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剃头大师》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语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剃头大师》的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剃头大师》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秦文君小说《调皮的日子》,有改动。文章主要记述了“我”在表弟小沙的央求下,自诩“剃头大师”,为他剪头发的有趣过程,文笔活泼,童真溢满。故事中的小沙理发时只要求“别剪破耳朵”,结果被“我”剪得“整个头上坑坑洼洼”,最后“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作为“童年趣事”,课文贴*学生的生活,能唤起他们许多相关的经验与记忆。教学时,应立足年段目标和单元目标,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文本特色来组织学*活动。

  单元导语“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揭示了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两条单元提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和“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则点明了本单元语言运用与训练的重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在《童年的水墨画》一课,体现在课后练*“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在《剃头大师》一课,体现在课后练*“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先猜猜它们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这也是为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即“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语文园地》里则特别提示“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似”。教学中,要让学生切实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并真正地动手查查字典去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既“得言”,又“得法”。从课文的内容方面看,《剃头大师》中的主要人物,特点十分鲜明——小沙“胆小”;剃头师傅看似“老掉牙”,却透出一股严肃和认真的劲儿;至于“我”,则十分调皮。小沙因害怕理发,情愿把头交给“我”随意处置;“我”当然十分乐意,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随意乱剪,虽然最终闯了祸,但初衷并无恶意,纯粹就是出于调皮而已。文中的小沙和“我”,都是一派天真!课文意在表现童年的“真”与“趣”,而不是为了批评“我”闯了祸以及批判童年的无知与调皮,这是教学中必须把握的。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充分朗读,读出趣味,进而自读自悟。

  二、教学目标

  1.运用猜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2.朗读课文,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与童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预先学*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胆小鬼”,指导书写,提示:“胆”字左边的“月”要瘦长;“鬼”字的长撇贯穿上部,竖弯钩舒展。

  2.读题。

  师:一个人被称作“剃头大师”,说明什么?(指名说)——剃头的技艺十分高超。

  师:作为一名“剃头大师”,应当“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也一定能剪出“最时髦的法式”。

  理解“锃亮”“时髦”,提示“猜一猜”的方法。

  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胆小鬼”一词包含了本课要求会写的两个生字,听写是对第一课时所学生字的及时复*,指导书写则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每天指导学生写字的要求。扣题导入,巧妙地链接文中词句,通过“锃亮”“时髦”两个词语的理解,引导学*的方法,让学生既“得言”,又“得法”。】

  (二)初读

  师:谁给谁剃头?“剃头大师”在文中指谁?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就猜一猜,想一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交流。

  师:“剃头大师”是谁?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指名交流)

  出示句子: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

  师:同样是给小沙剃头,文中的剃头老师傅却有着另外一种称呼——“害人精”。

  出示句子: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理解“耿耿于怀”,提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出示句子: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

  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夺门而逃”。

  师:只要肯用心,你会发现,理解词语的方法多种多样。

  【设计意图:初读重在整体感知,通过“剃头大师在文中指谁”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把握故事的主要人物和大体情节,同时,相机引导理解词语的方法,落实单元目标,始终遵循语文的实践之道。】

  (三)精读

  师: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勾画下来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勾画。

  2.交流和朗读。

  师:乍一看,“害人精”还真是挺“害人”的,而“剃头大师”还真有点“大师”的样子。但效果究竟如何呢?(朗读,交流)

  师:为什么“我”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指名交流)

  师:我们发现,“剃头大师”其实名不符实,原来,“我”才是“害人精”,而看似“害人精”的老师傅却很有可能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课文的结尾也证明了“我”为小沙剃头的不成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精读要真正走进文本,通过充分的朗读,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与交流,落实课后练*的同时,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动的童真与童趣,既得文旨,又得文趣。】

  (四)感悟

  1.这篇课文有意思吗?(指名交流)

  师:童年的许多事情就是这么有意思,有时候虽然做错了事,甚至闯了祸,但纯粹是出于天真和调皮,过后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十分有意思,这就是童真与童趣!

  2.想一想,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指名交流)

  师:“剃头大师”虽然是一种自嘲,却包含着一段有趣的童年记忆,让人十分怀念那天真的岁月。此外,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让人感到特别有意思,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深化文章主题。

  【设计意图:扣题导入,结题而出,“剃头大师”是文旨与文趣所在,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不能不探究一下。通过学生的交流,检验读书是否“识趣”和“解味”,进一步升华文章主旨和单元主题。】

  (五)延伸

  1.这么有趣的故事,选自秦文君《调皮的日子》。

  2.推荐秦文君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品。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所以,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由此及彼,由一篇带多篇,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把学生真正引导到读书的“快车道”上。】

  五、板书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剃头大师》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与老剃头师傅剃头过程的不同之处。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了解“我”与老剃头师傅剃头过程的不同之处;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理解文章题目“剃头大师”的含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有过剃头的经历吗?(课件播放相应课件)你还记得你当时的表现吗?你还记得为你剃头的理发师吗?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剃头大师”。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分小组学*。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标注自然段,画出课后生字词。

  (3)同桌相互检查。

  2、自学检查。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我”的小表弟小沙不愿意去理发店理发,所以找“我”帮忙,“我”剪坏了表弟的头发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

  2、读第1自然段,思考:小沙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呢?(胆小、怕鬼、怕喝中药、怕剃头)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会写字。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写好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写了小沙的哪几件事。

  二、走进课文,感受童趣

  1、分小组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写了有关小沙的哪几件事。

  (2)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说说你最喜欢的部分和原因。

  2、趣事一:小沙理发。(板书小标题)

  (1)小沙每次是怎样去理发的呢?(姑父押进理发店,手执尺子)

  (2)“夺门而逃”是什么意思?

  (3)小沙每次去理发店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能读一读吗?(顽皮、可怜)

  师过渡:小沙不愿意去理发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4)课件出示:因为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5)“害人精”指的是谁?小沙为什么说剃头师傅是“害人精”呢?

  (6)面对“害人精”,小沙是怎样做的呢?他为什么对理发“耿耿于怀”?

  (规规矩矩地让老师傅剃头小沙感觉剃头像受刑一样难受,而最让他“耿耿于怀”)

  3、趣事二:“我”为小沙理发。(板书小标题)

  (1)快速浏览第7—16自然段,说说“我”是怎样给小沙理发的。

  (2)小沙为什么“央求”“我”为他理发呢?

  (头发长,不想去理发店“受刑”,害怕姑父)

  (3)“我”在为小沙理发时,小沙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惊慌——兴奋——无所谓)

  师过渡:当小沙看到“我”拿出剪刀时,感到惊慌,害怕“我”剪破了他的耳朵。但当头发被成功剪下来时,小沙是高兴的。面对这样的顾客,“我”对他的评价是什么呢?

  (4)课件出示: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①为什么“我”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小沙信任“我”,让“我”为他理发;当“我”闯祸后,听到小沙说没剪破耳朵就无所谓时给了“我”鼓励;“我”自认为有剃头的天分,把自己当“剃头大师”。)

  ②“我”为小沙剃完头后,小沙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呢?(头上坑坑洼洼、像梯田)

  师小结:理发结束了,要为“顾客”展示成果了,这时发生了什么呢?

  (5)课件出示:可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①为什么小沙会大叫一声?

  ②“我”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4、“倒霉”的结局。(板书小标题)

  (1)齐读最后一段,想想“倒霉”的含义。

  (2)“我”是“剃头大师”吗?为什么?

  5、分角色朗读,再次感受童年的快乐。

  三、升华总结,回顾课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最喜欢文中哪个部分?为什么?

  3、读完文章,你更喜欢谁?为什么?(小沙机灵、顽皮;“我”天真、可爱)

  4、作者能将童年趣事写得具体、生动的原因是什么呢?

  (留心观察,感受生活,抓住事件发展过程将事件写清楚,并将事件中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

  5、师小结:让我们也做一个有心人,将身边的趣事记录下来。

  [教学板书]

  19、剃头大师

  小沙理发

  “我”为小沙理发

  “倒霉”的结局天真、可爱、顽皮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学生实际学情进行教学。在字词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去理解它的含义。在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同时,让他们围绕课文叙述的两件事,感受童年的快乐。最后,为学生点拨作者写作手法,为学生学*语言、积累运用语言奠定基础。

三年级下册语文《剃头大师》的教学设计3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表弟 胆小鬼 理发店 夺门而出

  骂人 仇人 差点儿 付钱 双倍

  虽然条件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小沙之前在理发店里是怎样剃头的,当他遇到“我”这个“剃头大师”后,又遭遇了什么。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表弟小沙天生有“四怕”,为后文写他去理发店里剃头埋下了伏笔。

  2.阅读第2~6自然段,回答问题。

  (1)第2、3自然段是怎样表现小沙害怕剃头的?

  明确: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拿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着,否则小沙就会逃跑。小沙会骂给他剃头的师傅是“害人精”,还用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2)以前都是谁给小沙理发的?为什么是他来理发?

  明确:以前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给小沙理发。因为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这让小沙又害怕又无可奈何,所以只得由老师傅摆布。

  (3)老剃头师傅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小沙在此过程中有怎样的表现和感受?

  明确:老师傅*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老师傅眼神也差,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一会儿痛一会儿痒,就跟受刑一样,让小沙受尽了“折磨”。更让小沙不高兴的是,难受完了,还得付给老师傅双倍的钱。

  3.阅读第7~18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部分中的哪些段落写了“我”给小沙理发?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什么?

  明确:第10、16两个自然段中运用了动作描写,写“我”给小沙理发。第10自然段中“围上”睡衣、“摆出”架势、“剪下”头发等描写,表现了“我”是如何给小沙理发的。“嚓嚓两剪刀”“剪下一堆头发”,说明“我”剪头发时动作干净利落,毫不犹豫。第16自然段中“剪掉”“修了修”,写“我”在把头发剪坏以后想尽量弥补,结果越搞越糟。

  (2)“我”是怎样给小沙剪头发的?成果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

  ①“我”毫不吝惜地剪了很多头发下来,从第12自然段“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此处运用比喻,说明被“我”剪掉的头发之多)可以看出来。

  ②“我”下剪刀的时候毫无章法,只图痛快,从第12自然段“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第13自然段“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可以看出来。

  ③“我”知道自己剪坏了以后,急于补救,却越修越糟,从第16自然段“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可以看出来。

  (3)小沙在“我”给他理发的过程中有怎样的表现?

  明确:刚开始时,他“有些慌”,怕被“我”剪破耳朵;当他看见“我”真剪下头发来时,很高兴;当他听见“我”叫“坏了”时,只摸了摸耳朵,确定耳朵没受伤,就表示无所谓;最后剪完了,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被自己的丑模样吓到了。

  (4)“我”这个剃头大师服务得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服务得不好。因为“我”的一通乱剪,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姑父睡衣上的碎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干净,害得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最后“我”也没得到小沙答应付给“我”的五块钱。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提问小结:同学们知道课文为什么要用“剃头大师”作题目吗?

  明确:“大师”指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我”与理发店的师傅相比,技术差太多了,表现也很糟糕,但这是“我”第一次拿起剪刀帮表弟理发,是“我”人生中一次有趣而难忘的经历,是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用“大师”一词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我”第一次拿起剪刀的骄傲和自信,充满了童真童趣,同时也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阅读故事的兴趣。

  四、练*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三年级下册语文《剃头大师》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剃头大师》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三年级下册语文《剃头大师》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剃头大师》的教学设计1

  一、教材简析

  《剃头大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秦文君小说《开心男孩》,有改动。课文讲述了“我”给表弟小沙剃头的故事,情节有趣,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与趣味。

  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而文中的“我”其实并没有剃头的经验,只是小沙为了摆脱“害人精”的折磨,病急乱投医,才使“我”有机会成为“剃头大师”。“我”的剃头水*与“大师”这一称号形成了强烈反差,从而产生了戏剧性的表达效果。

  单元导语“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揭示了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两条单元提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和“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这就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两方面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抓住文中有趣的语言,来体会事件的有趣。同时还应该注重对课文的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精妙,体会童年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积累,也掌握了一定的学*方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为“理解难懂的句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一些方法可以迁移运用,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但有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要注意引导。还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难懂的句子”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到课文理解难点上的共性,也要注意到理解上差异,并利用这种差异性,让学生互相答疑解惑,把语文要素落到实处。同时,《剃头大师》这篇文章,每个孩子都有剃头的经历,这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孩子的经历,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三、设计理念

  教学时,要从年段目标和单元目标出发,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课文特点进行教学。

  《剃头大师》这篇课文在表达上,语言幽默风趣、浅显易懂,因为秦文君懂小孩:她知道小孩中是害怕一些大人看来很无厘头的事,如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怕剃头……她知道小孩特别讨厌那些逼着自己做害怕事的人,如那个剃头师傅,就是最让人讨厌的“害人精”;她也知道头发碎掉到脖子里是多么难受;她还知道只有小孩敢于冒险让没有学过剃头的“我”成为剃头大师,为自己剃头……因为懂生活、懂小孩,所以孩子们很轻易就能读懂《剃头大师》。

  可这样一来,教学目标“理解难懂的句子”要如何达成呢?其实,在这一课中,更多的是应该教会学生“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重在方法的指导。

  四、教学目标

  1.多种方式朗读课文,体会“逗”

  2.抓住关键语句,从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不同。

  3.能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学会围绕一句话把段落说具体。

  五、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1.能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学会围绕一句话把段落说具体。

  六、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

  (一)课前预热

  师:有的小朋友怕蜜蜂,有的小朋友怕打针,你怕什么?

  有个小朋友叫大耳朵图图,他怕的和你们都不一样,一起看看(视频)

  活动2【导入】

  (二)简介作家,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19课,一起读课题——(生读课题)

  1.师简介作者:秦文君,她写了五百多万字的书,获得了国内的、国际的各种大奖50多个。她写的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逗”。

  (课件出示封面)比如这本《开心男孩》,(课件出示目录)这是其中的几个故事,一起读。(生读)

  2.哪个标题你觉得逗?说说理由。全班交流。

  3.师再次引出课题:《剃头大师》就是这本书里一个非常“逗”的故事。(贴板书:逗)

  活动3【讲授】

  (三)梳理人物,整体感知1.回顾人物:

  师:故事里藏着四个非常“逗”的人,大家预*过课文,一起说,这四个人物是——

  生:害人精、老师傅、剃头大师、姑父(师随机板书)2.借助人物师生配合说主要内容。小沙很害怕剃头,每次都是被姑父——押着去,最痛苦的是——老师傅给他剃头。为了不再受折磨,小沙央求“我”替他——剪发,结果剪得像——鬼一样,最后小沙被迫去剃了个光头。

  活动4【讲授】

  (四)提取画面,细品人“逗”

  1.找“逗”

  (1)出示阅读要求:听录音4-6自然段,把你觉得剃头过程中逗的地方用序号标出来。

  (2)生边听录音边找“逗”。

  (3)全班交流,明确五处“逗”。

  2.品“逗”

  (1)师引导学*第一处“逗”。

  PPT出示段落:总是一个剃头老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

  A.请生读段落,交流:逗在哪里?

  B.引导学生从动作、表情、语言等方面想象小沙会怎么*。

  C.师生一起表演,体会小沙的无奈与痛苦。

  D.想象画面,朗读句子

  E.师小结:一个耳朵背(贴板卡),听不清;一个各种*(贴板卡),大声叫,皱眉头,想夺门而逃……,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指黑板那句话)逗不逗?(逗)

  F.一边想象那么“逗”的画面,一边读这句话。

  (2)自主学*,体会剩下四处“逗”。

  师:还有四个“逗”的画面,和同桌一起选一个画面想象一下,这个画面逗在哪?

  A.生同桌间互相演一演、读一读。

  B.全班交流,随机出示句子引导体会“逗”。

  PPT出示段落: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

  ①交流:逗在哪里?

  ②用换词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摆布”

  ③引导生从小沙的动作想象画面,朗读句子。

  PPT出示段落:最痛苦的是,老师傅*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读懂“常常咬住一绺头发不放”

  师:你剃头的时候,头发有被咬住过吗?什么感觉?(生交流)想象小沙会痛得——

  ③想象画面,朗读句子。

  PPT出示段落: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②引导学生从“眼神差了点儿”“哧哧笑”体会逗。

  PPT出示段落: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①引导想象:姑父付钱时,小沙心里会想什么?嘴里会说什么?眼神怎么样?

  ②联系生活体会“耿耿于怀”。

  3.品写法,学*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师:孩子们,老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在你们看来,你们觉得(很逗)小沙*时的各种样子很——逗;老师傅听不清*的样子很——逗;而且,小沙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的样子更——逗。最逗的是——这还不算,碎头发痒得小沙哧哧笑的样子超级——逗。五个画面,每个画面都是——逗。

  看大屏幕,尝试把这些逗连起来说一下。(课件出示句式)。和同桌先试说一下。

  活动5【讲授】(四)抓关键词:“剪”中品“逗”

  师过渡:孩子们,老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在我们看来很逗,可对小沙来说却非常痛苦,为了不让老师傅剃头,小沙央求我给他剪发。于是,剃头大师闪亮登场了。

  1.出示阅读要求:剃头大师是怎样剪发的呢?默读10、12、13、16自然段,把剃头大师的动作圈出来。

  2.生自主阅读,圈画动词。

  3.交流明确:“围、摆、剪、”“剪、剪”“剪”“剪、修”。

  4.聚焦“剪”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其实剃头大师最基本的动作就一个——剪。每一次剪的效果都不同,再默读这四段话,完成课堂练*单。

  (1)生完成课堂练*单,师巡视。

  (2)指名说,课件出示。第一剪:剪下一堆头发第二剪:剪出一张熊皮第三剪:剪得长长短短

  第四剪:剪成坑坑洼洼,层层梯田。

  (3)用上连接词,说一说剪头的过程。

  看看,我给表弟小沙剃头,一出手就剪下一堆头发,再剪,剪出……继续剪,剪得……最后,剪成……

  (4)想一想,读一读。

  师:且不看剃头大师剪的过程,单看这剪的结果,你想说什么。生:很有意思/很搞笑/小沙好可怜啊。

  师:看来,剃头大师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也很逗——师:那好,再回到课文里去,选其中的“一剪”,想象剃头大师剪的样子,加上你的表情、动作之类的。总之,你要想办法把剪的过程读逗来。

  学生试读,汇报读。(随机引导)

  A.第一剪:强调“一堆头发”,读出自信。(自信剪)

  B.第二剪:(配上动作)“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果然很逗!

  C.第三剪:随意乱剪(随意剪)

  D.第四剪:(想象)“越修越糟,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心里会不会有点——慌,慌张地读。

  (想象)层层梯田、坑坑洼洼,越读越快。

  5.体会“剃头大师”为题的妙处。

  (1)师设疑:孩子们,文中的我从没剃过头,感觉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加个问号),你同意吗?那为什么还用“剃头大师”做题目?

  (2)生交流后小结:这个题目很有意思。明明文中的我从来没见过发,明明人家给小沙剃了个鬼一样的头发,还给人家封一个“剃头大师”,这么鲜明的对比,分明是一种调侃。比如,苍蝇——博士,狗兄——狗弟,还有咳嗽明星。

  活动6【讲授】

  (五)总结拓展,阅读推荐

  1.课堂总结:

  师:你看,一个故事,从题目到内容,逗无处不在。当然,在秦文君笔下,还有这么逗人的故事,很多逗人的人物,课后大家去读读《开心男孩》这本书,里面五十多个逗人的故事一定会给你的生活增添乐趣。

  2.作业设计:想想身边有哪些很逗的人和事,围绕“我的__________是个很逗的人”这句话,把它写下来。

三年级下册语文《剃头大师》的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剃头大师》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秦文君小说《调皮的日子》,有改动。文章主要记述了“我”在表弟小沙的央求下,自诩“剃头大师”,为他剪头发的有趣过程,文笔活泼,童真溢满。故事中的小沙理发时只要求“别剪破耳朵”,结果被“我”剪得“整个头上坑坑洼洼”,最后“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作为“童年趣事”,课文贴*学生的生活,能唤起他们许多相关的经验与记忆。教学时,应立足年段目标和单元目标,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文本特色来组织学*活动。

  单元导语“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揭示了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两条单元提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和“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则点明了本单元语言运用与训练的重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在《童年的水墨画》一课,体现在课后练*“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在《剃头大师》一课,体现在课后练*“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先猜猜它们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这也是为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即“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语文园地》里则特别提示“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似”。教学中,要让学生切实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并真正地动手查查字典去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既“得言”,又“得法”。从课文的内容方面看,《剃头大师》中的主要人物,特点十分鲜明——小沙“胆小”;剃头师傅看似“老掉牙”,却透出一股严肃和认真的劲儿;至于“我”,则十分调皮。小沙因害怕理发,情愿把头交给“我”随意处置;“我”当然十分乐意,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随意乱剪,虽然最终闯了祸,但初衷并无恶意,纯粹就是出于调皮而已。文中的小沙和“我”,都是一派天真!课文意在表现童年的“真”与“趣”,而不是为了批评“我”闯了祸以及批判童年的无知与调皮,这是教学中必须把握的。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充分朗读,读出趣味,进而自读自悟。

  二、教学目标

  1.运用猜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2.朗读课文,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与童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预先学*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胆小鬼”,指导书写,提示:“胆”字左边的“月”要瘦长;“鬼”字的长撇贯穿上部,竖弯钩舒展。

  2.读题。

  师:一个人被称作“剃头大师”,说明什么?(指名说)——剃头的技艺十分高超。

  师:作为一名“剃头大师”,应当“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也一定能剪出“最时髦的法式”。

  理解“锃亮”“时髦”,提示“猜一猜”的方法。

  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胆小鬼”一词包含了本课要求会写的两个生字,听写是对第一课时所学生字的及时复*,指导书写则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每天指导学生写字的要求。扣题导入,巧妙地链接文中词句,通过“锃亮”“时髦”两个词语的理解,引导学*的方法,让学生既“得言”,又“得法”。】

  (二)初读

  师:谁给谁剃头?“剃头大师”在文中指谁?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就猜一猜,想一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交流。

  师:“剃头大师”是谁?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指名交流)

  出示句子: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

  师:同样是给小沙剃头,文中的剃头老师傅却有着另外一种称呼——“害人精”。

  出示句子: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理解“耿耿于怀”,提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出示句子: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

  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夺门而逃”。

  师:只要肯用心,你会发现,理解词语的方法多种多样。

  【设计意图:初读重在整体感知,通过“剃头大师在文中指谁”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把握故事的主要人物和大体情节,同时,相机引导理解词语的方法,落实单元目标,始终遵循语文的实践之道。】

  (三)精读

  师: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勾画下来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勾画。

  2.交流和朗读。

  师:乍一看,“害人精”还真是挺“害人”的,而“剃头大师”还真有点“大师”的样子。但效果究竟如何呢?(朗读,交流)

  师:为什么“我”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指名交流)

  师:我们发现,“剃头大师”其实名不符实,原来,“我”才是“害人精”,而看似“害人精”的老师傅却很有可能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课文的结尾也证明了“我”为小沙剃头的不成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精读要真正走进文本,通过充分的朗读,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与交流,落实课后练*的同时,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动的童真与童趣,既得文旨,又得文趣。】

  (四)感悟

  1.这篇课文有意思吗?(指名交流)

  师:童年的许多事情就是这么有意思,有时候虽然做错了事,甚至闯了祸,但纯粹是出于天真和调皮,过后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十分有意思,这就是童真与童趣!

  2.想一想,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指名交流)

  师:“剃头大师”虽然是一种自嘲,却包含着一段有趣的童年记忆,让人十分怀念那天真的岁月。此外,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让人感到特别有意思,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深化文章主题。

  【设计意图:扣题导入,结题而出,“剃头大师”是文旨与文趣所在,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不能不探究一下。通过学生的交流,检验读书是否“识趣”和“解味”,进一步升华文章主旨和单元主题。】

  (五)延伸

  1.这么有趣的故事,选自秦文君《调皮的日子》。

  2.推荐秦文君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品。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所以,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由此及彼,由一篇带多篇,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把学生真正引导到读书的“快车道”上。】

  五、板书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剃头大师》的教学设计3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表弟 胆小鬼 理发店 夺门而出

  骂人 仇人 差点儿 付钱 双倍

  虽然条件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小沙之前在理发店里是怎样剃头的,当他遇到“我”这个“剃头大师”后,又遭遇了什么。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表弟小沙天生有“四怕”,为后文写他去理发店里剃头埋下了伏笔。

  2.阅读第2~6自然段,回答问题。

  (1)第2、3自然段是怎样表现小沙害怕剃头的?

  明确: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拿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着,否则小沙就会逃跑。小沙会骂给他剃头的师傅是“害人精”,还用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2)以前都是谁给小沙理发的?为什么是他来理发?

  明确:以前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给小沙理发。因为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这让小沙又害怕又无可奈何,所以只得由老师傅摆布。

  (3)老剃头师傅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小沙在此过程中有怎样的表现和感受?

  明确:老师傅*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老师傅眼神也差,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一会儿痛一会儿痒,就跟受刑一样,让小沙受尽了“折磨”。更让小沙不高兴的是,难受完了,还得付给老师傅双倍的钱。

  3.阅读第7~18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部分中的哪些段落写了“我”给小沙理发?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什么?

  明确:第10、16两个自然段中运用了动作描写,写“我”给小沙理发。第10自然段中“围上”睡衣、“摆出”架势、“剪下”头发等描写,表现了“我”是如何给小沙理发的。“嚓嚓两剪刀”“剪下一堆头发”,说明“我”剪头发时动作干净利落,毫不犹豫。第16自然段中“剪掉”“修了修”,写“我”在把头发剪坏以后想尽量弥补,结果越搞越糟。

  (2)“我”是怎样给小沙剪头发的?成果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

  ①“我”毫不吝惜地剪了很多头发下来,从第12自然段“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此处运用比喻,说明被“我”剪掉的头发之多)可以看出来。

  ②“我”下剪刀的时候毫无章法,只图痛快,从第12自然段“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第13自然段“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可以看出来。

  ③“我”知道自己剪坏了以后,急于补救,却越修越糟,从第16自然段“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可以看出来。

  (3)小沙在“我”给他理发的过程中有怎样的表现?

  明确:刚开始时,他“有些慌”,怕被“我”剪破耳朵;当他看见“我”真剪下头发来时,很高兴;当他听见“我”叫“坏了”时,只摸了摸耳朵,确定耳朵没受伤,就表示无所谓;最后剪完了,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被自己的丑模样吓到了。

  (4)“我”这个剃头大师服务得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服务得不好。因为“我”的一通乱剪,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姑父睡衣上的碎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干净,害得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最后“我”也没得到小沙答应付给“我”的五块钱。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提问小结:同学们知道课文为什么要用“剃头大师”作题目吗?

  明确:“大师”指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我”与理发店的师傅相比,技术差太多了,表现也很糟糕,但这是“我”第一次拿起剪刀帮表弟理发,是“我”人生中一次有趣而难忘的经历,是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用“大师”一词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我”第一次拿起剪刀的骄傲和自信,充满了童真童趣,同时也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阅读故事的兴趣。

  四、练*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三年级下册语文《剃头大师》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三年级下册语文《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1

  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会认文中二个生字,能正确读文中的一些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让学生领悟到世界需要和*,各国儿童要团结友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并领悟到世界需要和*及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读、领悟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复*导入

  1、师说谜语学生猜。“有位长寿老公公,天亮从东来出工,它把光明给世界,还把温暖洒人间。”

  2、课件出示太阳的笑脸。

  3、出示《太阳》的最后一段话生读,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生带着要求自由朗读诗歌。

  2、检查朗读情况,抽读文中生字、词,强调“彤”和“红彤彤”中“彤”读音的不同。

  3、生读诗歌。(抽生读自己愿意读的小节,然后全班齐读)

  三、指导精读,领悟情感

  (一)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1、师配乐朗读第一小节,生轻轻闭上眼睛听,思考老师读得怎样。

  2、生评议老师朗读。

  3、生说说自己在听时仿佛看到了什么。

  4、出示课件欣赏“朵朵白云”和“红彤彤的晚霞”,引导学生理解“红彤彤”一词。

  5、引导学生把这一段的美读出来。

  (二)指导朗读第二小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思考太阳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

  2、引导学生做动作理解“洒”、“拔”,并边做动作边朗读二、三行。

  3、引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最后两行,并有高兴的表情。

  4、生读第二小节。

  5、课件显示省略号,引导学生思考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模仿课文诗句说太阳做的好事。

  (三)引导朗读三、四小节

  1、生小声读三、四小节,思考:太阳还要去哪儿?她去干什么?

  2、课件闪烁问号和感叹号,引导学生读好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

  3、引导学生轻轻朗读第四小节。

  4、课件出示几位外国小朋友,生说说自己想对其他国家的小朋友说几句什么。

  5、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愿望是什么,升华主题,让学生认识到“太阳是大家的”,世界人民要和睦相处,各国儿童要团结友爱。

  四、朗读背诵,升华情感

  学生全体起立,配乐朗诵《太阳是大家的》

  板书设计

  太阳是大家的

  鲜花 小树 小朋友······

  幸福 和*

三年级下册语文《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2

  教材感悟:

  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爱。“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主题。其中《太阳是大家的》是该组教材的第一篇文章。它是一篇儿童诗,用拟人化的是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诗人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作所带去了快乐和希望。“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社会的安宁和世界的和*。

  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彤、霞”,会写4个生字 “彤、霞、陪、趁”。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太阳是大家的”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

  教学流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21课《太阳》,知道了“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给我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太阳是你的,也是我的,所以说——太阳是大家的(板书)。

  2、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这篇文章是被称为环保卫士、和*卫士的薛卫民叔叔专门为我们小朋友写得一首儿童诗。

  2、学生自由读课文——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书106页,好好地读一读,做到字正腔圆,读好第一次的就再读第二次。

  3、指名学生逐节读:

  注意随机点拨:“彤”原本念“tóng”,在ABB型词词语中念“tōng”;

  同时范写生字“彤”(这个字哪里需要注意)和“陪”(它和哪个字很象?)

  4、书写指导“彤、陪”

  练*-展示评议——再练*

  5、整体感知:读着读着,听着听着你们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

  (太阳落山的景色很美丽;

  一天中太阳做了很多好事;

  太阳到了另外的国家也会做许多好事……)

  三、学*第一节感受“天空的艳丽 ”

  1、 过渡:清晨,旭日东升;正午,艳阳高照;到了傍晚,一轮夕阳斜斜地挂在西边的天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节,你看到了什么景色?

  2、 朗读,点拨“朵朵白云”变成了“红彤彤的晚霞”。

  (太阳就要从西山落了,这个时候,天空多么艳丽啊!)

  (赞叹、惊讶之情都凝聚在“!”之中了。)

  四、学*第2节 感受“太阳的能干”

  1、过渡:太阳不仅让傍晚的天空变得异常艳丽,一天中,她还做了不少好事呢!

  2、自由读第二节,想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指名读,交流反馈:

  随机点拨“洒”、“拔”、“扬(前面两个动作的词都是太阳的,扬是孩子的,这里是不是改为:陪、看,透过这两个字发现太阳的耐心关爱”)等字遣词造句的精妙。

  “洒”——给“洒”换一个词(“照”);“洒”和“照”有什么区别?太阳把金光往鲜花上洒,我们用动作表现一下“洒” 。(每一朵鲜花都得到阳光的普照;所有的鲜花都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同样又是这样的温柔……太阳是博爱的。)

  “拔”——透过这个“拔”,你看到了怎样的小树?(茁壮成长的小树;沐浴在阳光中的小树长得可快了……)

  透过文字的背后,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浪花的“哗哗”声;小朋友的嬉戏声;太阳和小朋友的对话……)(在太阳的怀抱中小朋友可高兴了,他们快乐地成长;太阳给小朋友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4、理解标点符号“……”:(我们不但要读好字,还要读好标点符号。)

  朗读——意犹未尽的感觉;

  在“……”中你读懂了什么?(太阳还会做许许多多的好事)

  太阳还会做哪些好事呢?仿照诗歌中的句子说说话(适当发现学生用词的精妙,评价目标在语言上)。(她把温暖的阳光送到世界各地;她把春天变得更加灿烂美丽;她让柳树长出漂亮的绿头发……)

  5、所以说: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以下可以考虑采用轮读或者合作朗读的形式)齐读(感谢赞美)让我们一起来感谢、赞美这能干的太阳吧!

  五、学*第3节感受“小朋友的遗憾”

  1、 过渡:忙碌了一天的太阳会和我们一起进入甜蜜的梦乡吗?(不会)(做了那么多好事的太阳,现在就要离开我们了,瞧(引读第三节:太阳就要从西山落啦!)

  在“!”中你听出了什么?(不高兴、失望、遗憾……)

  (这么能干的太阳走了能不失望吗?我们的好伙伴走了,能不遗憾吗?)

  2、过渡:太阳也睡觉了吗?

  六、学*第4节 感受“太阳的博爱”

  1、 学生质疑:

  诗歌学到这里,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太阳为什么要走向另外的国家?在别的国家里,太阳又会做些什么呢?)

  2、 一读:自由读、指名读

  3、 联系第二节说说“在别的国家里太阳又会做些什么”:在别的国家里,太阳也把它的金光……,也把小树……,也陪着小朋友……,看他们……

  4、 二读:(无论到了哪里,太阳都能做这么多好事,难怪别的国家的小朋友会等她,盼她!)(等得多么真诚!等得多么诚挚啊!)

  5、 说话练*:(老师示范说——同桌说——指名说)

  你还知道,此时,哪些国家的小朋友正在睡梦里等她,盼她干什么呢?

  我知道,此时, 的小朋友正在睡梦里等她,盼她 。

  我知道,此时, 的鲜花正在睡梦里等她,盼她 。

  我知道,此时, 的 正在睡梦里等她,盼她 。

  (俄罗斯的小朋友正在睡梦里等她,盼她把积雪融化,把美丽的春天带给大家。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说一说吗?)

  6、 三读:不管是在东半球,还是在西半球;不管是白种人,还是黑种人;不管是鲜花,还是小树,都在睡梦中等着太阳,盼着太阳。

  (指名读——这么能干的太阳,谁不等待呢?这么公*的太阳,谁不期盼呢?这么博爱的太阳,谁不想念呢?)

  7、 理解“……”:等她盼她做很多事情;一直等下去,一直盼下去。

  8、 四读

  七、回读第3节和第1节 感受“小朋友的兴奋”

  1、过渡:世界上每个角落都少不了太阳的光辉,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热爱太阳,期盼太阳。现在当你在看到“太阳就要从西山落啦”的时候,还会遗憾、难过吗?

  2、自由读——指名读(第1节和第3节)

  两个“!”——你听出“!”中蕴涵着怎样的心情了?说说理由。

  (你很乐意把太阳送到西半球,你祝福太阳到了别的国家也能干许多好事;你因为别的的国家的小朋友也能和太阳玩耍而高兴……因为太阳是大家的。)

  八、尝试背诵 积累语言

  九、感悟练笔 懂得“分享”

  1、出示图片,感情旁白:当我们这些幸福的孩子站在联合国的旗帜下,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放飞着一只只象征和*的鸽子的时候,地球上还有许多地方笼罩着战争的阴霾,还有许多人民饱受着战争的痛苦。看,阿富汗的孩子忍受着饥饿,眼里噙着泪珠,流露着恐惧;伊拉克的妇女抱着她的孩子,站在一片废墟之中,无家可归;非洲的难民遭受着战争的威胁,不知道明天在哪里……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

  2、说话,抒**感

  (太阳是我们的,也是阿富汗难民的,有太阳的地方都应该有鲜花;太阳是大家的,太阳是全世界每个人的,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太阳的温暖;希望世界上从此没有战争,希望和*的阳光普照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希望每个人都能得到太阳的温暖,因为太阳撒大家的……)

  (——是的,太阳是……,也是……。因为太阳是我们大家的。)(齐读课题)

  3、练笔,凝练情感:太阳是大家的,所以( )是大家的。

  十、拓展阅读 升华主旨

  太阳是大家的,所以和*是大家的;太阳是大家的,所以幸福是大家的。

  薛卫民还为我们写了一首诗歌《地球万岁》(节选):所有的儿童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是地球的孩子不管你是总统还是百姓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太阳是大家的月亮是大家的地球每时每刻都自转着—— 哪里的白天都不是永驻哪里的黑夜都不能持久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分享 阳光的明媚月光的温柔 (范读——齐读)

  十一、我的作业我做主

  学*伙伴和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歌,设计了几项作业,谁来读一读?

  1、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还要背下来;

  2、我想把自己感兴趣的诗句抄下来;

  3、我准备把读了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选择其中的几项来完成,也可以自己设计作业来完成。

  教学心得:

  主要是要体现“四个把握”:

  一、 研读文本 把握主旨

  很多老师在教学该课的时候把诗歌的第二节“感受太阳的能干”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研读文本,我发现诗歌的主旨是“太阳是大家的,共享太阳的光明和温暖,共享快乐、幸福与和*”,所以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诗歌的第三、四节。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又是教学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点措施:

  1、抓字词及标点符号,朗读感悟。

  2、上下文串读,加深理解(第二、四节)。

  3、句式练*,丰富文本。

  4、说话练笔,感悟情感。

  5、拓展阅读,提升情感。

  二、读识写诵 把握重点

  1、读:整首诗歌的教学都是在朗读中进行。

  2、识:将生字“彤”和“陪”放在初读环节进行随文识字,巧妙扎实。

  3、写:“彤”和“陪”既是要认的字,又是要写的字,课中范写指导,课尾复现练*。

  4、诵:让学生尝试背诵诗歌,积累文本语言,为内化语言和运用语言做准备。

  三、品读涵泳 把握特点

  语文是感性的,诗歌更是感性的',所以学*诗歌的课堂无疑是充满感性和灵动的。如“洒”“拔”等字的感悟,是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想象说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的发言也很精彩:所有的鲜花都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一棵棵小树快乐地茁壮成长;小朋友在海滩上奔跑、嬉戏……又如“……”“!”“?”的理解同样不是干巴巴地就标点说标点,而是在朗读感悟、想象说话、语言迁移等形式中有效地展开。

  四、精心设计 把握层次

  1、朗读的层次

  第一、二节:读出画面,读出声音,读出想象。

  第三节:第一次读出“遗憾、失望”的感情;第二次读出“欣喜、祝福”的感情。

  第四节:质疑,一读——联系上下文,二读——句式说话,三读——理解“……”,四读。

  2、体会主旨的层次

  第一层:太阳的能干——接触文本,整体感知:你知道了些什么?

  第二层:太阳的博爱——想象画面,读出:你头脑中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

  第三层:分享阳光和温暖——说话练笔,跳出文本:太阳是大家的,所以( )是大家的?

  第四层:共享幸福与和*——拓展阅读,提升主旨: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3

  教材简介:

  《太阳是大家的》是儿童文学作家薛卫民的一首儿童诗。借世界各地儿童共有一个太阳来表达对和*的热爱。拟人化的手法,清新欢快的节奏,把儿童带入一个欣欣向荣的可爱世界。

  这篇课文是第七单元的开篇之文,整个第七组课文都是围绕“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的主题,引领学生徜徉于爱的旅途,而《太阳是大家的》一文,是四篇课文里最贴*儿童生活的,却含义深刻的一首诗歌。

  设计意图:作者薛卫民说:“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阅读儿童文学快乐,创作儿童文学更快乐。那是一种纯净的快乐,让人向上、向善、向雅,能与上帝相通的快乐。”而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明确指出:“诵读优秀诗文,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基于以上理念,引导学生反复吟咏,体悟其味,从中品味语言美,感受意象美,想象情态美,再造意境美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2个生字,“彤”和“陪”。会写4个字,“彤、霞、陪、趁”。2.正确认读“红彤彤、晚霞、陪着、趁”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重点理解一、二小节内容,初步了解拟人化写法,感受太阳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朗读的乐趣,品味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2.展开丰富想象,深入文本,续写小诗,增强创作的热情和自豪感。

  3.借助品读,感悟,创作,体味太阳带给人类的快乐。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第一二小节所蕴含的意蕴,体会运用动词的精准。

  教学难点:

  恰当运用动词,准确使用意象。

  教学过程:

  一、直奔课题,导入新课

  1.孩子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一首优美的小诗,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太阳是大家的)

  2.还记得我们背诵的与太阳有关的小诗吗?

  《阳光》《写给太阳的小诗》《两个太阳》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是为了节省时间,引导学生回忆我们一起诵读过的与太阳有关的小诗,唤醒学生心中已有的太阳形象,也起到了以旧知带新知的作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几个小节。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了诗歌这种文体是一小节一小节呈现的,和文章分段是有区别的。顺便念诵口诀“文分段,诗分节”。口诀虽短用处大。)

  2.每个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太阳做了哪些好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提升概括文本的能力,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小节,也为以下重点小节的学*打下基础。)

  3.找四个学生分别朗诵四节小诗,学生自评,他评相结合。

  4.根据师生的相互点评,师生一起朗读。

  三、自学生字词

  1.快速识记生字音和形。

  2.检查学生生字识记情况。(分部件记,换一换,加一加,组词等)

  (设计意图:从学生刚入学始,老师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找方法记忆生词,尤其喜欢指导学生分部件记忆生字,因为部件记忆法没有将一个汉字肢解得粉碎,而是将一个汉字分为几个部分,更便于孩子掌握偏旁结构,因为整体感较强,久而久之,孩子自学生字的本领也随之增强。)

  四、走进文本,深入解读

  1.学*第二小节。

  太阳一天之中做了哪些好事?在这一小节中藏着一些秘密,你能找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

  洒 鲜花

  拔 小树

  陪 小朋友

  (设计意图:借助“秘密”这个具有神秘色彩的词语,引导孩子找出意象和动词。)

  2.学生齐读第二小节,读出自己的理解。

  3.理解拟人句,体会意境

  (1)真有意思,太阳又不是人,也没有手和脚,他是怎么“洒”,怎么“拔”,怎么“陪伴”的呢?

  (2)听你们的回答,老师总算明白了,不就是太阳照在鲜花上,照在小树上,照在小朋友身上吗?那我们就照实写就得了,为何还要用上那么一些动词呢?学生自主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的点拨,让通俗化的语言和诗意化的语言进行对比,促进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小结:是的,用上恰当的动词,可以让小诗更加优美动听,形象生动。

  4.寻找意象之间的相似点,为思考新的意象作铺垫。

  (1)我们再来看看这些事物:鲜花,小树,小朋友。他们有相类似的地方吗?学生自主回答。

  教师小结:是的,鲜花是娇嫩的,小树是需要呵护的,小朋友是需要陪伴的……在自然界中,相对来说,他们都是弱小的,需要人们关怀,照顾,温暖的。

  (2)在小诗里,关怀,照顾,温暖着他们的这位天使是谁呢?对,是太阳。因为太阳的温暖和陪伴,鲜花,小树,孩子们都茁壮成长。看到这一幕,太阳是多么欣慰啊!

  (3)指名朗读这一小节后,学生再齐声朗诵。

  (4)读懂省略号的含义,进行诗歌创作。

  那么,太阳就只关怀,陪伴,温暖以上这些事物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她还会走到哪里去呢?(草地,大海,森林,庄稼,果园……)在这些地方,太阳又会给他们带去怎样的关怀和温暖呢?我们一起来当一回小诗人,做一做小诗吧。

  5.“我是小诗人”诗歌创作

  提供下列句式,供学生参考

  她把

  她给

  她让

  她滋润……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是学*的重中之重,既要理解小诗,找到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又要明白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能使诗文更形象生动,还要学会正确使用动词,寻找恰当的意象。因此教师的“导”——不仅指有针对性地提问,也指品读优美的语言,尤显重要。而提供句式是为了让学生很快地找到一个抓手,让创作更显诗意。

  教师小结:孩子们,读着你们即兴创作的小诗,老师真为你们骄傲自豪。因为你们不仅读懂了小诗,你们也读懂了太阳的心啊,她从来不会因为你贫穷而少给你一分,也不因为你富有而多给你一点,她就是那样公*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她是无私的,也是不计报酬的。因此,教师指课题学生齐读:(太阳是大家的)

  而且,她也和你们一样,是善解人意的。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学生找到相关段落诵读。

  (设计意图:虽然只是教师小结性的语言,但是它又照应着课题所蕴含的意思,为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指名方向。而一个“善解人意”)又巧妙且自然地导入到下一小节的学*之中。)

  (一)学*三、四小节

  1.“趁人们睡觉的时候离开”说明了什么?别的国家的小朋友需要她干什么?

  2.分男女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小节。

  教师小结:是啊,她趁你们睡着的时候又马不停蹄的朝另外的国家赶,又要去陪伴别的国家的小朋友,呵护他们,给他们温暖。因此,教师指课题,学生齐读:太阳是大家的。

  而当你们一觉醒来,她又暖洋洋地照耀着你们。她休息了吗?她有怨言吗?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太阳不仅是大家的,太阳还是?

  学生自主回答:(忙碌的,无私的,有奉献精神的,不求回报的,无怨无悔的……)

  (设计意图:略讲最后两个小节。这两个小节是承上一小节而来的,通过第二小节的学*和创作,学生充分理解了太阳的品质。诗意的语言早已汩汩流出,在这里就没必要*均用力。既节省时间,也适合阅读教学中的取舍有道。)

  (二)齐读第一小节

  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日复一日,周而复始,不知疲倦。让我们一起诵读第一小节,感受太阳的坚守以及奉献。

  五、小结升华

  太阳照着山岗,太阳照着河流,太阳照着森林,太阳照着大海,太阳照着大地,太阳照着人类,太阳照着一切可以照着的地方……因此,指课题,学生一起读:太阳是大家的。

  让我们全体起立,心中想着一轮红日,将这一首小诗完整的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太阳是大家的

  洒 鲜花

  拔 小树

  陪 小朋友


三年级下册语文《剃头大师》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的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的优秀教学设计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体会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通过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参”和“量”。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3、培养学生写一段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是教学重点。

  (二)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三、四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是教学难点。

  (三)解决方法

  1、重点解决方法。

  理解全文,弄清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从而体会到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难点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读懂三、四自然段中每个句子的意思,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闪烁”。

  (三)自学五、六自然段,讨论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

  (四)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海底世界的录像资料。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指出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提出初读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是讲海底景色奇异的,哪些地方是讲海底物产丰富的。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写有生字的活动卡片,纠正读音。

  (2)出示写有词语的卡片,学生读,其中“发光器官”、“水中听音器”、“反推力”、“稀有金属”这些词语,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明白了上述词语的意思,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帮助)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4)试回答初读要求第(3)题。

  (三)分析理解课文。

  1、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用投影出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在理解加点词的基础上,用“物产丰富”说一句话。

  2、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海底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海底是宁静的;海底是黑暗的,却有闪烁的光点)

  (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海底是宁静的?

  ①用卡片出示“波涛澎湃”,指名读,理解它的意思。

  ②引导学生理解“依然”(海面上没有风浪海底是宁静的,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仍然是宁静的)

  ③把“依然”换成另外一个词语,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3)海底为什么是宁静的?(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4)海底为什么是黑暗的?黑暗中的光点是什么?像什么?(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闪烁”)

  (5)小结: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宁静;海底是黑暗的,但有许多光点闪烁,海底的景色真是奇异!

  (6)指名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海底景色的奇异。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段一共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一共五句话,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

  2、投影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前三句,想一想从这三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结合句子理解“是否”、“窃窃私语”。

  ①把“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又不改变原句的意思,这句话可以怎么说?

  ②指名读“窃窃私语”,说出它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摹拟窃窃私语,体会这里用“窃窃私语”显得特别生动。

  (3)指名读后两句,想一想从这两句话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海底有很多很多声音)

  (4)海底都有什么样的声音呢?(四个“有的像……”吃东西的声音,行进的声音,发出警报)

  (5)这些是不是海底所有的声音?你是从哪知道的?

  (6)课文中写出了这么多种声音后,还用了省略号,说明海底的声音怎么样?(海底的声音多种多样)

  (7)从这么多种声音中,可以看出海底的景色怎么样?(景色奇异)

  3、指明:在这一自然段中,前三句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但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声音,这就是概括地写;读了后两句才知道海底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这就是具体地写,先概括后具体,句与句之间就是这样联系起来的。

  4、联系第二、三两个自然段,让学生思考:

  (1)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宁静的海底,如果你听到各种声音,会有什么感觉?(使学生感到“静中有声”,显得奇异)

  (2)为什么海底有这样奇异的景象?(海底奇异的景象离不开丰富的物产)

  (3)指名读二、三自然段,要求读出海底景色的奇异。

  (二)理解第四、五、六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海底物产丰富的?(动物、植物、矿物)

  (1)学*第四自然段。

  ①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一共几句话,讲的是什么?(一共六句话,讲的是海底有很多动物,它们的活动方式不同。)

  ②(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指名读第一句,想一想告诉了我们什么?(海底有很多动物)

  从哪儿看出海底的动物有很多?(“三万种”就是很大的数目,这还是已经知道的,还有不知道的)

  ③快速读第二句,告诉我们什么?(它们有不同的活动方式)

  ④指名读3——6句,想一想讲的是什么?(不同的动物是怎样活动的)

  ⑤重点理解:

  “伸缩”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什么动物是靠肌肉伸缩爬行的?

  “只能”说明什么?

  “普通”是什么意思?用“普通”说一句话。比普通火车还

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的优秀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形状,并能画、剪各式各样的鱼。

  (2)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绘制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用对称法剪刻各式各样的鱼。并能画各式各样的鱼。

  教学难点:绘制鱼的不同形状以及使用剪刀剪出鱼形和花纹。

  教具准备:彩纸、剪刀、剪纸作品、展板、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彩纸、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美

  1、(多媒体播放《海的声音》)大家听,是什么声音?你们想去看看吗?(播放视频《海底总动员》)

  这么美的地方是在哪儿呢?板书课题:海底世界

  2、在海底世界里,你都看到什么?

  大海真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你们爱大海吗?这么美的大海,我们人类应该保护她。现在老师就把这海底世界请到咱们教室,你发现这海底还缺点什么?今天,咱们就用手工剪纸的方法剪出鱼儿来装扮这海底世界,好吗?

  二、剪刻创作,表现美

  1、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形状。

  (1)、我们先来认识鱼。(播放课件,出示鱼的图片)

  问:你观察到的鱼儿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鱼的花纹、色彩和形状有哪些特点?

  (2)、鱼儿们都想把自己打扮得与从不同,但它们还是有共同点的,请看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课件演示)

  (3)了解对称形与不对称形的区别。

  鱼的形状还有一个特点,大家看(出示图片),比一比它们的形状,有什么发现?

  用两条黑线分别把鱼儿分成两半,你又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在鱼身上画出对称线)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对称形与不对称形的区别。

  拿出剪好的纸鱼放在展台上展示,再请两位学生分类,粘贴在黑板上。板书:对称鱼 不对称鱼

  2、学*基本的绘制方法。

  (1)这些小鱼是用哪些材料和工具做的?(教师出示材料和工具)有什么办法用一张纸剪出对称图形呢?(播放课件,出示步骤)大家看,这就是剪对称鱼的方法。

  现在老师为大家示范一遍,小朋友们不动手,仔细看,认真看的孩子一定学得最好。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友情提醒: 1)、在不开口的一边起笔。

  2)、为鱼画上花纹,注意形状的变化,大小搭配合理。

  3)、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不要伤了自己,伤了同学。

  4)、讲究卫生,不乱扔纸屑。

  (2)、接下来,我们剪不对称鱼,在纸上画好鱼形,剪下来就可以了。教师简单示范、讲解。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学会了方法,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出示作业要求:用对称剪和不对称剪的方法各剪刻一个鱼形纹样。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努力,把鱼儿送回家。(播放音乐)

  三、展示、品评,欣赏美

  学生在展板上粘贴自己的作品,贴完后请学生自评,再进行集体点评。

  师:你瞧,现在的海底世界多热闹啊!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现在,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老师要请他来当小评委,为自己认为最美的一条鱼画上一个泡泡。(请先看大图,寻找那只最美的鱼。)(分组进行)

  问:哪只鱼儿的泡泡最多?这些泡泡是谁画的,说说鱼儿美在哪儿。

  四、课后延伸

  (出示对称剪的蝴蝶图案,粘贴在衣服上。)你们瞧,这是老师用对称剪的方法剪的蝴蝶,(贴在衣服上)我的衣服更美了。运用对称剪的方法还能剪出很多美丽的图形,(播放课件,出示剪纸作品图片)剪纸作品还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小朋友们,精美的作品留下来了,剩下的纸屑也要处理好,只有人人都讲究卫生,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的优秀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讲述了人类探究海底世界的历程,介绍了丰富美丽的海底世界。

  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与欲望。

  3. 认识生字、自选积累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重难点:朗读课文。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美丽。

  教具:课件。

  教程:

  一、谈话导入

  1、让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海洋世界。

  2、抓住重点词探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进行探索感知课文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读中认识生字

  3.对故事的内容进行简要概述。

  三.潜水工具。

  1.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2. 想象海洋的美

  四、通过课件,紧扣探索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1.积累内化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2)文中的语词和句子

  五.探究活动

  开展一次探究海底世界的活动

  六.作业:书写认字

  板书:

  探究海底世界

  1. 探究历程

  2. 海底生物丰富,景色美丽

  3. 激发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三年级下册语文《剃头大师》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三年级语文下册《肥皂泡》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肥皂泡》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正确书写十一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

  3.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品词析句学*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品味本文语言文字的生动性。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课前吹肥皂泡。

  2.老师、学生准备吹泡泡用的工具。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课前活动:带着学生吹泡泡,感受其中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师生交流,激趣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玩吹泡泡的游戏,你们感觉怎么样?(高兴)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奶奶也自己做过泡泡水,而且她吹得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不起眼儿的肥皂泡,经过她的手,她的眼,以及她的心,吹出了童年的情趣,也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么吹肥皂泡的吗?出示课题《肥皂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遇到生字词看准多读两遍,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标上记号。(可以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2.小组交流

  过程:4人小组学*中一名同学当小组长负责组织轮读课文,互相倾听,汇集预*中读音、生字词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在预*本中。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4.教师检查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搅拌溶化玲珑骄傲渡过婴儿

  悬念娇软蘸水屏住呼吸

  5.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6.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肥皂泡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梦幻泡泡)

  四、作业: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冰心的资料,了解冰心。

  由孩子们熟悉的游戏入手,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为很好的学*文本打下基础。

  通过小组学*,提高学*效率,培养合作精神,构建有效课堂。

  通过初步的朗读,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冰心奶奶的《肥皂泡》,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师板书课题。

  二、读中品味、深入探究。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语段,做上标记,并在空白处简单写出你喜欢的理由,跟同桌说一说,读一读。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谁来读读你喜欢的语句,一边读一边想像着画面,把你想到的画面读出来。(谁愿意把你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一做泡泡

  我们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搅拌搅拌,使它溶化,然后用一只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搅拌”“黏稠”)。

  预设二吹泡泡

  用一支竹笔的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起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它能飞得很高很高。

  (1)引导学生体会到吹肥皂泡的动作特别轻。吹肥皂泡的动作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体会到的?(动作轻: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样子轻:轻圆的、软悠悠地飘游)

  (2)指导感情朗读。师:(由动作的“轻”过渡到样子“轻悠悠”)正因为慢慢地吹,才会有这样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只有轻轻地一提,肥皂泡才能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看来吹肥皂泡也要我们认真地去做,仔细地去琢磨,小心地去吹,吹起的泡泡更要精心呵护,才能飘得更高更远。谁还想再读读?)

  (3)实践活动:吹泡泡

  观察这些泡泡什么样,用书中的词或句子说一说。好,有泡泡水的同学赶快给大家吹起美丽的泡泡吧。

  预设二看泡泡(第四自然段)

  吹起来的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凌乱。

  师:谁喜欢冰心描写肥皂泡美丽的这段文字,把你想到的美丽画面读出来?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从形态多姿、颜色多彩、变化多样几方面去考虑,结合自己吹肥皂泡时观察到的情景来理解。

  ①“五色的浮光”、“乱转”(五色--即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来泛指多种颜色。浮光--液体表面的光泽、颜色。课文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泽和颜色。)师:五色的浮光在什么样的球面上乱转?

  ②“轻清透明”(“轻清透明”四个字不仅写出了肥皂泡“轻”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肥皂泡纯净、清亮、透明的特点)。指导朗读:轻清透明的球面上浮光百转、色彩斑斓,多美丽,多神奇呀!谁来美美地读读。

  师:在这段中你还喜欢哪句话?(谁也喜欢这句话,把你喜欢的句子读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玲珑娇软”(指那些小肥皂泡小巧精致而柔软、娇嫩、美丽。玲珑,精巧细致。娇软,美丽、娇嫩。)为什么说是“玲珑娇软”而不说“玲珑柔软”呢?体会喜爱、娇爱之情。师:刚才,我们吹的时候,也看到了一串串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纷飞,就像淘气的孩子玩捉迷藏游戏,多活泼、多可爱呀!谁来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师:小球这么美,那大球呢?

  ④“有时吹得……光影凌乱”;还——颤巍巍的。为什么说“颤巍巍”的?(和脆弱结合起来体会)(“光影凌乱”--指由于肥皂泡处于动态中,表面的光泽和颜色变化迅速且多样,显得不整齐、没有规律。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师:你能想像这颤巍巍的、光影凌乱的泡泡,读读这句话吗?

  ⑤真紧张呀!这脆弱的球,颤巍巍的光影凌乱,很快就要散裂了。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这时,吹肥皂泡的孩子们心里可能在对肥皂泡说什么呢?(通过心情来衬托美丽,想挽留住这美丽的肥皂泡,怕泡泡消失)(紧张、专注、担心、期待)

  (小肥皂泡,我为你祝福,希望你能……)

  (3)指导朗读。是呀!这脆弱的泡泡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她们满怀期待,希望它们多停留一会儿,祝福这美丽的泡泡飞得又高又远。

  师:看,这些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浮光百转的肥皂泡,四散纷飞,就像淘气的孩子在捉迷藏,多开心,多快乐呀!自己再美美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预设三梦幻泡泡(第五自然段)

  这梦幻般的肥皂泡,是我们自己小心的轻轻吹起的……落到一个浓睡中的婴儿的雏发上……

  (1)你还喜欢哪儿?把你想到的画面读出来。(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师:这里连用了四个“那么”,你体会到了什么?(特别喜欢肥皂泡)

  导读:真是太喜欢这些肥皂泡了。因为这梦幻般的肥皂泡是我们小心地、轻轻地吹起来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生读(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目送着她,心里充满了——生读(快乐、骄傲、希望……(板书:快乐骄傲希望……)

  (2)希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画面读出来。

  我想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颠……)

  (3)送上天去做什么?送过海去做什么?(使明月更皎洁,夕阳更灿烂;使美人更美丽动人,睡婴更恬静幸福)

  (4)飞到明月、夕阳、美人、睡婴身边的仅仅是肥皂泡吗?(不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它们——她们)(孩子们的梦想、愿望,孩子们的心)这时,那些肥皂泡仿佛就是孩子们的化身,带着她们的希望和梦想飞起来了,飞上蓝天,亲*明月,渡过天河,追逐太阳,与日月同辉;漂过大海,飞越山巅,抚摸美人的玉簪,使美人更光彩照人,抚摸睡婴的雏发,让孩子更甜蜜幸福,此时我们走进了梦幻的世界,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1.请大家带着这种想象自由读一读。

  2.指名读。谁来想像着读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去听、去想,走进梦幻般的泡泡世界。

  3.你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5)听你们这么一说,我仿佛就是一个肥皂泡,轻悠悠地落在春娃娃头顶的花环上,追随着她,给高山披上绿妆,给大地穿上彩衣,与小河、小鸟共唱“春之歌”。假如你就是肥皂泡,你会带着希望和梦想飞到哪儿?谁愿意说说你美好的想像,让我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

  预设四回到现实(第六自然段)

  师:但是,这梦幻般的肥皂泡,一个一个地吹起,飞高,又一个一个地破裂。(读6段)我们从梦幻的世界又回到了现实的世界,那些肥皂泡只能成为美好的`梦想,成为童年美好的回忆。

  4.再读全文,感悟升华(配轻音乐)

  师:在玩肥皂泡游戏的过程中,冰心奶奶不但做了,吹了,还认真的欣赏了自己吹出的每一个肥皂泡,她满怀爱心和向往,写下了这篇美妙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这篇文章。

  三、拓展延伸

  师过渡:只有心中充满爱,才会留意那毫不起眼的泡泡,才会给转瞬即逝的泡泡那么美好的祝福,才会有那么美妙的诗情画意的手笔。让我们再读冰心的散文《母亲》、《雨后》《别踩了这朵小花》,复印后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预*:阅读后标出每一篇的主题,是母爱,是童贞,还是大自然?并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

  2.学生细读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并勾出让你感受到这一主题的句子。

  3.分组讨论。

  4.小组汇报。

  5.告诉学生提高自己文学修养的方法,鼓励学生更多的去了解冰心、阅读冰心的作品。

  四、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再玩吹肥皂泡,把自己所看、所想记录下来。

  2.布置学生在以后的几周里阅读冰心的更多作品,以《我眼中的冰心奶奶》为题,汇报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进行阅读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意思,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贴切。

  吹肥皂泡的实践活动,既让学生对吹的动作有了更深的体会,又为理解下文描写肥皂泡的美丽作了铺垫,让学生把语言文字和感性体验结合起来,减缓了理解的坡度,以更好地体会作者文笔的细腻与精美。

  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作者的心情。

  以读为本,深刻体会作者情感和态度。借助读加深词句理解,借助读升华情感,借助读体会意境,通过让学生读进入梦幻般的泡泡世界,也把听者带到意境中去。

  通过想象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配乐朗读能使学生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美感。

  通过小练笔使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互相交融,更好掌握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与运用,切实提高学生读写结合的运用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肥皂泡》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正确书写十一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

  3.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品词析句学*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品味本文语言文字的生动性。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课前吹肥皂泡。

  2.老师、学生准备吹泡泡用的工具。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课前活动:带着学生吹泡泡,感受其中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师生交流,激趣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玩吹泡泡的游戏,你们感觉怎么样?(高兴)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奶奶也自己做过泡泡水,而且她吹得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不起眼儿的肥皂泡,经过她的手,她的眼,以及她的心,吹出了童年的情趣,也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么吹肥皂泡的吗?出示课题《肥皂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遇到生字词看准多读两遍,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标上记号。(可以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2.小组交流

  过程:4人小组学*中一名同学当小组长负责组织轮读课文,互相倾听,汇集预*中读音、生字词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在预*本中。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4.教师检查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搅拌溶化玲珑骄傲渡过婴儿

  悬念娇软蘸水屏住呼吸

  5.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6.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肥皂泡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梦幻泡泡)

  四、作业: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冰心的资料,了解冰心。

  由孩子们熟悉的游戏入手,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为很好的学*文本打下基础。

  通过小组学*,提高学*效率,培养合作精神,构建有效课堂。

  通过初步的朗读,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冰心奶奶的《肥皂泡》,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师板书课题。

  二、读中品味、深入探究。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语段,做上标记,并在空白处简单写出你喜欢的理由,跟同桌说一说,读一读。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谁来读读你喜欢的语句,一边读一边想像着画面,把你想到的画面读出来。(谁愿意把你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一做泡泡

  我们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搅拌搅拌,使它溶化,然后用一只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搅拌”“黏稠”)。

  预设二吹泡泡

  用一支竹笔的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起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它能飞得很高很高。

  (1)引导学生体会到吹肥皂泡的动作特别轻。吹肥皂泡的动作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体会到的?(动作轻: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样子轻:轻圆的、软悠悠地飘游)

  (2)指导感情朗读。师:(由动作的“轻”过渡到样子“轻悠悠”)正因为慢慢地吹,才会有这样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只有轻轻地一提,肥皂泡才能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看来吹肥皂泡也要我们认真地去做,仔细地去琢磨,小心地去吹,吹起的泡泡更要精心呵护,才能飘得更高更远。谁还想再读读?)

  (3)实践活动:吹泡泡

  观察这些泡泡什么样,用书中的词或句子说一说。好,有泡泡水的同学赶快给大家吹起美丽的泡泡吧。

  预设二看泡泡(第四自然段)

  吹起来的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凌乱。

  师:谁喜欢冰心描写肥皂泡美丽的这段文字,把你想到的美丽画面读出来?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从形态多姿、颜色多彩、变化多样几方面去考虑,结合自己吹肥皂泡时观察到的情景来理解。

  ①“五色的浮光”、“乱转”(五色--即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来泛指多种颜色。浮光--液体表面的光泽、颜色。课文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泽和颜色。)师:五色的浮光在什么样的球面上乱转?

  ②“轻清透明”(“轻清透明”四个字不仅写出了肥皂泡“轻”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肥皂泡纯净、清亮、透明的特点)。指导朗读:轻清透明的球面上浮光百转、色彩斑斓,多美丽,多神奇呀!谁来美美地读读。

  师:在这段中你还喜欢哪句话?(谁也喜欢这句话,把你喜欢的句子读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玲珑娇软”(指那些小肥皂泡小巧精致而柔软、娇嫩、美丽。玲珑,精巧细致。娇软,美丽、娇嫩。)为什么说是“玲珑娇软”而不说“玲珑柔软”呢?体会喜爱、娇爱之情。师:刚才,我们吹的时候,也看到了一串串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纷飞,就像淘气的孩子玩捉迷藏游戏,多活泼、多可爱呀!谁来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师:小球这么美,那大球呢?

  ④“有时吹得……光影凌乱”;还——颤巍巍的。为什么说“颤巍巍”的?(和脆弱结合起来体会)(“光影凌乱”--指由于肥皂泡处于动态中,表面的光泽和颜色变化迅速且多样,显得不整齐、没有规律。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师:你能想像这颤巍巍的、光影凌乱的泡泡,读读这句话吗?

  ⑤真紧张呀!这脆弱的球,颤巍巍的光影凌乱,很快就要散裂了。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这时,吹肥皂泡的孩子们心里可能在对肥皂泡说什么呢?(通过心情来衬托美丽,想挽留住这美丽的肥皂泡,怕泡泡消失)(紧张、专注、担心、期待)

  (小肥皂泡,我为你祝福,希望你能……)

  (3)指导朗读。是呀!这脆弱的泡泡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她们满怀期待,希望它们多停留一会儿,祝福这美丽的泡泡飞得又高又远。

  师:看,这些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浮光百转的肥皂泡,四散纷飞,就像淘气的孩子在捉迷藏,多开心,多快乐呀!自己再美美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预设三梦幻泡泡(第五自然段)

  这梦幻般的肥皂泡,是我们自己小心的轻轻吹起的……落到一个浓睡中的婴儿的雏发上……

  (1)你还喜欢哪儿?把你想到的画面读出来。(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师:这里连用了四个“那么”,你体会到了什么?(特别喜欢肥皂泡)

  导读:真是太喜欢这些肥皂泡了。因为这梦幻般的肥皂泡是我们小心地、轻轻地吹起来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生读(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目送着她,心里充满了——生读(快乐、骄傲、希望……(板书:快乐骄傲希望……)

  (2)希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画面读出来。

  我想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颠……)

  (3)送上天去做什么?送过海去做什么?(使明月更皎洁,夕阳更灿烂;使美人更美丽动人,睡婴更恬静幸福)

  (4)飞到明月、夕阳、美人、睡婴身边的仅仅是肥皂泡吗?(不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它们——她们)(孩子们的梦想、愿望,孩子们的心)这时,那些肥皂泡仿佛就是孩子们的化身,带着她们的希望和梦想飞起来了,飞上蓝天,亲*明月,渡过天河,追逐太阳,与日月同辉;漂过大海,飞越山巅,抚摸美人的玉簪,使美人更光彩照人,抚摸睡婴的雏发,让孩子更甜蜜幸福,此时我们走进了梦幻的世界,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1.请大家带着这种想象自由读一读。

  2.指名读。谁来想像着读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去听、去想,走进梦幻般的泡泡世界。

  3.你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5)听你们这么一说,我仿佛就是一个肥皂泡,轻悠悠地落在春娃娃头顶的花环上,追随着她,给高山披上绿妆,给大地穿上彩衣,与小河、小鸟共唱“春之歌”。假如你就是肥皂泡,你会带着希望和梦想飞到哪儿?谁愿意说说你美好的想像,让我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

  预设四回到现实(第六自然段)

  师:但是,这梦幻般的肥皂泡,一个一个地吹起,飞高,又一个一个地破裂。(读6段)我们从梦幻的世界又回到了现实的世界,那些肥皂泡只能成为美好的梦想,成为童年美好的回忆。

  4.再读全文,感悟升华(配轻音乐)

  师:在玩肥皂泡游戏的过程中,冰心奶奶不但做了,吹了,还认真的欣赏了自己吹出的每一个肥皂泡,她满怀爱心和向往,写下了这篇美妙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这篇文章。

  三、拓展延伸

  师过渡:只有心中充满爱,才会留意那毫不起眼的泡泡,才会给转瞬即逝的泡泡那么美好的祝福,才会有那么美妙的诗情画意的手笔。让我们再读冰心的散文《母亲》、《雨后》《别踩了这朵小花》,复印后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预*:阅读后标出每一篇的主题,是母爱,是童贞,还是大自然?并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

  2.学生细读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并勾出让你感受到这一主题的句子。

  3.分组讨论。

  4.小组汇报。

  5.告诉学生提高自己文学修养的方法,鼓励学生更多的去了解冰心、阅读冰心的作品。

  四、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再玩吹肥皂泡,把自己所看、所想记录下来。

  2.布置学生在以后的几周里阅读冰心的更多作品,以《我眼中的冰心奶奶》为题,汇报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进行阅读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意思,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贴切。

  吹肥皂泡的实践活动,既让学生对吹的动作有了更深的体会,又为理解下文描写肥皂泡的美丽作了铺垫,让学生把语言文字和感性体验结合起来,减缓了理解的坡度,以更好地体会作者文笔的细腻与精美。

  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作者的心情。

  以读为本,深刻体会作者情感和态度。借助读加深词句理解,借助读升华情感,借助读体会意境,通过让学生读进入梦幻般的泡泡世界,也把听者带到意境中去。

  通过想象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配乐朗读能使学生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美感。

  通过小练笔使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互相交融,更好掌握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与运用,切实提高学生读写结合的运用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肥皂泡》的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2.知道洗澡能让自己的身体变干净和舒服,体验洗澡带来的乐趣。

  3.阅读绘本,讲述小动物洗澡的事情,喜欢听故事,感受故事的主要情节。

  4.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朗诵散文。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

  2.音乐:我爱洗澡

  3.泡泡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PPT2、"看,这是什么?(泡泡)这么多的泡泡,好看吗?"2."老师也带来了一本有关泡泡的书,叫"肥皂泡泡。"二、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

  1.观察封面PPT3、"小猪在干什么?你从那里看出来的?"2.观察PP4、"今天天气真好,小猪准备洗个香香的澡喽,看,它手里拿着什么?(浴巾),这还不够呢,洗澡还需要用到什么呢?"(肥皂)出示PPT5、幼儿讨论:洗澡用品:沐浴露、搓揉球、浴巾、香皂。

  3.观察PPT6、"小猪会用肥皂干什么?""小猪会用什么洗澡呢?""小猪在用肥皂干什么?共有几个泡泡?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4.观察PPT7、"小猪准备洗澡喽,你们想不想也一起来洗澡呢?跟着老师我们一起动起来吧!"播放"我爱洗澡"音乐,随音乐做律动。

  出示PPT8、"洗完澡,小猪变得怎样了?""小猪还会请谁来洗澡呢?"5.观察PPT9、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猜猜小猪的朋友。

  "洗完澡,小熊变得怎么样了?""洗完澡,小兔变得怎么样了?""小朋友们,你们什么时候会洗澡?是怎么洗的?洗完澡后感觉怎么样?"小结:我们每天都要洗澡,每个地方都要用肥皂和沐浴露擦一擦,用水冲干净后,我们的身体就会变得非常干净了,感觉好舒服呀!

  6.观察PPT10"洗完澡了,小熊、小兔、小猪在干什么?""他们吹出的泡泡一样吗?"(比较泡泡大小和颜色)"最大的泡泡在哪里,最小的泡泡在哪里?""你最喜欢那一只泡泡,为什么?"三、游戏:吹泡泡。

  "小动物都能吹出这么漂亮的肥皂泡泡,你们想不想也来吹一吹呀?"一起玩"吹泡泡"游戏。

  附:有一块奇怪的肥皂,肥皂。小猪拿去洗澡,洗澡。

  嗨,先吹泡泡,泡泡。泡泡越吹越大了,大了。

  泡泡不会破掉,破掉。大家都来洗澡,洗澡。

  洗完澡,小猪变干净,干净。

  洗完澡,小熊变干净,干净。

  洗完澡,小兔变干净,干净。

  哈,奇怪的肥皂,肥皂。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下来,我觉得这种新颖的绘本教学方式非常适合我们幼儿,幼儿很容易被色彩丰富的图画所吸引,让他们有表现的冲动,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教师也不用准备太多的材料,只要精炼自己的提问,抓住幼儿的兴趣,幼儿便会自然而然地随着教师的思路走下去,从中我也体会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注意,相信在一次次的总结反思中,我会有更多进步的。

  这节活动,我虽是用了绘本教学,但没有局限在观察与说,而是融入了音乐的说说跳跳、数学的数数比比和色彩的一些认识,旨在通过这些让孩子们更亲*阅读、更快乐地阅读。当然这仅是个开始,做得很肤浅,相信在一次次的总结与反思中,会越来越好!


三年级下册语文《剃头大师》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三年级语文下册*作3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作3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惯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

  3、继续引导学生练*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具体情景、具体需要写发言稿。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景、激发劝说欲望

  1、学生表演。

  2、提出问题:这个模拟表演为什么颖没有说服爷爷?

  3、让学生回忆被别人劝说的事情,思考自己是怎样接受别人意见的。

  4、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在劝说别人时,以理压人、说软话求人都不大可能奏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心服口服。另外,劝说还要注意对象、场合、方式方法。

  二、交流、体会劝说语言特点

  1、小组交流:

  假如你是颖,你会怎么劝说爷爷?在小组内讨论、表演。

  2、全班交流:

  把每个小组的方法进行交流,比较,说说哪种说法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

  三、拓展、运用

  1、小组交流:

  师:刚才大家帮颖解决了难题,可是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如:爸爸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在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又伤身体……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劝说别人。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先说说你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

  2、模拟表演:

  请若干小组上讲台进行模拟表演。

  3、全班评议:

  让学生评一评谁的劝说效果好,为什么好?

  第二课时

  (*作)一、了解发言稿

  1、课前让学生收集发言稿,如:班委竞选发言稿、班队会发言稿等,课堂上让学生在全班朗诵自己所收集的发言稿。

  2、师在全班朗诵课前搜集到的发言稿:

  如:开学典礼上校长的发言、值周老师的发言新生入队时新生代表的发言,教师节表彰的先进教师的发言,厂长任职时的任职演说。以此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发言稿,体会到发言稿的作用。

  二、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

  1、请写过发言稿的`学生讲一讲他们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哪些内容?

  (如:为竞选准备的发言稿,要讲清楚为什么竞选这个岗位,自己有哪些优势,如果竞选成功怎样为同学服务。)

  2、师举例讲一讲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哪些内容。

  3、请学生根据以上例子归纳总结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发言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环境而定。(师予以帮助)

  三、尝试*作

  1、让学生根据*作提示自己选择写作情景。

  2、明确*作要求:

  ⑴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

  ⑵感情真实。

  ⑶语句通顺。

  3、学生根据自选情景写作。

  四、评改、交流

  1、全班学生互评互改:

  评价方向:不必拘泥于字数多少,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评价标准,以发言稿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通顺为评价重点。

  2、教师根据巡视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作草稿,让学生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3、小组交流评改。

  4、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三年级语文下册*作3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次的*作内容是要求学生学写观察日记。在*作提示中明确了本次训练的重点是要让学生试着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写好后读给同学听,看谁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写完后,通过组织学生读一读、评一评,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作。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继续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惯,并挖掘*作素材,为写好*作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往往能说出一些现象,但在表达时还存在困难。加之学生本身的积累不是很丰富,对记叙事情的条理不明白,要把自己的观察清楚的表述出来,还需要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循序渐进,激发*作兴趣,逐渐培养*作能力。

  教学建议:

  本次*作应从现象入手,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并能进行较长期的观察活动,并通过指导提高科学观察的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

  2.让学生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先说出来,再有条理地写出来。

  3.愿意将自己的*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作的快乐。

  4.学会写观察日记,并养成写日记的良好*惯。

  【过程与方法】

  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观察,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的事物的特征,及准备采用什么样的句子,来使所观察到的事物显得生动、具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惯。

  难点

  把自己*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准备:

  教师:确定观察对象,布置学生连续观察。(开学初就进行布置)

  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围绕主题,把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观察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写下来。

  2.语言具体生动,观察要细致,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本组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

  把观察的经过和自己的发现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分享给大家?

  二、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1.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样观察的?

  2.有什么新的发现?

  3.观察过程中,什么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根据内容取题目

  1.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2.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四、明确写作要求

  讨论明确:

  1.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2.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要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3.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五、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学生动手开始写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六、佳作引航

  水仙花

  3月16日星期五晴

  半个月前,爸爸从花市买回一盆植物,说是水仙,挺漂亮的,我决心认真观察它。

  我仔细端详,发现它与别的植物不同,不需要泥土,一盆清水加上一把雨花石就能养活它花。水仙花的底部比我的拳头大一点,像一个大蒜头,一层褐色的外皮裹着它洁白的“肚子”。“蒜头”下面长着密密麻麻的白色根须,像老爷爷的白胡须。“蒜头”顶部分开五大个枝条,它们均匀地生长,枝条中间长出一枝筷子粗细的茎。

  为了养好它,我去网上查找养水仙花的方法。天晴时,我把它端出去晒太阳,每隔两三天就给它换一盆清水。

  今天下午,我惊喜地发现,水仙开花了。白色的花瓣围成小喇叭的形状,中间众星拱月般围着黄色的花蕊。凑上前去闻一闻,哇,一股淡淡的清香飘来,让人舒服极了!

  我看着眼前这水仙花,仿佛是从水中站立起来的仙女,冰清玉洁,一尘不染。怪不得水仙花有“凌波仙子”的美称呢!

  点评:这篇日记采用总分的结构介绍了水仙花。先写买来水仙花,认识它,再写它生长环境,详写了它的外形特点,接着写查找养花资料,最后写水仙花盛开的样子。本文描写生动,巧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出了水仙花的美丽。

  板书设计:

  写观察日记

  明确*作要求动笔完成*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的鉴赏能力。

  2.让学生明白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掌握基本的修改*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基本的修改*作的方法。

  难点

  组织评议*作,修改*作。

  教学过程:

  一、指导评议内容及方向

  1.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2.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3.优秀*作的赏析。

  二、自我修改文稿

  1.自读*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的*作,帮助同学修改。

  2.指名读*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的内容*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①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②意思表达是否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作。

  3.展示台。

  推选好的*作进行展示。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三、誊写评价

  学生誊写作文,老师对本次作文进行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写观察日记

  自我修改认真誊写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学生明确了自己在写观察日记时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明确解决的办法,同时又能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并给了学生一个阶梯,让学生知道了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再加上用一些描写手法才能把文章写好。“生活是作文之本。”在我看来,我们的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常人、*常事中感悟到不*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自己心动的东西来。我想观察是首要的,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惯。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为了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我想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布置学生写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总之,观察能力的提高、作文水*的提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是,如果学生一旦养成了*惯,把*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并且用描写性的语言去写的话,那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年级语文下册*作3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这次口语交际,是让学生尝试做“小小推销员”,向别人介绍一种商品。设计这样一次尝试性推销商品的活动,旨在指导学生初步学*推销的方法,在活动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给学生以商品推销的初步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而本次*作是围绕本组专题设计的,在阅读了4篇说明文之后,让学生也来练*写一写说明文,旨在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时运用到*作中去,使学生在*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设计理念】

  创设商品推销情境,在活动情境中交流互动,真切地体验和表现推销角色,在倾听与合作中,在实践活动中,尽可能地了解这种物品,能通过自己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把“商品”或物品介绍给同学。让学生活动中学会学会推销,学会提问,学会应对,学会表达,学会欣赏,学会评价,从而促使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提高学生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2、运用本单元学*的说明文的方法,学*写一篇说明文。在*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协调、应对、表达等能力。通过*作灵活运用本组课文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物品。

  【教学难点】

  学会写说明文,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时运用到*作中去,在*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商品推销的知识、故事,丰富对商品推销的认识。

  2、每人准备一两件“小商品”,可以是吃的、玩的、用的……并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查找资料等方式,尽可能多地掌握这种物品的有关资料。

  3、准备一段推销商品的录像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生活中,或者在电视中,你有没有看到过推销员?你知道推销员是怎样推销产品吗?

  2、播放一段推销商品的录像片,边看边想:

  推销商品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3、讨论交流明确:

  推销商品时要详细介绍商品的特点、性能,应根据需要进行演示、品尝或试用,表述要清楚流畅、形象生动,态度要亲切自然、热情有礼貌。

  典型引路,启迪思维,明确推销的要点。

  二、分组合作,精心准备

  1、刚才我们看了推销员推销产品的精彩场面,明白做个出色的推销员真不容易。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把他买下来吗?那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小推销员”。

  2、要想让大家喜欢你的“商品”,可不那么容易。下面我们精心准备一下,怎样把自己的“商品”快速地推销出去,让大家都喜欢上你的“商品”。为了提高推销质量,我们可以小组合作推销一种商品。

  ⑴熟悉“商品”:

  对你的“商品”进行全面了解。从外观、规格、到用途、使用方法、以及价格,做到心中有数。可以通过阅读说明书和向别人询问,得到真实的情况。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⑵给商品设计精彩的广告语,制作广告牌。

  ⑶面对“顾客”,你用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言推销你的商品,请做好充分的准备。

  ⑷思考“顾客”针对产品会提出那些质疑?你将如何解答。

  三、模拟情境,推销“商品”

  1、组内模拟推销:

  ⑴在小组中试着推销你的商品,让同学们针对你推销产品的内容、语言、语气、表情提出中肯的建议。

  ⑵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建议,合理采纳。

  2、组际比赛推销:

  ⑴每组选出最优秀的“推销员”,推销自己的产品。

  ⑵“顾客”认真聆听“推销员”的介绍,对产品提出质疑。

  ⑶耐心、机智地回答“顾客”的问题,进行讲解、演示、宣传、答疑,抱着即对消费者负责,又对产品负责的态度。

  在情境中学*,在体验中求知。身同体受“推销员”。

  四、评比“最佳”,体验快乐

  1、全班评议,指出每一小组的优点及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每小组轮流上台推销表演,对顾客。

  2、评选“最佳推销员”、“最佳推销组”、“最佳广告语”、“最佳广告牌”和“荣誉顾客”。

  以评促学,激发兴趣,体验学*带来的快乐。

  第二、三课时

  *作

  一、审题,确定*作内容

  1、默读本次*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2、确定*作内容。

  二、作文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1、回忆一下什么叫说明文。

  2、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三、选择物品,分组讨论

  1、根据学生所选的物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如,介绍蔬菜为一组,介绍水果的为一组,介绍玩具的为一组,介绍文具的为一组……

  2、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物品相关资料,讨论交流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

  (如介绍蔬菜、水果,应重点介绍形状、颜色、味道,还可以介绍种类、产地、产量、营养价值、保鲜等方面的情况;介绍玩具、文具、电器,应重点介绍形状、特点、构造、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等。)

  3、为了让人家了解你喜爱的物品,想一想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并把自己的想法小组内先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

  抓住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的特点。

  方法引路,帮助学生克服*作畏难情绪。组内研讨交流,则能擦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学生可以在互动交流中更好地理清思路。

  4、回忆*时积累的关于这种物品的好词好句好段,并鼓励学生适时运用,但不要大量抄录。

  四、自主*作,教师巡回指导

  1、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2、动笔写作,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3、自行初改,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作中的优点进行鼓励,并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的重点一是按一定顺序鞋,二是恰当运用说明的方法。

  把*作评价的自*交给学生,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小组评议,再改评赏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全班交流讲评: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评。

  3、再次修改*作。

  4、*作展示:

  优秀*作展示;进步*作展示,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作的赏析、交流、评价,既帮助学生克服*作畏难情绪,又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指导,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水*。


三年级下册语文《剃头大师》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剃头大师》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剃头大师》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2.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趣味。

  【教学重点】

  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理解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趣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3.品词析句,感受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理发店情景图。我们每个人都去理发店理过头发,但是有个叫小沙的小朋友最怕去理发店理发,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剃头大师》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预设:

  (1)“剃头大师”在课文中指的是谁?

  (2)“剃头大师”的理发水*怎么样呢?

  (3)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呢?

  设计意图:

  出示理发店情景图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生活中去,激发学生的学*欲望,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

  二、检查预*情况,验证识字效果。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情况。

  3.课件出示“我会读”。

  厘lí摸mō

  剃——梯仇——亿刑——形摸——模

  (1)读音难点主要有“执、仇”(翘舌音)。

  (2)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教师进行点拨。

  4.课件出示“我会写”。

  (1)指名读字词,引导学生利用生字组词、造句。

  (2)指导写字。

  ①注意“鬼”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②“仇”字的右半部分是“九”不是“丸”。

  ③注意写好“表”“差”的横。

  (3)学生练*书写。

  (4)展评,纠错。

  设计意图:

  学生利用生字组词造句,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旨在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惯。

  三、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多媒体出示初读要求。

  (1)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写到了哪些人?

  (3)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句子最有意思?画出来读一读。

  2.交流汇报初读结果。

  (1)“我”给表弟小沙理发的事。

  (2)课文写到了小沙、姑父、理发店里的老剃头师傅和“我”。

  板书:小沙姑父老剃头师傅“我”

  (3)起因(第1~6自然段):小沙天生胆小,怕剃头。小沙不愿意剃头,姑父为了给小沙剃头,每次都要押着小沙去理发店。

  经过(第7~17自然段):有一次,小沙央求“我”给他剃头,由于“我”从来没有给别人剃过头,所以将小沙的头发剃得参差不齐。

  结果(第18自然段):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姑父的睡衣上到处是碎头发。

  (4)在小组内读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句子,并交流读后的体会。

  设计意图:

  在认识生字词的基础上,默读全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使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整体印象。通过诵读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句子,让学生初步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初步感受了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那么,课文是怎样描述小沙和“我”的童年生活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出示本课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2.回忆上节课的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小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句子读一读。

  设计意图:

  通过复*上节课的内容,回忆人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的句子,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

  二、品读句子,感悟人物特点。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小沙的句子,感悟小沙的特点。

  出示句子: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体会:天生胆小,怕剃头。板书:怕剃头

  2.课文围绕“小沙怕剃头”写了哪些内容?

  共同研读:

  (1)读第2自然段:小沙每次都是怎样进理发店的?姑父是怎样做的?理解:押、监督、夺门而逃。(板书:监督)

  (2)读第3自然段:进了理发店,小沙是怎么做的?理解:“害人精”、怒视。

  (3)小沙口中的“害人精”指的是谁?小沙为什么称他为“害人精”?读课文第4~6自然段,说说自己的体会。

  小沙口中的“害人精”指的是老剃头师傅,他的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他的眼神也不好,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还有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剃头时,小沙吃尽了苦头,但不敢动。理解:规规矩矩、耿耿于怀。板书:“害人精”

  (4)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2~6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这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小沙怕剃头的原因。

  3.课件出示“我”给小沙剃头的情景图。

  (1)学生描述图画的内容。

  (2)找出课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自然段。

  4.默读课文第7~17自然段,自学提示:

  (1)小沙为什么央求“我”给他剃头?

  (2)小沙央求“我”给他剃头,“我”的心情怎样?找出相关句子。

  (3)“我”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说一说。

  5.根据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板书:随意乱剪

  6.分析句子。

  (1)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

  这是“我”第一次给别人剪头发,虽然“我”不会剪,却敢下手,胡乱剪下去,自以为动作熟练,非常有自信。

  (2)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我”把小沙的头发剪坏了,他还是无所谓的样子,真是容易满足。

  (3)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给小沙理发后,小沙头发的样子。

  (4)我想稳住小沙,告诉他这是最时髦的发式,可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这句话写出了小沙看到自己的头发时吃惊的样子。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事情的结果如何。(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姑父的睡衣上满是碎头发,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

  设计意图:

  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小沙的特点,理解小沙怕剃头的原因,然后分段读课文,理解句子,体会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不同过程,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三、回顾总结,感受趣味。

  1.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剃头大师”是一种自嘲,文中的“我”其实没有剃头经验,只是被小沙用来摆脱“害人精”的折磨罢了。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不仅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还能深化文章的主题)

  2.读了课文,你认为小沙和“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板书:无忧无虑美好幸福。

  设计意图:

  运用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剃头大师》的教学设计2

  一、教材解析

  《剃头大师》是一篇叙述童年趣事的课文,课文语言通俗接*口语,叙事性较强,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时候不会难,能够产生学*课文的兴趣。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提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和认知能力,但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认识“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发的不同。

  3.体会作者童年时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感受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发的不同。

  难点:体会作者童年时期的快乐。

  三、教法、学法:

  教法: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

  学法:脑动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都有去理发店理发的经历对吗?理发师给你们剪头发的时候你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生:剪得太丑。

  师:对,跟老师一样,都很担心理发师剪丑了,所以我们都会去找很厉害的理发师。今天我们就要来见见一位很厉害的理发师,大家翻开课本,一起读一读我们要学的课文:《剃头大师》(板书)

  师: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也可学生自己提)

  生:“剃头”是什么,为什叫理发叫剃头?

  师:“剃头”就是剪头发,理发的意思,以前的人剪头发不是用剪刀的,是用一种剃刀,所以把理发叫做“剃头”。“大师” 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等。“剃头大师”就是指剃头方面有很深造诣的专家,这个人有着怎样的技术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课文进行情感铺垫。读题生疑,引导学生面对题目揣摩思考,说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一个*台。】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自由读课文,不会认的字同桌间交流解决。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划分层次。

  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2.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先猜一猜,再查字典。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能为深入学*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让学生实战解决理解难理解的词句,自主动脑,自主思考。】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再齐读。边读边思考: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发有什么不同?作者是怎样将这件事写出童趣的?(课件展示课文大意和脉络)

  2.指名学生回答课文顺序(课件展示)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

  小沙害怕剃头→老师给小沙剃头→“我”给小沙剃头

  “我”给小沙剃头又分为哪几个层次?准备→过程→结果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将概述较好的答案写在课件上展示出来,以示鼓励)

  【设计意图: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也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四)学*第一部分

  小沙为什么害怕剃头?小沙害怕剃头有哪些表现?(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

  (五)学*第二部分

  1.为什么总是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他是怎么剃的?

  “咬”字说明推子牢牢夹住小沙的头发。大家在理发时如果脖子里进了头发会觉得怎么样?(很痒)

  2.老师傅给小沙剃头时小沙是什么反应?

  一会儿痛,一会儿痒,跟受刑一样,耿耿于怀:姑父付双倍的钱

  3.总结:你从这一部分知道了什么?(小沙胆小怕理发,又在老师傅理发时吃了不少苦头,更害怕理发了。)

  (五)学*第三部分

  小沙很害怕理发,但是他现在不得不理发了,为什么?(头发很长了、快过年了)所以小沙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找谁帮他理发?(课文中的“我”)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三部分,并思考:

  1.“我”为什么愿意给小沙剃头?“我”做了哪些准备?

  2.找出“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小沙的反应,“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小沙只在乎耳朵)

  3.这部分的两个比喻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①将姑父的睡衣比作熊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睡衣上落满头发的样子;

  ②将小沙剃好的头比作是层层的梯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沙的头被“我”剃得长短不一、难以入目的丑态。

  4.“我”给小沙剃完头后,小沙的反应是什么?结果怎么样了?

  (鼓励学生演一演小沙的反应和姑父捉头发的样子,增加趣味性)

  【设计意图: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分析文本,学*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

  (六)回顾总结

  1.老师傅给小沙理发和“我”给小沙理发的过程。(课件展示)

  2.作者是怎样将自己一件恶作剧的事写出童趣的?(语言)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童年的欢乐,童真童趣)

  3.完成课后*题。互相交流自己的欢乐童年趣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剃头大师》的教学设计3

  一、生字组词

  表biǎo(表兄、表弟、表示、手表)

  胆dǎn(胆小、胆量、胆子、提心吊胆)

  鬼guǐ(鬼怪、鬼子、魔鬼、小鬼)

  理lǐ(理发、理由、整理、道理)

  夺duó(抢夺、夺走、争夺、夺门而逃)

  骂mà(责骂、打骂、骂人、叫骂)

  仇chóu(报仇、仇人、仇视、仇家)

  差chà(差别、相差、差等、差了点)

  付fù(付钱、支付、付款、一付手套)

  倍bèi(双倍、成倍、加倍、精神百倍)

  虽suī(虽然、虽说、虽则、虽复)

  件jiàn(文件、软件、条件、事件)

  二、易错字

  “表”的上部是三横一短竖,不要把竖画写成竖撇一笔拉通。

  “鬼”的首笔是短撇,不要写成刀字头;竖弯钩里面是撇折、点,不要写成点。

  “差”上部是三横加竖撇,注意和“表”字区别;下面是“工”,不要写成“王”。

  “倍”左边是单人旁,不要写成双人旁;右下部是“口”,不要多加一横写成“音”。

  三、多音字

  处chǔ(处理)chù(到处)

  折zhé(折磨)zhē(折腾)shé(折本)

  仇chóu(仇人)qiú(姓仇)

  四、近义词

  *——抗争锃亮——闪亮摆布——操纵

  折磨——煎熬央求——恳求处置——处理

  天分——天资清除——消除

  规规矩矩——老老实实

  五、反义词

  胆小——勇敢*——遵守痛苦——快乐

  折磨——享受倒霉——幸运被迫——自愿

  坑坑洼洼——**坦坦

  六、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写小沙天生有“四怕”。

  第二部分(2~6):写以前小沙是怎样理发的。

  第三部分(7~18):写“我”给小沙理发,因为手艺太糟糕,最后小沙只能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

  七、句子解析

  1.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

  夺门而逃:表现出小沙一进理发店就小沙十分慌张的样子,甚至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逃跑。作者通过对姑父的“押”“执”“监督”动作描写,衬托出小沙害怕剃头的程度。

  2.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老师傅耳朵不好,所以听不清小沙的*,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头儿摆布。

  “锃亮”老师傅的剃刀经常磨,反着光发着亮。因为小沙骂的“害人精”,老师傅听不清;而那“锃亮的剃刀”又最容易让人做噩梦,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地由老头儿摆布。

  3.最痛苦的是,老剃头师*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老掉牙”的推剪“咬住”“不放”,表现了小沙由人摆布的痛苦样子,生动、形象,用词准确。

  4.这次,小沙的头发很长了,他知道姑父绝不肯让他这样过年,可他又怕再去理发店受折磨,就央求我替他剪头发,并答应剪完后付给我五元钱。

  “折磨”联系上文,指的是一绺头发被咬住不放、碎头发掉在脖子里,让小沙遭受痛苦。“央求”形象的表现出小沙对去理发店的惧怕,对我能替她剪头发的渴望。

  5.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头发。

  “这儿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一刀”体现出“我”剪的很随意,为后文作了铺垫。这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姑父的大睡衣比成熊皮。

  6.我剪掉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可惜”“遭”形象的表现出我的慌张,心理已经乱了,不知所措。这两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沙的坑坑洼洼的头比成了梯田,生动的描写出我的胡乱剪的结果。

  八、问题归纳

  1.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这一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表弟小沙天生有“四怕”,为后文写他去理发店里剃头埋下了伏笔。关注部编语文学*。

  2.阅读第2~6自然段,回答问题。

  (1)第2、3自然段是怎样表现小沙害怕剃头的?

  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拿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着,否则小沙就会逃跑。小沙会骂给他剃头的师傅是“害人精”,还用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2)以前都是谁给小沙理发的?为什么是他来理发?

  以前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给小沙理发。因为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这让小沙又害怕又无可奈何,所以只得由老师傅摆布。

  (3)老剃头师傅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小沙在此过程中有怎样的表现和感受?

  老师傅*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老师傅眼神也差,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一会儿痛一会儿痒,就跟受刑一样,让小沙受尽了“折磨”。更让小沙不高兴的是,难受完了,还得付给老师傅双倍的钱。

  3.阅读第7~18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部分中的哪些段落写了“我”给小沙理发?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什么?

  第10、16两个自然段中运用了动作描写,写“我”给小沙理发。第10自然段中“围上”睡衣、“摆出”架势、“剪下”头发等描写,表现了“我”是如何给小沙理发的。“嚓嚓两剪刀”“剪下一堆头发”,说明“我”剪头发时动作干净利落,毫不犹豫。第16自然段中“剪掉”“修了修”,写“我”在把头发剪坏以后想尽量弥补,结果越搞越糟。

  (2)“我”是怎样给小沙剪头发的?成果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①“我”毫不吝惜地剪了很多头发下来,从第12自然段“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此处运用比喻,说明被“我”剪掉的头发之多)可以看出来。

  ②“我”下剪刀的时候毫无章法,只图痛快,从第12自然段“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第13自然段“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可以看出来。

  ③“我”知道自己剪坏了以后,急于补救,却越修越糟,从第16自然段“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可以看出来。

  (3)小沙在“我”给他理发的过程中有怎样的表现?

  刚开始时,他“有些慌”,怕被“我”剪破耳朵;当他看见“我”真剪下头发来时,很高兴;当他听见“我”叫“坏了”时,只摸了摸耳朵,确定耳朵没受伤,就表示无所谓;最后剪完了,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被自己的丑模样吓到了。

  (4)“我”这个剃头大师服务得好不好?为什么?

  服务得不好。因为“我”的一通乱剪,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姑父睡衣上的碎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干净,害得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最后“我”也没得到小沙答应付给“我”的五块钱。

  4.“害人精”是一个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也是日常口语,这类词语具有很强的生动性,而且生命力强。我知道这样的词语有:马*、精灵鬼、替罪羊、墙头草、马后炮。

  九、课文主题

  本文讲描述了小沙怕去理发店剃头而央求我为他剪头发,结果剪成梯田样,最后被迫剃成光头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快乐的怀念,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十、教材课后*题

  朗读课文,说说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老剃头师傅:老师傅*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我”: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一边默读一边想,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1.“剃头大师”指的是“我”,“害人精”是指剃头师傅。因为“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所以称自己是“剃头大师”。老师傅“*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所以称老剃头师傅是“害人精”。

  2.因为表弟小沙央求“我”给他理发,还答应给我五块钱,我可以在他头上随意乱剪,只要能把头发剪下来,没伤到耳朵,小沙就觉得满足,所以“我”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因为课文讲述的是童年的趣事,主要内容是写表弟小沙不想上理发店理发,而央求“我”给他理发,还答应给“我”五块钱。“我”自认为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所以课文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旨在表现儿童的天真和幼稚,凸显童年的快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