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

  《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点不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的需要,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我的主要思考方向。

  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了用“第几”描述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位置,在二年级时学*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面上的位置,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出示了小军班级的座位图后,先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告诉我小军的位置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在描述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第4列第3个”、“第3排第4个”。小军的位置没变,但同学们看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小军位置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了确定列和行的经验,因此,便很顺利地得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小军是在第4列第3行。

  知道了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后,再将座位的场景加以抽象,用圆圈表示实际场景中不同的座位,详细地标出每一列每一行,让学生在圆圈图中找出小军的位置,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表示位置还可以用更简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用数对确定位置,并理解用数对表示物**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当学生学会从*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认识教室里的列和行,并学会描述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再通过对一组数对的观察,认识到同一列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同一行的第二个数字相同。(5,y)表示第5列的所有同学,(x,2)表示第二行的所有同学。当让学生用一个数对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时,学生出现了以下的数对:(x,y)、(y、y)、(x、x),通过举例,若y=8时,教室里没有(8,8)这个座位,使学生形象深刻地理解了只能用两不同的字母表示,才能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

  练*中,练*三的第2题,当学生完成数对后,我有目的地引导:“观察同列或同一行的两个数对,你有什么发现?”问题具有针对性后,学生都能从同列或同一行的数对去观察、思考,并发现规律。练*三的第3题,让学生讨论:“你发现花色地砖位置的规律了吗?”学生讨论地看似比较热烈,但指名回答时,学生却不敢发言了,在我的再三鼓动下,有几位同学站起来说出了他们的发现:一是同一列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同一行的第二个数字相同;二是数字中的奇偶数关系;三是花色地砖第3列1块,第5列2块,第7列3块,第9列2块,第11列1块,第2行1块,第3行2块,第4行3块,第5行2块,第6行1块。第3个发现也就是左右、上下都是对称的。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2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开家长会是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座位,使家长能够顺利找到座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确定位置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由于这节课是学校要求的*板运用的课,所以在练*阶段又采用了*板的拖拽功能进一步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效果很好。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3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开家长会是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座位,使家长能够顺利找到座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确定位置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由于这节课是学校要求的*板运用的课,所以在练*阶段又采用了*板的拖拽功能进一步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效果很好。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阅读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1)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菁华3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是“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以后进一步学*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教学是先从认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开始的。认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是认识那是第一列的基础,也是学生经常发生混淆的地方。因此我在导入时设计了学生介绍第一排同学给我认识的环节。通过学生用方位词向我介绍同学,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从而加强了观察角度的认识。事实证明,我这样的教学设计确实对学生认识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本节课又通过让学生看军营情境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说出小强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确定小强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叙述准确了,又显得太罗嗦。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新知的积极性。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实物图,然后通过电脑演示了有实物图到点子图的过程。最后我把点子图的各个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然后点子图的各个点逐渐缩小,直到缩到与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一样大为止。通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亲身感知了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变化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小组内的谈论,学生找到了许多中简单表示第3列第2行方法。通过学生的讨论汇报,我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5、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在导入部分我先从班级内的第一排学生开始,然后引导出了军训中的情景图,从而引起了新知识的探讨过程。最后我设计了寻找班级的数对以及猜一猜的文字游戏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通过实际的教学,我认为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缺憾:

  1、讲完课后总觉的有些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点。

  2、在小组讨论的时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学生自由活动不够充分。在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又过于仓促,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时间。

  3、过于依赖课件,在讲到十几分钟的时候,电脑突然死机使我有些措手不及,上课的思路有些乱了。在处理这个突发事件时,我处理的也有些不当。当时我还没有介绍点子图我不应该叫学生到点子图中找小强的位置。当时我在黑板上已经总结出了“第3列,第2行”,如果这个时候叫学生直接讨论“第3列,第2行”表示方法我想效果会更好,而且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一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没有终止,我不停地思考着我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考虑着我教学的得与失。我始终坚持着教数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已记住一些知识为目的。知识的探索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赖,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2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开家长会是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座位,使家长能够顺利找到座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确定位置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由于这节课是学校要求的*板运用的课,所以在练*阶段又采用了*板的拖拽功能进一步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效果很好。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3

  1、关注学情,教而有效

  认知教育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的确,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唤醒学生原有知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是学生学*的基础。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来描述赵晨的位置,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评价,自己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不足,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学*新知的必要性。

  2、巧设*台,彰显个性

  学*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尽情释放。在让学生以赵晨的位置“第3列第2行”为例,根据数学的简明性特点和符号化特点自己创造更简洁的表示方法的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不断涌现,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乐园。然后再针对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抽取共性,从而产生确定位置的方式——数对。可以说数学的特点促进了数对的产生,数对的产生也符合数学的特点。再通过对“数对”名字的分析,使学生对于“一对数”确定位置的理解也更加清晰了。

  3、知趣交融,快乐求学

  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20至30分钟紧张的新课学*后,会感到疲劳,学*兴趣降低,学困生表现尤为明显。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继续保持学生积极的学*状态,教师要特别注意练*的设计。“找好朋友”的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形式活泼有趣,极大调动起了学生学*的兴趣。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动手找,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通过这个形式新颖有趣的练*,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参与,既增大了练*面,又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4、研究探索,发展思维

  本课有两大主线贯穿始终:一条是图例的抽象和演变: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这一抽象的过程细腻、清晰,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很好地渗透了“坐标”这一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后续学*做好铺垫。另一条线是确定位置的方法:由不同的描述方法过渡到列与行的方法最后通过对比淘汰产生数对的方法,这一表达方式逐步递进、简化、抽象,都使学生对数学的简捷性和抽象性有了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课堂中,两大主线的层层递进与发展,把本课数学知识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对比反思,及时提升学生的认识,培养反思*惯和能力。通过学*,学生不但熟练地掌握了数对知识,而且真正感受到了数学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清晰,最重要的是学生真正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这些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5、缺点与不足

  常言道: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的确,尽管在不断的.雕琢中我努力追求完美,但几缕缺失时常萦绕脑际,难以释怀。

  (1)在第一环节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方队中赵晨的位置描述出来,学生书写速度较慢,浪费时间,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尝试过让学生口头表述,后面学生受前面发言学生影响,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描述方法,所以这一环节还需精加工改进。

  (2)这节课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用“数对”的方法来表示位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构建“数对”模型,经历用简洁的数学符号确定位置这一抽象的过程,这才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在经历了由文字描述到符号表达,由繁到简的再创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的抽象化、符号化。这些方面本课都体现的比较充分,但在让学生感知“数对”确定物**置,要从两个维度来考虑的数学本质的同时,对数对的有序性体现的不够充分。

  (3)此外,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学生非常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往往举不出恰当的例子,是否能改为先介绍“地球上经纬线知识”,课后再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应用了数对思想确定位置实例,也在思考中。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2)

——《确定位置》评课稿 (菁华3篇)

《确定位置》评课稿1

  【1】不同于上一节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本课是六年级关于位置方向的综合运用,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北偏西、南偏东等词语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感知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合理性。

  本课教学十分精彩,教师创设有趣形象的情境操作,不仅让学生充满兴趣,也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确定位置,更加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其次教师设置了层层递进的游戏教学环节,从知道方向和距离能找到位置,导致到方向和距离,不能找到位置,在冲突中推着学生自主探究,体会如何能准确描述位置,最后找到方法后能完成任务。

  三个游戏环节同时也是三个教学层次,教师设置的非常精妙,并且教师在趣味性,逻辑性之外也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性,是一堂值得学的的数学课!

  【2】下面结合本课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1.课前创设游戏情境,关注学生已有知识。

  从理论层面,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展开。黄老师从课前活动的设计就关注了这一点。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班长的位置,其他学生来猜。其中大部分学生都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朋友的位置,可见他们理解“排”的含义,但对于“列”描述不清。我想黄老师此时,也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有所掌握,在此基础上,她能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行”和“列”的含义,顺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再梳理什么是“行”,什么是“列”,以及先列后行的表述方式,我想这样处理,学生的理解很清晰。当然,这个环节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带进课堂;另一方面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而且还能为新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的。

  2. 课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在本节课中,黄老师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由直观到具体,由抽象到思维,主动轻松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从学生自己的位置,到图片上学生的位置,再由位置引申到小圆片,再到一个点,这样就把座位图抽象成点子图,又把点子图抽象成方格图,从具体到抽象,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如此教学真正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对知识的形成不断完善。

  教学大环节把握住后,教学的细节更值得我们研磨:

  (1)在学生面对座位图时,怎么确定“列”与“行”,当时对于“列”的确定出现了分歧,黄老师老师的处理是让同学们判断谁的正确,从观察者本人的角度来从左往右数。把课件中的座位图和实际生活中的座位图结合起来不断进行转换,在转换过程中,引导学生始终抓住一点,即从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通过教师的有意识的引导,是学生理解并认同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规定,从而统一认识,解决分歧。

  (2)黄老师老师设计了一个创造数对表示位置的环节,虽然我们都知道数对的书写形式是约定俗成的,但是我觉得这个环节必不可少。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给学生创造了体验、探究的空间。在此刻,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每一种表示方式都寄托了学生的思想,在比较和梳理的过程中,会更明确数对的书写方法,也会感受到数对的简洁、方便。

  创造数对环节的意图是明显的,让学生进行“找朋友”的游戏,这时学生根据老师的口令,如请(5,4)的同学起立,请(10,6)的同学向大家挥挥手等,学生兴趣很高涨,更加加深学生的印象了。后来黄老师出示了(1,x)结果站出来一排,紧接着让孩子们创造一个数对也产生这样的效果,黄老师出现了(x,x)(x,a)等,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3.练*有层次,密切联系生活。

  黄老师在练*的设计上具有层次性,合理有效地使用课件,既巩固了当堂学生的知识,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

  4、课程的拓展

  以学校各教学楼为例,按方位布置好,告诉孩子们点子图可以根据需要向两边延伸,最后和地球的经纬度衔接,使课程即有了深度,同时也拓宽了课程的宽度。

  以上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课,其实一堂课的好坏不只在于教师的板书是否整洁,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和水*,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效。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还需深研教材,备好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调控课堂。

《确定位置》评课稿2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说,课堂评价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成为了我们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而现实中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做得怎样呢?如何能使我们的课堂评价更为有效呢?基于这样的想法,带着学*和观察研究的目的,我认真聆听了须敏霞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从教学目标的准确确定到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这节课流程清晰、语言精练、讲练结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对于课堂上学生回答后的信息处理,也就是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让我有些许的不满意。当然,这只是一名语文教师的个人浅见。

  我认为,教师的评价语言首先要真诚、有亲和力,具有调节性,不能一棒子把学生打死;其次,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正确、有探究力,具有启发性,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引领到正确的方向;再次,教师的评价语必须要热情、有感染力,具有激励性。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孩子们学*的乐园,成为思维碰撞的天地。

《确定位置》评课稿3

  【1】不同于上一节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本课是六年级关于位置方向的综合运用,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北偏西、南偏东等词语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感知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合理性。

  本课教学十分精彩,教师创设有趣形象的情境操作,不仅让学生充满兴趣,也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确定位置,更加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其次教师设置了层层递进的游戏教学环节,从知道方向和距离能找到位置,导致到方向和距离,不能找到位置,在冲突中推着学生自主探究,体会如何能准确描述位置,最后找到方法后能完成任务。

  三个游戏环节同时也是三个教学层次,教师设置的非常精妙,并且教师在趣味性,逻辑性之外也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性,是一堂值得学的的数学课!

  【2】下面结合本课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1。课前创设游戏情境,关注学生已有知识。

  从理论层面,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展开。黄老师从课前活动的设计就关注了这一点。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班长的位置,其他学生来猜。其中大部分学生都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朋友的位置,可见他们理解“排”的含义,但对于“列”描述不清。我想黄老师此时,也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有所掌握,在此基础上,她能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行”和“列”的含义,顺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再梳理什么是“行”,什么是“列”,以及先列后行的表述方式,我想这样处理,学生的理解很清晰。当然,这个环节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带进课堂;另一方面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而且还能为新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的。

  2。 课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在本节课中,黄老师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由直观到具体,由抽象到思维,主动轻松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从学生自己的位置,到图片上学生的位置,再由位置引申到小圆片,再到一个点,这样就把座位图抽象成点子图,又把点子图抽象成方格图,从具体到抽象,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如此教学真正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对知识的形成不断完善。

  教学大环节把握住后,教学的细节更值得我们研磨:

  (1)在学生面对座位图时,怎么确定“列”与“行”,当时对于“列”的确定出现了分歧,黄老师老师的处理是让同学们判断谁的正确,从观察者本人的角度来从左往右数。把课件中的座位图和实际生活中的座位图结合起来不断进行转换,在转换过程中,引导学生始终抓住一点,即从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通过教师的有意识的引导,是学生理解并认同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规定,从而统一认识,解决分歧。

  (2)黄老师老师设计了一个创造数对表示位置的环节,虽然我们都知道数对的书写形式是约定俗成的,但是我觉得这个环节必不可少。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给学生创造了体验、探究的空间。在此刻,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每一种表示方式都寄托了学生的思想,在比较和梳理的过程中,会更明确数对的书写方法,也会感受到数对的简洁、方便。

  创造数对环节的意图是明显的,让学生进行“找朋友”的游戏,这时学生根据老师的口令,如请(5,4)的同学起立,请(10,6)的同学向大家挥挥手等,学生兴趣很高涨,更加加深学生的印象了。后来黄老师出示了(1,x)结果站出来一排,紧接着让孩子们创造一个数对也产生这样的效果,黄老师出现了(x,x)(x,a)等,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3.练*有层次,密切联系生活。

  黄老师在练*的设计上具有层次性,合理有效地使用课件,既巩固了当堂学生的知识,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

  4、课程的拓展

  以学校各教学楼为例,按方位布置好,告诉孩子们点子图可以根据需要向两边延伸,最后和地球的经纬度衔接,使课程即有了深度,同时也拓宽了课程的宽度。

  以上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课,其实一堂课的好坏不只在于教师的板书是否整洁,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和水*,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效。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还需深研教材,备好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调控课堂。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3)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菁华6篇)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5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科学性。

  2、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确定位置中角度的测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探索确定位置的两个要素

  1、情景引入

  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吗?这是一个让所有*人永远记住的时刻!四川省汶川发生了大地震,顷刻间,山崩地裂,房屋倒塌,通讯中断,生灵涂炭……

  2、初步探索确定位置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

  出示某搜救队基地监控中心显示的雷达屏幕。以基地所在的位置为中心,相邻两圈之间的实际距离是10千米。

  出示A点,生描述A点在基地的位置

  小结:只有说清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A点的位置。

  3、小结揭题

  有了方向和距离就能确定位置。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4、练*

  学生描述B点和C点的位置

  二、在简单情形中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1、认识北偏东

  (1)引出北偏东

  出示D点,让学生判断是否还在正北方向?从而得出北偏东这个方向。

  (2)统一南北为基准

  出示3个点,学生判断方向。

  引发争论,听资料介绍,确定以南北方向为基准

  2、认识其他三个方向:北偏西、南偏西、南偏东

  3、精确建构方向的要素——角度

  (1)出示E点和F点,比较不同,引出角度。

  质问:距离一样吗?方向也完全一样?通过比较,得出角度不同

  (2)用方向和距离精确描述点的位置

  精确描述E点和F点在基地的位置

  4、训练位置的描述

  三、在一般情形下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1、在一般情形下描述物体的位置

  出示K点,学生描述位置

  2、示错,选择正确的角度

  引发学生争论,强调以南北方向为基准

  3、练*

  4、先测量再描述。

  (1)设疑

  这个点没有数据了,你还能确定它的位置吗?独立尝试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突出测量的难点——角度的测量

  小结:看来要确定一个位置,量角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首先要确定量哪个角,然后把量角器的中心与中心点对齐,0刻度线与南北方向对齐。

  (4)练一练

  完成练*纸上的第2题。(电脑出示)

  四、全课总结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的简约之美。

  2.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好,你们认识我吗?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很高兴见到大家,想不想让张老师认识你,让在座的各位老师记住你,张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我找到谁就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注意看张老师手势。

  2.指名自我介绍:这一组第几名。

  3.现在张老师换种方法提问,全班分为十组,横排从左往右依次为第一组,第二组,依次类推。请同学们明确自己所在的组,注意听:第三组第四名、第四组第二名、第二组第五名、第十组第三名。

  4.谁知道自己座位是第几组第几个?(板书:姓名第几组第几个)

  (二)说位置写位置

  1.指板书:哪名同学能按照“第几组第几名”这种形式来说说自己的位置呢?(抢答)

  2.和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位置。(交流)

  3.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刚才在确定自己的位置是用到了几个数?(两个数一个是表示组的数 一个是表示个数的数)对了,例如×××同学的位置,这两个数是:5 4 (板书)在这里我们用括号来表示一个位置,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这种既简单又准确地表示位置的方法,称为“数对””表示法。{板书:“数对” (5,4)}

  4.×××同学的位置可以说成五、四,这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5表示第五组,4 表示第四个)

  5.能用“数对”的方法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吗?(指名回答)

  6.写位置。每位同学的桌子上都有一张卡片,请用“数对”的方法确定好自己的位置,填好位置卡。(板书:确定位置)

  7.写好的同学展示 (实物投影,边展示边说,我的座位第几组第几个,用“数对”表示是-----)

  8.观察比较。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写的是否正确,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二个数相同)

  同一组的同学观察一下位置卡,找一找所写“数对”的特点。( 第一个数相同 )

  9.刚才我们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再动笔写写你们班班长的位置,让张老师猜一猜你们的班长是谁?根据学生写的“数对”找到班长,向各位老师介绍一下你们班。

  10.“小灵通杯”数学竞赛,谁进入了决赛,写一写他们的位置,让各位老师认识认识。

  11.体育委员在哪里?(用数对)你在班中有好朋友吗?说一说好朋友的位置,名字暂时保密,让大家猜一猜你的好朋友是谁?

  (这一层次重复的较多,且多是全班统一的练*。若采用让学生自主的写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在交流中全班同学根据描述来判断,效果更佳。——编者王昌胜)

  (三)在方格纸上运用“数对”

  1.其实,班中每个同学的位置都能在方格纸上找到对应的点。

  2.出示方格纸。说明:方格纸分横向(水*方向),纵向(垂直方向)。横向表示组数,纵向表示个数,示范画出班长的“点”。

  3.谁愿意到前面来找到自己的位置,边说边找,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4.翻到附页,找到一页方格纸,在方格纸上点出自己的位置。

  5.任意确定一点,你知道是哪位同学吗?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56~57页《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面位置,或根据*面位置确定物体。

  (二)能力训练点:

  1、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体验:

  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内容。主要是教学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等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在描述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并能根据具体描述找到相应的位置。这部分内容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在一年级时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并不感到困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把这些知识能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小动物们正在进行一场广播操比赛。走,我们去瞧瞧!(出示主题图)看,它们的队伍排得多整齐啊!在这么多的小动物里,有一个是我最喜欢的,它在第四排第二个,猜猜它是谁?

  学生可能得出几种答案:

  (1)从前往后数第四排,从左往右数第二个:兔。

  (2)从后往前数第四排,从左往右数第二个:猪。

  (3)从前往后数第四排,从右往左数第二个:狗.。

  (4)从后往前数第四排,从右往数第二个:猪。

  ……

  提问:咦,我喜欢的小动物只有一个,你们怎么会找出这么多呢?什么原因?(学生讨论)

  小结:看的方法不一样,找出的动物就不一样,看来要知道是哪个小动物必须确定它的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确定位置。(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老师喜欢的小动物,学生的兴致高,当出现不同的答案,又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让学生明确:要让大家猜到是哪样物体,必须先确定它的位置】

  体会感悟,学*新知

  1、第几排第几个

  (1)出示小猴和小熊的话:

  (小猴说:“我在第一排第一个,”小熊说:“我在第二排第二个。”)

  提问:哪是第一排?你用手指一指。(指名学生上台来指)

  小动物一共站了多少排?我们一起数。

  横着的是第几排,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确定第几个。

  (板书:第( )排第( )个)

  确定了方法,那你现在能肯定老师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呢?(学生说)

  (2)练*

  a、用第几排第几个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哪里?

  (出示:我喜欢( ),它在第( )排第( )个。)

  b、请同学说出最喜欢的动物在什么位置,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出示:我喜欢的小动物在第( )排第( )个,它是( )。)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要让大家知道一样东西的准确位置,要有统一的确定位置的标准。】

  2 、第几组第几个

  小动物有自己的位置,那在教室里同学们也有自己的位置,我们是以第( )组第( )个来表示的。(板书:第( )组第( )个)

  (1)定位:

  请这一组的同学起立,我们将这一组定位第一组,那这位同学就是第一组第一个同学。请这组同学依次报位。

  (2)报位置

  a、指名学生报位置,学生判断对错。

  b、说说其他同学的座位。

  (例如:xx坐在第几组第几个。或坐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是xx。)

  c、小游戏:猜猜我的好朋友

  你报你的好朋友的位置,大家来猜他是谁?

  (例如:我的好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个,他是( )。)

  d、考考全班的反应

  找找他是谁,并很快说出他的名字,比一比谁说得快。

  A、第三组第三个

  B、第一组的倒数第二个

  C、最后一组的最后一个

  【设计意图:学生学会用“第几组第几个”确定位置后,重点是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新知。因此,第一次活动:当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的时候,安排了小游戏:猜猜我的好朋友。第二次活动:考考全班的反应,根据老师提示的位置找出他是谁,并很快地说出他的名字。这些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

  3、第几层第几号

  你们都能准确的确定位置了,想不想到动物公寓去参观,看看小动物住在哪里?(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

  显示:毛猴子最性急了,它嚷嚷道:“我住在第2层第3号。”

  提问:小猴子是怎么数的?(指名生说)引出第( )层第( )号。

  (板书:第( )层第( )号)

  a、师:每个同学选出你喜欢的小动物,说给同桌听。

  (例如:我喜欢( ),它住在第( )层第( )号。)

  b、指名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第几号,让同学来猜。

  (例如:我喜欢的小动物住在第( )层第( )号,它是( )。)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熟练地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过程。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题目,学生能够解决,可是当问到他,你是怎么想的时候,他说了半天也表达不清楚。这不是说学生不会表达,是表达时没有把思维很好条理化再叙述,需要老师一步一步引导和训练。因此,在让学生说的时候我给了参考例子。长期这样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渐说得有条有理,必然也反映出他思维上的条理性,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反馈练*,深化认识

  第几层第几本

  (1) 小动物的公寓参观了,想不想到图书室去看看。(出示图)

  出示:第1层第2本是《新华字典》。

  提问:《成语词典》在哪里?你是怎么看的?你们想看什么书?(指名说说)

  (2) 你觉得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都有两个“第几”,几就是数,用两个数可以帮我们清楚地描述出这些物体的位置。

  【设计意图:参观动物公寓、参观图书室,让学生兴趣倍增,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道数学的用途,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联系生活,拓展提高

  1、提问:生活中需要确定位置的情况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学生自由说说)

  (出示图)这是开发商刚建好的房子,请你帮开发商给这些房子的每户人家编门牌号。

  要求:编的号码要合理,符合生活实际。

  2、开发商为了感谢我们,要请你们去看电影,想看的来领座位号。(出示电影院图)

  (发座位号,学生自己找座位。)

  比较两家电影院的座位,感受不同的排列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帮开发商给房子编号,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模拟看电影进场,不仅巩固了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确定好自己的人生位置,走出美好的明天。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教学重难点:

  1、确物体的具**置。

  2、能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森林探险):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森林探险吗?在森林里探险要想不迷路最重要的是什么?那你们会辨别方向吗?谁来说说怎么辨别方向?笑笑告诉我们,在这座森林里有一座天然的动物园,同学们想去吗?那我们第一站就到动物园的猴山去。(出示图片及坐标)谁能说说我们应该怎么走?(生:东南方)

  二、确定方向:

  1、引导学生产生认知过程,提出探究课题。

  师:什么是东南方?(在坐标的东南方用箭头指出多个东南方)这几个方向都是东南方吗?想这样属于东南方的箭头有多少条?你认为我们向东南方向走,能顺利地在茂密的森林中找到猴山吗?看来“东南方”不是个准确的方向。

  2、自主探究

  独立思考: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告诉大家,猴山的准确方向。

  小组交流:认真倾听他人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3、全班交流,整理小结

  答案会出现很多种,给不科学的方法指出不足之处,给南偏东多少度,东偏南多少度给予肯定,并追问其依据为何。并用两角器测量出度数。

  齐读:猴山在中心点的南偏东40度方向上。

  引导学生优化选择:因为指南针上只有南北两根针,所以以南为标准说偏向的角度在实际探险中更为方便。建议用南偏向的角度叙述物体的位置。

  小结:用南偏东的度数能准确的描述物体的方向。在谁的什么方向,就是以谁为观测点。

  4、应用:

  动手操作: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以猴山为观测点准确描述小象园、小鹿园和熊猫馆的准确方向。(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三、确定位置

  1、创设情境(海上作战)出示教材81页“填一填”中的插图。(去掉距离)我国的西沙群岛上有一个雷达站,有一天,雷达发现几艘不明国籍的军舰侵入我国领海,虽然我们的*多次警告,但军舰仍然快速向海岛开来。祖国的领海神圣不可侵犯,作战指挥部当即决定:发射导弹击沉军舰。

  2、引导学生产生认知过程,提出探究课题。

  师:谁能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方法指挥导弹,击沉军舰?(按照学生的叙述,但并未击沉军舰)怎么回事?导弹沿着正确的方向为什么没有击沉军舰?(只有方向是不能确定敌舰的位置)怎样才能告诉导弹敌舰的准确位置呢?

  3、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小结:要想击沉敌舰,不仅要告诉导弹敌舰的准确方向,还要告诉它应该飞多远,也就是“距离”。(标出距离)

  4、试一试:重新“发射”导弹击沉敌舰。(完成书上的填空)

  5、练*:练一练第2题。

  四、整理小结,体验成功

  1、说一说,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和进步?

  2、结合板书小结: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了确定位置的有关内容。学会了用南(或北)偏东(或西)多少度来描述物体的准确的方向,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准确的位置;

  温馨提示:

  1、在确定方向时,一般以南北为标准。

  2、偏的角应是南或北的方向线与路线之间的角。

  五、布置作业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班*期要召开一次家长会,现在老师正在筹备这件事情,不过在这期间我遇到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为了保持家长会的秩序,节约家长们入会的时间,我们要求家长们都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们上,可是开家长会的时候你们并不在场,如果每个家长都来问老师自己的孩子坐在什么位置上,我想我会忙不过来的,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向家长介绍自己位置的各种方法)

  2、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了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其实确定位置很讲究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确定位置。

  (出示课题:确定位置(一))

  二、探究新知,引出数对

  1、用第几组第几个确定位置

  师说:为了便于交流,人们通常规定,从老师看过去,老师的左边也就是你们的右边(老师举起左手,示意学生举起右手)第一竖行为第一组,大家一起指一指……从左向右数,(师生共同指着小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这样把组数与排数组合在一起就是这位同学的位置了。下面就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在第几组第几排吧!

  2、认识数对

  师说:同学们会介绍(自己)的位置,你还会介绍屏幕上老师班小青、小华、小敏的位置吗?(出示主题图)

  师说:为了交流方便,从我们看过去,左边第一竖行为第一组,从左往右依次是第1组,第2组,第3组……第5组。从前往后分别是第一排、第二排……

  师说:谁能用刚才的方法介绍小青的位置?板书:小青第3组第2排,哪位同学再来说一说小敏和小华的位置。

  师说:其实呀,表示小青的位置还有一种比这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研究数学的数学家们所常用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

  科学家们的方法是只用两个数来表示位置。先写第几组的数,再写第几个的数,中间用逗号隔开,这样的两个数表示一个人的座位,所以要用括号把这两个数括起来,这样的两个数在数学上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数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数学王国里的这位新朋友(数对)。读作:二三

  这里的3和2表示什么意思?

  (第3组,第2个;3是表示第3列,2是表示第2个。)

  第3组第2个和(3,2)两种表示方法,哪种更好些?为什么?

  小结:数对是用一对数来表示位置,注意是先表示列,再表示第几个,注意写作格式,别忘了括号和中间的逗号,它的优点是简单明了。

  3、说一说

  (1)小敏的座位是(2,3),小华的座位是(4,4)。

  (2)(1,4)表示的位置是第组第个,他是();

  (4,3)表示的位置是第组第个,他是()。

  (3)区分(3,2)和(2,3)

  你们会用数对表示小青他们的位置了,下面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好吗?请把它写在练*本上。(叫第二组第三排的同学和第三组第二排的同学到黑板上完成)

  师说:咦同学们看,这两位同学为什么写的数对是一样的呢?都是只有2和3呀,这两个数对表示的应该是一个人的位置呀?

  (生:不同,他们的顺序不一样,或位置调换了)

  数对的两个数顺序不一样或位置调换了,所表示的位置就不同了

  师说:同学们说得真好?虽然数对的两个数都相同,但顺序不同,表示的位置也不同,这两个数是不能任意调换位置的。“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组,第二个数表示第几个。他们就是一对好朋友。

  三、用数对表示身边的建筑

  1、出示学校附*的地图

  数对不但可以表示教室里的位置,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下面我来考察一下,大家今天学*的怎么样。

  学校的位置在哪里?你能用“数对”说说吗?

  (3,2)

  你是怎么确定的?

  图上还有哪些建筑物?你能用“数对”说说其它建筑的位置吗?

  2、说一说游乐场各景点的位置。

  接下来我们去游乐场看一看,都有哪些场所?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小敏的位置在(4,2)他要去溜冰场,你能在方格图上画出他去溜冰场的线路图吗?同桌相互说一说。(学生独立思考,不会的可以同桌互相研究,做完后学生在全班展示)

  四、你知道吗?

  拓展,介绍地球经纬网知识

  师: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有着更广泛的用途,你们想知道吗?

  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南北两极点间的竖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叫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如北京在北纬40度,东经160度。

  五、学生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都学会了什么?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80—81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 物体的位置。

  2、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确定位置,抽象方格图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正确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

  CAI课件,一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用第几组第几个确定位置)

  1、 介绍玩具,做游戏。

  2、 做游戏。

  A、生藏,师找。找不着,请同学们帮忙,板书:第几组第几个。

  B、师藏,生找。

  问:为什一下就找着了?确定位置是很讲究方法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确定位置。

  你能用这样的信息来描述一下自己的位置吗?

  二、 用数对确定位置:

  1、 认识数对。

  同学们会介绍自己的位置,你会介绍大屏幕上小青同学的位置吗?板书:第三组第二个。

  其实,表示小青的位置还有一种比这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研究数学的人所用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 他们的方法是用两个数来表示位置,先写第几组的数,再写第几个的数,中间用逗号隔开,这样的两个数表示一个人的座位,所以,要用括号把这两个数括起来这样的一组数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数对。这节课,我们主要学*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数对中的两个数读作:三二。让我们一起用数对介绍小青的位置吧:小青的位置在哪里?小青的位置在三二。

  三、 应用数对:

  1、 用数对说说屏幕上其他同学的位置。

  2、 用数对表示教室里同学的位置。

  3、 用一个数能不能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

  小游戏:师喊数对,相对应的同学站起来,如果是他,同学们就给他鼓掌表扬;如果错了,就集体纠正。准备好了吗?

  (2 ,5) (4 ,3) (6 ,6)

  (5)当我喊道这里时,同学们会不知道该站还是不站。从而总结出,一个数不能确定位置。

  四、 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1、 介绍方格纸。

  一个组可以用这样的一条竖线来表示。一横排可以用一条横线来表示,一位同学的位置可以用一个交叉点来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就可以用不同交叉点来表示。 例如:小青的位置是(3,2)就先在横线上找第三组,再在竖线上找第二个。

  2、 在方格纸上标出自己的位置。

  五、 巩固练*:

  书81页第一题,第二题。

  六、 生活中的数对:

  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请看大屏幕:火车票 国际象棋的棋盘,地球仪的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数对。

  七、 总结。

  不知不觉一节课快要结束了,我们在这节课中认识了数对,会用数对来确定自己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中标出自己的位置,这节课大家表现的很棒。希望作业能完成的更棒。

  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简单,但要上好、上活,让学生不要感到无聊,有些难度。所以,在导入部分我用游戏进入,即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又活跃课堂气氛,很自然开心就导入正课。

  在一个数能不能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这一知识点突破上,我采用小游戏这一环节,使学生经历对这一知识通过对比到产生冲突,再到产生质疑,最后解疑这样一过程,来强调知识点并产生解疑后成功的喜悦。

  在难点突破上,我讲的有点不够,我应该给学生多多强调方格纸上横线表示什么?数线表示什么?交叉点表示什么?数字表示什么?这样,个别学生在做题时就不会将两个数字写反。

  课备的再好,上完后总是有些不足,多与同事讨论交流来完善自己。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4)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菁华5篇)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

  回顾本节课,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努力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识—抽象—实践

  在设计教学时,整个环节密切联系,首先从现实的课堂情境导入,先让学生对位置有个立体的认识,进而抽象到*面图中(主题图)的位置,再上升到方格纸中位置,最后是回归到生活中的位置,整个环节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化过程,正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概念认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生成,效果很好。不过,在引出数对概念时,十分突然,学生比较难接受。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我又通过换座位的游戏,来弥补这个不足,从而使学生加深了 来自对“数对”意义的理解。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知识,丰富教材内容

  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学的程序是先讲座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现说一说自己班级的位置,而我的设计是先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我想现在新课标提倡做反思型的教师,那么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也是我们新课标的一个新的理念吧。

  (三)充分利用现场资源,把数学问题简单化

  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的作用。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2

  1.教学伊始,出示情境图,介绍这是某某学校五年级某个班学生的座位图,你知道小军坐在哪里吗?孩子们的回答也在我的预设中,第一个孩子说道:小军坐在从左边数起第4排中的第4个;第二个孩子补充道:是第4排的倒数第3个;第三个孩子: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第四个孩子认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很明显,这个孩子已经预*了。瞧,多少的学**惯呀!该表扬表扬的,所以在后面引出列和行的时候我特意请这个孩子做小老师介绍的)。前两个孩子表达的意思差不多,所以就请了其中一个孩子具体说了说他是怎么看的。在肯定孩子的说法后我提出了疑问:小军的位置没有变,可你们的说法却不一样,有没有一种确切、简明的方法将它们统一起来呢?使孩子们从中能够产生需要。

  2.为了加深孩子们对第几列第几行的深刻理解,我采取和他们一起用圆圈图把每个学生的座位表示出来。“第一列要画几个圆圈?”“一共要画几列?”“图中的第1列在哪里?”“第1行呢?”围绕着这些问题再次让孩子们清晰地感知今天所学的第几列第几行是整个格子或是整个圆圈,为区分与*面图上的第几列第几行埋下伏笔。

  3.“数对”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的,教学时我没有像公开课那样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数对的表示方法,而是直接告知,然后围绕“这个数对表示什么?”“数对中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怎么确定列?”“数对中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怎么确定行?”“写数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几个问题展开,让孩子们体会数对的含义和书写,并使学生初步理解用数对表示物**置的方法。

  以上几点是我认为教学起来比较顺,因为内容相对比较好理解,所以孩子们的参与度也比较高。当然整堂课还是存在着蛮多不足的,比如:

  1. 关于在实际教室里用数对表示孩子们的座位时,第一列和第一行的确定我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表述:“站在李老师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这是第一列,这是第二列……”然而实际上站在老师的角度是从左往右确定“列”的,而同时从孩子们的角度想则是从右往左来确定,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孩子对“列”和“行”的规定迷迷糊糊,现在反思才明白关键是我在教学时没有突出以观察者的角度来规定第一列和第一行。

  2. 在教学完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全班孩子们都进行了用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和表示出好朋友的座位,比比谁的反应快。孩子们很激动,因为游戏永远是他们的最爱。在游戏中,我还是照着教案的流程进行,按部就班的让孩子们知道有时候站起来的刚好是同一列的,所以数对中的前一个数相同;有时站起来刚好是同一行的,所以数对中的后一个数相同。课后反思,其实对于同一列、同一行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而教师则应起引导作用,比如在教师报了(4,1)(4,2)(4,3)后,可以让孩子猜猜可能接下来会报哪个数对?为什么呢?观察这些数对,你有什么发现呢?

  每节课都会存在不足,相信有了反思便会有些许进步的。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3

  在区创优课复赛中我执教学了内容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二课时《确定位置(二)》。本课的内容是“空间与图形”这个学*领域的一部分,不仅是在学生学*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基础上的发展,而且也是后面学* “*面直角坐标系”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某一点的位置”等知识的基础。为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四点:

  1、通过具体活动,认识观测点、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3、能用条理清晰的语言描述某一点的具**置及两点之间路线图。

  4、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我确定为:能根据一定的方向和角度确定或描述某一点的具**置,并能用之去解决实际问题。其中,用条理清晰的语言描述某一点的具**置以及灵活的运用这一知识是难点。

  本节课我关注高效教学的理念,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巩固提高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方法,逐步总结出确定位置的三要素: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提高学*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

  首先,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创新的以教材内容为根源,为学生创设了新的学*资源:确定北京奥运会的六个协办城市的位置,将学生置身于有实际意义且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应用意识。

  其次、我在教与学的方法上也做了精心的设计。“确定北京奥运会的六个协办城市的位置”这一有着实际意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尤其是当学生发现天津、青岛、上海三个城市都在北京的东南方向时,他们自然而然的想要寻找一种更加明确的方式来描述它们各自的具**置。这时,带着学生的需要,本节课拉开了精彩的序幕。在以“确定北京奥运会的六个协办城市的位置”为主线的新课教学中,以学生们的观察、思考、发现、交流、总结为主,我只做适时引导,让学生在看、想、说中体验并总结确定位置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在体会中发现规律,在发现中总结结论的能力。其中,确定位置三要素之一:方向和角度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除了利用演示之外,我将绳子这一普通的物品作为教具帮助学生在动手旋转的过程中理解“哪偏哪”的这种新的描述方式,效果较好。在教学中我既关注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及时有效的运用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设计的巩固提高练*也做到了精讲多练,尽量使学生“走出”课堂,“跳出”课本,回归生活,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了一道彩虹。从确定旅游胜地的位置,到确定自己学校三个校区的位置,再到最后为听课老师设计回去路线的活动,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学生解决起来才会觉得有意义有价值,才会觉得学*数学的的确确是有用的。其次,从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效果上来说,从开始探究,到巩固提高,一直采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和学*兴趣。这节课上,学生高涨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让我感觉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同时,我也把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作为重点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语言的简练清晰、倾听的认真仔细、思考的有理有据等等。

  整节课,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全身心投入学*,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在轻松的氛围、积极的态度以及成功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任务,学*效果较好。经过反思,也找了一些不足,本节课中我侧重于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师生之间的互动,欠缺的是生生之间的交流碰撞,今后的工作中会加以改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4

  回顾本节课,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努力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识—抽象—实践

  在设计教学时,整个环节密切联系,首先从现实的课堂情境导入,先让学生对位置有个立体的认识,进而抽象到*面图中(主题图)的位置,再上升到方格纸中位置,最后是回归到生活中的位置,整个环节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化过程,正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概念认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生成,效果很好。不过,在引出数对概念时,十分突然,学生比较难接受。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我又通过换座位的游戏,来弥补这个不足,从而使学生加深了来自对“数对”意义的理解。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知识,丰富教材内容

  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学的程序是先讲座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现说一说自己班级的位置,而我的设计是先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我想现在新课标提倡做反思型的教师,那么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也是我们新课标的一个新的理念吧。

  (三)充分利用现场资源,把数学问题简单化

  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的作用。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四)存在的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当有学生出现(4、2)和(2、4)混乱的问题时我没有及时进行对比,而急于完成教学过程。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5

  《确定位置》这节课是要求学生能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将为学生以后学*直角坐标的知识打下基础。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从学生现实情境“向学生介绍座位”导入,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唤醒学生已有对确定位置的认知,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基础,也为抽象出“数对”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

  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在此之后,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兴趣,启迪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数对”有个清晰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激励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在后一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5)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汇总10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1

  前段时间我讲了用”数对确实位置”。“数对”是一个较难理解的知识,通过熟悉的情境便于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所以在教学时,我就结合本班学生的座位来学*理解数对。开始,我先让学生自己描述自己在班级里的位置,在描述位置时出现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张亮位置的需要,引导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并进一步向学生介绍这种讲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接下来,通过自己在班级里的位置进行描述练*,巩固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描述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及观察数对的特点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列、同一行物体数对的特点,为下节课学*做好准备。通过大量的联系之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数对,同时我也准备了很多生活中的数对,一一展示在课件中,与学生分享。使本节课再一次推向高潮,整节课学生合作愉快,讨论积极热烈,因而学生很容易接受并理解用行列描述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2

  在第一单元的《位置》教学中,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结合具体情境,贴*学生生活实际,借用教材的情境与问题这一思路,从学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练*时的城市街区图、火车票、电影票、地球的经纬线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

  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列在前,行在后”的数对表示方法,是用记忆来掌握的。在练*中多次会出现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的错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成年人如果不明白道理仅靠规定或记忆,也经常将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看来,学生虽然已经学会了数对的表示方法,但出现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的错误是属于记忆模糊的问题。对数对中列数在前,行数在后的表示方式,数学家或者教材的编写者为什么会这样规定了?由于我看到的资料有限,一时还无法找到教材中专家这样规定的依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思辨:数对中,数学家为什么要把列数写在前,行数写在后呢?这样也许会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3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是“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以后进一步学*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教学是先从认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开始的。认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是认识那是第一列的基础,也是学生经常发生混淆的地方。因此我在导入时设计了学生介绍第一排同学给我认识的环节。通过学生用方位词向我介绍同学,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从而加强了观察角度的认识。事实证明,我这样的教学设计确实对学生认识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本节课又通过让学生看军营情境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说出小强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确定小强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叙述准确了,又显得太罗嗦。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新知的积极性。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实物图,然后通过电脑演示了有实物图到点子图的过程。最后我把点子图的各个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然后点子图的各个点逐渐缩小,直到缩到与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一样大为止。通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亲身感知了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变化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小组内的谈论,学生找到了许多中简单表示第3列第2行方法。通过学生的讨论汇报,我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5、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在导入部分我先从班级内的第一排学生开始,然后引导出了军训中的情景图,从而引起了新知识的探讨过程。最后我设计了寻找班级的数对以及猜一猜的文字游戏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通过实际的教学,我认为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缺憾:

  1、讲完课后总觉的有些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点。

  2、在小组讨论的时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学生自由活动不够充分。在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又过于仓促,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时间。

  3、过于依赖课件,在讲到十几分钟的时候,电脑突然死机使我有些措手不及,上课的思路有些乱了。在处理这个突发事件时,我处理的也有些不当。当时我还没有介绍点子图我不应该叫学生到点子图中找小强的位置。当时我在黑板上已经总结出了“第3列,第2行”,如果这个时候叫学生直接讨论“第3列,第2行”表示方法我想效果会更好,而且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一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没有终止,我不停地思考着我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考虑着我教学的`得与失。我始终坚持着教数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已记住一些知识为目的。知识的探索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赖,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4

  1、关注学情,教而有效

  认知教育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的确,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唤醒学生原有知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是学生学*的基础。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来描述赵晨的位置,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评价,自己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不足,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学*新知的必要性。

  2、巧设*台,彰显个性

  学*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尽情释放。在让学生以赵晨的位置“第3列第2行”为例,根据数学的简明性特点和符号化特点自己创造更简洁的表示方法的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不断涌现,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乐园。然后再针对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抽取共性,从而产生确定位置的方式——数对。可以说数学的特点促进了数对的产生,数对的产生也符合数学的特点。再通过对“数对”名字的分析,使学生对于“一对数”确定位置的理解也更加清晰了。

  3、知趣交融,快乐求学

  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20至30分钟紧张的新课学*后,会感到疲劳,学*兴趣降低,学困生表现尤为明显。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继续保持学生积极的学*状态,教师要特别注意练*的设计。“找好朋友”的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形式活泼有趣,极大调动起了学生学*的兴趣。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动手找,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通过这个形式新颖有趣的练*,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参与,既增大了练*面,又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4、研究探索,发展思维

  本课有两大主线贯穿始终:一条是图例的抽象和演变: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这一抽象的过程细腻、清晰,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很好地渗透了“坐标”这一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后续学*做好铺垫。另一条线是确定位置的方法:由不同的描述方法过渡到列与行的方法最后通过对比淘汰产生数对的方法,这一表达方式逐步递进、简化、抽象,都使学生对数学的简捷性和抽象性有了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课堂中,两大主线的层层递进与发展,把本课数学知识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对比反思,及时提升学生的认识,培养反思*惯和能力。通过学*,学生不但熟练地掌握了数对知识,而且真正感受到了数学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清晰,最重要的是学生真正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这些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5、缺点与不足

  常言道: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的确,尽管在不断的雕琢中我努力追求完美,但几缕缺失时常萦绕脑际,难以释怀。

  (1)在第一环节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方队中赵晨的位置描述出来,学生书写速度较慢,浪费时间,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尝试过让学生口头表述,后面学生受前面发言学生影响,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描述方法,所以这一环节还需精加工改进。

  (2)这节课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用“数对”的方法来表示位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构建“数对”模型,经历用简洁的数学符号确定位置这一抽象的过程,这才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在经历了由文字描述到符号表达,由繁到简的再创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的抽象化、符号化。这些方面本课都体现的比较充分,但在让学生感知“数对”确定物**置,要从两个维度来考虑的数学本质的同时,对数对的有序性体现的不够充分。

  (3)此外,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学生非常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往往举不出恰当的例子,是否能改为先介绍“地球上经纬线知识”,课后再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应用了数对思想确定位置实例,也在思考中。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5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是“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以后进一步学*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教学是先从认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开始的。认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是认识那是第一列的基础,也是学生经常发生混淆的地方。因此我在导入时设计了学生介绍第一排同学给我认识的环节。通过学生用方位词向我介绍同学,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从而加强了观察角度的认识。事实证明,我这样的教学设计确实对学生认识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本节课又通过让学生看军营情境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说出小强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确定小强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叙述准确了,又显得太罗嗦。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新知的积极性。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实物图,然后通过电脑演示了有实物图到点子图的过程。最后我把点子图的各个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然后点子图的各个点逐渐缩小,直到缩到与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一样大为止。通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亲身感知了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变化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小组内的谈论,学生找到了许多中简单表示第3列第2行方法。通过学生的讨论汇报,我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5、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在导入部分我先从班级内的第一排学生开始,然后引导出了军训中的情景图,从而引起了新知识的探讨过程。最后我设计了寻找班级的数对以及猜一猜的文字游戏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通过实际的教学,我认为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缺憾:

  1、讲完课后总觉的有些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点。

  2、在小组讨论的时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学生自由活动不够充分。在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又过于仓促,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时间。

  3、过于依赖课件,在讲到十几分钟的时候,电脑突然死机使我有些措手不及,上课的思路有些乱了。在处理这个突发事件时,我处理的也有些不当。当时我还没有介绍点子图我不应该叫学生到点子图中找小强的位置。当时我在黑板上已经总结出了“第3列,第2行”,如果这个时候叫学生直接讨论“第3列,第2行”表示方法我想效果会更好,而且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一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没有终止,我不停地思考着我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考虑着我教学的`得与失。我始终坚持着教数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已记住一些知识为目的。知识的探索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赖,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6

  本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地轻松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基于学生已经学*了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从孩子最熟悉的教室座位出发,唤起了学生用已有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由于观察方位、角度的不同,学生对于刘珈吟同学位置的描述产生了多种方法引起争议,从而产生认知需求:如何才能正确、简明地描述位置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新知的积极性。

  2、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通过小组谈论,学生找到了许多种简单表示第2列第3行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我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实物图,然后通过电脑演示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变化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在导入部分我从描述班级内刘伽吟同学的位置开始,从而引起新知识的探讨过程。最后我设计了报数对找位置以及猜一猜的文字游戏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通过实际的教学和周主任等各位领导的点评,我认为自己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缺憾:

  1、备课时总想面面俱到,查阅大量资料,但由于缺少经验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有时候不知如何取舍,导致今天的课堂上在教室里找位置时本意是模拟教材情境图才以教师为观察者的,但没有和孩子们强调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就是观察者。

  2、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时,我直接由实物图过渡到方格图,虽然利用多媒体有个过程的引导,但不如先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把点子图的各个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然后点子图的各个点逐渐缩小,直到缩到与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一样大为止。我想有这样的演示再填表时效果会更好。

  一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没有终止,我不停地思考着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考虑着我教学的得与失。我始终坚持着教数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记住一些知识,知识的探索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赖,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7

  1、关注学情,教而有效

  认知教育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的确,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唤醒学生原有知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是学生学*的基础。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来描述赵晨的位置,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评价,自己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不足,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学*新知的必要性。

  2、巧设*台,彰显个性

  学*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尽情释放。在让学生以赵晨的位置“第3列第2行”为例,根据数学的简明性特点和符号化特点自己创造更简洁的表示方法的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不断涌现,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乐园。然后再针对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抽取共性,从而产生确定位置的方式——数对。可以说数学的特点促进了数对的产生,数对的产生也符合数学的特点。再通过对“数对”名字的分析,使学生对于“一对数”确定位置的理解也更加清晰了。

  3、知趣交融,快乐求学

  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20至30分钟紧张的新课学*后,会感到疲劳,学*兴趣降低,学困生表现尤为明显。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继续保持学生积极的学*状态,教师要特别注意练*的设计。“找好朋友”的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形式活泼有趣,极大调动起了学生学*的兴趣。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动手找,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通过这个形式新颖有趣的练*,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参与,既增大了练*面,又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4、研究探索,发展思维

  本课有两大主线贯穿始终:一条是图例的抽象和演变: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这一抽象的过程细腻、清晰,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很好地渗透了“坐标”这一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后续学*做好铺垫。另一条线是确定位置的方法:由不同的描述方法过渡到列与行的方法最后通过对比淘汰产生数对的方法,这一表达方式逐步递进、简化、抽象,都使学生对数学的简捷性和抽象性有了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课堂中,两大主线的层层递进与发展,把本课数学知识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对比反思,及时提升学生的认识,培养反思*惯和能力。通过学*,学生不但熟练地掌握了数对知识,而且真正感受到了数学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清晰,最重要的是学生真正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这些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5、缺点与不足

  常言道: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的确,尽管在不断的雕琢中我努力追求完美,但几缕缺失时常萦绕脑际,难以释怀。

  (1)在第一环节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方队中赵晨的位置描述出来,学生书写速度较慢,浪费时间,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尝试过让学生口头表述,后面学生受前面发言学生影响,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描述方法,所以这一环节还需精加工改进。

  (2)这节课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用“数对”的方法来表示位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构建“数对”模型,经历用简洁的数学符号确定位置这一抽象的过程,这才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在经历了由文字描述到符号表达,由繁到简的再创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的抽象化、符号化。这些方面本课都体现的比较充分,但在让学生感知“数对”确定物**置,要从两个维度来考虑的数学本质的同时,对数对的有序性体现的不够充分。

  (3)此外,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学生非常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往往举不出恰当的例子,是否能改为先介绍“地球上经纬线知识”,课后再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应用了数对思想确定位置实例,也在思考中。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8

  一、挖掘教材、理解教材、明确目标《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二、遵循学生的原认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堂上,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通过让学生指出赵亮同学的位置,学生开始表达位置的方法不一样,从而产生了统一标准的必要性,然后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9

  《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点不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的需要,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我的主要思考方向。

  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了用“第几”描述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位置,在二年级时学*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面上的位置,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出示了小军班级的座位图后,先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告诉我小军的位置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在描述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第4列第3个”、“第3排第4个”。小军的位置没变,但同学们看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小军位置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了确定列和行的经验,因此,便很顺利地得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小军是在第4列第3行。

  知道了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后,再将座位的场景加以抽象,用圆圈表示实际场景中不同的座位,详细地标出每一列每一行,让学生在圆圈图中找出小军的位置,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表示位置还可以用更简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用数对确定位置,并理解用数对表示物**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当学生学会从*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认识教室里的列和行,并学会描述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再通过对一组数对的观察,认识到同一列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同一行的第二个数字相同。(5,y)表示第5列的所有同学,(x,2)表示第二行的所有同学。当让学生用一个数对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时,学生出现了以下的数对:(x,y)、(y、y)、(x、x),通过举例,若y=8时,教室里没有(8,8)这个座位,使学生形象深刻地理解了只能用两不同的字母表示,才能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

  练*中,练*三的第2题,当学生完成数对后,我有目的地引导:“观察同列或同一行的两个数对,你有什么发现?”问题具有针对性后,学生都能从同列或同一行的数对去观察、思考,并发现规律。练*三的.第3题,让学生讨论:“你发现花色地砖位置的规律了吗?”学生讨论地看似比较热烈,但指名回答时,学生却不敢发言了,在我的再三鼓动下,有几位同学站起来说出了他们的发现:一是同一列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同一行的第二个数字相同;二是数字中的奇偶数关系;三是花色地砖第3列1块,第5列2块,第7列3块,第9列2块,第11列1块,第2行1块,第3行2块,第4行3块,第5行2块,第6行1块。第3个发现也就是左右、上下都是对称的。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10

  今天上午第二节,我执教了《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中的第一个信息窗《用数对确定位置》,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我先想大家汇报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

  1、在创设情景,引出课题时,播放建国60周年阅兵式资料,目的在于通过整齐的军姿让学生认识队列,为行和列的认识作下铺垫。

  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军营生活引入对新知识的探索,使学生充分了解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2、在行和列的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对行与列的认识和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老师通过手势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师学生初步的感知列和行可以确定一个具体的位置,为下面学*数对做铺垫。

  3、抽象位置图,认识数对。先认识场景图中的竖排和横排,然后把具体的场景图逐步抽象成点子图,为后面教学作了孕伏和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学列、行的合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一切显得水到渠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规则。通过写自己,写朋友的位置所在数对,巩固对数对的理解及写法。能用数对表示出一个具体事物的位置。同时通过让同学们猜好朋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提高了学*效率。

  然后由点子图自然过渡到方格图,有效的完成了由具体的实物图-点子图-方格图的抽象过程。在教学*面方格图后,让学生再次回过头来表示小强的位置,用情景贯穿于整堂课,由*面到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面方格图的理解和运用。

  4、通过多种形式的练*,既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并会在*面方格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5、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探索活动的终止。让学生带着问号离开教室这个小课堂,走进探索的大课堂,教学中,通过对“神舟七号”返回地球画面的回放引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自觉的去探索如何在地球上确定位置,拓展知识面。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我注重了向学生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我通过将“小强”站在从左数第3列从前数第2行”简化成用数对来表示,然后把人物图简化成点子图再到方格图,力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关词条