实际灵机应变、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9

  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人教版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分米”、“厘米”、“毫米”,对这些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将学*长度单位中的“千米”,通过学*,学生会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或距离的长度。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知道米和千米的关系,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学*第三单元的知识:测量。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那你们能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你们能从中选择一种长度单位,用你的手去比划一个这样的长度单位是多长吗?比如说,一毫米是……

  你们会用这些长度单位吗?那好,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书桌的高度为80()。

  (2)书桌的高度为8()。

  (3)数学书的厚度为8()。

  (4)我们学校的跑道是50()。

  (5)北中小学距太湖县城约88()。

  师:我们在选择不同的长度单位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要看什么?

  师生一起总结方法:要看数字的大小,再结合物体的实际长短判断选择大单位还是小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我们一般用米。

  师:那要测量更长的距离呢?比如从学校到我们的太湖县城,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合适吗?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小了,我们需要更大的长度单位的出现,这就是千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发现生活中的千米

  1、师:在*时生活中,你若是一个善于发现和观察的人,你就已经留意到这个长度单位了。

  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指路标、里程碑、时速表等)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例子。你能说出每张图所表示的意思吗?

  图一:公路上的里程碑或里程牌

  图二:汽车的速度表盘

  图三:限速标志,理解时速不超过的意思。

  图四:安徽地图的线段比例尺。

  2、师:同学们继续往下看,读出下面的信息。

  马拉松比赛的全程长约为42千米;长江全长约为6300千米;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可达500千米以上;杭州湾跨海大桥长为36千米。

  总结:在测量道路、河流等比较长的距离或交通工具一小时行使的路程时,通常我们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千米又叫做公里。

  (二)感受1千米的长度,学*单位间的换算

  1、师:公里是*时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的长度单位,1公里就是1千米,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板书:1千米=1000米)虽然使用的长度单位不同,但表示的实际长度是一样的。

  提醒: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分清读的是几千米还是几米。

  2、师:你能用手比划出1千米的长度吗?(不能)但是我们能比划出1米的长度是……因为1千米就是1000米,所以我们需要量几个这样的长度才能量出1千米?(1000个)这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

  师:请同学们看,这是我们课前量出的10米长度,用了8个人。如果用这样的长度去量需要几组这样的同学?(100组)那需要多少个同学张开双臂站成一排才是1000米呢?(800个)只是我们没有这么多三年级的同学啊。那我们还能用什么代替尺去量呢?有句话叫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我们还可以用脚步去量,这个办法一个人就能完成,相对还是较简单实用。这是我们之前走100米的视频片段,通过测量,走100米,需150步,用时1分半钟,要走1000米就是走几个100米?照这样计算,大约多少步?(1500步,用时15分钟)

  3、师:这是一条环形跑道,如果是一条200米的跑道,需要跑几圈才是1千米?为什么?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如果是250米跑道,跑1千米要跑几圈呢?400米跑道呢?思考:我们学校只有50米跑道,那要跑几个来回才有1千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中走一走一千米,体会一千米的长度,课后请同学们真实地去走一走,看看你真实走的来回数和你刚刚在脑中走的数量是否相同。

  4、师:通过刚才的学*,你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了吗?(1千米=1000米)

  师:请换算下面的单位。

  小组内交流,说说各自的想法。

  (三)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1、师:经过这个单元的学*,我们已经把小学里的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谁能按一定的顺序给他们排排位,并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2、师: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3、小结

  五个基本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四)距离的估算

  师:学了这些长度单位,你们说,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各有多长,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师: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吧?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先小组讨论,估计教室的长和宽,互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全班交流汇报,再测量验证。

  三、巩固应用

  师:你已经掌握了这些长度单位了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练*六的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说说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用你的方法估一估,从学校大门口到你家大约有多远。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km、公里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000米=1千米

  教学反思: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处于学生安全,没有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1千米的距离,只是用一般步行速度走100米所用时间,去想象10个100米有多远,需多长时间,学生对于千米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活动:

  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约452( );

  世界上最矮的**高约8( );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

  师: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播放相片:这是付老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标志:(北京距天津?千米)

  ②虎坊桥距广渠门?千米

  (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师: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

  播放录象:(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

  板书:走200步的路约是100米

  (走200米的镜头)现在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

  板书: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面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

  (录象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

  师:(2)同学们想一想: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吗?

  师:板书:1千米 1000米 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

  生:读

  (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4)师:你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外地游客算一算西客站到***有多少米吗?

  先自己想一想

  集体订正

  生:

  3、感知、体会1千米

  (1)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在脑子里猜测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让我们跟着摄像机镜头到校门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录象)

  请学生闭眼在脑海里把这段路走一遍。

  (4)估计:看了录象,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呀?你们怎么估计1千米的距离?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组内讨论)

  板书:人走15分钟的路约是1千米

  人走20xx步的路约是1千米

  汽车行驶1分钟的路大约是1千米

  (5)建议学生课后用这些方法验证刚才的猜测想象。

  (6)引导:那我们班哪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7)付老师家离学校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付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简述理由?

  (8)森林公园

  看了画面,你知道哪些信息?26千米远吗?你会怎么去森林公园?

  (9)小结:学到这儿,大家肯定对千米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师:1、你们的收获可真多,我来考考你:

  4千米=( )米 3000米=( )米

  9千米=( )米 6000米=( )米

  要求:看清单位名称 换算

  集体订正

  2、小朋友们看过国庆50周年的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完成填单位)

  要求:先独立填出答案,再说说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Q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4)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

  《千米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一直在担心,因为米、分米、厘米、毫米可以让学生用手比划,学生也可以用眼睛去看。那千米怎么办呢?学生既不能用手比划,也不能用眼睛来看。苦于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所以就一直拖着没有上。最后征求高老师的意见,我决定在上这节课时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1、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

  我们的教学楼到校门口一个来回刚好100米的距离,我就让每一个学生从教学楼走到校门口再走回来,体验100米有多远,再想象一千米就是走10个100米那么远。学生听说要走路,高兴的都举起了小手,生怕老师把自己遗忘,当得知每个人都要体验时,有学生条件反射性的一跃而起,看到学生们笑容灿烂的面孔,我知道我这样安排是正确的。学生只有对这件事真正的感兴趣了,才会用心的去学*它。走路这个环节取得了成功,学生把自己走的步数记下,很快的就算出了1000米要走多少步。从而建立起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用“抢做小老师”的游戏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这节课在学生明白了“1千米=1000米”这个单位换算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为了不让学生机械地做题,我们全班一起来做“抢做小老师”的游戏。(到黑板上做题的同学,如果有错误的地方,其他同学就可以主动来抢改。)一经公布,下面立刻沸腾起来,每个人都想做小老师来给别人修改错误,被点到做题的学生也憋着一股劲,我就是不让你们来改错。这样一来,课堂就很活跃,学生也在游戏中巩固了“1千米=1000米”这个单位换算。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难点也基本克服了。学生也觉得比以往有趣多了。从作业情况来看,正确率也是可以的。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内容的过渡等等存在许多不足。在这方面我将会进一步的加强与提高。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2

  上午,县校长培训班在学校活动,上了一节研究课“千米的认识”。自我感觉,总体来说还是达到了自己预想的效果,但是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几点想法,暂且记下:

  1、不可低估孩子。在预*单中,设计了提问的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希望提高学生预*时思考的深度。从两次上课来看,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还是很有价值的。比如,千米和吨有什么区别?有没有比千米更大的长度单位了?1公里等于多少里?说明我们的学生是带着思考在学*的。孩子的知识面也不可小看,两个班都有学生知道比米更大的单位是纳米,追问怎么知道的,回答是看《新闻袋袋裤》知道的。还有学生知道世界上最高的楼是800多米。这些都是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而且,对其他孩子来说,这些知识由同学口中讲出来,比老师讲给他听,留下的影响更深。所以,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2、充分建立学生的表象。今天两个闭眼想象的效果挺好,在很安静的氛围中,随着老师的口令,走了1千米的路程、叠了1千米的大楼,又通过随后的一组图片加以强化,应该说孩子的体验是充分的,表象的建立是成功的。

  3、从学生看课堂。一节课的主要衡量标准要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其次是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今天的课堂上,应该说后一点是做到了,孩子们的发言基本很完整,很自信。更让我高兴的是,这种语言的完整性表达已经不是停留在浅层面了。

  4、心中有学生,眼里有小组。课堂教学中真正能做到这两点,我想,离“以学定教,先生后师”的目标就更*了一步。或许“寻根课堂”的“根”也就在此吧。

  一点感慨:

  高效课堂,形式在课堂,功夫在课外。无论是导学单、预*单,还是学生座位的.改变,都是形式上的改变,关键在于教学观念的改变。没有这个本质,任何教学改革都是一句空话。但是,对普通教师来说,真正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啊。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3

  数学学*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但这里的经验,不单指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的直接经验;也包括学生在自己的学*、生活经历中或从老师、教材及其它媒体中获得的已有间接经验。教学中,不单应当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学*数学需要的直接经验;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数学学*建立联系,学*数学。在学*“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米”的感性认识,现在就是要通过实践预设生成“千米”与米的联系。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把学生带到运动场上,借助体育锻炼来帮学生链接“千米”与“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我把学生5人一组进行接力赛跑。在跑的过程中每个接力的都必须把前一位跑的米数加起来,等5个人跑完,我让学生汇报他们跑的成绩,每个小组都跑了1000米。“像这么远的距离就是1千米”,我乘机告诉学生。最后我问:“1000米要跑几圈?想一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学*有了挑战性,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给学生自主生成1千米的概念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千米的经验,我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如:如果一个人的两臂伸开长度约1米的话,那要多少人这样两手张开拉在一起才是1千米?

  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感受数学,建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产生爱数学的情感,突出数学本质,强调活动与数学学*的联系与整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和交流等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在学生生成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有实际动手测量1千米的实践活动,也有想象1千米有多长的思维活动等等。在建立千米的概念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既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既有直观的也有抽象的,重要的是学生真真确确感受到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为今后的'学*奠定了基础。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4

  《千米的认识》是在学*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的。千米虽然在生活中学生们都见过,容易接受。但是,千米不能用教具表示长度,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课的难点。本课我带领全班同学经历实际测量操场一圈的过程,让他们感知、了解操场十圈、2300步、走20分钟是1千米。围绕教材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在经历中感知。同时,注重了单位换算,算理的理解,使学生在反复说算理的过程中进行巩固。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逻辑能力。

  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同学们回顾了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进率关系,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然后提出新问题,引入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接着,让学生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现实生活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然后,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实践两种方法,建立1千米的观念。分别是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和实际测量操场一圈。从想象到实践,使学生逐步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最后,让学生通过绕操场走5圈是1千米这个例子,自己发现米与千米之间的关系。真正将“变教为学”这个教学理念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紧接着,通过练*,巩固换算算理。

  教学总结:

  1、学生方面,参与面不是很广泛,个别生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应多关注,并帮助养成好*惯!

  2、教师教学方面

  (1)研读教材、教参不细致,例如:10*100=1000米,不能与1000米=1千米连写。

  (2)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如果不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留做思考题。老师应灵活应变课堂上的各种问题,明确教学目标。

  (3)在总结概念性的知识时,让学生了解一下书中是怎么说的,加深印象。并画下来,提醒学生注意,作为以后做题的参考。

  (4)不要重复学生的话,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养成学生不注意听讲的*惯。

  希望自己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快速成长!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5

  《千米的认识》是在学*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的。千米虽然在生活中学生们都见过,容易接受。但是,千米不能用教具表示长度,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课的难点。本课我带领全班同学经历实际测量操场一圈的过程,让他们感知、了解操场十圈、2300步、走20分钟是1千米。围绕教材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在经历中感知。同时,注重了单位换算,算理的理解,使学生在反复说算理的过程中进行巩固。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逻辑能力。

  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同学们回顾了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进率关系,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然后提出新问题,引入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接着,让学生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现实生活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然后,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实践两种方法,建立1千米的观念。分别是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和实际测量操场一圈。从想象到实践,使学生逐步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最后,让学生通过绕操场走5圈是1千米这个例子,自己发现米与千米之间的关系。真正将“变教为学”这个教学理念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紧接着,通过练*,巩固换算算理。

  教学总结:

  1、学生方面,参与面不是很广泛,个别生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应多关注,并帮助养成好*惯!

  2、教师教学方面

  (1)研读教材、教参不细致,例如:10x100=1000米,不能与1000米=1千米连写。

  (2)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如果不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留做思考题。老师应灵活应变课堂上的各种问题,明确教学目标。

  (3)在总结概念性的知识时,让学生了解一下书中是怎么说的,加深印象。并画下来,提醒学生注意,作为以后做题的参考。

  (4)不要重复学生的话,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养成学生不注意听讲的*惯。

  希望自己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快速成长!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6

  这节课,最主要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1千米的概念。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学生都可以用手比划出来,也可以用眼睛去看,而1千米的长度既不可能用手去比划,也不能用眼睛去目测,只有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感受。

  在课前设计时,我考虑到了两个方面,一是要结合学生课前走操场跑道(环行)来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二是要结合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路段(直线型)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于是,我带着学生沿着操场的跑道走了7圈,课上还结合教材内容列举了“如果是200米、250米、400米一圈的跑道,多少圈是1千米?”这些填空,来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概念。

  其次,在制作课件时,特意绘制了一幅我们学校附*的路线示意图,因为那些都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线路,大部分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在这些路线上往返,所以更能使他感受到1千米的长度。当然,课后王金发老师指出,如果能在这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感受,那就更好了。这处细节,我在课前确实没有考虑到,十分遗憾。

  细节决定成败,我十分认同这句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把细节问题考虑得周全、到位。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5)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活动:

  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

  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

  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约452( );

  世界上最矮的**高约8( );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

  师: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播放相片:这是付老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标志:(北京距天津?千米)

  ②虎坊桥距广渠门?千米

  (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师: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

  播放录象:(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

  板书:走200步的路约是100米

  (走200米的镜头)现在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

  板书: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面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

  (录象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

  师:(2)同学们想一想: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吗?

  师:板书:1千米 1000米 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

  生:读

  (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4)师:你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外地游客算一算西客站到*有多少米吗?

  先自己想一想

  集体订正

  生:

  3、感知、体会1千米

  (1)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在脑子里猜测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让我们跟着摄像机镜头到校门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录象)

  请学生闭眼在脑海里把这段路走一遍。

  (4)估计:看了录象,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呀?你们怎么估计1千米的距离?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组内讨论)

  板书:人走15分钟的路约是1千米

  人走20xx步的路约是1千米

  汽车行驶1分钟的路大约是1千米

  (5)建议学生课后用这些方法验证刚才的猜测想象。

  (6)引导:那我们班哪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7)付老师家离学校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付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简述理由?

  (8)森林公园

  看了画面,你知道哪些信息?26千米远吗?你会怎么去森林公园?

  (9)小结:学到这儿,大家肯定对千米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师:1、你们的收获可真多,我来考考你:

  4千米=( )米 3000米=( )米

  9千米=( )米 6000米=( )米

  要求:看清单位名称 换算

  集体订正

  2、小朋友们看过国庆50周年的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完成填单位)

  要求:先独立填出答案,再说说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 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页。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走一走100米或200米的路程。

  2.课件。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目标确定

  教材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公路上常见的交通指示牌引出千米,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要求学生走一走100米和200米的长度,推断走1000米大约要多少时间。在课前访谈中,发现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至于1千米大约有多长,基本上没有什么体验,学生表达也不甚清楚。可见,建立1千米的观念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此,本课目标定位如下: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该单位的简单化聚;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策略选择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千米”这一观念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了教学过程,具体用到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如课题引入时,让学生估计老师到上海经过的路程,引出千米这个概念,同时感受千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如综合练*“我当西博小导游”,让学生置身生活情境中,既充分应用米、千米互化的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千米存在的必要性。

  2、选择验证: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如学生放学经过的路线的不同,导致学生印象中从学校到某处大约是1千米的观念大不相同,教学设计时,教师根据学生常走的三条路线进行了步测,在学生回答后,课件中有选择地验证,强化“千米”的观念。

  3、合作解疑:在建立和强化1千米的观念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进行交流,互相纠错,实现互学共进;在综合练*“我当西博小导游”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或合作解答,或自主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片段实录】

  教学片段一:初步建立千米的观念

  师:课前大家都走了100或200米,并做了记录,你能说说走1000米大约花多少时间或走多少步数吗?

  生1:我走了100米用了 60秒时间,照这样算走1000米就需要600 秒时间。

  师:600秒也就是几分钟时间?(10分钟)有不一样的吗?

  生2:我走100米用了70秒,照这样算走1000米需要700秒,大约12分钟。

  生3:我走了200米用了3分钟,照这样走1000米,需要15分钟。

  生4:我走了100米走了82步,照这样算1000米就需要走820步。

  生5:我走200米走了132步,我以前走过1000米,大约走了754步。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6:不同意,200米走132步,1千米是200米的5倍,应该是660步。

  生5:我走到后面越来越累,步数当然就多一些了。

  师:同学们,她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6:我们如果按照走100米或200米的速度匀速走的话,可以直接将时间或步数直接乘5,但考虑我们小朋友身体状况的话,实际上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步数就比匀速走多一些。

  师:看来我们还要尊重实际状况。下面请同桌两人交流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走的步数。

  ……

  教学片段二:强化1千米概念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从校门口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1:到邵逸夫医院吧。

  生2:我认为不对,因为从学校门口到采荷路的34路车站就有一站路,而34路车站到邵逸夫医院还有三四站路呢,比1千米可远多了。

  师:那你认为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呢?

  生2:大约到采荷路口,因为到那儿大约两站路,接*1千米。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看(看课件演示)

  生(全体):哦,是采荷路口。

  师:如果往庆春路方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3:我觉得到庆春立交桥大约是1千米。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3:因为我家在立交桥边,我早上走到学校一般用14分钟,我走100米大约75秒,走1000米大约13分钟,13分钟和14分钟很接*,所以我认为到那儿大约是1千米。

  师:让电脑叔叔告诉我们是否正确(电脑演示)。

  生(全体):完全正确。

  师:下面请你和同桌交流,学校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并说说理由。

  ……

  教学片段三:练*1选一选、填一填

  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练*1,请看清题目要求。

  (学生填写后反馈)

  生1:我认为青春医院到众安桥的路程是1千米500米,因为青春医院到浙一医院是两个500米,刚好是1千米,再从浙一医院到众安桥500米,合起来就是1千米500米。

  师:答案完全正确,有其他想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青春医院出发到众安桥有3站路,每站路大约是500米,也就是1500米,1500米=1千米500米。

  师:你的思路非常清楚。如果从湖滨出发到大学路口大约多少路程,你们谁知道?

  生3:我认为是2千米500米,因为湖滨到大学路口有5个500米,也就是2500米,2500米有2个千米1个500米,即2千米500米。

  师:同学们,复兴大桥是杭州新造的大桥,它的信息谁能补充完整。

  生4:我认为复兴大桥长约80千米,宽约26米。

  生5:我对长约80千米有意见,我看过报纸,钱塘江的宽大约1200米,桥不可能80千米长,我认为填1千米500米比较合适。

  师:其他同学有意见吗?

  生6:我认为长填2千米500米比较合适,因为1千米500米第一小题已经用过了,钱塘江宽1200米,桥身加上两边的长度,大约是2500米,也就是2千米500米,填80千米、15千米更不符合实际。

  师:正确,同学们很善于比较和估计,那么第三题谁来解决?

  生7:我觉得飞机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0千米, 坐小轿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步行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师: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这么填?

  生7:飞机速度最快,所以应该填最大的数量800千米,小轿车比飞机慢多了,但也比较快,填80千米,步行最慢,我想我8分钟走1千米,60分钟大约走8千米,大人比小孩快,所以填15千米比较合适。

  ……

  【教学反思】

  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在反复的教学尝试中,我觉得该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找好知识的“生长点”,教学流程通畅。

  本课开始就让学生通过估计铅笔长度、教室前后的距离、杭州到上海的路程这些具体问题感知单位由小到大的客观存在,以及千米这个单位出现的必要性,使千米这个单位的学*过程自然通畅。

  2、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观念建立自然。

  在1千米概念的建立初期,难度比较大,但教学中能充分尊重学生走100米和200米的真实体验,并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整理,通过合理的推理,知道1千米大约走多少步或走多少时间,利于概念的建立,特别是从学校到何处为1千米的估计、公交车站的路程估计,层次明显,不断帮助学生唤醒原有的生活经验,强化1千米的观念。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方式合理。

  在整堂课中,1千米观念的建立,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教师不断引导,提供相应的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决定学*方式,如通过100米和200米来帮助建立概念时,学生既全体交流,又个别讨论,又如最后的综合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作还是自主探索。

  在整个教学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环境在该课中应予以高度关注,因为教师的设计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在教学片段二中,教学时就发现有的班级学生大部分就住在校园后面,课件演示难以启发学生去强化1千米的观念。此外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多种结果出现以后,教师要灵活处理,如片段一中出现了一个学生走了1千米发现实际结果并不是按照乘5得到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应对……,显然,这些问题既可能导致教学失败,同时也是教师反思成长的有效资源,值得我们回味和珍惜。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4

  《千米的认识》教学计划及反思

  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一)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4.师:如果要测量小圩到大圩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二.课题提出,新课学*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小圩到大圩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1.学*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2.提出学*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乡镇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

  (三)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 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关于千米的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能进行有关千米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特别是假期多数学生会旅游,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跑道及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假期过的愉快吗?有没有同学出去旅游了?啊,这么多同学,旅游既可以欣赏美丽的祖国风光,又能丰富你们的知识,真是一件美事。……同学你能告诉我们你去哪儿吗?

  生答

  师:远不远?你有没有量一下有多少多少厘米吗?

  生答

  师:那用分米做单位?

  用米作单位?

  生答

  师:同学们都不同意,确实不能用这些单位,它们都太小了,用它们来测量太麻烦了。比较远距离,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学*新知

  1、感受千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日照到莒县75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2、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师:(1)1千米有多长呢?同学们都去过咱们的操场,操场的一圈你知道多远吗?

  是250米,4圈正好是1千米。

  (2)1米多长你知道吗?1000个这么长才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3、学*进率

  1000个1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 千米=1000 米(板书)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xx米)

  练*: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找学生汇报,并说说为什么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算一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是个体育爱好者,看,他在早锻炼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练*(在自备本上)。

  (2)交流反馈。

  (过渡:顺利通过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第二关?)

  2、第二关(填一填)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独立思考,也可让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

  3、第三关(比一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说谁最长?谁第二?谁第三?谁最短?你是怎么比的?

  比完这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国的河流很长,*的国土是多么辽阔呀)

  4、第四关(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是呀,辽阔的土地上不光有这么多长长的河流,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铁路,你们瞧:

  (课件出示)

  (1)第1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

  (2)第2、3题小组讨论,充分交流估计的方法和思考。

  (3)小结:在交通路线图上,依据已知一段的实际长度,估计其他路段的长度是十分有用的本领。

  过渡:同学们都是顺利通过了四关,但小明却过不了关,信不信?请看他写的一片数学日记你就知道了。

  第五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xx年12月5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6)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千米,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千米观念的建立。

  课前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一走100米长的一段路,感知100米的长度。

  教学过程

  复*引新,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师:你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这几个长度单位排排队吗?(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能跟我们说说这“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各有多少长吗?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好!请你填一填

  出示:练*纸第一题——10毫米=( )厘米 1米=( )分米

  10厘米=( )分米 600厘米=( )米

  说说最后一题你是怎样想的?(指名说、同桌说)

  创设情境

  师:胡老师前几天骑车回家,过了楼岩桥头,在山岭处看到一块很高的路牌,上面写着“距离尚田还有3km”。同学们,这“km”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千米!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

  揭题:我们今天就要来具体认识“千米”这个新的长度单位。

  板书:千米的认识

  简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测量较长路程时,我们就需要用到这个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联系生活,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师:看到“千米”这两个字,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

  (千米有多少长、千米和米之间有关系吗……)

  请生猜测一下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引出:1千米=1000米

  师:课前老师带大家走了100米长的一段路,大家现在脑子里有100米长度了吗?

  四人小组讨论:那么估计一下从我们校门口出发到楼岩初中这段路程大约有多少;(约300米)再从楼岩初中出发到春光食品厂大约有多少路程?(约300米)现在距离1000米还差多少米?(400米)

  师: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到飞扬特钢)

  师:你还知道从我们校门口出发到哪里也是1千米左右?(到上楼岩、到项岙……)

  师:现在你的脑子里有1千米的长度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千米和米的单位换算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km”的意思就是“千米”,那么这个“3km”就可以写成(3千米)

  板书:3千米

  还可以怎么写?引出:3千米=3000米

  你怎么知道的?(指名说)

  师:好,从校门口到飞扬特钢是1千米,从山岭到尚田是3千米,那么请你算算:从校门口到尚田有多少千米呢?(先要估计从飞扬特钢到山岭还有多少路程)

  生:4千米多。

  师:多多少呢?

  生:500米左右。

  师:4千米多,多了500米,该怎么写呢?(引出:4千米500米)

  板书:4千米500米

  师:那么它还有其他写法吗?引出板书:4千米500米=4500米

  (指名说说思考过程、再同桌说说)

  这样也会写了,那这几题根本就难不住大家了,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出示:练*纸第二题——9千米=( )米

  6千米720米=( )米

  2千米5米=( )米

  4000米=( )千米

  师:说说最后两题的思考过程。

  师:你的脑子可真灵活,还会反过来思考!老师这儿还有一道更难的,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它答完整!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一)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4.师:如果要测量小圩到大圩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二.课题提出,新课学*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小圩到大圩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1.学*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2.提出学*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乡镇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

  (三)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 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活动:

  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约452( );

  世界上最矮的**高约8( );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

  师: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播放相片:这是付老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标志:(北京距天津?千米)

  ②虎坊桥距广渠门?千米

  (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师: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

  播放录象:(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

  板书:走200步的路约是100米

  (走200米的镜头)现在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

  板书: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面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

  (录象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

  师:(2)同学们想一想: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吗?

  师:板书:1千米 1000米 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

  生:读

  (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4)师:你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外地游客算一算西客站到*有多少米吗?

  先自己想一想

  集体订正

  生:

  3、感知、体会1千米

  (1)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在脑子里猜测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让我们跟着摄像机镜头到校门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录象)

  请学生闭眼在脑海里把这段路走一遍。

  (4)估计:看了录象,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呀?你们怎么估计1千米的距离?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组内讨论)

  板书:人走15分钟的路约是1千米

  人走2000步的路约是1千米

  汽车行驶1分钟的路大约是1千米

  (5)建议学生课后用这些方法验证刚才的猜测想象。

  (6)引导:那我们班哪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7)付老师家离学校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付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简述理由?

  (8)森林公园

  看了画面,你知道哪些信息?26千米远吗?你会怎么去森林公园?

  (9)小结:学到这儿,大家肯定对千米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师:1、你们的收获可真多,我来考考你:

  4千米=( )米 3000米=( )米

  9千米=( )米 6000米=( )米

  要求:看清单位名称 换算

  集体订正

  2、小朋友们看过国庆50周年的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完成填单位)

  要求:先独立填出答案,再说说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页。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走一走100米或200米的路程。

  2.课件。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目标确定

  教材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公路上常见的交通指示牌引出千米,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要求学生走一走100米和200米的长度,推断走1000米大约要多少时间。在课前访谈中,发现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至于1千米大约有多长,基本上没有什么体验,学生表达也不甚清楚。可见,建立1千米的观念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此,本课目标定位如下: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该单位的简单化聚;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策略选择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千米”这一观念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了教学过程,具体用到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如课题引入时,让学生估计老师到上海经过的路程,引出千米这个概念,同时感受千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如综合练*“我当西博小导游”,让学生置身生活情境中,既充分应用米、千米互化的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千米存在的必要性。

  2、选择验证: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如学生放学经过的路线的不同,导致学生印象中从学校到某处大约是1千米的观念大不相同,教学设计时,教师根据学生常走的三条路线进行了步测,在学生回答后,课件中有选择地验证,强化“千米”的观念。

  3、合作解疑:在建立和强化1千米的观念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进行交流,互相纠错,实现互学共进;在综合练*“我当西博小导游”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或合作解答,或自主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片段实录】

  教学片段一:初步建立千米的观念

  师:课前大家都走了100或200米,并做了记录,你能说说走1000米大约花多少时间或走多少步数吗?

  生1:我走了100米用了 60秒时间,照这样算走1000米就需要600 秒时间。

  师:600秒也就是几分钟时间?(10分钟)有不一样的吗?

  生2:我走100米用了70秒,照这样算走1000米需要700秒,大约12分钟。

  生3:我走了200米用了3分钟,照这样走1000米,需要15分钟。

  生4:我走了100米走了82步,照这样算1000米就需要走820步。

  生5:我走200米走了132步,我以前走过1000米,大约走了754步。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6:不同意,200米走132步,1千米是200米的5倍,应该是660步。

  生5:我走到后面越来越累,步数当然就多一些了。

  师:同学们,她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6:我们如果按照走100米或200米的速度匀速走的话,可以直接将时间或步数直接乘5,但考虑我们小朋友身体状况的话,实际上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步数就比匀速走多一些。

  师:看来我们还要尊重实际状况。下面请同桌两人交流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走的步数。

  教学片段二:强化1千米概念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从校门口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1:到邵逸夫医院吧。

  生2:我认为不对,因为从学校门口到采荷路的34路车站就有一站路,而34路车站到邵逸夫医院还有三四站路呢,比1千米可远多了。

  师:那你认为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呢?

  生2:大约到采荷路口,因为到那儿大约两站路,接*1千米。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看(看课件演示)

  生(全体):哦,是采荷路口。

  师:如果往庆春路方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3:我觉得到庆春立交桥大约是1千米。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3:因为我家在立交桥边,我早上走到学校一般用14分钟,我走100米大约75秒,走1000米大约13分钟,13分钟和14分钟很接*,所以我认为到那儿大约是1千米。

  师:让电脑叔叔告诉我们是否正确(电脑演示)。

  生(全体):完全正确。

  师:下面请你和同桌交流,学校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并说说理由。

  ……

  教学片段三:练*1选一选、填一填

  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练*1,请看清题目要求。

  (学生填写后反馈)

  生1:我认为青春医院到众安桥的路程是1千米500米,因为青春医院到浙一医院是两个500米,刚好是1千米,再从浙一医院到众安桥500米,合起来就是1千米500米。

  师:答案完全正确,有其他想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青春医院出发到众安桥有3站路,每站路大约是500米,也就是1500米,1500米=1千米500米。

  师:你的思路非常清楚。如果从湖滨出发到大学路口大约多少路程,你们谁知道?

  生3:我认为是2千米500米,因为湖滨到大学路口有5个500米,也就是2500米,2500米有2个千米1个500米,即2千米500米。

  师:同学们,复兴大桥是杭州新造的大桥,它的信息谁能补充完整。

  生4:我认为复兴大桥长约80千米,宽约26米。

  生5:我对长约80千米有意见,我看过报纸,钱塘江的宽大约1200米,桥不可能80千米长,我认为填1千米500米比较合适。

  师:其他同学有意见吗?

  生6:我认为长填2千米500米比较合适,因为1千米500米第一小题已经用过了,钱塘江宽1200米,桥身加上两边的长度,大约是2500米,也就是2千米500米,填80千米、15千米更不符合实际。

  师:正确,同学们很善于比较和估计,那么第三题谁来解决?

  生7:我觉得飞机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0千米, 坐小轿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步行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师: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这么填?

  生7:飞机速度最快,所以应该填最大的数量800千米,小轿车比飞机慢多了,但也比较快,填80千米,步行最慢,我想我8分钟走1千米,60分钟大约走8千米,大人比小孩快,所以填15千米比较合适。

  ……

  【教学反思】

  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在反复的教学尝试中,我觉得该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找好知识的“生长点”,教学流程通畅。

  本课开始就让学生通过估计铅笔长度、教室前后的距离、杭州到上海的路程这些具体问题感知单位由小到大的客观存在,以及千米这个单位出现的必要性,使千米这个单位的学*过程自然通畅。

  2、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观念建立自然。

  在1千米概念的建立初期,难度比较大,但教学中能充分尊重学生走100米和200米的真实体验,并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整理,通过合理的推理,知道1千米大约走多少步或走多少时间,利于概念的建立,特别是从学校到何处为1千米的估计、公交车站的路程估计,层次明显,不断帮助学生唤醒原有的生活经验,强化1千米的观念。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方式合理。

  在整堂课中,1千米观念的建立,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教师不断引导,提供相应的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决定学*方式,如通过100米和200米来帮助建立概念时,学生既全体交流,又个别讨论,又如最后的综合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作还是自主探索。

  在整个教学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环境在该课中应予以高度关注,因为教师的设计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在教学片段二中,教学时就发现有的班级学生大部分就住在校园后面,课件演示难以启发学生去强化1千米的观念。此外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多种结果出现以后,教师要灵活处理,如片段一中出现了一个学生走了1千米发现实际结果并不是按照乘5得到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应对……,显然,这些问题既可能导致教学失败,同时也是教师反思成长的有效资源,值得我们回味和珍惜。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P7页例3,P8页例4,P8页“做一做”及P9页第1、2题,P10页第4题)

  教材分析:

  例3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

  例4及“做一做”(进一步用身体的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这部分内容是以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形式呈现的,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建议:

  例3的教学可以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接着,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出示例3的情境。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也有的学生会说出:“小汽车1小时可以行80千米”

  等等,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并由此引出千米。

  例4这部分内容可以在操场的跑道上,或在学校的其他地方量出100米的直线距离。测量时,应该先确定起点并选定一条直线,然后用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量出100米,在50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标志。让学生先看一看50米的直线距离,再看一看100米的直线距离,然后想像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走100米的活动。要求小组长具体负责,每组要有指定的记录员。活动内容是:①用*时的步幅,走完100米,确定走的步数。用*时的速度,确定走100米需要的时间。学生可以以*时的速度走到100米处,边走边数出自己走的步数。②提醒学生这不是比赛,如果比*时走得快(或慢),走的步幅比*时大(或小)都会影响对1千米有多远的推想。③让学生根据走100米的感受(用的时间和对距离的直接经验)推想出1千米大约有多远。

  组织学生完成“做一做”。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

  练*二的第4题安排了三组情境(见下图),分别提供了3千米、1200千米和30千米3个不同的出行路程,应该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有多种答案。比如,去植物园可以步行,也可以坐车去。对应不同的出行方式,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7)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菁选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

  ④教室地面约长8( )。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

  1.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 )米,走( )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页练*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综合练*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五)实践应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完成此题,不要流于形式。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2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

  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1千米的长度,这样,学生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观念。从之后的练*中,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当然,用目测的方法来感知1千米的长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去走一走的话,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一定更加准确,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去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与第一次教学相比,教学任务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难点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及时间的掌控存在许多不足,在巩固练*时没能适当展开,没有把这节课的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活动:

  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约452( );

  世界上最矮的**高约8( );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

  师: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播放相片:这是付老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标志:(北京距天津?千米)

  ②虎坊桥距广渠门?千米

  (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师: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

  播放录象:(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

  板书:走200步的路约是100米

  (走200米的镜头)现在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

  板书: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面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

  (录象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

  师:(2)同学们想一想: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吗?

  师:板书:1千米 1000米 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

  生:读

  (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4)师:你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外地游客算一算西客站到***有多少米吗?

  先自己想一想

  集体订正

  生:

  3、感知、体会1千米

  (1)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在脑子里猜测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让我们跟着摄像机镜头到校门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录象)

  请学生闭眼在脑海里把这段路走一遍。

  (4)估计:看了录象,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呀?你们怎么估计1千米的距离?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组内讨论)

  板书:人走15分钟的路约是1千米

  人走20xx步的路约是1千米

  汽车行驶1分钟的路大约是1千米

  (5)建议学生课后用这些方法验证刚才的猜测想象。

  (6)引导:那我们班哪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7)付老师家离学校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付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简述理由?

  (8)森林公园

  看了画面,你知道哪些信息?26千米远吗?你会怎么去森林公园?

  (9)小结:学到这儿,大家肯定对千米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师:1、你们的收获可真多,我来考考你:

  4千米=( )米 3000米=( )米

  9千米=( )米 6000米=( )米

  要求:看清单位名称 换算

  集体订正

  2、小朋友们看过国庆50周年的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完成填单位)

  要求:先独立填出答案,再说说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通过观察、推测、操作等学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懂得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积极的数学学*情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回忆体育课100米跑步比赛,熟悉*小周边环境。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出示二年级小朋友的数学日记:

  20xx年2月28日晴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学校注册。我很高兴,因为爸爸给买

  了一个长2米,宽6分米,高3厘米的笔盒,但是我也累了,那是因为我们来回一共走了2米的路程。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笑了,你为什么笑了?

  生:这个同学将单位搞错了。

  师: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适合?

  师: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来,比划一下?大家一起来比划比划。那2米就是?从教室门口到讲台桌就有2米,他们来回只走这么长的路程吗?你认为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

  二、新授:

  师:感谢这位同学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的课题。我们能用双手比划1米有

  多长,能比划1千米有多长吗?

  a、师:不会比划也没有关系,生活中,你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吗?

  b、课件:出示图片

  师:你们观察到什么长度单位了吗?你有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由课本老师来告诉我们。

  生阅书齐读: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来表示,千米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师:计量比较长的长度就需要用千米,那你认为这里的2米应该改为2()?

  1、通过观察、猜测感知1千米有多长。

  ①、师:千米在生活中运用还是比较广泛的,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②、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同学们请看:

  演示:校园操场每圈大约是250米,2圈就是500米,3圈是750米,4圈是1000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读,师强调读法的注意事项,齐读。

  ③、推测:

  师:假如操场每圈是200米,跑几圈是1千米啊?400米呢?

  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

  ①、体育课你跑过100米,跑完后你感觉怎样?几个100米是1千米?要让你跑完1千米,想想你会怎样?老师对着1千米外的你很大声地说话,你可能听见吗?将1千米与1米对比,你想说什么?

  ②、出示课件图片:

  Α、从学校大门到哪个地方大约是1千米?

  Β、生活中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

  ③、课件:

  *小到农行是570米,农行到商业街是430米,商业街到新市场是240米,新市场到*小是190米,*小到哪里是1千米?还有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

  3、回归生活,应用千米。

  ①、师: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运动的好时节,这不,小华来我们的学校

  来锻炼身体了。

  小华绕着操场跑了8圈,他跑了多少米?是多少千米?

  ②、师:2千米=20xx米,那么

  9千米=()米6000米=()千米

  教师注意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③、师:看来同学们对米和千米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现在老师就来考

  考大家。

  A、给下面的数据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B、先估计世界三大河流的长度,再比较长短。

  三、小结:

  ①、师:长度单位家庭又添了一个新成员,它是?,说说你知道的"千米"的知识!

  ②、作业:多渠道查资料: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是()千米。

  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

  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

  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

  教学反思:

  教学亮点:

  1、情境的“巧设”:

  在本课实际教学中,我主要创设两大教学情境,一是引入校门口到加油站距离1千米的录象,二是在练*设计中引入“‘数学大餐’菜单”教学情境的设计。对于录象的引入,我是这样考虑的:学生已经对1千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引入来源于生活实际—校门口至加油站的录象,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更直观、更具体的1千米,学生可以进一步在感知、感悟的基础上加深和明确1千米到底有多长,这样,也可以给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参照,懂得多长的距离就是1千米,这样情境的创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具体的、持久的;对于“‘数学大餐’菜单”教学情境的设计,我的想法是,三年级孩子都是比较活泼的、好动的,他们还需要一定的感官刺激,一定的视觉冲击,基于这节课孩子们已经接触过了,所以我不再注重练*设计的层次性,而在练*设计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方面下功夫,我设计了5道练*,并以“‘数学大餐’菜单”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由学生来“点菜”,“点”到什么,就“吃”什么,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同时,很认真地完成了相关的练*,明显看得出,这样的“数学大餐”很适合孩子们的口味!

  2、结构的前后呼应:

  在课始,以“马虎小子的'数学日记”来引出千米,课末布置学生完成数学日记,并提醒学生不要犯马虎小子的错误,这样的设计让整个课堂浑然一体。

  3、教学的有效实在:

  从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孩子们的学*结果来看,这节课还是挺有效、很实在的,孩子们“三维目标”方面掌握还是相当不错的。

  教学缺失:

  1、关于课前调查:

  在课前,我发给孩子们一张调查表,要求学生配合父母调查你走?步大约是1千米,你走?分钟大约是1千米,摩托车中速行驶?分钟大约是1千米,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根本就不让孩子走1千米,而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于是就出现了走200步是1千米,走3145步是1千米的答案,我想,这应该算是教育的一种悲哀吧!

  2、关于预设与生成:

  一直以来,总是认为不需要太多的预设,看到很多老师写一课时的教案就达8、9页,自己很是不解。这次教学让自己有了深刻感触,预设是根本,有了精心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因为在“‘数学大餐’菜单”练*方面根本没有去预设,结果出现了很多诸如重复、罗嗦、遗漏等问题。希望引以为戒。

  3、关于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不同于其他的教学语言,需要精炼、简洁、准确、有逻辑性,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在预设上面下些工夫,注意数学语言的逻辑、精炼。

  4、关于教学评价:

  对于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我们应该进行适时、有效的评价。在这方面,自认为做的不够好。我想,有效、合理的教学评价在单纯的一节公开课中是无法一躇而就的,这需要教师在*时的教学中就应该要注意积累评价语言,结合课堂实际灵机应变、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使学生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

  2、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1米有多长?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

  4、估估从教室前黑板到后黑板大约是几米?黑板大约有几米?

  二、教学新课:

  1、导入:如果我们要测量元上小学到南京的公路有多长,你觉得用我们所学过的这些长度单位合适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个比米大得多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

  2、引出“千米”。(课件出示例题图)指出:图上所画的是铁路和公路,计量路程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

  (板书:公里)

  有了长度单位千米,我们就可以说南京到北京的铁路长1160千米,南京到上海的高速公路长274千米,教案《《认识千米》教案》。

  3、认识“千米”。实践思考:组织学生在校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几个100米是1000米?大约要到哪里?

  组织讨论:几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用千米作单位怎么写?

  (板书:1千米=1000米)

  4、感知“1千米”。

  我们学校的跑道是多少米?几个这么长就是1千米?

  5、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个比米还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1千米=1000米,了解了1千米大约有多长,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

  三、巩固练*:

  1、想想做做1。

  (1)看题、读题。说说1千米的长度。

  (2)从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

  2、想想做做2。

  (1)看题,读题,说题意。说说已知什么,求什么?

  (2)独立解答,米与千米之间你是怎么换算的?

  3、想想做做3。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每题该用什么长度比较合适?

  4、想想做做4。

  (1)你能说出4条河流的具体长度吗?你能比较它们的长短吗?

  (2)说出每一条河流有多少千米?

  5、想想做做5。

  (1)看题,读题,说题意。

  (2)学生独立做第1小题,集体交流。

  (3)第2、3小题中只知道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怎样估算南京到济南、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呢?学生讨论,汇报解决方法,汇报估计的结果。

  四、课堂作业:完成想想做做3、6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页。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走一走100米或200米的路程。

  2.课件。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目标确定

  教材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公路上常见的交通指示牌引出千米,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要求学生走一走100米和200米的长度,推断走1000米大约要多少时间。在课前访谈中,发现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至于1千米大约有多长,基本上没有什么体验,学生表达也不甚清楚。可见,建立1千米的观念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此,本课目标定位如下: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该单位的简单化聚;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策略选择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千米”这一观念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了教学过程,具体用到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如课题引入时,让学生估计老师到上海经过的路程,引出千米这个概念,同时感受千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如综合练*“我当西博小导游”,让学生置身生活情境中,既充分应用米、千米互化的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千米存在的必要性。

  2、选择验证: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如学生放学经过的路线的不同,导致学生印象中从学校到某处大约是1千米的观念大不相同,教学设计时,教师根据学生常走的三条路线进行了步测,在学生回答后,课件中有选择地验证,强化“千米”的观念。

  3、合作解疑:在建立和强化1千米的观念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进行交流,互相纠错,实现互学共进;在综合练*“我当西博小导游”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或合作解答,或自主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片段实录】

  教学片段一:初步建立千米的观念

  师:课前大家都走了100或200米,并做了记录,你能说说走1000米大约花多少时间或走多少步数吗?

  生1:我走了100米用了 60秒时间,照这样算走1000米就需要600 秒时间。

  师:600秒也就是几分钟时间?(10分钟)有不一样的吗?

  生2:我走100米用了70秒,照这样算走1000米需要700秒,大约12分钟。

  生3:我走了200米用了3分钟,照这样走1000米,需要15分钟。

  生4:我走了100米走了82步,照这样算1000米就需要走820步。

  生5:我走200米走了132步,我以前走过1000米,大约走了754步。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6:不同意,200米走132步,1千米是200米的5倍,应该是660步。

  生5:我走到后面越来越累,步数当然就多一些了。

  师:同学们,她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6:我们如果按照走100米或200米的速度匀速走的话,可以直接将时间或步数直接乘5,但考虑我们小朋友身体状况的话,实际上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步数就比匀速走多一些。

  师:看来我们还要尊重实际状况。下面请同桌两人交流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走的步数。

  ……

  教学片段二:强化1千米概念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从校门口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1:到邵逸夫医院吧。

  生2:我认为不对,因为从学校门口到采荷路的34路车站就有一站路,而34路车站到邵逸夫医院还有三四站路呢,比1千米可远多了。

  师:那你认为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呢?

  生2:大约到采荷路口,因为到那儿大约两站路,接*1千米。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看(看课件演示)

  生(全体):哦,是采荷路口。

  师:如果往庆春路方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3:我觉得到庆春立交桥大约是1千米。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3:因为我家在立交桥边,我早上走到学校一般用14分钟,我走100米大约75秒,走1000米大约13分钟,13分钟和14分钟很接*,所以我认为到那儿大约是1千米。

  师:让电脑叔叔告诉我们是否正确(电脑演示)。

  生(全体):完全正确。

  师:下面请你和同桌交流,学校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并说说理由。

  ……

  教学片段三:练*1选一选、填一填

  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练*1,请看清题目要求。

  (学生填写后反馈)

  生1:我认为青春医院到众安桥的路程是1千米500米,因为青春医院到浙一医院是两个500米,刚好是1千米,再从浙一医院到众安桥500米,合起来就是1千米500米。

  师:答案完全正确,有其他想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青春医院出发到众安桥有3站路,每站路大约是500米,也就是1500米,1500米=1千米500米。

  师:你的思路非常清楚。如果从湖滨出发到大学路口大约多少路程,你们谁知道?

  生3:我认为是2千米500米,因为湖滨到大学路口有5个500米,也就是2500米,2500米有2个千米1个500米,即2千米500米。

  师:同学们,复兴大桥是杭州新造的大桥,它的信息谁能补充完整。

  生4:我认为复兴大桥长约80千米,宽约26米。

  生5:我对长约80千米有意见,我看过报纸,钱塘江的宽大约1200米,桥不可能80千米长,我认为填1千米500米比较合适。

  师:其他同学有意见吗?

  生6:我认为长填2千米500米比较合适,因为1千米500米第一小题已经用过了,钱塘江宽1200米,桥身加上两边的长度,大约是2500米,也就是2千米500米,填80千米、15千米更不符合实际。

  师:正确,同学们很善于比较和估计,那么第三题谁来解决?

  生7:我觉得飞机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0千米, 坐小轿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步行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师: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这么填?

  生7:飞机速度最快,所以应该填最大的数量800千米,小轿车比飞机慢多了,但也比较快,填80千米,步行最慢,我想我8分钟走1千米,60分钟大约走8千米,大人比小孩快,所以填15千米比较合适。

  ……

  【教学反思】

  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在反复的教学尝试中,我觉得该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找好知识的“生长点”,教学流程通畅。

  本课开始就让学生通过估计铅笔长度、教室前后的距离、杭州到上海的路程这些具体问题感知单位由小到大的客观存在,以及千米这个单位出现的必要性,使千米这个单位的学*过程自然通畅。

  2、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观念建立自然。

  在1千米概念的建立初期,难度比较大,但教学中能充分尊重学生走100米和200米的真实体验,并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整理,通过合理的推理,知道1千米大约走多少步或走多少时间,利于概念的建立,特别是从学校到何处为1千米的估计、公交车站的路程估计,层次明显,不断帮助学生唤醒原有的生活经验,强化1千米的观念。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方式合理。

  在整堂课中,1千米观念的建立,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教师不断引导,提供相应的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决定学*方式,如通过100米和200米来帮助建立概念时,学生既全体交流,又个别讨论,又如最后的综合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作还是自主探索。

  在整个教学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环境在该课中应予以高度关注,因为教师的设计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在教学片段二中,教学时就发现有的班级学生大部分就住在校园后面,课件演示难以启发学生去强化1千米的观念。此外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多种结果出现以后,教师要灵活处理,如片段一中出现了一个学生走了1千米发现实际结果并不是按照乘5得到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应对……,显然,这些问题既可能导致教学失败,同时也是教师反思成长的有效资源,值得我们回味和珍惜。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 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走一走

  活动目的

  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领悟1千米的具体长度.

  活动准备

  秒表

  活动过程

  1.教师事先在操场上量出1千米的长度(可根据跑道的长度进行估算).

  2.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体验.

  3.可以看自己走多少步是1千米,也可以利用秒表看走多长时间是1千米.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8

  《千米的认识》教学计划及反思

  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一)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4.师:如果要测量小圩到大圩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二.课题提出,新课学*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小圩到大圩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1.学*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2.提出学*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乡镇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

  (三)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 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9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我在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方案时,尽可能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本节数学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在教学中不同层次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整体性的发展原则,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具体体现在: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千米的认识》这节课中,我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恰当的教学情境。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方式和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中新的理念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做,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获取知识,从而获得终身学*的能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环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校、

  生活的道外区的变化,感到生活的这个社会的美好,无形中达到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使学生自己通过亲身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利用现有教材,体现新课标

  教学时,我大胆改变了教材中单一的、抽象的、脱离学生实际状况的内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引入新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采取情境化、生活化的表达方式,教材中的课后的实践活动提到课前进行,学生可以凭借各自的经历与体验逐步形成千米的计量观念。把书后单一、抽象的单位换算线段图,改编成学生所熟悉的6路公共汽车行车路线图,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同时了解了从哈东站到哈站的实际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师能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

  同时,在教学中学生的评价上还存在着不足。比如说:在学生的实践测量活动中,有些小组的测量方法重复、测量的方法不够丰富;还要更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增进学生学*的信心。

  对这节课如果重新设计,我只想改动一处地方,就是在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时,在原有的“用尺测量出1000米”、“先测量出100米,再推测1000米”“看脉路表”“询问法”然后感受所用的时间这种做法的基础上,增加数步法和回头观看的方法,增强学生对1000米的

  长度的感受。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五册P、45——P、47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

  2. 运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推算和分析能力

  3、初步学会用千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4、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地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感知和认识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千米:

  1、同学们!在长度单位家族中,你认识了哪几个朋友呀?(贴出:毫米、厘米、分米、米)

  你能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吗?

  2、同学们走1米大约是几步呢?

  请看录象:

  (一个小朋友测量,一个小朋友走。)

  提问:再想想,走100米,大约是几步呢?(200步)

  照这样计算,走1000米是多少步呢?

  3、谈话:我们老学校的跑道一圈是200 米,你们走一圈大约是几分钟?走一圈是3 分钟,那走5圈大约需要几分钟?走5圈也就是走了多少米,(1000米)

  1000米也可以写做1千米。不过,1000米和1千米听起来不大容易区分,谁能想个办法通过不同的朗读,把他们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千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又一个成员(贴出:千米)

  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公里”,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贴出km)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出示课题:千米的认识)

  2、谁来说说,你在哪儿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大家请看:(出示4张图片)

  从这些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请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张在组内介绍一下。

  谁愿意把你们组交流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3、看来大家对千米已经有所了解,那你们还想了解千米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说一说。

  4、提问: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我们先来看看100米的跑道有多长?(录象:学校中100米的跑道)100米的跑道已经这么长了,那几个100米才是1千米呢?

  10个100米连起来才是1千米,那该有多长呀?

  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是300米,大约走几圈是1000米呢?

  同学们!新梅广场(出示新梅广场照片)你们都认识吗?想一想,从那儿出发,向南走,你觉得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播放从新梅广场出发,经过邮局、电影院、小商品市场到新区实验小学的录象。好!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谁来估计一下,走这段路大约需要几分钟?

  5、如果从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也是1千米?同桌互说,交流。

  到底谁的意见比较准确呢?假如让你去验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去验证?交流。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课后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验证一下,好吗?

  三、加深千米和米之间的联系:

  1、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这是小明的家,请你们帮小明找找看,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先在组内说一说,并且在图上圈出来。

  想想做做1

  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在图上画出来。

  再找找看,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千米?

  2、 你们看,小华在干什么呀?

  他每天都要在这个400米一圈的跑道上跑步,今天,他已经跑了5圈了,你知道,他今天跑了多少米了吗?

  是多少千米呢?

  你是怎么想的?

  (1000米=1千米,2000米里有2个1000米,就是2千米)

  3、 其实利用1千米=1000米不仅可以将米转化成千米,还可以把千米转化成米。请看:

  想想做做3

  说说怎样想的。

  四、系统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千米,到现在为止你们一共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朋友呀?你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在使用这些单位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合理、恰当。

  五、解决问题:

  1、 步行 汽车 飞机 自行车

  每小时 每小时 每小时 每小时

  1800千米 5千米 16千米 40千米

  2、想想做做4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3、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吗?(长江)对!

  请看这张表格,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比较他们的长短吗?

  4想想做做5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幅简单的铁路示意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⑴从太原到青岛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快速算一算。

  下面两个问题请在小组内讨论:

  ⑵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你能估计出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吗?

  ⑶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

  说一说你的理由。

  六、实践作业:实践园地

  1、 想办法测量一下你家到学校大约距离多少千米?

  2、观察无锡旅游地图,根据各景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己或家人设计一条经济实惠的旅游路线。

  知识介绍:

  声音的速度是每秒340米,

  光速是每秒30万千米,

  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

  我们伟大祖国东西长4500千米,南北长5500千米。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83页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十四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方千米,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方千米=100公顷=100万*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方千米的含义,体会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用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一块橡皮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12()。

  一张课桌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36()。

  一块黑板它前面的面积大约是4()。

  校园占地面积大约是2()。

  小结:在填写单位时,要先想像它的实际面积以什么为单位最合适。

  2、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知道了公顷一般表示较大的面积,那么还有没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呢?说说看。

  (2)出示例2情境图。

  欣赏图片并读一读图中的文字。

  你从图中了解了什么内容?

  今天我们共同认识*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认识*方千米。

  二、教学新课

  1、认识1*方千米的含义。

  (1)九寨沟、三峡书库、杭州西湖这些旅游景点有同学去过吗?面积大吗?说说看。

  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方千米作单位。*方千米也可以用符号“km2”表示。(板书:km2)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土总面积有多大吗?(960万*方千米)

  我们领土总面积居世界第3位。

  (2)猜测1*方千米的含义。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1公顷是多大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请大家猜想一下,1*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能想象一下1*方千米有多大吗?

  指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方千米。

  演示1*方千米的大小。

  2、尝试单位换算。

  1*方千米等于多少*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在小组里算一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根据汇报板书: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公顷。

  你是怎么想的?

  3、教学试一试。

  读题、理解题意。

  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呢?单位是什么?

  那么求出的面积单位就是什么?

  指出:与千米相对应的面积单位就是*方千米。

  独立计算面积,并讨论应怎样将*方千米换算成公顷?

  *方千米前面的数是小数怎么办呢?(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方法。

  4、练一练第1题。

  独立算出面积是多少*方米?再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将*方米换算成*方千米?

  2000×1500=3000000(*方米)、3000000*方米=3*方千米

  指出:无论怎样换算都要细心,不能数错位数或移动小数点时多移一位或少移一位。

  5、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巡视指导。

  指名说说是怎样换算的?

  350公顷=3.5*方千米、1.39*方千米=139公顷

  在小组中说说公顷与*方千米互相换算的方法。

  6、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讲。

  说说错误的原因。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怎样把*方千米换算成公顷?又怎样把公顷换算成*方千米?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怎样把*方千米换算成*方米?又怎样把*方米换算成*方千米?

  互相说说方法。

  三、巩固练*

  1、完成练*十四第5题。

  在小组中估算,布置课后查找资料。

  2、完成练*十四第6题。

  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

  *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公顷、*方千米

  100、100、10000、100

  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练*十四第7题。

  先想象一下这些物体表面或占地面积的实际大小,再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4、阅读“你知道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了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认识*方千米

  *方千米(km2)

  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方千米。

  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公顷

  *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公顷、*方千米

  100、100、10000、100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2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

  (一)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小圩到大圩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二)练*: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一)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二)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xx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二)72页3、4。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

  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3

  学科:三年级数学 教师:王朝英

  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加深了学生对1千米长度概念的理解。

  对于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到: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车上的路程表,等等。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说一说、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建立起数感,感知、体验“千米”的含义,为以后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0xx年9月14日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关于千米的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能进行有关千米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特别是假期多数学生会旅游,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跑道及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假期过的愉快吗?有没有同学出去旅游了?啊,这么多同学,旅游既可以欣赏美丽的祖国风光,又能丰富你们的知识,真是一件美事。……同学你能告诉我们你去哪儿吗?

  生答

  师:远不远?你有没有量一下有多少多少厘米吗?

  生答

  师:那用分米做单位?

  用米作单位?

  生答

  师:同学们都不同意,确实不能用这些单位,它们都太小了,用它们来测量太麻烦了。比较远距离,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学*新知

  1、感受千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日照到莒县75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2、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师:(1)1千米有多长呢?同学们都去过咱们的操场,操场的一圈你知道多远吗?

  是250米,4圈正好是1千米。

  (2)1米多长你知道吗?1000个这么长才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3、学*进率

  1000个1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 千米=1000 米(板书)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xx米)

  练*: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找学生汇报,并说说为什么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算一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是个体育爱好者,看,他在早锻炼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练*(在自备本上)。

  (2)交流反馈。

  (过渡:顺利通过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第二关?)

  2、第二关(填一填)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独立思考,也可让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

  3、第三关(比一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说谁最长?谁第二?谁第三?谁最短?你是怎么比的?

  比完这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国的河流很长,中国的`国土是多么辽阔呀)

  4、第四关(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是呀,辽阔的土地上不光有这么多长长的河流,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铁路,你们瞧:

  (课件出示)

  (1)第1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

  (2)第2、3题小组讨论,充分交流估计的方法和思考。

  (3)小结:在交通路线图上,依据已知一段的实际长度,估计其他路段的长度是十分有用的本领。

  过渡:同学们都是顺利通过了四关,但小明却过不了关,信不信?请看他写的一片数学日记你就知道了。

  第五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xx年12月5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26-27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课下让学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长,让学生课下走一走操场五圈(200米一圈)感受一下1000米。学生准备一根米尺,教师准备卷尺。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突破

  这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方面突破重点:

  第一, 通过对课前活动的回忆建立自己的思维。课前让学生通过“走一走100米”、算一算时间”、“数数步数”等活动,让学生形成对100米的印象,然后让学生推出:2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然后推想出是1千米有多远。也就是在100米的路上来回5次是1千米(或操场上5圈),大约走15分钟是1千米,(用*时的速度走)。

  第二,让学生举例从哪些地方到学校门口大约是1千米的长度。学生对千米的初步认识后,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五、预*提纲

  1、同学们你们课下从操场西头走到东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大约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200步)2、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什么做单位?请举例子(千米除了表示比较远的路程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河的长度、桥的长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

  3、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什么?

  4、如果学校操场200米一圈自己思考几圈是1000米。1000米你走了几分钟,走了多少步?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5、1千米=1000米,他们用等号相连说明他们的长度是怎么样的关系。

  6、等号两边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7、要表示一段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8、千米和米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9、米可以用m表示,千米可以用km表示?那么1000米=1千米可以怎样表示。

  10、27页3千米里有几个1千米?5千米呢?

  11 、例6中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分别说的是什么?

  12、自己能估算出从家到学校有几千米吗?自己是怎么估的?

  六、过程

  (一、) 情境导入(出示中国地图)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怎么去的?用了多长时间?有多远知道吗? 出示一个30公里的牌子谁能明白这些牌子的的意思?(学生自愿起立回答)。

  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根据教师给的预*提纲进行课本26、27课本预*。(教师念一题小组之间寻找并记录一题的答案)在预*之前学生可以先把自己看到的信息写到一张纸上。

  (三)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小组把预*问题回答解决完以后,由组长代表把本组不会的问题提出教师或其他组解决。在解决的时候教师尽量采用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讲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感和亲切感。曾经有本书上说过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

  (四、)实践巩固

  1、与同伴在家的附*或学校附*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

  2、5000米=( )千米 700米+300米=( )千米

  3千米=( )米 2千米—1000米=( 米

  3、课本28页1、2、3、4、5

  4、能力强一点的同学课下自己测量一下实际家到学校的距离,能力差一点的同学可以只做2、3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补一补。

  (六)小测小组之间互相出一道题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评分。展示小组

  本节课的评价结果。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8)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菁选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的能力。

  【重点难点】

  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面积单位?(让学生比划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大小。)

  现在请你看一看,想一想,下面填写什么单位合适呢?

  计算机键盘上的小按键,面积大约1()

  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约4()

  教室的面积大约50()

  一个篮球场的面积大约是200()

  提问:在我们班同学中,有人去过苏州工业园区的金鸡湖吗?大不大?你知道金鸡湖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吗?(学生估计面积,之后课件呈现:金鸡湖的总面积为740公顷)

  2、揭题: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作单位。(板书:公顷字母符号是:ha)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新的.面积单位——公顷。1公顷有多大?它跟*方米的进率是多少?生活中哪里能找到1公顷?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谈话:我们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都是根据边长一定的正方形面积来确定的。例如:1*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

  1*方分米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

  1*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

  1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

  100米有多长呢?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1公顷有多少*方米呢?先让我们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得出:1公顷=10000*方米。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好吗?

  (1)(来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2)让我们来算算看,我们班级前面的这个广场面积大约有多少?

  操场一边长大约100米,相邻的一边长大约30米。计算:

  100×30=3000*方米10000÷1900≈3(个)(用计算器计算)

  大约我们学校这样的操场3个才能有1公顷。想像一下,有多大?

  提问:我们知道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方米,两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00*方米,要有多少个教室的面积才是1公顷呢?你能想象得出吗?

  在生活中,你还能哪里找到1公顷呢?

  3、进行单位换算。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请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一块*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方米?合多少公顷?)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简要小结:把以*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4、巩固练*

  P93“练一练”第3—5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有1公顷。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公顷“信息发布会”

  素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总面积达3500000*方米,合()公顷;敦煌莫高窟被誉为“艺术瑰宝”,石窟里的壁画为世人所惊叹,其总面积约5公顷,合约()*方米。但都已遭受帝国主义的毁坏。

  读了这两题,你有什么感想?

  2、开发商的广告

  某市刚刚新建了一个小区。聪聪跟爸爸一起去看房子,走到小区门口看见一则广告牌:

  小区简介

  本小区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市绿化示范小区。占地面积12公顷,其中公馆、儿童游乐场、老人健身房、网球场、道路等公共设施占地1。5公顷,绿化面积为达5公顷。……

  聪聪在小区里走了一圈,发现该小区共新建了住宅楼75幢。聪聪估计了一下每幢楼的长约80米,宽约10米。请你跟聪聪一起算一算,房屋开发商的广告是否真实?

  四、课堂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方千米,推算、体会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方千米的表象。掌握*方千米与公顷、*方米之间的进率,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方千米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学好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知1*方千米的大小,应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方千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资料播报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量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10000*方米)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生:*方千米)

  (2)师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方千米”的信息。

  学生收集略

  教师收集: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方千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占地面积约2800*方千米;北京市东城区的`面积约42*方千米;北京市总面积约为16810*方千米。

  2.揭示课题:通过刚才的信息播报,我们发现在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时,经常用到*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那么1*方千米的实际面积究竟有多大?它与我们学过的*方米和公顷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方千米”。(板书:认识*方千米)

  【设计意图:利用师生共同收集的土地面积资料,使学生感受“*方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探究新知

  (一)借助经验,初步感知

  谈话:想一想,1*方千米可能是边长为多少的正方形的面积?

  预设: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 表示。 (课件配合演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基于学生对公顷的认识,再次激活学生的学*经验,在合理猜想的过程中,主动建构1*方千米的表象。】

  (二)推算、想象,加深认识

  1.推算*方千米和*方米、公顷之间的关系。

  (1)独立探究:1*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它和*方米、公顷之间有什么关系?

  (2)汇报交流:

  1*方千米=100 0000*方米

  预设:因为1*方千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000米,所以面积为1000×1000=100 0000(*方米)

  1*方千米=100公顷

  预设1:因为10000*方米是1公顷,100 0000÷10000=100,所以1*方千米=100公顷。

  预设2:因为1*方千米的正方形边长为1000米,1公顷的正方形边长为100米,1000÷100=10,在1*方千米的正方形里,一行可以摆10个1公顷,可以摆10行,用10×10=100(公顷)

  【设计意图:推算、想象的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推算更大的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以形助数,有助于学生在沟通“*方千米”与“*方米”和“公顷”的关系的同时,丰富对“*方千米”的感知。】

  2.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1)读一读:想象1*方千米的大小。

  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接*1*方千米。

  四川卧龙熊猫繁育基地,占地面积约1*方千米。

  (2)算一算:

  ***广场的面积大约是44公顷,( )个***广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方千米。 “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20公顷, ( )个“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1*方千米

  (3)想一想:在学校周边,从哪儿到哪儿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方千米?

  课件出示:播放实地考察录像,感受1*方千米的大小。

  (4)说一说:(完成P37练*六第7题。)

  如果1*方米能站16人,

  1公顷大约能站多少人?

  1*方千米大约能站多少人?

  (三)尝试换算,巩固*方千米与*方米、公顷间的进率

  1.完成P37练*六第6题。

  5*方千米=( )公顷

  12000000*方米=( )公顷=( )*方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介绍思考过程。

  2.归纳小结

  三、巩固深化

  1.在( )里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

  (1)水立方占地面积约6( )

  追问:合多少*方米?是几个学校那么大?

  (2)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1100( )

  追问:合多少公顷?

  (3)一个教室的面积约63( )

  【设计意图:结合题目适当追问,既突出了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2.下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六个省、自治区(单位:*方千米)

  黑龙江:454800 内蒙古:1100000 青海: 720000

  四川:485000 **:1210000 新疆:1660000

  你能按面积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它们的名称吗?

  【设计意图:借助土地面积大小的排序,一方面可巩固数的大小比较知识,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省、自治区的土地面积,领略祖国山河的辽阔。

  四、回顾总结

  1.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介绍数学史

  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的面积了。阅读课本P35的“你知道吗?”。

  【设计意图:结合教学内容,补充数学史的介绍,有助于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及现状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数学的兴趣。在感受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树立民族自信和学好数学的信念】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1公顷、1*方千米有多大,并且知道它们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笔计算、动脑筋想、自学等过程,掌握本课的知识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对于公顷、*方千米概念的理解。

  2.教学难点:

  公顷、*方千米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铺垫新知

  师:我们都学过了哪些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

  谁能说一说这些面积单位的含义?

  谁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大小?

  [设计意图:复*学*过的常用的面积单位,包括各个面积单位的概念以及描述它们的大小,引起学生的认知迁移,为本课新知的获取做好必要的铺垫。]

  二、由实际应用引入新知

  1.认识1公顷。

  (1)师:测量哪些物体的表面会用到*方厘米、*方分米、*方米作单位?

  学生可能回答:

  测量像橡皮这样比较小的物体时,用*方厘米作单位;

  测量像课桌面这样稍大一点的物体时,用*方分米作单位;

  测量像黑板这样面积较大的物体时,用*方米作单位。

  师: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物体的表面都能用这三个面积单位来表示,例如

  师:要测量体育场或更大场地的面积用*方米作单位合适吗?(太小了)怎么办?

  [设计意图:学生由于实际测量的需要,认识到1*方米太小了,产生了学*大一点的面积单位的愿望。此时,学*的需要是由学生自身产生的,有了自身愿望,学生的学*效果会比较好。]

  师:这时,需要引进更大的面积单位,1公顷。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方米?(10000*方米)你是怎样算的?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即:100×100=10000(*方米)

  (2)师:你知道1公顷有多大吗?

  (3)先请学生说一说,若学生说的不到位,

  师介绍:同学们都知道1*方米有多大,1公顷就有10000个1*方米那样大。谁能告诉大家,1公顷和*方米之间的进率?(1公顷=10000*方米)

  (4)想象一下,1公顷有多大?

  (5)打开书看“生活中的数学”,生读,进一步体会1公顷的含义。

  (6)说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10000太大,学生很难想象出1公顷到底有多大。通过学生自读“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体的大小,感受1公顷到底有多大,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

  2.认识1*方千米。

  (1)在表示更大的面积,例如国家的面积时,通常会用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你们知道吗?(*方千米)

  (2)猜测:1*方千米是怎么定义的?

  学生可能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移: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方千米。

  请同学们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方米?(1000000*方米)你是怎样算的?

  (3)师:一*方千米和*方米之间的进率太大了,在生活中不常用。我们来看看*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吧。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可能说:

  ①100,因为1公顷=10000*方米,1*方千米=1000000*方米。所以1*方千米=100公顷

  ②因为1公顷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而1*方千米是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所以1*方千米=100公顷。

  (4)读书上“生活中的数学”,体会1*方千米的含义。

  (5)想一想,1*方千米有多大?

  3.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两个新的面积单位,你学到了关于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哪些知识?(测量较大的场地面积要使用公顷或者*方千米,如体育场,国家领土等;1公顷=10000*方米,1*方千米=100公顷)

  三、巩固新知

  1.填上适当的数。

  1公顷=()*方米

  20000*方米=()公顷

  200公顷=()*方千米

  1*方千米=()*方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北京的***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

  (2)上海市的面积大约是6340();

  (3)中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公顷、*方千米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方米

  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

  1*方千米=1000000*方米

  1*方千米=100公顷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4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师出示: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课桌面大约80( );小黑板面大约( );你的指甲盖大约1()

  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大约有5000();我们祖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

  2、感知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面积有多大?(指名说一说,并举例)

  二、导入新课:

  计算较大的土地面积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比如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我们祖国领土面积等等……。你们知道常用的地积单位有哪些?

  (板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

  1、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认识公顷:感知公顷有多大。

  A、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分组测量,并指定专人记录,集中后汇报测量结果)

  B、师板书:学校操场长=100米宽=50米。

  C、计算出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100×50=5000(*方米)

  2)师引导探究:我们学校的操场除了用*方米作单位外,还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师引出地积单位:公顷)

  2、师设疑:那么公顷与*方米有什么关系?(学生自学课本)

  师板书:1公顷=10000*方米

  3、感知1公顷有多大?

  1)请你把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用公顷作单位:5000*方米=0.5公顷(板书)

  2)请你看看我们学校操场的面积是0.5公顷.

  3)请你闭眼想一想1公顷的场地面积有多大?

  4、认识*方千米,感知1*方千米有多大。

  1)师设疑:计算更大的面积,如本地城市的面积,我们伟大祖国领土的面积,就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方千米。

  2)那么*方千米与公顷、*方米的关系是什么?(学生自学)

  3)指名回答后师板书: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公顷

  4)感知1*方千米有多大?

  A、请你闭眼想一想1*方千米等于200个我们学校操场的面积,那1*方千米该有多大啊!

  B、我们伟大的.祖国的领土面积有960万*方千米,是多么的辽阔呀!

  C、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反思]

  1、“土地面积单位”这一课对教学内容(局部)进行生活化处理。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出发,通过实践动手量一量、算一算中认识地积单位公顷、*方千米,并充分感知公顷、*方千米的大小。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自学总结得出1公顷=10000*方米,1*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方米。

  2、本节课把原本抽象、枯燥、学生生疏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通过实践操作,形成认识和感知。通过学*,使学生了解到我们伟大祖国领土面积的广阔,我们祖国地大物博,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3、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加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4、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也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数学教育要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力求使他们既能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相关学科和工作中的问题,又能独立去探索去发现。本教学片断从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出发,创设条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引导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4、《公顷与*方千米》教学反思

  1、“土地面积单位”这一课对教学内容(局部)进行生活化处理。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出发,通过实践动手量一量、算一算中认识地积单位公顷、*方千米,并充分感知公顷、*方千米的大小。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自学总结得出1公顷=10000*方米,1*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方米。

  2、本节课把原本抽象、枯燥、学生生疏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通过实践操作,形成认识和感知。通过学*,使学生了解到我们伟大祖国领土面积的广阔,我们祖国地大物博,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3、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加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4、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也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数学教育要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力求使他们既能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相关学科和工作中的问题,又能独立去探索去发现。本教学片断从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出发,创设条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引导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0、《公顷和*方千米》教案一等奖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三年级下册的面积及常用面积单位“*方米、*方分米、*方厘米”等基础上进一步巩固面积认识,完善面积单位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的概念,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和推理等活动,体会1公顷和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 掌握*方米、公顷和*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积极参与学*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及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方米、公顷和*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体会1公顷和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材通过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大的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接着以“边长100米的正方形”来表征面积单位“1公顷”,帮助学生建立“公顷”与“*方米”的联系。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

  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相关面积公式和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同学们能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引入: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一组图片。(先后呈现南京明孝陵、北京中华世纪坛、鸟巢和我国大片森林的画面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板书:认识公顷)

  活动二、自主探索,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指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出示“试一试”

  提问:你能计算这块*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用计算器算一算。

  小结:把以*方米为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为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3、尝试单位换算。

  4、完成“做一做”。

  活动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指导完成练*六第1题。

  2、指导完成练*六第2题。

  3、指导完成练*六第3题。

  4、指导完成练*六第4题。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估计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自学:1公顷的含义。

  把学生带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

  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这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方米。

  分小组合作测量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再推算出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了解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体育场太大了)

  2、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它们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

  (1)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方米围起来。

  (2)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

  (3)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3、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方米,就等于1公顷。

  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50*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10000*方米=1公顷

  4、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1*方千米=100公顷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练*二十第1、2题。

  2、生分小组完成练*二十第3题。集体汇报交流、反馈。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教后反思: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

  共7课时 总第45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进一步了解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练*二十第4题)

  大树高16__ 蜡笔长1__

  字典厚5__ 果园的面积是3__

  学校的占地面积是9000___

  2、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错的画“×”。(第8题)

  (1)6*方米=60*方分米。( )

  (2)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

  (4)有8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方分米。( )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完成练*二十第5题。

  (1)指名读题。

  (2)生自主分析题意,小组交流。

  (3)独立完成后小组汇报交流,全班集体订正。

  2、完成练*二十第6题。

  (1)问:要求墙壁的粉刷面积要注意什么?

  (2)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交流。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练*二十第7题。

  2、完成练*二十第9题。

  (1)先用学具摆一摆、拼一拼。

  (2)生独立解答。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公顷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学生回忆说一说。

  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出示例1图片

  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公顷”这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二、认识公顷

  1、认识公顷的含义

  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1公顷有多少*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得出:1公顷=10000*方米。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

  (来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来到篮球场)让学生观察并推算大约多少个篮球场的面积是1公顷。

  4、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计算这块*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请同学们自己用计算器算一算,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小结:把以*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5、巩固练*

  (1)“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1公顷。

  (2)完成第2题

  先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统一数据后再用计算器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三、解决问题

  1、练*十三第1、2题

  (1)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醒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2)第2题,学生完成后交流。

  小结: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2、练*十三第3、4题

  (1)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结果和过程。

  (2)第4题先让学生回忆*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已知道的面积1公顷和底80米写在相应的字母下面,高用“□”

  表示,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底,求出高。提醒先要把1公顷换算成10000*方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第二课时认识*方千米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方千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惯。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方千米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体会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通过上节课的学*,你对公顷有了哪些认识?

  (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2、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投影出示例2图片)

  3、学生看图,并读一读其中的数据和文字。

  同学们,图中计量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用的是什么土地面积单位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方千米。

  二、认识*方千米

  1、认识*方千米的含义

  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占地面积都非常大(可稍微介绍一下)

  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方千米作单位。

  板书:*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表示。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土面积有多大吗?

  介绍:大约是960万*方千米。

  2、那1*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那请大家猜想一下,1*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揭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方千米。

  1000有多长?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1*方千米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家想像一下,是不是非常大啊。

  3、那1*方千米等于多少*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

  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吗?(学生计算)

  4、交流反馈。

  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推算的。

  1*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所以1*方千米=1000×1000=1000000*方米。而10000*方米=1公顷,所以1*方千米=100公顷。

  5、试一试

  学生理解题意。这个梯形松林的上底、下地和高分别是多少?

  单位是什么?那求出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指出:和千米相对应的面积单位就是*方千米。

  学生完成解答并交流结果。

  三、练*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计算,并交流如何把*方米化换算成*方千米。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读一读,并填一填,交流如何把公顷换算成*方千米,*方千米如何换算成公顷。

  3、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4、练*十三第5题

  学生理解题意,根据江苏省的估计其他四个省的面积。

  学生讨论并交流。

  5、练*十三第6题

  学生讨论,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

  6、练*十三第7题

  想象物体的实际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

  读一读你知道吗?

  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谁?你知道有关它的哪些知识?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初步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 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公顷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知1公顷的大小,应用公顷与*方米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复*面积单位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从大到小说一说吗?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1)课桌的面积大约是24()。

  (2)1寸照片的面积大约是6()。

  (3)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4)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0()。

  先观看图片,想象面积大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应填什么面积单位。

  3.揭示课题:看来,“鸟巢”的占地面积20后面的面积单位填“*方米”不太合适,更不可能填“*方分米”或者“*方厘米”了。需要一个比“*方米”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才能表示出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认识公顷)。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面积单位的知识引入,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新的认知冲突。当学生在填写“鸟巢”的占地面积时,自然地产生了学*更大的面积单位的需求,有效地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延续性。】

  二、探究新知

  (一)呈现生活素材,初步感知公顷

  1.谈话:公顷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先来看一组资料。

  (课件出示)“鸟巢”的占地面积约20公顷;***广场占地面积44公顷;北京欢乐谷占地面积56公顷;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占地面积约126公顷。

  2.问题:计量这些面积都用到了什么单位?有关公顷,你想了解什么?

  学生:1公顷的实际面积有多大?公顷和*方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公顷的国际符号是什么?

  谈话: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公顷。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呈现较大的土地面积资料,有利于学生借助直观印象初步体会公顷的适用范围,从而引起学生进一步研究公顷的兴趣。】

  (二)推算、想象,加深对公顷的认识

  1.唤起经验,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来描述1*方米、1*方分米和1*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吗?它们分别有多大呢?

  学生回忆梳理(课件演示):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大约有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大约有手掌那么大。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大约有一块展板那么大。

  教师: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来描述“1公顷”这个面积单位。

  课件呈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公顷可以用符号hm2表示。

  (2)探索公顷和*方米的关系

  提问:你能想象1公顷到底有多大吗?

  学生自由表达。,注意引导学生将公顷与*方米建立联系,根据“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得出结论“1公顷=10000*方米”。(板书:1公顷=10000*方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学*经验和方法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建构“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等面积单位的经验,来建构“1公顷”这一面积单位,最终帮助学生不但在数理层面上将“公顷”与“*方米”取得联系,而且在直观层面上更好地形成“1公顷”的表象。】

  2.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谈话::知道了公顷和*方米之间的关系,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

  (1)围一围:在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面积有多大。

  想一想:()块这么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算一算:

  1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方米,大约()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

  (3)说一说:哪些地方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面积大约是1公顷;学校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等。)

  【设计意图:“公顷”这一面积单位较大,不容易直接感知。因此,设计组织观察想象、实地测量、调查收集等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建立1公顷的表象。】

  (三)尝试换算,巩固公顷与*方米间的进率。

  1.尝试下列问题。

  7公顷=()*方米

  60000*方米=()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填空。

  (1)北京的故宫占地面积是72公顷,合()*方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2)北京颐和园的`面积约2900000*方米,约合()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重点介绍思考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建立在学生初步建立公顷的表象,了解公顷和*方米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换算方法的说明。正确地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两个面积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而且也使学生感受到在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使用较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和优势】

  三、巩固深化

  1.判断。

  (1)2公顷=200*方米。()

  (2)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3)一个篮球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400公顷。()

  (4)素有“万园之园”称号的北京圆明园的占地面积约350*方米。()

  完成后说明理由。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4公顷○ 400*方米8999*方米○ 8公顷

  3000*方米○ 3公顷5公顷○ 50000*方米

  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方法。

  3.解决问题。

  (1)量出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个这样的游泳池面积约1公顷。

  法1:1公顷=10000*方米,游泳池的面积为1250*方米,所以10000里面有几个1250,就是有几个这样的游泳池。

  法2:根据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画图解答。

  【设计意图:练*分为两个层次,前面两题为基本练*,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而解决问题练*中安排的测量操场面积和计算游泳池的面积,则更具问题解决与经验积累的意图,具有丰富1公顷面积表象的价值。】

  四、总结延伸

  1.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你有哪些收获?

  2.思考: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它有多大?和“公顷”又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学生的学*过程和成果,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掌握一定的学*方法,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经验,体验成功。】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9)

——千米的认识教案菁选

千米的认识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米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导入.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千米的认识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P26-P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2.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学*的好*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建立联系

  1.在之前的学*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教师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2.我们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观看过体育盛事--奥运会吗,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

  学生思考回答。

  2.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

  学生列举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

  3.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试跑过这些长度的'锻炼吗?在跑步比赛中最长的运动是什么项目?

  教师简介马拉松比赛。马拉松为什么用千米作为单位,而千米是比米更大的单位,大多少呢?

  4.学生推想:1千米=1000米,通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切身体验,感受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那么如果我们要跑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200+200+200+200+200+200=1000(米)

  4.那么*时我们在操场上跑操正好是5圈,也就是1000米的真实长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感受,继续探究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教师组织班上交流。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教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算一算

  6000米=()千米

  5千米=()米

  ()米=7千米

  9000米=()千米

  3500米=()千米+()米

  五、看书质疑,巩固练*

  1.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2.我们一起把今天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天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又多又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完成练*六有代表性的题目。

千米的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一1000 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 千米的测量方法。

  2.使学生在参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初 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和数学表达能力,发 展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 践,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老师发现我们三(2)班的 同学身材普遍较高,有的同学都赶上管老师 高了。你们看看管老师身高是多少呢?

  师生交流。(略)

  师:你能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 小有序地说一说吗?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厘米大约有多长呢?学生比画。

  师:如果测量1 支钢笔的长度,你想使用 什么长度单位?

  生:我想用厘米作单位。

  师:那测量1 枚硬币的厚度,你想使用什 么长度单位? 生:用毫米这一长度单位。

  师:能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吗? 你想用什么作单位? 生:也可以,但我想用米作单位更合适。

  师:那如果测量淮安到北京的距离,用什 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用千米来测量,因为如果还用 厘米或米作单位就太麻烦了。

  师: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已经学过的长 度单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 这个单位就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千米。(板 书:千米)看到千米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1 千米有多长?

  生2:1 千米等于多少米?

  师:什么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呢?1 千米 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这个 长度单位。(板书:千米的认识)

  【评析:通过师生身材高度的比较与猜测 的交谈,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已经学过的长 度单位,既自然真切,又简短扼要,同时诱导 出测量淮安与北京距离的现实需要与已学长 度单位不够用的认知矛盾。这就使得新知的 导出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营造了熟悉的 生活情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二是顺接于已 有认知背景之中,突出了新知学*乃是现实 生活的需要。】

千米的认识教案4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方千米;通过猜想和推算,知道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

  35页例

  22.能够应用*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

  3.在学*生活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让我们来个课前小热身?

  1、边长是(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1公顷=( )*方米 7公顷=( )*方米 60000*方米=( )公顷

  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一些图片(呈现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和杭州西湖的画面,并出示相应的文字说明),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 2.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方千米”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

  1.教学例2

  (1)谈话:同学们,猜测一下1*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

  (2)说明: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

  1引导:1*方千米有多少*方米呢?又有多少公顷呢?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出: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2.体会1(1)出示教材第3

  5(2)***广场同学们都熟悉,它的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达44万*方米,可同时容纳100万人**,是目前世界上最

  (3)1*方千米比2个***广场还要大一些,想像一下1*方千米有多大。 3.教材第35

  4.

  1.教材“练*六”第5

  先独立填写,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强调填写的`单位要与事实相符

  2.教材“练*六”第6

  学生独立练*,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比较、体会两种换

  3.教材“练*六”第7

  4.教材“练*六”第8

  5.教材第35

  6.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六”第9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初夏早上六点,清亮透明的月儿还躲藏在云朵里,不忍离去,校园内行人稀少,我骑着单车,晃晃悠悠的耷拉着星松的睡眼。校园内景色如常,照样是绿意盈盈,枝繁叶茂,鸟儿歌唱。经过西区公园,看那碧绿的草地,飞翔中的亭子,便想起十七那年,在这里寻找春天的日子。本想就此停车再感受一遍,可惜心中记挂北区的荷塘。回想起冬日清理完荷塘的枯枝败叶,一片萧条的景色:湖水变成墨绿色,没有鱼儿游动,四处不见了鸟儿的踪影,只有莲藕躺在湖底沉沉睡去。清洁大叔撑着竹竿,乘一叶扁舟,把一片片黑色腐烂的枯叶残枝挑上船。几个小孩用长长的

  铁钩把莲蓬勾上岸,取下里头成熟的莲子。

千米的认识教案5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 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长度。

  2、 口答:

  50毫米=( )厘米 5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9厘米=( )毫米

  3、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的长15( ) 门高2 ( )

  橡皮长40( ) 课桌长60( )

  二、探究新知

  1、 通过投影出示书本第7页的例3图,“图中的情境大家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学生回答。对,图上说的是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我们今天再来学*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 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大家见过吗?找二名学生说说身边的类似问题。 你知道千米是个怎样的长度单位吗?(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3、 出示例3的图,如果我们用毫米、厘米、米来作单位好不好?为什么?找一至二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方便呢?(明确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4、 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哪个同学能说说?老师:其实昨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跑完了一千米的路程,很多同学都说跑完了很累,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昨天我们跑步时的情境,想想跑完这一千米我们用了多长时间。我们的操作一圈是200米,跑5圈正好是1000米,看来1千米还是很长的。板书:1千米=1000米

  三、巩固练*

  做练*二第1、2题

  第一题: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

  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总结。

千米的认识教案6

  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人教版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分米”、“厘米”、“毫米”,对这些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将学*长度单位中的“千米”,通过学*,学生会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或距离的长度。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知道米和千米的关系,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学*第三单元的知识:测量。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那你们能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你们能从中选择一种长度单位,用你的手去比划一个这样的长度单位是多长吗?比如说,一毫米是……

  你们会用这些长度单位吗?那好,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书桌的高度为80()。

  (2)书桌的高度为8()。

  (3)数学书的厚度为8()。

  (4)我们学校的跑道是50()。

  (5)北中小学距太湖县城约88()。

  师:我们在选择不同的长度单位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要看什么?

  师生一起总结方法:要看数字的大小,再结合物体的实际长短判断选择大单位还是小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我们一般用米。

  师:那要测量更长的距离呢?比如从学校到我们的太湖县城,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合适吗?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小了,我们需要更大的长度单位的出现,这就是千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发现生活中的千米

  1、师:在*时生活中,你若是一个善于发现和观察的人,你就已经留意到这个长度单位了。

  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指路标、里程碑、时速表等)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例子。你能说出每张图所表示的意思吗?

  图一:公路上的里程碑或里程牌

  图二:汽车的速度表盘

  图三:限速标志,理解时速不超过的意思。

  图四:安徽地图的线段比例尺。

  2、师:同学们继续往下看,读出下面的信息。

  马拉松比赛的全程长约为42千米;长江全长约为6300千米;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可达500千米以上;杭州湾跨海大桥长为36千米。

  总结:在测量道路、河流等比较长的距离或交通工具一小时行使的路程时,通常我们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千米又叫做公里。

  (二)感受1千米的长度,学*单位间的换算

  1、师:公里是*时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的长度单位,1公里就是1千米,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板书:1千米=1000米)虽然使用的长度单位不同,但表示的实际长度是一样的。

  提醒: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分清读的是几千米还是几米。

  2、师:你能用手比划出1千米的长度吗?(不能)但是我们能比划出1米的长度是……因为1千米就是1000米,所以我们需要量几个这样的长度才能量出1千米?(1000个)这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

  师:请同学们看,这是我们课前量出的.10米长度,用了8个人。如果用这样的长度去量需要几组这样的同学?(100组)那需要多少个同学张开双臂站成一排才是1000米呢?(800个)只是我们没有这么多三年级的同学啊。那我们还能用什么代替尺去量呢?有句话叫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我们还可以用脚步去量,这个办法一个人就能完成,相对还是较简单实用。这是我们之前走100米的视频片段,通过测量,走100米,需150步,用时1分半钟,要走1000米就是走几个100米?照这样计算,大约多少步?(1500步,用时15分钟)

  3、师:这是一条环形跑道,如果是一条200米的跑道,需要跑几圈才是1千米?为什么?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如果是250米跑道,跑1千米要跑几圈呢?400米跑道呢?思考:我们学校只有50米跑道,那要跑几个来回才有1千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中走一走一千米,体会一千米的长度,课后请同学们真实地去走一走,看看你真实走的来回数和你刚刚在脑中走的数量是否相同。

  4、师:通过刚才的学*,你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了吗?(1千米=1000米)

  师:请换算下面的单位。

  小组内交流,说说各自的想法。

  (三)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1、师:经过这个单元的学*,我们已经把小学里的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谁能按一定的顺序给他们排排位,并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2、师: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3、小结

  五个基本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四)距离的估算

  师:学了这些长度单位,你们说,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各有多长,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师: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吧?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先小组讨论,估计教室的长和宽,互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全班交流汇报,再测量验证。

  三、巩固应用

  师:你已经掌握了这些长度单位了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练*六的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说说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用你的方法估一估,从学校大门口到你家大约有多远。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km、公里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000米=1千米

  教学反思: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处于学生安全,没有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1千米的距离,只是用一般步行速度走100米所用时间,去想象10个100米有多远,需多长时间,学生对于千米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

千米的认识教案7

  一、教材分析:

  在学*了几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后,教材在本节教学内容中安排学*两个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一幅体育场主题图,提出问题——这么大的体育场,怎么测量它的面积呢?让学生感受到前面学*的三个面积单位在实际测量中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产生了学*新的面积单位的需要。

  然后教材给这两个单位进行界定,让学生明确它们的实际大小。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很少了解到和公顷、*方千米相关的东西。为了帮助学生了解1公顷、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教材还采用“生活中的数学”的形式告诉学生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140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方千米。:

  针对本课时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和教师与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形成1公顷的表象,建立空间观念,认识1*方千米,知道*方米与公顷以及*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应用公顷计算土地面积。。

  2、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与他们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进率解决换算.

  教学难点:知道公顷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和发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感受、体验、探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说学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学,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运用目标教学的基本模式,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合作学*、自我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和创造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密度。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时的'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出示课件请你们看一看,想一想。填写什么单位合适?

  计算机键盘上的小按键,面积大约1()计算机屏幕的面积大约8()

  我校计算机教室的面积大约96()“鸟巢”占地面积大约()()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从体验面积单位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开始,体会“公顷”这一面积单位产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前面的三道题目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即可。最后一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单位。估计会有学生说出用公顷。大多数学生会想到用*方米。填写上*方米后,再写数据200000。让学生读一读。学生就会体会到单位的不适应了。我这时就可以引出新课]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板书)

  师:你们想知道1公顷有多大吗?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我是通过以下几点来教学的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谈话: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都是根据边长一定的正方形面积来确定的。例如:1*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

  1*方分米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1*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

  这时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个蓝色的正方形就代表1公顷的土地面积,请你仔细观察它,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说他们的发现:我发现1公顷是一个大正方形,他的边长是100米。

  那先让我们来算一算1公顷是多少*方米:1公顷= 100 × 100=10000*方米。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谈话:让我们来算算看,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大约有多少公顷?

  操场一边长大约50米,相邻的一边长大约40米。计算:

  50×40=20xx*方米

  10000÷20xx≈5大约我们学校这样的操场5个才能有1公顷。想像一下看,有多大啊?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我们身边的大面积的实际情况出发,体会“公顷”这一面积单位的大小。在教学过程中,我用自己学校的操场让学生亲身体验,再想像,会对1公顷的认识更具体。]出示课件: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方米。(每边7个学生大约10米长)

  推想一下看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10000÷100=100(个)

  让学生讨论后,进行说明。

  3.进行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一块*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方米?合多少公倾?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公顷这一面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是从*方米换算而来。重点是体验*方米与公顷的换算过程,怎样方便、不错。250与160的乘积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便计算。]

  简要小结:把以*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一万)

  4.小试:下面我来了解公顷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请看大屏幕:出示填空题,点名让学生回答。

  1、北京的***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占地约为406000*方米,合40公顷。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合720000*方米。

  教师对教室地面的长和宽进行步测后,师生共同计算出面积。再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面积是1公顷。

  师: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下面我们来听听数学小灵通的介绍。(课件演示)听了这段话你能了解到什么?(生1:我能了解到1亩约等于667*方米。生2:古代劳动人民很聪明,古代的土地面积单位是亩。)

  师: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与国际接轨,亩这个单位已经废除了,我们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是公顷和*方千米。

  师:请同学们说说我国陆地面积大约是多少?这里出现了*方公里,其实1*方千米就是1*方公里。(设计目的:采取以旧引新,从1*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到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大,让学生自己去探究10000*方米=1公顷。现代认知科学认为,知识应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构建,教师是知识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主动探索的学*过程,经历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

  三、认识*方千米

  师:1*方千米有多大?它与公顷和*方米有什么关系?请你根据以往的学*经验共同研究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面积是1*方千米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00米。

  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1厘米、1分米、1米,所以1*方千米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00米。

  1*方千米=1000000(一百万)*方米=100公顷。(板书)

  师:同学们通过积极动脑思考,自主合作交流得出了结论,真了不起!

  (设计目的:在认识了公顷和*方米之间的关系后,关于*方千米的认识就完全由学生自主探究,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思考意识,充分发挥了 学生的天赋和创造才能。)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现在我们来看一看“鸟巢”占地面积用“公顷”做单位大约是多少?

  200000*方米=20公顷

  20公顷比200000*方米在使用时方便的多了。

  2、乐清市陆地面积约1174(*方千米),约( )公顷。

  (设计目的:练*题的设计紧扣重点和难点,加强了学生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更有助于学生对所学面积单位的认识和理解,在此也特别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生活资料也有所了解,希望同学们把这些资料记在自己的数学日记上。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较高的学*热情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的*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板书:公顷、*方千米的认识

  1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 100 × 100=10000*方米。

  1*方千米:是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 1000× 1000=1000000*方米=100公顷

  板书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掌握本课所学知识。

  我的说课内容完毕,请各位专家领导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千米的认识教案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路程的`估算。

  教学过程

  一、复*

  1.1米=( )分米、 2厘米=()毫米

  50厘米=( )分米、3分米=( )厘米

  80分米=( )米、1米=(、 )厘米

  2.1米-7分米=( )分米

  25厘米+15厘米=( )分米

  1分米-4厘米=( )厘米

  23毫米+27毫米=( )厘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5。

  (1)这两道题你能自己完成吗?独立完成教材上的填空。

  (2)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你能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吗?试一试。

  (4)老师这也有几道题想考考大家,看看谁能全部都做对。(板书)

  4千米=( )米、 、7000米=( )千米

  9000米=()千米、12千米=( )米

  8千米=()米、10000米=( )千米

  2.教材第27页例5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弄懂题意,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通过填图,你有什么体会?

  3.教学教材第27页例6。

  分析过程:

  (1)小明是利用步子的多少来估算的。100米要走200步,从家到学校走600步,相当于3个200步,所以大约就是300米。

  (2)小东是利用公共汽车的距离来估算的。从家到学校要经过3站公共汽车站,每站大约是500米,所以3站大约是1500米。

  (3)小红是利用时间来估算的。走100米大约需要2分钟,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10分钟,相当于5个2分钟,相当于5个100米,所以就是500米。

  三、新授过程

  1.教学例6。

  (1)课件出示例6图片,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3个小朋友说的话。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你能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吗?看看谁能全部都做对!

  ①李大爷100米大约要走300步,从家到公园他走了900步,大约走了多少米?

  ②王老师坐公共汽车从学校到教育局办事,每站约500米,王老师坐了4站,从学校到教育局大约多少米?

  2.完成第27页“做一做”。

  (1)弄懂题意,全班交流方法。

  (2)集体订正后,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四、巩固练*

  完成练*六第9、10、13、14、15题。

  第9题,认真读题,独立判断,再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第10题,从小伟家到体育场有3条路,先找出最*的路线,再算一算要走多少米?

  第13题,王老师每分钟走100米,从家到学校要步行20分钟,从家到学校就有20个100米即20xx米,也可以说成2千米。

  第14题,根据要到的地方距离的远*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再了解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

  第15题,12时-8时=4时,汽车需每小时行80千米,4时一共能行80×4=320千米,320千米>308千米,所以中午12时能到达。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你想去哪儿?准备怎样去?

  教学反思

  现在的学生缺乏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所以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活动情境,肯定会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喜悦。我们应该把研究的目光转移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重合的活力,让数学课堂与生活相融。

千米的认识教案9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

千米的认识教案10

  千米的认识

  贾禄山

  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能力: 能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能估计多远是1千米

  创新: 测量、联想,建立空间观念

  德育: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步骤

  一、复*

  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口答: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1厘米等于几毫米,1米等 于几厘米。

  3、做一做: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单人书桌的长度是60( )。

  (2)、深圳国贸大厦的高度是160( )。

  (3)、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 )跑。

  (4)、2米=( )分米

  (5)、60厘米=( )分米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量比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单位;量课本的长、宽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量教室的长、宽可用米作单位;那么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用什么单位合适 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长吗?

  (2)出示运动场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运动场的跑道,一

  (3)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约是1000米。即1千米=1000米。

  (4)出示“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境图,推出“千米”概念。

  A、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B、引导学生对上式等号两端进行比较:用等号连接,说明它们所表示的长度怎么样?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C、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一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四、练*

  1、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用单位。

  珠海到广州距离151()

  数学课本宽17();

  学校操场长250();

  **3小时行15()。

  2、填空。

  3千米=()米

  7千米=()米

  9000米=( )千米

  8000米=()千米

  四、总结(略)

  五、作业

  第72页练*十八第1、2题。

  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11

  设计理念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千米的长度观念比较难建立,除了选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教师还应该自主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对于千米的感受,应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教学“千米”时,一定让学生们实地走一走,知道从哪里走到哪里(或往返几次)正好走了1千米,使他们初步形成千米的长度观念。学生形成了较清晰的长度单位的观念,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就容易掌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页例4、例5,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二中的第1—3题。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教材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梧埏镇中心小学到温州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

  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

  2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

  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练*后说说想法。

  教案《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教案》,来自网!

  (3)教学例2

  尝试练*

  4000米=()千米

  并说说练*过程的依据?

  再练*

  10000米=()千米

  尝试练*: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试一试:

  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

  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答: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三、巩固应用

  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

  那么多实际问题,课后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问题想办法加以解决。这里老师也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加以解决吗?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12()

  小冬肩宽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一本数学书厚8()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12()

  (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安排这道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4、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5个例子)。

  (2)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5个例子)。

  (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板书设计:

  千米(公里)的认识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使学生记忆深刻)

千米的认识教案1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是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千米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活动:

  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和走100米要几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并用手势表示长度。

  2、填空:2米 =( )分米 60厘米 =( )分米

  300厘米 =( )米

  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单人书桌的长度是60( )。

  ②深圳国贸大厦的高度是160( )。

  ③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 )跑。

  4、[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①请同学们找到首都的位置,再找到我们省会的位置,从北京到杭州的铁路[课件演示闪动的铁路]这段长1651( ),你知道填什么长度单位?还能用以前学过的单位名称吗?

  计量较远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板书:千米)所以北京到杭州的铁路长为1651千米。

  ②让我们再去欣赏北国冰城的景象吧![课件同时出现哈尔滨冰雕图片]从北京到哈尔滨的铁路长1388千米(这个单位由学生说)。

  ③你还想到美丽的春城去参观世博会吗?[课件出现世博会图片]从北京到昆明的铁路长3179千米(这个单位也由学生说)。

  5、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揭示课题)。

  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目标:

  (1)、了解千米的实际长度;

  (2)、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千米的应用。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建立“千米”观念:

  我们现在知道“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大吗?(大!)

  刚才我们从地图上认识了“千米”,那现实生活中,1千米到有多长呢?

  上课前老师带领你们在操场上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根据这道公式,

  a、出示画面讨论一下问题:

  ①用等号相连,说明他们的长度怎么样?

  ②等号两边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③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④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⑤米可以用符号m表示,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那么上面的等式可以怎样表示?

  思考:1千米到底有多长?

  提出问题:谁能用身边的例子说说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如果在100米长的路上来回走一次就是200米,那么来回走几次就是1000米?(5次)

  你们都已记下自己走100米路的时间,照这样计算,走1千米大约需要几分钟?

  找一找,从学校出发到哪个地方大约是1千米的路呢?(从学校到……)你还知道哪段路程也是1千米左右?(学校操场200米一圈,跑5圈是1千米左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B、出示几组常规画面,强化“千米”概念。

  ①**每小时可行5千米。

  ②自行车1小时可行15千米。

  ③公共汽车1小时可行40千米,小学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

  ④火车1小时可行驶80千米。

  ⑤飞机1小时可飞行700千米。

  2、学会米与千米的换算:

  (1)、例1教学:2千米 =( )米 2千米500米 =( )米

  ①想:你会推算上面两题吗?尝试做一做,再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②反馈:(指名回答)2千米 =20xx米,因为1千米是1000米,2千米是2个1000米,就是20xx米;

  2千米500米 =2500米,因为2千米是20xx米,加上500米,就是2500米。

  ③练*:3千米 =( )米 8千米=( )米

  6千米720米 =( )米

  3千米25米 =( )米

  做后,把方法说给同桌听。

  (2)、例2教学:4000米 =( )千米 4350米 =( )千米( )米

  ①你再来试着做一做,再与同桌交流思考方法。

  ②反馈:4000米 =4千米,因为1000米是1千米,4000米里有4个1000米,就是4千米;

  4350米 =4千米350米,因为4350米可以分为4000米与350米,4000米是

  4千米,4350米就是4千米350米。

  ③练*:6000米 =( )千米

  2400米 =( )千米( )米 全体同学自由说推算过程。

  7005米 =( )千米( )米

  (3)、自学课本P84-85。

  三、练*巩固:[课件出示]

   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智慧宫去闯一闯,只有动脑筋,开了金银锁,你

  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准备好了吗?

  (1) 银锁题:

  1、练一练2,填数轴。

  2、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珠海到广州距离151( ) 数学课本厚( )

  学校操场长250( ) **3小时行15( )。

  3、在 里填上“>”、“<”或“=”。

  20xx米Ο3千米 5千米20米Ο5020米

  4100米Ο4千米 8千米Ο8006米

  (2)、金锁题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汽车每小时行60米。 ( )

  ②1千米又叫1公里。 ( )

  ③跑道长400千米。 ( )

  ④50千米和5000米同样长。 ( )

  2、把下面的速度与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T3

  3、改错题:

  小明的日记

  20xx年4月19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丛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10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叮叮,叮叮问:“小明,上那里去?”我说:“去江心屿放风筝。” 叮叮说:“石坦巷离江心屿很*,才3米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你现在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

  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千米的认识教案14

  教学目的:

  1.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课件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把课题补充完整)。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4.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练*十的第1、2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千米的认识教案15

  数学学*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但这里的经验,不单指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的直接经验;也包括学生在自己的学*、生活经历中或从老师、教材及其它媒体中获得的已有间接经验。教学中,不单应当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学*数学需要的直接经验;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数学学*建立联系,学*数学。在学*“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米”的.感性认识,现在就是要通过实践预设生成“千米”与米的联系。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把学生带到运动场上,借助体育锻炼来帮学生链接“千米”与“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我把学生5人一组进行接力赛跑。在跑的过程中每个接力的都必须把前一位跑的米数加起来,等5个人跑完,我让学生汇报他们跑的成绩,每个小组都跑了1000米。“像这么远的距离就是1千米”,我乘机告诉学生。最后我问:“1000米要跑几圈?想一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学*有了挑战性,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给学生自主生成1千米的概念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千米的经验,我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如:如果一个人的两臂伸开长度约1米的话,那要多少人这样两手张开拉在一起才是1千米?

  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感受数学,建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产生爱数学的情感,突出数学本质,强调活动与数学学*的联系与整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和交流等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在学生生成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有实际动手测量1千米的实践活动,也有想象1千米有多长的思维活动等等。在建立千米的概念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既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既有直观的也有抽象的,重要的是学生真真确确感受到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为今后的学*奠定了基础。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10)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优选【十】篇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千米和吨的认识

  人教版上册“千米和吨的认识”一课在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通过直观感知,具体操作,建立新的概念

  学生已经学*了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概念,但是对于毫米和分米,还没有正式接触,只是在尺子上见过。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首先要通过直观教具和具体实践,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如:教学毫米的认识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师先出示一把尺子,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再让学生每人拿一把尺子看上面的小格,找出1厘米,再从1厘米的小格中找出表示1毫米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的小格,从而得出1厘米=10毫米。再实际量一量,感知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比划,还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硬币,量一量它的厚度,再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从而加深对毫米这个概念的认识。

  又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考虑到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就比较困难。因 此,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实际走一千米的路,这样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

  再如教学吨的认识时,是通过实际参观和推算来进行教学的。如: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共重1吨。我们班学生*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而且还可以借助书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知1吨物体的重量,加强对吨的认识,形成吨的概念,从实践中得出1吨等于1000千克的观念。

  二、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量的计量,要遵循学*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类推、概括、抽象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单位换算,通过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推出5厘米是几毫米,9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几吨等,这样教学重在启发理解、思考。理解的东西才有助于记忆,有利于运用。

  三、培养学生测量长度的初步技能

  在计量单位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初步技能。一方面,结合教学长度单位,让学生自制量具,并用来度量一些简单的物体。另一方面,通过度量物体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例如:让学生量黑板的长、铅笔的长、课本的厚度,还可以量几条线段的长度等,通过这些活动,既能使学生初步掌握测量的简单方法,还可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要把教法和学法看成一个整体,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综合考虑、设计教学。还要借助直观、及时抽象,抓住 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认识,提高分辨能力。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2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课题是千米的认识。

  说教材分析:

  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之间一些简单的换算,这些都是学*本节课的基础,它们不仅为本课教学作了知识的铺垫,同时为本课千米与米的化聚作了思路孕伏、迁移。认识千米不仅是学生今后学*和生活的需要,也是长度单位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需要。教材例3通过到某地还有多少千米的情境图,引出千米,同时告知 400米的跑道2圈半就是1000千米,得出1千米=1000米。例4是要学生量出100米,走10个100米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做一做,让学生举例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并且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体验一下1千米有多远。这个过程在课堂上操作不利于教学,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做,但这个例题启迪我们教学千米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例5是利用刚才所学的1千米=1000米进行千米与米的有关化聚,化聚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可以从已学的单位间化聚得到正迁移。学*好这课是今后学*土地丈量、*方千米等知识的基础。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估计生活熟悉路段距离,在观察、比较、猜测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计较长距离时,培养学生养成利用生活经验,通过合理推理进行估计的*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养成在不要求精确值时能自觉进行估计的*惯。

  由于利用千米和米的进率进行化聚在今后学*中经常遇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反复体验和想象、推理来建立观念,而新课程提倡建立单位观念。因此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它进行简单的化聚。教学难点是通过推算想象和体验建立1千米的观念。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学*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千米不像厘米、分米那样看得见、画得出,所以学生对千米的感知相对较少,这就为学生认识千米带来了困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灵活运用教材,是解决这一困难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数学的愉悦心情。

  其中,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这一内容,我大胆走出教材的约束,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亲身体会,加深对千米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以一次旅游出发初识千米

  同学们去过北京吗?你是怎样去的?去北京,哪种出行方式最合适呢?

  暑假里,我们全家开车去了北京,路途上需要多长时间?请大家猜一猜。有人说是两小时,有人说三小时,这是我记录的时间,请大家来算一算吧!

  我们的行程足足用了4小时,看来呀,北京离我们这里真的很远。我查了资料,大家请看:北京离我们这里大约是300(千米)。

  引出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并告诉学生: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千米用字母km来表示;千米也叫公里。

  设计意图:去北京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是对学生生活积累的考查,探讨路途上用了多长时间,对第一单元时、分、秒进行了复*,将时间的长短与路程的远*联系起来,加强了知识间的融合。

  二、从操场跑道出发感受千米

  1千米有多长呢?出示第一幅情景图

  运动场的跑道通常一圈是400米,几圈是1000米呢?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4

  一、教材分析:

  在学*了几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后,教材在本节教学内容中安排学*两个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一幅体育场主题图,提出问题——这么大的体育场,怎么测量它的面积呢?让学生感受到前面学*的三个面积单位在实际测量中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产生了学*新的面积单位的需要。

  然后教材给这两个单位进行界定,让学生明确它们的实际大小。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很少了解到和公顷、*方千米相关的东西。为了帮助学生了解1公顷、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教材还采用“生活中的数学”的形式告诉学生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140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方千米。:

  针对本课时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和教师与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形成1公顷的表象,建立空间观念,认识1*方千米,知道*方米与公顷以及*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应用公顷计算土地面积。。

  2、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与他们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进率解决换算.

  教学难点:知道公顷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和发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感受、体验、探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说学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学,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运用目标教学的基本模式,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合作学*、自我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和创造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密度。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时的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出示课件请你们看一看,想一想。填写什么单位合适?

  计算机键盘上的小按键,面积大约1()计算机屏幕的面积大约8()

  我校计算机教室的面积大约96()“鸟巢”占地面积大约()()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从体验面积单位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开始,体会“公顷”这一面积单位产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前面的三道题目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即可。最后一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单位。估计会有学生说出用公顷。大多数学生会想到用*方米。填写上*方米后,再写数据200000。让学生读一读。学生就会体会到单位的不适应了。我这时就可以引出新课]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板书)

  师:你们想知道1公顷有多大吗?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我是通过以下几点来教学的

  认识1公顷的含义。

  谈话: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都是根据边长一定的正方形面积来确定的。例如:1*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

  1*方分米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1*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

  这时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个蓝色的正方形就代表1公顷的土地面积,请你仔细观察它,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说他们的发现:我发现1公顷是一个大正方形,他的边长是100米。

  那先让我们来算一算1公顷是多少*方米:1公顷= 100 × 100=10000*方米。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认识千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2、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本课教学前,学生对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的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能感知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这个仅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单位间的化聚打下基础。

  3、教材的知识结构

  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知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通过看、算、走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体会和理解千米的认识,认识1千米=1000米,体验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进一步感悟1千米的长度,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熟练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2、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二、说教学程序

  本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设想: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你知道我们学校跑道一圈多少米?小华跑了5圈大约是多少米?同桌讨论后,交流。汽车每小时能行70(),你认为可以填上哪个长度单位?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是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二、自主探索,学*新知

  (一)认识千米。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学生交流自己看见过的。出示路标牌的图,并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介绍千米的符号---km。

  (二)实践体验“1千米”。

  1、猜一猜:1千米大约有多长?学生猜测后回答

  2、观察:1千米到底有多长?多媒体演示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学生仔细观察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并记录。学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小结:1千米=1000米。

  3、课前已经请大家去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几分钟?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呢?学生回答。

  4、你感觉1千米长吗?学生自由交流。找一找:从学校到附*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学生观察后独立描出图上1千米的长度。再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米与千米的换算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怎样思考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用什么单位合适。

  5.“想想做做”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是:进一步感受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是:既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又培养了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总结回顾的*惯和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让学生体验数学。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是长度单位教学中的难点。所以

  本节课着重让学生创设体验过程,引导体验生成,帮助学生较好地在体验中构建起千米的概念。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欲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及时调控学*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动态生成。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6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学*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千米 不像厘米、分米那样看得见、画得出,所以学生对千米的感知相对较少,这就为学生认识千米带来了困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灵活运用教材,是解决这一困难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数学的愉悦心情。

  其中,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这一内容,我大胆走出教材的约束,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亲身体会,加深对千米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以一次旅游出发初识千米

  同学们去过北京吗?你是怎样去的?去北京,哪种出行方式最合适呢?

  暑假里,我们全家开车去了北京,路途上需要多长时间?请大家猜一猜。有人说是两小时,有人说三小时,这是我记录的时间,请大家来算一算吧!

  我们的行程足足用了4小时,看来呀,北京离我们这里真的很远。我查了资料,大家请看:北京离我们这里大约是300(千米)。

  引出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并告诉学生: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千米用字母km来表示;千米也叫公里。

  设计意图:去北京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是对学生生活积累的考查,探讨路途上用了多长时间,对第一单元时、分、秒进行了复*,将时间的长短与路程的远*联系起来,加强了知识间的融合。

  二、从操场跑道出发感受千米

  1千米有多长呢?出示第一幅情景图

  运动场的跑道通常一圈是400米,几圈是1000米呢?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7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认识千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2、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本课教学前,学生对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的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能感知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这个仅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单位间的化聚打下基础。

  3、教材的知识结构

  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知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通过看、算、走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体会和理解千米的认识,认识1千米=1000米,体验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进一步感悟1千米的长度,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熟练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2、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二、说教学程序

  本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设想: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你知道我们学校跑道一圈多少米?小华跑了5圈大约是多少米?同桌讨论后,交流。汽车每小时能行70(

  ),你认为可以填上哪个长度单位?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是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二、自主探索,学*新知

  (一)认识千米。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学生交流自己看见过的。出示路标牌的图,并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介绍千米的符号---km。

  (二)实践体验“1千米”。

  1、猜一猜:1千米大约有多长?学生猜测后回答

  2、观察:1千米到底有多长?多媒体演示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学生仔细观察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并记录。学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小结:1千米=1000米。

  3、课前已经请大家去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几分钟?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呢?学生回答。

  4、你感觉1千米长吗?学生自由交流。找一找:从学校到附*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学生观察后独立描出图上1千米的长度。再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米与千米的换算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怎样思考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用什么单位合适。

  5.“想想做做”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是:进一步感受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是:既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又培养了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总结回顾的*惯和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让学生体验数学。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是长度单位教学中的难点。所以

  本节课着重让学生创设体验过程,引导体验生成,帮助学生较好地在体验中构建起千米的概念。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欲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及时调控学*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动态生成。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认识千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2、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本课教学前,学生对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的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能感知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这个仅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单位间的化聚打下基础。

  3、教材的知识结构

  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知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通过看、算、走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体会和理解千米的认识,认识1千米=1000米,体验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进一步感悟1千米的长度,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熟练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2、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二、说教学程序

  本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设想: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你知道我们学校跑道一圈多少米?小华跑了5圈大约是多少米?同桌讨论后,交流。汽车每小时能行70(

  ),你认为可以填上哪个长度单位?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是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二、自主探索,学*新知

  (一)认识千米。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学生交流自己看见过的。出示路标牌的图,并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介绍千米的符号---km。

  (二)实践体验“1千米”。

  1、猜一猜:1千米大约有多长?学生猜测后回答

  2、观察:1千米到底有多长?多媒体演示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学生仔细观察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并记录。学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小结:1千米=1000米。

  3、课前已经请大家去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几分钟?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呢?学生回答。

  4、你感觉1千米长吗?学生自由交流。找一找:从学校到附*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学生观察后独立描出图上1千米的长度。再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米与千米的换算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怎样思考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用什么单位合适。

  5.“想想做做”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是:进一步感受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是:既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又培养了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总结回顾的*惯和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让学生体验数学。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是长度单位教学中的难点。所以

  本节课着重让学生创设体验过程,引导体验生成,帮助学生较好地在体验中构建起千米的概念。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欲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及时调控学*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动态生成。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千米》。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单元的学*,既能让学生感知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又为以后学*单位间的换算打好基础。教材例题首先提供现实情境,让学生整体感知千米的含义,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通过看一看、走一走、算一算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和体会千米,认识1千米=1000米,真正体验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随后的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填一填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运用中感受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能熟练地应用于生活情境中。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运用千米来描述事物长度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抽象思维;在简单的单位换算练*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在数学学*活动中,深刻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提高,兴趣得到培养,我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开展本课的探究)

  二、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复*引入。

  组织学生回忆: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并引导学生比划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引出并板书课题,通过复*,激活学生的学*经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环节:实践体验,构建概念。

  我打算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第1个层次:初步体验生活中的千米。通过媒体播放搜集到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你还在哪里听过或看过“千米”?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确: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从现实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2个层次:教学“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教师设疑:1千米到底有多长?组织学生在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让学生体会100米的长度。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走100米的路长吗?那走10个100米该有多长呢?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确10个100米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从而引导学生得出1千米=1000米。通过引导学生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第3个层次:感知、体会1千米。提出问题:学校跑道一圈是200米,几圈是1千米?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1千米的长度。

  第三环节:巩固练*,深化应用。

  我打算分两个层次设计练*:基础练*:第1、2、3、4题。通过引导学生画一画、算一算、填一填,既加深了对千米的认识,又巩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综合练*:第5、6题。通过运用千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新知,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亲身体验和感悟,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10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0页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学校到君悦花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设计意图: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换算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

  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2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

  2千米500米=()米6千米30米=()米

  练*后说说想法。

  (3)教学例2

  尝试练*

  4000米=()千米

  并说说练*过程的依据?

  再练*

  10000米=()千米

  尝试练*: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350米

  (4)试一试:

  6千米720米=()米5830米=()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提问:经过这个单元的学*,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

  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提问: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答: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五、巩固应用

  这里老师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加以解决吗?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12() 小冬肩宽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一本数学书厚8()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设计意图: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设计意图:安排这几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4、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5个例子)。

  (2)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5个例子)。

  (设计意图: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板书设计:千米(公里)的认识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