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之歌》教学设计菁选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3-02-21 00:00:00

《树之歌》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树之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树之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和读儿歌,初步认识树木的样子,了解这些树木的外形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识记生字字形并正确书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几种常见树木的图片,如杨树、枫树、梧桐树、桂花树等。

  (1)指名学生说一说认识图片上的哪些树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树名。

  2、看图,说说每种树的外形特点。

  (1)与同桌合作,说给同桌听。

  (2)几人一组,说给小组伙伴听。

  (如:杨树长得直而高,树叶大而茂密。枫树的叶子是互生的,秋季的`时候叶子会变红。梧桐树长得高高壮壮的,树叶像手掌。)

  二、初读儿歌,合作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圈出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分组合作学*生字。

  (1)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

  “桐、掌、枫、松、装、疆”都是后鼻音。

  “桦、化”同音,是三拼音节,拼读时不能丢掉中间的介音。

  “梧、银”是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发音。

  “耐”的声母是n,是鼻音。

  (2)拼读音节,正字音。

  (3)读词语,掌握生字。

  4、进行“识字比赛”,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5、教师指导记字形。

  (1)自学生字,指名说出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杨、梧、桐、枫、松、柏、桦、棉、杉、桂”都是木字旁,起到表义作用。)

  (2)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木+风=枫木+同=桐木+白=柏

  拆分法:掌=尚+手

  比较法:壮-装,“壮”字下面加上“衣”,就是“装”。

  6、熟读儿歌(课件出示)。

  7、找找最后一个字韵母有什么规律,试着背儿歌。

  三、教师指导,学*写法。

  1、出示课件,指导写法(左窄右宽)。

  2、我会说,读读记记。

  四、课后练*,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句子,想想它们的意思。

《树之歌》教学设计2

  识字2树之歌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8个词语。

  2.继续学*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学*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猜一植物)

  2﹒今天我们就来学*儿歌《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填空:本课讲了种树,分别是

  。

  三、认读生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1.请学生找到木字家族的字。想一想:这些树都有什么特点?教师随机讲解。

  (1)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2)(课件出示:杨树图片)杨:杨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杨树高)

  (3)(课件出示:榕树图片)榕:榕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榕树壮)

  (4)(课件出示:梧桐树图片)梧桐:“梧桐”树叶像什么?(手掌)谁能用“梧桐”说句话?

  (5)(课件出示:枫树图片)枫:枫树到了秋天是什么颜色?(红色)

  (6)(课件出示:松柏树图片)松柏:松柏有什么高洁的品质?(松柏不畏严寒,一年四季常青)

  (7)(课件出示:木棉树图片)木棉:木棉的喜好是什么?(喜暖,在南方)

  (8)(课件出示:桦树图片)桦:注意这个字读四声“huà”一边生长在哪里?(耐寒,长在北疆)

  (9)(课件出示:银杏、水杉图片)银杏、水杉:这两种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被称为活化石,存在已很久远。)

  (10)(课件出示:金桂树图片)金桂:金桂树的特点是什么?(开花满园香)

  2﹒我们学的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左面的偏旁表示的是字的意思,右边的偏旁表示字音,这些字左面的偏旁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3﹒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掌握偏旁。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带拼音)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壮、杉”为翘舌音,“松”为*舌音,读“sōng”。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桐”是“木+同”,“化”是“亻+匕” 。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杨”是“扬”换掉“扌”加“木”。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板书:壮、杉、化)

  (1)(课件出示:“壮、杉、化”笔顺图)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注意:所有带“木”字的字,第四笔撇都变成点。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壮”的右边是“士”,不是“土”;“化”的`第三笔是“撇”,不是竖弯钩。)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所有含有“木”字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四.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树,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杨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木棉水杉桂树榕树壮活化石

  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杨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木棉水杉桂树榕树壮活化石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树。(板书:树)

  二.自主学*,尝试练*

  1.你知道的树还有哪些?介绍自己知道的树。

  1)介绍前,老师先要提出要求。要求同学在介绍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面带微笑看着全体同学来介绍。

  2)开火车来介绍。

  3)同学评一评,谁介绍的好。

  4)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关树的一些趣事。

  2.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儿歌,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小组合作学*:儿歌中,哪些字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2.指导读读儿歌。

  指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3.说一说。

  这些树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或是比较了解的,能向同学们说说就好了。

  4.指导读儿歌。

  (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

  (2)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

  (3)学*第一句:了解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教师重点讲榕树,(课件出示:杨树、梧桐、榕树图片)(板书:杨树榕树梧桐树)

  (课件出示)榕树:原产于热带亚洲。榕树以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而著称。枝条上生长的气生根,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新的树干称之为“支柱根”。榕树高达30米,可向四面无限伸展。其支柱根和枝干交织在一起,形似稠密的丛林,因此被称之为“独木成林”。

  (4)学*第二句:认识三种树:枫树、松柏。(课件出示枫树、松柏图片)(板书:枫树松柏)

  ①枫树是什么颜色的?从哪儿看出?

  (枫树是红色的,从“枫树秋天叶儿红”看出。)

  ②“松柏四季披绿装”说明了松柏的什么特点?

  (松树、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特别是冬天不怕冷,依然苍翠挺拔。)

  (5)学*第三句:认识两种树:木棉、桦树。(课件出示:木棉、桦树图片)(板书:木棉桦树)

  从这句话,我们得知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木棉喜欢生长在温暖的南方,桦树生长在寒冷的北疆。)

  (6)学*第四句:认识三种树:银杏、水杉、桂花树。(课件出示:银杏、水杉、桂花树图片)(板书:银杏水杉桂花)

  (课件出示)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能活到一千多岁,是树中的老寿星。

  (5)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的这些树都是小朋友们比较熟悉的,我国的树木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树,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树之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过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相互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梧桐)(梧桐雨)

  枫(枫树)(枫叶)

  松(松鼠)(松树)

  柏(松柏)(柏树)

  装(装修)(装饰)

  桦(桦树)(白桦)

  耐(耐心)(忍耐)

  守(守护)(守卫)

  疆(疆土)(新疆)

  银(金银)(银色)

  杉(水杉)(杉树)

  化(变化)(化学)

  桂(桂树)(桂花)

  5读一读,记一记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3)学生练*,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引入

  指名读树之歌

  三、再读儿歌,理解意思。

  1.全班齐读儿歌。

  2.你读懂了什么呢?

  教学反思:

  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

《树之歌》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知儿歌内容。(重点)

  一.情境导入

  (1)听音乐

  (2)过渡: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们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的结构和各自的特征吧!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学*我会认的字和词语。

  3、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再读感悟

  1、边读边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第一小节:描写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特点。第二小节:描写了枫树和松柏的特点。

  第三小节:描写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喜好。第四小节:描写了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提示:本文是一首儿歌,让我们了解一些树木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初学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五.课堂检测

  1、抄写生字

  2、给带点的字选正确的音

  3、选字组词

《树之歌》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树之歌》是人教版教材,第二单元识字第二课,本单元全部是识字课,本课程的主题是“树木”。本课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要求和课文单元不同,重点应该放在识字写字上,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都是大自然的场景和实物。尤其是本课的树木,很多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所以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本课的生字,和前面课文一样数量很大,但是很有特点,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大都是木子旁,根据已经学过的熟字换偏旁的识字方法,识记起来难度并不大!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掌、枫、松、柏、装、桦、耐、守、疆、银、杉、化、桂”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等8个词语。

  识字教学,引入形声字的概念,便于分类记忆。

  识字时重点介绍“疆”,可以从造字法的角度,解释加深印象。写字主要通过随文识记的方法,主要教学“杨”并教学木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点出诗歌的韵脚,突出重读词语。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难点突破,利用幻灯片出示这些树木的图片,尤其是身边就有的图片,观形象的展现在他们面前,加深对树种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

  大屏幕出示一组生活照,让学生猜一猜。今天我们认识更多的树木。板书

  2、树之歌(齐读课题)

  2.创设情境,突破识字

  A、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8页,自由读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检查预*的情况,找出没有掌握好的.字。(记录预*情况和生字出现的问题)

  B、请看大屏幕:(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桂花

  学生自己拼读,识字小老师在字音上提示*翘舌音和多音字,其余同学可以补充。针对较难的生字可以查字典,充分利用这一工具书。这节课我们就查了多音字“柏”。接着,学生们根据提示,注意这些生字的读音,齐读一遍。最后就是去掉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和领读。

  C、出示8个木字旁的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归类集中识字,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全是木字旁)你们发现了它们字形里的秘密,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形声字,左形右声)这样的字还有许多,猜一猜“橡树”“楠树”“榆树”等生字的读音。

  D、出示剩下的七个生字:装、银、耐、掌、守、疆、化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对比、组词等方法记忆字形。重点引导“疆”字,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疆字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疆域界限。

  3.掌握笔顺,工整书写

  首先,出示“杨”“壮”,让学*仔细观察,并读一读。提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杨”字右边第一笔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壮”字的笔顺从左到右,右边是“士”别写成“土”。

  然后,范写引路。范写时,先写拼音,再写汉字。边说边写,学生认真观察,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关键笔画。最后,书空练写。(书写时,注意正确的姿势。)

  4、分工合作,寻找答案

  A、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几种树木,分别是什么?每种树木有什么特点?(带着问题,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B、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1种树木的名称。班级学生把松柏看成了一种树,所以要及时引导。

  C、屏幕出示每种树木的图片,边观察边说出树的特点。

  D、多种形式读文:同桌互读、男女分读、全部齐读等,以读促思,读中感受。为背诵打基础。随堂检测

《树之歌》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想像能力;能仿写。

  3、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了解那些虽然普通,但是默默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唱首歌)师;同学们唱的真好听!你们知道吗,大杨树也会唱歌,它唱什么歌呢?打开课本。

  二、预*检测

  1.有感情地流利的朗读课文。

  2.大杨树怎么唱歌?

  三.交流,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

  同学们,“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要想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只要多读书,就可以找出答案。

  2.学*第一节。

  (1)同学们捧起书本,认真地朗读第一小节,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把你们的感受讲给我们听听。开始吧!

  生1:我知道了杨树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唱歌。

  生2:我知道了杨树是哗啦啦地唱歌。

  生3:我感受到了杨树唱歌时心情很欢快。

  你们体会地真好,有风为大叶杨伴奏,有雨点和大叶杨合唱,有时欢快,有时响亮,有时宁静,歌声中充满了快乐,你能通过读表现出大叶杨的快乐吗?

  (2)生朗读、评价:

  过渡:白杨树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没有风雨时,他们也在唱,唱给谁听呢?我们快来读一读吧。

  3.用同样的方法学*第二.三节

  (1)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你弄明白了什么问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1:我弄明白了原来大叶杨把歌唱给老爷爷、老奶奶、小朋友听。

  生2:我想知道大叶杨唱的是什么?

  (2)对,叶杨成天哗啦啦地歌唱,它会对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唱些什么呢?

  (3)你们想想杨树还会在什么地方把歌唱给谁听呢?模仿第二节说几句。

  生1:唱给可爱的小朋友,伴他读书真快乐!

  生2:唱给辛苦的'清洁工,伴他劳动真轻松。

  生3:唱给我们的老师,祝她幸福又美丽!

  (4)你们想象真丰富,大叶杨给人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快乐,大叶杨也一定很快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小结:在它的歌声中,小宝宝快乐地捉迷藏,在它的歌声中,老奶奶快乐地聊家常,在它的歌声中,老爷爷悠闲地度时光。

  过渡:大叶杨不但会唱优美的歌儿,而且还有更大的作用呢。让我们来看第三小节

  (5)谁带着自己的感受把第三节读给我们听。

  生读,质疑:大叶杨怎么也会拉手?怎么也会鼓掌?为什么要鼓掌感谢金色的太阳?生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6)大叶杨越长越大,春天来了,枝繁叶茂,枝连着枝,叶连着叶,就像我们手拉着手,春风吹来,大叶杨在春风中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原来是鼓掌感谢金色的太阳,是太阳让大地有了四季的变化,使大叶杨春天发芽长叶,秋天落叶。

  (7)再次朗读体会:感谢大叶杨为我们送来了一片凉爽。

  (8)多美的一首诗歌呀,要是想永远把他留在记忆里,你应该怎么做?对,把他背下来,开始吧!

《树之歌》教学设计7

  【教学设想】

  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为第二课时的学*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生试着读好课题。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都介绍了哪些树?每种树有什么特点?)

  3、师引导: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认识不同的树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我能行。

  正确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练读第1句

  谁能把这一句读正确呢?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吧!

  ①学生自读,边读第一句,边圈画出本句的生词并与课件标画的对照。

  ②同桌互读,检查自读情况。

  ③课件出示加拼音的词语,“杨树、榕树、梧桐树、手掌、壮”。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壮”是三拼音节,“杨、榕、桐、掌、壮”是后鼻音,“掌、壮”还是翘舌音。

  ④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⑤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一句,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男女生赛读,个别读,读好本小节的同学奖励一颗星。

  (3)练读第2—4句

  ①用学*第1句的方法,分别学*2句、3句、4句等,学生自由读第2—4句,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

  ②出示词语“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守北疆、耐寒、绿装”,谁来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教师相机提示“松”是*舌音,“杉、守、装”为翘舌音,“枫、松、疆”是后鼻音,“棉、杉”为前鼻音。

  ③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④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2—4句,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分组赛读、指名读。奖励读得好的同学一颗星。

  2、书写生字我能行。

  出示生字: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

  (1)自己读一读,指名读,读准音。

  (2)重点指导“杨、杉”。

  课件出示这两个字的笔顺,教师范写,相机指导“杨”字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横折折折钩,“杉”的右边是“杉字部”,三撇的写法要注意:第二撇在第一撇的三分之一处起笔,第三撇在第二撇的三分之一处起笔。

  学生描红,练写。(课件出示坐姿图和握笔姿势图。强调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教师巡视指导。写完后自己对照例字,不满意的再练写一个,教师反馈,写正确,写整洁。

  (3)自己采用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练写其余的字。书写《*字册》生字,端正写字姿势,做到正确、整洁。

  (4)展示学生书写作品,集体评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对照自己的字能做到正确、整洁的就加颗星。)

  三、巩固练*。

  1、打开新课堂完成读拼音写词语。(自己完成后,同桌互改,同桌认为写得满意加一颗星。教师展评,鼓励学生写正确,写整洁。)

  2、教师小结:小组成员数一数自己得到的星,加起来最多的小组,被评为学*优胜小组。

《树之歌》教学设计8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汉之星*台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出示各种各样树木的图片,板书:树。

  2、结合自己的生活交流对树的了解,可树的用处、样子、特点等不同方面交流。

  3、过渡:树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到树的大家庭,认识这些树木好朋友。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出示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初读指导

  (1)指名朗读第一句,出示词语:杨树、壮大、梧桐树、手掌,指名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壮、掌”都是后鼻音。(2)指名朗读第二句,出示词语:枫树、松柏、绿装,强调“枫、松、装”三个字都是后鼻音,特别是“柏”字的读音,要指导学生读正确。

  (3)指名朗读第三句,出示词语:木棉、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名学生认读,提醒学生“桦”读第四声,“耐”是鼻音,“守”是翘舌音。指名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耐寒”的意思。

  (4)指名朗读第四句,出示词语:银杏、水杉、化石、金桂,指名认读,注意“银”是前鼻音,“杉”是翘舌音。

  3、再次练读课文,将课文读得更加正确流利,并与同桌互读。

  4、多种方式巩固识字,随机出示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识字。

  5、全班齐读课文,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味。

  三、再读课文,了解树木特点

  1、学*第一句

  (1)出示第句一话,指名认读,说说这句话中写了哪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2)图片出示三种树,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树的样子,注意语言表达完整。

  (3)交流后,关注这三种树的特点:杨树长得十分高大;榕树粗壮可以独木成林;梧桐树的叶片像手掌。

  (4)全班齐读,小结树木的外形各不相同。

  2、学*第二句

  (1)过渡:大自然的树木除了外形各不相同,颜色也有区别!请自读第二句,说说你的发现。

  (2)指名朗读,交流枫树的叶子在秋天变红,松树和柏树四季常青像披着一件绿色的外套。

  (3)出示秋天的枫树和松柏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4)出示不同季节树叶的颜色变化,鼓励学生用装示颜色的词语来说一说。

  3、学*第三句

  (1)过渡:树木除了叶片的颜色各不相同,脾气性格也有所不同哟!瞧,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种树,出示木棉树和桦树,它们一个喜暖,一个耐寒。

  (2)指名朗读第三句话。

  (3)小结:由于自然环境、树木的生活*性和外形有所不同,这是树木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4、学*第四句

  (1)过渡:我们了解了树的外形、颜色、生活*性,接下来认识几种特别珍贵的树。

  (2)出示银杏、水杉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种树的外形。

  (3)学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活化石”的意思,交流后适当补充。

  (4)出示金桂树图片,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金桂开花的香气。

  5、整体回归,指导背诵

  (1)学生再次自由练*朗读课文。

  (2)多种形式趣味朗读:同桌分句朗读、拍手打节奏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出情趣,读出韵味。

  (3)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练*背诵,要抓住每一种树木的特点帮助记忆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出示树木图,指名说出树名。

  2、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字词学*情况。二、学*儿歌,理解意思

  1、学生自己读儿歌。

  2、指名每人读一句,并说一说这一句讲的是什么。

  如: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这句话说出了杨树长得高的特点,榕树树冠大、树干分枝多、很粗壮的特点。还讲了梧桐树的树叶像手掌的特点。)

  3、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边指图边总结这几种树的特点。

  杨树——长得高,笔直。

  榕树——长得壮,树干分枝多,树冠大。

  梧桐树——叶子呈掌状分裂。

  枫树——秋天叶子是红色的。

  松柏——一年四季常青。

  木棉——喜欢暖和的气候,生长在南方。

  桦树——产于东北,耐寒。树皮是白色。

  银杏、水杉——古老的树种,有“活化石”之称。

  金桂——花朵金黄,香飘十里。

  4、指名读儿歌,分组读,指名读。

  5、看图,说说图中的是哪一种树。(出示课件或卡片)

  三、学*朗读儿歌

  1、学生自读儿歌,体会这首儿歌的特点。

  儿歌的第一、二、四、五、六、八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这首儿歌是用ang来押韵的。这是儿歌的一般特点,一般是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这样,我们读起来就朗朗上口了。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再读这首儿歌,你们还有什么感觉?(节奏感)

  3、指导朗读。

  我们读儿歌时,就要读出它的节奏感。要想准确地表达出儿歌所讲的意思,读出它的节奏感,就必须注意每一行之间的准确停顿。你们自己体会一下,除了句逗停顿外,每一行词语间还应怎样停顿,读给你的同桌听。

  4、汇报、评议。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不好?为什么好或为什么不好?说出理由

《树之歌》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十一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除第一行外,每行由七个字组成,是一首多句式的儿歌,押“ang”韵。这首儿歌常识性较强,同时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儿童生活。如“梧桐树叶像手掌”“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树木特征与儿童生活相联系,写得通俗易懂。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外形,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出现顺序不同,可引导学生发现插图与树木名称的对应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木棉、梧桐、格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图片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的心理特征。

  本课共15个会认字,其中8个生字都与树木名称有关。可将识字教学与认识树木相结合。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其中木字旁的字有八个,重点指导左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右边略微长一点儿。大部分的字在结构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宽。书写“化”字注意右部的笔顺,先撤后竖弯钩;书写“壮”字注意右边“士”不要写成“土”。

  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准备

  1.预*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课前区角活动: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了解树木及树叶的特点;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树木,绘制一张图画,并写上树木名称;将同学们绘制的树木图画及树叶标本张贴于教室一角,欣赏并识记树木名称,交流识字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梧、桐”等10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儿歌,认读树名

  1.联系生活导入:在我们的校园里,自己家的周围、小路旁或者公园里,你们经常看到哪些树木?

  (1)预设: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2)通过课前区角活动,你们又了解了哪些树木?

  (3)导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的感情十分亲密。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和树木有关,题目是“树之歌”。

  2.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把每个字音读准确。

  (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4句话)

  (3)指名逐句朗读,指导正音。

  (4)每句话分别介绍的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的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一共有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5)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开火车认读。

  (6)去掉拼音,再次认读。教师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提示:注意“梧桐”连读二声,“枫、松”是后鼻音。

  3.分小组找一找课本插图中这些树木。

  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

  设计课前区角活动,丰富学生对树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自主识记生字,并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惯。

  板块二偏旁归类,识记生字

  1.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发现生字的共同点。

  (1)课件出示树木名称,把树木名称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变红。

  (2)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预设:它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都是木字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边的部件和它的读音有关系,这些字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字右边的声旁来猜字音。

  2.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生字。

  (1)这些字右边表音的部分有的和生字读音完全相同,比如“吾—梧”,你还能从中找到这样的字吗?(同—桐、风—枫)

  提示:“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的读音完全相同,可以直接“读半边”。

  (2)其他几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有什么关系呢?

  “松、柏、桦”这3个字的读音与声旁读音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松”的右边是“公”,声母不同;“柏”和“白”、“桦”和“华”只是声调不同。

  “杉、桂”这2个字的右半边也表示读音,“杉”的右边部分“彡”的读音是“shān”,“桂”的右边部分“圭”的读音是“ɡuī”。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娃、蛙”换上木字旁就是“桂”。

  3.出示课后*题第二题中的词语,组织练读。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

  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1)引导:这些生字出现在这些词语中,你能不能读准?

  提示:“泡桐”的

  “泡”读“pāo”;白果是银杏的种仁。

  (2)提问:说说这两组词语的特点。

  预设:第一组词语是树木的名称。第二组词语是与树有关的花叶果实的名称。

  (3)同桌互相练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

  板块三了解特点,指导朗读

  1.给树木贴名牌。

  (1)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的图片。

  (2)图中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藏在儿歌里。请你先仔细读读文中第1、2句,圈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再和同桌合作为它们贴上名牌。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2.全班汇报,观察图片,解读儿歌第1、2句。

  (1)预设:我在路边看见过杨树,它很高,树干上还有“大眼睛”。

  教师:杨树生长速度快,高大挺拔。树冠高扬向上,所以叫“杨树”。

  (2)预设:榕树很粗很壮,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树林。

  教师:大榕树从它的树枝上向下生长着许多“气根”,可以独木成林。在南方的田间、路旁,榕树就像一座座天然的凉亭,是过路人休息、乘凉的好去处。

  (3)预设:我找到了梧桐树,它的树叶很像手掌。

  教师:这儿有一些树叶,(出示杨树叶、银杏叶、梧桐树叶、枫树叶、柳树叶等)请认一认哪片是梧桐树叶。(学生辨认树叶,通过画手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鼓掌”欢迎,识记“掌”字。)

  (4)预设:我找到了枫树,它的叶子一到秋天就变红了。

  教师:正如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为什么会变红呢?(因为入秋以后,枫叶内的花青素增多,而气温的下降又使叶绿素逐渐消失,因此绿叶变成了红叶。)

  (5)预设:松树的叶子像一根根细针,柏树的叶子是扁*的,它们四季都是绿的。

  教师:松树和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就像穿着绿衣服一样,所以文中说——披绿装。

  识记生字“装”,“装”是形声字,上边的“壮”表示读音,下面的“衣”表示字义。

  你们知道松柏为什么“四季披绿装”吗?(松树的叶子呈针状,柏树的叶子呈扁*状。这些叶子的表面有一层蜡质,水分不易散失,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四季常青。四季常青的松柏合起来就是“苍松翠柏”。)

  3.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1)同学们把名牌都找对了,一起读一读吧。

  (2)这些树木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朗读时要强调出来。让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吧。

  (3)师生合作读儿歌。

  ①教师读树名,学生接读树的特点。

  ②男生读树名,女生接读树的特点。

  ③全体拍手,打着节拍朗读全文。

  (4)课件出示儿歌内容,将树木名称变成括号,试着背一背。

  (5)恢复儿歌原文,将树木特点变成括号,再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图片建立树木名称与其特点之间的联系,使记忆更深刻。运用这些信息去辨别树木,学以致用。通过补充资料,了解枫叶变色,松柏四季常青的科学原因,使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板块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学写生字:“杨、桐、枫、松、柏”。

  (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柏”左右宽窄相当),左高右低。

  (2)对比观察:对比独体字“木”,找到木字旁的书写要点。

  (3)注意关键笔画:“杨、桐、枫”这三个字的笔画中的横折折折钩、横折钩、横斜钩,“松”的右边撇低捺高。

  (4)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提示书写要点。

  (5)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抄写词语:杨树、树叶、枫树、松柏。

  2.生字拓展练*。

  还有一些树木的名称也带有木字旁,请你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猜一猜这些字的读音,连一连。

  nán

  xiànɡ chūn shì yòu

  橡

  楠

  柿

  柚

  椿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认“耐、守、疆、银、化”5个生字,会写“壮、棉、杉、化、桂”5个字,会写“木棉、水杉、化石、金桂”4个词语。

  2.能流利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3.通过读文、看图,了解木棉、桦树等树木的特点,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巩固,识记生字

  1.朗读儿歌,复*生字词。

  (1)检查认读:梧桐、手掌、枫叶、松柏、桦树、云杉、桂花。

  (2)复*听写:杨、桐、枫、松、柏。

  (3)背诵儿歌第1、2句。

  2.导入新课,感受儿歌韵律。

  (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更多的树木,谁来读读第3、4句?

  (2)朗读儿歌,注意结尾的字的发音。

  结尾的字在发音上有什么规律?

  它们都是后鼻音(“石”除外),是儿歌中的韵脚,大家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现在我们来齐读这首儿歌。

  板块二了解特点,随文识字

  1.朗读儿歌第3句,了解树木的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1)树木的种类繁多,除了形状和颜色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呢?读读第3句话。

  预设:生长的地方不同,生活*性也不同。

  (2)(课件分别出示南方和北疆的典型图片)看图片,体会“南方”和“北疆”不同的气候特点,感受“喜暖”和“耐寒”的*性特点。

  2.借助语境识记生字“耐”“守”“疆”。

  (1)借助语境识记“耐”和“守”。

  读句子“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导认读“耐”和“守”。

  桦树耐寒,生长在祖国北部的边疆,它们像***战士一样守卫在祖国的最北边。

  ①识记字形:出示图片,借助图片识记。

  ②理解字义,拓展运用。猜测“耐”和“守”的意思。

  (2)运用字理学*

  “疆”。

  这个字笔画特别多,谁来读一读?谁能交流识字方法?

  “疆”的左边是一个“弓”和一个“土”,可以理解成用弓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和两个“田”表示田地及之间的疆域界限,也代表了这个字的意思。(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示意讲解:国家领土的边界就是“边疆”,“北疆”是我国北部的边疆。)

  (3)通过组词巩固识字。

  耐:忍耐、耐心、耐力。

  守:守卫、守护、守时。

  疆:边疆、疆土、疆界。

  3.指导朗读、背诵。

  (1)课件出示战士站岗守边疆的图片,激**感朗读:多么令人敬佩的战士,多么耐寒、挺拔的桦树!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2)请你对应上下文看这句话,我们来对对子吧!

  “木棉”对什么?“木棉”对“桦树”。

  “喜暖”对什么?“喜暖”对“耐寒”。

  “在南方”对什么?“在南方”对“守北疆”。

  (3)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来读一读、背一背。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板块三学法运用,自学尝试

  1.同桌一起学*第4句,了解树木的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1)先读一读,再说说银杏、水杉和金桂的特点。

  (2)对这句话有没有不太明白的地方?

  预设:对“活化石”“水杉”“金桂”的意思不太明白。

  (3)引导理解词语。

  活化石是经历漫长地质年代残存至今,形态特征很少变异,一直处于原始状态的生物类群。银杏、水杉是植物活化石。动物活化石有国宝大熊猫、中华鲟等。

  水杉也是珍贵的活化石,俗称“世界爷”,树干又高又直,叶子细小,是世界现存的稀有植物,也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桂树在秋季开花,花朵金黄,花香馥郁。“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人们把桂花看作吉祥之兆。

  2.熟字换一换,识记“银”和“化”。

  (1)“很、跟、眼”的右半部和“银”相同,金字旁表示和金属有关。

  (2)“花”去掉草字头就是“化”,“华”去掉“十”也是“化”。

  (3)“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3.树木和名称“对对碰”。

  你能看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吗?学生联系儿歌、生活经验说一说。

  ,(白桦)),(银杏)),(水杉)),(木棉)),(金桂))

  预设:桦树皮是白色的,银杏的叶子像小扇子,水杉的叶子细小,木棉开红花,开着金黄色花的就是桂树,秋天桂树开花可香啦!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出示图片、观察交流、趣味诵读、练*表达、补充资料、拓展提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树木的不同特点,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板块四朗读背诵,迁移运用

  1.朗读、背诵儿歌。

  (1)听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调。

  (2)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练读,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拍读,达到正确而熟练的程度。

  (3)借助填空,结合图片,练*背诵。

  (4)朗读儿歌,完整背诵。

  2.模仿与运用。

  儿歌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写出了各种树木的特征,帮助我们了解树木的特点,我们也来试着编一句儿歌介绍一种树木吧,可以说说树枝、树叶的形状,可以说说花开的样子、香味,也可以说说树木的*性。(课件出示柳树、槐树、柿子树等图片,学生也可以说自己想说的桃树、石榴树等。)

  预设:柳树枝条细又长。槐树开花一串串。柿子树上挂灯笼。桃树花开红艳艳。

  【设计意图】儿歌语言生动,修辞运用恰当,适合学生模仿运用。教师提供图片、句式、词语等资料,引导学生创编儿歌,体验语言实践的快乐。

  板块五一丝不苟,规范书写

  1.指导写字。指导写“壮、棉、杉、化、桂”。

  (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

  (2)注意笔画顺序:“壮”的左边是点、提、竖。“化”的右边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2.抄写词语:木棉、水杉、化石、金桂。

  3.请给下面的树写上名字。

  (水杉)(木棉)(桂树)

  板块六拓展阅读,语言积累

  1.拓展阅读。

  阅读课后*题第三题,积累关于树木的谚语。

  (1)不同的树木有不同的特点,在人们心中,树木又常常寄托着悠久深远的内涵。试着读读这三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2)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教师适时点拨。

  r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是“培养”的意思,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r树高百尺,叶落归根(ɡēn)。

  意思是说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r树无根不长,人无志(zhì)不立。

  意思是说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树没有根。

  (3)熟读成诵,试着背一背。

  2.推荐阅读《树之歌》。

  读读下面这首《树之歌》,你一定会对树木有更多的了解。

  树之歌

  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

  桑树结果紫又甜,松树四季披绿装。

  棕树喜暖在南方,橡树耐寒守边疆。

  3.总结:课文中介绍了11种树木,它们是我国各个地区有代表性的树木,大自然中树木的种类十分丰富,希望你们能到生活中认识更多的树木,并记住它们的名字。

  拓展学*与树木有关的谚语和儿歌,既巩固了本课的教学成果,又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

  板书设计

  树之歌

  杨树

  高

  榕树

  壮

  梧桐树

  树叶

  像手掌

  枫树

  秋天

  叶儿红

  松、柏

  四季

  披绿装

  木棉

  喜暖

  在南方

  桦树

  耐寒

  守北疆

  银杏、水杉

  活化石

  金桂

  开花

  满院香

  教学反思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受学生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性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

  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本次教学要扎实做的事情。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设计课前区角活动,让语文学*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惯。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让字词教学不再枯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图片建立树木名称与其特点之间的联系,了解枫叶变色,松、柏四季常青的科学原因,使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还有深度,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符合儿童图文学*的心理特征。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连一连。

  jiāng

  zhāng

  zhuāng

  yín

  nài

  掌

  装

  疆

  耐

  银

  二、看拼音写词语。

  yáng

  shù

  zhuàng

  lì

  mù

  mián

  guì

  huā

  sōng

  zǐ

  三、换一换,给下列字换一个偏旁组成另外一个字,并组词。

  例:疯——枫(枫树)

  绵——()()

  洞——()()

  伯——()()

  场——()()

  洼——()()

  志——()()

  四、照样子,写句子。

  梧桐树叶像手掌。

  像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重点段落品析。

  木棉喜暖在,桦()树耐寒守()边疆。

  银杏水杉,开花满院香。

  1、根据课文把上面内容补充完整。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到后面括号里。

  3、该选段**有句话。从第一句话中我们知道木棉生活在。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列举出几个关于树木的四字词语。

  2、写出几句关于树的谚语。

  答案

  一、略

  二、杨树

  壮丽

  木棉

  桂花

  松子

  三、棉

  棉花

  桐

  梧桐

  柏

  柏树

  杨

  杨树

  桂

  桂花

  壮

  壮士

  四、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五、

  1、南方

  活化石

  金桂

  2、

  huà

  shǒu

  3、

  2

  南方

  六、

  1、树大根深

  古树参天

  玉树临风

  独树一帜

  2、花在树上开,别忘地下根。

  没有梧桐树,引不到凤凰来。

《树之歌》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和树木有关的归类识字,借助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以形声字教学为主体,体现识字教学的多样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循序渐进地掌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画面中感知,在诵读中理解,在游戏活动中*得识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喜欢汉字走向自主识字。

  学*目标

  1、会认“梧、桐”等14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了解形声字构字特点,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背诵课文,能够感知儿歌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梧、桐”等14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形声字构字特点,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趣说话

  1.多媒体课件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11种植物的图片。激趣谈话:你喜欢树吗?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几种树。(学生读出名字。)

  2.结合图片,说话练*。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它是什么树,有什么特点?”说说图上的内容。例如:杨树高大挺拔。

  3.过渡:同学们,这些树朋友在和我们捉迷藏,它们藏在了一首儿歌里。快来找一找,认识一下它们吧!(板书课题:树之歌)

  二、初读儿歌,识记形声字

  1、课件出示课文朗读视频,学生找一找儿歌中的树朋友。学*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儿歌,圈画出树的名称,自己练*读两遍词语。

  (2)讲解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发现规律。

  A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B这些汉字都是木字旁,表示属于草本类,与植物有关。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

  (4)指导书写。

  ①观察会写字,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字,说说它是怎样写的。

  ②教师指导书写。(明确笔顺,示范书写)③学生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2、组织学生展开识记生字游戏。

  (1)去拼音认读生字。

  (2)找朋友。(老师手里拿木字旁,学生手里分别拿“吾、同、风、公、白、华”。口令:我是枫树的枫,我的.朋友在哪里?拿“风”的学生跑过来,并对口令。)

  (3)编字歌。教师示范编字歌的语言形式,再让学生尝试自己编。(课件出示“梧桐”的“梧”——木字旁遇到“吾”,伸出手来交朋友,“梧、梧、梧,梧桐的梧”。其他生字都用这样的句式编字歌。)

  3、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字卡,引导齐读生字。

  4、学生再次熟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正确认读。

  三、课文讲解

  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

  (1)《树之歌》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请仔细体会。

  (2)《树之歌》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丰富,一共描写了几种树木?

  1.分句朗读,讲解课文。

  (1)齐读第一句,思考:

  “梧桐树叶像手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梧桐树叶像手掌,大自然中还有什么像什么?

  (2)齐读第二句。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3)齐读第三句。思考: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4)齐读第三句。思考:

  你知道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活化石?

  2.同桌合作对读课文。

  四、情感体验

  齐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五、拓展:说一说你知道树还有哪些?

  六、知识延伸:

  课件出示三句和树有关的谚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高百尺,叶落归根。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指名让学生大致理解意思,教师补充说明。

  七、布置作业

  你是不是认识了很多树,请画出你喜欢的一种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八、板书设计

  树之歌

  杨

  壮

《树之歌》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树”为主题的识字儿歌。通过不同的树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特点,让学生们不仅能够在前期学*的基础上,继续积累很多与树有关的带“木字旁”的生字,了解汉字的偏旁表意的特点,加以归类识字。还能够了解树木的种类和特点等自然常识,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美丽神奇,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的学*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学生学*本课生字有一定的基础。尤其是本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学生生活中常见了解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热情,并掌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三、教学目标: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过的生字。

  四、教学重难点: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相机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桐掌枫松

  柏装桦耐守

  疆银杉化桂

  5读一读,记一记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3)学生练*,教师巡视指导。


《树之歌》教学设计菁选扩展阅读


《树之歌》教学设计菁选(扩展1)

——《树之歌》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树之歌》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十一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除第一行外,每行由七个字组成,是一首多句式的儿歌,押“ang”韵。这首儿歌常识性较强,同时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儿童生活。如“梧桐树叶像手掌”“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树木特征与儿童生活相联系,写得通俗易懂。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外形,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出现顺序不同,可引导学生发现插图与树木名称的对应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木棉、梧桐、格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图片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的心理特征。

  本课共15个会认字,其中8个生字都与树木名称有关。可将识字教学与认识树木相结合。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其中木字旁的字有八个,重点指导左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右边略微长一点儿。大部分的字在结构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宽。书写“化”字注意右部的笔顺,先撤后竖弯钩;书写“壮”字注意右边“士”不要写成“土”。

  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准备

  1.预*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课前区角活动: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了解树木及树叶的特点;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树木,绘制一张图画,并写上树木名称;将同学们绘制的树木图画及树叶标本张贴于教室一角,欣赏并识记树木名称,交流识字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梧、桐”等10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儿歌,认读树名

  1.联系生活导入:在我们的校园里,自己家的周围、小路旁或者公园里,你们经常看到哪些树木?

  (1)预设: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2)通过课前区角活动,你们又了解了哪些树木?

  (3)导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的感情十分亲密。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和树木有关,题目是“树之歌”。

  2.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把每个字音读准确。

  (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4句话)

  (3)指名逐句朗读,指导正音。

  (4)每句话分别介绍的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的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一共有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5)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开火车认读。

  (6)去掉拼音,再次认读。教师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提示:注意“梧桐”连读二声,“枫、松”是后鼻音。

  3.分小组找一找课本插图中这些树木。

  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

  设计课前区角活动,丰富学生对树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自主识记生字,并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惯。

  板块二偏旁归类,识记生字

  1.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发现生字的共同点。

  (1)课件出示树木名称,把树木名称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变红。

  (2)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预设:它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都是木字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边的部件和它的读音有关系,这些字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字右边的声旁来猜字音。

  2.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生字。

  (1)这些字右边表音的部分有的和生字读音完全相同,比如“吾—梧”,你还能从中找到这样的字吗?(同—桐、风—枫)

  提示:“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的读音完全相同,可以直接“读半边”。

  (2)其他几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有什么关系呢?

  “松、柏、桦”这3个字的读音与声旁读音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松”的右边是“公”,声母不同;“柏”和“白”、“桦”和“华”只是声调不同。

  “杉、桂”这2个字的右半边也表示读音,“杉”的右边部分“彡”的读音是“shān”,“桂”的右边部分“圭”的读音是“ɡuī”。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娃、蛙”换上木字旁就是“桂”。

  3.出示课后*题第二题中的词语,组织练读。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

  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1)引导:这些生字出现在这些词语中,你能不能读准?

  提示:“泡桐”的

  “泡”读“pāo”;白果是银杏的种仁。

  (2)提问:说说这两组词语的特点。

  预设:第一组词语是树木的名称。第二组词语是与树有关的花叶果实的名称。

  (3)同桌互相练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

  板块三了解特点,指导朗读

  1.给树木贴名牌。

  (1)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的图片。

  (2)图中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藏在儿歌里。请你先仔细读读文中第1、2句,圈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再和同桌合作为它们贴上名牌。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2.全班汇报,观察图片,解读儿歌第1、2句。

  (1)预设:我在路边看见过杨树,它很高,树干上还有“大眼睛”。

  教师:杨树生长速度快,高大挺拔。树冠高扬向上,所以叫“杨树”。

  (2)预设:榕树很粗很壮,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树林。

  教师:大榕树从它的树枝上向下生长着许多“气根”,可以独木成林。在南方的田间、路旁,榕树就像一座座天然的凉亭,是过路人休息、乘凉的好去处。

  (3)预设:我找到了梧桐树,它的树叶很像手掌。

  教师:这儿有一些树叶,(出示杨树叶、银杏叶、梧桐树叶、枫树叶、柳树叶等)请认一认哪片是梧桐树叶。(学生辨认树叶,通过画手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鼓掌”欢迎,识记“掌”字。)

  (4)预设:我找到了枫树,它的叶子一到秋天就变红了。

  教师:正如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为什么会变红呢?(因为入秋以后,枫叶内的花青素增多,而气温的下降又使叶绿素逐渐消失,因此绿叶变成了红叶。)

  (5)预设:松树的叶子像一根根细针,柏树的叶子是扁*的,它们四季都是绿的。

  教师:松树和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就像穿着绿衣服一样,所以文中说——披绿装。

  识记生字“装”,“装”是形声字,上边的“壮”表示读音,下面的“衣”表示字义。

  你们知道松柏为什么“四季披绿装”吗?(松树的叶子呈针状,柏树的叶子呈扁*状。这些叶子的表面有一层蜡质,水分不易散失,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四季常青。四季常青的松柏合起来就是“苍松翠柏”。)

  3.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1)同学们把名牌都找对了,一起读一读吧。

  (2)这些树木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朗读时要强调出来。让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吧。

  (3)师生合作读儿歌。

  ①教师读树名,学生接读树的特点。

  ②男生读树名,女生接读树的特点。

  ③全体拍手,打着节拍朗读全文。

  (4)课件出示儿歌内容,将树木名称变成括号,试着背一背。

  (5)恢复儿歌原文,将树木特点变成括号,再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图片建立树木名称与其特点之间的联系,使记忆更深刻。运用这些信息去辨别树木,学以致用。通过补充资料,了解枫叶变色,松柏四季常青的科学原因,使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板块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学写生字:“杨、桐、枫、松、柏”。

  (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柏”左右宽窄相当),左高右低。

  (2)对比观察:对比独体字“木”,找到木字旁的书写要点。

  (3)注意关键笔画:“杨、桐、枫”这三个字的笔画中的横折折折钩、横折钩、横斜钩,“松”的右边撇低捺高。

  (4)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提示书写要点。

  (5)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抄写词语:杨树、树叶、枫树、松柏。

  2.生字拓展练*。

  还有一些树木的名称也带有木字旁,请你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猜一猜这些字的读音,连一连。

  nán

  xiànɡ chūn shì yòu

  橡

  楠

  柿

  柚

  椿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认“耐、守、疆、银、化”5个生字,会写“壮、棉、杉、化、桂”5个字,会写“木棉、水杉、化石、金桂”4个词语。

  2.能流利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3.通过读文、看图,了解木棉、桦树等树木的特点,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巩固,识记生字

  1.朗读儿歌,复*生字词。

  (1)检查认读:梧桐、手掌、枫叶、松柏、桦树、云杉、桂花。

  (2)复*听写:杨、桐、枫、松、柏。

  (3)背诵儿歌第1、2句。

  2.导入新课,感受儿歌韵律。

  (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更多的树木,谁来读读第3、4句?

  (2)朗读儿歌,注意结尾的字的发音。

  结尾的字在发音上有什么规律?

  它们都是后鼻音(“石”除外),是儿歌中的韵脚,大家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现在我们来齐读这首儿歌。

  板块二了解特点,随文识字

  1.朗读儿歌第3句,了解树木的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1)树木的'种类繁多,除了形状和颜色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呢?读读第3句话。

  预设:生长的地方不同,生活*性也不同。

  (2)(课件分别出示南方和北疆的典型图片)看图片,体会“南方”和“北疆”不同的气候特点,感受“喜暖”和“耐寒”的*性特点。

  2.借助语境识记生字“耐”“守”“疆”。

  (1)借助语境识记“耐”和“守”。

  读句子“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导认读“耐”和“守”。

  桦树耐寒,生长在祖国北部的边疆,它们像*战士一样守卫在祖国的最北边。

  ①识记字形:出示图片,借助图片识记。

  ②理解字义,拓展运用。猜测“耐”和“守”的意思。

  (2)运用字理学*

  “疆”。

  这个字笔画特别多,谁来读一读?谁能交流识字方法?

  “疆”的左边是一个“弓”和一个“土”,可以理解成用弓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和两个“田”表示田地及之间的疆域界限,也代表了这个字的意思。(课件出示*地图,示意讲解:国家领土的边界就是“边疆”,“北疆”是我国北部的边疆。)

  (3)通过组词巩固识字。

  耐:忍耐、耐心、耐力。

  守:守卫、守护、守时。

  疆:边疆、疆土、疆界。

  3.指导朗读、背诵。

  (1)课件出示战士站岗守边疆的图片,激**感朗读:多么令人敬佩的战士,多么耐寒、挺拔的桦树!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2)请你对应上下文看这句话,我们来对对子吧!

  “木棉”对什么?“木棉”对“桦树”。

  “喜暖”对什么?“喜暖”对“耐寒”。

  “在南方”对什么?“在南方”对“守北疆”。

  (3)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来读一读、背一背。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板块三学法运用,自学尝试

  1.同桌一起学*第4句,了解树木的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1)先读一读,再说说银杏、水杉和金桂的特点。

  (2)对这句话有没有不太明白的地方?

  预设:对“活化石”“水杉”“金桂”的意思不太明白。

  (3)引导理解词语。

  活化石是经历漫长地质年代残存至今,形态特征很少变异,一直处于原始状态的生物类群。银杏、水杉是植物活化石。动物活化石有国宝大熊猫、中华鲟等。

  水杉也是珍贵的活化石,俗称“世界爷”,树干又高又直,叶子细小,是世界现存的稀有植物,也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桂树在秋季开花,花朵金黄,花香馥郁。“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人们把桂花看作吉祥之兆。

  2.熟字换一换,识记“银”和“化”。

  (1)“很、跟、眼”的右半部和“银”相同,金字旁表示和金属有关。

  (2)“花”去掉草字头就是“化”,“华”去掉“十”也是“化”。

  (3)“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3.树木和名称“对对碰”。

  你能看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吗?学生联系儿歌、生活经验说一说。

  ,(白桦)),(银杏)),(水杉)),(木棉)),(金桂))

  预设:桦树皮是白色的,银杏的叶子像小扇子,水杉的叶子细小,木棉开红花,开着金黄色花的就是桂树,秋天桂树开花可香啦!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出示图片、观察交流、趣味诵读、练*表达、补充资料、拓展提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树木的不同特点,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板块四朗读背诵,迁移运用

  1.朗读、背诵儿歌。

  (1)听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调。

  (2)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练读,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拍读,达到正确而熟练的程度。

  (3)借助填空,结合图片,练*背诵。

  (4)朗读儿歌,完整背诵。

  2.模仿与运用。

  儿歌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写出了各种树木的特征,帮助我们了解树木的特点,我们也来试着编一句儿歌介绍一种树木吧,可以说说树枝、树叶的形状,可以说说花开的样子、香味,也可以说说树木的*性。(课件出示柳树、槐树、柿子树等图片,学生也可以说自己想说的桃树、石榴树等。)

  预设:柳树枝条细又长。槐树开花一串串。柿子树上挂灯笼。桃树花开红艳艳。

  【设计意图】儿歌语言生动,修辞运用恰当,适合学生模仿运用。教师提供图片、句式、词语等资料,引导学生创编儿歌,体验语言实践的快乐。

  板块五一丝不苟,规范书写

  1.指导写字。指导写“壮、棉、杉、化、桂”。

  (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

  (2)注意笔画顺序:“壮”的左边是点、提、竖。“化”的右边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2.抄写词语:木棉、水杉、化石、金桂。

  3.请给下面的树写上名字。

  (水杉)(木棉)(桂树)

  板块六拓展阅读,语言积累

  1.拓展阅读。

  阅读课后*题第三题,积累关于树木的谚语。

  (1)不同的树木有不同的特点,在人们心中,树木又常常寄托着悠久深远的内涵。试着读读这三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2)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教师适时点拨。

  r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是“培养”的意思,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r树高百尺,叶落归根(ɡēn)。

  意思是说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r树无根不长,人无志(zhì)不立。

  意思是说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树没有根。

  (3)熟读成诵,试着背一背。

  2.推荐阅读《树之歌》。

  读读下面这首《树之歌》,你一定会对树木有更多的了解。

  树之歌

  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

  桑树结果紫又甜,松树四季披绿装。

  棕树喜暖在南方,橡树耐寒守边疆。

  3.总结:课文中介绍了11种树木,它们是我国各个地区有代表性的树木,大自然中树木的种类十分丰富,希望你们能到生活中认识更多的树木,并记住它们的名字。

  拓展学*与树木有关的谚语和儿歌,既巩固了本课的教学成果,又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

  板书设计

  树之歌

  杨树

  高

  榕树

  壮

  梧桐树

  树叶

  像手掌

  枫树

  秋天

  叶儿红

  松、柏

  四季

  披绿装

  木棉

  喜暖

  在南方

  桦树

  耐寒

  守北疆

  银杏、水杉

  活化石

  金桂

  开花

  满院香

  教学反思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受学生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性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

  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本次教学要扎实做的事情。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设计课前区角活动,让语文学*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惯。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让字词教学不再枯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图片建立树木名称与其特点之间的联系,了解枫叶变色,松、柏四季常青的科学原因,使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还有深度,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符合儿童图文学*的心理特征。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连一连。

  jiāng

  zhāng

  zhuāng

  yín

  nài

  掌

  装

  疆

  耐

  银

  二、看拼音写词语。

  yáng

  shù

  zhuàng

  lì

  mù

  mián

  guì

  huā

  sōng

  zǐ

  三、换一换,给下列字换一个偏旁组成另外一个字,并组词。

  例:疯——枫(枫树)

  绵——()()

  洞——()()

  伯——()()

  场——()()

  洼——()()

  志——()()

  四、照样子,写句子。

  梧桐树叶像手掌。

  像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重点段落品析。

  木棉喜暖在,桦()树耐寒守()边疆。

  银杏水杉,开花满院香。

  1、根据课文把上面内容补充完整。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到后面括号里。

  3、该选段*有句话。从第一句话中我们知道木棉生活在。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列举出几个关于树木的四字词语。

  2、写出几句关于树的谚语。

  答案

  一、略

  二、杨树

  壮丽

  木棉

  桂花

  松子

  三、棉

  棉花

  桐

  梧桐

  柏

  柏树

  杨

  杨树

  桂

  桂花

  壮

  壮士

  四、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五、

  1、南方

  活化石

  金桂

  2、

  huà

  shǒu

  3、

  2

  南方

  六、

  1、树大根深

  古树参天

  玉树临风

  独树一帜

  2、花在树上开,别忘地下根。

  没有梧桐树,引不到凤凰来。

《树之歌》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树之歌》是人教版教材,第二单元识字第二课,本单元全部是识字课,本课程的主题是“树木”。本课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要求和课文单元不同,重点应该放在识字写字上,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都是大自然的场景和实物。尤其是本课的树木,很多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所以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本课的生字,和前面课文一样数量很大,但是很有特点,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大都是木子旁,根据已经学过的熟字换偏旁的识字方法,识记起来难度并不大!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掌、枫、松、柏、装、桦、耐、守、疆、银、杉、化、桂”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等8个词语。

  识字教学,引入形声字的概念,便于分类记忆。

  识字时重点介绍“疆”,可以从造字法的'角度,解释加深印象。写字主要通过随文识记的方法,主要教学“杨”并教学木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点出诗歌的韵脚,突出重读词语。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难点突破,利用幻灯片出示这些树木的图片,尤其是身边就有的图片,观形象的展现在他们面前,加深对树种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

  大屏幕出示一组生活照,让学生猜一猜。今天我们认识更多的树木。板书

  2、树之歌(齐读课题)

  2.创设情境,突破识字

  A、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8页,自由读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检查预*的情况,找出没有掌握好的字。(记录预*情况和生字出现的问题)

  B、请看大屏幕:(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桂花

  学生自己拼读,识字小老师在字音上提示*翘舌音和多音字,其余同学可以补充。针对较难的生字可以查字典,充分利用这一工具书。这节课我们就查了多音字“柏”。接着,学生们根据提示,注意这些生字的读音,齐读一遍。最后就是去掉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和领读。

  C、出示8个木字旁的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归类集中识字,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全是木字旁)你们发现了它们字形里的秘密,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形声字,左形右声)这样的字还有许多,猜一猜“橡树”“楠树”“榆树”等生字的读音。

  D、出示剩下的七个生字:装、银、耐、掌、守、疆、化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对比、组词等方法记忆字形。重点引导“疆”字,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疆字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疆域界限。

  3.掌握笔顺,工整书写

  首先,出示“杨”“壮”,让学*仔细观察,并读一读。提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杨”字右边第一笔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壮”字的笔顺从左到右,右边是“士”别写成“土”。

  然后,范写引路。范写时,先写拼音,再写汉字。边说边写,学生认真观察,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关键笔画。最后,书空练写。(书写时,注意正确的姿势。)

  4、分工合作,寻找答案

  A、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几种树木,分别是什么?每种树木有什么特点?(带着问题,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B、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1种树木的名称。班级学生把松柏看成了一种树,所以要及时引导。

  C、屏幕出示每种树木的图片,边观察边说出树的特点。

  D、多种形式读文:同桌互读、男女分读、全部齐读等,以读促思,读中感受。为背诵打基础。随堂检测

《树之歌》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十一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除第一行外,每行由七个字组成,是一首多句式的儿歌,押“ang”韵。这首儿歌常识性较强,同时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儿童生活。如“梧桐树叶像手掌”“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树木特征与儿童生活相联系,写得通俗易懂。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外形,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出现顺序不同,可引导学生发现插图与树木名称的对应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木棉、梧桐、格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图片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的心理特征。

  本课共15个会认字,其中8个生字都与树木名称有关。可将识字教学与认识树木相结合。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其中木字旁的字有八个,重点指导左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右边略微长一点儿。大部分的字在结构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宽。书写“化”字注意右部的笔顺,先撤后竖弯钩;书写“壮”字注意右边“士”不要写成“土”。

  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准备

  1.预*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课前区角活动: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了解树木及树叶的特点;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树木,绘制一张图画,并写上树木名称;将同学们绘制的树木图画及树叶标本张贴于教室一角,欣赏并识记树木名称,交流识字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梧、桐”等10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儿歌,认读树名

  1.联系生活导入:在我们的校园里,自己家的周围、小路旁或者公园里,你们经常看到哪些树木?

  (1)预设: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2)通过课前区角活动,你们又了解了哪些树木?

  (3)导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的感情十分亲密。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和树木有关,题目是“树之歌”。

  2.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把每个字音读准确。

  (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4句话)

  (3)指名逐句朗读,指导正音。

  (4)每句话分别介绍的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的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一共有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5)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开火车认读。

  (6)去掉拼音,再次认读。教师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提示:注意“梧桐”连读二声,“枫、松”是后鼻音。

  3.分小组找一找课本插图中这些树木。

  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

  设计课前区角活动,丰富学生对树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自主识记生字,并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惯。

  板块二偏旁归类,识记生字

  1.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发现生字的共同点。

  (1)课件出示树木名称,把树木名称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变红。

  (2)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预设:它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都是木字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边的部件和它的读音有关系,这些字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字右边的声旁来猜字音。

  2.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生字。

  (1)这些字右边表音的部分有的和生字读音完全相同,比如“吾—梧”,你还能从中找到这样的字吗?(同—桐、风—枫)

  提示:“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的读音完全相同,可以直接“读半边”。

  (2)其他几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有什么关系呢?

  “松、柏、桦”这3个字的读音与声旁读音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松”的右边是“公”,声母不同;“柏”和“白”、“桦”和“华”只是声调不同。

  “杉、桂”这2个字的右半边也表示读音,“杉”的右边部分“彡”的读音是“shān”,“桂”的右边部分“圭”的读音是“ɡuī”。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娃、蛙”换上木字旁就是“桂”。

  3.出示课后*题第二题中的词语,组织练读。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

  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1)引导:这些生字出现在这些词语中,你能不能读准?

  提示:“泡桐”的

  “泡”读“pāo”;白果是银杏的种仁。

  (2)提问:说说这两组词语的特点。

  预设:第一组词语是树木的名称。第二组词语是与树有关的花叶果实的名称。

  (3)同桌互相练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

  板块三了解特点,指导朗读

  1.给树木贴名牌。

  (1)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的图片。

  (2)图中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藏在儿歌里。请你先仔细读读文中第1、2句,圈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再和同桌合作为它们贴上名牌。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2.全班汇报,观察图片,解读儿歌第1、2句。

  (1)预设:我在路边看见过杨树,它很高,树干上还有“大眼睛”。

  教师:杨树生长速度快,高大挺拔。树冠高扬向上,所以叫“杨树”。

  (2)预设:榕树很粗很壮,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树林。

  教师:大榕树从它的树枝上向下生长着许多“气根”,可以独木成林。在南方的田间、路旁,榕树就像一座座天然的凉亭,是过路人休息、乘凉的好去处。

  (3)预设:我找到了梧桐树,它的树叶很像手掌。

  教师:这儿有一些树叶,(出示杨树叶、银杏叶、梧桐树叶、枫树叶、柳树叶等)请认一认哪片是梧桐树叶。(学生辨认树叶,通过画手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鼓掌”欢迎,识记“掌”字。)

  (4)预设:我找到了枫树,它的叶子一到秋天就变红了。

  教师:正如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为什么会变红呢?(因为入秋以后,枫叶内的花青素增多,而气温的下降又使叶绿素逐渐消失,因此绿叶变成了红叶。)

  (5)预设:松树的叶子像一根根细针,柏树的叶子是扁*的,它们四季都是绿的。

  教师:松树和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就像穿着绿衣服一样,所以文中说——披绿装。

  识记生字“装”,“装”是形声字,上边的“壮”表示读音,下面的“衣”表示字义。

  你们知道松柏为什么“四季披绿装”吗?(松树的叶子呈针状,柏树的叶子呈扁*状。这些叶子的表面有一层蜡质,水分不易散失,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四季常青。四季常青的松柏合起来就是“苍松翠柏”。)

  3.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1)同学们把名牌都找对了,一起读一读吧。

  (2)这些树木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朗读时要强调出来。让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吧。

  (3)师生合作读儿歌。

  ①教师读树名,学生接读树的特点。

  ②男生读树名,女生接读树的特点。

  ③全体拍手,打着节拍朗读全文。

  (4)课件出示儿歌内容,将树木名称变成括号,试着背一背。

  (5)恢复儿歌原文,将树木特点变成括号,再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图片建立树木名称与其特点之间的联系,使记忆更深刻。运用这些信息去辨别树木,学以致用。通过补充资料,了解枫叶变色,松柏四季常青的科学原因,使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板块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学写生字:“杨、桐、枫、松、柏”。

  (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柏”左右宽窄相当),左高右低。

  (2)对比观察:对比独体字“木”,找到木字旁的书写要点。

  (3)注意关键笔画:“杨、桐、枫”这三个字的笔画中的横折折折钩、横折钩、横斜钩,“松”的右边撇低捺高。

  (4)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提示书写要点。

  (5)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抄写词语:杨树、树叶、枫树、松柏。

  2.生字拓展练*。

  还有一些树木的名称也带有木字旁,请你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猜一猜这些字的读音,连一连。

  nán

  xiànɡ chūn shì yòu

  橡

  楠

  柿

  柚

  椿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认“耐、守、疆、银、化”5个生字,会写“壮、棉、杉、化、桂”5个字,会写“木棉、水杉、化石、金桂”4个词语。

  2.能流利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3.通过读文、看图,了解木棉、桦树等树木的特点,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巩固,识记生字

  1.朗读儿歌,复*生字词。

  (1)检查认读:梧桐、手掌、枫叶、松柏、桦树、云杉、桂花。

  (2)复*听写:杨、桐、枫、松、柏。

  (3)背诵儿歌第1、2句。

  2.导入新课,感受儿歌韵律。

  (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更多的树木,谁来读读第3、4句?

  (2)朗读儿歌,注意结尾的字的发音。

  结尾的字在发音上有什么规律?

  它们都是后鼻音(“石”除外),是儿歌中的韵脚,大家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现在我们来齐读这首儿歌。

  板块二了解特点,随文识字

  1.朗读儿歌第3句,了解树木的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1)树木的种类繁多,除了形状和颜色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呢?读读第3句话。

  预设:生长的地方不同,生活*性也不同。

  (2)(课件分别出示南方和北疆的典型图片)看图片,体会“南方”和“北疆”不同的气候特点,感受“喜暖”和“耐寒”的*性特点。

  2.借助语境识记生字“耐”“守”“疆”。

  (1)借助语境识记“耐”和“守”。

  读句子“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导认读“耐”和“守”。

  桦树耐寒,生长在祖国北部的边疆,它们像*战士一样守卫在祖国的最北边。

  ①识记字形:出示图片,借助图片识记。

  ②理解字义,拓展运用。猜测“耐”和“守”的意思。

  (2)运用字理学*

  “疆”。

  这个字笔画特别多,谁来读一读?谁能交流识字方法?

  “疆”的左边是一个“弓”和一个“土”,可以理解成用弓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和两个“田”表示田地及之间的疆域界限,也代表了这个字的意思。(课件出示*地图,示意讲解:国家领土的边界就是“边疆”,“北疆”是我国北部的边疆。)

  (3)通过组词巩固识字。

  耐:忍耐、耐心、耐力。

  守:守卫、守护、守时。

  疆:边疆、疆土、疆界。

  3.指导朗读、背诵。

  (1)课件出示战士站岗守边疆的图片,激**感朗读:多么令人敬佩的战士,多么耐寒、挺拔的桦树!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2)请你对应上下文看这句话,我们来对对子吧!

  “木棉”对什么?“木棉”对“桦树”。

  “喜暖”对什么?“喜暖”对“耐寒”。

  “在南方”对什么?“在南方”对“守北疆”。

  (3)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来读一读、背一背。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板块三学法运用,自学尝试

  1.同桌一起学*第4句,了解树木的`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1)先读一读,再说说银杏、水杉和金桂的特点。

  (2)对这句话有没有不太明白的地方?

  预设:对“活化石”“水杉”“金桂”的意思不太明白。

  (3)引导理解词语。

  活化石是经历漫长地质年代残存至今,形态特征很少变异,一直处于原始状态的生物类群。银杏、水杉是植物活化石。动物活化石有国宝大熊猫、中华鲟等。

  水杉也是珍贵的活化石,俗称“世界爷”,树干又高又直,叶子细小,是世界现存的稀有植物,也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桂树在秋季开花,花朵金黄,花香馥郁。“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人们把桂花看作吉祥之兆。

  2.熟字换一换,识记“银”和“化”。

  (1)“很、跟、眼”的右半部和“银”相同,金字旁表示和金属有关。

  (2)“花”去掉草字头就是“化”,“华”去掉“十”也是“化”。

  (3)“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3.树木和名称“对对碰”。

  你能看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吗?学生联系儿歌、生活经验说一说。

  ,(白桦)),(银杏)),(水杉)),(木棉)),(金桂))

  预设:桦树皮是白色的,银杏的叶子像小扇子,水杉的叶子细小,木棉开红花,开着金黄色花的就是桂树,秋天桂树开花可香啦!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出示图片、观察交流、趣味诵读、练*表达、补充资料、拓展提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树木的不同特点,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板块四朗读背诵,迁移运用

  1.朗读、背诵儿歌。

  (1)听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调。

  (2)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练读,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拍读,达到正确而熟练的程度。

  (3)借助填空,结合图片,练*背诵。

  (4)朗读儿歌,完整背诵。

  2.模仿与运用。

  儿歌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写出了各种树木的特征,帮助我们了解树木的特点,我们也来试着编一句儿歌介绍一种树木吧,可以说说树枝、树叶的形状,可以说说花开的样子、香味,也可以说说树木的*性。(课件出示柳树、槐树、柿子树等图片,学生也可以说自己想说的桃树、石榴树等。)

  预设:柳树枝条细又长。槐树开花一串串。柿子树上挂灯笼。桃树花开红艳艳。

  【设计意图】儿歌语言生动,修辞运用恰当,适合学生模仿运用。教师提供图片、句式、词语等资料,引导学生创编儿歌,体验语言实践的快乐。

  板块五一丝不苟,规范书写

  1.指导写字。指导写“壮、棉、杉、化、桂”。

  (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

  (2)注意笔画顺序:“壮”的左边是点、提、竖。“化”的右边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2.抄写词语:木棉、水杉、化石、金桂。

  3.请给下面的树写上名字。

  (水杉)(木棉)(桂树)

  板块六拓展阅读,语言积累

  1.拓展阅读。

  阅读课后*题第三题,积累关于树木的谚语。

  (1)不同的树木有不同的特点,在人们心中,树木又常常寄托着悠久深远的内涵。试着读读这三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2)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教师适时点拨。

  r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是“培养”的意思,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r树高百尺,叶落归根(ɡēn)。

  意思是说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r树无根不长,人无志(zhì)不立。

  意思是说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树没有根。

  (3)熟读成诵,试着背一背。

  2.推荐阅读《树之歌》。

  读读下面这首《树之歌》,你一定会对树木有更多的了解。

  树之歌

  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

  桑树结果紫又甜,松树四季披绿装。

  棕树喜暖在南方,橡树耐寒守边疆。

  3.总结:课文中介绍了11种树木,它们是我国各个地区有代表性的树木,大自然中树木的种类十分丰富,希望你们能到生活中认识更多的树木,并记住它们的名字。

  拓展学*与树木有关的谚语和儿歌,既巩固了本课的教学成果,又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

  板书设计

  树之歌

  杨树

  高

  榕树

  壮

  梧桐树

  树叶

  像手掌

  枫树

  秋天

  叶儿红

  松、柏

  四季

  披绿装

  木棉

  喜暖

  在南方

  桦树

  耐寒

  守北疆

  银杏、水杉

  活化石

  金桂

  开花

  满院香

  教学反思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受学生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性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

  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本次教学要扎实做的事情。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设计课前区角活动,让语文学*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惯。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让字词教学不再枯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图片建立树木名称与其特点之间的联系,了解枫叶变色,松、柏四季常青的科学原因,使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还有深度,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符合儿童图文学*的心理特征。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连一连。

  jiāng

  zhāng

  zhuāng

  yín

  nài

  掌

  装

  疆

  耐

  银

  二、看拼音写词语。

  yáng

  shù

  zhuàng

  lì

  mù

  mián

  guì

  huā

  sōng

  zǐ

  三、换一换,给下列字换一个偏旁组成另外一个字,并组词。

  例:疯——枫(枫树)

  绵——()()

  洞——()()

  伯——()()

  场——()()

  洼——()()

  志——()()

  四、照样子,写句子。

  梧桐树叶像手掌。

  像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重点段落品析。

  木棉喜暖在,桦()树耐寒守()边疆。

  银杏水杉,开花满院香。

  1、根据课文把上面内容补充完整。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到后面括号里。

  3、该选段*有句话。从第一句话中我们知道木棉生活在。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列举出几个关于树木的四字词语。

  2、写出几句关于树的谚语。

  答案

  一、略

  二、杨树

  壮丽

  木棉

  桂花

  松子

  三、棉

  棉花

  桐

  梧桐

  柏

  柏树

  杨

  杨树

  桂

  桂花

  壮

  壮士

  四、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五、

  1、南方

  活化石

  金桂

  2、

  huà

  shǒu

  3、

  2

  南方

  六、

  1、树大根深

  古树参天

  玉树临风

  独树一帜

  2、花在树上开,别忘地下根。

  没有梧桐树,引不到凤凰来。

《树之歌》教学设计4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汉之星*台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出示各种各样树木的图片,板书:树。

  2、结合自己的生活交流对树的了解,可树的用处、样子、特点等不同方面交流。

  3、过渡:树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到树的大家庭,认识这些树木好朋友。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出示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初读指导

  (1)指名朗读第一句,出示词语:杨树、壮大、梧桐树、手掌,指名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壮、掌”都是后鼻音。(2)指名朗读第二句,出示词语:枫树、松柏、绿装,强调“枫、松、装”三个字都是后鼻音,特别是“柏”字的读音,要指导学生读正确。

  (3)指名朗读第三句,出示词语:木棉、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名学生认读,提醒学生“桦”读第四声,“耐”是鼻音,“守”是翘舌音。指名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耐寒”的意思。

  (4)指名朗读第四句,出示词语:银杏、水杉、化石、金桂,指名认读,注意“银”是前鼻音,“杉”是翘舌音。

  3、再次练读课文,将课文读得更加正确流利,并与同桌互读。

  4、多种方式巩固识字,随机出示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识字。

  5、全班齐读课文,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味。

  三、再读课文,了解树木特点

  1、学*第一句

  (1)出示第句一话,指名认读,说说这句话中写了哪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2)图片出示三种树,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树的样子,注意语言表达完整。

  (3)交流后,关注这三种树的特点:杨树长得十分高大;榕树粗壮可以独木成林;梧桐树的叶片像手掌。

  (4)全班齐读,小结树木的外形各不相同。

  2、学*第二句

  (1)过渡:大自然的树木除了外形各不相同,颜色也有区别!请自读第二句,说说你的发现。

  (2)指名朗读,交流枫树的叶子在秋天变红,松树和柏树四季常青像披着一件绿色的外套。

  (3)出示秋天的枫树和松柏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4)出示不同季节树叶的颜色变化,鼓励学生用装示颜色的词语来说一说。

  3、学*第三句

  (1)过渡:树木除了叶片的颜色各不相同,脾气性格也有所不同哟!瞧,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种树,出示木棉树和桦树,它们一个喜暖,一个耐寒。

  (2)指名朗读第三句话。

  (3)小结:由于自然环境、树木的生活*性和外形有所不同,这是树木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4、学*第四句

  (1)过渡:我们了解了树的外形、颜色、生活*性,接下来认识几种特别珍贵的树。

  (2)出示银杏、水杉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种树的外形。

  (3)学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活化石”的意思,交流后适当补充。

  (4)出示金桂树图片,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金桂开花的香气。

  5、整体回归,指导背诵

  (1)学生再次自由练*朗读课文。

  (2)多种形式趣味朗读:同桌分句朗读、拍手打节奏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出情趣,读出韵味。

  (3)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练*背诵,要抓住每一种树木的特点帮助记忆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出示树木图,指名说出树名。

  2、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字词学*情况。二、学*儿歌,理解意思

  1、学生自己读儿歌。

  2、指名每人读一句,并说一说这一句讲的是什么。

  如: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这句话说出了杨树长得高的特点,榕树树冠大、树干分枝多、很粗壮的'特点。还讲了梧桐树的树叶像手掌的特点。)

  3、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边指图边总结这几种树的特点。

  杨树——长得高,笔直。

  榕树——长得壮,树干分枝多,树冠大。

  梧桐树——叶子呈掌状分裂。

  枫树——秋天叶子是红色的。

  松柏——一年四季常青。

  木棉——喜欢暖和的气候,生长在南方。

  桦树——产于东北,耐寒。树皮是白色。

  银杏、水杉——古老的树种,有“活化石”之称。

  金桂——花朵金黄,香飘十里。

  4、指名读儿歌,分组读,指名读。

  5、看图,说说图中的是哪一种树。(出示课件或卡片)

  三、学*朗读儿歌

  1、学生自读儿歌,体会这首儿歌的特点。

  儿歌的第一、二、四、五、六、八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这首儿歌是用ang来押韵的。这是儿歌的一般特点,一般是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这样,我们读起来就朗朗上口了。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再读这首儿歌,你们还有什么感觉?(节奏感)

  3、指导朗读。

  我们读儿歌时,就要读出它的节奏感。要想准确地表达出儿歌所讲的意思,读出它的节奏感,就必须注意每一行之间的准确停顿。你们自己体会一下,除了句逗停顿外,每一行词语间还应怎样停顿,读给你的同桌听。

  4、汇报、评议。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不好?为什么好或为什么不好?说出理由

《树之歌》教学设计5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二年级语文课本杨树之歌教学设计,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

  2.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描述自己熟悉的树。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歌声,非常动听,有小朋友唱的,有小鸟唱的,还有小蜜蜂唱的……就连杨树也会唱歌,而且非常美妙,想听吗?

  板书课题:指导“之”的读音和写法,学生书空。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指导说。

  三、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起来,想办法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字并检查。

  3.全班交流识字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困难和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4.学生认读含生字的词句,检测认字效果。

  5.同桌互相读课文,达到读通读准。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或者感兴趣的词句与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读书。

  准能把自己读得最好的诗句读给大家听?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理解:聊家常,悠闲。

  3.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4.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语文实践,拓展延伸

  1.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师举例:“哗啦啦、哗啦啦,小宝宝,快来吧……”

  “老奶奶,头发白……”

  “我是一棵大叶杨,成天喜欢把歌唱……”

  2.同桌编一编,唱一唱。

  3.指导唱,评议。

  4、同学们,大叶杨是我们的朋友,其它的树也是我们的朋友,你能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吗?

  ①小组交流自己曾观察过的,比较熟悉的树;

  ②每组选一个代表全班交流;

  ③把自己说的写下来。


《树之歌》教学设计菁选(扩展2)

——树之歌教学设计

树之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树之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树之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想像能力;能仿写。

  3、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了解那些虽然普通,但是默默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唱首歌)师;同学们唱的真好听!你们知道吗,大杨树也会唱歌,它唱什么歌呢?打开课本。

  二、预*检测

  1.有感情地流利的朗读课文。

  2.大杨树怎么唱歌?

  三.交流,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

  同学们,“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要想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只要多读书,就可以找出答案。

  2.学*第一节。

  (1)同学们捧起书本,认真地朗读第一小节,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把你们的感受讲给我们听听。开始吧!

  生1:我知道了杨树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唱歌。

  生2:我知道了杨树是哗啦啦地唱歌。

  生3:我感受到了杨树唱歌时心情很欢快。

  你们体会地真好,有风为大叶杨伴奏,有雨点和大叶杨合唱,有时欢快,有时响亮,有时宁静,歌声中充满了快乐,你能通过读表现出大叶杨的快乐吗?

  (2)生朗读、评价:

  过渡:白杨树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没有风雨时,他们也在唱,唱给谁听呢?我们快来读一读吧。

  3.用同样的方法学*第二.三节

  (1)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你弄明白了什么问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1:我弄明白了原来大叶杨把歌唱给老爷爷、老奶奶、小朋友听。

  生2:我想知道大叶杨唱的是什么?

  (2)对,叶杨成天哗啦啦地歌唱,它会对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唱些什么呢?

  (3)你们想想杨树还会在什么地方把歌唱给谁听呢?模仿第二节说几句。

  生1:唱给可爱的小朋友,伴他读书真快乐!

  生2:唱给辛苦的清洁工,伴他劳动真轻松。

  生3:唱给我们的老师,祝她幸福又美丽!

  (4)你们想象真丰富,大叶杨给人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快乐,大叶杨也一定很快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小结:在它的歌声中,小宝宝快乐地捉迷藏,在它的歌声中,老奶奶快乐地聊家常,在它的歌声中,老爷爷悠闲地度时光。

  过渡:大叶杨不但会唱优美的歌儿,而且还有更大的作用呢。让我们来看第三小节

  (5)谁带着自己的感受把第三节读给我们听。

  生读,质疑:大叶杨怎么也会拉手?怎么也会鼓掌?为什么要鼓掌感谢金色的太阳?生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6)大叶杨越长越大,春天来了,枝繁叶茂,枝连着枝,叶连着叶,就像我们手拉着手,春风吹来,大叶杨在春风中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原来是鼓掌感谢金色的太阳,是太阳让大地有了四季的变化,使大叶杨春天发芽长叶,秋天落叶。

  (7)再次朗读体会:感谢大叶杨为我们送来了一片凉爽。

  (8)多美的一首诗歌呀,要是想永远把他留在记忆里,你应该怎么做?对,把他背下来,开始吧!

树之歌教学设计2

  【教学设想】

  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为第二课时的学*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生试着读好课题。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都介绍了哪些树?每种树有什么特点?)

  3、师引导: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认识不同的树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我能行。

  正确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练读第1句

  谁能把这一句读正确呢?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吧!

  ①学生自读,边读第一句,边圈画出本句的生词并与课件标画的对照。

  ②同桌互读,检查自读情况。

  ③课件出示加拼音的词语,“杨树、榕树、梧桐树、手掌、壮”。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壮”是三拼音节,“杨、榕、桐、掌、壮”是后鼻音,“掌、壮”还是翘舌音。

  ④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⑤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一句,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男女生赛读,个别读,读好本小节的同学奖励一颗星。

  (3)练读第2—4句

  ①用学*第1句的方法,分别学*2句、3句、4句等,学生自由读第2—4句,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

  ②出示词语“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守北疆、耐寒、绿装”,谁来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教师相机提示“松”是*舌音,“杉、守、装”为翘舌音,“枫、松、疆”是后鼻音,“棉、杉”为前鼻音。

  ③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④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2—4句,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分组赛读、指名读。奖励读得好的同学一颗星。

  2、书写生字我能行。

  出示生字: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

  (1)自己读一读,指名读,读准音。

  (2)重点指导“杨、杉”。

  课件出示这两个字的笔顺,教师范写,相机指导“杨”字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横折折折钩,“杉”的右边是“杉字部”,三撇的写法要注意:第二撇在第一撇的三分之一处起笔,第三撇在第二撇的三分之一处起笔。

  学生描红,练写。(课件出示坐姿图和握笔姿势图。强调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教师巡视指导。写完后自己对照例字,不满意的再练写一个,教师反馈,写正确,写整洁。

  (3)自己采用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练写其余的字。书写《*字册》生字,端正写字姿势,做到正确、整洁。

  (4)展示学生书写作品,集体评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对照自己的字能做到正确、整洁的就加颗星。)

  三、巩固练*。

  1、打开新课堂完成读拼音写词语。(自己完成后,同桌互改,同桌认为写得满意加一颗星。教师展评,鼓励学生写正确,写整洁。)

  2、教师小结:小组成员数一数自己得到的星,加起来最多的小组,被评为学*优胜小组。

树之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和读儿歌,初步认识树木的样子,了解这些树木的外形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识记生字字形并正确书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几种常见树木的图片,如杨树、枫树、梧桐树、桂花树等。

  (1)指名学生说一说认识图片上的哪些树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树名。

  2、看图,说说每种树的外形特点。

  (1)与同桌合作,说给同桌听。

  (2)几人一组,说给小组伙伴听。

  (如:杨树长得直而高,树叶大而茂密。枫树的叶子是互生的,秋季的时候叶子会变红。梧桐树长得高高壮壮的,树叶像手掌。)

  二、初读儿歌,合作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圈出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分组合作学*生字。

  (1)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

  “桐、掌、枫、松、装、疆”都是后鼻音。

  “桦、化”同音,是三拼音节,拼读时不能丢掉中间的介音。

  “梧、银”是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发音。

  “耐”的声母是n,是鼻音。

  (2)拼读音节,正字音。

  (3)读词语,掌握生字。

  4、进行“识字比赛”,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5、教师指导记字形。

  (1)自学生字,指名说出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杨、梧、桐、枫、松、柏、桦、棉、杉、桂”都是木字旁,起到表义作用。)

  (2)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木+风=枫木+同=桐木+白=柏

  拆分法:掌=尚+手

  比较法:壮-装,“壮”字下面加上“衣”,就是“装”。

  6、熟读儿歌(课件出示)。

  7、找找最后一个字韵母有什么规律,试着背儿歌。

  三、教师指导,学*写法。

  1、出示课件,指导写法(左窄右宽)。

  2、我会说,读读记记。

  四、课后练*,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句子,想想它们的意思。

树之歌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知儿歌内容。(重点)

  一.情境导入

  (1)听音乐

  (2)过渡: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们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的结构和各自的特征吧!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学*我会认的字和词语。

  3、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再读感悟

  1、边读边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第一小节:描写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特点。第二小节:描写了枫树和松柏的特点。

  第三小节:描写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喜好。第四小节:描写了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提示:本文是一首儿歌,让我们了解一些树木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初学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五.课堂检测

  1、抄写生字

  2、给带点的字选正确的音

  3、选字组词

树之歌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树”为主题的识字儿歌。通过不同的树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特点,让学生们不仅能够在前期学*的基础上,继续积累很多与树有关的带“木字旁”的生字,了解汉字的偏旁表意的特点,加以归类识字。还能够了解树木的种类和特点等自然常识,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美丽神奇,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的学*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学生学*本课生字有一定的基础。尤其是本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学生生活中常见了解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热情,并掌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三、教学目标: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过的生字。

  四、教学重难点: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相机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桐掌枫松

  柏装桦耐守

  疆银杉化桂

  5读一读,记一记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3)学生练*,教师巡视指导。

树之歌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十一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除第一行外,每行由七个字组成,是一首多句式的儿歌,押“ang”韵。这首儿歌常识性较强,同时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儿童生活。如“梧桐树叶像手掌”“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树木特征与儿童生活相联系,写得通俗易懂。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外形,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出现顺序不同,可引导学生发现插图与树木名称的对应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木棉、梧桐、格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图片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的心理特征。

  本课共15个会认字,其中8个生字都与树木名称有关。可将识字教学与认识树木相结合。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其中木字旁的字有八个,重点指导左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右边略微长一点儿。大部分的字在结构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宽。书写“化”字注意右部的笔顺,先撤后竖弯钩;书写“壮”字注意右边“士”不要写成“土”。

  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准备

  1.预*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课前区角活动: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了解树木及树叶的特点;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树木,绘制一张图画,并写上树木名称;将同学们绘制的树木图画及树叶标本张贴于教室一角,欣赏并识记树木名称,交流识字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梧、桐”等10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儿歌,认读树名

  1.联系生活导入:在我们的校园里,自己家的周围、小路旁或者公园里,你们经常看到哪些树木?

  (1)预设: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2)通过课前区角活动,你们又了解了哪些树木?

  (3)导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的感情十分亲密。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和树木有关,题目是“树之歌”。

  2.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把每个字音读准确。

  (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4句话)

  (3)指名逐句朗读,指导正音。

  (4)每句话分别介绍的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的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一共有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5)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开火车认读。

  (6)去掉拼音,再次认读。教师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提示:注意“梧桐”连读二声,“枫、松”是后鼻音。

  3.分小组找一找课本插图中这些树木。

  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

  设计课前区角活动,丰富学生对树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自主识记生字,并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惯。

  板块二偏旁归类,识记生字

  1.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发现生字的共同点。

  (1)课件出示树木名称,把树木名称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变红。

  (2)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预设:它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都是木字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边的部件和它的读音有关系,这些字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字右边的声旁来猜字音。

  2.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生字。

  (1)这些字右边表音的部分有的和生字读音完全相同,比如“吾—梧”,你还能从中找到这样的字吗?(同—桐、风—枫)

  提示:“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的读音完全相同,可以直接“读半边”。

  (2)其他几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有什么关系呢?

  “松、柏、桦”这3个字的读音与声旁读音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松”的右边是“公”,声母不同;“柏”和“白”、“桦”和“华”只是声调不同。

  “杉、桂”这2个字的右半边也表示读音,“杉”的右边部分“彡”的读音是“shān”,“桂”的右边部分“圭”的读音是“ɡuī”。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娃、蛙”换上木字旁就是“桂”。

  3.出示课后*题第二题中的词语,组织练读。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

  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1)引导:这些生字出现在这些词语中,你能不能读准?

  提示:“泡桐”的

  “泡”读“pāo”;白果是银杏的种仁。

  (2)提问:说说这两组词语的特点。

  预设:第一组词语是树木的名称。第二组词语是与树有关的花叶果实的名称。

  (3)同桌互相练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

  板块三了解特点,指导朗读

  1.给树木贴名牌。

  (1)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的图片。

  (2)图中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藏在儿歌里。请你先仔细读读文中第1、2句,圈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再和同桌合作为它们贴上名牌。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2.全班汇报,观察图片,解读儿歌第1、2句。

  (1)预设:我在路边看见过杨树,它很高,树干上还有“大眼睛”。

  教师:杨树生长速度快,高大挺拔。树冠高扬向上,所以叫“杨树”。

  (2)预设:榕树很粗很壮,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树林。

  教师:大榕树从它的树枝上向下生长着许多“气根”,可以独木成林。在南方的田间、路旁,榕树就像一座座天然的凉亭,是过路人休息、乘凉的好去处。

  (3)预设:我找到了梧桐树,它的树叶很像手掌。

  教师:这儿有一些树叶,(出示杨树叶、银杏叶、梧桐树叶、枫树叶、柳树叶等)请认一认哪片是梧桐树叶。(学生辨认树叶,通过画手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鼓掌”欢迎,识记“掌”字。)

  (4)预设:我找到了枫树,它的叶子一到秋天就变红了。

  教师:正如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为什么会变红呢?(因为入秋以后,枫叶内的花青素增多,而气温的下降又使叶绿素逐渐消失,因此绿叶变成了红叶。)

  (5)预设:松树的叶子像一根根细针,柏树的叶子是扁*的,它们四季都是绿的。

  教师:松树和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就像穿着绿衣服一样,所以文中说——披绿装。

  识记生字“装”,“装”是形声字,上边的“壮”表示读音,下面的“衣”表示字义。

  你们知道松柏为什么“四季披绿装”吗?(松树的叶子呈针状,柏树的叶子呈扁*状。这些叶子的表面有一层蜡质,水分不易散失,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四季常青。四季常青的松柏合起来就是“苍松翠柏”。)

  3.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1)同学们把名牌都找对了,一起读一读吧。

  (2)这些树木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朗读时要强调出来。让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吧。

  (3)师生合作读儿歌。

  ①教师读树名,学生接读树的特点。

  ②男生读树名,女生接读树的特点。

  ③全体拍手,打着节拍朗读全文。

  (4)课件出示儿歌内容,将树木名称变成括号,试着背一背。

  (5)恢复儿歌原文,将树木特点变成括号,再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图片建立树木名称与其特点之间的联系,使记忆更深刻。运用这些信息去辨别树木,学以致用。通过补充资料,了解枫叶变色,松柏四季常青的科学原因,使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板块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学写生字:“杨、桐、枫、松、柏”。

  (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柏”左右宽窄相当),左高右低。

  (2)对比观察:对比独体字“木”,找到木字旁的书写要点。

  (3)注意关键笔画:“杨、桐、枫”这三个字的笔画中的横折折折钩、横折钩、横斜钩,“松”的右边撇低捺高。

  (4)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提示书写要点。

  (5)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抄写词语:杨树、树叶、枫树、松柏。

  2.生字拓展练*。

  还有一些树木的名称也带有木字旁,请你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猜一猜这些字的读音,连一连。

  nán

  xiànɡ chūn shì yòu

  橡

  楠

  柿

  柚

  椿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认“耐、守、疆、银、化”5个生字,会写“壮、棉、杉、化、桂”5个字,会写“木棉、水杉、化石、金桂”4个词语。

  2.能流利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3.通过读文、看图,了解木棉、桦树等树木的特点,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巩固,识记生字

  1.朗读儿歌,复*生字词。

  (1)检查认读:梧桐、手掌、枫叶、松柏、桦树、云杉、桂花。

  (2)复*听写:杨、桐、枫、松、柏。

  (3)背诵儿歌第1、2句。

  2.导入新课,感受儿歌韵律。

  (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更多的树木,谁来读读第3、4句?

  (2)朗读儿歌,注意结尾的字的发音。

  结尾的字在发音上有什么规律?

  它们都是后鼻音(“石”除外),是儿歌中的韵脚,大家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现在我们来齐读这首儿歌。

  板块二了解特点,随文识字

  1.朗读儿歌第3句,了解树木的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1)树木的种类繁多,除了形状和颜色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呢?读读第3句话。

  预设:生长的地方不同,生活*性也不同。

  (2)(课件分别出示南方和北疆的典型图片)看图片,体会“南方”和“北疆”不同的气候特点,感受“喜暖”和“耐寒”的*性特点。

  2.借助语境识记生字“耐”“守”“疆”。

  (1)借助语境识记“耐”和“守”。

  读句子“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导认读“耐”和“守”。

  桦树耐寒,生长在祖国北部的边疆,它们像***战士一样守卫在祖国的最北边。

  ①识记字形:出示图片,借助图片识记。

  ②理解字义,拓展运用。猜测“耐”和“守”的意思。

  (2)运用字理学*

  “疆”。

  这个字笔画特别多,谁来读一读?谁能交流识字方法?

  “疆”的左边是一个“弓”和一个“土”,可以理解成用弓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和两个“田”表示田地及之间的疆域界限,也代表了这个字的意思。(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示意讲解:国家领土的边界就是“边疆”,“北疆”是我国北部的边疆。)

  (3)通过组词巩固识字。

  耐:忍耐、耐心、耐力。

  守:守卫、守护、守时。

  疆:边疆、疆土、疆界。

  3.指导朗读、背诵。

  (1)课件出示战士站岗守边疆的图片,激**感朗读:多么令人敬佩的战士,多么耐寒、挺拔的桦树!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2)请你对应上下文看这句话,我们来对对子吧!

  “木棉”对什么?“木棉”对“桦树”。

  “喜暖”对什么?“喜暖”对“耐寒”。

  “在南方”对什么?“在南方”对“守北疆”。

  (3)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来读一读、背一背。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板块三学法运用,自学尝试

  1.同桌一起学*第4句,了解树木的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1)先读一读,再说说银杏、水杉和金桂的特点。

  (2)对这句话有没有不太明白的地方?

  预设:对“活化石”“水杉”“金桂”的意思不太明白。

  (3)引导理解词语。

  活化石是经历漫长地质年代残存至今,形态特征很少变异,一直处于原始状态的生物类群。银杏、水杉是植物活化石。动物活化石有国宝大熊猫、中华鲟等。

  水杉也是珍贵的活化石,俗称“世界爷”,树干又高又直,叶子细小,是世界现存的稀有植物,也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桂树在秋季开花,花朵金黄,花香馥郁。“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人们把桂花看作吉祥之兆。

  2.熟字换一换,识记“银”和“化”。

  (1)“很、跟、眼”的右半部和“银”相同,金字旁表示和金属有关。

  (2)“花”去掉草字头就是“化”,“华”去掉“十”也是“化”。

  (3)“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3.树木和名称“对对碰”。

  你能看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吗?学生联系儿歌、生活经验说一说。

  ,(白桦)),(银杏)),(水杉)),(木棉)),(金桂))

  预设:桦树皮是白色的,银杏的叶子像小扇子,水杉的叶子细小,木棉开红花,开着金黄色花的就是桂树,秋天桂树开花可香啦!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出示图片、观察交流、趣味诵读、练*表达、补充资料、拓展提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树木的不同特点,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板块四朗读背诵,迁移运用

  1.朗读、背诵儿歌。

  (1)听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调。

  (2)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练读,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拍读,达到正确而熟练的程度。

  (3)借助填空,结合图片,练*背诵。

  (4)朗读儿歌,完整背诵。

  2.模仿与运用。

  儿歌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写出了各种树木的特征,帮助我们了解树木的特点,我们也来试着编一句儿歌介绍一种树木吧,可以说说树枝、树叶的形状,可以说说花开的样子、香味,也可以说说树木的*性。(课件出示柳树、槐树、柿子树等图片,学生也可以说自己想说的桃树、石榴树等。)

  预设:柳树枝条细又长。槐树开花一串串。柿子树上挂灯笼。桃树花开红艳艳。

  【设计意图】儿歌语言生动,修辞运用恰当,适合学生模仿运用。教师提供图片、句式、词语等资料,引导学生创编儿歌,体验语言实践的快乐。

  板块五一丝不苟,规范书写

  1.指导写字。指导写“壮、棉、杉、化、桂”。

  (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

  (2)注意笔画顺序:“壮”的左边是点、提、竖。“化”的右边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2.抄写词语:木棉、水杉、化石、金桂。

  3.请给下面的树写上名字。

  (水杉)(木棉)(桂树)

  板块六拓展阅读,语言积累

  1.拓展阅读。

  阅读课后*题第三题,积累关于树木的谚语。

  (1)不同的树木有不同的特点,在人们心中,树木又常常寄托着悠久深远的内涵。试着读读这三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2)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教师适时点拨。

  r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是“培养”的意思,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r树高百尺,叶落归根(ɡēn)。

  意思是说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r树无根不长,人无志(zhì)不立。

  意思是说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树没有根。

  (3)熟读成诵,试着背一背。

  2.推荐阅读《树之歌》。

  读读下面这首《树之歌》,你一定会对树木有更多的了解。

  树之歌

  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

  桑树结果紫又甜,松树四季披绿装。

  棕树喜暖在南方,橡树耐寒守边疆。

  3.总结:课文中介绍了11种树木,它们是我国各个地区有代表性的树木,大自然中树木的种类十分丰富,希望你们能到生活中认识更多的树木,并记住它们的名字。

  拓展学*与树木有关的谚语和儿歌,既巩固了本课的教学成果,又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

  板书设计

  树之歌

  杨树

  高

  榕树

  壮

  梧桐树

  树叶

  像手掌

  枫树

  秋天

  叶儿红

  松、柏

  四季

  披绿装

  木棉

  喜暖

  在南方

  桦树

  耐寒

  守北疆

  银杏、水杉

  活化石

  金桂

  开花

  满院香

  教学反思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受学生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性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

  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本次教学要扎实做的事情。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设计课前区角活动,让语文学*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惯。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让字词教学不再枯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图片建立树木名称与其特点之间的联系,了解枫叶变色,松、柏四季常青的科学原因,使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还有深度,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符合儿童图文学*的心理特征。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连一连。

  jiāng

  zhāng

  zhuāng

  yín

  nài

  掌

  装

  疆

  耐

  银

  二、看拼音写词语。

  yáng

  shù

  zhuàng

  lì

  mù

  mián

  guì

  huā

  sōng

  zǐ

  三、换一换,给下列字换一个偏旁组成另外一个字,并组词。

  例:疯——枫(枫树)

  绵——()()

  洞——()()

  伯——()()

  场——()()

  洼——()()

  志——()()

  四、照样子,写句子。

  梧桐树叶像手掌。

  像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重点段落品析。

  木棉喜暖在,桦()树耐寒守()边疆。

  银杏水杉,开花满院香。

  1、根据课文把上面内容补充完整。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到后面括号里。

  3、该选段**有句话。从第一句话中我们知道木棉生活在。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列举出几个关于树木的四字词语。

  2、写出几句关于树的谚语。

  答案

  一、略

  二、杨树

  壮丽

  木棉

  桂花

  松子

  三、棉

  棉花

  桐

  梧桐

  柏

  柏树

  杨

  杨树

  桂

  桂花

  壮

  壮士

  四、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五、

  1、南方

  活化石

  金桂

  2、

  huà

  shǒu

  3、

  2

  南方

  六、

  1、树大根深

  古树参天

  玉树临风

  独树一帜

  2、花在树上开,别忘地下根。

  没有梧桐树,引不到凤凰来。

树之歌教学设计7

  识字2树之歌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8个词语。

  2.继续学*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学*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猜一植物)

  2﹒今天我们就来学*儿歌《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填空:本课讲了种树,分别是

  。

  三、认读生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1.请学生找到木字家族的字。想一想:这些树都有什么特点?教师随机讲解。

  (1)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2)(课件出示:杨树图片)杨:杨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杨树高)

  (3)(课件出示:榕树图片)榕:榕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榕树壮)

  (4)(课件出示:梧桐树图片)梧桐:“梧桐”树叶像什么?(手掌)谁能用“梧桐”说句话?

  (5)(课件出示:枫树图片)枫:枫树到了秋天是什么颜色?(红色)

  (6)(课件出示:松柏树图片)松柏:松柏有什么高洁的品质?(松柏不畏严寒,一年四季常青)

  (7)(课件出示:木棉树图片)木棉:木棉的喜好是什么?(喜暖,在南方)

  (8)(课件出示:桦树图片)桦:注意这个字读四声“huà”一边生长在哪里?(耐寒,长在北疆)

  (9)(课件出示:银杏、水杉图片)银杏、水杉:这两种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被称为活化石,存在已很久远。)

  (10)(课件出示:金桂树图片)金桂:金桂树的特点是什么?(开花满园香)

  2﹒我们学的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左面的偏旁表示的是字的意思,右边的偏旁表示字音,这些字左面的偏旁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3﹒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掌握偏旁。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带拼音)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壮、杉”为翘舌音,“松”为*舌音,读“sōng”。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桐”是“木+同”,“化”是“亻+匕” 。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杨”是“扬”换掉“扌”加“木”。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板书:壮、杉、化)

  (1)(课件出示:“壮、杉、化”笔顺图)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注意:所有带“木”字的字,第四笔撇都变成点。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壮”的右边是“士”,不是“土”;“化”的第三笔是“撇”,不是竖弯钩。)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所有含有“木”字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四.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树,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杨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木棉水杉桂树榕树壮活化石

  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杨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木棉水杉桂树榕树壮活化石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树。(板书:树)

  二.自主学*,尝试练*

  1.你知道的树还有哪些?介绍自己知道的树。

  1)介绍前,老师先要提出要求。要求同学在介绍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面带微笑看着全体同学来介绍。

  2)开火车来介绍。

  3)同学评一评,谁介绍的好。

  4)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关树的一些趣事。

  2.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儿歌,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小组合作学*:儿歌中,哪些字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2.指导读读儿歌。

  指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3.说一说。

  这些树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或是比较了解的',能向同学们说说就好了。

  4.指导读儿歌。

  (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

  (2)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

  (3)学*第一句:了解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教师重点讲榕树,(课件出示:杨树、梧桐、榕树图片)(板书:杨树榕树梧桐树)

  (课件出示)榕树:原产于热带亚洲。榕树以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而著称。枝条上生长的气生根,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新的树干称之为“支柱根”。榕树高达30米,可向四面无限伸展。其支柱根和枝干交织在一起,形似稠密的丛林,因此被称之为“独木成林”。

  (4)学*第二句:认识三种树:枫树、松柏。(课件出示枫树、松柏图片)(板书:枫树松柏)

  ①枫树是什么颜色的?从哪儿看出?

  (枫树是红色的,从“枫树秋天叶儿红”看出。)

  ②“松柏四季披绿装”说明了松柏的什么特点?

  (松树、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特别是冬天不怕冷,依然苍翠挺拔。)

  (5)学*第三句:认识两种树:木棉、桦树。(课件出示:木棉、桦树图片)(板书:木棉桦树)

  从这句话,我们得知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木棉喜欢生长在温暖的南方,桦树生长在寒冷的北疆。)

  (6)学*第四句:认识三种树:银杏、水杉、桂花树。(课件出示:银杏、水杉、桂花树图片)(板书:银杏水杉桂花)

  (课件出示)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能活到一千多岁,是树中的老寿星。

  (5)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的这些树都是小朋友们比较熟悉的,我国的树木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树,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树之歌教学设计8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汉之星*台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出示各种各样树木的图片,板书:树。

  2、结合自己的生活交流对树的了解,可树的用处、样子、特点等不同方面交流。

  3、过渡:树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到树的大家庭,认识这些树木好朋友。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出示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初读指导

  (1)指名朗读第一句,出示词语:杨树、壮大、梧桐树、手掌,指名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壮、掌”都是后鼻音。(2)指名朗读第二句,出示词语:枫树、松柏、绿装,强调“枫、松、装”三个字都是后鼻音,特别是“柏”字的读音,要指导学生读正确。

  (3)指名朗读第三句,出示词语:木棉、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名学生认读,提醒学生“桦”读第四声,“耐”是鼻音,“守”是翘舌音。指名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耐寒”的意思。

  (4)指名朗读第四句,出示词语:银杏、水杉、化石、金桂,指名认读,注意“银”是前鼻音,“杉”是翘舌音。

  3、再次练读课文,将课文读得更加正确流利,并与同桌互读。

  4、多种方式巩固识字,随机出示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识字。

  5、全班齐读课文,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味。

  三、再读课文,了解树木特点

  1、学*第一句

  (1)出示第句一话,指名认读,说说这句话中写了哪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2)图片出示三种树,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树的样子,注意语言表达完整。

  (3)交流后,关注这三种树的特点:杨树长得十分高大;榕树粗壮可以独木成林;梧桐树的叶片像手掌。

  (4)全班齐读,小结树木的外形各不相同。

  2、学*第二句

  (1)过渡:大自然的树木除了外形各不相同,颜色也有区别!请自读第二句,说说你的发现。

  (2)指名朗读,交流枫树的叶子在秋天变红,松树和柏树四季常青像披着一件绿色的外套。

  (3)出示秋天的枫树和松柏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4)出示不同季节树叶的颜色变化,鼓励学生用装示颜色的词语来说一说。

  3、学*第三句

  (1)过渡:树木除了叶片的颜色各不相同,脾气性格也有所不同哟!瞧,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种树,出示木棉树和桦树,它们一个喜暖,一个耐寒。

  (2)指名朗读第三句话。

  (3)小结:由于自然环境、树木的生活*性和外形有所不同,这是树木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4、学*第四句

  (1)过渡:我们了解了树的外形、颜色、生活*性,接下来认识几种特别珍贵的树。

  (2)出示银杏、水杉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种树的外形。

  (3)学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活化石”的意思,交流后适当补充。

  (4)出示金桂树图片,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金桂开花的香气。

  5、整体回归,指导背诵

  (1)学生再次自由练*朗读课文。

  (2)多种形式趣味朗读:同桌分句朗读、拍手打节奏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出情趣,读出韵味。

  (3)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练*背诵,要抓住每一种树木的特点帮助记忆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出示树木图,指名说出树名。

  2、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字词学*情况。二、学*儿歌,理解意思

  1、学生自己读儿歌。

  2、指名每人读一句,并说一说这一句讲的是什么。

  如: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这句话说出了杨树长得高的特点,榕树树冠大、树干分枝多、很粗壮的特点。还讲了梧桐树的树叶像手掌的特点。)

  3、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边指图边总结这几种树的特点。

  杨树——长得高,笔直。

  榕树——长得壮,树干分枝多,树冠大。

  梧桐树——叶子呈掌状分裂。

  枫树——秋天叶子是红色的。

  松柏——一年四季常青。

  木棉——喜欢暖和的气候,生长在南方。

  桦树——产于东北,耐寒。树皮是白色。

  银杏、水杉——古老的树种,有“活化石”之称。

  金桂——花朵金黄,香飘十里。

  4、指名读儿歌,分组读,指名读。

  5、看图,说说图中的是哪一种树。(出示课件或卡片)

  三、学*朗读儿歌

  1、学生自读儿歌,体会这首儿歌的特点。

  儿歌的第一、二、四、五、六、八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这首儿歌是用ang来押韵的。这是儿歌的一般特点,一般是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这样,我们读起来就朗朗上口了。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再读这首儿歌,你们还有什么感觉?(节奏感)

  3、指导朗读。

  我们读儿歌时,就要读出它的节奏感。要想准确地表达出儿歌所讲的意思,读出它的节奏感,就必须注意每一行之间的准确停顿。你们自己体会一下,除了句逗停顿外,每一行词语间还应怎样停顿,读给你的同桌听。

  4、汇报、评议。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不好?为什么好或为什么不好?说出理由

树之歌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树之歌》是人教版教材,第二单元识字第二课,本单元全部是识字课,本课程的主题是“树木”。本课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要求和课文单元不同,重点应该放在识字写字上,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都是大自然的场景和实物。尤其是本课的树木,很多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所以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本课的生字,和前面课文一样数量很大,但是很有特点,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大都是木子旁,根据已经学过的熟字换偏旁的识字方法,识记起来难度并不大!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掌、枫、松、柏、装、桦、耐、守、疆、银、杉、化、桂”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等8个词语。

  识字教学,引入形声字的概念,便于分类记忆。

  识字时重点介绍“疆”,可以从造字法的角度,解释加深印象。写字主要通过随文识记的方法,主要教学“杨”并教学木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点出诗歌的韵脚,突出重读词语。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难点突破,利用幻灯片出示这些树木的图片,尤其是身边就有的图片,观形象的展现在他们面前,加深对树种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

  大屏幕出示一组生活照,让学生猜一猜。今天我们认识更多的树木。板书

  2、树之歌(齐读课题)

  2.创设情境,突破识字

  A、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8页,自由读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检查预*的情况,找出没有掌握好的字。(记录预*情况和生字出现的问题)

  B、请看大屏幕:(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桂花

  学生自己拼读,识字小老师在字音上提示*翘舌音和多音字,其余同学可以补充。针对较难的生字可以查字典,充分利用这一工具书。这节课我们就查了多音字“柏”。接着,学生们根据提示,注意这些生字的读音,齐读一遍。最后就是去掉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和领读。

  C、出示8个木字旁的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归类集中识字,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全是木字旁)你们发现了它们字形里的秘密,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形声字,左形右声)这样的字还有许多,猜一猜“橡树”“楠树”“榆树”等生字的读音。

  D、出示剩下的七个生字:装、银、耐、掌、守、疆、化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对比、组词等方法记忆字形。重点引导“疆”字,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疆字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疆域界限。

  3.掌握笔顺,工整书写

  首先,出示“杨”“壮”,让学*仔细观察,并读一读。提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杨”字右边第一笔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壮”字的笔顺从左到右,右边是“士”别写成“土”。

  然后,范写引路。范写时,先写拼音,再写汉字。边说边写,学生认真观察,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关键笔画。最后,书空练写。(书写时,注意正确的姿势。)

  4、分工合作,寻找答案

  A、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几种树木,分别是什么?每种树木有什么特点?(带着问题,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B、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1种树木的名称。班级学生把松柏看成了一种树,所以要及时引导。

  C、屏幕出示每种树木的图片,边观察边说出树的特点。

  D、多种形式读文:同桌互读、男女分读、全部齐读等,以读促思,读中感受。为背诵打基础。随堂检测

树之歌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过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相互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梧桐)(梧桐雨)

  枫(枫树)(枫叶)

  松(松鼠)(松树)

  柏(松柏)(柏树)

  装(装修)(装饰)

  桦(桦树)(白桦)

  耐(耐心)(忍耐)

  守(守护)(守卫)

  疆(疆土)(新疆)

  银(金银)(银色)

  杉(水杉)(杉树)

  化(变化)(化学)

  桂(桂树)(桂花)

  5读一读,记一记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3)学生练*,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引入

  指名读树之歌

  三、再读儿歌,理解意思。

  1.全班齐读儿歌。

  2.你读懂了什么呢?

  教学反思:

  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

树之歌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和树木有关的归类识字,借助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以形声字教学为主体,体现识字教学的多样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循序渐进地掌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画面中感知,在诵读中理解,在游戏活动中*得识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喜欢汉字走向自主识字。

  学*目标

  1、会认“梧、桐”等14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了解形声字构字特点,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背诵课文,能够感知儿歌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梧、桐”等14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形声字构字特点,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趣说话

  1.多媒体课件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11种植物的图片。激趣谈话:你喜欢树吗?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几种树。(学生读出名字。)

  2.结合图片,说话练*。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它是什么树,有什么特点?”说说图上的内容。例如:杨树高大挺拔。

  3.过渡:同学们,这些树朋友在和我们捉迷藏,它们藏在了一首儿歌里。快来找一找,认识一下它们吧!(板书课题:树之歌)

  二、初读儿歌,识记形声字

  1、课件出示课文朗读视频,学生找一找儿歌中的树朋友。学*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儿歌,圈画出树的名称,自己练*读两遍词语。

  (2)讲解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发现规律。

  A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B这些汉字都是木字旁,表示属于草本类,与植物有关。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

  (4)指导书写。

  ①观察会写字,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字,说说它是怎样写的。

  ②教师指导书写。(明确笔顺,示范书写)③学生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2、组织学生展开识记生字游戏。

  (1)去拼音认读生字。

  (2)找朋友。(老师手里拿木字旁,学生手里分别拿“吾、同、风、公、白、华”。口令:我是枫树的枫,我的朋友在哪里?拿“风”的学生跑过来,并对口令。)

  (3)编字歌。教师示范编字歌的语言形式,再让学生尝试自己编。(课件出示“梧桐”的“梧”——木字旁遇到“吾”,伸出手来交朋友,“梧、梧、梧,梧桐的梧”。其他生字都用这样的句式编字歌。)

  3、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字卡,引导齐读生字。

  4、学生再次熟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正确认读。

  三、课文讲解

  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

  (1)《树之歌》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请仔细体会。

  (2)《树之歌》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丰富,一共描写了几种树木?

  1.分句朗读,讲解课文。

  (1)齐读第一句,思考:

  “梧桐树叶像手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梧桐树叶像手掌,大自然中还有什么像什么?

  (2)齐读第二句。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3)齐读第三句。思考: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4)齐读第三句。思考:

  你知道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活化石?

  2.同桌合作对读课文。

  四、情感体验

  齐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五、拓展:说一说你知道树还有哪些?

  六、知识延伸:

  课件出示三句和树有关的谚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高百尺,叶落归根。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指名让学生大致理解意思,教师补充说明。

  七、布置作业

  你是不是认识了很多树,请画出你喜欢的一种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八、板书设计

  树之歌

  杨

  壮


《树之歌》教学设计菁选(扩展3)

——树之歌的教学反思菁选

树之歌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树之歌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树之歌的教学反思1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基本将课堂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找出各类树木的特点,同时让他们在小组内白话文交流讨论,合作学*,说一说,抓住文本的关键字词。另外,在第一课时教学结束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相关树木,收集一些这类树木的叶子,可以带来课堂上交流分享。孩子们在完成此项学*任务时相当的积极,收集了不少落叶。有的孩子甚至将这些落叶做成了精美的书签。他们将树叶贴在竹板上,塑封起来,相当心灵手巧。

  这场交流会上,让我影响最深的是一位女生,她收集了一些银杏叶,在展示的过程中,她发现这片银杏叶以绿色为主,黄色为边缘。她说:“我看到了季节的变化,由盛夏转变为初秋。”她有着火眼金睛,善于发现,敢于表达。这么一片小小的树叶,孩子看到的季节的更替,其他孩子听了她的介绍,个个佩服不已。

  最后,既然是歌,也要将它读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韵律美。文本中“壮,掌,装,方,疆,香”等字都是韵母ang。让孩子体会读一读。另外,关注课后*题,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三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猜一猜,我再来总结,让学生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了解“树”与“人”的联系。

  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孩子们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性和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本课应结合地域特征,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认识多种树木、说出树木名称、创编儿歌、认识带“木字旁”的汉字就是水到渠成了。所以,本课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

  一、教学效果

  如何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这课教学要做扎实的事情。于是,我凭借插图,很容易就能把文中的树木名称与图对应起来,从而为孩子们建立了直观形象,随后再通过朗读巩固对树木的认识。有了直观认识后再把图画与汉字相对照,找出规律,即“木字旁”。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并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回家查阅资料,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

  同时,加强朗读。在介绍完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后,请孩子尝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一节诗,可以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例如蔬菜,水果,花……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效果非常棒!

  二、成功之处

  1、本课我围绕几个大问题展开,且每次的问题都很明确,从总体到部分,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有梯度地训练孩子找出每一句中的树、说出树的特点,进一步调动感官找出相应树的图片。学生在此环节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2、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3、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单单停留在读和背上,而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懂得获取知识。

  4、最后的创编儿歌环节,我引导孩子观察树木图片的特点,示范编儿歌,然后请同学大胆练*创编,及时纠正,让孩子们对更多的树木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本课教学中,我在课文解读上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学生识字教学时间不足,没有给到孩子们充分的时间练*写字。此外,拓展环节,忽略了课后练*中的几种树木,没有把那几种树木创编到儿歌中,没有在情境中拓展延伸。此外,课后的几句有关树木的名言,也应作为重点之一,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改进措施

  1、课文应让学生反复朗读,我一定照顾全面,把读作为基础,以后借用早读时间加强学生的读书。

  2、进一步充分备课,做好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课前预*。另外,真正把单元整体教学做好,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有效的学*,这样学生才会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和把握。

  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也具有代表性,比较贴*儿童生活,是一篇很好的学*题材。

  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让孩子们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进行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今天要学*的。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再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模仿《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最后指导学生写小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让孩子们人人成为小诗人。再重点指导朗读,达到熟读成诵。所以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生字,了解汉字。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在教学中,我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和识字兴趣的激发,但是还没有达到预期的识字效果,这有待于我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树之歌的教学反思2

  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拍手歌》一课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边吟边唱边玩,让他们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既达到了识字的效果,又让学生没有学*负担,收获颇丰。

树之歌的教学反思3

  学生是学*和创造的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教师创设相应的探究情境。首先,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诱发问题的过程,而且问题应来自于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材,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网络。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性发展的过程。富有创意的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始终处于疑问的`状态中,处于求知若渴的状态中。其次,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上述教例中教师以读书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始终处在饶有兴趣的自主探究的状态中。长此以往,学生的探究精神将得到有效的培养,并将最终发展成为他们的创造性人格。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得一本正经,学生学得一本正经,课堂生活沉闷,缺乏生机情趣,缺乏创新的火花。课堂教学应最大限度的接*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方式应最大限度的接*日常生活方式。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课堂教学本身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这是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而不是游离在生活以外的认识活动。学生喜欢玩,喜欢游戏,喜欢表演,这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教例1中教师巧借文本资源创设了生活化的口语交际的表演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自由主动的学*空间,保证了学生活动的“面”和“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兴致勃勃地去感受、去体验、去自主建构、自由快乐表达、创造。

  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实现了学生、教师、教材、作者的多维对话,学生个性化语言能力的发展,师生情感的交流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谐。整个教学进程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和生活的气息。

树之歌的教学反思4

  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大叶杨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我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使他们喜形于色。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大叶杨的样子。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从而很自然的引出诗歌的`中心: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大叶杨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快乐的生活着!让孩子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诗歌。

  ?杨树之歌》这首诗歌意境美,韵律强,适于朗诵,而且要求背诵。一部分学生在学*之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课后马上就能将诗歌背诵下来,在背诵过程中还能将诗的韵味读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在第二天早读时都能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可有少部分的学生只能背出一句半句,或者结结巴巴的半天才背完。这么大的差异,该怎么办呢?对那些掌握得快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表扬,可对那些没能背出的学生就该指责吗?指责他们就能背出了吗?——不,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有可能他们尽力了,可给他们的时间太少了,以至于背不下。所以,我告诉他们:你朗读这首诗歌时很有感情,只要你花心思,多读几遍,你一定能将它背下来的,老师相信你能行,你什么时候会背了,自己来找老师背诵,好吗?在接下去的几天里,那少部分学生陆续来找我背诵,有些学生的表现甚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所以,不妨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要求,让他们跳跳、伸伸手就能触摸到各自的胜利果实。在识字教学中也一样,要求识的字,有些学生写一遍就会了,就没有必要让他们抄写好多遍;有些学生写二遍、三遍还不会,就应要求他们多写几遍,直到掌握了为止。

  每位学生都有一件适合自己的“衣裳”,教师应当好“裁缝”,为他们“”,客观地量体裁衣对待每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学生共同进步、健康成长。

树之歌的教学反思5

  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儿歌篇幅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找出课文中所描写的`11种树木及他们的特点,并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出发点,课件出示各种树木,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展示各种大树的图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关于树木的知识,各种树木的特点。

  整体来说,课程环节完整,课堂比较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踊跃参与。在书写时,学生容易将“壮”里的“士”写成“土”,将“枫”中的“风”的“横斜钩”写成“横折弯钩”,这些易错的字,要在*时的教学中适当地让学生加深记忆,让其牢牢记住。

树之歌的教学反思6

  在昨天早上,我给学生教了《杨树之歌》,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整篇课文我采用以读代讲,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内读,同桌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中的大叶杨唱的'歌!接着我提了问题:

  1、大叶杨成天哗啦啦的教唱时是什么心情?

  2、大叶杨唱歌给谁听?

  3、大叶杨还会唱歌给谁听?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等学生解决了问题时,课文的基本任务已经完成!接着我便引导他们通过仿写诗歌,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蕴含。

  这节课自我感觉上的比较成功,下课时好多孩子既背会了课文内容也理解了内容内涵!预期目标基本完成!

树之歌的教学反思7

  本课的课题新颖,引人从课题着手,学生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话题:如:晚上怎么会有太阳?晚上的太阳指的是什么?是谁发明了晚上的太阳?晚上的太阳用来干什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

  在学生自读课文第一段后,引导学生简单介绍课前搜索到的爱迪生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从而更好地了解爱迪生,结合课外知识介绍急性阑尾炎的知识,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不做手术的后果,加深学生体会,指导有感情朗读。

  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油灯的光线很暗”,结合“犹豫”请学生想象医生在犹豫些什么?动作演示“爸爸无可奈何搓着手”,扣住“一分一秒、手心攥出了汗水”体会爱迪生的焦急。想象爸爸和爱迪生当时在想些什么?心情怎样?结合“妈妈痛苦地**”来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和糟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接着我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先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爱迪生想出了一个怎样的好办法?”引导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要求先读有关句子,再说说体会。在全班交流时,扣住“眼睛一亮”、“医生的摇头”体会爱迪生想出了好办法,可医生却还不明白,间接衬托出爱迪生的聪明。我预计学生对爱迪生想出的方法并没有深切的'体会,因此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当时情境,来体会简易手术台前的一片光明,进一步感受爱迪生的善于思考。

  抓住“妈妈露出了自豪的笑容”请学生想象此刻妈妈最想说些什么,来体会妈妈以有这样的儿子引以为豪,理解爱迪生所说话中第一个太阳是指白天生活中能发光的太阳,联系下文理解晚上的太阳是指“电灯”,结合学生回答及时点明课题。扣住“一本正经”“真的”引导学生体会正是因为爱迪生从小就善于动脑,并且一直这样去做,长大才能有伟大的发明创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树之歌的教学反思8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孩子们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性和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本课应结合地域特征,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认识多种树木、说出树木名称、创编儿歌、认识带“木字旁”的汉字就是水到渠成了。所以,本课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

  一、教学效果

  如何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这课教学要做扎实的事情。于是,我凭借插图,很容易就能把文中的树木名称与图对应起来,从而为孩子们建立了直观形象,随后再通过朗读巩固对树木的认识。有了直观认识后再把图画与汉字相对照,找出规律,即“木字旁”。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并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回家查阅资料,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

  同时,加强朗读。在介绍完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后,请孩子尝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一节诗,可以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例如蔬菜,水果,花……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效果非常棒!

  二、成功之处

  1、本课我围绕几个大问题展开,且每次的问题都很明确,从总体到部分,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有梯度地训练孩子找出每一句中的树、说出树的特点,进一步调动感官找出相应树的图片。学生在此环节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2、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3、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单单停留在读和背上,而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懂得获取知识。

  4、最后的创编儿歌环节,我引导孩子观察树木图片的特点,示范编儿歌,然后请同学大胆练*创编,及时纠正,让孩子们对更多的树木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本课教学中,我在课文解读上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学生识字教学时间不足,没有给到孩子们充分的时间练*写字。此外,拓展环节,忽略了课后练*中的几种树木,没有把那几种树木创编到儿歌中,没有在情境中拓展延伸。此外,课后的几句有关树木的名言,也应作为重点之一,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改进措施

  1、课文应让学生反复朗读,我一定照顾全面,把读作为基础,以后借用早读时间加强学生的读书。

  2、进一步充分备课,做好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课前预*。另外,真正把单元整体教学做好,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有效的学*,这样学生才会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和把握。

  小学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5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儿童生活。学*完课文,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并有意识地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

  课堂上,我也重视对学生背诵的指导,通过填空的形式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背诵,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加强学生的记忆,大部分学生能当堂把这首儿歌背诵出来。当然课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对生字书写的指导还不太够,少数学生把“桂”和“挂”两个字混淆了,部分学生在写“松”字时不够规范,右边的“公”撇和捺的位置关系不对,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要加强生字书写方面的指导。

树之歌的教学反思9

  《树之歌》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儿歌。这一单元是本册的一个识字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本课要求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怎么才能在一节课内教会孩子们识记这么多生字呢?我仔细地研读了教材,发现本课的生字是有规律可循的,会认的生字中有8个都是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会写的10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而且都要写得左窄右宽。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以发现形声字的规律为突破口,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1、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级识字教学应通过各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和途径,把快乐引进课堂,引进识字教学,充分激发学生识字的主动意识和愿望。

  在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儿歌后,为了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请同学们为树木点点名。学生的学*兴致很高,课堂上能自己为树木点名,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他们很认真地读着每一种树木的名称。他们识字的兴趣浓,主动性高,识字效果好。

  2、创新识字教学的方法。

  游戏活动识字。低年级教学主要任务是识字,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效果。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新教材的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宜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

  当学生借助拼音认识了各种树木的名称后,我奖励同学们玩一个小游戏,我读树木名称,同学们快速从生字卡片中找到对应的生字。学生在游戏中享受“玩”的乐趣,在有意识的玩耍过程中调动了记忆的热情,识字教学充满趣味,教学效果好。

  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有人说汉字最难学,是因为汉字是方块字,构件比较复杂,其实学汉字有诀窍,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学起来并不难,识字教学主要就是要教给学生一种识字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汉字的.规律,感知汉字文化,激发学*汉字的兴趣。

  本课会认的生字中有8个与树木名称有关,我将它们集中在一起学*。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同学们发现它们字形的秘密—都是木字旁的字,我又引导他们读一读这些生字,他们又有新发现,这些字的读音就是木字旁旁边的字。于是我们发现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教会他们运用这种规律自主识字。在教学第二组生字时,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新字。有的同**用生活实际识记“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这些动作进行识记。还有的同学列举相关联的词语“银行”“服装”来识记“银”和“掌”。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挥学生学*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活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增加学生的获得感,从而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和动机。

树之歌的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背诵课文。

  2、认识“木”字旁,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3、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树的特点,热爱并保护大自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树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你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认识一下这些树朋友吧。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做到一准五不。

  2、在读课文,和同桌小伙伴比比谁读得通顺。

  3、小声读课文,找到课文中出现的树宝宝,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去掉拼音检查。

  3、观察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有什么相似点。

  他们都是“木字旁”的字,都与树木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

  4、书写指导“枫”

  指导顺序:1、笔顺。2、压线。3、起笔。

  5、交流识记其他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四、指导朗读课文

  1、看图识树朗读。

  (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杨树高,榕树壮。结合图片理解“高”和“壮”的特点。

  (2)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梧桐树叶像手掌。借助比喻句理解梧桐树叶的形状。可以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树叶,用一个比喻句说说它的特点。

  (3)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枫树秋天叶儿红。明白枫叶在秋天经霜变红的特点,可以借助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来理解。

  (4)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松柏四季披绿装。可以引导学生赞美松柏耐寒的特点,理解其精神。

  (5)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6)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桦树耐寒守北疆。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7)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明白活化石的含义。是指这种树古老而又稀少。

  (8)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金桂开花满院香。理解桂子花开香飘十里的特点。

  2、表演读课文。

  五、我是小诗人。

  柳条弯弯____

  桃树花开____

  银杏叶儿____

  六、拓展延伸:

  请小诗人们课下收集更多树宝宝的知识,写一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树之歌的教学反思11

  我在二年级一班执教了识字单元第2课《树之歌》,整体感觉比较好。课前我做了精心地准备,学生预*比较充分。课上,学生表现积极,氛围轻松和谐,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促进以后教学的进步,经过课后反思,把自己在教学这节课做的较好与不足的方面总结如下:

  一、深入研读教材,教学准备充分

  课前,我把教材进行了充分研读。先了解这个单元目标和本课目标,读熟教材内容,知道《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全文共四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性、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的美好情感。

  针对学情,鼓励学生主动预*。本课内容与生活中的树木有关,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年级的学生们可以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并结合儿歌中的句子大致理解词的意思。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已学会了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用识字法来记忆字形。针对此种学情,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任务,学生主动搜集了与树有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并在课前进行了自主阅读,为上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依据教材目标要求和学龄特点,为更好的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选用了情景创设法、引导发现法、示范法等教法。采用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等学法。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木特点。培养美好情感。

  二、有效引导趣味识字,书写指导做到规范

  在这首儿歌中,有15个会认的生字,其中8个生字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因此识字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掌握这种识字方法。通过结合图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发现形声字的'规律,进行归类识字。在正确流利有节奏的诵读中,熟记读音字形,提升了识字能力。

  这课生字书写指导,我采用了书写教学五步模式进行。

  一、读。先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采用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记准字形。

  二、说。交流识字方法。

  三、写。教师在田字格中作范写指导,学生记住每个笔画、部件之间的避让与衔接,看清主笔占位。

  四、练。学生下笔前,教师及时提醒执笔坐姿。书写过程中,及时纠正错误。

  五、评。集中评价,对照例字修改,再练再评价。经过课堂规范指导,多数孩子能把生字书写正确端正美观,也能保持书面整洁。

  班级中还有少部分学生,因缺乏倾听*惯、接受知识的能力慢,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不同,自觉主动学*的积极性不够。这些学生在朗读方面、识字方面、书写方面都须要教师作重点辅导,教学过程中多关注他们,抓住闪光点及时鼓励,想方设法激发学*兴趣,督促他们一点一滴进步。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教学技能,尽最大努力做好班级这部分学困生的教育工作,从而整体提高班级的教学质量。

树之歌的教学反思12

  《树之歌》这篇儿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儿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儿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文中11中树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这些形态各异的树。在教学儿歌时,我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同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学生对儿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结合图文,观察文中各种树的样子,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让孩子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儿歌,使各种树木的特点再次复现在学生脑海中,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8

  识字2《树之歌》是一首儿歌,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既然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我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树之歌的教学反思13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儿童生活。学*完课文,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并有意识地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于是我趁机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写了一个小节的诗,并布置了当天日记为仿写《树之歌》。

树之歌的教学反思14

  今天的课比较有趣。(我备课的时候这么觉得…)整节课上下来还是比较顺利的,教学思路就在课件里。备课的时候我修改了导入的方法,改成猜谜导入,以熟悉的诗歌《咏柳》复*导入,引出所咏的对象为柳树。再揭示课题: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一首儿歌也是介绍各种树木的,请大家一起读课题:《树之歌》。接下来直奔主题。

  环节一:识字教学

  先自读课文,边读边思:①儿歌里有几句句子?②儿歌中提及了几种树木?用横线画出。

  再归类这些带有木字旁的字,集中识字。随后归类剩下的生字再认,最后小游戏捡树叶,复*巩固。

  环节二:走进课文

  出示图片,随图片指认树木种类并朗读句子。当说到“梧桐树叶像手掌”时,相机介绍比喻的修辞手法,再利用“什么像什么”句式锻炼说话。“松柏四季披绿装”句,相机介绍拟人。最后齐读课文,加强记忆。

  环节三:细读课文

  1.儿歌从哪几方面来写树的`,加点关键词,得出是从样子(比喻时有提及)、颜色、*性、价值或作用(这个难)这四个方面来写的。

  2.与树有关名言:逐句出示并请学生自己解释,交流后纠正答案。补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自己是随机补充的。)名言要背默。

  3.最后课后“读一读,记一记”,想特点,编儿歌。(这里不好,基本我自己说出来。)

  反思:①缺少上课的情感带动,有时候有点面瘫。②没有研究单元目标,到目前这节课为止,都没有。

树之歌的教学反思15

  在教学《树之歌》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以朗读诗歌,识字教学为主,同时带着孩子们认识不同树木的形态。树木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贴*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孩子们在羽西的时候就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会主动找我,向我询问这些书的生长特点。这样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了解各类树木的特点作了一个比较好的铺垫。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基本将课堂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找出各类树木的特点,同时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学*,说一说,抓住文本的关键字词。另外,在第一课时教学结束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相关树木,收集一些这类树木的叶子,可以带来课堂上交流分享。孩子们在完成此项学*任务时相当的`积极,收集了不少落叶。有的孩子甚至将这些落叶做成了精美的书签。他们将树叶贴在竹板上,塑封起来,相当心灵手巧。

  这场交流会上,让我影响最深的是一位女生,她收集了一些银杏叶,在展示的过程中,她发现这片银杏叶以绿色为主,黄色为边缘。她说:“我看到了季节的变化,由盛夏转变为初秋。”她有着火眼金睛,善于发现,敢于表达。这么一片小小的树叶,孩子看到的季节的更替,其他孩子听了她的介绍,个个佩服不已。

  最后,既然是歌,也要将它读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韵律美。文本中“壮,掌,装,方,疆,香”等字都是韵母ang。让孩子体会读一读。另外,关注课后*题,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三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猜一猜,我再来总结,让学生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了解“树”与“人”的联系。


《树之歌》教学设计菁选(扩展4)

——《唱响自信之歌》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唱响自信之歌》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俞敏洪从自卑走向自信”这一事例,意识到自卑心理是正常的并且是可以战胜的;学生通过“完善自我,自信常在”活动培养悦纳自己、欣赏自己的愉悦心态,逐渐形成积极向上、自信的生活态度。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培养全面看待自己的能力;通过“完善自我,自信常在”活动培养运用树立信心的方法增强自信心的能力。

  3.知识目标:结合案例及自身经历了解自卑心理是可以战胜的,总结战胜自卑、树立自信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心

  四、教学策略

  体验感悟式、探究式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准备自己或名人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收获自信与快乐的故事和经历,课上交流。

  导入: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小活动:猜一猜他是谁?

  教师逐步展示材料:他不是天才,甚至自诩为蠢笨的蜗牛,却登上*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他是一介农民穷小子,却成为今天全*最富有的老师;他两次高考落榜,却成为今天年轻人最热爱的导师;他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创始人。

  【设问】请大家猜一猜这个人是谁?

  教师:对,他就是不断超越自我,演绎精彩人生的俞敏洪。今天我们就来结合俞敏洪的故事和我们自己的经历一起探讨如何“唱响自信之歌”。

  教学环节一:案例分析,我要自信

  教师出示:俞敏洪曾经是一个很自卑的人,他到了北大之后,才发现自己走错了地方。在北大,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不会说普通话,也不会“吹拉弹唱”,无论是谈吐还是见识,都要比城市来的孩子略逊一筹。自卑感在他的心中滋生,他把同学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注入了本来并不存在的意义,心灵也由此变得敏感和脆弱,以至于时时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回忆自己的经历时,俞敏洪说:“自卑的人可能永远会失去本来就属于他的机会。因为自卑,所以你就会害怕,你害怕失败,你害怕别人的眼光,你会觉得周围的人全是抱着讽刺打击侮辱你的眼神在看你,因此你不敢去做。所以你用一个本来不应该贬低自己的元素贬低自己,使你失去了勇气,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门,都被关上了。”对于俞敏洪而言,在北大的几年,过的是一种比较痛苦的生活。

  【设问】1.结合俞敏洪的事例谈一谈自卑对一个人有什么影响?

  2.曾经如此自卑的俞敏洪能够变得这样自信,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体验,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我们的成长,但自卑心理是可以战胜的,甚至可以变成进步的动力。

  教学环节二:深入探究,自信有道

  (一)课前小调查结果展示:

  1.你曾经被自卑心理困扰过或现在被自卑心理困扰着吗?

  是──73%;没有──27%

  2.你会因为什么事而自卑呢?

  长相和身材;

  学*成绩;

  做某件事失败了;

  我的性格不开朗;

  ……

  (二)交流分享,寻找自信之道

  要求: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享交流、深入探究自信的方法。

  1.交流自己或他人从不自信到自信的故事和经历。

  2.归纳总结树立自信的方法。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到的方法都不错,这里老师再梳理一下战胜自卑、树立自信的方法。

  1.调整认知法: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优点,我们应该坦然接受自己的优点,但也不用忌讳自己的缺点。这样就能正确地与人比较,在看到自己不如人之处,也能看到自己如人之处或过人之处。其实,最重要的是和自己比。看到自己的优点与进步,是自信的基础。

  2.自我强化法。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挫折,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而造成的。因此,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一举成功后便会有一份喜悦,每一次成功都是自信心的强化。自信心的建立需要有一个过程,切不可着急。应从一连串小小的成功开始,通过不断的成功来表现自己和确立自信,来消除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表现自己时,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自己的能力,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逐步用自信心取代自卑感。

  3.自我暗示法。心理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进行自助的方法。人的自我评价实际上就是人对自我的一种暗示作用。它与人的行为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消极的自我暗示导致消极的行为,而积极的暗示则带来积极的行动。每个人的智力相差都不是太大,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就应不断地暗示自己,别人能做的我也一定能做好。始终坚信“我能行”“我也能够做好”。成功了,自信心得到加强;失败了,我们也不应气馁,不妨告诉自己“胜败乃兵家常事,慢慢来我会想出办法的。”

  4.积极行动法。自卑是可以用实际行动来克服的,建立自信,征服畏惧,战胜自卑,不能夸夸其谈,止于幻想,而必须付诸实践,见于行动。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到获得成功。

  5.自我训练法。自信需要训练,练*微笑,练*当众发言,练*昂首挺胸、快步行走,练*说话时正视别人……这些都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

  这些方法都是树立自信的有效方法。俞敏洪之所以能够走出自卑的阴影,变得自信,也正是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并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和奋斗增强自己的实力。

  教学环节三:完善自我,自信常伴

  教师说明活动要求:了解了战胜自卑、树立自信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一下这些方法。请同学们完成以下要求并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你的成果。

  1.思考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2.小组成员说说你的优势和进步以及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3.选择一个你佩服的人,列出他身上那些使你佩服的特征和品质。

  4.把前三项综合起来,思考自己想拥有的性格和品质。

  5.改变你的形象、行为、个性中你所不喜欢的东西,强化你所喜欢的东西。

  6.寻找各种机会表现你的新个性。

  完善自我,自信常伴

  学生课堂交流分享除“行动一段时间后的感受”的内容,感受部分在行动一段时间后再交流。

  教师归纳总结:如果没有走出自卑拥抱自信,就不会有今日的俞敏洪,信心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庸为神奇。但自信不是天生的,只有不断训练和培养的信心。希望我们每个同学行动起来,按照自己的计划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拥有真正的自信。

  环节四:总结升华:做自信的*人

  教师:自信对一个人很重要,自信对一个国家也很关键,只有拥有民族自信心,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强大。正如所说:

  “站立在960万*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

  唱响自信之歌教学反思

  正值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受自身认识发展规律的限制,在自我认识上往往容易出现偏差,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看待,以致形成自负或自卑的不良心理。如何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对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和学生自身的资源,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优点如下:

  1.教学资源的选择。思品课的教学资源并不缺乏,但缺乏的精选的教学资源和对教学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这节课选择了俞敏洪的事例,非常典型,还通过学生的交流分享充分利用了学生自身的资源和学生收集的故事。

  2.本课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自信心的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增强是一个较长时期的活动,本节课通过开展“完善自我,自信常伴”活动,努力将所学知识践行,并有持续性的评价和反思,有利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

《唱响自信之歌》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俞敏洪从自卑走向自信”这一事例,意识到自卑心理是正常的并且是可以战胜的;学生通过“完善自我,自信常在”活动培养悦纳自己、欣赏自己的愉悦心态,逐渐形成积极向上、自信的生活态度。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培养全面看待自己的能力;通过“完善自我,自信常在”活动培养运用树立信心的方法增强自信心的能力。

  3.知识目标:结合案例及自身经历了解自卑心理是可以战胜的,总结战胜自卑、树立自信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心

  四、教学策略

  体验感悟式、探究式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准备自己或名人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收获自信与快乐的故事和经历,课上交流。

  导入: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小活动:猜一猜他是谁?

  教师逐步展示材料:他不是天才,甚至自诩为蠢笨的蜗牛,却登上*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他是一介农民穷小子,却成为今天全*最富有的老师;他两次高考落榜,却成为今天年轻人最热爱的导师;他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创始人。

  【设问】请大家猜一猜这个人是谁?

  教师:对,他就是不断超越自我,演绎精彩人生的俞敏洪。今天我们就来结合俞敏洪的故事和我们自己的经历一起探讨如何“唱响自信之歌”。

  教学环节一:案例分析,我要自信

  教师出示:俞敏洪曾经是一个很自卑的人,他到了北大之后,才发现自己走错了地方。在北大,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不会说普通话,也不会“吹拉弹唱”,无论是谈吐还是见识,都要比城市来的孩子略逊一筹。自卑感在他的心中滋生,他把同学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注入了本来并不存在的意义,心灵也由此变得敏感和脆弱,以至于时时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回忆自己的经历时,俞敏洪说:“自卑的人可能永远会失去本来就属于他的机会。因为自卑,所以你就会害怕,你害怕失败,你害怕别人的眼光,你会觉得周围的人全是抱着讽刺打击侮辱你的眼神在看你,因此你不敢去做。所以你用一个本来不应该贬低自己的元素贬低自己,使你失去了勇气,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门,都被关上了。”对于俞敏洪而言,在北大的几年,过的是一种比较痛苦的生活。

  【设问】1.结合俞敏洪的事例谈一谈自卑对一个人有什么影响?

  2.曾经如此自卑的俞敏洪能够变得这样自信,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体验,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我们的成长,但自卑心理是可以战胜的,甚至可以变成进步的动力。

  教学环节二:深入探究,自信有道

  (一)课前小调查结果展示:

  1.你曾经被自卑心理困扰过或现在被自卑心理困扰着吗?

  是──73%;没有──27%

  2.你会因为什么事而自卑呢?

  长相和身材;

  学*成绩;

  做某件事失败了;

  我的性格不开朗;

  ……

  (二)交流分享,寻找自信之道

  要求: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享交流、深入探究自信的方法。

  1.交流自己或他人从不自信到自信的故事和经历。

  2.归纳总结树立自信的方法。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到的方法都不错,这里老师再梳理一下战胜自卑、树立自信的方法。

  1.调整认知法: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优点,我们应该坦然接受自己的优点,但也不用忌讳自己的缺点。这样就能正确地与人比较,在看到自己不如人之处,也能看到自己如人之处或过人之处。其实,最重要的是和自己比。看到自己的优点与进步,是自信的基础。

  2.自我强化法。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挫折,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而造成的。因此,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一举成功后便会有一份喜悦,每一次成功都是自信心的强化。自信心的建立需要有一个过程,切不可着急。应从一连串小小的成功开始,通过不断的成功来表现自己和确立自信,来消除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表现自己时,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自己的能力,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逐步用自信心取代自卑感。

  3.自我暗示法。心理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进行自助的方法。人的自我评价实际上就是人对自我的一种暗示作用。它与人的行为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消极的自我暗示导致消极的行为,而积极的暗示则带来积极的行动。每个人的智力相差都不是太大,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就应不断地暗示自己,别人能做的我也一定能做好。始终坚信“我能行”“我也能够做好”。成功了,自信心得到加强;失败了,我们也不应气馁,不妨告诉自己“胜败乃兵家常事,慢慢来我会想出办法的。”

  4.积极行动法。自卑是可以用实际行动来克服的,建立自信,征服畏惧,战胜自卑,不能夸夸其谈,止于幻想,而必须付诸实践,见于行动。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到获得成功。

  5.自我训练法。自信需要训练,练*微笑,练*当众发言,练*昂首挺胸、快步行走,练*说话时正视别人……这些都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

  这些方法都是树立自信的有效方法。俞敏洪之所以能够走出自卑的阴影,变得自信,也正是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并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和奋斗增强自己的实力。

  教学环节三:完善自我,自信常伴

  教师说明活动要求:了解了战胜自卑、树立自信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一下这些方法。请同学们完成以下要求并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你的成果。

  1.思考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2.小组成员说说你的优势和进步以及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3.选择一个你佩服的人,列出他身上那些使你佩服的特征和品质。

  4.把前三项综合起来,思考自己想拥有的性格和品质。

  5.改变你的形象、行为、个性中你所不喜欢的东西,强化你所喜欢的东西。

  6.寻找各种机会表现你的新个性。

  完善自我,自信常伴

  学生课堂交流分享除“行动一段时间后的感受”的内容,感受部分在行动一段时间后再交流。

  教师归纳总结:如果没有走出自卑拥抱自信,就不会有今日的俞敏洪,信心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庸为神奇。但自信不是天生的,只有不断训练和培养的信心。希望我们每个同学行动起来,按照自己的计划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拥有真正的自信。

  环节四:总结升华:做自信的*人

  教师:自信对一个人很重要,自信对一个国家也很关键,只有拥有民族自信心,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强大。正如所说:

  “站立在960万*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

  唱响自信之歌教学反思

  正值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受自身认识发展规律的限制,在自我认识上往往容易出现偏差,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看待,以致形成自负或自卑的不良心理。如何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对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和学生自身的资源,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优点如下:

  1.教学资源的选择。思品课的教学资源并不缺乏,但缺乏的精选的教学资源和对教学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这节课选择了俞敏洪的事例,非常典型,还通过学生的交流分享充分利用了学生自身的资源和学生收集的故事。

  2.本课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自信心的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增强是一个较长时期的活动,本节课通过开展“完善自我,自信常伴”活动,努力将所学知识践行,并有持续性的评价和反思,有利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

《唱响自信之歌》教学设计3

  活动设计符合目标要求,教师问题设计能引起学生内心矛盾冲突,不失为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对自我正确认识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自信上升到民族自信。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做客观的评价;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心。

  知识目标:知道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

  教学重点:树立自信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个人自信上升到民族自信。

  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李咏图片)

  教师:这个人同学们熟悉吗?谁能说说目前他主持的两个栏目?

  学生:“非常6+1”和“幸运52”。

  教师:这是他主持“非常6+1”的经典手势,他在主持“幸运52”的时候,也有一个经典手势,同学们有印象吗?给你们一个机会,谁来表演一下。(沉默)也许大家没注意,那我来表演。那么,这一手势代表什么含义呢?闯关成功的选手全是因为“幸运”吗?

  学生:不是,还有自信,还有*时的知识积累,他有这种实力……

  教师: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幸运,更需要信心和实力。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今天,我们需要唱响自信之歌。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主持人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更快进入角色。

  2、活动一:

  教师: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将地球撬起来。今天,我们要说:给我们一个支点,我们也一定能把自信之歌唱响!首先看支点一:看到进步与长处。

  教师:说一说,和小学相比,和上学期相比,甚至是和你的昨天相比,你都取得了哪些进步?可以从学*、生活、交友、卫生、纪律、体育、唱歌、人缘、做饭等多个方面谈起。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经历谈起,使学生能有话说,能清楚看到自己确实在进步。

  学生1:现在住校能自己洗衣服了。

  教师:你的生活能力强了。

  学生2:学*上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强了。

  教师:你在学*方面能力提高了。

  学生3:现在做事情不用父母催促了。

  教师:能主动做事了。

  学生4:敢和同学交往了,学会沟通了。

  教师:人际关系方面能力提高了。

  学生5:跑步跑的更快了。

  教师:噢,你在身体素质方面进步了。

  学生6:比以前大方了。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告诉我,和以前相比,大家都进步了,有的进步比较大,有的进步比较小。老师要告诉你们的是,哪怕你的进步只是一点点,这也叫成绩!成绩并不仅仅指分数、奖杯与鲜花。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有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教师:有人说成功者并非比你聪明,而是他们更善于反思,各位同学有睡前反思的*惯吗?

  学生(摇头):没有。

  教师:在此,老师有三句话与大家共勉。请看屏幕。

  第一,今天,我学到了哪些东西?

  第二,今天,有哪些事我可以做得更好?

  第三,今天,我享受了生命中的哪些过程?

  教师:在上这节课之前,大家还没意识到要反思,现在知道了反思的重要,今天晚上能坚持反思吗?

  学生:能。

  教师:明天能不能做到?

  学生:能!

  教师:能做到的同学声音可以再大些,能吗?

  学生(更大声音):能!

  教师:我相信,一个周后,一个月后,三年后,你们一定会有更新的变化,更大的飞跃!记住──持之以恒、必定成功!

  3、活动二:

  教师:法国著名的军事家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的长处有多少,你来说一说。你可以选择陈述,也可以才艺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才艺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

  展示学生设计的小报。

  学生1:我独立设计版面、自己找材料自己书写。设计美观,获得一等奖。

  学生2:我征求了美术老师的意见把背景涂成淡黄色,整体看起来更美观。也是一等奖。

  学生3:这是我的钢琴等级证书。

  教师:去年的艺术节大家还有印象吗?这位同学的表演为我们班级争得了荣誉。现在我们用掌声感谢她为班级作出的贡献。

  教师:大家看到了吗?有的同学在展示自己长处的时候,非常踊跃。他们谈了很多,展示了很多,得到了大家许多的掌声,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在那儿默不作声。同学们说说,他们为什么默不作声呢?

  学生:不相信自己。

  教师:老师以为,他们除了不相信自己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潜能引爆”,一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发现长处,增强自信。

  (展示)活动规则:

  全班分为两大组,分别锁定一个目标上台,以多人对一人的方式,诉说他的优点和特长。每队准备时间30秒。

  教师:听到这么多赞扬与鼓励的话语,此时此刻,两位选手有什么话要告诉我们吗?请说一说,此时此刻你心中的感受。

  4、活动三:

  播放视频《千手观音》

  教师: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震撼我们心灵的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残疾人的成功表演,使学生意识到作为健康人没理由不自信,不进取。

  教师:从可望而不可及到获得巨大成功,你认为他们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

  教师:我们艺术节也排过舞蹈,靠的是听觉来感受音乐,他们靠的是视觉和触觉,是用心在跳舞。下面请你结合自己的情况谈谈你的一次经历,或者从小到大,你得到过的赞赏与鼓励。

  教师:同学们刚才谈的都非常好。现在大家年龄尚小,也许还不能像刘翔那样为国争光。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1)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2)你准备怎样增强自己的实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设计意图〉通过谈理想来激发学生的自信。

  学生1:我的理想是将来成为一名律师,我打算现在努力学*,打好文化基础;同时锻炼我的口才。

  教师: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相信你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

  教师: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伟大民族。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要唱响自信之歌,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主动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本节课的知识传授就进行到这儿,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本课的知识内容。

  5、活动四:

  教师:(展示:自信加油卡)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请在你的题板上写一句自信格言。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写自信格言,来检验学生一节课的收获。同时也给学生展现自信的机会。

  教师:同学们写得都非常好,希望这一个个用心挥写的自信格言,可以点燃你一生的自信,照亮你们前行的路!记住──持之以恒,必定成功。

  教师:真心祝福你们,挑战生活,永不言败,就算生活要你一千次倒下,你也要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面对生活每一天,我们要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增强自己的信心与实力;我们都要大声说:“我真的很不错!”

  欣赏音乐《我真的很不错》。

  教师:请大家一起跟老师说:我真的很不错。

  学生:我真的很不错。

  教师:希望今后当你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肯定自己,相信自己,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很为学生积极的参与,大胆的表达而高兴。每个学生的潜能都是巨大的,关键是我们教师如何去把它激发出来。本节课的成功方面是教学活动的内容及环节安排得比较紧凑、合理,每个环节的活动基本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课堂活动量非常大,通过这些活动,落实了该课的知识与技能。

  需要改进的方面:对个别事例材料的运用还不合理。如对刘翔夺冠的材料利用还不够充分,如果这样设计相信会更好:

  (播放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的视频)

  1、刘翔获得奥运会冠军,他依靠的是什么?

  2、他的自信与实力又是来自于哪里?

  3、根据刘翔成功的故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实力和信心?

  4、在刚才的视频中,刘翔在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结束后,做出了什么样的举动?

  5、刘翔为什么会想到要披上**?

  这样既可以环环相扣,又充分利用了材料。自然地把个人自信上升到民族自信。

  通过这次上课使我意识到今后再上课不但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热情,更要大胆地让学生去实践,用教师的自信带动学生的自信,使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培养更多的能力。


《树之歌》教学设计菁选(扩展5)

——《杨树之歌》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杨树之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想像能力;能仿写。

  3、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了解那些虽然普通,但是默默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明确任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生字的问题,能够正确的朗读课文,现在大家想想这节课我们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二、目标定向

  1.有感情地流利的背诵课文。

  2.大叶杨会唱歌吗?他会唱什么?他还会给谁唱,唱什么呢?

  3.仿照第二小节写一段小诗

  三、交流,朗读体会诗歌意境,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

  1.同学们,“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要想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只要多读书,就可以找出答案。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二个问题,谁来读读?

  2. 学*第一节。

  (1)同学们捧起书本,认真地朗读第一小节,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把你们的感受讲给我们听听。开始吧!

  生1:我知道了杨树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唱歌。

  生2:我知道了杨树是哗啦啦地唱歌。

  生3:我感受到了杨树唱歌时心情很欢快。

  你们体会地真好,有风为大叶杨伴奏,有雨点和大叶杨合唱,有时欢快,有时响亮,有时宁静,歌声中充满了快乐,你能通过读表现出大叶杨的快乐吗?

  (2)生朗读、评价:最后一句应该读得小声些,因为杨树在悄悄地唱歌。如果你现在就是一棵快乐的白杨树,试着读一读第一段,可以加上动作,读出欢快的感觉。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读得很不错。

  过渡:白杨树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没有风雨时,他们也在唱,唱给谁听呢?我们快来读一读吧。

  3.用同样的方法学*第二.三节

  (1)、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你弄明白了什么问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1:我弄明白了原来大叶杨把歌唱给老爷爷、老奶奶、小朋友听。

  生2:我想知道大叶杨唱的是什么?

  (2)对,叶杨成天哗啦啦地歌唱,它会对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唱些什么呢?

  (3)你们真会编歌词。你们想想杨树还会在什么地方把歌唱给谁听呢?模仿第二节说几句。

  生1:唱给可爱的小朋友,伴他读书真快乐!

  生2:唱给辛苦的清洁工,伴他劳动真轻松。

  生3:唱给我们的老师,祝她幸福又美丽!

  (4)你们想象真丰富,大叶杨给人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快乐,大叶杨也一定很快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应该读出对大叶杨的感谢之情。)

  (5)小组朗读比赛、生评价。

  (6)在它的歌声中,小宝宝快乐地捉迷藏,在它的歌声中,老奶奶快乐地聊家常,在它的歌声中,老爷爷悠闲地度时光。过渡:大叶杨不但会唱优美的歌儿,而且还有更大的作用呢。让我们来看第三小节

  (7)谁带着自己的感受把第三节读给我们听。

  生读,质疑:大叶杨怎么也会拉手?怎么也会鼓掌?为什么要鼓掌感谢金色的太阳?生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8)大叶杨越长越大,春天来了,枝繁叶茂,枝连着枝,叶连着叶,就像我们手拉着手,春风吹来,大叶杨在春风中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原来是鼓掌感谢金色的太阳,是太阳让大地有了四季的变化,使大叶杨春天发芽长叶,秋天落叶。

  (9)再次朗读体会:感谢大叶杨为我们送来了一片凉爽。

  (10)多美的一首诗歌呀,要是想永远把他留在记忆里,你应该怎么做?对,把他背下来,开始吧!

  (11)检查背诵。

  四、拓展训练

  (1)你们真厉害,老师都要想你学*了。大叶杨成天歌唱,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生存,即使是荒野、沙漠,依照看得见他们挺拔的身姿,他们不仅为人们送去阴凉,而且他们以自己挺拔的`身躯抵挡风沙对人类的袭击。大叶杨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环境的保护神,你想对大叶杨说些什么呢?

  (2)像大叶杨这样的树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树朋友?

  (3)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多的快乐和好处,树能给我们带来新鲜空气,抵挡风沙,减少洪水灾害,保护环境……那你想做些什么呢?

  (4)你们真懂事,那课后大家一定要行动起来,为我们的家园增添一份绿!

  五、总结

  多么欢快呀,大叶杨长在蓝蓝的天底下,扎根在绿色的大地上。

  它默默地为人类奉献着关爱与欢乐,就让我们一起来保护这些高大挺拔的树木吧,愿我们能精心地呵护身边的每一棵小树,共同保护我们人类最美好的家园。

《杨树之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引导学生把诗歌读正确、流利,并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正确书写本课部分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树,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2、(出示杨树图)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树吗?

  3、师简介杨树:这种树的名字叫大叶杨,它是杨树的一种。大叶杨树叶茂盛,为人们遮风挡雨,特别在夏天,是人们乘凉、游戏的好地方。(板:大叶杨)

  4、导入:你们听过大叶杨唱歌吗?你们想知道它在唱什么吗?就让大叶杨自己来告诉我们吧!

  二、正确认读生字词,读准、读通诗歌。

  1、(课件播放朗读录音):请大家打开书21页,认真听录音。

  2、请大家自己读读诗歌,边读边把生字词找出来,多读几遍。

  3、同学们,你们都找出了哪些生字词呢?

  (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提醒难音,指名带读—————齐读。

  4、(课件出示生字)

  我们来开火车,看谁认读得又快又准。

  5、大家能正确认读生字词了,相信能把诗歌读得更准、更通顺。

  同桌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6、分大组比赛读诗歌。

  三、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杨树之歌》第二课时

  教材及学情分析:

  《杨树之歌》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以“植树”为主题中的一首诗歌,这首小诗以优美的语言文字形象地描述了杨树歌唱时的欢乐,赞美了杨树及像杨树一样虽然普通但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品质。诗歌意境美,韵律强,琅琅上口。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诗歌内容难度不大。可如何通过优美而富有情趣的文字把诗歌中所蕴涵的情感点化出来,真正打动学生的心弦,使“爱绿护绿”的思想随同文字渗入其内心深处,自然就成了本节课要攻破的教学重难点。

  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教材自身特点,我摒弃逐句逐段讲解的作法,而是注重从整体入手,注重以读为本,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成天”、“欢快”、“响亮”、“悠闲”等重点词来品析、体会诗歌内容;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想象的特点,让学生借助插图,通过角色置换“如果你是大叶杨,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给予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感受杨树带给人们的欢乐和关爱。我还在教学内容的开放上作了大胆的尝试,即将学生的学*知识由课本延伸到课本外。课文虽写杨树,但不拘泥于只谈杨树,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身边像杨树那样为人们提供方便、带来快乐的树。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和创编歌词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从而感情朗读,并背诵下来。

  2、联系实际拓展延伸,赞美所有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树。

  3、指导书写剩下的生字。

  教学流程:

  一、复*导入。

  1、复*生字词。

  2、检查诗歌朗读情况。

  二、细读感悟,感情朗读。

  (一)感知诗歌内容。

  1、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歌,想想诗歌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2、班级交流。

  (二)学*第一节。

  1、你们从哪里看出大叶杨喜欢唱歌呢?

  2、(出示第一节)怎么说大叶杨“成天”喜欢唱歌?(演示重点词“成天”)

  3、生答后,师边讲述边引读:大叶杨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就是没有风雨时它也————————————悄悄地唱。(演示“欢快、响亮、悄悄”)

  4、大叶杨就是这样唱个不停,多么活泼可爱,多么快乐呀!谁来读一读这一节诗歌?

  5、我们也来当这快乐的大叶杨,一起读一读。

  (三)学*第二、三节。

  1、同学们,学了第一节,我们知道了大叶杨成天喜欢唱歌,

  (出示二三节诗歌)请大家自己读读二、三小节,看看从这两节诗歌中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2、班级交流:大叶杨唱给谁听?

  3、学*第二节。

  (1)(出示书中插图及第二节文字)大叶杨在快乐地唱歌时,小宝宝、老爷爷、老奶奶他们在树下干什么呢?

  (2)(结合看图)描述图意:在大叶杨下,学步的小宝宝和蝴蝶捉迷藏,老爷爷专心地下着棋,白发的老奶奶聊着家常,看了这个画面,你觉得人们生活得怎么样?(快乐、幸福、自由自在——————)

  (3)课文的哪个词写出了人们生活得快乐、自由自在?(演示“悠闲”)师:是呀,人们生活得很悠闲。

  (3)师引读:看着人们在树下悠闲地生活着,大叶杨快乐地唱起了歌,

  唱给————————————,唱给——————————唱给———————————

  4、学*第三节。

  (出示图及第三节文字)大叶杨不仅唱歌给小宝宝、老爷爷、老奶奶听,他们还唱给行人、太阳听,为什么呢?

  5、(出示二三节诗歌)指导朗读:同学们,大叶杨把歌送给树下的人们,还用歌声唱出了对太阳的感谢,多懂事可爱。喜欢大叶杨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歌。

  (四)创编歌词。

  1、(出示两幅图)同学们仔细看,在杨树下的草地上,有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宝宝,瞧,他摇摇晃晃的,在追着蝴蝶呢!如果你就是大叶杨,你会对小宝宝说些什么?

  2、你还会对老爷爷、老奶奶、行人、太阳说什么?除了他们外,你还会对谁说,又会说些什么?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想象拓展)

  3、班级交流。(鼓励大家回家写下来。)

  (五)朗读全文。

  1、大叶杨为人们创造了悠闲舒适的生活环境,还把这么动听的歌儿献给人们,给人们带来欢乐。想想:人们会怎样感谢大叶杨呢?

  2、男女生赛读。

  3、试着背诵下来。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的学*,我们知道杨树为人们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给人们带来方便、欢乐。大家想想,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树也像杨树这样—————给我们带来快乐?

  (生自由发言)你能具体说说它怎样给我们带来快乐?

  2、师小结:是呀,我们应该感谢树,它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乐趣,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四、指导书写剩下的生字。

《杨树之歌》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杨树之歌》是以拟人的手法,优美的诗句赞美杨树,赞美了杨树的优美普通、活泼、欢快。它歌颂了树木为人类提供美好环境做出的贡献,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其中也蕴涵着颂扬奉献精神,并表明“为他人,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自身也是欢乐的”深刻意义。插图中高大挺拔的杨树也给孩子们以正直,伟岸的“杨树性格”的直感。诗歌意境美,韵律强,朗朗上口。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15个:杨、之、亮、蝴、蝶、陪、聊、染。写会9个字:

  杨、之、亮、陪、伴、爽、掌、感、谢。

  课后思考题: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他在歌中唱了什么?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展开想象,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感悟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从而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2、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字。能找出自己书写中形体较美的字。

  3、在感悟诗意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会背诵全诗。

  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树的资料,或者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认识一些树种,想想自己喜欢哪些树,为什么?

  2、上课开始可以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树,并说说理由。然后指名几名学生到前台说说。

  3、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评价的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阅读教学中,可组织小组学*,在小组中读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读明白了什么?着重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来。也可以让学生在自读、自评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4、课文虽然写杨树,但不拘泥于写杨树,可以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身边像杨树那样的树,那样的人,虽然都是普普通通,却在默默的奉献、为人们提供方便、带来快乐。

  拓展练*:

  一、读拼音,写词语。

  pei ban yang shu gan xie liang shuang gu zhang

  ( ) ( ) ( ) ( ) ( )

  二、照样子接词。

  例:杨 (杨树) (树叶) (叶子)

  爽 ( ) ( ) ( )

  陪 ( ) ( ) ( )

  三、按照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1、我的名字叫大叶杨,成天喜欢________(哗啦啦 、啥啦啦)地歌唱。

  2、刮风时唱得________(欢快、高兴),下雨时唱得响亮。

  3、没有风雨来帮忙,我们的歌儿也______(悄悄、俏俏)地唱。

  相关资料:

  大叶杨:杨树的一种。杨树落叶乔木。种类很多,有山杨、毛白杨、小叶杨等多种,多为速生用材树,木材供建筑、做器具、造纸等用。

  精品教案:

  (一)

  教学准备:

  课件 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生生互动,激**感。

  1、同学们课前已经观察了周围环境中自己喜欢的树木,老师还希望你们画一画喜欢的树木,你们的画带来了吗?当然搜集有关树木的图片也可以。

  2、教师用投影仪投影学生的画或图片,请作者介绍自己喜欢的树木,师引导学生说清楚,喜欢的树长在哪里,什么样,为什么喜欢它?

  3、小组内交流:我喜欢的一课树。

  4、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树:杨树。板课题:杨树之歌,齐读课题。

  5、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例如:树怎么会唱歌?它会唱什么歌?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2、同桌相互展示,纠正字音。

  三、表情朗读,体验意境。

  (一)师生品赏第一小节。

  1、杨树高大挺拔,多么有精神,听,他们在风中唱起了歌。

  课件展示杨树摇头晃脑、边唱边笑的动画形象。

  读读第一节,读出杨树快乐的心情,怎么快乐就怎么读。

  2、学生自由展示。

  引导:把自己想象成一棵快乐的杨树,读出快乐的感觉。

  教师关注学生朗读时的情感态度,允许学生对个别词语的个性化处理。

  (二)小组合作,品赏第二、三小节。

  1、下面两小节,请同学们自选一节在小组中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小节,读明白了什么?

  2、小组汇报:

  (1)当学生汇报到第三小节时,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明白了什么?美在哪里?然后引导学生把这种美表达出来。

  积累词语:金色的( ) 翠绿的( ) 金黄的( )

  (2)当学生汇报到第二小节时,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后,教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体会诗歌意境:请大家欣赏课文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播放优美音乐,教师范读本小节后引导学生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

  结合看图,朗读理解“聊家常、 悠闲”的意思之后再自由练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最后想象: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会对大叶杨说些什么?

  四、感情诵读,升华情感。

  1、师:孩子们,许许多多的大叶杨美化了我们周围的环境,他们默默的为人类贡献关爱和快乐。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首诗歌,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热爱之情吧。

  2、配乐朗读。

  五、自编儿歌,展示自我。

  鼓励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再听听自己喜欢的树在唱什么歌?在小组内交流。

  六、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本课要求写的字较少,以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为主,重点指导书写:“爽、谢”

  然后自评、互评。

  杨树之歌(二)

  教具准备:

  录音带 、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认识那些树呢?能把它画下来吗?

  2、学生画完之后展示。学生展示大叶杨,如果没有出示老师准备好的。

  老师介绍:大叶杨是柞树的一种,叶子是心形的很大,树干也很直。大叶杨的歌声其实也很好听,今天我们就一块来欣赏这首《柞树之歌》。

  3、板书课题:柞树之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听课文录音,听准字音。

  2、大叶杨的歌声伴随着小宝宝、老爷爷等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现在,也让大叶杨的歌声伴随着我们一道快乐地学*主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解决生字词。

  3、小组内检查字、词的读音,然后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老师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三、细读课文,领悟感情。

  1、我们已经和生字、词交上了朋友,再读读这首小诗,你一定会读得更加流利,想试试吗?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3、你最喜欢这首小诗中的哪一节呢,读给同学们听好吗?(学生想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边读边理解。

  如:

  (一)学生读第一节:

  1、读了这节你知道了什么?

  (大叶杨是怎样唱歌的……)

  2、大叶杨就是这样唱个不停,多么活泼可爱,多么快乐呀!谁能快乐地读读?指名朗读这一节。

  3、同学们读的真好,老师也想读读,能给老师一次机会吗?老师范读第一节。

  4、同学们一定会读得比老师还好,自己试着读读好吗?

  5、再指名朗读这一节。

  (二)第二节。

  1、请喜欢这一节的同学读读这一节,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大叶杨的歌是唱给谁听的……)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看看大叶杨在快乐地唱歌时,小宝宝、老爷爷、老奶奶他们在树下干什么呢?看了这幅图你觉得人们生活的怎么样?(生:快乐、幸福、自由自在……)

  3、你能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这一节。

  (三)学*第三节

  1、大叶杨不仅唱歌给老爷爷、老奶奶听,它还唱给谁听呢?谁想读读第三小节?

  2、大叶杨为什么要感谢太阳呢?

  (生:因为春天它使我们翠绿,秋天它为我们染上今黄)

  3、同学们,大叶杨把歌送给树下的人们,还用歌声唱出了对太阳的感谢,多懂事可爱。你喜欢它吗?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这一节。

  四、品读课文。

  1、同学们,课文写的这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吧,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2、你能把它背下来吗?学生试着背诵。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大叶杨会在歌声中唱什么呢?你想对大叶杨说什么?

  2、其实,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像大叶杨这样用歌声为别人带来快乐的动植物,想想你喜欢的动物或植物为你唱过什么歌?


《树之歌》教学设计菁选(扩展6)

——《树之歌》教学设计 (菁华6篇)

《树之歌》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十一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除第一行外,每行由七个字组成,是一首多句式的儿歌,押“ang”韵。这首儿歌常识性较强,同时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儿童生活。如“梧桐树叶像手掌”“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树木特征与儿童生活相联系,写得通俗易懂。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外形,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出现顺序不同,可引导学生发现插图与树木名称的对应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木棉、梧桐、格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图片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的心理特征。

  本课共15个会认字,其中8个生字都与树木名称有关。可将识字教学与认识树木相结合。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其中木字旁的字有八个,重点指导左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右边略微长一点儿。大部分的字在结构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宽。书写“化”字注意右部的笔顺,先撤后竖弯钩;书写“壮”字注意右边“士”不要写成“土”。

  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准备

  1.预*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课前区角活动: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了解树木及树叶的特点;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树木,绘制一张图画,并写上树木名称;将同学们绘制的树木图画及树叶标本张贴于教室一角,欣赏并识记树木名称,交流识字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梧、桐”等10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儿歌,认读树名

  1.联系生活导入:在我们的校园里,自己家的周围、小路旁或者公园里,你们经常看到哪些树木?

  (1)预设: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2)通过课前区角活动,你们又了解了哪些树木?

  (3)导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的感情十分亲密。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和树木有关,题目是“树之歌”。

  2.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把每个字音读准确。

  (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4句话)

  (3)指名逐句朗读,指导正音。

  (4)每句话分别介绍的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的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一共有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5)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开火车认读。

  (6)去掉拼音,再次认读。教师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提示:注意“梧桐”连读二声,“枫、松”是后鼻音。

  3.分小组找一找课本插图中这些树木。

  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

  设计课前区角活动,丰富学生对树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自主识记生字,并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惯。

  板块二偏旁归类,识记生字

  1.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发现生字的共同点。

  (1)课件出示树木名称,把树木名称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变红。

  (2)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预设:它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都是木字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边的部件和它的读音有关系,这些字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字右边的声旁来猜字音。

  2.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生字。

  (1)这些字右边表音的部分有的和生字读音完全相同,比如“吾—梧”,你还能从中找到这样的字吗?(同—桐、风—枫)

  提示:“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的读音完全相同,可以直接“读半边”。

  (2)其他几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有什么关系呢?

  “松、柏、桦”这3个字的读音与声旁读音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松”的右边是“公”,声母不同;“柏”和“白”、“桦”和“华”只是声调不同。

  “杉、桂”这2个字的右半边也表示读音,“杉”的右边部分“彡”的读音是“shān”,“桂”的右边部分“圭”的读音是“ɡuī”。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娃、蛙”换上木字旁就是“桂”。

  3.出示课后*题第二题中的词语,组织练读。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

  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1)引导:这些生字出现在这些词语中,你能不能读准?

  提示:“泡桐”的

  “泡”读“pāo”;白果是银杏的种仁。

  (2)提问:说说这两组词语的特点。

  预设:第一组词语是树木的名称。第二组词语是与树有关的花叶果实的名称。

  (3)同桌互相练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

  板块三了解特点,指导朗读

  1.给树木贴名牌。

  (1)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的图片。

  (2)图中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藏在儿歌里。请你先仔细读读文中第1、2句,圈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再和同桌合作为它们贴上名牌。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2.全班汇报,观察图片,解读儿歌第1、2句。

  (1)预设:我在路边看见过杨树,它很高,树干上还有“大眼睛”。

  教师:杨树生长速度快,高大挺拔。树冠高扬向上,所以叫“杨树”。

  (2)预设:榕树很粗很壮,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树林。

  教师:大榕树从它的树枝上向下生长着许多“气根”,可以独木成林。在南方的田间、路旁,榕树就像一座座天然的凉亭,是过路人休息、乘凉的好去处。

  (3)预设:我找到了梧桐树,它的树叶很像手掌。

  教师:这儿有一些树叶,(出示杨树叶、银杏叶、梧桐树叶、枫树叶、柳树叶等)请认一认哪片是梧桐树叶。(学生辨认树叶,通过画手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鼓掌”欢迎,识记“掌”字。)

  (4)预设:我找到了枫树,它的叶子一到秋天就变红了。

  教师:正如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为什么会变红呢?(因为入秋以后,枫叶内的花青素增多,而气温的下降又使叶绿素逐渐消失,因此绿叶变成了红叶。)

  (5)预设:松树的叶子像一根根细针,柏树的叶子是扁*的,它们四季都是绿的。

  教师:松树和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就像穿着绿衣服一样,所以文中说——披绿装。

  识记生字“装”,“装”是形声字,上边的“壮”表示读音,下面的“衣”表示字义。

  你们知道松柏为什么“四季披绿装”吗?(松树的叶子呈针状,柏树的叶子呈扁*状。这些叶子的表面有一层蜡质,水分不易散失,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四季常青。四季常青的松柏合起来就是“苍松翠柏”。)

  3.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1)同学们把名牌都找对了,一起读一读吧。

  (2)这些树木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朗读时要强调出来。让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吧。

  (3)师生合作读儿歌。

  ①教师读树名,学生接读树的特点。

  ②男生读树名,女生接读树的特点。

  ③全体拍手,打着节拍朗读全文。

  (4)课件出示儿歌内容,将树木名称变成括号,试着背一背。

  (5)恢复儿歌原文,将树木特点变成括号,再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图片建立树木名称与其特点之间的联系,使记忆更深刻。运用这些信息去辨别树木,学以致用。通过补充资料,了解枫叶变色,松柏四季常青的科学原因,使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板块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学写生字:“杨、桐、枫、松、柏”。

  (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柏”左右宽窄相当),左高右低。

  (2)对比观察:对比独体字“木”,找到木字旁的书写要点。

  (3)注意关键笔画:“杨、桐、枫”这三个字的笔画中的横折折折钩、横折钩、横斜钩,“松”的右边撇低捺高。

  (4)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提示书写要点。

  (5)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抄写词语:杨树、树叶、枫树、松柏。

  2.生字拓展练*。

  还有一些树木的名称也带有木字旁,请你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猜一猜这些字的读音,连一连。

  nán

  xiànɡ chūn shì yòu

  橡

  楠

  柿

  柚

  椿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认“耐、守、疆、银、化”5个生字,会写“壮、棉、杉、化、桂”5个字,会写“木棉、水杉、化石、金桂”4个词语。

  2.能流利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3.通过读文、看图,了解木棉、桦树等树木的特点,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巩固,识记生字

  1.朗读儿歌,复*生字词。

  (1)检查认读:梧桐、手掌、枫叶、松柏、桦树、云杉、桂花。

  (2)复*听写:杨、桐、枫、松、柏。

  (3)背诵儿歌第1、2句。

  2.导入新课,感受儿歌韵律。

  (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更多的树木,谁来读读第3、4句?

  (2)朗读儿歌,注意结尾的字的发音。

  结尾的字在发音上有什么规律?

  它们都是后鼻音(“石”除外),是儿歌中的韵脚,大家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现在我们来齐读这首儿歌。

  板块二了解特点,随文识字

  1.朗读儿歌第3句,了解树木的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1)树木的'种类繁多,除了形状和颜色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呢?读读第3句话。

  预设:生长的地方不同,生活*性也不同。

  (2)(课件分别出示南方和北疆的典型图片)看图片,体会“南方”和“北疆”不同的气候特点,感受“喜暖”和“耐寒”的*性特点。

  2.借助语境识记生字“耐”“守”“疆”。

  (1)借助语境识记“耐”和“守”。

  读句子“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导认读“耐”和“守”。

  桦树耐寒,生长在祖国北部的边疆,它们像*战士一样守卫在祖国的最北边。

  ①识记字形:出示图片,借助图片识记。

  ②理解字义,拓展运用。猜测“耐”和“守”的意思。

  (2)运用字理学*

  “疆”。

  这个字笔画特别多,谁来读一读?谁能交流识字方法?

  “疆”的左边是一个“弓”和一个“土”,可以理解成用弓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和两个“田”表示田地及之间的疆域界限,也代表了这个字的意思。(课件出示*地图,示意讲解:国家领土的边界就是“边疆”,“北疆”是我国北部的边疆。)

  (3)通过组词巩固识字。

  耐:忍耐、耐心、耐力。

  守:守卫、守护、守时。

  疆:边疆、疆土、疆界。

  3.指导朗读、背诵。

  (1)课件出示战士站岗守边疆的图片,激**感朗读:多么令人敬佩的战士,多么耐寒、挺拔的桦树!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2)请你对应上下文看这句话,我们来对对子吧!

  “木棉”对什么?“木棉”对“桦树”。

  “喜暖”对什么?“喜暖”对“耐寒”。

  “在南方”对什么?“在南方”对“守北疆”。

  (3)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来读一读、背一背。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板块三学法运用,自学尝试

  1.同桌一起学*第4句,了解树木的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1)先读一读,再说说银杏、水杉和金桂的特点。

  (2)对这句话有没有不太明白的地方?

  预设:对“活化石”“水杉”“金桂”的意思不太明白。

  (3)引导理解词语。

  活化石是经历漫长地质年代残存至今,形态特征很少变异,一直处于原始状态的生物类群。银杏、水杉是植物活化石。动物活化石有国宝大熊猫、中华鲟等。

  水杉也是珍贵的活化石,俗称“世界爷”,树干又高又直,叶子细小,是世界现存的稀有植物,也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桂树在秋季开花,花朵金黄,花香馥郁。“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人们把桂花看作吉祥之兆。

  2.熟字换一换,识记“银”和“化”。

  (1)“很、跟、眼”的右半部和“银”相同,金字旁表示和金属有关。

  (2)“花”去掉草字头就是“化”,“华”去掉“十”也是“化”。

  (3)“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3.树木和名称“对对碰”。

  你能看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吗?学生联系儿歌、生活经验说一说。

  ,(白桦)),(银杏)),(水杉)),(木棉)),(金桂))

  预设:桦树皮是白色的,银杏的叶子像小扇子,水杉的叶子细小,木棉开红花,开着金黄色花的就是桂树,秋天桂树开花可香啦!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出示图片、观察交流、趣味诵读、练*表达、补充资料、拓展提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树木的不同特点,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板块四朗读背诵,迁移运用

  1.朗读、背诵儿歌。

  (1)听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调。

  (2)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练读,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拍读,达到正确而熟练的程度。

  (3)借助填空,结合图片,练*背诵。

  (4)朗读儿歌,完整背诵。

  2.模仿与运用。

  儿歌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写出了各种树木的特征,帮助我们了解树木的特点,我们也来试着编一句儿歌介绍一种树木吧,可以说说树枝、树叶的形状,可以说说花开的样子、香味,也可以说说树木的*性。(课件出示柳树、槐树、柿子树等图片,学生也可以说自己想说的桃树、石榴树等。)

  预设:柳树枝条细又长。槐树开花一串串。柿子树上挂灯笼。桃树花开红艳艳。

  【设计意图】儿歌语言生动,修辞运用恰当,适合学生模仿运用。教师提供图片、句式、词语等资料,引导学生创编儿歌,体验语言实践的快乐。

  板块五一丝不苟,规范书写

  1.指导写字。指导写“壮、棉、杉、化、桂”。

  (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

  (2)注意笔画顺序:“壮”的左边是点、提、竖。“化”的右边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2.抄写词语:木棉、水杉、化石、金桂。

  3.请给下面的树写上名字。

  (水杉)(木棉)(桂树)

  板块六拓展阅读,语言积累

  1.拓展阅读。

  阅读课后*题第三题,积累关于树木的谚语。

  (1)不同的树木有不同的特点,在人们心中,树木又常常寄托着悠久深远的内涵。试着读读这三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2)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教师适时点拨。

  r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是“培养”的意思,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r树高百尺,叶落归根(ɡēn)。

  意思是说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r树无根不长,人无志(zhì)不立。

  意思是说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树没有根。

  (3)熟读成诵,试着背一背。

  2.推荐阅读《树之歌》。

  读读下面这首《树之歌》,你一定会对树木有更多的了解。

  树之歌

  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

  桑树结果紫又甜,松树四季披绿装。

  棕树喜暖在南方,橡树耐寒守边疆。

  3.总结:课文中介绍了11种树木,它们是我国各个地区有代表性的树木,大自然中树木的种类十分丰富,希望你们能到生活中认识更多的树木,并记住它们的名字。

  拓展学*与树木有关的谚语和儿歌,既巩固了本课的教学成果,又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

  板书设计

  树之歌

  杨树

  高

  榕树

  壮

  梧桐树

  树叶

  像手掌

  枫树

  秋天

  叶儿红

  松、柏

  四季

  披绿装

  木棉

  喜暖

  在南方

  桦树

  耐寒

  守北疆

  银杏、水杉

  活化石

  金桂

  开花

  满院香

  教学反思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受学生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性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

  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本次教学要扎实做的事情。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设计课前区角活动,让语文学*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惯。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让字词教学不再枯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图片建立树木名称与其特点之间的联系,了解枫叶变色,松、柏四季常青的科学原因,使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还有深度,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符合儿童图文学*的心理特征。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连一连。

  jiāng

  zhāng

  zhuāng

  yín

  nài

  掌

  装

  疆

  耐

  银

  二、看拼音写词语。

  yáng

  shù

  zhuàng

  lì

  mù

  mián

  guì

  huā

  sōng

  zǐ

  三、换一换,给下列字换一个偏旁组成另外一个字,并组词。

  例:疯——枫(枫树)

  绵——()()

  洞——()()

  伯——()()

  场——()()

  洼——()()

  志——()()

  四、照样子,写句子。

  梧桐树叶像手掌。

  像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重点段落品析。

  木棉喜暖在,桦()树耐寒守()边疆。

  银杏水杉,开花满院香。

  1、根据课文把上面内容补充完整。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到后面括号里。

  3、该选段*有句话。从第一句话中我们知道木棉生活在。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列举出几个关于树木的四字词语。

  2、写出几句关于树的谚语。

  答案

  一、略

  二、杨树

  壮丽

  木棉

  桂花

  松子

  三、棉

  棉花

  桐

  梧桐

  柏

  柏树

  杨

  杨树

  桂

  桂花

  壮

  壮士

  四、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五、

  1、南方

  活化石

  金桂

  2、

  huà

  shǒu

  3、

  2

  南方

  六、

  1、树大根深

  古树参天

  玉树临风

  独树一帜

  2、花在树上开,别忘地下根。

  没有梧桐树,引不到凤凰来。

《树之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过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相互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梧桐)(梧桐雨)

  枫(枫树)(枫叶)

  松(松鼠)(松树)

  柏(松柏)(柏树)

  装(装修)(装饰)

  桦(桦树)(白桦)

  耐(耐心)(忍耐)

  守(守护)(守卫)

  疆(疆土)(新疆)

  银(金银)(银色)

  杉(水杉)(杉树)

  化(变化)(化学)

  桂(桂树)(桂花)

  5读一读,记一记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3)学生练*,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引入

  指名读树之歌

  三、再读儿歌,理解意思。

  1.全班齐读儿歌。

  2.你读懂了什么呢?

  教学反思:

  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

《树之歌》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二年级语文课本杨树之歌教学设计,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

  2.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描述自己熟悉的树。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歌声,非常动听,有小朋友唱的,有小鸟唱的,还有小蜜蜂唱的……就连杨树也会唱歌,而且非常美妙,想听吗?

  板书课题:指导“之”的读音和写法,学生书空。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指导说。

  三、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起来,想办法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字并检查。

  3.全班交流识字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困难和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4.学生认读含生字的词句,检测认字效果。

  5.同桌互相读课文,达到读通读准。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或者感兴趣的词句与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读书。

  准能把自己读得最好的诗句读给大家听?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理解:聊家常,悠闲。

  3.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4.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语文实践,拓展延伸

  1.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师举例:“哗啦啦、哗啦啦,小宝宝,快来吧……”

  “老奶奶,头发白……”

  “我是一棵大叶杨,成天喜欢把歌唱……”

  2.同桌编一编,唱一唱。

  3.指导唱,评议。

  4、同学们,大叶杨是我们的朋友,其它的树也是我们的朋友,你能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吗?

  ①小组交流自己曾观察过的,比较熟悉的树;

  ②每组选一个代表全班交流;

  ③把自己说的写下来。

《树之歌》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梧、桐、枫”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 2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识树木,学*树名

  1、树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你认识身边的哪些树呢?(指名说)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识字2《树之歌》,去认识更多的树木,并了解它们的特点。(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树的图片,你认识吗?请快速说出它们的名字。贴树木图片,学生看图说树名(贴树名),学生读树名。

  3、师:这些树名里,藏着我们今天要认识的8个生字呢。你们认识了吗?大声读出来。

  ①(课件出示)仔细观察字形,从这些生字中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木字旁”的字,且都是形声字。左边的“木字旁”表示与树木有关,右边的字提示它们的读音。)

  ②拓展树名,用学到的识字方法,猜树名。(课件出示树木图片)(榆树、橡树、楠树、棕树、石榴)

  ③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

  二、听读课文,学*生字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我们要到课文里去找找,这些树木都有什么特点?

  1、听读课文,请听准你不认识的生字读音。(播放课文范读)

  2、自由读课文,要读准生字的读音。

  3、出示第二组生字:掌、装、耐、守、疆、银、化。

  ①借助拼音读一读,想一想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②全班交流,汇报方法。如“掌”,说一说汉字的结构、部首、组成部分、组词。(提示注意*舌音、翘舌音和整体认读音节)

  4、老师把我们刚刚学完的15个生字朋友,放到了词语中,你们能读准确吗?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词语)

  梧桐手掌枫树松柏

  服装桦树边疆银杏

  水杉化石桂花耐心守卫

  三、再读课文,了解树木特点

  1、师:同学们的识字方法可真多,认识了15个生字朋友。它们现在跑到课文中了,看看你们还能快速地认出他们吗?

  2、自读儿歌,数一数,儿歌*有几句话?学生自读。

  3、师:儿歌共有几句话?(4句)指名分句读,思考:每种树木都有什么特点?指名读全文。

  4、指名汇报每种树木的特点(贴特点)(课件出示图片)

  (1)杨树高,榕树壮。结合图片理解“高”和“壮”的特点。(指名读)梧桐树叶像手掌。(贴梧桐树叶图片)借助比喻句理解梧桐树叶的形状。你还知道什么树叶的形状比较明显(贴银杏树叶图片),用一个比喻句说出它的特点。(指名读)

  (2)枫树秋天叶儿红。明白枫叶在秋天经霜变红的特点,借助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来理解。(指名读)松柏四季披绿装。借助拟人修辞,体会松柏四季常青的特点,赞美松柏耐寒的特点。(指名读)

  (3)通过图片体验“南方”和“北疆”不同的气候特点,感受“喜暖”和“耐寒”的*性特点,对对子,如“喜暖”对“耐寒”,“在南方”对“守北疆”,感受句子的工整对仗。

  (4)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对这些树木的印象,聊聊松树、柏树的四季常青,松树的松子,银杏树的白果,桂花的香味等。教师补充资料了解植物中的“活化石”。

  5、练*朗读

  (1)接读:我读树名,你们说出树的特点。如,师读:“杨树”,生接读“高”。

  (2)问读:下面我们来玩个“问读”游戏,记住树名。(如:什么树高?什么树壮?什么树叶像手掌?)

  6、模仿与运用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介绍介绍树木,编一句儿歌?可以说说树枝、树叶的形状,可以说说树木的*性,也可以说说花开的样子、香味。(出示图片,学生介绍)(如,泡桐粗,柳树垂,紫薇无皮)

  四、写字

  师:我们学*了生字,读熟了课文。接下来,我们要写2个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杨、壮”2个字。

  2、观察字形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3、说说关键笔画,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重点讲解“木”字旁的写法,“杨”右边的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壮”指导写好左边的将字旁的笔顺,第一笔是点不是竖,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原则。提醒右边是士字,下面一横短。

  5、学生练写。写完以后与前面的范例比对一下,看看哪写得好,哪要修改。提醒写字姿势,提醒学生做到:一看,看清字形;二记,记清间架结构;三默,回忆书写规则。

  6、比一比,评一评。展示2、3名同学的字,指名点评,并及时修改,再练写一、两个。

  五、指导背诵

  师:这首儿歌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写出了各种树木的特征,你们想不想给它背下来,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你有没有背诵的好方法?(指名说)练*背,指名背,齐背。

  六、布置作业

  1、上网查查更多树木的图片和特点。

  2、搜集与树木有关的语句,并抄写在积累本上。

《树之歌》教学设计5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的归类识字儿歌,儿歌共4句话,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等11种树木的特征。儿歌篇幅短小,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二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把识字和朗读指导有机结合。文中的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对应,直观展示了树木的特点,教学可以依据二年级学生图文学*的特点,用好插图,帮助学生读懂儿歌。

  本课要写的10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其中木字旁的字有8个,可在学生已有的学*写字经验基础上,重点指导木字旁的字,注意左窄右宽,左右部件相互协调。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发现生字的共同特点,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梧、桐、枫、松、柏、杉、桂、桦”等8个木字旁的生字和“掌、装”2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通过据文找树、图文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了解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的特点,能背诵课文第一、二句。

  3.会写“杨、枫、松、杉、桂”5个带有木字旁的生字,书写时能注意写好笔画有穿插的部分。

  教学重点: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梧、桐、枫、松、柏、杉、桂、桦”等8个木字旁的生字和“掌、装”2个生字。

  教学难点:通过据文找树、图文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了解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无线同屏器、树的图片、树名卡片、实物投影仪

  2.学具准备:四人小组一套树的图片和树名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聊树,揭示课题

  1.(出示照片:西湖边的柳树、校园中的树)认一认照片中的树,聊聊怎么认出来的。

  2.(出示课题)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圈找树名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拿好课本,做好读书姿势,听老师读儿歌;也可以轻轻地跟老师一起读。

  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自己读儿歌,既要把句子读正确,还要一边读一边把树的名字圈出来。

  3.自读反馈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分句指导读正确。

  (2)学生汇报圈出的树名,教师根据汇报,在课件中标出树名。

  预设1没有找全树名。请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在课件中补圈树名。

  预设2圈画的树名不同。如:有的学生圈“梧桐”,有的圈“梧桐树”。

  教师在学生自读课文时,用手机拍下不同的圈法并通过同屏器显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停顿来判断。圈“梧桐”更合适。

  4.认读树名

  (1)同桌互读、互评。注意读准树名里的*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逐个认读树名。适时出示本地不常见的树的图片;通过图片辨认,知道“松柏”指松树和柏树。

  5.齐读儿歌

  (三)发现规律,巧记生字1.出示本课带有木字旁的生字“梧、桐、枫、松、柏、杉、桂、桦”,引导学生观察,说说这些生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1发现都是木字旁的字。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引导:“木字旁”表示字意和树木有关系。这是形旁表意。

  预设2发现右半边的字和整个字的读音相*。梳理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右半边字的读音和整个字的读音完全相同,如“桐、枫、杉”,随机“彡”字源讲解;另一种情况是右半部分的读音和生字读音相*,如“梧、柏、桦、松”。小结:这些字右半部分的读音和整个字的读音有的一样,有的相*。像这样形旁表示意思、声旁表示读音的字叫--形声字。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记生字,很方便。2.运用形声字的规律,猜猜其他树名。出示:橡树、樟树、石榴树。学生尝试认读树名。

  (四)据文找树,读懂第一、二句儿歌

  1.出示树名:杨树。请学生从学具大信封里找出杨树的图片,并交流找的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在“高”字下面画上波浪线,这就是杨树的特点)理解“杨树高”。

  2.引导学生从课文里找到有关的信息,读懂树的特点。

  (1)学生自读第一、二句儿歌,找到榕树、梧桐、枫树、松柏的特点,用波浪线做记号。

  (2)据文找树摆学具:小组合作,根据找到的梧桐、枫树、松柏的特点,从学具小信封里取出树名,和大信封里的图片对应摆放。(同时,邀请一组学生到黑板前面板演)

  (3)各小组对照黑板,检查是否摆放得一样,说说这样摆的理由。随机理解:“壮”、“像手掌”、“秋天叶儿红”、“四季披绿装”。随机指导朗读:读出树的特点(可以加上动作、师生对读)。随文识字:“掌、装”(“掌”和“装”也是形声字,通过给“掌”和“装”组词找朋友,帮助识记)。

  (4)尝试背诵第一、二句课文(提示:可以看着黑板上的图片来背诵)。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游戏:生字大转盘。(播放根据《课堂作业本》第4题制作的游戏转盘,学生再次认读带有“木字旁”的生字。)2.指导书写5个生字:“杨、枫、松、杉、桂”

  (1)引导学生观察要写的生字,交流书写注意点;教师重点指出:5个生字都是左窄右宽,右半部分都有笔画与木字旁有穿插。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笔画穿插最多的“杨”的书写。

  (3)学生练写:自主观察余下4个生字有穿插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书写5个生字。注意:笔画正确、左窄右宽、笔画有穿插。

  3.展示学生的书写,引导学生评价。

  4.二次书写。学生对照“笔画正确、左窄右宽、笔画有穿插”的要求自我评价、打星。

《树之歌》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树”为主题的识字儿歌。通过不同的树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特点,让学生们不仅能够在前期学*的基础上,继续积累很多与树有关的带“木字旁”的生字,了解汉字的偏旁表意的特点,加以归类识字。还能够了解树木的种类和特点等自然常识,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美丽神奇,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的学*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学生学*本课生字有一定的基础。尤其是本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学生生活中常见了解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热情,并掌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三、教学目标: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过的生字。

  四、教学重难点: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相机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桐掌枫松

  柏装桦耐守

  疆银杉化桂

  5读一读,记一记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3)学生练*,教师巡视指导。


《树之歌》教学设计菁选(扩展7)

——《树之歌》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树之歌》教学反思1

  《树之歌》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儿歌。这一单元是本册的一个识字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本课要求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怎么才能在一节课内教会孩子们识记这么多生字呢?我仔细地研读了教材,发现本课的生字是有规律可循的,会认的生字中有8个都是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会写的10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而且都要写得左窄右宽。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以发现形声字的规律为突破口,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1.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级识字教学应通过各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和途径,把快乐引进课堂,引进识字教学,充分激发学生识字的主动意识和愿望。

  在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儿歌后,为了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请同学们为树木点点名。学生的学*兴致很高,课堂上能自己为树木点名,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他们很认真地读着每一种树木的名称。他们识字的兴趣浓,主动性高,识字效果好。

  2.创新识字教学的方法。

  游戏活动识字。低年级教学主要任务是识字,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效果。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新教材的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宜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

  当学生借助拼音认识了各种树木的名称后,我奖励同学们玩一个小游戏,我读树木名称,同学们快速从生字卡片中找到对应的生字。学生在游戏中享受“玩”的乐趣,在有意识的玩耍过程中调动了记忆的热情,识字教学充满趣味,教学效果好。

  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有人说汉字最难学,是因为汉字是方块字,构件比较复杂,其实学汉字有诀窍,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学起来并不难,识字教学主要就是要教给学生一种识字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汉字的规律,感知汉字文化,激发学*汉字的兴趣。

  本课会认的生字中有8个与树木名称有关,我将它们集中在一起学*。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同学们发现它们字形的秘密—都是木字旁的字,我又引导他们读一读这些生字,他们又有新发现,这些字的读音就是木字旁旁边的字。于是我们发现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教会他们运用这种规律自主识字。在教学第二组生字时,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新字。有的同*用生活实际识记“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这些动作进行识记。还有的同学列举相关联的词语“银行”“服装”来识记“银”和“掌”。

  以上是我从文本教学解读的角度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备课时,我首先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去看文本要教什么,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提炼出哪些内容是学生要学*的,包括字词要学什么,朗读要学什么,积累要学什么,哪些语言形式要学会运用,其关键词是“教学内容”。然后设计“以学生学为主”的语文课堂,最大程度引导学生参与学*,发挥学生学*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活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增加学生的获得感,从而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和动机。

《树之歌》教学反思2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也具有代表性,比较贴*儿童生活,是一篇很好的学*题材。

  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让孩子们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进行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今天要学*的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再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最后指导学生写小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让孩子们人人成为小诗人。再重点指导朗读,达到熟读成诵。所以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生字,了解汉字。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在教学中,我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和识字兴趣的激发,但是还没有达到预期的识字效果,这有待于我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树之歌》教学反思3

  《杨树之歌》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植树”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首杨树的赞歌。课文在这个季节里安排了这样一个主题,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时令性。为了让学生了解人类与树林之间的生生共息的关系,懂得爱护树木,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一、整体把握单元主题,灵活处理单元内的各项学生活动

  我先讲述《*植树的故事》,以引起学生对本单元的学*兴趣,知道植树是造福万代的事情,再读诗歌《记住》,让学生知道树木和人类共生共息的密切关系,初步懂得要爱护树木。接着带领学生观察校园的大樟树,让学生看看树的外形,摸摸树的枝干,闻闻树的味道,听听风吹树叶的.声音,和树说说话,从而走进树,亲*树,由此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用几句话描述你熟悉的一棵树。”有了这些*距离的观察和接触,学生的日记自然有话可写。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对树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学生日记的交流也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杨树之歌》的教学情境。

  二、朗读形式多种多样,读中生情,读中想象

  《杨树之歌》是一首诗歌,这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课堂上,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有学生入情入境的个人读,集体读,师生接读,同桌互读等等不同读法,让学生从读中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让学生眼前仿佛有了一幅安宁、美好、幸福祥和的图画。画中还有谁呢?大叶杨会唱歌给谁听呢?水到渠成,此时学生的思维已被打开,想象的翅膀已经插上,孩子们一个个按耐不住地表达,一句句贴*生活、描述生活的儿歌很快就被孩子们吟诵出来。

  三、自主识字、灵活运用看拼音识字、看上下文猜字,利用声旁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

  我结合上一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当中,引导学生发现声旁表音的规律,利用声旁识字,比如“蝴、蝶、陪、棋”等字,孩子们识字后,还让他们集体交流识字方法,交流思维的过程既加深了对生字的记忆,又让他们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努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氛围,让他们开心地感受语文学*的乐趣。

《树之歌》教学反思4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孩子们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性和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本课应结合地域特征,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认识多种树木、说出树木名称、创编儿歌、认识带“木字旁”的汉字就是水到渠成了。所以,本课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

  一、教学效果

  如何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这课教学要做扎实的事情。于是,我凭借插图,很容易就能把文中的树木名称与图对应起来,从而为孩子们建立了直观形象,随后再通过朗读巩固对树木的认识。有了直观认识后再把图画与汉字相对照,找出规律,即“木字旁”。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并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回家查阅资料,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

  同时,加强朗读。在介绍完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后,请孩子尝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一节诗,可以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例如蔬菜,水果,花……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效果非常棒!

  二、成功之处

  1、本课我围绕几个大问题展开,且每次的问题都很明确,从总体到部分,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有梯度地训练孩子找出每一句中的树、说出树的特点,进一步调动感官找出相应树的图片。学生在此环节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2、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3、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单单停留在读和背上,而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懂得获取知识。

  4、最后的创编儿歌环节,我引导孩子观察树木图片的特点,示范编儿歌,然后请同学大胆练*创编,及时纠正,让孩子们对更多的树木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本课教学中,我在课文解读上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学生识字教学时间不足,没有给到孩子们充分的时间练*写字。此外,拓展环节,忽略了课后练*中的几种树木,没有把那几种树木创编到儿歌中,没有在情境中拓展延伸。此外,课后的几句有关树木的名言,也应作为重点之一,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改进措施

  1、课文应让学生反复朗读,我一定照顾全面,把读作为基础,以后借用早读时间加强学生的读书。

  2、进一步充分备课,做好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课前预*。另外,真正把单元整体教学做好,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有效的学*,这样学生才会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和把握。

  小学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5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儿童生活。学*完课文,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并有意识地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

  课堂上,我也重视对学生背诵的指导,通过填空的形式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背诵,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加强学生的记忆,大部分学生能当堂把这首儿歌背诵出来。当然课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对生字书写的指导还不太够,少数学生把“桂”和“挂”两个字混淆了,部分学生在写“松”字时不够规范,右边的“公”撇和捺的位置关系不对,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要加强生字书写方面的指导。

《树之歌》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背诵课文。

  2、认识“木”字旁,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3、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树的特点,热爱并保护大自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树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你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认识一下这些树朋友吧。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做到一准五不。

  2、在读课文,和同桌小伙伴比比谁读得通顺。

  3、小声读课文,找到课文中出现的树宝宝,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去掉拼音检查。

  3、观察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有什么相似点。

  他们都是“木字旁”的字,都与树木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

  4、书写指导“枫”

  指导顺序:1、笔顺。2、压线。3、起笔。

  5、交流识记其他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四、指导朗读课文

  1、看图识树朗读。

  (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杨树高,榕树壮。结合图片理解“高”和“壮”的特点。

  (2)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梧桐树叶像手掌。借助比喻句理解梧桐树叶的形状。可以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树叶,用一个比喻句说说它的特点。

  (3)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枫树秋天叶儿红。明白枫叶在秋天经霜变红的特点,可以借助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来理解。

  (4)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松柏四季披绿装。可以引导学生赞美松柏耐寒的特点,理解其精神。

  (5)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6)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桦树耐寒守北疆。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7)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明白活化石的含义。是指这种树古老而又稀少。

  (8)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金桂开花满院香。理解桂子花开香飘十里的特点。

  2、表演读课文。

  五、我是小诗人。

  柳条弯弯____

  桃树花开____

  银杏叶儿____

  六、拓展延伸:

  请小诗人们课下收集更多树宝宝的知识,写一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树之歌》教学设计菁选(扩展8)

——小学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小学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1

  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拍手歌》一课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边吟边唱边玩,让他们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既达到了识字的效果,又让学生没有学*负担,收获颇丰。

小学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2

  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大叶杨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我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使他们喜形于色。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大叶杨的样子。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从而很自然的引出诗歌的中心: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大叶杨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快乐的生活着!让孩子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诗歌。

  《杨树之歌》这首诗歌意境美,韵律强,适于朗诵,而且要求背诵。一部分学生在学*之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课后马上就能将诗歌背诵下来,在背诵过程中还能将诗的韵味读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在第二天早读时都能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可有少部分的学生只能背出一句半句,或者结结巴巴的半天才背完。这么大的差异,该怎么办呢?对那些掌握得快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表扬,可对那些没能背出的学生就该指责吗?指责他们就能背出了吗?——不,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有可能他们尽力了,可给他们的时间太少了,以至于背不下。所以,我告诉他们:你朗读这首诗歌时很有感情,只要你花心思,多读几遍,你一定能将它背下来的,老师相信你能行,你什么时候会背了,自己来找老师背诵,好吗?在接下去的几天里,那少部分学生陆续来找我背诵,有些学生的表现甚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所以,不妨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要求,让他们跳跳、伸伸手就能触摸到各自的胜利果实。在识字教学中也一样,要求识的字,有些学生写一遍就会了,就没有必要让他们抄写好多遍;有些学生写二遍、三遍还不会,就应要求他们多写几遍,直到掌握了为止。

  每位学生都有一件适合自己的“衣裳”,教师应当好“裁缝”,为他们“”,客观地量体裁衣对待每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学生共同进步、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3

  《树之歌》这篇儿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儿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儿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文中11中树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这些形态各异的树。 在教学儿歌时,我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同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学生对儿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结合图文,观察文中各种树的样子,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让孩子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儿歌,使各种树木的特点再次复现在学生脑海中,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