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二十)份

首页 / 教学计划 /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

  一、班级分析:

  我们班有学生54人,其中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一)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 、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 、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

  (七)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2、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措施

  1、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5、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7、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8、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么得来的。熟记1-5的乘法口诀。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角的认识

  1、结合生活情景几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并能辨别各种角。

  第五单元表内除法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3、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惯。

  第六单元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按照要求分类整理。

  2、通过对学生的身边有趣的事例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3

  一、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全书设计了多样化的情境,着眼于不同地区学生的需要,有利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有利于认识数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本教材共9个单元、2个复*单元。可分为3个内容,分别为:

  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常见的量(元、角、分的认识)。

  2、图形与几何:测量(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欣赏与设计)。

  3、数学好玩:综合与实践(班级旧物市场;寻找身体上的数学奥秘)。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能独立解决其简单的问题;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乘法算式,根据加法算式能列出乘法算式;掌握2-9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

  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正确认识各种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认识元、角、分以及相互关系,掌握简单的元、角的计算。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移和旋转变换,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初步学会体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人 人,男生 ,女生 。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

  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加与减 5课时 1�D�D2周

  (二)购物 3课时 3周

  (三)数一数与乘法 5课时 3�D�D5周

  (四)图形的变化 2课时 5周

  (五)2�D5的乘法口诀 7课时 6�D�D8周 整理与复* 2课时 8�D�D9周

  (六)测量 4课时 10�D�D11周

  (七)分一分与除法 10课时 11�D�D13周

  (八)6�D9的乘法口诀 4课时 14周 数学好玩 2课时 15周

  (九)除法 4课时 15�D�D16周 总复* 4课时 16�D�D19周

  五、教学内容检测及评价手段

  形成性评价:一是引导学*活动的方向。二是强化学生的学*。三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它所借助的手段有*常作业、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终结性评价:一是考察学生群体或每个学生整体的发展水*,为各种选拔、评优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总体把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发展水*,为教师和学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

  六、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时间安排

  本学期安排了1次综合实践活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将矢机行事开展活动。

  2、实施策略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角色,在物品交换中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并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要求学生用说出实践体验的乐趣。

  七、完成计划的举措

  1、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2、 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3、 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4、 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4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二年级(5)、(6)班共有学生92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 、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 、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2、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 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进度

  1、 第一大周(8.31—9.13) 长度单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

  2、 第二大周(9.18—9.30) 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 第三大周(10.9—10.19)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角的初步认识

  4、 第四大周(10.23—11.2) 乘法的初步认识 5的乘法口诀

  5、 第五大周(11.6—11.16) 2.3.4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

  6、 第六大周(11.20—11.30) 6的乘法口诀 观察物体

  7、 第七大周(12.4—12.14) 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8、 第八大周(12.18—12.28) 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9、 第九大周(01.2—01.11) 统计 数学广角

  10、第十大周(01.15—01.25) 总复*

  11、第十一大周(01.29) 复*迎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5

  一、学情分析:

  今学期二年级共有学生40人,上学期期末成绩不太好,大多数学生学*比较认真,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上课认真听讲,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好做小动作,学*成绩比较差。这个班学*比较好的学生少,大都上进心差,对自己没有正确的学*目标,因此学*上缺乏上进心,今学期要注意方法引导,树立正确的学*目标,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应用学过的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长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置;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景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学会用方快图表示统计的结果,会看看图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和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方面

  (1)使学生在认识乘法、除法的含义以及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

  (2)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确定位置、辨别方向、观察物体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简单*面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3)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合作用。

  (4)使学生在用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实际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丛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乘除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借据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3)使学生在拼图形、测量长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观察物体以及简单的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合作法。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并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 情感与态度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口诀、观察和发现*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确定物**置方向,增强数学的好奇心。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描述物体简的位置关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中遇到的困难初步养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惯。

  三、教学措施;

  1、教学任务保障;认真学*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更、发展的全过程,有一条清晰的逻辑教学思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有成功感。

  2、优生方面:在教学中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与动机。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学*活动,让他们通过活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创造与探索的空间,释放创造潜能。

  3、差生培养:以学生以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帮助理解数学概念,通过大量的丰富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注意从

  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问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别人交流让他们产生兴趣,自觉参入到学*中来,体验到参与学*,获得成功的欢乐。

  四、教学进度:(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6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一、复*与提高;二、乘法、除法(一);三、统计;四、乘法、除法(二);五、几何小实践;六、整理与提高。

  重点是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从连加引出乘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因数和积等的名称: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在动手分东西的活动中,引入除法,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用乘法口诀求商;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根据生活实际口头提出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惯,初步养成认真踏实的学*态度。

  2、初步学会在方框中填写要求的数。

  3、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尽可能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形体的直观经验,在已有的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

  4、从生活中的分类计数引入统计及形象化的统计图,让学生初步经历数据收集,分类计数等统计过程,并根据统计结果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相关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组织数据处理活动,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统计体验。

  5、学*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通过尝试,调整寻找答案。

  6、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了解九九表的来历,感受人类的聪明才智。

  三、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方法,学**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惯要常抓不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惯。 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区分一些简单的形图形和方位,能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个别同学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惯。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用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少一些呆板的练*,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的兴

  五、提高自身素质

  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水*,这就使得教师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深钻教材、深挖大纲和教参,*时不放过每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多看名师课堂,多听名师讲座。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一切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长见识、提素质。抓住尽可能多的机会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数籍,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7

  一、班级分析:

  我们班有学生54人,其中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一)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 、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 、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

  (七)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2、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措施

  1、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5、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7、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8、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4课时左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9

  一、本册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初步理解了加法、减法的含义,学会了两未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学*了运用加、减法解决求总数、求剩余、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行四边形等*面图形,学*了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在此基础上,本册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儿童的学*水*,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四个领域里安排了以下一些相关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认识乘法、乘法口诀(一)、认识除法、口诀求商(一)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 、时、分、秒

  2、空间与图形领域

  认识图形、厘米和米、位置与方向、观察物体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统计与可能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共安排五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

  二、本册教学目标

  1、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的时候,乘法算式比连加算式简便。

  2、使学生理解1-6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过*均分的`操作寻找得数,而是用口算求商。

  6、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7、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空间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常识,充分地观察、操作、判断、交流,在内容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8、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9、看看、数数、算算,了解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初步形成1时、1分的观念。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感受“秒”,认识秒与分的关系。

  10、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11、分类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三、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乘除法的计算及解决问题

  难点:*面图形的*移。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年、月、日的认识,大月与小月,*年和闰年。

  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0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

  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1

  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大力提倡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突出“创新”这个灵魂,力争做到“领导放心、家长信任、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节日活动”“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 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四、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愿望。

  2.创造情境。

  3.鼓励算法多样化。

  4.作业除了基础统一之外,要分层次留作业,多留研究实践性作业。

  5.在十二月之前积极努力做好特色作业展的工作。

  六、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  ------------- 5课时

  2.乘法口诀(一)------------ 10课时

  3.观察物体----------------- 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 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  ――――――― 4课时

  6.乘法口诀(二) ――――――7课时

  7.时、分、秒  ――――――― 4课时

  8.乘法口诀(二) ――――――7课时

  9.除法 ――――――――――8课时

  10.统计与猜测 ―――――――――4课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人数是107人,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期的要求,制定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完成课堂作业等良好的学**惯,以实现真正有效的减负。

  6、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重视学困生的帮辅工作。

  五、教学检测与评价

  1、教学检测:通过*时的作业检查与每章的单元考试试卷相结合,达到检测学生的目的;

  2、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学*情况的检测,能更好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况,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加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3

  一、本期工作职责

  1.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

  2.二年级体育、 美术、品德教学工作。

  二、工作目标

  1.教学成绩努力保全镇第一,必保全镇前三。

  2.学期终体育测查达标率达100%。

  三、工作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除法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除法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

  2.乘法口诀(一)------------10课时

  3.观察物体--------------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4课时

  6.乘法口诀(二)――――――7课时

  7.时、分、秒―――――――4课时

  8.乘法口诀(二)――――――7课时

  9.除法――――――――――8课时

  10.统计与猜测―――――――――4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4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2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28人。外宿34人,内宿生28人。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本学期要继续抓好养成教育,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水*、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以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5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本班是我从初一带过来的,对班上学生比较了解:优生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 实数。从*方根于立方根说起,学*有关实数的有关知识,并以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方案范#文。库整-理^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

  五、教学进度

  周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 1全等三角形(1) 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

  2 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 3角*分线的性质(1)

  3 4 第十一章小结(3)

  5 1轴对称(3))轴对称图形(2)

  6 等腰三角形(3) 等边三角形体(2

  7 课题学*(2) 第十二章小结(2)

  8 *方根3 立方根3

  9 实数3 第十三章小结(2)

  10 段考 变量与函数3

  11 一次函数3 方程与不等式5 课题学*3

  12 第十四章小结(2) 整式(1) 整式的加减(2)

  13 同底数幂的乘法(1) 幂的乘方(1) 积的乘方(1)

  整式的乘法(2)

  14 整式的乘法(2) *方差公式(2) 完全*方公式(1)

  15 完全*方公式(2) 同底数幂的除法(1) 整式的除法(2)

  16 因式分解(1) 提公因式法(1) 公式法(3)

  18 第十五章小结(3) 总复*

  19 总复*

  20 考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6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有18名同学,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7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表内乘法(一);

  三、角的初步认识;

  四、表内乘法(二);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

  六、方向与位置;

  七、表内除法;

  八、统计与可能性;

  九、混合运算;

  十、总复*。

  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5、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7、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之一。教材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变魔术、杂技等内容为素材,由“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利用儿歌的形式来学*乘法口诀,形式新颖有趣,教学时引导学生先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然后记住乘法口诀,为以后的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混合运算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强调:在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先算乘除法,在熟练的基础上正确计算。

  四、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方法,学**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另外,班内的学*气氛尚不够浓厚,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惯要常抓不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惯。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用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少一些呆板的练*,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的兴趣。

  5、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8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二年级数学教研组紧紧围绕学校和教导处工作内容,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方向,以深化校本教研为中心,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为根本,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教学研究,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研风,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认真学*领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努力提高本组教师的业务综合素质。

  (二)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数学学*的*惯,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三)以研究“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备课”为重点,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四)在教研组内积极开展教学研讨,营造研讨氛围,努力提升教师的群体素质,争做学*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

  三、工作内容

  1、落实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贯彻并执行教学“四清”工作,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研讨课活动。

  2、在学生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数学竞赛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氛围。

  3、组织学*“新课程标准”,发挥教研组的群体教研作用,以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上好先行课。紧紧围绕着“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准确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基本理念及目标任务,加强教师的学*培训工作。

  4、积极参加学校开展“五优”评比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服务。

  5、强化课堂教学,年级组***学进度,统一组织周综合练*和考试,并及时做好质量分析,以提高后一阶段的教学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精髓与要求。

  认真学*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内涵,掌握新课改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课堂教学思想上要以学生为本,能力为中心、活动为重点;过程要开放和灵活;组织形式要宽松民主;评价要多元。课堂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除关注学生的一般能力外,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信心、意志、毅力等。

  (二)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发展为根本,关注落实过程性目标;以生活为依托,着力构建鲜活的.课堂;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建立探究性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能力。要让学生感到学*是有趣的、快乐的,真切地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要精心备课,扩大学生课堂实践的空间,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注重整体结构的设计,注重形成个性化的设计方案,使学*过程成为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2、加强对学*上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要特别关爱他们,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歧视责骂他们,不打击他们,让他们也有完成某项任务后产生的自我满足感,让这些学生也在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四)坚持上先行课,上先行课前组内老师要先探讨和确定研讨的小主题,课后要及时做好评点的研讨工作。

  (五)将计算和应用练*放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将它们落到实处。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9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现在共有学生240人。从学生的年龄结构看,分为两个年龄段。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刚刚从外校转过来的,转学生大部分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没有学,因此学生的基础层次差了一些其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不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师应尽量将他们缺失的知识补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更多的发展。另外从去年的学*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都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基础较扎实。但还是有少数学生的听课*惯、行为*惯不太好,影响了学*成绩,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已经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体。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①数一数与乘法;②乘法口诀(一);③观察物体;④分一分与除法;

  ⑤方向与位置;⑥时、分、秒;⑦乘法口诀(二);⑧除法;

  ⑨统计与猜测;⑩总复*。

  三、主要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本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八单元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

  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或*题中,至少安排了11项实践活动: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2、把100根小棒*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么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4、站在不同的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5、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

  6、观察夜晚的星空,你能找到北斗星吗?

  7、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估计用了1分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1分。

  8、唱一首歌,估计用了几分时间。

  9、1分你大约能跑多少米?

  10、你上学时,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在小组内说一说。

  11、调查你们小组的同学每天睡多长时间(不到10时、达到10时)。

  经历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五、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3、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4、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6、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7、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8、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9、作业除了基础统一之外,要分层次留作业,多留研究实践性作业。

  10、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七.全册教时安排(65课时左右)

  (1)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

  (2)乘法口诀(一)10课时

  (3)观察物体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4课时

  (6)时、分、秒4课时

  (7)乘法口诀(二)7课时

  (8)除法8课时

  (9)统计与猜测4课时

  (10)总复*5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0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2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28人。外宿34人,内宿生28人。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本学期要继续抓好养成教育,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水*、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以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心。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学生的学*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二十)份扩展阅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二十)份(扩展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5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42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7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

  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以及学**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7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

  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以及学**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式。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积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惯,二(5)班学生缺少一定的数学学*的能力,或者上课无法集中精力,经常会开小差或者反应速度比较慢,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弱,课堂作业有七、八个学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从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比较明显,二(5)班两极分化现象已经出现,对于同一个学*任务,孩子们完成需要的时间相差也比较大,个别的孩子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不能很好的根据具体数学信息,很好地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对于提问题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但是有些学生很多问题是没有自己思考过,就急着问老师,缺少独立思考的意识。学生间相互评价也还待加强和提高。二(6)班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但二

  (5)班有一部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不够浓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共九个单元和一个总复*。可分为3个内容,分别为:

  1、数与代数:(1)数的运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2)常见的量(元、角、分的认识)。

  2、图形与几何:测量(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欣赏与设计)。

  3、数学好玩:综合与实践(班级旧物市场;寻找身体上的数学奥秘)。

  四、本册教材总体教学目标及要求:

  1.第一单元“加与减”。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惯。

  2.第二单元“购物”。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

  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结合动手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移、旋转、轴对称,积累活动经验。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操作活动对图形的认识产生兴趣,初步感受数学的美。

  5.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体验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的优越性。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在寻找乘法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推理能力。会比较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乘法口诀的乐趣。

  6.整理与复*。经历整理前面所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回顾、整理、练*等学*活动,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惯和自我反思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7.第六单元“测量”。在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计发学*的兴趣,发展观察、操作的能力。

  8.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经历一系列的分物活动,体会*均分的意义,积累分物经验。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除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9.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6-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新知识。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计发数学学*的兴趣。

  10.数学好玩,通过有趣的旧物交换和买卖活动,复*学过的乘除法及有关人民币的知识。能够利用学过的乘除法知识解决旧物买卖和等价交换的问题,能够正确付钱,找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从小培养热衷公益的良好品德。在时间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回顾、整理与交流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11.第九单元“除法”。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性,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分享。

  12.总复*。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惯,感受复*的作用。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加深理解乘法、除法和倍的意义,熟记2-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认识角,表内乘法,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认识几时几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四、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l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七、表内除法;八、总复*。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1、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了贴*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界。使学生能观察、联想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的学*有现实的意义。

  2、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是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问题串”。

  3、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

  4、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每一部分的“合作探索”板块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潜能,体现方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第二个层次,运用初步学到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联想、推断等探索活动,独立地解决综合情境图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初步掌握新知识。同时,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6、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学情分析】

  二年级二班共有学生27人,优生占30%,中等生占50%,差生占20%。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尊重老师,热爱劳动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大部分学生能吃苦耐劳刻苦钻研,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学*,并对学*数学有一定的积极性。他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尽管如此,也有个别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课堂纪律较差,说话随便,学*成绩较差。

  本学期要针对优生、中等生和困难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优势,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同时做好困难生的辅导转化工作,使他们尽快成为优等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知道乘法的含义合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直角和角;能辨别直角、锐角、钝角。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是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熟练的用乘法口诀求商。

  4、能辨认不同方向和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并能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会看路线图。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的含义,使学生知道口诀的来源,记住1到9的乘法口诀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3.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措施】

  1、结合教材特点,对学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应认真学*新课程改编,根据内容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联系教学实际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积极参加角研究活动,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学*教学大纲要求,较强扩展,创新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掌握叫法,提高学*质量。

  4、加强学生的辅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核算题的技能和技巧。

  5、引导学生在数学科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录像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人教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人教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4课时左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二班、四班的数学,学生通过一个学年的新教材学*,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任务。两个班的学**惯都较好,本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加与减”。在这一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通过摆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惯。

  第二单元“购物”。在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业。在购物的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2——5的乘法口诀”。在这两个单的学*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第二单元“购物”。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人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认识元、角、分,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2。图形与几何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在欣赏与设计中,体验到图形的美和设计的乐趣。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第六单元“测量”。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愿望,创造情境、激发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整理与复*中,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能力。

  5、重视对学生数学学*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6、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鼓励算法多样化。

  五、课时安排:

  1、加与减 —— 7课时

  2、购物 ———— 3课时

  3、数一数与乘法 ——5课时

  4、图形的变化 ————2课时

  5、2——5的乘法口诀 —— 8课时

  整理与复* ——————2课时

  6、测量 ———— 6课时

  7、分一分与除法 ———12课时

  8、6——9的乘法口诀 —— 4课时

  数学好玩 —— 2课时

  9、除法 ———— 5课时

  总复* ———— 4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措施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笔算与学*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有目的的学*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并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操作活动的基础上,从直观到抽象,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掌握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学*乘法计算的目的是用它解决问题。渗透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乘法计算教学与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结合编排,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的机会练*乘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我长高了 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 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4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学*,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惯,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设计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单元课时比重及重难点分布

  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4课时左右)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评价方案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教学必须通过师生的教学活动去完成。我校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个体发展倡导档案袋评价,各方面成绩,日记等评价方法,强调多元化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七、 德育渗透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养成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学*的兴趣与内在动机,促进审美和唯物主义价值观。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在数学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做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八、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我的课题是: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九、学科整合计划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各类教与学模式,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探索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

  1.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通过研究与实践,使信息技术更能为学*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3建构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学*)模式

  通过研究和实践,建构一批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学*)结构和教学(学*)模式,有效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有18名同学,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式。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积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惯,二(5)班学生缺少一定的数学学*的能力,或者上课无法集中精力,经常会开小差或者反应速度比较慢,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弱,课堂作业有七、八个学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从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比较明显,二(5)班两极分化现象已经出现,对于同一个学*任务,孩子们完成需要的时间相差也比较大,个别的孩子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不能很好的根据具体数学信息,很好地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对于提问题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但是有些学生很多问题是没有自己思考过,就急着问老师,缺少独立思考的意识。学生间相互评价也还待加强和提高。二(6)班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但二

  (5)班有一部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不够浓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共九个单元和一个总复*。可分为3个内容,分别为:

  1、数与代数:(1)数的运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2)常见的量(元、角、分的认识)。

  2、图形与几何:测量(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欣赏与设计)。

  3、数学好玩:综合与实践(班级旧物市场;寻找身体上的数学奥秘)。

  四、本册教材总体教学目标及要求:

  1.第一单元“加与减”。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惯。

  2.第二单元“购物”。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

  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结合动手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移、旋转、轴对称,积累活动经验。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操作活动对图形的认识产生兴趣,初步感受数学的美。

  5.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体验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的优越性。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在寻找乘法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推理能力。会比较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乘法口诀的乐趣。

  6.整理与复*。经历整理前面所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回顾、整理、练*等学*活动,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惯和自我反思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7.第六单元“测量”。在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计发学*的兴趣,发展观察、操作的能力。

  8.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经历一系列的分物活动,体会*均分的意义,积累分物经验。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除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9.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6-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新知识。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计发数学学*的兴趣。

  10.数学好玩,通过有趣的旧物交换和买卖活动,复*学过的乘除法及有关人民币的知识。能够利用学过的乘除法知识解决旧物买卖和等价交换的问题,能够正确付钱,找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从小培养热衷公益的良好品德。在时间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回顾、整理与交流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11.第九单元“除法”。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性,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分享。

  12.总复*。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惯,感受复*的作用。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加深理解乘法、除法和倍的意义,熟记2-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学生的学*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 活动中去。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学**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马虎、粗心现象特别突出,在加上很多家长的重视程度 不够,所以我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同时加强对学生学** 惯和学*行为的教育力度。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 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 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 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六认真”的具体措施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三)、课时安排(约60课时)

  1、长度单位(4课时)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2.1 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2 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3、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4、表内乘法(一)(13课时)

  4.1 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4.2 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5、观察物体(4课时)

  6、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四、统计(3课时)

  五、数学广角(2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

  解决问题是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总体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二十)份(扩展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重点检测第一至四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同时注重过程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考察,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具体表现在:

  1,内容覆盖面广,对每一部分内容均有涉及,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突出了重点。

  2,题型多样,考察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试卷共分六个大题:大体分为填空、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等。试题灵活。

  3、试卷中难度较大的题有10分,有的题要通过2到3步思考才能算出来,考察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成绩分析:

  二(2)班*均分是85.9分,二(1)班*均分是82.6。二(2)班:90-100分的有35个,80-90分的有12个,70-80分的有2个,60-70分的有2个,不及格1个。即优秀率为64.8%,及格率为98%。二(1)班:90-100分的有24个,80-90分的有15个,70-80分的有7个,60-70分的有4个,不及格3个。即优秀率为45.3%,及格率为94%。总体来说成绩不是很理想。

  三、试卷特点及典型错例分析

  1、试卷题型:一、填空题(21分);二、选择题(5分);三、量一量(10分);四、算一算(40分);五、解决问题(24分);六、想一想(附加10分)

  2、典型错例:

  (1)第一填空题

  A、23厘米+77厘米=()米。这个题目看起来简单,其实暗藏玄机。其一考到100以内的加减法,有部分学生对进位加法没掌握牢固,导致算错变成90,有部分学生掌握进位加法得出100,却没能将单位进行转化。所以这题的考察需要有严谨的数学思维。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还不够严谨。

  (2)第二选择题。

  A、与4x5计算结果不相等的算式是()

  A.4+4+4+4+4 B.4+5

  C.5+5+5+5 D.10+10

  这个题目错在读不懂题意。题目要求我们选出“不相等”的算式,而很多小朋友一看到有答案就恨开心,选A项的很多。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读题能力不强。*时需要多加强训练,先读题思考再下笔。

  B、如果三角形表示5,那么三个正方形表示()

  A.15 B.20 C.25 D.30

  很多学生对这个题目表示束手无策。因为试卷上擦来擦去的铅笔影子可以看得出来,学生们很难抉择到底选哪一个。其实这个考察的是5的乘法口诀,可是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难思考。其实这个题目可以用动手操作的方法解决。只要小朋友们在正方形里面画一画,答案就恨明显了。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遇到难题不够灵活,方法不够多样性。*时需要多加强训练。用多种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

  (3)第六解决实际问题。

  A、小马虎做减法,错把减数26写成29,结果得13。那么正确的差是()。

  这个题目需要学生考虑两个步骤。一先算出29+13的被减数。因为虽然减数错了,但是被减数是没变的,因此第一步要先算出被减数。一旦算出被减数,在有减数的情况下,差就简单了。可是学生很难想到这一层。因此错误率很高。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度不够强大。

  四、从本次考试的难易程度和所取得的成绩来看,大部分小朋友都有所进步。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1.加大题型的训练,多加强学生语言口头能力的培养和书写能力的训练。个别学生的字迹较潦草,书写不认真,要培养小朋友认真书写的*惯。

  2.学生的听读能力和审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些题目学生会做,但是没有听懂意思,有些学生对试卷的题目要求不明确,不理解题目意思。在以后的练*中我们会加强学生对题意理解的训练以及题型的多样性练*。

  3.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加减法计算还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必须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保证百分之百的的正确率。

  4.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还很不够,在以后的练*当中我们会多让学生自己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能够把一个知识点运用到各种题型当中去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清晰,做题时认真细致、静下心来做题目,学会理解题意,学会检查。

  6、重视考后反思,师生共同分析试题。

  教师和学生要通过考后的试卷分析,教师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和发挥上存在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针对性。

  7、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乐于交流,学会倾听的好*惯。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即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测试情况分析我们的教学现状,在今后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应作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循课标,灵活处理教材。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把教材当作学生从事数学学*的基本素材,重视现实生活中所蕴藏着的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善于佳玉教材,能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地数学学*活动。

  2、营造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

  教学中我们要发扬教学民主,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方式,发展学生能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4、做好帮差补缺工作。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优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加强后进生辅导,真正做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2、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高二5班共有学生73人, 8班共有学生70人。两个班级都是高二理科班的三类班,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学*兴趣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存在怕数学科的心理。但他们还是存在一颗想学好数学的心,也想融入变化多端的数学世界,更想在每次考试中独领风骚,鉴于此,对他们正确引导,教学中适当调整难度,起点放低点,步子迈小点,还是会有好成绩的。

  三、高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加强自身学*。

  ①加强课本的研读。教科书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考试的归属地,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都会从教科书中找到类型题或者相似题或者其影子。对教科书能否吃透,专研到位,直接决定着教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就决定着研读教材的必要性。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人由于生活的环境,面对的对象,自身知识局限等多方面原因,视野和出发点都有局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局限,因此,多阅读教学参考类的书,吸取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对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彩性大有裨益。

  ③ 强化课改意识。新课改已经全面铺开,新课改的精神和思想都独具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因此,加强新课改知识的学*,领悟新课改思想,增强新课改意识,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参与新课改培训,领会新课改精髓,并应用于实践中是当前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新陈代谢。

  ④认真参与组内备课。珍惜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好这次集体备课机会,从同行们那里学*到自己缺乏或者不擅长的东西,并积极实施好组内的各项安排,落实好课时要求。

  ⑤增强听课意识。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参加新课改年级的课堂听课活动,听取授课教师的点评,发现亮点,记录亮点,积累亮点,点亮亮点。

  2。抓好课堂教学主战场,激发师生学*数学热情。

  ①加强新课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热情。每一节新课的开展,都有其现实意义,有其价值所在,有其趣味性,充分挖掘好这方面知识,可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

  ②精选精讲例题。对于学生自己学得会的,不讲,对于学生讨论后可以解决的,给以适当点拨,对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的,要慢慢讲,细细的讲,争取每个学生都听得进,听得懂,学得会。对于超越学生承受能力的,一概不讲。

  ③精心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作业质量的高低,一定层面可以反映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作业的布置需要科学化,分层化,多样化,且知识点具有全面性。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①利用晚自*,充分给以每个学生耐心、细心、全面的辅导。让学生积累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②利用自*课时间,寻找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公式背不出来的,抓背公式,不交作业的,责令补交作业。

  4。做好作业、考试反馈工作。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考卷,老师进行批改,总结共性问题,发现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以反馈,及时消除困惑。

  5。规范作答,养成良好*惯。

  现在学生的数学答卷,条理不清晰,逻辑混乱,因果颠倒,这是基础不扎实的表现,更是一种思维的缺陷。因此,现阶段抓好规范答题,有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避免将来高考失分和日后生活的凌乱。

  6。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普及数学价值规律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难,数学烦,难在何处,烦在何方?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课堂,移植中外数学趣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通过多媒体,降低数学思维难度等等都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掌握学*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根本性进步,非一朝一夕之功。现在我所教学生是八年级,共60名学生。其中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学*成绩还可以。现实决定了并不是付出十分努力就一定有十分收获。但教师的责任与职业道德时刻提醒我,没有付出一定是没有收获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苦干加巧干,才能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三角形主要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多边形的内外角和。本章节是后两章的基础,了解了相关的知识,教学时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开展好数学活动。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 分式主要学*分式的概念、性质、能用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重视和分数类比,加强分式、分式方程与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学情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47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以及学**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2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28人。外宿34人,内宿生28人。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本学期要继续抓好养成教育,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水*、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以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我任教的二年(1)班有学生34人,二年(2)班有学生37人,两个班各有插班生3人。经过3个学期的学*,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学生作业字迹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特别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上学期期末检测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学**惯、学*方法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培养学生的兴趣,再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读、写多位数的基础。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

  解学问题是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学生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时间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七、表内除法;八、统计与可能性;九、混合运算;十、总复*。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5、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7、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之一。教材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变魔术、杂技等内容为素材,由情境串引发出 问题串,利用儿歌的形式来学*乘法口诀,形式新颖有趣,教学时引导学生先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然后记住乘法口诀,为以后的'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混合运算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强调:在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先算乘除法,在熟练的基础上正确计算。

  四、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方法,学**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另外,班内的学*气氛尚不够浓厚,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惯要常抓不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惯。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用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少一些呆板的练*,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的兴趣。

  5、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学**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1、降低了难度。

  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这一学期里为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尽快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以便取得好的教学成绩,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乘法的初步认识;6以内的表内乘法;角的初步认识;除法的初步认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认识东、南、西、北等方向,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种物体,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混合运算。

  二、班级情况简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动手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他们有了一年的学*基础,有强烈的求知欲,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要教师有层次的、耐心的进行辅导。

  三、教学要求

  1、初步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编1~6的乘法口诀,熟记乘法口诀,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会写乘、除法算式。

  3、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带括号),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4、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5、认识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等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6、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7、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能在现实情景中辨认方位。

  四、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教育,教育学生爱祖国、爱集体。

  2、珍惜时间做把握时间的小主人。

  3、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乘法、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是:统计和可能性、混合运算。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目标:

  争取达到的目标是,优秀率达到35%,及格率达到90%,总成绩在乡统考中达到中游以上水*。

  七、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将认真学*《课程标准》。阅读有关参考书,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教学任务,弄清双基内容、重点、难点和关键,研究单元、章节和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教材知识的全貌,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深广度,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处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2、搞好课堂教学:

  ⑴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最关键的一环,上课时按教案进行,并随机应变。严格按教学计划上课,并视情况适当调整,

  ⑵、遵循“探索领先-学导结合、优化训练、当堂达标”的教学思想,重视结论获取过程的教学,建立“目标-探索-结论-训练”的知识点教学的基本程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主动学*,主动发展,实现学生“学”与教师导的最佳结合,优化训练的材料、时机,通过训练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深化理解、培养能力,当堂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⑶、教学方法灵活得当。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采用能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的能动性,引导学生有效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一定要实用,不要过分追求时髦。

  ⑷、教学手段先进实用。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性,改善改善视听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投影、录相机、录音机、多媒体等。并自制简易教具,研究开发教学课件。

  ⑸、建立新型民主*等的师生关系,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⑹、转变学生的学*方式。把学*变**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转变学*方*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转变学*方式的基本特征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⑺、作业设计符合“四性”:目的性、科学性、量力性、计划性。精心设计练*和作业。认真批阅作业,并进行讲评。

  ⑻、加强调后辅导,重点是学困生。要把功夫花在学困生的提高上,同时也要兼顾其他学生,使优生更优,使全体学生都能弥补自己的学*缺陷。

  3、教育理论学*及教研课题实施方案。

  本年度理论学*要持之以恒,坚持每周都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学*有关教研报刊,每周抽出一定时间浏览有关教育网站,随时关注教改动态。

  八、教学进度:

  参照市教研室的进度表进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

  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二十)份(扩展3)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二十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应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3、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工整的*惯。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学*,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惯,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设计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单元课时比重及重难点分布

  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4课时左右)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评价方案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教学必须通过师生的教学活动去完成。我校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个体发展倡导档案袋评价,各方面成绩,日记等评价方法,强调多元化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七、 德育渗透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养成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学*的兴趣与内在动机,促进审美和唯物主义价值观。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在数学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做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八、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我的课题是: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九、学科整合计划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各类教与学模式,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探索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

  1.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通过研究与实践,使信息技术更能为学*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3建构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学*)模式

  通过研究和实践,建构一批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学*)结构和教学(学*)模式,有效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3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二年级(5)、(6)班共有学生92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 、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 、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2、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 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进度

  1、 第一大周(8.31—9.13) 长度单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

  2、 第二大周(9.18—9.30) 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 第三大周(10.9—10.19)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角的初步认识

  4、 第四大周(10.23—11.2) 乘法的初步认识 5的乘法口诀

  5、 第五大周(11.6—11.16) 2.3.4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

  6、 第六大周(11.20—11.30) 6的乘法口诀 观察物体

  7、 第七大周(12.4—12.14) 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8、 第八大周(12.18—12.28) 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9、 第九大周(01.2—01.11) 统计 数学广角

  10、第十大周(01.15—01.25) 总复*

  11、第十一大周(01.29) 复*迎考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4

  二年级的同学们都已经是经历一年的数学教学后,有了一点的基础知识,所以在教学前都需要制定一个工作计划来更好的进行一学期的工作。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xx人,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惯上,听课*惯、作业*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四、教学要求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学会运用所学单位测量生活的物体,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4、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

  2、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3、用数学解决问题。

  六、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七、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八、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5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学*,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必须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进取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惯。可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教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景,所以,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惯,努力使不一样的学生得到不一样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资料包括下头一些资料: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一样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具体分析: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异常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所以,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到达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所以,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齐。这不仅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经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一样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资料,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应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一样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构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资料,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本事,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经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本事。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明白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构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一样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应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经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本事,初步构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本事和逻辑思维本事。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本事和解答应用题的本事,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资料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简便,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

  时间资料

  第1、2周:长度单位

  第3周: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4周: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5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整理和复*、我长高了

  第7周:角的初步认识

  第8周: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9周:5的乘法口诀

  第10周:2、3、4的乘法口诀

  第11周: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

  第12周:观察物体

  第13周:7的乘法口诀

  第14周:8的乘法口诀

  第15周:9的乘法口诀

  第16周:看一看、摆一摆

  第17周:统计

  第18周:数学广角

  第19周:总复*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6

  一、复*指导思想

  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另外通过总复*,查缺补漏,使学*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学*兴趣较浓,在课堂上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学生学*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惯,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有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退位等情况。少数学生对于独立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三个班级里都有一小部分是智力水*低下,学**惯较差的学生。几乎是只有几十分的。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制定相应的复*计划,尽量争取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复*阶段

  1、分块复*。对整块知识进行复*之后,结合*题进行巩固。

  2、综合练*。以测验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练*,在课堂上教师精讲。

  3、查缺补漏。对于在复*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加以补充练*

  四、复*内容

  (一)数与代数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解决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估算。

  2、表内乘法,内容包括运用口诀计算,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量的计量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内容包括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认识线段,会画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具有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二)空间与图形

  1、角和直角,内容包括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2、观察物体,内容包括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三)概率与统计

  了解的统计的意义,会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数学广角

  应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简单推理。 “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不需要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

  (五)综合练*和测试

  复*各单元的同时,通过综合练*试卷,再进一步发现薄弱环节,加强练*,争取期末考试得到理想的成绩。

  五、复*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六、复*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复*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

  学生复*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计划。

  七、复*课时安排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1课时

  2、表内乘法…………………………………… 1课时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1课时

  4、观察物体和统计…………………………… 1 课时

  5、专项复*1:口算练*…………………… 1课时

  6、专项复*2:解决问题…………………… 2课时

  7、综合复*………………………………… 10课时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7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大力提倡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突出“创新”这个灵魂,力争做到“领导放心、家长信任、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节日活动”“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 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四、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愿望。

  2、创造情境。

  3、鼓励算法多样化。

  4、作业除了基础统一之外,要分层次留作业,多留研究实践性作业。

  5、在十二月之前积极努力做好特色作业展的工作。

  六、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 ------------- 5课时

  2、乘法口诀(一) ------------ 10课时

  3、观察物体 ----------------- 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 ――――――― 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 ――――――― 4课时

  6、乘法口诀(二) ―――――― 7课时

  7、时、分、秒 ――――――― 4课时

  8、乘法口诀(二) ―――――― 7课时

  9、除法 ―――――――――― 8课时

  10、统计与猜测 ――――――――— 4课时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8

  此刻我们的学生已经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了,和我一年级时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所变化,一年级的小学生什么也不明白们只能一切从头开始教他们,而在他们进入了二年级之后,他们已经懂得了学*的重要性了,我在教学上就要有所变化了。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我自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方法较好学生,我制定了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资料有下:

  一、学生掌握知识状况:

  我们班共有学生58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用心思考,用心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到达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透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决定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透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三)、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好处,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四)、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构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六)、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应对称.这些资料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构成过程.

  (七)、表内乘法本单元的资料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好处,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八)、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合作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明白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构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决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初步了解统计的好处,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应对称现象.

  8、透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潜力,初步构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共2页,当前第1页12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3、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潜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一年级只是给学生们打好起码最好的基础,而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开始慢慢的变难了,这是难度的开始,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在这时打不好基础,以致在今后的数学学*上始终跟不上节奏,学*很难上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后把数学学好,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够把我的学生的数学教好!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9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长度单位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角的初步认识

  4:表内乘法

  5:观察物体

  6:表内乘法

  7:认识时间

  8:数学广角——搭配

  9:总复*

  (二)单元分析

  1.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3.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4.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5.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6.表内乘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7.认识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的。通过以前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单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8.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优等生辅导措施: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后进生辅导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相机辅导

  课堂上提问时,对后进生的问题要基础性知识。当后进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当少数后进生因基础差而难以跟班听课时,我们应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另外,在课堂上对后进生多提问,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成绩。

  2.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很难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的。因此,组织课外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很有必要的。在每天的空余时间定期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在后进生之间让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比如: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成绩好等。

  3.家长和老师相配合

  我打算布置适当、适量的学*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老师定期家长进行家访,摸清他们在家的学*情况和作业情况,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0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初步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探索三位数减法的验算方法,逐渐养成验算的良好*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学*、积极思考的良好*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课件

  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前置性作业

  课前三分钟

  最早的图书馆——亚述巴尼拔图书馆

  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成果,我们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也在美索不达米亚。而闻名于世的是亚述巴尼拔图书馆。这是现今已发掘的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在时间上要比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早400年,而且由于泥版图书的特殊性,没有像亚历山大图书馆一样毁于战火,大部分都保存了下来。

  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只是起初并不称做“图书馆”,而是称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罢了。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等。“图书馆”是一个外来语,于19世纪末从日本传到我国。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小小图书馆”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哪些关于减法的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39-118 118-57 239-57

  二、自主探究,学*新知

  问题一: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① 根据算式“239-118”,估计得数。(说出自己是如何估计的)

  “120本”是估计的结果,准确的得数是多少?你能算出来吗?请大家试一试。

  ② 先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③ 小组汇报个性算法。

  △拨珠计算法。

  △凑整十法。

  239-118=239-119+1=120+1=121

  239-118=239-120+2=119+2=121

  △分解数法。

  239-118=(200-100)+(39-18)= 100+21= 121

  ④竖式算法。

  239

  - 118

  121

  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算理。

  (重点强调: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在十位上加“10”再减。百位上退掉的“1”,要在被减数的上方用小圆点标示出来。)

  问题二: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

  问题三: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选一题在练*本上完成。

  ①根据算式“118-57,239-57”,说一说如何估计出得数。

  ②“竖式”算法展示,:(重点强调:十位上1减8不够减怎么办?)

  三、巩固深化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小图书馆

  ----三位数笔算减法

  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239-118=121(本)

  答:故事书比连环画多121本。

  教后随记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现在共有学生240人。从学生的年龄结构看,分为两个年龄段。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刚刚从外校转过来的,转学生大部分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没有学,因此学生的基础层次差了一些其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不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师应尽量将他们缺失的知识补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更多的发展。另外从去年的学*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都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基础较扎实。但还是有少数学生的听课*惯、行为*惯不太好,影响了学*成绩,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已经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体。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①数一数与乘法;②乘法口诀(一);③观察物体; ④分一分与除法;

  ⑤方向与位置; ⑥时、分、秒; ⑦乘法口诀(二); ⑧除法;

  ⑨统计与猜测; ⑩总复*。

  三、主要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在本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第八单元 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 时、分、秒

  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 方向与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或*题中,至少安排了11项实践活动: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2、把100根小棒*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么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4、站在不同的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5、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

  6、观察夜晚的星空,你能找到北斗星吗?

  7、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估计用了1分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1分。

  8、唱一首歌,估计用了几分时间。

  9、1分你大约能跑多少米?

  10、你上学时,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在小组内说一说。

  11、调查你们小组的同学每天睡多长时间(不到10时、达到10时)。

  经历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五、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3、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4、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6、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7、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8、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9、作业除了基础统一之外,要分层次留作业,多留研究实践性作业。

  10、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3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

  把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

  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6、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8、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六、进度安排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4

  此刻我们的学生已经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了,和我一年级时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所变化,一年级的小学生什么也不明白们只能一切从头开始教他们,而在他们进入了二年级之后,他们已经懂得了学*的重要性了,我在教学上就要有所变化了。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我自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方法较好学生,我制定了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资料有下:

  一、学生掌握知识状况:

  我们班共有学生58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用心思考,用心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到达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透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决定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透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三)、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好处,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四)、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构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六)、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应对称。这些资料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构成过程。

  (七)、表内乘法本单元的资料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好处,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八)、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合作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明白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养成认真作业与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构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决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初步了解统计的好处,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应对称现象。

  8、透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潜力,初步构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12。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并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掌握好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好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3、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潜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一年级只是给学生们打好起码最好的基础,而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开始慢慢的变难了,这是难度的开始,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在这时打不好基础,以致在今后的数学学*上始终跟不上节奏,学*很难上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后把数学学好,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够把我的学生的数学教好!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5

  一、本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认识乘法的过程,体会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能把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数学问题用乘法算式表示。

  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和整理过程,理解口诀的意义,熟记口诀

  经历*均分东西的过程,初步理解*均分的含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会写乘、除法竖式,会进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求几个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有关*均分的实际问题。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时、分、秒,初步具有1小时之内时间长短的观念,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说出并会记录钟面上的时间。

  经历观察多边形的过程,能辨认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或用小棒搭出这些图形,能利用折、剪、拼等方法把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

  经历从前后左右面观察一个物体的活动,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往往是不同的,对简单物体的视图能够辨认出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到的。

  在数学活动中直观认识线段,知道一些特征,会用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具有1米、1厘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能用“第几排第几个等词语描述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所在位置,能根据这类词语在给定的情境中找到应有的位置。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并能分辨东南西北等方向,会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经历从生活中收集资料和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会用方块统计图表达统计的结果,会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实际活动中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初步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中的事情。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认识乘法过程中,感受用数学方法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编制乘法口诀时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认识除法过程中,发展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能力。

  在认图形、观察物体、确定位置、量长度等内容中,进一步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在统计活动中,培养初步的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活动、学*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态度,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谓一举多得。

  二、各单元教学目标

  认识乘法的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知道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积。

  2、培养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惯,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独立思考的*惯。

  乘法口诀(一)的教学目标:

  1、在学*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口诀是怎么来的,掌握并熟记1~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的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达到每分钟8题左右,*均正确率在94%以上;能用乘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感知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知道计算乘加、乘减时要先算乘法,会利用乘加、乘减帮助探索和记忆口诀。

  3、培养抽象、概括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认识图形的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面图形,知道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

  2、在折、剪、拼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认识除法的教学目标:

  1、通过*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各部分名称。

  2、会根据具体情境,联系除法含义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能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口诀求商(一)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活动,理解并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熟练地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除法算式。

  2、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厘米和米的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能在一些简单*面图形中识别线段,会数出线段的数量,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概念。

  3、联系具体情景认识厘米和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做单位测量线段和物体的长度,能合理估计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发展空间观念。

  位置和方向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位置,能根据描述确定相应的物体。

  2、联系实际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在现实或图上辨认东、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3个方向,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的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7~9的口诀,能熟练地用7~9的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达到每分钟做8题,正确率在94%以上;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除法的含义。

  2、初步认识乘除竖式,会用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

  时、分、秒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说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2、回顾和经历1时、1分、1秒的时间进行的各种活动,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惯。

  观察物体的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丰富对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直观思考和空间观念。

  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会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结果,能利用方块统计图提出或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培养统计意识。

  2、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6

  此刻我们的学生已经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了,和我一年级时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所变化,一年级的小学生什么也不明白们只能一切从头开始教他们,而在他们进入了二年级之后,他们已经懂得了学*的重要性了,我在教学上就要有所变化了。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我自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方法较好学生,我制定了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资料有下:

  一、学生掌握知识状况:

  我们班共有学生58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用心思考,用心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到达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决定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三)、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好处,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四)、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构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六)、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应对称。这些资料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构成过程。

  (七)、表内乘法本单元的资料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好处,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八)、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合作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明白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构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决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初步了解统计的好处,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应对称现象。

  8、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潜力,初步构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共2页,当前第1页12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3、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潜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一年级只是给学生们打好起码最好的基础,而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开始慢慢的变难了,这是难度的开始,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在这时打不好基础,以致在今后的数学学*上始终跟不上节奏,学*很难上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后把数学学好,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够把我的学生的数学教好!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7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一),乘法口诀(二),分一分与除法,时分秒,观察物体,方向与位置,统计与猜测。本册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以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4、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5、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6、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了解本班学生学*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接受能力慢,作业完成的慢,课堂十分被动,不举手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的具备了观察、理解、思考的能力和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但鉴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方法和*惯仍未养成,在新的学期里,仍需教师下大力度引导和培养,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四、教学内容检测及评价:

  1、每教完一个单元后,命制一份适合学生的好试卷,进行一次单元检测,命题既要兼顾知识的覆盖面,又要注意对重点知识考察,并适当给以拓展、延伸。

  2、考完后进行试卷分析、总结。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亮点,进行点评和表扬,以激发促进学生的学*兴趣。

  五、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安排一次“节日广场”专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2、安排一次:“月球旅行”专题活动,以“月球旅行”为主线,呈现四个场景、游科幻城、乘坐飞船、称体重和一个课后活动,设计月球学校。

  3、安排一次实践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将前面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六、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备好每一节课,预设好每一个问题,课堂生成加强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计算教学注意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各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3、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利用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4、充分利用各种教具,结合生活情境,安排丰富多样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学*。

  5、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如“对口令”、“数青蛙的嘴眼腿”和“数螃蟹的腿”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

  6、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以上是本学期对所带班级数学教学的初步设想,如有不妥将及时予以修改。展望本学期的教学也期待着作最大的努力,取得最好的成绩。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8

  一、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2.智育目标:

  期评及格率达到﹪,优秀率达到﹪,班*均达到分

  二、数与代数:

  (一)导入新课

  1.通过探索两位数加、减的竖式计算,掌握简便计算的写法和运算方法。在操作中探索使两个物体同样多的方法,从而形成一定的解题策略。

  2.经历1~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面图形。在折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

  (三)实践活动

  在“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等活动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

  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1.单元考试7次。

  2.作业批改:详批全部次,略批次,查次(详、略只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

  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

  (四)知识体系:

  ①数与代数数的认识——乘法口诀、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并用口诀求积、求商。

  ②空间与图形——直观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线段,厘米和米。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9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1、复*与提高;

  2、乘法、除法(一);

  3、统计;

  4、乘法、除法(二);

  5、几何小实践;

  6、整理与提高。

  重点是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从连加引出乘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因数和积等的名称: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在动手分东西的活动中,引入除法,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用乘法口诀求商;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根据生活实际口头提出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惯,初步养成认真踏实的学*态度。

  2、初步学会在方框中填写要求的数

  3、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尽可能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形体的直观经验,在已有的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

  4、从生活中的分类计数引入统计及形象化的统计图,让学生初步经历数据收集,分类计数等统计过程,并根据统计结果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相关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组织数据处理活动,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统计体验。

  5、学*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通过尝试,调整寻找答案。

  6、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了解九九表的来历,感受人类的聪明才智。

  三、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方法,学**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

  *惯要常抓不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惯。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区分一些简单的形图形和方位,能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个别同学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惯。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用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少一些呆板的练*,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的兴。

  五、提高自身素质

  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水*,这就使得教师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深钻教材、深挖大纲和教参,*时不放过每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多看名师课堂,多听名师讲座。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一切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长见识、提素质。抓住尽可能多的机会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数籍,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0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42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七、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4课时左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二十)份(扩展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现在我们的学生已经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了,和我一年级时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有所变化,一年级的小学生什么也不知道们只能一切从头开始教他们,而在他们进入了二年级之后,他们已经懂得了学*的重要性了,我在教学上就要有所变化了。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我自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方法较好学生,我制定了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内容有下: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我们班共有学生58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三)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四)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六)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七)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八)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的要求

  1、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8、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3、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一年级只是给学生们打好起码最好的基础,而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开始慢慢的变难了,这是难度的开始,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在这时打不好基础,以致在今后的数学学*上始终跟不上节奏,学*很难上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后把数学学好,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够把我的学生的数学教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长度单位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角的初步认识

  4:表内乘法

  5:观察物体

  6:表内乘法

  7:认识时间

  8:数学广角——搭配

  9:总复*

  (二)单元分析

  1.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3.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4.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5.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6.表内乘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7.认识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的。通过以前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单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8.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优等生辅导措施: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后进生辅导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相机辅导

  课堂上提问时,对后进生的问题要基础性知识。当后进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当少数后进生因基础差而难以跟班听课时,我们应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另外,在课堂上对后进生多提问,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成绩。

  2.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很难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的。因此,组织课外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很有必要的。在每天的空余时间定期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在后进生之间让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比如: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成绩好等。

  3.家长和老师相配合

  我打算布置适当、适量的学*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老师定期家长进行家访,摸清他们在家的学*情况和作业情况,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情况分析

  在学生的认知方面,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学*方法。在我执教的一班:优等生比较多,但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学**惯要加强。二班:学*成绩比较*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在学生的情感方面,两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上课的时候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按时认真完成,但个别学生对待学*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家长和教师多方面引导。针对这些情况,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得到快乐,发展思维。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者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2、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是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40人,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

  对数学的学*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表内乘法(一);二、角的初步认识;三、表内乘法(二);四、测量长度;五、表内除法;六、总复*。

  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能测量长度。

  4、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6、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四、教学措施

  (一)、 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二)、 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三)、 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四)、 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进度

  一、表内乘法(一)……………………………………22课时

  二、角的初步认识 ……………………………………… 4课时

  三、表内乘法(二) …………………………………… 12课时

  四、测量长度 …………………………………… 9课时

  五、表内除法 …………………………………………… 18课时

  六、总复* …………………………………………… 15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新的学年刚刚开始,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使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跨上新的台阶,能使孩子们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现将本学期数学教学工作做如下分析和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观察物体(一)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总复*等。本册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2)班有学生31人,男生20人,女生11人。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惯,经常上课思想开小差,和同学说话,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七、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周次日 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120xx.09.02~09.06(一)、长度单位4
220xx.09.09~09.13(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1、两位数加一位数 2、两位数减一位数4
320xx.09.16~09.202、两位数减一位数4
420xx.09.23~09.27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
520xx.09.30~10.044、整理和复* (三)、角的初步认识3国庆放假
620xx.10.07~10.11(四)、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2——6的乘法口诀;(1)5的乘法口诀5
720xx.10.14~10.18(2)、2、3、4的乘法口诀4
820xx.10.21~10.25(3)、6的乘法口诀 (4)、复*和整理4
920xx.10.28~11.01(五)、观察物体4
1020xx.11.04~11.08(六)、表内乘法(二) 1、7的乘法口诀4
1120xx.11.11~11.151、7的乘法口诀 2、8的乘法口诀4
1220xx.11.18~11.223、9的乘法口诀4
1320xx.11.25~11.294、整理和复* 5、量一量,比一比2
1420xx.12.02~12.06(七)、认识时间4
1520xx.12.09~12.13(八)、数学广角2
1620xx.12.16~12.20(九)、总复*(4
1720xx.12.23~12.27组织各单元复*

1813.12.30~14.01.3组织复*迎接考试

1920xx.01.06~01.10期末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节日活动”“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愿望。

  2、创造情境。

  3、鼓励算法多样化。

  五、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

  2、乘法口诀(一),10课时

  3、观察物体,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4课时

  6、乘法口诀(二),7课时

  7、除法,8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长度单位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角的初步认识

  4:表内乘法

  5:观察物体

  6:表内乘法

  7:认识时间

  8:数学广角——搭配

  9:总复*

  (二)单元分析

  1.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3.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4.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5.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6.表内乘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7.认识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的。通过以前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单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8.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优等生辅导措施: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后进生辅导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相机辅导

  课堂上提问时,对后进生的问题要基础性知识。当后进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当少数后进生因基础差而难以跟班听课时,我们应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另外,在课堂上对后进生多提问,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成绩。

  2.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很难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的。因此,组织课外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很有必要的。在每天的空余时间定期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在后进生之间让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比如: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成绩好等。

  3.家长和老师相配合

  我打算布置适当、适量的学*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老师定期家长进行家访,摸清他们在家的学*情况和作业情况,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措施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笔算与学*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有目的的学*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并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操作活动的基础上,从直观到抽象,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掌握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学*乘法计算的目的是用它解决问题。渗透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乘法计算教学与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结合编排,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的机会练*乘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我长高了 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 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4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现在我们的学生已经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了,和我一年级时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有所变化,一年级的小学生什么也不知道们只能一切从头开始教他们,而在他们进入了二年级之后,他们已经懂得了学*的重要性了,我在教学上就要有所变化了。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我自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方法较好学生,我制定了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内容有下: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我们班共有学生58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三)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四)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六)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七)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八)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的要求

  1、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8、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3、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一年级只是给学生们打好起码最好的基础,而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开始慢慢的变难了,这是难度的开始,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在这时打不好基础,以致在今后的数学学*上始终跟不上节奏,学*很难上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后把数学学好,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够把我的学生的数学教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二十)份(扩展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通用15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有18名同学,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的学*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 活动中去。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学**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马虎、粗心现象特别突出,在加上很多家长的重视程度 不够,所以我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同时加强对学生学** 惯和学*行为的教育力度。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 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 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 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六认真”的具体措施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三)、课时安排(约60课时)

  1、长度单位(4课时)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2.1 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2 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3、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4、表内乘法(一)(13课时)

  4.1 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4.2 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5、观察物体(4课时)

  6、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四、统计(3课时)

  五、数学广角(2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本册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二、学情分析:

  通过了解二年级有将*一半学生学*不主动,课堂上好动,但学*积极性很高,还有学生接受能力慢,作业完成的慢,课堂十分被动,不举手回答问题。基于以上情况和对一年级数学课程的了解,学生已经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的具备了观察、理解、思考的能力和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但鉴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方法和*惯仍未养成,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一年级所学课程掌握的不够,在新的学期里,仍需教师下大力度引导和培养,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4课时左右)

  六、方法与措施:

  1、备好每一节课,预设好每一个问题,课堂生成加强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计算教学注意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各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3、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利用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4、充分利用各种教具,结合生活情境,安排丰富多样的实践操作活动,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学*。

  5、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如“对口令”、“数青蛙的嘴眼腿”和“数螃蟹的腿”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

  6、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以上是本学期对所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初步设想,如有不妥将及时予以修改。展望本学期的教学也期待着作最大的努力,取得最好的成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2、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高二5班共有学生73人, 8班共有学生70人。两个班级都是高二理科班的三类班,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学*兴趣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存在怕数学科的心理。但他们还是存在一颗想学好数学的心,也想融入变化多端的数学世界,更想在每次考试中独领风骚,鉴于此,对他们正确引导,教学中适当调整难度,起点放低点,步子迈小点,还是会有好成绩的。

  三、高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加强自身学*。

  ①加强课本的研读。教科书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考试的归属地,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都会从教科书中找到类型题或者相似题或者其影子。对教科书能否吃透,专研到位,直接决定着教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就决定着研读教材的必要性。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人由于生活的环境,面对的对象,自身知识局限等多方面原因,视野和出发点都有局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局限,因此,多阅读教学参考类的书,吸取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对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彩性大有裨益。

  ③ 强化课改意识。新课改已经全面铺开,新课改的精神和思想都独具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因此,加强新课改知识的学*,领悟新课改思想,增强新课改意识,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参与新课改培训,领会新课改精髓,并应用于实践中是当前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新陈代谢。

  ④认真参与组内备课。珍惜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好这次集体备课机会,从同行们那里学*到自己缺乏或者不擅长的东西,并积极实施好组内的各项安排,落实好课时要求。

  ⑤增强听课意识。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参加新课改年级的课堂听课活动,听取授课教师的点评,发现亮点,记录亮点,积累亮点,点亮亮点。

  2。抓好课堂教学主战场,激发师生学*数学热情。

  ①加强新课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热情。每一节新课的开展,都有其现实意义,有其价值所在,有其趣味性,充分挖掘好这方面知识,可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

  ②精选精讲例题。对于学生自己学得会的,不讲,对于学生讨论后可以解决的,给以适当点拨,对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的,要慢慢讲,细细的讲,争取每个学生都听得进,听得懂,学得会。对于超越学生承受能力的,一概不讲。

  ③精心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作业质量的高低,一定层面可以反映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作业的布置需要科学化,分层化,多样化,且知识点具有全面性。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①利用晚自*,充分给以每个学生耐心、细心、全面的辅导。让学生积累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②利用自*课时间,寻找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公式背不出来的,抓背公式,不交作业的,责令补交作业。

  4。做好作业、考试反馈工作。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考卷,老师进行批改,总结共性问题,发现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以反馈,及时消除困惑。

  5。规范作答,养成良好*惯。

  现在学生的数学答卷,条理不清晰,逻辑混乱,因果颠倒,这是基础不扎实的表现,更是一种思维的缺陷。因此,现阶段抓好规范答题,有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避免将来高考失分和日后生活的凌乱。

  6。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普及数学价值规律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难,数学烦,难在何处,烦在何方?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课堂,移植中外数学趣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通过多媒体,降低数学思维难度等等都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我任教的二年(1)班有学生34人,二年(2)班有学生37人,两个班各有插班生3人。经过3个学期的学*,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学生作业字迹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特别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上学期期末检测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学**惯、学*方法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培养学生的兴趣,再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读、写多位数的基础。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

  解学问题是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学生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时间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人数是107人,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期的要求,制定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完成课堂作业等良好的学**惯,以实现真正有效的减负。

  6、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重视学困生的帮辅工作。

  五、教学检测与评价

  1、教学检测:通过*时的作业检查与每章的单元考试试卷相结合,达到检测学生的目的;

  2、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学*情况的检测,能更好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况,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加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

  1、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形成计算技能,发展运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之前,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解决把两个数量调整为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重温“求相差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两个数量相差关系的本质,初步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也为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数量关系作准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惯,体验学*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难点:

  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笔算和口算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关键:

  1、结合现实情境引入具体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实现知识迁移。

  2、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为学生自主探索和选择计算方法提供足够的空间。

  3、适当统一竖式的写法,避免混淆。

  4、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量关系。

  六、课时安排:

  1、连加、连减………………………………………………1课时

  2、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

  3、练*一……………………………………………………1课时

  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 1课时

  5、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 1课时

  6、练*二……………………………………………………1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人教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人教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4课时左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此刻我们的学生已经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了,和我一年级时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所变化,一年级的小学生什么也不明白们只能一切从头开始教他们,而在他们进入了二年级之后,他们已经懂得了学*的重要性了,我在教学上就要有所变化了。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我自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方法较好学生,我制定了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资料有下:

  一、学生掌握知识状况:

  我们班共有学生58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用心思考,用心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到达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透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决定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透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三)、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好处,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四)、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构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六)、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应对称。这些资料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构成过程。

  (七)、表内乘法本单元的资料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好处,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八)、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合作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明白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养成认真作业与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构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决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初步了解统计的好处,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应对称现象。

  8、透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潜力,初步构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12。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并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掌握好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好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3、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潜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一年级只是给学生们打好起码最好的基础,而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开始慢慢的变难了,这是难度的开始,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在这时打不好基础,以致在今后的数学学*上始终跟不上节奏,学*很难上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后把数学学好,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够把我的学生的数学教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

  把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

  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6、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8、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六、进度安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本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意,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7人,男生11人,女生6人。该班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合作意识明显增强,但学生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争取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长度单位,了解1厘米和1米的的实际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全用刻度尺量线段。

  2、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方法。

  教学、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竖式写法。

  4、角和直角的认识用三角板画直角、乘法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乘法意义的理解,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5、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感知对称现象。能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也比较困通过实例,在过去学*统计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1格代表2个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学*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估算学*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测、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互动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5、要注意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7、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33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还好。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乘法(一)、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二)、测量长度、表内除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是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积、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倍的认识和解决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的问题等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结合现实情景,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经历编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识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1-9的乘法。

  3、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感知乘加、乘减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4、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抽象、概括以及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增加自主学*的意识,感受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5、结合情景图,在学*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在情感、态度方面健康发展。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会用三角板画直角;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锐角、钝角。

  8、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9、体会厘米、米的含义,建立1cm,1m的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10、在“分一分”的活动中,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理解“*均分”的'意义。

  11、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并能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2、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13、在摆学具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一些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14、会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除法与实际的联系,体会表内除法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有关倍的知识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1、表内乘法(一)12课时第1—4周

  2、角的初步认识&nbs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教材分析 。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七、表内除法;八、统计与可能性;九、混合运算;十、总复*。

  教学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经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我们身上的小秘密我喜欢的地方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做好示范者。老师在板书或批改作业的时候,尽量做到书写认真、工整,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学生在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你的样儿,把字写好、写端正。

  9.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实现常规教学规范化。

  五、教学进度。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二、表内乘法(一) 5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 5课时

  四、表内乘法(二) 11课时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 9课时

  六、方向与位置 4课时

  七、表内除法 10课时

  八、统计与可能性 3课时

  九、混合运算 4课时

  十、总 复 * 5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4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长度单位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角的初步认识

  4:表内乘法

  5:观察物体

  6:表内乘法

  7:认识时间

  8:数学广角——搭配

  9:总复*

  (二)单元分析

  1.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3.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4.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5.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6.表内乘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7.认识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的。通过以前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单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8.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优等生辅导措施: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后进生辅导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相机辅导

  课堂上提问时,对后进生的问题要基础性知识。当后进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当少数后进生因基础差而难以跟班听课时,我们应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另外,在课堂上对后进生多提问,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成绩。

  2.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很难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的。因此,组织课外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很有必要的。在每天的空余时间定期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在后进生之间让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比如: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成绩好等。

  3.家长和老师相配合

  我打算布置适当、适量的学*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老师定期家长进行家访,摸清他们在家的学*情况和作业情况,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三班、四班共有学生60人,多数学生爱学*,学*积极性很高,能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但也有个别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对于实践性作业敷衍了事,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措施如下:

  四、教学措施:

  1、笔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的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二十)份(扩展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2、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高二5班共有学生73人, 8班共有学生70人。两个班级都是高二理科班的三类班,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学*兴趣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存在怕数学科的心理。但他们还是存在一颗想学好数学的心,也想融入变化多端的数学世界,更想在每次考试中独领风骚,鉴于此,对他们正确引导,教学中适当调整难度,起点放低点,步子迈小点,还是会有好成绩的。

  三、高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加强自身学*。

  ①加强课本的研读。教科书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考试的.归属地,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都会从教科书中找到类型题或者相似题或者其影子。对教科书能否吃透,专研到位,直接决定着教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就决定着研读教材的必要性。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人由于生活的环境,面对的对象,自身知识局限等多方面原因,视野和出发点都有局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局限,因此,多阅读教学参考类的书,吸取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对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彩性大有裨益。

  ③ 强化课改意识。新课改已经全面铺开,新课改的精神和思想都独具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因此,加强新课改知识的学*,领悟新课改思想,增强新课改意识,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参与新课改培训,领会新课改精髓,并应用于实践中是当前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新陈代谢。

  ④认真参与组内备课。珍惜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好这次集体备课机会,从同行们那里学*到自己缺乏或者不擅长的东西,并积极实施好组内的各项安排,落实好课时要求。

  ⑤增强听课意识。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参加新课改年级的课堂听课活动,听取授课教师的点评,发现亮点,记录亮点,积累亮点,点亮亮点。

  2。抓好课堂教学主战场,激发师生学*数学热情。

  ①加强新课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热情。每一节新课的开展,都有其现实意义,有其价值所在,有其趣味性,充分挖掘好这方面知识,可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

  ②精选精讲例题。对于学生自己学得会的,不讲,对于学生讨论后可以解决的,给以适当点拨,对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的,要慢慢讲,细细的讲,争取每个学生都听得进,听得懂,学得会。对于超越学生承受能力的,一概不讲。

  ③精心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作业质量的高低,一定层面可以反映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作业的布置需要科学化,分层化,多样化,且知识点具有全面性。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①利用晚自*,充分给以每个学生耐心、细心、全面的辅导。让学生积累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②利用自*课时间,寻找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公式背不出来的,抓背公式,不交作业的,责令补交作业。

  4。做好作业、考试反馈工作。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考卷,老师进行批改,总结共性问题,发现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以反馈,及时消除困惑。

  5。规范作答,养成良好*惯。

  现在学生的数学答卷,条理不清晰,逻辑混乱,因果颠倒,这是基础不扎实的表现,更是一种思维的缺陷。因此,现阶段抓好规范答题,有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避免将来高考失分和日后生活的凌乱。

  6。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普及数学价值规律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难,数学烦,难在何处,烦在何方?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课堂,移植中外数学趣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通过多媒体,降低数学思维难度等等都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对于步入二年级的同学,他们经过一年基本适应了小学的生活,这个时候对知识的学*提到一个日程上来,结合实际,制定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班级分析

  本学期我执教二年级(3)、(4)班的数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的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长度单位,表内乘法(二), 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必须要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学生需要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最好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对于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9、要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在光盘播放教室、卫星接收教室进行上课。

  10、上课前要利用农远资源进行经心备课,写好农远专用教案,并准备好课件资源,要以利用农远资源为主,要求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体现新的教育理念,这样促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运用远程教育网络。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学情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47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以及学**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长度单位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角的初步认识

  4:表内乘法

  5:观察物体

  6:表内乘法

  7:认识时间

  8:数学广角——搭配

  9:总复*

  (二)单元分析

  1.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3.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4.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5.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6.表内乘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7.认识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的。通过以前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单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8.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优等生辅导措施: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后进生辅导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相机辅导

  课堂上提问时,对后进生的问题要基础性知识。当后进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当少数后进生因基础差而难以跟班听课时,我们应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另外,在课堂上对后进生多提问,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成绩。

  2.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很难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的。因此,组织课外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很有必要的。在每天的空余时间定期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在后进生之间让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比如: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成绩好等。

  3.家长和老师相配合

  我打算布置适当、适量的学*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老师定期家长进行家访,摸清他们在家的学*情况和作业情况,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本册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初步理解了加法、减法的含义,学会了两未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学*了运用加、减法解决求总数、求剩余、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行四边形等*面图形,学*了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在此基础上,本册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儿童的学*水*,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四个领域里安排了以下一些相关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认识乘法、乘法口诀(一)、认识除法、口诀求商(一)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 、时、分、秒

  2、空间与图形领域

  认识图形、厘米和米、位置与方向、观察物体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统计与可能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共安排五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

  二、本册教学目标

  1、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的时候,乘法算式比连加算式简便。

  2、使学生理解1-6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过*均分的操作寻找得数,而是用口算求商。

  6、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7、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空间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常识,充分地观察、操作、判断、交流,在内容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8、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9、看看、数数、算算,了解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初步形成1时、1分的观念。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感受“秒”,认识秒与分的关系。

  10、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11、分类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三、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乘除法的计算及解决问题

  难点:*面图形的*移。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年、月、日的认识,大月与小月,*年和闰年。

  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新知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2、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单元课时安排:大约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教材分析:

  为了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教科书突出如下特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构筑七点。

  2.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素材。所有数学知识的学*,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3.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提供学*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4.演示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地信心。力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展开。

  5.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课本中的*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熟悉和巩固新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所设;另一类则面向更多数学学*需求的`学生,即试一试中的题目,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尝试完成。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第二章 勾股定理

  第三章 实数 第四章 概率的初步认识

  第五章 *面直角坐标系 第六章 一次函数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第二章 勾股定理 第三章 实数

  第五章 *面直角坐标系 第六章 一次函数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第二章 勾股定理

  第六章 一次函数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一章第一节至第二节 第二周:第一章第三节至第五节

  第三周:复*第七章 处理*题 第二章第1节

  第四周:第二章第2节3节

  第五周:复*第二章 处理*题

  第六周;第三章14节

  第七周:第三章5节6节 复*第三章 处理*题

  第周:第四章

  第九周:复*准备考试

  第十周:第五章

  第十一周:复*第五章 处理*题 第六章第一节

  第十二周:第六章第二节至第三节

  第十三周:第六章第四节

  第十四周:第七章第12

  第十五周:第七章第34

  第十六周:复*第五章 处理*题 第十七周以后:复*考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新课标理念,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同时让学生认真学*。

  2、通过介绍数学家、数学史和数学趣题,激发学生学*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营造民主、和谐、*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发现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

  4、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和多种途径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

  5、培育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6、进行分层教育的探索,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7、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积极参加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

  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

  2、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的容易,学的轻松,学的愉快,注意精讲精练。

  3、布置作业做到精炼,右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认真批改,同时注意分层教学。

  4、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规律,应引导学生搞清它们的来源,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弄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以及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5、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进行。并要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认识角,表内乘法,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认识几时几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四、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l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1)有学生50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 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 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2、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 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进度教学表可以参考其他版本的也可以,或则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掌握学*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根本性进步,非一朝一夕之功。现在我所教学生是八年级,共60名学生。其中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学*成绩还可以。现实决定了并不是付出十分努力就一定有十分收获。但教师的责任与职业道德时刻提醒我,没有付出一定是没有收获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苦干加巧干,才能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三角形主要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多边形的内外角和。本章节是后两章的基础,了解了相关的知识,教学时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开展好数学活动。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 分式主要学*分式的概念、性质、能用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重视和分数类比,加强分式、分式方程与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学生状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用心思考,用心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到达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资料: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资料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资料,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状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资料,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资料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资料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资料。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透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好处,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仅使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潜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明白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明白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好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明白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好处;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好处,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明白1千克=1000克;使学生明白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状况选取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好处,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透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搞笑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潜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明白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群众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潜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3

  教材说明:

  一、教学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力点:

  1、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6、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7、初步培养判断、推理能力。

  8、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

  9、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学生情况:

  两个班级各有学生56名,经过一年级的努力,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能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另外,部分学生的学**惯、学*态度差,势必会影响整体水*的发挥,所以,尽可能转化学困生是本学期重点。

  六、课时安排:60课时

  (一) 长度单位(4课时)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 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 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 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 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 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 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五) 观察物体(4课时)

  (六) 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

  (七) 统计(3课时)

  (八) 数学广角(2课时)

  (九) 总复*(4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4

  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和学*态度、*惯等)

  二(1)班共有四十二名学生,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中优生率92.9%。及格率97.6%。二(2)班共有四十三名学生,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中优生率90.6%。及格率97.7%。二(3)班共有四十一名学生,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中优生率92.6%。及格率100%。

  经过一年多的学*,大部分同学掌握了一定的学*方法,数学水*有了较大的提高,计算、理解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水*,上课大多能认真听讲,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预**惯尚未养成,自主参与能力尚差,特别是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其中一小部范文网分学生思维敏捷,迅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上课时不能积极思考问题或思考问题较慢,作业需老师叮咛才能完成。分析原因主要是上课易走神,计算不细心,不求甚解,不肯吃苦,加上缺乏自信,如果能在心理上加以转变,或能有所提高。

  从上学期成绩分析看,成绩较理想但还需继续努力,本学期要因材施教,分别对待。对于基础很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叮嘱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几个同学,更要认真对待,尽量做到发现他们思想、学*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力争使他们取得进步。

  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共安排12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的内容包括:认识乘法;乘法口诀(一);认识除法;口诀求商(一);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时、分秒这六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包括:认识图形;厘米和米;观察物体;方向与位xxx置这四个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图形的认识、测量以及图形与位置等不同方面,有利于学生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兴趣积累学*经验和方法。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包括:统计与可能性这一个单元。通过简单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时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感受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本册教材安排了五个实践活动:快乐的队日活动;有趣的七巧板;量一量;算“24点”;田园风光。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应用,同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第二、四、八单元,难点是第三、六、七、九单元。本册教材还十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和对他们的自信心、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培养,从更高的层次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含义,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面图形、线段,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范文网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使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会用方块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利用方块统计图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时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和学*过程中,能注意到方法的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感和灵活。在直观认识*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能积极地参与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等的数学活动。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措施

  1、认真学*新《大纲》,专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及体系,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改革教法、学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实践、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初步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独立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经验,培养和发展解决问题实际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关于标新立异,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给学生好的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6、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手、口、眼、脑各种器官协调并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7、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环境,让学生在*等合作中学*新知。

  8、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做好优生优培和学*困难生转化。

  9、让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大众的数学,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0、不断加强业务学*,了解教学新观念,不断学*《新课程标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

  分单元数学进度及教学要求

  分单元数学进度及教学要求

  目次

  周次

  单元或章节内容

  教时

  本单元重点、难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1

  2

  认识乘法

  5

  重点: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会通过加法算出简单乘法算式的积。

  难点: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简单乘法算式的积。

  2、使学生经历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惯,进一步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7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

  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以及学**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