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1

【教材简解

  《梦回繁华》是一片说明文,它整体上是通过逻辑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在慨叹张择端的才华的同时,也赞颂了北宋汴京的繁华。然而这一切到了最后都是空谈!因为靖康耻!

【目标预设

  1、充分阅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内容。

  3、欣赏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者情怀。

  4、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杰出才华,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充分阅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情感,了解名画背后的意蕴。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领悟作者的说明方法。

【设计思路

  首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让学生们充分阅读课文是必须要做的。

  其次,需要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总体内容。

  最后,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情感,了解名画背后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视频播放,引用古典,激趣导入

  播放《清明上河图》的视频的同时,激情朗诵岳飞的《满江红》。(朗诵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时眼含泪花。)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梦中去寻觅那《清明上河图》里的盛世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理解题目

  1、读准加粗字的字音

  汴梁(biàn)料峭(qiào)跋涉(bá)漕运(cáo)

  沉檀(tán)遒劲(qiú)题跋(bá)擅长(shàn)

  簇拥(cù)舳舻相接(zhúlú)摩肩接踵(zhǒnɡ)

  络绎不绝(yì)刚劲(jìng)干劲(jìn)

  2、理解题意,看了题目“梦回繁华”,你会联想到什么?

  3、认真思考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只能到梦里面去找寻繁华?

  三、细读课文,探究文本,理解作者

  同学们,城市的繁华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现在就让我们乘着时光机回到那一年的汴梁,去真实的感受张择端,去领略《清明上河图》的魅力吧!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描绘的“繁华”,体现在哪里?

  (充分阅读文本,认真思考)

  2、北宋都城汴梁会如此繁华的原因是什么?

  (自读课文,在旁边写上批注)

  3、作者又是如何向我们介绍这幅国宝画作呢?

  (细读文本,探讨作者的说明的顺序)

  4、全文采用什么说明顺序,第四自然段呢?

  (小组合作,共同讨论)

  5、从全文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汴梁?感受到怎样优美的句子?

  (学生通过阅读,自行总结)

  四、走进画者,描摹画面,感悟意蕴

  拓展训练:

  1、读了课文,你想对张择端说些什么?你想对大宋朝廷说些什么?

  (自行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2、教师总结:一生痴绝处处,无梦到汴州。

  3、视频里再一次播放《清明上河图》的画面,《满江红》的音乐再次响起。

  五、板书设计

  梦回繁华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于概括力地说明语言。

  3、品味作者精彩说明语言的运用,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 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

  3、 品味文章的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了解名画背后的意蕴。

  一、 激趣导入

  (图片欣赏)

  二、 资料简介

  1、 《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简介

  本书选取中外绘画作品八十幅,由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进行讲解、评析。所选画作包括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传世经典,同时配以深入浅出的鉴赏文字和丰富翔实的背景资料、相关图片,引领我们体验顶级艺术品的美妙内涵和丰富底蕴。

  2、张择端简介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3、《清明上河图》简介

  《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

  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可分为三部分,:

  1.由宋朝城市的发展繁荣,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1)

  2.介绍作者张择端生*,并引出画作的背景,呼应课题——梦回繁华。(2—4)

  3.具体介绍说明《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内容、艺术特色和地位。(5)

  四、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题目解读:“梦回繁华”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梦回”,指梦中回到某个地方。“繁华”,繁荣热闹,通常形容地方经济的发达。文题指明了本文要说明的内容不是现在的繁荣热闹的景象,而是北宋时期的热闹繁华的景象。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特征是什么?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

  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

  从三个方面介绍:(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2)介绍《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3)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3、.《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北宋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五、精读课文

  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作者按什么说明顺序进行介绍的?

  文章有提示语:画面开卷处汴京*郊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的繁华景象——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由此可见作者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2、.画面开卷处汴京*郊风光描绘了哪些景象?按什么顺序说明?

  疏林薄雾中赶集的乡人,岔道上踏青的权贵,*处小路上骑驴的行旅。按由远到*的空间顺序说明。

  3、全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就全文而言,使用了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

  4、第3段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把《清明上河图》比喻为“一部乐章”,把画面开卷处比喻为慢板、柔板,把画面中段比喻为快板、紧板,把后段比喻为尾声,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说明。

  5、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义?

  (1)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

  (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年代的强烈愿望。

  (3)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六、合作探究

  1、课文想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的有画的内容,画的艺术特色及地位。略写了张择端的生*,画的整体特点。介绍画的内容里详写了汴河虹桥,略写了其它内容。

  详写画作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内容是画作的核心;详写它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能突出《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这样详略得当,疏密有致,使文章中心和重点突出,使读者很容易就学到知识,了解事物。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说法方法,并找出相应的例句。

  举例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

  列数字: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引用:后*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

  摹状貌:船夫们呼唤叫喊,握蒿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

  打比方: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3、品味语言

  再读课文,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本文的语言既*实准确又典雅生动。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此句属于*实说明,通过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

  语言典雅生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七、课堂小结: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名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画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介绍的条理清晰,细腻具体,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更学*了古历史知识,知道了《清明上河图》高超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以及它巨大有艺术价值。

  八、拓展延伸:

  课外借阅《清明上河图的故事》,然后说说你对这幅名画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认识,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3

  【教材简解

  《梦回繁华》是一片说明文,它整体上是通过逻辑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在慨叹张择端的才华的同时,也赞颂了北宋汴京的繁华。然而这一切到了最后都是空谈!因为靖康耻!

  【目标预设

  1、充分阅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内容。

  3、欣赏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者情怀。

  4、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杰出才华,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充分阅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情感,了解名画背后的意蕴。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领悟作者的说明方法。

  【设计思路

  首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让学生们充分阅读课文是必须要做的。

  其次,需要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总体内容。

  最后,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情感,了解名画背后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视频播放,引用古典,激趣导入

  播放《清明上河图》的视频的同时,激情朗诵岳飞的《满江红》。(朗诵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时眼含泪花。)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梦中去寻觅那《清明上河图》里的盛世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理解题目

  1、读准加粗字的字音

  汴梁(biàn)料峭(qiào)跋涉(bá)漕运(cáo)

  沉檀(tán)遒劲(qiú)题跋(bá)擅长(shàn)

  簇拥(cù)舳舻相接(zhúlú)摩肩接踵(zhǒnɡ)

  络绎不绝(yì)刚劲(jìng)干劲(jìn)

  2、理解题意,看了题目“梦回繁华”,你会联想到什么?

  3、认真思考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只能到梦里面去找寻繁华?

  三、细读课文,探究文本,理解作者

  同学们,城市的繁华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现在就让我们乘着时光机回到那一年的汴梁,去真实的感受张择端,去领略《清明上河图》的魅力吧!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描绘的“繁华”,体现在哪里?

  (充分阅读文本,认真思考)

  2、北宋都城汴梁会如此繁华的`原因是什么?

  (自读课文,在旁边写上批注)

  3、作者又是如何向我们介绍这幅国宝画作呢?

  (细读文本,探讨作者的说明的顺序)

  4、全文采用什么说明顺序,第四自然段呢?

  (小组合作,共同讨论)

  5、从全文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汴梁?感受到怎样优美的句子?

  (学生通过阅读,自行总结)

  四、走进画者,描摹画面,感悟意蕴

  拓展训练:

  1、读了课文,你想对张择端说些什么?你想对大宋朝廷说些什么?

  (自行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2、教师总结:一生痴绝处处,无梦到汴州。

  3、视频里再一次播放《清明上河图》的画面,《满江红》的音乐再次响起。

  五、板书设计

  梦回繁华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于概括力地说明语言。

  3、品味作者精彩说明语言的运用,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 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

  3、 品味文章的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了解名画背后的意蕴。

  一、 激趣导入

  (图片欣赏)

  二、 资料简介

  1、 《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简介

  本书选取中外绘画作品八十幅,由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进行讲解、评析。所选画作包括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传世经典,同时配以深入浅出的鉴赏文字和丰富翔实的背景资料、相关图片,引领我们体验顶级艺术品的美妙内涵和丰富底蕴。

  2、张择端简介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3、《清明上河图》简介

  《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

  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可分为三部分,:

  1.由宋朝城市的发展繁荣,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1)

  2.介绍作者张择端生*,并引出画作的背景,呼应课题——梦回繁华。(2—4)

  3.具体介绍说明《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内容、艺术特色和地位。(5)

  四、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题目解读:“梦回繁华”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梦回”,指梦中回到某个地方。“繁华”,繁荣热闹,通常形容地方经济的发达。文题指明了本文要说明的内容不是现在的繁荣热闹的景象,而是北宋时期的热闹繁华的景象。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特征是什么?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

  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

  从三个方面介绍:(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2)介绍《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3)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3、.《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北宋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五、精读课文

  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作者按什么说明顺序进行介绍的?

  文章有提示语:画面开卷处汴京*郊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的繁华景象——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由此可见作者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2、.画面开卷处汴京*郊风光描绘了哪些景象?按什么顺序说明?

  疏林薄雾中赶集的乡人,岔道上踏青的权贵,*处小路上骑驴的行旅。按由远到*的空间顺序说明。

  3、全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就全文而言,使用了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

  4、第3段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把《清明上河图》比喻为“一部乐章”,把画面开卷处比喻为慢板、柔板,把画面中段比喻为快板、紧板,把后段比喻为尾声,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说明。

  5、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义?

  (1)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

  (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年代的强烈愿望。

  (3)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六、合作探究

  1、课文想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的有画的内容,画的艺术特色及地位。略写了张择端的生*,画的整体特点。介绍画的内容里详写了汴河虹桥,略写了其它内容。

  详写画作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内容是画作的'核心;详写它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能突出《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这样详略得当,疏密有致,使文章中心和重点突出,使读者很容易就学到知识,了解事物。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说法方法,并找出相应的例句。

  举例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

  列数字: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引用:后*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

  摹状貌:船夫们呼唤叫喊,握蒿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

  打比方: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3、品味语言

  再读课文,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本文的语言既*实准确又典雅生动。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此句属于*实说明,通过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

  语言典雅生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七、课堂小结: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名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画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介绍的条理清晰,细腻具体,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更学*了古历史知识,知道了《清明上河图》高超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以及它巨大有艺术价值。

  八、拓展延伸:

  课外借阅《清明上河图的故事》,然后说说你对这幅名画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认识,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2

【教材简解

  《梦回繁华》是一片说明文,它整体上是通过逻辑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在慨叹张择端的才华的同时,也赞颂了北宋汴京的繁华。然而这一切到了最后都是空谈!因为靖康耻!

【目标预设

  1、充分阅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内容。

  3、欣赏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者情怀。

  4、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杰出才华,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充分阅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情感,了解名画背后的意蕴。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领悟作者的说明方法。

【设计思路

  首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让学生们充分阅读课文是必须要做的。

  其次,需要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总体内容。

  最后,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情感,了解名画背后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视频播放,引用古典,激趣导入

  播放《清明上河图》的视频的同时,激情朗诵岳飞的《满江红》。(朗诵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时眼含泪花。)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梦中去寻觅那《清明上河图》里的盛世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理解题目

  1、读准加粗字的字音

  汴梁(biàn)料峭(qiào)跋涉(bá)漕运(cáo)

  沉檀(tán)遒劲(qiú)题跋(bá)擅长(shàn)

  簇拥(cù)舳舻相接(zhúlú)摩肩接踵(zhǒnɡ)

  络绎不绝(yì)刚劲(jìng)干劲(jìn)

  2、理解题意,看了题目“梦回繁华”,你会联想到什么?

  3、认真思考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只能到梦里面去找寻繁华?

  三、细读课文,探究文本,理解作者

  同学们,城市的繁华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现在就让我们乘着时光机回到那一年的汴梁,去真实的感受张择端,去领略《清明上河图》的魅力吧!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描绘的“繁华”,体现在哪里?

  (充分阅读文本,认真思考)

  2、北宋都城汴梁会如此繁华的原因是什么?

  (自读课文,在旁边写上批注)

  3、作者又是如何向我们介绍这幅国宝画作呢?

  (细读文本,探讨作者的说明的顺序)

  4、全文采用什么说明顺序,第四自然段呢?

  (小组合作,共同讨论)

  5、从全文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汴梁?感受到怎样优美的句子?

  (学生通过阅读,自行总结)

  四、走进画者,描摹画面,感悟意蕴

  拓展训练:

  1、读了课文,你想对张择端说些什么?你想对大宋朝廷说些什么?

  (自行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2、教师总结:一生痴绝处处,无梦到汴州。

  3、视频里再一次播放《清明上河图》的画面,《满江红》的音乐再次响起。

  五、板书设计

  梦回繁华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于概括力地说明语言。

  3、品味作者精彩说明语言的运用,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 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

  3、 品味文章的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了解名画背后的意蕴。

  一、 激趣导入

  (图片欣赏)

  二、 资料简介

  1、 《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简介

  本书选取中外绘画作品八十幅,由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进行讲解、评析。所选画作包括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传世经典,同时配以深入浅出的鉴赏文字和丰富翔实的背景资料、相关图片,引领我们体验顶级艺术品的美妙内涵和丰富底蕴。

  2、张择端简介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3、《清明上河图》简介

  《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

  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可分为三部分,:

  1.由宋朝城市的发展繁荣,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1)

  2.介绍作者张择端生*,并引出画作的背景,呼应课题——梦回繁华。(2—4)

  3.具体介绍说明《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内容、艺术特色和地位。(5)

  四、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题目解读:“梦回繁华”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梦回”,指梦中回到某个地方。“繁华”,繁荣热闹,通常形容地方经济的发达。文题指明了本文要说明的内容不是现在的繁荣热闹的景象,而是北宋时期的热闹繁华的景象。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特征是什么?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

  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

  从三个方面介绍:(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2)介绍《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3)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3、.《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北宋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五、精读课文

  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作者按什么说明顺序进行介绍的?

  文章有提示语:画面开卷处汴京*郊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的繁华景象——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由此可见作者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2、.画面开卷处汴京*郊风光描绘了哪些景象?按什么顺序说明?

  疏林薄雾中赶集的乡人,岔道上踏青的权贵,*处小路上骑驴的行旅。按由远到*的空间顺序说明。

  3、全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就全文而言,使用了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

  4、第3段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把《清明上河图》比喻为“一部乐章”,把画面开卷处比喻为慢板、柔板,把画面中段比喻为快板、紧板,把后段比喻为尾声,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说明。

  5、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义?

  (1)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

  (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年代的强烈愿望。

  (3)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六、合作探究

  1、课文想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的有画的内容,画的艺术特色及地位。略写了张择端的生*,画的整体特点。介绍画的内容里详写了汴河虹桥,略写了其它内容。

  详写画作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内容是画作的核心;详写它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能突出《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这样详略得当,疏密有致,使文章中心和重点突出,使读者很容易就学到知识,了解事物。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说法方法,并找出相应的例句。

  举例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

  列数字: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引用:后*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

  摹状貌:船夫们呼唤叫喊,握蒿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

  打比方: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3、品味语言

  再读课文,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本文的语言既*实准确又典雅生动。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此句属于*实说明,通过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

  语言典雅生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七、课堂小结: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名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画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介绍的条理清晰,细腻具体,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更学*了古历史知识,知道了《清明上河图》高超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以及它巨大有艺术价值。

  八、拓展延伸:

  课外借阅《清明上河图的故事》,然后说说你对这幅名画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认识,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数数》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数数》教学设计1

  活动目的: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相1或少1的关系。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活性灵。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6张蘑菇房子图片。

  2、1-6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

  3、小猴、小熊头饰各一个和老虎的图片一张4、幼儿数学操作板1个/人,1-6的点卡一套/人。

  5、标有1-6的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一张6、故事《住宾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拍手游戏:"嘿嘿,ⅹⅹⅹ(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2、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讲述并表演故事(助理教师配合故事表演)

  1、讲述并表演故事后提问:

  (1)熊猫说2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5号的邻居,5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6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2、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1)2的邻居是谁呀?(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得出结论:2有两个相邻数是1和3;5有两个相邻数,是4和6。

  (2)提问:a、那么3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4、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得出结论:每一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

  3、幼儿自主探索3、4、5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二)复*数字1-6。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就是几?""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6。

  (三)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2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1是2的相邻数,3是2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发放幼儿数学操作板及操作点卡,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找出比2多1的点卡,请你找出比2少1的点卡。"依次找出比3、4、5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1、给黑板上的`数字找相邻数。

  2、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1-6其中一张数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问你,ⅹ的相邻数就是ⅹ和ⅹ?"。。。。。。

  活动结束。

《数数》教学设计2

  探究内容: 数 数

  学情分析:数数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课本又创设了《海底世界》这一情景,学生非常感兴趣,学起来不会有多大困难。

  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画面上都有那些东西,并会数一数。

  2、通过观察发现数学问题,学会提出问题。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

  探究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老师有件高兴的事,你知道吗?猜猜看。导课题《海底世界》。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放录相《海底世界》,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鱼、热带鱼、珊瑚等)师:你们想不想看清楚点?(用投影放课本画面),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会数吗?

  3、学生打开书数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

  4、找学生到前边来数海豚有几条,热带鱼有几条等等。

  5、老师把数过的海洋生物用教具贴在黑板上观察。

  6、指生上来继续数没数过的海洋生物,提问:你是怎么数出来的?(一行一行数的)师强调要按一定顺序数。

  7、老师给学生讲解有关海洋生物的知识。

  三、拓展应用。

  1、学生上来把黑板上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2、老师讲“0” 数字宝宝的故事。

  3、游戏:给数字娃娃找家

  4、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练*数数,从生活中找数学。

  四、作业:布置学生回家数自己家里的东西,下一节课给同学们交流一下。

  五、自我评价。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海底世界》,你看到了什么?你高兴吗?

  六、教后札记

《数数》教学设计3

  数字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使用数字,所以提早帮助孩子们认识数字,以及运用数字是一件必要的事。不妨试试这个数数跳格子吧,在愉快的气氛中,让孩子们知道数字的作用和排列。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初步认识数字的作用和有趣

  2、尝试用格子来帮助孩子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小朋友之间的感情

  活动准备:

  1、每个数字的卡片,用粉笔画10个格子。

  2、告诉孩子游戏的玩法。

  活动玩法:

  1、老师们用粉笔画出十个格子。

  2、然后让小朋友来抽数字图卡,抽到几号,就要跳到几号格子中去。

  3、然后加入一些难度,比如两个小朋友一起抽5以内的数字图卡,然后让小朋友将数字图卡相加,看看能得到几?两人在一起跳去那个格子。

  这个数字活动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进行,比如跳绳、画圆圈等等,老师家长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宝宝创造不同有意义的游戏,让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知识和生活之中的行为*惯。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梦回江南」 (菁华3篇)

「梦回江南」1

  一池碧水绿了思绪,一抹朝阳亮了心房。谁的转身泛起涟漪,谁的诗行写满悠扬。在这温柔的江南,轻轻落下帷幕。

  这里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也难怪马致远会抒发“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了。如花似玉的江南,我在阳春三月寻梦而来,金灿灿的斜阳,余晖皎然洒在我身上,不由得使我也融入这幅“江南风景图”。

  这里小船轻荡,歌声缭绕,却令我产生了岁月沧桑、时光易老的情感。江南是个温柔的地方,到处都是由青石板铺成的路,出了门便是流水,摇起船桨,在水中随波而流。路边,芙蓉花开得早,悄悄洒落一地落英。江南润人,都说江南女孩似水,似那一地落英的美丽。江南的刺绣闻名,无论置身何地,那琳琅满目的刺绣总在阳光下刺瞎你的眼睛。江南经济繁华,可那络绎不绝的人群,却喧嚣了宁静,庸俗了清雅。

  也许因为生性喜静,我总爱觅一处僻静之处,避开那一份尘世的喧嚣。望着江南这本就属静的尘世,也不由得生出怅然若失之感。漫步在弥漫着世人眼里的落寞,我却孤芳自赏。在那斜阳的余晖里荡漾着苍翠的园林,倏然间丰盈了这本就如世外桃源的江南的铅华。婷婷袅袅,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淡淡云层卷上天空,飘落下绵绵细雨,撑开一把油纸伞,站在这暮色苍茫的石拱桥上,看一场花开,听一曲乡曲,掠过浮烟,不染纤尘。轻轻闭上双目,感受着这湿润的江南气息。流淌经年的小河依然在夕照下泛着点点星光,暮色渐去,安静的小河两畔在你不经意间的回眸下已灯火通明。时间催人老,虽已到了该回去的时间,我却仍迟迟不肯离开。

  夜晚的江南,即使大红灯笼已高高挂在梧桐树旁,即使树下的石桌旁已开始陆续坐满游人,可也依然宁静、迷离和柔软。

  前生或许就生于江南,今世就迫不及待来寻,爱上这里:喜欢这里的小桥流水人家,喜欢这里的每一份精致和每一份乖巧,喜欢捧一份茶细细品味人生悲欢……

  江南,你这一年春事,桃花红了谁?一眼回眸,尘缘遇见了谁?一叶兰舟,眼波别了谁?一句珍重,天涯又送了谁?

  梦回小桥流水,三月寻江南。一路光阴纵横,岁月轻逝,梦醒时,终归还是一场梦。

「梦回江南」2

  烟花三月,春意正浓;湖面泛起粼粼波光,细长的杨柳柔软缱绻。沈宛手抚琴弦,撩拨一曲自谱的《长命女》

  “黄昏后。打窗风雨停还骤。不寐乃眠久。渐渐寒侵锦被,细细香消金兽。添段新愁和感旧,拚却红颜瘦。”

  悠扬的琴音袅袅响起,拨动了她悲伤的心弦。她的一生,多是落花风雨又相催。年少时是官宦人家的女儿,曾度过安稳韶光,如同月下梨花,亭亭玉立。后来父亲因犯“*”而被满门抄斩从此家道调零。年幼的她在外贪玩才逃过此劫,无依无靠的她无奈之下只能沦落风尘。

  她是孤傲的,多金浅薄的富贾、巧言令色的客人,虽悉数抚琴曲来待客,却绝不交言半分;她也是寂寥的,春柳零落,霜红罢舞,韶华来去无踪只有弦上古琴,与她相伴。同样她也是才华横溢的女子,一念成诗一曲为歌,名声早已传遍整个江南。或许她心里一直在等,在等一个才华横溢、温柔如水的.男子抚*她忧伤愁苦的心。

  一曲既罢,台下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一个大腹便便衣着华丽的男子端起酒杯走上前来:“美女,陪我多饮几杯,说着不安份的手抚上她娇嫩的脸蛋。”她内心充满厌烦之情,可却不敢得罪,端起酒杯正想一饮而尽。突然一个风度翩翩的男子接过了她手中的酒:“仁兄,这杯酒小弟替这位姑娘喝下。这位胖男子正想发怒却见此前的男子雍容华贵、气度非凡,只得悻悻离开!

  她只是那么一瞥就被眼前男子风流儒雅的气质所吸引,多年寂寥的心像久逢甘露的小树苗一样生机勃**来。

  她的心从此再也*静不起来,心里日日浮现出那个风度翩翩的男子,令她食知无味夜以难寐。她拿起琴可脑海里全是他的影子,她只渴望为他一人抚琴为他赋诗。纳兰容若也从未见过如此温润水灵而才华横溢的女子,他从此每日必来闲坐在台下听他抚琴凑乐,琴音撼动了他的心房抚*了他内心的忧伤。那日他带来了一把绝世好琴,此琴是用稀有的沉香木制成,琴身是褐色的,闻起来还有少余的沉香木香。这把绝世好琴令沈宛爱不释手,琴音有如天籁之音。抚着这把名贵的琴望着眼前温柔儒雅的男人,她眼里饱含深情倒在他温暖的怀里。那日他们畅谈许久,更多的时候,是她说,他静静地听,一刹那,有岁月静好、流年偷换的错觉。多少年来,不曾有人这般走入他的心房,多少年来他生活在悲痛与忧伤当中。他恨自己辜负了那么多美好的时光,他恨自己没有早日来到江南。此刻他只想把自己全部的柔情蜜意揉进沈宛的心里生生世世不分离。

  清晨,他们泛舟西湖,交杯换盏、抚琴赋诗;傍晚一起看天边的日落,晚霞映红了她的脸也燃烧了他的心,两人相依相偎,直至日落西山;夜间,她为他研墨,红袖添香,一盏孤灯映照着他们相对而笑的明眸。这日子每天美的都像做梦,这个梦,纳兰做了二十年,如今果然成真。往后他依然希望每日生活在梦中!

  纳兰牵起了沈宛的手来到了纳兰府,他想和沈宛共结连理,一起白头偕老。无疑遭到了纳兰明珠的反对,她是江南歌妓,民间女子,身似漂萍,无根无蒂,他是相国公子,皇宫侍卫,金阶玉堂,无上尊荣,他们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尤其满汉之间,始终隔着一条种族之河,没有舟楫,没有绳缆,又如何能够纵身一跃?无奈纳兰只能为沈宛另寻一处别苑。两人在京城的别苑居住,白天沈宛捧读整理纳兰的诗集,晚上红烛添香为纳兰煮酒研墨作诗。两人过着神仙眷侣般的日子,这是两人感到最幸福的一个春天。幸福让容若忘记了丧妻之痛,他的内心已被沈宛的爱填满,沈宛为纳兰带来了整个江南。从此,纳兰就可以在京师做梦,江南就在身边,他触手可及。这段爱情,是他们一砖一瓦筑起来的,他们要将院墙过到苔藓斑驳,要将青春过到风霜满鬓,要将一杯茶喝成白开水。他们在词中相依为命,在爱中如胶似漆。

  生命是一个华丽的泡影,一个浪花就可以将之湮灭。纳兰病了,病得没有因 由。全身手脚发冷,寒疾入侵,深入骨髓。纳兰生病的时候,沈宛每日端茶送药,

  衣不解带的照顾、相陪、可还是挡不住死神之手。

  纳兰的离去令沈宛悲痛欲绝,日日以泪洗面,她已经怀着纳兰的骨肉,却依旧无靠。她为他舍弃江南,奔赴到京师却只换来一段简短的日子。

  当年暮秋,沈宛产下了她和容若的孩子后便不知所踪。许是她寄身于一叶扁舟,顺流而下,收留她的地方,是江南。失去了容若,京师对于她来说已经没有任何的眷念。一个人,去了一个本不属于自已的地方,纵算是没有掠夺,可终究还是被驱赶。她能带走什么?什么也不能带走,不过是将落花还给了流水,将春天托付给了秋天。

  惆怅凄凄秋暮天。萧条离别后,已经年。乌丝旧咏细生怜。梦魂飞故国、不能前。无穷幽怨类啼鹃。总教多血泪,亦徒然。枝分连理绝姻缘。独窥天上月、几回圆。

「梦回江南」3

  石板月桥,水巷乌篷,烟雨洗绿新茶。风吹堤上柳,鸭戏蒲苇中,江南人家。杨梅暗紫,老酒余香,话桑麻。

  湖光水色无涯。有绿萝裙衩,粉色荷花。箫音高远,玉女琵琶,青青池塘雨鸣蛙。竹影飘月下。醉酒卧西楼,痴看轻纱。明日许是好风景,归去乘云霞。

  我静静的坐在月下凉亭,五月的风吹拂着我的脸颊。院落里飘着淡淡的花香,那白色的四角花瓣,黄黄的花蕊儿随风点着头。姹紫嫣红的月季,争相斗艳。纳凉的人们踱着步子,几条宠物狗,循着主人远去的方向,摇着尾巴,懒散的走过我的身边。不知为何,我蓦然的惆怅,半弯的月儿,发着昏黄的光,那天边的故事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我总是在不觉中想起江南,那是我最美的青春年少好时光。我喜欢椰风阵阵,海边的浪花拍打着白色的沙滩。那一串串远去的脚印,深深浅浅。我望着远方的小岛,遥想着岛上的那眼清泉,甘冽了我的心房。我喜欢栀子花香,满园的幽香,醉了我的胸膛。我总是躲在角落里,喝着老酒,品着春茶,那种惬意,随着婆娑的竹影,进入我田园的梦乡。

  我总是在细雨飘洒的夜里,想起你飘逸的秀发,你是我最美的红颜,你是我最知心的爱人,可那冷酷的现实,拆散了你我青春的美丽。每当夕阳西下,月上柳梢头,我一个人漫无目的游走,看着有情人相挽手臂,卿卿我我,那淡淡的离愁不觉袭上我的心头。我多想站在高岗,迎风呐喊!我多想抛却繁华,飞到你的眼前。可冷酷的现实告诉我,奋力拼搏,雄厚的经济才是爱的基石。我的爱情不浪漫,我的爱情月半弯,我的爱情是那风中的雨丝线,我的爱情在朦胧的夜色里,执手相看泪眼......

  我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轻轻地敲打键盘,那带血的语句,是我对你的思念。我多想把江南的如诗画卷,写进你的容颜。我多想把你轻盈飘逸的裙衫,永久的留在我的心间。我多想挥毫泼墨颂诗篇,把你的清新秀丽永存在我的信笺。我默默地静守着诺言,在夜色迷醉的江南,遥望着北国的山川,和那飘荡的云儿说,我的爱随风,我的不了情和你相牵永远。

  我总是醉眼看世间,那丑恶的嘴脸,那霓虹灯下的孤单,在暗夜里是那样的心烦。我不喜欢虚伪的语言,在推杯换盏的酒宴,我总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忘却那朱门外人间的苦寒。我总是说自己是糊不上墙的烂泥巴,手抚琴弦,弹一曲高山流水遇知音,说一些不着边际的佛家谒语。在这个情商高过智商的游戏里,我总是轻吟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语句。而此时的我却是内心最想见到你,我多想拥你入怀,和你诉说心曲。我多想躺在你的身边,感受你纤纤的细手抚摸我的脸颊。我外表的坚强,内心的懦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依偎在你的怀里。你特有的温柔,母性的爱,消融了我酒后的失态……

  不知何时,你和女儿来到我的眼前,看着我举头望月的呆傻,你默默地牵起我的手臂,和我轻轻地漫步在花前月下……

  人未老,月下语迟迟。试上娇妻额上看,娥眉丝发不当年。眼角写年华。

  相逢后,长亭梦离愁。休对故人思故园,且将新风吹新颜。江南语天涯。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山村》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山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重点指导“果”字和“条”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感受小山村的美丽、富饶、淳朴、可爱,并且热爱小山村。

  4.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2.理解课文,体会小山村的美丽、可爱和它的变化。

  教具准备: 课件和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一起背诵了*40 首古诗,还记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吗?我们一起背一背。(学生大声背诵。)是呀,每一个出门在外的游子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故乡。每当逢年过节,放假休息,大家都会回到故乡看望自己的亲人,看看家乡的变化。秦老师的老家就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如今那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就邀请你们到我的家乡看一看,感受小山村独有的那份淳朴、美丽与可爱。(范读课文并放课件,音乐响起。)

  点评: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感染熏陶,给学生们一种美的享受。

  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和老师一起读起课文,一定是被什么吸引了、打动了。能和老师说说吗?(学生:我觉得小山村太美了,秦老师读得声音洪亮,而且特别有语气,我愿意向您学*。)你说得真好,听得又认真,一会儿一定能比老师读得更好!(学生:谢谢老师!)

  点评:学生对老师的范读进行评价,体现了师生*等对话的过程。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朗读课文,或者用小手指着看看课文,思考:课文中写了小山村的哪些景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学生边说,老师边画简笔画。)

  点评:教师在了解学生认知的同时,注重了人文关怀。利用插图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欲望。也体现出老师的语文基本功。

  二、看课文,自主识字,初读课文。

  集体识字。(了解学生掌握生字情况,并根据学生情况选出难学难记的生字,缩小生字范围。)要求:齐读生字卡,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举手示意老师。把这些字帖在黑板上简笔画的相应位置。)

  点评:教师用测读的方式学生字,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已知情况,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已知经验,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的教学。

  1.同学互相帮助学*。要求:找小伙伴一起学生字。先一起读读课文,再一起找到记字的好方法记这个生字,都掌握后互相用生字卡检查检查。最后再一起读读课文。

  点评:低年级同学的自主学*有一个培养过程,老师有步骤地进行训练,先让学生随文识字,再用好方法记字,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为今后的合作学*创造了条件。

  2.同学们自己再选出难字:脚、望、底。(请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这几个字,帮助加深记忆。方法:带读这个字,让大家说说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记这个字,组组词,说说谜语,说说自己编的顺口溜等等都可以,小老师能对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评价。)

《山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6个认读字及相关词语,会写苹果两字。

  2、在学*课文中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感受小山村的美丽,产生对小山村的喜爱之情及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学*课文中积累词语。会写“苹果”两字。

  教学难点:正确规范书写“苹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喜欢图画吧,现在老师就送给大家一幅画。

  (点击课件)

  师:喜欢这幅画吗?画上是一个小山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小山村看一看。认真看老师板书。(板书:17 小山村)

  1、 指名领拼“村”字。 2、齐读课题。 3、你怎么记住“村”字? (引导木加寸或熟字加偏旁) 4、用“村”还可以组成什么词?(生组词)

  导:小山村里有什么呀,那里的景色美不美呀 ,快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

  二、初读:

  1、听清要求: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生读)

  2、同桌2人互相读读课后生字,读得好就夸夸他,如果他不会读你就来帮助他。(两人互读,纠正字音)

  3、检查字音:

  刚才同学们读书特别认真,合作的也很好,课文中的生字都会读了吗?

  (点击1):苹果 村庄 住 图画

  ①小老师领拼 ②指名读 ③说一说你家住在那儿?(理解“住”的意思)

  (点击2) 山坡上 山脚下 结满 小楼 小鸭 黄黄的梨

  ①小老师领拼 (指导读好“上”的轻声)②指读

  (点击3)去掉了拼音帽子还会吗?老师指,学生读。

  4、导:同学们记字音真是又快又准,我们再来读一遍课文,相信你们肯定能比刚才读得还好,老师又有一个要求,边读边找一找课文都写了小山村的那些地方?(生读)

  生答:山坡上 山脚下 村前

  三、品读:

  1、学*上坡上。

  ①师:我们先一起到山坡上看看都有什么?(在黑板的简笔画上板书“山坡上”)认真读第2自然段。(生读)

  ②师:用书上的话说说山坡上都有什么?(教师相机画简笔画)(形象感知)

  ③山坡上有什么样的苹果?苹果多吗?从那个词中能看出来?(理解“结满”的意思)

  ④想象一下:当我们看到山坡上有这么多的苹果和梨,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能读出来吗?生读

  ⑤想象:山坡上除了非常好看的苹果和梨还会有什么呢?

  补充:山坡上有( )的( ) (积累词语)

  带着想想再齐读一遍这段

  ⑥师:红红的苹果写出了苹果的颜色,你还能想到什么样的苹果?

  补充 ( )苹果 (启发从形状、味道上想) (积累词语)

  ⑦师:上坡上的`苹果真是让人眼馋,那我们就来学写“苹果”两字。

  学*“苹”:你怎么记住它?学*“*’的笔顺。观察田字格中的苹字,从整体观察,再到关键笔画。

  学*“果”怎么记?(点击果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除去苹果,“果”还可以组成什么词?看笔顺跟随,记忆笔顺,观察结构(总体呈现上小下大)再找出关键笔画的位置及写法。

  教师范写“果”字。 生书写“苹果”两字。(描一个写一个) 找出好的进行评价。

  2、学*山脚下:

  师导:山坡上景色美,山脚下也很美。(板书山脚下)读一读第3自然段。生读

  师:还是用书上的话说说上脚下都有什么?(相机画出新房子和小楼)

  师:什么是一排排? 除去多,还能看出什么?

  师:看到这么多整齐漂亮的新房子,你有什么感受?同桌两人读一读,指名读。(引导你住进了新房子,在漂亮的小楼里上课,什么心情读出来?)

  3、学*村前:

  师:请你们随我到村前看一看,那里更美。(板书村前)读一读第4自然段。

  读读村前有什么?(相机完成简笔画)

  观看视频资料(小鸭戏水)(教师旁白:白白的小鸭在绿绿的水面上悠闲地游来游去,时而捕食,时而嬉戏,此时,你刚好路过这里,你会说些什么呢?生说)

  师:想象着小鸭游水时的情景,再读出本段,读出美的感受。

  (鲜活的视频资料,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被美景陶醉,遐想联翩。)

  4、回归整体:

  师: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都到了小山村的那些地方?都有什么?教师指着板书学生说。

  师:你认为这里的景象美不美? 美得像什么?(图画)

  师: 齐读第5自然段。

  师:谁能把整篇课文读一遍,注意语气,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着那里的美景好吗?

  (配乐朗读)

  师:小山村像图画般的美丽,我们的家乡比小山村还美呢,请看(课件)

  多漂亮呀,回去以后拿起画笔把我们的家乡画下来好吗! 这节就上到这儿,下课。

《山村》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雨 里 鸡 鸣 一 两 家 ,

  竹 溪 村 路 板 桥 斜 。

  妇 姑 相 唤 浴 蚕 去 ,

  闲 着 中 庭 栀 子 花 。

  教学准备:

  录音机、液晶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看图导入 。

  1、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问,这幅图美吗?美在哪里?

  2、指导看图,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古诗,读通古诗。

  3、教师范读古诗。

  4、指名读古诗。

  三、分组学*,体会入境。

  1、学生分小组读古诗。

  2、在小组里交流,通过读古诗,你知道了些什么?

  3、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四、全班交流,朗读感悟。

  1、指名学生读古诗。

  2、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师生互相交流。

  4、教师点拨:这一首诗描写了雨中的山村景色,以及村民的生活情景……

  5、学生自由体会朗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五、创造积累。

  1、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熟悉的歌曲调子来演唱这一首诗。

  2、指名学生演唱。

  (1)、我用我们在音乐课堂上学到的《小蜻蜓》的调子来演唱。(师生打拍子)

  (2)、我用我最喜欢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的调子来试着唱一唱。

  ……

  3、评选优秀创作。

  4、学生齐唱古诗《雨过山村》。

  教学反思:

  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老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交流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再通过全班交流探索古诗意境。最后通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曲调来演唱古诗,感受古诗韵味,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语言,更增添了他们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热爱。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