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菁选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3-02-24 00:00:00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将先复*旧知引入课题,这样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在探究有理数加法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交流并讨论,从而发现有理数加法的性质,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支亲身体验的产生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通过例题来巩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让学生及时地掌握所学的新知,对于学生起到有效地巩固作用。

  有理数加法是小学学过的加法去处的拓展,学生已经具有了正数、负数、数轴和绝对值等知识。加法法则实际上给出了确定两个有理数的和的“符号”与“绝对值”的规则,它是通过分析两个有理数哩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情况,再归纳出同号相加、民号相加、一个有理数与0相加三种情况而得到的。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和知识准备的限制,在分情况讨论、应分成哪几种情况、如何归纳不同情况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甚至是直接讲解。同号两数的加法法则比较易于理解,而异号两数相加时情况比较复杂,学*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另外,根据法则做加法,需要注意“按部就班”地计算,这是一个培养良好运算*惯的过程。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

  一元一次方程是学*其他方程的基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复*阶段,这一章的内容也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谈一下复*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在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也强调了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但在去括号时学生往往只注重强调符号而忽略了去括号时要应用分配律都要乘以括号里的每一项,如解方程3(2x-4)-7(x-6)=12有各别学生错做成6x-4-7x+6=12。

  一元一次方程与有理数加减或整式加减类比较少,很多学生在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经常去分母或在解方程时了出现“原式=”这样的.错误。

  如:当分母中含有小数时应先整理方程然后再去分母解方程,如:学生在整理时经常把-1也扩大倍数这一点与去分母混淆,应向学生指明,整理方程这一步是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公式的分子与分母扩大相同的倍数结果不变,而去分母是利用等式的性质。

  以上是对复*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的教学反思,在日后的工作要经常反思、多做反思、及时找出问题,克服在工作中的错误和不足。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3

  核心提示:学生在学*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心理、认知规律,我于是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

  一、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时,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这些练*都紧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给单调的乘法口诀溶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孩子的生活实际。通过这些练*,学生的思维已经摆脱了7的乘法口诀的局限性,达到了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多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可谓别具匠心。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1、主动探究,编制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每句口诀的第一个字是按顺序排列的,第二个字都是一样的,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等一些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2、利用规律记忆口诀。

  7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文章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出自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有关的乘法式题,并能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自主学*的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7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背出7的乘法口诀,能应用7 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有关的乘法式题,并能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自主学*的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还有的学生已经抢先背了起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利用规律记忆口诀。

  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很不成熟,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充沛的学*精力。如果教学活动机械单调,学生的感受肯定难言快乐和幸福,但如果一味追求趣味性而不注意引领他们真正体验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感悟数学的内在魅力,这样的教学终将成为形式上活跃、内涵上苍白的病态课堂,因此,怎样在“有趣”和“有益”的结合上做出成效来也是我倾心追求的。这堂课我采用了开放的课堂组织形式,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传递,学生之间的交流反馈,学生与老师的对话互动等等,在学*过程中,有教师指导下的口诀记忆,有同桌、小组讨论商量,强调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实践、交流探讨。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营造了人人主动参与学*的局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的学*精神。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如没有让学生谈谈哪些口诀比较难记?哪些口诀记忆比较容易?没能更好的解决记忆口诀的目的,很好的突破教学难点。又如课堂练*的设计没有体现出层次性。尽管我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也有充分考虑,作了精心的预设,但是在最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与生活联系的练*相对较少。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找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方程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已经出现过,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认识方程、运用方程呢?我的教学策略是:第一步,创造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失衡。第二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总结归纳出新知识。第三步,介绍新知识的文化背景,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同时为学*有关概念进行铺垫。第四步,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现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对学生进行了数学文化的渗透。方程的概念在小学已经出现过,初一再次学*方程应该让学生们更高一个层次认识方程,因此通过介绍字母表示未知数的文化背景,在文化层面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爱数学,展示数学的文化魅力。

  2.分层次设置练*题,逐步突破难点。初一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住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惯用算术解法,对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其中,第一个方面是主要的,解决了它,另两个方面就都好解决了。为此我在“练一练”的环节里设置了A与B两组练*,A组练*的题目已经帮学生设定了未知数,重点训练学生找相等关系、列方程;B组练*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设未知数列方程,要求学生能突破用算术解法解应用题的思维定势,学会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进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3.恰当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件制作上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了许多卡通动画效果,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仅大大地提高了课堂容量,而且还可以展示学生的作品(课堂练*的解答),及时纠正学生书面表达的错误,规范解题格式,改掉小学生重结果轻过程,解题格式不规范,解题步骤混乱等不良现象。

  4.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本节课的教学从始至终,教师都是面带笑容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给学生鼓励与肯定,消除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心里障碍,激活学生的思维,保持学生参与课堂学*的积极性。

  二、不足之处

  1.教学容量偏大,以致没有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如何找相等关系进行总结归纳。本节课在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后,设计了一组判断题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行辨析。课后我想到这节课的.难点是如何找相等关系列方程,应该淡化概念,如果删去这道练*题就可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总结归纳找相等关系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对学生情况不够熟悉。因为本节课是初一学生入学后一个月进行的,所以我对许多学生还叫不出名字,虽然课堂上可以用手指着某某同学回答问题,但是课后仔细想来,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不仅仅是教学内容设计上的衔接,而应该是多方位的衔接,其中就包括教师应尽快了解、熟悉学生,这样可以帮助消除学生刚升入初中的许多不适应。

  三、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

  (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初中的许多数学知识都是小学知识的延续与提高,因此要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真正意义上的衔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熟悉并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材体系,而且我们还要认识到处理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并非只是小学与初一老师的事情,其实整个中学阶段有很多的知识点都是在小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的,如初二学*的“轴对称”及“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在小学都出现过。

  (2)渗透数学文化的教育,保持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从小学到初中,教学内容更抽象,更加符号化,有一些学生在努力学*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这主要是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对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技巧的训练等工具性价值的过分关注,使数学学*越来越枯燥无味,所以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一进入中学的课堂,就展现给学生一个多姿多彩的数学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时时体现数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的魅力,保持住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

  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一阶段属于认知较难的部分,学生对数的扩充还不能快速接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循序渐进,让学生有自己的探究、思考、分析、归纳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直接代替,给出结论。充分采用引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加以引导和帮助。使学生的自主学*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得到提升,积极性高,带动课堂早期教学案例分析报告1.3.1有理数的加法--苏丹气氛。但是初一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相对不足,还需一个培养的阶段。有些认知难免有偏差和不足之处,我总结了:

  1、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待提高,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实质就是运算结果的符号确定和绝对值的加减两个步骤。但学生首先搞不清符号问题,计算类型辨别不清。导致计算错误较多。其次绝对值的加减不知道是何种情况下进行,就是因为对概念法则的理解不透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学*要让学生多思多练,才能熟能生巧彻底掌握。

  (2)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没能放开手脚自主学*,我在上课时语言和表情太过严肃、直白,学生不自觉的`就受到影响。回答问题不够积极,不敢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活动时,设置了问题和任务但时间稍有些短,学生没能完全归纳总结出自己的想法。在今后的学*中应当大力改进。

  (3)对出现错误的地方要反复强调和加强练*学生出错的地方就是最薄弱的环节,应当在课堂上详细分析和强调。然后针对此类问题多做练*,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

  2、改进的措施:

  (1)转变师生角色,准确定位,转变课堂教学风格。不越位,营造和谐、*等、民主氛围。教给学生自学的程序和方法。

  (2)创设自主*台,培养良好的自主学*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激发自主学*的动机,让学生在学*中寻求快乐,快乐中产生兴趣,兴趣中产生产生求知的渴求欲。给学生成长的空间,提供自主、合作、多方参与的机会,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3)分层教学,给学生设置不同的梯度的题型。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路。给学生提供难度题,才能体会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很多学生由于自身的基础和能力相当的不自信,羞于表达,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所以要感动学生,感化孩子,树立自信心。

  课堂上*视学生,课余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实施感情教育,助其成才。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在前一节学*了数轴及如何把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的基础上学*的。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理解相反数、绝对值两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掌握绝对值的相关性质,并能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即讨论︱a︱与a之间的关系;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教学中初步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重要的数学思想。

  我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

  1.课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容量大,学生活动设计丰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交流合作、获得新知,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2.基本概念讲解细致,数学本质解析透彻,对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辨析清楚。讲解过程中,也提出了可能出现的错误理解,并教给学生辨别真伪的方法。

  3.精心设置问题串,由浅入深,提出一系列有思维层次或不同理解深度的问题,力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活动中,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4.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提供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的主动式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归纳、概括绝对值的若干性质,提炼上述活动中对绝对值代数解释的理解和应用,并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语言及数学符号去表示数学本质。

  5.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应该展示更多学生的.学*成果,不只停留在口头回答上,初一孩子,要多注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后的教学生应该多关注。另一方面,由于时间仓促,最后的练*2没有及时展示,但在后边的教学中已经完成。

  每一次这样的机会都会让我成长许多,今后应该多听课、多研究、多学*,细读新课标,时刻学*新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育理念,并把它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7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

  现的初二学生中,有一部分同学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惯,不能*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8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后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结合学生正确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的反馈情况,进行反思。

  一、让学生在自主中学*,培养学生能力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而在这节课之前,学*的是有理数加、减计算。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围绕如何能让学生自己探求解答方法来设计这节课的。在教授新课前,让学生复*化简符号、同号数求和、异号数求和及三个负数求和的计算方法和口算,把学生在本节课在计算过程中所遇到的知识重点,转化成所学过的'旧知识,而不是把计算方法直白的告诉学生,只要学生记住即可。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发挥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创造性,突破教材的束缚,使学生很自然的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高不可攀的,为后继知识的学*奠定了基础。“学*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实行再创造。”而要让学生实行再创造必须改变学生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说学生听、教师讲学生练的被动模式。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寻找、发现、认识、掌握和应用,主动构建新知识。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由易到难分层训练并讲练结合,特别是对学困生所遇到的问题更予以关注,使他们有所收获。通过学生的反馈,我感到还要加大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能力的培养。我班学生不同程度都有读错数、抄错数、抄错符号的现象出现,严重的影响了计算的准确性。只有正确率上升了,学生的学*兴趣才会高涨,才能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二、深钻教材,提高教师的能力

  教师的能力包括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由于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和每个人对教材的理解程度的不同,所以本节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运算上。强调运算的方法和技巧,教育学生在解题之前先观察题目然后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运算,如何能巧妙的运算,在下笔解答。运算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够掌握较好,并应用到实际的运算当中。“法”“理”沟通是教学的关键,只有“理”明确“法”才能通。虽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反馈的教学效果还不错,但我觉得我在教学中把握教材的能力还要再提高,因为本节课“理”的教学不够突出。只有揭示概念的实质才能掌握计算的表象,这样就能做到水到渠成,学生掌握的知识才能融会贯通,构建出牢固而完整的知识体系。在驾驭课堂方面还要多磨炼自己,认真总结每一节课的得与失,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它作为一种资源来利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使学生得以成长,教师得以发展。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9

  本节课是在学*了同类项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一步的运算的强化训练教学。

  教学的设计比较合理,题目适当,时间恰当,并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照顾更多的'中差生。对于例题的教学,我也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学生进行整式的加减时,要先观察,再下手,归纳出一找、二移、三并的步骤,我觉的课堂的有效性效果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充分利用了宝贵的课堂40分钟。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还有如下遗憾:板书方面做得不好,没能充分利用好黑板,自己的板书也很乱,没有美观性。学生的讨论与合作学*还需加强,讨论问题还不够深入,多数时间还是以个别回答为主,虽然许多个别回答非常精彩,但仍需注意讨论形式的变化,让学生从合作学*中有所提高,从与它人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另外,还需加强的是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多数问题的发现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如果能达到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全班解决,那效果更佳。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课堂进度,留给学生足够的板书时间;另外对于上多媒体课要提高应对偶发事件的能力,做到灵活处理,不慌不乱手脚,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顺利进行课堂教学;还有,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启发到位,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0

  回顾那节课,又重新看了一遍课件,我感觉我的设计不管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还算是成功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却留有缺憾!

  我觉的最成功的地方是:游戏的引入及结束。新课的引入往往会决定整节课的情绪,新课的引入也是我每次听课的一个关注点,也从老师们那里偷了很多师,这节课我抓住七年级学生求知欲望高和好胜心强、表现欲强的特点,采用了学生比较喜欢的猜谜游戏,加以动画的渲染,更能马上把学生的思维拉入这节课的主题以及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情绪,重而化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在结束部分,我从实际出发,采用了“砸金蛋,拿奖品”这么一个比较生活化的一个活动,一方面可以把这节课的气氛推上高潮,另一方面,通过奖品的刺激学生更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对砸到的题目的思考中去,重而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愉快、高效的学*环境,尽可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的积极性。但是有利有弊,让我对这个环节中奖品的设置发放以带来的弊端,不得不加以思考。

  在教学设计上我觉的还算比较合理的,从猜谜的引入,到学生的画图,从画图的过程中领悟线段,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在对三条线的重新认识后,我给出了表示方法的学*也是本节课的重点,特别是在概念学*后的考一考我觉的这个题对重点的突出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3).线段AO,射线AO和直线AO一样吗?说说你的看法,这个问题让同学们更能感受到表示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再次领悟三线之间的一个联系,但是在处理中由于我的话偏多,耽误了时间以至于,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给与学生太多的思考及回答时间而一笔带过了。之后我又通过一起探究这么个活动引出直线的性质以及应用,在结束了全部知识的传授后,我设置了“砸金蛋,拿奖品”这么个游戏环节在其中六个题目的讲解中完成四类题型的熟悉,1、找三线。2、作图,过点画三线。3、直线性质的应用4、射线的判断,可惜还是时间的把握不够以至于在作图这个题目没有抽到。

  上完了整堂课,我对自己的教学有感:就是还存在对学生的不放心,每一个知识点我都想面面俱到,以导致这节课我都感觉在赶时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完了这堂课后,我对于自己的业务素质也有了更清的认识,上好一堂课任重且道远。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1

  有理数乘方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我在教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要从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有理数乘方运算顺序、有理数乘方书写格式、有理数乘方常见错误等五个方面来教学。

  一、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即求n个相同的因数相乘的简便记法。在教学上应该抓住以下几点:乘方是一种运算。相当于“+、-、×、÷”。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其书写方法,及格式。强调幂的意义,幂的意义与“和、差、积、商”一样。如2的3次方的结果是8。所以说2的3次方的'幂是8。与2×4一样,2×4=8.所以不能说8是幂,说成2的3次方的幂是8。同时强调a的n次方具有两个意义,它既表示n个a相乘。又表示乘方的运算结果

  二、在有理数乘方的教学中主要强调它的运算,所以特别注意有理数乘方符号法则的教学。法则是: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是0,负数的正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教师在教学时强调做乘方时先确定符号再计算,如(-2)的*方等于+2的*方等于4.

  三、注意教学生的书写格式。注意负数与分数作底数都要加括号。

  四、注意讲清有理数乘方中的常见错误。如2的*方前面带负号,表示2的*方的相反数,-2加括号后再*方是表示–2的*方,写法不同计算的结果不同。有理数乘方是在乘法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运算,要结合乘法来教乘方。同时讲清楚区别与联系。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2

  1.深入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2.研究好《同步学*》,将课本与《同步学*》进行整合。

  3.学生根据学*的需要,要在课前分工协作。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整个小组的学*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

  4.课后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为了解决某一问题,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任务。成员间既分工又合作,通过实际操作、研讨,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了生活中去。

  5.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让他们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因此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基础比较差的,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了使每个人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要轮流进行,而且各个组轮流的方式基本相同,这样得评价的公*性,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和。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3

  刚上完整式的加减,觉得准备了很久,但讲完后发现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我就教学过程做一点回顾和思考。

  对于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问题,设计还很好的,用学生去小卖部买东西为例,让生体会到数学在你的周围。

  对于探究新知环节,有前面的问题自然过渡到新课上了。其整式加减本质就是合并同类项。

  通过实践,在对教材的整合中,削去枝叶,使学生轻装上战,突出了重点,加强了练*,让学生在主干知识的循环学*中不断充实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形成能力。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感觉最深的就是老师要用心的去设计教学,让学生多一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兴趣高了,学*有了动力,学*的效果会好很多。以后在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努力,把课备好,多备学生,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成为一个在欢乐中学*的`乐园。

  感到有些不足之处:

  1.因为在新课引入时占用了不少时间,虽然学生可以对同类项的合并有了深刻的理解,但由于时间分配不是十分合理,使后面的内容先化简再求值部分练*不够到位,对于合并同类项并求值的内容没有进一步的练*,使学生有些问题还需要在下一节课进一步的加强。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不应只是通过教师单纯的讲解与学生机械的模仿,而是应该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我应该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坚定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4

  从学生的作业中反馈出:对去分母的第一步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是不是说明过程的叙述不太清楚,部分学生摸棱两可,真真自己做的时候就会暴露出不懂的,这也提醒我今后的教学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要下“功夫”,切不可轻易的解决问题(想当然)。备课时应该多多思考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再修改初备的教案,尽量完善,尽量完美。

  在评课中,尽管其他老师没有多提意见,但我还是感觉到:我讲的太多;主动权还没有放心大胆地交还给学生,否则情况会可能会更好。这也是我的缺点,应该化大力气来调整自己。另外也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其他方面地知识,把数学课上地生动活泼

  1.去分母后原来的分子没有添加括号

  例1解方程: .

  分析:分数线实际上包含括号的意思,去分母后原来的分子应该添上括号。

  2.去分母时最小公倍数没有乘到每一项

  例2解方程:.

  分析:去分母时最小公倍数没有乘到每一项,特别是不含有分数的项。

  3.去括号导致错误

  4.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漏乘括号里的项。

  例3解方程:.

  分析:去括号时没有把括号外的数分配到括号中的每一项。

  5.括号前面是“-”号时,去括号要使括号里的每一项变号。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5

  《角的度量与表示》一课是学*了线段、直线和射线后的一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应用,也是后面学**面几何知识的基础,是研究三角形、四边形重要的内容.这节课使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对角的认识,建立起几何中角的概念,并能掌握角的定义方法,使学生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方法.

  角的定义和角的表示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是因为角的个数在查找时容易出错,对角的表示因为有四种方法所以学生容易混淆,要巩固几遍,并让学生对角的表示多练*,这也是后面必须掌握的内容.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新课程要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学*,让他们成为学*的主人,让他们进行学*活动,所以选择这种教学方法.

  本节课课后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1.让学生了解这一章的'总体知识结构,学生认识到几何图形是由简单到复杂的组合过程.

  2. 加强数学的实践性,养成学生联系实际的好*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角的不同表示法,使学生看到解决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法的好处,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打下基础.

  4.角的各种表示法要反复练*,尤其是从一个顶点出发的角有两个以上时,一定让学生写对,并告诉学生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最好用数字表示角,这样既简便又清晰.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菁选扩展阅读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制定一个计划了。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创设情境,展示问题。

  问题1:

  世界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只蓝鲸重124吨,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一吨,这头大象重几吨? 问题2: 章前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到翠湖有多远? 地名 时间 王家庄 10:00 青山 13:00 秀水 15:00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用算术解法,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算术方法:(124+1)÷25=5(吨)方程方法:可设大象重为x吨,则124=25x—1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解释说明。

  问题1的算术解法:

  (50+70)÷2=60(千米/时) 60*5—70=230(千米) 问题1用算术法较容易解决,但问题2却不容易解决,这样产生矛盾冲突,使学生认识到进一步学*的必要性。 示意图有助于分析问题。

  二、寻找关系,列出方程。

  1、对于问题1,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是x千米,则: 路程 时间 速度 王家庄—青山 王家庄—秀水 根据汽车匀速前进,可知各路段汽车速度相等,列方程。

  2、比一比:列算式与列方程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简便?

  3、想一想:对于问题1,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根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你认为列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结合图形,引导学生分析各路段的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

  学生思考回答:

  1、王家庄—青山(X—50)千米,王家庄—秀水(X+70)千米。

  2、汽车以每小时(X—50)÷3千米的速度从王家庄到青山;以每小时(X+70)÷5千米的速度从王家庄到秀水。 让学生体会: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列方程解题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

  三、定义方程,建立模型。

  1、定义:(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练*一: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 ”。

  (1)1+2=3 ( ) (2) 1+2x=4 ( ) (3) x+y=2 ( ) (1) x+1—3 ( ) (2) x2—1=0 ( )

  练*二: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那么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修检时间2450小时?解:经过x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修检时间2450小时,那么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解:设这个学校的学生为x,那么女生数为 ,男生数为 。 由此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上面的四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 2、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再看刚才列出的方程:4x=24,你能观察出当x=?时,4x的值正好等于24吗。学生回答后总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4、归纳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 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学生举例并完成练*一) 师生合作,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师结合练*给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我国古代称未知数为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叫做一元方程,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方程的解:使方程中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的分析过程进行思考,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

  学生举出方程的例子。

  (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先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所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判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单独计算,并填表。 学生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四、训练巩固,课堂小结。

  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数列方程,并指出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1)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

  (2)甲种铅笔每枝0。3元,乙种铅笔每枝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枝,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枝?

  (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高是5㎝,面积是40㎝2,求上底。

  2、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方法?

  五、布置作业。

  A、必做 82页,第1、2、3、题;

  B、 拓展阿凡提经过了三个城市,第一个城市向他征收的税是他所有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第二个城市向他征收的税是他剩余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到第三个城市里,又向他征收他经过两次交税后所剩余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当他回到家的时候,他剩下了11个金币,问阿凡提原来有多少个金币?

  C、课堂评价。

  1、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

  2、你对列方程这节课的感受是:

  3、这节课我的困惑是:

  (1) 设跑x周。 列方程400x=3000

  (2)设甲种铅笔买了x枝,乙种铅笔买了(20—x)枝。列方程 0。3x+0。6(20—x)=9 (3)设上底为x cm,下底为(x+2)cm。列方程 学生自己探索,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课后完成,并写学*心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全班 60 人,90 分以上才 3 人,80-89 分 5 人,70-79 分 6 人,60-69 分 4 人,共计 18 人合格。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总体上来看,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基本作图能力和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

  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15%,合格率 50%。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

  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 1 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喻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期自己担任七年级(初中20xx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及什么是方程的解。

  1、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符号化的方法

  2、结合从实际问题中得出的方程,学会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数学的热情。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问题与情境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展示问题:

  问题1:世界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只蓝鲸重124吨,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一吨,这头大象重几吨? 问题2: 章前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到翠湖有多远? 地名 时间 王家庄 10:00 青山 13:00 秀水 15:00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用算术解法,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算术方法:(124+1)÷25=5(吨)方程方法:可设大象重为x吨,则124=25x-1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解释说明。问题1的算术解法:(50+70)÷2=60(千米/时) 60*5-70=230(千米) 问题1用算术法较容易解决,但问题2却不容易解决,这样产生矛盾冲突,使学生认识到进一步学*的必要性。 示意图有助于分析问题。

  二、寻找关系,列出方程

  1、对于问题1,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是x千米,则: 路程 时间 速度 王家庄-青山 王家庄-秀水 根据汽车匀速前进,可知各路段汽车速度相等,列方程。

  2、比一比:列算式与列方程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简便?

  3、想一想:对于问题1,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根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你认为列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结合图形,引导学生分析各路段的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学生思考回答:

  1、王家庄-青山(X—50)千米,王家庄-秀水(X+70)千米。

  2、汽车以每小时(X-50)÷3千米的速度从王家庄到青山;以每小时(X+70)÷5千米的速度从王家庄到秀水。 让学生体会: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列方程解题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

  三、定义方程,建立模型

  1、定义:(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练*一: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 ”.

  (1)1+2=3 ( ) (4) ( ) (2) 1+2x=4 ( ) (5) x+y=2 ( ) (3) x+1-3 ( ) (6) x2-1=0 ( )

  练*二: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那么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修检时间2450小时?解:经过x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修检时间2450小时,那么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解:设这个学校的学生为x,那么女生数为 ,男生数为 . 由此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上面的四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 2、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练*三: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 (2) (3) (4) (5)

  3、方程的解:再看刚才列出的方程:4x=24,你能观察出当x=?时,4x的值正好等于24吗。学生回答后总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4、归纳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 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学生举例并完成练*一) 师生合作,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师结合练*给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我国古代称未知数为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叫做一元方程,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方程的解:使方程中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的分析过程进行思考,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

  学生举出方程的例子。 (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先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所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判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单独计算,并填表。 学生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四、训练巩固,课堂小结

  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数列方程,并指出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1)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2)甲种铅笔每枝0.3元,乙种铅笔每枝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枝,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枝?(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高是5㎝,面积是40㎝2,求上底。

  2、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方法?

  五、布置作业

  A、 必做 82页,第1、2、3、题; B、 拓展阿凡提经过了三个城市,第一个城市向他征收的税是他所有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第二个城市向他征收的税是他剩余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到第三个城市里,又向他征收他经过两次交税后所剩余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当他回到家的时候,他剩下了11个金币,问阿凡提原来有多少个金币? C、课堂评价

  1、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

  2、 你对列方程这节课的感受是:

  3、 这节课我的困惑是: 解:(1) 设跑x周. 列方程400x=3000

  4、 (2)设甲种铅笔买了x枝,乙种铅笔买了(20-x)枝.列方程 0.3x+0.6(20-x)=9 (3)设上底为x cm,下底为(x+2)cm.列方程 学生自己探索,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课后完成,并写学*心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从上学期的教学观察与测试结果看,这班学生的学*态度较端正,学*积极性不高,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多。自主、合作、探究的风气尚未形成。勤思好问的少。为此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要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惯品质,努力提高综合成绩,尽量缩小与其他三个班级的差距。

  2、教材情况: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阶段的'第二学期。新授课程主要有相交线与*行线、*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培养学*兴趣和*惯品质。

  二、目标要求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

  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练*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用挂图,实物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四.教学进度

  三月份:(1-5周,约30课时)

  相交线与*行线、*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四月份:(6-10周,约25课时)

  二元一次方程组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五月份:(11-15周,约25课时)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六月份:(16-19周,约20课时)

  实数结束新课,进入综合复*,并进行阶段测试。

  七月份:(20-21周,约10课时)复*指导,准备考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教师请学生准备好课堂所需的笔、练*本、课本等。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回忆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哪些?

  生: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师:好,那我们这一节课就继续学*解一元一次方程。下面我们来做两道题

  师生齐答。

  师:好,大家现在思考这样一道题,它跟我们刚才解过的两个方程有什么区别?

  生:多了一个括号。

  师:多了一个括号该怎么办呢?

  生:去括号

  师:那下面我先不说讲什么内容,大家猜一下我们要复*什么知识点?

  生:去括号

  师:去括号包括几种情况?

  生:两种,括号前为正,括号前为负

  师:好,我们来看这四个小题,第一个属于第几种?

  生:第一种

  师:当做谁和括号分配?

  生:+1

  师:那所以化简的结果是?

  生:1+x-y

  师:第二题属于第几种?

  生:第二种

  详细讲解二三四题

  好,下面我们就来解一道例题

  请四位同学上黑板把步骤补全。

  师:好,那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节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又会是哪些?

  生:回答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师:好,我们就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来解下面两道题

  生上黑板来做

  师评价,并让学生讲解

  师:下面我们来解两个更复杂一点的方程

  3分钟,然后请同学出来展示自己的解法,对了吗?

  生:对了

  师:请结对的同学举一下手,大多数都做对了,表扬

  师:请同学们来思考这样的一个方程应该怎样来解?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说有两种,分别说出想法

  师: 我们来思考这道题怎么来解?怎样来列方程?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生回答有多种列法

  师生共同探讨思考题怎样来解,学生给出解法

  四、总结反思

  师:.本节课你学*了什么?

  生: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有括号的方程的解法

  师:今天的作业是

  1.课本102页*题3.3第1、4题

  2.配套资料相关练*

  去括号和去分母(2)

  教师请学生准备好课堂所需的笔、练*本、课本等。

  师:前面我们学*了:解方程时有括号一般要先去括号,请问去括号时要注意什么要点?

  生1:不要漏乘和注意符号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做练*(5分钟)

  师:时间到,请xx来展示你的答案

  师:嗯,做的不错,同学们做对了吗?

  生:做对了

  师:OK,表扬大家,请同学们再来看问题2,请同学们找出等量关系、顺流的速度和逆流的速度,3分钟

  师:时间到,请前后桌相互交流,请一个同学代表自己组发言(学生讨论较激烈)

  生:等量关系:甲码头到乙码头的路程=乙码头到甲码头的路程,即:

  顺航速度x_顺航时间=逆航速度x_逆航时间

  顺航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

  逆航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

  师:对了,表扬。请同学们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时间是5分钟

  师:时间到,请xx同学来展示你的解答

  生:迅速用投影展示

  师:同学们做对了吗?

  生:做对了。

  师:再来看问题3,请同学们找出等量关系,时间是3分钟

  师:时间到,请前后桌相互交流,请一个同学代表自己组发言,(学生讨论较激烈)

  师:时间到,请问“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是什么意思,x个螺钉要配多少个螺母呢?

  生:生产的螺母的数量是螺钉的2倍

  师:好,同学们在练*本上作,请xx同学出来黑板上做。

  一名学生到黑板做例3(做得很好)

  师:同学们看他做得好不好,你们做对了吗?

  生:做对了

  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来做一下这两道题。时间8分钟

  然后教师巡堂

  师:时间到,请xx同学吧自己做的投影给大家看看

  师:他对没有?

  生:对了,

  师:你们的呢?对的请举一下手。不错,表扬大家。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我们继续挑战,请继续下面的练*

  学生很快做完,

  请学生出示答案

  师:这节课已接*尾声,我们学了那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生1:水流问题中,顺水和逆水的速度怎么求

  生2:我理解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是什么意思,

  生4:我还学会了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解决水流问题和配对问题

  师:同学们讲的都非常好。运用题,我们首先审清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据都表示什么,再利用公式找到等量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去解决。今天的作业是

  1、预*问题和例4、例5

  2、学*辅导

  现在是不是感觉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七年级上册数学去括号和去分母教学计划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1.2有理数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

  小结2课时

  2.1从算式到方程4课时

  2.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4课时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4课时

  2.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4课时

  小结2课时

  3.1多姿多彩的图形4课时

  3.2直线、射线、线段2课时

  3.3角的度量3课时

  3.4角的比较和运算3课时

  小结2课时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3课题学*

  1课时

  小结2课时

  四、奋斗目标

  达到学校要求的目标,进入刘家片区同年级同学科前三分之二。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我担任的数学教学工作。七(5)班共有50名学生,通过小学的升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好,不及格的同学较少;在学**惯上,部分学生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等,都应得到强化。在*日的学*中,后面的学生掌握的非常不好,可能是刚开学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或初中知识比小学的难度大一些。总之,我会和孩子们共同努力,提高他们的学*能力和学*成绩。

  二、教材基本结构分析

  本学期初一数学教学工作共分为6章。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章代数式

  第四章*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1、利用图形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并能字母表示算式,初步认识角并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思想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总之在每一章中都要与学生一起认真的来研究学*。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4、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5、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良好*惯,让学生全面发展。

  6、在教学中注意既要使用好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同社会实践相结合。

  7、强调在实践中学*,在探索发现中学*,在合作交往中学*。

  8、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进步。

  9、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涵的潜能,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一点小进步。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周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七周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第八―――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周

  第四章:*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十――十三周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十四-十六周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第十七周

  第七章:可能性 第十八周

  总复*、期末考试 第十八-二十周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菁选(扩展2)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1

  8、26——8

  1.2有理数

  3

  9、9——22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5

  9、23——10、6

  国庆长假

  7

  10、7——20

  2.1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9

  10、21—— 11、3

  第二章《整式》复*与检测 期中考试复*

  11

  11、4——17

  3.1从算式到方程

  13

  11、18——12、1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15

  12、2——15

  4.1几何图形

  17

  12、16——29

  4.3角

  19

  12、30——12

  期末复*

  21

  元、13—19

  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1.2有理数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

  小结2课时

  2.1从算式到方程4课时

  2.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4课时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4课时

  2.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4课时

  小结2课时

  3.1多姿多彩的图形4课时

  3.2直线、射线、线段2课时

  3.3角的度量3课时

  3.4角的比较和运算3课时

  小结2课时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3课题学*

  1课时

  小结2课时

  四、奋斗目标

  达到学校要求的目标,进入刘家片区同年级同学科前三分之二。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内容:

  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

  2.注意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方式.

  3.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4.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书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以及类比的方法.

  重点训练项目是:通过相交线与*行线的教学初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与求法,实数的概念及实数与*面直角坐标系的关

  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法与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法与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学生学情:

  本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本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态度

  学**惯不是很好,本学期要切实采取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三、教学措施:

  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抓好课前备

  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

  方

  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主动性和学*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

  少批

  评的教育方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

  次的

  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信心。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学*比较的学生,给他们留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性的作业,检验他们

  对当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留一些综合运用或拓展能力方面的作业,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情况。

  4.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要求学生课前自学,通过预*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或还有什么我看不懂,在书上做出记

  号。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课堂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惯:课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听课时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回

  答问题。

  5.关注学困生,不歧视学困生,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他们回答,增强他们的自

  信心。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第八节自*时间为他们辅导,尽量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另外,对他们要有耐心,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6.培优补差。对于中上等生,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和课外资料丰富他们的头脑,增加他们的知识面,通过专题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资料或上网学*等方式拓宽他们知识面和视野,不懂就问,养成勤学好问的*惯,以提高他们

  的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学困生多关心和帮助,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多鼓励他们,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知道它与整式乘法在整式变形过程中的相反关系.

  2.通过观察,发现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

  2.识别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归纳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计算(a+b)(a-b)

  a2-b2=(a+b)(a-b)成立吗?那么如何去推导呢?这就是我们即将学*的内容:因式分解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1.讨论993-99能被100整除吗?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交流.

  993-99能被100整除.

  因为993-99=99×992-99

  =99×(992-1)=99×9800=99×98×100

  其中有一个因数为100,所以993-99能被100整除.993-99还能被哪些正整数整除?

  还能被99,98,980,990,9702等整除.

  从上面的推导过程看,等号左边是一个数,而等号右边是变成了几个数的积的形式.

  2.议一议

  你能尝试把a3-a化成n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吗?与同伴交流.

  观察a3-a与993-99这两个代数式.

  3.做一做

  (1)计算下列各式:

  ①(m+4)(m-4)=__________;

  ②(y-3)2=__________;

  ③3x(x-1)=__________;

  ④m(a+b+c)=__________;

  ⑤a(a+1)(a-1)=__________.

  (2)根据上面的算式填空:

  ①3x2-3x=( )( );

  ②m2-16=( )( );

  ③ma+mb+mc=( )( );

  ④y2-6y+9=( )2.

  能分析一下两个题中的.形式变换吗?

  在(1)中,等号左边都是乘积的形式,等号右边都是多项式;在(2)中正好相反,等号左边是多项式的形式,等号右边是整式乘积的形式.

  在(1)中我们知道从左边推右边是整式乘法;在(2)中由多项式推出整式乘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4.想一想

  由a(a+1)(a-1)得到a3-a的变形是什么运算?由a3-a得到a(a+1)(a-1)的变形与这种运算有什么不同?你还能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加以说明吗?

  由a(a+1)(a-1)得到a3-a的变形是整式乘法,由a3-a得到a(a+1)(a-1)的变形是分解因式,这两种过程正好相反.

  由(a+b)(a-b)=a2-b2可知,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由a2-b2=(a+b)(a-b)来看,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形式,所以这两个过程正好相反.

  如:(1)m(a+b+c)=ma+mb+mc (2)ma+mb+mc=m(a+b+c)

  联系:等式(1)和(2)是同一个多项式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区别:等式(1)是把几个整式的积化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是乘法运算.

  等式(2)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

  即ma+mb+mc m(a+b+c).

  所以,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5.例题: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哪些是因式分解?

  (1)4a(a+2b)=4a2+8ab;

  (2)6ax-3ax2=3ax(2-x);

  (3)a2-4=(a+2)(a-2);

  (4)x2-3x+2=x(x-3)+2.

  (1)左边是整式乘积的形式,右边是一个多项式,因此从左到右是整式乘法,不是因式分解;

  (2)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因此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

  (3)和(2)相同,是因式分解;

  (4)是因式分解.

  三、课堂练* 连一连(略)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5

  随着时光的流逝,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七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

  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担任七年级(3)、(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经了解七(3)班有57人,七(6)班有53人。本学期将要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对于学*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三、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德育并重,以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能掌握科学的学*方法,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四、具体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

  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发展学生的素质。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

  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4、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

  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教育振兴计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面向一切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方面,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所有学生能初步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2、老教师要能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年轻教师要能迅速入门,快速成长,尽早适应新课程,胜任各自的教学岗位。

  3、在学校各部门的领导下,努力提高初一年级的班主任队伍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水*,塑造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

  4、建立比较系统的备课组活动规则和计划,坚定不移地走依靠备课组集体协作提高教学质量之路。

  5、下大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惯,下大力气避免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式的思想和行为,努力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营造一个既严肃紧张又生动活泼的成长氛围。

  6、营造尊重教师、关爱学生的良好环境,塑造科学管理、教学得法、学有活力的师生群体。

  三、具体措施

  1、开学第一周,各班认真召开专题班会,学*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训练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纪律观念,为今后的日常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采取竞选或学生推荐等多种形式,建立班级组织。强化常规的教育与管理,持之以恒,义无反顾地抓学生的常规*惯,向常规要效益,向管理要成绩。

  2、开学初,各班通过组织“我是县一中的学生”等为主题的班会,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良好学*条件,给学生提供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

  3、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开学初主要加强对新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和日常指导,以老带新,引导他们尽快地进入角色。每月初,对班主任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总结和布署,学*班主任管理的有关理论,针对具体的工作进行探讨和指导,在互相学*互相借鉴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

  4、加强备课组长队伍建设,通过备课组长会议,明确备课组长的职责,充分发挥备课组长在教师出勤、办公室卫生、教学研究和其他各项活动中的组织功能,高度重视备课组长在教学工作和其他教师活动中的骨干作用。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研究和协作优势,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各备课组提前制定每周集体备课的活动计划,保证集体备课活动的实效性,确保从个人钻研到集体研究,再到各自完善和提高的协作思路。认真组织学*新课程标准,加强新教材研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结构的新模式,努力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质量。语数外学科每周至少开设两节专门公开课,其他学科每周至少开设一节组内公开课,为老师提供互相学*共同提高的机会。强化评课工作,提高评课质量,让授课者和听课者都能真正有所收益,有所启发,有所提高。

  5、努力提高辅导的质量。利用辅导时间,通过个别指导的`方式做好提优补差和学法指导工作,绝不允许利用辅导课时间赶进度、对答案,下大功夫还辅导课的本来面目。

  6、利用周末时间对语数外三门主要学科进行一周内所学基本知识的回顾性检测,让绝大多数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奋斗的信心。坚持训练为主线,小步子、快反馈的路子,通过认真批阅及时分析本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备课组内的质量分析,适时调整备课组的工作。

  7、对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努力提高质量分析会的质量,把质量分析会开成表彰会、学*会、鼓劲会、誓师会。相应地举行学生表彰大会,大面积地表彰学*标兵、优秀生和进步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激励受到鼓舞。

  8、开学后,尽快组织新老教师的组内帮扶结对工作,要求新教师先学后教,多听课,多请教。为新教师尽早成为教学骨干提供有利条件。

  9、坚持大学科和小学科一起抓。学科性课程、活动性课程和环境性课程一起抓,确保学生接受全面系统的教育和锻炼,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后劲。

  10、鼓励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采取家访这种行之有效但*年来又被人们忽视的教育途径,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的思想工作。

  11、建立和完善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机制,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把学科推进、班主任推进、年级推进、家长推进有机地结合起来。

  12、根据现有的设施和条件,利用下午三四节课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艺术、知识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努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13、加大班主任管理考核力度。抓班主任的到位率,对各班级的管理,进一步明确班主任的职责,强化对极少数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力度,对跨班级、跨年级的学生纠纷做好协调和处理工作。

  14、狠抓安全教育。

  ①班主任利用班会、晨会宣讲安全常识,树立学生各方面安全防范意识。

  ②年级整理印发学生安全的要点,要求各班定期对照排查,以期建立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③对校产校具学期初登记,学期末核对,班主任为责任人。

  ④进行课间督察工作。明确责任,将各班班干值勤情况纳入学期末的班级考核。

  15、狠抓考纪考风建设,每次考试让考生填写考情反馈单的形式,尽量杜绝各类作弊现象,营造公*的考试环境,以考风促学风。

  16、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认真宣传,督促全年级老师严格遵守县局的“五项规定”和“十项禁令”,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17、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本学期拟以“节约”“感恩”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为实践新课标,推动年级文化建设;拟开展系列知识讲座,以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8、强化老师的尊重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活动的意识,通过检查和督促,力求避免乱占时间和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从而扼杀学生天性的行为,还学生应有的自由空间。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数学新课标精神,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服务。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整体而言,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分析能力不强。对于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克服学*上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并让他们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必用于生活,让他们感到学到的是有用的数学。

  二、目标要求

  1、掌握好本期的基础知识;

  2、提高各种数学基本能力;

  3、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4、培养严谨治学,自觉主动的学*精神;

  5、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鼓励学生把它们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数学的信心;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本校七年级200班、201班的数学教学。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于思考则学得活,不善于思考,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维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续学*,要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的指导。在数学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气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数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问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等都应得到强化,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用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的教学与生活。学生来自于均衡分班,学*好坏程度差异很大,要多探索分层教学的路子,使班级授课得以面向全体。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本章的重点是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其运算,难点是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关键是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中符号的确定。

  第二章代数式

  本章的重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列代数式。关键是要明确基本数量关系的语言表达与代数式之间的联系。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本章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它的应用,等式的性质,难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在于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并能找出能表示实际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

  本章主要学*几何图形、线段、射线、直线、角,重在培养学生图形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本章主要内容是数据的收集与描述,数据的收集是了解情况的.基础,说明问题的证据来源,各种统计图表是描述数据全貌的直观形式。

  课本每一节配有A、B两组*题,每一章配有A、B、C三组复*题。C组*题一般为探究题。全书配有两个课题学*和两则数学与文化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欣赏与操作”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进行分层教育的探索,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6、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营造民主、和谐、*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发现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培育学生良好的学**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7、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8、搞好教学六认真工作;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新课标理念,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同时让学生认真学*。并且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9、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学*资源。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六、进度安排

  第一章有理数

  1.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2数轴、相反数、绝对值

  1.3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4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1.5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

  1.6有理数的乘方

  1.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小结与复*

  数学与文化:我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1单元检测3第二章代数式

  2.1用字母表示数

  2.2列代数式

  2.3代数式的值

  2.4整式

  2.5整式的加法和减法

  小结与复*

  数学与文化:数学符号11课时课时

  1课时4课时4课时2课时3课时课时课时课时1课时2课时课时课时3课时课时课时

  3

  2 1 2 2单元检测3课时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1课时等式的性质2课时3.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小结与复*

  单元检测3第四章图形的认识

  4.1几何图形

  4.2线段、射线、直线

  4.3角

  IT教室用几何画板画出中点和角*分线

  小结与复*

  单元测试3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

  5.2统计图

  小结与复*

  单元测试3期末模拟测试3

  4课时

  4课时

  2课时

  课时2课时

  2课时2课时

  2课时

  2课时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课时课时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8

  学情分析: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因此选择跳过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先讲第二章《有理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展开与折叠;

  3.截一个几何体;

  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

  2.数轴;

  3.绝对值

  4.有理数的加法;

  5.有理数的减法;

  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7.有理数的'乘法

  8.有理数的除法;

  9.有理数的乘方

  10.科学记数法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2.*似数

  13.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1.用字母表示数;

  2.代数式

  3.整式

  4.合并同类项;

  5.去括号;

  6.整式的加减

  7.探索与表达规律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

  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几何体。

  2、通过不同的途径认识常见的几何体。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4、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积累处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 的绝对值和相反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1、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形成用符号表示数或数量关系并获得、解释一般性结论的意识。

  4、充分感受抽象、归纳等思想方法。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1、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中等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2、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一元一次方程。

  3、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探索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思想。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担任八年级(5)和七年级(5)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欠缺勤奋,学*的自觉性不高。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三.教材情况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加减

  1.代数式的简单运用包括字母表示数、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等。这部分内容首先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通过一些运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能够简明地表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进而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2.由初步认识代数式,到简洁、规范列出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会求代数式的值。

  3.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代数式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项数、次数等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理解同类项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直线与角

  1.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初步感受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能够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体会一些简单几何体的'美学价值。

  2.通过从不同的角度看、展开等实践操作,了解立体图形与*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能够准确区分和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与线段中点的概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换算。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方法措施

  1.认真学*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完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的教学,本班共有学生55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分析:

  本书共有四章,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供学生预*用,可做教师导入用。正文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和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选用内容;还安排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小结、回顾与思考。学*过程中还有练*、*题、复*题三类。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的主要内容: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

  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地位及作用: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的主要内容: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地位及作用: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的主要内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本章的地位及作用: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

  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教学措施和方法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1

  一。教材分析:

  1、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素材。所有数学知识学*,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问题情景引入学*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2、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提供学*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3、使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地信心。力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展开。

  4、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课本中的*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熟悉和巩固新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所设;另一类则面向更多数学学*需求

  二。教学措施:

  1、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去其他老师的听课,吸取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2

  一、情况分析

  本期所教两个班有学生人,从小学毕业会考成绩来看,学生的成绩差距较大,优生不是很多。整体而言,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分析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并让他们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必用于生活,让他们感到所学的是有用的数学。对于优生,可在课外进行一些高层次的培训,为以后发展数学特长作准备;对于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克服学*上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和信心。

  二、具体要求

  1、掌握好本期的基础知识

  2、提高各种数学基本能力

  3、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4、培养严谨治学,自觉主动的学*精神

  5、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鼓励学生把它们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本章的重点是有理数相关概念及其运算,难点是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关键是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中符号的确定。

  第二章代数式

  本章的重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列代数式。难点是用代数式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键是要明确基本数量关系的语言表达与代数式之间的联系。

  第三章图形的欣赏与操作

  本章主要学*图形欣赏、*面图形与空间图形、观察物体和物体和三视图,重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与算法

  本章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和解法和它的应用,难点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关键在于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并能找出能表示实际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本章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重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列不等式解应用题,难点是不等式性质3的运用及应用题。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描述

  本章主要内容是数据的收集与描述,数据的收集是了解情况的基础,说明问题的证据来源,各种统计图表是描述数据全貌的直观形式,*均数、中位数、众数是三个不同的代表,它们可描述数据的数值的一般水*或集中趋势。重点是三类数据及统计图表,难点是制作统计图表。

  四、具体措施

  教学中尽量采取从生活到数学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与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

  引导学生把数学用到生活中去,提高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数学的交流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信息技术。尊重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需要。

  五、进度安排

  第一章有理数

  1.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1课时

  1.2数轴、相反数、绝对值3课时

  1.3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课时

  1.4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

  1.5有理数的减法

  1.6有理数的乘法

  1.7有理数的除法

  1.8有理数的乘方

  1.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10用计算器计算

  小结与复*

  课题学*:与水有关的数字第二章代数式

  2.1用字母表示数

  2.2xx代数式

  2.3多项式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2.4合并同类项2课时

  2.5代数式的值1课时

  2.6一次式的加法和减法2课时小结与复*

  第三章图形欣赏与操作

  3.1图形欣赏

  3.2*面图形与空间图形

  3.3观察物体

  3.4图形操作小结与复*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与算法

  4.1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4.2解一元一次方程和算法

  4.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小结与复*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4课时

  4课时

  2课时

  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5.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课时

  5.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2课时

  5.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小结与复*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描述

  6.1数据的收集

  6.2统计图

  6.3*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小结与复*

  课题学*生活中的数字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3课时

  1课时

  1课时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3

  一、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1

  8、26—9、1

  1.1正数和负数 1.2有理数

  2

  9、2—8

  1.2有理数

  3

  9、9—15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4

  9、16—22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5

  9、23—29

  1.5有理数的乘除法

  6

  9、30—10、6

  国庆长假

  7

  10、7—13

  第一章《有理数》整章复*与检测

  8

  10、14—20

  2.1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9

  10、21—27

  2.2整式的加减

  10

  10、28— 11、3

  第二章《整式》复*与检测 期中考试复*

  11

  11、4— 10

  期中考试

  12

  11、11—17

  3.1从算式到方程

  13

  11、18—24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14

  11、25—12、1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15

  12、2—8

  3.4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复*与检测

  16

  12、9—15

  4.1几何图形

  17

  12、16—22

  4.2直线、射线、线段

  18

  12、23—29

  4.3角

  19

  12、30—最新一年1月5

  4.4课题学*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20

  元、6—12

  期末复*

  21

  元、13—19

  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有理数的运算,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

  2、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

  3、使学生从实物和模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知识点的应用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同时注意概念的定义和性质的表述。逐步使学生懂得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用语言正确表达概念、性质。

  四、教材分析:

  本书共有四章,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供学生预*用,可做教师导入用。正文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和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选用内容;还安排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小结、回顾与思考。学*过程中还有练*、*题、复*题三类。

  五、教学措施和方法

  1、认真钻研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钻研教材。

  2、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用直观式、启发式、探究、共同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4、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做好学生学*等各方面的评估工作。

  六、教学内容及课时、进度安排

  具体见备课组统一安排表。

  周 次 教学内容

  1-9周 上册教科书教学

  10周左右 阶段性考试

  11-17周 下册教科书教学

  18周 进行期末复*

  19周 进行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菁选(扩展3)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菁选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一、创设故事情境

  利用有趣的数学故事进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审美能力。例如在讲“无理数”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西伯斯为了捍卫真理而被谋杀,最后被装进口袋里扔进地中海的故事,学生必然听得津津有味。在“简单事件的概率”教学时,可以讲述梅勒和他的朋友赌局分配金币的故事,让学生感悟概率的简单应用。又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被引入进来。我在复*“函数的图像”时就用到了这个故事: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开始远远领先于乌龟,兔子就骄傲了,在路边睡了一觉,而乌龟却一直往目的地奔跑,最终乌龟获得了冠军。我把故事情节变成了相应的函数关系,并用简洁的函数图像描绘出来,再次展现了数学的魅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游戏情境

  竞争意识是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意识,对于提高学生整体与个体的认知水*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竞争意识,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在验证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时,教师选择了游戏接龙的方式,由任意一位学生开始,针对方程2X+Y=40,任意给X(或Y)一个值,点班级另外一名学生,说出相应的Y(或X)的值,再由这位学生给出新的X(或Y)的值,依此重复进行,教师强调,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学生对这种方式都很感兴趣,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验证方法。此外,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将自己设计的一些游戏搬到课堂上,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良性竞争,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能够十分活跃地参与其中,在游戏中互相影响、互相沟通、互相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共同进步。

  三、创设互助合作情境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形成的班级必然会有差异性,这对于教学其实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差异,组建学*小组,创设出一种合作互助的学*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中实现互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异质性来分组,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优势互补,形成共同的.学*合力。在小组组建成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分配角色,划分小组的策划者、问题的设计者,领引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等形式去思考、探究问题。

  例如,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学*内容,采用异质分组的办法,将男生和女生、学*成绩好一点的和学*成绩差一点的、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互相搭配,其目的就是让全班形成一种互补,实现互助合作。这样既利于学生在学*时展开合作,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又有利于在全班形成积极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全班学生一起学*、探究、讨论,往往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在教授有关正方形的几何题时我让学生以学*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让每个小组动手操作折出正方形后,来共同研究解题步骤,看哪一组归纳得准确、全面。教师就探究的内容和方法提出如下要求:(1)利用新折的正方形进行探索归纳;(2)从边角、对解线等方面进行思考;(3)可以测量、计算、验证作各自的结论。学生为了给自己小组争得荣誉,都积极表现,很快就完成了本次学*任务。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来创设温馨积极的课堂情境,如:开动脑筋想一想,说错了也没关系;教师喜欢爱动脑筋的同学;你回答得很棒等等,以此来激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对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不但会积极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还会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活动中去。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3、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知识重点

  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理念知识回顾与深化回顾: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那么另一种意义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这就是说:数的范围扩大了(数有正数和负数之分)。那么,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问题1: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

  (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

  界,是基准。这个道理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可视学生的讨论情况作些启发和引导,下面的.例子供参考)

  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

  零上7℃,最低温度是零下5℃时,就应该表示为+7℃

  和—5℃,这里+7℃和—5℃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

  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0℃),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问题2:引入负数后,数按照“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数0耽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在引入

  负数后,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毅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

  所举的例子,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应从相反意义的1这个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只要初步认识即可,不必深究。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问题3:教科书第6页例题

  说明:这是一个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通常向指定方向变化用正数表示;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用负数表示。这种描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应予以重视。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增长”和“减少”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要求写出“体重的增长值”和“进出口额的增长率”,就暗示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

  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教科书第6页)。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

  水位上升—3m,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

  收人增加—10%,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等等。

  可视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这种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按题意找准哪种意义的量应该用正数表示是解题的关健。这种描述具有相反数的影子,例如第(1)题中小明的体重可说成是减少—2kg,但现在不必向学生提出。

  巩固练*教科书第6页练*

  阅读思考

  教科书第8页阅读与思考是正负数应用的很好例子,要花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思考交流:

  1,引人负数后,你是怎样认识数0的,数0的意义有哪些变化?

  2,怎样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特别地,在用正负数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时,通常把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正数,而把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负数。)

  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7页*题1。1第3,6,7,8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本课主要目的是加深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和用正负数表示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2,“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要从0不属于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中的任何一种上来理解)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在引人负数后,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0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数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由于上节课的重点是建立两种相反意义量的概念,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所以作为知识的回顾和深化而放到本课。

  3,教科书的例子是用正负数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的实际应用,用这种方式描述的例子很多,要尽量使学生理解。

  4,本设计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交流讨论的教学理念,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合理应用,在体验中感悟和深化知识。通过实际例子的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 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3, 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探索新知 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

  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

  例如,

  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 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 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 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

  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

  “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

  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作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 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

  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有理数的分类表要在黑板或媒体上展示,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练一练

  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教科书第10页练*.

  此练*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

  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

  思考:上面练*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

  也可以教师说出一些数,让学生进行判断。

  集合的概念不必深入展开。

  创新探究 问题2: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

  教学时,要让学生总结已经学过的数,鼓励学生概括,通过交流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到如下的分类表。

  有理数 这个分类可视学生的程度确定是否有必要教学。

  应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标准不一样时,分类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分类的标准要明确,使分类后每一个参加分类的象属于其中的某一类而只能属于这一类,教学中教师可举出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些说明,可以按年龄,也可以按性别、地域来分等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都是有理数(圆周率除外),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本课作业

  1, 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题1.2第1题

  2, 教师自行准备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本课在引人了负数后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提出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行简单的分类是数学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分类标准的确定可向学生作适当的渗透,集合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长的过程,本课不要过多展开。

  2,本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可避免直接进行分类所带来的枯燥性;同时还体现合作学*、交流、探究提高的特点,对学生分类能力的养成有很好的作用。

  3,两种分类方法,应以第一种方法为主,第二种方法可视学生的情况进行。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

  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

  2、能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流程:

  一、情境诱导:

  学校为了创建书香校园,每个班都配有一批图书,现在知道一本书的价格是25元,我们七年级六班要买20本需要多少钱?要买y本书需要多少钱?你能把它表示出来吗?(像这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那么它还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单项式 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6页)认真阅读课本(56页思考到57页练*,用你喜欢的颜色标注定义、关键词或你认为是重点的句子),并完成下面自学提纲:

  1、填空:

  (1)苹果每千克8元,则买b千克苹果( )元;

  (2)某产品前年的产量是m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产量的n倍,那么去年的产量是( )件;

  (3)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a,高是h,它的体积是( );

  2、你所填式子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单项式?它是怎样构成的?请举例说明。5是单项式吗?x呢?-n呢?

  4、什么是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请举例说明。

  5、你能给0.9b赋予一个实际意义吗?

  6、说出单项式 a , a2h, -mn, -0.8p , 单项式 ,πr2的次数和系数。

  三、展示归纳:

  抽有问题的学生逐个展示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答案,学生说,老师板书,再发动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老师根据每个题目的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强调;全部展示完毕后,老师对本节知识做系统梳理,关键点予以强调。(特别强调:单独的一个字母或一个数字还有π都是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单项式的.次数必须是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四、变式练*:

  1、在式子单项式 , -4x, 单项式 , 0,a-b, 单项式 中,单项式有 ( ) A. 3个, B. 4个, C、5个, D、6个

  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x2y3与x3没有系数; ( )

  ②-a3的系数是-1; ( )

  ③单项式 πr2h的系数是单项式 ; ( )

  ④7的次数是0。 ( )

  3、说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1)2xny, (2)-32x2y3 .

  4、(1)如果单项式52x2yn+1的次数是5,则n=___;

  (2)若mx2yn是关于x、y的六次单项式且系数为-2,则m=___,n=_____.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认为难点在哪儿?

  你对同学们有什么提醒?还有哪个知识点没理解?

  六、作业布置:

  课本练*1,2,3

  选做题 :

  观察下列单项式-a , 2a2, -3a3 , 4a4 , -5a5 ,…

  (1)写出第20xx个和第20xx个单项式:;

  (2)试写出第m个和第m+1个单项式(m为正整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移项法则,会解形如ax+b=cx+d的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思想.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2、经历探索移项法则法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实际问题,探索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从而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确定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形如ax+b=cx+d的方程,并利用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确定相等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地进行移项并解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顾名思义,就是将方程中各项成对消除的意思.相当于现代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那“还原”是什么意思呢?

  二、自主学*:

  1. 解方程:

  2.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3x+20=4x-25

  观察上列一元一次方程,与上题的类型有什么区别?

  3.新知学* 请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 4x-15 = 9; (2) 2x = 5x -21

  你有什么发现?

  三、 精讲点拨

  问题2 你能说说由方程到方程的变形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吗?

  移项的定义:一般地,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移项的依据及注意事项:移项实际上是利用等式的性质1.注意:移项一定要变号。

  例1 解下列方程:

  解:移项,得3x+2x=32-7

  合并同类项 ,得5x=25

  系数化为1,得x=5

  移项时需要移哪些项?为什么?

  针对训练:解下列方程:

  (1) 5x-7=2x-10; (2) -0.3x+3=9+1.2x.

  四、 合作探究

  列方程解决问题

  例2 某制药厂制造一批药品,如果用旧工艺,则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还多200 t;如果用新工艺,则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少100 t.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之比为2:5,两种工艺的废水排量各是多少?21

  思考:如何设未知数?

  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吗?

  五、 当堂巩固

  1. 对方程 7x = 6 + 4x 进行移项,得___________,合并同类项,得_________,系数化为1,得________.

  2. 小新出生时父亲28岁,现在父亲的年龄比小新年龄的3倍小2岁. 求小新现在的年龄.

  3. 在一张普通的月历中,相邻三行里同一列的三个日期数之和能否为30?如果能,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六、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主要学*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移项,移项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

  2.本节的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的依据: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相等。

  3.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七、作业布置

  1.必做题:教科书第91页*题3.2第3(3),(4),11题。

  2.选做题:

  (1)周末,甲、乙两个商场搞促销活动,甲商场的活动为所有商品全部按标价的8折出售,乙商场的活动为标价200元以下的商品按标价出售,超出200元的部分打7折.现有某件商品在两个商场的标价都为400元,应当在哪个商场购买更实惠?如果标价为600元呢?为800元呢?你能否给顾客一些建议,以便获得更大的实惠呢?

  八、板书设计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菁选(扩展4)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2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继续担任的七年级( )班数学教学工作。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与思考,学生的学*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

  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三章 *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第四章 多项式的运算

  第五章 轴对称图形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课题学*

  三、教材分析:

  1 本书的前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都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而这二者本身也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都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等量或不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前两章的最后都设置了一小节“实践与探索”,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共提高这种能力。

  2 “*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与“轴对称图形”这两章的内容是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涉及三角形,一般多边形的边角的一些关系,以及一种特殊的图形——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与操作,感知确认最基本的结论与最为简单的变换——轴对称中隐含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变换的思想,这两章将继续七年级上学期教材的思路,让学生进一认识数学推理的基本格式,直至学会运用演绎推理的程序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逐渐实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

  3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一章,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机会各有不同,有的是必然发生的,有的是不可能性发生的,也有的是可能发生的。实验是认识实际问题所隐含的数学本质的重要手段,通过自己动手,反复实验,整理分析所收集的数据,体验不确定现象中所隐含的数学规律,用数学语言表述各种正确的见解。

  4课题学*的确是一种良好的学*活动形式,本书设置了两个课题学*。

  ⑴测量不规则图形。

  这一课题既是对“*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一章的小结,又是一种拓展。通过这一课题的学*学生可以运用所学到的三角形与多边形的知识解决图形镶嵌的.问题,巩固所获得的一些研究方法,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研究策略和经验,美工从中加深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⑵包装盒的分类、设计和制作

  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实际情境,又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从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实地调查,收信数据,分析数据,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课题学*的过程中,学生将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数据与图表等式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实验工厂是认识不确定现象的极其有用的手段,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方程(组)的解等基本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组)中的作用。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中转化的过程与思想,了解解方程(组)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灵活运用。②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及其主要线段(中线、高线、角*分线)等概念,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角*分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几种特殊三角形与多边形的特征,并能加以简单的识别,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外角和,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探索、归纳多边形的内角和秘外角和公式。③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线段、角和圆等图形的轴对称性,了解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和角*分线的性质,会画轴对称图形并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分的性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其识别方法。④让学生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体会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是十分重要的,会求*均数、中位数、众数并了解它们各自适用范围,体验随机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是否发生是不可预言的,但在大数次反复实验后是有规律的。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①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体会并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多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经历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从而初步体会消元的思想,以及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②体验探索、归纳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学会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初步学会说理。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和画轴对称图形,探究轴对称的性质,并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③通过实践体验随机事件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并学*用分析或实验的方法判断游戏规则的公*性。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和探究中,通过自主学*,提高学*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图案,体验数学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中通过体验成功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增强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 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五、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一

  9、1—4

  1.1正数和负数 1.2有理数

  二、三

  9、7—16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三、四

  9、17—25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五

  9、28—30

  复*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

  五、六

  10、1—10.7

  国庆长假

  七

  10、8—10、16

  第一次月考

  八

  10、19—23

  2.1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九

  10、25—30

  3.1从算式到方程

  十

  11、2—6

  3.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十一

  11、9—11、13

  3.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十二

  11、16—11.20

  3.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十三

  11、23—27

  单元复*与测试

  十四

  11、30—12、4

  期中考试

  11、23—28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12、1—5

  第三次月考

  十五

  12、8—12

  4.2直线、射线、线段

  十六

  12、15—19

  4.3角的度量

  十七

  12、22—26

  4.4角的比较和运算

  十八

  12.29—元、2

  期末复*.5

  十九

  元、5—9

  期末考试

  二十

  元、12—16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和重点难点

  本学期七年数学教学工作共分为6章,这六章分别是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三章代数式,第四章*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这几章都比较重要,而且知识点也比较的多,学*的重点是把它们一步一步的来掌握住,而在这几章中也有很多的难点问题,1、利用图形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认识并能字母表示算式,初步认识角并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思想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总之在每一章中都要与学生一起认真的来研究学*。

  二、教学进度

  九月份 21——53页

  十月份 54——86页

  十一月份 1——20页 86——103页

  十二月份 104——133页

  一月份 复*考试

  三、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年我担任七年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些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基本情况是,从学生原先的成绩来看,这两个班的数学成绩都比较一般,没有突出的学生,在*日的学*中,后面的学生掌握的非常不好,基本上对新学的知识不能接受,也可能是刚开学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以及初中知识比小学有一定的难度,总之从现在而言不是很理想,我会和孩子们共同努力,提高他们的学*能力和学*成绩。

  四、教学目标及主要措施

  (一)体现新课程新理念的策略

  1、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2、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良好*惯,让学生全面发展3、在教学中注意既要使用好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同社会实践相结合。

  4、强调在实践中学*,在探索发现中学*,在合作交往中学*。

  (二)改革课堂教学的策略

  1、师生*等相处,营造和谐、融洽的学*气氛。

  2、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获得知识。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关注学生会不会提问题,会不会思考,是不是在学*方法中获得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提倡和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并且对学生学*的内容不做太多的限制。

  4、用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教育方法,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开展实践活动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内在动机,帮助确定体验的活动和探究的方向。

  2、审视学生预期的探究方法与实践途径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应的指导。

  3、督促和鼓励学生的实践与探究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

  4、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活动中表现自己的见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评价策略

  1、转变过去只看学生测试成绩的评价制度,建立开放的、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2、注重学生在研究性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生参与研究性学*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价。

  3、注重对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极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

  4、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涵的潜能,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一点小进步。

  5、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互相合作学*,根据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和重点难点

  本学期七年数学教学工作共分为6章,这六章分别是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三章代数式,第四章*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这几章都比较重要,而且知识点也比较的多,学*的重点是把它们一步一步的来掌握住,而在这几章中也有很多的难点问题,1、利用图形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认识并能字母表示算式,初步认识角并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思想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总之在每一章中都要与学生一起认真的来研究学*。

  二、教学进度

  九月份 21——53页

  十月份 54——86页

  十一月份 1——20页 86——103页

  十二月份 104——133页

  一月份 复*考试

  三、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年我担任七年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些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基本情况是,从学生原先的成绩来看,这两个班的数学成绩都比较一般,没有突出的学生,在*日的学*中,后面的学生掌握的非常不好,基本上对新学的知识不能接受,也可能是刚开学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以及初中知识比小学有一定的难度,总之从现在而言不是很理想,我会和孩子们共同努力,提高他们的学*能力和学*成绩。

  四、教学目标及主要措施

  (一)体现新课程新理念的策略

  1、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2、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良好*惯,让学生全面发展3、在教学中注意既要使用好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同社会实践相结合。

  4、强调在实践中学*,在探索发现中学*,在合作交往中学*。

  (二)改革课堂教学的策略

  1、师生*等相处,营造和谐、融洽的学*气氛。

  2、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获得知识。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关注学生会不会提问题,会不会思考,是不是在学*方法中获得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提倡和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并且对学生学*的内容不做太多的限制。

  4、用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教育方法,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开展实践活动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内在动机,帮助确定体验的活动和探究的方向。

  2、审视学生预期的探究方法与实践途径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应的指导。

  3、督促和鼓励学生的实践与探究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

  4、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活动中表现自己的见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评价策略

  1、转变过去只看学生测试成绩的评价制度,建立开放的、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2、注重学生在研究性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生参与研究性学*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价。

  3、注重对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极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

  4、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涵的潜能,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一点小进步。

  5、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互相合作学*,根据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入学了,学生总体情况如下:七年级(1)(5)班学生:78人,通过入学考试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对于学*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面图形的简单性质。

  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是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手段,在学*过程中,要亲自去展开与折叠、切截,亲自去观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从而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和*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四章 基本*面图形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解方程和运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丰富的实例,从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利用天*直观地归纳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立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可能还是确定。前两部分是属于统计范畴的内容,后一部分属于概率范畴的内容,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对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统计与概率。

  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丰富的图形世界”、“有理数及其运算”、“整式及其加减”、“基本*面图形”、“一元一次方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DD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在合理的推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周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DDD七周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第八DDD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D周

  第四章:基本*面图形 第十DD十三周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十四-十六周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及其整理 第十七周

  总复*、期末考试 第十八―二十周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我担任的数学教学工作。七(5)班共有50名学生,通过小学的升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好,不及格的同学较少;在学**惯上,部分学生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等,都应得到强化。在*日的学*中,后面的学生掌握的非常不好,可能是刚开学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或初中知识比小学的难度大一些。总之,我会和孩子们共同努力,提高他们的学*能力和学*成绩。

  二、教材基本结构分析

  本学期初一数学教学工作共分为6章。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章代数式

  第四章*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1、利用图形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并能字母表示算式,初步认识角并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思想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总之在每一章中都要与学生一起认真的来研究学*。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4、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5、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良好*惯,让学生全面发展。

  6、在教学中注意既要使用好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同社会实践相结合。

  7、强调在实践中学*,在探索发现中学*,在合作交往中学*。

  8、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进步。

  9、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涵的潜能,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一点小进步。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周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七周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第八―――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周

  第四章:*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十――十三周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十四-十六周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第十七周

  第七章:可能性 第十八周

  总复*、期末考试 第十八-二十周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继续担任的七年级( )班数学教学工作。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与思考,学生的学*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

  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三章 *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第四章 多项式的运算

  第五章 轴对称图形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课题学*

  三、教材分析:

  1 本书的前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都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而这二者本身也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都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等量或不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前两章的最后都设置了一小节“实践与探索”,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共提高这种能力。

  2 “*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与“轴对称图形”这两章的内容是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涉及三角形,一般多边形的边角的一些关系,以及一种特殊的图形——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与操作,感知确认最基本的结论与最为简单的变换——轴对称中隐含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变换的思想,这两章将继续七年级上学期教材的思路,让学生进一认识数学推理的基本格式,直至学会运用演绎推理的程序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逐渐实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

  3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一章,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机会各有不同,有的是必然发生的,有的是不可能性发生的,也有的是可能发生的。实验是认识实际问题所隐含的数学本质的重要手段,通过自己动手,反复实验,整理分析所收集的数据,体验不确定现象中所隐含的数学规律,用数学语言表述各种正确的见解。

  4课题学*的确是一种良好的学*活动形式,本书设置了两个课题学*。

  ⑴测量不规则图形。

  这一课题既是对“*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一章的小结,又是一种拓展。通过这一课题的学*学生可以运用所学到的三角形与多边形的知识解决图形镶嵌的问题,巩固所获得的一些研究方法,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研究策略和经验,美工从中加深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⑵包装盒的分类、设计和制作

  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实际情境,又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从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实地调查,收信数据,分析数据,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课题学*的过程中,学生将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数据与图表等式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实验工厂是认识不确定现象的极其有用的手段,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方程(组)的解等基本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组)中的作用。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中转化的过程与思想,了解解方程(组)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灵活运用。②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及其主要线段(中线、高线、角*分线)等概念,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角*分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几种特殊三角形与多边形的特征,并能加以简单的识别,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外角和,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探索、归纳多边形的内角和秘外角和公式。③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线段、角和圆等图形的轴对称性,了解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和角*分线的性质,会画轴对称图形并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分的性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其识别方法。④让学生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体会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是十分重要的,会求*均数、中位数、众数并了解它们各自适用范围,体验随机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是否发生是不可预言的,但在大数次反复实验后是有规律的。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①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体会并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多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经历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从而初步体会消元的思想,以及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②体验探索、归纳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学会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初步学会说理。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和画轴对称图形,探究轴对称的性质,并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③通过实践体验随机事件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并学*用分析或实验的方法判断游戏规则的公*性。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和探究中,通过自主学*,提高学*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图案,体验数学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中通过体验成功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增强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观。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发现班内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后进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差。部分学生在解题时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但通过上学期的学*,不少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学章节的内容: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

  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

  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

  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轴对称、*移与旋转。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学生应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相应的数学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继续学*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继续做好培优工作,并做好配套工作。能掌握科学的学*方法,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

  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先进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和谐、自主的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

  让学生体会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继续坚持课改,开展分层教学,成立互助学*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

  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六、教学进度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第1~3周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4~7周

  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第8~10周

  期中复*检测第11周

  第九章:多边形第12~14周

  第十章:轴对称*移与旋转第15~17周

  期末复*及考试第18~20周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继续担任的七年级( )班数学教学工作。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与思考,学生的学*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

  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三章 *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第四章 多项式的运算

  第五章 轴对称图形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课题学*

  三、教材分析:

  1 本书的前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都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而这二者本身也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都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等量或不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前两章的最后都设置了一小节“实践与探索”,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共提高这种能力。

  2 “*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与“轴对称图形”这两章的内容是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涉及三角形,一般多边形的边角的一些关系,以及一种特殊的图形——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与操作,感知确认最基本的结论与最为简单的变换——轴对称中隐含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变换的思想,这两章将继续七年级上学期教材的思路,让学生进一认识数学推理的基本格式,直至学会运用演绎推理的程序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逐渐实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

  3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一章,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机会各有不同,有的是必然发生的,有的是不可能性发生的,也有的是可能发生的。实验是认识实际问题所隐含的数学本质的重要手段,通过自己动手,反复实验,整理分析所收集的数据,体验不确定现象中所隐含的数学规律,用数学语言表述各种正确的见解。

  4课题学*的确是一种良好的学*活动形式,本书设置了两个课题学*。

  ⑴测量不规则图形。

  这一课题既是对“*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一章的小结,又是一种拓展。通过这一课题的学*学生可以运用所学到的三角形与多边形的知识解决图形镶嵌的问题,巩固所获得的一些研究方法,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研究策略和经验,美工从中加深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⑵包装盒的分类、设计和制作

  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实际情境,又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从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实地调查,收信数据,分析数据,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课题学*的过程中,学生将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数据与图表等式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实验工厂是认识不确定现象的极其有用的手段,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方程(组)的解等基本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组)中的作用。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中转化的过程与思想,了解解方程(组)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灵活运用。②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及其主要线段(中线、高线、角*分线)等概念,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角*分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几种特殊三角形与多边形的特征,并能加以简单的识别,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外角和,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探索、归纳多边形的内角和秘外角和公式。③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线段、角和圆等图形的轴对称性,了解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和角*分线的性质,会画轴对称图形并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分的性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其识别方法。④让学生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体会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是十分重要的,会求*均数、中位数、众数并了解它们各自适用范围,体验随机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是否发生是不可预言的,但在大数次反复实验后是有规律的。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①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体会并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多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经历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从而初步体会消元的思想,以及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②体验探索、归纳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学会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初步学会说理。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和画轴对称图形,探究轴对称的性质,并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③通过实践体验随机事件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并学*用分析或实验的方法判断游戏规则的公*性。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和探究中,通过自主学*,提高学*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图案,体验数学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中通过体验成功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增强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随着数学自身发生巨大的变化,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标的学*,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惯。

  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班共有学生118人。七年级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不是很好,还有待于提高与培养以及加强训练。同时本学期内还将加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对几何问题进行推理论证,并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等。其次,抓好学生课前预*,课堂上记笔记的*惯,让学生及时复*,总结前节课知识的好*惯,表扬和鼓励学生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

  七年级学生常常因守小学算树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四章: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经历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3.让学生在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挖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信心。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您现在访问的是数学教学计划,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有助于学生进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9,开展课题学*,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导图与导人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设置如回忆、思考、探索、概括、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等以及信息收集,调查研究等活动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实际生活、数学趣题、知识背景、信息技术、数学算法等等的阅读材料,用好它,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该教材练*题更是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课程的教学过程要求我们:

  1、课堂教学从:复*引入讲授巩固作业,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2、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

  3、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算等。

  5、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数学的自信心。

  四、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本册内容较传统,但教学方式不可以传统,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应当让学生思考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执教的七(3)、(4)两个班共85人,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欠缺勤奋,学*的自觉性不高。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学生大多存在学*粗心,作业马虎,对数学学*缺乏兴趣和信心的整体弱点,学**惯差。

  在知识结构上: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

  在数学的思维上:

  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目,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另一方面关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和敏感性。

  在学**惯上:

  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

  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感兴趣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初中的学*生活。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基本的几何图形”、“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整式的加减”、“数值估算”、“一元一次方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了解开方和乘方是互为逆运算,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

  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③学生通过学*,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⑥通过阅读学*,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

  2、代数式的概念及分类。

  3、对函数的初步理解与认识。

  4、整式的加减运算。

  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求解过程。

  三、教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怎样学好数学?

  研究步骤:

  1、研讨学*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老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3、探讨让学生怎样学*数学及学*的方法。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具体措施:首先是全体数学老师共同研究,然后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展开讨论具体的学*方法。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菁选(扩展5)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1.2有理数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

  小结2课时

  2.1从算式到方程4课时

  2.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4课时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4课时

  2.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4课时

  小结2课时

  3.1多姿多彩的图形4课时

  3.2直线、射线、线段2课时

  3.3角的度量3课时

  3.4角的比较和运算3课时

  小结2课时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3课题学*

  1课时

  小结2课时

  四、奋斗目标

  达到学校要求的目标,进入刘家片区同年级同学科前三分之二。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有理数的运算,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

  2、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

  3、使学生从实物和模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知识点的应用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同时注意概念的定义和性质的表述。逐步使学生懂得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用语言正确表达概念、性质。

  四、教材分析:

  本书共有四章,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供学生预*用,可做教师导入用。正文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和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选用内容;还安排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小结、回顾与思考。学*过程中还有练*、*题、复*题三类。

  五、教学措施和方法

  1、认真钻研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钻研教材。

  2、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用直观式、启发式、探究、共同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4、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做好学生学*等各方面的评估工作。

  六、教学内容及课时、进度安排

  具体见备课组统一安排表。

  周次教学内容

  1-9周上册教科书教学

  10周左右阶段性考试

  11-17周下册教科书教学

  18周进行期末复*

  19周进行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入学了,学生总体情况如下:七年级(1)(5)班学生:78人,通过入学考试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对于学*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面图形的简单性质。

  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是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手段,在学*过程中,要亲自去展开与折叠、切截,亲自去观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从而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和*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四章 基本*面图形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解方程和运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丰富的实例,从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利用天*直观地归纳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立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可能还是确定。前两部分是属于统计范畴的内容,后一部分属于概率范畴的内容,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对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统计与概率。

  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丰富的图形世界”、“有理数及其运算”、“整式及其加减”、“基本*面图形”、“一元一次方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DD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在合理的推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周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DDD七周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第八DDD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D周

  第四章:基本*面图形 第十DD十三周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十四-十六周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及其整理 第十七周

  总复*、期末考试 第十八―二十周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入学了,学生总体情况如下:七年级(1)(5)班学生:78人,通过入学考试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对于学*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面图形的简单性质。

  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是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手段,在学*过程中,要亲自去展开与折叠、切截,亲自去观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从而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和*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

  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四章 基本*面图形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

  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解方程和运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丰富的实例,从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利用天*直观地归纳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立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可能还是确定。前两部分是属于统计范畴的内容,后一部分属于概率范畴的内容,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对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统计与概率。

  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丰富的图形世界”、“有理数及其运算”、“整式及其加减”、“基本*面图形”、“一元一次方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在合理的推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

  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

  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周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七周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第八―――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周

  第四章:基本*面图形 第十――十三周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十四-十六周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及其整理 第十七周

  总复*、期末考试 第十八—二十周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行为*惯和学**惯的差异性较大,学生的学**惯主要集中在小学的水*,主要依靠老师的"讲",大多数学生没有自主学*的*惯,这很不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两个*惯的养成,坚决落实具有我校特色的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并在实践中学*,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的。

  二、 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代数式、方程;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进行表述的方法,认识基本图形。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学*,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

  (2)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方式,提高学*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一) 10课时

  (二)教学任务

  第一章 数学与我们同行 2课时

  第二章 有理数 19课时

  第三章 代数式 9课时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13课时

  第五章 走进图形的世界 8课时

  第六章 *面图形的认识

  (三)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三、 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书在全套教科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主要内容是整个七~九年级教材体系的重要基础,书中的某些思想方法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一)从知识内容上来看,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是整个学段"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基础;整式的加减是在学生已有的用字母表示数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以后学*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学好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内容也能为今后学好有关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打好基础;图形认识初步中所学*的如何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如何把握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以及图形的'表示方法,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应用等也都是整个"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

  (二)从数学思想方法来看,整册教科书中体现的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化思想;许多性质、运算律呈现时体现的从特殊对象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想;"有理数"中利用数轴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中体现的数形结合思想;"一元一次方程"中解方程的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方法不仅在本册书中,而且在后面其他各册书也都是带有一般性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 本学期工作具体措施

  为全面推进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本组教师素质和课堂组织水*,特制定本组教研活动如下:

  (一)备课。加强管理,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按时参加集体备课,针对学生实际,以学法指导为中心。个人备课要做到有课必备,先周备课,备课标和说明,备教材和教参,备学生,备教法,备练*的设计与辅导。努力做到六个统一:统一内容,统一目标,统一重点和难点,统一*题,统一课件和统一检测。加强电子备课中练*的实效性,积极与有关的中考题目相联系,体现电子备课中练*的时代性,和新颖性。教案、学案和课件三者高度配套,切实有效,操作性强。

  (二)作业。作业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选题要有典型性,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了落实因材施教,题目设置分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布置的作业尽量全批全改,下次课前尽量发给学生,对出现问题比较集中的题目要重点讲评,并充分利用好错题集。

  (三)检测。单元检测要先系统复*,梳理出知识体系和解题技巧以及易错易混题目,精心设计题目,题目设置难易适中,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阅卷要流水批阅,先做好试卷分析,然后进行试卷讲评,并做好查漏补缺。

  (四)合作学*。在*时工作中要坚持学*教育教学理论,坚持学*新课程标准,加强教师交流,团结协作,群策群力,落实听课、评课制度,多交换意见。强化研究意识,教师对要讲解的题目和知识,必须充分思考如何教给学生方法,讲前要先做。

  (五)培养和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数学教学中非常强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只有在有兴趣的前提下,才能跟好的进行学*,更好的吸收知识。因此我们在*常的教学中要发挥学*小组的功能,培养差生的学*兴趣,让每位同学都有更大的提高。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这个学期我任教初一1班、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使工作更加地到位、细致,我针对这个学期的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以“促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开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四)、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方法

  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学生学*方法即使差一些,只要用心,用功,总可以应付。但是一进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向学生介绍的方法是:“两先,两后,”既先预*,后听课;先复*,后做作业。也就是引导学生课前做好预*,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效果会更好。课后注意及时复*巩固以及经常复*巩固,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如果学生能真正按照此方法,再加之自己特有的经验,一定是学起来轻松愉悦,成绩优异的。

  三、工作进程安排

  第一章 有理数 15-18课时

  第二章 代数式 8-10课时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2-14课时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13-15课时

  重点把握第-、二、、三章的知识内容,努力钻研教材与教育教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讨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实际问题,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热爱数学,并且掌握一定的学*方法,提高*均分和优秀率上涨的幅度。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需要学*的地方比较多,更多地向经验丰富的同行学*,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菁选(扩展6)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6篇)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

  《*移》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结合生活经验和事例,让学生感知*移现象,并会判断*移及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对生活中的*移现象感知归纳*移,在头脑中初步形成*移运动的表象。

  首先,在教学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选取学生熟悉的、丰富有趣的生活实例——升降电梯、观光缆车、推拉窗导入*移。让学生感知*移,让学生初步理解*移的特点。在教学中,老师应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把问题抛出来:“这三种移动:上下移动、前后移动、左右移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能总结出来,那么就说明他们对*移认识明了。如果学生不能一次归纳,老师就应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表示*移,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活动,来加深理解。而本节课*移的特点是我直接讲出来的,这是不足的一点。

  教学*移距离,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很难想到要数一个图形*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数。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由我自己讲授,没有考虑学生自己的方法。在讲授时,没有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方法的讲授没有很详细、清楚,因此,学生数方格纸上图形的*移格数,以及画简单图形的*移,掌握得不是很好。

  本节课我有很深的体会:老师的提问应考虑孩子到孩子的知识掌握能力,他们能不能够回答得出来。老师应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在学生不能很好的回答你的问题时,应耐心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课堂上不是几个孩子掌握好了就行了,课堂是孩子学*的主体。低年级的孩子动手能力和*惯都应加强,画图一定要用铅笔和直尺,教师必须严格要求。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2

  我上的“三角形”这节课,研究三角形按边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并进行分类。整堂课的设计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与同学之间交流,展示自我的过程,是让学生用内心创造与体验学*数学。

  教学三角形这节课,探究新知阶段我认为处理得比较好。我主要采用“实验操作法”。为使学生学会有目的、有规律地探究,采用“引——扶——放”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中体验感悟三角形围成的过程,并感受到学会用科学的数学思维进行有规律地探究,能围出尽可能多的不同种类的三角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探究能力。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归纳出三角形按边分类及三角形按边特征命名,真正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从中感受、体验到一个探索者的成功乐趣,从而增强学*动力与信心。

  最后让学生在猜想中探究、生成。本节课中学生用三根小棒围出了尽可能多的不同种类的三角形,为防止知识的负迁移,我提出了猜想的话题: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吗?然后让学生带着对问题结论的不同猜想和对正确结果的渴望,再次实验操作,得出不是任意三条边都能围成三角形的,催发学生生成了对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关系正确而又具有个性的认识,使学生意识到三角形中还藏着好多知识,正等待我们去探究。

  存在的问题:交流的时间不充分,忽略未成功的学生及弱势群体学生按边分时,交流的时间少,特别是三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没有上学生先说一说,教师再作补充完善。

  通过这节课的公开教学,加深了我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的理解:作为教师,应倾心于每一节课,每一篇教案,每一个教学环节…...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3

  一、成功之处:

  这堂课三个活动的设计,层层深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投入到学*中来,使学*的过程充满快乐和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自主学*、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究,形成良好的学*品质。由于这堂课实属巩固和复*课,没有多少新的知识点,所以大多数学生不会有大的困难;活动三有关节水问题的探讨与同学生活密切相关,很多后进生表现出难得的兴趣,当然也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利用多媒体直观、快捷的给学生呈现大量有关节水图片信息,极大的调动了学*兴趣,也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利用小组活动,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也相互竞争,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进展的关心,达到共同进步;在小结归纳时,让学生各抒己见,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反思*惯及理性思维;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撰写这样的一个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不足之处:

  当然,本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抽样调查没有真正实施,因为这需要学校和全校所有学生的配合,操作起来不太方便,当然主要是惧难心理的作用;有关节水的信息收集不应完全由老师完成,所有同学都应该去体验一下信息的收集过程,当然这节课如果设计成网络课,教学效果会非常好。

  三、再教设计:

  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将本课设计成一节精彩的网络课,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将统计的概念、方法与原理统一到数据处理的活动过程中去,体现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给每个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4

  上完这节课,感觉还可以,但由于学生探究的时间有点长,练*的就少,*题没有处理完。本节课先复*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然后让学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接下来问: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类比刚才的探究方法,去探究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的同*用了课本上的方法得出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在本节课中,有一个意想不到:就是当我问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时,竟然有两个同学高高的举起了手,这两个同学属于那种特别调皮、不听话、有时捣乱的学生。让这两个同学到讲台上讲一下他们的方法,没想到他们讲的头头是道,思路很清晰,下面的同学也都能听懂。于是,我抓住时机,让同学们给以热烈的掌声,表示鼓励。这两种方法,就是那些优秀的同学也没有想到。这确实是我意想不到的,下课后我就想:这些孩子应该很聪明,就是不愿学*,怎样让这部分孩子想学*,把玩心收回来放在学*上,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地去思考。

  同样一节课,同样的内容,教师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就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总的来看,这节课学生学*积极性教高,大多数学生能参与到活动中,会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到转化思想是是数学中的基本思想方法。少数同学参与意识淡薄,我也曾激励他们参与,效果不明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学生推到主动的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5

  本节课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大胆的重组、加深,通过证明推理题、计算推理题对*行线的判定进行了灵活的运用。注重学生自己分析,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探索直线*行的条件。

  反思这节课,我感觉讲解基本到位,练*难度适中,并基本达到练*的目的。在课程设计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学生是学*的主体,把问题尽量抛给学生解决。这节课,教师作为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做好牵针引线的工作,除了作必要的引导和示范外,问题的发现,解决,练*题的讲解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完成。

  2、形式多样,求实务本。从生活问题引入,发现第一种识别方法,然后解决实际问题;

  3、在巩固练*中发现新的问题,激发学生再次探索,形成结论;练*题中注重图形的变化,在图形中为学生设置易错点再及时纠错;用几何画板设计游戏“米奇走迷宫”,在游戏中检验学生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而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的变化。

  4、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当然,还存在很多不足,如:课堂气氛不理想,没有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升华不高;探究学*引导不够,导致占用时间过多,从而使后面的环节有些仓促。如果能处理好这几方面的问题,效果会更好。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6

  一、注意反馈矫正的及时性。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可利用提问或板演等多种方式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一般我们应把提问、解答、讲评、改错紧密的结合为一体,注意辅导其学*方法,并针对其学*上的缺漏予以辅导纠正,作业及时批改,当天问题当天解决,及时的做好信息反馈。

  做好月考及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知识缺漏情况的统计及分析,进行针对性的评讲,要求学生做好纠错记录,准备专门的纠错本,便于学生把易错的题型准确的纠正,并不易忘记。针对性的进行跟踪训练及检查。同时不要把讲评和改错拖得太长。最好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及时反馈在当日为好。

  二、注意反馈矫正的准确性。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积极热情地帮他们答疑解难,使他们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尝试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尝到学*进步的甜头。从而主动与老师配合及时矫正作业及考试中的问题。

  三、注意反馈矫正的灵活性。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反馈矫正形式。可提前设计矫正方案,也可预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少走一些弯路。在获取信息后,认真分析其问题的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矫正方案。避免学生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在作业的检查过程中,要求进一步落实学生是否存在抄作业现象,是否认真订正作业。总之,反馈矫正一定要落在实处。

  我们要主动辅导,及时令其矫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然,如果我们只强调学生的主动和自觉,而不注意自身的主动和自觉,结果也会不尽人意。

  总之,反馈与矫正在教学中总是循环往复的,不断加强反馈与矫正,对于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必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在*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反馈与矫正。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菁选(扩展7)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继续担任的七年级( )班数学教学工作。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与思考,学生的学*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

  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三章 *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第四章 多项式的运算

  第五章 轴对称图形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课题学*

  三、教材分析:

  1 本书的前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都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而这二者本身也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都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等量或不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前两章的最后都设置了一小节“实践与探索”,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共提高这种能力。

  2 “*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与“轴对称图形”这两章的内容是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涉及三角形,一般多边形的边角的一些关系,以及一种特殊的图形——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与操作,感知确认最基本的结论与最为简单的变换——轴对称中隐含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变换的思想,这两章将继续七年级上学期教材的思路,让学生进一认识数学推理的基本格式,直至学会运用演绎推理的程序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逐渐实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

  3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一章,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机会各有不同,有的是必然发生的,有的是不可能性发生的,也有的是可能发生的。实验是认识实际问题所隐含的数学本质的重要手段,通过自己动手,反复实验,整理分析所收集的数据,体验不确定现象中所隐含的数学规律,用数学语言表述各种正确的见解。

  4课题学*的确是一种良好的学*活动形式,本书设置了两个课题学*。

  ⑴测量不规则图形。

  这一课题既是对“*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一章的小结,又是一种拓展。通过这一课题的学*学生可以运用所学到的三角形与多边形的知识解决图形镶嵌的问题,巩固所获得的一些研究方法,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研究策略和经验,美工从中加深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⑵包装盒的分类、设计和制作

  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实际情境,又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从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实地调查,收信数据,分析数据,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课题学*的过程中,学生将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数据与图表等式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实验工厂是认识不确定现象的极其有用的手段,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方程(组)的解等基本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组)中的作用。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中转化的过程与思想,了解解方程(组)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灵活运用。②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及其主要线段(中线、高线、角*分线)等概念,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角*分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几种特殊三角形与多边形的特征,并能加以简单的识别,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外角和,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探索、归纳多边形的内角和秘外角和公式。③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线段、角和圆等图形的轴对称性,了解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和角*分线的性质,会画轴对称图形并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分的性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其识别方法。④让学生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体会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是十分重要的,会求*均数、中位数、众数并了解它们各自适用范围,体验随机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是否发生是不可预言的,但在大数次反复实验后是有规律的。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①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体会并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多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经历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从而初步体会消元的思想,以及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②体验探索、归纳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学会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初步学会说理。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和画轴对称图形,探究轴对称的性质,并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③通过实践体验随机事件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并学*用分析或实验的方法判断游戏规则的公*性。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和探究中,通过自主学*,提高学*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图案,体验数学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中通过体验成功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增强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从上学期的教学观察与测试结果看,这班学生的学*态度较端正,学*积极性不高,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多。自主、合作、探究的风气尚未形成。勤思好问的少。为此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要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惯品质,努力提高综合成绩,尽量缩小与其他三个班级的差距。

  2、教材情况: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阶段的第二学期。新授课程主要有相交线与*行线、*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培养学*兴趣和*惯品质。

  二、目标要求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

  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练*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用挂图,实物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四.教学进度

  三月份:(1-5周,约30课时)

  相交线与*行线、*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四月份:(6-10周,约25课时)

  二元一次方程组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五月份:(11-15周,约25课时)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六月份:(16-19周,约20课时)

  实数结束新课,进入综合复*,并进行阶段测试。

  七月份:(20-21周,约10课时)复*指导,准备考试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知道它与整式乘法在整式变形过程中的相反关系.

  2.通过观察,发现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

  2.识别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归纳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计算(a+b)(a-b)

  a2-b2=(a+b)(a-b)成立吗?那么如何去推导呢?这就是我们即将学*的内容:因式分解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1.讨论993-99能被100整除吗?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交流.

  993-99能被100整除.

  因为993-99=99×992-99

  =99×(992-1)=99×9800=99×98×100

  其中有一个因数为100,所以993-99能被100整除.993-99还能被哪些正整数整除?

  还能被99,98,980,990,9702等整除.

  从上面的推导过程看,等号左边是一个数,而等号右边是变成了几个数的.积的形式.

  2.议一议

  你能尝试把a3-a化成n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吗?与同伴交流.

  观察a3-a与993-99这两个代数式.

  3.做一做

  (1)计算下列各式:

  ①(m+4)(m-4)=__________;

  ②(y-3)2=__________;

  ③3x(x-1)=__________;

  ④m(a+b+c)=__________;

  ⑤a(a+1)(a-1)=__________.

  (2)根据上面的算式填空:

  ①3x2-3x=( )( );

  ②m2-16=( )( );

  ③ma+mb+mc=( )( );

  ④y2-6y+9=( )2.

  能分析一下两个题中的形式变换吗?

  在(1)中,等号左边都是乘积的形式,等号右边都是多项式;在(2)中正好相反,等号左边是多项式的形式,等号右边是整式乘积的形式.

  在(1)中我们知道从左边推右边是整式乘法;在(2)中由多项式推出整式乘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4.想一想

  由a(a+1)(a-1)得到a3-a的变形是什么运算?由a3-a得到a(a+1)(a-1)的变形与这种运算有什么不同?你还能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加以说明吗?

  由a(a+1)(a-1)得到a3-a的变形是整式乘法,由a3-a得到a(a+1)(a-1)的变形是分解因式,这两种过程正好相反.

  由(a+b)(a-b)=a2-b2可知,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由a2-b2=(a+b)(a-b)来看,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形式,所以这两个过程正好相反.

  如:(1)m(a+b+c)=ma+mb+mc (2)ma+mb+mc=m(a+b+c)

  联系:等式(1)和(2)是同一个多项式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区别:等式(1)是把几个整式的积化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是乘法运算.

  等式(2)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

  即ma+mb+mc m(a+b+c).

  所以,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5.例题: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哪些是因式分解?

  (1)4a(a+2b)=4a2+8ab;

  (2)6ax-3ax2=3ax(2-x);

  (3)a2-4=(a+2)(a-2);

  (4)x2-3x+2=x(x-3)+2.

  (1)左边是整式乘积的形式,右边是一个多项式,因此从左到右是整式乘法,不是因式分解;

  (2)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因此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

  (3)和(2)相同,是因式分解;

  (4)是因式分解.

  三、课堂练* 连一连(略)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随着数学自身发生巨大的变化,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标的学*,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惯。

  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班共有学生118人。七年级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不是很好,还有待于提高与培养以及加强训练。同时本学期内还将加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对几何问题进行推理论证,并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等。其次,抓好学生课前预*,课堂上记笔记的*惯,让学生及时复*,总结前节课知识的好*惯,表扬和鼓励学生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

  七年级学生常常因守小学算树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四章: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经历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3。让学生在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挖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信心。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您现在访问的是数学教学计划,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有助于学生进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9,开展课题学*,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担任八年级(5)和七年级(5)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欠缺勤奋,学*的自觉性不高。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三.教材情况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加减

  1.代数式的简单运用包括字母表示数、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等。这部分内容首先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通过一些运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能够简明地表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进而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2.由初步认识代数式,到简洁、规范列出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会求代数式的值。

  3.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代数式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项数、次数等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理解同类项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直线与角

  1.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初步感受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能够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体会一些简单几何体的美学价值。

  2.通过从不同的角度看、展开等实践操作,了解立体图形与*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能够准确区分和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与线段中点的概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换算。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方法措施

  1.认真学*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数学新课标精神,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服务。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整体而言,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分析能力不强。对于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克服学*上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并让他们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必用于生活,让他们感到学到的是有用的数学。

  二、目标要求

  1、掌握好本期的基础知识;

  2、提高各种数学基本能力;

  3、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4、培养严谨治学,自觉主动的学*精神;

  5、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鼓励学生把它们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数学的信心;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本校七年级200班、201班的数学教学。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于思考则学得活,不善于思考,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维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续学*,要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的指导。在数学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气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数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问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等都应得到强化,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用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的教学与生活。学生来自于均衡分班,学*好坏程度差异很大,要多探索分层教学的路子,使班级授课得以面向全体。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本章的重点是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其运算,难点是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关键是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中符号的确定。

  第二章代数式

  本章的`重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列代数式。关键是要明确基本数量关系的语言表达与代数式之间的联系。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本章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它的应用,等式的性质,难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在于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并能找出能表示实际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

  本章主要学*几何图形、线段、射线、直线、角,重在培养学生图形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本章主要内容是数据的收集与描述,数据的收集是了解情况的基础,说明问题的证据来源,各种统计图表是描述数据全貌的直观形式。

  课本每一节配有A、B两组*题,每一章配有A、B、C三组复*题。C组*题一般为探究题。全书配有两个课题学*和两则数学与文化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欣赏与操作”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进行分层教育的探索,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6、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营造民主、和谐、*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发现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培育学生良好的学**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7、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8、搞好教学六认真工作;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新课标理念,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同时让学生认真学*。并且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9、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学*资源。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六、进度安排

  第一章有理数

  1.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2数轴、相反数、绝对值

  1.3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4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1.5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

  1.6有理数的乘方

  1.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小结与复*

  数学与文化:我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1单元检测3第二章代数式

  2.1用字母表示数

  2.2列代数式

  2.3代数式的值

  2.4整式

  2.5整式的加法和减法

  小结与复*

  数学与文化:数学符号11课时课时

  1课时4课时4课时2课时3课时课时课时课时1课时2课时课时课时3课时课时课时

  3

  2 1 2 2单元检测3课时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1课时等式的性质2课时3.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小结与复*

  单元检测3第四章图形的认识

  4.1几何图形

  4.2线段、射线、直线

  4.3角

  IT教室用几何画板画出中点和角*分线

  小结与复*

  单元测试3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

  5.2统计图

  小结与复*

  单元测试3期末模拟测试3

  4课时

  4课时

  2课时

  课时2课时

  2课时2课时

  2课时

  2课时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课时课时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兴趣进行不懈努力。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兴趣。又如第一章的 “观察与猜想”内容,可以让学生亲自试一试,同学们的积极性肯定会很搞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可以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等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学*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3.1《角》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惯。

  2、培养讨论的*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时,就有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

  4、培养小结*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总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及什么是方程的解。

  1、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符号化的方法

  2、结合从实际问题中得出的方程,学会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数学的热情。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问题与情境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展示问题:

  问题1:世界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只蓝鲸重124吨,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一吨,这头大象重几吨? 问题2: 章前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到翠湖有多远? 地名 时间 王家庄 10:00 青山 13:00 秀水 15:00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用算术解法,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算术方法:(124+1)÷25=5(吨)方程方法:可设大象重为x吨,则124=25x-1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解释说明。问题1的算术解法:(50+70)÷2=60(千米/时) 60*5-70=230(千米) 问题1用算术法较容易解决,但问题2却不容易解决,这样产生矛盾冲突,使学生认识到进一步学*的必要性。 示意图有助于分析问题。

  二、寻找关系,列出方程

  1、对于问题1,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是x千米,则: 路程 时间 速度 王家庄-青山 王家庄-秀水 根据汽车匀速前进,可知各路段汽车速度相等,列方程。

  2、比一比:列算式与列方程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简便?

  3、想一想:对于问题1,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根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你认为列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结合图形,引导学生分析各路段的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学生思考回答:

  1、王家庄-青山(X—50)千米,王家庄-秀水(X+70)千米。

  2、汽车以每小时(X-50)÷3千米的速度从王家庄到青山;以每小时(X+70)÷5千米的速度从王家庄到秀水。 让学生体会: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列方程解题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

  三、定义方程,建立模型

  1、定义:(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练*一: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 ”.

  (1)1+2=3 ( ) (4) ( ) (2) 1+2x=4 ( ) (5) x+y=2 ( ) (3) x+1-3 ( ) (6) x2-1=0 ( )

  练*二: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那么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修检时间2450小时?解:经过x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修检时间2450小时,那么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解:设这个学校的学生为x,那么女生数为 ,男生数为 . 由此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上面的四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 2、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练*三: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 (2) (3) (4) (5)

  3、方程的解:再看刚才列出的方程:4x=24,你能观察出当x=?时,4x的值正好等于24吗。学生回答后总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4、归纳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 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学生举例并完成练*一) 师生合作,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师结合练*给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我国古代称未知数为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叫做一元方程,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方程的解:使方程中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的分析过程进行思考,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

  学生举出方程的例子。 (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先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所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判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单独计算,并填表。 学生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四、训练巩固,课堂小结

  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数列方程,并指出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1)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2)甲种铅笔每枝0.3元,乙种铅笔每枝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枝,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枝?(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高是5㎝,面积是40㎝2,求上底。

  2、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方法?

  五、布置作业

  A、 必做 82页,第1、2、3、题; B、 拓展阿凡提经过了三个城市,第一个城市向他征收的税是他所有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第二个城市向他征收的税是他剩余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到第三个城市里,又向他征收他经过两次交税后所剩余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当他回到家的时候,他剩下了11个金币,问阿凡提原来有多少个金币? C、课堂评价

  1、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

  2、 你对列方程这节课的感受是:

  3、 这节课我的困惑是: 解:(1) 设跑x周. 列方程400x=3000

  4、 (2)设甲种铅笔买了x枝,乙种铅笔买了(20-x)枝.列方程 0.3x+0.6(20-x)=9 (3)设上底为x cm,下底为(x+2)cm.列方程 学生自己探索,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课后完成,并写学*心得。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教师请学生准备好课堂所需的笔、练*本、课本等。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回忆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哪些?

  生: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师:好,那我们这一节课就继续学*解一元一次方程。下面我们来做两道题

  师生齐答。

  师:好,大家现在思考这样一道题,它跟我们刚才解过的两个方程有什么区别?

  生:多了一个括号。

  师:多了一个括号该怎么办呢?

  生:去括号

  师:那下面我先不说讲什么内容,大家猜一下我们要复*什么知识点?

  生:去括号

  师:去括号包括几种情况?

  生:两种,括号前为正,括号前为负

  师:好,我们来看这四个小题,第一个属于第几种?

  生:第一种

  师:当做谁和括号分配?

  生:+1

  师:那所以化简的结果是?

  生:1+x-y

  师:第二题属于第几种?

  生:第二种

  详细讲解二三四题

  好,下面我们就来解一道例题

  请四位同学上黑板把步骤补全。

  师:好,那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节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又会是哪些?

  生:回答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师:好,我们就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来解下面两道题

  生上黑板来做

  师评价,并让学生讲解

  师:下面我们来解两个更复杂一点的方程

  3分钟,然后请同学出来展示自己的解法,对了吗?

  生:对了

  师:请结对的同学举一下手,大多数都做对了,表扬

  师:请同学们来思考这样的一个方程应该怎样来解?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说有两种,分别说出想法

  师: 我们来思考这道题怎么来解?怎样来列方程?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生回答有多种列法

  师生共同探讨思考题怎样来解,学生给出解法

  四、总结反思

  师:.本节课你学*了什么?

  生: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有括号的方程的解法

  师:今天的作业是

  1.课本102页*题3.3第1、4题

  2.配套资料相关练*

  去括号和去分母(2)

  教师请学生准备好课堂所需的笔、练*本、课本等。

  师:前面我们学*了:解方程时有括号一般要先去括号,请问去括号时要注意什么要点?

  生1:不要漏乘和注意符号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做练*(5分钟)

  师:时间到,请xx来展示你的答案

  师:嗯,做的不错,同学们做对了吗?

  生:做对了

  师:OK,表扬大家,请同学们再来看问题2,请同学们找出等量关系、顺流的速度和逆流的速度,3分钟

  师:时间到,请前后桌相互交流,请一个同学代表自己组发言(学生讨论较激烈)

  生:等量关系:甲码头到乙码头的.路程=乙码头到甲码头的路程,即:

  顺航速度x_顺航时间=逆航速度x_逆航时间

  顺航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

  逆航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

  师:对了,表扬。请同学们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时间是5分钟

  师:时间到,请xx同学来展示你的解答

  生:迅速用投影展示

  师:同学们做对了吗?

  生:做对了。

  师:再来看问题3,请同学们找出等量关系,时间是3分钟

  师:时间到,请前后桌相互交流,请一个同学代表自己组发言,(学生讨论较激烈)

  师:时间到,请问“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是什么意思,x个螺钉要配多少个螺母呢?

  生:生产的螺母的数量是螺钉的2倍

  师:好,同学们在练*本上作,请xx同学出来黑板上做。

  一名学生到黑板做例3(做得很好)

  师:同学们看他做得好不好,你们做对了吗?

  生:做对了

  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来做一下这两道题。时间8分钟

  然后教师巡堂

  师:时间到,请xx同学吧自己做的投影给大家看看

  师:他对没有?

  生:对了,

  师:你们的呢?对的请举一下手。不错,表扬大家。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我们继续挑战,请继续下面的练*

  学生很快做完,

  请学生出示答案

  师:这节课已接*尾声,我们学了那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生1:水流问题中,顺水和逆水的速度怎么求

  生2:我理解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是什么意思,

  生4:我还学会了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解决水流问题和配对问题

  师:同学们讲的都非常好。运用题,我们首先审清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据都表示什么,再利用公式找到等量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去解决。今天的作业是

  1、预*问题和例4、例5

  2、学*辅导

  现在是不是感觉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七年级上册数学去括号和去分母教学计划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以***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观。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发现班内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后进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差。部分学生在解题时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但通过上学期的学*,不少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学章节的内容: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

  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

  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

  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轴对称、*移与旋转。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学生应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相应的数学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继续学*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继续做好培优工作,并做好配套工作。能掌握科学的学*方法,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

  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先进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和谐、自主的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

  让学生体会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继续坚持课改,开展分层教学,成立互助学*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

  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六、教学进度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第1~3周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4~7周

  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第8~10周

  期中复*检测第11周

  第九章:多边形第12~14周

  第十章:轴对称*移与旋转第15~17周

  期末复*及考试第18~20周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随着数学自身发生巨大的变化,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标的学*,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惯。

  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班共有学生118人。七年级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不是很好,还有待于提高与培养以及加强训练。同时本学期内还将加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对几何问题进行推理论证,并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等。其次,抓好学生课前预*,课堂上记笔记的*惯,让学生及时复*,总结前节课知识的好*惯,表扬和鼓励学生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

  七年级学生常常因守小学算树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四章: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经历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3、让学生在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挖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信心。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有助于学生进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9、开展课题学*,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全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有理数

  4课时

  1.1——1.2测试

  2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3测试

  2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小结

  2课时

  全章测试

  3课时

  2.1整式

  2课时

  2.2正式的加减

  4课时

  2.1——2.2测试

  2课时

  小结

  2课时

  全章测试

  2课时

  期中复*

  7课时

  3.1.1一元一次方程

  2课时

  3.1.2等式的性质

  2课时

  3.1.1——3.1.2测试

  2课时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3课时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3课时

  3.2——3.3测试

  2课时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3课时

  小结

  2课时

  全章测试

  2课时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4课时

  4.2直线、射线、线段

  3课时

  4.1——4.2测试

  2课时

  4.3角

  4课时

  4.3测试

  2课时

  4.4课题学*

  1课时

  小结

  2课时

  全章测试

  2课时

  期末复*

  8课时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内容:

  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

  2.注意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方式.

  3.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4.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书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以及类比的方法.

  重点训练项目是:通过相交线与*行线的教学初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与求法,实数的概念及实数与*面直角坐标系的关

  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法与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法与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学生学情:

  本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本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态度

  学**惯不是很好,本学期要切实采取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三、教学措施:

  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抓好课前备

  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

  方

  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主动性和学*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

  少批

  评的教育方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

  次的

  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信心。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学*比较的学生,给他们留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性的作业,检验他们

  对当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留一些综合运用或拓展能力方面的作业,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情况。

  4.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要求学生课前自学,通过预*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或还有什么我看不懂,在书上做出记

  号。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课堂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惯:课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听课时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回

  答问题。

  5.关注学困生,不歧视学困生,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他们回答,增强他们的自

  信心。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第八节自*时间为他们辅导,尽量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另外,对他们要有耐心,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6.培优补差。对于中上等生,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和课外资料丰富他们的头脑,增加他们的知识面,通过专题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资料或上网学*等方式拓宽他们知识面和视野,不懂就问,养成勤学好问的*惯,以提高他们

  的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学困生多关心和帮助,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多鼓励他们,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有理数的运算,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

  2、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

  3、使学生从实物和模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知识点的应用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同时注意概念的定义和性质的表述。逐步使学生懂得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用语言正确表达概念、性质。

  四、教材分析:

  本书共有四章,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供学生预*用,可做教师导入用。正文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和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选用内容;还安排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小结、回顾与思考。学*过程中还有练*、*题、复*题三类。

  五、教学措施和方法

  1、认真钻研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钻研教材。

  2、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用直观式、启发式、探究、共同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4、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做好学生学*等各方面的评估工作。

  六、教学内容及课时、进度安排

  具体见备课组统一安排表。

  周 次 教学内容

  1-9周 上册教科书教学

  10周左右 阶段性考试

  11-17周 下册教科书教学

  18周 进行期末复*

  19周 进行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我担任的数学教学工作。七(5)班共有50名学生,通过小学的升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好,不及格的同学较少;在学**惯上,部分学生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等,都应得到强化。在*日的学*中,后面的学生掌握的非常不好,可能是刚开学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或初中知识比小学的难度大一些。总之,我会和孩子们共同努力,提高他们的学*能力和学*成绩。

  二、教材基本结构分析

  本学期初一数学教学工作共分为6章。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章代数式

  第四章*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1、利用图形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并能字母表示算式,初步认识角并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思想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总之在每一章中都要与学生一起认真的来研究学*。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4、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5、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良好*惯,让学生全面发展。

  6、在教学中注意既要使用好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同社会实践相结合。

  7、强调在实践中学*,在探索发现中学*,在合作交往中学*。

  8、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进步。

  9、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涵的潜能,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一点小进步。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周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七周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第八―――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周

  第四章:*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十――十三周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十四-十六周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第十七周

  第七章:可能性 第十八周

  总复*、期末考试 第十八-二十周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入学了,学生总体情况如下:七年级(1)(5)班学生:78人,通过入学考试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对于学*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面图形的简单性质。

  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是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手段,在学*过程中,要亲自去展开与折叠、切截,亲自去观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从而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和*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

  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四章 基本*面图形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

  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解方程和运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丰富的实例,从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利用天*直观地归纳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立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可能还是确定。前两部分是属于统计范畴的内容,后一部分属于概率范畴的内容,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对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统计与概率。

  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丰富的图形世界”、“有理数及其运算”、“整式及其加减”、“基本*面图形”、“一元一次方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在合理的推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

  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

  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周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七周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第八―――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周

  第四章:基本*面图形 第十――十三周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十四-十六周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及其整理 第十七周

  总复*、期末考试 第十八—二十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