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菁选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3-03-10 00:00:00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开展活动,让学生表演来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3、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让学生懂得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二、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4、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三、教具准备

  课文中各种动物的头像和小蝌蚪变化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图及字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四)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读并读准字音。

  2、检查预*情况,出示生字,请学生来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注意指导学*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13画,第8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与柳字相比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写一撇。龟:共7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13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第四笔是提。

  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un,不要错读成q0n。捕:声母是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第二课时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在下面画上横线,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二、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小结第二段的学*方法:1、先看图,想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小蝌蚪有什么变化。2、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反复读读。3、领会重点词语。

  三、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自学第三,四,五段。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师引导。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6、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7、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朗读。

  8、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9、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开展活动:

  1、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小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让学生排出正确的顺序。

  四、练*,巩固:投影出示练*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板书设计:贴图贴字条

  小蝌蚪青蛙

  长出后腿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袋、腿、、摆、连、忙、睛、追、披”,认识部首“目”字旁。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连、忙、睛、追”。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能说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看图画照样子说一二句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袋、腿、、摆、连、忙、睛、追、披”,认识部首“目”字旁。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连、忙、睛、追”。

  2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1、听录音读通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理解蝌蚪的生活*性及生长特点

  教学流程一.猜谜语,揭课题

  1.猜谜语

  “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住在池塘里。”这是什么?

  2.板书:小蝌蚪

  完成板书:找妈妈(学生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学*生字

  1.听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根据提示记住课文有关内容。

  学生交流,师板书:小蝌蚪长着(),(),甩着()。

  2.自学生字

  (1)师提出自学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

  (3)小组合作,读读课后的生字、词语。选择交流自己的识字好办法。

  披、摆:为什么都用提手旁。

  追:书空。

  睛:可用换部首的方法来识记。

  3.游戏巩固生字词语。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叫号游戏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指导读句

  1.轻声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按标点停顿。

  想想,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分别遇见了谁?

  交流板书:鲤鱼乌龟妈妈

  2.分节学*课文。

  (1)交流并出示第二小节。

  A、鲤鱼妈妈在干什么?小蝌蚪看见了会怎么想?指导朗读,小蝌蚪的话,指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什么?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指导朗读,鲤鱼妈妈的话用亲切的'语气读。

  (2)交流并出示第三小节。

  A、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妈妈?

  B、指导朗读第三小节,抓重点词语:“连忙、追、叫”等,读出小蝌蚪即高兴又着急的语气。

  (3)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学*最后一节课文。指导读出青蛙妈妈高兴的语气。

  3.再读课文,指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生长过程图)。

  4.分角色朗读全文。

  5.指导背诵最后两节。

  四.复*生字,积累词语

  1.猜字谜。

  2.给部首妈妈找孩子。

  3.给词语找朋友。

  4.指导书写。

  连、忙、睛、追

  教学效果反馈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3

  【备课构想】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这是一篇童话,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幅图对应(六幅图用投影)。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我注意了下面几点:

  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素质。在学完每幅图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粘贴纸粘贴出与这幅图有关的小动物粘贴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他们的基本素质。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具准备】

  粘贴纸、幻灯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学*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二、用谜语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启发法)

  2、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⑴小蝌蚪是什么样的?青蛙是什么样的?

  ⑵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⑶这篇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师: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来学*课文。

  三、结合学*课文

  1、找一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图的投影)

  ⑴师:这群小蝌蚪在班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提问法)

  ⑵师:小蝌蚪的脑袋什么样?身子什么样?尾巴什么样?

  (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提问法)

  ⑶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

  ⑷师:指导学生用粘贴纸粘贴出游动的小蝌蚪的粘贴画,并让仔细观察。

  (指导观察法)

  2、操作投影出现第二幅图。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读小蝌蚪,女生读鲤鱼妈妈,教师读旁白。

  ⑵师: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么变化?他们遇到了谁?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到了鲤鱼妈妈)(启发法)

  ⑶师:小蝌蚪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

  ⑷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引出板书:变→长出两条后脚。

  找→鲤鱼

  ⑸师:看投影,小蝌蚪见到鲤鱼的时候心情怎样?(学生发挥回答)

  ⑹指导学生用粘贴纸长出后退的小蝌蚪和鲤鱼的粘贴画。

  ⑺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图。

  ⑴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读乌龟,找一名女生读小蝌蚪,教师读旁白。

  ⑵师:过了几年,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他们又看见了谁?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了一只乌龟)(启发法)

  ⑶师:小蝌蚪叫了什么?乌龟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通过第三自然段的学*,引出板书。(长出两条前腿,乌龟)

  ⑸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学*内容,粘贴出长着四条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乌龟粘贴画。

  ⑹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他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现第四副图。

  ⑴教师范读第四、五自然段。

  ⑵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他们又遇到了谁?

  (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变短了,他们遇到了一只青蛙)(提问法)

  ⑶师: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通过读第四、五自然段,从而引出板书。(尾巴变短了,青蛙)

  ⑸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学生粘贴出青蛙的粘贴画。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思考。

  ⑴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⑵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引出板书。(尾巴不见了)

  四、巩固知识

  师:今天我们学*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1、找同学,根据自己的粘贴画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比一比看谁讲的有趣(激趣法)

  2、带上头饰,将这个童话演出来。(表演法)

  五、总结全文

  学生总结。(自由发挥)

  师: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4.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要求:

  1.讲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小动物头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入课,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拍手唱起来,体会有妈妈的幸福快乐。有妈妈的孩子多幸福啊,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不在身边,现在就让我们来帮小蝌蚪找妈妈吧!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读一遍课题,从这个课题中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都在课文当中,请同学们看课件(全篇课文动画加朗读)

  看完这个动画,同学们已经有了答案了吧,让我们再翻开书自己去找答案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师: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第一段的动画)

  师:谁能说说在这个动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小蝌蚪呢?找2名同学来回答,然后让大家一起来齐读。

  同学们说一群快活的黑灰色的,大脑袋,甩着长长的大尾巴的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那这样一群小蝌蚪去找妈妈了,看看他们遇到了谁?课件(第二自然段的动画)

  看完课件,谁来说说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在路上他们都遇到了谁,是怎样打的招呼啊?

  生回答后,出示幻灯片两句话“1.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2.鲤鱼鲤鱼,我们的妈妈在哪里?”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遍感觉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会说出有礼貌,而且会找出有礼貌的词语。

  师:这样一群有礼貌的小蝌蚪问妈妈在哪里,那鲤鱼阿姨是怎样回答的呢?找一名学生回答,适当的说评价,给学生鼓励。

  小蝌蚪很有礼貌,鲤鱼阿姨也非常善良,我们读的时候一定要把感情读出来呀,现在谁能把这一段有感情的'读出来,把名读。

  师:小蝌蚪听了鲤鱼的话,去那边找妈妈,又遇到了谁呢,请看课件(第三到第五段)

  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刚才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的,请学生回答,然后让学生自己学*下三段。

  刚才我们已经学*了两个自然段,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的,你也能像老师一样提出问题吗?下面你们就自主学*下面的三段内容(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读)

  学生提出问题后请提出问题的同学自己找同学来回答。教师适当的点播不准确的地方。

  同学们说得真好,也帮助小蝌蚪找到了青蛙妈妈了,小蝌蚪经历了很多的困难才找到了自己的妈妈,我们能从小蝌蚪身上学到什么呢?生答。(此时渗透小蝌蚪非常有毅力,不怕困难的精神)现在小蝌蚪一定有很多心里话要对青蛙妈妈说,那现在你们是一群小蝌蚪,老师作你们的青蛙妈妈,把你们想说的话说给我听听吧!

  同学们都把心里话说给我听,说得好极了。

  此时,现在我们一家有再来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出示课件(课文的全部动画加朗读)

  师:谁能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变成青蛙的?

  指名来回答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老师仿佛真的看见了一群小蝌蚪变成了青蛙的过程,那现在谁能把老师手中的这些图片给摆出来,要按照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来帖啊?(找一名同学板前来帖)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帖的是否正确?(出示课件成长过程)

  现在我们分角色来朗读一下,看看谁读得最出色。分小组来朗读:第一组扮演小蝌蚪,第二组扮演青蛙,第三组扮演鲤鱼,第四组扮演乌龟,老师当旁白(放无声音的课文动画)

  同学们读得太好了!那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把他们表现出来呢?

  三.演一演

  现在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5分钟时间)

  其中一小组用表演的方法把课文表现出来,另外一小组用《上学歌》改编出来的,用歌声把小蝌蚪变成青蛙唱出来。

  同学们分别戴头饰来表演。

  另一组同学改编的歌词是“小呀小蝌蚪,找呀找妈妈,过几天长后腿,再过几天就把前腿长。小呀小蝌蚪,找呀找妈妈,脱黑衣,穿绿衣,最后找到青蛙妈妈了,呱呱呱”

  同学们演得非常认真,也特别生动,老师仿佛真的看见了一群小蝌蚪在游来游去,在池塘里找自己的妈妈。那这组同学唱得更是动听,老师真的看见了几只小蝌蚪长成了青蛙一样。

  师:那小蝌蚪们长成青蛙后每天都跟着妈妈去做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学*最后一段,我起头“不知什么时候”学生就会跟着读起来,读后学生就会回答出来每天他们和妈妈一起去捉害虫。

  青蛙每天能捉很我的害虫,他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会说:爱护它,保护它,从我做起,并且告诉其它人也要爱护青蛙们,做一名爱护青蛙的小卫士。(对学生进行爱护益虫的教育)

  四.设悬念,课外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的做得好,老师想再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你们能完成吗?

  出示幻灯片“小探索”回去查一查资料,看看青蛙每天每只最多能吃多少只害虫害?明天告诉老师和同伴们。

  五.小实践

  等到夏天来到的时候,捉几只小蝌蚪观察一下,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要记得再把青蛙放回去呀!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5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设计理念:

  读中观、读中练、读中思、读中悟,读中表情,读中达意,读中明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披、露、鼓、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

  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图画五幅,词条卡五张,字卡四张。(注:本课是最最常规的家常课,未使用cai课件)画有小蝌蚪的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了《小蝌蚪找妈妈》,跟着活泼可爱的小蝌蚪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这里有坚持不懈找妈妈的小蝌蚪,这里有温柔慈爱的鲤鱼妈妈,这里有热心善良的乌龟大叔,最后小蝌蚪们成长为想妈妈一样的田园卫士。同学们,你们喜欢他们吗?

  1、板书课题,生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拆换伙伴,巩固读词。

  a、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许多生字,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b、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生答)

  c、自己试着读(课后“读一读”)

  d、开火车读

  e、对游来游去进行扩词。如:跑来跑去……

  f、用“你追我赶”说句话。

  4、课文分了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

  二、走进正文,各有侧重

  (一)、启(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步入佳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欣赏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

  师: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都有什么呀?

  生:灰黑色的身子。

  生:长长的尾巴。

  师补充大大的脑袋,并将词条贴于板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师:一群长着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的小蝌蚪在池塘里你追我赶快话的游来游去。(贴第一幅蝌蚪图)睁开眼睛,说说你见到了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生:可爱的

  生:顽皮的

  生:时尚的

  生:快活的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

  生:甩着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还从哪个词看出?

  生:游来游去

  ……

  师:那么,结合词语说一说,你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二)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师:快活的小蝌蚪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生答,出示第二幅图。后来又遇见了——出示第三幅图。

  1、鲤鱼阿姨,乌龟大叔和小蝌蚪都说了什么呢?请同学在文中用直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2、指两名同学分别读二、三自然段。

  3、小蝌蚪问话前都用了表示动作的词。

  生答“迎”和“追”。

  4、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

  师:(指图,指导朗读)当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哺育小鲤鱼的温情画面时,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他急忙迎上去问:(生读)

  师:你似乎不怎么想念妈妈,(再读)。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5、结合生活、结合图画理解“追”。

  师: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

  a、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追?试举例

  b、他为什么追呢?

  c、这时心里头会是怎样?

  师: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的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声叫着——

  生边读边评价(

  师:你是一只想念妈妈的小蝌蚪。

  师:你是一只无比激动的小蝌蚪。

  ……

  (随机用小蝌蚪卡片进行奖励)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6、分角色朗读。

  (三)拨(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读养心。

  师:鲤鱼阿姨的温柔慈爱,乌龟大叔的热心善良温暖着小蝌蚪,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那么他找到妈妈了吗?用最响亮的声音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粘贴图四)

  1、用浪线画出描写妈妈外貌的语言,再大声地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荷叶上蹲着……一对大眼睛。”教师同时贴词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并出示()的(),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3、积累背诵青蛙妈妈的`外貌描写。

  a、师: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多美的文字呀,你能背下来吗?

  b、生背诵。

  c、(教师指图)辅助背诵,增识词语。

  师:荷花旁边,荷叶上面,蹲着——(生接语,同时教师贴“蹲”字于青蛙妈妈侧,以下同),披着——(贴“披”于另一侧),露着——(贴“露”于肚皮上),鼓着——(贴“鼓”字于眼睛上部)。

  师:这是小蝌蚪们的妈妈吗?

  生:是

  4、爱的呼唤,荡涤心灵;真情告白,启迪人生。

  师:小蝌蚪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会是无比地——

  生:激动

  生:兴奋

  ……

  师:于是小蝌蚪大声的呼唤——

  生:妈妈,妈妈——

  师:这是来自心底的呼唤。

  (生再读,师再评价。)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妈妈我真想念你呀!

  生: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

  生:妈妈我找你找得好苦呀!

  生:妈妈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师:(顺势而为)妈妈也再不离开宝贝啦!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早就发现,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指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找一找,读一读,用括号形式标记一下。

  (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四)合(最后一段):内外延伸,厚实立体。

  1、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寻找让青蛙母子得以相见,身体的改变让青蛙变得跟妈妈一样,尾巴已经不见(贴图五)

  师:同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2、适当小结,谈论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蝌蚪很可爱。

  生:小蝌蚪很勇敢也很坚强。

  生:不对,应该说是很执着。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刚出生时跟妈妈不在一起。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要经过四次变化才能跟妈妈一样。

  生:小蝌蚪身上有许多我要学*的东西。

  3、由内向外,拓展放大

  师:关于青蛙你还知道些什么?

  (同学汇报搜集的资料)

  生:青蛙每年能吃掉1万5千只害虫,是庄稼的保护神。

  生:青蛙天生就是个歌唱家。

  生:青蛙是益虫,但有的青蛙有毒。

  生:关于青蛙的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和资料的了解,我们更了解了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但呀喜欢他,还要爱护他保护他,请同学们带着喜爱之情再回读一遍课文。(生读)

  三、布置作业:

  回家后继续读课文并和爸妈演一演,下节课上我们进行分角色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认识本课“脑袋塘捕”等1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两、就、肚皮”等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和媒体准备:

  角色头饰,课件,青蛙生长视频。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瞪大眼睛,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人的名字,名字叫——妈妈。(板书:妈妈)

  读妈妈,注意叠词第二个字音读轻声

  像这样的词,你还能说说有哪些?(爸爸妹妹哥哥)

  2、可是有一天,妈妈找不到了,我们要去找妈妈。(板书:找)

  可是不是我们去找妈妈,而是它——小蝌蚪。(完成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读课题,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这个故事非常有趣,是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后小身板坐直。

  三、借助学*单,学*生字

  这一课要认识的生字写在学*单上了,拿出学*单,自己读读。

  小组合作认读,读给同桌听,读对了就点赞。

  池塘脑袋捕食阿姨乌龟披着鼓着

  黑灰色迎上去追上去宽嘴巴头顶上

  交流检查:

  披着鼓着——轻声

  鼓着做动作,手握拳头,高于*面

  头顶上鼓着——怎么做动作

  迎追——都是什么旁?什么结构?什么叫迎上去》什么叫追上去?

  四、学*课文,想想小蝌蚪和青蛙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填写学*单

  1、()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的脑袋,黑()色的身子,甩着()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青蛙妈妈披着碧绿的()裳,露着雪()的(),

  鼓着一对()眼睛。

  3、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先后遇到了鲤()阿姨和()龟。

  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和谁?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

  1、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六、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七、指导写“孩”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菁选扩展阅读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菁选(扩展1)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菁选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1

  教学内容:

  一年级第二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蝌蚪生字卡课件,课文六幅插图课件,歌曲《小蝌蚪》。

  教学教程:

  1、创设情境,复*导入

  师: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小朋友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

  生:(大声说)想。

  (出示课件1)

  师:谁认对一个词语宝宝就可以得到一只可爱的小蝌蚪。(认对后点击一下生字卡,小精灵欢快地说:“奖给你一只小蝌蚪”)

  生认读生字。

  2、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师:小朋友个个都是认字的能手,池塘里的小蝌蚪可高兴啦!

  (出示课件2,即文中插图1)小蝌蚪长成什么样?看谁观察得仔细。

  生仔细观察后纷纷举手说。

  生一:小蝌蚪有大大的脑袋。

  生二:小蝌蚪有黑灰色的身子。

  生三:小蝌蚪长着长长的尾巴。

  师:你真行,正确地读出了“长”的两种读音。小朋友试着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

  师:你带着笑容把“快活”读得重一些,小蝌蚪真高兴呀!谁也能高兴地读一下这段话。

  生高兴地读。

  师:真不错!小朋友读得这么高兴,李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小朋友认真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最棒!师范读后,问:老师读得好不好?

  生一(评):老师把“一群” “大大”“黑灰色”读得重一些,把“长长”读得长一些。

  生二(评):老师带着微笑读。

  师:谢谢小朋友的夸奖(点击小精灵),你们想读好这句话吗?

  生:(笑着说)想!

  师: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3,即文中插图2)

  师:图2中的小蝌蚪与图1中的有什么不同?

  生: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你真棒!(点击小精灵)小朋友都看一看,小蝌蚪真的长出了两条后腿。

  生:真可爱!

  师:小蝌蚪想做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生看图说话。

  师:小朋友真聪明,请小朋友找一找哪个自然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生: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桌小朋友互相读读。

  生读。

  师:谁愿意来扮演小蝌蚪,读读小蝌蚪问鲤鱼妈妈的话。

  生读:“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小蝌蚪是怎样去问的?

  生:小蝌蚪是“迎”上去问的。

  师:小蝌蚪不“走”上去问而是“迎”上去问,这是为什么呢?

  生:(沉默)哦,小蝌蚪急着想见自己的妈妈。

  师:谁来学着小蝌蚪急切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谁还能比他读得更急切一点?

  生急切地读。

  师:读得好,还加上了动作。(点击小精灵)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鲤鱼妈妈怎么告诉小蝌蚪的,谁愿意做鲤鱼妈妈。

  生:(大声地读)“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师:*时,当妈妈看到你急着找东西时,妈妈是用怎样的语气对你说呢?谁能学着妈妈说话的样子读读鲤鱼妈妈说的话。

  生自由读。

  师:鲤鱼妈妈真热情呀!小朋友也热情地读读鲤鱼妈妈说的话。

  生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师:长出两条腿的小蝌蚪从鲤鱼妈妈这里知道了自己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没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多着急呀!它们该怎么办呢?

  生:(齐说)找哇!

  (出示课件4,即文中插图3)

  师:请小朋友学着上图的学*方法来学*这幅图。先观察小蝌蚪的变化,再扮演角色读一读课文内容,好不好?

  生分小组学*。

  师:小朋友学得多认真呀!想不想来展示一下。

  生看图说话。

  生一:(自信地站起来)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它们找到了一只大乌龟。(点击小精灵)

  生二:小蝌蚪游呀游,它们找到了一只大乌龟,这时小蝌蚪已经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你用上了“已经”这个词,真棒!(点击小精灵)谁愿意来扮演小蝌蚪和大乌龟?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请一名小朋友读旁白,你们俩来扮演小蝌蚪和大乌龟,其余小朋友当评委,好不好?

  生表演。师:我们来评评他们的表演。

  生评。

  师:你表演时既有表情,还加上了动作,顶呱呱(点击小精灵)

  生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一天天长大、变化,虽然很累,但它们不怕累,终于找到了妈妈。

  (出示课件5,即文中插图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上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

  生观察后说说青蛙的样子。

  师:请小朋友边看图这听老师读第四自然段。(师范读)小朋友能不能学着老师的表情来读读这段话。

  生模仿读第四自然段。

  师:你们真棒!都奖一只小蝌蚪。(点击小精灵)小蝌蚪找妈妈真不容易呀!它们找到妈妈时的心情怎么样?青蛙妈妈的心情又怎么样呢?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出示课件6,即文中插图5)小朋友观察后说一说画面内容。

  生说画面内容。

  师:谁愿意来读读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话?

  生一:(笑着叫:“妈妈,妈妈!”)

  生二:(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师:你们真行,读出了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高兴心情。(点击小精灵)小朋友想不想读读小蝌蚪和青蛙妈妈见面时的话语。

  生:(齐说)想!

  师:赶快立起书来读读吧!

  生自己读第五自然段。

  师:假如你们是蝌蚪,找到青蛙妈妈时会说什么话呢?比一比,看谁说得棒?(在小组内说)

  生一:“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了你!”

  生二:“妈妈,我要天天和你在一起。”

  生三:“妈妈,我找到了你真高兴。”

  生四:“妈妈,我们已经长成你这个样子了。”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点击小精灵)

  (出示课件7,即文中插图6)

  师: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在干什么?它们有什么变化?

  生看图后说画面内容,指导朗读。

  生自由读第6自然段。

  3、分角色表演,加深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师:小朋友个个都挺聪明,既会读还会表演。我还想看一看小朋友的表演,你们愿意把《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表演给听课的老师看一看吗?

  生:(大声说)愿意。(戴头饰表演,一人旁白,一女生扮鲤鱼妈妈,两位女生扮小鲤鱼,一男生扮乌龟,一女生扮青蛙妈妈,其他学生扮一群小蝌蚪。)

  生朗读全文

  4、活动——歌舞表演《小蝌蚪》

  5、总结,课外实践。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它们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它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我们课后去探究一下,在下节课把你们了解的知识讲给其他同学听。

  教学反思:

  农村小朋友对小蝌蚪长成什么样,青蛙长成什么样,小蝌蚪长大变成什么,这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在课前我调查了一下90%的同学都玩过小蝌蚪,有的甚至还养过小蝌蚪,但针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并非说得清楚。因而我在备课时,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为重点,按照从观察——说话——朗读——表演的过程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一开始,我利用课件“和小蝌蚪交朋友”复*生字这一教学环节,创设了一个能把学生领入意境的`学*情境,利用儿童的好奇、好胜心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更亲*。

  “胸有成竹,有条不紊”。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每幅彩图都配有一段相关的文字,既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但要低年级儿童用自己的话来完整表达每幅图的意思,是有点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细致地指导学生,使学生心中有“谱”。在教学中,我用分段教学法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只要学生说的话与画面有一点联系就作出中肯的评价,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每幅图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及鲤鱼妈妈、小乌龟、青蛙妈妈的表情后再叫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内容。一节课下来,收获还真不小。这样先指导观察后说话,学生就会心中有数,不至于东拉西拉,言之无序,自然而然就使学生边练边说,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文本之间要形成对话和交流的关系,朗读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体会、揣摩。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亲自参与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这三种朗读方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迎”“追”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朗读,读后同学评价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反复练读。从读中悟出词意、句意,学生才能淋漓尽致地进行角色表演,使学生在自主、合作、轻松的氛围内培养了朗读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从本课的教学实验看,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选择恰当的朗读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2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学难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蝌蚪)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复*生字词。

  二、自由读课文:

  1、标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用横线画出来)青蛙是什么样的?(用双横线画出来)。

  2、 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找出相关语句读读。

  3、小蝌蚪为了找妈妈,一路上都遇到了谁?用圆圈圈出来

  4、.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练*)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4、齐读第一段。

  第二段。

  1、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课件显示),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理解“迎上去”意思。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4、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

  (课件显示,让学生比较。)

  5、指点: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小蝌蚪会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小组讨论。

  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复*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分角色朗读。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段话。

  6、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披 露 鼓 )

  7、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8、这是写青蛙的动作。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9、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10、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1、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2、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3、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

  三、朗读全文。

  四、简要复述。

  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学生默读,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

  大脑 披衣

  灰身 露肚

  长尾 鼓眼

  小蝌蚪 找 妈妈

  长出两条后腿 尾巴变短、不见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3

  教材简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学*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谈话激趣引入

  1、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2、生齐读课题。

  3、整体感知课文。

  4、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学*小组内互相教读,说说怎样记字形。

  检查学*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小老师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

  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

  1、自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

  用手势帮助理解“甩着”。

  口头填空:小蝌蚪,大(),()的身子,()的尾巴,()地游来游去。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与小蝌蚪最先的样子相比较,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⑵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⑶分角色读。(同桌对读,组内互读,指名读)

  ⑷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用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⑴学生汇报学*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⑵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⑶分角色读。

  第二课时

  自读课文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自读第4、5自然段。

  讨论交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

  3、课件出示青蛙妈妈的话,结合课后“读读说说”的'练*,用“已经”说话。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画出小蝌蚪最后变化的词句。教师板书:尾巴消失捉害虫。

  5、教师归纳: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是青蛙生长变化的过程。

  分角色朗读全文

  复*生字

  出示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读一读。

  2、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该怎么写。

  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辅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书写情况。

  演一演

  1、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

  2、评出表演得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和媒体准备

  句子卡,生字卡,投影图片。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学生汇报,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三、学*课文,随文识字。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看第一张图片,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

  默读课文用划出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随机学*生字灰。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字披、鼓。

  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四、写字指导

  1、观察有、在、什、么,学生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2、范写,学生描描写写。

  3、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卡片。

  2、朗读小蝌蚪和青蛙样子的句子。

  二、继续学*课文,朗读感悟。

  1、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师相机贴出图片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2、学*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请生上台表演这三种情况。

  师小结:可见,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3、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演一演这个故事

  六、指导写变、条。

  查找、一只青蛙一年可以吃掉多少害虫?

  青蛙为什么成为捉害虫的能手?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长出两条后腿尾巴变短青蛙

  迎鲤鱼图追乌龟图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5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2个谜语,想不想猜? 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可是它们的长相却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出示课题图)

  3、请你们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34 小蝌蚪找妈妈)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2页,看着课文中的插图,认真听故事。故事讲到哪儿,就指到相应的插图。

  2、同学们,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你们喜欢小蝌蚪吗?

  三、学*课文

  (一)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出示蝌蚪插图:看,池塘里有多少蝌蚪?

  谁来说说这些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儿?

  2、现在我们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读第一小节。(读完师贴图)

  3、屏示第一自然段,认识“灰”,(看这个字是什么颜色?这个字就读----,集体拼读)出示字卡,组词

  4、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是说小蝌蚪生活的怎么样?(很开心,自由自在的),谁能快活地读一读(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5、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谁在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话?

  6、仔细看,池塘里有……(出示填空)齐说。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二)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1、出示图,提问:谁来说说青蛙妈妈长的什么样?

  2、课文上是怎样描写青蛙的样子的?让学生找出段落,指名读。

  3、出示句子,认识“披 、鼓 ” ,读准多音字“露”,除了这3个字,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是“蹲”。

  4、再找出写青蛙身上颜色的2个词?(点出:碧绿的 雪白的)

  5、用上这四个表示动作和两个表示颜色的词,把这只大青蛙写活了,我们来试着读出青蛙的可爱。男生读、女生读,师评价。

  (三)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1、师: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出示要求:请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划出来。

  2、同桌互相交流、补充

  3、集体汇报,师贴图。出示这些句子、图,齐读。

  4、演一演:如果你就是小蝌蚪,你能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吗?看屏幕自己先试着说一说,找生说。

  (四)学*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 ,遇到了谁?(鲤鱼和乌龟)

  (1)、学*第2段

  1、引读: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出示图)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谁能说一句话,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2、于是,它们就------迎上去,问话,出示全图,认识“迎”组词、说话

  3、它们是怎样“迎上去”的?看课件理解,

  师:原来,这样面对面走到一起就是“迎”。谁想上台和老师一起做一下“迎”的动作。

  4、它们 “迎上去”会问…… (出示问话图)

  认识“阿姨”交流识字方法、学过的女字旁的字有哪些?

  多么有礼貌的小蝌蚪啊!谁再来有礼貌的读一读?

  5、鲤鱼妈妈是怎样回答的?(出示对话图)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样子有什么特点?(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2)学*第3段

  1、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出示乌龟图),会想到什么?(鲤鱼妈妈说的自己的妈妈的样子),呀,它们把乌龟当成自己的妈妈了,于是连忙追上去。(出示连忙追上去图),

  2、怎样做“追上去”的动作?找2人演,再看课件,

  师总结:从后面赶上来就可以说“追上去”。

  3、从“连忙、追上去”可以看出小蝌蚪的心情怎样?(急切)于是它们着急地叫……(点出妈妈词)谁能着急地读一读?

  4、乌龟看到小蝌蚪叫它妈妈,感到很好笑,它认真地说-----(出示乌龟的话)学*“顶”,让生指出头顶在哪。我们一起来认真的读……乌龟笑着说……。

  5、小蝌蚪从乌龟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板书:头顶上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6、小组内合作表演小蝌蚪遇见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情景,注意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进去。请生上台戴头饰表演,生评价。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妈妈。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指板书说)

  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

  (3)学*第4段

  1、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出示青蛙图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2、一定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于是它们就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3、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高兴地读一读。

  4、师小结: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妈妈,我们要向小蝌蚪学*,只要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5、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出示青蛙的话)

  6、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出示、做动作读一读。齐读句子(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

  7、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8、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看看有关青蛙的知识(出示青蛙的知识,师读 )青蛙真是庄稼的保护神呀!

  四、看图回顾,回归整体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

  六、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和爸爸妈妈演一演这个故事。

  七、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形态;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培养学生讲文明、礼貌的*惯;增强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头饰。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音乐响起,出示“求助信”,教师深情朗读。

  2.读完“求助信”,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贴爱心图)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帮小蝌蚪找妈妈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探索生长过程

  1.认识小蝌蚪,学*第一自然段。

  既然大家要帮助小蝌蚪,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朋友吧!

  ⑴课件展示小蝌蚪。

  ⑵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自然段,一起读一读。

  ⑶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动手勾一勾,指名说一说。

  ⑷展示小蝌蚪外形图①。

  2.认识青蛙,学*第四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大家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⑴用同样的方法学*第⑷自然段,展示青蛙外行图⑤。

  3.学*第二—六自然段,探索生长过程。

  ⑴引导观察小蝌蚪和妈妈长得一点儿也不像。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导得出:小蝌蚪长大后就会像青蛙妈妈。

  ⑵提问:小蝌蚪是怎样一天天长大变成青蛙的?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描写小蝌蚪变化的句子。

  ⑶学生汇报变化过程,教师进行简单的文字板书。

  ⑷根据文字板书,找三名学生完成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②③④的排序。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板书设计。

  ⑸根据板书,集体复述生长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边说边用动作表演,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又加深了对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印象。

  三、观看动画,进行朗读训练

  1.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们可高兴啦!可是,他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先遇到了谁?

  2.观看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动画片段。引导理解“迎上去”。重点对第二自然段进行朗读指导。

  ⑴看动画理解“迎上去”,并用一只手代表小蝌蚪,另一只手代表鲤鱼阿姨,一起做“迎上去”的动作。

  ⑵指导读准“迎”字。

  ⑶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请学生注意听,听完请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⑷请大家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的朗读和表演。教师适当进行点拨,通过评比过程,体会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⑸对比以下两种说法:

  a: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b:鲤鱼,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问话应该有礼貌。

  ⑹男女同学分别扮演小蝌蚪和鲤鱼妈妈,集体表演读。

  3.观看三、五自然段的动画,理解“追上去”和“游过去”。

  4.两人一组,先自由练*读,后表演读。

  5.同学们读得不错,现在老师奖励大家观看全文动画。播放带录音的全文动画,学生边看边跟读,进一步感悟全文。

  四、感情升华,懂得保护青蛙

  1.小蝌蚪长大后变成青蛙,他们干什么去?(去捉害虫)

  2.大家可知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3.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可是……(课件展示捕杀青蛙的图片)

  4.亲爱的小朋友,面对这些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5.教师小结:是啊,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不要捕杀青蛙!

  结束语,使课堂无限延伸。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带着一颗爱护青蛙的美好心灵,走出课堂,去劝告身边的朋友,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爱心去保护青蛙吧!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看图,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1)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2)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附:板书:

  34小蝌蚪找妈妈

  鲤鱼迎上去

  乌龟追上去

  青蛙游过去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8

  学*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谈话激趣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生齐读课题。

  整体感知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学*小组内互相教读,说说怎样记字形。

  检查学*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小老师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

  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

  1.自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

  用手势帮助理解“甩着”。

  口头填空:小蝌蚪,大( ),( )的身子,( )的尾巴,( )地游来游去。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a.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与小蝌蚪最先的样子相比较,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b.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c.分角色读。(同桌对读,组内互读,指名读)

  d.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用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a.学生汇报学*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b.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c.分角色读。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9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10

  教学目标:

  1、学*认识本课“脑袋塘捕”等1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两、就、肚皮”等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和媒体准备:

  角色头饰,课件,青蛙生长视频。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瞪大眼睛,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人的名字,名字叫——妈妈。(板书:妈妈)

  读妈妈,注意叠词第二个字音读轻声

  像这样的词,你还能说说有哪些?(爸爸妹妹哥哥)

  2、可是有一天,妈妈找不到了,我们要去找妈妈。(板书:找)

  可是不是我们去找妈妈,而是它——小蝌蚪。(完成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读课题,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这个故事非常有趣,是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后小身板坐直。

  三、借助学*单,学*生字

  这一课要认识的生字写在学*单上了,拿出学*单,自己读读。

  小组合作认读,读给同桌听,读对了就点赞。

  池塘脑袋捕食阿姨乌龟披着鼓着

  黑灰色迎上去追上去宽嘴巴头顶上

  交流检查:

  披着鼓着——轻声

  鼓着做动作,手握拳头,高于*面

  头顶上鼓着——怎么做动作

  迎追——都是什么旁?什么结构?什么叫迎上去》什么叫追上去?

  四、学*课文,想想小蝌蚪和青蛙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填写学*单

  1、()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的脑袋,黑()色的身子,甩着()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青蛙妈妈披着碧绿的()裳,露着雪()的`(),

  鼓着一对()眼睛。

  3、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先后遇到了鲤()阿姨和()龟。

  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和谁?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

  1、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六、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七、指导写“孩”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生长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主动识字汉字,探索多种识记方法。

  (2)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了解蝌蚪的成长变化。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课件出示蝌蚪图片)你们知道蝌蚪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吗?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34课《小蝌蚪找妈妈》,老师相信认真听课的小朋友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二、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请看小蝌蚪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指名看图)谁来用完整的话介绍这幅图,注意抓住小蝌蚪的特点来说。

  (学生试说: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齐读。

  三、初识图意

  过渡:刚才我们就是用看图意—读文的方法学*了第一自然段的。现在我们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法读懂课文的大概意思。请看: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逐一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也长大了的过程。

  2、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

  四、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同学们都能看着图画说出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下面我们看看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这几幅图的呢?请同学们认真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1)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意思。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3)不懂的地方,自己做个记号。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带读生字。(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把小蝌蚪也吸引过来了,你们看,这八只小蝌蚪都有自己的名字,谁能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呢?如果他叫对了蝌蚪的名字,大家一起跟他读好吗?)

  (2)读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3)(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师:拼音宝宝躲起来了,你们还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读读。

  (4)同桌交流识字方法,认识生字。

  师:怎么记住本课的生字呢?现在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讨论交流你的识字方法,比一比哪对同桌学得最认真。

  (5)同学们交流识字方法特别积极,你们都记好这些生字了吗?林老师出个字谜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十颗豆来又十颗”(鼓)指名说说识字方法。

  (6)学生齐读词语。

  师:词语宝宝也跳出来了,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吧。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的.生字词学得真不错,现在词语宝宝都跑回课文中去了,你们有信心读好吗?老师相信你们课文能读得更棒!

  1、自由读课文,再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6段)同学们可以离开座位,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课文。

  2、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呢?请六位同学开火车接龙读课文。

  3、学生评议。(评出读得好的和读得有进步的同学。)

  4、听录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6、学生汇报,教师贴板书。

  遇见了(鲤鱼、乌龟、青蛙)

  身体变化(小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7、课中小练*。

  口头填空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没过多久,xx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xx。

  六、指导书写:有、在

  1、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和读书表现得都很不错,小蝌蚪们都很佩服你们哦,现在又有两只小蝌蚪想考考你们的写字表现,大家看,这是什么字?(出示“有”、“在”两个字)你们有信心能写好它们吗?

  “有”字上面的横要长,下面的“月”字,撇要变成竖。

  “在”字上面的横要短,下面的竖要超出撇一点点。

  2、学生书写“有、在”。(学生书写生字前先回顾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头正肩*,背直足安,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本子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3、评比书写。

  七、小结。

  师小结:《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除了告诉我们小蝌蚪成长变化的知识以外,其实课文的描写也十分有趣生动,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细细地读这篇有趣的课文。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12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镶嵌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文章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及其生活*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要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认读生字新词,会写生字词。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寻人启事》,谈话引入课题。

  导语:小朋友们,昨天老师得到了一张特殊的《寻人启事》,大家想看看吗?

  (课件演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又黑又长的尾巴,住在池塘里。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也不知道她在哪里。我多想和大家一样,能与妈妈一起生活啊!你们见到她了吗?

  2.板书课题,给“蝌蚪”注音,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课题,再指名读课题,最后全班齐读课题。

  3.简单介绍,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蝌蚪是青蛙的幼体,相当于成年人的婴儿期。那么,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科学知识呢?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啦!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1)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3)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2.检测字词预*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池塘(tánɡ)脑(nǎo)袋(dɑi)灰(huī)色游哇(wɑ)游教(jiāo)书

  捕(bǔ)食迎(yínɡ)上去阿(ā)姨(yí)宽(kuān)嘴巴乌龟(ɡuī)

  头顶(dǐnɡ)披(pī)着鼓(ɡǔ)着

  ◆易读错的字

  “脑袋”中的“袋”要读轻声dɑi;“眼睛”的“睛”要读轻声jing。

  “捕”的声母是b,不要错读成p;“披”的韵母是i,不要错读成ēi。

  ◆多音字

  “教”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第一声jiāo,可以组词“教书”“教方法”。它还有一个读音jiào,可以组词“教师”“教室”。

  ◆识字方法

  “捕、迎”可通过表演认读;“脑、袋、灰”可利用小蝌蚪的图片认读;“阿、姨”可利用鲤鱼的图片认读;“宽、龟”可利用乌龟的图片认读;“顶、披、鼓”可利用青蛙的图片认读。

  ◆形*字示例

  顶(头顶)(顶天立地)睛(眼睛)(点睛)(火眼金睛)

  须(胡须)(须发)(必须)晴(晴天)(晴空)(阴晴圆缺)

  (2)小组合作,再次认读,之后全班展示读。

  (3)出示会写的字,指导观察字形,正确书写。教师对“皮”“跳”做示

  范书写,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

  ◆书写指导

  [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整体书写要紧凑。“”的横折钩与“阝”的横撇弯钩都不要向下写太长,悬针竖最长。

  [宽]上下结构,宝盖头写宽,首笔点在竖中线上。“见”撇和竖弯钩要写舒展,略宽于宝盖头。

  [皮]注意笔顺的书写:横钩、撇、竖、横撇、捺。第二笔长撇斜度要小,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又”的横撇要横短撇长,捺舒展。

  [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子”末笔横要变成提,斜度大,“亥”的最后一笔是个长点。

  [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要把“足”的最后两笔变成竖、提,右边“兆”的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4)学生在书上练*书写生字,描一个,写两个。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提醒书写有误的学生。

  (5)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在投影仪上点评。

  (6)交流各种识记方法,如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总结刚才的学*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过渡:同学们,咱们刚才学*了这么多的生字新词,现在把它们都放到课文里,你还会读吗?我们一起跟着录音轻声地读一读吧!

  2.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在听和看的同时轻声跟读课文,熟悉课文。

  3.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提示:可从吐字、发音、流利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4.再次出示《寻人启事》,思考: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她在哪里?(板书:小蝌蚪→青蛙)

  5.图文结合,认识蝌蚪和青蛙。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学生辨认,并将不同的图片贴在相应的板书下面。

  (2)学*描写小蝌蚪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为什么会找不到妈妈呢?因为它们的外形实在是相差太大了。谁能够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呢?

  ①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读,说说有什么不懂的词语。

  ③指名读,其间教师相机指导,“大大的、黑灰色的、长长的、快活地”这几个词语要重读;读“游来游去”时拖长音,突出小蝌蚪的悠闲与快乐。

  ④播放小蝌蚪在池塘中游动的动画,学生齐读,理解“甩”的意思,可以用手做一做“甩”的动作。

  (3)学*描写青蛙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虽然在池塘里生活得很快活,可是没有妈妈在身边怎么行呢?他们多么希望能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他们的妈妈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儿呢?请大家找找课文中描写青蛙妈妈外形的句子吧!

  ①课件出示文字。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②学生自由朗读句子,想想读懂了什么。

  (青蛙生活的环境、*性及其外形特点,和鲤鱼、乌龟有什么不同。)

  ③引导学生注意句子中的动词“游”“蹲”“披”“露”“鼓”,可以请学生表演青蛙的动作,加深理解。

  ④指导朗读,“大青蛙”“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要略强调,突出青蛙的特点。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小蝌蚪和大青蛙长什么样儿了,他们长得可真的一点儿都不像呀,怎么可能是孩子和妈妈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学*吧!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了生字新词,掌握了一些好用的识字方法,记牢了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学们已经是二年级学生了,要学更多的生字和词语,在*时的学*中可以自己归纳一些识字方法哦!我们在课堂上看了小蝌蚪和大青蛙的图片,读了描写它们外形的句子,一些同学还给我们表演了可爱的小蝌蚪和神气的大青蛙,他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我觉得今天的课文朗读,大家也读得不错,虽然有些字还是读得不准,但读出了感情,下节课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的朗读训练,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多多练*。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好的识字方法,互相读一读生字生词。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1.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对话。

  2.通过图文结合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通过课后题目中的按顺序连图片,能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卡片,组词、扩词。

  2.出示课件,填空回顾课文。

  过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吗?我们来填空吧,看看谁能填得又快又好。

  _____里有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的身子,____长长的尾巴,____地游来游去。

  多么可爱的小蝌蚪啊!可是,他们的妈妈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帮小蝌蚪找妈妈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图文对照,了解小蝌蚪的外形变化和找妈妈的过程。

  (1)出示要求,学生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要求: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外形的变化。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用“——”画出来。

  (2)交流展示。

  ①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出示小蝌蚪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图片,找学生上台按顺序摆一摆: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鲤鱼、乌龟的图片)

  2.细细品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学*第2自然段

  过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最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最先遇到的是鲤鱼妈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我们先来学*第2自然段吧!

  (1)出示课文第1幅插图和第2自然段。

  预设:引导学生理解时要重点领会“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的外形特点——“四条腿,宽嘴巴”。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

  (3)请同学们表演一下鲤鱼妈妈捕食和小蝌蚪迎上去的动作,表演理解“捕食、迎上去”。

  (4)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指导:要读出小蝌蚪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读出鲤鱼妈妈回话时那种长辈式亲切的语气。

  预设:先找两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或者根据情况范读鲤鱼妈妈的话,再找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第3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鲤鱼妈妈对小蝌蚪的妈妈的外形描述得准确吗?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

  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呢?

  (1)出示课文第2幅插图和第3自然段,学生用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第3自然段。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后长出的是两条前腿。

  (3)小蝌蚪看到乌龟后是怎么做的?体会“迎上去、追上去”的区别。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看图区别:正面主动上前叫“迎”,“迎上去”表明小蝌蚪很有礼貌,也说明鲤鱼妈妈是迎面而来的;“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4)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小蝌蚪叫“妈妈”要读出急切、高兴的语气,乌龟的话是亲切中带着微笑。

  (5)引申拓展:乌龟确实像鲤鱼妈妈说的“四条腿,宽嘴巴”,为什么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呢?你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

  预设:引导学生想一想,小蝌蚪为什么会闹出把乌龟当成妈妈的小笑话?原来是鲤鱼妈妈没有说清楚,她只说了小蝌蚪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但许多动物都有这些特点,这些不是青蛙最主要的特点。这个小笑话告诉我们,描述事物时一定要全面,要说出事物的主要特点,这样才不会闹笑话。我们*时看事物要全面,要深入细致,否则也可能闹出笑话。

  学*第4~6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之后小组讨论、交流:通过看图和朗读课文,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

  地方不明白?

  (2)全班交流,品析重点词语和句子。

  ①理解“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那种高兴的心情。

  明确:“游过去”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的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②读第4自然段,思考:小蝌蚪的身体又有了什么新变化?小蝌蚪是怎么认出妈妈的?

  明确: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青蛙的样子与鲤鱼妈妈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相符,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③用多种方法感受课文中动词运用的准确。

  ◆比一比

  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大青蛙穿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长着一对大眼睛。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说一说

  试着用“披”“露”“鼓”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示例:春天来了,田野披上了绿装。嫩嫩的小草在雨中露头了。

  桃树上的小骨朵儿一天天鼓起来了。

  ◆找一找

  出示课文第3幅插图,读读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谁能找对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语?(“蹬”“蹦”“跳”。)这三个词中哪一个不能和其他词换位置?(“蹬”指腿和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写出了小青蛙发力的姿态,“蹦”和“跳”意思相*,可以互换。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加深理解。)小青蛙这一连串动作是瞬间完成的,体现了小青蛙的什么特点?(动作敏捷、身体轻盈。)

  预设:这里通过多种训练方式,让学生理解动词的含义,感知动词的准确和形象,体会青蛙妈妈的美丽、小青蛙的可爱与活泼。二年级的小朋友比较好动,要采用各种活泼的方式提起他们学*的兴趣。

  (3)播放青蛙的叫声,学生想象说话。

  过渡:小蝌蚪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

  后面用上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示例: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您啊!妈妈,原来您在这儿呀!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您了!妈妈,您怎么不来找我们呀,我们找您可辛苦了!

  (4)分角色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过渡: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他们都非常高兴,他们的话该怎么读呢?我们请男生读小蝌蚪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要读出小蝌蚪和妈妈高兴、激动的心情。

  (5)学生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①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做什么?(捉害虫。)

  ②“天天”这个词语告诉了你什么?(青蛙勤劳,捉的害虫多。)

  ③出示青蛙捉害虫的资料。(一只青蛙一年至少吃掉一万多只害虫。)

  ④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青蛙是农田小卫士,我们要保护青蛙。)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过渡:学到这里,我们都替小蝌蚪找到妈妈感到高兴。小蝌蚪真勇敢啊,妈妈不在身边,他们并不害怕,而是问问身边的好心人,终于找到了妈妈。那么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同学们有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吗?里面是不是还有一些课文里没有提到的情节?也可以给大家讲一讲。(学生讲故事)

  三、表演朗读,升华情感

  1.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和积累语言。

  (1)小组内练*分角色朗读。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和教师指导。

  (3)小组分角色表演——戴上头饰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2.拓展说话。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你们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四、课外延伸,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了解青蛙对人类的贡献。

  2.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对照自学要求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小蝌蚪都向谁打听妈妈的下落,是怎么打听的?用笔在书上画下来。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好了吗?谁来告诉我们小蝌蚪最先遇到了谁?

  生:鲤鱼阿姨!

  师:(出示鲤鱼图片,指一生)现在,我就是鲤鱼阿姨,你来扮演小蝌蚪,你来向我打听打听妈妈的下落吧!

  生:(比较随意)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只小蝌蚪?

  生:我觉得还要更有礼貌一些。

  师:那你来礼貌地问一问吧!

  生:(礼貌、大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这是一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蝌蚪,声音清晰、响亮。还有谁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一次接一次地练*)

  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出来。

  (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来,评价一下,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动作都表演出来了吗?动作标准吗?

  (学生评价)

  师:你们评价得都很好,但老师觉得“迎上去”这个动作还做得不够好。怎样是“迎”呢?谁来试试?

  (学生表演“迎上去”)

  师:哦,原来这样面对面走到一起,就是“迎”。同桌之间表演一下吧!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也可参与其中)

  师:非常好。下面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边表演边朗读吧!

  (师生看着课件,表演朗读)

  赏析:本教学片段意在让上课成为一种享受,教师享受教学,学生享受学*,师生共同享受语文课堂带来的乐趣。语文学*的内容是枯燥的还是鲜活的,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创造”。二年级的学生在学*字词、精读课文时,难免觉得枯燥,创造性地打扮课文,使每个字“立”起来,每篇文章“活”起来,这就要看教师的本事了。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特征,选择情境创造、表演朗读、互相评价等贴*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无法预知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什么的情况下,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识字、朗读、体会、评价。一句话,教师享受的是“创造”,学生享受的是“学*”,趣味语文由此而生。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谜语、图画、表演等形象直观的教学,为此,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1.以《寻人启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适时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创设的情境中。

  2.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与合作学*相结合的方式掌握生字,总结生字识字技巧,从语境和动作中理解生字,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情等形象化的表达,更好地理解新的字词。

  3.图文并茂的课件和板书,直观地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层次,了解小蝌蚪成长过程中身体的变化。

  4.表演朗读,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了“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披”“露”“鼓”等词语所产生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13

  教学目标

  1、 学会“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小蝌蚪)它们的妈妈不见了,它们要去找妈妈。今天我们就来学*《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

  (采用课件出示蝌蚪可爱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得知小蝌蚪要找妈妈,更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也迫切的要进行读书。)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 多媒体播放动画,教师范读。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小伙伴帮忙,把课文读通。

  3、 小组交流识字情况。读准字音,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记住这些字的好方法。

  4、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学生是识字的主人,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惯至关重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识字,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1、 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找出与插图对应的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读课文。

  3、 自由读全文,想一想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给学生自主选择读内容的权力,尊重了学生的自**,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读书。)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有、在、什、么”引导认读。

  2、 观察特点,说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教师范写,学生练*。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水底寻宝:(课件出示)小蝌蚪在水里看到了这些词:打鼓、披风、阿姨、迎接、追赶、头顶,大家读一读吧!

  二、精读课文,深入领会

  1、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读第一段,想想小蝌蚪是什么样的?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填一填: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2、自由读第二、三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弄清上蝌蚪的变化,和从鲤鱼阿姨和乌龟妈妈那里知道了什么?

  分角色读课文。

  3、小组合作读四、五段。

  讨论:你又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青蛙妈妈的样子和小蝌蚪的变化。

  课件出示: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朗读这一部分。

  4、齐读最后一段。想想这时的'小青蛙在做什么?

  (文中的插图是重要的学*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利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演读课文。

  1、 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2、 演一演。教师也参与表演。

  3、 说说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进入情境,能更好体会内容,获得审美体验。采用学生喜欢的表演方式,还能促进学生形成多种能力。)

  四、练*拓展

  1、 出示课后“读读说说”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

  2、 练*填一填。

  3、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长过程,向小朋友介绍一下吧!

  (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交流中互相学*,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五、指导写字

  1、 出示“变、条”引导认读。

  2、 说说怎样写才好看。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8个二类字,指导美观书写“变”“披”两个一类字;

  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边看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回答: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过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

  (3)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强调撇点的方向要往外)。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推荐合同范本:

  3、出示课件:认读二类字。(先认读,再组词读)

  灰迎阿姨顶披鼓

  4、指导写“披”字(强调右边的皮,横勾别丢掉)

  5、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看课件演示青蛙的生长过程)

  板书:长后退长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长什么样呢?(出示课件)学*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快活的语气。

  2、长成后的青蛙又是什么样呢?学*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过渡句:哦,小青蛙多可爱啊,我们也来当当可爱的小青蛙,跳起来吧!

  4、通过对比我们知道,青蛙小时候和长大后,样子有这么大的变化啊!课文中讲,小蝌蚪在变成青蛙的过程中,遇到了鲤鱼和乌龟,最后才见到了青蛙妈妈,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让我们读一读,演一演吧!(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

  (1)学*第二段:(鲤鱼)(突出礼貌教育):

  读出小蝌蚪的焦急语气和鲤鱼妈妈的温和语气

  学*小蝌蚪的礼貌板书——迎

  (2)学*第三段:(乌龟)(培养想像和写作能力)

  读出乌龟慢吞吞的语气板书——追

  培养想像能力:小蝌蚪们看到乌龟,会怎样说?——咦?前边那只动物就是四条腿、宽嘴巴,它可能就是我们的妈妈吧!快,追上它!

  培养写作能力:为什么小蝌蚪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3)学*第五段:(青蛙)(培养表演能力)

  读出青蛙的慈祥和疼爱的语气小蝌蚪欣喜的语气板书——游师生共演这一段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1、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2、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师:作者一组:小蝌蚪二组:鲤鱼三组:乌龟四组:青蛙)

  3、课堂练*: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资料汇报)

  2、你打算怎样保护青蛙?

  3、他们这样做对吗?看课件明辨是非

  4、出示宰杀青蛙和做成菜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

  5、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出示课件:保护青蛙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学生大声齐读)

  七、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养几只小蝌蚪,观察它们的发育过程,然后放归到大自然中去。

  34、小蝌蚪找妈妈

  长后腿长前腿尾巴变短

  变

  小蝌蚪————————————————————————青蛙

  找

  鲤鱼(迎)乌龟(追)妈妈(游)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8个二类字,指导美观书写“变”“披”两个一类字;

  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边看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回答: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过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

  (3)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强调撇点的方向要往外)。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3、出示课件:认读二类字。(先认读,再组词读)

  灰迎阿姨顶披鼓

  4、指导写“披”字(强调右边的皮,横勾别丢掉)

  5、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看课件演示青蛙的生长过程)

  板书:长后退长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长什么样呢?(出示课件)学*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快活的语气。

  2、长成后的青蛙又是什么样呢?学*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过渡句:哦,小青蛙多可爱啊,我们也来当当可爱的小青蛙,跳起来吧!

  4、通过对比我们知道,青蛙小时候和长大后,样子有这么大的变化啊!课文中讲,小蝌蚪在变成青蛙的过程中,遇到了鲤鱼和乌龟,最后才见到了青蛙妈妈,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让我们读一读,演一演吧!(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

  (1)学*第二段:(鲤鱼)(突出礼貌教育):

  读出小蝌蚪的焦急语气和鲤鱼妈妈的温和语气

  学*小蝌蚪的礼貌板书——迎

  (2)学*第三段:(乌龟)(培养想像和写作能力)

  读出乌龟慢吞吞的语气板书——追

  培养想像能力:小蝌蚪们看到乌龟,会怎样说?——咦?前边那只动物就是四条腿、宽嘴巴,它可能就是我们的妈妈吧!快,追上它!

  培养写作能力:为什么小蝌蚪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3)学*第五段:(青蛙)(培养表演能力)

  读出青蛙的慈祥和疼爱的语气小蝌蚪欣喜的语气板书——游师生共演这一段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1、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2、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师:作者一组:小蝌蚪二组:鲤鱼三组:乌龟四组:青蛙)

  3、课堂练*: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资料汇报)

  2、你打算怎样保护青蛙?

  3、他们这样做对吗?看课件明辨是非

  4、出示宰杀青蛙和做成菜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

  5、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出示课件:保护青蛙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学生大声齐读)

  七、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养几只小蝌蚪,观察它们的发育过程,然后放归到大自然中去。

  34、小蝌蚪找妈妈

  长后腿长前腿尾巴变短

  变

  小蝌蚪——青蛙

  找

  鲤鱼(迎)乌龟(追)妈妈(游)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菁选(扩展2)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菁选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采用连环画形式,通过文学语言与多幅连环画面互相依附、互相补充、密切配合来塑造形象,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妈妈一起捉害虫,情节生动,富有童趣。再加上采用的是连环画的形式,所以学生应该有比较浓厚的学*兴趣。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小蝌蚪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所以教学本课时,有条件的可以事先组织学生观察蝌蚪和青蛙,把朗读课文和观察生活结合起来,效果更好。学生虽然熟悉小蝌蚪,但对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却未必了解。而且,有可能对一些问题感到困惑,比如:小蝌蚪的尾巴是怎么不见的?小蝌蚪为什么和她妈妈长得不一样等等。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读书。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建议】

  本课分为三大教学板块:

  一、识字、写字

  1、借助图画猜一猜。自己看图、尝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猜一猜,实在猜不出来的,做个记号。

  2、借助小组学一学。小组里面一起想办法认识生字。互相读,互相听。

  3、借助课文记一记。在读课文时随机识记生字。

  ⑴ 在展示小蝌蚪的图片时,通过观察蝌蚪的颜色记住“灰”;

  ⑵ 通过创设情境表演,辨别、记住“迎”和“追”。

  ⑶ 观察青蛙的图片或实物,识记“顶、披、鼓”。

  4、结合语言环境写一写。

  二、朗读感悟

  1、读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3、观察青蛙的图片,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通过做动作等形式帮助理解。

  4、观察小蝌蚪的图片,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读出喜爱的语气。

  5、看图观察:小蝴斟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6、找出相应的段落重点细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采用表演的形式,自编自演,在情境对话中进行朗读的指导:小蝌蚪有礼貌、有些关切、有些着急,鲤鱼亲切、热情,乌龟认真、和气。

  三、实践活动

  1、实地观察小蝌蚪和青蛙,或在家长的帮助下,抓几只小蝌蚪养一阵子,观察青蛙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通过上网、看书、请教等各种形式,查找关于青蛙是益虫、小蝌蚪尾巴消失之谜、蝌蚪的生活*性等资料,课间交流。

  3、语言的积累活动。

  ⑴ 读一读,说一说。

  碧绿的衣裳 碧绿的( ) 雪白的肚皮 雪白的( )

  长长的尾巴 长长的( ) 大大的脑袋 大大的( )

  ⑵ 说出表示颜色的词。

  ⑶ 读读说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 )已经( )。

  【本课设计特点】

  1、读中感悟。

  整堂课,始终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开展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主动地去读,读懂意思;兴致勃勃地去读,读出情感。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质疑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始终是积极的。

  2、演中理解。

  一年级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过程的表演,学生不但了解了青蛙的变化过程,而且对语言文字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兴趣盎然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实践中积累。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2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成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情趣”教学理念,通过“说”、“读”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小朋友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看图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通过读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谜语导入: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说谜面: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水里游。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二、学*小蝌蚪自然段

  1、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什么样?

  2、课文是怎样来介绍小蝌蚪的呢?(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图文)

  (1)自由读,找出描写小蝌蚪的句子。

  (2)点名读,齐读

  (3)指导朗读:小蝌蚪可爱吗?是呀,多么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呀,你能用朗读让大家仿佛亲眼看到这些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青蛙自然段

  1、小蝌蚪长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播放录音,请同学们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2、刚才,大家听故事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用“——”在课文中画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3、检查朗读,点名分段读课文。

  4、指名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生说,师板书: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指出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来介绍。

  5、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它们是怎样接*这些小动物的?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1)点名回答:鲤鱼、乌龟、青蛙。

  (2)小蝌蚪是怎样接*它们的?比较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3)课件演示,播放动画。

  a、小蝌蚪与鲤鱼对面迎上去的动画。

  b、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在后面追上去的动面。

  c、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的动画。

  (4)思考: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是它们的妈妈?

  a、点名朗读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妈妈们的语旬。

  b、看图填空。

  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

  c、指导学生读句子。

  四、分角色读课文

  同学们,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你们喜欢谁呢?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

  1、小组分角色朗读。

  2、指导分角色朗读。

  五、夸夸想想

  1、孩子们,你们喜欢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自由说,点名说。

  3、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1)点名说

  (2)师补充

  六、课堂小结

  孩子们,现在知道了青蛙是益虫,今后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保护青蛙。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袋、腿、、摆、连、忙、睛、追、披”,认识部首“目”字旁。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连、忙、睛、追”。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能说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看图画照样子说一二句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袋、腿、、摆、连、忙、睛、追、披”,认识部首“目”字旁。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连、忙、睛、追”。

  2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 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1、听录音读通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理解蝌蚪的生活*性及生长特点

  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揭课题

  1.猜谜语

  “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住在池塘里。”这是什么?

  2.板书:小蝌蚪

  完成板书:找妈妈 (学生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学*生字

  1.听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根据提示记住课文有关内容。

  学生交流,师板书:小蝌蚪长着( ),( ),甩着( )。

  2.自学生字

  (1)师提出自学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

  (3)小组合作,读读课后的生字、词语。选择交流自己的`识字好办法。

  披、摆:为什么都用提手旁。

  追:书空。

  睛:可用换部首的方法来识记。

  3.游戏巩固生字词语。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叫号游戏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指导读句

  1.轻声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按标点停顿。

  想想,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分别遇见了谁?

  交流板书: 鲤鱼 乌龟 妈妈

  2.分节学*课文。

  (1)交流并出示第二小节。

  A、鲤鱼妈妈在干什么?小蝌蚪看见了会怎么想?指导朗读,小蝌蚪的话,指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什么?

  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指导朗读,鲤鱼妈妈的话用亲切的语气读。

  (2)交流并出示第三小节。

  A、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妈妈?

  B、指导朗读第三小节,抓重点词语:“连忙、追、叫”等,读出小蝌蚪即高兴又着急的语气。

  (3)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学*最后一节课文。指导读出青蛙妈妈高兴的语气。

  3.再读课文,指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生长过程图)。

  4.分角色朗读全文。

  5.指导背诵最后两节。

  四.复*生字,积累词语

  1.猜字谜。

  2.给部首妈妈找孩子。

  3.给词语找朋友。

  4.指导书写。

  连、忙、睛、追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别”;理解16个新词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3、能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原来……怪不得……”写一句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能有条例地写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懂“不合群”,并能了解合群何不合群的蝌蚪的区别。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调、觉、难、别”的读音,掌握16个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1、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请他们把比较有价值的写在黑板上。如: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不合群的.小蝌蚪?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感兴趣的小节,并纠正读音。(调、别、仍、难、觉)

  (三)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题问题。

  1、默读

  2、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四)抓主要问题。

  1、请学生选择哪些问题是比较重要的。

  2、再请学生选择一个次要的问题,带着两个问题到书中寻找答案。

  (五)讨论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从形体上看,独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小蝌蚪略微大一点;从颜色上看,独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却是黑色的。(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不同点)请学生讲一讲两类蝌蚪的不同。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小蝌蚪不合群的?

  1)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

  理解:闹别扭换个词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那种可怜的样子。

  2)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

  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是什么?(朗读时,强调“又”和“单独”)

  3)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朗读时强调“自个儿”。说说“悠闲”的意思或做做样子。

  4)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么多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你想怎么评价小作者?(体会汉语的丰富性,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5)作者写得那么好,我们怎样把它读好呢?(齐读1、2两段)

  这就是不合群的小蝌蚪,它跟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能提出自己的疑惑,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仔细分析原因,知道小蝌蚪不合群的原因。

  2、能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人启示。

  3、能用“原来……怪不得……”说写一句话。

  4、明白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知识,懂得要学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需要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虚心求教。

  二、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1、读词语

  合群 孤零零 成群结队 闹别扭 孤独 不料 队伍 单独 调皮 仍旧 悠闲 略微 难道 疑问 蛤蟆 怪不得

  2、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吗?

  (二)讨论,解决上节课中的另外两个问题。

  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但是,课文中的两位同学和我们都一样,虽然有了这样的发现,却不知道原因。1、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我和永明的疑问吗?这个问句还可以怎么问?

  2、如果我们*时碰到不懂的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呢?(如:查百科全书,上网查询,问老师)

  3、书上的小朋友采用了问老师的办法。他们是怎么问的呢?怎样才能让老师很快地听明白?那么,我们在问的时候,就要求讲清楚,用一句话说明白,不罗嗦。谁会问?(先请学生说,在不能说清的情况下,出示两个句式。)

  句式:老师,我发现有些小蝌蚪……,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我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小蝌蚪,一种……一种……,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4、小朋友,你们能解释这个原因吗?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5、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书上那个句子说明他们明白了?你能用“原来……怪不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吗?(指导朗读)

  6、讨论到这里,小朋友们有没有找到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呢?在3月25 日,这么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去春游。作者为什么在日记中不写写小朋友们是怎么玩的,而写这么几只小蝌蚪?

  (三)综合提高

  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可青蛙妈妈还在烦恼呢!你看,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这样离开家,在外面玩,青蛙妈妈可着急了。你能帮帮它,为它写一则寻人启示吗?讨论:启示中应该写些什么?(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板书: 外形特征 性格脾气

  灰色略大 独游 变成青蛙

  黑色稍小 群游 变成癞蛤蟆

  善于观察 虚心求教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生长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主动识字汉字,探索多种识记方法。

  (2)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了解蝌蚪的成长变化。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课件出示蝌蚪图片)你们知道蝌蚪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吗?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34课《小蝌蚪找妈妈》,老师相信认真听课的小朋友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二、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请看小蝌蚪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指名看图)谁来用完整的话介绍这幅图,注意抓住小蝌蚪的特点来说。

  (学生试说: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齐读。

  三、初识图意

  过渡:刚才我们就是用看图意—读文的方法学*了第一自然段的。现在我们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法读懂课文的大概意思。请看: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逐一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也长大了的过程。

  2、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

  四、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同学们都能看着图画说出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下面我们看看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这几幅图的呢?请同学们认真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1)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意思。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3)不懂的地方,自己做个记号。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带读生字。(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把小蝌蚪也吸引过来了,你们看,这八只小蝌蚪都有自己的名字,谁能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呢?如果他叫对了蝌蚪的名字,大家一起跟他读好吗?)

  (2)读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3)(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师:拼音宝宝躲起来了,你们还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读读。

  (4)同桌交流识字方法,认识生字。

  师:怎么记住本课的生字呢?现在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讨论交流你的识字方法,比一比哪对同桌学得最认真。

  (5)同学们交流识字方法特别积极,你们都记好这些生字了吗?林老师出个字谜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十颗豆来又十颗”(鼓)指名说说识字方法。

  (6)学生齐读词语。

  师:词语宝宝也跳出来了,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吧。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的生字词学得真不错,现在词语宝宝都跑回课文中去了,你们有信心读好吗?老师相信你们课文能读得更棒!

  1、自由读课文,再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6段)同学们可以离开座位,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课文。

  2、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呢?请六位同学开火车接龙读课文。

  3、学生评议。(评出读得好的和读得有进步的同学。)

  4、听录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6、学生汇报,教师贴板书。

  遇见了(鲤鱼、乌龟、青蛙)

  身体变化(小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7、课中小练*。

  口头填空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没过多久,xx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xx。

  六、指导书写:有、在

  1、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和读书表现得都很不错,小蝌蚪们都很佩服你们哦,现在又有两只小蝌蚪想考考你们的写字表现,大家看,这是什么字?(出示“有”、“在”两个字)你们有信心能写好它们吗?

  “有”字上面的横要长,下面的“月”字,撇要变成竖。

  “在”字上面的横要短,下面的竖要超出撇一点点。

  2、学生书写“有、在”。(学生书写生字前先回顾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头正肩*,背直足安,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本子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3、评比书写。

  七、小结。

  师小结:《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除了告诉我们小蝌蚪成长变化的知识以外,其实课文的描写也十分有趣生动,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细细地读这篇有趣的课文。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6

  学*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谈话激趣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生齐读课题。

  整体感知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学*小组内互相教读,说说怎样记字形。

  检查学*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小老师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

  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

  1.自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

  用手势帮助理解“甩着”。

  口头填空:小蝌蚪,大( ),( )的身子,( )的尾巴,( )地游来游去。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a.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与小蝌蚪最先的样子相比较,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b.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c.分角色读。(同桌对读,组内互读,指名读)

  d.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用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a.学生汇报学*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b.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c.分角色读。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7

  【备课构想】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这是一篇童话,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幅图对应(六幅图用投影)。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我注意了下面几点:

  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素质。在学完每幅图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粘贴纸粘贴出与这幅图有关的小动物粘贴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他们的基本素质。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具准备】

  粘贴纸、幻灯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学*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二、用谜语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启发法)

  2、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⑴ 小蝌蚪是什么样的?青蛙是什么样的?

  ⑵ 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⑶ 这篇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师: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来学*课文。

  三、结合学*课文

  1、找一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图的投影)

  ⑴ 师:这群小蝌蚪在班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提问法)

  ⑵ 师:小蝌蚪的脑袋什么样?身子什么样?尾巴什么样?

  (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提问法)

  ⑶ 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

  ⑷ 师:指导学生用粘贴纸粘贴出游动的小蝌蚪的粘贴画,并让仔细观察。

  (指导观察法)

  2、操作投影出现第二幅图。

  ⑴ 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读小蝌蚪,女生读鲤鱼妈妈,教师读旁白。

  ⑵ 师: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么变化?他们遇到了谁?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到了鲤鱼妈妈)(启发法)

  ⑶ 师:小蝌蚪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

  ⑷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引出板书:变→长出两条后脚。

  找→鲤鱼

  ⑸ 师 :看投影,小蝌蚪见到鲤鱼的时候心情怎样?(学生发挥回答)

  ⑹ 指导学生用粘贴纸长出后退的小蝌蚪和鲤鱼的粘贴画。

  ⑺ 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图。

  ⑴ 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读乌龟,找一名女生读小蝌蚪,教师读旁白。

  ⑵ 师:过了几年,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他们又看见了谁?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了一只乌龟)(启发法)

  ⑶ 师:小蝌蚪叫了什么?乌龟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 通过第三自然段的学*,引出板书。(长出两条前腿,乌龟)

  ⑸ 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学*内容,粘贴出长着四条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乌龟粘贴画。

  ⑹ 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他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现第四副图。

  ⑴ 教师范读第四、五自然段。

  ⑵ 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他们又遇到了谁?

  (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变短了,他们遇到了一只青蛙)(提问法)

  ⑶ 师: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 通过读第四、五自然段,从而引出板书。(尾巴变短了,青蛙)

  ⑸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学生粘贴出青蛙的粘贴画。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思考。

  ⑴ 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⑵ 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引出板书。(尾巴不见了)

  四、巩固知识

  师:今天我们学*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1、找同学,根据自己的粘贴画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比一比看谁讲的有趣(激趣法)

  2、带上头饰,将这个童话演出来。(表演法)

  五、总结全文

  学生总结。(自由发挥)

  师: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8

  活动名称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节。

  2、引导幼儿用与物体相应的颜色作画。

  3、培养幼儿注意远*、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重点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

  难点

  注意远*、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鸭子、鱼、乌龟、鹅、青蛙图片,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我们已经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今天我们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内容画出来,每一段故事画一张画,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别人把几张画连起来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2、引导幼儿观察主要角色的特征。

  幼儿讨论,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把故事分成6幅图,在画的右下角标上数字。

  画之前,请幼儿先想好如何构图。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将主要角色画在纸的中间,注意添画与主题有关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物形象和设计画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幼儿与邻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赏并讲述故事内容,选出画的最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幼儿介绍作画经过。

  活动反思:

  这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9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设计理念:读中观、读中练、读中思、读中悟,读中表情,读中达意,读中明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披、露、鼓、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图画五幅,词条卡五张,字卡四张。(注:本课是最最常规的家常课,未使用cai课件)画有小蝌蚪的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了《小蝌蚪找妈妈》,跟着活泼可爱的小蝌蚪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这里有坚持不懈找妈妈的小蝌蚪,这里有温柔慈爱的鲤鱼妈妈,这里有热心善良的乌龟大叔,最后小蝌蚪们成长为想妈妈一样的田园卫士。同学们,你们喜欢他们吗?

  1、板书课题,生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拆换伙伴,巩固读词。

  a、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许多生字,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b、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生答)

  c、自己试着读(课后“读一读”)

  d、开火车读

  e、对游来游去进行扩词。如:跑来跑去……

  f、用“你追我赶”说句话。

  4、课文分了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

  二、走进正文,各有侧重

  (一)、启(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步入佳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欣赏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

  师: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都有什么呀?

  生:灰黑色的身子。

  生:长长的尾巴。

  师补充大大的脑袋,并将词条贴于板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师:一群长着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的小蝌蚪在池塘里你追我赶快话的游来游去。(贴第一幅蝌蚪图)睁开眼睛,说说你见到了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生:可爱的

  生:顽皮的

  生:时尚的

  生:快活的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

  生:甩着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还从哪个词看出?

  生:游来游去

  ……

  师:那么,结合词语说一说,你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二)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师:快活的小蝌蚪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生答,出示第二幅图。后来又遇见了——出示第三幅图。

  1、鲤鱼阿姨,乌龟大叔和小蝌蚪都说了什么呢?请同学在文中用直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2、指两名同学分别读二、三自然段。

  3、小蝌蚪问话前都用了表示动作的词。

  生答“迎”和“追”。

  4、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

  师:(指图,指导朗读)当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哺育小鲤鱼的温情画面时,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他急忙迎上去问:(生读)

  师:你似乎不怎么想念妈妈,(再读)。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5、结合生活、结合图画理解“追”。

  师: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

  a、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追?试举例

  b、他为什么追呢?

  c、这时心里头会是怎样?

  师: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的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声叫着——

  生边读边评价(

  师:你是一只想念妈妈的小蝌蚪。

  师:你是一只无比激动的小蝌蚪。

  ……

  (随机用小蝌蚪卡片进行奖励)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6、分角色朗读。

  (三)拨(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读养心。

  师:鲤鱼阿姨的温柔慈爱,乌龟大叔的热心善良温暖着小蝌蚪,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那么他找到妈妈了吗?用最响亮的声音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粘贴图四)

  1、用浪线画出描写妈妈外貌的语言,再大声地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荷叶上蹲着……一对大眼睛。”教师同时贴词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并出示( )的( ),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3、积累背诵青蛙妈妈的外貌描写。

  a、师: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多美的文字呀,你能背下来吗?

  b、生背诵。

  c、(教师指图)辅助背诵,增识词语。

  师:荷花旁边,荷叶上面,蹲着——(生接语,同时教师贴“蹲”字于青蛙妈妈侧,以下同),披着——(贴“披”于另一侧),露着——(贴“露”于肚皮上),鼓着——(贴“鼓”字于眼睛上部)。

  师:这是小蝌蚪们的妈妈吗?

  生:是

  4、爱的呼唤,荡涤心灵;真情告白,启迪人生。

  师:小蝌蚪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会是无比地——

  生:激动

  生:兴奋

  ……

  师:于是小蝌蚪大声的呼唤——

  生:妈妈,妈妈——

  师:这是来自心底的呼唤。

  (生再读,师再评价。)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妈妈我真想念你呀!

  生: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

  生:妈妈我找你找得好苦呀!

  生:妈妈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师:(顺势而为)妈妈也再不离开宝贝啦!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早就发现,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指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找一找,读一读,用括号形式标记一下。

  (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四)合(最后一段):内外延伸,厚实立体。

  1、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寻找让青蛙母子得以相见,身体的改变让青蛙变得跟妈妈一样,尾巴已经不见(贴图五)

  师:同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2、适当小结,谈论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蝌蚪很可爱。

  生:小蝌蚪很勇敢也很坚强。

  生:不对,应该说是很执着。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刚出生时跟妈妈不在一起。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要经过四次变化才能跟妈妈一样。

  生:小蝌蚪身上有许多我要学*的东西。

  3、由内向外,拓展放大

  师:关于青蛙你还知道些什么?

  (同学汇报搜集的资料)

  生:青蛙每年能吃掉1万5千只害虫,是庄稼的保护神。

  生:青蛙天生就是个歌唱家。

  生:青蛙是益虫,但有的青蛙有毒。

  生:关于青蛙的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和资料的了解,我们更了解了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但呀喜欢他,还要爱护他保护他,请同学们带着喜爱之情再回读一遍课文。(生读)

  三、布置作业:

  回家后继续读课文并和爸妈演一演,下节课上我们进行分角色表演。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10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开展活动,让学生表演来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3、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让学生懂得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二、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4、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三、教具准备

  课文中各种动物的头像和小蝌蚪变化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图及字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四)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读并读准字音。

  2、检查预*情况,出示生字,请学生来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注意指导学*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13画,第8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与柳字相比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写一撇。龟:共7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13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第四笔是提。

  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un,不要错读成q0n。捕:声母是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第二课时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在下面画上横线,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二、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小结第二段的学*方法:1、先看图,想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小蝌蚪有什么变化。2、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反复读读。3、领会重点词语。

  三、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自学第三,四,五段。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师引导。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6、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7、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朗读。

  8、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9、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开展活动:

  1、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小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让学生排出正确的顺序。

  四、练*,巩固:投影出示练*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板书设计:贴图贴字条

  小蝌蚪青蛙

  长出后腿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和媒体准备

  句子卡,生字卡,投影图片。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学生汇报,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三、学*课文,随文识字。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看第一张图片,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

  默读课文用划出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随机学*生字灰。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字披、鼓。

  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四、写字指导

  1、观察有、在、什、么,学生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2、范写,学生描描写写。

  3、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卡片。

  2、朗读小蝌蚪和青蛙样子的句子。

  二、继续学*课文,朗读感悟。

  1、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师相机贴出图片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2、学*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请生上台表演这三种情况。

  师小结:可见,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3、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演一演这个故事

  六、指导写变、条。

  查找、一只青蛙一年可以吃掉多少害虫?

  青蛙为什么成为捉害虫的能手?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长出两条后腿尾巴变短青蛙

  迎鲤鱼图追乌龟图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12

  【教学理念】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寓知识的传授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学*中,在此之上,培养学生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故事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为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实好本文的教学,我在设计中还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点,抓住“六”个字──“变”、“趣”、“演”、“引”、 “板”、“读”,进行全文的设计。

  【教学特色】以“趣”为经,以“学”为纬。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语言优美、画面形象、情节生动,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口味。全文贯穿两条线:

  一是“找”,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是“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的变化。根据教学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 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⑵ 通过图文结合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能力目标: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借助学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从小保护有益动物。

  【教学主要环节及意图说明】

  一、变──变序教学,突出对比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点: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的层次来安排段落内容。因为这点,以往大多教师均从指导学生学法入手,按照故事发展安排教学。为了突出全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来处理,目的是直奔主题,理清线索,把握重点,让学生对全文知识有更清的理解。变序法流程体现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第一自然段)

  2、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

  (找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谁的帮助下找到了妈妈?

  (指导对话朗读)

  变序处理,我认为有三点好处:

  1、对比鲜明: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点,从而自觉生疑: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2、重点突出:鲤鱼妈妈及乌龟帮助小蝌蚪这一内容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点内容,放置在最后教学,使全文重点得到突出。

  3、线索鲜明:一篇文章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教师处理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删叶的过程,突出主干,以便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线索。

  二、趣──以趣促智,调动情感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对于知识的学*与掌握,缺乏主动意识,只有充分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变知识的传授为娱乐体验,寓教于乐,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本身就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识性,科学有效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1、儿歌朗读表演。

  小蝌蚪长成青蛙时,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变化,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在课文的学*中,我安排了儿歌朗读表演。(自编内容)

  生:我是一只小蝌蚪,我要去找妈妈啦!

  师:不好!

  生:(接)怪事发生了。

  师:(惊奇地)怎么了?

  生:啥时长出后腿啦,接着长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变化,我已长成青蛙啦!(呱呱呱)

  2、谜语引入课题。

  利用儿童喜欢猜谜语的特点,我引用了两则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通过谜语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导入课题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妈妈。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3、自述介绍。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中,为了让学生对青蛙的特征有更为鲜明的印象,我设计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环节: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是青蛙妈妈,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吗?目的是引导学生练*用“鼓着”“披着”“露着”三个词语说话,活用词语。同时活跃课堂气氛。由于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主体性,参与性一定会大大增强。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本领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我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我。(阐述自己的本领)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我是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动

  “游过去”“追上去”“迎上去”三个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摒弃了教师仅仅从字义上区别理解的方法,利用孩子们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天性,设计了以下环节的教学:

  1、找一找:找出课文中三个动词所在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2、看一看:通过播放软件,让学生从观察中初步体会三个动词表示的不同方向。

  3、贴一贴:教师制作几个箭头,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通过箭头的不同摆贴来释义。

  如:“迎上去”表示为:

  “追上去”表示为:

  “游过去”表示为:

  4、演一演:理解词语的目的是应用词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迎上去”一词的意义,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当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会怎样?(师生表演)演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所看到的情景说一句话,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词。

  如:江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主动迎上去,说:“江老师,您好,欢迎您!”

  通过演一演,说一说,学生们体会到“迎”指的是两者方向相对,而且带有主动热情的意思。课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听妈妈的下落,所以读起来也要特别有礼貌。

  四、引──巧妙过渡,浑然一体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点的学*转向另一知识点,我巧妙地设计了如下过渡语:

  同学们,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画面更加生动,下面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池塘里的小蝌蚪。(播放软件)

  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他们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什么。这不,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保可爱的大青蛙。(贴出青蛙图)

  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时候长成青蛙的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小蝌蚪,你们找到妈妈,多亏了谁的帮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内容)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五、板──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这篇课文的板书,我试图把“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突出趣味性,体现板书的“美”。

  小蝌蚪找妈妈

  六、读──读中悟情,积淀语感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语文,就是为了掌握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既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于永正说过:掌握自行车、汽车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拥有。车子可以买,语文呢?语文得靠读、背。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读训练范文。文中有三段对话,教学时指导学生体会对话的语气,从中学*交际,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指导小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朗读,应强调读出礼貌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乌龟的对话时,应读出急切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妈妈的对话时,应读出高兴,愉悦的语气,体会母子相逢激动的场面。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13

  教学目标

  1、 学会“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小蝌蚪)它们的妈妈不见了,它们要去找妈妈。今天我们就来学*《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

  (采用课件出示蝌蚪可爱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得知小蝌蚪要找妈妈,更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也迫切的要进行读书。)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 多媒体播放动画,教师范读。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小伙伴帮忙,把课文读通。

  3、 小组交流识字情况。读准字音,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记住这些字的好方法。

  4、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学生是识字的主人,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惯至关重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识字,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1、 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找出与插图对应的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读课文。

  3、 自由读全文,想一想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给学生自主选择读内容的权力,尊重了学生的自**,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读书。)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有、在、什、么”引导认读。

  2、 观察特点,说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教师范写,学生练*。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水底寻宝:(课件出示)小蝌蚪在水里看到了这些词:打鼓、披风、阿姨、迎接、追赶、头顶,大家读一读吧!

  二、精读课文,深入领会

  1、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读第一段,想想小蝌蚪是什么样的?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填一填: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2、自由读第二、三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弄清上蝌蚪的变化,和从鲤鱼阿姨和乌龟妈妈那里知道了什么?

  分角色读课文。

  3、小组合作读四、五段。

  讨论:你又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青蛙妈妈的样子和小蝌蚪的变化。

  课件出示: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朗读这一部分。

  4、齐读最后一段。想想这时的小青蛙在做什么?

  (文中的插图是重要的学*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利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演读课文。

  1、 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2、 演一演。教师也参与表演。

  3、 说说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进入情境,能更好体会内容,获得审美体验。采用学生喜欢的表演方式,还能促进学生形成多种能力。)

  四、练*拓展

  1、 出示课后“读读说说”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

  2、 练*填一填。

  3、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长过程,向小朋友介绍一下吧!

  (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交流中互相学*,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五、指导写字

  1、 出示“变、条”引导认读。

  2、 说说怎样写才好看。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14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学难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蝌蚪)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复*生字词。

  二、自由读课文:

  1、标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用横线画出来)青蛙是什么样的?(用双横线画出来)。

  2、 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找出相关语句读读。

  3、小蝌蚪为了找妈妈,一路上都遇到了谁?用圆圈圈出来

  4、.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练*)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4、齐读第一段。

  第二段。

  1、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课件显示),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理解“迎上去”意思。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4、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

  (课件显示,让学生比较。)

  5、指点: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小蝌蚪会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小组讨论。

  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复*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分角色朗读。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段话。

  6、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披 露 鼓 )

  7、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8、这是写青蛙的动作。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9、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10、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1、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2、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3、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

  三、朗读全文。

  四、简要复述。

  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学生默读,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

  大脑 披衣

  灰身 露肚

  长尾 鼓眼

  小蝌蚪 找 妈妈

  长出两条后腿 尾巴变短、不见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15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录像带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二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菁选(扩展3)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菁选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镶嵌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文章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及其生活*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要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认读生字新词,会写生字词。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寻人启事》,谈话引入课题。

  导语:小朋友们,昨天老师得到了一张特殊的《寻人启事》,大家想看看吗?

  (课件演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又黑又长的尾巴,住在池塘里。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也不知道她在哪里。我多想和大家一样,能与妈妈一起生活啊!你们见到她了吗?

  2.板书课题,给“蝌蚪”注音,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课题,再指名读课题,最后全班齐读课题。

  3.简单介绍,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蝌蚪是青蛙的幼体,相当于成年人的婴儿期。那么,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科学知识呢?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啦!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1)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3)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2.检测字词预*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池塘(tánɡ)脑(nǎo)袋(dɑi)灰(huī)色游哇(wɑ)游教(jiāo)书

  捕(bǔ)食迎(yínɡ)上去阿(ā)姨(yí)宽(kuān)嘴巴乌龟(ɡuī)

  头顶(dǐnɡ)披(pī)着鼓(ɡǔ)着

  ◆易读错的字

  “脑袋”中的“袋”要读轻声dɑi;“眼睛”的“睛”要读轻声jing。

  “捕”的声母是b,不要错读成p;“披”的韵母是i,不要错读成ēi。

  ◆多音字

  “教”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第一声jiāo,可以组词“教书”“教方法”。它还有一个读音jiào,可以组词“教师”“教室”。

  ◆识字方法

  “捕、迎”可通过表演认读;“脑、袋、灰”可利用小蝌蚪的图片认读;“阿、姨”可利用鲤鱼的图片认读;“宽、龟”可利用乌龟的图片认读;“顶、披、鼓”可利用青蛙的图片认读。

  ◆形*字示例

  顶(头顶)(顶天立地)睛(眼睛)(点睛)(火眼金睛)

  须(胡须)(须发)(必须)晴(晴天)(晴空)(阴晴圆缺)

  (2)小组合作,再次认读,之后全班展示读。

  (3)出示会写的字,指导观察字形,正确书写。教师对“皮”“跳”做示

  范书写,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

  ◆书写指导

  [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整体书写要紧凑。“”的横折钩与“阝”的横撇弯钩都不要向下写太长,悬针竖最长。

  [宽]上下结构,宝盖头写宽,首笔点在竖中线上。“见”撇和竖弯钩要写舒展,略宽于宝盖头。

  [皮]注意笔顺的书写:横钩、撇、竖、横撇、捺。第二笔长撇斜度要小,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又”的横撇要横短撇长,捺舒展。

  [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子”末笔横要变成提,斜度大,“亥”的最后一笔是个长点。

  [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要把“足”的最后两笔变成竖、提,右边“兆”的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4)学生在书上练*书写生字,描一个,写两个。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提醒书写有误的学生。

  (5)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在投影仪上点评。

  (6)交流各种识记方法,如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总结刚才的学*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过渡:同学们,咱们刚才学*了这么多的生字新词,现在把它们都放到课文里,你还会读吗?我们一起跟着录音轻声地读一读吧!

  2.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在听和看的同时轻声跟读课文,熟悉课文。

  3.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提示:可从吐字、发音、流利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4.再次出示《寻人启事》,思考: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她在哪里?(板书:小蝌蚪→青蛙)

  5.图文结合,认识蝌蚪和青蛙。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学生辨认,并将不同的图片贴在相应的板书下面。

  (2)学*描写小蝌蚪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为什么会找不到妈妈呢?因为它们的外形实在是相差太大了。谁能够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呢?

  ①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读,说说有什么不懂的词语。

  ③指名读,其间教师相机指导,“大大的、黑灰色的、长长的、快活地”这几个词语要重读;读“游来游去”时拖长音,突出小蝌蚪的悠闲与快乐。

  ④播放小蝌蚪在池塘中游动的动画,学生齐读,理解“甩”的意思,可以用手做一做“甩”的动作。

  (3)学*描写青蛙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虽然在池塘里生活得很快活,可是没有妈妈在身边怎么行呢?他们多么希望能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他们的妈妈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儿呢?请大家找找课文中描写青蛙妈妈外形的句子吧!

  ①课件出示文字。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②学生自由朗读句子,想想读懂了什么。

  (青蛙生活的环境、*性及其外形特点,和鲤鱼、乌龟有什么不同。)

  ③引导学生注意句子中的动词“游”“蹲”“披”“露”“鼓”,可以请学生表演青蛙的动作,加深理解。

  ④指导朗读,“大青蛙”“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要略强调,突出青蛙的特点。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小蝌蚪和大青蛙长什么样儿了,他们长得可真的一点儿都不像呀,怎么可能是孩子和妈妈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学*吧!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了生字新词,掌握了一些好用的识字方法,记牢了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学们已经是二年级学生了,要学更多的生字和词语,在*时的学*中可以自己归纳一些识字方法哦!我们在课堂上看了小蝌蚪和大青蛙的图片,读了描写它们外形的句子,一些同学还给我们表演了可爱的小蝌蚪和神气的大青蛙,他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我觉得今天的课文朗读,大家也读得不错,虽然有些字还是读得不准,但读出了感情,下节课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的朗读训练,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多多练*。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好的识字方法,互相读一读生字生词。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1.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对话。

  2.通过图文结合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通过课后题目中的按顺序连图片,能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卡片,组词、扩词。

  2.出示课件,填空回顾课文。

  过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吗?我们来填空吧,看看谁能填得又快又好。

  _____里有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的身子,____长长的尾巴,____地游来游去。

  多么可爱的小蝌蚪啊!可是,他们的妈妈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帮小蝌蚪找妈妈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图文对照,了解小蝌蚪的外形变化和找妈妈的过程。

  (1)出示要求,学生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要求: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外形的变化。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用“——”画出来。

  (2)交流展示。

  ①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出示小蝌蚪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图片,找学生上台按顺序摆一摆: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鲤鱼、乌龟的图片)

  2.细细品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学*第2自然段

  过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最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最先遇到的是鲤鱼妈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我们先来学*第2自然段吧!

  (1)出示课文第1幅插图和第2自然段。

  预设:引导学生理解时要重点领会“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的外形特点——“四条腿,宽嘴巴”。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

  (3)请同学们表演一下鲤鱼妈妈捕食和小蝌蚪迎上去的动作,表演理解“捕食、迎上去”。

  (4)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指导:要读出小蝌蚪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读出鲤鱼妈妈回话时那种长辈式亲切的语气。

  预设:先找两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或者根据情况范读鲤鱼妈妈的话,再找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第3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鲤鱼妈妈对小蝌蚪的妈妈的外形描述得准确吗?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

  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呢?

  (1)出示课文第2幅插图和第3自然段,学生用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第3自然段。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后长出的是两条前腿。

  (3)小蝌蚪看到乌龟后是怎么做的?体会“迎上去、追上去”的区别。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看图区别:正面主动上前叫“迎”,“迎上去”表明小蝌蚪很有礼貌,也说明鲤鱼妈妈是迎面而来的;“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4)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小蝌蚪叫“妈妈”要读出急切、高兴的语气,乌龟的话是亲切中带着微笑。

  (5)引申拓展:乌龟确实像鲤鱼妈妈说的“四条腿,宽嘴巴”,为什么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呢?你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

  预设:引导学生想一想,小蝌蚪为什么会闹出把乌龟当成妈妈的小笑话?原来是鲤鱼妈妈没有说清楚,她只说了小蝌蚪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但许多动物都有这些特点,这些不是青蛙最主要的特点。这个小笑话告诉我们,描述事物时一定要全面,要说出事物的主要特点,这样才不会闹笑话。我们*时看事物要全面,要深入细致,否则也可能闹出笑话。

  学*第4~6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之后小组讨论、交流:通过看图和朗读课文,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

  地方不明白?

  (2)全班交流,品析重点词语和句子。

  ①理解“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那种高兴的心情。

  明确:“游过去”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的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②读第4自然段,思考:小蝌蚪的身体又有了什么新变化?小蝌蚪是怎么认出妈妈的?

  明确: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青蛙的样子与鲤鱼妈妈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相符,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③用多种方法感受课文中动词运用的准确。

  ◆比一比

  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大青蛙穿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长着一对大眼睛。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说一说

  试着用“披”“露”“鼓”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示例:春天来了,田野披上了绿装。嫩嫩的小草在雨中露头了。

  桃树上的小骨朵儿一天天鼓起来了。

  ◆找一找

  出示课文第3幅插图,读读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谁能找对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语?(“蹬”“蹦”“跳”。)这三个词中哪一个不能和其他词换位置?(“蹬”指腿和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写出了小青蛙发力的姿态,“蹦”和“跳”意思相*,可以互换。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加深理解。)小青蛙这一连串动作是瞬间完成的,体现了小青蛙的什么特点?(动作敏捷、身体轻盈。)

  预设:这里通过多种训练方式,让学生理解动词的含义,感知动词的准确和形象,体会青蛙妈妈的美丽、小青蛙的可爱与活泼。二年级的小朋友比较好动,要采用各种活泼的方式提起他们学*的兴趣。

  (3)播放青蛙的叫声,学生想象说话。

  过渡:小蝌蚪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

  后面用上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示例: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您啊!妈妈,原来您在这儿呀!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您了!妈妈,您怎么不来找我们呀,我们找您可辛苦了!

  (4)分角色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过渡: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他们都非常高兴,他们的话该怎么读呢?我们请男生读小蝌蚪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要读出小蝌蚪和妈妈高兴、激动的心情。

  (5)学生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①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做什么?(捉害虫。)

  ②“天天”这个词语告诉了你什么?(青蛙勤劳,捉的害虫多。)

  ③出示青蛙捉害虫的资料。(一只青蛙一年至少吃掉一万多只害虫。)

  ④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青蛙是农田小卫士,我们要保护青蛙。)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过渡:学到这里,我们都替小蝌蚪找到妈妈感到高兴。小蝌蚪真勇敢啊,妈妈不在身边,他们并不害怕,而是问问身边的好心人,终于找到了妈妈。那么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同学们有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吗?里面是不是还有一些课文里没有提到的情节?也可以给大家讲一讲。(学生讲故事)

  三、表演朗读,升华情感

  1.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和积累语言。

  (1)小组内练*分角色朗读。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和教师指导。

  (3)小组分角色表演——戴上头饰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2.拓展说话。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你们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四、课外延伸,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了解青蛙对人类的贡献。

  2.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对照自学要求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小蝌蚪都向谁打听妈妈的下落,是怎么打听的?用笔在书上画下来。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好了吗?谁来告诉我们小蝌蚪最先遇到了谁?

  生:鲤鱼阿姨!

  师:(出示鲤鱼图片,指一生)现在,我就是鲤鱼阿姨,你来扮演小蝌蚪,你来向我打听打听妈妈的下落吧!

  生:(比较随意)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只小蝌蚪?

  生:我觉得还要更有礼貌一些。

  师:那你来礼貌地问一问吧!

  生:(礼貌、大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这是一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蝌蚪,声音清晰、响亮。还有谁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一次接一次地练*)

  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出来。

  (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来,评价一下,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动作都表演出来了吗?动作标准吗?

  (学生评价)

  师:你们评价得都很好,但老师觉得“迎上去”这个动作还做得不够好。怎样是“迎”呢?谁来试试?

  (学生表演“迎上去”)

  师:哦,原来这样面对面走到一起,就是“迎”。同桌之间表演一下吧!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也可参与其中)

  师:非常好。下面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边表演边朗读吧!

  (师生看着课件,表演朗读)

  赏析:本教学片段意在让上课成为一种享受,教师享受教学,学生享受学*,师生共同享受语文课堂带来的乐趣。语文学*的内容是枯燥的还是鲜活的,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创造”。二年级的学生在学*字词、精读课文时,难免觉得枯燥,创造性地打扮课文,使每个字“立”起来,每篇文章“活”起来,这就要看教师的本事了。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特征,选择情境创造、表演朗读、互相评价等贴*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无法预知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什么的情况下,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识字、朗读、体会、评价。一句话,教师享受的是“创造”,学生享受的是“学*”,趣味语文由此而生。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谜语、图画、表演等形象直观的教学,为此,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1.以《寻人启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适时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创设的情境中。

  2.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与合作学*相结合的方式掌握生字,总结生字识字技巧,从语境和动作中理解生字,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情等形象化的表达,更好地理解新的字词。

  3.图文并茂的课件和板书,直观地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层次,了解小蝌蚪成长过程中身体的变化。

  4.表演朗读,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了“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披”“露”“鼓”等词语所产生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变化过程,倡导学生养成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本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全过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头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大脑袋  圆肚子  细尾巴  黑身了  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的故事录音,边听边画自然段序号。

  4、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了解蝌蚪变为青蛙的过程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 思考:小蝌蚪是什么样子呢?

  ⑵ “快乐地游来游去”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想像一下,做这个动作。

  2、学*第二自然段。

  ⑴ 自读这一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这句话写了什么?

  ⑵ 分组进行讨论。

  ⑶ 画出小蝌蚪和鲤鱼的对话,想像他们谈话时的`语气,读一读,再分角色表演。

  ⑷ 学生练读,表演。

  ⑸ 汇报,评价 。

  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3、仿照以上的学*方法,自学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4、学生自学成,汇的。

  5、学生汇报情况。

  6、观看青蛙的变化过程。

  7、用自己的话说说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8、分角色朗读课文。

  9、戴头饰表演。

  10、老师小结:小蝌蚪为了找妈妈,不断探索,靠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查找小青蛙吃害虫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

  2、练*朗读本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  练*朗读,学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课文内容

  1、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2、分小组表演这个节目。

  二、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1、抽字卡,指名读。

  2、读词语卡片。

  3、小组汇报。

  灰  迎  阿姨  追  顶  被  鼓

  三、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

  2、书空。

  3、学生访写、师纠正。

  4、认真书写 。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新词。

  2、预*“语文园地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认识本课“脑袋塘捕”等1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两、就、肚皮”等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和媒体准备:

  角色头饰,课件,青蛙生长视频。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瞪大眼睛,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人的名字,名字叫——妈妈。(板书:妈妈)

  读妈妈,注意叠词第二个字音读轻声

  像这样的词,你还能说说有哪些?(爸爸妹妹哥哥)

  2、可是有一天,妈妈找不到了,我们要去找妈妈。(板书:找)

  可是不是我们去找妈妈,而是它——小蝌蚪。(完成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读课题,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这个故事非常有趣,是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后小身板坐直。

  三、借助学*单,学*生字

  这一课要认识的生字写在学*单上了,拿出学*单,自己读读。

  小组合作认读,读给同桌听,读对了就点赞。

  池塘脑袋捕食阿姨乌龟披着鼓着

  黑灰色迎上去追上去宽嘴巴头顶上

  交流检查:

  披着鼓着——轻声

  鼓着做动作,手握拳头,高于*面

  头顶上鼓着——怎么做动作

  迎追——都是什么旁?什么结构?什么叫迎上去》什么叫追上去?

  四、学*课文,想想小蝌蚪和青蛙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填写学*单

  1、()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的脑袋,黑()色的`身子,甩着()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青蛙妈妈披着碧绿的()裳,露着雪()的(),

  鼓着一对()眼睛。

  3、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先后遇到了鲤()阿姨和()龟。

  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和谁?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

  1、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六、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七、指导写“孩”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设计理念:读中观、读中练、读中思、读中悟,读中表情,读中达意,读中明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披、露、鼓、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图画五幅,词条卡五张,字卡四张。(注:本课是最最常规的家常课,未使用cai课件)画有小蝌蚪的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了《小蝌蚪找妈妈》,跟着活泼可爱的小蝌蚪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这里有坚持不懈找妈妈的小蝌蚪,这里有温柔慈爱的鲤鱼妈妈,这里有热心善良的乌龟大叔,最后小蝌蚪们成长为想妈妈一样的田园卫士。同学们,你们喜欢他们吗?

  1、板书课题,生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拆换伙伴,巩固读词。

  a、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许多生字,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b、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生答)

  c、自己试着读(课后“读一读”)

  d、开火车读

  e、对游来游去进行扩词。如:跑来跑去……

  f、用“你追我赶”说句话。

  4、课文分了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

  二、走进正文,各有侧重

  (一)、启(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步入佳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欣赏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

  师: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都有什么呀?

  生:灰黑色的身子。

  生:长长的尾巴。

  师补充大大的脑袋,并将词条贴于板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师:一群长着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的小蝌蚪在池塘里你追我赶快话的游来游去。(贴第一幅蝌蚪图)睁开眼睛,说说你见到了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生:可爱的

  生:顽皮的

  生:时尚的

  生:快活的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

  生:甩着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还从哪个词看出?

  生:游来游去

  ……

  师:那么,结合词语说一说,你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二)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师:快活的小蝌蚪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生答,出示第二幅图。后来又遇见了——出示第三幅图。

  1、鲤鱼阿姨,乌龟大叔和小蝌蚪都说了什么呢?请同学在文中用直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2、指两名同学分别读二、三自然段。

  3、小蝌蚪问话前都用了表示动作的词。

  生答“迎”和“追”。

  4、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

  师:(指图,指导朗读)当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哺育小鲤鱼的温情画面时,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他急忙迎上去问:(生读)

  师:你似乎不怎么想念妈妈,(再读)。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5、结合生活、结合图画理解“追”。

  师: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

  a、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追?试举例

  b、他为什么追呢?

  c、这时心里头会是怎样?

  师: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的'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声叫着——

  生边读边评价(

  师:你是一只想念妈妈的小蝌蚪。

  师:你是一只无比激动的小蝌蚪。

  ……

  (随机用小蝌蚪卡片进行奖励)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6、分角色朗读。

  (三)拨(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读养心。

  师:鲤鱼阿姨的温柔慈爱,乌龟大叔的热心善良温暖着小蝌蚪,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那么他找到妈妈了吗?用最响亮的声音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粘贴图四)

  1、用浪线画出描写妈妈外貌的语言,再大声地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荷叶上蹲着……一对大眼睛。”教师同时贴词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并出示( )的( ),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3、积累背诵青蛙妈妈的外貌描写。

  a、师: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多美的文字呀,你能背下来吗?

  b、生背诵。

  c、(教师指图)辅助背诵,增识词语。

  师:荷花旁边,荷叶上面,蹲着——(生接语,同时教师贴“蹲”字于青蛙妈妈侧,以下同),披着——(贴“披”于另一侧),露着——(贴“露”于肚皮上),鼓着——(贴“鼓”字于眼睛上部)。

  师:这是小蝌蚪们的妈妈吗?

  生:是

  4、爱的呼唤,荡涤心灵;真情告白,启迪人生。

  师:小蝌蚪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会是无比地——

  生:激动

  生:兴奋

  ……

  师:于是小蝌蚪大声的呼唤——

  生:妈妈,妈妈——

  师:这是来自心底的呼唤。

  (生再读,师再评价。)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妈妈我真想念你呀!

  生: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

  生:妈妈我找你找得好苦呀!

  生:妈妈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师:(顺势而为)妈妈也再不离开宝贝啦!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早就发现,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指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找一找,读一读,用括号形式标记一下。

  (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四)合(最后一段):内外延伸,厚实立体。

  1、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寻找让青蛙母子得以相见,身体的改变让青蛙变得跟妈妈一样,尾巴已经不见(贴图五)

  师:同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2、适当小结,谈论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蝌蚪很可爱。

  生:小蝌蚪很勇敢也很坚强。

  生:不对,应该说是很执着。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刚出生时跟妈妈不在一起。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要经过四次变化才能跟妈妈一样。

  生:小蝌蚪身上有许多我要学*的东西。

  3、由内向外,拓展放大

  师:关于青蛙你还知道些什么?

  (同学汇报搜集的资料)

  生:青蛙每年能吃掉1万5千只害虫,是庄稼的保护神。

  生:青蛙天生就是个歌唱家。

  生:青蛙是益虫,但有的青蛙有毒。

  生:关于青蛙的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和资料的了解,我们更了解了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但呀喜欢他,还要爱护他保护他,请同学们带着喜爱之情再回读一遍课文。(生读)

  三、布置作业:

  回家后继续读课文并和爸妈演一演,下节课上我们进行分角色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5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开展活动,让学生表演来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3、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让学生懂得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二、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4、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三、教具准备

  课文中各种动物的头像和小蝌蚪变化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图及字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四)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读并读准字音。

  2、检查预*情况,出示生字,请学生来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注意指导学*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13画,第8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与柳字相比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写一撇。龟:共7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13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第四笔是提。

  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un,不要错读成q0n。捕:声母是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第二课时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在下面画上横线,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二、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小结第二段的学*方法:1、先看图,想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小蝌蚪有什么变化。2、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反复读读。3、领会重点词语。

  三、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自学第三,四,五段。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师引导。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6、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7、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朗读。

  8、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9、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开展活动:

  1、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小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让学生排出正确的顺序。

  四、练*,巩固:投影出示练*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板书设计:贴图贴字条

  小蝌蚪青蛙

  长出后腿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灰、迎”等 8 个生字,会写“河、姐”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4.指导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5.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儿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

  2.组织学生自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课文中的困难,及时解决。

  (2)组织学生借助小组互助学*,达到初读的目的。

  (3)汇报学*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8 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字,教师在巡视时记录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识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 8 个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找朋友。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学写生字,培养*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 6 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写、临写。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自然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学*第三自然段

  1.用学*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学第三自然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自然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拓展:我们*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第四、五自然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朗读。

  四、学*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拓展,通过学*第六自然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五、练*,巩固

  投影出示练*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后来尾巴不见了,成了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

  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到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

  六、板书设计

  34 小蝌蚪找妈妈

  长出后腿

  ↓

  长出前腿

  ↓

  尾巴变短→不见

  四条腿、宽嘴巴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7

  一、概述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自然段对应。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本课有三幅图,与五段话中的三个重点段落相对应:第一、二幅图画的是没有长腿和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在询问鲤鱼妈妈。第三幅图画的是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将乌龟认做妈妈。第四、五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找到了青蛙妈妈。课文对每幅图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本课教学重点是学*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

  二、教学目标分析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河、姐”等6个字。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2、通过生字的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朗读训练及打写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课外,可让学生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也可将小蝌蚪带进课堂,甚至可用录像进行直观教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的心情,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四、学生特征分析

  本课的学*者具有好奇心、善表现、思维活跃的特点。能借助课件自主学*,对趣味性、生活化、直观形象的图文的教学资源非常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

  五、教学策略的选用

  1、以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研讨突破教学难点。

  2、通过运用教学媒体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六、教学资源和工具

  1、本节课是在学生人手一机的教室内实施的。

  2、跨越式教学资源、共翔课件

  3、教师PPT

  4、课文相关挂图、生字卡、文中动物的头饰。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 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蝌蚪)你们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怎样长大的?(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内容,认识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3、板书、齐读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目的:通过猜谜和展示直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简述梗概。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8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本文是一篇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文字浅显易懂。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

  (1)、认识“故、迎、阿、姨、追、顶、披、鼓”等八个生字,会写“有、在、什、么、变、条”等六个生字。

  (2)、了解蝌蚪与青蛙的特点,认识蝌蚪与青蛙。

  2、能力目标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及其外形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蹦、跳、蹬”等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3、情感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三、课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2)、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难点: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及采用的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易接受感性的知识,且思维方式偏重于形象思维,表现欲强,爱模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爱说爱问,活泼天真,根据这些特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主要通过课件演示的形式,让学生区别动词;鉴于学生表现欲强,爱模仿,主要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引导探索、开拓思路。

  由于低年级学生爱说爱思爱问,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我将以多媒体出现青蛙生长过程四个阶段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青蛙形体的变化,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文中没有说明的细节。如眼睛的变化等。

  3、课外延伸,积累知识。

  根据低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求知欲强的特点,我将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青蛙的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能从课外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

  五、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阅读教学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认识,在感受中领悟”。

  《小蝌蚪找妈妈》是篇科学童话,为体验、感悟型阅读提供了条件。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优化老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多媒体课件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学*行为。

  1、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播放动画、展示图片、出示练*、播放朗读,使学生在看、听、说、练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课文内容,在调动感官功能的基础上熟悉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加强朗读,感悟语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受领悟课文内容,如带着问题朗读,领会用词的准确性;分角色朗读,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不易,从而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3、启发教学,提高认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想象氛围,以青蛙对话的形式想象青蛙母子相识后的交流,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开拓思路。另外,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课外知识,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青蛙是益虫。

  六、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自制的和收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本课课件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1、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蝌蚪的外形,引导学生抓住小蝌蚪的脑袋、身子、尾巴的特点观察并说话,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对小蝌蚪的外形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引导说的过程中学*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感知课文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使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当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

  3、理解词语“迎上去、追上去、游上去”时,以课件演示动画,使学生体会领悟这三个词的区别。在认识青蛙特点时,以课件出示图片,了解青蛙的形体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4、在发散思维训练时,安排了青蛙鸣叫的`课件演示,启发学生想象小青蛙与妈妈的对话内容。

  5、以电脑小博士的形式展示青蛙图片及文字资料,并播放文字资料的录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七、教学流程分析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文 。

  1、师引语: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

  【课件演示】说谜面:大脑袋,园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叫,抓害虫,顶呱呱。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3、【课件演示】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

  4、引语:今天请大家听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学*兴趣,同时也初步认知小蝌蚪。通过图片演示,学生对小蝌蚪的印象又深一层,通过看图填空的说话练*,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观察描述小蝌蚪的外形,培养和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感知课文。

  【课件演示】播放录音,要求大家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语:刚才,大家听故事时都非常认真,也非常专心。现在,谁最想说一说。

  3、【课件演示】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说一说。

  4、自读课文,用“——”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设计意图:动画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形式,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增添学*乐趣。同时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引导学生读、思、说,结合课件点拨,使低年级学生学会自主学*。)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说说。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接*这些小动物的?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比较、体会、领悟: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课件演示】播放语句,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别。

  A、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B、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C、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区别三个词,同时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内化的语言以身体语言表现出来,符合低年级学生爱模仿的特点。)

  3、分角色朗读。

  (1)、小组分角色练*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求: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体会语感。)

  〈四〉、启发思考。

  引语: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就是他们的妈妈?

  1、点拨朗读。

  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他们的妈妈的?用“~~”画一画,读一读。

  2、看图填空。

  引语:小蝌蚪见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

  (1)、选词填空。 披、鼓、蹲、露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 )着一只大青蛙,( )着碧绿的衣裳,( )着雪白的肚皮,( )着一对大眼睛。

  (2)、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配上动作。

  暗示——小蝌蚪独立生活,遇事能主动探索,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借助鲤鱼、乌龟之口感知青蛙外形特点,从学生初步感受抓住特点描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想象青蛙的模样。结合课件,看图填空,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再现青蛙状态,能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以暗示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五〉、发散思维。

  引语: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青蛙,听到了妈妈的招呼,他们是怎么做的?

  1、【课件演示】结合动画,选词填空。

  蹦、跳、蹬

  他们后腿一( ),向前一( ),( )到了荷叶上。

  2、【课件演示】播放青蛙鸣叫的声像,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青蛙和妈妈都说了些什么?

  3、夸夸想想。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低年级儿童爱幻想,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青蛙母子的对话,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开拓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注意。表扬是教学中常用来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去表扬小蝌蚪,有助于学生领悟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六〉、课外延伸。

  1、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2、听听小博士的介绍:

  【课件演示】播放介绍有关青蛙知识的文字资料。

  青蛙的品种繁多,据统计,全世界有1900多种,我国就有150种左右。著名的弹琴蛙,是我国的特产,它鸣声婉转,仿佛古代仕女于花前月下操琴。而生活在北美洲的牛蛙,则鸣声低沉粗犷,好像男低音在歌唱。

  蛙声除了给人以“音乐”的欣赏外,它还能预报天气。唐诗中有“水旱卜蛙声”的诗句,元代的《田家五行》一书中也有“三月初三听蛙声,卜水旱”的记载。*代,我国有不少农谚也是反映蛙鸣与天气的关系的,如“雨后蟾蜍叫,不久大雨到”,“八月青蛙叫,干得犁头翘”,等等。

  青蛙还是捕食昆虫的健将。当青蛙尚处于幼虫(蝌蚪)时,它一天就能吃掉100多只孑孓;而到成蛙时,用它灵巧的舌头,*均每天可吃掉70只左右的害虫。

  青蛙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特别是我国特有的中华大蟾蜍,经处理晒干成干蟾,可治疗小儿疳积。从它的耳后腺、皮肤腺中提取的分泌物,经处理后制成的六神丸、蟾酥丸以及消化解毒丸等药品,具有强心、镇痛、止血和治疗疔疮等作用。青蛙是益虫,所以必须加以保护,不准捕杀。

  (设计意图:以课件演示的形式延伸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对于学生深入了解青蛙,保护青蛙是十分有益的,在轻松愉悦氛围中结束本课。)

  〈七〉、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9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图文结合,适宜儿童阅读。课文中生字不注音,让学生自主学*,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学会生字。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大部分学生对学*生字都有自己的方法,教师应当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对蝌蚪与青蛙都很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本课,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能受他们的欢迎。

  【教学设计思路】

  1、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予以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朗读。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方法】

  朗读法、表演法、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老师这儿有一条谜语,想猜吗?

  河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青蛙)

  你知道青蛙的'孩子叫什么吗?(蝌蚪)

  谁见过蝌蚪?愿意给大家讲讲它长得什么样吗?

  (贴出青蛙与蝌蚪图片,板书课题)

  (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学和生活,越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自主识字,感知课文

  1、这是一篇不注音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想怎么办?

  (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方法。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有的可以猜测读,有的可以问同学、老师,有的可以做记号,等老师读时认真听。)

  2、学生试读,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范读。

  4、再次读文,自查朗读情况。

  5、出示词语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⑴ 你会读哪个词语就大声的读出来。

  ⑵ 谁愿意当小老师你认识的字词教给同学们?

  6、识记生字。

  学生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教师可适时引导用实物或动作来识记。

  灰:出示灰色的帽子或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到的灰色的东西。

  追(或迎):谁愿意把追(迎)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披:我这有件衣服,谁能把它披在身上?

  阿姨:你把什么样的人叫阿姨?

  7、指导写字。(略)

  (学生朗读不注音课文遇到生字可能无从下手,所以在读文之前老师就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自主探索、认识生字,这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学*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联系实物或动作来识记生字效果要远远好于部件记忆法。)

  三、感悟,体会小蝌蚪的变化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图?并把与图相对应的课文内容,读一读(张手让学生自己选择)。

  2、全班汇报。(学生喜欢哪一自然段就汇报哪一自然段,不必接顺序来。)

  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加上动作朗读。学生的表演欲望很强烈,给他们创造表演的机会,他们会很快进入情境,体验到朗读的乐趣。

  第四自然段,也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朗读。

  第二、三、五、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的关心、爱护、组织学生会角色的朗读中来,然后选代表分、角色朗读。

  3、戴上头饰表演读。

  4、填空练*,体会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四、总结全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上完了这一课之后,我对新课改精神又有了新的体会,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1、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至关重要。

  本课的朗读教学,我采用动作表演和分角色朗读两种形式,尤其是动作表演,看着学生那天真、一丝不苟的动作和可爱的表情,仿佛他们就是小蝌蚪、小青蛙了,教师不用任何言语,学生就已体会到其中的情趣了。

  2、让学生自由选择识字方法。

  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本课中的生字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识字途径,认字活动。同时采用与实物联系、动作表演等方法,使他们轻松的记住字形、乐于识字。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0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讲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过程,能按课文内容天空。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短、蹲、碧、肚、鼓”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复*。

  1、抽生读生字卡片。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小蝌蚪,大( ),黑( ),甩着长长的( ),快活地( )。

  3、齐读第1自然段(贴出“长尾巴的蝌蚪”图)

  二、讲读第二段。

  1、自由读并思考:(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2)每一句讲什么?(3)这些句子的顺序可以颠倒吗?

  2、讨论: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四|a小蝌蚪的形态有什么变化?(贴出后腿的蝌蚪图)

  句|b小蝌蚪看见谁在干什么?

  话|c小蝌蚪怎么说?

  |d“谁”怎么回答?

  3、指导朗读。

  (1)练读小蝌蚪的话,问“迎”上去是什么意思?(正面的,面对面的主动上去问。)

  小蝌蚪迎上去问:“……。。?”

  对比:

  小蝌蚪游上去问:“……。。?”

  (2)谁来读鲤鱼妈妈的话?从鲤鱼妈妈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自己妈妈的怎么样的?(四条腿、宽嘴巴。)

  (3)分角色朗读(鲤鱼:热情;蝌蚪:急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三、小结学法。

  学*第2自然段时我们先找出这段有几句话,(板书:找找),再说说每句讲什么,(板书:说说)。最后有感情地读读。(板书:读读。)

  四、讨论学*第3自然段。

  1、按“找找——说说——读读”的学法,四人小组讨论学*第3段。

  2、引读,进一步理清层次。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生读)

  “他们看见”——(生读)

  “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生读)

  “小乌龟笑着说”——(生读)

  3、练*,突破重点。

  口头填空:小蝌蚪游啊游,长出了( )。他们看见( )的乌龟在水里游,就把( )当作自己的妈妈,乌龟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头顶上有( ),披着( ),捉起虫来( )。

  结合填空师贴出“长着前腿的蝌蚪”图,理解“披着、顶呱呱。”

  4、指名分角色朗读。

  理解为什么用“追”“连忙追”说明什么?

  五、讲读第4—5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谁是小蝌蚪的妈妈?把有关青蛙样子的句子用“——”划下来。

  2、出示句子,朗读理解。(出示青蛙图)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1)看图理解“蹲着、露着、鼓着”等词。

  学*生子“蹲”共几笔?书空右半部分。

  学*生子“鼓”共几笔?部首是什么?书空左半部分。

  (2)找一找写出青蛙颜色的词。(碧绿碧绿)、雪白的肚皮)

  学*生子“碧”,什么结构?第三笔是什么?

  学*生子“肚”怎么记?

  (3)朗读这段话。

  (4)你能看着图和板书向大家介绍青蛙吗?

  3、这是小蝌蚪外形上又有了什么变化?(贴出“尾巴变短的蝌蚪”图;“尾巴不见的青蛙”图)

  学*生子“短”怎么记?

  4、从哪个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经变成小青蛙了?出示: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对比理解“蹬、跳、蹦”)

  5、朗读第4、5自然段。

  六、巩固总结。

  (1)看着黑板上的五张青蛙生长变化的图片,说说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

  完成《课堂作业》

  (2)指导书写“蹲”“鼓”“碧”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总结课文,巩固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2、会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3、知道青蛙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4、会看单幅图在问题的提示下写几句话。

  教学过程:

  一、再学全文,借助图片,理清过程。

  1、出示课文的四幅图,观察图片,指名说说图的内容。

  2、默读全文,用“———”划出表示小蝌蚪生长的句子。

  出示: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a读一读,议议第二次变化是为什么加上一个“又”。

  b看图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 ),再长出( ),( )变短了,最后变成( )。

  3、小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并在它们的指点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大青蛙,这时小蝌蚪也变成了小青蛙。

  4、分角色朗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4、5两个自然段。

  1、读读课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师描述: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鼓鼓的大眼睛。为什么作者要把青蛙写得这么可爱?(青蛙能捉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人类的好帮手。)

  2、我们把描写青蛙外形的这段话背下来好吗?(蹲着……披着……露着……鼓着……)

  自由背、知名背。

  3、课文的第4自然段是写小蝌蚪找到青蛙妈妈的,它的结构上和第2、3自然段一样吗?

  按“形态上的变化——看见谁在干什么——小蝌蚪怎么说——‘谁’怎么回答”的顺序背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按照“形态上的变化——小青蛙怎么做——青蛙妈妈怎么说的顺序背第5自然段。

  5、把4、5自然段连起来背一下。

  三、指导看图说话。

  1、我们已经知道了青蛙是庄稼得好朋友,你从课文的哪几句话看出青蛙会捉害虫?(用”——“划出,读读。)

  老师向学生介绍有关青蛙捉害虫的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看图写几句话。

  (1)想想青蛙在干什么?

  要求模仿课文第4段青蛙外形的这段话来说一说。(农田里蹲着一只大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服,鼓着大大的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青蛙?

  (3)连起来写一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一年级第二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蝌蚪生字卡课件,课文六幅插图课件,歌曲《小蝌蚪》。

  教学教程:

  1、创设情境,复*导入

  师: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小朋友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

  生:(大声说)想。

  (出示课件1)

  师:谁认对一个词语宝宝就可以得到一只可爱的小蝌蚪。(认对后点击一下生字卡,小精灵欢快地说:“奖给你一只小蝌蚪”)

  生认读生字。

  2、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师:小朋友个个都是认字的能手,池塘里的小蝌蚪可高兴啦!

  (出示课件2,即文中插图1)小蝌蚪长成什么样?看谁观察得仔细。

  生仔细观察后纷纷举手说。

  生一:小蝌蚪有大大的脑袋。

  生二:小蝌蚪有黑灰色的身子。

  生三:小蝌蚪长着长长的尾巴。

  师:你真行,正确地读出了“长”的两种读音。小朋友试着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

  师:你带着笑容把“快活”读得重一些,小蝌蚪真高兴呀!谁也能高兴地读一下这段话。

  生高兴地读。

  师:真不错!小朋友读得这么高兴,李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小朋友认真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最棒!师范读后,问:老师读得好不好?

  生一(评):老师把“一群” “大大”“黑灰色”读得重一些,把“长长”读得长一些。

  生二(评):老师带着微笑读。

  师:谢谢小朋友的夸奖(点击小精灵),你们想读好这句话吗?

  生:(笑着说)想!

  师: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3,即文中插图2)

  师:图2中的小蝌蚪与图1中的有什么不同?

  生: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你真棒!(点击小精灵)小朋友都看一看,小蝌蚪真的长出了两条后腿。

  生:真可爱!

  师:小蝌蚪想做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生看图说话。

  师:小朋友真聪明,请小朋友找一找哪个自然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生: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桌小朋友互相读读。

  生读。

  师:谁愿意来扮演小蝌蚪,读读小蝌蚪问鲤鱼妈妈的话。

  生读:“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小蝌蚪是怎样去问的?

  生:小蝌蚪是“迎”上去问的。

  师:小蝌蚪不“走”上去问而是“迎”上去问,这是为什么呢?

  生:(沉默)哦,小蝌蚪急着想见自己的妈妈。

  师:谁来学着小蝌蚪急切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谁还能比他读得更急切一点?

  生急切地读。

  师:读得好,还加上了动作。(点击小精灵)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鲤鱼妈妈怎么告诉小蝌蚪的,谁愿意做鲤鱼妈妈。

  生:(大声地读)“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师:*时,当妈妈看到你急着找东西时,妈妈是用怎样的语气对你说呢?谁能学着妈妈说话的样子读读鲤鱼妈妈说的话。

  生自由读。

  师:鲤鱼妈妈真热情呀!小朋友也热情地读读鲤鱼妈妈说的话。

  生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师:长出两条腿的小蝌蚪从鲤鱼妈妈这里知道了自己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没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多着急呀!它们该怎么办呢?

  生:(齐说)找哇!

  (出示课件4,即文中插图3)

  师:请小朋友学着上图的学*方法来学*这幅图。先观察小蝌蚪的变化,再扮演角色读一读课文内容,好不好?

  生分小组学*。

  师:小朋友学得多认真呀!想不想来展示一下。

  生看图说话。

  生一:(自信地站起来)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它们找到了一只大乌龟。(点击小精灵)

  生二:小蝌蚪游呀游,它们找到了一只大乌龟,这时小蝌蚪已经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你用上了“已经”这个词,真棒!(点击小精灵)谁愿意来扮演小蝌蚪和大乌龟?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请一名小朋友读旁白,你们俩来扮演小蝌蚪和大乌龟,其余小朋友当评委,好不好?

  生表演。师:我们来评评他们的表演。

  生评。

  师:你表演时既有表情,还加上了动作,顶呱呱(点击小精灵)

  生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一天天长大、变化,虽然很累,但它们不怕累,终于找到了妈妈。

  (出示课件5,即文中插图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上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

  生观察后说说青蛙的样子。

  师:请小朋友边看图这听老师读第四自然段。(师范读)小朋友能不能学着老师的表情来读读这段话。

  生模仿读第四自然段。

  师:你们真棒!都奖一只小蝌蚪。(点击小精灵)小蝌蚪找妈妈真不容易呀!它们找到妈妈时的心情怎么样?青蛙妈妈的心情又怎么样呢?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出示课件6,即文中插图5)小朋友观察后说一说画面内容。

  生说画面内容。

  师:谁愿意来读读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话?

  生一:(笑着叫:“妈妈,妈妈!”)

  生二:(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师:你们真行,读出了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高兴心情。(点击小精灵)小朋友想不想读读小蝌蚪和青蛙妈妈见面时的话语。

  生:(齐说)想!

  师:赶快立起书来读读吧!

  生自己读第五自然段。

  师:假如你们是蝌蚪,找到青蛙妈妈时会说什么话呢?比一比,看谁说得棒?(在小组内说)

  生一:“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了你!”

  生二:“妈妈,我要天天和你在一起。”

  生三:“妈妈,我找到了你真高兴。”

  生四:“妈妈,我们已经长成你这个样子了。”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点击小精灵)

  (出示课件7,即文中插图6)

  师: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在干什么?它们有什么变化?

  生看图后说画面内容,指导朗读。

  生自由读第6自然段。

  3、分角色表演,加深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师:小朋友个个都挺聪明,既会读还会表演。我还想看一看小朋友的.表演,你们愿意把《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表演给听课的老师看一看吗?

  生:(大声说)愿意。(戴头饰表演,一人旁白,一女生扮鲤鱼妈妈,两位女生扮小鲤鱼,一男生扮乌龟,一女生扮青蛙妈妈,其他学生扮一群小蝌蚪。)

  生朗读全文

  4、活动——歌舞表演《小蝌蚪》

  5、总结,课外实践。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它们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它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我们课后去探究一下,在下节课把你们了解的知识讲给其他同学听。

  教学反思:

  农村小朋友对小蝌蚪长成什么样,青蛙长成什么样,小蝌蚪长大变成什么,这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在课前我调查了一下90%的同学都玩过小蝌蚪,有的甚至还养过小蝌蚪,但针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并非说得清楚。因而我在备课时,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为重点,按照从观察——说话——朗读——表演的过程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一开始,我利用课件“和小蝌蚪交朋友”复*生字这一教学环节,创设了一个能把学生领入意境的学*情境,利用儿童的好奇、好胜心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更亲*。

  “胸有成竹,有条不紊”。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每幅彩图都配有一段相关的文字,既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但要低年级儿童用自己的话来完整表达每幅图的意思,是有点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细致地指导学生,使学生心中有“谱”。在教学中,我用分段教学法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只要学生说的话与画面有一点联系就作出中肯的评价,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每幅图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及鲤鱼妈妈、小乌龟、青蛙妈妈的表情后再叫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内容。一节课下来,收获还真不小。这样先指导观察后说话,学生就会心中有数,不至于东拉西拉,言之无序,自然而然就使学生边练边说,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文本之间要形成对话和交流的关系,朗读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体会、揣摩。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亲自参与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这三种朗读方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迎”“追”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朗读,读后同学评价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反复练读。从读中悟出词意、句意,学生才能淋漓尽致地进行角色表演,使学生在自主、合作、轻松的氛围内培养了朗读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从本课的教学实验看,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选择恰当的朗读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学*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教学准备

  1、挂图

  2、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揭示课题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它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它在哪?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好吗?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从图入手指导总观全图

  问:小蝌蚪长什么样?我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三、读全文,理解一、二自然段

  (1)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

  ①问:哪一自然段写小蝌蚪的样子?

  ②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

  问: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尾巴。)

  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问: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三句话)说说每句话什么意思?重点指导三个问题,要求先谈问题a。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看图观察小蝌蚪长后腿的位置?b。它见到了什么,问了什么话?(见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c。它是怎样得到回答的?(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师小结:学*这段我们分三步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每句话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

  四、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布置作业: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节

  一、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三个学生分别读三、四、五自然段

  (1)问:三、四、五自然段哪两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叙述方法基本相同?(三、四自然段)

  (2)师扶着学*第三自然段。指导学生分步骤学*。

  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④再读全段。

  (3)放手让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把第二个问题改为②它们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③小蝌蚪和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问:小蝌蚪在看见鲤鱼、乌龟、青蛙妈妈时怎么做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它们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迎上去:有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发现自己。这与我们问路一样。追上去:小蝌蚪和乌龟前进方向相同,表现它们找妈妈的心情。这也是急中出错的原因。游过去:真实地表达出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因为这次肯定不会错了,于是就高高兴兴地游过去。

  三、讲读第五自然段

  问:第五自然段有几句话?

  1第一句话什么意思?出示幻灯,显示小蝌蚪整个的变化过程。

  2第二句什么意思?从青蛙天天捉害虫你想到了什么?

  四、小结:同学们看图,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随着不断了解妈妈的特征,自己的身体也在变化,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它多高兴呀!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3

  教材简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学*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谈话激趣引入

  1、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2、生齐读课题。

  3、整体感知课文。

  4、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学*小组内互相教读,说说怎样记字形。

  检查学*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小老师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

  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

  1、自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

  用手势帮助理解“甩着”。

  口头填空:小蝌蚪,大(),()的身子,()的尾巴,()地游来游去。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与小蝌蚪最先的样子相比较,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⑵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⑶分角色读。(同桌对读,组内互读,指名读)

  ⑷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用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⑴学生汇报学*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⑵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⑶分角色读。

  第二课时

  自读课文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自读第4、5自然段。

  讨论交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

  3、课件出示青蛙妈妈的话,结合课后“读读说说”的练*,用“已经”说话。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画出小蝌蚪最后变化的词句。教师板书:尾巴消失捉害虫。

  5、教师归纳: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是青蛙生长变化的过程。

  分角色朗读全文

  复*生字

  出示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读一读。

  2、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该怎么写。

  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辅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书写情况。

  演一演

  1、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

  2、评出表演得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别”;理解16个新词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3、能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原来……怪不得……”写一句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能有条例地写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懂“不合群”,并能了解合群何不合群的蝌蚪的区别。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调、觉、难、别”的读音,掌握16个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1、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请他们把比较有价值的写在黑板上。如: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不合群的小蝌蚪?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感兴趣的小节,并纠正读音。(调、别、仍、难、觉)

  (三)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题问题。

  1、默读

  2、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四)抓主要问题。

  1、请学生选择哪些问题是比较重要的。

  2、再请学生选择一个次要的问题,带着两个问题到书中寻找答案。

  (五)讨论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从形体上看,独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小蝌蚪略微大一点;从颜色上看,独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却是黑色的`。(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不同点)请学生讲一讲两类蝌蚪的不同。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小蝌蚪不合群的?

  1)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

  理解:闹别扭换个词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那种可怜的样子。

  2)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

  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是什么?(朗读时,强调“又”和“单独”)

  3)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朗读时强调“自个儿”。说说“悠闲”的意思或做做样子。

  4)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么多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你想怎么评价小作者?(体会汉语的丰富性,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5)作者写得那么好,我们怎样把它读好呢?(齐读1、2两段)

  这就是不合群的小蝌蚪,它跟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能提出自己的疑惑,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仔细分析原因,知道小蝌蚪不合群的原因。

  2、能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人启示。

  3、能用“原来……怪不得……”说写一句话。

  4、明白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知识,懂得要学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需要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虚心求教。

  二、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1、读词语

  合群 孤零零 成群结队 闹别扭 孤独 不料 队伍 单独 调皮 仍旧 悠闲 略微 难道 疑问 蛤蟆 怪不得

  2、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吗?

  (二)讨论,解决上节课中的另外两个问题。

  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但是,课文中的两位同学和我们都一样,虽然有了这样的发现,却不知道原因。1、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我和永明的疑问吗?这个问句还可以怎么问?

  2、如果我们*时碰到不懂的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呢?(如:查百科全书,上网查询,问老师)

  3、书上的小朋友采用了问老师的办法。他们是怎么问的呢?怎样才能让老师很快地听明白?那么,我们在问的时候,就要求讲清楚,用一句话说明白,不罗嗦。谁会问?(先请学生说,在不能说清的情况下,出示两个句式。)

  句式:老师,我发现有些小蝌蚪……,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我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小蝌蚪,一种……一种……,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4、小朋友,你们能解释这个原因吗?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5、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书上那个句子说明他们明白了?你能用“原来……怪不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吗?(指导朗读)

  6、讨论到这里,小朋友们有没有找到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呢?在3月25 日,这么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去春游。作者为什么在日记中不写写小朋友们是怎么玩的,而写这么几只小蝌蚪?

  (三)综合提高

  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可青蛙妈妈还在烦恼呢!你看,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这样离开家,在外面玩,青蛙妈妈可着急了。你能帮帮它,为它写一则寻人启示吗?讨论:启示中应该写些什么?(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板书: 外形特征 性格脾气

  灰色略大 独游 变成青蛙

  黑色稍小 群游 变成癞蛤蟆

  善于观察 虚心求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5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菁选(扩展4)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菁选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灰、迎”等 8 个生字,会写“河、姐”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4.指导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5.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儿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

  2.组织学生自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课文中的困难,及时解决。

  (2)组织学生借助小组互助学*,达到初读的目的。

  (3)汇报学*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8 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字,教师在巡视时记录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识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 8 个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找朋友。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学写生字,培养*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 6 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写、临写。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自然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学*第三自然段

  1.用学*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学第三自然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自然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拓展:我们*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第四、五自然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朗读。

  四、学*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拓展,通过学*第六自然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五、练*,巩固

  投影出示练*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后来尾巴不见了,成了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

  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到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

  六、板书设计

  34 小蝌蚪找妈妈

  长出后腿

  ↓

  长出前腿

  ↓

  尾巴变短→不见

  四条腿、宽嘴巴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和媒体准备

  句子卡,生字卡,投影图片。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学生汇报,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三、学*课文,随文识字。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看第一张图片,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

  默读课文用划出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随机学*生字灰。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字披、鼓。

  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四、写字指导

  1、观察有、在、什、么,学生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2、范写,学生描描写写。

  3、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卡片。

  2、朗读小蝌蚪和青蛙样子的句子。

  二、继续学*课文,朗读感悟。

  1、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师相机贴出图片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2、学*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请生上台表演这三种情况。

  师小结:可见,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3、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演一演这个故事

  六、指导写变、条。

  查找、一只青蛙一年可以吃掉多少害虫?

  青蛙为什么成为捉害虫的能手?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长出两条后腿尾巴变短青蛙

  迎鲤鱼图追乌龟图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采用连环画形式,通过文学语言与多幅连环画面互相依附、互相补充、密切配合来塑造形象,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妈妈一起捉害虫,情节生动,富有童趣。再加上采用的是连环画的形式,所以学生应该有比较浓厚的学*兴趣。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小蝌蚪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所以教学本课时,有条件的可以事先组织学生观察蝌蚪和青蛙,把朗读课文和观察生活结合起来,效果更好。学生虽然熟悉小蝌蚪,但对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却未必了解。而且,有可能对一些问题感到困惑,比如:小蝌蚪的尾巴是怎么不见的?小蝌蚪为什么和她妈妈长得不一样等等。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读书。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建议】

  本课分为三大教学板块:

  一、识字、写字

  1、借助图画猜一猜。自己看图、尝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猜一猜,实在猜不出来的,做个记号。

  2、借助小组学一学。小组里面一起想办法认识生字。互相读,互相听。

  3、借助课文记一记。在读课文时随机识记生字。

  ⑴ 在展示小蝌蚪的图片时,通过观察蝌蚪的颜色记住“灰”;

  ⑵ 通过创设情境表演,辨别、记住“迎”和“追”。

  ⑶ 观察青蛙的`图片或实物,识记“顶、披、鼓”。

  4、结合语言环境写一写。

  二、朗读感悟

  1、读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3、观察青蛙的图片,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通过做动作等形式帮助理解。

  4、观察小蝌蚪的图片,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读出喜爱的语气。

  5、看图观察:小蝴斟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6、找出相应的段落重点细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采用表演的形式,自编自演,在情境对话中进行朗读的指导:小蝌蚪有礼貌、有些关切、有些着急,鲤鱼亲切、热情,乌龟认真、和气。

  三、实践活动

  1、实地观察小蝌蚪和青蛙,或在家长的帮助下,抓几只小蝌蚪养一阵子,观察青蛙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通过上网、看书、请教等各种形式,查找关于青蛙是益虫、小蝌蚪尾巴消失之谜、蝌蚪的生活*性等资料,课间交流。

  3、语言的积累活动。

  ⑴ 读一读,说一说。

  碧绿的衣裳 碧绿的( ) 雪白的肚皮 雪白的( )

  长长的尾巴 长长的( ) 大大的脑袋 大大的( )

  ⑵ 说出表示颜色的词。

  ⑶ 读读说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 )已经( )。

  【本课设计特点】

  1、读中感悟。

  整堂课,始终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开展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主动地去读,读懂意思;兴致勃勃地去读,读出情感。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质疑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始终是积极的。

  2、演中理解。

  一年级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过程的表演,学生不但了解了青蛙的变化过程,而且对语言文字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兴趣盎然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实践中积累。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4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本文是一篇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文字浅显易懂。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

  (1)、认识“故、迎、阿、姨、追、顶、披、鼓”等八个生字,会写“有、在、什、么、变、条”等六个生字。

  (2)、了解蝌蚪与青蛙的特点,认识蝌蚪与青蛙。

  2、能力目标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及其外形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蹦、跳、蹬”等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3、情感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三、课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2)、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难点: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及采用的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易接受感性的知识,且思维方式偏重于形象思维,表现欲强,爱模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爱说爱问,活泼天真,根据这些特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主要通过课件演示的形式,让学生区别动词;鉴于学生表现欲强,爱模仿,主要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引导探索、开拓思路。

  由于低年级学生爱说爱思爱问,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我将以多媒体出现青蛙生长过程四个阶段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青蛙形体的变化,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文中没有说明的细节。如眼睛的变化等。

  3、课外延伸,积累知识。

  根据低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求知欲强的特点,我将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青蛙的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能从课外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

  五、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阅读教学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认识,在感受中领悟”。

  《小蝌蚪找妈妈》是篇科学童话,为体验、感悟型阅读提供了条件。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优化老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多媒体课件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学*行为。

  1、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播放动画、展示图片、出示练*、播放朗读,使学生在看、听、说、练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课文内容,在调动感官功能的基础上熟悉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加强朗读,感悟语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受领悟课文内容,如带着问题朗读,领会用词的准确性;分角色朗读,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不易,从而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3、启发教学,提高认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想象氛围,以青蛙对话的形式想象青蛙母子相识后的交流,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开拓思路。另外,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课外知识,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青蛙是益虫。

  六、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自制的和收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本课课件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1、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蝌蚪的外形,引导学生抓住小蝌蚪的脑袋、身子、尾巴的特点观察并说话,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对小蝌蚪的外形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引导说的过程中学*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感知课文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使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当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

  3、理解词语“迎上去、追上去、游上去”时,以课件演示动画,使学生体会领悟这三个词的区别。在认识青蛙特点时,以课件出示图片,了解青蛙的形体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4、在发散思维训练时,安排了青蛙鸣叫的课件演示,启发学生想象小青蛙与妈妈的对话内容。

  5、以电脑小博士的形式展示青蛙图片及文字资料,并播放文字资料的录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七、教学流程分析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文 。

  1、师引语: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

  【课件演示】说谜面:大脑袋,园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叫,抓害虫,顶呱呱。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3、【课件演示】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

  4、引语:今天请大家听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学*兴趣,同时也初步认知小蝌蚪。通过图片演示,学生对小蝌蚪的印象又深一层,通过看图填空的说话练*,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观察描述小蝌蚪的外形,培养和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感知课文。

  【课件演示】播放录音,要求大家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语:刚才,大家听故事时都非常认真,也非常专心。现在,谁最想说一说。

  3、【课件演示】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说一说。

  4、自读课文,用“——”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设计意图:动画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形式,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增添学*乐趣。同时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引导学生读、思、说,结合课件点拨,使低年级学生学会自主学*。)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说说。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接*这些小动物的?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比较、体会、领悟: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课件演示】播放语句,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别。

  A、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B、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C、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区别三个词,同时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内化的语言以身体语言表现出来,符合低年级学生爱模仿的特点。)

  3、分角色朗读。

  (1)、小组分角色练*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求: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体会语感。)

  〈四〉、启发思考。

  引语: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就是他们的妈妈?

  1、点拨朗读。

  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他们的妈妈的?用“~~”画一画,读一读。

  2、看图填空。

  引语:小蝌蚪见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

  (1)、选词填空。 披、鼓、蹲、露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 )着一只大青蛙,( )着碧绿的衣裳,( )着雪白的肚皮,( )着一对大眼睛。

  (2)、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配上动作。

  暗示——小蝌蚪独立生活,遇事能主动探索,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借助鲤鱼、乌龟之口感知青蛙外形特点,从学生初步感受抓住特点描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想象青蛙的模样。结合课件,看图填空,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再现青蛙状态,能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以暗示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五〉、发散思维。

  引语: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青蛙,听到了妈妈的招呼,他们是怎么做的?

  1、【课件演示】结合动画,选词填空。

  蹦、跳、蹬

  他们后腿一( ),向前一( ),( )到了荷叶上。

  2、【课件演示】播放青蛙鸣叫的声像,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青蛙和妈妈都说了些什么?

  3、夸夸想想。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低年级儿童爱幻想,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青蛙母子的对话,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开拓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注意。表扬是教学中常用来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去表扬小蝌蚪,有助于学生领悟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六〉、课外延伸。

  1、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2、听听小博士的介绍:

  【课件演示】播放介绍有关青蛙知识的文字资料。

  青蛙的品种繁多,据统计,全世界有1900多种,我国就有150种左右。著名的弹琴蛙,是我国的特产,它鸣声婉转,仿佛古代仕女于花前月下操琴。而生活在北美洲的牛蛙,则鸣声低沉粗犷,好像男低音在歌唱。

  蛙声除了给人以“音乐”的欣赏外,它还能预报天气。唐诗中有“水旱卜蛙声”的诗句,元代的《田家五行》一书中也有“三月初三听蛙声,卜水旱”的记载。*代,我国有不少农谚也是反映蛙鸣与天气的关系的,如“雨后蟾蜍叫,不久大雨到”,“八月青蛙叫,干得犁头翘”,等等。

  青蛙还是捕食昆虫的健将。当青蛙尚处于幼虫(蝌蚪)时,它一天就能吃掉100多只孑孓;而到成蛙时,用它灵巧的舌头,*均每天可吃掉70只左右的害虫。

  青蛙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特别是我国特有的中华大蟾蜍,经处理晒干成干蟾,可治疗小儿疳积。从它的耳后腺、皮肤腺中提取的分泌物,经处理后制成的六神丸、蟾酥丸以及消化解毒丸等药品,具有强心、镇痛、止血和治疗疔疮等作用。青蛙是益虫,所以必须加以保护,不准捕杀。

  (设计意图:以课件演示的形式延伸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对于学生深入了解青蛙,保护青蛙是十分有益的,在轻松愉悦氛围中结束本课。)

  〈七〉、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5

  教学意图

  一、教材解读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小蝌蚪找妈妈》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二)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1.识字、写字板块

  (1)识字

  字音方面:

  重点是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例如:捕、披、迎、顶,强调“捕”的声母是b、“披”的韵母是i、“迎、顶”的韵母是inɡ,可以利用教师范读、同桌互读、指名拼读的方法进行反复练*,读准字音。

  多音字“教”,可以通过具体语境来进行认读,例如:借助课文语句“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中读准“教(jiāo)”;在“我们在教室里学*。”中读准教(jiào)。

  字形方面:

  重点是左右结构字形的识记,例如:哪、顶、眼、睛、肚、孩、跳,在结构上都是左窄右宽,可以利用色块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左右之间的宽窄。

  “龟”是象形字,可以通过字理识字。

  字义方面:

  重点是理解动词“、迎、追、披、露、鼓、蹬、跳、蹦”的字义,要在文本语境中进行理解,可以采用做动作表演的方式。

  (2)写字

  本课10个生字,重点是学*“皮”和“跳”的书写笔顺,可以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一起书空的方法来学*。

  重点区分“顶”右边是“页”,最后一笔是点,“宽”下面是“见”,最后一笔是竖弯钩;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可以分别出示要区分、比较的字或偏旁,引导学生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发现区别,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

  2.阅读理解板块

  (1)表达特点分析

  ①文本特点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按照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进行叙述,插图形象生动。适合学生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②语言特点分析

  课文语言生动,动词运用准确恰当,适合学生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并用动词练*说一句话。

  ③课后*题分析

  ◆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是: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先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蝌蚪的不同心情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中的语气。促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能力。

  ◆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要求是:按照图片顺序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练*:

  1.在文中,读—找—画: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句子,用直线画下相关语句。

  2.借助课后*题图片,想—连—说:想一想文中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借助课后*题图片,把它们连起来再说一说,回忆课文内容。

  3.集体参与,讲—评—讲:先在小组中讲一讲,组内相互听一听、评一评,他是否把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说清楚,表达明白?出示评价标准,再在全班进行讲故事,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读一读,用加点的词各说一句话。

  要求是:读一读句子,再用句子中加点的动词各说一句话。可以先引导学生

  读一读文中带有动词的句子,再结合语境演一演加深体会。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说一句话,增加语文学*的乐趣。

  ◆读一读,记一记

  要求是:读一读词语,再记一记。可以先读一读词语,重点关注第一行“袋”字的读音,读好“脑袋、口袋”的轻声“nǎo dɑi,kǒu dɑi”,“口袋”还可以加儿化音读成“kǒu dɑi er ”。其他词语边读边记,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做拓展组词。

  3.积累、表达板块

  (1)积累部分

  本课要求学生积累认读字“袋、迎、塘”所组的不同词语。

  (2)表达部分

  用动词“披、鼓、露、甩”各说一句话;按照课后题图片顺序连起来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综合学*板块

  通过阅读或观看有关小青蛙的视频,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

  二、本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三、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初读课文,整体识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标出自然段。

  2.指名朗读正音。

  3.带拼音读读词语。(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chí táng hēi huī sè yóu wɑ yóu bǔ shí yíng shàng qù

  池塘黑灰色游哇游捕食迎上去

  ā yí kuān zuǐ bɑ wū guī tóu dǐng shàng pī zhe gǔ zhe

  阿宽嘴巴  (预设:注意读准“捕、迎、顶、披”的读音,读准轻声的词语“游哇游、宽嘴巴、披着、鼓着”。)

  4.去掉拼音借助词语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本课认读字加着重号)

  阿姨宽嘴巴乌  过渡:这些生字宝宝在词语里都难不倒你们,我们再到课文中去认认这些生字宝宝吧!

  正确读文,随文识字

  1.随文运用形声字的方法识记“塘”字,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脑”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袋”字,做动作理解“甩”,正确读第1自然段。

  (1)小蝌蚪的`家在什么地方?快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课件①出示第1自然段;②加重“塘”字。)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塘”字?组组词语。

  (预设:用形声字的方法。)结合课后词语拓展组词,记一记。

  (2)再读一读第1自然段,结合插图说说小蝌蚪长什么样子?边说边在图中按顺序指一指。

  (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和小蝌蚪插图)

  ①大大的脑袋给你什么感觉?读准“脑袋”的轻声。读读课后词语,“口袋”还可以加儿化音读成“kǒu dai er ”,你还能用“袋”组其他词语吗?

  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识记“脑、袋”这两个字?

  (预设: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脑”。)

  (预设: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袋”。)

  ②“甩着长长的尾巴”给你什么感觉?从哪个字感受到的?

  (预设:从“甩”字感受到小蝌蚪可爱、快活。)

  你就是这只快活的小蝌蚪,做做动作,甩甩你的长尾巴!生活中,我们还能说甩什么?用“甩”说一句话。

  ③再读读第1自然段,把字音读准确,读出小蝌蚪的快活。

  2.随文在语境中读准多音字“教”,运用字理识记“龟”字,正确读第2、3自然段。

  这么可爱的小蝌蚪却找不到妈妈了,请你读读第2、3自然段。想想小蝌蚪分别找谁当妈妈了?找到了吗?

  (1)鲤鱼妈妈在干什么呢?读读句子,读准“教”的读音。

  (课件先出示第2自然段,含有“教”的句子变红;下一页显示如下句子。)

  ①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jiāo)小鲤鱼捕食。

  ②我们在教(jiào)室里学*。

  想想“教”在第二句话里读什么?再读读句子。

  (2)他们又把乌龟当成了妈妈,猜一猜“龟”字每一部分表示什么意思?看看你们猜对了吗?

  (课件先出示第3自然段,含有“龟”的句子变红。再分别出示①“龟”字;②乌龟图片,方向要和“龟”字统一;③“龟”字演变过程。如下图:)

  (3)(课件田字格中出示“顶”字)

  读准“顶”,说一说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书写时要注意什么?能组什么词语?

  (预设:识字小老师运用形声字方法带认“顶”字,书写时要注意最后一笔是点。组词:头顶、屋顶、房顶等。)

  指一指你的头顶。想象“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什么样子?

  ④再读读第2、3自然段,把字音读准确。

  3.随文体会动词“披、露、鼓”运用的准确,正确读第4-6自然段。

  (1)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读读第4—6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大青蛙样子的句子。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看图读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

  ①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②穿着碧绿的衣裳,有着雪白的肚皮,长着一对大眼睛。

  对比读读两句话,你觉得哪句话的词语运用的恰当?读出你体会到的感觉。用“露、鼓”各说一句话。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多好看啊!边做动作边读读这句话。生活中,我们还能说什么?用“披”说一句话。

  (3)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他多开心啊!不知道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请你再读读第4-6自然段,把字音读准确。

  【设计意图】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归类识字,培养归类识字意识,有利于以后更好更多识字。在语境中采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意思,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4.整体朗读,巩固识字。

  5.识字检测,落实评价。

  (1)巩固识字活动:帮小蝌蚪找妈妈带路。

  出示写好词语的荷叶卡片,读对了,就可以帮小蝌蚪找妈妈带路啦!

  (分别出示①小蝌蚪图片;②一个一个出示词语,词语写在荷叶的图片上;③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

  池塘黑灰色游哇游捕食迎上去脑袋

  阿姨宽嘴巴  (2)伙伴互相检测。

  同桌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测,全部正确的在蓝线格旁画一个笑脸,表示本课学的字要过关。

  6.整体读文,初步解决停顿、长句子的问题。

  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小老师讲解:“两、皮、宽” 。

  1.学写“两、皮”(课件:田字格出示“两、皮”)

  ①通过复检、造句的形式回顾“两、皮”2字。谁还在哪见过这两个字?能用“两”、“皮”组一个词语吗?(用组词的方法回忆)能用“两、皮”组词。

  补充“两”字组词:一举两得,讲解成语故事。(出示词语及图片。)

  ②小老师讲解“两”,带着从“整体观察结构特点(横要短,框要稍大)、笔顺笔画、占格(第二组的撇尖穿插到第一组点的下方)”三方面讲解。

  ③小老师讲解“皮”,带着从“整体观察结构特点(整体字要瘦长,长撇斜度要小)、笔顺笔画(笔顺:横钩、撇、竖、横撇、捺)、占格(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三方面讲解。

  2.学写“宽”(课件:田字格出示“宽”。)

  ①读准字音。说说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宽”?用“宽”组词、说一句话。

  (预设:加一加的方法)

  ②小老师带着,从“整体观察结构特点(上面宽,中间窄,下面比上面略宽)、笔顺笔画、占格(最后一笔是竖弯钩,要舒展)”三方面讲解。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描红、临写。

  ◆评价(正确、端正、整洁)

  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落实课程标准中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老师的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借助图片,整体感知,提升表达

  (出示整篇课文的连环画。)

  请你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贴图:

  鲤鱼小蝌蚪青蛙乌龟

  学*第2-6段,感知小蝌蚪成长过程

  1.整体读文,找出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句子。

  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找到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2.学*第2自然段,随文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恰当。

  (1)小蝌蚪第一个遇见的是鲤鱼妈妈,它们是怎样问的?鲫鱼妈妈又是怎样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同桌之间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小蝌蚪的话鲤鱼妈妈说的话及图片。)

  (同桌互读对话。)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2)他们是怎样问的鲤鱼妈妈?(迎上去问)

  现在老师就是鲤鱼妈妈,你就是小蝌蚪,快边做动作边问一问我。

  “迎”还能组哪些词语?结合课后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通过“迎上去”你体会到了小蝌蚪什么心情?男女生合作读出来吧!

  板贴方法:了解动词

  3.学*第3自然段,体会小蝌蚪的心情。

  (1)小蝌蚪又看到了乌龟,乌龟说他们的妈妈什么样子?

  (课件出示乌龟说的话及图片。)

  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板书:头顶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此时小蝌蚪是什么心情?说说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预设:出示第3自然段第2句话,“连忙追上”变红去)

  多么想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呀!我们再读读这段话,把乌龟说的话读清楚,这样小蝌蚪才能快点找到妈妈呀!

  4.学*第5、6自然段,借助图片感知小蝌蚪身体的变化,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

  (1)这一次他们找到妈妈了吗?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预设: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2)再读读这句话,通过这三个动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

  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预设:小青蛙很开心、迫不及待;小青蛙身体发生的变化)

  是呀,这三个动词运用的多准确啊!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后的开心喜悦、迫不及待,还感知了小青蛙的成长变化,多么轻盈敏捷呀!

  (3)快看看插图,这就是他们现在的样子,读出你的感受吧!

  (课件出示图片)

  板贴方法:结合插图

  (4)仔细看看插图,再读读第6自然段,小青蛙身体还有哪些变化呢?

  (预设:尾巴不见了)

  板书:没尾巴

  现在的小青蛙已经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啦!

  小结:我们刚刚读了课文,借助图片知道了小蝌蚪成长变化的过程,还能通过一些动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呢!真是太了不起啦!

  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课文理解

  现在我们带着你的理解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出不同时间,小蝌蚪的不同心情变化,还把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话读清楚。

  (请一名学生读小蝌蚪说的话,一名学生读鲤鱼妈妈说的话,一名学生读乌龟说的话,一名学生读青蛙妈妈说的话,其他学生读旁白。带头饰读,可以加上动作。)

  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动词读好小蝌蚪不同的心情。在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促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能力。

  按顺序说清楚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

  1.请你先自己想一想文中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借助课后*题图片,再把它们连起来再说一说。

  2.小组中讲故事、评故事。

  (在小组中讲一讲,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评一评他是否把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说清楚,表达明白?)

  3.全班讲故事、评故事。

  (1)借助插图在全班讲故事,播放背景音乐,出示评价标准,谁能做到,谁就获得“讲故事大王”的称号。

  (课件出示评价标准)

  四星评价:★表达完整,★条理清楚,★语句通顺,★用上文中优美的词句。

  (2)师生共评。

  说清楚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借助课后插图和评价标准,把过程说清楚、完整,增强表达的自信,提升表达能力。

  指导书写

  1.写好“哪、顶、眼、睛、肚、孩、跳”(课件:田字格出示生字。)

  ①通过造句的形式回顾“哪”字;组词的形式回顾“顶、眼、睛、肚、孩、跳后”。(用组词、说句子的方法回忆)能用“哪”说一句话,用“顶、眼、睛、肚、孩、跳”组词。

  ②(字块显示字的结构特点。)

  (发现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③分别请小老师带着,从其他两方面“笔顺笔画(重点:“眼”第十笔是点,末笔是捺;“孩”右边第三笔是“撇折”,重点比较“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跳”右边“兆”的笔顺:撇、点、提、竖弯钩、撇、点,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的笔画变化。)、占格(重点:“哪”最后一笔竖最长;“睛”右边“青”的第四笔从横中线起笔;“肚”右边“土”的短横在横中线上;“跳”右边长撇的撇尖穿插到足字旁的下方)”进行讲解。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综合学*

  召开“小青蛙分享大会”,可以阅读关于小蝌蚪、小青蛙的书籍或观看视频,将了解到的内容与同学分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袋、腿、、摆、连、忙、睛、追、披”,认识部首“目”字旁。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连、忙、睛、追”。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能说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看图画照样子说一二句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袋、腿、、摆、连、忙、睛、追、披”,认识部首“目”字旁。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连、忙、睛、追”。

  2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 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1、听录音读通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理解蝌蚪的`生活*性及生长特点

  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揭课题

  1.猜谜语

  “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住在池塘里。”这是什么?

  2.板书:小蝌蚪

  完成板书:找妈妈 (学生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学*生字

  1.听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根据提示记住课文有关内容。

  学生交流,师板书:小蝌蚪长着( ),( ),甩着( )。

  2.自学生字

  (1)师提出自学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

  (3)小组合作,读读课后的生字、词语。选择交流自己的识字好办法。

  披、摆:为什么都用提手旁。

  追:书空。

  睛:可用换部首的方法来识记。

  3.游戏巩固生字词语。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叫号游戏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指导读句

  1.轻声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按标点停顿。

  想想,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分别遇见了谁?

  交流板书: 鲤鱼 乌龟 妈妈

  2.分节学*课文。

  (1)交流并出示第二小节。

  A、鲤鱼妈妈在干什么?小蝌蚪看见了会怎么想?指导朗读,小蝌蚪的话,指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什么?

  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指导朗读,鲤鱼妈妈的话用亲切的语气读。

  (2)交流并出示第三小节。

  A、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妈妈?

  B、指导朗读第三小节,抓重点词语:“连忙、追、叫”等,读出小蝌蚪即高兴又着急的语气。

  (3)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学*最后一节课文。指导读出青蛙妈妈高兴的语气。

  3.再读课文,指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生长过程图)。

  4.分角色朗读全文。

  5.指导背诵最后两节。

  四.复*生字,积累词语

  1.猜字谜。

  2.给部首妈妈找孩子。

  3.给词语找朋友。

  4.指导书写。

  连、忙、睛、追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4.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要求:

  1.讲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小动物头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入课,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拍手唱起来,体会有妈妈的幸福快乐。有妈妈的孩子多幸福啊,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不在身边,现在就让我们来帮小蝌蚪找妈妈吧!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读一遍课题,从这个课题中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都在课文当中,请同学们看课件(全篇课文动画加朗读)

  看完这个动画,同学们已经有了答案了吧,让我们再翻开书自己去找答案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师: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第一段的动画)

  师:谁能说说在这个动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小蝌蚪呢?找2名同学来回答,然后让大家一起来齐读。

  同学们说一群快活的黑灰色的,大脑袋,甩着长长的大尾巴的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那这样一群小蝌蚪去找妈妈了,看看他们遇到了谁?课件(第二自然段的动画)

  看完课件,谁来说说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在路上他们都遇到了谁,是怎样打的招呼啊?

  生回答后,出示幻灯片两句话“1.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2.鲤鱼鲤鱼,我们的妈妈在哪里?”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遍感觉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会说出有礼貌,而且会找出有礼貌的词语。

  师:这样一群有礼貌的小蝌蚪问妈妈在哪里,那鲤鱼阿姨是怎样回答的呢?找一名学生回答,适当的说评价,给学生鼓励。

  小蝌蚪很有礼貌,鲤鱼阿姨也非常善良,我们读的时候一定要把感情读出来呀,现在谁能把这一段有感情的读出来,把名读。

  师:小蝌蚪听了鲤鱼的话,去那边找妈妈,又遇到了谁呢,请看课件(第三到第五段)

  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刚才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的,请学生回答,然后让学生自己学*下三段。

  刚才我们已经学*了两个自然段,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的,你也能像老师一样提出问题吗?下面你们就自主学*下面的三段内容(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读)

  学生提出问题后请提出问题的同学自己找同学来回答。教师适当的点播不准确的地方。

  同学们说得真好,也帮助小蝌蚪找到了青蛙妈妈了,小蝌蚪经历了很多的困难才找到了自己的妈妈,我们能从小蝌蚪身上学到什么呢?生答。(此时渗透小蝌蚪非常有毅力,不怕困难的精神)现在小蝌蚪一定有很多心里话要对青蛙妈妈说,那现在你们是一群小蝌蚪,老师作你们的青蛙妈妈,把你们想说的话说给我听听吧!

  同学们都把心里话说给我听,说得好极了。

  此时,现在我们一家有再来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出示课件(课文的全部动画加朗读)

  师:谁能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变成青蛙的?

  指名来回答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老师仿佛真的看见了一群小蝌蚪变成了青蛙的过程,那现在谁能把老师手中的.这些图片给摆出来,要按照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来帖啊?(找一名同学板前来帖)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帖的是否正确?(出示课件成长过程)

  现在我们分角色来朗读一下,看看谁读得最出色。分小组来朗读:第一组扮演小蝌蚪,第二组扮演青蛙,第三组扮演鲤鱼,第四组扮演乌龟,老师当旁白(放无声音的课文动画)

  同学们读得太好了!那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把他们表现出来呢?

  三.演一演

  现在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5分钟时间)

  其中一小组用表演的方法把课文表现出来,另外一小组用《上学歌》改编出来的,用歌声把小蝌蚪变成青蛙唱出来。

  同学们分别戴头饰来表演。

  另一组同学改编的歌词是“小呀小蝌蚪,找呀找妈妈,过几天长后腿,再过几天就把前腿长。小呀小蝌蚪,找呀找妈妈,脱黑衣,穿绿衣,最后找到青蛙妈妈了,呱呱呱”

  同学们演得非常认真,也特别生动,老师仿佛真的看见了一群小蝌蚪在游来游去,在池塘里找自己的妈妈。那这组同学唱得更是动听,老师真的看见了几只小蝌蚪长成了青蛙一样。

  师:那小蝌蚪们长成青蛙后每天都跟着妈妈去做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学*最后一段,我起头“不知什么时候”学生就会跟着读起来,读后学生就会回答出来每天他们和妈妈一起去捉害虫。

  青蛙每天能捉很我的害虫,他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会说:爱护它,保护它,从我做起,并且告诉其它人也要爱护青蛙们,做一名爱护青蛙的小卫士。(对学生进行爱护益虫的教育)

  四.设悬念,课外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的做得好,老师想再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你们能完成吗?

  出示幻灯片“小探索”回去查一查资料,看看青蛙每天每只最多能吃多少只害虫害?明天告诉老师和同伴们。

  五.小实践

  等到夏天来到的时候,捉几只小蝌蚪观察一下,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要记得再把青蛙放回去呀!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认识生字和第一段。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读并读准字音。

  2、在认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通每一句话。

  3、检查自读效果,逐段指名读课文,并领读生字词,其余学生注意认真听,读后师生议论,予以评价,注意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音:“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xn,不要错读成q0n。

  捕:读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四、结合看图,读讲第一段: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正确答案:池塘一群脑袋黑灰色甩着快活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9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图文结合,适宜儿童阅读。课文中生字不注音,让学生自主学*,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学会生字。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大部分学生对学*生字都有自己的方法,教师应当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对蝌蚪与青蛙都很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本课,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能受他们的欢迎。

  【教学设计思路】

  1、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予以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朗读。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方法】

  朗读法、表演法、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老师这儿有一条谜语,想猜吗?

  河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青蛙)

  你知道青蛙的孩子叫什么吗?(蝌蚪)

  谁见过蝌蚪?愿意给大家讲讲它长得什么样吗?

  (贴出青蛙与蝌蚪图片,板书课题)

  (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学和生活,越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自主识字,感知课文

  1、这是一篇不注音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想怎么办?

  (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方法。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有的可以猜测读,有的可以问同学、老师,有的可以做记号,等老师读时认真听。)

  2、学生试读,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范读。

  4、再次读文,自查朗读情况。

  5、出示词语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⑴ 你会读哪个词语就大声的读出来。

  ⑵ 谁愿意当小老师你认识的字词教给同学们?

  6、识记生字。

  学生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教师可适时引导用实物或动作来识记。

  灰:出示灰色的帽子或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到的灰色的东西。

  追(或迎):谁愿意把追(迎)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披:我这有件衣服,谁能把它披在身上?

  阿姨:你把什么样的人叫阿姨?

  7、指导写字。(略)

  (学生朗读不注音课文遇到生字可能无从下手,所以在读文之前老师就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自主探索、认识生字,这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学*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联系实物或动作来识记生字效果要远远好于部件记忆法。)

  三、感悟,体会小蝌蚪的变化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图?并把与图相对应的课文内容,读一读(张手让学生自己选择)。

  2、全班汇报。(学生喜欢哪一自然段就汇报哪一自然段,不必接顺序来。)

  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加上动作朗读。学生的表演欲望很强烈,给他们创造表演的机会,他们会很快进入情境,体验到朗读的乐趣。

  第四自然段,也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朗读。

  第二、三、五、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的关心、爱护、组织学生会角色的朗读中来,然后选代表分、角色朗读。

  3、戴上头饰表演读。

  4、填空练*,体会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四、总结全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上完了这一课之后,我对新课改精神又有了新的体会,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1、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至关重要。

  本课的朗读教学,我采用动作表演和分角色朗读两种形式,尤其是动作表演,看着学生那天真、一丝不苟的动作和可爱的表情,仿佛他们就是小蝌蚪、小青蛙了,教师不用任何言语,学生就已体会到其中的情趣了。

  2、让学生自由选择识字方法。

  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本课中的生字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识字途径,认字活动。同时采用与实物联系、动作表演等方法,使他们轻松的记住字形、乐于识字。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认识本课“脑袋塘捕”等1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两、就、肚皮”等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和媒体准备:

  角色头饰,课件,青蛙生长视频。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瞪大眼睛,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人的名字,名字叫——妈妈。(板书:妈妈)

  读妈妈,注意叠词第二个字音读轻声

  像这样的词,你还能说说有哪些?(爸爸妹妹哥哥)

  2、可是有一天,妈妈找不到了,我们要去找妈妈。(板书:找)

  可是不是我们去找妈妈,而是它——小蝌蚪。(完成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读课题,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这个故事非常有趣,是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后小身板坐直。

  三、借助学*单,学*生字

  这一课要认识的生字写在学*单上了,拿出学*单,自己读读。

  小组合作认读,读给同桌听,读对了就点赞。

  池塘脑袋捕食阿姨乌龟披着鼓着

  黑灰色迎上去追上去宽嘴巴头顶上

  交流检查:

  披着鼓着——轻声

  鼓着做动作,手握拳头,高于*面

  头顶上鼓着——怎么做动作

  迎追——都是什么旁?什么结构?什么叫迎上去》什么叫追上去?

  四、学*课文,想想小蝌蚪和青蛙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填写学*单

  1、()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的脑袋,黑()色的身子,甩着()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青蛙妈妈披着碧绿的()裳,露着雪()的(),

  鼓着一对()眼睛。

  3、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先后遇到了鲤()阿姨和()龟。

  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和谁?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

  1、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六、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七、指导写“孩”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让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再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这不但能提高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而且能使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还能让学生在学*中学会合作,并提高合作学*的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者、服务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教”。(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难点)。

  3.了解青蛙的生长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的道理(难点)。增加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课前准备

  1.预*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了解小蝌蚪的演变过程;搜集有关其他小动物的成长过程的资料。(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课文中小动物的图片、头饰;查找介绍青蛙及其他小动物成长的资料。(教师)

  课时安排

  一、识字激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导入: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她在哪儿。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找,好吗?(板书课题)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重读“找”,“妈妈”要读得亲切一些。

  2.学生对比观察图片,认识蝌蚪和青蛙。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读准字音。重读“找”,“妈妈”要读得亲切一些。

  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出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20分钟)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引导学生在读中识记、理解生字。

  (1)边读课文边在文中圈出生字,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同桌交流识字。

  (4)同桌互考,检查识字情况。

  (5)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停顿。

  2.学生同桌之间开展自学。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画生字,反复认读和识记生字,练*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自学的基础上同桌之间开展相互交流。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自学情况。

  (1)在老师的.指导下按步骤认读生字和词语,师生相机正音:“捕”读bǔ,不读pǔ;“迎、顶”是后鼻韵母,不要读成yín、dǐn。

  (2)根据已有经验交流对字形的识记。

  4.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识记生字环节,教师要注意利用课件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也可制作汉字部件,进行拼字游戏、扩展词汇。

  三、图文结合,感悟快乐(用时:9分钟)

  1.指导学生看图说话。

  (1)这幅图中画的是哪儿?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2.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自由读。

  (1)画出小蝌蚪的样子。

  (2)交流小蝌蚪的样子。

  (3)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感悟“大大的”“长长的”与“大”“长”的区别。

  (2)指导朗读:强调重读“大大的”“长长的”,“游来游去”要慢点读,表现出小蝌蚪的自由自在。

  1.学生看图,按要求说图意。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游来游去。

  (2)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大脑袋、长尾巴。

  2.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词语“一群”“快活”,明白“大大的”“长长的”比“大”“长”表现得更强烈、更突出。

  3.学生用多种方式读第1自然段。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1.“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2.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理解“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在朗读中体会“甩”的意思。在这里“甩”是摆动的意思,如:牛甩着尾巴。

  3.“快活”和“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他们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四、巩固生字,指导认读(用时:6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中“塘、脑、袋、灰”四个生字,再次认读,并练*组词。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词语。

  3.把生字放回原文,在语境中识字。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同桌互读、开火车读词语。

  3.再读课文第1自然段,在语境中巩固生字。

  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灰”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塘”“脑”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袋”是上下结构的字,在“脑袋”一词中读轻音。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复*回顾,深入学*(用时:3分钟)

  1.复*生字、生词。

  2.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什么。

  3.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课题,开火车读词语。

  2.交流课文的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听写词语,检测学生学*效果。

  二、图文结合,自读自悟(用时:22分钟)

  1.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课文第2~6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1)学*第2~6自然段中的生字。

  (2)小蝌蚪是通过几个小动物的帮助找到妈妈的?

  (3)鲤鱼妈妈和乌龟是怎么回答小蝌蚪的?

  (4)找到青蛙妈妈时,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

  2.引导学生再读全文,说一说: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是怎样变化的?

  3.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他们的妈妈什么样?

  4.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朗读。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6.选出最出色的一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合作探讨后回答自学提示中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第2~6自然段中的生字。

  (2)小蝌蚪是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找到妈妈的。

  (3)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告诉小蝌蚪:“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4)找到妈妈时,小蝌蚪变成了小青蛙。

  2.学生回答: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四次变化,先长出了两条后腿,再长出了两条前腿,接着尾巴变短了,最后尾巴不见了。

  3.按老师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4.一组同学戴头饰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评价。

  1.学*第2自然段时注意以下几点:

  (1)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的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2)随机教学“迎”,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

  (3)随机指导学生学*生字:“哇、两、捕、就、阿、姨、哪、宽”和多音字“教”。

  2.引导学生用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第3自然段。先试着让学生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一读第3自然段,接着说说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3.注意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 “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那种高兴的心情。

  三、小组合作,拓宽思路(用时:5分钟)

  1.指导学生学*汇报课外搜集的资料:其他小动物的成长过程。

  2.教师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学*。

  (师结束语: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探索钻研,像帮助小蝌蚪那样帮助其他人解决更多的难题。) 学生根据搜集情况进行汇报。

  预设:

  1.蝴蝶的成长过程。

  2.蝉的成长过程。

  此环节教师应渗透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中“两、就、哪、宽、顶、肚、皮、孩、跳”等9个生字,再次认读,并练*组词。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摹。

  3.指导反馈。

  1.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扩词。

  (1)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2)观察老师范写并在田字格内临摹。

  2.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先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再进行范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惯,写规范字。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2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镶嵌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文章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及其生活*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要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认读生字新词,会写生字词。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寻人启事》,谈话引入课题。

  导语:小朋友们,昨天老师得到了一张特殊的《寻人启事》,大家想看看吗?

  (课件演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又黑又长的尾巴,住在池塘里。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也不知道她在哪里。我多想和大家一样,能与妈妈一起生活啊!你们见到她了吗?

  2.板书课题,给“蝌蚪”注音,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课题,再指名读课题,最后全班齐读课题。

  3.简单介绍,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蝌蚪是青蛙的幼体,相当于成年人的婴儿期。那么,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科学知识呢?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啦!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1)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3)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2.检测字词预*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池塘(tánɡ)脑(nǎo)袋(dɑi)灰(huī)色游哇(wɑ)游教(jiāo)书

  捕(bǔ)食迎(yínɡ)上去阿(ā)姨(yí)宽(kuān)嘴巴乌龟(ɡuī)

  头顶(dǐnɡ)披(pī)着鼓(ɡǔ)着

  ◆易读错的字

  “脑袋”中的“袋”要读轻声dɑi;“眼睛”的“睛”要读轻声jing。

  “捕”的声母是b,不要错读成p;“披”的韵母是i,不要错读成ēi。

  ◆多音字

  “教”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第一声jiāo,可以组词“教书”“教方法”。它还有一个读音jiào,可以组词“教师”“教室”。

  ◆识字方法

  “捕、迎”可通过表演认读;“脑、袋、灰”可利用小蝌蚪的图片认读;“阿、姨”可利用鲤鱼的图片认读;“宽、龟”可利用乌龟的图片认读;“顶、披、鼓”可利用青蛙的图片认读。

  ◆形*字示例

  顶(头顶)(顶天立地)睛(眼睛)(点睛)(火眼金睛)

  须(胡须)(须发)(必须)晴(晴天)(晴空)(阴晴圆缺)

  (2)小组合作,再次认读,之后全班展示读。

  (3)出示会写的字,指导观察字形,正确书写。教师对“皮”“跳”做示

  范书写,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

  ◆书写指导

  [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整体书写要紧凑。“”的横折钩与“阝”的横撇弯钩都不要向下写太长,悬针竖最长。

  [宽]上下结构,宝盖头写宽,首笔点在竖中线上。“见”撇和竖弯钩要写舒展,略宽于宝盖头。

  [皮]注意笔顺的书写:横钩、撇、竖、横撇、捺。第二笔长撇斜度要小,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又”的横撇要横短撇长,捺舒展。

  [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子”末笔横要变成提,斜度大,“亥”的最后一笔是个长点。

  [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要把“足”的最后两笔变成竖、提,右边“兆”的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4)学生在书上练*书写生字,描一个,写两个。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提醒书写有误的学生。

  (5)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在投影仪上点评。

  (6)交流各种识记方法,如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总结刚才的学*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过渡:同学们,咱们刚才学*了这么多的生字新词,现在把它们都放到课文里,你还会读吗?我们一起跟着录音轻声地读一读吧!

  2.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在听和看的同时轻声跟读课文,熟悉课文。

  3.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提示:可从吐字、发音、流利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4.再次出示《寻人启事》,思考: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她在哪里?(板书:小蝌蚪→青蛙)

  5.图文结合,认识蝌蚪和青蛙。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学生辨认,并将不同的图片贴在相应的板书下面。

  (2)学*描写小蝌蚪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为什么会找不到妈妈呢?因为它们的外形实在是相差太大了。谁能够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呢?

  ①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读,说说有什么不懂的词语。

  ③指名读,其间教师相机指导,“大大的、黑灰色的、长长的、快活地”这几个词语要重读;读“游来游去”时拖长音,突出小蝌蚪的悠闲与快乐。

  ④播放小蝌蚪在池塘中游动的动画,学生齐读,理解“甩”的意思,可以用手做一做“甩”的动作。

  (3)学*描写青蛙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虽然在池塘里生活得很快活,可是没有妈妈在身边怎么行呢?他们多么希望能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他们的妈妈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儿呢?请大家找找课文中描写青蛙妈妈外形的句子吧!

  ①课件出示文字。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②学生自由朗读句子,想想读懂了什么。

  (青蛙生活的环境、*性及其外形特点,和鲤鱼、乌龟有什么不同。)

  ③引导学生注意句子中的动词“游”“蹲”“披”“露”“鼓”,可以请学生表演青蛙的动作,加深理解。

  ④指导朗读,“大青蛙”“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要略强调,突出青蛙的特点。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小蝌蚪和大青蛙长什么样儿了,他们长得可真的一点儿都不像呀,怎么可能是孩子和妈妈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学*吧!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了生字新词,掌握了一些好用的识字方法,记牢了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学们已经是二年级学生了,要学更多的生字和词语,在*时的学*中可以自己归纳一些识字方法哦!我们在课堂上看了小蝌蚪和大青蛙的图片,读了描写它们外形的句子,一些同学还给我们表演了可爱的小蝌蚪和神气的大青蛙,他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我觉得今天的课文朗读,大家也读得不错,虽然有些字还是读得不准,但读出了感情,下节课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的朗读训练,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多多练*。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好的识字方法,互相读一读生字生词。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1.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对话。

  2.通过图文结合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通过课后题目中的按顺序连图片,能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卡片,组词、扩词。

  2.出示课件,填空回顾课文。

  过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吗?我们来填空吧,看看谁能填得又快又好。

  _____里有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的身子,____长长的尾巴,____地游来游去。

  多么可爱的小蝌蚪啊!可是,他们的妈妈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帮小蝌蚪找妈妈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图文对照,了解小蝌蚪的外形变化和找妈妈的过程。

  (1)出示要求,学生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要求: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外形的变化。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用“——”画出来。

  (2)交流展示。

  ①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出示小蝌蚪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图片,找学生上台按顺序摆一摆: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鲤鱼、乌龟的图片)

  2.细细品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学*第2自然段

  过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最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最先遇到的是鲤鱼妈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我们先来学*第2自然段吧!

  (1)出示课文第1幅插图和第2自然段。

  预设:引导学生理解时要重点领会“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的外形特点——“四条腿,宽嘴巴”。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

  (3)请同学们表演一下鲤鱼妈妈捕食和小蝌蚪迎上去的动作,表演理解“捕食、迎上去”。

  (4)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指导:要读出小蝌蚪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读出鲤鱼妈妈回话时那种长辈式亲切的语气。

  预设:先找两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或者根据情况范读鲤鱼妈妈的话,再找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第3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鲤鱼妈妈对小蝌蚪的妈妈的外形描述得准确吗?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

  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呢?

  (1)出示课文第2幅插图和第3自然段,学生用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第3自然段。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后长出的是两条前腿。

  (3)小蝌蚪看到乌龟后是怎么做的?体会“迎上去、追上去”的区别。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看图区别:正面主动上前叫“迎”,“迎上去”表明小蝌蚪很有礼貌,也说明鲤鱼妈妈是迎面而来的;“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4)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小蝌蚪叫“妈妈”要读出急切、高兴的语气,乌龟的话是亲切中带着微笑。

  (5)引申拓展:乌龟确实像鲤鱼妈妈说的“四条腿,宽嘴巴”,为什么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呢?你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

  预设:引导学生想一想,小蝌蚪为什么会闹出把乌龟当成妈妈的小笑话?原来是鲤鱼妈妈没有说清楚,她只说了小蝌蚪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但许多动物都有这些特点,这些不是青蛙最主要的特点。这个小笑话告诉我们,描述事物时一定要全面,要说出事物的主要特点,这样才不会闹笑话。我们*时看事物要全面,要深入细致,否则也可能闹出笑话。

  学*第4~6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之后小组讨论、交流:通过看图和朗读课文,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

  地方不明白?

  (2)全班交流,品析重点词语和句子。

  ①理解“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那种高兴的心情。

  明确:“游过去”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的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②读第4自然段,思考:小蝌蚪的身体又有了什么新变化?小蝌蚪是怎么认出妈妈的?

  明确: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青蛙的样子与鲤鱼妈妈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相符,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③用多种方法感受课文中动词运用的准确。

  ◆比一比

  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大青蛙穿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长着一对大眼睛。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说一说

  试着用“披”“露”“鼓”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示例:春天来了,田野披上了绿装。嫩嫩的小草在雨中露头了。

  桃树上的小骨朵儿一天天鼓起来了。

  ◆找一找

  出示课文第3幅插图,读读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谁能找对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语?(“蹬”“蹦”“跳”。)这三个词中哪一个不能和其他词换位置?(“蹬”指腿和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写出了小青蛙发力的姿态,“蹦”和“跳”意思相*,可以互换。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加深理解。)小青蛙这一连串动作是瞬间完成的,体现了小青蛙的什么特点?(动作敏捷、身体轻盈。)

  预设:这里通过多种训练方式,让学生理解动词的含义,感知动词的准确和形象,体会青蛙妈妈的美丽、小青蛙的可爱与活泼。二年级的小朋友比较好动,要采用各种活泼的方式提起他们学*的兴趣。

  (3)播放青蛙的叫声,学生想象说话。

  过渡:小蝌蚪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

  后面用上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示例: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您啊!妈妈,原来您在这儿呀!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您了!妈妈,您怎么不来找我们呀,我们找您可辛苦了!

  (4)分角色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过渡: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他们都非常高兴,他们的话该怎么读呢?我们请男生读小蝌蚪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要读出小蝌蚪和妈妈高兴、激动的心情。

  (5)学生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①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做什么?(捉害虫。)

  ②“天天”这个词语告诉了你什么?(青蛙勤劳,捉的害虫多。)

  ③出示青蛙捉害虫的资料。(一只青蛙一年至少吃掉一万多只害虫。)

  ④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青蛙是农田小卫士,我们要保护青蛙。)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过渡:学到这里,我们都替小蝌蚪找到妈妈感到高兴。小蝌蚪真勇敢啊,妈妈不在身边,他们并不害怕,而是问问身边的好心人,终于找到了妈妈。那么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同学们有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吗?里面是不是还有一些课文里没有提到的情节?也可以给大家讲一讲。(学生讲故事)

  三、表演朗读,升华情感

  1.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和积累语言。

  (1)小组内练*分角色朗读。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和教师指导。

  (3)小组分角色表演——戴上头饰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2.拓展说话。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你们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四、课外延伸,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了解青蛙对人类的贡献。

  2.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对照自学要求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小蝌蚪都向谁打听妈妈的下落,是怎么打听的?用笔在书上画下来。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好了吗?谁来告诉我们小蝌蚪最先遇到了谁?

  生:鲤鱼阿姨!

  师:(出示鲤鱼图片,指一生)现在,我就是鲤鱼阿姨,你来扮演小蝌蚪,你来向我打听打听妈妈的下落吧!

  生:(比较随意)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只小蝌蚪?

  生:我觉得还要更有礼貌一些。

  师:那你来礼貌地问一问吧!

  生:(礼貌、大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这是一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蝌蚪,声音清晰、响亮。还有谁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一次接一次地练*)

  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出来。

  (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来,评价一下,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动作都表演出来了吗?动作标准吗?

  (学生评价)

  师:你们评价得都很好,但老师觉得“迎上去”这个动作还做得不够好。怎样是“迎”呢?谁来试试?

  (学生表演“迎上去”)

  师:哦,原来这样面对面走到一起,就是“迎”。同桌之间表演一下吧!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也可参与其中)

  师:非常好。下面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边表演边朗读吧!

  (师生看着课件,表演朗读)

  赏析:本教学片段意在让上课成为一种享受,教师享受教学,学生享受学*,师生共同享受语文课堂带来的乐趣。语文学*的内容是枯燥的还是鲜活的,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创造”。二年级的学生在学*字词、精读课文时,难免觉得枯燥,创造性地打扮课文,使每个字“立”起来,每篇文章“活”起来,这就要看教师的本事了。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特征,选择情境创造、表演朗读、互相评价等贴*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无法预知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什么的情况下,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识字、朗读、体会、评价。一句话,教师享受的是“创造”,学生享受的是“学*”,趣味语文由此而生。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谜语、图画、表演等形象直观的教学,为此,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1.以《寻人启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适时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创设的情境中。

  2.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与合作学*相结合的方式掌握生字,总结生字识字技巧,从语境和动作中理解生字,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情等形象化的表达,更好地理解新的字词。

  3.图文并茂的课件和板书,直观地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层次,了解小蝌蚪成长过程中身体的变化。

  4.表演朗读,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了“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披”“露”“鼓”等词语所产生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变化过程,倡导学生养成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本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全过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头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大脑袋  圆肚子  细尾巴  黑身了  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的故事录音,边听边画自然段序号。

  4、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了解蝌蚪变为青蛙的过程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 思考:小蝌蚪是什么样子呢?

  ⑵ “快乐地游来游去”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想像一下,做这个动作。

  2、学*第二自然段。

  ⑴ 自读这一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这句话写了什么?

  ⑵ 分组进行讨论。

  ⑶ 画出小蝌蚪和鲤鱼的对话,想像他们谈话时的语气,读一读,再分角色表演。

  ⑷ 学生练读,表演。

  ⑸ 汇报,评价 。

  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3、仿照以上的学*方法,自学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4、学生自学成,汇的。

  5、学生汇报情况。

  6、观看青蛙的变化过程。

  7、用自己的'话说说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8、分角色朗读课文。

  9、戴头饰表演。

  10、老师小结:小蝌蚪为了找妈妈,不断探索,靠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查找小青蛙吃害虫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

  2、练*朗读本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  练*朗读,学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课文内容

  1、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2、分小组表演这个节目。

  二、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1、抽字卡,指名读。

  2、读词语卡片。

  3、小组汇报。

  灰  迎  阿姨  追  顶  被  鼓

  三、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

  2、书空。

  3、学生访写、师纠正。

  4、认真书写 。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新词。

  2、预*“语文园地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会“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小蝌蚪)它们的妈妈不见了,它们要去找妈妈。今天我们就来学*《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

  (采用课件出示蝌蚪可爱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得知小蝌蚪要找妈妈,更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也迫切的要进行读书。)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多媒体播放动画,教师范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小伙伴帮忙,把课文读通。

  3、小组交流识字情况。读准字音,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记住这些字的好方法。

  4、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学生是识字的主人,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惯至关重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识字,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找出与插图对应的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读课文。

  3、自由读全文,想一想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给学生自主选择读内容的权力,尊重了学生的自**,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读书。)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有、在、什、么”引导认读。

  2、观察特点,说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练*。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水底寻宝:(课件出示)小蝌蚪在水里看到了这些词:打鼓、披风、阿姨、迎接、追赶、头顶,大家读一读吧!

  二、精读课文,深入领会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读第一段,想想小蝌蚪是什么样的?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填一填: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2、自由读第二、三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弄清上蝌蚪的变化,和从鲤鱼阿姨和乌龟妈妈那里知道了什么?

  分角色读课文。

  3、小组合作读四、五段。

  讨论:你又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青蛙妈妈的样子和小蝌蚪的变化。

  课件出示: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朗读这一部分。

  4、齐读最后一段。想想这时的小青蛙在做什么?

  (文中的插图是重要的学*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利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演读课文。

  1、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2、演一演。教师也参与表演。

  3、说说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进入情境,能更好体会内容,获得审美体验。采用学生喜欢的表演方式,还能促进学生形成多种能力。)

  四、练*拓展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

  2、练*填一填。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长过程,向小朋友介绍一下吧!

  (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交流中互相学*,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五、指导写字

  1、出示“变、条”引导认读。

  2、说说怎样写才好看。

  3、教师范写,学生练*。

  评析:

  1、体现师生、生生的*等关系。教师力求做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以伙伴的身体参与学*活动中,如与学生一起表演课本剧,实现了师生的*等关系,建立了民主、亲切、和谐的氛围。

  2、教师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课文的插图往往在实际教学中被许多教师所忽略,本课教师注重了插图的作用,进行图文结合,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

  3、注重了语言实践。在学生充分读书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出示相关的练*题,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积累,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获得审美感受,使三维目标有机的整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5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设计理念:读中观、读中练、读中思、读中悟,读中表情,读中达意,读中明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披、露、鼓、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图画五幅,词条卡五张,字卡四张。(注:本课是最最常规的家常课,未使用cai课件)画有小蝌蚪的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了《小蝌蚪找妈妈》,跟着活泼可爱的小蝌蚪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这里有坚持不懈找妈妈的小蝌蚪,这里有温柔慈爱的鲤鱼妈妈,这里有热心善良的乌龟大叔,最后小蝌蚪们成长为想妈妈一样的田园卫士。同学们,你们喜欢他们吗?

  1、板书课题,生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拆换伙伴,巩固读词。

  a、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许多生字,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b、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生答)

  c、自己试着读(课后“读一读”)

  d、开火车读

  e、对游来游去进行扩词。如:跑来跑去……

  f、用“你追我赶”说句话。

  4、课文分了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

  二、走进正文,各有侧重

  (一)、启(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步入佳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欣赏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

  师: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都有什么呀?

  生:灰黑色的身子。

  生:长长的尾巴。

  师补充大大的脑袋,并将词条贴于板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师:一群长着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的小蝌蚪在池塘里你追我赶快话的游来游去。(贴第一幅蝌蚪图)睁开眼睛,说说你见到了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生:可爱的

  生:顽皮的

  生:时尚的

  生:快活的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

  生:甩着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还从哪个词看出?

  生:游来游去

  ……

  师:那么,结合词语说一说,你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二)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师:快活的小蝌蚪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生答,出示第二幅图。后来又遇见了——出示第三幅图。

  1、鲤鱼阿姨,乌龟大叔和小蝌蚪都说了什么呢?请同学在文中用直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2、指两名同学分别读二、三自然段。

  3、小蝌蚪问话前都用了表示动作的词。

  生答“迎”和“追”。

  4、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

  师:(指图,指导朗读)当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哺育小鲤鱼的.温情画面时,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他急忙迎上去问:(生读)

  师:你似乎不怎么想念妈妈,(再读)。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5、结合生活、结合图画理解“追”。

  师: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

  a、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追?试举例

  b、他为什么追呢?

  c、这时心里头会是怎样?

  师: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的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声叫着——

  生边读边评价(

  师:你是一只想念妈妈的小蝌蚪。

  师:你是一只无比激动的小蝌蚪。

  ……

  (随机用小蝌蚪卡片进行奖励)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6、分角色朗读。

  (三)拨(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读养心。

  师:鲤鱼阿姨的温柔慈爱,乌龟大叔的热心善良温暖着小蝌蚪,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那么他找到妈妈了吗?用最响亮的声音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粘贴图四)

  1、用浪线画出描写妈妈外貌的语言,再大声地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荷叶上蹲着……一对大眼睛。”教师同时贴词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并出示( )的( ),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3、积累背诵青蛙妈妈的外貌描写。

  a、师: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多美的文字呀,你能背下来吗?

  b、生背诵。

  c、(教师指图)辅助背诵,增识词语。

  师:荷花旁边,荷叶上面,蹲着——(生接语,同时教师贴“蹲”字于青蛙妈妈侧,以下同),披着——(贴“披”于另一侧),露着——(贴“露”于肚皮上),鼓着——(贴“鼓”字于眼睛上部)。

  师:这是小蝌蚪们的妈妈吗?

  生:是

  4、爱的呼唤,荡涤心灵;真情告白,启迪人生。

  师:小蝌蚪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会是无比地——

  生:激动

  生:兴奋

  ……

  师:于是小蝌蚪大声的呼唤——

  生:妈妈,妈妈——

  师:这是来自心底的呼唤。

  (生再读,师再评价。)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妈妈我真想念你呀!

  生: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

  生:妈妈我找你找得好苦呀!

  生:妈妈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师:(顺势而为)妈妈也再不离开宝贝啦!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早就发现,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指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找一找,读一读,用括号形式标记一下。

  (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四)合(最后一段):内外延伸,厚实立体。

  1、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寻找让青蛙母子得以相见,身体的改变让青蛙变得跟妈妈一样,尾巴已经不见(贴图五)

  师:同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2、适当小结,谈论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蝌蚪很可爱。

  生:小蝌蚪很勇敢也很坚强。

  生:不对,应该说是很执着。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刚出生时跟妈妈不在一起。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要经过四次变化才能跟妈妈一样。

  生:小蝌蚪身上有许多我要学*的东西。

  3、由内向外,拓展放大

  师:关于青蛙你还知道些什么?

  (同学汇报搜集的资料)

  生:青蛙每年能吃掉1万5千只害虫,是庄稼的保护神。

  生:青蛙天生就是个歌唱家。

  生:青蛙是益虫,但有的青蛙有毒。

  生:关于青蛙的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和资料的了解,我们更了解了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但呀喜欢他,还要爱护他保护他,请同学们带着喜爱之情再回读一遍课文。(生读)

  三、布置作业:

  回家后继续读课文并和爸妈演一演,下节课上我们进行分角色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菁选(扩展5)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菁华9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

  【教学理念】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寓知识的传授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学*中,在此之上,培养学生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故事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为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实好本文的教学,我在设计中还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点,抓住“六”个字──“变”、“趣”、“演”、“引”、 “板”、“读”,进行全文的设计。

  【教学特色】以“趣”为经,以“学”为纬。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语言优美、画面形象、情节生动,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口味。全文贯穿两条线:

  一是“找”,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是“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的变化。根据教学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 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⑵ 通过图文结合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能力目标: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借助学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从小保护有益动物。

  【教学主要环节及意图说明】

  一、变──变序教学,突出对比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点: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的层次来安排段落内容。因为这点,以往大多教师均从指导学生学法入手,按照故事发展安排教学。为了突出全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来处理,目的是直奔主题,理清线索,把握重点,让学生对全文知识有更清的理解。变序法流程体现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第一自然段)

  2、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

  (找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谁的帮助下找到了妈妈?

  (指导对话朗读)

  变序处理,我认为有三点好处:

  1、对比鲜明: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点,从而自觉生疑: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2、重点突出:鲤鱼妈妈及乌龟帮助小蝌蚪这一内容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点内容,放置在最后教学,使全文重点得到突出。

  3、线索鲜明:一篇文章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教师处理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删叶的过程,突出主干,以便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线索。

  二、趣──以趣促智,调动情感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对于知识的学*与掌握,缺乏主动意识,只有充分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变知识的传授为娱乐体验,寓教于乐,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本身就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识性,科学有效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1、儿歌朗读表演。

  小蝌蚪长成青蛙时,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变化,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在课文的学*中,我安排了儿歌朗读表演。(自编内容)

  生:我是一只小蝌蚪,我要去找妈妈啦!

  师:不好!

  生:(接)怪事发生了。

  师:(惊奇地)怎么了?

  生:啥时长出后腿啦,接着长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变化,我已长成青蛙啦!(呱呱呱)

  2、谜语引入课题。

  利用儿童喜欢猜谜语的特点,我引用了两则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通过谜语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导入课题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妈妈。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3、自述介绍。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中,为了让学生对青蛙的特征有更为鲜明的印象,我设计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环节: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是青蛙妈妈,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吗?目的是引导学生练*用“鼓着”“披着”“露着”三个词语说话,活用词语。同时活跃课堂气氛。由于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主体性,参与性一定会大大增强。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本领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我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我。(阐述自己的本领)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我是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动

  “游过去”“追上去”“迎上去”三个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摒弃了教师仅仅从字义上区别理解的方法,利用孩子们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天性,设计了以下环节的教学:

  1、找一找:找出课文中三个动词所在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2、看一看:通过播放软件,让学生从观察中初步体会三个动词表示的不同方向。

  3、贴一贴:教师制作几个箭头,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通过箭头的不同摆贴来释义。

  如:“迎上去”表示为:

  “追上去”表示为:

  “游过去”表示为:

  4、演一演:理解词语的目的是应用词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迎上去”一词的意义,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当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会怎样?(师生表演)演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所看到的情景说一句话,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词。

  如:江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主动迎上去,说:“江老师,您好,欢迎您!”

  通过演一演,说一说,学生们体会到“迎”指的是两者方向相对,而且带有主动热情的意思。课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听妈妈的下落,所以读起来也要特别有礼貌。

  四、引──巧妙过渡,浑然一体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点的学*转向另一知识点,我巧妙地设计了如下过渡语:

  同学们,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画面更加生动,下面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池塘里的小蝌蚪。(播放软件)

  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他们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什么。这不,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保可爱的大青蛙。(贴出青蛙图)

  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时候长成青蛙的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小蝌蚪,你们找到妈妈,多亏了谁的帮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内容)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五、板──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这篇课文的板书,我试图把“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突出趣味性,体现板书的“美”。

  小蝌蚪找妈妈

  六、读──读中悟情,积淀语感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语文,就是为了掌握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既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于永正说过:掌握自行车、汽车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拥有。车子可以买,语文呢?语文得靠读、背。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读训练范文。文中有三段对话,教学时指导学生体会对话的语气,从中学*交际,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指导小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朗读,应强调读出礼貌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乌龟的对话时,应读出急切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妈妈的对话时,应读出高兴,愉悦的语气,体会母子相逢激动的场面。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2

  【备课构想】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这是一篇童话,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幅图对应(六幅图用投影)。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我注意了下面几点:

  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素质。在学完每幅图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粘贴纸粘贴出与这幅图有关的小动物粘贴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他们的基本素质。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具准备】

  粘贴纸、幻灯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学*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二、用谜语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启发法)

  2、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⑴ 小蝌蚪是什么样的?青蛙是什么样的?

  ⑵ 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⑶ 这篇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师: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来学*课文。

  三、结合学*课文

  1、找一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图的投影)

  ⑴ 师:这群小蝌蚪在班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提问法)

  ⑵ 师:小蝌蚪的脑袋什么样?身子什么样?尾巴什么样?

  (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提问法)

  ⑶ 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

  ⑷ 师:指导学生用粘贴纸粘贴出游动的小蝌蚪的粘贴画,并让仔细观察。

  (指导观察法)

  2、操作投影出现第二幅图。

  ⑴ 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读小蝌蚪,女生读鲤鱼妈妈,教师读旁白。

  ⑵ 师: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么变化?他们遇到了谁?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到了鲤鱼妈妈)(启发法)

  ⑶ 师:小蝌蚪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

  ⑷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引出板书:变→长出两条后脚。

  找→鲤鱼

  ⑸ 师 :看投影,小蝌蚪见到鲤鱼的时候心情怎样?(学生发挥回答)

  ⑹ 指导学生用粘贴纸长出后退的小蝌蚪和鲤鱼的粘贴画。

  ⑺ 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图。

  ⑴ 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读乌龟,找一名女生读小蝌蚪,教师读旁白。

  ⑵ 师:过了几年,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他们又看见了谁?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了一只乌龟)(启发法)

  ⑶ 师:小蝌蚪叫了什么?乌龟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 通过第三自然段的学*,引出板书。(长出两条前腿,乌龟)

  ⑸ 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学*内容,粘贴出长着四条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乌龟粘贴画。

  ⑹ 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他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现第四副图。

  ⑴ 教师范读第四、五自然段。

  ⑵ 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他们又遇到了谁?

  (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变短了,他们遇到了一只青蛙)(提问法)

  ⑶ 师: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 通过读第四、五自然段,从而引出板书。(尾巴变短了,青蛙)

  ⑸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学生粘贴出青蛙的粘贴画。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思考。

  ⑴ 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⑵ 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引出板书。(尾巴不见了)

  四、巩固知识

  师:今天我们学*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1、找同学,根据自己的粘贴画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比一比看谁讲的有趣(激趣法)

  2、带上头饰,将这个童话演出来。(表演法)

  五、总结全文

  学生总结。(自由发挥)

  师: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 能按问题的提示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

  难点: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蝌、蚪、池、脑、袋、甩、鲤、龟”等9个生字,理解词意。

  3、能正确朗读第一段,说说蝌蚪的形态特点,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 激趣揭题。

  [1、出示课件,认识“蝌蚪”,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2、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

  师:青蛙在水中产卵,小蝌蚪从卵里出来,慢慢地变成了青蛙。因为小蝌蚪没有看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妈妈在哪里,所以小蝌蚪要去找妈妈。补充课题后齐读。]

  1、 小朋友,我们已经观察过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谁能说说它是怎样的?

  2、 揭题:小蝌蚪找妈妈。学*“蝌、蚪”,怎么记住它? 3、 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他们是怎么找妈妈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二、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听录音,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

  2、 听完后汇报。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观察课文插图)

  学*生字“鲤”,怎么记?

  学*生字“龟”,共几笔,第七笔是什么?

  小蝌蚪的妈妈是大青蛙。(观察课文插图4)

  3、 跟录音轻读课文,给每幅图找出相应的课文。

  三、学*第一自然段。

  1、看第一幅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 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2、课文是怎么介绍这幅图的呢?指名读第一段并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 讨论:⑴、知道了蝌蚪生活在池塘里。你从课文的哪句话看出,指名读一读。

  ⑵、知道小蝌蚪长着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

  学*生字“脑、袋、甩”。[比较:脑---胸 袋---裳 甩---用]

  自由读读写蝌蚪样子的句子,想想“大、黑、长”三个词分别写出了什么?(大小、颜色、长短)

  4、 朗读指导。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读出对小蝌蚪的喜欢和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五、 作业指导。

  课后第四题:回答问题。

  --------------------------- 小蝌蚪游来游去。

  1、 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五、巩固练*。

  1、 指导书写:重点“脑、袋、甩”。

  2、 完成课后作业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披、短、蹲、碧、肚、鼓”6个生字,理解词意。

  2、 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复*引入。

  1、 卡片抽读词语。

  2、 齐读课文第一段。

  二、 学*第二段。

  1、 自由读并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什么?这些句子顺序可以调吗?

  2、 讨论,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

  a、 小蝌蚪的形态有什么变化?

  b、 小蝌蚪看见了谁?[重点理解“迎”指名表演]

  c、 小蝌蚪怎么说?

  d、 “谁”怎么回答?

  3、 指导朗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

  4、 小结学法。

  先找有几句话,再说说每句讲什么,最后有感情地读读。

  三、 讨论学*第三段。

  1、 按“找找、说说、读读”的学法,分组讨论学*第三段。

  2、 引读,进一步理清层次。

  3、 指名分角色朗读。

  理解为什么用“追”,“连忙追”说明什么?

  四、学*四、五段。

  1、默读思考: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谁是小蝌蚪的妈妈?把有关青蛙样子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2出示句子,朗读理解。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⑴、 看图理解“蹲着、露着、鼓着”等词。学*蹲、鼓等生字。

  ⑵、 找一找写青蛙颜色的词。学*“碧、肚”等生字。[说说这段话中哪些词语用得好?]

  ⑶、 朗读这段话。

  ⑷、 你能看着图和板书向大家介绍青蛙吗?(自由说,指名说)

  3、 这时小蝌蚪外形又有什么变化?

  (尾巴变短了,不见了。)学*“短”。[给“短”找个反义词]

  4、 从哪个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经变成了小青蛙?

  出示: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5、 朗读四、五段。

  五、 巩固练*。

  1、 指导书写。

  2、 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2、 知道青蛙是捉虫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教学过程:

  一、 复*巩固。

  1、 卡片认读生字。

  2、 完成课作第2题。

  ---------------------------

  二、 朗读全文。

  三、 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 指导背诵4、5段。

  1、 读读课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

  2、 把描写青蛙外形的这段话自己背一背。(蹲着、披着、露着、鼓着)

  自由背、指名背

  3、 按照“形态上的变化,看见谁在干什么,小蝌蚪怎么说,谁怎么回答”的顺序背第4段。 4、 按“形态上的变化,小青蛙怎么做,青蛙妈妈怎么说”的顺序背第5段。

  5、 把4、5段连起来背。

  {五、总结课文: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它自己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还知道了青蛙是捉虫的能手,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它,并向爸爸妈妈和邻居宣传保护青蛙。(一只青蛙一天要吃40-50只害虫,多达200多只,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

  六、 完成课作上的其余作业。 板书:

  13、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青蛙

  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不知什么时候,尾巴不见了。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4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小学 黄华清

  师:有一种小动物呀,大脑袋,圆肚子,黑灰身子,细尾巴……长大了,变变变,变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捉害虫,顶呱呱。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生:这说的是小蝌蚪。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34课——《小蝌蚪找妈妈》。

  (板书课题:34 小蝌蚪找妈妈)

  生齐读课题。

  师:小蝌蚪从一出生就没见过自己的妈妈,妈妈长的什么样子?不知道。妈妈在哪里?干什么去了?也不知道。它们能找到自己的妈妈吗?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认真看,仔细听,用心想,故事里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

  (播放CAI课件,学生看动画,听故事。)

  师:故事听完了,谁来告诉我们,你在故事里看到了哪几种小动物?

  生:我看到了鲤鱼阿姨和青蛙妈妈。

  师:(边贴图,边叙述)美丽的鲤鱼阿姨游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勤劳的青蛙妈妈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

  生:我还看到了小蝌蚪和乌龟。

  师:(边贴图,边叙述)可爱的小蝌蚪来和我们一起学*了,有趣的乌龟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生:喜欢。

  师:想不想读一读这个故事?(生:想)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

  生:可以看拼音认读。

  生:可以问同学,或者是问爸爸妈妈。

  生:还可以。

  师:大家说的都是好办法。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151页,自己试着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开始吧!

  生自读课文。

  师:课文都读完了。还有不认识的字吗?

  生:没有了。

  师:那我可得考考你们。(课件呈现带拼音的生词)请看大屏幕,自己试着认一认。

  生自由认读带拼音的生词。

  师:谁会认?

  邀请学生认读生字,师正音。

  师:真聪明!再难一点还能认吗?(课件呈现去掉拼音的生词)

  邀请学生认读,师正音。

  师:了不起!再难一点还会认吗? (课件呈现不带拼音的单个生字)

  学生分组认读。教师随机指导。

  师:看来,老师得出绝招了。请看屏幕(课件呈现打乱顺序的生字),打乱顺序还会认吗?

  学生分男女生比赛认读。教师随机指导。

  师:咱们同学们真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认识了所有的生字,和生字都交上了朋友。咦——是朋友就该互相帮助呀!瞧,这些生字遇到麻烦了(出示拆分过的拼字卡片)。它们把自己的伙伴弄丢了,成了不完整的生字,这样多难看啊!咱们一起来帮它们找回自己的朋友,好吗?

  生:(情绪高涨)好。

  学生以学*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动手玩拼字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帮生字找回了所有的伙伴。真是好样的!这些生字要对你们说声“谢谢”,还说不会忘记你们这些好朋友的,你们也一定要记住它们哟。

  生全体再次认读生字。

  师:小蝌蚪看到了大家的精彩表现,也想请你们来帮个忙。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生:愿意。

  师:(出示小蝌蚪不同生长时期的图片,打乱顺序呈现)小蝌蚪有几张自己的照片,可是它自己也不知道哪一张是刚出生时的照片,哪一张是小时侯的照片,哪张是长大后的照片了。你们能帮它把这几张照片,按顺序摆到黑板上的镜框里吗?

  生交流讨论。邀请学生上台摆图。

  师: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摆吗?

  生:第一张照片是小蝌蚪刚出生的时候——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第二张是小蝌蚪稍微长大一点的时候——长出了两条后腿;又过了几天,它长出了两条前腿,这就是第三张照片;接着,它的尾巴变短了,这是第四张照片;最后,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了青蛙。

  师:摆得对,说得也很好。你看,小蝌蚪在向你点头微笑了。鲤鱼阿姨、乌龟和青蛙妈妈看到同学们热心的帮助小蝌蚪,也喜欢上了你们,想跟你们交朋友。你们想跟他们交朋友吗?

  生:想!

  师:不过呀,它们都说喜欢会读书的小朋友。鲤鱼阿姨说,谁要是能读好它的话,它就跳舞给他看;乌龟说,哪个同学能读好它的话,下课后就跟他一块儿玩;青蛙妈妈也说,谁要是能读好它的话,就唱歌给他听。(生开心的笑)说说吧,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你想读好谁的话?

  生:我喜欢青蛙妈妈,我要读好青蛙妈妈的话。

  生:我喜欢乌龟,我要读好乌龟的话。

  生:我最喜欢鲤鱼阿姨,因为鲤鱼阿姨很漂亮,我要读好它的话,和它交朋友。

  师:行!同学们喜欢谁就读谁的话,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先自己练*一会儿。开始吧。

  生自由练*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的动物朋友们等得有点急了。咱们马上开始吧。谁先来?

  生:我最喜欢青蛙妈妈,我读第五自然段。“小蝌蚪游过去,叫着……蹦到荷叶上。”

  师:老师发现,你在读青蛙妈妈的话时,一直在微笑,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因为青蛙妈妈见到自己的孩子们,很高兴。

  师:你真是青蛙妈妈的知心朋友,青蛙妈妈一定会喜欢你的。不过呀,小蝌蚪有点不高兴了。他们说自己已经长成了小青蛙了,一天到晚都是蹦蹦跳跳的,请你边读边把小青蛙的动作表演出来行吗?

  生边读书边表演“蹬、跳、蹦”。

  师:真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青蛙。还有哪位同学也想表演小青蛙的?(学生情绪高涨,举手踊跃)一起来试试吧!

  生全体边读书边表演小青蛙的动作。

  生:我想和乌龟交朋友,我来读写乌龟的这一段。“小蝌蚪游哇游……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读得不够好。小蝌蚪以为乌龟是自己的妈妈,“连忙追上去”,要读出小蝌蚪很着急的样子。

  师:说得非常好。你能试着去读好这一段吗?

  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第三自段。

  师:你读得真好。瞧,乌龟在向你点头微笑了,它一定会喜欢你的。还有谁想读书?

  生:我最喜欢小蝌蚪,我来读写小蝌蚪的这一段。“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

  师:老师发现你在读这一段话时,一直都在笑,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我喜欢小蝌蚪,而且小蝌蚪也很“快活”。

  师:你是小蝌蚪的知心朋友,小蝌蚪也喜欢你。还有哪些同学想读小蝌蚪的?一起来试试,注意要读出小蝌蚪很“快活”的样子。

  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

  生:我想第二自然段读给鲤鱼阿姨听,希望她能喜欢我。“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师:从你的朗读当中,老师感受到小蝌蚪很有礼貌,鲤鱼阿姨也很有爱心,读得非常好。刚才,小动物们都欣赏到了你们精彩的朗读,可是它们还觉得不过瘾,还想看你们分角色表演。下面,就请大家在自己的学*小组里,分角色演一演。呆会儿,咱们就请最棒的小组上台来表演。

  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当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有的小组在分配角色时,出现了一个角色多人争演,而有的角色却无人问津,学生们为了争一个喜欢的角色各不相让的情况,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教师这时并没有责怪学生,也没有包办分配角色,而是充满爱心地说:“看,小蚂蚁没人理睬,都伤心地流泪了。你们说,怎么办呢?”学生自然而然的意识到了自己的不是,角色分配问题迎刃而解。)

  师:让我们来欣赏第三小组的精彩表演。(给学生分别带上动物头饰)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当导演,读叙述部分的话。

  师生全体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小蝌蚪要采访大家,有哪位同学能告诉小蝌蚪,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青蛙是蝌蚪变的。

  生:我知道了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

  生:我知道了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

  师:大家说得对。那么,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时候,是“迎上去”;遇到乌龟的时候,是“追上去”;而见到青蛙妈妈的时候,又是“游过去”呢?

  师:你是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学生。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咱们请电脑来帮帮忙吧。(课件演示:小蝌蚪和鲤鱼面对面的游)这应该怎么说?

  生:面对面是“迎上去”。

  师:(课件演示: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在后面追)这应该怎么说?

  生:这是“追上去”。

  师:聪明。(课件演示:青蛙妈妈蹲在原地不动,小青蛙游过去)这应该怎么说?

  生:(齐生回答)游过去。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和小蝌蚪、鲤鱼阿姨、乌龟,还有青蛙妈妈都成为了好朋友。小动物们都舍不得离开大家,你们也一定会想念我们这些小动物朋友的,是吗?

  生:我们也舍不得可爱的小动物们。

  师:那么,就请大家回家以后,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听,让它们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下课)

  点评: 徐学政

  黄老师的教学有如下特点:

  1、教师紧紧把握课标的主旨,有意识地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影响与改变着学生的学*行为,努力地尝试着实现学生自主学*的目标;

  2、突出了一年级教学阶段识字和朗读两大特点,并且比较好地通过创设充满童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情不自禁走进情境之中,在情境中兴致勃勃地识字、诵读,并且教师非常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比较好地将识字和朗读落到实处;

  3、黄老师比较好地处理了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突发”事件,体现出了较强的教学机智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和他们的独特体验,在交流相互不同体验的过程中,既巧妙地、适时地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与情感引导,润无细无声地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和教育。

  4、黄老师将自己准确地定位于学生的学*伙伴的位置上,以一颗童心与学生做心与心的交流,营造出了开放的、民主的、充满活力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5

  在充分研读教材和了解学情,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就是对上课的教学设计了,一般包括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深入品读、总结全文等环节,《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这样设计,这样上: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昨天看到一张“寻人启示”,我们来帮一帮他好吗?出示启示内容,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诱发学生学*方法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学*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学生才能对本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从“寻人启示”入手,创新导入,激发学生学*兴趣,可以很快把孩子们引进课文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同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自主识字,组内交流;汇报成果,全班交流,师反馈指导字词读音和书写。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以识字为主,多种形式(男女生读、小组读、开火车等)读字词。在学*生字的过程中,首先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自主识字,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情况,重视老师的范写,再让学生临写,最后在班级内交流汇报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学会不同形式的读书方法,抓住关键字词快速提取文中有用的信息。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特点是什么,边读边画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词语,重点指导学生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等词语的理解,对照画面,启发想象,练*仿说,同时体会词语的精妙之处。

  2.课件出示小蝌蚪与鲤鱼对话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对应段落,画出对话内容,分角色读对话;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想找妈妈?在看到鲤鱼妈妈叫小鲤鱼捕食时,小蝌蚪心里在想什么?品析词语“迎上去”,分角色表演,体会词语意思;课件出示前一幅图对比小蝌蚪有哪些变化。

  3.课件出示小蝌蚪与乌龟对话图片,找出对应段落,画出对话内容组内自由分角色读对话;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乌龟是什么样子的?品析词语“追上去”,进行角色表演,体会词语意思;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体会人物心情和读准语气;课件出示前一幅图对比小蝌蚪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4.出示课件,总结前两段的学*方法,小组合作学*,汇报成果;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对话内容,带着感情读一读。思考:小蝌蚪这次是如何确定青蛙是它们的妈妈的?青蛙的样子如何?画出相关词句;品析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词语“蹲”“披”“露”“鼓”,通过替换词语感受原文中这些字词的精妙。

  5.齐读最后一段,思考:小蝌蚪变成青蛙之后跟着妈妈干什么去了。播放青蛙捕捉害虫的科普录像,通过真切可感的情境,让学生了解青蛙是益虫以及捕捉害虫的本领。再次出示文中插图,简要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到文中语言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号召少先队员要保护青蛙,从而把保护青蛙这一认识水*深化为高尚的道德品质,升华感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谈收获。

  让学生先说收获,师再总结升华,点明主题:课文通过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小青蛙的长成过程。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多读课外书,就一定能了解到大自然更多的密码知识。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1.朗读课文,有条件的和家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给家人或同伴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6

  在充分研读教材和了解学情,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就是对上课的教学设计了,一般包括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深入品读、总结全文等环节,《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这样设计,这样上: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昨天看到一张“寻人启示”,我们来帮一帮他好吗?出示启示内容,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诱发学生学*方法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学*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学生才能对本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从“寻人启示”入手,创新导入,激发学生学*兴趣,可以很快把孩子们引进课文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同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自主识字,组内交流;汇报成果,全班交流,师反馈指导字词读音和书写。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以识字为主,多种形式(男女生读、小组读、开火车等)读字词。在学*生字的过程中,首先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自主识字,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情况,重视老师的范写,再让学生临写,最后在班级内交流汇报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学会不同形式的读书方法,抓住关键字词快速提取文中有用的信息。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特点是什么,边读边画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词语,重点指导学生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等词语的理解,对照画面,启发想象,练*仿说,同时体会词语的精妙之处。

  2.课件出示小蝌蚪与鲤鱼对话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对应段落,画出对话内容,分角色读对话;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想找妈妈?在看到鲤鱼妈妈叫小鲤鱼捕食时,小蝌蚪心里在想什么?品析词语“迎上去”,分角色表演,体会词语意思;课件出示前一幅图对比小蝌蚪有哪些变化。

  3.课件出示小蝌蚪与乌龟对话图片,找出对应段落,画出对话内容组内自由分角色读对话;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乌龟是什么样子的?品析词语“追上去”,进行角色表演,体会词语意思;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体会人物心情和读准语气;课件出示前一幅图对比小蝌蚪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4.出示课件,总结前两段的学*方法,小组合作学*,汇报成果;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对话内容,带着感情读一读。思考:小蝌蚪这次是如何确定青蛙是它们的妈妈的?青蛙的样子如何?画出相关词句;品析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词语“蹲”“披”“露”“鼓”,通过替换词语感受原文中这些字词的精妙。

  5.齐读最后一段,思考:小蝌蚪变成青蛙之后跟着妈妈干什么去了。播放青蛙捕捉害虫的科普录像,通过真切可感的情境,让学生了解青蛙是益虫以及捕捉害虫的本领。再次出示文中插图,简要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到文中语言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号召少先队员要保护青蛙,从而把保护青蛙这一认识水*深化为高尚的道德品质,升华感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谈收获。

  让学生先说收获,师再总结升华,点明主题:课文通过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小青蛙的长成过程。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多读课外书,就一定能了解到大自然更多的密码知识。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1.朗读课文,有条件的和家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给家人或同伴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本文是一篇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文字浅显易懂。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

  (1)、认识“故、迎、阿、姨、追、顶、披、鼓”等八个生字,会写“有、在、什、么、变、条”等六个生字。

  (2)、了解蝌蚪与青蛙的特点,认识蝌蚪与青蛙。

  2、能力目标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及其外形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蹦、跳、蹬”等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3、情感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三、课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2)、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难点: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及采用的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易接受感性的知识,且思维方式偏重于形象思维,表现欲强,爱模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爱说爱问,活泼天真,根据这些特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主要通过课件演示的形式,让学生区别动词;鉴于学生表现欲强,爱模仿,主要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引导探索、开拓思路。

  由于低年级学生爱说爱思爱问,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我将以多媒体出现青蛙生长过程四个阶段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青蛙形体的变化,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文中没有说明的细节。如眼睛的变化等。

  3、课外延伸,积累知识。

  根据低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求知欲强的特点,我将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青蛙的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能从课外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

  五、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阅读教学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认识,在感受中领悟”。

  《小蝌蚪找妈妈》是篇科学童话,为体验、感悟型阅读提供了条件。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优化老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多媒体课件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学*行为。

  1、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播放动画、展示图片、出示练*、播放朗读,使学生在看、听、说、练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课文内容,在调动感官功能的基础上熟悉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加强朗读,感悟语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受领悟课文内容,如带着问题朗读,领会用词的准确性;分角色朗读,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不易,从而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3、启发教学,提高认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想象氛围,以青蛙对话的形式想象青蛙母子相识后的交流,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开拓思路。另外,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课外知识,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青蛙是益虫。

  六、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自制的和收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本课课件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1、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蝌蚪的外形,引导学生抓住小蝌蚪的脑袋、身子、尾巴的特点观察并说话,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对小蝌蚪的外形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引导说的过程中学*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感知课文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使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当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

  3、理解词语“迎上去、追上去、游上去”时,以课件演示动画,使学生体会领悟这三个词的区别。在认识青蛙特点时,以课件出示图片,了解青蛙的形体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4、在发散思维训练时,安排了青蛙鸣叫的课件演示,启发学生想象小青蛙与妈妈的对话内容。

  5、以电脑小博士的形式展示青蛙图片及文字资料,并播放文字资料的录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七、教学流程分析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文 。

  1、师引语: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

  【课件演示】说谜面:大脑袋,园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叫,抓害虫,顶呱呱。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3、【课件演示】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

  4、引语:今天请大家听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学*兴趣,同时也初步认知小蝌蚪。通过图片演示,学生对小蝌蚪的印象又深一层,通过看图填空的说话练*,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观察描述小蝌蚪的外形,培养和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感知课文。

  【课件演示】播放录音,要求大家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语:刚才,大家听故事时都非常认真,也非常专心。现在,谁最想说一说。

  3、【课件演示】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说一说。

  4、自读课文,用“——”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设计意图:动画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形式,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增添学*乐趣。同时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引导学生读、思、说,结合课件点拨,使低年级学生学会自主学*。)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说说。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接*这些小动物的?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比较、体会、领悟: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课件演示】播放语句,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别。

  A、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B、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C、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区别三个词,同时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内化的语言以身体语言表现出来,符合低年级学生爱模仿的特点。)

  3、分角色朗读。

  (1)、小组分角色练*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求: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体会语感。)

  〈四〉、启发思考。

  引语: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就是他们的妈妈?

  1、点拨朗读。

  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他们的妈妈的?用“~~”画一画,读一读。

  2、看图填空。

  引语:小蝌蚪见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

  (1)、选词填空。 披、鼓、蹲、露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 )着一只大青蛙,( )着碧绿的衣裳,( )着雪白的肚皮,( )着一对大眼睛。

  (2)、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配上动作。

  暗示——小蝌蚪独立生活,遇事能主动探索,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借助鲤鱼、乌龟之口感知青蛙外形特点,从学生初步感受抓住特点描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想象青蛙的模样。结合课件,看图填空,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再现青蛙状态,能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以暗示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五〉、发散思维。

  引语: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青蛙,听到了妈妈的招呼,他们是怎么做的?

  1、【课件演示】结合动画,选词填空。

  蹦、跳、蹬

  他们后腿一( ),向前一( ),( )到了荷叶上。

  2、【课件演示】播放青蛙鸣叫的声像,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青蛙和妈妈都说了些什么?

  3、夸夸想想。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低年级儿童爱幻想,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青蛙母子的对话,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开拓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注意。表扬是教学中常用来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去表扬小蝌蚪,有助于学生领悟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六〉、课外延伸。

  1、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2、听听小博士的介绍:

  【课件演示】播放介绍有关青蛙知识的文字资料。

  青蛙的品种繁多,据统计,全世界有1900多种,我国就有150种左右。著名的弹琴蛙,是我国的特产,它鸣声婉转,仿佛古代仕女于花前月下操琴。而生活在北美洲的牛蛙,则鸣声低沉粗犷,好像男低音在歌唱。

  蛙声除了给人以“音乐”的欣赏外,它还能预报天气。唐诗中有“水旱卜蛙声”的诗句,元代的《田家五行》一书中也有“三月初三听蛙声,卜水旱”的记载。*代,我国有不少农谚也是反映蛙鸣与天气的关系的,如“雨后蟾蜍叫,不久大雨到”,“八月青蛙叫,干得犁头翘”,等等。

  青蛙还是捕食昆虫的健将。当青蛙尚处于幼虫(蝌蚪)时,它一天就能吃掉100多只孑孓;而到成蛙时,用它灵巧的舌头,*均每天可吃掉70只左右的害虫。

  青蛙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特别是我国特有的中华大蟾蜍,经处理晒干成干蟾,可治疗小儿疳积。从它的耳后腺、皮肤腺中提取的分泌物,经处理后制成的六神丸、蟾酥丸以及消化解毒丸等药品,具有强心、镇痛、止血和治疗疔疮等作用。青蛙是益虫,所以必须加以保护,不准捕杀。

  (设计意图:以课件演示的形式延伸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对于学生深入了解青蛙,保护青蛙是十分有益的,在轻松愉悦氛围中结束本课。)

  〈七〉、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8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镶嵌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文章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及其生活*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要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认读生字新词,会写生字词。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寻人启事》,谈话引入课题。

  导语:小朋友们,昨天老师得到了一张特殊的《寻人启事》,大家想看看吗?

  (课件演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又黑又长的尾巴,住在池塘里。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也不知道她在哪里。我多想和大家一样,能与妈妈一起生活啊!你们见到她了吗?

  2.板书课题,给“蝌蚪”注音,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课题,再指名读课题,最后全班齐读课题。

  3.简单介绍,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蝌蚪是青蛙的幼体,相当于成年人的婴儿期。那么,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科学知识呢?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啦!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1)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3)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2.检测字词预*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池塘(tánɡ)脑(nǎo)袋(dɑi)灰(huī)色游哇(wɑ)游教(jiāo)书

  捕(bǔ)食迎(yínɡ)上去阿(ā)姨(yí)宽(kuān)嘴巴乌龟(ɡuī)

  头顶(dǐnɡ)披(pī)着鼓(ɡǔ)着

  ◆易读错的字

  “脑袋”中的“袋”要读轻声dɑi;“眼睛”的“睛”要读轻声jing。

  “捕”的声母是b,不要错读成p;“披”的韵母是i,不要错读成ēi。

  ◆多音字

  “教”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第一声jiāo,可以组词“教书”“教方法”。它还有一个读音jiào,可以组词“教师”“教室”。

  ◆识字方法

  “捕、迎”可通过表演认读;“脑、袋、灰”可利用小蝌蚪的图片认读;“阿、姨”可利用鲤鱼的图片认读;“宽、龟”可利用乌龟的图片认读;“顶、披、鼓”可利用青蛙的图片认读。

  ◆形*字示例

  顶(头顶)(顶天立地)睛(眼睛)(点睛)(火眼金睛)

  须(胡须)(须发)(必须)晴(晴天)(晴空)(阴晴圆缺)

  (2)小组合作,再次认读,之后全班展示读。

  (3)出示会写的字,指导观察字形,正确书写。教师对“皮”“跳”做示

  范书写,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

  ◆书写指导

  [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整体书写要紧凑。“”的横折钩与“阝”的横撇弯钩都不要向下写太长,悬针竖最长。

  [宽]上下结构,宝盖头写宽,首笔点在竖中线上。“见”撇和竖弯钩要写舒展,略宽于宝盖头。

  [皮]注意笔顺的书写:横钩、撇、竖、横撇、捺。第二笔长撇斜度要小,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又”的横撇要横短撇长,捺舒展。

  [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子”末笔横要变成提,斜度大,“亥”的最后一笔是个长点。

  [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要把“足”的最后两笔变成竖、提,右边“兆”的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4)学生在书上练*书写生字,描一个,写两个。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提醒书写有误的学生。

  (5)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在投影仪上点评。

  (6)交流各种识记方法,如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总结刚才的学*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过渡:同学们,咱们刚才学*了这么多的生字新词,现在把它们都放到课文里,你还会读吗?我们一起跟着录音轻声地读一读吧!

  2.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在听和看的同时轻声跟读课文,熟悉课文。

  3.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提示:可从吐字、发音、流利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4.再次出示《寻人启事》,思考: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她在哪里?(板书:小蝌蚪→青蛙)

  5.图文结合,认识蝌蚪和青蛙。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学生辨认,并将不同的图片贴在相应的板书下面。

  (2)学*描写小蝌蚪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为什么会找不到妈妈呢?因为它们的外形实在是相差太大了。谁能够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呢?

  ①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读,说说有什么不懂的词语。

  ③指名读,其间教师相机指导,“大大的、黑灰色的、长长的、快活地”这几个词语要重读;读“游来游去”时拖长音,突出小蝌蚪的悠闲与快乐。

  ④播放小蝌蚪在池塘中游动的动画,学生齐读,理解“甩”的意思,可以用手做一做“甩”的动作。

  (3)学*描写青蛙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虽然在池塘里生活得很快活,可是没有妈妈在身边怎么行呢?他们多么希望能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他们的妈妈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儿呢?请大家找找课文中描写青蛙妈妈外形的句子吧!

  ①课件出示文字。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②学生自由朗读句子,想想读懂了什么。

  (青蛙生活的环境、*性及其外形特点,和鲤鱼、乌龟有什么不同。)

  ③引导学生注意句子中的动词“游”“蹲”“披”“露”“鼓”,可以请学生表演青蛙的动作,加深理解。

  ④指导朗读,“大青蛙”“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要略强调,突出青蛙的特点。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小蝌蚪和大青蛙长什么样儿了,他们长得可真的一点儿都不像呀,怎么可能是孩子和妈妈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学*吧!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了生字新词,掌握了一些好用的识字方法,记牢了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学们已经是二年级学生了,要学更多的生字和词语,在*时的学*中可以自己归纳一些识字方法哦!我们在课堂上看了小蝌蚪和大青蛙的图片,读了描写它们外形的句子,一些同学还给我们表演了可爱的小蝌蚪和神气的大青蛙,他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我觉得今天的课文朗读,大家也读得不错,虽然有些字还是读得不准,但读出了感情,下节课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的朗读训练,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多多练*。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好的识字方法,互相读一读生字生词。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1.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对话。

  2.通过图文结合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通过课后题目中的按顺序连图片,能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卡片,组词、扩词。

  2.出示课件,填空回顾课文。

  过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吗?我们来填空吧,看看谁能填得又快又好。

  _____里有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的身子,____长长的尾巴,____地游来游去。

  多么可爱的小蝌蚪啊!可是,他们的妈妈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帮小蝌蚪找妈妈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图文对照,了解小蝌蚪的外形变化和找妈妈的过程。

  (1)出示要求,学生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要求: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外形的变化。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用“——”画出来。

  (2)交流展示。

  ①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出示小蝌蚪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图片,找学生上台按顺序摆一摆: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鲤鱼、乌龟的图片)

  2.细细品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学*第2自然段

  过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最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最先遇到的是鲤鱼妈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我们先来学*第2自然段吧!

  (1)出示课文第1幅插图和第2自然段。

  预设:引导学生理解时要重点领会“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的外形特点——“四条腿,宽嘴巴”。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

  (3)请同学们表演一下鲤鱼妈妈捕食和小蝌蚪迎上去的动作,表演理解“捕食、迎上去”。

  (4)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指导:要读出小蝌蚪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读出鲤鱼妈妈回话时那种长辈式亲切的语气。

  预设:先找两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或者根据情况范读鲤鱼妈妈的话,再找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第3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鲤鱼妈妈对小蝌蚪的妈妈的外形描述得准确吗?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

  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呢?

  (1)出示课文第2幅插图和第3自然段,学生用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第3自然段。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后长出的是两条前腿。

  (3)小蝌蚪看到乌龟后是怎么做的?体会“迎上去、追上去”的区别。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看图区别:正面主动上前叫“迎”,“迎上去”表明小蝌蚪很有礼貌,也说明鲤鱼妈妈是迎面而来的;“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4)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小蝌蚪叫“妈妈”要读出急切、高兴的语气,乌龟的话是亲切中带着微笑。

  (5)引申拓展:乌龟确实像鲤鱼妈妈说的“四条腿,宽嘴巴”,为什么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呢?你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

  预设:引导学生想一想,小蝌蚪为什么会闹出把乌龟当成妈妈的小笑话?原来是鲤鱼妈妈没有说清楚,她只说了小蝌蚪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但许多动物都有这些特点,这些不是青蛙最主要的特点。这个小笑话告诉我们,描述事物时一定要全面,要说出事物的主要特点,这样才不会闹笑话。我们*时看事物要全面,要深入细致,否则也可能闹出笑话。

  学*第4~6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之后小组讨论、交流:通过看图和朗读课文,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

  地方不明白?

  (2)全班交流,品析重点词语和句子。

  ①理解“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那种高兴的心情。

  明确:“游过去”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的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②读第4自然段,思考:小蝌蚪的身体又有了什么新变化?小蝌蚪是怎么认出妈妈的?

  明确: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青蛙的样子与鲤鱼妈妈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相符,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③用多种方法感受课文中动词运用的准确。

  ◆比一比

  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大青蛙穿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长着一对大眼睛。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说一说

  试着用“披”“露”“鼓”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示例:春天来了,田野披上了绿装。嫩嫩的小草在雨中露头了。

  桃树上的小骨朵儿一天天鼓起来了。

  ◆找一找

  出示课文第3幅插图,读读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谁能找对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语?(“蹬”“蹦”“跳”。)这三个词中哪一个不能和其他词换位置?(“蹬”指腿和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写出了小青蛙发力的姿态,“蹦”和“跳”意思相*,可以互换。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加深理解。)小青蛙这一连串动作是瞬间完成的,体现了小青蛙的什么特点?(动作敏捷、身体轻盈。)

  预设:这里通过多种训练方式,让学生理解动词的含义,感知动词的准确和形象,体会青蛙妈妈的美丽、小青蛙的可爱与活泼。二年级的小朋友比较好动,要采用各种活泼的方式提起他们学*的兴趣。

  (3)播放青蛙的叫声,学生想象说话。

  过渡:小蝌蚪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

  后面用上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示例: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您啊!妈妈,原来您在这儿呀!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您了!妈妈,您怎么不来找我们呀,我们找您可辛苦了!

  (4)分角色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过渡: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他们都非常高兴,他们的话该怎么读呢?我们请男生读小蝌蚪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要读出小蝌蚪和妈妈高兴、激动的心情。

  (5)学生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①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做什么?(捉害虫。)

  ②“天天”这个词语告诉了你什么?(青蛙勤劳,捉的害虫多。)

  ③出示青蛙捉害虫的资料。(一只青蛙一年至少吃掉一万多只害虫。)

  ④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青蛙是农田小卫士,我们要保护青蛙。)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过渡:学到这里,我们都替小蝌蚪找到妈妈感到高兴。小蝌蚪真勇敢啊,妈妈不在身边,他们并不害怕,而是问问身边的好心人,终于找到了妈妈。那么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同学们有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吗?里面是不是还有一些课文里没有提到的情节?也可以给大家讲一讲。(学生讲故事)

  三、表演朗读,升华情感

  1.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和积累语言。

  (1)小组内练*分角色朗读。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和教师指导。

  (3)小组分角色表演——戴上头饰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2.拓展说话。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你们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四、课外延伸,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了解青蛙对人类的贡献。

  2.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对照自学要求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小蝌蚪都向谁打听妈妈的下落,是怎么打听的?用笔在书上画下来。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好了吗?谁来告诉我们小蝌蚪最先遇到了谁?

  生:鲤鱼阿姨!

  师:(出示鲤鱼图片,指一生)现在,我就是鲤鱼阿姨,你来扮演小蝌蚪,你来向我打听打听妈妈的下落吧!

  生:(比较随意)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只小蝌蚪?

  生:我觉得还要更有礼貌一些。

  师:那你来礼貌地问一问吧!

  生:(礼貌、大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这是一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蝌蚪,声音清晰、响亮。还有谁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一次接一次地练*)

  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出来。

  (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来,评价一下,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动作都表演出来了吗?动作标准吗?

  (学生评价)

  师:你们评价得都很好,但老师觉得“迎上去”这个动作还做得不够好。怎样是“迎”呢?谁来试试?

  (学生表演“迎上去”)

  师:哦,原来这样面对面走到一起,就是“迎”。同桌之间表演一下吧!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也可参与其中)

  师:非常好。下面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边表演边朗读吧!

  (师生看着课件,表演朗读)

  赏析:本教学片段意在让上课成为一种享受,教师享受教学,学生享受学*,师生共同享受语文课堂带来的乐趣。语文学*的内容是枯燥的还是鲜活的,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创造”。二年级的学生在学*字词、精读课文时,难免觉得枯燥,创造性地打扮课文,使每个字“立”起来,每篇文章“活”起来,这就要看教师的本事了。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特征,选择情境创造、表演朗读、互相评价等贴*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无法预知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什么的情况下,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识字、朗读、体会、评价。一句话,教师享受的是“创造”,学生享受的是“学*”,趣味语文由此而生。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谜语、图画、表演等形象直观的教学,为此,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1.以《寻人启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适时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创设的情境中。

  2.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与合作学*相结合的方式掌握生字,总结生字识字技巧,从语境和动作中理解生字,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情等形象化的表达,更好地理解新的字词。

  3.图文并茂的课件和板书,直观地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层次,了解小蝌蚪成长过程中身体的变化。

  4.表演朗读,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了“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披”“露”“鼓”等词语所产生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别”;理解16个新词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3、能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原来……怪不得……”写一句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能有条例地写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懂“不合群”,并能了解合群何不合群的蝌蚪的区别。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调、觉、难、别”的读音,掌握16个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1、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请他们把比较有价值的写在黑板上。如: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不合群的小蝌蚪?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感兴趣的小节,并纠正读音。(调、别、仍、难、觉)

  (三)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题问题。

  1、默读

  2、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四)抓主要问题。

  1、请学生选择哪些问题是比较重要的。

  2、再请学生选择一个次要的问题,带着两个问题到书中寻找答案。

  (五)讨论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从形体上看,独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小蝌蚪略微大一点;从颜色上看,独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却是黑色的。(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不同点)请学生讲一讲两类蝌蚪的不同。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小蝌蚪不合群的?

  1)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

  理解:闹别扭换个词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那种可怜的样子。

  2)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

  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是什么?(朗读时,强调“又”和“单独”)

  3)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朗读时强调“自个儿”。说说“悠闲”的意思或做做样子。

  4)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么多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你想怎么评价小作者?(体会汉语的丰富性,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5)作者写得那么好,我们怎样把它读好呢?(齐读1、2两段)

  这就是不合群的小蝌蚪,它跟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能提出自己的疑惑,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仔细分析原因,知道小蝌蚪不合群的原因。

  2、能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人启示。

  3、能用“原来……怪不得……”说写一句话。

  4、明白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知识,懂得要学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需要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虚心求教。

  二、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1、读词语

  合群 孤零零 成群结队 闹别扭 孤独 不料 队伍 单独 调皮 仍旧 悠闲 略微 难道 疑问 蛤蟆 怪不得

  2、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吗?

  (二)讨论,解决上节课中的另外两个问题。

  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但是,课文中的两位同学和我们都一样,虽然有了这样的发现,却不知道原因。1、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我和永明的疑问吗?这个问句还可以怎么问?

  2、如果我们*时碰到不懂的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呢?(如:查百科全书,上网查询,问老师)

  3、书上的小朋友采用了问老师的办法。他们是怎么问的呢?怎样才能让老师很快地听明白?那么,我们在问的时候,就要求讲清楚,用一句话说明白,不罗嗦。谁会问?(先请学生说,在不能说清的情况下,出示两个句式。)

  句式:老师,我发现有些小蝌蚪……,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我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小蝌蚪,一种……一种……,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4、小朋友,你们能解释这个原因吗?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5、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书上那个句子说明他们明白了?你能用“原来……怪不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吗?(指导朗读)

  6、讨论到这里,小朋友们有没有找到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呢?在3月25 日,这么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去春游。作者为什么在日记中不写写小朋友们是怎么玩的,而写这么几只小蝌蚪?

  (三)综合提高

  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可青蛙妈妈还在烦恼呢!你看,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这样离开家,在外面玩,青蛙妈妈可着急了。你能帮帮它,为它写一则寻人启示吗?讨论:启示中应该写些什么?(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板书: 外形特征 性格脾气

  灰色略大 独游 变成青蛙

  黑色稍小 群游 变成癞蛤蟆

  善于观察 虚心求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菁选(扩展6)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菁选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5、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或挂图、生字卡、文中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

  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文中困难,及时解决。

  (2)组织学生借助小组互助学*,达到初读的目的。

  (3)汇报学*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找朋友。

  阝辶女丁扌支夷可页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学写生字培养*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课文中没有口或带口字旁的字)

  4、学生描写、临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课件出示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内容,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角色迁移,体验文本

  播放课件,多种形式读好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A、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描写小蝌蚪是按怎样的顺序说的?小蝌蚪可爱吗?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见过或养过小蝌蚪的学生还可以说说它们还有哪些地方可爱。指导读出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B、理解“一群”的意思,通过“一只”、“一群”进行比较,知道“一群”数量多,并用“一群”说话。

  2、看图读二、三自然段。

  指导蝌蚪与鲤鱼妈妈与乌龟的对话。

  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的意思。

  小蝌蚪:第一次很有礼貌:第二次很热情,但有点着急。

  鲤鱼:亲切。

  乌龟:和蔼。

  学生分角朗读,戴上头饰表演朗读。

  3、指导朗读第四、五段。

  A、蝌蚪的.尾巴发生了什么变化?

  B、青蛙妈妈的话应该怎么读?(亲切、慈爱)

  4、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

  四、巩固练*,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我会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五、巧设悬念,课外延伸

  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一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到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

  精选阅读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内容,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启发法、朗读法、表演法。

  四、教具准备:图片、vcd光碟、投影仪。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板书:

  (二)放动画片,激情引趣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它们在路上都遇上了谁?教师板图。(鲤鱼乌龟青蛙)

  (三)学*课文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板图(小蝌蚪)

  (2)指名读,全班同学做动作表演。体验快活含义。

  (3)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它们看见谁了?同桌一块儿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板图(小蝌蚪长后腿)(迎)放幻灯演示。

  (4)指导朗读。

  (5)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汇报你读后知道了什么?板图(小蝌蚪长前腿)(追)放幻灯演示。

  (6)指导朗读。

  (7)听了乌龟妈妈的话,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师读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这时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找到妈妈后它们是怎么做的?板图(小蝌蚪尾巴变短,)(游)放幻灯演示。

  (8)指导朗读。

  (9)齐读第六自然段。小蝌蚪长成青蛙后每天都干什么?

  (三)戴头饰表演:

  (四)引申扩展,进行思想教育:出示图判断对错。

  (五)练*、巩固: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腿,又过了几天,____变短了,成了_____。

  2、青蛙四条腿,____嘴巴,鼓着_____大眼睛,披着碧绿的______,露着雪白的______。、

  (六)布置作业:

  1、回家后探究一下,一只青蛙一天能捉多少害虫?

  2、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七)板书设计:

  鲤

  鱼

  乌

  龟

  青

  蛙

  迎

  追

  游

  小蝌蚪

  长后退

  长前腿

  尾巴变短

  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

  【教学理念】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寓知识的传授于同学自身的体验学*中,在此之上,培养同学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故事教学的基本战略必需坚持“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公开课教案,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为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实好本文的教学,我在设计中还充沛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点,抓住“六”个字──“变”、“趣”、“演”、“引”、“板”、“读”,进行全文的设计。

  【教学特色】

  以“趣”为经,以“学”为纬。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语言优美、画面形象、情节生动,很适合低年级同学的口味。全文贯穿两条线:一是“找”,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协助下找到了自身的妈妈,二是“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的变化。根据教学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⑴ 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⑵ 通过图文结合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能力目标: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借助学文,培养同学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让同学知道青蛙是捕获害虫的能手,教育同学从小维护有益动物。

  【教学主要环节和意图说明】

  一、变──变序教学,突出对比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点: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依照“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的层次来布置段落内容。因为这点,以往大多教师均从指导同学学法入手,依照故事发展布置教学。为了突出全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来处置,目的是直奔主题,理清线索,掌握重点,让同学对全文知识有更清的理解。变序法流程体现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第一自然段)

  2、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

  (找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谁的协助下找到了妈妈?

  (指导对话朗读)

  变序处置,我认为有三点好处:

  1、对比鲜明:让同学通过对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点,从而自觉生疑: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2、重点突出:鲤鱼妈妈和乌龟协助小蝌蚪这一内容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点内容,放置在最后教学,使全文重点得到突出。

  3、线索鲜明:一篇文章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教师处置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删叶的过程,突出主干,以便让同学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线索。

  二、趣──以趣促智,调动情感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对于知识的学*与掌握,缺乏主动意识,只有充沛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变知识的传授为娱乐体验,寓教于乐,才干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自身就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识性,科学有效地处置好两者的关系,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1、儿歌朗读扮演。

  小蝌蚪长成青蛙时,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变化,为了让同学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在课文的学*中,我布置了儿歌朗读扮演。(自编内容)

  生:我是一只小蝌蚪,我要去找妈妈啦!

  师:不好!

  生:(接)怪事发生了。

  师:(惊奇地)怎么了?

  生:啥时长出后腿啦,接着长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变化,我已长成青蛙啦!(呱呱呱)

  2、谜语引入课题。

  利用儿童喜欢猜谜语的特点,我引用了两则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通过谜语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导入课题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身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妈妈。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3、自述介绍。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中,为了让同学对青蛙的特征有更为鲜明的印象,我设计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环节: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是青蛙妈妈,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吗?目的是引导同学练*用“鼓着”“披着”“露着”三个词语说话,活用词语。同时活跃课堂气氛。由于问题的设计让同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主体性,参与性一定会大大增强。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论述自身的特征)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身手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我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保护关心我。(论述自身的身手)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我是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动

  “游过去”“追上去”“迎上去”三个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摒弃了教师仅仅从字义上区别理解的方法,利用小朋友们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天性,设计了以下环节的教学:

  1、找一找:找出课文中三个动词所在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2、看一看:通过播放软件,让同学从观察中初步体会三个动词表示的不同方向。

  3、贴一贴:教师制作几个箭头,让同学根据看到的画面,通过箭头的不同摆贴来释义。

  如:“迎上去”表示为:

  “追上去”表示为:

  “游过去”表示为:

  4、演一演:理解词语的目的是应用词语,为了让同学深刻体会“迎上去”一词的意义,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当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会怎样?(师生扮演)演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所看到的情景说一句话,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词。

  如:江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主动迎上去,说:“江老师,您好,欢迎您!”

  通过演一演,说一说,同学们体会到“迎”指的是两者方向相对,而且带有主动热情的意思。课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听妈妈的下落,所以读起来也要特别有礼貌。

  四、引──巧妙过渡,浑然一体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同学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点的学*转向另一知识点,我巧妙地设计了如下过渡语:

  同学们,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画面更加生动,下面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池塘里的小蝌蚪。(播放软件)

  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他们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什么。这不,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身的妈妈,原来就是一保可爱的大青蛙。(贴出青蛙图)

  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小朋友,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时候长成青蛙的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小蝌蚪,你们找到妈妈,多亏了谁的协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内容)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维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保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五、板──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这篇课文的板书,我试图把“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突出趣味性,体现板书的“美”。

  小蝌蚪找妈妈

  六、读──读中悟情,积淀语感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语文,就是为了掌握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既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于永正说过:掌握自行车、汽车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拥有。车子可以买,语文呢?语文得靠读、背。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读训练范文。文中有三段对话,教学时指导同学体会对话的语气,从中学*交际,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指导小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朗读,应强调读出礼貌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乌龟的对话时,应读出急切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妈妈的对话时,应读出高兴,愉悦的语气,体会母子相逢激动的局面。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的能力,感受合作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的能力,感受合作学*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图片和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说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和小蝌蚪有关的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回答:为什么找?怎样找?找到了吗?)

  二、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三、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字、新词。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词。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再指名学生开火车带读,要求每个词语读一遍拼音,读一遍词语,读对了全班跟读,读错了举手帮助他。

  (2)去掉拼音再开火车读。

  (3)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4)学*多音字“教”。

  (5)学*“皮”字,讲解皮字的演变过程,给皮字组词。皮字加一个提手旁就是“披”,把兽皮盖在肩背上就是披。

  2、检查和巩固生词。游戏:我会读。

  四、教学第一自然段

  1、这群小蝌蚪忍不住想见大家了!播放视频,它们生活在哪里?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第一自然段)

  3、谁来读一读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指名读)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尾)

  4、课文中这两个词语是用来形容小蝌蚪的,给你什么感觉?(生答)对,用来强调小蝌蚪的脑袋特别大,尾巴特别长,这样的词叫叠词。

  5、句子中哪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

  6、你们扮演小蝌蚪一边做动作一边回答:小蝌蚪,你们生活在哪里?你们长什么样子啊?你们怎样游来游去?哪只小蝌蚪能告诉我,你们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6、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蝌蚪样子的可爱,在池塘里过得很快活。

  五、整体感知

  过渡:这群快活的小蝌蚪要去找妈妈,它们为什么要去找妈妈?

  1、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时,在路上遇见了谁?教师板书:鲤鱼、乌龟。

  2、学*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

  (2)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它是怎么做的?(迎上去)假如我是鲤鱼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面对面主动打招呼,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小蝌蚪。所以,你有什么问题就说吧!

  (3)小蝌蚪是怎样问的?鲤鱼是怎样回答的?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在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生答:长出两条后腿)板书:长后退,贴小蝌蚪图。

  3、学*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继续向前游,接着它又遇到了乌龟,它是怎么做的?(追上去)假如我是乌龟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为什么是“连忙”追上去呢?(小蝌蚪很着急)

  (2)小蝌蚪一边追,一边着急地叫着妈妈,谁来叫一叫?它叫得那么急,乌龟是怎么说的?从乌龟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3)看图理解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1)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2)戴上头饰进行一至三自然段的表演。

  六、小结

  小蝌蚪还没有找到妈妈,不知道它又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

  布置作业:

  (1)继续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小蝌蚪和青蛙的科学知识。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

  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发展和培养幼儿的事物的兴趣,获得观察力,想象力。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知道要保护小动物。

  通过具体活动,让孩子们得到快乐,从而热爱学*。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青蛙的成长过程,知道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能根据老师的演示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鱼缸、水、(纸做的)小鱼、小黄牛、小乌龟、荷叶、小蝌蚪、青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孩子们,当你放学回家没见着妈妈时,你会怎样?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好不好?我要看谁听得最认真,谁最棒!

  2、出示装水的鱼缸,里面有一只小蝌蚪在游来游去。老师讲述:有一只小蝌蚪,在找他的妈妈。

  3、接着出示一条小鱼。老师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一条小鱼,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鱼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有四条腿。小蝌蚪说,哦,并急得哭了。

  4、接着又出示小黄牛,边演示边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了小黄牛,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黄牛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在水里。小蝌蚪哭着说,噢。

  5、接着又出示小乌龟,边演示边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一只小乌龟,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乌龟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是穿的绿衣裳,也没有尾巴。小蝌蚪说,噢,知道了。

  6、出示小青蛙,边演示边说:孩子,我在这儿呢!小蝌蚪听见有谁在叫他,一看,荷叶上坐着一只青蛙,正捉住了一只害虫,小蝌蚪急忙游过去,边叫着妈妈,边跳上荷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师:现在小蝌蚪已经找着他的妈妈了,谁知道小蝌蚪为什么叫青蛙是妈妈?(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

  三、拓展。老师演示,请孩子复述故事。

  四,延伸

  师: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青蛙是有益的动物,专吃害虫,我们要保护他,不要伤害他,要保护大自然。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节活动课,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培养幼儿语言发展的好材料。反思自己设计的这节活动课,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认“塘”“脑”“袋”“灰”“捕”等13个生字,会写“两”“就”“哪”“宽”“顶”“肚”“皮”“孩”“跳”等9个字,会用“已经”练*说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懂得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

  教学难点: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

  2.会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一个愉快的暑假,同学们一定认识了许多动物朋友,比如水里游的小鱼小虾,田里飞的蝴蝶蜜蜂,它们都和大家一样自由自在的玩耍。那么,大家认识这些小动物吗?(出示蝌蚪图片)大家一定认识它们,它们过得可不开心了,因为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初读课文

  1.结合图片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文中的'生字生词。

  3.小组交流学*字词。

  4.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引导学生从字音字形字义上识字。

  (2)教师重点指导:

  【多媒体出示生字】检察自学情况,教师边检查边对个别字做强调。

  然后以多种方式认识我会认的13个生字。

  (3)学*会写的9个生字

  教师在田字格里做示范,学生描红仿写。

  三、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你们掌握的可真不错,那同学们齐声朗读我们的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了几个自然段,标出这些自然段。并思考问题: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而它自己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最后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它的妈妈?他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3.你们课文读完了,你们找出答案了吗?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6个)

  4..那看看大屏幕,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你们解决了吗,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呀?(生:鲤鱼妈妈、乌龟)

  5.那它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他先是长出了两条后腿,再长出了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了,最后变成了一只青蛙)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的真不错,课后继续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谁会用“快活”说话?(鼓励畅所欲言)。

  (4)齐读第一自然段。

  2. 导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

  (3)这时,他们看见了什么?(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3.导读第3自然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2)它们又看见了什么?(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

  (3)因为小蝌蚪看见乌龟的四条腿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4.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

  (2)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宽嘴巴大眼睛(鼓)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5.齐读第5---6自然段。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

  (2)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6.小结:学了课文,你们喜欢青蛙吗?为什么?(因为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

  1.读写生字新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读一读记一记

  五、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变→青蛙

  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

  黑灰的身子条后腿条前腿变短尾巴

  长尾巴↓     ↓     ↓

  找妈妈→鲤鱼→乌龟→大青蛙→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6

  【教学理念】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寓知识的传授于同学自身的体验学*中,在此之上,培养同学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故事教学的基本战略必需坚持“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公开课教案,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为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实好本文的教学,俺在设计中还充沛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点,抓住“六”个字──“变”、“趣”、“演”、“引”、“板”、“读”,进行全文的设计。

  【教学特色】

  以“趣”为经,以“学”为纬。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语言优美、画面形象、情节生动,很适合低年级同学的口味。全文贯穿两条线:一是“找”,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协助下找到了自身的妈妈,二是“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的变化。根据教学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⑵通过图文结合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能力目标:

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借助学文,培养同学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让同学知道青蛙是捕获害虫的能手,教育同学从小维护有益动物。

  【教学主要环节及意图说明】

  一、变──变序教学,突出对比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点: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依照“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的层次来布置段落内容。因为这点,以往大多教师均从指导同学学法入手,依照故事发展布置教学。为了突出全文的重点,俺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来处置,目的是直奔主题,理清线索,掌握重点,让同学对全文知识有更清的理解。变序法流程体现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第一自然段)

  2、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

  (找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谁的协助下找到了妈妈?

  (指导对话朗读)

  变序处置,俺认为有三点好处:

  1、对比鲜明:让同学通过对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点,从而自觉生疑: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2、重点突出:鲤鱼妈妈及乌龟协助小蝌蚪这一内容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点内容,放置在最后教学,使全文重点得到突出。

  3、线索鲜明:一篇文章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教师处置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删叶的过程,突出主干,以便让同学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线索。

  二、趣──以趣促智,调动情感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对于知识的学*与掌握,缺乏主动意识,只有充沛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变知识的传授为娱乐体验,寓教于乐,才干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自身就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识性,科学有效地处置好两者的关系,俺做了以下的设计:

  1、儿歌朗读扮演。

  小蝌蚪长成青蛙时,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变化,为了让同学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在课文的学*中,俺布置了儿歌朗读扮演。(自编内容)

  生:俺是一只小蝌蚪,俺要去找妈妈啦!

  师:不好!

  生:(接)怪事发生了。

  师:(惊奇地)怎么了?

  生:啥时长出后腿啦,接着长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变化,俺已长成青蛙啦!(呱呱呱)

  2、谜语引入课题。

  利用儿童喜欢猜谜语的特点,俺引用了两则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通过谜语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导入课题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身的妈妈都不认知了,今天,俺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妈妈。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3、自述介绍。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中,为了让同学对青蛙的特征有更为鲜明的印象,俺设计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环节: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是青蛙妈妈,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吗?目的是引导同学练*用“鼓着”“披着”“露着”三个词语说话,活用词语。同时活跃课堂气氛。由于问题的设计让同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主体性,参与性一定会大大增强。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生:俺是一只大青蛙,俺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论述自身的特征)

  生:俺是一只大青蛙,俺的身手可大啦!俺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俺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保护关心俺。(论述自身的身手)

  生:俺是一只大青蛙,俺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俺是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俺的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动

  “游过去”“追上去”“迎上去”三个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俺摒弃了教师仅仅从字义上区别理解的方法,利用小朋友们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天性,设计了以下环节的教学:

  1、找一找:找出课文中三个动词所在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2、看一看:通过播放软件,让同学从观察中初步体会三个动词表示的不同方向。

  3、贴一贴:教师制作几个箭头,让同学根据看到的画面,通过箭头的不同摆贴来释义。

  如:“迎上去”表示为:

  “追上去”表示为:

  “游过去”表示为:

  4、演一演:理解词语的目的是应用词语,为了让同学深刻体会“迎上去”一词的意义,俺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当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会怎样?(师生扮演)演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所看到的情景说一句话,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词。

  如:江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主动迎上去,说:“江老师,您好,欢迎您!”

  通过演一演,说一说,同学们体会到“迎”指的是两者方向相对,而且带有主动热情的意思。课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听妈妈的下落,所以读起来也要特别有礼貌。

  四、引──巧妙过渡,浑然一体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同学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点的学*转向另一知识点,俺巧妙地设计了如下过渡语:

  同学们,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画面更加生动,下面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池塘里的小蝌蚪。(播放软件)

  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他们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什么。这不,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身的妈妈,原来就是一保可爱的大青蛙。(贴出青蛙图)

  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小朋友,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时候长成青蛙的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小蝌蚪,你们找到妈妈,多亏了谁的协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内容)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维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些,俺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保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五、板──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这篇课文的板书,俺试图把“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突出趣味性,体现板书的“美”。

  小蝌蚪找妈妈

  六、读──读中悟情,积淀语感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语文,就是为了掌握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既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于永正说过:掌握自行车、汽车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拥有。车子可以买,语文呢?语文得靠读、背。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读训练范文。文中有三段对话,教学时指导同学体会对话的语气,从中学*交际,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指导小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朗读,应强调读出礼貌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乌龟的对话时,应读出急切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妈妈的对话时,应读出高兴,愉悦的语气,体会母子相逢激动的局面。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7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曲调,会用自然的声音歌唱。

  2.能大胆地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歌曲。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会用自然的声音歌唱。

  活动难点:

  能大胆地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1、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青蛙妈妈的孩子是小蝌蚪,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图示,音乐《小蝌蚪找妈妈》。

  3、场地准备:将幼儿椅子排成半圆形,教师坐在幼儿前面。

  活动过程:

  一、结合故事,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青蛙妈妈的孩子是青蛙吗?(不是,是小蝌蚪)

  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脑袋,细细长长的尾巴,全身黑油油的等)

  一开始,小蝌蚪知道妈妈是谁吗?(不知道,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师以歌曲内容进行小结:小小蝌蚪游游游,圆圆脑袋黑油油,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转圈游。转呀转,咂咂咂,游呀游,咂咂咂,妈妈妈妈在哪里,妈妈妈妈在哪里?

  二、理解唱歌曲内容。

  1、师:小蝌蚪真可爱。老师还可以把它唱出来呢,认真听哦。

  幼儿安静倾听。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回忆歌曲内容,讲述。

  3、教师结合幼儿讲述,出示图示,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学说句子。

  4、教师组织幼儿有节奏的完整学念歌曲内容。

  三、学唱歌曲。

  第一遍教师清唱,幼儿倾听。

  第二遍教师弹琴唱歌,幼儿跟着唱。

  第三遍教师弹琴,鼓励幼儿把声音放出来。

  第四遍教师弹琴,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四、歌表演。

  1、师:我是蝌蚪姐姐,你们是小蝌蚪。

  2、提问:小蝌蚪怎么游?谁来试试?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上前作小蝌蚪游的动作。

  3、师:看看蝌蚪姐姐是怎么游的?小蝌蚪们,我们一边唱歌,一边在水里游游,去找妈妈吧!

  幼儿跟着教师一边唱歌,一边扮作小蝌蚪游游。

  4、提问:小蝌蚪是怎么吃东西的?

  幼儿尝试做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

  5、师幼一起完整歌表演。

  课后反思: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创设游戏的.氛围,让孩子模仿小蝌蚪的游动,用身体动作来感知和体验蝌蚪的不同动态,为后面的绘画环节做好铺垫。在课件的运用上,能调动幼儿的情绪,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孩子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更加深了孩子对亲情的感受。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8

  教学目标:

  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读生字,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它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它在哪?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好吗?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从图入手指导总观全图

  问:小蝌蚪长什么样?我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三、读全文,理解一、二自然段

  (1)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

  ①问:哪一自然段写小蝌蚪的样子?

  ②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

  问: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尾巴。)

  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问: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三句话)说说每句话什么意思?重点指导三个问题,要求先谈问题:

  a.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看图观察小蝌蚪长后腿的位置?

  b.它见到了什么,问了什么话?(见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c.它是怎样得到回答的?(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师小结:学*这段我们分三步:

  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

  ②想每句话什么意思?

  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

  四、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三个学生分别读三、四、五自然段

  (1)问:三、四、五自然段哪两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叙述方法基本相同?(三、四自然段)

  (2)师扶着学*第三自然段。指导学生分步骤学*。

  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

  ②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

  ④再读全段。

  (3)放手让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把第二个问题改为①它们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②小蝌蚪和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问:小蝌蚪在看见鲤鱼、乌龟、青蛙妈妈时怎么做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它们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迎上去:有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发现自己。这与我们问路一样。追上去:小蝌蚪和乌龟前进方向相同,表现它们找妈妈的心情。这也是急中出错的原因。游过去:真实地表达出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因为这次肯定不会错了,于是就高高兴兴地游过去。

  三、讲读第五自然段

  问:第五自然段有几句话?

  1第一句话什么意思?出示幻灯,显示小蝌蚪整个的变化过程。

  2第二句什么意思?从青蛙天天捉害虫你想到了什么?

  四、小结:同学们看图,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随着不断了解妈妈的特征,自己的身体也在变化,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它多高兴呀!

  五、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读一读

  观察它们的位置,想想该怎么写。

  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辅导。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9

  教学目标:

  1、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知道青蛙妈妈的样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看过小蝌蚪;

  (材料准备)图片、故事录音。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教学过程:

  一、宝宝和妈妈

  1、提问:在家里人当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小结:是妈妈生下了我们,而且最照顾我们、宝贝我们的也是妈妈。

  提问:你们和妈妈长得像吗,什么地方长得最像?

  2、师:我们都快乐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这一天,他们决定去找妈妈。

  二、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故事)

  1、插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

  小蝌蚪遇到了谁?是怎么问的?青蛙妈妈到底长的怎么样?

  重难点: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2、玩表演游戏幼儿扮演小蝌蚪,教师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表演中鼓励幼儿发问:妈妈在哪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三、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游戏深入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相关故事情节,并学会歌曲《小蝌蚪找妈妈》。

  2、引导幼儿做事情要不怕困难、多动脑筋。

  3、鼓励幼儿大胆表现,体验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

  重点难点

  通过音乐游戏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相关故事情节,学会歌曲,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蝌蚪、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鄂鱼、青蛙妈妈、头饰各一个、钢琴伴奏

  2、经验准备:幼儿演过儿童剧《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过程

  1、以故事背景叙述引入主题。

  教师创设情境,(钢琴伴奏舒缓的背景音乐):我是青蛙妈妈生下的小宝宝,天气暖和起来的时候,我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快活极了。我游啊游,转啊转,妈妈,妈妈在哪儿呢?于是我唱着歌找妈妈去了。

  (1)教师示范表演唱歌曲《小蝌蚪找妈妈》(钢琴伴奏歌曲音乐,示范唱第一遍)

  教师:妈妈到底在哪儿呢,“妈妈,妈妈在哪里?”你们帮我一起喊妈妈好

  吗?“妈妈,妈妈在哪里?”(幼儿跟老师复述)妈妈没有听见我的声音,

  于是我又唱着歌找妈妈去了。(钢琴伴奏歌曲音乐,示范唱第二遍)

  (2)教师:妈妈在哪儿呢?我找了一天又一天,你们瞧,我的后腿长出来了,我要继续唱着歌找妈妈去了。(钢琴伴奏歌曲音乐,示范唱第三遍)

  (3)教师:妈妈到底在哪儿呢,你们再帮我喊喊妈妈好吗?“妈妈‘妈妈在哪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瞧,我的前腿也长出来了,我继续唱着歌找妈妈去了。(钢琴伴奏歌曲音乐,示范唱第四遍)

  (4)教师:妈妈还是听不到我的声音,一定是我的声音太小了,你们跟我一起唱歌找妈妈好吗?(钢琴伴奏歌曲音乐,在教师带领下幼儿尝试唱)

  2、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带领幼儿表演唱。

  (1)教师:妈妈在哪儿呢,会不会在池塘里呢?来,我们一起游到池塘里找妈妈吧,让妈妈听到我们的歌声。请幼儿扮演小蝌蚪,在教师带领下边唱边做动作。(教师幼儿一起唱)音乐结束,鸭妈妈出现,老师带小蝌蚪上前问:您好!“你是不是我们的妈妈?”鸭妈妈(客人老师扮)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鸭子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上长着两只大眼睛,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2)钢琴伴奏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后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鲤鱼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鲤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白白的肚皮,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3)钢琴伴奏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乌龟出现,蝌蚪上前问,乌龟回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大大的嘴巴,叫起来‘呱呱呱’你们到别的地方找找吧。”

  (4)(钢琴伴奏紧张、急促的音乐)鄂鱼出现,小蝌蚪游回家(坐回小椅子),听《小蝌蚪找妈妈》钢琴伴奏音乐(抒情版)边休息边等待危险过去。

  3、小蝌蚪鼓起勇气,再次找妈妈。

  (1)师:小蝌蚪们,鄂鱼走了,你们害怕吗?你们累吗?可妈妈还没找到,如果再去找妈妈,我们还有可能会遇到很多危险,你们还要不要找妈妈呢?我们的妈妈长的是什么样子呢?(回忆青蛙妈妈的样子)

  (2)钢琴伴奏音乐起,蝌蚪游继续找妈妈。音乐结束,青蛙出现。(配课教师扮)青蛙:孩子们!我是你们的妈妈!

  (3)教师带领“小蝌蚪们”观察青蛙,对照妈妈的特点(大眼睛、大嘴巴、白肚皮、绿衣裳、叫起来“呱呱呱”)确认是妈妈后一起叫“妈妈”。

  4、结束部分:

  (1)青蛙妈妈赞扬小蝌蚪们不畏重重困难,动脑筋终于找到了妈妈。

  青蛙妈妈:孩子们,你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能够不怕困难、还能够动脑筋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你们真是太棒了!我们一起唱首歌庆祝一下吧!青蛙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地唱歌跳舞。(钢琴伴奏、教师幼儿一起唱歌曲)

  (2)教师:小蝌蚪们,我们经历了各种困难终于找到了妈妈,可是我们为什么和妈妈长得一点都不一样呢?青蛙妈妈:等你们在长大一点就和妈妈一样啦!教师:哦,好神奇呀!期盼我们快些长大吧!现在我们赶快去探索一下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吧!

  活动延伸:

  1、表演区投放故事情节中的头饰,供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2、后续引导幼儿进行讲故事、故事创编等活动。

  活动总结

  在本节音乐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很活跃,设计本节音乐活动之前,我在考虑他们希望怎样唱歌,对幼儿来说,反反复复教唱我认为太枯燥,备课时,我对教师示范唱、幼儿学唱做了调整和修改,以讲述故事的方式,让幼儿富有兴趣地多次听赏的方式激发幼儿对倾听歌曲、学唱歌曲的兴趣。

  活动中,我发现欲设的目标能较好地达成,而且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很活跃。通过这一节活动,我总结了一下经验:不要跟“捣乱”的孩子纠缠,尊重他们的兴趣或想法,同时用夸张的语言、体态或者教具等吸引其无意注意,帮助孩子回到课堂中来。另外,通过这一活动,我所收获的是:除了课后反思,备课也非常重要,课前不仅要思考教法、学法,还要预想到突发状况和细节处理,如出现混乱怎么办、孩子对活动缺乏

  兴趣怎么办等等?做好一切准备,我们才能高效地完成每一次活动。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青蛙的特征。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惯,激发阅读兴趣。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小蝌蚪找妈妈》PPT课件,小青蛙音乐。

  活动过程:

  中班语言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PPT课件

  二、理解故事内容

  1、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水里生了许多宝宝,宝宝们还会变呢。看,变成了什么?(许多小蝌蚪)

  于是小蝌蚪一边游一边找妈妈。

  ——看,那是谁?(鸭妈妈和小鸭)我们一起问问鸭妈妈。

  教师问: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鸭妈妈:你们的妈妈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

  刚才鸭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的什么样?

  幼儿:谢谢鸭妈妈!鸭妈妈再见!

  又有谁来了?(鱼妈妈和小鱼)

  幼儿跟说对话:鱼妈妈,鱼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鱼妈妈:你们的妈妈长着四条腿。

  鱼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着几条腿?

  幼儿:谢谢鱼妈妈!鱼妈妈再见!

  ——咦,那是谁的妈妈?

  请个别幼儿来问:乌龟妈妈,乌龟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乌龟妈妈:你们的妈妈是白肚皮。

  我们的妈妈有白白的什么?(肚皮)

  幼儿:谢谢乌龟妈妈!乌龟妈妈再见!

  ——我看到白白的肚皮了,那是我们的妈妈吗?

  幼儿齐问:鹅妈妈,鹅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大白鹅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

  哦,原来我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呀。

  幼儿:谢谢鹅妈妈,鹅妈妈再见!

  ——刚才几位妈妈告诉我们了,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啊?(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还有四条腿,露着白白的肚皮,穿着绿衣服。)

  ——我想出个好办法:我们把小蝌蚪的`妈妈画出来,这样小蝌蚪就很快能找到妈妈了。该怎么画小蝌蚪的妈妈呢?(引导幼儿小结青蛙的特征)

  三、唱唱、跳跳,学做小青蛙

  1、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游走了,它们去干吗了?青蛙妈妈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2、律动:小青蛙。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篇幅比较大,相对比较复杂的故事。而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于此类情节复杂、角色较多的故事是不能够完全理解的。虽然在*时的课间活动中我们有讲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但是,要让托班的幼儿记住故事中的语言,把它表演出来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对故事进行了精简,考虑到托班幼儿对于重复的语言对话比较感兴趣,也容易让他们理解和记忆,我们把小蝌蚪的对话都设计为:你是我们的妈妈吗?而其他动物我们也同样遵循这个特点:“不是,你的妈妈是……”,这样的设计不仅简单,易理解,也为后面幼儿的角色表演减低了难度打下了基础!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2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墨画的工具,学*使用毛笔画水墨画。

  2、尝试用大小毛笔,使用浓、淡墨表现蝌蚪和荷叶。

  3、体验画水墨画带来的不同感受。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惯。

  5、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欣赏ppt,水墨画所需工具,范画

  活动过程:

  1、迁移幼儿经验,导入活动,播放ppt图片。

  教师:还记得故事《小蝌蚪找妈妈》里的小蝌蚪吗?它们的是什么样子的?池塘里还有什么?(荷叶和荷花)

  2、出示范画,引导幼儿探索水墨画的画法。

  (1)欣赏观察水墨画,了解水墨画的特征。

  教师:荷叶、荷花和蝌蚪是什么样的?哪里用浓墨?哪里用淡墨?哪里用淡彩?

  小结:荷叶的中心有一个小圈,旁边还有细细的叶脉;荷花的花瓣是尖尖的;蝌蚪是圆圆的脑袋后面拖着细细的尾巴。

  (2)认识了解工具:粗细不同的笔、浓墨、淡墨和淡彩。

  (3)探索画蝌蚪荷叶的方法。

  教师:我们可以怎样画呢?大笔画什么?小笔画什么?用什么方法画?

  教师引导幼儿大笔淡墨画荷叶和茎;小笔淡彩用按的'方法画荷花;小笔浓墨画叶脉、茎上的刺和蝌蚪。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提出要求。

  教师:先画荷叶,再画荷花,最后画蝌蚪。注意浓墨淡墨的区别,保持画面的干净整洁。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4、展示幼儿作品,集体评价。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3

  教材简析:

  《小蝌蚪找妈妈》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看图学文。也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设计理念:

  让学生读中识字、读中观、读中练、读中思、读中悟,读中表情,读中达意,读中明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会写“有、在、什、么、变、条”6个生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能力目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捉虫能手,应该保护青蛙;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渗透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字新词,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变化。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

  课件(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动画,小蝌蚪与鲤鱼、乌龟、青蛙对话的动画,还有自制动画田字格装要求会写的生字。)

  1

  教学时间:两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小宝宝图画(出示图画),它们是谁呀?(小蝌蚪)我们今天来学*一篇关于小蝌蚪的课文叫做“小蝌蚪?”教师把图画贴在黑板上。

  2、出示课题:34 《小蝌蚪找妈妈》(出示课件)

  二、观察图画,整体感知。

  1、在生活中小朋友们都能做到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孩子。下面请小朋友们观察这几幅图画说说你的.发现?(出示课件)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2、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小蝌蚪从一出生就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妈妈长得什么样?妈妈在哪里?干什么?它们能找到自己的妈妈吗?

  3、带着这些疑问请同学们打开151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再看一看课文的内容是不是像图画上那样来描写小蝌蚪的变化过程。

  三、初读课文。

  我会读:

  1、自己大声的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边读边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3、读完了请举起手来告诉老师。

  四、识字写字。

  1、随文识字,用生字组词,并交流识字方法。

  2、检查生字学*情况,指导朗读课文。

  五、朗读感悟。

  1、用“一群”引出课文内容(出示课件)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1)、请看我们的第1自然段。哪一位小朋友愿意读一读?(教师指名)

  (2)、小朋友们听了他(她)读了以后知道小蝌蚪长得什么样了吗?出示课件: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脑袋,( )身子,甩着

  ( )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第一课时

  2、小蝌蚪为了找妈妈,首先遇到了谁?

  遇到了鲤鱼

  ①、请看第2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的,全班女生读小蝌蚪的话,请一名学生读鲤鱼妈妈的话。

  ②、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小蝌蚪发生变化的句子。(贴图画)

  ③、听了鲤鱼妈妈的话,小蝌蚪知道自己的妈妈长什么样的?

  ④、让小朋友们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

  3、小蝌蚪为了找妈妈,然后遇到了谁?

  遇到了乌龟

  ①、请看第3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的,全班男生读小蝌蚪的话,请一名学生读乌龟妈妈的话。

  ②、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小蝌蚪发生变化的句子。(贴图画)

  ③、找一找乌龟妈妈说的话,小蝌蚪现在又知道自己的妈妈又是什么样的?

  4、小蝌蚪为了找妈妈,最后又遇到了谁?

  遇到了青蛙

  ①、全班齐读第4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小蝌蚪发生变化的句子。(贴图画)

  ③、同桌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蝌蚪长大了?

  ④、请小朋友们找出描写青蛙特点的句子.

  出示课件:披着( )衣裳,露着( )肚皮,鼓着( )大眼睛。

  5、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①、它的妈妈是谁?(贴图画)

  ②、请同桌分角色读一读第5自然段。

  ③、请同学们用一句感叹句来表达小蝌蚪此时的心情。

  6、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第6自然段。

  青蛙跟着妈妈去干什么?

  六、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吗?

  七、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小蝌蚪可爱吗?(可爱)我们可以捉它们吗?(不可以)为什么呀?(青蛙长大了可以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追”三个字,会写“么、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4、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昨天,我们学*了《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让我们随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图文结合,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读一读,用笔画出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2、引读。

  3、是啊,小蝌蚪游得多快活啊,你能不能快活地读一读这段。指导朗读。

  三、读文感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于是,它们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是怎么找的?它遇到了谁?请小朋友快速地朗读第二至六自然段,找一找。

  1、学生自读、汇报。

  2、品读第二段

  多媒体出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蝌蚪的外形变化。

  教学“迎”字,看多媒体动画,理解“迎上去”

  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

  表演课文。

  3、小组合作学*第三段。

  4、自读第四、五段。说说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

  5、出示青蛙的话,用“已经”说话。

  四、总结全文

  1、多媒体展示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六、拓展

  续编课文:小青蛙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

  2.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3.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相互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惯。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重点:

  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能力。

  难点: 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

  活动准备

  课件,黑色水粉颜料,彩笔,画纸,抹布。

  环节教师行为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三、教师示范讲解画法。

  四、交代作画要求,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欣赏作品。

  六、结束活动

  1、手指歌导入

  2、猜谜语;小小动物圆溜溜,细长尾巴游啊游。游来游去找妈妈,长大以后吃害虫。

  教师:

  1、小蝌蚪是什么颜色?

  2、小蝌蚪的外部形状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小蝌蚪图片让幼儿比较)

  3、小蝌蚪的生活方式是单独进行活动还是成群结伴?

  4、出示青蛙图片,引出小蝌蚪找妈妈。

  (1)、教师示范: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按在纸上再提起,这样小蝌蚪圆圆的身体就出来了。(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

  (2)、画尾巴的时候,用彩笔画上弯弯细细的尾巴,这样小蝌蚪就在游动了。

  小结:如果小蝌蚪要往不同的方向游,只要把尾巴画在身体的不同地方。

  1、注意点画方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2、画完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再拿笔添画。

  3、大胆作画,保持画面整洁。

  将幼儿作品布置到黑板,幼儿观看作品,教师给予简单评价。

  幼儿集体唱《我上幼儿园》

  活动反思:

  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了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模仿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要做好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师也要有经验准备,做好预设问题,熟记教案,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想到,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方案。孩子们上课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尤其是让两个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画蝌蚪,两个孩子都不想回去了,所以很好奇,兴趣很高。美术活动,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确,画画要求,卫生要求,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想到,对幼儿要提出要求。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菁选(扩展7)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菁选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

  教学目标:

  ·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看过小蝌蚪;

  (材料准备)图片、故事录音。

  活动重难点:知道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 活动过程:

  一.宝宝和妈妈

  1、提问:小鸡的'妈妈是谁?那小鸭的妈妈又是谁呢??

  小结:每个宝宝都有一位喜欢自己的妈妈。他们长得真想象。那小蝌蚪的妈妈又是谁呢?

  2、师:我们都快乐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这一天,他们决定去找妈妈。

  二、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故事)

  1、插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

  小蝌蚪遇到了谁?是怎么问的?

  青蛙妈妈到底长的怎么样?

  2、玩表演游戏

  幼儿扮演小蝌蚪,教师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表演中鼓励幼儿发问:妈妈在哪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三、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

  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涞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最爱,他们关注着小蝌蚪的变化,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故事中小蝌蚪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的动态变化使我想到,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我想如果我能用这个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那么将会增加活动的乐趣,调动幼儿的活动的兴趣,使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

  教学目标:

  1、教幼儿练*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和幼儿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师在场不同方位扮演(鸭、鱼、龟、鹅、青蛙)妈妈。

  3、幼儿胸饰(可正反翻转)一面为小蝌蚪,一面为小青蛙。

  4、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

  (音乐声中)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涞游去,十分快活。

  教师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涞游去,活动身体。

  〔评: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做游戏前的准备活动〕

  二、中间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page_break]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

  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评: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涞游去,间或停下进行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活动节奏的控制]

  三、结束部分(小蝌蚪们翻出小青蛙胸饰)

  1、(音乐歌曲小青蛙)小青蛙们高兴地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跟着妈妈一边学蛙跳。

  [评:这里表现小蝌蚪爱妈妈的情感同时又加大了幼儿腿步肌肉的活动强度]

  2、青蛙妈妈:孩子们,田里的害虫可多了,练好本领跟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3、青蛙们捉到害虫后,高兴地和妈妈一起听着音乐自由舞蹈。

  [评:这里的自由舞蹈即为一种放松运动]

  自我评析:

  小班幼儿的'模仿性强,喜欢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适合开展集体性的游戏,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教师也和幼儿一起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带领幼儿活动,以角色的情绪影响着幼儿情绪,使幼儿自然而然的跟着活动,活动的情节性既主动的迎合幼儿又不失教学目标,活动中有一定的运动量,强度适合小班,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情绪参与游戏,游戏中的音乐使得孩子们更加投入,也使游戏增添了一份吸引力。游戏中的对话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又培养了幼儿自觉使用礼貌语言的良好*惯。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3

  活动目标:

  1、体味体育游戏的乐趣。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爬行及跳跃。

  3、培养幼儿不畏艰险的意识。

  活动准备:

  圆圈数个、小椅子数把、青蛙的生长过程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进行热身运动(跳、爬……)

  二、基本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青蛙妈妈找不到她的宝宝,很着急,你们想不想去帮助她?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青蛙妈妈的.宝宝长什么样子 。(重点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教师:“让我们一起去找找看,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用小椅子搭成)

  幼儿模仿小蝌蚪爬过‘池塘’,幼儿边爬边把小蝌蚪的图片捡起来。教师:“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请幼儿模仿跳跃动作从摆成‘之’字型的圆圈中循序跳过,幼儿依次进行。

  对能力强的幼儿予以表扬,能力弱的幼儿予以鼓励。

  体育游戏可反复进行,教师可随机增加难度。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蝌蚪找到妈妈啦!它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跳支舞。”幼儿听音乐做各种动作表示愉快的心情。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不同动物特征选择乐器、创编节奏表现故事情节,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2.通过游戏,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合作创编奏乐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感受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会唱游戏歌曲叫《小蝌蚪找妈妈》

  2.各种乐器若干、头饰(鸭、鱼、乌龟、白鹅、青蛙、蝌蚪)。

  三、活动过程

  (一)复*歌曲叫《小蝌蚪找妈妈》。

  T:有只小蝌蚪在池塘游来游去,脑袋圆圆,尾巴细细,真可爱。(引导幼儿在唱歌词“黑溜溜”时舌头卷一卷。)

  (二)乐器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故事回忆

  根据故事情节,依次出示小鸭、大鱼、乌龟、白鹅图片,并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特征。

  T:小蝌蚪找妈妈先遇到谁?走路怎么样?乌龟走路又是怎样的?(慢吞吞的)

  2.引出新角色——青蛙

  T:最后小蝌蚪找到的妈妈是谁?(出示图片青蛙)青蛙长得怎么样?叫声是怎样的?有什么本领?选什么乐器表示青蛙?它可能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根据青蛙的特征和情节选择乐器为青蛙配音,例如:一名幼儿选蛙鸣筒,表示青蛙在唱歌;另一幼儿为青蛙选响板代表它从这片荷叶跳到那片荷叶。)

  3.幼儿分组用乐器表现动物角色

  幼儿自由分组选择角色(青蛙、小鸭、大鱼、乌龟、白鹅),一起商量用什么乐器和节奏表现动物。老师巡回观察指导,分别找出小鸭、大鱼、乌龟、白鹅组的节奏,鼓励幼儿合作表现;重点指导选择表现“青蛙”的小组。

  4.分享交流

  选择2—3组幼儿展示刚才讨论的成果(包括本次探索重点——青蛙组,以及本次活动节奏或乐器有变化且有创意的`小组),并引发其他组幼儿的想象。例如:听着他们的音乐感觉青蛙在干什么?有的幼儿说:叉的声音好像青蛙扑通跳到池塘里;有的说:蛙鸣筒代表青蛙的叫声等等。

  5.集体表现:回旋曲《小蝌蚪找妈妈》

  老师扮演小蝌蚪起到指挥及串联作用,引导幼儿集体操作回旋曲。

  操作提示

  这个乐器操作游戏是一个过程性、延续性的活动。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为青蛙选择合适的乐器和相应的节奏,并用乐器完整表现整个故事。在此活动之前,老师需要逐一地为角色(小鸭、大鱼、乌龟、白鹅)选择乐器和节奏,因此可分几次活动进行(方法同本次活动相同)。

  在引导幼儿选择乐器时要让幼儿通过倾听为角色配上合适的声响,在鼓励幼儿创编节奏时老师要将抽象节奏与情景相结合,支持幼儿用节奏解释情景。

  可将乐器材料放入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不断创编新的节奏,或用自制乐器替代已有乐器进行合作游戏。

  小呀小蝌蚪,咳哟咳哟咳哟哟,来来去去水呀水里游,找妈妈,快快找妈妈,我的好妈妈在哪里?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在做做玩玩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建立物数对应,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巩固对数的形成的认识。

  2、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助小蝌蚪找妈妈,从而获得成功感。

  二、重点与难点:

  1、在做做玩玩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建立物数对应,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巩固对数的形成的认识。

  三、设计思路

  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周围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着,我们为了让幼儿感受到春天一些动植物的变化。主题一开始,家园共同收集一些有关春天的资料:如:小蝌蚪、青蛙、蝴蝶、蜜蜂、蚕宝宝还有有关的春天的图书、图片等等。因而,关于春天的学*需要创设一个与幼儿的情感态度、已有经验、认知*惯相切合的情境,而不能把客观的现成的知识简单的机械地塞给幼儿。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和我班幼儿的实际,我班幼儿对小蝌蚪的生长的都很好奇,他们都能积极探索。再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幼儿的学*因根据幼儿兴趣、以有的生活经验。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此活动主要是在熟悉故事故事内容、做做玩玩中让幼儿对数概念进一步感知和理解,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四、材料创设:

  小蝌蚪胸饰若干只(正面小蝌蚪,反面青蛙,青蛙背上标有1——10数字)、幼儿人手一份小动物(有二条腿、四条腿、八条腿各种动物,但没有青蛙),

  五、活动指导:

  (一)、情景导入:

  1、春天来了,小河里的水变暖了。池塘里游来了一群小蝌蚪。(出示小蝌蚪)数一数,有几只小蝌蚪?(10)

  2、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啊游,真快活。可是有一天他们想起自己的'妈妈来了:“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帮助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二)小蝌蚪找妈妈

  1、幼儿扮演小蝌蚪。

  2、小蝌蚪游啊游,碰见了鸭妈妈,鸭妈妈正着急得嘎嘎叫呢!原来鸭妈妈的孩子找不到了正着急呢。小蝌蚪说:我来帮你找吧!鸭妈妈说:好啊,好啊!我的孩子身上都有记号,……………请您们快点帮我找一找。(幼儿扮演小蝌蚪帮助鸭妈妈找小鸭。让小鸭回到妈妈身边,师生共同验证正确与否)小蝌蚪看见小鸭子在妈妈身边多快活,真羡慕,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就问:“您认识我们的妈妈妈,您知道他是什么样吗?”鸭妈妈笑着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大概就在前边,你们快去找吧!”

  3、小蝌蚪继续向前游去,咦,他们看见了什么?原来有许多动物朋友在一起,小蝌蚪想:“这里有没有我们的妈妈呢?”请幼儿找一找,找出四条腿的朋友。有这么多啊,小蝌蚪说:“你们谁是我们的妈妈啊?”大家都笑了,“我们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二只大眼睛,白肚皮,穿着绿衣裳。”

  4、小蝌蚪又向前游,看见前面荷叶上蹲着一个大眼睛、宽嘴巴、四条腿、穿着绿衣裳的家伙,难道这是我们的妈妈?你们说是不是啊?青蛙妈妈看见,说“娃娃,我是你们的妈妈呀,你们已经变成青蛙了.”(幼儿转过胸牌,露出小青蛙)“不对不对,你们有的是我的孩子,有的不是,你们还有的妈妈正在捉害虫呢,瞧,他们来了。——出示青蛙妈妈,(肚子上有点子卡)孩子们,快游到你们妈妈身边去吧。

  (幼儿找到自己的妈妈,并相互验证)

  (三)(活动延伸)小青蛙捉害虫

  小青蛙跟着青蛙妈妈跳到岸上,跳到田里,天天捉害虫,保庄稼。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场地模拟青蛙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6

  设计意图:

  在看了小班孩子的美术活动《小蝌蚪》之后,我发现刚入园的小班孩子还不能够很好的握笔去画小蝌蚪的尾巴,我萌发了上2研的课的想法。在设计好活动思路之后,结合我的教学设计,上网搜索了精美的荷塘图片,自己录制了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教学目标:

  1.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和成功感。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用手指压印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小蝌蚪找妈妈》、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小蝌蚪的歌曲。

  2.幼儿学具:和幼儿人数相等的手指印泥、餐巾纸、画有青蛙的a4纸张(上面画有小蝌蚪的`尾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ppt第一个画面:荷塘的图片:“今天有个小动物来我们班了,你们看——”

  2.教师操作小青蛙手偶:“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的宝宝不见了,请小5班的宝宝们和我一起去找我的小蝌蚪宝宝好不好?”

  3.播放ppt课件第二个画面,请幼儿一边看图片一边听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感受故事情境。

  4.播放小蝌蚪变出来的动画,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数有几只小蝌蚪,在发展幼儿的点数能力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5.教师:“你们知道这些小蝌蚪是怎么变出来的吗?请你们猜一猜。”

  幼儿:“画出来的。”

  教师:“让何老师来教你们。”播放小蝌蚪指纹印画步骤的微课程。

  二、幼儿创作

  1.教师:“青蛙妈妈找到了自己的蝌蚪宝宝,太高兴了,青蛙妈妈要请小5班的宝宝们再帮他们找蝌蚪宝宝,请你们去帮助青蛙妈妈吧。”

  2.幼儿自选学具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小蝌蚪的歌曲)

  有的孩子开始还不敢去动手,看到别的孩子动手了,也尝试着,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很快就完成了。

  三、评价作品

  用数码相机拍摄两个幼儿作品,在多媒体上播放,让孩子们感受帮助青蛙妈妈找到小蝌蚪宝宝的成功喜悦感,让孩子们给自己鼓掌。

  四、播放歌曲做《小蝌蚪》律动

  播放《小蝌蚪》歌曲,教师戴青蛙头饰带孩子们一起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律动,感受小蝌蚪慢慢长大的过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7

  目标:

  1、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和主要的情节。

  2、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丰富对春天特征的感受和认识,欣赏有关描述春天的语句。

  准备:

  1、幼儿已在自然角里饲养小蝌蚪,并观察到了解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2、故事的录音、图片或幻灯。

  过程:

  1、出示“小蝌蚪”

  图片,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

  “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今天有段好听的故事,讲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妈妈》。

  2、教师讲述故事一遍,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

  (2)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妈妈吗?

  3、教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故事,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黑乎乎的卵变成了什么?

  (2)小蝌蚪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碰到了谁?为什么会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妈妈?

  (3)小蝌蚪的妈妈究竟是谁?为什么小蝌蚪和它的妈妈长的不像呢?

  (4)小蝌蚪最后怎么变成青蛙的?

  4、再次倾听故事,感受优美的语句。

  提问:“你最喜欢故事中哪一句描述春天的话?

  5、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8

  活动目标:

  1、体验游戏的欢乐及表演的乐趣。

  2、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活动准备:

  青蛙妈妈、鲤鱼妈妈、鸭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重难点:

  重点:体验表演的乐趣。难点:鼓励幼儿创造蝌蚪游的动作,学说各主角的话。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学蝌蚪游。

  1、师:小朋友,教师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你们想听吗?(弹奏唱)

  2、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貌?小蝌蚪在水里怎样游?谁来学小蝌蚪游泳?有谁想出的小蝌蚪游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请幼儿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

  3、教师示范游。师: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样在水里游的。

  二、在音乐伴奏下学蝌蚪游,吃食。

  (1)[1~8]小节:在音乐伴奏下重复三遍。师:蝌蚪姐姐请蝌蚪弟弟妹妹一块儿来水里游。

  (2)[9~12]小节:教师带领在xxx处咂嘴表示吃东西。师:蝌蚪弟弟妹妹游了那么久肚子饿了,我们来吃点东西吧。

  (3)重复[1~8]小节两遍:师:吃饱了,小蝌蚪一齐游来游去做游戏吧。

  (4)[9~12]小节:师:吃饱了,姐姐带你们去找妈妈吧。(音乐[13~16]上)

  三、蝌蚪姐姐带小蝌蚪找妈妈。

  (1)音乐[13~16]结束,鸭妈妈出现,蝌蚪姐姐带小蝌蚪上前问:你是不是我们的妈妈?鸭妈妈{配班教师扮}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终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鲤鱼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乌龟出现,蝌蚪上前问,乌龟回答,同上。

  (4)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青蛙妈妈出现,叫呱呱,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快速游到妈妈身边,一齐拍手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

  四、学说主角的话。

  1、学说蝌蚪的话及其他主角的话。提问:刚才去找妈妈时第一个遇到谁?小蝌蚪是怎样问的?(学说小蝌蚪的话)它是怎样回答的?(学说鸭妈妈的话)

  2、学说鲤鱼、乌龟的话同上。

  五、游戏重新开始。

  请四位幼儿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配班教师在一旁帮忙)其他幼儿做小蝌蚪,教师做蝌蚪姐姐。

  六、结束。

  师:小蝌蚪们,我们在小河里欢乐地游泳、找东西吃、做游戏,还找到了妈妈,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下次再来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9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感受动画的意境美。

  4、幼儿了解青蛙是益虫,我们要爱护益虫。

  二、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图册、动物头饰

  三、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那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出一个谜语,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猜到?好不好啊?)

  “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A、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B、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C、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D、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3、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课件第二段。遇到鱼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放映相应的幻灯图片或出示图片)。小蝌蚪遇到龟妈妈时又会说些什么?一起来说一说。

  引导幼儿说一说小蝌蚪和每个遇到的动物之间的对话~~

  4、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

  5、小蝌蚪们长大了,每天都跟着妈妈抓田地里的害虫,帮助农民伯伯保护了庄家,是益虫,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小青蛙,保护为我们做贡献的益虫,和澳门做朋友,好吗?

  6、活动延伸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那我们来模仿小蝌蚪,一起来表演一下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好吗?)

  让孩子们在表演区进行角色游戏。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0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活动,感受探究小蝌蚪生长过程的乐趣。

  2、学*围绕故事的名字来观察、思考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书一本(自制);故事磁带、录音机。

  2、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各一;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学*兴趣。

  教师:"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教师: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教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请幼儿凭以往经验先自由讨论,再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愿望。

  (1)结合自制大书,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从开始到"小蝌蚪们高高兴兴地向前面游去了"),一边用手指着相应的画面,帮助幼儿建立图画和口语的关系,理解故事的内容。

  (2)设疑,创设自主探究的阅读环境。

  教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会相互说些什么话?"

  3、幼儿分组自主阅读小书,教师巡回观察,并根据幼儿阅读情况分层指导。

  对于能基本正确读懂内容的幼儿,建议他们想像角色的对话,把故事连起来,完整地讲一讲;对于不明白个别地方的幼儿,建议他们看看前后的画面,推断故事的内容。

  4、引导幼儿围绕重点开展讨论。

  (1)结合鸭妈妈与小蝌蚪对话的这张图画,帮助幼儿归纳观察画面的策略:依据后面的图画,推测前面的内容。

  (2)引导幼儿学*鸭妈妈的语言。

  (3)用同样的方法推测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的话。

  教师:你们知道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了什么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结合大书,师幼共同看图讲述故事。

  教师先讲故事的开始部分,再分别请幼儿轮流讲述故事后面的情节(找到鱼妈妈,找到龟妈妈,找到鹅妈妈,找到青蛙妈妈),最后部分由教师讲。

  6、集体欣赏配乐故事,进一步感受故事语言的优美与生动。

  播放语言磁带,师幼共同欣赏配乐故事。

  活动延伸:

  1、在语言区摆放故事中动物头饰,分区活动中可以让孩子自由表演故事。

  2、引导幼儿绘制《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画。

  活动反思:

  在集体教学中,这是一个语言活动,讲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内容简单,容易让幼儿理解,易懂。通过图片让幼儿理解故事,给予幼儿更加直观的感受,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在和同伴交流的时候,大胆描述故事内容,向同伴讲述自己的发现,积极参与其中,活动内容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活动形式有点单一,只是通过图片让幼儿来学*,所以部分幼儿兴趣点不是很高。

  在区域中,为幼儿提供了故事内容图片以及绘画材料,请小朋友先观察图片,然后在纸上绘画涂色,自己制作故事图册,最后装订在一起。提供好看的图片请幼儿欣赏,激发幼儿自制图书的兴趣。活动中也存在很多不足,韦雪小朋友在区域的时候,选择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制作图书,在绘画的时候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但是过了一会之后就不太认真的了,绘画内容简单,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容易分心。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集体教学时,应注意方式方法,根据内容的不同为幼儿提供不同活动形式,设计新颖的活动环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同时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在语言活动中要多给幼儿表达的机会,让幼儿在交流中学*。在区域活动中,大班孩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观察到图片中细节方面,在绘画的时候有很大的进步,很多活动都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也有部分较弱的幼儿需要帮助和指导,有的技能还需要加强,例如:在涂色以及装饰的时候,有的孩子会不认真对待,随意涂色装饰,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要多多提醒幼儿,在细节方面也要做好。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1

  [教学要求]

  一、学会生字词,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

  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课时:激发学*情绪。自学课文。结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试读课文。理清层次、分段。范读课文。复*生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朗读全文。简要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发学*情绪。

  这两天,小朋友们都在观察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它们就去找了。今天我们就来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揭示课题,“蝌蚪”(kē dǒu))

  二、自学课文。

  揭示自学要点: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2.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结合学生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出示下列词语。

  lǐ

  鲤鱼 让学生看插图,认识鲤鱼的.模样。

  guī

  乌龟 提示学生注意“龟”的下半部是“ ”不是“电”,“L”一笔上面不出头。

  dūn

  蹲 可指名一学生做“蹲”的姿势;发音强调韵母是un;教学字形时,提示学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pī

  披 让学生联词。(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披星戴月。)

  bì

  碧绿 让学生组词造句。(例:晚上,满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shāng

  衣裳 “裳”指导学生发轻声,后鼻音。

  四、试读课文。

  可采取全班轮读的方式进行。(一人读一句,或一人读一节)

  五、理清层次,分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先启发学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后再给全篇课文分段。(学生如有困难可先默读)

  提问:课文中写小蝌蚪找妈妈,写了几个小节?(二、三两节。)

  中间这两节是写小蝌蚪找妈妈,那么这一段前面一节(第一节)写的什么?这一段后两节写的是什么?这样,课文分成几段?

  课文可分成三段:

  1.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2. 小蝌蚪找妈妈。

  3.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

  六、范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插图。看好后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图上有关的地方。

  (老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

  七、复*生字词。

  用小卡片全班轮读。(一人识一个,联一个词)

  快读。(要学生迅速读出字音)

  写字。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2

  活动目标:

  1、活动重难点: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3、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故事。

  都能看图说话,并复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1、头饰:小蝌蚪鸭妈妈鲤鱼乌龟大白鹅青蛙

  2、故事录音磁带,故事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导入:歌曲《数蛤蟆》;

  2、听故事,引导幼儿说说小蝌蚪遇到了谁?他们说了些什么?

  3、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教学挂图顺序编故事;

  (2)按照顺序编故事对话;

  (3)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4、请1--2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5、分角色表演故事

  活动延伸:

  手指点画小蝌蚪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创设游戏的氛围,让孩子们模仿小蝌蚪的游动,用身体动作来感知和体验蝌蚪的`不同动态,为后面的绘画环节做好了铺垫。本班幼儿已有过手指点画的基本经验,我在活动中调整目标,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推动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互动,师幼共同探索小蝌蚪的外形及游动的不同方向,能关注师幼之间和谐的关系,同时在活动中他们始终能有愉悦的体验,获得了成就感。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3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学针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以下教学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感性地阅读文本,借助阅读材料中的图片和视听材料阅读文本,拓展想象力,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和文字的美。本课的教学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借助插图、视听等手段,进入文本的主角,从而感知青蛙的变化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少说多说,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学*时间和独立思考的时间。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八个新单词格雷,欢迎你。能写六个单词里弗,姐姐。

  2.正确、流利、情绪化地阅读课文。

  3.通过朗读,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的几种生理变化,培养学生观察和热爱大自然的能力。

  4.借助书籍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读写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课文材料,理解从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

  2.哪一段说小蝌蚪在找他的妈妈。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课堂安排

  2学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

  教学目标

  1.理解八个新单词阿什,欢迎你。能写六个单词里弗,姐姐。

  2.通过阅读图片和学*文章,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和表达能力。

  3.带着感情读课文。

  (I)兴奋的介绍

  1.谜语。

  ⑴小黑鱼,滑,圆头长尾,在池塘里游泳。(小蝌蚪)

  ⑵绿衣小英雄,田里抓虫子,冬眠夏虫。(青蛙)

  2.会话介绍。

  学生们,你们认为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它们看起来如此不同?难怪小蝌蚪甚至不认识他的妈妈。今天,让我们和小蝌蚪一起去找我们的妈妈!

  3.黑板书写。

  (导言精心设计,旨在调动学生在活动中的视觉和听觉交叉参与,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积极地参与学*活动。)

  (二)自学课文

  揭示了自学的要点:

  1.阅读学生的单词,阅读正确的发音,识别字体和笔画结构,并尝试对生词进行编码。如果没有,请标记它们。

  2.照片上你认识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不是蝌蚪的母亲?小蝌蚪找他的.妈妈是谁?

  3.蝌蚪最终在哪里找到了他的妈妈?他们的妈妈怎么样?

  (上述学生在观察、朗读、动手操作、自学和理解的过程中,相应地培养了主体意识、创新精神、探索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当然,初中生在自学活动中也会遇到必要的困难nd可以通过“帮助发布”的方法进行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并教学生单词

  1.学生阅读课文

  2.教师阅读课文

  3.再次阅读课文并检查阅读情况

  4.展示单词并检查识字情况。(参见课件)

  (1)朗读你能朗读的单词。

  (2)谁想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教学生你所知道的单词?

  5.记住新单词。

  学生说要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忆。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用物体或动作进行记忆。

  灰色:展示灰色帽子或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看到的灰色事物。

  追逐(或欢迎):谁愿意向您展示追逐(欢迎)的动作?菲:我这里有件衣服,谁能给我穿上?姑妈:你叫什么样的人姑妈?

  6.指导书写

  (1)请先仔细观察新单词在《天歌》中的位置,然后独立书写一个。当学生们提出他们认为难写的单词时,老师问:你认为哪个单词难写?老师在电脑上用字段显示生词,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词在字段中每一个笔划的位置。请说出该领域的职位。

  (2)要求学生在该领域写下其他单词。教师将进行巡视,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指导写“甩”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4、渗透遇事主动探索思想。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动画,小蝌蚪与鲤鱼、乌龟、青蛙对话的动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一)情境设置:有一天,池塘里来了一群可爱的小黑鱼,它们滑溜溜的身子,圆圆的脑袋,长长的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导出小蝌蚪。

  (二)揭示课题:17小蝌蚪找妈妈

  (三)指导读课题。

  1、谁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重读)。

  2、小蝌蚪干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找”重读)。

  3、小蝌蚪找谁?小蝌蚪找妈妈(“妈妈”重读)。

  二、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发生的变化

  (一)质疑,激发读书兴趣。

  1、指出小蝌蚪与妈妈区差别。

  2、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把描写小蝌蚪每个时期外形的句子划上横线。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二)了解小蝌蚪各个时期外形特点,指导学生朗读。

  1、课文写了小蝌蚪有哪些样子?

  2、课件展示学生所描述的.小蝌蚪动画。

  3、引导说出小蝌蚪有的特点。

  4、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要读出小蝌蚪天真活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态。

  5、按照这种方法,学生分别说出小蝌蚪另外几种形态和特点,引导学生读时一要读出小蝌蚪身体的变化,二要读出小蝌蚪的快活、乐观。

  (学生在找小蝌蚪外形变化的词句时,可能不是按生长过程顺序进行的,不必强求。)

  (三)理顺小蝌蚪生长过程,分角色演读各个时期的小蝌蚪。

  1、按小蝌蚪的生长顺序排列小蝌蚪的照片。

  2、学生与老师配合读小蝌蚪四个时期形态的句子。

  三、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一)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找谁打听妈妈了,怎么打听的?用波浪线作记号。

  2、学生边读边作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二)生汇报自学情况,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句的在文章中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遇到鲤鱼部分

  ⑴小蝌蚪是怎样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

  ⑵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学生表演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迎”的意思。

  2、遇到乌龟部分

  ⑴小蝌蚪是怎样向乌龟打听妈妈的。

  ⑵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学生表演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追”的意思。

  ⑷学生讨论:怎样理解鲤鱼阿姨和乌龟的话。

  ⑸照样子,说一说。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

  看见在。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⑴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用感叹号说一句能表达小蝌蚪心情句子。

  ⑵分角色朗读。

  ⑶分组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蝌蚪长大了。

  ⑷理解小青蛙外形特点。

  四、课文延展,深化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一)小组讨论:你从小蝌蚪身上学到什么?

  讲礼貌,任何时候都要有信心,遇事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多动脑,善于观察……

  (二)课外思考:要是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与父母走失了,你会怎么办?

  (三)课外调查:一只青蛙一年要吃掉多少只害虫,我们小朋友就怎样保护青蛙。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变→青蛙

  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

  黑灰的身子条后腿条前腿变短尾巴

  长尾巴↓↓↓

  找妈妈→鲤鱼→乌龟→大青蛙→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

  一、学*汇报

  1。我会认:认读上节课学*的生字。

  (先在小组内汇报,然后指名汇报。)

  2。我会读: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读课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

  小组学*活动:

  (1)将描写青蛙和小蝌蚪外形特点的词句混在一起,请学生认读。

  (2)观察并发现这些词句与什么有关,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整理、排列这些句子。

  (3)练*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小蝌蚪和青蛙外形特点的.句子。

  2。看动画,给动画配音,了解小蝌蚪怎样找妈妈。

  3。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交流(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交流。)

  (3)汇报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4)小组合作:练*分角色朗读课文。

  4。小组学*活动——我会摆。

  让学生将3张小图按照青蛙的成长过程重新排列,然后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5。谈一谈:你喜欢小蝌蚪和它的妈妈吗?为什么?

  6。朗读全文。

  三、拓展

  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有关青蛙的资料进行交流。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菁选(扩展8)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菁选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

  活动目标:

  1、幼儿产生喜欢创作的欲望。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3、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并用简单的笔画表现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熟悉故事的角色与情节,并尝试制作成连环画。

  活动准备:

  1、白纸裁成32k,数量7倍于幼儿人数、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水彩笔、连环画、动物图片、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回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

  “你听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吗?它都讲了些什么?”

  二、基本部分:

  1、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2.、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你们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怎样来做连环画呢?”(幼儿讨论)

  3.教师讲解连环画的'制作过程。

  “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时怎么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

  4.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帮助。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三、结束部分:

  1.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

  “你画的是什么?用到了那些技巧?用到了什么颜色?”

  “你觉得谁画的最好?他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学*?”

  小结:每位小朋友都画出了自己的特点,你们都是出色的小画家。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目标:

  1、体验游戏的乐趣。

  2、进一步丰富幼儿关于青蛙的知识经验。

  3、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活动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进一步丰富幼儿关于青蛙的知识经验。

  活动准备:

  1、中各种动物的头饰,简单的池塘环境布置,师生在腹部带好底下青蛙上边蝌蚪遮盖的学具;

  2、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课件;

  3、游戏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幼儿做动作说儿歌进入教室,谈话导入,“我们是一群快乐的小蝌蚪,我们长着黑黑的`、圆圆的大脑袋,细细的长尾巴。大家知道我们是怎么生出来的吗?”(让我们看大屏幕)

  二、情境游戏

  1、播放课件,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图片(播放课件,教师讲解)

  春天来了,青蛙妈妈跳进池塘里,产下了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卵。慢慢的卵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边看边旁白)。

  2、小蝌蚪游玩

  我们知道了是怎样变成小蝌蚪的,现在我们一起玩游戏吧(为什么小蝌蚪不能到荷叶上玩,小蝌蚪没有腿,只能在水中游),跟着老师一起说儿歌。(放小蝌蚪游背景音乐)边玩边说儿歌“小小蝌蚪游啊游,圆圆的脑袋黑黝黝,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转圈游。转呀转呀转转转,东边游来西边游,北边游南边游,快快游,慢慢游,活动活动尾巴、活动活动头……”(活动5分钟左右),活动有点累了,我们到荷叶边上蹲着休息休息吧。

  三、导入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鸭妈妈带着孩子出来游玩了(放课件)

  大家看,小鸭子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多高兴呀,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蝌蚪们互问: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可是谁也不知道。)我们都不知道妈妈长得什么样子,我们问一问鸭妈妈好吗?

  2、课件场景一:鸭妈妈游过来了蝌蚪问:鸭妈妈,鸭妈妈,您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您告诉我们,她在哪里?

  鸭妈妈:看见过,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蝌蚪:谢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面游去。)

  3、课件场景二:金鱼妈妈游过来(旁白)金鱼妈妈游过来了,小蝌蚪看见金鱼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他们想:一定是妈妈来了,蝌蚪:妈妈!妈妈!

  金鱼妈妈: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我小金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到前面去找吧。

  小蝌蚪说:谢谢您!金鱼妈妈!(小蝌蚪又向前面游去。)

  4、课件场景三:大乌龟游过来(旁白)一只大乌龟在水里慢慢地游着。小蝌蚪游到大乌龟跟前,仔细数着大乌龟的腿。

  蝌蚪:一条,两条,三条,四条。四条腿!四条腿!这回可找到妈妈啦!

  乌龟妈妈: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我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色的。到前面去找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小蝌蚪再向前面游过去。)

  5、课件场景四:白鹅妈妈(它们遇见了白鹅妈妈)

  蝌蚪:白肚皮!这回可找到妈妈了?妈妈,妈妈!

  白鹅妈妈:我是小白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好看的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快到前面去找吧!

  6、课件场景五:

  “娃娃,娃娃,好娃娃,妈妈来了”。

  小蝌蚪:为什么我们一点都不像你呢?

  青蛙:你们还小呢。过几天,你们会长出两条后腿来;再过几天,又会长出两条前腿。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就跟妈妈一样了。那时候,你们就可以跳到岸上去捉虫吃啦。

  小蝌蚪(高兴得在水里翻起跟斗来):呵!我们找到妈妈了!我们找到妈妈了!

  7、场景六:

  师:我长出后腿来了。生:我也长出来了;

  师:我长出前腿来了。生:我也长出来了;

  师:我的尾巴不见了,我的衣服变成绿色的了。

  生:我的尾巴也见了,我的衣服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我们现在可以跳跳了,可以跳到荷叶上去玩了,(师生同跳)。

  四、看课件,巩固故事

  我们跳到荷叶上休息休息,大家休息一下,看着图,老师完整的和大家讲一遍我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看图讲述故事,师大声,幼儿小声共同完成)

  五、课堂延伸:

  1、老师的故事讲完了,大家可以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给好朋友们和家里的爸爸妈妈听,我们要学会分享快乐。

  2、我们刚才在池塘里玩,把池塘都弄脏了,我们都是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把它收拾一下吧。师生整理卫生,把垃圾带走。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3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如何用创新、精巧的设计,在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显得生机勃勃、兴趣盎然呢?我抓住了以下两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

  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4)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他们个个拿着铅笔全神贯注地这里画画,那里圈圈,偶尔还能听到同桌之间窃窃私语地讨论。瞧!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写、贴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 自由读全文,标上小节。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应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姐的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以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h.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二)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六幅画,分别为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乌龟和鲤鱼。让学生先来贴这些动物各自的位置,贴好后再讲清理由,为什么要这样贴。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中词句作为贴画正确与否的依据,重点理解迎和追,以此促进学生对词句的深入理解。

  4.写——形式多样,写中练笔

  语文教学不仅是日耳之事,也要动手。“不动笔墨不看书”是公认的读书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写的练*是必不可少的。

  (1)基础练*。在学生分别找到描写蝌蚪和青蛙外部特征的句子以后,及时填写:

  a.小蝌蚪(),()身子,甩着()。

  b.青蛙妈妈四条(),宽(),鼓着一对(),披着(),露着(),捉()。

  这两处练*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尤其是b处的练*不是读了课文就能信手拈来的,需要从乌龟和鲤鱼的话中概括得出,其次从这两处练*中可以对蝌蚪和青蛙的外部特征进行比较,从而为接着要学蝌蚪料的生长变化过程作铺垫过渡作用。

  (2)深化练*。对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教师在花了大量时间进行读的训练同时,又不失时机进行写的训练。如:

  a.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是因为(),说明()。

  b.乌龟告诉小蝌蚪叫它的妈妈(),如果小蝌蚪光听乌龟的话,那(),应该()。

  这样设计旨在以学生读顺、读懂课文为前提,培养础解课文的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

  一、复*导入 设问激趣

  由于“认知码”的学*是随语文课进行的,因此复*基本部件、编码规则,帮助初学编码的学生知识的再现尤为重要。通过复*可以排学*障碍,降低学生自学时的编码难度。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内容,可以安排三项复*内容:

  1、开火车说出下列部件的代码

  辶 女 马 艹 月 匕

  2、开火车说出独体字的表音符

  土 马 禾 田 火

  3、说出下列字的编码

  妈 龟 迎 火

  二、自学课文,检查效果

  学生自学课文,是学生自主学*的重要形式。自学前向学生提出提求:

  1、你认识画面上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不是小蝌蚪的妈妈?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笔画结构、试着给生字编码,若不会的作记号提出来。

  3、试着上机打字

  上述学生通过观察、朗读、动手操作,自学和理解的过程中,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探索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培养。当然,低年级学生自学活动中会有一定难度,可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指导。在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按照“*** 字是结构的,可分成部件,编码是***”口头表达。

  三、动像演示 突破难度

  以“妈、龟”字为典型,突破本课生字难点。将这四个字制作成CAI教材软件,制作时先出现生字和拼音,然后让每个部件分别在闪动,并相应出现每个部件的代码,制作时,将这四个生字的每个部件用各种颜色搭配,使之既醒目又好看,给学生以“强刺激”使每个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放一段《小蝌蚪找妈妈》录像,让学生注意观察动物的样子及捉害虫的过程。随着画面的出现,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在学生心中播下爱护青蛙的种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课文中的第一段文字,理解“迎上去”的词义,学会用“是……也是……”句式说话,然后小结归纳成“观察***学词名***造句”的学*方法自学第二段。

  在这一环节中,采用多媒体组合教学,突破了难点,而且输出了大量信息,多方面地刺激学生,同时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四、指导练* 巩固新知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多次倾听教师演唱,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通过“小蝌蚪找妈妈”游戏,能随音乐节奏大胆演唱并尝试进行歌表演。

  3.在歌唱活动中,感受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难点:能随音乐节奏大胆演唱。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激发幼儿帮助寻找青蛙妈妈的兴趣。

  指导语:池塘边有只小蝌蚪在找妈妈,我就是那一只刚出生的小蝌蚪,我谁都不认识。我看到谁都叫嗯嗯,嗯嗯你好,嗯嗯你好,你们看见我的妈妈了吗?我决定唱着歌找妈妈去。

  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游戏,幼儿逐遍倾听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次。

  指导语:你看见我的妈妈了吗?我去那边找找吧!

  教师范唱歌曲第二次。

  指导语:你看见我的妈妈了吗?我的妈妈到底在哪里呢?

  提问:我歌曲里唱在哪里找妈妈吖?(池塘边)那我再去池塘里找找我的妈

  妈。

  教师范唱歌曲第三次。

  指导语:你有没有看见我的妈妈,你是我的妈妈吗?

  教师范唱歌曲第四次。

  指导语:嗯嗯你好,你一定是我的妈妈。

  提问:要找妈妈的时候我是怎么唱的?(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吖?),你们

  能帮我一起唱这一句吗?看我的妈妈能不能听见。

  单独练*一次。

  教师范唱歌曲第五次。(指导语:妈妈还没有听到我的声音,一定是我的声音太小了。

  提问:你们可以和我一起唱歌找妈妈吗?

  小结:你们的歌声真好听!

  三、通过多媒体课件,玩“选荷叶”游戏,幼儿学唱歌曲。

  四、1.出示PPT池塘,幼儿学唱歌曲第一次。

  指导语:我的妈妈到底住在什么地方?(池塘),那我要去池塘找妈妈了(出示池塘ppt),我的妈妈可能躲在荷叶里面,我们要一起唱歌这个荷叶才会打开哦!

  提问:我要找一个会唱歌的小朋友帮我选选看我的妈妈到底藏在哪片荷叶后面?听一听你们的'歌声。

  选取一名幼儿上来选荷叶,教师小结并说明“选荷叶”游戏规则。

  2.幼儿学唱歌曲第二次。

  指导语:接下来我又要来请会唱歌的小朋友来选荷叶了哦!

  3.幼儿学唱歌曲第三次。

  指导语:这一次我来听一听哪一位小朋友声音特别好听,能用歌声吸引更多动物听到来帮助我。我要来这边听一听哦!(教师走到另外一遍,激发幼儿歌唱兴趣)

  4.幼儿学唱歌曲第四次。

  指导语:虽然两次都没找到妈妈,但是我不会放弃的,这一次你们和我一起、努力,用好听的声音加上好看的动作、表情一起来帮助我找妈妈好吗?

  通过逐遍学唱,教师引导幼儿演唱时关注歌词、速度、情绪及动作表情。

  四、创设“池塘”情境,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并进行歌表演。

  1.引导幼儿反思,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检查意识。

  2.散点表演歌曲一次。

  指导语:现在我们一起变成小蝌蚪到池塘游游泳!可以边唱边游吗?

  3.幼儿自选角色进行歌表演。

  表演游戏规则:待会我们一起来扮演小动物边唱歌边加上动作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金鱼是小蝌蚪的妈妈吗?那小蝌蚪问他他要说什么?(不是,你们的妈妈在那边)

  3.教师小结。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练*走、跑、跳、钻爬、*衡等基本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2、初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进一步萌发爱妈妈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配班老师在场地不同方位扮演故事的其它角色。

  2、音乐带、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的头饰和胸饰。

  3、布置活动场地、各活动区域运动器材。

  三、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教师带上小蝌蚪胸饰和幼儿一起扮演小蝌蚪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在音乐旁白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来游去,活动身体。

  2、集体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出示背景图(鸭妈妈带着鸭宝宝快乐地在水中游水):伙伴们,他们是谁呀?我们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师:鸭妈妈带着它的宝宝多开心呀!那我们的妈妈呢?她是谁呀?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师带领幼儿游到鸭妈妈身边,并有礼貌地和鸭妈妈打招呼问话。

  (2)小蝌蚪游到鱼妈妈身边

  小蝌蚪告别鸭妈妈去找妈妈,师引导幼儿在不同层次的*衡区里进行练*。场地上布置两条不同的道路:高低不*的荷叶、*衡木铺成的弯弯曲曲的独木桥。

  教师提出要求:前面有荷叶,有独木桥,我们一起绕过荷叶,游过独木桥。重点指导小蝌蚪们以小碎步的动作游过独木桥。

  在*衡区中练*两次后小蝌蚪们发现了鱼妈妈,游到鱼妈妈身边。和鱼妈妈有礼貌地打招呼问话。

  小蝌蚪告别鱼妈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长出了两条后腿,师:咦,我长出后腿来了,让我看看你们长出后腿了吗?呀,都长出来啦,来,一起伸伸后腿。

  (3)小蝌蚪游到乌龟妈妈身边

  小蝌蚪继续找妈妈,引导幼儿在不同层次的钻爬区中进行练*。场地上布置两条不同的路:呼拉圈和小椅子扎成的桥洞、两个连接的大纸箱。

  教师提出要求:前面有两个桥洞,我们怎么过去呀?(钻过去)。可是桥洞有小又暗,我们要一个接一个地钻,不要挤在一起哦!教师重点指导钻呼拉圈的幼儿要低下头慢慢钻,别把头碰在桥洞上。

  当小蝌蚪们练*完钻爬区后发现了乌龟妈妈,一起爬到乌龟妈妈身边,和乌龟妈妈有礼貌地打招呼问话。

  小蝌蚪们告别乌龟妈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长出两条前腿,师幼一起做上肢运动。

  小蝌蚪又去找妈妈,发现了更难走的路。场地上布置了三个层次的路:竹梯和轮胎铺成的小沟、脚步器两条、垫子两个。

  教师提出要求:这里的路很难走,我们要安全地爬过小沟,睬过小石子。教师重点指导爬竹梯和爬脚印的.幼儿,提醒幼儿手脚协调,注意安全。

  (4)小蝌蚪游到青蛙妈妈身边

  小蝌蚪爬过小沟,继续找妈妈,又发现尾巴掉了,是:现在我们变成什么了呀?(小青蛙),师生共同学蛙跳和哇叫。在寻找过程中又出现了很难走的路。场地上布置了两个层次的跳跃区:一排小椅子和桌子连成的路、有坡度和高度的木箱。

  教师提出要求:前面的路更难走了,我们要勇敢地跳过小山坡,大家有没有信心走过去呀?

  师幼一起在不同层次的跳跃区中练*跳跃动作,重点帮助几个胆小的幼儿,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树立信心,勇敢跳过去。

  教师扮演青蛙妈妈,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小青蛙们找到青蛙妈妈,和妈妈亲热地拥抱。妈妈给宝宝擦汗、脱衣服。

  师:宝宝,你们都长大了,本领真大,这么远的路走过来了,说说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呀?幼儿自由讲述。

  3、自由探索练*

  师:我的宝宝现在都长大了,现在妈妈带你们去学本领好吗?我们到每个地方去锻炼一下,要注意安全。

  在场地上原有的活动区域中增添材料:*衡区中增设梅花桩、彩色半球;钻爬区中增设拱形桥、垫子、轮胎;跳跃区中小椅子的排列增加难度。每个区域中增加不同的辅助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索和练*。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活动过程,及时调节各个活动区域的运动材料:*衡区中提醒幼儿把沙包放在头上顶、一排直的梅花桩排列成弯曲的小路;钻爬区中的拱形桥既可以钻又可以往上攀爬、竹梯下面增加轮胎的数量、垫子既可以爬又可以滚和翻跟斗;跳跃区中不断变换小椅子的排列顺序,增强运动密度和强度。

  幼儿在场地上自由探索和练*,挑战自我。教师鼓励和帮助胆小幼儿勇于探索。

  4、放松活动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越来越大了,现在跟妈妈一起到庄稼地里捉害虫好吗?

  小青蛙和妈妈一起,高兴地听着音乐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一边学蛙跳出去。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认识一个部首。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小青蛙变化成长的过程,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随文认识7个生字,指导书写2个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小青蛙变化成长过程。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读,引出课文

  刚才同学们背诵的诗歌(《小青蛙写诗》)里,有这样一句,“小蝌蚪游过来说,我给你当个小逗号。”为什么“小蝌蚪”(板书)能当小逗号?你见过小蝌蚪吗?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一下他的样子。

  可是这些可爱的小蝌蚪,却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今天我们就和他们一起去——找妈妈(板书)

  二、 初读,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老师先读一遍这篇小童话故事,同学们要关注一下你在预*时圈画出来的生字,是否与老师的发音相同。

  2、学生自由读文

  小蝌蚪最后有没有找到他们的妈妈啊?(找到了)课文写得真有意思。

  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自在地读一遍课文,注意遇到不熟的生字和词多读几遍。

  3、指名分段读文

  同学们在预*时已经把自然段的序号标好了,共有几个自然段啊?(五个)

  现在老师就请几名同学分自然来朗读一下,别人读的`时候我们要怎样做呢?(学会倾听,当好小老师。)

  再分段读一遍。

  4、分段读给同桌听

  还想读吗?这样,让大家都有读的机会,每人一个自然段,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比一比,看谁的读得字音正确,句子通顺。

  5、认识生字

  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有一群小朋友都被感动了,想和大家认识认识,请同学们轻轻放下课本。

  集中认识:色:新部首,刀字头。记字方法,尾巴上长把刀。黑灰色,你还知道什么表示颜色的词?说一句话。

  身:扩词。

  他:与“她”写法区别,与“她”、“它”用法区别。 阿:方言,还有称阿妈,阿姐等。区别语气词“啊”的用法 。

  三、 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第1自然段。

  现在我们把生字送回到课文中,----,请你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觉得小蝌蚪们的心情怎么样呢?(快活)

  学*“活”字。快活,找个近义词,快乐。说一句话。

  学*“甩” 字。表动作,像动物甩着长长的尾巴。做甩手的动作。

  重点词:游来游去,仿说, 来 去。

  2、学*第2自然段。

  长着黑灰色身子、长尾巴的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接着他们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又发生了什么事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看一看阅读提示中的问题你能不能解决了。

  阅读提示:(1)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用“---”画出小蝌蚪说的话。

  (3)用波浪线画出鲤鱼妈妈说的话。

  了解小蝌蚪身体的变化:长出了两条后腿。

  理解“迎”的方向,是向对面去。

  分角色读句子。

  学*“食”字,在哪见过,扩词。*惯养成教育,不要多吃零食。

  3、巩固1、2段中的生字,开火车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四、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色:上下结构。撇稍长。

  身:独体字。第四、五、六笔都是横。第七笔撇要出头。

  (1) 学生跟老师书空,观察;

  (2)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 提出存在的共性问题。

  五、 总结。

  在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8

  教学目标:

  ·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看过小蝌蚪;

  (材料准备)图片、故事录音。

  活动重难点:知道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 活动过程:

  一.宝宝和妈妈

  1、提问:小鸡的妈妈是谁?那小鸭的妈妈又是谁呢??

  小结:每个宝宝都有一位喜欢自己的妈妈。他们长得真想象。那小蝌蚪的妈妈又是谁呢?

  2、师:我们都快乐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这一天,他们决定去找妈妈。

  二、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故事)

  1、插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

  小蝌蚪遇到了谁?是怎么问的?

  青蛙妈妈到底长的`怎么样?

  2、玩表演游戏

  幼儿扮演小蝌蚪,教师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表演中鼓励幼儿发问:妈妈在哪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三、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9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蝌蚪,kē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ān,三拼音,10笔。嘴,zuǐ,要读准*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

  认记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

  一群灰色

  乌龟宽嘴巴

  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

  (6)交换,学生念鲤鱼妈妈,教师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7)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2.导读第3自然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

  宽嘴巴

  大眼睛(鼓)

  绿衣裳(披)

  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5自然段。

  (1)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5.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有什么样子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wāmāmayǒusìtiáotuǐ,kuānkuāndezuǐba,gǔzhedàyǎnjing,pīzhebìlǜdeyīshang,lòuzhexuěbáidedùpī。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

  黑灰色

  长尾巴→长两条后腿

  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题3。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

  变

  →

  青蛙

  大脑袋

  →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

  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

  ↓

  ↓

  找妈妈

  →

  鲤鱼

  →

  乌龟

  →

  大青蛙

  →

  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昵?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的主人。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0

  教学资料:

  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并且画面生动,教师引导学生首先掌握本课生字;然后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一样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最终教师引导学生弄清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明白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从小保护有益动物。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学*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经过学*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经过学生课文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兴趣。

  二、发展目标:

  1、经过学*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点:

  1、学*生字词

  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师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一样,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蝌蚪、青蛙头饰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猜谜语:身子像个小逗点,摇着一根小尾巴,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教师出示幻灯片1—2张)

  2、谈话引入

  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为什么它要去找妈妈呢今日我们就一齐随着小蝌蚪去找它的妈妈吧!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明白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样找的找到了没有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温馨提示:

  (1)自读课文,发现不认识的生字圈起来。

  (2)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教师课件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检查识字效果。(教师出示幻灯片第3张)

  三、精读领悟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样样(教师出示幻灯片第4张)

  (2)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教师出示幻灯片第5张)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可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期望也能和自我的妈妈生活在一齐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齐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最终找到了自我的妈妈,原先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教师出示阅读提示:(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2)最终小蝌蚪在哪儿找到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第6张)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1)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第7—8张)

  (2)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此刻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我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3、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教师提问: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请你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团体汇报,教师把学生学*的情景用相机拍出来展示讨论情景。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我是怎样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4、学*课文2~5段(教师出示幻灯片第9—12张)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忙(鲤鱼和乌龟)

  ①学*第2段

  (1)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2)为什么要迎上去看课件(教师出示幻灯片第9张)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3)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4)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我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我的妈妈。

  ②学*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1)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心境(急切)

  (2)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3)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4)看课件(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0张)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可是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明白了妈妈样貌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必须能找着自我的妈妈。

  ③学*第4段(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1—12张)

  (1)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2)教师引读课件12中的句子必须是自我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3)这时,小蝌蚪的心境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4)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3—14张)

  教师小结:

  (1)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2)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仅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3)教师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我的小宝宝也十分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终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四、演演画面(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5—20张)

  教师请学生上台看课件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其他同学读课件中的句子配音。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读指名学生演小蝌蚪的的样貌(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5—张)

  (2)同学们读得不错,小朋友表演不错,下头谁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选出主角演员,配戴好头饰,提醒演员迎上去的蝌蚪和鲤鱼阿姨各自该站在什么位置,该向什么方向游)(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6张)

  (3)教师引导:小蝌蚪的身体在渐渐长大,它又去找妈妈,我们来看一看,乌龟是怎样说的(过程同上,情景表演时提示演员追上去的蝌蚪和乌龟该站在什么位置,各自向什么方向游。)(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7张)

  (4)教师引语:在鲤鱼阿姨和乌龟的帮忙下,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下头来看第四自然段,听教师读这一自然段,请同学根据教师的.朗读上台表演。(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8—20张范读)

  教师小结: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如果你是小蝌蚪,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把它找到妈妈后高兴的心境表达出来。

  五、分主角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六、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学生用首先之后然后最终说话。(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1张引导)

  七、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呢(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2张)

  八、课后作业(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3张)

  1、回家有感情地背诵自我喜欢的段落。

  2、给爸爸妈妈讲演故事。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变→青蛙

  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

  黑灰的身子条后腿条前腿变短尾巴

  长尾巴↓↓↓

  找妈妈→鲤鱼→乌龟→大青蛙→捉害虫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趣味,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课后,反思自我的教学,当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自我感觉也有成功的地方,就上我能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以读为本,课堂上充满了朗朗书声。

  一、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进取地去读书,去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十分明显。孩子们经过自已的朗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激励的效用是无限的。在获得成功发现的同时,孩子们往往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二、以读悟情。

  读出感情是朗读要求中的难点,而要读出情必须先悟出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在朗读指导中,我不拿自已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已去理解,去感悟,去体会读。例如在学*《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有许多对话,如:当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时,乌龟笑着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孩子们在读时出现了不一样的争议。有的孩子认为应读得慢一点,因为他认为乌龟是个慢性子,说话肯定速度很慢的。有的孩子认为乌龟是一种温和的动物,说话时亲切一些,语气要和蔼一些,温柔可亲一些。有的孩子认为这儿乌龟是笑着说的,他觉得小蝌蚪居然会把自我当成了他们的妈妈,有点好笑,但乌龟也肯定没有嘲笑小蝌蚪的意思。这些读书体验都反映了孩子们对文本的不一样理解,并且也都是能够成立的,有什么比独特的情感体验更宝贵的呢!

  三、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教师课件的引导下带着头饰表演读

  教师正视孩子们水*的差异,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多一些欣赏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责,教师让学生在个性展示读中表演情景故事。

  四、同座分主角朗读,教师为全班学生搭建朗读展示的舞台。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别读,分主角朗读,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活力,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都会令孩子兴致盎然。

  总之,教师仅有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相信,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用心去引导,孩子们必须会喜欢阅读。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1

  【教材分析】

  活动一:语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经典故事。其生动、有趣的内容深受幼儿的喜爱,但故事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及动物妈妈们给予小蝌蚪的帮助和安慰,幼儿并没有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中班幼儿能基本完整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可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帮助幼儿挖掘故事背后深层的教育价值,激发幼儿在讲述模仿小蝌蚪在一次次的寻找妈妈过程中,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基础,进入表演情境,真切地感受和体验故事中的关爱之情。

  【活动目标】

  1、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学*观察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小蝌蚪寻找妈妈时的急切心情。

  3、喜欢阅读活动,体验动物妈妈们帮助小蝌蚪的关爱之情。

  【活动准备】

  课件、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2)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2、欣赏故事,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对话。

  (1)播放课件,理解小蝌蚪与动物妈妈们之间的角色对话。

  提问:小蝌蚪都遇到了谁?它们说了什么?

  小蝌蚪是怎样问鸭妈妈的?用了哪几个好听的词?

  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又说了什么话呢?

  (2)总结提升:小青蛙的'特征、动物妈妈们的出场顺序。

  3、幼儿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大胆模仿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对话,感受找到妈妈后的愉悦之情。

  (1)师幼互动讲述,理解、熟悉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角色对话。

  (2)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声音表现与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话的情节,感受找不到妈妈时的急切,以及找到妈妈后的喜悦之情。

  提问:小蝌蚪找不到妈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说话的语气应该怎样?动物妈妈们看到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又会用怎样的语气和小蝌蚪讲话?它们找到最后妈妈了吗?心情是怎样的?

  (3)小结:因为小蝌蚪尊敬动物妈妈、讲话有礼貌,所以最后开心的找到了青蛙妈妈。

  4、鼓励幼儿尝试选择角色进行对话、交流,体验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快乐。

  提问:小蝌蚪长成小青蛙后,每天做什么?

  如果你是小蝌蚪,还会和小伙伴一起做什么呢?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2

  教学目标:

  1、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知道青蛙妈妈的样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看过小蝌蚪;

  (材料准备)图片、故事录音。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教学过程:

  一、宝宝和妈妈

  1、提问:在家里人当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小结:是妈妈生下了我们,而且最照顾我们、宝贝我们的也是妈妈。

  提问:你们和妈妈长得像吗,什么地方长得最像?

  2、师:我们都快乐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这一天,他们决定去找妈妈。

  二、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故事)

  1、插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

  小蝌蚪遇到了谁?是怎么问的?青蛙妈妈到底长的怎么样?

  重难点: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2、玩表演游戏幼儿扮演小蝌蚪,教师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表演中鼓励幼儿发问:妈妈在哪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三、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3

  学情分析: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教师应根据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小蝌蚪的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3、能用已经练*说话。

  4、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以识字、写字,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他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为重点。

  教学难点:

  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图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老师:小朋友我们来猜谜语好吗?

  小朋友;好

  老师: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小朋友:青蛙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小青蛙的故事。

  (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在水里的动画图片,同时板书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呢?让我们看看动画就知道了。(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

  老师:找到没有

  学生:找到了

  老师: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文中困难,及时解决。(不会读的拼拼音,问老师和同学)

  (2)组织学生分小组互助学*,看谁认字多,达到初学生字的目的。

  (3)汇报学*结果。(每组评出认字大王)

  (3)认字大王在全班读生字条中的字(读后鼓励)

  三、师生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让学生起来说自己是怎样记住某个字的,说得好的让全班同学给他掌声)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老师: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住?

  学生:我觉得姨迎鼓最难记住

  老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学生读这几个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教师让学生开火车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

  (1)找朋友:阝辶女丁扌支火

  可页支(让学生把有这些偏旁的字找出来)

  (2)老师设情景,让学生在趣味中巩固字

  老师:我也编了一个小故事让你巧妙地记住这些字,你喜欢吗?

  学生:喜欢.

  老师用课件打出下列内容:

  hui ying a yi zhui ding pi gu

  黑灰色迎上去阿姨追赶顶着披着鼓着

  老师问:是谁迎接上去

  学生:是黑灰色的蝌蚪迎上去

  老师:是谁在追赶

  学生:是阿姨

  老师:阿姨追赶,青蛙只有这么样啊?

  学生:青蛙只有顶着、披着、鼓着

  老师:这个短故事好不好记

  学生:好记

  (学生在趣味中记住了字,达到巩固的目的)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老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自己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学生:小蝌蚪开始没有腿,在找到鲤鱼妈妈的时候有了后腿,在找到乌龟的时候有了前腿,在找到自己妈妈的时候尾巴变短了)

  2.讨论交流:

  老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让学生提问,老师回答)

  五、练*写字,培养写字*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写、临写书后的6个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2、巩固6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3、能用已经练*说话。

  4、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育学生会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巩固本课的生字

  1课件打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齐读

  2去掉拼音让学生读

  3让学生用生字组词读

  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导入新内容:

  老师:小蝌蚪找妈妈真有趣,今天我们来帮助小蝌蚪找妈妈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谁知道蝌蚪的妈妈叫什么吗?

  学生:青蛙

  老师:好,我们来看一看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课件出示书上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

  老师:我们只有知道了小蝌蚪妈妈的样子,才能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现在你认识小蝌蚪的妈妈了吗?

  学生:认识了

  2.学*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齐读第一段

  (2)师生合作学*

  老师:谁能够说出蝌蚪头、身子、尾巴分别是这么样的吗?

  学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老师:你喜欢它吗?

  学生:喜欢

  老师:你看见过小蝌蚪吗?在哪里见过?(让学生说自己的见闻)

  老师:同学既然怎样喜欢小蝌蚪,我们就再来读一读描写小蝌蚪可爱的句子吧.(让学生再读第一段)

  老师:谁能说一说一群是什么意识吗?

  学生:一群就是不是一个,有很多的意识

  老师:谁能够用一群说一句话?

  学生:我在河里看见一群鸭子(老师让学生夸奖他)

  3.学*第二自然段

  (1)抽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2)指导学生学*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

  (老师让学生观察第二幅图与第一幅图进行比较)

  老师:谁能够说出蝌蚪有了什么变化?

  学生:有了后脚

  老师:谁知道迎上去是什么意识呢?(让学生看图)

  学生:赶上去

  老师:不对。是面对面的靠*

  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读读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

  4.学*第三自然段

  (1)抽一个小组读这一自然段

  (2)老师指导学*

  (老师先让学生观察蝌蚪的'变化)

  老师:谁能够说出蝌蚪又又了什么变化?

  学生:又有了两条前腿

  老师:你们观察真仔细,谁知道追上去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看图)

  学生:就是从后面赶上去

  老师:你们真会观察

  老师:蝌蚪把谁当妈妈了?为什么会犯错误?

  学生:把乌龟当妈妈了,因为前面鲤鱼阿姨说了它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和宽嘴巴。

  老师再让学生分角色读这一段

  5.指导学*第四自然段

  (1)让男同学第四自然段

  (2)老师指导学*

  (继续让学生观察蝌蚪的变化)

  老师:谁能够说出蝌蚪又有了什么新变化?

  学生:尾巴变短了

  老师:它们在荷叶上看见什么了?

  学生:看见自己的妈妈了

  老师:这次它们为什么没有认错了呢?

  学生:因为它们记住了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话了

  (3)让学生齐读这一段

  6.学*第五自然段

  (1)女同学读这一段

  (2)老师辅导学生学*

  老师:妈妈这么看孩子的?

  学生:低头一看

  老师:谁能给做一个低头一看的动作(让学生表演)

  老师:小蝌蚪又做了什么动作?

  学生:蹬、跳、蹦

  老师:谁能够表演一下(让学生表演)

  (3)分角色读一下这一段

  7.学*第六自然段段

  (1)全班一起读第六自然段

  (2)老师辅导学生学*

  老师:你们看青蛙又有了什么变化?

  学生:尾巴已经不见了。

  老师:谁能够用已经造句

  学生:我已经长高了.

  学生:我已经把作业完成了.

  老师:它们在和妈妈一起做什么?

  学生:捉害虫。

  三、让全班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整体理解课文

  四、巧设五、悬念,课外延伸

  老师:读了这篇课,你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吗?

  生:老师,有个问题我不明白。鲤鱼阿姨、乌龟阿姨为什么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害得小蝌蚪不断地寻找妈妈呢?

  师: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没说清楚呢?咱们先把他们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吧。(学生读书、划线。)

  生:鲤鱼阿姨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结果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

  生:乌龟阿姨只是说:你们的妈妈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还是没说完整。

  师:如果要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把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的话合起来说。

  生:编个青蛙的谜语让小蝌蚪猜一猜。

  生:把青蛙妈妈的相片直接拿给小蝌蚪看!(学生们吃吃地笑了。)

  师:你们的办法真不错。假设你的同桌就是正在寻找妈妈的小蝌蚪,你把你的想法跟他(她)说一说。

  (学生积极地讨论,交流。)

  生:告诉你,小蝌蚪。你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生:你们的妈妈不是鲤鱼,也不是乌龟,是可爱的大青蛙。她鼓着大肚皮,张着大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被着绿色的外衣。她是庄稼的好朋友,名字叫青蛙。

  生:小蝌蚪,荷叶是你妈妈的歌台,她最喜欢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她是谁?你到荷花池边去找吧。(教室里一片掌声。)

  师:你真了不起,灵活运用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说得多棒呀!小蝌蚪碰到你们这群热心又聪明的孩子,不愁找不到妈妈了。

  生:(一生举手)其实,不能怪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很心急,等不及听明白就游走了。

  生:(举手又放下,有些犹豫)我认为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故意不向小蝌蚪说完整的。(师生均感诧异。)

  师:为什么?

  生:鲤鱼、乌龟和青蛙都住在一个池塘里,他们已经很熟悉了,不可能说不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他们是想让小蝌蚪自己去找妈妈。

  教师总结:是呀,小蝌蚪找妈妈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但是它们不怕困难,终于找到了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自己渐渐地长大了。让我们也向蝌蚪学*,不怕困难吧!

  五、巩固练*,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我会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4

  活动目标:

  1、关注画面的安排,尝试变化小蝌蚪与其他故事角色之间的大小和位置。

  2、体验安排故事画面的乐趣。

  活动难点:

  注意远*、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齐白石作品:小蝌蚪

  2、故事人物:鸭子、鱼、乌龟、鹅、青蛙图片

  3、铅画纸、油画棒、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谈论欣赏(回忆关于小蝌蚪的已有经验)

  1、回忆小时候画的小蝌蚪。

  关键提问:“我们以前都会画小蝌蚪,以前画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是怎么画小蝌蚪的?”

  2、欣赏齐白石画的蝌蚪。

  引导语:“我们小朋友都会画小蝌蚪,今天我们来看一看齐白石爷爷画的蝌蚪。”

  教师小结:齐白石爷爷画的小蝌蚪很逼真、很灵活,小蝌蚪看起来简单,但要画得灵活可不容易。

  二、操作尝试(感受画面布局)

  1、出示动物图片,将其放置不同的位置,请幼儿观察。

  过渡语:“我们都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中遇到了谁呀?”(幼儿讲述故事情节,教师摆放故事角色到不同位置。)

  2、共同分辨摆放的位置是否*衡,适当将其调整。

  关键提问:“小蝌蚪遇见了鸭妈妈,小蝌蚪们游到了鸭妈妈的身边,你们看,小蝌蚪游到鸭妈妈的'身边了吗?鸭妈妈看得到小蝌蚪和他们说话吗?”

  关键提问:“这一次小蝌蚪遇到了大鱼,小蝌蚪游了过去,小蝌蚪要游在哪里?”(变换故事角色)

  小结:小蝌蚪可真灵活,游到东来游到西。游啊游,游到动物的身边找妈妈哦!

  过渡语:“我们今天也来创作这个故事,来画一画小蝌蚪找妈妈。”

  三、幼儿创作(体验创造故事画面的乐趣)

  要求:

  1、画之前,确定动物的位置并和小蝌蚪相呼应。

  2、添画与主题有关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物形象和设计画面。

  3、用颜料创作画面背景。

  四、评价作品

  鼓励幼儿大胆向同伴介绍自己创作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7个生字,会写“灰、阿”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过程。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头饰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猜谜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请你标画出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听故事录音,边听边标画出自然段序号

  三、再读课文,了解蝌蚪变为有蛙的过程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思考:小蝌蚪什么样子呢?

  (2)“快活地游来游去”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想象一下,做这个动作。谁还能用“快活”说一句话呢?

  2、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这自然段,这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

  (2)分组进行议论。

  (3)画出小蝌蚪和鲤鱼的对话,想象他们谈话时的语气,试着读—读,再分角色进行表演。

  (4)学生练读。表演。

  (5)汇报后评价。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长后腿

  3、仿照以上的`学*方法,自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小蝌蚪又向谁请教呢?

  板书:乌龟青蛙

  (2)自选学*内容。

  思考: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用读的形式汇报出小蝌蚪的变化。

  4、学生自学后汇报交流。

  5、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小蝌蚪找到乌龟,乌龟告诉它,它的妈妈头顶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小蝌蚪看见大青蛙,找到了妈妈。

  7、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

  8、戴头饰表演。

  9、教师小结:小蝌蚪为了寻找妈妈,不断地探索,靠着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去发现,不断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

  2、课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查找小青蛙吃害虫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课文内容

  1、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2、分小组表演这个节目。

  二、巩固本课的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发现本课中有些生字的结构规律。

  2、认识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灰迎阿姨 ?追顶披鼓

  (2)同桌合作学*,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汇报。

  3、指导学生写本课的生字。

  先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再组词。注意区别“披”和“波”。

  (1)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占格位置。自主提出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与学生一起书空。,重点指导“灰、条”。

  (3)学生仿写,老师订正。

  (4)认真书写。展示部分学生写的字。

  三、课堂作业设计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师生对话,背诵句子。师:小蝌蚪什么样?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师:小青蛙什么样?生: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把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过程说清楚。

  四、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四条腿宽嘴巴长后腿

  乌龟青蛙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