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实用二十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1

  教学要求:

  1、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俗*惯,2、 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 通过阅读,4、 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句子。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 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预*要求1、 用自己的办法自学生字,2、 把课文读通顺,3、 提出自己的问题。4、 收集北京或其他各地过年的风俗*惯。二、导入课文1. 板书课题,2. 齐读课题。3. 学生根据课题质疑。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 分小组带问题自学课文,2. 认识生字,3. 理解词语,4. 了解课文大意。5. 检查学*情况说说你得到问题的答案了吗?师生共同梳理问题。认识词语:规矩 腊八蒜 醋 放假 除夕 鞭炮 亲戚 逛街 毛驴 恰好 一盏灯 预示 吉祥重点理解词语:吉祥 忙碌 翡翠 日夜不绝 截然不同 高潮 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正音。4.学生根据课后“说出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这个问题自学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想法。四、练*有感情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导入1. 指2. 名3. 认读词语。4. 开火车读课文,5. 师生共议。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 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开始”?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2. 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是“高潮”?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3. 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结束”?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第一部分老师带领学生学*,然后总结学*方法。第二、第三部分学生根据第一部分的方法自学,并填表。(表格用小黑板出示)5、 觉得老北京的春节过得怎么样?老北京的人们在过春节时候心情怎样?三、课外延伸:1.你能仿照课文说一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俗吗?2.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怎样过春节的?四、练*:用加点的词语造句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 要……还要……五.作业: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语文活动:一、“开卷有益”:《过年》二、“读一读,填一填” 学生自己读一读,不认识的、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字典,然后从中发现规律,并试着填一填最后一组词语。三、课外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可以用来形容春节的成语、对联、俗语等等吗?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2

  一、复*导入

  1、听写词语。(根据学情而定)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3、北京的春节究竟是怎样过的?说出各个时间段都有些什么*俗。(参见上节课的表格)

  二、了解其他*俗,体会北京的年味儿

  北京的春节,除夕那一天可是热闹得不得了,爆竹声声迎新春,对联条条庆春来,家家团圆共守岁,红红火火过大年。那么其他的日子呢?其他的日子也一样让人印象深刻,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从其他节日又能体会到怎样的年味儿,旁注在书中。

  交流反馈,点明每个日子独有的滋味,穿插朗读,体会语言特色。

  初一:全城休息体现出悠闲。

  庙会里应有尽有,大家爱逛庙会体现出富足祥和。

  比赛不为争第一体现出闲适随意。

  小结:初一与除夕相比,一样喜庆一样欢乐,但滋味却大有不同,如果说除夕是一顿大餐,那么初一就是随意小点了。所有的人都给自己放了大假,随意地走亲访友逛庙会,在那一天,没有生活的压力,没有了竞争的压力,有的只是那份无忧无虑的悠闲。

  元宵:各处都张灯结彩,灯火通明体现出喜庆。

  小孩放花炮体现出热闹。

  必须吃元宵体现出幸福温馨。

  小结:相比较初一的闲适随意,元宵则多了一份热闹。这是一个灯火通明充满着梦幻色彩的日子,这是小孩子欢天喜地又吃又玩的日子,这是一个全家团圆充满着温馨和幸福的日子。

  腊八:家家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而且讲究,体现了一份隆重。

  小结:春节的帷幕就是在这一天正式拉开的,腊八粥和腊八蒜的讲究体现了北京人对春节的重视。

  腊月初旬到除夕:孩子们准备过年,体现了隆重,热闹,欢喜。

  大人们忙乱体现了隆重,喜庆。

  腊月二十三:喜庆。

  过了二十三到除夕:忙碌,隆重,充实。

  残灯末庙:冷清,回复往日的*淡。

  三、理解详略

  1、小结:老舍先生以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种种规矩,表达了老北京人打心眼里对春节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课文篇幅不长,却把老北京过春节时一个月左右的*俗写得清清楚楚,这么多的*俗老舍先生是怎样安排详略的呢?

  2、交流。

  明确除去三个最重要的日子――除夕、初一、元宵,其他日子都是略写。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好处?(这三个日子最重要,也最能体现北京春节热闹、喜庆、隆重、欢乐的年味儿,其他日子都是为这三个节日做铺垫的。这些安排详略,能突出重要节日,把北京春节独有的年味儿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比较阅读,体会语言特色

  其他地方又是怎样过年的?其他作家又是怎样写过年的?

  浏览阅读链接中的`两篇文章,联系课文从作者对过年的情感、选材角度、语言特色三方面去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具体理解见教材分析)

  从而体会课文语言多用短句,客观描摹为主,但蕴涵着老舍对北京民俗文化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五、理解*俗之本质。

  为什么过年有那么多*俗,老舍和斯妤却仍然那么喜爱?

  小结:看似繁琐的规矩背后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忙碌了一年,能在一个重要的节日里,全家团圆在一起,吃得好,玩得好,过得好。

  讨论:你该如何看到我们宁波过年的*俗?甚至其他节日的*俗?

  明确:无论什么*俗,背后都有人们美好的祝愿,要理解并尊重。

  六、交流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想要查找的民风民俗

  交流想要查找研究的内容,引导查找同一内容的学生建立合作关系。

  内容:节日*俗;婚嫁*俗;民居*俗;饮食*俗;起居*俗;服饰*俗;育儿*俗;养**俗……

  方法:询问长辈;上网搜索;阅读书籍……

  七、作业

  1、完成《作业本》的题目。

  2、从喜爱或抵触中选一个角度,写写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字数不超过250。

  3、阅读《北京的春节》原文,推荐阅读老舍儿子选编的《老舍讲北京》。

  4、根据所要调查的内容,查找资料,最好有图片、实物、音频、视频等资料。(此作业可慢慢完成,一直到*作前才结束。)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到民俗背后的文化。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听写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2、给这些词语排序,找出文章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3、导入课文:老舍先生仅用了一千多字就把老北京过春节的一幅幅欢乐喜庆的画面呈现了出来。那么他是怎么写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4、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想一想:北京的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认真阅读感受深的部分,请简单写出批注。

  (3)、练*有感情朗读。

  二、深入课文,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对照自学提示,自学课文

  (二)、交流汇报,提示学生要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汇报,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读悟结合。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腊八粥材料的丰富及作者运用到了打比方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腊八粥不仅材料丰富,还表达了丰收的景象,是丰收的代表。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三、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四、引人资料感悟深情

  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离开了北京25年之后再次回到北京所写的文章,充满了他对北*春节的向往与喜爱。通过引入老舍先生曾写的《想北*》一文的片段,请学生读一读,进而感受到本文中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的这种想北*、爱北*的深深情感。

  五、拓展延伸

  自由交流说一说自家都是怎么过春节的。

  六、总结全文

  春节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一个传统节日,各种*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延续到我们的身边,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了,更是我们所特有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一定会继续延续下去,延续到将来的。

  七、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收

  二十三求*安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4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造文境。

  二、反馈词句,悟言韵。

  1.检查字词预*状况。

  守岁残灯末庙天一擦黑

  掺和榛子风筝

  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

  (1)理解第一组词语的意思。

  (2)读出第二、三组词语的味道。

  2.练读段落,感受老舍语言的北京韵味儿。

  三、初品年味,感文意。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自由说,师相机板书:热闹、喜庆。

  3.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在这段时间里,老舍先生写了哪些节日风俗,让我们有了这样的感受

  4.汇报交流预学单上的表格。

  5.引导学生发现本文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所写。

  (2)作者有详有略地介绍了老北京的春节。

  四、摩挲除夕,*文法。

  1.走进除夕段落,透过品读词句、链接资料、情境练说等方式感受热闹。

  重点品句一: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1)学生交流感受。

  (2)播放过去老北京叫卖春联、年画的吆喝声。

  (3)生读对联,感受人们对新年完美生活的向往。

  (4)出示年画,引导学生解读其中的寓意,感悟人们的对新年完美生活的祈盼。

  重点品句二: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1)学生交流感受。

  (2)抓重点词“除非万不得已”“必定”,引导学生读出人们对春节的重视及回家的坚定。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说话:在外边做事的人为什么千辛万苦地赶回家吃团圆饭。从而体悟中国人过年的情结啊。

  2.引导学生发现本段的写作特点和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

  (1)写作特点:作者就是从香味、色彩、声光、情结这几个方面写出了除夕的.热闹。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浓浓的年味。

  (2)语言风格:简洁、朴实。

  3.情境引读第七自然段。

  4.辐射全篇,在其他的语段中进一步体会老舍俗白的语言风格。

  预设: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5.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方言、“民间俗语”,在老舍先生的文章中经常出现。这样朴素自然,通俗易懂的语言,读起来,就好像拉家常一样亲切有味。

  五、比较阅读,赏文风。

  1.比较阅读斯妤所写的《除夕》片断,思考两篇文章在年俗、年味、言味这几方面的不同。

  2.分小组学*交流。

  3.推荐阅读老舍其他文学作品。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年味,言味

  热闹,京韵

  喜庆,俗白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学*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中国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准备:

  歌曲《恭喜恭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恭喜恭喜》,听着这首歌,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那些喜庆的日子。上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初步感受了春节的热闹,那么,我们现在回忆回忆,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时间顺序,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中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之后忙着准备年货;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初六铺户开张;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二、分清详略,熟读了解。

  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在文中做上记号。

  集体交流:

  详写: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略写:准备年货,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

  三、深入品析,感受*俗

  现在我们来研究详写的部分(讨论回答)

  1、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①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农业展览会。”

  ------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通俗风趣。(熬粥的成分多)

  ②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几个饺子。”

  -----“色如翡翠”、“色味双美”两个词,语言简练,写出了腊八蒜颜色好看,让人忍不住就流口水。

  (2)除夕:

  除夕真热闹----对除夕的总体感受。

  ①人们的.活动:“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除夕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说明大家都在庆祝除夕,语言严谨。

  ②味、色、音: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味道美,家家饮食丰盛;

  “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颜色喜庆;

  “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从声音感受很喜庆、很热闹;

  (3)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

  ①全城都在休息;

  ②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传统*俗,人们轻松;

  “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小孩子自由自在的玩耍,玩的花样很多,令人向往。

  (4)元宵:春节的又一高潮

  ①“处处张灯结彩”“整条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灯很多;

  ②“各形各色”“有的……有的……”--------灯的种类很多;

  -----对灯的描写,感受到元宵很喜庆、很热闹,突出了“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四:回顾全文,*作练*:

  1、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四天,因为这四天是北京人过春节的序曲和三个高潮,是春节中最重要的日子,因而做了具体的描述,而略写了其他的内容。这样就做到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读者对北京独特的风俗*惯印象深刻。

  2、北京的春节与我们这里的春节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请同学们联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写一些你喜欢的节日。

  教学反思

  我以为一节好课就是对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感悟。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进行反复说的训练。在教学中还需要拥有大局的目光;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适当的方法。

  一、注意教学的详略

  在老舍的这篇文章中,总体叙述了北京春节的几个时间段,文中有详有略,如果每个时间段都讲的话,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容易让学生觉得罗嗦。所以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我就课文的略写部分让学生进行简单理解,重点选取详写的部分进行讨论、体悟。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做。在讨论中辨明问题,在体悟中感受北京风俗的人文底蕴及语言特色。

  二、谋划适当的方法

  在重点语段的处理上,我的“策略”是让学生反复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让学生自己感受。本班学生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能自觉自主的进行感受。不仅抓住*俗、庆祝场面从大的方面去感受,而且从细处着眼抓住重点词语去感悟。如:学生在感悟除夕时抓住“除非”“万不得已”这样的词语,体会到春节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从中也能看出中国人的凝聚力。所以,对于重点句段的教学,需要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6

  【教材分析】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3、学*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歌谣,激趣导课出示歌谣

  同学们,我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俗的。你们想读吗?1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

  老舍,(1899~1966),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⑴在学*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⑵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交流汇报,

  3、默读课文,合作填表: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时间风俗*惯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俗:⑴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⑵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教师随机板书: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开始)(高潮)(结束)

  4、你觉得哪些段落写得最有趣?自己找出来读一读、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⑴⑵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2、练*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自由练读。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

  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⑴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⑵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⑴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⑵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谈谈自己的体会: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⑶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

  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俗中选择编写。

  七、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开始)(高潮)(结束)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到民俗背后的文化。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听写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2、给这些词语排序,找出文章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3、导入课文:老舍先生仅用了一千多字就把老北京过春节的一幅幅欢乐喜庆的画面呈现了出来。那么他是怎么写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4、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想一想:北京的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认真阅读感受深的部分,请简单写出批注。

  (3)、练*有感情朗读。

  二、深入课文,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对照自学提示,自学课文

  (二)、交流汇报,提示学生要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汇报,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读悟结合。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腊八粥材料的丰富及作者运用到了打比方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腊八粥不仅材料丰富,还表达了丰收的景象,是丰收的代表。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三、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四、引人资料 感悟深情

  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离开了北京25年之后再次回到北京所写的文章,充满了他对北*春节的向往与喜爱。通过引入老舍先生曾写的《想北*》一文的片段,请学生读一读,进而感受到本文中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的这种想北*、爱北*的深深情感。

  五、拓展延伸

  自由交流说一说自家都是怎么过春节的。

  六、总结全文

  春节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一个传统节日,各种*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延续到我们的身边,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了,更是我们所特有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一定会继续延续下去,延续到将来的。

  七、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 **收

  二十三 求*安

  有详 除夕 共团圆 美好

  有略 初一 送祝福 期望

  十五 好兆头

  十九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8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收集有关春节的*俗。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1导语: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寒假里我们刚刚过完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我想春节的场面大家还历历在目吧,老师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有关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现在,我们就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

  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请你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3交流后,板书。

  三、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选择你最喜欢的那一部分,深入地读文,读到你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并且可以把你的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

  汇报重点: (预设)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 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农业展览会。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幽默。

  (2) 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多吃几个饺子。体会老舍语言的简练。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从家家赶做菜男女老少都穿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等语句体会除夕的热闹。

  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全方位的描写,更体现除夕的热闹,也可见老舍先生描写细腻。

  3正月初一: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男人在午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女人在家中接客。

  逛庙会可通过学生查找的资料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4正月十五: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有一个月的时间,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

  五、课后小练笔

  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 6 北京的春节

  腊八、 除夕、 正月处一、 正月十五

  热闹 团圆 喜气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会写本课9个生字。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分析:

  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俗,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以多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学生状况:

  学生的识字水*较高,能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生词的意思。自学能力较差。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歌谣,激趣导课:

  同学们,我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俗的。你们想读吗?(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

  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指导预*。

  1、出示预*要求: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想办法认识。

  (2)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较差。在课前预*,教师看不到学生预*的过程,不能保证人人参与预*。把预*纳入课堂,重在指导预*的方法,培养预*的*惯。)

  2、小组内检查生字。

  3、教师抽查“规矩、亲戚、预示、放假”的读法。指导“规矩”的写法。(读写结合,分散了写字的难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同学们,你们能把课文通顺的读下来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春节的开始、高潮、结束分别在哪一天?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惯。)

  2、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

  (开始)(高潮)(结束)

  3、你觉得哪些段落写得最有趣?自己找出来读一读。

  四、创设情景,精读品味。

  1、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你能画出这一段的的总起句吗?(到了除夕可真热闹。)我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也体现了除夕的'热闹情景,愿意欣赏吗?

  2、放映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从这段录像上看到了或者联想到了课文中哪些句子,请你自己在座位上轻轻地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按照自己的体会读相关句子。)

  (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实际上颇为巧妙。学生在读“根据录像所联想到的句子”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理解课文,而且这种理解是个性化的,是“感悟性”的,而不是机械的。)

  4、你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除夕的热闹情景表现出来吗?(学生比较辨析三段音乐,认为其中一段活泼欢快,较为合适。然后学生在此背景音乐中朗读课文。)

  5、刚才的录像非常有趣,你们想不想自己做导演,拍摄一段录象?请同学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小组之间讨论,要拍摄这样的录像需要做哪些准备。

  6、现在,你们就是导演了,请把你们的计划告诉大家,好吗?(有趣的情境,亲切的话语,调动了学生学*的欲望。)

  生1:我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灯。

  师:什么样的,请具体说说。

  生1:这些灯有玻璃的的,有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的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生2:还要准备走马灯、纸灯、宫灯、带有小铃铛的灯。

  师:每样的准备一盏,准备九盏够吗?

  生(激动地):不够不够。课本上说,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应该准备很多很多这样的灯。

  生2:还应该准备荷花灯、猴子灯等。

  师:哦,我怎么没见书上写这样的灯?

  省3:书上有个省略号,省略了很多种形状的灯。

  师:你们可真是些善于观察的孩子。那么灯准备好了,我们把它们挂在哪儿呢?

  生:挂在大街上。

  生:挂在一些商店门前。

  生:挂在家里

  师:导演们设计好了么,可以开拍了吗?

  生:还得等到有月亮的晚上。

  师:我们的录像里有了各种各样的灯,还缺什么呢?

  生:(一时沉默,接着读书。)一人突然举手:还得有很多看灯的人!

  师:我们拍好了录像,还得配上音乐和解说。我们来练练这一段的解说词,怎么样?(配乐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7、请自读课文2、5自然段,在书上做上批注。(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给学生创造与文本对话的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五、拓展练*: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搜集我们的家乡过年*俗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趣味说话。

  1、同学们,大家都带来了很多资料,你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劳动成果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资料。现在,我们按照资料内容的先后顺序展示交流。请个小组推荐一至两名代表。

  2、学生活动:

  一个同学展示了奶奶泡得腊八蒜的照片,并对奶奶泡腊八蒜的过程进行了介绍:奶奶从腊月初八那天就忙着泡蒜了。她先把蒜剥得光光的、白白的,再放进罐头瓶子里,然后往瓶子里倒醋,再盖上瓶子盖。半个月过后,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教师及时表扬,能用学过的词语说话的现象。)

  几个同学展示了除夕晚上放花的照片,一家人包水饺的照片,看春节联欢会的照片,门上贴着春联的照片。我随即指导观察,建议大家仿照课本第四自然段进行了说话练*:到了除夕可真热闹。下午,爸爸在我家的门上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吃过晚饭,我和哥哥在放礼花。礼花太漂亮了,一会儿是红颜色的,一会儿是绿颜色的,一会儿又变成了金灿灿的星星。五颜六色的礼花不断的升上天空。鞭炮声日夜不绝。妈妈和奶奶、婶婶在包水饺,连小妹妹也来帮忙。八点了,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我最喜欢看赵本山演的小品了。

  一部分学生展示了唱大戏、舞狮子等图片,我把这部分作为一组,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第六自然段练*说话:过了初六,春节的高潮就到了。许多艺术团都来到街上演出。有舞狮子的,有踩高跷的,有唱大戏的,有玩杂耍的。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丰富多彩的资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唤起了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创造欲望、创造潜能被激发起来。学生个个畅所欲言,欲罢不能。)

  二、练*书写。

  1、本课有九个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个“规矩”。同学们闭上眼睛,眼前能浮现出这两个字吗?其余的七个字你觉得那些字较难写?谁愿意做小老师,指导这几个字的写法呢?(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难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生生互动,使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解决。)

  2、学生练*书写、组词。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好写的字可少些或不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效率。)

  三、拓展练*:

  查资料,了解各国、各民族过年的*俗。

  教学反思:

  要想使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教师自己必须有兴趣。我正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上这节课的。我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我的学生,大家学得很投入。我重视了读的训练,学生读的质量逐步提高。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练*的安排缺乏弹性,如在写字这一环节中,写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出现了无事可干的现象。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10

  教学要求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能够通过阅读,找出各个时期人们的活动,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春节,谈北京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

  2、说说对北京的认识。

  3、教师导入:是呀,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我们国家的首都,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二、自读课文,合作认字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读课文。

  (1)找出课文的生字词语。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

  (3)集体反馈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注意要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生字读音及书写的再强调。

  (5)读课文,感知内容,在读课文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指名分段读,其他评价。

  2、学生自读。

  3、学生齐读。

  4、学生自由读,完成练*:找出描写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段落。

  5、指名反馈。

  6、讨论、交流每个部分的大概意思。

  7、读课文。

  四、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学*

  1、教师:同学们,能说说你们读完课文后,对北京春节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热闹、高兴、有趣等)

  2、教师导入,激发兴趣:是啊,北京的春节可热闹、可有意思啦,他们都做了什么,春节里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活动呢?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上节的读文,我们能够感受到春节里北京城洋溢着怎样的氛围?(学生根据上节的感悟,自由发言)

  2、作者从哪三方面具体介绍了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开始、高潮、结束)

  3、学生齐读课文。

  二、反馈自学,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开始时的忙碌、快乐。

  1、指导反馈:北京人开始过春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腊月初到元宵上市前)

  2、集体反馈,人们都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反馈)

  3、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孩子们、大人们)

  4、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

  5、自由地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忙碌、快乐)

  6、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洋溢着的喜悦: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7、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8、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又都干什么呢?

  (二)体会高潮时热闹。

  1、指名反馈:时间?

  2、指名读一读,其他思考:高潮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指名反馈:热闹。

  4、再读一读,讨论、交流: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高潮时的热闹的?

  5、学生自由反馈。

  6、教师播放录像,让学生感知春节高潮的热闹,也让他们在录像中了解老北京春节一些特点活动。

  7、读文,说说元宵一到,让老北京热闹起来的主要是什么节目?(灯展)

  8、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9、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

  10、拓展延伸,结合录像的`内容或是收集到的资料,说说老北京春节还有哪些特点的活动?

  (三)体会结束后的忙碌。

  1、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引导学生想像春节过后,人们都干什么去了?

  3、教师小结:所以说春节是每个人最休闲的时候,春节一结束,每个人都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所以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辛苦一年的人们,在欢度春节之后,又进入了新的一年的繁忙中。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感情朗读,读中体会情感。

  2、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俗。

  3、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11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体会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体会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过春节的不同之处,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歌曲:《新年好》、关于春节的课件。

  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音乐《新年好》,并出示课件1。

  师:听着这音乐,你们有没有觉得又回到了过春节的情景呢?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过春节的事。(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师小结并导入新课:春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节日,祥和的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课文的要求:(播放课件2)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全班交流。

  (1)播放课件3:我会读腊月、蒜瓣、翡翠、杂拌儿、麦芽糖、榛子、栗子、逛天桥、逛庙会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三、深入理解课文,小组合作。

  1、快速浏览课文,播放课件4,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巡视,告诉学生提高阅读速度,读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指名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么多重要的日子,作者着重写的日子有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并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读文提示:在老舍先生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呢?现在我们把我们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部分的内容,喜欢哪个日子的同学就研究哪部分的内容,(举手看分配情况,教师指定地点)

  4、学生坐定后,播放课件5,看研究要求。

  教师强调,听好研究的规则:哪组找得快,我们就先来研究哪部分的内容,并先给本组加上第一颗星,明白吗?

  四、品读课文,体会过年的气氛。

  1、指导品读腊八,播放课件6、7,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读这不是粥,而是会。色如翡翠色味双全)

  2、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播放课件8、9逛庙会

  4、指导品读元宵。

  出示课件10、11,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5、师小结:

  (1)老师在这里也归纳了这些日子的风俗*惯,(播放课件12)。

  (2)北京的孩子也和我们一样,非常喜欢他们的春节,于是就编了一首童谣,(播放课件12)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五、拓展延伸,学*阅读链接。

  1、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老北京的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在春天播放希望,秋天才有收获。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比较它们与课文的不同。

  六、作业超市

  1、小练笔:(出示课件13)

  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2、选择和春节有关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12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批改预*纸的抄写部分,找出学生容易出错的生字。

  板块一:谈话导入,明确学*目标

  1、复*单元学*目标。

  2、谈话导入新课。

  3、简介老舍,了解其作品特点。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春节话题引入本文的学*,让学生关注本地过春节的传统*俗。】

  板块二:检测预*,整体感知

  1、字词检测,纠正易错字。

  (1)讲解课前批改时发现的易错的字词,读一读。

  (2)范写:麦

  2、提取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对照预*表格,四人小组讨论、修改,要做到语言简练、不缺漏。(出示表格)

  (1)学生汇报,集体校对,对的打“√”,错的改正。

  3、读表格。

  这张表格告诉了我们一些信息,你能读出来吗?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已完全具备独立学*的能力,包括独立识字、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有效地设计预*能使得课堂效益翻倍。课堂上,以小组讨论修改、集体校对等方法检查预*,既体现了学生的能动性,也体现了年段目标。引导学生读表格,提升其概括、分析能力。】

  板块三:把握文章结构,学*详略有致的写作方法

  1、把握写作顺序,学*表达时间的方法。

  (1)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语句呢?快读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PPT出示,你们都找齐了吗?一齐读读这些介绍时间的语句,看看老舍是怎样巧妙介绍的?

  (3)学生汇报: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4)小结:老舍这样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方式过渡,避免了重复,过渡自然,层次分明,值得我们学*运用。

  2、把握文章整体的.详略,学*详略有致的写作方法。

  (1)如果让你来写春节,从腊八写到正月十九,这么长的时间你会每个日子都写吗?

  (2)小结:要选择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特殊的、影响深刻的节日详写。请大家找一找:老舍先生对哪些日子进行了详写?请在表格中打上“Δ”(引导学生看表格)。

  (3)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本文叙述的时间跨度很大,内容详略得当地安排十分重要,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得按篇章长短来区分详略,而本文出现了“一句一场景”这样的按内容区分详略的文段,所以在这一板块,学生更重要的任务,是揣摩作者整体详略安排的意图。】

  板块四:品读文段,进一步学*详略有致的写作方法

  腊八

  作者是怎么详写腊八的呢?默读第一、二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腊八的哪些*俗?是怎样介绍的?把你的发现批注下来。

  1、腊八粥

  学生朗读句子、汇报,老师点拨。

  重点写了煮粥的材料,感受材料的丰富。

  品读比喻,体会感情。

  2、腊八蒜

  学生朗读句子、汇报、体会。

  色味――喜爱之情;作用――特殊作用,为年夜饭的饺子特别准备。

  除夕

  1、除夕可是个大日子的。如果让你来写,你会写什么?为什么?

  2、老舍先生是怎么写的?齐读第七自然段,说体会。

  3、这是怎样的热闹呢?一句一句出示,师生合作读。发现有什么特点了吗?

  4、学生汇报:一句一场景。

  5、师生合作有感情朗读。

  6、对比阅读

  (1)快速默读第28页的首篇“阅读链接”,看看同样是写除夕,梁实秋和老舍笔下的除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小结:他们都写出了当地特有的过节风俗,都写出了自己的情感。但是两位作家对除夕的情感态度截然不同,写作的角度也不同。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选自己印象最深的风俗内容来写,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文章越真实,越能打动人。

  【设计意图:本文的语用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关注文章整体结构的详略安排,到关注文章片段描写的详略安排,学*详略有致的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段的同时思考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这三个问题,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学*在片段中怎样详略得当地描写。并通过“阅读链接”的文本对比,让学生明确写作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选择不同内容、不同角度进行。】

  板块五小练笔:我家的除夕

  1、想一想:写什么,怎样写?写出真情实感,注意详略安排。

  2、说一说。

  3、写一写。

  作业:1、阅读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原文。

  2、搜集广州过春节的资料,了解广州过春节的风俗。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1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俗,学生喜闻乐见。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人们过春节的欢喜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情分析: 过春节学生也是喜闻乐见,最喜欢不过了。只是要了解各地的风俗不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腊月、初旬、翡翠、杂拌儿、走马灯、零七碎八、万象更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都穿着过年的新衣服来上课。和家人聊聊自己家乡怎么过春节?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过新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今天同学们都穿着新衣服,好漂亮,老师拿出相机照下这漂亮的一幕。

  2.请你们说说我们家乡怎么过春节的,好吗?

  (学生纷纷回答:农历十二月初十开始买年货。二十四送灶神,家家吃汤团,团团圆圆;二十九白天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晚上贴年画、祭天神,这天晚上每人吃长寿面:大年三十一家人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小孩子可以玩游戏,大人欢聚看春晚;正月初一上坟,不拜年;初二开始按照辈分走亲访友;十五晚上迎龙灯,拔龙须,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等。)

  3.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老北京的春节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说说你的感受。

  (糖瓜粘我们没有吃过,磨豆腐、蒸馒头我们也不做。二十九晚上我奶奶会蒸好几笼糖糕。)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让我们跟老舍爷爷走进老北京,去那过过春节好吗?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前后同学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圆圈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老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把你最喜欢的一个重要日子的活动反复读一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3.全班交流汇报:

  1)我发现老北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我发现老北京的孩子像我一样特喜欢买爆竹。

  3)我发现老北京正月初一还能逛庙会,我不知道庙会是什么?(请同学帮忙逛庙会是什么?)

  4)我发现老北京是花灯好多,好美。比我们中洲公园的花灯品种多一些。

  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地道的老北京民俗中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最难忘的就是除夕夜了,我们小朋友穿着过年的新衣,吃完团员的年夜饭,拿了压岁钱,就开开心心的三五成群做游戏,不玩个半夜三更是不回家的,这天爸爸,妈妈也不会催我们回家。)

  3.除夕夜真的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感情朗读这段。

  五、总结评价: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这样开心热闹,字里行间里流露浓浓的年味。老师听小朋友开始说得其实我们的春节也是过得热闹,开心的。

  六、课后延伸:

  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俗,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 除夕吃团圆饭,守岁

  春节的三次高潮―初一逛庙会

  正月十五看花灯、吃元宵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大家一起敲起自己的铅笔盒,桌子,一起唱《过新年》,“过新年那,隆咚隆咚锵……”回顾除夕。学生你瞧我,我瞧你,好像现在就是在过新年,好不开心。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我们也喜欢看迎龙灯,记得小时候的我跟着龙灯跑到天亮,我妈妈还以为我睡觉了。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你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蝴蝶灯、鸳鸯灯等,我想这些是同学们*时在迎龙灯的时候看到的吧。)

  2.元宵节的灯会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好好欣赏老北京的灯。

  3课件出示老北京的花灯,请同学们欣赏。(哇!哦这个漂亮,哇塞!唏嘘赞美声不断。真的比我看到的中洲公园的灯多。)

  4通感朗读这两段,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比较阅读,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2课文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讨论得出:详写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十五这四天,好处是让春节的风俗*惯给我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作有什么启发。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阅读春节各地的*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2。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3. *作:写一篇家乡的春节

  五。喜悦结束

  配乐一起唱《恭喜》,互相恭喜。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详写

  热闹喜庆团圆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能力目标:

  学*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发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播放歌曲《恭喜发财》)同学们,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的情景?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集体交流所了解的有关春节的*俗。

  3、(出示有关春节*俗的幻灯片)自由读幻灯片中的内容,了解有关春节的*俗。

  4、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齐读。

  5、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交流、简介作者。(出示课件内容)自读了解。

  二、检查预*,了解情况。

  1、集体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2、出示生词,指名读,集体订正,再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可分为几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分别是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

  2、集体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相继出示有关的幻灯片)

  3、指名分时间段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这些重要日子的哪些风俗*惯呢?同桌合作,划出有关内容,填写表格。(出示表格)

  4、集体交流所填内容。(出示表格内容补充)

  5、说说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出示课件内容)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指名读有关内容)(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出示课件内容)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出示课件内容)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从正月初一的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中,我们感受到北京人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春节中最令你开心的事。(出示课件内容)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但是,却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出示课件内容)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师生合作读第七自然段,联系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出示课文内容)(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集体交流感受。(出示课件内容小结)

  4、学*本段首句的特点(总起句、中心句),以及由总到分的写法,体会“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先自己体会,再集体交流,然后出示课件内容小结)

  5、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这种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表现出来。

  6、配《恭喜》乐曲,指名展示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俗,感受了北京春节的年味,明白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一些不懂的内容。收获真大。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

  六、作业超市:说说你家乡的春节*俗,并选取一样,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1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俗,学生喜闻乐见。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人们过春节的欢喜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情分析: 过春节学生也是喜闻乐见,最喜欢不过了。只是要了解各地的风俗不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腊月、初旬、翡翠、杂拌儿、走马灯、零七碎八、万象更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都穿着过年的新衣服来上课。和家人聊聊自己家乡怎么过春节?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过新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今天同学们都穿着新衣服,好漂亮,老师拿出相机照下这漂亮的一幕。

  2.请你们说说我们家乡怎么过春节的,好吗?

  (学生纷纷回答:农历十二月初十开始买年货。二十四送灶神,家家吃汤团,团团圆圆;二十九白天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晚上贴年画、祭天神,这天晚上每人吃长寿面:大年三十一家人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小孩子可以玩游戏,大人欢聚看春晚;正月初一上坟,不拜年;初二开始按照辈分走亲访友;十五晚上迎龙灯,拔龙须,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等。)

  3.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老北京的春节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说说你的感受。

  (糖瓜粘我们没有吃过,磨豆腐、蒸馒头我们也不做。二十九晚上我奶奶会蒸好几笼糖糕。)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让我们跟老舍爷爷走进老北京,去那过过春节好吗?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前后同学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圆圈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老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把你最喜欢的一个重要日子的活动反复读一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3.全班交流汇报:

  1)我发现老北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我发现老北京的孩子像我一样特喜欢买爆竹。

  3)我发现老北京正月初一还能逛庙会,我不知道庙会是什么?(请同学帮忙逛庙会是什么?)

  4)我发现老北京是花灯好多,好美。比我们中洲公园的花灯品种多一些。

  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地道的老北京民俗中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最难忘的就是除夕夜了,我们小朋友穿着过年的新衣,吃完团员的年夜饭,拿了压岁钱,就开开心心的三五成群做游戏,不玩个半夜三更是不回家的,这天爸爸,妈妈也不会催我们回家。)

  3.除夕夜真的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感情朗读这段。

  五、总结评价: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这样开心热闹,字里行间里流露浓浓的年味。老师听小朋友开始说得其实我们的春节也是过得热闹,开心的。

  六、课后延伸:

  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俗,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 除夕吃团圆饭,守岁

  春节的三次高潮―初一逛庙会

  正月十五看花灯、吃元宵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大家一起敲起自己的铅笔盒,桌子,一起唱《过新年》,“过新年那,隆咚隆咚锵……”回顾除夕。学生你瞧我,我瞧你,好像现在就是在过新年,好不开心。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我们也喜欢看迎龙灯,记得小时候的我跟着龙灯跑到天亮,我妈妈还以为我睡觉了。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你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蝴蝶灯、鸳鸯灯等,我想这些是同学们*时在迎龙灯的时候看到的吧。)

  2.元宵节的灯会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好好欣赏老北京的`灯。

  3课件出示老北京的花灯,请同学们欣赏。(哇!哦这个漂亮,哇塞!唏嘘赞美声不断。真的比我看到的中洲公园的灯多。)

  4通感朗读这两段,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比较阅读,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2课文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讨论得出:详写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十五这四天,好处是让春节的风俗*惯给我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作有什么启发。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阅读春节各地的*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2。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3. *作:写一篇家乡的春节

  五。喜悦结束

  配乐一起唱《恭喜》,互相恭喜。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详写

  热闹喜庆团圆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16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2、抓住描写元宵两个自然段,体验节日气氛。

  3、体会文章的的写法,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我也喜欢过节。古代的诗人还把节日写进了诗歌。瞧,杜牧这样写清明节,请读……苏轼这样写中秋节,请读……王维这样写重阳节,请读……王安石这样写春节,请再读……今天,我们继续学*第18课,板书课题。(课件1)

  2、齐读课题。师:通过上节课的学*,同学们已经对北京的春节有了自己的了解,来,我们复*一下吧!

  二、复*回顾

  1、连一连(课件2:出示时间及风俗)

  北京的春节前后共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老舍先生在课文中重点提到了以下时间,分别是:腊八――腊月十九――腊月二十三――除夕――元宵。在这些时间里,人们都在做什么呢?你能准确地连一连吗?

  2、对,作者就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人们在过年时丰富而有趣的活动。(课件3,春节活动图片放鞭炮、拜年、吃年夜饭、贴春联、观灯等。配乐,教师点击)同学们,感受到没有,春节来了,春节真的'来了!如果让你选择,春节期间你最喜欢做什么呢?

  过渡:是啊,过年就是这么热闹、快乐、喜庆,让人回味无穷。再回到课题,北京的春节和我们这儿的春节有哪些不同呢?答案就藏在课文里,快找找!

  三、精读品悟

  预设一:学生汇报,我们这儿不熬腊八粥,不泡腊八蒜。(这腊八粥可不是一般的粥,书上是这样介绍的,出示生读。是啊,这就是南方、北方地域文化*俗的差异)

  预设二:学生汇报,我们不买杂拌儿(你知道什么是杂拌儿吗?)生读。这么多于果掺和着蜜饯吃下,那嘴里满是什么滋味?(生答)这滋味一直甜到心里头,想想就忍不住要流口水。谁再来读?(推荐朗读高手)

  预设三:我们二十四过小年,北京二十三过小年,还家家祭灶王爷。(你真会联系生活学*。对,过小年的时间不一样)

  预设四:我们没有庙会逛。(出示逛庙会的图片介绍庙会。提起北京的庙会那真可以算得上是春节的一大盛会。初五、初六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纷纷涌向庙会,据图片逐一介绍)

  预设五:元宵节,我们家中没有那么多好玩的灯。(怎么个好玩法,能给我们介绍介绍吗?生读十三自然段中的相关句子,师引导读出注释“走马灯”。光是这样想想,就是一种享受啊!再从家中走到大街上,你还会看到什么景象?引出十二自然段的学*)

  (1)好一个悬灯结彩,好一个火炽而美丽。我还想知道大街上到底都挂了哪些灯,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出示句子:有名的老铺……故事)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体会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可以看出来。

  灯的图案多:“《红楼梦》《水浒传》”人物多,可以感受到。

  (3)正是有了这么多各式各样灯的装饰,元宵节才变得一(生答)美丽。因而老舍先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句子:变色,分男、女生读)这是拿元宵节和除夕、元旦――(生答:作比较),以此突出――元宵节。

  四、体会写法

  同学们,不比不知道,一比真奇妙!这一比啊,我们发现这北京的春节还真是活动多样,气氛热闹啊!而且,我们通过学*,进一步体会到了北京独特的年文化。

  刚才,我们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学*。其实,我们还可以站在作者的角度,看看老舍先生是怎样表达出北京春节的那份热闹、喜庆的。比如:

  1、打比方(出示:这不是粥……农业展览会)

  什么意思,明白吗?(生谈理解)看看,腊八粥里有各种米、各种豆,还有各种干果,数数一共列举了几种?(生一一列举)何止这些,还有我们认识的,不认识的;我们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这些统统都藏在一个省略号里,它们在腊八这天纷纷聚拢来,多像开――(生:农业展览会)这样一打比方,感觉怎样?(生谈)

  2、引入传说

  过渡:不知同学们发现没有,第六自然段也写得特别有趣。(出示原句,再出示删除的段落,比较一下,谁来谈谈)

  (删除传说,生体会其带来的趣味性)

  3、破折号(补充说明,突出强调)。没时间就作为课外延伸。

  一篇文章里竞出现了达八处之多的破折号,这是作者的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呢?因为时间关系,就留给大家课后去探究,去思考。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进了北京的春节,再一次感受到浓郁的传统年文化;我们还从作者的角度破译了写作的一些表达技巧。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这种阅读的热情与*惯,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张敏,津市市第二小学高级语文教师。人如其名。张――张弛有道,是她对语文教学孜孜追求的一种境界;敏――敏而好学,是她身体力行的一种人生态度。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17

  教学要求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能够通过阅读,找出各个时期人们的活动,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春节,谈北京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

  2、说说对北京的认识。

  3、教师导入:是呀,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我们国家的首都,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二、自读课文,合作认字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读课文。

  (1)找出课文的生字词语。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

  (3)集体反馈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注意要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生字读音及书写的再强调。

  (5)读课文,感知内容,在读课文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指名分段读,其他评价。

  2、学生自读。

  3、学生齐读。

  4、学生自由读,完成练*:找出描写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段落。

  5、指名反馈。

  6、讨论、交流每个部分的大概意思。

  7、读课文。

  四、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学*

  1、教师:同学们,能说说你们读完课文后,对北京春节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热闹、高兴、有趣等)

  2、教师导入,激发兴趣:是啊,北京的春节可热闹、可有意思啦,他们都做了什么,春节里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活动呢?

  3、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完成表格。

  时间

  活动

  你的感受

  开始

  高潮

  结束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上节的读文,我们能够感受到春节里北京城洋溢着怎样的氛围?(学生根据上节的感悟,自由发言)

  2、作者从哪三方面具体介绍了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开始、高潮、结束)

  3、学生齐读课文。

  二、反馈自学,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开始时的忙碌、快乐。

  1、指导反馈:北京人开始过春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腊月初到元宵上市前)

  2、集体反馈,人们都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反馈)

  3、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孩子们、大人们)

  4、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

  5、自由地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忙碌、快乐)

  6、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洋溢着的喜悦: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7、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8、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又都干什么呢?

  (二)体会高潮时热闹。

  1、指名反馈:时间?

  2、指名读一读,其他思考:高潮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指名反馈:热闹。

  4、再读一读,讨论、交流: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高潮时的热闹的?

  5、学生自由反馈。

  6、教师播放录像,让学生感知春节高潮的热闹,也让他们在录像中了解老北京春节一些特点活动。

  7、读文,说说元宵一到,让老北京热闹起来的主要是什么节目?(灯展)

  8、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9、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

  10、拓展延伸,结合录像的内容或是收集到的资料,说说老北京春节还有哪些特点的活动?

  (三)体会结束后的忙碌。

  1、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引导学生想像春节过后,人们都干什么去了?

  3、教师小结:所以说春节是每个人最休闲的时候,春节一结束,每个人都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所以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辛苦一年的人们,在欢度春节之后,又进入了新的一年的繁忙中。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感情朗读,读中体会情感。

  2、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俗。

  3、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

  附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18

  一、导入新课,理清顺序

  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齐去学*老舍笔下的春节。明白老舍哪人吗?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走进北京,感受一下北京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透过上节课的学*,我们明白了老舍先生按照什么顺序,依次描述了哪些时间人们的活动及北京春节的风俗?

  生答

  看着老师的板书,你明白哪是人们准备过年?哪是人们过年?结束呢?

  二、学*课文1―7段,体会文本,感受节日喜庆

  1、请同学们默读1至7段,请你边读边思考,读了人们准备过年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生说师提炼词语相机板书忙碌快乐喜悦

  A、学*腊八节

  师:腊八这天人们就开始忙碌了,人们在腊八这天会做什么?

  生说

  师:找出描述腊八粥的句子,自读,试着读出腊八粥的滋味。

  生自读,指名读

  师:请你找出描述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试着读出腊八粥的滋味。(指名读)

  你读出腊八粥的什么滋味?为什么它香甜?我们来看看老舍爷爷告诉我们了腊八粥是由什么做的?所以这哪是粥啊,就是小型农业展览会。你瞧,老舍爷爷的语言多么诙谐,搞笑啊。

  腊八蒜

  马老师个性喜欢吃腊八蒜,让我来读读腊八蒜的滋味。听老师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说

  你看作者抓住了蒜的什么特点来写?色味

  只用了2个词就把腊八蒜如此生动的展示给我们,让我们不禁佩服语言大师的用词精妙简练。你也像老师这样有滋味的读一读腊八蒜吧。

  B、铺户

  1、你从哪儿感受到了铺户比*日还要忙碌?

  加紧了加多了赶年的摊子……(谈感受)

  想象铺户中,大街上都是什么样的情景。

  2、老师就带你们到街上去转转。(出示图片)如果你是卖货人,你的情绪怎样样?

  (引导学生感受喜悦的情绪)

  C、小孩

  1、孩子们为了迎接新年,都忙些什么呢?

  指名说

  2、你为迎接新年都会做哪些准备。师生交流

  D、大人

  1、准备过年大人是最忙碌的,大人们都要做什么?能透过你的读让大家感受出大人们的忙碌吗?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读出务必……务必……务必……务必…)

  2、为什么务必要做好这些活动?

  是呀,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传统节日―――年,能够说家家团圆,举国欢庆。

  E、过小年

  从腊八到除夕之前,这短短的二十二天中,除了腊八节还要―――过小年。哪些同学家过过小年?说说你家过小年是怎样过的?(生说)

  自读老北京人是怎样过小年的跟我们有什么不同?

  三、总结学法

  同学们,学*了这节课相信每个同学都被老舍爷爷笔下的北京春节吸引了,作家之所以能将北京的春节描述的如此生动,让我们这么爱读,除了他用词精炼简洁,语言风趣外,还有一个秘密。让老舍爷爷自己来告诉你吧!(出示)

  “我不论写什么,总期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和名词,我还持续我的‘俗’与‘白’。”―――老舍

  语言的俗白也是老舍作品的一大风格。

  四、在人们的忙碌、喜悦、期盼中,年已经不知不觉的到来了,这只是个开端,还有更热闹,喜庆的节日留待我们下节课去领略。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19

  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本文作者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俗的温馨和美好。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对于“民风民俗”的学*,学生虽然学*过一些:如二年级下册的《难忘的泼水节》等,但并不是主题的深入学*。本文是本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作为单元的开篇课文,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方法: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走进课文、阅读“阅读链接”的资料和搜集资料,了解一些关于北京的春节的传统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二是让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对比阅读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为以后的课文学*作好学*迁移的准备。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学*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

  2、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三)情感目标:

  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二)学*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1、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等。2、搜集各地过春节的民风民俗。

  课时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写作的顺序。

  4、了解老北京春节前的*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激发兴趣

  (一)学生汇报搜集关于春节来历的资料。学生汇报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等。

  (二)出示北京春节童谣,导入课文

  1、齐读童谣。

  相关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导入课文。

  师:这就是北京的春节的写照。很有特色是吧,也想到北京去过个春节是吧。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3、认识作者:老舍(1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二、整体感知,理清过程,了解写作顺序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2.北京的春节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二)反馈检查:

  1.学*生词,指导书写。

  2.解决疑难。

  3、交流对北京春节的感受。

  (三)浏览课文,理清顺序。

  1、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顺序。

  师: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将北京的风俗写清楚的?(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索))。

  3、思考2: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上年货儿童放假新年的“彩排”除夕以前

  除夕元旦光景初六开张元宵)

  3、学生汇报。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5、完成表格

  三、品读感悟,细赏风俗,体味特色文化

  1、品读“腊八”

  (1)学生汇报表格填写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感受风俗特色,领悟作者语言的特点。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A换词理解“农业展览会”。

  B联系腊八粥的材料理解“农业展览会”,体会老舍语言的朴素与幽默。

  C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腊八粥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独具北京传统的一种文化。

  ②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A引导抓住“翡翠”、“色味双美”,体会作者叙述的精妙。

  B指导学生联系资料谈谈北京关于吃饺子的风俗。

  2、品读“二十三”

  (1)学生汇报表格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感受风俗*惯,领悟作者语言的特点。

  四、小结,布置作业

  (一)教师总结延伸。

  (二)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构思如何开展调查“民风民俗”的活动。

  第二课

  一、回顾全文,情境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出读了第六课,与老舍先生一起初步感受了京味十足的北京春节,说说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2、再回忆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北京春节的呢?

  (时间先后顺序)课件出示:(给一个小小的提示)

  你能不能按照时间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课文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到元宵,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二、分清详略

  1、在这些日子的描写当中,老舍先生把什么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又把什么内容写的比较简略呢?

  快速默读课文,把详写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

  2、学生汇报,板书:(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三、深入详写片断,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

  1、在详写的这些内容中,你最喜欢哪一个部分呢?深入的读读,勾画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课件出示学*要求

  2、学生自由读

  学生交流:

  (一)腊八:(课件出示句子)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农业展览会。”

  从“家家都”都可以看出节前人们的忙碌,对春节的重视。

  “农业展览会”是说粥里的各种豆、米、干干过非常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

  师:多么有意思啊!作者用形象生动的比方,把腊八这天人们的忙碌描写得如此风趣,。

  板书:忙碌

  “把蒜瓣放进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一个“翡翠”写出了蒜瓣的形、色;一个“辣”字写出了醋的味道,这样的色味双美当然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让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词的简洁、巧妙。

  (二)除夕

  1、知名读第七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除夕给你什么感觉呢?板书:热闹

  2、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除夕真热闹”呢?

  ★人们的活动

  “家家赶”“到处”“男女老少都”“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

  理解“守岁”:一重意思,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

  二重意思,年轻的人守岁,则是为了父母延寿。

  师: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是多么重视除夕夜的团圆啊,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在欢度除夕,当然热闹了。

  ★从味、色、声的描写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华”“鞭炮声日夜不绝”

  点击课件:相应变色

  师:从味道到色彩到声音,除夕这一夜,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无不体现出除夕的热闹,也让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

  3、除夕这天,你是怎么过的呢?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吧?生自由说

  小结:是啊,热闹的除夕,处处洋溢着喜庆,诉说着团圆的故事。

  4、指导朗读:放音乐

  听,这欢快的音乐,谁能想象着这热闹的场面,有滋有味地把这一段读读呢?

  (三)正月初一:

  1、指名读第八自然段课件出示:

  “正月初一”的光景怎样?与除夕截然不同

  “截然不同”什么意思?形容两种食物毫无共同之处。

  “正月初一”与“除夕”又什么截然不同的呢?

  课件演示:“铺户……全城都在休息。”

  这样的“截然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板书:悠闲

  2、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正月初一,人们的游戏自在?

  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铺户们,伙计们。

  小结: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每个人都在拜年,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总之都没有闲着的,分明都是那么快乐轻松自在。

  3、指导朗读:谁愿意读出这轻松自在的感觉。

  (四)元宵节

  1、谁喜欢写元宵的这一部分。咱们先不着急说,读读这部分,看看作者写的最多的是什么?(灯)

  2、再读课文,把描写灯的语句画出来,做种读一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正月十五……红火而美丽。”

  板书: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故事。”

  一连串的排比,让我们感受到了“灯”的数量多、种类多。

  “家中也有灯……、叮叮地响”

  完全走进了灯的世界,这是一种怎样的美丽啊!

  师:让我们也进入这灯的世界里遨游,感受这份红火而美丽吧!

  课件演示:各种灯的图片。(图片+声音)

  3、想象:假如你在这灯的世界里畅游,你还会看到怎样的花灯呢?

  小结:是呀,在这五光十色的灯的世界里畅游,让人情不自禁,让人流连忘返,难怪老舍先生说:

  课件演示:――“元宵上市,春节的有一个高潮到了”

  ――“这的确是美好而快乐的日子”

  四、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刚才,我们深入的感悟了老舍先生详细描写的四个部分内容,感受了北京春节的温馨而美好,那么好还又那些部分写得比较简略呢?再回顾课文看看。板书:详、略

  2、学生举例。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

  突出了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让北京春节的风俗*惯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在我们的*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详略得当,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使自己的作文更具特色。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2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能力目标:

  学*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发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播放歌曲《恭喜发财》)同学们,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的情景?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集体交流所了解的有关春节的*俗。

  3、(出示有关春节*俗的幻灯片)自由读幻灯片中的内容,了解有关春节的*俗。

  4、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齐读。

  5、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交流、简介作者。(出示课件内容)自读了解。

  二、检查预*,了解情况。

  1、集体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2、出示生词,指名读,集体订正,再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可分为几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分别是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

  2、集体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相继出示有关的幻灯片)

  3、指名分时间段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这些重要日子的哪些风俗*惯呢?同桌合作,划出有关内容,填写表格。(出示表格)

  4、集体交流所填内容。(出示表格内容补充)

  5、说说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出示课件内容)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指名读有关内容)(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出示课件内容)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出示课件内容)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从正月初一的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中,我们感受到北京人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春节中最令你开心的事。(出示课件内容)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但是,却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出示课件内容)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师生合作读第七自然段,联系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出示课文内容)(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集体交流感受。(出示课件内容小结)

  4、学*本段首句的特点(总起句、中心句),以及由总到分的写法,体会“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先自己体会,再集体交流,然后出示课件内容小结)

  5、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这种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表现出来。

  6、配《恭喜》乐曲,指名展示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俗,感受了北京春节的年味,明白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一些不懂的内容。收获真大。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

  六、作业超市:说说你家乡的春节*俗,并选取一样,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实用二十份扩展阅读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实用二十份(扩展1)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菁华9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节日*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3、学*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歌谣,激趣导课出示歌谣

  同学们,我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俗的。你们想读吗?1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⑴在学*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⑵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交流汇报,

  3、默读课文,合作填表: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时间风俗*惯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俗:⑴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⑵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教师随机板书: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开始)(高潮)(结束)

  4、你觉得哪些段落写得最有趣?自己找出来读一读、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⑴⑵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2、练*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自由练读。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

  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⑴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⑵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⑴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⑵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谈谈自己的体会: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⑶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

  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俗中选择编写。

  七、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开始)(高潮)(结束)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体会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体会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过春节的不同之处,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歌曲:《新年好》、关于春节的课件。

  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音乐《新年好》,并出示课件1。

  师:听着这音乐,你们有没有觉得又回到了过春节的情景呢?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过春节的事。(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师小结并导入新课:春节是我们*一个传统的节日,祥和的'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课文的要求:(播放课件2)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全班交流。

  (1)播放课件3:【我会读】腊月、蒜瓣、翡翠、杂拌儿、麦芽糖、榛子、栗子、逛天桥、逛庙会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三、深入理解课文,小组合作。

  1、快速浏览课文,播放课件4,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巡视,告诉学生提高阅读速度,读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指名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么多重要的日子,作者着重写的日子有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并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读文提示:在老舍先生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呢?现在我们把我们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部分的内容,喜欢哪个日子的同学就研究哪部分的内容,(举手看分配情况,教师指定地点)

  4、学生坐定后,播放课件5,看研究要求。

  教师强调,听好研究的规则:哪组找得快,我们就先来研究哪部分的内容,并先给本组加上第一颗星,明白吗?

  四、品读课文,体会过年的气氛。

  1、指导品读腊八,播放课件6、7,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读这不是粥,而是会。色如翡翠色味双全)

  2、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播放课件8、9【逛庙会】

  4、指导品读元宵。

  出示课件10、11,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5、师小结:

  (1)、老师在这里也归纳了这些日子的风俗*惯,(播放课件12)。

  (2)、北京的孩子也和我们一样,非常喜欢他们的春节,于是就编了一首童谣,(播放课件12)【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五、拓展延伸,学*阅读链接。

  1、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老北京的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在春天播放希望,秋天才有收获。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比较它们与课文的不同。

  六、作业超市

  1、小练笔:(出示课件13)

  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2选择和春节有关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文章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惯进行了介绍。我以为一节好课就是细腻,就是对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感悟。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进行反复说的训练。最*看了一些教学参考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认识到:其实一节精致的语文课,在教学中还需要着眼于整个篇章;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适当的方法。

  一、着眼于整个篇章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我们的教学便更应该着眼于整个篇章。今天的教学,我有些纠缠于段的教学。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个片断之间没能进行整体的了解与梳理。其实三个部分的写作,是有着它们的共同点的。除夕重在一个忙

  字,正月初一重在一个逛字,元宵重在一个闹字或灯字,为什么分别选这个特点进行描写?因为这是它的显著特色,除夕也挂灯,可是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相对除夕却是无法比的。所以在教学元宵这一部分时,还可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老舍是选取了它们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的。而元宵的典型特点是灯,如果让学生先体会灯,再来体会观灯时人山人海的情形,就不会在课堂中那么淡而无味了。

  二、注意教学的详略

  看到老舍的文章,总觉得写得太好,教学时这也不舍,那也不弃。语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蕴要讲,春节的传统文化也要说教学活动俨然也成了熬腊八粥。

  特别是六个特别的日子的教学不知道取舍。

  腊八粥腊八蒜要让学生读和了解。实际上这些内容,学生读一遍早就可以明白了,教师根本不用花什么功夫去让他们讨论,可课堂上自己就是不敢放手,总忍不住要讲。腊八如此,其他日子了更不用说。教学就蹑手蹑脚了。课后仔细地想写作有详略之分,教学也应有详略之分,该舍得大舍。切不可像佛家所云般过于执著。

  略不敢略,那么详总能详了吧?可惜的是,对于原本应该详细探讨的教学内容,却又显得力量单薄。

  三、谋划适当的方法

  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者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程度还不够,不能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另外,在重点语段的处理上,方法单一。我的策略往往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反复地想象来展开。因为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的能力,因为班上学生能力不足,课堂很容易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所以,对于重点段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老舍写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通过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去比较读,在朗读中细细体会这些词背后的含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名师点评:

  《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文章以时间为顺序,细致地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文章用的全是老百姓的口头语,生动地写出了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韩老师在对课文的讲解过程中,紧紧抓住作者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学生从中体会详略得当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也为学生后面的小练笔环节打下了基础。但是韩老师在小练笔的时间安排上略显不足。如果时间充足,学生能在课上完成一个小片段,全班一起交流欣赏,相信对学生的写作帮助会更大。

  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感情的抒发自然流畅。通过朗读作者那种欢喜之情很能感染读者,所以本文的朗读指导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对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也有助于学生把握作者一些关键词的使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以便学*和应用。但是韩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并没有重视朗读方面的指导,尤其是一些重点词语的感情理解上引导也不及时和到位,所以学生并没有深入的体会到作者恰当的用词。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韩老师在教学设计,课堂调控方面处理的都很好,相信会越来越好。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学*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准备:

  歌曲《恭喜恭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恭喜恭喜》,听着这首歌,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那些喜庆的日子。上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初步感受了春节的热闹,那么,我们现在回忆回忆,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时间顺序,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中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之后忙着准备年货;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初六铺户开张;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二、分清详略,熟读了解。

  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在文中做上记号。

  集体交流:

  详写: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略写:准备年货,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

  三、深入品析,感受*俗

  现在我们来研究详写的部分(讨论回答)

  1、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①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农业展览会。”

  ------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通俗风趣。(熬粥的成分多)

  ②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几个饺子。”

  -----“色如翡翠”、“色味双美”两个词,语言简练,写出了腊八蒜颜色好看,让人忍不住就流口水。

  (2)除夕:

  除夕真热闹----对除夕的总体感受。

  ①人们的活动:“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除夕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说明大家都在庆祝除夕,语言严谨。

  ②味、色、音: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味道美,家家饮食丰盛;

  “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颜色喜庆;

  “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从声音感受很喜庆、很热闹;

  (3)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

  ①全城都在休息;

  ②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传统*俗,人们轻松;

  “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小孩子自由自在的玩耍,玩的花样很多,令人向往。

  (4)元宵:春节的又一高潮

  ①“处处张灯结彩”“整条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灯很多;

  ②“各形各色”“有的……有的……”--------灯的种类很多;

  -----对灯的描写,感受到元宵很喜庆、很热闹,突出了“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四:回顾全文,*作练*:

  1、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四天,因为这四天是北京人过春节的序曲和三个高潮,是春节中最重要的日子,因而做了具体的描述,而略写了其他的内容。这样就做到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读者对北京独特的风俗*惯印象深刻。

  2、北京的春节与我们这里的春节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请同学们联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写一些你喜欢的节日。

  教学反思

  我以为一节好课就是对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感悟。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进行反复说的训练。在教学中还需要拥有大局的目光;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适当的方法。

  一、注意教学的详略

  在老舍的这篇文章中,总体叙述了北京春节的几个时间段,文中有详有略,如果每个时间段都讲的话,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容易让学生觉得罗嗦。所以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我就课文的略写部分让学生进行简单理解,重点选取详写的部分进行讨论、体悟。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做。在讨论中辨明问题,在体悟中感受北京风俗的人文底蕴及语言特色。

  二、谋划适当的方法

  在重点语段的处理上,我的“策略”是让学生反复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让学生自己感受。本班学生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能自觉自主的进行感受。不仅抓住*俗、庆祝场面从大的方面去感受,而且从细处着眼抓住重点词语去感悟。如:学生在感悟除夕时抓住“除非”“万不得已”这样的词语,体会到春节对于*人的重要意义,在*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从中也能看出*人的凝聚力。所以,对于重点句段的教学,需要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生词。

  2.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俗中的民族礼貌和传统文化。

  2.学*按必须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会场景描述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各地的春节*俗。

  教学过程:

  上课的前一天,布置预*课文资料,开展以下阅读实践:

  1.默读课文两遍,诵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2.识记字词,给生字和多音字注音,并在文中圈出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搜集有关作者老舍和有关春节的资料。

  4.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5.透过对课文的预*,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收获,请写在书上。

  一、学*“单元导读”导入新课

  1.组织学*“单元导读”,了解本组主题、学*目标。

  2.师谈话导入:“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春节是我们*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但是了。那么,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俗,你又明白多少呢

  3.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二、检查预*效果、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一)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纲自由地朗读课文,看一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出示自学提纲(课件)。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交流。

  2.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二)交流汇报。

  1.认读生字新词

  腊八粥蜜饯掺和黏稠通宵小贩蒜瓣

  水浒传娴熟毛驴翡翠熬粥榛子栗子

  指导书写:熬榛

  2.读准字音

  蒜suàn)瓣栗(lì)子风筝(zhēmg)

  3.读准多音字。

  当铺(pù铺(pū)路

  4.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热闹、喜庆、祥和、团圆)

  5.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齐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老北京的春节*俗。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以四人为一个学*小组,合作填表。(课件出示表格)时间风俗*惯

  (二)生汇报填表资料,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俗。

  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学生回答。

  教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师:过完十五,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结束了。

  师:可见,北京的春节长达一个多月,那么多的风俗*惯。一会儿功夫就让我们全都看明白了,很有条理,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生答。(板书:时间顺序)

  四、品读课文,升华感受

  透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俗了解得更清楚了。老北京人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就应透过有感情的朗读来细细品味这热闹、祥和、喜庆又团圆的春节。品读自己喜欢的日子,试背。

  1.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我展示诵读状况。

  3.师生共同评议朗读状况。

  五、美读课文,加深体会

  北京的春节在老舍先生笔下就像一幅幅画面展此刻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再一次走到课文中去,去感受热闹、喜庆的春节吧!

  学生美读全文,播放音乐。

  六、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老舍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我们也能够把它编成一首童谣。我们一齐拍着手,来读一读这首童谣。(出示课件)

  老北京,过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忙。腊八粥,家家香。腊八蒜,色味双,二十三,要吃糖,家家户户过小年。除夕夜,真热闹,做菜守岁放鞭炮。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儿逛庙会。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

  七、作业

  课后搜集不同地区的人过春节的不同*俗,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试着也写一写。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时间顺序)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附:《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课前预学单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样过春节的这天我们将跟随著名语言大师老舍一齐去看看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相信你们必须会有许多相同的感受,让我们一齐走进第六课《北京的春节》吧!

  一、1.大声朗读。读了(遍,我能够把课文朗读得正确、流利了。

  2.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段落是(,我要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二、我来学*字词:

  1.我来读:这些词语我都能准确认读。

  腊八粥蜜饯掺和黏稠通宵小贩蒜瓣

  水浒传娴熟毛驴翡翠熬粥榛子栗子

  2.我来写:生字我都会写了,我要给大家个性提醒的字是

  3.我来理解词语:

  在这篇课文中,哪些词语的意思是你不懂的请你想办法解决他们。

  三、我来理解课文:

  读了课文我们必须明白了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让我们一齐来填表吧!

  (表格附在后面)

  四、我来提问: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是读了课文后我想与大家一齐探讨研究的关于学*上的问题是

  五、我来搜集资料:

  搜集作家老舍的资料;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散文。各地春节*俗等。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5

  一、复*导入

  1、听写词语。(根据学情而定)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3、北京的春节究竟是怎样过的?说出各个时间段都有些什么*俗。(参见上节课的表格)

  二、了解其他*俗,体会北京的年味儿

  北京的春节,除夕那一天可是热闹得不得了,爆竹声声迎新春,对联条条庆春来,家家团圆共守岁,红红火火过大年。那么其他的日子呢?其他的日子也一样让人印象深刻,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从其他节日又能体会到怎样的年味儿,旁注在书中。

  交流反馈,点明每个日子独有的滋味,穿插朗读,体会语言特色。

  初一:全城休息体现出悠闲。

  庙会里应有尽有,大家爱逛庙会体现出富足祥和。

  比赛不为争第一体现出闲适随意。

  小结:初一与除夕相比,一样喜庆一样欢乐,但滋味却大有不同,如果说除夕是一顿大餐,那么初一就是随意小点了。所有的人都给自己放了大假,随意地走亲访友逛庙会,在那一天,没有生活的压力,没有了竞争的压力,有的只是那份无忧无虑的悠闲。

  元宵:各处都张灯结彩,灯火通明体现出喜庆。

  小孩放花炮体现出热闹。

  必须吃元宵体现出幸福温馨。

  小结:相比较初一的闲适随意,元宵则多了一份热闹。这是一个灯火通明充满着梦幻色彩的日子,这是小孩子欢天喜地又吃又玩的日子,这是一个全家团圆充满着温馨和幸福的日子。

  腊八:家家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而且讲究,体现了一份隆重。

  小结:春节的帷幕就是在这一天正式拉开的,腊八粥和腊八蒜的讲究体现了北京人对春节的重视。

  腊月初旬到除夕:孩子们准备过年,体现了隆重,热闹,欢喜。

  大人们忙乱体现了隆重,喜庆。

  腊月二十三:喜庆。

  过了二十三到除夕:忙碌,隆重,充实。

  残灯末庙:冷清,回复往日的*淡。

  三、理解详略

  1、小结:老舍先生以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种种规矩,表达了老北京人打心眼里对春节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课文篇幅不长,却把老北京过春节时一个月左右的*俗写得清清楚楚,这么多的*俗老舍先生是怎样安排详略的呢?

  2、交流。

  明确除去三个最重要的日子——除夕、初一、元宵,其他日子都是略写。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好处?(这三个日子最重要,也最能体现北京春节热闹、喜庆、隆重、欢乐的年味儿,其他日子都是为这三个节日做铺垫的。这些安排详略,能突出重要节日,把北京春节独有的年味儿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比较阅读,体会语言特色

  其他地方又是怎样过年的?其他作家又是怎样写过年的?

  浏览阅读链接中的两篇文章,联系课文从作者对过年的情感、选材角度、语言特色三方面去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具体理解见教材分析)

  从而体会课文语言多用短句,客观描摹为主,但蕴涵着老舍对北京民俗文化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五、理解*俗之本质。

  为什么过年有那么多*俗,老舍和斯妤却仍然那么喜爱?

  小结:看似繁琐的规矩背后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忙碌了一年,能在一个重要的节日里,全家团圆在一起,吃得好,玩得好,过得好。

  讨论:你该如何看到我们宁波过年的*俗?甚至其他节日的*俗?

  明确:无论什么*俗,背后都有人们美好的`祝愿,要理解并尊重。

  六、交流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想要查找的民风民俗

  交流想要查找研究的内容,引导查找同一内容的学生建立合作关系。

  内容:节日*俗;婚嫁*俗;民居*俗;饮食*俗;起居*俗;服饰*俗;育儿*俗;养*俗……

  方法:询问长辈;上网搜索;阅读书籍……

  七、作业

  1、完成《作业本》的题目。

  2、从喜爱或抵触中选一个角度,写写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字数不超过250。

  3、阅读《北京的春节》原文,推荐阅读老舍儿子选编的《老舍讲北京》。

  4、根据所要调查的内容,查找资料,最好有图片、实物、音频、视频等资料。(此作业可慢慢完成,一直到*作前才结束。)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学*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准备:

  歌曲《恭喜恭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恭喜恭喜》,听着这首歌,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那些喜庆的日子。上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初步感受了春节的热闹,那么,我们现在回忆回忆,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时间顺序,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中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之后忙着准备年货;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初六铺户开张;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二、分清详略,熟读了解。

  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在文中做上记号。

  集体交流:

  详写: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略写:准备年货,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

  三、深入品析,感受*俗

  现在我们来研究详写的部分(讨论回答)

  1、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①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农业展览会。”

  ------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通俗风趣。(熬粥的成分多)

  ②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几个饺子。”

  -----“色如翡翠”、“色味双美”两个词,语言简练,写出了腊八蒜颜色好看,让人忍不住就流口水。

  (2)除夕:

  除夕真热闹----对除夕的总体感受。

  ①人们的活动:“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除夕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说明大家都在庆祝除夕,语言严谨。

  ②味、色、音: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味道美,家家饮食丰盛;

  “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颜色喜庆;

  “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从声音感受很喜庆、很热闹;

  (3)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

  ①全城都在休息;

  ②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传统*俗,人们轻松;

  “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小孩子自由自在的玩耍,玩的花样很多,令人向往。

  (4)元宵:春节的又一高潮

  ①“处处张灯结彩”“整条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灯很多;

  ②“各形各色”“有的……有的……”--------灯的种类很多;

  -----对灯的描写,感受到元宵很喜庆、很热闹,突出了“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四:回顾全文,*作练*:

  1、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四天,因为这四天是北京人过春节的序曲和三个高潮,是春节中最重要的日子,因而做了具体的描述,而略写了其他的内容。这样就做到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读者对北京独特的风俗*惯印象深刻。

  2、北京的春节与我们这里的春节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请同学们联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写一些你喜欢的节日。

  教学反思

  我以为一节好课就是对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感悟。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进行反复说的训练。在教学中还需要拥有大局的目光;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适当的方法。

  一、注意教学的详略

  在老舍的这篇文章中,总体叙述了北京春节的几个时间段,文中有详有略,如果每个时间段都讲的话,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容易让学生觉得罗嗦。所以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我就课文的略写部分让学生进行简单理解,重点选取详写的部分进行讨论、体悟。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做。在讨论中辨明问题,在体悟中感受北京风俗的人文底蕴及语言特色。

  二、谋划适当的方法

  在重点语段的处理上,我的“策略”是让学生反复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让学生自己感受。本班学生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能自觉自主的进行感受。不仅抓住*俗、庆祝场面从大的方面去感受,而且从细处着眼抓住重点词语去感悟。如:学生在感悟除夕时抓住“除非”“万不得已”这样的词语,体会到春节对于*人的重要意义,在*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从中也能看出*人的凝聚力。所以,对于重点句段的教学,需要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到民俗背后的文化。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听写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2、给这些词语排序,找出文章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3、导入课文:老舍先生仅用了一千多字就把老北京过春节的一幅幅欢乐喜庆的画面呈现了出来。那么他是怎么写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4、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想一想:北京的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认真阅读感受深的部分,请简单写出批注。

  (3)、练*有感情朗读。

  二、深入课文,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对照自学提示,自学课文

  (二)、交流汇报,提示学生要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汇报,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读悟结合。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腊八粥材料的丰富及作者运用到了打比方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腊八粥不仅材料丰富,还表达了丰收的景象,是丰收的代表。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三、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四、引人资料 感悟深情

  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离开了北京25年之后再次回到北京所写的文章,充满了他对北*春节的向往与喜爱。通过引入老舍先生曾写的《想北*》一文的片段,请学生读一读,进而感受到本文中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的这种想北*、爱北*的深深情感。

  五、拓展延伸

  自由交流说一说自家都是怎么过春节的。

  六、总结全文

  春节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一个传统节日,各种*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延续到我们的身边,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了,更是我们所特有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一定会继续延续下去,延续到将来的。

  七、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 *收

  二十三 求*安

  有详 除夕 共团圆 美好

  有略 初一 送祝福 期望

  十五 好兆头

  十九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生词。

  2.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俗中的民族礼貌和传统文化。

  2.学*按必须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会场景描述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各地的春节*俗。

  教学过程:

  上课的前一天,布置预*课文资料,开展以下阅读实践:

  1.默读课文两遍,诵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2.识记字词,给生字和多音字注音,并在文中圈出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搜集有关作者老舍和有关春节的资料。

  4.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5.透过对课文的预*,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收获,请写在书上。

  一、学*“单元导读”导入新课

  1.组织学*“单元导读”,了解本组主题、学*目标。

  2.师谈话导入:“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春节是我们*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但是了。那么,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俗,你又明白多少呢

  3.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二、检查预*效果、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一)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纲自由地朗读课文,看一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出示自学提纲(课件)。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交流。

  2.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二)交流汇报。

  1.认读生字新词

  腊八粥蜜饯掺和黏稠通宵小贩蒜瓣

  水浒传娴熟毛驴翡翠熬粥榛子栗子

  指导书写:熬榛

  2.读准字音

  蒜suàn)瓣栗(lì)子风筝(zhēmg)

  3.读准多音字。

  当铺(pù铺(pū)路

  4.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热闹、喜庆、祥和、团圆)

  5.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齐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老北京的春节*俗。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以四人为一个学*小组,合作填表。(课件出示表格)时间风俗*惯

  (二)生汇报填表资料,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俗。

  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学生回答。

  教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师:过完十五,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结束了。

  师:可见,北京的春节长达一个多月,那么多的风俗*惯。一会儿功夫就让我们全都看明白了,很有条理,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生答。(板书:时间顺序)

  四、品读课文,升华感受

  透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俗了解得更清楚了。老北京人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就应透过有感情的朗读来细细品味这热闹、祥和、喜庆又团圆的春节。品读自己喜欢的日子,试背。

  1.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我展示诵读状况。

  3.师生共同评议朗读状况。

  五、美读课文,加深体会

  北京的春节在老舍先生笔下就像一幅幅画面展此刻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再一次走到课文中去,去感受热闹、喜庆的春节吧!

  学生美读全文,播放音乐。

  六、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老舍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我们也能够把它编成一首童谣。我们一齐拍着手,来读一读这首童谣。(出示课件)

  老北京,过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忙。腊八粥,家家香。腊八蒜,色味双,二十三,要吃糖,家家户户过小年。除夕夜,真热闹,做菜守岁放鞭炮。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儿逛庙会。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

  七、作业

  课后搜集不同地区的人过春节的不同*俗,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试着也写一写。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时间顺序)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附:《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课前预学单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样过春节的这天我们将跟随著名语言大师老舍一齐去看看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相信你们必须会有许多相同的感受,让我们一齐走进第六课《北京的春节》吧!

  一、1.大声朗读。读了(遍,我能够把课文朗读得正确、流利了。

  2.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段落是(,我要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二、我来学*字词:

  1.我来读:这些词语我都能准确认读。

  腊八粥蜜饯掺和黏稠通宵小贩蒜瓣

  水浒传娴熟毛驴翡翠熬粥榛子栗子

  2.我来写:生字我都会写了,我要给大家个性提醒的字是

  3.我来理解词语:

  在这篇课文中,哪些词语的意思是你不懂的请你想办法解决他们。

  三、我来理解课文:

  读了课文我们必须明白了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让我们一齐来填表吧!

  (表格附在后面)

  四、我来提问: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是读了课文后我想与大家一齐探讨研究的关于学*上的问题是

  五、我来搜集资料:

  搜集作家老舍的资料;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散文。各地春节*俗等。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会写本课9个生字。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分析:

  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俗,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以多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学生状况:

  学生的识字水*较高,能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生词的意思。自学能力较差。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歌谣,激趣导课:

  同学们,我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俗的。你们想读吗?(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

  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指导预*。

  1、出示预*要求: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想办法认识。

  (2)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较差。在课前预*,教师看不到学生预*的过程,不能保证人人参与预*。把预*纳入课堂,重在指导预*的方法,培养预*的*惯。)

  2、小组内检查生字。

  3、教师抽查“规矩、亲戚、预示、放假”的读法。指导“规矩”的写法。(读写结合,分散了写字的难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同学们,你们能把课文通顺的读下来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春节的开始、高潮、结束分别在哪一天?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惯。)

  2、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

  (开始)(高潮)(结束)

  3、你觉得哪些段落写得最有趣?自己找出来读一读。

  四、创设情景,精读品味。

  1、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你能画出这一段的的总起句吗?(到了除夕可真热闹。)我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也体现了除夕的热闹情景,愿意欣赏吗?

  2、放映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从这段录像上看到了或者联想到了课文中哪些句子,请你自己在座位上轻轻地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按照自己的体会读相关句子。)

  (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实际上颇为巧妙。学生在读“根据录像所联想到的句子”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理解课文,而且这种理解是个性化的,是“感悟性”的,而不是机械的。)

  4、你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除夕的热闹情景表现出来吗?(学生比较辨析三段音乐,认为其中一段活泼欢快,较为合适。然后学生在此背景音乐中朗读课文。)

  5、刚才的录像非常有趣,你们想不想自己做导演,拍摄一段录象?请同学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小组之间讨论,要拍摄这样的录像需要做哪些准备。

  6、现在,你们就是导演了,请把你们的计划告诉大家,好吗?(有趣的情境,亲切的话语,调动了学生学*的欲望。)

  生1:我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灯。

  师:什么样的,请具体说说。

  生1:这些灯有玻璃的的,有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的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生2:还要准备走马灯、纸灯、宫灯、带有小铃铛的灯。

  师:每样的准备一盏,准备九盏够吗?

  生(激动地):不够不够。课本上说,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应该准备很多很多这样的灯。

  生2:还应该准备荷花灯、猴子灯等。

  师:哦,我怎么没见书上写这样的灯?

  省3:书上有个省略号,省略了很多种形状的灯。

  师:你们可真是些善于观察的孩子。那么灯准备好了,我们把它们挂在哪儿呢?

  生:挂在大街上。

  生:挂在一些商店门前。

  生:挂在家里

  师:导演们设计好了么,可以开拍了吗?

  生:还得等到有月亮的晚上。

  师:我们的录像里有了各种各样的灯,还缺什么呢?

  生:(一时沉默,接着读书。)一人突然举手:还得有很多看灯的人!

  师:我们拍好了录像,还得配上音乐和解说。我们来练练这一段的解说词,怎么样?(配乐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7、请自读课文2、5自然段,在书上做上批注。(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给学生创造与文本对话的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五、拓展练*: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搜集我们的家乡过年*俗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趣味说话。

  1、同学们,大家都带来了很多资料,你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劳动成果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资料。现在,我们按照资料内容的先后顺序展示交流。请个小组推荐一至两名代表。

  2、学生活动:

  一个同学展示了奶奶泡得腊八蒜的照片,并对奶奶泡腊八蒜的过程进行了介绍:奶奶从腊月初八那天就忙着泡蒜了。她先把蒜剥得光光的、白白的,再放进罐头瓶子里,然后往瓶子里倒醋,再盖上瓶子盖。半个月过后,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教师及时表扬,能用学过的词语说话的现象。)

  几个同学展示了除夕晚上放花的照片,一家人包水饺的照片,看春节联欢会的照片,门上贴着春联的照片。我随即指导观察,建议大家仿照课本第四自然段进行了说话练*:到了除夕可真热闹。下午,爸爸在我家的门上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吃过晚饭,我和哥哥在放礼花。礼花太漂亮了,一会儿是红颜色的,一会儿是绿颜色的,一会儿又变成了金灿灿的星星。五颜六色的礼花不断的升上天空。鞭炮声日夜不绝。妈妈和奶奶、婶婶在包水饺,连小妹妹也来帮忙。八点了,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我最喜欢看赵本山演的小品了。

  一部分学生展示了唱大戏、舞狮子等图片,我把这部分作为一组,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第六自然段练*说话:过了初六,春节的高潮就到了。许多艺术团都来到街上演出。有舞狮子的,有踩高跷的,有唱大戏的,有玩杂耍的。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丰富多彩的资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唤起了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创造欲望、创造潜能被激发起来。学生个个畅所欲言,欲罢不能。)

  二、练*书写。

  1、本课有九个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个“规矩”。同学们闭上眼睛,眼前能浮现出这两个字吗?其余的七个字你觉得那些字较难写?谁愿意做小老师,指导这几个字的写法呢?(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难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生生互动,使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解决。)

  2、学生练*书写、组词。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好写的字可少些或不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效率。)

  三、拓展练*:

  查资料,了解各国、各民族过年的*俗。

  教学反思:

  要想使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教师自己必须有兴趣。我正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上这节课的。我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我的学生,大家学得很投入。我重视了读的训练,学生读的质量逐步提高。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练*的安排缺乏弹性,如在写字这一环节中,写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出现了无事可干的现象。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实用二十份(扩展2)

——北京春节的作文实用二十份

  北京春节的作文 1

  照外婆的说法,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外婆还说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屋里屋外到处弥漫着一股粥的香味,由南瓜、芋艿、番薯等食物熬成的腊八粥,可真是美味至极。除了腊八粥,爸爸还说在新疆,他们过春节是要杀羊羔,吃烤全羊的.,肥嫩的小羊,架在火堆上,一边转一边烤,考的时候撒点调料,盐、辣椒……吃起来可香了,没有一点羊腥味!腊月二十之际,就要开始准备年货了,农村里要自己做年糕,还要腌制出咸咸的腊肉和腊鱼,好在过年的时候吃。这时候小孩子们可开心了,他们去买爆竹等着新年的时候放,还要去买新衣服等着新年的时候穿,还有许多好吃的、好玩的。大人们也忙坏了,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以及用的。

  好显示出新年万象更新的气象。除夕夜降临了,这夜,家家灯火通宵,爆竹声连绵不绝,大人小孩们个个都欢歌笑语,又唱又跳,好热闹。我最喜欢除夕,因为除夕这天除了主人给个红包外,家人还要给,父母各要包红包,叫压岁包,并且这天晚上还不用睡觉,玩通宵电脑。正月初二到正月初八这段时间,大人们都要呆在家里面接待客人。一直到正月十五的时候,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到来了。到了正月十五的时候,迎来了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吃元宵,一家人要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在家里喜气洋洋得过节日。一眨眼,春节结束了,农村里的春节没有大城市的热闹,但也是喜气洋洋。

  北京春节的作文 2

  我的家乡在莱州,我们这里的春节*俗可谓五花八门,听我介绍一下吧!

  在腊八那天,家家户户都熬腊八粥,那是把农民一年辛辛苦苦收获的各种豆类米类放入锅中熬。那粥色味俱全、热气腾腾,让人忍不住就想上去尝一口,在大饱口福之余让我们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有了腊八粥,当然缺不了腊八蒜,腊八蒜是用醋泡制而成,等到过年的.时候蒜泡成了翡翠绿,醋也酸甜可口了,蘸饺子一定会让人想多吃几个。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我家那边都会大扫除一次,让人有焕然一新的感觉。到了晚上,鞭炮声也会响起,噼里啪啦,象征来年红火。

  除夕那天,我们会贴对联。中午,父母忙做午饭,鸡鸭鱼肉样样不缺,还要准备过年的饺子,饺子馅五花八门,有的里面放钱象征来年发财,有的糖象征甜甜蜜蜜……到了晚上,我们会放鞭炮,左邻右舍,鞭炮声不间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饺子,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元宵节到了,早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糯米元宵盛了上来。到了晚上,处处张灯结彩,我们开始了逛花灯,猜灯谜,猜中了,就会送一些精美的小礼品,让我更加起劲。

  这就是我的家乡莱州的春节*俗,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想体会浓浓的年味。

  北京春节的作文 3

  北京的春节热闹隆重,因为处在重要地段,紧临“北京”中心的我家自然也少不了喜庆的气氛。

  我家在“北*村”村委边,于是便常常戏称“我家在北京中心。”因为“北京”以前也叫“北*”嘛。尽管如此,我家离真正的北京依旧很远。但,家乡的春节也是和北京一样热闹、喜庆。

  先是腊八,尽管做不了像课本中那么丰盛的腊八粥,但依旧要尽自己所能,煮个丰盛的粥供大家享用。过完腊八,年味稍稍有了些,五天一次的年集把春节逐渐推上了高潮。

  到了除夕,就是孩子们的天下了。每次年集攒下的好东西都在这一天被挥霍一空。在白天,孩子们都是玩些普通游戏,直到日落西山,天兴大发的孩子们才开始真正的玩耍。

  记得今年,我在外面几乎玩了个通霄,什么“闪光弹”、“小豆炸”“划炮”“三用炮”……真是应有尽有,震的'耳朵都快没有知觉了!零点时,外面几乎没人了,我独自在外面放着“小豆炸”,玩得不亦乐乎。

  转眼又到了元宵节。这天是烟花的天下。没有响声,又有五光十色的烟雾。天空上又响了一发烟花,像小孩的笑脸。但转眼,这美丽也灰飞烟灭了。

  过完了元宵,就要上学了。春节也就结束了。不过,每次过春节时,心情都是开心的。因为开始也开心,结束也开心,开始春节意味着玩耍,结束意味着可以见到同学们了,难道这不值得吗?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北京春节的作文 4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二晚上熬一宿......”今天可是除夕,家家户户都万象更新,每个人脸上更是容光焕发。

  过年了,孩子们最高兴。他们将早已准备好的零食带来,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分着吃,边吃还边互相炫耀自己家有什么样的鞭炮和礼花。说是炫耀,也只不过是吹吹牛,开开心罢了。更小一些的小孩子们便开始在大街上到处乱跑,嘻嘻哈哈,一片喜气洋洋。

  孩子们玩儿的高兴,大人们也忙得热闹。通常是几个人,甚至是一家子人都在厨房里忙乱着。淘米、洗菜、放油、煮肉,把前两天买来的菜、肉做成一个个美味佳肴,放在桌子上等到晚上再吃。

  太阳刚刚西沉,还没落下,鞭炮声便迫不及待的响起。人们陆陆续续的坐在餐桌旁,开始吃年夜饭。酒过三巡,话也渐渐多了。大人们聚在一起唠家常,老人们则慈祥的将外孙、外孙女搂在怀中,边给他们发红包边给他们讲自己小时候的`春节。

  最后一缕阳光消失了,当夜幕把天空渲染成深蓝色,人们相续来到街上。爆竹声声争相鸣,这边响两下,那边响两下。每每遇见熟人,大家都热情地打招呼,问上一句过年好。

  十二点的钟声响了,过去的一年在饺子香喷喷的热气中结束了。一家人围着电视,打开装腊八蒜的瓶子,说说笑笑,其乐融融。转眼间,新一年的曙光又在欢笑中来临了。

  北京的春节就是这么丰富,就是这么有“年味儿”,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去的。

  北京春节的作文 5

  我的家乡在莱州,我们这里的春节*俗可谓五花八门,听我介绍一下吧!

  在腊八那天,家家户户都熬腊八粥,那是把农民一年辛辛苦苦收获的各种豆类米类放入锅中熬。那粥色味俱全、热气腾腾,让人忍不住就想上去尝一口,在大饱口福之余让我们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有了腊八粥,当然缺不了腊八蒜,腊八蒜是用醋泡制而成,等到过年的时候蒜泡成了翡翠绿,醋也酸甜可口了,蘸饺子一定会让人想多吃几个。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我家那边都会大扫除一次,让人有焕然一新的感觉。到了晚上,鞭炮声也会响起,噼里啪啦,象征来年红火。

  除夕那天,我们会贴对联。中午,父母忙做午饭,鸡鸭鱼肉样样不缺,还要准备过年的'饺子,饺子馅五花八门,有的里面放钱象征来年发财,有的糖象征甜甜蜜蜜……到了晚上,我们会放鞭炮,左邻右舍,鞭炮声不间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饺子,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元宵节到了,早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糯米元宵盛了上来。到了晚上,处处张灯结彩,我们开始了逛花灯,猜灯谜,猜中了,就会送一些精美的小礼品,让我更加起劲。

  这就是我的家乡莱州的春节*俗,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想体会浓浓的年味。

  北京春节的作文 6

  照东北的老规矩,春节的`前奏在腊八就响起了。在腊八这一天,家家都包饺子,饺子是用各种蔬菜包成的。由于做法繁杂,包饺子便就成了一项家庭工程。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腌酸菜。把白菜洗净,用盐水泡上,封起来,为过年做菜用。到年底,白菜泡得又酸又爽口,让人口水直流。

  孩子们也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便是催促家里大人做粘豆包。这是用小米面、糯米还要红豆做成的,又甜又黏。是孩子们过年的首选零食。

  除夕真热闹,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大人们在聊天,小孩子们则是一起下楼玩去了。放鞭炮、砸冰溜儿、找叶子串儿……“节目”可真不少。

  午夜十二点,饺子准时起锅。酸菜馅、玉米馅、韭菜馅、白菜馅还有胡萝卜馅。嗬!真像是一次蔬菜聚会。

  初一的景象和除夕可真是不一样。大人和小孩因为昨晚的狂欢很是疲倦,街上的行人也是寥寥无几。春节,就这样静悄悄地离开了。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春节。

  北京春节的作文 7

  《北京的春节》是大作家老舍的作品。今天,我细细的品读了这本书,写出了这篇读书感悟。

  《北京的春节》主要讲了在乾隆时期,孩子们、大人们的兴奋、过年时他们主要干什么、春节时的热闹景象、过年之间的的庙会、元宵、灯展以及那过完年之后的一片冷清景象。

  随着时代的推进,手机、电脑的出现,使家庭之间关系越来越淡。过年时,年味也越来越淡。大家似乎已经忘了以前的腊八蒜、钻天猴;忘了以前的杂拌、糖葫芦;忘了以前的草纸抿嘴、糖瓜粘灶王,而是只记得在温暖的.热被窝里充着电玩手机、坐在桌子上网购。越来越多的人在过年时不回家,只是一再的给父母钱,年味儿到底去哪了呢?

  爸爸妈妈在我小时候就告诉我,他们小时候很苦,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能吃上白面馒头的机会。他们过年的时候和老舍先生写的《北京的春节》有所相同。

  我希望大家都读这本书,争取让那浓浓的年味回归!

  北京春节的作文 8

  我最喜欢春节,因为爸爸在北京工作,一到春节,妈妈就带我去爸爸那儿。在北京过春节可有意思了。

  北京的春节是白色的。一到春节北京就会下雪,仿佛给大地穿上了一件白色的外衣,房子白了、树木白了、草地也白了……我们在雪地上印了一个个脚印,还堆了一个大雪人,可爱极了。该吃年夜饭了,妈妈抬上来一大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我们一边吃饺子,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开心极了。

  北京的春节是红色的。家家门口贴着红色的春联,挂着红色的灯笼,喜气洋洋的。初一那天,爸爸带我们去圆明园赶庙会,街道上挂满了红色的'灯笼,人们穿着红色的新衣服,手里还拿着红色的冰糖葫芦,甜甜的。突然,爸爸说:“看,那是什么?”原来是“皇上”穿着龙袍,带着手下巡游来了,大家夹道欢迎,热闹极了!

  北京的春节是彩色的,就像夜晚天空中五彩缤纷的焰火,美丽极了。我爱北京的春节。

  北京春节的作文 9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是一年里最冷的�r候。在腊八�@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r,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r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r候就叮叮地响。�@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r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北京春节的作文 10

  在我的记忆里,每年的春节都是相似的,热闹,喜庆,祥和。

  春节前几天是大人最忙的时候,但却是我们孩子最期待的时候。爸爸妈妈买了很多好吃的,但是只能躺着看,于是眼巴巴的盼着过年。

  除夕夜的晚上,当然是我家最开心的时候,全家三口人一起静静地看春晚,偶尔外面传来几声鞭炮声,会特别有意思。电视上滑稽的`小品和优美的舞蹈常常让我们捧腹大笑,伴随着窗外的鞭炮声,气氛越来越欢乐。

  终于到了正式过年的时候了。新年快乐是我们家的头等大事。每次去一个房子,都要说一句吉祥的话,比如“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等。而我爸妈送我过年必备的礼物,主持人会给我红包,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所以我在想怎么用这笔钱,买点零食。还是文具?买个东西玩玩挺好的,但是一回家就被“无情”的妈妈带走了,只好无奈的吹出这些幻想的泡泡。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将是无处不在的客人,被丰盛的饭菜、耀眼的灯光和大人喝酒时的祝福所包围,而我呢?然后我和弟弟带了一大瓶饮料,东东很快就喝够了。我知道过一段时间肚子疼的厉害,很难受,很后悔。

  农历正月十五,我已经上学了。新学年的开始将意味着春节的结束。但是这一天,我们家还是要吃元宵。新年的气氛丝毫没有减弱。同样的笑声,同样的喜悦,同样的幸福。

  就这样,快乐的春节过去了,每当仔细想想,总会笑出声来。

  北京春节的作文 11

  大年初一,我们和舅妈一家人早早地起来,坐着地铁去天坛公园玩。

  地铁里面人不多,地铁像火箭一样就到站台了,我和哥哥们拼命地快步走向出口,大人慢慢地跟在后面。我急得大叫:“快点,快点,我等不急了。”

  终于,到了天坛公园。里面有很多参天古树和松柏,在寒风中摇摆枝叶,好像在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旁边还有很多枯萎的小草,也使劲向我们点点头,好像也在说:“在这里面好好玩,玩开心一点。”

  我朝松柏林那边走去。里面太大了,每一棵树上都挂着书名片,上面写了树龄和名称,我一棵一棵看过去。走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课文里说的***爷爷种的'那棵松柏树。爸爸问别的带团导游阿姨,阿姨也说不知道在哪里。

  接着,爸爸带我们来到了祈年殿。这里是明朝,清朝皇帝用来祈天用的。外殿以棕色,绿色为主色。殿高只有3层,一层比一层小,顶部是金色的圆球,可是看起来就是很雄伟。殿里面的结构很特别,没有我们现代的楼房的梁来承受重量,就用四条刻着龙凤图案的大柱子支撑着,像雨伞那样。周围还有别的木头交叉,像搭积木那样。最奇怪的,整座殿没有钉一枚钉子,但经历了这么久的年代,却依然那么坚固。

  这次,虽然没有看见***爷爷种的树,但是参观了祈年殿,我觉得收获也非常大!

  北京春节的作文 12

  我在北京过春节过得非常快乐。

  一大早起来,妈妈贴春联,爸爸和哥哥做饭。我穿上新衣服出去玩儿。在院里也有一个小朋友,我和她一起玩耍。中午,我回家吃饭,刚到门口,就闻到了肉和菜的香味儿。我一进家门,看到了一大桌特别丰盛的肉和菜,有红烧肉、红烧鱼、水煮鱼,还有螃蟹和大虾等等,我问妈妈:“为什么有这么多鱼?”妈妈回答:“因为这代表年年有余呀!”我明白了。菜有许多,有凉菜也有热菜,都是色泽精美。饭是大米饭。我对全家人说:“我们快吃吧!”吃完饭,我去看电视,妈妈、爸爸、哥哥和姐姐一起玩牌。到了晚上,大家又开始包饺子。我也跟着包,我包的虽然没有妈妈、爸爸包的好看,但是我亲手做的',我的心里还是美滋滋的。过了一会儿,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水开了,煮饺子了!”我连忙把吃饭的餐具准备好。呀,饺子熟了,我尝了一个,这饺子可真好吃呀!我吃了一小盘。大家吃完饭,都去看春晚,今年的春晚非常精彩。有唱歌、有跳舞、有相声、还有小品……快到十二点时,我们大家都去看烟花。五彩缤纷的烟花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有仙女散花、有星星雨、有钻天猴……

  到了深夜,我们不知不觉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北京春节的作文 13

  我的家乡在莱州,我们这里的春节*俗可谓五花八门,听我介绍一下吧!

  在腊八那天,家家户户都熬腊八粥,那是把农民一年辛辛苦苦收获的各种豆类米类放入锅中熬。那粥色味俱全、热气腾腾,让人忍不住就想上去尝一口,在大饱口福之余让我们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有了腊八粥,当然缺不了腊八蒜,腊八蒜是用醋泡制而成,等到过年的时候蒜泡成了翡翠绿,醋也酸甜可口了,蘸着饺子一定会让人想多吃几个。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我家那边都会大扫除一次,让人有着焕然一新的感觉。到了晚上,鞭炮声也会响起,噼里啪啦,象征来年红火。

  除夕那天,我们会贴对联。中午,父母忙着做午饭,鸡鸭鱼肉样样不缺,还要准备过年的饺子,饺子馅五花八门,有的里面放钱象征着来年发财,有的糖象征着甜甜蜜蜜……到了晚上,我们会放鞭炮,左邻右舍,鞭炮声不间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饺子,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到了正月初一,我们在四面八方传来的爆竹声中起床,爸爸到外面放鞭炮,妈妈在里面下饺子,饺子做好了,我们开始吃饺子,饺子十分香,再沾上点腊八醋,让人大饱口福,吃饱了,到邻居家,朋友家,亲戚家拜年,下午召集亲朋好友,唠嗑聊天。

  元宵节到了,早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糯米元宵盛了上来。到了晚上,处处张灯结彩,我们开始了逛花灯,猜灯谜,猜中了,就会送一些精美的小礼品,让我更加起劲。

  这就是我的家乡莱州的春节*俗,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想体会浓浓的年味。

  北京春节的作文 14

  大家都过春节了吧?春节是个热闹的节日,我很喜欢。今年的春节是在家乡度过的。

  正月二十,我们的餐桌上摆满了菜,一共四桌。红色,红色和绿色。看到这么多好吃的,我们都流着口水准备吃大餐。这就是所谓的年夜饭。当然,年夜饭不是以吃为主,而是一种热闹的形式。我们家孩子吃完年夜饭就迫不及待的去外面买小鞭炮玩。

  农历正月二十一,是拜年的'时候了。简单来说就是跟大人打个招呼,然后像大人一样“索要”红包。认识很多亲戚,就有钱了。

  第一个月的第22天,我们要忙。第一个项目是上山祭祖。祖先崇拜有多种形式。可以带几个“香”去,直接拜,烧钱做纪念。我拿了一大堆硬币和一个打火机。一亿一。我拿了很多,然后烧了。这种感觉很棒。

  然后,我们拿出长长的鞭炮放了起来。一个大叔放了之后,不小心就出来了。然后他听到了:的声音,有些孩子捂着耳朵,但还是露出了笑容。从山上爬下来,这一折腾,可累了。我睡得很香。

  正月二十三日上午,也就是除夕,要贴对联。拿一壶糯米胶,在屋里走来走去,把旧对联撕下来,再换上新的。我负责撕掉旧的。这个工作虽然简单,但是不能随便撕。应该是整齐然后撕掉。否则会被撕成不规则形状,新联无法贴上。

  除夕夜。我们家家家户户都要放烟花,我们开始放烟花。一个大叔叼着烟放烟花,慢慢的放烟花。我赶紧戴上耳罩,这才开始了“节目”。持续3秒后,一束火花以直线速度上升,空中爆发出一条丝带,然后一束火花冲向天空。当许多烟花同时升起时,天空立刻映出一片全新的景色.

  我们直到春晚才休息。真是累人的一天。

  北京春节的作文 15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沉浸在一个欢乐的节日气氛之中。我在春节里过得快快乐乐,因为我们在一起放鞭炮!

  天一黑,人们拿起鞭炮,点了一根香柱,一点,人们急步走回原地,捂住耳朵,“乒乒乓乓……”我的魂都跑到九霄云外去了,可整个人还安恙无事,我心花怒放,也和别人凑起热闹,“乒乒乓乓……”的声音彻夜不绝,每一户都通宵灯火!一会儿,鞭炮全被放完了。只好拿出一箱烟花来放,别看这么一小箱的烟花,它的威力可强了,第一声就把我吓得目瞪口呆,我自言自语的说:“这么小箱烟花威力这么大呀!”烟花的声音个个不同凡响,形状不一真讨人喜欢!我又拿出像棍子的烟花出来放,“吱吱吱吱……”一种黄色的小东西飞出来了,“哇,好美啊!简直是神仙放的烟花。我对这烟花刮目相看了,还对它赞叹不已。我一根接着一根放,各种烟花五颜六色的,这种烟花爸爸买得最多,真是心想事成啊!

  这个春节我过得兴高采烈的,烟花和我成为了好朋友,我还把烟花当成亲兄弟呢!

  春节,一个快乐的节日,让人喜欢的节日。这天,我吃了年菜,又放了烟花,鞭炮。我太高兴了,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节。哇,那大家不是天天都大饱口福了吗。我太喜欢春节了。

  俗话说的好:“中国文化,博大精神”!确实是这样的。从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就能够看出那种精神!

  “春节”是每年都会过的节日,也是大家喜欢过的节日。因为每年春节大家都会聚集在一齐,热热闹闹的吃上一顿年夜饭。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晚上还有更好的春节晚会。

  春节也是有许多*俗的,下方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几种。

  第一种:贴春联。这是春节必定要做的事。春联由上联、下联、横批三部分组成,对联上、下字数相同,横批均为四个字。如果你的脑袋够丰富,自我也能够创造噢!

  第二种:贴福字。这就是个十分搞笑的字。一般贴福字都是正这贴,而许多家都是倒这贴,据说那里隐藏的意思是“福倒了(福到了)”就这样,它也是重要的环节。

  第三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吃饺子。这就是全家人都喜欢的事,光包饺子可不行,还要在饺子里放入特殊的东西,例如:硬币、花生、枣等。每种食材都蕴含不一样的意思,也让家人在吃饺子的时候分享自我的喜悦!

  “春节”的*俗还有好多,我就介绍到那里,期望大家马到成功、心想事成!

  北京春节的作文 16

  北京的春节热闹隆重,因为处在重要地段,紧临“北京”中心的我家自然也少不了喜庆的气氛。

  我家在“北*村”村委边,于是便常常戏称“我家在北京中心。”因为“北京”以前也叫“北*”嘛。尽管如此,我家离真正的北京依旧很远。但,家乡的'春节也是和北京一样热闹、喜庆。

  先是腊八,尽管做不了像课本中那么丰盛的腊八粥,但依旧要尽自己所能,煮个丰盛的粥供大家享用。过完腊八,年味稍稍有了些,五天一次的年集把春节逐渐推上了高潮。

  到了除夕,就是孩子们的天下了。每次年集攒下的好东西都在这一天被挥霍一空。在白天,孩子们都是玩些普通游戏,直到日落西山,天兴大发的孩子们才开始真正的玩耍。

  记得今年,我在外面几乎玩了个通霄,什么“闪光弹”、“小豆炸”“划炮”“三用炮”……真是应有尽有,震的耳朵都快没有知觉了!零点时,外面几乎没人了,我独自在外面放着“小豆炸”,玩得不亦乐乎。

  转眼又到了元宵节。这天是烟花的天下。没有响声,又有五光十色的烟雾。天空上又响了一发烟花,像小孩的笑脸。但转眼,这美丽也灰飞烟灭了。

  过完了元宵,就要上学了。春节也就结束了。不过,每次过春节时,心情都是开心的。因为开始也开心,结束也开心,开始春节意味着玩耍,结束意味着可以见到同学们了,难道这不值得吗?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北京春节的作文 17

  照外婆的说法,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外婆还说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屋里屋外到处弥漫着一股粥的香味,由南瓜、芋艿、番薯等食物熬成的腊八粥,可真是美味至极。除了腊八粥,爸爸还说在新疆,他们过春节是要杀羊羔,吃烤全羊的,肥嫩的小羊,架在火堆上,一边转一边烤,考的时候撒点调料,盐、辣椒……吃起来可香了,没有一点羊腥味!腊月二十之际,就要开始准备年货了,农村里要自己做年糕,还要腌制出咸咸的腊肉和腊鱼,好在过年的时候吃。这时候小孩子们可开心了,他们去买爆竹等着新年的时候放,还要去买新衣服等着新年的时候穿,还有许多好吃的、好玩的。大人们也忙坏了,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以及用的。

  好显示出新年万象更新的气象。除夕夜降临了,这夜,家家灯火通宵,爆竹声连绵不绝,大人小孩们个个都欢歌笑语,又唱又跳,好热闹。我最喜欢除夕,因为除夕这天除了主人给个红包外,家人还要给,父母各要包红包,叫压岁包,并且这天晚上还不用睡觉,玩通宵电脑。正月初二到正月初八这段时间,大人们都要呆在家里面接待客人。一直到正月十五的时候,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到来了。到了正月十五的时候,迎来了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吃元宵,一家人要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在家里喜气洋洋得过节日。一眨眼,春节结束了,农村里的春节没有大城市的热闹,但也是喜气洋洋。名师点评:在作文里小作者很详细地为读者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八开始写到元宵,对每个时段的庆祝方式,小作者都有很详细地叙述,让人了解到北京过年的全貌,加深了人们对祖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文章洋溢了一股浓浓的节日氛围,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作文的主题明确,条理清晰,内通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是篇不错的`作文!“考的时候撒点调料”改为“烤的时候撒点调料”。

  北京春节的作文 18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拥有说不尽的有趣典故;北京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它拥有令全世界瞩目的科技产品和现代化街道。北京虽然古老,但是它充满了朝气与激情,北京有一种属于它自己的独特风情。

  北京有着“舍我其谁”的霸气。站在***广场看***城楼——每一片琉璃瓦都是辉煌的,它们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金灿灿的光芒;城楼是端庄的古代建筑,鲜红的楼体在蔚蓝天空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壮观。***的一切一切,都带着皇家的富贵气息;***的一切一切,都在向世界招手,它们是不可替代的。

  北京也有着令人魂牵梦萦的温情。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你到后海去散散步,一种令人舒服的温情会慢慢地、轻轻地爬满你的全身。

  北京有着热闹繁华的部分。华灯初上的傍晚,走在王府井的步行街上,你会发现,霓虹灯会一个接一个亮起来,把整条街点缀得像一条闪着亮光的宝石项链。街道两旁的餐馆传出饭菜的香味,人们便纷纷进去品尝一下王府井的美味。街上的人们有说有笑,给整条步行街添上热闹与欢乐的气息。

  北京也有着小巧别致的地方。走进南锣鼓巷,你会被深深地吸引——这里的所有店铺都是那么小,但都不乏味。每一家店铺都是满满的,每一家店铺都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在这里,绝不可以走马观花,一定要细细品味。

  北京是风情万种的。它从上千年的历史中走来,又向着未来飞速前进。在北京这个神奇的地方,没有一点点矛盾与冲突,只有和谐并存。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乐章里面,它仿佛将鼓与箫一同奏响,既铿锵有力,又清脆悠扬。

  北京春节的作文 19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拥有说不尽的'有趣典故;北京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它拥有令全世界瞩目的科技产品和现代化街道。北京虽然古老,但是它充满了朝气与激情,北京有一种属于它自己的独特风情。

  北京有着“舍我其谁”的霸气。站在***广场看***城楼——每一片琉璃瓦都是辉煌的,它们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金灿灿的光芒;城楼是端庄的古代建筑,鲜红的楼体在蔚蓝天空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壮观。***的一切一切,都带着皇家的富贵气息;***的一切一切,都在向世界招手,它们是不可替代的。

  北京也有着令人魂牵梦萦的温情。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你到后海去散散步,一种令人舒服的温情会慢慢地、轻轻地爬满你的全身。

  北京有着热闹繁华的部分。华灯初上的傍晚,走在王府井的步行街上,你会发现,霓虹灯会一个接一个亮起来,把整条街点缀得像一条闪着亮光的宝石项链。街道两旁的餐馆传出饭菜的香味,人们便纷纷进去品尝一下王府井的美味。街上的人们有说有笑,给整条步行街添上热闹与欢乐的气息。

  北京也有着小巧别致的地方。走进南锣鼓巷,你会被深深地吸引——这里的所有店铺都是那么小,但都不乏味。每一家店铺都是满满的,每一家店铺都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在这里,绝不可以走马观花,一定要细细品味。

  北京是风情万种的。它从上千年的历史中走来,又向着未来飞速前进。在北京这个神奇的地方,没有一点点矛盾与冲突,只有和谐并存。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乐章里面,它仿佛将鼓与箫一同奏响,既铿锵有力,又清脆悠扬。

  北京春节的作文 20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实用二十份(扩展3)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实用10份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 1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收集有关春节的*俗。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1导语: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寒假里我们刚刚过完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我想春节的场面大家还历历在目吧,老师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有关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现在,我们就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

  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请你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3交流后,板书。

  三、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选择你最喜欢的那一部分,深入地读文,读到你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并且可以把你的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

  汇报重点: (预设)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 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农业展览会。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幽默。

  (2) 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多吃几个饺子。体会老舍语言的简练。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从家家赶做菜男女老少都穿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等语句体会除夕的热闹。

  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全方位的描写,更体现除夕的热闹,也可见老舍先生描写细腻。

  3、正月初一: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男人在午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女人在家中接客。

  逛庙会可通过学生查找的资料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4、正月十五: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有一个月的时间,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

  五、课后小练笔

  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北京的春节

  腊八、 除夕、 正月处一、 正月十五 热闹 团圆 喜气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 2

  【设计理念】

  1.借助“龙语语文”资源辅助教学,将*面的语言文字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运用了“龙语语文”里大量的关于过春节的实景图片、影像,给学生予视觉上的震撼和美的享受,缩短了学生时空距离。

  2.借助龙语电子课本辅助教学,在分析课文时,借助电子课本出示重点段落,让学生找出电子课本里的关键词语,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讨论疑难句子的含义,推敲词语句式表达效果,培养了学生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抽象思维能力。?

  3.利用“龙语语文”广阔的教材资源查询相关资料,不失为拓展课堂,进行综合实践的一个很好途径。有了网络中丰富的素材、资料,我们可以把课堂延伸到更深远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关于各个民族节日*俗的信息,利用丰富的资源,向学生提供关于各民族春节*俗的资料、图片、研究网站等网页链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

  【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描写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学情分析】

  每年的春节对孩子来说比较熟悉,可遥远的首都居民是怎么过春节的?距离农村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虽然六年级的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但受年龄限制,生活范围比较狭小,阅历浅、实践少,认知水*和能力的局限,他们了解北京春节的相关资料非常的狭窄,对文章的理解也不够深入,因而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 “龙语语文”优异资源,借助“龙语语文”*台,既调动起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激发出他们的探知欲,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俗。

  3.学*作者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讨论交流、从整体把握内容,了解春节*俗。

  2.通过“龙语语文”网络优异广阔的资源辅助教学,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

  2.利用龙语资源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更多的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学*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龙语资源库资料链接。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视频,创境导入

  1.播放课件:欣赏一段视频。

  (运用“龙语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材资源知识拓展里其他拓展模块――过年的视频资料。)

  观看过后,师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那你们见过首都北京的孩子是怎么过春节的吗?播放童谣(引用“龙语语文”教材资源知识拓展里的童谣和民谣):

  过春节的民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 3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批改预*纸的抄写部分,找出学生容易出错的生字。

  板块一:谈话导入,明确学*目标

  1、复*单元学*目标。

  2、谈话导入新课。

  3、简介老舍,了解其作品特点。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春节话题引入本文的学*,让学生关注本地过春节的传统*俗。】

  板块二:检测预*,整体感知

  1、字词检测,纠正易错字。

  (1)讲解课前批改时发现的易错的字词,读一读。

  (2)范写:麦

  2、提取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对照预*表格,四人小组讨论、修改,要做到语言简练、不缺漏。(出示表格)

  (1)学生汇报,集体校对,对的打“√”,错的改正。

  3、读表格。

  这张表格告诉了我们一些信息,你能读出来吗?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已完全具备独立学*的能力,包括独立识字、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有效地设计预*能使得课堂效益翻倍。课堂上,以小组讨论修改、集体校对等方法检查预*,既体现了学生的能动性,也体现了年段目标。引导学生读表格,提升其概括、分析能力。】

  板块三:把握文章结构,学*详略有致的'写作方法

  1、把握写作顺序,学*表达时间的方法。

  (1)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语句呢?快读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PPT出示,你们都找齐了吗?一齐读读这些介绍时间的语句,看看老舍是怎样巧妙介绍的?

  (3)学生汇报: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4)小结:老舍这样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方式过渡,避免了重复,过渡自然,层次分明,值得我们学*运用。

  2、把握文章整体的详略,学*详略有致的写作方法。

  (1)如果让你来写春节,从腊八写到正月十九,这么长的时间你会每个日子都写吗?

  (2)小结:要选择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特殊的、影响深刻的节日详写。请大家找一找:老舍先生对哪些日子进行了详写?请在表格中打上“Δ”(引导学生看表格)。

  (3)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本文叙述的时间跨度很大,内容详略得当地安排十分重要,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得按篇章长短来区分详略,而本文出现了“一句一场景”这样的按内容区分详略的文段,所以在这一板块,学生更重要的任务,是揣摩作者整体详略安排的意图。】

  板块四:品读文段,进一步学*详略有致的写作方法

  腊八

  作者是怎么详写腊八的呢?默读第一、二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腊八的哪些*俗?是怎样介绍的?把你的发现批注下来。

  1、腊八粥

  学生朗读句子、汇报,老师点拨。

  重点写了煮粥的材料,感受材料的丰富。

  品读比喻,体会感情。

  2、腊八蒜

  学生朗读句子、汇报、体会。

  色味――喜爱之情;作用――特殊作用,为年夜饭的饺子特别准备。

  除夕

  1、除夕可是个大日子的。如果让你来写,你会写什么?为什么?

  2、老舍先生是怎么写的?齐读第七自然段,说体会。

  3、这是怎样的热闹呢?一句一句出示,师生合作读。发现有什么特点了吗?

  4、学生汇报:一句一场景。

  5、师生合作有感情朗读。

  6、对比阅读

  (1)快速默读第28页的首篇“阅读链接”,看看同样是写除夕,梁实秋和老舍笔下的除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小结:他们都写出了当地特有的过节风俗,都写出了自己的情感。但是两位作家对除夕的情感态度截然不同,写作的角度也不同。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选自己印象最深的风俗内容来写,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文章越真实,越能打动人。

  【设计意图:本文的语用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关注文章整体结构的详略安排,到关注文章片段描写的详略安排,学*详略有致的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段的同时思考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这三个问题,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学*在片段中怎样详略得当地描写。并通过“阅读链接”的文本对比,让学生明确写作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选择不同内容、不同角度进行。】

  板块五小练笔:我家的除夕

  1、想一想:写什么,怎样写?写出真情实感,注意详略安排。

  2、说一说。

  3、写一写。

  作业:1、阅读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原文。

  2、搜集广州过春节的资料,了解广州过春节的风俗。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风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学*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

  2、学*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浓的“年味”。其实,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嚼嚼这一独特的味道。提问:我们知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春节的时期的几个重要日子活动。那么,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在文中详写的四天中,我们已经学*了“腊八”这部分,现在大家来回忆一下: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

  二、深入阅读,体会气氛。

  1、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学生感情读文

  2、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们春节拜年吗?说说你拜年的经历。

  (4)引导学生了解庙会时怎么回事?

  3、指导品读“元宵”。

  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说说你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景读,结合生活体验,深入走进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民俗风情]

  二、拓展阅读,领悟表达特点:

  1、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2、引导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二是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它部分;三是语言通俗,简练。)

  三、延伸谈话,了解风俗。

  1、师:北京的春节是很吸引人,但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不同的风俗吗?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启发思考:我们所了解到的这些春节风俗今天是否依然广泛存在??你觉得现在过年的氛围浓吗?说说你的感想。

  (学生自由畅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发他们对如何传承中华民俗文化的思考。]

  四、作业

  小练笔: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 5

  一、学*目标

  1、了解单元导语,抓单元训练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俗,感受节目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二、预*学案

  (一)预*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

  2、读熟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思路。

  (二)预*内容

  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杂拌儿

  翡翠榛子栗子风筝鞭炮逛庙会

  ()七八()万()更()()灯()彩

  有()有()各()各()日()不()

  ()()不同万不()()灯火()()

  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学*过程中,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记下来。

  三、导学案

  (一)读议结合,小组合作探究

  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具体有哪些风俗*惯?合作填表,并说一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时间风俗*惯

  (二)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的简略?反复朗读体会。

  2、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体会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结合自己过年谈感受。

  (三)总结提升

  北京人过春节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四)主题阅读,课外延伸

  阅读语文主题学*丛书《走进民族村》之《英国人的圣诞节》《云南的歌会》,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阅读提纲:

  1、英国人是怎样庆祝新年的?与我们中国的节日有哪些不同?

  2、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四、课堂检测

  1、我会写

  fěi cuì chū xún biān pào

  ()()()

  áo zhōu zá bàn fēng zhēng

  ()()()

  2、我会填

  ()的展览会()的香味

  ()的玩具()的姿态

  ()的技能()的日子

  3、我会选

  (1)《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高潮是()

  A除夕B元旦C元宵节D过小年

  (2)《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彩排是()

  A除夕B元旦C元宵节D过小年

  五、课后作业

  1、读课后“阅读链接”,与课文相关部分比较,学*不同的写法,并运用到*作当中去。

  2、搜集各民族春节有哪些*俗?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3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惯。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理解自然段,找出各段讲的什么。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散文。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完成“初显身手”。

  学生讲自己查资料了解的情况。

  2、板书课题。

  二、学*新课。

  1、初读课文。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顺序。

  ⑵、出示13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矩蒜醋假夕鞭戚逛驴恰盏预吉

  (请每组2、4号同学起立教读)

  ⑶、出示生词,同桌读。

  规矩大蒜香醋放假除夕鞭炮亲戚逛街恰好几百盏灯预示吉祥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怎样”用一个词来概括。

  ⑵、指名接读。

  ⑶、齐读课文,分组讨论:

  老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哪些日子是最热闹的?勾出这些日子来。

  ⑷、齐读课文4—6自然段,谁用一名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⑸、接读1—3自然段,谁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

  ⑹、齐读1—3自然段。

  ⑺、齐读7自然段。

  ⑻、朗读全文。

  ⑼、分小组学生谈自己家乡过年的'情景。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开始(腊月初)

  除夕

  老北京的春节初一高潮

  元宵

  结束(正月初十九)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 7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造文境。

  二、反馈词句,悟言韵。

  1.检查字词预*状况。

  守岁残灯末庙天一擦黑

  掺和榛子风筝

  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

  (1)理解第一组词语的意思。

  (2)读出第二、三组词语的味道。

  2.练读段落,感受老舍语言的北京韵味儿。

  三、初品年味,感文意。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自由说,师相机板书:热闹、喜庆。

  3.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在这段时间里,老舍先生写了哪些节日风俗,让我们有了这样的感受

  4.汇报交流预学单上的表格。

  5.引导学生发现本文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所写。

  (2)作者有详有略地介绍了老北京的春节。

  四、摩挲除夕,*文法。

  1.走进除夕段落,透过品读词句、链接资料、情境练说等方式感受热闹。

  重点品句一: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1)学生交流感受。

  (2)播放过去老北京叫卖春联、年画的吆喝声。

  (3)生读对联,感受人们对新年完美生活的向往。

  (4)出示年画,引导学生解读其中的寓意,感悟人们的对新年完美生活的祈盼。

  重点品句二: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1)学生交流感受。

  (2)抓重点词“除非万不得已”“必定”,引导学生读出人们对春节的重视及回家的坚定。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说话:在外边做事的人为什么千辛万苦地赶回家吃团圆饭。从而体悟中国人过年的情结啊。

  2.引导学生发现本段的写作特点和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

  (1)写作特点:作者就是从香味、色彩、声光、情结这几个方面写出了除夕的热闹。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浓浓的年味。

  (2)语言风格:简洁、朴实。

  3.情境引读第七自然段。

  4.辐射全篇,在其他的语段中进一步体会老舍俗白的语言风格。

  预设: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5.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方言、“民间俗语”,在老舍先生的文章中经常出现。这样朴素自然,通俗易懂的语言,读起来,就好像拉家常一样亲切有味。

  五、比较阅读,赏文风。

  1.比较阅读斯妤所写的《除夕》片断,思考两篇文章在年俗、年味、言味这几方面的不同。

  2.分小组学*交流。

  3.推荐阅读老舍其他文学作品。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年味,言味

  热闹,京韵

  喜庆,俗白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3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惯。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理解自然段,找出各段讲的什么。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散文。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完成“初显身手”。学生讲自己查资料了解的情况。

  2、板书课题。

  二、学*新课。

  1、初读课文。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顺序。

  ⑵、出示13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矩蒜醋假夕鞭戚逛驴恰盏预吉(请每组2、4号同学起立教读)

  ⑶、出示生词,同桌读。规矩大蒜香醋放假除夕鞭炮亲戚逛街恰好几百盏灯预示吉祥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怎样”用一个词来概括。

  ⑵、指名接读。

  ⑶、齐读课文,分组讨论:老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哪些日子是最热闹的'?勾出这些日子来。

  ⑷、齐读课文4―6自然段,谁用一名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⑸、接读1―3自然段,谁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

  ⑹、齐读1―3自然段。

  ⑺、齐读7自然段。

  ⑻、朗读全文。

  ⑼、分小组学生谈自己家乡过年的情景。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开始(腊月初)

  除夕

  老北京的春节初一高潮

  元宵

  结束(正月初十九)

  五、教学后记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 9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体会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体会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过春节的不同之处,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歌曲:《新年好》、关于春节的课件。

  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音乐《新年好》,并出示课件1。

  师:听着这音乐,你们有没有觉得又回到了过春节的情景呢?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过春节的事。(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师小结并导入新课:春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节日,祥和的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课文的要求:(播放课件2)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全班交流。

  (1)播放课件3:我会读腊月、蒜瓣、翡翠、杂拌儿、麦芽糖、榛子、栗子、逛天桥、逛庙会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三、深入理解课文,小组合作。

  1、快速浏览课文,播放课件4,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巡视,告诉学生提高阅读速度,读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指名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么多重要的日子,作者着重写的日子有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并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读文提示:在老舍先生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呢?现在我们把我们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部分的内容,喜欢哪个日子的同学就研究哪部分的内容,(举手看分配情况,教师指定地点)

  4、学生坐定后,播放课件5,看研究要求。

  教师强调,听好研究的规则:哪组找得快,我们就先来研究哪部分的内容,并先给本组加上第一颗星,明白吗?

  四、品读课文,体会过年的气氛。

  1、指导品读腊八,播放课件6、7,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读这不是粥,而是会。色如翡翠色味双全)

  2、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播放课件8、9逛庙会

  4、指导品读元宵。

  出示课件10、11,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5、师小结:

  (1)、老师在这里也归纳了这些日子的风俗*惯,(播放课件12)。

  (2)、北京的孩子也和我们一样,非常喜欢他们的春节,于是就编了一首童谣,(播放课件12)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五、拓展延伸,学*阅读链接。

  1、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老北京的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在春天播放希望,秋天才有收获。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比较它们与课文的不同。

  六、作业超市

  1、小练笔:(出示课件13)

  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2、选择和春节有关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生词。

  2.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俗中的民族礼貌和传统文化。

  2.学*按必须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会场景描述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各地的春节*俗。

  教学过程:

  上课的前一天,布置预*课文资料,开展以下阅读实践:

  1.默读课文两遍,诵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2.识记字词,给生字和多音字注音,并在文中圈出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搜集有关作者老舍和有关春节的资料。

  4.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5.透过对课文的预*,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收获,请写在书上。

  一、学*“单元导读”导入新课

  1.组织学*“单元导读”,了解本组主题、学*目标。

  2.师谈话导入:“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但是了。那么,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俗,你又明白多少呢

  3.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二、检查预*效果、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一)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纲自由地朗读课文,看一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出示自学提纲(课件)。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交流。

  2.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二)交流汇报。

  1.认读生字新词

  腊八粥蜜饯掺和黏稠通宵小贩蒜瓣

  水浒传娴熟毛驴翡翠熬粥榛子栗子

  指导书写:熬榛

  2.读准字音

  蒜suàn)瓣栗(lì)子风筝(zhēmg)

  3.读准多音字。

  当铺(pù铺(pū)路

  4.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热闹、喜庆、祥和、团圆)

  5.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老北京的春节*俗。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以四人为一个学*小组,合作填表。(课件出示表格)时间风俗*惯

  (二)生汇报填表资料,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俗。

  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学生回答。

  教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师:过完十五,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结束了。

  师:可见,北京的春节长达一个多月,那么多的风俗*惯。一会儿功夫就让我们全都看明白了,很有条理,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生答。(板书:时间顺序)

  四、品读课文,升华感受

  透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俗了解得更清楚了。老北京人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就应透过有感情的朗读来细细品味这热闹、祥和、喜庆又团圆的春节。品读自己喜欢的日子,试背。

  1.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我展示诵读状况。

  3.师生共同评议朗读状况。

  五、美读课文,加深体会

  北京的春节在老舍先生笔下就像一幅幅画面展此刻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再一次走到课文中去,去感受热闹、喜庆的春节吧!

  学生美读全文,播放音乐。

  六、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老舍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我们也能够把它编成一首童谣。我们一起拍着手,来读一读这首童谣。(出示课件)

  老北京,过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忙。腊八粥,家家香。腊八蒜,色味双,二十三,要吃糖,家家户户过小年。除夕夜,真热闹,做菜守岁放鞭炮。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儿逛庙会。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

  七、作业

  课后搜集不同地区的人过春节的不同*俗,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试着也写一写。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时间顺序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实用二十份(扩展4)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菁华9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到民俗背后的文化。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听写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2、给这些词语排序,找出文章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3、导入课文:老舍先生仅用了一千多字就把老北京过春节的一幅幅欢乐喜庆的画面呈现了出来。那么他是怎么写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4、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想一想:北京的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认真阅读感受深的部分,请简单写出批注。

  (3)练*有感情朗读。

  二、深入课文,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对照自学提示,自学课文

  (二)交流汇报,提示学生要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汇报,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读悟结合。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腊八粥材料的丰富及作者运用到了打比方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腊八粥不仅材料丰富,还表达了丰收的景象,是丰收的代表。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三、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四、引人资料,感悟深情

  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离开了北京25年之后再次回到北京所写的文章,充满了他对北*春节的向往与喜爱。通过引入老舍先生曾写的《想北*》一文的片段,请学生读一读,进而感受到本文中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的这种想北*、爱北*的深深情感。

  五、拓展延伸

  自由交流说一说自家都是怎么过春节的。

  六、总结全文

  春节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一个传统节日,各种*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延续到我们的身边,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了,更是我们所特有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一定会继续延续下去,延续到将来的。

  七、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 *收

  二十三 求*安

  有详 除夕 共团圆 美好

  有略 初一 送祝福 期望

  十五 好兆头

  十九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重点认知,感受春节。

  (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二)小组研读。

  (三)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四、反顾整体,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3

  一、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北京的春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单元《过年》中第二篇主体课文,是一篇散文。文章共有7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长见识。根据课文内容和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和认知现状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在原有的识字方法的基础上自学9个生字并会组词。

  2、读熟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5、引导学生把自己*时收集的资料整理归类。

  二、广泛搜集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新课标指出:要在语文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处理资料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到更多的有关过年方面的知识。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的资料。

  三、紧扣教学目标,灵活设计教学过程

  (一)、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拉*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你们想知道老北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老北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字进行读、写的指导。

  (三)、交流资料,初步感知

  1、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搜集有关“过年”的资料,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

  2、这些材料,你是怎么找到的?(看书、问别人)

  3、老师通过看教学参考书和上网也收集到了一些有关过年的资料,你们想听听吗?教师口述介绍。有条件的可以制成课件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这样更会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4、小结:看来呀,只要我们肯动手去找,动脑去想,动口去问就能获得知识。我们既然知道了过年的这么多信息,那你想不想去看看老北京的春节到底是怎样一个热闹的场面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四)、通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句子做个记号,再回读一遍。

  2、检查读文。这位同学有这么几句话读得不太通顺,让他再读一读或大家齐读。读给同桌听一听,同桌认为满意了,打上“*”。

  (五)、读好课文

  1、我们已经把课文读通顺了,还得把课文读懂、读好。

  2、我们来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两位同学读,谁的朗读读到大家心上去了,我们大家都来这样读一读。

  3、同桌合作读第二自然段,试着用“……要……还要……”说一句话并互相订正。

  4、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读。

  教师引读第三段

  师:到了腊月十九日——(生读)

  5、范读第四自然段,生细细品味并做出评价。体会除夕的热闹景象。

  6、男女生比读第五自然段。解决不理解的词“截然不同”并摘抄下来。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去感受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

  7、师生对擂读第六自然段,使学生的学*兴趣进一步升华,更好的感受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的高潮,人们看灯,吃元宵。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个排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8、齐读第七自然段。

  (六)、再次通读全文,解决问题

  1、让学生说出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师同时板书)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热闹的气氛。

  3、划出每个时间人们都干什么,再读一读。

  (七)、拓展延伸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俗。

  (八)、课外作业

  结合“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大显身手”“笔下生花”的训练内容,让学生课后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为下节课做铺垫。

  四、小结

  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一学期的学*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们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整理,分类放在信封中,在信封上写明是哪类材料,以备用。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4

  学*目标 :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一、谈话引题。

  1、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想不想听?知道里面说的什么节日吗?(春节)喜欢过春节吗?说说你的理由。

  2、提起春节有说不完的话题,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板书:北京的春节 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自然段标出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检查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2、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交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热闹、喜庆、忙乱、团圆)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这么热闹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板书腊月),一直持续好长时间,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 下面老师请你们默读,请快速地浏览,找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做上标记。开始。

  2、都画好了吧,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腊月初几就已经开始了,首先第一个好日子是( )…… 生交流,教师板书:腊八 腊月二十三(小年)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可见,北京的春节长达一个多月,那么多的风俗*惯。一会儿功夫就让我们全都看明白了,很有条理,这就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板书:时间顺序)。同学们,在这些重要的日子中老舍爷爷特别详写了哪些日子.(学生说师作出标记)

  四、品读课文

  1、在老舍爷爷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下面请同学们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和大家交流交流。

  2、师:画完了吗?哪位同学能和大家交流一下?

  (1)腊八

  学生交流 :

  1、腊八的当天要做的两件大事是哪两件吗?(鳌腊八粥 泡腊八蒜)

  2、师配合图片。 (那你知道腊八粥是有哪些东西熬制的吗?那老舍先生是怎么形容的?感觉到老舍先生是个幽默风趣的人?)

  师:腊八蒜你们见过吗?老舍先生又是怎么描写的?能读读吗?

  师:听了有什么感受,试想象。

  (2)除夕,生交流。

  “ 守岁”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了吗?

  古代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简单说,守岁就是象征把病疫等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听着喜庆的鞭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生试说。

  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这是一种合家团圆的热闹,一起来读出这种热闹。

  (3)大年初一

  初一的景象和除夕相同吗?( 除夕的晚上是热闹的,贴年画,穿新装,红红的对联,日夜不绝的鞭炮。而大年初一是比较悠闲的,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还可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所以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我们请男生和女生分别来读一读除夕的热闹和大年初一的悠闲?好我们男女生各推荐一名同学看谁读得好! 学生评价。 师小结。

  (4)元宵节

  除夕,大年初一过后,元宵节到了,春节的高潮到了。哎,同学们,除夕和大年初一就够热闹了,老舍爷爷却说更热闹的是元宵节,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11—12自然段,找出描写元宵节热闹的句子。

  1、老北京的灯我们是看不到了,那就看看老师准备的灯吧。出示图片。

  2、观看幻灯片(各种各样的花灯,加上五彩斑斓的花炮,令人耳目一新,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先自己练*读读。然后分小组比赛读)。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老舍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我们也可以把它编成一首童谣。我们一起拍着,一起来读一读这首童谣。

  老北京,过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忙。 腊八粥,家家香。腊八蒜,色味双,二十三,要吃糖,家家户户过小年。除夕夜,真热闹,做菜守岁放鞭炮。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儿逛庙会。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 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

  六、拓展延伸

  不同地区的人过春节的有不同的*俗,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试着和同桌说一说。

  七、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 祥和 团圆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惯。本课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而传承千百年的*传统风俗文化节日“春节”在老舍先生的字里行间朴素而生动的表达出了人们过新年时的温馨和美好,是帮助学生了解传统风俗拓展有关只是的很有用的素材。

  学情分析

  进入六年级以来,感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高了一个层次,拥有了比较强的语感,对文章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一个段落,学会了前后贯通的方法。因此在《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细读课文,了解详写的几个日子,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读书讨论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融入其中,感悟腊八的风俗、除夕的热闹、大年初一与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看看表现了什么时候的情景?(春节),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这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老舍先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那现在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老舍?

  二、初读感知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完成以下三个题目:

  1、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作者依次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的日子?

  3、作者详写的是哪几个日子,略写的是哪几个日子?

  (二)交流

  1、检查生字词

  2、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3、作者依次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的日子?(腊八节、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从这道练*题中,你发现作者在写这篇课文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4、作者详写的是哪几个日子,略写的是哪几个日子?从这道题的回答中,你发现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手法啊?

  三、研读赏析

  请你从作者详写的四个日子中任选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好好研读相关段落,看看这个日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并且还要划出其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想想好在哪里?并简单的做一下批注。

  (一)腊八

  腊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重点句交流: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引号里面是个什么句子?文章当中引用这样的句子有什么好处呢?(可以使文章意思通俗易懂)

  师小结:老舍先生很喜欢在文章中引用俗语,使自己的文章显得通俗易懂。后来“通俗易懂”也就成了老舍先生文章的一大语言特色了。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你们认为这个句子写得好吗?好在哪里?通过老舍说的这句话,你感觉老舍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幽默风趣)带着这种风趣幽默,再读这句话。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1、你对这个句子怎么做的批注?(抓色如翡翠色味双全)腊八蒜既好看又好吃,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读到这里时,你眼前似乎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我似乎看到了大家吃了一个又一个饺子,吃得很香很美味)你想不想吃?那让我们把这两个词送入句子中美美的品一品这腊八蒜吧。(读到年底、、、、、、、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指名读,齐读)

  作者运用了两个词,就使腊八蒜这么馋人,那你觉得作者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啊?(简练准确)

  (二)除夕

  除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守夜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呢?

  看来除夕留给大家的总体印象是热闹。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除夕真热闹!”这句话,你你会发现这一句是个什么句子?除了以上同学谈到的那一些,你还能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热闹?看来字里行间都在写热闹,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热闹。

  再看一下这段文字,在结构上特点?

  (三)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重点句: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对比)

  那这一天人们有哪些活动呢?请结合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这类提示性的词语来说。

  (四)元宵节

  春节的高潮是一个接着一个,过完了除夕、过初一,那春节的第三个高潮是什么?(元宵节)你怎么知道的?(重点句: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品读“又”字)

  那请同学们同位合作学*元宵节部分,看看元宵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部分在写法上又有什么特点呢?可从从表达手法和结构特点两方面考虑。

  (1)说说元宵节的风俗*惯。(观花灯吃元宵)

  (2)作者着重写了哪部分?那你现在知道表达特点这个空该填什么了么?

  (3)作者把花灯描写得这么详细是为了突出什么呢?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从文中找出这个句子,你会发现元宵节时,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四、总结提升

  (一)学完这节课,你在课文内容或写作方法上有哪些收获呢?

  (二)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1梁实秋的《过年》,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6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批改预*纸的抄写部分,找出学生容易出错的生字。

  板块一:谈话导入,明确学*目标

  1、复*单元学*目标。

  2、谈话导入新课。

  3、简介老舍,了解其作品特点。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春节话题引入本文的学*,让学生关注本地过春节的传统*俗。】

  板块二:检测预*,整体感知

  1、字词检测,纠正易错字。

  (1)讲解课前批改时发现的易错的字词,读一读。

  (2)范写:麦

  2、提取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对照预*表格,四人小组讨论、修改,要做到语言简练、不缺漏。(出示表格)

  (1)学生汇报,集体校对,对的打“√”,错的改正。

  3、读表格。

  这张表格告诉了我们一些信息,你能读出来吗?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已完全具备独立学*的能力,包括独立识字、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有效地设计预*能使得课堂效益翻倍。课堂上,以小组讨论修改、集体校对等方法检查预*,既体现了学生的能动性,也体现了年段目标。引导学生读表格,提升其概括、分析能力。】

  板块三:把握文章结构,学*详略有致的写作方法

  1、把握写作顺序,学*表达时间的方法。

  (1)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语句呢?快读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PPT出示,你们都找齐了吗?一齐读读这些介绍时间的语句,看看老舍是怎样巧妙介绍的?

  (3)学生汇报: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4)小结:老舍这样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方式过渡,避免了重复,过渡自然,层次分明,值得我们学*运用。

  2、把握文章整体的详略,学*详略有致的写作方法。

  (1)如果让你来写春节,从腊八写到正月十九,这么长的时间你会每个日子都写吗?

  (2)小结:要选择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特殊的、影响深刻的节日详写。请大家找一找:老舍先生对哪些日子进行了详写?请在表格中打上“Δ”(引导学生看表格)。

  (3)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本文叙述的时间跨度很大,内容详略得当地安排十分重要,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得按篇章长短来区分详略,而本文出现了“一句一场景”这样的按内容区分详略的文段,所以在这一板块,学生更重要的任务,是揣摩作者整体详略安排的意图。】

  板块四:品读文段,进一步学*详略有致的写作方法

  腊八

  作者是怎么详写腊八的呢?默读第一、二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腊八的哪些*俗?是怎样介绍的?把你的发现批注下来。

  1、腊八粥

  学生朗读句子、汇报,老师点拨。

  重点写了煮粥的材料,感受材料的丰富。

  品读比喻,体会感情。

  2、腊八蒜

  学生朗读句子、汇报、体会。

  色味——喜爱之情;作用——特殊作用,为年夜饭的饺子特别准备。

  除夕

  1、除夕可是个大日子的。如果让你来写,你会写什么?为什么?

  2、老舍先生是怎么写的?齐读第七自然段,说体会。

  3、这是怎样的热闹呢?一句一句出示,师生合作读。发现有什么特点了吗?

  4、学生汇报:一句一场景。

  5、师生合作有感情朗读。

  6、对比阅读

  (1)快速默读第28页的首篇“阅读链接”,看看同样是写除夕,梁实秋和老舍笔下的除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小结:他们都写出了当地特有的过节风俗,都写出了自己的情感。但是两位作家对除夕的情感态度截然不同,写作的角度也不同。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选自己印象最深的风俗内容来写,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文章越真实,越能打动人。

  【设计意图:本文的语用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关注文章整体结构的详略安排,到关注文章片段描写的详略安排,学*详略有致的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段的同时思考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这三个问题,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学*在片段中怎样详略得当地描写。并通过“阅读链接”的文本对比,让学生明确写作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选择不同内容、不同角度进行。】

  板块五小练笔:我家的除夕

  1、想一想:写什么,怎样写?写出真情实感,注意详略安排。

  2、说一说。

  3、写一写。

  作业:1、阅读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原文。

  2、搜集广州过春节的资料,了解广州过春节的风俗。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录像再现现在人过春节的情景,激发兴趣。

  1、喜欢过春节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2、老北京的春节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意。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圈出来。

  2、检查生字读音情况:出示课件(1)放鞭炮检查。(2)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解决重点难点。

  3、解决遇到的困难或问题。你在读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提出来。

  4、小结。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快速读一读课文,看春节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板书:腊月正月十九

  (二)学*过年这一节。

  1、默读课文,找出喜欢的一个段,划出表现热闹的句子,谈谈为什么说这些句子能表现出热闹。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同一个段落先交流。交流时注意抓住重点的词句说。

  3、指导学生读出热闹来。读完之后,师生评议。

  (三)学*元宵节这一节。

  1、默读这一节,过元宵节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

  2、小组合作讨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亮等特点。数量多可引导学生抓住处处、整条街、几百街上有灯,家中有灯等;种类多可引导学生抓住玻璃的、牛角的、纱灯、冰灯、长龙、走马灯、宫灯、纸灯等等。

  3、合班交流。出示录像看灯,让学生感受灯的世界灯的美丽。

  4、读出喜欢的心情。指名读。

  5、合作读。

  (四)感受咱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1、学生联系自己过春节的情况谈一谈。

  2、交流自己搜集的与春节有关的不同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幻灯片等都可以)教师小结。四、作业超市(自选一个)

  1、写一写自己过春节时最有意思的情景。

  2、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不同*俗,办一期手抄报。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8

  教学设计《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俗中的民族礼貌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述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整体设计意图:

  透过第一节课的学*,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单元资料,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这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资料?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能够结合课文的学*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资料?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能够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兴趣。

  先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资料,再纵观将要学*的课文题目,看围绕“民风民俗”安排了哪些资料,学生对本单元的学*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会主动搜集相关资料的资料,为理解课**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齐解决。如:

  空竹:能够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十分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十分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能够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资料,能够明白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培养整体感知的潜力,解答疑问,为面的学*作好铺垫。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个性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能够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

  风俗*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齐讨论讨论。(“风俗*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资料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表格的形式把春节的时间和风俗*惯一目了然地呈此刻学生的眼前,学生也自然会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学到利用列表格的方法来学*课文。

  四、自由朗读,练*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透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俗了解得更清楚了。此刻自由练*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培养学生朗读潜力,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资料加深印象。

  第二课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

  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复*巩固所学生字。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资料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此刻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资料: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十分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资料,对这节课的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分清详略,练*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群众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群众练*中到达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默读、朗读,多次与文本交流,培养学生默读、朗读潜力,对课文资料更加熟悉。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搞笑。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述,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述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透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简单自在。

  4、元宵。主要透过对灯的描述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能够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能够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述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完美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默读――思考――讨论――交流――朗读”这一阅读过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北京春节的喜庆、热闹、祥和的气氛。从中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作文时才会做到详略得当。

  六、学*“阅读链接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能够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俗*惯,2、 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 通过阅读,4、 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句子。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 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预*要求1、 用自己的办法自学生字,2、 把课文读通顺,3、 提出自己的问题。4、 收集北京或其他各地过年的风俗*惯。二、导入课文1. 板书课题,2. 齐读课题。3. 学生根据课题质疑。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 分小组带问题自学课文,2. 认识生字,3. 理解词语,4. 了解课文大意。5. 检查学*情况说说你得到问题的答案了吗?师生共同梳理问题。认识词语:规矩 腊八蒜 醋 放假 除夕 鞭炮 亲戚 逛街 毛驴 恰好 一盏灯 预示 吉祥重点理解词语:吉祥 忙碌 翡翠 日夜不绝 截然不同 高潮 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正音。4.学生根据课后“说出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这个问题自学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想法。四、练*有感情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导入1. 指2. 名3. 认读词语。4. 开火车读课文,5. 师生共议。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 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开始”?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2. 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是“高潮”?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3. 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结束”?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第一部分老师带领学生学*,然后总结学*方法。第二、第三部分学生根据第一部分的方法自学,并填表。(表格用小黑板出示)5、 觉得老北京的春节过得怎么样?老北京的人们在过春节时候心情怎样?三、课外延伸:1.你能仿照课文说一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俗吗?2.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怎样过春节的?四、练*:用加点的词语造句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 要……还要……五.作业: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语文活动:一、“开卷有益”:《过年》二、“读一读,填一填” 学生自己读一读,不认识的、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字典,然后从中发现规律,并试着填一填最后一组词语。三、课外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可以用来形容春节的成语、对联、俗语等等吗?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实用二十份(扩展5)

——《北京的春节》优质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北京的春节》优质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春节各地的*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北京的春节》优质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俗,学生喜闻乐见。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人们过春节的欢喜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情分析: 过春节学生也是喜闻乐见,最喜欢不过了。只是要了解各地的风俗不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腊月、初旬、翡翠、杂拌儿、走马灯、零七碎八、万象更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都穿着过年的新衣服来上课。和家人聊聊自己家乡怎么过春节?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过新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今天同学们都穿着新衣服,好漂亮,老师拿出相机照下这漂亮的一幕。

  2.请你们说说我们家乡怎么过春节的,好吗?

  (学生纷纷回答:农历十二月初十开始买年货。二十四送灶神,家家吃汤团,团团圆圆;二十九白天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晚上贴年画、祭天神,这天晚上每人吃长寿面:大年三十一家人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小孩子可以玩游戏,大人欢聚看春晚;正月初一上坟,不拜年;初二开始按照辈分走亲访友;十五晚上迎龙灯,拔龙须,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等。)

  3.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老北京的春节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说说你的感受。

  (糖瓜粘我们没有吃过,磨豆腐、蒸馒头我们也不做。二十九晚上我奶奶会蒸好几笼糖糕。)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让我们跟老舍爷爷走进老北京,去那过过春节好吗?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前后同学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圆圈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老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把你最喜欢的一个重要日子的活动反复读一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3.全班交流汇报:

  1)我发现老北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我发现老北京的孩子像我一样特喜欢买爆竹。

  3)我发现老北京正月初一还能逛庙会,我不知道庙会是什么?(请同学帮忙逛庙会是什么?)

  4)我发现老北京是花灯好多,好美。比我们中洲公园的花灯品种多一些。

  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地道的老北京民俗中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最难忘的就是除夕夜了,我们小朋友穿着过年的新衣,吃完团员的年夜饭,拿了压岁钱,就开开心心的三五成群做游戏,不玩个半夜三更是不回家的,这天爸爸,妈妈也不会催我们回家。)

  3.除夕夜真的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感情朗读这段。

  五、总结评价: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这样开心热闹,字里行间里流露浓浓的年味。老师听小朋友开始说得其实我们的春节也是过得热闹,开心的。

  六、课后延伸:

  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俗,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 除夕吃团圆饭,守岁

  春节的三次高潮—初一逛庙会

  正月十五看花灯、吃元宵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大家一起敲起自己的铅笔盒,桌子,一起唱《过新年》,“过新年那,隆咚隆咚锵……”回顾除夕。学生你瞧我,我瞧你,好像现在就是在过新年,好不开心。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我们也喜欢看迎龙灯,记得小时候的我跟着龙灯跑到天亮,我妈妈还以为我睡觉了。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你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蝴蝶灯、鸳鸯灯等,我想这些是同学们*时在迎龙灯的时候看到的吧。)

  2.元宵节的灯会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好好欣赏老北京的灯。

  3课件出示老北京的花灯,请同学们欣赏。(哇!哦这个漂亮,哇塞!唏嘘赞美声不断。真的比我看到的中洲公园的灯多。)

  4通感朗读这两段,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比较阅读,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2课文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讨论得出:详写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十五这四天,好处是让春节的风俗*惯给我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作有什么启发。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阅读春节各地的*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2。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3. *作:写一篇家乡的春节

  五。喜悦结束

  配乐一起唱《恭喜》,互相恭喜。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详写

  热闹喜庆团圆

《北京的春节》优质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书写好的对联

  教学过程

  一、 歌曲激趣导入。

  1、 课件播放歌曲《恭喜》,回顾过年情景。

  师:从这首喜庆的歌曲中,你想起了什么? 生:(过年的有关事)

  这首歌是我们常在过年时唱到的一首歌。

  2、 课件出示关于北京春节的图片。

  师:瞧,这是哪在过春节呢?生:北京。板书:北京

  3、 引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在语言大师老舍的引领下,去细细品味北京的春节。板书:的春节

  [意图:通过歌曲的导入,感受快乐喜庆的气氛,虽说是课堂刚出发,但希望学生能从歌曲图片中能有热流在沸腾了。]

  二、 复*课文,用童谣来回顾北京过年前的准备。

  1、 回顾课文1—7自然段。

  师:北京人过春节都会做些什么呢?

  2、 出示童谣,用韵律表现童谣。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我们学过的一首歌谣来回答吗?

  [意图:练*与游戏结合,童谣是基础训练上的诵读题,韵律是下课自编的,在课堂上演练,体会成功的喜悦,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也是快乐的。]

  三、 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1>除夕

  1、自学9—11自然段。

  师:领略了热闹的除夕,还有哪些日子吸引你?

  我相信你们的学*能力一定很强,自学9—11自然段,做好自学笔记。

  2、 交流体会。

  (1) 学生做好笔记后交流。

  (2) 教师做小结词。

  师:这些活动可以看出北京人在这几天十分休闲,真是高高兴兴迎新年。 板书:(板书:休闲)贴下联:高高兴兴迎新年

  3、 小结:同学们你们用精美的语言把我和在座的老师带进了热闹的元旦,谢谢你们。

  [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有一定的学*能力了,老师牵线去学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所以自学、交流是不必少的,这也需要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做。]

  <3>元宵节

  1、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春节结束了。

  2、师:过了一年,你们又将长大一岁,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学*,学到更多的知识。

  3、贴横联:新年快乐。

  [意图:让学生活生生的了解春联的特点。]

  四、领悟写法

  1、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六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你从课文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意图: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老舍的写作方法,再加以实践指导,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学生的*作水*。]

  3、 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师:昨天,同学们写了一篇日记《我的春节》,如果此时再让你重写,你打算怎样写?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意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

  [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特色进行巩固或延伸,真正做到尊重学生,让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

  六、结束语: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同学们可别遗憾,再过两过月,2009年的春节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到那时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我们资兴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实用二十份(扩展6)

——《北京的春节》的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北京的春节》的优秀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收集有关春节的*俗。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1导语: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寒假里我们刚刚过完*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我想春节的场面大家还历历在目吧,老师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有关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现在,我们就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

  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请你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3交流后,板书。

  三、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选择你最喜欢的那一部分,深入地读文,读到你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并且可以把你的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

  汇报重点: (预设)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 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农业展览会。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幽默。

  (2) 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多吃几个饺子。体会老舍语言的简练。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从家家赶做菜男女老少都穿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等语句体会除夕的热闹。

  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全方位的描写,更体现除夕的热闹,也可见老舍先生描写细腻。

  3正月初一: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男人在午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女人在家中接客。

  逛庙会可通过学生查找的资料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4正月十五: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有一个月的时间,*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

  五、课后小练笔

  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北京的春节》的优秀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收集有关春节的*俗。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1导语: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寒假里我们刚刚过完*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我想春节的场面大家还历历在目吧,老师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有关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现在,我们就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

  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请你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3交流后,板书。

  三、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选择你最喜欢的那一部分,深入地读文,读到你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并且可以把你的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

  汇报重点: (预设)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 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农业展览会。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幽默。

  (2) 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多吃几个饺子。体会老舍语言的简练。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从家家赶做菜男女老少都穿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等语句体会除夕的热闹。

  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全方位的描写,更体现除夕的热闹,也可见老舍先生描写细腻。

  3正月初一: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男人在午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女人在家中接客。

  逛庙会可通过学生查找的资料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4正月十五: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有一个月的时间,*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

  五、课后小练笔

  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北京的春节》的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一、复*巩固:

  1、本课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描写了春节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师板书:时间顺序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曲《元日》让我们沉浸春节的喜庆与欢乐之中,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北京,去感受首都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⑴.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⑵.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师:(过渡)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3、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⑴.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⑵.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⑶.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

  四、妙笔生辉日日练: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同样的春节,但感受却不同,请把自己过春节时感受最深的情景详略得当地写一写。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实用二十份(扩展7)

——《北京的春节》的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北京的春节》的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到民俗背后的文化。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听写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2、给这些词语排序,找出文章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3、导入课文:老舍先生仅用了一千多字就把老北京过春节的一幅幅欢乐喜庆的画面呈现了出来。那么他是怎么写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4、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想一想:北京的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认真阅读感受深的部分,请简单写出批注。

  (3)、练*有感情朗读。

  二、深入课文,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对照自学提示,自学课文

  (二)、交流汇报,提示学生要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汇报,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读悟结合。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腊八粥材料的丰富及作者运用到了打比方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腊八粥不仅材料丰富,还表达了丰收的景象,是丰收的代表。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三、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四、引人资料 感悟深情

  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离开了北京25年之后再次回到北京所写的文章,充满了他对北*春节的向往与喜爱。通过引入老舍先生曾写的《想北*》一文的片段,请学生读一读,进而感受到本文中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的这种想北*、爱北*的深深情感。

  五、拓展延伸

  自由交流说一说自家都是怎么过春节的。

  六、总结全文

  春节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一个传统节日,各种*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延续到我们的身边,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了,更是我们所特有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一定会继续延续下去,延续到将来的。

《北京的春节》的优秀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俗,学生喜闻乐见。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人们过春节的欢喜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情分析: 过春节学生也是喜闻乐见,最喜欢不过了。只是要了解各地的风俗不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腊月、初旬、翡翠、杂拌儿、走马灯、零七碎八、万象更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都穿着过年的新衣服来上课。和家人聊聊自己家乡怎么过春节?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过新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今天同学们都穿着新衣服,好漂亮,老师拿出相机照下这漂亮的一幕。

  2.请你们说说我们家乡怎么过春节的,好吗?

  (学生纷纷回答:农历十二月初十开始买年货。二十四送灶神,家家吃汤团,团团圆圆;二十九白天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晚上贴年画、祭天神,这天晚上每人吃长寿面:大年三十一家人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小孩子可以玩游戏,大人欢聚看春晚;正月初一上坟,不拜年;初二开始按照辈分走亲访友;十五晚上迎龙灯,拔龙须,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等。)

  3.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老北京的春节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说说你的感受。

  (糖瓜粘我们没有吃过,磨豆腐、蒸馒头我们也不做。二十九晚上我奶奶会蒸好几笼糖糕。)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让我们跟老舍爷爷走进老北京,去那过过春节好吗?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前后同学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圆圈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老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把你最喜欢的一个重要日子的活动反复读一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3.全班交流汇报:

  1)我发现老北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我发现老北京的孩子像我一样特喜欢买爆竹。

  3)我发现老北京正月初一还能逛庙会,我不知道庙会是什么?(请同学帮忙逛庙会是什么?)

  4)我发现老北京是花灯好多,好美。比我们中洲公园的花灯品种多一些。

  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地道的老北京民俗中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最难忘的就是除夕夜了,我们小朋友穿着过年的新衣,吃完团员的年夜饭,拿了压岁钱,就开开心心的三五成群做游戏,不玩个半夜三更是不回家的,这天爸爸,妈妈也不会催我们回家。)

  3.除夕夜真的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感情朗读这段。

  五、总结评价: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这样开心热闹,字里行间里流露浓浓的年味。老师听小朋友开始说得其实我们的春节也是过得热闹,开心的。

  六、课后延伸:

  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俗,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 除夕吃团圆饭,守岁

  春节的三次高潮—初一逛庙会

  正月十五看花灯、吃元宵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大家一起敲起自己的铅笔盒,桌子,一起唱《过新年》,“过新年那,隆咚隆咚锵……”回顾除夕。学生你瞧我,我瞧你,好像现在就是在过新年,好不开心。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我们也喜欢看迎龙灯,记得小时候的.我跟着龙灯跑到天亮,我妈妈还以为我睡觉了。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你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蝴蝶灯、鸳鸯灯等,我想这些是同学们*时在迎龙灯的时候看到的吧。)

  2.元宵节的灯会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好好欣赏老北京的灯。

  3课件出示老北京的花灯,请同学们欣赏。(哇!哦这个漂亮,哇塞!唏嘘赞美声不断。真的比我看到的中洲公园的灯多。)

  4通感朗读这两段,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比较阅读,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2课文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讨论得出:详写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十五这四天,好处是让春节的风俗*惯给我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作有什么启发。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阅读春节各地的*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2。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3. *作:写一篇家乡的春节

  五。喜悦结束

  配乐一起唱《恭喜》,互相恭喜。

《北京的春节》的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一、复*巩固:

  1、本课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描写了春节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师板书:时间顺序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曲《元日》让我们沉浸春节的喜庆与欢乐之中,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北京,去感受首都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⑴.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⑵.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师:(过渡)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3、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⑴.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⑵.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⑶.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

  四、妙笔生辉日日练: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同样的春节,但感受却不同,请把自己过春节时感受最深的情景详略得当地写一写。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实用二十份(扩展8)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菁华6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能够通过阅读,找出各个时期人们的活动,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春节,谈北京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

  2、说说对北京的认识。

  3、教师导入:是呀,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我们国家的首都,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二、自读课文,合作认字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读课文。

  (1)找出课文的生字词语。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

  (3)集体反馈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注意要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生字读音及书写的再强调。

  (5)读课文,感知内容,在读课文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指名分段读,其他评价。

  2、学生自读。

  3、学生齐读。

  4、学生自由读,完成练*:找出描写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段落。

  5、指名反馈。

  6、讨论、交流每个部分的大概意思。

  7、读课文。

  四、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学*

  1、教师:同学们,能说说你们读完课文后,对北京春节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热闹、高兴、有趣等)

  2、教师导入,激发兴趣:是啊,北京的春节可热闹、可有意思啦,他们都做了什么,春节里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活动呢?

  3、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完成表格。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上节的读文,我们能够感受到春节里北京城洋溢着怎样的氛围?(学生根据上节的感悟,自由发言)

  2、作者从哪三方面具体介绍了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开始、高潮、结束)

  3、学生齐读课文。

  二、反馈自学,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开始时的忙碌、快乐。

  1、指导反馈:北京人开始过春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腊月初到元宵上市前)

  2、集体反馈,人们都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反馈)

  3、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孩子们、大人们)

  4、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

  5、自由地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忙碌、快乐)

  6、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洋溢着的喜悦: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7、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8、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又都干什么呢?

  (二)体会高潮时热闹。

  1、指名反馈:时间?

  2、指名读一读,其他思考:高潮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指名反馈:热闹。

  4、再读一读,讨论、交流: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高潮时的热闹的?

  5、学生自由反馈。

  6、教师播放录像,让学生感知春节高潮的热闹,也让他们在录像中了解老北京春节一些特点活动。

  7、读文,说说元宵一到,让老北京热闹起来的主要是什么节目?(灯展)

  8、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9、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

  10、拓展延伸,结合录像的内容或是收集到的资料,说说老北京春节还有哪些特点的活动?

  (三)体会结束后的忙碌。

  1、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引导学生想像春节过后,人们都干什么去了?

  3、教师小结:所以说春节是每个人最休闲的时候,春节一结束,每个人都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所以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辛苦一年的人们,在欢度春节之后,又进入了新的一年的繁忙中。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感情朗读,读中体会情感。

  2、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俗。

  3、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会写本课9个生字。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分析:

  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俗,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以多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学生状况:

  学生的识字水*较高,能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生词的意思。自学能力较差。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歌谣,激趣导课:

  同学们,我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俗的。你们想读吗?(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

  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指导预*。

  1、出示预*要求: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想办法认识。

  (2)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较差。在课前预*,教师看不到学生预*的过程,不能保证人人参与预*。把预*纳入课堂,重在指导预*的方法,培养预*的*惯。)

  2、小组内检查生字。

  3、教师抽查“规矩、亲戚、预示、放假”的读法。指导“规矩”的写法。(读写结合,分散了写字的难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同学们,你们能把课文通顺的读下来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春节的开始、高潮、结束分别在哪一天?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惯。)

  2、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

  (开始)(高潮)(结束)

  3、你觉得哪些段落写得最有趣?自己找出来读一读。

  四、创设情景,精读品味。

  1、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你能画出这一段的的总起句吗?(到了除夕可真热闹。)我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也体现了除夕的热闹情景,愿意欣赏吗?

  2、放映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从这段录像上看到了或者联想到了课文中哪些句子,请你自己在座位上轻轻地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按照自己的体会读相关句子。)

  (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实际上颇为巧妙。学生在读“根据录像所联想到的句子”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理解课文,而且这种理解是个性化的,是“感悟性”的,而不是机械的。)

  4、你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除夕的热闹情景表现出来吗?(学生比较辨析三段音乐,认为其中一段活泼欢快,较为合适。然后学生在此背景音乐中朗读课文。)

  5、刚才的录像非常有趣,你们想不想自己做导演,拍摄一段录象?请同学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小组之间讨论,要拍摄这样的录像需要做哪些准备。

  6、现在,你们就是导演了,请把你们的计划告诉大家,好吗?(有趣的情境,亲切的话语,调动了学生学*的欲望。)

  生1:我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灯。

  师:什么样的,请具体说说。

  生1:这些灯有玻璃的的,有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的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生2:还要准备走马灯、纸灯、宫灯、带有小铃铛的灯。

  师:每样的准备一盏,准备九盏够吗?

  生(激动地):不够不够。课本上说,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应该准备很多很多这样的灯。

  生2:还应该准备荷花灯、猴子灯等。

  师:哦,我怎么没见书上写这样的灯?

  省3:书上有个省略号,省略了很多种形状的灯。

  师:你们可真是些善于观察的孩子。那么灯准备好了,我们把它们挂在哪儿呢?

  生:挂在大街上。

  生:挂在一些商店门前。

  生:挂在家里

  师:导演们设计好了么,可以开拍了吗?

  生:还得等到有月亮的晚上。

  师:我们的录像里有了各种各样的灯,还缺什么呢?

  生:(一时沉默,接着读书。)一人突然举手:还得有很多看灯的人!

  师:我们拍好了录像,还得配上音乐和解说。我们来练练这一段的解说词,怎么样?(配乐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7、请自读课文2、5自然段,在书上做上批注。(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给学生创造与文本对话的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五、拓展练*: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搜集我们的家乡过年*俗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趣味说话。

  1、同学们,大家都带来了很多资料,你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劳动成果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资料。现在,我们按照资料内容的先后顺序展示交流。请个小组推荐一至两名代表。

  2、学生活动:

  一个同学展示了奶奶泡得腊八蒜的照片,并对奶奶泡腊八蒜的过程进行了介绍:奶奶从腊月初八那天就忙着泡蒜了。她先把蒜剥得光光的、白白的,再放进罐头瓶子里,然后往瓶子里倒醋,再盖上瓶子盖。半个月过后,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教师及时表扬,能用学过的词语说话的现象。)

  几个同学展示了除夕晚上放花的照片,一家人包水饺的照片,看春节联欢会的照片,门上贴着春联的照片。我随即指导观察,建议大家仿照课本第四自然段进行了说话练*:到了除夕可真热闹。下午,爸爸在我家的门上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吃过晚饭,我和哥哥在放礼花。礼花太漂亮了,一会儿是红颜色的,一会儿是绿颜色的,一会儿又变成了金灿灿的星星。五颜六色的礼花不断的升上天空。鞭炮声日夜不绝。妈妈和奶奶、婶婶在包水饺,连小妹妹也来帮忙。八点了,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我最喜欢看赵本山演的小品了。

  一部分学生展示了唱大戏、舞狮子等图片,我把这部分作为一组,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第六自然段练*说话:过了初六,春节的高潮就到了。许多艺术团都来到街上演出。有舞狮子的,有踩高跷的,有唱大戏的,有玩杂耍的。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丰富多彩的资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唤起了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创造欲望、创造潜能被激发起来。学生个个畅所欲言,欲罢不能。)

  二、练*书写。

  1、本课有九个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个“规矩”。同学们闭上眼睛,眼前能浮现出这两个字吗?其余的七个字你觉得那些字较难写?谁愿意做小老师,指导这几个字的写法呢?(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难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生生互动,使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解决。)

  2、学生练*书写、组词。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好写的字可少些或不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效率。)

  三、拓展练*:

  查资料,了解各国、各民族过年的*俗。

  教学反思:

  要想使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教师自己必须有兴趣。我正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上这节课的。我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我的学生,大家学得很投入。我重视了读的训练,学生读的质量逐步提高。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练*的安排缺乏弹性,如在写字这一环节中,写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出现了无事可干的现象。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3

  A案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春节各地的*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B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二)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三)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第一课时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学*“阅读链接”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一、了解单元资料,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这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资料?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能够结合课文的学*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资料?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能够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齐解决。如:

  空竹:能够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十分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十分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能够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资料,能够明白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个性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能够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齐讨论讨论。(“风俗*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资料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透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俗了解得更清楚了。此刻自由练*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资料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此刻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资料: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十分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群众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群众练*中到达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搞笑。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述,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述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透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简单自在。

  4、元宵。主要透过对灯的描述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能够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能够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述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完美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学*“阅读链接”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能够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5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体会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体会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过春节的不同之处,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歌曲:《新年好》、关于春节的课件。

  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音乐《新年好》,并出示课件1。

  师:听着这音乐,你们有没有觉得又回到了过春节的情景呢?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过春节的事。(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师小结并导入新课:春节是我们*一个传统的节日,祥和的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课文的要求:(播放课件2)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全班交流。

  (1)播放课件3:我会读腊月、蒜瓣、翡翠、杂拌儿、麦芽糖、榛子、栗子、逛天桥、逛庙会。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三、深入理解课文,小组合作。

  1、快速浏览课文,播放课件4,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巡视,告诉学生提高阅读速度,读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指名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么多重要的日子,作者着重写的日子有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并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读文提示:在老舍先生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呢?现在我们把我们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部分的内容,喜欢哪个日子的同学就研究哪部分的内容,(举手看分配情况,教师指定地点)

  4、学生坐定后,播放课件5,看研究要求。

  教师强调,听好研究的规则:哪组找得快,我们就先来研究哪部分的内容,并先给本组加上第一颗星,明白吗?

  四、品读课文,体会过年的气氛。

  1、指导品读腊八,播放课件6、7,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读这不是粥,而是会。色如翡翠色味双全)

  2、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播放课件8、9逛庙会

  4、指导品读元宵。

  出示课件10、11,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5、师小结:

  (1)、老师在这里也归纳了这些日子的风俗*惯,(播放课件12)。

  (2)、北京的孩子也和我们一样,非常喜欢他们的春节,于是就编了一首童谣,(播放课件12)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五、拓展延伸,学*阅读链接。

  1、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老北京的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在春天播放希望,秋天才有收获。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比较它们与课文的不同。

  六、作业超市

  1、小练笔:(出示课件13)

  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2选择和春节有关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6

  教学设计《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俗中的民族礼貌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述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整体设计意图:

  透过第一节课的学*,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单元资料,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这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资料?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能够结合课文的学*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资料?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能够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兴趣。

  先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资料,再纵观将要学*的课文题目,看围绕“民风民俗”安排了哪些资料,学生对本单元的学*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会主动搜集相关资料的资料,为理解课**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齐解决。如:

  空竹:能够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十分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十分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能够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资料,能够明白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培养整体感知的潜力,解答疑问,为面的学*作好铺垫。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个性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能够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

  风俗*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齐讨论讨论。(“风俗*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资料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表格的形式把春节的时间和风俗*惯一目了然地呈此刻学生的眼前,学生也自然会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学到利用列表格的方法来学*课文。

  四、自由朗读,练*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透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俗了解得更清楚了。此刻自由练*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培养学生朗读潜力,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资料加深印象。

  第二课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

  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复*巩固所学生字。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资料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此刻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资料: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十分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资料,对这节课的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分清详略,练*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群众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群众练*中到达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默读、朗读,多次与文本交流,培养学生默读、朗读潜力,对课文资料更加熟悉。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搞笑。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述,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述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透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简单自在。

  4、元宵。主要透过对灯的描述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能够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能够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述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完美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默读――思考――讨论――交流――朗读”这一阅读过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北京春节的喜庆、热闹、祥和的气氛。从中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作文时才会做到详略得当。

  六、学*“阅读链接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能够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实用二十份(扩展9)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实用二十份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yán)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dá)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kě)了,下来找点水喝(hē)。”

  青蛙说:“朋友,别(bié)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nòng)错(cuò)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用“一……就……”造句。

  2、懂得故事内容。

  3、学*全面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难点:弄懂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幻灯或多媒体

  2、青蛙与小鸟的头饰若干。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喜欢做游戏么?(喜欢)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个小游戏,把你们的眼睛张大,看看天有多大?(好大好大,没有边际……)

  那么拿起你的书本,像老师一样,把书本卷成一个小圆筒。(老师指导学生卷圆筒,帮不会的小朋友完成……)

  现在,小朋友们把你们卷成的圆筒拿起来,对着圆筒看天。(小朋友拿起圆筒看,东看看西看看。)

  现在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很小,像圆筒那么大)

  这是怎么回事呢?

  出示课件: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正呱呱叫着。你听,小青蛙也在说“我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二、引出话题,初读课文

  出示课件:一只飞翔的小鸟。

  瞧,小鸟飞来了,从广阔无边的天空中飞过,落在了井沿边。小鸟说“天大得很,无边无际。”小朋友,青蛙和小鸟看见的天空怎么会不一样呢?天空到底有多大?谁对谁错了呢?

  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学*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坐井观天学生齐读课题2―3遍。

  用你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不认识的字,认真读读旁边的拼音。(学生自读)

  出示生字及拼音:

  指导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卡,谁的读音不准,由“小老师”纠正。(注意“弄”的声母是“n”,“错”的声母是*舌音)学生没准的字音教师指导。

  跟着老师读课文。

  自己再读课文。

  三、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小朋友们,你读懂了那句话?和大家说说。

  学生交流读后情况。

  老师及时点拨,相机肯定表扬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所理解的内容。

  四、识记生字,练*写字

  1、出示2个生字“喝、沿”

  2、提问:

  (1)你在学*这两个生字时有什么发现没有?谁能告诉大家?(渴、喝字形相*)

  (2)你学这两个字的小窍门是什么?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字形的?(“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喝”是用嘴喝水,所以是口字旁)

  (3)你认为写“沿”字时,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左窄右宽,第五笔“”是横折弯)

  (4)写“答”字时,注意上边的竹字头约占三分之一位置。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沿”、“答”、“弄”、“错”等字。

  4、学生在书上田字格中练写生字。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2

  【教学要求】

  1、通过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2、理解“说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了解反问句的意思,练*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3、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进行说话训练。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卡片:小鸟、井沿、回答、弄错、无边无际、抬头、青蛙。

  2、实物:玩具熊猫、苹果、8开铅化纸。

  3、多媒体课件:

  句子:

  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⑵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小节:第6节和第7节的课文内容。

  练*:

  ⑴选择正确的意思: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⑵选词填空,练*说话:海洋沙漠礼堂森林( )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⑶想想说说:

  听了小鸟和青蛙的话,我忍不住说:“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信息世界

  井:井盖井口井沿井壁井水井底

  成语故事:九种动物图,点击后出现有关的故事题目、《成语故事》书。

  动画:小鸟飞过村庄、河流、高山。

  4、学具:8开铅化纸。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交代上节课的学*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了生字词语和课文的第一节。

  2、读词语卡片。

  3、用词语练*说话:青蛙小鸟

  二、整体感知

  1、练*读第2节到第7节,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3、从第2节到第7节中挑选自己喜爱的一节读给同桌听,同桌点评。

  4、学生质疑。

  5、小结过渡。

  三、学*第2节到第5节

  1、青蛙认为天多大?小鸟认为天多大?

  轻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

  2、出示:

  青蛙图井口那么大天有多大

  小鸟图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讨论青蛙说的话,进行语言训练:

  ⑴出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①“那么远”是指多远呢?

  出示:“一百多里”和小鸟飞过村庄、河流和高山的画面。

  ②选择正确的意思:

  出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③指导读出语气。

  ⑵理解“说大话”的意思:

  ①过渡: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青蛙却认为它在说大话。

  ②出示:“朋友,别说大话了!”

  “说大话”换词练*。

  ⑶练*有感情地朗读。

  4、讨论小鸟说的话,进行语言训练:

  ⑴出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⑵复*“无边无际”的意思,有感情地读句子。

  ⑶选词填空,练*说话:

  海洋沙漠礼堂森林

  出示:(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⑷依照句式,练*说话:

  ①出示玩具熊猫和苹果,练*说话。

  ②启发学生说说熟悉的人和物。

  5、练*有感情地读第2节到第5节。

  四、学*第6节、第7节

  1、过渡:天有多大?青蛙和小鸟的看法完全不一样,它们又争了起来。

  2、指导读出争论的语气。

  3、讨论:天究竟有多大?谁说得对?

  4、讨论:青蛙为什么会出错?

  ⑴学生使用学具,教师演示课件。

  ⑵练*有感情地读:

  ③说话练*: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我忍不住说:______________。

  五、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分角色读全文。

  2、拓展延伸,出示:

  信息世界

  井

  成语故事

  ⑴通过“井”这个窗口,出示“井口”等词语。学生读读记记。

  ⑵通过“成语故事”窗口,出示一些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的题目。推荐全注音卡通丛书《成语故事》。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故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2、了解课文内容,以问题为线索,理解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大?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出示儿歌,师生共同拍手朗诵:小青蛙,呱呱呱,稻田里把害虫抓,保护庄稼顶呱呱。小朋友,请记好,保护青蛙很重要。

  朗诵完毕,师问:孩子们,喜欢青蛙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生字,了解词语

  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

  2、学生自学:

  ⑴ 学生自主选择学*方式,按要求自学。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⑵ 自学检查。

  ⑶ 纠音后再次朗读,教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⑷ 教师结合课件和学生一起进行生字学*,进行有重点的指导。“沿”第五画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蛙”右边是两个土,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会组词。

  ⑸ 师:相信小朋友都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那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它们,并呼唤它们的名字和它们打招呼问好吗?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

  四、课后思考

  师:小朋友,你认为天大吗?说说有多大?那么小鸟和青蛙眼里的天有多大呢?

  第二课时

  一、复*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请学生认一认。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师:小朋友,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了课文的主角小鸟和小青蛙,现在,大家再来朗读一遍课文,找出小鸟和小青蛙的三次对话,想想它们为什么对天的看法不一样?

  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图文并茂地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更易更直观地熟知课文。

  课文呈现完之后,教师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对话。

  1、第一次对话:

  ⑴ 指名读第一次对话。

  ⑵ 交流读懂了什么。

  ⑶ 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并且加上适当的动作。

  (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地读,以读代讲,并在读中感知。)

  2、第二次对话:

  ⑴ 自读第二次对话,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

  ⑵ 理解“大话”,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吗?

  (让孩子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点。)

  ⑶ 实验:用纸裹成呈圆柱形朝上看,发现了什么?

  (用形象直观的摸拟观察代替烦琐的讲解,让孩子们轻而易举的理解了看似很难的问题。)

  ⑷ 读青蛙的话,可以适当加上动作和语言。

  ⑸ 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

  ⑹ 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评价指导。

  (课堂应是学生的,本环节注重孩子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听、说、读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孩子通过声情并茂地读,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的再现了课文。)

  3、第三次对话:

  ⑴ 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

  ⑵ 用“一……就……”说话。

  ⑶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次对话。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角色表演,情感定位

  1、孩子戴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表演后孩子评议。

  2、召开新闻发布会,小记者采访跳出井的青蛙,让青蛙谈自己的所见所感。同时采访结束时小记者把自己想说的话对青蛙和孩子们说说。

  (采用儿童喜欢的角色表演和采访的形式,给孩子提供一次语言发展、创造的机会。让孩子改变角色,走进教材,充当其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地感受文中角色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在快乐中学*知识,让认知价值和趣味价值成为“黄金搭档”。)

  四、教师小结

  师:从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它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哪位同学帮老师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生:……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啊!

  五、拓展学*

  1、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吗?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2、你觉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吗?想一想。

  3、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4、查查资料或者向些人请教,看看地球、月亮和太阳谁最大。

  【板书设计】

  井底之蛙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认识“沿、际、抬、信”四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4、初步理解“坐井观天”寓意。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坐井观天”寓意。

  教学准备

  青蛙、小鸟的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新朋友,瞧,他们是谁?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坐井观天》,讲的就是他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不仅读起来有趣,还告诉我们一些深刻的道理,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来学*这篇寓言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字词

  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见带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井沿无边无际抬头不信青蛙回答

  1、词语:指名读齐读

  2、生字组词:这些红色的字是我们要认识的生字,谁来单独读一读。

  3、并组一个和书上不一样的词。

  指名,开火车

  4、生字、组词、造句:下面来点更难的,谁能读字、组词,再根据你组的词造一个句子呢。

  (二)朗读,理解

  1、默读课文,青蛙和小鸟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故事?

  @你从课文第几自然段看出的?读一读。生齐读。

  “井沿”是指哪呢,看,老师画了一幅简笔画,谁来指一指,哪是井沿?(指生认)。那老师还要请你帮个忙行吗。你能把小鸟和青蛙请到它们相对应的位置上么?指着说一说。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板书:争论天的大小

  2、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咱们一起来读读他们争论的话,在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课文的2-7自然段。)

  (1)男女生对读。(老师旁白,男,青蛙。女,小鸟)

  (提出问题: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你能在文中画出来么)

  出示: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理解:“大话、不过。”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理解“无边无际”,什么是无边无际。(生回答)

  教室能说是无边无际么,操场能说无边无际么,什么能说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草原、田野)

  (出示图片: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咱们大家和老师知道的无边无际的事物一样么?)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看看该怎么读,应该体现出什么?(带动作读)

  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很大很大。

  (2)老师读青蛙,生读小鸟。

  (3)小组合作读

  (4)表演读(动作)

  三、理解寓意

  他们就这样争论起来了,那他们到底谁说的对呢?(小鸟)。小鸟为什么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呢?

  “飞了一百多里。”小鸟到过很多地方。

  说话训练:小鸟飞啊飞,飞过——,飞过——,还没有看到天的边。

  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用课文中一句话说说。(天天坐在井里,见识少,目光短浅)这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青蛙笑了,当别人告诉他的时候,他听了没有?反而笑了,说明什么?(自以为是,不听别人劝告)

  现在我们回到课题,坐井观天,一只青蛙坐在井里看天们用来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板书:无知、自以为是)。如果青蛙想告别无知,他应该怎么做?

  四、拓展

  如果这只青蛙有一天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让跳出井口的青蛙认识了外面的世界,认识了了自己的无知和自以为是。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呢,我相信我们都会做一只跳出井口的青蛙,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做一个知识渊博,不自以为是的人,下课!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字词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同学讲故事《狐假虎威》

  2、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边听故事,一边想一想:故事中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事。

  3、过度: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今天学*的13课,板书课题,齐读。

  4、“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呢?

  二、感悟课文,理解三次对话。

  1、范读,注意听准字音。

  2、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完以后把圈画出来的生字再读几遍。

  3、指生读,指正字音。

  4、再读课文想一想,故事中的小鸟和青蛙为了一件什么事而争论。

  5、理解第一自然段。

  过度:小鸟和青蛙为了天多大的.事情而争论,它们在哪儿争论。

  指生贴图。

  理解“井”“沿”

  记“沿”字(加一加,换一换……)

  生活中还有什么“沿”(缸沿、江沿、炕沿)

  6、感悟第一次对话。

  指生读

  它们都说了什么?

  青蛙看到小鸟什么感觉?用惊奇语气读一读。

  齐读第一次对话。

  7、感悟第二次对话。

  同桌合作读第二次对话。

  青蛙相信了吗?理解小鸟说的大话。

  对比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非那么远吗?

  有感情朗读青蛙的话。

  谈小鸟的观点,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8、感悟第三次对话。

  师生合作读第三次对话。

  小组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小组汇报。

  井底看天,谈想法。

  学*“信”字。

  有感情读第三次对话。

  三、发散思维,续编对话

  1、课件演示:青蛙跳出井口。

  2、同桌分角色演一演。

  3、指生演,师评价。

  4、续编第四次对话。

  四、总结: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通过拼读音节会读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寓言两则的内容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联系自己的学*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会写生字。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动画故事《坐井观天》。

  2、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内容。

  3、板书课题,读题,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理解词语含义。(2)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正音和范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

  (3)交流初读感受,解决次要问题。

  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些什么?

  通读归纳、整理,形成如下认识:

  A、弄清故事的人物形象──青蛙和小鸟。

  B、知道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C、明了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原因及主题。

  学生在谈到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顺势切入,学*文章第一自然段次要内容。

  (1)教师简笔画水井的形状。

  (2)学生在水井上贴出青蛙和小鸟图片的位置,并口述贴图的理由。

  A、我从文章的插图中知道应该这样贴。

  B、我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读出来的。

  (3)学生自读文章第一自然段。

  (4)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1、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点名读,师生评读,体会青蛙打招呼的文明礼貌行为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分角色练*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飞过山川,飞过河流,飞过田野。它口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____________?

  男生:“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水喝。”

  (二)尝试朗读第二次对话。

  1、学生分角色练*朗读第二次对话。

  2、理解“大话”的具体含义。深入探究:青蛙为什么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做实验了解青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3、理解“无边无际”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练*说话,(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田野等)。

  4、学生练读对话,想象它们争论的情形,体会语气,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5、指导朗读。

  (三)学*青蛙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1、教师引读,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却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相信了吗?青蛙笑了说:“__________”小鸟也笑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导朗读。

  3、分角色表演读故事。

  4、小组探究。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四、总结全文,感悟寓意。

  1、学*了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五、课外扩展。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见了什么?

  六、作业。

  青蛙跳出井口后,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展开你想的像翅膀,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教师相关的课件与头饰。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师:今天我们学“坐井观天”。“井”是生字,跟老师写空,大声念——井。对,是后鼻音。谁坐在井里看天呢?

  2、课件出示坐井观天的图片。看谁坐井观天——青蛙。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

  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在听到时候我有两个要求。

  二、范读课文

  要求:

  1、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个问题。

  2、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读好“井沿”理解意思;注意读正确“哪儿”(读第三声)“大得恨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四、教学生字、词

  1、出示注音卡片:观 沿 答 百 别 弄 际 抬 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组词。

  4、、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 ) 观( ) 沿( ) 百( )

  开( ) 现( ) 没( ) 白( )

  五、课堂练*

  1)、指导书写生字。写字提示:比较下面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偏旁在形体上有什么不同。

  2)、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

  3)完成填空:青蛙坐在( )看天,看到的天不过( )那么大。小鸟站在( )看天,看到的天( )。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读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坐井观天》

  二、学*课文

  师:我们两位同学上来给这故事配音。同学们仔细听,完成这个填空:( )和( )争论( )。

  生:配读课文,完成填空。

  (青蛙)和(小鸟)争论(天有多大)。(板书:天有多大?)

  师:那么,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小鸟认为天有多大?(在黑板上分别贴青蛙和小鸟图片)请同学打开课文自己读懂它,行吗?

  师: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

  生:井口那么大(板书:井口大)

  师:在哪一节课文里说的?用手势表示。

  生:(举4个手指)

  师:对了,第四节是写青蛙的,我们读读。

  生:(读第四节)

  师:课件出示——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说大话”是什么意思 ——

  生:(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说大话”就是我们说的吹牛。

  师:我们来当青蛙看天:用本子卷起一个井口,看一看。我们从井口只看到天的一小片,是吗?那么,难怪青蛙会跟小鸟自信地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指名读);

  师:课件出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它的意思是——

  生: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的。

  师:很好。你把问号改成了句号。(课件出示问句和陈述句)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说。 生:(练*说话)

  师:比较一下哪一句好,第一句语气更肯定!我们用肯定的语气一起再来读读。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师:是啊,在青蛙的眼里天很狭小,根本不用飞那么远,所以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哪一句是青蛙认为的大话。请读读第三节,课件出示第三节——。

  生:青蛙认为“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是大话。

  师:“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

  生:路程很长,小鸟飞了很远了,天空很大。

  师:是啊,小鸟在辽阔的天空中飞啊飞,飞过高楼,飞过大厦,飞过高山,飞过大海,可以说是飞过了很远的路了,所以小鸟回答说:“我从——”开小火车读

  师:路有这么远,天有这么大吗?青蛙可不信!你信吗?为什么?

  生:信。小鸟天天飞来飞去的,不像青蛙只待在井底。小鸟当然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好,现在我做青蛙,你做小鸟,我们来对读。好吗?(【课件出示 读5、6、7自然段,戴上头饰:师(青蛙)生(小鸟)对读,读出语气】

  师:课件出示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刚才你说天无边无际,什么意思呀?

  生:无边无际就是说天很大很大,大得没有边。

  师:还有什么无边无际?课件出示练*:选词说话:大海 草原 沙漠 操场(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谁能读好“无边无际”。

  师:你这么耐心地劝说,可是青蛙说它不会弄错的。课件出示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谁来读好这句话——他读得怎么样? (好有自信的青蛙啊!)

  师:青蛙太自以为是了,我们再来劝劝它,好吗?这样吧,男同学当青蛙,女同学当小鸟来,我读旁白。

  生:课件出示这句话:小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师:青蛙啊,小鸟都在笑你呢!你还信不信?

  生:不信!

  师: 那么男女同学互换角色,不读旁白直接劝说——课件出示:“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我天天坐在井里,不会弄错的。”、

  师:可是,我不明白了,究竟是谁错了?你明白吗?

  请完成这个填空:

  青蛙认为天( ),是因为( )。

  小鸟认为天( ),是因为( )。

  (请学生自学后完成填空,交流评价)【根据学生说的教师小结板书青蛙(目光狭小 不听劝说;小鸟(见多识广 耐心 聪明))】

  师:能说说青蛙错在哪里吗?(青蛙应该怎么做呢?)

  生:青蛙坐在井里,不知道天有多大,它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板书:目光狭小)这是可以原谅的。可是小鸟告诉它了天无边无际,它还要说自己不会弄错的,那就不应该了。(板书:不听劝说)

  生:它不能那么肯定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它应该跳出井口看看,再说对还是错。

  师:你说得有道理。我们来表演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它会说些什么?你们谁愿意表演跳出井口的青蛙?

  生:(纷纷表示愿意)(演跳出井口的青蛙)

  生:呀!天原来有这么大。

  生:阿!小鸟说得对,天真的无边无际。

  生:我坐在井底下不知道天有多大,跳出井口才晓得天这么蓝、这么高、这么大。

  生:啊!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

  师:是啊,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它跳出了井口的青蛙再也不会被人笑了,因为它的眼界就会变得开阔了,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不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二、巩固练*

  师:我们把青蛙说的话写下来!课件出示:想象写话:

  听了小鸟的话,青蛙会跳出了井口,一看, 。

  师: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演得好的,我可以给你们提供动画片段进行配音表演。 希望同学们积极尝试!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8

  一、故事引入

  师: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井里坐着一只青蛙。一天,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咦!后来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成语故事,《坐井观天》(板书)。

  二、初读熟知

  1 、师:同学们先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写的谁和谁的故事?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

  2 、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请小朋友拿起笔,再次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默读,用“ ”画出他们的对话。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师:你画得真准!小朋友,你们画对了吗?

  三、精读课文

  1 、师: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一次对话,一边读一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师:青蛙说的话后边是什么标点符号?

  师:小鸟从哪里来,飞了多久,这都是青蛙想知道的,所以读的时候应加重语气,谁来试?和你的同桌一起再读一读这段对话。

  2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出示第二次对话),接下来小鸟和青蛙的对话更精彩了,请看屏幕。

  生读句子。

  理解大话、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把反问句改写成肯定句。

  师:我们现在来做个实验。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纸,像老师这样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看天花板,说说卷起圆筒看到的天花板与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到的天有多大?

  师: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的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大。

  3 、师: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呢?请小朋友看看,小鸟飞过哪些地方,看到过什么?

  师:小朋友们的语言真丰富,小鸟飞过许多地方,看到的东西多,知道也就多。青蛙不相信,小鸟可着急了,他得努力劝说青蛙相信自己的话,该怎样读呢?自己试一试。(男女分角色读)

  4 、师:学到这里,大家都已明白青蛙错了,可自以为是的青蛙还和小鸟争论不休,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笑?

  师:怎样才能让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呢?

  师:对,眼见为实,让他亲眼瞧一瞧!(播放青蛙跳出井口动画)瞧!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出示句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 。)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真丰富,语言真优美,相信你们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有滋有味地齐读第三次对话。(生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再现情境。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 、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小鸟还是青蛙。

  3、总结全文

  小鸟为了锻炼自己,飞过许多地方,获得很多见识。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多学点知识,多看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多学、多看、多听、多想、多问,那你就不是井底之蛙,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学会“沿、际”两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学*、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青蛙、小鸟图片。

  3、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前板画)师: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师:一只青蛙坐在井里,抬头看天,这就叫——坐井观天(师板书)(齐读)

  二、新授:

  1、谁来给同学们读读这个有趣的小故事?(指生读)

  师:青蛙坐在井里,小鸟在哪里?(生答)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生字卡片“沿”,带拼音读。

  你知道“井沿”是哪里吗?(生答)就请你来,让小鸟落到井沿上吧!(生到黑板放小鸟)

  师:井沿就是井的边,那你知道床的边应该叫什么呢?碗呢?桌子呢?(出示图片)

  2、师:我们知道了“沿”的读音和用法,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呢?(生说,师范写、生写四个)

  3、同学们字写的很棒,相信课文读的更好,我们打开书,继续走到青蛙和小鸟身边吧!谁来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指生读。

  4、师:一百多里,那就是飞了很远很远的距离啊,这个时候,小鸟会感到很累,很渴,谁再来读小鸟的话?(师读青蛙的话,指生读小鸟的话,两名同学读后全班读小鸟,突出“一百多里”体会小鸟的累、渴)

  5、同学们读的多好啊,就这样,体会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自己读一读他们的'另外两次对话。

  指生读,师: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天有多大?)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指读)师:什么是大话?

  师: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那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板书)师:那小鸟呢?(指读)(出示卡片无边无际)

  师:这个词啊,就是形容非常非常大,都看不到边际。(出示沙漠、大海的图片)学生练*说话。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

  6、师:现在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呢,同意小鸟说的请举手,那你们读小鸟的话一定很棒。同意青蛙说的请举手。青蛙也是这个故事当中很重要的角色,缺了它,故事就不完整。谁认为自己能读好青蛙说的话,你也勇敢地举起手来。出示古诗《登鹳雀楼》,齐读。

  师:可是青蛙不懂得这个道理啊,它现在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第

  6、7段。(生齐读)(师出示“信”生拼读)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生答)

  师:单人旁加个语言的言,中国人崇尚信义,意思是做人应该言而有信,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做到。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成为言而有信的人。谁能用信来扩词?

  7、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跳出井口来吗?

  师:看哪位同学的本领大,能把小青蛙劝出来。

  师:老师相信这只井底的小青蛙听了同学们的劝告,一定会急着跳出来,看看这无边无际的天空,这景色优美的大自然。

  三、课后扩展:读儿歌。

  太阳、月亮、地球哪个最大?哪个最小?播放动画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井口小鸟无边无际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通过拼读音节会读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寓言两则的内容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联系自己的学*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会写生字。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动画故事《坐井观天》。

  2、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内容。

  3、板书课题,读题,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理解词语含义。(2)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正音和范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

  (3)交流初读感受,解决次要问题。

  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些什么?

  通读归纳、整理,形成如下认识:

  A、弄清故事的人物形象──青蛙和小鸟。

  B、知道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C、明了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原因及主题。

  学生在谈到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顺势切入,学*文章第一自然段次要内容。

  (1)教师简笔画水井的形状。

  (2)学生在水井上贴出青蛙和小鸟图片的位置,并口述贴图的理由。

  A、我从文章的插图中知道应该这样贴。

  B、我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读出来的。

  (3)学生自读文章第一自然段。

  (4)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1、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点名读,师生评读,体会青蛙打招呼的文明礼貌行为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分角色练*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飞过山川,飞过河流,飞过田野。它口 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____________?

  男生:“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水喝。”

  (二)尝试朗读第二次对话。

  1、学生分角色练*朗读第二次对话。

  2、理解“大话”的具体含义。深入探究:青蛙为什么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做实验了解青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3、理解“无边无际”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练*说话,(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田野等)。

  4、学生练读对话,想象它们争论的情形,体会语气,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5、指导朗读。

  (三)学*青蛙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1、教师引读,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却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相信了吗?青蛙笑了说:“__________”小鸟也笑了说:“__________”。

  2、指导朗读。

  3、分角色表演读故事。

  4、小组探究。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四、总结全文,感悟寓意。

  1、学*了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五、课外扩展。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见了什么?

  六、作业。

  青蛙跳出井口后,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展开你想的像翅膀,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11

  教学内容: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yán)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dá)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kě)了,下来找点水喝(hē)。”

  青蛙说:“朋友,别(bié)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nòng)错(cuò)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用“一……就……”造句。

  2、懂得故事内容。

  3、学*全面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难点:弄懂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幻灯或多媒体

  2、青蛙与小鸟的头饰若干。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喜欢做游戏么?(喜欢)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个小游戏,把你们的眼睛张大,看看天有多大?(好大好大,没有边际……)

  那么拿起你的书本,像老师一样,把书本卷成一个小圆筒。(老师指导学生卷圆筒,帮不会的小朋友完成……)

  现在,小朋友们把你们卷成的圆筒拿起来,对着圆筒看天。(小朋友拿起圆筒看,东看看西看看。)

  现在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很小,像圆筒那么大)

  这是怎么回事呢?

  出示课件: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正呱呱叫着。你听,小青蛙也在说“我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二、引出话题,初读课文

  出示课件:一只飞翔的小鸟。

  瞧,小鸟飞来了,从广阔无边的天空中飞过,落在了井沿边。小鸟说“天大得很,无边无际。”小朋友,青蛙和小鸟看见的天空怎么会不一样呢?天空到底有多大?谁对谁错了呢?

  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学*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坐井观天学生齐读课题2—3遍。

  用你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不认识的字,认真读读旁边的拼音。(学生自读)

  出示生字及拼音:

  指导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卡,谁的读音不准,由“小老师”纠正。(注意“弄”的声母是“n”,“错”的声母是*舌音)学生没准的字音教师指导。

  跟着老师读课文。

  自己再读课文。

  三、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小朋友们,你读懂了那句话?和大家说说。

  学生交流读后情况。

  老师及时点拨,相机肯定表扬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所理解的内容。

  四、识记生字,练*写字

  1、出示2个生字“喝、沿”

  2、提问:

  (1)你在学*这两个生字时有什么发现没有?谁能告诉大家?(渴、喝字形相*)

  (2)你学这两个字的小窍门是什么?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字形的?(“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喝”是用嘴喝水,所以是口字旁)

  (3)你认为写“沿”字时,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左窄右宽,第五笔“”是横折弯)

  (4)写“答”字时,注意上边的竹字头约占三分之一位置。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沿”、“答”、“弄”、“错”等字。

  4、学生在书上田字格中练写生字。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的:

  1、学*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深意,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3、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以及插图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内容,学*课题。

  二、导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好自然段序号

  (二)、认识生字:

  1、教师用课件列出生字,叫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最正确。

  2、自己读一读词语,然后教师指读:井沿回答口渴喝水别说弄错

  (三)、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

  2、教师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四)、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故事里都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就什么问题争论起来。(青蛙和小鸟在一口井处就天到底有多大争论起来。)

  (五)、细读课文,深入领会:

  1、天有多大?轻声读课文,找一找小鸟用什么词来形容天。(无边无际)请你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读读这句话,说说你对这个词怎样理解。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文提到的小鸟“飞了一百多里”等方面来理解。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4、青蛙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

  (六)整体综合:展开想象,说一说: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先自己练*......(对自己的无知和自以为是感到惭愧;不再只凭自己所见到的一点来片面看问题

  三、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2、写出青蛙和小鸟的性格,喜欢其中哪一个,理由是什么?

  附件1:板书:

  13坐井观天青蛙(有多大?)小鸟井口那么大无边无际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故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2、了解课文内容,以问题为线索,理解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全班认读词语卡片。

  2、开火车个别认读。

  3、师问:孩子们,喜欢青蛙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天有多大?)

  三、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1、师:青蛙和小鸟是怎么争论的?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吧!请同学们三人为小组合作学*课文的2——7自然段。学*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小鸟和青蛙说的话;找出小鸟和小青蛙的三次对话,想想它们为什么对天的看法不一样?

  2、教师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对话。

  第一次对话:

  ⑴指名读第一次对话。

  ⑵交流读懂了什么。

  ⑶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可加上适当的动作加以理解。

  第二次对话:

  ⑴自读第二次对话,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

  ⑵理解“大话”,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

  ⑶实验:用课本裹成圆柱形看天花板,并交流发现了什么?

  ⑷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

  ⑸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评价指导。

  第三次对话:

  ⑴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

  ⑵用“一……就……”说话。

  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次对话。

  四、教师小结

  1、师:从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它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哪位同学帮老师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生自由回答)

  2、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啊!

  五、拓展学*

  1、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吗?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2、你觉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吗?想一想。

  3、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

  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程序:

  一:复*导入

  1:同学们,咱们一起来背诵识字四里的成语,好吗?

  2:识字四里有一个成语叫坐井观天,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个成语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一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好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问题

  (1)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2) 他们为什么事情而争论不休?

  3:请同学们看61页插图,说出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

  4:教师板书

  小鸟

  青蛙

  三:再读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用 线划出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的句子,用~~~划出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的句子。

  2:指名读青蛙的话 教师板书:井口大

  3:指名读小鸟的.话 教师板书:无边无际

  4: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5:同样都是看天,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

  天无边无际,他们的看法相差那么大,为什么?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学生拿一本书,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看天花板,学生说

  说自己*时看到的天花板与今天看到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

  6、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

  青蛙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学生说一说。

  7、指名最后两段,教师指导进行感情朗读。

  8、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它错了吗?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

  知道自己错了?

  学生说一说。

  9、假如你是青蛙,有一天突然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

  会说些什么?

  学生说一说。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咱们都喜欢分角色朗读课文,下面咱们来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好不好?

  同桌互读,男女互读。

  五:总结

  如果让你选择,你会做哪一个小动物?是在天空中飞翔,见多识广的小鸟,还是整天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为什么?

  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对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这一课内容较简单,因此,我决定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自己来处理相关问题。学生动手画相关句子,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单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的,有了语感读出来的。因此,在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多方式朗读,目的是让学生读中感悟。在本节课上,我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问题的设立要达到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改变了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无边无际”﹑“井沿”,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无边无际”﹑“井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寓意。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小鸟和青蛙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

  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你们的课,希望同学们能将你们最棒的一面展示出来好吗?要想展示出自己最棒的一面,必须做到“大方、大胆、大声”。能做到吗?好,下面请示3位同学带领我们复*一下本课要求会认的3个生字。(指名带读)

  二﹑理解词语﹑情感朗读

  1、刚才同学在带我们复*生字时,组了一个“井沿”,在课文的哪一自然段?谁能找到(指名读)

  2、“井沿”指的什么地方?谁来把小鸟和青蛙贴在图中正确的位置?(指一名同学上台贴图片)

  3、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青蛙和小鸟到底在争论什么问题?(天有多大的问题)

  4、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用书上的一个词概括出来。(无边无际)

  5、“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只能说出“大”。

  6、我们的操场大吗?我们的夷陵广场大吗?能用无边无际形容吗?无边无际大到什么程度?(大到看不到边际)

  7、还有哪些地方能用无边无际来形容?

  8、既然这么大,小鸟的话该怎样读?(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朗读)

  9、我们还可以从小鸟的哪句话中看出天很大?(飞了一百多里)

  10、青蛙认为天有多大?(井口)。所以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什么是“大话”?(假的、夸张的话)显然青蛙很不相信小鸟的话。谁来读一读?出示青蛙的话,指名读,齐读。

  11、你们认为青蛙和小鸟谁对?

  12、为什么小鸟会对?(飞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事物)

  13、想像一下,小鸟曾经飞到过哪些地方?(高山、大海、森林)

  14、是啊,小鸟飞过这么多地方,看到过很多事物,知道的知识自然多。这就叫“见多识广”(板书)跟我读。

  15、青蛙为什么会错?谁来帮青蛙找找原因?(生说)

  16、青蛙天天坐在井里,目光受到限制,错把事物的一部分当成事物的全部,看事物不全面,这就叫“目光短浅”。(板书)跟我读

  17、出示第6自然段,根据青蛙的表情和它说的话,再帮青蛙找找它还有什么错呀?(学生自由朗读并体会)

  18、犯错不可怕,谁都会犯错误,可它虚心接受别人的劝告了吗?还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这叫“自以为是”。(板书)跟我读。

  三﹑理解寓意

  1、现在同学们再看题目,“坐井观天”形容什么样的人?(目光短浅并且自以为是的人)

  2、如果青蛙此时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生说)

  3、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表演赛,找一组男生,一组女生来演青蛙和小鸟,看哪一组演得好。(指名表演,带上头饰)

  板书:

  13坐井观天

  小鸟无边无际见多识广

  青蛙井口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

  这篇寓言的教学重点是对词语和文本的理解,进行情感朗读,难点则是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说出文章的寓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突破重难点的。

  一、理解词语、情感朗读

  情感朗读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比较注重的环节,这节课也同样如此,因为学生只有做到情感朗读,才能加深对词语、文本的理解,同样的,学生只有对词语、文本理解了,才能做到入情入境的朗读。在理解“无边无际”这个词语时,我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当学生只能说出大时,我则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我们学校的操场大吗?夷陵广场大吗?能用无边无际来形容吗?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表达不够准确,于是就有学生说出是大到看不到边。这时我并没有停止对这个词语的教学,而是进行拓展,让学生再说出哪些事物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学生说出了大海、草原、宇宙……此时学生对“无边无际”的理解必定是准确、鲜活的。因此在读小鸟说的这句话时,老师无须指导,学生自然就能读出情感。

  二、积累词汇、说出寓意

  课文虽然不长,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想学生通过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时,在学生说出小鸟会对是因为它飞过很多地方,看到过很多事物时,我则说出“见多识广”,一来是积累学生的词汇量,二来是为学生在后面说出寓意奠定基础,在后面教学中出现的“目光短浅”和“自以为是”同样如此。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让学生说出“坐井观天”用来形容什么样的人时,学生能用上我教的这些词语,轻松地说出了本文的寓意,突破了难点。

  当然,在本次的教学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为了单纯地追求形式,进行了一个课本剧的表演,但由于学生的表演能力不够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学生的参与面也不够广,其实只用全班学生分角色朗读,既能让学生再次完整地感受课文,又能够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学的真正成功在于每位学生都能在你的课堂上有所收获,而非几位学生的精彩表演。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16

  教学目标:

  1、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理解课文的意思。

  3、初步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懂得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教学准备:

  课件、小青蛙、小鸟的图片,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读寓言成语,导入课题。

  出示寓言成语故事: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狐假虎威、刻舟求剑、南辕北辙、

  发现了吗,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成语、寓言故事)什么叫寓言故事呢?(用假托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大道理的文学体裁)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我们今天就来学*一个寓言故事。读题,看老师写课题。《坐井观天》观天是什么意思?(看天)所以,“观”字的右边是见,表示看的意思。谁来读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1、自读课文,读准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2、出示词语,小老师领读

  井沿

  弄错

  回答别说无边无际

  口渴喝水去掉拼音,你会读吗?开火车。

  “渴”和“喝”有什么办法记住它?老师有个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渴了需要水,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喝旁是个口。

  你能给下面的词句选择正确的字吗?渴喝(口(渴)、(喝)茶、体育课结束了,我们都在(喝)水,因为我们太(渴)了。

  三、读了课文,我们知道,故事中有两个角色,一个是(青蛙)一个是(小鸟)。

  1、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来读一下课文的第一段话。

  2、从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什么地方是井沿?谁来指一指“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

  沿,就是边。井的边沿叫井沿,床的边沿?船的边沿?碗沿、窗沿请一个同学,让青蛙坐在井里,让小鸟飞落在井沿上。

  3、师问:孩子们,这只小青蛙从出生那天起,就住在井里,在井里玩耍,在井里捉虫吃,在井里睡觉。没有从井里出来过。现在小鸟落在井沿上。按理说来了客人了,应该高高兴兴的。它们却争吵了起来。那么它们为了什么事情争论起来呢?(板书:争论)

  二、细读课文,读中领悟。

  (一读课文)

  (一)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做到了就给自己打星,看谁最快读懂:

  ★自己自由朗读课文。

  ★★和同桌一起读。

  ★★★在朗读时,还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和表情读。反馈:得“三星”的同学举手,你们真棒。

  (二)、师:读了课文,你知道文中的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呢?(小鸟和青蛙在争论天有多大,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

  (师相机板书:天有多大?天无边无际,天井口那么大)

  评价:他说得对吗?表扬他——顶呱呱。

  师:一起来说,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有多大),小鸟说天(生:无边无际)青蛙说天(生:不过井口那么大)

  它们是怎么争论的呢?

  (三)学*第一次对话:谁来读读他们的第一次对话。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1、青蛙问小鸟的话,尾音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谁来挑战

  2、小鸟的回答,谁再来读准它。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

  (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无边无际,天很大很大。)小鸟会飞过哪些地方呢?小鸟飞了一百多里,飞过了(),飞过了(),飞过了()??

  我们学着小鸟飞一飞,张开你的翅膀。(播放各种画面:小鸟飞过辽阔的大海,飞过绿色的田野,飞过广袤的草原,飞过无垠的沙漠,)

  就这样,小鸟飞过了一百多里。它有没有飞到天的边呢?其实,跟天比呀,那一百里也只是那么一点点。天可真是——指板书说:无边无际呀。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飞得远,看得多,知道的也多,见多识广。)(板书:飞得远,看的多)

  说这句话的小鸟肯定很高兴。谁能高兴地读读?

  3、老师问,学生答。练读三遍。

  (四)小鸟的回答,青蛙不同意。

  (出示第二次对话)谁来读读它们的第二次对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是指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青蛙认为小鸟的那一句话是大话?

  青蛙认为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是在说大话,他认为——(出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这是什么句?(反问)

  用*淡一点的语气,这句话怎么说?青蛙为什么要用反问句说呢?(感情强烈一点)

  那你能听出是什么感情吗?(非常自信地以为自己是对的,小鸟是错的,有点嘲笑小鸟。)这就叫“自以为是”。(板书)

  青蛙为什么会认为井口只有井口那么大?你能从书中找到原因吗?

  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天天看到的天,都是井口那么大。今天是,明天还是,怎么会错呢?)这个错是怎么造成的?

  体验:老师呀想一起和我们同学做个小实验。我们现在就当一回井里的青蛙,我们把课本卷成圆筒,一只手捂住眼睛,一只手举起圆筒看黑板,看到了吗?现在请把书*放在桌面上,现在请看黑板,谁来说说,你刚才看到的黑板和从圆筒中看到的黑板有什么不一样?评价:你很会观察,

  师:谁知道为什么呢?(眼界被挡住了,就变狭窄了,看到的东西,也就有限了。)现在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了么?(坐得太低了,眼界被井壁挡住了)对,青蛙这叫(板书:眼界狭窄,见识短浅)谁委屈一下,来当这只眼界狭窄,见识短浅的青蛙,读读这句话。师:谁来当小鸟告诉青蛙,让它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评价语言):“哪”在这里作语气词,读轻声。

  从你的朗读声中,我看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天空。

  天真的是大得望也望不到头啊!

  师:让我们一起告诉青蛙吧。

  (五)青蛙相信小鸟了吗?

  (出示第三次对话)读他们的第三次对话,你能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吗?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1、你是弄错了。

  与“你弄错了”,有什么不同?(语气更肯定)

  (“是”强调了青蛙的确是错的,看出小鸟是真诚地想帮青蛙认识天的真的面目)

  2、青蛙和小鸟都笑了,他们的笑一样吗?(青蛙觉得自己是不会错的,他是笑小鸟错了,是自信地笑,是自以为是的笑,是嘲笑;)你能这样笑着读读吗?小鸟觉得小青蛙不仅错了,还自以为是,想善意地耐心地真诚地帮助青蛙,所以笑;)你能这样笑笑吗?

  原来,争论、争吵的时候,笑起来也可以的.。

  (六)四读对话:小鸟和青蛙争论的多激烈啊!那你们想不想学小鸟和青蛙一起来争论争论。同桌分角色争论,配上动作和表情。

  三:迁移延伸。

  争论得太好了,太妙了。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争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上反问句,用“是”来强调,还可以笑着争论。今天,老师还带了一个寓言故事《盲人摸象》。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他说:“唉,大象它是一根草绳。”

  第四个盲人的话,被赶象的人听到了。他们之间有了一番争论。它们会怎么争论呢?(试着用上反问句、是、适当的表情。)赶象的人说:“()。”第四个盲人说:“()。”赶象的人()说:“()。”

  青蛙和盲人都只看到一点点,就以为自己了解了全部,闹了笑话。小故事,大道理。这节课我们学了故事,下节课,我们再来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写字指导。

  2、指导书写“渴、喝”。

  3、点评。

  1、指导书写“沿、答”。

  总结:

  在井里看到的东西太少了;外面的世界真的是很精彩了。我们的生活空间也很小,老师希望你们多看书,学*更多的知识,也能多去外面看看,多接触外面的事物。不要当“井底之蛙”!也不要做以偏盖全的盲人。送你们两句话: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17

  教学目标:

  1、通过拼读音节会读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寓言两则的内容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联系自己的学*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会写生字。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动画故事《坐井观天》。

  2、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内容。

  3、板书课题,读题,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理解词语含义。(2)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正音和范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

  (3)交流初读感受,解决次要问题。

  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些什么?

  通读归纳、整理,形成如下认识:

  A、弄清故事的人物形象──青蛙和小鸟。

  B、知道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C、明了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原因及主题。

  学生在谈到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顺势切入,学*文章第一自然段次要内容。

  (1)教师简笔画水井的形状。

  (2)学生在水井上贴出青蛙和小鸟图片的位置,并口述贴图的理由。

  A、我从文章的插图中知道应该这样贴。

  B、我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读出来的。

  (3)学生自读文章第一自然段。

  (4)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1、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点名读,师生评读,体会青蛙打招呼的文明礼貌行为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分角色练*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飞过山川,飞过河流,飞过田野。它口 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____________?

  男生:“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水喝。”

  (二)尝试朗读第二次对话。

  1、学生分角色练*朗读第二次对话。

  2、理解“大话”的具体含义。深入探究:青蛙为什么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做实验了解青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3、理解“无边无际”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练*说话,(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田野等)。

  4、学生练读对话,想象它们争论的情形,体会语气,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5、指导朗读。

  (三)学*青蛙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1、教师引读,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却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相信了吗?青蛙笑了说:“__________”小鸟也笑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导朗读。

  3、分角色表演读故事。

  4、小组探究。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四、总结全文,感悟寓意。

  1、学*了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五、课外扩展。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见了什么?

  六、作业。

  青蛙跳出井口后,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展开你想的像翅膀,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18

  翁田文苑小学 张岸柳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具的准备

  生字卡片,问题卡片,圆直筒,相关录音,彩景图,动物形象。

  教学程序

  一、 复*导入,游戏激趣。

  1.导入,板书课题。

  2. 卡片出示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信、沿、抬、际、蛙、错、答、还),指名学生认读。

  3.游戏激趣。

  (1)出示图片,学生用圆纸筒观察。

  师(过渡):今天,动物朋友来我们班做客啦!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呢?

  生:(想)

  师:赶紧拿出圆纸筒,对准黑板,仔细看看谁来了?(师变魔术般在黑板上下对顶的两角落贴上青蛙、小鸟的图片。)

  (2)指名说说看到了什么,比较“用圆纸筒看黑板”和“不用圆纸筒看黑板”,看到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青蛙和小鸟的争论吧!

  二、 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一件什么事呢?(卡片出示问题一)

  2.指名回答。

  3.师相机板书:天有多大?(竖着写)

  三、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品析二——七自然段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各自的观点。(师巡视指导)

  师:天到底有多大呢?为此,青蛙和小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我们也去参加好不好?

  生:(好!)

  师:为了当好青蛙和小鸟的辩友,我们得仔细读书才行。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画出青蛙说的话,用曲线画出小鸟说的话。

  2. 陈述观点,学*四、五自然段。

  师:对于“天有多大?”这个问题,青蛙和小鸟分别是怎么说的呢?(分别在黑板上出示青蛙和小鸟的形象图)

  A.学*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说“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师相机板书:青蛙 不过井口大)

  (2)引导学生理解“天不过井口大”。

  (3)图文结合:青蛙这是在哪儿看到的天呀?

  (师相机板书:井里)

  (4)谁愿意当一回青蛙,来读一读第四段?

  (5)全班交流评议,读出感叹号及问号的语气。

  (6)生齐读第四段。

  B.学*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说“小鸟认为天有多大?”

  (师相机板书:小鸟 无边无际)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无边无际”。

  师: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其实就是说天——(怎么样啊?)

  (3)练*说句: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4)图文结合:小鸟这是在哪儿看到的天呀?

  (师相机板书:井沿)

  (5)谁愿意当一回小鸟,来读一读第五段?

  (6)全班交流评议,读出感叹号的语气。

  (7)生齐读第五段。

  3. 自由辩论,学*三、六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师:口说无凭,得有理有据,才能使人信服。嗯,赶快读读课文,为你喜欢的动物找找理由吧!

  (2)小组交流讨论,师巡视指导。

  (3)自由辩论,师相机指导朗读。

  (抓关键词,重点体会“一百多里”、“天天”、“不会”)

  4.讨论小结,理解寓意。

  (1)关于“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赶快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找找原因,说说理由。(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说。

  (3)全班交流。

  (4)小结(结合板书)

  师:是啊!青蛙天天坐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了,所见有限,只看见井口对上去的一小片天,这就是“坐井观天”!而小鸟落在井沿上,它站得高,所以看得远,看见了天是无边无际的。到了今天,人们常常用这个寓言故事来批评那些目光短浅的人!

  在刚上课时,老师让大家拿着圆纸筒看黑板,同学们的视线被纸筒的壁挡住了,所以大家没有看到全面,有的只看见了青蛙,有的只看见了小鸟,这简直就是“坐井观天”啊!

  四、 质疑拓展

  1. 学生自由邀请小伙伴,分角色再读课文。

  师:这个故事真有趣!谁想再读读?赶快邀请自己的小伙伴,分角色读一读吧!

  2. 引导学生质疑,体会两个“笑着说”。

  (1)师:再一次读课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老师可以直接提出来。)

  生A:(我发现课文中有两个“笑”字,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青蛙的“笑”和小鸟的“笑”一样吗?)

  (2)指名说,指导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生B:(我认为青蛙是在“嘲笑”,因为它觉得井口大的天要飞一百多里,太可笑了!小鸟肯定弄错了。)

  师:你能读出青蛙嘲笑的语气吗?

  生C:我觉得小鸟跟青蛙不同,它很诚实。所以是“善意的笑”。

  师:那就请你“善意”地读一读小鸟说的话吧。

  3.师生合作读课文。(师读旁白,男生读青蛙说的话,女生读小鸟说的话)

  过渡:如果你就是那只坐在井里的青蛙,你愿不愿意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呀?

  生:(愿意)(卡片出示问题二:青蛙如果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3. 拓展想象。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天的确是“无边无际”的。)

  (1)描述画面,创设情境。

  师:你们现在就是一只只坐在井里的青蛙了。准备好了吗?要往上跳了……(放录音,边描述,边出示画面)噔——青蛙跳出井口来(往上移动青蛙图片,出示图片一)。哇,好美啊!绿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有大红的、粉红的、紫红的……各种颜色的鲜花在微风中频频点头。

  青蛙跳啊跳,它来到了池塘边。(出示图片二)青蛙看见池塘里的荷叶长得大大的、绿绿的,小鱼儿正在荷叶下捉迷藏呢!

  青蛙继续往前跳,它来到了稻田里。(出示图片三) 青蛙看见稻田里金灿灿的,风一吹,稻子都笑弯了腰啦!

  噔!青蛙跳到了一块大石头上。(出示图片四)哇,大地好像披上了绿毯,天空蓝蓝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青蛙不由地说:

  (2)指名接着说。

  (3)引导学生体会青蛙跳出井口后的心情:小鸟说得没错,天的确是“无边无际”的。

  五、 总结升华

  1.回归主题

  师:(请学生再拿起圆纸筒看黑板)如果你就是那只青蛙,现在你还愿意天天呆在井里吗?为什么呀?(指名说)

  2.总结升华

  师:做“井底之蛙”毕竟所见有限。青蛙正是听从了的小鸟的话,在井外发现了一个多彩的世界。在*时的生活当中,我们也可以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断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见识。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我们也可以通过读书学*来增长见识。愿你们能像小鸟一样“站得高,看得远”。送给同学们一句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卡片出示,全班齐读)

  附板书设计、图片:

  13.坐井观天 (青蛙图)

  有井沿无边无际多大 (小鸟图)

  井里不过井口大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19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题 就题质疑

  谈话导入:孩子们,我们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特别是有关小动物的故事就更喜欢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轻轻的翻开课本P60(师板书课题),我们来齐读课题。

  1、观:谁知道题目中观的意思?(看)坐井观天:那坐井观天呢?(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2、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么?(1、谁坐在井底看天 2、坐在井底看到天是什么样)

  3、师范读:带着你们的疑问来听听老师朗读课文。

  4、生自由读:多么有趣的故事啊,大家一定喜欢,赶快拿起课文自由地读一读,(自己读自己的,读出声音来)注意老师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文,不会读的地方做个记号。

  5、(课件2)学*生字:同学们念得都很认真,看,这是课文里要求会认又会写的三个字,请你试着念一念,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说: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沿:右上方和几不同;际:双耳旁是两笔完成;信:三横长短不一)你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读呢?(信:前鼻音)剩下的两个谁来读?大家都想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声音非常响亮)

  二、自主识字,通读课文

  1、(课件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这里有8个生子宝宝,你认识哪个生字宝宝,就请你大声地叫出它的名字(提醒注音:错*舌音)

  2、(课件出示4:没有拼音的生子)谁想来和这些生字宝宝打打招呼呢?

  3、(讲解板书上会写的生字)怎么记住?你有什么好方法跟大家一起分享的吗?谁要提醒大家怎么样才能写好这些生字,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抬错蛙VS洼地:左窄右宽) 小结:同学们的识字方法都很好,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多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交上更多的朋友。

  刚才只有几位同学和生字宝宝打了招呼,其他同学,让我们坐上小火车也来和它们打打招呼把!火车火车往哪儿开,火车开到这组来(生字卡片)

  3、大家已经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现在老师又给这些生字宝宝找了些词语朋友(生字卡片组词)齐读(真棒,让我们鼓掌表扬一下自己)(提醒生将组词抄在书上)

  4、这些生字宝宝可淘气了,它们现在全都藏到课文里去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大家快去读读课文吧,我相信聪明的孩子一定会把课文读懂的(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就请教其他同学,让别人当当你的小老师

  思考:故事里都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争论什么事情?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过度:今天我们继续来学*13课这个有趣的故事,齐读课题。

  观:谁知道题目中观的意思? 坐井观天:那坐井观天呢?

  1、上一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发生的一件什么事?(课件12:青蛙与小鸟争论天的`大小,真棒,说的很清楚说明你有认真的听课)

  2、在她们眼里的天到底有多大呢?青蛙的看法是什么?小鸟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她们到底谁说得对呢?听老师读读课文,边听边找找有没有你想要的答案。(配乐朗读13)

  3、多么有趣的故事,赶快拿起你的课文自由地读一读,(自己读自己的,读出声音来,注意读书姿势)注意老师的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她们是在什么地方争论的?

  二、学*第一自然段

  1、师:你已经有答案了,请你告诉大家你是从第几自然段找到的呢?请你给大家念一念(课件段1)

  2、生字教学:(课件沿)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生字,前鼻音你读的真到位,同学们,请你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大家看这是一个什么结构的字,它的部首是?除去部首有几画?沿的右上方是“几”吗,第二笔是横折弯红色笔区分,生写师巡视。(评:老师看看你们写得怎么样,真棒,咱们写字啊就应该这样一笔一划的写)

  3、贴图:你们看,老师这里就有一口井,老师还把这只可爱的小青蛙和这只美丽的小鸟邀请到我们的教室来,根据课文讲的,你能帮助老师找到她们的座位把她们贴到黑板上去吗。青蛙应该贴在哪儿呢?那小鸟呢?(你不够高老师帮你,是这儿吗?是这儿吗?)大家同意吗?都同意,

  4、齐读:所以课文段1告诉我们她们在哪儿争论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5、井沿:嗯,小鸟落在井沿上,刚才你们都同意XX同学把小鸟贴在这里是吗?所以井沿是什么意思呢?(板书:井沿)(请学生上台贴图)沿:边。

  (1)井口的边沿叫做井沿,指着讲台桌的边,那么讲台桌的边沿就叫做?…桌沿

  (2)凳子的边就叫做凳沿

  (3)我的手表示一个杯子,杯沿

  (4)窗户的边就叫做床沿。

  三、学*课件第一次对话

  过度:我们知道,青蛙坐在…小鸟飞来,落在..(课件展示图画)看,青蛙和小鸟见面了,于是他们聊了起来

  1、(课件段二青蛙说的话)谁能学学小青蛙的样子向小鸟打个招呼,我听出来了,你把青蛙问的语气读出来了,让我们学着他的语气一起来问问小鸟吧

  2、小鸟快回答它吧,谁愿意当这只小鸟(课件段三小鸟说的话)嗯~小鸟原来你飞了100多里,飞了这么远你累吗渴吗,应该怎么读呢?请你再试试,100多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读的时候要重点体现出来。谁还想试试看?

  四、学*第二次对话

  过度:飞了一百多里,小鸟可能经过哪些地方?(学生想象)让我们也插上小鸟的翅膀,学着小鸟飞一飞,张开你的翅膀。看着提示说:飞啊飞,飞到东,飞到西,飞过雄伟的(),飞过宽阔的(),飞过美丽的(草原),飞过无垠的(沙漠)。

  1、无边无际:小鸟飞过这么多的地方它看到天的边了吗?还是没有,所以小鸟她认为天有多大?(板:天无边无际)你知道“无边无际”的意思吗?(课件显示天无边无际的画面)你看见的天空是怎样的?(预设:是呀,天很大很大,看也看不到边,这么大的天就可以说是无边无际。课件:无边无际的天空)

  2、个别读1:(课件段5)谁能学着小鸟来告诉青蛙,让它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

  要是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大?)

  你用感叹的语气读出了天的大。

  读2:嗯,我好像看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天空。(谁还想来试一试)

  读3:天真的是大得望也望不到头啊!(也请你来读一读)

  齐读:让我们一起告诉青蛙吧。(齐读第5自然段)

  过度:小鸟说她飞了一百多里,你们觉得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了吗?(不相信)

  3、大话:青蛙却不相信小鸟说的话,认为它在说大话,知道“大话”什么意思吗?

  (吹牛,空话,撒谎不是真话)为什么会认为小鸟在说假话呢?青蛙觉得天有多大呢?(板书:天:井口大)青蛙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可小鸟却说天很大。所以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认为他在说大话。

  4、个别读1:(课件段4)那么谁有信心读好青蛙说的话呢?你能不能也加上动作(嗯,读的非常出色,大家掌声表扬一下)

  读2谁也能加上动作,读一读,读出不相信的语气。我听到青蛙自信的同时,还带点骄傲的语气呢。

  5、同桌练一练:(课件第二次对话)就这样,青蛙和小鸟开始争论起来了,现在老师想请同桌一个当青蛙,一个当小鸟,也来争论一下读一读这两句对话。同桌之间先读一读,等会老师邀请一个同桌念给大家听,老师发现大家读的都很认真,哪个同桌愿意加上我们刚刚的动作来演演。谁来当青蛙?你来当..读段4

  6、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老师想请我们班的男生来当青蛙,女生来当小鸟,老师来读旁白。准备好了吗?(虽然咱们班的男生比较多,但是女生的表现也很出色)

  五、学*第三次对话

  过度:孩子们,学到这儿,我们知道(指着板书)小鸟和青蛙在争论..小鸟认为?青蛙认为?同样的天,他们看到的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

  1、分组读:组1、2读段6;组3、4读段7.开始吧

  过度:青蛙天天坐在井里,看到的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为什么呢?

  2、体验: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练*本,像老师这样,把练*本卷成圆筒,卷好了吗?假如我们现在头顶上的天花板就是天空,用一只手遮住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从圆筒里面看天。你发现了什么?(你真会观察。大家都看到了,我们从圆筒里看天都只有圆筒的孔这么大)这是为什么呢?从圆筒里面看为什么看不到其他地方?我们的视线被什么给挡住了?(圆筒的墙壁)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这么大?(因为四周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评:你真聪明)

  3、齐读:(课件段7)正因为这样,青蛙才那么肯定,我们就学学他自信的语气来读一读:“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分组读:多么自信的青蛙啊,让我们一组一组的读,第一组先来,准备好了吗?——青蛙笑了,他肯定地说/自信地说/骄傲地说/自以为是地说

  4、说话练*:青蛙一抬头就看见天,你们也能用“一…就…”说话吗?(课件)你的脑筋动的可真快

  5、所以无论小鸟怎么说,小青蛙还是没有相信小鸟的话,那么小鸟想出了什么办法呢?让我们来帮小鸟一起劝劝青蛙吧!齐读“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分角色朗读:让我们来扮一扮青蛙和小鸟读一读这个对话。愿意扮演青蛙的同学就坐着读青蛙说的话,愿意扮演小鸟的同学就站起来读读小鸟说的话,老师来读旁白。准备好了吗?

  6、讨论:这时,青蛙和小鸟都笑了,她们在笑什么?

  交流:青蛙笑小鸟错了,认为自己是对的。笑小鸟说大话。青蛙认为自己天天坐在井里,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竟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

  小鸟笑小青蛙错了,还自以为是。 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见别人的正确意见。(看来同学们对青蛙和小鸟的笑理解的非常深刻)

  7、谁对谁错:青蛙笑小鸟错了;小鸟小青蛙错了,还自以为是。到底谁错了,错在哪儿呢?(青蛙错在不该坐在井底看天,坐在井底看天,只能看到天的一部分,不能看到它的整体。)青蛙要怎么做才不会弄错呢?(你也建议青蛙跳出来)所以要想看得更全面,就要跳出井口,站得高些)

  六、揭示寓意 悟出道理

  揭示道理: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齐读):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远,不要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师: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眼光短浅自以为是。像这样的人,我们常叫做“井底之蛙”。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谁?为什么?(是啊,青蛙能帮助我们捉害虫,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也应该喜欢青蛙,不过,大家可不要做课文里的这只坐在井里的青蛙。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学*生活中要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要多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你将会成为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七、拓展延伸

  过度: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大家看(PLASH动画)小鸟带着青蛙飞过了…,飞过了..这下子小青蛙惊呆了。展开你们的想象,想一想,青蛙跳出井口,他看到了什么?又会说些什么?想好了可以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你可以按照这样的句式来说(课件)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井口,看见了()的天空,飘着()的云朵,()田野种着()。青蛙害羞地说:“()。”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20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少,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内容。难点:理解寓意。

  三、教具:教学软件、头饰。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自学生字,检查指导。

  三、教给方法,学*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上节课教给学生读―画―议的学*方法,用同样的学*方法学*4―7自然段,也就是小鸟和青蛙的第二和第三次对话。

  二、读读课文,质疑问难。

  自读课文,勾画出不懂的问题和弄不明白的词语,提出解决。

  三、精读课文,引导释疑。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

  2、联系句子和上下文、放课件理解“无边无际”。

  3、用“无边无际”练*说话。

  4、指名读第三次对话,理解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什么不同。

  5、比较句子。

  四、带问题读,理解寓意。

  1、它俩谁说得对?替它俩找找原因,引出寓意。

  2、结合自身谈想法,进一步受到教育。

  五、品读课文,角色体验。

  1、同桌分角色朗读,争论天有多大。

  2、指名表演。

  六、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

  把你想到的说出来或画出来。

  附:板书设计

  12、坐井观天

  小鸟(图)无边无际

  天有多大?

  青蛙(图)像井口大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实用二十份(扩展10)

——识字教学设计实用二十份

  识字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认识“欠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重点:

  1.“欠字旁”的认识。

  2.“舞”“柳”两个笔画较多的字的识记。

  教学难点:

  “万”字的笔顺是“一” “一”、“一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

  2.生自由畅谈,师给予肯定。当生谈到春天的时候,师引导学生多谈谈喜欢春天的理由。

  3.师:春姑娘来了,昨晚,她给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寄来了一封邀请信,邀请我们班最聪明最细心的孩子一块去她的春天乐园里找春天,还有礼物呢!老师可想去亲眼看一看那美丽的春天,你们想去吗?

  4.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天在哪里》,让生在动画和歌曲中感受春天。

  5.师:看了这么美的画面,听了这么动听的歌,你想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呢?

  8.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小朋友能说这么多关于春天的词语,真棒。春姑娘给小朋友们准备的礼物也是一些描写春天的词语,看谁认得最多,谁得到的礼物就是最多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板书课题。

  二、看图学词,感受春天。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

  2.师:在春天的乐园里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能用完整的句子告诉大家吗?

  3.师:图中有什么鸟?它们各自在做什么?

  师引导学生说出黄莺在唱歌,我们可以用“莺歌”来表示;燕子在跳舞,我们可以用“燕舞”来表示。师相机出示词卡──莺歌燕舞,并指导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黄莺和燕子的表情来学会朗读这个词语。

  4.师:细心的你还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根据生的回答,师相机教学“柳绿花红”、“冰雪融化”、“百花齐放”。出示词卡,并指导学生“柳绿花红”读出色彩美,“百”是重音。

  5.师:聪明的你能从无声的图中听到些什么?

  根据生回答,师相机出示“泉水丁冬”、“百鸟争鸣”。师提示“泉水丁冬”要读出流水声的清脆;“百鸟争鸣”要读出许多鸟儿都在啼叫,“百”是重音。

  6.开火车读上述六个词语:“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7.师:这些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表示动物们、植物们都醒了,这便是──(师出示词卡“万物复苏”,让生齐读),这让我们感到──(师出示词卡“春回大地”,再让生齐读)。

  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不需师太多解释。

  8.朗读词语,抒**感。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文中词语描绘的图画,生以四字词语抢答。

  三、自主交流,识记生字。

  1.识生字。

  (1)师:在这8个词语里有今天要学*的13个生字。课件呈现8个词语,让生找出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你会认吗?生圈出生字,并尝试自我认读。

  (2)同桌互读,交流认字方法;互考,互相辨音,看谁读得准。

  a. 你读我听,评价指导。

  b.你读我找(找词卡,找字卡)。

  (3)小组汇报。

  师:你认识了哪个就读哪个。

  (4)师: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哪些字的音,为什么?师引导生当小老师指导大家易读错的字并正音。如:“冰、丁、争、鸣”是后鼻音。“苏”是*舌音,“争”是翘舌音。

  (5)游戏:小鸡啄米。

  出示多媒体课件,随机出现刻在小米粒上的生字宝宝,让生帮助“小鸡”,只要正确读出生字,这些刻有生字宝宝的米粒就会掉进小鸡的嘴里。

  2.记生字。

  (1)师:你觉得哪些字笔画多很难记的,可以提出来。着重引导生提出“舞”“柳”二字。

  a. 动作记“舞”,“舞”就像一个在跳舞的人,最长的一横像伸展的手臂,下面的横撇像抬起的右脚,最后一竖像站立的左脚。

  b. 简笔画理解“柳”,相机扩词:柳树、柳枝、柳叶。

  (2)师:你还记住了哪些字?用的什么方法?

  (3)生谈自己记生字的方法,师指导。

  如:加一加:百(一+白)、歌(哥+欠)。

  减一减:万(方-`)。

  偏旁识记:“冰”、“泉”与水有关;“鸣”是叫的意思,与“口”有关。

  (4)当生说到“歌”字时,师重点指导生认识“欠”字旁。

  a. 师:这是一个新的偏旁,你认识它吗?

  b. 师:你还认识哪个字是有“欠”字旁的?

  c. 生可以谈“吹”“饮”等字,师给予表扬,并让生感悟“欠”字旁一般位于字的右边。它和“夂”有点相似,要注意区别。

  (5)联系生活识字,这些生字你以前见过吗?在哪见过?

  3.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百、万”。

  师:这两个字都是数学中必不可少的单位,小朋友们可要好好学*写这两个字,还要写得漂漂亮亮的。

  (2)多媒体课件出示这两个字,让生观察两个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注意关键笔画。

  师:你发现了什么?师引导学生汇报。

  “百”字的横写得长一点。

  “万”字注意笔顺是“一、、丿”;“丿”在竖中线上起笔。

  教师具体范写“万”字,着重强调笔顺及“”运笔过程的轻重和笔势的变化。

  (3)男女生比赛书空写“万”字,杜绝先写“丿”再写“”的现象发生。

  (4)多媒体课件出示“丁、冬、齐”三个字。

  师:你想先学写哪个字?

  (5)生汇报,师按照生提出的顺序分别学写这三个字。

  a.“丁”的“亅”要写在竖中线上。

  b.“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笔和捺笔要舒展开。注意“夂”头和“文”字头的区别。

  c. 师范写,生书空。

  (6)学生在轻音乐中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7)把优秀的学生作品用投影的方式在全班展示。

  四、课外拓展。

  1.师:今天,老师真是太高兴了,这次我们接受春姑娘的邀请在春天的乐园里游玩,可真是收获不少。这么多字宝宝,小朋友们不仅学会了认,还学会了写,你们已经得到了春姑娘最好的礼物。那在我们离开春天乐园的时候,你们有什么礼物想要送给春姑娘吗?

  2.生自由畅谈自己想送的礼物。

  3.师:老师提议,可爱的孩子们,你们就把你们今天学会的生字宝宝做成各种各样的生字卡片,送给我们的春姑娘吧!她一定会很喜欢的。

  4.生讨论自己想做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生字卡片送给春姑娘。

  五、总结。

  师:春天真是太棒了!所有的植物又重新开始生长,所有的动物都开始了新的生活,所有的孩子也都长大了。多神奇的春天呀!在这美丽的春天里,老师也想对你们说一句话:快快长大吧!亲爱的孩子们!

  识字

  我设计在春姑娘的带领下,在《春天在哪里》的歌曲中,让学生满怀激情地走入课文。

  因为是一堂识字写字课,所以,在学生视觉,听觉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后,我就切入正题,通过8句话的学*,马上就把重点转到了13个字的认识及5个字的书写上。

  学本课生字时,我没有急于教学生统一认读,而是问:“认识哪个就读哪个。”部分学生兴奋地跃跃欲试,纷纷起来读自己认识的字,并说出了自己的识记办法及提醒大家要注意的地方。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识字多的孩子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自豪、得意之情洋溢在脸上,识字少的孩子也不同程度受到触动。

  我还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环节:“这些生字你以前见过吗?在哪里见过?”我的话音刚落,学生就忍不住站起来举起了手,积极性特别高。这些常见的字,他们或多或少以前都接触过几个,让他们说出来,让他们了解在生活中识字的乐趣,让他们充满自豪感,这样教识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是把识字当作任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课的开始,我就告诉孩子们,春姑娘送给你们的礼物就是这些字宝宝,谁认得多谁得的礼物就最多。让孩子们知道,他们不是在学生字,而是在得到春姑娘的礼物。而课的结尾,我又引导孩子们制作生字卡片送给春姑娘,让孩子们课堂学的生字,课后又能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巩固和消化。这样的设计首尾呼应,让整堂课流程更紧凑,更清晰。

  一堂课下来,我竟不觉得累,而学生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学*热情高涨,在愉快的玩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这些生字。教学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倍感欣慰。走出教室的那一刻,我竟突然有了一种幻觉:其实,我就是春姑娘,和孩子们交朋友。以后,我还会是夏妹妹,秋大哥,冬小弟,永远做孩子们的朋友!

  识字教学设计 2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把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材分析 识字1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推荐

  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难点

  诵读中体会春色美景。

  教具

  生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词语----出示在图中相应的.事物旁)

  1、春姑娘是位神奇的魔法师,她能把大自然打扮得非常美丽,你看(课件出示春光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

  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从图中的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景物旁出示词语。

  春风(1)注音春的读音,谁能读准它?指名读、齐读。

  (2)春风跟其他季节的风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春风像

  (3)真好!那我们一起把这轻柔的春风读一读。

  春雨(1)齐读词语两遍。

  (2)春雨有是什么样的?

  (3)出示春雨像,像,又像。

  同桌讨论,指名读。

  (4)通过课外阅读,你知道哪些有关春雨的诗句?

  (5)有感情读一读词。

  柳树(1)注意两个生字的声母,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看,在春风吹拂下,柳树在干什么?真像什么?

  出示春风一吹,柳树。指名读。

  嫩芽(1)注意嫩的声母和韵母,谁能读准它?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一看图,找一哪些是嫩芽呀!

  (3)嫩芽是什么样儿的?

  (4)看来大家都明白了,齐读这个词。

  小草(1)读准草的声母,一齐读两遍。

  (2)你们看到小弟弟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往外钻呢?

  识字教学设计 3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理解第一则短文的意思,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

  《小蚂蚁搬走大青虫的故事》(大概):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条死去的大青虫,去搬,搬不动。又来了一只,也搬不动。后来,又来了三只、四只……最后,一大群蚂蚁终于把比它们体积大上千倍的大青虫搬回洞里。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课内悟

  (一)导入:

  1、认读熟字:木、人、工、心。

  2、板书课题。

  (二)初次看图,自渎生字词

  1、看书上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些什么?

  2、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轻声读,读准字音,想一想课中哪些生字与图有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三)看图学*生字词

  1、出示左图(一)

  2、图上画了谁?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走路)

  3、他走路的姿势像一个什么字?(出示)人

  “二人”是干什么的?

  4、左图(二)(三)教法如上。

  5、小结:刚才我们边看图边学*了哪几个生字,新词?想想,这些生字与图有什么关系?

  (四)看图学*短文

  1、自由读短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金:前鼻音成:翘舌音,后鼻音

  3、检查儿歌朗读情况

  4、读懂儿歌:

  “二人从”是什么意思:“三人众”是什么意思?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是什么意思?

  回顾刚才的“小蚂蚁搬走大青虫”的故事

  4、 背儿歌

  三、教学生字

  1、认读生字词

  2、按笔顺描红

  反馈‘变、成、金’的笔顺

  5、 学新偏旁:“群”:羊字旁

  6、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7、指导书写,师重点指导以下字:

  众:上面的人要盖住下面的从,从的左边的人的一捺要写成一点。

  群:君与羊都要写得瘦长些,羊的一竖还要写得长些。

  成:第四笔斜钩要写舒展,略有弧状

  金:人字头要写得舒展些,盖住下面的字。

  8、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师范写。

  9、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四、课后练:

  1、填空:

  成:共()笔,第3笔是(),第5笔是()。

  变:共()笔,第3笔是(),第5笔是()。

  金是()结构的字,共()笔,第6笔是()。

  2、 课文内容填空:

  一人单独走是什么字?()

  二人结伴走是什么字?()

  三人成一群是什么字?()

  教学后记:“群”“黄”容易写成错别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剩余5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

  2、理解第二则短文的意思,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3、 有感情地诵读短文。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背诵第一则短文。

  二、继续看图,学*生字词。

  1、学生自学。

  2、讨论交流,适当点拨。

  3、根据学生回答点拨,并相机出示生字词,指导读准生字字音。

  三、看图学*短文

  1、自由读短文。

  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检查儿歌朗读情况。

  3、讨论交流:

  这则儿歌你读懂了哪句?说一说。

  4、有感情读背短文。

  四、教学生字。

  1、认识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用“单、丝、线、独”口头组词。

  3、在书上描红“单、丝”。

  4、在*字册上书写“单、丝”。

  五、诵读全文,检测效果

  1、 多种形式诵读课文。

  2、 多听写本课生字词。

  六、小结

  七、教学后记:

  1.学会本课了本课生字,掌握了一个偏旁:羊(羊字旁)。

  2.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较浓。

  3.能够有感情朗读儿歌,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4.在小组学*中,学生能够合作探究、大胆交流。

  识字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2、通过看图、识字、写字、诵读认识冬天的气候特征及冬季的体育运动和相应的词语。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雪、翠”这两个生字。

  4、懂得冬天虽然寒冷但充满着生活情趣,培养学生不畏严寒的顽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教学准备:

  板画、生字卡片、小黑板、词语卡片、录音机、磁带《北风的呼呼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看,秋姑娘把江南水乡打扮得多么迷人,呀!看着这幅图,我不禁想起了一篇韵文,你们知道是哪篇韵文?还记得吗?(齐背)过了秋天,我们又迎来谁?冬爷爷来了,那你们还记得冬天是怎样的呢?

  2、大家是不是特别期待我们这儿的冬天也能下一场大雪,河里也能结厚厚的冰,让我们在上面自由滑行呢?是呀,冬天里那冰雪覆盖的郊外肯定是别有一番景象,今天就先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二、看图识字学词

  1、(出示板画)你们看到了什么?

  2、大家刚才说的就是识字5的内容。(出示课题及韵文)

  (1)课前你们都认真地预*过课文,相信大家已经能读准它们了。谁先来试试?(指名读,指出注意点,师相机标出)

  (2)同桌互读互纠

  (3)开火车读(先看小黑板,再抽读词卡)

  (4)齐读(抽读词卡)

  三、创设情境,理解气候特点

  1、冬爷爷一来,天气就会变得——?小朋友们知道冬天为什么会那么冷吗?那是因为北方冷空气的影响,我们把这种空气称为“寒流”。

  2、寒流来了,我们就会听到——(放录音《北风的呼呼声》)

  你听到了什么的声音?(出示词卡:北风)你觉得这声音怎么样?小朋友们,我们都来做北风使劲地吹!可真厉害,谁来读读一读?你看《大北风》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出示:大北风,吹口哨,吹得电线呜呜叫,吹得小树弯下腰。齐读)

  3、北风呼呼地吹着,冬爷爷送来了我们最喜欢的礼物,你们猜是什么?喜欢雪的小朋友一起看:下雪呼,雪花在空中飞舞。你们想做可爱的雪花吗?我来做北风,(师模拟北风的呼呼声)小雪花飘起来了,小雪花,你飘到哪里了,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么多的`小雪儿飘呀飘呀,给大地妈妈披上了一件洁白的礼服,多美呀!谢谢小雪花们。(出示词卡:大雪)谁来读读这个词。

  4、这些都是冬爷爷最特别的礼物,我们一起来收下她们。(齐读)

  5、读完这三个词,你还想到哪些词?

  四、激发兴趣,认识冬季运动。

  1、冬天,寒风凛冽,雪花飞舞,真冷呀!你们怕吗?小朋友们都不怕冷,真勇敢,大雪这么厚,现在你最想干什么?(出示词卡:滑雪、溜冰、跳绳)

  2、多开心啊!想滑雪的一起来,想溜冰的泥?谁来和我比比跳绳(齐读单个词语)

  3、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说?

  4、你最喜欢哪种运动?读好这三个词,读出你的喜欢。

  5、我们这里很少见过这么大的雪,那我们能参加些什么运动?(师相机板书)五、学写生字

  1、这篇课文的生字中有两个上下结构的字,找找是哪个?(师出示字卡)

  2、能让它俩找些好朋友吗?

  3、你们能想个办法记住它俩吗?(认识偏旁“羽”,并知道“羽”做偏旁后的变化之处)

  4、你们觉得要写漂亮这两个字,关键在于写好哪个笔画?(师相机用彩笔标出)

  5、生描红、临写

  六、作业: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冬天的成语和诗歌,读一读,背一背。

  识字教学设计 5

  【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流利优美,在头脑中再现画面。在朗读中体会量词的用法。

  2、认读“海──领”十四个汉字;掌握“沙──苗”六个字的读写及运用。

  【课前准备】

  1、课前预*:自读课文,选最喜爱的一句画成一幅画。

  2、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合作交流,展示预*内容

  昨天,我们预*了课文,还选了自己喜爱的一句话画成一幅画。现在请小画家们把自己的精彩作品拿出来,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画了什么。

  小组内交流,师参与交流,选四幅图贴于黑板。

  二、情境导入课文学*

  1、从第一幅图引入:海滩的风景真美啊!谁可以当导游,带我们去海边玩一玩?

  2、指名介绍第一幅图。

  3、引导学生从书中找到相应的一句,自读,指名读,齐读。

  4、课件展示生词:海鸥、沙滩、军舰、帆船

  5、开火车读,同桌互相考读。

  6、课件隐去熟字,留生字:海、鸥、滩、军、舰

  7、自读,小组交流记字方法。

  8、总结学生识字方法:

  猜谜识字:每天都有水(海)。

  小区里飞来一只鸟(鸥)。

  水爬沙滩,太难太难(滩)。

  把车盖住(军)。

  看见一只小船(舰)。

  三、引导学生小组自学其余三句

  1、小组互助学*:

  下面再看另三幅图,小组商量一下,看你们最喜爱哪一幅,讲出图意,再找到相应的一句自学,要求读优美,圈出要学的字,想办法把字认准记牢。哪组学得好,我们请他们上来做小老师教大家学。

  生自学,师临场指导。

  2、自学展示:

  请学*良好的四人小组上台,一人做导游,指图讲解,带大家“游览”。一人带同学们读相应的一句,另二人(可用生字卡片)教大家学本句中的生字。台下同学可自由提问,台上四位“小老师”作答。

  如:一条大布巾,风儿一吹就前进(帆)。

  两个好朋友,都有禾字旁,春天绿又绿,秋天黄又黄(秧、稻)。

  周围有土,中间养鱼(塘)。

  虽说叫小溪,却把大字踩脚底(溪)。

  有的长长有的弯,大口一吹它就响(铜号)。

  干字戴顶竹叶帽(竿)。

  四、复*巩固

  师展示“一只海鸥”等十六张词卡,指名看图找词卡,贴词卡,并做小老师带大家读。

  指导学生借图及词卡背诵课文。

  识字教学设计 6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理解第一则短文的意思,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

  《小蚂蚁搬走大青虫的故事》(大概):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条死去的大青虫,去搬,搬不动。又来了一只,也搬不动。后来,又来了三只、四只……最后,一大群蚂蚁终于把比它们体积大上千倍的大青虫搬回洞里。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课内悟

  (一)导入:

  1、认读熟字:木、人、工、心。

  2、板书课题。

  (二)初次看图,自渎生字词

  1、看书上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些什么?

  2、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轻声读,读准字音,想一想课中哪些生字与图有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三)看图学*生字词

  1、出示左图(一)

  2、图上画了谁?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走路)

  3、他走路的姿势像一个什么字?(出示)人

  “二人”是干什么的?

  4、左图(二)(三)教法如上。

  5、小结:刚才我们边看图边学*了哪几个生字,新词?想想,这些生字与图有什么关系?

  (四)看图学*短文

  1、自由读短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金:前鼻音成:翘舌音,后鼻音

  3、检查儿歌朗读情况

  4、读懂儿歌:

  “二人从”是什么意思:“三人众”是什么意思?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是什么意思?

  回顾刚才的“小蚂蚁搬走大青虫”的故事

  4、 背儿歌

  三、教学生字

  1、认读生字词

  2、按笔顺描红

  反馈‘变、成、金’的笔顺

  5、 学新偏旁:“群”:羊字旁

  6、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7、指导书写,师重点指导以下字:

  众:上面的'人要盖住下面的从,从的左边的人的一捺要写成一点。

  群:君与羊都要写得瘦长些,羊的一竖还要写得长些。

  成:第四笔斜钩要写舒展,略有弧状

  金:人字头要写得舒展些,盖住下面的字。

  8、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师范写。

  9、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四、课后练:

  1、填空:

  成:共()笔,第3笔是(),第5笔是()。

  变:共()笔,第3笔是(),第5笔是()。

  金是()结构的字,共()笔,第6笔是()。

  2、 课文内容填空:

  一人单独走是什么字?()

  二人结伴走是什么字?()

  三人成一群是什么字?()

  教学后记:“群”“黄”容易写成错别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剩余5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

  2、理解第二则短文的意思,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3、 有感情地诵读短文。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背诵第一则短文。

  二、继续看图,学*生字词。

  1、学生自学。

  2、讨论交流,适当点拨。

  3、根据学生回答点拨,并相机出示生字词,指导读准生字字音。

  三、看图学*短文

  1、自由读短文。

  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检查儿歌朗读情况。

  3、讨论交流:

  这则儿歌你读懂了哪句?说一说。

  4、有感情读背短文。

  四、教学生字。

  1、认识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用“单、丝、线、独”口头组词。

  3、在书上描红“单、丝”。

  4、在*字册上书写“单、丝”。

  五、诵读全文,检测效果

  1、 多种形式诵读课文。

  2、 多听写本课生字词。

  六、小结

  七、教学后记:

  1.学会本课了本课生字,掌握了一个偏旁:羊(羊字旁)。

  2.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较浓。

  3.能够有感情朗读儿歌,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4.在小组学*中,学生能够合作探究、大胆交流。

  识字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认识“懂、貌”等待14个生字。会写“洗、认”等6个字。

  2、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学*生字,流利朗读课文。

  体会文中所蕴含的孝敬长辈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1、谁会背诵《三字经》?

  2、你们发现《三字经》有什么特点吗?

  3、小结:每小句都是三个字,读起来琅琅上口。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篇课文,格式和《三字经》相仿。

  1、个别展示。

  2、同桌讨论后集体交流。

  二、朗读感悟

  1、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长辈,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能读懂哪些地方,不懂的地方和同桌讨论。

  2、领读课文,重点领读“懂礼貌、即改正”等容易读错的句子。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 同桌合作读。

  ⑵ 开火车朗读。

  ⑶ 谈谈自己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学*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

  2、谁有好办法帮大家记住生字?

  3、游戏:找朋友:

  学生给生字口头组词,老师将学生组的`词迅速打出,显示在大屏幕上,学生认读,拓展识字。

  4、课件出示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请教好朋友。

  2、说一说自己记生字的办法,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3、小老师领读。

  4、开火车巩固生字。

  5、认读词语。

  6、仿照这种形式,从课文中选出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各组两个词语。

  7、自由组合学*小组互相读词语。

  四、拓展阅读

  1、学完了生字,谁愿意给大家表演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

  3、适时讲解。

  1、个别朗读课文。

  2、同桌合作朗读补充阅读,要读准字 音。

  3、认读卡片。

  4、展示朗读。

  5、谈感受。

  五、结束新课 布置作业:

  1、熟读两篇文章,试着背诵。

  2、把课后生字在电脑上打三遍,并口头组词。(没电脑的读三遍。)

  3、每天帮父母做一件事,做好记录。

  识字教学设计 8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有一群可爱的小鸟来到我们教室做客啦!想认识它们吗?(出示课件)看着这些可爱的鸟儿,你们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它们的名字呀就藏在我们的课本里,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它们吧!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识字8》的第一部分,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76页。请大家借助拼音读一读这6个词,然后把生字圈下来。

  二、读读词串,认识鸟的名字

  1、小朋友们,这里的鸟儿可想和你们做朋友了,让我们一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出示课件读读这6 个词,并提醒读好“鹃、雕、雁”等字音)

  2、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能准确地把它们的名字叫出来了,它们可高兴,所以呀,它们要和你们做一个小小的游戏(板书:鸦 鸥 鹃),你们看,在这三个字中,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鸦”、“鸥”、“鹃”这三个字都有“鸟字旁”(板书: “鸟”) 小朋友们,古时候的人可聪明啦,在还没有汉字的时候,他们就会照着事物的样子画下来。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鸟”字是怎样演变来的?(课件展示“鸟”字的演变过程)说说这幅图和鸟字有哪些相似之处?(教师补充说明带有“鸟字旁”的字一般都与鸟有关。有些也和禽类有关)现在我们要学*一个生字——鸦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提示“鸦”:形声字,从牙鸟声。形旁表意,声旁表声)最后请小朋友们在书上把这个“鸦”字描红一遍。

  3、结合板书小结:鸦 鸥 鹃都是带有鸟字旁的字,像这样带有鸟旁的字你知道的还有哪些字?

  4、过渡:小朋友们,我们认识了这三种鸟的名字,那你们想知道它们的样子吗?(课件展示乌鸦、海鸥和杜鹃这三种鸟的样子)你能向大家介绍这些的鸟儿吗?

  三、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鸟儿,老师适当给以补充。

  ⑴乌鸦:

  是一种全身羽毛乌黑,叫声“呀呀”的鸟,因为乌鸦叫声粗哑,穿着一身黑衣服,让人感觉很不吉利?其实乌鸦不仅吃好多的害虫,还爱吃腐肉及一些废弃物,人们送给它一个美称,叫做“清道夫”。它属于一种益鸟。

  ⑵海鸥

  你在哪见过海鸥?海鸥的外形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指名说)正因为海鸥有这对长长的、强有力的翅膀,它们才能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自由地飞翔。

  ⑶杜鹃

  有一个和杜鹃有关的传说想听吗?相传,古时候有个皇帝名叫杜宇,很爱他的百姓。死后,他的灵魂变为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杜鹃鸟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 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鲜血洒在地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杜鹃也是一种花的名字(出示杜鹃花的图片)所以杜字是木字旁(提示“杜”:形声字,从木,从土。形旁表意,声旁表声)小朋友们记住了“杜”,那就把它写一遍吧!(学生描红)

  四、看图学“隹字旁”,并学*相关词语

  1、过渡:小朋友们,麻雀、老雕和大雁感受到你们对乌鸦、海鸥、杜鹃这么热情,看到你们成了朋友,它们可羡慕啦!他们也想你们做朋友,欢迎吗?

  2、(出示图片+词语:麻雀、老雕、大雁)瞧,它们来啦!让我们一起用响亮的声音来欢迎它们吧!

  3、学*“隹字旁”

  ①小朋友们,在这三种鸟的名字中,有一个共同的部分,你们能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来吗?(这三个字共同的部分是“隹”。)

  ②师领读“隹zhuī”,这个“隹”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新偏旁,那它跟什么有关,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来看一下。老师用课件展示隹字的演变过程,(然后补充说明:“隹”也表示一种鸟,它是指一种短尾巴的鸟。所以带有“隹”字旁的字大多数和鸟有关),说说你认识的还有哪些带有隹字旁的字。(也有一些带有“隹”字旁的字不是和鸟有关,它只是作为一种部件。“隹”字既可以作为形旁,也可以作为声旁)

  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雕、雁”这两个生字:

  学*“雕”并提示:形声字,从隹周声,本义指一种猛禽,嘴呈勾状,视力很强,能看到很远的东西。让我们用一句儿歌来记——周围都知道,这隹是大鸟,嘴尖爪子利,兔子难脱逃。

  学*“雁”并提示:形声字,从隹从人,厂(yán)声。大雁是一种候鸟,形状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年秋天的时候它们都成群地飞到南方去过冬,它们飞过高高的山崖所以有“厂”(与山崖有关——用简笔画画出山崖的形状帮助学生记忆),而且它们飞行时像人排队一样非常整齐,所以有个单人旁。

  ④小朋友们,我们学会了“雕”和“雁”这两个生字,那它们在田字格中该怎样书写呢,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跟着老师来写一遍——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再在书上描红)。

  4、刚才我们对老雕和大雁有了一些了解,那你们对麻雀了解吗,跟老师说说吧!(学生介绍,老师适当补充)。

  麻雀:喜欢群居生活,清晨总是结群外出觅食,喜欢在树上或电线杆上停歇,叫声清脆响亮。

  5、结合板书小结: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认识了与鸟有关的两个偏旁——“鸟字旁”和“隹字旁”,哎,老师有疑问啦,为什么都是鸟,鸟名字中却要用不同的偏旁呢?(教师补充说明:我们知道带有“鸟字旁”的字一般和鸟有关,带有“隹字旁”的字是指短尾巴的鸟。所以它们的名字用不同的偏旁表示)。

  (五)诵读韵文,拓展延伸

  1、过渡:大自然中有这么多的鸟,它们不仅可爱,而且把它们的名字连起来读一读还更好听呢!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①师范读 ②自由读 ③指名读 ④齐读

  2、小朋友们读得真好,现在小鸟们要回家了,你们能把它们安全地送回家吗?(出示挂图,请几名学生上台把鸟的名字贴在相对应的鸟图中,其他学生在自己的书本插图中写上鸟名)

  3、“我会说”: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鸟朋友,你能用下面的句子说一说吗?

  ①出示填空:大自然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鸟,有( )、( )、( )……我最喜欢( ),因为( )。

  ②同桌互说,指名说,师生共同评价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鸟类王国里还有许多鸟,今天我们认识的鸟朋友只是带有“鸟字旁”和“隹字旁”这两个家族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多收集资料,多查字典,看谁能认识更多带有这两个偏旁的生字,真正成为鸟朋友喜欢的好学的好朋友!因为鸟类是我们的朋友,它们帮助我们吃很多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鸟类,不要伤害它们哦!

  教材解析:

  本课是特殊偏旁的认识与识字。教材中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的内容是用一组图表表示鸟可以用“鸟、隹”两个偏旁来表示,说明同一个事物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第二部分的教学内容是用另外一组图表示月亮、肉都可以用“月”这一偏旁来表示,说明不同的事物可以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然后以偏旁带字的形式列出12个词语来加以印证。在本次备课中,我只对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即学*“鸟、隹”两个偏旁和带有这些偏旁的6个词)进行教学设计。在这六个词中,有三个字是“鸟”旁,有三个字是“隹”旁,但都是表示鸟。课文中还配有插图为学生了解词语所指的事物提供了具体的形象。两组词语连起来是一篇适宜朗读的韵文,读起来琅琅上口。本次的.教学训练重点是识字写字,认识“鸟、隹”两个偏旁。

  识字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学*书写3个字,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

  3、培养主动积累对子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彩色词卡。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对反义词的游戏好吗?老师说一个词,你们对一个意思相反的词,怎么样?

  高── 明── 胖──

  美── 新── 忙──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7”要比这更有趣,想学吗?

  二、初读课文,自由识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出示课件)我会学:

  我能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难认的字词我想多读几次。

  2、分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3、游戏:

  “摘苹果”、看图贴词语。

  4、小组开火车读课文(一人读一句),及时正音:

  “诚、实、招”读翘舌音,“赞”读*舌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再读读课文:

  想想你喜欢哪些词,为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词,画个小问号,问问小伙伴,解决不了的共同交流。

  2、引导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字义问题:

  “虚心,虚伪,热情,冷淡”这几个词学生理解较困难,如说不出,教师可给学生设置生活情境帮助理解。

  虚心──你取得了成绩,别人表扬你时。

  冷淡──别人需帮助时,自己不关心,不理睬。

  虚伪──对人不是真心。

  热情──家里来访客人时或别人需要帮助时,主动招待或乐于帮忙。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中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

  师:请小朋友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了几遍后,反馈:

  “词语中间都用对字连起来。”

  “对字前面是一个字的,后面也是一个字,前面是两个字的,后面也是两个字。”

  “都是几个对几个的。”

  “前后数字一样的”

  “都是意思相反的词连在一起的”

  师:“小朋友真会读书,发现了很多,你能把书上的反义词都找出来吗?”

  4、做“摆词卡”的游戏:

  取出彩色词卡,同桌认一认每个词,把相对的词摆到一起。请一对同桌到黑板前贴词卡,贴后和大家对读词语。

  是 非

  长 短

  虚心 骄傲

  热情 冷淡

  诚实 虚伪

  赞(美) 嫌(弃)

  小结:

  象这课一样的句子,我们叫它对子。也叫对联。

  四、迁移训练,培养积累对子的愿望

  1、出示课件,上面写着几个对子:

  学生自己先读一读每句话,找一找每句对子中有哪些词是相对的?

  ⑴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⑵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⑶ 失败是成功之母。

  学可能根据每句的.基本意思,认为“取──补”也是相对的,教师可结合识字三的内容给学生纠正“取──补”不是相对的,而是相关的。

  2、课件出示:

  请同学以抢答形式说出与之相对的词,并在小组间开展竞赛,看哪组答对的多。

  聪明── 认真── 光明── 热情──

  虚伪── 干净── 高大── 虚心──

  3、请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都发现了哪些相对的词,你能像课文那样编几句对子歌吗?

  五、读课文,练*背诵

  1、和小组同学一起练读对子:

  请小组同学为你的表现打分。

  2、小组派代表朗读对子,其他小组评议。

  3、师生合作接读句子,生生自由组合对对子。

  4、背诵课文。

  六、复*巩固生字

  七、练*写字

  1、看看这六个子,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教师范写“热”、“情”,并提示学生“冷”的最后一点别忘了,“淡”的三点水要分开。

  3、学生描红、临写。

  识字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学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学*仿写儿歌。

  4.通过韵文,感知小动物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自己的识字方法,乐于识字,能发现并理解形声字的规律。对于小动物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喜欢用各种形式读儿歌,但创编儿歌稍有难度。

  三、教法设计

  这堂课在集中识字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并学以致用,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试着认字。还通过找不同的形式感受儿歌“讲究押韵,力求简洁”的特点。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感受儿歌的节奏及韵律。指导学生仿写儿歌为教学难点。指导写字时提醒学生注意字的结构,注意占格,先描红再书写。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欣赏情景图,激趣导入图上蓝天碧水花草鱼虫,多美啊!尤其这些小动物给画面增添了生机。谁来说说你看见了哪些小动物?

  过渡:瞧这些小动物跑到儿歌里来了,找找它们。

  (二)初读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1.自读儿歌,说说儿歌中有哪些动物主角。

  2.拼读它们的名字和它们打招呼吧。

  3.看屏幕齐读儿歌,找与书中的不同。

  “粮食”与“食粮”意思一样,为什么儿歌中一定要写“食粮”?韵脚还有“藏”“忙”,押ang韵。

  4.接着找不同。谁在哪儿做什么,和原文意思一样,就是每句多一个“在”字,但读时的感觉不一样,比较着读一读,课文更简洁。

  5.注意儿歌节奏,标画节奏线。注意蓝色字是要求会认的字。

  (三)趣味识字,发现规律

  1.分别认读“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词。

  2.集中认读,发现规律:形声字形旁表示字义,声旁表示字音。

  3.试着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

  (四)学*课文,练*背诵

  1.配合动作表演读。

  2.学“网”字,了解其演变过程及结构并组词。

  3.配乐唱读儿歌,拍手读儿歌,练*背诵。背景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

  4.连线练*。

  (五)模仿韵文,创编儿歌

  1.燕子空中展翅飞, 蜜蜂花丛采蜜忙。

  骏马草地跑得快, 松鼠树上把身藏。

  2.____半空展翅飞,____花间捉迷藏。

  ____土里造宫殿,____地上运食粮。

  ____池中游得欢,____房前织网忙。

  3.读儿歌巩固识字。

  (六)指导写字

  注意字的结构,注意占格,先描红再书写。

  (七)作业

  1.模仿课文,创编儿歌。

  2.自主识字,学写动物名称。

  3.搜集你喜欢的动物图片或资料。

  4.附:创编儿歌。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信息非常丰富,教学节奏也很紧凑,教学步骤安排合理。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如比较读、表演读、配乐唱读、齐读等。一堂课下来,同学们掌握了会认字,能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充分感受了儿歌的音韵美,能够背诵儿歌,对于如何续编儿歌也有所了解。

  识字教学设计 11

  本课是形声类识字分为课文、插图、课后练*三大部分。其中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组形声字几这些形声字分别组成的词语;第二部分是一首儿歌。

  1.学会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包字头和食字旁。

  2.认学生了解行声字的`结构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能按笔顺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声旁“包”

  1.出示书包,学生回答,引出“包”。

  2.板书;包

  二、学*4个行声字

  1.看图启发

  2.学*“炮、包、饱、泡”4个字

  3.齐读生字、词语。

  三、指导练*写字

  1.出示范字,认学生仔细观察“炮、包、饱、泡”。

  2.分别指导:后3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注意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书写示范。

  4.学生练*书空、描红、仿写。

  四、作业

  1.抄写课后练*中的词语。

  2.练*读儿歌。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

  1.给“包”找朋友。

  2.读生字新词。

  二、学*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2.教师师范。

  3.指名读,正音后再练读。

  4.观察插图,认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色。

  5.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练*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范字:满、吐、嘴

  2.重点指导:

  满:左窄右宽,右上部是“草”的上面,下边是“两”。

  嘴:左窄右宽,右上部是“此”,下边是“角”。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仿写。

  四、课堂练*

  1.扩词

  2.加边旁组词

  识字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的

  1.熟背成语,积累成语。

  2.熟背古诗《鹅》,增加语言积累。

  3.学写铅笔字,认识先上后下的笔顺规则。

  教具:挂图、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成语

  1.审题。

  2.自读成语,把成语中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3.通过读成语,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师进行补充。

  4.出示挂图: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你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说给大家听一听吗?尽量用上我们才学的这四个成语。

  ⑴同座位互说。

  ⑵指名说,评议。

  5.开火车读成语,齐读成语。

  6.指导背诵。

  ⑴自背,同座位互背。

  ⑵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古诗《鹅》

  1.自己借助拼音把诗读一读。

  2.出示挂图:对照图,再读一读诗,边读边想象读中的鹅的样子。

  3.指名读。

  4.指说说诗句的意思。

  5.写得多么有趣!我们一起把这鹅的可爱读出来。

  6.指导背诵。

  ⑴自背,同座位互背。

  ⑵指名背,评议。

  ⑶齐背。

  三、教学生字

  1.审题

  2.认清3个生字,说说书写顺序。

  3.这3个字在书写顺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教师范写。

  5.生仿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观察图画,根据问题说几句连贯的话,学会道歉。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揭题。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要求。

  二、指导第1幅图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初步理解图意。

  ⑴图上有几个?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

  ⑵指名说。

  ⑶再次看图,分步细说。

  2.分角色扮演第1幅图的内容。

  ⑴指名上来表演。

  ⑵你们对表演的同学满意吗?怎样说才会令人满意?

  ⑶生在评议的同时,相机让他们表演。

  3.小结。

  通过讨论,同学们学会了如何道歉,道歉要及时,要有诚意,有礼貌,还要知错就改。

  三、练*反馈

  1.依照以上步骤,指导学生说另处三幅图。

  2.任意选一幅图用几句连贯的话说一说。

  3.指名说,互相说。

  识字教学设计 13

  学*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会写“认、真”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说说长辈关心你或者你关心长辈的一件事。

  二、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

  2、揭题:

  在家中怎样的孩子,才是人人夸的好孩子呢?有一位叔叔就为这样的好孩子编了一首儿歌。

  三、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由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分行读课文。

  四、合作识字、写字

  1、调皮的生字宝宝带着好朋友从课文中出来了,你还能读吗?

  (出示课件词语,有“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做错事”、“改正”、“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人人夸”。)

  先自由读,再指名认读。

  2、离开了好朋友的帮助,你还会读吗?

  (点击课件,出现生字:“懂”、“貌”等。)和同桌小朋友合作学*生字。

  ⑴ 读生字给小伙伴听,大家互相做小老师帮助小伙伴读准字音,如果读准确了,就在生字条的字旁边,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

  ⑵ 看看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生字。

  3、汇报自学成果:

  ⑴ (卡片)指名同桌一起读。

  ⑵ (课件演示:去掉生字拼音。)让学生认读生字:

  先全班一起读。

  再展开男女同学对抗赛,比一比哪一队又快又准。

  ⑶ 游戏:找生字娃娃:

  (出示动画课件《找生字娃娃》:拼音妈妈和生字宝宝分散了。)

  师述:你看,拼音妈妈和生字宝宝走散了,他们多着急啊!你能帮拼音妈妈找回生字宝宝吗?

  指名学生上台找。

  4、相机指导写字:

  ⑴ 看着大家合作学*的表现,老师送两个字给你们。

  (出示:认真)喜欢吗?

  你们会怎样地写这两个字?(认真)

  ⑵ 指导写“认”和“真”:

  写这两个字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点什么呢?

  五、朗读感悟

  1、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

  拍手读。

  2、小组讨论、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读不明白的地方?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识字教学设计 14

  教学设想:

  《一去二三里》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2个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9种笔画。

  2、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伴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为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每一个汉字。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要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的积极性。如导入新课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来做文章,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这是什么地方?”,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学*。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不断地在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在检查自读情况时,可让学生来当小老师给大家正音,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的乐趣。

  有人说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诵读古诗时,可让学生在试试、学学、比比等活动中,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

  三、合作识字,探究写字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因此在教学生字时,可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互相交流学会的生字,让学生主动地把认识的生字介绍给大家,形**人争当小老师的局面。在学*新笔画时,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地向学生介绍笔画的名称,并通过和新笔画交朋友的游戏来让学生记住新笔画的名称。写好“一”、“二”、“三”、“十”这四个字则是本课的难点,为此,应在学生观察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示范讲解,用最直观的手段向学生展示写字的过程,让学生从中领悟写字的要点,掌握运笔的方法。在学生描红和写字时,教师巡回指导,进行个别辅导。

  “识字1”只是一个教学的载体,怎样来让学生通过载体的学*来引发学*的愿望呢?在课堂延伸活动中可设计这样一个作业:“读读背背带有数字的”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愿望与积极性。

  识字教学设计 15

  【教学要求】

  1、理解句子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中的两个长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放大课文,饼干、糖果、化妆品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小朋友们去买过东西吗?和谁一起去的?你买了什么东西呢?”

  “昨天朱老师在自选商场里买了饼干、糖果,小朋友们想不想吃啊?今天上课谁坐得端正,认真思考,老师就把这些饼干和糖果奖给他。小朋友们要努力哦。”

  二、谈话法导入

  1、教师指着大屏幕(幻灯片一)说:“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自选商场》。”

  2、出示幻灯片二,教师揭示:“自选商场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超市。”

  3、导入新授:“现在朱老师就要来检查一下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

  二、学*课文

  1、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幻灯片三:

  “下面我们一起到我家旁边的自选商场里去看一看。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板书:商场),自选商场里有什么?”

  3、学*第二自然段。

  ⑴ 指导学生观看幻灯片三。(教师作适当地点拨。)

  ⑵ 学*第一句话。

  ① 教师问:“自选商场里有什么呢?”(先让学生随意发言)

  ② 教师再出示幻灯片四演示货架,问:“这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货架”。 板书:货架

  ③ 教师指名:“你来读一读课文中写货架的句子。”(指另一名:“你再来读一读。”)

  ⑶ 学*第二句话:

  ① 指导学生看幻灯片五,说:“自选商场里有饼干、糖果、饮料、补品……谁来找一找课文中的句子?” (指名板演)

  ② 带领学生齐读第二句话。

  ③ 教师先指大屏幕(幻灯片五)说:“货架上放满了(再指课文)各种各样包装好的商品(划出‘商品’一词),‘商品’是指哪些?”(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指着大屏幕揭示:“饼干、糖果、饮料、补品、酒,还有化妆品……都是商品。” 板书:商品

  ④ 教师继续指句子说:“‘商品’我们学会了,那‘包装好的商品’谁懂?”(划出“包装好的商品”这个短语)

  先出示有包装和没有包装的饼干,问:“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举起包装好的饼干,揭示:“包装好的饼干。”再分别出示包装好的糖果、化妆品,让学生说出相应的短语:包装好的糖果(化妆品)然后教师指着这些包装好的实物,揭示:“这些就是‘包装好的商品’。”出示幻灯片六

  揭示:“这些都是‘包装好的商品’。”

  最后教师指着大屏幕一边演示一边揭示:“‘各种各样包装好的商品’。”

  ⑤ 教师指句子“货架上放满了各种各样包装好的商品”,问:“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还有谁会读?”)

  ⑥ 教师先指大屏幕(出示幻灯片七)说句子:“货架上放满了商品。”(只打“放满”一个手势)再指课文继续说句子:“有饼干、糖果、饮料、补品、酒,还有化妆品等。”给“等” 字打上记号,教师直接揭示“等”的意思(指着幻灯片七):自选商场里有饼干、糖果、饮料、补品、酒、化妆品,还有碗、拖鞋、洗衣粉,商品很多很多(打出手势),课文中没有写出来,就用‘等’来表示。”共3页,当前第1页123

  ⑦ 教师先指着饼干等实物上的标贴,再出示幻灯片八问:“商品上都写明什么?”(售价)指名朗读。

  ⑧ 教师指第二句话问:“第二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呢?谁能简单地说一说?”(先指名回答,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学生:饼干、糖果……都是商品。只要简单地说出“货架上放满了商品,商品上写明售价即可。) (“谁再来说一说?”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⑷ 学*第三句话:

  ① 教师指大屏幕(幻灯片九)问:“他们是谁?”(顾客)

  板书:顾客 “顾客在做什么?”(选购商品)

  ② 教师问:“谁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你再来读一读。”

  ⑸ 小结第二自然段:

  教师指着板书说:“第二自然段写了商场里有货架,货架上放满了商品,顾客在选购商品。”

  ⑹ 教师说:“下面我们再来把第二自然段完整地读一遍。”

  4、学*第三自然段:

  ⑴ 过渡句:“商场里有许多顾客在选购商品(先指幻灯片十,再出示幻灯片十一指图),妈妈和‘我’去买东西。” 板书:买东西

  ⑵ 教师指名:“谁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指另一名:“你再来读一读。”) 板书:走进

  ⑶ 教师先问:“‘我’是怎样买的呢?”然后指着大屏幕(先指篮子,再指我挑的东西)。继续提问:“谁来找一找课文中的句子?”(指名板演)“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教师只演示“提、挑、放”三个动作)

  ⑷ 再通过指一名学生表演,一名学生读句的'形式理解句意。(请两组学生)

  点出“它们”一词,问:“‘它们’指什么?”(指名回答)

  ⑸ 教师指图问:“哪个小朋友能看图告诉老师,‘我’是怎样买的?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动作提示学生) 板书:挑

  “还有谁来说一说‘我’是怎样买的?” “下面请小朋友们互相说一说‘我’是怎样买的?”

  ⑹ 学*第三句话。

  ① 教师指大屏幕说:“我选好商品后来到门口。”继续问:“是课文中的哪一个句子?”(先让学生说出是第几句话,再指名朗读) “你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

  ② 教师指大屏幕说句:“营业员用电子计算器很快算出了我应该付多少钱。” 揭示:“我付钱给营业员。” 板书:付钱

  教师演示用电子计算器算帐快,问:“快不快啊?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 (打出手势并划出“很快”一词。)

  ③ 最后问:“方便不方便啊?”(方便)

  ⑺ 小结第三自然段。

  教师指着板书说:“第三自然段写了‘我’和妈妈走进商场里去买东西。”

  ⑻ 教师说:“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5、齐读课文。(“小朋友们今天学得很认真。下面我们再来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

  三、巩固练*

  过渡句:“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你是怎样买东西的呢?可以用上(指板书)‘走进’、‘挑’、‘付钱’这几个词语。”

  出示幻灯片十一

  说一说:你是怎样买东西的?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通过演示提示学生。)

  四、总结课文(指板书)

  “这节课我们学*了《自选商场》这篇课文。自选商场里有货架,货架上放满了商品,顾客在选购商品。‘我’走进商场里买东西,挑了一些商品。出门的时候,‘我’付钱给营业员。(指课题)自选商场方便不方便啊?” (板书:真方便)共3页,当前第2页123

  五、布置作业

  (出示幻灯片十二)

  1、熟练地朗读课文三遍。

  2、完成书后练*题5。

  六、结束语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们都很认真,句子也说得很好。朱老师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小朋友们以后上课都要和今天一样,继续努力。下课以后朱老师要把这些饼干和糖果奖励给小朋友们。好,下课,小朋友们再见!”

  【板书设计】 自选商场 真方便

  货架 走进

  商场 商品 买东西 挑

  顾客 付钱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识字教学设计 16

  教学要求:学会生字4个,并能够正确书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象形字和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准备:投影,幻灯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中国古代人很聪明,创造出了我们现在用的汉字。那么古代人是怎么造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做古代人,看看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二、看图领会字义识字

  1、出示投影片:“亭子”

  (1)、图上画的是一座什么?(亭子)亭子什么样?(亭子上面有顶,有屋檐,下面有柱子)

  (2)、出示生字卡片“亭”指名拼读生字卡片。注意纠正后鼻音。

  (3)、“亭”这个字的样子和亭子的样子很像,古代人真有本事。

  2、活动演示投影片:将“人”拉至“亭子”旁

  (1)、现在图上画的是什么?在这个亭子的边上加了一个人,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

  (人来到了亭子边)人到亭子边干吗?(看到亭子想进去坐坐,休息休息)

  说的真好,人看到亭子就停下来(出示“停”)看看这亭子造得真漂亮。

  (2)、出示“停”,指名读,注意纠正后鼻音。

  “停”和“亭”读音相同,但是它们的意思完全不同。

  (3)、再次指名读“亭”和“停”,并分别组词。

  (4)、象“停”这样看字就能知道意思了。古代人真是聪明啊!

  3、出示投影片:人在门中听

  (1)、那么这幅图画了什么?(图上画了一个人在听)

  他在哪里听?(在门里听)

  你觉得他在听什么?(在听鸟叫声,在听人说话,在听歌声……在听声音)

  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尽量照顾全面,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出示生字卡片“闻”

  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一个人在门里听声音)

  指名拼读生字卡片。“闻”是前鼻音,注意纠正。

  齐读生字卡片,抽读。

  (3)指名用“闻”组词

  4、出示投影片:鸟鸣图

  (1)、这是什么?(鸟)一只什么样的鸟?(漂亮的、美丽的、可爱的……)

  (2)、出示生字卡片“鸟”和“鸣”。

  把这两个字和图对应起来,我请同学来连线。

  指名学生连线。

  (3)、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连?(“鸟”字和鸟站在树枝上的样子很像)

  (“鸣”字就是小鸟张开嘴巴在唱歌)

  “鸣”字也是表示叫的意思,出示“鸣”。

  (4)、指名学生分别拼读“鸟”和“鸣”齐读,抽读,分组读。

  指名分别组词。

  三、小结

  我们古代的人真聪明,想出那么多办法来造字,有些字的样子和东西的样子很像,我们就叫它们“象形字”(学生齐读3遍),像“亭”和“鸟”。有的字一看到字就能知道这个字的意思,我们就叫它们“会意字”(学生齐读3遍),像“停”、“闻”、“鸣”。我们小朋友也很聪明,连古代人的心思都能猜到,真了不起。

  读卡片后词语,并造句。

  四、指导书写

  1、我们除了要知道古代人的心思外,还要向古代人学*一样本领,那就是学写字。

  2、分析结构,指导书写。

  亭:上中下结构,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在横中线上,上小,下大。

  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亭”中间的秃宝盖同样写在横中线上。

  闻:半包围结构。中间“耳”的笔顺要注意。

  鸣:左右结构,“口”要写在横中线上方。“鸟”注意笔顺。

  3、教师板书,学生书空,描红。

  4、学生临写田字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良的书写*惯及姿势。

  5、展出写得好的字,并予以鼓励,师生共同评议。

  指出写得不好的地方,有待改进的地方。

  五、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象形字和会意字,知道了古人的造字方法,以后我们同学就能够自己看字去理解它们的意思了。

  识字教学设计 17

  【课文标题】

  识字1。

  【教学目的】

  1、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歌曲《春天在哪里》

  2、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找春天,你找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打出词语)突出下列词语的教学:春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轻轻的、柔柔的)春雨春天的雨是怎样的?(细细的、像牛毛)嫩芽谁来说说“嫩芽”是什么样的?(只有两三片叶子是浅浅的)你见过哪些植物的“嫩芽”?是什么颜色?布谷“布谷”是什么样的,你见过吗?我们——起来听听它的叫声。(播放布谷的叫声录音)梨花、杏花、桃花图上的三棵树分别是什么树?你是怎样辨认它们的?

  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重点指导:“春、树”翘舌音,“草”*舌音,“柳、梨”边旨.“燕子”的“子”读轻声,“嫩”前鼻音,“杏、蜂”后鼻音。

  三、图文结合,巩固词义

  1.采用贴图形式将词语和图画对位。老师出示插图,将本课12个词语写成卡片,让学生把卡片贴在相应的图画旁边。贴对后,再领着学生读一读。

  2.读韵文,说一说每一组词语与春天的什么有关。

  四、感情朗读,练*背诵

  1.按要求归类读。

  2.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3.背诵韵文,边背边想象。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巩固旧知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2.用“春、草、芽、布”口头扩词。

  3.朗读、背诵韵文。

  二、学*笔顺,指导描红

  1.学*新偏旁。“日”、“木”、“草”,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3个偏旁的字读读,知道含有“草”字头的字一般多与花草植物有关,含有“木”的字一

  2.老师重点点拨并范写“春、芽、谷、桃”。

  3.学生在《*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播放轻音乐。

  四、课堂检测效果,训练表达

  1.“开火车”读生字。

  2.看拼音贴字。

  3.听写生字及词语。

  4.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词语用得越多越好)

  识字教学设计 18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有一群可爱的小鸟来到我们教室做客啦!想认识它们吗?(出示课件)看着这些可爱的鸟儿,你们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它们的名字呀就藏在我们的课本里,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它们吧!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识字8》的第一部分,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76页。请大家借助拼音读一读这6个词,然后把生字圈下来。

  二、读读词串,认识鸟的名字

  1、小朋友们,这里的鸟儿可想和你们做朋友了,让我们一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出示课件读读这6 个词,并提醒读好“鹃、雕、雁”等字音)

  2、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能准确地把它们的名字叫出来了,它们可高兴,所以呀,它们要和你们做一个小小的游戏(板书:鸦 鸥 鹃),你们看,在这三个字中,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鸦”、“鸥”、“鹃”这三个字都有“鸟字旁”(板书: “鸟”) 小朋友们,古时候的人可聪明啦,在还没有汉字的时候,他们就会照着事物的样子画下来。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鸟”字是怎样演变来的?(课件展示“鸟”字的演变过程)说说这幅图和鸟字有哪些相似之处?(教师补充说明带有“鸟字旁”的字一般都与鸟有关。有些也和禽类有关)现在我们要学*一个生字——鸦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提示“鸦”:形声字,从牙鸟声。形旁表意,声旁表声)最后请小朋友们在书上把这个“鸦”字描红一遍。

  3、结合板书小结:鸦 鸥 鹃都是带有鸟字旁的字,像这样带有鸟旁的字你知道的还有哪些字?

  4、过渡:小朋友们,我们认识了这三种鸟的名字,那你们想知道它们的样子吗?(课件展示乌鸦、海鸥和杜鹃这三种鸟的样子)你能向大家介绍这些的鸟儿吗?

  三、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鸟儿,老师适当给以补充。

  ⑴乌鸦:

  是一种全身羽毛乌黑,叫声“呀呀”的鸟,因为乌鸦叫声粗哑,穿着一身黑衣服,让人感觉很不吉利?其实乌鸦不仅吃好多的害虫,还爱吃腐肉及一些废弃物,人们送给它一个美称,叫做“清道夫”。它属于一种益鸟。

  ⑵海鸥

  你在哪见过海鸥?海鸥的外形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指名说)正因为海鸥有这对长长的、强有力的翅膀,它们才能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自由地飞翔。

  ⑶杜鹃

  有一个和杜鹃有关的传说想听吗?相传,古时候有个皇帝名叫杜宇,很爱他的百姓。死后,他的灵魂变为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杜鹃鸟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 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鲜血洒在地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杜鹃也是一种花的名字(出示杜鹃花的图片)所以杜字是木字旁(提示“杜”:形声字,从木,从土。形旁表意,声旁表声)小朋友们记住了“杜”,那就把它写一遍吧!(学生描红)

  四、看图学“隹字旁”,并学*相关词语

  1、过渡:小朋友们,麻雀、老雕和大雁感受到你们对乌鸦、海鸥、杜鹃这么热情,看到你们成了朋友,它们可羡慕啦!他们也想你们做朋友,欢迎吗?

  2、(出示图片+词语:麻雀、老雕、大雁)瞧,它们来啦!让我们一起用响亮的声音来欢迎它们吧!

  3、学*“隹字旁”

  ①小朋友们,在这三种鸟的名字中,有一个共同的部分,你们能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来吗?(这三个字共同的部分是“隹”。)

  ②师领读“隹zhuī”,这个“隹”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新偏旁,那它跟什么有关,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来看一下。老师用课件展示隹字的演变过程,(然后补充说明:“隹”也表示一种鸟,它是指一种短尾巴的鸟。所以带有“隹”字旁的字大多数和鸟有关),说说你认识的还有哪些带有隹字旁的字。(也有一些带有“隹”字旁的字不是和鸟有关,它只是作为一种部件。“隹”字既可以作为形旁,也可以作为声旁)

  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雕、雁”这两个生字:

  学*“雕”并提示:形声字,从隹周声,本义指一种猛禽,嘴呈勾状,视力很强,能看到很远的东西。让我们用一句儿歌来记——周围都知道,这隹是大鸟,嘴尖爪子利,兔子难脱逃。

  学*“雁”并提示:形声字,从隹从人,厂(yán)声。大雁是一种候鸟,形状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年秋天的时候它们都成群地飞到南方去过冬,它们飞过高高的山崖所以有“厂”(与山崖有关——用简笔画画出山崖的形状帮助学生记忆),而且它们飞行时像人排队一样非常整齐,所以有个单人旁。

  ④小朋友们,我们学会了“雕”和“雁”这两个生字,那它们在田字格中该怎样书写呢,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跟着老师来写一遍——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再在书上描红)。

  4、刚才我们对老雕和大雁有了一些了解,那你们对麻雀了解吗,跟老师说说吧!(学生介绍,老师适当补充)。

  麻雀:喜欢群居生活,清晨总是结群外出觅食,喜欢在树上或电线杆上停歇,叫声清脆响亮。

  5、结合板书小结: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认识了与鸟有关的两个偏旁——“鸟字旁”和“隹字旁”,哎,老师有疑问啦,为什么都是鸟,鸟名字中却要用不同的偏旁呢?(教师补充说明:我们知道带有“鸟字旁”的字一般和鸟有关,带有“隹字旁”的字是指短尾巴的鸟。所以它们的名字用不同的偏旁表示)。

  (五)诵读韵文,拓展延伸

  1、过渡:大自然中有这么多的鸟,它们不仅可爱,而且把它们的名字连起来读一读还更好听呢!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①师范读 ②自由读 ③指名读 ④齐读

  2、小朋友们读得真好,现在小鸟们要回家了,你们能把它们安全地送回家吗?(出示挂图,请几名学生上台把鸟的名字贴在相对应的鸟图中,其他学生在自己的书本插图中写上鸟名)

  3、“我会说”: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鸟朋友,你能用下面的句子说一说吗?

  ①出示填空:大自然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鸟,有( )、( )、( )……我最喜欢( ),因为( )。

  ②同桌互说,指名说,师生共同评价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鸟类王国里还有许多鸟,今天我们认识的鸟朋友只是带有“鸟字旁”和“隹字旁”这两个家族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多收集资料,多查字典,看谁能认识更多带有这两个偏旁的生字,真正成为鸟朋友喜欢的好学的好朋友!因为鸟类是我们的朋友,它们帮助我们吃很多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鸟类,不要伤害它们哦!

  教材解析:

  本课是特殊偏旁的认识与识字。教材中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的内容是用一组图表表示鸟可以用“鸟、隹”两个偏旁来表示,说明同一个事物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第二部分的教学内容是用另外一组图表示月亮、肉都可以用“月”这一偏旁来表示,说明不同的事物可以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然后以偏旁带字的形式列出12个词语来加以印证。在本次备课中,我只对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即学*“鸟、隹”两个偏旁和带有这些偏旁的6个词)进行教学设计。在这六个词中,有三个字是“鸟”旁,有三个字是“隹”旁,但都是表示鸟。课文中还配有插图为学生了解词语所指的事物提供了具体的形象。两组词语连起来是一篇适宜朗读的韵文,读起来琅琅上口。本次的教学训练重点是识字写字,认识“鸟、隹”两个偏旁。

  识字教学设计 19

  一、导入。

  孩子们,春天渐渐的远去了,夏天来临了!你们喜欢夏天吗?我相信,当你们今天学*识字5之后,会更爱夏天!

  板书课题:识字5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我们一起来欣赏夏天的景物。

  夏天的天气是怎么样的呢?

  夏天台风雷雨

  (1)指读名。指导朗读。

  (2)背诵。

  2、夏天会有台风和雷雨,这是夏天比较显著的天气特征,夏天还有什么显著的水果呢?分别出示课件:

  桃子梅子西瓜

  (1)指读名。指导朗读。

  (2)背诵。

  3、夏天的天气有?(台风、雷雨)。夏天的水果有?(桃子、梅子、西瓜)。那夏天有什么动物呢?

  分别出示课件:

  蝈蝈青蛙知了

  (1)指读名。指导朗读。

  (2)背诵。

  4、夏天的天气有?(台风、雷雨)。夏天的水果有?(桃子、梅子、西瓜)。夏天的动物有?(蝈蝈、青蛙、知了)。那夏天有什么花呢?

  分别出示课件:

  葵花茉莉荷花

  (1)指读名。指导朗读。

  (2)背诵。

  5、夏天的天气有?(台风、雷雨)。夏天的水果有?(桃子、梅子、西瓜)。夏天的动物有?(蝈蝈、青蛙、知了)。夏天的花有?(葵花、茉莉、荷花)。

  边提问题,边出示课件:

  夏天台风雷雨

  桃子梅子西瓜

  蝈蝈青蛙知了

  葵花茉莉荷花

  (1)指名读,分小组读。

  (2)背诵。

  6、根据课文,把句子补充完整。

  夏天到了。

  有时有(),有时有()。

  ()熟了,()熟了,()也熟了。

  草丛里的()在叫,池塘里的()在唱歌,树上()叫个不停。

  ()迎着太阳笑,()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池里的()披上了粉色的衣裳。

  7、一(2)班的小朋友真是厉害,这么快就将夏天的特点了解的一清二楚了!我们一起再将《识字5》齐背一遍。

  三、学*生字。

  (1)识读生字,找出生字特点。

  (2)描红笔顺及生字。

  (3)书空笔顺,并在《生字词》本上书写生字。

  识字教学设计 2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会正确书写“灶、尖、歪”。理解本课新词。

  2.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诵读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写好生字“灶、尖、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创设情境;

  上课了,老师先请学生看老师做一个动作,只见老师把手放在眼睛上面,做出一个向远处看的样子。“同学们,老师在于什么?”这个问题多容易,“老师在向远处看。”老师接着问学生:“老师为什么把手放在眼睛上呢?”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老师稍作提示,学生思考后回答:“太阳照着眼睛,看着不舒服,老师是用手挡太阳的。”“对,你们看看这个字。”出示“看”字,“上面是一个撇手,下面是眼目的目,手搭凉棚向远处看,当时,人们造这个字的时候,和小朋友们想的一样。‘看’多有趣呀。

  2、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学的《识字3》这篇课文里,就有一些这样有趣的字,你们自己读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能发现一些有趣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学生自读。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 看一看课文中的插图和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

  (3) 把自己记住的字在桌子上书空。

  2、交流讨论:谁发现了哪个汉字有趣的'地方。

  学生会发现:

  “笔”的笔杆是竹子做的,上面是竹子头;笔头是动物的毛做的,下面是毛字。

  上面小,下面大,就是尖尖的“尖”。

  墙上的画挂得不正,就是歪。

  对于“灶”“尾”则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只要有道理就行。

  3、检查读书情况。

  老师请一位同学读书,其他同学一边看着书,一边认真听,看他是不是读准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了句子,当他有读错或读得不理想的地方,请同学们帮助他纠正、改进。

  4、自己练读两遍课文。

  三、细读课文,用心品味

  1、刚才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了两遍,谁来说说你对宁宁有了哪些了解? 你是怎么知道的? 找出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2、来,让我们看看宁宁画的画是什么样的。指导看图。

  3、指导朗读课文第一、二句。

  4、宁宁画炉灶没有门,画鸭子尖嘴巴,画桌子腿歪斜,画大马没尾巴。

  课文说宁宁是一个粗心的小画家,你觉得宁宁仅仅是粗心吗?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5、“炉灶、鸭子、桌子、大马”正确的画法是怎样的?

  6、、指导朗读第三句,注意问句的读法。

  7、练*背诵,赏读品味。

  (1) 指名读。同学读的时候,你可以跟着他在心里读,或者小声读。

  (2) 老师也想读,听听老师读好吗?老师配乐朗读。

  (3) 老师读得好吗?那是因为我一边读,一边想象宁宁画的画,你们要想读好,也要一边读, 一边想,把课文记在心里,背下来,咱们先回忆一下课文——

  课文第一句,写宁宁是个小画家。

  课文第二句,写宁宁这个小画家,画的画是什么样的?

  课文第三句,问一问大家,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吗?

  (4 我们来试着背一背,不会背的可以看书,会背又想表演的同学还可以站起来表演。

  四、学*生字,认真书写

  1、下面我们要写字,它们是“灶”、“尖”、“歪”。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并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位置、笔顺。

  “灶”左边的火字旁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右边的土要写得稍微瘦一点。

  “尖”上面小的竖没有钩,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歪”以横中线*分,横中线上面写“不”,横中线下面写“正”。

  2.学生练写(先描后仿),老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笔顺和写字姿势。

  五、课堂小结,引申迁移

  今天,我们学了《识字3》,认识了一些有趣的汉字,不正就是“歪”,上小下大就是“尖”。其实,汉字有趣的地方还很多,老师想请同学们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哪些汉字还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