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反思实用10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古诗词教学反思 1

  教学时《四时田园杂兴》,我引导学生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学*:

  初读 —— 画出不懂的词句;

  再读 —— 参考学*资料进行理解;

  品读 —— 与同学深入探讨重点词句,品味诗意;

  诵读 ——边读边想象诗中意境。

  在学生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后,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将诗的意境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表达出来。10分钟后,一个学生质疑:这首诗到底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执不休。有的说:“从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梅子金黄’和 ‘杏子肥 ’ 中可看出描写的是夏天的季节” ;有的说: “ 从第二句中的 ‘菜花’和图上画的 ‘绿油油的田野’可以看出是春天 ”。 我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耐心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们情绪高涨。他们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诗的内容最后一致认为描写的是夏天这个季节的景色。

  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多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讨论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

  古诗词教学反思 2

  一、思教学理念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古诗词对学生思想情感具有熏陶感染作用。

  但是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不容乐观,在*时的考试默写题中就能体现,丢分严重,学生苦于奔命的记背,忘了再背,背了再忘。每个初三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在如此紧张的复*中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古诗词的复*上,学生提起来就头痛。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避而远之,毫无兴趣,谈何继承和发扬?

  我们提倡高效快乐的语文课堂,或许我们只注重一节课的教学,只注重一个学期教学任务的关联。假如把初中三年的所有语文课当做一节语文课,每一天的语文课只是极小的一个环节;假如我们把初中所有的古诗词当成一大首诗来背诵,*时的每一首诗就好比一个字节。我问过学生一个问题:《<论语>十二章》初三中考要考,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不看不管不问,800天以后中考复*时,是否记得。学生肯定的回答:记不得。我又问:初一上学期《观沧海》初三必考,直到初三下学期中考复*时再来记背,记得否?记不住。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何为精准?精准早读到底要决解什么问题?能不能构想一个宏大的语文关,构想一堂超级高效快乐的大语文课堂?

  关注学生体验,关注学生感受,从学生认知、兴趣出发,真正让学生做为语文学*的主人,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科学的指导教学。注重知识的积累,注重初中各学期知识的联系和有机整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享受学*的过程,这些是我最大的教育理想。

  据于以上原因,结合本次工作坊"精准早读"这个主题,我从自身实际教学中深思反省。尝试做一些诵读古诗词的探究,希望以此改善一点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现状,希望能够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把握古诗词诵读的方法,让"精准早读"精准早读插上理想的翅膀,让学生记住的东西能保持更长远,是我这堂课生命的归宿。

  二、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我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如下:能背诵并用楷书默写(知识与能力);运用合理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高效记忆古诗(过程与方法);能调动原有的古诗词储备,积累诗文,增强古文背诵信心(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这三个目标的设置定位是比较准确的比较朴实的,因为这仅仅是古诗词诵读的目标而不是古诗赏析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中,让学生用楷书默写其实考虑到现在好多学生书写不过关、质量差,说到底还是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原本我想在课堂上用毛笔现场楷书书写一首给学生看,考虑时间关系省去了了这一步。

  本节课的重点目标是让学生运用合理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高效记忆古诗,在原来的设计中,我是想让学生感知不同的诵读法:韵脚法、理解记忆法、情景想象法、诵读记忆法、分析记忆法、对仗记忆法、歌曲串唱记忆法、反复朗读加尝试背诵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时间紧,考虑到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悟如何去精准诵读古诗词,做了取舍,仅仅展示了后两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置实际上是对这堂课的一个延生,说到底它跟这堂课的内容关系不大,但我认为,学生对学*的内容是会整合的,更何况语文就是整合性较强的课程,让学生能调动原有的古诗积累形成整体,此处主要指的是:相同意象、相同主题和相同作者的诗词形成整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培养学生自主记忆古诗的意识很重要,所以我想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乐意接受的方式让学生渐渐喜欢上古诗词,我的方法是用流行歌串场的方式,学生现在的心理特点是喜欢耍酷、喜欢另类、喜欢追星……所以用这种比较"潮"的方式去唱,在不同的班级我做过调查,学生比较喜欢,我实践下来效果相当良好。记得牢,便于课外复*,随时随地哼唱起来就把古诗复*了,决解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三、思教学内容

  我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层,一层是通过我总结的精准诵读古诗词的口诀来引领学生背诵《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这四首古诗,让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节奏、整体感知诗意和感情的基础上通过高效的方法识记、理解记忆、拓展记忆古诗,让学生知道学古诗不仅是为了考试,还可以修养身心,提升境界。

  另一层,就是通过四首古诗的诵读的步骤和过程让学生领悟我总结的精准诵读古诗词的口诀:火眼金睛音和形,读通诗词有韵味;整体感知意和情,各显神通忆比拼;理解默写来巩固,积累拓展再延伸;课外复*抗遗忘,古诗从此记心上。让学生知道,背诵古诗是讲方法的,讲过程的,是讲技巧的,是有方法指导的,是讲层次和梯度的。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是背完就放之大江让之东流不管不问的。要让其和原来的知识发生联系,形成整合,从而抗拒遗忘。遗忘是很正常的,要在课外及时复*,按时复*,循环复*,真正让古诗记在心里,进而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思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是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教学环节分为三部分:导入新课,诵读四首古诗词并感知方法,增强古诗诵读信心提升感情。

  在实际教学中,感觉课前准备和导入新课学生是比较接受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前白板播放我教班级学生唱歌记古诗词的视频并和学生谈话,导入中展示马龙汶河边的柳树,并手拿《唐诗三百首》,创设情景诵读贺知章的《咏柳》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明白有诗歌生活就有诗意。

  诵读四首古诗词这一环节,按照我整理的诵读古诗词的口诀分布展开,但是因为我所设置的教学目标过大,太在乎一堂课的延展性,所以到后来和"精准早读"的主题相背离,此时我才知道,教学目标就是一堂课的指南针,课的好坏大部分取决于次。如果我的教学目标只设计一个知识与能力目标,这节课单就是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让其背诵的话,我可以上一堂漂亮的早读课,但我又于心不甘,我想我不仅要教学生语文,更要通过语文去教人。好多专家和同仁都发觉我把早读课上成正课,我非常接受专家的批评和指正。因为我想: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的人生,人生语文,语文人生。课就是我的生命,它承载了我对语文对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很多感情,通过这堂课我想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略有感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或许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有真正打通学生学*语文的"任督二脉",让他有兴趣有热情去学*,他才可能变成语文高手。所以在课堂尾声之时引出雷海为的事例去增强学生热爱古诗词的热情,这寄托了我很大的期望和期待。

  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因素没有把握好,学生不熟悉,自己仪态太过威严,时间把握不好,所以好多环节都流于形式,这节课的重点应该在读上下工夫,多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记忆的成果,原本的多种形式的背诵和当堂课的默写都变成了赶场,重点未突出出来,表面看起来很热闹的课,漏洞百出,羞愧不已。

  五、思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设计的初衷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下自主学*,但实际上下来,我太注重了自己的教,让学生禁锢在我设计好的线路和教学流程之中,束缚了其自主性,上下课来所以我感觉非常心慌和不安。这也是以后我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就如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教授提倡的,教师应多考虑教学内容,而不仅仅是教学方法。

  六、思教学效果

  王崧舟老师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具体说来,语文味表现为"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这里的人情味有三层意味:一是指语文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刻板的语文课注定不受学生的欢迎,不受学生欢迎的课能称为好课吗?二是指语文课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否则,语文课就会犯上"丧魂落魄症",沦为"空心课".三是指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王崧舟老师还说,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内含丰富的文化底蕴;有"书卷味"的语文,儒雅、从容、含蓄、纯正;有"书卷味"的语文,常常灵气勃发、灵光闪现,或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总之,有"书卷味"的语文课是大有嚼头的语文课。或许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可以以此为镜来正视我们的语文课堂。

  反思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真实的课堂情景问题。当然,反思本身不能直接解决课堂问题,但是,通过反思可以为解决课堂问题指明方向、扬长避短。

  古诗词教学反思 3

  一、教材解读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长相思》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二、设计意图及不足:

  对于古诗教学,我觉得应让学生多读古诗,从读古诗中谈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但我在讲古诗词三首时,让学生读的少,学生没有从古诗中找出重点词来理解古诗的意境,而对诗人当时写古诗的背景更理解不透,弹不出自己的感受,读不出自己的感受。以后再讲古诗词这样的课文,我会让学生从中找重点词、句来表达古诗的意思,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小组讨论,谈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激起学*古诗的兴趣。

  古诗词教学反思 4

  1、让学生在古诗苑中有灵性的成长

  古诗词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志意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古诗词的内涵。而“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全新学*方式,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坚持贯彻和落实这一教学理念,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激发学*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的主人”,激发学生体会古诗词中诗人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反复朗诵,探究古诗词之情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诵读,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诵读,让学生放开朗读,尽情投入;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古诗词的节奏;让学生在朗读中融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不断的诵读中,学生定能增强对古诗词有一定的感悟。

  2、发挥想象,探究古诗词之情境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 “僧敲月下门”,一字风流,意境全出。“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紧抓一个“尽”和“入”字,脑海里就能展现“高山渐渐隐去,现出空旷的*原,迢迢江水,仿佛流进广阔的荒原”这样的画面。学生先得要读懂诗歌,之后再展开联想和想象,画面效果自然就出来了。再比如《次北固山下》,次联的“潮***阔”,“阔”,是表现“潮*”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野开阔、大江直流、风*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引导学生这样一细细体会,学生理解就能很全面了。在古诗词苑漫步,含英咀华,就更离不开想象,只有驱遣想象,才能读出诗词背景,读出作者感受,读出画意真情。学生通过想象才能走进古诗词的意境、诗人词人的世界。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想象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大道。

  3、备考之法

  第一,咬定《附录》中的篇目不放松。每篇古诗词力求烂熟于心。课文中所选的古诗词篇幅都不长,且句式整齐,意境优美,朗朗上口,做到这一点,对于同学来说,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

  第二,理解、分析,整体把握和抓住重点相结合,在背诵的基础上,要透彻理解每句诗的含义是什么?每首诗的意境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分析找出哪一句或哪一联是这首诗词的点睛之笔,每一首诗都有脍炙人口的名句,抓住这些"诗眼"便是抓住了重点。

  第三,多做练*,在使用中理解,在实践中强记。在联系中理解诗句含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在古诗古韵中放飞自己的思想,和古人交流对话,高屋建瓴的从深层次认识把握古诗词的神韵。

  古诗风韵

  ——评王建*老师的《古诗词鉴赏》

  这节王老师的《古诗词鉴赏》课给我一些启发及思考。

  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从目标定位来看,王老师的古诗词复*课都把目标立足于“读懂古诗词”。长沙市语文中考对“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这一考点的考查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初步鉴赏诗词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初步评价诗词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而这两个目标的`大前提都是要“读懂古诗词”。但日常的古诗词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是忽视了“读懂”这一必需的环节,而直接进入“鉴赏”,使学生对诗词的感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的观点,进而死记硬背,并不能形成能力。王老师的教学目标都是定位于先读懂古诗词意思,后感悟诗词表现的情感,王老师的目标还更进了一步——品语言。应该说这王老师的目标定位对大部分学生学*古诗词的实际情况而言是很准确的,对教师的日常教学也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二)从教学目标的陈述来看,王老师都能按照目标导向的教学策略的思想来叙述教学目标。王老师对目标的确立、达成、检测三方面的问题,可见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为我们提供很好的研讨示例,他的教学目标的叙述都注意到行为主体是学生,他没有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如“能够说出意思”“能够说出及写出表达的情感”等。

  (三)从课堂教学来看,我觉得有以下的亮点:

  ①王老师都注意到了在初三的复*课上发挥中考真题的作用,无论是导入还是精讲、练*,都以中考真题为材料,拉*了学生与中考的距离,也让学生具体认识中考考什么、怎样考。

  ②王老师的阅读指导都能重视紧扣文本,这在古诗词阅读中尤为难得。

  ③王老师重视方法的归纳总结,而且方法很到位。会给学生及听课老师带来不少的启发。如:《次北固山下》中“*”“阔”“正”“悬”等词炼得好。王老师归纳出来的推敲古诗用词的主要思路(意情法、联想法、替换法)以及感悟古诗词情感的基本方法(找情词、巧联想、品手法),还有一些答题的规范句式,都较好地为学生进行古诗词阅读的答题指出方向。

  ④王老师的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复*课的特点,讲练结合,即时反馈,而且练的形式比较多样化。

  听完这节复*课,我也有几点困惑之处:

  ①古诗词复*课与日常的古诗词教学课,目标的定位有何区别?王老师的教学目标似乎放在任何一节的古词教学课都可以,该如何区分新授课和复*课的目标呢?

  ②作为复*课,似乎教师讲得多了一点如何在复*课上真正是学生在“复*”值得思考。

  ③有效的复*课,除了到位的方法归纳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用方法,所以我比较倾向于复*课采用“讲——练——评——练”这样的模式,尤其是教师的精讲方法,师生的相互评点(赋分评点更能激发兴致),而一些有缺陷的答案可能更会引起学生的思考,促进吸收,这应该是复*课精华所在,这节课在“评”的环节上可作一些修改。

  以上只是我对王老师古诗词复*课的粗浅看法,总的来说启发很大。

  古诗词教学反思 5

  在《渔歌子》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了解词的大意,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词意,特别强调让学生比较同是描写江南春景的两首词的异同。

  但是从课堂效果来看,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我过于注重结果——比较异同,忽视了过程的体验——朗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美景,体会词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

  让学生初读正音,自学了解词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番之后,就让学生比较和前一首词的异同,从学生发言情况来看,学生只能勉为其难地从表面说说想法。因为学生还没有很好地去体验、感受《渔歌子》这首词所描绘的江南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老师没有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学生如何能够感受两首词的不同呢?课堂上如果让学生再多读读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感悟,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去感受词中的意趣。那么再和《忆江南》进行比较时,学生的感受会大不相同。不过,让学生直接去比较异同,对五年级刚接触词的学生来说,太理性化,难度也大了。不如换个问法:白居易和张志和笔下的江南各有特色,你更喜欢哪一幅呢?这样从学生的情感出发,触及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词的初步鉴赏能力。

  其实,这首词和柳宗元的《江雪》对比起来学*,更便于学生把握这首词的主旨。一个是寒江垂钓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一个是春雨垂钓图: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同是垂钓图,意境相去甚远。学生通过比较,更能体会《渔歌子》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这样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重组,丰富了课程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另外,古诗词的学*应充满一种诗情画意的美,学生徜徉在古诗词的王国中,课堂应当别具一番情趣。但是,学生没有被美的经典诗词所吸引,这与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有关,教学生词,教师就应该有一定词的积累,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我的语言应有一种古典文化的魅力,给课堂营造一种学*诗词的良好氛围,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

  古诗词教学反思 6

  为了完成小课题研究预设的目标与任务,我精心设计了《古诗词诵读专项训练》一课。通过实际教学,我发现这节课是成功的,它很好的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古诗词朗诵能力与水*,而且由于有音频视频上的名家示范朗读,对学生课堂上朗诵知识与技能的学*、借鉴与提高产生了莫大的作用。现反思总结如下。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项:

  1、提升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与水*。

  2、强化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继承与弘扬。

  3、探索阅读教学朗读指导的落实途径与方法。

  将提升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与水*放在首位,这是由古诗词诵读专项训练这节课的性质与内容决定的。同时,因为是小课题研究课,所以实验、探究并创新阅读课朗读指导方法,就自然成为本节课的目标任务之一。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共分为四个步骤:一是为了使学生对古诗词文学知识有所认识与了解,特设置了领悟诗的内涵环节。这是上好整节课的前提与先决条件。所谓“诗无达诂”,只有理解了古诗词的本质与特点,掌握了它表情达意的方式与手法,才能准确把握每首诗词的主旨与情感,也才能吃透诗歌,与诗人气脉相通,读出意境,读出文字背后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二是佳篇名作诵读,先听录音欣赏视频,再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所谓诗情画意,每首诗词就是一幅绝好的画卷,而优美的音乐更是为诵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再加上知名播音员声情并茂、饱满深沉的示范朗读,使所有学生在朗读方法与技巧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指导与启发。三是佳篇名作吟唱,先欣赏视频中的诵读与演唱,再由学生进行诵读,也可演唱。古诗词不仅能诵读,而且可以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这对学生来讲又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这也是我这节课的创新之一,虽然吟唱与朗读完全不同,但两者又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事实证明,学生的情绪在这个环节达到了整节课的最高潮,而古诗词朗诵的质量也得到了质的提升与飞跃。四是作业,这是本节课内容的延伸与扩展,目的在于巩固课堂上所得到的朗读知识,继续提升朗读能力与水*,并为下节课的复*提问环节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

  客观来说,本节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这首先得益于教学设计的精心与用心,因为进行阅读课朗读指导的研究而专门设计一节古诗词诵读专项训练课,这种情况应该很少,至少这样做操作的难度相当大。其次在于本节课朗读指导教师的范围有了质的变革,不仅是过去的执教老师,而且最重要的是“音视频”老师。而且其朗读的质量常人难以匹敌,对学生来讲更是异常震撼、刻骨铭心———原来诗歌可以这样诵读,太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啊!

  古诗词教学反思 7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三首古诗词所要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学*诗词的时候,体现学生自学为主的原则,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诗,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效果不错。

  古诗词教学反思 8

  在教学本课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书中和词语手册上的注释,自己弄懂诗句意思,然后比较三首古诗词,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的各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在写法上让学生体会诗与词的不同,诗结构匀称,有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有词牌名。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如《舟过按仁》中“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这句话写的'是吃饱饭的牧童休息时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教学时让学生想象: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还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亮,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图中插图中河面上为什么起波浪?难道真的用伞作帆能前进?或许是顺风顺水罢了?

  学完本课后,让学生尝试着把感兴趣的一首诗或词改写成一个故事,使诗中的人物更生活化。通过改写,让学生走进诗歌,与古代诗人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代诗歌的深邃意境,认识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悠久,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帮学生从根本上把握诗词语言的含蓄凝练性与跳跃性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感悟作品的境界。

  古诗词教学反思 9

  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是最贴*自己的,本册的《古诗词三首》为大家展示了千年以前的儿童生活,虽然年代久远,但童真童趣依然,极易引起孩子兴趣,产生共鸣。

  诗词的意境大多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于是在学《清*乐.村居》这首词时,我用了直观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普通的农家小院图,学生感受到一种*凡、美好,从词中读出“村居”的美好画面进行描述,进入词中要表达的意境;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出示一个天真孩童卧在溪边剥莲蓬图画,看图描叙小儿“卧剥莲蓬”的动作、神态,品味“无赖”,体会孩童的天真可爱。联系生活中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理解到这是一种喜爱。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我给孩子出示了一对白发夫妇面带醉意的画面,让学生说他们会用乡音亲热的说些什么呢?孩子们有猜测是谈论丰收的、谈论他们可爱的小儿子的、谈论大儿子能干、谈论二儿子懂事….之后再品味了“醉”字,难道仅仅是因为酒而醉吗?我让学生看着画面去体会,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他们看着三个儿子都那么可爱,生活那么*静,是为这种幸福的生活而陶醉。

  乡村生活虽简朴但却不失优美,夫妻恩爱,孩子勤劳可爱,温馨的生活令人陶醉。最后我让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的朗读。

  用画意解诗情,以更直观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诗人精心营造的意境,体会字里行间传达的情意,更好的理解了诗词。

  古诗词教学反思 10

  在进行古诗三首备课的时候,我刚刚好听完刘芬老师和张学英老师的课,加上孩子们已经学过很多的古诗,手里也有不少参考资料,对于古诗的意思也能完全自己学*理解,所以我想,可以让孩子们自己通过预*自己先学*,然后让孩子们小组上台来自己做小老师。

  上课的时候,我一宣布这个决定,孩子们就很兴奋的样子,好几个小组都举手要上台,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备课的时候还想万一要是没有人肯上台,那应该怎么办,结果没想到孩子们这么的积极。在上台之前,我告诉孩子们希望大家能有始有终的完成。也没有做什么指导,就让孩子们上台了。结果又是让我大吃一惊,孩子们的表现出乎我的预料,上台后,谁主持谁发言,安排的十分的妥当,而且把诗的意思解释的头头是道,还自己加上了提问环节,台上台下互动起来。而且孩子们还模仿*时我上课的一些语言,比如一个同学读完了,主持的孩子就说,有谁要挑战他吗?还加上了很多的评价语,课堂的气氛也很轻松。

  当然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比如孩子们只注重讲意思,但是没有讲出诗的意境,还有上台的语言还是不太完整,另外有的孩子上台后发言还是比较少,但是第一次做到这样让我很满足了。我越发明白了,有时候真的是我们低估了孩子,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表现的很好。


古诗词教学反思实用10篇扩展阅读


古诗词教学反思实用10篇(扩展1)

——古诗词教学反思 (菁华9篇)

古诗词教学反思1

  古诗词年代久远,语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要想理解诗句,除了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之外,还有进行反复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学生才可能理解诗句。

  下面总结合古诗词教学的特点,总结一些教学经验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扫清字词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掌握生字词,能够读通课文,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对整首诗歌有个整体感知,初步体会古诗要表达的情感。

  二、注重诵读指导。诵读的自然在于各个学*时段安排不同形式的读,读出质量。初读时要读,指名读,听读,齐读,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正确;理解诗句时要读,默读,落重音读,把停顿读正确,把节奏读正确;吟诵时要读,配乐读,看图诵读,把诗意读出来,把情感读出来。

  三、图文结合,读中理解诗意,悟出诗情。图文结合讲求自然,切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需要帮助时引导学生看看图;感受诗情讲求自然,同一首诗,由于每人的阅读经历不同,理解就会不同。诗人有诗人的情,读者有读者的情,时空不同,老少有异。只要个性的.理解来自于对诗意的正确把握,来源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一切情皆可融入景物之中。

  四、适当地拓展延伸。每首古诗都有明显的主题,根据通过阅读相关的古诗,既容易让学生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拓展了学生的类文阅读,可谓一举两得,学生学*兴趣浓厚,教学效果不错。

  古诗词页存在着不足之处:在朗读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学生受知识储备的影响,理解就会出现偏差。今后应该多联系生活,谈体会和感悟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感情朗读,培养学生的感情朗读古诗的能力。

古诗词教学反思2

  本课古诗词教学总体看很成功,这三首诗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五年级的学生是积累了一些表达思乡怀亲的诗词的,所以,我就利用学生的积累,引入新课的学*,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抓住课文的思想情感。

  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个特点,我在让学生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效果比较好。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很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联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所以,学生在这课的学*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朗读的质量比较高。

  成功之处:是“小练笔”将本课古诗词任选一首改写成小短文。孩子们的兴趣十分高。想象也比较丰富有趣。如;张籍写的《秋思》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被学生们改写的丰富多彩,就连语文很差的学困生吕哲很勇敢地诵读了自己改写的短文,写得也很有意思,她读完后班级立刻响起一片掌声,全班为她鼓掌。本课的二诗一词同学们都有选择*作。*作效果很好。以往我有时教学时间紧常常忽视这种小练笔,而今看来着实是个失误。往往这种小练笔更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学*语文,运用祖国汉字表达的激情。这篇小练笔我布置孩子们写在小作文中,我准备进一步引领孩子们去欣赏品评,并在今后的*作中引领孩子们品评欣赏更多的快乐!

  不足之处: 从作业反馈来看,个别孩子不能准确把握本课基本翻译,如:绿、还、见、开封…看来他们没有认真学*,有走神的大有可能,今后我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

古诗词教学反思3

  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是最贴*自己的,本册的《古诗词三首》为大家展示了千年以前的儿童生活,虽然年代久远,但童真童趣依然,极易引起孩子兴趣,产生共鸣。

  诗词的意境大多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于是在学《清*乐.村居》这首词时,我用了直观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普通的农家小院图,学生感受到一种*凡、美好,从词中读出“村居”的美好画面进行描述,进入词中要表达的意境;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出示一个天真孩童卧在溪边剥莲蓬图画,看图描叙小儿“卧剥莲蓬”的动作、神态,品味“无赖”,体会孩童的天真可爱。联系生活中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理解到这是一种喜爱。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我给孩子出示了一对白发夫妇面带醉意的画面,让学生说他们会用乡音亲热的说些什么呢?孩子们有猜测是谈论丰收的、谈论他们可爱的小儿子的、谈论大儿子能干、谈论二儿子懂事…. 之后再品味了“醉”字,难道仅仅是因为酒而醉吗?我让学生看着画面去体会,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他们看着三个儿子都那么可爱,生活那么*静,是为这种幸福的生活而陶醉。

  乡村生活虽简朴但却不失优美,夫妻恩爱,孩子勤劳可爱,温馨的生活令人陶醉。最后我让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的朗读。

  用画意解诗情,以更直观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诗人精心营造的意境,体会字里行间传达的情意,更好的理解了诗词。

  五年级下5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复兴小学:刘国录

  本课古诗词教学总体看很成功,尤其是“小练笔”将本课古诗词任选一首改写成小短文。孩子们的兴趣十分高。想象也比较丰富有趣。如;康影写的《村居》十分生动有趣,只有一处词语用得不当。还有语文很差的学困生崔立民很勇敢地诵读了自己改写的短文,写得也很有意思,他读完后班级立刻响起一片掌声,全班为他鼓掌。本课的二诗一词同学们都有选择*作。*作效果很好。以往我有时教学时间紧常常忽视这种小练笔,而今看来着实是个失误。往往这种小练笔更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学*语文,运用祖国汉字表达的激情。这篇小练笔我布置孩子们写在小作文中,我准备进一步引领孩子们去欣赏品评,并在今后的*作中引领孩子们品评欣赏更多的快乐﹗

古诗词教学反思4

  一、思教学理念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古诗词对学生思想情感具有熏陶感染作用。

  但是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不容乐观,在*时的考试默写题中就能体现,丢分严重,学生苦于奔命的记背,忘了再背,背了再忘。每个初三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在如此紧张的复*中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古诗词的复*上,学生提起来就头痛。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避而远之,毫无兴趣,谈何继承和发扬?

  我们提倡高效快乐的语文课堂,或许我们只注重一节课的教学,只注重一个学期教学任务的关联。假如把初中三年的所有语文课当做一节语文课,每一天的语文课只是极小的一个环节;假如我们把初中所有的古诗词当成一大首诗来背诵,*时的每一首诗就好比一个字节。我问过学生一个问题:《<论语>十二章》初三中考要考,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不看不管不问,800天以后中考复*时,是否记得。学生肯定的回答:记不得。我又问:初一上学期《观沧海》初三必考,直到初三下学期中考复*时再来记背,记得否?记不住。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何为精准?精准早读到底要决解什么问题?能不能构想一个宏大的语文关,构想一堂超级高效快乐的大语文课堂?

  关注学生体验,关注学生感受,从学生认知、兴趣出发,真正让学生做为语文学*的主人,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科学的指导教学。注重知识的积累,注重初中各学期知识的联系和有机整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享受学*的过程,这些是我最大的教育理想。

  据于以上原因,结合本次工作坊"精准早读"这个主题,我从自身实际教学中深思反省。尝试做一些诵读古诗词的探究,希望以此改善一点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现状,希望能够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把握古诗词诵读的方法,让"精准早读"精准早读插上理想的翅膀,让学生记住的东西能保持更长远,是我这堂课生命的归宿。

  二、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我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如下:能背诵并用楷书默写(知识与能力);运用合理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高效记忆古诗(过程与方法);能调动原有的古诗词储备,积累诗文,增强古文背诵信心(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这三个目标的设置定位是比较准确的比较朴实的,因为这仅仅是古诗词诵读的目标而不是古诗赏析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中,让学生用楷书默写其实考虑到现在好多学生书写不过关、质量差,说到底还是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原本我想在课堂上用毛笔现场楷书书写一首给学生看,考虑时间关系省去了了这一步。

  本节课的重点目标是让学生运用合理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高效记忆古诗,在原来的设计中,我是想让学生感知不同的诵读法:韵脚法、理解记忆法、情景想象法、诵读记忆法、分析记忆法、对仗记忆法、歌曲串唱记忆法、反复朗读加尝试背诵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时间紧,考虑到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悟如何去精准诵读古诗词,做了取舍,仅仅展示了后两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置实际上是对这堂课的一个延生,说到底它跟这堂课的内容关系不大,但我认为,学生对学*的内容是会整合的,更何况语文就是整合性较强的课程,让学生能调动原有的古诗积累形成整体,此处主要指的是:相同意象、相同主题和相同作者的诗词形成整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培养学生自主记忆古诗的意识很重要,所以我想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乐意接受的方式让学生渐渐喜欢上古诗词,我的方法是用流行歌串场的方式,学生现在的心理特点是喜欢耍酷、喜欢另类、喜欢追星……所以用这种比较"潮"的方式去唱,在不同的班级我做过调查,学生比较喜欢,我实践下来效果相当良好。记得牢,便于课外复*,随时随地哼唱起来就把古诗复*了,决解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三、思教学内容

  我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层,一层是通过我总结的精准诵读古诗词的口诀来引领学生背诵《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这四首古诗,让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节奏、整体感知诗意和感情的基础上通过高效的方法识记、理解记忆、拓展记忆古诗,让学生知道学古诗不仅是为了考试,还可以修养身心,提升境界。

  另一层,就是通过四首古诗的诵读的步骤和过程让学生领悟我总结的精准诵读古诗词的口诀:火眼金睛音和形,读通诗词有韵味;整体感知意和情,各显神通忆比拼;理解默写来巩固,积累拓展再延伸;课外复*抗遗忘,古诗从此记心上。让学生知道,背诵古诗是讲方法的,讲过程的,是讲技巧的,是有方法指导的,是讲层次和梯度的。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是背完就放之大江让之东流不管不问的。要让其和原来的知识发生联系,形成整合,从而抗拒遗忘。遗忘是很正常的,要在课外及时复*,按时复*,循环复*,真正让古诗记在心里,进而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思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是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教学环节分为三部分:导入新课,诵读四首古诗词并感知方法,增强古诗诵读信心提升感情。

  在实际教学中,感觉课前准备和导入新课学生是比较接受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前白板播放我教班级学生唱歌记古诗词的视频并和学生谈话,导入中展示马龙汶河边的柳树,并手拿《唐诗三百首》,创设情景诵读贺知章的《咏柳》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明白有诗歌生活就有诗意。

  诵读四首古诗词这一环节,按照我整理的诵读古诗词的口诀分布展开,但是因为我所设置的教学目标过大,太在乎一堂课的延展性,所以到后来和"精准早读"的主题相背离,此时我才知道,教学目标就是一堂课的指南针,课的好坏大部分取决于次。如果我的教学目标只设计一个知识与能力目标,这节课单就是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让其背诵的话,我可以上一堂漂亮的早读课,但我又于心不甘,我想我不仅要教学生语文,更要通过语文去教人。好多专家和同仁都发觉我把早读课上成正课,我非常接受专家的批评和指正。因为我想: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的人生,人生语文,语文人生。课就是我的生命,它承载了我对语文对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很多感情,通过这堂课我想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略有感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或许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有真正打通学生学*语文的"任督二脉",让他有兴趣有热情去学*,他才可能变成语文高手。所以在课堂尾声之时引出雷海为的事例去增强学生热爱古诗词的热情,这寄托了我很大的期望和期待。

  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因素没有把握好,学生不熟悉,自己仪态太过威严,时间把握不好,所以好多环节都流于形式,这节课的重点应该在读上下工夫,多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记忆的成果,原本的多种形式的背诵和当堂课的默写都变成了赶场,重点未突出出来,表面看起来很热闹的课,漏洞百出,羞愧不已。

  五、思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设计的初衷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下自主学*,但实际上下来,我太注重了自己的教,让学生禁锢在我设计好的线路和教学流程之中,束缚了其自主性,上下课来所以我感觉非常心慌和不安。这也是以后我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就如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教授提倡的,教师应多考虑教学内容,而不仅仅是教学方法。

  六、思教学效果

  王崧舟老师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具体说来,语文味表现为"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这里的人情味有三层意味:一是指语文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刻板的语文课注定不受学生的欢迎,不受学生欢迎的课能称为好课吗?二是指语文课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否则,语文课就会犯上"丧魂落魄症",沦为"空心课".三是指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王崧舟老师还说,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内含丰富的文化底蕴;有"书卷味"的语文,儒雅、从容、含蓄、纯正;有"书卷味"的语文,常常灵气勃发、灵光闪现,或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总之,有"书卷味"的语文课是大有嚼头的语文课。或许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可以以此为镜来正视我们的语文课堂。

  反思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真实的课堂情景问题。当然,反思本身不能直接解决课堂问题,但是,通过反思可以为解决课堂问题指明方向、扬长避短。

古诗词教学反思5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有遗产,是伟大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一部分,它永远不会过时,并且值得我们去研究,学*,发扬。这不但是祖宗智慧与心血的继承,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它们的学*,研究与解读,去构建今日有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然而中学的古诗词教学却不容乐观,存在诸多误区,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反思。

  一、当前中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诗歌的多种解读。

  重灌输,轻体验,重权威,轻引导,即使教师的观点是对的,但这样把自己的结论轻易地拋给学生,使得学生少了精神思索的旅程,又是多么的可惜。有意义的学*应该是将知识同化于已有的心理图式中,并建构新的认知图式,学到越来越多的有关认识事物的程序。另外,有些教师看似“循循善诱”,实则将学生引|向标准答案,只训练了聚合式思维,却忽视了发散式思维。

  2、过度强调知性分析,肢解诗歌的倾向明显。

  有些教师在教古诗词时,将其划分段落,总结段意,在此基础上掌握诗词的思想情感,分析艺术手法。这是将古诗词当作无生命的东西进行分解,把诗词鉴赏当作分析、综合、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而不重整体把握和感性体验。有些教师的讲解过于直露,貌似讲透了诗歌,实际失去了诗歌的意境之美,甚至做出过度阐释。古诗词教学中需要知性思维,但要和感知、体验、想象、联想等感性思维统一在一起,否则就扼杀了诗词的生命力,也有碍于学生审美感受力的发展。

  3、滥用多媒体。

  古代诗词意境的体验需要学生的形象思维,需要调动储存在大脑中的表象,并在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表象。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抒情主人公完美地存在于在我们的想象中,而有的教师在上课时将一喝酒老翁展现在学生面前,顿觉风采大减。此外,滥用多媒体淡化了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炫目的电脑画面占用了学生的大部分注意力,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投射到诗词本身的情感与体悟却不够深入。

  诗词本是浪漫的产物,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却非常尴尬:学生对古诗文学*索然寡味了无兴趣,大有一种望而生畏甚至望而生厌的感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原因有两大方面:

  1、学生认知上的偏差。

  学生对古诗文不感兴趣的原因,除了对古诗文难理解、难背记,把古诗文视为第二门外语;更有不少学生认为学古诗文十分枯燥,现代人都用现代汉语说话,古文无实用价值。正如南怀瑾先生所担忧的:“很是可惜,现代人所认识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有好的专业,有高的待遇,或能赚很多的钱。”《都市快报》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杭州某业余学校开出“古诗文诵读班”,却因仅招到一名学生而只得暂时停办,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时开办的英语等班早就爆满。学生对古诗文对漠视,实质就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漠视,这种类似于数典忘祖的做法,不能不令人痛心。

  2、教师教法上的偏差。

  不少教师认为,初中古诗文教学仅是让学生多积累,多背诵,于是,“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的教学方法成了不少教师一成不变的做法,把古诗文脍炙人口的美感和韵味讲解得消失殆尽,课堂气氛沉闷无趣单调无味。所以,教师教法上的单一,自然会使古诗文中的营养丢失,进而造成学生在古诗文传统文化积淀方面的“贫血”。

  二、面对这些现状,我们应该做出反思:

  1、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吟诵来体味古诗词的情感。

  要体味古诗词的情感,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或许就是吟诵。诗词格律所表现的音乐性和由此表达的感情,都必须在吟诵中体现。在教学中还应传授一些有关吟诵的知识,比如*声读得长而轻,仄声短而重;四言诗一句两顿,五言诗两顿,七言诗三顿,顿的位置略延长、提高、加重等。此外,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好的范读能直接打动学生,使他们克服害羞心理。

  2、运用艺术通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艺术通感,化实物为情思,化情思为实物,化抽象为直观,调动并贯通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加深对诗词意境的理解感受。

  用音乐来配合古诗词,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对古诗词的感受,往往就是这样朦胧含混而涌动着情感的,而流动不居、情感充沛的音乐,正适合于帮助学生增强这种感受。例如,讲授《春江花月夜》一诗时,配以《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无疑是相得益彰、境界顿生。又如,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然后找出与之相合的音乐,甚至自己创作一段音乐,也是很好的方法。

  苏轼评王维的诗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的相通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教学通道。例如,在上白居易的《忆江南》时,展示一些江南风光的图片,为欣赏《忆江南》一词营造出了韵味十足的背景氛围。当然,艺术通感的运用不能喧宾夺主。

  3、系统比照,纵横勾连。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很多学生学完一首诗词,了解的就仅止于这一首诗词,对作者其人、作者的其它作品,对同题材、同风格的作品都鲜有了解,这样的教学是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在讲授一位诗人的某一首诗时,若能全面地介绍这位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介绍他创作的其它诗歌,既有利于学生较为深入地理解教材.上的那首诗,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古诗词积淀与素养。例如,在讲授李煜的《虞美人》时,若能兼及李煜的详细生*,兼及《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等词,其教学效果应该比单讲一首《虞美人》要好得多。

  4、开发校本教材,开设选修课。

  20xx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其中初中要求背诵50首,高中50首。“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接触足量的古诗词,对于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兴趣和感受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古诗词背诵篇目”的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开设选修课,拓宽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视野。比如,有的学校专门开设了“诗教’选修课,有的学校还有自己的古诗词教学的教材,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5、教师自身水*提高。

  教师首先应提高对古诗文教学价值的认识,明确指导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并非可有可无之事,而应视之为对教师的一种要求,一份无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要努力克服浮躁不定、急功*利的心态,钻入“故纸堆”中潜心会学,丰厚自己的文化积淀。其次,还须进一步深入学*《课程标准》,领会精神,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另外还可以运用研究性学*的方式。如在文本阅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原型意象的研究性学*。首先让学生思考高中古诗词里出现了哪些原型意象,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作为课题,课题相同者组成一个研究小组。然后让学生分工合作,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整理并分析信息,写出小论文,并制作相关课件。最后进行交流总结,组织学生上台做presentation,展示研究成果,在班级中传阅各小组的论文,并进行自评、互评。

  古诗词作为千年文化积淀的代表性文学作品,其文学价值历来为人所推崇。作为中学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古诗词教学,对学生有着励志、修德、陶情、劝学等积极作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作用的同时,它更是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时至今日古诗词的欣赏价值远高于其实用价值。且随着白话文的发展与普及,古诗词越发让学生觉得抽象,晦涩。为此,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对于古诗词教学只得多数停留在梳理诗词的字词、大意等浅层教学阶段。为了不让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在我们这一代没落、消亡,我们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必须加强。

古诗词教学反思6

  《牧童》《舟过安仁》《清*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读者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

  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前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在讲课时,主要用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学*要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古诗词教学反思7

  1 古诗词三首

  一、教材解读

  独坐敬亭山

  1.课文简说。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2.词句解析。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望 洞 庭

  1.课文简说。

  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故名为“望洞庭”。全诗的大意是: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2.词句解析。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总写洞庭湖的秋色。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也是对上一句作的补充说明。

  宋人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群山》中的“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便是从这两句中脱化而出。

  忆 江 南

  1.课文简说。

  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

  课文选了其中第一首,原题下的另两首是:

  其一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二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词句解析。

  (1)“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风景旧曾谙。”“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曾经。“谙”:熟悉。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3)“能不忆江南?”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所以词的结尾用反问句说,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选编这三首古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建议

  1.三首古诗词可以按先后顺序分别进行教学,也可以把三首诗词进行比较教学。教学的程序可按照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先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是难点,教学时可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要作如下点拨:

  《独坐敬亭山》中的“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子的意思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的时候要进行适当的变通,如:我看着山,山也看着我,互相都看不够。《望洞庭》中的“镜未磨”。要让学生知道古代的镜子是用铜制做的,镜表面需要经过打磨。《忆江南》中的“旧曾谙”要交待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再引导学生查字词典帮助理解。

  在理解词句意思时,应鼓励学生质疑,形成师生之间互相对话的氛围。

  3.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说说全诗的大意。如用第一人称来说,用角色对话的形式说,根据提供的画面来说,形成宽松的、相互交流环境。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要关注他们的语言质量,看是否把诗意理解正确,语言是不是连贯等。

  4.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把握每首诗的感情基调。如《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忆江南》,以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朗诵。

  5.在理解诗意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诗句的意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以往学过的有关课文,开展合理的想象,或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或通过画画等活动方式,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境,不要停留在简单的意译层面上。

  6.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或名句,并启发学生在说话和*作时加以引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品位。

  7.如采用三首诗词比较教学,可以在基本疏通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诗人不同时间所见景物和景物的特点,以及诗人当时思想情感等方面作相互比较;对诗和词的形式上作些对比。还可以运用不同的音乐作配音朗诵,借以体会诗人当时的不同心境。

  8.教学本组生字,要引导学生自学生字,通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然后教师在班上检查。注意“谙”读ān,不要读成yīn;“亭”字下面不要写成“子”;“庭”字中“壬”下面的一横要短。

  四、相关链接

  刘禹锡(772—842) ?? ??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诗以律、绝为工,格调高亢,意向简括,气骨桀骜;乐府小章尤为著名。他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称为“刘柳”与“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敬亭山 古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在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原有翠云庵、广教寺、穿云亭、丹梯亭、额珠楼、太白楼等古迹,今已无存。诸胜迹中仅有山南麓之双塔与古昭亭石坊。自南北朝时,南齐诗人谢、唐代诗人李白在此赋诗,此山遂名于天下。

  洞庭湖 湖南省北部,长江南侧。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有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纳长江洪水,并于城陵矶注入长江,对长江洪水起着调节作用。

  君山 又称洞庭山,在洞庭湖中,孤峰突起,景色秀丽。唐代诗人张说有《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古诗词教学反思8

  本课古诗词教学总体看很成功,尤其是“小练笔”将本课古诗词任选一首改写成小短文。孩子们的兴趣十分高。想象也比较丰富有趣。如;康影写的《村居》十分生动有趣,只有一处词语用得不当。还有语文很差的学困生崔立民很勇敢地诵读了自己改写的短文,写得也很有意思,他读完后班级立刻响起一片掌声,全班为他鼓掌。本课的二诗一词同学们都有选择*作。*作效果很好。以往我有时教学时间紧常常忽视这种小练笔,而今看来着实是个失误。往往这种小练笔更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学*语文,运用祖国汉字表达的激情。这篇小练笔我布置孩子们写在小作文中,我准备进一步引领孩子们去欣赏品评,并在今后的*作中引领孩子们品评欣赏更多的快乐﹗

  从作业反馈来看,个别孩子不能准确把握本课基本翻译,如:蓑衣、遮头、翁媪…看来他们没有认真学*,有溜号可能,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

古诗词教学反思9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三首古诗词所要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学*诗词的时候,体现学生自学为主的原则,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诗,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效果不错。


古诗词教学反思实用10篇(扩展2)

——《古诗词》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古诗词》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能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互动中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教给学生,使之真正成为学*的主人。课堂气氛良好,学生积极性高,达到了“文明自主,高校快乐” 的效果。但由于学生对作者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不多,体会不深,所以,诗的意境感悟不是十分透彻,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积累及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这节课我试图走出诗歌教学的困惑,一改过去诗歌教学中,教师讲解字句的理解,学生阅读背诵的死板教学模式。

  大胆把阅读、欣赏、领悟、感受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教师只略作点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课后发现,由于学生透彻地理解了诗歌,背诵起来也很顺利,默写时甚至很少写错别字,而学生笔下的春天也是生机勃勃,诗意盎然。反思课堂教学的设计,我觉得就是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构建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课堂,搭建起互动的桥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能想能说,会想会说。

  《古诗词》教学反思 2

  一、教材解读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长相思》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二、设计意图及不足:

  对于古诗教学,我觉得应让学生多读古诗,从读古诗中谈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但我在讲古诗词三首时,让学生读的少,学生没有从古诗中找出重点词来理解古诗的意境,而对诗人当时写古诗的背景更理解不透,弹不出自己的感受,读不出自己的感受。以后再讲古诗词这样的课文,我会让学生从中找重点词、句来表达古诗的意思,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小组讨论,谈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激起学*古诗的兴趣。

  《古诗词》教学反思 3

  《古诗词三首》是一篇精读课文。本课包括两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宿建德江》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宿建德江》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写,前者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而后者则表达了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都是一幅画,为我们展现了反差非常大的天气下的美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和热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

  这一节课上下来,感觉还不错,有以下几点与大家一起交流:

  1、《语文课程标准》五、六年级诗歌学*的目标是:“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因此,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的环节中,我采用的是常规的教法,依照常规步骤: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2)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结合重点词的意思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3)指名读,正音;

  (4)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基础砸实。

  2、在基础良好的掌握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紧抓关键词语引领学生不断猜想,推想,想象作者当时的心境,引领着孩子们在古诗词的意境中赏析,体会,把玩,领悟,而孩子们也以投入的精神和积累的知识与老师交流,切磋,互动,就是在这切磋互动中,孩子们不断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情感,与诗人共鸣。

  3、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所抒发的情感的基础上,再通过听泛读和引领学生整体诵读古诗,使学生的情感回归到诗的本体上来。比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通过对诗中景物的描写,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本课教学环节中安排了“小练笔”,让学生将本课古诗词任选一首改写成小短文。孩子们的兴趣十分高。想象也比较丰富有趣。本课的二诗一词同学们都有选择*作。*作效果很好。以往我有时教学时间紧常常忽视这种小练笔,而今看来着实是个失误。往往这种小练笔更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学*语文、运用祖国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篇小练笔我布置孩子们写在小作文中。我准备进一步引领孩子们去欣赏品评更多的名作,让他们充分享受创作的快乐!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把成功的几方面总结如下:

  1、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学*一首古诗,必须理解了诗意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古诗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以及插图,并加上合理的想象就可以大致地理解古诗了。我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孩子按照上述方法学*了《宿建德江》后,接下来放手孩子们学*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并且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将《宿建德江》改编为了一个小故事,并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学*了古诗词后对作者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学过程相当顺利。孩子们在理解了诗意后,能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且在当堂就背诵会了诗词。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本课中的诗词,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不同,以及作者不一样的心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

  三、不足之处

  虽然这一课的学*中,有成功的地方,但教学永远都是有缺憾的。在本课中,课堂容量很大,学生们学*的自**受到牵制,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课堂上多次出现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整个课堂教学基本是按照教师的预设在顺利进行,缺乏精彩生动的课堂生成效应。

  四、改进措施

  今后在教学当中,我应该注意,遵循课标中以学生为主的目标,精心备课,合理安排,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做一个课堂的掌控人,做到对课堂收放自如,而不是一味地牵着学生走。

  《古诗词》教学反思 4

  古诗在这个学期被选为我们学校的打磨课内容,如何教古诗便成为我们教研活动的主题。一首古诗被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重复着,为的是找到教古诗的最佳方法。这次我选择《秋思》这首诗,它排在三首表达思乡情诗歌的中间。虽然文本只有四行,二十八个字,但诗人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如何传递给没有雷同生活经历的学生,让学生感受着诗人的感受,想着诗人的所想?除了诗的内容外,我到底要通过《秋思》这个载体教给学生什么?诗的课堂到底应该是个怎样的课堂……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呈现在我的脑海中。

  在这之前,我听过三年级两位老师教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她们的教学方法大同小异,亮点是能借助多媒体把学生带进一个诗意的课堂。我个人也认为古诗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怎样才能创造出一个诗意的课堂?我想方设法让《秋思》的情意在诗意的课堂上流泻。

  一、在读中彰显诗性。

  我一直认为诗的教学应不同于其它的课文阅读教学。一般的课文阅读教学可抓住重点的字词句深入品味体会,但诗一经这样折腾就会把诗拆得支离破碎,它就失去了诗本身的整体完整性。为了保护“诗”作为一种“完形”的存在,我采取的策略就是诵读。不管学生懂与不懂,先让学生读了再说,让《秋思》在诵读中流淌。开始整首诗的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理解诗的意思。接着课中导读,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在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个人独特的见解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最后熟读成背。这样一层一层地深入读,让学生在读中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诗人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诗的味道。

  二、在想象中丰富诗意。

  在众多的借写家书的诗中,张籍的这一首《秋思》获得的评价最高。王安石说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它语言精炼,蕴含丰富的内容。题目有“思”,而整首诗中却没有一个“思”字,那这个“思”究竟藏在哪呢?在深入备课后,我觉得诗中的“见秋风”可作为教学这首诗的突破口。“意万重”是这首诗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我个人觉得引导学生想象,丰富学生对“见秋风”的表象,加深对“意万重”的理解。这样对学生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学生对这首诗有了整体的印象后,我马上抓住诗眼“见”大做文章。我安排了学生一次次想象“见到什么”“见不到什么”,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我营造的意境中,在一次次的对比中,以有形的景来衬无形的思,循序渐进地引领孩子们探究、品味“见秋风”。希望想象到的画面成为学生通往作者内心的桥梁,让学生与作者感同身受。

  三、在遗憾中憧憬未来

  课后的集体评课中,许多老师也认同我这样处理所带来的效果,值得一学,同时也指出我的不足之处是多媒体课件中少了把学生带入意境的声音,多了一些不必出现的秋景图。今后在制作、运用多媒体课件时,我会向一些年轻老师学*,提高制作课件的能力。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古诗词》教学反思 5

  古诗词的教学一直用这样的模式:诵读诗歌——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前布置学生预*了,孩子们的预*也准备得十分充分,课堂交流的时候,也很热烈,诗歌的节奏,诗歌中字词的意思,对诗句的理解,同学们都是通过自主学*或课堂讨论*得的,课堂上我只点拨了几处难以理解的地方,如《望洞庭》中的“镜未磨”、“白银盘”、“青螺”;《峨眉山月歌》中的“半轮秋”、“流”、“君”、“下”。从课堂效果看学生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但疑惑的是做*题的时候孩子们有些一知半解,特别是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自己不能组织连贯通顺的语言说清诗句的意思。

  二是题目的形式一变,就无从下笔。如《补充*题》上有一道题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后问:读着这个诗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就不懂得变通,很僵硬地把诗句的意思写了上去。现在细细想来,课堂上学生的精彩表现得益于他们购买的参考书籍,而并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是在以后的课堂上要特别关注的一点。

  《古诗词》教学反思 6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暗藏于词中的无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读词,读出词的韵味,让学生走进词境,进入词心。同时,作为一节整合课,我设计了三个整合点:一是在初读词之后,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关于《长相思》的内容(作者,题目,写作背景,词义,感情,写法等);二是在学生学*完《长相思》之后,搜集关于思乡的诗词;三是在练*环节,引入李煜的《长相思》,利用网络资源完成阅读小题(词的主要内容,表达的情感,运用的表达方法等)。

  1、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体味情感:

  朗读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听(听老师范读)、看(默读)、读(出声朗读)等途径,从整体上感受言语材料,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师的范读中启动情感,在朗读和想象中整体感悟。

  2、在想象中与文本对话,感悟形象:

  在朗读感召下,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学生们通过想象,感悟纳兰性德的“征途”,充满了远离与牵挂。在与“征途”对话后,通过问题将对话切换到词人的家乡和故园。学生们想象并感悟着家乡的美丽、温馨、安宁和祥和。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是学生汇报搜集的关于《长相思》的资料时,谈到了词的意思,我只让两个学生回答了,没有因势指导,让全体学生练*。其次是让学生想象汇报纳兰性德家乡温馨画面之前,仅用了一个问句“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来进入学生的想象。课后回想,如果能先理解词中的“故园无此声”,然后再进入想象,效果会更好。最后,我觉得在时间的调控分配上,有些不合理,最后一个整合点——理解李煜的《长相思》,由于时间原因没能让学生很好地完成,下次要合理安排好。

  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尝试,让我收获了许多,取得了些许的进步,但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今后,我会针对自己的缺点,多学*,多实践,在学科整合的路上争取更大地进步。

  《古诗词》教学反思 7

  中国人历来是喜欢春的,多少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春的印迹。本单元的课文可谓是多彩的春天。在《古诗两首》中也安排了这两首关于春天的诗,展现了春的多姿多彩。《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致而写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目的,也是理解的手段。因此,在教学古诗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发现。

  在指导学生读通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通过看图、、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读透诗歌,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春日的美丽。再品读诗歌的三、四两句写了什么内容?看看诗人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描写的,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学*古诗的基础,所以一眼就找到了诗眼“乐”,也就能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了,也就能够有感情地背诵了。

  《古诗词》教学反思 8

  作为五年级上册的第二组开篇的课文,以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虽然孩子们在理解诗意上要比理解现代文稍有难度,但是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能大体的理解诗意,体会感情。现在我将此次教学的得失总结如下:

  优点:

  学*一首古诗,必须理解了诗意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古诗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以及插图,并加上合理的想象就可以大致的理解古诗了。我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孩子按照上述方法学*了《泊船瓜洲》后,接下来放手孩子学*了《秋思》和《长相思》,并且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将《秋思》改编为了一个小故事,并让孩子畅所欲言学*了古诗词后对作者思乡之情的理解,教学过程相当顺利,孩子们在理解了诗意后,能有感情朗读诗词,并且在当堂就背诵会了诗词。

  另外,这三首诗词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如:间、数、重、行、更等,因为上学期我教学过此诗,便觉无“见”应读“jian”,我当时不假思索的一口否决,但是后来查资料时发现这个”间”就读“jian”。顿时,羞愧难当啊,这是教学准备时没有仔细研读教材所致失误啊,从此以后,要百读不厌地研读教材啊,因为一本书不管你读过多少遍,你总会有新的发现。

  《古诗词》教学反思 9

  经过三轮的研磨和一轮的集中展示,让我深深的明白想上好一节古诗阅读并不容易,在这节课中,我收获了很多。在整个研磨过程中,对于古诗教学,我也有自己的点点体会。

  一、古诗词的自主探究学*必须学会品诗。

  古诗词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但不应停留在诗句内容的浅层,必须引导学生从诗句语言的运用、表达上提出问题。千锤百炼的诗眼、千古传颂的佳句、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都应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现、细细品味。

  二、语言的品味必须伴随着大量的诵读、细细的品读。

  古诗词的诵读、吟诵,有别于一般课文的朗读。一些古诗词教学读的量也很多,但就是读不出味道来。关键在于对诗句的诵读缺乏必要的引导,把诵读和语言的品味、情感的熏陶割裂开来。读诗先读题,品诗先品题。一些成功的课例都是伴随着大量的诵读,学生加深了对诗的语言、意境、情感的感悟。

  三、教师的示范诵读,是对语言品味的导向。

  重新认识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示范诵读的功能。学生对语言的品味,通过教师的范读,领会、感悟、传神。

  教师重视范读,而且读的水*很高。声情并成,既传韵,传达诗的韵味,又传情,传达诗的感情。有的一次又一次范读,每次读的目的不同,节奏、语感,情感的表达不同,或是鲜明对比,或是层层深化。既体现了教师的文化底蕴、语言艺术,也体现了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这就和一些教师的教学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以播放录音代替范读,有的吝惜到全程仅作一次范读。这反映了教师没有整体把握好诗词教学的特点,没有刻意去提高自己诵读的水*。

  在整个的打磨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自身古诗功底的欠缺,这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语言的贫乏。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应该加强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学*。只有这样,才能成熟的驾驭课堂,带孩子们走入古诗所描绘的诗情画意之中。

  《古诗词》教学反思 10

  古诗词的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愫真挚,传唱千年不衰。

  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书中和词语手册上的注释,自己弄懂诗句意思,然后比较三首古诗词,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在写法上让学生体会诗与词的不同,学完后,我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尝试着把感兴趣的一首诗或词改写成一个故事),使诗中的人物更生活化。通过改写,让学生走进诗歌,与古代诗人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代诗歌的深邃意境,认识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悠久,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总体来说,学生课外收集了很多描写思想的诗歌,由于课堂展示时间有限,留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少了,这些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注意。


古诗词教学反思实用10篇(扩展3)

——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实用5份

  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1

  一、选择《课外古诗词诵读》作为课堂教学的理由

  《课外古诗词诵读》是部编教材中特有的板块,每册安排两次,每次四首。所选古诗词除课程标准推荐的诵读篇目外,另增加若干经典名篇,要求学生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培育对传统文化及汉语美感的体认,加强文化积累。

  《课外古诗词诵读》可以不安排课时施教,学生结合文本中的注解及赏析文字一般都能达到背诵默写的要求。但果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大多学生往往止步于背诵默写,不会在进一步诵读欣赏,不断加强文化积累的课程要求上下功夫。而文化积累、欣赏能力直接关乎“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这些在新一轮课改中特别推崇的“核心素养”之要素。因此,有必要适当安排一定的课时,引导学生以课外古诗词的学*为载体,进一步夯实古诗词诵读欣赏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尤其在初始年级阶段,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需要不断强化。

  二、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四首古诗,如果按部就班、面面俱到地一一学*显然不妥。考虑到初一学生在古诗词学*中已有的知识积累,我将本节课的主要学*目标定为“在揣摩诗人情感的基础上诵读欣赏”。揣摩情感是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品位的前提和关键。我曾在一篇发表过的文章中称之为“打开古诗词鉴赏之门的钥匙”,中考中的古诗词鉴赏题,尽管形式多样,但或多或少都与准确揣摩诗人的情感有关联。因此,这一目标还需在今后的课堂中不断强化。至于“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正确默写”这一目标,须要求学生课前基本达成,课堂上则通过检查反馈,让学生增强准确理解诗句大意的意识,同时通过“霄”“蹄”“犹”等易错字的辨析,引导学生初步进入诗句的鉴赏层面。

  三、关于课堂设计思路及课堂模式的运用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按照我校新修订的校本化课堂模式——建构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

  普天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尽管名目繁多,层出不穷,但其所依据的新课程理念具有共通性,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课堂结构一般也不外乎课前自学、课堂导学、达标测学、拓展固学几个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是大家努力朝向的课程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是大家崇尚的学*方式;课标学情是大家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是大家又将努力体现的核心素养三要素。我们的建构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具有一定的前卫性与自主性。我以为,这一模式的运用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特别是“智慧”二字,对我来说,恐怕用一生的心力也难以修炼到位。但人还是要有梦想的,智慧课堂便是我们戴泽人永远的梦想和追求。

  建构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分四个步骤:

  第一,创设情境,方法引领。

  本节课的设计,围绕两个教学目标分别创设“默写互评”与“诵读比赛”这两个教学情境,第一个情境重在强化学生对诗句理解的意识,第二个情境重在构建在古诗词赏析活动中揣摩诗人情感的方法。两个教学情境的设计,均按“最*发展区”理论的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已有的认知(默写现状),并回顾相关知识与方法(第一次学*诗歌时“想象情景,体会情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等要求),建立准确默写与揣摩情感的最*发展区,引领学生结合新学内容进行“辨析错别字”“准确揣摩情感”的方法与能力的迁移。

  第二,自学交流,构建新知。

  本节课,围绕既定教学目标,共设计了两个主问题:1.你认为在古诗词默写中,避免写错别字的关键是什么?2.你在古诗词诵读欣赏中是如何揣摩诗人情感的?第一个问题,学生在默写后互评的基础上很快能形成初步感知,教者有意识地列举学生易错的三组形似字(“宵”与“霄”、“啼”与“蹄”、“尤”与“犹”)让学生辨析、讨论。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教者适时提供图片资料(潼关北临黄河,南依秦岭的地形图)作为学生准确认知“河流大野犹嫌束”这一难句的脚手架。第二个问题则在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竞赛的基础上自然抛出,学生由于有了感情诵读的铺垫,对揣摩古诗词情感的方法一般能说出自己的一两个经验来。但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想象情景,学生可能已经淡忘,需要老师适时点拨,唤起他们已有的认知并结合新的认知情境尝试运用,从而再一次构建“想象情境、揣摩情感”的新的认知。教学目标与重点由此而得到很好的落实。

  第三,互动体验,提升能力。

  这一环节在本节课中与第二个环节实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学生围绕两个主问题在自主学*的基础上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互动体验、不断提升能力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须密切关注学情,并在课前较为充分的课堂预设的基础上,适时点拨敲打、灵活引导驾驭。教者的教学智慧、课堂的精彩生成主要应在这一过程中展现。不过,这一过程的结果一般很难如愿以偿,我在这一环节的表现概莫能外。

  第四,智慧建构,检测反馈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实际展示的“课堂演练”与“课外巩固”加以体现。这一环节的“智慧建构”重在设计的精心。比如,《嫦娥》一诗的选择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作者,刚刚学过他的《夜雨寄北》,便于学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揣摩情感。二是出处,选自学生的《补充*题》(经省教育厅审定的义务教育免费资料),为学生进一步解答《补充*题》中相关的赏析题提供了很好的铺垫。三是内容,诗中每一句都有值得学生想象的情景。四是联想,嫦娥的飞天之梦在我国又有重大突破。20XX年元月3日,嫦娥4号探月器经过26天的飞行第一次在月表背面成功实现软着陆,玉兔2号登月车顺利巡月探测并传回许多高清图片。“课外巩固”中所设计的诗歌赏析题全部源于课本中的四首诗,且与情感的揣摩密切相关。

  四、教后反思

  1.今天的课堂氛围有点沉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够理想。这一方面说明了我的课堂智慧远远不够,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选择《课外古诗词诵读》作为课堂教学的理由是成立的。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在初始阶段确实需要反复强化,尤其是通过“想象情景”揣摩诗人情感这一及其重要的赏析技巧的把握还远远不能到位,因此,我对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还是合宜的。

  2.从当堂的检测训练中可以看出,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即通过“想象情景”揣摩诗人情感的方法基本达成。另外,学生整体诵读能力的提升由于指导恰当,在本节课表现得比较明显。这也得益于根据学情变化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理念。原以为学生的朗诵水*是比较理想的,朗诵展示只是一个课堂过渡,但鉴于学生朗诵现状并不理想的实情,我觉得宁可压缩后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也应当根据学生朗诵问题的症结所在适时点评,让他们收获成功的自信。从学生自信的表情中,我觉得这样调整是正确的。

  3.建构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四个步骤,在本节课中基本展示出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得到切实的遵守。只是在建构体验、互动生成方面表现得还很不够,当然,这也在预料之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多研讨,多反思。

  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2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在第六组——“综合性学*”轻叩诗歌的大门。

  本册是全套教材的倒数第二册,前面十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掌握了一些了解古诗词大意的基本方法。教学这10首古诗词,我不像以前教学古诗词那样详细讲解,而是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学*,了解大意,背诵古诗,复*古诗并能积累运用。在学*这十首古诗词的基础上,为了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我还采用了趣味学古诗的方法,教学这部分,有收获也有失落:

  一是提高了自学能力。学*了10首古诗词,大体了解意思,回顾以前背诵过或者学*过的古诗词,还可以请教老师家长和同学,通过反复的读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是给了学生一个交流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还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去“展示自己”。在展示课上,通过看图吟古诗趣味填空和诗中故事等环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背诵过的古诗词。介绍了时代背景和作者,讲述关于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等。

  三是注重实践,根据一些填空提示或图片提示让学生领会古诗词的深刻的含义,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同类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

  四是加强古诗运用,结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册中的积累运用部分进行练*。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诗中不仅油水、山、鸟……还有春夏秋冬……,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于运用。

  但在教学中,我明显地感觉到部分学生的依赖性,让同学老师牵着鼻子走,缺乏自我学*自我总结和自我积累能力,学*效果不佳。还需要在不断地教学中改进方法,继续努力。

  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3

  经过三轮的研磨和一轮的集中展示,让我深深的明白想上好一节古诗阅读并不容易,在这节课中,我收获了很多。在整个研磨过程中,对于古诗教学,我也有自己的点点体会。

  一、古诗词的自主探究学*必须学会品诗。

  古诗词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但不应停留在诗句内容的浅层,必须引导学生从诗句语言的运用、表达上提出问题。千锤百炼的诗眼、千古传颂的佳句、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都应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现、细细品味。

  二、语言的品味必须伴随着大量的诵读、细细的品读。

  古诗词的诵读、吟诵,有别于一般课文的朗读。一些古诗词教学读的量也很多,但就是读不出味道来。关键在于对诗句的诵读缺乏必要的引导,把诵读和语言的品味、情感的熏陶割裂开来。读诗先读题,品诗先品题。一些成功的课例都是伴随着大量的诵读,学生加深了对诗的语言、意境、情感的感悟。

  三、教师的示范诵读,是对语言品味的导向。

  重新认识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示范诵读的功能。学生对语言的品味,通过教师的范读,领会、感悟、传神。

  教师重视范读,而且读的水*很高。声情并成,既传韵,传达诗的韵味,又传情,传达诗的感情。有的一次又一次范读,每次读的目的不同,节奏、语感,情感的表达不同,或是鲜明对比,或是层层深化。既体现了教师的文化底蕴、语言艺术,也体现了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这就和一些教师的教学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以播放录音代替范读,有的吝惜到全程仅作一次范读。这反映了教师没有整体把握好诗词教学的特点,没有刻意去提高自己诵读的水*。

  在整个的打磨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自身古诗功底的欠缺,这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语言的贫乏。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应该加强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学*。只有这样,才能成熟的驾驭课堂,带孩子们走入古诗所描绘的诗情画意之中。

  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4

  一、思教学理念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古诗词对学生思想情感具有熏陶感染作用。

  但是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不容乐观,在*时的考试默写题中就能体现,丢分严重,学生苦于奔命的记背,忘了再背,背了再忘。每个初三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在如此紧张的复*中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古诗词的复*上,学生提起来就头痛。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避而远之,毫无兴趣,谈何继承和发扬?

  我们提倡高效快乐的语文课堂,或许我们只注重一节课的教学,只注重一个学期教学任务的关联。假如把初中三年的所有语文课当做一节语文课,每一天的语文课只是极小的一个环节;假如我们把初中所有的古诗词当成一大首诗来背诵,*时的每一首诗就好比一个字节。我问过学生一个问题:《<论语>十二章》初三中考要考,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不看不管不问,800天以后中考复*时,是否记得。学生肯定的回答:记不得。我又问:初一上学期《观沧海》初三必考,直到初三下学期中考复*时再来记背,记得否?记不住。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何为精准?精准早读到底要决解什么问题?能不能构想一个宏大的语文关,构想一堂超级高效快乐的大语文课堂?

  关注学生体验,关注学生感受,从学生认知、兴趣出发,真正让学生做为语文学*的主人,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科学的指导教学。注重知识的积累,注重初中各学期知识的联系和有机整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享受学*的过程,这些是我最大的教育理想。

  据于以上原因,结合本次工作坊"精准早读"这个主题,我从自身实际教学中深思反省。尝试做一些诵读古诗词的探究,希望以此改善一点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现状,希望能够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把握古诗词诵读的方法,让"精准早读"精准早读插上理想的翅膀,让学生记住的东西能保持更长远,是我这堂课生命的归宿。

  二、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我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如下:能背诵并用楷书默写(知识与能力);运用合理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高效记忆古诗(过程与方法);能调动原有的古诗词储备,积累诗文,增强古文背诵信心(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这三个目标的设置定位是比较准确的比较朴实的,因为这仅仅是古诗词诵读的目标而不是古诗赏析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中,让学生用楷书默写其实考虑到现在好多学生书写不过关、质量差,说到底还是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原本我想在课堂上用毛笔现场楷书书写一首给学生看,考虑时间关系省去了了这一步。

  本节课的重点目标是让学生运用合理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高效记忆古诗,在原来的设计中,我是想让学生感知不同的诵读法:韵脚法、理解记忆法、情景想象法、诵读记忆法、分析记忆法、对仗记忆法、歌曲串唱记忆法、反复朗读加尝试背诵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时间紧,考虑到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悟如何去精准诵读古诗词,做了取舍,仅仅展示了后两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置实际上是对这堂课的一个延生,说到底它跟这堂课的内容关系不大,但我认为,学生对学*的内容是会整合的,更何况语文就是整合性较强的课程,让学生能调动原有的古诗积累形成整体,此处主要指的是:相同意象、相同主题和相同作者的诗词形成整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培养学生自主记忆古诗的意识很重要,所以我想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乐意接受的方式让学生渐渐喜欢上古诗词,我的方法是用流行歌串场的方式,学生现在的心理特点是喜欢耍酷、喜欢另类、喜欢追星……所以用这种比较"潮"的方式去唱,在不同的班级我做过调查,学生比较喜欢,我实践下来效果相当良好。记得牢,便于课外复*,随时随地哼唱起来就把古诗复*了,决解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三、思教学内容

  我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层,一层是通过我总结的精准诵读古诗词的口诀来引领学生背诵《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这四首古诗,让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节奏、整体感知诗意和感情的基础上通过高效的方法识记、理解记忆、拓展记忆古诗,让学生知道学古诗不仅是为了考试,还可以修养身心,提升境界。

  另一层,就是通过四首古诗的诵读的步骤和过程让学生领悟我总结的精准诵读古诗词的口诀:火眼金睛音和形,读通诗词有韵味;整体感知意和情,各显神通忆比拼;理解默写来巩固,积累拓展再延伸;课外复*抗遗忘,古诗从此记心上。让学生知道,背诵古诗是讲方法的,讲过程的,是讲技巧的,是有方法指导的,是讲层次和梯度的。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是背完就放之大江让之东流不管不问的。要让其和原来的知识发生联系,形成整合,从而抗拒遗忘。遗忘是很正常的,要在课外及时复*,按时复*,循环复*,真正让古诗记在心里,进而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思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是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教学环节分为三部分:导入新课,诵读四首古诗词并感知方法,增强古诗诵读信心提升感情。

  在实际教学中,感觉课前准备和导入新课学生是比较接受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前白板播放我教班级学生唱歌记古诗词的视频并和学生谈话,导入中展示马龙汶河边的柳树,并手拿《唐诗三百首》,创设情景诵读贺知章的《咏柳》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明白有诗歌生活就有诗意。

  诵读四首古诗词这一环节,按照我整理的诵读古诗词的口诀分布展开,但是因为我所设置的教学目标过大,太在乎一堂课的延展性,所以到后来和"精准早读"的主题相背离,此时我才知道,教学目标就是一堂课的指南针,课的好坏大部分取决于次。如果我的教学目标只设计一个知识与能力目标,这节课单就是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让其背诵的话,我可以上一堂漂亮的早读课,但我又于心不甘,我想我不仅要教学生语文,更要通过语文去教人。好多专家和同仁都发觉我把早读课上成正课,我非常接受专家的批评和指正。因为我想: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的人生,人生语文,语文人生。课就是我的生命,它承载了我对语文对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很多感情,通过这堂课我想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略有感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或许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有真正打通学生学*语文的"任督二脉",让他有兴趣有热情去学*,他才可能变成语文高手。所以在课堂尾声之时引出雷海为的事例去增强学生热爱古诗词的热情,这寄托了我很大的期望和期待。

  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因素没有把握好,学生不熟悉,自己仪态太过威严,时间把握不好,所以好多环节都流于形式,这节课的重点应该在读上下工夫,多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记忆的成果,原本的多种形式的.背诵和当堂课的默写都变成了赶场,重点未突出出来,表面看起来很热闹的课,漏洞百出,羞愧不已。

  五、思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设计的初衷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下自主学*,但实际上下来,我太注重了自己的教,让学生禁锢在我设计好的线路和教学流程之中,束缚了其自主性,上下课来所以我感觉非常心慌和不安。这也是以后我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就如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教授提倡的,教师应多考虑教学内容,而不仅仅是教学方法。

  六、思教学效果

  王崧舟老师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具体说来,语文味表现为"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这里的人情味有三层意味:一是指语文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刻板的语文课注定不受学生的欢迎,不受学生欢迎的课能称为好课吗?二是指语文课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否则,语文课就会犯上"丧魂落魄症",沦为"空心课".三是指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王崧舟老师还说,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内含丰富的文化底蕴;有"书卷味"的语文,儒雅、从容、含蓄、纯正;有"书卷味"的语文,常常灵气勃发、灵光闪现,或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总之,有"书卷味"的语文课是大有嚼头的语文课。或许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可以以此为镜来正视我们的语文课堂。

  反思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真实的课堂情景问题。当然,反思本身不能直接解决课堂问题,但是,通过反思可以为解决课堂问题指明方向、扬长避短。

  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5

  这是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三首古诗词在之前的教材中都有所接触和学*,本想轻轻松松就能结束,但实际的课堂上并非如此!

  备课时,走进教材就发现,本册教材拓展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介绍作者生*和写作背景,还要拓展相关题材,或者是同一作者的古诗词;同时,对于古诗句中词语和诗句的意思理解,分析的非常透彻,对于诗人的描写手法和思想感情也分析的非常到位全面,所以,在教学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相当于上了一堂新课!并没有节省下多少课堂时间。

  在教学时,我利用课件教给学生学*古诗词的四个步骤:解诗题,知作者,懂诗意,悟诗情。在课堂上,我通过这样的四个步骤来学*古诗词三首,讲解分析的比较透彻,同时,让学生随听随记,做好课堂批注,同时,结合课后思考题进行古诗词的对比学*,然后再背诵记忆达到能默写的程度。

  课后反思存在的问题:讲解很细致,所以占用课时较长;学生作业中存在个别问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意思不能准确地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古诗词教学反思实用10篇(扩展4)

——古诗词赏析(10)份

  古诗词赏析 1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注】

  十日静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9.分析江山阅鬓华中阅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0.请简要分析诗作中作者所表达的丰富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阅有看到、见证之意。这里用了拟人手法,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江山见证了我头发变白的过程,表明了作者对恢复明朝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手法2分,分析2分)

  10.这首诗既有对远在他乡的友人的思念;(1分)又有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慨;(1分)更隐含着深沉的爱国情怀。(2分)

  【解析】

  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试题分析:这是一首酬答诗。王处士,名炜,是作者的好友。此诗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深意切,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对恢复明朝统治的矢志不渝。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顿转折。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古诗词赏析 2

  龙潭夜坐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赏析

  前三联写野外之景,多清凄,表现作者不得志的心境,也反映当时时政的萧条不如意,但是最后一联的无限情则表现作者的积极态势,并不会因失意而消沉,会继续努力,因为这片山河寄托着他太多的感情。

  此诗用典颇多:首句花香暗含于良的《春山夜月》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寄情隐逸,实则是对楼台深翠微的无奈。石林茅屋让人联想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当时温庭筠出长安去南方做小官,心情郁郁,有对时政失望。

  第二联用典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是个青年得志,*步青云,而后看透政治纷扰,最终隐居终南山看云卷云舒的人,他有很多是诗都描写了隐居的恬静,比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些与其说是享受隐居,不如说是失望与人世间的勾心斗角。

  第三联首句正确理解的顺序是不辞草露芒鞋湿,意思是,不怕草上有露即使沾湿草鞋,第二句于讲“松风吹解带”,有即使遭人不待见,也要这么做的意思。

  尾联第一句的猗兰用典孔子的《猗兰操》,据一些史料记载,《猗兰操》是孔子从卫国(也就是豫北地区)返回家乡鲁国时,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不被重用而表达的感受。而后语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反用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而道有无限情,点明作者不会跟前面那些失意的隐居的人一样弃时事不管,独善其身,而是要继续做事。

  古诗词赏析 3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作者: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也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选自《杜少陵集》

  3、词义:

  岱宗:指泰山

  了:完

  造化:大自然。

  钟神秀:聚集天地间的一切神奇和秀丽。钟:聚集,汇集。

  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

  割:划分

  荡胸:涤荡心胸。

  决:裂开。

  眦:眼眶

  会当:该当,终当。

  绝顶:顶峰。

  4、背景:杜甫应举落第后游泰山做所。

  5、主题

  本诗通过描写了东岳泰山的雄浑景象,赞美了泰山高达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雄心和气概。

  6、句意: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由于大自然的偏爱,给了这儿神奇秀丽的景色,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层层云升腾,心胸荡然,极力张大眼睛把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俯瞰群山会是多么渺小!

  改写成散文

  泰山啊,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大地。大自然给你的偏爱,使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挺拔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余!

  7、赏析:

  首联: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下句: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为凝聚的意思,以拟人的'笔法突出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是有情的。它格外青睐东岳泰山,故而把神奇与秀丽集于泰山一身。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侧面突出泰山巍峨险峻、遮天蔽日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和赞美。

  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饱含了生活的哲理:只有不畏艰险地去登攀,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对自己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也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艺术手法:

  (1)语言凝练,对仗工整。对偶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2)写景、抒情、哲理融为一体。

  (3)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落笔由远及*,笔下之景由朝至暮。由望岳想到将来登岳。意境开阔高远,气势雄伟浑朴。

  (4)虚实结合。"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用细节描写,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造化"句写泰山的秀美,是虚写;"阴阳"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古诗词赏析 4

  谒金门·春又老

  宋代王安石

  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

  赏析

  南陌酒香梅小,南陌是一个地名,南陌的酒,还是很香,满树的梅花却瘦弱了。这里有对比的意思。虽然对比的意思很糟糕,酒香对梅小。但这正是高明之处,酒香是过去闻到的,梅小是此时的。是回忆和现实的比较。回忆是美好的,现实是潦倒的。

  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这几句就很简单了。遍地落花浑不扫,落花满地也不曾去扫,此时的我仍旧是在梦中啊。梦里我回到了那个恋爱的季节,多么狂热、多么美好。(红笺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喜欢把信纸折成笺。)写信给他只是让自己越来越想他,徒增烦恼,在信中寄托了我多少的相思之情。醉后,)古人无论男子还是女子都爱喝酒,因为诗歌都是这么写的,其实这多半是配合诗词的意境罢了。)这句的表面意思就是喝酒了后,给你想情书,一边哭,一边写。哭的眼泪都干了,眼睛也模糊了,字也越写越小。

  这就是以一个女子口吻来写的词,宋朝的人为什么喜欢这么写的。可怜永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是唐朝,唐朝的男人出外打战,女人在家想男人。建功立业是每个男人的梦想。然而宋朝太弱小了,他们不能。所以只好回忆回忆了。

  古诗词赏析 5

  《秋夜曲》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作品赏析

  此题属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宛转含蓄的闺怨诗,写初秋月夜少妇的怨情。起句写秋月从东方升起,露水虽生,却是淡薄微少,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第二句写女主人公在气候转凉的季节还穿着轻软细薄的罗衣,没有更换秋衣;暗示了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的丈夫。第三句写女主人公的弹筝行动,实际是以乐曲寄情。结句以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方法,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

  诗的前两句是写景,秋夜微凉,景物凄清;后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所以殷勤弄筝。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掩蔽得严严实实。一经点破,怨情便展现在读者眼前,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的惋惜之情。

  古诗词赏析 6

  采蘋原文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赏析:

  《左传·隐公三年》将其与《采蘩》、《行苇》、《泂酌》同视为“昭忠信”之作,而更多的古代学者受“诗教”的影响。根据《礼记·昏义》为说,认为是贵族之女出嫁前去宗庙祭祀祖先的诗,毛传云:“古之将嫁女者,必先礼之于宗室,牲用鱼,芼之以苹藻。”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女将嫁而教之以告于其先也。”惟明代何楷《诗经世本古义》认为诗中所谓“季女”与《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中的“季兰”同为一人,均是指周武王元妃邑姜,此诗即是赞美邑姜之作。现代学者大都认为这首诗是描写女奴们为其主人采办祭品以奉祭祀的诗篇,这更符合诗意。

  根据文献可以知道,在古代,贵族之女出嫁前必须到宗庙去祭祀祖先,同时学*婚后的有关礼节。这时,奴隶们为其主人采办祭品、整治祭具、设置祭坛,奔走终日、劳碌不堪,这首诗就是描写她们劳动过程的。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首章两问两答,点出采苹菜、采水藻的地点,次章两问两答,点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末章两问两答,点出祭地和主祭之人。

  俗话说:“上供神吃,心到佛知。”这些普普通通的祭品和繁琐的礼仪,却蕴积着人们的寄托和希冀,因而围绕祭祀的一切活动都无比虔诚、圣洁、庄重,正如《左传·隐公三年》所说:“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因此,诗人不厌其烦,不惜笔墨,层次井然地叙写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将繁重而又枯燥的劳动过程描写得绘声绘色。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主要源于问答体的章法,而其主要构成因素就是五个“于以”的运用,正如吴闿生《诗意会通》引旧评所云:“五用‘于以’字,有‘群山万壑赴荆门’之势。”全诗节奏迅捷奔放,气势雄伟,而五个“于以”的具体含意又不完全雷同,连绵起伏,摇曳多姿,文末“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戛然收束,奇绝卓特,烘云托月般地将季女的美好形象展现给读者。

  古诗词赏析 7

  菊花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虽然诗中写到陶渊明,但根本点则不是甘于田园。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这里的的菊花,淡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他们既有陶公篱旁的雅色,又有罗含院里的淡香。它不畏霜露,却担心夕阳。它可以傲然凌霜盛开,却面对时光流逝无奈。即使它枯萎了,也可以制成美酒,盛在精巧的鹦鹉杯中,来到高贵的宴*之上。这里诗人热情讴歌了菊花的雅色和清香,高度赞扬了菊花不怕霜露的傲骨以及可贵的奉献精神。诗人咏菊,以自己的观感为主,描述很是抽象。菊中有我,我中有菊。纵然凋谢,留下的也是白玉高堂里的精华。李商隐晚年落泊,但毕竟是帝室远亲,他自己也以此为荣。诗人用“金鹦鹉”“白玉堂”婉转地表白了自己的身世。可是,他的身份并没有有给他带来实质上的好处,纵然才俊,亦不见用。通观全诗,诗人状物新奇引典自然,锐意中有伤时,哀婉里有进取,大有孤芳自赏之意,绝无叹老嗟卑之嫌。

  诗一开头,先描绘菊花那可爱的姿色:“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首句写的是紫菊:“暗暗”真实地写出词人对紫菊的观感,表明色彩并不明丽。“淡淡”又写明其色浅浅也不浓艳。“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次句描写黄菊:“商融”即和暖之意。这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井说。这是“通感”或曰“感觉挪移”在日常生活的经验里视觉、听觉、角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与交融,眼、耳、鼻、舌、身各个官截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因此颜色如乎会有温度,诗人在视觉里获得了触觉的感受。看到那金黄色的菊花便有了一种温暖的感受。由此可南诗人体物实在太精微了。“冶冶”圳其明艳柔美之态。那黄菊金色的花蕊,经过露洗霜染,清新鲜美,月“冶冶”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诗人着墨不多,只“融融冶冶”四个与便极尽黄菊之态,不愧为大手笔。

  第三句诗则把菊花颜色的描写引申了一步,称之为“陶令篱边色”,把眼前菊花的地位抬高了。“陶令”指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今江西省彭泽县)县的县令,所以后人常常这样称呼他。陶渊明于百花之中最爱菊花,正是他首先把菊花的地位抬高了,他在《饮酒》一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而李商隐在此处称他所见之菊有“陶令篱边色”,意即同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一样美,足见他对菊花的爱赏程度。后句描写菊花之香,也以典故出之,称之为“罗含宅里香”。罗含,字君章,晋代来阳(今湖南省东南)人,擅文章。由州主簿累官至廷尉、长沙相。桓温极重其才,称为江左之秀,可他致仕还家,在荆州城西小洲上立茅屋而居。《晋书·罗含传》记载他“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诗人此处说他所见之菊有罗含宅中菊花一样的芳香,这便更加抬高了它的地位。李商隐此处引出陶令菊和罗含宅里菊主旨不在菊花本身,有以这两个人自况的一面: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于乡里小儿,遂辞官归隐,闲雅悠然地“采菊东篱下”,罗含致仕却还归本乡,甘居茅屋,托身有所。而李商隐此时辞去了弘农县尉,居于家中,流连山水,形式上与那两个是有些相似。不过李商隐此时这点“隐”气来得很勉强,他骨子里渴望的不是充满菊香的篱下或宅里,而是朝廷,梦寐以求的是入朝为官,这从后面四句诗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五、六两句:“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明里继续写菊,暗里则有所寄托。“禁”此处是避忌之意。“重露”即浓重的霜露。前句写出私菊傲霜的品格:秋菊开在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菊花》),不过正是这风霜高洁之时,才显示出它的独特品格。后一句诗人借菊写出自己内心的隐忧,“怯残阳”即害怕夕阳西下,黑天到来,此处别有寄托。李商隐虽屡遭挫折,仕途失意,但这并不能侠诗人彻底失望。但是他实在担心时不我与,光阴迅速。多少有些迟暮之感。同屈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几句诗所表达音的惜时思想十分*似,同样是担心自芒的抱负不能施展,虚度了年华。

  末尾两句,诗人借菊花委婉地表达出来了:“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泛,指以菊花浸酒。“金鹦鹉”指以黄金仿鹦鹉螺形铸造的酒杯。《岭表录异》一书中写道:“鹦鹉螺,旋尖处屈而味如鹦鹉嘴,故以此名。放上青绿班,大者可受二升,放内光莹如云母,装为酒杯,奇而可玩。“白玉堂”一语出自《古乐府·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两句中的后一句。此处暗指朝廷。这两句诗字面上把菊花人格化,表明它希望被浸在金杯之中,被送到白玉堂上为贵人所用,而实际上表现的是诗人期望入朝做官的心绪。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物我交融。除开头两句外,其余句句写菊,又甸句是写自己,是托物言志的杰作。写物而不离人。物与己交融在一起。物又不粘在物上,处处关己。写己又不脱于物,处处以物出之。如三、匹两句写菊花之色与香,关涉自己翻官之事。五、六句写菊不畏霜露而震日暮,关涉自己的迟暮之感。七、小句写菊花的愿望关涉自己期望入彰之情。其次,本诗在用典上也有独莹之处:自然而然,毫无切削之迹,囊无晦涩之感。如三、四两句用陶渊明与罗含的典故,如同己出,与自己的诗境水**融,浑然一体。实在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

  古诗词赏析 8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翻译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译文二

  雎鸟不停地在水中的绿洲上和鸣歌唱。

  文静美好的少女,是少年心中的好配偶。

  长长短短的荇莱,在船的左右两边求取。

  文静美好的少女,是少年日夜美好的追求。

  文静美好的少女难以追求,朝思暮想,魂牵梦绕。

  思悠悠,思悠悠,唉!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的荇莱,左边右边来采摘。

  对那文静美好的少女,鼓瑟弹琴迎她过来。

  长长短短的荇菜,左边右边来挑选。

  文静美好的少女,敲钟击鼓让她笑逐颜开。

  注释解释

  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淑女”。

  芼(mào):择取,挑选。

  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创作背景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为中国先秦时代民歌。是《诗经》的首篇,又为十五国风第一篇。诗中许多句子都蕴含着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传颂的佳句有“窈窕淑女”,既赞扬她的“美状”,又赞扬她的“美心”,可说是前后呼应,相辅相成。又如“辗转反侧”句,极为传神地表达了恋人的相思之苦,后来白居易《长恨歌》“孤灯极尽难成眠”,乔吉《蟾宫曲·寄远》“饭不沾匙,睡如翻饼”,都是从这里化出的名句。《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诗文赏析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孔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食之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却是复杂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政治结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人权利采取彻底否定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出现严厉禁制。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旧有道德规范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出现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古诗词赏析 9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翻译」

  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

  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

  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赏析」

  《大风歌》是一首刘邦*定英布叛乱后凯旋而归故里,击筑而歌的歌词。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十一年),淮南王英布。秦末汉初名将。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起兵反汉,刘邦抱病御驾亲征。公元前195年,刘邦凯旋而归,途经故乡沛县,乃置酒沛宫,邀家乡父老子弟欢宴,把酒话旧,感慨万千,酒酣兴起,击筑(按:一种古乐器)而歌。当时,刘邦且歌且舞,由120 名少年儿童伴唱,群情为之激昂,刘邦歌毕,流下行行热泪。《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令儿皆和*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高祖驾崩之后,又令沛邑按四季在他的宗庙里歌唱舞蹈。惠帝、景帝、武帝三朝,都把它作为在乐府里经常练*的旧乐章。故汉朝人称之为《三侯之章》,后人题为《大风歌》(始于《艺文类聚》),并纪其盛,曰“歌风台”,后汉蔡邕以大篆书歌勒石,至今二千年。

  这首诗歌只有三句,23字,却字字金石,掷地有声,其奋发有为之志,悲壮豪放;建功立业之心,气势磅礴;安邦忧国之虑,凝重深切。可谓壮怀激烈,感人肺腑!

  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表意为: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按:“群雄竞逐”的“雄”,在《文选》有些版本中作为“凶”,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叛乱,有误。)

  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意思是说,这是我*定天下后,威震四海,而荣归故乡啊!威:威力;威武。加:凌驾。海内:四海之内,就是“天下”的意思。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兮:表示语气的词,类似现在的“啊”。

  从这两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刘邦坦率承认:他之所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但是,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并不是由刘邦造成的,而是他的运气好,偶然碰上了这种局面。后来,他终于登上了帝位,这是他抓住机遇,努力奋斗,充分施展才智的结果。

  这两句,刘邦以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意为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显示了刘邦的踌躇满志。

  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意思是:怎样得到猛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安得:怎样得到。身为皇帝的刘邦认为,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之守卫四方,但世上有没有这样的猛士?如果有,能否找到他们并使之为自己服务呢?从*定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叛乱事件后刘邦的心态分析,可见此时的刘邦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楚汉战争,是刘邦与项羽的智慧较量。在这场战争中,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主要是萧何、韩信、张良等人聚于刘邦麾下,而刘邦又善于用人之长,适才量力谋图大计。

  相传刘邦与韩信曾经有过一段对话,从这段对话中就可以看出刘邦在用人方面的过人之处。刘邦问韩信:“寡人能带多少兵?”韩信说:“不过十万。”刘邦又问:“你又能带多少兵呢?”韩信回答:“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刘邦甚为不悦。韩信接着又说:“皇上不善将兵,而善将将。”刘邦悦。

  由此可见,用人之道,自古帝王无不重视。但真正能用对人才,用好人才,并取得成功的并不多见,而刘邦就是这样一位集大成者。有一次,刘邦在洛阳南宫开庆功宴,他坦然地说:“夫运筹策帷帐(运筹帷幄)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按: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r馕(供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统率)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当然,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还与依靠许多支军队的协同作战分不开。这些军队,有的是刘邦的盟军,本无统属关系;有的虽然原是他的部属,由于在战争中实力迅速增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但是,这些军队也会成为刘邦的一大隐患。项羽失败后,如果这些军队联合起来反对刘邦,刘邦是无法应付的。所以,刘邦在登上帝位的同时,他不得不把几支主要军队的首领封为王,让他们各自统治一片相当大的地区。可是,这些诸侯绝不可能永远效忠于刘邦。刘邦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当发现他们一旦有叛乱的迹象,刘邦就会以各个击破的策略,把他们消灭,以巩固自己的**。

  《大风歌》是一首即兴而作的歌辞,寓意深刻。使我们既能看出刘邦是一位当取天下的英雄,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也能看出他在战胜西楚霸王项羽,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后,他那兴奋、欢乐、踌躇满志的情态;更能看出他*定叛乱后内心深处隐藏着的恐惧、忧虑、悲哀的矛盾心理。

  如果说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个人力量的渺小和安邦定国艰难的伤感。不是吗?此时酒酣歌舞的刘邦,想起过去自己怎样战胜项羽,后来又怎样*定韩信、彭越叛乱,这次又怎样讨伐英布叛乱,又想到以后怎样治理好国家,再上哪儿去找拥戴、效忠于他的猛士来帮他守卫疆土呢?这就难怪他借酒当歌“慷慨伤怀,泣数行下”了。

  古人云:诗言志。从《大风歌》可以看出,刘邦决非草莽之辈,而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的英雄;是一个百折不挠,“能斗智时决不斗力”, 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有高超的用人、驭人能力的帝王。

  有一次,项羽、刘邦见到秦始皇的车驾,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回答:“大丈夫当如是!”可见,不以成败论英雄。刘邦也好,项羽也罢,都是英雄。因为他们都有英雄的生活。故唐代诗人陈陶《歌风台》诗曰:

  “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大风歌》是一首并无文饰的口语化的楚辞体歌谣,宋代陈岩肖说:“汉高帝(祖)《大风歌》不事华藻,而气概远大,真英主也。”(《康溪诗话》卷上)南宋朱熹道:“汉高祖的《大风歌》是自千载以来,人主之词,亦未有若是其壮丽而奇伟也。呜呼,雄哉!”(《楚辞集注》卷一)明代的胡应麟更称誉《大风歌》是“千秋气概之祖”。(《诗蔽》内编卷三)清代袁枚评价刘邦“马上归来句亦工”,意思是说刘邦驰骋疆场归来,诗也写得很好。清代王夫之认为《大风歌》其神韵所不待论。(《古诗评选》)由此可见,历代文人、学者对《大风歌》评价之高,推崇之至。

  因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创作短歌的皇帝,所以他的《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

  古诗词赏析 10

  塞下曲原文

  作者: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

  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

  译文

  到了五月,天山依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

  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

  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

  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赏析

  这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沈德潜评论《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又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古诗词教学反思实用10篇(扩展5)

——冬至古诗词实用10篇

  冬至古诗词 1

  1、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2、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3、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4、冬至夜怀湘灵

  (唐)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5、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唐)白居易

  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

  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

  杨柳初黄日,髭须半白时。

  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

  6、冬至宿杨梅馆

  (唐)白居易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7、冬至日遇京使

  (唐)杜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辈下惟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8、朔旦冬至摄职南郊,因书即事年代

  (唐)权德舆

  大明南至庆天正,朔旦圆丘乐七成。

  文轨尽同尧历象,斋祠忝备汉公卿。

  星辰列位祥光满,金石交音晓奏清。

  更有观台称贺处,黄云捧日瑞升*。

  9、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唐)戎昱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10、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圜丘行事合于中书省斋移止

  (唐)武元衡

  郊庙祗严祀,斋庄觌上玄。别开金虎观,不离紫微天。

  树古长杨接,池清太液连。仲山方补衮,文举自伤年。

  风溢铜壶漏,香凝绮阁烟。仍闻白雪唱,流咏满�d弦。

  11、铜仪

  (唐)韦庄

  铜仪一夜变葭灰,暖律还吹岭上梅。

  已喜汉宫今再睹,更惊尧历又重开。

  窗中远岫青如黛,门外长江绿似苔。

  谁念闭关张仲蔚,满庭春雨长蒿莱。

  12、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云罢,还斋夜方阑。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13、冬至夜作

  (五代)韩��

  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

  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

  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

  14、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15、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D。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16、冬至日

  (宋)苏辙

  佳节萧条陋巷中,雪穿窗户有颜风。

  出迎过客知非病,归对先师喜屡空。

  17、冬至日

  (宋)苏辙

  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

  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

  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

  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

  18、冬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19、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使眠熟。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20、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21、水调歌头・冬至

  (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O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冬至古诗词 2

  冬至诗词(一):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诗词(二):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冬至诗词(三):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诗词(四):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诗词(五):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冬至诗词(六):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D。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诗词(七):冬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冬至诗词(八):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冬至诗词(九):水调歌头・冬至

  (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O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冬至诗词(十):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

  (元)尹志*

  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雪花轻。

  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过天庭。入无形。

  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

  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

  冬至古诗词 3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诗词(五):冬至感怀

  11月18日下午,浙江省副**郑继伟在省副秘书长马林云、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省卫生***副主任张*等陪同下,来我校调研指导。全体校领导和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工作汇报会。汇报会由校党委**钟振华主持。

  郑继伟副**在听取校长赵峰关于学校基本情况、取得的办学成效、今后的发展思路以及*期主要工作等方面情况的汇报后,肯定了我校*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他说,学校能够顺利通过全国高评委专家的票决、即将升本成功,非常不容易。这是学校的一件大喜事,值得高兴和庆贺。郑副**指出,学校提出的.为基层和健康服务业培养适用性人才的办学定位非常好,关键是要坚持下去,真正落到实处;要根据基层的需要,把握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真正为基层培养一批合格的医学人才。郑副**强调,从专科发展到本科是一个大的转变,要思考如何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如何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特别是在附属医院建设上,如何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需要学校和医院好好地努力探索。郑副**希望学校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一点一滴地积累内涵,走出适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

  调研期间,郑继伟副**还参观了我校校史展厅,实地考察了临床、护理、医学影像等实训基地。

  冬至古诗词 4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

  忽忽穷愁泥**!

  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

  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

  路迷何处望三秦?

  《冬至夜喜逢徐七》

  【明】高启

  君来同客馆,把酒夜相看。

  动是经年别,能辞尽夕欢。

  雪明窗促曙,阳复座销寒。

  世路今如此,悬知后会难。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满江红》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

  萧萧寒雨湿枯�D。

  何人更似苏夫子,

  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江门外》

  【宋】曹彦约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冬至》

  【现代】左河水

  西北风袭百草衰,

  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时光短,

  却见金梅竞艳开。

  冬至古诗词 5

  水调歌头·冬至

  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作者简介】

  宋·范成大,号紫岩,婺源(今属江西)人。嘉熙三年(1239)生。咸淳二年(1266),中亚选,入元不仕。至顺元年(1330)卒,年九十二。有《紫岩集》,已佚。事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七《紫岩先生汪公宗臣行状》。今存诗十三首,《全宋词》录其词4首。

  冬至古诗词 6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

  忽忽穷愁泥**!

  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

  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

  路迷何处望三秦?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

  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

  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古诗词 7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代: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小至唐代: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g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至后唐代: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减字木兰花・冬至宋代:阮阅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至节即事元代:马臻

  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

  冬至经典古诗词

  1

  [宋]

  胡寅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今年共叹物华迟,春信孤根独早知。

  未到书云十五日,已看缀雪两三枝。

  寒午宛是临风好,冷艳还於照水宜。

  莫待江头千树暗,只今携酒正当时。

  2

  [宋]

  胡寅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天寒袖薄竹光侵,溪转桥横草阁深。

  妃子定应来月窟,宁馨谁说是瑶林。

  颜开玉色春光满,香动冰姿冷不禁。

  漫道江南好诗句,只夸红蜡与黄金。

  3

  [宋]

  胡寅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南人惯识赏来迟,北客相逢胜旧知。

  何必粉图争画样,更劳�h糁乱粘枝。

  天饶绝品千花外,人换新妆一笑宜。

  佳句定非横笛比,温存�E蕊半开时。

  4

  [宋]

  胡寅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不管霜威日夜侵,肯教飞蝶到深深。

  六花漫尔呈三白,一萼居然映万林。

  软玉香冰空自恼,芳心愁思遣谁禁。

  市桥江路风流别,枉费千颦买笑金。

  5

  [宋]

  胡寅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追陪强韵思犹迟,寄语疏林恐未知。

  酒半寻香攀*蕊,夜分然烛照高枝。

  莫愁花浪翻天远,且看鲛�}剪玉宜。

  冠冕众芳归独步,固应桃李不同时。

  6

  [宋]

  胡寅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冰围风战雪交侵,方是春工属意深。

  绿萼已开栽乐谷,一**得寄芗林。

  展开全文

  7

  [宋]

  胡寅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好花不恨好诗迟,国色须蒙国士知。

  漫比玉容歌璧月,空将鹭羽斗琼枝。

  旁无绰约天仙对,中有甘酸鼎味宜。

  闻说北枝开亦遍,一尊相属定何时。

  8

  [宋]

  胡寅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爱花从使二毛侵,叹赏孤高与靓深。

  调护腊前珠结蕊,荡摇年后玉成林。

  莫教三弄飘飘落,剩把千篇得得禁。

  姑射肌肤最温润,夜眠无用辟寒金。

  9

  [宋]

  胡寅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的�凝怀开自尺,风亭微馥许君知。

  直须藉草倾松叶,绝胜登楼唱竹枝。

  韩寿香囊难取似,何郎粉面且随宜。

  岂知万颗垂黄实,擢秀前村夜雪时。

  10

  [宋]

  胡寅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不辞开后苦寒侵,为与骚人托契深。

  可但风光回岁律,更分华色�锶辶帧�

  欲歌白雪词难和,试挽幽香力尚禁。

  等是美名无玷染,腊梅何事色如金。

  冬至古诗词 8

  冬 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诗词(五):冬至感怀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

  忽忽穷愁泥**!

  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

  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

  路迷何处望三秦?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

  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

  不是花时肯独来。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

  忽忽穷愁泥**!

  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

  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

  路迷何处望三秦?

  《冬至夜喜逢徐七》

  【明】高启

  君来同客馆,把酒夜相看。

  动是经年别,能辞尽夕欢。

  雪明窗促曙,阳复座销寒。

  世路今如此,悬知后会难。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满江红》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

  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

  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江门外》

  【宋】曹彦约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冬至》

  【现代】左河水

  西北风袭百草衰,

  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时光短,

  却见金梅竞艳开。

  冬至古诗词 9

  减字木兰花(冬至)

  宋代:阮阅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

  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

  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庚午冬至夜》

  宋代:郑刚中

  旋寻村酒不须浓,饮少愁多酒易供。

  灯下一身家万里,今年恰好是三冬。

  《冬至后雪夜》

  宋代:朱翌

  腊前梅蕊未斜横,至后醅香试满觥。

  过眼文书开数叶,打窗风雨又三更。

  闭门高卧直差易,拥鼻微吟何似生。

  稍取湿薪供热弄,住山如此不多争。

  《丙子冬至夜酒醒》

  宋代:李�M

  尽道一阳初复时,不期风雨更凄凄。

  凌晨出去逢人饮,沉醉归来满马泥。

  多恨恐成干斗气,欲言那得上天梯。

  灯青火冷睡半醒,残叶打窗乌夜啼。

  《己未冬至分宜道阻雨今岁冬至新喻道中亦雨》

  宋代:彭汝砺

  去年冬至入分宜,雨雪思亲泪亦垂。

  今日载驰新喻道,大都浑似去年时。

  《冬至夜旅怀》

  宋代:杨齐

  乱霜如叶扑窗寒,愁到心如欲断弦。

  凤管阳才一声起,蟾轮月已九分圆。

  拥炉酌冻酒相对,��枕背残灯未眠。

  乞得晓钟西拜望,露中香为祝亲燃。

  《冬至汴下早行有感一首》

  宋代:刘一止

  刺促惊时节,侵寻念物华。

  半生多客里,今日又天涯。

  晓月看眉妩,飞云乱眼花。

  穷途随物感,不必是思家。

  冬至古诗词 10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古诗词教学反思实用10篇(扩展6)

——月亮的古诗词实用10份

  月亮的古诗词 1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亮的古诗词 2

  《关山月》(唐朝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枫桥夜泊》(唐朝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十五夜望月》(唐朝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把酒问月》(唐朝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宿建德江》(唐朝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静夜思》(唐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夜留别》(唐朝 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中秋月》(宋朝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山居秋暝》(唐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仙子》(宋朝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旅宿》(唐朝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水调歌头》(宋朝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江楼有感》(唐朝 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玉阶怨》(唐朝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霜月》(唐朝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调笑令》(唐朝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采桑子》(宋朝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菩萨蛮》(唐朝 冯延巳)

  梅花吹入谁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关山人未还。

  声随幽怨绝,云断澄霜月。

  月影下重帘,轻风花满檐。

  《漫兴》一首(唐朝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秋浦歌其十三》(唐朝 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望月怀远》(唐朝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故人寄茶》(唐朝 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月下独酌》(唐朝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唐朝 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暮江吟》(唐朝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泊秦淮》(唐朝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峨眉山月歌》(唐朝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相见欢》(唐朝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春夜》(宋朝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春江花月夜》(唐朝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生查子》(唐朝 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瓤,仁儿在心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月夜忆舍弟》(唐朝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蒲松龄涉及到月亮的诗:

  十里长亭霜满天,岁岁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影相望,只羡鸳鸯不羡仙。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月亮的古诗词 3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月亮的古诗词 4

  中国的骚人墨客似乎特别钟爱月亮。在浩瀚如银河的历代诗词中,月亮高悬中天,被众多诗人反复地吟咏,成为一个有趣的文学现象。作为情感的载体,月亮是严重“超载”了。千百年来,人们把贫富穷通、悲欢离合、生死沉浮、感物叹世、旅愁闺怨等种种情感寄托在上面,使月亮成为一种不折不扣的'“人化的自然”,成为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公众”意象。

  第一部分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第二部分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2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2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3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31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清诗纪事》

  月亮的古诗词 5

  1、《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2、《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4、《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月亮的古诗词 6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月亮的古诗词 7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6、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月夜》

  7、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8、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9、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10、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1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1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1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1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1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6、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1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18、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19、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20、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月亮的古诗词 8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挂*江上待月有怀】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望月有怀】李白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雨后望月】李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月】杜甫

  天上秋期*,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初月】杜甫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江月】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月圆】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十六夜玩月】杜甫

  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关山随地阔,河汉*人流。

  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

  【十七夜对月】杜甫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夕望月】张九龄

  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

  【海上生明月】朱华

  皎皎秋中月,团圆海上生。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

  渐出三山岊,将凌一汉横。素娥尝药去,乌鹊绕枝惊。

  照水光偏白,浮云色最明。此时尧砌下,蓂荚自将荣。

  【杂曲歌辞·竹枝】李涉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中秋月二首】李峤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骆宾王

  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

  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澜。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

  【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白居易

  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嵩山表里千重雪,

  洛水高低两颗珠。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诚知亦有来年会,保得晴明强健无。

  【秋霁丰德寺与玄贞师咏月】唐彦谦

  露冷风轻霁魄圆,高楼更在碧山巅。四溟水合疑无地,

  八月槎通好上天。黯黯星辰环紫极,喧喧朝市匝青烟。

  夜深独与岩僧语,群动消声举世眠。

  【咏月】李建枢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月亮的古诗词 9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

  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

  是时白露三秋中,湖*月上天地空。

  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

  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

  势高夜久阴力全,金气肃肃开星躔。

  浮云野马归四裔,遥望星斗当中天。

  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

  日出喧喧人不闲,夜来清景非人间。

  月亮的古诗词 10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古诗词教学反思实用10篇(扩展7)

——优美古诗词范本10份

  优美古诗词 1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荥迥,借问一枝如玉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凤栖梧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忆帝京 柳永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优美古诗词 2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

  (宋)强至

  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

  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来醖蚁消。

  候早初逢旬甫浃,月圆前距望非遥。

  如今昼夜均长短,占录无劳史姓谯。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中秋对月

  (唐)李频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点绛唇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

  (宋)强至

  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来醖蚁消。

  候早初逢旬甫浃,月圆前距望非遥。如今昼夜均长短,占录无劳史姓谯。

  《秋分後顿凄冷有感》

  (宋)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我床。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秋分日忆用济》

  (清)紫静仪

  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

  《中秋对月》

  (唐)李频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

  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

  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老人星》

  (唐)赵蕃

  大史占南极,秋分见寿星。

  增辉延宝历,发曜起祥经。

  灼烁依狼地,昭彰*帝庭。

  高悬方杳杳,孤白乍荧荧。

  应见光新吐,休征德自形。

  既能符圣祚,从此表遐龄。

  《赠供奉僧次融》

  (唐)姚合

  会解如来意,僧家独有君。

  开经对天子,骑马过声闻。

  本寺远于日,新诗高似云。

  热时吟一句,凉冷胜秋分。

  《再过王辂原居纳凉》

  (唐)**

  夏天多忆此,早晚得秋分。

  旧月来还见,新蝉坐忽闻。

  扇风调病叶,沟水隔残云。

  别有微凉处,从容不似君。

  优美古诗词 3

  黄昏雨落一池秋,晚来风向万古愁。

  不厌浮生唯是梦,缘求半世但无俦。

  一颦一笑一伤悲,一生痴迷一世醉。

  一磋一叹一轮回,一寸相思一寸灰。

  功名万里赋予谁,去年秋江水,

  醉卧不识今夜愁,哀筝惹泪落,谁劝我千杯?

  往事难追战马肥,胡笳送君归,

  修道心事无人猜,青云羡慕鸟,尊前图一醉。

  优美古诗词 4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优美古诗词 5

  《竹马子》

  年代:宋

  作者:柳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

  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

  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

  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

  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

  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

  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

  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

  两簌簌。

  《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旧香残粉似当初,

  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

  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

  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

  寻堪和梦无。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

  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

  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

  红笺为无色。

  《过秦楼·水浴清蟾》

  年代:宋

  作者:周邦彦

  水浴清蟾,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

  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

  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

  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沈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

  梅风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

  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

  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优美古诗词 6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优美古诗词 7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优美古诗词 8

  1、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秦观《如梦令·春景》

  2、东风不管琵琶怨。——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3、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韩愈《感春五首》

  4、暖风十里丽人天。——俞国宝《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

  5、横塘塔*依前远。——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7、仙源归路碧桃催。——晏几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8、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刘因《观梅有感》

  9、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10、绿暗红嫣浑可事。——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优美古诗词 9

  【菩萨蛮·相思误】

  销魂最是相思误,*生怕见江南絮。

  纵暮雪千山,忆潇湘阕难。

  云端潇洒雁,南越双飞念。

  风逝夜无痕,沈园顾一人。

  【初见】

  梦里不曾千百度,轻衫未褪浅寒庐。

  谁将雁足秋安寄,一寸柔肠话如初

  【迷】

  如何迷恋古诗词,小句更新偶篆之。

  埋下三千烟火事,难求伊人意迟迟。

  【观云1】

  他息弱冠事无立,我羡木鱼佛满缘。

  但望云随涟漪转,须臾可悟世间观?

  【观云2】

  繁花落寞逝情伤,僧侣西施各断肠。

  一伞别离家国路,半生只影飘佛堂。

  《墨非墨》

  雁字排天墨非墨,君心灵月昨念昨。

  惠笔妙移水月镜,晕开彼岸曼陀罗。

  【佳偶天成】

  何曾梦觉有清欢,无限风光在故园。

  良卿欲觅当年路,燕子楼前我坠缘。

  【小雪】

  不觉寒暄今小雪,恍然沉醉昨春分。

  人间还未芳菲尽,花样年华已沉沦。

  【贵妃】

  多少梨园声泪下,三分丝竹不成弦。

  华清旧地香飞尽,马嵬风云碧漫天。

  比翼何来长恨句,鹊桥今夕枉余仙。

  杏花依旧傍春草,哪管万户起炊烟。

  【秋意静】

  峰壑依然秋意静,松烟眷伴夕阳红。

  当年自负尘不染,陌路唏嘘一梦中。

  【捣练子·云水镜】

  1.云水镜,素心烧。飞越关山明月刀。

  妩媚秋风吹不老,数年之后画芭蕉。

  2. 人去了,月空遥。寻隐难逢长路迢。

  他日我潜深水去,玉龙不再旧时巢。

  3. 君恨隐,叹今朝。北斗长轩暗夜摇。

  无奈有情词难续,断章笔墨费笙箫 。

  4.玉竹曲,牡丹谣,千里迢迢笛渐娇。

  我唱百章辞去后,莫言年月忘今宵。

  【棱窗】

  巧得棱窗闲适看,半门烟雨半门山 。

  西风不减梧桐冷,犹见霜怜玉竹斑。

  【问菊】

  秋雨凛蝉危,不眠一叶悲。

  笛魂侵漏夜,天籁 入帘眉 。

  罗袖因风短,新妆厌笔垂。

  问庭前菊影,南陌雁思谁?

  【鹧鸪天·秋】

  莫道东篱无蝶妆,花开一季胜春皇。白丝恰恰暗香顾,绿萼盈盈双露尝。

  零星月,淡疏窗,满城风丽尚秋凉。今朝敢把金樽对,多少遐思不夜光。

  优美古诗词 10

  黄河畔.别

  远山浮云遮望眼,欲穿秋水恨相迟。

  送伊莫及黄河畔,隔河离影孤帆急。

  孤秋夜梦

  秋夜秋雨雨湿透,孤人孤梦梦惊起。

  雨声钟声声无由,离愁别愁愁中泣。

  天净沙

  玉盘无瑕初落,怎堪朔月当空,无奈身是异客,

  今昔何年?对月弄影销魂。

  秋庭侯月

  碧云天,秋风劲,萧木横扫,奈枝头几叶。

  晚月迟来,孤行碧空,举步欲语,疑是天庭泻银。

  小院度步,恨时逝如东水.假诸葛不能五百年,蜀中犹望,运筹帷幄,千里捷报,志在中原.孟德得陇望蜀,耳不及一世枭雄.假瑜戏盖即兴,终于一败.敢问古来几人与我.把酒空问月,人生几愁。

  秋思

  玉盘初落壁无瑕,淞花江畔见归鸦.佳节年年月月圆,哪堪今昔空欢怯.但愿人长共此时,千里婵娟勿思亲.满庭月色关不住,泻入寻常百姓家。

  望夫石

  容颜鬓衰妆前照,欲诉哀思泪已行。

  桥头贪慕频问客,悔夫别去无归期。


古诗词教学反思实用10篇(扩展8)

——立春古诗词(10)份

  立春古诗词 1

《立春后二首》

宋:戴复古

其一

夕望春风至,还经闰月迟。

梅花丈人行,柳色少年时。

爱酒常无伴,吟诗*得师。

离骚变风雅,当效楚臣为。

其二

东风吹竹屋,无数落梅花。

冻雀栖檐角,饥乌啄草芽。

家乡劳夜梦,客路又春华。

莫讶狂夫醉,西楼酒可赊。

  立春古诗词 2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立春》

  ——宋: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立春内出彩花应制》

  ——唐:崔湜

  澹荡春光满晓空,逍遥御辇入离宫。

  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

  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啭管弦同。

  即此欢娱齐镐宴,唯应率舞乐薰风。

  《立春》

  ——唐:韦庄

  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

  罽袍公子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

  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

  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

  《人日立春》

  ——唐:卢仝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唐:韦元旦

  灞涘长安恒*日,殷正腊月早迎新。

  池鱼戏叶仍含冻,宫女裁花已作春。

  向苑云疑承翠幄,入林风若起青苹。

  年年斗柄东无限,愿挹琼觞寿北辰。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唐:李适

  金舆翠辇迎嘉节,御苑仙宫待献春。

  淑气初衔梅色浅,条风半拂柳墙新。

  天杯庆寿齐南岳,圣藻光辉动北辰。

  稍觉披香歌吹*,龙骖日暮下城闉。

  《次韵冲卿除日立春》

  宋王安石

  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

  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

  迎阳朝翦彩,守岁夜倾银。

  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

  《立春偶成》

  宋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卖花声立春》

  清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

  楼窗今夜且休关。

  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

  到时风雪满千山。

  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立春》

  宋·廖行之

  随意旛花剪缀新,杯盘草草簇芳辛。

  还欣好景*生事,赢得旬余分外春。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唐朝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杜甫这时忆起了当年在“两京”过立春日的盛况:盘出高门,菜经纤手,一个个迭送白玉青丝,好不欢乐。可是现今经过了安史之乱,困居夔州,再也不能过那样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际,只有呼儿觅纸题诗遣怀。

  《立春》

  宋·方岳

  冰丝玉缕簇青红,已逗花梢一信风。

  梦到谢池新雪尽,暖烟含雨绿匆匆。

  《立春》

  宋·白玉蟾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此诗后两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采用拟人手法,极为形象,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景象。

  《卖花声立春》

  清·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清江引·立春》

  元·贯云石

  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首尾两句是从风俗角度描绘立春之际的古老而又新鲜的迎春仪式:女子戴金钗,剪彩纸为燕;人们扮神鞭土牛,则为“迎春”之俗。中间三句从树梢、水池、地气诸方面渲染出生机初绽的春意,读时令人有春风扑面之感。

  《立春》

  宋·范成大

  彩胜金幡梦里,茶槽药杵声中。

  索莫两年春事,小窗卧听东风。

  《腊里立春蜂蝶辈出》

  宋·杨万里

  嫩日催青出冻荄,小风吹白落疏梅。

  残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黄蜂紫蝶来。

  《汉宫春立春日》

  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此词处处切《立春日》题目,以“春已归来”开篇,写民间是日欢乐*俗:袅袅春幡,黄柑荐酒,青韭堆盘,而自己对天时人事却别有一番感触:燕尚“梦到西园”,塞雁尚有乡国之思。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深情,对南宋君臣苟安江南、不思恢复的作风致以不满,并传达出时光流逝英雄无用的无限清愁。

  立春古诗词 3

  《立春》

  [唐]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

  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立春古诗词 4

《观田家》

唐代·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立春古诗词 5

  咏廿四气诗·立春正月节

  朝代:唐朝|作者:元稹

  春冬移律吕,天地换星霜。

  冰泮游鱼跃,和风待柳芳。

  早梅迎雨水,残雪怯朝阳。

  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

  元稹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诗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出任御史大夫、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

  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立春古诗词 6

  1、《立春》

  宋:范成大

  彩胜金旛梦里,茶槽药杵声中。

  索莫两年春事,小窗卧听东风。

  2、《立春》

  宋:方岳

  冰丝玉缕簇青红,已逗花梢一信风。

  梦到谢池新雪尽,暖烟含雨绿匆匆。

  3、《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唐: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4、《立春诗》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是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的诗。

  5、《立春》

  宋: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的柳条新。

  6、《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的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7、《立春内出彩花应制》

  唐:崔湜

  澹荡春光的晓空,逍遥御辇入离宫。

  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

  庭际花飞锦的'合,枝间鸟啭管弦同。

  即此欢娱齐镐宴,唯应率舞乐薰风。

  8、《立春》

  唐:韦庄

  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

  罽袍公的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

  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是绿杨丝。

  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

  9、《人日立春》

  唐:卢仝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10、《凉州词》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1、《越调》

  天净沙。春(元代)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12、《越调》

  天净沙·春(当代)徐书信

  青竿翠柳杨花,古槐幽径谁家?白絮明台骏马。燕飞檐下,东君乱拨轻纱。

  13、《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4、《题望苑驿》

  (唐代)温庭筠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景阳寒井人难到,长乐晨钟鸟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树名从此号相思。

  分明十二楼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15、《立春日》

  【南宋陆游】

  日出风和宿醉醒,山家乐事满系龄。

  年丰腊雪经三白,地唆春郊已遍青。

  菜细簇花宣薄饼,湖村好景吟难尽。

  酒香浮蚁泻长瓶,乞与侯家作画屏。

  16、《汉宫春·立春日》

  【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播。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17、《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18、《立春日感怀清江引·立春》

  [元贯云石]

  金权影摇春燕料,木秒生春叶。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

  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19、《立春日感怀》

  【明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20、《立春》

  朱淑贞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播旋剪称联权。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立春古诗词 7

  《里立春蜂蝶辈出》

  (宋)杨万里

  嫩日催青出冻荄,小风吹白落疏梅。

  残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黄蜂紫蝶来。

  《客中立春》

  (唐)曹松

  玉烛传佳节,阳和应此辰。

  土牛呈岁稔,彩燕表年春。

  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

  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立春》

  (唐)韦庄

  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

  罽袍公子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

  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

  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

  《卖花声 立春》

  (清)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

  楼窗今夜且休关。

  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

  到时风雪满千山。

  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立春内出彩花应制》

  (唐)崔湜

  澹荡春光满晓空,逍遥御辇入离宫。

  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

  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啭管弦同。

  即此欢娱齐镐宴,唯应率舞乐薰风。

  《立春致语口号》

  (宋)陈师道

  霏微腊雪不沾尘,收拾阳和作早春。

  一坐尽倾归盛德,四时难得是佳辰。

  鬓边彩胜年年好,樽下歌声日日新。

  一笑难逢时易失,杯行到手莫辞频。

  《卖花声立春》

  (清)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

  楼窗今夜且休关。

  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

  到时风雪满千山。

  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立春后五日》

  (唐)白居易

  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

  白日斜渐长,碧云低欲堕。

  残冰坼玉片,新萼排红颗。

  遇物尽欣欣,爱春非独我。

  迎芳后园立,就暖前檐坐。

  还有惆怅心,欲别红炉火。

  立春古诗词 8

  迎春乐·立春

  词牌名:迎春乐|作者:宇文虚中

  宝幡彩胜堆金缕,双燕钗头舞。人间要识春来处。天际雁,江边树。

  故国莺花又谁主。念憔悴,几年羁旅。把酒祝东风,吹取人归去。

  古诗简介

  《迎春乐·立春》是金代诗人宇文虚中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对南方故国立春日人们种种表现和自然景物的记忆,表达了作者真诚的家山之想,故国之思。以乐衬悲的映衬手法,使这首词感慨虽深,愿望虽切,但整体却清疏淡雅,迁徐从容。

  翻译/译文

  人们头上戴着幡胜舞动着纸做的双双春燕,剪彩缕金,热闹异常,载歌载舞。然而真正知道春天到来的.,是从故国南方飞来的大雁和被春风染绿的树木。风雨迷茫的故国啊,如今谁主沉浮,回想自己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出使金国已经数年被囚,举杯祝愿着强劲的东风,请把我吹送回江南故土!

  注释

  ⑴宝幡、彩胜:用有色岁绢或纸,剪成的双燕、小幡、人形、花朵等头饰。镂金错彩的称“金缕”。

  ⑵钗头:钗的首端。

  ⑶莺花:莺啼花开。

  ⑷羁旅:寄居异乡。

  ⑸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

  立春古诗词 9

  立春偶成

  宋代: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立春日感怀

  明代: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汉宫春·立春日

  宋代: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木兰花·立春

  宋代: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木兰花·立春日作

  宋代:陆游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间作

  宋代: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迎春乐·立春

  金朝:宇文虚中

  宝幡彩胜堆金缕,双燕钗头舞。人间要识春来处。天际雁,江边树。故国莺花又谁主。念憔悴,几年羁旅。把酒祝东风,吹取人归去。

  清江引·立春

  元代:贯云石

  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卖花声·立春

  清代: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立春古诗词 10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古诗词教学反思实用10篇(扩展9)

——经典古诗词名句实用五篇

  经典古诗词名句 1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黄鹤楼》

  3、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4、潮***阔,风正一帆悬。——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5、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李商隐

  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7、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9、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10、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宋·李清照《渔家傲》

  1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1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4、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

  15、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7、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8、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元未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21、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高骈《山亭夏日》

  2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24、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

  27、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2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29、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宋·姜夔《扬州慢》

  3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3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3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35、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唐·李白《劳劳亭》

  3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4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4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4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唐·王绩《野望》

  4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44、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唐·张泌《寄人》

  4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4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4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48、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4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50、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5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唐·岑参《逢入京使》

  5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5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轼《后赤壁赋》

  5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5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5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5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8、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5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60、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6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6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63、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64、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唐·高适《封丘县》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6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6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69、*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70、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7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7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7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7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7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77、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78、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79、**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8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8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82、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8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8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8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

  8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8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8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9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9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2、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93、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

  94、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9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9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

  97、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清·曹雪芹《红楼梦》

  9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99、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10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10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0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103、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宋·秦观《春日》

  10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10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106、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107、**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0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0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越春秋》

  110、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11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12、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唐·李商隐《霜月》

  113、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汤显祖《牡丹亭》

  114、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月夜》

  11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116、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117、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明·吴承恩《西游记》

  1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19、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20、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唐·王驾《社日》

  121、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22、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12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24、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清·吴伟业《圆圆曲》

  12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126、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12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28、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2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130、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131、今夜偏知春意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夜月》

  13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33、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山中留客》

  13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3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13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137、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唐·李白《行路难》

  138、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王献之传》

  13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14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141、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14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4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14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145、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

  14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47、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4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149、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15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5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15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54、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5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15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157、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15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159、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16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6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16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16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6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6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66、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167、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16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69、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元·关汉卿

  170、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7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唐·杜甫《客至》

  172、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17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17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17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7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

  177、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清《郑板桥》

  17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李煜《虞美人》

  179、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180、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

  18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8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18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8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185、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8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187、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元未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18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18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9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9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19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9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19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9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19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97、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19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

  199、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200、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

  经典古诗词名句 2

  1.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敦煌词)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3.《花影》【宋】苏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4.只应根下千年土,曾葬西川织锦人。——裴说

  5.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罗贯中《三国演义、卷首词》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10.饼外情深义重,饼内目的重重。迎来送往惧无踪,徒留一帘幽梦!

  1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王维

  12.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3.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对雪》

  14.道院竹繁教略洗。鸣琴酌酒看扶疏。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洗竹》唐·王贞白

  1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16.海,不是风*浪静的池塘,不是流水叮咚的河溪。海就是海!有一条永不停息的脉搏,有一腔奔流不滞的热血。你惟有颠簸于其中,浸没于其中,才能感觉到海有一种强大的活力。

  17.雨中走访群众忙,不为无室无餐烦。

  18.孤零,却造就了坚强

  19.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20.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澹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

  21.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盘。

  22.此情无处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23.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2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郑燮

  25.看看红药又翻阶,趁取西湖春会。

  26.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

  27.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29.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30.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3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32.*朱者赤,*墨者黑。

  33.那是一个久旱不雨的夏天,炎热的太阳烤得田里的老泥鳅都翻白了,村边的小溪,溪水一下低了几寸,那些露在水面的石头,陡地变大了。

  3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5.爆竹行》[宋]范成大 食残豆粥扫尘罢,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 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余威可驱疠。

  3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3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8.流水来天洞,人间一脉通。

  39.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0.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41.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4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3.全世界的人都离开你了我也会在你身边,有地狱我们一起猖獗。

  4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5.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4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47.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48.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

  49.(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50.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

  51.*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百年光景还争甚?空赢得雪鬓侵。跨仙禽路绕云深。欲挂坟前剑,重听膝上琴。漫携琴载酒相寻。

  52.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53.唇齿相依关共运,戚欣与共胜天伦。

  5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5.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

  56.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57.我总是不懂你的表情,就连你在微笑,我都会感到很忧伤。

  58.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5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60.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早蝉》

  61.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62.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63.欲与天公试比高,我为土豪留贞操。

  64.煮豆燃豆萁,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子建《七步诗》

  6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66.多少柔情诉不尽?空余一曲《笑红尘》。

  67.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68.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69.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70.寇准《柳》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71.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蝉》 虞世南

  72.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7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74.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作者: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75.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76.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7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78.在描述老师的语言中,感觉最精辟的当属这一个称呼,绝无仅有的最高的荣誉给老师这个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优美的诗句献给天下所有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79.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80.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81.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立春偶成》

  82.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83.花落鸟嘤嘤,南归称野情。——白居易《送武士曹归蜀》

  84.马美在奔跑,人美在勤劳。

  8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86.欲除相思垢,莹泪浣春袖。朝夕红颜老,岁年依红豆。

  87.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

  8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9.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90.梨园太*乐府,醉几度春风,鬓变星星。舞破中原,尘飞沧海,飞雪万里龙庭。

  91.昨日春风源上路,可怜红锦枉抛泥。

  92.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93.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牧童词》唐·储光羲

  94.皋桥依旧绿杨中,闾里犹生隐士风。唯我到来居上馆,不知何道胜梁鸿。 ——皮日休《皋桥》

  95.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李世民《过旧宅二首》

  经典古诗词名句 3

  1、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2、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留别王维》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5、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张九龄《答陆澧》

  6、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柳恽《江南曲》

  7、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张籍《没蕃故人》

  8、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贺铸《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

  9、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

  10、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11、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詹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1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13、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14、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高适《送魏八》

  15、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佚名《箜篌谣》

  16、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17、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1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19、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0、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黄庭坚《秋怀二首》

  21、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李邴《汉宫春·梅》

  2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24、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杜甫《宿赞公房》

  25、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26、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27、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高适《东*别前卫县李寀少府/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经典古诗词名句 4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黄鹤楼》

  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4、潮***阔,风正一帆悬。——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5、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李商隐

  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7、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9、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10、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宋·李清照《渔家傲》

  1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1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4、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

  15、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7、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8、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元未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21、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高骈《山亭夏日》

  2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24、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

  27、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2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29、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宋·姜夔《扬州慢》

  3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3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3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35、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唐·李白《劳劳亭》

  3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4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4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4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唐·王绩《野望》

  4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44、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唐·张泌《寄人》

  4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4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4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48、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4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50、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5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唐·岑参《逢入京使》

  5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5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轼《后赤壁赋》

  5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5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5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5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8、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5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60、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6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6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63、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64、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唐·高适《封丘县》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6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6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69、*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70、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7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7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7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7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7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77、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78、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79、**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8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8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82、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8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8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8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

  8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8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8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9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9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2、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93、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

  94、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9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9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

  97、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清·曹雪芹《红楼梦》

  9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99、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10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10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0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www.yuwenmi.com)——唐·杜牧《山行》

  103、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宋·秦观《春日》

  10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10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106、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107、**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0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0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越春秋》

  110、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11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12、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唐·李商隐《霜月》

  113、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汤显祖《牡丹亭》

  114、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月夜》

  11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116、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117、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明·吴承恩《西游记》

  1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19、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20、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唐·王驾《社日》

  121、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22、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12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24、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清·吴伟业《圆圆曲》

  12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126、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12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28、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2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130、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131、今夜偏知春意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夜月》

  13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33、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山中留客》

  13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3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13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137、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唐·李白《行路难》

  138、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王献之传》

  13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14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141、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14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4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14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145、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

  14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47、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4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149、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15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5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15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54、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5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15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157、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15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159、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16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6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16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16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6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6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66、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167、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16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69、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元·关汉卿

  170、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7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唐·杜甫《客至》

  172、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17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17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17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7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

  177、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清《郑板桥》

  17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李煜《虞美人》

  179、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180、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

  18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8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18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8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185、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8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187、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元未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18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18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9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9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19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

  19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19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9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19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97、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19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

  199、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20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经典古诗词名句 5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无远*,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1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6、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1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1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20、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2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2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2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2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26、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27、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2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3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