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精选十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一、导语激趣,引入课题

  1、课间播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教师:同学们,刚才那首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苏轼的这首词,除了让我们感受到兄弟间的浓浓情意之外,也勾起了我们对月亮的想象。其实我们人类早就有登上月球的愿望,并因此产生了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的故事,就直接代表了古时人们对神秘月球的无限向往,当然,嫦娥奔月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嫦娥并没有奔上月亮,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今天,我们先看一个短片,简单了解一下人类对月球探索的历程。

  二、词语积累

  1、在同桌的词语抄写本上写出自己认为要掌握的词语,并设计成小测题,同桌互测互改。

  2、建议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畅谈:尽情地谈。

  ②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③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④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即,靠*,接触。

  三、学法指导(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

  1、写什么?――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2、怎么写:――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既然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写的,那么请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教师提供时间线索,指名复述,要求其他同学不看书填表。)

  时间与事情的进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点。

  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稳降落在月球上。

  21日上午11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

  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3、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明确: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②升空(5一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10—14)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15一18)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4、根据这些时间的变化,画一张人类首次登月全过程的示意图,并作简要解说。

  5、为什么这样写?引导学生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历史意义。

  四、延伸拓展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1、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2、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

  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五、想象

  1、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2、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六、小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七、作业:综合实践活动:探索月球的奥秘(举行知识比赛)

  利用一节阅读课让学生到图书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宇宙探索》《自然与科技》《科学24小时》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准备。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及学*的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1、从网上、报纸上查找有关“阿波罗登月计划”及“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2、制作教具:火箭飞船模型。

  3、准备两个大小不等的地球仪。

  学生:1、阅读有关书籍,也可上网查找有关月球资料,为更好的理解课**准备。

  2、查找有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有关资料。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通过拓展迁移,联系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一重大事件,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爱国的热情。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用大屏幕显示一张航天员在月球上拍摄的地球图片,导入新课。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内容

  1.自主学*

  ①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②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③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3.实物演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将两个大小不等的地球仪放在讲桌上,大的假设为地球,小的假设为月球,然后选派两名学生上讲台演示登月全过程,演示过程中有不完善之处,其他同学补充。通过演示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

  1.自主学*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入体会。

  ①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②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2.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

  3.课件展示,形象直观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月球及月壤、月岩的图片资料。宇航员登月后采集月壤、月岩,安装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及月震仪图片资料,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合作学*:

  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最后一句话怎样理解

  学生齐读讨论后,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人类不会局限于地球,人类的未来是美好的,这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更使人类航天技术的巨大飞跃。

  教学反思

  1.教学经验

  ①本节课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方面,设计了如上几个环节:默读、构画、讨论、演示等,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便能把握好课文内容,起到了强化作用,并为后文的研读打下了基础,尤其是实物演示这一环节,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和学*兴趣,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事半功倍,收效很好。

  ②有关月球的图片资料及宇航员登月后所做工作的图片资料,形象直观,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2.存在问题

  由于教学时间把握不太好,在实物演示这个环节,尽管学生热情很高,却因教学时间有限,只选了两个同学,使一些同学留下了遗憾。

  第二课时

  一、联想和想象训练

  课件展示月球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1.想像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2.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3.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4.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寂;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二、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知识:

  《月球探测小史》、《开发月球的三个理由》

  三、拓展延伸:

  1.“‘神舟五号’知多少”知识竞答。

  2.课件展示

  ①“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过程的动画演示;

  ②“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过程的图片资料演示。

  3.探究:我国探月有可能实现吗?

  ①学生介绍有关资料;

  ②教师补充介绍:《我国探月工程有望三年实现》、《“嫦娥一号”绕月工程将实现四个科学目标》

  四、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的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预计将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愿大家努力学*,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教学反思

  1.教学经验

  ①本节课通过第一个环节,培养了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补充介绍的资料丰富了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的了眼界。

  ②关于“神舟五号”知识的竞答及课件的演示,不仅直观想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同学们爱国之情,对航天英雄的仰慕之情,以及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有利于学生的心里品质、道德品质的培养,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③有关我国月球探测计划的资料介绍,进一理步激发了同学们的自豪感,增加了学*的动力。

  总之,通过上述内容,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了自主探究的学*能力,将课文知识引入现实生活。

  2.存在问题

  ①学生们因条件所限,查找的资料不够丰富。

  ②限于教学时间,有许多同学没有机会展示自己所找到的资料。

  纵观本节课,教学课件的运用确实为教学增色不少。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3

  1.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借助关键词句准确地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

  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教师通过“广播教学”,将从网上下载的一篇“北京中学生将‘飞’火星”的新闻报道播放给学生阅读,以此导入 对新课文的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熟悉课文

  教师通过“广播教学”给学生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反映人类首次登月过程的录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直观印象。

  教师通过“文件传输”将课文内容传输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默读全文,在阅读中获取课文信息,提取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要求,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圈点批注,并用自己的话对课文内容要点进行概括。

  三、课文教读

  教师通过“集体讨论”功能,提出讨论题。例如:①课文可分成几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②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③宇航员登上月球做了哪几件事?④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⑤登月有什么意义?⑥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⑦文中的数字有什么作用?⑧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如何理解?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自由发言。每个学生都可以针对讨论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供教师和其他学生观看。

  教师用“广播教学”播放幻灯演示课件,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完成对课文的阅读分析。

  四、课堂练*

  教师应用电子教室的“电子抢答”功能,发布课堂练*题。例如: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答案是“可望而不可即”)。

  学生可以进行抢答,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发表的答案将显示在题目的下面,而其他学生不能再进行回答。一题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新一轮抢答。

  五、自主探究

  教师提供北京天文馆、月球和登等网站的网址,让学生自主登陆网站,浏览有关内容。

  应用“虚拟光驱”功能,教师提供光盘《小天使少儿科教系列——科技篇》中的录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观看。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每个学生的电脑屏幕进行监控,以保证娘对学生的学*活动随时进行引导。

  六、课后作业

  教师通过“广播教学”发布作业 课后题目,要求学生写一篇想象作文。例如:假设你此时正在远离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过舷舱,你看到了美丽的地球。请以此为触发点,展开想象,写一段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作文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版面和美术编辑,统一以电子文本格式上交,供教师进行批阅。如时间允许,教师可选择写得较好的学生作文让所有同学在自己的电脑中进行阅读欣赏和进行修改。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 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 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①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延伸练*

  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 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并能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要点。

  2.学*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3.激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培养起足够的学*兴趣。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先让学生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讲读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吗?对,是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呀,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明月,总会引起无穷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能飞上月宫。如今,幻想已经变为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神往以久的月球。现在,就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吧……

  二、检查预*

  1、听写下列字词:(共10个)

  指令海域畅谈神往里程碑观测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

  2、解释下列词语:(共5个)

  ①畅谈:尽情地谈。

  ②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③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④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即,靠*,接触。

  ⑤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3、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

  4、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三、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

  ①地球和月亮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

  ②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③“土星5号”火箭准备发射。

  ④三名宇航员进入指令舱。

  ⑤“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后进入预定的轨道。

  ⑥“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登月轨道。

  ⑦三名宇航员进入梦乡休息。

  ⑧“阿波罗11号”飞船到达离月球28000公里的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⑨登月舱和飞船脱离,登月舱开始降落。

  ⑩登月舱降落在月球上。

  ⑾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先后来到了月面。

  ⑿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在月面上紧张的工作。

  ⒀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⒁登月舱和“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登月舱被甩在太空。

  ⒂“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⒃对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的总结

  ⒄三位宇航员畅谈登月的感受。

  ⒅阿姆斯特朗谈登月的意义。

  2、归纳整个登月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明确:可分四个阶段

  ①升空准备(3、4)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感受。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这一过程的?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

  4、找出有关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指出相应事件。

  ①1969年7月16日早,“土星5号”火箭准备发射。

  ②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

  ③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

  ④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开始进入梦乡。

  ⑤19日晚上8点33分,飞船飞过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⑥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⑦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

  ⑧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⑨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

  ⑩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

  ⑾7月21日11点56分20秒,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

  ⑿(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7月21日14点,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⒀7月22日0点15分,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进入预定轨道。

  ⒁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

  ⒂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阿波罗11号”飞船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

  ⒃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员畅谈登月的感受。

  5、作者为什么详细的交代时间,这些表示时间的数字有何作用?

  明确: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6、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后做了些什么?

  明确:

  ①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③把纪念碑树立在月球上。

  ④把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表面

  ⑤安装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来检测宇宙射线

  ⑥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⑦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⑧把美国的星条旗它插在月面上。

  ⑨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7、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并在月球表面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

  明确:科学家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

  四、教师小结:本文就是真实记录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全过程的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可以说,引人入胜是本文的特色。

  五、布置作业

  根据第二部分第1、2阶段的内容,画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行程图。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话?

  明确:“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2、找出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表明观点或看法的句子即为议论性句子,具体句子略。)作用:起画龙点睛、深化理解的作用。

  3、阅读本文后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明确: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到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并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充满信心。

  二、畅所欲言拓展延伸

  1、现时篇

  ②我国作为一只沉睡多年的东方雄狮,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情况又有哪些惊天动地的成果呢?请你介绍一下好吗?

  ③听完这些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吗?

  2、想象篇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三、总结语

  月的故事引人入胜,月的情愫丰富多彩,月的文化博大精深,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但我国航天技术仍无法登上月球。随着我国神州六号飞船的发射成功,我相信***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在座的同学们努力学*,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愿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四、板书设计:

  准备

  月亮上的足迹升空伟大的壮举

  登月人类的智慧

  返航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题二、三。

  2.查字典,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各造一句。

  畅谈昂首挺立遥遥在望可望而不可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练*,巩固所学,提升能力。

  教学内容:《练*册》、《全效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基础知识与能力训练,要注意中考演练题型。

  2、课内阅读注意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3、课外阅读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中。

  【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这一题材本身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而这节课的内容与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内容──探索月球奥秘紧密相连,关于月亮的资料非常丰富,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文现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两者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月亮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因此,学*这课,不仅要了解登月的知识,还要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中,切实开展关于月亮的科学与人文的探究活动。

  【学生分析】

  上这节课的班级学生上课较活跃,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该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计算机水*较好,对网络和网站知识都有了解,并且经常上网查找资料,有一定的检索、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进行分组学*,上网探究,让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为学生的网上探究提供了技术保障。大多数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究,在自主学*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如在上课前让学生动手做一些与月亮有关的手工作品或画月亮图,上课时画出登月轨迹图,将较好的作品贴在墙上,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氛围,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质疑登月常识及课文内容,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上网,上网过程中自主选择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归纳总结后要向协作小组和全班同学汇报,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做好关于这一课的课件和与月亮有关的网站。

  学生:

  1、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准备。

  2、关于月亮的作品。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学生角度)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关于月亮的手工作品、图画等)导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师角度)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词(《静夜诗》、《水调歌头》、《枫桥夜泊》等)。

  (朗诵诗歌)由学生诵读幻灯上关于月亮的诗歌。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教师引导)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静谧的月光,时圆时方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请说一句有月亮的诗(“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美好,现在我们就与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自主学*。)

  ⑴ 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获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课件上的问题。(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① 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② 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③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④ 火箭名称和飞船分别叫什么?

  ⑤ 采用什么顺序记叙了什么过程?

  ⑵ 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⑶ 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你说我说大家说)

  ⑴ 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⑵ 四人小组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介绍得最准确,推荐一位同学到上面来展示、介绍。

  ⑶ 展示各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并请一位同学介绍登月过程。

  ⑷ 利用月亮课件展示当时的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过程和登月轨迹。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1、(观看课件中的录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⑴ 看登月的实况录像。

  ⑵ 说说看到这一场景的感受。

  ⑶ 质疑登月事件。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使这节课达到高潮。

  ① 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⑤ 登月舱与飞船是怎样脱离和对接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寂;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2、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课文,深人体会。(合作探究)

  ⑴ 探究1:同学们把登月过程准确地解说出来,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把登月的复杂过程写得清楚明白,你觉得课文写作上最值得你学*的一点是什么?

  (让学生谈自己真实的体会,畅所欲言。有一点必须明确:A、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有条不紊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B、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C、用数字说明)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⑵ 探究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阅读时你有什么感觉(我就觉得很紧张,很自豪)哪一处让你最难忘,请找出来并朗读、评析。

  ⑶ 探究3: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登月意义的认识。

  (辩论)据说为了这次登月,共有40万人、2万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资239、15亿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只运回了几百斤的月岩、月壤,到底值不值?

  (总结)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四、你对月亮知多少

  (拓展延伸到综合性学*──探索月球奥秘)

  1、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也可以进入老师准备好的月亮网,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查阅。

  关于“月亮”的话题,学生可以选择这一话题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组成协作小组(以“月亮”话题为例,对文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月亮传说组、月亮诗歌组、月亮美称组、月亮风俗组等,对科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登月组、月球概况组、月球之谜组等),各个小组到网上自主选择,自主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一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网上遇到问题时能协商解决,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这一过程中,不仅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积极性,提高了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各兴趣小组将搜集到的内容制作成课件。

  3、各小组从不同角度交流查阅到的资料:

  ⑴ 星空奇观

  ⑵ 月球之谜

  ⑶ 中国航天

  ⑷ 登月计划

  ⑸ 阿波罗之旅

  ⑹ 登月图集

  五、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我国已进行了无真人的太空航行,***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六、作业

  必做题:

  1、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中的词语,并用其中的一些词语写一段话。

  2、根据练*三创设情境,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选做题:课后继续看与月亮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做好笔记。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及学生在网络上的探究活动和反馈,我觉得本节探究活动有一些收获:

  1、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让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工具,渗透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过程中,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调动学生学*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2、利用网络(INTERNET)上资源的丰富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加工信息,极大地扩展了教学空间、时间和信息量的外延。

  3、利用网络上超文本的特性,和人类思维的自然联想,让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索,把信息的使用和控制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自主学*。

  4、网络小组协作和个别化教学可以实现有差异教育,培养与人分享、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本节课在具体的教学中也有不足:

  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不一,在小组协作中,有的小组成员不能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信息的处理;学生网络探索的主动性不足;由于课时所限,课外探究任务的完成有些难度。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3、学* 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 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敢于探索的 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 精神。

  教学重点:

  1、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快速阅读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用具:登月视频、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国家刚刚成功发射了“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是我国航天史上迈出的重要的一步。在世界航天史上,流传着这么一句名言:“我迈出了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们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谁吗?对了,他就是首次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探索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二、视频欣赏

  播放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视频剪辑。

  三、进入新课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人类探访月球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朱长超是怎样用手中的笔记录这一段真实历程的呢?今天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1969年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1、快速阅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将课文自读一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在文中筛选圈点出表示时间的短语。

  生自读课文

  2、围绕问题展开

  师: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生:准备升空、飞向月球、登月成功、返回地球四个阶段。

  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生: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复述课文主要内容。要求讲到各个细节。

  生复述课文

  师: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在文中标记出来。

  生:⑴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⑵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⑶树立登月纪念碑;

  ⑷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⑸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⑹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通话等。

  师: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5、11语段,其他同学在课本上标记出含有数字的语句,思考:作者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富有吸引力的数字如“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等。

  因为这是一 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为了体现 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同时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

  师:精彩朗读并背诵文章最后一段阿姆斯特朗 评价登月意义的话。

  为什么说这是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生:说明这一步意义非同寻常。“这一步”之前,几代人对探索月球所做的漫长努力,直到今天,人类才登上月球。这是划时代的一步!

  四、拓展训练

  根据情况提示,展开想像,口头描述一个片断。

  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 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

  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1.新课导入

  ①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2.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4.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5.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6.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7.延伸练*

  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 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9

  1、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惯。

  2、掌握文章按时间顺序组材的方法。

  3、体会说明文中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学*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教训难点: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刚才背诵了带有“月”字的古诗词,古往今来,人们仰望那一轮明月,总会有无限的遐想,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吟唱,都幻想着有朝一日能飞上月球,去探索那无穷的奥秘。如今我们人类终于实现了这个夙愿,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伟大的'时刻。

  二、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表示时间、人物、事件的语句。

  时间:

  人物:

  事件:

  三、阅读

  “预*提示”,抓住其中的“惊心动魄”一词作为突破口,进而引导学生围绕“惊心动魄”一词进行提问。

  四、回答问题

  (1)“惊心动魄”的一刻指的是哪一刻?用一句话来概括。

  讨论,明确:1969年7月12日上午11点51分人类登上月球的第一步。

  (2)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表示了这一意思?在文中画出来。

  讨论,明确:这些语句中有生动的描述,也有*实的说明;有的写的是过程,有的是意义,都以不同的语言形式,向人们宣告了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可见,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我们说话和写文章也应该这样。

  (3)为什么说这是“惊心动魄”的一刻呢?说说你的理由。

  你能用课文中的原句来回答吗?

  讨论,明确:着重抓住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来解决。

  五、探究质疑

  就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自由提问,并互相解答。

  六、拓展训练

  你知道哪些关于航天事业的信息?请你把你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共享。

  七、作业。

  准备综合性学*活动材料,《探索月球的奥秘》,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比赛。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 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

  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①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延伸练*

  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 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精选十篇)扩展阅读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精选十篇)(扩展1)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中。

  【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这一题材本身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而这节课的内容与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内容──探索月球奥秘紧密相连,关于月亮的资料非常丰富,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文现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两者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月亮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因此,学*这课,不仅要了解登月的知识,还要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中,切实开展关于月亮的科学与人文的探究活动。

  【学生分析】

  上这节课的班级学生上课较活跃,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该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计算机水*较好,对网络和网站知识都有了解,并且经常上网查找资料,有一定的检索、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进行分组学*,上网探究,让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为学生的网上探究提供了技术保障。大多数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究,在自主学*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如在上课前让学生动手做一些与月亮有关的手工作品或画月亮图,上课时画出登月轨迹图,将较好的作品贴在墙上,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氛围,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质疑登月常识及课文内容,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上网,上网过程中自主选择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归纳总结后要向协作小组和全班同学汇报,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做好关于这一课的课件和与月亮有关的网站。

  学生:

  1、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准备。

  2、关于月亮的作品。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学生角度)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关于月亮的手工作品、图画等)导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师角度)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词(《静夜诗》、《水调歌头》、《枫桥夜泊》等)。

  (朗诵诗歌)由学生诵读幻灯上关于月亮的诗歌。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教师引导)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静谧的月光,时圆时方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请说一句有月亮的诗(“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美好,现在我们就与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自主学*。)

  ⑴ 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获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课件上的问题。(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① 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② 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③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④ 火箭名称和飞船分别叫什么?

  ⑤ 采用什么顺序记叙了什么过程?

  ⑵ 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⑶ 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你说我说大家说)

  ⑴ 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⑵ 四人小组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介绍得最准确,推荐一位同学到上面来展示、介绍。

  ⑶ 展示各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并请一位同学介绍登月过程。

  ⑷ 利用月亮课件展示当时的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过程和登月轨迹。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1、(观看课件中的录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⑴ 看登月的实况录像。

  ⑵ 说说看到这一场景的感受。

  ⑶ 质疑登月事件。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使这节课达到高潮。

  ① 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⑤ 登月舱与飞船是怎样脱离和对接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寂;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2、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课文,深人体会。(合作探究)

  ⑴ 探究1:同学们把登月过程准确地解说出来,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把登月的复杂过程写得清楚明白,你觉得课文写作上最值得你学*的一点是什么?

  (让学生谈自己真实的体会,畅所欲言。有一点必须明确:A、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有条不紊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B、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C、用数字说明)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⑵ 探究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阅读时你有什么感觉(我就觉得很紧张,很自豪)哪一处让你最难忘,请找出来并朗读、评析。

  ⑶ 探究3: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登月意义的认识。

  (辩论)据说为了这次登月,共有40万人、2万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资239、15亿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只运回了几百斤的月岩、月壤,到底值不值?

  (总结)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四、你对月亮知多少

  (拓展延伸到综合性学*──探索月球奥秘)

  1、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也可以进入老师准备好的月亮网,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查阅。

  关于“月亮”的话题,学生可以选择这一话题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组成协作小组(以“月亮”话题为例,对文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月亮传说组、月亮诗歌组、月亮美称组、月亮风俗组等,对科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登月组、月球概况组、月球之谜组等),各个小组到网上自主选择,自主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一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网上遇到问题时能协商解决,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这一过程中,不仅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积极性,提高了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各兴趣小组将搜集到的内容制作成课件。

  3、各小组从不同角度交流查阅到的资料:

  ⑴ 星空奇观

  ⑵ 月球之谜

  ⑶ *航天

  ⑷ 登月计划

  ⑸ 阿波罗之旅

  ⑹ 登月图集

  五、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我国已进行了无真人的太空航行,*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六、作业

  必做题:

  1、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中的词语,并用其中的一些词语写一段话。

  2、根据练*三创设情境,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选做题:课后继续看与月亮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做好笔记。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及学生在网络上的探究活动和反馈,我觉得本节探究活动有一些收获:

  1、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让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工具,渗透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过程中,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调动学生学*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2、利用网络(INTERNET)上资源的丰富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加工信息,极大地扩展了教学空间、时间和信息量的外延。

  3、利用网络上超文本的特性,和人类思维的自然联想,让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索,把信息的使用和控制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自主学*。

  4、网络小组协作和个别化教学可以实现有差异教育,培养与人分享、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本节课在具体的教学中也有不足:

  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不一,在小组协作中,有的小组成员不能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信息的处理;学生网络探索的主动性不足;由于课时所限,课外探究任务的完成有些难度。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2

  一、设计思想:

  本课是一篇比较简单的自读课文,全文除了登月知识比较抽象以外,其它如文章的思路、结构、语言、写作方法、说明方法等方面都没有什么技巧,因此在这些方面教师不必花太多时间去讲,而且本文也是一篇自读课文,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因此设计为学生自主探究登月知识的学*课并重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课件制作简单明了,其中的几幅图片或视频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登月的过程,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化为可视的形象,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过程及相关知识;理解人类登月的意义。

  能力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德育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培养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设计: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了解有关人类登月及其它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是人教版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科学探索方面的内容,其设置目的有:1、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2、练*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学会快速阅读文章。

  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五、教学过程及课件操作设计:

  (一)导入(点击鼠标,出现《月圆月缺》动画)

  讲述:同学们,你们看,这明月多么皎洁!它时圆时缺,引起人们多少神往!(点击鼠标,出现图片)大家看这张图片,画的是嫦娥奔月。传说嫦娥为了抗拒坏人,吞下了两颗不死药,飞上了月亮,从此,与她相伴的只有一棵桂树,一只玉兔。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人们多么希望到月亮上去看一看啊!终于有一天,月亮上有了人类第一个足迹。人类是怎么把自己的足迹留在月亮上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朱长超的记实报道《月亮上的足迹》。(点击鼠标,出现本课件的封面)请大家翻到课本78页。

  (二)整体感知(目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提出要求:

  先请同学们标好自然段序号,然后速读课文。本文约有XX字,按照500字/分的速读要求,应在4分钟内看完,大家有信心吗?

  2、学生速读(4分钟左右)

  3、抢答下列各题:(目的:通过回答上述题目,既训练了学生的速读能力,又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在抢答中形成本堂课的第一个高潮。)

  (1)人类在什么时候首次登上月球?

  (2)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首先踏上月球?

  (3)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4)本次登月中的火箭和飞船的名称各是什么?

  (5)人类第一次登月探险历时多少小时?

  1、教师用一个问题小结: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点击“返回”,回封面)

  (三)重点揣摩:(目的:通过重点揣摩“飞船升空”和“登月”两个环节,加强学生对登月过程的理解,同时完成“能力目标”1、2。)

  教师讲述:本文介绍了美国三位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那么,这个过程体现在哪些段落呢?你能把这个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吗?(在封面上点击“重点揣摩”,出现题目1)

  1、登月的全过程分哪几个阶段?(目的:训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师讲述:大家看这四个阶段,你觉得哪些是最精彩的部分?下面我们就重点学*这两个阶段的内容。请大家精读5—10自然段,完成2、3题。(点击鼠标,出现题目2、3)

  2、划出表明飞船飞行路线的句子。

  3、画出飞船向月亮进军的路线图,并作简要说明。(学生画的路线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讨论后(大概三分钟,视当时情况而定),请小组派出代表回答上面第一个问题。再请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到上面来展示、介绍路线图。

  最后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当时的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过程和登月轨迹。(登月轨迹图可以放两遍,播完再次点击即可。)

  (点击鼠标,出现第4题)

  4、借助资料了解登月过程。(目的:帮助学生了解登月过程。)

  (1)播放“飞船升空”、“火箭脱落”两幅视频,帮助学生了解“飞船升空”的内容。

  (2)演示“登月”的三张图片。(课件上1至3个数字分别代表上述视频或图片,点击即可,播完后点击“返回”。)

  (上述两题教师不做讲解,让学生从书上找出相应的文字或用自己的话分别进行说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略提到宇航员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上面写着“……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的旅行。”美国人为什么不写“我们美国人……”?(目的:让学生理解科学无国界的道理。)(点击“返回”,回封面)

  (四)拓展延伸:

  1、去年,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地进行了我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为我国的探月计划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大家知道我国的探月计划最终目标是什么吗?假设你有一天居住在月球上,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月球基地,你能把它画出来吗?(如果学生画不出,即展示想象画,让学生说说想象画的内容。目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2、从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月成功以后,人类又五次成功登上月球,不久的将来,人类还要将足迹留在火星上,想一想,人类为什么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功?(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尤其需要有奋斗不息、坚持不懈、团结协作甚至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在屏幕上打出相应的文字)

  3、教师总结:

  但是,科学永无止境!(随意点击,出现“太阳系”图)大家看,这是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但它只是银河星系的一个成员,银河星系里,至少有一千亿颗星星,目前我们知道,宇宙里大约有30亿个星系和无数星际物质,而它们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把沙子。

  (点击“太阳系”图外部分,出现“月球上的足迹”图)

  同学们,这就是人类留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它告诉我们:科学就是力量!在这浩渺的宇宙当中,藏着无数的奥秘。只有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以后才能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攀登科学的高峰!愿我们的同学努力学*,将来把足迹印到火星甚至其它星球上去!(目的: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点击“返回”,回封面)

  (五)布置作业:(点击封面上的“布置作业”)

  作业:(选做题)

  1、想象作文(或想象画):假如让我开发月球;

  2、搜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诗歌、散文或歌曲。

  (必做题)用本课“自读提示”下的词语写一段完整的话。

  六、作业设计:

  本作业分选做题和必做题两种,在选做题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或爱好选做其中的一题,从而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必做题则是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七、课后点评:

  1、导入部分较好,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中课件开头的歌曲在正式上课前播放,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但动画《月圆月缺》中月缺时的图片不够细致;

  2、“整体感知”部分设计为五个小问题,既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体现了短小精悍的原则;同时以抢答赛方式回答问题,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登月的过程上,同时又把其中的“飞船升空”、“飞船脱落”、“登上月球”设计为重点内容,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突出了本文的教学难点;

  4、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机会较多,如小组讨论活动,动手画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路线图并到台上演示及学生上台更正其错误,学生看视频和图片自己分析“飞船升空”、“飞船脱落”、“登上月球”三部分的过程,学生上台对照想象画展开想象和分析的过程等,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5、作业部分给了学生极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水*高低来选做作业,同时必做题中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本课的新词汇,注意到了基础和能力的共同训练;

  6、学生上课气氛活跃,发言积极,特别是在想象画部分,很多学生的想象引起了同学的阵阵掌声;

  7、课件中的交互不要做成直线式,第三部分“拓展延伸”中,“太阳系”图后少了一个按钮;课件封面上应该加上“退出”按钮;

  8、课堂上高潮很多,如抢答赛是一个小高潮,动手画路线图是一个高潮,看视频是一个高潮,看想象画展开想象是一个高潮,但教师进行教学总结时,未能掀起一个新高潮,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遗憾。

  附: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媒体设计

  导入动画《月圆月缺》、图片《嫦娥奔月》

  整体感知文字材料:抢答题

  精读揣摩:

  1、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2、划出表明飞船飞行路线的句子。

  3、画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路线图,并简要说明;

  4、借助视频和图片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过程。

  文字材料:

  动画:登月轨迹图

  “飞船升空”、“火箭脱落”两个视频

  “登上月球”三幅图片

  拓展延伸:

  1、你想象中的月球基地。

  2、人类为什么能在科学上获得这么大的成功?

  3、教师总结

  文字材料、图片

  布置作业

  分选做题和必做题。文字材料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中。

  【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这一题材本身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而这节课的内容与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内容──探索月球奥秘紧密相连,关于月亮的资料非常丰富,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文现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两者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月亮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因此,学*这课,不仅要了解登月的知识,还要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中,切实开展关于月亮的科学与人文的探究活动。

  【学生分析】

  上这节课的班级学生上课较活跃,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该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计算机水*较好,对网络和网站知识都有了解,并且经常上网查找资料,有一定的检索、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进行分组学*,上网探究,让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为学生的网上探究提供了技术保障。大多数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究,在自主学*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如在上课前让学生动手做一些与月亮有关的手工作品或画月亮图,上课时画出登月轨迹图,将较好的作品贴在墙上,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氛围,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质疑登月常识及课文内容,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上网,上网过程中自主选择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归纳总结后要向协作小组和全班同学汇报,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做好关于这一课的课件和与月亮有关的网站。

  学生:

  1、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准备。

  2、关于月亮的作品。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学生角度)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关于月亮的手工作品、图画等)导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师角度)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词(《静夜诗》、《水调歌头》、《枫桥夜泊》等)。

  (朗诵诗歌)由学生诵读幻灯上关于月亮的诗歌。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教师引导)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静谧的月光,时圆时方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请说一句有月亮的诗(“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美好,现在我们就与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自主学*。)

  ⑴ 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获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课件上的问题。(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① 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② 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③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④ 火箭名称和飞船分别叫什么?

  ⑤ 采用什么顺序记叙了什么过程?

  ⑵ 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⑶ 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你说我说大家说)

  ⑴ 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⑵ 四人小组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介绍得最准确,推荐一位同学到上面来展示、介绍。

  ⑶ 展示各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并请一位同学介绍登月过程。

  ⑷ 利用月亮课件展示当时的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过程和登月轨迹。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1、(观看课件中的录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⑴ 看登月的实况录像。

  ⑵ 说说看到这一场景的感受。

  ⑶ 质疑登月事件。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使这节课达到高潮。

  ① 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⑤ 登月舱与飞船是怎样脱离和对接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寂;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2、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课文,深人体会。(合作探究)

  ⑴ 探究1:同学们把登月过程准确地解说出来,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把登月的复杂过程写得清楚明白,你觉得课文写作上最值得你学*的一点是什么?

  (让学生谈自己真实的体会,畅所欲言。有一点必须明确:A、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有条不紊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B、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C、用数字说明)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⑵ 探究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阅读时你有什么感觉(我就觉得很紧张,很自豪)哪一处让你最难忘,请找出来并朗读、评析。

  ⑶ 探究3: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登月意义的认识。

  (辩论)据说为了这次登月,共有40万人、2万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资239、15亿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只运回了几百斤的月岩、月壤,到底值不值?

  (总结)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四、你对月亮知多少

  (拓展延伸到综合性学*──探索月球奥秘)

  1、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也可以进入老师准备好的月亮网,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查阅。

  关于“月亮”的话题,学生可以选择这一话题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组成协作小组(以“月亮”话题为例,对文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月亮传说组、月亮诗歌组、月亮美称组、月亮风俗组等,对科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登月组、月球概况组、月球之谜组等),各个小组到网上自主选择,自主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一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网上遇到问题时能协商解决,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这一过程中,不仅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积极性,提高了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各兴趣小组将搜集到的内容制作成课件。

  3、各小组从不同角度交流查阅到的资料:

  ⑴ 星空奇观

  ⑵ 月球之谜

  ⑶ *航天

  ⑷ 登月计划

  ⑸ 阿波罗之旅

  ⑹ 登月图集

  五、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我国已进行了无真人的太空航行,*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六、作业

  必做题:

  1、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中的词语,并用其中的一些词语写一段话。

  2、根据练*三创设情境,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选做题:课后继续看与月亮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做好笔记。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及学生在网络上的探究活动和反馈,我觉得本节探究活动有一些收获:

  1、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让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工具,渗透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过程中,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调动学生学*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2、利用网络(INTERNET)上资源的丰富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加工信息,极大地扩展了教学空间、时间和信息量的外延。

  3、利用网络上超文本的特性,和人类思维的自然联想,让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索,把信息的使用和控制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自主学*。

  4、网络小组协作和个别化教学可以实现有差异教育,培养与人分享、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本节课在具体的教学中也有不足:

  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不一,在小组协作中,有的小组成员不能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信息的处理;学生网络探索的主动性不足;由于课时所限,课外探究任务的完成有些难度。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3、学*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快速阅读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用具:登月视频、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国家刚刚成功发射了“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是我国航天史上迈出的重要的一步。在世界航天史上,流传着这么一句名言:“我迈出了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们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谁吗?对了,他就是首次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探索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二、视频欣赏

  播放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视频剪辑。

  三、进入新课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人类探访月球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朱长超是怎样用手中的笔记录这一段真实历程的呢?今天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1969年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1、快速阅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将课文自读一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在文中筛选圈点出表示时间的短语。

  生自读课文

  2、围绕问题展开

  师: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生:准备升空、飞向月球、登月成功、返回地球四个阶段。

  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生: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复述课文主要内容。要求讲到各个细节。

  生复述课文

  师: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在文中标记出来。

  生:⑴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⑵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⑶树立登月纪念碑;

  ⑷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⑸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⑹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通话等。

  师: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5、11语段,其他同学在课本上标记出含有数字的语句,思考:作者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富有吸引力的数字如“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等。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同时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

  师:精彩朗读并背诵文章最后一段阿姆斯特朗评价登月意义的话。

  为什么说这是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生:说明这一步意义非同寻常。“这一步”之前,几代人对探索月球所做的漫长努力,直到今天,人类才登上月球。这是划时代的一步!

  四、拓展训练

  根据情况提示,展开想像,口头描述一个片断。

  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今天啊,我请大家猜一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弯刀。这时我说的是什么啊?

  生:“月亮!”

  师:对!是月亮!*时我们大家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啊?

  学生自由发言。

  师:是的,多么神奇的月亮啊!在我们古代,人们对于月亮有着不尽的遐想和眷念,也因此产生了很多的传说故事。大家知道流传最广的是故事是什么故事吗?

  生:“嫦娥奔月!”

  师:是的!是嫦娥奔月。那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渴望探索月亮的产物。然而月亮上究竟有什么呢?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人们不断地在探索着这个问题,渴望揭开月球的秘密。20xx年10月24日18点15分,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卫星,迈开我国探索月球的第一步。然而对于人类对于月球的真正探索我们整整迟了39年。早在1969年7月21日,人类就成功的登上了月球,那是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是值得全人类庆贺的.时刻!虽说时隔39年,但那一刻的震憾,那一刻的喜悦,至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的到。下面说让我们共同学*《月亮上的足迹》,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那种悲震憾和发自内心的喜悦!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示意图如下。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入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

  语言方面

  ①恰当的描述:

  例如:在写到火箭发射前的景象时,作者写道:“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这表现了火箭高大雄伟的姿态。

  写火箭在太空飞翔时,作者写道:“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又飞过了……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争光,静静地悬在飞船上方。”这样的描述很能激发读者的想像。

  ②用数字说明:

  例如:写火箭升空的的速度分别用6.8、7.67、10.5等数字,令我们遐想不已。

  还有写火箭升空后的时间词,也同样让我们遐想万千。

  ③叙述中有议论:

  如第4段中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写道:“一个伟大时代就要来到了……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这足以说明这次登月之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意义。

  还有第11段中在两名宇航员登月之后,写道:“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这里再次强调了此次登月的意义。

  总之,这些议论性文字深化了我们对叙述的问题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寂;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五、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九年,而我国航天技术也已达到空前的进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对月球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但对月球的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还得靠不断成长中的大家,希望大家努力学*,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延伸练*

  ①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板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精选十篇)(扩展2)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合集5篇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1

  教学目的

  1.学*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3.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畅谈:尽情地说。

  (2)昂首挺立:仰着头直立着。

  (3)遥遥在望:形容距离远可以望见。

  (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

  2.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

  二、导入

  小时候,奶奶给你们讲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传说月宫中不仅有嫦娥,还有捧酒的吴刚,还有揭药的玉兔。你们想到月亮上去会会他们吗?

  1967年7月21日,人类登上了月球,让我们跟着登月的宇宙飞船去月球上潇洒走一回。

  三、正课

  1.用5 分钟时间快速默读全文,做到集中注意力,本出声,不回

  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分成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概括介绍美国宇航员拜访了月球。

  第二段:从“这一年的 7月 16日”到“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

  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具体介绍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

  第三段:从“登月归来后不久”到完。

  评论登月的意义。

  3.提问: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讨论并归纳: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登月前,介绍宇航员来到发射架下,进人狭小的指令舱。点火,火箭缓缓上升,两级火箭自动脱落后,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先绕地球飞行,飞行状况正常。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进入登月轨道。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它自动作了停火的指令。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登月舱开始降落,*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第二阶段:登上月球。登月舱打开了舱门,宇航员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开始作业,3个小时后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第三阶段:返回地球。登月舱发动机起动了,它不断地上升,不断地加速,进人预定轨道,与在空中等候的“阿波罗 11号”飞船对接成功。丢弃登月能,飞船开始向遥远的地球飞去。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时候,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11号”飞船溅浇在预定的海域,被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4.提问:宇航员登上了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讨论并归纳;做了九件事。

  ①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

  ②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③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

  ④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

  ⑤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

  ③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③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③取出美国的星条旗,把它插在月亮上。

  ③跟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

  5.提问;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文章中精确地运用表示时间、速度、距离的数字,使文章说明得更准确、更具体。

  6.提问:登月有什么意义?

  讨论并归纳: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四、小结

  本文以*实的语言,真实记录了这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精确地运用表示时间、速度、距离的数字,使文章说明得更准确、更具体。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一、二、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用一个词语表达。

  1.仰着头直立着。()

  2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

  3.距离远但可以望见。()

  4.不停地运动行进。()

  (二)如果你是宇航员,你到月球上要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段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2

  一、设计 思想:

  本课是一 篇比较简单的自读课文,全文除了登月知识比较抽象以外,其它如文章的思路、结构、语言、 写作方法、说明方法等方面都没有什么技巧,因此在这些方面教师不必花太多时间去讲,而且 本文也是一 篇自读课文,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因此设计为学生自主探究登月知识的学*课并重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 精神。课件制作简单明了,其中的几幅图片或视频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登月的过程,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化为可视的形象,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过程及相关知识;理解人类登月的意义。

  能力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德育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培养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科学 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设计: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了解有关人类登月及其它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迹》 一文是人教版第三单元的一 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科学探索方面的内容,其设置目的有:1、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 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2、练*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学会快速阅读文章。

  这 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五、教学过程及课件操作设计:

  (一)导入(点击鼠标,出现《月圆月缺》动画)

  讲述:同学们,你们看,这明月多么皎洁!它时圆时缺,引起人们多少神往!(点击鼠标,出现图片)大家看这张图片,画的是嫦娥奔月。传说嫦娥为了抗拒坏人,吞下了两颗不死药,飞上了月亮,从此,与她相伴的只有一棵桂树,一只玉兔。这个故事反映了 中国古代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人们多么希望到月亮上去看一看啊!终于有一天,月亮上有了人类第一个足迹。人类是怎么把自己的足迹留在月亮上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朱长超的记实报道《月亮上的足迹》。(点击鼠标,出现本课件的封面)请大家翻到课本78页。

  (二)整体感知(目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提出要求:

  先请同学们标好自然段序号,然后速读课文。 本文约有XX字,按照500字/分的速读要求,应在4分钟内看完,大家有信心吗?

  2、学生速读(4分钟左右)

  3、抢答下列各题:(目的:通过回答上述题目,既训练了学生的速读能力,又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在抢答中形成本堂课的第一个高潮。)

  (1)人类在什么时候首次登上月球?

  (2)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首先踏上月球?

  (3)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4)本次登月中的火箭和飞船的名称各是什么?

  (5)人类第一次登月探险历时多少小时?

  1、教师用一个问题 小结: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点击“返回”,回封面)

  (三)重点揣摩:(目的:通过重点揣摩“飞船升空”和“登月”两个环节,加强学生对登月过程的理解,同时完成“能力目标”1、2。)

  教师讲述: 本文介绍了美国三位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那么,这个过程体现在哪些段落呢?你能把这个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吗?(在封面上点击“重点揣摩”,出现题目1)

  1、登月的全过程分哪几个阶段?(目的:训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师讲述:大家看这四个阶段,你觉得哪些是最精彩的部分?下面我们就重点学*这两个阶段的内容。请大家精读5―10自然段,完成2、3题。(点击鼠标,出现题目2、3)

  2、划出表明飞船飞行路线的句子。

  3、画出飞船向月亮进军的路线图,并作简要说明。(学生画的路线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讨论后(大概三分钟,视当时情况而定),请小组派出代表回答上面第一个问题。再请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到上面来展示、介绍路线图。

  最后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当时的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过程和登月轨迹。(登月轨迹图可以放两遍,播完再次点击即可。)

  (点击鼠标,出现第4题)

  4、借助资料了解登月过程。(目的:帮助学生了解登月过程。)

  (1)播放“飞船升空”、“火箭脱落”两幅视频,帮助学生了解“飞船升空”的内容。

  (2)演示“登月”的三张图片。(课件上1至3个数字分别代表上述视频或图片,点击即可,播完后点击“返回”。)

  (上述两题教师不做讲解,让学生从书上找出相应的文字或用自己的话分别进行说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略提到宇航员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上面写着“……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的旅行。”美国人为什么不写“我们美国人……”?(目的:让学生理解科学无国界的道理。)(点击“返回”,回封面)

  (四)拓展延伸:

  1、去年,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地进行了我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为我国的探月计划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大家知道我国的探月计划最终目标是什么吗?假设你有一天居住在月球上,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月球基地,你能把它画出来吗?(如果学生画不出,即展示想象画,让学生说说想象画的内容。目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2、从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月成功以后,人类又五次成功登上月球,不久的将来,人类还要将足迹留在火星上,想一想,人类为什么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功?(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尤其需要有奋斗不息、坚持不懈、团结协作甚至为科学献身的 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 精神。)

  (在屏幕上打出相应的文字)

  3、教师 总结:

  但是,科学永无止境!(随意点击,出现“太阳系”图)大家看,这是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但它只是银河星系的一个成员,银河星系里,至少有一千亿颗星星,目前我们知道,宇宙里大约有30亿个星系和无数星际物质,而它们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把沙子。

  (点击“太阳系”图外部分,出现“月球上的足迹”图)

  同学们,这就是人类留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它告诉我们:科学就是力量!在这浩渺的宇宙当中,藏着无数的奥秘。只有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以后才能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攀登科学的高峰!愿我们的同学努力学*,将来把足迹印到火星甚至其它星球上去!(目的: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点击“返回”,回封面)

  (五)布置作业:(点击封面上的“布置作业”)

  作业:(选做题)

  1、想象 作文(或想象画):假如让我开发月球;

  2、搜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诗歌、散文或歌曲。

  (必做题)用本课“自读提示”下的词语写一段完整的话。

  六、作业设计:

  本作业分选做题和必做题两种,在选做题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或爱好选做其中的一题,从而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必做题则是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七、课后点评:

  1、导入部分较好,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中课件开头的歌曲在正式上课前播放,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但动画《月圆月缺》中月缺时的图片不够细致;

  2、“整体感知”部分设计为五个小问题,既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体现了短小精悍的原则;同时以抢答赛方式回答问题,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登月的过程上,同时又把其中的“飞船升空”、“飞船脱落”、“登上月球”设计为重点内容,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突出了 本文的教学难点;

  4、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机会较多,如小组讨论活动,动手画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路线图并到台上演示及学生上台更正其错误,学生看视频和图片自己分析“飞船升空”、“飞船脱落”、“登上月球”三部分的过程,学生上台对照想象画展开想象和分析的过程等,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5、作业部分给了学生极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水*高低来选做作业,同时必做题中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本课的新词汇,注意到了基础和能力的共同训练;

  6、学生上课气氛活跃,发言积极,特别是在想象画部分,很多学生的想象引起了同学的阵阵掌声;

  7、课件中的交互不要做成直线式,第三部分“拓展延伸”中,“太阳系”图后少了一个按钮;课件封面上应该加上“退出”按钮;

  8、课堂上高潮很多,如抢答赛是一个小高潮,动手画路线图是一个高潮,看视频是一个高潮,看想象画展开想象是一个高潮,但教师进行教学 总结时,未能掀起一个新高潮,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遗憾。

  附: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媒体设计

  导入动画《月圆月缺》、图片《嫦娥奔月》

  整体感知文字材料:抢答题

  精读揣摩:

  1、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2、划出表明飞船飞行路线的句子。

  3、画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路线图,并简要说明;

  4、借助视频和图片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过程。

  文字材料:

  动画:登月轨迹图

  “飞船升空”、“火箭脱落”两个视频

  “登上月球”三幅图片

  拓展延伸:

  1、你想象中的月球基地。

  2、人类为什么能在科学上获得这么大的成功?

  3、教师 总结

  文字材料、图片

  布置作业

  分选做题和必做题。文字材料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2、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1、自主学*: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

  四、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1、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2、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3、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4、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五、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六、延伸练*

  1、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2、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4

  一、设计 思想:

  本课是一 篇比较简单的自读课文,全文除了登月知识比较抽象以外,其它如文章的思路、结构、语言、 写作方法、说明方法等方面都没有什么技巧,因此在这些方面教师不必花太多时间去讲,而且 本文也是一 篇自读课文,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因此设计为学生自主探究登月知识的学*课并重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 精神。课件制作简单明了,其中的几幅图片或视频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登月的过程,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化为可视的形象,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过程及相关知识;理解人类登月的意义。

  能力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德育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培养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科学 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设计: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了解有关人类登月及其它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迹》 一文是人教版第三单元的一 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科学探索方面的内容,其设置目的有:1、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 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2、练*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学会快速阅读文章。

  这 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五、教学过程及课件操作设计:

  (一)导入(点击鼠标,出现《月圆月缺》动画)

  讲述:同学们,你们看,这明月多么皎洁!它时圆时缺,引起人们多少神往!(点击鼠标,出现图片)大家看这张图片,画的是嫦娥奔月。传说嫦娥为了抗拒坏人,吞下了两颗不死药,飞上了月亮,从此,与她相伴的只有一棵桂树,一只玉兔。这个故事反映了 中国古代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人们多么希望到月亮上去看一看啊!终于有一天,月亮上有了人类第一个足迹。人类是怎么把自己的足迹留在月亮上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朱长超的记实报道《月亮上的足迹》。(点击鼠标,出现本课件的封面)请大家翻到课本78页。

  (二)整体感知(目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提出要求:

  先请同学们标好自然段序号,然后速读课文。 本文约有XX字,按照500字/分的速读要求,应在4分钟内看完,大家有信心吗?

  2、学生速读(4分钟左右)

  3、抢答下列各题:(目的:通过回答上述题目,既训练了学生的速读能力,又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在抢答中形成本堂课的第一个高潮。)

  (1)人类在什么时候首次登上月球?

  (2)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首先踏上月球?

  (3)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4)本次登月中的火箭和飞船的名称各是什么?

  (5)人类第一次登月探险历时多少小时?

  1、教师用一个问题 小结: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点击“返回”,回封面)

  (三)重点揣摩:(目的:通过重点揣摩“飞船升空”和“登月”两个环节,加强学生对登月过程的理解,同时完成“能力目标”1、2。)

  教师讲述: 本文介绍了美国三位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那么,这个过程体现在哪些段落呢?你能把这个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吗?(在封面上点击“重点揣摩”,出现题目1)

  1、登月的全过程分哪几个阶段?(目的:训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师讲述:大家看这四个阶段,你觉得哪些是最精彩的部分?下面我们就重点学*这两个阶段的内容。请大家精读5—10自然段,完成2、3题。(点击鼠标,出现题目2、3)

  2、划出表明飞船飞行路线的句子。

  3、画出飞船向月亮进军的路线图,并作简要说明。(学生画的路线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讨论后(大概三分钟,视当时情况而定),请小组派出代表回答上面第一个问题。再请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到上面来展示、介绍路线图。

  最后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当时的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过程和登月轨迹。(登月轨迹图可以放两遍,播完再次点击即可。)

  (点击鼠标,出现第4题)

  4、借助资料了解登月过程。(目的:帮助学生了解登月过程。)

  (1)播放“飞船升空”、“火箭脱落”两幅视频,帮助学生了解“飞船升空”的内容。

  (2)演示“登月”的三张图片。(课件上1至3个数字分别代表上述视频或图片,点击即可,播完后点击“返回”。)

  (上述两题教师不做讲解,让学生从书上找出相应的文字或用自己的话分别进行说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略提到宇航员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上面写着“……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的旅行。”美国人为什么不写“我们美国人……”?(目的:让学生理解科学无国界的道理。)(点击“返回”,回封面)

  (四)拓展延伸:

  1、去年,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地进行了我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为我国的探月计划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大家知道我国的探月计划最终目标是什么吗?假设你有一天居住在月球上,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月球基地,你能把它画出来吗?(如果学生画不出,即展示想象画,让学生说说想象画的内容。目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2、从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月成功以后,人类又五次成功登上月球,不久的将来,人类还要将足迹留在火星上,想一想,人类为什么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功?(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尤其需要有奋斗不息、坚持不懈、团结协作甚至为科学献身的 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 精神。)

  (在屏幕上打出相应的文字)

  3、教师 总结:

  但是,科学永无止境!(随意点击,出现“太阳系”图)大家看,这是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但它只是银河星系的一个成员,银河星系里,至少有一千亿颗星星,目前我们知道,宇宙里大约有30亿个星系和无数星际物质,而它们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把沙子。

  (点击“太阳系”图外部分,出现“月球上的足迹”图)

  同学们,这就是人类留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它告诉我们:科学就是力量!在这浩渺的宇宙当中,藏着无数的奥秘。只有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以后才能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攀登科学的高峰!愿我们的同学努力学*,将来把足迹印到火星甚至其它星球上去!(目的: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点击“返回”,回封面)

  (五)布置作业:(点击封面上的“布置作业”)

  作业:(选做题)

  1、想象 作文(或想象画):假如让我开发月球;

  2、搜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诗歌、散文或歌曲。

  (必做题)用本课“自读提示”下的词语写一段完整的话。

  六、作业设计:

  本作业分选做题和必做题两种,在选做题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或爱好选做其中的一题,从而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必做题则是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七、课后点评:

  1、导入部分较好,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中课件开头的歌曲在正式上课前播放,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但动画《月圆月缺》中月缺时的图片不够细致;

  2、“整体感知”部分设计为五个小问题,既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体现了短小精悍的原则;同时以抢答赛方式回答问题,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登月的过程上,同时又把其中的“飞船升空”、“飞船脱落”、“登上月球”设计为重点内容,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突出了 本文的教学难点;

  4、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机会较多,如小组讨论活动,动手画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路线图并到台上演示及学生上台更正其错误,学生看视频和图片自己分析“飞船升空”、“飞船脱落”、“登上月球”三部分的过程,学生上台对照想象画展开想象和分析的过程等,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5、作业部分给了学生极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水*高低来选做作业,同时必做题中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本课的新词汇,注意到了基础和能力的共同训练;

  6、学生上课气氛活跃,发言积极,特别是在想象画部分,很多学生的想象引起了同学的阵阵掌声;

  7、课件中的交互不要做成直线式,第三部分“拓展延伸”中,“太阳系”图后少了一个按钮;课件封面上应该加上“退出”按钮;

  8、课堂上高潮很多,如抢答赛是一个小高潮,动手画路线图是一个高潮,看视频是一个高潮,看想象画展开想象是一个高潮,但教师进行教学 总结时,未能掀起一个新高潮,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遗憾。

  附: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媒体设计

  导入动画《月圆月缺》、图片《嫦娥奔月》

  整体感知文字材料:抢答题

  精读揣摩:

  1、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2、划出表明飞船飞行路线的句子。

  3、画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路线图,并简要说明;

  4、借助视频和图片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过程。

  文字材料:

  动画:登月轨迹图

  “飞船升空”、“火箭脱落”两个视频

  “登上月球”三幅图片

  拓展延伸:

  1、你想象中的月球基地。

  2、人类为什么能在科学上获得这么大的成功?

  3、教师 总结

  文字材料、图片

  布置作业

  分选做题和必做题。文字材料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中。

  【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这一题材本身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而这节课的内容与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内容──探索月球奥秘紧密相连,关于月亮的资料非常丰富,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文现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两者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月亮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因此,学*这课,不仅要了解登月的知识,还要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中,切实开展关于月亮的科学与人文的探究活动。

  【学生分析】

  上这节课的班级学生上课较活跃,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该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计算机水*较好,对网络和网站知识都有了解,并且经常上网查找资料,有一定的检索、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进行分组学*,上网探究,让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为学生的网上探究提供了技术保障。大多数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究,在自主学*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如在上课前让学生动手做一些与月亮有关的手工作品或画月亮图,上课时画出登月轨迹图,将较好的作品贴在墙上,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氛围,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质疑登月常识及课文内容,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上网,上网过程中自主选择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归纳总结后要向协作小组和全班同学汇报,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做好关于这一课的课件和与月亮有关的网站。

  学生:

  1、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准备。

  2、关于月亮的作品。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学生角度)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关于月亮的手工作品、图画等)导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师角度)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词(《静夜诗》、《水调歌头》、《枫桥夜泊》等)。

  (朗诵诗歌)由学生诵读幻灯上关于月亮的诗歌。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教师引导)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静谧的月光,时圆时方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请说一句有月亮的诗(“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美好,现在我们就与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自主学*。)

  ⑴ 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获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课件上的问题。(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① 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② 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③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④ 火箭名称和飞船分别叫什么?

  ⑤ 采用什么顺序记叙了什么过程?

  ⑵ 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⑶ 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你说我说大家说)

  ⑴ 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⑵ 四人小组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介绍得最准确,推荐一位同学到上面来展示、介绍。

  ⑶ 展示各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并请一位同学介绍登月过程。

  ⑷ 利用月亮课件展示当时的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过程和登月轨迹。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1、(观看课件中的录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⑴ 看登月的实况录像。

  ⑵ 说说看到这一场景的感受。

  ⑶ 质疑登月事件。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使这节课达到高潮。

  ① 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⑤ 登月舱与飞船是怎样脱离和对接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寂;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2、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课文,深人体会。(合作探究)

  ⑴ 探究1:同学们把登月过程准确地解说出来,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把登月的复杂过程写得清楚明白,你觉得课文写作上最值得你学*的一点是什么?

  (让学生谈自己真实的体会,畅所欲言。有一点必须明确:A、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有条不紊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B、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C、用数字说明)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⑵ 探究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阅读时你有什么感觉(我就觉得很紧张,很自豪)哪一处让你最难忘,请找出来并朗读、评析。

  ⑶ 探究3: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登月意义的认识。

  (辩论)据说为了这次登月,共有40万人、2万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资239、15亿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只运回了几百斤的月岩、月壤,到底值不值?

  (总结)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四、你对月亮知多少

  (拓展延伸到综合性学*──探索月球奥秘)

  1、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也可以进入老师准备好的月亮网,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查阅。

  关于“月亮”的话题,学生可以选择这一话题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组成协作小组(以“月亮”话题为例,对文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月亮传说组、月亮诗歌组、月亮美称组、月亮风俗组等,对科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登月组、月球概况组、月球之谜组等),各个小组到网上自主选择,自主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一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网上遇到问题时能协商解决,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这一过程中,不仅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积极性,提高了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各兴趣小组将搜集到的内容制作成课件。

  3、各小组从不同角度交流查阅到的资料:

  ⑴ 星空奇观

  ⑵ 月球之谜

  ⑶ 中国航天

  ⑷ 登月计划

  ⑸ 阿波罗之旅

  ⑹ 登月图集

  五、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我国已进行了无真人的太空航行,***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六、作业

  必做题:

  1、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中的词语,并用其中的一些词语写一段话。

  2、根据练*三创设情境,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选做题:课后继续看与月亮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做好笔记。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及学生在网络上的探究活动和反馈,我觉得本节探究活动有一些收获:

  1、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让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工具,渗透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过程中,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调动学生学*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2、利用网络(INTERNET)上资源的丰富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加工信息,极大地扩展了教学空间、时间和信息量的外延。

  3、利用网络上超文本的特性,和人类思维的自然联想,让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索,把信息的使用和控制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自主学*。

  4、网络小组协作和个别化教学可以实现有差异教育,培养与人分享、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本节课在具体的教学中也有不足:

  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不一,在小组协作中,有的小组成员不能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信息的处理;学生网络探索的主动性不足;由于课时所限,课外探究任务的完成有些难度。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精选十篇)(扩展3)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 (菁华3篇)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今天啊,我请大家猜一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弯刀。这时我说的是什么啊?

  生:“月亮!”

  师:对!是月亮!*时我们大家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啊?

  学生自由发言。

  师:是的,多么神奇的月亮啊!在我们古代,人们对于月亮有着不尽的遐想和眷念,也因此产生了很多的传说故事。大家知道流传最广的是故事是什么故事吗?

  生:“嫦娥奔月!”

  师:是的!是嫦娥奔月。那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渴望探索月亮的产物。然而月亮上究竟有什么呢?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人们不断地在探索着这个问题,渴望揭开月球的秘密。2007年10月24日18点15分,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卫星,迈开我国探索月球的第一步。然而对于人类对于月球的真正探索我们整整迟了39年。早在1969年7月21日,人类就成功的登上了月球,那是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是值得全人类庆贺的时刻!虽说时隔39年,但那一刻的震憾,那一刻的喜悦,至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的到。下面说让我们共同学*《月亮上的足迹》,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那种悲震憾和发自内心的喜悦!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入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

  语言方面

  ①恰当的描述:

  例如:在写到火箭发射前的景象时,作者写道:“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这表现了火箭高大雄伟的姿态。

  写火箭在太空飞翔时,作者写道:“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又飞过了……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争光,静静地悬在飞船上方。”这样的描述很能激发读者的想像。

  ②用数字说明;

  例如:写火箭升空的的速度分别用6.8、7.67、10.5等数字,令我们遐想不已。

  还有写火箭升空后的时间词,也同样让我们遐想万千。

  ③叙述中有议论。

  如第4段中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写道:“一个伟大时代就要来到了……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这足以说明这次登月之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意义。

  还有第11段中在两名宇航员登月之后,写道:“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这里再次强调了此次登月的意义。

  总之,这些议论性文字深化了我们对叙述的问题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寂;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五、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九年,而我国航天技术也已达到空前的进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对月球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但对月球的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还得靠不断成长中的大家,希望大家努力学*,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延伸练*

  ①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板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二)能力目标:

  学*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

  教学难点:

  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前半节课进行常规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后半节课重点进行讨论(包括课文最后一句话),补充一些有关太关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课文类型:阅读课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投影仪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激趣,引入课题。

  今天,我带来了一些图片,想请大家看一看。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拍摄的是什么吗?对,是我们的宇航员探索外星球的图片。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月亮上的足迹》。

  (板书课题、作者。)

  二、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请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速读课文①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②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速读时要注意速读的要求。

  1、这是一篇记实报道,是记叙文的一种,请找出文章中所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引导学生回答。)

  2、本文所叙之事是登月,那它是分几个部分描述登月的全过程的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板书。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部分:

  ①升空准备(3、4)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感受。

  3、宇航员登月,不仅开创了人类的首次载人探索外星球的新纪元,而且还肩负着特定的任务,那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做了些什么?: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

  ③树立登月纪念碑。

  ④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⑤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⑥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4、提问:从登月准备、飞向月球、成功登月到返回地面,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这一过程的?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三、组织讨论:

  1、我这里有一组数字,它们是从本文中节选出来的,请大家看一看,有关于时间的,有关于速度的,也有关于高度的。(边展示解说)作者在文章中用了这么多数字,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后切换课件)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而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十分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2、文章最后写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般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3、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多年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想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哪就请搜集了相关材料的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吧?(学生介绍)

  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不仅成功地登上了月球,拜访了火星,而且在金星、土星等行星上,也留有人类进驻的足迹。我国作为一个发展*家,一只沉睡多年的东方雄狮,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听介绍(学生介绍,)

  4、先介绍最后一幅图片,然后再说:“人类在航空航天方面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听完这些介绍,你有些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谈感受,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5、大家说得很好。众所周知,当前美英联军运用高科技对伊拉克实行的军事打击,向我们提出一个更具时代性的问题:我们不仅要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而且要和*利用科研成果,不能让伊拉克灾难在历史上重演,不要让高新技术,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危害人类,甚至毁灭地球。

  四、小结:

  《月亮上的足迹》以*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奏响歌曲《我的*心》)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立志成为明天学科学,爱科学,并和*利用科学的新型建设者。

  五、板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部分:

  ①升空准备(3、4)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感受。

  六、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记实报道。作者以*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吧叹。这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值得学生品味。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为探索自然奥秘而走过的漫长而艰难的道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2、理解文章内容,能概括登月各阶段的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

  登月过程的几个阶段的划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我们刚刚欣赏的是我国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最后两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其“蝉娟”指代月亮。茫茫的苍穹,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于是便有很多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有月宫仙子──嫦娥的故事。(请一位学生简要讲述“嫦娥的故事”)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后羿的妻子,她因为偷吃了长生不老丹就飞进了月宫。她住在广寒宫里,捣药的玉兔和砍伐桂树的吴刚陪伴着她。嫦娥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就会步出广寒宫,遥望人间。(展示马王堆汉代古墓中出土的帛画图片)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古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那么人类是何时第一次登上梦想已久的月球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一篇这样的文章《月亮上的足迹》,一起到月球上去走一遭。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

  思考: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简要概括。

  总结归纳:

  ⑴登月准备。

  ⑵飞向月球。

  ⑶登上月球。

  ⑷返回地球。

  2、试概括每一阶段的内容要点:

  ⑴登月准备。

  这是一篇记叙文,在阅读的时候,请同学们将时间,人物,地点,将要发生的事情找出来。

  ⑵飞向月球。

  弄清楚飞船升空的每一个过程。

  (展示图片和火箭升空,二级火箭脱离视频。)

  ⑶登上月球。

  明确:

  ①登月舱与飞船脱离的准确时间。

  ②登月舱降落地球的准确时间。

  ③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时间。

  ④人类足印第一次印在月球的精确时间。

  (展示相关图片)

  思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展示动画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明确宇航员所做事情和相关顺序。

  ⑷返回地球。

  ①登月舱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

  ②“阿波罗11号”飞船溅落在预定的海域。

  (展示相关图片)

  3、全班齐读课文最后的两个段落。

  提出问题:阿姆斯特朗为什么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总结归纳:“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三、小结

  这篇报道以*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四、介绍我国宇航事业的发展

  1、简要介绍“神舟五号”和即将发射升空的“神舟六号”。

  2、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

  第一步:2007年左右,发射绕月卫星“嫦娥一号”。

  第二步:2012年左右,无人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实地考察。

  第三步:2017年左右,无人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挖取月岩样品后,送回地球。

  3、登月:

  2030年左右,实现载人登月。

  陆续建设月球基地,实行太空旅游等。

  五、布置作业

  2030年,你作为我国第一批登月宇航员之一,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在月球上你将看到什么会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教学反思

  生*上的第一节公开课,业已降下帷幕。过后得到前辈们的指教,可谓获益匪浅。回想起当时激动的心情,就犹如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渴求得到老师的赞许一样。前辈们所指出的问题与自己激动过后的那份*静使我对那节课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和更准确的评价。

  《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自读课,教学目标有三:识记生字词,了解人类登月的相关知识,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学*采用时间顺序叙述事件过程的写作方法;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敢于探索的精神。最初的构思是运用提问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能学到一点与人类登月有关的知识。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展开叙述,思路非常清晰,因此只要稍微点拨,学生会很快能掌握这种叙事方法的。而这节课的重点我把它定位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感受科学的魅力,学*敢于探索的精神。因此我运用了质疑和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

  可以说,这节课还是颇顺利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教学思路清晰;教态自然大方;遵循了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精选十篇)(扩展4)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的教案 (菁华3篇)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并能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要点。

  2、学*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3、激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培养起足够的学*兴趣。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先让学生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讲读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吗?对,是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呀,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明月,总会引起无穷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能飞上月宫。如今,幻想已经变为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神往以久的月球。现在,就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吧……

  二、检查预*

  1、听写下列字词:(共10个)

  指令海域畅谈神往里程碑观测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

  2、解释下列词语:(共5个)

  ①畅谈:尽情地谈。

  ②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③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④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即,靠*,接触。

  ⑤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3、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

  4、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三、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

  ①地球和月亮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

  ②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③“土星5号”火箭准备发射。

  ④三名宇航员进入指令舱。

  ⑤“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后进入预定的轨道。

  ⑥“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登月轨道。

  ⑦三名宇航员进入梦乡休息。

  ⑧“阿波罗11号”飞船到达离月球28000公里的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⑨登月舱和飞船脱离,登月舱开始降落。

  ⑩登月舱降落在月球上。

  ⑾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先后来到了月面。

  ⑿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在月面上紧张的工作。

  ⒀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⒁登月舱和“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登月舱被甩在太空。

  ⒂“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⒃对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的总结

  ⒄三位宇航员畅谈登月的感受。

  ⒅阿姆斯特朗谈登月的意义。

  2、归纳整个登月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明确:可分四个阶段

  ①升空准备(3、4)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感受。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这一过程的?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

  4、找出有关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指出相应事件。

  ①1969年7月16日早,“土星5号”火箭准备发射。

  ②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

  ③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

  ④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开始进入梦乡。

  ⑤19日晚上8点33分,飞船飞过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⑥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⑦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

  ⑧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⑨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

  ⑩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

  ⑾7月21日11点56分20秒,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

  ⑿(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7月21日14点,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⒀7月22日0点15分,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进入预定轨道。

  ⒁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

  ⒂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阿波罗11号”飞船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

  ⒃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员畅谈登月的感受。

  5、作者为什么详细的交代时间,这些表示时间的数字有何作用?

  明确: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6、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后做了些什么?

  明确:

  ①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③把纪念碑树立在月球上。

  ④把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表面

  ⑤安装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来检测宇宙射线

  ⑥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⑦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⑧把美国的星条旗它插在月面上。

  ⑨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7、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并在月球表面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

  明确:科学家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

  四、教师小结:本文就是真实记录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全过程的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可以说,引人入胜是本文的特色。

  五、布置作业

  根据第二部分第1、2阶段的内容,画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行程图。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话?

  明确:“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2、找出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表明观点或看法的句子即为议论性句子,具体句子略。)作用:起画龙点睛、深化理解的作用。

  3、阅读本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到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并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充满信心。

  二、畅所欲言拓展延伸

  1、现时篇

  ②我国作为一只沉睡多年的东方雄狮,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情况又有哪些惊天动地的成果呢?请你介绍一下好吗?

  ③听完这些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吗?

  2、想象篇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三、总结语

  月的故事引人入胜,月的情愫丰富多彩,月的文化博大精深,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但我国航天技术仍无法登上月球。随着我国神州六号飞船的发射成功,我相信*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在座的同学们努力学*,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愿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板书设计:

  准备

  月亮上的足迹升空伟大的壮举

  登月人类的智慧

  返航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题二、三。

  2、查字典,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各造一句。

  畅谈昂首挺立遥遥在望可望而不可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练*,巩固所学,提升能力。

  教学内容:《练*册》、《全效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基础知识与能力训练,要注意中考演练题型。

  2、课内阅读注意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3、课外阅读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的教案2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记实报道。作者以*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这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重点。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本课教学用一课时。前半节课进行常规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后半节重点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补充一些有关太空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激趣,引人课题。

  教者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有条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录相资料。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我们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或是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月亮上的足迹})。

  (板书课题、作者)

  二、学*词语,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即,靠*,接触。

  指名学生用上列词语造句。

  三、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指名学生回答第1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板书。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一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一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指名学生回答第2题,其他同学在书上作好标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

  ③树立登月纪念碑。

  ④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⑤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⑤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提问: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提问:作者以*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四、组织讨论: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2、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第1题。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第2题,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稍作归纳。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一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让学生谈谈,互通有无,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五、小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题三。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的教案3

  一、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能力。

  二、学*重难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三、课前准备

  教师 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 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准备。

  四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五、自学设计

  1、新课导入

  ①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3、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4、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5、延伸练*

  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 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六、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

  七、信息反馈: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精选十篇)(扩展5)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 (菁华6篇)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1

  整个第四单元的学*要求之一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还要练*用较快速度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月亮上的足迹》是这一单元中一篇相对比较长的文章,它又属于自读课文,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速读课文,感悟文章(不指读,不回读,不动唇),主要是想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文章大义,同时也培养这种速读的能力。同时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是一位新闻编辑,你打算把这件事情怎样用一句报道出去?这主要练就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当时课堂上有三位同学回答了该问题,当他们几经补充勉强可以形成一个简短的通讯报道。在这一过程中还有一个后续问题就是“假如你是一位现场采访的新闻记者,你打算怎样给电视观众做报道?”我们知道新闻记者做现场报道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当这个问题一提出来教室就“鸦鹊无声”了。因为我当时考虑,很多学生是在家会看电视的,尤其是一些体育节目啊、“神舟”系列的现场直播啊等等他们应是有了解的,所以没有过多的介绍和说明就给学生抛了一个问题,以致他们静场。在这里如果我在问前有一个比较适当的说明的话效果估计会更好。

  二、在“研读赏析”一环节又把学生的角色转换过来,“各位观众听了我们记者的报道,你觉得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主要是想完成我教案中的“训练学生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目标。全文共可以分成“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几个阶段,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结果把几点都泛泛地讲了下来,以致出现了每个环节都有所涉及,但又都不深或者说没有深入进去的感觉。因为在备课时我想学生应该会找到文章的重点即“飞船升空”过程,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在这里我有更多的指导,就让学生针对一个方面去谈,再引导他们去自学其他几个环节效果会更好。

  三、赏析语言环节,说实在就这篇科普小品来说,语言是很*实的,但其中也不乏几处值得品味的地方,比如“‘土星5

  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等比喻句和文章的中心句“阿姆斯特朗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等。

  这样几个环节下来,总体感觉就是涉及的方面不少,但都似乎是蜻蜓点水,不太透彻。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2

  作者用*时的语言,真实的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对这堂课的教学,我主要是突出文章重点,难易适当,通过适时的引导,整个教学流程比较贴切自然。

  首先,我让学生说一说吟咏月亮的诗句,这一个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对月亮产生了一种神秘的向往,尽快进入了学*状态。

  再次,由于这篇文章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本内容,我让学生先通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六要素。学生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观看多媒体上的图。这样图文结合,不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再一次激起了阅读兴趣。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不是面面俱到的讲解,而是有重点的探究,如通过让学生跳读课文,划出表示时间的语句,了解事件的进展,从而使学生对登月的全过程一目了然;通过重点研读12段和4段让学生回答:1、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了哪几件事?2、给“激动”“紧紧地”加点,并说明这两个词语的作用。3、登月舱完成使命后被甩在了太空,对这种做法谈谈意见,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特别是第三个问题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 第三,本文的课堂教学目标不仅是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能力,而且还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我在梳理完课文内容之后说:“如果插在月球上的美国**换成*的*那该多好啊”接着出示“神五”“神六”发射成功的图片,让学生叙述事件并说内心的感受,并让学生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航天员,来到月球上,你最想和祖国人民说一句什么话?”顿时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

  当然,这堂课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归纳作者的写作特点时,学生对第一、二段的渲染的写法不是太明白,感觉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应该联系生活实际给他们举个例子以助于他们理解;在找文中议论性语句时,学生对“议论”这一概念有些模糊,我没有及时地加以解释。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3

  本文是介绍登月的科学文,重点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明确整个过程以及它在历史上的伟大意义。

  语句疏通难度不大。所以我是在整体让学生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文章写作结构如何?整体感知把握后,再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熟知中间登月的详细过程。

  然后,剩余半节课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让他们分组合作探究,交流提炼,罗列出事件的每一环节,要求精确到分、秒。每一组成员推举一个代表上台把组内讨论结果用演讲的形式报告给全班学生。这样设想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娱乐性,积极性,思想碰撞以便更快更好的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信息。

  实际课堂表现如我预想的一样顺利进行。

  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可是在最后代表一各个上场演讲时,却发现问题出现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完全不行!或许是他们理解不了或者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演讲!有几个是拿着书本照本宣科地读关键语句的?有几个是把课文开头结尾读一遍,省了中间登月过程,更有甚者上台胡说一通;可见,学生不懂怎样从文章中凝缩出一篇故事。也不知道怎样演讲。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过于薄弱。所以,这一设置引起了我的重视。我必须采取措施让他们真正锻炼一番。所以,我把此课文延长到第二课时,整堂课交给他们进行综合性的演讲活动。效果较好,学生很开心地上完这堂课,不仅加紧了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又锻炼了能力。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4

  上午上了《月亮上的足迹》一课,开始在准备时,我本不是采用今天的教学方法的。当我拿到这篇课文,一看课文是一篇通讯报道式的说明文时,我脑海里就想起中央电视台的直播节目,我想要是用央视连线前方记者的形式来讲述登月的四个过程,效果肯定很好的,但是我一想,我们农村初中学生这方面素质还达不到这个要求,而一时要达到这个要求有点困难,这启发在经后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口语和概括信息能力训练。于是,今天我采用学生自主阅读,主要训练学生概括信息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中养成良好的阅读*惯、思考*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这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非常的好。同学原来是非常聪明的,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解决课文中问题。当然老师的主导地位也是很重要的。这节课给我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教师要熟悉教材,教学的各个部分应作好安排,怎样导入,怎样结尾,哪些是重点,各部分时间安排好。如果把上课比作打仗的话,教材就犹如敌人,要摸透敌人,才能有取胜的机会,因此,切忌打无准备之仗。战前要根据敌我双方情况采取正确战略战术,安排各部分兵力,才能取得胜利。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多给学生自主学*的机会。这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不主体,学生才是主体,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身作用是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强迫和代替学生学*,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

  ①本节课通过第一个环节,培养了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补充介绍的资料丰富了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的了眼界。

  ②关于“神舟五号”知识的竞答及课件的演示,不仅直观想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同学们爱国之情,对航天英雄的仰慕之情,以及身为*人的自豪感,有利于学生的心里品质、道德品质的培养,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③有关我国月球探测计划的资料介绍,进一理步激发了同学们的自豪感,增加了学*的动力。

  总之,通过上述内容,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了自主探究的学*能力,将课文知识引入现实生活。

  2。存在问题

  ①学生们因条件所限,查找的资料不够丰富。

  ②限于教学时间,有许多同学没有机会展示自己所找到的资料。

  纵观本节课,教学课件的运用确实为教学增色不少。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5

  今天上午上了《月亮上的足迹》一课,开始在准备时,我本不是采用今天的教学方法的。当我拿到这篇课文,一看课文是一篇通讯报道式的说明文时,我脑海里就想起中央电视台的直播节目,我想要是用央视连线前方记者的形式来讲述登月的四个过程,效果肯定很好的,但是我一想,我们农村初中学生这方面素质还达不到这个要求,而一时要达到这个要求有点困难,这启发在经后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口语和概括信息能力训练。于是,今天我采用学生自主阅读,主要训练学生概括信息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中养成良好的阅读*惯、思考*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这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非常的好。同学原来是非常聪明的,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解决课文中问题。当然老师的主导地位也是很重要的。这节课给我反思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要熟悉教材,教学的各个部分应作好安排,怎样导入,怎样结尾,哪些是重点,各部分时间安排好。如果把上课比作打仗的话,教材就犹如敌人,要摸透敌人,才能有取胜的机会,因此,切忌打无准备之仗。战前要根据敌我双方情况采取正确战略战术,安排各部分兵力,才能取得胜利。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多给学生自主学*的机会。这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不主体,学生才是主体,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身作用是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强迫和代替学生学*,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篇课文题材新颖,本身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点来进行启发学生学*,培养学生在快速阅读中获取课文信息能力。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6

  生*上的第一节公开课,业已降下帷幕。过后得到前辈们的指教,可谓获益匪浅。回想起当时激动的心情,就犹如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渴求得到老师的赞许一样。前辈们所指出的问题与自己激动过后的那份*静使我对那节课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和更准确的评价。

  《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自读课,教学目标有:

  识记生字词,了解人类登月的相关知识,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学*采用时间顺序叙述事件过程的写作方法;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敢于探索的精神。最初的构思是运用提问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能学到一点与人类登月有关的知识。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展开叙述,思路非常清晰,因此只要稍微点拨,学生会很快能掌握这种叙事方法的。而这节课的重点我把它定位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感受科学的魅力,学*敢于探索的精神。因此我运用了质疑和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

  可以说,这节课还是颇顺利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教学思路清晰;教态自然大方;遵循了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运用了问题——发现的教学组合方法进行教学。从问题出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我颇感欣慰的是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提问是激发兴趣的手段。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的思考也会更加深入,这时他们的思维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他们的思考不只是量上的增加,而且有质的提升。问题悬而未决,思维受到挑战,他们会继续探究下去。这样兴趣就被激发了,兴趣一激发成功,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将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学*的主动者。一旦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但在成功的背后,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新课导入时间过长;问题过于琐碎;知识点未能很好地落实;重点不够突出。导入目的是创造情境让学生能尽快进入课堂的学*,但是时间过长的话,会让学生一头雾水,不能体会老师的用意。问题过于琐碎,使得层次感不够强。因为之前只准备用一节课时讲完该课,所以内容过多,一些知识点犹如蜻蜓点水般掠过,未能让学生掌握。由于前面的一些内容耽误过多时间,导致后面的重点部分——质疑和讨论不能完全展开,学生的兴趣刚被激发,课就已经接*尾声。最后的一些该由学生探讨的问题只能由老师讲解,学生的主体意识受到了制约。这可以说是最大的败笔。

  痛定思痛,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对此的一些思考和感触。

  一 要熟悉教材,教学的各个部分应做好安排。

  该怎么导入,怎么结尾,哪些是重点,各部分的时间安排。如果把上课比做打战的话,教材就犹如敌人,要摸透敌人,才能有取胜的机会。因此切忌打无准备之战。战前要根据敌我的情况确定正确的战略战术,统筹好各部分的兵力,才能高奏凯歌而回。

  二 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文的知识点或许很多,但是有主有次,不能*均用力。因此最好要有取有舍,不要盲目贪多,不要一咕脑儿地全塞给学生。就如《月亮上的足迹》这一课,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质疑和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的奥秘。那么其他的有关登月的细节就不必多费时间,把时间空出来。

  三 要多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性原则是教学原则之一。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式教学。孔子曾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的教学要求。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是主体,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强迫和代替学生学*,惟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比如这一课最后的质疑讨论环节,学生提出了很多与宇宙有关的问题,问题提得非常好。问题提出总得解决,那谁解决呢?学生自己解决。或许会说以学生现在的知识水*,根本不可能解答,的确是。但是能因为这样就让老师作答吗?不可以。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所以,即使学生不能解答,老师也不能代为回答。这时候,老师要做的就是提示学生通过某种途径找寻答案。更何况有关宇宙的一些问题,老师也不可能全部都能解答,因为老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什么知识都晓得。因此,要谨记这一句名言。

  四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生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教育。

  学校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人,而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这个目标切实抓好。而在《月亮上的足迹》这一课中,这个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态度,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的探索,学生也许永远也不会去接*科学,了解科学,探索科学。这些知识只会在若干年后被大脑所遗忘,但是一旦兴趣形成,就会驱使他们主动去探寻,大脑里的知识就会不断被更新。而有可能十年过后,有些学生会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从而成就一位科学家。由此可能,这方面的培养不容忽视。某篇文章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这不是夸张。正是因为这篇课文中所透露的情感引起了学生内心的一种共鸣,使他重新审视自己,树立起新的价值观。一个新的自我由此诞生。所以,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灵魂的塑造。

  反思过后,才深刻体验到语文教学之难。作为一个新手,初出茅庐的我,没有一点实战经验。这节公开课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能够及时被前辈们发现并指出,对我而言,确实是件好事。因为不论是优点还是缺点,对我而言,都是极其宝贵的,它们能让我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收获更多。所以,恳请各位前辈以后多多赐教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精选十篇)(扩展6)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1

  整个第四单元的学*要求之一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还要练*用较快速度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月亮上的足迹》是这一单元中一篇相对比较长的文章,它又属于自读课文,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速读课文,感悟文章(不指读,不回读,不动唇),主要是想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文章大义,同时也培养这种速读的能力。同时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是一位新闻编辑,你打算把这件事情怎样用一句报道出去?这主要练就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当时课堂上有三位同学回答了该问题,当他们几经补充勉强可以形成一个简短的通讯报道。在这一过程中还有一个后续问题就是“假如你是一位现场采访的新闻记者,你打算怎样给电视观众做报道?”我们知道新闻记者做现场报道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当这个问题一提出来教室就“鸦鹊无声”了。因为我当时考虑,很多学生是在家会看电视的,尤其是一些体育节目啊、“神舟”系列的现场直播啊等等他们应是有了解的,所以没有过多的介绍和说明就给学生抛了一个问题,以致他们静场。在这里如果我在问前有一个比较适当的说明的话效果估计会更好。

  二、在“研读赏析”一环节又把学生的角色转换过来,“各位观众听了我们记者的报道,你觉得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主要是想完成我教案中的“训练学生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目标。全文共可以分成“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几个阶段,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结果把几点都泛泛地讲了下来,以致出现了每个环节都有所涉及,但又都不深或者说没有深入进去的感觉。因为在备课时我想学生应该会找到文章的重点即“飞船升空”过程,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在这里我有更多的指导,就让学生针对一个方面去谈,再引导他们去自学其他几个环节效果会更好。

  三、赏析语言环节,说实在就这篇科普小品来说,语言是很*实的,但其中也不乏几处值得品味的地方,比如“‘土星5

  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等比喻句和文章的中心句“阿姆斯特朗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等。

  这样几个环节下来,总体感觉就是涉及的方面不少,但都似乎是蜻蜓点水,不太透彻。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2

  一、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中。

  三、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1、(学生角度)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关于月亮的手工作品、图画等)导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师角度)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词(《静夜诗》、《水调歌头》、《枫桥夜泊》等)。

  (朗诵诗歌)由学生诵读幻灯上关于月亮的诗歌。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教师引导)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静谧的月光,时圆时方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请说一句有月亮的诗(“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美好,现在我们就与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四、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自主学*。)

  ⑴ 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获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课件上的问题。(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① 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② 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③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④ 火箭名称和飞船分别叫什么?

  ⑤ 采用什么顺序记叙了什么过程?

  ⑵ 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⑶ 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你说我说大家说)

  ⑴ 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⑵ 四人小组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介绍得最准确,推荐一位同学到上面来展示、介绍。

  ⑶ 展示各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并请一位同学介绍登月过程。

  ⑷ 利用月亮课件展示当时的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过程和登月轨迹。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

  五、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1、(观看课件中的录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⑴ 看登月的实况录像。

  ⑵ 说说看到这一场景的感受。

  ⑶ 质疑登月事件。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使这节课达到高潮。

  ① 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⑤ 登月舱与飞船是怎样脱离和对接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寂;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2、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课文,深人体会。(合作探究)

  ⑴ 探究1:同学们把登月过程准确地解说出来,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把登月的复杂过程写得清楚明白,你觉得课文写作上最值得你学*的一点是什么?

  (让学生谈自己真实的体会,畅所欲言。有一点必须明确:A、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有条不紊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B、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C、用数字说明)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⑵ 探究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阅读时你有什么感觉(我就觉得很紧张,很自豪)哪一处让你最难忘,请找出来并朗读、评析。

  ⑶ 探究3: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登月意义的认识。

  (辩论)据说为了这次登月,共有40万人、2万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资239、15亿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只运回了几百斤的月岩、月壤,到底值不值?

  (总结)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六、你对月亮知多少

  (拓展延伸到综合性学*──探索月球奥秘)

  1、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也可以进入老师准备好的月亮网,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查阅。

  关于“月亮”的话题,学生可以选择这一话题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组成协作小组(以“月亮”话题为例,对文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月亮传说组、月亮诗歌组、月亮美称组、月亮风俗组等,对科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登月组、月球概况组、月球之谜组等),各个小组到网上自主选择,自主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一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网上遇到问题时能协商解决,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这一过程中,不仅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积极性,提高了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各兴趣小组将搜集到的内容制作成课件。

  3、各小组从不同角度交流查阅到的资料:

  ⑴ 星空奇观

  ⑵ 月球之谜

  ⑶ *航天

  ⑷ 登月计划

  ⑸ 阿波罗之旅

  ⑹ 登月图集

  七、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我国已进行了无真人的太空航行,*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八、作业

  必做题:

  1、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中的词语,并用其中的一些词语写一段话。

  2、根据练*三创设情境,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选做题:课后继续看与月亮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做好笔记。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及学*的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1、从网上、报纸上查找有关“阿波罗登月计划”及“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2、制作教具:火箭飞船模型。

  3、准备两个大小不等的地球仪。

  学生:1、阅读有关书籍,也可上网查找有关月球资料,为更好的理解课**准备。

  2、查找有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有关资料。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通过拓展迁移,联系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一重大事件,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爱国的热情。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用大屏幕显示一张航天员在月球上拍摄的地球图片,导入新课。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内容

  1.自主学*

  ①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②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③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3.实物演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将两个大小不等的地球仪放在讲桌上,大的假设为地球,小的假设为月球,然后选派两名学生上讲台演示登月全过程,演示过程中有不完善之处,其他同学补充。通过演示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

  1.自主学*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入体会。

  ①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②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2.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

  3.课件展示,形象直观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月球及月壤、月岩的图片资料。宇航员登月后采集月壤、月岩,安装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及月震仪图片资料,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合作学*:

  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最后一句话怎样理解

  学生齐读讨论后,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人类不会局限于地球,人类的未来是美好的,这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更使人类航天技术的巨大飞跃。

  教学反思

  1.教学经验

  ①本节课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方面,设计了如上几个环节:默读、构画、讨论、演示等,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便能把握好课文内容,起到了强化作用,并为后文的研读打下了基础,尤其是实物演示这一环节,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和学*兴趣,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事半功倍,收效很好。

  ②有关月球的图片资料及宇航员登月后所做工作的图片资料,形象直观,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2.存在问题

  由于教学时间把握不太好,在实物演示这个环节,尽管学生热情很高,却因教学时间有限,只选了两个同学,使一些同学留下了遗憾。

  第二课时

  一、联想和想象训练

  课件展示月球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1.想像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2.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3.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4.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寂;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二、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知识:

  《月球探测小史》、《开发月球的三个理由》

  三、拓展延伸:

  1.“‘神舟五号’知多少”知识竞答。

  2.课件展示

  ①“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过程的动画演示;

  ②“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过程的图片资料演示。

  3.探究:我国探月有可能实现吗?

  ①学生介绍有关资料;

  ②教师补充介绍:《我国探月工程有望三年实现》、《“嫦娥一号”绕月工程将实现四个科学目标》

  四、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的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代号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测计划,预计将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愿大家努力学*,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教学反思

  1.教学经验

  ①本节课通过第一个环节,培养了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补充介绍的资料丰富了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的了眼界。

  ②关于“神舟五号”知识的竞答及课件的演示,不仅直观想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同学们爱国之情,对航天英雄的仰慕之情,以及身为*人的自豪感,有利于学生的心里品质、道德品质的培养,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③有关我国月球探测计划的资料介绍,进一理步激发了同学们的自豪感,增加了学*的动力。

  总之,通过上述内容,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了自主探究的学*能力,将课文知识引入现实生活。

  2.存在问题

  ①学生们因条件所限,查找的资料不够丰富。

  ②限于教学时间,有许多同学没有机会展示自己所找到的资料。

  纵观本节课,教学课件的运用确实为教学增色不少。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4

  本文是介绍登月的科学文,重点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明确整个过程以及它在历史上的伟大意义。

  语句疏通难度不大。所以我是在整体让学生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文章写作结构如何?整体感知把握后,再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熟知中间登月的详细过程。

  然后,剩余半节课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让他们分组合作探究,交流提炼,罗列出事件的每一环节,要求精确到分、秒。每一组成员推举一个代表上台把组内讨论结果用演讲的形式报告给全班学生。这样设想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娱乐性,积极性,思想碰撞以便更快更好的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信息。

  实际课堂表现如我预想的一样顺利进行。

  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可是在最后代表一各个上场演讲时,却发现问题出现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完全不行!或许是他们理解不了或者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演讲!有几个是拿着书本照本宣科地读关键语句的?有几个是把课文开头结尾读一遍,省了中间登月过程,更有甚者上台胡说一通;可见,学生不懂怎样从文章中凝缩出一篇故事。也不知道怎样演讲。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过于薄弱。所以,这一设置引起了我的重视。我必须采取措施让他们真正锻炼一番。所以,我把此课文延长到第二课时,整堂课交给他们进行综合性的演讲活动。效果较好,学生很开心地上完这堂课,不仅加紧了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又锻炼了能力。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5

  这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这是本单元第四课,我在想我们已经学*了三课了,我想检查一下孩子是否掌握了学*这种文体的方法。

  按着常规教学,我导入新课之前,我就很直接的问学生,谁来告诉说明文需要弄懂哪几个问题。问了好几个同学,告诉我学*的方法就是对文章一段一段的分析。程度好的学生两个孩子,在我的引导下,他们说出了学*说明文需要解决五个问题: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说明的顺序、文章的结构、说明的语言。我把这些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记录下了。

  然后我领着学生看黑板上的五个方面,让学生思考,我们要学*这篇文章选择哪个做为突破口,学生们告诉我说明顺序,我坚持着问,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如果把这篇文章分部分,分几大块,程度好的孩子告诉,以时间为顺序,分三大块,登月前,登月的过程,及登月结束。我带领着学生,逐一解决了黑板上的几大问题。

  通过第一个问题的提问,我发现孩子对于前一天所学的知识接受的不好,我原以经过我昨天的指点,孩子应该掌握学*说明文的方法,但是一问,却发现事实并没有我想像的那像我。我在想是没有讲明白,还是学生没有听明白。是什么导致学*效果这么差,看来在学*上,学生们看似掌握了,其实还是没有真正的掌握,作为老师,一方面要反思自己所讲述的内容是不是让学生易于理解,易于学生的接受。老师能不能做到深入浅出。另外,讲第一遍时孩子接受不太好,那么就多讲两遍,让大多数学生接受也就是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明天这个问题我还要问,所提问的对象就是中下等学生,这次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这尖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

  或许,我在开这个单元时,就应把学*这种文体的方法教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边学*的过程中,边运用它,做到学以至用。学生在学*中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时是我们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接受的效果不好。每一节课老师都要做一次反思,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下一节课中努力去改变。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明天我们将要学*《河中石兽》,这篇文言文,在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速度,让学生当堂掌握,否则课堂效果不好,学生回家复*效果不一好,不要只追求速度而不要质量。一定要把握速度。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精选十篇)(扩展7)

——成长的足迹高中作文(精选十篇)

  成长的足迹高中作文 1

  当我第一次独自去上学,当我第一次给父母捶背,当我第一次洗衣服……

  我觉得我已经慢慢地长大了。在我开始上学时,爸妈就天天送我接我,直到我七岁时,终于终于可以自己一人上学了,我心里很高兴,这样既可以爸妈不用花时间去送我上学,他们还能早上多睡会觉。小时候,每当我看见妈妈的手时,我脑中就浮现了妈妈为我洗衣服的画面,她那洁白而又光滑的双手随画面慢慢消失了,我曾尝试过搓衣服,可搓一会手就红了,妈妈的手肯定更红。我渐渐长大了,也会帮爸妈做家务,洗衣服也慢慢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了!在其中我也体会到了爸妈的辛苦。

  晚上,我正有滋有味的看电视,但爸妈却一直往肩上捶捶,往腿上揉揉,我看了,心里好难受,如果不是因为我,他们也不用拼命的挣钱了。我扔下诱人的电视剧,跑到爸妈面前给他们捶背、揉腿,我一边捶着一边还偷偷留下自责的眼泪。小时候的我一点都不懂父母的.心,现在会想起从前的我,不由得对以前的我特别失望。从前,我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拉着爸妈去买,他们不给我买的话,我就对他们撒娇,可我并没有意识到爸妈挣钱不容易,而我还要让爸妈花钱买那些没有用的东西。记得在八岁时的一天,我从卫生间里端出了两盆水,慢慢的端到爸妈面前,打算为他们洗一次脚。

  从我记事开始,都是他们给我洗脚,现在我长大了,完全可以给忙碌一天的爸妈洗脚了,可爸妈偏不让我给他们洗,但我却坚持我的观念,他们到最后还是答应了,爸妈还高兴的说“我们的女儿长大了,会孝顺父母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聚集了苦和乐,因为有了这些,我的成长才会很精彩,在我心中留下了成长的足迹!

  成长的足迹高中作文 2

  昨夜星辰,漫步于乡间小路,指数着那一个个成长的足迹,我不由得浮想联翩……

  十几年前的一天,随着哇的一声啼哭,这世界便多了一个新生命,从此,在爱的摇篮里我咿呀学语,在双亲关注的目光中蹒跚学步。

  踩着父母用爱铺成的*坦大道我进入了小学。殊不知心中的风雨也不期而至。“怎么回事?作业错了一大堆,你上课干什么去了?给我下去重做!”老师的训斥一波又一波,面对这“不公*”的待遇,我向妈妈哭诉,只记得妈妈轻轻的说了一句:“孩子,别怪老师,老师是为你好!”便不语了。为我好?小小的我不解,心中多了一个问号。

  那一天我偷偷的从抽屉里拿了几块钱到学校花了。放学刚进门,就被父亲拦住了:“抽屉里的钱你拿了没有?”“没……没拿。”我吞吞吐吐。“你到底拿了没有?”那严厉的声音仿佛要把桌上的杯子给震动了。我先是一怔,继而抬头望望这个手拿竹条,颈上青筋暴露的父亲,胆怯地低下头,眼泪也流下来了。“我拿了。”声音低得我自己都听不清。话音未落,“胡”地一下,竹条抽在我的背上,火辣辣的痛。“跪下!”一声呵斥,我呜呜地跪在地上。直到深夜十点,妈妈来把我扶起来,一边轻抚着我被打的地方,一边轻轻说:“孩子,别恨爸爸,爸爸是为你好!”为我好吗?可为什么这么狠心的打我?我不懂,也不敢问。

  又是匆匆的几年过去。那天我拿着那张98分的试卷兴冲冲的冲进门,我要向妈妈报喜。可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妈妈一身疲惫,满脸憔悴,正在吃力地缝靴子。见了我,沙哑的叫我一声,声音是那么无力。我一问,原来这几天妈妈不舒服,可地里的活又忙,硬撑着忙完,又想着天冷了,要给我做双暖鞋。我的鼻子不禁一酸。啊!一下子我明白了,原来的疑惑顿时烟消云散!老师为了我上进而严格要求,爸爸为了我不走邪路而严厉管教,妈妈为了我专心学*而悉心操劳!

  时间如白驹过隙,我已是一个中学生了,我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回报老师、父母以及帮助我的人,我要努力读书!

  谁说“往事不堪回首”?昨夜,踏着成长的足迹我又回首人生路途,正是“三省吾身”,才让我走向成熟。珍惜往事,时常回首,升华人生!

  成长的足迹高中作文 3

  在寥廓的海洋里,摇曳着许多小舟,随手拿起一个,上面刻着:成长的足迹。

  在1~12岁左右,是童年。童年是天真无邪的,开心快乐的,在有限却又美好的的童年里,我们无忧无虑的。

  从12岁开始,我们开始脱离童年,进入“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时期,思想逐渐成熟,步入初中。

  初中,是他“成长’的开始,开始同同学参加一些团队活动,同好友一起疯,一起闹,让整个班级充满活力。初一,我还保留着童年。

  初二,进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青春期,开始不写作业……。开始桀骜不驯。

  每天早上交作业时,各种借口,便出浑身解数,就为了那小本子上没有他的名字,他每天早上睡得很晚,一定要与时间赛跑,从不肯跑得比时间快。上午上课不认真,也不愿去听听课,每到上课就低头,看着抽屉里那“邪恶的根源”。

  他还经常逃课,每到他不喜欢的课,便跑到操场等地方玩。渐渐地,他感觉上课玩手机,逃课去玩都没意思了。他开始逃学,第一次逃学,是应为他早上起床晚了,便萌生逃学去上网的念头。那天上午,他逃了学,没有老师发现,他暗自窃喜,这更助长了他逃学的气焰。

  直到一天,班主任发现了,原因是班长记了名字…当他拖着沉重的步伐和忐忑的心情进入办公室时,班主任一如既往的审讯了他,最后不出所料的给家长打了电话……

  那一天,他不知到底是怎么度过的。瓦上,他在家门口徘徊着,彳亍着,想着等会对付父母…。回到家后,父亲奇迹般的没有骂他,因为他父亲直接抄起棍子就是一顿打。

  从那以后,他依旧肆无忌惮的逃课,逃学,为什么如此大胆?应为他把班长大人买通了。

  初三,他开始与父母吵架,顶嘴,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与父母吵嘴。他还懒惰,帮父母做点事就抱怨。

  中考时,他落榜了。虽然这是他预料中的,但它却不愿接受着事实,他想读职高,但父母缺不允许,父母为他四处奔波,寻找一所收留他的高中。

  现在,他高一了,他开始明白读书的重要,他开始跑,开始追,开始找目标。

  最后,这叶小舟归航,让他寻找一个舒适的港湾。

  成长的足迹高中作文 4

  纯白的雏菊,浅绿的河水,青黛色的杜鹃山,组成了一个古朴的山城,那里收藏了我成长的足迹。

  雏菊.纯白

  雏菊就像是一曲淡雅恬静的歌。仿佛有人在你的耳边轻唱。雏菊花海被风轻抚摸,有一种让人心醉的美。祖父总是牵着我的手去家门口那片雏菊花田。我拿着大把大把得雏菊花,跑到祖父面前时,祖父总会用他那双有力的大手把我一把抱起,对我说:“白色的雏菊,不贪恋尘世的浮华,只是朴素、洁白。我们苒苒要像雏菊一样纯洁。”说着从我手中抽出一朵雏菊戴在我的耳际。离开花田时,我扭过头看到一片洁白,纯白是成长记忆中,纯洁的颜色。

  河水.浅绿

  一条古老的'河从身边缓缓流过,河水被水底的大块的石头映成了浅淡的绿色。上小学时的我最喜欢坐在河边的鹅卵石地上,拿一本书,再书海中畅游。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到《飞鸟集》每一本书都让我收获颇丰。把自己藏在书里,偶尔一抬头看见清澈见底的河水,让那颗心有一次小小的游历。浅绿是成长记忆中求知的颜色。

  杜鹃山.青黛色

  无言的杜鹃山伴着天上降下的伤心泪,让我感到莫大的悲痛。以后,再也没有人会把雏菊戴在我的耳际了;再也没有人会在放学时打开一个楼道灯等待我回家了。那深爱着我的祖父去了,悲痛在时间的消磨下渐渐散去。看着祖父的遗体,我知道还有两个比我更伤心的人。一个失去父亲的女儿和一个失去丈夫的妻子。在脆弱的人面前我不能更脆弱,她们的眼泪可以流下,而我的眼泪只能流回心里。就像祖父说的那样要坚强,要成长起来。青黛色是成长记忆中坚强的颜色。

  纯洁、求知、坚强伴着我一路前进,沿着成长的足迹,回首望去,这些收获将会永远刻在我心中。

  纯洁的雏菊,求知的河,坚强的山……

  成长的足迹高中作文 5

  成长的足迹总是伴随着挫折与失败的,或许从书上看到过许多道理,但想要真正领悟并不容易,只有经历了才会真正明白其中的内涵。

  我从小是一个倔强的孩子,很难听进别人的劝解,为此,父母也批评过我,但并没有什么效果。于是,父亲想出了一个办法。

  一天下午,父母和我一起下飞行棋。开始不久,我便已领先,眼见父亲的棋子将被我吃掉,我不禁笑出声来,笑话父亲的运气真背,肯定要大败给我。轮到我了,我没能将父亲的棋子吃掉,但我仍嘲笑父亲,说他走了狗屎运,输掉只是时间问题—————

  可当几轮之后,我有些坐立不安了,或许是我太轻敌了,走错了几步棋,又或许是运气不在我这儿了,我的优势竟然荡然无存了。而且唯一在外的棋子还有被吃掉的危险!轮到父亲了,只见骰子鲜红的“3”朝上,我的棋子被无情的吃掉了。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我是最后一名。

  事后,我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明明有那么大的优势,但最后还是输掉了,莫非是父亲耍赖?父亲见我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微笑道:“人生其实就像下棋,无论你领先多少,都不能自以为是,运气不代表完全的实力,当你失去运气时,你只能靠实力。刚才你走的几步棋太急功*利了,反而让自己陷于被动。”听后,我恍然大悟,父亲的教导我在成长的路上留下了一个深深的足迹。

  几年过去了,时不时的,我和父亲还会把飞行棋拿出来玩上一盘。一盘盘棋之间不仅有我们的笑声,还有父亲一句句的教诲:不可急躁、要冷静、做事之前要思考——————父亲引领我一步步地成长。就在上个月,我和父亲又玩上了飞行棋。几轮之后,父亲的棋子来到我“老家”前,我有两个选择,可以追上去试着吃了它,也可以走另一个棋子,不管它。我脑子飞快地转着,马上想出了一个坏主意,将它吃掉!打定主意,我便开始行动了。但是我没有成功,还是输了,我思索着,一下子明白了,看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成长的足迹高中作文 6

  成长的脚印,从过去到未来,都是一个人一辈子最重要的回忆。

  ——题记

  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爸爸、妈妈的呵护,使我在幸福中慢慢成长。在成长过程中,我不断的学*新的知识,不断的`获取经验,也从中体会到了人生的意义。

  日复一年,年复一日,花开花败,悄无声息。

  忽然听到一个朋友说要过生日了,她的第16个生日,我笑着祝她生日快乐。我愣了一下,想起过了今年的9月20号,我就16岁了。不知不觉,我已*走过了16个年头,不得不俗气的讲上一句——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呀!回首曾经,我真的经历了很多,懂得了很多,当然,也成长了不少。

  小时候,我总喜欢在沙土上走过,在上面漫步,留下一串串脚印,然后回头看看自己的杰作,再得意的跑过去指给妈妈看。在成长的道路中,也会留下一串串脚印,这些脚印有的深有的浅,是的,每个脚印都装有一个故事……

  那时年幼的我天真又淘气,每天,哭着闹着让妈妈给我讲《白雪公主》,我很向往那唯美的故事,那完美的结局。可长大懂事后发现,故事虽唯美,可白雪公主却是十分可怜。这让我明白——世间没有完美。

  上学后,我第一次接触到可以改变我一生的东西——书。一个连着一个的第一次让我感触到了许多,成长使我脱离了幼年时的那份淘气,那份天真,那份稚气,让我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成长,是一个会带给人们悲欢离合的过程。

  前几天还打打闹闹,今天就要面对即将来临的中考,面对即将分离的三五,面对……悲欢离合,我曾多次在晚上,蒙起被子流泪。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这三年使我改变了许多,从幼稚到成熟,从不懂事到知道什么是真情。我明白,这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在将来的成长中,我们会失去爸爸妈妈的帮助,事事要靠自己,但我知道,我们不会畏惧而是勇敢面对。

  成长啊!我永远的朋友!

  成长的足迹高中作文 7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在校园里走过了六个春夏秋冬。在美好的记忆中,有许多事令我至今记忆犹新,但有一件事一直在我心中闪烁,因为它使我明白了:阳光总在风雨后!

  记得刚进校园的时候,我是个表现较差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一塌糊涂,*时乱推同学、乱打人,每周经常到老师办公室接受批评,同学们也不喜欢我。可是我觉得自己还是想上进的,我不断地努力,过了一段时间,成绩好像一点都没有好起来,真是无奈!哎!算了算了,反正也没用,就这样我又一次后退了。

  我的班主任李老师对我影响很大,她就像妈妈一样,孜孜不倦地关心、帮助我。有一天,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她把手放在我小小的肩膀上,慢慢地对我说:“郑铮,你想成为优秀的学生老师很清楚,可是你没有付出啊,这是没有用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你努力了,才会感受到成功的。”之后我走出了办公室,我仿佛又感觉到了一丝的希望。那天晚上,我在床上/把李老师说的话回忆了一遍,短短的几个字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里,我又有了信心……

  于是第二天我开始努力地去改变自己。是的,“努力过后就知道活得精彩”,这是李老师给我的评语。现在我每节课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认真记录老师讲的重点。经过两个学期的`努力,我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还评上了“五好学生”呢!在课外我还不断地挑战自己,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我经常去跟外教老师交流,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还要求自己每节课举手两次。渐渐地,同学们对我刮目相看。伙伴们,知道吗?好成绩来自勤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是我几年来的感悟!

  去年,我有幸去了青岛,漫步在松软的沙滩上,蓦然回首,发现身后一串串脚印,有深有浅、有正有斜,这是我成长的脚印。

  伙伴们,假如你也有我相似的过去,那么挑战过去吧,做一个全新的自己,做一个越来越好的自我,越来越出色的自我,超越自我吧!

  成长的足迹高中作文 8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童年,那段欢乐时光怎么一去不复返呢?是它逃走了罢?还是我把它放了?是的,童年将要逝去,留下的只是零星的追忆,只是沙滩上的几只贝壳,只是成长路途中的几点浅浅的足迹……

  3岁——文学启蒙

  3岁的我是一张白纸,那时的我对世界还很懵懂。妈妈是我第一个老师,教我背很多古诗,认很多字,背很多儿歌,为我打开通向文学的窗户。当我看见清清河水时,“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脱口而出……她给我奠定了文学基矗

  6岁——武术之路

  5岁时我已经开始*武了,到了6岁,我已经首次亮相于国际大酒店,为日本人表演中华武术,在人生路上留下第一个闪亮的足迹!它给了我很大动力,从那以后我又获得过市武术比赛丁组全部三个第一,又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中国武术国际交流赛中,捧得一块金牌!武术不但让我强身健体,而且让我懂得了“爱拼才会赢”的道理,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10岁——成长的烦恼

  负担一天天加重,才懂得了生活,同学一个比一个认真,才懂得了竞争,于是我苦读诗书,为的是考试后的辉煌,那时的我已懂得了读书,知道了理想,成长背后必定有烦恼,我尝到过考试失败的滋味,我也曾因上课讲话而被老师批评。

  16岁——走向成熟

  16岁的我是人生经历的转折点,是我离别少年年走向清年的转折点,我感觉在渐渐长大,渐渐“成熟”,比如像听歌、唱歌、玩电脑等,我得到过很多荣誉,很多奖状,并多次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英姿”,但我更尝过失败的苦痛,尝过“三星级”的失落。成功了,我不骄傲,失败时,我不气馁,就这样我在一次次成功和失败中成长,在一次次成功和失败中走向成熟!

  回头望望成长的路,长长的罢,不长,十多年;短短的罢,不短,十多年。这就是我的青春,不快,不慢,流淌过的日子里,我渐渐长大,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一天天走向成熟,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成长的足迹高中作文 9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我的童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我把他放走了?时间的流逝,让我对它感到惋惜。现在,它就像我零星的记忆,就像沙滩上的几只贝壳,就像是成长路上点滴的足迹。

  3岁时,我就像一张白纸,对世界只是懵懂。这时,我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母亲,就开始帮助我识字,渐渐地,我学起了儿歌,古诗。现在我还依稀记得有一次母亲带我去西湖游玩,我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说是一个湖,叫西湖,我的脑海里涌现出诗句,随即张口而出: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样,我进入了文学之路。

  8岁时,我进入了小学,我就开始学画画,虽然不会画什么,但是我却看见了所有的色彩:红、黄、绿、蓝慢慢地,我的画也逐渐越来越好。最后被放到了文艺节的展报上,我还记得清清楚楚。那幅画的名字叫《小鸟与狐狸》,我的画画已结束了生涯,又过了一年,我学上了书法,开始锻炼我的毅力,给了我一手漂亮的好字。

  12岁时我成熟起来,不像再是小孩,有了些烦恼,有了自己的主见。在学*过程中,作业增多,课增多,少了几分趣事,多了几分忧愁,竞争激烈,让我措手不及,如果稍一松懈,成绩就会一落千丈,所以我现在为了未来,抛头颅、洒热血也要向前冲。

  现在,我抬头仰望星空,心酸酸的,回忆起成长的足迹,让我少了几分愁绪。

  我又重新拾起回忆,就像重新拾起沙滩上的贝壳,零星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将会进入我的脑海里,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渐渐长大,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成长的足迹高中作文 10

  人,必定会长大,会成长。而且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许许多多令自己难忘的事情。今天,我就把一些至今也难忘的事情拿出来给大家晒一晒。

  淘气是男孩子的天性,可是你知道吗?在我一岁多的时候,我那男孩子的淘气本质已经显露出来了。把时间倒退十年,那是一个人我们家人至今回忆起来都感到恐怖的一天。那时候我刚刚学会走路,对走路的兴趣空前的高涨。只见我小心翼翼地扶着茶几,绕过来绕过去地玩的乐此不彼。爸爸上班了,妈妈则在沙发上坐着,看着我玩。

  不一会,我已经围着茶几转的满头大汗。在我稍时休息的时候,发现了茶几上竟然有那么多的好吃的。有水果,饼干之类的零食,不过我一眼就看上了话梅,那酸酸甜甜的美味真是太诱人了,谁叫爸爸妈妈不让我多吃呢。要知道,我也有选择吃自己喜欢的食物的权利哦。

  哈哈,今天可是太幸运了,竟然发现了一包话梅!瞬间,我的哈喇子就流出来了。我想都不想,就抓起一个话梅塞到了嘴里。*常老爸老妈喂我吃的都是把核去掉的话梅肉。可是我那么小哪知道这些呀。嚼也不嚼就把话梅往下咽,结果悲剧了——因为话梅的核太大,一下子卡住了我,我使劲咽也咽不下去,想吐也吐不出来。

  因为我背对着妈妈站着,妈妈还觉得奇怪我怎么不兴奋的围着茶几转了。来到我面前一看,魂都吓飞了。只见我已经翻着白眼,脸色发紫,半张着嘴,一动不动的扶着茶几站着。妈妈一下子觉得世界末日到了,想都没想地使劲拍我的背,一下,两下,三下……妈妈的眼泪像决堤的洪水,核还没出来,绝望的妈妈最后使出了全身的力,一掌下去,卡在我喉咙里的话梅核一下子喷出一米多远。就在那瞬间,我的脸色恢复了正常,眼睛也不往上翻了。

  妈妈吓得浑身发抖,抱着我眼泪哗哗地流。而我跟没事人一样,又拿着饼干围着茶几兴奋的转着圈去了。从此以后,我们家就再也没有见过话梅之类带核的零食了。

  爸爸妈妈时不时心有余悸的说起这件事,我也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远离危险,*安快乐的成长。而且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孩子的成长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危险和不测,爸爸妈妈把我们健健康康**安安的养大,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我想陪伴我成长的不是那好吃的零食,不是那好玩的玩具,而是一个又一个的梦想。那种孩子的天真在我的梦想里,那种花儿的烂漫在我的梦想里,伴随着我的成长,它们在不断的变化。

  当我踏出人生的第一步走上幼儿园时,我的梦想是开一家宠物店。于是,我整天跑到别人家去看他们的小猫小狗,摸着他们柔软的毛,看着它们温顺的舔着我的手,让人感到它们有说不尽的妩媚,只是一想到它们也会有生老病死的时候,我就会感到深深的难过。如果让你抱着它,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垂下可爱的脑袋,想到再也没人陪你玩耍时,心里不只是悲伤,还有对往事的眷恋,对现在的珍惜。那一刻,我长大了!

  当我踏上人生的第二步走入二年级时,那时我想像爸爸一样在银行上班,当个银行家。我整天往他办公室跑,坐到那把椅子上,我好像就是这里的一份子,看着报表上那一连串的数字,我个、十、百、千、万的数,数的我眼花缭乱,钱可真多呀!我还充当起了接线员,接了电话还不忘喊一声:“爸,有人叫你!”就这样,因为我经常去串门,所以保安叔叔专门给我准备了一个小停车位,放我的自行车。每当我跑进办公室时,那些叔叔阿姨们就开玩笑地说:“小领导来审查啦,欢迎欢迎!”可是,这个梦想后来因为奶奶的逝世而破裂了。那是灰色的一天,奶奶躺在白布后面,一切都是那么安静,只有妈妈凄凉的哭声,当听到那声音时,我整个灵魂都在颤动,也许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用钱换来的,那种亲人的爱是多少钱也换不回来的。从那天起,我长大了!

  我的梦想啊,每天都在变化,可经过岁月的洗礼,我发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才是我现在最渴求的,“这就是你的梦想!”好像是发自心底的一种声音在呼唤我。或许我可能不会当志愿者,但不管**哪种职业,身处哪个地方,这将是我永远的目标,值得我一生去奋斗。想过以后,我发现,我长大了!

  我的成长,不只是身体的长高,还是思想的成长,让我变得更宽容更善良,一次次的经历,一次次的磨练,一个个的梦想,注定在我的成长中印下一个个深深的脚印!

  一不小心,我闯进了青春期。

  青春期的感觉真奇妙。不知什么时候,手中甜蜜的棒棒糖已经变成了探索新知的铅笔;不知什么时候,天真稚嫩的眼光里已夹杂着几分疑惑与抗争;不知什么时候,顽皮的性格已变得几许沉着稳重;不知什么时候,喉结突起,胡须淡淡,颇有几分“男人味”。

  蓦然回首,我已记不起那么多了。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懵懂入学到逐渐成熟,一切都是那么悄然,那么让人捉摸不透。

  曾记得幼时的我,在商店的橱窗前伫立很久,贪婪地盯着一套奥特曼玩具,很想拥为己有。可身边的妈妈似乎不解我意,只扔下一句硬邦邦的话:“妈妈没钱,以后再买。”然后便自己走开了。任凭我在橱窗前泪水长流。那一刻,我知道,不是我想要的东西我立刻就能得到。

  曾记得八岁时的我,因为一道并不太难的数学题难住了我,我没有过多的思考,便向爸爸求救。可爸爸一点也不可怜我,也扔给我一句话:“脑子不用会生锈,自己想。”无奈,我只好苦思冥想。最终我还是在爸爸的帮助下做出了那道题。那一刻,我知道,有些事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求助他人,但更重要的是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思考。

  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最难忘,我和几个同学开心地逛街。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揣着家长给的零花钱。我的钱不多,但足够买一个可口的冰淇淋了。在冰淇淋店门口,坐着一个乞丐。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一看到我们几个,两眼发出求助的光。我们几个小伙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想做点什么,似乎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我稍一犹豫,拿出了买冰淇淋的钱,分一半给了那个乞丐。其他小伙伴纷纷效仿我,或多或少地给了乞丐一些钱。那一刻,我知道,尽管我们不能给别人更多的帮助,但只要我们有小小的善举,便会给他人带来温暖。

  ……

  成长的路上,我经历的太多太多:付出与收获、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种种滋味让我悟出了成长的真谛。走在成长的路途中,我们会沿途留下自己深浅不一的脚印。但每一个脚印都是一个风景。

  不知不觉,我已踏过15个春秋。15年了,窗外的洋槐也无数次的开花凋零,天空的大雁也无数次的为目的地奔波。转眼间,我已爬上了人生的半山腰。仰头望望山顶,云雾缭乱,遥不可及。俯首看看身后,令人感慨万千。在人生坎坷的路上,留下了我一串串深深的脚印。

  看,那一串渐进模糊而轻巧的脚印。哦,那是我婴儿时期的步伐。从出生,到蹒跚学步,到哑哑学语,那时的我,也许会安静的坐在婴儿床上睡觉,也许会因不顺心而大哭一场,但大家都不会责备我,在为我操心的同时,又盼望着我的成长。于是,在山脚下留下了一串尚还稚嫩的脚印。奥,那一串整齐的.脚印,是我上小学时的记忆。刚开始接触书,书对我的诱惑是那么大,我开始关心自己的学*。我会因学*考试考个“优”而高兴一整天,也会因被老师批评一两句而心情沮丧。一年级一年级的爬升,知识的增加,阅历的丰富,但同时也给我不少的烦恼。于是,我开始明白成长之路的坎坷与曲折。在山腰上,留下我酸甜苦辣的回味。

  还有那一串最深,离我最*的脚印,是我上中学以来的历程。长大了,所见所闻多了,山路也就更坎坷了。有了对手的存在,使我懂得了奋进;有了压力的鞭策,使我奋起前行。功课重了,自由没了。成绩好了,快乐少了。我会浅唱“逍遥叹”,会吟“如梦令”,一路攀登着陡峭的山路,使我深知成长的艰辛。

  看着先行者留下的脚印,似乎在告戒我:前方的路将更坎坷,但这就是人生之路。我将继续地往上爬,身后留下我。

  瞧,那一串时深时浅的脚印。哦,那是我幼儿时期的见证。那时的日子是最快乐的。我不会因学*而困扰,不必担心没人和我玩,不用担心做错该怎么办,一切在我眼里都是那样新奇。眼观,手摸,鼻闻,嘴啃,我总是忍不住地去研究身边的每一样的东西。在伙伴群里,我是人人拥护的“山大王”,到阿婆家偷鸡蛋,到阿伯家要茶喝,无忧无虑的过着每一天。于是在离山脚不远处,留下了我一串快乐的回忆。

  回首望去,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或深或浅的足迹。许多都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一干二净,只有这件事,留在时间的摇篮里,历历不忘。

  那是在第一届北京作文现场比赛的颁奖晚会,主持人开始宣布获铜奖名单,我一动不动地盯着主持人,恨不得第一个就念出我的名字。不知不觉中,名单宣布结束了,我额头上的汗珠不停地滴下来,只听见两个好朋友的名字就在其中。她们回到座位上,对我说话也变得底气十足,有点儿骄傲的意思。我装着为她们高兴的样子,又是祝贺又是道喜,心里却很不舒服,此时我的心已经全飞了,尽管爸爸说只要努力不需要用获奖来见证,而我却还是很难过,心里的希望水晶顿时支离破碎,刺痛我的心。接着又开始宣布小学组银奖,我几乎想提前离*了,与其直接听下去,只会更加惭愧,更加伤痛啊!但是,我仍然带着快乐的面具,无精打采地听着,咦?我没有听错吧,最后一个念到的竟然是我的名字。我回忆了一下“岳西县实验小学”这个熟悉的地址,没有其它校友来参赛啊,不是我能是谁啊?我顿时喜笑颜开,荣光满面,昂首挺胸地走上了领奖台。我自信地对着台下无数台摄像机作出各种美丽的表情,著名的贾烨作家从礼仪小姐手举的盘子中取过奖杯和证书,颁发给了我。我偷偷地亲吻了一下我银光闪闪的奖杯,要知道,证书我家台板都压满了。奖杯,这才是第一个呢!我在成长!我在进步!我在美丽的泡泡包围中,激动地将奖杯高高举起,朝台下挥舞,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颁奖台。心中的希望水晶顿时拼合起来,发出耀眼的光芒。下了台,我回到座位上,两个获铜奖的朋友不再骄傲,争先恐后地要摸摸我的奖杯,以前我想全国这么大型的比赛,铜奖也只有一点希望,银奖更是不敢想的事儿,现在可真是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一个颁奖晚会,让我体会到了酸甜苦辣的感觉,看着银光闪闪的奖杯,我心里所有的感动都顿时涌出,觉得有说不完的话要倾诉。这就是我成长过程中,一道永远闪亮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精选十篇)(扩展8)

——《月亮湾》教学设计通用十篇

  《月亮湾》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地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月亮湾的美丽。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生字,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配乐介绍,初步感知

  1、听听导游小姐的介绍。

  2、听了介绍,你们觉得月亮湾美丽吗?你们最喜欢这儿的什么?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学*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相互交流识字的方法。

  2、出示:映灿坡

  3、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生字,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导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读中悟情

  (一)学*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现在,我们就把自己当作月亮湾的小公民,该用怎样的口气向大家介绍这个美丽的村子呢?

  (指导朗读)

  (二)学*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数一数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想一想,写了村前哪几处地方的美丽景色?你最喜欢哪一地方的景色?2、学生交流,指名讲述。

  1)板书: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2)这些地方是怎么的美呢?

  3)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读好吗?评议。

  4)谁能按照课文顺序,说说月亮湾村前的美丽景色吗?

  5)练*背诵。

  (三)学*第三段

  1、村子前面的景色真美丽,那村子后面的景色是怎样的呢?

  2、指名读,提出不懂的地方。

  3、“茶园里不时飘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表明人民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三、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月亮湾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不管是村前,还是村后,都让游客们产生美不胜收之感。愿意把这美丽的月亮湾介绍给你的父母吗?

  2、练*读全文。

  3、背诵全文。

  四、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识字。

  2、指导书写,学生临写。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笔画一画月亮湾的景色。

  2、仿照课文,说说你的家乡的景色。

  《月亮湾》教学设计 2

  《月亮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同学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月亮湾的美丽。

  教学难点: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月亮湾的美丽。

  2、正确理解课文中的地理方位词。

  教学准备: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导入

  1、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了《月亮湾》,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还认识了不少生字朋友,你们现在还认识它们吗?

  (出示词语:月牙 石桥 绕着 缓缓地 倒映 绚烂 朝霞 绿油油)

  分行指名读、齐读。

  二、细读品味、体会美景

  1、通过上节课的学*,你觉得月亮湾是个什么样的村子?(板书:美丽)

  2、(出示§1)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这么说的,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1。

  老师听出来了,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

  “我”的家在月亮湾,你是多么自豪呀!

  你是一个多么自豪的月亮湾小村民哪!

  我们一起来读读。(齐读§1)

  3、过渡:我们都是月亮湾的小村民,你认为月亮湾哪儿最美?快向大家介绍介绍吧!

  村前局部:

  (1)(出示§2)这里是村前,请大家自身先读一读,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地方,然后分成小组,向小组中的同学介绍介绍。

  小组合作学*,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交流:我心中最美的月亮湾(课件出示文字,下面是交互按钮,生谈到哪一句,就出示哪一句文字以和背景图片)

  村前局部(第二自然段):

  (1)第1句: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座小桥。

  ①读句子。

  ②谈感受。

  预设:

  生1:我想向大家介绍:月亮湾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真美。(板书:村前小河)

  师:月牙是什么样的呀?(弯弯的)那么课文中是说……

  生2:村子的前面有一条弯弯的像月牙一样的小河。

  生3:在弯弯的小河上还有一座小桥呢!(板书:河上)

  ③指导朗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图。请看!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村子,我们看到村里的房子大多是朝着这边开门的,因此这里是村子的前面,有一条弯弯的像月牙一样的小河从村前流过,怪不得村子的名字就叫月亮湾,名字也这么好听,这个村子一定也很美。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

  ④听了他的朗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⑤请小朋友把小河和石桥的位置正确地贴到图上。

  (2)、第二、三句: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①读句子。

  ②结合图片谈感受。

  预设:

  生1:我想向大家介绍,月亮湾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水里还有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呢,真美。

  生2:我想这条小河很清澈,你们看水里有那么多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我猜它们还可能在捉迷藏。

  生3:我也觉得这条小河很清澈!你们看,清清的河水里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呢。

  师:这些都是介绍的河里的情况。(板书;河里)下面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指名读这两句话。

  师:读了这两句话,说说美在哪儿呢?

  生:有一群群鱼儿这清澈的水里游来游去。

  (师请同学把鱼儿贴到图上)

  师: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可以看出什么?

  生1:水流很慢,所以有小鱼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我猜它们还可能在捉迷藏。

  生2:我也觉得这条小河很清澈!你们看这是我们拍摄的照片,清清的河水里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呢。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选词填空,并且说说理由。

  倒映 倒影

  清清的河水里( )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清清的河水里有小桥、绿树和青山的( )。

  (相机板书:河里)

  ③指导朗读。

  ④听了他的朗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⑤你能为大家拍摄的照片配上介绍美景的话吗?(小组交流)

  (3)、第四、五句: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绚烂的朝霞。

  ①读句子。

  ②结合图片谈感受。

  预设:

  生1: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一大片一大片的,真美。

  生2:到了春天,河岸上的桃树都开花了,有粉红的,有深红的,好看极了。

  生3:我也觉得河岸上的桃花很美!你们看,这么多的桃花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红红的朝霞,真是太美了。

  (相机板书:河岸)

  (师请同学把桃树贴到图上)

  ③朝霞你们见过吗?出示朝霞图与桃花加以比较。

  再读读句子说说课文中什么像绚烂的朝霞。想象河边的朝霞是什么样子。

  ④指导朗读:谁能把这么美的桃花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4)、第六句: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①读句子。

  ②结合拍摄的照片谈感受。

  预设:

  生1: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红红的,而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一边红,一边绿,真美。

  生2:到了春天,河岸上的桃树都开花了,有粉红的,有深红的,农田里的庄稼绿油油的,好看极了。

  (相机板书:农田)

  (师请同学把农田贴到图上)

  ③比较句子:

  过了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④指导朗读。

  (以上局部可自由选一个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详细介绍,不一定依照书上的顺序来说。)

  村后局部(第三自然段):

  过渡:月亮湾村子前面的景色真美,那么村后景色怎样?谁来读一下?

  村后有什么?看图说一说。(相机板书:村后 茶园 笑声)

  村后的茶园里还不时飘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小游客们,请你去采访一下茶姑娘:你们采茶这么辛苦,为什么还那么高兴?

  预设:

  采茶姑娘1:采茶是很辛苦,但是看到茶园丰收了,就很高兴!

  采茶姑娘2:茶园丰收了,今年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所以采茶就不觉得累了!

  采茶姑娘3:我们生活在这么美的月亮湾村,心情自然好,生活中充溢了欢笑!

  采茶姑娘4: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发明了今天幸福的生活,当然让人高兴!

  ……

  五、总结全文,齐读全文。(相机板书:热爱)

  六、指导写字

  1、指导同学观察田字格中“绕、缓、朝”

  2、同学提醒大家注意:“绕、缓”都是绞丝旁,“绕”的右半局部“尧”的写法同“晓”为防止错误混淆,可以在同学提出注意点后,教师进行放大书写的方法。注意右上无点。

  3、“缓”的右半局部是爪字头下一横加一个友。编顺口溜:手拉一朋友缓缓向前行。

  4、“朝”采用猜字谜“十月十日,打一字。”的方法协助记忆字形,书写时提醒同学“绕、缓”为左窄右宽,而“朝”是左右同宽。

  5、同学练*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延伸拓展,安排作业:

  1、月亮湾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不论是村前,还是村后,都让游客们发生美不胜收之感。愿意把这美丽的月亮湾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吗?

  2、小朋友,你的家乡一定也很美吧!你的家乡哪儿最美?把它画下来。班队课上,再向同学们作介绍,看看谁是自身家乡的小导游?

  3、你们到月亮湾拍摄了许多照片,你能为这些照片配上一些介绍的话吗?

  八、板书设计:

  月亮湾

  村前(小河 河上 河里 河岸 农田)

  美丽 热爱

  村后(山坡茶园)

  《月亮湾》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感受月亮湾村前村后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体会月亮湾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导入

  新课。

  昨天,我们已经初步读了《月亮湾》,通过昨天的学*,你对月亮湾的了解有多少?请大家谈谈看。(板书:美丽)

  二、利用录像、整体感知。

  月亮湾到底美丽在哪儿呢?想不想去看看?好,让我们跟着一段录像(课件),由老师做导游带大家到月亮湾去看一看。

  (老师描述:各位小游客,欢迎参观月亮湾,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在全国都很有名呢!现在请大家跟我到村前去看一看)怎么样?月亮湾美不美?

  三、细读品味、体会美景。

  1、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们刚才看到的月亮湾的美景?

  (第23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美景?第三自然段呢?

  2、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说了什么?

  (2)自由轻声朗读地二自然段。读后和同桌交流:你最喜欢哪

  (3)一句话?为什么喜欢这句话?(生读交流,师巡视)

  (4)全班交流。(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 下面是交互按钮,生谈到哪一句,就出示哪一句文字以及背景图片)

  第5句:

  A、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桃花的多和美?

  B、出示桃花图:你们看,一大片,一大片粉红粉红的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_____________________。

  C、朝霞你们见过吗?出示朝霞图与桃花加以比较。

  D、时间上再看远一点,到了秋季,这里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E、齐读。

  第1句:你喜欢这一句里的什么?

  看图感受月牙一样的小河。指名读、齐读。

  第3句:生谈。师看图引说:清清的河水像镜子一样倒映着__________________。

  出示课件倒影图(春景、秋景):多清的河水!多美的倒影!这多么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呀!你们看,一群群鱼儿也被吸引来了。

  第2句:谁喜欢读第二句?喜欢读的一起读读看。谁来谈谈你为什么喜欢?(生谈:我好像听到了好像看到了)

  师:月亮湾依山傍水,这里的山是这样绿,这里的水是这样清,真美呀!谁能把这两句话读得这么美?

  指名读、品读、齐读。

  第6句:绿油油这个词用得很美!齐读。

  (5)配乐朗读课文第二段。

  3、学*第三自然段。

  村后景色怎样?谁来读一下?

  村后有什么?看图。

  4、配乐欣赏课文录像。你有什么想法?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介绍: 网上资料月亮湾渡假村。

  四:布置作业。

  1、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看图发挥想像,把月亮湾村后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月亮湾》教学设计 4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掌握月亮湾的地理位置。

  1、多媒体课件──根据课文描述的月亮湾的地理位置,动画显示各景物。顺序如下:

  ⑴ 月亮湾整体画面

  ⑵ 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⑶ 河上有一座石桥

  ⑷ 河水缓缓地流者

  ⑸ 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

  ⑹ 清请的河水倒映者青山、绿水和小桥

  ⑺ 河岸上有许多桃树(开满桃花)(远景)

  ⑻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⑼ 村子的后面山坡上一片茶树

  ⑽ 整体画面

  2、配乐朗诵(课文录音)

  3、各色橡皮泥(十套)

  4、词卡。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欲望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见过农村的美景吗?让我们随着图画去游览农村的美景。

  2、欣赏动画⑴至⑽,播放课文录音(配乐朗诵)。

  3、揭题:

  这美丽的村子叫什么名字?相机板书(月亮湾)

  4、读题:

  过渡:月亮湾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送生字回家”

  要求:自由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与生字交朋友,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

  2、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注意正音,师评议:

  ⑴ *舌音、翘舌音、后鼻音;

  ⑵ 指导读好句中轻声。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想象: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月亮湾是什么?请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月亮湾是什么?(是一个美丽的村子)(是我家住的地方)(是作者的家乡、是美丽的村子)说说是谁的家乡?

  3、指导朗读:

  ⑴ 你觉得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

  ⑵ 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重读“美丽”一词。

  四、过渡

  这美丽的村子为什么叫“月亮湾”呢?

  1、默读全文,找出有关句子。

  2、交流:

  ⑴ 相机出示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放映动画。

  ⑵ 指导读好长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⑶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村子的名字为什么叫“月亮湾”?

  3、学生字“湾”、“绕”:

  ⑴ 师述:“湾”本义是指水流的地方,本文中指地名。

  ⑵ 比一比,再口头组词(弯—湾)。

  ⑶ 指导书空“湾”的笔顺。

  4、指导学生在*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布置课后语文实践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齐读第一自然段。映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过渡:月亮湾美在哪里?

  二、细读课文,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1、学*第二、三自然段

  ⑴ 月亮湾美在哪里?轻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用曲线表示)。

  ⑵ 交流。相机欣赏动画,粘贴词卡,指导朗读:

  ① 学*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A、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粘贴词卡“小河”、“河上”。

  B、欣赏动画⑵、⑶,观察“月牙一样的小河”,读词卡“月牙”。观察“河上有一座石桥”,读词卡“石桥”。

  C、指导朗读第一句。(映示句子)“月牙”重读。领读、指名读、齐读。(师生评议)

  ② 学*第二自然段第二、三句: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映示句子“河水饶着村子缓缓地流着”,齐读。

  欣赏动画⑷,帮助理解词语。“缓缓地”一词换词说说。“饶着”一词,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饶着另一个转。

  B、映示句子“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欣赏动画⑸,直观“一群群”的鱼。

  C、指导朗读第二句。先让学生自读体会,并说说怎么读才能读出美来,再适当指导。“缓缓地”读慢一点,后半句读出鱼儿的欢快、自由。

  D、这一句写了哪里的美景?(可看看画面,答后粘贴词卡“河里”)

  过渡:河里还有什么美景?

  E、学生交流,相机欣赏动画⑹,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为什么?集体交流。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F、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清清的”等词。

  G、引读第二、三句,边看动画⑷、⑸、⑹。

  ③ 学*第二自然段第四、五句:

  A、生答“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相机欣赏动画⑺,贴词卡“河岸”。问:哪个词是“种着”的意思?读词“栽着”。

  B、生答第五句。看动画说说什么像“一片朝霞”?有什么相同之处?

  C、指导朗读第四、五句。重读“许多”、“开满”、“一片”“灿烂”等词。

  D、引读第四、五句,边看动画⑺。

  ④ 学*第二自然段第六句:

  A、欣赏动画⑻。

  B、比较句子:

  /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C、看动画体会“绿油油”的农田的美。粘贴词卡“农田”

  D、指导朗读。重读“绿油油”一词。

  ⑤ 学*第三自然段:

  A、欣赏动画⑼,粘贴词卡“山坡”。

  B、指导朗读“一片”引导学生想象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读出月亮湾人们的喜悦心情。

  注:以上①至⑤学*第二、三自然段的五个内容,应按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词卡随机粘帖。

  ⑶ 再看画面,提问:

  ① 这长满茶树的山坡在哪里?(相机板书“村后”。)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的内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② 那么,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景色?(答后板书“村前”)

  ⑷ 再读第二自然段:

  ① 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村前”的景色的?

  ② 指名上黑板按顺序排列—粘贴词卡。(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⑸ 边欣赏动画边试背二、三自然段:

  ① 生自由轻声试背;

  ② 指名试背;

  ③ 同桌互背。

  2、学*第四自然段:

  ⑴ 你觉得月亮湾怎么样,你喜不喜欢月亮湾?你想说些什么?(相机板书“美丽”、“热爱”)

  ⑵ 指导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赞美”、“热爱”的语气来。

  三、总结

  月亮湾真是个美丽的村子。学了《月亮湾》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也看到了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你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去月亮湾看看,看看作者美丽的家乡。

  四、齐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口头)映示填空题,生回答,后映示答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绿油油)的农田、(清清)的河水、(美丽)的村子、(粉红)的桃花、(月牙一样)的小河、(灿烂)的朝霞。

  2、朗读全文后提问:课文按什么游览顺序描述月亮湾的景色?答后板书:

  /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村后:山坡

  二、 组游戏活动(四人小组,每组一套彩色橡皮泥)

  1、将各色橡皮泥捏成各种景物:

  ⑴ 座座房子(表示村子);

  ⑵ 拱形的石桥;

  ⑶ 田字形的农田;

  ⑷ 三角形的山;

  ⑸ 月牙状的小河。

  2、根据课文描述的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教师行间指导)

  村子的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桥,过了石桥是农田;村子的后面是山。

  3、小组交流,按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背诵课文。

  三、写字教学

  1、自学生字: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⑵ 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词儿)。

  2、交流:

  ⑴ 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如:比较法,口头组词:/坡 /缓 /绕

  \波 \暖 \晓

  ⑵ 说说汉字笔顺(书空):绕。

  ⑶ 找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写字:

  ⑴ 八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朝”左右各半,其余七个字左窄右宽。

  ⑵ “绕”字不要多一点。

  ⑶ 指导学生在《*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教学设计意图〗

  《月亮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课。这篇课文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破的动人景象。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是重点段,从村前到村后具体地描述月亮湾的美丽。

  依据语文教学新大纲,我设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字词方面,识字、写字,通过观察画面并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二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掌握月亮湾的地理位置。

  如何围绕重点展开教学,如何突破难点呢?“美丽”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我紧扣“月亮湾美在哪里?”一问,让学生欣赏动画,自读自悟,找出有关词句,在看看、读读、想想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月亮湾的美景。这过程中要强调“随机教学”这一点。应根据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随机板书(粘贴词卡),并指导朗读背诵。等交流得差不多了,课文的2、3自然段描绘的美景也已深深地映入学生的脑海。这时再请学生将刚刚随意粘贴的词卡按顺序重新排列“村前”的景色(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然后看动画有条理地试背2、3自然段。这教学过程中,主要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体会月亮湾的美丽和新农村兴旺发达的景象。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感官享受中感情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该有多乐呀!

  在这篇诗情画意的课文中,关于月亮湾的地理位置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不容易搞清楚。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游戏活动,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先让学生利用各色橡皮泥捏成五种景物:一是座座房子(表示村子),二是一座拱行的石桥,三是田字形的农田,四是三角形的山,五是月牙状的小河。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村子的后面是山,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桥,过了石桥是农田。学生看着自己的杰作,不由得声情并茂地背诵起来。枯燥的内容,难懂的地理位置,化成了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桌上的游戏,在游戏中解决了课文的难点。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比如对学*方法的选择。在生字教学中,我对读准字音这个要求,不提“读准字音”四个字,而是请学生和生字交朋友,在初读课文时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注意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这游戏的名称叫“送生字回家”。对于字形教学,请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鼓励求异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学”。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月亮湾美在哪里?”这样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第二、精心设计一个比较优化的教学程序。第一课时安排了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和语文课后实践(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图。)第二课时抓词“美丽“而动全文,欣赏动画,朗读背诵和理解词句于一体。第三课时按排了为解决难点而设计的游戏活动。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重读书,重感悟。设计中体现“大读书”观念,初读、细读、自由读、换词读、体会读、领读、引读、练*背诵等,现语文教学“读”之本色。

  《月亮湾》教学设计 5

  一.看一看,激**趣。

  1.播放影片。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初步感受月亮湾的美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3.小朋友们,这个美丽的地方叫月亮湾。这里的人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就把家乡的美丽景色写了下来,你们想读吗?

  二.读一读,自主领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你们喜欢月亮湾吗?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划下来,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3.分组学*,把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学*情况,尊重并鼓励学生发表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1).“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体会一群群鱼儿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开心的样子。

  (2)“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理解河水的清,想象“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的样子。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灿烂的朝霞”是什么样子,再读读句子说说课文中什么像灿烂的朝霞。想象河边的朝霞是什么样子。谁能把这么美的桃花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月亮湾真美呀!听!仔细听!你们听到了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把月亮湾的美丽景色在头脑中过电影。

  三.画一画,体悟情感。

  1.月亮湾的景色真美呀!你们想画下来吗?

  2.小组讨论:月亮湾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什么地方?各有什么特点?

  (1)景物有:小河、石桥、鱼儿、桃树、农田、茶树。

  (2)小河在村前,是月牙一样的;河上有一座石桥;河按岸上长着许多桃树;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村子的后面是山;山坡上有一片茶树。

  3.动手画一画。

  4.你的家乡哪儿最美?试着画一画,再向同学介绍。

  四.说一说,感情升华。

  1.说一说:根据自己的画把月亮湾介绍给大家,可以讲一个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详细介绍,也可按顺序把月亮湾全部介绍给大家,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和合理的想象。老师要邀请同学当小导游,愿意吗?要想当好一名好导游,必须认真准备。

  2.自由练*。

  3.在小组内交流。

  4.指名当小导游,配上音乐,观众适时地可以提一些问题。

  比如:(1)这里的河水怎么这么清啊?没有污染吗?

  (2)这里的桃花怎么这么美呀?

  (3)导游,我好象听到了远处传来的笑声,这是谁在笑呀?她们为什么这么开心?

  (4)这里的茶叶怎么样?我也想买一袋回去尝尝。

  5.参观完了,中外游客们会说些什么呢?

  6.师生共同评议,颁发“导游证”。

  《月亮湾》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月亮湾的美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游证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

  (教师胸前挂一张导游证。)小朋友,瞧,这是什么呀?春天来了,我想带大家一起去我的家乡玩一玩,想去吗?小朋友,别忘了带上你心爱的照相机呀年,出发啦!

  (放音乐《郊游》,学生跟着唱。)

  2.导入新课。

  (1)(出示画画)小朋友,我的家乡到了。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呀?

  (2)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月亮湾。

  (3)谁亲热地招呼一下这个美丽的地方?(指名读课题,齐读)

  二、配乐介绍,初步感知

  让我们先来听听导游小姐对月亮湾的介绍。(多媒体出示课文,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读中悟情

  1.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现在,我们就把自己当作月亮湾的小公民,该用怎样的口气向大家介绍这个美丽的村子呢?(指导朗读)

  2.学*第二自然段。

  (1)第一句:

  谁能读好它呢?理解“月牙”

  (2)第二、三句:

  ①读句子。

  ②理解“倒映”

  ③指名读句子,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④听了他的朗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⑤小朋友,如果你家的前面也有这样一条小河,你最想干什么?

  ⑥学生边加上动作边读句子。

  (3)第四、五句

  ①出示“朝霞”图,让学生感受朝霞的美,再结合图上大片的桃花,让学生觉得桃花与朝霞一样美。

  ②通过读读、评评的方法,来读好这两句话。

  (4)第六句:抓住“一片、绿油油”等词让学生体会到庄稼多、颜色美、长得好。

  3.学*第三自然段。

  (1)老师也拍了一处美景,出示句子,读一读。

  (2)你能猜猜老师为什么认为这里也很美?

  (3)你们与老师的感受一样吗?读读句子,体会体会。

  四、实践体验,拓展思维

  1.应聘小导游,应具备什么条件?

  2.先自己练*,可选一个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详细介绍,也可按顺序把月亮湾全部给游客,你可加上自己的语言和合理的想象。

  3.小组内练*。

  4.学生上来应聘小导游。

  “游客”可提问,如:(1)请问小导游,听说现在很多地方的河流都被污染了,黑乎乎的,有的还发臭了。月亮湾的小河怎么样?怎么会这样清呀?(2)现在是春天,桃花开了,很美。要是桃子成熟的时候来旅游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你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3)月亮湾的茶叶怎么样?……

  师生共同评议,合格的发给“导游证”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机动)

  1.月亮湾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不管是村前,还是村后,都让游客们产生美不胜收之感。愿意把这美丽的月亮湾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吗?回家后继续当小导游,行吗?

  2.小朋友,你的家乡一定也很美吧!你的家乡哪儿最美?把它画下来。班队课上,再向同学们作介绍,看看谁是自己家乡的小导游?

  《月亮湾》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感受月亮湾村前村后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体会月亮湾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导入

  新课。

  昨天,我们已经初步读了《月亮湾》,通过昨天的学*,你对月亮湾的了解有多少?请大家谈谈看。(板书:美丽)

  二、利用录像、整体感知。

  月亮湾到底美丽在哪儿呢?想不想去看看?好,让我们跟着一段录像(课件),由老师做导游带大家到月亮湾去看一看。

  (老师描述:各位小游客,欢迎参观月亮湾,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在全国都很有名呢!现在请大家跟我到村前去看一看)怎么样?月亮湾美不美?

  三、细读品味、体会美景。

  1、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们刚才看到的月亮湾的美景?

  (第23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美景?第三自然段呢?

  2、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说了什么?

  (2)自由轻声朗读地二自然段。读后和同桌交流:你最喜欢哪

  (3)一句话?为什么喜欢这句话?(生读交流,师巡视)

  (4)全班交流。(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下面是交互按钮,生谈到哪一句,就出示哪一句文字以及背景图片)

  第5句:

  A、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桃花的多和美?

  B、出示桃花图:你们看,一大片,一大片粉红粉红的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_____________________。

  C、朝霞你们见过吗?出示朝霞图与桃花加以比较。

  D、时间上再看远一点,到了秋季,这里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E、齐读。

  第1句:你喜欢这一句里的什么?

  看图感受月牙一样的小河。指名读、齐读。

  第3句:生谈。师看图引说:清清的河水像镜子一样倒映着__________________。

  出示课件倒影图(春景、秋景):多清的河水!多美的倒影!这多么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呀!你们看,一群群鱼儿也被吸引来了。

  第2句:谁喜欢读第二句?喜欢读的一起读读看。谁来谈谈你为什么喜欢?(生谈:我好像听到了好像看到了)

  师:月亮湾依山傍水,这里的山是这样绿,这里的水是这样清,真美呀!谁能把这两句话读得这么美?

  指名读、品读、齐读。

  第6句:绿油油这个词用得很美!齐读。

  (5)配乐朗读课文第二段。

  3、学*第三自然段。

  村后景色怎样?谁来读一下?

  村后有什么?看图。

  4、配乐欣赏课文录像。你有什么想法?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介绍:网上资料月亮湾渡假村。

  四:布置作业。

  1、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看图发挥想像,把月亮湾村后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月亮湾》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月亮湾的美丽。

  教学过程

  复*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

  绕着 倒映 灿烂 朝霞 山坡 桃花 月亮湾 缓缓地 清清的 绿油油

  (通过再复*生字新词,为读好课文打下基础。)

  品读课文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它的名字就叫做“月亮湾”。

  看到这个名字,小朋友们想到了什么呀?

  生1:月亮湾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2:月亮湾漂亮吗?

  师:同学们的小问题真多,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3课《月亮湾》,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答案吧。

  轻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同学们读得真仔细,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呀?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亲自去看一看月亮湾。

  出示图片 指导看图

  课文中的我,家就在月亮湾,月亮湾是一个美丽的村子。你们看作者多自豪啊。谁想做月亮湾的小村民,也来读一读这句话。

  请两个学生朗读第一段,指导带着自豪的语气读。

  全班带着自豪的语气齐读。

  分组学*,合作探究

  师:我也觉得月亮湾是个美丽的地方,可是到底哪里美,小村民们能不能给老师具体地介绍一下啊?

  请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在第2自然段中把你觉得最美丽的地方找出来,然后介绍给老师。

  哪组小村民愿意为老师介绍啊?

  组1:我们村子里面的小河最美丽。“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桥。”

  师:我仿佛也看到了月牙一样的小河。这时,我如果站在石桥上,会看见什么呀?

  组2:会看见清清的河水和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

  师:真有趣!你们愿意为大家读一读这句话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句)

  被河水围绕着的小村子可真美,而且里面的小鱼儿还很活泼呢。谁愿意来做一做小鱼啊!(分别指定几名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这句话,读出欢快、活泼、有趣的语气)

  师:谁来告诉我,清清的河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啊?

  组3:清到可以看见河底。清到可以看见倒映的小桥、绿树和青山。

  请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这句话。

  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老师都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了。还有哪组小村民告诉我,还有哪些美景啊?

  组4:桃树和农田更美。“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师:课文中说桃花看上去像什么啊?

  生:灿烂的朝霞。

  师:你们看见过朝霞吗?什么是“灿烂的朝霞”啊?(生摇头)

  师:朝霞就是早晨天空的云霞,灿烂是鲜亮的意思,“灿烂的朝霞”是指早晨太阳出来时被阳光染得通红鲜亮的云。你们说朝霞美吗?(生答美)

  小朋友们,为什么说桃花远远望去像朝霞呢?

  生:因为桃花是红色的,一片是很多的意思,许多的桃花很红,所以说像朝霞。

  师:连在一块儿就像朝霞了。谁能来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一下灿烂桃花的美。

  请几名学生朗读这句话“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师:真美呀,过了桥,还有一片绿油油的农田。农田美在哪?(通过指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抓住“一片、绿油油”等词让学生体会到庄稼多、颜色美、长得好。)

  生:绿油油的,绿的都发亮了。

  请几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这句话。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忍不住要和大家一起来把这一段读一读,感受一下月亮湾美丽的景色。(师生齐读)

  小村民们,欣赏过了村前的景色,我们再到村后面去看一看,听一听。(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齐答:看到了山坡上有一片茶树,听到了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

  师:从采茶姑娘的笑声中,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1:她们很快乐。生2:她们很幸福。生3:她们爱劳动。

  师:你们愿意做快乐、幸福、爱劳动的孩子吗?请用你们的读书声告诉我。(齐读最后一段)

  总结拓展

  结语:听了你们的介绍,我真想对月亮湾说:“月亮湾,你真美呀!”能到这里来参观,我很荣幸。同学们想对月亮湾说什么呢?

  生1:月亮湾真美呀,我也想来这里做客。

  生2:月亮湾是个特别美丽的地方,我希望人们不要破坏它的美景。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为你的家乡美吗?美在哪里?请你们说一说。

  《月亮湾》教学设计 9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接受美育熏陶。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小朋友们,春季里,大自然景色美丽,生机勃勃,农村风景更加

  迷人。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是描写春天农村美景的。

  二、揭示课题,结合学*生字,解题

  1、板书课题:月亮湾

  出示生字卡片:湾w6n,前鼻音,韵母是an,不是ang。(领读

  两遍)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部是三点水,右部是弯曲的弯。

  湾的意思本是指水流弯曲的地方,在这里,课题月亮湾是一

  个村子的名字。(书空记字形)

  2、齐读课题:月亮湾。

  三、初读指导

  1、出示挂图,指导观察画面。

  (1)图上画的是哪个村子?村里的房子怎么样?

  (2)村前的小河怎么样?河上有什么?河里有什么?河岸上的桃树怎么样?河那边的农田怎么样?

  (3)村后山上怎么样?

  (4)天空中有什么?

  (5)小结:这是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画面,月亮湾这篇课文

  主要就是写这个图景的。

  2、教师范读课文。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后逐段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特别注意读准*舌音、翘舌音、前

  鼻音、后鼻音和三拼音节。

  (2)联系上下文,理解山坡、月牙、绕着、栽着、河岸、石桥、缓缓地、清清的这些词语的意思。

  (3)读顺课文。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

  绕 朝霞

  倒映 河岸 缓缓 石桥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翘舌音、前后鼻音和三

  拼音节。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山坡:(指图讲解)山顶和*地之间的倾斜面。

  月牙:指弯曲的月儿形状。

  绕着:围着弯转。

  缓缓地:慢慢地。

  倒映:指水中出现岸上事物颠倒相反的影子。

  (4)抽读字词卡片。

  (5)指名试读课文、齐读课文。

  四、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坡:左右结构。左部提土旁和右部皮'的写法同前,全字左窄右宽,左短右长。

  映:左右结构。左部日字旁写法同前;右部央'的中横要长,撇、捺舒展,保持右部稳定,全字左窄右宽。

  绕:左右结构。左部绞丝旁写法同前;右部尧写法同晓宇右部。注意右上无点。

  朝:左右结构。左部下面的十其横画左伸右缩以让右;右部月体形宜瘦。全字左宽右窄。

  湾: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上面的宜写得宽扁,下部的弓上收下放,其中两折和一竖均略向左斜,以求斜中取正,使右部*稳。

  缓:左右结构。左部绞丝旁写法同前,右部写法同暖字的右部,全字左窄右宽。 。

  2、学生练*描红。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三遍。

  2、读抄词语(见文后练*3),每个抄两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指名读课文。

  2、默写词语(见文后练*3)。

  二、细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话是说我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农田 ( )的河水

  ( )的村子 ( )的桃花

  ( )的小河 ( )的朝霞

  一( )小河 一( )鱼儿

  一( )石桥 一( )茶树

  家乡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

  (3)想一想,这句话该怎么读。(该读出自豪的语气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个句子?(六句)第一句写了什么(村前

  有条小河,河上有石桥)?月牙一样的小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用来点题,表示月亮湾得名的由来)

  (3)第二、三两句写了什么?(学生答)

  比较下面两句话: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谁能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哪里?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清清的,它比第一句好,因为它说得具体,能显示出河中的倒影更清晰,色彩更鲜明)请齐读这两句体会一下。

  (4)第四、五两句写了什么?(学生答)灿烂的朝霞是什么意思?(朝霞就是早晨天空的云霞,灿烂是鲜亮的意思,灿烂的朝霞是指早晨太阳出来时被阳光染得通红鲜亮的云)你说得很好!那么一片表示什么意思呢?(一片是表示从较大区域划分出来的较小的一块)对,下面课文中还用了两次一片,也是这个意思。请齐读四、五两句。

  (5)第六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比较下面这两句话:

  [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谁能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哪里(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绿油油的,它比第一句好,因为它显示了农田的具体色彩,第一句缺少这个意思)?请齐读这两句体会一下。

  (6)教师板书重点词语,学生边看板书,边想象月亮湾村前的图景。(板书格式附后)/7、i《f7;寸一白4b陪 /个们带i耳日直踏姑古打县负乍人烊9

  (景色很美)那么这一自然段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该带着欣赏的心情来读)

  (8)齐读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二、复述课文

  1、揭示板书内容,结合看书上插图,练*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2、指名两人复述课文。

  三、背诵练*

  1、放录音。

  2、板书引背。

  3、分两个大组,一组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

  4、各人轻声背诵。

  5、全班齐背。

  6、指名背诵。

  四、书面作业

  1、辨别形*字,并组成词语。

  《月亮湾》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 ,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难点)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月亮湾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语言文字训练点】:

  “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桥。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通过写月亮湾村前的景色,感受月亮湾的山清水秀红绿相映、充满生趣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村子的后面是山。山坡上有一片茶树。茶园里不时飘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通过这些词语体会人们依靠辛勤劳动,改变家乡面貌的喜悦心情。

  【拓展读写】:

  搜集阅读自己家乡变化的资料及小故事。

  【资料补充】:

  各种新农村建设的图片和资料。(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课前预*

  1、自读课文,至少三遍以上,做到正确、流利,并标出自然段。

  2、自学生字词,找出读不准,不会写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小组内进行认读、检查。

  3、思考:月亮湾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谈话导入

  1.导入新课,掲示课题。

  (1)小朋友们,春季里,大自然景色美丽,生机勃勃,农村风景更加迷人。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描写春天农村美景的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月亮湾(边板书边读课题)

  (2)边认识生字,边理解题目。出示“湾”的卡片。知名指名读字、分析字的结构、解释字义。学生书空记字形。

  【预设:对“湾”的解释可能不是很确切,“湾”的意思本是指水流弯曲的地方,在这里“月亮湾”是一个村的名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月亮湾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让我们来读一下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预*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以及绿线之间的字。

  借助拼音读准: 绕 山坡 倒映 灿烂 月亮湾 缓缓地 流 桃花 不时 朝霞 绿油油 清清的

  反馈自学情况:

  ①抽字词卡片,让学生读。

  ②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预设:绕、烂读音易错,注意让学生反复识记。注意使学生读准翘舌音。】

  (2)联系上下文和课文插图,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山坡 月牙 绕着 缓缓地 倒映 绿油油

  【预设:学生可能会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教师再加以准确化。】

  3.生字扩词。我们本课学*的生字还可以组成什么词?

  【预设:学生会举出生活中常听到的相关词语,有的学生可能会组错,应对其积极思考发言进行鼓励,然后进行纠正。】

  4.比一比,再口头组词。

  青( ) 湾( ) 坐( ) 坡( ) 缓( ) 绕( ) 清( ) 弯( ) 座( ) 披( ) 暖( ) 晓( )

  三、描红指导,养成良好书写*惯

  1.复*书写姿势。

  2.认识朝字旁。

  3.说一说,这些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从笔顺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说话的完整性和条理性。】

  4.书空、描红。

  【预设:学生可能把“绕”的右上角加点;把“缓” 右上部的第一笔写成横。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细致。】

  四、拓展延伸

  课后练读课文,想一想月亮湾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板书 月亮湾

  绕 朝 坡 映 烂 缓 像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读词语。

  围绕 山坡 倒映 灿烂 月亮湾 缓缓地 朝霞 清清的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二、细读感悟

  1.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认为月亮湾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划出关键的字词。

  (2)对照插图感受月亮湾的美丽。

  (3)指导诵读第1自然段。

  【预设重点指导的段落】

  2.学*2自然段

  (1)自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个村子为什么叫月亮湾?在课文中划出关键的词语。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指名回答问题。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 划出有关词句。

  指名回答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的不全或者说得啰嗦。引导学生按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来加以回答。】

  (3)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绕着 缓缓地 倒映 开满 灿烂的 绿油油

  (4)比较下面两句话: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谁能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哪里?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清清的”,说明河水很清澈。教师加以补充它比第一句好,因为它说得更加具体,能显示出河中的倒影更清晰,色彩更鲜明。】

  齐读这两句体会一下。

  (5)比较下面这两句话:

  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谁能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哪里?

  【预设:引导学生体会“绿油油”一词。】

  指名回答。齐读这两句体会一下。

  (6)指导诵读第二自然段。

  3学*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个自然段写了哪里,都有那些景色?

  (2)指导诵读第3自然段.4.根据板书,指导背诵课文。

  三、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月亮湾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不管是村前,还是村后,都让人们产生美不胜收之感。愿意把这美丽的月亮湾介绍给你的父母吗?

  四、布置作业

  1、画一画月亮湾的景色。

  2、仿照课文,说说你的家乡的一处美丽景色。

  板书 月亮湾

  美丽

  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村后:山坡

  热爱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精选十篇)(扩展9)

——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实用五篇

  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1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

  1、学*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

  2、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及胶片、月球地貌的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学生角度)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关于月亮的手工作品、图画等)导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师角度)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词。(《静夜诗》、《水调歌头》、《枫桥夜泊》等)

  (朗诵诗歌)由学生诵读幻灯上关于月亮的诗歌。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教师引导)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静谧的月光,时圆时方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请说一句有月亮的诗(“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美好,现在我们就与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1)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获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课件上的问题。(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①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②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③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④火箭名称和飞船分别叫什么?

  ⑤采用什么顺序记叙了什么过程?

  (2)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你说我说大家说)

  (1)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2)四人小组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介绍得最准确,推荐一位同学到上面来展示、介绍。

  (3)展示各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并请一位同学介绍登月过程。

  (4)利用月亮课件展示当时的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过程和登月轨迹。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1、(观看课件中的录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看登月的实况录像。

  (2)说说看到这一场景的感受。

  (3)质疑登月事件。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使这节课达到高潮。

  ①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⑤登月舱与飞船是怎样脱离和对接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象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寂;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2、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课文,深人体会。(合作探究)

  (1)探究1:同学们把登月过程准确地解说出来,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把登月的复杂过程写得清楚明白,你觉得课文写作上最值得你学*的一点是什么?

  (让学生谈自己真实的体会,畅所欲言,明确:A、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有条不紊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B、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C、用数字说明)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2)探究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阅读时你有什么感觉(我就觉得很紧张,很自豪)哪一处让你最难忘,请找出来并朗读、评析。

  (3)探究3: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登月意义的认识。

  (辩论)据说为了这次登月,共有40万人、2万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资239.15亿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只运回了几百斤的月岩、月壤,到底值不值?

  (总结)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四、你对月亮知多少

  (拓展延伸到综合性学*──探索月球奥秘)

  1、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也可以进入老师准备好的月亮网,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查阅。

  2、各兴趣小组将搜集到的制作成课件。

  3、各小组从不同角度交流查阅到的资料:

  (1)星空奇观。

  (2)月球之谜。

  (3)中国航天。

  (4)登月计划。

  (5)阿波罗之旅。

  (6)登月图集。

  五、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我国已进行了无真人的太空航行,***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六、作业

  必做题:

  1、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中的词语,并用其中的一些词语写一段话。

  2、根据练*三创设情境,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选做题:课后继续看与月亮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做好笔记。

  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2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快速阅读课文,较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依据概说--评说的结构方式和按时间发展的阶段顺序,掌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3.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4.学*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5.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概说--评说"的结构方式;程序顺序(依托时间发展)--登月全过程;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实准确的说明语言。

  学*侧重点

  1.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2.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和当今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

  3.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

  【自读程序】

  1.梳通了解

  ①学*"自读提示",了解学*该课的基本要求:"*实的语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点"。

  ②快速阅读课文一遍,了解文章写了哪些主要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出声,不回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计时。

  ③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自读提示"中所列的),查阅字典,弄清它的读音和意义,并读熟写熟记牢。

  2.理解分析

  ①结构分析

  A.默读课文,按概说--评说的格局,把全文分成三部分。

  B.默读第二部分"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把该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②精读第一部分(1、2自然段)

  A.把课文朗读两遍。

  B.分析第1、2自然段之间的关系,何为主,何为次。

  C.归纳该部分大意。

  ③精读第二部分(3~18自然段)

  A.第一阶段(3~5自然段)

  a.先归纳各自然段大意,再概括此阶段的大意。

  b.画出第4自然段中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c.画出第5自然段中含有数字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B.第二阶段(6~9自然段)

  a.朗读课文一遍,概括大意。

  b.根据此阶段和上阶段的内容,画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航行路线,并标出时间、距离、速度等。(见后面练*六)

  c.画出此阶段宇航员的行为,体会他们的心情。

  d.赏析第8自然段,想像此时的空间美景。

  C.第三阶段(10~15自然段)

  a.朗读课文一遍,再默读一遍,概括大意。

  b.宇船员登月后做了哪些事,请在书上画出。

  c.体会第11自然段时间数字的作用。

  d.背诵第13自然段的碑文,体会其中的豪迈、胜利之情。

  D.第四阶段(16~18自然段)

  《月亮上的足迹》自读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a.朗读一遍,概括大意。

  b.体会第18自然段结语的作用。

  ④精读第三部分(20、21自然段)

  A.反复朗读阿姆斯特朗的话,能背诵。

  B.概括此部分大意。

  3.小结迁移

  ①把对各部分和第二部分各阶段的内容概括写在笔记本上。

  ②完成后面的练*题。

  ③课本作业第三题。

  (解说:上述自读过程重在对登月过程及其意义的理解和体会,学*它的基本写法,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科学精神。)

  【自读点拨】

  1.总体把握

  ①在思想上要感到当代科技迅猛发展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影响,从而受到鼓舞,努力学*现代科技和文化知识,为科教兴国和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②各部分及第二部分各阶段的大意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评说登月全过程。

  第一阶段:起飞。

  第二阶段:进军。

  第三阶段:登月。

  第四阶段:返航。

  第三部分: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

  2.重难点分析

  ①重点:课文的结构方式;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

  ②难点: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3.表现手法解说

  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3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能力。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准备。

  ○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总结: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延伸练*:①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

  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4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记实报道。作者以*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这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重点。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本课教学用一课时。前半节课进行常规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后半节重点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补充一些有关太空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激趣,引人课题。

  教者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有条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录相资料。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我们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或是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月亮上的足迹})。

  (板书课题、作者)

  二、学*词语,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即,靠*,接触。

  指名学生用上列词语造句。

  三、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指名学生回答第1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板书。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一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一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指名学生回答第2题,其他同学在书上作好标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

  ③树立登月纪念碑。

  ④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⑤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⑤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提问: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提问:作者以*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四、组织讨论: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2、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第1题。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第2题,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稍作归纳。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一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让学生谈谈,互通有无,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五、小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题三。

  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5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并能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要点。

  2、学*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3、激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培养起足够的学*兴趣。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先让学生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讲读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吗?对,是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呀,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明月,总会引起无穷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能飞上月宫。如今,幻想已经变为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神往以久的月球。现在,就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吧……

  二、检查预*

  1、听写下列字词:(共10个)

  指令海域畅谈神往里程碑观测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

  2、解释下列词语:(共5个)

  ①畅谈:尽情地谈。

  ②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③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④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即,靠*,接触。

  ⑤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3、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

  4、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三、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

  ①地球和月亮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

  ②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③“土星5号”火箭准备发射。

  ④三名宇航员进入指令舱。

  ⑤“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后进入预定的轨道。

  ⑥“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登月轨道。

  ⑦三名宇航员进入梦乡休息。

  ⑧“阿波罗11号”飞船到达离月球28000公里的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⑨登月舱和飞船脱离,登月舱开始降落。

  ⑩登月舱降落在月球上。

  ⑾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先后来到了月面。

  ⑿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在月面上紧张的工作。

  ⒀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⒁登月舱和“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登月舱被甩在太空。

  ⒂“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⒃对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的总结

  ⒄三位宇航员畅谈登月的感受。

  ⒅阿姆斯特朗谈登月的意义。

  2、归纳整个登月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明确:可分四个阶段

  ①升空准备(3、4)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感受。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这一过程的?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

  4、找出有关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指出相应事件。

  ①1969年7月16日早,“土星5号”火箭准备发射。

  ②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

  ③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

  ④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开始进入梦乡。

  ⑤19日晚上8点33分,飞船飞过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⑥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⑦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

  ⑧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⑨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

  ⑩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

  ⑾7月21日11点56分20秒,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

  ⑿(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7月21日14点,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⒀7月22日0点15分,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进入预定轨道。

  ⒁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

  ⒂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阿波罗11号”飞船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

  ⒃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员畅谈登月的感受。

  5、作者为什么详细的交代时间,这些表示时间的数字有何作用?

  明确: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6、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后做了些什么?

  明确:

  ①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③把纪念碑树立在月球上。

  ④把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表面

  ⑤安装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来检测宇宙射线

  ⑥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⑦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⑧把美国的星条旗它插在月面上。

  ⑨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7、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并在月球表面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

  明确:科学家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

  四、教师小结:本文就是真实记录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全过程的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可以说,引人入胜是本文的特色。

  五、布置作业

  根据第二部分第1、2阶段的内容,画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行程图。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话?

  明确:“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2、找出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表明观点或看法的句子即为议论性句子,具体句子略。)作用:起画龙点睛、深化理解的作用。

  3、阅读本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到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并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充满信心。

  二、畅所欲言拓展延伸

  1、现时篇

  ②我国作为一只沉睡多年的东方雄狮,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情况又有哪些惊天动地的成果呢?请你介绍一下好吗?

  ③听完这些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吗?

  2、想象篇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三、总结语

  月的故事引人入胜,月的情愫丰富多彩,月的文化博大精深,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但我国航天技术仍无法登上月球。随着我国神州六号飞船的发射成功,我相信***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在座的同学们努力学*,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愿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板书设计:

  准备

  月亮上的足迹升空伟大的壮举

  登月人类的智慧

  返航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题二、三。

  2、查字典,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各造一句。

  畅谈昂首挺立遥遥在望可望而不可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练*,巩固所学,提升能力。

  教学内容:《练*册》、《全效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基础知识与能力训练,要注意中考演练题型。

  2、课内阅读注意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3、课外阅读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