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之歌教学反思 (菁华6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树之歌教学反思1

  《树之歌》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儿歌。这一单元是本册的一个识字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本课要求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怎么才能在一节课内教会孩子们识记这么多生字呢?我仔细地研读了教材,发现本课的生字是有规律可循的,会认的生字中有8个都是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会写的10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而且都要写得左窄右宽。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以发现形声字的规律为突破口,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1。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级识字教学应通过各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和途径,把快乐引进课堂,引进识字教学,充分激发学生识字的主动意识和愿望。

  在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儿歌后,为了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请同学们为树木点点名。学生的学*兴致很高,课堂上能自己为树木点名,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他们很认真地读着每一种树木的名称。他们识字的兴趣浓,主动性高,识字效果好。

  2。创新识字教学的方法。

  游戏活动识字。低年级教学主要任务是识字,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效果。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新教材的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宜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

  当学生借助拼音认识了各种树木的名称后,我奖励同学们玩一个小游戏,我读树木名称,同学们快速从生字卡片中找到对应的生字。学生在游戏中享受“玩”的乐趣,在有意识的玩耍过程中调动了记忆的热情,识字教学充满趣味,教学效果好。

  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有人说汉字最难学,是因为汉字是方块字,构件比较复杂,其实学汉字有诀窍,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学起来并不难,识字教学主要就是要教给学生一种识字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汉字的规律,感知汉字文化,激发学*汉字的兴趣。

  本课会认的生字中有8个与树木名称有关,我将它们集中在一起学*。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同学们发现它们字形的秘密—都是木字旁的字,我又引导他们读一读这些生字,他们又有新发现,这些字的读音就是木字旁旁边的字。于是我们发现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教会他们运用这种规律自主识字。在教学第二组生字时,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新字。有的同*用生活实际识记“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这些动作进行识记。还有的同学列举相关联的词语“银行”“服装”来识记“银”和“掌”。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挥学生学*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活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增加学生的获得感,从而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和动机。

树之歌教学反思2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儿童生活。学*完课文,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并有意识地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

  课堂上,我也重视对学生背诵的指导,通过填空的形式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背诵,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加强学生的记忆,大部分学生能当堂把这首儿歌背诵出来。当然课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对生字书写的指导还不太够,少数学生把“桂”和“挂”两个字混淆了,部分学生在写“松”字时不够规范,右边的“公”撇和捺的'位置关系不对,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要加强生字书写方面的指导。

树之歌教学反思3

  在昨天早上,我给学生教了《杨树之歌》,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整篇课文我采用以读代讲,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内读,同桌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中的大叶杨唱的歌!接着我提了问题:

  1、大叶杨成天哗啦啦的教唱时是什么心情?

  2、大叶杨唱歌给谁听?

  3、大叶杨还会唱歌给谁听?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等学生解决了问题时,课文的基本任务已经完成!接着我便引导他们通过仿写诗歌,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蕴含。

  这节课自我感觉上的比较成功,下课时好多孩子既背会了课文内容也理解了内容内涵!预期目标基本完成!

树之歌教学反思4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儿童生活。学*完课文,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并有意识地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于是我趁机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写了一个小节的诗,并布置了当天日记为仿写《树之歌》。

树之歌教学反思5

  在教学《识字2树之歌》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以朗读诗歌,识字教学为主,同时带着孩子们认识不同树木的形态。树木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贴*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孩子们在羽西的时候就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会主动找我,向我询问这些书的生长特点。这样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了解各类树木的特点作了一个比较好的铺垫。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基本将课堂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找出各类树木的特点,同时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学*,说一说,抓住文本的关键字词。另外,在第一课时教学结束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相关树木,收集一些这类树木的叶子,可以带来课堂上交流分享。孩子们在完成此项学*任务时相当的积极,收集了不少落叶。有的孩子甚至将这些落叶做成了精美的书签。他们将树叶贴在竹板上,塑封起来,相当心灵手巧。

  这场交流会上,让我影响最深的是一位女生,她收集了一些银杏叶,在展示的过程中,她发现这片银杏叶以绿色为主,黄色为边缘。她说:“我看到了季节的变化,由盛夏转变为初秋。”她有着火眼金睛,善于发现,敢于表达。这么一片小小的树叶,孩子看到的季节的更替,其他孩子听了她的介绍,个个佩服不已。

  最后,既然是歌,也要将它读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韵律美。文本中“壮,掌,装,方,疆,香”等字都是韵母ang。让孩子体会读一读。另外,关注课后*题,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三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猜一猜,我再来总结,让学生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了解“树”与“人”的联系。

树之歌教学反思6

  《杨树之歌》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植树”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首杨树的赞歌。课文在这个季节里安排了这样一个主题,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时令性。为了让学生了解人类与树林之间的生生共息的关系,懂得爱护树木,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一、整体把握单元主题,灵活处理单元内的各项学生活动

  我先讲述《*植树的故事》,以引起学生对本单元的学*兴趣,知道植树是造福万代的事情,再读诗歌《记住》,让学生知道树木和人类共生共息的密切关系,初步懂得要爱护树木。接着带领学生观察校园的大樟树,让学生看看树的外形,摸摸树的枝干,闻闻树的味道,听听风吹树叶的声音,和树说说话,从而走进树,亲*树,由此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用几句话描述你熟悉的'一棵树。”有了这些*距离的观察和接触,学生的日记自然有话可写。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对树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学生日记的交流也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杨树之歌》的教学情境。

  二、朗读形式多种多样,读中生情,读中想象

  《杨树之歌》是一首诗歌,这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课堂上,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有学生入情入境的个人读,集体读,师生接读,同桌互读等等不同读法,让学生从读中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让学生眼前仿佛有了一幅安宁、美好、幸福祥和的图画。画中还有谁呢?大叶杨会唱歌给谁听呢?水到渠成,此时学生的思维已被打开,想象的翅膀已经插上,孩子们一个个按耐不住地表达,一句句贴*生活、描述生活的儿歌很快就被孩子们吟诵出来。

  三、自主识字、灵活运用看拼音识字、看上下文猜字,利用声旁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

  我结合上一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当中,引导学生发现声旁表音的规律,利用声旁识字,比如“蝴、蝶、陪、棋”等字,孩子们识字后,还让他们集体交流识字方法,交流思维的过程既加深了对生字的记忆,又让他们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努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氛围,让他们开心地感受语文学*的乐趣。


树之歌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阅读


树之歌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1)

——《树之歌》教学反思 (菁华6篇)

《树之歌》教学反思1

  《树之歌》这篇儿歌,让我们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

  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儿童生活。学*完课文,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并有意识地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

  二、不足之处:

  《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我对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但是效果欠佳。

  三、改进措施:

  识字*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多元识字。课堂上我应按照课前预设去做,这样的话,学生识字兴趣浓厚,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再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应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树之歌》教学反思2

  识字2《树之歌》是一首儿歌,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既然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我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树之歌》教学反思3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也具有代表性,比较贴*儿童生活,是一篇很好的学*题材。

  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让孩子们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进行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今天要学*的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再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最后指导学生写小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让孩子们人人成为小诗人。再重点指导朗读,达到熟读成诵。所以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生字,了解汉字。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在教学中,我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和识字兴趣的激发,但是还没有达到预期的识字效果,这有待于我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树之歌》教学反思4

  《树之歌》是一首关于树木的儿歌,儿歌中介绍了各种树木及其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低段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所以教学时为了使整个识字过程以及读书环节有趣,本节课采用抓关键词语整体认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读背儿歌中学句学词学字,在学句学词中认字。

  在研讨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分析儿歌及儿歌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因为本单元都是识字,这是本册唯一的一个集中识字单元,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低段的学*重点。而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学生之前也初步接触过形声字。商讨之后,我们决定怎样在学生初步了解的情况下,逐渐了解其特点,学*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会举一反三,运用归类识字,比较识字,字源识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的乐趣。

  而目标的制定,则是参考学*卢老师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中,目标制定要含有学*后的知识名词、学*后的技能动词、运用知识能做什么事。于是,经过几次讨论,我们把基础目标、支撑目标和核心目标制定为:

  1.通过读文、看图,划出11种树的名称,说出特点。(基础目标)

  2.多种方法,读准“梧、桐”等15个新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生字。归纳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支撑目标)

  3.借助填空、图片等,背诵儿歌。(核心目标)

  但是在上完课的时候,经过校长的讲解,意识到我们在制定目标时有所偏差,只关注到制定目标中的名词、能力动词和技能动词要匹配。忽略了三个目标的一致性以及相互关联性。导致三个目标没有很好的贯连在一起,所以本节课目标也未全部达成。

  之前狭隘的认为语文教学对于低段来说除了常规*惯,就是语文书本上的知识,但是随着评课、培训学*及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不单单是教学生一些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出方法,运用方法。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关注语文素养,有大局意识。从长远考虑,低段良好的常规*惯很重要,思维能力和掌握学*方法更重要。

  就像我在讲授识字时,学生区分不清楚“桂和挂”时,我的应变能力不够,导致错过了很好的课堂生成,对课堂的把控性和知识的生成预测性存在很大的不足,我应该及时对比并讲解两个部件一样,部首不同的字,提手旁和木字旁,而木字旁的形声字又是本节课的重点。识字教学不扎实,直接影响孩子的识字。“疆”字设计通过字源演变讲解时,又过快,没有很好的过渡。学生不理解意思,所以在组词时出现了“江南、江西”这样的同音字。应通过字典中的释义,让学生能够明白这个字的意思,这样在组词时,孩子就能通过字义理解并组词。“专题识字”是低年级识字课的一个学*内容,因此,设计要充分发挥按“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优势,多种形式、在自主学*中,自我获取知识,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学生自主学*的空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知道识字方面重难点,做到讲解透彻。

  在诵读儿歌、韵文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讨论,及多种形式的背诵让学生参与学*过程。

  怎样把识字课上的有趣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大家共同探讨的一节课,给我们一些启发,课堂有趣,不仅仅是语言上生动有趣,更要把自己当做孩子一样,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我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引导?这样的课堂形式及环节我能学到知识吗?因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上课风格,或生动活泼、或有趣好玩、或沉稳内敛而又不失活泼。我希望我的课堂能够严肃又不失活泼,现下能力各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学无止境,我要学*的还有很多,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跟着同组优秀的同事学*。

《树之歌》教学反思5

  在教学《树之歌》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以朗读诗歌,识字教学为主,同时带着孩子们认识不同树木的形态。树木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贴*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孩子们在羽西的时候就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会主动找我,向我询问这些书的生长特点。这样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了解各类树木的特点作了一个比较好的铺垫。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基本将课堂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找出各类树木的特点,同时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学*,说一说,抓住文本的关键字词。另外,在第一课时教学结束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相关树木,收集一些这类树木的叶子,可以带来课堂上交流分享。孩子们在完成此项学*任务时相当的积极,收集了不少落叶。有的孩子甚至将这些落叶做成了精美的书签。他们将树叶贴在竹板上,塑封起来,相当心灵手巧。

  这场交流会上,让我影响最深的是一位女生,她收集了一些银杏叶,在展示的过程中,她发现这片银杏叶以绿色为主,黄色为边缘。她说:“我看到了季节的变化,由盛夏转变为初秋。”她有着火眼金睛,善于发现,敢于表达。这么一片小小的树叶,孩子看到的季节的更替,其他孩子听了她的介绍,个个佩服不已。

  最后,既然是歌,也要将它读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韵律美。文本中“壮,掌,装,方,疆,香”等字都是韵母ang。让孩子体会读一读。另外,关注课后*题,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三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猜一猜,我再来总结,让学生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了解“树”与“人”的联系。

《树之歌》教学反思6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孩子们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性和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本课应结合地域特征,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认识多种树木、说出树木名称、创编儿歌、认识带“木字旁”的汉字就是水到渠成了。所以,本课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

  一、教学效果

  如何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这课教学要做扎实的事情。于是,我凭借插图,很容易就能把文中的树木名称与图对应起来,从而为孩子们建立了直观形象,随后再通过朗读巩固对树木的认识。有了直观认识后再把图画与汉字相对照,找出规律,即“木字旁”。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并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回家查阅资料,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

  同时,加强朗读。在介绍完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后,请孩子尝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一节诗,可以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例如蔬菜,水果,花……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效果非常棒!

  二、成功之处

  1、本课我围绕几个大问题展开,且每次的问题都很明确,从总体到部分,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有梯度地训练孩子找出每一句中的树、说出树的特点,进一步调动感官找出相应树的图片。学生在此环节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2、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3、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单单停留在读和背上,而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懂得获取知识。

  4、最后的创编儿歌环节,我引导孩子观察树木图片的特点,示范编儿歌,然后请同学大胆练*创编,及时纠正,让孩子们对更多的树木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本课教学中,我在课文解读上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学生识字教学时间不足,没有给到孩子们充分的时间练*写字。此外,拓展环节,忽略了课后练*中的几种树木,没有把那几种树木创编到儿歌中,没有在情境中拓展延伸。此外,课后的几句有关树木的名言,也应作为重点之一,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改进措施

  1、课文应让学生反复朗读,我一定照顾全面,把读作为基础,以后借用早读时间加强学生的读书。

  2、进一步充分备课,做好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课前预*。另外,真正把单元整体教学做好,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有效的学*,这样学生才会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和把握。

  小学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5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儿童生活。学*完课文,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并有意识地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

  课堂上,我也重视对学生背诵的指导,通过填空的形式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背诵,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加强学生的记忆,大部分学生能当堂把这首儿歌背诵出来。当然课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对生字书写的指导还不太够,少数学生把“桂”和“挂”两个字混淆了,部分学生在写“松”字时不够规范,右边的“公”撇和捺的位置关系不对,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要加强生字书写方面的指导。


树之歌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2)

——《树之歌》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树之歌》教学反思1

  《树之歌》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儿歌。这一单元是本册的一个识字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本课要求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怎么才能在一节课内教会孩子们识记这么多生字呢?我仔细地研读了教材,发现本课的生字是有规律可循的,会认的生字中有8个都是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会写的10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而且都要写得左窄右宽。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以发现形声字的规律为突破口,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1.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级识字教学应通过各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和途径,把快乐引进课堂,引进识字教学,充分激发学生识字的主动意识和愿望。

  在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儿歌后,为了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请同学们为树木点点名。学生的学*兴致很高,课堂上能自己为树木点名,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他们很认真地读着每一种树木的名称。他们识字的兴趣浓,主动性高,识字效果好。

  2.创新识字教学的方法。

  游戏活动识字。低年级教学主要任务是识字,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效果。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新教材的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宜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

  当学生借助拼音认识了各种树木的名称后,我奖励同学们玩一个小游戏,我读树木名称,同学们快速从生字卡片中找到对应的生字。学生在游戏中享受“玩”的乐趣,在有意识的玩耍过程中调动了记忆的热情,识字教学充满趣味,教学效果好。

  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有人说汉字最难学,是因为汉字是方块字,构件比较复杂,其实学汉字有诀窍,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学起来并不难,识字教学主要就是要教给学生一种识字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汉字的规律,感知汉字文化,激发学*汉字的兴趣。

  本课会认的生字中有8个与树木名称有关,我将它们集中在一起学*。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同学们发现它们字形的秘密—都是木字旁的字,我又引导他们读一读这些生字,他们又有新发现,这些字的读音就是木字旁旁边的字。于是我们发现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教会他们运用这种规律自主识字。在教学第二组生字时,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新字。有的同*用生活实际识记“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这些动作进行识记。还有的同学列举相关联的词语“银行”“服装”来识记“银”和“掌”。

  以上是我从文本教学解读的角度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备课时,我首先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去看文本要教什么,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提炼出哪些内容是学生要学*的,包括字词要学什么,朗读要学什么,积累要学什么,哪些语言形式要学会运用,其关键词是“教学内容”。然后设计“以学生学为主”的语文课堂,最大程度引导学生参与学*,发挥学生学*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活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增加学生的获得感,从而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和动机。

《树之歌》教学反思2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也具有代表性,比较贴*儿童生活,是一篇很好的学*题材。

  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让孩子们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进行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今天要学*的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再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最后指导学生写小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让孩子们人人成为小诗人。再重点指导朗读,达到熟读成诵。所以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生字,了解汉字。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在教学中,我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和识字兴趣的激发,但是还没有达到预期的识字效果,这有待于我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树之歌》教学反思3

  《杨树之歌》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植树”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首杨树的赞歌。课文在这个季节里安排了这样一个主题,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时令性。为了让学生了解人类与树林之间的生生共息的关系,懂得爱护树木,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一、整体把握单元主题,灵活处理单元内的各项学生活动

  我先讲述《*植树的故事》,以引起学生对本单元的学*兴趣,知道植树是造福万代的事情,再读诗歌《记住》,让学生知道树木和人类共生共息的密切关系,初步懂得要爱护树木。接着带领学生观察校园的大樟树,让学生看看树的外形,摸摸树的枝干,闻闻树的味道,听听风吹树叶的.声音,和树说说话,从而走进树,亲*树,由此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用几句话描述你熟悉的一棵树。”有了这些*距离的观察和接触,学生的日记自然有话可写。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对树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学生日记的交流也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杨树之歌》的教学情境。

  二、朗读形式多种多样,读中生情,读中想象

  《杨树之歌》是一首诗歌,这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课堂上,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有学生入情入境的个人读,集体读,师生接读,同桌互读等等不同读法,让学生从读中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让学生眼前仿佛有了一幅安宁、美好、幸福祥和的图画。画中还有谁呢?大叶杨会唱歌给谁听呢?水到渠成,此时学生的思维已被打开,想象的翅膀已经插上,孩子们一个个按耐不住地表达,一句句贴*生活、描述生活的儿歌很快就被孩子们吟诵出来。

  三、自主识字、灵活运用看拼音识字、看上下文猜字,利用声旁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

  我结合上一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当中,引导学生发现声旁表音的规律,利用声旁识字,比如“蝴、蝶、陪、棋”等字,孩子们识字后,还让他们集体交流识字方法,交流思维的过程既加深了对生字的记忆,又让他们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努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氛围,让他们开心地感受语文学*的乐趣。

《树之歌》教学反思4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孩子们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性和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本课应结合地域特征,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认识多种树木、说出树木名称、创编儿歌、认识带“木字旁”的汉字就是水到渠成了。所以,本课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

  一、教学效果

  如何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这课教学要做扎实的事情。于是,我凭借插图,很容易就能把文中的树木名称与图对应起来,从而为孩子们建立了直观形象,随后再通过朗读巩固对树木的认识。有了直观认识后再把图画与汉字相对照,找出规律,即“木字旁”。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并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回家查阅资料,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

  同时,加强朗读。在介绍完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后,请孩子尝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一节诗,可以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例如蔬菜,水果,花……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效果非常棒!

  二、成功之处

  1、本课我围绕几个大问题展开,且每次的问题都很明确,从总体到部分,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有梯度地训练孩子找出每一句中的树、说出树的特点,进一步调动感官找出相应树的图片。学生在此环节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2、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3、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单单停留在读和背上,而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懂得获取知识。

  4、最后的创编儿歌环节,我引导孩子观察树木图片的特点,示范编儿歌,然后请同学大胆练*创编,及时纠正,让孩子们对更多的树木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本课教学中,我在课文解读上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学生识字教学时间不足,没有给到孩子们充分的时间练*写字。此外,拓展环节,忽略了课后练*中的几种树木,没有把那几种树木创编到儿歌中,没有在情境中拓展延伸。此外,课后的几句有关树木的名言,也应作为重点之一,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改进措施

  1、课文应让学生反复朗读,我一定照顾全面,把读作为基础,以后借用早读时间加强学生的读书。

  2、进一步充分备课,做好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课前预*。另外,真正把单元整体教学做好,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有效的学*,这样学生才会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和把握。

  小学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5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儿童生活。学*完课文,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并有意识地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

  课堂上,我也重视对学生背诵的指导,通过填空的形式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背诵,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加强学生的记忆,大部分学生能当堂把这首儿歌背诵出来。当然课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对生字书写的指导还不太够,少数学生把“桂”和“挂”两个字混淆了,部分学生在写“松”字时不够规范,右边的“公”撇和捺的位置关系不对,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要加强生字书写方面的指导。

《树之歌》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背诵课文。

  2、认识“木”字旁,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3、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树的特点,热爱并保护大自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树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你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认识一下这些树朋友吧。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做到一准五不。

  2、在读课文,和同桌小伙伴比比谁读得通顺。

  3、小声读课文,找到课文中出现的树宝宝,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去掉拼音检查。

  3、观察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有什么相似点。

  他们都是“木字旁”的字,都与树木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

  4、书写指导“枫”

  指导顺序:1、笔顺。2、压线。3、起笔。

  5、交流识记其他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四、指导朗读课文

  1、看图识树朗读。

  (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杨树高,榕树壮。结合图片理解“高”和“壮”的特点。

  (2)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梧桐树叶像手掌。借助比喻句理解梧桐树叶的形状。可以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树叶,用一个比喻句说说它的特点。

  (3)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枫树秋天叶儿红。明白枫叶在秋天经霜变红的特点,可以借助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来理解。

  (4)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松柏四季披绿装。可以引导学生赞美松柏耐寒的特点,理解其精神。

  (5)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6)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桦树耐寒守北疆。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7)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明白活化石的含义。是指这种树古老而又稀少。

  (8)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金桂开花满院香。理解桂子花开香飘十里的特点。

  2、表演读课文。

  五、我是小诗人。

  柳条弯弯____

  桃树花开____

  银杏叶儿____

  六、拓展延伸:

  请小诗人们课下收集更多树宝宝的知识,写一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树之歌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3)

——《树之歌》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树之歌》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十一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除第一行外,每行由七个字组成,是一首多句式的儿歌,押“ang”韵。这首儿歌常识性较强,同时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儿童生活。如“梧桐树叶像手掌”“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树木特征与儿童生活相联系,写得通俗易懂。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外形,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出现顺序不同,可引导学生发现插图与树木名称的对应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木棉、梧桐、格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图片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的心理特征。

  本课共15个会认字,其中8个生字都与树木名称有关。可将识字教学与认识树木相结合。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其中木字旁的字有八个,重点指导左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右边略微长一点儿。大部分的字在结构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宽。书写“化”字注意右部的笔顺,先撤后竖弯钩;书写“壮”字注意右边“士”不要写成“土”。

  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准备

  1.预*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课前区角活动: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了解树木及树叶的特点;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树木,绘制一张图画,并写上树木名称;将同学们绘制的树木图画及树叶标本张贴于教室一角,欣赏并识记树木名称,交流识字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梧、桐”等10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儿歌,认读树名

  1.联系生活导入:在我们的校园里,自己家的周围、小路旁或者公园里,你们经常看到哪些树木?

  (1)预设: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2)通过课前区角活动,你们又了解了哪些树木?

  (3)导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的感情十分亲密。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和树木有关,题目是“树之歌”。

  2.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把每个字音读准确。

  (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4句话)

  (3)指名逐句朗读,指导正音。

  (4)每句话分别介绍的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的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一共有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5)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开火车认读。

  (6)去掉拼音,再次认读。教师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提示:注意“梧桐”连读二声,“枫、松”是后鼻音。

  3.分小组找一找课本插图中这些树木。

  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

  设计课前区角活动,丰富学生对树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自主识记生字,并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惯。

  板块二偏旁归类,识记生字

  1.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发现生字的共同点。

  (1)课件出示树木名称,把树木名称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变红。

  (2)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预设:它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都是木字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边的部件和它的读音有关系,这些字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字右边的声旁来猜字音。

  2.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生字。

  (1)这些字右边表音的部分有的和生字读音完全相同,比如“吾—梧”,你还能从中找到这样的字吗?(同—桐、风—枫)

  提示:“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的读音完全相同,可以直接“读半边”。

  (2)其他几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有什么关系呢?

  “松、柏、桦”这3个字的读音与声旁读音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松”的右边是“公”,声母不同;“柏”和“白”、“桦”和“华”只是声调不同。

  “杉、桂”这2个字的右半边也表示读音,“杉”的右边部分“彡”的读音是“shān”,“桂”的右边部分“圭”的读音是“ɡuī”。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娃、蛙”换上木字旁就是“桂”。

  3.出示课后*题第二题中的词语,组织练读。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

  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1)引导:这些生字出现在这些词语中,你能不能读准?

  提示:“泡桐”的

  “泡”读“pāo”;白果是银杏的种仁。

  (2)提问:说说这两组词语的特点。

  预设:第一组词语是树木的名称。第二组词语是与树有关的花叶果实的名称。

  (3)同桌互相练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

  板块三了解特点,指导朗读

  1.给树木贴名牌。

  (1)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的图片。

  (2)图中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藏在儿歌里。请你先仔细读读文中第1、2句,圈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再和同桌合作为它们贴上名牌。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2.全班汇报,观察图片,解读儿歌第1、2句。

  (1)预设:我在路边看见过杨树,它很高,树干上还有“大眼睛”。

  教师:杨树生长速度快,高大挺拔。树冠高扬向上,所以叫“杨树”。

  (2)预设:榕树很粗很壮,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树林。

  教师:大榕树从它的树枝上向下生长着许多“气根”,可以独木成林。在南方的田间、路旁,榕树就像一座座天然的凉亭,是过路人休息、乘凉的好去处。

  (3)预设:我找到了梧桐树,它的树叶很像手掌。

  教师:这儿有一些树叶,(出示杨树叶、银杏叶、梧桐树叶、枫树叶、柳树叶等)请认一认哪片是梧桐树叶。(学生辨认树叶,通过画手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鼓掌”欢迎,识记“掌”字。)

  (4)预设:我找到了枫树,它的叶子一到秋天就变红了。

  教师:正如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为什么会变红呢?(因为入秋以后,枫叶内的花青素增多,而气温的下降又使叶绿素逐渐消失,因此绿叶变成了红叶。)

  (5)预设:松树的叶子像一根根细针,柏树的叶子是扁*的,它们四季都是绿的。

  教师:松树和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就像穿着绿衣服一样,所以文中说——披绿装。

  识记生字“装”,“装”是形声字,上边的“壮”表示读音,下面的“衣”表示字义。

  你们知道松柏为什么“四季披绿装”吗?(松树的叶子呈针状,柏树的叶子呈扁*状。这些叶子的表面有一层蜡质,水分不易散失,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四季常青。四季常青的松柏合起来就是“苍松翠柏”。)

  3.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1)同学们把名牌都找对了,一起读一读吧。

  (2)这些树木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朗读时要强调出来。让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吧。

  (3)师生合作读儿歌。

  ①教师读树名,学生接读树的特点。

  ②男生读树名,女生接读树的特点。

  ③全体拍手,打着节拍朗读全文。

  (4)课件出示儿歌内容,将树木名称变成括号,试着背一背。

  (5)恢复儿歌原文,将树木特点变成括号,再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图片建立树木名称与其特点之间的联系,使记忆更深刻。运用这些信息去辨别树木,学以致用。通过补充资料,了解枫叶变色,松柏四季常青的科学原因,使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板块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学写生字:“杨、桐、枫、松、柏”。

  (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柏”左右宽窄相当),左高右低。

  (2)对比观察:对比独体字“木”,找到木字旁的书写要点。

  (3)注意关键笔画:“杨、桐、枫”这三个字的笔画中的横折折折钩、横折钩、横斜钩,“松”的右边撇低捺高。

  (4)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提示书写要点。

  (5)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抄写词语:杨树、树叶、枫树、松柏。

  2.生字拓展练*。

  还有一些树木的名称也带有木字旁,请你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猜一猜这些字的读音,连一连。

  nán

  xiànɡ chūn shì yòu

  橡

  楠

  柿

  柚

  椿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认“耐、守、疆、银、化”5个生字,会写“壮、棉、杉、化、桂”5个字,会写“木棉、水杉、化石、金桂”4个词语。

  2.能流利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3.通过读文、看图,了解木棉、桦树等树木的特点,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巩固,识记生字

  1.朗读儿歌,复*生字词。

  (1)检查认读:梧桐、手掌、枫叶、松柏、桦树、云杉、桂花。

  (2)复*听写:杨、桐、枫、松、柏。

  (3)背诵儿歌第1、2句。

  2.导入新课,感受儿歌韵律。

  (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更多的树木,谁来读读第3、4句?

  (2)朗读儿歌,注意结尾的字的发音。

  结尾的字在发音上有什么规律?

  它们都是后鼻音(“石”除外),是儿歌中的韵脚,大家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现在我们来齐读这首儿歌。

  板块二了解特点,随文识字

  1.朗读儿歌第3句,了解树木的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1)树木的'种类繁多,除了形状和颜色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呢?读读第3句话。

  预设:生长的地方不同,生活*性也不同。

  (2)(课件分别出示南方和北疆的典型图片)看图片,体会“南方”和“北疆”不同的气候特点,感受“喜暖”和“耐寒”的*性特点。

  2.借助语境识记生字“耐”“守”“疆”。

  (1)借助语境识记“耐”和“守”。

  读句子“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导认读“耐”和“守”。

  桦树耐寒,生长在祖国北部的边疆,它们像*战士一样守卫在祖国的最北边。

  ①识记字形:出示图片,借助图片识记。

  ②理解字义,拓展运用。猜测“耐”和“守”的意思。

  (2)运用字理学*

  “疆”。

  这个字笔画特别多,谁来读一读?谁能交流识字方法?

  “疆”的左边是一个“弓”和一个“土”,可以理解成用弓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和两个“田”表示田地及之间的疆域界限,也代表了这个字的意思。(课件出示*地图,示意讲解:国家领土的边界就是“边疆”,“北疆”是我国北部的边疆。)

  (3)通过组词巩固识字。

  耐:忍耐、耐心、耐力。

  守:守卫、守护、守时。

  疆:边疆、疆土、疆界。

  3.指导朗读、背诵。

  (1)课件出示战士站岗守边疆的图片,激**感朗读:多么令人敬佩的战士,多么耐寒、挺拔的桦树!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2)请你对应上下文看这句话,我们来对对子吧!

  “木棉”对什么?“木棉”对“桦树”。

  “喜暖”对什么?“喜暖”对“耐寒”。

  “在南方”对什么?“在南方”对“守北疆”。

  (3)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来读一读、背一背。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板块三学法运用,自学尝试

  1.同桌一起学*第4句,了解树木的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1)先读一读,再说说银杏、水杉和金桂的特点。

  (2)对这句话有没有不太明白的地方?

  预设:对“活化石”“水杉”“金桂”的意思不太明白。

  (3)引导理解词语。

  活化石是经历漫长地质年代残存至今,形态特征很少变异,一直处于原始状态的生物类群。银杏、水杉是植物活化石。动物活化石有国宝大熊猫、中华鲟等。

  水杉也是珍贵的活化石,俗称“世界爷”,树干又高又直,叶子细小,是世界现存的稀有植物,也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桂树在秋季开花,花朵金黄,花香馥郁。“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人们把桂花看作吉祥之兆。

  2.熟字换一换,识记“银”和“化”。

  (1)“很、跟、眼”的右半部和“银”相同,金字旁表示和金属有关。

  (2)“花”去掉草字头就是“化”,“华”去掉“十”也是“化”。

  (3)“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3.树木和名称“对对碰”。

  你能看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吗?学生联系儿歌、生活经验说一说。

  ,(白桦)),(银杏)),(水杉)),(木棉)),(金桂))

  预设:桦树皮是白色的,银杏的叶子像小扇子,水杉的叶子细小,木棉开红花,开着金黄色花的就是桂树,秋天桂树开花可香啦!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出示图片、观察交流、趣味诵读、练*表达、补充资料、拓展提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树木的不同特点,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板块四朗读背诵,迁移运用

  1.朗读、背诵儿歌。

  (1)听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调。

  (2)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练读,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拍读,达到正确而熟练的程度。

  (3)借助填空,结合图片,练*背诵。

  (4)朗读儿歌,完整背诵。

  2.模仿与运用。

  儿歌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写出了各种树木的特征,帮助我们了解树木的特点,我们也来试着编一句儿歌介绍一种树木吧,可以说说树枝、树叶的形状,可以说说花开的样子、香味,也可以说说树木的*性。(课件出示柳树、槐树、柿子树等图片,学生也可以说自己想说的桃树、石榴树等。)

  预设:柳树枝条细又长。槐树开花一串串。柿子树上挂灯笼。桃树花开红艳艳。

  【设计意图】儿歌语言生动,修辞运用恰当,适合学生模仿运用。教师提供图片、句式、词语等资料,引导学生创编儿歌,体验语言实践的快乐。

  板块五一丝不苟,规范书写

  1.指导写字。指导写“壮、棉、杉、化、桂”。

  (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

  (2)注意笔画顺序:“壮”的左边是点、提、竖。“化”的右边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2.抄写词语:木棉、水杉、化石、金桂。

  3.请给下面的树写上名字。

  (水杉)(木棉)(桂树)

  板块六拓展阅读,语言积累

  1.拓展阅读。

  阅读课后*题第三题,积累关于树木的谚语。

  (1)不同的树木有不同的特点,在人们心中,树木又常常寄托着悠久深远的内涵。试着读读这三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2)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教师适时点拨。

  r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是“培养”的意思,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r树高百尺,叶落归根(ɡēn)。

  意思是说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r树无根不长,人无志(zhì)不立。

  意思是说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树没有根。

  (3)熟读成诵,试着背一背。

  2.推荐阅读《树之歌》。

  读读下面这首《树之歌》,你一定会对树木有更多的了解。

  树之歌

  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

  桑树结果紫又甜,松树四季披绿装。

  棕树喜暖在南方,橡树耐寒守边疆。

  3.总结:课文中介绍了11种树木,它们是我国各个地区有代表性的树木,大自然中树木的种类十分丰富,希望你们能到生活中认识更多的树木,并记住它们的名字。

  拓展学*与树木有关的谚语和儿歌,既巩固了本课的教学成果,又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

  板书设计

  树之歌

  杨树

  高

  榕树

  壮

  梧桐树

  树叶

  像手掌

  枫树

  秋天

  叶儿红

  松、柏

  四季

  披绿装

  木棉

  喜暖

  在南方

  桦树

  耐寒

  守北疆

  银杏、水杉

  活化石

  金桂

  开花

  满院香

  教学反思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受学生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性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

  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本次教学要扎实做的事情。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设计课前区角活动,让语文学*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惯。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让字词教学不再枯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图片建立树木名称与其特点之间的联系,了解枫叶变色,松、柏四季常青的科学原因,使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还有深度,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符合儿童图文学*的心理特征。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连一连。

  jiāng

  zhāng

  zhuāng

  yín

  nài

  掌

  装

  疆

  耐

  银

  二、看拼音写词语。

  yáng

  shù

  zhuàng

  lì

  mù

  mián

  guì

  huā

  sōng

  zǐ

  三、换一换,给下列字换一个偏旁组成另外一个字,并组词。

  例:疯——枫(枫树)

  绵——()()

  洞——()()

  伯——()()

  场——()()

  洼——()()

  志——()()

  四、照样子,写句子。

  梧桐树叶像手掌。

  像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重点段落品析。

  木棉喜暖在,桦()树耐寒守()边疆。

  银杏水杉,开花满院香。

  1、根据课文把上面内容补充完整。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到后面括号里。

  3、该选段*有句话。从第一句话中我们知道木棉生活在。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列举出几个关于树木的四字词语。

  2、写出几句关于树的谚语。

  答案

  一、略

  二、杨树

  壮丽

  木棉

  桂花

  松子

  三、棉

  棉花

  桐

  梧桐

  柏

  柏树

  杨

  杨树

  桂

  桂花

  壮

  壮士

  四、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五、

  1、南方

  活化石

  金桂

  2、

  huà

  shǒu

  3、

  2

  南方

  六、

  1、树大根深

  古树参天

  玉树临风

  独树一帜

  2、花在树上开,别忘地下根。

  没有梧桐树,引不到凤凰来。

《树之歌》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树之歌》是人教版教材,第二单元识字第二课,本单元全部是识字课,本课程的主题是“树木”。本课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要求和课文单元不同,重点应该放在识字写字上,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都是大自然的场景和实物。尤其是本课的树木,很多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所以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本课的生字,和前面课文一样数量很大,但是很有特点,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大都是木子旁,根据已经学过的熟字换偏旁的识字方法,识记起来难度并不大!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掌、枫、松、柏、装、桦、耐、守、疆、银、杉、化、桂”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等8个词语。

  识字教学,引入形声字的概念,便于分类记忆。

  识字时重点介绍“疆”,可以从造字法的'角度,解释加深印象。写字主要通过随文识记的方法,主要教学“杨”并教学木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点出诗歌的韵脚,突出重读词语。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难点突破,利用幻灯片出示这些树木的图片,尤其是身边就有的图片,观形象的展现在他们面前,加深对树种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

  大屏幕出示一组生活照,让学生猜一猜。今天我们认识更多的树木。板书

  2、树之歌(齐读课题)

  2.创设情境,突破识字

  A、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8页,自由读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检查预*的情况,找出没有掌握好的字。(记录预*情况和生字出现的问题)

  B、请看大屏幕:(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桂花

  学生自己拼读,识字小老师在字音上提示*翘舌音和多音字,其余同学可以补充。针对较难的生字可以查字典,充分利用这一工具书。这节课我们就查了多音字“柏”。接着,学生们根据提示,注意这些生字的读音,齐读一遍。最后就是去掉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和领读。

  C、出示8个木字旁的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归类集中识字,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全是木字旁)你们发现了它们字形里的秘密,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形声字,左形右声)这样的字还有许多,猜一猜“橡树”“楠树”“榆树”等生字的读音。

  D、出示剩下的七个生字:装、银、耐、掌、守、疆、化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对比、组词等方法记忆字形。重点引导“疆”字,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疆字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疆域界限。

  3.掌握笔顺,工整书写

  首先,出示“杨”“壮”,让学*仔细观察,并读一读。提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杨”字右边第一笔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壮”字的笔顺从左到右,右边是“士”别写成“土”。

  然后,范写引路。范写时,先写拼音,再写汉字。边说边写,学生认真观察,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关键笔画。最后,书空练写。(书写时,注意正确的姿势。)

  4、分工合作,寻找答案

  A、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几种树木,分别是什么?每种树木有什么特点?(带着问题,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B、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1种树木的名称。班级学生把松柏看成了一种树,所以要及时引导。

  C、屏幕出示每种树木的图片,边观察边说出树的特点。

  D、多种形式读文:同桌互读、男女分读、全部齐读等,以读促思,读中感受。为背诵打基础。随堂检测

《树之歌》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十一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除第一行外,每行由七个字组成,是一首多句式的儿歌,押“ang”韵。这首儿歌常识性较强,同时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儿童生活。如“梧桐树叶像手掌”“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树木特征与儿童生活相联系,写得通俗易懂。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外形,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出现顺序不同,可引导学生发现插图与树木名称的对应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木棉、梧桐、格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图片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的心理特征。

  本课共15个会认字,其中8个生字都与树木名称有关。可将识字教学与认识树木相结合。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其中木字旁的字有八个,重点指导左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右边略微长一点儿。大部分的字在结构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宽。书写“化”字注意右部的笔顺,先撤后竖弯钩;书写“壮”字注意右边“士”不要写成“土”。

  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准备

  1.预*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课前区角活动: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了解树木及树叶的特点;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树木,绘制一张图画,并写上树木名称;将同学们绘制的树木图画及树叶标本张贴于教室一角,欣赏并识记树木名称,交流识字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梧、桐”等10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儿歌,认读树名

  1.联系生活导入:在我们的校园里,自己家的周围、小路旁或者公园里,你们经常看到哪些树木?

  (1)预设: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2)通过课前区角活动,你们又了解了哪些树木?

  (3)导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的感情十分亲密。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和树木有关,题目是“树之歌”。

  2.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把每个字音读准确。

  (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4句话)

  (3)指名逐句朗读,指导正音。

  (4)每句话分别介绍的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的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一共有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5)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开火车认读。

  (6)去掉拼音,再次认读。教师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提示:注意“梧桐”连读二声,“枫、松”是后鼻音。

  3.分小组找一找课本插图中这些树木。

  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

  设计课前区角活动,丰富学生对树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自主识记生字,并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惯。

  板块二偏旁归类,识记生字

  1.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发现生字的共同点。

  (1)课件出示树木名称,把树木名称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变红。

  (2)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预设:它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都是木字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边的部件和它的读音有关系,这些字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字右边的声旁来猜字音。

  2.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生字。

  (1)这些字右边表音的部分有的和生字读音完全相同,比如“吾—梧”,你还能从中找到这样的字吗?(同—桐、风—枫)

  提示:“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的读音完全相同,可以直接“读半边”。

  (2)其他几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有什么关系呢?

  “松、柏、桦”这3个字的读音与声旁读音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松”的右边是“公”,声母不同;“柏”和“白”、“桦”和“华”只是声调不同。

  “杉、桂”这2个字的右半边也表示读音,“杉”的右边部分“彡”的读音是“shān”,“桂”的右边部分“圭”的读音是“ɡuī”。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娃、蛙”换上木字旁就是“桂”。

  3.出示课后*题第二题中的词语,组织练读。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

  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1)引导:这些生字出现在这些词语中,你能不能读准?

  提示:“泡桐”的

  “泡”读“pāo”;白果是银杏的种仁。

  (2)提问:说说这两组词语的特点。

  预设:第一组词语是树木的名称。第二组词语是与树有关的花叶果实的名称。

  (3)同桌互相练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

  板块三了解特点,指导朗读

  1.给树木贴名牌。

  (1)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的图片。

  (2)图中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藏在儿歌里。请你先仔细读读文中第1、2句,圈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再和同桌合作为它们贴上名牌。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2.全班汇报,观察图片,解读儿歌第1、2句。

  (1)预设:我在路边看见过杨树,它很高,树干上还有“大眼睛”。

  教师:杨树生长速度快,高大挺拔。树冠高扬向上,所以叫“杨树”。

  (2)预设:榕树很粗很壮,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树林。

  教师:大榕树从它的树枝上向下生长着许多“气根”,可以独木成林。在南方的田间、路旁,榕树就像一座座天然的凉亭,是过路人休息、乘凉的好去处。

  (3)预设:我找到了梧桐树,它的树叶很像手掌。

  教师:这儿有一些树叶,(出示杨树叶、银杏叶、梧桐树叶、枫树叶、柳树叶等)请认一认哪片是梧桐树叶。(学生辨认树叶,通过画手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鼓掌”欢迎,识记“掌”字。)

  (4)预设:我找到了枫树,它的叶子一到秋天就变红了。

  教师:正如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为什么会变红呢?(因为入秋以后,枫叶内的花青素增多,而气温的下降又使叶绿素逐渐消失,因此绿叶变成了红叶。)

  (5)预设:松树的叶子像一根根细针,柏树的叶子是扁*的,它们四季都是绿的。

  教师:松树和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就像穿着绿衣服一样,所以文中说——披绿装。

  识记生字“装”,“装”是形声字,上边的“壮”表示读音,下面的“衣”表示字义。

  你们知道松柏为什么“四季披绿装”吗?(松树的叶子呈针状,柏树的叶子呈扁*状。这些叶子的表面有一层蜡质,水分不易散失,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四季常青。四季常青的松柏合起来就是“苍松翠柏”。)

  3.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1)同学们把名牌都找对了,一起读一读吧。

  (2)这些树木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朗读时要强调出来。让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吧。

  (3)师生合作读儿歌。

  ①教师读树名,学生接读树的特点。

  ②男生读树名,女生接读树的特点。

  ③全体拍手,打着节拍朗读全文。

  (4)课件出示儿歌内容,将树木名称变成括号,试着背一背。

  (5)恢复儿歌原文,将树木特点变成括号,再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图片建立树木名称与其特点之间的联系,使记忆更深刻。运用这些信息去辨别树木,学以致用。通过补充资料,了解枫叶变色,松柏四季常青的科学原因,使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板块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学写生字:“杨、桐、枫、松、柏”。

  (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柏”左右宽窄相当),左高右低。

  (2)对比观察:对比独体字“木”,找到木字旁的书写要点。

  (3)注意关键笔画:“杨、桐、枫”这三个字的笔画中的横折折折钩、横折钩、横斜钩,“松”的右边撇低捺高。

  (4)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提示书写要点。

  (5)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抄写词语:杨树、树叶、枫树、松柏。

  2.生字拓展练*。

  还有一些树木的名称也带有木字旁,请你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猜一猜这些字的读音,连一连。

  nán

  xiànɡ chūn shì yòu

  橡

  楠

  柿

  柚

  椿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认“耐、守、疆、银、化”5个生字,会写“壮、棉、杉、化、桂”5个字,会写“木棉、水杉、化石、金桂”4个词语。

  2.能流利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3.通过读文、看图,了解木棉、桦树等树木的特点,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巩固,识记生字

  1.朗读儿歌,复*生字词。

  (1)检查认读:梧桐、手掌、枫叶、松柏、桦树、云杉、桂花。

  (2)复*听写:杨、桐、枫、松、柏。

  (3)背诵儿歌第1、2句。

  2.导入新课,感受儿歌韵律。

  (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更多的树木,谁来读读第3、4句?

  (2)朗读儿歌,注意结尾的字的发音。

  结尾的字在发音上有什么规律?

  它们都是后鼻音(“石”除外),是儿歌中的韵脚,大家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现在我们来齐读这首儿歌。

  板块二了解特点,随文识字

  1.朗读儿歌第3句,了解树木的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1)树木的种类繁多,除了形状和颜色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呢?读读第3句话。

  预设:生长的地方不同,生活*性也不同。

  (2)(课件分别出示南方和北疆的典型图片)看图片,体会“南方”和“北疆”不同的气候特点,感受“喜暖”和“耐寒”的*性特点。

  2.借助语境识记生字“耐”“守”“疆”。

  (1)借助语境识记“耐”和“守”。

  读句子“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导认读“耐”和“守”。

  桦树耐寒,生长在祖国北部的边疆,它们像*战士一样守卫在祖国的最北边。

  ①识记字形:出示图片,借助图片识记。

  ②理解字义,拓展运用。猜测“耐”和“守”的意思。

  (2)运用字理学*

  “疆”。

  这个字笔画特别多,谁来读一读?谁能交流识字方法?

  “疆”的左边是一个“弓”和一个“土”,可以理解成用弓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和两个“田”表示田地及之间的疆域界限,也代表了这个字的意思。(课件出示*地图,示意讲解:国家领土的边界就是“边疆”,“北疆”是我国北部的边疆。)

  (3)通过组词巩固识字。

  耐:忍耐、耐心、耐力。

  守:守卫、守护、守时。

  疆:边疆、疆土、疆界。

  3.指导朗读、背诵。

  (1)课件出示战士站岗守边疆的图片,激**感朗读:多么令人敬佩的战士,多么耐寒、挺拔的桦树!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2)请你对应上下文看这句话,我们来对对子吧!

  “木棉”对什么?“木棉”对“桦树”。

  “喜暖”对什么?“喜暖”对“耐寒”。

  “在南方”对什么?“在南方”对“守北疆”。

  (3)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来读一读、背一背。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板块三学法运用,自学尝试

  1.同桌一起学*第4句,了解树木的`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1)先读一读,再说说银杏、水杉和金桂的特点。

  (2)对这句话有没有不太明白的地方?

  预设:对“活化石”“水杉”“金桂”的意思不太明白。

  (3)引导理解词语。

  活化石是经历漫长地质年代残存至今,形态特征很少变异,一直处于原始状态的生物类群。银杏、水杉是植物活化石。动物活化石有国宝大熊猫、中华鲟等。

  水杉也是珍贵的活化石,俗称“世界爷”,树干又高又直,叶子细小,是世界现存的稀有植物,也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桂树在秋季开花,花朵金黄,花香馥郁。“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人们把桂花看作吉祥之兆。

  2.熟字换一换,识记“银”和“化”。

  (1)“很、跟、眼”的右半部和“银”相同,金字旁表示和金属有关。

  (2)“花”去掉草字头就是“化”,“华”去掉“十”也是“化”。

  (3)“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3.树木和名称“对对碰”。

  你能看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吗?学生联系儿歌、生活经验说一说。

  ,(白桦)),(银杏)),(水杉)),(木棉)),(金桂))

  预设:桦树皮是白色的,银杏的叶子像小扇子,水杉的叶子细小,木棉开红花,开着金黄色花的就是桂树,秋天桂树开花可香啦!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出示图片、观察交流、趣味诵读、练*表达、补充资料、拓展提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树木的不同特点,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板块四朗读背诵,迁移运用

  1.朗读、背诵儿歌。

  (1)听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调。

  (2)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练读,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拍读,达到正确而熟练的程度。

  (3)借助填空,结合图片,练*背诵。

  (4)朗读儿歌,完整背诵。

  2.模仿与运用。

  儿歌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写出了各种树木的特征,帮助我们了解树木的特点,我们也来试着编一句儿歌介绍一种树木吧,可以说说树枝、树叶的形状,可以说说花开的样子、香味,也可以说说树木的*性。(课件出示柳树、槐树、柿子树等图片,学生也可以说自己想说的桃树、石榴树等。)

  预设:柳树枝条细又长。槐树开花一串串。柿子树上挂灯笼。桃树花开红艳艳。

  【设计意图】儿歌语言生动,修辞运用恰当,适合学生模仿运用。教师提供图片、句式、词语等资料,引导学生创编儿歌,体验语言实践的快乐。

  板块五一丝不苟,规范书写

  1.指导写字。指导写“壮、棉、杉、化、桂”。

  (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

  (2)注意笔画顺序:“壮”的左边是点、提、竖。“化”的右边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2.抄写词语:木棉、水杉、化石、金桂。

  3.请给下面的树写上名字。

  (水杉)(木棉)(桂树)

  板块六拓展阅读,语言积累

  1.拓展阅读。

  阅读课后*题第三题,积累关于树木的谚语。

  (1)不同的树木有不同的特点,在人们心中,树木又常常寄托着悠久深远的内涵。试着读读这三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2)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教师适时点拨。

  r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是“培养”的意思,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r树高百尺,叶落归根(ɡēn)。

  意思是说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r树无根不长,人无志(zhì)不立。

  意思是说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树没有根。

  (3)熟读成诵,试着背一背。

  2.推荐阅读《树之歌》。

  读读下面这首《树之歌》,你一定会对树木有更多的了解。

  树之歌

  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

  桑树结果紫又甜,松树四季披绿装。

  棕树喜暖在南方,橡树耐寒守边疆。

  3.总结:课文中介绍了11种树木,它们是我国各个地区有代表性的树木,大自然中树木的种类十分丰富,希望你们能到生活中认识更多的树木,并记住它们的名字。

  拓展学*与树木有关的谚语和儿歌,既巩固了本课的教学成果,又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

  板书设计

  树之歌

  杨树

  高

  榕树

  壮

  梧桐树

  树叶

  像手掌

  枫树

  秋天

  叶儿红

  松、柏

  四季

  披绿装

  木棉

  喜暖

  在南方

  桦树

  耐寒

  守北疆

  银杏、水杉

  活化石

  金桂

  开花

  满院香

  教学反思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受学生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性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

  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本次教学要扎实做的事情。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设计课前区角活动,让语文学*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惯。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让字词教学不再枯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图片建立树木名称与其特点之间的联系,了解枫叶变色,松、柏四季常青的科学原因,使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还有深度,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符合儿童图文学*的心理特征。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连一连。

  jiāng

  zhāng

  zhuāng

  yín

  nài

  掌

  装

  疆

  耐

  银

  二、看拼音写词语。

  yáng

  shù

  zhuàng

  lì

  mù

  mián

  guì

  huā

  sōng

  zǐ

  三、换一换,给下列字换一个偏旁组成另外一个字,并组词。

  例:疯——枫(枫树)

  绵——()()

  洞——()()

  伯——()()

  场——()()

  洼——()()

  志——()()

  四、照样子,写句子。

  梧桐树叶像手掌。

  像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重点段落品析。

  木棉喜暖在,桦()树耐寒守()边疆。

  银杏水杉,开花满院香。

  1、根据课文把上面内容补充完整。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到后面括号里。

  3、该选段*有句话。从第一句话中我们知道木棉生活在。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列举出几个关于树木的四字词语。

  2、写出几句关于树的谚语。

  答案

  一、略

  二、杨树

  壮丽

  木棉

  桂花

  松子

  三、棉

  棉花

  桐

  梧桐

  柏

  柏树

  杨

  杨树

  桂

  桂花

  壮

  壮士

  四、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五、

  1、南方

  活化石

  金桂

  2、

  huà

  shǒu

  3、

  2

  南方

  六、

  1、树大根深

  古树参天

  玉树临风

  独树一帜

  2、花在树上开,别忘地下根。

  没有梧桐树,引不到凤凰来。

《树之歌》教学设计4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汉之星*台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出示各种各样树木的图片,板书:树。

  2、结合自己的生活交流对树的了解,可树的用处、样子、特点等不同方面交流。

  3、过渡:树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到树的大家庭,认识这些树木好朋友。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出示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初读指导

  (1)指名朗读第一句,出示词语:杨树、壮大、梧桐树、手掌,指名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壮、掌”都是后鼻音。(2)指名朗读第二句,出示词语:枫树、松柏、绿装,强调“枫、松、装”三个字都是后鼻音,特别是“柏”字的读音,要指导学生读正确。

  (3)指名朗读第三句,出示词语:木棉、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名学生认读,提醒学生“桦”读第四声,“耐”是鼻音,“守”是翘舌音。指名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耐寒”的意思。

  (4)指名朗读第四句,出示词语:银杏、水杉、化石、金桂,指名认读,注意“银”是前鼻音,“杉”是翘舌音。

  3、再次练读课文,将课文读得更加正确流利,并与同桌互读。

  4、多种方式巩固识字,随机出示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识字。

  5、全班齐读课文,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味。

  三、再读课文,了解树木特点

  1、学*第一句

  (1)出示第句一话,指名认读,说说这句话中写了哪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2)图片出示三种树,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树的样子,注意语言表达完整。

  (3)交流后,关注这三种树的特点:杨树长得十分高大;榕树粗壮可以独木成林;梧桐树的叶片像手掌。

  (4)全班齐读,小结树木的外形各不相同。

  2、学*第二句

  (1)过渡:大自然的树木除了外形各不相同,颜色也有区别!请自读第二句,说说你的发现。

  (2)指名朗读,交流枫树的叶子在秋天变红,松树和柏树四季常青像披着一件绿色的外套。

  (3)出示秋天的枫树和松柏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4)出示不同季节树叶的颜色变化,鼓励学生用装示颜色的词语来说一说。

  3、学*第三句

  (1)过渡:树木除了叶片的颜色各不相同,脾气性格也有所不同哟!瞧,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种树,出示木棉树和桦树,它们一个喜暖,一个耐寒。

  (2)指名朗读第三句话。

  (3)小结:由于自然环境、树木的生活*性和外形有所不同,这是树木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4、学*第四句

  (1)过渡:我们了解了树的外形、颜色、生活*性,接下来认识几种特别珍贵的树。

  (2)出示银杏、水杉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种树的外形。

  (3)学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活化石”的意思,交流后适当补充。

  (4)出示金桂树图片,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金桂开花的香气。

  5、整体回归,指导背诵

  (1)学生再次自由练*朗读课文。

  (2)多种形式趣味朗读:同桌分句朗读、拍手打节奏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出情趣,读出韵味。

  (3)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练*背诵,要抓住每一种树木的特点帮助记忆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出示树木图,指名说出树名。

  2、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字词学*情况。二、学*儿歌,理解意思

  1、学生自己读儿歌。

  2、指名每人读一句,并说一说这一句讲的是什么。

  如: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这句话说出了杨树长得高的特点,榕树树冠大、树干分枝多、很粗壮的'特点。还讲了梧桐树的树叶像手掌的特点。)

  3、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边指图边总结这几种树的特点。

  杨树——长得高,笔直。

  榕树——长得壮,树干分枝多,树冠大。

  梧桐树——叶子呈掌状分裂。

  枫树——秋天叶子是红色的。

  松柏——一年四季常青。

  木棉——喜欢暖和的气候,生长在南方。

  桦树——产于东北,耐寒。树皮是白色。

  银杏、水杉——古老的树种,有“活化石”之称。

  金桂——花朵金黄,香飘十里。

  4、指名读儿歌,分组读,指名读。

  5、看图,说说图中的是哪一种树。(出示课件或卡片)

  三、学*朗读儿歌

  1、学生自读儿歌,体会这首儿歌的特点。

  儿歌的第一、二、四、五、六、八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这首儿歌是用ang来押韵的。这是儿歌的一般特点,一般是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这样,我们读起来就朗朗上口了。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再读这首儿歌,你们还有什么感觉?(节奏感)

  3、指导朗读。

  我们读儿歌时,就要读出它的节奏感。要想准确地表达出儿歌所讲的意思,读出它的节奏感,就必须注意每一行之间的准确停顿。你们自己体会一下,除了句逗停顿外,每一行词语间还应怎样停顿,读给你的同桌听。

  4、汇报、评议。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不好?为什么好或为什么不好?说出理由

《树之歌》教学设计5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二年级语文课本杨树之歌教学设计,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

  2.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描述自己熟悉的树。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歌声,非常动听,有小朋友唱的,有小鸟唱的,还有小蜜蜂唱的……就连杨树也会唱歌,而且非常美妙,想听吗?

  板书课题:指导“之”的读音和写法,学生书空。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指导说。

  三、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起来,想办法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字并检查。

  3.全班交流识字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困难和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4.学生认读含生字的词句,检测认字效果。

  5.同桌互相读课文,达到读通读准。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或者感兴趣的词句与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读书。

  准能把自己读得最好的诗句读给大家听?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理解:聊家常,悠闲。

  3.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4.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语文实践,拓展延伸

  1.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师举例:“哗啦啦、哗啦啦,小宝宝,快来吧……”

  “老奶奶,头发白……”

  “我是一棵大叶杨,成天喜欢把歌唱……”

  2.同桌编一编,唱一唱。

  3.指导唱,评议。

  4、同学们,大叶杨是我们的朋友,其它的树也是我们的朋友,你能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吗?

  ①小组交流自己曾观察过的,比较熟悉的树;

  ②每组选一个代表全班交流;

  ③把自己说的写下来。


树之歌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4)

——夜莺之歌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夜莺之歌教学反思1

  一直欣赏这样一种说法,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我更欣赏这样一种理念,一堂成功的阅读课应该让语言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应该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热爱生活的生活激情,让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成为师生共同度过的美好的生命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是无尽的回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是我渴盼达到的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在刚上完的《夜莺之歌》,我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1、巧选突破点。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遇见到课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调整和变动。因此选择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夜莺之歌》这篇课文篇幅长、故事情节曲折,若能巧妙地择取鲜明的线索加以引导、悟读、自读就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作者描写的人物的鲜明特点。本次课,我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并和同桌交流歌声有何特殊的意义,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此时,我发现了学生学得非常成功,也非常乐意,甚至他们经过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时也及时把自己的不足进行补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应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就能让学生学得主动,这样学生成了学*的主人。

  2、巧设情境。美国教育家唐纳德:“对儿童来说,文章是一种富有魅力的密码,他们很想学会这种密码,老师的任务就是利用这种兴趣,引导学生把学来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本次课,我巧设了两个情境,其一,在课的伊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卫国战争,我让学生交流知道的资料,再把自己的资料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了解得具体。然后,我特地地向学生传递这样一条信息,苏联卫国战争是1941年至1945年,这样,在孩子的脑海中就能存有一定记忆。在以后的学*中,他们也能很快记住这一信息。福州的林莘老师曾经说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随处可感知、可理解、可运用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经验,我们的课堂也应该这样坚持着。其二,在学*夜莺的歌声在战争中有什么作用时,我与学生展开对话朗读,有师生独体的对话朗读,有生生之间对话朗读,有全班性的师与生对话朗读,在这样一次次的互动朗读中,我发现我与孩子们的距离接*了,小夜莺的人物特点鲜明地展现在老师和学生面前,孩子们很快地了解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小夜莺的心里,同时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统一,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引起了震荡。

  语文课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的课程,它具有浓郁人文特点。在教育教学中,要正视教材中的人文思想进行合理阐发,适当穿插,适时呐喊,有效地渗透,就能使学生得以感悟,使其灵魂得以净化,生命得以闪光。

  反思一节课的不足之处,我觉得在各环节的衔接上可以更紧凑些,在教材方面可以更充分地吃透教材,在学生方面,可以多创设一些小情境,让他们在悟读中与文本、老师产生共鸣,进行心灵对话。在教师方面,可以多研讨一些课堂实录及教育专著以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

夜莺之歌教学反思2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游击队员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股德寇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前苏联儿童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后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注重培养六年级学生收集、处理、使用资料的能力。

  学*完第一课时后,我组织学生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方向,进行拓展阅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有的学生对战争场面感兴趣,于是他们集中收集二战著名战役的资料;有的学生崇拜英雄;有的孩子对国内的抗日战争发生了兴趣,收集了许多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二、抓住重点,做到长文短讲。

  利用课文的自然空行形式,考虑到第一、二段内容是发生在同一时间内的两个不同场景。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理解“小夜莺”的言行。通过“读——画——思——议——谈”体会人物的品质与思想感情。既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小夜莺言行,又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达到长文短讲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地独立学*、思考的时间,在学生默读、划批的基础上,开展三次小组合作学*。第一次让学生同桌合作检测字词掌握情况,第二次让学生和教师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第三次,让学生在组内讨论课后的思考题,我个人觉得这个思考题有难度,有合作的必要。在学生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鼓励他们谈理解说体会。预设中我对学生在此处的学*留时间比较充足,计划如果他们讨论后还是说不全面,我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由于课堂上学生读的充分,理解的比较到位,尽管讨论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但他们说得很完整,教师没有必要再进行讲解。

  四、在课文问题的设计上,如能更具有启发性,让孩子更容易表达自己的看法,会有助于调动学生学*积极性。

  课堂上我给学生的自学提示是抓住描写小夜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结合故事情节,想想小夜莺是怎样的孩子。如果改成小夜莺是怎样一步步迷惑敌人的。学生在在理解、交流时可能更容易谈出自己的看法,对小夜莺的言行理解可能会更透彻。

夜莺之歌教学反思3

  我一直欣赏这样一种说法,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我更欣赏这样一种理念:一堂成功的阅读课应该让语文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应该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热爱生活的生命激情,让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成为师生共同度过的美好的生命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是无尽的回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是我渴盼达到的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在《夜莺之歌》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1.巧选突破点,提出重点问题。这是改变一问一答式课堂教学现状的有效方法。这篇文章我从文章的题目切入,选择研究“小夜莺这个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为突破点,然后紧扣这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从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几个方面来读懂一个人,并且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小夜莺的心理活动,深入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学生找出了重点句子,我主要采取的就是以读促讲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呈现人物形象,感悟小夜莺的思想品质;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怀,领悟文章内涵,让学生通过朗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主体得到体现,创造性得到发挥。特别是我抓住了小夜莺骂德国鬼子“野兽来了!”一句,这段话是文章的精华所在,孩子表面装作天真无知,实际上是当着敌人的面咒骂敌人是野兽,充分表现了“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憎恨敌人的感情。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小英雄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

  3.课外延伸,训练写的能力。课文的最后一段与第一段前后呼应,写小夜莺又重新坐在小河旁,等待着敌人。在这教学这里时,我先让学生展开想象:此时此刻的小夜莺在想些什么,让学生在学*课文之后,再一次走进小英雄的内心世界,激发向“小夜莺”学*的思想感情。然后又让学生展开想像:第二天小夜莺坐在河沟边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并续写出来。这样的教学让读写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树之歌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5)

——树之歌教学反思范本10份

  树之歌教学反思 1

  在教学《树之歌》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以朗读诗歌,识字教学为主,同时带着孩子们认识不同树木的形态。树木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贴*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孩子们在羽西的时候就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会主动找我,向我询问这些书的生长特点。这样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了解各类树木的特点作了一个比较好的铺垫。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基本将课堂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找出各类树木的特点,同时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学*,说一说,抓住文本的关键字词。另外,在第一课时教学结束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相关树木,收集一些这类树木的叶子,可以带来课堂上交流分享。孩子们在完成此项学*任务时相当的积极,收集了不少落叶。有的孩子甚至将这些落叶做成了精美的书签。他们将树叶贴在竹板上,塑封起来,相当心灵手巧。

  这场交流会上,让我影响最深的是一位女生,她收集了一些银杏叶,在展示的过程中,她发现这片银杏叶以绿色为主,黄色为边缘。她说:“我看到了季节的变化,由盛夏转变为初秋。”她有着火眼金睛,善于发现,敢于表达。这么一片小小的树叶,孩子看到的季节的更替,其他孩子听了她的介绍,个个佩服不已。

  最后,既然是歌,也要将它读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韵律美。文本中“壮,掌,装,方,疆,香”等字都是韵母ang。让孩子体会读一读。另外,关注课后*题,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三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猜一猜,我再来总结,让学生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了解“树”与“人”的联系。

  树之歌教学反思 2

  《树之歌》这篇儿歌,让我们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

  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儿童生活。学*完课文,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并有意识地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

  二、不足之处:

  《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我对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但是效果欠佳。

  三、改进措施:

  识字*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多元识字。课堂上我应按照课前预设去做,这样的话,学生识字兴趣浓厚,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再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应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树之歌教学反思 3

  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拍手歌》一课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边吟边唱边玩,让他们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既达到了识字的效果,又让学生没有学*负担,收获颇丰。

  树之歌教学反思 4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儿童生活。学*完课文,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并有意识地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

  课堂上,我也重视对学生背诵的指导,通过填空的形式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背诵,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加强学生的记忆,大部分学生能当堂把这首儿歌背诵出来。当然课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对生字书写的指导还不太够,少数学生把“桂”和“挂”两个字混淆了,部分学生在写“松”字时不够规范,右边的“公”撇和捺的'位置关系不对,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要加强生字书写方面的指导。

  树之歌教学反思 5

  《树之歌》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儿歌。这一单元是本册的一个识字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本课要求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怎么才能在一节课内教会孩子们识记这么多生字呢?我仔细地研读了教材,发现本课的生字是有规律可循的,会认的生字中有8个都是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会写的10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而且都要写得左窄右宽。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以发现形声字的规律为突破口,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1。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级识字教学应通过各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和途径,把快乐引进课堂,引进识字教学,充分激发学生识字的主动意识和愿望。

  在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儿歌后,为了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请同学们为树木点点名。学生的学*兴致很高,课堂上能自己为树木点名,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他们很认真地读着每一种树木的名称。他们识字的兴趣浓,主动性高,识字效果好。

  2。创新识字教学的方法。

  游戏活动识字。低年级教学主要任务是识字,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效果。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新教材的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宜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

  当学生借助拼音认识了各种树木的名称后,我奖励同学们玩一个小游戏,我读树木名称,同学们快速从生字卡片中找到对应的生字。学生在游戏中享受“玩”的乐趣,在有意识的玩耍过程中调动了记忆的热情,识字教学充满趣味,教学效果好。

  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有人说汉字最难学,是因为汉字是方块字,构件比较复杂,其实学汉字有诀窍,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学起来并不难,识字教学主要就是要教给学生一种识字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汉字的规律,感知汉字文化,激发学*汉字的兴趣。

  本课会认的生字中有8个与树木名称有关,我将它们集中在一起学*。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同学们发现它们字形的秘密—都是木字旁的字,我又引导他们读一读这些生字,他们又有新发现,这些字的读音就是木字旁旁边的字。于是我们发现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教会他们运用这种规律自主识字。在教学第二组生字时,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新字。有的同**用生活实际识记“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这些动作进行识记。还有的同学列举相关联的词语“银行”“服装”来识记“银”和“掌”。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挥学生学*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活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增加学生的获得感,从而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和动机。

  树之歌教学反思 6

  《树之歌》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是识字教学,本课的生字比较多,而且大多数都是带有木字旁的字,在识字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认识形声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并且找出带有木字旁的这些字都与什么有关系?这样分类学*生字就容易多了。

  借助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树的样子及特点。并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认识的树有哪些?这些树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我认为这堂课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树之歌教学反思 7

  《树之歌》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儿歌。这一单元是本册的一个识字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本课要求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怎么才能在一节课内教会孩子们识记这么多生字呢?我仔细地研读了教材,发现本课的生字是有规律可循的,会认的生字中有8个都是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会写的10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而且都要写得左窄右宽。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以发现形声字的规律为突破口,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1、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级识字教学应通过各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和途径,把快乐引进课堂,引进识字教学,充分激发学生识字的主动意识和愿望。

  在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儿歌后,为了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请同学们为树木点点名。学生的学*兴致很高,课堂上能自己为树木点名,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他们很认真地读着每一种树木的名称。他们识字的兴趣浓,主动性高,识字效果好。

  2、创新识字教学的方法。

  游戏活动识字。低年级教学主要任务是识字,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效果。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新教材的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宜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

  当学生借助拼音认识了各种树木的名称后,我奖励同学们玩一个小游戏,我读树木名称,同学们快速从生字卡片中找到对应的生字。学生在游戏中享受“玩”的乐趣,在有意识的玩耍过程中调动了记忆的热情,识字教学充满趣味,教学效果好。

  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有人说汉字最难学,是因为汉字是方块字,构件比较复杂,其实学汉字有诀窍,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学起来并不难,识字教学主要就是要教给学生一种识字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汉字的规律,感知汉字文化,激发学*汉字的兴趣。

  本课会认的生字中有8个与树木名称有关,我将它们集中在一起学*。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同学们发现它们字形的秘密—都是木字旁的字,我又引导他们读一读这些生字,他们又有新发现,这些字的读音就是木字旁旁边的字。于是我们发现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教会他们运用这种规律自主识字。在教学第二组生字时,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新字。有的同**用生活实际识记“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这些动作进行识记。还有的同学列举相关联的词语“银行”“服装”来识记“银”和“掌”。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挥学生学*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活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增加学生的获得感,从而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和动机。

  树之歌教学反思 8

  在昨天早上,我给学生教了《杨树之歌》,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整篇课文我采用以读代讲,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内读,同桌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中的大叶杨唱的`歌!接着我提了问题:

  1、大叶杨成天哗啦啦的教唱时是什么心情?

  2、大叶杨唱歌给谁听?

  3、大叶杨还会唱歌给谁听?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等学生解决了问题时,课文的基本任务已经完成!接着我便引导他们通过仿写诗歌,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蕴含。

  这节课自我感觉上的比较成功,下课时好多孩子既背会了课文内容也理解了内容内涵!预期目标基本完成!

  树之歌教学反思 9

  在教学《识字2树之歌》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以朗读诗歌,识字教学为主,同时带着孩子们认识不同树木的形态。树木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贴*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孩子们在羽西的时候就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会主动找我,向我询问这些书的生长特点。这样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了解各类树木的特点作了一个比较好的铺垫。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基本将课堂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找出各类树木的特点,同时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学*,说一说,抓住文本的关键字词。另外,在第一课时教学结束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相关树木,收集一些这类树木的叶子,可以带来课堂上交流分享。孩子们在完成此项学*任务时相当的积极,收集了不少落叶。有的孩子甚至将这些落叶做成了精美的.书签。他们将树叶贴在竹板上,塑封起来,相当心灵手巧。

  这场交流会上,让我影响最深的是一位女生,她收集了一些银杏叶,在展示的过程中,她发现这片银杏叶以绿色为主,黄色为边缘。她说:“我看到了季节的变化,由盛夏转变为初秋。”她有着火眼金睛,善于发现,敢于表达。这么一片小小的树叶,孩子看到的季节的更替,其他孩子听了她的介绍,个个佩服不已。

  最后,既然是歌,也要将它读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韵律美。文本中“壮,掌,装,方,疆,香”等字都是韵母ang。让孩子体会读一读。另外,关注课后*题,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三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猜一猜,我再来总结,让学生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了解“树”与“人”的联系。

  树之歌教学反思 10

  在昨天早上,我给学生教了《杨树之歌》,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整篇课文我采用以读代讲,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内读,同桌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中的大叶杨唱的歌!接着我提了问题:

  1、大叶杨成天哗啦啦的教唱时是什么心情?

  2、大叶杨唱歌给谁听?

  3、大叶杨还会唱歌给谁听?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等学生解决了问题时,课文的基本任务已经完成!接着我便引导他们通过仿写诗歌,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蕴含。

  这节课自我感觉上的比较成功,下课时好多孩子既背会了课文内容也理解了内容内涵!预期目标基本完成!


树之歌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6)

——树之歌教学设计优选【10】份

  树之歌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了解词义。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

  2、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广场的事物。理解本课词语。

  3、感受北京***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强大。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10个生字,并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课词语,感受北京***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强大。

  教具:

  ppt、录像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理解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广场的事物和欢庆场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新课文,一同欢度一个节日。请小朋友一边照拼音读课文,一边看课文插图,猜猜看: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节日?

  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答案,师生共同选定:国庆节。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识场景

  (1)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启发学生对照画面认识***“城楼”“红灯”“金水桥”“中国龙”“腾飞”推断出课文写的是首都北京国庆大典的场景。

  二、细读课文,看图学词,理解词义

  1、指导学*第一行

  (1)显示***城楼的画面,学生看图后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出示:“城楼”“红灯”“金水桥”,学生朗读。

  2、指导学*第二行

  (1)多媒体播放礼炮声和**及***升旗仪式片断。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大典正在这里隆重举行。出示:“大典”,学生齐读词语。

  (2)播放录像:阅兵式片断,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海陆空三军的图片。出示:“检阅”“海陆空”。

  3、指导学*第三行

  (1)播放“狂欢夜”录像。

  (2)启发学生自由交谈“狂欢夜”的情景。

  (3)朗读:“礼炮”“焰火”“狂欢夜”。

  4、指导学*第四行

  (1)启发学生自由交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国庆五十大典的盛况,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

  (3)出示词语,齐读:“神州”“腾飞”“中国龙”。

  三、阅读课文,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诵读全文,读出情趣

  2、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焰”,重点提示“焰”字的笔顺。

  (3)教学“犭”旁。提示“礻”是示字旁。

  (4)学生在《*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识字2

  城楼红灯金水桥礼炮焰火

  狂欢夜神州腾飞中国龙大典检阅海陆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进一步了解国庆大典的盛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2、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

  1、(投影片显示)

  城楼红灯金水桥

  大典检阅海陆空

  礼炮焰火狂欢夜

  神州腾飞中国龙

  2、抽读词语,齐读词语。

  二、朗读课文

  1、刚才我们已经读过这些词,现在你是不是已经懂得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呢?

  2、训练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3、学生评价

  4、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跟你们比比,行吗?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词语。

  5、知道老师为什么读这么好吗?教师介绍怎样有感情地朗读:

  我边读边想像***城楼、金水桥、接受检阅的威武雄壮的陆海空三军,夜晚广场上的狂欢情景……

  6、你们也学着老师的方法来试试。

  出示投影片

  7、指名读,评议,再读。

  8、全班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三、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把剩余的生字一齐学完。

  2、读读这些词语。

  3、看看这些字,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学生互相交流。

  4、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着重指导以下的`生字:

  狂:新偏旁“犭”(反犬旁)。

  焰:焰字的书写笔顺。

  州:三点的第一点自右向左下点,其余两点自左向右下点。

  5、你觉得这些生字怎样写美观呢?好好观察一下重点指导:

  州:是“川”加三点,“川”的最后一竖应比其余两笔高,中间一竖略短些。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写。

  7、出示写得好的生字,评议再写。

  【教学总结】

  在教学实践中,我以学生的实际积累和水*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着力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识字2》时,针对课文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学校生活画面的12个词语,教学时创设情境,游戏练*,引导学生在熟悉、亲切、有趣的氛围中读词、识字。

  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课前我利用课余时间拍了一组学生活动情境的照片,上课伊始,播放学生活动照片,让孩子们说说大家在课余做了哪些有趣的活动,从而认读词组:看图书、打篮球、跳大绳、踢毽子、玩游戏。这样联系生活导入新课,既能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又为熟悉课文词语结构打下基础。

  2、创设情境、游戏,实施识字教学。过渡语1: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我们还可以走出校园,走到田野里去摘果子。想去吗?就让小蜜蜂贝贝为我们带路,好吗?一路上同学们可要帮贝贝采花蜜,让贝贝吃饱了才能为我们带路呢。(出示幻灯片)同学们看,路边有许多鲜花,只要你把花朵上的字和拼音读准了就能为贝贝采到花蜜了。咱们开火车采花蜜好不好?活泼生活的语言结合画面丰富的PPT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孩子们积极地投入生字的认读活动,“采花蜜”、“摘果子”乐此不疲。这样的游戏设计简单易行,参与者众,省时省力,学生兴趣盎然。

  3、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在学生初步认读生字后,我让学生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过渡语2:同学们已经能把生字认读出来了,那有没有好方法把这些字记下来呢?谁来说?由于*时都有进行相关的训练,因此在本节课上,孩子们表现涌跃:熟字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编口诀:古月胡、合鸟鸽;也可以用组词找朋友……他们根据本课生字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识记生字,独立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4、提炼教学重点,并通过使孩子们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弹琴”两字笔画繁多,因此我把这两字作业书写指导的重点,在教学中用“猜字谜”的方式引出学*。过渡语3:我觉得还有一种有趣的方法:猜字谜。然后出示谜面:“单弓匹马”、“王家两兄弟,今日一起到。”由于有了以前自主识字的环节练*,学生马上能猜出“弹琴”两字。接着让学生观察、分析建字结构和书写要领。整个环节学生都处在一个有趣的学*氛围中,表现主动积极。

  综观本节课的识字教学部分,由于运用了有效的教学措施,教学节奏紧凑、形式生活活泼,识字教学效率高。但也存在不足,如后段的教学中,让学生感悟语言的准确运用的同时未能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拓展运用,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应加强“识、用结合”的训练。

  树之歌教学设计 2

  【教学设想】

  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为第二课时的学*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生试着读好课题。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都介绍了哪些树?每种树有什么特点?)

  3、师引导: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认识不同的树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我能行。

  正确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练读第1句

  谁能把这一句读正确呢?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吧!

  ①学生自读,边读第一句,边圈画出本句的生词并与课件标画的对照。

  ②同桌互读,检查自读情况。

  ③课件出示加拼音的词语,“杨树、榕树、梧桐树、手掌、壮”。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壮”是三拼音节,“杨、榕、桐、掌、壮”是后鼻音,“掌、壮”还是翘舌音。

  ④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⑤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一句,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男女生赛读,个别读,读好本小节的同学奖励一颗星。

  (3)练读第2—4句

  ①用学*第1句的方法,分别学*2句、3句、4句等,学生自由读第2—4句,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

  ②出示词语“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守北疆、耐寒、绿装”,谁来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教师相机提示“松”是*舌音,“杉、守、装”为翘舌音,“枫、松、疆”是后鼻音,“棉、杉”为前鼻音。

  ③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④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2—4句,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分组赛读、指名读。奖励读得好的.同学一颗星。

  2、书写生字我能行。

  出示生字: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

  (1)自己读一读,指名读,读准音。

  (2)重点指导“杨、杉”。

  课件出示这两个字的笔顺,教师范写,相机指导“杨”字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横折折折钩,“杉”的右边是“杉字部”,三撇的写法要注意:第二撇在第一撇的三分之一处起笔,第三撇在第二撇的三分之一处起笔。

  学生描红,练写。(课件出示坐姿图和握笔姿势图。强调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教师巡视指导。写完后自己对照例字,不满意的再练写一个,教师反馈,写正确,写整洁。

  (3)自己采用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练写其余的字。书写《*字册》生字,端正写字姿势,做到正确、整洁。

  (4)展示学生书写作品,集体评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对照自己的字能做到正确、整洁的就加颗星。)

  三、巩固练*。

  1、打开新课堂完成读拼音写词语。(自己完成后,同桌互改,同桌认为写得满意加一颗星。教师展评,鼓励学生写正确,写整洁。)

  2、教师小结:小组成员数一数自己得到的星,加起来最多的小组,被评为学*优胜小组。

  树之歌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过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相机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  桐  掌  枫  松

  柏  装  桦  耐  守

  疆  银  杉  化  桂

  5读一读,记一记

  泡桐 白桦 云杉 翠柏 桂花 枫叶 松子 白果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3)学生练*,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引入

  指名读树之歌

  三、再读儿歌,理解意思。

  1.全班齐读儿歌。

  2.你读懂了什么呢?

  3.结合课件,边读句子边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树木。

  4.指导背诵。

  四、课后理解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句意: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因此,这句话寓意着国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接续、繁衍、传承。古人云:江山代有后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样人类才能永续繁衍、生生不息。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意思是: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归故土。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意思是:就是人要立志,没有志向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五、课后作业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⒈儿歌讲了几种树木,用“—”画出。

  ⒉“梧桐树叶像手掌”,用“手掌”比喻梧桐的()?“松柏四季披绿装”,用“绿装”来比喻松柏的()?

  树之歌教学设计 4

  【教学设想】

  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为第二课时的学*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生试着读好课题。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都介绍了哪些树?每种树有什么特点?)

  3、师引导: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认识不同的树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我能行。

  正确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练读第1句

  谁能把这一句读正确呢?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吧!

  ①学生自读,边读第一句,边圈画出本句的生词并与课件标画的对照。

  ②同桌互读,检查自读情况。

  ③课件出示加拼音的词语,“杨树、榕树、梧桐树、手掌、壮”。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壮”是三拼音节,“杨、榕、桐、掌、壮”是后鼻音,“掌、壮”还是翘舌音。

  ④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⑤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一句,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男女生赛读,个别读,读好本小节的同学奖励一颗星。

  (3)练读第2—4句

  ①用学*第1句的方法,分别学*2句、3句、4句等,学生自由读第2—4句,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

  ②出示词语“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守北疆、耐寒、绿装”,谁来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教师相机提示“松”是*舌音,“杉、守、装”为翘舌音,“枫、松、疆”是后鼻音,“棉、杉”为前鼻音。

  ③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④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2—4句,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分组赛读、指名读。奖励读得好的同学一颗星。

  2、书写生字我能行。

  出示生字: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

  (1)自己读一读,指名读,读准音。

  (2)重点指导“杨、杉”。

  课件出示这两个字的笔顺,教师范写,相机指导“杨”字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横折折折钩,“杉”的右边是“杉字部”,三撇的写法要注意:第二撇在第一撇的三分之一处起笔,第三撇在第二撇的三分之一处起笔。

  学生描红,练写。(课件出示坐姿图和握笔姿势图。强调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教师巡视指导。写完后自己对照例字,不满意的再练写一个,教师反馈,写正确,写整洁。

  (3)自己采用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练写其余的字。书写《*字册》生字,端正写字姿势,做到正确、整洁。

  (4)展示学生书写作品,集体评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对照自己的字能做到正确、整洁的就加颗星。)

  三、巩固练*。

  1、打开新课堂完成读拼音写词语。(自己完成后,同桌互改,同桌认为写得满意加一颗星。教师展评,鼓励学生写正确,写整洁。)

  2、教师小结:小组成员数一数自己得到的星,加起来最多的小组,被评为学*优胜小组。

  树之歌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会写“喜”字。

  2.用喜欢的方法识字,准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韵律美。

  3.激发学生对杨树以及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在朗读中逐步感悟诗的肉汤。

  2.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大叶杨的可爱形象。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策略:在情境中朗读感悟诗歌内容

  五、教学准备:课件、识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课件图片导入课题;

  1.师播放各种类型杨树的图片,一一介绍.。

  2.板书课题,猜“之”的字义

  二、读题质疑,学*生字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的?(生提问)

  2.指名轮流读

  3.学*生字

  小老师带读。全齐读。开火车读词。男女生配合度。

  4.齐读课文。

  三、 精读课文,升华情感

  学*第一小节

  1.问:课文的哪个小节写到了大叶杨是怎么唱歌的呢?

  2.哪个词写到杨树唱歌的声音?

  3.学*拟声词:比如:打铃时(叮铃铃)打雷时(轰隆隆)

  4.体会刮风、下雨、没有风雨来帮忙时,杨树声音的不同,指名读出不同

  4.师生配合读,生做动作,

  5.教学“喜 ‘字

  6.齐读。

  学*第二小节

  1.认识最后“扩折号”

  2.同学们默读,动笔划出杨树唱歌给谁听?

  指名汇报。【相对应板书: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

  3.理解“聊家常”体会朗读:捉迷藏、聊家常、度时光)

  4.师生合作读

  5.大叶杨唱给小宝宝、老爷爷、老奶奶时,它会唱什么内容?发挥想象力,一起说一说。

  “哗啦啦,哗啦啦,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

  6.齐读二小节

  7.小结:这节课我们听到了大叶杨的歌声,我们还了解到大叶杨一直无私的默默付出着,帮助着我们,那下节课我们就去看看大叶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树之歌教学设计 6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和树木有关的归类识字,借助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以形声字教学为主体,体现识字教学的多样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循序渐进地掌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画面中感知,在诵读中理解,在游戏活动中*得识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喜欢汉字走向自主识字。

  学*目标

  1、会认“梧、桐”等14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了解形声字构字特点,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背诵课文,能够感知儿歌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梧、桐”等14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形声字构字特点,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趣说话

  1.多媒体课件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11种植物的图片。激趣谈话:你喜欢树吗?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几种树。(学生读出名字。)

  2.结合图片,说话练*。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它是什么树,有什么特点?”说说图上的内容。例如:杨树高大挺拔。

  3.过渡:同学们,这些树朋友在和我们捉迷藏,它们藏在了一首儿歌里。快来找一找,认识一下它们吧!(板书课题:树之歌)

  二、初读儿歌,识记形声字

  1、课件出示课文朗读视频,学生找一找儿歌中的树朋友。学*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儿歌,圈画出树的名称,自己练*读两遍词语。

  (2)讲解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发现规律。

  A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B这些汉字都是木字旁,表示属于草本类,与植物有关。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

  (4)指导书写。

  ①观察会写字,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字,说说它是怎样写的。

  ②教师指导书写。(明确笔顺,示范书写)③学生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2、组织学生展开识记生字游戏。

  (1)去拼音认读生字。

  (2)找朋友。(老师手里拿木字旁,学生手里分别拿“吾、同、风、公、白、华”。口令:我是枫树的枫,我的朋友在哪里?拿“风”的学生跑过来,并对口令。)

  (3)编字歌。教师示范编字歌的语言形式,再让学生尝试自己编。(课件出示“梧桐”的“梧”――木字旁遇到“吾”,伸出手来交朋友,“梧、梧、梧,梧桐的梧”。其他生字都用这样的句式编字歌。)

  3、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字卡,引导齐读生字。

  4、学生再次熟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正确认读。

  三、课文讲解

  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

  (1)《树之歌》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请仔细体会。

  (2)《树之歌》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丰富,一共描写了几种树木?

  1.分句朗读,讲解课文。

  (1)齐读第一句,思考:

  “梧桐树叶像手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梧桐树叶像手掌,大自然中还有什么像什么?

  (2)齐读第二句。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3)齐读第三句。思考: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4)齐读第三句。思考:

  你知道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活化石?

  2.同桌合作对读课文。

  四、情感体验

  齐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五、拓展:说一说你知道树还有哪些?

  六、知识延伸:

  课件出示三句和树有关的谚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高百尺,叶落归根。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指名让学生大致理解意思,教师补充说明。

  七、布置作业

  你是不是认识了很多树,请画出你喜欢的一种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八、板书设计

  树之歌

  杨

  壮

  树之歌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掌”等15个生字,会写“杨、桂”等4个生字。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能熟读成诵。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木的特点。

  4、了解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作用,初步学*形声字的识字方法。

  教学重点

  1、认识“梧、掌”等15个生字,会写“杨、桂”等4个生字。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能熟读成诵。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木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作用,初步学*形声字的识字方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课件出示“树精灵”)你们可真热情!瞧!就是他,可爱的树精灵。他呀,可厉害了,会变成各种各样的树木呢!

  他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西苑路上,变成了道路两旁遮天蔽日的--(生:梧桐树)。他又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校园,变成了四季常绿的--松树,还有高大的--杨树。哈哈,都被聪明的小朋友们发现了呀!瞧瞧!来到校园的树精灵,可一点也不闲着,非要唱首属于自己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树之歌》。好,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会写的字,可以伸出手指来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讲解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学们,树精灵带来的《树之歌》可有趣了,你们想读吗?那还等什么,拿起书本自己来读一读吧!

  2.、师范读

  你们读书的声音清晰又好听!听,树精灵在鼓掌呢!老师也想让他夸夸我。接下来老师认真地读,同学们认真地听。

  3、自由读,圈画树木名称

  树精灵还给我们带来了任务呢!同学们,我是树精灵,你们知道这首儿歌里藏了我多少树木朋友吗?快快自己读一读,找出树木朋友的名字圈起来吧!

  同学们,那就赶快去读一读,圈一圈吧!

  课件出示树精灵给出的答案,对照圈画好的课文页。

  4、认识“木”字旁的生字

  (1)认读词语

  齐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去拼音领读。

  (2)认识形声字出示生字

  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是木字旁的生字),了解形声字特点。

  其实有许多树木名称都有这个特点呢!(课件出示:橡树、石榴树)

  (3)挑战词语宝宝(出示课后生词)

  5、齐读课文。

  同学们,树木朋友我们认识完了,放进课文再来读读吧!树精灵说了,这一次,他要好好听一听树木的名字哦!

  6、认识其余生字

  同学们,还有一组生字宝宝也想要认识我们。这一组没有什么规律,所以记起来有点难。同桌两人一起读一读吧!读完之后,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识字方法。

  你觉得哪一个字最难记呀?你们都用了什么好方法?谁来说一说。请学生来说一说!教师补充“疆”的字理演变,并指生组词。

  有了好方法,一定记得更牢了!试着一起读读吧!

  7、师生接读认识树木特点

  同学们,这次所有字宝宝们都藏进了儿歌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再跟他们熟悉熟悉吧!

  (1)师生接读。同学们,树木们各有各的特点,儿歌里是怎样写的呢?

  同学们,你们自己能像这样,来读课文吗?

  (2)男女生接读。

  8、看卡片,识树木

  树精灵:同学们,读了课文,认识我们树木家族的朋友了吗?看图说树木名称,请学生领读句子,并把自己认识的树木贴在黑板上。

  9、拍手读

  这首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的有节奏,我们能不能拍着手读一读呢?一起试试吧!

  10、问答游戏

  同学们读得越来越好了。那张老师决定跟大家玩个游戏,我来问你来答。看看谁能够拍着手,有节奏地把答案读出来?

  什么树高?杨树高。

  什么树壮?榕树壮。

  谁的树叶像手掌?梧桐树叶像手掌。

  什么秋天叶儿红?枫树秋天叶儿红。

  是谁四季披绿装?松柏四季披绿装。

  是谁喜暖在南方?木棉喜暖在南方。

  是谁耐寒守北疆?桦树耐寒守北疆。

  谁和谁是活化石?银杏水杉活化石。

  什么开花满院香?金桂开花满院香。

  11、看黑板试背课文

  难度升级,干脆看着板书试着背一背吧!

  三、书写生字

  树精灵又来了!树精灵:同学们,你们可真会读书。那我想你们一定也能把字写好。

  观察了解木字旁生字的写法,学*书写“杨”“桂”。自己再写写松、柏。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今天大家认识了我们树木家族,树木朋友们也很高兴认识大家。今天就把这首儿歌送给你们,回家后把树木朋友们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吧!

  同学们,再见!

  树之歌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认识掌、装、耐、疆、银、化6个生字;会写壮、化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各种树木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化”的笔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导入新课

  1、摘星星游戏巩固生字(杨桐松柏棉枫杉桂梧桦),组织学生开火车读字、组词。

  2、教师出示本课10个表示树名的词语,引导学生认读,并选择最喜欢的树或最熟悉的树介绍样子。

  二、读中感悟,合作识字

  1、教师引导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并说说11种树的特点,并用横线画出来。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一句。(1)思考并回答:第一句介绍了哪些树?各自有什么特点?(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第一句。

  3、教师引导学生学*第二句,对比学*“壮”和“装”。(1)引导学生回答:第二句介绍了什么树的什么特点?(2)课件出示梧桐树和松柏的叶子,引导学生辨别,朗读相关句子,背诵。(3)教师板书“装”和“壮”,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对比识字。“壮士”穿上衣服,就有了“服装”。(4)教师引导学生扩词区别两个生字。(壮士、壮实、粗壮、壮大等;服装、军装、包装、安装等)。

  4、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三句,学*生字“耐”“守”“疆”。(1)联系课文中句子理解“喜暖、耐寒、活化石”等词语的特点。(3)教师板书“耐”“守”“疆”,组织学生展开同桌合作,商议识记方法。(4)引导学生对照课件中的图片背诵这句话。

  5、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四句,学*生字“银”“化”。(1)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2)教师板书“银”“杉”“化”“桂”4个字,组织学生交流识记方法。(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银杏和水杉被称为活化石?(因为银杏和水杉生存的年代久远。)(4)引导学生背诵第四句。

  6、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全文并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

  为了避免单一出示生字集中学*,要借助语境识字,把识字和读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趣味识字。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写字表的“壮”和“化”两个字,指出难写的笔画。(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一边写一边说清每一个笔画的书写方法。(“壮”右边的第一横略长,写在横中线上,“化”右部第一笔是撇,不是横,而且要出头。)

  3、学生在写字表中练*书写。

  4、教师巡视,予以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扎扎实实落实本课新认识的笔画书写,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的结构,加深生字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把课文背诵给家人,根据他们的建议再背一背。

  2、把你了解的树介绍给家人。

  板书设计

  2.树之歌

  外形颜色各不相同

  爱护树木绿色家园

  树之歌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背诵课文。

  2、认识“木”字旁,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3、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树的特点,热爱并保护大自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播放歌曲《我是一棵小树苗》。树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你认识身边的那些大树吗?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树之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把画出来的生字,小组研究一下。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词语,检查朗读情况。共分两组。自读,轮读。

  2、小组学*。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梧桐手掌枫树

  松柏服装桦树

  耐心边疆银杏

  水杉化石桂花

  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4、以生字“梧、掌”为例,分别说一说汉字的结构,说一说它们的组成部分。给它们组词。

  四、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

  预设:

  1、课文中提到了哪些树?

  2、这些树分别有什么不同特点?

  五、理解表达

  1、看图识树。

  (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杨树高,榕树壮。结合图片理解“高”和“壮”的特点。

  (2)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梧桐树叶像手掌。借助比喻句理解梧桐树叶的形状。可以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树叶,用一个比喻句说说它的特点。

  (3)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枫树秋天叶儿红。明白枫叶在秋天经霜变红的特点,可以借助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来理解。

  (4)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松柏四季披绿装。可以引导学生赞美松柏耐寒的`特点,理解其精神内涵。

  (5)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6)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桦树耐寒守北疆。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7)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明白活化石的含义。是指这种树古老而又稀少。

  (8)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金桂开花满院香。理解桂子花开香飘十里的特点。

  2、你知道下面句子的意思吗?

  课件出示: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据图谈意。

  预设: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预设: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归故土。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预设:人要立志,没有志向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3、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比赛,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六、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杨、壮、桐……”等10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杨、壮、桐……”等生字。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重点讲解“木”字旁的字,“杨”等左窄右宽,“壮”右面是士,不是土,不是犬,“桐”注意把中间的竖写到竖中线上,“桂”右面是两个土,不是士。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0个生字。

  七、拓展延伸

  1、读一读,记一记。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

  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2、你还知道其它与树有关的谚语吗?

  预设: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

  三年杨柳五年桐,七年杉树绿葱葱。

  八、巩固练*

  1、打开“基础训练-《树之歌》”,一起来闯关吧!

  2、小组游戏,看看谁知道的木字旁的生字多。

  树之歌教学设计 10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汉之星*台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出示各种各样树木的图片,板书:树。

  2、结合自己的生活交流对树的了解,可树的用处、样子、特点等不同方面交流。

  3、过渡:树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到树的大家庭,认识这些树木好朋友。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出示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初读指导

  (1)指名朗读第一句,出示词语:杨树、壮大、梧桐树、手掌,指名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壮、掌”都是后鼻音。

  (2)指名朗读第二句,出示词语:枫树、松柏、绿装,强调“枫、松、装”三个字都是后鼻音,特别是“柏”字的读音,要指导学生读正确。

  (3)指名朗读第三句,出示词语:木棉、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名学生认读,提醒学生“桦”读第四声,“耐”是鼻音,“守”是翘舌音。指名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耐寒”的意思。

  (4)指名朗读第四句,出示词语:银杏、水杉、化石、金桂,指名认读,注意“银”是前鼻音,“杉”是翘舌音。

  3、再次练读课文,将课文读得更加正确流利,并与同桌互读。

  4、多种方式巩固识字,随机出示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识字。

  5、全班齐读课文,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味。

  三、再读课文,了解树木特点

  1、学*第一句

  (1)出示第句一话,指名认读,说说这句话中写了哪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2)图片出示三种树,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树的样子,注意语言表达完整。

  (3)交流后,关注这三种树的特点:杨树长得十分高大;榕树粗壮可以独木成林;梧桐树的叶片像手掌。

  (4)全班齐读,小结树木的外形各不相同。

  2、学*第二句

  (1)过渡:大自然的树木除了外形各不相同,颜色也有区别!请自读第二句,说说你的发现。

  (2)指名朗读,交流枫树的叶子在秋天变红,松树和柏树四季常青像披着一件绿色的外套。

  (3)出示秋天的枫树和松柏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4)出示不同季节树叶的颜色变化,鼓励学生用装示颜色的词语来说一说。

  3、学*第三句

  (1)过渡:树木除了叶片的颜色各不相同,脾气性格也有所不同哟!瞧,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种树,出示木棉树和桦树,它们一个喜暖,一个耐寒。

  (2)指名朗读第三句话。

  (3)小结:由于自然环境、树木的生活*性和外形有所不同,这是树木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4、学*第四句

  (1)过渡:我们了解了树的外形、颜色、生活*性,接下来认识几种特别珍贵的树。

  (2)出示银杏、水杉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种树的外形。

  (3)学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活化石”的意思,交流后适当补充。

  (4)出示金桂树图片,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金桂开花的香气。

  5、整体回归,指导背诵

  (1)学生再次自由练*朗读课文。

  (2)多种形式趣味朗读:同桌分句朗读、拍手打节奏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出情趣,读出韵味。

  (3)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练*背诵,要抓住每一种树木的特点帮助记忆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出示树木图,指名说出树名。

  2、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字词学*情况。二、学*儿歌,理解意思

  1、学生自己读儿歌。

  2、指名每人读一句,并说一说这一句讲的是什么。

  如: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这句话说出了杨树长得高的特点,榕树树冠大、树干分枝多、很粗壮的特点。还讲了梧桐树的树叶像手掌的特点。)

  3、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边指图边总结这几种树的特点。

  杨树――长得高,笔直。

  榕树――长得壮,树干分枝多,树冠大。

  梧桐树――叶子呈掌状分裂。

  枫树――秋天叶子是红色的。

  松柏――一年四季常青。

  木棉――喜欢暖和的气候,生长在南方。

  桦树――产于东北,耐寒。树皮是白色。

  银杏、水杉――古老的树种,有“活化石”之称。

  金桂――花朵金黄,香飘十里。

  4、指名读儿歌,分组读,指名读。

  5、看图,说说图中的是哪一种树。(出示课件或卡片)

  三、学*朗读儿歌

  1、学生自读儿歌,体会这首儿歌的特点。

  儿歌的第一、二、四、五、六、八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这首儿歌是用ang来押韵的。这是儿歌的一般特点,一般是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这样,我们读起来就朗朗上口了。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再读这首儿歌,你们还有什么感觉?(节奏感)

  3、指导朗读。

  我们读儿歌时,就要读出它的节奏感。要想准确地表达出儿歌所讲的意思,读出它的节奏感,就必须注意每一行之间的准确停顿。你们自己体会一下,除了句逗停顿外,每一行词语间还应怎样停顿,读给你的同桌听。

  4、汇报、评议。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不好?为什么好或为什么不好?说出理由


树之歌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7)

——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5)份

  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1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也具有代表性,比较贴*儿童生活,是一篇很好的学*题材。

  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让孩子们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进行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今天要学*的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再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最后指导学生写小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让孩子们人人成为小诗人。再重点指导朗读,达到熟读成诵。所以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生字,了解汉字。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在教学中,我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和识字兴趣的激发,但是还没有达到预期的识字效果,这有待于我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2

  《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因此,我对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多元识字。课堂上我按照课前预设去做,果然,学生识字兴趣浓厚,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 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我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3

  《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因此,我对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多元识字。课堂上我按照课前预设去做,果然,学生识字兴趣浓厚,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我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4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孩子们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性和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本课应结合地域特征,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认识多种树木、说出树木名称、创编儿歌、认识带“木字旁”的汉字就是水到渠成了。所以,本课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

  一、教学效果

  如何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这课教学要做扎实的事情。于是,我凭借插图,很容易就能把文中的树木名称与图对应起来,从而为孩子们建立了直观形象,随后再通过朗读巩固对树木的认识。有了直观认识后再把图画与汉字相对照,找出规律,即“木字旁”。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并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回家查阅资料,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

  同时,加强朗读。在介绍完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后,请孩子尝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一节诗,可以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例如蔬菜,水果,花……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效果非常棒!

  二、成功之处

  1、本课我围绕几个大问题展开,且每次的问题都很明确,从总体到部分,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有梯度地训练孩子找出每一句中的树、说出树的特点,进一步调动感官找出相应树的图片。学生在此环节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2、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3、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单单停留在读和背上,而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懂得获取知识。

  4、最后的创编儿歌环节,我引导孩子观察树木图片的特点,示范编儿歌,然后请同学大胆练*创编,及时纠正,让孩子们对更多的树木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本课教学中,我在课文解读上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学生识字教学时间不足,没有给到孩子们充分的时间练*写字。此外,拓展环节,忽略了课后练*中的几种树木,没有把那几种树木创编到儿歌中,没有在情境中拓展延伸。此外,课后的几句有关树木的名言,也应作为重点之一,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改进措施

  1、课文应让学生反复朗读,我一定照顾全面,把读作为基础,以后借用早读时间加强学生的读书。

  2、进一步充分备课,做好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课前预*。另外,真正把单元整体教学做好,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有效的学*,这样学生才会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和把握。

  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5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儿童生活。学*完课文,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并有意识地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

  课堂上,我也重视对学生背诵的指导,通过填空的形式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背诵,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加强学生的记忆,大部分学生能当堂把这首儿歌背诵出来。当然课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对生字书写的指导还不太够,少数学生把“桂”和“挂”两个字混淆了,部分学生在写“松”字时不够规范,右边的“公”撇和捺的位置关系不对,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要加强生字书写方面的指导。


树之歌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8)

——小学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精选5篇)

  小学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1

  《树之歌》这篇儿歌,让我们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优点:

  教学时,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

  不足之处:

  《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我对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 但是效果欠佳。

  改进措施:

  识字*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多元识字。课堂上我应按照课前预设去做,这样的话,学生识字兴趣浓厚,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 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再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应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小学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2

  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大叶杨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我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使他们喜形于色。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大叶杨的样子。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从而很自然的引出诗歌的中心: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大叶杨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快乐的生活着!让孩子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诗歌。

  《杨树之歌》这首诗歌意境美,韵律强,适于朗诵,而且要求背诵。一部分学生在学*之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课后马上就能将诗歌背诵下来,在背诵过程中还能将诗的韵味读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在第二天早读时都能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可有少部分的学生只能背出一句半句,或者结结巴巴的半天才背完。这么大的差异,该怎么办呢?对那些掌握得快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表扬,可对那些没能背出的学生就该指责吗?指责他们就能背出了吗?——不,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有可能他们尽力了,可给他们的时间太少了,以至于背不下。所以,我告诉他们:你朗读这首诗歌时很有感情,只要你花心思,多读几遍,你一定能将它背下来的,老师相信你能行,你什么时候会背了,自己来找老师背诵,好吗?在接下去的几天里,那少部分学生陆续来找我背诵,有些学生的表现甚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所以,不妨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要求,让他们跳跳、伸伸手就能触摸到各自的胜利果实。在识字教学中也一样,要求识的字,有些学生写一遍就会了,就没有必要让他们抄写好多遍;有些学生写二遍、三遍还不会,就应要求他们多写几遍,直到掌握了为止。

  每位学生都有一件适合自己的“衣裳”,教师应当好“裁缝”,为他们“”,客观地量体裁衣对待每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学生共同进步、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3

  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大叶杨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我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使他们喜形于色。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大叶杨的样子。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从而很自然的引出诗歌的中心: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大叶杨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快乐的`生活着!让孩子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诗歌。

  《杨树之歌》这首诗歌意境美,韵律强,适于朗诵,而且要求背诵。一部分学生在学*之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课后马上就能将诗歌背诵下来,在背诵过程中还能将诗的韵味读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在第二天早读时都能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可有少部分的学生只能背出一句半句,或者结结巴巴的半天才背完。这么大的差异,该怎么办呢?对那些掌握得快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表扬,可对那些没能背出的学生就该指责吗?指责他们就能背出了吗?——不,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有可能他们尽力了,可给他们的时间太少了,以至于背不下。所以,我告诉他们:你朗读这首诗歌时很有感情,只要你花心思,多读几遍,你一定能将它背下来的,老师相信你能行,你什么时候会背了,自己来找老师背诵,好吗?在接下去的几天里,那少部分学生陆续来找我背诵,有些学生的表现甚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所以,不妨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要求,让他们跳跳、伸伸手就能触摸到各自的胜利果实。在识字教学中也一样,要求识的字,有些学生写一遍就会了,就没有必要让他们抄写好多遍;有些学生写二遍、三遍还不会,就应要求他们多写几遍,直到掌握了为止。

  每位学生都有一件适合自己的“衣裳”,教师应当好“裁缝”,为他们“”,客观地量体裁衣对待每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学生共同进步、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4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孩子们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性和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本课应结合地域特征,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认识多种树木、说出树木名称、创编儿歌、认识带“木字旁”的汉字就是水到渠成了。所以,本课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

  一、教学效果

  如何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这课教学要做扎实的事情。于是,我凭借插图,很容易就能把文中的树木名称与图对应起来,从而为孩子们建立了直观形象,随后再通过朗读巩固对树木的认识。有了直观认识后再把图画与汉字相对照,找出规律,即“木字旁”。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并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回家查阅资料,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

  同时,加强朗读。在介绍完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后,请孩子尝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一节诗,可以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例如蔬菜,水果,花……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效果非常棒!

  二、成功之处

  1、本课我围绕几个大问题展开,且每次的问题都很明确,从总体到部分,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有梯度地训练孩子找出每一句中的树、说出树的特点,进一步调动感官找出相应树的图片。学生在此环节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2、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3、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单单停留在读和背上,而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懂得获取知识。

  4、最后的创编儿歌环节,我引导孩子观察树木图片的特点,示范编儿歌,然后请同学大胆练*创编,及时纠正,让孩子们对更多的树木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本课教学中,我在课文解读上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学生识字教学时间不足,没有给到孩子们充分的时间练*写字。此外,拓展环节,忽略了课后练*中的几种树木,没有把那几种树木创编到儿歌中,没有在情境中拓展延伸。此外,课后的几句有关树木的名言,也应作为重点之一,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改进措施

  1、课文应让学生反复朗读,我一定照顾全面,把读作为基础,以后借用早读时间加强学生的读书。

  2、进一步充分备课,做好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课前预*。另外,真正把单元整体教学做好,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有效的学*,这样学生才会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和把握。

  小学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5

  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拍手歌》一课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边吟边唱边玩,让他们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既达到了识字的效果,又让学生没有学*负担,收获颇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