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学*生字词。读准音,记住形。指导书写“松、多、呢、回、答”。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词句,了解小松树的骄傲,为下文的学*铺垫。

  教学过程:

  一、以松导入,揭题激趣。

  1.小朋友,谁认识这个字?(教师出示“松”。指名读。读时强调:松是*舌音)嗯,我们学校的校树——小青松的“松”。仔细看看这个字,谁能指导老师来写写它。(生指导教师写字,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进行书写,并且结合学生的“指导”强调:

  1)这个字,左右结构,木字旁。(写)因为做偏旁,木字最后一撇变成点。

  2)右边是个公:撇要短、捺要长。

  3)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书空:左边——横-竖-撇-点,右边——撇-捺-撇折-点。(教师引读:松)

  谁再来当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这个词。(出示:松树。出示:小松树。你领大家读。出示大松树:你领大家读。)

  2.过渡:小朋友,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板书完整课题)谁来响亮的读课题?(指名1生)我们一起读。

  3.(出示图片)瞧:老师把它俩请来了。这是——小松树,这是——大松树(分别贴在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旁边)

  [预设思考:结合教学生字“松”并出示课题,把识字教学与阅读课题结合,加深学生印象。出示松树的图片,形象生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拼读生字,初步识记。

  过渡:它俩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一定很想了解吧,那我们赶紧去读读课文吧。

  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翻到48页先借助拼音把每个生字拼读2遍。(生自由拼读生字)盖住拼音再读读。

  师:生字有信心读准了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三人火车开起来。

  出示折叠生字词卡:

  1.松/松树

  2.多(这个字容易记,上下两个“夕”)/多高哇

  3.呢(这是一个表示语气的词,它读轻声,我们读得轻而短)/你呢

  4.回/答 (小朋友回答问题用什么?嘴巴。瞧,回是大口包小口。答,竹子头,人下一张口。)

  5.孩/孩子 爷/爷爷 伯/伯伯(教师贴词指着:这三个词,连起来第二个读音就要念轻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里谁的年纪最大?(爷爷。是啊瞧,爷爷是爸爸的爸爸,所以是个“父”字头。下面长了胡须了。接着是谁呢?伯伯多大年纪知道吗?伯伯比爸爸稍微大一点。最小的就是“孩子”了。)按照新的排列顺序读。老师一边拿掉词语。

  6.托 (谁来做做动作)怪不得用“提手旁”。读读词语——托起来

  小结:小朋友真厉害,生字词都能读准了。

  绿色通道上的词语,我们也要读准,自己拼拼读读。(生自由拼读绿色通道上的字)

  [预设思考:先让学生读准字、词,为下文读好课文打下基础。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词语的兴趣,使词语朗读不枯燥。另外,在读准词时,也相机让学生识记字形。]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过渡:好,我们可以开始读课文了,请小朋友轻声地读读课文,注意要把每个字音都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了。(学生自由练读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做什么事情最快乐》教学设计之三《我叫“神舟号”》教学案例及反思火车的故事教学实录称象《世界多美呀》课堂教学听课感想四季教学实录《语文园地一》教学杂谈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啊?(4节)那老师想请4位小朋友来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谁来?(指名4位学生)其他小朋友,我们一起做评委,用小耳朵仔细挺好,看看他们谁读得最正确。

  师生发表评比意见:读得一字不差的是××。读得声音响亮的是××。(难读的句子和读错的地方,老师领着学生再读一遍。)

  2)还有小朋友想挑战他们吗?这次老师点名每一组出代表一名,参加比赛。在我点名之前,人人都有可能,为了小组的荣誉,自己再准备一遍吧。(生自由读课文一遍。)

  老师四大组分别点名1生。参加比赛。

  师:小组里的要对这位同学说些什么啊?(学生可以鼓励、提醒)

  四位学生进行朗读。(朗读后师生评议)

  [预设思考:一年级的小学生对竞赛特别感兴趣,通过开展朗读比赛,当评委,评比奖项等方式,使学生阅读情绪高涨。接着,又用赛前准备的方式,让学生再去读一遍课文,学生为了比赛胜利更是乐于朗读。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多次阅读了文本,并且是快乐地读。]

  四、精读课文,学*1、2自然段。

  过渡:看来把课文读正确小朋友没有问题了。不过,我们还要学会动脑筋的读书,那就是要一边读一边想。现在,谁再来给大家读读第一段。老师有问题要考考大家的。

  1.学*第一段。(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不同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段。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课件点击“山上,小”“山下,大”)

  教师简笔画山。(拿出课始出示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谁能摆放一下黑板上这两棵松树的位置?指明学生上台摆。

  评价:摆得对不对?奖励你给大家读读第一段。(贴图的学生朗读第一节)

  2)我们一起来介绍介绍这两棵松树的位置。(齐读)

  2.学*第二段

  过渡:有一天,山上的小松树对着山下的大松树说起话来。它在说什么呢?谁来给我们读一读。(指名1生朗读)小朋友,你们听明白它说的话了吗?它说了几句话?(两句。分句出示)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听听。

  1)出示句子1: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指名一生朗读)

  师:听懂了吗?(小松树是说自己长得很高。)它是怎么夸自己的?(出示:多高哇)谁来读读这个词。想想这时的小松树心里怎么样?(很得意。)

  谁能当回小松树,得意的说一说。(指名1生朗读,指导表情。)

  强调:看看,小松树在夸自己长得高的时候,还用上了感叹号。(教师打开词语折叠的感叹号)谁有本领把感叹号表现的语气也读出来。(评价:真是很得意。)

  2)出示句子2: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师:我们再来读读第二句(齐读)你又读明白了什么?(生自由说)

  出示卡片“你呢”,这里的你,是指谁啊?(大松树)出示:你呢?后面是个什么符号?(问号)谁来把这个问号读出来?追问“小松树”:你心里怎么想?(评价:有点怀疑。有点不相信。有点看不起)是啊,小松树心里其实想说……

  3)(完整出示2句话)听了小松树的话,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啊?(生自由评价:骄傲、没有礼貌等)你还从这个句子的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出示2类字“喂”。读。瞧打招呼都这么没有礼貌)你能想象一下,当时小松树神气活现的样子吗?谁来读好小松树的话?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做什么事情最快乐》教学设计之三《我叫“神舟号”》教学案例及反思火车的故事教学实录称象《世界多美呀》课堂教学听课感想四季教学实录《语文园地一》教学杂谈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4)假如你是大松树,会回答它呢?(教师贴出词卡“回答”)学生自由交流。

  然而,文中的大松树是怎么做的?(教师板书:没有)。

  我们再看书上的插图,大松树什么表情啊?你觉得大松树怎么样?(谦虚)

  5)小结:小松树和大松树多么不同啊。我们来分角色演演吧。(同桌分角色练*。指名演读。评价。)

  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预设思考:第1自然段内容较简单,通过抓重点字“山上”、“山下”,摆放两棵松树的位置,使学生理解本段内容。第2自然段主要写小松树的表现,理解它的骄傲,为第2课的学*作好铺垫。对小松树的2句话,进行逐个突破。抓住语气词,标点符号进行朗读指导。通过想象小松树的表情、动作,感受它的骄傲。另外,相机进行“回答”这2个生字的书写指导,随文识字的方法,更利于学生记忆生字。]

  五、复*词语,游戏巩固。

  过渡:(教师指着黑板)小朋友,黑板上有好几个我们学*的生字,你们都记住了吗?跟老师再一起来读一读。

  松-松树

  多-多高哇

  呢-你呢

  回/答-回答

  1.下面,我们来猜字的游戏,请听题:

  1)两个部件,木字旁,公字边,什么字?(松)

  竹字头,合字底,什么字?(答)

  2)有土能种花,有口叫什么?(呢)

  3)大口包小口。(回)

  4)大夕背小夕。(多)两个夕字。仔细瞧一瞧,有什么不同?下面的夕比上面的夕稍微大一点点。夕对夕,点对点,下撇长一点。

  2、指导书写:

  最后还有一个“呢”。看看,什么偏旁?口字旁。指导右半边的笔顺。请小朋友看看右边的笔顺,谁来说。(强调:撇,竖弯勾。)追问:呢字第七笔,是什么?(撇)指导书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描红。(教师巡视评讲)

  3、复*剩下的四个生字和二类字。

  1)孩子、伯伯、爷爷、托起来

  2)出示二类字:棵、摸、惭、愧、低、喂

  [预设思考:通过部件法、看动作猜字法、听意思猜字法等多种形式的方法对生字进行巩固复*,巧妙有趣,使枯燥的写字教学成为学生的学*乐趣。]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1、 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 猜一种树。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

  2、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

  3、师: 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的这么亲切,它们一定爱和你们交朋友。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第八课。板书:8小松树和大松树。生齐读课题。

  4、过渡:上节课x老师带小朋友们读过这篇课文了,你能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到他们的家吗? (画大山的图),瞧,这是大山爷爷,谁来把小松树和大松树送回家呢?指名上台来摆两棵松树的位置。

  二、朗读感悟

  1、小朋友们真棒,都能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到家,那你们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呢?(第一自然段)(学生回答后要评价:你真会读书啊!)

  师:让我们一起捧起书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谁长在什么地方?个儿长得怎么样?

  练*句式:_____长在______,个儿长得________。(电脑出示)

  2、长在大山顶上的这棵小松树从高处向下放眼看去,会看到些什么呢?(教师出示图片引导。)

  3、小松树站的这么高,看到的东西可真多呀!这天,小松树看到了山下的大松树,它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4、谁来说说,小松树说了什么?(指名说)请你再来读读小松树的话,想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骄傲 得意自满)

  5、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去说这几句话呢?谁来试一试?

  (1)“喂、朋友,”

  小朋友,小松树在山上,离山下的大松树很远,他会怎么喊山下的大松树呢?

  (你能再喊得响一些、长一些吗?还可以再远一点。大松树可听不见呀!

  这声音一定飘到大松树的耳朵里了。)

  我们一起来试试。

  (2)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a、是啊,你看,小松树多骄傲啊,它觉得自己长的是——很高、最高了,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b、你能骄傲的读读这句话吗?

  c、指名读 评价(才这么高,还可以再高点。真高啊!还加上动作读了呢!)

  一起来骄傲的读读

  (3)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远点好吗?多远啊!远的看不见了)

  a、老师从“很远很远”听出来了,小松树看的真远啊!两个很远在一起就表示非常远,你能照样子说说吗?

  电脑出示: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这座山真的很 很 呀。

  西瓜真是很 很 呀。

  长江真是很 很 呀。

  天空真的是很 很 呀。

  (很高很大,你说了大山的两个特点,又高又大,要是我只说大山的高,该怎么填呢?)

  b哎呀,这棵小松树长的真高啊,它觉得自己能看到非常远的地方,他认为大松树呢?(看得远吗?)于是他暗暗得意,对大松树说,我能—— 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小松树多瞧不起人啊)你能读出瞧不起大松树的样子来吗?谁来试一试?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真有点瞧不起别人了,要是加上了表情就更好了)

  c(真不把大松树放在眼里,真是一个比一个得意)

  6、小朋友,你能加上动作表情读好这句话吗??自己试着读好这两句话

  (1)指名读 评价 真不把大松树放在眼里

  (2)谁也来和他比一比,把你眼中的小松树读出来。

  (这棵小松树真是非常骄傲 连脚尖都踮起来了 小胸脯挺得直直的,真像在比高矮呢? 真是一棵活灵活现的小松树)

  (3)我们一起站起来学学小松树的样子来读读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巩固汉语拼音,学会15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难点

  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教具准备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图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略)

  一、看图导入,揭题释题。

  1、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

  (1)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松树)

  (2)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呢?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寓言故事。

  3、读题。

  注意读准松song树shu,两个声母不同。

  4、讲释窝言:这篇课文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道理,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叫它“寓言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课文,注意读顺,标上自然段序号,想想每段写什么。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其中“地方、孩子、伯伯、爷爷、朋友”等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音。

  三、学*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能读懂些什么?

  2、交流,从一节读懂了什么?

  (两棵松树生长的地方)

  进一步规范语言训练:

  (1)山上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山下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

  (突出“小”、“大”)

  (2)什么地方有一棵小松树?什么地方有一棵大松树?

  (突出“山上”、“山下”)

  (3)用“(什么)长在(什么地方)”句式说话。

  (4)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学*第二自然段。

  (1)自读,再看看图,说说这两棵松树长得怎么样?

  用上“(什么)长在(什么地方),(长得怎么样)”的句式说话。

  (2)读读小松树的话,想想小松树是这样看自己的吗?

  (3)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导读懂小松树的话。

  a、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b、比较句子,朗读体会。

  我长得高。

  我长得多高啊!

  你看我长得多高啊!

  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

  c、比较词语,练*朗读:

  很远的地方

  很远很远的地方

  小松树认为自己看得远。

  d、除了看出他很骄傲外,你还看出他怎么样?从哪儿看出的?

  ( 没礼貌,瞧不起别人)

  a、指导读“喂,朋友”。

  小松树跟谁说话呢?

  b、理解“你呢”?

  再读读小松树的话,他想接着说什么?

  (你有我长得高吗?有我看得远吗?表示看不起大松树。)

  e、指导朗读

  小松树这时是什么样儿?你能想象出来吗?带上恰当的语气自由练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齐读,背诵。

  (4)学*最后一句:

  a、听了小松树的话,看图说说大松树生气了吗?(没有,还在微笑呢)

  b、大松树为什么不回答,他在笑什么?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5)背诵第二自然段。

  (6)一二自然段分角色表演读。

  四、学*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词。

  松树,山下,回答。

  2、重点指导松、答。

  松:左窄右宽,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

  答:人下面不能丢了一横。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1、 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 猜一种树。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

  2、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

  3、师: 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的这么亲切,它们一定爱和你们交朋友。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第八课。板书:8小松树和大松树。生齐读课题。

  4、过渡:上节课x老师带小朋友们读过这篇课文了,你能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到他们的家吗? (画大山的图),瞧,这是大山爷爷,谁来把小松树和大松树送回家呢?指名上台来摆两棵松树的位置。

  二、朗读感悟

  1、小朋友们真棒,都能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到家,那你们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呢?(第一自然段)(学生回答后要评价:你真会读书啊!)

  师:让我们一起捧起书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谁长在什么地方?个儿长得怎么样?

  练*句式:_____长在______,个儿长得________。(电脑出示)

  2、长在大山顶上的这棵小松树从高处向下放眼看去,会看到些什么呢?(教师出示图片引导。)

  3、小松树站的这么高,看到的东西可真多呀!这天,小松树看到了山下的大松树,它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4、谁来说说,小松树说了什么?(指名说)请你再来读读小松树的话,想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骄傲 得意自满)

  5、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去说这几句话呢?谁来试一试?

  (1)“喂、朋友,”

  小朋友,小松树在山上,离山下的大松树很远,他会怎么喊山下的大松树呢?

  (你能再喊得响一些、长一些吗?还可以再远一点。大松树可听不见呀!

  这声音一定飘到大松树的耳朵里了。)

  我们一起来试试。

  (2)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a、是啊,你看,小松树多骄傲啊,它觉得自己长的是——很高、最高了,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b、你能骄傲的读读这句话吗?

  c、指名读 评价(才这么高,还可以再高点。真高啊!还加上动作读了呢!)

  一起来骄傲的读读

  (3)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远点好吗?多远啊!远的看不见了)

  a、老师从“很远很远”听出来了,小松树看的真远啊!两个很远在一起就表示非常远,你能照样子说说吗?

  电脑出示: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这座山真的很 很 呀。

  西瓜真是很 很 呀。

  长江真是很 很 呀。

  天空真的是很 很 呀。

  (很高很大,你说了大山的两个特点,又高又大,要是我只说大山的高,该怎么填呢?)

  b哎呀,这棵小松树长的真高啊,它觉得自己能看到非常远的地方,他认为大松树呢?(看得远吗?)于是他暗暗得意,对大松树说,我能—— 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小松树多瞧不起人啊)你能读出瞧不起大松树的样子来吗?谁来试一试?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真有点瞧不起别人了,要是加上了表情就更好了)

  c(真不把大松树放在眼里,真是一个比一个得意)

  6、小朋友,你能加上动作表情读好这句话吗??自己试着读好这两句话

  (1)指名读 评价 真不把大松树放在眼里

  (2)谁也来和他比一比,把你眼中的小松树读出来。

  (这棵小松树真是非常骄傲 连脚尖都踮起来了 小胸脯挺得直直的,真像在比高矮呢? 真是一棵活灵活现的小松树)

  (3)我们一起站起来学学小松树的样子来读读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学*生字词。读准音,记住形。指导书写“松、多、呢、回、答”。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词句,了解小松树的骄傲,为下文的学*铺垫。

  教学过程:

  一、以松导入,揭题激趣。

  1.小朋友,谁认识这个字?(教师出示“松”。指名读。读时强调:松是*舌音)嗯,我们学校的校树——小青松的“松”。仔细看看这个字,谁能指导老师来写写它。(生指导教师写字,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进行书写,并且结合学生的“指导”强调:

  1)这个字,左右结构,木字旁。(写)因为做偏旁,木字最后一撇变成点。

  2)右边是个公:撇要短、捺要长。

  3)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书空:左边——横-竖-撇-点,右边——撇-捺-撇折-点。(教师引读:松)

  谁再来当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这个词。(出示:松树。出示:小松树。你领大家读。出示大松树:你领大家读。)

  2.过渡:小朋友,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板书完整课题)谁来响亮的读课题?(指名1生)我们一起读。

  3.(出示图片)瞧:老师把它俩请来了。这是——小松树,这是——大松树(分别贴在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旁边)

  [预设思考:结合教学生字“松”并出示课题,把识字教学与阅读课题结合,加深学生印象。出示松树的图片,形象生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拼读生字,初步识记。

  过渡:它俩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一定很想了解吧,那我们赶紧去读读课文吧。

  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翻到48页先借助拼音把每个生字拼读2遍。(生自由拼读生字)盖住拼音再读读。

  师:生字有信心读准了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三人火车开起来。

  出示折叠生字词卡:

  1.松/松树

  2.多(这个字容易记,上下两个“夕”)/多高哇

  3.呢(这是一个表示语气的词,它读轻声,我们读得轻而短)/你呢

  4.回/答 (小朋友回答问题用什么?嘴巴。瞧,回是大口包小口。答,竹子头,人下一张口。)

  5.孩/孩子 爷/爷爷 伯/伯伯(教师贴词指着:这三个词,连起来第二个读音就要念轻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里谁的年纪最大?(爷爷。是啊瞧,爷爷是爸爸的爸爸,所以是个“父”字头。下面长了胡须了。接着是谁呢?伯伯多大年纪知道吗?伯伯比爸爸稍微大一点。最小的就是“孩子”了。)按照新的排列顺序读。老师一边拿掉词语。

  6.托 (谁来做做动作)怪不得用“提手旁”。读读词语——托起来

  小结:小朋友真厉害,生字词都能读准了。

  绿色通道上的词语,我们也要读准,自己拼拼读读。(生自由拼读绿色通道上的字)

  [预设思考:先让学生读准字、词,为下文读好课文打下基础。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词语的兴趣,使词语朗读不枯燥。另外,在读准词时,也相机让学生识记字形。]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过渡:好,我们可以开始读课文了,请小朋友轻声地读读课文,注意要把每个字音都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了。(学生自由练读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做什么事情最快乐》教学设计之三《我叫“神舟号”》教学案例及反思火车的故事教学实录称象《世界多美呀》课堂教学听课感想四季教学实录《语文园地一》教学杂谈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啊?(4节)那老师想请4位小朋友来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谁来?(指名4位学生)其他小朋友,我们一起做评委,用小耳朵仔细挺好,看看他们谁读得最正确。

  师生发表评比意见:读得一字不差的是××。读得声音响亮的是××。(难读的句子和读错的地方,老师领着学生再读一遍。)

  2)还有小朋友想挑战他们吗?这次老师点名每一组出代表一名,参加比赛。在我点名之前,人人都有可能,为了小组的荣誉,自己再准备一遍吧。(生自由读课文一遍。)

  老师四大组分别点名1生。参加比赛。

  师:小组里的要对这位同学说些什么啊?(学生可以鼓励、提醒)

  四位学生进行朗读。(朗读后师生评议)

  [预设思考:一年级的小学生对竞赛特别感兴趣,通过开展朗读比赛,当评委,评比奖项等方式,使学生阅读情绪高涨。接着,又用赛前准备的方式,让学生再去读一遍课文,学生为了比赛胜利更是乐于朗读。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多次阅读了文本,并且是快乐地读。]

  四、精读课文,学*1、2自然段。

  过渡:看来把课文读正确小朋友没有问题了。不过,我们还要学会动脑筋的读书,那就是要一边读一边想。现在,谁再来给大家读读第一段。老师有问题要考考大家的。

  1.学*第一段。(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不同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段。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课件点击“山上,小”“山下,大”)

  教师简笔画山。(拿出课始出示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谁能摆放一下黑板上这两棵松树的位置?指明学生上台摆。

  评价:摆得对不对?奖励你给大家读读第一段。(贴图的'学生朗读第一节)

  2)我们一起来介绍介绍这两棵松树的位置。(齐读)

  2.学*第二段

  过渡:有一天,山上的小松树对着山下的大松树说起话来。它在说什么呢?谁来给我们读一读。(指名1生朗读)小朋友,你们听明白它说的话了吗?它说了几句话?(两句。分句出示)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听听。

  1)出示句子1: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指名一生朗读)

  师:听懂了吗?(小松树是说自己长得很高。)它是怎么夸自己的?(出示:多高哇)谁来读读这个词。想想这时的小松树心里怎么样?(很得意。)

  谁能当回小松树,得意的说一说。(指名1生朗读,指导表情。)

  强调:看看,小松树在夸自己长得高的时候,还用上了感叹号。(教师打开词语折叠的感叹号)谁有本领把感叹号表现的语气也读出来。(评价:真是很得意。)

  2)出示句子2: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师:我们再来读读第二句(齐读)你又读明白了什么?(生自由说)

  出示卡片“你呢”,这里的你,是指谁啊?(大松树)出示:你呢?后面是个什么符号?(问号)谁来把这个问号读出来?追问“小松树”:你心里怎么想?(评价:有点怀疑。有点不相信。有点看不起)是啊,小松树心里其实想说……

  3)(完整出示2句话)听了小松树的话,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啊?(生自由评价:骄傲、没有礼貌等)你还从这个句子的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出示2类字“喂”。读。瞧打招呼都这么没有礼貌)你能想象一下,当时小松树神气活现的样子吗?谁来读好小松树的话?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做什么事情最快乐》教学设计之三《我叫“神舟号”》教学案例及反思火车的故事教学实录称象《世界多美呀》课堂教学听课感想四季教学实录《语文园地一》教学杂谈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4)假如你是大松树,会回答它呢?(教师贴出词卡“回答”)学生自由交流。

  然而,文中的大松树是怎么做的?(教师板书:没有)。

  我们再看书上的插图,大松树什么表情啊?你觉得大松树怎么样?(谦虚)

  5)小结:小松树和大松树多么不同啊。我们来分角色演演吧。(同桌分角色练*。指名演读。评价。)

  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预设思考:第1自然段内容较简单,通过抓重点字“山上”、“山下”,摆放两棵松树的位置,使学生理解本段内容。第2自然段主要写小松树的表现,理解它的骄傲,为第2课的学*作好铺垫。对小松树的2句话,进行逐个突破。抓住语气词,标点符号进行朗读指导。通过想象小松树的表情、动作,感受它的骄傲。另外,相机进行“回答”这2个生字的书写指导,随文识字的方法,更利于学生记忆生字。]

  五、复*词语,游戏巩固。

  过渡:(教师指着黑板)小朋友,黑板上有好几个我们学*的生字,你们都记住了吗?跟老师再一起来读一读。

  松-松树

  多-多高哇

  呢-你呢

  回/答-回答

  1.下面,我们来猜字的游戏,请听题:

  1)两个部件,木字旁,公字边,什么字?(松)

  竹字头,合字底,什么字?(答)

  2)有土能种花,有口叫什么?(呢)

  3)大口包小口。(回)

  4)大夕背小夕。(多)两个夕字。仔细瞧一瞧,有什么不同?下面的夕比上面的夕稍微大一点点。夕对夕,点对点,下撇长一点。

  2、指导书写:

  最后还有一个“呢”。看看,什么偏旁?口字旁。指导右半边的笔顺。请小朋友看看右边的笔顺,谁来说。(强调:撇,竖弯勾。)追问:呢字第七笔,是什么?(撇)指导书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描红。(教师巡视评讲)

  3、复*剩下的四个生字和二类字。

  1)孩子、伯伯、爷爷、托起来

  2)出示二类字:棵、摸、惭、愧、低、喂

  [预设思考:通过部件法、看动作猜字法、听意思猜字法等多种形式的方法对生字进行巩固复*,巧妙有趣,使枯燥的写字教学成为学生的学*乐趣。]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3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2)教师引读: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询问过渡:

  ①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什么?

  ②在山上看到的楼房和在*地上看到的楼房有什么不同?

  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

  2、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5)学生自由学着样子准备表演。

  (6)指名上台表演。

  (7)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现?

  师:其实,“大松树”的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什么!

  ①四人一小组讨论。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生1: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请生上台演示图片,把山上的小松树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看到底谁长得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是我施教的首要重点目标。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这里我选准课文的空白点,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参与学*,人人奉献思维结果。为读好下文打好语意和情感上的底色。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出示句式)

  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评析:为了渗透阅读的方法和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在此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朗读积累的任务。

  4、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样?

  (2)指读。

  (3)理解词语: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

  (4)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树树说些什么?

  (生1:他想我错了。)小松树知错就改,我们向他学*。

  (生2:他对大松树说:“大松树哥哥,对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该说这些话,真是对不起。)小松树变得谦虚、有礼貌了,我们向他学*。

  三、以演代读,自然内化。

  小朋友说得非常好,那么,你想把课文表演出来吗?(想)请小朋友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想和谁表演就和谁组合。

  1、教师指导四人一组表演如何分配角色。

  2、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

  3、推选一组上台表演,教师现场加以指导。

  4、这一组配上音乐,再完整表演。

  为了激发学生表演积极性,师当主持人报幕:

  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我先来介绍介绍“演员”(介绍表演者),等表演结束,还要评选最佳演员,请观众朋友们认真欣赏!

  评选最佳演员,奖励合作的小红旗。

  5、配上音乐,集体表演。

  评析:内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小学生正处在学*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为此,我竭力运用多种途径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言、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诵读积累的任务。

  总评: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导读课文,到表演内化、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方式来学*。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说、演,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促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学*生字词。读准音,记住形。指导书写“松、多、呢、回、答”。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词句,了解小松树的'骄傲,为下文的学*铺垫。

  教学过程:

  一、以松导入,揭题激趣。

  1.小朋友,谁认识这个字?(教师出示“松”。指名读。读时强调:松是*舌音)嗯,我们学校的校树——小青松的“松”。仔细看看这个字,谁能指导老师来写写它。(生指导教师写字,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进行书写,并且结合学生的“指导”强调:

  1)这个字,左右结构,木字旁。(写)因为做偏旁,木字最后一撇变成点。

  2)右边是个公:撇要短、捺要长。

  3)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书空:左边——横-竖-撇-点,右边——撇-捺-撇折-点。(教师引读:松)

  谁再来当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这个词。(出示:松树。出示:小松树。你领大家读。出示大松树:你领大家读。)

  2.过渡:小朋友,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板书完整课题)谁来响亮的读课题?(指名1生)我们一起读。

  3.(出示图片)瞧:老师把它俩请来了。这是——小松树,这是——大松树(分别贴在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旁边)

  [预设思考:结合教学生字“松”并出示课题,把识字教学与阅读课题结合,加深学生印象。出示松树的图片,形象生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拼读生字,初步识记。

  过渡:它俩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一定很想了解吧,那我们赶紧去读读课文吧。

  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翻到48页先借助拼音把每个生字拼读2遍。(生自由拼读生字)盖住拼音再读读。

  师:生字有信心读准了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三人火车开起来。

  出示折叠生字词卡:

  1.松/松树

  2.多(这个字容易记,上下两个“夕”)/多高哇

  3.呢(这是一个表示语气的词,它读轻声,我们读得轻而短)/你呢

  4.回/答 (小朋友回答问题用什么?嘴巴。瞧,回是大口包小口。答,竹子头,人下一张口。)

  5.孩/孩子 爷/爷爷 伯/伯伯(教师贴词指着:这三个词,连起来第二个读音就要念轻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里谁的年纪最大?(爷爷。是啊瞧,爷爷是爸爸的爸爸,所以是个“父”字头。下面长了胡须了。接着是谁呢?伯伯多大年纪知道吗?伯伯比爸爸稍微大一点。最小的就是“孩子”了。)按照新的排列顺序读。老师一边拿掉词语。

  6.托 (谁来做做动作)怪不得用“提手旁”。读读词语——托起来

  小结:小朋友真厉害,生字词都能读准了。

  绿色通道上的词语,我们也要读准,自己拼拼读读。(生自由拼读绿色通道上的字)

  [预设思考:先让学生读准字、词,为下文读好课文打下基础。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词语的兴趣,使词语朗读不枯燥。另外,在读准词时,也相机让学生识记字形。]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过渡:好,我们可以开始读课文了,请小朋友轻声地读读课文,注意要把每个字音都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了。(学生自由练读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做什么事情最快乐》教学设计之三《我叫“神舟号”》教学案例及反思火车的故事教学实录称象《世界多美呀》课堂教学听课感想四季教学实录《语文园地一》教学杂谈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啊?(4节)那老师想请4位小朋友来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谁来?(指名4位学生)其他小朋友,我们一起做评委,用小耳朵仔细挺好,看看他们谁读得最正确。

  师生发表评比意见:读得一字不差的是××。读得声音响亮的是××。(难读的句子和读错的地方,老师领着学生再读一遍。)

  2)还有小朋友想挑战他们吗?这次老师点名每一组出代表一名,参加比赛。在我点名之前,人人都有可能,为了小组的荣誉,自己再准备一遍吧。(生自由读课文一遍。)

  老师四大组分别点名1生。参加比赛。

  师:小组里的要对这位同学说些什么啊?(学生可以鼓励、提醒)

  四位学生进行朗读。(朗读后师生评议)

  [预设思考:一年级的小学生对竞赛特别感兴趣,通过开展朗读比赛,当评委,评比奖项等方式,使学生阅读情绪高涨。接着,又用赛前准备的方式,让学生再去读一遍课文,学生为了比赛胜利更是乐于朗读。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多次阅读了文本,并且是快乐地读。]

  四、精读课文,学*1、2自然段。

  过渡:看来把课文读正确小朋友没有问题了。不过,我们还要学会动脑筋的读书,那就是要一边读一边想。现在,谁再来给大家读读第一段。老师有问题要考考大家的。

  1.学*第一段。(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不同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段。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课件点击“山上,小”“山下,大”)

  教师简笔画山。(拿出课始出示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谁能摆放一下黑板上这两棵松树的位置?指明学生上台摆。

  评价:摆得对不对?奖励你给大家读读第一段。(贴图的学生朗读第一节)

  2)我们一起来介绍介绍这两棵松树的位置。(齐读)

  2.学*第二段

  过渡:有一天,山上的小松树对着山下的大松树说起话来。它在说什么呢?谁来给我们读一读。(指名1生朗读)小朋友,你们听明白它说的话了吗?它说了几句话?(两句。分句出示)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听听。

  1)出示句子1: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指名一生朗读)

  师:听懂了吗?(小松树是说自己长得很高。)它是怎么夸自己的?(出示:多高哇)谁来读读这个词。想想这时的小松树心里怎么样?(很得意。)

  谁能当回小松树,得意的说一说。(指名1生朗读,指导表情。)

  强调:看看,小松树在夸自己长得高的时候,还用上了感叹号。(教师打开词语折叠的感叹号)谁有本领把感叹号表现的语气也读出来。(评价:真是很得意。)

  2)出示句子2: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师:我们再来读读第二句(齐读)你又读明白了什么?(生自由说)

  出示卡片“你呢”,这里的你,是指谁啊?(大松树)出示:你呢?后面是个什么符号?(问号)谁来把这个问号读出来?追问“小松树”:你心里怎么想?(评价:有点怀疑。有点不相信。有点看不起)是啊,小松树心里其实想说……

  3)(完整出示2句话)听了小松树的话,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啊?(生自由评价:骄傲、没有礼貌等)你还从这个句子的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出示2类字“喂”。读。瞧打招呼都这么没有礼貌)你能想象一下,当时小松树神气活现的样子吗?谁来读好小松树的话?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做什么事情最快乐》教学设计之三《我叫“神舟号”》教学案例及反思火车的故事教学实录称象《世界多美呀》课堂教学听课感想四季教学实录《语文园地一》教学杂谈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4)假如你是大松树,会回答它呢?(教师贴出词卡“回答”)学生自由交流。

  然而,文中的大松树是怎么做的?(教师板书:没有)。

  我们再看书上的插图,大松树什么表情啊?你觉得大松树怎么样?(谦虚)

  5)小结:小松树和大松树多么不同啊。我们来分角色演演吧。(同桌分角色练*。指名演读。评价。)

  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预设思考:第1自然段内容较简单,通过抓重点字“山上”、“山下”,摆放两棵松树的位置,使学生理解本段内容。第2自然段主要写小松树的表现,理解它的骄傲,为第2课的学*作好铺垫。对小松树的2句话,进行逐个突破。抓住语气词,标点符号进行朗读指导。通过想象小松树的表情、动作,感受它的骄傲。另外,相机进行“回答”这2个生字的书写指导,随文识字的方法,更利于学生记忆生字。]

  五、复*词语,游戏巩固。

  过渡:(教师指着黑板)小朋友,黑板上有好几个我们学*的生字,你们都记住了吗?跟老师再一起来读一读。

  松-松树

  多-多高哇

  呢-你呢

  回/答-回答

  1.下面,我们来猜字的游戏,请听题:

  1)两个部件,木字旁,公字边,什么字?(松)

  竹字头,合字底,什么字?(答)

  2)有土能种花,有口叫什么?(呢)

  3)大口包小口。(回)

  4)大夕背小夕。(多)两个夕字。仔细瞧一瞧,有什么不同?下面的夕比上面的夕稍微大一点点。夕对夕,点对点,下撇长一点。

  2、指导书写:

  最后还有一个“呢”。看看,什么偏旁?口字旁。指导右半边的笔顺。请小朋友看看右边的笔顺,谁来说。(强调:撇,竖弯勾。)追问:呢字第七笔,是什么?(撇)指导书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描红。(教师巡视评讲)

  3、复*剩下的四个生字和二类字。

  1)孩子、伯伯、爷爷、托起来

  2)出示二类字:棵、摸、惭、愧、低、喂

  [预设思考:通过部件法、看动作猜字法、听意思猜字法等多种形式的方法对生字进行巩固复*,巧妙有趣,使枯燥的写字教学成为学生的学*乐趣。]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2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这是学生学*的第一篇寓言。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因而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树,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的'四个自然段。

  本节课上的是第二教时,主要的教学任务一方面是学*第一教时余下的几个生字,另一方面是在深入理解感情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自主合作的学*方式,让学生就教师所提供的话题,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研读,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同时也指出:“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二者的结合点在哪里?本节课的设计,就试图用教师所提供的话题来体现二者的结合点。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话题,来引起学生自主学*课文的兴趣:如果让你来说一说小松树,用上“小松树xxxxxxxxxxxxxxx”的句子,你会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从课文中找出理由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一步深入自主探究课文。教师在学生已有的对课文的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以点拨,使学生通过朗读对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有进一步的体会。

  在总结阶段,我让学生还用“小松树xxxxxxxxxxx”的句式来说学*课文后的感受,来强化对课文的认识。

  在教材的处理方面,本节课对风伯伯的话有意进行淡化处理。主要的原因和理由是:

  1、风伯伯的话可谓语重心长,完全是一个长者口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体会到这一层,我觉得实在太困难;

  2、风伯伯的话只要大致了解了意思,并不妨碍学生理解全文。

  3、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很明显是小松树。对风伯伯的话进行淡化处理所节省的时间和精力可用在反复研读体味小松树这一形象上。即所谓“宁掘一口井,不开一条沟”。这一设想和做法是否可行,还要请各位点评。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巩固汉语拼音,学会15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难点

  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教具准备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图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略)

  一、看图导入,揭题释题。

  1、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

  (1)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松树)

  (2)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呢?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寓言故事。

  3、读题。

  注意读准松song树shu,两个声母不同。

  4、讲释窝言:这篇课文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道理,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叫它“寓言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课文,注意读顺,标上自然段序号,想想每段写什么。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其中“地方、孩子、伯伯、爷爷、朋友”等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音。

  三、学*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能读懂些什么?

  2、交流,从一节读懂了什么?

  (两棵松树生长的地方)

  进一步规范语言训练:

  (1)山上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山下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

  (突出“小”、“大”)

  (2)什么地方有一棵小松树?什么地方有一棵大松树?

  (突出“山上”、“山下”)

  (3)用“(什么)长在(什么地方)”句式说话。

  (4)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学*第二自然段。

  (1)自读,再看看图,说说这两棵松树长得怎么样?

  用上“(什么)长在(什么地方),(长得怎么样)”的句式说话。

  (2)读读小松树的话,想想小松树是这样看自己的吗?

  (3)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导读懂小松树的话。

  a、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b、比较句子,朗读体会。

  我长得高。

  我长得多高啊!

  你看我长得多高啊!

  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

  c、比较词语,练*朗读:

  很远的地方

  很远很远的地方

  小松树认为自己看得远。

  d、除了看出他很骄傲外,你还看出他怎么样?从哪儿看出的?

  ( 没礼貌,瞧不起别人)

  a、指导读“喂,朋友”。

  小松树跟谁说话呢?

  b、理解“你呢”?

  再读读小松树的话,他想接着说什么?

  (你有我长得高吗?有我看得远吗?表示看不起大松树。)

  e、指导朗读

  小松树这时是什么样儿?你能想象出来吗?带上恰当的语气自由练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齐读,背诵。

  (4)学*最后一句:

  a、听了小松树的话,看图说说大松树生气了吗?(没有,还在微笑呢)

  b、大松树为什么不回答,他在笑什么?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5)背诵第二自然段。

  (6)一二自然段分角色表演读。

  四、学*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词。

  松树,山下,回答。

  2、重点指导松、答。

  松:左窄右宽,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

  答:人下面不能丢了一横。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小松树和大松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童话,全文只有四个自然段,语言非常简单,讲的是一棵山上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小松树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的行为。课文还配有2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的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本堂课,我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人物心理来走进文本,领会课文蕴涵的深刻的道理。

  整堂课教学下来,我个人认为自己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两点:

  1、能够带领孩子入情入境, 让他们走进大松树和小松树的内心世界。在导入部分,我就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区别。在教学中,我又运用孩童般的语言进行有意识的拓展与生成:“看,小松树长在高高的山上,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猜他会看到什么呢?也许是太阳、白云、大山等,从而让学生领会到小松树得意、目空一切的原因;在课堂的尾声部分,我试着让孩子们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小松树,你想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在走进小松树内心的同时也使他们获得文本的教育意义。整节课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非常的活跃。

  2、指导朗读较为深入,能够引导学生在读中悟。特别是在指导第二自然段朗读时,在突出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时能紧紧抓住关键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能够把这些词语放进具体语境中去朗读和感悟,并能讲究一定方法。我还让他们上台来演一演小松树和大松树,让孩子在表演中体会和感悟。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

  1.没有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过于繁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的设计时,我尽可能的对自己说:要做到少指导,精指导,每设计一个问题我都要想一想:这个问题为什么问?对学生有帮助吗?孩子能回答到吗?如果回答不到,我该怎么引导呢?我还精心的设计了练说环节:小松树站在高山顶上会看到什么。。。。在实际操作时我却担心孩子们说不出我想要的答案而一再提示和重复孩子们的答案,不仅浪费了时间,也使听课的老师觉得很啰嗦,造成了老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的局面。

  2.过分依赖学生群体中的“优生”,忽略了课中的激励机制。

  课堂上我往往喜欢请*时表现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忽略了后进生,以至于使他们因缺乏参与性而失去学*的兴趣,导致一些人低头玩东西或者不专心听讲。虽然在这节课中表现并不明显,但这样的错误倾向一定要纠正。另一方面,我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有点单一。老师的语言对学生有着激励作用,对回答好的学生,老师应该大加赞赏,促使孩子积极的思考,大胆的发言。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慢慢的改正。

  3.“高效课堂”不高效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把重点放在识字、写字、朗读等方面,而我没有很好的意识到这一点,把重点都放在了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上,最后教了三个生字,指导写字的时间只有大约5分钟。就本课而言,课文的重点在第三、四自然段上,而我的第一课时既没有解决生字也没能抓住重点,从教学目标来看,是没有完成教学目标的,也就是说这节课不高效,没有达到目的。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也成长了很多:

  1. 我对第一、二课时的界定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就像李老师说的,一二课时的划分不一定非得是第一节课解决生字词,第二节课讲解内容,这要看课文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知识的准备情况,上一课时时,如果学生预*的好,几乎全部都能掌握生字词和能读通课文,那么除了指导朗读、指导写字,也能按情况讲解一部分课文内容,但如果连基本的朗读都不过关,就开始讲解课文,就操之过急了。

  2. 提问一定要精炼有效。我们往往害怕学生不懂而一次次重复问题或者学生的答案,把课堂变成了老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而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久而久之使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只会机械的作答而不会动脑筋。优秀的教师往往会在课前花大量时间备课,把问题精简到少而有效,把更多地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学自悟,不仅完成了目标,学生还会说出你想不到的东西。

  3.关注后进生。光靠几个优生,一个班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班级的,只有大家都有进步了,整个班级才会向前迈步。

《小松树和大松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教师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小松树的盲目自大,感受风伯伯的和蔼可亲,懂得做人要谦虚、有礼貌是文本价值所在。设计本课时我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高效课堂”的理念,意识到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学好生字词是学好课文的基础,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字词的复*上花的时间偏少,让学生们夯实基础,运用多种方式让他们多读多练.

  2.小学低年级孩子重要的是“读“,但是在高效课堂中读的很少,课堂上听不到读书声。

  3.在小组学*探究方面,对小组长的训练还要下功夫,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养成*惯重在培养。另外在问题的设置上也需要精密。

  4.教师的语言也需要多加罗列和整和。课堂上的放和收也要把握到位。这些都是我这堂课中欠缺的地方,以后在教学中要学会从引到放,通过引导,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受之以渔。

  这次的教学虽然还留有遗憾,但每一次授课都是一次历练,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不足,总结了优势,一点点进步,一次次蜕变,在过程中,我磨练着,并享受着,也期待着自己更大的进步。

《小松树和大松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在导入阶段,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问学生黑板上画的是什么。然后告诉学生在这座大山里住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用图画和故事作为课文的导入,学生们各个情绪高涨。

  在学生进入情境之后,我又让学生观看有关课文的动画,让他们自己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个总体的印象。接着请出生字词语,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读,再请小老师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学好生字词是学好课文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在字词学*这快内容上花的时间偏少,最后发现学生们在朗读的时候经常卡壳。这学期开始,我强化了词语认读,让学生们夯实基础,运用多种方式让他们多读多练。

  为了让学生们分清楚小松树与大松树与大山的位置,我提前做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贴画,课前在黑板上画好大山的简笔画,上课时让学生先“读”后“说”再“找”。“读”就是在文中找出它们的方位,“说”就是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内容,“找”就是到黑板上来贴图,给两棵松树找到家。这样,通过贴图,调动学*兴趣,让孩子迅速掌握大小松树的位置,为后文的理解作出了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总体思路比较清晰, 通过师傅的精心指导与评讲,我意识到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让学生读完第二自然段就问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可能有的学生还没有找准小松树的话。在这儿,可以先让学生找出小松树的话,让他们说一说,还可以画一画,再让学生回答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这实际上就是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时间。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观点后,我再问是从哪看出来的。孩子们给出的答案是句子,而没有具体落实到字词,这时我没有及时引导,而是用讲授的方法代替学生分析文本,这些这点是我这堂课中欠缺的地方,以后在教学中要学会从引到放,通过引导,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受之以渔。

  虽然这节课还留有遗憾,但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授课都是一次历练,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过程中我看到了不足,总结了优势,一点点进步,一次次蜕变,在过程中,我磨练着,并享受着。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菁华3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1

  教学目标:

  1、巩固复*字词。

  2、分析课文。

  3、指导朗读,熟读课文。

  4、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摸、托、惭愧,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松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歌曲《小松树》配有动作,导入新课。

  二、复*字词

  先用字卡复*,方式齐读、开火车。

  复*字词,方式,利用课件带拼音齐读,去拼音读(学生领读),个别读。

  三、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根据段落分析课文

  2、先齐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帮助解决问题:给大松树和小松树摆位置。(师在黑板上画好大山)指名读课文,注意读的准确性。最后学生齐读。

  3、由问题:大松树和小松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设置悬念过渡到第二段。

  先让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回答:你听老师读后,如果你是小松树你说话时会是怎样的语气和心情呢?----骄傲、自豪......

  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小松树为什么这么骄傲、自豪。

  让学生个别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像小松树,再让读的好的说说是怎么读的这么好的?--个别字的重读和语气。(兵教兵)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小松树这么说,大松树怎样回应的,为什么?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让学生整体齐读课文,注意语气。

  4、大松树虽然没说话,但有人占出来了,是谁呢?--风伯伯,好,那故事有怎样发展的呢?

  老师范读第三段,让学生整体感知,体会风伯伯的说话的语气。

  让学生感受风伯伯的语气,并知道从哪了看出来的?找到关键词:摸。(加上动作深入理解,摸表达的爱意)再让学生个别模仿读。

  深入体会风伯伯说话的意思。(小组合作讨论),思想碰撞,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理解托的意思。(动作示范)

  拓展思维:听了这样的话,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想?

  5、由上段结尾的问题引入第四段,让我们来看看小松树是怎样做的?

  老师示范读,让学生认真的感受,说说老师哪里读的好?引出惭愧,重点讲解,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第六课我们学过的一个词和它很相*,启发学生说出难为情一次,从而轻松理解。

  进而追问怎么样看出惭愧的呢?低下头?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加深感情色彩。

  深入挖掘惭愧的原因?

  拓展想象,假设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想。

  6、升华主题

  通过学*这篇课文,给你了什么启迪,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7、熟读课文,加深记忆。

  先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

  个体分角色读课文。

  背诵课文。

  8、歌曲结束《小松树》

  板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的.高比你高

  看的很远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2

  一、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 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 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1-2)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四、教学重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难点: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六、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彩色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了我们班,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出示小松树图片)

  小松树作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好!我叫小松树,今年7岁了,很高兴来到一、(2)班,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愿意)可是交朋友不能盲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小松树,学*一个和小松树有关的寓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2、简介寓言故事。

  3、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课题。(要求读时突出小松树的小与大松树的大)

  4、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通过色彩鲜明的小松树图片、生动的语言赋于小松树以生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仔细地听一位叔叔给我们讲这个故事。

  2、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轻轻地打开语文书第8课,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明确的要求,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惯。】

  3、看,字宝宝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自己读读,想办法记住他!

  出示注音词语:一棵空 回答空 松树空 惭愧空 低头

  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摸着空 孩子空 伯伯空 爷爷空 拖起来

  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多空空 喂空空 呢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1) 自由认读词语。

  (2) 指名认读词语。(读准第二组词语中的轻声,并能区分伯伯与爷爷的辈分)

  (3) 去掉拼音你还能认识字些字吗?(利用开火车、齐读等方式认读不带拼音词语。)

  (4) 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初读环节学生肯定会遇到难度不同的障碍,通过多种认读方式,使学生扫清生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课文读通顺达到流利。】

  过渡:刚才字宝宝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现在他们又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并标出自然段。(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座高山。)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第一小节:(投影出示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师在黑板上画一座高山)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弄清小松树与大松树的位置)

  (2)出示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图片:它们长在哪儿呢?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空 (请一学生到台前,把小松树贴在山顶上,大松树贴在山脚下。)

  (3)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小节。

  过渡:

  (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大家看,小松树站在山顶上,每天看着太阳公公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

  如果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想?(自由交流)

  【充分挖掘课文潜在资源,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为体会小松树因为站得高看得远而得意的心情做铺垫。】

  师:是呀,小松树每天都能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心想:我就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回头一看,看到了山脚下有一棵大松树。小松树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二小节。

  2、学*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谁来读第二小节。(指名读)

  出示句子: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师:老师觉得“喂”这个字读得还不是很有味道!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你就会明白“喂”应该怎样读?

  师对着学生说: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用!你愿意借铅笔给我用吗?(不愿意)

  师:这是为什么?(没有礼貌)

  【这一环节,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体会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态,为感情朗读奠定基础。】

  师:那小松树这样对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小松树对大松树没有礼貌。)

  那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很远”这个词学生读得不够到位)

  师:小松树看得还不够远,你能让小松树看得再远些吗?

  学生读完了这个小节。

  (3)面对没有礼貌的小松树,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自由说)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大松树没生气?(在图上看到的)

  师:真了不起,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4)学到这儿,你还愿意和小松树交朋友吗?(不愿意)

  (5)齐读第二小节。

  【本环节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感悟。】

  过渡: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3、学*第三小节:

  (1)谁来读第三小节。

  (2)理解:摸着。在生活中谁摸过你的头?(妈妈)

  妈妈摸着你的头是什么感觉?(舒服)

  空空 请你舒舒服服地读这句话。

  (3)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过渡:风伯伯的话,小松树听懂了吗?

  4、学*第四小节:

  (1)齐读第四小节。

  (2)谁来表演一个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的动作?

  (3)此时的小松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师:如果我现在就是大松树你想对我说什么?

  师:小松树为什么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

  如果我现在就是大山爷爷,你想对我说什么?

  【在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其重要。教师创设了一个把自己当作大松树、大山爷爷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4)师:从此以后,小松树改正了缺点,再也不骄傲了, 变成了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同学们你愿意和它成为朋友吗?(愿意)

  老师送同学们一句话:(出示句子: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松 多 呢 回 答 伯 孩 爷 托

  (1)齐读生字。

  (2)你能认识这三个偏旁吗?(口字旁、子字旁、父字头)

  (3)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也可以说字谜。(学生自由说,如:

  (老公公栽树。(松)一人咬一口竹子。(答)白胡子老爷爷。(伯)……

  【 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些字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开发学生右脑,让学生更加喜爱汉字。】

  (4)学写生字:松 多 呢

  交流:这三个字,你想提醒别人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

  空空 学生描红,注意刚才提到的注意点,教师巡视指导。

  【写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一条龙”贯穿小学阶段各年级的始终。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时,注重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为学生今后的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作业:分角色读课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3

  教学过程:

  一、复*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和谁?

  2、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谁来读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读后教师做相应的。再齐读课题。

  3、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

  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

  一棵松树 回答 惭愧

  风伯伯 大山爷爷 孩子

  摸着 低下了头 托起来

  (1)谁来读第一行?(注意*翘舌音)

  (2)谁来读第二行?(注意轻声音节)

  (3)谁来读读第三行?——读了这一行你发现了什么?(前面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动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1、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大家看,大松树和小松树都长在哪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松树写在上面,写小点;大松树写在下面,写大点)

  小松树

  大松树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a 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

  b我们大家一起学刚才小朋友的样子来读。——齐读。

  (3)小朋友看看图上的山,你觉得这座山怎么样?

  (4)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5)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说话)

  过渡: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2、学*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神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看,这就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小朋友一起读读小松树的话。假如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再来读读,可以加上动作。

  (5)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么样?(没有回答)

  过渡:尽管大松树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小松树小学作文 (菁华5篇)

小松树小学作文1

  在一个森林外围,有一片矮松树林。其中有一棵小松树,虽然他个子矮矮的,但总是爱炫耀自己,认为自己比其他的小松树更挺拔,更高大。看着周围的伙伴一棵棵被砍走,他还讥笑他们:只有没用的树才会被提前砍走,我会是最有前途的一棵树!所以大伙儿都不去搭理他。圣诞节快到了,看着自己身边的伙伴一棵一棵得拔去当圣诞树,他心里想:嘻嘻,别人都被拔走了,而我却没有,谁叫你们*时和我作对?活该!可是,厄运终究会来到,小松树被拔去当一棵圣诞树了,但他为了不被别人嘲笑,临走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说:“没事,我在那里会受到很好的待遇的!”说完就骄傲的离开了矮松树林。

  他被搬到了一个小屋里,主人有3个孩子,圣诞节前夕,主人在他身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铃铛、彩灯之类的。又在他头上放了一颗星星,身下放满了礼物,把他装扮的美美的。孩子们都小心翼翼地围着他跑。看着窗外被做成狗窝和栅栏的伙伴,他可高兴了呢,心里美滋滋的:嘻嘻,我说的对吧,我在这里会受到很好的待遇的!小松树偷偷地笑着。

  可是,圣诞节一过,小松树就被放到了仓库的角落,因为,圣诞节一过,这棵树还要来干嘛呢?又占地方。但是小松树还是很骄傲得想:仓库也很不错呀!地方又大,又没有一个人来烦我。“叽叽叽,叽叽叽!”一只小老鼠从一堆废铁里钻了出来,“你是谁?”小松树问。“我是一只住在这里的小老鼠,你又是谁?”于是小松树开始讲起了他的事,“真有趣!”小老鼠听完小松树的故事后,大声叫道,“下次我带我的兄弟姐妹们一起来!”说完小老鼠一溜烟就跑了。

小松树小学作文2

  夜晚,漫步在人来车往的路边,偶然看见我的身旁,闪动着隐约青翠的一片片绿意,我带着好奇转身走到哪里,细一看,哦!是一颗一颗错落有致,“可爱”的小松树。

  我轻轻将手放在小松树的树枝上,与它握手,表示友好,小松树也成为了我的一位“特别朋友”,我蹲下来,借路灯散发出的融融微光,看了看土的颜色—浅浅的,以我的知识来看,这应该是棵新入住的小松树吧。我想可能是为了在小松树生根发芽的期间,植树人员,用竹竿把小松树支架起来,有了这个支点,就不会轻易的被风吹到。

  刚来到新家的小松树也不比其他的树逊色,他们一簇一簇的向外伸展,枝条摸上去刺刺的,好似身披一件绿油油的“铠甲”酷极了!这一棵棵翠绿的小松树,放眼看去,真是气派,流露出一股阳刚之气。可赞可赞,忽地,即兴,我想起了有关于松树的诗:“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这首诗也许正是我此时的`心绪吧。但愿这是、春天种下的小松树,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后,成长为一棵茂盛、茁壮的大松树!

  夜更深了,我把期望放在那里,也带着喜爱、赞美回到了家。

小松树小学作文3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小松树问小桦树:“小桦树弟弟,我们已经聊了那么多天了,今天,我们要聊些什么呢?”小桦树抖了抖叶子,醒来了。它伸了个懒腰,说:“今天,我们就聊一聊一年中的四季吧!”

  小松树问:“你知道‘四季’是指一年中的哪四个季节吗?”小松树说:“不就是春、夏、秋、冬嘛!”小松树又问:“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小桦树回答道:“我最喜欢夏天,因为我在夏天长得枝繁叶茂,叶子是碧绿碧绿的。你呢?”小松树说:“我最喜欢冬天,因为我在寒冷的冬天仍然可以长得枝繁叶茂,就算大雪飘落到我的叶子上也不碍事。而其它的树木一到冬天叶子早已掉光了,只有我的叶子还在长着呢!”小松树继续问小桦树:“那你最讨厌哪个季节呢?”小桦树说:“我最讨厌冬天,因为到了冬天我身上的叶子就都掉光了。你呢?小松树?”小松树说:“我最讨厌夏天,因为夏天太热,会让我流油脂的。”

  就这样,它俩一口气聊了好长时间,也知道了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小松树小学作文4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有一座大山,在半山腰处长着一棵矮矮的小松树,在山脚下长着一棵高大挺拔的小桦树。

  一天早晨,小松树正在睡觉,小桦树叫了它一声,把小松树吵醒了。小松树说话了:“要不,我们来聊一聊一年中的四季吧!”小桦树听了,说:“好啊!小松树,你喜欢哪个季节呢?”小松树说:“我最喜欢冬天,每年下大雪的时候,别的植物全枯萎了,就剩下我没有,笔直笔直地站立着呢!小桦树,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小桦树说:“我最喜欢夏天,因为夏天里我的枝叶绿油油的,我的身体是白色的,太阳一照我的身体就能闪闪发亮,很漂亮!”说完,小桦树问小松树:“你最讨厌什么季节?”小松树说:“我最讨厌你喜欢的夏天,因为太阳一照,我的身上就会流松脂,让我全身黏黏的,很难受。”小桦树听了,说:“我最讨厌冬天了,因为到了冬天,我的叶子就枯萎了,十分难看。”

  就这样,它俩一直聊到了晚上,知道了: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长处,每个季节也有每个季节的短处。

小松树小学作文5

  秋天来了,大森林里一片寂静,一阵风吹来,发出沙沙的响声。各种各样的树叶,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了,有的更绿了……五彩斑斓,好看极了!

  一棵大松树身上挂满了成熟的松果,松果们你挨着我,我挤着你,都伸头争着往外看。树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孩子们,你们就要离开妈妈了,记住不要离开大森林,一定要团结,互相帮助,互敬互爱,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一阵大风刮过,小松果们都争相挣脱妈妈的怀抱,奔向远方,落向各地。他们都牢记妈妈的话,在大森林里的各个角落都找到了合适的地方,生根发芽长了起来。只有小丁不听话,“哼,我才不信呢,跑在外面不用和大家抢地盘,争阳光,夺养分,多好啊!”于是,他在远离森林的地方留了下来。

  几个春秋过去了,小丁长得又高又大,枝繁叶茂。他得意洋洋地嘲笑那些小松树们,没有像他那样选好地方。

  突然有一天,暴风雨来了,雷雨交加,风一阵比一阵大,森林里的小松树们你靠着我,我护着你,大家都相安无事。只有小丁孤零零地被大风吹得东摇西晃,他大呼救命,可谁也帮不了他。

  终于,一阵暴风雨过后,小丁被拦腰折断,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神气。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1

  一、字词得到落实。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学之前,老师运用多中方法落实了学生对字词的学*效果。其中的方式也是多样话的,有指名朗读,有小组齐读,有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增加了情趣的同时,增强了巩固的效果。

  二、朗读得到重视。

  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有童趣。教师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其间,化了许多时间与精力进行强化,达到了要求,实现了教学的目标。由此,老师也比较重视朗读形式在其间的作用里,使孩子们的朗读具有兴趣盎然的精神状态。具有一定的效果。

  三、初步接触体验。

  童话类的文本内容,其一大办法就是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性感悟,对此,老师在具体的过程中也能有所体现。如,小松树的开始的没有礼貌,后来的知错就改等等,不光在文字上进行理解,而且,通过动化的让孩子表演,实现了文字理解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四、几点想法:

  1、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急。是对文本的独到理解后的演绎,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使之抑扬顿挫,那是教学语言的最高追求。

  2、评价鼓励的恰到好处。评价是对学生的肯定或指向,其间的针对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后是激励性,使之行为上表现为努力,心理上产生愉悦,从而使之产生学*的新动力。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2

  这篇课文是一篇拟人的寓言故事。课文讲的是长在山上的小松树非常的骄傲自大得意忘形,就瞧不起嘲笑山下的大松树,而和蔼的风伯伯告诉了小松树不能过分的骄傲,要学会谦虚的做人道理。本文主要通过语言的描写,来突出每个人物的特点。这篇课文我已经讲过几遍,但是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对课文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想法。

  为了能够更好的把握教材,理解文本。我精心的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听取同事们的意见,与教研组长多次讨论本课教学中对各个人物语言以及性格特点深度挖掘,并积极贯彻学校以生命化的人文教学为主的理念,认真的修改教案,制作课件。通过了这次的上课,我进行了总结,要发扬优势,并重视自己的不足。

  一、解读文本

  一样的文字在不同的环境里和不同的学生面前有着它独特的意义。通过对语言及动作的描写,更能理解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次通过对小松树语言的描写,我更透彻了解了一开始这是一个骄傲自大得意忘形,且没有礼貌的小松树。一个“喂”字,在*时我们的生活中打电话的时候,不能说明是没有礼貌,但对于一个年纪稍大于自己的人来讲,确实显得不够礼貌。“你呢?”更能说明小松树不把大松树放到眼里,有嘲笑讥讽的意思。这些孩子们说的非常的好,课堂上生成的部分越来越多,以后在课堂上更应该注意每个小细节,加深对文字的解读。

  二、问题设计

  同样的问题,语言设计要贴*孩子们的内心。“谁愿意来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小松树?谁试着读一读?谁再来读读?”引导孩子的时候要亲切温和。把问题真正的抛给孩子,让孩子以自己的想法去理解课文,充分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上课时,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问题,换多种方法耐心的去引导,相信孩子们更回答的更好。

  三、教学设计

  一年级的低段孩子以生字词的教学为主,上课初,我带领孩子们读生字卡片,去拼音读词语,由易到难的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的方式开展。在一些问题的教学设计上,采用设问,追问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对于大松树的默默无闻,不予争锋。我深入的挖掘大松树身上的品质,引申到社会上那些默默付出*凡普通,却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及我们的幸福生活贡献力量的这些可爱的人们。告诉学生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生命。

  四、教学改进

  通过课下的评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也看到了不足。生字词的复*巩固,要更加的的重视,做到真正的扎实牢固。课上一些重点的生字词的理解不够透彻,一年级以说一到几句通顺完成话为主,多创设环境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说话练*的同时,也充分的理解课文内容。课文最后的引申升华部分,出示的图片不具鲜明色彩,不能更加直观的使学生明白理解,以后在制作课件时要更加的留心图片的应用。课尾的练*背诵课文,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梯度稍高,应降低难度,使更多的孩子们想要去展示,多给予一些自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3

  《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通过一个童话故事告诉孩子们一个道理: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这个道理教师不能简单的说教,怎样让学生自己体会明白呢?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工作。

  一、想像小松树的得意、骄傲

  我先利用简笔画,让学生找找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学生亲手贴图,很直观地就能比较出两棵松树的大小,以及他们所在的位置。然后我让学生想像小松树站在山上看到了哪些美景,学生想像得很丰富,为体会小松树的得意、骄傲埋下了伏笔。

  二、和风伯伯一起劝说小松树

  指导完第二自然段,学生已经能感受到小松树的得意、骄傲、无礼了,这时我再次让学生观察比较两棵松树的大小以及他们所处的位置,然后我让学生和风伯伯一起来劝说小松树,在劝说的过程中,学生也慢慢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三、做小松树知错就改

  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来做小松树,这时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你会对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以及小朋友们说些什么。这次的说话,更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反复揣摩领悟寓意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4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在引导孩子领悟寓意时,我是这样一步步进行的:

  一、认真看图,了解“高矮”

  在教学课文前,我先让孩子们看书本上的插图,让他们观察一下,谁高谁矮。孩子一看便知是大松树高。在此基础上,提问:但是这棵小松树却说自己比大松树高,通过预*课文,你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回事呢?孩子们举手告诉我,那是小松树在山上,大松树在山下,所以小松树就以为自己很高,看得很远。我又问:通过预*,你觉得小松树是个怎样的人?孩子们有的说“骄傲”,有的说“不懂事”,有的说“没礼貌”,我没有急着裁定谁对谁错,谁说的最有道理,继续和孩子们学*下去。

  二、反复读对话,揣摩心理。

  在分析课文的时候,我出示了小松树与风伯伯的话,让孩子们进行反复朗读。接着指名朗读,通过角色迁移,来感受小松树说这句话时的心理。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小松树的心理的正确把握,此时再问他们,说小松树“骄傲”的人多了。通过看图、朗读风伯伯的话,体会风伯伯的慈爱又耐心教育的语气。我问孩子们,风伯伯为什么教育小松树啊?从而帮助孩子们再次巩固对小松树的认识。

  (遗憾:在引导孩子们揣摩小松树心理的时候,设计的问题不够细腻,因此能正确把握的孩子不多。所幸,后来及时回转了过来,将功补过,通过指导分角色朗读,将孩子又引向了正确的方向。)

  三、拓展延伸,巩固认识

  这篇课文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最后要让孩子明白做人的原则,从生活实际出发,自己身边的事出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我问孩子们:你*时在学校中有见过小松树这样的人吗?不要点名。孩子们说出了好多,接着我们又讨论,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他们说这样做不对,以为很不礼貌,伤了别人的自尊心,自己也不受欢迎,等等。从他们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他们已经领悟到这个道理了。

  后记:下午我布置了写话作业:用“惭愧”写几句话。要求写真人真事,最好是自己的事。很多孩子都写得很好,很真实,写出了自己曾经犯下的错,曾经的骄傲,曾经的自以为是。一篇小课文,讲出了一个大道理,教会了孩子们如何做人,我也同样受益匪浅。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5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山上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指导学生朗读和表演时,让学生想象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尽可能地想象当时的情境。

  小松树说的话中有这么一句“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一个“喂”传神的刻画了小松树骄傲自大的嘴脸。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简单易行且有效的情境:指着一个孩子说:“喂,把你的语文书借给我用一下!”再让学生体会一下,老师这样的语气借东西,愿不愿意借,为什么?然后让孩子说一说你觉得小松树是怎样一棵松树?完成填空“ 的小松树”,再读小松树的话,体会小松树对大松树的傲慢无理。学生体会就自然了很多。

  小松树骄傲自大,而大松树没有回答。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呢?他在想什么呢?我首先在黑板上简笔画板画三个人物表情图:第一幅图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张大了,很生气!第二幅图咧开嘴笑了,一定很高兴。第三幅图嘴巴往下耷拉,表示很难受。这三幅图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间。从中可以体会大松树的大度,谦虚,和小松树进行比较。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摸着头”一词表现了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心爱护。教学中,引导孩子联系孩子的生活说说生活中谁摸过你自己的头,你感觉怎样,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爱。然后再让学生体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爱。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6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从三维目标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感情诵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在教师导读中*得读书方法,学会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思维。2、在诵读中体会小松树的盲目自大,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3、在诵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为了完成这三维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趣”字先行,调动学生学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让“趣”字洋溢于课堂,是每个老师都要动的脑筋。在导入阶段,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问学生黑板上画的是什么。然后告诉学生在这座大山里住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我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用图画和故事作为课文的导入,学生们各个情绪高涨。让孩子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板书课题,在板书时,老师有意把“小松树”的小写得很小,把“大松树”的大写得很大,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趣味,在孩子们进入情境,激起兴趣后,老师顺势提出问题,激发其听故事,学故事的兴趣。

  二、以“读”为主,使学生融入课文情境。

  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认识到小松树盲目自大的错误,这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问题“你从小松树的话中知道了什么?从哪儿知道的?”让学生抓住小松树话中的“多高哇”、“你呢”、“喂”等重点词语来理解小松树的骄傲和没有礼貌,培养学生读书感悟的能力。然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没礼貌。让学生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绝不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傻读、呆读。而是让孩子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任务、一遍读有一遍读的方法,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乐趣。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三、联系生活,实现情感迁移。

  建构主义认为,孩子总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参与阅读。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对文本的解读。因此,阅读教学中,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之前,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上,他会看到什么呢?这一设计,说的是小松树,实际上调动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基于文本,体会到小松树的骄傲之情的由来。教师要基于基本语义层面,结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适时点拨,将文本与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链结”起来,这对理解文本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7)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范本10份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课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新的偏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本课的难点事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做学*的主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增强学生的'学*自主性。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悟读,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我将以趣导路,营造氛围;以读铺路,感悟语言;灵活互动,延伸拓展这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1、以趣导路,营造氛围

  富有情趣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低年级学生学*的第一动力。因此,我在出示课文第一段落后,在黑板上徒手画一棵山上的小松树和一棵山下的大松树。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画加深对两棵松树的大小和处在不同高度的认识。再以课文填空的方式进一步巩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以读铺路,感悟语言

  本文分为四个自然段。其中第二和第三自然段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将用生动的问句:小松树和大松树经常在一起聊天,这次他们又聊了什么呢?把学生带入课文美好的情境,接着引导学生自己阅读第二自然段,并请学生读读小松树话,说说知道了什么,抓住“喂”、”多高哇”、“你呢”这三个词进行朗读,感受小松树的骄傲。接着请小朋友转换角色来体会大松树的心情,想想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心里会怎么想呢?请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大松树心里的话。再请学生加上动作,表情来朗读第二自然段,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对词义的感悟更具体、真切,朗读更到位。

  接着我以课件出示和蔼的风伯伯引入课文第三自然段,请学生听课文朗读,引导学生从“摸”入手,体会风伯伯是一个长者,很慈爱的形象,他是一个正直,站在旁观者角度看的人,他的意见更客观。在听了风伯伯的话后,我让学生自己找找,此时的小松树是怎么想的,学生都能说出“惭愧”这个词,接着我用一个小故事——<小猴学画>让学生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从而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此时小松树的心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客观地说说自己的喜欢的形象,并说出原因,这在无形中也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的道理。

  3、灵活互动,延伸拓展

  在学生理解了”惭愧”一词的基础上我又追问了一系列问题,旨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问: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他会怎么想?请你代表小松树,给大松树说句话好吗?小松树想明白了,小朋友们,那么你们是怎么想的呢?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

  最后,总结课文,继续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感受字的结构特点和书写技巧。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 2

  寓言故事能启迪儿童的智慧,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的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目标

  (一)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

  (二)教学目标: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积累和运用词句,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惯。因此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表演。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三)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大量识字,读懂课文,因此,我将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进而理解课文内容确立为本课重点。

  (四)教学难点: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让学生明白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二、学情、学法与教法

  (一)说学情:

  本文是寓言故事,看似简简单单、篇幅不长的一个小故事,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耐人寻味,一年级学生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很难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中的角色相对应,所以在挖掘长辈宽容犯错的晚辈,对他进行温和、耐心地教育这一点上,比较困难,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体会来突破

  (二)说学法、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起到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效率等多种功效,教学时主要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让学生的思绪跟随画面走进课文。在良好的学*环境中来认识课文中的人物原型,以表演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阅读 欲望。

  2.读中感悟法

  “阅读是学生的 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 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3.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学*的方法,能促使学生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懂得做人的真谛,从而感悟课文的内涵。

  (三)教学媒体环境:

  多媒体是本课的重要载体,采用光、电、影、声相互交替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改变知识的.呈现状态,将教学由静态变动态,由无声变有声,由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增强表现力,更能激起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欲望。

  三、教学流程与意图

  (一)教学思路

  本着“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

  思路: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趣”字先行

  导入新课

  以“读”为主

  入情入境

  以“演”代读

  深入探究

  联系生活

  情感迁移

  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教学环节:

  1.“趣”字先行,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新课伊始,我向学生展示一棵青松,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后接着出示了两棵松

  树的图片进行比较,在出示课题时,有意把小写得很小,把大写得很大,

  【设计意图】:视觉的冲击带给孩子的是心灵的震撼,以图促理解,孩子就能体会汉字的魅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孩子们进入情境后,老师顺势提出问题,激发其听故事,学故事的兴趣,主要通过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

  【设计意图】:动画是低年级孩子最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同时也是范读课文的过程。

  3.以“读”为主,入情入境。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感悟。学*第一自然段时,采用自读的方式,读完后运用摆一摆的形式: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里呢?紧接着提问全班同学: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贴吗?课件顺势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文字。

  【设计意图】:短短一句话的教学,让学生自读自悟,多样的检查方式也让我们的教学变得轻松愉悦。

  第二自然段中蕴含着小松树骄傲的原因,

  【设计意图】:采用同桌齐读、共同探讨的形式,,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

  4.以“演”代读,深入探究。

  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认识到小松树盲目自大的错误,这是三维目标中“情感目标”的具体体现。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你会做这个动作吗?接着让学生合作探究两个填空题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其实对于“托”这个字并不太理解,在表演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又采用填空的形式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在学完课文后的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

  【设计意图】:对表演的角色进行指导,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通过课本表演帮助学生感受语言,表现语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建构主义认为,孩子总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参与阅读。在探讨小松树与大松树到底谁高这一问题上使用了动画的形式把小松树放到山下【设计意图】:调动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用“比”字来练说,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又将文本与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链接起来。

  四、整合点的诊断与解决方法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教学立体化,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无限生机,

  (一)视频展示,直观高效

  精彩的动画展示过程让学生对课文有了直观的感知,对于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无疑是一剂良方。

  (二)图文结合,促进理解

  把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表述的精彩,我们用图片和文字展示给学生,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形象,帮助学生去理解、领会知识,进而

  掌握、运用知识。

  (三)静中有动,深化难点

  将静态的小松树放置到山下,方便学生对比理解风伯伯的话。

  (四)情景渲染,知识再现

  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进行课本表演,展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现课文的精彩画面,也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结束语:“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学*不应该仅仅是读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们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生机,才有活力。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 3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难点:

  理解大松树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宽容和谅解。由于课文中的主要对话人物是小松树和风伯伯,小松树在风伯伯的教育下,由开始的目中无人,傲慢无礼到后来的知错、惭愧,所以学生在理解小松树态度的转变上,应该比较充分。但大松树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宽容和谅解却是隐藏在文本中,比较含蓄地表现出来的,而且由于这两者的角色在生活中都是长者,一年级学生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很难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中的角色相对应,所以在挖掘长辈宽容犯错的晚辈,对他进行温和、耐心地教育这一点上,比较困难。

  教学方法:

  由于这一课说的.是一则寓言故事,需要学生通过学*课文,明白一个道理,所以我打算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另一方面,让孩子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内化文本要揭示的道理。

  教学程序:

  1复*导入。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让学生上黑板贴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位置,帮助学生复*了第一自然段,为下面的学*做好准备。

  2突破重点。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将“小松树认为自己看得远是因为自己长得高”和“风伯伯认为小松树看得远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了”进行对比,这样,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小松树为什么一开始傲慢无礼,听了风伯伯的话后却很惭愧。在理解风伯伯的话时,可能有学生对“托”这个动作不太明白,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这个字的偏旁,“提手旁”说明这个动作要用到手,再让学生把语文书托起来,同时教师作示范,帮助孩子理解“托”。

  3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一点切入,先易后难”的方法。在揭示了风伯伯说的道理后,我由风伯伯对小松树说话的动作“摸着他的头”,并通过教师边范读边做动作,让孩子体会风伯伯对小松树的语重心长、呵护关爱。再让孩子通过大松树的反应“没有回答”,并结合书上的插图,体会大松树的宽宏大量。最后在学生理解“惭愧”后,让他们站在小松树的角度,分别对大松树、大山爷爷和风伯伯说一说内心的想法,读与说相结合,学生对小松树态度的转变就理解得更加深刻。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寓言课文,课文通过故事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主要是告诉学生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人。这篇寓言叙写了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上下的大松树的故事,表现了小松树从自我夸耀受到教育,深感惭愧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不能无视实际,盲目自大,必须知错就改,谦虚谨慎的道理。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盲目地骄傲自满。从文章的体裁看,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课文语言生动,易读易背,插图精美,注意创设了课文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境,插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使学生观察插图,能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语言训练相得益彰,图文的协调配合还具有引起想象,启发思维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基础功训练。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头。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4)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盲目地骄傲自满。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说学情

  因为第一课时已初步读课文,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因此,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发言积极,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运用课文描绘的植物作比较。学生理解得比较透彻,因此,我在授课时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自读展开想象,读懂课文。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分析及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采用自学导读法为主,讲述法等为辅,激发全体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四、说学法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的教学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重在教给学生学*的方法,因此,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如下方法:

  1、自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大纲提出从一年级起要逐步培养学自学能力的要求,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学*的方法,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读—思—议—品”四步阅读段落法,让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

  2、感情朗读法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必须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在学生读中给予准确及时的提示,辅助他们学好文章,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明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体会小松树的得意。

  a、教师导读:大松树住在山下,小松树住在山上,小松树自以为比大松树搞,就取笑他,小松树是怎样取笑大松树的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b、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c、你从那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d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e、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想象画面来朗读,就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

  f、有感情地朗读小松树的话。

  g、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想些什么呢?

  h、教师小结:是呀,你瞧人家大松树多谦虚呀,他知道自己比小松树高,却不和小松树争论。

  2、学*风伯伯的话。

  a教师导读,风伯伯听到小松树的话,是怎样做?怎么说的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b、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c、讨论交流: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其实大松树是比你高,你之所以看上去比大松树高,比大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你站在山上。)

  d、指名反馈,教师板演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

  【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学生学*不惟别人是从,能客观,正确地看待问题。】

  (三)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低头……)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真不好意思,我怎么取笑大松树呢?我再也不敢自我满足了……)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对不起……)

  【“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方式很重要。】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抓住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语言,体会他们的感情,并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突破本文的难点,理解风伯伯的话的时候,教师借助形象的简笔画帮助理解,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分角色朗读、表演。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2、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3、指名表演。

  4、评选最佳演员。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小松树在风伯伯的引导、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为人要谦虚,不能盲目自满,要用真本领武装自己。希望你们也能做一个有真才实学、谦虚谨慎的孩子。

  2、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谦懂看不起

  貌

  风伯伯

  【遵循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借助插图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利用这个范例,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能做一个真才实学、有错就改、谦虚谨慎的孩子。】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课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新的偏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本课的难点事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做学*的主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增强学生的学*自主性。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悟读,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我将以趣导路,营造氛围;以读铺路,感悟语言;灵活互动,延伸拓展这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1、以趣导路,营造氛围

  富有情趣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低年级学生学*的第一动力。因此,我在出示课文第一段落后,在黑板上徒手画一棵山上的小松树和一棵山下的大松树。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画加深对两棵松树的大小和处在不同高度的认识。再以课文填空的方式进一步巩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以读铺路,感悟语言

  本文分为四个自然段。其中第二和第三自然段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将用生动的问句:小松树和大松树经常在一起聊天,这次他们又聊了什么呢?把学生带入课文美好的情境,接着引导学生自己阅读第二自然段,并请学生读读小松树话,说说知道了什么,抓住“喂”、”多高哇”、“你呢”这三个词进行朗读,感受小松树的骄傲。接着请小朋友转换角色来体会大松树的心情,想想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心里会怎么想呢?请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大松树心里的话。再请学生加上动作,表情来朗读第二自然段,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对词义的感悟更具体、真切,朗读更到位。

  接着我以课件出示和蔼的风伯伯引入课文第三自然段,请学生听课文朗读,引导学生从“摸”入手,体会风伯伯是一个长者,很慈爱的形象,他是一个正直,站在旁观者角度看的人,他的意见更客观。在听了风伯伯的话后,我让学生自己找找,此时的小松树是怎么想的,学生都能说出“惭愧”这个词,接着我用一个小故事——<小猴学画>让学生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从而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此时小松树的心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客观地说说自己的喜欢的形象,并说出原因,这在无形中也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的道理。

  3、灵活互动,延伸拓展

  在学生理解了”惭愧”一词的基础上我又追问了一系列问题,旨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问: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他会怎么想?请你代表小松树,给大松树说句话好吗?小松树想明白了,小朋友们,那么你们是怎么想的呢?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

  最后,总结课文,继续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感受字的结构特点和书写技巧。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本课共用三课时来完成教学,下面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2、根据新课标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巩固生字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3、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说教法学法

  1、读中感悟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3、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学*的方法,能促进学生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懂得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从而感悟课文的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引入新课。

  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事?(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

  〔让学生认读生字词,能巩固生字的音和形,同时能使学生更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课文作好铺垫。〕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问:读完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谁能用“(谁)长在(什么地方)?”的句式说说。

  (2)谁来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找家?

  师简笔画“大山”,指名将图片“小松树”和“大松树”贴在相应的地方。

  (3)齐读第一自然。

  [利用贴图和简笔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学*下文打下基础,同时采用变换句式练*说话的方法,让学生感悟、体验,了解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2、精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说话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和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想:你从小松树的话中知道了什么?(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看得远,很骄傲。)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骄傲的呢?指导读有关词语。(要读出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多高哇”、“很远很远”应加重语气读。)

  (3)让学生说说除了看出小松树很骄傲外,还看出他怎么样?(没礼貌,瞧不起人。)指名读读有关词语,(“喂”、“你呢”等词)让学生学小松树说话的语气。

  (4)指导朗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些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读出小松树骄傲、神气的样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在动情的语文实践中积淀语感,增强体验。〕

  (5)看图讨论:如果你是大松树会怎么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以后,生气了吗?它在想些什么?(看图说说)

  [采用假设的方法,让学生装扮大松树,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引调出来,将自己的做法和大松树的态度进行比较,体会大松树对小松树的爱护和宽宏大度。]

  3、精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大松树心胸宽广,不和小松树计较。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它是怎么说的?

  (1)自由读、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问: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指名说说)

  (2)让学生将黑板上的贴图——小松树从“山上”拿下来,与大松树比一比,从而体会小松树之所以高是借助了大山的力量。

  [让学生把两棵松树放在同一水*线上比一比,能够形象直观地了解两棵松树的高矮,使学生更易于理解风伯伯的话。这一环节的设计,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3)指导朗读。(让学生装扮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几句话。)

  4、精读第四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2)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理解“惭愧”的意思)

  (3)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4)引导学生想象:小松树低下头会想什么?会对大松树说什么?(同桌讨论、交流)

  〔文章没有直接写出小松树认错的'话语,这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间。在这里,我让他们代表小松树,再给大松树说句话,引导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利用原有的知识,补足文章省略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思想的启迪。〕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戴上头饰,进行分角色朗读。)

  [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在组内自由挑选喜爱的角色,戴上喜爱的头饰,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分角色朗读课文。我们会发现孩子们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2、说说学了课文以后懂得了什么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像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的文章,我们称为寓言故事。]

  (四)巩固练*。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检测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和理解课文的程度,看看是否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采用师生画图贴图的方式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明,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贴风伯伯图贴小松树图惭愧

  画大山图

  贴大松树图高得多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 7

  寓言故事能启迪儿童的智慧,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的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目标

  (一)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

  (二)教学目标: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积累和运用词句,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惯。因此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表演。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三)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大量识字,读懂课文,因此,我将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进而理解课文内容确立为本课重点。

  (四)教学难点: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让学生明白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二、学情、学法与教法

  (一)说学情:

  本文是寓言故事,看似简简单单、篇幅不长的一个小故事,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耐人寻味,一年级学生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很难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中的角色相对应,所以在挖掘长辈宽容犯错的晚辈,对他进行温和、耐心地教育这一点上,比较困难,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体会来突破

  (二)说学法、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起到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效率等多种功效,教学时主要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让学生的思绪跟随画面走进课文。在良好的学*环境中来认识课文中的人物原型,以表演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阅读 欲望。

  2.读中感悟法

  “阅读是学生的 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 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3.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学*的方法,能促使学生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懂得做人的真谛,从而感悟课文的内涵。

  (三)教学媒体环境:

  多媒体是本课的重要载体,采用光、电、影、声相互交替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改变知识的呈现状态,将教学由静态变动态,由无声变有声,由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增强表现力,更能激起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欲望。

  三、教学流程与意图

  (一)教学思路

  本着“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

  思路: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趣”字先行

  导入新课

  以“读”为主

  入情入境

  以“演”代读

  深入探究

  联系生活

  情感迁移

  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教学环节:

  1.“趣”字先行,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新课伊始,我向学生展示一棵青松,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后接着出示了两棵松

  树的图片进行比较,在出示课题时,有意把小写得很小,把大写得很大,

  【设计意图】:视觉的冲击带给孩子的是心灵的震撼,以图促理解,孩子就能体会汉字的魅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孩子们进入情境后,老师顺势提出问题,激发其听故事,学故事的兴趣,主要通过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

  【设计意图】:动画是低年级孩子最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同时也是范读课文的过程。

  3.以“读”为主,入情入境。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感悟。学*第一自然段时,采用自读的方式,读完后运用摆一摆的形式: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里呢?紧接着提问全班同学: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贴吗?课件顺势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文字。

  【设计意图】:短短一句话的教学,让学生自读自悟,多样的检查方式也让我们的教学变得轻松愉悦。

  第二自然段中蕴含着小松树骄傲的原因,

  【设计意图】:采用同桌齐读、共同探讨的形式,,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

  4.以“演”代读,深入探究。

  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认识到小松树盲目自大的错误,这是三维目标中“情感目标”的具体体现。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你会做这个动作吗?接着让学生合作探究两个填空题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其实对于“托”这个字并不太理解,在表演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又采用填空的形式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在学完课文后的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

  【设计意图】:对表演的角色进行指导,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通过课本表演帮助学生感受语言,表现语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建构主义认为,孩子总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参与阅读。在探讨小松树与大松树到底谁高这一问题上使用了动画的形式把小松树放到山下【设计意图】:调动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用“比”字来练说,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又将文本与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链接起来。

  四、整合点的诊断与解决方法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教学立体化,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无限生机,

  (一)视频展示,直观高效

  精彩的动画展示过程让学生对课文有了直观的感知,对于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无疑是一剂良方。

  (二)图文结合,促进理解

  把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表述的精彩,我们用图片和文字展示给学生,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形象,帮助学生去理解、领会知识,进而

  掌握、运用知识。

  (三)静中有动,深化难点

  将静态的小松树放置到山下,方便学生对比理解风伯伯的话。

  (四)情景渲染,知识再现

  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进行课本表演,展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现课文的精彩画面,也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结束语:“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学*不应该仅仅是读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们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生机,才有活力。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本课共用三课时来完成教学,下面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2、根据新课标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巩固生字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3、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说教法学法

  1、读中感悟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3、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学*的方法,能促进学生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懂得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从而感悟课文的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引入新课。

  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事?(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

  〔让学生认读生字词,能巩固生字的音和形,同时能使学生更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课文作好铺垫。〕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问:读完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谁能用“(谁)长在(什么地方)?”的句式说说。

  (2)谁来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找家?

  师简笔画“大山”,指名将图片“小松树”和“大松树”贴在相应的地方。

  (3)齐读第一自然。

  [利用贴图和简笔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学*下文打下基础,同时采用变换句式练*说话的方法,让学生感悟、体验,了解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2、精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说话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和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想:你从小松树的话中知道了什么?(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看得远,很骄傲。)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骄傲的呢?指导读有关词语。(要读出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多高哇”、“很远很远”应加重语气读。)

  (3)让学生说说除了看出小松树很骄傲外,还看出他怎么样?(没礼貌,瞧不起人。)指名读读有关词语,(“喂”、“你呢”等词)让学生学小松树说话的语气。

  (4)指导朗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些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读出小松树骄傲、神气的样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在动情的语文实践中积淀语感,增强体验。〕

  (5)看图讨论:如果你是大松树会怎么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以后,生气了吗?它在想些什么?(看图说说)

  [采用假设的方法,让学生装扮大松树,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引调出来,将自己的做法和大松树的态度进行比较,体会大松树对小松树的爱护和宽宏大度。]

  3、精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大松树心胸宽广,不和小松树计较。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它是怎么说的?

  (1)自由读、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问: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指名说说)

  (2)让学生将黑板上的贴图——小松树从“山上”拿下来,与大松树比一比,从而体会小松树之所以高是借助了大山的力量。

  [让学生把两棵松树放在同一水*线上比一比,能够形象直观地了解两棵松树的高矮,使学生更易于理解风伯伯的话。这一环节的设计,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3)指导朗读。(让学生装扮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几句话。)

  4、精读第四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2)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理解“惭愧”的意思)

  (3)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4)引导学生想象:小松树低下头会想什么?会对大松树说什么?(同桌讨论、交流)

  〔文章没有直接写出小松树认错的话语,这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间。在这里,我让他们代表小松树,再给大松树说句话,引导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利用原有的知识,补足文章省略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思想的启迪。〕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戴上头饰,进行分角色朗读。)

  [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在组内自由挑选喜爱的角色,戴上喜爱的头饰,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分角色朗读课文。我们会发现孩子们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2、说说学了课文以后懂得了什么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像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的文章,我们称为寓言故事。]

  (四)巩固练*。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检测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和理解课文的程度,看看是否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采用师生画图贴图的方式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明,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贴风伯伯图贴小松树图惭愧

  画大山图

  贴大松树图高得多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课文安排了三教时,我今天上课为第二课时。

  2、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表演。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3、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2)学写生字。

  教学难点:

  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二、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的感悟有深有浅,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悟读,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1、复*检查,引入新课

  上课刚开始,我先指名读课题,引导读出两棵松树的大小,然后复*本课词语,接着我出示两棵松树的图片,并让学生把两棵松树送回家。用文中的话来说一说,这样也达到了复*第一自然段的目的。

  2、学*课文,理解课文

  首先,创设情景。引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对话。让学生自己读,先自己体会,然后来交流读后的感觉。在理解小松树的话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喂”,因为只有读好了这个字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松树的话,从而达到理解小松树是一个狂妄自大,没礼貌的人。与之相反,大松树的没有回答,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或许有点困难,但我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他们体会,原来大松树没有生气,他只是不屑和小孩子生气。理解风伯伯的话又是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从“摸”入手,体会风伯伯是一个长者,很慈爱的形象,他是一个正直,站在旁观者角度看的人,他的意见更客观。在听了风伯伯的话后,我让学生自己找找,此时的小松树是怎么想的,学生都能说出“惭愧”这个词,接着我用熟词法让学生体会这个词,从而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此时小松树的心境,这也让我顺利地实现了我预期的目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客观地说说自己的喜欢的形象,并说出原因,这在无形中也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的道理。

  3、总结课文,角色表演

  (1)总结课文,客观地评判文中的三个形象。

  (2)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

  4、教学生字我特地选了两个左右结构,两个上下结构的生字,让学生比较,记忆,再通过老师的范写,学生描红,实现对生字的掌握。

  四、说教学板书

  我这节课的板书力求简洁美观,采用师生画图贴图的方式完成,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明,有助于学生记忆。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 10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寓言课文,课文通过故事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主要是告诉学生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人。这篇寓言叙写了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上下的大松树的故事,表现了小松树从自我夸耀受到教育,深感惭愧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不能无视实际,盲目自大,必须知错就改,谦虚谨慎的道理。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盲目地骄傲自满。从文章的体裁看,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课文语言生动,易读易背,插图精美,注意创设了课文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境,插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使学生观察插图,能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语言训练相得益彰,图文的协调配合还具有引起想象,启发思维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基础功训练。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头。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4)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盲目地骄傲自满。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说学情

  因为第一课时已初步读课文,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因此,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发言积极,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运用课文描绘的植物作比较。学生理解得比较透彻,因此,我在授课时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自读展开想象,读懂课文。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分析及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采用自学导读法为主,讲述法等为辅,激发全体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四、说学法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的教学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重在教给学生学*的方法,因此,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如下方法:

  1、自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大纲提出从一年级起要逐步培养学自学能力的要求,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学*的方法,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读―思―议―品”四步阅读段落法,让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

  2、感情朗读法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必须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在学生读中给予准确及时的提示,辅助他们学好文章,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明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体会小松树的得意。

  a、教师导读:大松树住在山下,小松树住在山上,小松树自以为比大松树搞,就取笑他,小松树是怎样取笑大松树的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b、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c、你从那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d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e、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想象画面来朗读,就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

  f、有感情地朗读小松树的话。

  g、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想些什么呢?

  h、教师小结:是呀,你瞧人家大松树多谦虚呀,他知道自己比小松树高,却不和小松树争论。

  2、学*风伯伯的话。

  a教师导读,风伯伯听到小松树的话,是怎样做?怎么说的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b、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c、讨论交流: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其实大松树是比你高,你之所以看上去比大松树高,比大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你站在山上。)

  d、指名反馈,教师板演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

  【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学生学*不惟别人是从,能客观,正确地看待问题。】

  (三)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低头……)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真不好意思,我怎么取笑大松树呢?我再也不敢自我满足了……)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对不起……)

  【“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方式很重要。】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抓住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语言,体会他们的感情,并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突破本文的难点,理解风伯伯的话的时候,教师借助形象的简笔画帮助理解,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分角色朗读、表演。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2、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3、指名表演。

  4、评选最佳演员。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小松树在风伯伯的引导、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为人要谦虚,不能盲目自满,要用真本领武装自己。希望你们也能做一个有真才实学、谦虚谨慎的孩子。

  2、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谦懂看不起

  貌

  风伯伯

  【遵循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借助插图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利用这个范例,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能做一个真才实学、有错就改、谦虚谨慎的孩子。】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8)

——大松树作文优选【5】份

  大松树作文 1

  在我们社区,有一棵高高的松树。

  它像一个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巨人一样屹立在地球上。如果把地球比作一把巨大的弓,那么这棵松树就是一支射向蓝天的箭。它一年四季常绿,叶子在杰西李的秋冬季总是绿绿的,仿佛被太阳洗过一样。它不仅高大美丽,而且内心纯洁高贵。在那无数的风暴中,它用巨大的身躯为周围的树苗挡住了风暴。在炎热的夏天,它用巨大的身体捕食昆虫和树苗。遮挡阳光和消除热量。晚上,孩子们围着它追逐嬉戏,老人在它的树荫下下棋。在它的阴影下经常有令人羡慕的笑声。

  "雪压着松树,松树笔直笔直。"松树,能不能不让人爱你?

  大松树作文 2

  在荒无人烟的粗犷上,有一棵孤零零的大松树顽强地生长着,每天都祈祷,渴望有个伴侣和她一起生活。

  有一天,一个疲倦的仙女来到大树的身下休息了一宿,为表达感谢,她栽下一棵小柏树满足了大松树的愿望,就离开了。小柏树一天比一天大,一天比一天可爱,经常逗大松树开心,给大松树带来了不少欢笑。大松树把小柏树视于上天赐予的珍宝一样看待,十分疼爱。

  下雨时,大松树舒展开来,像一把绿色的大伞,为小柏树遮雨;刮风时,大松树挺拔不屈,像一个巨大的屏障,为小柏树挡风;晴天时,大松树弯着腰,像一个遮阳棚,为小柏树遮挡住了火辣辣的太阳光。

  不知过了多久,大松树老了,寿命到了,深情地望着娇小的小柏树,带着对小柏树的思念和遗憾,倒下了。结果没过多久,小柏树就死了。

  原来,当大松树遮雨的时候,小柏树应该适量地去接一些水,否则就会严重缺少水分而不适;当大松树挡风的时候,小柏树应该去锻炼一下,否则就会越来越脆弱,弱不禁风;当大松树遮挡阳光的时候,小柏树应该去晒一晒太阳助于成长,否则就会体质偏差不健康。

  大松树本是疼爱小柏树的,可是却不知道自己却是杀害小柏树的“真凶”,害死了小柏树。

  自然界的动植物如此,我们人类也一样。小孩子从小要有独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旦遇到突发灾难也不会措手不及。

  我们要做风雨中翱翔的雄鹰,不做温室里的花朵!

  大松树作文 3

  有人喜欢玫瑰,因为它婀娜多次,有人喜欢牡丹,因为它高贵优雅;还有人喜欢荷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但我却不一样,只喜欢**淡淡的松树。

  远看,松树挺拔翠绿,树根深深地插入地下,坚忍不拔,树根笔直而挺立,好似一位训练有素的士兵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再往上看,叶子一簇一簇,一阵微风吹来,就好像天上的云,飘飘扬扬。

  *看,原来松树的树皮是一凹一凸的,就像被刀子刻过。树杆是深褐色,有点上粗下细,叶子不是一片一片的,而是一根一根的,摸上去有点扎手,俗称松针。在《九阳真经》里,它还是一种暗器呢!

  松和梅、竹并称为岁寒三友。的确,松树是一种适应性非常强的植物,甚至可以在零下九十度的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生存,怪不得宋人范云曾说:凌寒知劲节,负雪见贞心。此外,松树浑身都是宝呢。它的树杆既是可以用来做上好的家具,又可以用来做纸张呢!它的叶子,可以用来泡茶喝,其作用就多了,它可以治糖尿病,高血压、小儿麻痹症及提神保健之功效。

  松树不有一个寓意就是象征着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昴首挺胸,所以松树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植物。

  大松树作文 4

  我们小区花园里有一株大松树,因为它太大了,所有人们在地上挖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坑。

  春天时节,我在花园的水泥小道上走着,这小道活像一个迷宫。我抬头一看,高大的大松树矗立在大坑之中,虽然别的小树挡住了它的一部分,可是它那高高的顶端谁都能看得到。风一吹“哗哗……”大松树发出这种声音。

  夏天,一天我放学回家,无意中发现,大松树美丽的枝头盛开了白色的,走*一看,这里虽然有花,但也是蚊子的宿营的。天哪,这里的蚊子个个肥肥胖胖的,多的数都数不过来,向上一看,密密麻麻的树枝盘根错节。

  一天,我从家里向窗外望去,下雨了,只看到大松树为小白花撑起了绿油油的大伞,大松树的叶子像小白花的母亲一样保护着它们,小白花也陪伴着大松树度过了这个炎热而又快乐的夏天。

  秋天,是一个凉快的季节,但是大松树却很伤心,因为小白花凋谢了,大松树的伙伴消失了,没有人来陪伴它了。不,虽然小白花凋谢了,但是落叶来了,有时几个小朋友会在大松树的树荫下玩耍,大松树并不寂寞,因为大松树把我们人类当做朋友,它知道是我们把它种在这里,是我们为它挖坑,落叶静静的看着大松树,看着小朋友们,看着他们嬉戏,陪他们玩耍。落叶与大松树共同在秋天里前进,在秋天里有奋斗,我们在秋天里有学*,在秋天里有努力。

  残暴的冬爷爷来了,大地立刻变成了雪白的世界,落叶很害怕,不过大树为它挡住了冰雪,而冰雪没有恶意,好像也是来找大松树玩的,大松树和落叶也没有要赶走冰雪的意思,只是默默地与冰雪打交道,每天我上学都会看到大松树与落叶,有时也会看到冰雪。又下雪了,大松树和落叶很兴奋,三个伙伴又见面了。

  春天来了,冬爷爷的法术不灵了,冰雪消失了,大松树好像很伤心,它的伙伴――落叶,也不见了,原来是被人们扫走了,不过小小的青草又来了,它是来陪伴大松树的。大松树青草会陪伴着你,我们也会永远陪伴着你。

  大松树作文 5

  一天, 两只虫子钻进了一棵大松树的身体里,它感到难受极了!

  小松鼠看见大松树好像生病的样子,它就问:“松鼠伯伯,您怎么了?”大松树说:“我生病了呀!”小松鼠马上去找牛大夫,它跑到半路,看见小白兔在散步,小白兔拦住小松鼠问:“你跑的这么快,有什么急事吗?”小松鼠着急的说:“大松树伯伯生病了。”小白兔和小松鼠赶紧请来了牛大夫,牛大夫说:“大松树的病只有啄木鸟能治,还是把啄木鸟请来吧!”

  啄木鸟来了,啄出了松树身上的虫子,大松树高兴的说:“谢谢你们!”小松鼠和小白兔说:“您还是谢谢啄木鸟医生和牛大夫吧!”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9)

——《小松树和大松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优选【五】份

  《小松树和大松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童话,全文只有四个自然段,语言非常简单,讲的是一棵山上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小松树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的行为。课文还配有2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的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本堂课,我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人物心理来走进文本,领会课文蕴涵的深刻的道理。

  整堂课教学下来,我个人认为自己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两点:

  1、能够带领孩子入情入境,让他们走进大松树和小松树的内心世界。在导入部分,我就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区别。在教学中,我又运用孩童般的语言进行有意识的拓展与生成:“看,小松树长在高高的山上,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猜他会看到什么呢?也许是太阳、白云、大山等,从而让学生领会到小松树得意、目空一切的原因;在课堂的尾声部分,我试着让孩子们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小松树,你想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在走进小松树内心的同时也使他们获得文本的教育意义。整节课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非常的活跃。

  2、指导朗读较为深入,能够引导学生在读中悟。特别是在指导第二自然段朗读时,在突出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时能紧紧抓住关键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能够把这些词语放进具体语境中去朗读和感悟,并能讲究一定方法。我还让他们上台来演一演小松树和大松树,让孩子在表演中体会和感悟。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

  1.没有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过于繁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的设计时,我尽可能的对自己说:要做到少指导,精指导,每设计一个问题我都要想一想:这个问题为什么问?对学生有帮助吗?孩子能回答到吗?如果回答不到,我该怎么引导呢?我还精心的设计了练说环节:小松树站在高山顶上会看到什么。。。。在实际操作时我却担心孩子们说不出我想要的答案而一再提示和重复孩子们的答案,不仅浪费了时间,也使听课的老师觉得很��嗦,造成了老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的局面。

  2.过分依赖学生群体中的“优生”,忽略了课中的激励机制。

  课堂上我往往喜欢请*时表现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忽略了后进生,以至于使他们因缺乏参与性而失去学*的兴趣,导致一些人低头玩东西或者不专心听讲。虽然在这节课中表现并不明显,但这样的错误倾向一定要纠正。另一方面,我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有点单一。老师的语言对学生有着激励作用,对回答好的学生,老师应该大加赞赏,促使孩子积极的思考,大胆的发言。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慢慢的改正。

  3.“高效课堂”不高效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把重点放在识字、写字、朗读等方面,而我没有很好的意识到这一点,把重点都放在了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上,最后教了三个生字,指导写字的时间只有大约5分钟。就本课而言,课文的重点在第三、四自然段上,而我的第一课时既没有解决生字也没能抓住重点,从教学目标来看,是没有完成教学目标的,也就是说这节课不高效,没有达到目的。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也成长了很多:

  1.我对第一、二课时的界定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就像李老师说的,一二课时的划分不一定非得是第一节课解决生字词,第二节课讲解内容,这要看课文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知识的准备情况,上一课时时,如果学生预*的好,几乎全部都能掌握生字词和能读通课文,那么除了指导朗读、指导写字,也能按情况讲解一部分课文内容,但如果连基本的朗读都不过关,就开始讲解课文,就操之过急了。

  2.提问一定要精炼有效。我们往往害怕学生不懂而一次次重复问题或者学生的答案,把课堂变成了老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而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久而久之使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只会机械的作答而不会动脑筋。优秀的教师往往会在课前花大量时间备课,把问题精简到少而有效,把更多地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学自悟,不仅完成了目标,学生还会说出你想不到的东西。

  3.关注后进生。光靠几个优生,一个班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班级的,只有大家都有进步了,整个班级才会向前迈步。

  《小松树和大松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2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难点: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松树、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贴图以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上节课所学词语。

  2、在黑板上画大山的简笔画,让学生送小松树和大松树“回家”。

  3、小松树和大松树,他们一个住山上,一个住山下,今天,他俩又聊上了,想不想听听他们聊的什么?今天我们继续学*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细读课文,感悟体验。

  1、学*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小松树说的话。

  (2)指名朗读小松树说的话。

  课件出示小松树说的话:“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读完之后,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指生回答)追问:你从哪看出来的?(重点体会“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指导感情朗读。

  (5)分不同形式朗读。(指名读、加动作读、男女赛读)

  (6)想象:如果你就是那棵大松树,小松树如此这般,你会怎么办?

  (7)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说什么了吗?那他生气了吗?你怎么知道?

  课件出示:大松树没有回答。(观察表情)

  (8)想象:大松树此时会想些什么呢?你觉得大松树怎样?面对小松树的骄傲无礼,大松树什么都没说,可这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摸着小松树的头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3、学*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风伯伯说的话。指名读。

  课件出示:“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2)出示课件动画,比较小松树与大松树的高矮。

  相机出示:“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3)指导用“比”说一句话。

  (4)对于小松树夸自己看得远,风伯伯又是怎么说的?

  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5)联系生活,让学生谈谈站在高处看景色与站在*地看景色的区别。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6)小结小松树能看得远的原因。

  4、学*第四自然段。

  (1)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怎样了?

  课件出示: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2)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呢?理解“惭愧”的意思。

  (3)想象: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或风伯伯、大山爷爷说些什么?(同桌交流后指导学生说话)

  (7)师: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礼貌的孩子了。

  三、课文小结,明白道理。

  1、小松树在风伯伯的引导、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做人要谦虚、有礼貌,不能骄傲、自满。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小松树一样知错就改,做个谦虚、有礼貌的孩子。

  2、送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四、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分小组合作练*分角色读课文。

  2、指名一组成员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

  五、律动:《小松树》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生读,组词。“爷”“托”

  2、指导书写“爷”“托”。

  (1)认识新偏旁“父字头”

  (2)指生分析生字,“爷”上下结构,“托”左右结构。用好方法识记字形。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生随师书空。

  (4)生描红,仿写。

  (5)师巡回指导,注意纠正学生写字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3、展示评析。

  七、布置作业:

  把《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家长听,或者同家人一同表演该课本剧。

  板书

  8小松树和大松树

  ↑

  大松树贴图

  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让“趣”字洋溢于课堂,是每个老师都要动的脑筋。比如在复*导入阶段,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然后让学生把小松树和大松树贴到相应的位置,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在孩子们进入情境,激起兴趣后,老师顺势提出问题,激发其听故事,学故事的兴趣。

  二、以“读”为主,读品结合。

  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认识到小松树盲目自大的错误,这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问题“读了小松树的话你感觉这个小松树怎样?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学生抓住小松树话中的“多高哇”、“你呢”、“喂”等重点词语来理解小松树的骄傲和没有礼貌,培养学生读书感悟的能力。然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没礼貌。让学生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绝不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傻读、呆读,而是让孩子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任务、一遍读有一遍读的方法,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乐趣。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

  《小松树和大松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3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在导入阶段,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问学生黑板上画的是什么。然后告诉学生在这座大山里住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用图画和故事作为课文的导入,学生们各个情绪高涨。

  在学生进入情境之后,我又让学生观看有关课文的动画,让他们自己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个总体的印象。接着请出生字词语,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读,再请小老师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学好生字词是学好课文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在字词学*这快内容上花的时间偏少,最后发现学生们在朗读的时候经常卡壳。这学期开始,我强化了词语认读,让学生们夯实基础,运用多种方式让他们多读多练。

  为了让学生们分清楚小松树与大松树与大山的位置,我提前做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贴画,课前在黑板上画好大山的简笔画,上课时让学生先“读”后“说”再“找”。“读”就是在文中找出它们的方位,“说”就是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内容,“找”就是到黑板上来贴图,给两棵松树找到家。这样,通过贴图,调动学*兴趣,让孩子迅速掌握大小松树的位置,为后文的理解作出了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总体思路比较清晰, 通过师傅的精心指导与评讲,我意识到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让学生读完第二自然段就问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可能有的学生还没有找准小松树的话。在这儿,可以先让学生找出小松树的话,让他们说一说,还可以画一画,再让学生回答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这实际上就是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时间。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观点后,我再问是从哪看出来的。孩子们给出的答案是句子,而没有具体落实到字词,这时我没有及时引导,而是用讲授的方法代替学生分析文本,这些这点是我这堂课中欠缺的地方,以后在教学中要学会从引到放,通过引导,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受之以渔。

  虽然这节课还留有遗憾,但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授课都是一次历练,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过程中我看到了不足,总结了优势,一点点进步,一次次蜕变,在过程中,我磨练着,并享受着。

  《小松树和大松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4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难点: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松树、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贴图以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上节课所学词语。

  2、在黑板上画大山的简笔画,让学生送小松树和大松树“回家”。

  3、小松树和大松树,他们一个住山上,一个住山下,今天,他俩又聊上了,想不想听听他们聊的什么?今天我们继续学*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细读课文,感悟体验。

  1、学*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小松树说的话。

  (2)指名朗读小松树说的话。

  课件出示小松树说的话:“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读完之后,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指生回答)追问:你从哪看出来的?(重点体会“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指导感情朗读。

  (5)分不同形式朗读。(指名读、加动作读、男女赛读)

  (6)想象:如果你就是那棵大松树,小松树如此这般,你会怎么办?

  (7)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说什么了吗?那他生气了吗?你怎么知道?

  课件出示:大松树没有回答。(观察表情)

  (8)想象:大松树此时会想些什么呢?你觉得大松树怎样? 面对小松树的骄傲无礼,大松树什么都没说,可这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摸着小松树的头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3、学*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风伯伯说的话。指名读。

  课件出示:“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2)出示课件动画,比较小松树与大松树的高矮。

  相机出示:“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3)指导用“比”说一句话。

  (4)对于小松树夸自己看得远,风伯伯又是怎么说的?

  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5)联系生活,让学生谈谈站在高处看景色与站在*地看景色的区别。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6)小结小松树能看得远的原因。

  4、学*第四自然段。

  (1)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怎样了?

  课件出示: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2)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呢?理解“惭愧”的意思。

  (3)想象: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或风伯伯、大山爷爷说些什么?(同桌交流后指导学生说话)

  (7)师: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礼貌的孩子了。

  三、课文小结,明白道理。

  1、小松树在风伯伯的引导、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做人要谦虚、有礼貌,不能骄傲、自满。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小松树一样知错就改,做个谦虚、有礼貌的孩子。

  2、送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四、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分小组合作练*分角色读课文。

  2、指名一组成员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

  五、律动:《小松树》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生读,组词。“爷”“托”

  2、指导书写 “爷”“托”。

  (1)认识新偏旁 “父字头”

  (2)指生分析生字,“爷”上下结构,“托”左右结构。用好方法识记字形。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生随师书空。

  (4)生描红,仿写。

  (5)师巡回指导,注意纠正学生写字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3、展示评析。

  七、布置作业:

  把《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家长听,或者同家人一同表演该课本剧。

  板书

  8 小松树和大松树

  ↑

  大松树贴图

  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让“趣”字洋溢于课堂,是每个老师都要动的脑筋。比如在复*导入阶段,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然后让学生把小松树和大松树贴到相应的位置,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在孩子们进入情境,激起兴趣后,老师顺势提出问题,激发其听故事,学故事的兴趣。

  二、以“读”为主,读品结合。

  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认识到小松树盲目自大的错误,这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问题“读了小松树的话你感觉这个小松树怎样?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学生抓住小松树话中的“多高哇”、“你呢”、“喂”等重点词语来理解小松树的骄傲和没有礼貌,培养学生读书感悟的能力。然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没礼貌。让学生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绝不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傻读、呆读,而是让孩子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任务、一遍读有一遍读的方法,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乐趣。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

  《小松树和大松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5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童话,全文只有四个自然段,语言非常简单,主要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的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听了后,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课文还配有2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的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本课的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 话。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效果较好。

  一、听故事、看图,了解“高矮”

  在教学课文前,我先让孩子们听故事、再看黑板上的简笔画,让他们了解一下,谁高谁矮。孩子一看便知是大松树高。在此基础上,提问:但是这棵小松树却说自己比大松树高,通过预*课文,你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回事呢?孩子们举手告诉我,那是小松树在山上,大松树在山下,所以小松树就以为自己很高,看得很远。我又问:通过预*,你觉得小松树是个怎样的人?孩子们有的说“骄傲”,有的说“不懂事”,有的说“没礼貌”,我没有急着裁定谁对谁错,谁说的最有道理,继续和孩子们学*下去。

  二﹑感情朗读,表演对话。

  课堂上我在指导学生朗读表演时,让学生想象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尽可能读出当时的情境。读小松树的话时体会出它居高临下﹑骄傲自大。重点句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抛出问题:该用怎样的表情来读风伯伯的话呢?提醒学生,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帮助你演好风伯伯。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摸着”一词。什么时候谁会摸着你的头?回答肯定是妈妈等爱我们的家人,告诉我们一些道理的时候等等,学生很容易就联想到了自己的*时生活,用以有的经验来获得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风伯伯的慈祥与教导。也为接下来小松树内心世界又起波澜做好铺垫。

  三﹑结合生活及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最后一段,我抓住“惭愧” ﹑“低”等词,让学生想象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神态,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托起来”该是怎样的托,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课后中让学生思考,听了风伯伯的话后,小松树会怎么想?你代表小松说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我想让学生从这两个问题中明白学*这课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知道些什么。事后了解,绝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够理解课文,也知道不能学*小松树的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在朗读方面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小松树的话语中充满着得意和骄傲,个别学生能够读好,但集体读效果不好,应该由老师范读会好点的。

  2、整堂课注重学生是否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是否能体会到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体验小松树的内心世界的时候,更可以利用这良好的说话训练时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与说话能力同时训练的课,才是学生语文能力真正获得训练的课堂。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