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我的教学内容是第六单元的解决问题例8,这个例题要求学生通过看直观图,将抽象的数学信息具体化,进而探讨如何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以买碗为主线,通过学生熟悉的两步计算,建立归一问题的基本模型,让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先算出一个单位的数量是多少,在根据题目中的其他条件算出最后的结果。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不强,在课件的`设计中,主要采用示意图的方式,让学生看图理解题意,从课堂表现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只是有个别差生开始不理解,到后来的练*也能基本完成。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同属于归一问题,但略有不同,第一个是正归一,后一个是反归一,我在处理这两题时,采用了对比方式,让学生在对比之下发现不同,进而减少了正反归一问题的混淆。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我会提问题”的环节,给出学生一个条件,让学生补充提问题,巩固了学生的新知,但是由于例题时间用了过长时间,本环节没有顺利完成。

  本次课后,通过听课教师的提点和自我反思,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讲的太多,不敢放手给学生。在讲例题时,总是怕学生不会,课堂上只是教师主要在讲,学生被动在听。

  2、分析题目时重复过多。在分析问题时,总觉得学生没读懂题目,就反复带领同学分析,这就是造成教学内容完不成的主要原因。3、教学中不想让学生犯错。总想着要让学生一次就对,不懂让学生先犯错。

  4、课堂中口头用语过多。

  5、在全课小结时,学生对于“求单一量”这一问题不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只能我自己总结,这个环节就没有起到效果。今后改进的方向:1、课堂要大胆放手给学生,能不讲的就不讲或少讲。2、学生学*要以优带差。让优生教差生,这样既巩固了优生,也帮扶了差生。3、多让学生说自己的做题想法,不能只灌输老师的想法,让学生“活起来”。4、教学中不能怕学生出错,要让学生从错误中发现自己,然后在错误的基础上发现正确的知识。5、多听其他老师的课,积累教学经验,让自己不断进步。6、尽量减少口头*惯用语。

  本次课给我的启发很大,揭露了我的诸多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让课堂尽量向优质与高效靠拢。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2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基础上进行学*的。教学的重点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让学生经历竖式形成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算理,掌握算法。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例1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口算12╳3的方法,有这样两种方法:(1)12+12+12=36(2)10╳3=302╳3=630+6=36;然后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进行计算,出现以下两种方法:学生对于第一种方法只是凭感觉,说不出来为什么,但是第二种方法学生却可以依据口算的方法说出算理。这两种方法实际上第二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的算理依据,第一种是第二种方法的简便书写形式。在计算教学中,计算的算理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合理性,也就是为什么这样计算。算理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的算法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它通常是算理指导下的一些人为规定。在下面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算的已经是什么。为了让竖式变得更加简洁,简便可以写成第一种竖式的形式。但是,在教学中教师要说明在第一种方法中,个位2表示2个一,2╳3=6,6表示6个一,十位1╳3=3,1表示1个十乘3是3个十,表示的是30,所以写在十位上。在这样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明确算法。(1)12(2)12╳3╳33663036由此可见,数学上的算理是为算法提供理论指导,而算法是使算理具体化。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3

  这两周我们学*的都是乘法的笔算,反思这两周的教学我认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如学*例3和例4时,我让学生先预*,预*要求是这样提的:1、先读课本,要求从上往下,从左往右认真阅读。2、寻找图中的信息,并根据有关的信息提出相关的问题,3、怎样解决这个问题?4、怎样计算?如果有问题可以请教家长。课堂中我利用两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回忆昨晚的预*情况,并做好汇报工作。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他们进行讲解,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孩子思路清晰,口齿伶俐,讲的头头是道,令人佩服。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其中缘由,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及时讲解,重点讲明算理,让所有的学生知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是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都要进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也就是连续两次(或三次)进位的题目。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并且逐步完善板书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从学生的当堂作业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都能熟练说出算理,笔算正确率也较高。练*中还准备了挑战题,但因为是家常课,所以处理为机动,待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4

  估算的方法灵活多变,不同的题可以有着不同的方法,同一道题也可以有不同的估算方法,现结合具体的题目一一叙述。估算的基本方法是把一个数看作整百数、整十数再计算出*似数,这对于学生学*是没有障碍的,是一种单一的计算方法,只要有整百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基础就可以了。其实估算的落实并不是如基本题那样的'简单,因数据的不同、题目要求的不同、情境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1、题型不同

  填>、<、=的题,不仅要估算出大约是多少,还要能判断估大了还是估小了,最好能估出多估了几或少估了几,才能达到准确比大小的目的。

  判断题中的估算只要能通过估算得到是否错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计算出准确结果。

  选择题中的估算可以选择不同的数位计算,如只选择个位计算或只选择高位计算,还可以通过估算采用排除法解答。

  在改错题中,估算更灵活了,大处可估算是几位数或最高位是否合理;小处可从计算中结果是否合理。

  2、情境不同

  某学校有9个教室,每个教室有26张桌子。这些教室里桌子的总数大约是()张。

  可以把26张看作30张,总数大约是270张;可以更精确一些,比270张少约是260张。

  电梯载重1000千克(限乘13人),王叔叔带着8箱货物,每箱105千克,能带着所有货物乘电梯吗?多估比较合适。8箱是840千克,即使王叔叔是100千克,连货物也不到1000千克。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5

  本节课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重点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竖式的写法。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和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遵循三个原则:计算教学的情境化原则、算理理解的直观性原则、算法抽象的科学性原则,然后围绕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设计。

  1、情境化教学

  相对于其他教学来说,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怎样才能使计算生动而不枯燥?我决定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以“学校发口罩”为元素的情境。每一个知识的学*都是在对情境中数学信息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解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产生计算的需要,形成探究学*的内部动机。

  因此,我的`情境图是12个口罩为一份,其中10个装一袋,旁边还有2个。这样摆放口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让学生自然而然想到拆数乘。

  2、直观操作,加强算理理解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方法,在教学算法时,我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课堂上在学生拆数口算后,请同学上台进行小棒操作,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板书讲解竖式后,再次利用小棒让学生上台说清每一步在小棒图里具体表示什么,多次通过数形结合沟通乘法竖式的算理算法。

  3、算法抽象的科学性

  重视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概括,虽然教材没有给出完整的计算法则,但在课堂中要求孩子亲身体验竖式的生成过程,自己尝试说出计算的基本步骤和要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我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来学*新知。学生通过回忆拆数乘的口算方法,自主尝试列出竖式,师生共议,发现口算和笔算的算理是一样的。

  课前复*导入用数字“3”所在的数位变化,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数位表示的意义不同,为同学们利用位值生成算法做了很好的铺垫。

  总之,这节课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学生通过回忆拆数乘口算、操作小棒演示口算方法都为后边竖式的算理算法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准备,学生在讲解竖式的计算方法和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时基本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

  2。从学生练*反馈来看,知识技能目标已经达成。

  3。对话之中学数学。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课堂上我提一些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让他们认真思考,主动发言,不断产生思维碰撞,让孩子之间展开有效对话,课堂氛围活跃良好。

  当然,一节课下来也有觉得遗憾的地方:

  1。第一个遗憾就是可能因为学生提前预*过,预*时掌握了简写竖式的基本方法,课堂上没有生成我预设的其它算法。学生自主尝试笔算方法时,我巡视发现全班所有孩子都只有用简写的乘法竖式做了出来,缺乏经验的我就没有很好的生成可以展开理解算理的资源。

  2。第二个遗憾就是面对陌生的班级,我对孩子的关注还不够,有很多孩子积极举手但没有来得及与之交流。

  总之,对我而言,这是一次成长路上非常重要的历练,每次历练都是成长的蜕变。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继续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迎接每一天的工作。成长永远在路上!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通用五篇扩展阅读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通用五篇(扩展1)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例1、例2、例3、例4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学*笔算乘法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表内乘法、笔算加法,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部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基础上教学的,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实经历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了解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计算*惯。

  教学目标:

  1、由旧知导入新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及算法。

  2、经历探索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新知

  12师:会算吗?(学生说计算过程)

  12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12师:个位有几个2相加?3个2相加就可以用3乘2计算。十位上是几个几?可以计算3乘1。

  各个数位都乘以的是几?为什么?(个位:3个2十位:3个1)

  23师:怎样算?

  23规范计算过程:各个数位都乘以的是几?为什么?(个位是3个3,十位是3个2)

  +23

  27师:怎样算?(指名说)

  27个位:3×7=21写1进2,为什么进2?

  +27总结: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

  123

  123怎样算?同位互说

  +123

  个数再多些还行吗?

  16

  16怎么算?各个数位都乘几?为什么?

  16齐说过程

  16

  16

  +16

  数字再多些行吗?

  32你有什么方法能把这个竖式变得简便一些吗?

  323生写在黑板上

  …..为什么乘9?

  +32小结:各个数位上都有9个相同的数,就是9个32相加,可以列式32×9。乘法是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9个32

  师:你能将加法改写成乘法吗?

  29为什么乘3?

  29

  +29

  21乘4表示什么意思?闭上眼睛想,个位是几个1,十位是几个2?同位互说

  ×4小结:各个数位是由4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用4分别去乘每一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14闭上眼睛想一想,跟你的同位说说,个位上有几个几?十位上有几个几?

  ×7

  423个位上有几个几?十位呢?百位呢?

  ×51怎么来的?十位写几?需要进位吗?

  总结:今天学*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上的每一位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计算时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练*:

  460

  ×5

  406

  ×5

  反思:

  勾连加法与乘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乘法计算的算理,从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改变以往以乘法计算方法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从相同加数加法计算入手,让学生理解从个位算起,每一位上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就可以用几乘几来计算,从而自然过渡到多位数乘一位数,就是将每一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有此将教材中的例1~例4整合在一起,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也便于理解、掌握计算方法。由于教学时间的问题,没有将整节课完整的呈现出来,只教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但在课堂检测中,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有此,说明此教学思路是可行。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2

  【背景与导读】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那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书写格式问题。现代教育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教育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包括态度、能力、知识)。本案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评价,然后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力图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1出示)

  师:美术课上,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腊笔画画。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这看看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学问题?

  生:他们三个一共有多少枝腊笔?

  师:那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2×3

  师:那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12×3表示有3盒枝数一样的腊笔,每盒有12枝。

  生2:表示有3个12。

  师: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算式算出来呢?

  生:能。

  师:那么就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师: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是怎么算的呢?谁先来说:

  生1:我是这样的算的,我先把12分成10和2,然后算2乘3等于6,再算10乘3等于30,30再加上6等于36。(结合学生的汇报同时作相应的板书)

  师:你们谁看懂了这位同学的算法吗?谁来说说?

  生2:他是先用第二个因数先去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然后再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再把两个得数加起来。

  师:哦,好的,那不是这么算的有吗?

  生3:有。我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3个12相加等于36。

  生4:我是这样算的:先用10乘3等于30,然后算2乘3等于6,最后算30加6等于36。(总结汇报同时作相应的板书)

  生5:我是通过摆小棒摆出来的。一行摆一捆零2根,连摆三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36。

  师:同学们得出了这么多的算法,用那种算法比较简便呢?

  生6:生4和生2 的算法比较简便。如果因数个数较多摆小棒、连加就比较麻烦。

  师:同意吗?(生:同意。)那我们能不能 把这三个算式象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板书)

  师:原来用竖式算的时候,以前就会算了,只不过在写法上有些不一样。我们已认识了乘法竖式,想不想用它来算两道啊?

  师:那我们就用竖式的方法来算两道题吧!( 12 × 4= 213 × 3= 两学生板演)

  师:算好后向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竖式计算乘法既可以从个位算起,还可以从高位算起的

  反思:本环节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虑到后继学*的需要,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片断二:深入研究,形成算法。

  师:用竖式计算乘法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我们再来看看。(情境2出示,王老师买书,每套18本,一共买3套,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师:谁来列算式?

  生1:3×18。

  生2:18×3。(板书)

  师:好的,那么现在就请大家用刚刚学会的竖式来算出这个算式,你喜欢从哪位算起就从哪位算起吧。 (学生独立计算,一学生板演,此学生刚才认为从高位算起)

  师:这位同学在黑板上也算好了,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算?把你刚刚是怎么算的和遇到的问题都说出来,好吗?

  生:我先算“1”乘3等于3,我先不写上去,记在脑子里,再算“8”乘3等于24,前面算出来的3再加2等于5 。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老师也听明白了。他先算十位上的“1”乘3得3个十,可是这个“3”他先不写,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先不写吗?

  生:因为3乘8等于24,要写4进2。

  师:哦,看到了个位要相乘,8乘3等于24,个位满二十,要向十位进2。所以他先不写,等会要和进上来的2相加,脑子里要多记一次。如果从个位算起,会不会这样的?

  生:不会。先算个位上的“8”乘3等于24,写4进2。

  师:写4进2是什么意思?

  生:在个位上满二十了就向十位进2。

  师:进2是怎么表示出来的?

  生:写个小“2”。

  师: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跟加法一样,进位了就写一个小小的“2”。

  师:我们继续算。

  生:再算十位上的"1"乘3得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2"等于5个十。

  师:这样算要不要像刚才一样,先把数记在脑子里,再和后面进上来的数相加了,你们说从个位算起方便还是从高位算起方便呢?

  生:个位。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了用竖式计算乘法从个位算起比较方便,但还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是什么问题知道吗?

  生:进位了。

  师:那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呀?

  生:进位的时候用一个小小的数字记在个位和十位的中间。

  师:好,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了新问题,我们也想出了办法。那么一个数乘一位数用竖式计算是怎么算的呢?我们能总结吗?

  生1:我是这样算的,先算第一个因数个位乘第二个因数,如果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生2:我还是觉得从高位算起比较好。

  师:哦,是这样的,那等会再用这个方法算算,如果觉得不行再改回来,好吗?

  反思:

  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思想。因为知识的内化,必须是学生个体针对问题对现有材料和已有知识加以分析,展开思维,才产生迁移的过程。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于不同的个体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本环节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如何解答一个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式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勇于说说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分析讨论思维的正误。同时鼓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数学学*方式。在计算一个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时,允许学生既可从高位乘起,也可从低位乘起,让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即进位)时,自己领悟哪一种计算顺序更简便。教师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无恐惧的情景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了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并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优化,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学*笔算乘法的开始,也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表内乘法,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的。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同时也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一定必要的启示。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对本课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处理,既抓住了重点,又让枯燥的笔算教学生动而不呆板。

  一、自认为上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三点:

  (一)“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中去。如,上课开始,出示《智慧树》中的三个主持人留给同学们的三句话,使学生倍感亲切,并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中,使相对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而有趣,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欲望。

  (二)抓住教学重点,从引导到指出,再到明确,反反复复地让学生回答,从扶着说到自己能说,再到归纳总结,步步深入。在明确算理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教师只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身份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小结,使算理简洁有条理,并且渗透了验算这个数学*惯。在整堂课中,时时出现算理的巩固,让学在短短一节课当中,牢牢地把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三)设计多种练*,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在练*中,设计了“帮'小咕咚'改错”“摘苹果”等活动,体现了趣味性、知识性和应用性,在游戏中做数学,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数学,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不仅增强了学*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上三点是我认为自己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但这堂课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吸取教训,引以为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开始的口算准备时,处理得不够正确,应该让学生个别回答,发现学生的问题,而不是用一起回答的方法,走个别形式,没有起到准备题的作用。

  (二)教学例题时,忘记写答语。

  (三)在列竖式计算时,积书写的`位置强调不够。

  (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学*新知。合作交流中,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教给学*较困难的学生,学*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宽松的氛围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4

  在本节课中,我首先创设情境以估算23×2引入新知,再设置矛盾冲突:使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既可增强学生的学*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我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同学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最后适时引导、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过程都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感受计算方法,让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等多种形式有效的进行算法最优化的渗透。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怎样计算。

  其次,注重练*设计的层次,注重知识间的层层递进,在学生学会简单的像23×2、42×2……这类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后,我让学生自己试着笔算123×2、342×2、1234×2这类稍难的算式,让学生试着自主学*,思考计算方法,利用新知的迁移来完成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慢慢引导学生去尝试找到一个总的计算方法,观察这些计算时共通的地方。使学生能形成一种*惯。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都要进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也就是连续两次(或三次)进位的题目。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并且逐步完善板书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从学生的当堂作业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都能熟练说出算理,笔算正确率也较高。练*中还准备了挑战题,但因为是家常课,所以处理为机动,待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5

  这节课是学生学*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的。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同时也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一定必要的启示。

  一、 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数学和应用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选取学生非常熟悉的绘画场景为教学情境,从学生熟知的彩笔这一数学信息引出问题,学生很轻松的就提出了“他们三个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笔?”这个数学问题,很自如地引发到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怎样计算12×3”。

  二、 扩展思维空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对于12×3的计算结果,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算出其结果,他们可以用口算的方法,可以用笔算的方法,可以用分解因式的方法,可以用摆实物的方法来求出他们的结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当我把问题明确提出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然后再和他的同桌交流,鼓励学生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思路会越来越开阔。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学*的成功喜悦。

  不足及启示:

  一、教学内容较于简单化,解决的问题过于单一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

  启示:可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加入进来,可以在完成12×3、23×2、123×2之后,再回到最初的情境中,把12枝彩笔换成18枝彩笔让学生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从而可以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层次性,深度性,也使学生有浓厚的学*兴趣。

  二、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有所了解,不陌生。因此在教师讲解完他们不太明确的算理后,教师还是一味地反复强调这一问题,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没有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吸引,失去学*的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不活跃。

  启示:可增加比赛,从而增进学生的学*热情。

  计算教学的算理、算法很重要,学*起来也很枯燥无味。在教学上如果教师能够设计一些激发学生挑战的形式将会激发他们学*热情。比赛这一形式就是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开展口算比赛,比哪个小组算得多且算得准;可以开展口算积分比赛,比哪个小组抢到的口算题最多,并算得准等。

  这样补充设计后,教学内容就会充实些,学生的学*兴趣就会浓厚些,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活跃些。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通用五篇(扩展2)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实用10份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1

  估算的方法灵活多变,不同的题可以有着不同的方法,同一道题也可以有不同的估算方法,现结合具体的.题目一一叙述。估算的基本方法是把一个数看作整百数、整十数再计算出*似数,这对于学生学*是没有障碍的,是一种单一的计算方法,只要有整百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基础就可以了。其实估算的落实并不是如基本题那样的简单,因数据的不同、题目要求的不同、情境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1、题型不同

  填>、<、=的题,不仅要估算出大约是多少,还要能判断估大了还是估小了,最好能估出多估了几或少估了几,才能达到准确比大小的目的。

  判断题中的估算只要能通过估算得到是否错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计算出准确结果。

  选择题中的估算可以选择不同的数位计算,如只选择个位计算或只选择高位计算,还可以通过估算采用排除法解答。

  在改错题中,估算更灵活了,大处可估算是几位数或最高位是否合理;小处可从计算中结果是否合理。

  2、情境不同

  某学校有9个教室,每个教室有26张桌子。这些教室里桌子的总数大约是()张。

  可以把26张看作30张,总数大约是270张;可以更精确一些,比270张少约是260张。

  电梯载重1000千克(限乘13人),王叔叔带着8箱货物,每箱105千克,能带着所有货物乘电梯吗?多估比较合适。8箱是840千克,即使王叔叔是100千克,连货物也不到1000千克。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2

  一周前接到比赛通知,到今天下午终于松口气走出录播教室,整整一个星期过去了。这也是从教以来打磨最久的一次课,前后经历6次试课,无数次修改教案课件,一次次推翻重来,到这一刻,过程中收获的,远比结局更重要。

  一、情境服务课堂,为课堂增姿添色

  作为一节信息技术融合课,必然离不了各种多媒体信息手段。一开始,只是想录一个音频,在本节课难点突破时,换一种形式来提醒孩子们注意。在制作音频时,独独相中了海绵宝宝的配音,紧接着,思路拓展,创设了一个海绵宝宝海底寻宝的情境,关于这个情境,也走了一些弯路。

  备课之初,过于强调信息技术的使用,甚至为此生搬硬套创设了一个海绵宝宝大杂烩,为什么说是大杂烩呢?你且来听一听,蟹老板为了拯救蟹堡王的生意,派海绵宝宝去海底深处寻找神秘配方,出发前,要送给海绵宝宝其中的一种调料,答对了才能送给它,结果被可恶的痞老板给替换成了藿香正气水……

  蟹老板承诺的神秘调料

  被痞老板偷偷换成藿香正气水,哈哈

  现在回想,也不得不佩服当时的脑洞之大。为了创设而创设,过于复杂牵强的情境,脱离课堂本质,只能被无情pass!于是,简化情境,只保留海绵宝宝海底寻宝这一条线,人物角色也只有这一个,搭配课堂评比机制,用海绵宝宝音效在关键节点提醒,贯穿全课,吸引孩子注意力,增添课堂趣味性,同时,也尽可能弱化了老师一直在强调,在环节之间过度的感觉。

  但是,在比赛过程中,还是有些许紧张,因此,评价机制没有完全跟上节奏,心里有些许遗憾。

  二、技术支撑教学,为课堂助力加油

  信息技术课,玩儿的就是信息技术。这次比赛,我对希沃白板的操作更加熟练,ppt可能从此就要慢慢退出我的备课舞台了。

  蒙板、白板、课堂游戏、计时器、班级优化大师、学科工具……太多的东西可以去挖掘。前后7次讲这节课,每一次玩儿课堂游戏时,孩子们都处于兴奋失控的状态,为什么不多创设这样的课堂呢!

  这个课件,是花费时间最多的一个了。有一版被pass掉的'不舍得删除,一个小小的图标,要经历抠图、文字修改、加动画、音效等等,看起来**无奇的一页,最多有将*30个动画,经历几个小时的调整,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每次到最后都安慰自己,还好达到了想要的效果,都值得。

  但是,今天的赛课过程中,由于同时打开了希沃白板和鸿合白板两个软件,学生在玩儿课堂游戏过程中不小心触发了切换按钮,导致希沃整个控制面板消失不见,还好有翻页笔,对整个课堂顺利进行没有太大的影响。尽管预设了没有网络或网络卡顿的情况,但这种突**况还是让我内心慌乱了一下,看来,凡事还是要多做计划,有planB、planC……才能游刃有余。

  三、落实单元备课,紧抓难点突破

  这个单元中,例2(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一次进位),例3(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连续进位),这两节课知识联系十分紧密。从课题来看,很容易区分这两节课的重点知识,但教材在例2中呈现了一次进位满十进一的情况,而例3中呈现的是满30进3,满20进2连续进位的情况,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一种例3的重点是“满几十进几”。

  认真研读教材就会发现,例2的做一做中,已经出现了“满几十进几”,因此例3的重点在于突破“连续进位”。联系整个单元的知识编排,一切都迎刃而解,因此,备课要备全面。

  这次赛课,整个流程基本顺利,但仍觉有很多不完美,只因着每一次的不完美,才要不断的去努力和超越,反思、提升,待下一次奔赴完美!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3

  这节课是学生学*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的。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同时也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一定必要的启示。

  一、 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数学和应用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选取学生非常熟悉的绘画场景为教学情境,从学生熟知的彩笔这一数学信息引出问题,学生很轻松的就提出了“他们三个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笔?”这个数学问题,很自如地引发到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怎样计算12×3”。

  二、 扩展思维空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对于12×3的计算结果,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算出其结果,他们可以用口算的方法,可以用笔算的方法,可以用分解因式的方法,可以用摆实物的方法来求出他们的结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当我把问题明确提出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然后再和他的同桌交流,鼓励学生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思路会越来越开阔。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学*的成功喜悦。

  不足及启示:

  一、教学内容较于简单化,解决的问题过于单一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

  启示:可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加入进来,可以在完成12×3、23×2、123×2之后,再回到最初的情境中,把12枝彩笔换成18枝彩笔让学生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从而可以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层次性,深度性,也使学生有浓厚的学*兴趣。

  二、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有所了解,不陌生。因此在教师讲解完他们不太明确的算理后,教师还是一味地反复强调这一问题,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没有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吸引,失去学*的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不活跃。

  启示:可增加比赛,从而增进学生的学*热情。

  计算教学的算理、算法很重要,学*起来也很枯燥无味。在教学上如果教师能够设计一些激发学生挑战的形式将会激发他们学*热情。比赛这一形式就是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开展口算比赛,比哪个小组算得多且算得准;可以开展口算积分比赛,比哪个小组抢到的口算题最多,并算得准等。

  这样补充设计后,教学内容就会充实些,学生的学*兴趣就会浓厚些,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活跃些。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4

  在本节课中,我首先创设情境以估算23×2引入新知,再设置矛盾冲突:使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既可增强学生的学*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我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同学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最后适时引导、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过程都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感受计算方法,让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等多种形式有效的进行算法最优化的渗透。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怎样计算。

  其次,注重练*设计的层次,注重知识间的层层递进,在学生学会简单的.像23×2、42×2……这类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后,我让学生自己试着笔算123×2、342×2、1234×2这类稍难的算式,让学生试着自主学*,思考计算方法,利用新知的迁移来完成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慢慢引导学生去尝试找到一个总的计算方法,观察这些计算时共通的地方。使学生能形成一种*惯。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都要进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也就是连续两次(或三次)进位的题目。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并且逐步完善板书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从学生的当堂作业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都能熟练说出算理,笔算正确率也较高。练*中还准备了挑战题,但因为是家常课,所以处理为机动,待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5

  本节课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重点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竖式的写法。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和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遵循三个原则:计算教学的情境化原则、算理理解的直观性原则、算法抽象的科学性原则,然后围绕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设计。

  1、情境化教学

  相对于其他教学来说,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怎样才能使计算生动而不枯燥?我决定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以“学校发口罩”为元素的情境。每一个知识的学*都是在对情境中数学信息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解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产生计算的需要,形成探究学*的内部动机。

  因此,我的情境图是12个口罩为一份,其中10个装一袋,旁边还有2个。这样摆放口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让学生自然而然想到拆数乘。

  2、直观操作,加强算理理解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方法,在教学算法时,我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课堂上在学生拆数口算后,请同学上台进行小棒操作,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板书讲解竖式后,再次利用小棒让学生上台说清每一步在小棒图里具体表示什么,多次通过数形结合沟通乘法竖式的算理算法。

  3、算法抽象的科学性

  重视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概括,虽然教材没有给出完整的计算法则,但在课堂中要求孩子亲身体验竖式的生成过程,自己尝试说出计算的`基本步骤和要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我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来学*新知。学生通过回忆拆数乘的口算方法,自主尝试列出竖式,师生共议,发现口算和笔算的算理是一样的。

  课前复*导入用数字“3”所在的数位变化,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数位表示的意义不同,为同学们利用位值生成算法做了很好的铺垫。

  总之,这节课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学生通过回忆拆数乘口算、操作小棒演示口算方法都为后边竖式的算理算法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准备,学生在讲解竖式的计算方法和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时基本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

  2。从学生练*反馈来看,知识技能目标已经达成。

  3。对话之中学数学。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课堂上我提一些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让他们认真思考,主动发言,不断产生思维碰撞,让孩子之间展开有效对话,课堂氛围活跃良好。

  当然,一节课下来也有觉得遗憾的地方:

  1。第一个遗憾就是可能因为学生提前预*过,预*时掌握了简写竖式的基本方法,课堂上没有生成我预设的其它算法。学生自主尝试笔算方法时,我巡视发现全班所有孩子都只有用简写的乘法竖式做了出来,缺乏经验的我就没有很好的生成可以展开理解算理的资源。

  2。第二个遗憾就是面对陌生的班级,我对孩子的关注还不够,有很多孩子积极举手但没有来得及与之交流。

  总之,对我而言,这是一次成长路上非常重要的历练,每次历练都是成长的蜕变。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继续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迎接每一天的工作。成长永远在路上!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6

  本节课是学*笔算乘法的开始,也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表内乘法,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的。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同时也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一定必要的启示。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对本课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处理,既抓住了重点,又让枯燥的笔算教学生动而不呆板。

  一、自认为上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三点:

  (一)“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中去。如,上课开始,出示《智慧树》中的三个主持人留给同学们的三句话,使学生倍感亲切,并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中,使相对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而有趣,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欲望。

  (二)抓住教学重点,从引导到指出,再到明确,反反复复地让学生回答,从扶着说到自己能说,再到归纳总结,步步深入。在明确算理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教师只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身份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小结,使算理简洁有条理,并且渗透了验算这个数学*惯。在整堂课中,时时出现算理的巩固,让学在短短一节课当中,牢牢地把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三)设计多种练*,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在练*中,设计了“帮'小咕咚'改错”“摘苹果”等活动,体现了趣味性、知识性和应用性,在游戏中做数学,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数学,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不仅增强了学*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上三点是我认为自己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但这堂课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吸取教训,引以为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开始的口算准备时,处理得不够正确,应该让学生个别回答,发现学生的问题,而不是用一起回答的方法,走个别形式,没有起到准备题的作用。

  (二)教学例题时,忘记写答语。

  (三)在列竖式计算时,积书写的位置强调不够。

  (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学*新知。合作交流中,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教给学*较困难的学生,学*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宽松的氛围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7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重点是让学生会用笔算来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并用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因为由前面的乘法学*作基础,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所以通过一节课的师生互动学*、讨论以及各种练*,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较好并完成教学任务。 虽然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授课过程中也有很大的失误。一是在计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的例题中,让学生列出算式(横式)最后利用各种方法算出结果后而结果未写到横式上,致使这类笔算题很不完整。对于这个失误我的本意是让学生发现教师出的问题,从而强调学生注意这个问题,结果学生并没有发现也未指出,自己最后也忘记处理这个问题,导致这节课总体上很不圆满(这类问题在*时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指出而在公开课中学生可能因拘束不想说,因为这个问题*时经常强调)。二是在练*巡视中发现了此问题,当时只对个别学生指出而没有集体强调,这一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应集体强调一下而我没强调,这也是使自己忘记处理此问题的原因。在以后教学中我一定多加注意减少失误,使课堂教学更加圆满。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8

  估算的方法灵活多变,不同的题可以有着不同的方法,同一道题也可以有不同的估算方法,现结合具体的题目一一叙述。估算的基本方法是把一个数看作整百数、整十数再计算出*似数,这对于学生学*是没有障碍的,是一种单一的计算方法,只要有整百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基础就可以了。其实估算的落实并不是如基本题那样的简单,因数据的不同、题目要求的不同、情境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1、题型不同

  填空题,不仅要估算出大约是多少,还要能判断估大了还是估小了,最好能估出多估了几或少估了几,才能达到准确比大小的目的。

  判断题中的估算只要能通过估算得到是否错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计算出准确结果。

  选择题中的估算可以选择不同的数位计算,如只选择个位计算或只选择高位计算,还可以通过估算采用排除法解答。

  在改错题中,估算更灵活了,大处可估算是几位数或最高位是否合理;小处可从计算中结果是否合理。

  2、情境不同

  某学校有9个教室,每个教室有26张桌子。这些教室里桌子的总数大约是()张。

  可以把26张看作30张,总数大约是270张;可以更精确一些,比270张少约是260张。

  电梯载重1000千克(限乘13人),王叔叔带着8箱货物,每箱105千克,能带着所有货物乘电梯吗?多估比较合适。8箱是840千克,即使王叔叔是100千克,连货物也不到1000千克。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9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那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书写格式问题。新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教育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包括态度、能力、知识)。

  我在教学时(课本第74页例1和做一做)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以开封的菊花花卉为场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注意知识的迁移。

  为避免机械重复训练,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展示菊花花会的盛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巧妙引入“12×3”怎样计算的问题,突出了前后知识的联系,计算方法的迁移,在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知识,自然的引出学生要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合作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

  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方式,找出解决“12×3”的不同算法,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设计多种练*,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在练*中,设计了“小动物诊所”“摘苹果”等活动,体现了趣味性、知识性和应用性,在游戏中作数学,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数学。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10

  在本节课中,我首先创设情境以估算23×2引入新知,再设置矛盾冲突:使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既可增强学生的学*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我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同学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最后适时引导、 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过程都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感受计算方法,让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等多种形式有效的进行算法最优化的渗透。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怎样计算。

  其次,注重练*设计的层次,注重知识间的层层递进,在学生学会简单的像23×2、42×2……这类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后,我让学生自己试着笔算123×2、342×2、1234×2这类稍难的算式,让学生试着自主学*,思考计算方法,利用新知的迁移来完成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慢慢引导学生去尝试找到一个总的计算方法,观察这些计算时共通的地方。使学生能形成一种*惯。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都要进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也就是连续两次(或三次)进位的题目。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并且逐步完善板书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从学生的当堂作业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都能熟练说出算理,笔算正确率也较高。练*中还准备了挑战题,但因为是家常课,所以处理为机动,待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通用五篇(扩展3)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1

  【背景与导读】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那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书写格式问题。现代教育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教育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包括态度、能力、知识)。本案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评价,然后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力图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1出示)

  师:美术课上,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腊笔画画。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这看看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学问题?

  生:他们三个一共有多少枝腊笔?

  师:那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2×3

  师:那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12×3表示有3盒枝数一样的腊笔,每盒有12枝。

  生2:表示有3个12。

  师: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算式算出来呢?

  生:能。

  师:那么就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师: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是怎么算的呢?谁先来说:

  生1:我是这样的算的,我先把12分成10和2,然后算2乘3等于6,再算10乘3等于30,30再加上6等于36。(结合学生的汇报同时作相应的板书)

  师:你们谁看懂了这位同学的算法吗?谁来说说?

  生2:他是先用第二个因数先去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然后再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再把两个得数加起来。

  师:哦,好的,那不是这么算的有吗?

  生3:有。我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3个12相加等于36。

  生4:我是这样算的:先用10乘3等于30,然后算2乘3等于6,最后算30加6等于36。(总结汇报同时作相应的板书)

  生5:我是通过摆小棒摆出来的。一行摆一捆零2根,连摆三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36。

  师:同学们得出了这么多的算法,用那种算法比较简便呢?

  生6:生4和生2 的算法比较简便。如果因数个数较多摆小棒、连加就比较麻烦。

  师:同意吗?(生:同意。)那我们能不能 把这三个算式象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板书)

  师:原来用竖式算的时候,以前就会算了,只不过在写法上有些不一样。我们已认识了乘法竖式,想不想用它来算两道啊?

  师:那我们就用竖式的方法来算两道题吧!( 12 × 4= 213 × 3= 两学生板演)

  师:算好后向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竖式计算乘法既可以从个位算起,还可以从高位算起的

  反思:本环节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虑到后继学*的需要,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片断二:深入研究,形成算法。

  师:用竖式计算乘法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我们再来看看。(情境2出示,王老师买书,每套18本,一共买3套,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师:谁来列算式?

  生1:3×18。

  生2:18×3。(板书)

  师:好的,那么现在就请大家用刚刚学会的竖式来算出这个算式,你喜欢从哪位算起就从哪位算起吧。 (学生独立计算,一学生板演,此学生刚才认为从高位算起)

  师:这位同学在黑板上也算好了,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算?把你刚刚是怎么算的和遇到的问题都说出来,好吗?

  生:我先算“1”乘3等于3,我先不写上去,记在脑子里,再算“8”乘3等于24,前面算出来的3再加2等于5 。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老师也听明白了。他先算十位上的“1”乘3得3个十,可是这个“3”他先不写,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先不写吗?

  生:因为3乘8等于24,要写4进2。

  师:哦,看到了个位要相乘,8乘3等于24,个位满二十,要向十位进2。所以他先不写,等会要和进上来的2相加,脑子里要多记一次。如果从个位算起,会不会这样的'?

  生:不会。先算个位上的“8”乘3等于24,写4进2。

  师:写4进2是什么意思?

  生:在个位上满二十了就向十位进2。

  师:进2是怎么表示出来的?

  生:写个小“2”。

  师: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跟加法一样,进位了就写一个小小的“2”。

  师:我们继续算。

  生:再算十位上的"1"乘3得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2"等于5个十。

  师:这样算要不要像刚才一样,先把数记在脑子里,再和后面进上来的数相加了,你们说从个位算起方便还是从高位算起方便呢?

  生:个位。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了用竖式计算乘法从个位算起比较方便,但还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是什么问题知道吗?

  生:进位了。

  师:那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呀?

  生:进位的时候用一个小小的数字记在个位和十位的中间。

  师:好,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了新问题,我们也想出了办法。那么一个数乘一位数用竖式计算是怎么算的呢?我们能总结吗?

  生1:我是这样算的,先算第一个因数个位乘第二个因数,如果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生2:我还是觉得从高位算起比较好。

  师:哦,是这样的,那等会再用这个方法算算,如果觉得不行再改回来,好吗?

  反思:

  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思想。因为知识的内化,必须是学生个体针对问题对现有材料和已有知识加以分析,展开思维,才产生迁移的过程。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于不同的个体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本环节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如何解答一个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式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勇于说说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分析讨论思维的正误。同时鼓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数学学*方式。在计算一个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时,允许学生既可从高位乘起,也可从低位乘起,让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即进位)时,自己领悟哪一种计算顺序更简便。教师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无恐惧的情景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了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并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优化,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2

  在教学中,学生读数时读得头头是道,课程进行得也比较顺利。但我们也发现,学生在自己归纳读数方法时常常是结合某一具体数据来说,无法归纳为数学的语言,这样的情况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我们以为学生既然会读数了,就能自己归纳总结方法。但在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不能形成系统的对读数方法的认识,他们对读数的方法还停留在模糊的已有知识与经验之上。因此,我们对这样的教学产生了疑惑,并进行了反思。

  学生对于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仍旧停留在外在的感知上,可以说这是学生原有的经验。那么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仍是沿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够读出数就够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再现,而应在原有基础上使学生有进一步的提高,提高他们的概括、归纳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与应用提供思想方法,引导他们开发未知世界,以体现数学的价值。

  上面的设计关注到学生读数的方法以及读数中难点的处理,看似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实则恰恰忽视了学生学*新知识的生长点,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着眼于此,经过反思与实践,我们形成了现在的教学设计。并且有以下两点思考。

  (一)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学生的学*过程是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首先,课堂教学中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再现是必不可少的,这往往是学生构建新知识的*台,忽视或者省略这一环节,就无法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其次,善于利用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发展。当学生遇到新的问题,鼓励他们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利用迁移类推获取新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正确看待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有所提高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现实起点往往是支离破碎的,或是模棱两可的。学生的已有经验虽然是其知识系统中极为宝贵的组成部分,但只有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知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的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现实起点,抓住本知识内容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不断完善和提高他们的认识。

  1.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一个稳定的认知结构体系,随着学*活动的不断深入与认知范围的逐渐扩展,这种认知上的*衡不断被打破,如果不能实现认知活动的重新*衡,学生获得的知识及方法将不会得到梳理,因此,要及时地把新学的知识及方法纳入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体系中。对于“亿以内数的读法”,学生已经能熟练地读万以内的数,而且有的学生可能还会读超过万的数。但对超过万的数为什么这样读,学生是不清楚的,其实就是不明白亿以内数的读法及万以内数的读法之间的联系。这个联系一旦能建立起来,教学目标也就能实现。

  2.抓住数学的本质,培养数学思维方法。

  对数学的知识内容和所使用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些观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能从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和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这就是数学的思维方式。它集中表现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读法之后,思维往往停留在“基本法则”的浅层认识上,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后应使学生发现一级与含有两级数读法之间的本质联系,让学生悟出万级的读法与个级读法相同,只是加一个“万”字,这样就能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概括,引向深层。从而能进一步运用这一发现迁移、类推出含有三级数的读法,形成系统的知识链。

  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但不仅仅是已有经验的再现,我们应更多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寻求一些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展。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3

  这节课是学生学*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的。计算课看似简单,但是真正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此课前精心设计,课后用心反思,以促进以后计算课的学*。

  1.现实情境,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教学,一直强调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学*和应用数学。为此,我选取学生非常熟悉的绘画场景为情境,从学生熟知的彩笔这一数学信息引出问题,学生很轻松的就提出了“他们三个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笔?”这个数学问题,简单而直接的教学情境,既沟通了数学情境,又节约时间,很自如地引发到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怎样计算12× 3”。

  2.算法多样,拓展思维

  当学生提出问题后,并且列出竖式12×3后,这时放手让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在小组里交流,学生们比较聪明,对于12×3的计算结果,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算出其结果,他们可以用口算的方法,可以用笔算的方法,可以用摆实物的方法来求出他们的结果。学生们研究出了这三种方法:

  方法1:用加法算:12+12+12=36;

  方法2口算:10×3=30 2×3=6 30+6=36

  方法3:列竖式

  1 2

  × 3

  3 6

  我不断鼓励学生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学生会从这多种方法中提炼出最简便,最容易理解的方法,那就是用竖式进行笔算,笔算的方法在学生的探讨中形成了,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思路会越来越开阔,学生体验到学*的成功喜悦。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4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重点是让学生会用笔算来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并用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因为由前面的乘法学*作基础,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所以通过一节课的.师生互动学*、讨论以及各种练*,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较好并完成教学任务。 虽然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授课过程中也有很大的失误。一是在计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的例题中,让学生列出算式(横式)最后利用各种方法算出结果后而结果未写到横式上,致使这类笔算题很不完整。对于这个失误我的本意是让学生发现教师出的问题,从而强调学生注意这个问题,结果学生并没有发现也未指出,自己最后也忘记处理这个问题,导致这节课总体上很不圆满(这类问题在*时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指出而在公开课中学生可能因拘束不想说,因为这个问题*时经常强调)。二是在练*巡视中发现了此问题,当时只对个别学生指出而没有集体强调,这一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应集体强调一下而我没强调,这也是使自己忘记处理此问题的原因。在以后教学中我一定多加注意减少失误,使课堂教学更加圆满。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5

  这两周我们学*的都是乘法的笔算,反思这两周的教学我认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如学*例3和例4时,我让学生先预*,预*要求是这样提的:先读课本,要求从上往下,从左往右认真阅读。寻找图中的信息,并根据有关的信息提出相关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计算?如果有问题可以请教家长。课堂中我利用两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回忆昨晚的预*情况,并做好汇报工作。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他们进行讲解,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孩子思路清晰,口齿伶俐,讲的头头是道,令人佩服。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其中缘由,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及时讲解,重点讲明算理,让所有的学生知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是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都要进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也就是连续两次(或三次)进位的题目。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并且逐步完善板书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从学生的当堂作业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都能熟练说出算理,笔算正确率也较高。练*中还准备了挑战题,但因为是家常课,所以处理为机动,待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6

  这两周我们学*的都是乘法的笔算,反思这两周的教学我认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如学*例3和例4时,我让学生先预*,预*要求是这样提的:

  1、先读课本,要求从上往下,从左往右认真阅读。

  2、寻找图中的信息,并根据有关的信息提出相关的问题。

  3、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4、怎样计算?

  如果有问题可以请教家长。课堂中我利用两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回忆昨晚的预*情况,并做好汇报工作。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他们进行讲解,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孩子思路清晰,口齿伶俐,讲的头头是道,令人佩服。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其中缘由,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及时讲解,重点讲明算理,让所有的学生知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是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都要进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也就是连续两次(或三次)进位的题目。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并且逐步完善板书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从学生的当堂作业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都能熟练说出算理,笔算正确率也较高。练*中还准备了挑战题,但因为是家常课,所以处理为机动,待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7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学*的兴趣

  在本节课中,我首先通过学生常玩的游乐场入手,让学生在游乐场中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进而引导学生对观察情境图中的'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在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不但培养了学生提问的*惯,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动手中发现规律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明白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我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并要求学生把计算的方法与同桌进行交流。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几道算式进行计算。通过计算,不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而且也为教学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作下了铺垫。因为我很巧的利用了这几道题,让学生把这向道题进行分类,在分类中让学生观察分类的结果,从而引导他们想到可以把这类题目转化成表内乘法来计算,即先把题目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运用多种题形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好的掌握,我把练*放到游戏中进行,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得有趣,也提高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更好地完成了。此外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也不会感到厌烦,产生了易学,乐学的心理

  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在教学中一些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8

  这堂课的一个特点,是努力反映学生身边的数学。教师用旅游的情境引出多位数的加法,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师出示里程图,形象地创设情境,注重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还注意了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学生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组内和全班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当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时,教师也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这些做法都是很好的。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个部分。本课在使计算教学贴*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进行交流等方面都作了可贵的努力。

  这一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的活动面还不够广,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有效地安排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9

  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笔者力图使计算教学从传授知识转向引起学生学*动机的学生实践模式。从让学生在学*情境中自主提供新知识的探索材料到让学生尝试解答新知识、自己交流归纳算理、总结计算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较好地把握了计算教学的目标。

  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虑到后继学*的需要,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2、重组教材,渗透系统论思想。

  布鲁纳在其《教育过程》中曾经指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连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一连串不连贯的知识在记忆中仅有短得可怜的'寿命。”教材把进位乘法分为一次进位、隔位进位、连续进位三课时编写,考虑到这几块内容有着共同的知识基础,也有共同的重点——解决进位问题。因此在具体把握教材时,笔者把这前两部分内容(不进位与进位)统一起来,合并在一堂课内进行教学,希望通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与不进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使学生构建的知识形成“链”,而不是堆砌的“知识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认识事物可以从整体入手,再去认识整体中的各个部分。教学实践证明,教材的重新组合,不仅能达到预定教学目的,而且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12×3、18×3为研究重点,通过尝试、讨论、交流,使学生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原理。再让经过有针对性地练*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位乘法的算理算法。整节课与原教材相比,虽然内容增加了,但学生照样学得很轻松。

  3、关注学生学*数学的过程。

  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思想。因为知识的内化,必须是学生个体针对问题对现有材料和已有知识加以分析,展开思维,才产生迁移的过程。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于不同的个体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本堂课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如何解答一个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式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勇于说说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分析讨论思维的正误。同时鼓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数学学*方式。在计算一个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时,允许学生既可从高位乘起,也可从低位乘起,让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即进位)时,自己领悟哪一种计算顺序更简便。教师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无恐惧的情景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4、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情境的设计历来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都会精心设计情境,将旧知与新旧,巩固与运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学*,本课的设计在情境的设计上没有花过多的时间,呈现的方式也缺乏变化,这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是缺乏趣味性的,计算的应用性也难以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10

  本单元我从解决问题入手,引入计算。重点研究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我组织学生利用已有旧知类推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最后总结出简便算法,学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应该说这部分的内容是很容易的,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而且积极性非常高。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生动活泼地发展,使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创新思维活跃。整个过程注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的培养,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课堂上我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惯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发现不是所有的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都符合算式中有几个0,在积的后添几个0。如50×6=300,其中第一个0与算式中有几个0,在积的后添几个0无关,这是五六三十得出的,因此要在30后面添一个0。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实现问题解决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同步发展。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通用五篇(扩展4)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2页例题,第72—73页“想想做做”的*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2、能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看,小华和大生他俩也参加了比赛,约好在体育场门口见面。(出示挂图),根据图中的情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远,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怎样列式?

  生:小华每分钟跑152米,用了4分钟,算式:152×4= (教师板书)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㈠ 探究学*152×4=的计算方法

  师:你能估算出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吗?

  师:到底有多少米?怎样才能得到准确值呢?

  生:需要计算才能知道。

  1、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怎样计算152×4,请你独立思考,列竖式进行计算。(教师巡视)

  2、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师: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汇报。教师把竖式板书完整。

  1 5 2

  × 4

  6 0 8

  师:竖式中积的百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4?

  师:刚才哪位同学估计600多米,介绍一下你的经验。

  ㈡、探究学*248×4=的计算方法。

  1、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我们会计算152×4了,解决了小华家到体育场的距离,那我们能否计算出大生家到体育场有多远吗?怎样列式?生:248×4=

  师:请你们自己尝试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248

  × 4

  992

  3、观察、比较。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想知道它们有什么相同处?什么不同处?

  师:小组内讨论、交流,看谁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汇报。

  师:同学们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时要认真、细心地演算。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索、交流,知道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你有什么提醒小伙伴的吗?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师:这两个问题我们解决了,提出的其他问题我们能解决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解决提出的问题,能口头解答的.就口头解答。)

  三、迁移练*

  1、独立完成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算一算,看一看积是几位数。

  261×3 8×123

  621×3 8×321

  师:你们想怎样计算这几道题?

  生:口算;估算;笔算。

  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各题的积。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得数。)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每组算式积的位数会不一样?什么情况下积的位数是三位数?什么情况下积的位数是四位数?(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完成第73页第5、6题。

  四、质疑反思

  师:这节课,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的?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在学*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计算:21×4=33×2=23×3=14×2=

  学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2

  前一节课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个茶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计算茶杯。看图,要算一共有多少个茶杯,算式怎样列呢?

  用前面你们掌握的计算方法算一算这道题,想一想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

  能具体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进位的吗?

  这21个茶杯又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呢?在竖式上怎样表示2盒零1个。

  现在明白怎样进位的问题了吧。下一步算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除了要把乘出来的积写在十位上,还要注意什么?

  教师边说边完善竖式的板书。

  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计算24×3,47×2,29×3。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汇报,重点说一说进位的过程。

  通过我们的又一次研究,你觉得在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还要注意什么?

  2.教学课堂活动相关内容

  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要求学生看图列出算式,算出结果。

  抽学生说计算过程,重点说一说是怎样进位的。

  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第3竖列上的3道小题,计算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这3道题有什么联系。

  三、巩固练*

  (1)指导学生完成练*四第1题第2横排,计算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然后用多媒体课件集体订正。

  (3)指导学生完成第4题,学生判断后师生共同分析错误原因,要求学生说一说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然后用多媒体课件集体订正。

  (5)学生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第3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的内容是什么?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是什么?在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2页例题,第72—73页“想想做做”的*题。

  教材简析:

  这部分的内容教学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材提供了一个与体育场有关的生活场景,从中提出两个不同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法笔算经验,思考、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例题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突出百位上的数乘一位数的处理;“试一试”则让学生独立解决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想想做做”的*题,重点练*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2、能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本周五我校要举行一次大的体育活动,你们知道是什么活动吗?

  生:冬季越野赛。

  师:对!我们班的同学有参加的吗?(学生纷纷举手)。这么多同学参加比赛,一定要为班集体争光哟!

  [评:教师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冬季运动会校园地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师:看,小华和大生他俩也参加了比赛,约好在体育场门口见面。(出示挂图),根据图中的情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

  生1: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

  生2: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

  生3:他们俩家相距多少米?

  生4:大生家比小华家到体育场远多少米?

  ……

  [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愿意提出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学*有积极的态度,而善于提出数学问题则意味着学生有良好的数学意识。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发现者,而不仅仅是数学问题的解决者。]

  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远,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怎样列式?

  生:小华每分钟跑152米,用了4分钟,算式:152×4= (教师板书)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㈠ 探究学*152×4=的计算方法

  师:你能估算出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吗?

  生:400多米; 500多米;600多米……

  师:到底有多少米?怎样才能得到准确值呢?

  生:需要计算才能知道。

  1、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怎样计算152×4,请你独立思考,列竖式进行计算。(教师巡视)

  2、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师: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汇报。教师把竖式板书完整。

  1 5 2

  × 4

  6 0 8

  师:竖式中积的百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4?

  [评:计算教学往往很枯燥无味,郭老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自己讲计算的思考过程。教师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师:刚才哪位同学估计600多米,介绍一下你的经验。

  ㈡、探究学*248×4=的计算方法。

  1、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我们会计算152×4了,解决了小华家到体育场的距离,那我们能否计算出大生家到体育场有多远吗?怎样列式?生:248×4=

  师:请你们自己尝试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248

  × 4

  992

  3、观察、比较。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想知道它们有什么相同处?什么不同处?

  师:小组内讨论、交流,看谁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汇报。

  师:同学们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时要认真、细心地演算。

  [评: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提出问题,找出两个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索、交流,知道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你有什么提醒小伙伴的吗?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评: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自己提醒自己,比单纯的归纳计算法则让学生记忆效果更好。学生在相互交流补充中总结计算方法,自主讨论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相互交流计算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4、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师:这两个问题我们解决了,提出的其他问题我们能解决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解决提出的问题,能口头解答的就口头解答。)

  三、迁移练*

  1、独立完成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算一算,看一看积是几位数。

  261×3 8×123

  621×3 8×321

  师:你们想怎样计算这几道题?

  生:口算;估算;笔算。

  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各题的积。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得数。)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为什么每组算式积的位数会不一样?什么情况下积的位数是三位数?什么情况下积的位数是四位数?(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完成第73页第5、6题。

  四、质疑反思

  师:这节课,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的?

  生:略。

  【设计意图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之后的拓展。笔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计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较注重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同时使估算与笔算相辅相成,因此本节课设计时有意地要将估算渗透其中,利用估算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这是其一;其二,计算教学较为枯燥,属于“纯数学”的内容,如何让这部分的知识“活”起来,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体会数学的价值,使我对这节课的结构动了一番脑筋;其三,本学期进行的是“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的课题研究,如何在计算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进行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我要做的一个尝试。

  通过教学实践,教学之初的三个设想基本上是实现了,尤其是其中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处理的方法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我认为较成功地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情境创设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他们将要举行的冬季长跑比赛,出示问题情境,提出,你读懂了什么,使他们感受到“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中,就存在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我们的需要,拉*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

  2、在提出问题上,放手让学生提出。创设情境之后,问: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班上举手的同学不多,随后我又问了一句:你还想知道什么?这时班上举手的同学多了。从学生的口中迸出了一个个问题,其中有价值的就有6个。这两种不同的问法,使我感受到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的,关键是教师的语言要贴*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去创设空间,那么学生为自己创设的空间才会更大。

  3、在解决问题上,自主探索。学生提出6个有价值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随手板书了出来:①大生家离体育场比小华家远多少米?②大生家和小华家离体育场各有多少米?(即小华家里体育场有多少米?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③大生每分钟比小华多行多少米?④小华共跑了多少米?⑤他两家相距多少米?⑥他俩谁先到体育场的?其中第3个问题是旧知识,他们有能力解决。而第6个问题提出后同学们马上给予了回答,因为他们都用了4分钟到达,所以是同时到达的。然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就第2个问题中隐含的两个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对于第1、5这两个问题,本想留在课下解决。但当铃声响起时,学生提出马上就能解决,于是我尊重学生的意愿进行了解答。这样处理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很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大有好处,因为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给了我较肯定的回应。同时较大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的思想。

  【评析:】

  本节课是围绕承担研究课题《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上的一节研究课。这节课教学设计体现课题思想,教学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具体说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

  上课开始,教师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与本节教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依据情境中信息间的联系,主动发现数学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把生活转化为数学,使学生对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以及怎样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有了一些体验。

  2、大胆尝试,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计算教学往往枯燥无味,学生学*的积极性不高。如何让这节课的知识“活”起来,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体会数学的价值,郭老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计算之前让学生先估计结果,再进行验证,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教师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计算时你有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高见,更好的掌握了计算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体现出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

  3、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氛围

  教师的语言具有亲和力,课堂学*氛围宽松,给学生提供发展不同见解,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时间与空间。创设民主、*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学生由以往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敢想、敢问、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到学*之中。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应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价值体验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数学学*提供动力支持。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计算:46×4=34×4=53×3=27×6=

  请同学们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完成第24页第6题填一填。

  看看这些题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用同学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3

  要求9辆这样的大客车最多可以载客多少人,应该怎样想?

  怎样才能求出9辆这样的大客车最多可以载客多少人呢?

  引导学生列出:45×9。

  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45×9后,再追问学生:我们学过口算、估算和笔算,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来计算45×9?为什么?

  会笔算吗?请同学们算出结果。学生计算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再一次强化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这样的计算,我们知道9辆这样的客车最多可以载客405人。下面老师再问一个问题,我们学校有800名师生,如果都要出去春游,大约需要租用多少辆这样的大客车呢?

  通过解决这样两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吗?

  2.教学第25页第8题

  出示第25页第8题。

  (1)指导学生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式为:买6辆小汽车需要的钱是(57×6)元;买2辆小火车需要的钱是(89×2)元。

  (2)指导学生估算出结果:57×6≈360(元),89×2≈180(元)。

  (3)指导学生笔算出结果,要求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且把笔算结果与估算结果比较一下,看两个结果相差多少。

  刚才我们用估算和笔算的方法算出了买两种玩具的钱,这里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你去买玩具,什么时候选择笔算?什么时候选择估算?

  从中你发现什么?

  看这幅买玩具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三、巩固练*

  1.独立完成练*四第6题

  2.指导学生完成练*四第7题

  四、课堂小结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2页例题,第72—73页“想想做做”的*题。

  教材简析:

  这部分的内容教学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材提供了一个与体育场有关的生活场景,从中提出两个不同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法笔算经验,思考、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例题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突出百位上的数乘一位数的处理;“试一试”则让学生独立解决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想想做做”的*题,重点练*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2、能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本周五我校要举行一次大的体育活动,你们知道是什么活动吗?

  生:冬季越野赛。

  师:对!我们班的同学有参加的吗?(学生纷纷举手)。这么多同学参加比赛,一定要为班集体争光哟!

  [评:教师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冬季运动会校园地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师:看,小华和大生他俩也参加了比赛,约好在体育场门口见面。(出示挂图),根据图中的情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

  生1: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

  生2: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

  生3:他们俩家相距多少米?

  生4:大生家比小华家到体育场远多少米?

  ……

  [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愿意提出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学*有积极的态度,而善于提出数学问题则意味着学生有良好的数学意识。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发现者,而不仅仅是数学问题的解决者。]

  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远,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怎样列式?

  生:小华每分钟跑152米,用了4分钟,算式:152×4= (教师板书)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㈠ 探究学*152×4=的计算方法

  师:你能估算出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吗?

  生:400多米; 500多米;600多米……

  师:到底有多少米?怎样才能得到准确值呢?

  生:需要计算才能知道。

  1、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怎样计算152×4,请你独立思考,列竖式进行计算。(教师巡视)

  2、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师: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汇报。教师把竖式板书完整。

  1 5 2

  × 4

  6 0 8

  师:竖式中积的百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4?

  [评:计算教学往往很枯燥无味,郭老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自己讲计算的思考过程。教师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师:刚才哪位同学估计600多米,介绍一下你的经验。

  ㈡、探究学*248×4=的计算方法。

  1、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我们会计算152×4了,解决了小华家到体育场的距离,那我们能否计算出大生家到体育场有多远吗?怎样列式?生:248×4=

  师:请你们自己尝试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248

  × 4

  992

  3、观察、比较。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想知道它们有什么相同处?什么不同处?

  师:小组内讨论、交流,看谁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汇报。

  师:同学们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时要认真、细心地演算。

  [评: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提出问题,找出两个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索、交流,知道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你有什么提醒小伙伴的吗?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评: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自己提醒自己,比单纯的归纳计算法则让学生记忆效果更好。学生在相互交流补充中总结计算方法,自主讨论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相互交流计算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4、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师:这两个问题我们解决了,提出的其他问题我们能解决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解决提出的问题,能口头解答的就口头解答。)

  三、迁移练*

  1、独立完成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算一算,看一看积是几位数。

  261×3 8×123

  621×3 8×321

  师:你们想怎样计算这几道题?

  生:口算;估算;笔算。

  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各题的积。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得数。)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为什么每组算式积的位数会不一样?什么情况下积的位数是三位数?什么情况下积的位数是四位数?(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完成第73页第5、6题。

  四、质疑反思

  师:这节课,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的?

  生:略。

  【设计意图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之后的拓展。笔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计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较注重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同时使估算与笔算相辅相成,因此本节课设计时有意地要将估算渗透其中,利用估算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这是其一;其二,计算教学较为枯燥,属于“纯数学”的内容,如何让这部分的知识“活”起来,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体会数学的价值,使我对这节课的结构动了一番脑筋;其三,本学期进行的是“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的课题研究,如何在计算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进行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我要做的一个尝试。

  通过教学实践,教学之初的三个设想基本上是实现了,尤其是其中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处理的方法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我认为较成功地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情境创设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他们将要举行的冬季长跑比赛,出示问题情境,提出,你读懂了什么,使他们感受到“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中,就存在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我们的需要,拉*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

  2、在提出问题上,放手让学生提出。创设情境之后,问: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班上举手的同学不多,随后我又问了一句:你还想知道什么?这时班上举手的同学多了。从学生的口中迸出了一个个问题,其中有价值的就有6个。这两种不同的问法,使我感受到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的,关键是教师的语言要贴*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去创设空间,那么学生为自己创设的空间才会更大。

  3、在解决问题上,自主探索。学生提出6个有价值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随手板书了出来:①大生家离体育场比小华家远多少米?②大生家和小华家离体育场各有多少米?(即小华家里体育场有多少米?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③大生每分钟比小华多行多少米?④小华共跑了多少米?⑤他两家相距多少米?⑥他俩谁先到体育场的?其中第3个问题是旧知识,他们有能力解决。而第6个问题提出后同学们马上给予了回答,因为他们都用了4分钟到达,所以是同时到达的。然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就第2个问题中隐含的两个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对于第1、5这两个问题,本想留在课下解决。但当铃声响起时,学生提出马上就能解决,于是我尊重学生的意愿进行了解答。这样处理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很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大有好处,因为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给了我较肯定的回应。同时较大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的.思想。

  【评析:】

  本节课是围绕承担研究课题《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上的一节研究课。这节课教学设计体现课题思想,教学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具体说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

  上课开始,教师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与本节教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依据情境中信息间的联系,主动发现数学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把生活转化为数学,使学生对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以及怎样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有了一些体验。

  2、大胆尝试,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计算教学往往枯燥无味,学生学*的积极性不高。如何让这节课的知识“活”起来,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体会数学的价值,郭老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计算之前让学生先估计结果,再进行验证,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教师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计算时你有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高见,更好的掌握了计算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体现出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

  3、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氛围

  教师的语言具有亲和力,课堂学*氛围宽松,给学生提供发展不同见解,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时间与空间。创设民主、*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学生由以往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敢想、敢问、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到学*之中。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通用五篇(扩展5)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实用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材料:

  投影片,口算卡片。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13×3=答案20×4=答案50×6=答案300×2=答案210×4=答案160×1=答案

  2、32×3读作(),3×32读作()。

  3、20×4这道算式表示()。

  4、9乘6可写成()×(),还可写成()×()。

  5、计算(指名板演)

  6

  × 7

  =42

  3

  × 5

  =15

  今天我们开始学*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先学*“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授

  1、出示例1,计算31×2。

  问:31×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

  (1)学生口算31×2=?你是怎样算的?

  (2)教师说明:先概括口算方法,再指出,计算31×2除了口算,还可以笔算。

  (3)讲解算法:列出竖式,告诉学生写乘法竖式时,先写被乘数,再写乘数,写乘数时应注意将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然后边讲

  解,边板书笔算方法。

  31

  × 2

  =62

  A、将被乘数十位上的“3”遮住,便成了□ 1,1乘以2得2,表示2个一,写有积的个位上,即与2对齐的横线下。

  □1

  × 2

  = 2

  B、露出遮住的“3”,引导学生想:用2乘被乘数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意思?得多少?(6乘以10,表示6个10是60即是60。)板书:

  31

  × 2

  = 62

  C、把个位、十位乘得的积合起来,得62。

  2、教学例2,计算231×2。

  (1)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道题列竖式应该怎么算?

  (2)请同学们试着在练*本上列竖式计算,边写边说计算过程。并请2个学生上台板演。

  (3)1个学生说计算过程。

  231

  × 2

  = 462

  4、小结:象今天学*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你们应该怎么计算?

  三、巩固练*

  1、列竖式计算,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

  2、填空。请同学们根据因数,填出积。

  3、文字题。学生自己读题,列式解答。

  4、应用题。

  (1)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列式解答。

  5、聪明题:□里填几?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什么知识?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2

  一、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60页的知识。是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第一课(不进位乘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经过前面的学*,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的算理;熟练掌握了口算乘法。本节课的教学安排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也是学生进一步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综合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师生共同探究,学生会用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进行计算,并会把该方法运用于更多位数的乘法。

  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观察、引导演示,动手操作,体会自主探究问题,获取知识,获得自主体验知识带来的乐趣,体验数学学*中的成功感。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情景再现,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与人合作的乐趣,培养与人沟通交流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算理,会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地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学生分组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美术课画图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在美术课上绘画吗?

  学生:喜欢。

  教师:三位小朋友们正在做手工,大家看看,小明、小敏、小丽正在做贺卡呢,大家看看他们做卡片时都用到些什么?

  学生:彩笔,纸板,铅笔。

  教师:对,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大家看了之后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会带,教师选择性板书: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二)、合作探究

  1、解决问题

  教师:小精灵呀和大家一样,也是想知道桌子上一共有几支彩笔,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教师再约学生一起分析情景图,图中一共有三盒彩笔,每盒有12支彩笔。)大家知道了这些,要怎样列式呢?分小组讨论。

  学生1:12+12+12=36,每盒彩笔12支,一共有三盒,就是三个12相加。

  学生2:123=36,因为12=10+2所以123=103+23=36

  学生3:123=36,因为12=9+3,所以123=93+33=36

  教师:大家真了不起,想起这么多的方法,真是人多力量大,一下子就把小精灵和大家想知道的问题解决了。除了以上方法大家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以前大家学过列竖式使加法变得更简单,那么乘法可不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使计算更简便?

  引导学生讨论研究笔算乘法这个问题。

  教师:用竖式计算加法是用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顾:加数加上加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总结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师:在乘法中,规定两个相乘的数叫因数,和加法竖式一样,因数乘以因数,相同数位对齐(教师列出乘法竖式,边列边讲解)。那具体要怎样计算呢?大家分组讨论。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学生1:先把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再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

  学生2:先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0,把3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

  教师:大家的想法呢,统一起来就133=30,23=6,30+6=36,和刚才开始时的第二种方法是一样的,只是现在用竖式表示。

  3、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小结

  大家来说说今天学到什么?

  学生:多位数乘一位数,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

  (三)、巩固提高

  学生在黑板演示教材60页做一做第一第二题,集体纠错。

  (四)、回顾总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今天的表现怎么样?你觉得同组中组员的表现怎么样?

  3、对全班学生给予表扬。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3

  教学内容:

  第68—69页例1、例2,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材料:

  投影片,口算卡片。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13×3=答案 20×4=答案 50×6=答案 300×2=答案 210×4=答案 160×1=答案

  2、32×3读作(),3×32读作()。

  3、20×4这道算式表示()。

  4、9乘6可写成()×(),还可写成()×()。

  5、计算(指名板演)

  6

  ×7

  ————————————

  42

  3

  ×5

  ————————————

  15

  今天我们开始学*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先学*“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授

  1、出示例1,计算31×2。

  问:31×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

  (1)学生口算31×2=?你是怎样算的?

  (2)教师说明:先概括口算方法,再指出,计算31×2除了口算,还可以笔算。

  (3)讲解算法:列出竖式,告诉学生写乘法竖式时,先写被乘数,再写乘数,写乘数时应注意将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然后边讲解,边板书笔算方法。

  31

  ×2

  ————————————

  62

  A、将被乘数十位上的“3”遮住,便成了□ 1,1乘以2得2,表示2个一,写有积的个位上,即与2对齐的.横线下。

  □1

  × 2

  ————————————

  2

  B、露出遮住的“3”,引导学生想:用2乘被乘数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意思?得多少?(6乘以10,表示6个10是60即是60。)板书:

  31

  ×2

  ————————————

  62

  ————————用虚线写0

  C、把个位、十位乘得的积合起来,得62。

  2、教学例2,计算231×2。

  (1)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道题列竖式应该怎么算?

  (2)请同学们试着在练*本上列竖式计算,边写边说计算过程。并请2个学生上台板演。

  (3)1个学生说计算过程。

  231

  × 2

  ————————————

  462

  4、小结:象今天学*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你们应该怎么计算?

  三、巩固练*

  1、列竖式计算,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

  2、填空。请同学们根据因数,填出积。

  3、文字题。学生自己读题,列式解答。

  4、应用题。

  (1)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列式解答。

  5、聪明题:□里填几?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什么知识?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4

  教学目的:

  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能熟练应用乘法口算。

  2、能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结合亚运浪潮激趣导入:

  刚过去的广州亚运会,一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吧!(师生交流)

  除了国球外,本届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初涉赛场的`比赛项目就最引人注目了。

  老师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其中三个项目。(课件出示:乒乓球、马术、赛龙舟)

  二、教授新课:

  1、结合学生兴趣,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自主发掘问题。

  师:在这三个项目中,有你喜欢的吗?(教师统计人数并板书)

  (课件出示:上面项目的`门票价格)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票价和各项目喜好的人数来编一道跟乘法有关的数学问题。(指问,板书列式)

  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结合反馈情况再引出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让学生认识到以前的加法计算跟今天学*的乘法口算的内在联系。给学生空间去思考,去探索。

  三、巩固练*。

  创设亚运主题“祥和如意乐园”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1、“铺桥过河”即课本71页第一题,点名口述,其余学生评价;

  2、“射击比赛”利用课件呈现题目,学生两两竞赛口算乘法;

  3、“火车对开”男女生对抗赛,比谁先正确口算出车厢上的题目;

  4、“智慧商场”凭口算乘法自由挑选各自心仪的商品。

  四、拓展延伸。

  创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争论”让学生来当裁判“评理”。

  使学生从探讨中弄懂“20×4=40×2”的算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5

  教学内容:

  第68—69页例1、例2,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材料:

  投影片,口算卡片。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13×3=答案 20×4=答案 50×6=答案 300×2=答案 210×4=答案 160×1=答案

  2、32×3读作(),3×32读作()。

  3、20×4这道算式表示()。

  4、9乘6可写成()×(),还可写成()×()。

  5、计算(指名板演)

  6

  ×7

  ————————————

  42

  3

  ×5

  ————————————

  15

  今天我们开始学*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先学*“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授

  1、出示例1,计算31×2。

  问:31×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

  (1)学生口算31×2=?你是怎样算的?

  (2)教师说明:先概括口算方法,再指出,计算31×2除了口算,还可以笔算。

  (3)讲解算法:列出竖式,告诉学生写乘法竖式时,先写被乘数,再写乘数,写乘数时应注意将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然后边讲解,边板书笔算方法。

  31

  ×2

  ————————————

  62

  A、将被乘数十位上的“3”遮住,便成了□ 1,1乘以2得2,表示2个一,写有积的个位上,即与2对齐的横线下。

  □1

  × 2

  ————————————

  2

  B、露出遮住的.“3”,引导学生想:用2乘被乘数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意思?得多少?(6乘以10,表示6个10是60即是60。)板书:

  31

  ×2

  ————————————

  62

  ————————用虚线写0

  C、把个位、十位乘得的积合起来,得62。

  2、教学例2,计算231×2。

  (1)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道题列竖式应该怎么算?

  (2)请同学们试着在练*本上列竖式计算,边写边说计算过程。并请2个学生上台板演。

  (3)1个学生说计算过程。

  231

  × 2

  ————————————

  462

  4、小结:象今天学*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你们应该怎么计算?

  三、巩固练*

  1、列竖式计算,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

  2、填空。请同学们根据因数,填出积。

  3、文字题。学生自己读题,列式解答。

  4、应用题。

  (1)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列式解答。

  5、聪明题:□里填几?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什么知识?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通用五篇(扩展6)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通用五篇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知识。并且能口算出有一个因数为0的乘式。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猜测、计算等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推理能力。增强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零在乘式中的特殊地位。教学难点:认识零在乘式中的特殊地位。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出示题目

  口答: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计算:有3盘苹果,每个盘子有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3=6)这个式子表示什么?(2×3=6,表示3个2相加的和是6)

  (设计意图:复*之前学过的乘法的知识和乘法的意义,为接下来的学*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a.教师指出小猴的盘子里没有桃了。一个桃都没有用哪个数表示?(用0表示)。 b.数一数有几个空盘子。(7个)

  c.提出问题:这个盘子里一共有还有多少个桃子?可以用哪个式子表示。(0+0+0+0+0+0+0=0;7×0=0;0×7=0) 2.学生尝试计算0×3 9×0 0×0 a.教师指其中一题(0×3)进行提问,为什么0×3等于0?(0×3表示三个0相加,所以结果得0。)

  b.上面的几个式子都有什么特点?(1.都是有0为因数的乘式。2.答案都是0) c.从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推出什么结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d.你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证明这个结论?(请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从乘法的意义的层面上来理解0×7=0这一式子,并举出多个例子,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零乘以任何数都得零的结论。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是要关注学生的层次性。)

  三、巩固练*

  P66做一做

  1、2 (设计意图:学生在做题时再次验证零乘以任何数都得零这一结论,并能拓展延伸得出零加上任何数等于那个数本身的结论。)

  四、课堂小结

  回顾这节课学*的主要内容(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五、课后作业

  练*十四第3题

  六、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第68-69页例1、例2,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材料:

  投影片、口算卡片。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13×3=答案20×4=答案50×6=答案300×2=答案210×4=答案160×1=答案

  2、32×3读作( ),3×32读作( )。

  3、20×4这道算式表示( )。

  4、9乘6可写成( )×( ),还可写成( )×( )。

  5、计算(指名板演)

  6

  × 7

  ------------

  42

  3

  × 5

  ------------

  15

  今天我们开始学*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先学*“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授

  1、出示例1,计算31×2。

  问:31×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

  (1)学生口算31×2=?你是怎样算的?

  (2)教师说明:先概括口算方法,再指出,计算31×2除了口算,还可以笔算。

  (3)讲解算法:列出竖式,告诉学生写乘法竖式时,先写被乘数,再写乘数,写乘数时应注意将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然后边讲解,边板书笔算方法。

  31

  × 2

  ------------

  62

  A、将被乘数十位上的“3”遮住,便成了□ 1,1乘以2得2,表示2个一,写有积的个位上,即与2对齐的横线下。

  □1

  × 2

  ------------

  2

  B、露出遮住的“3”,引导学生想:用2乘被乘数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意思?得多少?(6乘以10,表示6个10是60即是60。)板书:

  31

  × 2

  ------------

  62

  --------用虚线写0

  C、把个位、十位乘得的积合起来,得62。

  2、教学例2,计算231×2。

  (1)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道题列竖式应该怎么算?

  (2)请同学们试着在练*本上列竖式计算,边写边说计算过程。并请2个学生上台板演。

  (3)1个学生说计算过程。

  231

  × 2

  ------------

  462

  4、小结:象今天学*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你们应该怎么计算?

  三、巩固练*

  1、列竖式计算,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

  2、填空。请同学们根据因数,填出积。

  3、文字题。学生自己读题,列式解答。

  4、应用题。

  (1)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列式解答。

  5、聪明题:□里填几?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什么知识?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口算整十、整百乘一位数,并能准确进行乘法估算,说明估算得思路。

  2、通过整理和复*进一步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得计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能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之间的关系,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教学法学法:复*法、讨论交流法、分析法

  一、复*口算、估算

  1、师拿着一个导游证: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旅游,想跟着老师一起去吗?(想)想跟老师去旅游得要先通过这一关:口算关,获得资格证才能跟我去旅游。

  2、出示口算题目(要求3分钟内做完)

  20×4= 7×40= 600×7= 9×400=

  20xx×3= 9×1000= 7×0= 0+7=

  0×0= 5000×0= 56÷8= 25÷5=

  4×3+3= 5×6+3= 3×7+4= 7×10+6=

  69×3≈ 309×6≈ 297×3≈ 131×3≈

  (1)学生在3分钟内在练*纸上完成。

  (2)集体评讲,评讲时抽40×7问:你是怎样口算的?(生说)师总结:要注意,是几个十就要在后面添一个0,400×9问:你是怎样口算的?(生说)师总结:要注意,是几个百就要在后面添两个0,20xx×3问:你是怎样口算的?(生说)师总结:要注意,是几个千就要在后面添三个0。

  (3)在评讲估算的时候,以69×3≈,497×4≈,131×3≈为例让学生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总结出:在估算时一定要注意看成了那一个最接*了整十整百的数。

  4、集体订正完问:全部做对的请举手?恭喜同学们拿到了旅游的资格证。

  【设计意图:复*课容易出现沉闷的状态,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奇的年龄特点,本课以带学生去旅游作为整节课的主线,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口算的题目当中包含了本单元口算和估算的要点,并在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口算(估算)的?”归纳口算和估算的要领。帮助学生做好知识模块的构建。】

  二、复*笔算乘法

  1、师:同学们都拿到了去旅游的资格证,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去旅游要准备些什么呢?

  2、生:准备水、食物、雨伞、交通工具等等。

  3、同学们说得很对,去旅游我们要乘坐交通工具,这次我们要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先坐飞机(出示飞机图片)再坐面包车!(出示面包车的图片)

  4、出示题目:一辆面包车准乘12人,4辆面包车可以坐多少人?

  (1)学生读题。(2)列式计算。(一生板演)(3)评讲时问:为什么要用乘法?我们在列竖式的时候4为什么要对着2来写?(4表示4个1,所以写在各位上)你是从那一位乘起的?

  5、师:当然,我们还要准备食物,出示题目:三(1)班有48人,每人准备2份小蛋糕,一共需要准备多少份小蛋糕?

  (1)学生读题。(2)列式计算。(一生板演)(3)评讲时问:在计算这道题目的时候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要注意那里?(生说)师总结:先乘那位?再乘那位?遇到个位上的积满十应该怎么办?(个位上的积满十需要向十位进位)

  6、师:去旅游,水是很重要,我们必须要准备水。出示题目:三(1)班班一共有48人,每人配备7瓶水,一共需要多少瓶水?

  (1)学生读题。(2)列式计算。(一生板演)(3)评讲时问:在计算这道题目的时候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要注意那里?(生说)师总结:个位上的积满十需要向十位进位,十位积加进来的数又满十又要进位。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上,两位数乘一位数体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好了,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计算方法,在本环节的复*中是以为旅游作好准备引出了准备交通工具、食物、水等一系列贴*生活的问题,并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一次进位和连续进位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评讲时用让学生说:计算这题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个地方?的方式帮助学生抓住每种类型计算的要点,这样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会更加清晰和明朗。】

  三、复*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1、师:我们准备好了旅游的东西,请跟着老师出发,今天冯导游带我们班的同学去那游览呢?九寨沟!

  介绍: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这块神奇的仙境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一群伐木工人发现。1982年,成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78年,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有“童话世界”的美誉。我们一起走进那童话的世界里!

  2、播放九寨沟的录象!

  3、师:九寨沟里的小朋友在学*数学的时候遇到了难题,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帮忙,愿意吗?(愿意)

  4、出示题目:让学生在练*纸上完成并展示学生的作品分析。

  改错题:

  师:他们不知道这三到题目究竟有没有算错,同学们帮帮检查检查!

  (1)7 0 3 (2) 2 3 6 (3) 2 6 0

  × 4 × 4 × 5

  2 8 5 2 8 9 4 1 0 3 0

  5、游览完九寨的风光,冯导游我呢想请同学们看马戏,想看吗?(想)但在马戏之前,同学们必须要通过以下这个关口哦!

  出示题目:列竖式计算

  (1)127×5= (2)345×3= (3)102×3= (4)1300×7=

  (1)学生在练*纸上完成。

  (2)集体评讲,让学生说说每到题要注意的地方。

  6、播放马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复*主要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课到这里学生已经感到有点累,因此,以帮助九寨沟的小朋友检查作业和做对了列竖式计算才能去看马戏表演等多种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在让学生说说我们在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的事项达到巩固计算方法目的,并在九寨的介绍、欣赏中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一种热爱的情感!】

  四、选择合适的算法

  1、师:还想看马戏吗?(想)我们这个单元学*了口算、估算和笔算,那究竟什么时候用口算?什么时候用估算合适?又什么时候用笔算合适?看看同学们会不会选择合适的方法。

  出示:

  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1)希望小学有6个班,每班人数大约是29人。这个希望小学大约共有多少人?

  (2)一盆鲜花4元,学校买来200盆,一共用了多少元?

  (3)学校运动会上,有8个方阵的体操表演。每个方阵有128人,参加体操表演的共有多少人?

  学生在练*纸上完成,并让学生说说选择什么算法是合适的。

  播放马戏给学生看。

  【设计意图:本单元学*了口算、估算和笔算三大块的知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相当重要。为此,在本环节的复*中主要通过学生先自己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方计算方法,再让学生在交流和辨析中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五、总结全课

  1、师:今天的旅游开心吗?(开心)那你要提醒同学们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六、小测试。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能达到再一次归纳本单元的计算要领。刚刚复*完让学生进行一个小测试能及时检查学生复*的效果和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以便以后的复*中找到方向。】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的例题和第47页“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

  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的兴趣及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小黑板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10捆小棒(每捆10根),每两人准备一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还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这里老师有几道题,看谁在这些方面学得最好。

  2.口答:

  (1)3个十是多少?3个一是多少?

  (2)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多少?4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3)4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5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口算:

  80+2= 30+4= 30+6= 80+20= 30+40= 30+60=你是怎样想的?

  4.教师对复*情况进行小结,以表扬鼓励为主。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春天来了,你最想到哪里去看一看,玩一玩?去这些地方可能要坐车,就让我们一起去停车场看一看吧!1.出示例题图。

  (1)谁来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巴车有30个座位;小汽车有3个座位。)

  (2)提问: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列问题:

  ①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②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③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④三辆汽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4)怎样列算式?

  根据学生口头列出的算式,

  1.45+30 45+3 30+3 45+30+3

  2.引导学生观察这几道算式,提问:在这几道算式中,哪道算式的计算方法我们已经学过?(30+3)

  3.指出:45+3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45+3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这两道算式的计算方法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学会了这两道算式的计算方法,后面的这道连加的算式也就会计算了。

  三、探索算法

  1、探索45+30的计算方法

  (1)提问:你准备怎样算?瞧,你的手边有小棒、计数器,能不能利用它们来帮助你算一算呢?

  (2)方法一:摆小棒

  提问:谁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算的?上台演示。

  教师提问:先摆哪个数?(45)然后呢?

  追问:把30摆在哪一边?

  把3捆小棒摆这一边,你们同意吗?这样摆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它们都是整捆的小棒,这样摆看得很清楚)

  追问:你是怎么一眼就看出来的?(4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是7个十,7个十和5个一合成75)

  肯定学生的算法,指出:刚才的算法,是把几个十和几个十合在一起的。(3)方法二:拨计数器

  (a)提问:有没有小朋友是拨计数器的?

  师引导:

  第一个加数是多少?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怎样在计数器上拨珠?

  第二个加数是多少?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怎样在计数器上拨珠?

  提问: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因为30表示3个十,所以要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

  讲述:瞧,十位上原来有4个十再加上3个十变成几个十?(7个十) 70加上个位上的5就是?(75)

  小结:通过刚才小棒和计数器的演示,我们知道:45是由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要加上的是30,也就是3个十,所以把4个十和3个十先合起来,得7个十,即先算:40+30=70(板书),再把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即再算:70+5=75(板书)

  (b)提问:如果我们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拨珠,你准备怎样算45+30呢?

  让学生把计算过程再说一遍。

  2、探索45+3的计算方法

  (a) 45+3会算吗?自我探索45+3的算法,再组织交流。然后用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要加的数是3,也就是3个一,所以要把5个一和3个一先合起来,得8个一,即先算:5+3=8(板书),再把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即再算:40+8=48(板书)。

  (b)提问:如果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拨珠,你准备怎样算45+3呢?让学生把计算过程再说一遍。

  3、比较45+30和45+3的算法,领悟算理。

  讨论: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相同的地方是:都把两位数看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如都把45看成4个十和5个一)。不同的地方时:如果要加的是几个十,就和两位数的`几个十相加(如要加的是3个十,就把3个十和4个十相加);如果要加的是几个一,就和两位数的几个一相加(如要加的是3个一,就把3个一和5个一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

  4、谈话:刚才我们还有一道连加的算式还没有解决,你有信心完成吗?

  师生交流,共同完成。

  三、巩固练*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桌学生合作,现在计数器上拨珠,再填出结果。然后指名两人分别交流两组题的思路。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这次我们不用计数器了,有信心算对吗?

  (1)独立完成

  (2)集体核对

  (3)说说2+67你是怎么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这幅图中告诉我们那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用到什么方法?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课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看来大家对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相关知识掌握的很牢靠。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继续努力,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 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捆扎好的练*本,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引入新知。

  1、 30+6 5+20 60+4 9+40

  30+60 50+20 60+40 50+50

  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 ()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5、全班反馈: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

  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促进理解

  1、P61的做一做。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2、P63的练*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指名说53+4 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

  (3)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63:3图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

  (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

  (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设计

  P63的4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通用五篇(扩展7)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 1

  上周四,听了王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教学的内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感受很多,收获很大,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谈谈听课后的一些看法:

  首先,王老师用卡片作为教具出示口算题,以作复*。使学生通过复*,唤起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为学*新知作铺垫。

  其次,王老师在教学中很好的把握了本节课进位加这个重点,以及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满十进一”的教学难点。在课上,王老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揭示算法,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紧接要求学生不摆小棒说出算法,加强了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必要的。

  最后,在练*中通过组织比较,及时整理了知识结构。体现如下:

  (1)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本课学*内容的特点。

  在学会计算24+6后,紧接完成课本中相应的练*,引导学生看计算结果,让学生发现所学内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并能让学生通过比较,深刻感悟、理解进位加或不进位加的算理。

  (2)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进一步引导算法。

  王老师在巩固练*中用小黑板出示了三组算式,并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题组中算式的联系,让学生体会一位数加一位数是基础,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第一步计算,让学生巩固、掌握相同数位相加的基本算法,为后续学*笔算做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总的来说,王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能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能力放在首位。在教法上能利用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探索、发现、解决新问题,真正体现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唯一不足之处是本节课只有老师的板书,没有学生的板演。

  我觉得学生板演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首先,通过板演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疑难困惑与错误,以便教师及时启发引导。其次,全班学生通过观察板演学生的解题方法与自己有什么不同,可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最后,低年级学生大都有表现欲望,通过板演会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形成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 2

  上周我讲了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在教学中我模仿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是这节课有了之前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经验之后,孩子在思考计算方法是节省了很多时间,孩子会迁移用之前的方法,这也是我很开心看到的。学会怎么算之后,我让孩子比较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之处,孩子能迅速发现两道算式在计算过程中一个是十位上先进行计算,另一道算式是个位上进行计算。接着我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孩子试着从减数入手,虽然回答的结结巴巴,但大概意思我还是能听明白的,这个地方让我发现了孩子其实真的很不错,有了初步分析思考的能力。

  本节课的优点体现在:1.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在动手操作这一块我组织学生用小棒和计数器来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在探究两位数减位数时,小棒,计数器只是作为个别学生辅助计算的工具。

  2.注重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最熟悉的春游场景作为学*素材,学生在观察,讨论与交流中,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价值。

  3.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从摆小棒到拨计数器再到算法,一步步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半抽象思维最后抽象出算法,给了学生理解的空间和时间。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 3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达到正确计算,并能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可能是前一段时间《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觉得太吃力,这一单元的计算教学学生似乎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容易,因此学*积极性很高。教学34+2=时,当我问:“你准备怎么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一部分学生是用数的组成的方法算的:34里面又3个十和4个一,加上2个一,等于3个十和6个一,就是36,另一部分学生是根据摆小棒的过程

  总结

  的算法:先算4加2等于6,再算30加6等于36。我给予他们充分得肯定。接着提问:“为什么4和2能加在一起?”学生都举起了手:有的说“因为他们都表示几个一”,还有的说:“因为他们都在个位上”,看来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接下去计算34加20就很容易了。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摆小棒,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现算式:34+20=,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摆小棒,你会怎么摆?“先摆三捆4根,再摆3捆”,“你准备先把哪些小棒合在一起?”通过想象操作情景,学生理解了计算34加20要先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也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 4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是人教版第二册中第61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以下是我对于自己教学这一课后觉得满意的几点:

  教学一开始,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两组口算题,创设比赛场境,让学生在比赛中复*旧知,使复*这个环节面貌全新,不单调;比赛结束,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得认识,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

  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知识重难点处故意出错,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纠错,从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如:在教学35+3时,通过帮学生拨计数器时故意把3个珠子拨到十位上,下面的学生表示反对老师的拨法,这时我要学生说出反对的理由,学生经过自己的'解说战胜老师,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

  练*部分我注意专向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 5

  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设计了口算题,并且说出它们的计算过程,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概念,认识相同数位相加。

  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拟订了这样三个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教学过程遵循“问题情景——自主探索——扩展应用”这一主线。

  按照我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后,感悟如下:

  1、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数的意义,对新知的认识比较深刻。

  2、本节课营造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形中,构建起了枯燥的数学。

  3、不足之处,对“动手摆一摆”中的活动,所蕴藏的教学价值还没有深入挖倔。面向全体,关注大多数做得不够。

  一些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上大胆交流的意识不强。这时,教师关注的不够。应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参与进来,与大家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成长的快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