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单元教学反思范本5份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时分秒》单元教学反思 1

  “时分秒”这课,由于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概念是十分抽象的,鉴于时间的抽象性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我在进行本节内容的教学时,使用了直观的课件与真是教具结合让学生进行感知。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由此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密不可分。

  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有什么,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最基本的角度入手进行那个教学!

  我从四个方面开始教学:一是认识钟面。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三是学*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我还把这课延伸到课外,让他们随时看钟或表,读出自己在什么时间作什么事,加强练*。仅管如此,还是有好多的学生对这课掌握不牢固。

  教学过程的开始设计时,我利用学生学过的谚语引入教学,积极地调动起学生的学*兴趣。在新授部分:首先是认识钟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用媒体随机演示;接着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媒体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然后是学*看钟表的方法;最后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时刻。在进行教学时,我感悟到教师不是要纯粹地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应该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学*。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数学知识需要老师使之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兴趣。

  《时分秒》单元教学反思 2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刚开始,我从四个方面的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并用教具钟表进行教学;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钟表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时刻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已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会学*。在练*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拖动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多次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经过教学,学生基本上都能认识钟面上的时间,但还是有学生不能正确算出求经过的时间,这是一个难点,需要一个学*过程,好事多磨吧!

  《时分秒》单元教学反思 3

  “时分秒”这课,由于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概念是十分抽象的,鉴于时间的抽象性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我在进行本节内容的教学时,使用了直观的课件与真是教具结合让学生进行感知。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由此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密不可分。

  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有什么,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最基本的角度入手进行那个教学!

  我从四个方面开始教学:一是认识钟面。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三是学*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我还把这课延伸到课外,让他们随时看钟或表,读出自己在什么时间作什么事,加强练*。仅管如此,还是有好多的学生对这课掌握不牢固。

  教学过程的开始设计时,我利用学生学过的谚语引入教学,积极地调动起学生的学*兴趣。在新授部分:首先是认识钟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用媒体随机演示;接着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媒体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然后是学*看钟表的方法;最后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时刻。在进行教学时,我感悟到教师不是要纯粹地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应该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学*。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数学知识需要老师使之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兴趣。

  《时分秒》单元教学反思 4

  《时、分、秒》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时曾学过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对整时、半时和分都有了认识。本单元是在前面学*的基础上认识秒和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考虑到与以前所学知识相隔时间挺长,在课刚开始,我引导学生对钟面和之前所学的时间知识进行了复*。在《认识秒》的这节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1秒钟写字、拍手、跺脚,1分钟写字、跳绳、转呼拉圈等体验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因为在教学中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由于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与以往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都不同,所以时间单位的换算是个难点,课上虽然进行了细心的辅导,也还有不少学生会迷糊,出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时分秒》单元教学反思 5

  《时分秒》处于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在二年级学*了时和分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学生对抽象的时间学*有一定难度,时间间的进率容易和长度与质量单位的进率混淆,因此是本册书的难点内容。

  教学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通过拍手、数数、读书等方式体验1秒、5秒的长度。调动学生关于时和分的知识积累,引发学*兴趣,参与教学互动。

  教学中学生对时间的准确识别有一定偏差,接*整时的时间,比如11时55分会被误认为12时55分,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抽出5分钟时间用钟面模型练*,经过几次练*,效果显著。

  本单元计算经过时间时,学生掌握不是很熟练,尤其遇到跨整时,例如7:45到8:25经过多长时间?因此借鉴加减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将计算过程让学生口述出来:25分减45分不够减,借一时当60分,60+25=85分,85–45=40分,8时借一时还剩7时,7–7=0时,结果是40分;或找整时是8时,8时–7时45分=15分,8时25分–8时=25分,15+25=40分。这两种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熟练易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计算经过时间的难点分散。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借助钟表,记录每天重复做的事的一些固定时间,巩固了关于时间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数学重在学以致用,服务于生活。


《时分秒》单元教学反思范本5份扩展阅读


《时分秒》单元教学反思范本5份(扩展1)

——《时分秒》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时分秒》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在电视上看过火箭发射卫星吗?发射前要怎样?

  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2.学*1分=60秒。

  教师演示钟表模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学生演示学具,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钟。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同学们自己数自己的脉搏。

  教师出口算题30个题,看学生能做多少。

  2.联系实际,完成练*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十四第6题。

  反馈。

  师:你估计得怎样?大家回去在生活中好好地验证一下时间,也可以请亲戚朋友帮忙。

  《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由于“时分秒”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四是学生不仅要独立探索,还要有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在电视上看过火箭发射卫星吗?发射前要怎样?

  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2.学*1分=60秒。

  教师演示钟表模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学生演示学具,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钟。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同学们自己数自己的脉搏。

  教师出口算题30个题,看学生能做多少。

  2.联系实际,完成练*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十四第6题。

  反馈

  师:你估计得怎样?大家回去在生活中好好地验证一下时间,也可以请亲戚朋友帮忙。

  《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由于“时分秒”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四是学生不仅要独立探索,还要有合作交流。

《时分秒》教学反思2

  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尽管学生在课上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

  在课刚开始,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作为学生的课前测试,共有14个学生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展开教学,很好地把握住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是认识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用钟表演示;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三是学*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时刻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会学*。在练*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拖曳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多次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

  在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因为在教学中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后的目标测试中,只有2个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时分秒》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在电视上看过火箭发射卫星吗?发射前要怎样?

  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2.学*1分=60秒。

  教师演示钟表模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学生演示学具,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钟。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同学们自己数自己的脉搏。

  教师出口算题30个题,看学生能做多少。

  2.联系实际,完成练*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十四第6题。

  反馈。

  师:你估计得怎样?大家回去在生活中好好地验证一下时间,也可以请亲戚朋友帮忙。

  《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由于“时分秒”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四是学生不仅要独立探索,还要有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在电视上看过火箭发射卫星吗?发射前要怎样?

  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2.学*1分=60秒。

  教师演示钟表模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学生演示学具,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钟。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同学们自己数自己的脉搏。

  教师出口算题30个题,看学生能做多少。

  2.联系实际,完成练*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十四第6题。

  反馈

  师:你估计得怎样?大家回去在生活中好好地验证一下时间,也可以请亲戚朋友帮忙。

  《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由于“时分秒”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四是学生不仅要独立探索,还要有合作交流。

《时分秒》教学反思4

  在第三册数学教材中,第六单元《时、分、秒》是一个难点。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钟面的基础知识,会认钟面上的时间,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及求经过时间等等。对于缺乏知识经验的二年级孩子来说,学*起来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例如在认识钟面的时候,通过实物展示和课件的操作,让学生数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时针和分针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又向他们介绍了秒针。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走一圈是12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时;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以上概念在一边拿钟面进行实际操作一边提问时,孩子们尚能回答,可是让他们在独立做的时候,就很容易混淆。

  在教学求经过时间时,则感觉更加困难。例如求从11点--4点经过了几时,答案就五花八门。有的孩子用11减4,有的在钟面上数,却数成了从4到11的格数,而且在数格的时候,他们往往数的不是几个格,而是几个数字。还有诸如“2:45--3:20经过了( )分”这样的题目,也是比较难理解的。我给孩子们讲了几种方法,第一种是最直观的方法,在钟面上数格子;还可以先算2:45到3:00是15分,再算3:00到3:20是20分,合起来是35分;另外还可以把这样的题目当作减法来做,用后面的数减前面的数,20减45不够减,拿出一个小时当作60分,和20合在一起是80分,再减45就可以得到35分。对于这几种方法,我没有要求孩子们全部掌握,而是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或可以理解的方法。对于一些理解能力稍弱的孩子,他们能在钟面上把经过的时间数出来,我也觉得他们挺棒的。

  经过一段时间不断地讲解、练*及个别指导,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大部分同学对以上知识都能基本掌握,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比以前有了提高。但是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能不能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还是这些知识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的确过于难了,仍然是让我们感到比较困惑的…

《时分秒》教学反思5

  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这一单元主要是教学秒的认识及经过时间的计算。对时分的认识学生在二年级应该掌握了。这一单元主要是对秒的认识,以及一秒钟、一分钟做些什么事。针对这个知识点,我就利用课堂上让学生一分钟能跳几个绳、拍几个球、写几个字、做几道口算等等,让学生实际感受一分钟能做什么。

  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个疑惑,教材中对时间、时刻这两个概念没有作出区分。如妈妈上午8时上班,显然这里的8时就是8:00,即指时刻。又如妈妈一天工作了8时,显然应该是8小时,即指经过的时间。可现在教材里把这两个是混为一谈了。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是强调了“经过的时间”和“时刻”这两个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比如妈妈早上9:00带你去超市,11:00买完回家,求9:00------11:00经过了多长时间?这2小时是指一段时间。但在应用中总有部分学生分不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因此我就索性将错就错,要求学生在算经过的时间时就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如11时—9时=2小时,即使有些学生分不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最后的结果是2时,根据教材应该也是对的。但在*时的练*中还是要让学生分清这两个概念。

  2、另一个问题比较多的地方是算结过的时间时,很多学生容易算错。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例:上午第二节课是9:40开始,10:20下课,求第二节课上了多长时间?很多我学生列出的算式是:10时20分—9时40分=40分,但也有些学生算式会列,但不会算。于是我就让会算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学生会说分与分想减,20分减40分不够减,那怎么办?引起学生的思考,有学生会说出向时借1小时,1小时=60分,60分+20分=80分,80分—40分=40分。时与时相减,即9时—9时=0时。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算理。结果这样下来,大多数学生都能算经过的时间,因此有时数学的学*还是要让学生学会“说”。


《时分秒》单元教学反思范本5份(扩展2)

——《时分秒》教学反思菁选

《时分秒》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时分秒》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时分秒》教学反思1

  1、复名数与单名数的化聚:一二年级的时间认识,重在具体时间的指认,从一开始的整时的认识到半时的认识再到几时几分的认识,虽然都知道1小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但是它只运用到了时间的认识上,所以对于复名数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化聚就特别难了。为了让学生明白复名数的意义,可以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后再教学,问题就少多了。

  2、经过时间的计算:同时不同分的`计算中,问题不大。通过有序的计算,发现了可以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不同时的,即跨时的计算困难较大。为了让学生明白计算的道理,我采用了多种办法:

  A、从12时之前的几时到12时之后的几时,不是24时计时法如何计算?可以用数的办法;也可以适当渗透24时计时法再计算;还可以找到12时后的同时数,看相差几小时再算。

  B、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可以借用退位减法来计算,需要提醒的是,*常的计算中是退一当十的,时间里要退一当60计算。可以适当运用竖式帮助计算。

《时分秒》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准备:录像、课件、练*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

  1、情境激趣:同学们,知道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咱一块上课,高兴吗?同学们还记得2010年12月31日晚上12点59分)嫦娥1号发射的情景吗?在这个场景中还藏着一些数学知识呢,想再次来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吗?好,让我们跟着指挥长一起来为它倒计时加油吧!

  (播放发射倒计时时刻)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

  谁找到了藏着的数学知识了?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

  的呢?生举例。

  师小结:刘翔在奥运会上用12秒91的成绩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这是我们过马路时,常常看到的红绿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也是用秒来计时的。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直观感受1秒和几秒。

  (一)观察钟面模型,复*旧知。

  师:(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请学生来介绍一下时钟。

  (二)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在钟面上还有一个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来(秒针)谁来描述哪颗针是秒针呢?(又细又长的那颗)。

  师: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课件演示:钟面上,秒针伴着“嘀哒”声走了几小格。)生自由回答。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过渡: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长呢?我们静静的

  来感受一下1秒有多长。

  (1)(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次要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脚、说2个字、点一下头)

  (3)你感觉1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

  师小结:1秒的确很短,秒是比时和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三)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识。

  1、体验10秒。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长。当你觉得到10秒了就睁开眼睛,悄悄的举起你的小手,记住你看到的是几秒钟。

  学生活动,然后反馈。

  2、感受15秒。

  师:还想做这个游戏吗?提高一下难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针要从12走到几呢?

  学生活动。

  师:看来同学们的感觉是越来越准了。

  3、游戏活动

  师:这个游戏有意思吗?现在同桌两人,自己定时间来感受,一个同学看钟面,另一个同学感受,交换进行。互相帮助,调整好节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体验探索,发现1分=60秒。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鼓励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师要送一个礼物给大家,送一段美妙的音乐来轻松一下,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这段音乐有多少秒?(播放一段60秒的音乐“梁祝”。)

  师:这段音乐有多少秒?

  师:这段音乐究竟有多少秒,让我们伴着秒针的走动,再次来欣赏一下这段音乐。不过这一次,请你仔细观察秒针走动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再次播放这段60秒的音乐,画面显示秒针从12开始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

  师:秒针走了多少秒?这段音乐是多少秒呢?

  生: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了1小格。

  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呢? 分针走了1小格呢?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了1小格是1分钟。

  师:我知道这段音乐是60秒,现在又说是1分钟。到底是1分钟还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书:1分=60秒

  课堂小结: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长,还知道了1分=60秒。

  三、练*、感受,加深认识

  如果给你10秒,你觉得能干什么?学生交流。那10秒到底能干什么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篇文章和一些口算题,还有半张空白的纸。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件事来作实验。

  学生活动。

  四、课堂小结

  10秒我们有这么多收获,那如果只给你1秒你能干什么呢?学生交流。你们认为1秒干不了什么?是这样吗?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结:汽车1秒能行20米,火车1秒能行30米;飞机1秒能飞行250米;地球1秒大约能自转4100米;卫星1秒约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的1秒,在一些国际比赛中,往往成败就在这短短的1秒之内,(出示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视频)这是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精彩画面,冠亚军之间相差连1秒都不到。

  难怪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就是时间的价值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祝贺大家今天收获可真不少,相信小朋友们今后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时间的主人。

《时分秒》教学反思3

  教学过程中,我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时钟: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通过游戏知道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同时老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让学生数一数钟表上有多少大格,多少小格,思考一大格表示几时(几分),一小格表示几秒。通过有关经过时间的计算,使学生掌握了时间计算的几种方法,知道一节课40分钟有多长,知道了时间的重要性,明白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因此要惜时如金。新课标教材中有关时间的内容安排都比较靠前,因此,相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难,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有关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计算等内容。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算太难,至于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在上了这个单元的内容后,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点困惑:

  1.“时间”和“时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而书本上的2时=()分却没有这样的区分。

  2.“计算经过时间”,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我感到很疑惑。学生对于几时~几时的经过时间掌握没有问题,但对于几时几分~几时几分中分不够减(如4:20~5:00、4:45~6:10等)的情况掌握得不够好,只有少数思维好的同学能够掌握,其他同学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都是茫然。如何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懂呢?老师可以把这一知识结合到生活实际中去,让学生每天算一算如做作业所用的时间、在校的时间等。如教学时间的计算时我辅以钟面,始终在钟面的.帮助下让学生进行计算。这样,学生是不是依赖*惯了,脑子里没有钟面,形不成表象,无疑,对他的学*是有障碍的。所以,应该慢慢淡化出来,直至脱离直观的钟面,要在脑海中形成钟面。在反馈时,我没有抓住一些典型的错例在反馈。一般,这样的学生是有一定的想法的,如果没有反馈出来,没有进行引导、纠正,那么对他的这堂课的学*是有阻碍的。

《时分秒》教学反思4

  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整时、大约几时和几时半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认为要把这节抽象的知识让学生学好,就需要遵循“在体验中学*,在学*中体验”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教学的:

  一、设境激趣以情导课

  过年是每个孩子都向往的`事情,我利用春节过年的场景,让孩子看现在是几时几分?从而激发孩子的学*动机,因为动机是学*过程中学生情谊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动机一旦产生,就会由这种动机引发一种强烈的行为倾向。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要相信学生,学生能做的是教师决不代替。在认识钟面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借助手中的钟表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有顺序的说一说,达到既学*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亲身体验培养珍惜时间的*惯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了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长短,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1分钟的长短,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时分秒》教学反思5

  《时分秒》是三年级上册非重点但难度最大的一个单元,它与二年级学*的认识钟表内容紧密相连,题型繁多且难度加大,考验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对于三年级来说,很难一下适应,需通过今后生活中逐步熟悉,后期*题逐步巩固。

  通过单元测试,分析失分原因,发现全班整体是解决问题失分最多,一、二年级时的解决问题会很直接的`从字面看出解题方法,但本单元的解决问题需要孩子们更多的理解题意,用心动脑。例如解决问题第3、5小题孩子们还是按照以往的固定思维,看到问题中出现“一共”这样的字眼就用加法;第2、4小题没有通过理解题意,仔细分析思考故失分较多;第7小题,难度拔高,大多孩子没有理清解题思路,故失分较多。由于孩子们注意力相对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数学知识需要老师使之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着重培养孩子们戒骄戒躁,养成先审题,后思考,再解答的答题*惯,顺利完成低年级到中年级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惯的过渡。

《时分秒》教学反思6

  1、时间观念的建立,还需想办法真正内化。尽管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了1秒、1分。但要真正理解、内化这些单位时间,从而建立时间观念,如14秒、90分、45分的理解、迁移。我想在感受1秒、1分时,还应让学生当场迁移、扩展,并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才能真正最终建立时间观念,并会迁移、应用。

  2、认读时刻这一环节,作为教学的重点,还显得较薄弱,需加强。尽管学生有生活经验,但在认识好钟面,认识单位时间1秒、1分、1小时后,能否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并转化为能力,还需细细考虑。如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几大格是几小时,如果及时让学生发现时针走几大格多是几小时多,这样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针;几大格缺一点点,几时还不到,应是前一格的小时再多几分。这样会更利于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3、对于钟面的认识不够形象、深入。本课中,时针、分钟、秒针的认识是通过一部分学生的回忆介绍展开的`,不够形象直观,使另一部分学生印象不深刻,以至产生了不少的错误。课堂上如能让学生再找找各自的特征,如时针短而粗,分针比较长,秒针最长、最细,这样学生记忆深刻,在认识时刻时会更直观,减少一些不必要错误,当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在操作动手的时候,引导学生的思维同步发展、提高。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但并不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收获。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动手操作之前,一定要让学生真正明确任务,带着问题去动手、去操作、去发现,本课中,多次安排了学生操作动手,但真正能得到收获,获得成功体验的人不是很多,如果活动前的问题或要求更明确点,目的性更强些,效率肯定也会提高。当然,教学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更认真深入地反思与完善。

《时分秒》教学反思7

  关于时间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一年级认识几时几分,三年级认识“秒”和经过时间的计算,每次遇到关于时间的知识,学生学起来都比较困难。去年和今年连续教两年三年级,总结了去年的教学经验,今年在教学时分秒时更注重难点的突破,有了一些提升,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反思了很久,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时间是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生在没有学的时候,都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可为什么作业就不会做了呢?我觉得,首先是生活经验积累不足,现在学生看的电子表比钟表多,对钟面的认识不够深刻;然后,生活中的直观经验,没有很好的过渡、迁移到抽象的数学知识中,有些学生知道答案,但表述不出来,作业经常出现会答,不会列算式。还有些学生,在心理上就害怕数学,一遇到数学题就胆怯,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会联系实际生活。

  教学中,我用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了1秒、5秒、10秒、15秒、30秒、1分钟的时长,学生对时间概念有了深刻的.感知,学生都能准确的选择出合适的时间单位。

  光靠课堂中的动手操作是不够的,生活中多引导学生去观察、熟悉钟表,教室里有钟表,让学生多去看时间。

  难点是经过时间的计算,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还有提前、晚点的类型。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认识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结束时间和开始时间都是时刻,让学生的思维更清晰。其次,统一书写格式。虽然鼓励算法的多样化,但最终还要优化成通用的格式,这样面对不同类型的题目,不会混淆。

《时分秒》教学反思8

  “时分秒”这课,由于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概念是十分抽象的,鉴于时间的抽象性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我在进行本节内容的教学时,使用了直观的课件与真是教具结合让学生进行感知。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由此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密不可分。

  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有什么,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最基本的角度入手进行那个教学!

  我从三个方面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我还把这课延伸到课外,让他们随时看钟或表,读出自己在什么时间作什么事,加强练*。仅管如此,还是有好多的学生对这课掌握不牢固。

  教学过程的开始设计时,我利用学生学过的谚语引入教学,积极地调动起学生的学*兴趣。在新授部分:首先是认识钟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用媒体随机演示;接着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媒体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然后是学*看钟表的方法;最后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时刻。在进行教学时,我感悟到教师不是要纯粹地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应该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学*。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数学知识需要老师使之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兴趣。

《时分秒》教学反思9

  这一节课,我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丰富感性认识,建立秒的时间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了“在体验中学*,在学*中体验”,学生的学*气氛非常浓,兴趣很高。能有这样好的效果,是因为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注意了以下三点:

  一、使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兴趣。

  教学伊始,给学生出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园园家有一个钟表,时间到几点钟就敲几下,每到半点时敲一下。有一天夜里,他听到钟不知是几点敲了一下,过了一阵又敲了一下,再过了一阵又听到钟敲了一下。园园知道是几点钟了,你想一想,这时是几点钟?

  这节课我们也要学*和时间有关的知识。这样的引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内容产生自然、亲切地感觉,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联系。接着呈现一个钟面:你能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吗?以此来唤起学生看钟表的已有经验。学生十分高兴地把时刻读了出来,我也及时地复*了读时刻的方法。然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你还知道关于它的哪些知识?简单的一问激起了学生高度热情,学生的发言非常全面地概括地出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量及分针、时针的走动情况,这样,我既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又达到了复*旧知、引入新知的目的。

  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信心。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而在儿童的世界里,更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为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1)静静地、仔细地观察,秒针、分针、时针是怎样走动的?(学生充分地发言: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等等)

  (2)验证:1分=60秒。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钟有多长、一分钟有多长。看着时钟,我们跟着秒针一起数,从数字12开始:1、2、3、……60。在这里我运用课件的目的有二个:一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这个时间进率,我让学生观察走动的时钟,通过观察,学生能清晰地看到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60小格,从而抽象出秒与分的进率,这就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二是运用多媒体呈现秒针的走动和嘀哒声,让学生看见“时间”一步(一秒)一步地走来,听见“时间”嘀哒嘀哒地过去,加深学生对秒的印象。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并通过观察、验证、总结出了知识要点,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3)在学生认识了秒之后,我让学生描述1秒钟有多长?1分钟有多长?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会一秒的价值,丰富对1秒、1分的感性认识。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增加了数学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这节课我把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课本第一课时是认识时与分的`关系、学会看钟表,第二课时是秒的认识。我想在本课中讲两个知识点:一是认识时、分、秒及其关系,二是学看钟表。由于对课堂实际情况估计不够,第二个知识点只用了十分钟的时间,而且没把难点讲清楚,又没有时间进行补救,只能拖到下节课了。所以感觉这节课出现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首先,小学二年级《时、分、秒的认识》是继一年级认识了整时、几时半,以及大约几时的基础上学*的。为此,我在教学中按排了复*以往旧知的环节,使学生回忆起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以及时针和分针的知识。接下来认识钟面,我让学生先尽情地发言,然后再总结出要点:

  1、顺着指针走的方向转叫顺时针,逆着指针走的方向转叫逆时针。

  2、又粗又短的叫时针,比它稍长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3、有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之间有5个小格,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学生五个五个地数,一共有60个小格)

  4、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走一大格是五分,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其中第一条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学生发现了指针转动的方向,我顺势说明了顺时针和逆时针的知识,这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很有用的。

  第二是观察钟表,发现时、分、秒的关系,学生观察表达得都很好。我让学生跟着秒针一起数,体验一秒和一分有多长,跟据自己的感受说出一秒有多长、一分有多长。当有的学生说“我一分能写一个字、我一分钟可以拉上窗帘”时,应马上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可我这节课只停留在估计的层面上,学生对于一分钟的认识仍不太准确,这是我这节课最失误的一个地方。

  第三是认识时刻,我侧重了“几分”的认识方法,而学生出现的问题恰恰是在“几时”的认识上。由于对学生易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因此没有重点强调学生观察时针,轻描淡写的几句语言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时分秒》教学反思10

  教学过程设计时,我利用我们学校的钟表来引导,给他们讲时间的重要性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性。

  一、先认识钟面,通过观察知道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每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钟面上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用手拔动这几些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从兴趣中求知时针,分针和秒针在转动时的变化,得知时针转动一大格是l时,分针转动l小格是l分,分钟转一圈刚好时针走了一大格,得知1时等于60分,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时分针刚好走了1分,通过拔动钟面,让学生认识1分等于60秒。

  二、知道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能正确的书写几种计时法。

  四、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在写几时零五分时,不要把零丢掉。如5:05,另一种计时是5时零5分。还有个别学生在书写几时55分时,不小心就多加上1个小时。

  在讲课时,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分散,理解能力差,需要老师形象化,生动化,灵活讲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从而得到满意的效果。

《时分秒》教学反思11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体验1秒。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这节课了,我以新年跨年晚会倒计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情境。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是比较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大部分家庭在过年过节的生活都会看央视的跨年晚会,通过“倒计时”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情境促进我们的教学。

  其次是自主探索认识“秒”。“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一、二年级学*时间单位时已经接触过了秒,在课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学生对秒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能说出1小格表示1秒。因此,认识几秒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说说秒针从几走到几表示几秒,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在教学1分=60秒时,这一知识比较抽象,虽然学生有1小时=60分的学*经历,但是要真正让学生理解1分钟为什么等于60秒,学生还是不知所措。因此,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出秒针走一圈(60秒)刚好分针走一格(1分),从而验证了1分=60秒。再次是加强体验,让学生感知秒和分。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1秒”,形成对短时间的观察能力。为了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我采取了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听钟表的“嘀嗒”声、拍手练*等,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我能写多少个字”的游戏,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度。通过这些游戏,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最后,我还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课外拓展这一部分,我把飞机每秒钟的速度、光每秒钟的速度、声音每秒钟的速度等与孩子们熟悉的长度联系起来,不仅帮孩子们建立起长度观念,还让学生感受到一秒的价值之大。 总结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新课开始时,学生对“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秒?”这一问题回答得很不好,只有个别学生说钟面上有秒针,跑步时老师用到秒等,经过启发才说出有限的几个,可见,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关注不够。

  2、没有让学生准备一个闹钟或者钟面作为学具。

  3、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引申,学生说“小朋友每天睡9分钟”可见,他对知识还没完全掌握,我却因为怕影响进度,只让个别学生说说他错在哪,忽视了这个本该是闪光的地方。

《时分秒》教学反思12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课件出示主题图: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种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课件出示形状各异的钟表。形象的语言,精美的实物展示,使学生感到很新奇,马上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钟表有3根针, 时针、分针和秒针。

  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秒针的特点:又细又长、走得最快 。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小组合作探究秒和分的关系。

  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那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呢?请同学们细心观察钟面,课件演示后,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1分=60秒。我还安排了一个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1分”有多长。我让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兴趣盎然,效果不错。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兴趣,展现学生思维过程,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实践证明,课堂上学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把教学同生活实践恰当结合,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有利于知识的学*和智能的提高。

  不足之处:学生初次认识最小的时间单位“秒”,虽然在学*“秒”之前,已学过了时和分,在练*中,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有一些学生掌握的不好,需要加强训练,弄清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时分秒》教学反思13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钟声即将敲响的倒计时的场景,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的目的。我抓住契机出示钟表来让学生认识秒,通过课件认识秒等时间,让学生动手拨一拨,感受1小格是1秒,接着感受1秒有多长,加深了对1秒的体验。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用“体验”的方法来学*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就通过一个小谜语的活动,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兴趣。然后通过出示两个钟表复*整时和整时半,又出示一个8时31分的钟表,自然过渡到新课题《时分的认识》,并强调通过这节课的学*,大家一定会准确地说出钟面的时间。这样设计,自然、简洁、紧扣知识点,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动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为了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分的概念,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声像静观和动态结合的情景中,自主的探索新知,成功的突破教学重点,提高了教学效果。如教师先让学生认识钟面,特别是认识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间又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通过课件的动态操作一一让学生去数一数。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操作,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全面地认识了钟面,并且也为这节课的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又如在时分关系的演示中,让学生观察感知,时针和分针同时开始走,同时结束,明白时针走一大格与分钟走一圈的时间是一样的,得出结论:1分=60秒。

  三.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李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了学具———闹钟,在探索时与分的时,不仅仅让学生观察课件中时针和分针的'走动,还让学生现场拨动指针,最后得出结论:1分=60秒。在这个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和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中理解和感悟。

  四、渗透德育思想

  这节课有着丰富的德育渗透素材,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着德育素材,揭示其内在的思想性,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节课无时无处不设计到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她向学生发出邀请,想让他们来体会“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内你能做哪些事情等等。学生都深切的体会到了一分钟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学生是教师教学中巨大的财富,由于他们呈现出不同的生活背景与智力特点,决定了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

《时分秒》教学反思14

  《时、分、秒》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时曾学过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对整时、半时和分都有了认识。本单元是在前面学*的基础上认识秒和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考虑到与以前所学知识相隔时间挺长,在课刚开始,我引导学生对钟面和之前所学的时间知识进行了复*。在《认识秒》的`这节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1秒钟写字、拍手、跺脚,1分钟写字、跳绳、转呼拉圈等体验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因为在教学中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由于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与以往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都不同,所以时间单位的换算是个难点,课上虽然进行了细心的辅导,也还有不少学生会迷糊,出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时分秒》教学反思15

  1、这节复*课教学流程清晰,从学生课下自己建构知识网络,上课交流知识网络,生上台展示知识网络,到最后教师带领孩子一起构建知识网络,再到后来的学生完善知识网络,而后进行练*。没有了新知识的趣味,学生常常会感到乏味。但是老师没有停留在烫剩饭低水*上徘徊,而是采取了构建梳理,完善知识网络,让孩子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图。

  2、整节课,教师很重视呼唤正能量,肯定正能量,不是跌跌不休地批评,而是积极主动地表扬,表扬几个榜样,带动大家学*。而且,大拇指的.奖励机制,指挥语的及时调控,让课堂始终保持井然有序。

  3、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上课不是单纯的上好这一节课,而是采用构建框架图的方法,首先让孩子回忆一下我们一起是如何对单位进行复*的,从单位,关系,工具,应用几个方面,比如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等等,那本节课你能不能也用以前的方法对本节课进行整理与复*。教孩子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教孩子一种方法。

  4、孩子们在课堂虽然有一点不够活跃,不善于发言,但孩子们整节课都在参与课堂,都在跟着教师的节奏一步一步的进行,想到自己的学生,个别孩子人虽然在这,但心早已远飞,上课发呆,眼睛无光,提问他都不知道老师讲到哪了,如何才能让孩子都有兴趣去参与自己的课堂,这是听完本节课带给我的思考。


《时分秒》单元教学反思范本5份(扩展3)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

  《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是“时分的认识”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新课标。

  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氛围,让学生从猜谜游戏开始,并从已有知识出发,来学*本节课的知识。先激发学生学*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回忆旧知,通过“你发现了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进入新知的学*。再通过听音乐、写字、口算、写数、涂色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时间,使学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索、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让学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进而认识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进而发现1时=60分。

  3、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展。数学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采用同桌学*,小组交流的形式,注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在教学每一个大格都有5个小格时,教师先演示数,然后放手让学生数,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这一特点。又如,钟面上有多少小格时,放手让学生数,在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的方式感受在数的过程中方法的优化。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发现规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思维得到发展。

  4、注重了知识的铺垫与渗透。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的。有的是一节课知识的联系,有的是学段之间的联系。在本课教学中注重了这一方面。例如在数从12到几有几大格或几小格,引导学生数的方法,为后面认识钟表上的时间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

  1、在教学分针从12走到9时,学生都是从12开始,5个5个的数一直数到9是45个格,所以是45分钟,在这一环节,我只注意到了学生会不会出现正确的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渗透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会更简单的方法。

  还有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语言还需多样化,这样才能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热情。

  2、由于本节课时间是35分钟,总是过于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动手操作多数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的,如果在巩固阶段出现“你拨我说”或“我说你拨”的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也就更好地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小时、分的时间概念。

  2.认识钟表,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并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

  3.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4.使学生懂得时间与人们的关系准确掌握时间的重要性科学的使用和安排时间,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能正确读、写钟表上所表示的接*整时的时刻。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学生自带钟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你们都带来了什么呀?那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钟面上的有关知识:时、分二、教授新课。

  (一)认识钟面。

  1.让学生自主探索去认识钟面。

  (1)看到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今天我们主要认识的是时针和分针,那你是怎样区别时针和分针的?

  (2)看到有12个数,它们是?

  说明:(3)每个大格又有小格,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1之间有几个大格?现在你们也到自己的钟面上数一数还有几和几之间有5小格呢?用一句话怎么说?

  现在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一共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想的?

  2.总结:刚才我们一起玩了小闹钟,知道了这短的针是时针,长的针是分针,

  (二)认识时、分。

  1.认识时。

  先让我们仔细观察时针怎样走的?时针是向什么方向转动的?指出:时针走的方向称为顺时针方向。时针从几走到了几?

  指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时针从1走到2的时间是几小时?为什么?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2.认识分。

  现在我们来观察分针。走了多少?

  指出: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接着再走1小格,问:现在是几分?

  提问:分针从12到1是几分?为什么?

  12到6是几分?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你还想告诉大家分针从几到几

  是几分?

  3.时与分的关系。

  现在我们一起来拨一拨钟,发现时针在走,分针也在?时针停了,分针也?现在我们让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先让分针走一圈,同时看看时针走了多少?时针和分针谁跑的路多?谁跑的路少?

  问:分针走了多少?就是几分?时针走了多少?就是几时?

  那你们有没有发现1时和60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内讨论一下。

  4.感知时间。

  (1)感知1时。

  时和分是我们一直用的时间单位,在生活中我们是离不开它们的。那么1小时到底有多长呢?

  (2)感知1分。

  我们已经知道1小时就是一节课加两个课间的时间,那1分有多长呢?就让我

  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我们先听1分钟的音乐,看你们能在这1分钟内能做些什么?

  放音乐,电脑记时,学生分组活动:口算、数脉搏次数、写数字、跳绳、拍皮

  球、读课文。然后分组汇报。

  (4)小结:时间一直在走,所以1分钟是很短暂的,转眼就过去了,如果你能把握好它的话,就能做好多事情。

  (三)时刻的读写。

  1.教学例1。

  (1)天刚刚蒙蒙亮,城市的美容师就已经在打扫卫生了,这是几时?那你知道5时在电子钟上是怎样表示的吗?说明:这也读作5时。

  (2)看,小朋友们都去上学了,这是什么时候?

  (3)现在小朋友都在上课呢,这是几时?

  (4)问:刚才这三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小结。

  2.教学例2。

  (1)现在是不是8时?要比8时?现在请你们互相说一说这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的?

  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这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求解生活的钥匙,从而加强学生学*数学的目的性,加强学*数学的趣味性。

  一、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

  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教学伊始,我善于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故意抛出“诱饵”:钟上的时间你们

  认识吗?学生齐刷刷的说“会”。以此来唤起学生看钟表的已有经验,感受到生活中需要认识钟面、了解时间。简单的一问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高度热情,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心理铺垫,这时提出探究内容和要求可谓是水到渠成。这堂课的导入,从富于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引出课题,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产生学*兴趣,也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巧妙的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的朴素思想。

  二、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新知。

  在新知的教学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

  体生活活动情况,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在学*新知时,让学生对钟面的已有知识的交流,并通过观察、验证、总结认识时分,会读时、记时、拨起床、出生时刻,初步建立一时一分的观念等。同时注意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丰富对1分、1时的感性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也保证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数学学*,个个成为学*主体,创设了良好的课堂环境。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而在儿童的世界里,更想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当学生视自己为学*的主人,有了探索和创新的热情,定会在学*中体验到探索的价值,从而确立学*的动机,增强学*的自信心。在本节课中,我将认识钟面及了解时分的关系等环节大胆的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有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这样不仅摆正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作为组织者与主体者的关系,同时又实现了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

  三、在生活实践中巩固新知。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

  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本节课在让学生体会1小时、1分钟的长短时进行了分组活动。第一组学生抄语文生字,第二组学生做口算题,第三组学生测脉搏,第四组学生做眼保健操。从而加深了对1分钟的理解。最后布置了一个活动作业“做一做,1小时可以做哪些事情”,加深对1小时的理解。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不止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学符号的集结,我们在数学教学时,不应只是刻板地对知识的传授,而应遵循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3

  《时分的认识》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是“时分的认识”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新课标:

  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氛围,让学生从猜谜游戏开始,并从已有知识出发,来学*本节课的知识。先激发学生学*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回忆旧知,通过“你发现了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进入新知的学*。再通过听音乐、写字、口算、写数、涂色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时间,使学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索、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让学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进而认识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进而发现1时=60分。

  3、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展。数学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采用同桌学*,小组交流的形式,注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在教学每一个大格都有5个小格时,教师先演示数,然后放手让学生数,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这一特点。又如,钟面上有多少小格时,放手让学生数,在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的方式感受在数的过程中方法的优化。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发现规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思维得到发展。

  4、注重了知识的铺垫与渗透。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的。有的是一节课知识的联系,有的是学段之间的联系。在本课教学中注重了这一方面。例如在数从12到几有几大格或几小格,引导学生数的方法,为后面认识钟表上的时间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

  1、在教学分针从12走到9时,学生都是从12开始,5个5个的数一直数到9是45个格,所以是45分钟,在这一环节,我只注意到了学生会不会出现正确的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渗透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会更简单的方法。

  还有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语言还需多样化,这样才能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热情。

  2、由于本节课时间是35分钟,总是过于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动手操作多数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的,如果在巩固阶段出现“你拨我说”或“我说你拨”的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也就更好地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4

  《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1,本节课在经历了集体备课、试课、修改、名师引领评课、重建后,主要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整体认知、框架意识

  数学教学注重整体的内在逻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将整节课的框架建构起来。《时分的认识》一课知识比较多、比较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而不是将知识点切成一段一段。

  在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进一步认识钟面时,应该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从整体把握钟面上各个部分,包括时针、分针、数字、大格、小格,帮助学生排除秒针等干扰,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方向。

  二、备好学生、抓住已有知识经验

  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都要用到的工具,不少学生对钟表应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认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本节课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容量太大,课堂时间总是不够用,经过名师引领评课之后才恍然大悟。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教师却低估了学生的水*,从零起点教起,怕有学生不会,手把手的一点一点的教,每一个细节都要抓到,导致既忽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没有能够把握住学生的重难点又浪费了时间。

  在认识钟面环节中,教师可以放手给学生看一看、拨一拨、数一数,小组内交流发现,让学生教学生,在全班汇报时教师给予一定的总结提升,这样首先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是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惑,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重锤砸下,重点击破。

  三、课堂生成、随机应变

  在《时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有待提高。课堂是有生命的,每个学生都是灵动的,课堂教学不可能严格按照教学设计进行,对于学生超出预设的生成,教师要能够及时评价,对于有价值的生成,教师要牢牢抓住。课堂的应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在日常教学积累经验、及时反思、不断提高。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不仅仅存在这一节课,针对本节课的反思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必定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5

  1.准确把握教材要求,对教学素材进行了改编。原来教材创设的情境是“新千年第一缕阳光”,素材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引不起学生多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创设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的情境,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的动力。

  2.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我在教学中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时、分的实际长短,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本节课,我设计开展大量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中主动探究新知。

  4.适时进行科普教育,渗透德育思想。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及成功返回,这是*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小资料,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珍惜时间的教育。


《时分秒》单元教学反思范本5份(扩展4)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

  讲授过《时分的认识》一课后,我对自己这节课的授课情况作了一番反思。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结构合理。始终能以“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主旨,精心设计和安排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教学方法: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钟的础上进行学*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 ,以及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时间单位不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认识钟面”这一环节,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比较熟悉的起床、上学、睡觉等作息时间入手,自然入题,把学生已有的旧知开掘出来,为学*新知服务。又例如:让学生知道1时=60分这个时间进率这一部分,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表,然后上前演示给其他人看,通过观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从而得出时与分的进率。

  2、教学手段

  本节课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内容直观具体,充分激发了学生学*兴趣和探究热情,同时钟面、图片等常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课堂动静结合,学生眼、耳、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实施练*与新授紧密结合,()且有层次,有趣味,形式多样,比如体验1分这一环节,开展口算、写字、读绕口令等切实可行的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

  3.缺点不足

  但是本节课最大的不足就是让孩子体验的还不够。应该再添加一些更生动的环节,比如在体验一分钟的时候,可以采用拍球比赛或者跳绳比赛这样的形式,把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身边的事物中更真切地感受一分钟,体验一分钟,这种多样的形式在低年级课堂是比较实用的,在这方面,作为教师应该放手大胆让孩子去尝试,只有亲自体验了才能够更真切地理解和体会。

  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应该在课堂活动这方面加以改善,扬长避短,争取让孩子们更享受数学课,爱上数学课。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2

  北师大教材对于数学内容的设计非常贴*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从而产生浓厚兴趣。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也是基于这种理念,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学*数学并不是很难,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我觉得有三个方面:

  一、正确的解读和把握了教材。

  北师大教材的编排设计在本节课上,没有归纳出时分的认识方法和书写方法,而是直接呈现出作业的形式,对于学生的认知没有能很好的理清楚,所以我在设计上修改成这样的环节:情景引入,激发兴趣;自主学*,认识钟面;合作探究,归纳认读方法,书写方法;综合练*,巩固方法。认识和书写时刻,是重点和难点,花时间重点突破。

  二、合作学*,人人参与。

  在本节课中,我将认识钟面及了解时分的关系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

  三、活动课的预设和学具操作的前瞻性。

  活动课一直是教师不好控制和组织的,究其原因是学生容易散,兴奋点偏离。他们对于学具的好奇超过了学*的兴趣,探究学具的兴趣超越了教师的预期,教师本想利用学具促进学*,但是有时会适得其反。课前我设想了几种学具:实物钟,学具钟面。实物钟面千奇百怪,容易让学生偏离对钟面的认识,所以放弃了;而学具钟面之前没有看过,所以让学生地充分玩了学具,看够了,在复*拨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几时过了。在正式学*时分时,学生的情绪就很好控制了,注意力就很容易回来,课堂氛围就一直是积极的,乐学的。

  当然本节课也有几点需要改进的。尤其是和听课老师交流后,发现了自己的思想的局限性。

  一、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不够,看到钟面时,引入教学时,没有有意识的提出让学生思考有什么问题,学生肯定会有问题,只是教师没有这种设想,学生自然不会提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提问,教会他们提问,然后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再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二、认读时刻、书写时刻的过程还可以在细点、在慢点,更多的照顾学*吃力的学生。

  三、学具钟面最大的缺陷是时针和分针不会同时走,这个不能是孤立的。学生在拨接*几时整的时间时,容易出错。(把时针和分钟相分离了,各拨各的。)弥补的办法是第二节课开始带实物钟,再认识。

  教学是一门缺陷的艺术,始终是在教中学,教中反思。只有认真的反思,细心地揣摩得失,才能悟到教学的真谛。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3

  我认为,“探究式学*”是一种重要的学*方式,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开展了多种数学活动,体现了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灵活选择。

  在认识钟面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汇报出在钟面上发现了什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然后指导探究。观察钟面时,通过认一认、指一指、数一数、拨一拨等操作活动,总结归纳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在探究时分之间的进率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自己抽象概括出时分之间的关系,较好的揭开了知识的奥秘,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时,我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长短。在体验1分有多长时,我设计了一些活动,在体验1分有多长时,我设计了一些活动,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4

  北师大教材对于数学内容的设计非常贴*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从而产生浓厚兴趣。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也是基于这种理念,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学*数学并不是很难,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我觉得有三个方面:

  一、正确的解读和把握了教材。

  北师大教材的编排设计在本节课上,没有归纳出时分的认识方法和书写方法,而是直接呈现出作业的形式,对于学生的认知没有能很好的理清楚,所以我在设计上修改成这样的环节:情景引入,激发兴趣;自主学*,认识钟面;合作探究,归纳认读方法,书写方法;综合练*,巩固方法。认识和书写时刻,是重点和难点,花时间重点突破。

  二、合作学*,人人参与。

  在本节课中,我将认识钟面及了解时分的关系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

  三、活动课的预设和学具操作的前瞻性。

  活动课一直是教师不好控制和组织的,究其原因是学生容易散,兴奋点偏离。他们对于学具的好奇超过了学*的兴趣,探究学具的兴趣超越了教师的预期,教师本想利用学具促进学*,但是有时会适得其反。课前我设想了几种学具:实物钟,学具钟面。实物钟面千奇百怪,容易让学生偏离对钟面的认识,所以放弃了;而学具钟面之前没有看过,所以让学生地充分玩了学具,看够了,在复*拨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几时过了。在正式学*时分时,学生的情绪就很好控制了,注意力就很容易回来,课堂氛围就一直是积极的,乐学的。

  当然本节课也有几点需要改进的。尤其是和听课老师交流后,发现了自己的思想的局限性。

  一、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不够,看到钟面时,引入教学时,没有有意识的提出让学生思考有什么问题,学生肯定会有问题,只是教师没有这种设想,学生自然不会提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提问,教会他们提问,然后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再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二、认读时刻、书写时刻的过程还可以在细点、在慢点,更多的照顾学*吃力的学生。

  三、学具钟面最大的缺陷是时针和分针不会同时走,这个不能是孤立的。学生在拨接*几时整的时间时,容易出错。(把时针和分钟相分离了,各拨各的。)弥补的办法是第二节课开始带实物钟,再认识。

  教学是一门缺陷的艺术,始终是在教中学,教中反思。只有认真的反思,细心地揣摩得失,才能悟到教学的真谛。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5

  理念。新课标准中还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1、本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半时、大约是几时、快几时等知识之后,进一步来认识钟表知识不是很难,所以在课上我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让他们说出“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从而来引出本课的新知识—时分的认识。同时给学生充分观察、交流的空间,一开始看*广场的升旗仪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还有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这些都不是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而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观察来获得,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交流的能力。

  2、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的1时、1分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的建立,不能像背口诀公式那样简单,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活动来感受1时和1分,通过静静地感受,体育活动,自主选择学*活动几个层次,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来感受,效果不错。

  3、在本课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方式,设计教学思路时,对于学生单独完成有困难的部分,放到小组合作中来解决,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孩子们合作的意识与他人愉快交流的能力,但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为小组合作而合作,那样就变成了一种形式而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前下足功夫,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学生结合亮亮生活中的六幅图,说一说亮亮什么时间在干什么,有一部分学生表述的不够完整和准确,时间用的比较长,说明学生对认识时间感觉还是有一些困难,但是我没有过多的要求学生,因为一年级学*的认识时间只是大概的一个表述,几时刚过、快几时了等等,像这样的表述我们在生活中用的并不多。我想在本册学*准确的认识时刻之后,学生经过生活中应用,肯定会逐渐的准确读出时刻。还有对于1分、1时究竟有多长的感受,在本节课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想学生对1分钟的时间感受应该比较清楚了,但是对于1小时的时间我觉得感受的不够,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想只有靠课下的进一步实践,让学生形成较准确的时间概念。


《时分秒》单元教学反思范本5份(扩展5)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菁选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汇编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同时也强调: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感。课伊始课件出示小芳早上起床的情境图及时间,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的欲望。同时,在探究新知的整个过程中,并充分利用课件演示观察发现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在“认识时分的关系”这个难点时,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最后,在课的结束中,我又借助于课件播放音乐,运用歌词“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情感教育,使课在最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不仅使学生回味无穷,也让听课者余音缭绕,美的震撼。

  二、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课标中指出: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不是一种告诉。在探究新知的整个过程中,我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做好学生的引导者。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提出质疑:“数字是不是挤成一堆?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钟面上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数的?等等,让学生自主认识了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和数格的好方法。同时在观察与回答问题中自主感悟新知,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三、注重联系实际感悟时间

  课标中指出: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在对时间建立了初步的模型之后,让学生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亲自跳绳,写字,做算术题等,现场体验一分钟有多长,不仅感受到时间的快慢,更感受到时间的珍贵。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体现。

  四、做好课的首尾呼应

  在课的开始,我埋下一个伏笔:7时半和7时30分谁说得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学完新知后,我对问题进行了回笼:你能解决刚才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了吗?做到了首尾呼应,承前启后,让学生学以致用,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做到: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带着收获走出课堂。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晰,使得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有些混乱,没有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比如:( 根据课堂生成来说)其次,不信任我的学生,教学方法单一。在心理上始终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所以课堂上我还是以一个统治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机械地接受我的灌输,而不是课堂的主体。比如:( 根据课堂生成来说)最后,课堂机智不够。我还不能很好的利用学生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下走。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进自己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争取每一天都有一点进步!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2

  本节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学*例题,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的小朋友是什么时间从家出发去上学,接着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每天一般是什么时间从家出发来上学的。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时间,理解认识钟表的重要的重要性。在教学认识钟面,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手中的钟表,讨论: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共有多少个小格?学生经过观察,发现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我演示教具钟,让学生理解时钟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钟走一小格是1分,接着让学生用教具钟拨一拨。在探索时与分的进率时,让学生用学具钟拨一拨,发现分针走60小格,也就是走一圈,时钟正好走了一大格,从而推出1时=60分。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感受1分钟的持续的时间,先让学生估计,再邀请学生到前面进行实践活动,从而体验1分钟的持续的时间,再讨论1分钟还能做其他哪些事情。在整节课中学生始终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理解新知,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3

  1、关于教材:

  时分的认识是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年级认识的只是整时和半时,在本期认识的是几时几分,特别是“几时几十分”这个知识点是难点,因为学生没有学乘法口诀,所以对于5的倍数没有办法很好的'掌握,特别是指到7、10等数字时,学生难度较大。

  2、关于学生:

  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整时和半时,学生学得比较好,在教学时,我教给他们先看时针过几不过几,再判断是几时多,对于学生来说,学得比较好。对于5的倍数的分针我先教给学生认识,然后,要求学生背出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了。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对于这个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出现的错误有分不清时针

  和分针,造成混淆较多;还有就是分钟计算错误,几十分钟算不清楚;再者就是时针和分针的方向弄反,造成时刻认错。

  3、关于教学:

  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入手,先教学几时几十分,让学生背熟记牢5的倍数之后,再教学几时几分,告诉学生在几时几十分的基础上数出几小格,就是几时几十几分,这样逐步教学,降低难度,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效果很好。在练*这一部分,我采取老师拨钟学生说时刻,学生拨钟老师说时刻,看钟面连线,听老师报时刻学生写时刻的方法等教学手段,学生的学*效果比较好,学*兴趣也很浓。但是个别学生的几十分还有点算不清楚,有待改进。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4

  钟表和时间是学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事物,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经历,这节课是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的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一个提炼交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与伙伴分享的过程。

  这节课,我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二年级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如若引导不当,他们会产生厌倦情绪,没有学*兴趣,学*也就成了负担。

  所以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小闹钟带到课堂上来,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看到自己手里漂亮的小闹钟,想到这节课要学的知识与漂亮的.小闹钟有关系,学生立刻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有了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在课堂上,我从一开始就让让学生动手拨时间,让学生动起来,不给他们走神儿的机会,低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很感兴趣,枯燥的讲解不受到他们的欢迎,所以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知识,学生十分兴奋,积极与老师配合,课堂气氛很活跃,听讲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观察钟面上的刻度,找到大格小格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1时=60分的结论是这节课的重要内容,我在教学中利用课件,边讲边演示,让学生对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关系有了直观的认识,数清楚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个数后,再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通过反复的观察让学生自己导出1时=60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件演示很感兴趣,看得很认真,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错。这一点是我课前想到了的。

  如何让学生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在备课是费了我不少的心思,1分钟的概念很抽象,不是举出几组数据学生就能理解的,所以在感受一分钟的环节,我安排了几项时间活动,让学生听1分钟音乐,写1分钟生字,帮助学生建立起1分钟的概念,每个学生都起身参与了,有了很直观的感受,比老师讲上十分钟甚至半节课,效果要好多了。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提问不到位,总是不能一遍就把意思表达清楚,总是说了一遍再修改或补充,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打乱了学生的思路。老师说的要精炼,多给时间让学生思考,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

  再有就是听完学生的发言以后对学生的鼓励不够,总是简单的给出评价,学生说的不正确时就不做评价,其实即使学生的答案与我的不一致也应该适当的鼓励,这样才不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只要积极举手了,就说明他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动脑筋,这时不能吝惜自己的言语,我在这点做得还不够。

  在课上,由于太紧张的关系,我还范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在拨教具钟表的表针时,没有注意到应该按顺时针的方向拨,而是想朝哪个方向就朝哪个方向,误导了学生,这是不应该的。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遗憾再所难免,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是遗憾降到最少。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小时、分的时间概念。

  2.认识钟表,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并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

  3.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4.使学生懂得时间与人们的关系准确掌握时间的重要性科学的使用和安排时间,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能正确读、写钟表上所表示的接*整时的时刻。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学生自带钟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你们都带来了什么呀?那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钟面上的有关知识:时、分二、教授新课。

  (一)认识钟面。

  1.让学生自主探索去认识钟面。

  (1)看到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今天我们主要认识的是时针和分针,那你是怎样区别时针和分针的?

  (2)看到有12个数,它们是?

  说明:(3)每个大格又有小格,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1之间有几个大格?现在你们也到自己的钟面上数一数还有几和几之间有5小格呢?用一句话怎么说?

  现在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一共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想的?

  2.总结:刚才我们一起玩了小闹钟,知道了这短的针是时针,长的针是分针,

  (二)认识时、分。

  1.认识时。

  先让我们仔细观察时针怎样走的?时针是向什么方向转动的?指出:时针走的方向称为顺时针方向。时针从几走到了几?

  指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时针从1走到2的时间是几小时?为什么?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2.认识分。

  现在我们来观察分针。走了多少?

  指出: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接着再走1小格,问:现在是几分?

  提问:分针从12到1是几分?为什么?

  12到6是几分?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你还想告诉大家分针从几到几

  是几分?

  3.时与分的关系。

  现在我们一起来拨一拨钟,发现时针在走,分针也在?时针停了,分针也?现在我们让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先让分针走一圈,同时看看时针走了多少?时针和分针谁跑的路多?谁跑的路少?

  问:分针走了多少?就是几分?时针走了多少?就是几时?

  那你们有没有发现1时和60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内讨论一下。

  4.感知时间。

  (1)感知1时。

  时和分是我们一直用的时间单位,在生活中我们是离不开它们的。那么1小时到底有多长呢?

  (2)感知1分。

  我们已经知道1小时就是一节课加两个课间的时间,那1分有多长呢?就让我

  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我们先听1分钟的音乐,看你们能在这1分钟内能做些什么?

  放音乐,电脑记时,学生分组活动:口算、数脉搏次数、写数字、跳绳、拍皮

  球、读课文。然后分组汇报。

  (4)小结:时间一直在走,所以1分钟是很短暂的,转眼就过去了,如果你能把握好它的话,就能做好多事情。

  (三)时刻的读写。

  1.教学例1。

  (1)天刚刚蒙蒙亮,城市的美容师就已经在打扫卫生了,这是几时?那你知道5时在电子钟上是怎样表示的吗?说明:这也读作5时。

  (2)看,小朋友们都去上学了,这是什么时候?

  (3)现在小朋友都在上课呢,这是几时?

  (4)问:刚才这三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小结。

  2.教学例2。

  (1)现在是不是8时?要比8时?现在请你们互相说一说这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的?

  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这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求解生活的钥匙,从而加强学生学*数学的目的性,加强学*数学的趣味性。

  一、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

  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教学伊始,我善于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故意抛出“诱饵”:钟上的时间你们

  认识吗?学生齐刷刷的说“会”。以此来唤起学生看钟表的已有经验,感受到生活中需要认识钟面、了解时间。简单的一问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高度热情,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心理铺垫,这时提出探究内容和要求可谓是水到渠成。这堂课的导入,从富于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引出课题,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产生学*兴趣,也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巧妙的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的朴素思想。

  二、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新知。

  在新知的教学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

  体生活活动情况,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在学*新知时,让学生对钟面的已有知识的交流,并通过观察、验证、总结认识时分,会读时、记时、拨起床、出生时刻,初步建立一时一分的观念等。同时注意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丰富对1分、1时的感性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也保证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数学学*,个个成为学*主体,创设了良好的课堂环境。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而在儿童的世界里,更想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当学生视自己为学*的主人,有了探索和创新的热情,定会在学*中体验到探索的价值,从而确立学*的动机,增强学*的自信心。在本节课中,我将认识钟面及了解时分的关系等环节大胆的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有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这样不仅摆正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作为组织者与主体者的关系,同时又实现了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

  三、在生活实践中巩固新知。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

  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本节课在让学生体会1小时、1分钟的长短时进行了分组活动。第一组学生抄语文生字,第二组学生做口算题,第三组学生测脉搏,第四组学生做眼保健操。从而加深了对1分钟的理解。最后布置了一个活动作业“做一做,1小时可以做哪些事情”,加深对1小时的理解。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不止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学符号的集结,我们在数学教学时,不应只是刻板地对知识的传授,而应遵循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6

  《认识时分》是西师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是“时分的认识”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新课标。

  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氛围,让学生从猜谜游戏开始,并从已有知识出发,来学*本节课的知识。先激发学生学*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回忆旧知,通过“你发现了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进入新知的学*。再通过听音乐、写字、口算、写数、涂色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时间,使学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索、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让学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进而认识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进而发现1时=60分。

  3、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展。数学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

  采用同桌学*,小组交流的形式,注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在教学每一个大格都有5个小格时,教师先演示数,然后放手让学生数,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这一特点。又如,钟面上有多少小格时,放手让学生数,在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的方式感受在数的过程中方法的优化。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发现规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思维得到发展。

  4、注重了知识的铺垫与渗透。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的。有的是一节课知识的联系,有的是学段之间的联系。在本课教学中注重了这一方面。例如在数从12到几有几大格或几小格,引导学生数的方法,为后面认识钟表上的时间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

  1、在教学分针从12走到9时,学生都是从12开始,5个5个的数一直数到9是45个格,所以是45分钟,在这一环节,我只注意到了学生会不会出现正确的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渗透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会更简单的方法。

  还有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语言还需多样化,这样才能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热情。

  2、由于本节课时间紧,总是过于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动手操作多数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的,如果在巩固阶段出现“你拨我说”或“我说你拨”的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也就更好地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7

  1.准确把握教材要求,对教学素材进行了改编。原来教材创设的情境是“新千年第一缕阳光”,素材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引不起学生多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创设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的情境,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的动力。

  2.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我在教学中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时、分的实际长短,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本节课,我设计开展大量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中主动探究新知。

  4.适时进行科普教育,渗透德育思想。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及成功返回,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小资料,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珍惜时间的教育。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8

  北师大教材对于数学内容的设计非常贴*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从而产生浓厚兴趣。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也是基于这种理念,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学*数学并不是很难,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我觉得有三个方面:

  一、正确的解读和把握了教材。

  北师大教材的编排设计在本节课上,没有归纳出时分的认识方法和书写方法,而是直接呈现出作业的形式,对于学生的认知没有能很好的理清楚,所以我在设计上修改成这样的环节:情景引入,激发兴趣;自主学*,认识钟面;合作探究,归纳认读方法,书写方法;综合练*,巩固方法。认识和书写时刻,是重点和难点,花时间重点突破。

  二、合作学*,人人参与。

  在本节课中,我将认识钟面及了解时分的关系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

  三、活动课的预设和学具操作的前瞻性。

  活动课一直是教师不好控制和组织的,究其原因是学生容易散,兴奋点偏离。他们对于学具的`好奇超过了学*的兴趣,探究学具的兴趣超越了教师的预期,教师本想利用学具促进学*,但是有时会适得其反。课前我设想了几种学具:实物钟,学具钟面。实物钟面千奇百怪,容易让学生偏离对钟面的认识,所以放弃了;而学具钟面之前没有看过,所以让学生地充分玩了学具,看够了,在复*拨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几时过了。在正式学*时分时,学生的情绪就很好控制了,注意力就很容易回来,课堂氛围就一直是积极的,乐学的。

  当然本节课也有几点需要改进的。尤其是和听课老师交流后,发现了自己的思想的局限性。

  一、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不够,看到钟面时,引入教学时,没有有意识的提出让学生思考有什么问题,学生肯定会有问题,只是教师没有这种设想,学生自然不会提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提问,教会他们提问,然后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再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二、认读时刻、书写时刻的过程还可以在细点、在慢点,更多的照顾学*吃力的学生。

  三、学具钟面最大的缺陷是时针和分针不会同时走,这个不能是孤立的。学生在拨接*几时整的时间时,容易出错。(把时针和分钟相分离了,各拨各的。)弥补的办法是第二节课开始带实物钟,再认识。

  教学是一门缺陷的艺术,始终是在教中学,教中反思。只有认真的反思,细心地揣摩得失,才能悟到教学的真谛。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9

  讲授过《时分的认识》一课后,我对自己这节课的授课情况作了一番反思。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结构合理。始终能以“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主旨,精心设计和安排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教学方法: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钟的础上进行学*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 ,以及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时间单位不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认识钟面”这一环节,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比较熟悉的起床、上学、睡觉等作息时间入手,自然入题,把学生已有的旧知开掘出来,为学*新知服务。又例如:让学生知道1时=60分这个时间进率这一部分,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表,然后上前演示给其他人看,通过观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从而得出时与分的进率。

  2、教学手段

  本节课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内容直观具体,充分激发了学生学*兴趣和探究热情,同时钟面、图片等常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课堂动静结合,学生眼、耳、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实施练*与新授紧密结合,()且有层次,有趣味,形式多样,比如体验1分这一环节,开展口算、写字、读绕口令等切实可行的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

  3.缺点不足

  但是本节课最大的不足就是让孩子体验的还不够。应该再添加一些更生动的环节,比如在体验一分钟的时候,可以采用拍球比赛或者跳绳比赛这样的形式,把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身边的事物中更真切地感受一分钟,体验一分钟,这种多样的形式在低年级课堂是比较实用的,在这方面,作为教师应该放手大胆让孩子去尝试,只有亲自体验了才能够更真切地理解和体会。

  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应该在课堂活动这方面加以改善,扬长避短,争取让孩子们更享受数学课,爱上数学课。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0

  这节课我主要通过三个部分让学生认识时、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时,第二部分是认识分,第三部分是认识时与分的关系。主要通过钟面一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五个小格,总共有60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就是一小时,分钟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钟。通过动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分钟走一圈就是时针走一大格,从而感受出一时等于六十分。整节课的思路是很清晰,但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比较少。

  动手操作感受的.环节设计的不是很好。学生参与面不够全面。整节课对学生的关注仍然不够。没有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三个环节过渡的不是很自然。课堂语言也不够规范。表现在提问上和对学生的评价上。今后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情境来提问,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能活跃课堂。有些东西不一定要通过总结性的话呈现出来。

  教学也应有层次性。可以设计些拓展延伸的环节。最后课堂小结不能丢。总的来说,这节课的不足有很多。向前辈们学*的地方还有很多。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1

  前些天我观摩了市观摩研讨优质课评比,对于一天的学*让我学到了很多,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课是峄城区阴*镇白山前小学的杨盼老师讲的《认识时分》。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并对作息时间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分秒的认识也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时分重要的内容,有很强的实用性。杨老师很年轻整节课的气氛也很轻松。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课题

  本节课以上课的时间入手,教师展式时钟,时钟上恰好是上课时间,教师提问“现在大约是什么时间?你能具体说出是几时几分吗”。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大部分时间能准确读出时间。情境贴*学生生活,且简洁明了开门见山。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节约了不必要的时间,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需要认识钟面了解时间,让学生体会认识时间的意义。

  二、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这节课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课件制作的特别出色。

  (一)认识钟面,由小组交流在钟面上都发现了什么,在“钟面上共有多少大格和小格”的问题上,结合课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格子。给学生加深了印象同时也渗透了

  对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的思想。

  (二)认识1时=60分。大部分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课件展示钟表,让学生在课件演示过程中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时针从12走到1,从12走到2,从12走到3,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接下来分针走1小格的教学同时针,分针从12走到4、9、10、11分别是几分钟,最后分针从12转一周到12是多长时间。学生得出不同答案即1时和60分。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分针时针同时走1小时,“你发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1时=60分”。

  (三)练*读时间和写时间,注意让学生多做练*,及时巩固。

  本段教学,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设备给学生直观形象,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把课堂交给学生,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

  学生对于1时=60分理解起来比较难,时间单位相比起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本人觉得本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如果在加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拨一拨钟表的话会更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促进对“1时=60分”的理解,同时也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脑,在操作中比较中使学生学会方法,学懂知识。

  三、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本节课最后一环节设计为“感受一分钟”,教师播了一段1分钟的音乐而不是用秒表计时很妙,在学生精神比较涣散不易集中的时候播一段轻松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做口算题或写字感受一分钟,音乐停即一分钟的时间到。给课堂增添了乐趣。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了解一分钟的珍贵,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并适时的提出,珍惜每一分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这节课的授课教师很年轻,形象气质佳,语言很有亲和力,课堂上常会出现“比一比谁的坐姿最好看”“感谢这位小老师”,使学生积极性很高,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好听讲。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不是直接点评或是找其他学生回答,而是“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让学生自己意识并找到正确答案。美中也有不足,课堂一些环节的设计不是特别到位,虽然有小组合作但对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方面还有欠缺。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2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并会看整时,所以,我先帮助学生唤醒沉睡的记忆,提问:“关于钟面,你都了解些什么?”教师简洁的问语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比如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时针、分针以及整时的认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两三分钟的询问中,教师把握了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完成了对教学预案的调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于是,我趁热打铁,引入新知,通过再次让学生观察钟面,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在“认识时分的关系”和“准确读写时间”这两个难点时,有的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于是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有的已经会用两种方式写时间,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尝试自己书写时间,再请有不同写法的孩子板演,并说明写法。

  二、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感悟

  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写一写”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及“准确读写时间”的难点。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如:同桌合作“一人拨钟,一人读写时间”,同桌互说。这些有趣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的机会,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差异,师帮生、生帮生,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学*了知识就要学会运用。毕竟,课堂只有短短的40分钟,能留给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还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生活作业,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回到家里以后拿出自己家里的钟,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学生对钟面有更为深刻地认识。我还让学生和父母合作,父母记时一分钟,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看看一分钟内你能做哪些事情。相信,这样的生活作业,不仅学生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能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3

  理念。新课标准中还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1、本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半时、大约是几时、快几时等知识之后,进一步来认识钟表知识不是很难,所以在课上我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让他们说出“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从而来引出本课的新知识—时分的认识。同时给学生充分观察、交流的空间,一开始看***广场的升旗仪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还有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这些都不是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而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观察来获得,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交流的能力。

  2、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的1时、1分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的建立,不能像背口诀公式那样简单,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活动来感受1时和1分,通过静静地感受,体育活动,自主选择学*活动几个层次,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来感受,效果不错。

  3、在本课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方式,设计教学思路时,对于学生单独完成有困难的部分,放到小组合作中来解决,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孩子们合作的意识与他人愉快交流的能力,但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为小组合作而合作,那样就变成了一种形式而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前下足功夫,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学生结合亮亮生活中的六幅图,说一说亮亮什么时间在干什么,有一部分学生表述的不够完整和准确,时间用的.比较长,说明学生对认识时间感觉还是有一些困难,但是我没有过多的要求学生,因为一年级学*的认识时间只是大概的一个表述,几时刚过、快几时了等等,像这样的表述我们在生活中用的并不多。我想在本册学*准确的认识时刻之后,学生经过生活中应用,肯定会逐渐的准确读出时刻。还有对于1分、1时究竟有多长的感受,在本节课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想学生对1分钟的时间感受应该比较清楚了,但是对于1小时的时间我觉得感受的不够,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想只有靠课下的进一步实践,让学生形成较准确的时间概念。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4

  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半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知道1时=60分。

  学生对于1时=60分这个时间的进率理解起来是比较难的,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一个小格是多少分,一个大格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学生弄清这些以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分与时的内在联系。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节课是个很好的机会。1分钟能做些什么?我先让学生有的写字,有的做题,然后又出示很多资料说明一分钟里可以做很多事情。适时提出,珍惜每一分钟,积少成多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不珍惜时间,时间就会悄悄地溜走,什么事也干不成。

  本节课还有一个难点,例如7时55分、2时50分这样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时针靠*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看成8时55分、3时50分,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还需经常巩固练*。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5

  今天我上了《认识时分》这节课。这节课需要学生在清楚的认识钟面的基础上,再来认识时分以及时和分的进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我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乐趣。还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小活动,努力创造了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

  这节课比较好的地方在于:

  直观形象性:应该说课件对于这节课是很重要的,一个清晰的演示能够给孩子建立很直观的表象,以及清晰的'概念。表象建立得好,就给予学生进行想象的*台,为后面继续解决钟表问题打下基础。这节课的课件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首先是形象的演示了大格、小格。其次是形象的感受了时分之间的进率。

  注重体验:对一分钟的体验:为了让孩子充分的体验1分钟的长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先是体验1分钟跳绳,一分钟做题,一分钟做眼保健操,一分钟数数等。对体验1小时有多长,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我们没有条件在课堂上体验1小时的长度,而且1小时能干什么也没有定数。所以我让学生体验一堂课45分钟,下课休息15分钟,就是1小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教育,也同时达到了教学目标关于情感目标的要求。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教学时我是先教时,再教分的。结果发现在认识时针和分针时,本来以为孩子们都知道,所以没有过多的强调,在读时间时有的孩子竟时针分针搞反了。还有认识分时,有的孩子不知道数小格看分,而是直接看分针走到数字几就是几分。应该给孩子多一点时间让他们进行消化吸收。


《时分秒》单元教学反思范本5份(扩展6)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优选【10】份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1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体验1秒。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这节课了,我以新年跨年晚会倒计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情境。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是比较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大部分家庭在过年过节的生活都会看央视的跨年晚会,通过“倒计时”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情境促进我们的教学。

  其次是自主探索认识“秒”。“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一、二年级学*时间单位时已经接触过了秒,在课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学生对秒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能说出1小格表示1秒。因此,认识几秒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说说秒针从几走到几表示几秒,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在教学1分=60秒时,这一知识比较抽象,虽然学生有1小时=60分的学*经历,但是要真正让学生理解1分钟为什么等于60秒,学生还是不知所措。因此,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出秒针走一圈(60秒)刚好分针走一格(1分),从而验证了1分=60秒。再次是加强体验,让学生感知秒和分。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1秒”,形成对短时间的观察能力。为了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我采取了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听钟表的“嘀嗒”声、拍手练*等,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我能写多少个字”的游戏,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度。通过这些游戏,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最后,我还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课外拓展这一部分,我把飞机每秒钟的速度、光每秒钟的速度、声音每秒钟的速度等与孩子们熟悉的长度联系起来,不仅帮孩子们建立起长度观念,还让学生感受到一秒的价值之大。 总结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新课开始时,学生对“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秒?”这一问题回答得很不好,只有个别学生说钟面上有秒针,跑步时老师用到秒等,经过启发才说出有限的几个,可见,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关注不够。

  2、没有让学生准备一个闹钟或者钟面作为学具。

  3、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引申,学生说“小朋友每天睡9分钟”可见,他对知识还没完全掌握,我却因为怕影响进度,只让个别学生说说他错在哪,忽视了这个本该是闪光的地方。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2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时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我利用课前询问:

  关于钟面,你都了解些什么?教师简洁的问语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比如时针、分针、几时的认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两三分钟的询问中,教师把握了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完成了对教学预案的调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并充分利用学具观察发现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在认识时分的关系和准确读写时间这两个难点时,有的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于是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有的已经会用两种方式写时间,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尝试自己书写时间,再请有不同写法的孩子板演,并说明写法。

  二、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感悟

  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写一写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及准确读写时间的难点。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如:同桌合作一人拨钟,一人读写时间,同桌互说。这些有趣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的机会,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差异,师帮生、生帮生,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利用感知1分钟的长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3

  1、关于教材:

  时分的认识是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年级认识的只是整时和半时,在本期认识的是几时几分,特别是“几时几十分”这个知识点是难点,因为学生没有学乘法口诀,所以对于5的倍数没有办法很好的掌握,特别是指到7、10等数字时,学生难度较大。

  2、关于学生:

  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整时和半时,学生学得比较好,在教学时,我教给他们先看时针过几不过几,再判断是几时多,对于学生来说,学得比较好。对于5的倍数的分针我先教给学生认识,然后,要求学生背出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了。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对于这个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出现的错误有分不清时针

  和分针,造成混淆较多;还有就是分钟计算错误,几十分钟算不清楚;再者就是时针和分针的方向弄反,造成时刻认错。

  3、关于教学:

  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入手,先教学几时几十分,让学生背熟记牢5的倍数之后,再教学几时几分,告诉学生在几时几十分的基础上数出几小格,就是几时几十几分,这样逐步教学,降低难度,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效果很好。在练*这一部分,我采取老师拨钟学生说时刻,学生拨钟老师说时刻,看钟面连线,听老师报时刻学生写时刻的方法等教学手段,学生的学*效果比较好,学*兴趣也很浓。但是个别学生的几十分还有点算不清楚,有待改进。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4

  前些天我观摩了市观摩研讨优质课评比,对于一天的学*让我学到了很多,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课是峄城区阴*镇白山前小学的杨盼老师讲的《认识时分》。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并对作息时间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分秒的认识也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时分重要的内容,有很强的实用性。杨老师很年轻整节课的气氛也很轻松。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课题

  本节课以上课的时间入手,教师展式时钟,时钟上恰好是上课时间,教师提问“现在大约是什么时间?你能具体说出是几时几分吗”。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大部分时间能准确读出时间。情境贴*学生生活,且简洁明了开门见山。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节约了不必要的时间,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需要认识钟面了解时间,让学生体会认识时间的意义。

  二、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这节课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课件制作的特别出色。

  (一)认识钟面,由小组交流在钟面上都发现了什么,在“钟面上共有多少大格和小格”的问题上,结合课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格子。给学生加深了印象同时也渗透了

  对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的`思想。

  (二)认识1时=60分。大部分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课件展示钟表,让学生在课件演示过程中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时针从12走到1,从12走到2,从12走到3,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接下来分针走1小格的教学同时针,分针从12走到4、9、10、11分别是几分钟,最后分针从12转一周到12是多长时间。学生得出不同答案即1时和60分。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分针时针同时走1小时,“你发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1时=60分”。

  (三)练*读时间和写时间,注意让学生多做练*,及时巩固。

  本段教学,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设备给学生直观形象,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把课堂交给学生,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

  学生对于1时=60分理解起来比较难,时间单位相比起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本人觉得本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如果在加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拨一拨钟表的话会更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促进对“1时=60分”的理解,同时也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脑,在操作中比较中使学生学会方法,学懂知识。

  三、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本节课最后一环节设计为“感受一分钟”,教师播了一段1分钟的音乐而不是用秒表计时很妙,在学生精神比较涣散不易集中的时候播一段轻松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做口算题或写字感受一分钟,音乐停即一分钟的时间到。给课堂增添了乐趣。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了解一分钟的珍贵,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并适时的提出,珍惜每一分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这节课的授课教师很年轻,形象气质佳,语言很有亲和力,课堂上常会出现“比一比谁的坐姿最好看”“感谢这位小老师”,使学生积极性很高,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好听讲。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不是直接点评或是找其他学生回答,而是“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让学生自己意识并找到正确答案。美中也有不足,课堂一些环节的设计不是特别到位,虽然有小组合作但对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方面还有欠缺。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5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时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我利用课前询问:

  “关于钟面,你都了解些什么?”教师简洁的问语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比如时针、分针、几时的认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两三分钟的询问中,教师把握了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完成了对教学预案的调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并充分利用学具观察发现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在“认识时分的关系”和“准确读写时间”这两个难点时,有的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于是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有的已经会用两种方式写时间,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尝试自己书写时间,再请有不同写法的孩子板演,并说明写法。

  二、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感悟

  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写一写”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及“准确读写时间”的难点。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如:同桌合作“一人拨钟,一人读写时间”,同桌互说。这些有趣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的机会,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差异,师帮生、生帮生,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利用感知1分钟的长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6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时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我利用课前询问:

  关于钟面,你都了解些什么?教师简洁的问语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比如时针、分针、几时的认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两三分钟的询问中,教师把握了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完成了对教学预案的调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并充分利用学具观察发现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在认识时分的关系和准确读写时间这两个难点时,有的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于是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有的已经会用两种方式写时间,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尝试自己书写时间,再请有不同写法的孩子板演,并说明写法。

  二、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感悟

  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写一写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及准确读写时间的难点。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如:同桌合作一人拨钟,一人读写时间,同桌互说。这些有趣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的机会,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差异,师帮生、生帮生,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利用感知1分钟的长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7

  本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分”有多长。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无不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本节课将结束时,我播放课件出示了一位时光老人,生动的画面,配上时光老人可亲的话语,使学生摆脱了以往单调、枯燥的全课总结,而是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理清了全课的学*内容,把整节课再次推向高潮。

  怎样看“几时几分”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了解钟面上的知识后,再通过合作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几个特殊时刻:如“联欢会开始了”这一主题情境图中的钟面时针走到数字8,就是8时,而分针走到了数字6和7的之间过一小格。我让学生认真数一下分针是走几小格,学生一下子数出了分针走了31小格。我问:“那就是几分?”生答:“是31分钟。”我说:“所以这时已经不是整小时了,而是几时几分呢?”学生脱口而出:“8时31分。”接着,我拨钟(时针拨过数字9,分针对准数字8),我问:“这时时针走到哪里?”生答:“走到数字9和10的中间。”我问:“时针刚走过数字9,还不到10,所以还是9时,只是这时已过9时多了,那多多少呢?”我再引导学生看分针:“分针走到数字8,就是走了几个小格?”生答:“走了40个小格。”“那分针走了几分钟了?”“分针走了40分。”我说:“现在是几时几分呢?”学生异口同声说:“9时40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原有认识整点钟的基础上,由“几时多”到“几时几分”,完成知识的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在练*认识几时几分时刻时,通过师说作息时间生拨钟,师拨钟让学生说作息时间;同桌合作:一个说几时几分,一个拨钟等形式的练*,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惯。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8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体验1秒。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这节课了,我以新年跨年晚会倒计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情境。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是比较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大部分家庭在过年过节的生活都会看央视的跨年晚会,通过“倒计时”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情境促进我们的教学。

  其次是自主探索认识“秒”。“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一、二年级学*时间单位时已经接触过了秒,在课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学生对秒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能说出1小格表示1秒。因此,认识几秒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说说秒针从几走到几表示几秒,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在教学1分=60秒时,这一知识比较抽象,虽然学生有1小时=60分的学*经历,但是要真正让学生理解1分钟为什么等于60秒,学生还是不知所措。因此,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出秒针走一圈(60秒)刚好分针走一格(1分),从而验证了1分=60秒。再次是加强体验,让学生感知秒和分。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1秒”,形成对短时间的观察能力。为了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我采取了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听钟表的“嘀嗒”声、拍手练*等,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我能写多少个字”的游戏,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度。通过这些游戏,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最后,我还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课外拓展这一部分,我把飞机每秒钟的速度、光每秒钟的速度、声音每秒钟的速度等与孩子们熟悉的长度联系起来,不仅帮孩子们建立起长度观念,还让学生感受到一秒的价值之大。 总结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新课开始时,学生对“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秒?”这一问题回答得很不好,只有个别学生说钟面上有秒针,跑步时老师用到秒等,经过启发才说出有限的几个,可见,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关注不够。

  2、没有让学生准备一个闹钟或者钟面作为学具。

  3、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引申,学生说“小朋友每天睡9分钟”可见,他对知识还没完全掌握,我却因为怕影响进度,只让个别学生说说他错在哪,忽视了这个本该是闪光的地方。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9

  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半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知道1时=60分。

  学生对于1时=60分这个时间的进率理解起来是比较难的,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一个小格是多少分,一个大格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学生弄清这些以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分与时的内在联系。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节课是个很好的机会。1分钟能做些什么?我先让学生有的写字,有的做题,然后又出示很多资料说明一分钟里可以做很多事情。适时提出,珍惜每一分钟,积少成多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不珍惜时间,时间就会悄悄地溜走,什么事也干不成。

  本节课还有一个难点,例如7时55分、2时50分这样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时针靠*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看成8时55分、3时50分,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还需经常巩固练*。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10

  《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1,本节课在经历了集体备课、试课、修改、名师引领评课、重建后,主要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整体认知、框架意识

  数学教学注重整体的内在逻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将整节课的框架建构起来。《时分的认识》一课知识比较多、比较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而不是将知识点切成一段一段。

  在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进一步认识钟面时,应该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从整体把握钟面上各个部分,包括时针、分针、数字、大格、小格,帮助学生排除秒针等干扰,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方向。

  二、备好学生、抓住已有知识经验

  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都要用到的.工具,不少学生对钟表应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认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本节课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容量太大,课堂时间总是不够用,经过名师引领评课之后才恍然大悟。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教师却低估了学生的水*,从零起点教起,怕有学生不会,手把手的一点一点的教,每一个细节都要抓到,导致既忽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没有能够把握住学生的重难点又浪费了时间。

  在认识钟面环节中,教师可以放手给学生看一看、拨一拨、数一数,小组内交流发现,让学生教学生,在全班汇报时教师给予一定的总结提升,这样首先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是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惑,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重锤砸下,重点击破。

  三、课堂生成、随机应变

  在《时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有待提高。课堂是有生命的,每个学生都是灵动的,课堂教学不可能严格按照教学设计进行,对于学生超出预设的生成,教师要能够及时评价,对于有价值的生成,教师要牢牢抓住。课堂的应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在日常教学积累经验、及时反思、不断提高。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不仅仅存在这一节课,针对本节课的反思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必定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时分秒》单元教学反思范本5份(扩展7)

——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范文5份

  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1

  《画家乡》一文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写的是孩子们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五个孩子不同的画,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

  课文第2—6自然段具体描述了涛涛、山山、**、青青、京京5个孩子所画的家乡。涛涛的家乡在海边,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顷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山山的家乡在山里,那里山峰高,水清,屋前屋后都是高大的树。**的家乡在*原,辽阔的*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青青的家乡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里草绿,牛羊多。京京的家乡在城市,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他们的画画出了各自家乡的特点,充分反映了他们对家乡的真挚热爱,进而反衬出祖国各地欣欣向荣的发展。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篇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通俗诗和风景画。画面的图景和描写的`语句,很容易与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达成契合,引起共鸣。因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读文感悟,并激发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的家乡,让爱家乡、赞家乡的情感在课堂中回荡。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读课文,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对学*课文的兴趣。根据课文段落的特点,我选择精读第二段,让学生明白学*方法后,指导学生自主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找找、读读等多种方式,并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自由读、比赛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使课文的意境和语言都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在观察大海时,引导学生通过读“……那么……那么……”,体会出海更蓝,更宽。接下来,让学生学着“那么……那么……”的句式说话,学生们说的不够理想,我觉得可能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还有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觉得没指导到位。

  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2

  本组课文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景色和生活,表达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之情。但每篇文章的写法各具特色。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我们根据大多数孩子对农村生活不了解的特点,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三是结合综合型学*让学生通过已经学*的乡村田园景色,到实际生活中再次去感受,去领悟。

  一、反思教材

  新教材的优点是改变了老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倾向,强调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材还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语文园地中的*作,改变了老教材*作的独立性,而新教材的.*作是与口语交际融合在一起的。这样对提高学生的*作大有好处。同时,这册教材也存在不足,例如:《语文园地六》的*作,让学生写田园风光或乡村景色,对大多数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来说,缺少对农村的生活体验,只从书中了解是远远不够的,给孩子的*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教材在编写时要因地制宜,找出适合农村或城市不同地域的学*内容。

  二、、反思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改变了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传统教法。在教学中采用的“先学后教”形式,课堂中“三人小组合作学*”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理念,使学*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了学*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动脑、动口,加之教师适度的引导、点拨、强化,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三、反思本单元教学中的困惑

  1、教法与学法的困惑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但在合作的过程中,一些后进生坐享其成,只等优生的答案,不愿意思考,这样可能会导致“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的状况。

  小学语文课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语文。例如: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某一段,再如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表面上看,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有时是走过场,缺乏实效性。

  再如,在本单元教学中,在小组汇报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指导什么,教师出现了“放而不收”的现象,处在被动地位,这样的教学怎么能有益有效呢?学*离不开教师,自主学*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就让出主导作用,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时没有把握好教与学之间的“度”。

  2、作文指导与学生写作的困惑

  一提起作文,多数语文教师都有同样的困惑,作文应该怎样指导学生才能会写,指导细一点吧,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都差不多一个内容,不细指导,差一点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下手。可是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中心环节。

  对学生来说作文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的确,提高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难在一朝一夕完成,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在作文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 让学生养成看书的好*惯

  让班级的图书角发挥作用。每学期我都让学生每人拿两本以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到图书角,大家换着看。书的内容不要限制,尊重学生的自**。有人喜欢“大江东流”; 有人喜欢“小桥流水”。个人有个人的兴趣,个人有个人的口味。我们不必强求一致,只要有益的,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无害的都可以。看什么书都增长知识。

  (2)让学生多积累

  语言在于积累。让学生每天积累一个成语,一个名言警句或一个好的片断,随着时间的拉长,积累量逐渐增大。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就丰富了,写作时就有话可说。

  (3)把每篇课文当作一篇*作的例文来分析

  教师要告诉学生,老师领你分析课文,实际上就是在教你学写作文。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清晰地知道作者的写作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是怎样写的。这样就为他们自己动笔写时,屡清了思路,打下了基础。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在不断磨砺中取得点滴的进步。教学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走,唯有目标坚定,脚踏实地,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3

  第一板块

  一、充分自学

  1.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10首古诗词。

  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

  3.背诵古诗词。

  二、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吟相应的诗词)。

  2.全班交流10首古诗词的大意。

  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

  ②“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

  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带有“白日”的诗还有哪首?

  ⑧《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⑩《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三、讲述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

  四、有机联系,拓展读《江畔独步寻花(黄狮塔前江水东)》《春望》

  第二板块

  一、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超联想,分类复*古诗词

  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联想到: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咏物言志诗──《石灰吟》《竹石》

  联想到: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蜂(不论*地与山尖)罗隐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写景诗──《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

  联想到: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二、以作者为生发点,复*积累的有关作者的诗词。

  如:王维、王昌龄、杜甫、郑燮、苏轼等。

  教后反思:

  《古诗词背诵》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最后一个内容,学*这个内容时我做了一个大胆尝试:十首古诗我先让学生读熟,然后每一个组重点研究一首诗词,上课时让小组代表在全班面前讲解,其他小组可以补充。布置下任务以后,小组同学下来积极查找资料,进行备课。尽管这样我还是有些担心——害怕学生抓不住重点,对诗词的意境理解不到位,于是下来后我也认真研究了教材并备了课。

  上课伊始,我按照我的布置先让第一小组代表讲解,学生上了讲台后学着老师的样子讲了起来。充当老师的学生刚开始有点紧张,当他进入角色后完全放开了自己。同时我发现这个小组在讲解的`过程中,其他同学都能认真听讲,当讲解的同学提问时,同学们也都能积极举手发言 。讲完后我当堂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了一下小测验,结果是我没有想到的——就连我们班学*最差的王斌同学都能很好地掌握这首诗的内容,这节课虽然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需要改进,但是从这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我认为我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这节古诗词的学*,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大胆放手,不要怕浪费时间,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一定的空间锻炼自己,让他们自由地理解,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人们常说能力是练出来的,只有这样经常地锻炼下去,我觉得我们班学生的能力肯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4

  小语第六册第一单元*作的标准是:能写出景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感情;有丰富的想象。在第五册写观察日记、介绍一处地方这两个单元*作中,都已经重点进行过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和景物的训练,加上在学*第一单元课文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学*作者观察顺序、描写顺序,这样学生达到按一定顺序写清楚这个要求并不难。学生通过上个学期描写事物的小练笔与*作的训练,也能写出事物的基本特点了。基于有以上的基础,我决定把*作目标定得更具体一点,就是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写生动。如何指导把事物写生动呢?学生仅仅靠运用现有积累的词语来把事物描写生动是不可能的。仔细研读教材后,我发现本单元课文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描写事物特点时都有丰富的或生动的想象。《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任务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另一方面要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而培养想象力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作更是离不开想象。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我决定从培养丰富想象力着手,指导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来把事物描写生动。

  一、明确学*目标,开展前置性学*活动,教与学有的放矢。

  有了以上的思量,我定下了本单元的学**目标,并设计了相应的前置性学*活动。在学*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师生共读*作提示,并提炼要求,明确学*目标和前置性学*活动内容。其中特别强调了课内外阅读积累优美词句时,要多积累想象丰富的词句;认真思考课后想象练*;仔细观察一种喜欢的或身边出现的小动物和植物,通过画画、拍照、简单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到的特点。

  二、用心体会,大胆想象,勤于练笔。

  为本单元*作而设计的前置性学*策略主要还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一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学会赏析描写事物特点的语句,用心体会表达的方法;二是画出文中想象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把事物写生动的效果;三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想象力,进行仿写小练笔。

  案例1:《燕子》第一自然段的学*:

  师:燕子是春天的精灵,它们飞过山峦、飞过田野,让我们靠*观察一下它们吧!你看到了怎样的燕子,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生:燕子的身子黑黑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师:课文是如何描写燕子外形特点的呢?

  生看图展示背诵第一段(前置性学*过程中已经练*背诵)。

  师:你发现第一段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先写羽毛,再写翅膀,再写尾巴,最后写燕子活泼机灵。

  师:你真会发现,这一段就是按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来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还有吗?

  生:课文不是像我们*时描写燕子一样,说燕子有什么,有什么,而是用了“一身什么,一对什么,加上什么,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师:你读得真仔细,是的,课文表达的方式跟我们*时描写的方式不一样。学*了这种新的表达方法,我们也能把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描写生动,对吗?

  学生进行小练笔:仿照第一段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案例2:学*《咏柳》

  用自己的话说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一句描写了什么。体会用比喻修辞手法描写出柳树枝叶的碧绿、枝条的茂盛的特点。

  小练笔:想象自己观察的柳树还有什么特点,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和看《燕子》插图,发挥想象,写出柳树的特点,还可以想象柳树和周围事物的对话来赞美柳树。

  案例3:学*《荷花》第三、四段

  朗读第二段和第三段的一、二句。

  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想象它们都有怎样的姿势?

  生1:看看这一朵,很美,她像在风中跳舞。

  师:你很会想象,请问这朵荷花怎样的姿势让你想象她在风中跳舞呢?

  生1:她在风中摇摆。

  师:那就先把描写她的姿势,再进行想象吧!

  生1:看看这一朵,很美,她在风中摇摆,好像在跳舞。

  师:真棒!

  生2: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她低着头,好像在听小鱼说话。

  生3:看看这一朵,很美,她仰着笑脸,好像在跟小鸟打招呼。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师:我们运用丰富的想象把荷花描写得多美、多生动啊!

  有感情朗读第4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师:如果你也是池中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什么呢?

  生1:青蛙跳过来,呱呱呱,告诉我它会唱歌。

  生2:小蝌蚪游过来,告诉我它们要去找妈妈。

  师:想象真丰富啊,除了水里游的,地上的,天上的一些事物都可能会告诉我什么呢?

  生3:小鸟飞过来,告诉我早餐的丰盛。

  生4:露珠滴下来,告诉我清早的空气多么清新。

  师:想象得多棒啊!让人意想不到。

  ……

  学*完课文,复*课文写作顺序:看花时间、地点、人物——荷花生长的各种姿势——想象和感受。学*课文写作顺序描写一种花,要有丰富的想象。

  三、*作材料充分准备,以说带写。

  学生在前置性学*活动中就进行*作材料的收集。如利用假期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游览、参观或向身边的人了解家乡的一处风景等等。

  进行口语交际《介绍一处景物》时,我发现学生还不是很会抓景物特点。于是在评价表达时,我特别强调上台展示的`学生要讲清这处景物的特点,引导他们抓住印象最深的一两点进行介绍。并引导其他学生评价时说说台上的学生有无把介绍的景物特点讲清楚。特意表扬能够按照一定顺序说清楚的学生。

  经过多次的口头、笔头的训练,学生基本能够抓住景物特点,初步会展开丰富想象把事物写生动。正式*作之前,我还是引导他们先把全文的结构构思好,想清楚写什么,有什么特点,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哪个特点要重点介绍,就要发挥想象写生动。

  从*作完成情况看来,学生基本能按一定顺序去介绍,也能够抓住景物特点和发挥想象。想象主要体现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优等*作的想象很丰富,能对事物特点进行生动描写,语言优美,表达流畅,能运用自己积累的词句。中等*作能运用积累的词语把事物特点写清楚,有想象但不够丰富。还有一些虽有想象,但不够恰当,比较简单地描写景物的特点。由此看来,大部分学生的表象积累还不够丰富。

  丰富的表象积累,是发挥想象力的雄厚基础,表象贫乏,就会导致想象狭窄和肤浅。因此,在往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要从以下几方面去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体验,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写观察日记;继续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指导学生学会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情境,进行补白、续写等等的小练笔;课外阅读要求运用老师指导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积极积累,扩大词汇量,增长课外知识。

  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5

  有了前两课的铺垫和过渡,这一课的“八爪鱼”思维导图推进得很顺利,一边读,一边画,写得急了,有几个错字是在所难免,但大家的手、脑都动起来了。理解“抽出、封、浸”这样的题目,以往我只要求学生说,课上各抽两三个同学说完就完了,现在要要求写下来,还得画好线写,写得干净漂亮。先读练*册上范例是怎么说的,梳理出学法:解释词语的意思,再说表达效果。第一句和学生一起说,一起写;

  第二句和学生一起说,让学生听写;

  第三句学生说,说完自己写。写得又快又好的,帮助写不出来的,说不出来的就先听别人怎么说的,再自己复述一遍,然后再照着说的来写。

  这一课中难写的字有“酸”,容易写错的是“袋、线、脆”,很难写好看的是“密密层层”和“严严实实”。“库”的`笔顺漏教了,下次写到时再补吧。

  写家乡最美的季节分了两天两个小任务,第一步是先写清楚因果关系,选择合适的当季景物,这和前面看图写句段的要求又有不同,这一次的写话涉及到了选材。第二步是打磨词句,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把一段话写完整。像之前朱新亚老师在观察单元所做的一样,一个有难度的大任务可以拆解成两个小任务,有梯度地去完成,小朋友不容易觉得恐惧抵触,之后遇到生活中的难事,也能养成拆解步骤的思维*惯。

  这一单元教了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帮助我们读懂文章,从语文园地的“车站的人可真多”开始教用思维导图梳理写作思路。这里只写一段话,所以图画得小,到这一单元的*作《这儿真美》,图就要画得大了,老师也从全画逐渐过渡到画一半,剩下的分支让学生根据自己想写的内容去补足。写作之前先画这样一张图,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想的时候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写的时候就忘记了”和写作不按顺序、没有条理的问题也可以有些许改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