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菁华6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1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因而送别诗在古诗词大家中可谓颇具规模的一系,诗人们无一不涉足过这一主题。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据说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明代李东阳评论此诗说: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出其意之外。正是怀着这份对渭城的向往,这份对阳关的憧憬,我和我的孩子相携走*了她,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现场精彩片断:

  一叹

  师:读一读古诗,诗中哪些地方,还能找到元二和王维是好朋友的依据?

  (生自读古诗,小组讨论,比比哪个小组找到的依据多。)

  生:元二,这个名字很特别。听起来非常亲昵,可以推断他们是好朋友。

  生:我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读出了他们是好朋友。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1:故人就是好朋友,知己的意思。

  生2:更说明他们已经喝了许多杯,可能还要喝许多杯,可见他们的感情很深。

  生3:尽就是他们都一饮而尽,只有好朋友之间才这样。

  师:说得真好,你们注意到酒了吗?

  生:这酒一定是美酒。

  师: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

  生1:离别的酒。

  生2:友谊的酒。

  生3:也是一杯祝福的酒。

  生4:也是一杯连心的酒。

  师:这是一杯离别的酒──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是一杯友谊的酒──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也是一杯连心的酒──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更是一杯祝福的酒──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诗中对如何设宴饯别,宴*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酒是离别的曲。在对酒的多元解读后,教师情满胸腔地采用了这是一杯离别的酒──这是一杯友谊的酒──这也是一杯连心的酒──这更是一杯祝福的酒──的层进式步步引读,使学生透过更这似乎*淡的表层看到了它深层蕴涵的深挚情谊。于是每复读一次,学生的感情也随之澎湃升腾。

  再叹

  师: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透过窗外,看到窗外的景色,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更为强烈。读读整首诗,元二和王维看到哪能些景物,离别的愁绪会更浓?

  生:雨,老天也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

  生:是老天想让元二多留一会儿。

  生:客舍。王维是山西人,他也孤身在外,现在朋友也要离开家乡,他感到更加伤感了。

  生:柳,我知道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生: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师:古人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而今天看到满目的青青杨柳怎不伤感别离──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小雨还在下着,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感别离──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客中送客,想想自己也只身飘泊,而今天朋友也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诗人巧妙地运用景语,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的象征。选取这些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而进一步借助这些景物,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的层层渲染,无疑对诗旨的解读又推进了一步。

  三叹

  师: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也真的记不清说了多少遍祝福的话。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时间呀,你能走得慢一些吗?安西呀,你能离我*一些吗?这可能吗?安西有多远?

  生: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尔自治区库车县。

  师:渭城又在何处?

  生: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师:阳关呢?

  生:汉朝设置的边关名,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师:有多远?

  (屏显:元二出使安西图。)

  生:20xx多公里。

  师:少了!

  生:3000多公里。

  师:是呀,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

  (哇!生不禁惊叹。)

  师:自古人生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而此朋友远去不远千里,朋友之间怎不留恋,况且古人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间风?

  师: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

  生:黄沙满天!

  师: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

  生:满目荒凉!

  师: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

  生: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

  师: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前途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教者巧妙地在此,对安西和渭城作了浓墨重彩的强烈对比。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总评

  《渭城曲》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惜别之情,而被后人广为传诵。而根据此诗谱成的古曲《阳关三叠》,更是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在二次教学中根据诗歌特点,大胆地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可谓一唱三叹,荡气回肠。以以讲代读的魅力,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从而充分展示了优秀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2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古诗如一幅幅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学*,去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味。在教学中,我在两个方面有所注重。

  一、注重景物的想象。

  在理解诗题时,我估计学生在了解安西这个地方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在学*《送元二使安西》一、两行时,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哪些自然景物?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在这清新明丽的春景中,诗人却要送走自己的好友,他的内心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样,为体会诗人的情感做了铺垫。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

  学*《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行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与元二分别时会说些什么话,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通过反复诵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使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

  一堂课下来,我需要改进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努力提高个人文化素质。本人缺乏深厚的'文化功底,授课老师需对文本做出精准的解读,同时古诗需挖掘的知识点很多,需要授课老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一切对于目前的我来说,都是很难达到的。今后要多看书多思考,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二、努力增强教师的语言魅力。这首离别诗要让学生入情入境,首先老师得通过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中。从这节课看,我的语言*铺直叙,缺乏激情和真情,别说打动学生,甚至连自己都没打动。

  三、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每个班的学生情况是不一样的,应针对学情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总有走教案之嫌,似乎在寻找适合我教案的学生。“两环四步疑探式”教学模式用起来还是显得生硬,主要是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需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多读书多思考,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争取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3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因而送别诗在古诗词大家中可谓颇具规模的一系,诗人们无一不涉足过这一主题。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据说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明代李东阳评论此诗说: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出其意之外。正是怀着这份对渭城的向往,这份对阳关的憧憬,我和我的孩子相携走*了她,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现场精彩片断:

  一叹

  师:读一读古诗,诗中哪些地方,还能找到元二和王维是好朋友的依据?

  (生自读古诗,小组讨论,比比哪个小组找到的依据多。)

  生:元二,这个名字很特别。听起来非常亲昵,可以推断他们是好朋友。

  生:我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读出了他们是好朋友。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1:故人就是好朋友,知己的意思。

  生2:更说明他们已经喝了许多杯,可能还要喝许多杯,可见他们的感情很深。

  生3:尽就是他们都一饮而尽,只有好朋友之间才这样。

  师:说得真好,你们注意到酒了吗?

  生:这酒一定是美酒。

  师: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

  生1:离别的酒。

  生2:友谊的酒。

  生3:也是一杯祝福的酒。

  生4:也是一杯连心的酒。

  师:这是一杯离别的酒──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是一杯友谊的酒──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也是一杯连心的酒──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更是一杯祝福的酒──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诗中对如何设宴饯别,宴*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酒是离别的曲。在对酒的多元解读后,教师情满胸腔地采用了这是一杯离别的酒──这是一杯友谊的酒──这也是一杯连心的酒──这更是一杯祝福的酒──的层进式步步引读,使学生透过更这似乎*淡的表层看到了它深层蕴涵的深挚情谊。于是每复读一次,学生的感情也随之澎湃升腾。

  再叹

  师: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透过窗外,看到窗外的景色,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更为强烈。读读整首诗,元二和王维看到哪能些景物,离别的愁绪会更浓?

  生:雨,老天也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

  生:是老天想让元二多留一会儿。

  生:客舍。王维是山西人,他也孤身在外,现在朋友也要离开家乡,他感到更加伤感了。

  生:柳,我知道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生: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师:古人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而今天看到满目的`青青杨柳怎不伤感别离──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小雨还在下着,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感别离──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客中送客,想想自己也只身飘泊,而今天朋友也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诗人巧妙地运用景语,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的象征。选取这些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而进一步借助这些景物,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的层层渲染,无疑对诗旨的解读又推进了一步。

  三叹

  师: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也真的记不清说了多少遍祝福的话。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时间呀,你能走得慢一些吗?安西呀,你能离我*一些吗?这可能吗?安西有多远?

  生: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尔自治区库车县。

  师:渭城又在何处?

  生: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师:阳关呢?

  生:汉朝设置的边关名,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师:有多远?

  (屏显:元二出使安西图。)

  生:20xx多公里。

  师:少了!

  生:3000多公里。

  师:是呀,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

  (哇!生不禁惊叹。)

  师:自古人生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而此朋友远去不远千里,朋友之间怎不留恋,况且古人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间风?

  师: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

  生:黄沙满天!

  师: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

  生:满目荒凉!

  师: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

  生: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

  师: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前途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教者巧妙地在此,对安西和渭城作了浓墨重彩的强烈对比。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总评

  《渭城曲》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惜别之情,而被后人广为传诵。而根据此诗谱成的古曲《阳关三叠》,更是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在二次教学中根据诗歌特点,大胆地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可谓一唱三叹,荡气回肠。以以讲代读的魅力,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从而充分展示了优秀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4

  上周,我执教了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两首》中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维为辞别朋友而写的一首送别诗,全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的借别筵讲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心和祝福。

  现结合自己课后的反思和各位老师的评课,对我上的这节课做以下反思,希望能够改进教学,提高自己。

  首先,在本节课上,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讲的太多,占用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和自主学*时间,使学生的思维受限,所以学生在感悟“诗中情”时没有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其次,对诗句的节奏指导不够。虽然在课件上展示了课题以及全诗的节奏,但是学生在读完后有读错的地方没有及时纠正,而且韵律没有读出来,部分学生的前后鼻音区分不清楚,没有及时纠正。应该有老师范读或视频范读。

  第三,提出的问题表述不清楚,不够明确,对问题没有引导。每个在课堂上提的问题都要精心设计,并且对问题要有一定预设,在学生回答时一步步引导,结论要从学生的口中得知,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第四,在引导学生理解借景抒情这种写法时,没有抓住王维对元二说的话来引导。在开始读诗时要抓住三个层次,从“诗中画”到“诗中情”,一步步引导,直到学生理解寓景于情,借景抒情的写法。

  第五,课堂由细节构成,把每一个细节做好了,整个课堂就会达到预想的效果。在这节课上,很多细节没有处理好,导致整堂课的效果不是很好。

  第六,在看了教学录像后发现自己的教态不是很自然,站在讲台上走来走去,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和学生的`目光交流比较少,一直在关注自己的教学环节有没有完成,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本节课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上好每一节课,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5

  《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第六单元的内容,《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反思。本单元以“人间真情”为主题。本课是第20课的第二首送别诗。由于学生在第一首送别诗时已经学会按照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式进行教学,所以本课充分体现学生学*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古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丰富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研讨文教学更衣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我确立以读为本,利用层层推进诵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以情为切入点,通过触景生离情,寄情酒更浓,唱诗情难舍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离愁别绪。实现文本的多元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古诗讲究飞白,本课,我利用悠扬的音乐,精美的图片,创设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进入情境。如前两行锦绣春色的想象,把14个字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个个立体的场景,让学生入乎其内,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以读展现自己的所得。以柳带离别,利用读演的方式,体会老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意。当他们一唱三叹地吟唱着这首诗时,也埋下了对*优秀文化赏析的种子。

  本课学生表现极为出色,课堂因他们而精彩,当场生成的读悟演评让我耳目一新,反而显得老师的语言是那样的匮乏无力。上过这课,真正感觉到孩子的力量,也更有了必须进步的危机意识。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6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古诗如一幅幅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学*,去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味。在教学中,我在两个方面有所注重。

  一、注重景物的想象。

  在理解诗题时,我估计学生在了解安西这个地方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在学*《送元二使安西》一、两行时,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哪些自然景物?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在这清新明丽的春景中,诗人却要送走自己的好友,他的内心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样,为体会诗人的情感做了铺垫。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

  学*《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行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与元二分别时会说些什么话,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通过反复诵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使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

  一堂课下来,我需要改进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努力提高个人文化素质。

  本人缺乏深厚的文化功底,授课老师需对文本做出精准的解读,同时古诗需挖掘的知识点很多,需要授课老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一切对于目前的我来说,都是很难达到的。今后要多看书多思考,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二、努力增强教师的语言魅力。

  这首离别诗要让学生入情入境,首先老师得通过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中。从这节课看,我的语言*铺直叙,缺乏激情和真情,别说打动学生,甚至连自己都没打动。

  三、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每个班的学生情况是不一样的,应针对学情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总有走教案之嫌,似乎在寻找适合我教案的学生。“两环四步疑探式”教学模式用起来还是显得生硬,主要是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需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多读书多思考,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争取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1)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 (菁华6篇)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1

  《送元二使安西》是诗人送友人元二奉命前往安西时所作的送别名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在这节课上,我力求让学生感受到了送别的难舍难离。教学时按照“古诗四读法”让学生自读自悟,鼓励学生谈自己对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和感受,从诗句中感悟其中的深意。

  曾记得:学古诗,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这是学*古诗的基本步骤,也是学生自学古诗词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教学开始,背诵相关的送别诗,将学生的课外积累与课内学*相结合。

  第二步,知诗人,通过学生课外积累和课上老师出示,对于诗人有一定的了解。

  第三步,读通诗句。会认两个生字和两个多音字,一个“朝”,一个“舍”,通过“舍”字的演变,让学生感知*汉字的魅力同时,也学会了“舍”的意思。

  第四步:知诗意。

  通过学生自己去抓字眼,明白诗句中一部分字词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然后通过问学生“读者这样的诗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让学生充分的发挥展开想象的翅膀,既理解了诗意,有悄悄地内化语言文字的内涵,吸收营养。

  第五步:悟诗情

  我考虑如何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来充实这些略去的画面,让他们在读悟之间有所见。因为唯有如此,诗歌短短的28个字才能在学生头脑里丰满充盈起来,升华成一种美妙的境界;学生也才能真正走入诗人的情感,与诗人达致心灵契合。这首诗中,作者的情感都凝聚到了一杯酒里。追忆往昔,遥想将来,太多太多的话想要对故人说。临别之际,诗人却只是一次有一次地举起酒杯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诗人想说的话,想表的情都化为了一杯酒,这一杯酒的分量由此可见。不难发现,酒即是这首诗中负载诗人灵魂,折射诗人心志的一个意象。

  对于教学而言,学生所有想象的画面,所有由画面激发出的情感,最后也归宿到一杯酒里。于是,“体会酒中之情”作为我这堂课的暗线,穿插在全诗的教学之中。

  首先,创设情境。诗人王维陪着元二一夜喝酒到天亮。质疑:诗人会在这一夜说些什么?来体会两位友人之间的不舍。

  再创设情境,元二此去的地方为安西,他会遇到什么困难,作为好朋友,“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再次体会友人之间的不舍和担忧……

  接着出示图片:阳关路,想象元二一路上会遇到什么,“你”会对他说什么。从中体会出担忧、关爱……

  最后点出,王维在元二去安西后不满六年就于世长辞,世人作曲《阳关三叠》来纪念此段友谊,配乐诵读。情感升华。

  不断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他们是深深的友谊,是绵绵的思念,还有王维对元二无限的担忧和关怀。当学生体会到了这一点,这一杯酒便具有了跨越时空、贯穿古今的活力,将学生与诗人的心紧紧地系在了一起,读起来声声入情。

  但我总觉得本堂课还不够完美,学生领悟诗意没有说出诗的韵味,在后面的朗读感悟中,并没有使整体的学生完全地投入,去读、去体会,希望以后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读诗的兴趣更加高涨。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2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记录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因此,诗歌中常留下空白之处,给人想象的时空。想象并非凭空而来,想象依托的是文本。把诗中语言想象成一幅幅现实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味。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做到品读诗句过程中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

  一、强调景物的想象。

  在学*《送元二使安西》一、两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满目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猜想学生在理解安西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

  读《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

  在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 想象诗中之画,感悟酒中之情。设计总是比实践更趋于完美。课上下来,感受的是真真切切的遗憾。如何把诗的写景部分与后面写情的部分更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合理地处理朗读的时机与次数,使朗读与感悟融合得浑然一体,太多的遗憾和困惑将成为我继续前进的动力,鞭策我收拾行囊,继续上路??

  三、注重创设情境。

  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感触到学*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我多次创设学*情境,时而让学生回到旧知识、时而引领学生观赏“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伤感景色,时而让学生变成作者,时而听乐、时而摇头吟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参与学*,溶入课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怀,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得以成功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佳句,学生就象是喝了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一堂课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一部分学困生的兴趣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使课堂成了部分学生展示的舞台,今后应多给学困生表达的机会,激发起他们的学*兴趣。

  二、当学生读不好时,要再给他机会和指导,让他自信地坐下,这一点今后教学中也要注意

  三、语文教学,只阅读一些教育类书籍和杂志,面太窄了,视野太有限了,难于登上大雅之堂,如果改变一下,结局就不同了。如历史、地理、数学等等,比如教这首古诗,运用地理知识,能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轮廓;运用数字,使学生心中知道实际距离竟这样遥远;运用历史知识,把远距离的事件拉*,再拉*,仿佛如刚刚发生的一样?因此,老师*日的阅读应该广博而宏富,对教语文是有益的。也就是*时我们常说的“要给孩子一碗水,自己首先应有一桶水”也就是这个理。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3

  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因而“送别诗”在古诗词大家中可谓颇具规模的一系,很多诗人涉足过这一主题。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以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而根据此诗谱成的古曲《阳关三叠》,更是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明代李东阳评论此诗说:“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出其意之外”。正是怀着这份对“渭城”的向往,这份对“阳关”的憧憬,我和孩子们相携走*了她,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我在教学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下面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1、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走*作者,理解诗题。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谈到了相关的内容。如,对王维了解了哪些?“元二”:姓元,在家里排行老二,朋友睨称他元二。

  2、一改以往的逐句讲解和整体串讲的方法,让学生在老师深情的诵读声和《阳关三叠》的旋律中想象诗中的那些画面。学生你说一个,他说一个,组成了完整的诗歌画面。虽说打乱了诗句顺序,但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诗句,从而感知诗的意境。

  3、合理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当时阳关以西、安西的状况。处于河西走廊尽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从而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让学生披文入境,再现故事情景,感悟人物内心世界,与诗人达到情感共鸣。在对“酒”的多元解读后,教师情满胸腔地采用了层进式步步引读,使学生透过“更”这似乎*淡的表层看到了它深层蕴涵的深挚情谊。于是每复读一次,学生的感情也随之澎湃升腾。最后,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由于前面的铺垫,感情朗读自然会很到位。学生读出诗人王维与朋友话别时的伤感和心境。

  此外,我认为在教学中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

  1、评价语过于单一。若能及时、多样、合理的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则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作为教者,应该时时处处关注孩子的动作、语言甚至每一个眼神,及时调控课堂。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4

  小学语文在古诗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原因,让学生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及感悟诗人的情感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教学起来就显得很吃力,学生感觉很枯燥,例如以前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20课《古诗两首》中的《送元二使安西》时,由于这首诗所描述的生活背景是遥远的古代,元二被贬到安西去当官,那时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从渭城到安西距离遥远,骑马都得走上半年,也不能通过打电话以解相思之苦。所以分别时诗人对元二依依不舍,喝酒喝了一杯又一杯。可是孩子们生活在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的年代,根本无法理解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的情感。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被动,课堂效果很差。于是,我在上学期教学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诗情,课前我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了以下预*作业:

  1.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王维。

  2.学生反复读诗,并让他们找出诗中难理解的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3.让学生查阅关于渭城、安西、阳关之间的距离以及各地的条件。

  通过这样的预*,学生在课堂上很快进入了学*状态,由读到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借助课前预*的知识品味到古诗所表达的情感。例如我在引导学生们感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元二依依惜别之情。”我接着追问:“你从哪里感悟到的?”在汇报中学生借助预*中搜集到的关于渭城、安西、阳关之间的距离及条件。学生A说道“诗人与元二分别后距离遥远,交通又不便利,以后很难见面,所以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学生B说道“关外条件艰苦,元二在那儿又没有朋友,今后的生活肯定很艰苦,作者对元二关外生活十分担忧,所以很舍不得。”学生c说道“老师,通过课前预*我知道了王维当时身体不好,他害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元二了,所以他和元二喝了一杯又一杯。”我说:“孩子你们说得太好了,可见你们的预*做得很好。是的,王维在元二离开的两年后去世了.可见他们的分别竟是永别呀!让我们带着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再次朗读这首诗。”学生们读得入情入境,孩子将诗人对朋友那种离别与牵挂感悟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觉得预学对学生学*古诗词的积极性及感悟诗情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使古诗教学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在授课前,一定要布置好学生的预*作业,使其能在课堂上成为学*的主人。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5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古诗如一幅幅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学*,去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味。在教学中,我在两个方面有所注重。

  一、注重景物的想象。

  在理解诗题时,我估计学生在了解安西这个地方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在学*《送元二使安西》一、两行时,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哪些自然景物?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在这清新明丽的春景中,诗人却要送走自己的好友,他的内心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样,为体会诗人的情感做了铺垫。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

  学*《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行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与元二分别时会说些什么话,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通过反复诵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使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

  一堂课下来,我需要改进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努力提高个人文化素质。本人缺乏深厚的文化功底,授课老师需对文本做出精准的解读,同时古诗需挖掘的知识点很多,需要授课老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一切对于目前的我来说,都是很难达到的。今后要多看书多思考,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二、努力增强教师的语言魅力。这首离别诗要让学生入情入境,首先老师得通过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中。从这节课看,我的语言*铺直叙,缺乏激情和真情,别说打动学生,甚至连自己都没打动。

  三、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每个班的学生情况是不一样的,应针对学情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总有走教案之嫌,似乎在寻找适合我教案的学生。“两环四步疑探式”教学模式用起来还是显得生硬,主要是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需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多读书多思考,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争取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6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语文课程中也明确指出:学生能诵读优秀诗文,并通过读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还能背诵优秀诗篇。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和发现,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板书课题后,我先请学生认真观察,你能从课题中能了解到什么呢?

  “我知道安西是个地方。”

  “我知道了作者要送别好朋友。”

  “我知道作者的好朋友是元二。”

  通过发现,大家轻松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作者是怎么样来送别自己的好朋友呢?相信大家通过读诗就能明白”。教师恰当的过渡语把学生引到读中。接下来就是自由读古诗,读时提醒学生注意诗中两个多音字的读音,等大家都能正确读熟练,再让学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从诗中来发现,并拿起铅笔把发现批注出来。接到这个任务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能圈圈点点,写出自己的发现。在学生发表自己的发现时,我把这些写在板书上,通过交流自己的发现,诗中的地点(渭城)、人物(作者王维和好朋友元二)、时间(早上)以及当时的情景(小雨中青砖碧瓦的客栈和青翠的柳树,作者与好朋友不停的饮酒)一一展现在眼前。学生对古诗的了解也在不断加深,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诗意也就水到渠成。在了解诗情诗意后,学生的朗读也就更到位了。此时我的引导语也把学生的情感步步推进。

  “王维与好朋友喝完酒后,牵着马儿送了一程又一程,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替诗人送一送好朋友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王维与好朋友告别之后,没想到竟成了永别,谁再能朗诵这首古诗,感受他们深厚的友情。”

  此时作者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之举把对朋友留恋、关切深厚之情尽展眼前。再配上《阳关三叠》悠扬委婉的乐曲,把情感渲染到了极点。整节课结束了,学生的情绪却久久难以*静,诗人与朋友那深刻的友谊深深地烙在心中。

  这节课,学生们一直保持着学*的兴趣,他们在读中想,发现中悟,深刻地体会了诗文作品的内容,感受到了诗人依依惜别的情感。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2)

——《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 (菁华6篇)

《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舍、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惜别深情。

  3、能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惜别深情。

  教学流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背诗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谁能来背几首你熟悉的古诗?

  2、引出诗人:在众多诗人中,因为他们写诗的造诣和成就,被冠以不同的雅号,如李白就被称为——诗仙,而杜甫则被称为——诗圣,有那么一位诗人,他被后世的人称为“诗佛”,知道他是谁吗?——王维

  3、知诗人。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4、揭题:学*维的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5、解题。谁来读读题目?(指导在元二后稍作停顿:“送元二/使安西”)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读吗?那就得理解题目的意思,题目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读诗文,解诗意

  1、生自读古诗。

  2、抽生读诗,请生评价,相机提示正音。完成多音字的作业练*:朝、舍、更

  3、理解诗意。紧紧抓住诗文中的注释,谁能来大致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带着对诗的理解再读古诗

  5、配乐师范读古诗。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的画面?

  三、入诗境,悟诗情

  1、体会渭城之美

  (1)雨。这早春时节,你看到的是怎样的雨啊?你想用怎样的词句来形容这雨?

  (2)柳。你看到了怎样的柳树?经过朝雨的洗礼,柳树更是焕然一新,真是“柳色新”哪!

  (3)美读一、二行诗。面对这样的雨,这样的柳,你想说些什么?你能读出渭城的美吗?

  2、体会路途之艰

  春雨霏霏,杨柳依依,渭城春景,美不胜收!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王维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我们读读后两句。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西出阳关无故人,出了阳关有的是什么?你又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阳关以西图片。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朝雨”、“客舍”、“杨柳”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常的眼前景,诗人巧妙地运用景语,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选取这些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在这里再一次巧妙地借助这些景物,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的反复渲染,让学生对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深厚感情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无疑对诗意的解读又推进了一步。】

  3、对比激情

  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黄沙满天!

  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满目荒凉!

  如果是你的朋友要远行,而且是到像安西这样荒凉的地方去,你会怎样?

  4、激情朗读

  从渭城出阳关到安西,这一路,横跨了大半个*,整整3000多公里呀,满腿的荒漠,满目的凄凉,而且路途遥远,王维啊,你能不能少敬一杯,好让元二早些启程呀?学生作答

  元二啊,你能不能少喝一杯,以免醉酒耽误行程呀?学生作答

  都不会放下这酒杯,不是不能放,而是不想放,不愿放。因为彼此不舍别离,但是不得不(板书:依依惜别)把这种感觉再带进去,齐读这两句诗。

  5、写话:如果你是王维,或者是元二,此时此刻,你会对对方说些什么,把想说的写下来。

  师巡视后交流

  6、再读悟情:这一杯杯的难道还仅仅是酒吗?分明是什么?(板书:友情)

  7、读全诗。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拓展送别诗,激励学生课外积累。孩子们,因为一次次朋友间的深情送别,才有了这一篇篇字字珠玑的送别诗。在王维眼里,离别是一杯杯的苦酒,那么在高适眼里,朋友之间的离别又是怎样一种情怀呢?出示《别董大》,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乐观、激励)

  诗人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这也是一种别样的友情。

  远不止这两首。还有如:课件出示《山中送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赠汪伦》。让我们在这些送别诗中记住朋友之间的友情吧!

《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2

  《送元二使安西》是《积累、运用五》第一题读读背背局部的内容。教材的要求是会背诵古诗,至于誊写和大致理解诗意也不在要求之列。这首诗我以前已经带领同学背过,所以,再指导背诵这首诗已经不是我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教学这首诗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检查同学独立识字的能力。

  就我班同学背诵古诗的数量而言,假如他们能把诗中的生字全达到会认,那么,多数同学不但小学阶段的字应该已经全部会认,中学阶段也应该认了不少。所以,在复*古诗的同时,检查他们的识字能力,应为教学的重点之一。

  2、理解诗意。

  背诗的目的是感受诗的意境,陶治性情,提高人文素养,学*运用。因此,要求小朋友在会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诗意,成了我教学的又一重点。

  3、复*拓展。

  小朋友们背诵王维的诗已经不少。如何在学*本诗的同时巩固加深对其他诗的印象,也是我教学中应该考虑的。

  4、理解王维写景诗的意思,初步感受体会王维诗的风格。

  在归类理解诗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概括诗风的环节。虽然不够详细、全面,但通过学*,让同学初步感受王诗的风格,必将有助于他们加深对诗的理解,提高鉴赏能力。

  基于以上四方面的考虑,我带领同学对王维的诗进行了研究性学*。

  一、导入。

  王维的诗,我们已经背过几篇了。下面我写几个他诗中的字考考你们,看你们认识吗?(渭、悒)。局部学困生不认识)。因此,学*古诗的第一步,必需要认识生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认真朗读,记住字形,在把诗读流利的基础上,进一步背诵。

  二、复*《送元二使安西》。

  让同学朗读后试着说诗的意思。(经过局部同学一个词一个词的理解,加上老师对“元二”、“安西”、“渭城”、“悒”、“阳关”等词的解释,同学们弄懂了这首诗的意思。)

  三、回顾背过的王维的诗。

  1、指名同学领背王维的诗。一个同学领背一首,共背了《山居秋暝》、《竹里馆》、《杂诗》、《相思》、《使至塞上》、《鹿柴》、《鸟鸣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八首。

  2、选择王维写景的诗背诵。

  同学们背出了《山居秋暝》、《竹里馆》、《鹿柴》、《鸟鸣涧》、《送元二使安西》五首。

  3、理解前四首诗的诗意。

  同桌先一首诗一首诗的交流诗的意思,然后分别指名试说。(多叫几个同学)

  四、感受王诗的风格。

  1、合上眼睛,边背诵王维五首写景的诗,边想象画面。背完后谈自身的感受。

  2、通过老师指导,得出王诗的风格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五、作业:诗配画。

  任选王维五首写景诗中的一首,根据自身对诗的理解,回家画一幅画,并在反面用铅笔题诗。明天课前同桌根据画的内容,猜想所画的诗,并点评是否画出了诗意,不当之后加以纠正。

  教材要求的内容不多,我竟用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有些老师可能会说,为了《积累、运用》上的一首诗,何必浪费那么多时间?对此,我有不同的观点。课本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把同学引向课堂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只要能够让小朋友们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并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我觉得都值。再说,背诵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教学中我不但注意了指导同学对诗的巩固、理解、感受,而且拓展了同学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我觉得在这方面多花点儿时间值。所以,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3

  《送元二使安西》是《积累、运用五》第一题读读背背局部的内容。教材的要求是会背诵古诗,至于誊写和大致理解诗意也不在要求之列。这首诗我以前已经带领同学背过,所以,再指导背诵这首诗已经不是我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教学这首诗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检查同学独立识字的能力。

  就我班同学背诵古诗的数量而言,假如他们能把诗中的生字全达到会认,那么,多数同学不但小学阶段的字应该已经全部会认,中学阶段也应该认了不少。所以,在复*古诗的同时,检查他们的识字能力,应为教学的重点之一。

  2、理解诗意。

  背诗的目的是感受诗的意境,陶治性情,提高人文素养,学*运用。因此,要求小朋友在会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诗意,成了我教学的又一重点。

  3、复*拓展。

  小朋友们背诵王维的诗已经不少。如何在学*本诗的同时巩固加深对其他诗的印象,也是我教学中应该考虑的。

  4、理解王维写景诗的意思,初步感受体会王维诗的风格。

  在归类理解诗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概括诗风的环节。虽然不够详细、全面,但通过学*,让同学初步感受王诗的风格,必将有助于他们加深对诗的理解,提高鉴赏能力。

  基于以上四方面的考虑,我带领同学对王维的诗进行了研究性学*。

  一、导入。

  王维的诗,我们已经背过几篇了。下面我写几个他诗中的字考考你们,看你们认识吗?(渭、悒)。局部学困生不认识)。因此,学*古诗的第一步,必需要认识生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认真朗读,记住字形,在把诗读流利的基础上,进一步背诵。

  二、复*《送元二使安西》。

  让同学朗读后试着说诗的意思。(经过局部同学一个词一个词的理解,加上老师对“元二”、“安西”、“渭城”、“悒”、“阳关”等词的解释,同学们弄懂了这首诗的意思。)

  三、回顾背过的王维的诗。

  1、指名同学领背王维的诗。一个同学领背一首,共背了《山居秋暝》、《竹里馆》、《杂诗》、《相思》、《使至塞上》、《鹿柴》、《鸟鸣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八首。

  2、选择王维写景的诗背诵。

  同学们背出了《山居秋暝》、《竹里馆》、《鹿柴》、《鸟鸣涧》、《送元二使安西》五首。

  3、理解前四首诗的诗意。

  同桌先一首诗一首诗的交流诗的意思,然后分别指名试说。(多叫几个同学)

  四、感受王诗的风格。

  1、合上眼睛,边背诵王维五首写景的诗,边想象画面。背完后谈自身的感受。

  2、通过老师指导,得出王诗的风格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五、作业:诗配画。

  任选王维五首写景诗中的一首,根据自身对诗的理解,回家画一幅画,并在反面用铅笔题诗。明天课前同桌根据画的内容,猜想所画的诗,并点评是否画出了诗意,不当之后加以纠正。

  教材要求的内容不多,我竟用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有些老师可能会说,为了《积累、运用》上的一首诗,何必浪费那么多时间?对此,我有不同的观点。课本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把同学引向课堂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只要能够让小朋友们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并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我觉得都值。再说,背诵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教学中我不但注意了指导同学对诗的巩固、理解、感受,而且拓展了同学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我觉得在这方面多花点儿时间值。所以,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4

  古诗诵读:送元二使安西

  教材处理思路:解诗题,明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一导入:

  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师板书课题

  二学*古诗:

  (一)复*学*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⑴师:通过预*,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

  ⑵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⑶齐读课题

  2.抓字眼,明诗意

  ⑴师: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⑵四人小组合作学*

  ⑶汇报

  渭城朝雨

《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5

  一、复*导入

  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节学*《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讲谁送谁?到哪里去?检查学生预*情况,从而知道是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到安西去。元二:姓元,排行老二。安西:在今新疆。

  二`、诗人简介: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讲的就是王维。曾担任过右丞的官职,所以也叫王右丞。三、抓关键词理解句意。

  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抓住“朝”、“浥”、“客舍”三个重点词,“朝”这里指时间是早晨。而“浥"是沾湿、打湿的意思。“客舍”指旅舍、旅馆。教师特别解释“渭城”就是指长安城。这样学生可说说句意:早上的长安,刚下过一场小雨,雨点打湿旅馆前地上的尘土,路边的柳树被雨水洗过后,更加青翠。师:这两行通过写景告诉我们什么?

  生:送别的时间、地点、景色。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抓住"更尽”、故人、阳关来理解。更:再,又一次。故人:老朋友。阳关:在甘肃西部。意思:我劝你(元二)再喝一杯送行的酒吧,等你往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作者抓住什么写送别?

  生:喝酒送行。表达朋友间依依不舍的感情。

  三、背涌、练*说意思。

  四、扩展:

  王维喝酒送行,李白望舟远行。还有哪些送别形式?回顾《赠汪伦》,踏歌送行。那下面这些诗又是怎样的?

  《劳劳亭》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师:这两首共同的地方是什么?

  生:都是送别诗,都很伤心,都有柳树。

  师:为什么一提送别,就要写柳树、柳条?

  生:?

  师:送别时都不想让朋友、亲人走,想让他们……

  生:留下来。

  师:那“留”和“柳”读音……

  生:相*。

  师:看我们的老祖宗多聪明,不想让你走,就折几根柳条给你。意思是……

  生:留下来。

  师:这就是我们祖先的折柳送别。

  李白写过一首《春夜洛城闻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为什么听到折柳,就会思念家乡?

  这里的折柳指的是乐曲《折柳》,听到有人在夜里用笛子在吹《折柳》的乐曲,诗人也想起家乡,想起亲人。

  师:再看这首南浦别

  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师:南浦指小河的南边,送别的地点。所以诗中有南浦,这诗也是送别诗。

  王勃《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王鸣鸾罢歌舞。朱帘暮卷西山雨,画栋朝飞南浦云。白云千载空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最后再把宋代词人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推荐给同学们。让他们感受诗与词的不同,和一样的情感。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对了,还有就是一般送别表现为伤心和依恋。但唐代高适的《别董大》却反其道而行之,心胸开阔,激励为主。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诗没有丝毫的伤心,却多了几分盛唐诗人的开阔胸襟和大唐气象。

《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6

  活动目标

  有感情、有韵味地朗读背诵古诗

  感受古诗意境

  活动准备

  幻灯片、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老师想和你们每一个人都成为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的小朋友伸出你的左手,很愿意的小朋友再伸出你的右手,如果想永远和我做好朋友那么请你用右手拍一拍你的左手。老师一下子拥有了这么多好朋友,真高兴。

  现在请小朋友看黑板上老师画的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能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么?看谁说得又完整又全面而且声音洪亮。(我看到了房子、绿绿的柳树,路、还有很多雨点,还有两位老爷爷再喝酒。)你猜一猜老爷爷为什么要喝酒,认识吗?(两位老爷爷事好朋友,他们看上去很难过,他们要分开了吗?)小朋友说的真好,老师告诉你,没被包的那位老爷爷叫王维,他在喝他的好朋友元二喝酒呢,因为好朋友元二要走了,两个好朋友要分开了,所以他们特别伤心。于是,王维老爷爷就写了一首好听的古诗,表达了他此刻难过的心情,

  你们想听听么?

  二、学*古诗

  1、听录音范读。

  2、向小朋友介绍诗的作者、所在朝代、生*及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做,大意:渭城早上下了一场雨,洗涤干净了整个城市,连轻轻飞扬的尘土都不见了。旅店边的柳树都换上了清新的绿色。劝元二再喝一杯酒,你走出了阳关去安西就没有知己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3、一句一句教小朋友朗读。

  指导读古诗的语气,要抑扬顿挫,有诗的韵味。注意题目的停顿:送元二使安西

  4、小朋友齐读古诗。

  5、指名读古诗,读的好的给与鼓励。

  6、指导小朋友看黑板的图画背诵古诗。

  7、想象:如果你的好朋友要和你分开去别的地方了,你会和他说些什么?

  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学会《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了么,把它教给你的小弟弟小妹妹好么?背给爸爸妈妈听好么?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3)

——送元二使安西改写作文 (菁华6篇)

送元二使安西改写作文1

  渭城的早晨,绵绵春雨过后,街上几乎没有一丝尘土,不时有一丝丝凉风向我吹来。

  如果在以前,我准会邀上好友元二兄一起吟诗。可是,就今天,我的好友就要离开我,去安西走马上任了。

  几只小鸟从头顶飞过,望着客栈旁翩翩起舞的柳枝,看看如水一般明净的碧蓝的天空,我心里掠过一丝隐隐的忧伤。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多年的知已就要分隔两地,我的眉头紧皱着。

  走进客栈,我看见元二兄已经起床,只见他呆呆地望着窗外,似乎有满腹的心事。我想,元二兄在回忆往事吧!我静静地坐在了他身旁,他转过身来,一把握住了我的手,紧紧地不肯放开。他伤心地说:“贤弟,我要走了,真舍不得你!”我叹了口气,安慰他说:“我也舍不得你啊!当你在外面不开心的时候,多想一下以前,特别是那次,我俩在亭子里边喝酒边赏景边作诗,没想到,我们喝得太多了,被马驮到了森林里。后来,我们在野外睡着了。我们醒来后马不见了,在林子里转了半天,因为我的身子比较弱,还是你把我背回来的呢!哈哈,可是,这样的事,以后只怕不会再有了。”元二脸上现出难得的笑容,说:“朋友之间,这点帮助何足挂齿?只是以后只能成为回忆了!”说着,他倒了两杯酒,给我了一杯,说:“还不知以后还能不能相见呐!”他一扬头,喝了一大口。

  我俩的手始终不肯放开。“大人,时候不早了,该上路了。”书童进来催了。“我们喝得太多了,走吧!”元二用深情的目光望着我,我举起酒杯对元二说:“喝了这杯离别的酒吧!过了阳关,就再也没有这样知心的朋友了!”元二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客栈外,元二兄翻身上马。

  马蹄得得,我站在石板路上,我目送着他的背影越来越远。

送元二使安西改写作文2

  这天清晨,渭城下起了牛毛般的蒙蒙细雨,雨丝打湿了地上的痕痕尘土。

  元二居住的客舍旁嫩绿的柳树被雨水冲洗得愈发显得青翠欲滴,静静地立在路旁,地上光亮清新的小草,密密麻麻地紧贴在一块儿,好像在沉思着什么,又好像言语这着什么。

  元二是我的好朋友,听到元二即将出使安西的消息后,我心里倍加伤感,我决定要请元二喝一壶分别酒。

  我快马加鞭,飞奔到了渭城,来到了元二的客舍。此时,元二已经身披盔甲,整装待发。

  “元二,且慢,我要请你喝一壶壮行酒!”我对元二喊道。

  元二含泪对我说:“兄弟,想不到这种时候,你还有心思来送我。谢谢!我陪你喝下这壶壮行酒。”

  我将酒杯倒满,一口饮尽,他也将酒饮完。“还记得我们幼时,一起玩耍,一起拼搏,可现在我们却要离别了。”我哽咽道。

  他也沉重地说:“是啊,我亦想与你一起,但皇上已下圣旨,要我出使安西,我不能不去啊!”

  “你出了阳关,见到的都是陌生人了,很难见到我这样的老朋友了,你一定要努力交到新朋友啊!”我担心地说。

  他强颜欢笑道:“好,我会的。告辞了!”他跨上马背,准备飞身离去。在他跨上马背的时候,我朝他喊了一句:“兄弟,保重。”他没回头,只是从嘴中发出一声不太清晰地话语:“兄弟,你也保重!”立即飞驰而去。

  我望着元二消失在田埂间的身影,眼角流下了一痕热泪:兄弟,珍重!

送元二使安西改写作文3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诗选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我们都背过这首诗,但是场景想象比较难。下面我给大家讲讲我的古诗场景。

  在一个朝雨刚过、空气清新的早晨,诗人王维遇见了匆匆忙忙赶路的一位老友:元二。王维知道自己的老友元二要出使去安西,而元二也知道自己要和王维告别了。王维立刻带着元二去了小店,与元二干尽了许多杯醇香的美酒,心中十分舍不得元二,便劝道:“元二,再完这杯美酒吧。因为你与我这一别,十几年都不能相见,甚至是永远哪!”“王维,我也舍不得与你分开,一个人离去。”元二说,“但是,迫不得已啊,我还是要出使去安西。”这时,王维的心情非常复杂,又伤心又忧愁、又舍不得又为元二高兴。王维说:“元二,既然必须去,那就别伤心了。你这次出使,也是为祖国做出贡献嘛!”元二点点头,再饮完了一杯美酒,继续向安西走去。

  怎么样?大家也来试试吧!

送元二使安西改写作文4

  清晨,天已经亮了,四下里已是一片金黄。王维推开窗,望着从远方的山上流出的那一片金红,向四周不紧不慢地晕开,仿佛水粉在纸上随便一泼,慢慢氤氲成一丝丝橘,一缕缕黄,一抹抹金。家门前那棵陪了他几十个春秋的老树,在金色阳光的笼罩下显得生机勃发。王维默默地望着这朝气蓬勃的景色,长叹了一口气,心想:这样美的日出,这样富有朝气的景象,我还能看多久呢?前几日,郎中说他的病情急剧恶化,可能时日无多。郎中叮嘱他珍惜身体,别留下遗憾。王维又轻叹了一声,转身扣好大衣,抬步出门。今天,他要赴老朋友元二之约,为元二送别。

  客栈大厅,元二深深吸了一口气,下过雨后的空气中有泥土的清香,既湿润,又清凉。昨晚淅淅沥沥的雨,使路面上的黄沙不再随着马蹄飞扬,尘土乖乖地贴在地上,一动不动。零散的巡逻军队在街上偶尔路过,四下里一片宁静。昨天的雨不大,却让街边小草抹上了浅浅的新绿,客栈边的柳树吐出新芽。元二望着街上满眼的春日生机,默默从行囊里掏出一封信。那是一封战报,朝廷要求他速速赶到安西,那里战事紧急。元二握着信读了一遍又一遍,心里顿时涌出一丝苦涩。这一次,被调往安西都护府,恐怕凶多吉少。

  王维走在去客栈的路上,路途并不遥远,脚步稍快,却感体力渐有不支。十年前,王维身居朝廷高位,那时的他志得意满,风光无两。一场安史之乱,生灵涂炭,也浇灭了王维的政治热情。只有回乡隐居,疲惫的心灵才可以暂时安放。人生在世,仿佛一场梦,半辈子庙堂之上的勾心斗角烟消云散,记挂自己的知心朋友屈指可数,而元二是其中之一。

  小菜已上齐,元二摆好两副筷子,把两个酒杯斟满,小心地擦拭了一下对面椅子上的尘土。王维是元二最尊敬的朋友,每次相见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意。安史之乱以后,边疆的官员和战士一批又一批战死,阳关以外,每一步都是凶险。这一别,恐怕今生再难见到王维。

  王维如约来到客栈。两人见面,悲伤之情瞬间在脸上一扫而光。阳光仿佛瞬间明亮起来,毫不吝惜地洒入客栈厅堂。两个老友推杯换盏,尽是恣意和潇洒。酒桌之上,没有久病缠身,没有战场凶险,只有两个谈笑风生的读书人,笑天下可笑之事。聊得正高兴之时,王维缓缓站了起来,把酒杯高高举起,对元二说:“希望你要保重身体,*安归来。待你凯旋归来之日,我定与元兄开怀畅饮。到时候,元兄你可不要藏着自己的经历,不与王某分享啊!”说完,两人开怀大笑,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到了启程的时间。元二站起,深深向王维鞠了一躬,惜惜作别。

  跨马上路,元二的身影越来越远,逐渐模糊。王维站在路边,久久不愿离去。

  两年后,元二战死边疆。

  三年后,王维在家中病逝。

送元二使安西改写作文5

  又是一年春来到,细雨如丝,我看着天上的明月,想起了老友元二。

  在元二走的前一天晚上,我把他带到了一家胡人开的酒馆,要来烧酒和牛肉。和他痛痛快快的喝了一场,喝到酒馆要打烊。一想到以后可能就再也无法相见了,不禁有些心酸。外面的一切都是那么凉。春寒的料峭冰冷入骨,让人瑟瑟发抖。我俩对着月亮,和着冷风,一杯酒接着一杯酒的灌下去,仿佛这样可以减轻分别的痛楚。东边的天泛起了鱼肚白,我们就这样喝了一夜,聊了一夜。

  外面还留着昨天的潮气,并且下着小雨。大地复苏,旁边的柳树弯下腰,她那翠绿的头发微微抖动着,好像在与元二告别。太阳缓缓升起,人们也都拿着农具、赶着牛从房子里走了出来。我和元二静静的站在那里,接元二的人终于来了。一切都是那么悲凉。

  只见元二缓缓的从口中说出来一句:“我走了。”我呆愣在那。正打他要起步时,我跟他说了一句话:“再喝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就见不到故友了!”

  我俩举杯一饮而尽,喝完仰天大笑。他终于走了,我看着他的背影发呆。

  一直到拐弯处,我看不到他的背影。保重,我的好朋友——元二!

  月亮渐渐露出半边脸,我心中感怀,不知道我的好友元二在安西过可好?可看见这只露半边脸的月亮?我提笔赋诗一首: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改写作文6

  今日的渭城,首先迎来的并不是火红的太阳,而是单薄的乌云,与那蒙蒙的细细的朝雨。

  一个不大的客舍,外墙在树的映衬下变成了绿色,窗户用白色的纱布遮掩着,雨一滴滴地落在屋顶上,沿着屋檐滑了下去,发出了叮咚叮咚的声音,要是落在水坑里,还会溅起一点点的水花。客舍内,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摆设,只是一张桌子,两个小矮凳。与一张小矮桌而已,而小矮桌,桌上时不时有几滴水珠悄然落下。

  “王维呀,你莫要伤心,相遇就是缘分。我们肯定会再次相遇的”。一位中年人身穿一身白衣,微笑着握着另一个人的手,轻轻地安慰道,而他的身旁早已放着一个装好物品的破旧的小包袱,此人便是马上就要前往西北边疆的元二。

  “元二呀!去了一定要保重身体。到了那么偏僻的地方,一定要给我们报个*安呀,我们几个兄弟一定都会想念你的,来喝一杯不干就不是兄弟了。”说完拿起酒杯。高高的举起手,手微微倾斜,盛满了桌子上的两个空酒杯,两人举起酒杯,将嘴对准嘴巴,抬起头,喉咙几个收缩之间,酒杯已经见底了。

  “好爽!”两个人异口同声的说,随后将酒杯啪地拍在小矮桌上,两人的脸已经略微有些发红了。

  “元二呀!我们再干一杯,当你出了阳关之后,哪里还会有我们这样的好兄弟呢,这一杯我们敬友谊!”

  “对,敬友谊!”说完,又有两杯酒没有了。

  下午,元二背上自己的小包袱,骑上一匹黑马准备上路。这时王维折下柳条。双手递给元二说:“兄弟,保重!”

  “嗯,会的。”

  元二骑上马,一拉缰绳,扔下一句“王维再见”便将身体靠在马背上,渐渐的远去,此时的骄阳照耀着元二的背影。

  望着元二远去的背影,王维不禁流下两行清泪,写下: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青。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短短的28字最能表达王维与元二离别时的愁怨了,谁也不知道,这一别究竟会不会是永别。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4)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1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记录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因此,诗歌中常留下空白之处,给人想象的时空。想象并非凭空而来,想象依托的是文本。把诗中语言想象成一幅幅现实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味。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做到品读诗句过程中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

  一、强调景物的想象。

  在学*《送元二使安西》一、两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满目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猜想学生在理解安西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

  读《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

  在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 想象诗中之画,感悟酒中之情。设计总是比实践更趋于完美。课上下来,感受的是真真切切的遗憾。如何把诗的写景部分与后面写情的部分更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合理地处理朗读的时机与次数,使朗读与感悟融合得浑然一体,太多的遗憾和困惑将成为我继续前进的动力,鞭策我收拾行囊,继续上路??

  三、注重创设情境。

  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感触到学*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我多次创设学*情境,时而让学生回到旧知识、时而引领学生观赏“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伤感景色,时而让学生变成作者,时而听乐、时而摇头吟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参与学*,溶入课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怀,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得以成功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佳句,学生就象是喝了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一堂课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一部分学困生的兴趣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使课堂成了部分学生展示的舞台,今后应多给学困生表达的机会,激发起他们的学*兴趣。

  二、当学生读不好时,要再给他机会和指导,让他自信地坐下,这一点今后教学中也要注意

  三、语文教学,只阅读一些教育类书籍和杂志,面太窄了,视野太有限了,难于登上大雅之堂,如果改变一下,结局就不同了。如历史、地理、数学等等,比如教这首古诗,运用地理知识,能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轮廓;运用数字,使学生心中知道实际距离竟这样遥远;运用历史知识,把远距离的事件拉*,再拉*,仿佛如刚刚发生的一样?因此,老师*日的阅读应该广博而宏富,对教语文是有益的。也就是*时我们常说的“要给孩子一碗水,自己首先应有一桶水”也就是这个理。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2

  在不断的对话中品味以“酒”相送的情深意长《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真是怀着对这份对情感的感动,我和我的孩子相携走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因而“送别诗”在古诗词大家簇中可谓颇具规模的一系,诗人们无一不涉足过这一主题。*了她,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对话”,让孩子们在不断的对话中感悟朋友间的情深意长。

  以情感为主线构筑对话的流程,给课堂注入了浓浓的人文色彩。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不错的*台。知识是浸润着感情的知识,过程是流淌着感情的过程,能力因了感情才有动力,方法因了感情才有灵性。可如何有效地利用“诗面的信息”来重构学生情感,让学生如何更主动地走进古诗,与诗人共呼吸。

  一、从诗题入手,以不同方式的自读体验,为对话作好铺奠。

  古诗的课堂教学要有活的气韵和美的意境。在开课之时,我利用《中华古诗词欣赏》的开头片断作为我的开篇,让那悠长的古乐和富有韵味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古诗的意境之中。

  语文是人的自由精神的载体,是人的精神家园。语文教育要重视精神的熏陶感染,但熏陶感染不是强行灌输,而是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去自信地学、自主地学、自觉地学。所以在理解课题时,我让学生谈自己对诗题的理解,然后借助唐朝行政区域图,认识安西还有阳关,为理解元二一路西行遇到的艰难险阻做下铺奠。在读能课文的时候,我激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古诗的方法去读诗,特别是*长仄短的方法难度比较大,在评价时给予学生充分地肯定。还有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也都是给学生自我发挥的*台。这些自主朗读都为后面与诗句的充分对话起到了很好的铺奠。

  二、以“西出阳关”切入点,进行第一次对话,感受诗人心情。

  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教者巧妙地在此,对安西和渭城作了浓墨重彩的强烈对比。 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由“西出阳关一路的艰险”而引起的担忧与不舍,也就成了我这节课情感的切入点。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诗句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体会作者送行时的心情,再利用视频和图片让孩子们走*阳关,去想像元二一路西行的艰险,假设他也许会——,也许会——,在与学生想像对话中,感受元二可能遇到各种的危险,所以作者依依不舍的地说,无比担忧地说,利用这种入情地说,入情地读,学生对作者的心情感悟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确实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作者送别时的心情,读诗句时也是有情有味。

  三、以“举杯劝酒”为支点,进行第二次对话,体会离别时的情感。

  这首诗中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此时主客彼此可能有许多话要说,由于离别在即,心情复杂,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因而,饮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离别饮酒,自不同于久别重逢那样的痛快酣畅,总不免有些苦涩的味道。但是这一斟一酌,情意却格外重。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即写出了主客依依惜别的心情。两人对饮,一杯又一杯,主人总觉得似未尽意,总是劝客人再饮一杯,“酒是离别的曲。”

  在教学中,我以古人常常以酒表情引入,让学生认识到:“酒逢知己千杯少”这是心心相印、开怀畅饮的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解忧销愁的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饮下的是孤独的酒,这首诗中的这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以达到对“酒”的多元解读。我深情小结“这是一杯离别的酒——”“这是一杯友谊的酒——”“这也是一杯连心的酒”“这更是一杯祝福的酒”,采用层进式步步引读,使学生透过“更”这似乎*淡的表层看到了它内里蕴涵的深挚情谊。

  不仅如此,我又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能,让孩子想像元二和王维举杯劝别时的情景,以同桌扮演两位好友,以再现当时的情境。从上课的情况来看,由于这个班是我新接手带的班,一说要表演,就有些不好意思,有些同学边演边笑,一下子把课堂那种情味给冲淡了,这是教学设计的失误。

  如果把这一环节把生生对话改成师生对话,再对“更尽”作以深化理解可能效果会更好。

  为了更好地感悟作者与朋友惜别的情意,我采用诉情诵读的方式,三次“诵”一步步地引领学生把自己所感受到的入情地表达出来。 雨蒙蒙,柳依依,情深深,一切尽在诗句中——读全诗诗人和朋友劝啊,送啊,言有尽而意无穷——读全诗。

  这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被后人谱曲传唱,就:著名的阳关三叠,听:你感受到了什么?再读全诗。三次的读起到了很好地深化情感的作用。

  四、以“细雨垂柳”为景语,进行第三次对话,感悟寓情于景的精妙。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诗人巧妙地运用景语,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那是离别的愁绪;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些事物,自然是为了表达情意。而进一步借助这些景物,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的层层渲染,教学中,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了表达离别的忧伤,描写了哪些景物?

  朝雨:朝雨是怎样的?绵绵细雨虽然润湿了渭城的轻尘,让渭城变得清新,但是在作者的眼里这朝雨却是怎样的?所以自古就有“细雨绵绵生愁绪”的说法,那柳呢?依依垂柳虽然抽出新叶,泛着新绿,可是在作者的眼里又是有着什么情怀?这柳恰似自己与朋友依依深情。真可谓“垂柳依依伤别离啊!”这样的进一层对话,无疑对诗旨的解读又推进了一步。

  五、以对比理解,学以致用为途径,领悟古诗词的魅力。

  *古诗博大精深,每一首古诗都是诗人心路历程的写照,与诗人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它所反映的主题往往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如何让现代的孩子去深入地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让孩子们不仅会读诗,而且会用诗,这是我们选择古诗教学进行研讨的初衷。

  在教学的后半部分,我设计了两个对比:第一处对比是:同是送别,同是春天里的送别,为什么李白在送孟浩然时,写的是似锦烟花,滔滔江水,而本王维却写的是这蒙蒙细雨和依依垂柳呢?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很清晰地明白了:怎样的心情往往就会描写相应的景,这是古诗中学用的寓情于景,景为情声的写作方法。第二次对比,《别董大》与《送元二使安西》的情感对比,从而明白两首诗所蕴含的情感不同之处。在对比中,让孩子们懂得古诗语言的形象与生动,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我们不仅让孩子们会读诗,还要引导他们会用诗。我创设话题,面对即将远去的朋友,你打算用哪诗赠送给他?学生学以致用,树立运用《渭城曲》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惜别之情,而被后人广为传诵。而根据此诗谱成的古曲《阳关三叠》,更是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在教学中我根据诗歌特点,大胆地采用“以感情为主线,引导学生充分对话,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想像、对话和反复诵读中,感受着两位好友的深情厚谊,领悟着作者的依依深情,在运用中体会着*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3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记录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因此,诗歌中常留下空白之处,给人想象的时空。想象并非凭空而来,想象依托的是文本。把诗中语言想象成一幅幅现实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味。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做到品读诗句过程中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

  一、强调景物的想象。

  在学*《送元二使安西》一、两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满目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猜想学生在理解安西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

  读《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

  在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想象诗中之画,感悟酒中之情。设计总是比实践更趋于完美。课上下来,感受的是真真切切的遗憾。如何把诗的写景部分与后面写情的部分更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合理地处理朗读的时机与次数,使朗读与感悟融合得浑然一体。太多的遗憾和困惑将成为我继续前进的动力,鞭策我收拾行囊,继续上路。

  三、注重创设情境。

  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感触到学*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我多次创设学*情境,时而让学生回到旧知识、时而引领学生观赏“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伤感景色,时而让学生变成作者,时而听乐、时而摇头吟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参与学*,溶入课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怀,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得以成功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佳句,学生就象是喝了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一堂课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一部分学困生的兴趣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使课堂成了部分学生展示的舞台,今后应多给学困生表达的机会,激发起他们的学*兴趣。

  二、当学生读不好时,要再给他机会和指导,让他自信地坐下,这一点今后教学中也要注意。

  三、语文教学,只阅读一些教育类书籍和杂志,面太窄了,视野太有限了,难于登上大雅之堂,如果改变一下,结局就不同了。如历史、地理、数学等等,比如教这首古诗,运用地理知识,能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轮廓;运用数字,使学生心中知道实际距离竟这样遥远;运用历史知识,把远距离的事件拉*,再拉*,仿佛如刚刚发生的一样?因此,老师*日的阅读应该广博而宏富,对教语文是有益的。也就是*时我们常说的“要给孩子一碗水,自己首先应有一桶水”也就是这个理。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4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古诗如一幅幅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学*,去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味。在教学中,我在两个方面有所注重。

  一、注重景物的想象。

  在理解诗题时,我估计学生在了解安西这个地方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在学*《送元二使安西》一、两行时,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哪些自然景物?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在这清新明丽的春景中,诗人却要送走自己的好友,他的内心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样,为体会诗人的情感做了铺垫。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

  学*《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行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与元二分别时会说些什么话,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通过反复诵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使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

  一堂课下来,我需要改进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努力提高个人文化素质。本人缺乏深厚的文化功底,授课老师需对文本做出精准的解读,同时古诗需挖掘的知识点很多,需要授课老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一切对于目前的我来说,都是很难达到的。今后要多看书多思考,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二、努力增强教师的语言魅力。这首离别诗要让学生入情入境,首先老师得通过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中。从这节课看,我的语言*铺直叙,缺乏激情和真情,别说打动学生,甚至连自己都没打动。

  三、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每个班的学生情况是不一样的,应针对学情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总有走教案之嫌,似乎在寻找适合我教案的学生。“两环四步疑探式”教学模式用起来还是显得生硬,主要是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需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多读书多思考,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争取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5

  就这样,时间一点一点地从指尖溜走,转正课《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转眼,已经工作一年半了。从新教师见面课,到汇报课,再到如今的转正课,细心回味,自己随着公开课的名称的变化,也正在慢慢地变化。

  本次公开课,我讲的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首送别诗,要把感情融入诗中,才能使学生在感情渲染的过程中,感受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经过课*时的认真练*、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及孩子们的积极配合,本次公开课较之前两次有所提高和进步,由此,我得到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公开课就是*时课堂的一种呈现。以前误解公开课要设计得尽量新颖,放音乐,放视频就会是一节成功的课。其实不然,现在意识到公开课不但要注重整体把握课堂设计,还要注意关注细节。而细节则是*时的一种积淀。鲍校长说我这次有进步,语言更加*实亲*学生了,自身内涵得到提高了,课堂设计也更加贴*学生了,很好。我知道这是一种鼓励,其实我做的还不够。但是,反思这一年的教学,经过校长的几次点播,我真的从这些方面注意了,这就是我的收获。

  其次,在教中学并成长,教学反思《转正课《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礼记·学记》中说“教学相长也”,大学时是在背,而现在是在亲身受教。在工作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这句话被反复地验证。这次公开课,由于客观原因我没有找人指导,只是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试讲中不断改进,发现不足,以求更好。是孩子们的反应给了我新的思路,更好的讲解方法,使得我前行,进步。

  但是,通过这次转正课我也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

  首先,在课堂设置方面,没有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兴趣,导致到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不好,气氛不活跃。

  其次,问题设置上,有的问题没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如在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句的时候,本来这首诗很短,应该在学生在充分想象离别场面的过程中,感受诗人与朋友离别的浓厚情感。但是由于课程设置,这节课只是让学生通过《阳关三叠》的音乐,感受离别的悲伤之情了,以后应该注意。

  再次,知识传授有漏点。这首诗之所以被人们广为传颂是因为它动人心弦的感人情怀,而这首诗最能传达这种情感的地方在于“吟”“唱”之间,而不是单单的朗读。但是,本节课我在介绍诗歌的过程中没有对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导致这个知识点被遗漏。

  在学*中改进,在改进中不断成长,我享受于其中,同时也感动于其中。感谢鲍校长的悉心指导,从新教师见面课到转正课,领导给了我很多直接的指导,使我获益匪浅;感谢我的学生使我在课上能够更加自如,在教中学到新的知识,收获经验。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5)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实用十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1

  教材简析: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诗作。三首诗都是描写送别朋友时,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浓浓深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并能试着背下来。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4.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借助注释,理解每一首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资料,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人问处处有真情。亲情是伟大的,友情是珍贵的,爱情是甜蜜的,而陌生人间的情感则是崇高的。这些情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醉心的感动。这些情为我们演绎着人世间的真、善、美。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三首古诗,去用心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

  3.教师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正确读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逐首指名朗读,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结合朗读评议,学*诗中的生字新词。

  ⑴认识生字,并理解意思。

  浥:湿。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⑵识记字形,正确书写。

  孟——盂陵——凌鹤——鹳

  4.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读好停顿,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律。

  5.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说说读了这三首诗,你有什么新发现。

  ⑴三首都是唐朝诗人写的送别诗。

  ⑵三首古诗都是写诗人在春天送别友人的情景。

  ①第一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王维在渭城送好友元二出使安西。

  ②第二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去扬州。

  ③第三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原野上送王孙远去荒城。

  ⑶三首古诗中第一、二两首是七言诗,各是四句;第三首是五言诗,共有八句。

  ⑷三首古诗的题目基本上都点明古诗所描述的事件。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认真读古诗,边读诗句边看注释,先弄清每行诗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独立读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交流,针对有疑问处,展开讨论,解疑。

  4.逐首反馈,全班交流。

  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早晨的雨湿润了路上的.沙尘。旅店和道路两旁的柳树都被早晨的雨水洗得格外清新。劝你再干一杯酒,只因你西去出了阳关一路艰辛,再没有知已的老朋友。

  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着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那只孤单的小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⑶《赋得古原草送别》: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又会繁茂起来。燎原的野火能把枯干的野草连叶带茎统统烧尽,但深藏在地底下的根,在第二年春风吹拂时,春雨滋润下还会复生,重新铺盖大地。伸向远方的散发清香的青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睛天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了三首古诗,理解了诗意,下节课我们就要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及其表达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

  1.练*背诵古诗。

  2.记一记注释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析诗句,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古诗。

  2.说说各首古诗的主要内容。

  3.教师导语:三首都是送别诗,写的都是送好友远行的情景。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赏析,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深入地去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一腔真情。

  二、品读赏析,体会诗情

  1.认真读古诗,从三首诗中找出描写朋友相送的诗句,想象当时送别的情景。

  2.小组交流,描述送别的画面。

  3.指名反馈,教师引导联系全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描述诗人与好友送别的情景。

  ②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好友的?(劝酒送别)

  ③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更”是什么意思?(“更”是再的意思,可见诗人一次又一次劝友人喝下许多杯浓酒了。)

  ④议议:为什么诗人不断地“劝君更尽一杯酒”呢?

  联系古诗创作的背景,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元二此番出使的地方是安西,那是一个荒凉且遥远的地方,出了阳关之后,朋友间就再难相聚了。)

  教师补充:据资料记载,元二此次出使安西,与王维的一别竟成了永别。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说说:你从“劝君更尽一杯酒”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好友的留恋、关切、祝愿。)

  ⑤教师小结:渭城的春天多么美好,然而好友元二却要离开此地,出使那遥远而荒凉的安西,前途多艰险,怎不令王维牵挂。朋友啊,再干了这杯酒吧,西出阳关之后,就再难相见了。诗人与远行之人多年的深厚友谊,以及此时深情不舍的惜别,还有那前路珍重的祝愿全都融进了那一杯浓酒之中。

  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描述送别情景。

  ②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目送友人离去。)

  ③议议:“孤帆远影碧空尽”了,诗人为什么还在驻足凝望?

  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了解友人此番要去的是繁华的扬州。

  教师补充:扬州当时是一个繁华富庶的都会,诗人对它也充满了向往。

  说说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眷恋不舍,对扬州的向往,对不能同行的淡然惋惜。)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④教师小结:诗人目送着友人东去扬州,友人的船只都已消失在碧空尽头,而诗人仍驻足凝望,让那滚滚长江水带着“我”对友人的眷恋不舍之情,带着“我”对扬州的向往之心,一起随友人东去吧。

  ⑶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①描述送别情景。

  ②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③了解诗人送别的方式。(随行目送。)

  ④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离愁难消之情。)

  三、对比认识,了解表达

  1.教师导语:同是送别诗,同是表达离别之情,然而诗人在表达方法上又有何不同之处呢?

  2.小组讨论,联系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⑴《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情景交融,垂柳依依表惜别。后两句叙事,劝酒送别,别情深沉。

  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叙事,写友人要下扬州。后两句写景,目送友人,情寄长江水,别情悠悠。

  ⑶《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六句写景,春草繁茂,蔓延远方。暗示友人要远行。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离愁,随行目送,别情浓郁。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在这三首送别诗中,诗人将叙事与写景相结合,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生动地表达了送别时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是呀,朋友是我们一生中的财富,没有朋友的人一生都孤独,让我们像诗人那样怀着赤诚之心对待朋友,珍惜友情。

  五、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2

  一、找地名,初读解题

  (李叔同的《送别》引入古诗。)

  1、(课前播放幻灯片《送别》)才华横溢的李叔同先生创作的这首《送别》,在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中尤其脍炙人口,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离情别怨可以说是永恒的旋律。今天,我们将要送别的是千古传唱中的哪一曲呢?板书:

  送

  (播放课件。)

  2、读题,你从诗歌题目中明白了什么?理解使。解读安西:

  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自治区库车县。

  3、初读全诗:

  (古诗幻灯片。)

  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诗歌,注意把生字读准。

  找一找这首诗里还有哪些地方名?解读渭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一样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这几个地名跟送别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细细地体味这首古诗。

  二、知诗人,以画解诗

  1、师:是谁送元二使安西?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一些什么?

  2、课件显示王维简介: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读王维的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你是从诗歌的哪几句中看到的?

  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

  板书:

  雨

  客舍:客中送客。

  板书:

  客舍

  柳:留的谐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俗。

  板书:

  柳

  我们来读一读王维诗中的这幅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三、品诗意,三叹故人

  1、师:王维和元二是什么关系?从诗歌哪个词中直接可以看出?

  板书:

  故人

  2、师:再读读古诗,和同桌讨论一下,诗中哪些地方,还能找到元二和王维是好朋友的依据?

  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读出他们是好朋友。

  师:(板书:酒)(播放课件)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

  (离别的酒,友谊的酒,祝福的酒,连心的`酒)

  引读这是一杯( )的酒──生接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师:读读整首诗,再想想,元二和王维看到哪些景物,离别的愁绪会更浓?

  透过客舍的窗外,他们看到了──(指板书:雨)

  师:女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透过客舍的窗外,他们看到了──(指板书:柳)

  师:男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指板书:客舍)王维为送友人,从长安一路送到离长安城三十里外的渭城,在此地的客舍摆上一桌酒*为朋友饯别。客舍,本来只是旅客的暂留之地啊,自己都漂泊在他乡,却要在这里送别朋友,怎能不伤感别离──齐读劝君。

  4、师: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也真的记不清说了多少遍祝福的话。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安西有多远?

  (课件显示地图。)

  师指地图:安西在远离中原的新疆,那时的安西时局常常动荡不安。

  渭城又在何处?

  (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阳关呢?

  (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一样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

  (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若是元二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车,也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安西。阳关以西,千里迢迢,人烟荒芜。)

  师:自古人生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而此次朋友远离故人,奉命出使千里之外,此一去,固然也能得胜回朝,衣锦还乡,然而长途跋涉,其艰难痛苦,何以想象?况且古人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切换到幻灯片。)

  师: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却──黄沙满天。

  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却──满目荒凉。

  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

  (切换到古诗课件。)

  师: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漂泊,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漂泊,前途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生读劝君。

  5、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门外的马车就要起程了,朋友之间就说最后几句话吧!快快把它写下来,可以是元二对王维说的,也可以是王维对元二说的。

  (背景音乐。)

  板书:

  依依惜别

  6、指名朗读依依惜别的话。

  四、明古风,体会别意

  师:你在课外还搜集了哪些送别诗?

  (课件别诗欣赏。)

  人生自古伤离别──配乐诵读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3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着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教学目标】

  认识2个生字, 会写2个生字(舍、君);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与初步吟诵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在比较阅读中体会送别诗的特点。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惯。

  【教学过程】

  环节一:以读破题,整体感知古诗

  师:同学们,送别是古人经常出现的场景,送别也自然成了古人写诗的重要题材。今天咱们学*的一首古诗就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的最得意的作品之一。来,一起读课题。(生读题)

  师:预*过课文吗?

  生:预*了。

  师:我不相信。你再读读课题。

  生读,轻重音不清晰。

  师:送谁去安西?用你的朗读回答我。

  生读课题。

  师:送元二去哪里?继续用朗读回答。

  生再读课题。

  师:唐代的安西在今天的——

  生:唐代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查资料书知道的。

  师:真好!借助工具书了解难点词的意思,这是学*古诗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学们,元二去安西做什么?大家一起朗读课题回答。

  生读。

  师:谁送元二出使安西。诗题连起来可以怎么解释?

  生: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师:很完整。不过,古人写诗题没有这么啰嗦,他们简洁地写道——

  生:送元二出使安西。

  师:请伸出金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板题)

  【赏析】让理解与朗读训练融合,有效。让每一处学*均指向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教学观值得肯定。

  环节二:强记书写,夯实语文基石

  师:(课件出示诗文,生字“舍”“君”留空)预*过课文的同学,应该对课文有一定印象吧,来,谁愿意填填空?

  生上台书写。

  师:正确吗?

  生:正确。

  师:可是,不能打满分。知道为什么吗?

  生摇头。

  师:这么美丽古诗,咱们这样书写,还真对不住这作品。请看老师来填写。

  师:(示范后)大家一起动手吧。(学生练*后)古诗就得这样用心写,汉字就得这样用心写!(展示一个)

  【赏析】不仅写正确,还要求写美观,有语文味。

  环节三:继承国学,尝试吟诵古诗

  师:同学们,通过预*,有谁已经会读这首古诗了?

  生背。

  师:字正腔圆,节奏优美。不过,这是现代人读古诗。古人读诗一般用“吟诵”的方法。想学这种方法吗?

  生:想。

  师:怎么吟诵呢?(教师示范)

  生跃跃欲试。

  师:不急。读的时候需遵照一种规律,这种规律我们称它为*长仄短。(板书:*长仄短) 在普通话里面有四种声调,第一声和第二声叫“*声”,我们用短横表示。(板书短横符号)。读时需把这个字音延长。(师指着第一句诗中的“城”)来,读一读。(师做手势引导等)

  生读得有模有样。

  师:*声会读了,那么仄声呢?仄声,我们用一条竖线来表示。(板书短竖符号)仄声读的时候声音一出来马上就收掉。我们称为仄短。(范读“朝雨”)大家自由练一练。

  生练读。

  师:*长仄短,可是在这首诗里面有个字是不一样的,看,最后一行的一个“出”字。这个“出”现在读音是“出”,而在古时,它的读音是这样的(师读)。这种音我们称它为“入声”(板书:入声)它归在仄声字里。

  生再次练*。

  师:标上*仄,它就是这样的一首诗(课件出示标有*仄的诗)。请听——(师配上《阳关三叠》吟诵)

  学整体练读。

  【赏析】从学生的真实起点出发,做适当的加法,在吟诵上下工夫,让人耳目一新。对于学生而言,也是走入古诗文化的有益尝试。

  环节四:咬文嚼字,体会古诗情韵

  师:同学们,吟诵着这样的古诗,我们仿佛也走进了1200多年前渭城的那个清晨,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渭城下了一场小雨,屋瓦、柳树叶子很干净。王维不停向元二劝酒,说出了阳关就再见不到他了。

  师:描述能更具体,语言能更美一些吗?

  生:那天早晨,古老的渭城下了一场小雨。原本有些灰暗的城市,立刻变得清新了许多,雾霾不见了,柳叶闪闪发光,客舍的青瓦远远望去,仿佛笼罩着一层青蓝色的烟雾。亭子里,须发花白的诗人王维正动情地举杯劝酒:“好兄弟,再喝一杯吧。你这一去,那头可没有老头子我这样的老朋友啦!”

  师:谁来评评,他的描述如何?可用一个词语表达。

  生:诗情画意。

  生:依依不舍,深情款款。

  生:具体生动,感人肺腑。

  师:语言真美,评价真美!同学们,在这个柳色留人的早晨,在这个依依不舍的早晨。诗人王维就这样一杯接一杯地劝着元二。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疑惑:自古有聚就有散,分别本就是一件很*常的事。王维为什么一杯接一杯地劝酒呢?

  生:他喜欢喝酒。

  生:他觉得酒最能表达友情。

  师:学古诗,有时候需要知人诗论,需要了解每一个文字背后的信息。大家请看——

  (课件出示图文)阳关以西,满眼荒漠,无尽荆棘。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去,要到哪里呢?(出示路线图)渭城在今天的陕西渭河以北,阳关在今天甘肃敦煌西南。再往西走,就是新疆的库车附*,古时候称为“安西”。这一路,长达三千多公里,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也要整整半年多的时间。

  生惊讶万分。

  师:如果元二是你的好朋友,他即将远行,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说:元二,路上要小心,注意好安全。

  师:善解人意的朋友。

  生:我会说:元二,多带些水去,不要渴着了。路上要小心一点。

  师:前路漫漫,真正的朋友总是想替对方再想周全一点,再周全一点。

  生:我会对他潇洒地挥挥手,说:去吧,建功立业,我在这里替你祝福!

  生:我会对他唱一首歌:《朋友》。

  师:《朋友》创作得晚了点,需要穿越。

  师: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当时,即使元二马不停蹄地返回,也要一年的时间,更何况,他是奉着皇帝的使命去的。回来的时间可能是一年,也可没是——

  生:两年;三年……

  师:黄沙漫漫,旅途艰险。异地他乡,凄冷孤单。人生无常,不要以为人与人的缘分很长,有时候,简单的分别就是一辈子。公元741年,也就是分手几年后,王维就去世了,渭城送别,生离即为死别。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轻雨渭城,走进新柳渭城,走进诗人不舍的心里,真诚吟诵。同桌之间,互相练*。

  生互读。

  指名试读,再配上《阳关三叠》,师生共同吟诵全诗。

  【赏析】读出诗心,体悟诗情,是古诗学*学得诗味的重要策略。诗歌不可解,不可肢解,诗歌需要解,抓住诗眼探究个明白,这都是古诗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认识。

  环节五:比较研究,探究送别诗歌

  师:同学们,古人与人送别,除了用更尽一杯酒的方式,还会用哪些方式?

  生:《赠汪伦》……

  师:积累真丰富。还有吗?

  生沉默。

  师:(呈现《别董大》《赠汪伦》)。瞧,它们来了,请自由选择一首。结合下面的注解,吟诵吟诵!

  师:今天,辛老师和你们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咱们也算是好朋友了,如果用诗句来表达,你准备送给辛老师怎样的句子?

  生:劝君再上一节课,大同学生最聪明。

  ……

  师:创意十足善思考,大同学生最聪明。下课!

  【赏析】从一首诗走进一类诗;从一首诗走进一类文化;从理解感悟走向创意运用。课堂也有了一波三折,别有洞天的味道。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4

  古诗诵读:送元二使安西

  教材处理思路:解诗题,明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一导入:

  1.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师板书课题

  二学*古诗:

  (一)复*学*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⑴师:通过预*,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

  ⑵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⑶齐读课题

  2.抓字眼,明诗意

  ⑴师: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⑵四人小组合作学*

  ⑶汇报

  渭城朝雨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5

  活动目标

  有感情、有韵味地朗读背诵古诗

  感受古诗意境

  活动准备

  幻灯片、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老师想和你们每一个人都成为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的小朋友伸出你的左手,很愿意的小朋友再伸出你的右手,如果想永远和我做好朋友那么请你用右手拍一拍你的左手。老师一下子拥有了这么多好朋友,真高兴。

  现在请小朋友看黑板上老师画的.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能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么?看谁说得又完整又全面而且声音洪亮。(我看到了房子、绿绿的柳树,路、还有很多雨点,还有两位老爷爷再喝酒。)你猜一猜老爷爷为什么要喝酒,认识吗?(两位老爷爷事好朋友,他们看上去很难过,他们要分开了吗?)小朋友说的真好,老师告诉你,没被包的那位老爷爷叫王维,他在喝他的好朋友元二喝酒呢,因为好朋友元二要走了,两个好朋友要分开了,所以他们特别伤心。于是,王维老爷爷就写了一首好听的古诗,表达了他此刻难过的心情,

  你们想听听么?

  二、学*古诗

  1、听录音范读。

  2、向小朋友介绍诗的作者、所在朝代、生*及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做,大意:渭城早上下了一场雨,洗涤干净了整个城市,连轻轻飞扬的尘土都不见了。旅店边的柳树都换上了清新的绿色。劝元二再喝一杯酒,你走出了阳关去安西就没有知己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3、一句一句教小朋友朗读。

  指导读古诗的语气,要抑扬顿挫,有诗的韵味。注意题目的停顿:送元二使安西

  4、小朋友齐读古诗。

  5、指名读古诗,读的好的给与鼓励。

  6、指导小朋友看黑板的图画背诵古诗。

  7、想象:如果你的好朋友要和你分开去别的地方了,你会和他说些什么?

  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学会《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了么,把它教给你的小弟弟小妹妹好么?背给爸爸妈妈听好么?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6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舍、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惜别深情。

  3、能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惜别深情。

  教学流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背诗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谁能来背几首你熟悉的古诗?

  2、引出诗人:在众多诗人中,因为他们写诗的造诣和成就,被冠以不同的雅号,如李白就被称为——诗仙,而杜甫则被称为——诗圣,有那么一位诗人,他被后世的人称为“诗佛”,知道他是谁吗?——王维

  3、知诗人。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4、揭题:学**维的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5、解题。谁来读读题目?(指导在元二后稍作停顿:“送元二/使安西”)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读吗?那就得理解题目的意思,题目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读诗文,解诗意

  1、生自读古诗。

  2、抽生读诗,请生评价,相机提示正音。完成多音字的作业练*:朝、舍、更

  3、理解诗意。紧紧抓住诗文中的注释,谁能来大致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带着对诗的理解再读古诗

  5、配乐师范读古诗。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的画面?

  三、入诗境,悟诗情

  1、体会渭城之美

  (1)雨。这早春时节,你看到的是怎样的雨啊?你想用怎样的词句来形容这雨?

  (2)柳。你看到了怎样的柳树?经过朝雨的洗礼,柳树更是焕然一新,真是“柳色新”哪!

  (3)美读一、二行诗。面对这样的雨,这样的柳,你想说些什么?你能读出渭城的美吗?

  2、体会路途之艰

  春雨霏霏,杨柳依依,渭城春景,美不胜收!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王维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我们读读后两句。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西出阳关无故人,出了阳关有的是什么?你又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阳关以西图片。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朝雨”、“客舍”、“杨柳”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常的眼前景,诗人巧妙地运用景语,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选取这些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在这里再一次巧妙地借助这些景物,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的反复渲染,让学生对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深厚感情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无疑对诗意的解读又推进了一步。】

  3、对比激情

  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黄沙满天!

  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满目荒凉!

  如果是你的朋友要远行,而且是到像安西这样荒凉的地方去,你会怎样?

  4、激情朗读

  从渭城出阳关到安西,这一路,横跨了大半个中国,整整3000多公里呀,满腿的荒漠,满目的凄凉,而且路途遥远,王维啊,你能不能少敬一杯,好让元二早些启程呀?学生作答

  元二啊,你能不能少喝一杯,以免醉酒耽误行程呀?学生作答

  都不会放下这酒杯,不是不能放,而是不想放,不愿放。因为彼此不舍别离,但是不得不(板书:依依惜别)把这种感觉再带进去,齐读这两句诗。

  5、写话:如果你是王维,或者是元二,此时此刻,你会对对方说些什么,把想说的写下来。

  师巡视后交流

  6、再读悟情:这一杯杯的难道还仅仅是酒吗?分明是什么?(板书:友情)

  7、读全诗。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拓展送别诗,激励学生课外积累。孩子们,因为一次次朋友间的深情送别,才有了这一篇篇字字珠玑的送别诗。在王维眼里,离别是一杯杯的苦酒,那么在高适眼里,朋友之间的离别又是怎样一种情怀呢?出示《别董大》,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乐观、激励)

  诗人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这也是一种别样的友情。

  远不止这两首。还有如:课件出示《山中送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赠汪伦》。让我们在这些送别诗中记住朋友之间的友情吧!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7

  教材简析: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诗作。三首诗都是描写送别朋友时,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浓浓深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并能试着背下来。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4.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借助注释,理解每一首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资料,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人问处处有真情。亲情是伟大的,友情是珍贵的,爱情是甜蜜的,而陌生人间的情感则是崇高的。这些情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醉心的感动。这些情为我们演绎着人世间的真、善、美。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三首古诗,去用心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

  3.教师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正确读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逐首指名朗读,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结合朗读评议,学*诗中的生字新词。

  ⑴认识生字,并理解意思。

  浥:湿。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⑵识记字形,正确书写。

  孟——盂陵——凌鹤——鹳

  4.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读好停顿,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律。

  5.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说说读了这三首诗,你有什么新发现。

  ⑴三首都是唐朝诗人写的送别诗。

  ⑵三首古诗都是写诗人在春天送别友人的情景。

  ①第一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王维在渭城送好友元二出使安西。

  ②第二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去扬州。

  ③第三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原野上送王孙远去荒城。

  ⑶三首古诗中第一、二两首是七言诗,各是四句;第三首是五言诗,共有八句。

  ⑷三首古诗的题目基本上都点明古诗所描述的事件。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认真读古诗,边读诗句边看注释,先弄清每行诗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独立读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交流,针对有疑问处,展开讨论,解疑。

  4.逐首反馈,全班交流。

  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早晨的雨湿润了路上的沙尘。旅店和道路两旁的柳树都被早晨的雨水洗得格外清新。劝你再干一杯酒,只因你西去出了阳关一路艰辛,再没有知已的老朋友。

  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着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那只孤单的小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⑶《赋得古原草送别》: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又会繁茂起来。燎原的野火能把枯干的野草连叶带茎统统烧尽,但深藏在地底下的根,在第二年春风吹拂时,春雨滋润下还会复生,重新铺盖大地。伸向远方的散发清香的青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睛天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了三首古诗,理解了诗意,下节课我们就要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及其表达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

  1.练*背诵古诗。

  2.记一记注释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析诗句,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古诗。

  2.说说各首古诗的主要内容。

  3.教师导语:三首都是送别诗,写的都是送好友远行的情景。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赏析,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深入地去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一腔真情。

  二、品读赏析,体会诗情

  1.认真读古诗,从三首诗中找出描写朋友相送的诗句,想象当时送别的情景。

  2.小组交流,描述送别的画面。

  3.指名反馈,教师引导联系全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描述诗人与好友送别的情景。

  ②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好友的?(劝酒送别)

  ③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更”是什么意思?(“更”是再的意思,可见诗人一次又一次劝友人喝下许多杯浓酒了。)

  ④议议:为什么诗人不断地“劝君更尽一杯酒”呢?

  联系古诗创作的背景,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元二此番出使的地方是安西,那是一个荒凉且遥远的地方,出了阳关之后,朋友间就再难相聚了。)

  教师补充:据资料记载,元二此次出使安西,与王维的一别竟成了永别。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说说:你从“劝君更尽一杯酒”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好友的留恋、关切、祝愿。)

  ⑤教师小结:渭城的春天多么美好,然而好友元二却要离开此地,出使那遥远而荒凉的安西,前途多艰险,怎不令王维牵挂。朋友啊,再干了这杯酒吧,西出阳关之后,就再难相见了。诗人与远行之人多年的深厚友谊,以及此时深情不舍的惜别,还有那前路珍重的祝愿全都融进了那一杯浓酒之中。

  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描述送别情景。

  ②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目送友人离去。)

  ③议议:“孤帆远影碧空尽”了,诗人为什么还在驻足凝望?

  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了解友人此番要去的是繁华的扬州。

  教师补充:扬州当时是一个繁华富庶的都会,诗人对它也充满了向往。

  说说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眷恋不舍,对扬州的向往,对不能同行的淡然惋惜。)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④教师小结:诗人目送着友人东去扬州,友人的船只都已消失在碧空尽头,而诗人仍驻足凝望,让那滚滚长江水带着“我”对友人的眷恋不舍之情,带着“我”对扬州的向往之心,一起随友人东去吧。

  ⑶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①描述送别情景。

  ②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③了解诗人送别的方式。(随行目送。)

  ④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离愁难消之情。)

  三、对比认识,了解表达

  1.教师导语:同是送别诗,同是表达离别之情,然而诗人在表达方法上又有何不同之处呢?

  2.小组讨论,联系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⑴《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情景交融,垂柳依依表惜别。后两句叙事,劝酒送别,别情深沉。

  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叙事,写友人要下扬州。后两句写景,目送友人,情寄长江水,别情悠悠。

  ⑶《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六句写景,春草繁茂,蔓延远方。暗示友人要远行。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离愁,随行目送,别情浓郁。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在这三首送别诗中,诗人将叙事与写景相结合,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生动地表达了送别时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是呀,朋友是我们一生中的财富,没有朋友的人一生都孤独,让我们像诗人那样怀着赤诚之心对待朋友,珍惜友情。

  五、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8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古歌,背诵古诗。

  2 、认识 2 个生字,会写 1 个生字。

  3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4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惯。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学生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王维的诗,对诗人有一定的了解,能比较流利地读出古诗,借助老师的视角能知道这首诗是先写景,后抒情,但对诗中蕴含的情感理解得不到位,诗的韵味与情感没有朗读出来,教学中需要教师的`引导

  重点难点

  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对古诗。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从咿呀学语时,爸爸妈妈就喜欢教你们背古诗,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古诗。今天老师就考考你们,我背上句,看你们能否接上下句。有信心吗?

  (师生对古诗)

  2. 板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看老师板书题目。

  板: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领读课题)

  3. 解诗题。

  “元二”是指一个人,姓元,猜猜看,他在家排行老几?(师生互动)所以称其为元二。想想看,“使”怎么讲?(师生互动)出使,古时候,朝廷给有识之士委以重任,去一个地方完成任务,为出使。安西,是一个地方,唐朝安西都护府,是今天新疆***自治区库车县一带。谁来说说“送送元二使安西”什么意思?(师生互动)就是王维从长安来到送别城渭城来送别他的朋友元二出使安西。想想王维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 . 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古诗,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读古诗)

  2 . 指明读诗,检查字音,指导读准多音字。

  板:朝 舍

  这有两个多音字,谁会读?(出示“朝 舍”指名读)

  它们在这首古诗中怎么读?(指名读后齐读)

  3. 指导写“舍”字。

  4. 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我们读古诗不但要把古诗字音读准,还要读出古诗的节奏和味道。谁来说说怎么读出古诗的节奏与古诗的味道?

  (指名回答:诗的字词间要有停顿,字音要有轻重长短)对,你如果这样读了,就读得抑扬顿挫,字正腔圆了,就有了诗的味道了!

  (课件出示节奏划分线)请看大屏幕,听老师读一读。(教师范读)

  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评价后(齐读古诗)

  过渡,小结学法 :我们刚才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诗文,(板:读诗文)这是我们学校古诗的初级目标,我们还要理解古诗的意思。(板:解诗意)

  三. 深入理解,感悟诗情

  1. 整体感知,入诗境。

  (1) 学生自读自悟。

  请同学们低声吟诵古诗三遍,你从诗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还可以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看一看,想一想。(学生自解诗意,教师巡视辅导)

  还可在古诗旁把你仿佛看到的内容歇一歇。(学生继续自学)

  (2) 小组交流。

  同桌先交流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对古诗的理解与感受)

  2. 分部解读,悟诗情。

  (1) 想象画面悟诗情。

  解读一二行诗:

  出示一二行古诗(指名读)

  这是什么时候的一场雨?(指名回答引出“朝雨”)

  你从这两行诗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 )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想象讲诗意)

  评价后(把我们带入了诗的意境!)(板:入诗境)

  请你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两行诗。(指名读)

  解读三四行诗:

  前两行诗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清新的美景。再看后两行诗,诗人笔锋一转,在写什么?(生回答:人)请你读读者两行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目的要达到:学生能说出感受到王维与元二两人感情深)(在学生说画面的时候,顺势板:劝酒)

  评价后(板:悟诗情)

  请你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两行诗。(指名读)

  (2) 从“酒”入手悟诗情。

  透过你们的声音,老师不禁浮想联翩:“酒逢知己千杯少”是一种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是一种祝福的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一种浇愁的酒。在元二即将远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又是怎样的一杯酒呢?

  (指名回答)(送别的酒 挽留的酒 不舍得酒......)

  可是此时,分别就在眼前,元二这次可不是一般的远行啊!请看——(课件出示唐朝疆域地图)从渭城到安西相隔6000多里啊!古人远行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上半年啊!

  安西又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课件出示安西风貌图)请你说。渭城呢?(渭城风貌图)(指名看图说)

  面对此情此景,王维对元二的这份离别之情怎能不强烈,怎能不深挚呢!如果此时你是王维,象对元二说些什么呢?(指多名学生说)

  教师评价后齐读——(屏幕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感情齐读诗句)

  (3) 再现情景情更深。

  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透过窗子向外望去,这种难舍难分的情绪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啊!

  (课件再现劝酒送别的情景)(音乐画面)

  是那些景物又勾起了他们离别的伤感?(学生看视屏后指名回答)(雨 柳)

  板:朝雨 柳新

  理解“柳”的古义:“柳”与“留”谐音,柳树自古以来就是离别的象征。古有折柳送别的*俗,以表示挽留之意。所以,飘洒的绵绵细雨,满目的青青杨柳,怎能不让人伤感离别呢!

  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音乐起)再次去感受诗人那依依不舍的情吧!

  板:依依不舍情

  (生配乐齐诵古诗)

  3. 总结学法,升诗情。

  这节课,我们用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学*了这首古诗。我们通过对描写景物的体会,对诗句语言的品味,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领悟了诗人那难舍难分,依依不舍的情感!

  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来背诵这首古诗吧!(配乐齐背)

  四 、课堂拓展

  王维的这首送别诗,不单道出了他的情,更道出了天下人离别时的情感,被推为送别诗之首。课后,同学们可以搜集一下其它的送别诗,按今天的方法去体会诗人的情感。

  附板书 :

  送元二使安西 读诗文

  [ 唐 ] 王维 解诗意

  朝雨 柳新 劝酒 入诗境

  依依不舍 悟诗情

  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9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台,通过读、想、议、画、唱、写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学*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体味景语皆情语,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3、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

  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诵古诗,初读解题

  1、和着《阳关三叠》,大屏幕出示诗文。读题导入:

  运用组词,归类法教学使。

  2、元二谁?他与王维的关系?教学故人。

  3、元二出使至哪儿?(安西)解读安西。生找资料明确地点。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找地名,明了诗意

  1、找出诗中其他表示地名的词。

  (渭城、阳关。)

  2、探究以上两地点具**置:

  生找资料──师补充──课件地图明确地点。

  3、课件同时出示标有三地名的地图:

  用上三个地名,再说说题意。

  (渭城──阳关──安西。)

  4、路程,体会离情:

  看地图,算算元二出使安西的大致路程。

  三、诗配画,领会诗旨

  过渡:王维不仅是伟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画家。如果你就是王维,你若给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该画上些什么?需要强调些什么,并说说根据。

  (小组讨论──交流──点拨。)

  1、雨:

  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浥)

  2、客舍:

  客中送客。

  (王维是山西人,在陕西送别,倍感神伤。)

  3、柳:

  留。古人折柳赠别。

  4、酒:

  美酒?千杯万盏?借酒饯行。

  四、明古风,体味别意

  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

  人生自古伤离别,配乐吟诵。

  五、悉评价,赏读古诗

  1、前人对此古诗的评价。后之咏别者,众有千言万语,贻不出其意之外。

  2、此诗的别名:《渭城曲》、《阳关三叠》。

  3、欣赏并咏唱跟据此诗创作的古曲《阳关三叠》。

  六、写回信,拓展延伸

  据说,元二来到安西一年后,曾给王维写过一封信,课件出示:

  王维兄:展信问安!记得去年今日

  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这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补全这封信吗?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10

  上节课我们陪着李白在江边送走了孟浩然,这节课我们又将与诗人王维一起送走另外一个人。这又是怎样的一副送别的情景呢?板书课题

  学生认真听并思考老师的问题,齐读课题

  用学过的知识引入课题,使学生更容易弄清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1、看到课题,谁能告诉我这诗题的意思?重点解释“使”的意思,说说和上一首的不同之处。

  2、根据学生说的总结二人的关系。

  3、在上一首诗中有两句成了千古佳句,谁知道?在我们将要学*的'这首诗中,也有千古绝句,他是不是也是作者目送友人离开时发出的感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理解:“使”是皇帝之命出使,奉命出使不得不去。不同:一个是戴着使命的任务,一个是前往广陵的游玩。

  2、通过课下搜集的资料介绍二人之间的关系

  3、积极大胆的发言用比较的方式来学*,较易调动学生学*的兴趣,并能及时巩固所学的内容。了解诗的背景对理解古诗有着很好的作用。

  1.展示。(解诗题,知作者。)(1)我知道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

  (2)我能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3)我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1、这首诗老师打算让你们自己来学*。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古诗的方法,就按照这个方法来走进王维送别的画面吧

  2、检查朗读情况,纠正错误。

  3、分成学*小组,了解诗意。

  1、将诗句先读通顺,再结合文中注释来初步了解诗意。

  2、指名认读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学*的*惯,放手让孩子自主自由的学*,获得学*经验,同时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详略得当,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的主题地位。小组合作学*能发挥小组内成员集体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

  2、提出学*目标:(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4)、能够仔细倾听他人的发言,能与其他同学交流,体验协作学*古诗的过程和方法。(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6)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合集10篇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 1

  昨天在学校上了一节录像课《送元二使安西》,自我感觉糟糕透了,现将失误与不足反思如下:

  一、这是一首王维的典型的送别诗,我在教学中希图通过本诗的学*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送别诗的特点,对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作品特点有初步的感受。于是我设计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法进行感悟体会。可课堂中却没有讲学生带入离别情境中,更未能让学生体会到王维与元二之间的离愁别绪,因此朗读很不到位,原因主要有:一是学生的生活与唐代的生活距离远,现在离别了,过几天还会再见面,或者可以写信,或者可以打电话,甚至可以上网视频聊天,离别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值得伤感的事情,因此对于两位好朋友那种依依惜别之情是难以理解的,但我课前没有预设到这一点,致使学生出现用歌声”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的让我始料未及的表达,也有“一路顺风,半路失踪”的戏言出现。

  “遇事不得,反求诸己”,与其说是学生的不够严肃,不如说是自己的备课出现疏漏。如果我能通过地图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渭城到安西之间的距离,通过语言、图片让他们感受到阳关以西满目荒凉的景象,知道古代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的交通工具和通讯设施,他们一别就会是三年五载,一别就可能是十年八年,一别就可能是永远……也许学生就不会出现那样的问题了。没能将学生带入诗歌情境算是此课最大的不足。

  二、课件出现问题也是我自己的原因,“电脑操作不熟真可怕”,这是我最真切的体会,尽管我在课前做了调整,但不同的办公软件,不同的版本仍让我措手不及。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学好电脑,用好电脑,让它成为我的工作、学*好帮手。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 2

  《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第六单元的内容,《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反思。本单元以“人间真情”为主题。本课是第20课的第二首送别诗。由于学生在第一首送别诗时已经学会按照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式进行教学,所以本课充分体现学生学*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古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丰富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研讨文教学更衣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我确立以读为本,利用层层推进诵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以情为切入点,通过触景生离情,寄情酒更浓,唱诗情难舍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离愁别绪。实现文本的多元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古诗讲究飞白,本课,我利用悠扬的音乐,精美的图片,创设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进入情境。如前两行锦绣春色的想象,把14个字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个个立体的.场景,让学生入乎其内,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以读展现自己的所得。以柳带离别,利用读演的方式,体会老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意。当他们一唱三叹地吟唱着这首诗时,也埋下了对中国优秀文化赏析的种子。

  本课学生表现极为出色,课堂因他们而精彩,当场生成的读悟演评让我耳目一新,反而显得老师的语言是那样的匮乏无力。上过这课,真正感觉到孩子的力量,也更有了必须进步的危机意识。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 3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古诗如一幅幅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学*,去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味。在教学中,我在两个方面有所注重。

  一、注重景物的想象。

  在理解诗题时,我估计学生在了解安西这个地方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在学*《送元二使安西》一、两行时,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哪些自然景物?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在这清新明丽的春景中,诗人却要送走自己的好友,他的内心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样,为体会诗人的情感做了铺垫。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

  学*《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行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与元二分别时会说些什么话,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通过反复诵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使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

  一堂课下来,我需要改进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努力提高个人文化素质。本人缺乏深厚的文化功底,授课老师需对文本做出精准的解读,同时古诗需挖掘的知识点很多,需要授课老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一切对于目前的我来说,都是很难达到的。今后要多看书多思考,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二、努力增强教师的语言魅力。这首离别诗要让学生入情入境,首先老师得通过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中。从这节课看,我的语言*铺直叙,缺乏激情和真情,别说打动学生,甚至连自己都没打动。

  三、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每个班的学生情况是不一样的,应针对学情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总有走教案之嫌,似乎在寻找适合我教案的学生。“两环四步疑探式”教学模式用起来还是显得生硬,主要是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需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多读书多思考,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争取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 4

  *日有幸参加了东北三省阅读教学大赛,我所执教的《古诗两首》,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是一篇选自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两首诗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学*这篇课文旨在于使学生通过诵读、想象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因两首诗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设计教学时,我运用整合的理念,让学生在两首诗的对比学*中,理解提升。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和反复诵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直入课题,通过两首诗题的对比,找出共同点,初步了解诗的要点,把握诗的大意,并初步感知送别诗题目的共同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有层次的诵读训练,即初读读正确,再读读出节奏,三读想象画面,四读在对比中体会诗情。

  教学的重点放在第三和第四个环节。在我看来,诗意的理解并不是古诗教学的重点,重点应该放在借助古诗来想象画面,将无声的文字想象成有声的画面。因此,我将体会理解诗意这一环节设计成“为诗配画”,这样即降低了难度,又增加了趣味性,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四个环节为对比升华,即在对比品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这一环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同中求异,在相同的文字中品味不同的意境。第二异中求同,在不同的景色描写中,感受都有一份情蕴含其中。

  整节课的设计过程中,努力做到以生为本,重视孩子的想象、诵读和感悟,将古诗教学以一种更为简易的学*方式呈现给学生,激起他们学*的兴趣和欲望。这节课使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学生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老师要教什么。也许这样的教学才是更具实效的。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 5

  《送元二使安西》是诗人送友人元二奉命前往安西时所作的送别名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在这节课上,我力求让学生感受到了送别的难舍难离。教学时按照“古诗四读法”让学生自读自悟,鼓励学生谈自己对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和感受,从诗句中感悟其中的深意。

  曾记得:学古诗,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这是学*古诗的基本步骤,也是学生自学古诗词的一般思路。

  教学开始,背诵相关的送别诗,将学生的课外积累与课内学*相结合。 第二步,知诗人,通过学生课外积累和课上老师出示,对于诗人有一定的了解。

  第三步,读通诗句。会认两个生字和两个多音字,一个“朝”,一个“舍”,通过“舍”字的演变,让学生感知中国汉字的魅力同时,也学会了“舍”的意思。

  第四步:知诗意。

  通过学生自己去抓字眼,明白诗句中一部分字词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然后通过问学生“读者这样的诗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让学生充分的发挥展开想象的翅膀,既理解了诗意,有悄悄地内化语言文字的内涵,吸收营养。

  第五步:悟诗情

  我考虑如何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来充实这些略去的画面,让他们在读悟之间有所见。因为唯有如此,诗歌短短的28个字才能在学生头脑里丰满充盈起来,升华成一种美妙的境界;学生也才能真正走入诗人的情感,与诗人达致心灵契合。这首诗中,作者的情感都凝聚到了一杯酒里。追忆往昔,遥想将来,太多太多的话想要对故人说。临别之际,诗人却只是一次有一次地举起酒杯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诗人想说的话,想表的情都化为了一杯酒,这一杯酒的分量由此可见。不难发现,酒即是这首诗中负载诗人灵魂,折射诗人心志的一个意象。

  对于教学而言,学生所有想象的画面,所有由画面激发出的情感,最后也归宿到一杯酒里。于是,“体会酒中之情”作为我这堂课的暗线,穿插在全诗的教学之中。

  首先,创设情境。诗人王维陪着元二一夜喝酒到天亮。质疑:诗人会在这一夜说些什么?来体会两位友人之间的不舍。

  再创设情境,元二此去的地方为安西,他会遇到什么困难,作为好朋友,“你” 会对他说些什么。再次体会友人之间的不舍和担忧……

  接着出示图片:阳关路,想象元二一路上会遇到什么,“你”会对他说什么。从中体会出担忧、关爱……

  最后点出,王维在元二去安西后不满六年就于世长辞,世人作曲《阳关三叠》来纪念此段友谊,配乐诵读。情感升华。

  不断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他们是深深的友谊,是绵绵的思念,还有王维对元二无限的担忧和关怀。当学生体会到了这一点,这一杯酒便具有了跨越时空、贯穿古今的活力,将学生与诗人的心紧紧地系在了一起,读起来声声入情。

  但我总觉得本堂课还不够完美,学生领悟诗意没有说出诗的韵味,在后面的朗读感悟中,并没有使整体的学生完全地投入,去读、去体会,希望以后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读诗的兴趣更加高涨。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 6

  小学语文在古诗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原因,让学生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及感悟诗人的情感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教学起来就显得很吃力,学生感觉很枯燥,例如以前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20课《古诗两首》中的《送元二使安西》时,由于这首诗所描述的生活背景是遥远的古代,元二被贬到安西去当官,那时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从渭城到安西距离遥远,骑马都得走上半年,也不能通过打电话以解相思之苦。所以分别时诗人对元二依依不舍,喝酒喝了一杯又一杯。可是孩子们生活在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的年代,根本无法理解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的情感。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被动,课堂效果很差。于是,我在上学期教学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诗情,课前我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了以下预*作业:

  1.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王维。

  2.学生反复读诗,并让他们找出诗中难理解的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3.让学生查阅关于渭城、安西、阳关之间的距离以及各地的条件。

  通过这样的预*,学生在课堂上很快进入了学*状态,由读到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借助课前预*的知识品味到古诗所表达的情感。例如我在引导学生们感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元二依依惜别之情。”我接着追问:“你从哪里感悟到的?”在汇报中学生借助预*中搜集到的关于渭城、安西、阳关之间的距离及条件。学生A说道“诗人与元二分别后距离遥远,交通又不便利,以后很难见面,所以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学生B说道“关外条件艰苦,元二在那儿又没有朋友,今后的生活肯定很艰苦,作者对元二关外生活十分担忧,所以很舍不得。”学生c说道“老师,通过课前预*我知道了王维当时身体不好,他害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元二了,所以他和元二喝了一杯又一杯。”我说:“孩子你们说得太好了,可见你们的预*做得很好。是的,王维在元二离开的两年后去世了.可见他们的分别竟是永别呀!让我们带着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再次朗读这首诗。”学生们读得入情入境,孩子将诗人对朋友那种离别与牵挂感悟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觉得预学对学生学*古诗词的积极性及感悟诗情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使古诗教学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在授课前,一定要布置好学生的预*作业,使其能在课堂上成为学*的主人。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 7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古诗如一幅幅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学*,去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味。在教学中,我在两个方面有所注重。

  一、注重景物的想象。

  在理解诗题时,我估计学生在了解安西这个地方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在学*《送元二使安西》一、两行时,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哪些自然景物?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在这清新明丽的春景中,诗人却要送走自己的好友,他的内心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样,为体会诗人的情感做了铺垫。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

  学*《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行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与元二分别时会说些什么话,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通过反复诵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使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

  一堂课下来,我需要改进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努力提高个人文化素质。本人缺乏深厚的文化功底,授课老师需对文本做出精准的解读,同时古诗需挖掘的知识点很多,需要授课老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一切对于目前的我来说,都是很难达到的。今后要多看书多思考,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二、努力增强教师的语言魅力。这首离别诗要让学生入情入境,首先老师得通过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中。从这节课看,我的语言*铺直叙,缺乏激情和真情,别说打动学生,甚至连自己都没打动。

  三、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每个班的学生情况是不一样的,应针对学情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总有走教案之嫌,似乎在寻找适合我教案的学生。“两环四步疑探式”教学模式用起来还是显得生硬,主要是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需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多读书多思考,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争取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 8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记录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因此,诗歌中常留下空白之处,给人想象的时空。想象并非凭空而来,想象依托的是文本。把诗中语言想象成一幅幅现实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味。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做到品读诗句过程中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

  一、强调景物的想象。

  在学*《送元二使安西》一、两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满目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猜想学生在理解安西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

  读《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

  在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想象诗中之画,感悟酒中之情。设计总是比实践更趋于完美。课上下来,感受的是真真切切的遗憾。如何把诗的写景部分与后面写情的部分更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合理地处理朗读的时机与次数,使朗读与感悟融合得浑然一体。太多的遗憾和困惑将成为我继续前进的动力,鞭策我收拾行囊,继续上路。

  三、注重创设情境。

  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感触到学*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我多次创设学*情境,时而让学生回到旧知识、时而引领学生观赏“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伤感景色,时而让学生变成作者,时而听乐、时而摇头吟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参与学*,溶入课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怀,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得以成功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佳句,学生就象是喝了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一堂课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一部分学困生的兴趣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使课堂成了部分学生展示的舞台,今后应多给学困生表达的机会,激发起他们的学*兴趣。

  二、当学生读不好时,要再给他机会和指导,让他自信地坐下,这一点今后教学中也要注意。

  三、语文教学,只阅读一些教育类书籍和杂志,面太窄了,视野太有限了,难于登上大雅之堂,如果改变一下,结局就不同了。如历史、地理、数学等等,比如教这首古诗,运用地理知识,能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轮廓;运用数字,使学生心中知道实际距离竟这样遥远;运用历史知识,把远距离的事件拉*,再拉*,仿佛如刚刚发生的一样?因此,老师*日的阅读应该广博而宏富,对教语文是有益的。也就是*时我们常说的“要给孩子一碗水,自己首先应有一桶水”也就是这个理。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 9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古诗如一幅幅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学*,去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味。在教学中,我在两个方面有所注重。

  一、注重景物的想象。

  在理解诗题时,我估计学生在了解安西这个地方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在学*《送元二使安西》一、两行时,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哪些自然景物?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在这清新明丽的春景中,诗人却要送走自己的好友,他的内心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样,为体会诗人的情感做了铺垫。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

  学*《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行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与元二分别时会说些什么话,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通过反复诵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使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

  一堂课下来,我需要改进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努力提高个人文化素质。本人缺乏深厚的文化功底,授课老师需对文本做出精准的解读,同时古诗需挖掘的知识点很多,需要授课老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一切对于目前的我来说,都是很难达到的。今后要多看书多思考,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二、努力增强教师的语言魅力。这首离别诗要让学生入情入境,首先老师得通过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中。从这节课看,我的语言*铺直叙,缺乏激情和真情,别说打动学生,甚至连自己都没打动。

  三、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每个班的学生情况是不一样的,应针对学情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总有走教案之嫌,似乎在寻找适合我教案的学生。“两环四步疑探式”教学模式用起来还是显得生硬,主要是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需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多读书多思考,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争取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 10

  《送元二使安西》是诗人送友人元二奉命前往安西时所作的送别名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在这节课上,我力求让学生感受到了送别的难舍难离。教学时按照“古诗四读法”让学生自读自悟,鼓励学生谈自己对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和感受,从诗句中感悟其中的深意。

  曾记得:学古诗,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这是学*古诗的基本步骤,也是学生自学古诗词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教学开始,背诵相关的送别诗,将学生的课外积累与课内学*相结合。

  第二步,知诗人,通过学生课外积累和课上老师出示,对于诗人有一定的了解。

  第三步,读通诗句。会认两个生字和两个多音字,一个“朝”,一个“舍”,通过“舍”字的演变,让学生感知中国汉字的魅力同时,也学会了“舍”的意思。

  第四步:知诗意。

  通过学生自己去抓字眼,明白诗句中一部分字词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然后通过问学生“读者这样的诗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让学生充分的发挥展开想象的翅膀,既理解了诗意,有悄悄地内化语言文字的内涵,吸收营养。

  第五步:悟诗情

  我考虑如何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来充实这些略去的画面,让他们在读悟之间有所见。因为唯有如此,诗歌短短的28个字才能在学生头脑里丰满充盈起来,升华成一种美妙的境界;学生也才能真正走入诗人的情感,与诗人达致心灵契合。这首诗中,作者的情感都凝聚到了一杯酒里。追忆往昔,遥想将来,太多太多的话想要对故人说。临别之际,诗人却只是一次有一次地举起酒杯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诗人想说的话,想表的情都化为了一杯酒,这一杯酒的分量由此可见。不难发现,酒即是这首诗中负载诗人灵魂,折射诗人心志的一个意象。

  对于教学而言,学生所有想象的画面,所有由画面激发出的情感,最后也归宿到一杯酒里。于是,“体会酒中之情”作为我这堂课的暗线,穿插在全诗的教学之中。

  首先,创设情境。诗人王维陪着元二一夜喝酒到天亮。质疑:诗人会在这一夜说些什么?来体会两位友人之间的不舍。

  再创设情境,元二此去的地方为安西,他会遇到什么困难,作为好朋友,“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再次体会友人之间的不舍和担忧……

  接着出示图片:阳关路,想象元二一路上会遇到什么,“你”会对他说什么。从中体会出担忧、关爱……

  最后点出,王维在元二去安西后不满六年就于世长辞,世人作曲《阳关三叠》来纪念此段友谊,配乐诵读。情感升华。

  不断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他们是深深的友谊,是绵绵的思念,还有王维对元二无限的担忧和关怀。当学生体会到了这一点,这一杯酒便具有了跨越时空、贯穿古今的活力,将学生与诗人的心紧紧地系在了一起,读起来声声入情。

  但我总觉得本堂课还不够完美,学生领悟诗意没有说出诗的韵味,在后面的朗读感悟中,并没有使整体的学生完全地投入,去读、去体会,希望以后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读诗的兴趣更加高涨。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7)

——送元二使安西扩写优选【10】篇

  送元二使安西扩写 1

  早春三月,由于朝廷在新疆设立安西都护府统管西域各国,王维的好朋友元常奉命去安西都护府传达朝廷的最新旨意。这次路途遥远而且任务艰巨,王维一路上都在护送元常,一直到渭城才将分手离别。 在渭城休息一晚后,刚刚起床的他们发现客舍外刚刚下了一场小雨。渭城清晨的蒙蒙细雨湿润着地上的尘土,让空气更加清新,客舍周围刚刚冒出嫩绿色的柳叶,在春雨的洗礼下更显得青翠。但是景美易生情,一股离别之情涌上王维的心头,把诗人的快乐又“吸”了回去。诗人按捺住自己的离别之情,陪伴好友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 离真正分别的时辰越来越*了,王维在客舍旁的凉亭里摆下了“饯行酒”,对好友元常说:“元二兄,我们来喝点小酒散散心吧!”元常见他的好友如此情真意切,便双手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他们边喝着,边天南地北地聊着天,大家都故意不触动那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不知不觉中,从西域方向驶来了接元常的小马车。两人马上就要离别了,不知何时才能再相遇。王维在这最后分手的时刻,举起酒杯深情地对元常说:“兄弟啊,请你再干上这最后一杯离别的美酒吧!因为西行出了阳关就很少有能体谅你的知心好友了。”元常喝光了这杯离别酒后,依依不舍地登上马车,掀开布帘,不停地向王维挥手,直到王维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 王维站在客舍门前,望着好友渐渐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忧伤,吟出这首送别友人的千古绝唱——《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扩写 2

  “皇上召见——”两名侍卫将元二带入宫殿。元二路上步履蹒跚,满腹紧张。腿肚子打颤,额头冷汗直冒。隐约见到皇上的那身龙袍,就几乎瘫下。两位侍卫驾着快要虚脱的他,来到了皇上的座位前。

  “参,参见皇上……”“爱卿请起。”元二闭了闭眼睛,不再胆怯,“皇上召集鄙人有何等吩咐?”“吾欲派遣爱卿前往边疆,不知爱卿意下如何?”“皇上请放心,鄙人领命。”前往边疆,回来之后也许会得皇上重奖,甚至成为社会上层,多么好的机会啊。元二却不喜欢这机会。他一想到要告别父母,儿女,知己,就于心不忍。可这份不愿意却不能表现在脸上,将不舍,不愿,吞入肚子里,脸上洋溢着笑容,领命了。可是谁又知道,笑容,何尝不是悲伤的面具?

  今天,是拜访元二的日子,王维默默自叹道。像以往一样推开元二的家门,元二却没有像以往一样藏在门后等着自己的到来。“元兄?”王维试探的叫一声。屏住气,听。听到了元二母亲的一阵阵哭泣声,元二是出事了吗?王维一阵慌张。不,只见元二板着脸,打着做,一副呆呆的样子。“王兄,吾受皇上之命,将速往边疆。以后见面,可能就少了。”“什么?!”王维一阵惊讶,“竟有此事……”“王兄不必多言,请多关照家母。七日后,吾即将离去。王兄请回吧。”王维悻悻地离开了。

  七日,说快也快,说慢却也慢得让人揪心。元二来到了家门口,怀中抱着一瓶不知名的酒,满身酒气双眼通红。王维看到他,也不害怕,只是揉了揉通宵未闭的双眼,拱手请元二上马车,元二也不推辞。

  早春的景色总是让人耳目一新,野草渐渐发绿,元二不看,清脆的鸟啼,元二不听。他只是静静地坐着,时不时紧咬下唇,毫无血色的嘴唇被咬出一道道血痕。

  慢点,开的再慢一些,即使不说话,多陪陪我那知己也好。可是,不久,马车夫就将他们带到了边疆城门。元二从怀里掏出了两个酒杯,有放下怀里的酒。元二叹了一口气,开始斟酒。酒洋洋洒洒的从高空掉落。等两个酒杯都满了的时候,元二拱手,请王维喝酒。王维一干而尽,再看元二。元二喝了一半,剩下一半连酒带杯一起砸向地上。

  “元兄?”“王兄,吾走了,多保重。”没有悲伤话语,没有愤怒甩袖,元二只是*静地走了,王维说不出话来,现在,他又能说什么呢?这是,元二回头,笑了。夕阳将元二的背影拉的很长很长,仿佛这是他对县城的一片留恋。

  王维也走了,很*静。他从元二离别时眼中看到的,不是醉酒的疯狂,而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再见的渴望。

  王维昂起头,会再见吗?眼前仿佛还出现着元二的背影,再想起他的眼神。会的,会的,一定会再见的。王维想着,折下一条爆芽的柳条,插在破碎的酒杯中。

  夕阳,也不知觉的将他的背影拉的很深沉。

  送元二使安西扩写 3

  早春三月,由于朝廷在新疆设立安西都护府统管西域各国,王维的好朋友元常奉命去安西都护府传达朝廷的最新旨意,离别情长。

  这次路途遥远而且任务艰巨,王维一路上都在护送元常,一直到渭城才将分手离别。

  在渭城休息一晚后,刚刚起床的他们发现客舍外刚刚下了一场小雨。渭城清晨的蒙蒙细雨湿润着地上的尘土,让空气更加清新,客舍周围刚刚冒出嫩绿色的柳叶,在春雨的洗礼下更显得青翠。但是景美易生情,一股离别之情涌上王维的心头,把诗人的快乐又“吸”了回去。诗人按捺住自己的离别之情,陪伴好友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

  离真正分别的时辰越来越*了,王维在客舍旁的凉亭里摆下了“饯行酒”,对好友元常说:“元二兄,我们来喝点小酒散散心吧!”元常见他的好友如此情真意切,便双手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他们边喝着,边天南地北地聊着天,大家都故意不触动那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不知不觉中,从西域方向驶来了接元常的小马车。两人马上就要离别了,不知何时才能再相遇。王维在这最后分手的时刻,举起酒杯深情地对元常说:“兄弟啊,请你再干上这最后一杯离别的`美酒吧!因为西行出了阳关就很少有能体谅你的知心好友了。”元常喝光了这杯离别酒后,依依不舍地登上马车,掀开布帘,不停地向王维挥手,直到王维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

  王维站在客舍门前,望着好友渐渐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忧伤,吟出这首送别友人的千古绝唱——《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扩写 4

  细密如银毫的雨丝笼罩着天地,远山黛影身姿卓越。雨露拂吹着初生的杨柳,雨滴顺着尖尖的柳叶汇聚成珠,滑落而下,像断线的项链一般,敲打在青石板路上。远处寺庙的钟声传来,配上雨的合唱,编织成了大自然的赞歌。

  食如画,酒如泉,耳边听着楼下角儿咿咿呀呀地唱着曲儿“……出了城,过了关,但只见山上樵夫把柴担……。”看向对面的元二,不由有些出神,想起**在早朝时派他去西域时的情景。我和元二均乃三品官衔,他手中持珪,面西而拜,一张老脸涨得通红,想必也是激动得,可偏偏要装正经,我不禁觉得有几分好笑。蓦然瞥到元二眼角的皱纹,也不禁有些感叹:也是,这么久已经过去了。还记得当年,我和元二不过是初入京城的毛头小子,天天嚷嚷着要干一番大事业。细细数来,我们在这京城,已待了数十年有余。如今,元二得以出使西域,获**器重,真好,真好!

  我看着手中的瓷杯,哑白色的杯壁衬着琥珀色的酒。杯中的酒散发出醉人的香气,我不知道该讲些什么,只是把酒一端,露出一抹笑:“元二,路途遥远,让我们再品上一杯酒,出了阳关,再见到我就不易啦。”

  在即将出发的此时,他的眼里仿佛有天上的星河,是那样的光彩夺目,有人说过,脸上刻画的,是我们走过的路,而心里,装着迈向未来的地图。元二的脸算不上俊美,甚至鬓角还生出了白发,但那上面的一道道皱纹,写满了多年的艰辛。而在元二的心里呢?我知道,他的心里必定明亮璀璨,满怀荣耀。

  他的手里攥着我送的一枝新柳,上面还沾着清晨的露珠,他跃然上马,背后,是雨中朦胧的渭城,而前面,是荒无人烟的漠漠黄沙,但我明白,在他心里,眼前,是使命,更是责任。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愿你前程似锦,荣耀归来。

  送元二使安西扩写 5

  “皇上召见——”两名侍卫将元二带入宫殿。元二路上步履蹒跚,满腹紧张。腿肚子打颤,额头冷汗直冒。隐约见到皇上的那身龙袍,就几乎瘫下。两位侍卫驾着快要虚脱的他,来到了皇上的座位前。

  “参,参见皇上……”“爱卿请起。”元二闭了闭眼睛,不再胆怯,“皇上召集鄙人有何等吩咐?”“吾欲派遣爱卿前往边疆,不知爱卿意下如何?”“皇上请放心,鄙人领命。”前往边疆,回来之后也许会得皇上重奖,甚至成为社会上层,多么好的机会啊。元二却不喜欢这机会。他一想到要告别父母,儿女,知己,就于心不忍。可这份不愿意却不能表现在脸上,将不舍,不愿,吞入肚子里,脸上洋溢着笑容,领命了。可是谁又知道,笑容,何尝不是悲伤的面具?

  今天,是拜访元二的日子,王维默默自叹道。像以往一样推开元二的家门,元二却没有像以往一样藏在门后等着自己的到来。“元兄?”王维试探的叫一声。屏住气,听。听到了元二母亲的一阵阵哭泣声,元二是出事了吗?王维一阵慌张。不,只见元二板着脸,打着做,一副呆呆的样子。“王兄,吾受皇上之命,将速往边疆。以后见面,可能就少了。”“什么?!”王维一阵惊讶,“竟有此事……”“王兄不必多言,请多关照家母。七日后,吾即将离去。王兄请回吧。”王维悻悻地离开了。

  七日,说快也快,说慢却也慢得让人揪心。元二来到了家门口,怀中抱着一瓶不知名的酒,满身酒气双眼通红。王维看到他,也不害怕,只是揉了揉通宵未闭的双眼,拱手请元二上马车,元二也不推辞。

  早春的景色总是让人耳目一新,野草渐渐发绿,元二不看,清脆的鸟啼,元二不听。他只是静静地坐着,时不时紧咬下唇,毫无血色的嘴唇被咬出一道道血痕。

  慢点,开的再慢一些,即使不说话,多陪陪我那知己也好。可是,不久,马车夫就将他们带到了边疆城门。元二从怀里掏出了两个酒杯,有放下怀里的酒。元二叹了一口气,开始斟酒。酒洋洋洒洒的从高空掉落。等两个酒杯都满了的时候,元二拱手,请王维喝酒。王维一干而尽,再看元二。元二喝了一半,剩下一半连酒带杯一起砸向地上。

  “元兄?”“王兄,吾走了,多保重。”没有悲伤话语,没有愤怒甩袖,元二只是*静地走了,王维说不出话来,现在,他又能说什么呢?这是,元二回头,笑了。夕阳将元二的背影拉的很长很长,仿佛这是他对县城的一片留恋。

  王维也走了,很*静。他从元二离别时眼中看到的,不是醉酒的疯狂,而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再见的渴望。

  王维昂起头,会再见吗?眼前仿佛还出现着元二的背影,再想起他的.眼神。会的,会的,一定会再见的。王维想着,折下一条爆芽的柳条,插在破碎的酒杯中。

  夕阳,也不知觉的将他的背影拉的很深沉。

  送元二使安西扩写 6

  早春三月,由于朝廷在新疆设立安西都护府统管西域各国,王维的好朋友元常奉命去安西都护府传达朝廷的最新旨意。

  这次路途遥远而且任务艰巨,王维一路上都在护送元常,一直到渭城才将分手离别。

  在渭城休息一晚后,刚刚起床的他们发现客舍外刚刚下了一场小雨。渭城清晨的蒙蒙细雨湿润着地上的尘土,让空气更加清新,客舍周围刚刚冒出嫩绿色的柳叶,在春雨的洗礼下更显得青翠。但是景美易生情,一股离别之情涌上王维的心头,把诗人的快乐又“吸”了回去。诗人按捺住自己的离别之情,陪伴好友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

  离真正分别的时辰越来越*了,王维在客舍旁的凉亭里摆下了“饯行酒”,对好友元常说:“元二兄,我们来喝点小酒散散心吧!”元常见他的好友如此情真意切,便双手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他们边喝着,边天南地北地聊着天,大家都故意不触动那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不知不觉中,从西域方向驶来了接元常的小马车。两人马上就要离别了,不知何时才能再相遇。王维在这最后分手的时刻,举起酒杯深情地对元常说:“兄弟啊,请你再干上这最后一杯离别的美酒吧!因为西行出了阳关就很少有能体谅你的知心好友了。”元常喝光了这杯离别酒后,依依不舍地登上马车,掀开布帘,不停地向王维挥手,直到王维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

  王维站在客舍门前,望着好友渐渐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忧伤,吟出这首送别友人的千古绝唱——《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扩写 7

  早春三月,由于朝廷在新疆设立安西都护府统管西域各国,王维的好朋友元常奉命去安西都护府传达朝廷的最新旨意,离别情长。

  这次路途遥远而且任务艰巨,王维一路上都在护送元常,一直到渭城才将分手离别。

  在渭城休息一晚后,刚刚起床的他们发现客舍外刚刚下了一场小雨。渭城清晨的蒙蒙细雨湿润着地上的尘土,让空气更加清新,客舍周围刚刚冒出嫩绿色的柳叶,在春雨的洗礼下更显得青翠。但是景美易生情,一股离别之情涌上王维的心头,把诗人的快乐又“吸”了回去。诗人按捺住自己的离别之情,陪伴好友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

  离真正分别的时辰越来越*了,王维在客舍旁的凉亭里摆下了“饯行酒”,对好友元常说:“元二兄,我们来喝点小酒散散心吧!”元常见他的好友如此情真意切,便双手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他们边喝着,边天南地北地聊着天,大家都故意不触动那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不知不觉中,从西域方向驶来了接元常的小马车。两人马上就要离别了,不知何时才能再相遇。王维在这最后分手的时刻,举起酒杯深情地对元常说:“兄弟啊,请你再干上这最后一杯离别的美酒吧!因为西行出了阳关就很少有能体谅你的知心好友了。”元常喝光了这杯离别酒后,依依不舍地登上马车,掀开布帘,不停地向王维挥手,直到王维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

  王维站在客舍门前,望着好友渐渐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忧伤,吟出这首送别友人的千古绝唱——《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扩写 8

  渭城清晨的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唤醒了小花,小草探出了头来,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小青蛙也呱呱地叫着。客舍旁的一棵棵柳树,被雨水冲洗的更加翠**滴。 此时,元二正准备离开渭城,旅居他乡,王维千里迢迢从长安赶来为元二送行。外面的蒙蒙细雨让大家更加黯然神伤,离愁别绪齐上心头。王维倒满离别的酒,伤心地对元二说“元弟呀,请你再喝完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一个像我这样知心的老友了,这杯酒里包含着你我的友情,也包含着我对你的牵挂和祝福。”“是呀,想你我两人从前曾一起谈古论今,一起游玩于田园山水之间,是多么的快乐、开心啊。真是桃花潭水虽然深有千尺,但也不及你我的友情深啊!”元二也伤感地说道。 喝完离别的酒,两人洒泪而别,元二迈着沉重的脚步踏上了西去的征途,王维望着元二渐渐远去变的越来越小的背景,伤心地想到“不知今日一别,我们何日才能再相逢,朋友要保重。” 简评:场景更鲜活,情感更动人,改的很好。

  送元二使安西扩写 9

  春雨绵绵,就如我的忧愁般连续不断。

  太阳初升,春雨也停了。我走出客舍,踩着湿润的泥土,春风吹拂着身旁如姑娘般被打湿头发的翠柳,摇曳生姿。元二此时也走出来了,两眼紧盯着我,神情不舍,元二好像要把我的容颜铭记在心里,我也深情地看着他。

  我与元二走到湖边,粉红的桃花在微风中一片一片飘落,好似在表达对元二的不舍。一群江鸭游动在水面上“嘎嘎”地叫着,好似在嘲笑我对老朋友之事的无能为力。被春雨打湿的野花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吸引来了一群五彩缤纷的蝴蝶。眼前的美景是那么的美好,但这一切也终将会消失,就像我的挚友元二一样,即将远行。我想:如果元二不是史官,而是像现在随处可见的青青野草一样就好了,虽普通,但却十分安全。我刚想对元二表达我的担忧之情,元二便开口到:“为了国家,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果然,我们是最了解彼此的人。我握紧了拳头:“对,‘位卑未敢忘忧国’,我精忠报国的心意就由你来完成了。”说罢,我俩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无论我们心中有多么的不舍,分别这一刻还是要到来。我取来两杯上好的“女儿红”,一杯递到元二的手中。“我先干为敬,一切尽在酒中!”元二也一饮而尽,两眼不舍地望着我说:“请。”便转身上马,马鞭一挥,消失在了这春日的早晨。元二虽然没有过多的语言,但是我在他那坚定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不舍与自豪。我久久伫立。

  此情此景,我随口吟诵“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扩写 10

  清晨,渭城下起了绵绵的细雨,打湿了大地,清洗了路上的尘埃,路边的柳树也被洗得更加苍翠欲滴,就连房子上的青苔也格外葱郁、茂盛。

  不一会儿,雨停了,从旅店出来的王维和元二都无心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因为元二要去安西都护府,此去路途遥远,危险重重,这两位交情深厚的.老朋友哪还有心欣赏这美景呢?

  王维一路从都城相送,到了渭城,还是舍不得和好友分开。可是,千里送君,终有一别。王维在驿道边设下酒*,要为好友送行。他们举起酒杯,痛饮了一杯又一杯。

  望着西行的漫漫长路,王维心里无限惆怅,再次举起了酒杯,:“老友啊,我们再喝一杯酒吧,你这一走,不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相见?”他们一碰杯,一杯酒一饮而尽。可是,想到老友此去上任,任重而道远,他怎能不担心呢?满满的担忧化作一句话:“朋友,请你再次喝下这杯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后,就少了个交情深厚的知己了。有什么心里话,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知道说给谁听。”分别的时间到了,王维站了起来,再次端起酒杯,:“朋友,祝你一路*安。”元二看了看时间,已经*晌午了,马车也在不断地催促,他依依不舍地转身……

  旅店外,王维看着元二越走越远的背影,所有的不舍与担忧在心头萦绕,于是就提笔写下了这首诗: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8)

——送元二使安西改写合集五篇

  送元二使安西改写 1

  清晨,渭城的细雨湿润了路上轻微的浮尘,道路两旁的新柳一片青翠。今天,我的好朋友就要去安西了,这一路,千山万水,这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所以我特地请他一起喝酒,为他饯行。

  举起一杯酒,我的眉毛垂了下来,泪花在眼睛里打转,只觉得喉咙里一阵阵发疼。我把酒杯凑到元儿面前说:“老朋友,你在安西一定过得开心一点,如果想我了,记得给我写封信啊。”

  元二的脸已被酒喝得通红,像一个大苹果,他生硬的拉了一下嘴角,苦笑着说:“放心吧,我会想你的,我也会每个月给你写一封信。”

  看着元二强颜欢笑的样子,突然一阵悲痛涌上心头,我鼻子一酸,泪珠就滚落下来。我拼命装着开心,对元二说:“你在安西一定要吃好住好,如果没钱了就告诉我,我会给你寄钱的。”

  元二摇了摇头,给我们两个的酒杯里都倒满了酒:“来,让我们再干一杯,出了阳关,可就再没人陪我喝酒了。”说完,仰头一饮而尽。

  太阳不知何时已爬上头顶,是该走的时候了。我目送元儿上了马车,看他的马车渐行渐远,消失在道路的尽头,只有那清翠的柳枝还在风中飘扬……

  送元二使安西改写 2

  渭城的早晨,绵绵春雨过后,街上几乎没有一丝尘土,不时有一丝丝凉风向我吹来。

  如果在以前,我准会邀上好友元二兄一起吟诗。可是,就今天,我的好友就要离开我,去安西走马上任了。

  几只小鸟从头顶飞过,望着客栈旁翩翩起舞的柳枝,看看如水一般明净的碧蓝的天空,我心里掠过一丝隐隐的忧伤。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多年的知已就要分隔两地,我的眉头紧皱着。

  走进客栈,我看见元二兄已经起床,只见他呆呆地望着窗外,似乎有满腹的心事。我想,元二兄在回忆往事吧!我静静地坐在了他身旁,他转过身来,一把握住了我的手,紧紧地不肯放开。他伤心地说:“贤弟,我要走了,真舍不得你!”我叹了口气,安慰他说:“我也舍不得你啊!当你在外面不开心的时候,多想一下以前,特别是那次,我俩在亭子里边喝酒边赏景边作诗,没想到,我们喝得太多了,被马驮到了森林里。后来,我们在野外睡着了。我们醒来后马不见了,在林子里转了半天,因为我的身子比较弱,还是你把我背回来的呢!哈哈,可是,这样的事,以后只怕不会再有了。”元二脸上现出难得的笑容,说:“朋友之间,这点帮助何足挂齿?只是以后只能成为回忆了!”说着,他倒了两杯酒,给我了一杯,说:“还不知以后还能不能相见呐!”他一扬头,喝了一大口。

  我俩的手始终不肯放开。 “大人,时候不早了,该上路了。”书童进来催了。“我们喝得太多了,走吧!”元二用深情的目光望着我,我举起酒杯对元二说:“喝了这杯离别的酒吧!过了阳关,就再也没有这样知心的朋友了!”元二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客栈外,元二兄翻身上马。

  马蹄得得,我站在石板路上,我目送着他的背影越来越远。

  送元二使安西改写 3

送元二使安西改写

送元二使安西

清晨,刚下过一阵细雨,路边的.尘土被雨水洗淡 了,柳树好像跟新长出来的一样,显得十分鲜艳。宿舍里,王维焦急地等待着元二的到来,突然,门 开了,元二进来了, 王维连忙起身,说道;元兄,快请坐。元二回应道:“王兄,朋友之间何必如此客气!”王维又 道:“元兄,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相聚了。”元二笑道:“俗话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兄何必那么认真俗话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兄何必那么认真,于是他们又开始又开始叙旧了。

时间不等人,一转眼就过了。元二要西行了,王维赶 紧递上酒杯,劝元二再喝一杯酒,元二接了酒杯,一饮而尽,依依不舍的走了。元二走了不久, 王维挥笔写道;《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此表达自己与元二的深厚友情.

  送元二使安西改写 4

  渭城早上的雨把地上的尘土都弄湿了,此时诗人王维正在和最好的朋友元二告别。他们互相都很舍不得,看着宾馆旁边的柳树叶子都染得很新很绿,禁不住想起以前的快乐时光。“元二啊,我们以前在一起玩的时候多开心,想不到现在却要离别了。”“嗨呀,现在国家大旱,祖国有难,我们做官也是为了国家啊——”“可惜安西那么远,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想见?”元二悲哀得回答:“离这里几千里远,走马都很长时间了。”“王维说:“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二十多年了。元二你考状元做了官,那个地方可远哪。”元二抚摸着柳树,靠在旁边。“都这么长时间啦,王维啊,做官也是很辛苦的。”“我知道……”

  “唔,元二,我有一句话。”“你说嘛。”王维有些犹豫:“元二,我记得皇上给你的命令是十点到阳关,可是现在已经……”“哎呀,王兄,我得走了——算了,我再在这儿坐一会儿,毕竟我们这一次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对吗?”“嗨,对。”元二做出无所谓的表情,其实是在掩饰依依不舍。“皇上应该会给我一点儿时间的,和亲戚、朋友告别。”“我也这么想。”

  时间已*中午,早晨被露珠和雨滴染得浅绿的柳树渐渐变成了翠绿色,王维和元二头顶上的太阳也十分耀眼,仿佛在一跳一跳得闪着光。“元二,安西离这里好远。文成公主到**就走了半年,那样我们通信都不容易了!”“唉,是啊。等我到了安西,互相的情况也不知晓了啊!”“对的,这一次离别,说不定就再也见不到了呢。”“可不是呀,我们都说过多少话了?”边说,王维往旁边精致的日晷望了过去,八点三十分。“元二,你早点出门去不好吗?万一路上耽误了什么,不就晚了。十点到阳关,再快的马也‘飞’不过去,除非你和你的妻子都会带着行李‘飞’过去。”元二想:王兄以前没有这样呀,今天怎么这样管我?正在他想的时候,王维说:“元二呀,这次不是我多管闲事,只是我真的很担心你能否在很多年后安全得回到故乡?”“我怎么知道,可我愿意为国家出一份力。”“我也要争取!”忽然,送别的悲伤气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场“为国家出份力”的争论比赛。

  元二和王维之后又喝了一杯一杯酒,他们互相都很舍不得。元二终于下了狠心决定提起马离开。他一扯缰绳,挥着手说:“王维,再见!”说着,他走了。王维呆立在原地,僵持着。他提起衣角冲向元二,劝他喝了最后一杯“祝福酒”,元二一仰头,喝完了。“元兄,你出了阳关就没有好朋友了吧?”“是啊。”

  尽管他们都很伤心,可是王维和元二最终还是告别了。看着元二远去的身影,听着马蹄的“哒哒”声,王维无比伤心。也许是因为王维的“祝福酒”,元二和妻子都顺利到达了安西,而王维也写成了这首著名的诗。

  送元二使安西改写 5

  在春天里的一个早晨,元二对王维说:朝廷叫我去安西当官,我必须得走了,再见了朋友。”

  王维听了,泪流满面,眼睛里那晶莹的泪珠如同大雨瓢泼而下。他的鼻子忽大忽小,在不停地啜泣,悲伤地说:“那你何时再回来呀?”“可能再也不回来了!”元二低着头,闭着眼睛,绝望地说。

  这时,一阵微风吹了过来,柳枝随风摆动,地上尘土飞扬,都似乎在向元二不停地招收,像是在挽留元二,依依不舍。

  忽然,大风吹了过来,没一会儿,雷声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把柳枝冲得更加伤心了。把尘土冲得一干二净,仿佛东海龙王也为王维和元二朋友之间永久分离而痛苦流涕,仰天长啸。

  王维双手紧紧握着酒杯,哀伤地说:“好吧,我敬你一杯,祝你顺利到达安西,路上顺风顺水。”元二也双手端起酒杯,用力一干,一仰头,把酒喝了下去。王维心想:“像以前我们一直形影不离,但是今天我们一定得分开了,希望未来还可以见到元二。”

  这时,王维突然看见了自己的马和元二的马也不想分离,似乎也在说话。

  过了一会,元二对王维说:“那我先走了,以后保重,王维!”“你出了阳光,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朋友了!”王维低着头说。元二坐上马车,奔驰而去,在飞扬的尘土中越行越远。

  王维挥舞着双手,喊道:“后会有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